声明:本书为奇书网(QiShu99.Com)的用户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小寒资料集》 作者:心随梦寒 道学文化 道 老子的「道」, 包含著宇宙万物的发源,生长,变化,归宿的道理,是非常玄妙的,然而语言文字的功用是很有限的;而包含宇宙万物之理的大道,没有形状,看也看不到,没有声音,听也听不到,没有实体,摸也摸不到,并且恒久不变,那就不是语言所能解说的了.同样的道理,那些包含宇宙万物之理的大道的真相,恒久而不变,是没有办法给它加上一个名称来称谓的.因为,只要冠上称谓它就是很固定的事物,但是真相虽然恒久不变却是很抽象玄妙的.因此,要了解大道理,是不能执著语言文字和名相,要靠心灵去体会领悟,否则,很容易走入迷途难以清醒. 我觉得「道」是很抽象的道理,整个万物的运行,也许是几乎整个我们所能触及的事物都是「道」吧!就像是老子所说的,真的很难用言语去表达,也就是所谓的只能会意不可言传吧!而「名」就是称谓,像是一样事物的定位,比如说一匹马,我们已经称为「马」,它就不会是「鹿」,因为已经定名了,所以难以理解的道理也就难以定名啦!我所理解的「有」是道的作用,「无」是道的本体,有生於无,我想这是要说明天地一开始是「无」的状态,才会演变成「有」,没有「无」就不会有所谓的「有」,因此,「无」的层次又比「有」还高了. 二, 如果没有一切的人为标准,我想就不会又比较的出现,因为没有标准如何比较我们总是汲汲营营的追求著什?功名利禄,那些都归咎於有标准,不管是有形的也好,无形的也好,或许没有了那些标准,就不会有所谓的种族歧视,也不会有台湾的省籍情节,人们总是因为标准而庸人自扰,如果能够跳脱出标准,而处之淡然,生活一定会快乐点. 老子所谓的「无为」并不表示「不为」,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不刻意的硬是要改变,如果说「无为」是另一个标准,我想这个标准就是「自然」吧!我认为「无为」的这一个标准并没有和第二章矛盾,第二章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超乎一切并且顺应自然,而「无为」也是这个用意,只是要大家「自然」,不是要故意的「自然」,因此我觉得没有冲突. 三, 老子认为天地是无情的,因为他说「天地不仁」,天地是大公无私的,对於万物没有喜爱也没有憎恨;我也认为天地是无情的,在我身边有好人却生得重病的例子,我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老子认为天地是大公无私的,然而我却认为天地是不公的,老子说的「情」是对事物的喜恶,而我说的是情理的「情」,所以我们对於「情」的认知是不同的. 天地间不断的运转,太鲁阁立雾溪的水湍湍不息,七星潭的潮起潮落,并不因为任何事物而有所改变,不会因为你的存在与否而有所不一样,这就是天地的无情,人们真的只是沧海一粟,人消失了,并不会有星星为此殒落,只不过是时间周期的流星,所以花莲的山水海洋会不屹立在那,不因为你离开而改变,这就是天地的大公无私吧! 四, 老子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他的天道观一致,认为天体运行,「自然」是最理想的方式,人效法天道,也该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所以老子说我们要与「水」学习,水有三种特性,第一是能够滋养万物,第二是本性柔弱,顺自然而不争,第三是蓄居留注於人人所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水最接近道,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婴儿」具备纯朴,无知,柔弱等特性,故老子也常用婴儿来比喻含德最厚的人,以追求自然简单的人生.而为什?也说人是一面「镜子」我认为老子是要我们的心灵澄澈如镜,内心光明,照察事物,一切智慧,欲望从心上而生,是老子所反对的,因此会主张洗清心灵,使心体清明而毫无瑕疵. 佛 中国佛教和佛学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格义,第二个阶段称为教门,第三个阶段称为宗门。 一个人初学外国语的时候,必须先把一句外国语翻成一句本国话,然后才能理解。他学说外国语的时候,也必须把他要说的一句话,先用本国话想好,然后再翻成外国话。他的话是用外国话说的,可是他的思想是用本国话想的,所以必须经过这些翻译程序。 一个国家的哲学,传到别国的时候,也要经过类似的程序。佛教初到中国的时候,当时的中国人听到佛教的哲学,首先把它翻成中国哲学原有的术语,然后才觉得可以理解。宣扬佛教哲学的人也必须把佛教哲学的思想,用中国原有的哲学术语说出来,然后中国人才能理解。这种办法当时称为“连类”或“格义”。《高僧传》说,佛学大家慧远向听众讲佛学的“实相义”,费了很多的时间,听众越听越糊涂。慧远又用庄子的道理作解释,引“庄子义为连类”,听众就明白了。(《高僧传》卷六本传) 《高僧传》又说,另一个大佛学家法雅,因为他的学生对中国原有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而对于佛教哲学了解得很少,他就把佛教的哲学同中国原有的思想联系起来互相解释。这种办法,当时称为“格义”(《高僧传》卷四本传)。 在当时的思想界中,一般都认为玄学和佛学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它们的概念可以互相通用,它们的语言可以互相翻译。 随着对佛学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佛学和玄学逐渐划清了界限。就翻译这方面说,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意译就不免有“格义”、“连类”之处,他的学生道生就简直用玄学的语言作文章了。以后的翻译逐渐改用直译,重要的概念术语都直接翻音,有名寺院的大宗派,大都各奉一部佛教经典作为教义。所谓“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他们都不怎么提了,这是佛教和佛学在中国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严复是对于西方文化有比较真正的了解的人。他翻译了许多书,他的翻译方法就是“格义”。他翻译了一段原文,就写一段按语,用一些中国原有的思想加以说明,这就是“连类”。例如逻辑,他原来翻译为名学,这是和先秦的名学家相联系。后来做翻译工作的人,提出了另外几个译名。人们觉得都不合适,于是改为音译。逻辑这个名字就通行了。这标志中国人对西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佛教和佛学在中国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宗门。这个宗就是禅宗。它不是和隋唐诸大宗派并行的,而是它们的对立面。它不是像其他宗派那样信奉一部佛经,信奉一部佛经作教条,对它做咬文嚼字的研究,而是不信奉一切佛经,打倒一切佛经。它认为一个人的心就是佛,从一个人的心中直接发出的声音,比任何经典都有权威。禅宗的和尚都不学习佛教的经典,认为那些东西都是糟粕。可是他们把禅宗祖师的话都记录下来成为语录,他们都学习这些语录,这是禅宗内部的一个矛盾。以上所说,就是佛教和佛学在中国发展的第三阶段。 儒 儒学自孔子初创至鸦片战争前,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始终立于中国思想界而不倒,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到了近代,儒学的影响竟在百多年的时间里衰减到几乎消失,不能不令人深思。 纵观儒学数千年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儒学总是在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在进行变革。儒学第一次统治地位的确立得益于董仲舒的变革,这次变革使得儒学独霸中国思想界达四百余年;两汉之后佛学与玄学的兴起严重冲击了儒学的地位,于是儒学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程朱理学,再次垄断思想界近七百年。由此可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进行变革,因时而宜地修正自己的理论,是儒学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是它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如果它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革新,那么它必将为时代所遗弃。儒学的兴盛从反面证明了这个观点,儒学的衰落又进一步印证了它。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思想界,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旧有儒学的统治地位已经处于风雨摇摆之中,清代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已经预示着又一次儒学大变革的到来。然而历史并未给儒学以足够多的时间,它的变革才刚起步,鸦片战争就爆发了。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政治史和经济史上的转折点,也是思想史上的转折点,更是儒学走向没落的先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以后,国内局势的变化之快为中华数千年之仅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远非当时的程朱理学所能解释和解决,而儒学革新的步伐才刚刚起步,这一切对儒学提出了千年未有的严峻挑战。 残酷的现实决定了第三次儒学的变革不可能像前两次那样有充分的理论准备与实践积累,它必须一步到位,小孩刚出生就让他学会走路是不可能的,而儒学所要解决的就是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然而儒学毕竟是儒学,凭借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理论经验,凭着儒学在治国、平天下上所遗留的具体操作性的巨大的理论真空,凭着它培养出来的一批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仁人志士,儒学迈出了它又一次革新的第一步。林则徐出现了,《海国图志?》出版了,《盛世危言?》流行了,火山大喷发了,一批以儒学叛逆者出现的儒学革新者们开始了儒学历史上的第三次变革。 一种理论体系,如果仅有卫道者而没有反叛者,那么它迟早会被时代所抛弃。儒学拥有像林则徐、康有为那样一批叛逆者是儒学的大幸,然而儒学的悲剧在于它同政治结合的太紧密了,手握大权的都是那些顽固不化的卫道者,于是林则徐被流放了,康有为流亡了,儒学的革新也失败了。于是,儒学面临着被时代抛弃的危险。 如果孔子能听见康有为在海外发表的保皇言论,他一定会黯然泪下的:康圣人在尚未培育出一个顺应时代的后继者即走向时代的反面,儒学完矣! 然而上天也似乎待儒学不薄。20世纪初,一个从西方学成归来的思想家提出了一套以实现儒学终极目的为目标的三民主义,儒学的革新似乎又有了希望,但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却在功成之前猝然而逝,儒学出现了它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它丧失了政治上忠实的代表。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政治上没有忠实的代表就意味着这种理论被抛弃,虽然这位思想家所遗下的国民党仍以儒学为指导,但那已是改造过的旧儒学,随着代表共产主义的共产党的军事胜利,儒学走完了它在大陆的历史。 时过境迁,数十年之后的今天,“新儒学”突然异军突起,风靡海内外,这是儒学的又一次革新还是它最后灭亡前的回光返照?从新儒学的理论特点及其具体建议而论,它不是儒学的革新,但也非是最后灭亡前的回光返照,它应当是宋明理学没落前的一次回光返照。儒学在海外毕竟还有众多的学者,它毕竟还有丰富的理论经验积累和理论真空,也许,它会再一次复兴,起点在大陆。 龙虎山 龙虎山资料 龙虎山位于鹰潭市南郊二十公里处,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风景区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共分六大景区,包括: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应天山、马祖岩、洪王湖。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观,山因成名”。张道陵,精诚修道,创立道教的正一派。“正一”就是太极虚道的别称,同时也含正宗、正统、规整的意思。正一派也叫符箓派,以符咒为特征,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在宋元明时期,张天师被赐封一品,统领江南道教,总领三山符箓,成为中国道教传播发展中心,天师世家世代相袭,显赫一方,与山东曲阜孔子世家并受朝廷重视,故有“南张北孔”之说。 龙虎山资料 龙虎山位于鹰潭市南郊二十公里处,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风景区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共分六大景区,包括: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应天山、马祖岩、洪王湖。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观,山因成名”。张道陵,精诚修道,创立道教的正一派。“正一”就是太极虚道的别称,同时也含正宗、正统、规整的意思。正一派也叫符箓派,以符咒为特征,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在宋元明时期,张天师被赐封一品,统领江南道教,总领三山符箓,成为中国道教传播发展中心,天师世家世代相袭,显赫一方,与山东曲阜孔子世家并受朝廷重视,故有“南张北孔”之说。 龙虎山冬天不很冷,夏天很凉快,所以四季都适合旅游。 上清宫、天师府 龙虎山上清宫汉天师府,是历代大师的生活起居之所。位于龙虎山景区上清镇中央。北靠西华山,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被历史上门许多皇帝赐号“宰相家”、“天真人府”,尊为道教祖庭。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主要建筑有府门(头门)、仪门、二门、私第、家庙、万法宗坛、真武殿、玄坛殿。灵宫殿、知教厅、赞教厅、法得局、提举署、书院、花园、占花塘等,计房屋220余间,占地40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呈“八卦”形,重檐丹槛,彤壁朱扉,显示出道教宫观建筑的独特风格。私第建筑尤为豪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有封建王朝的“大府第”之一,其地位、其名望、其壮观,俨然是“龙虎山中宰相家”。院内豫樟成林,古树参天,绿树红墙,交相辉映,还有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笔下“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还有古钟、古碑等众多文物,尤其那千年罗汉松、青翠欲滴,世所罕见,堪称“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从1991年以来,国内外道友游客接踵而至,今天的天师府已成为弘扬我国道教文化,促进海内外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理想之处。 声溪河、仙水岩 “一条涧水流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这是宋人白玉蟾对芦溪河风光的真实写照。龙虎山景区,以秀美迷人的芦溪河为中心,“一线五点”。即芦溪河水上游览线和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排衙石、马祖岩五大景点。 芦溪河因两岸长满芦苇,深秋芦花雪白一片得名。河水深处泓遂莫测;水浅处可见游鱼;水鲺处,船筏如箭离弦;水滞处,河面平滑如镜。可谓:水从天上来,芦溪仙镜流,船筏直落画图间,飘飘逸逸,逍遥自在。难怪宋文学家晁朴之在游完龙虎山后写下“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千越上溪滩”的名句。 龙虎山风景精华多在芦溪河中段——仙岩景点区。仙岩分“旱仙岩”、“水仙岩”两部分,距龙虎山西5公里,还有“神仙洞府”、“人间仙境”之誉。 旱仙岩之奇在岩洞,洞穴垒垒,散落于高崖绝壁千尺云崖之上,猿猴不可攀,人迹不能至。自古以来被视为神仙居所,夙号“仙人城”,最著名的为二十四岩,不仅位置险要,洞口造型也十分奇特,有的砌以土堆,有的装有门窗,有的散放陶器,有的安放棺木等。明朝文人徐学漠乘一小舟至仙岩观二十四岩后,根据洞穴形状,置放物品不同,分别命名为:仙仓岩、仙棺岩、仙犬岩、仙羊岩、仙船岩、仙棋岩 在二十四岩南侧,有座奇异岩洞,洞口呈喇叭状,里面建庵。游人从西北的仙蚌石、仙鼠石侧盘旋攀附,踏584级台阶,径三道山门,环行300米,至绝壁无路的庵堂。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在庵堂中央。庵堂后山有龙化池、清水塘、浊水塘。传说是蛟龙为报答庵主的救命之恩,就地滚成,解决了山上饮用水源。此水天旱不涸,雨涝不溢,清浊分明,来不见源头,去不见流向,堪称山中奇观。 登上宫楼龙虎山十里翠屏,一览无遗。正如明成化年临川才子胡紫高游旱仙岩写道:“千尽云崖上,仙城白莲开,徘徊临绝顶,好景胜蓬莱。” 水仙岩是芦溪河两岸水中之奇峰怪石组成的景观。山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芦溪河中南北两公里长的水面上遍布着奇石,形成各种维妙维肖人、花、兽、狗。观后让人拍手叫绝、惊叹神奇! 这些奇峰怪石被称为芦溪仙水岩十大景点(十不得),有敲不得的“石鼓峰”,坐不得的“道场岩”,披不得的“云锦石”,扯不得的“卷积石”,用不得的“丹勺岩”,吃不得的“仙桃”,采不得的“莲花”,梳不得的“玉梳”,走不得“尼姑背”。更有两边巨峰相逼酷似女性生殖器的“仙女现花岩”。 水仙岩脚有座异庙叫“飞云阁”。阁高七层,石壁上修一栈道通庙。阁壁留下许多名人的石刻:“鹤为留影”、“神仙可栖”、“仙踪漂渺”、“仙岩环翠”。最显目者为明朝更言所刻2米见方的四个大字“玉壁凌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也留下名篇佳句。如此神奇仙境,此番道游神游,河须渡海寻瑶岛! 仙水岩、悬棺 “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这是唐代诗人游仙水岩看到崖墓悬棺后留下的诗句。 仙水岩临水的高崖绝壁上垒垒洞穴里,散布着数百座距今2600多年的崖墓柞。岩洞大小不一,里面陈放古棺,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最多洞内有10具棺木,安放着一个大家族几代人。现已清理崖墓18座,发掘棺木39具,完整人骨架16具,各种陶器、青瓷器、丝麻织品、乐器、木竹器等随葬文物200余件,有些是稀世珍品。 经考古工作者的科学发掘和鉴定,这些墓葬都是战国早期的墓葬。悬棺的主人是什么民族?又是如何放进去的?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绝壁墓葬?令游人惊叹不已,思索无穷。仙水岩的悬棺奇迹吸引着国内外考古工作者浓厚的兴趣,已成为中国民族学、民俗学、文物考古学的科研基地。 龙虎山冬天不很冷,夏天很凉快,所以四季都适合旅游。 上清宫、天师府 龙虎山上清宫汉天师府,是历代大师的生活起居之所。位于龙虎山景区上清镇中央。北靠西华山,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被历史上门许多皇帝赐号“宰相家”、“天真人府”,尊为道教祖庭。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主要建筑有府门(头门)、仪门、二门、私第、家庙、万法宗坛、真武殿、玄坛殿。灵宫殿、知教厅、赞教厅、法得局、提举署、书院、花园、占花塘等,计房屋220余间,占地40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呈“八卦”形,重檐丹槛,彤壁朱扉,显示出道教宫观建筑的独特风格。私第建筑尤为豪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有封建王朝的“大府第”之一,其地位、其名望、其壮观,俨然是“龙虎山中宰相家”。院内豫樟成林,古树参天,绿树红墙,交相辉映,还有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笔下“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还有古钟、古碑等众多文物,尤其那千年罗汉松、青翠欲滴,世所罕见,堪称“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从1991年以来,国内外道友游客接踵而至,今天的天师府已成为弘扬我国道教文化,促进海内外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理想之处。 声溪河、仙水岩 “一条涧水流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这是宋人白玉蟾对芦溪河风光的真实写照。龙虎山景区,以秀美迷人的芦溪河为中心,“一线五点”。即芦溪河水上游览线和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排衙石、马祖岩五大景点。 芦溪河因两岸长满芦苇,深秋芦花雪白一片得名。河水深处泓遂莫测;水浅处可见游鱼;水鲺处,船筏如箭离弦;水滞处,河面平滑如镜。可谓:水从天上来,芦溪仙镜流,船筏直落画图间,飘飘逸逸,逍遥自在。难怪宋文学家晁朴之在游完龙虎山后写下“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千越上溪滩”的名句。 龙虎山风景精华多在芦溪河中段——仙岩景点区。仙岩分“旱仙岩”、“水仙岩”两部分,距龙虎山西5公里,还有“神仙洞府”、“人间仙境”之誉。 旱仙岩之奇在岩洞,洞穴垒垒,散落于高崖绝壁千尺云崖之上,猿猴不可攀,人迹不能至。自古以来被视为神仙居所,夙号“仙人城”,最著名的为二十四岩,不仅位置险要,洞口造型也十分奇特,有的砌以土堆,有的装有门窗,有的散放陶器,有的安放棺木等。明朝文人徐学漠乘一小舟至仙岩观二十四岩后,根据洞穴形状,置放物品不同,分别命名为:仙仓岩、仙棺岩、仙犬岩、仙羊岩、仙船岩、仙棋岩 在二十四岩南侧,有座奇异岩洞,洞口呈喇叭状,里面建庵。游人从西北的仙蚌石、仙鼠石侧盘旋攀附,踏584级台阶,径三道山门,环行300米,至绝壁无路的庵堂。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在庵堂中央。庵堂后山有龙化池、清水塘、浊水塘。传说是蛟龙为报答庵主的救命之恩,就地滚成,解决了山上饮用水源。此水天旱不涸,雨涝不溢,清浊分明,来不见源头,去不见流向,堪称山中奇观。 登上宫楼龙虎山十里翠屏,一览无遗。正如明成化年临川才子胡紫高游旱仙岩写道:“千尽云崖上,仙城白莲开,徘徊临绝顶,好景胜蓬莱。” 水仙岩是芦溪河两岸水中之奇峰怪石组成的景观。山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芦溪河中南北两公里长的水面上遍布着奇石,形成各种维妙维肖人、花、兽、狗。观后让人拍手叫绝、惊叹神奇! 这些奇峰怪石被称为芦溪仙水岩十大景点(十不得),有敲不得的“石鼓峰”,坐不得的“道场岩”,披不得的“云锦石”,扯不得的“卷积石”,用不得的“丹勺岩”,吃不得的“仙桃”,采不得的“莲花”,梳不得的“玉梳”,走不得“尼姑背”。更有两边巨峰相逼酷似女性生殖器的“仙女现花岩”。 水仙岩脚有座异庙叫“飞云阁”。阁高七层,石壁上修一栈道通庙。阁壁留下许多名人的石刻:“鹤为留影”、“神仙可栖”、“仙踪漂渺”、“仙岩环翠”。最显目者为明朝更言所刻2米见方的四个大字“玉壁凌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也留下名篇佳句。如此神奇仙境,此番道游神游,河须渡海寻瑶岛! 仙水岩、悬棺 “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这是唐代诗人游仙水岩看到崖墓悬棺后留下的诗句。 仙水岩临水的高崖绝壁上垒垒洞穴里,散布着数百座距今2600多年的崖墓柞。岩洞大小不一,里面陈放古棺,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最多洞内有10具棺木,安放着一个大家族几代人。现已清理崖墓18座,发掘棺木39具,完整人骨架16具,各种陶器、青瓷器、丝麻织品、乐器、木竹器等随葬文物200余件,有些是稀世珍品。 经考古工作者的科学发掘和鉴定,这些墓葬都是战国早期的墓葬。悬棺的主人是什么民族?又是如何放进去的?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绝壁墓葬?令游人惊叹不已,思索无穷。仙水岩的悬棺奇迹吸引着国内外考古工作者浓厚的兴趣,已成为中国民族学、民俗学、文物考古学的科研基地。 道袍 得罗又名道袍,这种道服的特点是:交领、宽袖,自掖下开气,内带衬摆。得罗袖宽有几种不同尺寸,目前常见的是一尺八、二尺四;但北京东岳庙老道长有云三尺六者,可以说,这种三尺六的袖宽是为大个子道人准备的。另:如果根据这个数列分析,应当还有三尺这个规制:0.6尺作为差而递进的。另外根据古画上的表示,三尺这个袖宽也是存在的。此外,得罗的袖长亦为随身或回肘。可以看出,道服的袖宽可以为。 上清芙蓉冠 冠,为贵人所用。巾为士庶人所用。在道门内,冠为正式场合所用,平日则用巾。 上清芙蓉冠,又名莲花冠,乃道冠等级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师行科时方用。 名道士施肩吾 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九江(一说湓浦,今江西九江一带)人。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 其活动时代约当10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上半叶的北宋初中期。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为诗奇丽。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幼女词》和《诮山中叟》,前者写一六岁幼女,“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学别人的样子在堂前拜月乞巧),真是不知巧拙,让人又怜又爱;后者描写一山中老翁,八十多岁了还“伛偻带嗽”地“向岩前种松子”,真是老有所为、令人起敬啊!此诗描摹生动细致,虽题为讥诮,实是赞奖。另外《古别离二首》和《壮士行》等诗亦都是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动人心魄的佳作。有《西山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四百九十四)。著作有《钟吕传道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钟吕传道记》)三卷、《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华阳真人秘诀》一卷、《三住铭》一卷和《座右铭》等。此外,《直斋书录解题》又有《真仙传道集》三卷,不著撰者,而《宋史·艺文志》题施肩吾撰,作二卷;又传钟吕金丹道重要典籍《灵宝毕法》。 青羊宫 青羊宫灵祖殿 山门内灵祖殿,重建于光绪年间,占地四百五十平方米。殿宇为楼底式结构,各种雕刻图案,细致美观。殿宽二十七米,深十五米,高二十米。现重修葺,与山门合为一体。楼上供奉的“先天首将王天君”像,全称为“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亦称“玉枢火府天将”。相传为北宋时人,姓王名善,曾师蜀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再传弟子,卒后由玉皇封为“先天主将”,主管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成为道教的护法主将。 青羊宫山门 青羊宫主体建筑,规模宏大,建造奇特,富于变化。 原山建于明代,占地六百平方米,山门西侧为八字墙,长二十米、高四米。墙顶盖琉璃瓦,边上是花瓣为白色,中心为红色的琉璃荷花。右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还有明代正德十二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还有七星桩,上刻有道教秘传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龙凤桩,大石狮一对,龙王井一口等。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 现新建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吉祥动物雕饰镶嵌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细致、造形典雅。殿顶塑有两条游龙正戏抢灵珠,生动活脱,煞是宏丽,展示了东方文明的古老与活力。 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正上方。此匾为清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笔力遒劲,为青羊宫一大文物。 青羊宫玉皇殿 玉皇殿,原殿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建造,后因危楼拆除。现新殿建于1995年,楼底结构,殿内楼上供奉玉皇大帝,楼下前供奉三官大帝,后供奉紫微大帝和真武大帝像。 青羊宫紫金台 紫金台居青羊宫轴线正中上方,降生台、说法台分别于左右两侧,平面布避呈三角鼎立之势,正应天上“三台星”之局。同时也形成了青羊宫整个建筑群的有力压轴。 天師宗譜(残) 第一代天师 張道陵 字漢輔,本名張陵,得道後稱張道陵,東漢配國封邑(今江蘇封縣)人。道書載:為西漢留文成侯張良第九代孫,父大順封“桐柏真人”,母劉氏夢神人以蘅薇草授之,感而有娠。漢建武十年(34年)正月十五日晚生於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長九尺二吋,龐眉廣颡,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過膝,龍踞虎步,望之儼然。七歲讀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義。又曾為太學生,通曉天文、地理、五經、諸子、讖緯圖書,從學者千餘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講誦之堂,臨安神仙觀、余杭通仙觀即其地也。後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煉形合炁之書,辟谷少寐。永平二年(59年)以直言極諫科中之,拜江州(今重慶)令,時年26歲,因素好黃老之道,見世風日下,不久棄官歸隱于洛陽北邙山,修煉三年,有白虎銜符至座偶。建初五年(80年),章帝徵召不起。永元初,和帝徵為太傅,冀縣侯,三詔不就。為尋修道寶地,而遠離塵境,獨攜弟子王長游淮至鄱陽,沂信江至雲錦山(今龍虎山),修煉九天神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五雲覆鼎,夜不假燭,彷彿有青龍白虎各一長繞丹鼎;三年丹成龍虎見,山因以名,時年六十餘歲,容貌益少,若三十許人。有神人自稱趙公明騎黑虎詣前曰:“願永護丹爐。”後訪西仙源得制命五岳檄召萬靈及《神虎秘文》于壁魯洞(今龍虎山東北15里),復往嵩山石室得《三皇內文》、《皇帝九鼎丹書》及《太清丹經》。聞巴蜀沴氣為災,遂往治之。初居陽平山,感太上授以經籙之法。次登西城山,築壇墠以降五帝。再到葛璝、秦中、昌利、隸上、涌泉、真多、北平、稠粳、渠亭諸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秘及養神輕身之術,乃還鶴鳴山(一稱鹄鳴山)。漢安元年(142年)上元節,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諸品經籙,或云《三天政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又著《老子想爾注》,創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以廉恥治民,符水治病。教民修心、懺悔、祈禱及取鹽之法,以善道教化。內與神明盟約,外行盟威之法,百姓皆奉之為師。漢安二年(143年),登青城山,治群鬼、降六魔,增至四治以應二十八宿正炁,以六十甲子生人分屬各治,定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品秩,各置神司之。永壽二年(156年),游渠亭山奉太上玉冊,敕命為“六合無窮高明大帝”,繼而太上敕為第六代道之外孫,而東海小童君為保舉師,太上為度師,封道陵為天師,授三百人惟三人係代行治,張申、王升、李忠也。乃以印劍付子衡,戒之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步罡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緒,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是日,以丹分付弟子王長、趙升,于雲台峰與夫人雍氏乘雲上升,在人間123歲,女兒文姬、文光、賢姬、芳芝皆得道上升。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冊贈為“太師”。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為“三天扶教大法師”。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冊贈“正一靖應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沖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崇禎皇帝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道教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大聖降魔護道天尊。 第二代張衡 字靈真,道陵之長子。東漢永壽二年(156年)襲教。衡少博學,隱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精修至道,不予是接。當時皇帝聞其有道,欲徵為黃門侍郎,辭而不就,襲教後,居陽平山(金四川彭縣),已經籙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約理明,聞者有感。其為人治病,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書三通,其一上之天,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三官手書。漢光和己未年(179年)界子魯曰:“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誠敬忠孝為本。周行天下,除妖孼之為民害者,是以親遇聖師,建立大教。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是君,非孝無以事親。汝其遵守成訓,勿替引之。“魯拜稽首曰:“祖師志願宏博,因家立教,身為法嗣,敢不祇承,用宏元化。”(見《天師世家》)受印劍迄,嗣師與妻盧氏在陽平山白日飛昇。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作制曰:“朕甚慕天師正一之教,其几是乎!今有司以嗣師位號為請,惟師嗣守道噐,遺榮冲引,尙安事名,然繼宗開緒,納俗安善之迹,不可不表也。特贈‘正一嗣師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第三代張魯 字公棋,嗣師之長子。少膺祖訓,以道術教人,從者益眾。漢獻帝初平年間(190-193年),益州州牧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與別步司馬張修同擊漢中太守蘇固,遂據漢中,實行政教合一。自號“師君”,以鬼道教民。其來學者,初民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領部眾,多者位治頭大祭酒。皆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又令諸祭酒設義舍於道,放置義米、義肉,行旅之人可量腹食用。若貪而食多,則鬼神始病之。犯法者,原宥三次,在行之於刑。有小過者,命其修路百步,則罪除。不置官吏長史,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雄據巴蜀垂三十年。漢末獻帝寵魯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群下欲尊為“漢寧王”,魯力拒之。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漢中,魯遂避兵南山,左右欲悉燒寶貨倉庫,魯曰:“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今之走,避銳鋒,非有惡意,寶貨倉庫,國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鄭甚佳之。又因魯本有善意,遣人慰諭。拜魯為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五子及功曹皆封為列侯,遷還中原,操子彭祖取魯女為配。一日,魯召嗣子盛,已經籙、印、劍授之曰:“龍虎山祖師玄壇在焉,其地天星照應,地氣冲凝,神人所都,單灶秘文,藏諸岩洞,汝宜往宣吾化,修煉累功。“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羽化,葬鄴城東。弟衞,字公則,為昭儀將軍,棄官學道,白日冲舉。弟傀,字公仁,封為南郡太守,加駙馬都尉,棄官學道,白日冲舉。元成宗皇帝制曰:“為道之大,原出于天而成之在人,有漢天師之緒遠矣,匪其子孫善繼善成,不怠益大,孰濟登茲,是以代有異人,出禪治化,系師景行焯靈,昭于簡冊,妙於自拔,功成不居。經不云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贈‘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第四代張盛 字元宗,系師第三子。漢末棄官自漢中還居龍虎山。《元史#8231;釋老志》云:“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初居南鄭,父命嗣教,克志精修。魏世祖封“奉車都尉、散騎侍郎、加都亭侯”,不受。攜印、劍、經籙自漢中還鄱陽入龍虎山,修治祖天師玄壇及丹灶故址,遂以其地為居,每年以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登壇傳籙,四方從學者千餘人。自是開科範以為常。後以印劍付子昭成。既化去。逾年,復于廣西賀州為廣王說法,嘗謂人曰:“西蜀鶴鳴,東吳龍虎,功行既成,再游南土。”其兄弟六人,皆有封賜。元至正元年(1341年),盛獲贈“清微顯教弘德真君”。 第五代張昭成 字道融,盛長子。少學道不懈,能端坐一室,神游數百哩,虎豹逢之皆伏。年119歲而化,面色如生,即葬後,墓生靈芝百本。一日,忽見騎鶴空中,彩雲擁簇。後啟棺觀之,為觀屢存焉。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惠宗贈“清微廣教弘道真君”。 第六代張椒 字德馨,昭成之長子。得真人治鬼之法,以真人所授諸階祕籙傳度世人,且通曉儒書,晉安帝累徵不就。嘗游鄱陽湖,月夜有一老翁登舟謁曰:“聞師家以仙道立教,願拜師而無品階可進,今者不意仙蹤遠駐近津,獲挹光儀,乞示蘊奧,以啟昏愚。“天師遂告曰:“昔者得道之士,皆由規戒而入,然質心于戒,莫若質戒於心,則萬法皆空,一真常存。”翁聞之遂稱謝而去。俄頃,異光照耀,失翁所在,從者驚疑,椒笑曰:“此龍伯也,水族是掌,大道未聞,故來請耳。“居山時,多有神異之迹,年一百餘歲,尸解而去。元至正十三年贈“清微宏教玄妙真君”。 第七代張回 字仲昌,椒之子。初能言,即問道是何物,眾不能答,概然失笑而嘆。五歲欲傳經籙,父曰:“且讀儒書。”對曰:“祖書不讀,讀他書何為?十歲嗣教,能辟谷導引之道,日行數百里,後入青城山不知所終,元至正十三年贈“玉清輔教弘濟真君”。 第八代張迴 字彥超,仲昌之子。幼得道,丰姿俊美,德量天成。善裁鑒,日列真人諸階品籙於淨室中,嚴奉六時香火,終身不怠。治病驅邪,無不安愈。待人至誠,請禱者無貴賤之別,皆不吝,北魏太祖嘗召赴闕問道。年九十尸解而去。元至至十三年贈“玉清應化冲靜真君”。 第九代張符 字德信,彥超之子。端肅明達。凡經傳子史,過目成誦。好道,傳守真人之法,經籙尤顯於時,四方仰之。壽九十三歲,元至正十三年贈“玉清贊化崇妙真君”。 第十代張子祥 字麟伯,德信之子。博覽諸經,究探今古,曾從儒業,仕隋為洛陽尉。未己棄官襲教,與妻子回居龍虎山。服食精煉,能吐丹至掌中,光芒出戶,尋父咽之。嘗游河洛,登嵩山中鋒石室,樂其幽勝。時乎聞兵騎聲,有神來謁,自稱東嶽主者曰:“昔會聖師於青城,今四百餘載。自魏晉以來,亂離以久,生靈受害,罪孽牽纏無由解脫。有幸重遇聖師,願乞廣宣符籙,庻俾超化。“言迄辭去。天師還山,分遣弟子宣化四方,以積玄功。壽一百二十歲,元至正十三年贈“上清玄妙大虛真君”。 第十一代張通玄 字仲達,子祥之子。天性靜默,常獨坐一室,非時不出,雖左右人異常罕見。歲大疫(流行病),以標執水中,汲飲者皆愈。四方無不啣感。有持帛物來謝者,概謝之曰:“吾祖以濟人度世為本,安可受謝。“乞符者云集,授經籙者亦眾。年九十七歲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上清玄應冲和真君”。 第十二代張恒 字德潤,仲達之子。好讀書,經史之典過目不忘。唐高宗曾遣史召至,問以治國安民之道,對曰:“能無為則天下至矣。”一日,自闕潛歸嘆曰:“吾幾落世網,今還我素矣。”恒善幻術,,嘗置瓮於室中,對妻子茹葷飲酒,夜發瓮,皆在瓮中,經日不壞。自言吾神仙之狡獪者。年九十八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贈“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第十三代張光 第十四代張慈正 第十五代張高 第十六代張應韶 第十七代張頤 第十八代張世元 第十九代張修 第二十代張諶 第二十一代張秉一 第二十二代張善 第二十三代張季文 第二十四代張正隨 第二十五代張乾曜 第二十六代張嗣宗 第二十七代張象中 第二十八代張敦復 第二十九代張景端 第三十代張繼先 第三十一代張時修 第三十二代張守真 第三十三代張景淵 第三十四代張慶先 第三十五代張可大 第三十六代張宗演 第三十七代張與棣 第三十八代張與材 第三十九代張嗣成 第四十代張嗣德 第四十一代張正言 第四十二代張正常 第四十三代張宇初 第四十四代張宇清 第四十五代張懋丞 第四十六代張元吉 第四十七代張元慶 第四十八代張諺 第四十九代張永緒 第五十代張國祥 第五十一代張顯祖 第五十二代張應京 第五十三代張洪任 第五十四代張繼宗 第五十五代張錫麟 第五十六代張遇隆 第五十七代張存義 第五十八代張起隆 第五十九代張鈺 第六十代張培源 第六十一代張仁 第六十二代張元旭 第六十三代張恩溥 四大天师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 四大天师在道教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建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称号。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十八日。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西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西句窖)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级左仙公”。 武当山 武当山在湖北的西北,这里山林茂盛,风光秀丽,洞﹑泉﹑岩﹑涧点缀其间,峰峦独与它处不同,七十二座山峰,峰峰俯首朝向主峰天柱峰,而天柱峰鹤立于群峰之巅,如王者之临诸侯。武当山高险幽深,飞云荡雾,相传,武当道教所崇奉的真武大帝就生于这仙境一般的地方,并在此修炼﹑得道﹑升天,因此这“神仙窟宅”自古以来便吸引着许多求仙学道者来此栖隐。 武当是风景胜地,道教名山。不仅如此,武当的武术也非同小可,与少林功夫南北并雄。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极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伴以习武,武当武术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 使武当独领风骚的,还有它宏伟玄妙的古代建筑。武当有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人也许会问: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本土宗教,当时中国有多座道教名山,而武当的宫观为何举世无双?其中缘由与明成祖朱棣密切相关。武当宫观始建于唐代,宋元陆续有建置,到了明代,藩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为了使这种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皇权神授,得到了武当真武大帝的阴佑。他在功成即位后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后者便是为了酬谢神灵,巩固统治。朱棣还把真武钦定为皇室的主要保护神,这些举动为武当道教的鼎盛拉开了序幕。以后明代诸帝一直把武当作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朝廷家庙,扶持武当道教,加封武当,扩建宫观,使其成了“天下第一山”,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在明代,其政治地位,如日中天,众名山不可同日而语。几百年来,武当信徒不仅广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远及台湾﹑香港和东南亚。 据记载,当年朱棣修武当前后共动用了三十万工匠,历时十二年,修成宫观大约有八千余间,武当山各宫观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宝幡﹑神账等设施多为皇室钦降,富丽无比。当时盛传武当山道场是“富甲天下”的“黄金白银”世界。后来,由于不断的扩建,武当的道教建筑达到了2万间之多。 武当山建筑是根据真武帝修仙神话来安排布点的,并且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从山脚下到山巅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铺成一条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庞大的建筑群。在十二年里,朱棣始终关切殷殷,前后共发60多道上谕,其内容大到调遣人力,小至设计图纸审批,建筑余料处理,事无巨细。朱棣再三叮咛顺从自然,对山体不要分毫修动,这也是武当道教建筑群的又一个特点,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武当建筑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遽,将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使它们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相互辉映,宛如一幅天然图画。 明人自豪地称武当建筑群为“万世之伟观”,今日虽然许多宫观已成瓦砾,然而现存的仍透着宏伟和精美,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如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奇特的杰作;九曲黄河墙可传递声音,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分明听到钟声袅袅;山巅那座铜铸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艺珍品,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其中之一为“雷火炼殿”: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凡此种种使人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远路而来的虔诚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五雷山 五雷山,原名雷岳,海拔976米,因主峰金顶分出数脉,呈辐射状伸延,有如《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地维,所以又叫维山。后来,因大维山庙宇出现“雷扫其殿,钟鼓自鸣,尘埃自净”的奇迹,故又更名为五雷山。它位于慈利县城东15公里,北临石门,东依临澧,南接桃源,是东入张家界的必经之地。山上气候宜人,环境优雅,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气温昼高夜低,冬寒夏凉,最高温度为32℃,平均温度11.6℃,不仅是旅游避暑胜地,更是道教圣地,素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俗话说“北武当,南五雷”,二者如兄弟联袂,名闻遐迩。其道教殿宇之多被《三湘之最》誉为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据史书记载,五雷山道教“始于唐、盛于明”。相传西域净乐国太子曾选中此地,垒石室苦修,“得道高升”,这就是著名的真武帝君。嗣后,唐代顾靖慕名上山草创道观。元末翰林国史编修张兑辞官不做,归隐天门山、五雷山,在五雷山扩修殿宇,弘扬道教文化,并亲题“楚南名山推第一”。从此五雷山名声大振,所建殿宇“旁魄百里,列县俱瞻”,明神宗得知后,封五雷山为“洞天福地”。道教信徒遍及鄂西南、湘西北两省十八县。每年古历“三月三”、“八月十五”为朝圣日,有“朝不朝,一年十万八到”之说。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常德荣定王、澧州华阳王对五雷山进行大规模扩修改建成,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有36宫,72殿。期建筑为石墙铁瓦构筑,随山脊沟壑纵横陈列,绵延15华里,奇险深幽,玄妙超然,独具一格,蜚声南北。可惜民国末年,战乱纷起,匪盗称雄,五雷山香火飘零,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所有殿宇毁灭殆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慈利县委、县政府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文物管理法规,发展旅游,投资数百万元,修复了部分古建筑,修建了旅游专线公路以及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成立了五雷山风景区,昔日雄姿,再展辉煌。 张家界市以东的慈利县,于1994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了空前盛大的“五雷山宗教文化首游式”。那天游山的群众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从这一天起,楚南胜境五雷山正式向中外游人开放了!从这一天起,张家界市在诸多的景观中又新添了一大风景名胜区! 一、五雷山名称的由来 五雷山因真武祖师命五雷神擂响五声霹雷,镇压五条孽龙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有“五雷扫电”一景而得名。 相传,真武大帝当年在武当山修成正果以后,由妙乐天尊带他上天拜见玉皇大帝。玉帝见他气宇轩昂,不同凡响,便当面封他为真武大将军,在太阳宫供职。玉皇还赐给他三台七星宝剑一把,黄金铁甲一件,专事镇妖斥邪,为民除害。真武大将军得到玉皇赐的这些宝物以后就不断巡视天庭。一天中午,当他巡视到楚南方向一带时,突然发现天空怒云翻滚,狂风大作。他拨开云头一看,原来是5条孽龙争斗,它们是东方青龙,南方赤龙,西方白龙,北方黑龙,中方黄龙。这5条妖孽各显神威,大摆武场。它们有的掀起滔天大浪,有的刮起阵阵妖风,一时间搅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使黎民百姓惨遭不幸。真武大帝见状,怒不可遏。他掐指一算,原来是5条孽龙在争夺五雷山圣地的王位。于是他立即指挥五雷神举起神锤,擂响5声霹雳,一齐朝5条孽龙劈去!霎时,只见天空道道白光,怒云妖雾一扫而去。随即天空放晴,五龙俱降。真武大将军见状,又取出三台七星剑一一指向5条孽龙,五妖就立即变成了5座山。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五龙朝圣”一景。至今这五座山仍如栩栩如生的活龙朝圣一般矗立在那里。 二、五雷山的地理位置与气候 五雷山,位于慈利县东部,地处城关镇、广福桥镇、石门县蒙镇,以及零溪乡、花薮乡与桃源昌蒲乡的交界处(简称“三三”交界处,即三县、三乡与三镇)。它东接临澧,南临桃源,西处城关,北抵石门。东经111°15′—111°18′,北纬29°23′00‘—29°27′30‘之间。海拔最高976米,最低123.7米。年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5℃,年平均气温11℃。这里气候适中,四季分明,是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朝圣的好地方。 五雷山,交通十分方便,距慈利县城仅25公里,距苗市火车站仅3公里,距张家界飞机场也只有108公里。特别是火车,苗市每天有3对火车东西来往,贯通枝(城)柳(州)线。往东,可以去石门、澧县、枝城、宜昌、襄樊直至郑州、北京;往西,可以到达张家界、猛洞河、吉首、怀化,然后转车可以去重庆、成都、贵阳、昆明与南宁等地。如到张家界站转车,还可以乘特快直达长沙、株州、衡阳、郴州、韶关、广州。 现在,张家界一级民用机场已开通,可乘波音飞机直达长沙、广州与深圳。从1995年3月28日起,又可直接飞往北京,从第二季度起,又可飞上海、成都、重庆、武汉、桂林、宜昌航线。今后,还可以直飞香港、东京、新加坡、马来西亚、曼谷等地。因此,来五雷山朝圣观光,你不愁来去不方便! 三、道教、道观与道人的称呼 道教,是我国主要的宗教之一,它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齐名。 中国道教产生在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如果加上战国时期传播神仙方术的“方仙道”与西汉时期托黄帝而立的神仙之术,以及托老子而言修道养寿的”黄经道“,那么,道教在我国流传就已经有2000多年了!由此可见,道教是我国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据史籍记载,道教创始人为张道陵。他开始创米道,主要经典是《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 道教奉老子为始祖,把老子写的《道德经》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关于老子,学术界与道教界持有不同观点。老子又名老聃,河南人,是我国春秋末年著名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他曾经作过守藏室史(相当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学问渊博,著有《道德经》等书。 老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道教为了与佛教抗衡,将他神话了,并且无限度地夸大,说得十分玄乎,传的神乎其神。比如他们说老子是经过许多过个81万亿81万岁,托胎于玄妙玉女腹体内,并且怀孕怀了81年之久,最后才从玄妙玉女左肋降生下来的,所以,因怀孕太长(81年),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故名唤”老子“。又因为老子降生在一棵李子树下,便指树为李,方的”李“姓。 道教的一些书上还说,2500年前,周朝有一个“门宫”叫尹喜的,他有一天在“草楼观”观测天气,忽见紫气东来,便预言一定有圣人路过。不久,果然老子骑青牛入关,于是尹喜便请老子入草楼,还请老子写了书,即《道德经》。他们还说老子写完《道德经》以后,就无影无踪地去了。 老子被神话以后,曾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崇拜。特别是唐朝,因皇帝姓李,他们为了抬高李氏门弟,强拉硬扯,硬是把距唐朝1000多年前的老子做了李家天子的祖宗,还封为“玄元皇帝”。正因为如此,道教在唐朝便盛极一时,几乎成了唐朝的国教。道教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道教敬奉“三清”为最高神。所谓“三清”,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与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亦即老子),“三清”是三位神君的总称。 元始天尊是“三清”第一大神,经书上说他住在玉清仙境,生在宇宙形成之前,还说他在天地初始时,以秘道传授于诸仙,用来开劫度人。后来,又把他与我国远古神话中的盘古扯在一起,因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二者不谋而合,这就更为元始天尊神话提供了佐证。 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神,他象征混沌初开,阴阳分明。据说他住在清仙境。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说他住在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层太清仙境。说他著的《道德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 道教敬奉的主要神明,除“三清”外,还有“四御”。这“四御”是辅佐“三清”尊神的四位大帝,即:皇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阵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元效法后王皇地祗。 在“三清”、“四御”下面,道教还有许多小神,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道教的道术有占术、符录、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黄白、壁谷、行跻、房中、仙药、服气等。道教崇拜神与仙。 道教的主要法规戒律,少者有五戒、八戒、十戒;多者有一千二百戒;一般也有三百条左右,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些戒律主要是用来约束教徒思想言行的,防止他们“恶心邪欲”与“乖言戾行”,提倡积善、修德、理身。 道教的道观、道宫,就是祭祀诸神的祠庙。最早的道观是陕西草楼观。道观主要是修建三清、五皇、灵官等殿堂与山门。道观在全国闻名的有白云观(在北京,供奉“三清”天尊)、楼观台(在陕西终南山)、延头观、万福观、永乐宫、万寿宫、玄妙观、常道观、无量观、玉泉观、紫霄宫等。五雷山的宫殿,其名称也与它们大同小异。 我们游五雷山,看道观各宫、殿、门,如遇道教人员如何称呼? 按道教规矩,凡道观中的主持者称“主持”。一般称“道长”、“道人”或叫“仙客”。道士还可称“黄冠”、“羽人”。对女道士称“女冠”或“道姑”。对道士中学识渊博、修养很高的,则称“法师”或“真人”。对道士中未成年的称“道童”或“仙童”。 四、五雷山的主要景观与景点 五雷山是张家界市的东大门,也是全市诸多景点中的又一大风景名胜区,又是道教旅游朝圣地。 五雷山有山120多座,溪流15条,山体表面面积达160平方公里。据《慈利县志》载:“五雷山高屏环县南30里,顶为真武,有龙头岩、会仙桥……诸胜,道水所出。五雷山寺观为常德荣王建,澧州华阳王助修。”从人文景观来看,五雷山主要是道教修建的祠宇宫殿。据有关史书记载,这里的道观建筑群始建于元,峻工于明,共建有大小寺庙100多座,计有36殿、72宫、48寨。这片古建筑群的其本格局分内8家与外7家。整个建筑群倚山势而建,聚建在长达1公里多的山脊背上,犹如长龙托屋,非常好看。内8家宫殿仅凑,外7家分散。内8家由南至北,宫殿摆设依次为金殿、观音阁、王爷殿、玉皇殿、财神殿、赤帝宫、斗姆宫、朝圣门等。这片古建筑群共有建筑面积达8500多平方米,是我国道教建筑仅次于湖北武当山的又一大片古建筑群。这些寺庙建筑最著名的有金殿、观音阁、翰林祠、紫金宫、朝圣门、梳妆阁、斗姆宫、王爷殿、关圣殿、马爷殿、赵爷殿、温爷殿、赤帝宫、一天门、二天门、朝圣门以及牌楼等。在这一大片古建筑群中,因五雷山的寺庙名称与建筑风格均与湖北大武当山其本相同或相似,加上它的地理位置在长江以南,故五雷山又有“南武当”之雅称。 从供奉的神像来看,五雷山与武当山也其本相同。两山金殿供奉的大神都是真武大帝。不过,武当山乃真武大帝的发祥地,所以,殿堂、神像、气势都比五雷山大一些。在武当山金殿里的真武大帝,只见他稳坐金殿,披发黑衣,手持宝剑,脚踏龟蛇,卫将执黑旗,两边有金童玉女,还有水火二将,威风凛凛,好一位威震环宇的大帝之神像! 关于真武大帝,其来历是这样的,他原是爬虫类——龟与蛇的合体之形,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的星宿崇拜。我国古代,人们将天上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人们又把二十八宿分为为东西南北四组。不仅如此,人们还把每组7个星座想象成一种动物形象。又根据古代五方配五色的说法,分成“四象”。这就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不是别的,就是“龟蛇”,也就是“真武”大帝的别名。“玄武”又为何成了“真武”?原来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赵玄郎”之名讳,故改“玄武”为“真武”。根据我国远古时代人们的说法,龟为“四灵”之一(其他三灵为龙、凤、麟),蛇也被认为是有神灵的动物,于是玄武作为龟蛇的化身之神,便越传越神,因此,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以至被历代帝王树为“帝君”。而道教为了兴教的需要,又编造出一套玄而又玄、神而又神的故事。说玄武曾托胎于净乐国善胜皇后,并从他左肋生下,长的十分勇猛。本来皇后想要玄武继承王位,但他不想王位,只一心想学道成仙。后来得紫元君所授秘法,玉帝又赐他宝剑,所以,他在武当山修炼42年便大功告成,白日升天,成了“真武大帝”。 因为真武成了“帝君”,所以,武当山为供他修建的金殿便举世无双,特别辉煌。金殿全部建筑都是铜铸鎏金,而真武大帝也是铜铸鎏金,耗铜重达万斤。五雷山的金殿乃真武大帝,虽然其建筑规模与装金不如武当山辉煌,但除武当山以外,同其他道观建筑群比较,五雷山还是有过之而无过及的。 据地方志书记载:“五雷山……磅礴百里,列其共瞻,每逢朝会,祷祈如林,人流似海,多达三万余人。”自古民间就有对子句:“朝不朝,一年十万八千到。”每当道教节日来临,如农历三月初三(真武祖师生日),九月初九日(神师升天元日)、八月十五日(翰林会)与冬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到五雷山朝圣的香客便蜂拥而至,一天24小时庙里不断香,路上不断人,灶里不熄火,木鱼不断声,真是庙门若市,人流如织,晨钟暮鼓,热闹非凡。 五雷山不仅寺庙建筑金壁辉煌,同时,文物古迹也异常珍贵。明代天顺六年间(公元1462年)杭州一位县令到五雷山携妻带小观光游览,在龙头胜景留下这样的墨迹:“观其岩形,若飞龙头,头角峥嵘,真武古迹,巧出天成,楚南第一胜境也。”他的这块碑刻成了珍贵文物。山上还有石狮、石象与石坊《二龙戏珠》等各种碑刻300余块,不仅是碑林之胜地,同时也是荟萃书法艺术。在一天门,还有一块保存完好的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的大碑刻,不仅书画艺术堪称上乘,同时也是研究李自成归宿的历史见证。其文曰:“从来庙宇辉煌,神像威灵,先皇供奉,丕振四方,嗟哉!蓬莱飘渺,数十年来,引引自知,道纳竭力修持庙宇神像,石三宇落成……”除了这些文物古迹以外,五雷山还有千斤铜佛、石龙与石虎等文物。 五雷山的人文景观突出,自然景观也非常丰富而又秀丽。登山时从山脚到山顶,一路之上,可以看到许多自然景观。如造型多样的奇山异峰,清澈见底而又碧绿如绸的溪流,汨汨的山泉与古井,还有珍贵的树木与奇花异卉,上得山来,危崖耸翠,百鸟争鸣,步移景换,举目有景,在这里游览,既可以看到山河壮丽的美景,又可以看到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又可见到一派金碧辉煌的丛林风光 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黄山脚下,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脚。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白岳者,齐云山也。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海拔高度仅585米,用“插天”来形容其高虽有些夸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齐云山呈丹霞地貌,几百处景点组成了一片奇石巧布,岩洞藏幽,天开神秀,灿若红霞的自然美景。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几乎峰峰有题词、洞洞有铭刻,紫霄崖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为明代才子唐寅撰、戴炼书,碑高7.34米,宽1.40米,为江南罕见。数以千计碑碣石刻,其清丽的词句,遒劲的书法,匠心的镌刻,构成了壮观的艺术珍品长廊,使齐云山成为览景访古的圣地。清乾隆帝巡游江南时曾赞誉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齐云山道教 无双胜境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小武当”之称。山上道观参差,宫庙相映,钟鼓磬鸣,岚烟缥缈。 齐云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道教活动丰富多彩,独树一帜。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齐云山便有道教活动,至南宋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香火日盛,随后宫殿院房、亭台楼阁次第落成,香客曾一度日达三千以上,从而跻身于道教名山之列。 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如今,有正常的宗教仪式活动,可供游客参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道场表演,再现了道教的文化习俗,表明其历史渊源,给人以人生和生活的启迪,其宣扬的平等、宽容精神,祈求和平、扶贫济困的人道思想和返朴归真、勤俭抑奢、知足守道的生活准则,对现代人大有俾益。 齐云山胜景 洞天福地 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月华街、太素宫 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素宫,此宫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壮观。清乾隆皇帝曾称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宫在文革中被毁,1994年已按原样重建,1997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 香炉峰 此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的铁亭系1983年重建的。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小壶天 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是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玉虚宫 位于长生楼西不远处,此宫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浮雕,宫内便是石洞。洞内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关神仙的传说。如今,玉虚宫是善男信女烧香求神、祈祷福寿的圣洁之地。 清源山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的泉州市境内,泉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向以风景优美、文物荟萃而闻名于海内外。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在泉州北郊,离市区约3公里,是泉州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分清原山、九日山和伊斯兰教圣墓三大景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这里山势雄伟,洞壑幽美,林泉清翠,奇石嵯峨,加上历代丰富的文物古迹。景色迷人,引人入胜,自古以来就是闽南著名的游览胜地,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誉。 清源山以多清泉而得名,又名泉山,泉州地名亦源出于此。因位于泉州城北,当地简称它为“北山”,山有左、中、右三峰鼎立,以中峰最高,海拔498米,故亦名“三台山”。耸立于晋江平原之上,挺拔巍峨,古人喻之谓“高与云齐”,故有“齐云山”之别称。它最早开发于秦、汉,中兴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经历代的开发建设,留下了许多庙宇寺观、石雕石刻,计有大型石雕七处九尊,摩崖石刻五百多方,花岗岩仿木结构石室三处,古称三十六洞天、十八胜景。现经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规划,分为七个景区,即南台夕照、闽海蓬莱、石异峰奇、五虎朝狮、旭日春晓、石莲洞天、风动发石。著名胜景有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龟岩、九日山、灵山圣墓等。 清源山景观 老君岩 老君岩又称羽仙岩,位于清源山右峰罗山与武山下,以岩刻巨型老君造像而得名。老君名李耳,字老聃,是道教始祖,被尊称为“老子”。石像依岩雕琢,就势造型,高5.1米,宽7.3米,厚7.2米,端坐崖上,右手按膝,左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神态安详,笑容可掬。整个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衣褶清晰,是宋代石雕中的艺术珍品,我国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已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 据史书记载,老君岩早在西晋时期就有道教寺观出现,到北宋年间,在罗山脚下建造了北斗殿,武山脚下建造了真君殿,两山之间有元元洞,建筑规模都较恢宏,老君雕像也完成于此时。以后随着年代的推移,寺观因年久失修而坍圮,今已无存,而老君造像仍保留完好,成为我国古代古雕艺术中的瑰宝。 罗山、武山虽海拔不高,但林木葱翠,风景宜人,加上巨型的老君造像,人们以一睹为快,当地民谚有“摸到老君鼻,寿高一百二”,故游清源山者无不到此一游。 南台岩 从弥陀岩循“寻佛径”古道可直上山顶南台岩,这是清源山右峰的最高处,因其位于中峰之南,故名。山坡上遍植杜鹃,每逢春夏之交,山花烂漫,满山幽香。 南台岩系一巨岩,巍然耸立,前是悬崖,后是峭壁,岩台上建有寺庙,如临空中。峭壁上刻有“空中楼阁”四个大家。终年云雾缭绕,仰望峰顶高出云端,悄如仙境。据史载,南台岩自唐代以来就逐渐成为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宗教胜地,当时岩台顶上建有儒教的魁星阁、佛教的大雄宝殿和道教的三清宫,每年三教信徒来此攀高朝拜者甚众。至宋后逐渐衰落,寺庙亦因年久失修而遭坍废。现有佛寺一座,比较简朴,建于明代。但山势雄峻,气象万千。登高远望,天高云低,河山壮丽,视野开阔,俯视泉城内外,屋宇连片,新楼叠起,阡陌纵横,绿装盖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晴空万里,晚霞满天,红透山河,风光更加绮丽,“南台夕照”是清源山的一大胜景。 清源洞 清源洞位于清源山中峰的顶端,又名纯阳洞,因地处清源绝顶,傲视诸峰,历来成为爱好登高览胜的旅游者攀登之地。上清源洞古代有两条道路,一条从正山门经千手岩、弥陀岩循“寻佛径”至南台岩,再沿着山路直上中峰;另一条从左峰山腰碧霄岩沿“清源古道”攀登。现在已筑有盘山公路(名齐云山路)可从泉州市区坐汽车直达山顶。但大多数年轻体健者仍愿循登山古道一步步攀登,虽然道路艰险,可游山赏景情趣无穷。 从碧霄岩上沿途有“小憩亭”、“五云深处”、“小云关”、“紫泽宫遗址”、“练胆石”、“虎乳泉”、“白龙井”等许多名胜古迹。 练胆石相传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少年时的练武之地,路旁石壁上刻有“君恩山重”四字,出于俞之手笔。虎乳泉又名孔泉,泉水从石隙中涌出,注入一尺许见方的石孔中,水质清冽,味某似乳,终年不竭。相传古代有一母虎在此哺幼,因乳汗不足,以泉代乳而养活幼仔,故而得名。这虽是不足为据的民间传说,但游人历尽险阻,攀登至此,已感疲惫万分,饮此甘泉,顿觉清凉解渴,体力陡增,增强了登攀绝顶的勇气。泉旁有宋代朱熹的题刻“源头活水”,字迹遒劲洒脱。清源山以此清泉源头而得名,泉州、泉山之名亦由此而来。 过虎乳泉至清源洞路已不远,登上山顶平台,只见山门上刻有“第一洞天”四字,这里高处绝顶,被推为清源山三十六洞天之首。山门内有一列屋宇,古称“观空楼”,在此远眺四方,天高地阔,风光远销限。如天气阴霾,云海茫茫,若梦若幻,大有超凡脱俗之感。屋后有一洞,洞口刻有“蜕岩”两字,相传是宋代裴道人蜕化之处。洞高8尺,宽6尺,洞底有洞,深不可测,传说可通洛阳江。现今洞口藤蔓满布,荆棘丛生,洞上危岩峭拔,直插云天。 千手岩 千手岩位于清源山右峰下,与老君岸隔一山岗,居清源山正山门以北,现有公路从泉州城直上正出门口,过门拾级而上即是千手岩寺,寺前有“迎客松”一株,盘旋虬曲,状态喜人。寺旁有石碑一方,上刻“第一山”,系宋书法家米芾手迹。寺内有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塑像,故名千手岩,也叫观音岩。还有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像,寺后峰石嶙刚,满山枫树,秋后一片丹红,是清源山一大植物景观。从千手岩往南过“慈晖亭”,即至“石中居”,这是近年来新建的较大旅游服务设施,设有餐厅、茶室,在此饮酒品茗,极目青山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千手岩后有弘一法师舍利塔,法师俗名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攻音乐、绘画,对文学也造诣颇深,后在浙江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成为知名高僧。平生好结交天下名士。1942年在泉州圆寂,遗骨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舍利塔为花岗岩仿木藻井结构,风格独特。塔旁悬岩上刻有法师临终前手书“悲欢交集”四字,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真诚初拜谒时的题句:“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塔内石壁上有阴雕法师全像,系名画家丰子恺所绘,丰系法师的得意弟子,闻师圆寂,悲痛万分,含泪挥毫作画,涕泪与墨计共研故名“泪墨画”。 弥陀岩 从千手岩再向上攀登,即至弥陀岩,进得山门,只见古木参天,巨石峭立,瀑布悬垂,梵宇高筑,气势非凡,是清源山风景最佳处。这里瀑布从50米高的悬崖上飞泻而下,形成了“泉窟观瀑”胜景。从左侧向上,还有“一啸台”、“岫云”、“招饮径”、“天风海月”、“一线天”等名胜,在一啸台前有一石室,上勒“愿海真空”,室内供奉阿弥陀佛石雕像一尊,高5米,宽2米,头结螺髻,脚踩莲花,形态商讨,造型优美,建地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为我国不可多得的元代石雕佳作,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还有元碑、元塔和多幅石刻,均古朴典雅,殊堪鉴赏。 瑞像岩 瑞像岩在左峰的天柱峰下,从碧霄岩右拐不到1公里路程即达,也可从登山公路经片瓦岩抵达,这里有刻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的释迦石像一尊,相传佛像雕成时夜放瑞光,故名瑞像岩。像高4米,宽1.5米,立状,左臂下垂,掌心向外,右臂袒露作无畏手印。神情庄来肃穆,系按照岩石的自然形态雕镌而成,取法于木雕旃檀瑞像,风格独特。是宋代石雕艺术的佳作。至明成化年间,为了保护佛像,建造了一间仿木结构的石室,现石像、石室均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下石径迂回,岸前奇石突兀,排列如群僧参禅,称为“罗汉峰”,俗称“十八罗汉朝释迦”,天然成趣。石室左侧有“望州亭”,可眺望泉州城,附近还有石蟒、石龟、石门、石窗等胜景。 天柱峰周围有狮子峰、回舶峰、莲花峰等奇峰罗列,景色佳丽如画,故古人在石壁上刻上“忘归”两字,以示流连忘返。 碧霄岩 碧霄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碧霄岩分为上、下碧霄。从入口处仰视,碧空如线,又称“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为元代泉州路监临官达鲁花赤阿沙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5年)登临清源山,感岩之雄奇而雕。1985年月10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三世佛”周围有历代摩崖石刻多方,其中有元代碑刻记载着当时碧霄岩三世佛雕刻和建筑的经过。还有南宋淳熙晋江县令林(福州人)手书摩崖“寿”字石刻,占摩崖界面14平方米,为福建成“第一高寿”;清代江春霖为监察御史陈庆镛在鸦片战争时(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申明刑赏疏》,批评皇帝纵容投降卖国派而震动中外的“抗直敢言”等石刻,字迹古仆苍劲、挥洒自如,为游人所赞叹! 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清源山主景区左侧风山之麓。 据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进士、晋江人施梦说所的《鲁东诗集》云“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百田园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清乾隆年闽蔡永蒹(1776~1835年,晋江东石人)所著的《西山杂记》载:嵩山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闽僧武派之始焉。”又说:少林寺十三进,周墙(高)三丈,寺僧千人,陇田百怖,树林茂郁,掩映少林寺于山麓“。该书还记述泉州少林寺三兴三废的经过。历史上规模恢宏的泉州少寺,至今遗址、遗物乃在。 1992年10月,国际南少林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与会学者、中外武术界人士应邀参加了泉州少林寺复奠基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少林禅寺”题写寺匾。1994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复建泉州少林寺,规划面积400 亩,寺庙用地200庙。复建工程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达摩祖师堂、伽兰祠、西堂、玄女堂、罗汉堂、十三堂、禅堂、观音殿、地藏殿、演武厅和泉州历代名人祠堂及其他配套设施。 少林寺“大雄宝殿”主体建筑及配套工程于1994年12月动工,1997年9月竣工。建成后的泉州少林寺,重现了泉州典型的佛教文史迹,又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 “三世佛”石雕造像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于最东南的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碧宵岩景区内。1985年10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世佛”是十三世纪以来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清源山碧宵岩“三世佛”为摩崖浮雕,作长方形石龛,高3米、宽6.5米。“三世佛”并排结跏坐在仰覆莲花座上,中尊为现在佛,作触地印之降魔相;左尊为过去佛,亦作触地印之降魔相,但左掌上托钵;右尊为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皆为土蕃式样。整座造像布局匀称,雕工精湛,造形优美。 “三世佛”造像左侧的元代造像记事石刻碑文中记载元代至正二十七年(公元老派367年)十月丙午日,岩僧志聪题刻于摩崖记文云:“透碧宵北山第一胜概。至元壬辰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间,灵武唐吾氏广威将军阿沙公来监泉郡,登兹岩而奇之,刻石为三世佛像,饰以金碧,构殿崇奉,以为焚修祝圣之所劂后,岁远时艰,弗克茸治。至正丁未二十七月年(公元1367年)秋,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般若贴穆尔公,分治东广道,出泉南,追忆先伯监郡公遗迹,慨然兴修,再新堂构。山川增辉,岩壑改观”。至20世纪6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殿堂塌毁于暴风雨中,石雕造像暴露于崖壁。1988年12月,市政府拨出专款兴建“三世纪”石雕造像的保护工程,在临崖坡地的原址兴建,于1991年8月竣工。一、二层为封闭式屋宇,三层为敞开式阁楼,平面成“品”字形布局,具有泉州古建筑这特色。从崖下仰望。 1997年11月,在泉州市召开的“清源山碧霄岩‘三世佛’石刻造像学术研讨”上,与会的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中央民族大学、龙门石窟研究所及泉州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关于泉州市清源山藏传佛教三世佛的文物景鉴定书”上一致认为:“清源山碧霄岩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于最东南的藏传佛教三世佛(石刻)造像,对藏汉文化交流及西夏人(唐吾特。党项)在元代活动有重要学术价值。可以作为一级物,建议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源天湖 为再现“泉山”的历史风韵,增添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水景资源景观,1993年市政府决定在主景区“山海大观”意境区内的清源山上第一泉--“虎乳泉”下方的“紫泽洞天”谷地建设清源蓄水工程--清源天湖。 “清源天胡”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工程于1994年月10月动工,1996年6月建成蓄水。 为迎接1998年12月在泉州举行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市政府拨出专款,完善湖区的旅游娱乐、休闲设施,其中环湖步游道、虎乳茶馆、垂钓台、观景台及配套设施于1998年11月竣工。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一个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垂钓休闲,自得其乐。 虎乳泉 “虎乳泉”位于“清源天湖”上方的岩坡上。据《寰宇记》云:“《汉书》朱买臣传谓东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南宋初年闽人叶延圭《海录碎事》载:“泉山,泉州之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清源山因名泉山,泉州就因泉山而得名。“虎乳泉”旁边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窍,泉从隙缝里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吕道人题刻“虎乳”和宋朱熹撰写的“源头活水”石刻。“虎乳泉”长年不涸,游人耳巾岩石,,可闻其岩下传出“咕咚”的阵阵响声。相传曾有乳水不足之母虎,每天带小虎到泉边啜饮,以水代乳,小虎竟壮健长大。虽是传说,但是“虎乳泉”甘甜似乳,澄澈清洌,以其泉泡茶,香气独特,沁人心脾。 九日山在清源山以西,泉州市的西北部,晋江下游北岸,距泉州市区约7公里,闽中人士向有重九登高习俗,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大批诗人墨客来此登山欢聚,游山赏景,作赋吟诗,故山名“九日”。山有三峰,分别名东峰、西峰和北峰,因山顶平坦,又叫东台、西台和北台。东台上有唐宰相姜公辅隐居处姜相台和姜相墓,故亦称“姜相峰”。其形似麒麟,俗呼“麒麟山”。西台上有唐代高士秦系所居的“隐君亭”及基使用过的石砚等物,故亦称“高士峰”,峰顶有石佛一尊,并建有石佛亭,俗呼“石佛山”。北台上有八戒石等景观。三峰环抱中间的洼地名“白云坞”。坞中云雾弥漫,清泉潺湲,林木扶疏,花香鸟语,是九日山景色最幽丽处。山顶有“一跳石”,伫立石上可远观戴云山脉壮丽雄姿。山前晋江畅流,金溪逶迤,山光水色,绮丽迷人。 九日山历史悠久,古迹较丰,虽因年久,多有湮没,但留存下来的还不少,万以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故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名。现保存完好的共有七十五方,布满了西峰东坡和东峰南侧的崖壁,其中有不少唐、宋名家的墨宝,如唐高僧无等禅师“泉南佛国”的题刻,宋代朱熹、蔡襄、苏绅、陈洪进等名人的墨迹,成为一座天然巨大的“历代书法艺术陈列馆”。尤其是山南的祈风石刻群,记录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资料,更为珍贵,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西南的延福寺,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是闽南著名古刹,也值得一游。 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坐落在清源山东南侧,泉州市东门外2公里的伊斯兰教圣墓,因位于灵山脚下,也叫灵山圣墓。墓内安葬着穆罕默德两位弟子的遗体,是世界伊斯兰教中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圣墓之一,与麦地那的穆罕默德圣墓、纳夫的阿里圣墓齐名,被称为“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据史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遣门徒大贤四人来我国传教,一贤在广州,二贤在扬州,三贤、四贤在泉州,后峡谷人卒葬于灵山,故亦称三贤、四贤墓。墓室呈方形,并排安放着两座石棺,墓顶盖以花岗石,呈圆拱形,雕刻简朴无华。墓地正中建有石亭,以保护圣墓免遭风雨侵蚀。石亭西、北、东三面依山筑成马蹄形环抱回廊,廊内有石碑数块,正中一块为阿拉伯文,记述三贤、四贤事略及泉州穆斯林信徒活动概略,立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其他几块都是汉文,记载历次重修圣墓的事迹。回廊右侧有一块“郑和行香碑”,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此行香祷告而立的记事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圣墓周围,林木葱郁,松柏苍翠,附近安葬着许多石棺,这是古代中外伊斯兰教待墓葬之地。历年前来祭扫膜拜者不绝。墓前右方有一巨石兀立,风吹之则晃动,人称“风动石”,石上刻有“碧玉毬”、“天然机妙”等字样,“玉球风动”成为泉州胜景之一。 灵山峰峦起伏,景色秀丽,灵山圣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中外旅游者瞩目的宗教游览胜地。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为邛来山脉的分支,北接岷山,连峰北绝,山林青翠,景色青幽。人们解释青城山名称由来,所用最多的说法是“青翠四合,状如城郭,故名青城”,这显然与青城山的自然植被、山体形态有密切联系。 青城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地质构造复杂,奇峰叠嶂、幽谷深潭、古洞苍岩纵横其间。这里属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雨量多,湿度大,常为云雾笼罩,满山林木葱茏,四季青翠。山上花卉资源丰富,观果、观叶植物繁多,盛产野生药材,在追求质朴、崇尚自然的道家眼中,这样的自然环境无疑是一处洞天福地。这里的道观亭阁多藏于绿荫丛林之中,或隐或现,意境幽深。青城山以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幽古清雅博得“青城天下幽”的美称。 2000年11月在正于澳大利亚凯恩斯(Cairns)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全会上,青城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前后山景点 建福宫 建福宫位于青城山丈人峰下,原名丈人祠,因宁封丈人而得名。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据说这个名字典出古谣“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今天的建福宫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门额“建福宫”三个大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两旁有联曰:“一楼和气看山笑,半榻禅心印月明。”进入山门,正殿有宁封子及杜光庭塑像,两侧是清代壁画。后院有两棵百岁古松,枝繁叶茂,老态龙钟。后殿内供有太上老君、东华帝君及王重阳塑像。楹柱上,还悬垂着长达394字的长联,为青城一绝。 天然图画 从建福宫拾级而上,经雨亭、天然阁、怡乐窝、引胜亭,便来到了天然图画坊。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阁,雄伟的牌坊矗立于长长的石级之上,地势极为险峻。天然图画坊,建于清光绪年间,为重檐歇山式木穿斗建筑,面阔三间8.35米,进深2.8米,高6.3米。天然图画坊贵在天然,放眼望去,远处龙居、天仓、乾元诸峰堆绿叠翠,葱葱茏茏,近边白鹭戏水,云雀翻飞。卢光表在《游青城》一诗中这样写道:“孤峰峻极插苍穹,出处惟余一径通,树色万重山四面,游人都在画图中。” 玉清宫 丈人峰后,有两座小山连袂而立,形成一个马鞍形,就在这马鞍形中间的山沟里,座落着一座道观,这就是玉清宫。殿有两重:纯阳殿供奉的是吕祖、丘祖;下殿供奉的是宁封丈人和药王孙真人。孙真人即医圣孙思邈,相传他晚年曾居青城,并在此完成了《千金方》。 圆明宫 丈人峰后有两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一称元宝山,因形如元宝而得名;一称木鱼山,山坡上建有供奉圆明道母天尊(即斗姥)的圆明宫。这里孤峰独秀,石径通幽,一年四季,纤尘不染,较其他道观更显宁静。道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宫门两侧,翠竹作篱,青松相伴,有楹联云:“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进入山门,中路有三重殿堂。依次为灵祖殿,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斗姥殿,供奉北斗众星之母——圆明道母天尊;后殿,供奉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御神。殿堂布局依山走势,错落有致,重檐叠阁,独具风韵。 五洞天 五洞天位于朝阳洞到常道观之间的路上,是青城山又一幽静去处。 天师洞 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青城由最主要的道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原观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 三清殿是主殿,建于1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铺设通廊石阶9级,前檐排列大石圆柱6根,殿堂横列5间,正中高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丹台碧洞”。殿前高悬几副对联,其中一幅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联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一气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居于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于上清仙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认为,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创造者。 天师洞的另一座主要殿堂乃三皇殿,殿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石刻造像各1尊,高约1米,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雕造,皆为坐像。道教以黄帝、老子为祖师,相传黄帝曾在青城山跟随仙人宁封子学道,宁封子还协助他打败了蚩尤。后来黄帝功德圆满,乘龙升天成仙,宁封子被封为青城山的主治神仙,黄帝在此山自然也有突出的地位。故而在青城山不仅三皇殿供奉黄帝,并且还单独为他修了一座黄帝祠。 黄帝祠初建于隋代,是天师洞最早的殿宇之一,故而宋代又曾以此来称呼天师洞。其正门横额上有于右任先生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大字。 黄帝祠左侧有一洞,相传乃张道陵修炼之处,此即人们所说的天师洞。洞窟的最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洞外还有张道陵三十代孙、宋代虚靖天师张继先的塑像。 天师洞附近景色幽丽,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上有两条裂隙,故名。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三块,石上刻有“降魔”两字。石旁泉水环流,浓荫蔽天。沿着石隙所凿石阶,拾级而下,可下至海棠溪边,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无比幽静。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景色奇幽。 上清宫 在青城第一峰东坡,伫立着一座始创于晋代的宫观,它就是著名的上清宫。在漫长的岁月里,它既是传说中神仙道士的洞府,也是帝王下榻的行宫,还作过农民起义的大本营。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殿宇,大都是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至民国年间重建的。正殿供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及张三丰塑像。东配殿名文武殿,供奉孔子和关羽。殿右有鸳鸯井,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尽管二井一源,却一清一浊,一深一浅,一温一凉,充满玄机。此外,观旁还有观日亭和观灯亭。前者在宫前,是观赏日出的好去处;后者在殿后,夏日之夜,可以欣赏“青城神灯”。宫后不远,就是青城第一峰峰顶,上有呼应亭,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上清宫地势高旷,气候时与山下不同。往往山下雨雪纷飞,山上却星斗满天,范成大有诗云:“但觉星辰垂地上,不知风雨满人间。” 朝阳洞 在混元顶北岩间,传为宁封真君栖真之所。朝阳洞为大小二洞,相距五米,大者洞深24.2米,宽32.13米,高4.36米。小者洞深5.3米,宽11米,高3.2米。这里,苍岩壁立,山道盘迂,老藤古树,奇峰怪石,常没于山岚雾障之中,唯洞口豁然开朗,每逢睛霁,旭日东升时,岩壁金光灿烂,象撒了一层碎金;俯视平原,田园村舍历历在目。 祖师殿 从龙桥栈道前行,过访宁桥左行2里,便到了祖师殿。祖师殿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祖师殿,原名真武宫、清都观,也称洞天观。建于晋朝。 现存祖师殿建筑为清同治四年(1865年)修建,整个建筑似小巧玲珑的四合院,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像。 张三丰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道士。史书中称他不修边幅,号张邋遢。读书过目成诵,寒暑只一袖一蓑,一餐能食升头,或数日不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明朝初年入山修行,被明朝皇帝封为“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后人奉为武当派祖师,建观塑像供奉祖师殿内。 祖师殿还有浴丹井、读书台等古迹。浴丹井是唐天宝七年(748年),道教薛昌居炼丹留下的遗迹。读书台为唐代道学家杜光庭的读书处。 出祖师殿山门,经浴丹井、云松塔,沿小道行半华里,可达轩皇台绝顶。相传这里是黄帝授道处。登临顶峰,孤峰耸立,独秀霞表,松涛盈耳,天风浩浩,俯览江水如带,群山相拥,风光无限。 下轩皇台,经三险,可到金鞭岩。岩石呈黄色赭色,一凹处有三石排列,相传为赵公明藏金鞭处。这一路奇峰峭壁,千岩竞秀,万睿争艳,十分壮观。 老君阁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老君阁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 泰安寺 泰安寺始建于唐,寺旁有一座舍利塔、三通古碑和数十株十分粗壮的古银杏、桢楠和红豆树,寺前有古驿道,是灌县通往金川的必经之路。相传明末泰安寺僧人了空与蜀王残部勾结,与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部属为敌。张的部属请到土人带路,偷袭泰安寺,大获全胜。寺焚僧逃,了空触岩而亡。对此,《青城山记》中有记载。1986年该寺重修,随后香火不断。泰安寺一带五溪合流,五峰环聚,风光幽美。传说古蜀王杜宇在此将土人所献米酒倾于味江中,与将士共饮。 神仙洞 神仙洞仙气浓郁、林深幽暗。洞口的浴仙岩处,一字排开48个石潭,光滑无苔,水清宜人,传说青城神仙常在此沐浴。天台寺遗址周围,散布着几十座宋代、明代的古墓,其中一座明墓上刻着对联:“山前山后溪水响,云内云外涧鸪啼。”洞深约千米,洞景奇异,内有色彩斑斓的石潭一百多处,水清如镜。洞内常年有两股清风流出,右是暖风,左是冷风,从不相混,遇到气候变化,洞中还会飘出白雾,囊清香,故人们称此洞带有“仙气”,名“神仙洞”。洞外林深草茂,百花娇艳,景色亦佳。 水晶容洞 这又是个奇异秀丽的岩洞,洞长1000米,分上、中、下三层,规模宏大,堪称“川西第一洞府”。洞内由钙化作用形成的各种景象,千姿百态,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洞口高悬于白云之上,洞外流泉成瀑,如天降银河,十分壮丽迷人。 龙隐峡栈道 从泰安寺北上可至五龙沟,因沟谷处在白龙、黑龙、青龙、赤龙、黄龙五峰之间,故名。这里又是一处胜景荟萃之地,进入沟口五龙坊,沿沟北上,经绿风亭、海漫亭、鞠躬亭、金娃娃沱、龙隐峡栈道,可至又一村。金娃娃沱又名三潭雾泉,一股泉水经三折下落三潭,逐级而下,水大潭清,周围群山环抱,绿荫蔽日,雾气迷濛,景色奇佳。龙隐峡栈道修于半山上,紧靠峭崖,旁临深壑,蜿蜒曲折,绝壁处还凌空架板通行,是个观山赏景,避暑探幽的好地方。 衡山、泰山 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国务院于一九八二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五岳独秀”和“文明奥区”之称。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古称南岳“四绝”。春看花,夏观云,秋望日,冬赏雪,为南岳四季奇观;飞瀑流泉,茂林修竹,奇峰异石,古树名木,亦是南岳佳景。风景区内有24岩、12洞、7潭、8溪、20泉、3瀑布。自晋以来南岳佛道共存,历代不衰,为宗教史上所罕见。南岳山高林密,环境宜人,气候独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观冰赏雪胜地。 南岳又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这里有世界稀有的原始次森林,有600多种树木和800多种草本植物。其中有东晋的银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见的绒毛皂夹,奇异的摇钱树、连理枝、同根生、金钱松等。这里还有极其珍贵的华南竹鸡、杜鹃、鹰嘴龟、娃娃鱼等。 南岳也是一个享有盛名的文明奥区。古代,这里曾有108所庙宇,现存还有26所。南岳镇上,有占地9.8万平方米的江南最大的寺庙——南岳大庙,庙前书有“天下南岳”的花岗石大牌坊。南岳大庙规模宏伟,集宋元以来古建筑之大成,庙由南至北共分九进,中间是祭祀祝融神殿堂,东西两厢分别是道教八观和佛教八寺,以示南岳佛道并存。祝圣寺为南岳最大的丛林佛寺,由五进八群院落组成,内有五百罗汉石刻。山上有晋代封为“南岳夫人”的女道士魏华存修道成仙的黄庭观和飞仙石;有规模宏大的玄都观;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有日本佛门曹洞宗视为祖庭的南台寺;有祝融峰上先道后佛的上封寺。 南岳还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自唐代宰相李泌的儿子李繁为纪念其父在南岳隐居十二年修建的邺候书院以后,先后在此出现了文定书院、甘泉书院、集贤书院等10余所书院。正如古人所云:“天下之书院,楚为感;楚之书院,岳为盛”。 南岳这块神奇的土地,为历代帝王、名人所仰慕。远古时代的尧帝、舜帝、禹帝均到过南岳祭祀,大禹治水,曾在衡山杀白马祭告天地,在皇帝岩斋戒祈求上天帮助,获天赐金筒玉书,取得了治水方案,制服滔天洪水,功垂万世。乾隆、康熙皇帝曾为南岳题词;李白、杜甫、柳宗元、朱熹、魏源、王船山、谭嗣同等历史名人以及当代国家领导周恩来、叶剑英、胡耀邦、陶铸、郭沫若等均到过南岳。并留下了3700多首诗词、歌、赋和375处摩岩石刻。 —————————————————————————— 泰山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天地万物之祖盘古氏死后,头部化作东岳泰山。拒梁人任昉撰的《述艺记》:‘昔,盘古之死,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传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从而,泰山成为五岳之首。 1987泰山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正是:‘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 泰山突兀而立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浩波无涯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泰山踞高临下、凌驾于齐鲁丘群之上,真正成了茫茫原野上的‘东天一柱‘。这样,古人们便有了泰山为天下之中心的感觉。 泰山周围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成为古人类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及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初,禹曾分九州,其中冀、豫、青、衮、徐五洲均在此;战国七雄时,这里有六国之都,泰山成了东方文明的代表,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泰山除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具有丰富的自然美,如果我们把风景自然美的形象特征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的话,那么泰山除了从总体上和宏观上具有雄伟的特征外,还在雄中蕴含着奇、险、秀、幽、奥、旷等美的形象。 泰山在几千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名山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典型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又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价值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泰山风景景观。 山下的泰安城,也是因为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安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过渡阶段。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副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每一位进入泰山的游人都会容易而明显地感觉到,正是由于这些庄重而辉煌的古建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坎之中,并名扬世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仅在泰山的中轴线上就现存有各种石刻1800余处,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上自嬴秦,下迄当代,代代相继,佳作纷呈,成为登山途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泰山岱庙天贶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在灵岩寺还有40尊宋代的罗汉塑像,造型突出个性,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塑技艺和艺术表现力。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神的宗教活动,它是泰山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称作“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称作“禅”。传说先秦有72代君王封禅泰山,正史记载秦、汉、唐、宋皆有帝王封禅,明清两代,改封禅为祭祀。 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观。 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二世皇帝东巡碣石,经过泰山时举行祭祀之礼,并在秦始皇原刻石上再行刻辞。秦刻石现存岱庙中,为保存最早的石刻,立于岱顶碧霞祠东的玉女池旁。只剩数字残片,且见的几字为二世的刻辞,秦始皇的刻辞一个也不见了。 华山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1997米,在五岳中居于第二位,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我国古书中早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最早述及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但最初华山叫‘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东汉班固写的《白虎通义》中说:‘西岳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生华,故曰华山。‘即‘华‘同‘获‘。到了春天百花盛开,景色美丽,因而西岳称为华山。 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据记载,秦昭王时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浏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1997米,高度差为1600-1700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华山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也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相传道教的始祖老子曾到过这里,‘老君犁沟‘就是传说中的老子套着青牛亲自用犁开辟的。至今,南峰上还保存着老子的炼丹炉。中国的道教分为两大派,华山道教属全真派道教。他们吃素、出家、不结婚。在南峰长空栈道的道坎岩壁上,醒目的‘全真崖‘三个大字,就象征着华山道教的派属。全真派又分为华山、龙门等七派。华山派的创始人就是郝大通(1140-1212),他著有《太古集》。华山道教在历代对华山的修茸方面,做出了贡献。 华山气候宜人,是避暑胜地。特殊的华山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华山生长优质松树和贵重药材。华山上的五粒松,松冠平入偃齑,松枝对生,松穗为五须,松子形小而且壳薄,有香气。华山松是国家优质松树种之一。此外,华山生长的茯苓、细辛、菖蒲等药材,质量最优,疗效最好。华山菖蒲等药材,也早以被列入《本草纲目》之中。 华山以奇险峻秀而驰名天下,自山麓至绝顶,名胜古迹极多,庙宇道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随处可见险境奇石,鬼斧神工,更有云海劲松,引人入胜。 华山主要景点 玉泉院 玉泉院,是华山北麓的登山路口,也是华山脚下一个园林式的道家寺院,依山构建,四周古木参天,鸟语风声,院后崇山峻岭,绿云翻涌。这里,既是寺院名胜,又是风景园林。玉泉院是著名道士陈抟修建的,因院内有一股神奇甘美的清泉而得名。陈抟学识渊博,尤精易学,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因举进士不弟,就入山中修道。他总结的内丹道法,成为宋以后道教修技方法的主流,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五代后唐明宗赐号“清虚处土”,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华山道教尊他为祖,后来玉泉院就以供奉这位道祖为主。入玉泉院山门,登石阶穿过正门沿着石路前行,就到了希夷祠。希夷祠分前殿和后殿,前殿左侧有“华山全图碑”,右侧有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写的“第一山”石碑,后殿端坐着陈抟老祖的塑像。院内有一副对联:“从此登极峰,看玉女莲花孰好;归来想此路,觉苍龙犁沟犹平。”真是耐人寻味!围绕着希夷祠还有其他一些建筑,诸如希夷冢、希夷洞、山荪亭、纳凉亭、无忧亭、石舫、群仙殿和三官殿等。山荪亭建于一块大石之上,构筑奇特,巧夺天工,陈抟常在这里观赏景色,著书立说。亭旁有一古树,名为无忧树,苍老而佝偻,传为陈抟手植。希夷洞在亭下不远处,为陈抟栖息之所,内有他的睡像。整个玉泉院廊庭回环,亭台参差,泉流潺潺,绿树成荫,情趣盎然。康有为在《玉泉院》一诗中写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合树无忧。泉声山色可忘世,让与希夷睡万秋。”玉泉院两旁还保存着一些道观:东有仙姑观,为金仙公主来华山修道的行宫;西有全真观,是当年贺元希尊师居住的地方。玉泉院后面的通天楼遗址上,现已建起一座通天亭,攀登华山的起点就从这里开始。 云台观 出玉泉院北行约1公里,曾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道教活动之地——云台观。据载,此处一直为老子之徒所占。古代帝王来华山巡狩祭天,无法登山时也要来这里看一看。云台观正式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极于宋,毁于明。云台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三位名人曾在这里活动过。 魏晋南北朝时道士焦道广,曾在这里居住,相传他已修炼成“避粒餐霞”之术。宋初的陈抟,是在此观居住的又一位有名的人物。宋太宗赵匡义赐号希夷,屡诏他进京作官,均被他谢绝。当他移居云台观时,已70余岁。在此一住就是40多年。 明末清初,昆山顾炎武为抗清复明奔波一生,晚年隐居华阴潜村王宏撰家。以后他又移居云台观内的朱子祠。 云台观在明代,毁于兵火。后来,虽经修建,但规模愈来愈小,观内地面大都荒芜。清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华阴知县姚远寿,开始在这里建起了“云台书院”,修校舍22楹。如今,唯一保存下来的是晋武帝太康八年,即287年,华阴太守魏君实所植古柏一株,其枝干龙虬,形态苍劲,同玉泉院门南北相对。古柏左侧是棱形的“云门池”,池北置一大石,相传为赵匡胤饮马池。当地人所说的“一百(柏)一十(石)一眼井”,就是指此而言。 西岳庙 西岳庙在华山脚下的华岳镇,南距华山七公里,西距华阴县城二点七公里。庙宇宏伟,古柏参天,四周筑有围墙环绕,是我国历代封建帝王祭谒华岳的神庙。据文献记载,该庙原来在现址以东的黄神谷,称“集灵宫”,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前87年),到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02年)才迁到今华岳镇官道北。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及唐开成元年(836年),曾予重修。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更大规模地翻修过一次,到了明、清两代修葺的次数更多。其中工程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进行了三年,才告成功。 西岳庙的山门称为“灏灵门”,它和五门楼同为高大的砖石建筑,形制与北京故宫的端门颇相类似,为明代遗物。在五门楼之后,是清代改建的棂星门,枋檀上的彩画保持着明代早期式样。从这里进去,便是绿林掩映中的正殿“灏灵殿”,是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周有回廊,殿基高大、宏伟,整座宫殿全部坐落在一个大月台上。月台平面为一“凸”字形,周围用石条砌成,显得气势巍然。殿内悬挂有清代康熙、道光等题的“金光昭瑞”、“仙掌凌云”等匾额。 华岳庙是历代帝王巡视陕西的驻跸〔bì毕〕之地,过去还建有皇帝的寝宫,也是游人瞻仰浏览的胜地。唐代诗人元稹在《华岳祠》诗中有“山前古祠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之句。庙内原来镌刻的碑石很多,因年久湮没,多遭毁坏。我国著名的书法碑贴,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西岳华山庙碑》,原来就存放在这里。碑文记载了汉代统治者祭山、修庙、祈天求雨等情况。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碑毁,至今存世的仅有宋拓“长桓”、“华阴”、“四明”及清代金农等少数拓本,成为著名的书法珍品。庙内还有后周“华山庙碑”、宋庆历七年(1047年)程琳谒词题名石刻、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九月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以及明万历年间的“华山卧图”,图首附刻王维、李白、杜甫、韩愈、陈抟〔tuán团〕、陈琦等唐、宋以来的名人文士的咏华山诗。此外还有华山图,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修西岳庙碑,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等石额碑刻。 毛女洞 从莎萝坪南行,经过路成之字形的十八盘,便来到了“毛女洞”。“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的简称,位于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汉代刘向曾赞毛女:“婉变玉姜,与时遁逸。真人授方,餐松为食。因果获成,延命深吉。得意崖岫,寄欢琴瑟。”宋初陈抟到华山遁居后,也作《咏毛女》诗一首,描写毛女神态:“曾折松枝为宝节,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后来,关于毛女的传说愈来愈奇。唐太宗初年,陶太白到华山采药,说他不仅见过毛女,还同毛女交谈过。蔡元长在岳庙祭祀华山,听说毛女的奇闻,思得一见。随从在岳庙醺炉中发现一奇异之物,告诉元长。当他看时,却原来是一妇人,遍身绿毛,目光射人,行走如飞。后来,蔡元长就命人给毛女绘了像,每年祭之。清人颜光敏,对毛女遭遇深表同情,对封建殉葬制度提出了控诉:“人传毛女峰,时闻毛女琴。欲写秦宫怨,空山多从音。”相传,“毛女洞”中常有悦耳的鼓琴之声传出,因此,“毛女洞”远近闻名。毛女洞上的“拜斗坪”,据说是毛女不知饥寒,每当夜深人静,朝拜北斗的地方。 千尺幢 回心石之上,便是华山第一险境“千尺幢”。这里,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为70度。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登山时向上仰视,一线天开。下山时比上山时更险,如临深井,从“千尺幢”顶端,有一个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可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地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出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每年阴历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这里经常发生“绣幢”事件。1985年在千尺幢、百尺峡处,又各开劈了一条复道,分别为上行道和下行道。 百尺峡 过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峡”,它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乃是一处危石耸峙,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峡的两壁几乎就要紧贴在一起,中间却被两颗石块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通过惊心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是上大下小卡着的两块石头,所以能安然无恙,后边的这颗石头被称之为“平心石”。所以愈诗中有“鄂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写。 老君犁沟 从群仙观上行,便是“老君犁沟”。这是一条临崖深沟。此沟深不见底,石级依壁临沟而过。传说,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驾着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是时留下的犁沟,所以被称为“老君犁沟”。 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可见,“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现在,已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 “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老子曾到过这里,所以是“老君离开尘世的地方”。因“离垢”同“犁沟”同音,加之此地又确实貌似犁沟,再加上华山又有卧牛石、岳庙青牛树以及北峰老君挂犁处的传说,所以人们便认为这里是“老君犁沟”无异了。其实,那是被山水长期冲蚀形成的。 北峰 下聚仙台,过横翠崖,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已是海拔1500米的云台峰,因位于华岳东北,故称北峰。此峰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恰似一座云台,故又名“云台峰”。李白在《西岳云台歌》中有“白帝金精远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之句,就是指远望诸峰,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北周武帝时,道士焦道广修道于此。传说武帝曾上山问道,故有“武帝问道处”山洞遗址。 循山岭北行第一坊名“白云峰第一门”,再北行第二坊名叫“白云仙境”门。过后即达峰顶,长阔约十余米许,原有翠云宫、无量庙等建筑,依山为屋,叠起层楼,隐映于苍松翠柏之间,显出一团秀气。 由北峰向东面望去,雾气弥漫的峭壁深壑便是老虎口,当年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就是由猩猩沟爬越老虎口来到北峰的。 根据实地考察,北峰与南面的诸峰岭如苍龙岭、五云峰、玉女峰和东峰等连成一条崎岖的长岭,岭脊上下的高度相差500米左右,坡陡45°以上,脊东侧是黄浦峪,脊西侧是华山峪。这条鱼椎脊似的长岭,既是两峪间的分水岭,又是登峰的“天梯”。人们巧妙地利用谷地和岭脊的有利地形,开辟了上山的道路。由青柯坪登北峰是从谷底顺陡峭的山坡爬上岭脊;由北峰登峰顶则是缘岭脊登上高峰了。 长空栈道 在升表台西侧,穿过石门楼,便是华山最险之景——长空栈道。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极窄的路面,下由石桩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所以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这里并非登山者的必经之路。所以,石壁上刻有不少警告之语,如:“悬崖勒马”、“云开溢荡”等。 长空栈道是元代陇西贺元希来华山时所凿。凿洞必先开道,所以这里的一切,全是这位开山元勋和他的徒弟们干出来的。他在华山用于开道、凿山洞的时间就是40年。所以,后人才把他尊为华山一位神来供奉,并有许多神话故事流传。今天我们登上华山之巅时,有些险道连登都不敢登,可见贺元希当初开道、凿洞是何等的艰辛了。解放后,此处几经修整,虽较安全,但仍不失“华山第一险道”之名。 避诏崖 在继续登南峰的中途,有一大小仅可容人的石洞。洞上题“避诏崖”三字,相传为陈抟所题,此洞,乃是陈抟为躲避宋太宗宣召而藏身之地,陈抟隐居时说:一片野心都被白云留住,九重宠诏,休教丹凤衔来。在《华岳志》的记载里,五代时的周世宗柴荣召见过陈抟一次,授大夫之职不就。宋太宗赵光义召见过两次,仍不受职。第三次太宗又派人宣召,陈抟再也不赴召就躲避到这里,并作《答使者辞不赴召》诗一首:“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乐静缘。三色满庭供画障,松岚万壑即琴弦。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学仙到洞天。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使者张泳对陈抟态度很不满意,复命后写《自成都诏归寄希夷》诗一首:“世人大抵重荣名,见我东来夹道迎。不免隔溪高士笑,天真丧尽得虚声。”气得他在诗中骂起人来。明代袁宏道至此,也作诗一道:“一枕孤云分外青,堕驴归者有无情。岩中只可避丹诏,那得深山避死生。”避诏崖因此得名。 嵩山 ‘;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诗经》 《史记·;封禅书》载曰:‘;昔日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这一句话,阐明了嵩山在五岳中的重要地位。 嵩山,尧舜时代称‘;外方‘;;夏禹时称‘;嵩高‘;、‘;崇山‘;;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始定‘;嵩岳山‘;为中岳,以后各代均称嵩山为中岳。 中岳嵩山东西长达60千米,共有七十二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其主峰海拔1512米,气势磅礴,犹如横卧的巨人,古人说‘;嵩山如卧‘;,明朝的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则说嵩山像一条很清瘦的卧龙,道出了嵩山独特的形体特征。 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北,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40米。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岩幛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古人吕守曾有诗曰:‘;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道出了嵩山之奇美和游人心境的愉悦与宁谧。 少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少室山山势陡峭峻拔,也含有三十六峰。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主峰御寨山,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有声威赫赫的少林寺。少室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据《河南府志》载,金宣宗完颜列与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战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顶屯兵,故称‘;御寨山‘;。御寨山西有水柜一处,人称‘;小饮马池‘;,水量能供万人食用,传说明末李际遇起义即在此处驻兵。 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黄河南岸。自古以来,它们引起了许多诗人的遐想,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于是历代的墨客骚人、僧道隐士以及帝王将相,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和面貌。差不多给每一座山峰都起了美丽的名称,遂有七十二峰之说。在这些群峰的环抱里以至峰顶之上,逐步盖起了无数的梵宇琳宫、道院僧房。于是乎古代的帝王们也在这里建立行宫,学者们也在这里建立书院,隐士们也在这里沽名钓誉,寻找做官的捷径,而今人们则在这里寻幽觅古,饱览大好风光。 嵩山位于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活动的地区之一。2000多年前,大禹曾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号称天下之中。相传嵩山是中岳神居住的地方,历代不少帝王在此游兴封禅。汉武帝登山时,听到山呼万岁之声,故今有万岁峰;唐朝武则天封嵩后,改县名‘;登封‘;。自南北朝(公元420~589)起,嵩山就成为宗教、文化荟萃之地,建有72亩。 嵩山主要景观 中岳庙 中岳庙,位于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登封县城东4千米,可乘车前往,十分方便。它背倚黄盖峰,面对玉岸山,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乃五岳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所庙宇。 中岳庙给人的印象是大。规模大,庙宇大,神像大,气魄大。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该庙现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庙房400余间,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它们仿佛是一群历史老人,静谧的肃立着,对游人诉说中国辉煌的古代文明。中岳庙历经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风吹雨打,多少代人不懈地修建,才得以完好地保存到现在。 中岳庙举创于秦代,原名太室祠,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历史上的汉武帝,对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因时代的局限,到了晚年,热衷于神仙方士之说,渴望自己能够同传说中的轩辕皇帝一样,成为神仙。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览和礼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时发生了奇迹:随从的官员在山上听到好像有呼“万岁”的声音,其实,这是方士们为博得汉武帝欢心,投其所好而设的一个骗局。但晚年好大喜功,贪恋长寿的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树木,以山下之百产封给神祠作为供奉之用,使中岳庙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太室山也被封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北魏时,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唐代中岳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武则天来此封禅,称嵩山为“神岳”,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武氏对中岳庙的“情”有独钟,使它的声望日益兴盛,八方传播。唐玄宗在当时的中岳庙址重新增修庙宇,是中岳庙的鼎盛时期,为之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宋太祖金妆神像,岳神的冠戴衣着沿袭至今。以后又绘饰壁画,遍植松柏,不断为之增添光彩。各代经过多次修建,清乾隆年间更大加修整,又设宜道会司,以掌管全县的道教事务。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初一,清高宗(即乾隆)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中岳庙“得宠”于历代帝王,由此可见一斑。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以黄盖亭为终端,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远眺苍翠群山。中轴线两侧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殿宇、楼阁、廊庑等共400余间,气势恢宏。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 中岳庙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宫观。道教虽然兴起于东汉时代,其来源却是我国远古时代的巫术,后来继承了秦、汉以来的神仙方士之传统,历史渊源较长。中岳庙是道教在嵩山地区的最早基地,原是为了祀奉中岳神而设的。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他们认为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晋的升仙之处。王子晋又名王子乔,传说是周灵王(公元前571~545年)的太子。他喜欢吹笙作凤凰鸣声,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那时嵩山有一个道士叫浮丘公,接他上嵩山。几十年后,有人在山中见到他,他说,告诉大家,七月七日,在缑氏山头等我。那日,果然见他乘白鹤,盘旋数日后才离去。于是后人在缑氏山和嵩山的顶上都建立了神祠纪念他。嵩山峻极峰以东的白鹤观,背负三峰,左右皆绝壁,即为纪念王子晋而建。 据《道学传》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嵩山修道九年。南北朝时,又有著名道士寇谦之在此改革“五斗米道”,创立“新天师道”。峻极门东侧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就是当年刻立的,碑文记载寇谦之修中岳庙和传道的事迹,是关于这位名道最早的记录。此后,历代还有不少知名道士在这里主持过道场。峻极门东侧还有《五岳真形图碑》,这一高3米的碑石雕刻着象征五岳的图象,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刻立。据道教经典《云笈七签》说,五岳真形图是道士入山辟邪的护身符,一切妖鬼虫虎都不能近。如今河南道教协会就设在中岳庙,每年农历三月和六月庙会热闹非凡,这一习俗至今不衰。 汉三阙 离中岳庙不远有太室阙,少室阙与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阙是一种古代建筑物,常置于帝王所居的宫门前面。它常是两个一组,分立于行道两旁。两者之间并没有建筑物连接,当中阙然,所以叫阙。阙实质上是立在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小建筑,每阙由正阙和副阙组成,各阙一般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嵩山地区在汉代建筑了五个石阙,其中一个在嵩山南面的箕山之上,叫许由庙阙,另一个在中岳南麓,叫灵星坛阙,是圆形石阙,这俩个石阙现已不存。现存的中岳汉三阙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雕极品, 太室阙在中岳庙门前约500米处,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正阙高3.92米,副阙高2.16米,两阙间相距6.75米。阙由长方形大石块垒砌而成,上面用巨石雕成“四阿顶”。正阙四面雕刻着人物、车马出行、马技、剑舞以及龙、虎、象、玄武、蟾蜍、斗鸡、犬逐兔等图像50多幅,形态生动,线条流畅。特别是车马出行图,描绘了当时贵族的游乐情状。这些富有动感的图像,显示出汉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副阙刻有题额和铭文,题额为篆书,铭文为八分隶书。铭文下面的30余行字,字体有篆有隶,还有篆隶参半的书法,可能是由篆到隶的过渡字型。这些碑文为研究我国书法的流变保存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少室阙在少室山下邢家铺村西面,为汉代少室山庙的神道阙,稍晚于太室阙。正阙高3.96米,副阙高2.65米,两者相距6.75米,建构与太室阙大致相似。阙壁遍布雕刻图像,多达60余幅,内容丰富多彩,有车马出行、马戏、蹴鞠、驯象、猎鹿、斗鸡、月宫等。最令人注目的是马戏图,两匹骏马,四蹄腾空,势如飞驰。前一匹马上,少女穿紧身衣裤,作弓形倒立;后一匹马上,少女身体后倾,舒展长袖随风飘舞。构思极为巧妙,技艺非常精湛,把人和马的神韵都表现出来了。蹴鞠、斗鸡等,也都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些都是汉代雕刻艺术的杰作,也使人们看到汉代文化体育运动发展的状态。 启母阙在万岁峰下,为启母庙前的神道阙。阙高约4米,顶部已部分毁损,两阙间距离7米。铭文为小篆体,是汉代书法难得的精品,历来为金石家所关注。文中记述了夏禹和他父亲治水的事迹,也很有历史价值。阙身又刻有图像60余幅,内容除车马出行、蹴鞠、驯象、斗鸡等之外,还有饮宴、幻术、百戏、大禹化熊、郭巨埋儿等。幻术图中,有一袒胸露腹之人,双手抱一长颈瓶,仰面吐火,别有一种情趣。这些图像也是反映汉代文化的珍品。 法王寺 法王寺位于嵩山太室南麓玉柱峰下。它的悠久历史,在嵩山诸寺院中,是首屈一指的。 佛教传入我国,大约在西汉末至东汉初。汉明帝时曾派蔡愔、秦景等出使印度寻求佛法。蔡愔赴印,遇见了高僧摄摩腾,求得了佛经和佛像,并偕同印僧一起归汉。明帝十分高兴,便于洛阳城西门外立精舍为寺,因归来时以白马负经,故称白马寺。这是我国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其时在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建立白马寺之后的第四年(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汉明帝又在嵩山玉柱峰下,建立了一座大法王寺。据说是为印僧竺法兰译经而建。它不仅是嵩山第一座佛寺,而且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名寺之一。近两千年来,这座古刹,几经兴衰,但仍然保存了不少文物古迹。此寺恰好处在“嵩门”(两座山峰对立如阙门)的正西面,每年仲秋节,这里是人们欣赏月景的好地方。 法王寺现存建筑,前为硬山式山门三间。穿过山门,只见院内有千年白果树数株,枝叶繁茂,树径数围,游人夏日至此,顿感凉爽清新。山门之后的大雄殿,为面阔五间硬山式建筑;殿前宽阔的月台中部,原有石砌池塘一座,宽约丈许,名曰“紫金莲池”。相传生公(一说是禅宗二祖慧可)在此讲经说法时,地涌金莲,开中秋一月。大雄殿后,为地藏殿,面阔七间硬山式建筑。殿前月台,即为仲秋待月之台。 由地藏殿东角门出去,沿山径田垅北上,在不远的台地上,有四座巍然屹立的古塔。西南角的一座高塔,通称“法王寺塔”,平面为正方形,高40余米。在建筑史上,称为单层密檐式塔,外廊呈抛物线形,塔身以上为十五层密檐,檐间有假门窗。通体用白灰敷皮一层。塔身南面辟园券门,门内为空筒状内室,佛台上部有泥塑佛像一尊,下台奉汉白玉佛一尊。从塔的特征看,当为初唐所建。其东一塔,式样亦很古朴,塔身特高,是一座单层单檐式砖塔。平面方形,高约9米。南面开券门。塔顶宝刹与受花等皆用青石雕刻而成,工艺特精。覆钵硕大,建造年代当不晚于前塔。其北又有两座方形砖塔,塔身明显变短,很可能是唐中晚期的建筑。因为四座塔之石铭均已不存,其绝对年代无从稽考。也有人认为十五层砖塔,即隋文帝仁寿二年建的舍利塔。除此四塔外,在寺西山坡上,还保存一座元延祐三年(1316年)建造的六角砖塔,名为“月阉海公圆净之塔”,高约8米,建筑工艺相当精良。寺后西北角的耕地里,另有一座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建造的六角砖塔,名“弥壑澧公和尚塔”,弥壑为禅宗五派中的临济宗第三十二世法祖。此塔在嵩山少有的清塔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此外,在寺附近,还有一些建筑遗址和古碑、小塔等文物,它们都是古法王寺各院的遗迹。 观星台 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也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它位于登封县城东南15千米的告成镇北周公庙内。告成,即历史上所说的“夏都阳城”。它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第一个王朝建都的地方,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故乡,山水环抱,风景宜人。 周公庙门前有一座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建立的照壁,上嵌“千古中传”石额一方,大门面前刻制对联“石表寓精心,氤氲南北变寒暑;星台留古制,会合阴阳交雨风”,简要地说明了测景台和观星台“测影”和“观星”的作用。周公营东都定鼎洛阳时,曾在这里以土圭测日影。《周礼·;地官·;司徒》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政府派太史监南公说来阳城,仿土圭旧制,换以石座石表。石表上刻“周公测景台”五字,带有纪念周公之意。后人在石座背面题刻“道通天地有形外,石蕴阴阳无影中”对联一副。现存的测影台,下部乃方形石座,形如15°;的正方形锥体,高约2.5米,周长5.5米,名之曰“圭”;上部为长方形石柱,高约2米,名之曰“表”。表上端覆盖石雕,远视似亭,颇为壮观。1000多年来,它饱经风雨侵袭,巍然独存。 观星台在测影台后约20米处,建于元朝初年,由台身和石圭两部分组成,距今已有700多年,在古代文学和建筑史中也有重要价值。这座观星台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的,为当时全国的观测中心。其规模宏大,高9米多,下大上小,平面呈方形,为砖石结构,台北设有两个对称的踏道口,可登台眺望。台顶北部测量日影的量天尺(尺圭)长31米多。当时郭守敬利用这座观星台重新观测了二十八星宿及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较高的精确度。郭守敬还和王恂、许衡等人利用这里的天文观测数据和全国其他观测站的资料,经过计算,编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这部历法施行达360年。授时历计算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比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而现在世界通用的阳历是公元1582年才制定的,它与授时历相一致,但比我国授时历要晚300年。 嵩山观星台为全世界瞩目。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之作了高度的评价。国际天文家学会曾作出决议,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一颗小行星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观星台、授时历和郭守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少林寺 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少林寺建筑包括常住院及附近的塔林、初祖阉、二祖庵及达摩洞等。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少溪河北岸,寺院宏大。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座落在2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清康熙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更添一道辉煌的风景。 一进山门,弥勒佛供于佛龛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人称“大肚佛”、“皆大欢喜佛”。神龛后面立有韦驮的木雕像,神棒在握,是少林寺的护院神。过了山门,便是甬道,两旁碑石如林,故称碑林。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演绎着少林武术的发生发展及其赫赫功绩等。 天王殿,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它是一座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好不威武。 穿过天王殿,其后有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佛教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之后,又有藏阁,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只,重约650千克。该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过了法堂便来到方丈室,这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室内有1980年日本所赠的铜质达摩像。东侧置放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达摩亭在方丈室后,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相传是二祖慧可,立候达摩,断臂佛前之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是1983年重建,殿内有“南无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千佛殿又名毗卢阁,殿中供奉毗卢(即释迦牟尼)的佛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的东侧有白衣殿,西侧有地藏殿,都十分有名,值得一游。 少林寺的文物也十分丰富。寺内保存有珍贵的碑碣石刻,如武则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等多样文物。 少林寺西面不远处,就是国内现存的最大塔林。这些古塔是历代少林寺和尚的墓塔,共计230余座,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造型典雅,石雕艺术精美,塔铭大多涉及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的资料。 从塔林北行约1000米,就到达初祖庵。它三面临壑,背连五乳峰,景色幽雅秀丽,它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价值最高的一所木结构建筑,是为纪念达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内柱、墙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围都有精美的浮雕。大殿神龛内供着达摩像。 从初祖阉出发,沿山路登上五乳峰,即可到达摩洞。洞内,有达摩和他的弟子的石像四尊。洞外,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石牌坊。传说达摩曾在此面壁十年,由于功夫深厚,他的身影形状被印在山石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达摩影石”。周恩来总理有一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即来源于这一典故。 从少林寺往西南方向登钵盂峰,峰顶有一座佛殿,这就是二祖庵。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断臂得到衣钵真传后,就在此养伤。殿前有四眼井,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址为嵩岳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无484年)。隋代改为嵩阳观。唐代武则天封嵩山时,曾以这里为行宫。唐玄宗则多次来此游玩。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的《嵩阳观圣德感应碑》,高达9米,宽2米余,为嵩山地区最大的石碑。五代后周时,始将这里改为书院,使之成为培育人才的地方。宋仁宗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定名为嵩阳书院。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和司马光、范仲淹等都在这里讲过学,使该院成为嵩山地区儒教的活动中心。清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建。嵩阳书院兴盛之时,各地学子慕名而来,书声琅琅,弦歌不绝,在周围的佛道寺观之中,自然别有一番韵味。院内原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碑一座,刻有他所题的一首七律《嵩阳书院》。诗中说:“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以菁莪育俊英。”嘲讽唐朝皇帝在这里建立奉天宫,祈求长生不老,虚妄荒谬,不如后人将道观改为书院,培育青年。 嵩阳书院古朴雅致,前后共五进,有博约斋、敬文斋、三益斋、先圣殿、先贤祠、三贤祠、道统祠、丽泽堂、藏书楼等,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嵩岳寺塔 嵩山脚下还有我国最早的高空建筑——北魏嵩岳寺塔,也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岳寺苍山环抱,原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后因推崇佛教改宫为寺。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建起了这座宝塔。隋唐之际,寺院定为今名,屡经扩建,富丽堂皇。唐代以后逐渐衰落,只有嵩岳塔一直保存至今。现在的山门、大雄宝殿、伽蓝殿、白衣殿等,都是清代重建的。 嵩岳寺塔的建筑艺术和造型艺术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塔高约41米,周长33.7米,外部分为15层,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构成。基台平面呈十二角形,高0.85米,坚实厚重,造型古拙,为全塔打下了稳固的基础,辐射着一股深厚的气势。基台上面的塔身为上下两部分:下段壁体平坦、挺拔、质朴、自然,四壁辟有宽敞的券门;上段12根倚柱构成12面,除辟门的4面外,其余8面各砌一座壁龛,突于塔壁之外,装饰得奇妙精巧。塔身上15层密檐,檐与檐之间低矮的塔壁上点缀着门窗。诸檐叠砖的数目经过精心设计,使全塔外廓呈现出轻快的抛物线造型。密檐以上为塔刹,由宝珠、相轮、俳莲等组成,高3.5米。整个宝塔形成刚劲而柔和、雄伟而秀丽的艺术特色。 恒山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贾岛《恒岳庙》 北岳恒山,为我为五岳名山之一,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恒山山雄地险,横贯塞上,西衔雁门关,东连太行山,南接五台诸峰,北控塞北盆地,山峰绵延,奔腾起伏,横跨250千米,号称108峰。主峰位于山西浑源县之南,由两座山峰组成,东为天峰岭,西称翠屏山,海拔高达2017米,为五岳之最,号称‘;入天北柱‘;。两峰对峙,耸入云天,万年的沉默摒弃人世诸般滚滚红尘;两旁绝壁,刀削斧劈,天工开物终显造化之伟力;中间为金龙峡,浑水从峡中奔流,歌唱着大自然本真清纯的生命韵律。峪谷极为幽深,蔚为天险奇观。北岳恒山很早就被载入史册,注了‘;岳籍‘;。《尚书·;禹贡》中说:‘;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周礼·;职方氏》中又言:‘;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山海经》中称恒山为‘;北岳之山‘;。而真正在历史上为恒山‘;定位‘;的,还是汉朝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写道:‘;北岳,恒山也。‘;因为它位居北方,为万物所伏,系恒常之所,故称之为恒山。相传远在4000年以前,舜帝北巡到浑源,见此山气势雄伟,若北天之门,遂封为‘;北岳‘;,成为北国万山之宗主。独特的地势和悠久的历史,使恒山留下了众多文化奇迹,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胜区。 恒山景点 金龙口 出浑源县城,沿着绿树成荫的浑(源)灵(邱)公路南行约四公里,顺路而上,便进入了一条幽深的峡谷,峡谷长约1500米,从北至南,分为金龙口、石门峪口、磁窑口三段。 金龙口谷深山崇。两岸悬崖壁立,斗峙如门;群峰突起,争相为高。最窄之处宽不足10米,仰首只见一线之天。人立其中,颇有巨岩压顶之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书“壮观”二字,镌刻在东面的峭壁上,更增添了峡谷的雄伟气势。古人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置身于此,方有深刻体会。 金龙口中,浑河之源唐峪河集千沟万壑之水,自南向北穿峡而去。平日在谷底静静流淌,水势不大,一到阴雨时节,河水猛涨,浊浪排空,奔腾咆哮,恰似一条奔驰的金龙,一泻而下,势不可挡,正如古诗所云:“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从金龙口再上,为石门峪口。这里“高排石壁悬双阙,独耸危峰接九霄”,地势更为险要。在东岸悬崖的半山腰里,古时筑有栈道,名为“云阁”。云阁与西岸半山之中的悬空寺之间,曾有一座架空悬桥,名曰“虹桥”。这两者合称为“云阁虹桥”,为当时恒山著名一景。据说,“云阁虹桥”是北魏道武帝年间(公元386—408年)修建的。如今云阁仅有在崖间插横梁的石孔遗迹尚存,而虹桥则早已毁坏。由于唐峪河水夹带大最泥沙,长年淤积,谷底河床越来越高,现在云阁的石孔遗迹只能看见一排,而且已离谷底很近了。著名的“云阁虹桥”胜景现在只有“云阁”两个大字,还镌刻在陡峻直立的石壁之上。 从石门峪口再往上来,就到了磁窑口。磁窑口峡谷的东岸,在原来半坡村傍,曾建有恒山山门。山门切石坡筑台基上下二层。上层台上建西向券洞门三道,檐饰瓦顶都为琉璃烧造。门洞上方的龙凤板上大书“北岳恒山”四字,落款书清弘治十六年(1503年),距今已有四百七十余年。台前砌三出踏道,共十级。下层台基的中部建四柱三路木牌坊,当中横匾上书“屏藩燕晋”。牌坊东面树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塞北第一山”五个大字,据考证大约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所立。碑南有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修北岳恒山碑,北面有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祀恒祭文碑。牌坊左右,雄峙石狮一对。牌坊前,原修石台百级,后渐被泥沙埋没,外露仅剩六十余级。 磁窑口西岸崖下,有一罗汉洞。洞深而广,能容二、三百人。洞内石壁上,凿石为基,塑有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向有“南罗汉,北悬空”之称。 非常遗憾的是,恒山山门和罗汉洞这两处十分宝贵的文物,1958年修恒山水库时未能迁建,被葬于千顷碧波之中。如今我们只能从一些有关的史料中了解当时的概貌。 悬空寺 唐峪水(即浑水)在峡中蜿蜒曲折,淙淙流过。峡越向前越窄,崖也显得越高,两旁绝壁宛如两面巨剑,劈入云空。在悬崖峭壁处举眼眺望,可见西壁山腰的奇特建筑群,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北岳最负盛名的悬空寺。此寺是建筑史上罕见的奇观,缀于主峰翠屏山半山腰的悬崖绝壁上,依山筑基,就岩起屋,傍崖而栖,如挂半空,宛如一幅巨大的彩色壁画,紧贴在崖壁上。上载危峰,下临深谷,楼阁高悬,分外壮观,分外惊险!站在谷底仰望,好似玉宇琼楼;登上楼台俯瞰,又如置身缥缈仙境。“金门寺院神仙府,海市蜃楼隐山中。”千百年来,都倍受人们推崇。悬空寺下南侧的峭壁厉岩上,刻有大如方半的两个巨字:“壮观”。笔力流畅遒劲,又不失潇洒俊秀,为唐朝大诗人李白,当年游恒山时兴之所至,泼墨淋漓的“文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悬空寺,忍不住叹曰:“天下巨观也!”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望之如蜃吐重台。”历代赞赏悬空寺的诗篇不胜枚举,浩如烟海。明人王湛初对之作了这样的描绘:“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莫讶星枢近,应知帝座通。恒河沙作观,大地总成空。”诗人写出了恒山诡怪难测的神奇魅力和壮丽景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这些都恰到好处地形容了悬空寺的特色。 据《恒山志》记载,神奇的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沧海桑田,风吹雨打,已度过了1400多个春秋。全寺的整个构思极为精巧,真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空前绝后。寺门坐北朝南,自南而北,由低到高,由三组建筑群组成:前面一组以三官殿为中心;中间一组突出三圣殿;后面一组的主体为三教殿。进入山门,钟鼓楼迎面而立。楼的下层向外一面,都用砖砌成墙,开有月宫式圆窗,显得玲珑别致。经过一院落空地,前面就是三宫殿,这里也是正殿,为一座两层楼阁。由北前行,先后是两座三层三檐九脊瓦顶的悬空楼阁。前者为三圣殿,后者就是三教殿,两者之间相隔数丈,中间架有悬空栈道相通。栈道之上,又建有重檐式阁楼两层。寺内共有殿宇40间,像是一条美丽的彩虹凌空排开,悬挂在危崖峭壁上面。入寺登山,只见楼阁上下重叠,高低错落,前后有致,曲折迷离。楼阁相望,有的以栈桥凌空飞渡,有的却以暗道悄悄沟通。时而面临绝壁,忽又重见殿宇。扶栏探视,下临深渊,令人惊心动魄。多么奇特的建筑!身临其境,畅游其间,真是其乐无穷。 这鬼斧神工的奇迹昭示着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悬空寺到底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据说,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巧妙地利用岩石层面的曲折凹凸,在陡峭的山崖上开凿洞眼,将悬梁插入洞眼中,然后再在悬梁上铺板立柱,构筑梁架,建成楼阁。同时,又利用力学原理,竖立起几十根碗口粗细、长短不一的木柱,支撑着上面的建筑物。表面上看似惊险异常。实则安稳得很,经受住了漫长的自然界变幻的考验。寺内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石碑,记载着当年修建悬空寺的“实况”:工匠们都用一根粗大的绳索系捆在腰际,再挽一个圈蹬在脚下,把绳头结在上层山崖上,人却悬荡在半山腰进行“高空作业”。 仰望这一个世间奇绝的高空建筑,游人常会油然而生一种惊奇的疑问:偌大的一座悬空寺,竟然能以小小的木柱支撑千百年,风吹日蚀,岿然不动,安然无恙,到底是怎样的一股“神力”在起作用呢?建筑学家们反复研究分析,都认为这和悬空寺择地而建,设计精巧,技艺精湛,以及历代的高度重视与维修有关。悬空寺位于深山峡谷的小盆地中,其全部建筑都高挂在峡谷西侧翠屏山的石崖中间。石崖略呈弧形,而悬空寺则刚好建在弧形的凹陷处,这样的位置十分有利。周围的高山护卫着它,像抱着自己襁褓中的爱婴,既免受狂风的侵蚀,又少被烈日曝晒,严冬基本上见不到阳光,盛夏时节日照也不过4小时左右。更为奇妙的是,石崖上方突出的部分成为一道天然顶篷,晴日遮阳,天下大雨时寺前滴成一片奇丽的珠帘。它又地处山腰之中,离地面有数十米的高度,峡谷中汹涌上跃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先人们卓绝的智慧与才能,使悬空寺建于一块“风水宝地”上,而这特殊的地理位置,才使它得以免遭自然的损害。同时,悬空寺独特的内容与造型,素来为人们所关注,便它得到了多方面的保护。所以,悬空寺是无数代人的智慧与血汗的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聪明、勤劳的美好品德。 毫无疑问,悬空寺必然会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此处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这恰好是形容悬空寺超一流建筑艺术的铭文,也表达了人们游览悬空寺后叹服的心声。 恒山水库 出悬空寺庙门南望,一座大坝屹立于峡谷之中,把天峰、翠屏二山连接起来,气势不凡,巍峨壮观。大坝西边有依山而建的数十级水泥混凝土台阶,由此登上坝顶,只见群山环抱,碧波荡漾,这就是著名的恒山水库。 金龙峡谷中的唐峪河,发源于恒山山脉的千沟万壑之中。由于河流所经地区,大多为质地比较松软的砂岩,加之历代战火毁灭和人为的破坏,使恒山的森林覆盖面积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唐峪河夹持着大量泥沙,从峡谷中流过,使河床越淤越高,渐渐形成了“河在天上流”的形势,比浑源县城以及周围的村庄田野要高出五十多米!每当大雨来临,唐峪河上游的龙盆峪、正谷、刁旺谷等许多条沟沟壑壑里的洪水,顺着陡峻的山势俯冲而下,最后汇集于狭窄的金龙峡谷之中,如同翻江倒海,奔腾呼啸,以惊人的速度冲出峡口,淹没山外的村舍田野,一片汪洋。历史上发生过的洪灾不计其数,浑源城也曾多次成为水中之城。可是到了久旱不雨的季节,因河床高出地面很多,以致于无法引流浇灌,只得听任河水白白流去。过去的唐峪河,真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仙人云游到此,对人们说,如果在金龙峡谷峭岩上建一座空中寺院,就能锁住蛟龙,消除水患。可是,那奇妙的悬空寺已经矗立了一千多年,唐峪河却依然恣意横行。这古老的传说,只不过反映了当地百姓迫切要求根治水患的愿望而已。 水库大坝从1958年破土动工,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于1962年全部完工。大坝高55米,长150米,顶宽2.5米,如同天峰、翠屏二山伸出的钢铁巨臂,将峡谷之水截于大坝之内,形成了一个总容量达一千多万立方米的人工湖。唐峪河水再也无法逞凶,只得乖乖地听从人民的调遣。 恒山水库存的建成,不仅根除了千百年来的水患,而且给古老的北岳增添了一处新的风景胜地。当我们在宽阔的水库大坝上漫步时,只见四周翠绿,群山环绕,怪石嶙峋,奇峰插天,好一派雄伟壮观的景色;水库里波光粼粼,千山万峰之影倒映于水中,湖光山色,相映成辉;再转身向下望去,只见大坝放水,激流自闸门喷泻而出,形成几十米高的瀑布,浪花飞溅,吼声震耳。悬空寺的奇光异景就在近处半山之中。今日水库胜景与昔日古寺风光相互衬映,更显出祖国河山之美! 大字湾 沿着水库坝顶漫步向东,穿过隧洞,大约走2000米,有一岔道口,往北便是通向天峰岭的山道。顺山道向上,可见突兀山峰峭壁上刻着遒劲有力的“恒宗”两个大字,气势雄伟磅礴,一个字足足有30平方米,字形雄健,刚劲有力,给人以大气恢宏之感,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大字”的根致,也恰好象征着恒山气势磅礴的天然神韵与丰姿。 相传大字湾的“恒宗”二字,为明成化三十年所镌,但此说可能有误。因为成化为明宪宗皇帝的年号,而宪宗在位只有二十三年,成化三十年已到明弘治七年(1494年)了。在如此陡峭的石壁上能雕刻这样的巨匾,实在不是轻而易举之事。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石匠艺人本领之高强。游人到此,无不为之而惊叹。 在大字湾前面的梁上,伫立着四株形态奇特的唐代古松,名曰“四大夫”。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 虎风口 “虎风口”。这是一个峰回路转的陡峭路口,刮起风来,声如虎啸,所以取名“虎风口”。游人至此要分外小心,否则就有被吹落悬崖的危险。可是,就在这风口路旁,却有一株苍劲古朴的松树,名叫“梵宫悬根”,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松树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同时,也给众多攀山的游客,以一种强劲坚韧的人格启示,堪称恒山一奇景。 果老龄 由虎风口向前,不久就到了“果老岭”。赵之韩在《果老岭》诗中写道:“一岭迢迢古树多,仙人览胜此经过。秋苹春草年年发,不见重来奈若何?”吟叹着北岭的秀丽和对仙人的追怀,也溶入了诗人睹景后心旷神怡,飘然欲仙的感受。岭上那弯弯的小路,由一块接一块的青石天然连接而成。其中有一块硕大无朋的青石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大石坑,但看上去却很像人的足迹和毛驴的脚印。原来,有个术士名叫张果老,最初隐居在中条山,自称出生于帝尧丙子年。唐朝武则天听说他很有道法,便派人去请他,他却假装死了,后来有人在恒山由又看见了他。唐玄宗李隆基做了皇帝,好仙喜道,又派人去请他,这次他应召到了京城。可是他很不习惯,在京城呆了不久,又回山去了。人们传说他后来成了神仙,被列入了八仙。有一次,张果老倒骑毛驴来到此岭,因坡陡路滑不能前进。他仰天长叹,束手无策,只得跳下驴来,牵着毛驴一步一步攀行而过,在这大青石上留下了斑斑印痕,这就是有名的“张果老留痕”的故事。 北岳庙 过了果老岭,很快就到了北岳建筑规模最高最大的“朝殿”。“朝殿”又称北岳庙,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依傍山势而建,负崖高耸,列于阜上。古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形容这所庙宇“上负绝壁,下临宫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山门两侧有青龙、白虎二殿堂。步入山门,迎面就是那徒若天梯的石阶,共有百余级,每级高达60厘米,宽约25厘米,脚踏面向前倾斜40度,所以显得格外险陡。登上石阶,便是朝殿,殿内正中端坐着北岳大帝。殿前众多的石碑和牌匾,记录着北岳庙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其中元代铁铸菱形云碑等,都是很名贵的文物。北岳庙的右下方有两口古井,两者相距不过1米,而水质一苦一甜,区别极其明显,被称为苦甜井。甜井很深,从不干涸,水味清冽甘甜,道家弟子奉为圣水。唐玄宗曾为甜井题匾,名之曰:“龙泉观”。今苦井已被填塞,甜井依然存在,想是人们均有追求甜美生活之愿。北岳庙的西侧有一块“鸡叫石”,长40厘米,宽30厘米,击打其上便作鸡叫之声。清晨敲击鸡叫石,引起山谷回声,如群鸡争鸣,所以被称之为“金鸡报晓”。据地质学家考察,此石可能刚好位于群山之焦点处,故一拍即有回声。这是恒山特有的音响之美了。北岳庙的寝宫,隐于幽深之处,嵌于石窟之中。而三清殿,则巧妙地建在绝壁之上,下面则是万丈深渊。魁星阁,独立于险峰,而与北斗相应。明朝李梦龙曾赋诗一道《谒岳庙》:“嵯峨恒岳锁云中,望秩何车有閟宫。片面飞来明月冷,六龙归去碧山空。松杉晚挹浮岚翠,殿客晴摇旭日红。敬谒瓣香修岁事,满庭霜叶起秋风。浑源南去是恒山,路阻千岩万壑艰。一自重华移望后,便传飞石落人间。彩云缥缈龙旌远,紫盖茏葱鹤驭还。时雨时肠帷帝念,愿分和气散尘寰。”李梦龙之诗,增添了北岳庙浓郁的文化色彩。 围绕着北岳殿周围,尚有不少建筑与名胜。元灵宫,在恒山主峰左侧,离北岳庙不远,也是有名的北岳祠庙之一。该宫倚岩为壁,内外共有三进。山风一吹,炉烟四散飘溢,祥云笼罩。早晚不断的钟声,轻轻地敲打着空寂的山峰,倍添静穆之感。殿阶有98级台阶,两帝栽植着松柏,至少也有500年的树龄,历经四季的轮回,依然苍苍郁郁,分行鹄立,像两排忠实的侍臣。 会仙府,在元灵宫西,因里面排列着许多神仙的塑像,故得名。会仙府极为宽敞,建立在一片高平的岩石之上。春天,青翠的萝蔓遍被山庙,秋天,满山的红叶衬托,映红了会仙府,好一个神仙居所。府东即是万寿亭以及文昌阁,都极为幽静秀美。 琴棋台,在会仙府的西北山岩上,像半轮山月凸出于悬崖峭壁。该台极其平坦,方圆一尺五左右,活像一个大棋盘。原先,琴棋台上还真的有一盘石棋子放于其上。这些,虽然是闲来好事的游人所为,却也能勾起后人幽思追古的遐想。 通元谷,位于琴棋台西边,入谷处有一巨大的石门。谷内云蒸霞蔚,草木含翠,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灵气。古人有诗赞曰:“万叠奇峰汇眼前,丹炉汞结几经年。我来欲觅元空旨,云在孤岑月在天。”据传,此谷就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烧炼灵丹妙药的地方。因为唐开元时张果老被赐封为通元先生,所以此谷有此称呼。 九天宫,由通元谷往南步行500余步即到。殿庭楼阁,规划整齐。鸣钟响鼓,振荡在通元谷之中。宫门外药草丛生,春天带露的杞树茁壮清纯,秋际着霜的野菊高洁挺立,采摘回来配成茶食之佐料,芳芬清神。当月凭栏,山中烟云弥漫。和宫中道士把茶而谈,极尽人间人悠闲之乐。 纯阳宫,在九天宫的前面。相传吕洞宾曾在此降乩卜卦。以前有一块诗碑,记录此事,现在已经遗失。 另外,还有御碑亭、十王殿、飞石窟、姑嫂崖、夕阳返照、岳顶松涛、玉羊游云等名胜古迹,它们都与一定的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相联系,蕴含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北岳的一草一石,均染灵秀之气。 天峰岭 如果从北岳庙再奋力向上,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艰苦攀登,便可直抵主峰之巅。想当年明朝大文学家李梦阳,登上北岳主峰之后,即兴赋诗三首《北岳》,其中一首写道:“天高西北还乔岳,下视东南尽大洋。玄武苍苍气流黑,扶桑滚滚涛浮黄。回岩日射千松暗,绝顶风来六月霜。安得移将万人石,顿令炎海坐清凉。”道出了峰顶万千的气势和奇绝的美景。站在恒山之巅,极目远眺,峭壁林立的群峰,辽阔的大同草原,远近高低景色尽收眼底,真可谓:“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金人元好问也赞道:“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在灵境在,地位岂合他山尊!” 欢迎阅读其他类型小说《小寒资料集》,精彩小说尽在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三清山 道教名山系列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玉山和德兴两县境内,是一个以奇秀的山岳景观为主、融合道教文化景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上有玉京、玉虚、玉华三座高峰,巍然并列,峻峭挺拔,被道家象征为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故名“三清山”,自古为道教名山。总面积2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为71平方公里。景区内峰峦林立,峻险雄奇,怪石奇岩,摩天拔地。还有变幻莫测的云海佛光,姿态奇妙的流泉飞瀑,清幽绝胜的峡谷岩洞,苍翠如碧的古树密林,万紫千红的名花异卉,景色奇丽,景观独特,被誉为“神州奇秀”、“美比黄山”。 三清山的人文景观亦很有特色。古建筑大都为明代所造,以保存至今的50多处古建筑和200多处石刻而论,大多是很有特色,很有价值的明代遗物。如南天门、演教殿、龙虎殿、九天应云府、飞仙台、三清宫、风雷塔、佛像等等,规模、体量不大,但结构独,造型古朴、线条简练概括,全为花岗石所筑,且因山就势,因岩施艺,因而达到人工与天工的巧妙融合,具有一定的古建筑研究价值。 三清福地 进入天门,即是“三清福地”,这里不但自然景色优美,更是文物古迹荟萃之地。有道教古建筑五十多处,摩崖石刻二百余方,是历代道教活动的中心。 风门是三清山的第一座山门,是一座天然石门,两侧高峰矗立,形势险要,是三清山北路和东路登山道的汇合点。过去曾在此建有“玄关”,现关已圯,仅留石屋两间,内供守门神将。石屋对面的石碑上刻“风门”两字。失控的“仙人指路”是一奇景。 众妙千步门是三清山的第二座山门,高1400米,在“逍遥路”的尽头。人们在爬过千米高坡,走过较为平坦的“逍遥路”之后,才到山门前。位于龙首岩和冲虚峰之间,原系一天然石阙,由人工用花岗石依阙口砌成拱形山门。进门以后,要上千级(实为九百多级)石阶,故名“千步门”。“众妙”一词出自老子《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意为“道(指道教)是深远而精妙的”。玄关的“玄”字也是这意思。过了千步门,就攀上迂回曲折的“千步云梯”,两侧峭壁冲天,悬崖万丈,道路陡险。途中还要经过五个阙口,名东、南、西、北、中“五天门”,每座天门附近都有奇景可观,如东天门的“倒挂石琵琶”,北天门的“挂冠求大道”,中天门的“金蟾戏冲虚”,西天门的“老子系青牛”,南天门的“百步登浮云”。 冲虚百步门是三清山的第三座山门,“冲虚”一词也是来自《道德经》,意即“只有无,才能显出有。如塞得满满的,就不会产生新的来”。进门回首,只见“五天门”高触云天,众山峰浮现云海,登山石道如一条玉带,凌空飘下,忽隐忽现。跨过浮云桥,走完“百步云梯”路,就到达“三清福地”的大门口“天门”。门前有石坊一座,上刻“少华福地”四字,原来三清山古名少华山。柱上有联:“少华云涛,卷四海之福地;香炉烟紫,凝三境之灵坛。”天门附近是一块平台,上有一对石华表,华表上放慢有一联:“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华表中间有一石香炉,香烟袅袅不绝。在天门前观“三清列座”,视角最佳,游人多在此摄影留念。 玉灵观 玉灵观在风门以东1.3公里处,始建于明,规模较大,后毁于火。清嘉庆十八年重建,又被火毁,以后再重建,已面目全非。但原来古建筑的残碑断柱,今还可辩认。观中有清泉,水质甘醇,长年不竭,可以解渴。附近山道盘旋,小溪流转,古树参天,绿荫盖地。王灵观南面的山谷中有石峰石笋拔地而起,参差高下,蔚然成林。高者60~70米,低的20~30米,为三清山中的一处“峰林景观”。人游其间,若穿街走巷,别有情趣。 从玉灵观顺道而下,过龙泉桥,至金沙村,这里是三清山东大门,位于金沙溪旁,附近有金沙招待所。有汽车通往玉山县城。 冰玉洞在金沙村西南约1公里处,是一个木林茂密地带,林中一条飞瀑从悬崖上奔流而下,银光闪闪,雾气腾腾,落入崖下潭中。潭呈漏斗状,面积20平方米左右,上大下小,深不可测。过云有人用300多尺长的绳子系一大称砣下附,待绳子放完,称砣仍未着底。潭水清凉透骨,故名“冰玉洞”。当地有“此洞与鄱阳湖相通,曾是蛟龙藏身之所”的传说,实际上与地质构造中地下暗河有关。冰玉洞附近还有山羊床、金坪岭、石枧瀑布、三叠泉等名胜,风景幽丽。 玉京峰景区 玉京峰景区位于三清山中部,是地势最高、最为峻险的一个景区,以高、奇、险、秀为其特色。其范围大致从九天应元府至玉京峰周围,许多山峰高度都在一千五六百米以上,比东岳泰山还高。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三清山第一高峰,其附近的玉虚峰海拔1771.6,玉华峰海拔1752.8米,三峰并立,高插云天,雄伟壮观,被道家奉作“三清尊神”,喻为“天庭来使”(据道教典籍所载,玉清为元始天尊,上清为灵宝天尊,太清为太上老君,都是天上神仙,合称“三清教祖”)。 从九天应元府至玉京峰,现筑有登山石道。九天应元府是筑在高山间一块较为开阔台地上的一座道教神殿,内供九天诸神,是三清山地势最高的道观。 玉京峰三面绝壁,仅一径相通,高大巍峨,峻险秀美。山上有“升天石”、“仙人下棋石”、“瑶台”等景点。瑶台是玉京峰上最佳观景点,在此观日出,赏晚霞,风光无限,还有茫茫云海,奇妙佛光。 玉京峰南面还有三座并立的高峰,经常隐现在云雾之中。中间一座名蓬莱峰,右为方丈峰,左为瀛洲峰,总称“蓬莱三峰”。海拔1800米左右。四周悬崖绝壁,高不可攀,故至今无人涉足过。从玉京峰上遥望,只见“山在虚无缥缈间”,姚如“蓬莱仙岛”,成为玉京峰景区内最为壮丽的自然景观。 梯云岭景区 梯云岭景区在玉京峰以南,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的特色,这“南绝”主要指梯云峰景区。景区内石峰如林,岩嶂陡立,有的像人,有的如兽,有的似物,千姿百态,奇妙无比。著名的“三清十绝景”中有五个在此景区内,即“观音赏曲”、“道人拜月”、“藏蛇露尾”、“司春女神”和“巨蟒出山”。 南天门往东有“玉台”,这是一个高山间的台地,高1500米,大亩许,台上苍松蓊郁,四周高峰如林,在此观日出、看晚霞、赏云海,景色绝妙。有时还可看到“城堡之光”奇景。 “观音赏曲”又名“观音听琵琶”峰,位于泻玉桥附近,由三座山峰组成,一如琵琶,一似和尚,另一座像观音大士,端庄而安详地在聆听“和尚弹琵琶”。“司春女神”又叫“女神”峰,位于玉台东面,形如一婀娜少女,盘坐岩顶,秀发披肩,眉清目秀,手捧青松,目视山野,似乎在眷恋这秀丽的山川风光。“巨蟒出山”又名“巨蟒峰”,位于玉皇顶下的幽谷中,造型更为奇特,一条石柱高126米,径精公10米,直立于山间,顶部略大而带些弯曲,酷似一条巨蟒昂然挺起,形态逼真。观者见到这些奇景,无不盛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称为稀世奇观。 在梯云岭景区内,还有跃跃欲腾的“三龙出海”,千嶂笔立的“万笏朝天”,利刃擎空的“双剑刺天”,含情依依的“送子出征”,诙谐有趣的“狐狸偷鸡”,以及天门峰、火炬峰、独秀峰、盘蛇峰、企鹅石、灵龟石、莲花石、喜鹊石等等,多姿多态,既形象肖妙,又神态生动,令人百看不大厌,心醉神迷。 西华台景区 西华台景区在三清山北麓,这里是古代登山主道。早在唐、宋年间,这里就修起了上三清的登山石道,从北山入口处的步云桥开始,经风门(又叫玄关)、千步门、百步门,直上三清宫,称为“步云古道”。现在西华台景区处在这条古道的前半段,其范围从步云桥起,经老子看经峰、扬清桥、狮子峰、庆云陆、西华台、碧玉岩、登汉路,至风门为止。这里以古树名花、流泉飞瀑和山峦秀色、田野风光为其特色。 西华台位于一片原始森林区,上有西华塔,高8米,六面七层,由整石琢成,建于明代,造型奇特,为三青山三大古塔之一。不远处有一大石壁,面上平整光滑,不生草木,称“无字壁”。从西华台至碧玉岩,一路森林茂密,奇花异卉不下数百种,其中天女花为世界罕见的珍稀品种,广袤的华东黄杉林也是国内少有的。碧玉岩为一天然石洞,内有石凳,外有清泉,游人可在此小憩。 三洞口景区 三洞口景区在南山西部,梯云岭景区以西,是三清山腹部以深沟大谷为主的风景区。其范围从梯云岭向西进入飞仙谷,经仙桥墩、琼台阆苑、三洞口至汾水关。 飞仙谷是三清山最大最深的沟壑,西起三洞口,东至九天应元府,是相隔南山和北山的深沟大谷。谷中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怪石纷陈,洞穴阴森,景观幽奇险胜。从梯云岭进入仙谷后,不远处有“仙桥墩”,又名“二桥墩”,高1300米,紧接“琼台”,与玉华峰遥遥相对。相传古代有仙人欲在此架一“仙桥”,连接玉华峰,沟通南山和北山,未果。而名却由此而来。“琼台”是一座高山平台,海拔1570米,四周峭壁,台上虬松倒挂,古藤低垂,在此可看到“三阳开泰”、“玉屏壁立”、“紫竹峭天”等奇景。其西南奇峰环绕,怪石参差,珍木奇花,满山遍地,犹似山中“仙苑”,故称“琼台阆苑”。 “三洞口”在飞仙谷西部,有三个洞口,境险景奇。第一洞口如虎嘴,名“老虎口”;第二洞口如古井,洞内有洞,十分阴森,名“幽冥洞”;第三洞口如殿宇,高大宽敞,但道路极其难走,名“鬼门关”。三个洞口都很艰难险阻,是飞仙谷中无数奇险胜景之一。 汾水关位于三清山西麓,是三清山西部入山口,处在两岸隘口处,形势险要,为一古堡式建筑。这里林木茂盛,梯田层叠,清溪蜿蜒,环境清幽。其北有汾水村,已通公路到德兴。其南有横旦村,附近有八磜龙潭瀑布、龙隐岩、还珠洞等景点。有公路通上饶。汾水关近旁的金刚峰下,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建有怀玉书院,今旧址尚存。 石鼓岭景区 石鼓岭景区位于三清山东麓,金沙村以北,是一个正在开发中的新景区。其最大特点是流泉飞瀑集中,著名的玉帘瀑布、川桥双色瀑布、石门四叠瀑布等,各具特色。此外,还有石鼓岭、回音壁、鸳鸯潭、三杏抱梅、泉水岩、八仙洞等胜景。 金沙溪为信江上游,发源于三清山跨鹤涧,沿三清山东部曲折南下,经玉山、上饶,流入信江。其上段多悬岩峭壁,流泉飞瀑。石鼓岭矗立于金沙溪畔,因山顶有奇石如鼓而得名。山上翠竹青松满坡,奇花芳草遍地。其北有玉帘瀑布,高34米,宽30米,如白帘悬挂,倒泻潭中,声如雷鸣,是三清山最大瀑布之一。 石鼓岭东南的和尚山下,有川桥双色瀑和石门四叠瀑。川桥双色瀑在山南,由于岩石矿物质关系,瀑分两色,一边白色,另一边红色,红白分明,相映成趣。崖十鸳鸯潭,也分现金公。石门四叠瀑在和尚山东侧,瀑水从山顶狭窄的天然石门涌出,沿崖直下,遇巨石分为两叠,后又绕石而过,形成三叠,回流100米后,又从70米高的山崖上落下深潭,成为四叠瀑,总高一百多米,雄伟壮观,国内罕见。 三洞宗元 道教宗元于三洞,以三洞为三元,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经教体系无不宗元于此,是道教的根本宗元。 三洞宗元,是以“三元”为宇宙混沌之始。称“一分为三元,三元变化三气,三气变生三才,三才既滋,万物斯备”。然“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这是《云笈七签》对三洞宗元的基本论述。概括来说,“道”气衍化为三元,三元分别是,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由三元变化为三气,三气分别是始、元、玄三气,再由三气化生万物。其造化开辟的过程是,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运行,而后天地始立。再由始、元、玄三气化生万物。在《道德经》中则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洞宗元作为“道”化万物的信仰宗元,还有其更重要的一面,就是三元即三宝君。第一天宝君,从混洞太无元化生;第二灵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第三神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三宝君分别治于三清境,故三宝又称三清。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其气玄白。而三元皆本同道气,所以,三宝君的名号虽殊,却本同于一。 三宝君、三清,道教全称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道教最高尊神,乃神明之宗,造化之祖。同时还是经教之教主,为道教传下了三洞三十六部真经。《道教三洞宗元》说: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三洞经又各有垂教的对象,以合乎学道修道的品级。开始人道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宝经。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以洞玄灵宝经。最后即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以洞真天宝经。其目的都是通过经教文化,诱俗修仙,从凡证道。故后世《道藏》的编纂,就是以“三洞四辅”来分例的,并构建起了以“三洞宗元”为信仰的经教体系。 清静寡欲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老子想尔注》释曰:“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正”。从而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学道修道应做到无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清静,这样才符合“道”的体性。 道以其清静的本性来化生和养护万物,从无想过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回报或想得到什么,无欲以待万物。而人类社会,若亦以“清静”的思想来治世修身,世界将会和谐而太平,人们则会得到更好的休养和生息,生命也将得到升华。所以,学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学知清静,以常清静为行为标准,才能实现修行而得道的追求。为此,《清静经》总结清静的要旨时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把清静之教义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 道教的清静教义,与浊动相互化和对应。《清静经》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意思是说:清是浊的源头,动是说明静寂的条件。而修道,就是要通过修炼由浊而返清,由静而生动。使人心清宁明静,静而精生,气足神明,生命的原动力得到宝藏和育养,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这种清浊、动静相生相化的关系和表现,也正是“道”之清静的完整表现,《清静经》说:“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人修大道,体行清浊、动静相生相化的道理,才合符清静之道意。教条式地理解清静,或把死寂静止看着是清静的意境是不能完全合符“道”意的。 那么,怎样的修行才能进入真正的清静境界呢?《云笈七签》中说:“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真仙直指语录》中也说:“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其核心的法则就是少思而寡欲。然而,人生在世,名利声色不断挠得人们欲望滋生,浊动不已。但作为修道务道之士,就不能完全和俗世之人一样,而是要真思志道,做到少思寡欲。 《道德经》中说:“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说,灾祸的发生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嗜欲。所以要“去甚,去奢、去泰”。也就是要“寡欲”。所谓寡欲,就是要求人们对世俗的名利、声色、财货的企求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用极端的行为去猎取,不要有非分的念头和过分的奢求,嗜欲过重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复杂人际关系,成为社会恶害的根源。要以寡欲为行为准则、最终达到“道常无欲乐清静”的最高境界。 自然无为 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世应物,成就了万物,也成就了自我。其义理可谓简易却又是那么深刻。 自然和无为是两个既不同又有着密切联系的教义名词。所谓自然,《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真人注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说明“道”的本性就是自然,道之自然的法则既是天所效法的,也是地所效法的。人生在天地间,其行为的最高法则也应是效法道性自然的法则。自然,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道生化万物,万物皆按其各自的本性自然生长,无持无待,不存在强加的任何因素,从而保证了自然界的和谐。而人修真道,就当效法道的自然之本性,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性,致力于维护自然界的和谐。对于人世间的一切东西,不要强求,要顺应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要知足、知止、知常,以使心神平和、精神得到升华。 然而,要真正进入或达到“自然”的境界,就要践行“无为”的处世方法。《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告诉人们,“道”就是践行无为的,并通过无为的作用成就万物,体现“道”之伟大的体性。所以,所谓无为,并不是消极不为,而是要反对“有为”,要遵循自然之规律,不要强求或对事物的自然发生和发展强行进行干预,自自然然才是完美的。为此,王景阳在《明道篇》中有诗说:“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告诫修道之人,体行自然无为之真道,不要有任何执著。所以,早期道教就曾把“无为”作为合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教旨。并指出:若修行能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于精神,治国则有益于人们。体现了道教对社会政治和处世修身的基本态度。 但人生在世,对尊名荣贵,华衣美食,珍宝广室和音色财货总是有所企求的,但企求超出了自然无为的规律就会出现种种有为之弊害,转化为贪欲。而修道者除了要遵守清静寡欲的教义外,还应持守朴素无为的人生态度。消灭贪欲,淡泊以明志,不有为强求,基本企求不要脱离社会实际,以全身修道为目标,却危离咎,最终达到忘其形骸,无所执著,自然无为的境界。对此,《云笈七签》中还从两个方面作了阐释:一是先当避害。远嫌疑,远小人,远敬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二是要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在积极通晓自然、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更好地学道修道。 柔弱不争 柔弱不争是道教修养自我,处世生活的教义。太上老子从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中,深刻阐述了“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道理。所以“道”以柔弱为用,道教徒信道学道,以柔弱的教义思想规范和修持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柔弱这个词,从字面上来说似乎表现的是脆弱没有精神,但在道教教义思想中却并不仅是字面的意思,其精神实质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柔弱内含的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精神实质。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因为有生命才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柔性,人生则更是如此,没有了生命的人和物表现出的则是刚强的僵硬。所以《道德经》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垂教人们修道,维护好生命的柔性,以求长生久视。道教在继承和阐扬这一教义中,要求人们重视柔弱的修炼,始终持行“专气致柔”。做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应事行事保持身神的平和安静,和弱其气,持养身神。 第二,柔弱内含着积极的人生哲理。道教以柔弱为用,主张一切行为都不要太刚强,刚者容易先受摧缺,强者容易先受到屈折。修道就应是以静待动,守柔弱而不妄动,从而开阔自我容让的胸怀。学习水柔弱而能攻坚强的精神,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处世应物,健养身神。 而道教“不争”的教义,与“柔弱”思想有着相互的联系。所谓“不争”,《道德经》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即天地万物的运行和人的行为都应顺乎自然而不能强求,与自然无为的教义思想非常相近。所以,又有“无为不争”之说。 不争的教义精神,《道德经》通过对“水”的论说,就“不争”的思想作了深刻的阐明。《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以它特有的柔弱不争的性格,哪里低就流到哪里,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无私地浇灌万物,供人们利用,福育人和万物生长。从无有自恃、自是、自我、自矜的行为。可谓至善完美。为此,祖天师张道陵在立教之初就特别倡导太上不争的教义,把不争作为修道之士的重要修行准则。《老子想尔注》中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而修道求长生者,也应做到“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后来历代道教高真,避世利荣名,甘隐深山俭朴修行,并发善心济世利人,就是“不争”教义的体现。因此,对于一个真正学道修道者来说,就应体行柔弱不争的教义,以柔弱不争修养自我,不与人争名利荣华,知足,知止,寡欲,不自恃,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为善自赏,常怀济世利人之心。从而战胜自我,完善自我,以利社会的和平和发展。 返朴归真 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道教称之为“返朴归真”。 道教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纯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这里的 “朴”就是指本真,引申为“道”的质朴状态,是指真常之道的本来体性。然而,要返朴必需要抱朴,《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要抱道守真,怡养生命的真元,使之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私心杂念所困扰。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尽量少一些私心和欲念。做人要淳厚,行事遵守公德,生活要俭朴,使本性漫漫返复到淳朴的状态,与道相合。而在生命修炼过程中,要在良好的心性根基上,把已耗散的生命元气通过修炼进行修复,使身体健康。进而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内炼功夫,使生命回归到真道的状态,成仙得道。 在返朴归真的修行道路上,诸多高真大德的践行曾为后世学道修道者作出了榜样。汉末魏伯阳真人,“挟怀朴素,不乐权荣”而专心修炼。葛洪真人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终日默然,被邦人咸称为抱朴之士。并提出应“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晋代嵇康好道,亦以“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为修行宗旨。今天,学道修道之士又何以不能进一步发扬守朴全真的教义,留一份淳朴之真于后世。 天道承负 道教教化的目的在于净化人心,使人心神宁静,好善乐施,济世利人,从而为社会和人们的和谐共处起到积极作用。所以,道教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善恶报应观上构成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教义。这一教义,就是天道承负说。即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其核心主体则还是围绕生死问题,承扬于《老子想尔注》中“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的教义思想。 道教的“承负”之说,源自《太平经》,意思是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即人们常说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其特点是前辈后辈相承负。但对于“承负”的论述,《太平经》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其二是,“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其一说的是善恶承负,其二则是说天道循环。 由此可见,天道的循环承负报应,是因人作恶和嗜欲造成的,并给后人和自然界(包括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为免人们遭受危害和灾祸,人们应当学道、信道、修道,以解除“承负”之厄。信道修道就是要求人们遵循“道”的行为准则,按“道”意来处世行事,积功累德,好善利人。 在承负之说中,道教还特别重视并相信现世的善恶报应。《太平经》也为说: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老子想尔注》中则说: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也。认为吉凶祸福和生死都是随人行善恶行为来报应的。所以,信道修道之人,应行善积德,使精神与天通,乃可至长生成仙。 道教善恶承负和现世报应的教义,对后世有非常重要影响。《感应篇》中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在天地间有司过之神,行善积德则可延年加寿,乃至成仙。犯过作恶,则依所犯轻重,给以减少生命年限的惩罚。鼓励人们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还融会了轮回报应学说,修道行善则可升入仙国,犯过作恶则将会在地狱受到刑罚。凡人死后,家人当信道行善,诵经祈祷太乙救苦天尊救度。 以上所述,是道教的最基本教义。虽然,对于道教的全部教义,诸如宗仰黄老、生道合一、真一玄道、形神合形、遣形坐忘等没能一一展开释说。但通过这些核心而基本教义思想,相信能有助于大家真正认识和了解道教。 万法归宗 所谓万法归宗,这里指的是道教的全部教义和经教、科教、法派、教戒、炼养方法等都要归宗于信道修道,真思志道。 凡为学道务道之士,无任是属哪个道派或擅长哪种教化,如言教、身教、科教等,其信仰追求和基本教义都应是一致的。从道派来说,道教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但两派的信仰体系和经教体系却都是一致的,皆以太上真常之道为最高信仰、宗奉三清道尊,并以三洞四辅真经宝典为经教之本。正一以真一不二,伐诛邪伪为内涵,全真倡积真功、践真行为本真,所要体现和倡导的都是太上之真道。而修炼虽有丹鼎符箓之分。但核心内容都是为度己度人。对一个道士来说,无任是正一还是全真,都应是心身与道法同修,不能偏废。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说:此身身外本无法。也就是说,修炼道法,首先要修炼心身,积累道功,凝炼神气以合道,达到度己(修炼心身,合道成真)度人(以己之道功,济度他人)的目的。科教与教戒。教戒是为规范学道务道者言行以符合修道的要求,如三皈五戒:三皈要求道教徒皈依道经师三宝,以明确信仰;五戒,戒杀生以自娱、戒邪淫、戒偷盗、戒妄语、戒嗜酒,则都是为提高道德修养。科教则是要通过诵经斋醮,清静心神,使自我之心神与神明相亲,证悟道真。同时,也是宣扬道教教义,行教布化的重要形式。 总之,道教所行的教法和形式,都是以“道”为核心宗旨的。作为道士。当以道德为务。龙虎山祖庭天师府中曾有联曰: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早期道教所信仰的神.仙.鬼 對神.仙.鬼的信仰,是太平道與五斗米道在教義方面的基本內容。 道教所崇奉的最高天神為三清,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靈寶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但在早期道教的主要經典《太平經》中僅見有後聖李君上升上清之殿之說,不見有三清之說。足見東漢末早期道教尚未完成以三清為至尊的神仙體系。由於《太平經》非一人一世之作,關於崇拜的神,尤其是至尊天神,在名稱說法上也就並不完全一致。有說宇宙至尊之天神為長生大主號太平真正太一妙氣皇天上清金闕後聖九玄帝君。說這位帝君姓李,實際上就是指經過神化的《道德經》作者李聃。說他是得道之大聖,上升上清之殿,中游太極之宮,下治十方之天,封掌億萬兆庶,鑒察諸天河海.地山源林,無不仰從,總領九重十疊。《太平經》卷一至十七。說他有一師四輔,一師即彭太師;四輔即上相方諸宮青童君.上保太丹宮南極元君.上傅白山宮太素真君.上宰西城宮總真王君。此外,公卿有司仙真聖品大夫官等三百六十一,從屬三萬六千人,部領三十六萬,人民則十百千萬億倍也。說後聖九玄帝君居住於太空覆台洞真之殿,平玉之屋。描繪其殿房住處無比美好,金華之內,侍女眾真五萬人。這是一種說法。又有說:三皇五帝是宇宙主宰。說天有三皇若三光,地有三皇若高下平,人有三皇若君臣民,天有五帝若五星,地有五帝若五嶽,人有五帝若五行五藏。《太平經》卷六十六說:宇宙共有九皇十五帝主宰一切。又有說:天君為至尊天神。說只有天君方能差遣諸神,天君掌握簿疏善惡之籍,歲日月拘校定人生死。說天君無所不知,天君日夜預知,天上地下中和之間,大小乙密事,悉自知之。《太平經》卷一百一十一,說天君是宇宙之心,人身中有心神,天遙相見,音聲相驛,人若違犯天君意旨,必遭天譴。又有說:崑崙北極真人是決定人壽之神……。足見東漢末早期道教尚未建立起統一的神衹體系。早期道教為多神崇拜,各地崇道者各有所崇,故在推尊方面也便說法不一。 早期道教除信奉天神外,還信奉許多神,天上.地上乃至人身中莫不有神,一切自然物乃至時間.氣候.方位莫不人格化為神,也莫不有神控制。比如,四時為兵馬之神,隨四時氣衰盛以拱邪;五行為五德之神,使人好善;東西南北中央為五方之神,又被認為是五行五帝之神,東方之神行屬木,南方之神行屬火,西方之神行屬金,北方之神行屬水,中央方之神行屬土;還相信天上的星宸都是神,說天上二十八宿更值,察視人間之善惡,使善者命長,惡者自亡;還相信人體內有五臟之神,說神生於內,五臟皆有神,為善不敢失繩纏,不敢自欺。為善亦神自知之,惡亦神自知之。非為他神,乃身中神也(《太平經》卷十八至卅四)。總之,自然及自然界之一切,莫不有神。 早期道教的神仙信仰,除了物與神相互依存的特點之外,另一特點就是同其社會思想一致。如認為世人有善惡,神亦分正邪,進而說當時是邪神多.正神不得其處,故引起天道大亂,再進一步便據此抨擊當昤的政治,今邪人多居位,共亂帝王之治(《太平經》卷一百十二)。 以上是神的大致內容。下面談談早期道教信仰仙的內容。 遠在戰國時期,關於存在仙人.仙境以及人可求仙.登仙的傳說,已經流行於我國南北。《史記.封禪書》及其它傳記中也有不少關於求仙的記述,把仙人描繪成外生死.極虛靜.不為物累.超脫自在的人,仙境中的生活極其美妙而神秘。早期道教繼承了方士.神仙家信仰神仙的傳統,在《太平經》中多處有論述,不過這些出自民間的關於仙的說法,與古史文獻中對仙的描繪,似乎略有不同。《太平經》中的仙,只是人.神之間的能長生.能變化的人,而且他們也並不是那麼瀟洒清閑。《太平經》卷四十二說:宇宙間有九種人,即無形委氣之神人.大神人.真人.仙人.大道人.聖人.賢人.凡民.奴婢,九種人各有其職,仙人職在理四時,仙人變化與四時相似,故理四時也。又說仙人主風雨,能飛者,獨得道仙人耳。這說明仙人是在神人.真人之下,在聖人.賢人之上的一種人,是能與四時同變化.能飛的人,同時又是仙無窮時,命與天連的長生者。 早期道教宣揚人可以成仙。怎樣才能成為仙人呢?《太平經》卷五十六至六十四說:奴婢賢者得為善人;善人好學得成賢人;賢人好學不止,次聖人;聖人學不止,知天道門戶,入道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人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與皇天同形。卷九十四至九十五說:古始學道之時,神遊守柔以自全,積德不止道致仙。卷一百五十至一百七十說:夫人愚學而成賢,賢學不止成聖,聖學不止成道,道學不止成仙,仙學不止成真,真學不止成神,皆積學不止所致也。這都說明了成仙之路在於學道積德。 仙人的生活狀況又如何呢?《太平經》卷九十四至九十五說:積德不止道致仙,乘雲駕龍行天門,隨天轉易若循環。天上又如合呢?卷四十七說:天上積仙不死之藥多少,比若太倉之積粟也;仙衣多少,比若太官之積布帛也;囚缶之第舍弘少,比若縣官(帝王)之室宅也。常當大道天居,故得入天。仙人住在天上如帝王宮殿的室宅裡,穿仙衣,服不死之藥。較之《莊子.逍遙遊》所描繪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的藐姑射之山的仙人,《列子.湯問篇》所描繪的台階皆金玉的歸墟之中的仙人,以及《史記.封禪書》所描繪黃金銀為宮闕的海上三神山上的仙人,生活狀況基本上是相同的,不過古傳說的仙人是住在神秘的海上或山上,而《太平經》中所說的仙人則更脫離塵世,上升到了更渺茫的天上。 早期道教除信奉神和仙,還相信鬼的存在,所謂天責人過,鬼神為使(《太平經》一百十二)。認為人有靈魂,形體與靈魂合一,則為生人;形體與靈魂分離,則生命死亡。《太平經》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五十三說:晝為陽,人魂常並居;冥為陰,魂神爭行為夢,想失其形,分為兩,至於死亡。離開形體的魂就叫鬼。人死其魂便進入幽冥,《太平經》中稱為黃泉或土府,所謂惡下入黃泉。魂在幽冥要受地陰神的考察,別其善惡,所謂收其形骸,考其魂神。善者有賞,可上升受天之衣食,惡者受罰,謫作河梁山海之鬼。早期道教認為鬼是常禍害人的,思邪,致愚人之鬼來惑之,使精神鬼殺人,使主惡之鬼久隨之不解,有解不止,餘鬼上之,天知其惡,故使凶神精鬼物待之,入人身中,外流四肢頭面腹背胸肋……。 鬼和仙有明顯的不同:形神合一,長生不死稱仙,形魂分離,人死魂分離,人死魂離為鬼;聖賢學道積德才能飛升成仙,人死魂下黃泉便是鬼;仙人理四時.主風雨,而鬼則常禍人。早期道教相信有鬼的存在,一是相信人有靈魂,二是相信有另一個幽冥世界,三是相信神可以役使鬼去懲罰人。 綜上所述,早期道教崇拜天神,信奉仙真,相信人死為鬼;認為天神主宰宇宙的一切,人鬼仍活動在幽冥世界;認為人可學道積德而登仙,服不死之方而長生久視。早期道教的教理教義,便是在這樣的信仰基礎上滋生.發展的。 道教部份法器 雷霆都司府印 法尺 法器。用来驱邪压煞,大多召请派袓师 奉旨 此为道士于科仪所持之符令,其旨即为四御中之神只之谕 手炉 用于建醮时科仪主事者或是执事者手持拜神之供香器物。 五雷令 道教的令牌多以木材或金属制作,长方形,块形,六均雕有或铸有图形和文字。明代《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中有五雷号令牌的图文。其图之正面雕有龙蟠剑身,背面有雷令符文云:右令牌,取雷击枣木造成,长五寸五分,阔二寸四分,厚五分,选择吉日,依式造之,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以锦囊盛之。道士在科仪行法时,常于仪坛上猛击令牌,以代表天神或者天师,发布号令,呼风唤雨,召神遣将,或降临法坛,或护送亡魂,或驱邪镇魔。 天篷尺 法器。用来驱邪压煞,召天篷元帅。 护身符牌 挂在身上护身用,正面为符文,反面有八卦与三清讳。 鹰羽扇 羽扇向为道家所喜用,诸葛亮有羽扇麾军之事。汉末盛行于江东,其扇用羽十、扇柄刻木象岛骨。此扇以鹰羽为之。 牙笏 道士与高功在举行科仪时手持朝拜上神或三清用之法器,在道教科仪中常使用。象牙勿较为珍贵,为高功使用的朝板,此外,道士之笏为黑檀、紫檀、红木等材质。 拷鬼桃棒一枝 玉圭 朝作上神之用,此圭刻有蟠螭一对,体态美丽。 驱鬼压煞之用,翁常用陶木并刻上朱元帅、孟元帅之名及符箓。过去常见之形式为杖,今则改以棒型使用。此棒一面刻有「行刑拷鬼孟元帅」与符,另一面则刻了「打邪灭巫朱元帅」与符。 剑狮八卦 太极八卦图中央多为太极图或「太极」二字图案,外环八卦图的图象系源自《易经》〈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卦。」易经素被尊为道家最神圣的圣典,太极八卦的地位自然崇高。 避邪八卦是台灣民家常见的厌胜物,置于门楣上以驱煞去邪,置于门梁上以镇宅安定。太极八卦常和其它的民族厌物错合,目的在增加威吓力,吓阻邪魔歪道。 道家一些地址 道家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盖竹山,仙磕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清屿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 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 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 ,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 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 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悔山,长在山,中条山,茭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莫寻山,金城山, 云山,北邙山,卢山,东海山。 道家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洞,第二委羽山洞,第三西城山洞,第四西玄山洞,第五青城山洞,第六赤城山洞,第七罗浮山洞,第八句曲山洞,第九林屋山洞,第十括苍山洞。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 霍桐山洞,东岳泰山洞,南岳衡山洞,西岳华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峨嵋山洞, 庐山洞,四明山洞,会稽山洞,太白山洞,西山洞,小沩山洞,火氓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玉笥山洞,华盖山洞,盖竹山洞,都峤山洞,白石山洞,岣嵝山洞,九嶷山洞,洞阳山洞,幕阜山洞,大酉山洞,金庭山洞,麻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钟山洞,良常山洞,紫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华山洞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历法研究的成果,一般来说,十二生肖用于记年,天干地支计时。 天干地支 十二生肖 天干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录《三命通会》之‘论纳音取象‘,以体味其义: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子丑二位,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其根,未有涯际;寅卯二位,阴阳渐开,人渐生长,物以拆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阴阳气盛,物当华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进取之象;午未二位,阴阳彰露,物已成奇,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百兴衰可见;申酉二位,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戌亥二位,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着。详此十有二位先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晓。 甲子乙丑何以取象为海中之金?盖气在包藏,有名无形,犹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绝地存金,气尚柔弱,薄若缯缟,故曰金泊金。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气已发生,金尚在矿,寄形生养之乡,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蜡金;甲午乙未之气已成,物质自坚实,混于沙而别于沙,居于火而炼于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气盛物极,当施收敛之功,颖脱锋锐之刃。盖申酉金之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砺,故取象剑锋而金之功用极矣;至戌亥则金气藏伏,形体已残,锻炼首饰,已成其状,藏之闺阁,无所施为,而金之功用毕,故曰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盖气居盘屈,形状未伸,居于水地,蚕衰之月,桑柘受气,取其时之生也;庚寅辛丑则气已乘阳,得栽培之势力其为状也,奈居金下,凡金与霜素坚,木居下得其旺,岁寒后凋,取其性之坚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则气不成量,物已及时,枝叶茂盛,郁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杨柳盛夏叶凋,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杨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盖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观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气归藏伏,阴阳闭塞,木气归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涧下水?盖气未通济,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湿乃水就之乡,由地中行,故曰涧下水;甲寅乙卯,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其势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势极东南,气傍离宫,火明势盛,水得归库,盈科后进,乃曰长流水也;丙午丁未,气当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济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气息安静,子母同位,出而不穷,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门之地,气归闭塞,水力遍而不趋,势归乎宁谧之位,来之不穷,纳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雳火?盖气在一阳,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丙寅丁卯,气渐发辉,因薪而显,阴阳为治,天地为炉,乃曰炉中火也;甲辰乙巳,气形盛地,势定高冈,传明继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灯火也;戊午己未,气过阳宫,重离相会,丙灵交光,发辉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气息形藏,势力韬光,龟缩兑位,力微体弱,明不及远,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谓之山头火者,山乃藏形,头乃投光,内明外暗,隐而不显,飞光投乾,归于休息之中,故曰山头火也,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气能成物,功以育物,发乎根茎,壮乎萼蕊,乃曰城头土;丙辰丁巳,气以承阳,发生已过,成其未来,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气当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质,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戊申己酉,气已归息,物当收敛,龟缩退闲,美而无事,乃曰大驿土也;丙戌丁亥,气成物府,事以美圆,阴阳历遍,势得期间,乃曰屋上土也。 余见路旁之土,播殖百谷,午未之地,其盛长养之时乎?大驿之土通达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城头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国而为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饰之用,臣庶资之,爰居而爰处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润者也,土润则生,故成其未来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静,故止一定而不迁。盖居五行之中,行负载之令,主养育之权,三才五行皆不可失,处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锋锐雄刚,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华越秀,水得之滥波不泛,土得之稼穑愈丰。聚之不散,必能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为地,地者,原也。用之无穷,生之罔极,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变化。如 甲子乙丑对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刚柔之别也; 庚申辛已对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色各尽也; 壬子癸酉对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质多别也; 庚寅辛卯对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味迥异也; 戊辰己巳对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 戊子己丑对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明同照也; 丙寅丁卯对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也; 甲辰乙巳对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也; 庚子辛丑对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类别死生也; 戊寅己卯对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也; 丙辰丁巳对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也。 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始终。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呜呼!六十甲子圣人不过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质,形色,功用无不曲尽而造化无余蕴矣。 十二生肖 何为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 《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 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后来,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道门流派 正一道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为标志。该年元成宗在已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元成宗之所以会有此封,以及正一道之所以会在此时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这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长期酝酿、发展的结果。第一,正一道以龙虎宗为核心,以张陵后嗣为首领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龙虎宗大约形成于唐代后期。两宋时,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宋室对三宗首领的礼遇和支持几乎不分轩轾,三宗的势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山宗的发展还常常略胜一筹;且彼此都是平等的,并无隶属关系。从张陵起,其子孙虽代代被称为‘天师‘,但那只是教徒对首领的尊称,或流行民间作为一般民众的口头称呼而已,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连最尊崇道教的宋真宗和徽宗,也仅赐张陵子孙以‘先生‘称号,加封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为虚靖先生等。然而至元代,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蒙古贵族以武力威震欧亚,入主中原后,亦以强权政治作为维护统治的主要手段。但为了笼络人心和软化人民的反抗意志,不得不利用其他意识形态的手段,特别是宗教作为强权统治的补充。 除利用佛教外,在道教方面,早期大力扶植全真道,进据江南后,深感其社会影响过于强大,重点便转向扶植张陵后嗣主领的龙虎宗,而对全真道采取适当限制的政策。因为张陵子孙世居江南,他们信奉的天师道、龙虎宗源远流长,在江南地区有较大的影响。蒙古族又世奉萨满教,思想上也较易接受道教的符箓派。因此在元世祖统一江南后,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特受荣宠。从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召见张陵第三十六代孙张宗演起,直到元末第四十一代张正言止,代代被封为天师、真人,或大真人,并受命掌领江南道教。以官方名义封张陵子孙为‘天师‘,并命其掌领江南诸路道教,都是仅见于元朝特有的制命,反映出元室崇奉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的用心。天师封号是尊贵的桂冠,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又是很大的实权,张陵子孙获此荣宠,立即身价百倍,在整个道教界,特别是在众多符箓道派中,地位便显得十分突出和显要。诸如江南地区各级道官的任命,各派宫观的赐额,各派之间矛盾的解决,以及各派有重大事务须向元室请示等,都须首先报告天师,或请天师转达。这样一来,历代天师自然成为江南诸符箓派共同的首领,龙虎宗也就成为各符箓派的核心,这就为日后正一道的成立准备了领导核心。 第二,组织基础逐步建立。历代天师既然在道教中居于十分显要的地位,龙虎宗自然获得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事实上,元代龙虎宗的发展,不仅远远超过它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也大大超过其他任何符箓派别。除其祖山龙虎山地区道教空前繁盛外,它的支派玄教的发展规模显得尤为突出。 宫观遍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区及燕京一带,且有大批弟子担任上述地区路、州、县的道教官职。其组织发展规模是当时任何一个符箓道派所不能比拟的,从而为各符箓派集合到龙虎宗周围组成一个大派正一道准备了组织基础。 第三,各符箓派在思想、组织上的交参融合渐趋成熟。由于各符箓派的教义、方术甚为接近,它们的思想交融早已有之。但在元代,由于历代天师掌领江南诸路道教,各派之间接触频繁,从而彼此间的交融更加广泛而深入。如玄教大宗师吴全节既向陈可复学雷法,又向东华派首领林灵真学道法,还向南宗道士赵淇学内丹。玄教另一弟子陈日新既精诣黄箓斋科,又研究道书丹经。茅山道士赵嗣祺参学玄教,张雨拜玄教道士王寿衍为师。武当全真道士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等都向清微派宗师黄舜申参学清微法。徐异既嗣净明道为第二祖,又向全真掌教兰道元参学全真。赵宜真先学正一法,次师全真道士金志扬之徒张铁玄、李玄一学内丹,复向净明道士学净明忠孝之道,被尊为净明道第四祖,如此等等。各符箓派的互相参学交融,为组成正一道大派准备了思想条件。 思想、方术上的互相交参,进一步导致各派组织上的会归与合一。如原由太一道主持的六丁之祠,至延皊初(1314),已由玄教道士毛颖达主持,惠宗至元(1336~1340)初,又由玉笥山道士(属正一道)郭宗纯主持,表明太一道在延皊后已逐渐会归于正一道。传至武当山的清微法(北系),早在至元年间即与全真道合流,而其南传之系则可能渐合于正一。东华派在林灵真以后,已由龙虎宗弟子董处谦和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相继作了它的两代宗师,证明东华派在林灵真之后已成为正一道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又表现在元代中后期诸符箓派在组织上逐渐合而为一了。因此到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以敕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作‘正一教主‘为标志,宣告了正一道的成立。 正一道的特点是:第一,以张陵后嗣为首领。自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于大德八年作‘正一教主‘后,后继的历代天师皆袭此职。张与材于仁宗延皊三年(1316)卒,‘(延皊) 四年,子嗣成嗣,为三十九代(天师),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箓如故‘。其后第四十代张嗣德、四十一代张正言皆相继受命作正一道首领。明清时,天师封号虽被取消,正一教主之名也非皇帝敕封,但在其教内仍把张陵子孙视为当然的首须。第二,在组织上,由原有的新旧各符箓派组合而成。 包括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太一道、净明道,以及神霄、清微、东华、天心诸小派。其组织比较松散。组成大派之后,原有的小宗派或因承传乏人而彻底融入大宗,有的则只以天师为大宗主,各自的小宗承传如旧。如龙虎宗、净明道、清微派等,直至清代,仍各自承传不绝。第二,以《正一经》为共同奉持的主要经典,主要法术是画符念咒、祈禳斋醮,为人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第四,正一道士可以不住宫观,可以娶妻生子,被称为‘火居道士‘。其宫观规模较全真道为小,戒律也不很严格。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鉴于‘吾道自近代以来,玄纲日坠‘,意欲整顿其教之纲纪,著《道门十规》以加强其教规,但收效甚微。 入明以后,统治者对宗教加强了管理与约束,道教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在明代前中期,由于诸帝都不同程度地尊崇道教特别是崇奉其中的正一道,故正一道在那时期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张陵后嗣继续被尊宠。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登大明皇帝位,张正常入贺,被授予‘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二代天师、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之号,俾领道教事,给以银印,视二品。其后,令取消天师称号,只称大真人,爵位仍视二品。洪武十年(1377)张正常逝世后,张宇初、张宇清、张懋丞、张元吉、张玄庆、张彦頨、张永绪等相继嗣教,代代被封为正一嗣教大真人,爵位视二品。张宇清的大真人号为十四字,张元吉的大真人号达十八字,张彦頨的大真人号更达二十字。据弘治十七年内阁大学士刘健等言:‘盖祖宗庙号不过十六字,亲王及文武大臣有功德者,谥号止一二字‘。张陵后嗣的大真人号字数竟超过皇帝庙号的字数,其受尊宠的程度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张陵第四十六代孙张元吉嗣教后,恃宠骄恣,横行乡里,强夺民女,诈人财物,私设牢狱,杀害无辜达四十余人。于成化五年(1469)事发后,械至京,有司拟罪凌迟,妻子流放,绝其荫封。但宪宗却一再加以宽宥,由凌迟减至充军肃州卫,仅三年即放回。成化八年(1472)又命其子张玄庆袭封正一嗣教真人,并传旨聘成国公朱仪之女为配,成了明王朝的皇亲国戚,地位反较其先辈更加显赫。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八载成化年间朝廷给张真人待遇超过衍圣公(孔子后嗣)之事,文曰:‘袭封衍圣公,每岁赴京朝贺,沿途水陆驿传,起中马站船廪给;回日,无马快船装送。而张真人往回,水陆起上马站船廪给,且有马快船之从。‘四十八代张彦頨又奉‘诏聘安远侯柳文之女为继室,敕留都内外守备官陪往亲迎。‘ 四十九代张永绪奉‘诏聘定国公徐延德女为配,敕成国公朱希忠、遂安伯陈鏸议行婚礼‘。以上种种,皆可证明张陵后嗣(正一道首领)在明代前中期所受的尊宠并不亚于宋元。 其次,许多正一道士亦受明王室的尊崇。洪武四年(1371)龙虎山道士邓仲修随张正常入觐,次年应诏入京,留居南京朝天宫,主祀祠之事。傅若霖屡随张正常朝京,洪武初被诏留京师,授格神郎、五音都提点、道录司左正一,掌神乐观事。卒赐祭葬。洪武七年明太祖以灵宝斋仪失于文繁,又命邓仲修、傅若霖与南京朝天宫住持宋宗真等删繁摭要,重新修纂,并‘设筵以宴享之‘。明太祖为新纂之书(即《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所作的御制序文中称:‘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表现了明太祖对正一道的偏爱及其崇奉正一道的用意。洪武二十六年(1393),又闻赣县祥符宫道士刘渊然‘颇能呼召风雷‘,遣使召至,赐号高道,馆朝天宫。以后刘渊然在仁、宣之世被赐号真人、大真人,给二品印诰,与正一真人等,成为明代著名的高道。太祖以后诸帝继续崇奉正一道。据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卷七所载,仅从龙虎山调赴京师任道录司官员的道士就有林靖乐、曹大镛、邓景韶、操克宏、颜福渊、黄嘉佑、龚继宗、连克章、王时佐、方定相、陈善道、吴尚礼、邵启南等十余人。 至于明世宗之宠信道士邵元节,更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例。据《明史·邵元节传》等载称:邵元节(?~1539),江西贵溪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嘉靖三年(1524)征召入京,嘉靖五年(1526)封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赐银印,领道教事。寻赠其父太常丞,母安人。嘉靖十五年,为世宗建祈嗣醮,该年皇子诞生,录其祷祀功,授礼部尚书,赐一品服,孙、徒、师咸进高秩。嘉靖十八年逝世,赠少师,赐祭十坛,有司营葬,用伯爵礼,谥‘文康荣靖‘。 接替其事的道士陶仲文(?~1560),所受宠信更超过邵元节。 除授封真人、礼部尚书外,相继授少师、少傅、少保,一人兼领三孤,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陶仲文虽非出身龙虎山,但亦属正一派道士。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明统治者的支持下,正一派道士还编纂成一部《道藏》。成祖即位初年,曾敕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永乐四年(1406),又‘敕真人张宇初,前者命尔编修道教书,可早完进来,通类刊版‘。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诏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 宣德二年(1427)张宇清卒,未完成。明正统年间又继续纂修,到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十年竣事,命名《正统道藏》,计四百八十函,五千三百零五卷。明神宗万历年间,第五十三代天师张国祥又奉命续补《道藏》三十二函,名《万历续道藏》。以上正、续《道藏》共五百十二函,五百四十八卷,即现今所存唯一的一部《道藏》,为保存道教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明中叶以后,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制度的动摇崩溃,原来产生于封建社会并为之服务的道教难以自我调整,加上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不崇尚道教,故正一道从此进入衰落时期。正一道首领、即历代‘天师‘在明中叶后所处的境遇就是最好的说明。嘉靖中嗣教的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嘉靖末卒,无子。吏部主事郭谏臣乘穆宗初政,上章请夺其世封。下江西守臣议,巡抚任士凭等力言宜革,乃去真人号,改授上清观提点,秩五品,给铜印,以其宗人国祥为之‘。至五十二代张应京,由明入清。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笼络汉人计,从五十二代张应京至五十五代张锡麟,尚能大体承袭先爵而不坠,续封正一嗣教真人,光禄大夫。但好景不长,乾隆、嘉靖以后,其境遇即每况愈下。 乾隆四年(1739),命‘嗣后真人差委法员往各省开坛传度,一概永行禁止。如有法员潜往各省考选道士,受箓传徒者,一经发觉,将法员治罪,该真人一并议处‘;乾隆十二年(1747),‘覆准张氏真人……前因无案可稽,两遇覃恩、加至光禄大夫,封及三代,邀荣逾分,理应更正。……应将正一真人亦授为正五品,从前所用银印,缴部换给。……至于朝觐,为述职大典,筵宴实惠下隆恩,未便令道流厕身其间,即一概停止,以肃体例‘;乾隆三十一年谕‘正一真人向系承袭一品,……未免太优,遽降五品,亦未免过于贬损,著加恩视三品秩,永为例‘;乾隆五十四年谕‘正一真人,嗣后著五年一次来京‘;嘉庆二十四年(1819)谕‘正一真人系属方外,原不得与朝臣同列,嗣后仍照旧例,朝觐、筵燕概行停止‘;⑾道光元年(1821)谕‘瑺弼奏,正一真人张钰恳请来京叩谒一揭,张钰前经停其朝觐,著不准来京‘。⑿中国封建时代,皇权至高无上,教权必须绝对服从皇权。‘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佛徒道安语)明中叶后历代皇帝对正一道首领的态度如此,其教之衰落不问可知。 玄教 玄教是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创始于元初,流传至元末。 该派直接从龙虎宗分衍而来,其创始人为元初龙虎山道士张留孙(1248~1321)。他在至元十三年(1276),随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赵阙觐元世祖,留侍阙下。此后以祈祷术‘有验‘,为元世祖所信任。十四年,赐号上卿,铸宝剑与之。 十五年,赐号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管领江北淮东淮西荆襄道教事,佩银印。此后历成宗、武宗、仁宗等朝,宠遇不衰,屡蒙加封,由上卿加特进上卿;由知集贤院事到领集贤院事;由玄教宗师到玄教大宗师,并加开府仪同三司。至延皊二年(1315),头衔为‘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上卿、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志道弘教冲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张留孙从至元十五年作玄教宗师以后,即陆续从龙虎山征调道士到两都崇真宫(后升崇真万寿宫),或委以京师道职,或派至江南各地管理教务,以这批人为骨干,逐渐发展组织,最后形成一个规模较大、辖域较广的一个道派,时人称之为玄教。 玄教的组织规模是比较大的。单就其领导骨干而言,即有几十人至百余人。袁桷《玄教大宗师张公家传》中,即载其主要弟子五十四人;首为继任玄教大宗师吴全节;其次,以真人佩银印者三人:夏文泳、毛颖达、王寿衍;以真人制书命者三人:余以诚、孙益谦、陈日新;以玺书命者九人:何恩荣、李奕芳、张嗣房、薛廷凤、舒致祥、张德隆、薛玄曦、徐天麟、丁应松;其他弟子三十八人:上官与龄、何斯可、…… 等。显然这是玄教最主要的骨干。赵孟瞓《玄教大宗师张公碑铭》谓张留孙有弟子七十五人。元明善《大元敕赐上清正一万寿宫碑》谓张留孙弟子中,‘制授主名宫观者百许人。‘由此可以推知其规模之大。 据玄教宫观的分布情况看,其传播范围也很大。现存资料记载,除张留孙坐镇京师崇真万寿宫外,又选派大批弟子主持各地宫观。如余以诚领镇江路诸宫观。孙益谦领杭州佑圣观、延祥观。陈日新除提点大都崇真万寿宫外,又领龙兴路玉隆万寿宫,还领杭州宗阳宫。何恩荣提点信州真庆宫。李奕芳提点南岳庙,兼领潭州路衡山昭圣宫、寿宁宫住持提点。 张嗣房提点潭州岳麓宫。徐懋昭主常州路宜兴州通真观,并在信州龙虎山建仙源观、神翁观。上官与龄任常州路通真观住持提点。王寿衍提举杭州开元宫,兼领杭州路道教诸宫观。 薛玄曦住持镇江乾元宫,又住持杭州佑圣观,兼领杭州诸宫观。薛廷凤领镇江马蹟山紫府观,后领杭州四圣延祥观,再后兼领镇江道教。徐天麟、冯志广住持龙虎山仙源观。何斯可主信州仙岩元禧观等。以上这些,仅是现存资料中的部分记录,分别见于有关传记、碑刻。实际上玄教弟子所领主要宫观,遍布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加上在北方两京附近的宫观,可见传播地域是比较广的。组织规模、社会影响都超过当时南方诸符祭派和北方的真大道、太一道,较之北方的全真道也毫不逊色。 玄教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发展成如此大的规模,主要是因为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其原因,一方面是,蒙古族世奉萨满教,在思想上较易接受龙虎宗和玄教奉行的符箓道术;另方面,更主要的是因元前期全真道势力发展过猛,对群众影响过大,引起了统治者的疑忌,从其统治的利益着想,必须对其略加制约,而把扶植道教的重点转到张陵听创道教这方面来。其得到元朝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具体表现在玄教首领所受的尊宠上。前面说到,玄教创始人张留孙,从元世祖起,受到历代皇帝的尊宠,其政治地位之高,道教权力之大,在当时道教诸派首领中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如此,他与他的弟子吴全节(玄教第二任掌教)还参与了元朝的政治,‘朝廷有大谋议,必见咨询‘。多次受诏外出访贤,向朝廷推荐官员;官吏间发生矛盾纠纷,又主动为之疏解。赵孟瞓《玄教大宗师张公碑铭》说,张留孙‘每进见,必陈说古今治乱成败之理,多所裨益。士大夫赖公荐扬,致位尊显者,数十百人。及以过失获谴,赖公救解,自贷于死者,亦如之‘。 他们的这些活动,一方面取得了皇帝更大的信任,将他们‘比于亲臣‘;另方面,交结大臣并在其中获得令誉。当延皊四年(1317),张留孙年满七十时,仁宗为之大举祝寿,‘赐宴崇真宫,内外有司各以其职供具,宰相百官咸与焉‘。元惠宗至元四年(1338),吴全节年满七十,庆典一如张留孙。张留孙死后,送回龙虎山安葬,‘自京师至其乡,水陆数千里,所过郡县,迎送设奠,不约而集。比葬,四方吊问之使交至‘。‘自王公以下,治丧致客,未有若此盛者‘。张留孙辈利用元室对玄教首领的尊宠和优越的政治地位,使玄教获得很大的发展。 玄教是从龙虎宗分裂出来的,张留孙和他的许多弟子,都出身龙虎山,其基本信仰和主要方术,亦与龙虎宗无异。但是,它有自己的传承系统,有独立的组织体制。因而它是一个独立的道派,与原龙虎宗有别。 其传承系统共历五代。第一代掌教张留孙,掌教四十四年。其生前所受的封号,除开府仪同三司以外,其余各项,皆为其后历代继任者所承袭。第二代掌教吴全节(1269~1346),字成季,号闲闲。龙虎山道士。于张留孙逝世之次年,即至治二年(1322),继任掌教二十五年,于至正六年(1346)逝世。第三代掌教夏文泳(1277~1349)。字明适,号紫清。龙虎山道士。延皊七年(1320),张留孙预将教事付吴全节时,命夏文泳继吴之后嗣教。至顺二年(1331),吴全节告老,夏即遵嘱嗣教。至正六年(1346),吴全节逝世后,正式继任掌教。但仅四年,于至正九年逝世。第四代掌教张德隆(生卒不详)。字元杰,自号环溪。张留孙从子。早年学道龙虎山。至正九年继夏文泳掌教。时已至元代末期,至正十一年,韩山童的白莲教和刘福通的红巾军相继起事,天下大乱,元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中。张德隆掌教至何年,未见记载。 一般学者皆以张德隆为玄教最末一任掌教。但从王祎《马迹山紫府观碑》和苏伯衡《梁道士传》的记载中,发现继张德隆之后,还有一个于大宗师掌领玄教,而据《汉天师世家》卷三《张正言传》考之,此于大宗师当为于有兴。他先后拜师何恩荣、薛廷凤、薛玄曦,为张留孙之再传。考上述诸文所记,至正十四年,于有兴已任掌教,至正十八年仍在掌教任中。此时离元亡已不到十年,他可能是玄教最末一代掌教了。 在玄教掌教的嬗递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掌教传承制度。主要的有:第一,除第一代掌教张留孙由元世祖直接任命外,其后的几代掌教皆由前任掌教选定,推荐给皇帝,由皇帝降‘玺书‘加以任命。第二,继任掌教在接任时,除必须有皇帝正式任命的‘玺书‘外,又须以张留孙遗下的大宗师印和宝剑相承传,以为内部凭证。据袁桷《玄教大宗师家传》记载,宝剑为至元十四年由元世祖所赐,上刻‘大元赐张上卿‘;印则是皇庆二年(1313)仁宗所赐,上刻‘玄教大宗师‘,手授曰:‘以是传教俾永远‘。这种以印、剑象征教权的传承办法,是模仿历代天师以张陵都功印和佩剑相传承的制度而来。但玄教大宗师的印、剑都来自皇帝所赐,比张陵的印、剑更具有权威性。玄教掌教所受的玺书和印、剑,又明确表明其教权直接来自皇帝,他们可以凭借这些象征教权、皇权之物,独立自主地行使对该教派的管理权,不必再听命于天师。因此,无论该教派所辖区域道官的任命、宫观的建立,以及道士的吸收等,都是由玄教历任掌教独自处理。 玄教又有独立的组织领导体制。其首脑机关在大都崇真万寿宫,最高首领是玄教大宗师。下设玄教嗣师、崇真万寿宫提点、江淮荆襄道教都提点等职,以辅助大宗师工作。其下根据元朝的行政区划,设立各级地方组织。路设道录司,职其事者为道录、道判;州设道正司,职其事者为道正、道判; 县设威仪司,职其事者为威仪;最基层是宫观,设住持、提点、提举。可见其组织体系已经相当完备,这是多年经验积累的结果。 玄教在元代虽然兴盛,但它在道教理论上却无建树,倒是有不少弟子在儒学方面有相当造诣。其中以玄教第二代掌教吴全节最为突出。其师张留孙‘每与廷臣议论,及奏对上前,及于儒学之事,必曰:‘臣留孙之弟子全节深知儒学,可备顾问。‘是以武宗、仁宗之世,尝欲使返初服,而置诸辅弼焉‘。当时大儒吴澄也对吴全节的儒学十分称赞,谓:‘吴真人全节寄迹道家,游意儒术,明粹开豁,超出流俗。‘(吴澄《题吴真人封赠祖父诰词后》)许有壬曾奉敕给吴全节的画像写赞语,其中有两句云:‘人以(公)为仙,我以(公)为儒。‘ (许有壬《特进大宗师闲闲吴公挽诗序》)吴全节自幼向空山道士雷思齐学《易》,对《易》学有相当修养;又十分推崇陆学,向文宗皇帝进陆九渊《语录》。第三代大宗师夏文泳对‘三教九流之书无所不读,而深明于先儒理学之旨。又尝受《河图》于隐者,有昔人未睹之秘。而于《皇极经世》之说,亦了然胸臆间‘。在文学上有造诣的弟子则更多,如吴全节、陈义高、朱思本、陈日新、薛玄曦等,皆工诗能文,尤以诗著名当世。吴全节有诗集名《代祠稿》(现已不存);陈义高有诗文集名《沙漠稿》《秋岩稿》《西游稿》《朔方稿》(四库全书现存其《陈秋岩诗集》二卷);朱思本有诗文集名《贞一稿》(现存《委苑别藏》中);陈日新诗文集不存;薛玄曦有侍集《上清集》《樵者问》(现仅《茅山志》存诗几首)。他们的诗文皆博得当时许多诗文大家的好评。 玄教在修习方术上杂采兼收。除承袭龙虎宗的符箓斋醮外,杂采众家。如吴全节既向南宗道士陈可复学雷法,又向东华派首领林灵真学道法,还向南宗道士赵淇学内丹。夏文泳对‘道法、斋科悉加考订、折衷,下至医药、卜筮,莫不精究‘。徐懋昭‘游衡庐名山,遇真人授异书,能役鬼神致雷雨,祭星斗,弭灾沴,所至,人迎候之唯恐不及‘。陈日新‘道书丹经,大洞玉诀,灵宝黄箓斋科等书,皆极精诣。‘‘又能论人生甲子,推之以言其祸福寿天,奇中‘。陈义高‘旁通百家,用于致雷雨,役鬼神,于卜筮、推步,俱有大过人者‘。玄教随元世祖统一江南而兴,随元亡而亡,历世既不长,对道教的建树也不多,但在促成江南诸道派在元后期合并为正一道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历代天师虽然受命掌管江南道教,但他们却长期住在远离京城的江西龙虎山天师府,而把联系皇室和联络各派的在京据点崇真万寿宫,交给玄教历代掌教居住。因而历代玄教首领实际成了天师在京的常住代表和代理人,由他们担当起联系皇室和联络各派的责任。通过他们的工作,帮助江南各派解决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协调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它们的团结,为江南诸派最后联合成正一道大派作了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玄教组织的发展,又壮大了龙虎宗的力量,为正一道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基础。因此元代后期正一道的出现,不能忽视玄教所发挥的作用。它在道教发展史上的地位,也应予以应有的肯定。 真大道 真大道是金初中国北方兴起的三道派之一。流传至元代,后并入全真道。 真大道,初名大道教,创始人为刘德仁(1122~1180)。 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宋靖康之乱,徙居河北盐山太平乡。他宣称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某日,有一须眉皓白的老叟乘青犊车过其家门,摭《道德经》要言授之,并嘱其‘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然后投笔一支而去。 显然,他是暗指老子授《道德经》令其创教。果然‘一时州里田野,各以其所近而从之。受其教戒者,风靡水流,散在州郡‘。刘德仁根据《道德经》义,加以演绎,为大道教订立规戒九条:‘一曰:视物犹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辞无绮语,口无恶声;三曰:除邪淫,守清静;四曰:远势利,安贱贫,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习盗窃;六曰:毋饮酒茹荤,衣会取足,毋为骄盈;七曰:虚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尘;八曰:毋恃强梁,谦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是糅合老子、儒家、佛教思想为一体的立教宗旨。 《大道延祥观碑》对其立教宗旨又作了如下的表述:‘其教则大率以无为清静为宗,以真常慈俭为宝。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下缺)不饮酒、不茹荤。以仁为心,恤其困苦,去其纷争。无私邪,守本分,而不务化绿,日用衣食,自力耕桑。为赡道之(下缺)。有疾者,符药针艾之事,悉无所用,惟默祷于虚空,以至获愈。复能为世人除邪治病,其亦犹是,……彼言飞升化炼之术,长生久视之事,则曰吾不得而知。惟以一瓣香朝夕恳礼天地。‘可见该教颇重视清静自守,救民利物,以恬淡寡欲,苦节危行律己,以慈悲宽仁、恤苦救贫对人,又不强词个人的炼养飞升,但以治病救人为务。这在当时战乱频仍、群众生活十分困苦的情况下,确是很受欢迎的。 他行教三十八年,住世五十九载,于大定二十年(1180)去世。此后,继任掌教者为:二祖陈师正,三祖张信真,四祖毛希琮。据《书刘真人事》和《先天宫记》载,陈师正,‘幼渔于河,德仁穆以入道。能预知吉凶事‘,‘阐教垂十五年,法寿莫得而识‘。张信真,于明昌(1190~1195)中任掌教,‘有诗文数百篇,号《玄真集》传于世‘,‘处世五十五年,阐教二十五载‘。毛希琮,嗣教之时,‘当金之亡,兵戈俶扰,希琮能以柔而存‘,‘掌教五星有奇‘。 以上几代,皆在金代,所留资料极少。刘德仁的出生地是山东的乐陵,后徙河北盐山,于其地创教。此后又去山东的淄川、棣州等地活动。上述山东、河北等地就是大道教的发祥地。大定十四年后,刘德仁应诏居中都天长观,又把大道教传播至今北京及其周围。三祖张信真掌教时,其弟子邢希德即在平谷县建延祥观,举师赵希元又在奉先县(今北京市房山县)建灵泉观。可见终金之世,大道教的传播不出河北、山东。 金、元之交,大道教内部分裂为天宝宫和玉虚宫两派,各自进行传法。《先天宫记》云:‘四祖(毛希琮)见性达聪,罔愆成法,心厌尘世,不永斯年,掌教五星有奇,得年三十八岁,复以教法逊与五祖太玄真人郦君(希成)‘。近年陈智超新发现的《玉虚观太道祖师传授之碑》则云:‘四祖毛希琮号纯阳子,复得希夷子(张信真)之传,丁亥(1227)葺玉虚观以居之。戊子(1228)乃立李希安为五祖,号湛然子‘。这样,毛希琮似将掌教职位分别传给了郦希成和李希安两人,都被称为五祖。按一般通例,教权只能传予一人,毛希琮怎会传予两人呢?究竟是只传一人,但因未受传者要争正统,也谎称受传;或是先传一人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改变初衷,或受另一人之胁迫再传第二人呢?因资料缺乏,尚难判断。但《先天宫记》为‘真大道门人、崇道广演法师、前进士杜成宽撰‘,立石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玉虚宫传授之碑》为参知政事杨果撰文,立石于至元七年(1270),皆为名人手笔,且去毛希琮不远,似不可能任意伪造。所以尽管不知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事实上毛希琮之后确有两个五祖,一住天宝宫(郦希成),一住玉虚宫(李希安),使大道教分成了两派。 在元代宗教政策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大道教两派都得到元室的承认,分别进行传法。但玉虚宫一派传法时间较短,连李希安在内,只传了三代。《玉虚观大道祖师传授之碑》云: ‘戊子(1228)乃立李希安为五祖,号湛然子。修葺琳宇,壮严圣像,焕然一新。岁在辛丑(1241),被征命,辞老不起,完宗皇帝以法服赐之。乙卯年(1255),世祖皇帝在王邸,闻其道行,赐以真人之号。中统二年(1261)命之掌管大道。至元三年(1266)羽化。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人刘有明号崇玄子传其道,是为六祖。是年冬,玺书授崇玄体道普惠真人。‘杨果撰此碑时,六祖刘有明尚在世,故不见传法于七祖的记载。据祥迈《至元辨伪录》卷五《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记载,参加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佛道大辩论的道教一方,大道教有两人,一为李德和,一为杜福春,李德和是已知的大道教掌教第七祖,其余的道教参加者皆是各派的首领,如全真道掌教祁志诚,正一道首领张宗演等,因此杜福春必不是一般道士,很可能是大道教玉虚宫派的七祖。如此,大道教玉虚宫派只传了李希安、刘有明、杜福春三代,此后未见记载。 天宝宫派的传法较玉虚宫派为长。五祖为郦希成。《重修隆阳宫碑》云:‘第五祖师太玄真人郦君,讳希成,妫川(今河北怀来县)之水峪人也。……圣朝创业之初,为教门举正,而阐教山东。四祖毛君,暑月病剧,速召而来燕。既承其法,拂袖有深山之隐。‘他为何刚接任掌教即想隐遁深山呢?《先天宫记》则称:‘五祖当教之日,值大元立国之初,法令未行,逆魔乱起,始终一十五载,遭逢十七大魔。‘所谓‘逆魔‘、‘十七大魔‘,乃指教内出现了与之抗衡的反对派势力,看来除了玉虚宫一派外,还有其他派系。所以在这种宗派纷争的严重局面下,郦希成无法掌教而退隐深山了。王恽《秋涧文集》卷五《游妫川水谷太玄道宫》诗之注文,反映了当时斗争之尖锐。其‘云封石上体‘句注云:‘初,大道郦五祖者,逃难此山。众追及,弃衣钵石上而匿,其物重,众莫能举。众(以)为异,遂请主其教,今道院盖郦生所创也。‘有多人追逐他,欲夺其衣钵,或欲置之死地,足见其斗争之尖锐。此处说众人举不起他的衣钵,以为神异,‘遂请主其数‘,《先天宫记》则说:‘以五祖道德崇高,威灵显赫,魔不胜道‘,经过十五年之后,‘寻乃自平‘。不管什么原因,郦希成经过十五年的斗争之后,终于克服玉虚宫一系以外的其他反对力量,回到燕京天宝宫,登上了大道教掌教的宝座。时间大约在元太宗十年(1238)左右。 郦希成正式掌教以后,受到元室的支持,元宪宗曾封他为太玄广惠真人。在他掌教期间,组织有所发展。《先天宫碑》云:‘自戊戌(1238)以来,化因以洽,南通河岳,北极燕齐,立观度人,莫知其数。‘这种说法,十分笼统,只能理解为:南面传到山东泰山一带,北面传到河北一带,比刘德仁创教时扩展不多。但据近年新发现的《汴梁路许州长社县创建天宝宫碑》记载,在郦希成掌教期间,真大道由原来的河北、山东,发展到了河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一带。该碑云:‘先是大道一宗,其所崇尚不过河北有焉。自五祖太玄广惠真人命举师卢德清往河南典教,其后教法流行。‘许州天宝宫即建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 道派发展以后,郦希成特请元室批准他将‘大道教‘改名为‘真大道‘,以示正统。‘宪宗皇帝即位之四年(1254),特降玺书,赐名‘真大道‘,中宫赐之冠服‘。真大道名称从此正式确立。 郦希成‘阐教三十六年,享寿七十八岁,将法传付六祖通玄大师孙君(德福)‘。是为第六祖。孙德福再传法给李德和,是为第七祖。以上三代皆处在与玉虚宫派相对峙的时期。 七祖李德和掌教时,真大道又传到了陕西。此见吴澄所撰《天宝宫碑》。该碑称张清志‘年十六,从天宝宫李师(德和)为道流,锡名清志。然获归养父母。年十八,辞家入太白山,……久之,辞亲入终南山。……年二十六,创长安明道观,又适凤翔扶风县立天宝宫。‘ 继李德和之后掌教的为第八祖岳德文(1235~1299),始合玉虚宫、天宝宫两派而为一。岳德文,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年十六,辞亲入道隆阳宫。年十八,受教于五祖郦希成。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李德和付以教事。二十一年,宣授崇玄广化真人、掌教宗师、统辖诸路真大道教事,赐玺书护持之。在他掌教期间,真大道教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西出关陇,至于蜀,东望齐鲁,至于海滨,南极江淮之表,皆有奉其教戒者‘。岳德文‘尝使人行江南录奉其教者,已三千余人,庵观四百。其他可概知矣‘。 但在岳德文之后,真大道内又出现了波折。即岳德文于大德三年(1299)逝世前,将教事付与张清志,作为九祖,但当岳德文‘丧毕‘,他却‘潜遁‘山西临汾,后又返华山归隐,并没有接替掌教。此后,相继由赵真人(亡名)、赵德松、郑进元摄掌教事。五年之间,‘二赵一郑‘,‘相继殒灭‘。其徒众根据郑进元临终时的嘱咐,去华山请回张清志,仍举其为九祖(如算上二赵一郑,则为第十二祖)。 张清志,乾州奉天县(今陕西乾县)人。第七祖李德和之徒,掌教前,长期在陕西、山东、山西等地传教。掌教后的第一件事是废除教内的刑罚。他面对徒众,称‘吾教以慈俭无为为宝,今听狱讼,设刑威,若有司然,吾教果如是乎? 继今以始,凡桎梏鞭笞之具尽废之‘,‘自是众安害息,五年宿弊(指二赵一郑摄教之五年——引者注),一旦悉除‘。张清志平时自奉简朴,‘深居寡出,入或不识其面,著书以名其学,文多奇奥。贵人达官来见,率告病伏卧内。虽有金玉重币之献,漠如也‘。他这种淡泊清高的作风,与当时各派首领居则宫室、出则华冠艳服、日与贵官相往来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得到吴澄等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敬仰。 张清志于元成宗末掌教,历武宗、仁宗、英宗至泰定帝,深受尊崇,授以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元应真人,统辖诸路真大道教事。‘掌教将二十年,教风日盛‘。其所居大都天宝宫,‘日食数千指‘,其盛况可见一斑。 真大道在长期的掌教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体制。首脑机关是大都天宝宫,为历代掌教所居之地,设诸路真大道教都提点,教门都举正等以辅助掌教工作。其下据元代的行政区划设立各级地方组织。第一级,行省设提点都举正。如王清贵曾任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等处都举正提点。第二级,路设道录、道判。如陈德元曾任大都路道录,赵德松曾任汴梁路道录,郑进元曾任卫辉路道录等。第三级,州设道正、举师。如《隆阳宫碑阴》记有涿州道正,固安州道正,雄州道正,易州道正,顺州举师,易州举师等。第四级,县设威仪,如《隆阳宫碑阴》所记房山县威仪黄德元等。最基层为宫观,设提点、提举、知观。 吴澄于泰定二年(1325)为天宝宫作碑时,张清志尚在世,张何年逝世,何人嗣教,不见记载。可能此后不久,真大道即归并入全真道。 金丹派南宗 金丹派南宗为南宋时期形成的道教内丹派别,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因地处江南,故称‘南宗‘。该派祖述五代至北宋间道士钟离权和吕洞宾,谓其丹法传自钟、吕。以北宋张伯端为开派祖师,并提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的传法谱系。从该派丹法思想看,渊源于钟、吕是可信的,但张伯端不一定得自吕洞宾的亲传。上述传法谱系,有学者疑是白玉蟾的伪造,也有学者不认为伪。但白玉蟾以前的四传,皆为单传,并未形成道派,只有到白玉蟾时才传了众多弟子,始形成为道派,似可以肯定。上述传法谱系中之五人,被后世道士尊为南五祖。 张伯端(987~1082)字平叔,号紫阳。他自述云:‘熙宁己酉岁(1069),因随龙图陆公(诜)入成都……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薛道光、翁葆光认为所遇真人为‘青城丈人‘;陆诜之孙思诚于乾道五年(1169)所作《悟真篇记》,则谓张伯端在成都所遇真人为刘海蟾。据称:‘有以金丹之术见授者……复序其所从来,得之成都异人者,岂非海蟾耶?‘‘因取此书读之,始悟其说,又考世之所传吕公《沁园春》及海蟾诗词,无一语不相契者,是知渊源所来,盖有自矣。‘石泰(1022~1158),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常州人。以缝纫为业,曾自称:‘素慕真宗,遍游胜境,参传正法,愿以济世为心,……尤以善生为重。作《还源篇》五言绝句八十一首,以咏内丹修炼之术。薛道光(1078~1191),一名式,字太源,陕西鸡足山人,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禅师。据《陕西通志》载,宋崇宁五年(1106)冬,寓郿县,遇石泰,得授口诀真要。后来京师,弃佛入道。靖康元年(1126)秋作《还丹复命篇》五言绝句十六首,七言绝句三十言,续添《西江月》九首,又撰《丹髓歌》三十四首,歌颂内丹法要。陈楠(?~1213),字南木,号翠虚,广东惠州博罗县人。以盘栊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又云:‘嘉定壬申(1212)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还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既自称为薛道光弟子,又是白玉蟾之师。据传能捻土为丸治病,人称‘陈泥丸‘。有《翠虚篇》传世,并兼行雷法。 白玉蟾(1194~?),是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本姓葛,名长庚。定居福建闽消。自称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张伯端以禅宗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之境,白玉蟾则深究禅学,融会于内丹理论之中,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纯以禅理入道为其特色。在南宗活动方面,他除建庵立坛外,还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彭耜曾语其徒林伯谦曰:‘尔祖师(白玉蟾)所治碧芝靖、予今所治鹤林靖、尔今所治紫光靖,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请靖额也。‘可见南宗初建时,其传人都曾立‘靖‘,以为香火之地,作内月修炼、行诸法术、传道讲授之用。 南宗一派奉张伯端《悟真篇》为祖经,并以之为该宗内丹修炼的理论基础。该书继承钟、吕内丹思想,在‘三教合一‘思想影响下,以道禅结合、摄禅释性、先命后性独树一家之学,修炼则从传统命功着手。行功之前,先须‘筑基炼己‘为入手功夫。即对人体已亏损的精、气、神进行修复,待精满、气足,神全之后,才进入正式炼丹阶段。白玉蟾继承张伯端丹法思想,在内丹传统宇宙生成论基础上,糅合道禅之学,在‘神为主;精气是客‘,‘丹者、心也;心者、神也‘的前提下,强调心性修炼。深信修炼金液大还丹,可以,主宰死生。 声宗从陈楠起,兼行神霄雷法(又称五雷大法)。白玉蟾承其师业并授其弟子。他还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谓修炼中气机发动,阴阳交媾时,意念与自然界风雨雷电相契合,便有面赤、耳热、汗出、眼黑等生理效应,顷刻之际,代天行法之功便成。 南宗一派禀承《悟真篇》‘混俗和光‘、‘大隐居廛‘的思想,也主张‘大隐混俗‘,不提倡出家。陈楠‘招邀徒弟走市廛,醉酒饱肉成群火。‘夏宗禹在《悟真篇讲义》中称:‘有志之士若能精勤修炼,初无贵贱之别,在朝不妨为治国平天下之事,在市不失为士农工商之业。‘而白玉蟾也是‘时又蓬头赤足以入廛市,时又青巾野服以游宫观‘的云游道士。他曾指出:‘吾所以混俗和光者,不欲自异耳。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则擒。‘由于南宗多居家道士,无意仕途,故始终未得朝廷扶持。入元以后,全真道南下,南宗与全真道接触中,逐渐产生与之合并的要求,在陈致虚等人的推动下,在元代中后期实现了两北二宗的合并,从此金丹派南宗即成为全真道的南宗。 金丹派南宗作为一个独立的炼养道派的时间并不长,但影响较大。首先,它的内丹理论对全真道有较大影响,使全真道的内丹理论,在吸收南宗内丹成就后更加充实和完善;其次,促进了符箓派的改革,将内丹修炼引入斋醮活动中,一改旧符箓派只行符设法的传统。新出现的神霄、清微、净明等道派,也都以‘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为其宗旨;第三,南宗人留下了大批内丹专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气功学、医学,以及人体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东华派 东华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形成于南宋初,流传至元代。 东华派自称其教始于元始上帝和灵宝天尊,祖述灵宝道士徐来勒、葛玄、郑思远、葛洪,尤以南朝宋道士陆修静为其宗祖。据此,可知该派乃是从灵宝、阁皂宗分衍出来的一个支派。灵宝派盛于南朝,唐以后衍变为阁皂宗,在两宋时虽与茅山、龙虎二宗并称‘三山符箓‘,但一直不如其他二宗之兴盛。故常有灵宝道士另辟蹊径,企图独树一帜以振宗风,东华派即是从中分衍的支派之一。 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所载之《宁全真传》看,东华派的肇始者为王古和田灵虚(名思真),创建人为宁全真。据称,北宋末,有尚书王古,‘嗣丹元真人东华嫡传‘。又有道士田灵虚‘遇陆简寂于庐山,玄受三洞经教,与东华丹元玄旨会合。‘陆修静逝世后,被谥为简寂先生,宋徽宗教封为丹元真人,故上文所云丹元真人、简寂先生,皆指陆修静。陆修静是南朝宋时的道士,故北宋末的田灵虚所谓‘遇陆简寂于庐山‘者,纯属伪托,作为创教的准备。但他二人并未创立东华派,而是把创教任务交给了他们的弟子宁全真。 宁全真(1101~1181),名立本,字道立,法名全真。河南开封人。幼养于裴氏家,长犹从裴姓。‘资禀纯异,敏于记忆。凡诸子百家、医药卜筮之书,无不该贯融会。善察天文躔度,犹工风角鸟占卜术‘。家贫,无以自给。尚书王古曾嗣丹元真人东华嫡传,知全真有道,乃檄充史椽。又闻田灵虚遇陆简寂于庐山而得道,遂延请于家,命宁全真典侍抄录。宁全真心与道契,对经箓秘文,一见辄悟。‘一日,灵虚言于尚书曰:‘裴氏子(指宁全真——引者注)根器深重,骨相合仙,异日当负大名,然振起吾东华教者,必此人也。欲以上道授之,俾其掌教可乎?‘尚书亦欣然曰:‘此吾志也‘,遂授焉。 自是修持不怠,能通真达灵,飞神谒帝,名振京师‘。此后不久,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宁全真亦奉其生母到南方,又得仕子仙所授‘灵宝玄范四十九品五府玉册符文‘。生母亡后,复为宁姓。绍兴(1131~1162)中,以斋醮祈祷有功,被赐号洞微高士,继加‘赞化‘二字。朝廷凡有醮礼,皆命其主典。孝宗(1163~1189)朝,遭左街道录刘能真嫉妒陷害,被囚十余日后黥隶军籍。此后,即晦迹深遁,益勤修炼,士夫慕其道而归之者如市。浙右(浙西道)诸处士庶率多请其建醮。晚年住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弟子何淳真家,于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逝世,享年八十一。宁全真所传弟子甚众,知其名者有:赵义夫、宋扶、何德阳、王承之、章友直、宗妙道、胡元鼎、胡次裴、赵怀政、胡仲造、杜文豫等。可见在宁全真周围已集合起大批弟子,他所创建的东华派已初具规模了。 东华派以元始上帝、灵宝天尊为最高神,以《灵宝度人经》为主要经典,崇尚斋醮科仪。编纂有道法与斋醮方面的经书,《正统道藏》第五十一册所收的《上清灵宝大法》六十六卷,题宁全真授,王契真纂;第十二册所收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百二十卷,题宁全真授,林灵真编,是后人在林灵真所撰的《济度之书》十卷基础上扩充编写的。 东华派在南宋初形成后的传播情况在《道法会元》卷二百四十四《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中,列有其传系:王真人,讳古,字贤孙;田真君,讳思真,字清夫;宁真人,讳全真,名本立,字道立;王真人,讳谼,字光宝;赵真人,讳德真,字义夫;宋真人,讳存真;张真人,讳洞真; 孔真人,讳敬真;卢真人,讳湛真;薛真人,讳熙真。上列宁全真之后的王、赵、宋、张、孔、卢、薛诸人,不见他书记载,其事迹不详。 张宇初《岘泉集》卷一谈诸符箓派的源流时,曾谈到灵宝派分衍为东华派及东华派的承传谱系:‘灵宝始于玉宸,本之度人经法,而玄一三真人阐之。次而太极徐君(徐来勒)、朱阳郑君(郑隐)、简寂陆君(陆修静)。倡其宗者,田紫极(田思真)、宁洞微(宁全真)、杜达真、项德谦、王清简、金允中、高紫元、杜光庭、寇谦之、镏冲靖,而赵、林、白、陈而下,派亦衍矣,是有东华、南昌之异焉。‘所述田思真、宁全真为东华派的开教祖师,已如上述。其后诸人中插入寇谦之、杜光庭,是时序颠倒,可以不论;金允中、镏冲靖二人可作简略介绍。 金允中,南宗道士,于理宗(1225~1264)时编著《上清灵宝大法》四十四卷,该书卷十七有云:‘允中经师高君,自京南渡。绍兴之初,化行江淮间,所行上清灵宝大法乃古书也,自唐末五代时流传者。高君归老于新安,……其法则主于《度人》一经,其斋则遵广成(杜光庭)之科。先籍师唐君受传,以付刘副观,刘君受传以付金允中。‘‘允中度师刘君再行奏受斋法于正一宗坛蒋君九思,奏法于田君居实。‘ 卷二十三又云:‘允中先经师高君章本云,臣姓高,属徽州祁门县紫元庵焚修。‘看来从绍兴初的高某,传至刘某,再传至金允中,是南宋东华派传承的一个分支,但因资料缺乏,其传播情况尚不得其详。他编著《上清灵宝大法》时,十分强调封建伦常对行法的作用:‘惟忠惟孝,遵守礼法,是科教之本也。‘又称:‘求仙之道,礼法为先,灵宝乃孝道明王之教,以孝悌为主。忠直孝敬,自可动天地,感鬼神‘。又十分强调善恶报应,要修道者行善远恶。说:‘夫欲学道慕生,上隶真人,玄心栖邈,恭诚高灵者,当得世功相及,祸恶不侵,阴德流根,仁心下逮,乃可步真索仙,度名青府耳‘。 《岘泉集》所云镏冲靖,实为宋宁宗、理宗时道士留用光,曾封冲靖先生、冲靖至德昭应真人。《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末,元明善《龙虎山志》卷上,和张雨《玄品录》卷五皆有其传,所记略有出入。留用光,字道辉,江西贵溪人。《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之《留用光传》谓其‘少解悟玄学,受法于(龙虎山)上清正一宫道士蔡元久。元久,宣和间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王道坚三世孙也。既入道,……诸法书靡一不练,专以玉府五雷法正一法为宗主‘。元明善《龙虎山志》卷上《留用光传》则谓其年壮时遇汉天师传法,所得为‘天心五雷法书‘。该传云:‘既壮,无所闻道,往游南岳,至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道逢一道人,自言是张辅元,与用光偕行。……次长沙(今属湖南),张谓曰:‘子事吾勤亦至矣,向吾慢子,观子之变,子益加敬。吾今入蜀,有一编书授子,子其秘之!‘遂去。启视,乃天心五雷法书。‘张雨《玄品录》卷五《留用光传》所记同此,只‘五雷书‘讹为‘吾雷书‘,且前无‘天心‘二字。《龙虎山志·留用光传》又称: ‘宋庆元(1195~1200)间,衢州(今浙江衢县)旱甚,郡守沈作砺……延命祷雨,而雨。郡上有事,后复祷雨于朝,亦雨。用光年四十,未得度为道士,至是即御前赐冠服,制三授至左右街都道录,太一宫都监,赐号冲靖先生。宁宗为出内帑钱帛,撤(龙虎山)上清宫新而大之。嘉定(1208~1224)间,得请还山,校定黄箓科仪。后理宗立,复召用光,(辞谢)……越旬余……而化。向之张辅元者,或谓为汉天师也。‘《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留用光传》谓,光宗时授冲靖先生,升左街道录。元代追封为‘五雷宗师冲靖至德昭应真人‘。观上面诸传所记留用光的行谊,很像神霄派道士,其得‘天心五雷法书‘又似天心派道士。但张宇初为明初正一道首领,其《岘泉集》将留用光归入东华派道士,或许是有根据的。 入元以后,东华派的主要传人为林灵真(1239~1302)。 灵真,名伟夫,字君昭,法名灵真,自号水南,人称水南先生。世为温州(今属浙江)平阳人。出身官宦世家。经纬史传、诸子百家、若方外之书,靡不洞究。而于四辅、三奇、阴符、毕法之旨,犹为加意。因累举不第,乃弃儒为道,舍宅为观,投礼提点复庵先生戴公煟为师,匾其宅曰丹元观。曾自谓:‘予学道于虚一先生林公,东华先生薛公,于兹有年矣。 幸造道域,参玄律,讵可韫所学而不济于世?乃绍开东华之教,蔚为一代真师。以度生济死为己任,建普度大会者不一。‘其所云虚一先生林公,不详,东华先生薛公,即前举《灵宝源流》所列之薛熙真,亦不详其事迹。《灵宝源流》在薛熙真之后,继列水南先生林真人,讳灵真,证明后世东华派道士确已承认其为‘绍开东华之教‘的‘一代真师‘了。大约在元世祖至元末,被三十七代天师张与棣表荐其为温州路玄学讲师,继升本路道录。此后,‘退居琳宇,尽三洞领教诸科,及历代祖师所著内文秘典,准绳正一教法,撰辑为篇目,为《济度之书》一十卷,《符章奥旨》二卷‘。即对灵宝斋醮科仪书进行整理增补,写成《济度之书》等,是东华派著作的撰述人。 林灵真于逝世前,所传弟子甚众,‘在州里不下百余人。 在方外则天师门下高闲董公,宗师堂下闲闲吴公,金华谢公,括苍雨峰周公,武林隐王公,吴门静境周公。派孙有庐山钟岳于公,赤城天乐赵公,武陵廛隐方公,练溪岩谷周公,虚舟平公,竹外张公。此玄门之表表尤著者。……可谓一时授受之盛‘。上列诸人,除闲闲吴公为吴全节外,余皆不详。 林灵真临终前,贻书弟子林天任,命嗣其教。林天任,《仙都志》卷下有传,号横舟,昆阳(今河南叶县)人。曾出仕为修职郎,后归心玄学作道士,尝‘采摭道典,黼黻教科,屡阐黄箓大斋‘,曾被授命为凝和通妙观明法师、玄学讲师。 林天任虽被授命嗣教,但《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所列东华历代宗师名单中,却未列其名,而是在林灵真之后,列:太极高闲先生董真人,讳处谦,字巽吉;三十九代天师太玄真人,讳嗣成。这是该书所列的最后两代祖师。《林灵真传》称‘高闲董公‘(即董处谦)是天师门下弟子,即正一派龙虎宗道士;而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于元延皊三年(1316)嗣教作正一教主,表明此后东华派即融入正一道而不单传。 清微派 清微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形成于南宋,流传于元至明初,清初间有传承。 清微道士为了将自己的道派托之古远,宣称传自元始天尊。陈采《清微仙谱》序云:‘其传始于元始,二之为玉晨(大道君)与老君,又再一传,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之四派。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名舒),又复合于一。继是八传,至混隐真人南公(名毕道)。公学极天人,仕宋为显官,遇保一真人(陈少微)授以至道。遂役鬼神,致雷雨,动天使,陟仙曹。晚见雷渊黄先生(黄舜申),奇之,悉以其书传焉。‘该序作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是目前所见到的清微派源流和历史最早的记载。所云元始天尊传衍为二,再衍为四派等语,事属教内传说。但所云:‘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又复合于一‘云云,是否可信呢?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祖元君传》云:‘祖舒,又名遂道,字昉仲,唐广西零陵永川祈阳县人。……九月九日生。寿一百三十二岁。遍游名山,师事许真君(许逊)、郑真人(郑隐)、灵光圣母,……遇太玄夫人降于溪滨,又从而师之。乃授以元始大道。……由是会四派而一之。职位清微元上侍宸。复化身为清微察令昭化无君,又号通化一辉元君,统辖雷霆,变相不一。……功成冲举,居金阙昭凝宫,主清微洞照府。‘观此,即使唐代有祖舒其人,已被完全仙化,是清微派道徒所奉的一代祖师,似不可能是清微派的创始人。即清微派在后代尚未出现。该书又谓:从祖舒以后,八传而至‘混隐真人南公‘,据该书和《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等所记,系指祖舒下传的休端、郭玉隆、傅央焴、姚庄、高奭、华英、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等九代宗师(实为九传。诸书所记名字略有差异)。诸书对李少微以上八人的事迹所记极简,且未注明其活动的时代,故难据以判定清微派在当时已经成立。对南毕道的记载稍详,但仍多歧异而仿佛。《清微仙谱》云:南毕道,‘本复姓东南,名珪,丙辰十一月初三寅时生于眉山(今属四川——引者注),幼擢儒科,登仕版。尝倅湖右。夜梦神人语以师至,达旦郊迎,果肖梦中之相,询其姓名,即保一真人(指李少微——引者注)也。迎归待以师礼,数以难事试之,坚心如金石,遂悉付以隐奥。……后佐宋理宗,数谏不从,归隐不知所在,人以为仙去。‘《清微斋法》云:‘南毕道,字斗文,乃清微保元仙卿,眉州人,丙辰十一月初三日寅时降生眉山,性淡荣利,学通天人,仕宋累官至广西宪。 尝遇保一真人授至道,能役使神*。……隐青城山。‘《道法会元》卷二云:‘讳毕道,号西滨,眉州人。……十月初三日生。……李真人数试之,不怠,以四派玄奥授之。……后西滨仕至广西宪司,休官入青城山。‘略其岐异之文不论,南毕道盖生于宋理宗之前的丙辰年,即宁宗庆元二年(1196),至理宗即位之甲申(1224),已三十岁。他在理宗朝仕至广西宪司。曾受李少微传清微法,后隐青城山,不知所终。观南毕道一生,除传授弟子黄舜生外,别无二人,故尚未形成为一个道派。清微道派的形成,盖始于南毕道之弟子黄舜申时。黄舜申(1224~?),名应炎,字晦伯,舜申为其法名。福建建宁人。出身闽中世家,少通经史百家之学。年十六,侍父于广西幕府。某日染疾,遇官于广西的南毕道,以符疗之。病愈,授以清微雷法。宝皊(1253~1258)中,出任检阅。理宗召见,御书‘雷渊真人‘四字赐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应诏赴阙,奏对明敏。未几,乞请还山,制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黄舜申有弟子近百人,使清微道法大行于世。 可以说至黄舜申时,其教派组织始正式宣告成立。 黄舜申既是清微派的组成者,又是清微法理论的集大成者。陈采《清微仙谱》序云:黄舜申‘覃思著述,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张宇初《道门十规》也称:‘清微自魏(华存)、祖(舒)二师而下,则有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诸师,传衍犹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师(舜申)所衍。‘《正统道藏》中所存的清微道法著作,如《清微元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枢奏告仪》等,盖皆出于黄舜申及其门人之手。 清微派亦以行雷法为事,其雷法理论,亦类于神霄派。仍主天人合一,内(炼)外(法)结合,而以内炼为基础。强调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发于外。《清微斋法》卷上云:‘盖行持以正心诚意为主。心不正,则不足以感物; 意不诚,则不足以通神。神运于此,物应于彼,故虽万里,可呼吸于咫尺之间。‘又:‘将吏只在身中,神明不离方寸。‘将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时所劾召的鬼神。意谓能劾召鬼神,全在于心诚意正和深厚的内炼工夫。《道法会元》卷一《法序》也称:‘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气融。 ……凡气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召之机在此不在彼。‘故该宗著《清微丹法》,专言内丹修炼之道。其《发用章》引雷渊真人(黄舜申)之言曰:风、云、雷、雨、火等,皆以行法者深厚的内炼工夫为基础,待临场时,靠运气从体内发放出来:‘耳热生风,眼黑生云,腹中震动即雷鸣,汗流大小皆为雨,目眩之时便火生。入息静定良久,神息既调,直待内境不出,外境不入,但觉身非我有,天地虚无入定光中,……次复收敛运一气七遍之妙,……酿成五事,临坛之际,拨动关捩,随窍而发也。‘ 清微派在南宋形成之后,至元代,取得很大发展,名目甚多。郑所南《太极祭炼内法序》:‘正一法外,别有清微法雷,名逾数百。‘元代清微派,仍以黄舜申一系所传最盛,他的弟子分为两支向南、北发展,一支以福建建宁为中心,传行于南,一支以武当山为中心,传行于北,从而使清微道法很快传播于大江南北。南传一系为黄舜申弟子西山熊道辉(号真息),道辉传安城彭汝励(或作砺),汝励传安福曾贵宽(号尘外),贵宽传浚仪赵宜真(号原阳)。因未见熊道辉、彭汝励、曾贵宽等人的传记和其他资料,唯知赵宜真活动于元未明初,故此系在元代的发展情况不详。北传一系的主要传人是黄舜申弟子张道贵,其主要特点是全真道士兼传清微法。 张道贵先为全真道士汪真常的门徒,《武当山志》载,张道贵,名云岩,号雷翁,长沙(今属湖南)人。至元(1264~1294)间入武当,礼汪真常为师。随后又‘同(叶)云莱、洞阳(刘道明)谒雷渊黄真人(黄舜申)得先天之道。归五龙宫,潜行利济,门下嗣法者二百余人。行其奥旨,唯张洞渊(张永清)焉,终于自然庵。‘可见张道贵是兼传全真与清微的道士。 叶云莱与刘道明也是黄舜申弟子,同样是兼传全真和清微的道士。据上书所载,‘叶云莱,名希真,号云莱子。辛亥年(1251)三月初五日巳时生,唐天师叶法善之后裔。生于建宁(今属福建),得清微道法之妙,避兵迁古禳,入武当山。 至元乙酉(1285),应诏赴阙。……至元丙戌(1286),钦受圣旨领都提点,任武当住持。‘‘刘道明,号洞阳,荆州(今属湖北)人。与叶云莱同师雷渊黄真人,授以清微上道,居五龙(观),搜索群籍,询诸耆旧,纂为一书,命曰《总真集纪胜录》。‘ 张、叶、刘等人下传张守清,清微法由此更盛。张守清也是一身而二任的道士,先为全真道士鲁大宥(或作有)弟子。陈友珊《长春道教源流》卷七云:张守清,‘名洞渊,号月峡叟,宜都(今属湖北)人。幼习举子业,未成,弃去,更为县曹掾。年三十一,……闻鲁洞云(大宥)名,投礼出家。 洞云传以道要。……后由张云岩(道贵),复得叶云莱、刘洞明之道。至大三年(1310),皇后闻其道行,遣使命建金箓醮。 皇庆元年(1312)春,京师不雨,召守清至,祷而雨。逾年春不雨,祷而雨,又祷又雨。两京大悦,赐号体玄妙应太和真人。赐虚夷宫额曰:天一真庆万寿宫。置提点甲乙住持。延皊元年(1314)春,奉旨还山致祭,管领教门公事。‘由于张守清在当时颇有名望,所传弟子又多,故被后世清微派北系道士尊为一代祖师,《清微神烈秘法》所列‘师派‘,在黄舜申之后,即列:叶云莱、张道贵、张守清,张守一。 张守清弟子最著者有张悌、黄明佑、彭通微、单道安等。 从他们开始,清微派的传法即由元入明。张悌,字信甫,号无为子。浙江象山人。奉亲能备孝养,早从方士学。既壮,出游南粤北燕,后止武当,师张守清。守清启以道要,署为首众。三年而化。黄明佑,字太霞,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人。 ‘早岁抗志烟霞,历诸名岳,礼武当太和张真人(张守清),嗣清微法派,凡有祈祷,无不感应。‘彭通微,‘原名宏大,号素云,河南汝阳人。大德十一年(1307)二月十五日生。年十二,事刘月渊为师。至正四年(1344)游武当山,时太和张真人主紫霄宫,素云服劳执役三年,得真人授炼气栖神之旨。……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至细林山,结茅居之。…… 明太祖遍求天下高人,有司以闻。二十七年(1394)秋八月返真。是岁中使入山宣召,以羽化闻‘。单道安,‘均州人,从南岩张真人(张守清曾住南岩天一真庆宫——引者注)学,精究道法,执弟子礼,勤恳弗怠。……洪武初,游西华、终南诸山,仍居重阳万寿宫。一日,以所授玄秘付与门人而去,弟子李素希携冠履葬于五华仙茔‘。但此后传承情况缺乏记载。 明初除张守清弟子传清微法外,还有其他武当道士传清微雷法。如金台人李德渊(号古岩),‘自幼入陕西重阳万寿宫出家,《道德》《南华》三教经书,得其要旨。壮年游武当,于紫霄宫礼高士曾仁智为师,授以清微雷法,明先天之理,知体用之源。徙居元和观。洪武二十三年(1390),湘王来谒武当,嘉其有修炼之功,赐住荆州长春观。一日,谓人曰:吾将返矣。作颂曰:‘八十余年光阴,不染不著‘。黎一泉,均州人,‘幼出家于紫霄宫。元末游江右诸名山,访道寻师,…… 再谒毛公坛、张公洞,得林屋洞天王无伪授以太极上道清微底(法)妙,仍归紫霄宫,八十余翛然蜕去‘。简中阳,字钦和,武昌人。‘不喜荣达,得异人授以中黄上道清微秘法。洪武辛未(1391)来武当,居紫霄之巅,辟谷坐忘,葆和养素,江右学人闻风而至,见其才器,可入道者必纳之,于是道价益增。永乐丙戌(1406)召见,问以玄帝(真武)升真事迹,一一奏陈,赐以祠部护身符牒。还山后隐于福地峰之上,杜门守静,凝神太漠。一夕,……端坐而去‘。 前述南传一系,至元末,传至赵宜真(?~1382)。宜真,号原阳子。其先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元时徙安福(今属江西)。早业儒,后入道。初师清微派道士曾贵宽(号尘外,黄舜申嫡传),嗣清微法;继师道教南宗和全真道士,得南、北派内丹之学;又师徐异,得净明忠孝之道。师承多途,所传亦杂,但他对上述诸派的理论多有所阐扬。如他曾据师传,再补以他书,对清微雷法、斋法,加以整理,疏解,并对其理论加以阐发,作《玉宸登斋内旨》《玉宸经法炼度内旨》等篇。强调道为体,法为用,道与法皆具于我心。心地诚明,就能通天感神,‘天人合德,此感彼应‘。如奏章斋科,首在于存思凝神,方能感通天地,如果相反,‘但以宣科念咒、掐诀烧符、令色华音、驰心外想为务,徒以乱其神思,困其肢体,……尚何望有所感格哉!‘超度亡灵也如此,‘矧鬼神之于人,非可以声色相通,惟可以心诚相感。若我悟,他亦悟;我迷,他亦迷。其幽冥境界,亦随心念化现。我心昏昧猥小,则幽冥之境亦成夜府穷乡,我心广大光明,则幽冥亦成天宫净界,我能修持正道,则鬼神感悟,亦返邪归正矣‘。由于赵宜真对清微道法多所阐扬,故后世清微派南系道士奉之为一代祖师。如《道法会元》卷三十二《上清龙天通明炼度大法》和卷四十六《上清神烈飞捷五雷大法》等中,皆在黄舜申之后,列熊道辉、彭汝砺、曾贵宽、赵宜真。 赵宜真所传弟子中,以刘渊然为最著。刘渊然(被净明道尊为第六祖)传邵以正,邵以正传喻道纯、胡守法。刘、邵、喻、胡诸人皆是明代有名道士。刘渊然在永乐间受命任道录司左正一,仁宗朝被封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宣德初,进大真人,领天下道教事;邵以正在正统中迁道录司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间,赐号‘悟玄养素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真人‘;喻道纯在成化十年(1474)受封为‘体玄守道安恬养素冲虚湛默演法翊化普济真人‘,任道录司左正一,领道教事;胡守法在成化十一年受封为‘冲虚静默悟法从道凝诚衍范显教真人‘,弘治改元,授道录司左正一,掌道录司事。以上诸人皆通法术。但诸传中皆未注明曾受清微道法的传承。故在赵宜真之后,清微派南系的传承如何,现尚难于稽考。 《东岳庙志》之‘灵济先祠神牌表‘,列有明代清微派的历代祖师,为:故始祖南京朝天宫道录司右玄义禹贵黉,称为‘明朝清微派第一代‘。其下有‘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刘守谊,第五代都全皊、李全安、朱全皊,直至第十五代庞源本等。据上面第四代神牌所书‘皇清‘二字推测,从四代至十五代,盖皆为清代清微派的传人。但皆无事迹可考。且此‘神牌表‘中称道士禹贵黉为清微派第一代和始祖,又与上述南毕道、黄舜申等不相接,或许是清微派传至明、清时所分衍的支派。 闵一得《金盖心灯》卷二《吕云隐律师传》中,又记有清微派第二十三、二十四两代传人。该传云,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律师吕守璞(号云隐)之父吕贞九,在明末清初弃儒为道,嗣清微法,为第二十三代法师。吕守璞在十七岁时,受其父传清微法,其后才拜龙门派七祖王常月为师,入龙门派。 故该传曰:‘师(吕守璞)于清微为二十四代,于龙门为八代律师。‘他下传弟子吕徵,为龙门派传人,但不知并传清微法否。且此二十三、二十四之代数,又不知上承何人。明中叶后,道教衰落,清微派详情也就难以考知。 神霄派 神霄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宋末,流传于南宋至元明。 ‘神霄‘之名,来源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该经根据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说,指认其中最高一重为‘神霄‘。并对之作了如下的描绘:‘高上神霄,去地百万。…… 神霄之境,碧空为徒。不知碧空,是土所居。……况此真土,无为无形。不有不无,万化之门。积云成霄,刚气所持。履之如绵,万钧可支。玉台千劫,宏楼八披。梵气所乘,虽高不巍。内有真土,神力固维。太一元精,世不能知。‘可见神霄是指道教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神霄道士以此名其派,盖取其高远尊贵之义。 神霄派的创始人,为北宋末道士王文卿。据《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语》称,王文卿,字予道(或曰字述道),号冲和子,江西建昌南丰人。自称早年遇火师汪君于扬子江,授以飞神谒帝之道,后游清真洞天(或曰在水泽),遇一老妪(据说是电母),授以嘘呵风雨之文,再经汪君指点,乃能役鬼神,致雷电。此后,除旱治疾,济人甚众,名闻江湖间。据赵与昔《宾退录》卷一《林灵素传》载,永嘉道士林灵素曾向宋徽宗推荐王文卿。该《传》云:政和六年(1116年),京师大旱,上命林灵素乞雨,未应。蔡京奏其妄。林灵素奏请徽宗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谓文卿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与之同告上帝,可以奏效。文卿既至,执简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喜,拜文卿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赐号‘冲虚通妙先生‘。徽宗末年,王文卿数以修政练兵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还南丰。高宗即位于江南,闻文卿犹在世,累遣使征召,不赴。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 在神霄派创建过程中,林灵素对该派亦有建树。据称,他游西洛时,路遇一道人,姓赵,与之交游数载。一日,道人去世,遗囊中有书三册,名曰《神霄天坛玉书》,或称《五雷玉书》,写明‘付与林某‘。后复见赵道人,告之曰:‘予乃汉天师弟子赵升也。向者所受《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即日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云云。据说该书‘有神仙变化法言,兴云致雨符咒‘,林灵素得此书后,‘豁然神悟,察见鬼神,诵咒书符,策役雷电,追摄邪魔,与人禁治疾苦,立见功验。‘政和六年(1116),因徐知常引荐,被徽宗召见。为了迎合徽宗私意,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号长生大帝,陛下是也。‘ 徽宗大喜,诏将福宁殿东所建之玉清和阳宫,改名玉清神霄宫,诸州之天宁观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中祀长生大帝君(实为徽宗)、青华大帝君像。由是神霄派声势益盛。 张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亦对创建神霄派有贡献。张宇初《道门十规》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陈、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其中的张,即指张继先。张继先撰有《明真破妄章颂》,以阐发雷法理论。 神霄派为了标榜其教之古远,称其教源出于神霄玉清真王,或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火师汪真君则为阐教之祖师。宣称王文卿之法术即为火师汪真君亲传。但火师汪真君何许人也?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火师汪真君传》载,汪真君,名子华,字时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生于蔡州汝阳县(今属河南)。年四十,而三举不第,乃弃儒学道,与颜真卿同师白云先生李约,再师赤城先生司马承祯。后遇安禄山之乱,弃家南游,住南岳祝融峰下修道,九年不出山。再遇紫虚元君幸南岳,授以至道。再修二十八年,丹成道备,于德宗贞元五年(789)飞升。据此,火师汪真君虽有其人,但无传习神霄雷法之事迹;然而有关王文卿之传记皆云其于北宋末亲授王文卿劾召雷雨之术。但此时去枉真君逝世已三百余年,何得亲授?由此可见主文卿辈劾召雷雨之术,并非出于火师汪真君,实乃王文卿辈之自创,因而神霄派之历史,也只能始于王文卿。 神霄派以传习五雷法为事,谓行此法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灾。这是神霄派区别于其他道派的主要特点。其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与内外合一说。谓天与我同体,人之精神与天时、阴阳五行一脉相通,此感必彼应;而其基础又在于行法者平时的内修(内丹修炼),行法者内修功行深厚,风云雷雨可随召而至。王文卿云:‘斩勘五雷法者,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而修之,斩灭尸鬼,勘合玄机,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济,金木交并,日炼月烹,胎脱神化,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则新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气之精,混合五雷之将,所谓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旸而旸,曰雨而雨,故感应速如影响。‘ 继王文卿之后,有萨守坚者,以神霄雷法闻名于两宋之际。倪岳《青溪漫稿》和《明史·礼志》谓其为蜀人,在宋徽宗时,从王文卿、林灵素学法;清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五十九则谓其为山西汾阳人,自称汾阳萨客。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称他‘见侍宸(王文卿)于青城山,而尽得神秘,游东南,祷祈劾治,其神怪有过于侍宸者。‘他撰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文,以阐述神霄雷法。其《雷说》云:‘法本诸道,道源诸心。能以吾之精神,融会一气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则道法妙矣!‘‘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斯答耶?‘‘会此之道,参此之理,则二气不在二气,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为风,运而为雷,嘘而为云,呵而为雨,千变万化,千态万状,种种皆心内物质之。‘因此神霄派道士都非常重视内丹修炼,以之作为行法的基础。 至南宋,神霄派在江南地区十分流行。有称传自王文卿者,有称传自林灵素者,有称传自张继先者。虞集《正侍宸记》谓王文卿于南宋初逝世后,得其传者,唯新城高子羽,子羽传临江徐次举,次举传金溪聂天锡,天锡传临川谭悟真,人称谭五雷。入元后,谭悟真仍活动于人间。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四云:建昌王文卿既以道术著名,其徒郑道士得其五雷法,往来筠、抚诸州,为人请雨治祟,召呼雷霆,若响若答。 南宋理宗时道士刘玉(字清卿)为《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作《后序》,记有林灵素所传一系,称:‘火师传与玉真教主林侍宸,林传与张如晦,后传陈道一,下付薛洞真,卢君野。次以神霄派脉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卢君化于剑江,将解,而枕中出其书以付玉。法传卢君,而派继徐君。‘ 《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绪余论》又记张继先所传一系,称:‘地*一司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张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引者注),次显化于天宝洞主王宗敬真官,青城吴道显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钟明真人,相继而为宗师。其后如江、浙、闽、蜀、湖广,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宁几人。‘以上所列诸人的事迹皆不祥。 南宋时期的金丹派南宗亦兼传神霄五雷法。白云蟾《翠虚陈真人得法记》称,火师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义传法给陈楠,陈楠传之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曰:‘真师(指白玉蟾——引者注)告元长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授之先师陈翠虚,翠虚以授于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道法会元》卷一百四《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所列师派即为: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火师真君汪康民,辛忠义,陈楠,白玉蟾。《道法会元》卷八十三《先天雷晶隐书》所列师派稍有不同,为: 李亚,汪守真,王文卿,白玉蟾、金逵……。说明南五祖之陈楠、白玉蟾确系神霄雷法的重要传人。 由上可见,南宋时期传习神霄雷法的支派甚多,神霄派在当时传法颇盛。不仅如此,当时各个支派中又随时分衍出若干小支系,使该派的传衍既盛且杂。《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绪余论》称,起于虚靖天师的地*一法,传至后来,‘则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遇矅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千蹊万径,源析之分,使学者莫之适从。‘明张宇初说:‘神霄则雷霆诸派始于玉清真王,而火师汪真君阐之。次而侍宸王君、虚静真君、西河萨君、伏魔李君、枢相许君。倡其宗者,林灵素、徐神翁、刘混康、雷默庵、万五雷、方贫乐、邓铁岩;而上官、徐、谭、杨、陈、唐、莫而下,派亦衍矣。‘又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凡天雷、酆岳之文,各相师授,或一将而数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亦异,以是讹舛失真,隐真出伪者多,因而互生谤惑。‘可见神霄派在南宋时期传播十分繁盛,但也十分杂乱。 入元以后,传林灵素、张继先者转衰,传王文卿者较盛。 其主要传人为莫月鼎(名起炎)。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 约生于南宋理宗宝庆(1225~1227)年间,卒于元世祖至元末(1290~1294)。初从四川青城山丈人观徐无极受五雷法,继闻邹铁壁(或作笔)得王文卿斩勘雷书,秘不传,乃委身童隶事之,终获受其书。于是‘召雷雨,破鬼魅,动与天合。 虽嬉笑怒骂,皆若有神物从之者‘。元世祖曾召见试其术‘有验‘,有旨令掌道教事,以老耄辞,遂给驿南旋。此后,佯狂避世,浪迹江湖。莫月鼎之弟子甚众,但所得王文卿之秘籍,一如邹铁壁,不轻易授人,因此得其真传者,唯王继华与潘无涯二人。后‘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皆解狎雷致雨云,而玄真尤号伟特‘。周玄真,字玄初,世居嘉禾(今浙江嘉兴),后迁姑苏(今江苏苏州市)。从步宗浩受五雷秘文后,祈雨治疾,颇有奇验,享誉于元明之际,明初卒。前引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又记王文卿所传高子羽一系,传至谭悟真时,已由宋入元。后谭悟真传庐陵罗虚舟,虚舟再传萧雨轩、周立礼二人。周传其子,萧则传胡道玄。道玄,波阳人,人称‘神霄羽客‘,行道于关、陕、荆、襄、江、汉、淮、海、闽、浙之间。此外,又有金善信(1273~1331),字实之,吴之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曾得莫月鼎不传之秘,被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起为广德路道录,元室赐号体仁守正弘道法师。还有王惟一亦传莫月鼎之学。王惟一(?~1326),号景阳子,括苍(今浙江丽水)人。 其所著《道法心传》称,曾得莫月鼎和邹铁壁之秘法。该书对雷法多所阐扬。 元代神霄派除莫月鼎一系十分昌盛外,还有其他一些支系同时活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莫月鼎传》云:莫月鼎‘与同郡西野沈震雷真人同师事铁壁邹真人‘。‘自侍宸王真君演道以来,惟真人(指莫月鼎——引者注)与西野沈真人二派支流衍迤,盛于西江,昌于东吴。‘即莫、沈两系皆分别传衍于苏、浙、赣、闽、广等地。唯沈震雷一系不见其他记载,故未得其详。 入明以后,仍有神霄道士的活动。除前述莫月鼎一系传至周玄真,享誉于元明之际外,又有周思得显名于永乐间。据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周思得,字养真,钱塘(今杭州市)人。‘行灵官法,先知祸福。文皇帝(成祖)北征,召扈从,数试之不爽。招弭祓除,祈雨禬兵,咸如影响。乃命祀灵官神于宫城西,……思得历事五朝,年逾九十,赐谥弘道真人‘。 据《万历野获补遗》卷四和《明史·礼志》载,周思得所行灵官法,是萨守坚弟子王灵官(名善)传下的。因周思得行之有验,成祖乃封萨守坚为崇恩真君,王灵宫为隆恩真君,并建庙祀之。此后传奉萨守坚道法的道士,继续传行,称‘西河派‘,或‘天山派‘,其详无考。 阁皂宗 阁皂宗为符箓三宗之一。形成于北宋,流传至元明。 阁皂宗是灵宝派发展到以阁皂山崇真万寿宫为传播中心时代的别称。它本是灵宝派,但又是灵宝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至于灵宝派发展到何时,才形成以阁皂山为传播中心的阁皂宗,目前由于资料缺乏,尚难肯定,只能根据一些侧面资料进行分析推断。首先,从阁皂宗推尊的历代祖师进行考察。《道德会元》卷二百四十四《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载有东华派所尊奉的历代祖师,其前段所列元始上帝、灵宝天尊、太华天帝,……徐来勒、葛玄、郑思远、葛洪、高敛之、陆修静等,与道书所载灵宝经的传授系统大致相符,故亦可视为灵宝派和阁皂宗所尊奉的祖师。 其中,所谓元始上帝、灵宝天尊、太华天帝俱在神灵之列,徐来勒其人亦无考,皆可不论。但葛玄是灵宝派和阁皂宗十分推崇的祖师,据谭嗣先《太极葛仙公传》载:‘最后于阁皂山东卧云庵,筑坛立灶,以炼金丹。‘似乎葛玄已在阁皂山传授灵宝经箓了。但这是较为后起的说法,比此先出的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则只云:‘公(指葛玄——引者注)驰涉川岳,龙虎卫从,长山、盖竹,尤多去来,天台、兰风,是焉游憩。时还京邑,视人如戏。‘并无涉足阁皂山的记载。因此谭嗣先之说是否可靠,是个问题。郑思远(名隐)是葛玄之徒,葛洪之师,不详籍贯,据传记,其活动地有庐江马迹山,霍山。葛洪,江苏句容人,据传记,其活动地有丹阳、洛阳、广州等。陆修静,浙江吴兴人,入道后,先隐云梦山,继隐仙都山,曾游历衡、熊、湘、九嶷、罗浮、巫峡、峨眉,晚隐庐山简寂观。凡此数人的足迹,皆与阁皂山无涉。 因此,在南北朝以前,灵宝派是否传入阁皂山,尚不清楚;但可断定,即使已经传入,也未形成传播灵宝经箓的中心,即阁皂宗在那个时期尚未出现。 其次,从阁皂山崇真万寿宫的发展历史来考察。周必大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登临阁皂山,其《记阁皂登览》中云:‘按古碑,此(指崇真宫——引者注)本灵山(或作仙—— 引者注)馆,焚于隋。唐有道士程信然,望气至此,掘地得铁钟一口,下有玉石尊像一座,高尺余,遂立草堂。先天元年(712),孙道冲始立台殿,赐名阁皂观。……咸通(860~873)中遭火,惟古钟、玉像存。寻有处士杨荐父子次第葺之。 [原括注云:以上并见唐广明元年(880)道士许玄真记中。所谓玉石天尊像甚小而重,又有两躯侍立,亦玉石也。钟在殿旁,视其文,乃咸通十三年铸,而云隋开皇十四年铸,何也? 岂别有钟而不存耶?〕……大概言,此观在江南李氏(指南唐——引者注)号玄都,至真宗祥符元年(1008),避讳改景德观,天禧庚申(1020)尝经火,熙宁丙辰(1076)又火,政和八年(1118)五月,用守臣之请,改赐崇真宫为额,给元始万神铜印一,授法箓则用之。盖天下授箓惟许金陵之茅山、信州之龙虎山,与此山为三院。‘庆元二年(1196),周必大作《临江军阁皂山崇真宫记》,所述崇真宫历史与此同。据上记,隋前,阁皂山建有灵山(仙)馆,隋时又毁于火。结合上述灵宝祖师之足迹来考虑,似可印证隋与南北朝前,阁皂山尚未形成传授灵宝经箓的中心之说大体可信。其后,唐初道士程信然仅在灵仙馆废墟上建立草堂,至唐玄宗先天元年孙道冲再立台殿,赐名阁皂观,该观始具规模。不见程、孙二人的传记,故不知他们属于何派道士。即使他们是灵宝道士,已在阁皂山传授灵宝经箓,但该观规模较小,似乎尚未能成为传授灵宝经箓的中心。此后咸通中,观又被焚毁,南唐修复后,更名玄都观,仍未改变上述状况。所以,唐至五代时期,阁皂宗尚未形成。入宋以后,真宗改此观为景德观,后又经天禧四年(1020)和熙宁九年(1076)两次大火,再焚再建,至政和八年(1118),始赐名崇真宫,并赐给铜印,准许和茅山、龙虎二宗一样单独传授法箓。据此,在政和末年阁皂宗已被官方承认为符箓三宗之一,和茅山、龙虎宗鼎足而三了。但据常理推断,能取得官方承认,一般应在道派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社会影响已经比较大之后。那末,该宗之形成似应在此前的某一阶段。《茅山志·刘混康传》称,宋哲宗嗣圣(应为绍圣)四年(1097),‘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红军(今江西清江县—— 引者注)阁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确实证明在政和之前的绍圣四年,宋皇室已经承认阁皂宗了。前面提到的周必大《记阁皂登览》中,还记载他在乾道九年游览阁皂山崇真宫时,曾亲眼看到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四朝赐给该宫的‘四朝御书‘,证明该宫曾经得到宋太宗后几朝的支持,估计自宋太宗朝起,阁皂山崇真宫就逐渐形成为传授灵宝经箓的中心,即阁皂宗大体形成于北宋前期。 阁皂宗既从灵宝派传衍而来,其基本信仰及所奉经书和方术,都与灵宝派相同。崇奉神灵,已如前述。《灵宝度人经》仍是遵奉的主要经典。斋醮科仪仍备受重视。 因为资料缺乏,其承传谱系目前所知甚少。周必大写于南宋庆元二年之《临江军阁皂山崇真宫记》中,提到当时该宫之管辖王自正,知宫邹时亿,副刘惟允,度师陈处和等,但未记他们的传代。《正统道藏》收有《勿斋先生文集》上下二卷,题曰:敕赐高士右街鉴义主管教门公事阁皂山杨至质撰。 文集中不见杨至质履历,其卷下《代临安倅章谢宰执》中,有‘远若熙宁坡老居于是席,近而嘉定谏臣出于此途‘之句,嘉定为南宋宁宗年号,可知杨至质是宁、理宗时道士。此时他已任南宋王朝道教管理机构的右街鉴义,主管教门公事,地位是比较高的,推测他可能是阁皂宗的某代嗣法者或重要传人,但因史阙有间,一时无从证明。 南宋时期,阁皂宗的传播情况,所知亦少。周必大在乾道九年所见到的阁皂山崇真宫,除殿堂外,有‘道士(住屋)数十房‘。他在庆元二年所写的《临江军阁皂山崇真宫记》中,再记了崇真宫的情况,建有金阙寥阳殿,昊天殿,正一堂,靖应堂,祖师殿,藏经殿,玉像阁等,并称:‘凡殿于旁翼以修廊,道士数百人环居其外。争占形胜,治厅馆,总为屋千百间,江湖宫观未有盛于斯者。‘可见在南宋孝宗、宁宗时,阁皂山崇真宫的规模甚大,道士人数也颇多,阁皂宗在当时是比较兴盛的。 南宋诗人刘克庄曾为宁、理宗时一名阁皂宗道士杨固卿写过一篇墓志铭,曰:‘固卿,杨氏,名介如,丰城县(今属江西——引者注)梅仙乡人。幼入阁皂山为道士。……学通伦类,道书外,禅宗方技之说,皆探骨髓,听者竦动。开禧(1205~1207)间,薄游边,画策不售,归山不复出。拾堕薪,煮三脚铁铛。或遗衣履,皆不受。尝主清江相堂观。一日,诸文士集观中倡酬,视固卿一黄冠师,蓬鬓垢衣,置之坐隅,甚易之。句至固卿,朗吟曰:‘酒量春吞海,诗肩夜耸山。‘坐皆骇伏。有诗百余,号《隐居集》。……固卿介洁高远,冻饿自守,乐而不改,殆黔娄原宪之伦。‘‘宝庆元年(1225)卒,年六十八,葬南园之麓。‘由此也可窥见当时阁皂宗道士的情况。 入元以后,在元统治者的支持下,阁皂宗仍在传播。《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卷三十三《阁皂山行法箓》条云:‘圣旨节: 该张天师奏,临江路阁皂山有万寿崇真宫葛仙翁八景玄坛里住持李宗师,每年正月十五日一番做好事行法箓有来‘云云。 元封张陵子孙为天师始于三十六代张宗演。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接见,次年封天师、真人。上文所云张天师,或许即活动于元世祖至元(1264~1293)年间的张宗演;所奏阁皂山万寿崇真宫住持李宗师,不知何名,也不知他是阁皂宗的几代传人。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十七载有一通代皇帝草写的加封阁皂宗四十六代宗师杨伯晋为真人的制文:‘临江路阁皂山万寿崇真宫住持四十六代传箓嗣教宗师杨伯晋升加太玄崇德翊教真人。‘既未叙杨伯晋的事迹,也未署年月。 考袁桷于元大德(1297~1307)初,被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后升侍讲学士。他为皇帝所草的上述制文,当在其在职期间,即元成、武、仁宗期间,可知阁皂宗在此时已传至四十六代杨伯晋。 宋末元初有一著名阁皂宗道士郑所南(1241~1318),字思肖,号忆翁,又号三外野人。福州人(或云福建连江人)。 原为南宋太学生,博学多技能。宋亡,客寓吴中(今苏州市),誓不仕元。由儒入道,兼好禅学。善为文,喜画墨兰而不画土。谓土已为番人夺去矣。因常在诗文中表露其亡国之痛和对宋臣仕元之讥。赵子昂才名重当世,郑所南恶其宗室而受元聘,遂与之绝。子昂数往候之,终不得见,叹息而去。 据卢熊《郑所南小传》载,所南著有《太极祭炼》一卷,《释氏施食心法》一卷,《谬余集》一卷,《文集》一卷,《自叙一百二十图》,《诗》一卷,与菊山先生诗行于世。《正统道藏》收其《太极祭炼内法议略》三卷,属灵宝斋法的阐述著作。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曾为之作序曰:‘灵宝斋法,始徐(来勒)、葛(玄)、郑(隐)三师流于世,迄汉唐宋元以来,蹊殊径异,纷纠交错,不啻千百。……世传则有丹阳、洞阳、通明、玉阳、阳晶诸派,而莫要于仙公丹阳者也。丹阳本乎南昌,而南昌乃灵宝一名也。得丹阳之要者,莫详于所南郑先生《内法议略》。……其言首主于诚学之大本,何莫非诚,故曰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也。‘据此,郑所南是灵宝斋法的重要传人。元末黄公望弟子王玄真又根据郑所南等人所著之书撰成《丹阳祭炼内旨》,其序云:‘夫祭炼者,祭所以祭鬼神,炼所以炼自己也。苟不炼已,则鬼神不能升度,……必先以志诚为体,慈悲为用,悯兹六道之沉魂,念彼九泉之滞魄,……‘始能为济。表现出融会内丹修炼于符箓斋醮的思想倾向。 进入明代,阁皂宗传承未绝。俞策《阁皂山志》卷上云: ‘壬辰(1352),山寨邓克明之变,(崇真宫)台基殿俱毁。明洪武(1368~1398)初,道士徐麟洲复之。十七年(1384),授五十代孙李半仙为灵官,王圭石副之。二十七年(1394),复授张尊礼为灵官。宣德(1426~1435)初,授黄谷虚,第五十二代也。至八年(1433),岁饥,有采蕨者遗火,延毁宫观。谷虚稍修复之,嗣后教典不坠。‘说明至宣德年间,阁皂宗仍有传绪,其教仍有相当传播,但在此后即趋衰落,以致一蹶不振。上书云:‘至嘉靖(1522~1566)中,积负虚税,黄冠星散,仅存一二人。万历(1573~1619)间,道士刘开化欲还旧观,未果。‘时‘惟仙公殿、东岳殿、丹井尚存,其余琳宫绛阁,弥望丘墟矣。‘至清代,雍正《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一曰:‘今所存者惟八景坛基,有碑记及诗。‘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二亦云:‘今所存者为八景坛基。‘祖宫凋零如此,其教之不振,可想而知。 龙虎宗 龙虎宗是由张陵后裔以龙虎山为传播中心的符箓派。关于龙虎宗的创建时间,道书曾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汉天师世家》称建安二十年(215),张鲁降魏,张盛南奔龙虎山嗣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称西晋永嘉中,张盛入龙虎山嗣教。 但二说皆不足信。据魏晋史籍所记:张鲁率全家降魏,张鲁五子被封为列侯,享受‘命婚帝族‘的荣宠,似不可能离魏去吴地龙虎山创教。且史籍所载张鲁五子中,根本未见张盛之名。至于说西晋永嘉(307~312)中,张盛去龙虎山创教,更不可能。姑且承认张鲁确有一子名张盛,假设建安二十年,张鲁降曹时,年为十岁,至永嘉元年(307),已九十八岁,即使健在,也无力跋出涉水去江西龙虎山创教了。 按常理推测,永嘉之乱后,张鲁子孙可能随晋室南迁,但因缺乏史料,不能考定。直至南朝时,始见史籍有张陵子孙之名和事迹的记载,如刘大彬《茅山志》卷十五记有张陵九世孙张玄真、十世孙张景遡等十人。《道学传》和梁简文帝《招真馆碑》记载张陵十二世孙张裕居虞山(今江苏常熟县西北)招真馆事,但这些天师子孙皆不居龙虎山。直至唐代中后期,始有张陵后嗣居龙虎山的记载。《全唐诗外编下》有唐元和(806~820)初进士信州人吴武陵《龙虎山》诗中有‘五斗米仙真有道‘之句;徐锴《茅山道门威仪邓先生碑》称,茅山道士邓启霞于唐咸通十二年(871)‘诣龙虎山十九代天师,参授都功正一法箓‘。十九代天师是张修,这说明龙虎宗开创时间约在唐中后期。 至北宋,龙虎宗开始显露声势,其间有六位天师,受封为‘先生‘: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为真静先生,二十五代天师张乾曜为澄素先生,二十六代天师张嗣宗为虚白先生,二十八代天师张敦翙为葆光先生,二十九代天师张景瑞为葆真先生,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为虚靖先生。至南宋,又有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先后受封为正应先生和仁静先生。 元代更以政府名义承认了张陵子孙的‘天师‘称号,并授予管领江南道教的职权。元世祖忽必烈为灭南宋,曾派人密赴江南与龙虎宗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联系,张可大预言二十年后忽必烈将统一天下。忽必烈灭南宋后,为安定江南,于至元十三年(1276),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入朝,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给二品银印,命主领江南道教,以资笼络。此后三十七代张与棣,三十八代张与材,三十九代张嗣成,四十代张嗣德,四十一代张正言,代代被封天师、大真人,主领江南道教。其职权主要是荐举任免江南诸路各级道官及宫观提点,奏请新建宫观的赐额,还有权出牒度人为道士等。皇朝的宠幸为龙虎宗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它在元代获得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它的支派玄教发展更盛。至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后,龙虎宗合并其他符箓派而为正一道,即进入它发展的另一阶段。 龙虎宗以符箓见长,为道教的‘三山符箓‘(茅山的上清箓,阁皂山的灵宝箓,龙虎山的正一箓)之一。元代由龙虎宗正一教主统领‘三山符箓‘后,统称正一符箓,江南民间信奉者颇众。 龙虎宗亦以斋醮仪式著称,宋元时期,许多代天师都不时奉命为皇室设醮,或与其他道派首领共同主领醮典,以为皇室祈福禳灾。这一时期所出的斋仪之书,亦多出于龙虎宗道士之手,如出身龙虎宗的南宋道士留用光即撰著《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 元代中后期,龙虎宗虽与其他符箓派合并为正一大派,但至明中叶以后即衰落不振。 茅山宗 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它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南齐永明十年(492),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他继承杨羲、许谧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以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上清派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实际上,当时茅山已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后来上清派即被称为‘茅山宗‘。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其影响日渐扩大,唐宋时期益盛。唐代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极得唐宗室的尊崇。他们时被礼请入京,或问道,或建醮,出入禁中,备受礼遇。朝廷又常为茅山宗建观、赐田产,敕封茅山长生之林,禁止樵采、田猎。唐代社会上最显要的道士多来自茅山。当时有‘茅山为天下道学所宗‘之誉。 宋代茅山宗历代宗师多得宋室所赐‘先生‘称号,至刘混康任嗣法宗师时臻于极盛。哲宗曾召他为皇后孟氏治病。绍圣四年(1097),敕命江宁府将其所居茅山潜神庵扩建为元符观。徽宗即位后,敕令扩建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度人经》《清净经》《六甲神符》赐之。刘混康死后,徽宗追赠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太中大夫‘。‘三茅崇奉之严,未有盛于斯时也‘。茅山宗从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 南宋以后,逐渐衰微,但仍传承不绝,且时有高道名于世。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坚入觐元世祖,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皇庆元年(1312),仁宗授号‘隆道冲真崇正真人‘。其后,又有茅山道士张雨,以能诗善画享誉于元后期。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元室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箓,茅山宗上清宗坛归并入正一道。它作为道教的一宗,虽仍有传承,但已是强弩之末了。 据《茅山志》载,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师四十五代。第一代称太师,第二代称玄师,第三代称真师,其后各代皆称宗师。嗣法宗师的绝大多数皆出身茅山附近的句容、丹阳、溧水、金坛等县世代崇道的隐逸之家,自幼受道教的熏陶。嗣法宗师的传授,宋徽宗以前,一般以杨羲、许穆、许翙所传上清经箓为凭。自刘混康获得朝廷赏赐的九老仙都君玉印和玉剑后,嗣法宗师的传法信物增添了印剑。现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圭、哈砚、玉符四宝仍藏茅山道院,为‘镇山四宝‘。 茅山宗崇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主要传承、修习杨羲、许谧、许翙所造的《上清大洞真经》,同时也兼习灵宝经、三皇经及天师道经戒法箓。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修炼理论在陶弘景时已基本形成,后经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人的弘扬而渐定型。 茅山宗也提倡炼丹。该宗历代修习的《真诰》载有不少炼丹服食成仙的故事。茅山华阳宫附近有陶弘景炼丹遗址,梁武帝曾服食陶弘景所炼丹药,唐玄宗、宋徽宗亦对茅山道士炼丹极感兴趣。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有吟咏茅山炼丹遗址的诗篇近二百首。 茅山道士在道内称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以出家居道观修炼为主,并注重文化和宗教道德修养。钻研道经,遵守法戒,施行斋醮多依古法。茅山宗有比较系统的教理和规范化的宗教仪轨。不少道士长于撰述,直到宋元时期。还有杜道坚、张雨以玄理诗文名世。笪蟾光《茅山志·真人著述经忏道书》收有《上清大洞宝经篇目》百部,《上清二十四高真玉箓》一部,《上清大洞宝箓篇目》三十五部,《众真所著经论篇目》六十二部;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茅山道书目四十部。该宗著述宏富,为前期诸道派之冠。 在中国道教史上。茅山宗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在隋唐时期成为道教的主流,而且对道教理论和修炼方术也有较大贡献,组织制度也较健全。因而它在诸符箓派合并为正一道之前,能与龙虎宗、阁皂宗鼎立为符箓三宗之一,合并以后,又能以小宗单独承传直至近代。 楼观道 楼观道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形成于北朝北魏时期,流传至隋唐间。 楼观道尊尹喜为祖师。尹喜的原型是春秋时代与老聃齐名的道家关尹。《庄子·天下》将其与老聃并列,叹为‘古之博大真人哉‘!关尹主张‘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做人要‘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所以他‘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吕氏春秋·不二篇》在论诸家学术特点时,称‘老聃贵柔‘、‘关令贵清‘。高诱注云:‘关尹,关正也,名喜,作《道书》九篇。‘司马迁为老子作传,有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于是关尹遂成为关令尹喜,道德五千言之《老子》遂成为老子为尹喜所写之书。传为刘向所著之《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常服精华,隐德修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明(‘明‘为‘胡‘字之误——引者注),服苣胜实,莫知其所终。尹喜亦自著书九篇,号曰《关令子》。‘此传除将尹喜之官阶由函谷关令升为周大夫外,又增加了他善内学、隐德修行的行谊,特别是增加他与老子俱游流沙化胡的内容。其后道士们据此加以增饰、渲染,敷衍成系统的老子化胡成佛的故事。其中除西晋王浮作《老子化胡经》以外,东晋、南北朝时,又有《玄妙内篇》《出塞记》《关令尹喜传》《文始内传》等许多有关老子和尹喜的传记,加以渲染。在这些经、传中,尹喜始终是老子化胡(实为化佛)的随行大弟子和得力的助手或代理人,成为老子化胡故事中最显赫的人物。因此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楼观道就选择这个显赫人物作为自己的创派祖师。《楼观本起传》:‘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 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亦称:昔周康王闻尹先生有神仙大度之志,乃拜为大夫,并赐嘉名,因号此宅为楼观焉。次昭王时,大夫遇老君,因遂得道。其次,穆王乃钦尚遗尘,为建祠修观,召幽逸之人,置为道士。自尔相承,于今不绝。意即楼观道是在周康王时开创的,尹喜为其创教祖师。这无非是为了托之古远,在佛道斗争中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已。事实上,该派在南北朝时期,也是力主老子化胡之说,为排佛教思想之最烈者。 尽管楼观道尊奉尹喜为祖师,但不能证实楼观道在周康王时就已创立。因为道教所尊奉的始祖老聃是春秋末期人,如果真有一个关令尹喜,也只能与他同时,怎能在他们出生之前很久的西周康王时会产生出一个道教派别来?因为道家老子之变为道教老子,道家学派之演变为道教,是在他们以后很久的事。楼观传记作者为了使人相信尹喜在西周初年确已创立楼观道,又在尹喜之后,安排了十二名所谓周秦道士:尹轨、杜冲、彭宗、宋伦、冯长、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张皓(见《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称他们相继住楼观,续传尹喜之道。当然,这些记载,皆非信史。 据其他有关资料核查,陕西周至县楼观,自三国末期起,始有道士隐居修道。最早者为三国末的郑法师(履道)。继之者有其弟子梁谌,活动于西晋,卒于东晋初。接着又有王嘉、孙彻、马俭等,活动于东晋十六国时。截至东晋末,楼观道士仍然很少,对社会影响甚微。表明在那之前,楼观道尚未形成一个有一定特征和一定内聚力的道派。它正式形成为一个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道派,始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时。据有关资料记载,太武帝始光(424~428)初,道士尹通事马俭法师于楼观,其后道术精进,渐获令誉。‘太武好道,钦闻其名,常遣使致香烛,俾之建斋行道。自是四方请谒不绝。嗣后,道士牛文侯、尹法兴等人才接踵而至,道士增至四十余人。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道士王道义又从姑射山率门弟子六七人来楼观,并大修观宇,土木工匠就役者,日常百数。楼观坛宇,一皆鼎新。王道义又‘令门人购集真经万余卷‘,置楼观。再后,西魏文帝又钦敬楼观道士陈宝炽,召入延英殿问道,太师安定公及朝士大夫皆从而师之。大统十五年(549)卒,诏谥正懿先生。又召其弟子李顺兴至都城,试以法术,‘有验,由是朝野钦信。‘由是观之,在北魏时期,楼观道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下,始正式形成为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的徒众、并对朝野上下有一定影响力的道派。 楼观派尊奉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因为传说此书是老子应尹喜之请而作,故为该派道士必修的经典。其次,因该派坚主老子化胡说,故敷衍老子化胡最鲜明的某些经书,如《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等,皆为该派所重视。《道教义枢》卷二《七部义》引《太玄经》云:‘无无日道,义枢玄玄。而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甄正论》卷中云:‘(老子),后遂西之流沙,至函谷关,为关令尹喜演《道德》二篇上下两卷,论修身治国,戒刚守雌,挫锐解纷,行慈俭谦下之道,成五千余言。尹喜录老子谈论言旨为《西升记》,其中后人更增加其文,参糅佛义,大旨略与道经微同。多说人身心情性禀生之事,修养之理,夭寿之由。后人改记为经。‘此外,据《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所编楼观道士诸传讯载,楼观道士除修习上述诸经外,又传习多种上清经,如《大洞真经》《黄庭内景经》《上清琼文帝章经》《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太上隐书》《灵书紫文》等,和少数灵宝经和三皇文。上清经和灵宝经皆肇造于东晋中叶,至东晋末和南北朝初始广泛流播,楼观道士传习上述经书,当在北朝初叶以后。由此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楼观道确实形成于北魏时期。 楼观道传习的修炼方术,表现了杂采兼收的特点,即符箓与丹鼎皆习。如梁谌‘食炁吞符,大尽其妙,又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既晓遁甲占候之法,又断谷、服药、行气、导引,还能役使万灵,制役群邪,驱使六丁二十四神。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又能为人治病。其他楼观道士大都如此。不过,两者相比,服食药物在楼观道士中更为普遍。 楼观道发展至北周及隋,进入其鼎盛时期。道士王延,字子元,扶风始平(今陕西兴平)人。西魏大统三年(537)入道,师陈宝炽于楼观。与李顺兴相友善。后访华山云台观,复师茅山道士焦旷,得三洞秘诀真经。北周武帝闻其名,遣使召之,王延至都久之,复还西岳云台观,诏增修该观以居之。 其后武帝下诏废佛、道,建立通道观。命王延于通道观校雠三洞经图,凡八十余卷;又作《三洞珠囊》(非现存王悬河之《三洞珠囊》)七卷,奏贮于通道观。隋文帝即位,置玄都观,诏以延为观主,复以延为道门威仪。据说隋文帝还从之受智慧大戒,大臣苏威、杨素等皆北面执弟子礼。王延于仁寿四年(604)卒于通道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王延传》)。又有道士严达(字道通),北魏末入道,师楼观道士侯楷,‘学穷琼韫,博通妙术‘,也驰誉于周、隋之际。北周武帝建德中沙汰佛教,正议同废道教时,诏严达入便殿,问佛、道二教优劣。严达答曰:‘主优客劣‘。谓释出西域,是客,道在中夏,是主。并谓:‘客归则有益胡土,主在则无损中华。 去者不追,居者自保,又何送乎。‘表现了明显的排佛思想。 据说‘上嘉其对‘,然迫于形势,不得不二教同时俱废。武帝废除佛、道二教后,决定建通道观于田谷之左,选释、道二教中人以居之。其中选有楼观道士严达与王延、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章、张法成、伏道崇等十人。他们‘以道术相忘,同乎出处,世号曰‘田谷十老‘‘。⑾隋文帝开皇(581~600)初,严达又重修楼观宫宇,度道士满百二十员,羽流精炼,‘朝野宗奉‘。⑿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相应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字平定)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作大唐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626)初,敕修楼观宫宇,并赐田土十顷以充基业;又令改楼观为宗圣观,以岐晖为观主,诏赐粟帛以充斋给。武德七年(624)十月,李渊又亲诣楼观,祀老子。岐晖于贞观四年(630)羽化后,高宗即位,命原宗圣观道士尹文操任昊天观主兼知宗圣观事。尹文操又曾奉敕撰《玄元皇帝圣纪》一部,凡十卷,总百十篇。高宗览卷大悦,授尹文操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常少卿事。此后又著《祛惑论》《消魔论》三十卷,续《楼观先师传》一卷,表现出强烈的排佛思想。 总之,直至唐前期,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楼观道一直处于向上发展阶段。天宝(742~755)年间爆发安史之乱,此后楼观道趋于衰落。中经两宋,终于默默无闻。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曾改楼观(宗圣观)为顺天兴国。至金哀宗天兴(1232~1234)间,因遭兵燹,楼观焚毁殆尽。至元代,全真道加以修复,变为全真观宇,原楼观道士亦转为全真道士。 灵宝派 灵宝派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由东晋末年葛巢甫在古《灵宝经》传授基础上进一步造作‘灵宝‘类经典之后所肇建。 葛巢甫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的从孙,生当东晋晚期。在此之前很久,即有灵宝经书的造作与传授。东汉袁康所作《越绝书》,载有神人授夏禹《灵宝五符》经的神话故事,略谓:‘昔禹治水于牧德之出,遇神人授以《灵宝五符》。后藏于洞庭之包山(今太湖西洞庭山)。‘‘至吴王阖闾时,有龙威丈人得符献之,吴王以示群臣,皆莫能识,乃令(使者)赍符以问孔子。‘孔子告之乃《灵宝五符》云云。葛洪《抱朴子·辨问》有类似的记载。并谓:‘《灵宝经》有《正机》《平衡》《飞龟授AE|》,凡三篇,皆仙术也。‘其《遐览》篇即著录《正机经》《平衡经》《飞龟振经》各一卷,盖以一篇为一卷。 葛洪《遐览》篇所录之书出自其师郑隐所藏,证明在郑隐、葛洪之前,确有《灵宝经》问世。现《正统道藏》所存《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上,亦载有上述授经故事,所述《灵宝经》渊源,大致与《越绝书》《抱朴子·辨问》之说合,只是略有增益,其书名亦同于《越绝书》之《灵宝五符》。据刘师培《读道藏记》考证,此序及文与北周甄鸾《笑道论》及《御览》所引《五符经》文合,证明它确是古《五符经》。此《太上灵宝五符序》共三卷,只上卷之首段方为序文,其余为经,现将三卷皆标作序,‘乃标题之讹也‘。刘师培又据《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上之‘《五帝官将号》章,详析五方帝名及五色; 《太清五始法》章,以五藏、五常配五行,并及孤虚王相之法‘认为‘均汉人遗说,即出自汉季,亦未可知。‘由上可见,在东汉末,至迟到汉、魏之际,已有‘灵宝经‘如《灵宝五符经》的出现,只是道士们为了神秘其书,将其托为夏禹或帝喾所授或所传。其托始之辞虽不可信,而出世年代较早,却是可以从书中反映的时代思想特征来断定的。 尽管灵宝经书出现的时间较早,但其卷帙一直较少,流传也不广。直到东晋中叶,继杨羲、许谧造作‘上清经‘之后,葛巢甫以古《灵宝经》为基础,加以附会引伸,造作出大批‘灵宝‘类经书,才使其卷帙有所增加。也正是在葛巢甫等大量造作‘灵宝经‘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以此经书命名的灵宝派。葛巢甫造作‘灵宝经‘书的时间,大致在杨、许造经之后,到其以经书传弟子任延庆、徐灵期之前。杨、许造‘上清经‘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365),葛巢甫以经书传弟子任、徐在安帝隆安(397~401)末。葛巢甫所造‘灵宝经‘,在社会上很快得以流传,当王灵期诣许黄民求受‘上清经‘时(在许黄民于元兴三年奉经入剡后),已是‘风教大行‘。据日本学者小林正美考证,葛巢甫造作的‘灵宝经‘,主要有《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灵宝赤书玉诀妙经》等。 葛巢甫及其后继者在造作‘灵宝经‘时,勾划出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谱系。《云笈七》卷三《道教所起》称:‘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夏禹感降于钟山,阖闾窃窥于句曲。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资相承,蝉联不绝。‘《灵宝略纪》更进而称:‘经一亿劫,天地乃开,劫名赤明,有大圣出世,号曰元始天尊,以灵宝教化,其法兴显。‘又经若干劫,太上大道君出世,‘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并赐道君‘太上‘之号。‘帝喾时,太上遣三天真皇赍《灵宝五篇真文》以授帝喾,…… 帝喾将仙,乃封之于钟山。……至夏禹登位,乃登名山巡狩,度弱水,登钟山,遂得帝喾所封《灵宝真文》。……禹未仙之前,乃复封之镇乎北岳及包山洞庭之室。‘后吴王阖闾登包山得之,群臣不识,以问孔子,谓是《灵宝五符真文》。因阖闾‘侈性慢易,不能遵奉道科,而真文乃飞上天,不知所在。后其子夫差嗣位,乃登劳山复得之,奉崇供养,自尔相承,世世录传。至三国时,吴主孙权赤乌之年,有琅瑯葛玄字孝先,……入天台山学道,精思遐彻,未周一年,感通太上遣三圣真人下降,以灵宝经授之。……孝先凡所受经二十三卷,并《语禀》《请问》十卷,合三十三卷。孝先传郑思远,又传兄太子少傅海安君字孝爱,孝爱付子护军悌,悌即抱朴子之父,抱朴从郑君(思远)盟,郑君授抱朴,于罗浮山去世,以付兄子海安君,至从孙巢甫,以隆安之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支流分散,孳孕非一。‘类似上述传经谱系,在陆修静《灵宝经目序》《道教义枢》卷二《三洞义》《云芨七》卷六《三洞并序》等书中,皆有记述。其所云元始天尊降授太上大道君,再遣三天真皇降授帝喾、夏禹、吴王阖闾云云,自属虚构的神话,所谓葛玄于天台山得‘灵宝经‘三十三卷,亦为造经者的依托。因葛玄乃葛洪从祖,其所撰《抱朴子》和《神仙传·葛玄传》,以及《道藏》所引《抱朴子》佚文,皆未载其事,仅提到葛玄、郑思远等传授《太清丹经》及《三皇文》。元谭嗣先造《太极葛仙公传》,录有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亦未记其事。因此,陈国符《道藏源流考》曰:‘盖本无其事,因六朝吴、会间,盛传葛玄神迹,故造经者依托之耳。‘有学者提出,既然汉末已经造出‘灵宝经‘,葛玄传授其中某些部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种推测不无一定道理。但即使这样,葛玄所得仅是古《灵宝经》的某些部分,绝不会有《灵宝略纪》所云三十三卷,只能是葛巢甫及其后继者所造作。如真有其事,葛洪《抱朴子内篇》是不会不载的。 从上述葛巢甫及其后继者所编造的传经谱系中,可以看出,灵宝派尊奉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祖师是三国吴道士葛玄。晋末至南朝宋时期所出的许多‘灵宝经‘,大多托称元始天尊所说,并以太极左仙公葛玄‘语禀‘、‘请问‘的形式加以铺叙。其中如《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原名为《太极左仙公请问经》,《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原名为《仙人请问众圣难经》。据《灵宝略纪》载,葛玄所受三十三卷‘灵宝经‘中,即有‘《语禀》《请问》十卷‘。将这么多经书依托于葛玄‘语禀‘、‘请问‘,自非祖师不具如此资格。 灵宝派所奉经典,以较早出世的《灵宝五符序(经)》《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和稍后出世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为最重要。但因《度人经》强调劝善度人,标出了该派立教的主旨,故被后世灵宝派道士所特别重视,并被《正统道藏》收作第一部经书,因此后来《度人经》就成了灵宝派的祖经,许多道士皆为之作注。劝善度人确是灵宝教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道派的重要特点,与它同时出现的上清派着重个人修炼,即与它有区别。后出的不少《灵宝经》不断对此主旨进行阐发。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称:‘圣人传授经教,教于世人,使未闻者闻,未知者知,欲以此法桥,普度一切人也。‘《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还假葛玄之口告戒地仙三十三人说: ‘子辈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人得道,不信大经弘远之辞,不务斋戒,不尊三洞法师,好乐小乘,故得地仙之道。‘即只念度身,不念度人,只能成为地仙,不能成为天仙。 灵宝派的基本信仰,仍是长生成仙。但因南朝时期所出的‘灵宝经‘大量汲取佛教教义,起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涅灭度等,故而使它的成仙思想被染上浓重的佛学色彩。如《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云:‘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这是佛教‘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的思想,与道教原来提倡的爱身养生的宗旨大异其趣。既不爱身,也就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即身成仙,而只追求积功累德,死后升入仙堂,或来世成仙。因此不少‘灵宝经‘宣扬所谓‘灭度‘‘轮回‘的成仙步骤,即要经过几死几生、若干轮回之后才能成仙。如《九天生神章经》云:‘夫学上道,希慕神仙,及得尸解,灭度转轮,终归仙道。形与神同,不相远离,俱入道真。‘《升玄内教经》云:‘泥丸灭度,得免地官,魂神澄正,得升天堂,或补仙品,或生圣王,更相转轮,储积德行,行满福立,云舆乃迎。受度积功,非唯一生,志意不倦,克成仙王。‘《诸天内音经》更假托天真皇人现身说法,叙述他经过六道轮回、九灭九生之后,才‘凌超三界,位登天真。‘ 《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又称道教最高神乐静信,也是经过多次轮回,累世积德之后才成高仙。葛洪《抱朴子·道意》云:‘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今灵宝派宣扬所谓‘灭度‘、‘轮回‘,即几死几生后成仙,无疑是对原有神仙说的修正。 灵宝派的修炼方法,主要是符箓咒术,用它来召神役鬼,消灾除病,也用它上通天神,使修道者名登仙籍。又特别重视斋醮科仪,疑为葛巢甫所撰的《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云:‘夫学真仙白日飞升之道,皆以斋戒为立德之本矣。‘ 陆修静也谓‘斋直是求道之本‘。因此他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特别是灵宝斋仪。此外,受上清派的影响,也讲存神,服气,叩齿,咽津。从其重符箓科仪方面说,它与天师道相接近,而与上清派有区别;从其强调劝善度人方面说,又与天师道和上清派都不完全相同。 《灵宝略纪》称,葛巢甫在隆安末,将‘灵宝经‘‘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支流分散,孳孕非一。‘ 《道教义枢》卷二《三洞义》作了同样的记载。任延庆事迹不详,徐灵期在《南岳九真人传》《南岳小录》《南岳总胜集》等中皆有记载。《南岳总真集·衡岳观》称其为吴人。但《南岳九真人传》与《南岳小录》皆称他于西晋武帝太康八年(287)去南岳建衡岳观,盖误。《南岳九真人传》称其为‘宋时人‘,以南朝宋‘元徽二年甲寅(474)九月九日于上清宫白日升举。‘(《南岳总胜集》谓元徽元年九月九日冲举),盖得其实。 除任延庆、徐灵期传‘灵宝经‘外,与其同时的陆修静(406~477)则是更为重要的传人。他是南朝著名道士,对改造旧道教、建立士族新道教有很大的贡献。他与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皆有渊源,但皆无直接的师承关系,自称‘三洞弟子‘。唐道宣《广弘明集》卷四对其评述曰:‘昔金陵道士陆修静者,道门之望,在宋齐两代,祖述三张(张陵、张衡、张鲁),弘衍二葛(葛玄、葛洪)。郗张之士,封门受箓。 遂妄加穿凿,广制斋仪,糜费极繁,意在王者遵奉。‘这一段评语是比较中肯的。 陆修静对灵宝经的弘扬和灵宝派建造确有突出的表现。 第一,他对灵宝经书进行系统整理。因为自葛巢甫造构‘灵宝经‘以后,不少人又将它和‘上清经‘等相杂糅,继续造作灵宝经典。‘或删破《上清》,或采抟余经,或造立序说,或迥换篇目,裨益章句,作其符图,或以充旧典,或别置盟戒‘。 陆修静认为必须彻底改变当时‘精粗糅杂,真伪混行‘的状况。为此他对当时流行的五十五卷‘灵宝经‘,逐一进行辨别,剔除伪经,编出《灵宝经目》,于元嘉十四年(437)上呈宋文帝。在奏呈的表文中称:‘即今见出元始旧经,并仙公所禀,臣据信者合三十五卷。‘此《灵宝经目》已佚,他所考订的是哪三十五卷,目前已难确切判定。 第二,对某些灵宝经进行阐释。陶弘景《真诰》卷二十《真诰叙录》称陆修静‘既敷述《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等,教授施行已广。‘按《真文赤书》即《五篇真文》,载于《道藏》者不止一处,此指《元始五老赤书玉诀》,见《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卷上,据日本学者考证,为葛巢甫所造。 《人鸟五符》,在今本《五符经》(即《太上灵宝五符经》)无其文,是早已亡佚的古《灵宝经》。陆修静对它们作了‘敷述‘,使之扩大了传播范围,至陶弘景时,其‘教授施行已广‘了。 第三,系统撰订斋醮科仪。据记载,三张五斗米道时期,曾制作了部分道教斋仪,如涂炭斋、旨教斋。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和葛巢甫肇建灵宝派时,也曾增制了某些斋法,或撰写了某些斋仪书。但内容都较简单。陆修静总结了已往经验,重新造作了大批斋仪,使之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据他所著《洞玄灵宝五感文》记载,他把原天师道的一二种斋仪,扩充为包括天师、上清、灵宝各派斋仪在内的‘九斋十二法‘。即上清斋二法;灵宝斋九法:金箓斋、黄箓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三皇斋、太一斋、指教斋;洞神斋一法,即涂炭斋。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记载,陆修静撰作了除黄箓斋外的上述各种斋仪书。据其他资料记载,他又撰有多种斋醮乐章,如《升玄步虚章》《灵宝步虚词》《步虚洞章》等。《茅山志》卷十称陆修静‘所著斋法仪范百余卷‘。经过陆修静的大量撰著,道教的斋醮仪式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后隋唐道士张万福和唐末道士杜光庭继续撰著斋仪,皆以陆修静之书为本。斋醮法事是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方式,又是交通朝廷、影响群众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的影响很大。陆修静的上述建树,自然获得后世道士的赞誉。 由于陆修静从事了上述工作,‘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可以说,灵宝派虽为葛巢甫所肇建,但它的真正弘扬者则是陆修静。或者说,经过陆修静的弘扬之后,灵宝派才大行于世。 其‘大行于世‘的情况,陶弘景《真诰》的两条注文从侧面作了反映。该书卷十一注曰:在齐初,上清道士王文清曾在大茅山下建崇元观,二十年内,‘远近男女互来依约,周流数里,廨舍十余坊。而学上道者(指修上清经箓者——引者注)甚寡,不过修灵宝斋及章符而已。‘同书另一注文说: 茅山每年‘三月十八日辄公私云集,车有数百乘,人将四五千,道俗男女,状如都市之众。看人唯共登山作灵宝唱赞,事讫便散,岂有深诚密契,愿睹神真者乎!‘可以看出,从齐到梁,作为茅山宗祖山的茅山,上清法反而不被人们所重视,群众感兴趣的倒是灵宝派的斋醮法事,灵宝信徒超过了上清信徒。这是陆修静弘扬灵宝经法的结果。 陆修静虽对灵宝派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但未见有弟子传承其灵宝经法者。因此灵宝派在陆修静之后的情况已不甚明了,且直至隋唐,也无灵宝道士显名于世者。大约至北宋初,方见灵宝派在江西清江县阁皂山形成传授灵宝经箓的中心,被称为阁皂宗,使灵宝派再次显名于世。 上清派 上清派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是东晋中期杨羲造作的‘上清经‘逐渐传播后形成的。 关于‘上清经‘的来源,《云笈七籤》卷五李渤撰《真系》,及陶弘景《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均称:东晋兴宁二年(364),有魏华存等众仙真下降,魏将清虚真人王褒所授‘上清‘众经三十一卷并诸仙真传记、修行杂事等授弟子琅瑯王司徒公府舍人杨羲(331~386),杨得魏华存所传,用隶书写出,传护军长史丹阳句容许穆(305~376)。许穆再传子许翙(341~370)。《真诰叙录》云:‘凡三君手书。今见在世者,‘经‘、‘传‘大小十余篇,多掾(许翙)写。《真授》四十余卷,多杨(羲)书‘。由此可见上清派始创过程中,杨、许经书造作之一斑。实际上‘上清‘众经、诸仙真传记、并修行杂事等即扬羲的扶乩降笔。二许去世后,翙子临沮令黄民(361~430)收集先世所写经符秘箓,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奉经入剡,为马朗、马罕礼敬供养。至东晋末,有道徒王灵期等向许黄民求经。王等遂在所得几卷经书基础上,窃加损益,盛其藻丽,再次造撰,凡五十余篇。这是继杨、许扶乩降笔之后,又一次‘托言真授‘的造经活动。从此‘上清经‘流传甚广,‘举世崇奉‘。于是,一个以皈依上清经箓的新道派——上清派渐次形成。 此时许黄民见王灵期经书卷帙丰厚,门徒殷盛,乃‘鄙闭自有之书,而更就王求写‘,致使‘许王齐辔,真伪比踪‘。 南朝宋元嘉六年(429),许又封其先世真经一橱留马家。后又为嘉兴殳季真所得,以付陆修静。陆又兼得《灵宝经》《三皇文》,遂总括《三洞》为世宗师。泰始七年(471),陆撰《三洞经书目录》,继又‘撰经义百有余篇‘,于是上清派‘孙经宗坛,教法大备‘。后陆又以‘三洞‘并杨、许真书授弟子孙游岳(398~489)。至梁代,陶弘景(456~536)又师事孙游岳。于永明六年(488)在茅山获杨、许手书。八年,传又得真人手迹十余卷。十年,陶弘景隐居茅山,自称华阳隐居。 为弘扬上清经法,他在顾欢《真迹》的基础上,以‘真人口授之诰‘为名,编《真诰》一书,其《真诰叙录》对‘上清经‘之源流及传授过程作了较详细的叙述。陶更广集上清法术,纂《登真隐诀》二卷,使上清经诀较之陆修静时更为完备。由于陶弘景为陆修静二传弟子,对上清派又作出较大贡献,遂成上清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此后‘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世人改称上清派为‘茅山宗‘,而进入上清派发展的新阶段。 上清派最早崇奉的主要经典是《上清大洞真经》(一称三十九章经),谓读之万遍即可成仙,被誉为‘仙道之至经‘。 《正统道藏》收《上清大洞真经》六卷,系南宋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之校勘本。谓‘苦斋三年,乃得读之‘,而诵咏万遍即可‘乘云驾龙‘而升天,是谓‘上登上清‘。盖道教认为:天有玉清、太清、上清三境,皈依上清派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师道的‘太清‘更高。该经首叙修炼者登斋入靖,诵咏《大洞真经》前,应经叩齿、咽津、行气,存思(一称存想)、咒祝等一套程序,以及‘存思日月法‘、‘存思二十四星法‘等。‘存思‘,乃早期上清派的典型修炼法,出于魏晋间的《黄庭内景经》。该经也是上清派崇奉的另一重要经典,是一部以中国医学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百脉关窍各有主神,需用‘存思‘法以存守身神的修炼专著。尽管经中缺乏具体作法,功理、功效也多有不实之辞,但借‘存思‘身内诸神、身外诸物来集中意念,达到精神内守,神不外驰,正体现了上清经法的根本。 上清派尊元始虚皇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微天帝大道君、后圣玄元上道君、上相青童道君、上宰总真道君、小有清虚道君为‘上清经箓圣师七传真系之谱‘。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嗣上清第一代太师‘。杨羲为第二代玄师,许穆为第三代真师,许翙为第四代宗师,马朗、马罕为第五、第六代宗师,陆修静为第七代宗师,孙游岳为第八代宗师,陶弘景为第九代宗师。 上清派的开创人物均为士族出身,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统治阶级上层亦有联系,但东晋王朝对江南士族怀有戒心,因而仕途多不得志,而崇道入教。上清派多重于个人精、气、神的修持法,不重符箓、斋醮和外丹、贬斥房中术,易为士大夫和统治阶级所理解和接受,也正是该派能较快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上清派的出现,反映了民间道教转向士族道教发展的变化。后经陶弘景的阐扬,形成茅山宗之后,由于人才辈出,成为隋唐时期影响最大的道教派别。 太平道 太平道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酝酿时间较早,如以于吉上《太平青领书》算起,则肇始于东汉顺帝时(126~144)。 但当时尚未形成教团。直至东汉建宁、熹平(168~178)年间,巨鹿(今河北宁晋)人张角为组织黄巾起义,始创太平道。 东汉后期政治黑暗,豪强兼并,小农破产,加以自然灾害频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张角顺应时势,据《太平经》‘以善道教化天下‘之宗旨,开始以‘跪拜首过‘向神忏悔的方式布道,用‘符水咒说‘为下层民众治病,备受欢迎,史称‘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但在《后汉书》中,仅称张角‘奉事黄老道‘,‘以善道教化天下‘,并无‘太平道‘一词。在《三国志·张鲁传》注引魏郎中鱼豢所撰《典略》中,始有‘光和中,东方有张角,……角为太平道‘等语。实际上太平道之名源于《太平经》:‘太平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急教帝王,令行太平之道‘。《三国志·孙坚传》载: 张角‘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潜相连结,自称黄天泰平。‘表明‘太平道‘又是张角‘潜相连结‘起义时的自称。 太平道以阴阳五行、符箓咒语为根本教法,与《太平经》所谓奉天地、顺阴阳五行而杂以巫术的思想基本吻合。它的传教方式是:‘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 其教人‘叩头思过‘亦源于《太平经》卷九十七: ‘今欲解此过,常以除日于旷野四达道上四面谢。叩头各五行,先上视天,回下叩头于地。‘认为人有过失,天必有所明察而施加惩罚,要得到天神宽宥,可在旷野四达道上叩头,气候之神便会将其所请上通于天,下通于地,而得免罪。《太平经》卷九十二称:‘以丹为字,以上第一。次下行将告人,必使沐浴端精,北面西面南面东面告之,使其严以善酒,如清水已饮,随思其字,随病所居而思之,名为还精养形。‘卷一百八又称:‘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也。‘太平道认为符是天神的文字,饮符水则天神的命令入人体中,神使心正自觉,便可除病去疾,与《太平经》所载,如出一辙。 据《三国志·武帝纪》注引王沈《魏书》称,东汉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军曾致书曹操:‘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观此文之意,黄巾军是奉祀‘中黄太乙‘神的,这或许也是太平道奉祀的神灵。‘太乙‘即‘太一‘。《太平经》称:‘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乃上从天太一也,朝于中极,受符而行。‘秦汉时期,‘太一‘被看作在天中央主宰四方的最高神。在《黄帝内经》《参同契》《老子铭》等与早期道教有关的文献、碑铭中,亦出现‘太一‘信仰,并有‘太一‘位于中央的观念。太平道在‘太一‘信仰上加‘中黄‘二字,既与‘太一‘居中的观念有关,又与五行土居中,色尚黄,黄为大吉之色的意义相通。 太平道据《太平经》创教,亦据《太平经》组织黄巾起义。史称张角自号‘大贤良师‘,倡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平‘,其所言‘大贤‘‘黄天‘等词,以及选甲子为起义之年,皆可在《太平经》中找到根据。《太平经》卷九十载:‘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平?‘《太平经》以奉天地、顺五行为主旨,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序,汉以火德王,汉运衰,代汉而兴者当为土德,土色黄,故张角自称‘黄天‘,以示将承汉祚而王天下。《太平经》卷三十九又称:‘甲子岁也,冬至之日也,天地正始起于是也。……凡物生者,皆以甲为首,子为本,故以上甲子序出之也。‘该经复有‘三五气和,日月常光明,乃为太平‘之语,可见张角选择甲子年(184)三月五日作为黄巾起义的日期,显然是受《太平经》的影响。 张角在创教过程中同时准备武装起义,十余年间,徒众发展至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境。张角以‘方‘为单位组织教徒,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共建立三十六方,每方设渠帅统领。准备就绪,乃命大方马元义等调集荆州、扬州数万人,北上冀州邺城,准备在邺城发动起义。由于叛徒唐周告密,朝廷车裂马元义,京城洛阳一千多太平道徒被杀,原定于甲子年三月五日起义被迫提前于二月发难。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八州太平道徒同时俱发,‘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经过十个月的激烈战斗,在东汉王朝重兵围剿下,黄巾主力虽然被歼,但到中平五年(188),中原地区黄巾余部再次发动起义,其中青、徐两州黄巾竟发展至百万之众。在黄巾起义中,大批太平道骨干多在战斗中牺牲,太平道组织无形解体,残余的信徒大都融入五斗米道中。 太平道虽在黄巾起义后瓦解,但对后世仍有相当的影响。 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术数观念,为后世道教所继承;后世道士持九节杖、着黄衣、戴黄冠,用符水、咒语等道术为人治病消灾,等等,也都承袭太平道的规制。唐宋时期的‘明教‘更尊张角为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陕白莲教起义宣扬‘黄天将死,苍天当生,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的谶语,亦明显受太平道的影响。 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创始人张陵(34~156),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学道,并造作道书(或称符书)以教百姓,倡言天人下降,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以为人治病开始传教,据称‘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他为了统率教民,设立二十四个传教点,称‘二十四治‘,以其中的阳平治(在今四川彭县)、鹿堂治(在今四川绵竹)、鹤鸣治(在今成都市大邑)为传教中心,因入道者需交纳信米五斗,故俗称‘五斗米道‘。又因创教之初,曾受巴蜀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影响,巫术色彩浓厚,时人或称‘米巫‘。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道。衡殁、孙张鲁继之。祖孙三代,世人称为‘三张‘;道内则称‘三师‘:张陵称‘天师‘,张衡称‘嗣师‘,张鲁称‘系师‘。张衡事迹未见记载,张鲁《三国志》有传,是五斗米道的重要建设者。史载,刘焉为益州牧时,曾以张鲁为督义司马,初平二年(191),命其与别部司马张修率部共同进取汉中。后刘焉之子刘璋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东汉政府无力征讨,乃命张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于是,张鲁遂以政权、教权首领的双重身份,在巴、汉地区大力推行五斗米道,在教义、教仪、方术以及组织建设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第一,在他统治的区域不设长吏,而以五斗米道各级首领管理政务和教务。入道者初名‘鬼卒‘;入道已久并笃信其教者,号‘祭酒‘,任统辖教民之职;统领教民多者称‘治头大祭酒‘。张鲁则自号‘师君‘,为五斗米道的最高首领。这样,在巴、汉地区内,五斗米道建立起由鬼卒——祭酒——治头大祭酒——师君的组织系统,其组织制度渐趋完备。 第二,教民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为此设‘静室‘,作为病者思过修善之所。并设‘鬼史‘,主为病人请祷。 ‘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文书),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据《无上秘要·涂炭斋品》和释道安《二教论》载,张鲁又创制了道教最早的斋法‘涂炭斋‘,作为为人谢罪祈福的请祷仪式。其斋法虽较简陋,但却为制订道教斋醮仪式开创了先例。 第三,设奸令祭酒,向教民宣讲《老子》,张鲁并为之作注,名《老子想尔注》。他从宗教立场出发,在注解《老子》时,阐述了五斗米道的信仰与教义。其基本信仰是老子的‘道‘。他把老子的‘道‘人格化为有意志、能创生天地、主宰一切的至高无上的神,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其基本教义是通过守一、守道诫,达到长生不死。‘人不行诫守道,道去则死‘。‘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以此为身宝矣‘。 第四,《老子想尔注》表明,五斗米道除以符箓咒术为人治病,以祈禳斋醮为人谢罪除灾外,还行守一、行气、房中等道术。谓‘守诫不违,即为守一‘;‘仙士有谷食之,无则食气‘;‘阴阳之道,以若结精为生。‘‘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 此外,他还在境内设立‘义舍‘,置义米肉以供行人量腹取食,以及实施宽刑,禁酒等利民措施,史称‘民夷便乐之‘。因而在汉末天下大乱之际,张鲁统治的巴、汉成为比较安定的地区。五斗米道之所以能在那里得到较大发展,与这种政治环境不无关系。 张鲁统治汉中近三十年,是五斗米道在政教合一的特殊组织形式下兴旺发达时期。至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汉中,张鲁降曹,这一发展阶段遂告结束。此后,五斗米道虽面临若干严重问题,但却继续向民间,且向上层社会发展,并从巴蜀的狭小范围传播到北方和江南广大地区。 张鲁政权覆亡后,巴蜀地区五斗米道曾有过短暂(三国时期)的沉寂。但入晋以后,又渐趋活跃。西晋初,犍为人陈瑞在蜀中传播五斗米道,‘初以鬼道惑民,其道始用酒一斗,鱼一头。不奉他神,贵鲜洁。其死丧产乳者,不百日,不得至道治。其为师者曰祭酒。父母妻子之丧,不得抚殡入吊,及问乳病者。‘ 师称‘祭酒‘,传道之所称‘治‘,与张陵时相同,显然属于五斗米道的分支。据载,信奉其教者颇多,‘徒众以千百数‘,连巴郡太守唐定也成为道徒。后来势力愈来愈大,陈瑞自称‘天师‘,‘作朱衣,素带,朱帻,进贤冠‘,被认为有图谋不轨之嫌;咸宁三年(277),益州刺史王濬以‘不孝‘罪,下令‘诛瑞及祭酒袁旌等,焚其传舍。‘ 陈瑞被杀不久,西晋惠帝永宁、太安(301~303)间,四川又发生了李特、李雄领导的流民起义。这支起义队伍中多是信奉五斗米道的賨人。他们进攻成都时,得到五斗米道首领范长生(时居青城山)的支持,最后夺得成都。李雄于永兴元年(304)称成都王,改元建兴,于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改元晏平,史称成汉。拜范长生为丞相,加号‘天地太师‘。范长生死后,其子范贲继任丞相。成汉政权存在四十余年,至东晋永和三年(347),始被桓温所灭。 陈瑞和范长生所代表的是西晋初年两个比较有名的五斗米道支派,他们先后在犍为、蜀郡的活动,表明五斗米道在四川确有深厚的基础,也表明经过三国时期短暂的沉寂,在西晋又开始复苏了。 张鲁政权覆灭后,不仅巴蜀地区的五斗米道未被消灭,而且随着张鲁及其部曲的北迁,又把五斗米道传播到中国北方。 史载,张鲁投降后,曹操将他和家属带回北方,令居邺城,并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邑五万,其五子也封侯,并让自己的子女与张鲁的子女互为婚配,结为姻亲。当时被迫北迁的不止张鲁一家,《三国志·张既传》载,张鲁降后,‘太祖(曹操)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而且北迁汉中民不止一次,继上次之后,杜袭留督汉中军事时,又‘开导‘汉中百姓‘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张鲁及大批汉中教民被迫北迁到三辅(长安、洛阳、邺城)之后,他们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鲁家族之机,在它实行限制、利用的宗教政策夹缝中,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经历曹魏和西晋,至东晋时,五斗米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是在许多豪门士族中有了信徒,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天师道世家,如琅邪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等。 《晋书·王羲之传》载称:‘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同书《殷仲堪传》称仲堪‘少奉天师道,又精心事神‘。 同书《何充传》亦称:‘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何)充及弟准崇信释氏。‘以上传记中,史家已称五斗米道为天师道,表明大概在东晋中期人们对该教派已作了这样的改称。有学者认为,‘五斗米道‘本是俗称,其教徒自称正一道或天师道,如东汉嘉平二年(173)所立《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即有‘祭酒约施天师道‘之语。如此,在东晋中期世人改称其教为天师道,只是从其教内的称呼而已。 在以上众多的士族信徒中,钱塘人杜子恭是其重要首领。 他有很多弟子,其著名者皆出身江南世家大族。《南史·沈约传》载:‘钱塘人杜子恭,通灵有道术,东土豪家及都下贵望,并事之为弟子,执在三之敬。‘沈约的高祖沈警即‘累世事道,亦敬事子恭。子恭死,门徒孙泰,泰弟子恩传其业,警复事之。‘杜子恭在世时,门徒众多,影响很大;死后,其天师道信仰为其子孙所继承。史载,其子运,运子道鞠,道鞠子京产,京产子栖,‘世传五斗米道不替‘。而且他死后很久,仍受人景仰。《南齐书·孔稚珪传》称:孔稚珪之父孔灵产,在宋明帝泰始中罢晋安太守,随即隐居钱塘,每‘东出过钱塘北郭,辄于舟中遥拜杜子恭墓。自此至都,东向坐,不敢背侧。‘ 史载杜子恭死时,将教事付弟于孙泰,后孙泰与其侄孙恩、孙恩妹夫卢循等,以五斗米道为旗帜,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武装起义。《晋书·孙恩传》载:‘孙恩,字灵秀,琅邪人,孙秀之族也。世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字敬远,师事钱塘杜子恭。……子恭死,泰传其术。然浮狡有小才,诳诱百姓,愚者敬之如神。‘孝武帝时,‘稍迁辅国将军,新安太守,……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咨议周勰等皆敬事之,会稽世子元显亦数诣泰求其秘术。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于是朝士皆惧泰为乱,以其与元显交厚,咸莫敢言。会稽内史谢輶发其谋,道子诛之。‘孙泰死后,弟子孙恩继之,于隆安三年(399)袭会稽,江东八郡,‘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旬日之中,众数十万。‘‘于是恩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朝廷震惧,内外戒严。‘后孙恩攻临海失败,赴海自沉。其妹夫卢循领其众继续战斗,又经若干年,至安帝义熙七年(411)广州战斗中失败,卢循投水死,起义最后结束。尽管后世史家对这次起义的评价各不相同,但都一致承认它是受五斗米道影响下的起义,因而它是五斗米道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可见,张鲁政权覆亡后,五斗米道(即天师道)不仅未被消灭,反而从巴蜀一隅发展到北方、南方,成为全国性的大教派;教徒成分,除有众多下层群众外,又有不少豪门士人。应该说,两晋是五斗米道的深入发展时期。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主要者有二:(一)与封建统治者的关系。五斗米道原起自民间,主要成分是下层群众,早期经书中即有一些批评社会不公、要求改变不合理现状、建立太平世界的言论,如以‘三天正法‘战胜‘六天故气‘(邪气)等。因此在社会矛盾尖锐时,五斗米道常成为发动起义的旗帜。在太平道组织黄巾起义时,汉中的五斗米道徒张修起而响应;西晋李特、李雄通过起义建立成汉割据政权;东晋孙恩、卢循起义更是加速东晋灭亡的大事件。至于以所谓老君化名李弘发动的起义,更是‘岁岁有之‘。所有这些起义不能不使五斗米道和封建统治者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二) 组织涣散,科律废弛。建安二十年,张鲁降曹,随曹操回到北方,次年卒于邺城。此后,五斗米道失去统一领导,各级道官、祭酒各自为政,随意‘置职‘和‘授箓‘,组织十分紊乱;原有的制度和戒律也被废弃,道官乱收道民财帛,道民不去师治赴会等现象,十分普遍。 因此,南北朝初年,世家大族出身的寇谦之和陆修静,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对天师道进行整顿和改造,以求问题的解决。 寇谦之在北魏初年,宣称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命他宣此《新科》,‘清整道教‘。清整的重点就是调整天师道与封建制度的关系,制止天师道徒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使之与封建制度相适应。他对过去已经出现的各次起义,包括多次的李弘起义,严加斥责。称他们是‘父不慈、子不孝、臣不忠‘的‘愚人‘和‘恶人‘,犯了亵渎太上老君、叛逆君父的大罪,‘当疫毒临之,恶人死尽‘。 表示坚决制止同类事件的继续发生,为此要‘以礼度为首‘,即用儒家礼法改造天师道,用臣忠子孝的原则充实它的戒律,使之完全符合封建制度的需要。其次,要‘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还要整顿组织,加强科律等。经过寇谦之整顿、改造后的天师道,史称北天师道。南朝宋道士陆修静在南方也对天师道实行了整顿和改造,据《陆先生道门科略》记载,其重点是组织整顿。提出整顿二十四治,健全‘三会日‘和‘宅箓‘制度,以及严格实行道官按功升迁制度等。经过陆修静整顿改造后的天师道,史称南天师道。 天师道在南北朝经过寇、陆二人的整顿和改造后,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摒除原来它所包容的某些反映下层群众要求、有违封建礼制的成分,增添了儒家伦理纲常的内容,使它由一个民间宗教变成符合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的士族宗教。 与此同时,其组织得到相应的整顿,教规、教仪得到一定充实。自此以后,天师道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经寇谦之改革后的北天师道,得到北魏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在北魏境内大为兴盛。《魏书·释老志》载:太武帝‘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并‘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斋肃祈请,六时礼拜,月设厨会数千人‘。太延六年(440),太武帝听从寇谦之建议,改元太平真君。三年(442),太武帝‘亲至道坛,受符箓‘。此后北魏历代皇帝即位时,都至道坛受符箓,成为定制。太和十五年(491)秋,孝文帝元宏因京城‘里宅栉比,人神猥凑‘,下令将原在城内的道坛迁至南郊。六世纪中期,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分别迁都洛阳和邺城,各将天师道场迁至新都,崇奉天师道如故。不久,高氏取代东魏建北齐,字文氏取代西魏建北周。天师道在北齐曾一度遭取缔,但在北周却继续受到支持。 经陆修静改造后的南天师道,亦有相当发展。主要表现是两晋时期天师世家的子孙仍继续奉道。如杜子恭的玄孙杜京产及子栖,仍‘世传五斗米道不替‘。《南齐书·高逸传》载: ‘京产少恬静,闭意荣宦,颇涉文义,专修黄老。‘《南史·隐逸上》称其子杜栖亦续奉天师道,至于萧梁之世。另一天师道世家会稽孔氏,至孔灵产时继续奉道,他在宋明帝泰始中罢晋安太守后,有隐遁之怀,‘宋明帝于禹穴之侧立怀仙馆,诏使居焉。‘此外,南郡枝江人刘凝之,于宋文帝元嘉(424~453)年间,‘居衡山之阳,采药服食,受天师化民之道‘,而‘王公赠遗,一无所受‘。 隋统一全国后,南北天师道合而为一。但直至唐代,史书缺乏记载,情况不明。唐代中后期,张陵子孙在江西龙虎山续传天师道,逐渐形成传播中心,世称龙虎宗。从此结束其早期发展历史,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净明道 净明道是宋元间在南昌西山兴起的一个道教派别,由灵宝派分衍而成,全称‘净明忠孝道‘。该派尊奉许逊为祖师,称其法箓出于许逊之传。据称许逊于西晋太康(280~289)年间曾任旌阳县令,故人称许旌阳。后弃官返归乡里,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道。其主要弟子有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世称许逊及其十一弟子为十二真君。 许逊死后,其后代在西山许宅立游帷祠,后改为观,继续传道。隋炀帝时,‘焚修中辍,观亦寻废‘。至唐永淳(682~683)年间,道士胡惠超重建。北宋历代皇帝皆尊崇西山道教。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1112)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吴猛等十一人为‘真人‘,加赠玉隆宫为玉隆万寿宫。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採,免除玉隆宫租赋徭役。黄庭坚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继担任玉隆万寿宫提点、提举、管局、主管等职。 南宋初,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兵连祸结,生灵涂炭。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根据客观形势,宣称绍兴元年(1131)八月十五日,许真君‘自天而下‘,降临玉隆宫‘降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消禳厄会,民赖以安‘。何真公假托许逊降授经典,建立了五百人的庞大教团,实为这一道派的形成之始。但何真公一系的净明道传承未久,似即湮没无闻。 至宋末元初,西山道士刘玉又重新进行创教活。据《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刘玉二十五岁,自称遇西山道士胡惠超,胡告知‘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刘玉遂在孝行里立腾胜道院,以善道劝化,自至元二十年(1283)至大德元年(1297)的十四年间,自称先后得许逊降授《玉真灵宝坛记》《中黄大道》《八极真诠》;郭璞降授《玉真立坛疏》;胡惠超降授道法和三五飞步正一斩邪之旨,另行开创净明道。 刘玉开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旌阳公一传),刘玉为第二代传人(旌阳公二传)。元至大三年(1310),刘玉去世,传法于黄元吉,为旌阳公三传。黄元吉于西山造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并在至治三年(1323)挟其学游于京师,‘公卿士大夫多礼问之,莫不叹异‘。其后有旌阳公四传徐异、五传赵宜真、六传刘渊然等。 《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净明嗣教四先生传》有黄元吉、徐异、赵宜真、刘渊然四人的传记。刘渊然以下的传承系谱不明。《净明忠孝全书正讹》附载了许迈、许穆、吕洞宾、白玉蟾、傅大师、朱真人、张真人等七人的传记,前四人显非净明道人物。傅大师为宋代豫章人,其名不详,为铁柱宫道士,小有名气,曾得朱熹赠诗。朱真人是明太祖第十五子朱权,因对封藩不满,转而学习净明道法,后被明成祖封为涵虚真人。张真人,《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五十九称张逍遥,河南杞县人,慕净明之旨,入南昌西山修道,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据《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三《人物志》载:明末清初之际,全真道龙门派邱处机的第八代嗣法弟子徐守诚于顺治九年(1652)入南昌西山研修净明忠孝道,感叹玉隆万寿宫的荒废,曾致力于宫观的修复。康熙三十一年(1692)徐守诚死后,净明道的法统就由其弟子谭太智、张太玄、熊太岸继续维持。以后,净明道的历史已难查考。 净明道的‘净明‘二字应作何解释?,据《玉真刘先生语录》内集称:‘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不染不触,忠孝自得。‘刘玉认为:‘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本心以净明为要,行制贵在忠孝‘。《太上灵宝净明法序》亦称:‘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染,愚智皆仰之为开度之门,升真之路。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为之必要。‘净明二字还取佛教常言心性本净本明之义。净明道认为修炼首先要达到内心一尘不染、不触之思想境界,忠孝则是日常行为活动的准则,二者缺一不可。倡言净明,旨在教人清心寡欲,使心念和行为符合封建伦理规范,做忠臣孝子良民。 净明道的宗教伦理据称以许逊所谓忠、孝、廉、谨、宽、裕、容、忍的‘垂世八宝‘为依据,尤以忠孝为首,即‘忠孝大道之本也‘,认为恪守净明忠孝即可修仙得道。《净明大道说》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不在参禅问道,入山炼形;贵在乎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炼,自然道成。‘ 净明道的基本宗旨是‘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忠孝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可见净明道和儒学之间的密切思想渊源。它还融合道、儒、释,倡导三教归一。刘玉认为‘太上之净明,夫子之忠恕,瞿云之大乘,同此一也‘。 净明道与正一等符箓派一样,道士不一定出家。黄元吉说:‘道由心悟,玄由密证,得其传者,初不拘在家出家。…… 而吾师玉真先生遇都仙(许逊),亦以在俗之身焉。‘刘玉对西山道教教法进行了更新,改革了符咒、斋醮、告斗等修炼方术,提倡孝道,不重祈祷仪式中的繁文缛节,制定了‘日知录‘、‘功过格‘,作为教徒日常生活的规范。 元明时期净明道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元代官僚士大夫对其教义极为赞赏。知经筵事张珪、国子司业虞集、国史院编修滕宾和曾巽申、建昌路儒学教授彭野分别为净明道基本经典《净明忠孝全书》作序,称赞‘大道至德之要其在兹‘。明代阳明学派的王龙溪、罗近溪、高攀龙、屠龙等人与净明道士过从甚密,对其学说评价甚高。高攀龙认为‘仙家惟有许旌阳最正,其传只净明忠孝四字‘。实际上,净明道的忠孝教义也颇具理学色彩。元明统治者对净明道也颇重视。黄元吉至治三年(1323)赴京师讲学,极得公卿的赞誉。徐异游学京师大行祈禳,得‘净明配道格神昭效法师‘之赐号。刘渊然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被明太祖称为‘高道‘;并在永乐(1403~1424)年间担任道录司。 净明道所存经典颇多,主要的有《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净明枢真经》《净明正印经》等。《净明忠孝全书》还载有刘玉、黄元吉语录,是研究净明道教义的重要资料。 全真道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两大派别之一。创建于金初,后再与其他丹鼎小派合并而成。大派一直流传至今。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嚞(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金正隆四年(1159),声称于甘河镇遇仙,改儒为道。曾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东传教,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这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全真道。 (一) 全真道建立后的相当长段时间内,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统治阶级的支持,保持着向上发展的势头。与此同时,又保持着清楚的传承体系和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在金元时期,经历了王嚞、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苗道一、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十数代掌教的传承。它整个发展的历史,大略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传时期 全真道从初建至金末,是初传时期。王嚞经过多年努力,于大定七年(1167)把教派建立起来之后,于大定十年死于从山东返回陕西的途中。马钰嗣教,七大弟子分别在秦、翼、鲁、豫等地修炼、传教,而以马钰所活动的关陕一带为传播中心。尹志平《北游语录》称,马钰掌教时期,遵行‘以无为为主‘的教旨。所谓无为,指全真道的个人内修之‘真功‘,即以很大精力从事个人修炼,而不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发展教徒,营造宫观。此时期他们大多过着清修苦炼、云游乞食的生活。但却逐渐吸引了一部分信徒,也赢得了一些中下层官吏的敬信和保护。此时与金廷上层统治者也无直接关系,组织规模和力量也比较小。 自刘处玄于金大定二十六年、邱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相继掌教以后,始逐渐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 《北游语录》称刘处玄遵行的教旨是‘无为、有为相半‘,至邱处机则‘有为十之九,无为虽有其一,犹存而勿用焉‘。所谓有为,即指创观收徒活动。在此时期,他们以山东半岛为活动中心,收了相当数量的信徒,建起了一批宫观。从而引起了金廷的重视。大定二十七年,王处一被召至京,世宗问以养生之道。次年又召邱处机进京,命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皇帝召见问道,并命他主持万春节醮事。翌年,又召王处一。王抵京时,世宗驾崩,章宗即位命王处一为世宗设醮冥福。 皇帝的一再征召问道,抬高了全真道士的身价,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元好问《紫微观记》描述了当时全真道传播的盛况:‘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明昌元年(1190),金廷‘惧其有张角斗米之变‘,虽‘以惑众乱民‘为由,下令‘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但一直未能遏制其发展,以致‘已绝而复存,稍微而更炽‘。这样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全真道组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它在鲁、豫、秦、冀等地,已有了相当深厚的组织基础。 鼎盛时期 金元之交,直至南宋覆灭的数十年间,是中国大地铁骑纵横、血火纷飞,生民涂炭的苦难年代,但也是全真道的鼎盛时期。鼎盛局面的积极推动者为邱处机,转变的契机则是成吉思汗对他的召见。在金世宗、章宗两朝(1161~1208),经过刘处玄、邱处机的努力,全真道在民间已拥有了较大势力,金贞皊二年(1214),邱处机又应山东驸马都尉之请,出而招安杨安儿的起义军。于是邱处机及其全真道,成为蒙古、金、南宋三方交相争取的对象,在金贞皊、兴定(1213~1221)年间,三方先后派遣使臣征召邱处机。邱处机审时度势,鉴于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屠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乃作出: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之召的重大决定。他不辞年届七十三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登上征途,经历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都库什山)成吉思汗的军营。成吉思汗对邱处机的到来慰勉有加,亲自两三次召见并作长谈。邱处机对其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仔细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邱神仙‘。当他于1223年请准东归时,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 1224年邱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后改名长春宫),他顿时身价百倍,成为北方道教的风云人物,所居长春宫从此成为全真道活动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邱处机乃不失时机地着手全真道的大发展工作。实际上,他早在西觐东归途中,即大约在1223年五六月之某日,夜宿盖里泊(抚州之丰利县境内)时,就语其随行弟子曰:‘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 故在此后,全真弟子们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就以空前的规模开展起来了。 全真道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从邱处机住长春宫起,一直持续到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期间。在这三十余年里,到底建了多少宫观,收了多少门徒,现已难于详考。仅就《顺天府志》所引《析津志》和《元一统志》所记之宫观作粗略统计,燕京及其附近地区即有宫观百余所,其中绝大部分为全真道宫观,又皆属邱处机至李志常掌教期间所建。其次,在河北、河南地区,李志柔及其弟子根据邱处机‘立观度人‘的意旨,先后在河北的大名、磁州等地‘起建大小庵观殆三百区,化度道流称是‘。刘志源也在大名路‘建宫立观,亦二百余所‘,‘度门弟子三千余人‘。赵志源也在河北‘大名、磁、相之间,度学者凡数百人,立庵观十有余所‘。李志远则在河南卫州胙城等地建立庵观。又其次,在山东、山西地区,张志渊在山东‘主东平郓城白云观,度弟子千余人,庵观称是‘。潘德冲则在山西芮城县建了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纯阳万寿宫。俗称永乐宫。宋德方利用在山西平阳编《道藏》的机会,‘犹假余力,即莱州神山开九阳洞及建立宫观,自燕至秦晋,凡四十余区‘。薛知微也‘度门弟子数百人‘,‘立观度人于河东云、应‘之间。⑾再次,在陕西、甘肃地区,于善庆(后改名志道)根据邱处机的安排,长期活动于陕西陇县、凤翔一带,‘诣门求度为道士者数百人,俱立观院于凤翔、汧、陇之间‘。⑿綦志远在李志常掌教期间,提点陕西教事,曾‘度门弟子数百人,建立宫观二十余所‘。⒀冯志亨在尹志平嗣教后之庚子年(1240),随志平去陕西改葬王嚞的路途中,‘自燕至秦三千余里,凡经过道家宫观,废者兴之,缺者完之,至百余所‘。⒁ 在邱处机的‘立观度人‘的号召下,大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全真道的宫观、弟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铭》称: ‘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修武清真观记》称:自‘邱往赴龙廷之召,…… 自是而后,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 1228年安葬邱处机,和1241年会葬王嚞,可说是对全真道力量的一次大检阅。据载,安葬邱处机时,‘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至有司卫之以甲兵‘。⒂会葬王嚞时,‘时陕右虽甫定,犹为边鄙重地,经理及会葬者,四方道俗云集,常数万人‘。⒃不仅如此,据《尹宗师碑铭》记载,当尹志平于1236年,去陕西营建祖庭时,‘时陕右甫定,遗民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不久,在去云中化度道士的返回途中,‘道经太行山,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陉,历赵魏齐鲁,请命者皆谢遣。原野道路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集。‘这些描写,难免夸大,但全真道及其首领在群众中影响很大,当是事实。 尽管尹志平利用宗教的号召力,为元统治者效劳,但因其影响过大,却引起元统治者的猜忌。因此在元宪宗时期的佛、道‘化胡经‘之争中,元统治者持明显的袒佛立场,使全真道在(宪宗八年和至元十八年)佛道大辩论中两次败北,予全真道以沉重的打击。全真道发展的鼎盛局面,亦随之宣告结束。 南北归宗时期 自元宪宗八年(1258),全真道在《化胡经》斗争中失败以后,处境十分困难,教徒的发展受到限制,斋醮被禁止举行。中经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四人相继掌教,一直处于发展的低谷。直至成宗即位后的元贞元年(1295),始宣布大弛禁:‘梗其道者(指权臣相哥)除之,取其业者(被僧人侵占的宫观)还之‘。⒄方使全真道从艰难处境中解脱出来。 全真道的发展尽管有低谷,但并没有停滞。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元朝实现了南北统一,为原在北方的全真道提供了南传的条件,当然也为原在南方的道教南宗提供了北上的机会。据现在所知,最早进入黄河以南传道的全真道士是吉志通,他是陕西郃阳人。‘师乔潜道及潘清容。博学多闻。后居武当山,十年不火食。‘于中统甲子(1264)逝世。⒅乔潜道是马钰弟子,吉志通即是马钰之再传。推其居武当山的时间,当在元宪宗时。比吉志通稍晚,武当山又有鲁大宥和汪真常相继成为全真道士,此后全真弟子日众,武当山遂成为全真道的重要据点。继武当山之后,全真道继续南传至苏、浙、闽、赣等地区,如居江苏仪征的李道纯(或谓居凤阳盱眙),居浙江杭州的徐弘道、丁野鹤、黄公望,居浙江黄岩委羽山的赵与庆,活动于江西、福建一带的金志扬、桂心渊,以及活动于江西、浙江、福建一带的李珏至陈致虚一系等。他们大多是南宗道士而加入全真道者。 全真道的南传,使原来互相隔绝、但却同源于钟吕金丹派的南、北二宗(南宗与全真道)增加了接触的机会。由此经过接触,彼此认同,逐渐产生了合为一宗的要求,特别是组织松散、势力弱小的南宗更有会归全真道的愿望。为了使二宗合为一宗,必须对二宗原来各自尊祀的祖师传系作必要的调整,使之合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祖师系统,以便合宗后共同崇祀。这是二宗合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这过程中,陈致虚是积极的推动者,他根据二宗已有的成说,在《金丹大要》和《金丹大要列仙志》中,提出了如下的祖师系统: 这种安排,显然是抬高了北宗,降低了南宗,但在当时元室已封王玄甫、钟离权、吕岩、刘海蟾、王嚞等为‘真君‘、‘帝君‘的条件下,这是最好的安排,故终被双方所接受,完成了二宗的合并。时间大约在元代中后期。 全真道除合并南宗以外,元代中后期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丹鼎大派,与符箓大派正一道平行发展。 自元成宗即位,解除了对全真道的禁令以后,苗道一、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教事。这是除玄教以外,其他道派掌教皆未获得过的褒封。他们在此褒封宠遇下,都相继由清静恬淡之士变为道士官僚。他们所居之地,早已不是王嚞为之设计的远离尘嚣的茅庵,而是置诸京城的雕梁画栋的豪华宫室。平时所为,除为皇室建斋祈福外,则是忙于与通显豪家相往还。陈垣先生称全真道上层的这种变化为‘末流之贵盛‘。上层贵盛了,教务随之却退步了。前期人才济济的景象不存在了,渐显出人才凋零的景象,前期那股朝气不见了,渐显出衰老的暮气来。 衰落时期 入明以后,全真道步入衰落时期。这有它本身活力大半丧失的原因,也有明王朝所施政策的原因。明太祖为《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所作的御制序文中说:‘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表现出只支持正一,不支持全真的意向。后来的实际作法确是如此。朱元璋及其继任者召见的大多是正一天师及其门徒,道录司各级道官也大都以他们充任,全真道士被召见和受委任者极少。全真道首领并不住在白云观,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上述情况下,全真道分裂为诸多小派进行独自的活动,其正宗为‘七真派‘。即宗邱处机的龙门派,宗刘处玄的随山派,宗潭处端的南无派,宗马钰的遇仙派,宗王处一的嵛山派,宗郝大通的华山派,宗孙不二的清静派。其中以龙门派势力最大,记载也较多,其余六派所知甚少。至清初,龙门派经王常月之中兴,龙门派更盛于其他各派。除此全真嫡系七派外,又有明初张三丰所传的支派,万历间陆西星所传内丹东派,清嘉、道间李西月所传内丹西派,盖皆属全真道之旁系。以上派系再经繁衍,在明清时期,又分化出更多的小派。据《诸真宗派总簿》所载,即有八十六派,(含全真、正一两系),每派均有取名排辈用字。派系分衍愈多,并不表明道教的强大,恰恰反映它的衰微。 (二) 全真道是金初在中国北方相继兴起的三个新道派之一。 它与原有的道教旧派有显著的不同。 三教合一的思想 六朝以后,三教合一论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要潮流,儒、释、道三家,不时有头面人物出来打此旗帜,以推行其学说。 王嚞在创立全真教时,也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作为创教的宗旨。他在山东文登等地所建立的五个会,皆冠以‘三教‘二字。传教时,又劝人诵读佛教《般若心经》、道教《道德经》《清静经》及儒家《孝经》。在他的言论、著作中,三教合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在《金关玉锁诀》中说:‘三教者,如鼎三足,……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在《示学道人》诗中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又有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中称:‘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他的这种思想亦为其弟子所接受,而加以广泛宣传。如马钰有诗劝僧道合同,勿相诽谤,其《赠李大乘兼呈净公长老》诗云:‘虽有儒生为益友,不成三教不团圆。‘《丹阳真人语录》称他‘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其他弟子也如此。邱处机《磻溪集》卷一有诗云:‘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 刘处玄《仙乐集》卷三也称‘三教归一,弗论道释‘。 全真道的创建者在教义、教制、教规以及内丹修炼等方面都贯彻三教合一的思想。全真道的教义集中体现于‘全真‘二字。对此二字有过多种解释,或谓使‘真性‘保全,或谓使‘精气神‘三全,或谓个人内修的‘真功‘与济世利人的‘真行‘兼备而两全。后者是全真道创建者们十分强调的。 他们以‘忍辱含垢‘为‘真功‘的重要内容,但为什么要忍辱含垢?则引进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尹志平的《北游语录》中称:‘凡人无故遭人欺罔困辱,甚或杀害,莫非还宿债也。‘郝大通弟子王志谨说:‘乃至大小喜怒、毁谤、打骂、是非,见面相嫌,皆是前因所结旧冤,现世要还。须当欢喜承受,不敢辩证。承当忍耐,便是还讫。但有争竞,便同抵债不还,积累更深,冤冤重结,永无了期。‘⒆他们以‘苦己利人‘为‘真行‘,所谓苦己,就是实行绝对的禁欲主义,把生活欲求降到最低限度,实行苦行生活。他们又以履行儒家的伦理纲常为修炼‘真功‘、‘真行‘的前提。这是对道教传统的积功累行的修行原则的继承和发展。王嚞教在家修道者尽伦常之道,‘与六亲和睦,朋友圆方,宗祖灵祠祭飨频,行孝以序思量‘。⒇又谓修炼内丹,必以‘忠君王,孝顺父母师资‘MD为首务。马钰入道的《立誓状文》也以‘遵依国法为先。‘总之,在教制、教规、内丹修炼方面,无不汲取儒、释。可以说,三教合一是全真道立教的主旨,是比其他旧派道教更为鲜明的特征。 成仙证真的信仰 长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全真道的基本信仰也是如此。但是它和旧道派有很大的不同,旧道派大都认为,经过修炼,形、神皆可不死,故其信仰是肉体与精神一起长存,即所谓‘白日飞升‘。全真道则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只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他们认为,人的肉体是要死灭的,人的真性或阳神则可以长存。王嚞谓:‘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躯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ME又谓‘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MF因此他批评肉体长生的追求者,曰:‘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MG刘处玄的《至真语录》亦称:‘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又:‘真我者,人之性也,……无形之道也。‘‘无形之道则真也‘。‘伪我,则养身之道,则假也。‘全真道放弃肉体不死的信念,只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虽与旧道教相区别,但却与佛教追求的‘涅‘相近似。实际上他们所谓的真性,或叫本来一灵,元神,元性,真心等概念,即源于佛教。 既然肉体是要死的,只有‘真性‘、‘阳神‘得到解脱后可以长存、升天,因而他们乃视人的肉体为桎梏,意欲其毁灭,以便真性、阳神的早日解脱。所以人们在王嚞及其弟子们的诗文集中,能见到许多破斥肉体、否定人生的言论。邱处机斥肉体为‘臭皮囊‘和‘烂肉‘,‘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乡。‘‘一团臭肉,千古迷人看不足,万种狂心,六道奔波浮更沉。‘‘一团脓,三寸气,使作还同傀儡。‘MH谭处端认人体‘本是一团腥秽物,涂搽模样巧成魔‘。MI王嚞等又斥人体为‘走骨尸‘、‘骷髅‘。曾画骷髅警马钰,又作《叹骷髅》诗。谭处端云:‘骷髅骷髅颜貌丑,只为生前恋花酒。‘MJ邱处机又谓‘子羽潘安,泉下骷髅总一般‘。MK又斥人生为‘苦海‘、‘火宅‘,视父子、夫妻亲情为‘冤业‘。如此等等。 全真道还援引禅宗的见性成佛说,宣称只要做好内省功夫,便能顿见真性,超出生死,得到阳神解脱。谭处端称‘一念不生,则脱生死‘。ML 邱处机称‘一念无生即自由‘。NC王嚞进一步宣称:‘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他认为这种精神上超出‘三界‘的人,就像莲根在淤泥而花在虚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虽然身居一室之内,却‘性满乾坤‘,谓之‘法身‘。‘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济‘。ND这里所谓的‘法身‘,大概就是全真道所追求的那个不死的‘真性‘和‘阳神‘的形象,但它和佛教所谓的离言绝相的‘法身‘却十分相似的。 先性后命的内丹学说全真道以修习内丹为成仙证真的基本法门,认为道教其他修炼术皆为‘区区延年小术‘,只有该派所倡的内丹术为‘天上大道‘。NE他们的内丹术渊源于钟、吕,以性命双修为基本内容但与道教南宗修持的路线相反,不是先命后性,以修命为主,而是先性后命,以修性为主。王嚞云:‘宾者是命,主者是性。‘NF邱处机称:‘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指炼气修命——引者注)其次也。‘又说该派内丹功是‘三分命术,七分性学‘。NG其《大丹直指》所述九节丹功,前三节为命术,后六节为性学。所谓先性后命,大略是教人先收心降念,做对境不染的明心见性功夫,使心定念寂,然后静坐调息,按钟吕派传统内丹法程序,依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全真道首领从这种先性后命、以性为主的基本路线出发,有时又宣扬一种以性兼命的丹法,谓只要修性,或直接炼神还虚,即可自然了命。《丹阳真人语录》称,做清净心地工夫,‘屏绝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气充,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上丹结,是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李道纯《中和集》卷二《试金石》分所有丹法为三乘九品,以直接修性而自然了命之法为‘最上一乘‘之顿法。牧常晁《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卷二也分丹法为顿、渐二乘,称直接修性者为顿法。很显然,全真道这种先性后命、以性为主、或以性兼命的丹法是受禅宗影响很深的结果,故牧常晁称之为‘释氏金仙之道‘,可谓一语破的。 森严的教制教规 全真道倡导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他们为了贯彻成仙证真的信仰,曾经大力破斥肉体和人生;同样,为了实现出家、建立宫观制度,又宣称家庭、亲情的虚妄。他们称家庭为‘牢狱‘、‘火宅‘,称父子夫妻亲情为‘金枷玉锁‘,教人捐妻舍子,‘跳出樊笼‘,出家修道。王嚞曰:‘儿非儿,女非女,妻室恩情安可取!总是冤家敌面仇,争如勿结前头苦。‘‘莫骋儿群,休夸女队,与公便是为身害,脂膏刮削苦他人,只还儿女从前债‘。NH谭处端云:‘茫茫苦海,逐浪随波,便宜识取抽头。恩爱妻儿,都是宿世冤仇‘NI将‘这冤亲系脚绳儿一刀两断。‘NJ所以马钰宣称‘家‘、‘道‘不能两全,应该及早觉悟,‘莫待丰都追帖至,早归物外住云庵‘。NK 王嚞立教之初,令出家者须住庵修行,居住条件力求俭朴。《重阳立教十五论》谓:‘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在这期间,全真道士亦仿佛教倡修苦行,王嚞七大弟子皆以头陀式苦行著称。如马钰修道时,每日仅乞食一钵面,并誓死赤足,复不饮水,冬不向火。王处一‘曾于沙石中跪而不起,其膝磨烂至骨。山多砺石荆棘,赤脚往来于其中,故世号铁脚云‘。NL邱处机‘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昼夜不寐者六年。既而隐陇州龙门山七年,如在磻溪时‘。OC郝大通于赵州桥下趺坐六年,持不语戒,儿童戏触亦不动。‘寒暑风雨,不易其处‘。OD 全真道初期,还信奉绝对的禁欲主义信条,王嚞把人的七情五欲视为成仙证真的障碍,生死轮回的根由,要人‘把七情五欲都消散‘,‘脱人之壳‘而‘与天为徒‘。OE邱处机奉答成吉思汗时称:‘学道之人,……世人爱处不管,世人住处不住,去声色,以清静为娱;屏滋味,以恬淡为美。……眼见乎色,耳听乎声,口嗜乎味,性逐乎情,则散其气。‘而气散则体衰夭亡,死后还要‘沉于地为鬼‘。OF王重阳规定:‘凡人修道先须依此一十二个字:断酒色财气,攀援爱念,忧愁思虑。‘OG 尹志平更进一步规定道徒要尽量减食、省睡、断色欲,宣称‘修行之害,食、睡、色三欲为重,多食则多睡,多睡情欲所由生‘。OH 随着组织的扩大,特别至元初进入鼎盛以后,原来简朴的草庵,变成雕梁画栋的大殿高堂,宫观又拥有不少的田产,这时乞食苦行的生活恐已难实行。但是宫观的管理制度和清规戒律却随之逐步完善。其制度和规戒,大部仿效佛教,制度之完整和实行的严格,在道教诸派中是首屈一指的。 经过王嚞及其弟子们对全真道教义、教规以及理论方术等的全面阐释后,使全真道具有了较新的面貌而屹立于诸道派中,为后来发展为道教两大派之一打下了基础。 龙门派 龙门派是全真道分衍的支派之一。它承袭全真教法,处于道教衰落的明清时代。 该派尊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为祖师。尊邱处机弟子赵道坚为创派宗师。赵道坚(1163~1221),原名九古,祖籍檀州(今河北密云),父任平凉府同知时,徙居平凉(今属甘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载其事,《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列有其传。金大定十七年(1177)入道,十九年,师马钰于华亭(今属甘肃)。二十年,马钰还终南,命其往龙门山师事邱处机,易名道坚。元太祖十四年(1219),处机应成吉思汗之诏赴西域,选赵道坚从行,为十八随行弟子之一。途经一年余,于1221年五月渡陆局河,七月越阿不罕山,十一月至赛兰城。道坚谓尹志平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后尝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适无不可。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数日示疾而逝。邱处机命门弟子葬九古于东郭原上。观上述赵道坚行谊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似无创立龙门派的行为和打算;而龙门派以之为宗主者,恐系出于依托。 后世龙门派道士为了证实赵道坚为该派创建人,却另有一番描写。《金盖心灯》卷一《赵虚静律师传》曰:‘师姓赵,名道坚,号虚静,南阳新野人。……闻七真演教,独携瓢笠,谒长春邱祖,诚敬精严执弟子礼。邱祖与语而奇之,曰:‘此元门柱石,天仙领袖也。他日续心灯,而流传戒法者,必此子矣。‘遂侍祖游燕阐教,……祖乃传以清虚自然之秘,栖隐龙门者多载。复出侍祖于白云观,统大众。师于至元庚辰(1280)正月望日,受初真戒、中极戒,如法行持,无漏妙德。 祖乃亲传心印,付衣钵,受天仙戒,赠偈四句,以为龙门派,计二十字。……师谨识之,未敢妄泄。是为第一代律师。…… 修持凡三十年,功圆行满,将示化,始以戒法口诀,于皇庆壬子年(1312),十月望日,郑重其礼,亲授河南道士张碧芝名德纯。‘此传本之王常月《钵鉴》,其文稍简。将此传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祖庭仙真内传》比较,除改变籍贯外,主要是略而不提赵道坚的真实经历,而将其时代延后,着重叙写他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如何受邱处机传三戒,付衣钵等事。意在标榜龙门派的建立是出于邱处机的旨意,他所选定的赵道坚是邱处机衣钵的继承人,即龙门派的创建人。 但邱处机和赵道坚已分别于1227年和1221年逝世,怎会在此之后五十余年发生传授经戒、衣钵之事!而且即使他们在世时,因二人生当金末全真道尚处于发展初期,在那种历史条件下,他们也不会有另创支派的企图。因此《钵鉴》和《金盖心灯》的上述传记并无事实根据。 据《钵鉴》《金盖心灯》等所记,赵道坚下传第二代律师为张德纯,号碧芝,河南洛阳人。元皇庆元年(1312)受教,隐华山,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以教付陈通微,不知所终。 第三代律师陈通微,号冲夷子,山东东昌(今聊城)人,原为正一派道士,受教后,周游各地多年,隐入青城山,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以戒法传周玄朴。第四代律师周玄朴,号大拙,陕西西安人,受教后,仍居青城。明景泰元年(1450)以后他适,不知所终。 此后,龙门派第五代分张静定和沈静圆两支传播。张静定,号无我子,浙江余杭人,受教后,还隐天台,于嘉靖元年(1522)以教传赵真嵩。第六代律师赵真嵩,号复阳子,山东琅琊人,于天台受教后,隐王屋山,后传法与第七代律师王常月,于崇祯元年(1628)逝世。 另一第五代宗师沈静圆,号顿空氏,江苏句容人,正统十四年(1449)受教,隐浙江金盖山,成化元年(1465)以教授卫真定,后无人见之者。第六代宗师卫真定,号平阳子,浙江嘉兴人,受教后,云游各地,至于蜀,传法与第七代宗师沈常敬,传说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住世二百有五岁。 以上第一代赵道坚为上托的开教祖师,第二代张德纯活到元末,其事迹难以全部凭信,第三代以后进入明代。据此,明代实为龙门派的肇建时期。在那个时期中,徒众甚少,还未形成独立道派。如第四代律师周玄朴于洪武二十年(1387)受教,其传记曰:‘是时玄门零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师隐青城,不履尘世五十余年,面壁内观,不以教相有为之事累心,弟子数人,皆不以阐教为事,律门几致湮没。‘第五代宗师沈静圆于明天顺三年(1459)至金盖山,挂单于书隐楼,亦发出:‘慨仙踪之不振,吊逸绪之无承‘的浩叹,而‘有终焉志‘其后,终明之世,不见起色。 明至清初,形势有所变化。清统治者为了笼络汉人,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实行较为宽松的宗教政策,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治条件。加上当时民族矛盾尖锐,使一批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又耻于剃发易服的明遗民,不愿事清,而愿隐居山林或遁入佛道,为道教的复兴扩大了道士来源。在上述情况下,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从华山北上京师,挂单于灵佑宫,不久移住白云观,在那里传戒收徒,方使龙门派一度获得复兴,一改明代衰落的旧观。 王常月,号昆阳子,潞安府长治(今属山西)人。两遇赵真嵩传道,居华山多年。清顺治二十年(1655)离华山上北京。‘丙申(1656)三月望日奉旨,主讲白云观,赐紫衣凡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道风大振‘。康熙年间,王常月又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南下,先后至南京隐仙庵、杭州宗阳宫、湖州金盖山、湖北武当山等地传戒收徒。二十余年间,度弟子甚众,使久衰的全真道顿呈中兴之象。王常月被誉为龙门‘中兴之臣‘。 王常月死后,其弟子更在各地开山授徒,形成许多龙门小支派。如黄虚堂(派名守正)启苏州浒墅关太微律院支派,门下有孙碧阳。陶靖庵启湖州金盖山云巢支派,门下有陶石庵——徐紫垣——徐隆岩递相嗣传。金筑老人盛律师启余杭金筑坪天柱观支派,门下有潘牧心——王洞阳——潘天厓递相嗣传。黄赤阳(派名守圆),住持杭州大德观,下传周明阳,启杭州金鼓洞支派。吕云隐(派名守璞),启苏州冠山支派,门下有吕全阳、鲍三阳、樊初阳、翁朝阳、金玉衡,徐艮阳、邱寅阳、钱函阳、孙则阳、归南阳、邵悟真、徐鹤岭、潘无尽等,十分兴盛。其中邱寅阳又启嘉善长春宫支派,钱函阳又启无锡长春宫支派。另外王常月还有不少弟子,或云游四方传道,或隐居一地修炼。谭守诚(?~1689)则得王常月衣钵,住持京师白云观。后来吕云隐门下鲍三阳继任该观住持。 与王常月同辈的沈常敬一系,门庭亦盛。沈常敬门下有孙玉阳、黄赤阳,黄赤阳又从王常月受戒,合王、沈二系传承于一。孙玉阳住持茅山乾元观、下传阎晓峰、周明阳(派名太朗)、范青云(派名太青)。周明阳又从黄赤阳受戒,开杭州栖霞岭金鼓洞支派,一时影响颇大,从学者千余人。其中高东篱(1621~1768)晚年继范青云主持天台桐柏观,门下有方镕阳、沈轻云、闵懒云(派名一得),门庭最盛。 以上是龙门派传衍繁盛之区,集中于江、浙一带,是为龙门派传播的中心。除此之外,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皆有龙门派的传播。如东北辽阳道士郭守贞(?~1673),隐于本溪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修炼三十余年,为关东全真道始祖。康熙初,盛京将军乌库伦迎请至盛京,尊为师长,建三教堂以居之,后扩建,改名太清宫,即今沈阳太清宫。据《太清宫丛林历史法略》载,从道光三年至光绪五年,该宫就传戒四次,受戒者每次递增,前后凡数百人。 后有陈清觉(1606~1705),道号寒松,又号烟霞,湖北武昌人。辞官去武当山太子坡,礼龙门第九代詹太林(名守椿)为师。康熙八年(1669),入川至青城山,后去成都青羊宫。康熙三十四年(1695),成都府臬宪赵良壁见而异之,捐银命建二仙庵,请其住持。后又得康熙帝召见,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敕号碧洞真人。从此开龙门派碧洞宗支派。二仙庵成为龙门派著名丛林。从清初传至现在已历二十四代,成为近代四川道教的主要派别。 据《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载,有龙门第十一代道士曾一贯,于康熙间入广东罗浮山。任冲虚观住持。其徒柯阳桂(1619~1671),度弟子百余人。清末,有儒士陈铭珪(1824~?)嗣其传,派名教友,住持罗浮山酥醪观。撰有《长春道教源流》八卷,收集全真道史料颇富,为研究全真道史的重要资料。其卷七云:‘今粤东罗浮及会城诸道观,询其派,又皆全真也。‘ 在西北地区,有龙门派第十一代刘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山西曲沃(今闻喜县东北)人。出家后,云游晋、陕、川、甘一带,遇龛谷老人传丹术以后,隐甘肃榆中县牺云山修炼,并著书立说,所写丹书被辑为《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成为清代内丹学一大家。 在云南,还有被称为‘龙门西竺心宗‘的特殊支派。据《金盖心灯》所述,该派祖师鸡足道者,自云月支国人,名野怛婆阇,自印度来华,居鸡足山修炼。顺治十六年(1659),赴京师谒王常月,受其戒法,赠名黄守中,为龙门第八代。该派以鸡足山为活动中心,下传管天仙(派名太清)、大脚仙(王太原)。再传金怀怀(王清楚)、白马李等。 此外,湖北武昌长春观,在清末,‘著屋千间,道友万数‘,与西安八仙庵、成都二仙庵等并称天下龙门大丛林。山东福山县道士张宗璿,为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于光绪十年(1884)赴白云观传法,开霍山派。又有龙门派第八代徐守诚(1632~1692),于清初去江西南昌西山,兼传净明道,成为当时净明道的重要传人。 综上可见,自清初王常月先后在北京白云观,以及南京、杭州、湖州、武当山等地传戒收徒以后,龙门派确有很大的发展。发展中心在江、浙,遍及全国许多省区。尤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朝为最盛。其间支派繁衍,不少支系更流传至近现代。因此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昌盛的道教派别,几乎成为全真道的代表。其盛况与佛教禅宗五家中的临济宗相类似,故世有‘临济、龙门半天下‘之说。 龙门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余绪,以精于内丹学著称于世。 其门下拥有许多著名内丹理论家,如伍守阳、谢凝素、柳华阳、刘一明、闵一得,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所著的内丹书,较其前辈,有承袭,也有发展,总的特点是功法更细致,更浅明。 龙门派传播的中心在江南(与初期全真道在北方不同),不能不受南方本位道教正一道的影响,表现出与正一道融合的倾向。如铁竹道人施亮,本从王常月受戒,为龙门第八代,后改宗正一,启苏州穹窿山支派。八代孙守一门下阎晓峰,住茅山乾元观,其所传后人改皈茅山派。八代徐守诚,参礼南昌西山净明道士孔玄微,兼传净明道,其徒张太玄亦兼师净明道士周德峰。十代王洞阳晚住余杭大涤山,济人作福无虚日,延请祈祷无不立应,《金盖心灯》谓其‘名誉籍甚‘。十一代徐嶐岩,后归正一道,法名汉臣,精于道法,其徒蒋雨庵、陈樵云、朱春阳,皆得正一法,蒋雨庵并传承正一派。其后还有沈一炳、闵一得、曾一贯、王来因、陈来干等等。至清末,各地全真派龙门道士,大都兼行祈禳斋醮,以香火收入为谋生之一途,全真与正一在宗教行持方面渐无多大区别。 天心派 天心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创始于北宋,流传至元代。 天心派肇始于北宋道士饶洞天,被称作‘天心初祖‘。饶洞天,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初为县吏。据称,某夜梦神人告曰:‘汝用心公平,执法严正,名已动天矣!‘梦觉见华盖山上有五色宝光,上冲霄汉。寻光掘地,乃获金函一枚,开视,有玉箓仙经,题曰:《天心经正法》。 据邓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称,此事发生在北宋淳化五年(994)。该序云: ‘淳化五年八月十五日,有肉身大士夜观山顶之上,有五色宝光冲上霄汉,翌旦寻光起处,……遂掘三尺许,得金函一所,开见金板玉箓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大士者,饶公处士也,名洞天。‘据教内传说,饶洞天虽获天心正法‘灵文‘,但不识其文字,莫知其妙。后遇神人指点,令去找谭紫霄(南唐道士),可以解迷。‘自兹数年寻历,获遇先生于南丰。既蒙教导,顿悟玄理。仍携处士谒见东岳帝君。帝曰:奉三仙(指浮丘王郭三真君——引者注)道旨,令授子宝印、阴兵。处士受已,再历诸涂、制命阴魔馘灭凶妖,祈禳水旱,啸命风雷,役神使灵,救人利物。于是四方慕道者,凡数百人从游‘。 声称仙人授天书,或掘地得神书,往往是道教诸多派别创始者创立道派的舆论准备。或许饶洞天自己撰写了一本名《天心正法》的经书,为了取信于人,才加以渲染和神化。 《饶处士传》又称:‘一日,率诸弟子登华盖之巅,授以至道。 而誓曰:护气希言,绝利声色,立功为上,谢过次之。救人疾病、灾荒水旱为上功,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行。行此者,道合阴骘,虽未拜太上,亦居仙矣。……挥手别诸弟子,鼓风扬尘,行及奔马,倏忽不知所之。‘以上一段,可视为饶洞天为天心派制定的立教宗旨和教规。邓有功在为《上清天心正法》所作的序中,又列有饶洞天的传法谱系,谓饶洞天‘升天时,以法传弟子朱监观仲素,仲素次传游道首,道首传通直郎邹责,邹责传臣本师符法师名天信,至臣有功,传于今矣。‘由上可见,饶洞天既为天心派写了经书,又为之立了教义教规,还有传法谱系,虽说弟子数百人仅为空泛之词,但可认定天心派业已建立。只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仅为单传,规模很小。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云:‘自汉天师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天心卷牍,历魏晋之变迁,经南北之分治,散失沦坠,几不可考。五季之后,有谭先生(紫霄)、饶先生(洞天),相继祖述而成书。‘《上清北极天心正法》亦称‘天心法者,自太上降鹤鸣山日授天师,指东北极之书,辟斥邪魔,救民是务‘。太上降授张陵天心法,张陵传天心正法,当属假托,但它是从正一派龙虎宗分衍的一个支派,似乎可信。据上述二书所记,天心派在最初只传天罡大圣、黑煞、三光等三符,北极驱邪院、都天大法主等二印,用以行法,可见其初建时法术很简略。 至北宋末、南宋初,有道士路时中者,以传天心正法名于世。方勺《泊宅编》卷七:‘朝散侍郎路时中行天心正法,于驱邪尤有功,俗呼路真官。‘他编有《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二书。他与饶洞天一样声称掘地得书的故事:‘闭心内朝,……入室存真,异香降,回首见祖师于金光梵气中,谓余曰:余吴之赵升也,今传阙下焉。吾昔生于天目山中,有秘书,临上升之时,藏于江南句曲山三茅大山之顶,汝其往取。余后数年被命通守金陵,专谒峰顶,夜半,神光亘天,入深开掘可三丈许,得石函一,帛书一卷,约长六七丈,杂以蓬莱细沙。余得之,因厘为二十四品以传世。‘这段话载于《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一,末署‘上清大洞三景法师路时中记‘,实为路时中为此书所作之序。为了神化其书,卷中又称:‘已上七品格言,并大观元年(1107)正月十五日至七月七日,屡受大教主天君密降口诀。自后至宣和元年(1119),品书禁书并降,笔以传真,在绍兴戊寅(二十八年,1158)也。天君降靖中如婴儿声,惟时中与弟子翟汝文亲闻笔记也。‘去其神话成分不论,可以看出此三十卷的《玉堂大法》,大体写作于北宋大观至南宋绍兴年间。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亦云:‘绍兴之初,路真官再编天心法,则用世法以定之者尤众。路君高才博达之士,撰传度科文,又于其法十卷之首,各作一序,极为精确。‘ 由于受神霄等派的影响,路时中在所著《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汲取了新义,强调作法者应以内炼为基础,以道为本,法为末。如该书卷一称:‘道在我身,修之久则可以成真,吾之真元既成,将有余而补不足,所以莫非法也。‘卷三十论炼度亡魂时,也强调须以自己的玄功成就为基础,作法时只要‘使内气以合外气,外神以符内神,则一瞬之间,报应如响矣。‘ 据《道法会元》卷二百四十六《天心地司大法》,南宋末期又有廖守真传行天心法。该书彭元泰所作《法序》云:‘昔宗师廖真人修大洞法,诵《度人经》,……(北帝敕)殷郊护助真人修炼大丹,所到则瘟疫消灭。后真人得道,遍历江湖。‘ ‘真人今为南昌仙伯,昔授萧君安国,即余之度师之父也。余昔受度师萧君道一先生,凡十有五年。……咸淳甲戍(1274)菊节星沙彭元泰稽首。‘据下列师派所记,廖真人,名守真,蜀人。此书又有陈一中所撰《后序》,略云:‘前件密法,仆昔得之于文亨费先生,先生得之于白云史先生,史公得之于彭真人。‘又称:‘仆近……会竹窗傅道判,谓得之于姑苏张湖山,湖山亦出于冲阳真人之门。……延皊丙辰(1316)下元日龙沙后学陈一中顿首谨书。‘冲阳真人,即彭元泰,曾被元朝封为冲阳普惠诚正真人,见此书所载彭元泰《后序》。据以上二文,可图表如下: 廖守真-萧安国-萧道-彭元泰——史白云-费文亨-陈一中-张湖山-傅道判按诸序所署之年甲推之,这是传承于南宋末期至元延皊间的一个天心支派。不见诸人传记,尚难考知其传播详情。 在元代,又有雷时中(1221~1295)传天心道法。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雷默庵传》载,雷时中,字可权,号默庵,又号双桥老人。其先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后家于湖广(今湖北)之武昌金牛镇。早业儒,后绝念功名,弃儒入道。宣称:在宋咸淳六年庚午(1270)玄帝诞辰日(三月三日),当其正具表焚香,朗诵《度人经》时,路祖师亲降其坛祠,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之书一卷;随后,辛天君又奉昊天敕命降临其坛,教他‘开阐雷霆之教‘,‘大兴吾教‘。并说此路祖师实非别人,而是‘晋时亲遇太上老君授以此法‘者。查《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一,确有一个姓路的道士,名光,又名大安。生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于晋武帝太康五年(284),遇一老叟授以‘六天如意大法经箓‘,至惠帝永熙二年(实为永平元年),‘梦太上老君命右侍玉童赐玉钥匙十事‘。‘自此书符行功,布气治病、驱邪,无不应验‘。于太安元年(302)白日冲天。显然,这是一个被神化的道士。雷时中只是为了独树一帜,另开天心道法的新局面,才上攀这个路祖师。 根据《雷默庵传》所述,雷时中的天心道法确是不同于宋代的。第一,它既不祖述掘地得书的北宋人饶洞天,又不祖述南宋人路时中,而是迳直找了一个在晋时受太上老君传法的路大安作祖师;第二,不再称所传之教为‘天心正法‘,而称‘混元六天如意道法‘,并受昊天上帝之命‘开阐雷霆之教‘;第三,以《度人经》为主要经典。所有这些都表明雷时中所传的天心法,既非饶洞天一系所传,又非路时中一系所传,而是雷时中独创的所谓‘混元法‘,是宋代天心派所分衍的又一个支派。 雷时中在打出新的旗号以后,果然影响很大,‘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他本着‘专以《度人经》为主‘的宗旨,‘每化导世人及开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诵经,各获果报。且尝论《度人经》旨以开后学。‘并博采儒释二家,‘贯彻混融归于一致‘。据说,经他这些努力后,收有‘弟子数千人,分东南、西蜀二派,首度卢、李二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据上述记载,雷时中所创的天心支派在元代是比较盛行的。 《道法会元》卷一百五十四《混元六天妙一炁如意大法》,是雷时中支派所撰的经书。该书除载众多符、咒外,又有署名双桥老人,即雷时中所写的《修炼直指》一文。指出,修真之事,在于修炼自己的本真,不假外物而成。主旨在于‘收心养气‘、‘拘制魂魄而已。‘他批评不在收心养气上下功夫,而专务旁门小道的人。认为‘咽龙虎精气,吞日月精华‘,‘补脑还精,行气咽液‘,‘淫少女阴中之精,采室女口中之唾‘,‘纳清吐浊,叩齿集神,导引按摩,存想呼吸‘等,只能耗精费神,不利收心养气。作诗曰:‘人人尽有本然真,何必勤劳向外寻,但把精神如宝玉,免教魂魄乱商参。‘ 上书又列有其师派,为:混元开教大慈普惠路真君大安,混元演教一气妙道雷真人时中,天隐卢真人,仙真雷使查真人,天全张真人。卢真人,当为上文所述传行于西蜀的卢某,查真人即传行于东南的查泰宇,张真人不知为谁。此后及明清,未见天心派的记载,可能在元代中后期归并入正一道后不再独立传授了。 蓬莱 蓬莱成为传说中的仙山:出现在昆仑之后,纯属于秦汉以后兴起的神仙信仰的产物,人为色彩已经很浓,是形成道教的先声。神仙思想的核心是不老不死,它源于神话思维,正式形成仙人、仙话却是在阶级社会。纵观两千年的仙话史,它与神话既相联系,后来又有区分。 神界最早的神是动物,非人。仙的原型是人。仙是人的理想化,仙境是人生的理想阶段,中心围绕着人的活动和欲求。动物不能直接成仙,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先成精,后成*人,最后才有成仙的可能。中间若碰到意外的挫折,还有可能前功尽弃。 那么,为什么秦汉时期会兴起成仙之风。这与先秦的战乱有关。战国时期,都想统一中国,战事不停,人们生命没有保障,渴望有一个超尘脱俗的仙境,既能远离战火之害,又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便在神话幻想的启发下,想象出一个仙界。秦、汉统一以后,最高统治者为了能永远享受舒适的生活,更希望长命,最好是不死,于是从上至下掀起了狂热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转变而来的方士们,其中一部分当时对文化很有贡献的知识分子,也有一部分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统治者,大肆宣传传闻中的海上蓬莱、方丈、满洲,这便是东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说”,总称为东方的蓬莱仙境。战国末的齐威玉、齐宣王与燕昭玉,以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劳民伤财地派人去寻找蓬莱仙境,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到达过,不是三神山隐于水下,便是因大风所阻,半途而返。可见所谓仙山,实在很虚无缭纱,是那部分方士们的瞎编。 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齐人,曾向秦始皇上书,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带了数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钱,没有结果,后干脆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里去了?中国和日本的民间都说他去了日本,有的传说还把徐福描绘成因为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远渡重洋。到日本以后,他用带去的种子和农具,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农耕技术,被日本民间尊称为“司民耕神“和”司药神“。传说日本有三个地方叫蓬莱,即富士山、尾张国热田宫与熊野。熊野有徐一叫福的墓。日语”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东渡的传说在日本和东南亚都有广泛的影响。当然,徐福是不是真的东渡了,东渡能否有条件带领数千童男童女,这属于学术问题。中外学者正在探讨。 东方仙境兴起之后,逐渐取代了西方昆仑,成为长盛不衰的仙人家乡。民间一提仙境,多知蓬莱,鲜提昆仑。汉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专门在皇宫的甘泉宫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传闻的蓬莱等仙山,耗资甚巨。 昆仑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仙人万一还想上天,这是绝妙的歇脚之处。昆仑又是黄河之源,黄河是母亲河,古人出于这种崇拜心理,将昆仑由神山转化为仙山便顺理成章。 昆仑山在神话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它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仑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木禾,高四丈,粗够五个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说玉石,并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优质石〉作栏杆。每一面又有丸道几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在那里看守着。开明兽是什么样子,是位半人半兽的神,身躯有1虎那么大,九个头,长得都是人面,向着东方,立在昆仑山上。昆仑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僵师求见z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称赞①,便把他带回了皇宫。穆王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他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王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他与西王母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他与西王母欢歌以后,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王之宫,一同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 丹经道决 金丹真传 自序 金丹真传,余衍父师之绪作也。余师父,故称父曰父师,父师世居齐登黄,生于弘治十七年甲子。髫年好道,历访名山,调息运气。弱冠得秦野鹤先生守中采药结胎出神之法,迄王云谷先生胎息玄关抱一无为之旨。因与李若海结为丹友,圜坐岁余,萦乇几先,道未来事,历历如烛照。若海以为道在矣,而父师以为非阳神冲举之道民。跋涉六年,遇石谷子真人是,授以金鼎火符,玉液炼已、金液炼形口诀,乃返若海庐,重整圜室,毕力修持,然未登卓尔。 每怅一纸千山之隔,一日有安老师者,扶杖而来,形枯神爽,谓父师曰:“可惜此公向上之志,以此修持,恐终弗克。”父师异而问曰:“何谓大道,超出生死”。师徐曰:“金液还丹,修仙作佛,更无别说,必先明真阴真阳真铅真汞,逆来顺去之理,方敢言九转金液还丹之道”。父师请竟其说,安师曰:“物无阴阳,安得自孕?牡鸡自卵,其雏不成,我本外阳而内阴,为离为汞,非得彼之真铅,逆来归汞,何以结圣胎而生佛生仙!彼本外阴而内阳,为坎为铅,非得我之真汞,顺去投铅,何以结凡胎而生男生女!故顺则人,逆则丹;有旨哉,丹经中每每言此丹房中得之,非御女采战之事,家家自有,非自身所有法财鼎器”。赤县神州,外护善地,侣伴黄婆等语。而父师犹未豁然也。 一日记游华山,时遇一神卜头陀,问曰:“何时得师闻道?”陀曰:“安为汝师”三问而三如是答,且曰:“师寻徒易,徒寻师难”。今曰安师之访,适谐卜语,遂与若海殷勤恳作用诀。师曰:“善哉问,汝能为我了生死,吾不靳汝发汇。修仙之节次有九: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初三节可为人仙,中三节可为地仙,后三节可为天仙。大率三候三关,明三仙之口诀,九琴九剑,行九转之工夫,故称九转仙丹也。然筑基不完,不敢得药,炼己不熟,不敢还丹,功行不满,无得玄珠”。凡丹药火候爻铢斤两,老嫩浮沉之旨,一一备悉指示。父师乃恍然悟。与若海执弟子礼,愿卒业焉。退以所言,质诸丹经,无不吻合,因速置丹房器皿,虎龙琴剑。奉安师入室,若海虞丹财不足,复拉其友道轩陈子助不逮。五月而体貌异,九月而得药,二年余而炼己还丹温养事毕。 安师辞去,父师寥寥湖海同二十余年。未获同志,六十始至潞安以初节工夫却垂死病验,遂被缙绅绊留,不得生余弟,八十八生余妹,惟仅仅服后天菊以延其年耳。而外护未获,大药未得,安忍斯道之泯泯乎!乃进余而嘱之曰:“道禁父子相传,虑非其人也,然汝乃法器不可使斯道失绪。”命卜日焚香,盟神毕。授其所为术,每授一节,必痛哭流涕,明其不获己之故。复曰:“汝之为我,其必若我之为安师乎”。余受教毕,怀白周公过访,以语省庵白公,荐诸京师缙绅,会芝岳何公、苍衡汪公辈,助所不给,粗务鼎炉琴剑,行未几,而体貌顿异,惠灵渐启,飘飘有出尘风味。迨年百有六岁,遂厌纷嚣,思超凡境,而余兄弟恳恳留也。复留居数月;乃进余而示以细微,嘱以勇猛。叹曰:“吾今远辞汝去矣,我未了之愿,俱托之汝,道不可轻泄也。汝命岂重于古仙师乎!当鉴之平叔三遭天谴矣”。遂仙去,时危坐一榻,顶有白色,郁郁浮空,异香四彻,乡缙绅及士民,咸惊讶而罗拜焉。 余杜门慕演者三年矣,不欲以父师之传,为淮南旌阳室中物也,遂亲游京畿,广求同志,得以道全形者五六人,形全之后,翩然逐名利去,卒未有求延命术者。壬子抵汴,坊间见《玉洞藏书》,索其人则李楚遇笔也,因邂逅于藩史公署,为莫逆交,而楚遇退不敢当。拜而问曰:“修仙有次第乎?”。曰:“有!初为人仙,次为地仙,终为天仙。人仙者地仙之因,地仙者天仙之自也”。曰:“敢问何以修人仙?”曰:“补完气血,复成乾体,复得外药,结成内丹、此人仙也;采铅炼汞,凝一黍珠,饵之升仙,上朝金阙,此天仙也。然结丹与还丹有异,癸铅与壬铅不同,结丹之法,由我而不由人,还丹之功,在彼而不在己。药论癸壬,癸不采而壬可采,丹分二四,二得丹而四合丹,铅汞两家,半在彼兮半在克,雌雄二剑,一伏虎而一降龙,此丹药之辨也。”时衡麓张公留居邸署:余日与楚以公海内,余虑道未成,难以示人也。因述父师得道颠末,冠诸首,名曰《金丹真传》,就高明者正焉。父师讳教鸾,号烟霞散人。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清和月男汝忠、汝孝同顿首拜书 长冶孙汝忠以贞著 筑基第一 若问筑基下手,须明橐籥玄关。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 血辨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功完百日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 得药第二 若问如何得药,采铅制伏阴精。黄婆侣伴要同心,才去安炉立鼎。 虎坐山头有庆,龙眠海底无声,铅珠滚滚过昆仑,到此名为丹本。 结丹第三 若问如何得结,六门紧闭存神。却教真主坐黄庭,梦寐元阳谨慎。 木性金情配合,水升火降休停。翩然住世何真形,必持阴符退尽。 炼己第四 若问如何炼己,鼎炉琴剑无差。弦前弦后采金花,火用既未两卦。 九六周天度数,龙头虎尾擒拿,以铅烹汞结成砂,方许还丹造化。 还丹第五 若问还丹作用,须明阳里先天。晦朔前后正无偏,夺得金精一点。 二候功夫在彼,四候我用机关,婴犯姹女正团圆,门外丁公呐喊。 温养第六 若问如何温养,屯蒙水火抽添。寅申子午用心看,卯酉临门勿炼。 念动悉归紫府,魔来慧俞常悬,丹成十月圣胎完,自有真人出现。 脱胎第七 若问脱胎造化,这般景象谁知。绛宫已住几多时,又到泥丸三日。 顶门忽然雷响,怀中抱着婴儿,神兵百万来护持,上帝已知名字。 玄珠第八 若问玄珠妙用,神仙复做神仙。广施阴德满人间,敕赐金书玉筒。 玄座宝珠一颗,吞来羽人翩跹。潇然脱迹武夷山,飞入蓬莱阆苑。 赴瑶池第九 若问瑶池快乐,其间受用无边。上朝金阙玉京山,出入鸾车凤辇。 食有天厨仙脯,六铢羽服飘然,众仙齐至贺新仙,到此平生志满。 葫芦歌 安师祖为师父所作,并葫芦歌是一具,付于父师。一名雄剑,为人室下工修丹得药之器,器非其人下敢传,为传其歌,与学道者共识之。汝忠志。 葫芦巧,葫芦巧,两个葫芦来回跑,葫芦里面有金丹,服者长生永不老。 又下大,又下小,寸口乾坤都装了,坎离颠倒凭葫芦,长男夺取小女宝。 明老嫩,知昏晓,火候爻铢休错了,龙虎交媾在黄庭,妄作三峰命不保。 铅中癸,隐先天,采得铅癸不成丹,火文火武明六六,弦前弦后识三三。 竹要敲,琴要鼓,三百七五从头数,铅来投汞结仙胎,我返为宾他作主。 拜明师,求口诀,不动法财不肯说,安炉言鼎用法财,备办法财买金液。 修行人,人识化,赤县神州选九个,离山老线母整坛,无生老母登宝座。 赐灵丹,珠一颗,吞入腹中命在我,混沌七日死复生,全凭侣伴调水火。 阴渐退,阳渐长,返老还童如翻掌,会闻丹药可驻颜,如信神仙不说谎。 行着妙,说着丑,惹的愚人笑破口,直指单传这葫芦,不得葫芦难下手。 这葫芦,价千金,自古仙佛不敢轻,有缘若遇真传授,共作龙沙会上人。 明道歌 道道,要人若好,早求师,速备药,器皿丹房,虎龙炉灶,同心侣伴难,服伺黄婆妙,三关三候分明,九琴九剑细造,方敢入室采真铅,说与时人真可笑。 道道,玄玄妙妙,先筑基,后得药,炼已纯熟,还丹应兆,铅汞合三家,性情归一窍,六候仙胎结面,十月婴儿怀抱,天门进破显神通,龙沙会上书名号。 道道,龙吟虎啸,竹地敲,龟要叫,水火阴阳,睢雄白皂,凿开混沌门,劈破鸿蒙窍,认得老嫩爻铢,参透浮沉颠倒,顺成*人去逆修仙,不遇知音莫与告。 道道,一理三教,不二门,虚无窍,涅盘妙心,玄关橐,有为作功夫,色相无名号,识得凡圣同居,打破仙佛共乐,玄玄玄更更玄玄,道道道成成道道。 修真入门 夫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纯阳而为仙,纯阴而为鬼,半阴半阳则为之人。阳气盛则百病不生,阳气衰帅诸患侵体,盖阳衰者,皆因精气不足必须补之。契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补之以气,精从内守,气向处生,补阴必用阳,补阳必用阴,皆言补气之法,理出丙端,有清净而补者,有阴阳而补者,夫清净而补者,必定心端坐,调息归根,候一阳之初生,采先天之正气,聚天丹田。久则丹田气满,充于五脏,五脏气足,散于百骸,百凡气全,自然撞透三关,由前降入黄庭,以身中之坎填身中之离,结胎脱体,功用固神。但既有漏之身,难以速补,已放之心、不能遽收,不若阴阳相补,有所凭藉,不大劳神,入门为易也。必用鼎器,先开关窍、然后补气补血。鼎器者何?即《悟真》云:“灵父母也,其用之进,神交休不交、气交形不,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敬如神明,爱如父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外阴而内阳,其卦属坎,在内者所血而已。将彼气血,以法追来,收入黄庭宫内,配我精神,炼作一家,名为四象和合。故云:气散不乱精不泄,神不外游血入穴,攒来四象进中宫,何愁金丹不自结。此为筑基之功,复成乾健之体,功夫到此,图子者必生聪明端正之男、长命富贵之子,保守无漏,可作人仙。再得炼已还丹,调婴面壁,现出阳神者为天仙。此道至简而不繁,至近而非遥,其效如立竿见影之速。经云:倘非慈悲利物济人阴德之士,万难遇也。 修真大略 窍闻学丹大道,原非兀坐单修,阴阳龙虎必双全,玄牝汞铅须两配《参同》原有明训,《悟真》已注真诠。顺去成*人,禀凡父俗母之真气;逆来成道,借灵父圣母之元阳。我之物为汞为离,本外阳而内阴,非铅投何以结仙胎而成圣;彼之物为铅为坎,本外阴而内阳,非汞合何以结凡胎而生人。汞向已生,故云我家原有物,铅从彼出,故去他家不死方,古传入室下功,岂日蒲团空坐,才说三峰采战,便教九祖沉沦,见之不用,用之不见,谁道御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何至损人。道有三候三关,法用九琴九剑,筑基须进气补血,炼己则烹汞成砂,采后天中先天,延年益寿;采先天中先天,证至为仙。丹本一乘,药分九品,结丹与还丹有异,癸铅与壬铅不同,结丹之功,不在彼而在己,还丹之法,不由我而由人。药论癸壬,癸不采面临城可采,庆分内外,内结丹而外还丹,丹药玄珠,休猜一种,铅汞火候,不离三家。修人仙不过筑基得药,修地仙必须炼己还丹,行满功完,玄珠始得,御空绝景,天仙乃成。口廖不载于丹经,火候难出于竹帛,得之者即愚夫蠢子,立见丹成;昧之者虽上智大贤,难凭臆度,细微节次,非真师不明,蹊径错杂,恐正法难遇。瞿昙不从地涌,钟吕岂自天来,电中光,石中火。何可久也,峰之密,蚕之丝,焉用为之,夜来枕上细思量,春去花前忙警醒。读仙佛同源论,始识正途,现吕祖《敲爻歌》,庶知序次,若差一纸,应隔万山,谨布片言,用规同志。 金丹五百字 金涂还丹道,从头说与君。入门初下手,先须固命根。 进气开玄窍,补血养元真。精须从内守,气还向外生。 精神共血气,四象会中庭。取他坎位实,点我离为阴。 复成乾健体,去采药苗新。山间雄虎啸,海底牝龙吟。 离门喷玉蕊,坎户吐金英。上弦金八两,下弦水半斤。 金公配姹女,汞液合铅精。专心看火候,癸尽采真金。 全凭匠手法,送过鹊桥局。丹药初入口,乾位鼓金声。 掇来归土斧,铅汞结成亲。三百六十五,方完百刻勋。 如醉又如痴,侣伴要同心。昏昏与默默,七日死复生。 才觉精神爽,遍体异香薰。筑基得药毕,时时闭六门。 百日内丹结,保命全其形。到此人仙位,虎龙又再更。 别安炉与鼎,重置剑和琴。做起地仙事,炼己辨分明。 虎猖须伏虎,龙奋把龙擒。黄婆整金鼎,剑挂水晶瓶。 云收明月现,准箭射金星。铅龙神火发,汞虎紫光生。 防危而虑险,日日炼真精。涕唾津汗泪,炼作乾水银。 水银烧成砂,等候一阳生。后天火数足,岁月莫空轮。 速采含真气,峰提第一登。金须十五两,水应求二分。 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辰。火候分文武,金水辨浊清。 铅生于癸内,阳产于铅心。三百七十五,用意要虔诚。 太过则伤皮,不及丹不成。二候丹已得,蹬开赤色门。 架起通天剑,催药上昆仑。降得重楼下,明月照乾坤。 四候合丹毕,真主坐黄庭。万神来拥护,固守紫金城。 进退行水火,沐浴按时辰。十月火功足,六百卦爻匀。 忽得天门破,报道婴儿生。调养纯熟后,稳驾五云并。 众仙来接引,乘龙谒太清。行满功完日,逍遥上玉京。 扫邪归正歌 自入玄门四十春,天涯海外访知音,只从我祖亲传后,行遍天涯不见人。 这个道,谁肯要,遇从财色迷心窍,偶然有个说长生,跟着盲师胡抄闹。 或是坐,或睡觉,闭目双手将脐抱,咽津纳气至三更,摇头摆尾鸡儿叫。 假开关,空展窍,眉光认做玄珠兆,口中液水作醍醐,腹内肠鸣龙虎哨。 或休妻,或绝粒,吞日月华食霞气,集神叩齿枉劳形,按摩导引空费力。 八段锦,六字气,行他空把工夫费,不知真种是还丹,水火空铛虚滚沸。 讲阴阳,用鼎器,九浅一深尾闾闭,咬牙睁目吸精回,采得红铅当宝贝。 圣人只是用先天,用之不见谁能会。圣人只是用先天,用之不见谁能会。 论外丹,夸伶俐,服饵点化咱都会,汞铅二物认不真,五金八石作同类。 说下手,临炉去。砂汞将来一处配,不知火候与抽添,枉受人间烧炭罪, 不明戊己坎离交,炼到老死终无益。圣人只是用先天,用之不见谁能会。 念佛人,早回避,下手寻个安身处,看经建寺及斋僧,大限来时谁肯替。 我的言,不隐匿,吐胆倾心说几句,有人依我比歌修,教君躲出无常去。 学道人,听我说,急早投师把命接,访求大道问根源,须得神仙真口诀。 斩贪嗔,爱欲绝,休待油枯精髓竭,人生百岁水上萍,富贵功名火中雪。 掌朝纲,治邦国,官员卿士公候伯,幢头象简紫罗袍,凤阁龙楼为贵客, 轻裘肥马隐高车,难躲阎王这一着。圣人只是用先天,用之不见谁能会。 鸟疾飞,兔不歇,光阴似箭催英杰,一口真气不回来,空有黄金何处撤。 心中悔,口难说,积玉堆金空置业,儿女妻子属他人,万顷良田尽抛撇, 有人目下肯承当,同赴蓬莱三岛客。圣人只是用先天,用之不见谁能会。 劝大众,早回水,识破真铅炼甲庚,凿开混沌求丹药,劈破洪蒙采清真。 铅将至,汞方迎,二物配合入炉中,上升下降行心火,温养十月用屯蒙, 调神面壁金丹熟,白日飞升驾火龙,我得口诀原无多,只要金来归性初, 坎离颠倒凭吾手,龙虎交媾托黄婆,姹女乘龙求赤凤,金公跨虎配青娥, 婴儿送归土生内,玄关窍里迸金波,阳神一出超三界,行满功完上大罗, 只因尘世光阴短,留劝人间后汉歌。圣人只是用先天,用之不见谁能会。 隱仙派靜坐入門口诀 一、話在前頭 西江月兄在他的《隱仙派丹訣指要》交稿後,再三囑咐要我代他寫一篇靜坐入門,以供讀者研讀本書後下手參考,考慮再三再四,幾無從下手。蓋這類入門書籍,坊間書局多如汗牛何用多費文墨,況古人且有述而不作之誡,畫蛇可矣!何必添足?日前西江月兄「變本加厲」來函催促要我「不必天譴」「和盤托出」,無已只好胡亂塗鴉算是對西江月兄的「分工合作默契」作為一點交代。但請讀者鑑諒者,因本文既是入門,所以總會覺得哆囌點。「和盤托出」是沒有問題,但盤內是否有美食,合不合胃口則無論矣!又作本篇時身邊幾無可供參考之書本,僅憑二十年來綜合老師傳授,讀經心悟,力行與授課心得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盤中縱有美食而忘了放鹽、放醋之處難免。況本人現仍研習中、論學識、能力均尚有缺欠,讀者讀本篇時只宜當作參考,若擬追尋高玄理論及最上乘功夫口訣,則務請精熟指要全篇與乎其他正統丹經矣! 二、靜坐之定義 靜坐,是儒家的名詞,泛指心平氣和、靜定安坐的狀態。道家則稱做打坐,打是「打掃心上地」,坐是「坐出性中天」。儒家要人「喜怒哀樂之未發,發而皆中節」。「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道家叫人「心息相依,抱一守中」若乎釋家之坐禪,則參話類,止觀也。因三家的目標不同,下手方法殊異。有人認為靜坐、打坐、禪坐是名不同而意相同,我想內行人是不會這麼說的。道家講究「凝神調息,性命雙修」。儒釋單求「凝神」,少了「調息」,「只修祖性不修丹」也。本篇使用靜坐名詞,是便於讀者望文生義,減免宗教味道與疑慮。 三、如何靜坐 靜坐是一件很容易,很輕鬆自然的「休息行為」,所謂「道法」自然也。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毫無拘束嚴肅的心情。只要記著四點基本原則馬上可以學會。不要誤中偽師道販邪說歪理,故意危言聳聽,製造「走火入魔」恐怖的名家。恐嚇他人,讀者只要不心存幻想,不魯莽蠻幹,絕對不會出大差錯的。既使出點小差錯也無妨! 第一步:身體不要動。(氣機發動後,由內而外之震動不算),神不外馳也 第二步:念頭不要動。(氣機發動後,氣動神知,氣行神隨不算)專氣致柔也。 第三步:把「我」忘掉。即神氣相忘也。「我相」包括肉體與知覺。無我,當然就沒有對立的「你」,及旁立的「他」。無我、無你、無他,當然此時也沒有什麼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樹木。萬里無雲間,只存清空一片,什麼過去,現在、未來,身內身外統統沒有了。那時身內就是身外,我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我,時間、空間也都桓定與凝結了。丹經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又說「物我兩忘,心同太虛」就是這種心態。 第四步:「元和內運」。當無思無慮混混沌沌的狀態維持一段時間以後,常常會覺得有一種異樣的感覺龑來,於是開始稍有知覺了,同時呼吸也開始了,乃經上說:這種異樣的感覺叫做「瓊鐘一扣」,開始呼吸叫做「玉洞及開」。只是此種知覺要叫做「元神」。元神會感知眼前的金光閃電,感知週身的雲霧煙濛,感知呼吸不在口鼻而在皮膚,吸入呼出。一不小心,陰蹻可會覺得有熱氣團流蕩,流向生殖器,舒舒服服,「欣快」莫名,然後陽具高舉,然後河自然通,車自然行。丹經上說:「恍惚之中尋有像,杳冥之內覓真精」此陽具高舉,術語叫做「活子時」。上半截詩叫做「真空妙有」。當然這是指低層次功夫而言,入是高層次的意義則又不同了,讀者千萬不要誤會。 至於如何使身體不要動,如何使念頭不要動,如何把我相忘掉,如何把元和內運,其中詳情細節一言難盡,讀者請參閱書末莊子心齋集釋及把本書熟讀,即可融會貫通,不另贅言。 四、靜坐前的身心準備 預備動作,術語叫做「熱身」,外過人名為「Stretch-up」,譯為延伸或延展的意思。是說把筋肉活動活動或拉長的意思。根據我個人的認知。完整且健康的人除具備肉體的健全外,還需有一副維護正常功能的神智。靜坐既是一種訓練,則熱身宜乎包含肉體熱身與精神熱身。至於其實效,讀者試試看就知道,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不賣瓜,但徵之丹經,或時下「一般老師」,往往忽略或不予重視,良感惜憾! A.肉體熱身 1.做幾趟全身性柔軟體操,或八段錦。或十二段錦,使全身筋肉延展,使筋骨柔黏靈活。 2.按摩全身,輕拍軀體,尤其下肢。幫助血液循環活暢,以免因久坐致血氣滯留下肢,而產生麻痺。 3.呼吸訓練 a.原則:先呼後吸,深長細緩,呼吸等長。 b.形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肛門呼吸。 B.精神熱身 1.自我暗示,例如:「雜念如浮雲,如飛煙,馬上都要消逝」。「肉體是虛幻的,有生有死,那麼我那可憐流浪生死的靈魂在哪裡呢?」 2.背誦心齋口訣,或二十四首丹訣串述詩,最好還能悟入。 3.迴光返照,內視整體,由下往上,再由上而下。反復緩慢觀照幾趟,最好還能配上呼吸。 五、靜坐的姿態 「靜坐」廣泛的說還應包括靜立、靜臥,甚至隨便坐。二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姿態於靜坐過程中,幾乎根本不影響結果,只要能讓自己的身心鬆靜自然,舒適安詳就是最好的姿式,勉強作做,徒然擾亂情緒,勞累肉體而已。古人說:「天若泰然,百體從命」就是告訴讀者如何輕鬆愉快來靜坐,不是叫人開始就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當起苦行者也。 如果勉強要我寫些原則,那我就背幾句太極拳的術語來搪塞了,其詞曰虛靈頂勁,含胸拔背,尾閭中正,垂肩墜肘,舌抵上顎…。」不過初學者剛下手,心未靜,息未調,津未生,舌以不抵或抵下顎為佳。否則易因口乾舌燥而發生乾咳。若津已生則一面隨生隨吞,此時起就該抵上顎了。另外雙手的處置,以我的經驗,以雙手輕輕合握(兩勞宮穴吻合也),或左右五指指尖輕輕接觸,然後放置於臍下或腦頂處(睡姿)為佳。(仙道學術著重實證,如依法試之,且稍稍凝神手掌心或手指接觸點,幾分鐘內馬上可感覺手掌心熱起來或手指間有風生或靜電磁場的感覺。(至於其他形式,由於反應不如上述二者好,不便介紹給讀者。 六、性命雙修的理論 「性」即是吾人之靈覺,「命」即是吾人之生機。因為性命二者不可分離,所以要雙修。性是神是心,命是氣是息。因此心息相依,神氣合一就是性命雙修。何以要雙修呢?如果我們用錢子來比喻可能比較容易瞭解。概鏡本有光,因塵埋而光滅;光不離鏡,因鏡破而光消,鏡之光明譬如「性」,鏡之質體譬如「命」,所以要「性命雙修」。 茲略表如下: 七、凝神 我們把心思想定某處叫凝神。把眼光(閬眼後)注視某處叫觀照。凝神與觀照,二者幾乎是如影隨行的。凝神便觀照更為明晰,觀照則加強凝神的火力丹上經稱意念為”火”。火有文火、武火。是以意念的程度來加以分別的。身體之內為身內,身體之外為身外。如果像鼻尖,像肚臍,像生殖器則叫做不內不外。靜坐下手,許多門派都是以”住心一處”—“守竅”來清掃雜念的。守的相對是不守。守竅入門易,功效快,但缺點多,副作用大。不守竅則反之,各有利弊,然應用之妙純乎一心,惟由讀者權衡各種情況,然後擇法行動可也。 守竅: 守身內:百會、印堂、眉心、山根、玄贗﹔兩乳中間(坤道用之),臍下,陰蹻,睪丸、命門,夾脊。 守身外:鼻外徑守,臍外三寸,觀字,觀香,觀物,存想日、月、星、辰…。 守不內不外:如前述。 B.不守竅: 守中(玄關),持敬。 數息。 聽息 持咒、背經、唱歌(梵歌、聖歌) 八、調息 氣功非常注重調息,即呼吸訓練也。但是初學靜功則禁止調息,只要聽其自然,順其自然而已。這種不調之調才是最好的調息法。坊間許多書,把氣功與靜功沒搞清楚,自己又不知有沒有親自如法實驗過。許多讀者又太過相信他們,看幾遍書即依法泡製起來。結果,好處還沒獲得反而練出胸悶,胸痛氣喘,呼吸困難或頭部脹痛等副作用來,實在令人扼腕嘆息。丹經上把呼吸叫做”風”,又稱為息,息仍分為文息、武息。是以風的強度及長短來區分的。 九、風火文武 靜坐入門談風火文武,似乎有點躐等,因為真正風火文武在丹經的層次上是要在小藥三百六十週天時才使用的,但提早使用,如拿中學代數來學國小算術一樣,多少方便一些,綜合要義,大約有下列數條: (A)凝神調息,火為武火,息為文息,下手時心緒較雜亂時使用。先性後命。 (B)調息凝神,息為武息,火為文火,下手時心安神寧時使用。先命後性。 (C)吸長呼短,著意於吸,陽氣上升緩弱使用(即進陽火之用法) (D)呼長吸短,著意於呼,陽氣下降緩弱使用(即退陰符之用法) (E)若陽氣進行順利,則使用呼吸等長方法,不必頭上安頭,順守自然可也。 (F)沐浴:即休息也,即不凝神,也不調息,既不注重於呼,也不注重於吸,純任無為自然也。 十、心息相依 請參考 本書附錄莊子心齋集釋 陳圓頓著靜功療養法。(數息、隨息、聽息三種方法) 李涵虛著[三車密旨]收心法下手工夫。 十一、靜坐後之處理 一般靜坐後大概都會流汗,起身前最好把[熱身方法]再度演練二、三遍。並把身體擦乾,如有睡意,不妨睡一覺,否則起身從事工作。如果時間許可,最好做幾趟全身性簡易運氣導引法。把凝聚的氣團均勻的分布到全身各處。 十二、靜坐中現象反應與對策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不學靜坐前,竟然除了藥補﹑食補外,很少想到「氣補」這件事,氣補是可以分先天氣之補與後天氣之補二種。至於人的腦筋則更是「猿性難馴」。意念此起彼落,連睡夢中都難得安撫。靜坐的目的,講淺的就是塵用特殊的手段使心平氣和,用精神之靈性影響肉身的健康。講深的,就是應用心息相依為入門,心息相忘為玄關,溝通先天使後天的氣質直接接受先天氣最大之滋補也。靜坐主畏之對象是精神與肉體。那麼,經過一段時間後兩者都會有變化的。變好﹑變壞如何應變呢? (A)如果精神愉快﹑肉體結實﹑肌膚潤澤,甚至老毛病沒有了,那就是好的。若有不對勁,最好停止用功,待把方法修正後再繼續。 (B)無論看到什麼景狀,或身體上﹑肌肉皮膚,體內任何反應,不管是熱麻﹑跳動﹑搖動。只要把身體放鬆,把眼光及意念往身外看去,其他一概不管。 (C)靜坐中氣機發動與靈動是不盡相同的。有熱氣團旋盪引起之震動叫「氣動」,否則叫「靈動」。只要心存正念,虛以待之,很快會風平浪靜。 (D)真正發生現象而無法處理時,馬上把眼睛張開,作深呼吸,即可恢復正常。 (E)平時對「怪力亂神」之事,盡量「敬而遠之」,同時為人處世亦應盡量不違背良心天理。 十三、影響功夫成效之因素 (A)體質(B)性別(C)年齡(D)心性(E)環境(F)飲食(D)職業(H)勤惰 (I)空氣(J)溫度(K)時間(L)睡眠(M)衣著(N)色慾(O)智慧(P)福氣 (Q)根器(R)明師(S)機緣 十四、禁忌 (A)忌環境吵雜,受到驚嚇。 (B)忌光線太亮或太暗,刺激元神。 (C)包忌閃電打雷,狂風暴雨,天地變怪之氣候天打坐。 (D)飽飯後半小時內。 (E)忌食大量冰冷,或煙酒類。 (F)情緒刺激未心平氣和前。(先訓練呼吸可以緩和情緒。) (7)房事前後八小時內。(房事後反宜訓練呼吸) (8)月經來潮時,忌腹式及胸式呼吸。可以自然呼吸之靜坐,但忌守竅式之凝神調息。 十五﹑靜坐之種類 (A)單人坐 (B)雙人坐:即二人以上一起坐也。 (1)如果是同性,可以背靠背同坐。 (2)如果是異性則須面對面同坐。氣機未發動前互相凝神(閉眼)對方之眉心。兩副雙手以手掌心乾上坤下輕輕覆仰握合。其餘步驟及形式恕不便奉告。 (C)多人坐: 多人坐以圍成圓圈為佳。功力最高或最低者可以坐在圓圈中央。 《锁鼻术》 锁鼻术这个术语已经说得很多,听说陈搏老祖就曾跟何昌一学该功法。陈搏的无极图是很有名的,而且以睡功闻名于世。实际上三种功法是一个统一体,并与西派的先天大道无著真宗也是同一法门。 “锁鼻”二字,从字面讲,就是把鼻孔锁住或封闭。“术”就是方法,就是锁住鼻孔的方法。从常人说,口鼻封闭,必死无疑。锁鼻虽未及口,但锁鼻之前,必先缄舌闭口,是气功常识。请回顾胎儿在母腹时的形状,二手握拳塞于口鼻之前,二脚掌对合阻住阴跷穴。是锁鼻术外形的具体操作法。《参同契》说:“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胎儿的示范,给炼功朋友提供独特的启示。多少有名的高功师,常常为了玄关的部位问题,争的面红耳赤。却谁也不曾对着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在母腹时是怎么着的。古人叫我们参照父母未生前,是不是针对胎儿的这个明白示范说的。 讲到鼻,就不能不连带到息。息者自心,即呼吸也。终日对外开放,元气随呼吸向外散发完了,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所以我认为,听息依息,使鼻息受到牵制,由外返内,回风混合,才是锁鼻的唯一有效方法。实际上听与观没有两样,都是元神在发挥作用。眼也可听,耳也可观,可以互易其用,而且还可不用耳目,能听能看。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自然能力。 禅家常说:“眼观鼻,鼻观心。”佛告询陀罗尊者说:“鼻端有白,汝其观之。”鼻观心者,即眼观鼻下虚空之心也。观之既久,鼻端之虚空自然见到白光。既此“虚室生白,”便可直下承当。这与佛偈的“佛在灵山莫远求,……好向灵山塔下修。‘之说,也是毫无二致的。神气既聚,自见白光,自可观鼻端之白矣。李道纯说:“道儒僧,休执着,返照回光自忖度,忽然模着鼻孔尖,始信从前都是错。学仙辈,莫谈论,受气之初穷根本《中和集》。”人当脐带剪断,鼻孔尖之气便开始启动。道纯还说:“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费力《中和集》”从鼻孔尖上做工夫,锁鼻术之道,昭昭乎明矣。张紫阳说:“吾师道高言语畅,留在世间做榜样,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于杖上《悟真篇》。”佛家都以息喻杖,如:你一个拄杖子,我一个柱杖子。来比喻天地之气和人身之气,两股气象二根杖子,一根拄地撑天,一根从头到足。紫阳则尚而用之,形象化的说成是把鼻孔挂在杖子之上。李道纯还尝以丝线比之,其实都一样,都不过指此气此息而已。尽管语言翻新,岂离旧瓶新酒,都是锁鼻术的象言。 《西游记》中关于锁鼻术的象言最多。如孙悟空在收伏青牛时,见青牛有一白色圈子,各种宝物,遇此圈子,皆被套去。后来到离恨天求太上老君,方知妖为青牛(即青龙,喻木性),白色圈子为老君之金钢镯(即虚无,即太极,即中字之喻也),能以化魔。老君用扇扇牛,牛即力软筋麻,出了本相(鼓巽风运坤火之殊效),即将金钢镯穿牛鼻孔,收服青牛。扇为鼓风之物,老君即主人公,金钢镯穿牛鼻孔,即指鼻孔外虚空。皆为锁鼻术,心息相依之象言与妙喻也。又如唐三藏过通天河,“行者(即孙悟空)把马牵在白鼋背上,请唐僧站在马后,行者站在马前;又恐那鼋无礼,解下虎筋绦子,穿在老鼋的鼻子内,扯起来象一条缰绳;叫道:‘老鼋,慢慢走啊!’白鼋,即暗示乾元坤元之元气。马即意马,心意;把马牵在白鼋背脊上,是心息相依的形象化。安排四人在马的左右前后站立,以示四象归中,五行合一。用虎筋绦子,比丝线。喻人之呼吸也。用绦子拴鼋之鼻,便是把鼻孔穿于杖上之意。通天河,即喻通天窍也。也便是把元炁定于鼻孔之处,与天地之元气相接融。正是衍示锁鼻术,心息相依之嫡旨也。 有人称鼻为鼻祖,称道人为牛鼻道人,虽然带点讽刺意味,却也恰如其份。因为真正修道的人,首先一条,就是拴住牛的鼻孔,非常重视锁鼻术。不管是怎样的不服管教的蛮牛,鼻孔被绳拴住了,就没有不服服贴贴的。六七岁的儿童,能牵动几百斤重的大力蛮牛。身骑牛背,手牵牛绳,口吹横笛,此牧牛童之行乐图也。读者朋友,你也想学习这种牵牛之术吗?你也愿做牛鼻道人吗?心息相依,就是管好你自己这头蛮牛的最好办法。天乐诗断: 律诗一首 个个人拴鼻孔绳,有谁能识自家尊。道人底事称牛鼻,佛氏何因修塔灵。 只为自心同此息,但求止念翕今心。若非心息相依止,怎得元神出混沌。 道学及其八大支柱 道学(Daoi**)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原指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它包括哲学的道家、宗教学的道教以及属于人体生命科学范围的内丹学。中国古文献中凡较严肃的学术分类或艺文志书,皆以儒、道并举,未有将儒家学说称为“道学”者。《宋史》立“道学传”,遂致“伪道学”之消。自明代李贽至清末皆有人揭露将宋明理学称作“道学”之伪,指出仅有老子、庄子的学说才是真道学。拙著《道学通论》已首先为道学正名,同时又论证了道家、道教、内丹学三者的关系并揭示了道学的基本内容。拙著指出,创立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是中华民族21世纪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今再从新的侧面,提出道学八大支柱的框架。它们包括: 1、乾-天地人哲学: 道学的哲学是一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问,它包括道论、道的宇宙生成图式、时空观、气论、气的人体观以及辩证法、认识论等内容。简言之,可以用“人行道”三字概括起来,人是人学;行是实践哲学;道是形而上的道家哲学。 在中国哲学史上,按西方关于哲学分类的规范,仅有道家才属于严格意义的哲学范畴。道家哲学源于母系氏族公社先民以女性生殖崇拜为特征的原始宗教巫史文化传统,三代之后经过先秦的老庄学(庄子在道家的地位有如儒家的孟子)、秦汉的黄老学、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宋元明清的内丹心性学(内丹生命哲学)五个发展阶段,至清末接引西方的自由主义人中国,形成萌芽状态的启蒙哲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道家哲学受到正统的儒家伦理学的压抑而畸型发展,至魏晋而后又被儒家学者曲解,使道家哲学的真实意义晦而不彰。特别是魏晋玄学的研究,尚存有诸多站在儒学立场上曲解玄学的观点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懦要重新澄清。例如郭象讲名教为“自然之迹”,乃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另一说法,当今学者却异口同声地将其哲学含义定为“名教即自然”的儒家观点,久之习非成是而不觉。魏晋以来性喜老庄的学者甚多,《道德经》和《庄子》的注本也比比皆是,但多为望文生义之作,没几个人真能读得懂,《道藏》等道书中的哲学思想精华也远远没有发掘出来。难怪朱熹说:“庄、老二书,注解甚多,竟无一人说得它本意出,只据它臆说。”(《朱子语类·卷七》)现在道学的国际意义与现代价值正在被全世界的有识之士所认同,道家哲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世界指导原理,这需要跨世纪的新一代学者重新审视道家的思想,将道家典籍中的真实含义发掘出来。我期待着以新道学的立场对道家典籍重新注释和研究的著述不断涌现出来。 2、兑-政治管理学: 有的学者断言,经济学主要关注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其支点是价值的生产;政治学关注如何分配那些业已由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的利益,其支点是价值的支配;伦理学则关心所分配的利益是否公正,其支点是价值的评估。这种区分显然是以西方的社会观念为立足点的,但我们可以作为分析道学的参照系。 在社会观点上,道学的核心思想是建构一个模拟自然界或人体生命的自组织、自调节的最优的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依乎天、地、人之道,无亲无疏,大公大慈,导人向善,是一种“万物将自化”(《道德经·37章》)的自然之治的社会。在经济上,道学主张一种以自然生态立国的经济模式,反对无限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将保护生态环境置于经济生产的首位。在政治上,道学强调一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道德经·32章》)的分配制度,将普施利益于天下众生作为价值分配的支点。道学从来不反对每个人首先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获得个人的幸福,但也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参赞天地之化育”。《道德产的原始公社文化升华而来的,因而具有“天下为公”的超越时代的特征。 中国传统的儒家政治多采用一元化的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积久则造成一人独裁人人为奴的局面。这种政权靠家族的传宗接代模式来延续,政权的交替和势力的转移充满着血腥的残杀,使政治领域变为仅是少数人争权夺势的凶险场所,脱离开人民群众的直接参预。道学的政体倡导一种“三元一太极”的阴帕互补结构,以自然立法形成相互制约、上下反馈的自调节的和谐机制,百姓逍遥于大自然中自由发展而感受不到政权的存在。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道学的自然之治更是否定人治又超越现代法治的。《庄子》描述了道学不以私心治天下的自然之治:“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大有者也。”(《应帝王》)道家认为自然生态社会是世界上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里人与禽兽乃至整个自然界都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人人自食其力,同德而不党,无宗法等级,无剥削压迫,具有纯真朴实的人际关系。“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累朴;素朴而民性得矣”。(《马蹄》)道家关注民性的自然,人的尊严和人性的自由;认为能恢复人类真实、自然、纯朴、善良的本性的社会才是道家的“至德之世”。 老子的《道德经》本来就含有君王南面的政术,魏源著《老子本义》,在《论老子》一文中称《老子》是“救世书”,说古今“气化递嬗,如寒暑然。太古之不能不唐虞三代,唐虞三代之不能不后世,一家高曾祖父子姓,有不能同。故忠、质、文皆递以救弊,而弊极则将反其初。”道学是一种返本复初的学说,又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学说,以之为政要因时制宜,能变能守,静可以无事无为因循自然,动可以力挽狂澜革故鼎新。老子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道德经·57章》),道学的治国用兵之术曾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汉唐盛世”的辉煌时期。道学政术与民主政体天然相合,而与封建家长制的独裁政权多有冲突。严复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老子道德经评点》)社会主义事业本来应该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发挥创造精神的事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因之新道学的精华完全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79章),认为人事的活动要取法自然界的规律,道作为自然法则是客观的,无所偏爱的,因而也是无私的,公正的。《庄子·天道》指出,“嘉孺子而哀妇人”,为儒家的仁义之治;“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为道家的自然之治。老子“以道莅天下”,认为“天之道,损有炼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除”。(《道德经·77章》)人若能达到“有馀以奉天下”的至德,才能接近道的境界。道家之仁为大仁、大慈、大善,大仁则无亲,故对天下一视同仁。老子的思想是从母系氏族无剥削、无压迫、无私可以为我国世纪之交的政治体制革新提供思想资源。 3、离-文艺审美学: 道学渗透到文学艺术的所有方面,诸如小说、戏曲、音乐、诗词、书法、绘画、雕塑、园林、建筑、盆景、游艺、膳食、衣饰、手工艺品等多种领域,形成自然主义的审美意识,激发了文学艺术家的创造力。《中华道教大辞典》辟有“道教文学艺术”专类,读者可以参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成熟,道家自然主义的审美标准成为社会风尚,道家美学和道教美学开始形成。六朝时期是美的觉醒的时代,过去被君权政治和礼教伦理观念束缚住的文学艺术开始解放出来,在各个领域开出美的花朵。在这个时代,山水文学、游仙诗、志怪小说、山水画、水墨画、壁画、模拟自然山水的庭园艺术等几乎同时出现,自然美的发现反映了人的自然本性的觉醒。 美是人的情感对客观事物在心理结构上合目的性的追求和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取决于主体和客体在心理结构上和谐的程度。和谐即是主体和客体合目的性的同构,宇宙间万事万物就是依靠同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这种和谐同构的程度越大,主体获得合目的性的信息量就越多,审美的价值判断值就越高。我们可以从广义信息论的角度将主体和客体分别划分为三重层次结构的动态超巨系统,主体由低到高依次分为“躯体结构”(形)、“生命结构”(气)、“心理结构”(神);客体依次由低到高为“自然结构”(自然界)、“社会结构”(人类的活动形式)、“文化结构”(精神产品)。当信息从客体传递到主体,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时,信息的形态结构要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说,信息在主客体各层次间传递是一个发生“同构”和“异构”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们要随着历史进程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形态演变,符合这种发展变化方向的信息可以大致认为是合目的性的信息,这种信息量在主体心理结构层次上的价值判断就是审美的尺度。主体和客体的划分以价值判断为依据,主体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人的群体或人类社会,当个体的人作为价值判断的主体时,个体之外的人类也就被视为客体。在主体中,决定人生长发育的遗传秘码并不能管到大脑和心灵的细节,人的智慧主要来自后天,即是说个体的人尽管会死去,但群体的心理结构、文化结构却仍能将知识遗传下去。每个人需要接受这种历史遗传,即是说每个人的个体心理结构必须要和其他人乃至社会、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以达到和群体的心理结构同步,并和客体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进行信息交换。人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等客体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实践活动,反映出人的社会性;而人的心理结构同自己的生命结构、躯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一种生命活动,反映出人的自然性。文化结构是人的实践活动和生命活动的积累,心理结构是人的个体和群体创造文化产品的心灵运动形式和智慧开发状态,美是社会的人和自然的人的自由形式的实现。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章》),这是道家美学的总纲,“道”就是美学的最高境界,即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心理结构、自然结构,凡是与道相谐调的,与大自然的基本节律相谐调的,同宇宙的自然本性相契合的东西,就是美的;而那些违反自然本性的东西,就是无道的,丑恶的。道学之美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即与道一体化的境界,它以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为导向,以悟道的灵性来激发文学艺术家的创造力来揭示宇宙内在运动的美的节律。 4、震-医药养生学: 道学将整个宇宙看作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以道的“生化原理”来认识世界,认为宇宙是由道“生成”的,并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生”有“生成”、“生长”、“生命”、“生存”、“创造”等含义;“化”有“变化”、“发展”、“转化”、“进化”等内容,二者集中了道的自然性,说明整个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都在生生化化自强不息地发展着。道化生出先天一气,再化生出阴阳二性,生成信息、能量、物质三大要素,由此才生成万物纷纭的世界,这都是生化原理的作用。先天一气就是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原始自然力,是万事万物生化发展的驱动力,是生命的源泉,是歌德在1827年10月7日曾经猜测到的“创造力”,它来源于道,是道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发挥作用的特性(道性)。因之道学是一种“生道合一”的学说,将爱护天下众生放在首位,认为“生命”本身就是道的体现。道教更是一种“生道合一”的宗教,认为养生就是修道,因之道教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几乎所有的防病治病、养生益寿的医药和方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医学,实际上就是由方仙道的巫史医学、方士医学逐渐演化而成的。葛洪《抱朴子内篇》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勤求》)老子《道德经》讲“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并论“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庄子》有《养生主》、《达生》、《缮性》之篇,亦传坐忘、心斋等方术。《吕氏春秋》讲“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又载“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贵生》)有道者不以物欲伤身,不以天下易其一指,足见道学之士,莫不将爱惜生命放在重要位置。 道学中有独具特色的道教医学和道教药学,此外尚有行气、导引、房中、服食、辟谷、睡功、内视、守一、健身术、武术、按摩、针灸、食疗、美容术等。新近由萧克将军主编的《中华文化通志》中收有胡孚琛、陈耀庭、王卡、刘仲宇合著的《道教志》一书,书中对道学中的医药养生学论之甚详,此不赘述。另须指出,中医学和中草药学理应属于道学的范畴,这不仅是由于它源于道学文化;也不仅是因为医学史上可以排出一长串道士的名字,如张仲景、华佗、扁鹊、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还因为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就是术数学,因之中医药学本身就是道学。至于中国养生学属于道学的范畴,更是不言自明的。 5、巽-宗教伦理学: 宗教、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社会伦理学(包括民俗学)是文化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宗教是人类文化的母体,是人类一切精神创造活动的资源,是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人类心灵的完整状态,它是伦理学的精神支柱,伦理学是由宗教派生出来的。 道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它以“道”作为人类的终极信仰,并将这种信仰积淀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民俗里,人们可以从周边国家的民俗学调查研究中确认这些不同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文化亲缘。道是一种无限的本体,而对无限本体的信仰是宗教的特征。世界上一切有限之物,诸如国家、民族、圣人、领袖、科技、教派、主义、学说等,皆不能作为人类终极信仰的对象,因为信仰有限之物则是迷信的特征。一个国家或民族一旦将有限之物误导为信仰对象,往往会产生狂热的偏漏*点绪,造成仇恨、残杀、压迫等可怕的野蛮的后果,这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的。 信仰不含历史规定性及局部利益的无限本体,则可以产生一种悲天悯人的信仰情怀,一种敬畏和“原罪”的自我反省意识,从而发现人类心灵深处的良知,为社会造成一种慈善和宽容的价值观念,由此提高本民族的伦理素质和生存质量。看来,信仰对象的不同确定了宗教和迷信的根本界限。 在历史上,当统治阶级蜕变为少数人的利益集团的专制政权时,都不约而同地将人民的宗教信仰引向崇拜有限之物的迷信上,从而滋生出许多罪恶现象而貌似有理。试想一个国家或民族,人们缺少宗教的敬畏和信仰情怀,没有对罪恶的省察意识和自我良知的发现,不畏天道,不畏伦理,不畏法律,统治者肆无忌惮地滥用权力,民众侥幸行险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社会必然充满各种伤天害理的罪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渴望宗教的拯救。 宗教和法律是相互依存的,缺少宗教的法律失去了超越世俗权力的神圣光环,人民仅将其视为世俗权力的压迫而感受不到“天理的伸张”。如此摒弃宗教而空谈“法治”,则社会上仅有“权力崇拜”而无“法律崇拜”,法律再多也无人自觉遵守,人民的正当权利得不到神圣的保障,法律终究要失掉公正性,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去。如此看来,在市场经济的时代里,人的宗教信仰情怀实际上是法治社会的基础,一个缺乏宗教精神的民族是无法进入现代法治社会的。 另外人们还须认识到,宗教信仰自由乃是人类根本的自由,是人类异于禽兽的文明标志。宗教信仰自由关乎着人的尊严,是人的价值主体性的基石,是人作为价值抉择主体的标志。没有宗教信仰自由则没有基本的人权,人格的尊严便可被任意践踏,更不可能有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其他一切自由,也谈不上思想解放、民主和法治。宗教信仰自由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前提,我国的思想界必须对此树立起清醒的认识。 在伦理上,道学的要点就在老子《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这段话里。尊道贵德是道家伦理学的落脚点,“德”就是“得道”,是道在人类社会万事万物中的体现。由此可知,尊道贵德就要将道的“生化原理”和德的“中和原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开,使之成为人生的和社会的价值标准。道的“生化原理”前已论及,道学中的道性也即是德,德的特征表现为“中和原理”。“中”之义有四,从事物规律上讲,“中”为“正”,即中正的必行之路;从事物变化上说,“中”即“度”,即在限度适宜的范围内活动;从空间上讲,“中”是“虚”,虚无乃道之大用;从时间上讲,“中”即是“机”,即“动善时”,因机乘势“不得已”而为之。“和”有和合、和谐、调和、“和而不同”之义,是谐调社会上各类关系和处理矛盾的原理。中和态是宇宙间的自然稳定态,无论宏观和微观的自然界或人类社会都有趋向中和态的倾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就是生存,就是发展,就是创造,就是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是历史潮流。道家伦理学认为,凡尊道而贵德,符合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的行为,都是善的、美的、真的,有人生价值的。反之,那些违道背德,违反发展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就是恶的、丑的、假的,应该被世人唾弃的。以上为道学判定人类社会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尊道贵德是道家伦理学的核心。 道之尊和德之贵,并非靠行政命令的干涉和世俗权力的束缚,而是人自身修道养德逐步觉悟与自然节律同步造成的,这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复归。道家伦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确认人的自然本性是真、善、美的,因之道学反对社会对人和人性的异化,呼唤人类纯朴的“良知”。道的本质是大公大善、大诚大信的,人人都含有道性,因之人的自然本性都是善的,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良知,只是这种道性和良知被后天的物欲蒙蔽了。由此观点出发,道学以反异化为特色,倡导一种纯朴的社会,主张通过人体修炼工程开发出人的良知,使人的真性显露,从明心见性进人道的境界。这样,道家的伦理在世俗社会里就展开为中和、公正、纯真、诚信、俭朴、寡欲、重生、慈爱、善良、宽容、忍让、谦柔等行为标准。在道学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一,是一种觉悟了的“物”,因而才称作“万物之灵”,感知万物就是感知“自我”,只有呼唤自我的良知,才能揭示出宇宙真、善、美的自然本性,才能与道合真。老子《道德经》云:“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27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49章)由此可知道家重生爱物、慈善为怀的救世之心。 6、坎-自然生态学: 当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即将告别20世纪,迈向下一个千年纪元之门时,最重要的莫过于回顾过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而展望人类的未来。过去一个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靠工具理性几乎改变了整个地球的面貌,自然资源的高度开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竭、气候异常等威胁人类生存的难题也成为未来21世纪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过去一个世纪人类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乃至各国流行的贪污腐败、毒品泛滥、恐怖犯罪、相互残杀、唯利是图等丑恶现象。至今,足以毁灭整个人类的核弹、生化武器等军备竞赛的隐患仍未消除;仍然有所谓“第三世界”的贫困、灾疫流行和人口恶性膨胀;以工业化为主要内涵的现代化使人的劳动变得工具化和公式化,失去了社会生活的诗情画意;而紧张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又使人们身心交瘁活得好累。诸如大气臭氧层破坏、珍稀生物灭绝、空气污染等上述恶果,决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力量所能挽救,因而是未来的21世纪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西方文化将人和自然处于对立的位置,三百多年前培根认为人类进步的标志就是以科学的力量认识世界和征服宇宙,并提出“知识即权力”的口号,促进了西方的工业革命。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逐渐形成一种信念,认为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可以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经济的无限增长和尽情的物质享受,而不须向大自然支付什么。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是不可停止的,人类社会没有增长的极限。这种“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工具理性万能”的思潮在本世纪以来终于遭到大自然无情地报复,使西方社会的人们自7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当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危及自身生存的世界难题时,不能不在文化的层次上寻求一种共同的智慧。近些年,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越来越重视中国古老的道家文化;不断召开有关道家的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的先哲老子著的《道德经》也成为世界上哲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中国道学回归自然的生态智慧受到许多西方有识之士的欢迎。 人们看到,本世纪西方社会的科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划时代的进步,这个进步的最有意义的特征,就是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迷信,揭露了“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万能”的思潮奴役人类的危险。这样,20世纪与其说是科学的世纪,不如说是在科学面前恢复人的尊严的世纪。 道学的自然生态学不同于旬子那种“人定胜天”、“勘天役物”的思想,而是主张“天与人不相胜”的天人合一的原则。在子提出:“天与人一也”(《山水》);“大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大宗师》);“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庚桑楚》)。道学这种以大自然为友的回归自然思想,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预示着保护生态环境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首要课题,全世界都会将道学的自然生态学当作必修的课程。然而中国一些所谓的“马列权威”却曲解党的“科教兴国”战略,趁机打起“反伪科学”的幌子贬低道学文化,鼓吹科学迷信,散布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关于人类依靠科技征服自然可以获得经济无限增长和资源无限开发的神话。且不说当今世界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异常已给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带来多大隐患,今年的长江、松花江特大洪灾及黄河断流也是大自然对我国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报复。这些年大炼钢铁伐树烧林,劈山造田围湖垦地,1954年大洪水达1000亿立方米的总流量,今年只有200亿立方米总流量却长期居高不落,只好固堤死堵。湖南湖北历史上湖泊星罗棋布,而今湖泊萎缩,河道淤积,由于绿色植被遭到破坏,长江中上游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由于山林树木的乱砍乱伐,森林草原面积缩小,沙漠化危险日趋严重,全国耕地日益减少而人口增长居高不下,黄河至今断流数百天,长江有变为第二条黄河的危险,据说连敦煌千年奇迹月牙泉都将干涸!道学治水用疏导不用死堵,对山林重保护反对乱伐,发展经济重生态不重掠夺,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之我呼吁将新道学作为我国21世纪的文化战略,我们不仅要以“科教兴国”,还要以“生态立国”。 7、艮-丹道性命学: 内丹学被陈樱宁称之为仙学,然而仙学实指先秦神仙家之学,严格说来并非以内丹学为主,因之仙学之称并不确切。内丹学在道书中简称为丹道,是人体性命双修的学问,因之应称为丹道性命学。 在丹道性命学里,道学主张人通过修道而达到真人的境界,而真人为纯真无假的人,也即道教里的仙人。道学将修道看作是技术问题,认为只要通过丹道学的人体修炼系统工程,按法诀完成内丹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四个修炼程序,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生命和心灵的潜能,使自身的精气神与道一体化,与大自然的本性契合,便是体道合真的仙人。这样,仙人境界就成了人生的最高艺术境界,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最能体现人类生命价值的真人境界。 丹道学是中国学者数千年来苦苦探究宇宙自然法则和人体生命科学的智慧结晶,是一种综合道、释、儒三教文化的宇宙论、人生哲学、人体现、修持经验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和行为模式,又是一项为探索生命奥秘,开发精神潜能而修炼的人体系统工程。丹道学是寓道于术的文化体系,道教经书中有上千卷丹经,都是古代丹家为了同死亡作斗争,以人体为实验室,以精、气、神为药物,为揭开生命现象的本质和人类心灵奥秘而终生修炼的实验记录。历史上内丹家在异族进犯中原之际,为了延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圣脉,将儒、释、道三教精华融为一炉,当作道教的修持程序以口诀秘传的方式保存下来,因之丹道学象集舞蹈、音乐、武术等为一体的传统京剧艺术一样,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丹道学的理论基础是试图将老子的道家学说变为丹家的切身体验,在人体中将道家的宇宙论作时间反演的实验,使自身的精气神向道复归,并以招摄宇宙中的先天一气为要诀。这些丹家把人的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的常意识(日常的认知、推理、思维等理性心理活动,丹家称为“识神”);深层的潜意识(非理性的欲望、梦、幻觉等,大致相当弗罗伊德心理学的范畴,丹功中的“魔”和“真意”属这一层次);最底层的元意识(遗传的本能意识,即人的“真性”,丹家称为元神,佛教称“阿赖耶识”)。这样,丹道学就成了一套凝炼常意识(识神可凝炼为“意念力”);净化潜意识(“真意”即净化了的潜意识);开发元意识(识神退位则元神呈现)的心理实验程序。丹家把元神称作“主人公”,是真正的“自我”,当排除常意识(识神退位)进入无思维的虚灵状态时,称为真空妙有的境界,元神便呈现,从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因之丹道学又是一项开发自我,认识自我的生命科学。内丹家通过丹功修炼使自己的身心节律与初始的宇宙根本节律相调谐,将先天一气招摄到体内,在恍惚杳冥的混纯状态中与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达到后天返先天的天人合一境界,称之为体道合真。 现代科学对于宏观的宇宙和微观的基本粒子都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而对于人本身,人的大脑及其精神活动,对于生命和心灵的本质却知之甚少。许多生命现象和心灵活动的效应本世纪在科学界引起一次次争议,当代科学在这个同宗教交叉的领域还被一片“乌云”笼罩着。丹道学的研究是打开人体生命和心灵之秘的钥匙,内丹之谜的揭开必将给现代生理心理学、心身医学、脑科学特别是认知科学带来突破性的进展。我相信,丹道学的西传必将引起一些医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家的注意,从而调动东西方学者的智慧共同攻开人体生命科学的堡垒,为全人类造福。 根据丹道学的理论,人的深层潜意识好似一盘录像带,它记录着每个人与生俱来(包括胎儿和童年)各个时期的记忆痕迹,人生的恶性刺激也会键入潜意识之中,这些潜意识是诱发人的不良心境和萌发邪恶念头的根源。人的元意识则是人的真性,只有明心见性的人才能净化潜意识(冲洗净这盘录像带的不良痕迹),去除人生的烦恼,开发出人的最高智慧和真、善、美的良知。因此,道学要求一切有成就的伟人,担当大任的领袖,都应该通过修习丹道成为明心见性的人,才不致滥用权力和威望在历史上留下罪过。可以想见,对那些志在有所作为的人来说,修道在未来的社会里将成为人生的基本需要。 8、坤-方技术数学: 前识是道学的智慧之花,是返朴归真的开端,因之道学本身也是一种开发超前意识的学说。古代的老子、庄子等哲人“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舍弃宇宙万物的一切具体属性,寻找宇宙的起始点和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体悟到宇宙万物之中最本质的共相,这就是道。道不仅是一切人间秩序和价值观念的超越的理想世界,而且是人类理性思维延伸的极限,它是唯一的终极的绝对真理,因而同现代科学和哲学的研究成果遥相呼应。道既是宇宙的本源,又是人体的本我。作为宇宙的本源,道是一种绝对的真知,因而为符号指称所难以描述的客观存在。语言符号的指称只能描述相对知识,而道是可以体悟难以言说的绝对知识。作为人类心灵的本我,道是“知觉者”,因而具有不可被知,不可当作测量的对象,即“不可名”、“不可道”的性质。道是无分别相,它可以“齐万物”、“等人我”,不能被区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但却可以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断言,道的学说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资源,也必将成为世界文明相互交融的凝聚点。道学既为中国文化的根基,又为嫁接外来文化之砧木,还是世界各种异质文化的交汇点。道的学说使道家文化具有最高的超越性和最大的包容性。这种最大包容性,使道学不仅包容进中国诸子百家思想的精华,而且还可以融汇进东西方异质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这种最高超越性,使道家的学说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超前意识,道学的智慧不仅能返观人类乃至宇宙创生之初的过去,而且能预见和创造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未来。 在道学中,方技术数学包括一些夺天地阴阳造化、改变人生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的方技和各类占验术数。术数学是一种以周易象数体系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原理作思想根基,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亲、七耀、八卦、九宫、十干、十二支、二十四气组成的形式系统。关于通过建立术数学模型来预测社会人事的理论根据,我已在《道学通论》“中国术数学”一章及有关论文中作了详细研究,此处不再赘述。这里需要指出,道学的八大支柱中“天地人哲学”和“方技术数学”分别占据乾卦和坤卦的位置,而我们知道,乾坤二卦是父母卦,由此二卦衍生出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六卦。这就是说,哲学和术数学分别是道学的两条腿,由它们分布开道学的八大支柱,二者在道学中就如同哲学和数学在西方科学中的位置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术数学是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的必修课,为帝王师的姜子牙、张良、诸葛亮、李泌、刘伯温等都是精通术数学的。古代术数家运筹帷幄,协助群雄争霸天下,在中国的历次政治斗争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道学文化的精要在哪里?究而论之,道学在本体论上强调一个“生”字,主张宇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世界观上突出一个“化”字,即认为事物按照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强与弱、祸与福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促进事物向有利自己方向转化时贵在一个“因”字,即因任自然,因循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夺取胜利。道学在治国平天下的用世之道上要在一个“中”字;在调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重在一个“和”字;在个人处事应世上法在一个“忍”字;在人身修炼工程上诀在一个“逆”字。道学的精要在参透自然、社会、人生的客观规律,以道术秉要知本,以“无为”为体,以“无不为”为用,贯彻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的策略思想。进一步说,道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本身的超越性,反对人和社会的异化,以回归自然为目标。更进一步,道学体认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上本身的存在价值,将自然规律和个人命运握之于掌中,进而悟透生死,还虚合道,融身大化,最大限度地开发人体生命和心灵潜能,追求人同道的一体化。如果谁能在刻苦研读道书中有了以上深切体验,并能按道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他便会将个人和天下过去未来的大势了如指掌,真正成为一个得道的人。 仙学修练与精、气、神 内丹学的人体系统工程实际上是对人体精、气、神三大要素的修炼,它追求一种人生的最高艺术境界。这种人体系统工程,是一种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返自然的开发人体潜能的工程,它追求天人合一,后天与先天合一,人与道的一体化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仙人境界,因之内丹学也称仙学。 自唐末五代以来,内丹学门派林立,先是有以虚无为本、顿超直入的文始派,又有性命双修、炼养阴阳的少阳派。少阳派中又有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伍柳派、青城派、三丰派等内丹门派,至今仍在繁衍。另外还有天元、人元、地元三品丹法的说法,将内丹门派分为上下、正邪等不同品级。为了揭开内丹仙学之秘,我们不妨认真考察一下,这些众多的门派是怎么创立出来的?各丹派宗师是如何成名的? 像钟离权、吕洞宾那样的仙人,和我们相去甚远,虽然他们的法身据说还在劝世度人,但我们毕竟没有亲见他们色身修炼成仙的过程,没有和他们一起切磋学问的机缘,因之尚难印证钟离权十试吕洞宾、秘受丹诀、飞升天界的传说。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从近世闵小艮、黄元吉、刘名瑞、赵避尘,乃至伍止渊、陈樱宁等内丹学家身上寻点端倪。 我对这些内丹家根文献资料和实地访问都作过认真考察,摸清了他们的修炼过程和丹法特点。大略说来,这些丹派师,都在社会上赢得一批徒众和追随者,都有能使人信服的著作传世,其著作或丹师自着,或由徒弟记述,内容却少不了将自己和仙真联系起来的话。 近世内丹学家陈撄宁先生为研究实践仙学耗尽一生心血,他能诗能文,有仙学著作传世,社会影响颇大。他的书中,自称于光绪二十三年(西元1897年)在安徽省怀远县遇异人相聚二十日,授以胎息法丹诀,约定日后见于黄山之下。这段记述,与《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在下邳圯上遇黄石公的故事相类,然而陈撄宁氏一九五三年写的《自传》中没提此事,却说自己遍访名山,求教诸多禅师高道,“都是空跑,并无结果。我想,这样寻访,白费光阴,还不如自己看书研究,遂下决心阅读《道藏》。”由此可知,苦读丹经,是悟解丹诀的根本途径,此言不虚。 陈撄宁《答上海钱心君七问》中又说:譬如我自己是个学仙的人,设若侥幸将来修炼成功,必有特异之处,可以显示给大众看见。倘仍不免老病而死,又无丝毫神通,你们切切不要烘云托月,制造谣言,说我已经得道,免得欺骗后人。像这一类的事,前人书中常有,我看了甚为厌恶。所以我自己不愿蹈这种陋习。今世修炼神仙之术,能完全成功的,我未曾见过。但一半成功却是有的,然也不足为奇。这全靠我们后起之秀发愤有为,方可登峰造极,超过前人。我对陈撄宁先生这种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的学者风度甚为赞赏,曾阅读过他病死前亲笔写的《遗嘱》,知道他修炼的底细。 陈撄宁遗下两本自著丹书,一曰《学仙必成》,是讲清净丹法的,其要诀为胎息;一曰《参同契讲义》,是讲阴阳丹法的,其要诀为合炁,这大概是他多年访道参悟而来的丹家之秘吧!这些丹派宗师的成名,或者靠真修实证,或者靠灵解妙悟,或二者兼有之。然而要苦读丹经而灵解妙悟如陈撄宁诸前辈,要入室静坐而真修实证如伍止渊诸前辈,都须要下一番死功夫不可。今人对丹经中遇仙得道的故事听得多了,总想自己有一天突遇仙人,授上几句丹诀,得一本手传丹经,便可得立地飞升之效。一些庸才因机缘巧合曾被某丹派宗师收在门下,听到过这丹师的只言片语,保存有丹师授课的手抄讲义,便以为得了真传,打着这些丹派宗师的旗号招徒骗钱,实不过是“盲师引瞎徒”而已。 因此,我常劝人不必迷信某宗师嫡传弟子、某门派第几代传人的旗号,实是有经验教训的。这些年来,我得到的手抄秘本,听到过的丹法秘诀已经不在少数,也亲见过几位丹派宗师的传人,被他们以‘十试吕洞宾’的法子捉弄过。如果这些丹派传人真是钟离权那样的神仙固然好,可惜皆无那种道行,相反,那些能授我以真传的老师根本没费周折,却是自已巧遇的。 据我个人观察,内丹法诀全要靠自己下死功夫摸索,在苦读丹经、多方修炼、狠力摸索中突遇真师一句点破,恍然颖悟,这叫‘心有灵犀一点通’。有时丹师自己瞢然不觉,无意中说出的话,徒弟反而由此顿悟,也是有的。内丹仙学之途应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并非仅靠某一种方术才能达到仙人境界。学道者摸索的途径不同,悟解丹经或真师点化的焦点不同,便是形成诸多丹法门派的原因。 佛陀的十大比丘弟子,成佛途径各异,阿那律失明,修成天眼第一;观世音耳聋,以天耳通得证菩萨果;《楞严经》十种仙,得道途径亦各不同。佛法如此,内丹仙学也不例外,否则岂能有这么多门派?因之我认为,真师真诀,无法教会那些没下死功夫的庸人;真师真诀仅是一种机缘,能否得遇这个机缘,依那条途径修成正果,创立什么门派,全在于学道者自己的悟解和狠力摸索。 内丹学千门万户,从功法上讲,无非是阴阳双修和清净孤修两类,或二者相互结合形成的门派。清净孤修派中实际上不外胎息法门、止观法门、存思法门、炼气法门、采日月精华法门、辟谷法门等,都是古仙行之有效的老法子。实际上唐代以前的古人,功法朴拙,更易开发人体潜能,得道成仙的人更多。后世丹法繁文缛节叠床架屋,得诀离,修习更难。丹家明白返朴归真的道理,才能抓住要害,破解各门类丹法秘诀。阴阳双修派中有栽接法门、采补法门、合法门、感应法门等,也不难寻流溯源,揭开其中的隐秘。 仙学修炼,虽然分诸多门派,但根本要诀,都要从《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六个字做起,都要在人体精、气、神三大要素上下功夫。这个功夫,少则三年五载,多则几十年,要万缘放下,将“虚寂恒诚”四字变成自己的人生体验,这岂是那些满脑子功名利禄,沉溺于官场、情场、市场的人所能办到的?因之我认为修道者真想得到仙人境界的生命体验,就畏要学王重阳做‘活死人’的榜样。 内丹仙学修炼既然须下三年五载‘活死人’的静功夫,则入手之初必须先作好准备,安排好个人、家庭及与之关联的社会事务,以解脱俗缘之累。俗缘未尽的人是无法安心修道的。丹家修炼,须与道友相互切磋和彼此照应,尽管是清净孤修法类的丹师,也应邀集三、五道友作为伴侣,同修同证。同时,还要备足这些人的生活费、医药费、旅游费、营养费,提供人身安全保障,才能择地入室修炼。丹室宜背山面水向阳避风,多植松柏,泉水叮咚,清静优雅,生活方便。室内光线不明不暗,空气新鲜,洁净无菌,陈设简单。所居之地以人体工程的进度,每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内丹学要花十来年死功夫从根本上变化人的体质,开发人体潜能,凝炼人体精、气、神,这须要外部环境和人体的内部环境相适应,以便发生天人感应的作用。 初关仙术,须选择山明水秀,土厚树茂,生气聚集的地方。丹家要借天地之生气,培补人体元气,以行炼精化炁之功。中关仙术,须择洞天福地,超尘绝俗,松青竹翠,彩云霞光的灵气凝结之地。丹家阳神出壳,须借天地之煞气战胜邪魔。以上是丹家流传的说法,须要读者自己参详。 内丹仙学将精、气、神作为人体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誉为‘三宝’,是炼丹的‘药物’。内丹学有三大要件:药物、鼎炉、火候。弄懂这些是修习内丹功夫的理论准备。人体的精、气、神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后天的精、气、神是呼吸气、交感情、思虑神,属有形有像、人为的东西;先天的精、气、神是无形的、自然本能状态的、功能性的、超越时空的东西。 先天的精、气、神在内丹学中称作元精、元气(写作炁)、元神,它们分则为三,合则为一,既是生命运动的三个层次,又是属于同一个生命运动的三种表现形式,相当于物质运动的热、力、光三种效应。 详细点说,“后天精”是人在**时射出的“先天精”指人的性功能,广义上包括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自然功能。精是形体的精华,是人躯体中的生命物质。“元气”是人体生命运动的机能,体现为高度有序的能量流和躯体活力。内丹仙学以炼心为基本功夫,故对“神”的剖析极为细致。 人的心理系统中的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自然赋予的重要心理功能。人的无意识活动决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自然现象,而是人类进行生存斗争,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潜能。内丹学以开发人体潜能为目标,将炼心即炼已功夫贯穿人体工程的始终。柳华阳《金仙证论》说:‘盖己者,即本来之虚灵。动者为意,静者为性,妙用则为神也’。说明内丹学注意到人的意识是分为不同层次的。 我多年来对道教中的内丹学苦思冥想,反过来又给自己原来所了解的天体物理学、物质结构理论、心理生理学以很大冲击,逐渐在脑子里形成一种新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宇宙图景,试图用以解释内丹学中的各种人体潜能现象。为了使人们对内丹学中炼神的功夫有清晰的、实质性的理解,我将用自己创造的一套心理学术语来描述它。 根据我对内丹学的研究,可以断定人的意识可分为三个层次。人的正常意识活动在表层,我称之为‘常意识’,包括人的感知、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内丹学将常意识称作‘识神’。内丹功法在入静初期一切杂念、游思都属于识神的活动,通过常意识的自我控制可以凝炼为意念力,集中意念力又能开发深层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是一种非理性的意识,包括人们平常不易觉察的童年记忆和隐藏的性欲、各种人生欲望、心理创伤等,这些潜意识在背后强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程序,人们可以从梦境、幻觉、灵感、直觉、精神病等心理状态中破译出潜意识的原形。内丹功夫中出现的不良心境、恶劣情绪、各种魔境、幻觉等都是潜意识作怪。内丹功法要净化潜意识,并通过一定方式(如熟读丹经、牢记师傅、背诵口诀、默念咒语、反复训练等),将炼丹的程序编码输入潜意识之中,使之转化为‘真意’充当引导炼丹过程的‘黄婆’。潜意识可以在内丹修炼中逐步人格化,凝炼为阴神。阴神是人格化了的潜意识,可以脱体而出,具有透视、遥感,预知等超心理学的人体潜能。 人类心理的最深层次是‘元意识’,在内丹学中称作‘元神’。在内丹修炼到元意识显现时,呈一种极端清醒却毫无思维的心理状态,这说明元意识是比潜意识更深一个层次的意识,是一种遗传的本能意识。元意识是人类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遗传在头脑中的尚未开发的信息库,它包藏着生物进化史上曾经有过的智慧和能力,是人身真正的‘自我’,因之丹家也称之为‘主人公’。元意识在内丹学人体工程中通过开发和凝炼,可以逐步人格化为阳神。 这样,内丹学实际上是一项凝炼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的人体系统工程。阳神是元神的凝聚体,有成熟的人格,可以脱体存在,是人的身外之身,丹家称作‘法身’。 内丹学中还有一最重要的理论,是关于“先天一炁”的学说。内丹学认为,在宇宙未创生之前,是一片虚无。当宇宙创生之时,先有一炁产生,丹家称之为元始先天一炁、真一祖气、太乙含真气。这种先天一炁,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初始信息,是宇宙本源的节律,是生机勃勃的道炁。 内丹学的清净功夫或阴阳功夫,都是要通过阴阳交感的原理将先天一炁招摄到体内,使自己的身心与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反回到先天的道的境界。内丹家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的步骤,也是要通过元神的激发,在量子层次上调谐人体节律和宇宙的内在节律,使元意识凝聚为阳神,在人脑与宇宙的同构感应中,达到天人合一的绝对境界。 谭子化书(全) 一、道化 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故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含之为太一,放之为太清。是以坎离消长于一身,风云发泄于七窃,真气薰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是谓神化之道者也。 ¤蛇雀 蛇化为龟,雀化为蛤。彼忽然忘曲屈之状,而得蹒跚之质;此倏然失飞鸣之态,而得介甲之体。斫削不能加其功,绳尺不能定其象,何化之速也。且夫当空团塊,见塊而不见空;粉塊求空,见空而不见塊。形无妨而人自妨之,物无滞而人自滞之,悲哉! ¤老枫 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贤女化为贞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而之无情也。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虚无所不至,神无所不通,气无所不同,形无所不类。孰为彼,孰为我?孰为有识,孰为无识?万物,一物也;万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 ¤耳目 目所不见,设明镜而见之;耳所不闻,设虚器而闻之。精神在我,视听在彼。跰趾可以割,陷吻可以补,则是耳目可以妄设,形容可以伪置。既假又假,既惑又惑。所以知魂魄魅我,血气醉我,七窃囚我,五根役我。惟神之有形,由形之有疣。苟无其疣,何所不可? ¤环舞 作环舞者宫室皆转,瞰回流者头目自旋。非宫室之幻惑也,而人自惑之;非回流之,改变也,则人自变之。是故粉巾为兔,乐石为马,而人不疑;甘言巧笑,图脸画眉,而人不知。唯清静者,物不能欺。 ¤铅丹 术有火练铅丹以代谷食者,其必然也。然岁丰则能饱,岁俭则能饥,是非丹之恩,盖由人之诚也。则是我本不饥而自饥之,丹本不饱而自饱之。饥者大妄,饱者大幻,盖不齐其道也。故人能一有无,一死生,一情性,一内外,则可以蜕五行、脱三光,何患乎一日百食,何虑乎百日一食。 ¤形影 以一镜照形,以余镜照影。镜镜相照,影影相传,不变冠剑之状,不夺黼黻之色。是形也与影无殊,是影也与形无异。乃知瑚以非实,影以非虚,无实无虚,可与道俱。 ¤蛰藏 物有善于蛰藏者,或可以御大寒,或可以去大饥,或可以万岁不死。以其心冥冥兮无所知,神怡怡兮无所之,气熙熙无所为。万虑不能惑,求死不可得。是以大人体物知身,体身知神,体神知真,是谓吉人之津。 ¤枭鸡 枭夜明而昼昏,鸡昼明而夜昏,其异同也如是。或谓枭为异,则谓鸡为同;或谓鸡为异,则谓枭为同。孰枭鸡之异昼夜乎?昼夜之异枭鸡乎?枭鸡之同昼夜乎?夫耳中磬,我自闻;目中花,我自见。我之昼夜,彼之昼夜,则是昼不得谓之明,夜不得谓之昏。能齐昏明者,其唯大人乎! ¤四镜 小人常有四镜:一名璧,一名珠,一名砥,一名盂。璧视者大,珠视者小,砥视者正,盂视者倒。观彼之器,察我之形,由是无大小、无长短、无妍丑、无美恶。所以知形气謟我,精魄贼我,奸臣贵我,礼乐尊我。是故心不得为之君心,王不得为之主。戒之如火,防之如虎。纯俭不可袭,清静不可侮,然后可以迹容广而跻三五。 ¤射虎主 射似虎者,见虎而不见石;斩暴蛟者,见蛟而不见水。是知万物可以虚,我身可以无。以我之无,合彼之虚。自然可以隐可以显,可以死,可以生而无所拘。夫空中之鹿若飞雪,而目未尝见;穴中之蚁若牛斗,而耳未尝闻,况非见闻者乎! ¤龙虎 龙化虎变,可以蹈虚空,虚空非无也;可以贯金石,金石非有也。有无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其死非终。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毙,神不可得逝。 ¤游云 游云无质,故五色舍焉;明镜无瑕,故万物象焉。谓水之含天也,必天之含水也。夫百步之外,镜则见人,人不见影,斯为验也。是知太虚之中无所不有,万耀之内无所不见。则世人且知心仰寥廓,而不知迹处虚空。寥廓无所间,神明且不远。是以君子常正其心,常俨其容。则可以游泳于寥廓,交友于神明而无咎也。 ¤哕咽 有言臭腐之状,则辄有所哕;闻珍羞之名,则妄有所咽。臭腐了然虚,珍羞必然无,而哕不能止,咽不能已。有惧菽酱若蝤蛴者,有爱鲍鱼若凤膏者。知此理者,可以齐奢俭,外荣辱,黜是非,忘祸福。 ¤大化 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顾盼,而顾盼化揖让,揖让化升降,升降化尊卑,尊卑化分别,分别化冠冕,冠冕化车辂,车辂化宫室,宫室化掖卫,掖卫化燕享,燕享化奢荡,奢荡化聚敛,聚敛化欺罔,欺罔化刑戮,刑戮化悖乱,悖乱化甲兵,甲兵化争夺,争夺化败亡。其来也势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是以大人以道德游泳之,以仁义渔猎之,以刑礼笼罩之,盖保其国家而护其富贵也。故道德有所不实,仁义有所不至,刑礼有所不足,是教民为奸诈,使民为淫邪,化民为悖逆,驱民为盗贼。上昏昏然不知其弊,下恍恍然不知其病,其何以救之哉! ¤正一 世人皆知苋菹可以剖鳖,而不知硃草可以剖人。小人由是知神可以分,气可以泮,形可以散。散而为万,不谓之有馀;聚而为一,不谓之不足。若狂风飘发,魂魄梦飞;屐齿断蚓,首尾皆动。夫何故?太虚,一虚也;太神,一神也;太气,一气也;太形,一形也。命之则四,根之则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 ¤天地 天地盗太虚生,人虫盗天地生,营虰者,肠中之虫也,kq我精气,铄我魂魄,盗我滋味,而有其生。有以见我之必死,所以知天之必颓。天其颓乎,我将安有;我其死乎,营虰将安守?所谓奸臣盗国,国破则家亡;蠹虫蚀木,木尽则虫死。是以大人录精气,藏魂魄,薄滋味,禁嗜欲,外富贵。虽天地老而我不倾,营虰死而我长生,奸臣去而国太平。 ¤稚子 稚子弄影,不知为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为像所侮。化家者不知为家所化,化国者不知为国所化,化天下者不知为天下所化。三皇,有道者也,不知其道化为五帝之德。五帝,有德者也,不知其德化为三王之仁义。三王,有仁义者也,不知其仁义化为秦汉之战争。醉者负醉,疥者疗疥,其势弥颠,其病弥笃,而无反者也。 ¤阳燧 阳燧召火,方诸召水,感激之道,斯不远矣。高视者强,低视者贼;斜视者狡,平视者仁;张视者怒,细视者佞;远视者智,近视者拙;外视者昏,内视者明。是故载我者身,用我者神,用神合真,可以长存。 ¤死生 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由环之无穷。夫万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达此理者虚而乳之,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 ¤爪发 爪发者,我之形。何爪可割而无害,发可截而无痛?盖荣卫所不至也。则是我本无害而筋骨为之害,我本无痛而血肉为之痛。所以知喜怒非我作,哀乐非我动,我为形所昧,形为我所爱。达此理者,可以出生死之外。 ¤神道 太上者,虚无之神也;天地者,阴阳之神也;人虫者,血肉之神也。其同者神,其异者形。是故形不灵而气灵,语不灵而声灵,觉不灵而梦灵,生不灵而死灵。水至清而结冰不清,神至明而结形不明。水泮返清,形散返明。能知真死者,可以游太上之京。 ¤神交 牝牡之道,龟龟相顾,神交也;鹤鹤相唳,气交也。盖由情爱相接,所以神气可交也。是故大人大其道以合天地,廓其心以符至真,融其气以生万物,和其神以接兆民。我心熙熙,民心怡怡。心怡怡兮不知其所思,形惚惚兮不知其所为。若一气之和合,若一神之混同,若一声之哀乐,若一形之穷通。安用旌旗,安用金鼓,安用赏罚,安用行伍?斯可以将天下之兵,灭天下之敌。是谓神交之道也。 ¤大含 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气相乘而成声。耳非听声也,而声自投之;谷非应响也,而响自满之。耳,小窃也;谷,大窃也。山泽,小谷也;天地,大谷也。一窃鸣,万窃皆鸣;一谷闻,万谷皆闻。声道气,气道神,神道虚;虚含神,神含气,气含声。声气形相道相含,虽秋蚊之qnqn苍蝇之营营,无所不至也。由此知之,虽丝毫之虑,必有所察;虽啾嚓之言,必有所闻。唯大人之机,天地莫能见,阴阳莫能知,鬼神莫能窥。夫何故?道德仁义之所为。 二、术化 ¤云龙 云龙风虎,得神气之道者也。神由母也,气由子也,以神召气,以母召子,孰敢不至也?夫荡秽者,必召五帝之气,苟召不至,秽何以荡?伏虺者,必役五星之精,苟役不至,虺何以伏?小人由是知阴阳可以作,风云可以会,山陵可以拔,江海可以覆。然召之于外,不如守之于内,然后用之于外,则无所不可。 ¤猛虎 猛虎行,草木偃;毒鸩怒,土石揭。威之所烁,气之所搏,顽qB为之作。小人由是知铗可使之飞,山河可使之移,万物可使之相随。夫神全则威大,精全则气雄。万惑不能溺,万物可以役。是故一人所以能敌万人者,非弓刀之技,盖威之至也;一人所以能悦万人者,非言笑之惠,盖和之至也。 ¤用神 虫之无足:蛇能屈曲,蛭能掬蹙,蜗牛能蓄缩。小人所以见其机,由是得其师,可以坐致万里而不驰。是故足行者有所不达,翼飞者有所不至,目视者有所不见,耳听者有所不闻。夫何故?彼知形而不知神,此知神而不知形。以形用神则亡,以神用形则康。 ¤水窦 水窦可以下溺,杵糠可以疗噎。斯物也,始制于人,又复用于人。法本无祖,术本无状,师之于心,得之于象。阳为阴所伏,男为女所制,刚为柔所克,智为愚所得。以是用本无,得虚之窃者,知法术之要乎! ¤魍魉 魍魉附巫祭言祸福事,每来则饮食言语皆神,每去则饮食言语皆人。不知魍魉附巫祭也,不知巫祭之附魍魉也。小人由是知心可以交,气可以易,神可以夺,魄可以录。形为神之宫,神为形之容。以是论之,何所不可? ¤虚无 鬼之神可以御,龙之变可以役,蛇虺可以不能螫,戈矛可以不能击。唯无心者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兵刃不能加,天命不能死。其何故?志于乐者犹忘饥,志于忧者犹忘痛,志于虚无者可以忘生死。 ¤虚实 方咫之木置于地之上,使人蹈之而有馀。方尺之木置于竿之端,使人踞之而不足。非物有小大,盖心有虚实。是故冒大暑而挠者愈热,受灸灼而惧者愈痛。人无常心,物无常性。小人由是知水可使不湿,火可使不燥。 ¤狐狸 狐狸之怪,雀鼠之魅,不能幻明镜之鉴者,明镜无心之故也。是以虚空无心而无所不知,昊天无心万象自驰,行师无状而敌不敢欺,大人无虑而元精自归,能师于无者,无所不之。 ¤转舟 转万斛之舟者,由一寻之木;发千钧之弩者,由一寸之机。一目可以观大天,一人可以君兆民。太虚茫茫而有涯,太上浩浩而有象。得天地之纲,知阴阳之房,见精神之藏,则数可以夺,命可以活,天地可以反覆。 ¤心变 至淫者化为妇人,至暴者化为猛虎,心之所变,不得不变。是故乐者其形和,喜者其形逸,怒者其形刚,忧者其形戚。斯亦变化之道也。小人由是知顾六尺之躯,可以为龙蛇,可以为金石,可以为草木。大哉斯言! ¤珠玉 悲则雨泪,辛则雨涕;愤则结瘿,怒则结疽。心之所欲,气之所属,无所不育。邪苟为此,正必为彼。是以大人节悲辛,诫愤怒;得灏气之门,所以收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若蚌内守,若石内藏,所以为珠玉之房。 ¤蠮々 夫蠮々之虫,孕螟蛉之子,传其情,交其精,混其气,和其神。随物大小,俱得其真。蠢动无定情,万物无定形。小人由是知马可使之飞,鱼可使之驰,土木偶可使之有知,婴兒似乳母,斯道不远矣。 ¤胡夫 胡夫而越妇,其子髯面而矬足;蛮夫而羌妇,其子拗鼻而昂首。梨接桃而本强者其实毛,梅接杏而本强者其实甘。以阴孕阳,以柔孕刚,以曲孕直,以短孕长,以大孕小,以圆孕方,以水孕火,以丹孕黄。小人由是知可以为金石,可以为珠玉,可以为异类,可以为怪状,造化之道也。 ¤阴阳 阴阳相搏,不根而生芝菌;燥湿相育,不母而生蝤蛴。是故世人体阴阳而根之,学燥湿而母之,无不济者。小人由是知陶炼五行,火之道也;流行无穷,水之道也;八卦环转,天地之道也;神物乃生,变化之道也。是以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夫大人之道幽且微,则不知其孰是孰非。 ¤海鱼 海鱼有以虾为目者,人皆笑之。殊不知古人以囊萤为灯者,又不知书非日之光则不能驰,夜非烛之明则有所欺。观傀儡之假而不自疑,嗟明友之逝而不自悲,贤兴愚莫知,唯抱纯白、养太玄者,不入其机。 ¤ju松 ju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气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蓄至精也。是以大人书运灵旗,夜录神芝,觉所不觉,思所不思,可以冬御风而不寒,夏御火而不热。故君子藏正气者,可以远鬼神、伏奸佞;蓄至精者,可以福生灵、保富寿。夫何为?多少之故也。 ¤动静 动静相磨,所以化火也;燥湿相蒸,所以化水也;水火相勃,所以化云也;汤盎投井,所以化雹也;饮水雨日,所以化虹霓也。小人,由是知阴阳可以召,五行可以役,天地可以别构,日月可以我作。有闻是言者,必将以为诞。夫民之形也,头圆而足方,上动而下静,五行运于内,二曜明于外。斯亦构之道也。 ¤声气 操琴瑟之音,则jr然而闲;奏邓卫之音,则乐然而逸;碎瓴甓之音,则背膂凛森;挝鼓鼙之音,则鸿毛踯躅,其感激之道也如是。以其和也,召阳气,化融风,生万物也。其不和也,作阴气,化厉风,辱万物也。气由声也,声由气也,气动则声发,声发则气振,气振则风行而万物变化也。是以风云可以命,霜雹可以致,凤凰可以歌,熊罴可以舞,神明可以友,用乐之术也甚大。 ¤大同 虚含虚,神含神,气含气,明含明,物含物。达此理者,情可以通,形可以同。同于火者化为火,同于水者化为水,同于日月者化为日,同于金石者化为金石。唯大人无所不同,无所不化,足可以兴虚皇并驾。 ¤帝师 镜非求鉴于物,而物自投之;橐非求饱于气,而气自实之。是故鼻以虚受臭,耳以虚受声,目以虚受色,舌以虚受味。所以心同幽冥,则物无不受;神同虚无,则事无不知。是以大人夺其机,藏其微,羽符至怪,阴液甚奇,可以守国,可以救时,可以坐为帝王之师。 ¤琥珀 琥珀不能呼腐芥,丹砂不能入焦金,磁石不能取惫铁,元气不能发陶炉。所以大人善用五行之精,善夺万物之灵,食天人之禄,驾风马之荣。其道也在忘其形而求其情。 三、德化 ¤五常 儒有讲五常之道者,分之为五事,属之为五行,散之为五色,化之为五声,俯之为五岳,仰之为五星,物之为五金,族之为五灵,配之为五味,感之为五情。所以听之者若醯鸡之游太虚,如井蛙之浮沧溟,莫见其鸿氵蒙之涯,莫测其浩渺之程。日暮途远,无不倒行。殊不知五常之道一也,忘其名则得其理,忘其理则得其情。然后牧之以清静,栖之以杳冥,使混我神气,符我心灵。若水投水,不分其清;若火投火,不问其明。是谓夺五行之英,盗五常之精,聚之则一芥可包,散之则万机齐亨。其用事也如酌醴以投器,其应物也如悬镜以鉴形。于是乎变之为万象,化之为万生,通之为阴阳,虚之为神明。所以运帝王之筹策,代天地之权衡,则仲尼其人也。 ¤飞蛾知 天下贤愚,营营然若飞蛾之投夜烛,苍蝇之触晓窗。知往而不知返,知进而不知退。而但知避害而就利,不知聚利而就害。夫贤于人而不贤于身,何贤之谓也?博于物而不博于己,何博之谓也?是以大人利害俱忘,何往不臧? ¤异心 虎踞于林,蛇游于泽,非鸱鸢之仇;鸱鸢从而号之,以其蓄异心之故也。牛牧于田,豕眠于圃,非乌鹊之驭;乌鹊从而乘之,以其无异心之故也。是故麟有利角,众兽不伏;凤有利觜,众鸟不宾;君有奇智,天下不臣。善驰者终于蹶,善斗者终于败。有数则终,有智则穷。巧者为不巧者所使,诈者为不诈者所理。 ¤弓矢 天子作弓矢威天下,天下盗弓矢以侮天子。君子作礼乐以防小人,小人盗礼乐以僭君子。有国者好聚敛,蓄粟帛、具甲兵以御贼盗,贼盗擅甲兵、踞一粟帛以夺其国,或曰:“安危德也。”又曰:“兴亡数也。”苟德可以恃,何必广粟帛乎?苟数可以凭,何必广甲兵乎? ¤聪明 无所不能者,有大不能;无所不知者,有大不知,夫忘弓矢然后知射之道,忘策辔然后知驭之道,忘弦匏然后知乐之道,忘智虑然后知大人之道。是以天下之主,道德出于人;理国之主,仁义出于人;亡国之主,聪明出于人。 ¤有国 有国之礼,享郊庙,敬鬼神也;rB龟策占吉凶也。敬鬼神,信祸福之职也;占吉凶,信兴亡之数也。柰何有大不信,穷民之力以为城郭,夺民之食为储蓄?是福可以力取,是祸可以力敌;是疑贰于鬼神,是欺惑于龟策,是不信于天下之人;斯道也,赏不足动,罚不足惧,国不足守。 ¤黄雀 黄雀之为物也,日游于庭,日亲于人而常畏人,而人常挠之。玄鸟之为物也,时游于户,时亲于人而不畏人,而人不挠之,彼行促促,此行佯佯;彼鸣啾啾,此鸣锵锵;彼视双双,此视汪汪;彼心戚戚,此心堂堂。是故疑人者为人所疑,防人者为人所防。君子之道,仁兴义、中兴正,何忧何害! ¤笼猿 笼中之猿,踊跃万变不能出于笼;匣中之虎,狂怒万变不能出于匣;小人之机,智虑万变不能出于大人之道。夫大人之道,如地之负,如天之垂。无日不怨,无人不欺,怨不我怒,欺不我夷,然后万物知其所归。 ¤常道 仁义者常行之道,行之不得其术,以至于亡国。忠信者常用之道,用之不得其术,以至于护罪。廉洁者常守之道,守之不得其术,以至于暴民。财辩者常御之道,御之不得其术,以至于罹祸。盖拙在用于人,巧在用于身。使民亲稼则怨,诫民轻食则怒。夫饵者鱼之嗜,膻者蚁之慕,以饵投鱼鱼必以惧,以膻投蚁蚁必去,由不得化之道。 ¤感喜 感父之慈,非孝也;喜君之宠,非忠也。感始于不感,喜始于不喜。多感必多怨,多喜必多怒。感喜在心,由物之有毒,由蓬之藏火,不可不虑。是以君子之业,爵之不贵,礼之不大,亲之不知,疏之不疑,辱之不得,何感喜之有。 ¤太医 太医之道,脉和而实者为君子,生之道也;挠而浮者为小人,死之道也。太卜之道,策平而慢者为君子,吉之道也;曲而利者为小人,凶之道也。以是论之,天下之理一也,是故观其国,则知其臣;观其臣,则知其君;观其君,则知其兴亡。臣可以择君而仕,君可以择臣而任。夫揖让可作而躁静不可作,衣冠可诈而形器不可诈,言语可文而声音不可文。 ¤谗语 藏于人者谓之机,奇于人者谓之谋。殊不知道德之机,众人所知;仁义之谋众人所无。是故有赏罚之教则邪道进,有亲疏之分则小人入。夫弃金于市,盗不敢取;询政于朝,谗不敢语,天下之至公也。 ¤刻画 画者不敢易于圆象,苟易之,必有咎。刻者不敢侮于本偶,苟侮之,必贻祸。始制作于我,又要敬于我,又真祸于我。是故张机者用于机,设险者死于险,建功者辱于功,立法者惧于法。动一穷则百穷相会,举一事则万事有害,所以机贵乎明,险贵乎平,功贵乎无状,法贵乎无象。能出刻书者,可以名之为大象。 ¤酒醴 夫酒醴者,迫之饮愈不饮,恕之饮愈欲饮。是故抑人者人抑之,容人者人容之;贷其死者乐其死,贷其输者乐其输。所以民盗君之德,君盗民之力。能知反覆之道者,可以居兆民之职。 ¤恩赏 侯者人所贵,金者人所重,众人封公而得侯者不美,众人分玉而得金者不乐。是故赏不可妄行,恩不可妄施。其当也由为争夺之渐,其不当也即为乱亡之基。故我自卑则赏不能大,我自俭则恩不得奇。历观乱亡之史皆骄侈,恩赏之所以为也。 ¤养民 民不怨火而怨使之禁火,民不怨盗而怨使之防盗。是故济民不如不济,爱民不如不爱。天有雨露,所以招其怨;神受祷祝,所以招其谤。夫禁民火不如禁心火,防人盗不如防我盗,其养民也如是。 四、仁化 ¤得一 旷然无为之谓道,道能自守之谓德,德生万物之谓仁,仁救安危之谓义,义有去就之谓礼,礼有变通之谓智,智有诚实之谓信,通而用之之谓圣。道,虚无也,无以自守,故授之以德。德,清静也,无以自用,故授之以仁。仁用而万物生,万物生必有安危,故授之以义。义济安拔危,必有藏否,故授之以礼。礼秉规持范,必有疑滞,故授之以智。智通则多变,故授之以信,信者,成万物之道也。 ¤五行 道德者,天地也。五常者,五行也。仁发生之谓也,故均于木。义,救难之谓也,故均于金。礼,明白之谓也,故均于火。智,变通之谓也,故均于水。信,悫然之谓也,故均于土。仁不足则义济之,金伐木也。义不足则礼济之,火伐金也。礼不足则智济之,水伐火也。智不足则信济之,土伐水也。始则五常相济之业,终则五常相伐之道,斯大化之往也。 ¤畋渔 夫禽兽之于人也何异?有巢穴之居,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性,有死手之情。乌反哺,仁也;隼悯胎,义也;蜂有君,礼也;羊跪乳,智也;雉不再接,信也。孰究其道?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也,而教之为纲罟,使之务畋渔。且夫焚其巢穴,非仁也;夺其亲爱,非义也;以斯为享,非礼也;教民残暴,非智也;使万物怀疑,非信也。夫膻臭之欲不止,杀害之机不已。羽毛虽无言,必状我为贪狼之兴封;鳞介虽无知,必名我为长鲸之与巨虺也。胡为自安,焉得不耻?吁!直疑自古无君子。 ¤牺牲 牺牲之享,羔雁之荐,古之礼也。且古之君子,非不知情之忧喜、声之哀乐能动天地、能感鬼神。刀杌前列,则忧喜之情可知矣;鹰犬齐至,则哀乐之声可知矣。以是祭天地,以是祷神明,天地必不享,苟享之必有咎;神明必不歆,苟歆之必有悔。所以知神龙见,丧风云之象也;凤凰来,失尊戴之象也;麒麟出,亡国土之象也。观我之义,禽必不义也;以彼为祥,禽必不祥也。 ¤太和 非兔狡,猎狡也;非民诈,吏诈也。慎勿怨盗贼,盗贼惟我召;慎勿怨叛乱,叛乱禀我教。不有和睦,焉得仇雠;不有赏动,焉得斗争。是以大人无亲无疏,无爱无恶,是谓太和。 ¤墨鱼 海鱼有吐墨水上庇其身而游者,人因墨而渔之。夫智者多屈,辩者多辱,明者多蔽,勇者多死。扃ox固,贼盗喜;忌讳严,敌国幸。禁可以越者,号也;兵可以夺者,符也。蜀败于山,晋败于马。夫大人之机,道德仁义而已矣。 ¤神弓 誉人者人之誉,谤人者人谤之,是以君子能罪己,斯罪人也;不报怨,斯报怨也。所谓神弓鬼矢,不张而发,不注而中。天得之以假人,人得之以假天下。 ¤救物 救物而称义者,人不义之;行惠而求报者,人不报之。民之情也,让之则多,争之则少,就之则去,避之则来;与之则轻,惜之则夺。是故大义无状,大恩无象。大义成,不知者荷之;大恩就,不识者报之。 ¤书道 心不疑乎手,手不疑乎笔,忘手笔,然后知书之道。和暢,非巧也;淳古,非朴也;柔弱,非美也;强梁,非勇也。神之所浴,气之所沐。是故黠策蓄血气,顾盼含情性。无笔黑之迹,无机智之状;无刚柔之容,无驰骋之象。若皇帝之道熙熙然,君子之风穆穆然。是故观之者,其心乐,其神和,其气融,其政太平,其道无朕。夫何故?见山思静,见水思动,见云思变,见石思贞,人之常也。 ¤凤鸱 凤不凤不知美,鸱不知恶,陶唐氏不知圣,有苗氏不知暴。使陶氏恃其圣,非圣也;有苗氏知其暴,不暴也。众人皆能写人之形,而不能写己之形;皆能求人之恶,而不能求己之恶;皆能知人之祸,而不能知己之祸。是以大人听我声,察我色,候我形,伺我气,然后知人之情伪。 ¤知人 观其文章,则知其人之贵贱焉;观其书篆,则知其人之情性焉;闻其琴瑟,则知其人之道德焉;闻其教令,则知其人之吉凶焉。小人由是知唐尧之容淳淳然,虞舜之容熙熙然,伯禹之容荡荡然,殷汤之容堂堂然,文王之容巍巍然,武王之容谔谔然,仲尼之容皇皇然。则天下之人,可以自知其愚与贤。 ¤蝼蚁 蝼蚁之有君也,一拳之宫,与众处之;一塊之台,与众临之;一粒之食,与众蓄之,一虫之肉,与众咂之;一罪之疑,与众戮之。故得心相通而后神相通。神相通而后气相通,气相通而后形相通。故我病则众病,我痛则众痛,怨何由起,叛何由始?斯太古之化也。 ¤歌舞 能歌者不能者听之,能舞者观之,巧者不巧者辨之,贤者不贤者任之。夫养木者必将伐之,待士者必将死之。纲之以冠冕,钓之以爵禄。若马驾车辂,贵不我得;彘食糟糠,肥不我有。是以大人道不虚贵,德不虚守;贫有所倚,进有所恃。退者非乐寒贱,而甘委弃。 ¤踯躅 踯躅之酒,乌啄之脯,莨荡之膏,冶葛之乳。初啖之若芥,再啖之若黍,复啖之若丸,又啖之若脯。小人由是知强弩可以渐引,巨鼎可以渐举,水火可以渐习,虎兕可以渐侣。逆者我所化,辱者我所与,不应者我所命,不臣者我所取。所以信柔马不可驭,渐贼不可御。得之以为万化之母。 ¤止斗 止人之斗者使其斗,抑人之忿者使其忿;善救斗者预其斗,善解忿者济其忿。是故心不可伏,而伏之愈乱;民不可理,而理之愈怨。水易动而自清,民易变而自平。其道也在不逆万物之情。 ¤象符 术有降万物之蕴毒者,则交臂钩指,象之为符。是故若夭矫之势者鳞之符,若飞腾之势者羽之符,若偃蹇之势者毛之符,若拳跼之势者介之符,所以知拱折者人之符。夫拱手者,人必拱之;折腰者,人必折之,礼之本也。而疏之为万象,别之为万态。教之蹈舞,非蹈舞也;使之祷祝,祷祝也,我既寡实,彼亦多虚。而责人之无情,固无情也;而罪礼之无验,固无验也。 ¤善恶 为恶者畏人识,必有识者;为善者欲人知,必有不知者。是故人不识者,谓之大恶;人不知者,谓之至善。好行惠者恩不广,务奇特者功不大,善博奕者智不远,文绮丽者名不久。是以君子惟道是贵,惟德自守,所以能万世不朽。 五、食化 ¤七夺 一日不食则惫,二日不食则病,三日不食则死。民事之急,无甚于食,而王者夺其一,卿士夺其一,兵吏夺其一,战伐夺其一,工艺夺其一,商贾夺其一,道释之族夺其一,稔亦夺其一,俭亦夺其一。所以蚕告终而缲葛苎之衣,稼云毕而饭橡栎之实。王者之刑理不平,斯不平之甚也;大人之道救不义,斯不义之甚也。而行切切之仁,用戚戚之礼,其何以谢之哉! ¤巫像 为巫者鬼必附之,设像者神必主之,盖乐所响也。戎羯之礼,事母而不事父;禽兽之情,随母而不随父;凡人之痛,呼母而不呼父,盖乳哺之教也。虎狼不过于嗜肉,蛟龙不过于嗜血,而人无所不嗜。所以不足则斗,不与则判,鼓天下之怨,激烈士之忿。食之道非细也。 ¤养马 养马者主,而牧之者亲;养子者母,而乳之者亲。君臣非所比,而比之者禄也;子母非所爱,而爱之者哺也。驽马本无知,婴兒本无机,而知由此始,机由此起。所以有爱恶,所以有彼此,所以稔斗争而蓄奸诡。 ¤丝纶 王取其丝,吏取其纶;王取其纶,吏取其纟孛。取之不已,至于欺罔;欺罔不已,至于鞭挞;鞭挞不已,至于盗窃;盗窃不已,至于杀害;杀害不已,至于刑戮。欺罔非民爱而裒敛者教之,杀害非民原而鞭挞者训之。且夫火将逼而投于水,知必不免,且贵其缓;虎将噬而投于谷,知必不可,或觊其生。以斯为类,悲哉! ¤奢僭 夫君子不肯告人以饥,耻之甚也。又不肯矜人以,饱愧之甚也。既起人之耻愧,必激人之怨咎,食之害也如是。而金笾玉豆,食之饰也;鼓钟戛石,食之游也;张组设绣,食之惑也;穷禽竭兽,食之暴也;滋味厚薄,食之忿也;贵贱精粗,食之争也。欲之愈不止,求之愈不已,贫食愈不足,富食愈不美。所以奢僭由兹而起,战伐由兹而始。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 ¤燔骨 嚼燔骨者,焦脣烂舌不以为痛;饮醇酎者,哕肠呕胃不以为苦。馋嗜者由忘于痛苦,饥穷者必轻于性命。痛苦可忘,无所不欺;性命可轻,无所不为。是以主者以我欲求人之欲,以我饥求人之饥。我怒民必怒,我怨民必怨。能知其道者,天下胡为乎叛? ¤食迷 民有嗜食而饱死者,有婪食而鲠死者,有感食而义死者,有辱食而愤死者,有争食而斗死者,人或笑之。殊不知官所以务禄,禄所以务食;贾所以务财,财所以务食。而官以矫佞馋讟而律死者,贾以波涛江海而溺死者,而不知所务之端,不知得死之由,而迁怨于辈流,归咎于江海,食之迷也。 ¤战欲 食之欲也,思监梅之状,则辄有所咽而不能禁;见盘肴之盛,则若所吞而不能遏。饥思啖牛,渴思饮海。故欲之于人也如贼,人之于欲也如战。当战之际,锦绣珠玉不足为富,冠冕旌旗不足为贵,金石丝竹不闻其音,宫室台榭不见其丽。况民复常馁,民情常迫,而论以仁义,其可信乎?讲以刑政,其可畏乎? ¤胶竿 执胶竿捕黄雀,黄雀从而噪之;捧盘食享乌鸟,乌鸟从而告之。是知至暴者无所不异,至食者无所不同。故蛇豕可以友而群,虎兕可以狎而驯,四夷可以率而宾。异族犹若此,况复人之人。 ¤庚辛 庚氏穴池,构竹为凭槛,登之者其声“策策”焉。辛氏穴池,构木为凭槛,登之者其“堂堂”焉。二氏俱牧鱼于池中,每凭槛投饥,鱼必踊跃而出。他日但闻“策策”“堂堂”之声,不投饵亦踊跃而出,则是庚氏之鱼可名“策策”,辛氏之鱼可名“堂堂”,食之化也。 ¤兴亡 疮者人之痛,火者人之急,而民喻饥谓之疮,比饿谓之火,盖情有所切也。夫鲍鱼与腐尸无异,鱁鮧与足垢无殊,而人常食之。饱犹若是,饥则可知。苟其饥也无所不食,苟其迫也无所不为。斯所以为兴亡之机。 ¤雀鼠 人所以恶雀鼠者,谓其有攘窃之行;雀鼠所以疑人者,谓其怀盗贼之心。夫上以食而辱下,下以食而欺上,上下得不恶下,下不得不疑上,各有所切也。夫剜其肌、啖其肉,不得不哭;扼其喉、夺其哺,不得不怒。民之瘠也由剜其肌,民之馁也由夺其哺。呜呼,惜哉! ¤无为 牛可使之驾,马可使之负,犬可使之守,鹰可使之击,盖食这所感也。犭尔猴可使之舞,鹦鹉可使之语,鸱鸢可使之死斗,蝼蚁可使之合战,盖食有所教也。鱼可使之吞钩,虎可使之人陷,雁可使之触纲,敌国可使之自援,盖食有所利也,天地可使之交泰,神明可使之掖卫,高尚可使之屈折,夷狄可使之委伏,盖食有所奉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暨乎万族,皆可以食而通之。我服布素则民自暖,我食葵藿则民自饱。善用其道者,可以肩无为之化。 ¤王者 猎食者母,分乳者子。全生者子,触纲者母。母不知子之所累,子不知母之所苦。王者衣缨之费、盘肴之直,岁不过乎百万,而封人之土地,与人之富贵,百万之百万。如咂王之肌,如饮王之血。乐在于下,怨在于上,利归于众,咎归于王。夫不自贵,天下安敢贵;不自富,天下安敢富? ¤鸱鸢 有智者悯鸱鸢之击腐鼠,嗟蝼蚁之驾毙虫,谓其为虫不若为人。殊不知当歉岁则争臭毙之尸,值严围则食父子之肉。斯豺狼之所不忍为,而人为之,则其为人不若为虫。是知君无食必不仁,臣无食必不义,士无食必不礼,民无食必不智,万类无食必不信。是以食为五常之本,五常为食之末。苟王者能均其衣,能让其食,则黔黎相悦,仁之至也;父子相爱,义之至也;饥饱相让,礼之至也;进退相得,智之至也;许诺相从,信之至也。教之善也在于食,教之不善也在于食。其物甚卑,其用甚尊;其名尤细,其化尤大。是谓无价之宝。 六、俭化 ¤太平 夫水火,常用之物,用之不得其道,以至于败家,盖失于不简也。饮馔,常食之物,食之不得其道,以至于亡身,盖失于不节也。夫礼失于奢,乐失于淫。奢淫若水,去不复返,议欲救之,莫过乎俭。俭者,均食之道也。食均则仁义生,仁义生则礼乐序,礼乐序则民不怨,民不怨则神不怒,太平之业也。 ¤权衡 服纟希纟谷者不寒,而衣之布帛愈寒;食藜藿者不饥,而饭之黍稷愈饥。是故我之情也,不可不虑;民之心也,不可不防。凡民之心,见负石者则乐于负涂,见负涂者则乐于负刍。饥寒无实状,轻重无必然,皆丰俭相形,彼我相平,我心重则民心重,我负轻则民负轻。能至于俭者,可以与民为权衡。 ¤礼道 礼贵于盛,俭贵于不盛;礼贵于备,俭贵于不备;礼贵于簪绂,俭贵于布素;礼贵于炳焕,俭贵于寂寞。富而之愈不乐,贵而贵之愈不美,赏而赏之愈不足,爱而爱之愈不敬。金玉者,富之常;官爵者,贵之常。渴饮则甘,饥食则香。夫惟俭,所以能知非常。 ¤食象 观食象者食牛不足,观戴冕者戴冠不足。不足有所自,不廉有所始。是知王好奢则臣不足,臣好奢则士不足,士好奢则民不足,民好奢则天下不足。夫天下之物十之,王好一,民亦一;王好五,民亦五;王好十,民亦十。以十论之,则是十家为一家,十国为一国,十天下为一天下,何不弊之有! ¤民情 其夫好饮酒者,其妻必贫。其子好臂鹰者,其家必困。剩养一仆,日饭三瓯,岁计千瓯。以一岁计之,可享千兵。王者岁率是享,则必告劳而聚怨,病在于增不于损。王驾牛车,民骄于行;王居土陛,民耻于平。杜之于渐,化之于俭。所以见葛pC不足者,则乐然服布素之衣;见窳杯而食者,则欣然用陶匏之器,民之情也。 ¤悭号 世有悭号者,人以为大辱,殊不知始得为纯俭之道也。于己无所与,于民无所取。我耕我食,我蚕我衣。妻子不寒,婢仆不饥。人不怨之,神不罪之。故一人知俭则一家富,王者知俭则天下富。 ¤君民 君之君之于民,异名而同爱。君乐驰骋,民亦乐之;君喜声色,民亦喜之;君好珠玉,民亦好之;君嗜滋味,民亦嗜之。其名则异,其爱则同。所以服布素者,爱士之簪组;服士之簪组者,爱公卿之剑佩;服公卿之剑佩者,爱王者之旒冕,是故王者居兆民所爱之地,不得不虑也。况金根玉辂夺其货,高台崇榭夺其力,是贾民之怨,是教民之爱。所以积薪聚米,一岁之计,而易金换玉,一日之费,不得不困,不得不俭。 ¤乳童 乳童拱手,谁敢戏之,岂在乎黼黻也。牧竖折腰,谁敢背之,岂在乎刑政也。有宾主之敬,则鸡黍可以为大享,岂在乎箫韶也。有柔淑之态,则荆苎可以行妇道,岂在乎组绣也。而王者之制,设沟隍以御之,陈jF戟以卫之,蓄粟帛以养之,张栏槛以远之。盖有机于民,不得不藏;有私于己,不得不防。夫能张俭之机,民自不欺;用俭之私,我自不疑。夫俭者,可以为大人之师。 ¤化柄 俭于听可以养虚,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俭于私可以护富,俭于公可以保贵,俭于门闼可以无盗贼,俭于环卫可以无叛乱,俭于职官可以无奸佞,俭于嫔嫱可以保寿命,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知俭可以为万化之柄。 ¤御一 王者皆知御一可以治天下也,而不知孰谓之一。夫万道皆有一:仁亦有一,义亦有一,礼亦有一,智亦有一,信亦有一。一能贯五,五能宗一。能得一者,天下可以治。其道盖简而出自简之,其言非玄而人自玄之。是故终迷其要,竟惑其妙。所以议守一之道,莫过乎俭;俭之所律,则仁不荡,义不乱,礼不奢,智不变,信不惑。故心有所主,而用有所本,用有所本而民有所赖。 ¤三皇 君俭则臣知足,臣俭则士知足,士俭则民知足,民俭则天下知足。天下知足,所以无贪财,无竞名,无奸蠹,无欺罔,无矫佞。是故礼义自生,刑政自宁,沟垒自平,甲兵自停,游荡自耕,所以三皇之化行。 ¤天牧 奢者三岁之计,一岁之用;俭者一岁之计,三岁之用。至奢者犹不及,至俭者尚有馀。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馀。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奢者好亲人,所以多过,俭者能远人,所以寡祸。奢者事君必有所辱,俭者事君必保其禄。奢者多忧,俭者多福,能终其俭者,可以为天下之牧。 ¤雕笼 悬雕笼、事玉粒养黄雀,黄雀终不乐。垂礼乐、设赏罚教生民,生民终不泰。夫心不可安而自安之,道不可守而自守之,民不可化而自化之。所以俭于台榭则民力有馀,俭于宝货则民财有馀,俭于战伐则民时有馀。不与之由与之也,不取之由取之也。海伯亡鱼,不出于海;国君亡马,不出于国。 ¤礼要 夫礼者,道出于君而君由不知,事出于职而职由不明。儒者栖山林,敬师友,穷理乐,讲本末。暨乎见羽葆车辂之状,钟鼓箫韶之作,则矍然若鹿,怡然若豕;若醉于酒,若溺于水,莫知道之本,莫穷礼旨。谓弓为弧,则民不知矣;谓马为驷,则民莫信矣。所以数乱于多,不乱于少;礼惑于大,不惑于小。能师于俭者,可以得其要。 ¤清静 奢者好动,俭者好静;奢者好难,俭者好易;奢者好繁,俭者好简;奢者好逸乐,俭者好恬淡。有保一器毕生无璺者,有挂一裘十年不毙者。斯人也可以亲百姓,可以司粟帛,可以掌符玺,可以即清静之道。 ¤损益 夫仁不俭,有不仁;义不俭,有不义;礼不俭,有非礼;智不俭,有无智;信不俭,有不信。所以知俭为五常之本,五常为俭之末。夫礼者,益之道也;俭者,损之道也。益者损之旨,损者益之理。礼过则淫,俭过则朴。自古及今,未有亡于俭者也。 ¤解惑 谦者谦者人所尊,俭者人所宝。使之谦必不谦,使之俭必不俭。我谦则民自谦,我俭则民自俭。机在此不在彼,柄在君不在人。恶行之者惑,是故为之文。 太平經(一) 太平經鈔甲部 太平金闕帝晨後聖帝君師輔歷紀歲次平氣去來兆候賢聖功行種民定法本起問曰:「三統轉輪,有去有來,民必有主,姓字可得知乎?」「善哉!子何為復問此乎?」「明師難遭,良時易過,不勝喁喁,願欲請聞,愚闇冒昧,過厚懼深。」「噫!非過也,天使子問,以開後人,今悟者識正,去偽得真。吾欲不言,恐天悒悒,亂不時平。行安坐,當為子道之。自當了然,無有疑也。昔之天地與今天地,有始有終,同無異矣。初善後惡,中間興衰,一成一敗。陽九百六,六九乃周,周則大壞。天地混?,人物糜潰。唯積善者免之,長為種民。種民智識,尚有差降,未同浹一,猶須師君。君聖師明,教化不死,積鍊成聖,故號種民。種民,聖賢長生之類也。長生大主號太平真正太一妙氣、皇天上清金闕後聖九玄帝君,姓李,是高上太之冑,玉皇虛無之胤,玄元帝君時太皇十五年,太歲丙子兆氣,皇平元年甲申成形,上和七年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卯時,刑德相制,直合之辰,育於北玄玉國、天岡靈境、人鳥閣蓬萊山中、李谷之間,有上玄虛生之母,九玄之房,處在谷陰。玄虛母之始孕,夢玄雲日月纏其形,六氣之電動其神,乃冥感陽道,遂懷胎真人。既誕之旦,有三日出東方。既育之後,有九龍吐神水。故因靈谷而氏族,用曜景為名字。厥年三歲,體道凝真,言成金華。〈起〉五歲,常仰日欣初,對月歎終。上觀陽氣之煥赫,下睹陰道以虧殘。於是斂魂和魄,守胎寶神,錄精填血,固液凝筋。七歲,乃學吞光服霞,咀嚼日根。行年二七,而有金姿玉顏,棄俗離情,〈止〉擁化救世,精感太素,受教三元,習以三洞,業以九方。三七之歲,以孤棲挫銳。四七之歲,以伉會和光。五七之歲,流布玄津,功德遐暢。六七之歲,受書為後聖帝君,與前天得道為帝君者,同無異也。受記在今,故號後聖。前聖後聖,其道一焉。上昇上清之殿,中遊太極之宮,下治十方之天,封掌億萬兆庶,鑒察諸天河海、地源山林,無不仰從,總領九重十疊,故號九玄也。七十之歲,定無極之壽,適隱顯之宜,刪不死之術,撰長生之方。寶經符圖,三古妙法,祕之玉函,侍以神吏,傳受有科,行藏有候,垂?立典,施之種民。不能行者,非種民也。今天地開闢,淳風稍遠,皇平氣隱,災厲橫流。上皇之後,三五以來,兵疫水火,更互競興,皆由億兆,心邪形偽,破壞五德,爭任六情,肆兇逞暴,更相侵淩,尊卑長少,貴賤亂離。致二儀失序,七曜違經,三才變異,妖訛紛綸。神鬼交傷,人物凋喪,眚禍荐至,不悟不悛,萬毒恣行,不可勝數。大惡有四:兵、病、水、火。陽九一周,陰孤盛則水溢。百六一匝,陽偏興則火起。自堯以前,不復須述。從唐以後,今略陳之。宜諦憶識,急營防避。堯水之後,湯火為災,此後遍地小小水火,罪重隨招,非大陽九大百六也。大九六中,必有大小甲申。甲申為期,鬼對人也。災有重輕,罪福厚薄,年地既異,推移不同。中人之中,依期自至。中之上下,可上可下,上下進退,升降無定。為惡則促,為善則延。未能精進,不能得道。正可申期,隨功多少。是以百六陽九,或先或後,常數大曆,准擬淺深。計唐時丁亥後,又四十有六。前後中間,甲申之歲,是小甲申,兵病及火,更互為災,未大水也。小水遍衝,年地稍甚。又五十五,丁亥,前後中間,有甲申之年。是大甲申三災俱行,又大水蕩之也。凡大小甲申之至也,除凶民,度善人。善人為種民,凶民為混?。未至少時,眾妖縱橫互起,疫毒衝其上,兵火繞其下,洪水出無定方,凶惡以次沉沒。此時十五年中,遠至三十年內,歲災劇,賢聖隱淪。大道神人更遣真仙上士出經行化,委曲導之。勸上勵下,從者為種民,不從者沉沒,沉沒成混?。凶惡皆蕩盡。種民上善,十分餘一。中下善者,天滅半餘,餘半滋長日興,須聖君明師,大臣於是降現。小甲申之後,壬申之前,小甲申之君聖賢,嚴明仁慈,無害理亂,延年長壽,精學可得神仙,不能深學太平之經,不能久行太平之事。太平少時姓名,不可定也。行之司命注青錄,不可司錄記黑文。黑文者死,青錄者生。生死名簿,在天明堂。天道無親,唯善是與。善者修行太平,成太平也。成小太平,與大太平君合德。大太平君定姓名者,李君也。以壬辰之年三月六日,顯然出世,乘三素景輿,從飛軿萬龍。舉善者為種民,學者為仙官。設科立典,獎善杜惡,防遏罪根,督進福業之人,不怠而精進,得成神真,與帝合德;懈退陷惡,惡相日籍,充後?混也。至士高士,智慧明達,了然無疑,勤加精進,存習帝訓,憶識大神君之輔相,皆無敢忘。聖君明輔,靈官祐人,自得不死,永為種民。升為仙真之官,遂登後聖之位矣。 〈起〉後聖李君太師姓彭,君學道在李君前,位為太微左真,人皇時保皇道君並常命封授兆民,為李君太師,治在太微北塘宮靈上光臺,二千五百年轉易名字,展轉太虛,周旋八冥。上至無上,下至無下,真官希有得見其光顏者矣。 後聖李君上相方諸宮青童君。 後聖李君上保太丹宮南極元君。 後聖李君上傅白山宮太素真君。 後聖李君上宰西城宮總真王君。〈止〉 右五人,一師四輔。〈起〉輔者,父也,扶也。〈止〉尊之如父,持之得行,總號為輔。分而別之,左輔右弼,前疑後承。承者,發言舉事,拾遺充足,制斷宣揚,即是宰也。疑者,向思未得,啟發成明,即是傅也。弼者,必定猶預,即是保也。扶君順師,周匝入道,即是相也。四五占候,俱詳可否,贊弘正化,總曰輔師。閑居之時,前向有疑,問之傅。後顧慮遺,問之承。右有所昧,問之弼。左有未明,問之輔。諮詢四輔,相保傅宰,成功在師,不可闕也。聖帝垂範,使後遵行。入有保,保用事也。陰屬右,靜寶真也。出有師,師用事也。陽屬左,動歸寂也。至此最難,故略輔相而言師也。望有傅,傅在前,敷說議趣也。顧有宰,宰在後,決斷是非也。其餘公卿有司仙真聖品大夫官等三百六十一,從屬三萬六千人,部領三十六萬,人民則十百千萬億倍也。常使二十四真人密教有心之子,皆隸方諸上相,不可具說。但諦存其大,自究其小也。」「善哉!今日問疑,更聞命矣。」 問曰:「李君何所常行,而得此高真,太師四輔學業可聞乎?」「善哉!子為愚者,迷不信道,學不堅固,進退失常,墮卑賤苦,故勤勤問之乎?今為子說之。夫無始中來,積行久久,一善一惡,不可具言,言之無益。今取近所行,得成高貴者靈書紫文為要。〈起〉東華玉保高晨師青童大君,大君清齋寒靈丹殿,黃房之內,三年,上詣上清金闕。金闕有四天帝,太平道君處其左右。居〈起〉太空瓊臺洞真之殿,平玉之房,金華之內,侍女眾真〈止〉五萬人,毒龍電虎,玃天之狩,羅毒作態,備門抱關,巨蚪千尋,衛於墻?。飛龍奔雀,溟鵬異鳥,叩啄奮爪,陳于廣庭。天威煥赫,流光八朗,風鼓玄旌,回舞旄蓋;玉樹激音,琳枝自籟;眾吹靈歌,鳳鳴玄泰;神妃合唱,麟舞鸞邁;天鈞八響,九和百會。青童匍匐而前,〈止〉請受靈書紫文、口口傳訣在經者二十有四:一者真記諦,冥諳憶;二者仙忌詳存無忘;三者〈起〉採飛根,吞日精;四者服開明靈符;五者服月華;六者服陰生符;七者拘三魂;八者制七魄;九者佩皇象符;十者服華丹;十一者服黃水;十二者服迴水;十三者食鐶剛;十四者食鳳腦;十五者食松梨;十六者食李棗;十七者服水湯;十八者鎮白銀紫金;十九者服雲腴;二十者作白銀紫金;二十一者作鎮;二十二者食竹筍;二十三者食鴻脯;二十四者佩五神符。備此二十四,變化無窮,超淩三界之外,遊浪六合之中。〈止〉災害不能傷,魔邪不敢難。皆自降伏,位極道宗,恩流一切,幽顯荷賴。不信不從,不知不見,自是任闇,永與道乖。塗炭凶毒,煩惱混?。大慈悲念,不可奈何。哀哉,有志之士,早計早計,無負今言。」曰:「善哉,善哉!今日問疑,更聞命矣。」 〔存〕甲部第一云:「學士習用其書,尋得其根,根之本宗,三一為主。」道教義樞卷二七部義及雲笈七籤卷六四輔引。 〔存〕甲部第一又云:「誦吾書,災害不起,此古賢聖所以候得失之文也。」又云:「書有三等,一曰神道書,二曰覈事文,三曰浮華記。神道書者,精一不離,實守本根,與陰陽合,與神同門。覈事文者,覈事異同,疑誤不失。浮華記者,離本已遠,錯亂不可常用,時時可記,故名浮華記也。」又云:「澄清大亂,功高德正,故號太平。若此法流行,即是太平之時。故此經云,應感而現,事已即藏。」又云:「聖主為治,謹用茲文;凡君在位,輕忽斯典。」雲笈七籤卷六四輔引。書有三等,並見太平經鈔癸部,據敦煌目錄,應作甲部。 〔存〕太平部卷第八老子傳授經戒儀注訣云:「老子者,得道之大聖,幽顯所共師者也。應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住?所住,常?不在。不在之在,在乎?極。?極之極,極乎太玄。太玄者,太宗極主之所都也。老子都此,化應十方。敷有?之妙,應接?窮,不可稱述。近出世化,生乎周初,降跡和光,誕於庶類,示明胎育,可以學真,雖居下賤,?累得道。周流六虛,教化三界,出世間法,在世間法,有為?為,莫不畢究。文王之時,仕為守藏史。或云,處世二百餘載。至平王四十三年,太歲癸丑,十二月二十八日,為關令尹喜說五千文也。」三洞珠囊卷九老子為帝師品引。按此敘老子事跡或出於太平經卷八,然雲笈七籤卷四十說戒引太玄部卷第八老君傳授經戒儀注訣云云,二經所引卷數書名相同,則太平太玄,必有一誤,姑存俟考。 太平經(二) 太平經鈔乙部 合陰陽順道法還年不老,大道將還,人年皆將候驗。瞑目還自視,正白彬彬。若且向旦時,身為安著席。若居溫蒸中,於此時筋骨不欲見動,口不欲言語。每屈伸者益快意,心中忻忻,有混潤之意,鼻中通風,口中生甘,是其候也。故順天地者,其治長久。順四時者,其王日興。道無奇辭,一陰一陽,為其用也。得其治者昌,失其治者亂;得其治者神且明,失其治者道不可行。詳思此意,與道合同。 錄身正神法天之使道生人也,且受一法一身,七縱橫陰陽,半陰半陽,迺能相成。故上者象陽,下者法陰,左法陽,右法陰。陽者好生,陰者好殺。陽者為道,陰者為刑。陽者為善,陽神助之;陰者為惡,陰神助之。積善不止,道福起,令人日吉。陽處首,陰處足。故君貴道德,下刑罰,取法於此。小人反下道德,上刑罰,亦取法於此。故人乃道之根柄,神之長也。當知其意,善自持養之,可得壽老。不善養身,為諸神所咎。神叛人去,身安得善乎?為善不敢失繩纏,不敢自欺。為善亦神自知之,惡亦神自知之。非為他神,乃身中神也。夫言語自從心腹中出,傍人反得知之,是身中神告也。故端神靖身,乃治之本也,壽之徵也。無為之事,從是興也。先學其身,以知吉凶。是故賢聖明者,但學其身,不學他人,深思道意,故能太平也。君子得之以興,小人行之以傾。 脩一卻邪法天地開闢貴本根,乃氣之元也。欲致太平,念本根也。不思其根,名大煩,舉事不得,災並來也。此非人過也,失根基也。離本求末,禍不治,故當深思之。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氣之始也,命之所繫屬,眾心之主也。當欲知其實,在中央為根,命之府也。故當深知之,歸仁歸賢使之行。人之根處內,枝葉在外,令守一皆使還其外,急使治其內,追其遠,治其近。守一者,天神助之。守二者,地神助之。守三者,人鬼助之。四五者,物祐助之。故守一者延命,二者與凶為期。三者為亂治,守四五者禍日來。深思其意,謂之知道。故頭之一者,頂也。七正之一者,目也。腹之一者,臍也。脈之一者,氣也。五藏之一者,心也。四肢之一者,手足心也。骨之一者,脊也。肉之一者,腸胃也。能堅守,知其道意,得道者令人仁,失道者令人貪。 以樂卻災法以樂治身守形順念致思卻災。夫樂於道何為者也?樂乃可和合陰陽,凡事默作也,使人得道本也。故元氣樂即生大昌,自然樂則物強,天樂即三光明,地樂則成有常,五行樂則不相傷,四時樂則所生王,王者樂則天下無病,蚑行樂則不相害傷,萬物樂則守其常,人樂則不愁易心腸,鬼神樂即利帝王。故樂者,天地之善氣精為之,以致神明,故靜以生光明,光明所以候神也。能通神明,有以道為鄰,且得長生久存。夫求道常苦,不能還其心念,今移風易俗,趨其心指,誰復與之爭者?太平樂乃從宮中出邪?固以清靖國,安身入道,夷狄卻,神瑞應來。懸象還,凶神往。夫人神乃生內,返遊於外,遊不以時,還為身害,即能追之以還,自治不敗也。追之如何,使空室內傍無人,畫象隨其藏色,與四時氣相應,懸之窗光之中而思之。上有藏象,下有十鄉,臥即念以近懸象,思之不止,五藏神能報二十四時氣,五行神且來救助之,萬疾皆愈。男思男,女思女,皆以一尺為法,隨四時轉移。春,青童子十,夏,赤童子十,秋,白童子十,冬,黑童子十,四季,黃童子十二。二十五神人真人共是道德,正行法,陽變於陰,陰變於陽,陰陽相得,道乃可行。天須地乃有所生,地須天乃有所成。春夏須秋冬,晝須夜,君須臣,乃能成治。臣須君,乃能行其事。故甲須乙,子須丑,皆相成。作道治正當如天行,不與人相應,皆為逆天道。比若東海居下而好水,百川皆歸之。因得其道,鯨魚出其中,明月珠生焉,是其得道之效也。道人聚者,必得延年奇方出,大瑞應之。眾賢聚致治平,眾文聚則治小亂,五兵聚其治大敗。君宜守道,臣宜守德,道之與德,若衣之表裏。天不廣,不能包含萬物。萬物皆半好半惡,皆令忍之,人君象之,次皇后後宮之象也。此二者,慈愛父母之法也。故父母養子,善者愛之,惡者憐之,然後能和調家道。日象人君,月象大臣,星象百官,眾賢共照,萬物和生。故清者著天,濁者著地,中和著人。 調神靈法吾欲使天下萬神和親,不復妄行害人,天地長悅,百神皆喜,令人無所苦。帝王得天之力,舉事有福,豈可間哉?〈起〉故聖人能守道,清靜之時旦食,諸神皆呼與語言,比若今人呼客耳。〈止〉百神自言為天吏為天使,群精為地吏為地使,百鬼為中和使。此三者,陰陽中和之使也。助天地為理,共興利帝王。 守一明法〈起〉守一明之法,長壽之根也。萬神可祖,出光明之門。守一精明之時,若火始生時,急守之勿失。始正赤,終正白,久久正青。洞明絕遠復遠,還以治一,內無不明也。百病除去,守之無懈,可謂萬歲之術也。守一明之法,明有日出之光,日中之明,〈止〉此第一善得天之壽也。安居閑處,萬世無失。守一時之法,行道優劣。夫道何等也?萬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極之中,無道不能變化。元氣行道,以生萬物,天地大小,無不由道而生者也。故元氣無形,以制有形,以舒元氣,不緣道而生。自然者,乃萬物之自然也。不行道,不能包裹天地,各得其所,能使高者不知危。天行道,晝夜不懈,疾於風雨,尚恐失道意,況王者乎?三光行道不懈,故著於天而照八極,失道光滅矣。王者百官萬物相應,眾生同居,五星察其過失。王者復德,德星往守之。行武,武星往守之。行柔,柔星往守之。行強,強星往守之。行信,信星往守之。相去遠,應之近。天人一體,可不慎哉? 行道有優劣法春王當溫,夏王當暑,秋王當涼,冬王當寒,是王德也。夫王氣與帝王氣相通,相氣與宰輔相應,微氣與小吏相應,休氣與後宮相同,廢氣與民相應,刑死囚氣與獄罪人相應,以類遙相感動。其道也王氣不來,王恩不得施也。古者聖王以是思道,故得失之象,詳察其意。王者行道,天地喜悅;失道,天地為災異。夫王者靜思道德,行道安身,求長生自養。和合夫婦之道,陰陽俱得其所,天地為安。天與帝王相去萬萬餘里,反與道相應,豈不神哉? 名為神訣書元氣自然,共為天地之性也。六合八方悅喜,則善應矣;不悅喜,則惡應矣。狀類景象其形、響和其聲也。太陰、太陽、中和三氣共為理,更相感動,人為樞機,故當深知之。皆知重其命,養其軀,即知尊其上,愛其下,樂生惡死,三氣以悅喜,共為太和,乃應並出也。但聚眾賢,唯思長壽之道,乃安其上,為國寶器。能養其性,即能養其民。夫天無私祐,祐之有信。夫神無私親,善人為效。一身之中,能為賢,能為神,能為不肖,其何故也,誤也,神靈露也。故守一之道,養其性,在學之也。眾中多瑞應者,信人也。無瑞應者,行誤人也。占而是非即可知矣。夫斤兩所察,人情也。天之照人,與鏡無異。審詳此意,與天同願,與真神為其安得不吉哉?成事□□,不失銖分,欲得天地中和意。故天地調則萬物安,縣官平則萬民治。故純行陽,則地不肯盡成;純行陰,則天不肯盡生。當合三統,陰陽相得,乃和在中也。古者聖人治致太平,皆求天地中和之心,一氣不通,百事乖錯。 和三氣興帝王法通天地中和譚,順大業,和三氣游,王者使無事,賢人悉出,輔興帝王,天大喜。真人問神人曰:「吾欲使帝王立致太平,豈可聞邪?」神人言:「〈起〉但大順天地,不失銖分,立致太平,瑞應並興。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形體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極為中也。地有三名,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欲太平也。此三者常當腹心,不失銖分,使同一憂,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疑矣。〈止〉故男者象天,故心念在女也,是天使人之明效也。臣者為地通譚,地者常欲上行,與天合心。故萬物生出地,即上向而不止,雲氣靡天而成雨。故忠臣憂常在上,汲汲不忘其君,此地使之明效也。民者主為中和譚,中和者,主調和萬物者也。中和為赤子,子者乃因父母而生,其命屬父,其統在上,託生於母,故冤則想君父也。此三乃夫婦父子之象也。宜當相通辭語,并力共憂,則三氣合并為太和也。太和即出太平之氣。斷絕此三氣,一氣絕不達,太和不至,太平不出。陰陽者,要在中和。中和氣得,萬物滋生,人民和調,王治太平。人君,天也,其恩施不下,至物無由生,人不得延年。人君之心不暢達,天心不得通於下,妻子不得君父之敕,為逆家也。臣氣不得達,地氣不得成,忠臣何從得助明王為治哉?傷地之心,寡婦在室,常苦悲傷,良臣無從得前也。民氣不上達,和氣何從得興?中和乃當和帝王治,調萬物者各當得治。今三氣不善相通,太平安得成哉?」 安樂王者法君者當以道德化萬物,令各得其所也。不能變化萬物,不能稱君也。比若一夫一婦,共生一子,則稱為人父母。亦一家之象,無可生子,何名為父母乎?故不能化生萬物者,不得稱為人父母也。故火能化四行自與五,故得稱君象也。本性和而專,得火而散成灰。金性堅剛,得火而柔。土性大柔,得火而堅成瓦。水性寒,得火而溫。火自與五行同,又能變化無常,其性動而上行。陰順於陽,臣順於君,又得照察明徹,分別是非,故得稱君,其餘不能也。土者不即化,久久即化,故稱后土。三者佐職,臣象也。道無所不能化,故元氣守道,乃行其氣,乃生天地,無柱而立,萬物無動類而生,遂及其後世相傳,言有類也。比若地上生草木,豈有類也。是元氣守道而生如此矣。自然守道而行,萬物皆得其所矣。天守道而行,即稱神而無方。上象人君父,無所不能制化,實得道意。地守道而行,五方合中央,萬物歸焉。三光守道而行,即無所不照察。雷電守道而行,故能感動天下,乘氣而往來。四時五行守道而行,故能變化萬物,使其有常也。陰陽雌雄守道而行,故能世相傳。凡事無大無小,皆守道而行,故無凶。今日失道,即致大亂。故陽安即萬物自生,陰安即萬物自成。陰陽治道,教及其臣,化流其民,受命於天,受體於地,受教於師,乃聞天下要道,守根者王,守莖者相,守浮華者善則亂而無常。帝王,天之子也。皇后,地之子也,是天地第一神氣也。天地常欲使樂,不得愁苦,憐之如此,天地之心意氣第一者也。故王者愁苦,四時五行氣乖錯,殺生無常也。 懸象還神法夫神生於內,春,青童子十。夏,赤童子十。秋,白童子十。冬,黑童子十。四季,黃童子十二。此男子藏神也,女神亦如此數。男思男,女思女,皆以一尺為法。畫使好,令人愛之。不能樂禁,即魂神速還。 解承負訣天地開闢已來,凶氣不絕,絕者而後復起,何也?夫壽命,天之重寶也。所以私有德,不可偽致。欲知其寶,乃天地六合八遠萬物,都得無所冤結,悉大喜,乃得增壽也。一事不悅,輒有傷死亡者。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惡,或有力行惡,反得善,因自言為賢者非也。力行善反得惡者,是承負先人之過,流災前後積來害此人也。其行惡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積畜大功,來流及此人也。能行大功萬萬倍之,先人雖有餘殃,不能及此人也。因復過去,流其後世,成承五祖。一小周十世,而一反初。或有小行善不能厭,囹圄其先人流惡承負之災,中世滅絕無後,誠冤哉。承負者,天有三部,帝王三萬歲相流,臣承負三千歲,民三百歲。皆承負相及,一伏一起,隨人政衰盛不絕。今能法此,以天上皇治而斷絕,深思之而勿忘。凡人有三壽,應三氣,太陽太陰中和之命也。上壽一百二十,中壽八十,下壽六十。百二十者應天,大歷一歲竟終天地界也。八十者應陰陽,分別八偶等應地,分別應地,分別萬物,死者去,生者留。六十者應中和氣,得六月遁卦。遁者,逃亡也,故主死生之會也。如行善不止,過此壽謂之度世。行惡不止,不及三壽,皆夭也。胞胎及未成*人而死者,謂之無辜承負先人之過。多頭疾者,天氣不悅也。多足疾者,地氣不悅也。多五內疾者,是五行氣戰也。多病四肢者,四時氣不和也。多病聾盲者,三光失度也。多病寒熱者,陰陽氣忿爭也。多病憒亂者,萬物失所也。多病鬼物者,天地神靈怒也。多病溫而死者,太陽氣殺也。多病寒死者,太陰氣害也。多病卒死者,刑氣太急也。多病氣脹或少氣者,八節乖錯也。今天地陰陽,內獨盡失其所,故病害萬物。帝王其治不和,水旱無常,盜賊數起,反更急其刑罰,或增之重益紛紛,連結不解,民皆上呼天,縣官治乖亂,失節無常,萬物失傷,上感動蒼天,三光勃亂多變,列星亂行;故與至道可以救之者也。吾知天意不欺子也。天威一發,不可禁也。獲罪于天,令人夭死。初天地開闢,自太聖人各通達于一面,誠真知之,不復有疑也。故能各作一大業,令後世修之,無有過誤也。故聖人尚各長于一大業,不能必知天道,故各異其德。比若天,而況及人乎?天地各長于一,故天長于高而清明,地長于下而重濁,中和長養萬物也。猶不能兼,而況凡人乎?亥為天地西北極也,巳為天地東南極也,亥寒不以時收閉,來年巳反傷。子乃天地之北極也,午為天地之南極也,子今冬不善順藏,午反承負而亡也。丑乃天地東北極也,未乃天地西南極也,丑不以時且生,六月反被其刑。天地性運,皆如此矣。今帝王居百里之內,其用道德,仁善萬里,百姓蒙其恩。父為慈,子為孝,家足人給,不為邪惡。帝王居內,失其道德,萬里之外,民臣失其職,是皆相去遠萬萬里,其由一也。習善言,不若習行于身也。 闕題真人問神人:「吾生不知可謂何等而常喜乎?」神人言:「子猶觀昔者博大真人邪?所以先生而後老者,以其廢邪?人而獨好真道,真道常保而邪者消。凡人盡困窮,而我獨長存,即是常喜也。」「昭昭獨樂,何忿之哉?卒為不能長生,當奈何?」神人言:「積習近成,思善近生。夫道者,乃無極之經也。前古神人治之,以真人為臣,以治其民,故民不知上之有天子也,而以道自然無為自治。其次真人為治,以仙人為臣,不見其民時將知有天子也,聞其教敕而尊其主也。其次仙人為治,以道人為臣,其治學微有刑被法令彰也,而民心動而有畏懼,巧詐將生也。其次霸治,不詳擇其臣,民多冤而亂生焉,去治漸遠,去亂漸近,不可復制也。是故思神致神,思真致真,思仙致仙,思道致道,思智致智。聖人之精思賢人,致賢人之神來祐之;思邪,致愚人之鬼來惑之。人可思念,皆有可致,在可思者優劣而已。故上士為君,乃思神真;中士為君,乃心通而多智;下士為君,無可能思,隨命可為。」 闕題真人問:「何以知帝王思善思惡邪?」神人言:「易言邪?帝王思仁善者,瑞應獨為其出,圖書獨為其生。帝王仁明生于木火,武智生于金水,柔和生土。天之垂象,無誤者也。」真人問:「古者特生之圖奇方,誰當得者乎?」「其吏民得之獻王者。帝王者時氣即為和良,政治益明,道術賢哲出為輔弼之,帝王之道,日強盛矣。夷狄滅息,垂拱而治,刑罰自絕,民無兵革,帝王思善之證,可不知哉?不睹其人,已知之矣。」真人問:「神人何以能知此乎?」神人言:「以無聲致之。君欲仁好生,象天道也;臣欲柔而順好養,法地道也,即善應出矣。故天地不語而長存,其治獨神,神靈不語而長仙,皆以內明而外闇,故為萬道之端。夫神靈出入,無有穴窠,清靜而無聲,安枕而臥,神光自生;安得不吉樂之哉?夫用口多者竭其精,用力多者苦其形,用武多者賊其身,此者凶禍所生也。子慎吾之言,不可妄思。思之善或有德,思之惡還自賊,安危之間,相錯若髮髻,子戒之無雜思也。夫人失道命即絕,審知道意命可活,勉養子精,無自煎也。學得明師事之,禍亂不得發也。」真人不敢失神人之辭也。神人言:「夫學者各為其身,不為他人也。故當各自愛而自親,學道積久,成神真也,與眾絕殊,是其言也。」真人問:「何以知道效乎?」神人曰:「決之於明師,行之於身;身變形易,與神道同門,與真為鄰,與神人同戶。求之子身,何不睹患,其失道意,反求之四野,索之不得,便至窮老矣。遂離其根,言天下無道也,常獨愁苦,離其根,是為大災。大人失之不能平其治,中士失之亂其君,仁人失之無從為賢,小人失之滅其身。古之賢聖所行,與今同耳。古之小人所窮,亦與今同耳,明證若此。」真人問:「何以知人將興將衰乎?」神人言:「大人將興,奇文出,賢者助之為治;家人將興,求者得生,其子善可知矣。」真人問:「何以致是賢者?」神人言:「皆以思也,精思不止,其事皆來。」「神哉,道之為治,可不力行哉?」神人言:「三綱六紀所以能長吉者,以其守道也,不失其治故常吉。天之壽命,不奪人之願。木性仁,思仁故致東方,東方主仁。五方皆如斯也。天下之事,各從其類。故帝王思靖,其治亦靜,以類召也。古之學者,效之於身;今之學者,反效之於人。古之學者以安身,今之學者浮華文。不積精於身,反積精於文,是為不知其根矣。」 〔存〕三洞珠囊卷一救導品引太平經第三十三云,真人問曰:「凡人何故數有病乎?」神人答曰:「故肝神去,出遊不時還,目無明也;心神去不在,其脣青白也;肺神去不在,其鼻不通也;腎神去不在,其耳聾也;脾神去不在,令人口不知甘也;頭神去不在,令人眴冥也;腹神去不在,令人腹中央甚不調,無所能化也;四肢神去,令人不能自移也。夫神精,其性常居空閑之處,不居污濁之處也;欲思還神,皆當齋戒,懸象香室中,百病消亡;不齋不戒,精神不肯還反人也。皆上天共訴人也。所以人病積多,死者不絕。」 〔存〕太平經曰,真人云:「人之精神,常居空閑之處,不居汙濁之間也;欲思還精,皆當齋戒香室中,百病自除;不齋戒,則精神不肯返人也;皆上天共訴人,所以人病積多,死者不絕。」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七 太平經(三) 分別貧富法第四十一「真人前,子連時來學道,實已畢足未邪?」「今天師不復為其說也,以為已足,復見天師言,迺知其有不足也。今意極訖,不知所當復問。唯天師更開示其所不及也。」「行,真人來。〈起〉天下何者稱富足,何者稱貧也?」「然,多所有者為富,少所有者為貧。」「然,子言是也,又實非也。」「何謂也?」「今若多邪偽佞盜賊,豈可以為富邪?今若凡人多也,君王少,豈可稱貧邪?〈止〉」「愚暗生見天師有教,不敢不言,不及有過。」「子尚自言不及,俗人安知貧富之處哉?」「今唯天師令弟子之無知,比若嬰兒之無知也,須父母教授之乃後有知也。」「善哉,子之言也。太謙,亦不失之也。諾。真人自精,為子具言之。〈起〉富之為言者,迺畢備足也。天以凡物悉生出為富足,故上皇氣出,萬二千物具生出,名為富足。中皇物小減,不能備足萬二千物,故為小貧。下皇物復少於中皇,為大貧。無瑞應,善物不生,為極下貧。〈止〉子欲知其大效,實比若田家,無有奇物珍寶,為貧家也。萬物不能備足為極下貧家,此天地之貧也。〈起〉萬二千物俱出,地養之不中傷為地富;不而善養,令小傷為地小貧;大傷為地大貧;〈止〉善物畏見,傷於地形而不生,至為下極貧;無珍寶物,萬物半傷,為大因貧也。悉傷為虛空貧家。此以〈起〉天為父,以地為母,此父母貧極,則子愁貧矣。與王治相應。是故古者聖王治,能致萬二千物,為上富君也。善物不足三分之二,為中富之君也。不足三分之一,為下富之君也。無有珍奇善物,為下貧君也。萬物半傷,為衰家也。悉傷為下貧人。古者聖賢迺深居幽室,而自思道德,〈止〉所及貧富,何須問之,坐自知之矣。」「善哉善哉!今唯天師幸哀帝王久愁苦,不得行意,以何能致此貧富乎?」「善哉善哉!子之難問也,已入微言要矣。然所行得失致之也。〈起〉力行真道者,迺天生神助其化,故天神善物備足也。行德者,地之陽養神出,輔助其治,故半富也。行仁者,中和仁神出助其治,故小富也。行文者,隱欺之階也,故欺神出助之,故其治小亂也。行武者,得盜賊神出助之,故其治逆於天心,而傷害善人也。〈止〉道者,乃天所案行也。天者最神,故真神出助其化也。地者養,故德神出助其化也。人者仁,故仁神出助其化也。文者主相文欺,失其本根,故欺神出助之也;上下相文,其事亂也。〈起〉武者以刑殺傷服人,盜賊亦以刑殺傷服人;〈止〉夫以怒喜猛威服人者,盜賊也。故盜賊多出,其治凶也。盜賊多以財物為害,故其治失於財貨也。故古者上君以道服人,大得天心,其治若神,而不愁者,以真道服人也;中君以德服人;下君以仁服人;亂君以文服人;凶敗之君將以刑殺傷服人。是以古者上君以道德仁治服人也,不以文刑殺傷服人也。所以然者,乃鄙用之也。上君子乃與天地相似,故天〈起〉迺好生不傷也,故稱君稱父也。地以好養萬物,故稱良臣稱母也。人者當用心仁,而愛育似於天地,故稱仁也。此三者善也,故得共治萬物,為其師長〈止〉也。夫欺刑者,不可以治,日致凶矣,不能為帝王致太平也,故當斷之也。今真人以吾書付有道德之君,力行之令效,立與天相應,而致太平,可名為富家,不疑也,可無使帝王愁苦,反名為貧家也。今民間時相謂為富家,何等也?是者但俗人妄語耳,富之為言者,迺悉備足也。一事不具,輒為不具足也。故古者聖賢不責備於一人者,言其不能備之也,故不具責之也。今八十一域國,物各少不備足也,不能常足也,故從他國取之也。今一家有何等富哉?真人其好隨俗人妄言邪?」「不敢不敢。」「子既學慎言,無妄談也。夫妄談,乃亂天地之正文,不可為人法,慎之。」「唯唯。今天師既加恩愛,乃憐帝王在位,用心愁苦,不得天意,為其每具開說,可以致上皇太平之路。愚生受書眾多,大眩童蒙,不知當復問何等哉?唯天明師,悉具陳列其誡。」「善哉善哉!然天法,陽數一,陰數二。故陽者奇,陰者偶。是故君少而臣多。陽者尊,陰者卑,故二陰當共事一陽,故天數一而地數二也,故當二女共事一男也。何必二人共養一人乎?尊者之傍不可空,為一人行,一人當立坐其傍,給侍其不足。故一者,迺象天也。二者,迺象地也。人者,乃是天地之子,故當象其父母。今天下失道以來,多賤女子,而反賊殺之,令使女子少於男,故使陰氣絕,不與天地法相應。天道法,孤陽無雙,致枯,令天不時雨。女者應地,獨見賤,天下共賤其真母,共賊害殺地氣,令使地氣絕也不生,地大怒不悅,災害益多,使王治不得平。何也?夫男者,乃天之精神也。女者,乃地之精神也。物以類相感動,王治不平,本非獨王者之過也。迺凡人失道輕事,共為非,其得過非一也,乃萬端;故使治難平乖錯也。天地之性,萬二千物,人命最重,此賊殺女,深亂王者之治,大咎在此也。」「今天師為王者開闢太平之階路,太平之真經出,為王者但當游而無事,今是傷女為其致大災,當奈何之乎?」「善哉,子之問也,得天心矣。然天下所以賤惡女者,本惡過在其行。」「何謂也?願聞之,試得記於竹帛,萬萬世不敢去也。」「善哉,子今能記之,天下無復殺女者也。」「唯唯。願記之,以除帝王之災,吾所樂也,以救冤女之命。」「善哉,子已得益天筭矣。」「何謂也?」「然,活人名為自活,殺人名為自殺。天愛子可為已得增筭於天,司命易子籍矣。」「不敢也,不敢也。」「無可復讓,此迺天自然之法也。然天下所以殺女者,凡人少小之時,父母自愁苦,絕其衣食共養之。非獨人也,跂行亦皆然。至於老長巨細,各當隨其力而求衣食,故萬物尚皆去其父母而自衣食也。賢者得樂,不肖得苦。又子者年少,力日強有餘。父母者日衰老,力日少不足也。夫子何男何女,智賢力有餘者,尚乃當還報復其父母功恩而供養之也。故父母不當隨衣食之也。是者名為弱養強,不足筋力養有餘也,名為逆政。少者還愁苦老者,無益其父母,父母故多殺之也。今但為乏衣食而殺傷之,孰若養活之者,而使各自衣食乎?真人!是誠冤絕地統,民之愚甚劇也。」「今小生聞是,心大悲而恐●,知冤者誠多,當奈何哉?」「然,夫好學而不得衣食之者,其學必懈而道止也,而得衣食焉,則賢者學而不止也。當使各有所利,不當使其還反相愁窮也。」「何謂也?」「夫女者無宮,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當得衣食焉。女之就夫家,迺當相與併力同心治生,乃共傳天地統,到死尚復骨肉同處,當相與併力,而因得衣食之。令使賢且樂,令使不肖者且苦。比若土地,良土其物善,天亦付歸之;薄土其物惡,天亦付歸之;不奪其材力所生長也。天地尚不奪汝功,何況人乎哉?如是則凡人無復殺其女者也。」「善哉善哉,一大深害除矣,帝王太平已至矣。」「真人何以知之乎?」「然,夫父母與子,極天下之厚也,不得困愁焉,不宜殺之也。毋乃殺其子,是應寇賊之氣,大逆甚無道也。故其亂帝王治最深。夫女,今得生不見賊殺傷,故大樂到矣。」「然,子說是也,可謂知之矣。今天下一家殺一女,天下幾億家哉?或有一家乃殺十數女者,或有妊之未生出,反就傷之者,其氣冤結上動天,奈何無道理乎?故吾誠□□重知之也。夫人各自衣食其力,則令婦人無兩心,則其意專作事,不復狐疑也。苦而無功,則令使人意常不和調。此者,乃天性自然之術也。真人慎之,無去此書,以付仁賢之君,可以除一大冤結災害也。慎吾書言,以示凡人,無肯復去女者也,是則且應天地之法也,一男者得二女也。故天制法,陽數者奇,陰數者偶。大中古以來,人失天道意,多賊殺之,迺反使男多而女少不足也。大反天道,令使更相承負,以為常俗。後世者劇天下惡過,甚痛無道也。夫男者迺承天統,女者承地統;今迺斷絕地統,令使不得復相傳生,其後多出絕滅無後世,其罪何重也!此皆當相生傳類,今乃絕地統,滅人類,故天久久絕其世類也。又人生皆含懷天氣具迺出,頭圓,天也;足方,地也;四支,四時也;五藏,五行也;耳目口鼻,七政三光也;此不可勝紀,獨聖人知之耳。人生皆具陰陽,日月滿乃開胞而出戶,視天地當復長,共傳其先人統,助天生物也,助地養形也。今天地神信此家,故天地神統來寄生於此人,人反害之,天大咎之,而人不相禁止,故天使吾出此書以示後世也。事已發覺,而復故為者,名為故犯天法,其罪增倍,滅世不疑。真人慎之,自勵自勵!」「唯唯。」「子今既已發覺此事,而逃亡其書,子代人得罪坐之矣。」「不敢不敢。」「行去,各為身計。」「唯唯。」 右〈起〉分別說貧富君王行之立吉禁人斷絕地統以興男女平復王政。〈止〉 一男二女法第四十二「真人前。今天太和平氣方至,王治且太平,人當貞邪不當貞?何以當貞?」「夫貞者,少情欲不妄為也。」「噫,真人之說純。大中古以來,俗人之失也,其師內妒,反教民妄為也。」真人曰:「何謂也?」〈起〉「夫貞男乃不施,貞女乃不化也。陰陽不交,乃出絕滅無世類也。二人共斷天地之統,貪小虛偽之名,反無後世,失其實核,此天下之大害也。〈止〉汝嚮不得父母傳生,汝於何得有汝乎?而反斷絕之,此乃天地共惡之,名為絕理大逆之人也。其應乃使天地隔絕,天不肯雨,地不肯化生,何也乎?」〈起〉夫天不雨,即其貞不施也;夫地不生萬物,即其貞不化也。夫天乃不雨,地乃無所生物,天下之大凶咎也。〈止〉何以為善哉?」「觀真人之說也,不順天地之教,令逆天道,不樂助天地生化,反欲斷絕之,子之吐口出辭,曾無負於皇天后土乎?」「無壯不及有過,見天師說,自知罪重不也?」「為子言,事無當反天道,而以俗人之言,不順天意,陰陽所以多隔絕者,本由男女不和。男女者,乃陰陽之本也。夫治事乃失其本,安得吉哉?」「今唯天師。當云何乎?」「然,太皇天上平氣將到,當純法天。故令一男者當得二女,以象陰陽。陽數奇,陰數偶也。迺太和之氣到也。如大多女,則陰氣興;如大多男,則陽氣無雙無法,亦致凶,何也?人之數當與天地相應,不相應力而不及,故得凶害也。」「夫帝王后宮迺應土地,意云何哉?」「今真人所言,即助吾語也。夫女,即土地之精神也。王者,天之精神也。主恐土地不得陽之精神,王氣不合也。令使土地有不化生者,故州取其一女,以通其氣也。樂其化生者,恐其施恩不及,王施不洽,故應土地而取之也。遍施焉,乃天氣通,得時雨也,地得化生萬物。令太平氣至,不可貴貞人也,內獨為過甚深,使王治不和良,凡人亦不可過節度也,故使一男二女也。」「善哉善哉!」 〈起〉右順天地,法合陰陽,使男女無冤者,致時雨令地化生,王治和平。〈止〉 興善止惡法第四十三「真人前,今太平氣臨到,欲使謹善者日益興,惡者日衰卻也。為其有傷殺人,盜賊發,為作政當云何乎?」「何謂也?」「謂臨發所知也。如人君坐有所疑,而欲使善者大興,惡者立衰也。盜賊起,使即時得也。」「其為政當奈何乎?」「今真人宜善記之。」「今天師使之,敢不言,每言不中天師法。」「何謙為言之?自古大聖人不責備於一人也。今子言不中,何謙乎?」「唯唯。但當賞善罰惡,令使其分明□□,即善者日興,惡者日衰矣。」「子言是也,其賞罰獨無名字邪?」「不及勤能壹言,不敢復重。今唯天師大開示之。」「然,子主記之,為子具言之。長吏到其發所,悉召其部里人民,故大臣故吏使其東向坐,明經及道德人使北向坐,孝悌人使西向坐,佃家謹子使居東南角中西北向坐,惡子少年使居西南角中東北向坐,君自南向坐,何必正如此坐乎?各從其類,迺天道順人立善也。盜賊易得,何謂也?大臣故吏投義處,此人去不仕,欲樂使以義相助也。明經道德投明處,欲使明其經道相助察惡也。孝悌投本鄉,至孝者用心,故使歸本鄉也;孝悌者欲使常謹敬如朝時也。物生於東,樂其日進也。謹力之子投東南角者,東南長養之鄉,欲樂其修治萬物而不懈怠也。惡子少年投西南,西南者,陽衰陰起之鄉,惡欲相巧弄,刑罰罪起焉,故猴猿便巧,處向衰之地置焉。東向西向北向悉居前,不謹子與惡子居其後。有酒者賜其各一器,無酒者賜其善言者,使相助為聰明已畢也。君坐間處,居戶內自閉也。一一而呼,此眾人以尊卑始教,其各言一,各記主名也。所言所記,後當相應,後不相應者坐之。言而不相應者,大佞偽人也,後即知佞偽人處矣。言而相應者,久久乃賜之,進其人,毋即時也何乎?將致怨。為人君父,而使其臣子致怨,非慈父賢君也。故已畢悉遣諸善人去,惡子少年與吏俱逐捕不得賊者,不得止也。真人用此書,以付上德之君,以示凡人,各知有此教,善者日興,惡者日衰矣,盜賊邪姦得矣。」「善哉善哉,何故先示之乎?」〈起〉「夫天將興雨,必先有風雲,使人知之。所以然者,欲樂其收藏也,所以先示者,樂其為善者日興,為惡者日止也。今太平氣當至,恐人為惡亂其治,故先覺之也。為政當象天。〈止〉夫天不掩人之短,太古聖人不為也,名為暗昧政,反復致凶,不得天地心意,故先示之也。」「善哉善哉,君何故必居戶內自閉,而使言者居戶外乎哉?」「然,夫人將聞密言者,必心不自知前也。頭面相近,傍人知之,令為言者得害矣。夫為人君長,受人聰明,後使其人得害,名為中傷忠信,賢良股肱,後無肯復言者也。聰明閉絕,其政亂危者矣。又君者,陽也,居陰中;臣者,陰也,處陽中也。陰陽相得者,使人悅所言,進必盡信也,此天自然之法也。真人寧知之邪?」「唯唯。」「行去,勿妄言。此致太平之書也。」「唯唯。」 右興善止惡聰明達立得盜賊忠信者得訣法。 太平經(四、五、六) 守三實法第四十四〈起〉「真人前。」「唯唯。」「天下凡人行,有幾何者大急?有幾何者小急?有幾何者日益禍凶而不急乎?真人宜自精具言之。」「唯唯。誠言心所及,不敢有可匿。」「行言之。」「凡天下之事,用者為急,不用者為不急。」「子言是也,雖然非也。欲得其常急而不可廢者,廢之天下絕滅無人。天文并合,無名字者,故為大急。〈止〉今子所言,但當前小合於人意,反長候致諸禍凶所從起也。」「真人前,吾今所問於子,迺問其常急而不可廢置者誰也?」「今唯天師為其陳列,分別解示之。愚生自強過,壹言不中,不敢復言。」「然,子言是也,知之迺可說,不知而強說之,會自窮矣。」「凡人所不及也,事無大小,不可強知也,及之無難,不及無易也。是故唯天師既開示淺闇不達之生,願為開闢其端,首諾聽之。〈起〉天下大急有二,小急有一,其餘悉不急,反厭人耳目,當前善而長,為人召禍。凡人皆得窮敗焉,何謂也?」「愚哉,然天下人本生受命之時,與天地天地憐哀之,共為生可飲食,既飲既食。天統陰陽,當見傳,不得中斷天地之統也,傳之當象天地,一陰一陽,故天使其有一男一女,色相好,然後能生也。何迺正使一陰一陽,夫陽極者能生陰,陰極者能生陽,此兩者相傳,比若寒盡反熱,熱盡反寒,自然之術也。故能長相生也,世世不絕天地統也。如男女不相得,便絕無後世。天下無人,何有夫婦父子君臣師弟子乎?〈止〉以何相生而相治哉?天地之間無牝牡,以何相傳,寂然便空,二大急也。故陰陽者,傳天地統,使無窮極也。君臣者,治其亂,聖人師弟子〈起〉主通天教,助帝王化天下,故此飲食與男女相須,二者大急。〈止〉天道有寒熱,不自障隱,半傷殺人。故天為生萬物,可以衣之;不衣,但穴處隱同活耳,愁半傷不盡滅死也,此名為半急也。所謂天道大急者,迺謂絕滅死亡也,急無過此也。夫人不衣,固不能飲食,合陰陽,不為其善。〈起〉衣則生賢,無衣則生不肖也。故衣者,有以禦害而已,故古者聖賢不效玄黃也。飲食陰陽不可絕,絕之天下無人,不可治也。守此三者,足以竟其天年,傳其天統,終者復始,無有窮已。故古者聖人以此為治也,其餘不急,召凶禍物者悉已去矣。何謂也?此三者應天行。男者,天也。女者,地也。衣者依也。天地父母所以依養人形身也。過此三者,其餘奇偽之物不必須之而活,傳類相生也。反多以致偽姦,使治不平,皇氣不得至,天道乖錯,為君子重憂,六情所好,人人嬉之,而不自禁止,意轉樂之,因以致禍,君子失其政令,小人盜劫刺,皆由此不急之物為召之也。天下貧困愁苦,災變連起,下極欺其上,〈止〉皆以此為大害。所從來者久,亦非獨今下古後世之人過也,傳相承負,失其本真實。﹝起﹞悉就浮華,因還自愁自害,不得竟其天年也。後生多事紛紛,但以其為不急之事,以致凶事,故常趨走不得止也。﹝止﹞ 〔附〕日就浮華,因而愁苦,不竟天年。復使後生趨走不止,山川為空竭,元氣斷絕,地氣衰弱,生養萬物不成,天災變改,生民稍耗,姦偽復生。不急之物,為害若此。而欲悅耳目之娛,而不悟深深巨害矣。 上古所以無為而治,得道意,得天心意者,以其守本不失三急。中古小多事者,以其小多端也。下古大多憂者,以其大多端而生邪偽;更以相高上而相愁也,因生邪姦出其中也。內失其真實,離其本根,轉而相害,使人眩亂,君子雖愁心,欲樂正之。所為億萬端,不可勝理,以亂其治。真人深思此意。」「善哉善哉!」 右守三實平氣來邪偽去奸猾絕 三急吉凶法第四十五「真人前,蚑行之屬有幾何大急?幾何小急?幾何不急乎?」「然,各有所急,千條萬端,皆名為何等急。跂行各有所志也,不可名字也。」「真人已愁矣昏矣,子其故為愚,何壹劇也。」「實不及。」「子尚自言不及,何言俗夫之人失計哉?其不及乎是也。」「唯天師願為其愚暗解之。」「然!跂行俱受天地陰陽統而生,亦同有二大急、一小急耳,何謂乎哉?跂行始受陰陽統之時,同髣彿噓吸,含自然之氣,未知食飲也,久久亦離其本遠。大道消竭,天氣不能常隨護視之,因而飢渴。天為生飲食,亦當傳陰陽統。故有雄雌,世世相生不絕。絕其食飲,與陰陽不相傳,天下無跂行之屬,此二大急者也。其一小急者,有毛羽鱗亦活,但?蟲亦生活。但有毛羽者,恆善可愛,禦寒暑;有鱗者,恆禦害;非必須而生也,故為小急也。其餘凡行,悉禍處也。不守此三本,無故妄行,悉得死焉。此自然懸於天地法也。真人宜思其意,守此三行者,與天地中和相得,失此三而多端者,悉被凶害也。」「善哉善哉!天師既開示,願乞問一事。」「平行。」「今布根垂枝之屬,不食不飲不衣,當奈何乎?」「噫!子學不日進,反日無知,何哉?」「亦有二大急一小急,何謂也?」「明聽。」「唯唯。」「萬物須雨而生,是其飲食也。須得晝夜,壹暴壹陰,晝則陽氣為暖,夜則陰氣為潤,迺得生長,居其處,是其合陰陽也。垂枝布葉,是其衣服也。其物多葉亦生,少葉亦生,是其質文也。故無時雨,則天下萬物不生也。天下無一物,則大凶也,是一大急也。不得晝夜,合陰陽氣,物無以得成也。天下無成實物,則大凶,是二大急也。物疏葉亦實,數葉亦實,俱實,不必當數葉也,是其小急也。實者,是其核也。是故古者聖人守三實,治致太平,得天心而長吉,竟天年,質而已,非必當多端玄黃也。故迷於末者當還反中,迷於中者當還反本,迷於文者當還反質,迷於質者當還反根。根者,迺與天地同其元也,故治。眩亂於下古者,思反中古;中古亂者,思反上古;上古亂者,思反天地格法;天地格法疑者,思反自然之形;自然而惑者,思反上元靈氣。故古者聖賢飲食氣而治者,深居幽室思道,念得失之象,不敢離天法誅分之間也。居清靜處,已得其意,其治立平,與天地相似哉!真人深惟思吾道言,豈知之邪?」「善哉善哉!」「行,子已覺矣。而象吾書以治亂者,立可試不移時也。無匿此文,使凡人當自知質文所失處,深念其意,宜還反三真,無自愁苦以邪偽也,真人慎之!」「唯唯。」 右解萬物守本,得三急而吉,失三急而有害。 事死不得過生法第四十六﹝起﹞「真人前。」「唯唯。」「孝子事親,親終,然後復事之,當與生時等邪?」「不也,事之當過其生時也。」「何也哉?」「人由親而生,得長巨焉。見親死去,迺無復還期,其心不能須臾忘。生時日相見,受教敕,出入有可反報;到死不復得相睹,訾念其悒悒,故事之當過其生時也。」「真人言是也,固大已失天道真實,遠復遠矣。今真人說尚如此,俗人冥冥是也,失天法明矣。」「何謂也?唯天師。」「然,人生,象天屬天也。人死,象地屬地也,天,父也。地,母也,事母不得過父。生人,陽也。死人,陰也。事陰不得過陽。陽,君也。陰,臣也。事臣不得過君。事陰反過陽,則致逆氣;事小過則致小逆,大過則致大逆,名為逆氣,名為逆政。其害使陰氣勝陽,下欺其上,鬼神邪物大興,共乘人道,多晝行不避人也。今使疾病不得絕,列鬼行不止也。其大咎在此,子知之邪,子知之耶?」「愚生大不及有過不也。今見天師已言,迺惻然大覺。師幸原其勉勉慎事,開示其不達,今是過小微,何故迺致此乎哉?」「事陰過陽,事下過上,此過之大者也。極於此,何等迺言微乎?真人復重不及矣。又生人,乃陽也。鬼神,迺陰也。生人屬晝,死人屬夜,子欲知其大深放此。若晝大興長則致夜短,夜興長則致晝短,陽興則勝其陰,陰伏不敢妄見,則鬼神藏矣。陰興則勝其陽,陽伏,故鬼神得晝見也。夫生人,與日俱也;奸鬼物,與星俱也。日者,陽也。星者,陰也。是故日見則星逃,星見則日入。故陰勝則鬼物共為害甚深,不可名字也。迺名為興陰,反衰陽也。使治失政,反傷生人。此其為過甚重,子深計之。」「唯唯。」﹝止﹞ 〔附〕真人復問神人:「孝子事親,親終後復事之,當與生時等邪?復有異乎?事之復過於生時,復不及也。人由親而生,得長大,見親終去,復無還期,不得受其教敕,出入有可反報,念念想象,不能已矣,欲事之過生,殆其可乎?」神人言:「子之言,但世俗人孝之言耳,非大道意也。人生象天屬天,人卒象地屬地。天,父也。地,母也。事母不得過父。生,陽也。卒,陰也。事陰不得過陽。陽,君道也。陰,臣道也。事臣不得過於君。事陰過陽,即致陰陽氣逆而生災。事小過大,即致政逆而禍大。陰氣勝陽,下欺上,鬼神邪物大興,而晝行人道,疾疫不絕,而陽氣不通。君道衰,臣道強盛。是以古之有道帝王,興陽為至,降陰為事。夫日,陽也。夜,陰也。日長即夜短,夜長即日短。日盛即生人盛,夜盛即鬼神盛。夫人以日俱,鬼以星俱。日,陽也。星,陰也。故日見即星逃,星見即日入。故陰勝即鬼神為害,與陰所致,為害如此也。」 「故天道制法也,陰職常當弱於陽。比若臣當弱於其君也,迺後臣事君順之;子弱於其父母,迺子事父母致孝也。如強不可動移者,為害甚深劇。故孝子雖恩愛,不能忘其親者,事之不得過生時也。真人亦寧曉不耶?」「唯唯。」「慎之慎之!凡事不可但恣意而妄為也。」「唯唯。」「子欲事死過於生,迺得過於天,是何乎?」「迺為不敬其陽,反敬其陰,名為背上向下,故有過於天也。愚生大負,唯天師原之耳!」「不也,但自詳計之,言事皆當應法。」「唯唯。天師開示之,願悉聞其不得過其生時意。其葬送,其衣物,所齎持治喪,不當過生時。皆為逆政,尚為死者得謫也。送死不應本地下簿,考問之失實,反為詐偽行,故得謫又深。敬其興凶事大過,反生凶殃,尸鬼大興,行病害人,為怪變紛紛,以何明之耶?」「善哉,子難也!﹝起﹞以上古聖人治喪,心至而已,不敢大興之也。夫死喪者,天下大凶惡之事也。興凶事者為害,故但心至而已,其飲食象生時不負焉。故其時人多吉而無病也,皆得竟其天年。中古送死治喪,小失法度,不能專,其心至而已,失其意,反小敬之,流就浮華,以厭生人,心財半至其死者耳。死人鬼半來食,治喪微違實,興其祭祀,即時致邪,不知何鬼神物來共食其祭,因留止祟人,故人小小多病也。下古復承負中古小失,增劇大失之,不心至其親而已,反欲大厭生人,為觀古者作榮,行失法,反合為偽,不能感動天,致其死者,鬼不得常來食也。反多張興其祭祀,以過法度,陰興反傷衰其陽。不知何鬼神物悉來集食,因反放縱,行為害賊,殺人不止,共殺一人者。見興事不見罪責,何故不力為之乎?是故邪氣日多,還攻害其主也,習得食隨生人行不置也。陰強陽弱,厭生人,臣下欺上,子欺父,王治為其不平,而民不覺悟,故邪日甚劇,不復拘制也。是故古者聖賢事死,不敢過生,迺睹禁明也。真人亦豈已解耶?」「可●哉,可●哉!嚮天師不示,愚生心無由得知此也。」「真人前,子與吾合心,必天使子主問事,不可自易也。是以吾悉告子也。所以然者,今良平氣且臨至,凡事當順,一氣逆,轉不至。何謂也?夫天道,當興陽也而衰陰,則致順,令反興陰而厭衰陽,故為逆也。反為敬凶事,致凶氣,令使治亂失其政位,此非小過也。﹝止﹞ 〔附〕上古之人理喪,但心至而已,送終不過生時,人心純朴,少疾病。中古理漸失法度,流就浮華,竭資財為送終之具,而盛於祭祀,而鬼神益盛,民多疾疫,鬼物為祟,不可止。下古更熾祀他鬼而興陰,事鬼神而害生民,臣秉君權,女子專家,兵革暴起,奸邪成黨,諂諛日興,政令日廢,君道不行,此皆興陰過陽,天道所惡,致此災咎,可不慎哉? 真人無匿此書,出之,使凡人自知得失之處。夫治不調,非獨天地人君之過也,咎在百姓人人自有過,更相承負,相益為多,皆悉坐不守實所致也。以離去其實,遠本反就偽行,而不自知。何謂乎?生者,其本也。死者,其偽也。何故名為偽乎?實不見睹其人可欲,而生人為作,知妄圖畫形容過其生時也。守虛不實核事。夫人死,魂神以歸天,骨肉以付地腐塗,精神者可不思而致,尚可得而食之。骨肉者無復存也,付歸於地。地者,人之真母。人生於天地之間,其本與生時異事,不知其所職者何等也?故孝子事之宜以本,乃後得其實也。生時所不樂,皆不可見於死者,故不得過生,必為怪變甚深。真人曉不?慎之慎之。」「唯唯,善哉善哉,實已出矣!」「子可謂知之矣。行去。」「唯唯。」 右事生到終本末當相應訣 試文書大信法第四十七「大頑頓曰益暗昧之生再拜,今更有疑,乞問天師上皇神人。」「所問何等事也?」「請問此書文,其凡大要,都為何等事生?為何職出哉?」「善哉善哉!子之問事,可謂已得皇天之心矣,此其大要之為解。〈起〉天地開闢已來,帝王人民承負生,為此事出也。」〈止〉「今迺為此事出,何反皆先道養性乎哉?」「然,真人自若真真愚昧,蒙蔽不解,嚮者見子陳辭,以為引謙,反真真冥冥昧昧何哉?」「諾。」「真人更明開耳聽。〈起〉然,凡人所以有過責者,皆由不能善自養,悉失其綱紀,故有承負之責也。比若父母失至道德,有過於鄰里,後生其子孫反為鄰里所害,是即明承負之責也。今先王為治,不得天地心意,非一人共亂天也。天大怒不悅喜,故病災萬端,後在位者復承負之,是不究乎哉?故此書直為是出也。是故古者大賢人本皆知自養之道,故得治意,少承負之失也。其後世學人之師,皆多絕匿其真要道之文,以浮華傳學,違失天道之要意。令後世日浮淺,不能善自養自愛,為此積久,因離道遠,謂天下無自安全之術,更生忽事反鬥祿,故生承負之災。〈止〉子解意豈知之耶?」「善哉善哉!見天師言,昭若開雲見日,無異也。」「行,子可謂已得道意矣。」「愚生蒙恩,已大解,今問無足時,唯天師丁寧重戒之。」「然,夫人能深自養,迺能養人。夫人能深自愛,迺能愛人。有身且自忽,不能自養,安能厚養人乎哉?有身且不能自愛重而全形,謹守先人之祖統,安能愛人全人?愚哉!子寧深解不耶?」「唯唯。善哉善哉!」「行,子以為吾書不可信也。試取上古人所案行得天心而長吉者書文,復取中古人所案行得天心者書策文,復取下古人所思務行得天意而長自全者文書,宜皆上下流視考之,必與重規合矩無殊也。迺子蒙且大解,迺後且大信吾書言也。今天疾人,後生者日益輕易,鬥命試才。下愚迺言天無知道,天不效也。〈起〉夫地尚不欺人,種禾得禾,種麥得麥,其用功力多者,其稼善。〈止〉何況天哉?今故天積怨,下愚無知者,更相教輕事為愚,後生者日益劇,故生災異變怪,非一也。是天與人君獨深厚,比若父子之恩則相教,愚者見是,不以時報其君,反復蔽匿,斷絕天路,天復益忿忿,後復承負之,增劇不可移。帝王雖有萬人之善,猶復無故被其害也。故使為善者不明,若無益也。令使下愚言天無知,固有以乎哉?」「今見天師言,心解與更生無異也。善哉善哉!弟子雖多愁天師,冒死問事,始若有過,已問得解,意大喜,不悔之也。夫無知而不問,無由得通達。」「子言是其意也。行,書多悉備,頭足腹背,表裏悉具,自與眾賢共案之,勿復問。」「唯唯。」 右問天師文書眾多從上到下所為出斷訣 五事解承負法第四十八蔽暗弟子再拜言:「夫大賢見師說一面,知四面之說;小賢見師說一負,知四負之說,故易為說也。其愚暗蔽頓之人,不事見為說之,猶復心懷疑,故敢具問天師。〈起〉師既為皇天解承負之仇,為后土解承負之殃,為帝王解承負之厄,為百姓解承負之過,為萬二千物解承負之責。」〈止〉又言:「下愚弟子迺為天問事,不敢不冒過悉道之。願具聞其意何等也?」「平言。」「今帝王人民有承負,凡事亦皆自有承負耶?」「善哉,子為天問事,誠詳且謹。」「今每與天師對會,常言弟子迺為天問疑事,故敢不詳也。」「善哉,子有謹良之意,且可屬事行。今子樂欲令吾悉具說之耶?不惜難之也。但恐太文,難為才用,具說天下承負,迺千萬字尚少也。難勝既為子舉其凡綱,令使眾賢可共意,而盡得其意,與券書無異也。」「唯天師語。」「明開兩耳,安坐定心聽。」「唯唯。」「然,天地生凡物,無德而傷之,天下雲亂,家貧不足,老弱飢寒,縣官無收,倉庫更空。此過迺本在地傷物,而人反承負之。一大凡事解,未復更明聽。今一師說,教十弟子,其師說邪不實,十弟子復行各為十人說,已百人偽說矣;百人復行各為十人說,已千人邪說矣;千人各教十人,萬人邪說矣;萬人四面俱言,天下邪說。又言者大眾,多傳相徵,不可反也,因以為常說。此本由一人失說實,迺反都使此凡人失說實核,以亂天正文,因而移風易俗,天下以為大病,而不能相禁止,其後者劇,此即承負之厄也,非後人之過明矣。後世不知其所由來者遠,反以責時人,故重相冤也;復為結氣不除,日益劇甚,故凡二事解,真人復更明聽。令一人為大欺於都市中,四面行於市中,大言地且陷成涵水,垂泣且言;一市中人歸道之,萬家知之,老弱大小四面行言,天下俱得知之,迺使天下欺,後者增益之,其遠者尤劇。是本由一人言,是即承負空虛言之責也,後人何過乎?反以過時人。三事解,然真人復更明聽。〈起〉夫南山有大木,廣縱覆地數百步,其本莖一也。上有無訾之枝葉實,其下根不堅持地,而為大風雨所傷,其上億億枝葉實悉傷死亡,此即萬物草木之承負大過也。其過在本不在末,而反罪未曾不冤結耶?今是末無過,無故被流災得死亡。夫承負之責如此矣,寧可罪後生耶?〈止〉四事解,然責人復更明聽。南山有毒氣,其山不善閉藏,春南風與風氣俱行,迺蔽日月,天下彼其咎,傷死者積眾多。此本獨南山發泄氣,何故反使天下人承負得病死焉?時人反言猶惡,故天則殺汝,以過其人,曾不冤乎哉?此人無過,反承負得此災,魂神自冤,生人復就過責之,其氣冤結上動天,其咎本在山有惡氣風,〈起〉持來承負之責如此矣。〈止〉五事解,然真人復更危坐,詳聽吾言。本道常正,不邪偽欺人。人但座先人君王人師父教化小小失正,失正言,失自養之正道,遂相效學,後生者日益劇,其故為此。積久傳相教,俱不得其實,天下悉邪,不能相禁止。故災變萬種興起,不可勝紀,此所由來者積久復久。愚人無知,反以過時君,以責時人,曾不重被冤結耶?天下悉邪,不能自知。帝王一人,雖有萬人之德,獨能如是何?然今人行,豈有解耶?若食盡欲得之,而病人獨不能食,迺到於死亡,豈有解耶?今交陰陽,相得盡樂。有子孫祭神求吉,而自若不能生子,豈有解耶?〈起〉夫人生盡樂好善而巨壯,而固反不肖且惡,豈有解耶?此盡承負之大效也。反以責時人,故不能平其治也,時人傳受邪偽久,安能卒自改正乎哉?遂從是常冤,因為是連久,天憐之。故上皇道應元氣而下也,〈止〉子勿怪之也。﹝起﹞〈起〉以何為初,以思守一,何也?一者,數之始也;一者,生之道也;一者,元氣所起也;一者,天之綱紀也。故使守思一,從上更下也。夫萬物凡事過於大,末不反本者,殊迷不解,故更反本也〈止〉﹝止﹞。 〔附〕欲解承負之責,莫如守一。守一久,天將憐之。一者,天之紀綱,萬物之本也。思其本,流及其末。 〈起〉是以古者聖人將有可為作,皆仰占天文,俯視地理,明其反本之明效也。〈止〉真人解未?」「唯唯。」「今訾子悒悒,已舉承負端首,天下之事相承負皆如此,豈知之耶?」「唯唯。今天師都舉端首,愚生心結已解。」「行,語真人一大要言,上古得道,能平其治者,但工自養,守其本也。中古小失之者,但小忽自養,失其本。下古計不詳,輕其身,謂可再得,故大失之而亂其治。雖然,非下古人過也,由承負之厄會也。行文已復重,吾不復言,百言百同,無益也。可毋增書為文,今天辭已通囑於真人。」「唯唯。」「行,歸思其要,以付有德君,書要為解承負出。」「唯唯。」 右問凡事承負結氣訣 師策文師曰:〈起〉「吾字十一明為止,丙午丁巳為祖始。四口治事萬物理,子巾用角治其右,潛龍勿用坎為紀。人得見之壽長久,居天地間活而已。治百萬人仙可待,善治病者勿欺紿。樂莫樂乎長安市,使人壽若西王母,比若四時周反始,九十字策傳方士。」〈止〉 太平經(7-10) 解師策書訣第五十﹝起﹞真人稽首再拜,「唯唯。請問一疑事解。」「平言何等也?」「天師前所與愚昧不達之生策書凡九十字。謹歸思於幽室,閒處連日時,質性頑頓,晝夜念之,不敢懈怠,精極心竭,周遍不得其意;今唯天師幸哀不達之生,願為其具解說之,使可萬萬世貫結而不忘。」「善哉,子之難問乎,可謂天人也。諾。真人詳聆聽,為子悉解其要意。」﹝止﹞ 〔附〕真人請問神人:「前所賜不達之生策書九十字,未知趨向,義理所歸,願為一一解,以遺後世,貫結而不忘。」神人言:「為子直解之。」 〈起〉師曰:「吾字十一明為止:師者,正謂皇天神人師也;曰者,辭也,吾迺上辭於天,親見遣,而下為帝王萬民具陳,解億萬世諸承負之謫也;吾者,我也,我者,即天所急使神人也,今天以是承負之災四流,始有本根,後治者悉皆隨之失其政,無從得中斷止之,更相賊傷,為害甚深,今天以為重憂;字者,言吾今陳列天書累積之字也;十者,書與天真誠信洞相應,十十不誤,無一欺者也,得而眾賢,各自深計,其先人皆有承負也,誦之不止,承負之厄小大,悉且已除矣;一者,其道要正當以守一始起也,守一不置,其人日明乎,大迷解矣。明為止,止者,足也,夫足者為行生,行此道者,但有日益昭昭,不復愚暗冥冥也。十一者,士也。明為止者,赤也,言赤氣得此,當復更盛,王大明也。止者,萬物之足也,萬物始萌,直布根以本足生也,行此道,其法迺更本元氣,得天地心,第一最善,故稱上皇之道也。丙午丁巳為祖始:丙午丁巳,火也,赤也;丙午者,純陽也,丁巳者,純陰也;陰陽主和,凡事言陰陽氣,當復和合天下而興之也;為者,為利帝王,除凶害出也;祖者,先也,象三皇德也;始者,反本初也,故行是道,當得反上皇也。四口治事萬物理:四而得口者,言也,能日習言吾書者,即得天正經字也,令得其至意,迺上與天心合,使萬物各得其所,而不復亂,故言萬物理也。子巾用角治其右者:誦字也,言誦讀此書而不止,凡事悉且一旦而正,上得天意,歡然而常喜,無復留倍也。潛龍勿用欿為紀:潛龍者,天氣還復初九,甲子歲也;冬至之日也,天地正始起於是也;龍者,迺東方少陽,木之精神也,故天道因木而出,以興火行;夫物將盛者,必當開通其門戶也。真人到期月滿,出此書宜投之開明之地。開者,闢也,通也,達也,開其南,更調暢陽氣,消去其承負之厄會也。潛者,藏也,道已往到,反隱藏也;勿者,敢也,未也,先見文者,未知行也;用者,治也,事也,今天當用此書除災害也;玄甲歲出之,其時君未能深原書意,得能用之也;故言勿用者,見天文未敢專信而即效案用之也;信用之者,事立效見響應,是其明證也,迺與天合,故響應也。欿為紀者,子稱欿;甲,天也,綱也,陽也;欿者,子也,水也,陰也,紀也;故天與地常合,其綱紀於玄甲子初出,此可為有德上君治綱紀也,故言欿為紀也。迺謂上皇天書,下為德君出真經,書以繩斷邪,以玄甲為微初也。凡物生者,皆以甲為首,子為本,故以上甲子序出之也。人得見之壽長久:人者,正謂帝王一人也,上德易覺知行道書之人也,據瑞應文,不疑天道也,深得其意則壽矣;壽者,竟其天年也;長者,得無窮也;久者,久存也。居天地間活而已:居者,處也;處天地間活而已者,當學真道也,浮華之文不能久活人也;諸承負之厄會,咎皆在無實核之道故也,今天斷去之也。治百萬人仙可待:治者,正也;天以此書正眾賢之心,各自治病,守真去邪;仙可待者,言天下聞之,真道翕然悉出,往輔佐有德之君;治真道者,活人法也,故言仙可待也。善治病者勿欺殆:凡人悉愚,不為身計,皆以邪偽之文,無故自欺殆,冤哉!反得天重謫,而生承負之大責,故天使其棄浮華文,各守真實,保其一旦夕力行之,令人人各有益其身,無肯復自欺殆者也。樂乎長安市:樂者,莫樂於天上皇太平氣至也;乎者,嗟嘆其德大優無雙也;長者,行此道者,其德善長無窮已也;安者,不復危亡也;得行此道者,承負天地之謫悉去,迺長安曠曠恢恢,無復憂也;市者,天下所以共致聚人處也;行此書者,言國民大興云云,比若都市中人也。使人壽若西王母:使人者,使帝王有天德好行正文之人也;若者,順也,能大順行吾書,即天道也,得之者大吉,無有咎也;西者,人人棲存真道於胸心也;王者,謂帝王得案行天道者大興而王也,其治善,迺無上也;母者老壽之證也,神之長也。比若四時周反始:比者,比也,比若四時傳相生、傳相成,不復相賊傷也,其治無有刑也。九十字策傳方士:九者,究也,竟也,得行此者,德迺究洽天地陰陽萬物之心也;十者,十十相應,無為文也;字者,言天文上下字,周流遍道足也;傳者,信也,故為作委字符信以傳之也;方者,大方正也,持此道急往付歸有道德之君,可以消去承負之凶,其治即方且大正也;士者,有可剋志一介之人也,一介之人者,端心可教化屬事,使往通此道也。吾策之說將可睹矣。〈止〉真人豈曉解未乎?」「唯唯。善哉善哉!見天師言,大樂已至矣。」「子可謂已知之矣。」「愚生每有所問,自知積愁天師,嚮不問,何從得知之。」「然,子言是也,賢聖有疑,皆問之,故賢聖悉有師也。不可苟空強說也,夫強說適可一言,不能再轉也。」「唯唯,是以愚生不敢強說也。」「子言是也,大儒謙,亦不失之也。」「今天師事事假其路,為剝解凡疑,遂得前問所不及,今欲有可乞問,甚不謙,不知當言邪不邪?」「疑者平言勿諱。」「唯唯。古今賢聖皆有師,今天師道滿溢,復當師誰乎?」「善哉善哉!子之問也,可謂睹微意矣。然吾始學之時,同問於師,非一人也,久久道成德就,迺得上與天合意,迺後知天所欲言,天使太陽之精神來告吾,使吾語;故吾者迺以天為師。雖喻真人,嚮天不欲言,吾不敢妄出此說,天必誅吾,真人亦知此誠重耶?子誡慎之。」「唯唯。愚生問疑於天師,無不解者,心喜常不能自禁言,願復乞問一事。」「行道之。」「唯唯。今天師比為暗蒙淺生具說承負說,不知承與負,同邪異邪?」「然,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迺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謫,連傳被其災,故前為承,後為負也。負者,流災亦不由一人之治,比連不平,前後更相負,故名之為負。負者,迺先人負於後生者也;病更相承負也,言災害未當能善絕也。絕者復起,吾敬受此書於天,此道能都絕之也,故為誠重貴而無平也。真人知之邪?」「唯唯。可●哉,可●哉!」「行去,勿復問。」「唯唯。」 右解師策書九十字訣 真券訣第五十一「真人前,凡天下事何者是也?何者非也?」「試而即應,事有成功,其有結疾病者解除,悉是也。試其事而不應,行之無成功,其有結疾者不解除,悉非,非一人也。」「善哉,子之言真是也。言雖少,斯可解億萬事,吾無以加子之言也。夫欲效是非,悉皆案此為法,可勿懷狐疑,此即召信之符也。」「何謂也?」「夫凡事信不信,何須必當考問之也?古者聖賢,但觀人所行證驗也,知之矣,明於日月。子說積善,不可變易也。欲知吾書,悉取信效於是。真人知邪?」「唯唯。」「行去,名此為真券,慎勿遺,無投於下方,以為訣策書章。」 右召信符效書證真券 努力為善法第五十二「真人前,天下之人凡有幾窮乎?」「何謂也?」「謂平平無雙,人有幾迫窮乎?所窮眾多,其所窮獨無有名字邪?」「不可名字也。」「子未知也。〈起〉天下之人有四窮。」「何謂也?」「謂子本得生於父母也,既生,年少之時,思其父母不能去,是一窮也。適長巨大自勝,女欲嫁,男欲娶,不能勝其情欲,因相愛不能相離,是二窮也。既相愛,即生子,夫婦老長,顏色適不可愛,其子少可愛,又當見養,是三窮也。其子適巨,可毋養身,便自老長不能行,是四窮也。四窮之後,能得明師,思慮守道尚可。高才有天命者或得度,其次或得壽,其次可得須臾樂其身,魂魄居地下,為其復見樂。」「何謂也?」「地下得新死之人,悉問其生時所作為,所更,以是生時可為定名籍,因其事而責之。故事不可不豫防,安危〈止〉皆其身自得之也。真人慎之。見此誡耶?」「唯唯。天師迺敕以不見之言。」「然,所以敕教子者,見子常有善意,恐真人懈倦,故明示敕之耳。」「唯唯。」「真人今學,以何自期乎?」「以年窮盡為期。」「善哉子志,可謂得道意矣。然,凡人行,皆以壽盡為期,顧有善惡盡耳。」「何謂也?願聞之。」「然,守善學,遊樂而盡者,為樂遊鬼,法復不見愁苦,其自愁苦而盡者為愁苦鬼,惡而盡者為惡鬼也。此皆露見之事,凡人可知也。而人不肯為善,樂其魂神,其過誠重。」「何謂也?」「人生迺受天地正氣,四時五行,來合為人,此先人之統體也。此身體或居天地四時五行。先人之身常樂善無憂,反復傳生。後世不肖反久苦天地四時五行之身,令使更自冤死,尚愁其魂魄。是故愚士不深計,不足久居也。故令欲使其疾死亡,於其死不復恨之也。精神但自冤憐,無故得愁恚於此下士。是故古者大賢聖深計遠慮知如此,故學而不止也。〈起〉其為人君者樂思太平,得天之心,其功倍也。魂神得常遊樂,與天善氣合。其不能平其治者,治不合天心,不得天意,為無功於天上。已到終,其魂神獨見責於地下,與惡氣合處。是故太古上聖之君迺知此,故努力也。愚人不深計,故生亦有謫於天,死亦有謫於地,可駭哉!〈止〉」「弟子愚暗,不欲聞也。」「善哉!子既來學,不欲聞此,即且努力為善矣。」「唯唯。天師處地,使得知天命,受教敕深厚,以何得免於此哉?」「善乎!子〈起〉但急傳吾書道,使天下人得行之,俱思其身定精,念合於大道,且自知過失所從來也,即承負之責除矣。天地大喜,年復得反上古而倍矣。〈止〉」「善哉善哉!」「行,辭小竟,真人努力勉之,異日復來。」「唯唯。」「得書詳思上下,學而不精,名為惚恍,求事不得無形象,思念不致,精神無從得往。」「善哉善哉!」 右天師誡人生時不努力卒死尚為魂神得承負之謫 分解本末法第五十三「真人前,子既來學,當廣知道意,少者可案行耶?多者可案行耶?」「然,備足眾多者,可案行也。」「噫!子內未廣知道要意也。」〈起〉「今天,一也,反行地二,其意何也?今地,二也,反行人三,何也?愚生願聞其相行意。」「然,夫地為天使,人為地使,故天悅喜,則使今年地上萬物大善。天不喜悅,地雖欲養也,使其物惡。地善,則居地上者人民好善,此其相使明效也。故治亂者由太多端,不得天之心,當還反其本根。夫人言太多而不見是者,當還反其本要也,迺其言事可立也。故一言而成者,其本文也;再轉言而止者,迺成章句也;故三言而止,反成解難也,將遠真,故有解難也;四言而止,反成文辭也;五言而止,反成偽也;六言而止,反成欺也;七言而止,反成破也;八言而止,反成離散遠道,遠復遠也;九言而止,反成大亂也;十言而止,反成滅毀也。故經至十而改,更相傳而敗毀也。夫凡事毀者當反本,故反守一以為元初。是故天數起於一,十而終也,是天道自然之性也。是故古者聖人問事,初一卜占者,其吉凶是也,守其本也,迺天神下告之也。再卜占者,地神出告之也。三卜占者,人神出告之也。過此而下者,皆欺人不可占。故卦數則不中也,人辭文多則不珍。」「善哉〈止〉善哉!今緣天師常哀憐其不及,願復更乞一言!」「平行!」「數何故止十而終?」「善哉!子深執知問此事法。然,〈起〉天數迺起於一,終於十,何也?天初一也,下與地相得為二,陰陽具而共生。萬物始萌於北,元氣起於子,轉而東北,布根於角,轉在東方,生出達,轉在東南,而悉生枝葉,轉在南方而茂盛,轉在西南而向盛,轉在西方而成熟,轉在西北而終。物終當更反始,故為亥,二人共抱一為三皇初。是故亥者,核也,迺始凝核也,故水始凝於十月也。壬者,任也,已任必滋日益巨。故子者,滋也,三而得陰陽中和氣,都具成而更反初起,故反本名為甲子。夫天道生物,當周流俱具,睹天地四時五行之氣,迺而成也。一氣不足,即輒有不足也。故本之於天地周流八方也,凡數適十也。〈止〉真人寧解知之不乎?」「唯唯。善哉善哉!誠受厚恩。」「子勿謝也,何乎?〈起〉夫師弟子功大重,比若父母生子,不可謝而解也。」〈止〉「何謂也?」「父母未生子之時,愚者或但投其施於野,便著土而生草木,亦不自知當為人也;洞洞之施,亦安能言哉?遂成草木,及迺得陰陽相合,生得成*人,何於成草木乎哉?〈起〉夫人既得生,自易不事善師,反事惡下愚之師,迺教人以惡,學入邪中,或使人死滅,身尚有餘罪過,并盡其家也。人或生而不知學問,遂成愚人。夫無知之人,但獨愁苦而死,尚有過於地下。魂魄見事不得遊樂,身死尚不得成善鬼。〈起〉今善師學人也,迺使下愚賤之人成善人,善善而不止,更賢;賢而不止,迺得次聖;聖而不止,迺得深知真道;守道而不止,迺得仙不死;仙而不止,迺得成真;真而不止,迺得成神;神而不止,迺得與天比其德;天比不止,迺得與元氣比其德。元氣迺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氣而生。〈止〉德迺復覆蓋天地八方,精神迺從天地飲食,天下莫不共祭食之,尚常恐懈,不能致之也。是至善師生善弟子之功也,〈止〉寧可謝不乎?」「可駭哉!愚生觸忌諱過言耳。」「何謙不置,真人也。行覺子使知可謝不耳。」「唯唯。」 右分解本末終始數父子師弟子功要文 樂生得天心法第五十四﹝起﹞「真人前,凡人之行,君王之治,何者最善哉?」「廣哀不傷,如天之行最善。」「子言可謂得道意矣,然治莫大於象天也;雖然,當有次第也。」「何謂也?愚生勤能一言,不復再言也,唯天師陳之耳。」「然,凡人之行,君王之治也。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汲汲若渴,迺後可也。其次莫若善於樂成,常悒悒欲成之,比若自憂身,迺可也。其次莫若善於仁施,與見人貧乏,為其愁心,比若自憂饑寒,迺可也。其次莫若善為設法,不欲樂害,但懼而置之,迺可也。其次人有過莫善於治,而不陷於罪,迺可也。其次人既陷罪也,心不欲深害之,迺可也。其次人有過觸死,事不可奈何,能不使及其家與比伍,迺可也。其次罪過及家比伍也,願指有罪者,慎毋盡滅煞人種類,迺可也。夫人者,迺天地之神統也。滅者,名為斷絕天地神統,有可傷敗於天地之體,其為害甚深,後亦天滅煞人世類也。為人先生祖父母不容易也,當為後生者計,可毋使子孫有承負之厄。是以聖人治,常思太平,令刑格而不用也。所以然者,迺為後生計也。今真人見此微言耶?」「唯唯。」﹝止﹞ 〔附〕問:「帝王諸侯之為治,何者最善哉?」曰:「廣哀不傷,如天之行最善。」「夫治,莫若大象天也;雖然,當有次第。」「何謂也?」「夫人最善莫如樂生,急急若渴,乃後可也。其次樂成他人善如己之善。其次莫若人施,見人貧乏,謂其愁心,比若憂飢寒,乃可也。其次莫若設法,但懼而置之可也。其次人有大罪,莫若於治,不陷於罪過,乃可也。其次人有過觸犯,事不可奈何,能不使及其家與比伍,乃可也。其次罪及比伍,願指有罪者,慎無絕嗣也。人者,天地神明之統;傷敗天地之體,其為禍深矣。無為子孫承負之厄,常思太平,以消刑格也。」 「真人前。」「唯唯。」「真人真人,不及說乎?但引謙耶?」「一言之,然吾統迺繫於地,命屬崑崙。今天師命迺在天,北極紫宮。今地當虛空,謹受天之施,為弟子當順承,象地虛心,敬受天師之教。然後至道要言,可得□□□□□□□無有師弟子之義。但名為交□□□□□□其才是名為亂學不純也。□□□□□□□□敕教使道不明,一是一非,其說不可傳於為帝王法,故不敢有言不也。」「何謙!吾願與真人共集議之為善,亦無傷於說也。□□□□也何乎?」「生有先後,知有多少,行有尊卑,居有高下。今吾可說,不若天師所云也。小人之言,不若耆老之睹道,端首之明也。天師既過覺愚不及之生,使得開通,知善惡難之,何一卒致也。願毋中棄,但為皇天后土。」「然,今既為天語,不與子讓也。但些子悒悒常不言,故問之耳。」「不敢悒悒也。今見天師說,積喜且駭,何也?喜者,喜得逢見師也;駭者,恐頑頓學不遍,而師去也。今欲問汲汲,常若大渴欲得飲,何乎?願得天師道傳弟子,付歸有德之君能用者。今陰陽各得其所,天下諸承負之大病,莫不悉愈者也。」「善哉,子之言也,詳案吾文,道將畢矣;次其上下,明於日月,自轉相使;今日思行之,凡病且自都除愈莫不解,甚皆稱歎喜。」「唯唯。」 右治所先後復天心訣師弟子讓說 件古文名書訣第五十五「日益愚闇曚不闓生謹再拜,請問一事。」「平言。」真人迺曰:「自新力學不懈,為天問事。」「吾職當主授真人義,無敢有所惜也,疾言之。」「唯唯。今小之道書,以為天經也。拘校上古中古下古聖人之辭以為聖經也,拘校上古中古下古大德之辭以為德經也,拘校上古中古下古賢明之辭以為賢經也。今念天師言,不能深知其拘校之意,願天師闓示其門戶所當先後,令使德君得之以為嚴教也,敕眾賢令使各得生校善意於其中也。」「然,精哉真人問事,常當若此矣。善哉善哉!諾,吾將具言之,真人自隨而記之,慎毋失吾辭也。〈起〉吾迺為天地談,為上德君制作,可以除天地開闢以來承負之厄會,義不敢妄語,必得怨於皇天后土,又且負於上賢明道德之君,其為罪責深大也,真人知之耶?」「唯唯。」「然,所言拘校上古中古下古道書者,假令眾賢共讀視古今諸道文也。如卷得一善字,如得一善訣事,便記書出之。一卷得一善,十卷得十善,百卷得百善,千卷得千善,萬卷得萬善,億卷得億善,〈止〉善字善訣事,卷得十善也,此十億善字;如卷得百善也,此百億善字矣。〈起〉書而記之,聚於一間處,眾賢共視古今文章,竟都錄出之,以類聚之,各從其家,去中復重,因次其要文字而編之,即已究竟,深知古今天地人萬物之精意矣。〈止〉因以為文,成天經矣。子知之乎?」「善哉善哉!」「子已知之矣。拘校上古中古下古聖經中善字訣事,卷得一善也,十卷得十,百卷得百,千卷得千,萬卷得萬,億卷得億;如卷得十善字也,已得十億矣;卷得百善字也,已百億矣。賢明共記書,聚一間善處,已都合校之,以類相從,使賢明共安而次之,去其復重,即成聖經矣。真人知之乎?」「唯唯。」「子已知之矣。拘校上古中古下古之賢明辭,其中大善者卷記一,十卷得十,百卷得百,千卷得千,萬卷得萬,億卷得億;卷得十,十億矣;卷得百,百億矣。已畢竟,復以類次之,使相從,賢明共安之,去其復重,編而置之,即成賢經矣。真人知之耶?」「唯唯。」「子已知之矣。如都拘校道文經書,及眾賢書文、及眾人口中善辭訣事,盡記善者,都合聚之,致一間處,都畢竟,迺與眾賢明大德共訣之,以類更相微明,去其復重,次其辭文而記置之,是名為得天地書文及人情辭,究竟畢定,其善訣事,無有遺失,若絲髮之間。此道道者,名為洞極天地陰陽之經,萬萬世不可復易也。」「善哉善哉!」「行諸!真人可謂已覺矣。」「愚生不及,今願復問一疑。」「行言。」「今天地開闢以來久遠,河雒出文出圖,或有神文書出,或有神鳥狩持來,吐文積眾多,本非一也。聖賢所作,亦復積多,畢竟各自有事。天師何疑、何睹、何見,而一時示教下古眾賢明,共拘校古今之文人辭哉?」「然,有所睹見,不敢空妄愁下古賢德也。今吾迺見遣於天下,為大道德之君解其承負,天地開闢以來,流災委毒之謫。古今天文聖書賢人辭已備足,但愁其集居,各長於一事耳。今案用一家法也,不能悉除天地之災變,故使流災不絕,更相承負後生者,曰得災病增劇。故天怜德君,復承負之。天和為後生者,不能獨生,比積災諸咎也。實過在先生賢聖,各長於一,而俱有不達,俱有所失。天知其不具足,故時出河雒文圖及他神書,亦復不同辭也。夫大賢聖異世而出,各作一事,亦復不同辭,是故各有不及,各有短長也。是也明其俱不能盡悉知究洞極之意,故使天地之間,常有餘災,前後訖不絕,但有劇與不耳。是故天上算計之,今為文書,上下極畢備足,迺復生聖人,無可復作,無可復益,無可復容言,無可復益於天地大德之君。若天復生聖人,其言會復長於一業,猶且復有餘流災毒常不盡,與先聖賢無異也。是故天使吾深告敕真人,付文道德之君,以示諸賢明,都并拘校,合天下之文人口訣辭,以上下相足,去其復重,置其要言要文訣事,記之以為經書,如是迺后天地真文正字善辭,悉得出也。邪偽畢去,天地大病悉除,流災都滅亡,人民萬物迺各得居其所矣,無復殃苦也。故天教吾拘校之也,吾之為書,不效言也,迺效徵驗也。案吾文而為之,天地災變怪疾病姦猾詙臣不詳邪偽,悉且都除去,比與陰日而除雲無異也。以此效吾言與吾文,□□萬不失一也;如不力用吾文也,吾雖敬受天辭下語,見文不用,天安能空除災哉?自若文書內亂,人亦內亂,災猶無從得去也,真人知之耶?」「唯唯。」「行,子已知之矣。」「願請問一疑事。」「平言之。」「今天地開闢以來,神聖賢人皆為天所生,前後主為天地語,悉為王者制法,可以除災害而安天下者。今帝王案用之,不失天心陰陽規矩,其所作文書,各有名號。今當名天師所作道德書字為等哉?」「善哉,真人之問事也。」「然,名為大洞極天之政事,何故正名為大洞極天之政事乎?」「然,大者,大也;行此者,其治最優大無上。洞者,其道德善惡,洞洽天地陰陽,表裏六方,莫不響應也。皆為慎善,凡物莫不各得其所者。其為道迺拘校天地開闢以來,天文地文人文神文皆撰簡得其善者,以為洞極之經,帝王案用之,使眾賢共迺力行之,四海四境之內,災害都掃地除去,其治洞清明,狀與天地神靈相似,故名為大洞極天之政事也。真人知之耶?」「唯唯。可駭哉!可駭哉!」「行,子已覺知之矣。」 右拘校上古中古下古文書人辭訣 九天消先王災法第五十六「凡天理九人而陰陽得何乎哉?」〈起〉「夫人者,迺理萬物之長也。其無形委氣之神人,職在理元氣;大神人職在理天;真人職在理地;仙人職在理四時;大道人職在理五行;聖人職在理陰陽;賢人職在理文書,皆授語;凡民職在理草木五穀;奴婢職在理財貨。〈止〉何乎?凡事各以類相理。無形委氣之神人與元氣相似,故理元氣。大神人有形,而大神與天相似,故理天。真人專又信,與地相似,故理地。仙人變化與四時相似,故理四時也。大道人長於占知吉凶,與五行相似,故理五行。聖人主和氣,與陰陽相似,故理陰陽。賢人治文便言,與文相似,故理文書。凡民亂憒無知,與萬物相似,故理萬物。奴婢致財,與財貨相似,富則有,貧則無,可通往來,故理財貨也。〈起〉夫皇天署職,不奪其心,各從其類,不誤也;反之,為大害也。故署置天之凡民皆當順此,古者聖人深承知此,故不失天意,得天心也。〈止〉真人今寧曉此不?」「善哉善哉!」「吾是所言,以戒真人,不失之也。」「唯唯。」「行努力。」「愚生今心結不解言,是九人各異事,何益於王治乎不也?」〈起〉「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氣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如此九事不合乖忤,不能致太平也。此九事迺更迭相生成也,〈止〉但人不得深知之耳,先聖賢未及陳之也,故久閉絕乎!」「然今一事不得治,不可平,何也?」「太上皇氣太至,此九人皆來助王者治也。一氣不和,輒有不是者,故不能悉和陰陽而平其治也。其來云何哉?無形神人來告王者,其心日明。大神人時見教其治意;真人仙人大道人悉來為師,助其教化;聖人賢者出,其隱士來為臣;凡民奴婢皆順善不為邪惡,是迺天地大喜之徵也。〈起〉其一氣不和,即輒有不至者,云何乎?元氣不和,無形神人不來至;天氣不和,大神人不來至;地氣不和,真人不來至;四時不和,仙人不來至;五行不和,大道人不來至;陰陽不和,聖人不來至;文字言不真,大賢人不來至;萬物不和得,凡民亂,財貨少,奴婢逃亡,凡事失其職。此正其害也。〈止〉今真人既欲救天亂氣,宜努力平之,勿倦懈,慎之。」「唯唯。」﹝起﹞「氣得,則此九人俱守道,承負萬世先王之災悉消去矣。此人俱失其所,承負之害日增。此九人上極無形,下極奴婢,各調一氣,而九氣陰陽調。夫人,天且使其和調氣,必先食氣;故上士將入道,先不食有形而食氣,是且與元氣合。故當養置茅室中,使其齋戒,不睹邪惡,日練其形,毋奪其欲,能出無間去,上助仙真元氣天治也。是為神士,天之吏也。毋禁毋止,誠能就之,名為天士,簡閱善人,天大喜之,還為人利也,何謂乎哉?然此得道去者,雖不為人目下之用,皆共調和陰陽氣也。古者帝王祭天上神下食,此之謂也。﹝止﹞ 〔附〕得此九人,能消萬世帝王承負之災。此九人上極無形,下極奴婢,各調一氣。故上士修道,先當食氣,是欲與元氣和合,當茅室齋戒,不睹邪惡,日鍊其形,無奪其欲,能出入無間,上助仙真元氣天治也。是為神士,為天之吏也。無禁無止,誠能就之,名天士,簡閱善人,天大喜,還為人利也。夫得道去世,雖不時目下之用,而能和調陰陽氣,以利萬物。古者帝王祭天上諸神,為此神吏也。 曾但天精神自下食耶?」「善哉,子言是也。然,此人上為天吏,天精神為其君長,君與吏相為使,吏者職在主行。凡事,吏道人善有功。故君與其下,既下則說喜。故除人承負。吏不說,則道人有過於天。君吏俱不肯下臨人食,故過責日增倍,身尚自得重過,何能除先王之流災哉?真人亦曉知此不耶?」「可駭哉!吾大怖惶,恍若失氣。今且過問天師,不意迺見是說也。」「行,子努力,所說竟,當去矣。」「唯唯。」 右〈起〉簡閱九人竟其志無冤者平王治天因喜解其先王承負〈止〉。 驗道真偽訣第五十七行事亦且畢不久。「真人前,詳受教敕。」「唯唯。」「自行此道之後,承負久故彌遠,積厄結氣,并災委毒誠多,不可須臾而盡也。」「知力行是之後,承負之厄日少,月消歲除愈,何以知之乎?」「善哉,子之難也,可謂得道意矣。然,明聽,行此之後,天下文書且悉盡正,人亦且盡正,皆入真道,無復邪偽文絕去,人人自謹。其後生者尤甚,更相倣學,皆知道內,有睹其身,各自重愛。其後生者孝且壽,悉工自養老,顏色不與無道時等,後生者日知其至意以為家也。學復過其先,日益就相厚相親,愛重有道人,兵革姦猾悉無復為者也。故承負之厄會日消去,此自然之術也。□□萬不失一,是吾之文大效也,不可但苟空設善言也,親以徵驗起,迺與天地響相應,何可妄語乎?故文書前後出,非一人蓄積難知情,是故吾道以誠也。子連時□□問,必樂欲知其大效;其效相反,猶寒與暑,暑多則寒少,寒多則暑少。夫天地開闢以來,先師學人者,皆多絕匿其真道,反以浮華學之,小小益耶,且薄後生者,日增益復劇,其故使成偽學相傳,雖天道積遠,先為文者,所以相欺殆之大階也。壹欺不知,後遂利用之也。令上無復所取信,下無所付歸命,因兩相意疑,便為亂治。後生者後連相承負,先人之厄會聚并,故曰劇也。天今冤是,故吾語子□□也,真人努力自愛勉之。子迺為天除病,為帝王除厄,天上知子有重功。」「不敢不敢。」 右效行徵驗道知真偽訣 四行本末訣第五十八「真人前。」「唯唯。」「人行有幾何乎?」「有百行萬端。」「不然也。真人語幾與俗人語相類似哉!人有四行。」「其一者,或何謂也?」「然,人行不善則惡,不善亦不惡為浮平行,壹善壹惡,為不純無常之行,兩不可據,吉凶無處也。」「善哉,行吉凶有幾何乎?有千條億端?」「真人之言幾與俗人同。吉凶之行有四。」「一者,惑何謂也?」「然,凡事為行,不大吉當大凶,不吉亦不凶為浮平命,一吉一凶為雜不純無常之,吉凶不占。」「善哉,行天地之性,歲月日善惡有幾何乎?不可勝紀?」「子已熟醉,其言眩霧矣。天地歲月日有四行。一者不純,主為變怪。」「何謂也?」「然,真人明聽,今天地歲不大樂當大惡,不樂亦不惡為浮平歲,壹善壹惡為天變惑歲。令今日不大善當大惡,不善亦不惡為浮平日月,壹善壹惡為惑行,主行為怪異災,吾是但舉綱見始,天下之事皆然矣。」「何謂也?」「然,天下之萬物人民,不入於善,必陷於惡,不善亦不惡為平平之行,壹善壹惡為詐偽行,無可立也,平平之行無可勸,大善與大惡有成名。」「何故正有此四行乎?」「善哉,子之難問,可謂得道意矣。然,大善者,太陽純行也;大惡者,得太陰煞行也;善惡并合者,中和之行也;無常之行者,天地中和君臣人民萬物失其道路也。故行欲正,從陽者多得善,從陰者多得惡,從和者這浮平也,其吉凶無常者,行無復法度。是故古聖賢深觀天地歲月日人民萬物,視所興衰浮平進退,以自知行得與不得,與用洞明之鏡自照,形容可異。」「善哉善哉!今當奈何乎?」「然,行守本,法天者,是其始也;法地者,其多賊也;法和者,其次也;無常者,其行未也。」「今人何故迺得至無常之行乎哉?」「然,先人小小佚失之,其次即小耶,其次大耶,其次大失。道路根本更迷亂,無可倚著其意,因反為無常之行,便易其辭,為無常之年也。是明道弊未極也,當反本。夫古者聖人睹此知為末流,極即還反,故不失政也,而保其天命。故大賢聖見事明,是以常獨吉也。真人樂重知其信效耶?」「唯天師開示之耳。」「行歲本興而末惡者,陰陽之極也。人後生者惡且薄,世之極也。萬物本興末無收者,物之極也。後生語多空欺無核實者,言之極也。文書多蓄委積而無真者,文之極也。是皆失本就末,失實就華。故使天地生萬物,皆多本無末,實其咎在失本流就末,失真就偽,失厚就薄,因以為常。故習俗不知復相惡,獨與天法相違積久。後生者日輕事,更作欺偽,積習成神,不能復相禁,反言曉事,故致更相承負,成天咎地殃,四面橫行,不可禁防。君王雖仁賢,安能中絕此萬萬世之流過。始失小小,各失若粟。天道失之若毫釐,其失千里,粟粟相從從聚,迺到滿太倉數萬億斛。夫雨一一相隨而下流不止,為百川,積成四海,水多不可。本去故當繩之以真道,反其末極還就本,反其華還就實,反其偽還就真。夫末窮者宜反本,行極者當還歸,天之道也。夫失正道者,非小病也。迺到命盡後,復相承負其過,後生復迷復失,正道日闇,冥復失道,天氣乖忤,治安得平哉?人人被其毒害,人安得壽,萬物傷多夭死。故比比敕真人傳吾書,使人人自思失道意,身為病,各自憂勞,則天地帝王人民萬物悉安矣。真人樂合天心,宜勿懈忽也。」「唯唯。願復問一疑,天師今是吉凶,曾但其時運然耶?」「善哉,真人之難得道意矣。極上者當反下,極外者當反內;故陽極當反陰,極於下者當反上;故陰極反陽,極於末者當反本。今天地開闢以來,小小連失道意,更相承負,便成邪偽極矣。何以知之乎?以萬物人民皆多前善後惡,少成事,言前□□哉?前有實,後空虛。古者聖人常觀視萬民之動靜以知之,故常不失也。」「善哉善哉!﹝起﹞願復乞問一事。」「行言。」「今若天師言,物有下極上極。今若九人,上極為委氣神人,下極奴婢。下學得上行,上極亦得復下行,不耶?」「善哉,子之問也。今真人自若愚罔,未洞於太極之道也。今是委氣神人,迺與元氣合形并力,與四時五行共生。凡事人神者,皆受之於天氣,天氣者受之於元氣。神者乘氣而行,故人有氣則有神,有神則有氣,神去則氣絕,氣亡則神去。故無神亦死,無氣亦死,委氣神人寧入人腹中不邪?」「唯唯。」﹝止﹞ 〔附〕凡聖皆有極,為無形神人,下極為奴婢。神人者,乘氣而行,故人有氣即有神,氣絕即神亡。 「又五行迺得興生於元氣,神迺與元氣并同身并行。今五行迺入為人藏,是寧九人,上極復下,反人身不?」「善哉善哉!初學雖久,一睹此說耳。」「然。子學當精之,不精無益也。」「唯唯。見天師言,夫天道固如循環耶?」「然。子可謂已知之矣。行去,有疑勿難問。」「唯唯。」 右簡天四行實本末太極以反政 大小諫正法第五十九真人稽首言:「愚生暗昧,實不曉道,今既為天視安危吉凶,乃敢具問道之訣。今世神祇法,豈亦有諫正邪?唯天師教敕,示以至道意。」「子之所問,何其妙要深遠也!」「吾伏見人有相諫正,故問天亦有相諫正不?」「善哉,子之所問,已得天道實核矣。天精已出,神祇悅喜矣。今且為子具說其大要意,今使可萬萬世不可忘也。」「唯唯。」「然,〈起〉天者小諫變色,大諫天動裂其身,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三光小諫小事星變色,大諫三光失度無明,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地也小諫動搖,大諫山土崩地裂,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五行小諫災生,大諫生東行蟲殺人,南行毒殺人,西行虎狼殺人,北行水蟲殺人,中央行吏民剋毒相賊殺人,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四時小諫寒暑小不調,大諫寒暑易位,時氣無復節度,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六方精氣共小諫亂覆數起,中有生蟲災,或飛或步,多雲風而不雨,空虛無實,大諫水旱無常節,賊殺傷萬物人民,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飛步鳥獸小諫災人,大諫禽獸食人,蝗蟲大興起,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鬼神精小諫微數賊病吏民,大諫裂死滅門,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六方小諫風雨亂發狂與惡毒俱行傷人,大諫橫加絕理,瓦石飛起,地土上柱皇天,破室屋,動山阜,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天地音聲之小諫,雷電小急聲,大諫人多相與汙惡,使霹靂數作,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吏民小諫更變色,大諫多相賊傷,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天地六方八極大諫俱欲正河雒文出,天明證,天下瑞應書見,以諫正君王,天下莫不響應,諫而不從,因而消亡矣。天道經會當用,復以次行。是故古者聖賢見事,輒惟論思其意,不敢懈忽,失毛髮之間,以見微知著。故不失皇天心,故能存其身,安其居,無憂患,無危亡,凶不得來者,計事校?,實迺天心意同也。」〈止〉「善哉善哉!愚生已解。今唯明天師既陳法,願聞其因而消亡意,黨開之。」「善哉善哉,子之心也。﹝起﹞然,〈起〉天道迺祐易教,祐至誠,祐謹順,祐易曉,祐易敕,將要人君厚,故教之,不要其厚者,不肯教之也。其象效,猶若人相與親厚則相教示以事,不相與至厚,不肯教示之也。教而不聽,忿其不以時用其言,故廢而置之,不復重教示之也。於是災變怪便止,不復示敕人也。如是則雖賢聖,聾闇無知也;聰明閉塞,天地神祇不肯復諫正者也。〈止〉災異日增不除,人日衰亡,失其職矣。﹝止﹞ 〔附〕天之所祐者,祐易教,祐至誠,祐謹順,祐易曉,祐敕,天之於帝王最厚矣,故萬般誤變以致之。不聽其教,故廢而致之,天地神明不肯復諫正也,災異日增,人民日衰耗,亡失其職。 〈起〉故古者聖賢旦夕垂拱,能深思慮,未嘗敢失天心也。故能父事皇天,母事皇地,兄事日,姊事月,正天文,保五行,順四時,觀其進退,以自照正行,以深知天得失也。〈止〉唯天地自守要道,以天保應圖書為大命,故所行者悉得應若神,是迺獨深得天意也。比若重現合矩,相對而語也。故神靈為其動搖也,如逆不肯用其諫正也,迺要天反與地錯,五行四時為其亂逆,不得其理。故所為者不中,因而大凶矣,此之謂也。子寧曉未?」「唯唯。」「故天地之性,下亦革諫其上,上亦革諫其下,各有所長短,因以相補,然后天道凡萬事,各得其所。是故皇天雖神聖,有所短,不若地之所長,故萬物受命於天,反養體於地。三光所短,不若火所長;三光雖神且明,不能照幽寢之內,火反照其中。大聖所短,不若賢者所長。人之所短,不若萬物之所長。故相諫及下,極小微,則不失道,得天心。故天生凡事,使其時有變革,悉皆以諫正人君,以明至德之符,不可不大慎也。夫天地萬物變革,是其語也。」「唯唯。皇天師既示曉,願效於人。」「諾。子詳聆吾言而深思念之,臣有忠善誠信而諫正其上也,君不聽用,反欲害之,臣駭因結舌為瘖,六方閉不通。賢儒又畏事,因而蔽藏,忠信伏匿,真道不得見。君雖聖賢,無所得聞,因而聾盲,無可見奇異也。日以暗昧,君聾臣瘖,其禍不禁;臣昧君盲,姦邪橫行;臣瘖君聾,天下不通,善與惡不分別,天災合同,六極戰亂,天下並凶,可不慎乎哉?」「唯唯。」「故〈起〉古者聖賢重災變怪,因自以繩正,故萬不失一者。〈止〉實乃與要文大道同,舉事悉盡忠,無復凶,子重誡之,謹慎吾言。」「唯唯。」「然,夫天高且明,本非一精之功德也。帝王治得天心,非一賢臣之功。今吾之言,但舉其綱見始,凡事不可盡書說也,子自深計其意。」「唯唯。」「行去矣,說何極乎?勿復有可問也。」「唯唯。」 右天諫正書訣 太平經(11—18) 案書明刑德法第六十真人純謹敬拜,「純今所問,必且為過責甚深,吾歸思師書言,悉是也,無以易之也。但小子愚且蒙,悃悒不知明師皇天神人於何取是法象?今怪師言積大□□,願師既哀憐,示其天證陰陽之訣、神祇之卜要效。今且不思,心中大煩亂,所言必觸師之忌諱。又欲言不能自禁絕,唯天師雖非之,願以天之明證法示教,使可萬萬世傳,昭然無疑,比若日中之明也,終始不可易而去也。」「然,子固固不信吾言邪?子自若未善開通,知天心意也。子自若愚乎,愈於俗人無幾耳。以為吾言可犯也,犯者亂矣,逆者敗矣。吾且與子語,皆已案考於天文,合於陰陽之大訣乃後言也。子來者為天問事,吾者為天傳言制法,非敢苟空偽言佞語也。子生積歲月日幸不少,獨不見擾擾萬物之屬,悉盡隨德而居,而反避刑氣邪?〈起〉此者,純皇天之明要證也。所以嚴敕人君之治,得失之效也。」「唯唯。今若且覺而未覺,願重問其教戒。」「然,夫刑德者,天地陰陽神治之明效也,為萬物人民之法度。故十一月大德在初九,居地下,德時在室中,故內有氣,萬物歸之也。時刑在上六,在四遠野,故外無氣而清也,外空萬物,士眾皆歸,王德隨之入黃泉之下。十二月德在九二之時,在丑,居土之中,而未出達,時德在明堂,萬物隨德而上,未敢出見,上有刑也。正月寅,德在九三,萬物莫不隨盛德樂闚於天地而生,時德居庭。二月德在九四,在卯,巳去地,未及天,謫在界上,德在門,故萬物悉樂出闚於門也。三月盛德在九五,辰上及天之中,盛德時在外道巷,故萬物皆出居外也。四月巳,德在上九,到於六遠八境,盛德八方,善氣陽氣莫不響應相生,擾擾之屬,去內室之野處,時刑在萬物之根,居內室,故下空無物,而上茂盛也,莫不樂從德而為治也,是治以德之大明效也。」「今謹已聞用德,願聞用刑。」「然,五月刑在初六,在午,地下,下內清無氣,地下空,時刑在室中,內無物,皆居外。六月刑居六二,在未,居土之中,未出達也,時刑在堂,時刑氣在內,德氣在外,擾擾之屬莫不樂露其身,歸盛德者也。七月刑在六三,申之時,刑在庭,萬物未敢入,固固樂居外。八月刑在六四,酉時,上未及天界,時德在門,萬物俱樂,闚於門樂入,隨德而還反也。九月刑在六五,在戌,上及天中,時刑在道巷,萬物莫不且死困,隨德入藏,故內日興,外者空亡。十月刑在上六,亥,時刑及六遠八境,四野萬物擾擾之屬莫不入藏逃,隨德行到于明堂,跂行自懷居內,野外空無士眾,是非好用刑罰者見從去邪哉?但心意欲內懷以刑,治其士眾,輒日為其衰少也。故五月內懷一刑,一群眾叛。六月內懷二刑,二群眾叛。七月內懷三刑,三群眾叛。八月內懷四刑,四群眾叛。九月內懷五刑,五群眾叛。十月內懷六刑,六群眾叛。故外悉無物,皆逃於內,是明證效也。故以刑治者,外恭謹而內叛,故士眾日少也。是故十一月內懷一德,一群眾入從。十二月內懷二德,二群眾入從。正月內懷三德,三群眾入從。二月內懷四德,四方群眾入從。三月內懷五陽盛德,五群眾賢者入從。四月內懷六德,萬物並出見,莫不擾擾,中外歸之。此天明法效也。〈止〉﹝起﹞二月八月,德與刑相半,故二月物半傷於寒,八月物亦半傷於寒;二月之時,德欲出其士眾於門,刑欲內其士眾於門,俱在界上;故二月八月萬物刑德適相逢,生死相半,故半傷也。子今樂知天地之常法,陰陽之明證,此即是也。夫刑乃日傷殺,厭畏之,而不得眾力,反曰無人;德乃舒緩日生,無刑罰而不畏萬物,反曰降服,悉歸王之助其為治,即是天之明證,昭然不疑也。今人不威畏不可治,奈何乎哉?然古者聖人君子威人以道與德,不以筋力刑罰也。不樂為善,德劣者反欲以刑罰威驚以助治,猶見去也。夫刑但可以遺窮解卸,不足以生萬物,明擾擾之屬為其長也。今使人不內附,反欺詐,其大咎在此。﹝止﹞ 〔附〕二月八月,德與刑相半,故萬物半傷於寒。夫刑日傷殺厭畏之,而不得眾力。古者聖人威人以道德、不以筋力刑罰也。 今子比連時來學,問事雖眾,多畜積文,則未能純信吾書言也,得此寧解未哉?」純稽首敬拜,「有過甚大,負於明師神人之言,內慚流汗;但愚小德薄至賤,學日雖多,心頓不能究達明師之言,故敢不反復問之,甚大不謙,久為師憂不也。」「但為子學未精耳,可慎之。﹝起﹞天乃為人垂象作法,為帝王立教令,可儀以治,萬不失一也。子欲知其意,正此也。治不惟此法,常使天悒悒,忿忿不解,故多凶災。子戒之。天將興之者,取象於德;將衰敗者,取法於刑,此之謂也。吾之言,謹與天地陰陽合其規矩,順天地之理,為天明言,紀用教令以示子也。吾之言,正若鋒矢無異也,順之則日興,反之則令自窮也。天法神哉神哉!是故夫古者神人真人大聖所以能深制法度,為帝王作規矩者,皆見天文之要,乃獨內明於陰陽之意,乃後隨天地可為以治,與神明合其心,觀視其可為也,故其治萬不失一也。﹝止﹞ 〔附〕為垂象作法,為帝王立教令,可儀以治。王道將興,取象於德;王道將衰,取象於刑。夫為帝王制法度,先明天意,內明陰陽之道,即太平至矣。 今愚吏人民以為天法可妄犯也,自恣不以法度,故多亂其君治也,大咎在此也。今子得書,何不詳結心意,丁寧思之,幽室閑處。念天之行,乃可以傳天之教,以示敕愚人,以助帝王為法度也。將舉刑用之,當深念刑罰之所居,皆見從去,寂然無士眾獨處。故冬刑在四野無人,萬物悉叛之內藏,避之甚。夏刑在內,萬物悉出歸德,地下室內中空,刑寂然獨居,皆隨德到野處。德在外,則萬物歸外;德在幽空則物歸內。天刑其威極盛,幸能厭服人民萬物,何故反不能拘制其士眾,獨不怪斯耶?明刑不可輕妄用,傷一正氣,天氣亂;傷一順氣,地氣逆;傷一儒,眾儒亡;傷一賢,眾賢藏。凡事皆有所動搖。故古者聖人聖王帝主乃深見是天戒書,故畏之不敢妄為也;恐不得天心,不能安其身也。上皇天德之人,乃獨深見道德之明效也,不厭固,不畏駭,而士眾歸之附之,故守道以自全,守德不敢失之也。子德吾書誦讀之,而心有疑者,常以此書一卷,自近旦夕常案視之,以為明戒證效,乃且得天心意也。違此者,已與天反矣。是猶易之乾坤,不可反也;猶六甲之運,不可易也;猶五行固法,不可失也;猶日月之明,不可掩蓋也;猶若君居上,臣在下,故不可亂也。此所以明天地陰陽之治,有好行德者。或有愚人反好刑,宜常觀視此書,以解迷惑,務教人為善儒,守道與德,思退刑罰,吾書□□正天法度也。夫為道德易乎?為刑罰難乎?愛之則日多,威之反日無也。子疾去矣,為天傳吾書,毋疑也。吾書言不負於天地六合之擾擾也。」「唯唯。誠歸思過,惟論上下,不敢失一也。」「行,戒之慎之。子不能分別詳思吾書意,但觀天地陰陽之大部也。從春分到秋分,德居外,萬物莫不出歸王外,蟄蟲出穴,人民出室。從秋分至春分,德在內,萬物莫不歸王內,蟄藏之物悉入穴,人民入室;是以德治之明效也。從春分至秋分,刑在內治,萬物皆從出至外,內空,寂然獨居。從秋分至春分,刑居外治外,無物無氣,空無士眾,悉入從德;是者明刑不可以治之證也。故德者與天并心同力,故陽出亦出,陽入亦入;刑與地并力同心,故陰出亦出,陰入亦入。德者與生氣同力,故生氣出亦出,入亦入;刑與殺氣同力,故殺氣出亦出,入亦入。德與天上行同列,刑與地下行同列。德常與實者同處,刑與空無物同處。德常與興同處,故外興則出,內興則入,故冬入夏出。刑與衰死氣同處,故冬出而夏入。死氣者清,故所居而清也。故德與帝王同氣,故外王則出陰,內王則入刑;刑與小人同位,故所居而無士眾也。物所歸者,積帝王德,常見歸,故稱帝王也;刑未嘗與物同處,無士眾,故不得稱君子。是故古者聖人獨深思慮,觀天地陰陽所為,以為師法,知其大□□萬不失一,故不敢犯之也,是正天地之明證也,可不詳計乎?可不慎哉?自然法也,不以故人也,是天地之常行也,今悉以告子矣。子宜反復深思其意,動作毋自易。」「唯唯,不敢負。」「行,吾已悉傳付真法語於子,吾憂解矣;為天除咎,以敕至德,以興王者。子毋敢絕,且蒙其害。」「唯唯。」 右案天法以明古今前後治者所好得失訣 起土出書訣第六十一「下愚賤生不勝,心所欲問,犯天師忌諱,為過甚劇。意所欲言,不能自止,小人不忍情願,五內發煩懣悃悒。請問一大疑,唯天師既待以赤子之分,必衰原其飢渴汲汲乎!」「行道之。何謙哉?」「唯唯。﹝起﹞今天師乃與皇天后土常合精念,其心與天地意深相得,比若重規合矩,不失毛髮之間也。知天地常所憂□□,是故下愚不及生冒慚,乃敢前具問,願得知天地神靈其常所大忌諱者何等也?」「善乎,生精益進哉!子今且可問正入天地之心意,人得知之,著賢人之心,萬世不復去也。吾常樂欲言,無可與語。今得真人問之,心中訣喜,且為子具分別道之,不敢有可隱匿也。所以然者,乃恐天地神靈深惡吾,則為身大災也。真人但安坐明聽。」「天地所大疾苦,惡人不順與不孝,何謂也?願聞之。」「善乎,子之難也。夫天地中和凡三氣,內相與共為一家,反共治生,共養萬物。天者主生,稱父;地者主養,稱母;人者主治理之,稱子。父當主教化以時節,母主隨父所為養之,子者生受命於父,見養食於母。為子乃當敬事其父而愛其母。」「何謂也?」「然,父教有度數時節,故天因四時而教生養成,終始自有時也。夫惡人逆之,是為子不順其父,天氣失其政令,不得其心。天因大惡人生災異,以病害其子,比若家人,父怒治其子也,其變即生。父子不和,恨子不順從嚴父之教令,則生陰勝其陽,下欺其上,多出逆子也。臣失其職,鬼物大興,共病人,姦猾居道傍,諸陰伏不順之屬,咎在逆天地也。真人是又可不順乎?此乃自然之術,比若影之應形,與之隨馬不脫也,誡之。」「唯唯。」﹝止﹞ 〔附〕天師乃與皇天后土常合精念,其心與天地意深相得,比若重規合矩,不失毛髮之間也。知天地常所憂預,得知天地之大忌諱者何等也?天地神靈深大疾苦,惡人不順不孝,何謂也?夫天地中和三氣,內共相與為一家,共養萬物。天者主生,稱父;地者主養,稱母;人者為治,稱子。子者,受命於父,恩養於母。為子乃敬事父而愛其母,何謂也?然父教有度數時節,故因四時而教生成,惡人逆父之意,天氣失其政令。比若家人,父怒其子。父子不和,陰勝陽,下欺上,臣失其職,鬼物大興。 「今謹已敬受師說天之教敕,願聞犯地之禁。」「諾,真人明聽。」「唯唯。」﹝起﹞「天者,乃父也;地者,乃母也;父與母俱人也,何異乎?天亦天也,地亦天也,父與母但以陰陽男女別耳,其好惡者同等也。天者養人命,地者養人形,人則大愚蔽且暗,不知重尊其父母,常使天地生凡人,有悔悒悒不解也。」「何謂也?」「善哉,子之言也,深得天地意,大災害將斷,人必吉善矣。」「何謂也?唯天師分別之。」「然今天下之人皆共賊害,冤其父母。」「何謂也?」「四時天氣,天所案行也,而逆之,則賊害其父。」「何謂也?」「今人以地為母,得衣食焉,不共愛利之,反共賊害之。」「何謂也?」「然,真人明聽。人乃甚無狀,共穿鑿地,大興起土功,不用道理,其深者下著黃泉,淺者數丈。母內獨愁恚,諸子大不謹孝,常苦忿忿悃悒,而無從得通其言。古者聖人時運未得及其道之,遂使人民妄為,謂地不疾痛也,地內獨疾痛無訾,乃上感天,而人不得知之,愁困其子不能制,上愬人於父,愬之積久,復久積數,故父怒不止,災變怪萬端並起,母復不說,常怒不肯力養人民萬物。父母俱不喜,萬物人民死,不用道理,咎在此。後生所為日劇,不得天地意,反惡天地言不調,又共疾其帝王,言不能平其治內,反人人自得過於天地而不自知,反推其過以責其上,故天地不復愛人也。視其死亡忽然,人雖有疾,臨死啼呼,罪名明白,天地父母不復救之也,乃其罪大深過,委頓咎責,反在此也。其後生動之尤劇乃過前,更相倣效,以為常法,不復拘制,不知復相禁止,故災日多,誠共冤天地。天地,人之父母也,子反共害其父母而賊傷病之,非小罪也。故天地最以不孝不順為怨,不復赦之也;人雖命短死無數者,無可冤也,真人豈曉知之邪?」「唯唯。」﹝止﹞ 〔附〕天地之位,如人男女之別,其好惡皆同。天者養人命,地者養人形。今凡共賊害其父母。四時之氣,天之按行也,而人逆之,則賊害其父;以地為母,得衣食養育,不共愛利之,反賊害之。人甚無狀,不用道理,穿鑿地,大興土功,其深者下及黃泉,淺者數丈。獨母愁患諸子大不謹孝,常苦忿忿悃悒,而無從得道其言。古者聖人時運,未得通其天地之意。凡人為地無知,獨不疾痛而上感天,而人不得知之,故父災變復起,母復怒,不養萬物。父母俱怒,其子安得無災乎?夫天地至慈,唯不孝大逆,天地不赦,可不●哉? 「今天使子來具問,是知吾能言,真人不可自易,不可不慎也。」「唯唯。」「今人共害其父母,逆其政令,於真人意,寧可久養不邪?故天不大矜之也。」「今天師哀愚生為其具說,以何知天地常忿忿悒悒,而怨惡人數起土乎?」「善哉,天使子屈折問之,足知為天地使子問此也。」「諾。」「吾甚畏天,不敢有可隱,恐身得災,今且使子昭然知之,終古著之胸心,不可復忘也。今有一家有興功起土,數家被其疾,或得死亡,或致盜賊縣官,或致兵革鬥訟,或致蛇蜂虎狼惡禽害人。〈起〉大起土有大凶惡,小起土有小凶惡,是即地忿忿,使神靈生此災也。〈止〉故天地多病人,此明證也,子知之邪?」「唯唯。﹝起﹞〈起〉今或有起土反吉無害者,何也?」「善哉,子之問也,皆有害,但得良善土者,不即病害人耳;反多四方得其凶,久久會且害人耳;得惡地者不忍人可為,即害之也。〈止〉復并害遠方,何也?是比若良善腸之人也,雖見冤,能強忍須臾,心不忘也,後會害之;惡人不能忍,須臾交行。」「善哉善哉!今地身體積巨,人比於地,積小小,所為復小不足道,何乃能疾地乎哉?」「善哉,子之難也!天使子分別不明,此以何知之,以其言大惓惓。子今欲云,何心中悃悒,欲言乃快。天地神精居子腹中,敬子趣言,子固不自知也。凡人所欲為,皆天使之。」「諾。不敢有可匿也。」「子明德。」「唯唯。」﹝止﹞ 〔附〕或起土不便為災者,得良善地也,即災者,得凶惡地也。主能害人,并害遠方,何謂也?比若良善之人,雖見冤害,強忍須臾,心終不忘也;惡人不能忍須臾,便見災害也。地體巨大,人比於地積小,所穿鑿安能為害也? ﹝起﹞「今子言,人小小,所動為不能疾地。今大人軀長一丈,大十圍,其齒有齲蟲,小小不足道,合人齒。大疾當作之時,其人啼呼交,且齒久久為墮落悉盡。夫人比於天地大小,如此蟲害人也。齒尚善金石骨之堅者也。夫蟲但肉耳,何故反能疾是子,人之疾地如此矣。子知之邪?行,真人復更明開耳。」「唯唯。」﹝止﹞ 〔附〕然比夫人軀長一丈,大十圍,其齒齲間蟲,小小不足道,食人齒。大疾當作之時,其人啼呼,久久齒為之墜落悉盡。人比於天地大小,如此蟲與人矣。齒若金石之堅者,小蟲但肉耳,而害物若此。 「夫人或有長出丈,身大出十圍,疽蟲長不過一寸,其身小小,積小不足道也,居此人皮中,旦夕鑿之,其人病之,乃到死亡,夫人與地大小,比若此矣。此蟲積小,何故反賊殺此人乎?真人其為愚暗,何故大劇也,將與俗人相似哉?」「實不及。」「子尚不及,何言凡人乎?」「有過有愚,唯天師願聞不及業,幸為愚生竟說其意。」「諾,不匿也。吾知天地病之劇,故口口語子也。行復為子說一事,使子察察重明知之。」「唯唯。」﹝起﹞今大丈夫力士無不能拘制疥蟲,小小不足見也。有一斗所共食此人,病之疾痛不得臥,劇者著床。今疥蟲蚤蝨小小,積眾多,共食人,蠱蟲者殺人,疥蟲蚤同使人煩懣,不得安坐,皆生瘡瘍。夫人大小比於地如此矣,寧曉解不?」「唯唯。」﹝止﹞ 〔附〕今有大丈夫巨力之士無不能制蚧蟲者,一升蚧蟲共蝕此人,乃病痛不得臥,劇者著床。今蛄蟲蚤蝨小小,積眾多,共食人,蠱蟲者能殺人,蚤蝨同使人煩滿,不得安坐,皆生瘡耳。人之害天地,亦若是耳。 「行,今子或見吾所說,如不足以為法也,今為子言之。人雖小,其冤愁地形狀,使人昭然自知,深有過責,立可見也。今一大里有百戶,有百井;一鄉有千戶,有千井;一縣有萬戶,有萬井;一郡有十萬戶,有十萬井;一州有億戶,有億井。大井一丈,中井數尺,小井三尺,今穿地下著黃泉。天下有幾何哉?或一家有數井也。今但以小井計之,十井長三丈,百井長三十丈,千井三百丈,萬井三千丈,十萬井三萬丈。天下有如此者凡幾井乎?穿地皆下得水,水乃地之血脈也。今穿子身,得其血脈,寧疾不邪?今是一億井者,廣從凡幾何里?子自詳計之。天下有幾何億井乎哉?故人為冤天地已明矣。子賊病其母,為疾甚劇,地氣漏泄,其病人大深,而人不愛不憐之,反自言常冤天地,何不純調也,此不反邪,是尚但記道諸井耳。今天下大屋丘陵冢,及穿鑿山阜,采取金石,陶瓦豎柱,妄掘鑿溝瀆,或閉塞壅閼,當通而不得通有幾何乎?今是水泉,或當流,或當通,又言閉塞穿鑿之幾何也?今水泉當通,利之乃宣,因天地之利瀆,以高就下。今或有不然,妄鑿地形,皆為瘡瘍;或有塞絕,當通不通。王治不和,地大病之,無肯言其為疾病痛者。地之精神,上天告愬不通,日無止也。天地因而俱不說喜,是以太和純氣難致也,真人寧解不邪?」「唯唯。﹝起﹞今人生天地之間,會當得室廬以自蓋,得井飲之,云何乎?」「善哉,子之言也。今天不惡人有室廬也,乃其穿鑿地大深,皆為瘡瘍,或得地骨,或得地血,何謂也?泉者,地之血;石者,地之骨也;良土,地之肉也。洞泉為得血,破石為破骨,良土深鑿之,投瓦石堅木於中為地壯,地內獨病之,非一人甚劇,今當云何乎?地者,萬物之母也,樂愛養之,不知其重也,比若人有胞中之子,守道不妄穿鑿其母,母無病也;妄穿鑿其母而往求生,其母病之矣。人不妄深鑿地,但居其上,足以自彰隱而已,而地不病之也。大愛人使人吉利,今願聞自彰隱多少而可。凡動土入地,不過三尺,提其上,何止以三尺為法?然一尺者,陽所照,氣屬天;二尺者,物所生,氣屬中和;三尺者,屬及地身,氣為陰。過此而下者,傷地形,皆為凶。古者穴居云何乎?同賊地形耳。多就依山谷,作其巖穴,因地中又少木梁柱於地中,地中少柱,又多倚流水,其病地少微,故其人少病也。後世不知其過,多深賊地,故多不壽,何也,此劇病也。」﹝止﹞ 〔附〕穿地見泉,地之血也;見石,地之骨也;土,地之肉也。取血、破骨、穿肉,復投瓦石堅木於地中,為瘡。地者,萬物之母也,而患省若此,豈得安乎?凡人居母身上,亦有障隱多少。穿地一尺,為陽所照,氣屬天;二尺者,物之所生,氣屬中和;三尺者及地身,陰。過此已往,皆傷地形也。 〔附〕今天不惡人有廬室也,乃惡人穿鑿地太深,皆為創傷,或得地骨,或得地血者,泉是地之血也,石為地之骨也。地是人之母,妄鑿其母,母既病愁苦,所以人固多病不壽也。凡鑿地動土,入地不過三尺為法:一尺者,陽所照,氣屬天也;二尺者,物所生,氣屬中和也;三尺者及地身,氣屬陰。過此而下者;傷地形,皆為凶也。古者依山谷巖穴,不興梁柱,所以其人少病也,後世賊土過多,故多病也。 ﹝起﹞「今時時有近流水而居,不鑿井,固多病不壽者何也?此天地既怒,及其比伍,更相承負,比若一家有過,及其兄弟也。今人或有不動土,有所立,但便時就故舍,自若有凶,何也?是者行不利犯神。何神也?神非一,不可豫名也。真人曉邪?」「唯唯。﹝止﹞ 〔附〕「今時有近流水而居,不鑿井,何故多病不壽,何也?」答曰:「如此者,是明天地既怒,及其比伍,更相承負,比如一家有過,及其兄弟也。是知穿地皆下得水,水乃地之血脈,寧不病乎?」又云,有問者曰:「今人或有不動土,有所立,便旦時有就故舍,自若有凶,何也?」答曰:「如是者行動不利,犯神凶也。」問曰:「犯何神也?」答曰:「神者非一,不可務名也。」 是故人居地上,不力相教為善,故動作過反相及也。是者冤。今人或大遠流水,會當得井水飲之乃活,當云何乎?」「善哉,子之言也。然有故井者,宜使因故相與共飲之,慎無數易之;既易,宜填其故,塞地氣,無使發泄;飲地形,令地衰,不能養物也。填塞故,去中壯,何謂也?謂井中瓦石材木也,此本無今有,比若人身中有奇壯以為病也。」「可●哉!可●哉!卿不及天師詳問之,不但知是。」「真人來前。」「唯唯。」「子問事,恆常何一究詳也?」「所以詳者,比與天師會見,言人命在天地,天地常悅喜,乃理致太平,壽為後,是以吾居天地之間,常駭忿天地,故勉勉也。天地不和,不得竟吾年。」「善哉,子之言也。吾所以常恐駭者,見天地毒氣積眾多,賊殺不絕,帝王愁苦,其治不平,常助其憂之,子何豫助王者憂是乎?」「吾聞積功於人,來報於天,是以吾常樂稱天心也。」「善哉子意。」「今天師既開通愚生,示以天忌,願復乞問一疑事。〈起〉今河海下田作室廬,或無柱梁,入地法三尺輒得水,當云何哉?」「善乎,子之問也。此同為害耳,宜復淺之。此者,地之薄皮也,近地經脈。子欲知其效,比若人,有厚皮難得血,血出亦為傷矣;薄皮者易得血,血出亦為傷,俱害也。故夫血者,天地之重信效也;夫傷人者,不復道其皮厚與薄也,見血為罪名明白。夫人象天地,不欲見傷,傷之則怒,地何獨欲樂見傷哉?夫天地,乃人之真本,陰陽之父母也。子何從當得傷其父母乎?〈止〉真人宜深念是於赤心,愚人或輕易,忽然不知,是為大過也。〈起〉今子當得飲食於母,故人穿井而飲之,有何劇過哉?子言已失天心明矣。今人飲其母,乃就其出泉之處。故人乳,人之泉坼也。所以飲子處,比若地有水泉可飲人也。今豈可無故穿鑿其皮膚而飲其血汁邪?〈止〉真人難問甚無意。」「愚生有過,觸天師忌諱。」「不謙也。然難問不極,亦不得道至訣也。不惡子言也,此必皇天大疾,乃使子來,口口問是,此故子言屈折不止也。」「今唯天師原之,除其過。愚生欲言,不能自禁止。」「平行,何所謙。子既勞為天地遠來問,慎無閉絕吾書文也。」「唯唯。凡人不見睹此書,不自知罪過重,反獨常共過罪天地,何不和也?治何一惡不平也?」「不知人人有過於天地,前後相承負,後生者得并災到,無復天命,死生無期度也。真人努力,無滅去此文,天地且非怒人。」「唯唯。」「真人被其謫罰,則凶矣。」「唯唯。」「書以付歸有德之君,宜以示凡人,人乃天地之子,萬物之長也。今為子道,當奈何乎?俱各自深思,從今以往,欲樂富壽而無有病者,思此書言,著之胸心,各為身計,真人無匿也,傳以相告語。今天地之神,乃隨其書而行,察視人言,何也?真人知之邪?今以何知其隨人而行,以吾言不信也。子誡絕匿此書,即有病;有敢絕者,即不吉,是即天地神隨視人之明證也,可畏哉!」「唯唯。」「行去,自勵自勵!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當先安其天地,然後可得長安也;今乃反愁天地共賊害其父母,以何為而得安吉乎哉?前後為是積久,故災變不絕也,吾語不誤也。吾常見地神上自訟,未嘗絕也。是故誠知其□□見真人,比如丁寧問之即知為天使。真人來問,是天欲一發覺此事,令使人自知,百姓適知責天,不知深自責也。」「今天何故一時使吾問是乎?」「所以使子問是者,天上皇太平氣且至,治當太平,恐愚民人犯天地忌諱不止,共亂正氣,使為凶害,如是則太平氣不得時和,故使子問之也。欲樂民不復犯之,則天地無病而愛人,使五穀萬物善以養之也;如忽之忿不愛人,不肯養之也。故將凶歲者,無善物;將興歲,其物善,此之謂也。真人知之邪?」「善哉善哉!古者同當太平,何不禁人民動土地哉?」「善乎,子之問事也。天地初起,未嘗有今也。」「以何明之?」「今者天都舉,故乃錄委氣之人神人真人仙人道人聖人賢人,皆當出輔德君治,故為未嘗有也。初陰陽開闢以來,錄天民仕之,未嘗有此也,故為最大也。」「可駭哉,可駭哉!是故都出第一之道,教天下人為善之法也,人善即其治安,君王樂遊無憂。」「善哉善哉!樂乎樂乎!是故教真人急出此書,慎無藏匿,以示凡民,百姓見禁且自息,如不止,禍及後世,不復救。得罪於天地,無可禱也。真人寧知之邪?」「唯唯。」「行去,書中有所疑乎,來問之。」「唯唯。」 右解天地冤結 道無價卻夷狄法第六十二「天師將去,無有還期,願復乞問一兩結疑。」「行,今疾言之,吾發已有日矣,所問何等事也?」「願乞問明師前所賜弟子道書,欲言甚不謙大不事,今不問入,猶終古不知之乎?」「行勿諱。」「今唯明師開示下愚弟子。」「諾。」「今師前後所與弟子道書,其價直多少?」「噫!子愚亦大甚哉!迺謂吾道有平耶?諾。為子具說之,使子覺悟,深知天道輕重,價直多少。然〈起〉今且賜子千斤之金,使子以與國家,亦寧能得天地之歡心,以調陰陽,使災異盡除,人君帝王考壽,治致上平耶?今齎萬雙之璧玉以歸國家,寶而藏之,此天下之珍物也,亦寧能使六方太和之氣盡見,瑞應悉出,夷狄卻去萬里,不為害耶?今吾所與子道畢具,迺能使帝王深得天地之歡心,天下之群臣遍說,跂行動搖之屬莫不忻喜,夷狄卻降,瑞應悉出,災害畢除,國家延命,人民老壽。審能好善,案行吾書,唯思得其要意,莫不響應,比若重規合矩,無有脫者也。〈止〉成事大□□,吾為天談,不欺子也。今以此天法奉助有德帝王,使其無憂,但日遊,其價直多少哉?子之愚心,解未乎哉?」「諾。」「復為子陳一事也。天下之人好善而悅人者,莫善於好女也,得之迺與其共生子,合為一心,誠好善可愛,無復雙也。今以萬人賜國家,莫不悅且喜,見之者使人身不知其老也,亦寧能安天地,得萬國之歡心,令使八遠響應,天下太平耶哉?吾道乃能上安無極之天,下能順理無極之地,八方莫不悅樂來降服,擾擾之屬者,莫不被其德化,得其所者也。是價直多少,子自深計其意。子欲樂報天重功,得天心者,疾以吾書報之。如以奇偽珍物累積之上柱天,天不為其說喜也,不得天之至心也。欲得天心,乃宜旦夕思吾書言,已得其意,即亦得天心矣,其價直多少乎?﹝起﹞故賜國家千金,不若與其一要言可以治者也;與國家萬雙璧玉,不若進二大賢也。夫要言大賢珍道,乃能使帝王安枕而治,大樂而致太平,除去災變,安天下,此致大賢要言奇道,價直多少乎哉?故古者聖賢帝王,未嘗貧於財貨也,乃常苦貧於士,愁大賢不至,人民不聚,皆欲外附,日以疏少,以是不稱皇天心,而常愁苦。若但欲樂富於奇偽之物,好善之,不能得天地之心,而安四海也;積金玉璧奇偽物,橫縱千里,上至天,不能致大賢聖人仙士使來輔治也。子詳思吾書,大賢自來,共輔助帝王之治。一旦而同計,比若都市人一旦而會,萬物積聚,各資所有,往可求者;得行吾書,天地更明,日月列星皆重光,光照紘遠八方,四夷見之,莫不樂來服降,賢儒悉出,不復蔽藏,其兵革皆絕去,天下垂拱而行,不復相傷,同心為善,俱樂帝王。吾書乃能致此,其價直多少,子亦知之耶?﹝止﹞ 〔附〕欲與國千斤金,不若與一要言,以致治太平,除災安天下。古者帝王未嘗患財貨,乃患貧於士,愁大賢不至,人民不聚,皆欲外附,日以疏少,以是不稱皇天之心。若積金玉奇物,縱橫千里,直上至天,終不致大賢聖人仙士來,賴助帝王之治。 故古者聖賢獨深知道重氣平也,故不以和土,但付歸有德。有德知天地心意,故尊道重德。愚人實奇偽之物,故天書不下,賢聖不授,此之謂也。子其慎之矣,吾言不誤也,子慎吾道矣。夫人持珍物璧玉金錢行,冥尚坐守之,不能寐也。是尚但珍物耳,何言當傳天寶祕圖書,乃可以安天地六極八遠乎?出,子復重慎之。」「唯唯。」「吾書乃天神吏常坐其傍守之也,子復戒之。」「唯唯。」〈起〉「吾書乃三光之神吏常隨而照視之〈止〉也。」「唯唯。」「吾書即天心也意也,子復深精念之。」「唯唯。」「子能聽吾言者,復為子陳數不見之事。」「唯唯。」「出口入耳,不可眾傳也。帝王得之天下服,神靈助其行治,人自為善,不日令而自均也。」「唯唯。弟子六人悉愚暗,無可能言,必觸忌諱。今俱唯師自為皇天陳列道德,為帝王制作萬萬歲寶器,必師且悉出內事無隱匿,誠得伏受嚴教密敕,不敢漏泄。」「諾。今且為子考思於皇天,如當悉出,不敢有可藏;如不可出,亦不敢妄行。天地之運,各自有歷,今且案其時運而出之,使可常行,而家國大吉,不危亡。所以不付小人,而付帝王者,帝王其歷,常與天地同心,乃能行此;小人不能行,故屬君子,令付其人也。」 右平道德價數貴賤解通愚人心 上善臣子弟子為君父師得仙方訣第六十三「真人前,凡為人臣子民之屬,何者應為上善之人也。真人雖苦,宜加精為吾善說之。」「唯唯。但恐反為過耳。」「何謙?」「諾。誠言今為國君臣子及民之屬,能常謹信,未嘗敢犯王法,從生到死,訖未嘗有重過,生無罪名也,此應為最上善之人也。」「噫!子說似類之哉,若是而非也;子之所說,可謂中善之人耳,不屬上善之人也。行,真人復為吾說最上善孝子之行當云何乎?宜加精具言之。」「今所言已不中天師意,不敢復言也。」「何謙?真人取所知而言之,不及者,吾且為子達之。」「唯唯。然上善孝子之為行也,常守道不敢為父母致憂,居常善養,旦夕存其親,從已生之後,有可知以來,未嘗有重過罪名也,此為上孝子也。」「噫!真人所說,類似之又非也,此所說謂為中善之人也,不中上孝也,不及為過,非過也。今乃以真人為師弟子行作法,真人視其且言何耳。今子言財如是,俗人愚闇無知,難教是也。積愚日久,見上善孝之人,或反怪之,子不及,為子說之。」「唯唯。」「行雖苦,復為吾具說上善之弟子。」「今已有二過於天師,不敢復言也。」「行,子宜自力加意言之。為人弟子見教而不信,反為過甚深也;但不及者,是天下從古到今所共有也。平說之。」「唯唯。然〈起〉為人弟子,旦夕常順謹,隨師之教敕,所言不失銖分,不敢妄說亂師之文,出入不敢為師致憂。從見教於師之後,不敢犯非歷邪,愉愉日嚮為善,無有惡意,不逆師心,是為上善弟子也。」「噫!真人言,幾類似之,是非上善之弟子也,財應中善之弟子耳。」〈止〉「實不及。愚生見師嚴敕,自力強說三事,三事不中明天師意,為過責甚重,恐復有罪不除也。」「凡人行有不及耳,子無惡意,無罪也。今天下人俱大愚冥冥,無一知是也。極於真人,說事常如此,今何望於俗夫愚人哉?」「其常不達,信其愚心,固是也。天師幸事事哀之,既闓示之,願復見為達其所不及,恩惟明師師行。」「吾將為真人具陳說之,子宜自力,隨而記之。」「唯唯,諾。」「然,〈起〉夫上善之臣子民之屬也,其為行也,常旦夕憂念其君王也。念欲安之心,正為其疾痛,常樂帝王垂拱而自治也,其民臣莫不象之而孝慈也。其為政治,但樂使王者安坐而長游,其治乃上得天心,下得地意,中央則使萬民莫不懽喜,無有冤結失職者也。〈止〉﹝起﹞跂行之屬,莫不嚮風而化為之,無有疫死者,萬物莫不盡得其所。天地和合,三氣俱悅,人君為之增壽益算,百姓尚當復為帝王求奇方殊術,閉藏隱之文莫不為其出,天下嚮應,皆言咄咄。善哉,未嘗有也。上老到於嬰兒,不知復為惡,皆持其奇殊之方,奉為帝王;帝王得之,可以延年。皆惜其君且老,治乃得天心,天地或使神持負藥而告,子之得而服之,終世不知窮時也。是所謂為上善之臣子民臣之行所致也。真人寧曉知之不邪?」「唯唯。」﹝止﹞ 〔附〕跂行之屬,莫不嚮風而化,萬物各得其所。天地和悅,人君為增壽,上老至于嬰兒,不知復為惡。天下且惜其君恐老,天地必使神人持負靈藥告之,帝王服之,壽無窮矣。 「子可謂已覺矣。是故太古上皇帝第一之善臣民,其行如此矣。以何能求之,致此治正也;以此道吾道,正上古之第一之文也。真人深思其意,即得天心矣,吾敬受是於天心矣,而下為德君解災除諸害,吾畏天威,敢不悉其言。天旦怒吾屬書於真人,疾往付歸之,上德君得之以治,與天相似,與天何異哉?」「善乎善乎!見天師言,承知天太平之平氣真真已到矣。其所以致之者,文已出矣。樂哉復何憂?今民非子事,何故見善即喜,見惡則憂之乎?所以然者,善氣至,即邪惡氣藏;吾且常安,可無疾傷。夫惡氣至,則善氣藏;使吾畏災不敢行,天下皆然。故吾見善則喜也。」「善哉,子之言也。」「天師幸哀,已為說上善臣子民之法,願復聞上孝之術。」「善哉,子難問也。〈起〉然,上善第一孝子者,念其父母且老去也,獨居閒處念思之,常疾下也,於何得不死之術,嚮可與親往居之,賤財貴道活而已。思弦歌哀曲,以樂其親,風化其意,使入道也,樂得終古與其居,而不知老也,常為求索殊方,周流遠所也。至誠乃感天,力盡乃已也。其衣食財自足,不復為後世置珍寶也。反悉愁苦父母,使其守之,〈止〉家中先死者,魂神尚不樂愁苦也。食而不求吉福,但言努力自愛於地下,可毋自苦念主者也。是名為太古上皇最善孝子之行,四方聞其善,莫不遙為其悅喜,皆樂思象之也。因相倣效,為帝王生出慈孝之臣也。夫孝子之憂父母也,善臣之憂君也,乃當如此矣。真人今旦所說,但財應平之行,各欲保全其身耳,上何益於君父師,而反言為上善之人乎?此財名為自祐利之人耳。真人尚乃以此為善,何況俗人哉?自見行謹信,不犯王法,而無罪名者,啼呼自言,不負天,不負君父師也。汝行適財自保全其身耳,反深自言有功於上,而啼呼天地,此悉屬下愚之人也,不能為上善之人也。今所以為真人分別具說此者,欲使真人以文付上德之君,以深示敕眾賢,使一覺悟,自知行是與非,亦當上有益於君父師不邪?太上中古以來,人益愚,日多財,為其邪行,反自言有功於天地君父師,此即大逆不達理之人也。真人亦豈知之耶?」「唯唯。」「子可謂已覺矣。今為行善,實大難也,子慎之。子不力通吾文,以解天地之大病,使帝王游而無憂無事,天下莫不懽喜,下及草木,子未能應上善之人也,財名為保全子身之人耳,又何以置天地乎?夫人欲樂全其身者,小人尤劇,子亦知之乎?」「唯唯。」「子可謂為已覺矣,慎之!」「唯唯。今天師幸哀愚賤不達道之生,願復聞上善之弟子行也。」〈起〉「然,上善之弟子也,受師道德之後,念緣師恩,遂得成*人。乃得長與賢者相隨,不失行伍,或得官位,以報父母,或得深入道,知自養之術也。夫人乃得生於父母,得成道德於師,得榮尊於君,每獨居一處,念君父師將老,無有可以復之者,常思行為師得殊方異文,可以報功者。惟念之正心痛也,不得奇異也。念之故行,更學事賢者,屬託其師,為其言語,或使師上得國家之良輔,今復上長有益帝王之治。若此乃應太古上善之弟子也。〈止〉及後生者明君賢者,名為上善之人。若真人,今且可言易教謹信,從今不達師心,此者,財應順弟子耳,但務成其身也。又何益於上,而言為善弟子乎哉?真人說尚言,而民俗夫愚人常自言有功於師,固是也。夫為人臣子及弟子為人子,而不從君父師教令,皆應大逆罪,不可復名也。真人所說善子民臣善弟子,其行財不合於罪名耳。愚哉子也,何謂為善乎?是故俗夫之人愚,獨已洞達久矣。今以真人說繩之,已知其實,失正路,入邪偽,迷惑久哉!是故天獨深知之,故怒不悅,災委積,更相承負是也。皆若真人言行,財保其身不犯非者,自言有功於天地旁人也,是其大愚之劇者也,子復慎之。子言未盡合於天心也,吾所以使真人言者,不以故子也。但欲觀俗人之得失,以何為大過乎?故使子言之,視其枉直非耳。子赤知之耶?」「唯唯。」「行,子已覺矣。本覺真人之時,不欲與真人語言也。見子惓惓,日致善也,故與子深語,道天地之意,解帝王之所愁苦,百姓之冤結,萬物之失理耳。今既為子陳法言義,無所復惜也,子但努力記之。」「唯唯。」「吾向睹幾何弟子,但不可與語,故不與研究竟語也;故吾之道未嘗傳出也,子知之耶?」「唯唯。」「行去,子曉矣。」「然,天師既哀弟子,得真言不諱,君賢則臣多忠,師明則弟子多得不諱而言。」「善哉,子之言也,得覺意,行言之。」「今天地實當有仙不死之法,不老之方,亦豈可得耶?」「善哉,真人問事也。然,可得也。天上積仙不死之藥多少,比若太倉之積粟也;仙衣多少,比若太官之積布白也;眾仙人之第舍多少,比若縣官之室宅也。常當大道而居,故得入天。大道者,得居神靈之傳舍室宅也。若人有道德,居縣官傳舍室宅也。天上不惜仙衣不死之方,難予人也。人無大功於天地,不能治理天地之大病,通陰陽之氣,無益於三光四時五行天地神靈,故天不予其不死之方仙衣也。此者,乃以殊異有功之人也。子欲知其大效乎?比若帝王有太倉之穀,太官之布帛也。夫太倉之穀幾何斗斛,而無功無道德之人不能得其一升也;而人有過者,反入其獄中,而正尚見治,上其罪之狀,此明效也。今人實惡,不合天心,故天不具出其良藥方也。反日使鬼神精物行考,笞擊其無狀之人,故病者不絕,死者眾多也。比若縣官治亂,則獄多罪人,多暴死者,此之謂。如有大功於帝王,宮宇積多官穀有布帛,可得常衣食也。夫人命帝王,但常思與善人為治,何惜愛哉?人君職會,當與眾賢柔共平治天下也。夫君無賢臣,父無孝子,師無順善弟子,其為愁不可勝言也。是故上古三皇垂拱,無事無憂也。其臣謹良,憂其君,正常心痛,乃敢助君平天下也,尚復為其索得天上仙方以予其君也,故其君得壽也。或有大功,功大尚得俱仙去,共治天上之事,天復衣食之,此明效也,不虛言也。夫中古以來,多妒真道,閉絕之;更相欺以偽道,使人愚,令少賢者;故多君臣俱愁苦,反不能平天下也,又多不壽。非獨今下古人過也,所由來久矣,或大咎在此,子亦豈知之耶?」「唯唯。」「故今天上積奇方仙衣,乃無億數也,但人無大功,不可而得之耳。比若人有縣官室宅,錢穀布帛,常當大道而居,為家不逃匿也。而無功德者,不能得穀一斗,錢一枚,布帛一寸,此明效也。故太古中古以來,真道日衰少,故真壽仙方不可得也。而人過得獨壽者,極是其天下之大壽人也,何也?真道德多則正氣多,故人少病而多壽也;邪偽文多,則邪惡氣多,故人多病而不得壽也,此天自然之法也。故古者三皇之臣多真道也,故其君多壽;五帝之臣少真道,故其君不若三皇之壽也;三王之臣復少真道,不能若五帝也;五霸之臣最上功偽文禍,無有一真道,故多夭死,是明效也。其中時時得壽者,極天下之壽人也,子重知之耶?」「唯唯。」「是故占者聖賢,但觀所得瑞應善惡,即自知安危吉凶矣;其得上善文應者,其治已最無上矣;其得中文應者,已象中人矣;其得下文應者,已象下人矣。」「何謂也?」「謂得文如得三皇之文者,即其上也;若得五帝之文者,即其中也;若得三王之文者,即其大中下也;如得五霸之文者,即其最下也。」「何以明如斯文乎?」「善哉,子之言也。教其無刑而自治者,即其上也;其出教令,其懼之小畏之者,即其中也;教其小刑治之者,即其大中下也。多教功偽,以虛為實,失其法,浮華投書,治事暴用刑罰,多邪文,無真道可守者,即是其下霸道之效也。古有聖賢,但觀可得天教敕,即自知優劣矣。願聞教者,使誰持往乎?然或為其生賢,輔助其治,此若人家將興,必生賢子也。或河洛為其出應文圖,以為券書,即是也。子知之耶?」「唯唯。」「復為真人更明之。家人且衰,生子凶惡;人君且衰,天不為生賢良輔也。人家且衰,子孫不好為真正道德,反好佞偽浮華,功邪淫法,即成凶亂家矣。且人家興盛,必求真道德,奇文殊方,可以自救者。君子且興,天必子其真文真道真德,善人與其俱共為治也。河洛尚復時或敕之,災害日少,瑞應日來,善應日多,此即其效也。」「善哉善哉!」「行去,真人勉之力之。當有功於天,當助德君為聰明。」「何謂也?」「欲有大功於天者,子今又去世之人也。不得譽於治,以何得有功於天乎?」「今當奈何哉?」「但以文書付歸德君。德君,天之子也,應天心。當以此治報天重功,而以安天下,興其身,即子亦得吉,保子壽矣。」「善哉!唯唯。」「行去,三行之說已竟矣。以是示眾賢凡人,後世為善,當若此也。」「勿敢。但財利其身者,自言為善,上以置天君父師也。」「真人所說人行也,尚可折中以上,及其大下愚為惡性惡行者積多,訖不可勝名,以書付下古之人,各深自實校為行,以何上有益於天君父師,其為行增,但各自祐利而已邪?天深知人心□□哉,故病者眾多也。」「善乎!愚生得睹天心師言,已大覺矣。」「子可謂易覺之人也,今世多下愚之人,自信愚心,不復信人言也,過在此毀敗天道,使帝王愁苦者,正起此下愚之士,反多妒真道善德,言其不肖而信其不仁之心,天病苦之,故使吾為上德之君出此文,可以自致,能安其身而平其治;得天心者,太古上皇之君深與天厚者,正以此也真人寧曉不邪?」「唯唯。」「行,子已知之,去矣,行思之。」「唯唯。願復請問一事。」「行言。」「天師陳此法教文,何一眾多也?」「善哉,子之難也,可謂得道意矣。然天下所好善惡,義等而用意各異。故道者,大同而小異,一事分為萬一千五百二十字,然后天道小耳,而王道小備。若令都道天地上下八方六合表裏所有,謂此書未能記其力也。真人寧知之耶?」「唯唯。」「行,子已知之矣。以此書付道德之君,令出之,使凡人自思行得失,以解天地之疾,以安帝王,其治立平。真人曉邪?」「唯唯。」「行去,自厲勿忽也。」「唯唯。」 右分別君臣父子師弟子知其善惡行得失占 太平经(19—20) 服人以道不以威訣第六十四「真人前,凡人當以嚴畏智詐常威勝服人邪?不宜邪?子自精言之。」「然人致當以嚴威智詐勝服人,何也?夫人以此乃能治正人。」「噫!真人內但俗夫之人知耳,未得稱上真人也,其投辭皆類俗人,不入天心也。夫上真人投說,乃當與天心同也。今以嚴畏智詐勝服人,乃鬼神非惡之也,非獨鬼神非惡之也,乃陰陽神非惡之也,非獨陰陽神非惡之也。是故從天地開闢以來,天下所共病苦,而所共治者,皆以此勝服人者,不治其服者。故其中服而冤者,乃鬼神助之,天地助之,天地助之。故人者,亦治其勝人者,而助服其服者也。〈起〉是故古者三皇上聖人勝人,乃以至道與德治人;勝人者,不以嚴畏智詐也;夫以嚴畏智詐刑罰勝人者,是正乃寇盜賊也;夫寇盜賊亦專以此勝服人,君子以何自分別,自明殊異乎,〈止〉而真人言當以此,曾不愚哉?是正從中古以來,亂天地者也,子知之耶?是故上古有道德之君,不用嚴畏智詐治民也;中古設象,而不敢用也;下古小用嚴畏智詐刑罰治民,而小亂也。夫下愚之將,霸道大興,以威嚴與刑罰畏其士眾,故吏民數反也。是故以道治者,清白而生也;以德治者,進退兩度也;故下古之人進退難治,多智詐也。天以道治,故其形清,三光白;地以德治,故忍辱;人以和治,故進退多便,其辭變易無常故也。天正為其初,地正為其中,人正最居下,下極故反上也。以何知其下極也,以其言進退無常,出入異辭也。此三氣下極也,下極當反上,就道,乃后得太平也,與天相似;就德乃中平也,與地相似;就和乃得小亂也,與人相似;就嚴畏智詐刑罰乃日亂,故與霸君相似,刑罰大起也。今真人反言當以嚴畏智詐,此乃亂天義者也。」「今天師言,不當以嚴畏刑罰也。天何故時遣雷電辟歷取人乎?」「善哉!子之難也,得其意。然所以取之者,人主由所敬重,事欲施惡,以易冤人。人乃至尊重,反使與人六畜同食,故天治之也。而助其服人食,此人惡之也。是故天下無大無小,輕易冤人者也,悉共見治也,而怜助服者也。故君子勝服人者,但當以道與德,不可以寇害勝人冤人也。夫嚴畏智詐,但可以伏無狀之人,不可以道德降服,而欲為無道者,當下此也。比若雷公以取無狀之人,不可常行也。與天心逆治,欲得天地心者,乃行道與德也。故古者聖賢,乃貴用道與德,仁愛利勝人也,不貴以嚴畏刑罰,驚駭而勝服人也。以此邪枉安威駭服人者,上皇太平氣不得來助人治也。所以然者,其治理人不知,或有大冤結,而畏之不敢言者,比若寇盜賊奪人衣服也,人明知其非而不敢言,反善名字為將軍上君,此之謂也。或有力弱而不能自理,亦不敢言,皆名為閉絕不通,使陰陽天氣不和。天之命人君也,本以治強助劣弱為職,而寇吏反以此嚴畏之威之也,乃以智詐驚駭之,使平氣到,德君治,恐以是亂其正氣,故以此示真人也。以付上德君,以示諸賢及凡人,使吏民自思治,當有益於上,慎毋亂之也。真人覺曉知之邪?」「唯唯。」「行,子已覺矣;去,常慎言,毋妄語也,天非人。」「唯唯。」「凡人不及,不若好問也。」「唯唯。」 右分別勝服天地人鬼神所非惡所助法 三合相通訣第六十五純謹再拜,「請問一事。」「真人所疑者,何等也哉?」「朝學暮歸,常居靜處,思其要意,不敢有懈也。今天師書辭,常有上皇太平氣且至,今是何謂為上?何謂為皇?何謂為太?何謂為平?何謂為氣?」「真人今且何睹何疑,一時欲難問微言意哉?」「所以及天師遍具問書文意者,書上多道上皇氣且至,而不得其大要意。今不及天明師訣問之,恐後遂無從得知之,故敢不具問之也。」「善哉子之言,萬世不可易也。夫天至道大德盛仁時已到,皇靈樂人急行之,故天氣諷子之心,使子旦夕問,天法察察,吾甚怪之。」「諾。」「真人安坐,為子具分解其字意,使可傳而無極時。然上為字者,一畫也,中央復畫一直,上行復抱一,一而上得三一,上行而不止,不復下行也,故名為上者,迺其字無復上也。反上為下,下者,一畫也,亦中央復畫直,下行復抱一,其行遂下,不得復上,故名為下也。夫志常欲下行者,久久最下,無復下也;比若濁者,樂下為地,故地最下,無復下也。上為字者,常上行,不得復下;比若清者,樂上行為天,天乃無上也。是故天之為法,名各各自字各自定,凡天下事皆如此矣。〈起〉故聖人制法,皆象天之心意也。守一而樂上卜,卜者,問也,常樂上行而卜問不止者,大吉最上之路也。故上字一畫,直上而卜。下為字者,一下而卜,卜、問也,常思念問,下行者極無下,故樂下益者不復得上也。〈止〉故上常無上字者,迺言其治當日上行,合天心,復無上也。」「善哉善哉!明師幸哀為其解上字,﹝起﹞願復聞皇為字者。」「一日而王,日上一者,天也;天者數一,天得日,昭然大明則王,故為字一與日王并合成皇字也。一為天,天亦君長也,日亦君長也,王亦君長也,三君長相得成字名為皇。皇者,乃言其神盛煌煌,故名為皇也;皇天下第一,無復能上者也。」﹝止﹞ 〔附〕皇字者,一日而王。上一者天數,得一得日照,然後大明則為王;一與日王合,而成皇字也。一為天,天亦君也,日,君德也,王亦君長也,三君長共成皇。言盛德煌煌,天下第一,無復能上者也。 「善哉善哉!師幸哀開以皇字,﹝起﹞願聞其太平氣之字。」「太者,大也,迺言其積大行如天,凡事大也,無復大於天者也。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無復姦私也;平者,比若地居下,主執平也,地之執平也。比若人種善得善,種惡得惡,人與之善用力,多其物。子好善,人與之鮮,鮮其物惡也。氣者,乃言天氣悅喜下生,地氣順喜上養;氣之法行於天下地上,陰陽相得,交而為和,與中和氣三合,共養凡物,三氣相愛相通,無復有害者。太者,大也;平者,正也;氣者,主養以通和也;得此以治,太平而和,且大正也,故言太平氣至也。」「善哉善哉!此者乃獨言天地中和氣,當合相通共治耶?凡事皆當三合共事耶?」「善哉善哉!子之言也,已得天法,帝王象之以治,比若神矣。然為真人具說之,自隨而記之。」「唯唯。」「元氣與自然太和之氣相通,并力同心,時怳怳未有形也,三氣凝,共生天地。天地與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凡物。凡物與三光相通,并力同心,共照明天地。凡物五行剛柔與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成共萬物。四時氣陰陽與天地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興生天地之物利。孟仲季相通,并力同心,各共成一面。地高下平相通,并力同心,共出養天地之物。蠕動之屬雄雌合,迺共生和相通,并力同心,以傳其類。男女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子。三人相通,并力同心,共治一家。君臣民相通,并力同心,共成一國。此皆本之元氣自然天地授命。凡事悉皆三相通,迺道可成也。﹝止﹞ 〔附〕太者,大也,言其積大如天,無有大於天者。平者,言治太平均,凡事悉治,無復不平,比若地居下執平。比若人種刈,種善得善,種惡得惡。耕用力,分別報之厚。天氣悅下,地氣悅上,二氣相通,而為中和之氣,相受共養萬物,無復有害,故曰太平。天地中和同心,共生萬物。男女同心而生子,父母子三人同心,共成一家,君臣民三人共成一國。 共生和,三事常相通,并力同心,共治一職,共成一事,如不足一事便凶。故有陽無陰,不能獨生,治亦絕滅;有陰無陽,亦不能獨生,治亦絕滅;有陰有陽而無和,不能傳其類,亦絕滅。故有天而無地,凡物無於止;有地而無天,凡物無於生;有天地相連而無和,物無於相容自養也。故男不能獨生,女不能獨養,男女無可生子,以何而成一家,而名為父與母乎?故天法皆使三合迺成。故古者聖人深知天情,象之以相治。故君為父,象天;臣為母,象地;民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擾擾之屬,悉當三合相通,并力同心,迺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體也,迺天使相須而行,不可無一也。一事有冤結,不得其處,便三毀三凶矣。故君者須臣,臣須民,民須臣,臣須君,迺後成一事,不足一,使三不成也。故君而無民臣,無以名為君;有臣民而無君,亦不成臣民;臣民無君,亦亂,不能自治理,亦不能成善臣民也;此三相須而立,相得迺成,故君臣民當應天法,三合相通,并力同心,共為一家也。比若夫婦子共為一家也,不可以相無,是天要道也。此猶若人有頭足腹,迺成一身,無可去者也;去之即不足,不成*人也。是天地自然之數也。故古者聖人取法於天,故男子須得順善女與為治,然且有善子。男者,君也;女者,臣也;子者,民也。故天命治國之道,以賢明臣為友,善女然後能和其子也,善臣然後能和其民也。善女然後能生善子,善臣然後能生善民,民臣俱好善,然後能長安其上也。真人欲樂知其效,天者,君也;地者,臣也;天雨周流,雨之善地,生物善;雨之惡地,生物惡,此之謂也。今父母君臣,尚但共持其大綱紀耳。大要實仰衣食於子,人無子,絕無後世;君少民,迺衣食不足,令常用心愁苦。故治國之道,迺以民為本也。無民,君與臣無可治,無可理也。是故古者大聖賢共治事,但旦夕專以民為大急,憂其民也。若家人父母憂無子,無子以何自名為父母,無民以何自名為君也。故天之法,常使君臣民都同,命同,吉凶同;一職一事失正,即為大凶矣。中古以來,多失治之綱紀,遂相承負,後生者遂得其流災尤劇,實由君臣民失計,不知深思念,善相愛相通,并力同心,反更相愁苦。夫君乃一人耳,又可處深隱,四遠冤結,實閉不通,治不得天心,災變怪異,委積而不除。天地所欲言,人君不得知之,大咎在此,不三并力,聰明絕,邪氣結不理。上為皇天大仇,下為地大咎,為帝王大憂,災紛紛不解,為民大害,為凡物大疾病,為是獨積久矣,非獨今下古人過所致也。真人亦知之乎?」「知如此久矣,實不知其所由致,故問之誠冤,今當奈何之乎?」「然天太平氣方到,治當得天心,乃此惡悉自除去,故天使吾具言之。欲使吾救其失,為出正文,故使真人來悉問之也,此所由生凶也。不象天地元氣自然法,不三相通,并力同心,故致此也。若三相通,并力同心,今立平大樂,立無災。」「願聞治之當云何乎哉?」「急象天法,如比上為也。天法,凡事三并力同心。故天以三光為文,三光常相通共照,無復絕時也。天券出以來,人以書為文以治,象天三光,故天時時使河洛書出,重敕之文書人文也。欲樂象天洞極神治之法度,使善日興,惡日絕滅。書者,但通文書三道行書也。君宜善開導其下,為作明令示敕,教使民各居其處而上書,悉道其所聞善惡。因卻行,亦可但寄便足,亦可寄商車載來,亦可善自明姓字到,為法如此,則天下善惡畢見矣。君導天氣而下通,臣導地氣而上通,民導中和氣而上通。真人傳書,付有德之君,審而聆吾文言,立平立樂,災異除,不失銖分也。吾書敬受於天法,不但空陳偽言也。天誅殺吾子,亦知是謫重耶?」「唯唯。」「欲得吾書,信得即效司之,與天地立響相應,是吾文信也。以此大明效證,可毋懷狐疑。夫治國之道,樂得天心自安者,但行此效,與天響相應,即天與人談之明券也。吾但見真人常樂助有德之君,欲報天重功,故一二言之耳。吾知其失在此,閉不通□□得書,君為制作明教善令。言從今以往,吏民宜各居其處,力上書,悉道善惡,以明帝王治,以通天氣,勿得相止,止者坐其事三年。獨上書盡信,無欺文者,言且召而仕之。其仕之云何,各問其才能所長,以筋力所及署其職。何必署其筋力所能及乎?天之事人,各因其能,不因其才能,名為故冤人,則復為結氣增災。所以然者,人所不及,雖生之死,猶不能為也。今人所樂,極樂得善物金玉也。今使明君有教,言人有能撫手盡得天下縣官金銀奇偽之物,不以過汝,盡以與汝,其人極樂得之也,力而不及物,繫其兩手弊盡之,猶不能致也。今為人父母君,將署臣子之職,不以其所長,正交殺之,猶不能理其職事,但空亂其官職,愁苦其民耳;官職亂,民臣愁,則復仰呼天,自言冤,上動天,復增災怪。故古聖賢欲得天心,重慎署置,皆得人心,故能稱天心也。其稱天心云何?行之得應其民,吏日善且信忠,是其效也;則遷之以時,是助國得天心之人也。或但有樂,一旦貪名得官,其行無效,不稱天心無應者。夫帝王迺承天心而治,一當稱天心,不稱天心為過。故其治無善放應,當退使思過,如此則天已喜,而天下莫不盡忠信,盡其能力者也。幽隱遠方聞之,無藏其能者也。其上書急者,人命至重,不可須臾。人且復啼呼冤,今復結增怪變,疾解報之。其事可忍者須秋冬,何必須秋冬乎?然秋者物畢成,冬者物畢藏,天氣定也。物以仲秋八月成熟,其實核可分別,故當順天地之法,始以八月分別視之。九月者,天氣之究竟也,物到九月盡欲死,故當九月究竟讀視之,觀其善惡多少。十者,數之終也,故物至十月而反初。天正以八月為十月,故物畢成;地正以九月為十月,故物畢老;人正以亥為十月,故物畢死。三正竟也,物當復生。故乾在西北,凡物始核於亥,天法以八月而分別之,九月而究竟之,十月實核之,故天地人三統俱終,實核於亥。故十月而實核,下付歸之。所以然者,此八月九月十月三月也,天地人正俱畢竟,當復反始。不實不核,不得其意,天地且不悅喜,其災不除,復害來年。故八月而分別視之,九月而究竟之,十月而實核,下付歸之。令使吏民悉得更思過失,不敢復為也。來年吏民更謹,凡物悉善矣,不歸使思過固固,民臣居下失政令,不自知有過,其心不易。天道固固,惡不易矣,故當付歸之也。真人欲知其效,今年所付歸,因書一通自置之,亦教吏民自記一通置之,視善惡多少,名為天券;來年付歸,復置一通,視善惡多少;來年復付歸,置一通,視善惡多少;下疏與上所記置,當繇相應,名為天徵合符。令吏民更易心為善,得天意,所上當多善,若令大易當大善。若令固固,無變不易,所上固固,如令為惡不止,所上當益惡,吏民大欺忿天,所上當大惡增劇,故是天洞明照心之鏡也。不失銖分,以明吏民治行。夫天地比若影響,隨人可為不脫也。真人幸有善意,努力卒之慎之。子雖來問此,若無事無益,天內默視,子口可言,以何明之以言也?夫人言事,辭詳善,人即報之以善,響亦應之以善;其言凶惡不祥,人亦報之以惡,響亦應之以惡也。凡事相應和者,悉天使之也。子寧解耶?」「唯唯。」「夫天迺高且遠尊嚴,安可事事自下與人言語乎?故其法皆以自然應和之也。子心今開不?」「唯唯。已解,願及天師復假一言。」「行道之。」「中古皇無文,不三相通,以何能安之乎?」「善哉,子之言也。天運使其時人直質樸,其人皆懷道,而信又專一;但流言相通,人人各欲至誠信,思稱天心,迺無一相欺者也。故君臣民三,并力同心相通,故能相治也。如使不同心為一家,即亂矣。今者承負,而文書眾多,更文相欺,尚為浮華,賢儒俱迷,共失天心,天既生文,不可復流言也。但當實核得其實,三相通即天氣平矣。天法者,或億或萬,時時不同,治各自異,術各不同也。今者太平氣且至,當實文本元正字,迺且得天心意也。子不能分別,天地立事以來,其治億端,行其事,悉得天應者是也;不得天應者,非也;是即其大明天券徵驗效也。寧解耶?」「唯唯。」「行去,勿得復問。今非不能為子悉記,天地事立以來,事事分別解天下文字也,但益文難勝記,不可為才用,無益於王治,故但悉指授要道而言。夫治不理,本由天文耳,是天地大病所疾也,古時賢聖所共憎惡也。故道為有德君出,不敢作文,皆使還守實,求其根,保其元,迺天道可理,國自安。真人雖好問,勿復令益文也,去思之。」「唯唯。」 右包裹元氣自然天地凡事三合相通并力同心天明券和皇平治法 急學真法第六十六「真人前,今良和氣且俱至,人但當游而無職事,當以何明其心而正其意,常使其忽然忘為邪惡,而日好為善,不知置。令帝王垂拱而無可治,上善之人滿其朝,忠信孝子皆畢備,當以何致之乎?真人有天性好善之心,常汲汲憂天道,宜自精,具陳說之。」「然,但當急學之以真道真德真仁耳。」「何以當學以真道哉?」「然,道乃能導化無前,好生無輩量。夫有真道,乃上善之名字;夫無道者,乃最惡衰凋凶犯死喪之名稱也。」「真人此今但說真善哉,吾無以加之。何以當學之以真德?」「夫人有真德,乃能包養無極之名字。夫無德者,乃最劣弱困窮小人之名字也。」「善哉,真人之言,吾復無以加之也,真真是也。何以當學之以仁道也?」「仁者,乃能恩愛,無不包及,但樂施與無窮極之名字。夫不仁之人,乃好德反惡典與,是乃大貪鄙之名稱,與禽獸同志,無可以自別異也。」「善哉!真人之言,吾復無以加此也。今真人說三事,吾無以加此也。今人當學為善邪?不當邪?」「當力學為善。」「夫為善,亦豈有名稱字不邪?」「小子不及,唯師開示之。」「然,夫為善者,乃事合天心,不逆人意,名為善。善者,乃絕洞無上,與道同稱;天之所愛,地之所養,帝王所當急,仕人君所當與同心并力也。夫惡者,事逆天心,常傷人意;好反天道,不順四時,令神祇所憎,人所不欲見父母之大害,君子所得愁苦也,最天下絕凋凶敗之名字也。故人之行,失吉輒入凶,離凶則入吉;一吉一凶,一善一惡,為不純謹之徒,子寧知之?」「唯唯。」「令於真人意,凡人之行當云何哉?」「然,人今不力學道,輒為無可知道,輒名無道之人。夫無道之人人,最為惡凶人也。今不力學德,輒為無可知德,夫無德而好害傷之人,乃凶敗之符也。今人不力學仁,已不仁矣;夫不仁之人,乃與禽獸同路,人與禽獸同心,愈於死少耳。今人不旦夕力學善,失善即入惡。〈起〉夫惡乃死凶之處故凡人不力學吉,輒乃入凶,夫凶迺天下惡名稱。」〈止〉「善哉,子已長入真道,不復還反惡矣。今真人久懷智而作愚,何哉?」「不敢行。」「子幸有能,極陳子所言,吾甚喜之。今能極於此,子曾但見吾言說,反中棄而止耶?」「不敢也。見師比敕使說,適意有所不及,不敢悉言之。」「善哉子之言,常大謙。」「今能極意真門,唯天師錄示所不及。」「然,子向所言悉是也。是故古者大聖三皇,常自旦夕力學真道,見不好學真道者,名為無道之人。夫無道之人,其行無數,天之大重怨。夫無道之人,本天不欲覆蓋,地不欲載也,神靈精鬼所不欲祐,天下所共苦也。聖人賢者君子乃大疾無道之人。故古者上皇之時,人皆學清靜,深知天地之至情,故悉學真道,乃後得天心地意,人不力學德,名為無德之人。夫無德之人,天不愛,地不喜,人不欲親近之,其行常行事不為德;乃為王者致害,為君子致災,鬼神承天教,不久與為治。是故古者賢聖大儒,見無德之人,不與其通言語也;不力旦夕學仁,即且忽事為不仁。夫不仁之人,言即逆於凡事,傷人心,不合天意,反與禽獸相似,故古者聖賢不與其同路也。今人不事師,力學善,即且愚闇,不知為善也,反且恣其無知之心,輕為惡。夫惡人下愚蔽闇之人,其行乃不順天地之道,尚為君子得事,戮其父母,愁其宗親,為行無法,鬼神承天心為使不喜之,為害甚處三,法所當誅。古者聖賢以為大怨,故古者悉自實核其學問也,合於天心,事入道德仁善而已,行要當合天地之心,不以浮華言事。所以然者,且失天法,失之即入凶絕短命矣,或害後世。天道不誤,有格法。夫不力學大吉之道,反事者輕忽自易,必且入凶。夫凶者乃天地人萬物所疾惡,不可久存,是大患之本,禍之門戶,過而陷其中便死,不得還悔過反故也。天下莫不共知之,而下士大愚,常共笑道,不知守道,早避凶害,傳傳為愚,更相承負。後生愚闇,復劇於前。故真道閉而不通,令人各自輕忽,不能窮竟其天年,其大咎過,乃由此也。真人見吾書,宜深計之,慎無閉藏,以付賢柔明,使其覺悟。是故古道乃承天之心,順地之意。有上古大真道法,故常教其學道、學德、學壽、學善、學謹、學吉、學古、學平、學長生。所以盡陳善者,天之為法,乃常開道門;地之為法,常開德戶。古之聖賢為法,常開仁路。故古者聖賢,與天同心,與地合意,共長生養萬二千物,常以道德仁意傳之,萬物可興也;如以凶惡意傳之,凡物日衰少。故有道德仁之處,其人日多而好善;無道德仁之處,其人日衰少,其治日貧苦,此天地之格懸法。夫有至道明德仁善之心,乃上與天星曆相應,神靈以明其行。故古者聖賢常思為善無極,力盡乃以不敢有惡念凶路也。夫下愚之人,其心常閉塞,實無知,不可復妄假之以凶衰之惡路也,不自知大失天道,相隨為惡以為常,習俗不能自退還也。是以吾上敬受天書教敕,承順天心開闢之,大開上古太平之路,令使人樂為善者,不復知為惡之術。天下之人其志也常高,而其所成者反常下,不能應其本所志念也。故夫上士忿然惡死樂生,往學仙,勤能得壽耳,此上士是尚第一有志者也。中士有志,疾其先人夭死,忿然往求道學壽,勤而竟其天年耳,是其第一堅志士也。其次疾病多而不得常平平,忿然往學,可以止之者,勤能得復其故,已小困於病,病乃學,想能禁止之,已大病矣。其次大病劇,乃求索道術,可以自救者已死矣。是故吾書教學人,乃以天長壽之法,旦夕自力為之,纔得且平平耳;如以平平之法學,凡人已入凶矣。愚者不知天下凡人,其本志所為,常念善高已者,不能應其所志,故為其高舉之,上極於仙,即纔得保其天年耳。夫大賢者志十得十,必與吾道書相應;中賢者志十,或中止更懈,纔得五,小人朝志之,暮忘其所言。故大高舉者,樂使其上中下各得其心所志念。今下古人大愚,去真道遠,力學以天正文法,纔不陷於偽欺耳;學以平平之文,已大欺矣;學以習文好言,大偽姦猾已起矣。天以帝王為子,惡下欺上。夫人行下多邪偽,即上道德仁君無所信,下民人無所附歸其命。夫力旦夕教學以真道耳,力學以善道,纔得平平之道也;力學以平平之道,已入浮華矣;入浮華,凡人大迷惑窮困矣,便成大凶惡之路。帝王為愁苦,人不可治。真人欲知是信,比若人家慈父母,日教其子為善,自苦絕衣食養之老,尚固固為惡,何況凡人乃相示教以浮華之文哉?以吾書不信也,使凡人見吾書者,各自思所失。中古以來,有善道者皆相教閉藏,不肯傳與其弟子,反以浮華偽文教之;為是積久,故天道今獨以大亂矣。天地災怪,萬類不空也。賢儒宜各深思□□。然吾今雖不旦夕與俗人同處,昭然已知之矣。天下大疾苦之,故使吾出此文以告屬之,吾不空也。真人實宜重慎之,且有天謫。」「唯唯。不敢也。每見天師言,常駭慄。」「子之言是也,即天且大悅大喜,不害子也。」「唯唯。」「凡人雖力旦夕學,敕教以真德,尚纔得平平之德耳;學以平平之德,已入邪偽德矣;學以邪偽德,愚人已無復數矣。無有真德,恣心而行,此純君子之賊。力學以上仁,纔得成中仁耳;力學以中仁,其行纔平平,無有仁也;學以不仁,愚人已成盜賊矣。不自知殺傷無復數。恣意而行,不用道理,是正天怨地咎,人之大賊。力旦夕學以大吉之道,纔得中吉耳;學以中吉,纔得小吉耳;學以小吉,此已入凶道矣;學以凶道,已不復救矣。俱大闇昧無一知,見天道言其不真,但欺純信,其愚心妄言,上千天文,下亂地理,為百姓害災。是故吾道書學凡人也,乃大學之,使其上列真仙,如不能及真仙,可得平安,不為有德之君憂,真人宜深思惟吾言,勿復反怪之。」「唯唯。」「今吾乃為天談,當悉解天地開闢以來承負之責,不能大張之,以上大道大德之法,上壽之術,上善之路。人失諸闇昧,誠久信其愚蔽之心,人會為惡,不可禁止,猶復不能解其承負天地之謫過。真人寧曉吾言耶?」「唯唯。」「夫聖賢高士,見文書而學,必與吾書本相應,不失絲髮之間;中士意半達,必得其半;下士自力,勤能不失法,所以大舉天民。凡人者樂其上下中無失法者,皆得正道,各自愛,不敢輕事為大憂。上士得吾道,學之不止,可為國之良臣,久久得其要意,可以度世,不復爭訟事視權也;中士學吾道,可以為良善小臣,可以竟其天年;小人學吾道,可以長謹,父慈母愛,子孝兄長,弟順,夫婦同計,不相賊傷,至死無怨,魂神居地下,尚復長,不復見作事,不見名為惡子,無夭年戮死者也。夫古者本元氣天生之時,人盡樂學欲仙,尚不能壽;纔使人各畏死,不犯刑法耳。夫下古人大愚,反誦浮華相教,共學不壽之業,生時忽然,自言若且無死,反相教,無可愛惜,共興凶事,治死喪過生,生乃屬天也,死乃屬地,事地反過其天,是大害也。吾以是行占之,知其俱愚積久,無一知也。凶事興,即鬼大盛,共疾殺人,人不得竟其天命。夫力學真道,纔得偽道;力學真德,尚纔得偽德耳。何況下古之人,反相學以浮華之文,其去道遠哉!困窮不得復相拘制,反相教為章奏法律,辯慧相持長短。夫教其為仁,尚愁其不仁,及教其學為不仁之路。天乃為人垂法,天自名為大道,地自名為德。所以然者,夫天地,乃萬物之父母,凡事君長;故常導之以善,不敢開昌導,教之以凶惡之路,而況人乎?人者,天之子也,當象天為行。今乃失法,故人難治。教導之以道與德,乃當使有知自重自惜自愛自治。今反開之以刑法,使其視死忽然,尚勇力自輕,令使傳相治,因而相困,反更相剋賊,迭相愁苦,故天下人無相愛者,大咎在此。真人知之耶?慎之。」「唯唯。」「夫力敕教其仁,尚苦不仁,下古之人反相教數書,已大薄矣,其相憎怨不得絕。力教其為吉,尚苦不吉,下古之人反相敕力學死喪之具,豫與凶事以待之,日死不以其壽,幾滅門矣;而不自知過誤,臨時呼天號地,自言冤,王治不平,使我失年內行自得之。愚人不防其本,罪定乃悔,不為謹以無益也,雖號死其口,猶不復救矣。故吾今力敕教以大仙經道,纔開其壽階耳;學人以德,纔使其仁;學人以仁,纔使其平平保;其故不敢相欺奪人財物也。學人以平平,已失法矣;學人以法,已失相剋賊矣;學人相剋賊,已入大武矣;入大武,即民已無罪而欺矣,困窮也成盜賊。故吾承天道法,開大吉之門,閉其凶惡之路,開天太平之階,人人誦之,且各自謹,無可復治也;致令天時運轉,樂王者乃長游而無事。是故吾書悉考凡事之本元,纔得其中也;考其中,已得其下矣;學愚人以下,已大亂矣。今下古,所以帝王雖有萬萬人之道德,仁思稱天心,而凶不絕者,乃承負?災亂以來獨積久,雖愁自苦念之,欲樂其一理,變怪盜賊萬類,夷狄猾夏,乃先王之失,非一人所獨致,當深知其本。是以天使吾出書,為帝王解承負之過。真人以吾道不與天相應,今但案吾文行之,不失銖分,立相應矣。是吾文大信,不力行以解冤結,天道安能默空相應乎?夫愚不學,安能賢乎?夫貧而不耕,安能收耶?學輒日賢,耕輒有收。行吾書,其□□如是矣。吾保之,不學無求賢,不耕無求收,子知之乎?」「唯唯。」「真道以正也,大德興盛仁,各得其所矣。治平而言,莫不失一。真人解未?幸欲報天地之功而得壽者。努力信道勿懈。」「唯唯。今愚生欲復有所問,不敢卒言。」「平行。」「今天師以何知人大無道德仁也?」「善哉子之言,觀其人行言云何。」「願聞之。」「然,睹道人而忿然反非之,以知其洞無道之人;睹德而非惡之,以知為大無德之人;睹仁而非之,以知為大惡不仁之人;睹善謹而非之,以知為不謹不善之人。天性:凡同志者相愛,異志者相憎,善人亦疾苦惡人,惡人亦疾苦善人。真人寧解不?」「唯唯。」「夫古者聖賢見人,不即與其語,但精觀占視其所好惡以知之矣。正以此鏡其行,萬不失一。」「善哉!」「故夫道者,乃與皇天同骨法血脈,故天道疾惡好殺,故與天為重怨;地者與德同骨法血脈,故惡人傷害,與地為大咎;夫仁與聖賢同骨法血脈,故聖賢好施仁而惡奪,故與聖人仁為大仇。是故昔者聖賢,深知此為三統所案行,故其制法,不敢違離真道與德仁也。故天行者與四時并力,天行氣,四時亦行氣,相與同心,故逆四時者,與天為怨;地者與五行同心并力,共養凡物,未當終死,而見傷害,與地為大咎;聖賢與仁同心并力,故游居常尊道而貴德,倚附仁而處,如人好奪而不仁,與聖賢為怨仇。故火為心,心為聖。故火常倚木而居,木者仁而有心。火者有光,能察是非,心者聖而明。故古者大聖賢,常倚仁明而處,歸有道德仁之君,故吾重戒。真人以吾書付歸有道德仁明之君,必且樂好吾道,深知其意,案而效之,與神無異,吾不自譽於真人也;行之得應,必如重規合矩,乃後下古之人且念吾言。」「唯唯。」「行去,力之勉之,力學道德與仁,餘者無可為者,出此書,無令藏。」「唯唯。」 右重明賢人心以解愚闇書疑者宜取訣於此 去邪文飛明古訣第六十七六端真人純稽首再拜謹具,「敢問上皇神人求真,吾欲使天地平安,陰陽不亂,常順行,災害不得妄生,王者但日游冶,為大樂之經,雖所問上下眾多,豈可重聞乎?」「善哉深乎!子之所問也,何其密達也!正問此要會,子其欲進至道而退去邪文邪?」「諾。」「今且悉說之。子積善於天,吾何敢匿之。今為子眷眷其善,究於神明之心,吾不言不行,恐逆天意。若天故使子求問之也,為子具分別言,自隨而記之,慎無遺也。帝王能力用吾書,災害悉已一旦除矣,天下咸樂,皆欲為道德之士,後生遂象先世,老稚相隨而起,盡更知求真文校事,浮華去矣;心究洽於神靈,君無一憂,何故不日游乎哉?如是天地凡事,各得其所,百神因而歡樂,王者深得天意,至道往祐之,但有日吉,無有一凶事也。吾言誠誠□□,萬不失一也。但恐得之不行,眾邪結也,災異浮華,天地陰陽之大病也;大病而不治,以何得解愈哉?子既來問事,為天語言,子詳思吾書上下之辭,幸有至意,慎無亂之。」「唯唯。」「誠得歸便處,日夜惟思,得傳而記之,反覆重疏,冀其萬世無有去時也。天地開闢,言語書文,前後相因事,同氣者以類相明,求其類而聚之,其道日以彰明,無有衰時也。故自古到今,眾聖共為天談,眾賢者同其辭,共為聖謀〈起〉帝王者,天之貴子也。子承父教,當順行之,以除天地之憂,因得其祐,故常思力行之。〈止〉吾道□□哉?見事當覺,不覺天地神明,當更求億億萬萬、千千百百、十十一一、事皆當相應,然後乃審可用也。為不相應,急復求索,其兄弟比類,且有相應,不失一者,是也。凡事皆當如斯,以何審知其相應乎哉?相應者,乃當內究於心,外應於神祇,遠近相動,以占事覆下,則應者是也;不相應者,說皆非也。慎之無妄言,令使人無後世也。所以然者,其說妄語無後,不可久用,故使人無後也。治道日衰,乖逆皆異言,此實非也,皆應亂天文地理,不應聖人心者,神不可使也。故言者,當內究於人情心,乃後且外洽,究於神祇也。是者,即拱得失,天文之戒也。積文以類相從,使眾賢聚之,撰其中十十相應,應於人心神祇者以為文,共安其意,試之以覆下,如此乃萬世不可易也。覆者,乃謂占事則應,行之則應至是也。然後可以困成天經法,是正所謂以調定陰陽,安王者之大術也。此乃可以轉凶禍以為福,使人民更壽,何故乎?天文地理正,則陰陽各得其所;陰陽各得其所,則神靈俱大喜;神靈喜,則祐人民,故帝王長安而民壽也,可不力勉乎哉矣? 飛明者,三光之小者也,皆連於地下,乃上懸繫於天,其動與地人民萬物相應和,是要文之證也。其書文占事,百百十十相應者是也,不相應和者非也。以是升量平之,其邪文邪書悉盡絕去矣。取過事以效今事,隨天可為,視天可興,無亂天文,與天同力,可謂長吉。夫天但可順不可逆也,因其可利而利之,令人興矣;逆之者令人衰,失天心意亡矣。」 移行試驗類相應占訣第六十八凡移徙轉行之文,天行書也,陰陽帝王人民萬物,皆以其理中行,得其意者吉,失其意者悉凶。事有逆順,不可不謹善詳也。欲知其審,以五五二十五事試之,取故事二十五,行事二十五家,詳記其歲日月時所從來,其五音屬誰手,以占吉凶,驗百百十十相應者是也。此審得天地之分理安,王者不疑也。民臣不失其職,萬物各得其所,不若此書言,亂邪之文不可用也。以升量之,誤人之文,有敢用者,後世無子。所以然者,賊傷人民,失天地之分部。天地主生,人反亂其陰陽,故令使人無後也。古者無文,天反原之,已出天行書之後,皆已知天道意,而故為之犯者,死多不壽而凶,正此也。 施有兄弟,以類相應和,五嶽萬里相應,以精詳念思,其中事善善相應,賤賤相和,其多少高卑,萬不失一也。常效以五五二十五氣,應為二十五家,二十五丘陵,書十百相應,地讖也。比其氣相加,兄弟地也。其人民好惡同。又諸色禽獸草木相類,此即同氣地也。以此分明,地審相應,不水氣兄弟者,其魚鱉相類,以是為占,分別其所出,萬物凡事,其可知矣。其象同者,其形同也;其象異者,其形異,是非正此也。 丹明耀禦邪訣第六十九丹明耀者,天刻之文字也,可以救非禦邪。十十相應愈者,天上文書,與真神吏相應,故事效也;十九愈者地文書,與陰神相和;十八相應愈者,中和人文也。以此效之,其餘皆邪文也,不可用也,所以拱邪之文也,乃當與神相應,不愈者皆誤人,不能救死也。或有鬼神所使書文,不可知而治愈者,是人自命祿為邪之長也,他人不能用其書文也,以此效聚眾刻書文也邪?乃可刻而盡使之無人之野處也,是文宜一一而求之,不可卒得也。 草木方訣第七十草木有德有道而有官位者,乃能驅使也,名之為草木方,此謂神草木也。治事立愈者,天上神草木也,下居地而生也。立延年者,天上仙草木也,下居地而生也。治事立訣愈者,名為立愈之方;一日而愈,名為一日而愈方;百百十十相應愈者是也。此草木有精神,能相驅使,有官位之草木也;十十相應愈者,帝王草也;十九相應者,大臣草也;十八相應者,人民草也;過此而下者,不可用也,誤人之草也。是乃救死生之術,不可不審詳。方和合而立愈者,記其草木,名為立愈方;一日而愈者,名為一日愈方;二日而治愈者,名為二日方;三日而治愈者,名為三日方。一日而治愈者方,使天神治之;二日而治愈者方,使地神治之;三日而治愈者方,使人鬼治之。不若此者,非天神方,但自草滋治之,或愈或不愈,名為待死方。慎之慎之。此救死命之術,不可易,事不可不詳審也。 生物方訣第七十一生物行精,謂飛步禽獸跂行之屬,能立治病。禽者,天上神藥在其身中,天使其圓方而行。十十治愈者,天神方在其身中;十九治愈者,地精方在其身中;十八治愈者,人精中和神藥在其身中。此三者,為天地中和陰陽行方,名為治疾使者。比若人有道而稱使者,神人神師也。是者天地人精鬼使之,得而十十百百而治愈者,帝王上皇神方也;十九治愈者,王侯之神方也;十八治愈者,大臣白衣至德處士之神方也;各有所為出,以此候之,萬不失一也。此三子皆為天地人行神藥以治病,天使其各受先祖之命,著自然之術,其中不得去也。比若鳳凰麒麟,著德其身;比若蜂蠆,著毒其身,此之謂也。當深知天道至要意,乃能明天道性,有益於帝王治,使人不惑也。如不知要文,但言天下文書,悉可用也。故十七中以下皆為邪,不與三瑞相應,為害其深。故治十傷一者,不得天心意;十傷二者,不得地意;十傷三者,不得人意;十傷六七以下,皆為亂治。陰陽為其乖逆,神靈為其戰鬥。是故古者聖王帝主,雖居幽室,深惟思天心意,令以自全,自得長壽命。吾書辭上下相集廁以為文,賢明讀之以相足,此乃救迷惑,使人長吉而遠凶害,各當旦夕思其至要意,以全其身。夫古今百姓行兒歌詩者,天變動,使其有言;神書時出者,天傳其談,以付至德,救世失也。夫天道惡殺而好生,蠕動之屬皆有知,無輕殺傷用之也;有可賊傷方化,須以成事,不得已乃後用之也。故萬物芸芸,命繫天,根在地,用而安之者在人;得天意者壽,失天意者亡。凡物與天地為常,人為其王,為人王長者,不可不審且詳也。 太平经(终) 去浮華訣第七十二欲得知凡道文書經意,正取一字如一竟。比若甲子者何等也?投於前,使一人主言其本,眾賢共違而說之,且有專長於天文意者,說而上行,究竟於天道;或有長於地理者,說而下行,洽究於地道;或復有長於外傍行,究竟四方;或有坐說,究於中央;或有原事,長於萬物之精,究於萬物;或有究於內,或有究於外,本末根基華葉皆已見,悉以類象名之。書凡事之至意,天地陰陽之文,略可見矣。其頭足皆具,上繫下連,物類有自然,因共安其意,各書其辭,善者集成一說。是以聖人欲得天道之心意,以調定陰陽,而安王者,使天下平,群神遍悅喜;故取眾賢榮貫中而制以為常法,萬世不可易也。今所以失天道意者,夫賢者一人之言,知適達一面,明不盡睹,不能用流六方,洽究達內外七處,未能源萬物之精,故各異說,令使天書失本文,亂迷惑者,正此也。凡事欲正之者,各自有本可窮,陰陽不復易,皆當如此矣。不者,名為孤說獨言,不得經意,遂從一人之言,名為偏言。天地之性,非聖人不能獨談通天意也。故使說,內則不能究於天心,出則不能解天文明地理,以占覆則不中,神靈不為其使,失其正路,遂從惑亂,故曰就浮華,不得共根基至意,過在此,令使樸者失其本也。令天道失正,陰陽內獨為其病,乖亂害氣數起,帝王愁苦,其心不能禁止,變氣連作,人民不壽,以此為大咎,賢明共失天心。又去聖人流久,遂不能得其分理,此名為亂道。所以然者,經道凡書記,前後參錯,為天地談。凡事之頭首,神靈之本也,故得其本意者,神靈不復戰怒而行害人也;則惡氣閉藏,盜則斷絕;盜賊止,則夷狄卻降,風雨為其時節,是天悅喜之明效也。喜則愛其子。是故帝王延命也,澤流其人民,則及其六畜禽獸,究達草木,和氣俱見,則邪惡氣消亡,則正氣更明,是陰陽自然之術法。猶比若晝日用事,則夜藏;小人逃亡,則君子行。詐思此言,此言所以益命,分明陰陽而說神也。以為吾書不然也,道以試成,欲知其得失。今試書一本,字投於前,使眾賢共違而說之,及其投意不同,事解各異,足以知一人之說,其非明矣,安能理陰陽,使王者游而無事樂乎哉?是故執本者少,而說者眾,則無不窮矣;執本者眾而說者少,日使道浮且淺,淺而不止,因而亂矣;亂而不止,陰陽不善,邪氣便起。故聖王乃宜重本,君子正始也,則無不理矣。不重尊其本,不正其始,則凡事失紀,萬物雲亂,不可復理,精之明之,惑道邪書去矣。 天文記訣第七十三天地有常法,不失銖分也。遠近悉以同象,氣類相應,萬不失一。名為天文記,名曰天書。億億萬萬千千百百十十,若十二日一周子亦是也,十二歲一周子亦是也,六十歲一周子亦是也,百二十歲一周子亦是也。或億子而同,或萬子而同,或千子而同,或百子而同,或十子而同,俱如甲子也。其氣異,其事異,其辭異,其歌詩異,雖俱甲子,氣實未周,故異也。以類象而呼之,善惡同氣同辭同事為一周也。精考合此,所以明古,復知今也;所以知今,反復更明古也。是所以知天常行也,分明洞達,陰陽之理也。書辭誤與不前後宜,當以相足,歌音聲事事同,所謂大周中周小周法也。得其意,理其事,以調和陰陽,以安王者,是可以效天常法書也。比猶若春秋冬夏,不復誤也。今後生皆用命少,未睹一周,何知大小中有三周哉?古常神道乎?故遂失正路,睹須臾之間,又未通洞古今神文,遂從偏辭,自言是也。正猶春兒生而死,不睹秋事;夏生而終,不睹冬事。說者當時各見其目前可睹者□□,故雖十辯之,猶不知也,內不然此也。﹝起﹞使天文不效者,正是也。故事不空見,時有理亂之文,道不空出,時運然也。故古詩人之作,皆天流氣,使其言不空也。是故古者聖賢帝王,見微知著,因任行其事,順其氣,遂得天心意,故長吉也。逆之則水旱氣乖迕,流災積成,變怪不可止,名為災異。眾賢迷惑,不知但逆氣,不順時務所為也,不可不重慎哉。﹝止﹞ 〔附〕使天文不效者,時有理亂,道不空出。古者帝王見微知著,因任行其事,順其氣,遂得天心意,如長吉。逆之則水旱氣乖忤,流災積成,變怪不可止,名為災異。眾賢迷惑,不知逆順之道。 天所以使後世有書記者,先生之人知旦壽知自然,入虛靜之道,故知天道周終意,若春秋冬夏有常也。後生氣流久,其學淺,與要道文相遠,忘前令之道,非神聖之人,不能豫知周竟,故天更生文書使記之,相傳前後,可相因樂,欲使〈起〉其知之以自安也。逢其太平,則可安枕而治;逢其中平,則可力而行之;逢其不平,則可以道自輔而備之。猶若夏至則為其備暑,冬至則為其備寒,此之謂也。天道有常運,不以故人也。故順之則吉昌,逆之則危亡。天道戰鬥,其命傷,日月失度,則列星亂行;知順時氣,日月得度,列星順行,是天之明證也。能用者自力,無敢閉藏,慎無賊傷;天之祕書,以歸仁賢,原明上下,令以自安。〈止〉 灸刺訣第七十四〈起〉灸刺者,所以調安三百六十脈,通陰陽之氣而除害者也。三百六十脈者,應一歲三百六十日,日一脈持事,應四時五行而動,出外周旋身上,總於頭頂,內繫於藏。衰盛應四時而動移,有疾則不應,度數往來失常,或結或傷,或順或逆,故當治之。灸者,太陽之精,公正之明也,所以察姦除惡害也。針者,少陰之精也,太白之光,所以用義斬伐也。治百中百,治十中十,此得天經脈讖書也,實與脈相應,則神為其驅使;治十中九失一,與陰脈相應,精為其驅使;治十中八,人道書也,人意為其使;過此而下,不可以治疾也,反或傷神。甲脈有病反治乙,名為恍惚,不知脈獨傷絕。故欲樂知天道神不神,相應與不也,直置一病人前,名為脈本文,比若書經道本文也。令眾賢圍而議其病,或有長於上,或有長於下,三百六十脈,各有可睹,取其行事,常所長而治訣者以記之,十十中者是也,不中者皆非也,集眾行事,愈者以為經書,則所治無不解訣者矣。〈止〉天道制脈,或外或內,不可盡得而知之也,所治處十十治訣,即是其脈會處也;人有小有大,尺寸不同,度數同等,常以窞穴分理乃應也。道書古今積眾,所言各異,名為亂脈也;陽脈不調,反治陰脈,使人被咎,賊傷良民,使人不壽。脈乃與天地萬物相應,隨氣而起,周者反始。故得其數者,因以養性,以知時氣至與不也,本有不調者安之。古者聖賢,坐居清靜處,自相持脈,視其往來度數,至不便以知四時五行得失,因反知其身衰盛,此所以安國養身全形者也,可不慎乎哉!人惑隨其無數灸刺,傷正脈,皆傷正氣,逆四時五行,使有災異;大人傷大,小人傷小,盡有可動遙不居其處者,此自然之事也。是故古聖賢重之,聖帝王居其處,候脈行度,以占知六方吉凶,此所謂以近知遠,以內知外也,故為神要道也。 神祝文訣第七十五〈起〉天上有常神聖要語,時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應氣而往來也。人民得之,謂為神祝也。祝也祝百中百,祝十中十,祝是天上神本文傳經辭也。其祝有可使神伭為除疾,皆聚十十中者,用之所向無不愈者也。〈止〉但以言愈病,此天上神讖語也。良師帝王所宜用也,集以為卷,因名為祝讖書也。是乃所以召群神使之,故十愈也。十九中者,真神不到,中神到,大臣有也。十八中者,人神至,治民有也。此者,天上神語也,本以召呼神也,相名字時時下漏地,道人得知之,傳以相語,故能以治病,如使行人之言,不能治愈病也。夫變事者,不假人須臾,天重人命,恐奇方難卒成,大醫失經脈,不通死生重事,故使要道在人口中,此救急之術也。欲得此要言,直置一病人於前,以為祝本文,又各以其口中密祕辭前言,能即愈者,是真事也;不者,盡非也,應邪妄言也,不可以為法也。或有用祝獨愈,而他傍人用之不決效者,是言不可記也;是者鬼神之長,人自然使也,名為孤言,非召神真道也。人雖天遙遠,欲知其道真不?是與非相應和,若合符者是也,不者非也。 葬宅訣第七十六葬者,本先人之丘陵居處也,名為初置根種。宅,地也,魂神復當得還,養其子孫,善地則魂神還養也,惡地則魂神還為害也。五祖氣終,復反為人。天道法氣,周復反其始也。欲知地效,投小微賤種於地,而後生日興大善者,大生地也;置大善種於地,而後生日惡者,是逆地也;日衰少者,是消地也。以五五二十五家冢丘陵效之,十十百百相應者,地陰寶書文也;十九相應者,地陰寶記也;十八相應者,地亂書也,不可常用也;過此而下者,邪文也,百姓害書也。欲知其審,記過定事,以效來事,乃後真偽分別。可知吾書,猶天之有甲,地之有乙,萬世不可易也。本根重事效,生人處也,不可苟易,而已成事,□□邪文為害也,令使災變數起,眾賢人民苦之甚甚。故大人小人,欲知子子孫孫相傳者,審知其丘陵當正,明其故,以占來事。置五五二十五丘陵以為本文,案成事而考之,錄過以效今,去事之證以為來事。真師宜詳惟念書上下,以解醉迷,名為占陰覆文,以知祖先,利後子孫,萬世相傳,慎無閉焉。 諸樂古文是非訣第七十七諸樂者,所以通聲音,化動六方八極之氣,其面和則來應順善,不和則其來應戰逆。夫音聲各有所屬,東西南北,甲乙丙丁,二十五氣各有家。或時有集聲,相得成文辭,故知聲。聆聲音以知微言,占吉凶,舉音與吹毛律相應,乃知音絃聲,宮商角徵羽,分別六方遠近,以名字善惡云何哉?精者,乃能見其精神來對事也。故古者聖賢調樂,所以感物類,和陰陽,定四時五行。陰陽調則其聲易聽,陰陽不和,乖逆錯亂,則音聲難聽。絃又當調,宜以九九,次其絲絃,大小聲相得,思之不傷人藏精神也。不調則舞亂,無正聲音,不可聽,傷人藏精神也。故神祇瑞應奇物不來也。故得其人能任,長於聲音者,然後能和合陰陽化也。以何知之也?為之神明來應,瑞應物來會,此其人也;不者,皆亂音,不能感動,故不來也。故凡事者,當得其人,若神;不得其人,若妄言;得其人,事無難易,皆可行矣;不得其人,事無大小,皆不可為也。是故古聖賢重舉措求賢,無幽隱,得為古。得其人則理,不得其人則亂矣。古文眾多,不可勝書。以一事況十,十況百,百況千,千況萬,萬況億,億況無極;事各自有家類屬,皆置其事本文於前,使曉知者執其本,使長能用者就說之,視其相應和,中者皆是也,不應又不中者,悉非也。欲知古聖人文書道審不也,此比若呼人,得其姓字者皆應。鬼神亦然,不得姓字不應,雖欲相應和,無緣得達,故不應也。故古者名學為往精,精者,乃精念其事象,可宜復思其言也;極思惟此書策,凡事畢矣。書卷上下眾多,各有事,宜詳讀之,更以相足,都得其意,已畢備,不深得其要意,言道無效事,故見變不能解陰陽戰鬥。吾書乃為仁賢生,往付有德,有德得之,以為重寶,得而不能善讀,言其非道,故不能樂其身,除患咎也。夫大道將見,其如無味乎?用之不可既乎?眾賢原之,可以和剛柔,窮陰陽位乎?諸文書畢定,各得其所,不復憒憒乎?惡悉去矣,上帝大樂,民無祟乎?澤及小微,萬物擾擾,不失氣乎?復反於太初,天地位乎?邪文已消,守元氣乎?一者,道之綱;二者,道之橫行;三者已亂,不可明也。〈起〉吾道即甲子乙丑,六甲相承受。五行轉相從,四時周反始。書卷雖眾多,各各有可紀。比若人一身,頭足轉相使。一字適遺一字起,賢者次之以相補。合其陰陽以言語,表裏相應如規矩。始誦無味有久久,念之不解驗至矣。災害去身神還聚,人自謹良無惡子,名之為無刑罰,道化美極也。明案吾文以卻咎,姦禍自止民自壽,原未得本無終始。十十相應,太陽文也;十九相應,太陰文也;十八相應,中和文也;十七相應,破亂文也;十六相應者,遇中書也;十五相應,無知書也,可言半吉半凶文也,十四中者,邪文也;十三中者,大亂文也;十二中者,棄文也;十一中者,迭中文也;十十中者,以下不可用,誤人文也。隨傷多少,還為人傷,久久用之不止,法絕後滅門,此十十文也。〈止〉 太平經卷五十一 校文邪正法第七十八純稽首戰慄再拜。「子復欲問何等哉?」「純今見明師正眾文諸書,迺為天談也,吾恐●驚,不知可先後,當以何能正得此書實哉?」〈起〉「子欲樂得其實者,但觀視上古之聖辭,中古之聖辭,下古之聖辭,合其語言,視其所為,可知矣。復視上古道書,中古道書,下古道書,三合以同類相召呼,復令可知矣。」「今凡書文,盡為天談,何故其治時亂時不平?願聞之。」「然能正其言,明其書者理矣;不正不明,亂矣。正言詳辭必致善,邪言凶辭必致惡。今子難問不止,會樂欲知之,欲致善者但正其本,本正則應天文,與聖辭相得,再轉應地理,三轉為人文,四轉為萬物;萬物則生浮華,浮華則亂敗矣。天文聖書時出,以考元正始,除其過者置其實;明理凡書,即天之道也。得其正言者,與天心意相應,邪也致邪惡氣,使天地不調,萬物多失其所,帝王用心愁苦,得復亂焉,故當急為其考正之。今念從古到今,文書悉已備具矣,〈止〉俱愁其集居而不純,集廁相亂,故使賢明共疑迷惑,不知何從何信,遂失天至心,因而各從其忤是也。使與天道指意微言大相遠,皆為邪言邪文,書此邪,致不能正陰陽,災氣比連起,內咎在此也。吾見子問之,積眷眷不忍,故反覆為子具道其意,疾疏吾辭,自深思念之。夫凡事者,得而不能專行,亦無益也;若能行之,除大謫也。」「夫天文亂,欲樂見理,若人有劇病,欲樂見治也,何以乎哉?」「然子自若愚耳,誠無知乎?劇病不以時治也,到于死亡;天文不治正,至於大亂,四時為其失氣,五行逆戰,三光無正明,皆失其正路,因而毀敗;人民雲亂,皆失其居處,老弱負荷,夭死者半,國家昏亂迷惑,至道善德隔絕,賢者蔽藏,不能相救,是不大劇病邪?故當力正之。今愚人日學遊浮文,更迭為忤,以相高上,不深知其為大害,以為小事也,安知內獨為陰陽天地之大病乎哉?天下不能相治正者,正此也。夫神祇有所疾苦,故使子來反復問之也,見書宜旦夕宿夜,深惟思其要意,不可但自易,不為皇天重計也。今帝王無所歸心,其咎甚大。吾今雖與子相對二人而談,以為小事,內迺為皇天是正語議,不敢苟空妄言,其咎在吾身罪重,不可除也。〈起〉神祇之謫人,不可若人得遠避而逃也。子敢隨吾輕辭便言,若俗人陳忤相高上也。」「唯唯,不敢也,見天師言,且●且喜,誠得盡力,冀得神祇之心,以解天下憂,以安帝王,令使萬物各得其所,是吾願也。」〈止〉「子願何一獨善,不可復及也,然吾所以常獨有善意者,吾學本以思善得之,故人悉老終,吾獨得在;而吾先人子孫盡已亡,而吾獨得不死。誠受厚命,慚於倉皇,無以自效,報之復之也,常思自竭盡力,不知以何效哉?見天地不調,風雨不節,知為天下大病,常憐之。」「今得神人言,大覺悟,思盡死以自效於明天,以解大病,而安地理,固以興帝王,令使萬物各得其所,想以是報塞天重功,今不知其能與不哉?願復乞問,不及於明師。」「善哉,子之言也。今見子言,吾尚喜,何言天哉?吾書□□,萬不失一也。子但努力勿懈而理之,是可以復天功,不復疑也。帝王行之,尚且立得其力,何況於子哉?吾連見子之言,吾不敢餘力也;吾雖先生,志不及子也。今俱與子共是天地,願與子共安之。吾欲不言,恐得重過於子,反得重謫於天。子更詳聆之,復為子反復悉分別道之。正文者,迺本天地心,守理元氣。古者聖書時出,考元正字,道轉相因,微言解,皆元氣要也。再轉者,密辭也;三轉成章句也;四轉成浮華;五轉者,分別異意,各司其忤;六轉者,成相欺文。章句者,尚小儀其本也,過此下者,大病也。乃使天道失路,帝王久愁苦,不能深得其理,正此也。子幸欲報天恩,復天重功。天者,不樂人與其錢財奇偽之物也,但樂人共理其文,不亂之耳。今吾見睹子初來學之時,以為子但且問一兩事而去,何意乃欲畢天道乎?吾言而不正,天道略可見睹矣。子樂欲正天地,但取微言,還以逆考,合於其元,即得天心意,可以安天下矣。拘校上古中古下古之文,以類召之,合相從,執本者一人,自各有本事,凡書文各自有家屬,令使凡人各出其材,圍而共說之,其本事字情實,且悉自出,收聚其中要言,以為其解,謂之為章句,得真道心矣。可謂為解天之憂,大病去矣,可謂除地之所苦矣,可謂使帝王遊而得天心矣,可謂使萬物各得其所矣。是者,萬不失一也。吾見子之言□□,知為天使,吾不敢欺子也;今欺子,正名為欺天。令使天不悅喜,反且減吾年,名為負於吾身,又上慚於皇天,復無益於萬民,其咎甚大,子努力記之,但記吾不敢有遺力也。」「唯唯,見師言也,心中恐駭。既為天問事,不敢道留止也,猶當竟之耳。師幸原其不及,示告其難易,故敢具問其所以。」「今文書積多,願知其真偽然故,固若子前日所問耳。十百相應者是也,不者,皆非也;治而得應者是也,不者,皆偽行也。欲得應者,須其民臣皆善忠信也。何以言之?然子賢善,則使父母常安,而得其所置;妻善則使夫無過,得其力;臣善則使國家長安;帝王民臣俱善,則使天無災變,正此也。子寧解耶?不解耶?行,吾今欲與子共議一事,今若子可刺取吾書,寧究洽達未哉?」「小子童蒙,未得其意。」「子試言之,吾且觀子具解不?」「今若愚生意,欲悉都合用之,上下以相足,儀其事,百以校千,千以校萬,更相考以為且可足也;不者,恐不能盡周古文也。」「然,子今言真是也。子前所記,吾書不云乎,以一況十,十況百,百況千,千況萬,萬況億,正此也。」「唯唯。願聞其校此者,皆當使誰乎?」「各就其人而作,事之明於本者,恃其本也。長於知能用者,共圍而說之,流其語,從帝王到于庶人,俱易其故行,而相從合議。小知自相與小聚之,歸於中知,中知聚之,歸於上知,上知聚之,歸於帝王。然後眾賢共圍而平其說,更安之,是為謀及下者,無遺算,無休言,無廢文也。小賢共校聚之,付於中賢,中賢校聚之於大賢,大賢校聚之,付於帝王。於其□□成理文,是之無誤,真得天心,得陰陽分理,帝王眾臣,共知其真,是迺後下於民間。令天下俱得誦讀正文,如此天氣得矣,太平到矣,上平氣來矣,頌聲作矣,萬物長安矣,百姓無言矣,邪文悉自去矣,天病除矣,地病亡矣,帝王遊矣,陰陽悅矣,邪氣藏矣,盜賊斷絕矣,中國盛興矣,稱上三皇矣,夷狄卻矣,萬物茂盛矣,天下幸甚矣,皆稱萬歲矣。子無閉塞吾文!」「唯唯,不敢蔽匿也。既受師辭,誠報歸之,匿之恐為重罪成事也。」「善哉,子之言也。已得天心,子名為已報天重功。」「唯唯。誠得退歸閑處,思其至意,不解懈也。」「行去矣,勿復疑也。」 右考文訣 平經合校卷五十二丁部之一 胞胎陰陽規矩正行消惡圖神人語,真人內,子已明也,損子身,其意得也。其外理自正,瞑目內視,與神通靈。不出言,與道同,陰陽相覆天所封。長生之術可開眸,子無強腸宜和弘,天地受和如暗聾。欲知其意胞中童,不食十月神相通。自然之道無有上,不視而氣宅十二重。故反嬰兒則無凶,老還反少與道通。是故畫像十二重,正者得善,不肖獨凶。天道常在,不得喪亡,狀如四時周反鄉,終老反始,故長生也。子思其意無邪,傾積德,累行道,自成才,不如力道歸其人。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夫道若風,默居其傍,用之則有,不用則亡。賢者有里,不肖有鄉,死生在身,常定行。天無有過,人自求喪,詳思其意,亦無妄行。天與守道力行故長生,人不肯為故死。傾記吾戒,子道傳其人則易行。古者聖賢傳道,飲血為盟。天道積重,愚人反輕。道乃萬物之師也,得之者明,失之者迷。天地雖廣大,不遺失毫釐,賢知自養,比與神俱語,是乃陰陽之統,天地之樞機也。古者聖賢深知之,故以自表,殊天道之要也。內以治身,外以消災,不當為之,乃與天地同憂。 太平經合校卷五十三丁部之二太平經卷之五十三 分別四治法第七十九真人純稽首戰慄,「吾今欲有所復問,非道事也。見明師言,事無不解訣者,故乃敢冒慚復前,有可問疑一事,何等?」「平行,吾即為子說矣。」〈起〉「夫帝王之仕大臣皆當老,少子本非治世人也。」「何為問此哉?吾見天氣,間者比連不調。或過在仕臣失實,令使時氣不調,人君不明,災害並行,道人亦傷。今天地三光,尚為其病,故無正明,道士於何自逃,獨得不傷。故吾雖得獨蒙天私久存,常不敢自保。」「初少以來,事師問事,無能悉解之者。今不冒慚,重問於天師,解訣其要意,恐遂無復以得知之也。〈止〉恩唯明師既加,不得已為弟子說其所不及。」「善哉!子之言也。今旦見子之言,吾知太平之治已到矣。然,吾且悉言之,子隨而詳記之。」〈起〉「夫治者有四法: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後跂行萬物治也。願聞其意。」「天治者,其臣老,君乃父事其臣,師事其臣也;夫臣迺卑,何故師父事之乎哉?但其位者卑下,道德者尊重,師父事之者,乃事其道德,當與其合策而平天下也。地治者,友事其臣,若與其同志同心也;地者陰順,母子同列,同苞同憂,臣雖位卑,其德而和,和平其君之治。人治者卑其用,臣少小小,象父生其子,子少未能為父作策也,故其治小亂矣。〈止〉跂行萬物並治者,視其臣子若狗,若草木,不知復詳擇臣而仕之,但遇官壹仕,名為象人無知也,何故乎哉?象人者,財象人形,苟中而已,不為君計也,故善爭之也。〈起〉象天治者,天下之臣,盡國君之師父也,故父事之,人愛其子,何有危時?夫師父皆能為其子解八方之患難,何有失時也。象地治者,天下之臣,皆國君之友也。夫同志合策為交,同憂患,欲共安其位;地者,順而承上,悉承天志意,皆得天心,何有不安時乎?象人治者,得中和之氣,和者可進可退難知,象子少,未能為父計也,欺其父也。臣少,未能為君深計,故欺其君也。少者,生用日月少,人學又淺,未有可畏,故欺也,故其治小亂矣。象跂行萬物治者,跂行者無禮義,萬物者少知,無有道德。夫跂行萬物之性,無有上下,取勝而已,故使亂敗矣。象天治者,仁好生不傷。象地治者,順善而成小傷。象人治者,相利多欲,數相賊傷,相欺怠。象跂行萬物而治者,終無成功,無有大小,取勝而己。〈止〉觀此之治,足以知天氣上下中極未失治。欲樂第一者宜象天,欲樂第二者宜象地,欲樂第三者宜象人,欲樂第四者宜象萬物。象天者獨老壽,得天心;象地者小不壽,得地意;象人者壽減少,象萬物者死,無時無數也。象天者,三道通文,天有三文,明為三明,謂日月列星也;日以察陽,月以察陰,星以察中央,故當三道行書,而務取其聰明,書到為往者,有主名而已,勿問通者為誰。象地者,二道行書。象人者,一道行書,尚見苟留。象跂行萬物者,纔設言,復無文書也。今是者,天使如是邪?人自為之邪?時運也。雖然,帝王治將太平,且與天使其好惡而樂,象天治;將中平者,象地治;將小亂者,法人治;將大亂而不理者,法跂行萬物治,此何故乎哉?今當以何救之?然天將興之,瑞應文琦書出付與之,令使其大覺悟而授之;將衰者,天匿其文不見,又使其不好求之。賢臣者,但得老而已邪?不也;老者,乃謂耆舊老於道德也,象天獨常守道而行,不失銖分也,故能安其帝王;老而無一知,亦不可仕也。其師父事之云何?友之云何?子之云何?其萬物之云何哉?父事之者,乃若子取教於嚴父也,乃若弟子受教於明師也,當得其心中密策祕言聖文,以平天下,以謝先祖,宗廟以享食之,其德以報天重功,故能得天下之心,陰陽調和,災害斷絕也。其友事者以忠信,相與合策,深計善惡難易。其子事者,必若父有伏匿之事,不敢以報其子;子有匿過,不敢以報其父母,皆應相欺,以此為階也。其萬物者大亂無數,夫物者春夏則爭生,秋冬則爭死,不復相假須臾也。」純再拜,「所問多,過誠重,甚不宜,誠有過於師。吾又且不敢匿此文也,見而不行之,恐得過於皇天,吾今當於何置此書哉?」「子既問之,子為力特行,逢能通者與之,使其往付歸有德之君,帝王象之,以是為治法,必且如神矣;得而不能深思用之,天亦不復過子也。」「唯唯,不敢逆師言。」「然,吾言亦不可大逆也。此乃天地欲平,而出至道,使子遠來具問此法,天使吾談,傳辭於子,吾亦不空言也。天不欲言,而吾言無故泄天之要道,吾當坐之。子得吾言,而往付歸,亦無傷無疑。吾告子至誠,天乃更與帝王厚重,故戒之也。天之運也,吉凶自有時,得而行之者,吉不疑也。」「謹問行者人姓字為何誰乎?」「然,天之授萬物,無有可私也。問而先好行之者,即其人也。大道至重,不可以私任,行之者吉,不行者疑矣。」「謹更問天地何睹何見,時者欲一語言哉?」「實有可睹見,不空言也。天以安平為懽,無疾病,以上平為喜,故使人民皆靜而無惡聲,不戰鬥也。各居其所,則無病而說喜,則天言而不妄語也。若今使陰陽逆鬥,錯亂相干,更相賊傷,萬物不得處其所,日月無善明,列星亂行,則天有疾病,悒悒不解,不傳其言,則病不愈。故亂則談,小亂小談,大亂大談。是故古今神真聖人為天使,受天心,主當為天地談話。天地立事以來,前後以是為常法。故聖人文前後為天談語,為天言事也。言談皆何等事也?在其所疾苦,文失之者為道質,若質而不通達者為道文;疾其邪惡者,為道正善也,使其覺悟。今天地至尊自神,神能明,位無上,何故不自除疾病,反傳言於人乎?天地者,為萬物父母,父母雖為善,其子作邪,居其中央,主為其惡逆,其政治上下,逆之亂之;父母雖善,猶為惡家也。比若子惡亂其父,臣惡亂其君,弟子惡亂其師,妻惡亂其夫,如此則更相賊傷大亂,無以見其善也。天地人民萬物,本共治一事,善則俱樂,凶則俱苦,故同憂也;嚮使不共事,不肯更迭相憂也。是故天地欲善而平者,必使神真聖人為其傳言,出其神文,以相告語,比若帝王治欲樂善,則有善教,今此之謂也。子欲樂知天心,以報天功,以救災氣,吾書即是也,得之善思念之,夫天心可知矣。」「唯唯,不敢忽,願師復重敕一兩言。」「然,夫善惡各為其身,善者自利其身,惡者自害其軀,子既有暢善意,乃憂天地疾病,王者不安,其功極已大矣;但詳思之,子行善極無雙,勿復止傷之也,使念善順常若此。」「唯唯,不敢懈怠也,不敢懈怠。」 右忿別治所象安危法 丹陽真人語錄(中集) 1大定癸卯三月間。始拜師於牟平范明叔庵之南。師曰。汝從何而來。僕對曰。來自東武。仰師之德。不以貨財為富。恬然自得。坐進斯道。乃聞其風而悅之。願侍巾屨。伏聽一言。師乃欣然曰。身年少有學道之心。不可得也。良久曰。饑者喫飯去。飯罷則打睡去。一日。師見僕拱手而立。方呵曰。道人只要豁暢。不可存體面。庵不是廨宇。你又不是官長。若卻講俗禮。則交接去處。古人云。三山有侶人情淡。四海無家道義深。不徒設也。 2師每垂語曰。學道者。必在自悟。不悟者。昏蒙所致故也。欲發昏蒙。先滌其心。在乎澄湛明了而已。功到而成。不必叩請於他人。是工拙坦然明白矣。 3師在東牟道上行。僧道往來者。識與不識。必先致拜。從者疑而問之曰。彼此俱昧平生。何用拜之。師曰。道以柔弱謙下為本。況三教同門異戶耳。孔子言。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未聞一拜之為一過。 4師言。祖師素攻文章。了道之後。九為敏給。至於藏頭、拆字、引語、聯珠。略不搆思。常和人詩。有押節字者。眾皆和畢。唯祖師最後和。云。三百六十金骨節。眾皆歎服。以為神仙語。如今誰能繼得。除是磻溪公。頗似步驟。 5師言。祖師嘗到登州。時頂笠懸鶉。執一筇。攜一鐵罐。狀貌奇古。乞於市肆。登州人皆不識。夜歸觀。書一絕於壁。一別終南水竹村。家無兒女亦無孫。數千里之外尋知友。引入長生不死門。明旦。拂衣東邁。後數日。郡守紇石烈邈詣觀。觀其題詩。欽歎不已。仍依韻和曰。迴首三年別故村。都忘庭竹長兒孫。他時拂袖尋君去。應許安閑一叩門。 6師言。薄滋味所以養氣。去嗔怒所以養性。處污辱低下所以養德。守一清淨恬澹所以養道。名不著於簿籍。心不繫於勢利。此所以脫人之殼。與天為徒也。 7師曰。酒為亂性之漿。肉為斷命之物。直須不吃為上。酒肉犯之猶可恕。若犯於色。則罪不容於誅矣。何故。蓋色者。甚於狼虎。敗人美行。損人善事。亡精滅神。至於殞軀。故為道人之大孽也。 8師曰。昇平快活。莫過於閑道人。若住庵稍倦。結一兩人作伴。掛搭腋袋。拖條拄杖。且歌且遊。撞著好山好水。且為盤桓。不可貪程途。 9師謂僕曰。學道之人。要有終始。不可半道而廢。與他人作笑端。況身是讀書兒。豈不知凡人立身。須著一般事業。況為道者。正是男子立身大事。 10師常書大字一聯。與道友曰。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將龍虎穴衝開。僕因問曰。人我山始知。龍虎穴敢問其方。師笑曰。天機未敢輕分付。細細看賢悟不悟。 11師一日呼僕。良久而赴。問那裏去來。僕對曰。午牕睡方足。神情湛然。床頭有莊子書一冊。因拈而讀之。所以不在此也。師曰。夫道要心契。若復以文字繫縛。何日是了期。所以道。悟徹南華迷更迷。 12師在華亭曰。道者何物也。祖炁便是根源。豈不知鼻中出者也。豈不聞廣成子曰。丹竈何車休矻矻。鶴胎龜息自綿綿。師語眾曰。學道專一。則人人可以為。不同世俗之進取有黜落也。儒則博而寡要。道則簡而易行。但清淨無為。最上乘法也。 13師居環堵中。但設几榻筆硯羊皮而已。曠然無餘物。早晨則一碗粥。午間一鉢麵。過此已往。果茹不經口。一日召僕入。命坐。良久。僕問曰。吾師之道有作為否。師曰。無也。雖歌詞中。每詠龍虎嬰奼。皆寄言爾。是以要道之妙。不過養炁。人但汨沒利名。往往消耗其炁。學道者無他。務在養氣而已。夫心液下降。腎炁上昇至于脾。元氣氤氳不散。則丹聚矣。若肝與肺往來之路也。習靜至久。當自知之。茍不養炁。雖挾泰山超北海。非道也。此言未化前十日所說也。僕與曹劉二三伴在環堵外立。忽出曰。夫道。但清淨無為。逍遙自在。不染不著。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箇徹底道人。但信老人言。行之自當有益。必不誤你諸年少。 14師在黃縣西郊。馬從仁庵內唱曰。縱日消萬兩黃金。正好粗衣淡飯。言去歲過外關。聞人誦此語。喜其有理。故記之。不知何人作。有馬元之曰。此語是順長老葦江集中語也。師言。奇哉是言也。 15師言。家風誰是祖。鍾呂自親傳。頌曰。一點靈光晃太虛。丹青妙手莫能模。休將明月閑相比。有闕因緣怎類吾。此語稍露鋒芒矣。 16師曰。炁之難御。迅若奔馬。唯靜者為易。必去其外慕。雖覩紛華之在眼前。正如深山窮谷中。方是道人心腸。儻不到無心地面。莫能制御。是知「道」者。貴於無心也。 17師又云。心定則情忘。體虛則炁運。心死則神活。陽盛則陰消。自然之理。昧者不知。但以為子孫計。返以學道者為無益。何不思之甚也。 18師曰。予年四十餘方遇師入道。所以鬢皤然。腹中別有一紺髮者。何由致之。向往關中十餘年。所養神與炁耳。譬如空谷中有呼之者。隨呼而應之。豈別物哉。但其中沖虛故也。吾友不信。誠靜處養之。當自知之。 19師言。海蟾公本燕國相。一旦悟道。乃絕家累。其詩有「拋離火宅三千口。屏棄門兵百萬家。」之語。後但乞食自資。逢場作戲。至與娼妓家擔酒攜榼。不以為恥。後來一等學道者。言我從富貴中來。你比他海蟾公不著。 20師曰。清靜之道。人能辨之。則盡善盡美矣。故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言天地者。非外指覆載之天地也。蓋指身中之天地也。人之膈已上為天。膈已下為地。若天氣降。地脈通。上下沖和。精氣自固矣。此小任仙之說也。 21師曰。守炁妙在乎全精。尤當防於睡眠。方欲寢時。令正念現前。萬慮悉泯。歛身側臥。鼻息綿綿。魂不內蕩。神不外遊。如是則炁精自定矣。 22師曰。儒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昔真人云。以信結友。以恩復讎。可謂至矣。 23師在萊州時。有姜禧者。攜呂公傳。呈師。師讀到世人惟務名之與利。不知身之有神。逐物不返。喪盡天真。其誰咎矣。師乃掩卷謂禧曰。此語實中理矣。然世無悟者。何道之難行也。 24有韓淘字清甫。慕陶淵明、邵堯夫為人。號安樂園公。師自關右還東牟。道過濟南。邀師到園中。供以素飯。既畢。淘叩首於師曰。淘自幼歲慕道。今已垂白。幸遇我師。願垂一語。以燭愚蒙。師答曰。夫道以無心為體。忘言為用。以柔弱為本。以清靜為基。若施於人。必節飲食。絕思慮。靜坐以調息。安寢以養炁。心不馳則性定。形不勞則精全。神不擾則丹結。然後滅情於虛。寧神於極。可謂不出戶庭。而妙道得矣。韓謝曰。大道鴻濛。無所扣詰。今聞妙論。得其門而入矣。 25曹萊二公。本儒生也。隳儒學道。多年莫逆。常從容而問曰。師在關右時。如何辦道。曹萊答曰。師父冬夏批一布。懶衣食。粗取足。隆冬雪寒。庵中無火。兼時用冷水。其神炁和暢。殊無寒意。如此十年。非腹中有道炁。則不能枝梧矣。 26師曰。凡事必當有備則無患。故為道者。於少壯之時。防其情欲。早為之備。則神仙可冀。若素髮垂頷。志氣衰憊。始欲學道。譬若大寒而後索衣裘。不亦晚乎。 27師曰。三十六道引。二十四還丹。此乃入道之漸門。不可便為大道。若窮於爐竈。取象於龜蛇。乃無事生事。於性上添偽也。此皆誤人之甚矣。故道家留丹經子書。千經萬論。可一言以蔽之。曰清淨。 28師曰。清淨者。清為清其心源。淨為淨其炁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撓。故情定而神明生焉。炁海淨。則邪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實矣。是以澄心如澄水。養炁如養兒。炁秀則神靈。神靈則炁變。乃清淨所致也。若行有心有為之功。則有盡之術法也。若行無心無為之理。乃無盡之清虛也。 29師曰。無為者。不思不慮也。愛欲嗔怒積蓄利害其間。雖有為而常無為。雖涉事而常無事。何況專一清心淨意。養炁全神。飄遊於逍遙之地。入於無何有之鄉。 30師曰。劉高尚居環堵四十年。別無他事。但虛其心。實其腹。去其華。忘其名。棄其利。清其神。全其氣。丹而結。仙自成。乃有讚之曰。塞其兌。閉其門。昔誦此語。今見斯人。可謂簡且當矣。 31師曰。無心者。非同貓狗蠢然無心也。務存心於清淨之域。而無邪心也。故俗人無清淨之心。道人無塵垢之心。非所謂俱無心。而與木石貓狗一般也。 32師曰。不生不滅見如來。悟了之時。免卻再投胎。丘君曰。此乃出陰神。若到天庭。忽有雙華飛。方出陽神。此乃初地也。 33師曰。大道人情遠。無為妙本基。世間無愛物。煩惱不相隨。 34師曰。修行人功行未滿。大限到來。聖賢不教死。若不做修行人。大限到來。免他不得。 35師曰。一念勿絕一世休。龔道昇問曰。湛然常寂時如何。師答曰。將來和湛然都不用。于清風問曰。修行數年。道眼不明。心地不靈。何也。師曰。別無他事。行道不精爾。 36師曰。一切男女。從無始已來。為有種種恩愛貪欲。不出輪迴。世界一切胎卵濕化。種種性相。皆因愛欲而生性命。性因愛而生。命因欲而有。皆因愛欲。而起逆順生嫉妒。從此輪迴綿綿不斷。法言。欲淨其土。當淨其心。若心清靜。輪迴自息。 37師性嗜撥粥。午間則啖一鉢畢。與人談道。訓誘後進不倦。師蓋性慈善君子也。在萊陽時。作長短句。有一餐鉢粥罷。須辨十分功之句。學者省此。徒飲食端坐。不以道為事者。其譴累故可知也。 38師言。學道者不須廣看經書。亂人心思。妨人道業。若河上公注道德經。金陵子注陰符經。二者時看。亦不妨。亦不如一切不讀。觜盧都地。養氣最為上策。 39師言。學道人。行住坐臥。不得少頃心不在道。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情於太虛。坐則勻鼻端之息。睡則抱臍下之珠。久而調息。無有間斷。而終日如愚。方是端的功夫。非干造作行持也。 40師曰。凡初學道。截自今日。已往俗事不得掛心。若有纖毫未除。則道不固。既往事不思。未來事不念。且據目前為見在。便是無事人。 41師又言。道人不厭貧。貧乃養生之本。饑則餐一鉢粥。睡來舖一束草。襤襤褸褸。以度朝夕。正是道人活計。故知清淨一事。豪貴人不能得。 42師過青社。有邀師齋者。在坐有衲僧數人。其中有一僧。騁其博辯。以言詰難。紛紜不止。師徐言答曰。倘除一身外。餘事皆不知。其僧赧然失色。不能措辭。 43師曰。凡作道人。須是剛腸男子。切莫狐疑不決。但念性命事大。力行不退。期必於成。若兒女情多。煙霞志少。非所謂學道者也。 44師曰。身中之氣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或問曰。何由得氣不散。師曰。身無為。又曰。何由得神不昧。師曰。心無事。又曰。身心如是可住庵否。師曰。既處置得下。便好休歇去。 45師曰。道人心性。塵俗之事。切莫隨逐。若拖絛藜杖。嘲風詠月。陶冶性情。有何不可。至於巡門求乞。推來搶去。恰是道人日用家風也。 46師言。你每初入關時。乞得一頓飯。便喫一頓。今則你每功行少也。揀好處住。揀好食吃。將來成道。則休不了。卻索還債去。 47師曰。我初入關中乞化。到一酒肆。有一醉者。毀罵之間。後被他贈一拳。便走拽住。又打一拳。只得忍受。汝曹曾遭此魔障否。弟子答曰。無。師云。好好遇著勿諍。 48師言。祖師道。不得著好衣。不得喫好飯。唱歌打令。只要心頭物物不著。 49師言。我嘗在俗中時。秤肉斗酒。今已戒之十數年矣。若食酒肉。亦做神仙。只是較遲了些。若心不懷道。又嗜酒貪羶。徒羨口腹。罪報難逃。終為下鬼之類也。 50師言。祖師引四人。謂丘劉譚馬也。看任風子於好德。祖師云。倘聞之塞破耳。及乎見了。尚握著珍寶。不敢放動。劉師叔亦嘗言之。 51師言。嘗在環裏思閑話。論及新瓜。道眾聞之。明日造瓜包子入環。食了三枚。罰了三日不得喫飯。 52師言。祖師嘗使弟子去寧海。乞化些小錢米。我要使用。弟子道。教別箇弟兄去後如何。弟子有願。不還鄉裏。祖師怒打到平旦而止。打之無數。吾有退心。謝他丘師兄勸住。迨今不敢相忘。 53師言。在鄉時。祖師令弟子入萊州乞化。到數日。意猶遲疑。夜夢師曰。來日長伸著手。做條好漢上街展手(初妄心障退故師發此言也)。師曰。回鄉中。初上街。祖師令總一頭小角兒。面上以脂粉搽之。私心云。不怕撞著兒女相識。只怕撞親家。每思到范明叔宅中欲少歇。見太親先在宅中。自云這回休羞麼。 54弟子問許真君上昇傳云。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當有八百人登仙。如何。祖師曾言。教萬人俚王子仙又說來。 55師曰。張閻子有一句甚好。每道話往來。但要照顧潤身之寶。師自笑曰。他開鋪席說話。卻是勸別人。師曰。百不歌十勸。非倘自出意。亦是祖師曾說過之話。因而成之。 56師言。大抵人多是自誇。俱能己勝。往往不肯恭順於人。 57師言。路上拾得驢契。祖師直打到曉頭。面上拳打有甚數目也。師言。人尚不信倘。于清風曰。是他有信者。師微哂之。綦大成云。師父如此行止。尚人信。清風曰。一箇信者一仙人。緣此不信。 58師曰。深藏白雪非為吝。廣積黃芽不屬貪。言畢笑曰。如何好麼。又曰。夢裏鑄成無影劍。法中去了有情心。又曰。瑤池殿下青鸞舞。閬苑宮中白鶴飛。 59師還海上。人家皆嚴持齋戒。投依五會。乃祖師所立。師童。聞馬師在登郡時。會眾百餘人。白師曰。弟子等。各各沐浴靜居。及戒斷葷酒。已七日矣。願隨清會祈福。以消來業。師曰。善公等清淨七日。尚言有福。馬風門人。箇箇終身清淨。絕嗜欲。斷葷酒。福且多矣。會眾皆禮拜。歎曰。清淨之教。實不可思議。自是。三州之人。比屋受教。漸及十方。聞風信嚮。大教重興。自師而始。 60師問眾門人曰。一日幾箇時辰。門人對曰。一日六箇時辰。師曰。晝夜總幾箇時辰。門人曰。晝夜總十二箇時辰。師曰。晝夜十二箇時中。天道運行。斡旋造化。還有頃刻停息否。門人對曰。無停息。師曰。凡學道之人。切須法天之道。斡旋己身中造化。十二時中。常清常淨。不起纖毫塵念。則方是修行。日就月將。無有間斷。決做神仙。茍或虧功失行。怎得了達。我觀汝輩。十二時中。不曾有一箇時辰。專心在道。受了十方施主供養。如何還得。一朝合眼。復入輪迴。何時出期。我今叮嚀。說與汝等。但自澄心遣欲。萬緣不染。神炁沖和。便是道也。依此修行。不得到錯了。若因循怠惰。行持不到。非吾罪也。豈不念汝等七祖。生前造諸惡業。冥中受諸罪苦。望子孫成道。救拔得生天。各宜以此為念。發堅固心。抱道而死。此吾所願也。珍重。門人聞是慈音。皆懽然自得。競加勉勵焉。 61師謂眾曰。道無形名。是神炁之祖也。元炁降化。神明自生。鍊神合道。乃是修真。其餘名相紛紜。難為憑準。我念為汝舉其大綱。夫修此之要。不離神炁。神炁是性命。性命是龍虎。龍虎是鉛汞。鉛汞是水火。水火是嬰奼。嬰奼是真陰真陽。真陰真陽即是神炁。種種名相。皆不可著。止是神炁二字而。欲要養炁全神。須屏棄萬緣。表裏清淨。久久精專。神凝炁沖。三年不漏下丹結。六年不漏中丹結。九年不漏上丹結。是名三丹圓備。九轉功成。骨髓凝化。血脈成真。內完外溢。光影澈明。寂然不動。應感無窮。千變萬化。坐在立亡。三萬六千神靈踴躍。遊行天下。三界司迎。八難之中。千凶萬毒。不能消亡。至於大劫變化。洪災四衝。神滿太虛。亦無所礙。故天有時而崩。地有時而陷。山有時而摧。海有時而竭。凡有相者。終劫於壞。惟學道者。到神與道合處。則永劫無壞。兼功及九祖。昇上清矣。 抱朴子内篇(上) 卷一·畅玄 抱朴子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光乎日月,迅乎电驰。或倏烁而景逝,或飘滭而星流,或滉漾於渊澄,或雰霏而云浮。因兆类而为有,讬潜寂而为无。沦大幽而下沈,凌辰极而上游。金石不能比其刚,湛露不能等其柔。方而不矩,圆而不规。来焉莫见,往焉莫追。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佪旋四七,匠成草昧,辔策灵机,吹嘘四气,幽括冲默,舒阐粲尉,抑浊扬清,斟酌河渭,增之不溢,挹之不匮,与之不荣,夺之不瘁。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玄之所去,器弊神逝。夫五声八音,清商流徵,损聪者也。鲜华艳采,彧丽炳烂,伤明者也。宴安逸豫,清醪芳醴,乱性者也。冶容媚姿,铅华素质,伐命者也。其唯玄道,可与为永。不知玄道者,虽顾眄为生杀之神器,唇吻为兴亡之关键,绮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绿以参差。组帐雾合,罗幬云离。西毛陈於閒房,金觞华以交驰,清弦嘈囋以齐唱,郑舞纷纟柔蜲,哀箫鸣以凌霞,羽盖浮於涟漪,掇芳华於兰林之囿,弄红葩於积珠之池,登峻则望远以忘百忧,临深则俯揽以遗朝饥,入宴千门之焜熀,出駈朱轮之华仪。然乐极则哀集,至盈必有亏。故曲终则叹发,燕罢则心悲也。寔理势之攸召,犹影响之相归也。彼假借而非真,故物往若有遗也。 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得之者贵,不待黄钺之威。体之者富,不须难得之货。高不可登,深不可测。乘流光,策飞景,凌六虚,贯涵溶。出乎无上,入乎无下。经乎汗漫之门,游乎窈眇之野。逍遥恍惚之中,倘佯彷彿之表。咽九华於云端,咀六气於丹霞。俳徊茫昧,翱翔希微,履略蜿虹,践跚旋玑,此得之者也。 其次则真知足,知足者则能肥遁勿用,颐光山林。纡鸾龙之翼於细介之伍,养浩然之气於蓬荜之中。繿缕带索,不以贸龙章之暐晔也。负步杖筴,不以易结驷之骆驿也。藏夜光於嵩岫,不受他山之攻。沈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动息知止,无往不足。弃赫奕之朝华,避偾车之险路。吟啸苍崖之閒,而万物化为尘氛。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握耒甫田,而麾节忽若执鞭。啜荈漱泉,而太牢同乎藜藿。泰尔有馀欢於无为之场,忻然齐贵贱於不争之地。含醇守朴,无欲无忧,全真虚器,居平味澹。恢恢荡荡,与浑成等其自然。浩浩茫茫,与造化钧其符契。如闇如明,如浊如清,似迟而疾,似亏而盈。岂肯委尸祝之坐,释大匠之位,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不以臭鼠之细琐,而为庸夫之忧乐。藐然不喜流俗之誉,坦尔不惧雷同之毁。不以外物汩其至精,不以利害污其纯粹也。故穷富极贵,不足以诱之焉,其馀何足以悦之乎?直刃沸镬,不足以劫之焉,谤讟何足以戚之乎?常无心於众烦,而未始与物杂也。 若夫操隋珠以弹雀,舐秦痔以属车,登朽缗以探巢,泳吕梁以求鱼,旦为称孤之客,夕为狐鸟之馀。栋挠餗覆,倾溺不振,盖世人之所为载驰企及,而达者之所为寒心而凄怆者也。故至人嘿韶夏而韬藻棁……奋其六羽於五城之墟,而不烦衔芦之卫。翳其鳞角乎勿用之地,而不恃曲穴之备。俯无倨鵄之呼,仰无亢极之悔,人莫之识,邈矣辽哉!” 卷二·论仙 或问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朴子答曰:“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万物云云,何所不有,况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不死之道,曷为无之?” 於是问者大笑曰:“夫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故三五丘旦之圣,弃疾良平之智,端婴随郦之辩,贲育五丁之勇,而咸死者,人理之常然,必至之大端也。徒闻有先霜而枯瘁,当夏而凋青,含穗而不秀,未实而萎零,未闻有享於万年之寿,久视不已之期者矣。故古人学不求仙,言不语怪,杜彼异端,守此自然,推龟鹤於别类,以死生为朝暮也。夫苦心约己,以行无益之事,镂冰雕朽,终无必成之功。未若摅匡世之高策,招当年之隆祉,使紫青重纡,玄牡龙跱,华毂易步趍,鼎餗代耒耜,不亦美哉?每思诗人甫田之刺,深惟仲尼皆死之证,无为握无形之风,捕难执之影,索不可得之物,行必不到之路,弃荣华而涉苦困,释甚易而攻至难,有似丧者之逐游女,必有两失之悔,单张之信偏见,将速内外之祸也。夫班狄不能削瓦石为芒针,欧冶不能铸铅锡为干将。故不可为者,虽鬼神不能为也;不可成者,虽天地不能成也。世间亦安得奇方,能使当老者复少,而应死者反生哉?而吾子乃欲延蟪蛄之命,令有历纪之寿,养朝菌之荣,使累晦朔之积,不亦谬乎?愿加九思,不远迷复焉。” 抱朴子答曰:“夫聪之所去,则震雷不能使之闻,明之所弃,则三光不能使之见,岂輷磕之音细,而丽天之景微哉?而聋夫谓之无声焉,瞽者谓之无物焉。又况管弦之和音,山龙之绮粲,安能赏克谐之雅韵,暐晔之鳞藻哉?故聋瞽在乎形器,则不信丰隆之与玄象矣。而况物有微於此者乎?暗昧滞乎心神,则不信有周孔於在昔矣。况告之以神仙之道乎?夫存亡终始,诚是大体。其异同参差,或然或否,变化万品,奇怪无方,物是事非,本钧末乖,未可一也。夫言始者必有终者多矣,混而齐之,非通理矣。谓夏必长,而荠麦枯焉。谓冬必凋,而竹柏茂焉。谓始必终,而天地无穷焉。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盛阳宜暑,而夏天未必无凉日也。极阴宜寒,而严冬未必无暂温也。百川东注,而有北流之浩浩。坤道至静,而或震动而崩弛。水性纯冷,而有温谷之汤泉;火体宜炽,而有萧丘之寒焰;重类应沈,而南海有浮石之山;轻物当浮,而牜羊柯有沈羽之流。万殊之类,不可以一概断之,正如此也久矣。 有生最灵,莫过乎人。贵性之物,宜必钧一。而其贤愚邪正,好丑脩短,清浊贞淫,缓急迟速,趋舍所尚,耳目所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乖矣。何独怪仙者之异,不与凡人皆死乎? 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蜃,雀之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水蛎为蛉,荇苓为蛆,田鼠为鴽,腐草为萤,鼍之为虎,蛇之为龙,皆不然乎? 若谓人禀正性,不同凡物,皇天赋命,无有彼此,则牛哀成虎,楚妪为鼋,枝离为柳,秦女为石,死而更生,男女易形,老彭之寿,殇子之夭,其何故哉?苟有不同,则其异有何限乎? 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閒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此事。夫目之所曾见,当何足言哉?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诣老戴天,而无知其上,终身履地,而莫识其下。形骸己所自有也,而莫知其心志之所以然焉。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脩短之能至焉。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设有哲人大才,嘉遁勿用,翳景掩藻,废伪去欲,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世人犹鲜能甄别,或莫造志行於无名之表,得精神於陋形之里,岂况仙人殊趣异路,以富贵为不幸,以荣华为秽汙,以厚玩为尘壤,以声誉为朝露,蹈炎飙而不灼,蹑玄波而轻步,鼓翮清尘,风驷云轩,仰凌紫极,俯栖昆仑,行尸之人,安得见之?假令游戏,或经人间,匿真隐异,外同凡庸,比肩接武,孰有能觉乎?若使皆如郊閒两曈之正方,邛疏之双耳,出乎头巅。马皇乘龙而行,子晋躬御白鹤。或鳞身蛇躯,或金车羽服,乃可得知耳。自不若斯,则非洞视者安能觌其形,非彻听者安能闻其声哉?世人既不信,又多疵毁,真人疾之,遂益潜遁。且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英儒伟器,养其浩然者,犹不乐见浅薄之人,风尘之徒。况彼神仙,何为汲汲使刍狗之伦,知有之何所索乎,而怪於未尝知也。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所谓以指测海,指极而云水尽者也。蜉蝣校巨鼇,日及料大椿,岂所能及哉?魏文帝穷览洽闻,自呼於物无所不经,谓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及著典论,尝据言此事。其閒未期,二物毕至。帝乃叹息,遽毁斯论。事无固必,殆为此也。陈思王著释疑论云,初谓道术,直呼愚民诈伪空言定矣。及见武皇帝试闭左慈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常云可五十年不食,正尔,复何疑哉?又云,令甘始以药含生鱼,而煮之於沸脂中,其无药者,熟而可食,其衔药者,游戏终日,如在水中也。又以药粉桑以饲蚕,蚕乃到十月不老。又以住年药食鸡雏及新生犬子,皆止不复长。以还白药食白犬,百日毛尽黑。乃知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不可任也。但恨不能绝声色,专心以学长生之道耳。彼二曹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然初皆谓无,而晚年乃有穷理尽性,其叹息如此。不逮若人者,不信神仙,不足怪也。刘向博学则究微极妙,经深涉远,思理则清澄真伪,研覈有无,其所撰列仙传,仙人七十有馀,诚无其事,妄造何为乎?邃古之事,何可亲见,皆赖记籍传闻於往耳。列仙传炳然其必有矣。然书不出周公之门,事不经仲尼之手,世人终於不信。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俗人贪荣好利,汲汲名利,以己之心,远忖昔人,乃复不信古者有逃帝王之禅授,薄卿相之贵任,巢许之辈,老莱庄周之徒,以为不然也。况於神仙,又难知於斯,亦何可求今世皆信之哉?多谓刘向非圣人,其所撰录,不可孤据,尤所以使人叹息者也。夫鲁史不能与天地合德,而仲尼因之以著经。子长不能与日月并明,而扬雄称之为实录。刘向为汉世之名儒贤人,其所记述,庸可弃哉?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学,不许命之可延者,正以秦皇汉武求之不获,以少君栾太为之无验故也。然不可以黔娄原宪之贫,而谓古者无陶朱猗顿之富。不可以无盐宿瘤之醜,而谓在昔无南威西施之美。进趋尤有不达者焉,稼穑犹有不收者焉,商贩或有不利者焉,用兵或有无功者焉。况乎求仙,事之难者,为之者何必皆成哉?彼二君两臣,自可求而不得,或始勤而卒怠,或不遭乎明师,又何足以定天下之无仙乎? 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於志,不在於富贵也。苟非其人,则高位厚货,乃所以为重累耳。何者?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而帝王任天下之重责,治鞅掌之政务,思劳於万几,神驰於宇宙,一介失所,则王道为亏,百姓有过,则谓之在予。醇醪汩其和气,艳容伐其根荄,所以翦精损虑削乎平粹者,不可曲尽而备论也。蚊噆肤则坐不得安,虱群攻则卧不得宁。四海之事,何祗若是。安得掩翳聪明,历藏数息,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汉武享国,最为寿考,已得养性之小益矣。但以升合之助,不供锺石之费,畎澮之输,不给尾闾之洩耳。 仙法欲静寂无为,忘其形骸,而人君撞千石之锺,伐雷霆之鼓,砰磕嘈囐,惊魂荡心,百技万变,丧精塞耳,飞轻走迅,钓潜弋高。仙法欲令爱逮蠢蠕,不害含气,而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钺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沱,斩断之刑,不绝於市。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而人君烹肥宰腯,屠割群生,八珍百和,方丈於前,煎熬勺药,旨嘉餍饫。仙法欲溥爱八荒,视人如己,而人君兼弱攻昧,取乱推亡,辟地拓疆,泯人社稷,駈合生人,投之死地,孤魂绝域,暴骸腐野,五岭有血刃之师,北阙悬大宛之首,坑生煞伏,动数十万,京观封尸,仰干云霄,暴骸如莽,弥山填谷。秦皇使十室之中,思乱者九。汉武使天下嗷然,户口减半。祝其有益,诅亦有损。结草知德,则虚祭必怨。众烦攻其膏肓,人鬼齐其毒恨。彼二主徒有好仙之名,而无修道之实,所知浅事,不能悉行。要妙深秘,又不得闻。又不得有道之士,为合成仙药以与之,不得长生,无所怪也。 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长卿壁立之贫,腹怀翳桑绝粮之馁,冬抱戎夷後门之寒,夏有儒仲环堵之暎,欲经远而乏舟车之用,欲有营而无代劳之役,入无绮纨之娱,出无游观之欢,甘旨不经乎口,玄黄不过乎目,芬芳不历乎鼻,八音不关乎耳,百忧攻其心曲,众难萃其门庭,居世如此,可无恋也。 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群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知长生之可得而不能修,患流俗之臭鼠而不能委。何者?爱习之情卒难遣,而绝俗之志未易果也。况彼二帝,四海之主,其所耽玩者,非一条也,其所亲幸者,至不少矣。正使之为旬月之斋,数日閒居,犹将不能,况乎内弃婉娈之宠,外捐赫奕之尊,口断甘肴,心绝所欲,背荣华而独往,求神仙於幽漠,岂所堪哉?是以历览在昔,得仙道者,多贫贱之士,非势位之人。又栾太所知,实自浅薄,饥渴荣贵,冒干货贿,衒虚妄於苟且,忘祸患於无为,区区小子之奸伪,岂足以证天下之无仙哉?昔勾践式怒琏?,戎卒争蹈火。楚灵爱细腰,国人多饿死。齐桓嗜异味,易牙蒸其子。宋君赏瘠孝,毁殁者比屋。人主所欲,莫有不至。汉武招求方士,宠待过厚,致令斯辈,敢为虚诞耳。栾太若审有道者,安可得煞乎?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镬,见印绶如縗绖,视金玉如土粪,睹华堂如牢狱。岂当扼腕空言,以侥倖荣华,居丹楹之室,受不訾之赐,带五利之印,尚公主之贵,耽沦势利,不知止足,实不得道,断可知矣。按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录云,少君有不死之方,而家贫无以市其药物,故出於汉,以假涂求其财,道成而去。又按汉禁中起居注云,少君之将去也,武帝梦与之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下。云太乙请少君。帝觉,以语左右曰,如我之梦,少君将舍我去矣。数日,而少君称病死。久之,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按仙经云,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蜕,谓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近世壶公将费长房去。及道士李意期将两弟子去,皆讬卒,死,家殡埋之。积数年,而长房来归。又相识人见李意期将两弟子皆在郫县。其家各发棺视之,三棺遂有竹杖一枚,以丹书於枚,此皆尸解者也。 昔王莽引典坟以饰其邪,不可谓儒者,皆为篡盗也。相如因鼓琴以窃文君,不可谓雅乐主於淫佚也。噎死者不可讥神农之播穀,烧死者不可怒燧人之钻火,覆溺者不可怨帝轩之造舟,酗■者不可非杜仪之为酒。岂可以栾太之邪伪,谓仙道之果无乎?是犹见赵高董卓,便谓古无伊周霍光。见商臣冒顿,而云古无伯奇孝己也。又神仙集中有召神劾鬼之法,又有使人见鬼之术。俗人闻之,皆谓虚文。或云天下无鬼神,或云有之,亦不可劾召。或云见鬼者,在男为觋,在女为巫,当须自然,非可学而得。按汉书及太史公记皆云齐人少翁,武帝以为文成将军。武帝所幸李夫人死,少翁能令武帝见之如生人状。又令武帝见灶神,此史籍之明文也。夫方术既令鬼见其形,又令本不见鬼者见鬼,推此而言,其馀亦何所不有也。鬼神数为人间作光怪变异,又经典所载,多鬼神之据,俗人尚不信天下之有神鬼,况乎仙人居高处远,清浊异流,登遐遂往,不返於世,非得道者,安能见闻。而儒墨之家知此不可以训,故终不言其有焉。俗人之不信,不亦宜乎?惟有识真者,校练众方,得其徵验,审其必有,可独知之耳,不可强也。故不见鬼神,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閒无仙人也。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尽去则礼典有招呼之义,此之为物至近者也。然与人俱生,至乎终身,莫或有自闻见之者也。岂可遂以不闻见之,又云无之乎?若夫辅氏报施之鬼,成汤怒齐之灵,申生交言於狐子,杜伯报恨於周宣,彭生讬形於玄豕,如意假貌於苍狗,灌夫守田蚡,子义掊燕简,蓐收之降於莘,栾侯之止民家,素姜之说谶纬,孝孙之著文章,神君言於上林,罗阳仕於吴朝,鬼神之事,著於竹帛,昭昭如此,不可胜数。然而蔽者犹谓无之,况长生之事,世所希闻乎!望使必信,是令蚊虻负山,与井蟆论海也。俗人未尝见龙麟鸾凤,乃谓天下无有此物,以为古人虚设瑞应,欲令人主自勉不息,冀致斯珍也。况於令人之信有仙人乎! 世人以刘向作金不成,便谓索隐行怪,好传虚无,所撰列仙,皆复妄作。悲夫!此所谓以分寸之瑕,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非荆和之远识,风胡之赏真也。斯朱公所以郁悒,薛烛所以永叹矣。夫作金皆在神仙集中,淮南王抄出,以作鸿宝枕中书,虽有其文,然皆秘其要文,必须口诀,临文指解,然後可为耳。其所用药,复多改其本名,不可按之便用也。刘向父德治淮南王狱中所得此书,非为师授也。向本不解道术,偶偏见此书,便谓其意尽在纸上,是以作金不成耳。至於撰列仙传,自删秦大夫阮仓书中出之,或所亲见,然後记之,非妄言也。狂夫童谣,圣人所择。刍荛之言,或不可遗。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岂可以百虑之一失,而谓经典之不可用,以日月曾蚀之故,而谓悬象非大明哉?外国作水精碗,实是合五种灰以作之。今交广多有得其法而铸作之者。今以此语俗人,俗人殊不肯信。乃云水精本自然之物,玉石之类。况於世间,幸有自然之金,俗人当何信其有可作之理哉?愚人乃不信黄丹及胡粉,是化铅所作。又不信骡及駏驉,是驴马所生。云物各自有种。况乎难知之事哉?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信哉此言,其事虽天之明,而人处覆甑之下,焉识至言哉?” 卷三·对俗 或人难曰:“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禀之自然,何可学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灵於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叶,与众木则别。龟鹤体貌,与众虫则殊。至於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於得道,非自然也。众木不能法松柏,诸虫不能学龟鹤,是以短折耳。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功矣。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若道术不可学得,则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兴云起雾,召致虫蛇,合聚鱼鳖,三十六石立化为水,消玉为台,溃金为浆,入渊不沾,蹴刃不伤,幻化之事,九百有馀,按而行之,无不皆效,何为独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仙道迟成,多所禁忌。自无超世之志,强力之才,不能守之。其或颇好心疑,中道而废,便谓仙道长生,果不可得耳。仙经曰,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宁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何所索乎!苟无其命,终不肯信,亦安可强令信哉!” 或难曰:“龟鹤长寿,盖世閒之空言耳,谁与二物终始相随而得知之也。”抱朴子曰:“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不必在乎庭宇之左右,俟乎瞻视之所及,然後知之也。玉策记曰,千岁之龟,五色具焉,其额上两骨起似角,解人之言,浮於莲叶之上,或在丛蓍之下,其上时有白云蟠蛇。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於木,其未千载者,终不集於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如此则见,便可知也。然物之老者多智,率皆深藏邃处,故人少有见之耳。按玉策记及昌宇经,不但此二物之寿也。云千岁松树,四边披越,上杪不长,望而视之,有如偃盖,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寿万岁。又云,蛇有无穷之寿,狝猴寿八百岁变为猿,猿寿五百岁变为玃。玃寿千岁。蟾蜍寿三千岁,骐驎寿二千岁。腾黄之马,吉光之兽,皆寿三千岁。千岁之鸟,万岁之禽,皆人面而鸟身,寿亦如其名。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熊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狐狸豺狼,皆寿八百岁。满五百岁,则善变为人形。鼠寿三百岁,满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千里外事。如此比例,不可具载。但博识者触物能名,洽闻者理无所惑耳。何必常与龟鹤周旋,乃可知乎?苟不识物,则园中草木,田池禽兽,犹多不知,况乎巨异者哉?史记龟策传云:江淮閒居人为儿时,以龟枝床,至後老死,家人移床,而龟故生。此亦不减五六十岁也,不饮不食,如此之久而不死,其与凡物不同亦远矣,亦复何疑於千岁哉?仙经象龟之息,岂不有以乎?故太丘长颍川陈仲弓,笃论士也,撰异闻记云,其郡人张广定者,遭乱常避地,有一女年四岁,不能步涉,又不可担负,计弃之固当饿死,不欲令其骸骨之露,村口有古大冢,上巅先有穿穴,乃以器盛縋之,下此女於冢中,以数月许乾饭及水浆与之而舍去。候世平定,其间三年,广定乃得还乡里,欲收冢中所弃女骨,更殡埋之。广定往视,女故坐冢中,见其父母,犹识之甚喜。而父母犹初恐其鬼也,父下入就之,乃知其不死。问之从何得食,女言粮初尽时甚饥,见冢角有一物,伸颈吞气,试效之,转不复饥,日月为之,以至於今。父母去时所留衣被,自在冢中,不行往来,衣服不败,故不寒冻。广定乃索女所言物,乃是一大龟耳。女出食穀,初小腹痛呕逆,久许乃习,此又足以知龟有不死之法,及为道者效之,可与龟同年之验也。史迁与仲弓,皆非妄说者也。天下之虫鸟多矣,而古人独举斯二物者,明其独有异於众故也,睹一隅则可以悟之矣。” 或难曰:“龟能土蛰,鹤能天飞,使人为须臾之蛰,有顷刻之飞,犹尚不能,其寿安可学乎?”抱朴子答曰:“虫之能蛰者多矣,鸟之能飞者饶矣,而独举龟鹤有长生之寿者,其所以不死者,不由蛰与飞也。是以真人但令学其道引以延年,法其食气以绝穀,不学其土蛰与天飞也。夫得道者,上能竦身於云霄,下能潜泳於川海。是以萧史偕翔凤以凌虚,琴高乘朱鲤於深渊,斯其验也。何但须臾之蛰,须刻之飞而已乎!龙蛇蛟螭,狙猥鼍□,皆能竟冬不食,不食之时,乃肥於食时也。莫得其法。且夫一致之善者,物多胜於人,不独龟鹤也。故太昊师蜘蛛而结网,金天据九鳸以正时,帝轩俟凤鸣以调律,唐尧观蓂荚以知月,归终知往,乾鹊知来,鱼伯识水旱之气,蜉蝣晓潜泉之地,白狼知殷家之兴,鸑鷟见周家之盛,龟鹤偏解导养,不足怪也。且仙经长生之道,有数百事,但有迟速烦要耳,不必皆法龟鹤也。上士用思遐邈,自然玄畅,难以愚俗之近情,而推神仙之远旨。” 或曰,“我等不知今人长生之理,古人何独知之?”“此盖愚暗之局谈,非达者之用怀也。夫占天文之玄道,步七政之盈缩,论凌犯於既往,审崇替於将来,仰望云物之徵祥,俯定卦兆之休咎,运三棋以定行军之兴亡,推九符而得祸福之分野,乘除一算,以究鬼神之情状,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而庸才近器,犹不能开学之奥治,至於朴素,徒锐思於糟粕,不能穷测其精微也。夫凿枘之粗伎,而轮扁有不传之妙;掇蜩之薄术,而亻区偻有入神之巧,在乎其人,由於至精也。况於神仙之道,旨意深远,求其根茎,良未易也。松乔之徒,虽得其效,未必测其所以然也,况凡人哉?其事可学,故古人记而垂之,以传识者耳。若心解意得,则可信而修之,其猜疑在胸,皆自其命,不当诘古人何以独晓此,而我何以独不知之意耶?吾今知仙之可得也,吾能休粮不食也,吾保流珠之可飞也,黄白之可求也,若责吾求其本理,则亦实复不知矣。世人若以思所能得谓之有,所不能及则谓之无,则天下之事亦鲜矣。故老子有言,以狸头之治鼠漏,以啄木之护龋齿,此亦可以类求者也。若蟹之化漆,麻之坏酒,此不可以理推者也。万殊纷然,何可以意极哉?设令抱危笃之疾,须良药之救,而不肯即服,须知神农岐伯所以用此草治此病本意之所由,则未免於愚也。” 或曰:“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药物,所能损益。夫指既斩而连之,不可续也;血既洒而吞之,无所益也。岂况服彼异类之松柏,以延短促之年命,甚不然也。”抱朴子曰:“若夫此论,必须同类,乃能为益,然则既斩之指,已洒之血,本自一体,非为殊族,何以既斩之而不可续,已洒之而不中服乎!余数见人以蛇衔膏连已斩之指,桑豆易鸡鸭之足,异物之益,不可诬也。若子言不恃他物,则宜捣肉冶骨,以为金疮之药,煎皮熬发,以治秃鬓之疾耶?夫水土不与百卉同体,而百卉仰之以植焉。五穀非生人之类,而生人须之以为命焉。脂非火种,水非鱼属,然脂竭则火灭,水竭则鱼死,伐木而寄生枯,芟草而兔丝萎,川蟹不归而蛣败,桑树见断而蠹殄,触类而长之,斯可悟矣。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盐滷沾於肌髓,则脯腊为之不烂,况於以宜身益命之物,纳之於己,何怪其令人长生乎?” 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将必好事者妄所造作,未必出黄老之手,经松乔之目也。”抱朴子曰:“若如雅论,宜不验也,今试其小者,莫不效焉。余数见人以方诸求水於夕月,阳燧引火於朝日,隐形以沦於无象,易貌以成於异物,结巾投地而兔走,针缀丹带而蛇行,瓜果结实於须臾,龙鱼瀺灂於盘盂,皆如说焉。按汉书栾太初见武帝,试令斗棋,棋自相触。而後汉书又载魏尚能坐在立亡,张楷能兴云起雾,皆良史所记,信而有徵,而此术事,皆在神仙之部,其非妄作可知矣。小既有验,则长生之道,何独不然乎!” 或曰:“审其神仙可以学致,翻然凌霄,背俗弃世,烝尝之礼,莫之修奉,先鬼有知,其不饿乎!”抱朴子曰:“盖闻身体不伤,谓之终孝,况得仙道,长生久视,天地相毕,过於受全归完,不亦远乎?果能登虚蹑景,云轝霓盖,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黄之醇精,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室,行则逍遥太清。先鬼有知,将蒙我荣,或可以翼亮五帝,或可以监御百灵,位可以不求而自致,膳可以咀茹华璚,势可以总摄罗酆,威可以叱吒梁成,诚如其道,罔识其妙,亦无饿之者。得道之高,莫过伯阳。伯阳有子名宗,仕魏为将军,有功封於段干。然则今之学仙者,自可皆有子弟,以承祭祀,祭祀之事,何缘便绝!” 或曰:“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掩耳而闻千里,闭目而见将来,或委华驷而辔蛟龙,或弃神州而宅蓬瀛,或迟回於流俗,逍遥於人间,不便绝迹以造玄虚,其所尚则同,其逝止或异,何也?”抱朴子答曰:“闻之先师云,仙人或昇天,或住地,要於俱长生,去留各从其所好耳。又服还丹金液之法,若且欲留在世间者,但服半剂而录其半。若後求昇天,便尽服之。不死之事已定,无复奄忽之虑。正复且游地上,或入名山,亦何所复忧乎?彭祖言,天上多尊官大神,新仙者位卑,所奉事者非一,但更劳苦,故不足役役於登天,而止人间八百馀年也。又云,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有似雀之为蛤,雉之为蜃,非人道也。人道当食甘旨,服轻暖,通阴阳,处官秩,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悦怿,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若委弃妻子,独处山泽,邈然断绝人理,块然与木石为邻,不足多也。昔安期先生龙眉甯公修羊公阴长生,皆服金液半剂者也。其止世间,或近千年,然後去耳。笃而论之,求长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於昇虚,以飞腾为胜於地上也。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於速登天乎?若得仙无复住理者,复一事耳。彭祖之言,为附人情者也。” 或问曰:“为道者当先立功德,审然否?”抱朴子答曰:“有之。按玉钤经中篇云,立功为上,除过次之。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行恶事大者,司命夺纪,小过夺算,随所犯轻重,故所夺有多少也。凡人之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则纪算难尽而迟死,若所禀本少,而所犯者多,则纪算速尽而早死。又云,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虽不作恶事,而口及所行之事,及责求布施之报,便复失此一事之善,但不尽失耳。又云,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吾更疑彭祖之辈,善功未足,故不能昇天耳。” 卷四·金丹 抱朴子曰: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往者上国丧乱,莫不奔播四出。余周旋徐豫荆襄江广数州之间,阅见流移俗道士数百人矣。或有素闻其名,乃在云日之表者。然率相似如一,其所知见,深浅有无,不足以相倾也。虽各有数十卷书,亦未能悉解之也,为写蓄之耳。时有知行气及断穀服诸草木药法,所有方书,略为同文,无一人不有道机经,唯以此为至秘,乃云是君喜所撰。余告之曰,此是魏世军督王图所撰耳,非古人也。图了不知大药,正欲以行气入室求仙,作此道机,谓道毕於此,此复是误人之甚者也。余问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内文召天神地祇之法,了无一人知之者,其夸诞自誉及欺人,云己久寿。及言曾与仙人共游者将太半矣,足以与尽微者甚鲜矣。或有颇闻金丹,而不谓今世复有得之者,皆言唯上古已度仙人,乃当晓之。或有得方外说,不得其真经。或得杂碎丹方,便谓丹法尽於此也。昔左元放於天柱山中精思,而神人授之金丹仙经,会汉末乱,不遑合作,而避地来渡江东,志欲投名山以修斯道。余从祖仙公,又从元放受之。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余师郑君者,则余从祖仙公之弟子也,又於从祖受之,而家贫无用买药。余亲事之,洒扫积久,乃於马迹山中立坛盟受之,并诸口诀诀之不书者。江东先无此书,书出於左元放,元放以授余从祖,从祖以授郑君,郑君以授余,故他道士了无知者也。然余受之已二十馀年矣,资无担石,无以为之,但有长叹耳。有积金盈柜,聚钱如山者,复不知有此不死之法。就令闻之,亦万无一信,如何?夫饮玉台则知浆荇之薄味,睹昆仑则觉丘垤之至卑。既览金丹之道,则使人不欲复视小小方书。然大药难卒得办,当须且将御小者以自支持耳。然服他药万斛,为能有小益,而终不能使人遂长生也。故老子之诀言云,子不得还丹金液,虚自苦耳。夫五穀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於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於五穀耶?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於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扞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外傅矣。世间多不信至道者,则悠悠者皆是耳。然万一时偶有好事者,而复不见此法,不值明师,无由闻天下之有斯妙事也。余今略钞金丹之都较,以示後之同志好之者。其勤求之,求之不可守浅近之方,而谓之足以度世也。遂不遇之者,直当息意於无穷之冀耳。想见其说,必自知出潢污而浮沧海,背萤烛而向日月,闻雷霆而觉布鼓之陋,见巨鲸而知寸介之细也。如其喽喽,无所先入,欲以弊药必规昇腾者,何异策蹇驴而追迅风,棹蓝舟而济大川乎? 又诸小饵丹方甚多,然作之有浅深,故力势不同,虽有优劣,转不相及,犹一酘之酒,不可以方九酝之醇耳。然小丹之下者,犹自远胜草木之上者也。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神仙独见此理矣,其去俗人,亦何缅邈之无限乎?世人少所识,多所怪,或不知水银出於丹砂,告之终不肯信,云丹砂本赤物,从何得成此白物。又云丹砂是石耳,今烧诸石皆成灰,而丹砂何独得尔。此近易之事,犹不可喻,其闻仙道,大而笑之,不亦宜乎?上古真人愍念将来之可教者,为作方法,委曲欲使其脱死亡之祸耳,可谓至言矣。然而俗人终不肯信,谓为虚文。若是虚文者,安得九转九变,日数所成,皆如方耶?真人所以知此者,诚不可以庸近思求也。余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有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焉知来者之不如今,是以著此以示识者。岂苟尚奇怪,而崇饰空言,欲令书行於世,信结流俗哉?盛阳不能荣枯朽,上智不能移下愚,书为晓者传,事为识者贵。农夫得彤弓以驱鸟,南夷得衮衣以负薪,夫不知者,何可强哉?世人饱食终日,复未必能勤儒墨之业,治进德之务,但共逍遥遨游,以尽年月。其所营也,非荣则利。或飞苍走黄於中原,或留连杯觞以羹沸,或以美女荒沈丝竹,或躭沦绮纨,或控弦以弊筋骨,或博弈以弃功夫。闻至道之言而如醉,睹道论而昼睡。有身不修,动之死地,不肯求问养生之法,自欲割削之,煎熬之,憔悴之,漉汔之。而有道者自宝秘其所知,无求於人,亦安肯强行语之乎?世人之常言,咸以长生若可得者,古人之富贵者,己当得之,而无得之者,是无此道也。而不知古之富贵者,亦如今之富贵者耳。俱不信不求之,而皆以目前之所欲者为急,亦安能得之耶?假令不能决意,信命之可延,仙之可得,亦何惜於试之。试之小效,但使得二三百岁,不犹愈於凡人之少夭乎?天下之事万端,而道术尤难明於他事也。何可以中才之心,而断世间必无长生之道哉?若正以世人皆不信之,便谓为无,则世人之智者,又何太多乎?今若有识道意而犹修求之者,讵必便是至愚,而皆不及世人耶?又或虑於求长生,傥其不得,恐人笑之,以为暗惑。若心所断,万有一失,而天下果自有此不死之道者,不亦当复为得之者所笑乎?日月有所不能周照,人心安足孤信哉?抱朴子曰:按黄帝九鼎神丹经曰,黄帝服之,遂以昇仙。 又云,虽呼吸道引,及服草木之药,可得延年,不免於死也;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黄帝以传玄子,戒之曰,此道至重,必以授贤,苟非其人,虽积玉如山,勿以此道告之也。受之者以金人金鱼投於东流水中以为约,唼血为盟,无神仙之骨,亦不可得见此道也。合丹当於名山之中,无人之地,结伴不过三人,先斋百日,沐浴五香,致加精洁,勿近秽污,及与俗人往来,又不令不信道者知之,谤毁神药,药不成矣。成则可以举家皆仙,不但一身耳。世人不合神丹,反信草木之药。草木之药,埋之即腐,煮之即烂,烧之即焦,不能自生,何能生人乎? 九丹者,长生之要,非凡人所当见闻也,万兆蠢蠢,唯知贪富贵而已,岂非行尸者乎?合时又当祭,祭自有图法一卷也。第一之丹名曰丹华。当先作玄黄,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礜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火之三十六日成,服七之日仙。又以玄膏丸此丹,置猛火上,须臾成黄金。又以二百四十铢合水银百斤火之,亦成黄金。金成者药成也。金不成,更封药而火之,日数如前,无不成也。 第二之丹名曰神丹,亦曰神符。服之百日仙也。行度水火,以此丹涂足下,步行水上。服之三刀圭,三尸九虫皆即消坏,百病皆愈也。 第三之丹名曰神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以与六畜吞之,亦终不死。又能辟五兵。服百日,仙人玉女,山川鬼神,皆来侍之,见如人形。 第四之丹名曰还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朱鸟凤凰,翔覆其上,玉女至傍。以一刀圭合水银一斤火之,立成黄金。以此丹涂钱物用之,即日皆还。以此丹书凡人目上,百鬼走避。 第五之丹名饵丹。服之三十日,仙也。鬼神来侍,玉女至前。 第六之丹名炼丹。服之十日,仙也。又以汞合火之,亦成黄金。 第七之丹名柔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以缺盆汁和服之,九十老翁,亦能有子,与金公合火之,即成黄金。 第八之丹名伏丹。服之即日仙也。以此丹如枣核许持之,百鬼避之。以丹书门户上,万邪众精不敢前,又辟盗贼虎狼也。 第九之丹名寒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仙童仙女来侍,飞行轻举,不用羽翼。 凡此九丹,但得一丹便仙,不在悉作之,作之在人所好者耳。凡服九丹,欲昇天则去,欲且止人间亦任意,皆能出入无间,不可得之害矣。 抱朴子曰:复有太清神丹,其法出於元君。元君者,老子之师也。太清观天经有九篇,云其上三篇不可教授,其中三篇世无足传,常沈之三泉之下,下三篇者,正是丹经上中下,凡三卷也。元君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天下众仙皆隶焉,犹自言亦本学道服丹之所致也,非自然也。况凡人乎?其经曰:上士得道,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愚民不信,谓为虚言,从朝至暮,但作求死之事,了不求生,而天岂能强生之乎?凡人唯知美食好衣,声色富贵而已,恣心尽欲,奄忽终殁之徒,慎无以神丹告之,令其笑道谤真。传丹经不得其人,身必不吉。若有笃信者,可将合药成以分之,莫轻以其方传之也。知此道者,何用王侯?为神丹既成,不但长生,又可以作黄金。金成,取百斤先设大祭。祭自有别法一卷,不与九鼎祭同也。祭当别称金各检署之。 礼天二十斤,日月五斤,北斗八斤,太乙八斤,井五斤,灶五斤,河伯十二斤,社五斤,门户闾鬼神清君各五斤,凡八十八斤。馀一十二斤,以好韦囊盛之,良日於都市中市盛之时,嘿声放弃之於多人处,径去无复顾。凡用百斤外,乃得自恣用之耳。不先以金祀神,必被殃咎。又曰,长生之道,不在祭祀事鬼神也,不在道引与屈伸也,昇仙之要,在神丹也。知之不易,为之实难也。子能作之,可长存也。近代汉末新野阴君,合此太清丹得仙。其人本儒生,有才思,善著诗及丹经赞并序,述初学道随师本末,列己所知识之得仙者四十馀人,甚分明也。作此太清丹,小为难合於九鼎,然是白日昇天之上法也。合之当先作华池赤盐艮雪玄白飞符三五神水,乃可起火耳。 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三转之丹,服之一年得仙。四转之丹,服之半年得仙。五转之丹,服之百日得仙。六转之丹,服之四十日得仙。七转之丹,服之三十日得仙。八转之丹,服之十日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後,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於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煇煇,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昇天。又九转之丹者,封涂之於土釜中,糠火,先文後武,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 又有九光丹,与九转异法,大都相似耳。作之法,当以诸药合火之,以转五石。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也。一石辄五转而各成五色,五石而二十五色,色各一两,而异器盛之。欲起死人,未满三日者,取青丹一刀圭和水,以浴死人,又以一刀圭发其口内之,死人立生也。欲致行厨,取黑丹和水,以涂左手,其所求如口所道皆自至,可致天下万物也。欲隐形及先知未然方来之事,及住年不老,服黄丹一刀圭,即便长生不老矣。及坐见千里之外,吉凶皆知,如在目前也。人生宿命,盛衰寿夭,富贵贫贱,皆知之也,其法俱在太清经中卷耳。 抱朴子曰:其次有五灵丹经一卷,有五法也。用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矾石、慈石、戎盐、太乙馀粮,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醮合之,三十六日成。又用五帝符,以五色书之,亦令人不死,但不及太清及九鼎丹药耳。 又有岷山丹法,道士张盖蹋精思於岷山石室中,得此方也。其法鼓冶黄铜,以作方诸,以承取月中水,以水银覆之,致日精火其中,长服之不死。又取此丹置雄黄铜燧中,覆以汞曝之,二十日发而治之,以井华水服如小豆,百日,盲者皆能视之,百病自愈,发白还黑,齿落更生。 又务成子丹法,用巴沙汞置八寸铜盘中以土炉盛炭,倚三隅堑以枝盘,以硫黄水灌之,常令如泥,百日服之不死。 又羡门子丹法,以酒和丹一斤,用酒三升和,曝之四十日,服之一日,则三虫百病立下;服之三年,仙道乃成,必有玉女二人来侍之,可役使致行厨,此丹可以厌百鬼,及四方死人殃注害人宅,及起土功妨人者,悬以向之,则无患矣。 又有立成丹,亦有九首,似九鼎而不及也。其要一本更云,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覆之三岁淳苦酒上,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或有五色琅玕,取理而服之,亦令人长生。又可以和菟丝,菟丝是初生之根,其形似菟,掘取剋其血,以和此丹,服之立变化,任意所作也。又和以朱草,一服之,能乘虚而行云,朱草状似小枣,栽长三四尺,枝叶皆赤,茎如珊瑚,喜生名山岩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 又有取伏丹法云,天下诸水,有名丹者,有南阳之丹水之属也,其中皆有丹鱼,当先夏至十日夜伺之,丹鱼必浮於水侧,赤光上照,赫然如火也,网而取之可得之,得之虽多,勿尽取也,割其血,涂足下,则可步行水上,长居渊中矣。 又赤松子丹法,取千岁蔂汁及矾桃汁淹丹,著不津器中,练蜜盖其口,埋之入地三尺,百日,绞柠木赤实,取汁和而服之,令人面目鬓发皆赤,长生也。昔中黄仙人有赤须子者,岂非服此乎? 又石先生丹法,取乌鷇之未生毛羽者,以真丹和牛肉以吞之,至长,其毛羽皆赤,乃煞之,阴乾百日,并毛羽捣服一刀圭,百日得寿五百岁。 又康风子丹法,用羊乌鹤卵雀血,合少室天雄汁,和丹内鹄卵中漆之,内云母水中,百日化为赤水,服一合,辄益寿百岁,服一升千岁也。 又崔文子丹法,纳丹鹜腹中蒸之,服,令人延年,长服不死。 又刘元丹法,以丹砂内玄水液中,百日紫色,握之不污手,又和以云母水,内管中漆之,投井中,百日化为赤水,服一合,得百岁,久服长生也。 又乐子长丹法,以曾青铅丹合汞及丹砂,著铜筩中,乾瓦白滑石封之,於白砂中蒸之,八十日,服如小豆,三年仙矣。 又李文丹法,以白素裹丹,以竹汁煮之,名红泉,乃浮汤上蒸之,合以玄水,服之一合,一年仙矣。 又尹子丹法,以云母水和丹密封,致金华池中,一年出,服一刀圭,尽一斤,得五百岁。 又太乙招魂魄丹法,所用五石,及封之以六一泥,皆似九丹也,长於起卒死三日以还者,折齿内一丸,与硫黄丸,俱以水送之,令入喉即活,皆言见使者持节召之。 又采女丹法,以兔血和丹与蜜蒸之,百日,服之如梧桐子者大一丸,日三,至百日,有神女二人来侍之,可役使。 又稷丘子丹法,以清酒麻油百华醴龙膏和,封以六一泥,以糠火煴之,十日成,服如小豆一丸,尽剂,得寿五百岁。 又墨子丹法,用汞及五石液於铜器中,火熬之,以铁匕挠之,十日,还为丹,服之一刀圭,万病去身,长服不死。又张子和丹法,用铅汞曾青水合封之,蒸之於赤黍米中, 八十日成,以枣膏和丸之,服如大豆,百日,寿五百岁。 又绮里丹法,先飞取五石玉尘,合以丹砂汞,内大铜器中煮之,百日,五色,服之不死。以铅百斤,以药百刀圭,合火之成白银,以雄黄水和而火之,百日成黄金,金或太刚者,以猪膏煮之,或太柔者,以白梅煮之。 又玉柱丹法,以华池和丹,以曾青硫黄末覆之荐之,内筩中沙中,蒸之五十日,服之百日,玉女六甲六丁神女来侍之,可役使,知天下之事也。 抱朴子内篇(中) 又肘後丹法,以金华和丹乾瓦封之,蒸八十日,取如小豆,置盘中,向日和之,其光上与日连,服如小豆,长生矣。以投丹阳铜中,火之成金。 又李公丹法,用真丹及五石之水各一升,和令如泥,釜中火之,三十六日出,和以石硫黄液,服之十年,与天地相毕。又刘生丹法,用白菊花汁地楮汁樗汁和丹蒸之,三十日,研合服之,一年,得五百岁,老翁服更少不可识,少年服亦不老。 又王君丹法,巴沙及汞内鸡子中,漆合之,令鸡伏之三枚,以王相日服之,住年不老,小儿不可服,不复长矣,与新生鸡犬服之,皆不复大,鸟兽亦皆如此验。 又陈生丹法,用白蜜和丹,内铜器中封之,沈之井中,一期,服之经年,不饥,尽一斤,寿百岁。 又韩终丹法,漆蜜和丹煎之,服可延年久视,立日中无影。过此以往,尚数十法,不可具论。 抱朴子曰: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不减九丹矣,合之用古秤黄金一斤,并用玄明龙膏、太乙旬首中石、冰石、紫游女、玄水液、金化石、丹砂,封之成水,其经云,金液入口,则其身皆金色。老子受之於元君,元君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合之,皆斋戒百日,不得与俗人相往来,於名山之侧,东流水上,别立精舍,百日成,服一两便仙。若未欲去世,且作地水仙之士者,但斋戒百日矣。若求昇天,皆先断穀一年,乃服之也。若服半两,则长生不死,万害百毒,不能伤之,可以畜妻子,居官秩,任意所欲,无所禁也。若复欲昇天者,乃可斋戒,更服一两,便飞仙矣。 以金液为威喜巨胜之法,取金液及水银一味合煮之,三十日,出,以黄土瓯盛,以六一泥封,置猛火炊之,六十时,皆化为丹,服如小豆大便仙,以此丹一刀圭粉,水银一斤,即成银。又取此丹一斤置火上扇之,化为赤金而流,名曰丹金。以涂刀剑,辟兵万里。以此丹金为盘碗,饮食其中,令人长生。以承日月得液,如方诸之得水也,饮之不死。以金液和黄土,内六一泥瓯中,猛火炊之,尽成黄金,中用也,复以火炊之,皆化为丹,服之如小豆、可以入名山大川为地仙。以此丹一刀圭粉水银立成银,以银一两和铅一斤,皆成银。金液经云,投金人八两於东流水中,饮血为誓,乃告口诀,不如本法,盗其方而作之,终不成也。凡人有至信者,可以药与之,不可轻传其书,必两受其殃,天神鉴人甚近,人不知耳。 抱朴子曰:九丹诚为仙药之上法,然合作之,所用杂药甚多。若四方清通者,市之可具。若九域分隔,则物不可得也。又当起火昼夜数十日,伺候火力,不可令失其適,勤苦至难,故不及合金液之易也。合金液唯金为难得耳。古秤金一斤於今为二斤,率不过直三十许万,其所用杂药差易具。又不起火,但以置华池中,日数足便成矣,都合可用四十万而得一剂,可足八人仙也。然其中稍少合者,其气力不足以相化成,如酿数升米酒,必无成也。 抱朴子曰:其次有饵黄金法,虽不及金液,亦远不比他药也。或以豕负革肪及酒炼之,或以樗皮治之,或以荆酒磁石消之,或有可引为巾,或立令成水服之。或有禁忌,不及金液也。或以雄黄雌黄合饵之,可引之张之如皮,皆地仙法耳。银及蚌中大珠,皆可化为水服之。然须长服不可缺,故皆不及金液也。抱朴子曰:合此金液九丹,既当用钱,又宜入名山,绝人事,故能为之者少,且亦千万人中,时当有一人得其经者。故凡作道书者,略无说金丹者也。第一禁,勿令俗人之不信道者,谤讪评毁之,必不成也。郑君言所以尔者,合此大药皆当祭,祭则太乙元君老君玄女皆来鉴省。作药者若不绝迹幽僻之地,令俗閒愚人得经过闻见之,则诸神便责作药者之不遵承经戒,致令恶人有谤毁之言,则不复佑助人,而邪气得进,药不成也。必入名山之中,斋戒百日,不食五辛生鱼,不与俗人相见,尔乃可作大药。作药须成乃解斋,不但初作时斋也。郑君云,左君告之,言诸小小山,皆不可於其中作金液神丹也。凡小山皆无正神为主,多是木石之精,千岁老物,血食之鬼,此辈皆邪炁,不念为人作福,但能作祸,善试道士,道士须当以术辟身,及将从弟子,然或能坏人药也。今之医家,每合好药好膏,皆不欲令鸡犬小儿妇人见之。若被诸物犯之,用便无验。又染采者恶恶目者见之,皆失美色。况神仙大药乎?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又按仙经,可以精思合作仙药者,有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几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娥眉山緌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於中以合药也。若有道者登之,则此山神必助之为福,药必成。若不得登此诸山者,海中大岛屿,亦可合药。若会稽之东翁洲亶洲纻屿,及徐州之莘莒洲泰光洲郁洲,皆其次也。今中国名山不可得至,江东名山之可得住者,有霍山,在晋安;长山太白,在东阳;四望山大小天台山盖竹山括苍山,并在会稽。 抱朴子曰:予忝大臣之子孙,虽才不足以经国理物,然畴类之好,进趍之业,而所知不能远余者,多挥翮云汉,耀景辰霄者矣。余所以绝庆吊於乡党,弃当世之荣华者,必欲远登名山,成所著子书,次则合神药,规长生故也。俗人莫不怪予之委桑梓,背清涂,而躬耕林薮,手足胼胝,谓予有狂惑之疾也。然道与世事不并兴,若不废人间之务,何得修如此之志乎?见之诚了,执之必定者,亦何惮於毁誉,岂移於劝沮哉?聊书其心,示将来之同志尚者云。後有断金之徒,所捐弃者,亦与余之不异也。 小神丹方,用真丹三斤,白蜜六斤搅合,日暴煎之,令可丸,旦服如麻子许十丸,未一年,发白者黑,齿落者生,身体润泽,长服之,老翁成少年,长生不死矣。 小丹法,丹一斤,捣筛,下淳苦酒三升,漆二升,凡三物合,令相得,微火上煎令可丸,服如麻子三丸,日再服,三十日,腹中百病愈,三尸去;服之百日,肌骨强坚;千日,司命削去死籍,与天地相毕,日月相望,改形易容,变化无常,日中无影,乃别有光也。 小饵黄金法,炼金内清酒中,约二百过,出入即沸矣,握之出指间令如泥,若不沸,及握之不出指间,即削之,内清酒中无数也。成,服之如弹丸一枚,亦可一丸,分为小丸,服之三十日,无寒温,神人玉女侍之,银亦可饵之,与金同法。服此二物,能居名山石室中者,一年即轻举矣。止人间服亦地仙,勿妄传也。 两仪子饵黄金法,猪负革脂三斤,淳苦酒一升,取黄金五两,置器中,煎之土炉,以金置脂中,百入百出,苦酒亦尔。食一斤,寿蔽天地;食半斤,寿二千岁;五两,寿千二百岁。无多少,便可饵之。当以王相日作,服之神良。勿传非人,传示非人,令药不成不神。欲食去尸药,当服丹砂也。 卷五·至理 抱朴子曰:微妙难识,疑惑者众。吾聪明岂能过人哉?適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巳,而未必达於他事也。亦有以校验,知长生之可得,仙人之无种耳。夫道之妙者,不可尽书,而其近者,又不足说。昔庚桑胼胝,文子釐颜,勤苦弥久,及受大诀,谅有以也。夫圆首含气,孰不乐生而畏死哉?然荣华势利诱其意,素颜玉肤惑其目,清商流徵乱其耳,爱恶利害搅其神,功名声誉束其体,此皆不召而自来,不学而已成,自非受命应仙,穷理独见,识变通於常事之外,运清鉴於玄漠之域,寤身名之亲疏,悼过隙之电速者,岂能弃交修赊,抑遗嗜好,割目下之近欲,修难成之远功哉?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於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根竭枝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夫逝者无反期,既朽无生理,达道之士,良所悲矣!轻璧重阴,岂不有以哉?故山林养性之家,遗俗得意之徒,比崇高於赘疣,方万物乎蝉翼,岂苟为大言,而强薄世事哉?诚其所见者了,故弃之如忘耳。是以遐栖幽遁,韬鳞掩藻,遏欲视之目,遣损明之色,杜思音之耳,远乱听之声,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专气致柔,镇以恬素,遣欢戚之邪情,外得失之荣辱,割厚生之腊毒,谧多言於枢机,反听而後所闻彻,内视而後见无朕,养灵根於冥钧,除诱慕於接物,削斥浅务,御以愉慔,为乎无为,以全天理尔。乃父吸宝华,浴神太清,外除五曜,内守九精,坚玉钥於命门,结北极於黄庭,引三景於明堂,飞元始以炼形,采灵液於金梁,长驱白而留青,凝澄泉於丹田,引沈珠於五城,瑶鼎俯爨,藻禽仰鸣,瑰华擢颖,天鹿吐琼,怀重规於绛宫,潜九光於洞冥,云苍郁而连天,长谷湛而交经,履蹑乾兑,召呼六丁,坐卧紫房,咀吸金英,晔晔秋芝,朱华翠茎,皛皛珍膏,溶溢霄零,治饥止渴,百痾不萌,逍遥戊巳,燕和饮平,拘魂制魄,骨填体轻,故能策风云以腾虚,并混舆而永生也。然梁尘之盈尺,非可求之漏刻,山霤洞彻,非可致之於造次也。患於闻之者不信,信之者不为,为之者不终耳。夫得之者甚希而隐,不成者至多而显。世人不能知其隐者,而但见其显者,故谓天下果无仙道也。 抱朴子曰:防坚则水无漉弃之费,脂多则火无寝曜之患,龙泉以不割常利,斤斧以日用速弊,隐雪以违暖经夏,藏冰以居深过暑,单帛以幔镜不灼,凡卉以偏覆越冬。泥壤易消者也,而陶之为瓦,则与二仪齐其久焉。柞楢速朽者也,而燔之为炭,则可亿载而不败焉。辕豚以优畜晚卒,良马以陟峻早毙,寒虫以適己倍寿,南林以处温长茂,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郁蔼而条秀。物类一也,而荣枯异功,岂有秋收之常限,冬藏之定例哉?而人之受命,死生之期,未若草木之於寒天也,而延养之理,补救之方,非徒温暖之为浅益也,久视之效,何为不然?而世人守近习隘,以仙道为虚诞,谓黄老为妄言,不亦惜哉?夫愚夫乃不肯信汤药针艾,况深於此者乎?皆曰,俞跗扁鹊和缓仓公之流,必能治病,何不勿死?又曰,富贵之家,岂乏医术,而更不寿,是命有自然也。乃责如此之人,令信神仙,是使牛缘木,马逐鸟也。 抱朴子曰:召魂小丹三使之丸,及五英八石小小之药,或立消坚冰,或入水自浮,能断绝鬼神,禳卻虎豹,破积聚於腑脏,追二竖於膏肓,起猝死於委尸,返惊魂於既逝。夫此皆凡药也,犹能令已死者复生,则彼上药也,何为不能令生者不死乎?越人救虢太子於既殒,胡医活绝气之苏武,淳于能颅以理脑,元化能刳腹以澣胃,文挚愆期以瘳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此医家之薄技,犹能若是,岂况神仙之道,何所不为?夫人所以死者,诸欲所损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恶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今道引行气,还精补脑,食饮有度,兴居有节,将服药物,思神守一,柱天禁戒,带佩符印,伤生之徒,一切远之,如此则通,可以免此六害。今医家通明肾气之丸,内补五络之散,骨填苟杞之煎,黄蓍建中之汤,将服之者,皆致肥丁。漆叶青蓁,凡弊之草,樊阿服之,得寿二百岁,而耳目聪明,犹能持针以治病,此近代之实事,良史所记注者也。 又云,有吴普者,从华陀受五禽之戏,以代导引,犹得百馀岁。此皆药术之至浅,尚能如此,况於用其妙者耶?今语俗人云,理中四顺,可以救霍乱,款冬、紫苑,可以治欬逆,萑芦、贯众之煞九虫,当归、芍药之止绞痛,秦胶、独活之除八风,菖蒲、乾姜之止痹湿,菟丝、苁蓉之补虚乏,甘遂、葶历之逐痰癖,括楼、黄连之愈消渴,荠苨、甘草之解百毒,芦如益热之护众创,麻黄、大青之主伤寒,俗人犹谓不然也,宁煞生请福,分蓍问祟,不肯信良医之攻病,反用巫史之纷若,况乎告之以金丹可以度世,芝英可以延年哉?昔留侯张良,吐出奇策,一代无有,智虑所及,非浅近人也,而犹谓不死可得者也,其聪明智用,非皆不逮世人,而曰吾将弃人间之事,以从赤松游耳,遂修道引,绝穀一年,规轻举之道,坐吕后逼蹴,从求安太子之计,良不得已,为画致四皓之策,果如其言,吕后德之,而逼令强食之,故令其道不成耳。按孔安国秘记云,良得黄石公不死之法,不但兵法而已。又云,良本师四皓,甪里先生绮里季之徒,皆仙人也,良悉从受其神方,虽为吕后所强饮食,寻复修行仙道,密自度世,但世人不知,故云其死耳。如孔安国之言,则良为得仙也。又汉丞相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况於备术,行诸秘妙,何为不得长生乎?此事见於汉书,非空言也。 抱朴子曰: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然又宜知房中之术,所以尔者,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则行气难得力也。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於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卻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吴越有禁祝之法,甚有明验,多炁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炁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掷人,以火烧人屋舍。或形见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而善禁者以炁禁之,皆即绝,此是炁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炁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炁禁金疮,血即登止。又能续骨连筋。以炁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炁禁之则立愈。近世左慈赵明等,以炁禁水,水为之逆流一二丈。又於茅屋上然火,煮食食之,而茅屋不焦。又以大钉钉柱,入七八寸,以炁吹之,钉即涌射而出。又以炁禁沸汤,以百许钱投中,令一人手探摝取钱,而手不灼烂。又禁水著中庭露之,大寒不冰。又能禁一里中炊者尽不得蒸熟。又禁犬令不得吠。昔吴遣贺将军讨山贼,贼中有善禁者,每当交战,官军刀剑皆不得拔,弓弩射矢皆还向,辄致不利。贺将军长智有才思,乃曰,吾闻金有刃者可禁,虫有毒者可禁,其无刃之物,无毒之虫,则不可禁,彼能禁吾兵者,必不能禁无刃物矣。乃多作劲木白棒,选异力精卒五千人为先登,尽捉棓彼山贼,贼恃其善禁者,了不能备,於是官军以白棒击之,大破彼贼,禁者果不复行,所打煞者,乃有万计。夫炁出於形,用之其效至此,何疑不可绝穀治病,延年养性乎?仲长公理者,才达之士也,著昌言,亦论“行炁可以不饥不病,云吾始者未之信也,至於为之者,尽乃然矣。养性之方,若此至约,而吾未之能也,岂不以心驰於世务,思锐於人事哉?他人之不能者,又必与吾同此疾也。昔有明师,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学之,不捷而师死。燕君怒其使者,将加诛焉。谏者曰,夫所忧者莫过乎死,所重者莫急乎生,彼自丧其生,亦安能令吾君不死也。君乃不诛。其谏辞则此为良说矣。使彼有不死之方,若吾所闻行炁之法,则彼说师之死者,未必不知道也,直不能弃世事而为之,故虽知之而无益耳,非无不死之法者也。”又云:“河南密县,有卜成者,学道经久,乃与家人辞去,其始步稍高,遂入云中不复见。此所谓举形轻飞,白日昇天,仙之上者也。”陈元方韩元长,皆颍川之高士也,与密相近,二君所以信天下之有仙者,盖各以其父祖及见卜成者成仙昇天故耳,此则又有仙之一证也。 卷六·微旨 抱朴子曰:“余闻归同契合者,则不言而信著;途殊别务者,虽忠告而见疑。夫寻常咫尺之近理,人间取舍之细事,沈浮过於金羽,皂白分於粉墨,而抱惑之士,犹多不辨焉,岂况说之以世道之外,示之以至微之旨,大而笑之,其来久矣,岂独今哉?夫明之所及,虽玄阴幽夜之地,豪釐芒发之物,不以为难见。苟所不逮者,虽日月丽天之炤灼,嵩岱干云之峻峭,犹不能察焉。黄老玄圣,深识独见,开秘文於名山,受仙经於神人,蹶埃尘以遣累,凌大遐以高跻,金石不能与之齐坚,龟鹤不足与之等寿,念有志於将来,愍信者之无文,垂以方法,炳然著明,小修则小得,大为则大验。然而浅见之徒,区区所守,甘於荼蓼而不识台蜜,酣於醨酪而不赏醇醪。知好生而不知有养生之道,知畏死而不信有不死之法,知饮食过度之畜疾病,而不能节肥甘於其口也。知极情恣欲之致枯损,而不知割怀於所欲也。余虽言神仙之可得,安能令其信乎?” 或人难曰:“子体无参午达理,奇毛通骨,年非安期彭祖多历之寿,目不接见神仙,耳不独闻异说,何以知长生之可获,养性之有徵哉?若觉玄妙於心得,运逸鉴於独见,所未敢许也。夫衣无蔽肤之具,资无谋夕之储,而高谈陶朱之术,自同猗顿之策,取讥论者,其理必也。抱痼疾而言精和鹊之技,屡奔北而称究孙吴之算,人不信者,以无效也。”余答曰:“夫寸鮹汎迹滥水之中,则谓天下无四海之广也。芒蝎宛转果核之内,则谓八极之界尽於兹也。虽告之以无涯之浩汗,语之以宇宙之恢阔,以为空言,必不肯信也。若令吾眼有方瞳,耳长出顶,亦将控飞龙而驾庆云,凌流电而造倒景,子又将安得而诘我。设令见我,又将呼为天神地祇异类之人,岂谓我为学之所致哉?姑聊以先觉挽引同志,岂强令吾子之徒,皆信之哉?若令家户有仙人,属目比肩,吾子虽蔽,亦将不疑。但彼人之道成,则蹈青霄而游紫极,自非通灵,莫之见闻,吾子必为无耳。世人信其臆断,仗其短见,自谓所度,事无差错,习乎所致,怪乎所希,提耳指掌,终於不悟,其来尚矣,岂独今哉?” 或曰:“屡承嘉谈,足以不疑於有仙矣,但更自嫌於不能为耳。敢问更有要道,可得单行者否?”抱朴子曰:“凡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非一事也。夫根荄不洞地,而求柯条干云,渊源不泓窈,而求汤流万里者,未之有也。是故非积善阴德,不足以感神明;非诚心款契,不足以结师友;非功劳不足以论大试;又未遇明师而求要道,未可得也。九丹金液,最是仙主。然事大费重,不可卒办也。宝精爱炁,最其急也,并将服小药以延年命,学近术以辟邪恶,乃可渐阶精微矣。” 或曰:“方术繁多,诚难精备,除置金丹,其馀可修,何者为善?”抱朴子曰:“若未得其至要之大者,则其小者不可不广知也。盖藉众术之共成长生也。大而谕之,犹世主之治国焉,文武礼律,无一不可也。小而谕之,犹工匠之为车焉,辕罔轴辖,莫或应亏也。所为术者,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恶,使祸害不干,比之琴瑟,不可以孑弦求五音也,方之甲胄,不可以一札待锋刃也。何者,五音合用不可阙,而锋刃所集不可少也。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又患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长,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矣;学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浅见之家,偶知一事,便言已足,而不识真者,虽得善方,犹更求无已,以消工弃日,而所施用,意无一定,此皆两有所失者也。或本性戆钝,所知殊尚浅近,便强入名山,履冒毒螫,屡被中伤,耻复求还。或为虎狼所食,或为魍魉所杀,或饿而无绝穀之方,寒而无自温之法,死於崖谷,不亦愚哉?夫务学不如择师,师所闻素狭,又不尽情以教之,因告云,为道不在多也。夫为道不在多,自为已有金丹至要,可不用馀耳。然此事知之者甚希,宁可虚待不必之大事,而不修交益之小术乎?譬犹作家,云不事用他物者,盖谓有金银珠玉,在乎掌握怀抱之中,足以供累世之费者耳。苟其无此,何可不广播百穀,多储果疏乎?是以断穀辟兵,厌劾鬼魅,禁御百毒,治救众疾,入山则使猛兽不犯,涉水则令蛟龙不害,经瘟疫则不畏,遇急难则隐形,此皆小事,而不可不知,况过此者,何可不闻乎?” 或曰:“敢问欲修长生之道,何所禁忌?”抱朴子曰:“禁忌之至急,在不伤不损而已。按易内戒及赤松子经及河图记命符皆云,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算减则人贫耗疾病,屡逢忧患,算尽则人死,诸应夺算者有数百事,不可具论。又言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虽无形而实魂灵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享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所为过失。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吾亦未能审此事之有无也。然天道邈远,鬼神难明。赵简子秦穆公皆亲受金策於上帝,有土地之明徵。山川草木,井灶洿池,犹皆有精气;人身之中,亦有魂魄;况天地为物之至大者,於理当有精神,有精神则宜赏善而罚恶,但其体大而网疏,不必机发而响应耳。然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於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若乃憎善好杀,口是心非,背向异辞,反戾直正,虐害其下,欺罔其上,叛其所事,受恩不感,弄法受赂,纵曲枉直,废公为私,刑加无辜,破人之家,收人之宝,害人之身,取人之位,侵克贤者,诛戮降伏,谤讪仙圣,伤残道士,弹射飞鸟,刳胎破卵,春夏燎猎,骂詈神灵,教人为恶,蔽人之善,危人自安,佻人自功,坏人佳事,夺人所爱,离人骨肉,辱人求胜,取人长钱,还人短陌,决放水火,以术害人,迫胁尫弱,以恶易好,强取强求,掳掠致富,不公不平,淫佚倾邪,凌孤暴寡,拾遗取施,欺绐诳诈,好说人私,持人短长,牵天援地,咒诅求直,假借不还,换贷不偿,求欲无已,憎拒忠信,不顺上命,不敬所师,笑人作善,败人苗稼,损人器物,以穷人用,以不清洁饮饲他人,轻秤小斗,狭幅短度,以伪杂真,采取奸利,诱人取物,越井跨灶,晦歌朔哭。凡有一事,辄是一罪,随事轻重,司命夺其算纪,算尽则死。但有恶心而无恶迹者夺算,若恶事而损於人者夺纪,若算纪未尽而自死者,皆殃及子孙也。诸横夺人财物者,或计其妻子家口以当填之,以致死丧,但不即至耳。其恶行若不足以煞其家人者,久久终遭水火劫盗,及遗失器物,或遇县官疾病,自营医药,烹牲祭祀所用之费,要当令足以尽其所取之直也。故道家言枉煞人者,是以兵刃而更相杀。其取非义之财,不避怨恨,譬若以漏脯救饥,鸩酒解渴,非不暂饱而死亦及之矣。其有曾行诸恶事,後自改悔者,若曾枉煞人,则当思救济应死之人以解之。若妄取人财物,则当思施与贫困以解之。若以罪加人,则当思荐达贤人以解之。皆一倍於所为,则可便受吉利,转祸为福之道也。能尽不犯之,则必延年益寿,学道速成也。夫天高而听卑,物无不鉴,行善不怠,必得吉报。羊公积德布施,诣乎皓首,乃受天坠之金。蔡顺至孝,感神应之。郭巨煞子为亲,而获铁券之重赐。然善事难为,恶事易作,而愚人复以项讬伯牛辈,谓天地之不能辨臧否,而不知彼有外名者,未必有内行,有阳誉者不能解阴罪,若以荠麦之生死,而疑阴阳之大气,亦不足以致远也。盖上士所以密勿而仅免,凡庸所以不得其欲矣。” 或曰:“道德未成,又未得绝迹名山,而世不同古,盗贼甚多,将何以卻朝夕之患,防无妄之灾乎?”抱朴子曰:“常以执日,取六癸上土,以和百叶薰草,以泥门户方一尺,则盗贼不来;亦可取市南门土,及岁破土,月建土,合和为人,以著朱鸟地,亦压盗也。有急则入生地而止,无患也。天下有生地,一州有生地,一郡有生地,一县有生地,一乡有生地,一里有生地,一宅有生地,一房有生地。” 或曰:“一房有生地,不亦偪乎?”抱朴子曰:“经云,大急之极,隐於车轼。如此,一车之中,亦有生地,况一房乎?” 或曰:“窃闻求生之道,当知二山,不审此山,为何所在,愿垂告悟,以袪其惑。”抱朴子曰:“有之,非华霍也,非嵩岱也。夫太元之山,难知易求,不天不地,不沈不浮,绝险绵邈,{山罪}嵬崎岖,和气絪缊,神意并游,玉井泓邃,灌溉匪休,百二十官,曹府相由,离坎列位,玄芝万株,绛树特生,其宝皆殊,金玉嵯峨,醴泉出隅,还年之士,挹其清流,子能修之,乔松可俦,此一山也。长谷之山,杳杳巍巍,玄气飘飘,玉液霏霏,金池紫房,在乎其隈,愚人妄往,至皆死归,有道之士,登之不衰,采服黄精,以致天飞,此二山也。皆古贤之所秘,子精思之。”或曰:“愿闻真人守身炼形之术。”抱朴子曰:“深哉问也。夫始青之下月与日,两半同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谨勿失。既往不追身将灭,纯白之气至微密,昇於幽关三曲折,中丹煌煌独无匹,立之命门形不卒,渊乎妙矣难致诘。此先师之口诀,知之者不畏万鬼五兵也。” 或曰:“闻房中之事,能尽其道者,可单行致神仙,并可以移灾解罪,转祸为福,居官高迁,商贾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书妖妄过差之言,由於好事增加润色,至令失实。或亦奸伪造作虚妄,以欺诳世人,隐藏端绪,以求奉事,招集弟子,以规世利耳。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其理自有极,安能致神仙而卻祸致福乎?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欲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善其术者,则能卻走马以补脑,还阴丹以朱肠,采玉液於金池,引三五於华梁,令人老有美色,终其所禀之天年。而俗人闻黄帝以千二百女昇天,便谓黄帝单以此事致长生,而不知黄帝於荆山之下,鼎湖之上,飞九丹成,乃乘龙登天也。黄帝自可有千二百女耳,而非单行之所由也。凡服药千种,三牲之养,而不知房中之术,亦无所益也。是以古人恐人轻恣情性,故美为之说,亦不可尽信也。玄素谕之水火,水火煞人,而又生人,在於能用与不能耳。大都知其要法,御女多多益善,如不知其道而用之,一两人足以速死耳。彭祖之法,最其要者。其他经多烦劳难行,而其为益不必如其书。人少有能为之者。口诀亦有数千言耳。不知之者,虽服百药,犹不能得长生也。” 卷七·塞难 或曰:“皇穹至神,赋命宜均,何为使乔松凡人受不死之寿,而周孔大圣无久视之祚哉?”抱朴子曰:“命之脩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属死星,则其人亦不信仙道。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所乐善否,判於所禀,移易予夺,非天所能。譬犹金石之消於炉冶,瓦器之甄於陶灶,虽由之以成形,而铜铁之利钝,罋罂之邪正,適遇所遭,非复炉灶之事也。” 或人难曰:“良工所作,皆由其手,天之神明,何所不为,而云人生各有所值,非彼昊苍所能匠成,愚甚惑焉,未之敢许也。”抱朴子答曰:“浑茫剖判,清浊以陈,或昇而动,或降而静,彼天地犹不知所以然也。万物感气,并亦自然,与彼天地,各为一物,但成有先後,体有巨细耳。有天地之大,故觉万物之小。有万物之小,故觉天地之大。且夫腹背虽包围五脏,而五脏非腹背之所作也。肌肤虽缠裹血气,而血气非肌肤之所造也。天地虽含囊万物,而万物非天地之所为也。譬犹草木之因山林以萌秀,而山林非有事焉。鱼鳖之讬水泽以产育,而水泽非有为焉。俗人见天地之大也,以万物之小也,因曰天地为万物之父母,万物为天地之子孙。夫虱生於我,岂我之所作?故虱非我不生,而我非虱之父母,虱非我之子孙。蠛蠓之育於醯醋,芝檽之产於木石,蛣屈之滋於污淤,翠萝之秀於松枝,非彼四物所创匠也,万物盈乎天地之閒,岂有异乎斯哉?天有日月寒暑,人有瞻视呼吸,以远况近,以此推彼,人不能自知其体老少痛痒之何故,则彼天亦不能自知其体盈缩灾祥之所以;人不能使耳目常聪明,荣卫不辍阂,则天亦不能使日月不薄蚀,四时不失序。由兹论之,大寿之事,果不在天地,仙与不仙,决非所值也。夫生我者父也,娠我者母也,犹不能令我形器必中適,姿容必妖丽,性理必平和,智慧必高远,多致我气力,延我年命;而或矬陋尫弱,或且黑且丑,或聋盲顽嚚,或枝离劬蹇,所得非所欲也,所欲非所得也,况乎天地辽阔者哉?父母犹复其远者也。我自有身,不能使之永壮而不老,常健而不疾,喜怒不失宜,谋虑无悔吝。故授气流形者父母也,受而有之者我身也,其馀则莫有亲密乎此者也,莫有制御乎此者也,二者已不能有损益於我矣,天地亦安得与知之乎?必若人物皆天地所作,则宜皆好而无恶,悉成而无败,众生无不遂之类,而项杨无春彫之悲矣!子以天不能使孔孟有度世之祚,益知所禀之有自然,非天地所剖分也。圣之为德,德之至也。天若能以至德与之,而使之所知不全,功业不建,位不霸王,寿不盈百,此非天有为之验也。圣人之死,非天所杀,则圣人之生,非天所挺也。贤不必寿,愚不必夭,善无近福,恶无近祸,生无定年,死无常分,盛德哲人,秀而不实,窦公庸夫,年几二百,伯牛废疾,子夏丧明,盗跖穷凶而白首,庄蹻极恶而黄发,天之无为,於此明矣。” 或曰:“仲尼称自古皆有死,老子曰神仙之可学。夫圣人之言,信而有徵,道家所说,诞而难用。”抱朴子曰:“仲尼,儒者之圣也;老子,得道之圣也。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谈者咸知高世之敦朴,而薄季俗之浇散,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是玩华藻於木末,而不识所生之有本也。何异乎贵明珠而贱渊潭,爱和璧而恶荆山,不知渊潭者,明珠之所自出,荆山者,和璧之所由生也。且夫养性者,道之馀也;礼乐者,儒之末也。所以贵儒者,以其移风易俗,不唯揖让与盘旋也。所以尊道者,以其不言而化行,匪独养生之一事也。若儒道果有先後,则仲尼未可专信,而老氏未可孤用。仲尼既敬问伯阳,愿比老彭。又自以知鱼鸟而不识龙,喻老氏於龙,盖其心服之辞,非空言也。与颜回所言,瞻之在前,忽然在後,钻之弥坚,仰之弥高,无以异也。” 或曰:“仲尼亲见老氏而不从学道,何也?”抱朴子曰:“以此观之,益明所禀有自然之命,所尚有不易之性也。仲尼知老氏玄妙贵异,而不能挹酌清虚,本源大宗,出乎无形之外,入乎至道之内,其所谘受,止於民閒之事而已,安能请求仙法耶?忖其用心汲汲,专於教化,不存乎方术也。仲尼虽圣於世事,而非能沈静玄默,自守无为者也。故老子戒之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无益於子之身。此足以知仲尼不免於俗情,非学仙之人也。夫栖栖遑遑,务在匡时,仰悲凤鸣,俯叹匏瓜,沽之恐不售,忼慨思执鞭,亦何肯舍经世之功业,而修养生之迂阔哉?” 或曰:“儒道之业,孰为难易?”抱朴子答曰:“儒者,易中之难也。道者,难中之易也。夫弃交游,委妻子,谢荣名,损利禄,割粲烂於其目,抑铿锵於其耳,恬愉静退,独善守己,谤来不戚,誉至不喜,睹贵不欲,居贱不耻,此道家之难也。出无庆吊之望,入无瞻视之责,不劳神於七经,不运思於律历,意不为推步之苦,心不为艺文之役,众烦既损,和气自益,无为无虑,不怵不惕,此道家之易也,所谓难中之易矣。夫儒者所修,皆宪章成事,出处有则,语默随时,师则循比屋而可求,书则因解注以释疑,此儒者之易也。钩深致远,错综典坟,该河洛之籍籍,博百氏之云云,德行积於衡巷,忠贞尽於事君,仰驰神於垂象,俯运思於风云,一事不知,则所为不通,片言不正,则褒贬不分,举趾为世人之所则,动唇为天下之所传,此儒家之难也,所谓易中之难矣。笃论二者,儒业多难,道家约易,吾以患其难矣,将舍而从其易焉。世之讥吾者,则比肩皆是也。可与得意者,则未见其人也。若同志之人,必存乎将来,则吾亦未谓之为希矣。” 或曰:“余阅见知名之高人,洽闻之硕儒,果以穷理尽性,研覈有无者多矣,未有言年之可延,仙之可得者也。先生明不能并日月,思不能出万夫,而据长生之道,未之敢信也。”抱朴子曰:“吾庸夫近才,见浅闻寡,岂敢自许以拔群独识,皆胜世人乎?顾曾以显而求诸乎隐,以易而得之乎难,校其小验,则知其大效,睹其已然,则明其未试耳。且夫世之不信天地之有仙者,又未肯规也。率有经俗之才,当涂之伎,涉览篇籍助教之书,以料人理之近易,辨凡猥之所惑,则谓众之所疑,我能独断之,机兆之未朕,我能先觉之,是我与万物之情,无不尽矣,幽翳冥昧,无不得也。我谓无仙,仙必无矣,自来如此其坚固也。吾每见俗儒碌碌,守株之不信至事者,皆病於颇有聪明,而偏枯拘系,以小黠自累,不肯为纯在乎极暗,而了不别菽麦者也。夫以管窥之狭见,而孤塞其聪明之所不及,是何异以一寻之绠,汲百仞之深,不觉所用之短,而云井之无水也。俗有闻猛风烈火之声,而谓天之冬雷,见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人或告之,而终不悟信,此信己之多者也。夫听声者,莫不信我之耳焉。视形者,莫不信我之目焉。而或者所闻见,言是而非,然则我之耳目,果不足信也。况乎心之所度,无形无声,其难察尤甚於视听,而以己心之所得,必固世閒至远之事,谓神仙为虚言,不亦蔽哉?” 抱朴子曰:“妍媸有定矣,而憎爱异情,故两目不相为视焉。雅郑有素矣,而好恶不同,故两耳不相为听焉。真伪有质矣,而趋舍舛忤,故两心不相为谋焉。以丑为美者有矣,以浊为清者有矣,以失为得者有矣,此三者乖殊,炳然可知,如此其易也,而彼此终不可得而一焉。又况乎神仙之事,事之妙者,而欲令人皆信之,未有可得之理也。凡人悉使之知,又何贵乎达者哉?若待俗人之息妄言,则俟河之清,未为久也。吾所以不能默者,冀夫可上可下者,可引致耳。其不移者,古人已末如之何矣。”抱朴子曰:“至理之未易明,神仙之不见信,其来久矣,岂独今哉?太上自然知之,其次告而後悟,若夫闻而大笑者,则悠悠皆是矣。吾之论此也,将有多败之悔,失言之咎乎!夫物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焉。盖盛阳不能荣枯朽之木,神明不能变沈溺之性,子贡不能悦录马之野人,古公不能释欲地之戎狄,实理有所不通,善言有所不行。章甫不售於蛮越,赤舄不用於跣夷,何可强哉?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和氏而後识焉。见龙而命之曰蛇,非龙之不神也,须蔡墨而後辨焉。所以贵道者,以其加之不可益,而损之不可减也。所以贵德者,以其闻毁而不惨,见誉而不悦也。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固,是虚长此纷纭,而无救於不解,果当从连环之义乎!” 卷八·释滞 或问曰:“人道多端,求仙至难,非有废也,则事不兼济。艺文之业,忧乐之务,君臣之道,胡可替乎?”抱朴子答曰:“要道不烦,所为鲜耳。但患志之不立,信之不笃,何忧於人理之废乎?长才者兼而修之,何难之有?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自持才力,不能并成,则弃置人间,专修道德者,亦其次也。昔黄帝荷四海之任,不妨鼎湖之举;彭祖为大夫八百年,然後西適流沙;伯阳为柱史,甯封为陶正,方回为闾士,吕望为太师,仇生仕於殷,马丹官於晋,范公霸越而泛海,琴高执笏於宋康,常生降志於执鞭,庄公藏器於小吏,古人多得道而匡世,修之於朝隐,盖有馀力故也。何必修於山林,尽废生民之事,然後乃成乎?亦有心安静默,性恶諠譁,以纵逸为欢,以荣任为戚者,带索蓝缕,茹草操耜,玩其三乐,守常待终,不营苟生,不惮速死,辞千金之聘,忽卿相之贵者。无所修为,犹常如此,况又加之以知神仙之道,其亦必不肯役身於世矣,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抱朴子曰:“世之谓一言之善,贵於千金然,盖亦军国之得失,行己之臧否耳。至於告人以长生之诀,授之以不死之方,非特若彼常人之善言也,则奚徒千金而已乎?设使有困病垂死,而有能救之得愈者,莫不谓之为宏恩重施矣。今若按仙经,飞九丹,水金玉,则天下皆可令不死,其惠非但活一人之功也。黄老之德,固无量矣,而莫之克识,谓为妄诞之言,可叹者也。” 抱朴子曰:“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於宝精行炁,服一大药便足,亦不用多也。然此三事,复有浅深,不值明师,不经勤苦,亦不可仓卒而尽知也。虽云行炁,而行炁有数法焉。虽曰房中,而房中之术,近有百馀事焉。虽言服药,而服药之方,略有千条焉。初以授人,皆从浅始,有志不怠,勤劳可知,方乃告其要耳。故行炁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夫行炁当以生炁之时,勿以死炁之时也。故曰仙人服六炁,此之谓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炁,死炁之时,行炁无益也。善用炁者,嘘水,水为之逆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嘘虎狼,虎狼伏而不得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为兵刃所伤,嘘之血即止;闻有为毒虫所中,虽不见其人,遥为嘘祝我之手,男嘘我左,女嘘我右,而彼人虽在百里之外,即时皆愈矣。又中恶急疾,但吞三九之炁,亦登时差也。但人性多躁,少能安静以修其道耳。又行炁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炁强难闭。又禁恚怒,多恚怒则炁乱,既不得溢,或令人发欬,故鲜有能为者也。予从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炁胎息故耳。房中之法十馀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於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虽服名药,而复不知此要,亦不得长生也。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若不得口诀之术,万无一人为之而不以此自伤煞者也。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之属,盖载其粗事,终不以至要者著於纸上者也。志求不死者,宜勤行求之。余承师郑君之言,故记以示将来之信道者,非臆断之谈也。余实复未尽其诀矣。一涂之道士,或欲专守交接之术,以规神仙,而不作金丹之大药,此愚之甚矣。” 抱朴子曰:“道书之出於黄老者,盖少许耳,率多後世之好事者,各以所知见而滋长,遂令篇卷至於山积。古人质朴,又多无才,其所论物理,既不周悉,其所证按,又不著明,皆阙所要而难解,解之又不深远,不足以演畅微言,开示愤悱,劝进有志,教戒始学,令知玄妙之涂径,祸福之源流也。徒诵之万遍,殊无可得也。虽欲博涉,然宜详择其善者,而後留意,至於不要之道书,不足寻绎也。末学者或不别作者之浅深,其於名为道家之言,便写取累箱盈筐,尽心思索其中。是探燕巢而求凤卵,搜井底而捕鳝鱼,虽加至勤,非其所有也,不得必可施用,无故消弃日月,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锱铢之益也。进失当世之务,退无长生之效,则莫不指点之曰,彼修道如此之勤,而不得度世,是天下果无不死之法也;而不知彼之求仙,犹临河羡鱼,而无网罟,非河中之无鱼也。又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可承按者也。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又况不及者乎?至於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或复齐死生,谓无异以存活为徭役,以殂殁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亿里矣,岂足耽玩哉?其寓言譬喻,犹有可采,以供给碎用,充御卒乏,至使末世利口之奸佞,无行之弊子,得以老庄为窟薮,不亦惜乎?” 或曰:“圣明御世,唯贤是宝,而学仙之士,不肯进宦,人皆修道,谁复佐政事哉?”抱朴子曰:“背圣主而山栖者,巢许所以称高也;遭有道而遁世者,庄伯所以为贵也;轩辕之临天下,可谓至理也,而广成不与焉;唐尧之有四海,可谓太平也,而偓佺不佐焉,而德化不以之损也,才子不以之乏也;天乙革命,而务光负石以投河,姬武翦商,而夷齐不食於西山;齐桓之兴,而少稷高枕於陋巷;魏文之隆,而干木散发於西河;四老凤戢於商洛,而不妨大汉之多士也;周党麟跱於林薮,而无损光武之刑厝也。夫宠贵不能动其心,极富不能移其好,濯缨沧浪,不降不辱,以芳林为台榭,峻岫为大厦,翠兰为絪床,绿叶为帏幙,被褐代衮衣,薇藿当嘉膳,非躬耕不以充饥,非妻织不以蔽身,千载之中,时或有之,况又加之以委六亲於邦族,捐室家而不顾,背荣华如弃迹,绝可欲於胸心,凌嵩峻以独往,侣影响於名山,内视於无形之域,反听乎至寂之中,八极之内,将遽几人?而吾子乃恐君之无臣,不亦多忧乎?” 或曰:“学仙之士,独洁其身而忘大伦之乱,背世主而有不臣之慢,余恐长生无成功,而罪罟将见及也。”抱朴子答曰:“夫北人石户善卷子州,皆大才也,而沈遁放逸,养其浩然,昇降不为之亏,大化不为之缺也。况学仙之士,未必有经国之才,立朝之用,得之不加尘露之益,弃之不觉毫釐之损者乎?方今九有同宅,而幽荒来仕,元凯委积,无所用之。士有待次之滞,官无暂旷之职;勤久者有迟叙之叹,勋高者有循资之屈;济济之盛,莫此之美,一介之徒,非所乏也。昔子晋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灵王不责之以不孝;尹生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有周不罪之以不忠。何者,彼诚亮其非轻世薄主,直以所好者异,匹夫之志,有不可移故也。夫有道之主,含垢善恕,知人心之不可同,出处之各有性,不逼不禁,以崇光大,上无嫌恨之偏心,下有得意之至欢,故能晖声并扬於罔极,贪夫闻风而忸怩也。吾闻景风起则裘炉息,世道夷则奇士退,今丧乱既平,休牛放马,烽燧灭影,干戈载戢,繁弱既韬,卢鹊将烹,子房出玄帷而反闾巷,信越释甲胄而修鱼钓,况乎学仙之士,万未有一,国家吝此以何为哉?然其事在於少思寡欲,其业在於全身久寿,非争竞之醜,无伤俗之负,亦何罪乎?且华霍之极大,沧海之滉瀁,其高不俟翔埃之来,其深不仰行潦之注,撮壤土不足以减其峻,挹勺水不足以削其广,一世不过有数仙人,何能有损人物之鞅掌乎?” 或曰:“果其仙道可求得者,五经何以不载,周孔何以不言,圣人何以不度世,上智何以不长存?若周孔不知,则不可为圣。若知而不学,则是无仙道也。”抱朴子答曰:“人生星宿,各有所值,既详之於别篇矣。子可谓戴盆以仰望,不睹七曜之炳粲;暂引领於大川,不知重渊之奇怪也。夫五经所不载者无限矣,周孔所不言者不少矣。特为吾子略说其万一焉。虽大笑不可止,局情难卒开,且令子闻其较略焉。夫天地为物之大者也。九圣共成易经,足以弥纶阴阳,不可复加也。今问善易者,周天之度数,四海之广狭,宇宙之相去,凡为几里?上何所极,下何所据,及其转动,谁所推引,日月迟疾,九道所乘,昏明脩短,七星迭正,五纬盈缩,冠珥薄蚀,四七凌犯,彗孛所出,气矢之异,景老之祥,辰极不动,镇星独东,羲和外景而热,望舒内鉴而寒,天汉仰见为润下之性,涛潮往来有大小之变,五音六属,占喜怒之情,云动气起,含吉凶之候,欃、枪、尤、矢,旬始绛绎,四镇五残,天狗归邪,或以示成,或以正败,明易之生,不能论此也。以次问春秋四部诗书三礼之家,皆复无以对矣。皆曰悉正经所不载,唯有巫咸甘公石申海中郤萌七曜记之悉矣。余将问之曰,此六家之书,是为经典之教乎?彼将曰非也。余又将问曰:甘石之徒,是为圣人乎?彼亦曰非也。然则人生而戴天,诣老履地,而求之於五经之上则无之,索之於周孔之书则不得,今宁可尽以为虚妄乎?天地至大,举目所见,犹不能了,况於玄之又玄,妙之极妙者乎?”复问俗人曰:“夫乘云茧产之国,肝心不朽之民,巢居穴处,独目三首,马閒狗蹄,脩臂交股,黄池无男,穿胸旁口,廪君起石而汎土船,沙壹触木而生群龙,女娲地出,杜宇天堕,甓飞犬言,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女丑倚枯,贰负抱桎,寄居之虫,委甲步肉,二首之蛇,弦之为弓,不灰之木,不热之火,昌蜀之禽,无目之兽,无身之头,无首之体,精卫填海,交让递生,火浣之布,切玉之刀,炎昧吐烈,磨泥漉水,枯灌化形,山夔前跟,石脩九首,毕方人面,少千之劾伯率,圣卿之役肃霜,西羌以虎景兴,鲜卑以乘鳖强,林邑以神录王,庸蜀以流尸帝,盐神婴来而虫飞,纵目世变於荆岫,五丁引蛇以倾峻,肉甚振翅於三海。金简玉字,发於禹井之侧。正机平衡,割乎文石之中。凡此奇事,盖以千计,五经所不载,周孔所不说,可皆复云无是物乎?至於南人能入柱以出耳,御寇停肘水而控弦,伯昏蹑亿仞而企踵,吕梁能行歌以凭渊,宋公克象叶以乱真,公输飞木玄之翩翾,离朱觌毫芒於百步,贲获效膂力於万钧,越人揣针以苏死,竖亥超迹於累千,郢人奋斧於鼻垩,仲都袒身於寒天,此皆周孔所不能为也,复可以为无有乎?若圣人诚有所不能,则无怪於不得仙,不得仙亦无妨於为圣人,为圣人偶所不閒,何足以为攻难之主哉?圣人或可同去留,任自然,有身而不私,有生而不营,存亡任天,长短委命,故不学仙,亦何怪也。” 抱朴子内篇(中2) 卷九·道意 抱朴子曰:“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焉。隶首不能计其多少,离朱不能察其仿彿,吴札晋野竭聪,不能寻其音声乎窈冥之内,犭周豨犭步猪疾走,不能迹其兆朕乎宇宙之外。以言乎迩,则周流秋毫而有馀焉;以言乎远,则弥纶太虚而不足焉。为声之声,为响之响,为形之形,为影之影,方者得之而静,员者得之而动,降者得之而俯,昇者得之以仰,强名为道,已失其真,况复乃千割百判,亿分万析,使其姓号至於无垠,去道辽辽,不亦远哉? 俗人不能识其太初之本,而修其流淫之末,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则不请福而福来,不禳祸而祸去矣。何者,命在其中,不系於外,道存乎此,无俟於彼也。患乎凡夫不能守真,无杜遏之检括,爱嗜好之摇夺,驰骋流遁,有迷无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诱於可欲,而天理灭矣,惑乎见闻,而纯一迁矣。心受制於奢玩,情浊乱於波荡,於是有倾越之灾,有不振之祸,而徒烹宰肥腯,沃酹醪醴,撞金伐革,讴歌踊跃,拜伏稽颡,守请虚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若乃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劳逸过度,而碎首以请命,变起膏肓,而祭祷以求痊,当风卧湿,而谢罪於灵祇,饮食失节,而委祸於鬼魅,蕞尔之体,自贻兹患,天地神明,曷能济焉?其烹牲罄群,何所补焉?夫福非足恭所请也,祸非禋祀所禳也。若命可以重祷延,疾可以丰祀除,则富姓可以必长生,而贵人可以无疾病也。夫神不歆非族,鬼不享淫祀,皂隶之巷,不能纡金根之轩,布衣之门,不能动六辔之驾,同为人类,而尊卑两绝,况於天神,缅邈清高,其伦异矣,贵亦极矣。盖非臭鼠之酒肴,庸民之曲躬,所能感降,亦已明矣。夫不忠不孝,罪之大恶,积千金之赂,太牢之馔,求令名於明主,释愆责於邦家,以人释人,犹不可得,况年寿难获於令名,笃疾难除於愆责,鬼神异伦,正直是与,冀其曲祐,未有之也。夫惭德之主,忍诟之臣,犹能赏善不须贷财,罚恶不任私情,必将修绳履墨,不偏不党,岂况鬼神,过此之远,不可以巧言动,不可以饰赂求,断可识矣。 楚之灵王,躬自为巫,靡爱斯牲,而不能卻吴师之讨也。 汉之广陵,敬奉李须,倾竭府库而不能救叛逆之诛也。孝武尤信鬼神,咸秩无文,而不能免五柞之殂。孙主贵待华乡,封以王爵,而不能延命尽之期。非牺牲之不博硕,非玉帛之不丰醲,信之非不款,敬之非不重,有丘山之损,无毫釐之益,岂非失之於近,而营之於远乎? 第五公诛除妖道,而既寿且贵;宋庐江罢绝山祭,而福禄永终;文翁破水灵之庙,而身吉民安;魏武禁淫祀之俗,而洪庆来假,前事不忘,将来之鉴也。明德惟馨,无忧者寿,啬宝不夭,多惨用老,自然之理,外物何为!若养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缘隙而结,荣卫竭而不悟,太牢三牲,曷能济焉?俗所谓率皆妖伪,转相诳惑,久而弥甚,既不能修疗病之术,又不能返其大迷,不务药石之救,惟专祝祭之谬,祈祷无已,问卜不倦,巫祝小人,妄说祸祟,疾病危急,唯所不闻,闻辄修为,损费不訾,富室竭其财储,贫人假举倍息,田宅割裂以讫尽,箧柜倒装而无馀。或偶有自差,便谓受神之赐,如其死亡,便谓鬼不见赦,幸而误活,财产穷罄,遂复饥寒冻饿而死,或起为刦剽,或穿窬斯滥,丧身於锋镝之端,自陷於醜恶之刑,皆此之由也。或什物尽於祭祀之费耗,縠帛沦於贪浊之师巫,既没之日,无复凶器之直,衣衾之周,使尸朽虫流,良可悼也。愚民之蔽,乃至於此哉!淫祀妖邪,礼律所禁。然而凡夫,终不可悟。唯宜王者更峻其法制,犯无轻重,致之大辟,购募巫祝不肯止者,刑之无赦,肆之市路,不过少时,必当绝息,所以令百姓杜冻饥之源,塞盗贼之萌,非小惠也。 曩者有张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或称千岁,假讬小术,坐在立亡,变形易貌,诳眩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不纯自伏其辜,或至残灭良人,或欺诱百姓,以规财利,钱帛山积,富逾王公,纵肆奢淫,侈服玉食,妓妾盈室,管弦成列,刺客死士,为其致用,威倾邦君,势凌有司,亡命逋逃,因为窟薮。皆由官不纠治,以臻斯患,原其所由,可为叹息。吾徒匹夫,虽见此理,不在其位,末如之何!临民官长,疑其有神,虑恐禁之,或致祸祟,假令颇有其怀,而见之不了,又非在职之要务,殿最之急事,而复是其愚妻顽子之所笃信,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於是疑惑,竟於莫敢,令人扼腕发愤者也。余亲见所识者数人,了不奉神明,一生不祈祭,身享遐年,名位巍巍,子孙蕃昌,且富且贵也。唯余亦无事於斯,唯四时祀先人而已。曾所游历水陆万里,道侧房庙,固以百许,而往返径游,一无所过,而车马无颇覆之变,涉水无风波之异,屡值疫疠,当得药物之力,频冒矢石,幸无伤刺之患,益知鬼神之无能为也。又诸妖道百馀种,皆煞生血食,独有李家道无为为小差。然虽不屠宰,每供福食,无有限剂,市买所具,务於丰泰,精鲜之物,不得不买,或数十人厨,费亦多矣,复未纯为清省也,亦皆宜在禁绝之列。 或问李氏之道起於何时。余答曰:吴大帝时,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传世见之,号为八百岁公。人往往问事,阿无所言,但占阿颜色。若颜色欣然,则事皆吉;若颜容惨戚,则事皆凶;若阿含笑者,则有大庆;若微叹者,即有深忧。如此之候,未曾一失也。後一旦忽去,不知所在。後有一人姓李名宽,到吴而蜀语,能祝水治病颇愈,於是远近翕然,谓宽为李阿,因共呼之为李八百,而实非也。自公卿以下,莫不云集其门,後转骄贵,不复得常见,宾客但拜其外门而退,其怪异如此。於是避役之吏民,依宽为弟子者恒近千人,而升堂入室高业先进者,不过得祝水及三部符导引日月行炁而已,了无治身之要、服食神药、延年驻命、不死之法也。吞气断穀,可得百日以还,亦不堪久,此是其术至浅可知也。余亲识多有及见宽者,皆云宽衰老羸悴,起止咳噫,目瞑耳聋,齿堕发白,渐又昏耗,或忘其子孙,与凡人无异也。然民复谓宽故作无异以欺人,岂其然乎?吴曾有大疫,死者过半。宽所奉道室,名之为庐,宽亦得温病,讬言入庐斋戒,遂死於庐中。而事宽者犹复谓之化形尸解之仙,非为真死也。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今宽老则老矣,死则死矣,此其不得道,居然可知矣,又何疑乎?若谓於仙法应尸解者,何不且止人间一二百岁,住年不老,然後去乎?天下非无仙道也,宽但非其人耳。余所以委曲论之者,宽弟子转相教授,布满江表,动有千许,不觉宽法之薄,不足遵承而守之,冀得度世,故欲令人觉此而悟其滞迷耳。 天下有似是而非者,实为无限,将复略说故事,以示後人之不解者。昔汝南有人於田中设绳罥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而去,犹念取之不事。其上有鲍鱼者,乃以一头置罥中而去。本主来,於罥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於是村里闻之,因共为起屋立庙,号为鲍君。後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致祀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後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之说。其鲍鱼主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於是乃息。 又南顿人张助者,耕白田,有一李栽,应在耕次,助惜之,欲持归,乃掘取之,未得即去,以湿土封其根,以置空桑中,遂忘取之。助後作远职不在。後其里中人,见桑中忽生李,谓之神。有病目痛者,荫息此桑下,因祝之,言李君能令我目愈者,谢以一肫。其目偶愈,便杀肫祭之。传者过差,便言此树能令盲者得见。远近翕然,同来请福,常车马填溢,酒肉滂沱,如此数年。张助罢职来还,见之,乃曰,此是我昔所置李栽耳,何有神乎?乃斫去便止也。 又汝南彭氏墓近大道,墓口有一石人,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饼以归,天热,过荫彭氏墓口树下,以所买之饼暂著石人头上,忽然便去,而忘取之。行路人见石人头上有饼,怪而问之。或人云,此石人有神,能治病,愈者以饼来谢之。如此转以相语,云头痛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石人腹,亦还以自摩,无不愈者。遂千里来就石人治病,初但鸡豚,後用牛羊,为立帷帐,管弦不绝,如此数年。忽日前忘饼母闻之,乃为人说,始无复往者。 又洛西有古大墓,穿坏多水,墓中多石灰,石灰汁主治疮,夏月,行人有病疮者烦热,见此墓中水清好,因自洗浴,疮偶便愈。於是诸病者闻之,悉往自洗,转有饮之以治腹内疾者。近墓居人,便於墓所立庙舍而卖此水。而往买者又常祭庙中,酒肉不绝。而来买者转多,此水尽,於是卖水者常夜窃他水以益之。其远道人不能往者,皆因行便或持器遗信买之。於是卖水者大富。人或言无神,官申禁止,遂填塞之,乃绝。 又兴古太守马氏在官,有亲故人投之求恤焉,马乃令此人出外住,诈云是神人道士,治病无不手下立愈。又令辨士游行,为之虚声,云能令盲者登视,躄者即行。於是四方云集,趋之如市,而钱帛固已山积矣。又敕诸求治病者,虽不便愈,当告人言愈也,如此则必愈;若告人未愈者,则後终不愈也,道法正尔,不可不信。於是後人问前来者,前来辄告之云已愈,无敢言未愈者也。旬日之閒,乃致巨富焉。凡人多以小黠而大愚,闻延年长生之法,皆为虚诞,而喜信妖邪鬼怪,令人鼓舞祈祀。所谓神者,皆马氏诳人之类也,聊记其数事,以为未觉者之戒焉。” 或问曰:“世有了无知道术方伎,而平安寿考者,何也?”抱朴子曰:“诸如此者,或有阴德善行,以致福祐;或受命本长,故令难老迟死;或亦幸而偶尔不逢灾伤。譬犹田猎所经,而有遗禽脱兽;大火既过,时馀不烬草木也。要於防身卻害,当修守形之防禁,佩天文之符剑耳。祭祷之事无益也,当恃我之不可侵也,无恃鬼神之不侵我也。然思玄执一,含景环身,可以辟邪恶,度不祥,而不能延寿命,消体疾也。任自然无方术者,未必不有终其天年者也,然不可以值暴鬼之横枉,大疫之流行,则无以卻之矣。夫储甲胄,蓄蓑笠者,盖以为兵为雨也。若幸无攻战,时不沈阴,则有与无正同耳。若矢石雾合,飞锋烟交,则知裸体者之困矣。洪雨河倾,素雪弥天,则觉露立者之剧矣。不可以荠麦之细碎,疑阴阳之大气,以误晚学之散人,谓方术之无益也。” 卷十·明本 或问儒道之先後。抱朴子答曰:“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先以为阴阳之术,众於忌讳,使人拘畏;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墨者俭而难遵,不可遍循;法者严而少恩,伤破仁义。唯道家之教,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指约而易明,事少而功多,务在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者也。而班固以史迁先黄老而後六经,谓迁为谬。夫迁之洽闻,旁综幽隐,沙汰事物之臧否,覈实古人之邪正。其评论也,实原本於自然,其褒贬也,皆准的乎至理。不虚美,不隐恶,不雷同以偶俗。刘向命世通人,谓为实录;而班固之所论,未可据也。固诚纯儒,不究道意,玩其所习,难以折中。夫所谓道,岂唯养生之事而已乎?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又於治世隆平,则谓之有道,危国乱主,则谓之无道。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凡言道者,上自二仪,下逮万物,莫不由之。但黄老执其本,儒墨治其末耳。今世之举有道者,盖博通乎古今,能仰观俯察,历变涉微,达兴亡之运,明治乱之体,心无所惑,问无不对者,何必修长生之法,慕松乔之武者哉?而管窥诸生,臆断瞽说,闻有居山林之间,宗伯阳之业者,则毁而笑之曰,彼小道耳,不足算也。嗟乎!所谓抱萤烛于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鲉鰕于迹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重江河之深,而不知吐之者昆仑也;珍黍稷之收,而不觉秀之者丰壤也。今苟知推崇儒术,而不知成之者由道。道也者,所以陶冶百氏,范铸二仪,胞胎万类,酝酿彝伦者也。世间浅近者众,而深远者少,少不胜众,由来久矣。是以史迁虽长而不见誉,班固虽短而不见弹。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至於人事,岂独不然?故藜藿弥原,而芝英不世;枳棘被野,而寻木间秀;沙砾无量,而珠璧甚鲜;鸿隼屯飞,而鸾凤罕出;虺蜴盈薮,而虬龙希觌;班生多党,固其宜也。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能令七政遵度,二气告和,四时不失寒燠之节,风雨不为暴物之灾,玉烛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焚轮虹霓寝其祅,穨云商羊戢其翼,景耀高照,嘉禾毕遂,疫疠不流,祸乱不作,巉垒不设,干戈不用,不议而当,不约而信,不结而固,不谋而成,不赏而劝,不罚而肃,不求而得,不禁而止,处上而人不以为重,居前而人不以为患,号未发而风移,令未施而俗易,此盖道之治世也。故道之兴也,则三五垂拱而有馀焉。道之衰也,则叔代驰骛而不足焉。夫唯有馀,故无为而化美。夫唯不足,故刑严而奸繁。黎庶怨於下,皇灵怒於上。或洪波横流,或亢阳赤地,或山谷易体,或冬雷夏雪,或流血漂橹,积尸筑京,或坑降万计,析骸易子,城愈高而冲愈巧,池愈深而梯愈妙,法令明而盗贼多,盟约数而叛乱甚,犹风波骇而鱼鳖扰於渊,纤罗密而羽禽躁於泽,豺狼众而走兽剧於林,爨火猛而小鲜糜於鼎也。君臣易位者有矣,父子推刃者有矣,然後忠义制名於危国,孝子收誉於败家。疾疫起而巫医贵矣,道德丧而儒墨重矣。由此观之,儒道之先後,可得定矣。” 或问曰:“昔赤松子王乔琴高老氏彭祖务成郁华皆真人,悉仕於世,不便遐遁,而中世以来,为道之士,莫不飘然绝迹幽隐,何也?”抱朴子答曰:“曩古纯朴,巧伪未萌,其信道者,则勤而学之,其不信者,则嘿然而已。谤毁之言,不吐乎口,中伤之心,不存乎胸也。是以真人徐徐於民间,不促促於登遐耳。末俗偷薄,雕伪弥深,玄淡之化废,而邪俗之党繁,既不信道,好为讪毁,谓真正为妖讹,以神仙为诞妄,或曰惑众,或曰乱群,是以上士耻居其中也。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睹几而作,不俟终日。故赵害鸣犊,而仲尼旋轸,醴酒不设,而穆生星行,彼众我寡,华元去之。况乎明哲,业尚本异,有何恋之当住其间哉?夫渊竭池漉,则蛟龙不游,巢倾卵拾,则凤凰不集,居言于室,而翔鸥不下,凡卉春翦,而芝蓂不秀,世俗丑正,慢辱将臻,彼有道者,安得不超然振翅乎风云之表,而翻尔藏轨於玄漠之际乎?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夫入九室以精思,存真一以招神者,既不喜諠譁而合污秽,而合金丹之大药,钅柬八石之飞精者,尤忌利口之愚人,凡俗之闻见,明灵为之不降,仙药为之不成,非小禁也,止於人中,或有浅见毁之有司,加之罪福,或有亲旧之往来,牵之以庆吊,莫若幽隐一切,免於如此之臭鼠矣。彼之邈尔独往,得意嵩岫,岂不有以乎?或云:上士得道於三军,中士得道於都市,下士得道於山林,此皆为仙药已成,未欲昇天,虽在三军,而锋刃不能伤,虽在都市,而人祸不能加,而下士未及於此,故止山林耳。不谓人之在上品者,初学道当止於三军都市之中而得也,然则黄老可以至今不去也。” 或问曰:“道之为源本,儒之为末流,既闻命矣,今之小异,悉何事乎?”抱朴子曰:“夫升降俯仰之教,盘旋三千之仪,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欢忧礼乐之事,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爱者势利也,道家所宝者无欲也。儒者汲汲於名利,而道家抱一以独善。儒者所讲者,相研之簿领也。道家所习者,遣情之教戒也。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於未起;其施也,善济物而不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无闷。此所以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小异之理,其较如此,首尾汙隆,未之变也。” 或曰:“儒者,周孔也,其籍则六经也,盖治世存正之所由也,立身举动之准绳也,其用远而业贵,其事大而辞美,有国有家不易之制也。为道之士,不营礼教,不顾大伦,侣狐貉於草泽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閒,魁然流摈,与木石为邻,此亦东走之迷,忘葵之甘也。”抱朴子答曰:“摛华骋艳,质直所不尚,攻蒙救惑,畴昔之所餍,诚不欲复与子较物理之善否,校得失於机吻矣。然观孺子之坠井,非仁者之意,视瞽人之触柱,非兼爱之谓耶?又陈梗概,粗抗一隅。夫体道以匠物,宝德以长生者,黄老是也。黄帝能治世致太平,而又昇仙,则未可谓之後於尧舜也。老子既兼综礼教,而又久视,则未可谓之为减周孔也。故仲尼有窃比之叹,未闻有疵毁之辞,而末世庸民,不得其门,修儒墨而毁道家,何异子孙而骂詈祖考哉?是不识其所自来,亦已甚矣。夫侏儒之手,不足以倾嵩华;焦侥之胫,不足以测沧海;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告顽令嚚,崇饰恶言,诬诘道家,说糟粕之滓,则若睹骏马之过隙也,涉精神之渊,则沦溺而自失也。犹斥鷃之挥短翅,以凌阳侯之波,犹苍蝇之力驽质,以涉昫猿之峻,非其所堪,袛足速困。然而喽喽守於局隘,聪不经旷,明不彻离,而欲企踵以包三光,鼓腹以奋雷灵,不亦蔽乎?盖登旋玑之眇邈,则知井谷之至卑,睹大明之丽天,乃知鹪金之可陋。吾非生而知之,又非少而信之,始者蒙蒙,亦如子耳,既观奥秘之宏修,而恨离困之不早也。五经之事,注说炳露,初学之徒,犹可不解。岂况金简玉札,神仙之经,至要之言,又多不书。登坛歃血,乃传口诀,苟非其人,虽裂地连城,金璧满堂,不妄以示之。夫指深归远,虽得其书而不师受,犹仰不见首,俯不知跟,岂吾子所详悉哉?夫得仙者,或昇太清,或翔紫霄,或造玄洲,或栖板桐,听钧天之乐,享九芝之馔,出携松羡於倒景之表,入宴常阳於瑶房之中,曷为当侣狐貉而偶猿狖乎?所谓不知而作也。夫道也者,逍遥虹霓,翱翔丹霄,鸿崖六虚,唯意所造。魁然流摈,未为戚也。牺腯聚处,虽被藻绣,论其为乐,孰与逸麟之离群以独往,吉光坼偶而多福哉?” 卷十一·仙药 抱朴子曰:神农四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又曰,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乙禹馀粮,各可单服之,皆令人飞行长生。又曰,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又孝经援神契曰,椒姜御湿,菖蒲益聪,巨胜延年,威喜辟兵。皆上圣之至言,方术之实录也,明文炳然,而世人终於不信,可叹息者也。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雄黄,次则太乙禹馀粮,次则石中黄子,次则石桂,次则石英,次则石脑,次则石硫黄,次则石台,次则曾青,次则松柏脂、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象柴,一名托卢是也。或云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天精,或名卻老,或名地骨,或名苟杞也。天门冬,或名地门冬,或名莚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其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亦可服食。然喜令人下气,为益尤迟也。服之百日,皆丁肚倍吏於术及黄精也,入山便可蒸,若煮啖之,取足可以断穀。若有力可饵之,亦可作散,并及绞其汁作酒,以服散尤佳。楚人呼天门冬为百部,然自有百部草,其根俱有百许,相似如一也,而其苗小异也。真百部苗似拔揳,唯中以治欬及杀虱耳,不中服食,不可误也。如黄精一名白及,而实非中以作糊之白及也。按本草药之与他草同名者甚多,唯精博者能分别之,不可不详也。黄精一名兔竹,一名救穷,一名垂珠。服其花胜其实,服其实胜其根,但花难多得。得其生花十斛,乾之才可得五六斗耳,而服之日可三合,非大有役力者不能辨也。服黄精仅十年,乃可大得其益耳。俱以断穀不及术,术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与老小休粮,人不能别之,谓为米脯也。 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 石芝者,石象芝生於海隅名山,及岛屿之涯有积石者,其状如肉象有头尾四足者,良似生物也,附於大石,喜在高岫险峻之地,或卻著仰缀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晦夜去之三百步,便望见其光矣。大者十馀斤,小者三四斤,非久斋至精,及佩老子入山灵宝五符,亦不能得见此辈也。凡见诸芝,且先以开山卻害符置其上,则不得复隐蔽化去矣。徐徐择王相之日,设醮祭以酒脯,祈而取之,皆从日下禹步闭气而往也。又若得石象芝,捣之三万六千杵,服方寸匕,日三,尽一斤,则得千岁;十斤,则万岁。亦可分人服也。又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悬危之处,玉膏流出,万年已上,则凝而成芝,有似鸟兽之形,色无常彩,率多似山玄水苍玉也。亦鲜明如水精,得而末之,以无心草汁和之,须臾成水,服一升,得一千岁也。七明九光芝,皆石也,生临水之高山石崖之间,状如盘碗,不过径尺以还,有茎蒂连缀之,起三四寸,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光皆如星,百馀步内,夜皆望见其光,其光自别,可散不可合也。常以秋分伺之得之,捣服方寸匕,入口则翕然身热,五味甘美,尽一斤则得千岁,令人身有光,所居暗地如月,可以夜视也。石蜜芝,生少室石户中,户中便有深谷,不可得过,以石投谷中,半日犹闻其声也。去户外十馀丈有石柱,柱上有偃盖石,高度径可一丈许,望见蜜芝从石户上堕入偃盖中,良久,辄有一滴,有似雨後屋之馀漏,时时一落耳。然蜜芝堕不息,而偃盖亦终不溢也。户上刻石为科斗字,曰得服石蜜芝一斗者寿万岁。诸道士共思惟其处,不可得往,唯当以碗器著劲竹木端以承取之,然竟未有能为之者。按此石户上刻题如此,前世必已有得之者也。石桂芝,生名山石穴中,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大如径尺,光明而味辛,有枝条,捣服之一斤得千岁也。石中黄子,所在有之,沁水山为尤多。其在大石中,则其石常润湿不燥,打其石有数十重,乃得之。在大石中,赤黄溶溶,如鸡子之在其壳中也。即当饮之,不饮则坚凝成石,不复中服也。法正当及未坚时饮之,既凝则应末服也。破一石中,多者有一升,少者有数合,可顿服也。虽不得多,相继服之,共计前後所服,合成三升,寿则千岁。但欲多服,唯患难得耳。石脑芝,生滑石中,亦如石中黄子状,但不皆有耳。打破大滑石千许,乃可得一枚。初破之,其在石中,五色光明而自动,服一升得千岁矣。石硫黄芝,五岳皆有,而箕山为多。其方言许由就此服之而长生,故不复以富贵累意,不受尧禅也。石硫丹者,石之赤精,盖石硫黄之类也。皆浸溢於崖岸之间,其濡湿者可丸服,其已坚者可散服,如此有百二十,皆石芝也,事在太乙玉策及昌宇内记,不可具称也。 及夫木芝者,松柏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茯苓,茯苓万岁,其上生小木,状似莲花,名曰木威喜芝。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然,带之辟兵,以带鸡而杂以他鸡十二头其笼之,去之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鸡皆伤,带威喜芝者终不伤也。从生门上采之,於六甲阴乾之,百日,末服方寸匕,日三,尽一枚,则三千岁也。千岁之栝木,其下根如坐人,长七寸,刻之有血,以其血涂足下,可以步行水上不没;以涂人鼻以入水,水为之开,可以止住渊底也;以涂身则隐形,欲见则拭之。又可以治病,病在腹内,刮服一刀圭,其肿痛在外者,随其所在刮一刀圭,即其肿痛所在以摩之,皆手下即愈,假令左足有疾,则刮涂人之左足也。又刮以杂巨胜为烛,夜遍照地下,有金玉宝藏,则光变青而下垂,以锸掘之可得也。末之,服尽十斤则千岁也。又松树枝三千岁者,其皮中有聚脂,状如龙形,名曰飞节芝,大者重十斤,末服之,尽十斤,得五百岁也。又有樊桃芝,其木如昇龙,其花叶如丹罗,其实如翠鸟,高不过五尺,生於名山之阴,东流泉水之土,以立夏之候伺之,得而末服之,尽一株得五千岁也。参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於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昇天也。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此三芝生於泰山要乡及奉高,有得而服之,皆令人寿千岁。黄檀桓芝者,千岁黄,木下根有如三斛器,去本株一二丈,以细根相连状如缕,得末而服之,尽一枚则成地仙不死也。此辈复百二十种,自有图也。 草芝有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似苋,其根有大魁如斗,有细者如鸡子十二枚,周绕大根之四方,如十二辰也,相去丈许,皆有细根,如白发以相连,生高山深谷之上,其所生左右无草。得其大魁末服之,尽则得千岁,服其细者一枚百岁,可以分他人也。怀其大根即隐形,欲见则左转而出之。牛角芝,生虎寿山及吴阪上,状似葱,特生如牛角,长三四尺,青色,末服方寸匕,日三,至百日,则得千岁矣。龙仙芝,状如昇龙之相负也,以叶为鳞,其根则如蟠龙,服一枚则得千岁矣。麻母芝,似麻而茎赤色,花紫色。紫珠芝,其花黄,其叶赤,其实如李而紫色,二十四枝辄相连,而垂如贯珠也。白符芝,高四五尺,似梅,常以大雪而花,季冬而实。朱草芝,九曲,曲有三叶,叶有三实也。五德芝,状似楼殿,茎方,其叶五色各具而不杂,上如偃盖,中常有甘露,紫气起数尺矣。龙衔芝,常以仲春对生,三节十二枝,下根如坐人。凡此草芝,又有百二十种,皆阴乾服之,则令人与天地相毕,或得千岁二千岁。 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乾百日,以其左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於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千岁蝙蝠,色白如雪,集则倒县,脑重故也。此二物得而阴乾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千岁灵龟,五色具焉,其雄额上两骨起似角,以羊血浴之,乃剔取其甲,火炙捣服方寸匕,日三,尽一具,寿千岁。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者,肉芝也,捉取服之即仙矣。风生兽似貂,青色,大如狸,生於南海大林中,张网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此兽在灰中不然,其毛不焦,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铁鎚锻其头数十下乃死,死而张其口以向风,须臾便活而起走,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脑以和菊花服之,尽十斤,得五百岁也。又千岁燕,其窠户北向,其色多白而尾掘,取阴乾,末服一头五百岁。凡此又百二十种,此皆肉芝也。 菌芝,或生深山之中,或生大木之下,或生泉之侧,其状或如宫室,或如车马,或如龙虎,或如人形,或如飞鸟,五色无常,亦百二十种,自有图也。皆当禹步往采取之,刻以骨刀,阴乾末服方寸匕,令人昇仙,中者数千岁,下者千岁也。欲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此山开出神药之月也,勿以山佷日,必以天辅时,三奇会尤佳。出三奇吉门到山,须六阴之日,明堂之时,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以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著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把以入山,山神喜,必得芝也。又采芝及服芝,欲得王相专和之日,支干上下相生为佳。此诸芝名山多有之,但凡庸道士,心不专精,行秽德薄,又不晓入山之术,虽得其图,不知其状,亦终不能得也。山无大小,皆有鬼神,其鬼神不以芝与人,人则虽践之,不可见也。 又云母有五种,而人多不能分别也,法当举以向日,看其色,详占视之,乃可知耳。正尔於阴地视之,不见其杂色也。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云英,宜以春服之。五色并具而多赤者名云珠,宜以夏服之。五色并具而多白者名云液,宜以秋服之。五色并具而多黑者名云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皛皛纯白名磷石,可以四时长服之也。服五云之法,或以桂葱水玉化之以为水,或以露於铁器中,以玄水熬之为水,或以硝石合於筒中埋之为水,或以蜜搜为酪,或以秋露渍之百日,韦囊挻以为粉,或以无巅草樗血合饵之,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阙,可役使鬼神,入火不烧,入水不濡,践棘而不伤肤,与仙人相见。又他物埋之即朽,著火即焦,而五云以纳猛火中,经时终不然,埋之永不腐败,故能令人长生也。又云,服之十年,云气常覆其上,服其母以致其子,理自然也。又向日看之,晻晻纯黑色起者,不中服,令人病淋发疮。虽水饵之,皆当先以茅屋霤水,若东流水露水,渍之百日,淘汰去其土石,乃可用耳。中山卫叔卿服之,积久能乘云而行,以其方封之玉匣之中,仙去之後,其子名世,及汉使者梁伯,得而按方合服,皆得仙去。 又雄黄当得武都山所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光明晔晔者,乃可用耳。其但纯黄似雄黄色,无赤光者,不任以作仙药,可以合理病药耳。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饵,或先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之於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引之如布,白如冰,服之皆令人长生,百病除,三尸下,瘢痕灭,白发黑,堕齿生,千日则玉女来侍,可得役使,以致行厨。又玉女常以黄玉为志,大如黍米,在鼻上,是真玉女也,无此志者,鬼试人耳。 玉亦仙药,但难得耳。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也。又曰:服玄真者,其命不极。玄真者,玉之别名也。令人身飞轻举,不但地仙而已。然其道迟成,服一二百斤,乃可知耳。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台,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服之一年已上,入水不霑,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阗国白玉尤善。其次有南阳徐善亭部界中玉及日南卢容水中玉亦佳。赤松子以玄虫血渍玉为水而服之,故能乘烟上下也。玉屑服之与水饵之,俱令人不死。所以为不及金者,令人数数发热,似寒食散状也。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辄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散发洗沐寒水,迎风而行,则不发热也。董君异尝以玉醴与盲人服之,目旬日而愈。有吴延稚者,志欲服玉,得玉经方不具,了不知其节度禁忌,乃招合得珪璋环璧,及校剑所用甚多,欲饵治服之,後余为说此不中用,乃叹息曰:事不可不精,不但无益,乃几作祸也。 又银但不及金玉耳,可以地仙也。服之法,以麦浆化之,亦可以朱草酒饵之,亦可以龙膏炼之,然三服,辄大如弹丸者,又非清贫道士所能得也。 又真珠径一寸以上可服,服之可以长久,酪浆渍之皆化如水银,亦可以浮石水蜂窠化,包彤蛇黄合之,可引长三四尺,丸服之,绝穀服之,则不死而长生也。淳漆不沾者,服之令人通神长生,饵之法,或以大无肠公子,或云大蟹,十枚投其中,或以云母水,或以玉水合服之,九虫悉下,恶血从鼻去,一年六甲行厨至也。 桂可以葱涕合蒸作水,可以竹沥合饵之,亦可以先知君脑,或云龟,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长生不死也。巨胜一名胡麻,饵服之不老,耐风湿,补衰老也。桃胶以桑灰汁渍,服之百病愈,久服之身轻有光明,在晦夜之地如月出也,多服之则可以断穀。 柠木实之赤者,饵之一年,老者还少,令人彻视见鬼。昔道士梁须年七十乃服之,转更少,至年百四十岁,能夜书,行及奔马,後入青龙山去。槐子以新瓮合泥封之,二十馀日,其表皮皆烂,乃洗之如大豆,日服之,此物主补脑,久服之,令人发不白而长生。玄中蔓方,楚飞廉、泽泻、地黄、黄连之属,凡三百馀种,皆能延年,可单服也。灵飞散、未夬丸、制命丸、羊血丸,皆令人驻年卻老也。 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此诸公多患风痺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生小便饮食此水者耳。又菊花与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别之耳,菊甘而薏苦,谚言所谓苦如薏者也。今所在有真菊,但为少耳,率多生於水侧,缑氏山与郦县最多,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异名,其说甚美,而近来服之者略无效,正由不得真菊也。夫甘谷水得菊之气味,亦何足言。而其上居民,皆以延年,况将复好药,安得无益乎? 余亡祖鸿胪少卿曾为临沅令,云此县有廖氏家,世世寿考,或出百岁,或八九十,後徙去,子孙转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复如旧,後累世寿考。由此乃觉是宅之所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此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况乃饵炼丹砂而服之乎? 余又闻上党有赵瞿者,病癞历年,众治之不愈,垂死。或云不及活,流弃之,後子孙转相注易,其家乃赍粮将之,送置山穴中。瞿在穴中,自怨不幸,昼夜悲叹,涕泣经月。有仙人行经过穴,见而哀之,具问讯之。瞿知其异人,乃叩头自陈乞哀,於是仙人以一囊药赐之,教其服法。瞿服之百许日,疮都愈,颜色丰悦,肌肤玉泽。仙人又过视之,瞿谢受更生活之恩,乞丐其方。仙人告之曰,此是松脂耳,此山中更多此物,汝炼之服,可以长生不死。瞿乃归家,家人初谓之鬼也,甚惊愕。瞿遂长服松脂,身体转轻,气力百倍,登危越险,终日不极,年百七十岁,齿不堕,发不白。夜卧,忽见屋间有光大如镜者,以问左右,皆云不见,久而渐大,一室尽明如昼日。又夜见面上有采女二人,长二三寸,面体皆具,但为小耳,游戏其口鼻之间,如是且一年,此女渐长大,出在其侧。又常闻琴瑟之音,欣然独笑,在人间三百许年,色如小童,乃入抱犊山去,必地仙也。于时闻瞿服松脂如此,於是竞服。其多役力者,乃车运驴负,积之盈室,服之远者,不过一月,未觉大有益辄止,有志者难得如是也。 又汉成帝时,猎者於终南山中,见一人无衣服,身生黑毛,猎人见之,欲逐取之,而其人逾坑越谷,有如飞腾,不可逮及。於是乃密伺候其所在,合围得之,定是妇人。问之,言我本是秦之宫人也,闻关东贼至,秦王出降,宫室烧燔,惊走入山,饥无所食,垂饿死,有一老翁教我食松叶松实,当时苦涩,後稍便之,遂使不饥不渴,冬不寒,夏不热。计此女定是秦王子婴宫人,至成帝之世,二百许岁,乃将归,以穀食之,初闻穀臭呕吐,累日乃安。如是二年许,身毛乃脱落,转老而死。向使不为人所得,便成仙人矣。 南阳文氏,说其先祖,汉末大乱,逃去山中,饥困欲死。有一人教之食术,遂不能饥,数十年乃来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胜故。自说在山中时,身轻欲跳,登高履险,历日不极,行冰雪中,了不知寒。常见一高岩上,有数人对坐博戏者,有读书者,俛而视文氏,因闻其相问,言此子中呼上否。其一人答言未可也。术一名山粦,一名山精。故神药经曰:必欲长生,常服山精。 昔仙人八公,各服一物,以得陆仙,各数百年,乃合神丹金液,而昇太清耳。人若合八物,炼而服之,不得其力,是其药力有转相胜畏故也。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生须得石上,一寸九节已上,紫花者尤善也。赵他子服桂二十年,足下生毛,日行五百里,力举千斤。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也。楚文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手上车弩也。林子明服术十一年,耳长五寸,身轻如飞,能超逾渊谷二丈许。杜子微服天门冬,御八十妾,有子百三十人,日行三百里。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从之,能隐能彰,不复食穀,灸瘢皆灭,面体玉光。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开书所视不忘,坐在立亡。仙经曰:虽服草木之叶,已得数百岁,忽怠於神丹,终不能仙。以此论之,草木延年而已,非长生之药可知也。未得作丹,且可服之,以自支持耳。 或问:“服食药物,有前後之宜乎?”抱朴子答曰:“按中黄子服食节度云,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养性之药,以食後服之。吾以咨郑君,何以如此。郑君言,此易知耳,欲以药攻病,既宜及未食,内虚,令药力势易行,若以食後服之,则药但攻穀而力尽矣;若欲养性,而以食前服药,则力未行,而被穀驱之下去不得止,无益也。” 或问曰:“人服药以养性,云有所宜,有诸乎?”抱朴子答曰:“按玉策记及开明经,皆以五音六属,知人年命之所在。子午属庚,卯酉属己,寅申属戊,丑未属辛,辰戌属丙,巳亥属丁。一言得之者,宫与土也。三言得之者,徵与火也。五言得之者,羽与水也。七言得之者,商与金也。九言得之者,角与木也。若本命属土,不宜服青色药;属金,不宜服赤色药;属木,不宜服白色药;属水,不宜服黄色药;属火,不宜服黑色药。以五行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剋木故也。若金丹大药,不复论宜与不宜也。 一言宫。庚子庚午,辛未辛丑,丙辰丙戌,丁亥丁巳,戊寅戊申,己卯己酉。 三言徵。甲辰甲戌,乙亥乙巳,丙寅丙申,丁酉丁卯,戊午戊子,己未己丑。 五言羽。甲寅甲申,乙卯乙酉,丙子丙午,丁未丁丑,壬辰壬戌,癸巳癸亥。 七言商。甲子甲午,乙丑乙未,庚辰庚戌,辛巳辛亥,壬申壬寅,癸卯癸酉。 九言角。戊辰戊戌,己巳己亥,庚寅庚申,辛卯辛酉,壬午壬子,癸丑癸未。 禹步法: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 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後有九迹。 小神方,用真丹三斤,白蜜一斤,合和日曝煎之,令可丸。旦服如麻子十丸,未一年,发白更黑,齿堕更生,身体润泽,长服之,老翁还成少年,常服长生不死也。 小饵黄金方,火销金纳清酒中,二百出,二百入,即沸矣。握之出指间,令如泥,若不沸及握之不出指间,即复销之内酒中无数也。成服如弹丸一枚,亦可汁一丸分为小丸,服三十日,无寒温,神人玉女下之。又银亦可饵,与金同法。服此二物,可居名山石室中,一年即轻举矣。人间服之,名地仙,勿妄传也。 两仪子饵销黄金法,猪负革肪三斤,醇苦酒一斗,取黄金五两,置器中煎之,出炉,以金置肪中,百入百出,苦酒亦尔,飡一斤金,寿弊天地,食半斤金,寿二千岁;五两,千二百岁,无多少,便可饵之。当以王相之日,作之神良,勿传人,传人,药不成不神也。欲食去尸药,当服丹砂。 饵丹砂法,丹砂一斤,捣簁,下醇苦酒三升,淳漆二升,凡三物合,令相得,微火上煎之,令可丸,服如麻子三丸,日再。四十日,腹中百病愈,三尸去;服之百日,肌骨坚强;服之千日,司命削死籍,与天地相保,日月相望,改形易容,变化无常,日中无影,乃别有光矣。 卷十二·辨问 或问曰:“若仙必可得,圣人已修之矣,而周孔不为之者,是无此道可知也。”抱朴子答曰:“夫圣人不必仙,仙人不必圣。圣人受命,不值长生之道,但自欲除残去贼,夷险平暴,制礼作乐,著法垂教,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匡将危之主,扶亡徵之国,刊诗书,撰河洛,著经诰,和雅颂,训童蒙,应聘诸国,突无凝烟,席不暇暖。其事则鞅掌罔极,穷年无已,亦焉能闭聪掩明,内视反听,呼吸导引,长斋久洁,入室炼形,登山采药,数息思神,断穀清哉?至於仙者,唯须笃志至信,勤而不怠,能恬能静,便可得之,不待多才也。有入俗之高真,乃为道者之重累也。得合一大药,知守一养神之要,则长生久视,岂若圣人所修为者云云之无限乎?且夫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黄帝先治世而後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古之帝王,刻於泰山,可省读者七十二家,其馀磨灭者,不可胜数,而独记黄帝仙者,其审然可知也。 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便谓之圣。故善围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於今有棋圣之名焉。善史书之绝时者,则谓之书圣,故皇象胡昭於今有书圣之名焉。善图画之过人者,则谓之画圣,故卫协张墨於今有画圣之名焉。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故张衡马钧於今有木圣之名焉。故孟子谓伯夷,清之圣者也;柳下惠,和之圣者也;伊尹,任之圣者也。吾试演而论之,则圣非一事。夫班输倕狄,机械之圣也;附扁和缓,治疾之圣也;子韦甘均,占候之圣也;史苏辛廖,卜筮之圣也;夏育杜回,筋力之圣也;荆轲聂政,勇敢之圣也,飞廉夸父,轻速之圣也;子野延州,知音之圣也;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圣者,人事之极号也,不独於文学而已矣。庄周云:盗有圣人之道五焉。妄意而知人之藏者,明也;先入而不疑者,勇也;後出而不惧者,义也;知可否之宜者,知也;分财均同者,仁也。不得此道而成天下大盗者,未之有也。” 或曰:“圣人之道,不得枝分叶散,必总而兼之,然後为圣。” 余答之曰:“孔子门徒,达者七十二,而各得圣人之一体,是圣事有剖判也。又云:颜渊具体而微,是圣事有厚薄也。又易曰: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则圣道可分之明证也。何为善於道德以致神仙者,独不可谓之为得道之圣?苟不有得道之圣,则周孔不得为治世之圣乎?既非一矣,何以当责使相兼乎?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及其有识,则心好其事,必遭明师而得其法,不然,则不信不求,求亦不得也。玉钤经主命原曰:人之吉凶,制在结胎受气之日,皆上得列宿之精。其值圣宿则圣,值贤宿则贤,值文宿则文,值武宿则武,值贵宿则贵,值富宿则富,值贱宿则贱,值贫宿则贫,值寿宿则寿,值仙宿则仙。又有神仙圣人之宿,有治世圣人之宿,有兼二圣之宿,有贵而不富之宿,有富而不贵之宿,有兼富贵之宿,有先富後贫之宿,有先贵後贱之宿,有兼贫贱之宿,有富贵不终之宿,有忠孝之宿,有凶恶之宿。如此不可具载,其较略如此。为人生本有定命,张车子之说是也。苟不受神仙之命,则必无好仙之心,未有心不好之而求其事者也,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自古至今,有高才明达,而不信有仙者,有平平许人学而得仙者,甲虽多所鉴识而或蔽於仙,乙则多所不通而偏达其理,此岂非天命之所使然乎? 夫道家宝秘仙术,弟子之中,尤尚简择,至精弥久,然後告之以要诀,况於世人,幸自不信不求,何为当强以语之邪?既不能化令信之,又将招嗤速谤。故得道之士,所以与世人异路而行,异处而止,言不欲与之交,身不欲与之杂。隔千里,犹恐不足以远烦劳之攻;绝轨迹,犹恐不足以免毁辱之醜。贵不足以诱之,富不足以移之,何肯当自衒於俗士,言我有仙法乎?此盖周孔所以无缘而知仙道也。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小小之伎,犹多不闲。使之跳丸弄剑,逾锋投狭,履登幢,擿盘缘案,跟挂万仞之峻峭,游泳吕梁之不测,手扛千钧,足蹑惊飙,暴虎槛豹,揽飞捷矢,凡人为之,而周孔不能,况过於此者乎?他人之所念虑,蚤虱之所首向,隔墙之朱紫,林下之草芥,匣匮之书籍,地中之宝藏,丰林邃薮之鸟兽,重渊洪潭之鱼鳖,令周孔委曲其采色,分别其物名,经列其多少,审实其有无,未必能尽知,况於远此者乎?圣人不食则饥,不饮则渴,灼之则热,冻之则寒,挞之则痛,刃之则伤,岁久则老矣,损伤则病矣,气绝则死矣。此是其所与凡人无异者甚多,而其所以不同者至少矣。所以过绝人者,唯在於才长思远,口给笔高,德全行洁,强训博闻之事耳,亦安能无事不兼邪?既已著作典谟,安上治民,复欲使之两知仙道,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吾闻至言逆俗耳,真语必违众,儒士卒览吾此书者,必谓吾非毁圣人。吾岂然哉?但欲尽物理耳,理尽事穷,则似於谤讪周孔矣。世人谓圣人从天而坠,神灵之物,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甚於服畏其名,不敢复料之以事,谓为圣人所不为,则人无复能之者也;圣人所不知,则人无复知之者也,不可笑哉?今具以近事校之,想可以悟也。完山之鸟,卖生送死之声,孔子不知之,便可复谓颜回只可偏解之乎?闻太山妇人之哭,问之,乃知虎食其家三人,又不知此妇人何以不徙去之意,须答乃悟。见罗雀者纯得黄口,不辨其意,问之乃觉。及欲葬母,不知父墓所在,须人语之,既定墓崩,又不知之,弟子诰之,乃泫然流涕。又疑颜渊之盗食,乃假言欲祭先人,卜掇尘之虚伪。厩焚,又不知伤人马否。颜渊後,便谓之已死。又周流七十馀国,而不能逆知人之必不用之也,而栖栖遑遑,席不暇温。又不知匡人当围之,而由其途。问老子以古礼,礼有所不解也。问郯子以鸟官,官有所不识也。行不知津,而使人问之,又不知所问之人,必讥之而不告其路,若尔可知不问也。下车逐歌凤者,而不知彼之不住也。见南子而不知其无益也。诸若此类,不可具举,但不知仙法,何足怪哉?又俗儒云:圣人所不能,则馀人皆不能。则宕人水居,梁母火化,伯子耐至热,仲都堪酷寒,左慈兵解而不死,甘始休粮以经岁,范轶见斫而不入,鳖令流尸而更生,少千执百鬼,长房缩地脉,仲甫假形於晨凫,张楷吹嘘起云雾,未闻周孔能为斯事也。” 俗人或曰:“周孔皆能为此,但不为耳。” 吾答之曰:“必不求之於明文,而指之以空言者,吾便可谓周孔能振翮翻飞,翱翔八极,兴云致雨,移山拔井,但不为耳。一不以记籍见事为据者,复何限哉?必若所云者,吾亦可以言周孔皆已昇仙,但以此法不可以训世,恐人皆知不死之可得,皆必悉委供养,废进宦而登危浮深,以修斯道,是为家无复子孙,国无复臣吏,忠孝并丧,大伦必乱,故周孔密自为之,而秘不告人,外讬终亡之形,内有上仙之实。如此,则子亦将何以难吾乎?亦又未必不然也。灵宝经有正机平衡飞龟授袟凡三篇,皆仙术也。吴王伐石以治宫室,而於合石之中,得紫文金简之书,不能读之,使使者持以问仲尼,而欺仲尼曰:‘吴王闲居,有赤雀衔书以置殿上,不知其义,故远谘呈。’仲尼以视之,曰:‘此乃灵宝之方,长生之法,禹之所服,隐在水邦,年齐天地,朝於紫庭者也。禹将仙化,封之名山石函之中,乃今赤雀衔之,殆天授也。’以此论之是夏禹不死也,而仲尼又知之;安知仲尼不皆密修其道乎?正复使圣人不为此事,未可谓无其效也。人所好恶,各各不同,谕之以面,岂不信哉?诚合其意,虽小必为也;不合其神,虽大不学也。好苦憎甘,既皆有矣,嗜利弃义,亦无数焉。‘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聚人曰财。’又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而昔已有禅之以帝王之位而不用,委之以四海之富而不愿,蔑三九之官,背玉帛之聘,遂山林之高洁,甘鱼钓之陋业者,盖不可胜数耳。又曰:‘男女饮食,人之大欲存焉。’是以好色不可谏,甘旨可忘忧。昔有绝穀弃美,不畜妻妾,超然独往,浩然得意,顾影含欢,漱流忘味者,又难胜记也。人情莫不爱红颜艳姿,轻体柔身,而黄帝逑笃丑之嫫母,陈侯怜可憎之敦洽。人鼻无不乐香,故流黄郁金、芝兰苏合、玄胆素胶、江离揭车、春蕙秋兰,价同琼瑶,而海上之女,逐酷臭之夫,随之不止。周文嗜不美之菹,不以易太牢之滋味。魏明好椎凿之声,不以易丝竹之和音。人各有意,安可求此以同彼乎?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抱朴子内篇(下) 卷十三·极言 或问曰:“古之仙人者,皆由学以得之,将特禀异气耶?”抱朴子答曰:“是何言欤?彼莫不负笈随师,积其功勤,蒙霜冒险,栉风沐雨,而躬亲洒扫,契阔劳艺,始见之以信行,终被试以危困,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以入於室。或有怠厌而中止,或有怨恚而造退,或有诱於荣利,而还修流俗之事,或有败於邪说,而失其淡泊之志,或朝为而夕欲其成,或坐修而立望其效。若夫睹财色而心不战,闻俗言而志不沮者,万夫之中,有一人为多矣。故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也。夫彀劲弩者,效力於发箭;涉大川者,保全於既济;井不达泉,则犹不掘也;一步未至,则犹不往也。修涂之累,非移晷所臻;凌霄之高,非一篑之积。然升峻者患於垂上而力不足,为道者病於方成而志不遂。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不测之渊,起於汀瀅;陶朱之资,必积百千。若乃人退己进,阴子所以穷至道也。敬卒若始,羡门所以致云龙也。我志诚坚,彼何人哉?” 抱朴子曰:“俗民既不能生生,而务所以煞生。夫有尽之物,不能给无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凡人利入少而费用多者,犹不供也,况无锱铢之来,而有千百之往乎?人无少长,莫不有疾,但轻重言之耳。而受气各有多少,多者其尽迟,少者其竭速。其知道者补而救之,必先复故,然後方求量表之益。若令服食终日,则肉飞骨腾,导引改朔,则羽翮参差,则世閒无不信道之民也。患乎升勺之利未坚,而锺石之费相寻,根柢之据未极,而冰霜之毒交攻。不知过之在己,而反云道之无益,故捐丸散而罢吐纳矣。故曰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良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师能授人方书,不能使人必为也。夫修道犹如播穀也,成之犹收积也。厥田虽沃,水泽虽美,而为之失天时,耕锄又不至,登稼被垄,不穫不刈,顷亩虽多,犹无获也。凡夫不徒不知益之为益也,又不知损之为损也,夫损易知而速焉,益难知而迟焉,人尚不悟其易,安能识其难哉?夫损之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也,而忽尽矣。益之者如苗禾之播殖,莫之觉也,而忽茂矣。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之於微,成之於著,则几乎知道矣。” 或问曰:“古者岂有无所施行,而偶自长生者乎?”抱朴子答曰:“无也。或随明师,积功累勤,便得赐以合成之药。或受秘方,自行治作,事不接於世,言不累於俗,而记著者止存其姓名,而不能具知其所以得仙者,故阙如也。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之具茨而事大隗,適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谘涓子,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然按神仙经,皆云黄帝及老子奉事太乙元君以受要诀,况乎不逮彼二君者,安有自得仙度世者乎?未之闻也。” 或曰:“黄帝审仙者,桥山之冢,又何为乎?”抱朴子答曰:“按荆山经及龙首记,皆云黄帝服神丹之後,龙来迎之,群臣追慕,靡所措思,或取其几杖,立庙而祭之;或取其衣冠,葬而守之。列仙传云:黄帝自择亡日,七十日去,七十日还,葬於桥山,山陵忽崩,墓空无尸,但剑舄在焉。此诸说虽异,要於为仙也。言黄帝仙者,见於道书及百家之说者甚多,而儒家不肯长奇怪,开异涂,务於礼教,而神仙之事,不可以训俗,故云其死,以杜民心耳。朱邑栾巴于公,有功惠於民,百姓皆生为之立庙祠。又古者盛德之人,身没之後,臣子刊其勋绩於不朽之器。而今世君长迁转,吏民思恋,而树德颂之碑者,往往有焉,此亦黄帝有庙墓之类也,岂足以证其必死哉?” 或人问曰:“彭祖八百,安期三千,斯寿之过人矣。若果有不死之道,被何不遂仙乎?岂非禀命受气,自有脩短,而彼偶得其多,理不可延,故不免於彫陨哉?”抱朴子答曰:“按彭祖经云,其自帝喾佐尧,历夏至殷为大夫,殷王遣采女从受房中之术,行之有效,欲杀彭祖,以绝其道,彭祖觉焉而逃去。去时年七八百馀,非为死也。黄石公记云:彭祖去後七十馀年,门人於流沙之西见之,非死明矣。又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离娄公、太足君、高丘子、不肯来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况彭祖何肯死哉?又刘向所记列仙传亦言彭祖是仙人也。又安期先生者,卖药於海边,琅琊人传世见之,计已千年。秦始皇请与语,三日三夜。其言高,其旨远,博而有证,始皇异之,乃赐之金璧,可直数千万,安期受而置之於阜乡亭,以赤玉舄一量为报,留书曰,复数千载,求我於蓬莱山。如此,是为见始皇时已千岁矣,非为死也。又始皇刚暴而骜很,最是天下之不应信神仙者。又不中以不然之言答对之者也。至於问安期以长生之事,安期答之允当,始皇惺悟,信世閒之必有仙道,既厚惠遗,又甘心欲学不死之事,但自无明师也,而为卢敖徐福辈所欺弄,故不能得耳。向使安期先生言无符据,三日三夜之中,足以穷屈,则始皇必将烹煮屠戮,不免鼎俎之祸,其厚惠安可得乎?” 或问曰:“世有服食药物,行气导引,不免死者,何也?” 抱朴子答曰:“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或但知服草药,而不知还年之要术,则终无久生之理也。或不晓带神符,行禁戒,思身神,守真一,则止可令内疾不起,风湿不犯耳。若卒有恶鬼强邪,山精水毒害之,则便死也。或不得入山之法,令山神为之作祸,则妖鬼试之,猛兽伤之,溪毒击之,蛇蝮螫之,致多死事,非一条也。或修道晚暮,而先自损伤已深,难可补复。补复之益,未得根据,而疾随复作,所以剋伐之事,亦何缘得长生哉?或年老为道而得仙者,或年少为道而不成者,何哉?彼虽年老而受气本多,受气本多则伤损薄,伤损薄则易养,易养故得仙也。此虽年少而受气本少,受气本少则伤深,伤深则难救,难救故不成仙也。夫木槿杨柳,断殖之更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生之易者,莫过斯木也。然埋之既浅,又未得久,乍刻乍剥,或摇或拔,虽壅以膏壤,浸以春泽,犹不脱於枯瘁者,以其根荄不固,不暇吐其萌芽,津液不得遂结其生气也。人生之为体,易伤难养,方之二木,不及远矣。而所以攻毁之者,过於刻剥,剧乎摇拔也。济之者鲜,坏之者众,死其宜也。夫吐故纳新者,因气以长气,而气大衰者则难长也。服食药物者,因血以益血,而血垂竭者则难益也。夫奔驰而喘逆,或欬或满,用力役体,汲汲短乏者,气损之候也。面无光色,皮肤枯腊,唇焦脉白,腠理萎瘁者,血减之证也。二证既衰於外,则灵根亦凋於中矣。如此,则不得上药,不能救也。凡为道而不成,营生而得死者,其人非不有气血也。然身中之所以为气为血者,根源已丧,但馀其枝流也。譬犹入水之烬,火灭而烟不即息;既断之木,柯叶犹生。二者非不有烟,非不有叶,而其所以为烟为叶者,已先亡矣。世人以觉病之日,始作为疾,犹以气绝之日,为身丧之候也。唯怨风冷与暑湿,不知风冷暑湿,不能伤壮实之人也,徒患体虚气少者,不能堪之,故为所中耳。何以较之,设有数人,年纪老壮既同,服食厚薄又等,俱造沙漠之地,并冒严寒之夜,素雪堕於上,玄冰结於下,寒风摧条而宵骇,欬唾凝沍於唇吻,则其中将有独中冷者,而不必尽病也。非冷气之有偏,盖人体有不耐者耳。故俱食一物,或独以结病者,非此物之有偏毒也。钧器齐饮,而或醒或醉者,非酒势之有彼此也。同冒炎暑,而或独以暍死者,非天热之有公私也。齐服一药,而或昏瞑烦闷者,非毒烈之有爱憎也。是以冲风赴林,而枯柯先摧;洪涛凌崖,而拆隙首颓;烈火燎原,而燥卉前焚;龙碗坠地,而脆者独破。由兹以观,则人之无道,体已素病,因风寒暑湿者以发之耳。苟能令正气不衰,形神相卫,莫能伤也。凡为道者,常患於晚,不患於早也。恃年纪之少壮,体力之方刚者,自役过差,百病兼结,命危朝露,不得大药,但服草木,可以差於常人,不能延其大限也。故仙经曰:养生以不伤为本。此要言也。神农曰:百病不愈,安得长生?信哉斯言也。” 或问曰:“所谓伤之者,岂非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者也。若年尚少壮而知还年,服阴丹以补脑,采玉液於长谷者,不服药物,亦不失三百岁也,但不得仙耳。不得其术者,古人方之於冰杯之盛汤,羽苞之蓄火也。且又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沈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也,谓久则寿损耳。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然後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後服金丹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於此矣。若有欲决意任怀,自谓达识知命,不泥异端,极情肆力,不营久生者,闻此言也,虽风之过耳,电之经目,不足谕也。虽身枯於流连之中,气绝於纨绮之閒,而甘心焉,亦安可告之以养生之事哉?不惟不纳,乃谓妖讹也。而望彼信之,所谓以明鉴给矇瞽,以丝竹娱聋夫也。” 卷十四·勤求 抱朴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故血盟乃传,传非其人,戒在天罚。先师不敢以轻行授人,须人求之至勤者,犹当拣选至精者乃教之,况乎不好不求,求之不笃者,安可衒其沽以告之哉?其受命不应仙者,虽日见仙人成群在世,犹必谓彼自异种人,天下别有此物,或呼为鬼魅之变化,或云偶值於自然,岂有肯谓修为之所得哉?苟心所不信,虽令赤松王乔言提其耳,亦当同以为妖讹。然时颇有识信者,复患於不能勤求明师。夫晓至要得真道者,诚自甚稀,非仓卒可值也。然知之者,但当少耳,亦未尝绝於世也。由求之者不广不笃,有仙命者,要自当与之相值也。然求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世閒自有奸伪图钱之子,而窃道士之号者,不可胜数也。然此等复不谓挺无所知也,皆复粗开头角,或妄沽名,加之以伏邪饰伪,而好事之徒,不识其真伪者,徒多之进问,自取诳惑,而拘制之,不令得行,广寻奇士异人,而告之曰,道尽於此矣。以误於有志者之不少,可叹可恚也。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冶黄白、水琼瑶、化朱碧、凝霜雪於神炉、采灵芝於嵩岳者,则多而毁之曰,此法独有赤松王乔知之,今世之人而云知之者,皆虚妄耳。则浅见之家,不觉此言有诈伪而作,便息远求之意。悲夫,可为慨叹者也!凌晷飙飞,暂少忽老,迅速之甚,谕之无物,百年之寿,三万馀日耳。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童蒙昏耄,除数十年,而险隘忧病,相寻代有,居世之年,略消其半,计定得百年者,喜笑平和,则不过五六十年,咄嗟灭尽,哀忧昏耄,六七千日耳,顾眄已尽矣,况於全百年者,万未有一乎?谛而念之,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盖不知道者之所至悲矣。里语有之:人在世閒,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所,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此譬虽丑,而实理也。达人所以不愁死者,非不欲求,亦固不知所以免死之术,而空自焦愁,无益於事。故云乐天知命,故不忧耳,非不欲久生也。姬公请代武王,仲尼曳杖悲怀,是知圣人亦不乐速死矣。俗人见庄周有大梦之喻,因复竞共张齐死生之论。盖诡道强达,阳作违抑之言,皆仲尼所为破律应煞者也。今察诸有此谈者,被疾病则遽针灸,冒危险则甚畏死。然末俗通弊,不崇真信,背典诰而治子书,若不吐反理之巧辨者,则谓之朴野,非老庄之学。故无骨殖而取偶俗之徒,遂流漂於不然之说,而不能自返也。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於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饿而求粟於河侯,以此知其不能齐死生也。晚学不能考校虚实,偏据一句,不亦谬乎?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长夜罔极,始为蝼蚁之粮,终与尘壤合体,令人怛然心热,不觉咄嗟。若心有求生之志,何可不弃置不急之事,以修玄妙之业哉?其不信则已矣。其信之者,复患於俗情之不荡尽,而不能专以养生为意,而营世务之馀暇而为之,所以或有为之者,恒病晚而多不成也。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计,非我有也。是以上士先营长生之事,长生定可以任意。若未昇玄去世,可且地仙人閒。若彭祖老子,止人中数百岁,不失人理之懽,然後徐徐登遐,亦盛事也。然决须好师,师不足奉,亦无由成也。昔汉太后从夏侯胜受尚书,赐胜黄金百斤,他物不可胜数。及胜死,又赐胜家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一百日。成帝在东宫时,从张禹受论语。及即尊位,赐禹爵关内侯,食邑千户,拜光禄大夫,赐黄金百斤。又迁丞相,进爵安昌侯。年老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百斤,钱数万。及禹疾,天子自临省之,亲拜禹床下。章帝在东宫时,从桓荣以受孝经。及帝即位,以荣为太常上卿。天子幸荣第,令荣东面坐,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生徒数百人,帝亲自持业讲说。赐荣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及荣病,天子幸其家,入巷下车,抱卷而趋,如弟子之礼。及荣薨,天子为荣素服。凡此诸君,非能攻城野战,折冲拓境,悬旌效节,祈连方,转元功,骋锐绝域也。徒以一经之业,宣传章句,而见尊重,巍巍如此,此但能说死人之馀言耳。帝王之贵,犹自卑降以敬事之。世閒或有欲试修长生之道者,而不肯谦下於堪师者,直尔蹴迮,从求至要,宁可得乎?夫学者之恭逊驱走,何益於师之分寸乎?然不尔,则是彼心不尽;彼心不尽,则令人告之不力;告之不力,则秘诀何可悉得邪?不得已当以浮浅示之,岂足以成不死之功哉?亦有人皮肤好喜,而信道之诚,不根心神,有所索欲,阳为曲恭,累日之閒,怠慢已出。若值明智之师,且欲详观来者变态,试以淹久,故不告之,以测其志。则若此之人,情伪行露,亦终不得而教之,教之亦不得尽言吐实,言不了则为之无益也。陈安世者,年十三岁,盖灌叔本之客子耳,先得仙道。叔本年七十皓首,朝夕拜安世曰,道尊德贵,先得道者则为师矣,吾不敢倦执弟子之礼也。由是安世告之要方,遂复仙去矣。夫人生先受精神於天地,後禀气血於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免死,凿石有馀焰,年命已凋颓矣。由此论之,明师之恩,诚为过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可不求之乎?” 抱朴子曰:“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说。风俗衰薄,外饰弥繁,方策既山积於儒门,而内书亦鞅掌於术家。初学之徒,即未便可授以大要。又亦人情以本末殷富者为快。故後之知道者,干吉容嵩桂帛诸家,各著千所篇,然率多教诫之言,不肯善为人开显大向之指归也。其至真之诀,或但口传,或不过寻尺之素,在领带之中,非随师经久,累勤历试者,不能得也。杂猥弟子,皆各随其用心之疏密,履苦之久远,察其聪明之所逮,及志力之所能辨,各有所授,千百岁中,时有尽其囊枕之中,肘腋之下,秘要之旨耳。或但将之合药,药成分之,足以使之不死而已,而终年不以其方文传之。故世閒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也。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於纷若之书,及於祭祀拜伏之閒而已矣。夫长生制在大药耳,非祠醮之所得也。昔秦汉二代,大兴祈祷,所祭太乙五神,陈宝八神之属,动用牛羊穀帛,钱费亿万,了无所益。况於匹夫,德之不备,体之不养,而欲以三牲酒餚,祝愿鬼神,以索延年,惑亦甚矣。或颇有好事者,诚欲为道,而不能勤求明师,合作异药,而但昼夜诵讲不要之书,数千百卷,诣老无益,便谓天下果无仙法。或举门扣头,以向空坐,烹宰牺牲,烧香请福,而病者不愈,死丧相袭,破产竭财,一无奇异,终不悔悟,自谓未笃。若以此之勤,求知方之师,以此之费,给买药之直者,亦必得神仙长生度世也。何异诣老空耕石田,而望千仓之收,用力虽尽,不得其所也。所谓適楚而道燕,马虽良而不到,非行之不疾,然失其道也。或有性信而喜信人,其聪明不足以校练真伪,揣测深浅;所博涉素狭,不能赏物。後世顽浅,趣得一人,自誉之子,云我有秘书,便守事之。而庸人小儿,多有外讬有道之名,名过其实,由於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有所请为,辄强喑呜,俛仰抑扬。若所知宝秘乃深而不可得之状。其有所请,从其所求,俛仰含笑,或许以顷後,故使不觉者,欲罢而不能,自谓事之未勤,而礼币之尚轻也。於是笃信之心,尤加恭肃,赂以殊玩,为之执奴仆之役,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欲以积劳自效,服苦求哀,庶有异闻。而虚引岁月,空委二亲之供养,捐妻子而不恤,戴霜蹈冰,连年随之,而妨资弃力,卒无所成。彼初诚欺之,末或惭之,懵然体中,实自空罄短乏,无能法以相教,将何法以成*人乎?余目见此辈不少,可以有十馀人。或自号高名,久居於世,世或谓之已三四百岁,但易名字,诈称圣人,讬於人閒,而多有承事之者,余但不喜书其人之姓名耳。颇游俗閒,凡夫不识妍蚩,为共吹扬,增长妖妄,为彼巧伪之人,虚生华誉,歙习遂广,莫能甄别。故或令高人偶不留意澄察,而但任两耳者,误於学者,常由此辈,莫不使人叹息也。每见此曹,欺诳天下,以规势利者,迟速皆受殃罚,天网虽疏,终不漏也。但误有志者可念耳。世人多逐空声,鲜能校实。闻甲乙多弟子,至以百许,必当有异,便载驰竞逐,赴为相聚守之徒,妨工夫以崇重彼愚陋之人也。而不复寻精,彼得门人之力。或以致富,辨逐之虽久,犹无成*人之道,愚夫故不知此人不足可事,何能都不与悟,自可悲哉!夫搜寻仞之垄,求干天之木;漉牛迹之中,索吞舟之鳞,用日虽久,安能得乎?嗟乎!将来之学者,虽当以求师为务,亦不可以不详择为急也。陋狭之夫,行浅德薄,功微缘少,不足成*人之道,亦无功课以塞人重恩也。深思其趣,勿令徒劳也。” 抱朴子曰:“诸虚名之道士,既善为诳诈,以欺学者;又多护短匿愚,耻於不知,阳若以博涉已足,终不肯行求请问於胜己者,蠢尔守穷,面墙而立;又不但拱默而已,乃复憎忌於实有道者而谤毁之,恐彼声名之过己也。此等岂有意於长生之法哉?为欲以合致弟子,图其财力,以快其情欲而已耳。而不知天高听卑,其後必受斯殃也。夫贫者不可妄云我富也,贱者不可虚云我贵也,况道德之事实无,而空养门生弟子乎?凡俗之人,犹不宜怀妒善之心,况於道士,尤应以忠信快意为生者也,云何当以此之亻敝然函胸臆閒乎?人自不能闻见神明,而神明之闻见己之甚易也。此何异乎在纱幌之外,不能察轩房之内,而肆其倨慢,谓人之不见己。此亦如窃锺枨物,铿然有声,恶他人闻之,因自掩其耳者之类也。而聋瞽之存乎精神者,唯欲专擅华名,独聚徒众,外求声价,内规财力,患疾胜己,乃剧於俗人之争权势也。遂以唇吻为刃锋,以毁誉为朋党,口亲心疏,貌合行离,阳敦同志之言,阴挟蜂虿之毒,此乃天人所共恶,招祸之符檄也。夫读五经,犹宜不耻下问,以进德修业,日有缉熙。至於射御之粗伎,书数之浅功,农桑之露事,规矩之小术,尚须师授以尽其理,况营长生之法,欲以延年度世,斯与救恤死事无异也。何可务惜请受之名,而永守无知之困,至老不改,临死不悔,此亦天民之笃暗者也。令人代之惭悚,为之者独不顾形影也。为儒生尚当兀然守朴,外讬质素,知而如否,有而如无,令庸儿不得尽其称,称而不问不对,对必辞让而後言。何其道士之人,强以不知为知,以无有为有,虚自衒燿,以图奸利者乎?迷而不知返者,愈以遂往,若有以行此者,想不耻改也。吾非苟为此言,诚有为而兴,所谓疾之而不能默然也。徒愍念愚人,不忍见婴儿之投井耳。若览之而悟者,亦仙药之一草也,吾何为哉!不御苦口,其危至矣,不俟脉诊而可知者也。” 抱朴子曰:“设有死罪,而人能救之者,必不为之吝劳辱而惮卑辞也,必获生生之功也。今杂猥道士之辈,不得金丹大法,必不得长生可知也。虽治病有起死之效,绝穀则积年不饥,役使鬼神,坐在立亡,瞻视千里,知人盛衰,发沈祟於幽翳,知祸福於未萌,犹无益於年命也,尚羞行请求,耻事先达,是惜一日之屈,而甘罔极之痛,是不见事类者也。古人有言曰,生之於我,利亦大焉。论其贵贱,虽爵为帝王,不足以此法比焉。论其轻重,虽富有天下,不足以此术易焉。故有死王乐为生鼠之喻也。夫治国而国平,治身而身生,非自至也,皆有以致之也。惜短乏之虚名,耻师授之蹔劳,虽日不愚,吾不信也。今使人免必死而就戮刑者,犹欣然喜於去重而即轻,脱炙烂而保视息,甘其苦痛,过於更生矣。人但莫知当死之日,故不暂忧耳。若诚知之,而刖劓之事,可得延期者,必将为之。况但躬亲洒扫,执巾竭力於胜己者,可以见教之不死之道,亦何足为苦,而蔽者惮焉。假令有人,耻迅走而待野火之烧爇,羞逃风而致沈溺於重渊者,世必呼之为不晓事也,而咸知笑其不避灾危,而莫怪其不畏实祸,何哉?” 抱朴子曰:“昔者之著道书多矣,莫不务广浮巧之言,以崇玄虚之旨,未有究论长生之阶径,箴砭为道之病痛,如吾之勤勤者也。实欲令迷者知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坠井引绠,愈於遂没。但惜美疢而距恶石者,不可如何耳。人谁无过,过而能改,日月之蚀,睎颜氏之子也。又欲使将来之好生道者,审於所讬,故竭其忠告之良谋,而不饰淫丽之言,言发则指切,笔下则辞痛,惜在於长生而折抑邪耳,何所索哉?” 抱朴子曰:“深念学道艺养生者,随师不得其人,竟无所成,而使後之有志者,见彼之不得长生,因云天下之果无仙法也。凡自度生,必不能苦身约己以修玄妙者,亦徒进失干禄之业,退无难老之功,内误其身,外沮将来也。仙之可学致,如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然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也。” 卷十五·杂应 或曰:“敢问断穀人可以长生乎?凡有几法,何者最善与?”抱朴子答曰:“断穀人止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问诸曾断穀积久者云,差少病痛,胜於食穀时。其服术及饵黄精,又禹馀粮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气力,堪负担远行,身轻不极。其服诸石药,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气服符饮神水辈,但为不饥耳,体力不任劳也。道书虽言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又云,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穀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此乃行气者一家之偏说耳,不可便孤用也。若欲服金丹大药,先不食百许日为快。若不能者,正尔服之,但得仙小迟耳,无大妨也。若遭世荒,隐窜山林,知此法者,则可以不饿死。其不然也,则无急断,急既无可大益。又止人中断肉,闻肥鲜之气,皆不能不有欲於中心。若未便绝俗委家,岩栖岫处者,固不成遂休五味,无致自苦,不如莫断穀而节量饥饱。近有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及术,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还食穀,当以葵子猪膏下之,则所作美食皆下,不坏如故也。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积久,乃得其方,云以甘草、防风、苋实之属十许种捣为散,先服方寸匕,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辄更服散,气力颜色如故也。欲还食穀者,当服葵子汤下石子,乃可食耳。又赤龙血青龙膏作之,用丹砂曾青水,以石内其中,复须臾,石柔而可食也。若不即取,便消烂尽也。食此石以口取饱,令人丁壮。又有引石散,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合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以当穀也。张太元举家及弟子数十人,隐居林虑山中,以此法食石十馀年,皆肥健。但为须得白石,不如赤龙血青龙膏,取得石便可用,又当煮之,有薪火之烦耳。或用符,或用水,或符水兼用。或用乾枣,日九枚,酒一二升者。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始,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或春向东食岁星青气,使入肝;夏服荧惑赤气,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镇星黄气,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气,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气,使入肾。又中岳道士郗元节食六戊之精,亦大有效。假令甲子之旬,有戊辰之精,则竟其旬十日,常向辰地而吞气,到後甲复向其旬之戊也。甘始法,召六甲六丁玉女,各有名字,因以祝水而饮之,亦可令牛马皆不饥也。或思脾中神名,名黄裳子,但合口食内气,此皆有真效。余数见断穀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者耳。虽未见数十岁不食者,然人绝穀不过十许日皆死,而此等已积载而自若,亦何疑於不可大久乎?若令诸绝穀者专羸,极常虑之,恐不可久耳。而问诸为之者,无不初时少气力,而後稍丁健,月胜一月,岁胜一岁,正尔,可久无嫌也。夫长生得道者,莫不皆由服药吞气,而达之者而不妄也。夫服药断穀者,略无不先极也。但用符水及单服气者,皆作四十日中疲瘦,过此乃健耳。郑君云:本性饮酒不多,昔在铜山中,绝穀二年许,饮酒数斗不醉。以此推之,是为不食更令人耐毒,耐毒则是难病之候也。余因此问山中那得酒?郑君言,先酿好云液勿压漉,因以桂附子甘草五六种末合丸之,曝乾,以一丸如鸡子许,投一斗水中,立成美酒。又有黄帝云液泉法,以糵米及七八种药合之,取一升,辄内一升水投中,如千岁苦酒之内水也。无知尽时,而味常好不变,饮之大益人。又符水断穀,虽先令人羸,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药物,则符水为上矣。有冯生者,但单吞炁,断穀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又时时引弓,而略不言语,言语又不肯大声。问之云,断穀亡精费气,最大忌也。余亦屡见浅薄道士辈,为欲虚曜奇怪,招不食之名,而实不知其道,但虚为不啖羹饭耳。至於饮酒,日中斗馀,脯腊台甫枣栗鸡子之属,不绝其口。或大食肉而咽其汁,吐其滓,终日经口者数十斤,此直是更作美食矣。凡酒客但饮酒食脯而不食穀,皆自堪半岁一岁而不蹙顿矣,未名绝穀耳。吴有道士石春,每行气为人治病,辄不食,以须病者之愈,或百日,或一月乃食。吴景帝闻之曰,此但不久,必当饥死也。乃召取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馀,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景帝问之,可复堪几时?春言无限,可数十年,但恐老死耳,不忧饥也。乃罢遣之。按如春言,是为断穀不能延年可知也。今时亦有得春之法者。” 或问不寒之道。抱朴子曰:“或以立冬之日,服六丙六丁之符,或闭口行五火之炁千二百遍,则十二月中不寒也。或服太阳酒,或服紫石英朱漆散,或服雄丸一,後服雌丸二,亦可堪一日一夕不寒也。雌丸用雌黄、曾青、矾石、磁石也。雄丸用雄黄、丹砂、石胆也。然此无益於延年之事也。” 或问不热之道。抱朴子曰:“或以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或行六癸之炁,或服玄冰之丸,或服飞霜之散。然此用萧丘上木皮,及五月五日中时北行黑蛇血,故少有得合之者也。唯幼伯子王仲都,此二人衣以重裘,曝之於夏日之中,周以十炉之火,口不称热,身不流汗,盖用此方者也。” 或问辟五兵之道。抱朴子答曰:“吾闻吴大皇帝曾从介先生受要道云,但知书北斗字及日月字,便不畏白刃。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郑君云,但诵五兵名亦有验。刀名大房,虚星主之;弓名曲张,氐星主之;矢名彷徨,荧惑星主之;剑名失伤,角星主之;弩名远望,张星主之;戟名大将,参星主之也。临战时,常细祝之。或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著心前。或丙午日日中时,作燕君龙虎三囊符。岁符岁易之,月符月易之,日符日易之。或佩西王母兵信之符,或佩荧惑朱雀之符,或佩南极铄金之符,或戴卻刃之符,祝融之符。或傅玉札散,或浴禁葱汤,或取牡荆以作六阴神将符,符指敌人。或以月蚀时刻,三岁蟾蜍喉下有八字者血,以书所持之刀剑。或带武威符荧火丸。或交锋刃之际,乘魁履罡刂,呼四方之长,亦有明效。今世之人,亦有得禁辟五兵之道,往往有之。” 或问隐沦之道。抱朴子曰:“神道有五,坐在立亡其数焉。然无益於年命之事,但在人閒无故而为此,则致诡怪之声,不足妄行也。可以备兵乱危急,不得已而用之,可以免难也。郑君云,服大隐符十日,欲隐则左转,欲见则右回也。或以玉台丸涂人身中;或以蛇足散,或怀离母之草,或折青龙之草,以伏六丁之下;或入竹田之中,而执天枢之壤;或造河龙石室,而隐云盖之阴;或伏清泠之渊,以过幽阙之径;或乘天一马以游紫房;或登天一之明堂;或入玉女之金匮;或背辅向官,立三盖之下;或投巾解履、胆煎及儿衣符,子居蒙人,青液桂梗,六甲父母,僻侧之胶,駮马泥丸,木鬼之子,金商之艾,或可为小儿,或可为老翁,或可为鸟,或可为兽,或可为草,或可为木,或可为六畜,或依木成木,或依石成石,依水成水,依火成火,此所谓移形易貌,不能都隐者也。” 或问:“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而得自然解脱,以何法乎?”抱朴子曰:“吾不能正知左君所施用之事。然历览诸方书,有月三服薏苡子,和用三五阴丹,或以偶牙阳胞,或以七月七日东行跳脱虫,或以五月五日石上龙子单衣,或以夏至日霹雳楔,或以天文二十一字符,或以自解去父血,或以玉子馀粮,或合山君目,河伯馀粮,浮云滓以涂之,皆自解。然左君之变化无方,未必由此也。自用六甲变化,其真形不可得执也。” 或问曰:“为道者可以不病乎?”抱朴子曰:“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之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但患居人閒者,志不得专,所修无恒,又苦懈怠不勤,故不得不有疹疾耳。苦徒有信道之心,而无益己之业,年命在孤虚之下,体有损伤之危,则三尸因其衰月危日,入绝命病乡之时,招呼邪气,妄延鬼魅,来作殃害。其六厄并会,三刑同方者,其灾必大。其尚盛者,则生诸疾病,先有疹患者,则令发动。是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凡庸道士,不识此理,恃其所闻者,大至不关治病之方。又不能绝俗幽居,专行内事,以卻病痛,病痛及己,无以攻疗,乃更不如凡人之专汤药者。所谓进不得邯郸之步,退又失寿陵之义者也。余见戴霸华他所集金匮绿囊崔中书黄素方及百家杂方五百许卷。甘胡吕傅周始甘唐通阮南河等,各撰集暴卒备急方,或一百十,或九十四,或八十五,或四十六,世人皆为精悉,不可加也。余究而观之,殊多不备,诸急病甚尚未尽,又浑漫杂错,无其条贯,有所寻按,不即可得。而治卒暴之候,皆用贵药,动数十种,自非富室而居京都者,不能素储,不可卒办也。又多令人以针治病,其灸法又不明处所分寸,而但说身中孔穴荣输之名。自非旧医备览明堂流注偃侧图者,安能晓之哉?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其救卒参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篱陌之閒,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医多承袭世业,有名无实,但养虚声,以图财利。寒白退士,所不得使,使之者乃多误人,未若自闲其要,胜於所迎无知之医。医又不可卒得,得又不肯即为人使,使腠理之微疾,成膏肓之深祸,乃至不救。且暴急之病,而远行借问,率多枉死矣。” 或问:“将来吉凶,安危去就,知之可全身,为有道乎?” 抱朴子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推三棋,步九宫,检八卦,考飞伏之所集,诊訞讹於物类,占休咎於龟筴,皆下术常伎,疲劳而难恃。若乃不出帷幕而见天下,乃为入神矣。或以三皇天文,召司命司危五岳之君,阡陌亭长六丁之灵,皆使人见之,而对问以诸事,则吉凶昭然,若存诸掌,无远近幽深,咸可先知也。或召六阴玉女,其法六十日而成,成则长可役使。或祭致八史,八史者,八卦之精也,亦足以预识未形矣。或服葛花及秋芒麻勃刀圭方寸匕,忽然如欲卧,而闻人语之以所不决之事,吉凶立定也。或用明镜九寸以上自照,有所思存,七日七夕则见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示之後,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来之事也。明镜或用一,或用二,谓之日月镜。或用四,谓之四规镜。四规者,照之时,前後左右各施一也。用四规所见来神甚多。或纵目,或乘龙驾虎,冠服彩色,不与世同,皆有经图。欲修其道,当先暗诵所当致见诸神姓名位号,识其衣冠。不尔,则卒至而忘其神,或能惊惧,则害人也。为之,率欲得静漠幽闲林麓之中,外形不经目,外声不入耳,其道必成也。三童九女节寿君,九首蛇躯百二十官,虽来勿得熟视也。或有问之者,或有诃怒之者,亦勿答也。或有侍从暐晔,力士甲卒,乘龙驾虎,箫鼓嘈嘈,勿举目与言也。但谛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见,则起再拜也。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後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於仙经中也。见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 或问坚齿之道。抱朴子曰:“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摇动。其次则含地黄煎,或含玄胆汤,及蛇脂丸、矾石丸、九棘散。则已动者更牢,有虫者即愈。又服灵飞散者,则可令既脱者更生也。” 或问聪耳之道。抱朴子曰:“能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天俛地仰,令赤黄之景,不去洞房,猿据兔惊,千二百至,则聪不损也。其既聋者,以玄龟薰之,或以棘头、羊粪、桂毛、雀桂成裹塞之;或以狼毒冶葛,或以附子葱涕,合内耳中,或以蒸鲤鱼脑灌之,皆愈也。” 或问明目之道。抱朴子曰:“能引三焦之昇景,召大火於南离,洗之以明石,慰之以阳光,及烧丙丁洞视符,以酒和洗之,古人曾以夜书也。或以苦酒煮芜菁子令熟,曝乾,末服方寸匕,日三,尽一斗,能夜视有所见矣。或以犬胆煎青羊、班鸠、石决明、充蔚百华散,或以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注之。诸有百疾之在目者皆愈,而更加精明倍常也。” 或问登峻涉险、远行不极之道。抱朴子曰:“惟服食大药,则身轻力劲,劳而不疲矣。若初入山林,体未全实者,宜以云珠粉、百华醴、玄子汤洗脚,及虎胆丸、朱明酒、天雄鹤脂丸、飞廉煎秋芒、车前、泽泻散,用之旬日,不但涉远不极,乃更令人行疾,可三倍於常也。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亦不能过此,过此当更思之,如前法。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刂,能胜人也。师言鸢飞转高,则但直舒两翅,了不复扇摇之而自进者,渐乘罡刂炁故也。龙初昇阶云,其上行至四十里,则自行矣。此言出於仙人,而留传於世俗耳,实非凡人所知也。又乘蹻须长斋,绝荤菜,断血食,一年之後,乃可乘此三蹻耳。虽复服符,思五龙蹻行最远,其馀者不过千里也。其高下去留,皆自有法,勿得任意耳。若不奉其禁,则不可妄乘蹻,有倾坠之祸也。” 或曰:“老子篇中记及龟文经,皆言药兵之後,金木之年,必有大疫,万人馀一,敢问辟之道。”抱朴子曰:“仙人入瘟疫秘禁法,思其身为五玉。五玉者,随四时之色,春色青,夏赤,四季月黄,秋白,冬黑。又思冠金巾,思心如炎火,大如斗,则无所畏也。又一法,思其发散以被身,一发端,辄有一大星缀之。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又思五脏之气,从两目出,周身如云雾,肝青气,肺白气,脾黄气,肾黑气,心赤气,五色纷错,则可与疫病者同床也。或禹步呼直日玉女,或闭气思力士,操千斤金鎚,百二十人以自卫。或用射鬼丸、赤车使者丸、冠军丸、徐长卿散、玉函精粉、青年道士熏身丸、崔文黄散、草玉酒、黄庭丸、皇符、老子领中符、赤须子桃花符,皆有良效者也。” 抱朴子内篇(下2) 卷十六·黄白 抱朴子曰:神仙经黄白之方二十五卷,千有馀首。黄者,金也。白者,银也。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隐之云尔。或题篇云庚辛,庚辛亦金也。然率多深微难知,其可解分明者少许尔。世人多疑此事为虚诞,与不信神仙者正同也。余昔从郑公受九丹及金银液经,因复求受黄白中经五卷。郑君言,曾与左君於庐江铜山中试作,皆成也。然而斋洁禁忌之勤苦,与金丹神仙药无异也。俗人多讥余好攻异端,谓予为趣欲强通天下之不可通者。余亦何为然哉!余若欲以此辈事,骋辞章於来世,则余所著外篇及杂文二百馀卷,足以寄意於後代,不复须此。且此内篇,皆直语耳,无藻饰也。余又知论此曹事,世人莫不呼为迂阔不急,未若论俗间切近之理,可以合众心也。然余所以不能已於斯事,知其不入世人之听,而犹论著之者,诚见其效验,又所承授之师非妄言者。而余贫苦无财力,又遭多难之运,有不已之无赖,兼以道路梗塞,药物不可得,竟不遑合作之。余今告人言,我晓作金银,而躬自饥寒,何异自不能行,而卖治躄之药,求人信之,诚不可得。然理有不如意,亦不可以一概断也。所以勤勤缀之於翰墨者,欲令将来好奇赏真之士,见余书而具论道之意耳。夫变化之术,何所不为。盖人身本见,而有隐之之法。鬼神本隐,而有见之之方。能为之者往往多焉。水火在天,而取之以诸燧。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而为铅。云雨霜雪,皆天地之气也,而以药作之,与真无异也。至於飞走之属,蠕动之类,禀形造化,既有定矣。及其倏忽而易旧体,改更而为异物者,千端万品,不可胜论。人之为物,贵性最灵,而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为猿,为沙为鼋,又不少焉。至於高山为渊,深谷为陵,此亦大物之变化。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为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譬诸阳燧所得之火,方诸所得之水,与常水火,岂有别哉?蛇之成龙,茅糁为膏,亦与自生者无异也。然其根源之所缘由,皆自然之感致,非穷理尽性者,不能知其指归,非原始见终者,不能得其情状也。狭观近识,桎梏巢穴,揣渊妙於不测,推神化於虚诞,以周孔不说,坟籍不载,一切谓为不然,不亦陋哉?又俗人以刘向作金不成,便云天下果无此道,是见田家或遭水旱不收,便谓五穀不可播殖得也。成都内史吴大文,博达多知,亦自说昔事道士李根,见根煎铅锡,以少许药如大豆者投鼎中,以铁匙搅之,冷即成银。大文得其秘方,但欲自作,百日斋便为之,而留连在官,竟不能得,恒叹息言人閒不足处也。又桓君山言汉黄门郎程伟,好黄白术,娶妻得知方家女。伟常从驾出而无时衣,甚忧。妻曰,请致两端缣。缣即无故而至前。伟按枕中鸿宝,作金不成。妻乃往视伟,伟方扇炭烧筩,筩中有水银。妻曰,吾欲试相视一事。乃出其囊中药,少少投之,食顷发之,已成银。伟大惊曰,道近在汝处,而不早告我,何也?妻曰,得之须有命者。於是伟日夜说诱之,卖田宅以供美食衣服,犹不肯告伟。伟乃与伴谋挝笞伏之。妻辄知之,告伟言,道必当传其人,得其人,道路相遇辄教之;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伟逼之不止,妻乃发狂,裸而走,以泥自涂,遂卒。近者前庐江太守华令思,高才达学,洽闻之士也,而事之不经者,多所不信。後有道士说黄白之方,乃试令作之,云以铁器销铅,以散药投中,即成银。又销此银,以他药投之,乃作黄金。又从此道士学彻视之方,行之未百日,夜卧即便见天文及四邻了了,不觉复有屋舍篱障。又妾名瑶华者已死,乃见形,与之言语如平生。又祭庙,闻庙神答其拜,床似动有声。令思乃叹曰,世閒乃定无所不有,五经虽不载,不可便以意断也。然不闻方伎者,卒闻此,亦焉能不惊怪邪?又黄白术亦如合神丹,皆须斋洁百日已上,又当得闲解方书,意合者乃可为之,非浊秽之人,及不聪明人,希涉术数者所辨作也。其中或有须口诀者,皆宜师授。又宜入於深山之中,清洁之地,不欲令凡俗愚人知之。而刘向止宫中作之,使宫人供给其事,必非斋洁者,又不能断绝人事,使不来往也,如此安可得成哉?桓谭新论曰:史子心见署为丞相史,官架屋,发吏卒及官奴婢以给之,作金不成。丞相自以力不足,又白傅太后。太后不复利於金也,闻金成可以作延年药,又甘心焉,乃除之为郎,舍之北宫中,使者待遇。宁有作此神方可於宫中,而令凡人杂错共为之者哉?俗閒染缯练,尚不欲使杂人见之,见之即坏,况黄白之变化乎?凡事无巨细,皆宜得要。若不得其法,妄作酒酱醋羹臛犹不成,况大事乎?余曾谘於郑君曰:“老君云,不贵难得之货。而至治之世,皆投金於山,捐玉於谷,不审古人何用金银为贵而遗其方也?”郑君答余曰:“老君所云,谓夫披沙剖石,倾山漉渊,不远万里,不虑压溺,以求珍玩,以妨民时,不知止足,以饰无用。及欲为道,志求长生者,复兼商贾,不敦信让,浮深越险,乾没逐利,不吝躯命,不修寡欲者耳。至於真人作金,自欲饵服之致神仙,不以致富也。故经曰,金可作也,世可度也,银亦可饵服,但不及金耳。”余难曰:“何不饵世閒金银而化作之,作之则非真,非真则诈伪也。”郑君答余曰:“世閒金银皆善,然道士率皆贫。故谚云,无有肥仙人富道士也。师徒或十人或五人,亦安得金银以供之乎?又不能远行采取,故宜作也。又化作之金,乃是诸药之精,胜於自然者也。仙经云,丹精生金。此是以丹作金之说也。故山中有丹砂,其下多有金。且夫作金成则为真物,中表如一,百炼不减。故其方曰,可以为钉。明其坚劲也。此则得夫自然之道也。故其能之,何谓诈乎?诈者谓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以鸡子白化银,银黄如金,而皆外变而内不化也。夫芝菌者,自然而生,而仙经有以五石五木种芝,芝生,取而服之,亦与自然芝无异,俱令人长生,此亦作金之类也。雉化为蜃,雀化为蛤,与自然者正同。故仙经曰,流珠九转,父不语子,化为黄白,自然相使。又曰,朱砂为金,服之昇仙者,上士也;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餐食草木,千岁以还者,下士也。又曰,金银可自作,自然之性也,长生可学得者也。玉牒记云: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也,患於犹豫,故不成耳。凝水银为金,可中钉也。铜柱经曰:丹沙可为金,河车可作银,立则可成,成则为真,子得其道,可以仙身。黄山子曰:天地有金,我能作之,二黄一赤,立成不疑。龟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古人岂欺我哉?但患知此道者多贫,而药或至贱而生远方,非乱世所得也。若戎盐卤咸皆贱物,清平时了不直钱,今时不限价直而买之无也。羌里石胆,千万求一斤,亦不可得。徒知其方,而与不知者正同,可为长叹者也。有其法者,则或饥寒无以合之,而富贵者复不知其法也。就令知之,亦无一信者。假令颇信之,亦已自多金银,岂肯费见财以市其药物,恐有弃系逐飞之悔,故莫肯为也。又计买药之价,以成所得之物,尤有大利,而更当斋戒辛苦,故莫克为也。且夫不得明师口诀,诚不可轻作也。”夫医家之药,浅露之甚,而其常用效方,便复秘之。故方有用後宫游女,僻侧之胶,封君泥丸,木鬼子,金商芝,飞君根,伏龙肝,白马汗,浮云滓,龙子丹衣,夜光骨,百花醴,冬邹斋之属,皆近物耳,而不得口诀,犹不可知,况於黄白之术乎?今能为之者,非徒以其价贵而秘之矣,此道一成,则可以长生。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凡方书所名药物,又或与常药物同而实非者,如河上奼女,非妇人也;陵阳子明,非男子也;禹馀粮,非米也;尧浆,非水也。而俗人见方用龙胆虎掌、鸡头鸭蹠、马蹄犬血、鼠尾牛膝,皆谓之血气之物也;见用缺盆覆盆、釜钅历大戟、鬼箭天钩,则谓之铁瓦之器也;见用胡王使者、倚姑新妇、野丈人、守田公、戴文浴、徐长卿,则谓人之姓名也。近易之草,或有不知,玄秘之方,孰能悉解?刘向作金不成,无可怪之也。及得其要,则复不烦圣贤大才而後作也,凡人可为耳。刘向岂顽人哉,直坐不得口诀耳。今将载其约而效之者,以贻将来之同志焉。当先取武都雄黄,丹色如鸡冠,而光明无夹石者,多少任意,不可令减五斤也。捣之如粉,以牛胆和之,煮之令燥。以赤土釜容一斗者,先以戎盐石胆末荐釜中,令厚三分,乃内雄黄末,令厚五分,复加戎盐於上。如此,相似至尽。又加碎炭火如枣核者,令厚二寸。以蚓蝼土及戎盐为泥,泥釜外,以一釜覆之,皆泥令厚三寸,勿泄。阴乾一月,乃以马粪火煴之,三日三夜,寒,发出,鼓下其铜,铜流如冶铜铁也。乃令铸此铜以为筩,筩成以盛丹砂水。又以马屎火煴之,三十日发炉,鼓之得其金,即以为筩,又以盛丹砂水。又以马通火煴三十日,发取捣治之。取其二分生丹砂,一分并汞,汞者,水银也,立凝成黄金矣。光明美色,可中钉也。 △作丹砂水法 治丹砂一斤,内生竹筩中,加石胆消石各二两,覆荐上下,闭塞筩口,以漆骨丸封之,须乾,以内醇苦酒中,埋之地中,深三尺,三十日成水,色赤味苦也。 △金楼先生所从青林子受作黄金法 先锻锡,方广六寸,厚一寸二分,以赤盐和灰汁,令如泥,以涂锡上,令通厚一分,累置於赤土釜中。率锡十斤,用赤盐四斤,合封固其际,以马通火煴之,三十日,发火视之,锡中悉如灰状,中有累累如豆者,即黄金也。合治内土瓯中,以炭鼓之,十炼之并成也。率十斤锡,得金二十两。唯长沙桂阳豫章南海土釜可用耳。彼乡土之人,作土釜以炊食,自多也。 △治作赤盐法 用寒盐一斤,又作寒水石一斤,又作寒羽涅一斤,又作白矾一斤,合内铁器中,以炭火火之,皆消而色赤,乃出之可用也。 △角里先生从稷丘子所授化黄金法 先以矾水石二分,内铁器中,加炭火令沸,乃内汞多少自在,搅令相得,六七沸,注地上成白银。乃取丹砂水曾青水各一分,雄黄水二分,於钅历中加微火上令沸,数搅之,令相得,复加炭火上令沸,以此白银内其中,多少自在,可六七沸,注地上凝,则成上色紫磨金也。 △治作雄黄水法 治雄黄内生竹筩中一斤,辄加消石二两,覆荐上下,封以漆骨丸,内醇大醋中,埋之深三尺,二十日即化为水也。作曾青水方,及矾石水同法,但各异筩中耳。 △小儿作黄金法 作大铁筩成,中一尺二寸,高一尺二寸。作小铁筩成,中六寸,莹磨之。赤石脂一斤,消石一斤,云母一斤,代赭一斤,流黄半斤,空青四两,凝水石一斤,皆合捣细筛,以醯和,涂之小筩中,厚二分。汞一斤,丹砂半斤,良非半斤。取良非法用铅十斤内铁釜中,居炉上露灼之,铅销,内汞三两,早出者以铁匙抄取之,名曰良非也。搅令相得,以汞不见为候,置小筩中,云母覆其上,铁盖镇之。取大筩居炉上,销铅注大筩中,没小筩中,去上半寸,取销铅为候,猛火炊之,三日三夜成,名曰紫粉。取铅十斤於铁器中销之,二十日上下,更内铜器中,须铅销,内紫粉七方寸匕,搅之,即成黄金也。欲作白银者,取汞置铁器中,内紫粉三寸已上,火令相得,注水中,即成银也。 △务成子法 作铁筩长九寸,径五寸,捣雄黄三斤,蚓蝼壤等分,作合以为泥,涂裹使径三寸,匮口四寸,加丹砂水二合,覆马通火上,令极乾,内铜筩中,塞以铜合盖坚,以黄沙筑上,覆以蚓壤重泥,上无令泄,置炉炭中,令有三寸炭,筩口赤,可寒发之,雄黄皆入著铜筩,复出入如前法。三斤雄黄精,皆下入著筩中,下提取与黄沙等分,合作以为炉,炉大小自在也。欲用之,置炉於炭火中,炉赤,内水银,银动则内铅其中,黄从傍起交中央,注之於地,即成金。凡作一千五百斤,炉力即尽矣。此金取牡荆赤黍酒渍之,百日,即柔可和也。如小豆,服一丸,日三服,尽一斤,三虫伏尸,百病皆去,盲者视,聋者闻,老者即还年如三十时,入火不灼,百邪众毒、冷风暑湿、不能侵入;尽三斤,则步行水上,山川百神,皆来侍卫,寿与天地相毕。以杼血朱草煮一丸,以拭目眦,即见鬼及地中物,能夜书;以白羊血涂一丸,投水中,鱼龙立出,可以取也;以青羊血丹鸡血涂一丸,悬都门上,一里不疫;以涂牛羊六畜额上,皆不疫病,虎豹不犯也;以虎胆蛇肪涂一丸,从月建上以掷敌人之军,军即便无故自乱,相伤杀而走矣;以牛血涂一丸以投井中,井中即沸,以投流水,流水则逆流百步;以白犬血涂一丸,投社庙舍中,其鬼神即见,可以役使;以兔血涂一丸,置六阴之地,行厨玉女立至,可俟六七十人也;以鲤鱼胆涂一丸,持入水,水为之开一丈,可得气息水中以行,冒雨衣不霑也;以紫苋煮一丸,含咽其汁,可百日不饥;以慈石煮一丸,内髻中,以击贼,白刃流矢不中之,有射之者,矢皆自向也;以六丁六壬上土并一丸,以蔽人中则隐形,含一丸,北向以喷火,火则灭;以庚辛日申酉时,向西地以一丸掷树,树木即日便枯;又以一丸,禹步掷虎狼蛇蝮,皆即死;研一丸以书石即入石,书金即入金,书木入木,所书皆彻其肌理,削治不可去也。卒死未经宿,以月建上水下一丸,令入咽喉,并含水喷死人面,即活。以狐血鹤血涂一丸,内爪中,以指万物,随口变化,即山行木徙,人皆见之,然而实不动也。凡作黄白,皆立太乙、玄女、老子坐醮祭,如作九丹法,常烧五香,香不绝。又金成,先以三斤投深水中,一斤投市中,然後方得恣其意用之耳。 卷十七·登涉 或问登山之道。抱朴子曰:“凡为道合药,及避乱隐居者,莫不入山。然不知入山法者,多遇祸害。故谚有之曰,太华之下,白骨狼藉。皆谓偏知一事,不能博备,虽有求生之志,而反强死也。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即神小也。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被疾病及伤刺,及惊怖不安;或见光影,或闻异声;或令大木不风而自摧折,岩石无故而自堕落,打击煞人;或令人迷惑狂走,堕落坑谷;或令人遭虎狼毒虫犯人,不可轻入山也。当以三月九月,此是山开月,又当择其月中吉日佳时。若事久不得徐徐须此月者,但可选日时耳。凡人入山,皆当先斋洁七日,不经污秽,带昇山符出门,作周身三五法。又五岳有受殃之岁,如九州之地,更有衰盛,受飞符煞炁,则其地君长不可作也。按周公城名录,天下分野,灾之所及,可避不可禳,居宅亦然,山岳皆尔也。又大忌不可以甲乙寅卯之岁,正月二月入东岳;不以丙丁巳午之岁,四月五月入南岳;不以庚辛申酉之岁,七月八月入西岳;不以戊巳之岁,四季之月入中岳;不以壬癸亥子之岁,十月十一月入北岳。不须入太华霍山恒山太山嵩高山,乃忌此岁,其岳之方面,皆同禁也。又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讬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於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已上,悬於背後,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又老魅若来,其去必卻行,行可转镜对之,其後而视之,若是老魅者,必无踵也,其有踵者,则山神也。昔张盖蹋及偶高成二人,并精思於蜀云台山石室中,忽有一人著黄练单衣葛巾,往到其前曰,劳乎道士,乃辛苦幽隐!於是二人顾视镜中,乃是鹿也。因问之曰:汝是山中老鹿,何敢诈为人形。言未绝,而来人即成鹿而走去。林虑山下有一亭,其中有鬼,每有宿者,或死或病,常夜有数十人,衣色或黄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後郅伯夷者过之宿,明灯烛而坐诵经,夜半有十馀人来,与伯夷对坐,自共樗蒲博戏,伯夷密以镜照之,乃是群犬也。伯夷乃执烛起,佯误以烛烬爇其衣,乃作燋毛气。伯夷怀小刀,因捉一人而刺之,初作人叫,死而成犬,馀犬悉走,於是遂绝,乃镜之力也。上士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所在召山神,及按鬼录,召州社及山卿宅尉问之,则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试人。其次即立七十二精镇符,以制百邪之章,及朱官印包元十二印,封所住之四方,亦百邪不敢近之也。其次执八威之节,佩老子玉策,则山神可使,岂敢为害乎?余闻郑君之言如此,实复不能具知其事也。余师常告门人曰:“夫人求道,如忧家之贫,如愁位之卑者,岂有不得耶?但患志之不笃,务近忘远,闻之则悦,倔倔前席,未久,则忽然若遗,毫釐之益未固,而丘山之损不已,亦安得穷至言之微妙,成罔极之峻崇乎?” 抱朴子曰:“入山之大忌,正月午,二月亥,三月申,四月戌,五月未,六月卯,七月甲子,八月申子,九月寅,十月辰未,十一月己丑,十二月寅。入山良日:甲子、甲寅、乙亥、乙巳、乙卯、丙戌、丙午、丙辰,已上日大吉。”抱朴子曰:“按九天秘记及太乙遁甲云,入山大月忌:三日、十一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三十日;小月忌:一日、五日、十三日、十六日、二十六日、二十八日。以此日入山,必为山神所试。又所求不得,所作不成。不但道士,凡人以此日入山,皆凶害,与虎狼毒虫相遇也。” 抱朴子曰:“天地之情状,阴阳之吉凶,茫茫乎其亦难详也,吾亦不必谓之有,又亦不敢保其无也。然黄帝太公皆所信仗,近代达者严君平司马迁皆所据用,而经传有治历明时刚柔之日。古言曰,吉日惟戊。有自来矣。王者立太史之官,封拜置立,有事宗庙,郊祀天地,皆择良辰;而近才庸夫,自许脱俗,举动所为,耻拣善日,不亦戆愚哉?每伺今入山,不得其良时日交,下有其验,不可轻入也。按玉钤经云,欲入名山,不可不知遁甲之秘术,而不为人委曲说其事也。而灵宝经云,入山当以保日及义日,若专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又不一一道之也。余少有入山之志,由此乃行学遁甲书,乃有六十馀卷,事不可卒精,故钞集其要,以为囊中立成,然不中以笔传。今论其较略,想好事者欲入山行,当访索知之者,亦终不乏於世也。遁甲中经曰,欲求道,以天内日天内时,劾鬼魅,施符书;以天禽日天禽时入名山,欲令百邪虎狼毒虫盗贼,不敢近人者。出天藏,入地户。凡六癸为天藏,六己为地户也。又曰,避乱世,绝迹於名山,令无忧患者,以上元丁卯日,名曰阴德之时,一名天心,可以隐沦,所谓白日陆沈,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又曰,求仙道入名山者,以六癸之日六癸之时,一名天公日,必得度世也。又曰,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阴中,禹步而行,三祝曰,诺皋大阴,将军独闻,曾孙王甲,勿开外人;使人见甲者,以为束薪;不见甲者,以为非人。则折所持之草置地上,左手取土以傅鼻人中,右手持草自蔽,左手著前,禹步而行,到六癸下,闭气而住,人鬼不能见也。凡六甲为青龙,六乙为逢星,六丙为明堂,六丁为阴中也。ⅴⅵ比成既济卦,初一初二迹不任九迹数,然相因仍一步七尺。又云,一尺合二丈一尺,顾视九迹。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不独此事也。” 抱朴子曰:“灵宝经曰,所谓宝日者,谓支干上生下之日也,若用甲午乙巳之日是也。甲者,木也。午者,火也。乙亦木也,巳亦火也,火生於木故也。又谓义日者,支干下生上之日也,若壬申癸酉之日是也。壬者,水也。申者,金也。癸者,水也。酉者,金也,水生於金故也。所谓制日者,支干上克下之日也。若戊子己亥之日是也。戊者,土也。子者,水也。己亦土也,亥亦水也,五行之义,土克水也。所谓伐日者,支干下克上之日,若甲申乙酉之日是也。甲者,木也。申者,金也。乙亦木也,酉亦金也,金克木故也。他皆仿此,引而长之,皆可知之也。” 抱朴子曰:“入名山,以甲子开除日,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抱朴子曰:“山中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後,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蚑,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又或如人,长九尺,衣裘戴笠,名曰金累。或如龙而五色赤角,名曰飞飞,见之皆以名呼之,即不敢为害也。” 抱朴子曰:“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山中夜见火光者,皆久枯木所作,勿怪也。山中夜见胡人者,铜铁之精。见秦者,百岁木之精。勿怪之,并不能为害。山水之閒见吏人者,名曰四徼,呼之名即吉。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山中见吏,若但闻声不见形,呼人不止,以白石掷之则息矣;一法以苇为矛以刺之即吉。山中见鬼来唤人,求食不止者,以白茅投之即死也。山中鬼常迷惑使失道径者,以苇杖投之既死也。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称东王父者,麋也。称西王母者,鹿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称河伯者,鱼也。称无肠公子者,蟹也。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称时君者,龟也。午日称三公者,马也。称仙人者,老树也。未日称主人者,羊也。称吏者,獐也。申日称人君者,猴也。称九卿者,猿也。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捕贼者,雉也。戌日称人姓字者,犬也。称成阳公者,狐也。亥日称神君者,猪也。称妇人者,金玉也。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称神人者,伏翼也。丑日称书生者,牛也。但知其物名,则不能为害也。” 或问隐居山泽辟蛇蝮之道。抱朴子曰:“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今带武都雄黄,色如鸡冠者五两以上,以入山林草木,则不畏蛇。蛇若中人,以少许雄黄末内疮中,亦登时愈也。蛇种虽多,唯有蝮蛇及青金蛇中人为至急,不治之,一日则煞人。人不晓治之方术者,而为此二蛇所中,即以刀割所伤疮肉以投地,其肉沸如火炙,须臾焦尽,而人得活。此蛇七八月毒盛之时,不得咬人,而其毒不泄,乃以牙咬大竹及小木,皆即燋枯。今为道士人入山,徒知大方,而不晓辟之之道,亦非小事也。未入山,当预止於家,先学作禁法,思日月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以卫其身,乃行到山林草木中,左取三口炁闭之,以吹山草中,意思令此炁赤色如云雾,弥满数十里中。若有从人,无多少皆令罗列,以炁吹之,虽践蛇,蛇不敢动,亦略不逢见蛇也。若或见蛇,因向日左取三炁闭之,以舌柱天,以手捻都关,又闭天门,塞地户,因以物抑蛇头而手萦之,画地作狱以盛之,亦可捉弄也。虽绕头颈,不敢咬人也。自不解禁,吐炁以吹之,亦终不得复出狱去也。若他人为蛇所中,左取三口炁以吹之,即愈不复痛。若相去十数里者,亦可遥为作炁,呼彼姓字,男祝我左手,女祝我右手,彼亦愈也。介先生法,到山中住,思作五色蛇各一头,乃闭炁以青竹及小木板屈刺之,左徊禹步,思作吴蚣数千板,以衣其身,乃去,终亦不逢蛇也。或以乾姜附子带之肘後,或烧牛羊鹿角薰身,或带王方平雄黄丸,或以猪耳中垢及麝香丸著足爪甲中,皆有效也。又麝及野猪皆啖蛇,故以厌之也。又云日鸟及蠳龟,亦皆啖蛇。故南人入山,皆带蠳龟之尾,云日之喙以辟蛇。蛇中人,刮此二物以涂其疮,亦登时愈也。云日,鸩鸟之别名也。又南人入山,皆以竹管盛活蜈蚣,蜈蚣知有蛇之地,便动作於管中,如此则详视草中,必见蛇也。大蛇丈馀,身出一围者,蜈蚣见之,而能以炁禁之,蛇即死矣。蛇见蜈蚣在涯岸间,大蛇走入川谷深水底逃,其蜈蚣但浮水上禁,人见有物正青,大如綖者,直下入水至蛇处,须臾蛇浮出而死。故南人因此末蜈蚣治蛇疮,皆登愈也。” 或问曰:“江南山谷之閒,多诸毒恶,辟之有道乎?”抱朴子答曰:“中州高原,土气清和,上国名山,了无此辈。今吴楚之野,暑湿郁蒸,虽衡霍正岳,犹多毒蠚也。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状如鸣蜩,状似三合杯,有翼能飞,无目而利耳,口中有横物角弩,如闻人声,缘口中物如角弩,以气为矢,则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发疮,中影者亦病,而不即发疮,不晓治之者煞人。其病似大伤寒,不十日皆死。又有沙虱,水陆皆有,其新雨後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唯烈日草燥时,差稀耳。其大如毛发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其所在如芒刺之状,小犯大痛,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动也。若不挑之,虫钻至骨,便周行走入身,其与射工相似,皆煞人。人行有此虫之地,每还所住,辄当以火炙燎令遍身,则此虫堕地也。若带八物麝香丸、及度世丸、及护命丸、及玉壶丸、犀角丸、及七星丸、及荠苨,皆辟沙虱短狐也。若卒不能得此诸药者,但可带好生麝香亦佳。以雄黄大蒜等分合捣,带一丸如鸡子大者亦善。若已为所中者,可以此药涂疮亦愈。父咀赤苋汁,饮之涂之亦愈。五茄根及悬钩草葍藤,此三物皆可各单行,可以捣服其汁一二升。又射工虫冬天蛰於山谷间,大雪时索之,此虫所在,其雪不积留,气起如灼蒸,当掘之,不过入地一尺则得也,阴乾末带之,夏天自辟射工也。若道士知一禁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则百毒不敢近之,不假用诸药也。” 或问:“道士山居,栖岩庇岫,不必有絪缛之温,直使我不畏风湿,敢问其术也?”抱朴子曰:“金饼散、三阳液、昌辛丸、荤草耐冬煎、独摇膏、茵芋玄华散、秋地黄血丸,皆不过五十日服之而止,可以十年不畏风湿。若服金丹大药,虽未昇虚轻举,然体不受疾,虽当风卧湿。不能伤也。服此七药,皆谓始学道者耳。姚先生但服三阳液,便袒卧冰上,了不寒振。此皆介先生及梁有道卧石上,及秋冬当风寒,已试有验,秘法也。” 或问涉江渡海辟蛇龙之道。抱朴子曰:“道士不得已而当游涉大川者,皆先当於水次,破鸡子一枚,以少许粉杂香末,合搅器水中,以自洗濯,则不畏风波蛟龙也。又佩东海小童符、及制水符、蓬莱札,皆卻水中之百害也。又有六甲三金符、五木禁。又法,临川先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导前辟蛟龙,万灾消灭天清明。又金简记云,以五月丙午日日中,捣五石,下其铜。五石者,雄黄、丹砂、雌黄、矾石、曾青也。皆粉之,以金华池浴之,内六一神炉中鼓下之,以桂木烧为之,铜成以刚炭炼之,令童男童女进火,取牡铜以为雄剑,取牝铜以为雌剑,各长五寸五分,取土之数,以厌水精也。带之以水行,则蛟龙巨鱼水神不敢近人也。欲知铜之牝牡,当令童男童女俱以水灌铜,灌铜当以在火中向赤时也,则铜自分为两段,有凸起者牡铜也,有凹陷者牝铜也,各刻名识之。欲入水,以雄者带左,以雌者带右。但乘船不身涉水者,其阳日带雄,阴日带雌。又天文大字,有北帝书,写帛而带之,亦辟风波蛟龙水虫也。”或问曰:辟山川庙堂百鬼之法。抱朴子曰:“道士常带天水符、及上皇竹使符、老子左契、及守真一思三部将军者,鬼不敢近人也。其次则论百鬼录,知天下鬼之名字,及白泽图九鼎记,则众鬼自卻。其次服鹑子赤石丸、及曾青夜光散、及葱实乌眼丸、及吞白石英祇母散,皆令人见鬼,即鬼畏之矣。”抱朴子曰:“有老君黄庭中胎四十九真秘符,入山林,以甲寅日丹书白素,夜置案中,向北斗祭之,以酒脯各少少,自说姓名,再拜受取,内衣领中,辟山川百鬼万精虎狼虫毒也。何必道士,乱世避难入山林,亦宜知此法也。” △入山符 抱朴子曰:“上五符,皆老君入山符也。以丹书桃板上,大书其文字,令弥满板上,以著门户上,及四方四隅,及所道侧要处,去所住处,五十步内,辟山精鬼魅。户内梁柱,皆可施安。凡人居山林及暂入山,皆可用,即众物不敢害也。三符以相连著一板上。意谓尔非葛氏。” 抱朴子曰:“此符亦是老君入山符,户内梁柱皆可施。凡人居山林及暂入山,皆宜用之也。” 抱朴子曰:“此是仙人陈安世所授入山辟虎狼符,以丹书绢二符,各异之。常带著所住之处,各四枚。移涉当拔收之以去,大神秘也。开山符以千岁虆名山之门,开宝书古文金玉,皆见秘之。右一法如此,大同小异。” 抱朴子曰:“此符是老君所戴,百鬼及蛇蝮虎狼神印也。以枣心木方二寸刻之,再拜而带之,甚有神效。仙人陈安世符矣。” △入山佩带符 此三符,兼同著牛马屋左右前後及猪栏上,辟虎狼也。或问曰:“昔闻谈昌,或步行水上,或久居水中,以何法乎?”抱朴子曰:“以葱涕和桂,服如梧桐子大七丸,日三服,至三年,则能行水上也。郑君言但习闭气至千息,久久则能居水中一日许。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刻以为鱼,而衔之以入水,水常为人开,方三尺,可得炁息水中。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卻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以此犀角著穀积上,百鸟不敢集。大雾重露之夜,以置中庭,终不沾濡也。此犀兽在深山中,晦冥之夕,其光正赫然如炬火也。以其角为叉导,毒药为汤,以此叉导搅之,皆生白沫涌起,则了无复毒势也。以搅无毒物,则无沫起也。故以是知之者也。若行异域有蛊毒之乡,每於他家饮食,则常先以犀搅之也。人有为毒箭所中欲死,以此犀叉刺疮中,其疮即沫出而愈也。通天犀所以能煞毒者,其为兽专食百草之有毒者,及众木有刺棘者,不妄食柔滑之草木也。岁一解角於山中石閒,人或得之,则须刻木色理形状,令如其角以代之,犀不能觉,後年辄更解角著其处也。他犀亦辟恶解毒耳,然不能如通天者之妙也。或食六戊符千日,或以赤班蜘蛛及七重水马,以合冯夷水仙丸服之,则亦可以居水中,只以涂蹠下,则可以步行水上也。头垢犹足以使金铁浮水,况妙於兹乎?” 或问:“为道者多在山林,山林多虎狼之害也,何以辟之?”抱朴子曰:“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行见新虎迹,以印顺印之,虎即去;以印逆印之,虎即还;带此印以行山林,亦不畏虎狼也。不但只辟虎狼,若有山川社庙血食恶神能作福祸者,以印封泥,断其道路,则不复能神矣。昔石头水有大鼋,常在一深潭中,人因名此潭为鼋潭。此物能作鬼魅,行病於人。吴有道士戴昺者,偶视之,以越章封泥作数百封,乘舟以此封泥遍掷潭中,良久,有大鼋径长丈馀,浮出不敢动,乃格煞之,而病者并愈也。又有小鼋出,罗列死於渚上甚多。山中卒逢虎,便作三五禁,虎亦即卻去。三五禁法,当须口传,笔不能委曲矣。一法,直思吾身为朱鸟,令长三丈,而立来虎头上,因即闭气,虎即去。若暮宿山中者,密取头上钗,闭炁以刺白虎上,则亦无所畏。又法,以左手持刀闭炁,画地作方,祝曰,恒山之阴,太山之阳,盗贼不起,虎狼不行,城郭不完,闭以金关,因以刀横旬日中白虎上,亦无所畏也。或用大禁,吞三百六十气,左取右以叱虎,虎亦不敢起。以此法入山,亦不畏虎。或用七星虎步,及玉神符、八威五胜符、李耳太平符、中黄华盖印文、及石流黄散,烧牛羊角,或立西岳公禁山符,皆有验也。阙此四符也。” 此符是老君入山符,下说如文。又可户内梁柱皆施之。凡人居山林及暂入,皆可用之。 卷十八·地真 抱朴子曰:“余闻之师云,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道起於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金沈羽浮,山峙川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存之则在,忽之则亡,向之则吉,背之则凶,保之则遐祚罔极,失之则命彫气穷。老君曰: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一之谓也。故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閒,卻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血口传其姓名耳。一能成阴生阳,推步寒暑。春得一以发,夏得一以长,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昔黄帝东到青丘,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劾召万神,南到圆陇阴建木,观百灵之所登,采若乾之华,饮丹峦之水;西见中黄子,受九加之方,过崆峒,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北到洪隄,上具茨,见大隗君黄盖童子,受神芝图,还陟王屋,得神丹金诀记。到峨眉山,见天真皇人於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子既君四海,欲复求长生,不亦贪乎?其相覆不可具说,粗举一隅耳。夫长生仙方,则唯有金丹;守形卻恶,则独有真一,故古人尤重也。仙经曰:九转丹,金液经,守一诀,皆在昆仑五城之内,藏以玉函,刻以金札,封以紫泥,印以中章焉。吾闻之於先师曰:一在北极大渊之中,前有明堂,後有绛宫;巍巍华盖,金楼穹隆;左罡右魁,激波扬空;玄芝被崖,朱草蒙珑;白玉嵯峨,日月垂光;历火过水,经玄涉黄;城阙交错,帷帐琳琅;龙虎列卫,神人在傍;不施不与,一安其所;不迟不疾,一安其室;能暇能豫,一乃不去;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白刃临颈,思一得生;知一不难,难在於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陆辟恶兽,水卻蛟龙;不畏魍魉,挟毒之虫;鬼不敢近,刃不敢中。此真一之大略也。” 抱朴子曰:“吾闻之於师云,道术诸经,所思存念作,可以卻恶防身者,乃有数千法。如含影藏形,及守形无生,九变十二化二十四生等,思见身中诸神,而内视令见之法,不可胜计,亦各有效也。然或乃思作数千物以自卫,率多烦难,足以大劳人意。若知守一之道,则一切除弃此辈,故曰能知一则万事毕者也。受真一口诀,皆有明文,歃白牲之血,以王相之日受之,以白绢白银为约,剋金契而分之,轻说妄传,其神不行也。人能守一,一亦守人。所以白刃无所措其锐,百害无所容其凶,居败能成,在危独安也。若在鬼庙之中,山林之下,大疫之地,冢墓之閒,虎狼之薮,蛇蝮之处,守一不怠,众恶远迸。若忽偶忘守一,而为百鬼所害。或卧而魇者,即出中庭视辅星,握固守一,鬼即去矣。若夫阴雨者,但止室中,向北思见辅星而已。若为兵寇所围,无复生地,急入六甲阴中,伏而守一,则五兵不能犯之也。能守一者,行万里,入军旅,涉大川,不须卜日择时,起工移徙,入新屋舍,皆不复按堪舆星历,而不避太岁太阴将军、月建煞耗之神,年命之忌,终不复值殃咎也。先贤历试有验之道也。” 抱朴子曰:“玄一之道,亦要法也。无所不辟,与真一同功。吾内篇第一名之为畅玄者,正以此也。守玄一复易於守真一。真一有姓字长短服色目,玄一但此见之。初求之於日中,所谓知白守黑,欲死不得者也。然先当百日洁斋,乃可候求得之耳,亦不过三四日得之,得之守之,则不复去矣。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已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己身,隐之显之,皆自有口诀,此所谓分形之道。左君及蓟子训葛仙公所以能一日至数十处,及有客座上,有一主人与客语,门中又有一主人迎客,而水侧又有一主人投钓,宾不能别何者为真主人也。师言守一兼修明镜,其镜道成则能分形为数十人,衣服面貌,皆如一也。” 抱朴子曰:“师言欲长生,当勤服大药,欲得通神,当金水分形。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而天灵地祇,皆可接见,山川之神,皆可使役也。”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然长生养性辟死者,亦未有不始於勤,而终成於久视也。道成之後,略无所为也。未成之閒,无不为也。采掘草木之药,劬劳山泽之中,煎饵治作,皆用筋力,登危涉险,夙夜不怠,非有至志,不能久也。及欲金丹成而昇天,然其大药物,皆用钱直,不可卒办。当复由於耕牧商贩以索资,累年积勤,然後可合。及於合作之日,当复斋洁清净,断绝人事。有诸不易,而当复加之以思神守一,卻恶卫身,常如人君之治国,戎将之待敌,乃可为得长生之功也。以聪明大智,任经世济俗之器,而修此事,乃可必得耳。浅近庸人,虽有志好,不能克终矣。故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於无事之前,不追之於既逝之後。民难养而易危也,气难清而易浊也。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 抱朴子曰:“师言服金丹大药,虽未去世,百邪不近也。若但服草木及小小饵八石,適可令疾除命益耳,不足以禳外来之祸也。或为鬼所冒犯,或为大山神之所轻凌,或为精魅所侵犯,唯有守真一,可以一切不畏此辈也。次则有带神符。若了不知此二事以求长生,危矣哉。四门而闭其三,盗犹得入,况尽开者邪?” 卷十九·遐览 或曰:“鄙人面墙,拘系儒教,独知有五经三史百氏之言,及浮华之诗赋,无益之短文,尽思守此,既有年矣。既生值多难之运,乱靡有定,干戈戚扬,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苦意极思,攻微索隐,竟不能禄在其中,免此垄亩;又有损於精思,无益於年命,二毛告暮,素志衰颓,正欲反迷,以寻生道,仓卒罔极,无所趋向,若涉大川,不如攸济。先生既穷观坟典,又兼综奇秘,不审道书,凡有几卷,愿告篇目。” 抱朴子曰:“余亦与子同斯疾者也。昔者幸遇明师郑君,但恨弟子不慧,不足以钻至坚极弥高耳。於时虽充门人之洒扫,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以为巨恨耳。郑君时年出八十,先发鬓班白,数年閒又黑,颜色丰悦,能引强弩射百步,步行日数百里,饮酒二斗不醉。每上山,体力轻便,登危越险,年少追之,多所不及。饮食与凡人不异,不见其绝穀。余问先随之弟子黄章,言郑君尝从豫章还,於掘沟浦中,连值大风。又闻前多劫贼,同侣攀留郑君,以须後伴,人人皆以粮少,郑君推米以恤诸人,己不复食,五十日亦不饥。又不见其所施为,不知以何事也。火下细书,过少年人。性解音律,善鼓琴,闲坐,侍坐数人,口答谘问,言不辍响,而耳并料听,左右操弦者,教遣长短,无毫釐差过也。余晚充郑君门人,请见方书,告余曰:要道不过尺素,上足以度世,不用多也。然博涉之後,远胜於不见矣。既悟人意,又可得浅近之术,以防初学未成者诸患也。乃先以道家训教戒书不要者近百卷,稍稍示余。余亦多所先见,先见者颇以其中疑事谘问之。郑君言:君有甄事之才,可教也。然君所知者,虽多未精,又意在於外学,不能专一,未中以经深涉远耳,今自当以佳书相示也。又许渐得短书缣素所写者,积年之中,合集所见,当出二百许卷,终不可得也。他弟子皆亲仆使之役,采薪耕田,唯余尫羸,不堪他劳,然无以自效,常亲扫除,拂拭床几,磨墨执烛,及与郑君缮写故书而已。见待余同於先进者,语余曰,杂道书卷卷有佳事,但当校其精粗,而择所施行,不事尽谙诵,以妨日月而劳意思耳。若金丹一成,则此辈一切不用也。亦或当有所教授,宜得本末,先後浅始,以劝进学者,无所希准阶由也。郑君亦不肯先令人写其书,皆当决其意,虽久借之,然莫有敢盗写一字者也。郑君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其体望高亮,风格方整,接见之者皆肃然。每有谘问,常待其温颜,不敢轻锐也。书在余处者,久之一月,足以大有所写,以不敢窃写者,政以郑君聪敏,邂逅知之,失其意则更以小丧大也。然於求受之初,复所不敢,为斟酌时有所请耳。是以徒知饮河,而不得满腹。然弟子五十馀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馀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矣。他书虽不具得,皆疏其名,今将为子说之,後生好书者,可以广索也。 道经有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元文上中下三卷、混成经二卷、玄录二卷、九生经、二十四生经、九仙经、灵卜仙经、十二化经、九变经、老君玉历真经、墨子枕中五行记五卷、温宝经、息民经、自然经、阴阳经、养生书一百五卷、太平经五十卷、九敬经、甲乙经一百七十卷、青龙经、中黄经、太清经、通明经、按摩经、道引经十卷、元阳子经、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天门子经、容成经、入山经、内宝经、四规经、明镜经、日月临镜经、五言经、柱中经、灵宝皇子心经、龙蹻经、正机经、平衡经、飞龟振经、鹿卢蹻经、蹈形记、守形图、坐亡图、观卧引图、含景图、观天图、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五岳经五卷、隐守记、东井图、虚元经、牵牛中经、王弥记、腊成记、六安记、鹤鸣记、平都记、定心记、龟文经、山阳记、玉策记、八史图、入室经、左右契、玉历经、昇天仪、九奇经、更生经、四衿经十卷、食日月精经、食六气经、丹一经、胎息经、行气治病经、胜中经十卷、百守摄提经、丹壶经、岷山经、魏伯阳内经、日月厨食经、步三罡六纪经、入军经、六阴玉女经、四君要用经、金雁经、三十六水经、白虎七变经、道家地行仙经、黄白要经、八公黄白经、天师神器经、枕中黄白经五卷、白子变化经、移灾经、厌祸经、中黄经、文人经、涓子天地人经、崔文子肘後经、神光占方来经、水仙经、尸解经、中遁经、李君包天经、包元经、黄庭经、渊体经、太素经、华盖经、行厨经、微言三卷、内视经、文始先生经、历藏延年经、南阔记、协龙子记七卷、九宫五卷、三五中经、宣常经、节解经、邹阳子经、玄洞经十卷、玄示经十卷、箕山经十卷、鹿台经、小僮经、河洛内记七卷、举形道成经五卷、道机经五卷、见鬼记、无极经、宫氏经、真人玉胎经、道根经、候命图、反胎胞经、枕中清记、幻化经、询化经、金华山经、凤网经、召命经、保神记、鬼谷经、凌霄子安神记、去丘子黄山公记、王子五行要真经、小饵经、鸿宝经、邹生延命经、安魂记、皇道经、九阴经、杂集书录、银函玉匮记金板经、黄老仙录、原都经、玄元经、日精经、浑成经、三尸集、呼身神治百病经、收山鬼老魅治邪精经三卷、入五毒中记、休粮经三卷、采神药治作秘法三卷、登名山渡江海敕地神法三卷、赵太白囊中要五卷、入温气疫病大禁七卷、收治百鬼召五岳丞太山主者记三卷、兴利宫宅官舍法五卷、断虎狼禁山林记、召百里虫蛇记、万毕高丘先生法三卷、王乔养性治身经三卷、服食禁忌经、立功益筭经、道士夺筭律三卷、移门子记、鬼兵法、立亡术、练形记五卷、郤公道要、角里先生长生集、少君道意十卷、樊英石壁文三卷、思灵经三卷、龙首经、荆山记、孔安仙渊赤斧子大览七卷、董君地仙卻老要记、李先生口诀肘後二卷。凡有不言卷数者,皆一卷也。 其次有诸符,则有自来符、金光符、太玄符三卷、通天符、五精符、石室符、玉策符、枕中符、小童符、九灵符、六君符、玄都符、黄帝符、少千三十六将军符、延命神符、天水神符、四十九真符、天水符、青龙符、白虎符、朱雀符、玄武符、朱胎符、七机符、九天发兵符、九天符、老经符、七符、大捍厄符、玄子符、武孝经燕君龙虎三囊辟兵符、包元符、沈羲符、禹蹻符、消灾符、八卦符、监乾符、雷电符、万毕符、八威五胜符、威喜符、巨胜符、采女符、玄精符、玉历符、北台符、阴阳大镇符、枕中符、治百病符十卷、厌怪符十卷、壶公符二十卷、九台符九卷、六甲通灵符十卷、六阴行厨龙胎石室三金五木防终符合五百卷、军火召治符、玉斧符十卷,此皆大符也。其馀小小,不可具记。”抱朴子曰:“郑君言符出於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於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验者,由於出来历久,传写之多误故也。又信心不笃,施用之亦不行。又譬之於书字,则符误者,不但无益,将能有害也。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七与士,但以倨勾长短之閒为异耳。然今符上字不可读,误不可觉,故莫知其不定也。世閒又有受体使术,用符独效者,亦如人有使麝香便能芳者,自然不可得传也。虽尔,必得不误之符,正心用之。但当不及真体使之者速效耳,皆自有益也。凡为道士求长生,志在药中耳,符剑可以卻鬼辟邪而已。诸大符乃云行用之可以得仙者,亦不可专据也。昔吴世有介象者,能读符文,知误之与否。有人试取治百病杂符及诸厌劾符,去其签题以示象,皆一一据名之。其有误者,便为人定之。自是以来,莫有能知者也。” 或问:“仙药之大者,莫先於金丹,既闻命矣,敢问符书之属,不审最神乎?”抱朴子曰:“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受之四十年一传,传之歃血而盟,委质为约。诸名山五岳,皆有此书,但藏之於石室幽隐之地,应得道者,入山精诚思之,则山神自开山,令人见之。如帛仲理者,於山中得之,自立坛委绢,常画一本而去也。有此书,常置清洁之处。每有所为,必先白之,如奉君父。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若有困病垂死,其信道心至者,以此书与持之,必不死也。其乳妇难艰绝气者持之,儿即生矣。道士欲求长生,持此书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可以涉江海,卻蛟龙,止风波。得其法,可以变化起工。不问地择日,家无殃咎。若欲立新宅及冢墓,即写地皇文数十通,以布著地,明日视之,有黄色所著者,便於其上起工,家必富昌。又因他人葬时,写人皇文,并书己姓名著纸里,窃内人冢中,勿令人知之,令人无飞祸盗贼也。有谋议己者,必反自中伤。又此文先洁斋百日,乃可以召天神司命及太岁,日游五岳四渎,社庙之神,皆见形如人,可问以吉凶安危,及病者之祸祟所由也。又有十八字以著衣中,远涉江海,终无风波之虑也。又家有五岳真形图,能辟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还反受其殃。道士时有得之者,若不能行仁义慈心,而不精不正,即祸至灭家,不可轻也。 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君安未仙去时,钞取其要,以为一卷。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其次有玉女隐微一卷,亦化形为飞禽走兽,及金木玉石,兴云致雨方百里,雪亦如之,渡大水不用舟梁,分形为千人,因风高飞,出入无閒,能吐气七色,坐见八极,及地下之物,放光万丈,冥室自明,亦大术也。然当步诸星数十,曲折难识,少能谱之。其淮南鸿宝万毕,皆无及此书者也。又有白虎七变法,取三月三日所杀白虎头皮,生扆血、虎血,紫绶,履组,流萍,以三月三日合种之。初生草似胡麻,有实,即取此实种之,一生辄一异。凡七种之,则用其实合之,亦可以移形易貌,飞沈在意,与墨子及玉女隐微略同,过此不足论也。” 遐览者,欲令好道者知异书之名目也。郑君不徒明五经、知仙道而已,兼综九宫三奇、推步天文、河洛谶记,莫不精研。太安元年,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扑,将入室弟子,东投霍山,莫知所在。 卷二十·袪惑 抱朴子曰:“凡探明珠,不於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采美玉,不於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承师问道,不得其人,委去则迟迟冀於有获,守之则终已竟无所成,虚费事妨功,後虽痛悔,亦不及已。世閒浅近之事,犹不可坐知,况神仙之事乎?虽圣虽明,莫由自晓,非可以历思得也,非可以触类求也。诚须所师,必深必博,犹涉沧海而挹水,造长林而伐木,独以力劣为患,岂以物少为忧哉?夫虎豹之所馀,乃狸鼠之所争也。陶朱之所弃,乃原颜之所无也。所从学者,不得远识渊潭之门,而值孤陋寡闻之人,彼所知素狭,源短流促,倒装与人,则靳靳不舍,分损以授,则浅薄无奇能,其所宝宿已不精,若复料其粗者以教人,亦安能有所成乎?譬如假穀於夷齐之门,告寒於黔娄之家,所得者不过橡栗缊褐,必无太牢之膳、锦衣狐裘矣。或有守事庸师,终不觉悟。或有幸值知者,不能勤求,此失之於不觉,不可追者也。知人之浅深,实复未易。古人之难,诚有以也。白石似玉,奸佞似贤。贤者愈自隐蔽,有而如无,奸人愈自衒沽,虚而类实,非至明者,何以分之?彼之守求庸师而不去者,非知其无知而故不止也,诚以为足事故也。见达人而不能奉之者,非知其实深而不能请之也,诚以为无异也。夫能知要道者,无欲於物也,不狥世誉也,亦何肯自摽显於流俗哉?而浅薄之徒,率多夸诞自称说,以厉色希声饰其虚妄,足以眩惑晚学,而敢为大言。乃云,已登名山,见仙人。仓卒闻之,不能清澄检校之者,鲜觉其伪也。余昔数见杂散道士辈,走贵人之门,专令从者作为空名,云其已四五百岁矣。人適问之年纪,佯不闻也,含笑俯仰,云八九十。须臾自言,我曾在华阴山断穀五十年,复於嵩山少室四十年,复在泰山六十年,复与某人在箕山五十年,为同人遍说所历,正尔,欲令人计合之,已数百岁人也。於是彼好之家,莫不烟起雾合,辐辏其门矣。 又术士或有偶受体自然,见鬼神,颇能内占,知人将来及已过之事,而实不能有祸福之损益也。譬如蓍龟耳。凡人见其小验,便呼为神人,谓之必无所不知。不尔者,或长於符水禁祝之法,治邪有效,而未必晓於不死之道也。或修行杂术,能见鬼怪,无益於年命。问之以金丹之道,则率皆不知也。因此细验之,多行欺诳世人,以收财利,无所不为矣。此等与彼穿窬之盗,异途而同归者也。夫讬之於空言,不如著之於行事之有徵也,将为晚觉後学,说其比故,可徵之伪物焉。 昔有古强者,服草木之方,又颇行容成玄素之法,年八十许,尚聪明不大羸老,时人便谓之为仙人,或谓之千载翁者。扬州稽使君闻而试迎之於宜都。既至,而咽呜掣缩,似若所知实远,而未皆吐尽者。於是好事者,因以听声而响集,望形而影附,云萃雾合,竞称叹之,馈饷相属,常馀金钱。虽栾李之见重於往汉,不足加也。常服天门冬不废,则知其体中未尝有金丹大药也。而强曾略涉书记,颇识古事。自言已四千岁,敢为虚言,言之不怍。云已见尧舜禹汤,说之皆了了如实也。世云尧眉八采,不然也,直两眉头甚竖,似八字耳。尧为人长大美髭髯,饮酒一日中二斛馀,世人因加之云千钟,实不能也,我自数见其大醉也。虽是圣人,然年老治事,转不及少壮时。及见去四凶,举元凯,赖用舜耳。舜是孤茕小家儿耳,然有异才,隐耕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海滨,时人未有能赏其奇者。我见之所在以德化民,其目又有重瞳子,知其大贵之相,常劝勉慰劳之。善崇高尚,莫忧不富贵,火德已终,黄精将起,诞承历数,非子而谁!然其父至顽,其弟殊恶,恒以杀舜为事。吾常谏谕曰,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俄而受禅,尝忆吾言之有徵也。又云:孔子母年十六七时,吾相之当生贵子,及生仲尼,真异人也,长九尺六寸,其颡似尧,其项似皋陶,其肩似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虽然,贫苦孤微,然为儿童便好俎豆之事。吾知之必当成就。及其长大,高谈惊人,远近从之受学者,著录数千人。我喜听其语,数往从之,但恨我不学,不能与之覆疏耳。常劝我读易云,此良书也,丘窃好之,韦编三绝,铁挝三折,今乃大悟。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麟死。孔子以问吾,吾语之,言此非善祥也。孔子乃怆然而泣。後得恶梦,乃欲得见吾。时四月中盛热,不能往,寻闻之病七日而没,於今仿彿记其颜色也。又云:秦始皇将我到彭城,引出周时鼎。吾告秦始皇,言此鼎是神物也。有德则自出,无道则沦亡。君但修己,此必自来,不可以力致也。始皇当时大有怪吾之色,而牵之果不得出也。乃谢吾曰,君固是远见理人也。又说汉高祖项羽皆分明,如此事类,不可具记。时人各共识之,以为戏笑。然凡人闻之,皆信其言。又强转惛耄,废忘事几。稽使君曾以一玉卮与强,後忽语稽曰,昔安期先生以此物相遗。强後病於寿春黄整家而死。整疑其化去。一年许,试凿其棺视之,其尸宛在矣。此皆有名无实,使世閒不信天下有仙,皆坐此辈以伪乱真也。 成都太守吴文,说五原有蔡诞者,好道而不得佳师要事,废弃家业,但昼夜诵咏黄庭、太清中经、观天节详之属,诸家不急之书,口不辍诵,谓之道尽於此。然竟不知所施用者,徒美其浮华之说而愚人。又教之但读千遍,自得其意,为此积久,家中患苦之,坐消衣食,而不能有异,己亦惭忿,无以自解,於是弃家,言仙道成矣。因走之异界深山中,又不晓采掘诸草木药可以辟穀者,但行卖薪以易衣食,如是三年,饥冻辛苦,人或识之,而诡不知也。久不堪而还家,黑瘦而骨立,不似人。其家问之,从何处来,竟不得仙邪?因欺家云,吾未能昇天,但为地仙也。又初成位卑,应给诸仙先达者,当以渐迁耳。向者为老君牧数头龙,一班龙五色最好,是老君常所乘者,令吾守视之,不勤,但与後进诸仙共博戏,忽失此龙,龙遂不知所在。为此罪见责,送吾付昆仑山下,芸锄草三四顷,并皆生细,而中多荒秽,治之勤苦不可论,法当十年乃得原。会偓佺子王乔诸仙来按行,吾守请之,并为吾作力,且自放归,当更自修理求去,於是遂老死矣。初诞还云,从昆仑来,诸亲故竞共问之,昆仑何似?答云:天不问其高几里,要於仰视之,去天不过十数丈也。上有木禾,高四丈九尺,其穗盈车,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玉李玉瓜玉桃,其实形如世閒桃李,但为光明洞彻而坚,须以玉井水洗之,便软而可食。每风起,珠玉之树,枝条花叶,互相扣击,自成五音,清哀动心。吾见谪失志,闻此莫不怆然含悲。又见昆仑山上,一面辄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楼下有青龙白虎,蜲蛇长百馀里,其中口牙皆如三百斛船,大蜂一丈,其毒煞象。又有神兽,名狮子辟邪、三鹿焦羊,铜头铁额、长牙凿齿之属,三十六种,尽知其名,则天下恶鬼恶兽,不敢犯人也。其神则有无头子、倒景君、翕鹿公、中黄先生、与六门大夫。张阳字子渊,浃备玉阙,自不带老君竹使符左右契者,不得入也。五河皆出山隅,弱水绕之,鸿毛不浮,飞鸟不过,唯仙人乃得越之。其上神鸟神马,幽昌、鹪明、腾黄、吉光之辈,皆能人语而不死,真济济快仙府也,恨吾不得善周旋其上耳。於时闻诞此言了了,多信之者。 又河东蒲阪有项●都者,与一子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家人问其故。●都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来迎我,共乘龙而昇天。良久,低头视地,窈窈冥冥,上未有所至,而去地已绝远。龙行甚疾,头昂尾低,令人在其脊上,危怖崄巇。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忽然思家,到天帝前,谒拜失仪,见斥来还,令当更自修积,乃可得更复矣。昔淮南王刘安昇天见上帝,而箕坐大言,自称寡人,遂见谪守天厨三年,吾何人哉!河东因号●都为斥仙人。世多此辈,种类非一,不可不详也。此妄语乃尔,而人犹有不觉其虚者,况其微茫欺诳,颇因事类之象似者而加益之,非至明者,仓卒安能辨哉?乃复有假讬作前世有名之道士者,如白和者,传言已八千七百岁,时出俗閒,忽然自去,不知其在。其洛中有道士,已博涉众事,洽炼术数者,以诸疑难谘问和,和皆寻声为论释,皆无疑碍,故为远识。人但不知其年寿,信能近千年不啻耳。後忽去,不知所在。有一人於河北自称为白和,於是远近竞往奉事之,大得致遗至当。而白和子弟,闻和再出,大喜,故往见之,乃定非也。此人因亡走矣。 五经四部,并已陈之刍狗,既往之糟粕。所谓‘迹’者,足之自出而非足也。‘书’者圣人之所作而非圣也,而儒者万里负笈以寻其师;况长生之道,真人所重,可不勤求足问者哉?然不可不精简其真伪也!余恐古强、蔡诞、项●都、白和之不绝於世閒,好事者省余此书,可以少加沙汰其善否矣。又仙经云:仙人目瞳皆方。洛中见之白仲理者,为余说其瞳正方,如此果是异人也。” 灵宝毕法(全) 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序 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名纪,历古以来,升仙达道者不为少矣。仆志慕前贤,心怀大道,不意运起刀兵,时危世乱,始以逃生,寄迹江湖岩谷,退而识性,留心惟在清净希夷。历看丹经,累参道友,止言养命之小端,不说真仙之大道。因于终南山石壁间,获收《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元始所著;中部《玉书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予宵衣旰食,远虑深省,乃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本天地升降之宜,气中生水,水中生气,亦心肾配合甲庚,方验金丹有准;抽添卯酉,自然火候无差。红铅黑铅,彻底不成大药;金液玉液,到头方是还丹。从无入有,尝怀征战之心;自下升高,渐入希夷之域。抽铅汞,致二八之阴消;换骨炼形,使九三之阳长。水源清浊,辨于既济之时;内景真虚,识于坐忘之日。玄机奥旨,难以尽形方册;灵宝妙理,可用入圣超凡。总而为三乘之法,名《灵宝毕法》。大道圣言,不敢私于一己,用传洞宾足下,道成勿秘,当贻后来之士。 上卷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 匹配阴阳第一 《玉书》曰:“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乾道而积气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乾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 《真源》曰:天地之间,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既有形名,难逃度数,且一岁者,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岁以冬至节为始,是时也,地中阳升,凡一气十五日,上升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阳升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阳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阳合阴位,是时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春分之节也。过此阳升而入阳位,方曰得气而升,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节阳升,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乃阳中有阳,其气热,积阳生阴,一阴生于二阳之中。自夏至之节为始,是时也,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阴降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以到天地之中,而阴交阳位,是时阳中阴半,共气为凉,而时当秋分之节也。过此阴降而入阴位,方曰得气而降,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后,四十五冬至,冬至之节阴降,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地,乃阴中有阴,其气寒,积阴生阳,一阳生于二阴之中。自冬至之后,一阳复生,如前运行不已,周而复始,不失于道。冬至阳生,上升而还天,夏至阴生,下降而还地。夏至阳升到天,而一阴来至,冬至阴降到地,而一阳来至,故曰夏至、冬至。阳升于上,过春分而入阳位,以离阴位,阴降于下,过秋分而入阴位,以离阳位,故曰春分、秋分。凡冬至阳升之后,自上而下,非无阴降也,所降之阴乃阳中之馀阴,止于阳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下降得位,与阳升相遇,其气绝矣;凡夏至阴降之后,自下而上,非无阳升也,所升之阳乃阴中之馀阳,止于阴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上升得位,与阴降相遇,其气绝矣。阴阳升降,上下不出于八万四千里,往来难逃于三百六十日,即温凉寒热之四气而识阴阳,即阳升阴降之八节而知天地。以天机测之,庶达天道之绪馀。若以口耳之学,较量于天地之道,安得筹算而知之乎? 《比喻》曰: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别求于道,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肾比地,肝为阳位,肺为阴位。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载之间比也。气比阳而液比阴。子午之时,比夏至、冬至之节;卯酉之时,比春分、秋分之节。以一日比一年。以一日用八卦,时比八节,子时肾中气生,卯时气到肝,肝为阳,其气旺,阳升以入阳位,春分之比也,午时气到心,积气生液,夏至阳升到天而阴生之比也;午时心中液生,酉时液到肺,肺为阴,其液盛,阴降以入阴位,秋分之比也,子时液到肾,积液生气,冬至阴降到地而阳生之比也。周而复始,日月循环,无损无亏,自可延年。 《真诀》曰:天地之道一得之,惟人也,受形于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远。自胎元气足之后,六欲七情,耗散元阳,走失真炁,虽有自然之气液相生,亦不得如天地之升降,且一呼元气出,一吸元气入,接天地之气,既入不能留之,随呼而复出,本宫之气,反为天地夺之,是以气散难生液,液少难生气。当其气旺之时,日用钌卦,而于气也,多入少出,强留在腹,当时自下而升者不出,自外而入者暂住,二气相合,积而生五脏之液,还元愈多,积日累功,见验方止。 《道要》曰:欲见阳公长子,须是多入少出。从他儿女相争,过时求取真的。 此乃积气生液,积液生气,匹配气液相生之法也。行持不过一年,夺功以一岁三百日为期。旬日见验,进得饮食,而疾病消除,头目清利,而心腹空快,多力少倦,腹中时闻风雷之声,馀验不可胜纪。 解曰:阳公长子者,乾索于坤,如气升而上也。儿日气,自肾中升;女是液,自心中降。相争,儿女上下之故。闭气而生液,积液而生气,匹配两停,过时自得真水也 真解曰:此乃下手之初,于卯卦阳升气旺之时,多吸天地之正气以入,少呼自己之元气以出,使二气相合,气积而生液,液多而生气,乃匹配阴阳,气液相生之法也。 聚散水火第二 《金诰》曰:所谓大道者,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所谓大道者,卑而无下,俛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始而无先,莫见其前;终而无尽,莫见其后。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仪;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测其机;一始一终,度数推算,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也。 《真源》曰: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天地之高卑;即阴阳终始之期,而知天道之前后。天地不离于数,数终于一岁;阴阳不失其宜,宜分于八节。科至一阳生,春分阴中阳半,过此纯阳而阴尽,夏至阳太极而一阴生,秋分阳中阴半,过此纯阴而阳尽,冬至阴太极而一阳生,升降如前,上下终始,虽不能全尽大道,而不失大道之本,欲识大道,当取法于天地,而审于阴阳之宜也。 《比喻》曰: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一日比一年。日用艮卦比一年,用立春之节,乾卦比一年,用立冬之节。天地之中,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冬至阳生而上升,时当立春,阳升于阴位之中二万一千里,是阳难胜于阴也;天地之中,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夏至阴生而下降,时当立秋,阴降于阳位之中二万一千里,是阴难胜于阳也。时当立夏,阳升而上,离地六万三千里,去天二万一千里,是阳得位而阴绝也;时当立冬,阴降而下,离天六万三千里,去地二万一千里,是阴得位而阳绝也。一年之中,立春比一日之时,艮卦也,肾气下传膀胱,在液中微弱,乃阳气难升之时也;一年之中,立冬比一日之时,乾卦也,心液下入,将欲还元,复入肾中,乃阴盛阳绝之时也。人之致病者,惟阴阳不和,阳微阴多,故病多。 《真诀》曰:阳升立春,自下而上,不日而阴中阳半矣;阴降立冬,自上而下,不日而阳中阴半矣。天地之道如是,惟人也,当退卦气微,不知养气之端,乾卦气散,不知聚气之理,日夕以六欲七情耗散元阳,使真气不旺,走失真气,使真液不生,所以不得如天地之长久,故古人朝屯幕蒙,日用二卦,乃得长生在世。朝屯者,盖取一阳在下,屈而未伸之义,其在我者,养而伸之,勿使耗散;幕蒙者,盖取童蒙求我,以就明弃暗,乃阴间求阳之义,其在我者,昧而明之,勿使走失。是以日出当用艮卦之时,以养元气,勿以利名动其心,勿以好恶介其意,当披衣静坐,以养其气,绝念忘情,微作导引,手脚递互伸缩三五下,使四体之气齐生,内保元气上升,以朝于心府,或咽津一两口,搓摩头面三二十次,河出终夜壅聚恶浊之气,久而色泽弃美,肌肤光润。又于日入当用乾卦之时,以聚元气,当入室静坐,咽气搐外肾,咽气者是纳心火于下,搐外肾者是收膀胱之气于内。使上下相合肾气之火,三火聚而为一,以补暖下田,无液则聚气生液,有液则炬液生气,名曰聚火,又曰太乙含真气也。早朝咽津摩面,手足递第一线伸缩,名曰散火,又名曰小炼形也。 《道要》曰:花残叶落深秋,玉人懒上危楼。欲得君民和会,当时宴罢频收。 此纳心气而收膀胱气,不令耗散,而相合肾气,以接坎卦气海中新生之气也。必以立冬为首,见验方止,行持不过一年,夺功以一岁三百日为期。旬日见验,容颜光泽,肌肤充悦,下田温暖,小便减省,四体轻健,精神清爽,痼疾宿病,尽皆消除。如惜岁月,不倦行持,只于匹配阴阳功内,稍似见验,叙入此功,日用添入艮卦,略行此法,乾卦三元用事,应验方止。 解曰:花残叶落深秋者,如人气弱,日幕之光,阳气散而不升,故曰“懒上危楼”。楼者,十二重楼也。心为君火,膀胱民火,咽气搐外肾,使心与外肾气聚而为一,故曰“和会”。宴乃咽也,收乃搐也。早晨功不绝者,此法为主本也。 真解曰:艮卦阳气微,故微作导引伸缩,咽津摩面,而散火于四体,以养元气。乾卦阳气散,故咽心气,搐外肾,以合肾气,使三火聚而为一,以聚元气,故曰“聚散水火”,使根厚牢固也。 交媾龙虎第三 《金诰》曰:太元初判而有太始,太始之中而有太无,太无之中而有太虚,太虚之中而有太空,太空之中而有太质,太质者,天地清浊之质也。其质如卵而玄黄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阳升到天,太极而生阴,以窈冥抱阳而下降;阴降到地,太极而生阳,以恍惚负阴而上升。一程式一降,阴降阳升,天地行道,万物生成。 《真源》曰:天如覆盆,阳到难升;地如磐石,阴到难入。冬至而地中阳升,夏至到天,其阳太极而阴生,所以阴生者,以阳自阴中来,而起于地,恍恍惚惚,气中有水,其水无形,夏至到天,积气成水,是曰“阳太极而阴生”也;夏至而天中阴降,冬至到地,其阴太极而阳生,所以阳生者,以阴自阳中来,而出于天,杳杳冥冥,水中有气,其气无形,冬至到地,积水生气,是曰“阴太极而阳生”也。 《比喻》曰:以身外比太空,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子午比冬夏。子时乃曰坎卦,肾中气生;午时乃曰离卦,心中液生。肾气到心,肾气与心气相合,而太极生液,所以生液者,以气自肾中来,气中有真水,其水无形,离卦到心,接著心气,则太极而生液者如此;心液到肾,心液与肾水相合,而太极复生于气,所以生气者,以液自心中来,液中有真气,其气无形,坎卦到肾,接著肾水,则太极而生气者如此。可比阳升阴降,至太极而相生,所生之阴阳,阳中藏水、阴中藏气也。 《真诀》曰:肾中生气,气中有真水;心中生液,液中有真气。真水真气,乃真龙真虎也。阳到天而难升,太极生阴;阴到地而难入,太极生阳:天地之理如此。人不得比天地者,六欲七情,感物丧志,而耗散元阳,走失真气。当了卦肾气到心,神识内定,鼻息少入迟出,绵绵若存,而津满口咽下,自然肾气与心气相合,太极生液;及坎卦心液到肾,接著肾水,自然心液与肾气相合,太极生气。以真气恋液,真水恋气,本自相合,故液中有真气,气中有真水,互相若火候无差,抽添合宜,三百日养就真胎,而成大药,乃炼质焚身,朝元超脱之本也。 《道要》曰:一气初回元运,真阳欲到离宫,捉取真龙真虎,玉池春水溶溶。 此恐泄元气而走真水于身外也。气散难生液,液少而无真气,气水不交,安成大药?当此年中用月,以冬至为始,日中用时,以离卦为期。或以晚年奉道,根元不固,自度虚损而气不足之后,十年之损,一年用功补之,名曰采补还丹。补之过数,止行此法,名曰水火既济可以延年益寿,乃曰人仙,功验不可备纪。若补数足,而口生甘津,心境自除,情欲不动,百骸无病,而神光暗中自现,双目时若惊电。以冬至日为始,谨节用法,三百日脱其真胎,名曰胎仙。 解曰:在外午时为离卦,太阳为真阳,在人心为离宫,元阳为真龙也。真虎乃肾气中之水,真龙乃心液中之气,口为玉池,津为春水。 直解曰:一气初回元运,以冬至为始,即子月也。真阳欲到离宫,以离卦为期,即午时也。真龙者,心液中之气;真虎者,肾气中之水。气水相合,乃曰龙虎交媾也。 烧炼丹药第四 《金诰》曰:天地者,大道之形;阴阳者,大道之气。寒热温凉,形中有气也;云雾雨露,气中有象也。地气上升,腾而为云,散而为雨;天气下降,散而为雾,凝而为露。积阴过则露为雨、为霜、为雪,积阳过则雾为烟、为云、为霞。阴中伏阳,阳气不升,击搏而生雷霆;阳中伏阴,阴气不降,凝固而生雹霰。阴阳不谐合,相对而生闪电;阴阳不匹配,乱交而生虹霓。积真阳以成神,而丽乎天者星辰;积真阴以成形,而壮乎地者土石。星辰之大者日月,土石之贵者金玉,阴阳见于有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也。 《真源》曰:阴不得阳不生,阳不得阴不成。积阳而神丽乎天,而大者日月也,日月乃真阳,而得真阴以相成也;积阴而形壮于地,而贵者金玉也,金玉乃真阴,而得真阳以相生也。 《比喻》曰:真阳比心液中真气,真阴比肾气中真水。真水不得真气不生,真气不得真水不成。真水真气,比于离卦,和合于心上肺下,如子母之相恋,夫妇之相爱。自离至兑,兑卦阴旺阳弱之时,比日月之下弦,金玉之在晦,不可用也。日月以阴成阳,数足生明;金玉以阳生阴,气足成宝。金玉成宝者,盖以气足而进之以阳;日月生明者,盖以数足而受之以魂。比于乾卦进火,炼阳无衰,火以加数,而阳长生也。 《真诀》曰:离卦龙虎交媾,名曰采药。时到乾卦,气液将欲还元,而生膀胱之上,脾胃之下,肾之前,脐之后,肝之左,肺之右,小肠之右,大肠之左。当时脾气旺而肺气盛,心气绝而肝气弱,真气本以阳气相合而来,阳气既弱,而真气无所恋,徒劳用工。百采合必于此时,神识内守,鼻息绵绵,以肚腹微胁,脐肾觉热太甚,微放轻勒,腹脐未热,紧勒,渐热即守常,任意放志,以满乾坤,乃曰勒阳关而炼丹药。使气不上行,以固真水,经脾宫,随呼吸而搬运于命府黄庭之中。气液造化时,变而为精,精变而为珠,珠变而为汞,汞变而为砂,砂变而为金,乃曰金丹,其功不小矣。 《道要》曰:采药须凭玉兔,成亲必藉黄婆。等到雍州相见,奏传一曲阳歌。 此乃与采药日用对行,凡以晚年补完十损一补之功,此法名曰炼汞补丹田。补之数足,止于日用离卦采药,乾卦烧炼勒阳关。春冬多采少炼,乾一而离二,倍用功也;秋夏少采多炼,离一而乾二,倍用功也。随年月气旺,采炼之功效在前,可延年住世而为人仙。若以补数既足,见验进功,亦谨节用功。采药一百日药力全,二百日圣胎坚,三百日真气生而胎仙完。凡药力全而后进火加数,乃曰火候;凡圣胎坚后,火候加至小周天数,乃曰小周天;凡胎圆真气生,火候加至大周天数,乃曰周天火候。采药而交媾龙虎,炼药而进火,方为入道,当绝迹幽居,心存内观,内境不出,外境不入,如妇之养孕,龙之养珠,虽饮食寤寐之间,语默如婴儿,举止如室女,犹恐有失有损,心不可暂离于道也。 解曰:药是心中真气,兔是肾中真水,黄婆是脾中真液,和合气水而入黄庭。雍州,乾卦。勒阳关,胁腹也。 右小乘法四门,系人仙。 中卷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 肘后飞金晶第五 《金诰》曰:阴阳升降,不出天地之内,日月运转,而在天地之外。东西出没,以分昼夜;南北往来,以定寒暑。昼夜不息,寒暑相推,积日为月,积月为岁。月之积日者,以其魄中藏魂、魂中藏魄也;岁之积月者,以其律中起吕、吕中起律也。日月运行,以合天地之机,不离乾坤之数,万物生成虽在于阴阳,而造化亦资于日用。 《真源》曰:天地之形,其状如卵,六合之内,其圆如球。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飞轮。东生西没,日行阳道,西生东没,月行冬至之后,日出自南而北,夏至之后,日出自北而南,冬之夜乃夏之日,夏之夜乃冬之日,一年之间,崦定寒暑。日月之状,方圆八百四十里,四尺为一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凡八刻二十分为一时,十二时为一日,一月三十日,共三百六十时,计三千刻,一十八万分也。且以阳行乾,其数用九,阴行坤,其数用六。魄中魂生,本自旦日,盖九不对六,故三日后魄中生魂。凡一昼夜,一百刻六十分,魂于魄中一进七十里,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而魄中魂半,乃曰上弦。又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通前共进八百四十里,而魄中魂全,阳满阴位,乃曰月望。自十六日为始,魂中生魄,凡一昼夜,一百刻六十分,魄于魂中一进七十里,六昼夜,共进四百二十里,而魂中魄半,乃曰下弦。又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通前共进八百四十里,而魂中魄全,阴满阳位,月中尚有馀光者,盖六不尽九,故三日后月魄满宫,乃曰月晦。月旦之后,六中起九,月晦之前,九中起六,数有未尽,而生后有期,积日为月,积月为岁。以月言之。六律六吕,以六起数,数尽六位,六六三十六,阴之成数也;以日言之,五日一候,七十二候,八九之数,至重九以九起数,数尽六位,六九五十四,阳之成数也。一六一九,合而十五,十五,一气之数也,二十四气当八节之用,而见阴阳升降之宜。一六一九,以四为用,合四时而倍之,一时得九十,四九三百六,变为阳之数二百一十六,阴之数一百四十四,计三百六十数,而足满周天。 《比喻》曰:阴阳升降在天地之内,比心肾气液阳升阴降,无异于日月之魂魄;日往月来,无异于心肾之气液。冬至之后,日出乙位,没庚位,昼四十刻,自南而北,凡九日东生西没,共进六十分,至春分昼夜停停,而夏至为期,昼六十刻;夏至之后,日出甲位,没辛位,昼六十刻,自北而南,凡九日东生西没,共退六十分,至秋分昼夜停停、而冬至为期,昼四十刻。昼夜分刻,准前后进退,自南而北,月旦之后,三日魂生于魄,六日两停,又六日魂全,其数用九也;月望之后,魄生于魂,六日两停,又六日魄全,其数用六也。岁之夏至,月之十六日,乃日用离卦之法,人之午时也;岁之冬至,月之旦日,乃日用坎卦之法,人之子时也。天地阴阳升降之宜,日月魂魄往来之理,尚以数推之,未交之前,静室中披衣握因盘膝,蹲下腹肝,须臾升身,前出胸而微偃头于后,后闭夹脊双关,肘后微扇一二,伸腰,自尾癌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拥在夹脊,慎勿开关,即时甚热气壮,渐次开夹脊关,放气过关,仍仰面脑后紧偃,以闭上关,慎勿开之,即觉热极气壮,渐次开关入顶,以补泥丸髓海,须身耐寒暑,方为长生之基。次用还丹之法,如前出胸伸腰,闭夹脊,蹲而伸之,腰间火不起,当静坐内观,如法再作,以火起为度,自丑行之,至寅终而可止,乃曰肘后飞金晶,又曰抽铅,使肾中气生肝气也。且人身脊骨二十四节,自下而上三节,与内肾相对,自上而下三节,名曰天柱,天柱之上,名曰玉京,天柱之下,内肾相对,尾闾穴之上,共十八节,其中曰双关,上九下九,当定一百日,遍通十八节而入泥丸,必于正一阳时,坎卦行持,乃曰肘后飞金晶,离卦采药,乾卦进火烧药,勒阳关,始一百日飞金晶入脑,三关一撞,直入上宫泥丸,自坎卦为始,至艮卦方止。自离卦采药,使心肾气相合,而肝气自生心气,二气纯阳,二八阴消,薰薰于肺,而得肺液下降,包含真气,日得黍米之大,而入黄庭,方曰内丹之材,即百日无差药力全。凡离卦采药用法,依时内观,转加精细,若乾卦进火烧药,勒阳关,自兑卦为始,终在乾卦,如此又一百日,肘后飞金晶,自坎卦至震卦方止,离卦采药之时,法如旧以配,自坤至乾卦行持,即二百日无差圣胎坚。勒阳关法,自坤卦至乾卦方止,如此又一百日足,泥丸充实,返老还童,不类常人,采药就,胎仙完,而真气生,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丹田,而作陆地神仙。三百日后行持,至离卦罢采药,坤卦罢勒阳关,即行玉液还丹之道,故自冬至后,方曰行功,三百日胎完气足,而内丹就,真气生。凡行此法,方为五行颠倒,三田返覆。未行功以前,先要匹配阴阳,使气液相生,见验方止;次要聚散水火,使根源牢固,而气行液住,见验方止;次要交媾龙虎,烧炼丹药,使采补还丹,而煅炼铅汞,见验方止。十损一补之数足,而气液相生,见验方止。上项行持,乃小乘之法,自可延年益寿。若以补完坚固,见验方止,方可年中择月,冬至之节,月中择日,甲子之日,日中择时,坎、离、乾卦三时为始,一百日自坎至艮,自兑至乾,二百日后,自坎至震,自坤至乾。凡此下功,必于幽室静宅之中,远妇人女子,使鸡犬不闻声,臭秽不入鼻,五味不入口,绝七情六欲,饮食多少,寒热有度,虽寐寐之间,而意恐损失。行功不勤,难成乎道。如是三百日,看应验如何。 真解曰:此乃三元用法;谓坎卦飞金晶;下田返上田也;离卦采药,下田返中田也,乾卦勒阳关,中由返下由也。亦曰三田返覆。 《道要》曰:日月并行复卦,蹲升数日开关。贪缶扬扬州聚会,六宫火满金田。 解曰:日月并行复卦者,一阳生时;在日为子时,在年为冬至也,所谓月中择日、日中择时也。蹲升,说巳在前。数日,是定一百日。开关,是先开中关,次开上关。贪向扬州聚会,扬州者,在人为心,在日为午时,在卦为离。聚会者,真阴真阳交横,故日采药。乾为六官,火是气也。勒阳关而聚气,以肺气为金,而下肾之丹田,故曰“火满金田”,乃行乾卦而勒阳关,聚火下丹田也。 直解曰:日月并行复卦者,冬至甲子时也。蹲升数日开关者,蹲腹升身以起火,至百日开关也。此乃自坎至良,飞金晶之法。扬州聚会者,离卦采药交阴阳也。六宫火满丹田,则乾卦勒阳关,聚肺气于下田,自兑至乾者也。 终南路上逢山,升身频过三关。贪向扬州聚会,争如少女烧天。 解曰:终南者,圣人隐意在中男也,中男即坎卦。良为山,山是势,飞金晶至巽卦方止,第二百日下功之时也。升身频过三关、贪向扬州聚会,说已在前。争如少女烧天者,少女是兑卦也,勒阳关至乾卦而方止也。 兖克州行到徐州,起来走损车牛。为恋九州欢会,西南火入雍州。 解曰:艮州,艮卦;徐州,巽卦。自艮卦飞金晶,至巽卦方止也。起来走损车牛,车为阳,牛为阴,“是夹脊一气飞入泥丸也。九州,在人为心,在日为午时,与前来药园也。西南,坤卦也。雍州,乾卦也。勒阳关,自坤至乾方止,第三百日下功之时也。 直解曰:此乃第三百日之功,飞金晶之法,起艮而止巽也。九州欢会,采药如前。勒阳关;则自坤至乾酉止也。 此是日用事,乃日三元用法。飞金晶入脑,下田返上田;采药,下田返中田;烧药进火,中田返下田:乃曰三元用事。中乘之法,已是地仙,见验方止。始觉梦寐多有惊悸,四肢六腑有疾,不疗自愈,闭目暗室中,圆光如盖,周匝围身,金关玉锁,封固坚牢,绝梦泄遗漏,雷鸣一声,关节气通,梦寐若抱婴儿归,或若飞腾自在,八邪之气不能入,心境自除,以绝情欲,内观则朗而不昧,昼则神采清秀,夜则丹田自暖,上件皆是得药之验。改既正当,谨节用功,以前法加添三百日胎仙圆,胎圆之后,方用后功。 玉液还丹第六附玉液炼形 《玉书》曰:真阴真阳,相生相成;见于上者,积阳成神,神中有形而丽乎天者,日月也;见于下者,积阴成形,形中有形而丽平地者,金玉也。金玉之质;隐于山川秀媚之气,浮之于上,与日月交光,草木受之以为祯祥,鸟兽得之以为异类。 《真源》曰:阳升到天,太极生阴,阴不足而阳有徐,所以积阳生神;阴降到地,太极生阳,阳不足而阴有馀,所以积阴生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真阳有神,真阴有形,其气相交,而上下相射,光盈天地,则金玉可贵者,良以此也。是知金玉之气凝于空,则为瑞气祥烟,入于地;则变醴泉芝草,人民受之而为英杰,鸟兽得之而生奇异。盖金玉之质,虽产于积阴之形;而中抱真阳之气,又感积阳成神之日月,真阳之下射而宝凝矣。 《比喻》曰:积阴成形,而内抱真阳,以为金玉,比为金玉,比于积药而抱真气,以为胎仙也。金玉之气入于地,而为醴泉芝草者,比于玉液还丹田也。金玉之气凝于空,而为瑞气样烟者,比于气炼形质也。凡金玉之气冲于天,随阳升而起,凡金玉之气入于地,随阴降而还,既随阴阳升降,自有四时,可以液还丹田,气炼形质,比于四时加减,一日改移也 《真诀》曰:采补见验,年中择月;月中择日,日中择时,三时用事,一百日药力全,二百日圣胎坚,三百日真气生,胎仙圆。谨节用功,加添依时,三百日数足之后,方行还丹炼形之法。凡用艮卦飞金晶入脑,止于巽卦而白,此言飞金晶三百日后也。离封罢采药,坤卦罢勒阳关,只此兑卦下手,勒阳关,至乾封方止。既罢离卦,添入咽法炼形。咽法者,以舌搅上腭两凳之间,先咽了恶浊之津,次退舌尖以满玉池,津生不漱而咽。凡春三月,肝气旺而脾气弱,咽法日用离卦;凡耀三月,心气旺而肺气弱,咽法日用巽卦;凡秋三月,肺气旺而胖气弱;咽法日用艮卦;凡冬三月,肾气旺而心气弱。咽法日用震卦,凡四季之月,脾气旺而肾气弱,人以肾气为根源,四时皆有衷弱,每四时季月之后十八日,咽法日用兑封,仍与前咽法并用之;独于秋季止用兑卦咽法,而罢艮卦之功。以上咽法,先依前法而咽之。如牙齿玉池之间而津不生,但以舌满上下而闭玉池、收两颌,以虚咽而为法,止于咽气,气中自有水也。咽气如一年,三十六次至四十九次为数;又次一年,八十一次;又次一年,一百八十一次为见验:乃主液还丹之法。行持不过三年;灌溉丹田,沐浴胎仙,而真气愈盛。若行此,玉液还丹之法,而于三百日养就内丹,真气才生,艮卦飞金晶,一撞三关,上至泥丸,当行金掖还丹之法自顶中前下金水一注,下还黄庭,变金成丹,名曰金丹。行金液还丹,当于深密幽房,风日凡人不到之处,烧香,叠掌盘膝坐,以体蹲而后升,才觉火起,正坐绝念,忘情内观,的确艮卦飞金晶入顶,但略昂头偃项,放令颈下如火,方点头向前,低头曲项;退舌央进后以抵上腭,上有清洽之水,味若甘香,上彻项门,下遗百脉,鼻中自闻一种真香,舌上亦有奇味;不漱而咽,下还黄庭,名曰金液还丹。春夏秋冬,不拘时候,但于飞金晶入脑之后,节次行此法,自艮至巽而已;晚间勒阳关法,自兑至乾而已。凡行此法,谨节胜前,方可得成,究竟止于炼形住世,长生不死而已,不能超脱也。 《道要》曰:识取五行根蒂,方知春夏冬秋。时饮琼浆数盏,醉归月殿邀游。 解曰:识取五行根蒂者,为倒五行相生相克,而用卦时不同,以行咽法。方知春夏冬秋,改移有时候也。琼浆,玉液也。月殿,丹田也。醉归,咽多也。 东望扶桑未晓,后升前咽无休。骤马邀游宇宙,长男只到扬州。 解曰:东望扶桑未晓者,日未出,艮卦之时也。后升,飞金晶也。前咽,玉液还丹也。骤马,起火,玉液炼形也。邀游宇宙,遍满四肢也。长男,震卦也。只到扬州,离卦也。玉浓炼形,自震卦为始,至离卦方止也。 直解曰:玉液,肾液也,上升到心,三气相合而过重楼,则津满玉池,谓之玉液。若咽之,自中田而入下田,则曰还丹:若升之,自中田而入四肢,则日炼形,其实一物而已。此系来药三百日数足胎圆,而飞金晶减一卦,勒阳关如旧,罢采药,添入咽法,咽法随四时而已。此系炼形法,用卦后,添入炼形,自震卦为始,离卦为期,不限年月日,见验方止,体色光泽,神气秀媚,渐畏腥秽以冲口腹,凡情凡爱心境自除,真气将足而似常饱,所合不多,饮酒无量,尘骨已更而变神识,步趋走马,其行如飞,目如点漆,体若凝脂,绀发再生,皱脸重舒,老去永驻童颜,仰视百步而见秋毫,身体之间,旧痕残,自然消除,涕泪涎汗,亦不见有,圣丹生味,灵液透香,口鼻之间,常有真香奇味,漱津成酥,可以疗,人疾病,遍体皆成白膏,上件皆玉液还丹炼形之验。见验即止,当谨节用功,依法随时,而行后事。 金液还丹第七附金液炼形 《金诰》曰:积阳成神,神中有形,形生于日,日生于月;积阴成形,形中有神,神生于金,金生于玉。随阴阳而生没者,日月之光也,因数生光,数本于乾坤;随阴阳而升降者,金玉之气也,因时起气,时本于天地。 《真源》曰:日月之光,旦后用九,晦前用六,六九乾坤之数;金玉之气,春夏上升,秋冬下降,升降天地之时。金生于玉,玉生于石,石生于土,见于形而在下者如此;中金乌,月中玉兔,月待日魂而光,见于神而在上者如此。 《比喻》曰:日月,比气也,肾气比月,而心气比日;金玉,比液也,肾液比金,而心液比玉。所谓玉液者,本自肾气上升而到于心,以合心气,二气相交而过重楼,闭口不出而津满玉池,咽之而曰玉液还丹,升之而曰玉液炼形。是液本自肾中来而生于心,亦比土中生石、石中生玉之说也。所谓金液者,肾气合心气而不上升,薰蒸于肺,肺为华益,下罩二气,即日而取肺液,在下田自尾闾穴升上,乃曰飞金晶入脑中,以补泥丸之宫,自上复下降而入下田,乃曰金液还丹,既还下田复升,遍满四体,前复上升,乃曰金液炼形,是亦金生于土之说也。凡欲炼形飞金晶者,当在静室中,切禁风日,遥焚香,密启三清上圣:“臣所愿长生在世,传行大道,演化告人,当先自行炼形之法,欲得不畏寒暑,绝淡谷食,逃于阴阳之外。”咒毕,乃咽之。 《真诀》曰:背后尾闻穴曰下关,夹脊曰中关,脑后曰上关。始飞金晶以通三关,肾比地,心比天,上到顶以比九天。玉液炼形,自心至顶以通九天。三百日大药就,胎仙圆,而真气生,前起则行玉液炼形之旧道,后起则行飞金晶之旧道,金晶玉液,行功,见验,自坎卦为始,后起一升入顶,以双手微闭双耳,内观如法,微咽于津,乃以舌抵定牙关,下闭玉池,以待上腭之津下而方咽,咽毕复起,至良封为期。春冬两起一咽,秋夏五起一咽,凡一咽数,秋夏不过五十数,春冬不过百数。自后咽罢升身前起,以满头面、四肢、五指,气盛方止,再起再升,至离卦为期。凡此后起咽津,乃曰金液还丹,还丹之后而复前起,乃曰金液炼形。自艮卦之后,炼形至离卦方止,兑卦勒阳关,至乾封方止,以后起到顶,自上而下,号曰金液还丹,金丹之气前起,自下而上,号曰金液炼形,形显琪树金花。若以金液还丹,未到下元而前后俱起,乃曰火起焚身。此是金液还丹炼形,既前后俱起,兼了焚身。凡行此等,切须谨节苦志而无懈怠,以见验为度也。 《道要》曰:起后终宵闭耳,随时对饮金液。宴到青州方住,日西又听阳歌。 解曰:起后终宵闭耳者,为行金液还丹,须是肘后飞金晶,一撞三关,其气才起,急须双手闭耳,耳是肾波之门,恐泄肾气于外,而不入脑中也。随时对钦金波者,既觉气入脑中,即便依前法,点头曲项,退舌尖近抵上腭,请甘之水,有奇异之验,甘若蜜味之甜也。当艮卦飞金晶一咽,至震卦方止。青州,震卦也。日西,兑卦也。又听阳歌者,自兑势勒阳关,直到乾卦,不必采药也。 饮罢终宵火起,前升后举焚身。虽是不拘年月,日中自有乾 解曰:此一诀是金液炼形之法也。饮罢终宵火起者,依前法金液还丹;”而艮卦炼形是起火也。前升后举,飞金晶而起火也。凡玉液炼形之法,先后起金晶入顶,次还丹而复前升之以炼形,是比金液炼形之法不同也。当其飞金晶而起火入顶,便前起而炼形,前后俱起,名日焚身,火起而行还丹,须依四时加减之数行之。此法不拘年月日时,但以谨节专一,幽居绝迹可也。日中自有乾坤,盖午前烧乾,午后烧坤,以人身前后言之,肚腹为坤,而背后为乾。午前烧乾者,为肘后飞金晶,前起炼形也;午后烧坤者,自兑卦勒阳关,至乾却方止也。 直解曰:金液,肺液也。含龙虎而入下田,则大药将成,谓之金液;肘后抽之入脑,自上复降下田,则日还丹;又复前升,遍满四体,自下而上,则日炼形,亦谓之炼形成气。此须于玉液还丹炼形见验,正当以谨节幽居焚香而行此法。金液还丹而相次炼形勒阳关,如是一年外,方得焚身,焚身即是坎卦前炼形。以人身前后言之,肚腹为坤,背后为乾,焚身午前烧乾为金晶,午后烧坤勒阳关。凡烧乾自下而上,前后俱起,冬夏三日或五日,而行既济之法,以防太过,使金丹之有润,乃焚身起火中咽也,见验方止,内志清高以合太虚,魂神不游以绝梦寐,功行满足.密授三谙真阳阳变化,人事灾福,神灵皆能预知,触目尘凡,心绝万境,宾气充满,口绝饮仑,异气透出金色,仙肌可比玉蕊,去留之处,当所神抵自来相见,驱用招呼,一如己意,真气纯阳,可干外汞。上件皆金液还丹之后,金液炼形之验也。 右中乘三门,系地仙。 下卷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 朝元炼气第八 《金诰》曰:一气初判,大道有形而列二进制仪,二仪定位,大道有名而分五帝。五帝异地,各守一方,五方异气,各守一子。青帝之子,甲乙受之,天真木德之九炁;赤帝之子,丙丁受之,天真火德之三炁;白帝之子,庚辛受之,天真金德之七炁;黑帝之子,壬癸受之,天真水德之五炁;黄帝之子,戊己受之,天真土德之一炁。自一炁生真一,真一因土出,故万物生成在土,五行生成在一。真元之道,皆一炁而生也。 《玉书》曰:一三五七九,道之分而有数;金木水火土,道之变而有象;东西南北中,道之列而有位;青白赤黄黑,道之散而有质。数归于无数,象反于无象,位至于无位,质还于无质。欲道之无数,不分之则无数矣欲道之无象,不变之则无象矣;欲道无无位,不列之则无位矣;欲道之无质,不散之则无质矣。无数,道之源也;无象,道之本也;无位,道之真也;无质,道之妙也。 《真源》曰:道源既判,降本流末。悟其真者,因真修真,内真而外真自应矣;识其妙者,因妙造妙,内妙而外妙自应矣。天地得道之真,其真未应,故未免乎有位;天地得道之妙,其妙未应,故未免乎有质。有质则有象可求,有位则有数可推。天地之间,万物之内,最贵惟人,即天地之有象可求,故知其质气与水也,即天地之有数可推,故知其位远与近也,审乎如是,而道亦不远于人也。《比喻》曰:天地有五帝,比人之有五脏也。育帝甲乙木,甲为阳,乙为阴,比肝之气与液也;黑帝壬癸水,壬为阳,癸为阴,比肾之气与液也;黄帝戊已土,戊为阳,己为阴,比脾之气与液也;赤帝丙丁火,丙为阳,丁为阴,比心之气与液也;白帝庚辛金,庚为阳,辛为阴,比肺与液也。凡春夏秋冬之时不同,而心肺肝肾之旺有月。 《真诀》曰:凡春三月肝气旺,肝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肝,若遇日,甲乙克土,于辰戊丑未之时,依时起火炼脾气,徐日兑卦时,损金以耗肺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坎卦时,依法起火炼肾气,震卦时入室,多入少出,息住为上,久闭次之,数至一千息为度,当时内观如法,一在冥心闭目,青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冥至辰,以满震封。凡夏三月心气旺,心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魔运而在心,若遇火日,丙丁克金,于兑封时,依法起火炼肺气,馀日坎封时,损水以耗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离封时入室,依前行持,赤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月巳至未,以满离卦。凡秋三月肺气旺,肺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肺,若遇金月,庚辛克木,于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徐日离卦时,损火以耗心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巽卦时,依法起火炼脾气,兑卦时入室,依前行持,白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申至戊,以满兑封。凡冬三月肾气匪,肾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肾,若遇水日,壬癸克火,于离卦时,依法起火炼心气,馀日辰戍丑未时,损土以耗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兑卦时,依法起火炼肺气,坎封时入室,依前行持,黑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亥至丑,以满坎封。 解曰:春炼肝千息青气出,春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于定息为法,终日静坐,以养脾而炼己之真气,乃可坎卦起火炼肾,恐耗其真气。夏炼心千息赤气出,夏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止于定息为法,终日静坐,养炼如前,乃可震卦时起火如前。秋炼肺千息白气出,秋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止于定息为法,终日静坐,养炼如前,乃可巽卦时起火如前。冬炼肾千息黑气出,冬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止于定息为法,终日静坐,养炼如前,乃可兑卦时起火如前,以至黄气成光,默观万道,周匝围身。凡定息之法,不在强留而紧闭,但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从有入无,使之自住。采药之法,食津提固以压心,使真气不散。凡入室须闭户,孤幽静馆,远鸡犬女子、一切厌触之物,微开小窍,使明能辨物,勿令风日透气,左右有声。当灰心息虑,事累俱遣,内外凝寂,不以一物介其意。盖以阳神初聚,真气方凝,看如婴儿,尚未及老,日夕焚香,跪拜稽首,一祝天,二祝天仙,三祝地仙,三礼既毕,静坐忘机,以行此法,仍须前法节节见验。若以此便为道,但恐徒劳,终不见成,止于阴魄出壳而为鬼仙。 《道要》曰:凡行此法,不限年月日时,一依前法,以至见验方止。其气自见,须是谨节不倦,弃绝外事,止于室中用意,测其时候。用二个纯阳小子,或结交门生,交翻往复,供过千日,可了一气。一以夺十,一百日见功,五百日气全,可行内观,然后聚阳神以入天神,炼神合道,入圣超凡。炼气之验,但觉身体极畅,常仰升腾,丹光透骨,异香满室,次静中外观,紫霞满目,顶中下视,金光罩体,奇怪证验,不可备纪。 内观交换第九 《金诰》曰:大道本无体,寓于气也,其大无外,无物可容;大道本无用,运于物也,其深莫测,无理可究。以体言道,道始有外内之辨;以用言道,道始有观见之基。观乎内而不观乎外,外无不究而内得明矣,观乎神而不观乎形,形无不备而神得见矣。 《真源》曰,以一心观万物,万物不谓之有徐;以万物挠一气,一气不谓之不足。一气归一心,心不可为物之所夺;一心运一气,气不可为法之所役。心源清彻,照万破,亦不知有物也;气战刚强,万感一息,亦不知有法也。物物无物,以还本来之象;法法无法,乃全自得之真。 《比喻》曰:以象生形,因形立名。有名则推其数,有数则得其理。盖高上虚无,无物可喻,所可比者,如人之修炼,节序无差,成就有次,冲和之气,凝而不散,至虚真性,恬淡无为,神合乎道,归于自然。当此之际,以无心为心,如何谓之应物以无物为物,如何谓之用法?真乐熙熙,不知己之有身,渐入无为之道,以入希夷之域,斯为入圣超凡之客。 《真诀》曰:此法合道,有如常说存想之理,又如禅僧入定之时,当择福地置室,跪礼焚香,正坐盘膝,散发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闭目,午时前微微升身,起火炼炁,午时后微微敛身,聚火炼丹,不拘昼夜,神清气合,自然喜悦。坐中或闻声莫听,见境勿认,物境自散,若认物境,转加魔障。魔障不迟,急急向前,以身微敛,敛而伸腰,后以胸微幅,偃不伸腰,少时前后火起,高升其勿动,名曰焚身,火起魔障自散于躯外,阴邪不入于壳中。如此三两次已,当想遍天地之间,皆是炎炎之火,火毕清凉,了无一物,但见车马歌舞,轩盖绣罗,富贵繁华,人物欢娱,成队成行,五色云升,如登天界,及到彼中,又见楼台耸翠,院字徘徊,珍珠金玉,满地不收,花果池亭,莫知其数,须臾异香四起,妓乐之音,嘈嘈杂杂,宾朋满坐,水陆陈,且笑且语,共贺太平,珍玩之物,互相献受,当此之际;虽然不是阴鬼魔军,亦不得认为好事。益修真之人,弃绝外事,甘受寂寞,或潜迹江湖之地,或遁身隐僻之隅,绝念忘情,举动有戒,久受劬劳,而历潇洒,一旦功成法立,遍见如此繁华;又不谓是明魔,格谓实到天宫,殊不知脱凡胎,在顶中自己天宫之内;因而贪恋,认为实境,不用超脱之法,止于身中,阳神不出,而胎仙不化;乃曰出昏衢之上,为陆地神仙,仅可长生不死而已,不能脱质升仙,而归三岛,以作仙子,到此可惜!学人自当虑超脱虽难,不可不行也。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减省故也。 超脱分形第十 《金诰》曰:道本无也,以有言者,非道也;道本虚也,以实言者,非道也;既为无体,则问应俱不能矣;朗为无象,则视听俱不能矣。以玄微为道;玄微亦不离问答之累;以希夷为道,希宪亦未免视听之累。希夷玄微尚未为道,则道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玉书》曰:其来有始,而不知大道之始,何也其去有尽,而不知大道之终;何也?高高之上虽有上,而不知大道之上无有穷也深深之下虽有下,而不知大道之下无有极也。杏杏莫测名曰道,随物所得而列等殊,无为之道,莫能穷究也。 《真诀》曰:超者,超出凡躯而入圣品;脱者,脱去俗胎而为仙子;是神入气胎,气全真性,须是前功节节见验正当,方居清静之室;以入希夷之境,内观认阳神,次起火降魔,焚身聚气,真气升在天宫,壳中清静,了无一物。当择幽居,一依内观,三礼既毕,平身不须高升,正坐不须敛伸,闭目冥心,静极朝元之后,身躯如在空中,神气飘然,难为制御,默然内观,明朗不昧,山川秀丽,楼阁依稀,紫气红光,纷纭为陈,祥鸾彩凤,音语如簧,异景盟华,可谓壶中真趣,而洞天别景,追逐自在,冥然不知有尘世之累,是真空之际,其气自转,不须用法依时。若见青气出东方,笙簧嘹亮,旌节车马,左右前后,不知多少,须臾南方赤气出,西方白气出,北方黑气出,中央黄气出,五气结聚而为彩云,乐声嘈杂,喜气熙熙,金童玉女,扶拥自身,或跨火龙,或乘玄鹤,或路彩鸾,或骑猛虎,升腾空中,自上而下。所过之处,楼台现宇,不能尽陈,神抵官吏,不可备说,又到一处,女乐万行,宫撩班列,如人间帝王之仪,圣贤毕至,当此之时,见之傍若无人,乘驾上升,以至一门,兵卫严肃,而不可犯,左右前后,官僚女乐,留恋不已,终是过门不得,轩盖覆面,自上而下,复入旧居之地,如此上,不厌其数,是调神出壳之法也。积日纯熟,一升而到天宫,一降而还旧处,上下绝无碍滞,乃自下而上,或如登七级宝塔,或如上三层琼楼,其始也’‘级而复一级,七级上尽,以至顶中,辄不得下视,恐神惊而恋躯不出,既至七级之上,则闭目便跳,如寐如脂,身外有身,形如婴儿,肌肤鲜洁,神采莹然,回视故躯,亦不见有,所见之者,乃如粪堆,又如枯木,憎愧万端,辄不可顿弃而远游。益其神出未熟,圣气凝结而成,须是再入本躯,往来出入,一任遨游,始乎一步二步,次二里三里,积日纯熟,乃如壮士展臂,可千里万里,而形神壮大,勇气坚固,然后寄凡骸于名山大州之中,从往来应世之外,不与俗类等伦,或行满而受天书,骖鸾乘凤,跨虎骑龙,自东自西,以入紫府,先见太微真君,次居下岛,欲升洞天,当传道积行于人问,受天书而升洞天,以为天仙。凡行此法,古今少有成者,益以功不备而欲行之速,便为此道;或功验未证,止事静坐,欲求超脱;或阴灵不散,出为鬼仙,人不见形,来往去任,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夺人躯壳,复得为人;或出入不熟,往来无法,一去一来,无由再入本躯,神魂不知所在,乃释子之坐化、道流之尸解也。故行此道,要在前功见验正当仍择地筑室,以远一切腥秽之物、臭恶之气、往来之声、女子之色,不止于触其真气,而神亦厌之。既出而复入,入而不出,则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而浩劫不死;既入而复出,出而不入,如蝉脱蜕,迁神入圣,此乃超凡脱俗,以为真人仙子,而在风尘之外,寄居三岛十洲者也。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灭息矣。 右大乘三门,系天仙。 黄庭内景经(简)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 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 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 亦以却老年永延。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 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 回紫抱黄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明。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 审能修之登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籥闭两扉, 重扇金关密枢机。玄泉幽关高崔巍,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 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 九幽日月洞空无,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赤珠灵裙华茜粲。 舌下玄膺生死岸,出青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昇天汉。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 齿神崿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 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 所存在心自相当。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 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明。六腑五藏神体精, 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 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 用之不已形不滞。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飞裳披玉罗。 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 久久行之飞太霞。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键聪明始,青锦披裳佩玉铃。 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清。百痾不锺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 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 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 使人长生升九天。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已,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 坐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羸无病伤。 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 长生高仙远死殃。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府精,中有童子曜威明。雷电八震扬玉旌,龙旗横天掷火铃。 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 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威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 ○脾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厥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 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 或精或胎别执方,桃孩合延生华芒。男女回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 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殊途一会归要终,关塞三关握固停。 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 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上睹章第十六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 身披凤衣衔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窗。 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衔玉当,灵注幽阙那得丧。 琳条万寻可荫仗,三魂自宁帝书命。 ○灵台章第十七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间关营卫高玄受,洞房紫极灵门户。 是昔太上告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右有白元并立处,明堂金匮玉房间。 上清真人当吾前,黄裳子丹气频烦。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 七曜九元冠生门。 ○三关章第十八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棐, 手为人关把盛衰。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 玉堂绛宇尽玄宫,璇玑玉衡色兰玕。瞻望童子坐盘桓,问谁家子在我身。 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云仪玉华侠耳门。 赤帝黄老与己魂,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六合间。 帝乡天中地户端,面部魂神皆相存。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在前。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胞化生身。 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回九道明。正一含华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 金室之下可不倾,延我白首反孩婴。 ○琼室章第二十一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郊邑,六龙散飞难分别。 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但当吸气录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己形。 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 悫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得视见无内外。存漱五牙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 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 虚无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度。 六府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天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 高拱无为魂魄安,清净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帏幕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高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睹真。 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求因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隐形灭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清死录除, 三神之乐由隐居。倏欻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 金辇正立从玉舆。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窕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 人间纷纷臭帤如。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 三明出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二光焕照入子室。 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 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箓佩金珰,驾欻接生宴东蒙。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叵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 六神合集虚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玉{⺮氏}金籥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 使我遂炼获飞仙。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 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 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纭。火铃冠霄队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 此非枝叶实是根。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太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 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 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百谷章第三十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喜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 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 知白见黑急坐守。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 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 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飖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 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 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 肝气周流络无端。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二十六咽玉池里。 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 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 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馀,是谓脾建在中宫。 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 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 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 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 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 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 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过数已毕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 真人既至使六丁,即受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 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全, 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 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南派张紫阳《悟真篇》(全) 序 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之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阴阳交姤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没邪歧,不能混而同归矣!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名数事而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骨换阳,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沉浮,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结还丹,不亦难乎?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离坎男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诸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 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 卷之上 七言四韵一十六首 (以表二八一斤之数) 其一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其二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己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其三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舟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 本因戌己为媒娉,遂使夫妻镇合欢。只候功成朝玉阙,九霞光里驾祥蓥。 其四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戌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 其五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其六 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赢尪。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 举世漫求铅汞伏,何时得见虎龙降。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 其七 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鹊争知有凤巢。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 其八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便非真。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 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其九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月一轮。 其十 要知产药川源处,月在西南是本乡。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厮配当。药重二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十一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十二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似月圆。 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十三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 炼成灵宝大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十四 好把真铅着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十五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 草木阴阳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檬陇。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十六 万卷丹经语总同,金舟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官。 莫怪天机都泄漏,只缘学者尽愚蒙。若能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卷之中 七言绝句六十四首 (以象卦数) 其一 道自虚元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其二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众所闻。 其三 但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若会杀机明反覆,始知害里却生恩。 其四 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 其五 妥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其六 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他吐纳经千载,怎得金马搦兔儿。 其七 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保命全形明损益,紫金丹药最灵奇。 其八 不识阴阳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 其九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 其十 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 十一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十二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十三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十四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师传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十五 梦渴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要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十六 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此是用铅真妙诀,用铅不用是诚言。 十七 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含圣机。 十八 末炼还丹莫隐山,山中前后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时人识不全。 十九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 二十 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不会此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 二一 震龙汞出自离乡,兑虎金生在坎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二二 离坎若还无戌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二三 火生于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祸发必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公。 二四 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姹女结亲情。 二五 姹女游行各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长。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公作老郎。 二六 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 二七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鸟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舟不解生。 二八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二九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三十 纵识朱砂及黑铅,不知火侯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迟不作丹。 三一 黑中有白为丹母,雄里藏雌是圣胎。太乙在炉宜慎守,三田聚宝应三台。 三二 恍惚之中寻有象,冥杳之内觅真精。有无由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三三 长男乍饮西方酒,少女初开北地花。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在黄家。 三四 华岳山头雄虎啸,扶桑海底牝龙吟,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 三五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片紫金霜。 三六 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戌己中。复垢自兹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三七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 三八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 三九 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 四十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四一 休泥丹灶费工夫,炼药须寻偃月炉。自有天然真火侯,何须柴炭及吹嘘。 四二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来得归来炉内煅,煅成温养似烹鲜。 四三 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德临门药象之。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四四 欧冶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 四五 调和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若问真铅何处是,蟾光终日照西川。 四六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 四七 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帷。受气之初容易识,抽添运火却防危。 四八 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时易日法神功。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四九 玄珠有象逐阳生,阳极阴消渐剥形。十月霜飞丹始熟,此时神鬼亦须惊。 五十 瑶池饮罢月澄辉,跨个金龙访紫微。从此众仙相识后,海田陵谷任迁移。 五一 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壶内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 五二 雪山一味好醐醍,倾入东阳造化炉。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始得见麻姑。 五三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五四 要知炼养还丹法,自向家园下种栽。不假吹嘘并著力,自然果熟结灵胎。 五五 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困辱。 五六 否泰才经万物盈,屯蒙受封秉生成。此中得意须忘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五七 卦中设法本仪形,得象忘言意自明。举世迷人惟泥象,却行卦气望飞升。 五八 天地盈虚自有时,审能消息始知机。由来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 五九 四象会时玄体就,五行全处紫光明。脱胎入口通神圣,无限神龙尽失惊。 六十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六一 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六二 了了心猿方寸机,三千功行与天齐。自然有鼎烹龙虎,何必担家恋子妻。 六三 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识无为为要妙,谁知有作是根基。 六四 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分方即方。晦显逆从人莫测,教人怎得见行藏。 五言四韵一首 (以象太乙之奇) 女子著青衣,郎君披素练。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 卷之下 西江月十二首 (西江月,西者,金之方。江者,水之体。月者,药之用。一十二首以周岁律) 其一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 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其二 此药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令人失笑。 其三 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故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寻常药品。 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依时采取定浮沉,进火须防危甚。 其四 七返朱砂返本,九还金液还真。休将寅子数坤申,但看五行成准。 本是水银一味,周流历遍诸辰。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不离玄牝。 其五 牛女情缘道合,龟蛇类秉天然。蟾乌遇朔合蝉娟,二气相资运转。 总是乾坤妙用,谁人达此真诠。阴阳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长地远。 其六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须用媒人勾引。 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相吞相咽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其七 二八谁家姹女,龙三何处郎君。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方成三姓。 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结欢情。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 其八 天地才经否泰,朝昏好识屯蒙。辐来凑毂永朝宗,妙在抽添运用。 得一万般事毕,休分南北西东。损之又损慎前功,命宝不宜轻弄。 其九 冬至一阳来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朔晨超,望罢乾终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后罢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其十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砂汞铅银。修丹火侯未曾闻,早便称呼大隐。 靡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怎忍。 十一 雄里内含雌质,真阴却抱两般和合药方成,点化魂灵魄圣。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变龙形。鸡餐乃亦化鸾鹏,飞入真阳圣境。 十二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虎兄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舆凤辇。 又一首 (以象闰月)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能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 不待他生后世,现前获佛神通。自从龙女着斯功,尔后谁能继踵。 绝句五首 (以象五行) 其一 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人身。何以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其二 投胎夺舍及移居,旧住名为因果徒。若会降龙并伏虎,真金起屋几时枯。 其三 鉴形闭息思神法,初学艰难后坦途。倏忽纵能游万国,奈何屋破却移居。 其四 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大都色相惟兹实,余二非真谩度量。 其五 俗语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细寻讨。能于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 悟真性宗 绝句四首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碍遮。会的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视之不可见其形,及至呼之又却应。莫道此声如谷响,若还无谷有何声? 一物含闻见觉知,盖诸尘境显其机。灵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诸方在眼前。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性地颂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增之宁解益,减着且无伤。 取舍俱无过,焚漂总不妨。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生灭颂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似鼻说。 三界惟心颂 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 见物便见心颂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 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齐物颂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人有亲疏,我无彼此。 水陆飞行,等观一体。贵践尊卑,手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尝有你。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即心是佛颂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听望。内外圆明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般无所为,即是南无及迦叶。 无心颂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兀兀腾腾,任物安委。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私己。不持戒律,不徇忌讳。不知礼乐,不行仁义。人间所能,百无一会。饥来吃饭,渴来饮水。困则打睡,觉则行履。热则单衣,寒则盖被。无思无虑,何忧何喜。不悔不谋,无念无意。凡生荣辱,逆旅而已。林木栖鸟,亦可为比。来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求,无赞无毁。不厌丑恶,不羡善美。不趋静室,不远闹市。不说人非,不夸己是。不厚尊崇,不薄贱稚。亲爱冤雠,大小内外。哀乐得丧,钦侮险易。心无两视,坦然一揆。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则复起。不畏锋刃,焉怕虎儿。随物称呼,岂拘名字。眼不就色,声不入耳。凡有所相,皆属妄伪。男女形声,悉非定体。体相无心,不染不滞。自在逍遥,物莫能累。妙觉光圆,映彻表里。包裹六极,无有遐迩。光兮非光,如月在水。取舍既难,复何比拟。了此妙用,迥然超彼。或问所宗,此而已矣。 心经颂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攸然。 无罪福颂 终日行,不曾行。终日坐,何曾坐。修善不成功德,作恶原无罪过。时人若未明心,莫执此言乱作。死后须见阎王,难免镬汤碓磨。 圆通颂 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根尘心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物同。 随他颂 万物纵横在目前,随他动静任他权。圆明定慧终无染,似水出莲莲自乾。 宝月颂 一轮明月当虚空,万国清光无障碍。收之不聚拨不开,前之不进后不退。 彼非远兮此非进,表非外兮里非内。同中有异异中同,问你傀儡会不会。 采珠歌 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争如认得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嚣尘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六通神明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泊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子论生灭。 禅定指迷歌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兴居湛然常清,不独坐时方是。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性与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空中了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本心尚且虚空,岂有得失能豫。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余。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色身为我桎梏,且凭和光混俗。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毘卢。毘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余。或问毘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眼前业业尘尘,尘业非同非异。见此尘尘业业,个个释迦迦叶。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心迷即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本为诸法皆妄,故令离尽诸相。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若要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断常纤尘有染,却与诸佛无缘。翻念凡夫迷执,尽被尘爱染习。只为贪着情多,常生胎卵化湿。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直饶儿女妻妾,又与他人何别。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万法一时无着,说甚地狱天堂。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观音三十二应,我亦当从中证。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是白。有时自歌自笑,旁人道我神少。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更若见我谈空,恰似浑沦吞枣。此法惟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兼有修禅上人,只学斗口合唇。夸我问答敏急,却原不识主人。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更逞己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歌 漕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或歌诗,或语句,叮咛指引迷人路。言辞磊落意尚深,撃玉敲金响千古。争奈迷人逐境留,却作言相寻名数。真如宝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但於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执则。为除妄想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心无碍。无碍兮能自在,一悟顿消历劫罪。不施功力证菩提,从此永离生死海。吾师近而言语畅,留在世间为榜样。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放杖上。问他第一义何如,却道有言皆是谤。 戒定慧解 夫戒定慧者,乃法中之妙用也。佛祖虽尝有言,而未达者有所执。今略而言之,庶资开悟。然其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彻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此三者相须而成,互为体用。三者未尝斯须相离也。犹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则不能照,非照则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照明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复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净。 西江月(十二首) 妄相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前后。悟即刹那成佛,迷兮万劫沦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本是无生无灭,强求生灭区分。只如罪福亦无根,妙体何曾增损。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昏。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昭然难隐。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小即毫毛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长短深浅。 法法法原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显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一池秋水碧仍深,风动莫惊尽恁。 对境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休分两体。悟即便明净土,更无天竺漕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即弥陀出世。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自通照没吾伊,念念不须寻觅。见是何尝见是,闻非未必闻非。从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住相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恰如仰箭射浮云,坠落只缘力尽。争似无为实相,还元返朴归淳。境忘情尽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遗弃。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语成非。虽然四句属无为,此等仍须脱离。 悟了莫求寂灭,随缘且接群迷。断常知见及提携,方便指归实际。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圆光一颗好摩尼。利物兼能自济。 我见时人说性,只夸口急酬机。及逢境界转痴迷,又与愚人何异。说的便须行的,方名言行无亏。能将慧剑斩摩尼,此号如来正智。 欲了无生妙道,莫非自见真心。真身无相亦无音,清净法身只恁。此道非无非有,非中亦莫求寻。二边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太上老君。以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在太清境上太极宫中。观见众生。亿劫漂沉。周回生死。或居人道。生在中华。或生夷狄之中。或生蛮戎之内。或富或贵。或贱或贫。暂假因缘。坠于地狱。为无定故。罪孽牵缠。魂系阴司。受苦满足。人道将违。生居畜兽之中。或生禽虫之属。转乖人道。难复人身。如此沉沦。不自知觉。为先世迷真之故。受此轮回。乃以哀悯之心。化身下降。至于蜀都。地神涌出。扶一玉局。而作高座。于是老君升玉局座。授与天师北斗本命经诀。广宣要法。普济众生。是时老君告天师曰。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多种罪根。多肆巧诈。多恣淫杀。多好群情。多纵贪嗔。多沉地狱。多失人身。如此等缘。众生不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我今哀见此等众生。故垂教法。为说良缘。令使知道。知身性命。皆凭道生。了悟此因。长生人道。种子不绝。世世为人。不生无道之乡。不断人之根本。更能心修至道。渐入仙宗。永离轮回。超升成道。故我示汝妙法。令度天民。归真知命。可以本命之日。修斋设醮。启祝北斗三官五帝。九府四司。荐福消灾。奏章恳愿。虔诚献礼。种种香花。时新五果。随世威仪。清净坛宇。法天象地。或于观宇。或就家庭。随力建功。请行法事。功德深重。不可具陈。念此大圣北斗七元真君名号。当得罪业消除。灾愆洗荡。福寿资命。善果臻身。凡有急难。可以焚香诵经。克期安泰。 于是 大圣北斗解厄应验曰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三灾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四煞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五行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六害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七伤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八难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九星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夫妻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男女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生产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复连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疫疠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疾病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精邪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虎狼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虫蛇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劫贼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枷棒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横死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咒誓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天罗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地纲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刀兵厄 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水火厄 于是七元君大圣善通灵 济度诸厄难超出苦众生 若有急告者持诵保安平 尽凭生百福咸契于五行 三魂得安健邪魅不能停 五方降真炁万福自来骈 长生超八难皆由奉七星 生生身自在世世保神清 善似光中影应如谷裹声 三元神共护万圣眼同明 无灾亦无障永保道心宁 老君曰。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为造化之枢机。作神人之主宰。宣威三界。统御万灵。判人间善恶之期。司阴阳是非之目。五行共禀。七政同科。有回死注生之功。有消灾度厄之力。上至帝王。下及庶人。尊卑虽则殊途。命分俱无差别。凡夫在世。迷谬者多。不知身属北斗。命由天府。有灾有患。不知解谢之门。祈福祈生。莫晓归真之路。致使魂神被系。祸患来缠。或重病不痊。或邪妖克害。连年困笃。累岁迍邅。冢讼微呼先亡复连。或上天谴责。或下鬼诉诬。若以此危厄。如何救解。急须投告北斗。醮谢真君。及转此经。认本命真君。方获安泰。以至康荣。更有深妙。不可尽述。凡见北斗真形。顶礼恭敬。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贞星君,寅戌生人属之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罡星君,辰申生人属之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巳未生人属之 北斗第七天街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 北斗第八洞明外辅星君 北斗第九隐光内弼星君 上台虚精开德星君 中台六淳司空星君 下台曲生司禄星君 如是真君名号。不可得闻。凡有见闻。能持念者。皆道心深重。宿有善缘。得闻持诵。其功德力。莫可称量。若正信男女。值此真经。智能性圆。道心开发。出群迷径。入希夷门。归奉真宗。达生荣界。于是三元八节。本命生辰。北斗下日。严置坛场。转经齐醮。依仪行道。其福无边。世世生生。不违真性。不入邪见。持经之人。常持诵七元真君所属尊号。善功圆满。亦降吉祥。即说北斗咒曰。 北斗九辰中有七神上朝金阙下覆昆仑 调理纲纪统制乾坤大魁贪狼巨门禄存 文曲廉贞武曲破军高上玉皇紫微帝君 大周法界细入微尘何灾不灭何福不臻 元皇正炁来合我身天罡所指书夜常轮 俗居小人好道求灵愿见尊仪永保长生 三台虚精六淳曲生生我养我护我身形 魁(鬼+勺)(鬼+灌之右半部分)(鬼+行)(鬼+毕)(鬼+甫)(鬼+票)尊帝。急急如律令。 老君曰。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宫星官之所主掌。本命神将。本宿星官。常垂阴佑。主持人命。使保天年。凡俗无知。终身不悟。夫本命星官每岁六度。降在人间。降日为本命限期。有南陵使者三千人。北斗星君。七千神将。本命真官降驾。众真悉来拥护。可以消灾忏罪。请福延生。随力章醮。福德增崇。其有本命限期将至。自身不知。不设斋醮。不修香火。此为轻生迷本。不贵人身。天司夺禄。减算除年。多致夭丧。迷误之者。虽遇经诀。怀不信心。毁谤真文。如此之人。身谢之后。沦没三途。漂沉诸趣。永失人身。深可悲悯。自致斯苦。若本命之日。能修齐醮。善达天司。一世于本命限期。开转真经。广陈供养。使三生常为男子身。富贵聪明。人中殊胜。其有生身果薄。虽在人中。贫穷下贱纵知本命。无力修崇。能酌水献花。冥心望北极。稽首礼拜。念本命真君名号者。亦不虚过。本命限期。皆得延生注福。系系人身。灾厄蠲除。获福无量。天师欢喜。踊跃作礼。赞叹难可得遇无上法桥。老君重告天师曰。世人罪福善恶。皆属天师。忏罪消灾。莫越修奉。遇本命生辰。告身中元辰驿马。削落三灾九厄。保见今眷属安宁。凡有上士。于本命生辰。持此真文者。外伏魔精。内安真性。功沾水陆。善及存亡。悔过虔恭。渐登妙果。重立玄功。证虚无。道乃得。圣智圆通。隐显莫测。出有入无。道遥云际。升入金门。与道合真。身超三界。永不轮转。寿量无穷。快乐自在。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认北极。本命所属星君。随心祷祝。善无不应。灾罪消除。致感万圣千真俱来卫护。此文所在之处。千真敬礼。万圣护持。魔鬼潜消。精灵伏匿。世有灾殃。悉皆消灭。是名北斗本命延生经诀。乃修真之径路。得道逍遥。皆因此经。证圣成真。皆因此经。出离生死。皆因此经。保护男女。皆因此经。保命延年。皆得自在。永为身宝。福寿可称。保而敬之。非人勿示老君说经将毕。龙鹤天仙来迎。还于玉京。是时天师得受妙法。而作是言。誓愿流行。以传善士。若有男女。受持读诵。我当与十戒仙官。所在拥护。于是再拜 老君而说赞曰。 家有北斗经本命降真灵 家有北斗经宅舍得安宁 家有北斗经父母保长生 家有北斗经诸厌化为尘 家有北斗经万邪自归正 家有北斗经营业得称情 家有北斗经阖门自康健 家有北斗经子孙保荣盛 家有北斗经五路自通达 家有北斗经众恶永消灭 家有北斗经六畜保兴旺 家有北斗经疾病得痊瘥 家有北斗经财物不虚耗 家有北斗经横事永不起 家有北斗经长保亨利贞 老君曰。善哉善哉。汝可宣扬正教。福利无边。普及众生。永沾胜善。天师稽首礼谢。信受奉行。文字文字文字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钟吕传道集(上) 论真仙第一 吕曰;“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 钟曰:“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光入体,与母分离。自太素之后已有升降,而长黄芽。五千日气足,其数自满八十一丈。方当十五,乃曰童男。是时阴中阳半,可比东日之光。过此以往,走失元阳,耗散真气,气弱则病、老、死、绝矣。平生愚昧,自损灵光,一世凶顽,时除寿数。所以来生而身有等殊,寿有长短。既生复灭,既灭复生。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则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之根性不复于人,傍道轮回,永无解脱。或遇真仙至人,与消其罪,除皮脱壳,再得人身。方在痴病愚昧之中,积行百劫,升在福地,犹不免饥寒残患。遍逦升迁,渐得完全形貌,尚居奴婢卑贱之中。苟或复作前孽,如立板走丸,再入傍道轮回。” 吕曰:“生于中国,幸遇太平,衣食稍足而岁月未迟。爱者安而嫌者病,贪者生而怕者死。今日得面尊师,再拜再告,念以生死事大,敢望开陈不病不死之理,指教于贫儒者乎?” 钟曰:“人生欲免轮回,不入于异类躯壳,尝使其身无病、老、死、苦,顶天立地,负阴抱阳而为人也。为人勿使为鬼,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 吕曰:“人死为鬼,道成为仙。仙一等也,何以仙中升取天乎?” 钟曰:“仙非一也。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惟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少年不修,恣情纵意,病死而为鬼也。知之修炼,超凡入圣,脱质而为仙也。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修持在人,而功成随分者也。” 吕曰:“法有三成而仙有三等者,何也?” 钟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 吕曰:“所谓鬼仙者,何也?” 钟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 吕曰:“是此鬼仙,行何术、用何功而致如此?” 钟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 吕曰:“所谓人仙者,何也。” 钟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吕曰:“是此人仙,何术、何功而致如此?”钟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孽重福薄,一切魔难而改初心,止于小成。云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岂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哈吐纳之为错。著采补者,笑清静以为愚。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一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放曰人仙。更有一等,而悦于须臾,厌于持久,用功不谨,错时乱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吕曰:“所谓地仙者,何也?” 钟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吕曰:“地仙如何下手?” 钟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颠倒,气传于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压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 吕曰:“所谓神仙者,何也?” 钟曰:“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吕曰:“所谓天仙者,何也?” 钟曰:“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地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为天仙,若以厌居洞天,效职以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迁,历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吕曰:“鬼仙固不可求矣,天仙亦未敢望矣。所谓人仙、地仙、神仙之法,可得闻乎时?” 钟曰:“人仙不出小成法,地仙不出中成法,神仙不出大成法。是此三成之数,其实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 吕曰:“古今养命之士,非不求长生也,非不求升仙也,然而不得长生而升仙者,何也?” 钟曰:“法不合道,以多闻强识,自生小法傍门,不免于疾病、死亡,犹称尸解,迷惑世人,互相推举,致使不闻大道。虽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终不见功,节序而入于泉下。呜呼!” 论大道第二 吕曰:“所谓大道者,何也?” 钟曰:“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 吕曰:“古今达土,始也学道,次以有道,次以得道,次以成道,而于尘世入蓬岛,升于洞天,升于阳天而升三清,是皆道成之士。今日师尊独言道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行。然于道也,独得隐乎?” 钟曰;“仆于道也因无隐尔。盖举世奉道之士,止有好道之名。使闻大道,而无信心,虽有信心,而无苦志。朝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始乎忧勤,终则懈怠。仆以是言大道难知、难行也。” 吕曰:“大道难知、难行之理如何?” 钟曰:“以傍门小法,易为见功,而欲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傍门小法不可备陈。至如采日月之华、天地之气,心思意想、望结丹砂,屈体劳形、欲求超脱,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真胎息,绝念忘言,养性可也,指作太一含真气,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术。奈何古今奉道之士,苦苦留心,往往挂意。以咽津为药,如何得造化?聚气为丹,如何得停留?指肝为龙,而肺为虎,如何得一意不散,欲求大药。差年错月,废日乱时。不识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寻枝摘叶,迷惑后人。致使大道日远、日疏,异端并起,而成风俗,以失先师之本意者,良由道听途说、口耳之学。而指诀于无知之徒,递相训式,节序而入于泉下,令人寒心。非不欲开陈大道,盖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重财轻命,愿为鬼。” 吕曰:“小法旁门,既已知矣,其于大道,可得闻乎?” 钟曰:“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 吕曰:“长地久,亘千古以无穷。人寿百岁,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独在于天地而远于人乎?” 钟曰:“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所以不识时者,不达天地之机也。” 论天地第三 吕曰:“所谓天地之机,可得闻乎?” 钟曰:“天地之机,乃天地运用大道,而上下往来,行持不倦,以得长久坚固。未尝轻泄于人也。” 吕曰:“天地之于道也,如何谓之行持之机?运用如何起首?行持如何见功?” 钟曰:“大道既判而有形,因形而有数。天得乾道,以一为体,轻清而在上,所用者,阳也;地得坤道,以二为体,重浊而在下,所用者,阴也。阳升阴降,互相乾坤作用,不失于道。而起首有时,见功有日。” 吕曰:“天得乾道,所用者阳也。阳主升,何以交于地?地得坤道,所用者阴也。阴主降,何以交于天?天地不交,阴阳如何得合?阴阳不合,乾坤如何作用?乾坤既无作用,虽有起首之时、见功之日,大道如何可得也?” 钟曰:“天道以乾为体,阳为用,积气在上;地道以坤为体,阴为用,积水在下。天以行道,以乾索于坤。一索之而为长男,长男曰震。再索之而为中男,中男曰坎。三索之而为少男,少男曰艮。是此天交于地,以乾道索坤道而生三阳。及乎地以行道,以坤索于乾。一索之而为长女,长女曰巽。再索之为中女,中女曰离。三索之为少女,少女曰兑。是此地交于天,以坤道索乾道而生三阴。三阳天地乾坤相索而生六气,六气方其乾道下行,三索既终,其阳复升,阳中藏阴,上还于天;坤道上行,三索既终,其阴复降,阴中藏阳,下还于地。阳中藏阴,其阴不消,乃曰真阴。真阴到天,因阳而生,所以阴自天降,阴中能无阳乎?阴中藏阳,其阳不灭,乃曰真阳。真阳到地,因阴而发,所以阳自地升,阳中能无阴乎?阳中藏阴,其阴不消,复到于地;阴中藏阳,其阳不灭,复到于天。周而复始运行不已。” 吕曰:“天地之机,运行于道而得长久,乃天地作用之功也。惟人也,虽有聪明之性,留心于清净。欲以奉行大道,小则安乐延年,中则长生不死,大则脱质升仙。如何作用,运行大道,法动天机,而亦得长久坚固,浩劫常存?” 钟曰:“大道无形,因彼之所得而为形。大道无名,因彼之所有而为名。天地得之,而曰乾坤之道。日月得之,而曰人若得之,朝廷则曰君臣之道,闺门则曰夫妇之道;乡党则曰长幼之道;庠序则曰朋友之道,家室则曰父子之道。是此见于外者,莫不有道也。至如父母交会,其父则阳先进而阴后行,以真气接真水,心火与肾水相交,炼而为精华。精华既出,逢母之阴先进,以水涤荡于无用之处。逢母之阳先进,以血承受手于宫之前。精血为胞胎,包含真气而入母积日累月,真气造化成*人,如天地行道,乾坤相索,而生三明三阳。真气为阳,真水为阴。阳藏水中,阴藏气中。气主于升,气中有真水。水主于降,水中有真气。真水乃真阴也,真气乃真阳也。真阳随水下行,如乾索于坤;上曰震,中曰坎,下曰艮。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上而下,震为肝,坎为肾,艮为膀胱。真阴随气上行,如坤索于乾;下曰巽,中曰离,上曰兑。以人比之,以中为度,自下而上,巽为胆,离为心,兑为肺。形象既备,数足离母。既生之后,元阳在肾,因元阳而生真气。真气朝心,因真气而生真液.真液还元。上下往复,若无亏损,自可延年。如知时候无差,抽添有度,自可长生。若以造作无倦,修持不已,阴尽阳纯,自可超凡入圣。此乃天机深造之理,古今不传之事。公若信心而无犹豫,以利名若枷纽,恩爱如寇仇,避疾病若怕死亡之难。防失身于别壳,虑透灵于异类。委有清净之志,当且杜其根源,无使走失元阳,耗散真气。气盛而魂中无阴,阳壮而魄中有气。一升一降,取法无出乎天地。一盛一衰,其往来亦似乎日月。” 论日月第四 吕曰:“天地之理亦粗知矣,其日月之躔度” 钟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运行日月。日月者,太阴、太阳之精,默纪天地东西出没,以分昼夜。南北往来,以定寒暑。昼夜不息,寒暑相催而魄中生魂魂中立魄。进退有时不失乾坤之数,往来有度,无差天地之期。” 吕曰:“东西出没,以分昼夜,何也?” 钟曰:“混湾初分,玄黄定位。天地之状,其形象卵。六合之中,其圆如球。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轮。凡日之东出而西,未没为昼;西没而东,未出为夜。是此日之出没以分昼夜也。若月之出没,不同于日。载魄于西,受魂于东,光照于夜而魂藏于昼,积日累时,或出或没,自西而东。始也魄中生魂,状若弯弓初夜而光照于西。次也魄,中魂半,时应上弦,初夜而光照于南。其次魄中魂满,与日相望,初夜而光照于东。其次也魂中生魄,状如缺镜,初昼而魂藏于西。其次也魂中魄半,时应下弦,初昼而魂藏于南。其次也魂中魄满,与日相背,初昼而魂藏于东。是此月之出没,以分昼夜也。” 吕曰:“南北往来,以定寒暑者,何也?” 钟曰:“冬至之后,日出辰初五十分,日没申末初五十分过此以往,出没自南而北,以夏至为期。夏至之后,日出寅末五十分,日没戌初五十分。过此以往出没自北而南,以冬至为期。自南而北,以冬至夏,乃寒为暑也。自北而南,以夏至冬,乃暑为寒也。夏之日乃冬之夜也,冬之日乃夏之夜也。冬至之后,月出自北而南,比于夏之日也。夏至之后,月出自南而北,比于冬之日也。是此日月之往来以定寒暑者也。” 吕曰:“天地之机,阴阳升降。正与人之行持无二等。若此日月之出没往来,一升一降,太极相生。相生相成,周而复始。不失于道,而得长久。修持之士,若以取法于天地,自可长生而不死。若比日月之躔度,往来阴尽阳纯。月华莹净。消除暗魄,如日之光辉,照耀于上下。当此时,如人之修炼,以气成神,脱质升仙,炼就纯阳之作也。” 吕曰:“修真奉道之士,其于天地阴阳升降之理、日月精华用阴阳升降之理,使真水、真火合而为一。炼成大药,永镇丹田,浩劫不死,而寿齐天地。如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当取日月之交会,以阳炼阴,使阴不生;以气养神,使神不散。五气朝元,三花聚顶.谢绝俗流,以归三岛。” 吕曰:“若此之功验,深达旨趣,所患不得时节矣。” 钟曰:“天地之阴阳升降.一年一日月之精华往来,一月一人之气液,一昼一夜一” 论四时第五 吕曰:“天地日月之人寿百岁;一岁至三十乃少壮之时,三十至六十乃长大之时,六十至九十乃老耋之时,九十至百岁或一百二十岁乃衰败之时也。是此则曰身中之时一等也。若以十二辰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时有春、夏、秋、冬。时当春也,阴中阳半,其气变寒为温,乃春之时也。时当夏也,阳中有阳,其气变温为热,乃夏之时也。时当秋也,阳中阴半,其气变热为凉,乃秋之时也。时当冬也,阴中有阴,其气变凉为寒,乃冬之时也。是此则曰年中之时二等也。若以律中起吕,吕中起律,凡一月三十日,三百六十辰,三千刻,一十八万分。月旦至上弦。阴中阳半。自上弦至月望,阳中阳。自月望至下弦,阳中阴半。自下弦至晦朔,阴中阴,是此日月中之时三等也。若以六十分为一刻,八刻二十分为一时,一时半为一卦。言其卦,定八方。论其正,分四位。自子至卯,阴中阳半,以太明中起少阳。自卯至午,阳中有阳,纯少阳而起太阳。自午至酉,阳中阴半,以太阳中起少阴。自酉至子,阴中有阴,纯少阴而起太阴。是此则曰日中之时四等也。难得而易失者,身中之时也;去速而来迟者,年中之月也稳如电光,速如石火者,日中之辰也。积日为月,积月为岁,岁月蹉跎,年光迅速。贪名求利而妄心未除,爱子怜孙而恩情又起。纵得回心向道,争奈年老气衰。如春雪秋花,止有时间之景;夕阳晓月,应无久远之光。奉道之士,难得者身中之时也。艳阳媚景,百卉芬芳。水榭危楼,清风快意。月夜闲谈,雪天对饮。恣纵无穷之乐,消磨有限之时。纵得回心向道,须是疾病缠身。如破舟未济,谁无求救之心?漏屋重完,忍绝再修之意?奉道之士,虚过少年中之时也。邻鸡未唱,而出户嫌迟。街鼓遍闻,而归家恨早。贪痴争肯暂休,妄想惟忧不足。满堂金玉,病来著甚抵挡?一眼儿孙,气断准能替换?晓夜不停,世人莫悟。奉道之士,可惜者,日中时也。” 吕曰:“身中之时,年中之时,月中之时,日中之时,皆是时也。尊师独于身中之时为难得,又于日中之时为可惜者,何也?” 钟曰:“奉道者难得少年。少年修持,根元完固,凡事易为见功,止于千日而可大成也。奉道者又难得中年,中年修持,先补之完备,次下手进功。始也返老还童后即入至超凡也,奉道者少年不悟,中年不省,或因灾难而留心清静,或因疾病而志希夷。晚年修持,先论救护,次说补益。然后自小成法积功以至中成,中成法积功至于返老还童,炼形住世。而五气不能朝元,三阳难为聚顶。脱质升仙,无缘而得成。是难得者,身中之时也。” 吕曰:“身中之时固知难得矣,而日中之时可惜者,何也?” 钟曰:“人之一日如日月之一月,如天地之一年。大道生育天地,天地分位,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冬至之后,地中阳升。凡一气十五日,上进七千里,计一百八十日。阳升到天,太极生阴。夏至之后,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下进七千里,计一百八十日。阴降到地太极复生阳。周而复始,运行不已,而不失于道,所以长久。运行日月,日月成形,周围各得八百四十里。月旦之后,六中起九。凡一日计十二时,魄中魂进七十里,凡十五日,计一百八十时,魄中魂进八百四十里。月望之后,九中起六。凡一日计十二时,魂中魄进七十里。凡十五日,计一百八十时,魂中魄进八百四十里。周而复始,运行不已,而不失于道,所以坚固。大道长养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人之心肾,上下相远八寸四分,阴阳升降,与天地无二等。气中生液,液中生气,气液相生,与日月可同途。天地以乾坤相索,而阴阳升降,一年一日月以魂魄相生而精华往来,一月一人之损时又不解补,益时又不解收。阴交时不解养阳,阳交时不解炼阴。月中不知损益,日中又无行持。过了一年无一年,过了一日无一日当风卧湿,冒暑涉寒,不肯修持,而甘心受病,虚过时光而端坐候死。” 吕曰:“奉道之人,非不知年光虚度,岁月磋跎,而疾病缠身,死限将至。盖以修炼不知法,行持不知时,是致阴阳” 钟曰:“身中用年年中用月,月中用日,日中用时。盖以五脏之气,月上有盛衰,日上有进退,时上有运行五度而气传六候。金、木、水、火、土,分列无差。东、西、南、北、中,生成有数。炼精生真气,炼气合阳神,炼神合大道。” 论五行第六 吕曰:“所谓五藏之气而曰金、木、水、火、土。所谓五行之位而曰东、南、西、北、中。若此如何得相生相成,而” 钟曰:“大道既判生天地,天地既分而列五帝。东曰青帝,而行春令,于阴中起阳,使万物生。南曰赤帝,而行夏令,于阳中生阳,使万物生长。西曰白帝,而行秋令,于阳中起阴,使万物成。北曰黑帝,而行冬令,于阴中进阴,使万物死。四时各九十日。每时下十八日,黄帝主之。若于春时,助成青帝而发生;若于夏时,接序赤帝而长育;若于秋时,资益白帝而给立;若于冬时,制摄黑帝而严示。五帝分治,各主七十二日,合而三百六十日,而为一岁,辅弼天地,以行于道。青帝生子而曰甲乙,甲乙东方木。赤帝生子而曰丙丁,丙丁南方火,黄帝生子而曰戊已,戊已中央土。白帝生子而曰庚辛,庚辛西方金。黑帝生子而曰壬癸,壬癸北方水。见于时而为象者,木为青龙,火为朱雀,土为勾陈,金为白虎,水为玄武。见于时而生物者,乙与庚合,春则有榆,青而白,不失金木之色。辛与丙合,秋则有枣,白而赤,不失金火之色。己与庚合,夏末秋初有瓜,青而黄,不失土木之色。丁与壬合,夏则有椹,赤而黑,不失水火之色。癸与戊合冬则有桔,黑而黄,不失水土之色。以类推求,五帝相交而见于时者,生在物者,不可胜数。” 吕曰:“五行在时若此,五行在人如何?” 钟曰:“惟人也头圆足方,有天地之象,阴阳升降,又有天地之机。而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若以五行相生,则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生者为母,受生者为子。若以五行相克,则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克者为夫,受克者为妻。以子母言之,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气,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以夫妻言之,肾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气,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肾者,心之夫,肝之母,脾之妻,肺之子。肝者,脾之夫,心之母,肺之妻,肾之子。心者,肺之夫,脾之母,肾之妻,肝之子。肺者,肝之夫,肾之母,心之妻,脾之子。脾者,肾之夫,肺之母,肝之妻,心之子。心之见于内者为脉,见于外者为色,以寄舌为门户。受肾之制伏,而驱用于肺,盖以夫妇之理如此;得肝则盛,见脾则减,盖以子母之理如此。肾之见于内者为骨见于外者为发,而两耳为门户。受脾之制伏,而驱用于心,盖以夫妇之理如此;得肺则盛,见肝则减,盖以子母之理如此。肝之见于内者为筋,见于外者为爪,以眼目为门户。受肺之制伏而驱用于脾,盖以夫妇之理如此;见肾则盛,见心则减,以子母之理如此。肺之见于内者为肤,见于外者为毛,以鼻穴为门户,受心之制优,而驱用于肝,盖以夫妇之理如此;得脾则盛,见肾则减,盖以子母之理如此。脾之见于内者为脏,均养心肾肝肺。见于外者为肉,以唇口为门户。呼吸定往来,受肝之制伏,而驱用于肾,盖以夫妇之理如此;得心则盛,见肺则减,盖以子母之理如此。此是人之五行,相生相克,而为夫妇子母传气,衰旺见于此矣。” 吕曰:“心,火也,如何得火下行?肾,水也,如何得水上升?脾,土也。土在中,而承火则盛,莫不下克于水乎?肺,金也。金在上,而下接火则损,安得有生于水乎?相生者递相间隔,相克者亲近难移。是此五行自相损克,为之奈何?” 钟曰:“五行归原,一气接引。元阳升举而升真水,真水造化而生真气,真气造化而生阳神。始以五行定位,而有一夫一妇。肾,水也。水中有金。金本生水,下手时要识水中金。水本嫌土,采药后须得土归水。龙乃肝之象,虎本肺之形。阳龙出于离宫,阴虎生于坎位。五行逆行。气传于母。自子至午,乃曰阳时生阳,五行颠倒,液行夫妇。自午至子,乃曰阴中炼阳。阳不得阴不成,到底无阴而不死。阴不得阳不生,到底绝阴而寿长。” 吕曰:“五行本于阴阳一气。所谓一气者,何也?” 钟曰:“一气者,昔父与母交,即以精血造化成形。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是此阴以精血造化成形,其阳止在起首始生之处,一点元阳而在二肾。且肾,水也,水中有火,升之为气,因气上升以朝于心。心,阳也,以阳合阳,太极生阴,乃积气生液,液自心降,因液下降以还于肾。肝本心之母、肾之子,传导其肾气以至于心矣。肺本心之妻,肾之母,传导其心液以至于肾矣,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五行名之数也。论其气中生液,液中生气。肾为气之根,心为液之源。灵根坚固,恍恍惚惚,气中自生真水。心源清净,杳杳冥冥,液中自有真火。火中识取真龙,水中认取真虎。龙虎相交而变黄芽,合就黄芽而结成大药,乃曰金丹。金丹既就,乃曰神仙。” 吕曰:“金丹就而脱质升仙,以返十州,固可知矣。如何谓之黄芽?” 钟曰:“真龙,真虎者是也。” 吕曰:“龙虎者,何也?” 钟曰:“龙非肝也,乃阳龙,阳龙出在离宫真水之中。虎非肺也,乃阴虎,阴虎出在坎位真火之中。” 入药镜 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日有合,月有合, 穷戊己,定庚甲。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 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水怕干,火怕寒, 差毫发,不成丹。铅龙升,汞虎降,驱二物,勿纵放。 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盗天地,夺造化, 攒五行,会八卦。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 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验。是性命,非神炁, 水乡铅,只一味。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 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托黄婆,媒姹女, 轻轻地,默默举。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饮刀圭,窥天巧,辨朔望,知昏晓。识浮沉,明主客, 要聚会,莫间隔。采药时,调火功,受炁吉,防成凶。 火候足,莫伤丹,天地灵,造化悭。初结胎,看本命, 终脱胎,看四正。密密行,句句应。 道門五術(介绍) 山 內丹外丹服食武術… 醫 中醫養生祝由… 命 八字… 相 相天:日占月占星占 相人:面相手相骨相 相地:風水… 卜 龜卜蓍卜周易…首頁>>道門五術 山,即道家修煉法; 三元丹法、内家武術、符咒法術。 医,中医也; 包括:中药、针灸、按摩、祝由、导引养生。古語有云:十道九醫。 命,推命改命之法; 子平四柱、紫微斗数、铁板神数等。 相,观其形而知其义之法; 相天术(星相)、相地术(风水)、相人术(手、面、骨、音~~) 卜,占卜吉凶休咎之法。 式卜(太乙、奇门、六壬)、卦卜(梅易、六爻~~)、杂卜(测字、占梦~~) 翠虚篇(全) 序 尝观张紫阳赠白鹿洞主之诗,有曰:“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修心炼汞铅?莫教灯被风吹灭,六道轮回难怨天。”余读至此,掩卷拊膺,喟然叹曰:紫阳之语,是为已知药者发也。况懵然乎?故于昼三夜三,常以风灯为警。由是读金圈栗棘之书者十年,习金铅木汞之事者又十年,殆如嚼蜡。虽欲寻出生死一路,若蝇钻窗然,不觉忽及世矣。及敬览《翠虚》之篇,复聆方外高士之至论,始知采时唤为药也,炼时唤为火也,结时谓之丹,养时谓之胎,其实一也。所产之处曰川、源、山、海,所炼之器曰坛、炉、鼎、灶,所禀之性,故有汞、铅、水、火之名,所成之象,故有丹砂、玄珠之号。以今观之,惟一物也。良由古人剖析真元,分别气类,所以有采取、交会、锻炼、沐浴之说。如《易》卦象,无出乎乾,周天星禽,无出乎斗,以抽添运用之细微,遂有斤两之论。但观天之月晕黑白,察地之潮候消长,则可默会日中取时之意。于毫发之际无差殊,何患乎金翁不骑龙,姹女不御虎也?结丹头于片饷之间,产婴儿于十月之内,神凝气聚,身外有身。此诚学仙之捷径,度世之妙道。其精微简要之语,尽在乎《翠虚》一篇。真息子王思诚,谨焚香稽首再拜序。 大道歌 真阴真阳是真道,只在眼前何远讨。凡流岁岁烧还丹,或见青黄自云好。志士应愿承法则,莫损心神须见道。但知求得真黄芽,人得食之寿无老。黄芽不与世铅同,徒以劳身不见功。虚度光阴空白首,何处悠悠访赤松?神水华池世所希,流传不与俗人知。还将世上凡铅汞,相似令人迷不知。青龙逐虎虎随龙,赤禽交会声雍雍。调气运火逐禽宫,丹砂入腹身冲冲。五行深妙义难知,龙虎隐藏在坎离。还丹之术过数百,最妙需得真华池。丹砂其位元非赤,四季排来在南宅。流珠本性无定居,若识其原如秋石。日魂月华二气真,含胎育子自堪神。变转欲终君自见,分明化作明窗尘。铅汞一门不可依,金丹秘诀圣无知。莫将世人凡铅汞,论年运火共相持。天生二物应虚无,为妻为子复为夫。三五之门为日月,能分卯酉别终初。全养天然禀至神,冲和之气结成身。富贵只缘怀五彩,心知铅汞共成亲。乾坤不互相为避,采取元和在天地。十月养成子母分,贤者何曾更运气。玄黄溟溟不可辩,铅汞之门义难显。世人不晓定其源,细视五行定听见。婴儿漠漠不可悟,徒以劳神虚自苦。但知会得圣人言,即是分明天上路。三四同居共一室,一二夫妻为偶匹,要假良媒方得亲,遂使交游情意密。浮沉恍惚往难辩,悟取迷途年月远。欲知灵药何日成,阳数终须归九转。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稀。乾天为父坤为母,南方朱雀北玄武。年终岁久俱成土,时人何处寻龙虎?三人义合同为宗,常移日月照其中。已过三花金玉液,九转须终十月功。青龙本质在东宫,配合乾坤震位中;白虎自兹相见后,流珠哪肯不相从。龙虎修来五转强,炉中渐觉菊花香。如今修炼正当节,莫使悠悠岁月长。欲识丹砂是木精,移来西位与金并。凡人何处寻踪迹,恍惚中间互窅冥。悟者犹如返故武,迷途不易寻路苦。三人运合同一源,本性何曾离宗祖。一人本有一人无,金公为妇木为夫。玄冥深远不可度,志士何曾肯强图。立天汪汪配地黄,男精和合并同房。白液炉户随分化,时人服者莹心凉。金木伤相谁定原,五行相反自相连。世上黄龙阴火白,谁能识得黄芽铅。世上铅汞不相依,志士元知在坎离。贤者共藏人不见,淮南修秘在华池。九转丹成岁欲终,开炉欲见药花红。水火变来俱作土,时人何处觅金翁。铅汞相传世所希,丹砂为质雪为衣。朦胧只在君家舍,日日君看君不知。还丹入口身自轻,能消久病去妖精。贪爱自兹无所染,能改愚人世与情。谁悟灵丹出世尘,三花会合与龙亲。君看前后炼丹者,误杀千人与万人。 紫庭经 绛宫天子统乾乾,乾乾飞上九华天。天中妙有无极宫,宫中万卷指玄篇。篇中皆露金丹旨,千句万句曾一言。教人只有寻汞铅,二物采入鼎中煎。夜来火发昆仑山,山头火冷月光寒。曲江之上金乌飞,嫦娥已与斗牛欢。采之炼之未片饷,一气渺渺通三关。三关来往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泥丸之上紫金鼎,鼎中一块紫金团。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吞之服之入五内,脏腑畅甚身康安。赤蛇苍龙神水湛湛华池净,白雪纷纷飞四山。七宝楼台十二时,楼前黄花深可观。即此可谓铅汞精,化作精髓盈关元,但去身中寻周天,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足,天地日月交会间。虚空自然百杂碎,嚼破混沌软如绵。翻来复去成一钱,遍体玉润而金坚。赤血换兮白血流,金光满室森森然。一池秋水浸明月,一朵金花如红莲。此时身中神气全,不须求道复参禅。我今知君如此贤,知君有份为神仙。分明指示无多语,默默运用而抽添。年中取月不用年,月中取日月徙然。日中取时时易日,时中有刻而玄玄。玄之又玄不可言,元来朔望明晦弦,金翁姹女夺造化。神鬼哭泣惊相喧。云收雨散万籁静,一粒玄珠种玉田。十月火候圣胎园,九还七返相回旋。初时夹脊关脉开,其次膀胱如火燃,内中两肾如汤煎,时乎挑动冲心源。心肾水火自交感,金木间隔谁使然。黄庭一气居中宫,宰制万象心掌权。水源清清如玉镜,孰使河车如行船。一霎火焰飞烧天,乌魂兔魄成微尘。如斯默默觅真诠,一路径直入灵真。分明精里以气存,渐渐气积以生神。此神乃是天地精,纯阳不死为真人,若知如此宜修仙,修人惟有金丹门。金丹亦无第二诀,身中一亩为家园。唾涕津精气血液,七件阴物何取焉。坎中非肾乃灵根,潭底日红北马奔。七返九还在片饷,一切万物皆生成。惟此乾坤真运用,不必兀兀徒无言。无心无念神已昏,安得凝聚成胎仙。胎仙只是交结成,交结惟在顷刻间。君还知有太阳回,正在冬至几日前。又言金精既降时,复以何物复金精。金精只在坤宫药,坤在西南为川源。蟾光终日照四川,只此便是药之根。以时易日刻易时,一滴甘露名灵泉。吞入心中冲肺腧,落在膀胱而成丹。丹头不在膀胱结,元在膀胱却在肝。肝为木液遇金精,逢土交结成大还。莫言此时有为功,又恐斯为着相言。始于着相至无相,炼精化气气归根。气之根本凝成神,方曰无为而通灵。譬如夫妇交媾时,一点精血结成婴。彼之以情而感情,尚且婴儿十月成。何况宇宙在乎手,身中虎啸龙吟声。虽然不见龙之吟,波浪高涌千万寻。虽然不见虎之啸,夜深风声吼万林。自乎丹道凝结后,以至火候烹炼深。及于十月霜飞时,神魂奔走安敢争。一年都计十二月,卯酉沐浴谁敢行。所以十月入神室,金鼎满满龙精盈。缚云捉月之机关,得诀修炼夫何难。果然缚得云在山,又解捉住月之魂。点头比语知古人,何虑不把身飞昇。身之壳兮心之肉,心中自有无价珍。可以生我复死我,既能饥人亦饱人。寻其毳路取其原,逍遥快乐无饥寒。似此景象与证验,总在一日工夫间。工夫如下譬如闲,药不远兮采不难。谁知火焰万丈红,烧杀三尸玉炉寒。丹田亦能生紫兰,黄庭又以生红粘。红粘一食永不饥,紫芝一服常童颜。满身混如白乳花,金筋玉骨老不皆。功成行满鹤来至,一举便要登云端。 罗浮翠虚吟 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眼前万事去如水,天地何异一浮沤。吾将脱形归玉阙,遂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使之深识造化骨。道光真人薛紫贤,付我归根《復命篇》。指示铅汞两个字,所谓真的玄又玄。辛苦都来只十月,渐渐采取渐凝结,而今通身是白血,已觉四肢无寒热。后来依旧去参人,勘破多少野狐精,个个不知真一处;都是旁门不是真。恐君虚度此青春,从头一一为君陈。若非金液还丹诀,不必空自劳精神。有如迷者学采战,心心只向房中恋。谓之阴丹御女方,手按尾闾吸气咽。夺人精血补吾身,执着三峰信邪见,产门唤作生身处,九浅一深行几遍。轩后彭祖老容成,黄谷寿光赵飞燕。他家别有通霄路,酒肆淫房戏历炼。莫言花里遇神仙,却把金篦换瓦片。树根已朽叶徒青,气海波翻死如箭。其他有若诸旁门,尚自可结安乐缘,有如服气为中黄;有如守顶为混元;有如运气为先天;有如咽液为灵泉;或者脾边认一穴,执定谓之呼吸根;或者口鼻为玄牝,纳清吐浊为返还;或者默朝高上帝,心目上视守泥丸;与彼存想气升降,以此谓之夹脊关;与彼闭息吞津唾,谓之玉液金液丹;与彼存神守脐下;与被作念想眉间;又如运心思脊骨;又如合口拄舌端;耸肩缩颈偃脊背,唤作直入玉京山;口为华池舌为龙,唤作神水流潺潺,此皆旁门安乐法,拟作天仙岂不难。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为胎息;手持念珠数呼吸,水壶土圭测时刻;或依《灵宝毕法》行,直勒尾闾咽津液;或参《西山会真记》,终日无言面对壁;时人虽是学坐禅,何曾月照寒潭碧?时人虽是学抱元,何曾如玉之在石?或言大道本无为,枯木灰心孤默默;或言已是显现成,试问幻身何处得?更有劳形采日月,谓之天魂与地魄;更有终宵服七曜,谓之造化真血脉;更有肘后飞金精,气自腾腾水滴滴;更有太乙含真气,心自冥冥肾寂寂;有般循环运流珠,有般静定想朱橘。如斯皆是养命方,即非无质生灵质。道要无中养就儿,个中别有真端的。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可怜愚夫自执迷,迷迷相指尽无为,个般鬼怪颠狂辈,坐中摇动颤多时,屈伸偃仰千万状,啼哭叫唤如儿戏。盖缘方寸无主人,精虚气散神狂飞。一队妄人相唱哄,以此诳俗诱愚痴。不知与道合其真,与鬼合邪徒妄为。一才心动气随动,跳跃颤掉运神机。或曰此是阳气来,或曰龙虎争战时,或曰河车千万匝,或曰水火相奔驰。看看摇摆五脏气,一旦脑泻精神赢。当初圣祖留丹诀,无中生有作丹基。何曾有此鬼怪状,尽是下士徒阐提。我闻前代诸圣师,无为之中无不为。尽于无相生实相,不假作想并行持。别有些儿奇又奇,心肾元来非坎离。肝心脾肺肾肠胆,只是空屋旧藩篱;涕唾津精气血液,只可接助为阶梯;精神魂魄心意气,观之似是而实非。何须内观及鉴形,或听灵响视泓池。吞霞饮露服元气,功效不验心神疲。演说清虚弄炉火,索人投状赍金货。敢将井蛙藐沧溟,元始天尊即是我。虚收衔号伪神通,指划鬼神说因果。今朝明朝又奏名,内丹外丹无不可。欺贤罔圣昧三光,自视祸福皆么罗。招邀徒弟走市廛,醉饱酒肉或群夥。大道元来绝名相,真仙本是无花草。教他戒誓立辛勤,争如汝自辛勤好?一人迷昧犹自可,迷以传迷迷至老。此辈一盲引众盲,共入迷途受忧恼。忽朝福尽业报来,获罪于天无所祷。三元九府录其愆,追魂系魄受冥考。举世人人喜学仙,几人日日去参玄?各自妄诞自相尚,不务真实为真诠。古人好语切须记,工夫纯熟语通仙。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我昔工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一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翻思尘世学道者,三年九载空迁延。依前云水游四海,冷眼看有谁堪传。炷香问道仍下风,勘辨邪正知愚贤。归来作此《翠虚吟》,犹如杲日丽青天。扫除末学小技术,分别火候采药物。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促将百脉尽归源,脉住气停丹始结。初如枯木倚寒岩,二兽相逢如电掣。中央正位产玄珠,浪静风平云雨歇。片时之间见丹头。软似绵团硬如铁。此是南方赤风血,采之须要知时节。一般才得万般全,复命归根真孔穴。内中自有真壶天,风物光明月皎洁。龙吟虎啸铅汞交,灼见黄芽并白雪。每常天地彝匏芬牢!K嫒账媸痹蚪锪剑樘碓擞迷阝J敝兄灰皇保呕蛊叻嫡庑┒N卵行氲惫碳茫惴绯O蚩仓写怠P凶奘匙苋缛纾┛只鹄涞ちΤ佟R荒曛芴斐希抛Ψ蛟潞途拧V劣谑掠袼桑ヌピ熬头缋缀稹R辉靥ド桓龆由镔馑镉种ΑGО僖诨婷畲Γ窨扇菀捉倘酥客嗡佬木辏嫱龆卜直鲋鳌3镉懈〕粒鹭车纫思炀佟U嫫粑藓穑垦袅饕缥奚馈S幸蛔幽阜痔ヂ罚钤谖财涠放EH粲幽昃壤喜校铣信悦牛还粜斡雷∈溃窃嘶鹆渡竦ぁI竦ぶθ偃眨呓馄咄沙纱蠡埂>墼虺尚紊⒃蚱焐先思渥芤话恪D汕笫Π怖址ǎ豢尚耙删9旁铺斓叵そ怨椋胙尬寰簿鳌8孔∏嗌酵蚯暝疲倘”烫兑宦衷隆P匾谎ㄎ奕酥耸堑豆缟跗婢R估醋布佬悴牛幸坏ぞ饔唐嬖铡H窗烟槲Γ钭轿谕梦┎摹I胶哟蟮胤⒚突穑谥型蛳笊评住N羰被煦缃衿肺铮皇苯唤岢墒ヌァR参藿鹉鞠嗉涓簦参蘖⒎帜媳保晃首幽讣按菩郏晃史蚱藜昂诎住:稳嗣淮蠡沟ぃ侠暇滩坏谩@暇粲肭逑锌停朔上傻翘幸徽岛铦骶啤6说豆缱逞丈未硬缀1渖L铮业篮形匆荒辍T抵晷娜缣幔钥诳诿芟啻C畲Χ嘉薨刖渥樱裣煞ǘ日孀匀唬傩胂率纸嵯商ィ室鞴槿ヅ罾程臁?br/> 金丹诗诀一百首 半斤真汞半斤铅,隐在灵源太极先。须趁子时当采取,炼成金液入丹田。 神符白雪结玄珠,此是金丹第一炉。十二时中须认子,莫教金鼎汞花枯。 水火相交虎遇龙,金翁姹女两争雄,青去白来然后黑,到红方且入黄宫。 玉炉三转见黄芽,火里栽蓬解发花。人在绛宫探夜月,一杯美酒饮丹砂。 四转红炉转四神,添符进火养胎精。龙虎绕炉争造化,巽风吹起水中灯。 五转方成白马芽,却教六贼运河车。五行俱备雷声震,正好登楼看汞花。 炼成金液玉神丹,擒制龟蛇顷刻间。已是中成消息处,玉炉养火莫教寒。 天上七星地七宝,人有七窍权归脑。七返灵砂阴气消,铅炉只是温温火。 八转神锦玉清砂,卯酉抽添火不差。渴饮华池饥嚼气,黄婆终日看金花。 九转紫金成至宝,天门地户自关锁。三百八十有四珠,敢为三万六千颗。 青童把镜照泥丸,五脏祥云彻上关。子午卯申和巳亥,胎园数足出昆仑。 移将北斗向南辰,穿过黄庭入紫庭。攒簇一年真造化,太阳正照月三更。 上应星辰下应铅,太阳三十六爻躔,不因法象无由采,谁悟生于太极先。 黄芽胡粉密陀僧,此是嘉州造化能。若不见阳真一法,世间还有几人曾。 红铅之髓名真汞,黑汞之精是正铅,莫向肾中求造化,却须心里觅先天。 灵汞元非是水银,丹砂不赤大迷人。此般真物谁能识,识者骖弯出世尘。 三种真形一种稀,结成灵异少人知。莫言龙虎同源出,便是神仙立兆基。 镇星合得配中央,堰水能教色变黄。不比凡金银与铁,成时全是赖阴阳。 莫近丘坟秽污田,亦嫌战地产人眠。重来灵气方为福,便是求仙小洞天。 山林静处最宜良,或在城中或在乡。土得厚时丹得厚,妄为立见受迍殃。 室宜向木对朝阳,兑有明窗对日光。照顾有名人莫识,暮阴不得闭金墙。 八门运化应时开,进退随金定往来。莫息明灯并北户,安然二鼎位三台。 六百篇中起伏明,三光须顺日虚盈。推移八卦明斤两,刻漏相参莫住程。 阴火息时阳火消,理分卦立顺羲爻。更随黑白天边月,六候方终晦朔交。 四时推运逐星杓,昼夜停分百刻昭。郑重元君重定式,细详时候已明标。 天上分明十二辰,人间分作炼丹程。若言刻漏无凭信,不会玄机药未成。 心地虚闲绝万缘,且宜清静返身观。要知铁脊梁之汉,何虑修丹上手难。 言者不知知不言,高谈阔论万千般。虽然服下无人辨,恐汝终身被自瞒。 人如得道似婴儿,不辨闲言是与非。君若不能心眼具,它时追悔问他谁。 执着之人得不真,朝行暮拙又非诚,诚心修炼见功验,方是人中识的人。 父精母血结胎成,尚是他形似我形。身内认吾真父母,方才捉得五行精。 子时气到尾闾关,夹脊河车透顶门。一颗水晶入炉内,赤龙含汞上泥丸。 气入丹田养白鸦,斯时方曰结黄芽。华池神水含明月,取得刀圭火似麻。 须知药得火成丹,又要丹逢火则仙。片饷工夫修便现,老成须是过三年。 大道分明在眼前,时人不会误归泉。黄芽本是乾坤气,神水根基与汞连。 认得根源不用忙,三三合九有纯阳,潜通变化神光现,从此朝天近玉皇。 合得天地合其元,子母相逢不敢言。先汞后铅为大药,莫教失伴鹤归天。 此宝从来二八传,吉年吉月入炉安。千朝火候知时节,必定芽成汞自完。 志默忘言理最端,更无一物可相关。回眸慢着些儿力,一得分明万事闲。 红铅黑汞大丹基,红黑相投世罕知。两物若还成戊己,仙家故曰一刀圭。 日乌月兔两轮园,根在先天核取难,月夜望中能采取,天魂地魄结灵丹。 莫谓金丹事等闲,切须勤苦力钻研,殷勤好向师资学,不在它边在目前。 未炼还丹先养铅,龟蛇一气产先天。虚心实腹方和合,结就灵砂一粒园。 同行同坐又同眠,终日相随在目前。认得这些须急采,见之便是水乡铅。 不是灯光日月星,药灵自有异常明。重簾久视光明处,一颗堂堂现本真。 终日如愚岂有无,漫将闲里着工夫。初时玉液飞空雪,渐见流金满故炉。 灵汞通真变化多,只宜存守不宜过。神符默运三关彻,铅趁黄河入大罗。 甲龙庚虎镇相随,铅汞同炉始可为。曾取地天交泰事,自然交媾坎和离。 周天火候至幽微,运动抽添尽有时,气候何须分八节,只防片饷失毫厘。 五行四象坎并离,诗诀分明说与伊。只有工夫下手处,几人会得几人知。 若未逢师且看诗,诗中藏诀好修恃。虽然不到蓬莱路,也说人间死较迟。 昼运灵旗夜火芝,抽添运用且防危。若无同志相规觉,时恐炉中火候非。 震卦行归西兑乡,三阳姹女弄明珰。巽风吹动珊瑚树,入艮归坤又一场。 握拳闭目守流珠,这个原来是入途。不见悟真篇内说,真金起居几时枯。 谁知前短后长机,十二时中只一时,晦朔望弦明进退,炼成九转结婴儿。 昆仑山上火星飞,金木相逢坎电时,药到月园须满枰,急教进火莫蹉迟。 大药须凭神气精,采来一处结交成。丹头只是先天气,炼作黄芽发玉英。 分明只在片言间,老少殊途有易难。先是刀圭言下悟,渐收九转大还丹。 两处擒来共一炉,一泓真水结真酥。刀圭滋味吞归腹,浇灌黄芽产玉符。 捉将百脉倒归源,自会天然汞见铅。大地山河皆至宝,谁知身里觅先天。 宫中眼底火星飞,雷电掀翻白雪垂。身里漏声闻滴滴,三关精血可充饥。 五行四象外边寻,只在当人一寸心,运用阴阳成妙道,直教瓦砾尽成金。 偃月炉中煅坎离,片时自有一刀圭。寄言师祖张平叔,万圣千贤总在西。 醉倒酣眠梦熟时,满船载宝过曹溪。一才识破丹基处,放去收来总在伊。 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记得古人诗一句,曲江之上鹊桥横。 一月三旬一日同,修丹法象夺天工。交加二八为丹母,望远徒劳觅虎龙。 尾闾白气贯丹田,一颗真珠软似绵,满地冷光生玉笋,两池秋水漾红莲。 鼎炉火候密推排,炼得纯阳气上来,地户闭时骨体实,天关渐积自然开。 水为灵府中和液,火是丹枢混沌精,会在宫中凝结处,自然结蕊复生英。 男儿怀孕是胎仙,只为蟾光夜夜园。夺得天机真造化,身中自有玉清天。 鼎中朱桔亙天红,此是时时养火功。元气归炉神不散,春山春水自春风。 金鼎先乾活水银,水银乾了大丹成。分明有个长生药,点铁成金不误人。 涕唾精津气血液,真伪混淆须辨惑。从无生有是药材,不可滞它虚伪物。 经云变化在须臾,迷者何求日月悚,但守火爻三百刻,产成一颗夜明珠。 天源一派接昆仑,最隐无过九曲湾。百万玉龙嘶不断,一江春月趁渔船。 精神冥合气归时,骨肉融和都不知。关节自开通畅也,形容光泽似婴儿。 分两须当应两弦,此般法象合天渊。回头问取黄婆看,何必区区待口传。 铅汞之宗龙虎根,玄牝之户戊己门,只向玉壶春色里,摘枝花去问羲轩。 近则三朝远九旬,须知变化有时辰。不知造化长生药,点汞成金也动人。 鼎鼎原无药里寻,寻来出去一般金。铸成大小都随意,便是冰壶妙理深。 入鼎须凭重一斤,枰来却是十六星,一星水里真金妙,合作流珠二八停。 坎府坳塘石脚泉,斗星相对射高天。潺潺阳脉通青白,沐浴须教金体坚。 尽道真人总默然,如何也不示言诠。若非骄傲时无语,只是胸中欠汞铅。 天地初分日月高,状如鸡子复如桃,阴阳真气知时节,直待三年脱战袍。 龙虎丹砂义最幽,五神金内汞铅流,千朝变紫飞云去,直至大罗天上头。 用铅须得汞相合,二姓为亲女唱歌,炼此紫河车地动,白云相伴鹤来过。 红黑相将妇嫁夫,一年一度入丹枢。洞房深处真云雨,产个婴儿一似渠。 坎男离女住乾天,买药烧丹不用钱,偃月炉中烹造化,一些妙药要真铅。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结,身里夫妻是妙哉。 三姓包含二物交,赤龙飞上碧云霄。夜来甘露空中过,片月横空对鹤桥。 复姤修持水火宗,兔鸡沐浴内丹红。周天六六寒炉后,十月胎园显圣功。 水火同精间木金,火木知它甚处寻。脱黄看紫因何事,只为河车数转深。 玉符金液炼天仙,月照昆仑一沼莲。诚指北方玄武事,龟蛇因甚两相缠。 雨洗新篁双凤飞,玉芝花下一灵龟,抱琴弹尽无生曲,却访嫦娥宴小池。 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尽纯阳。炼教赤血流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 一旦工夫尽至诚,凝神聚气固真精,颜容如玉无饥渴,方显金丹片饷成。 翠娥独立水晶宫,体态娆娆有意浓,半夜黄婆来叩户,作媒嫁去与金公。 太乙玄珠金液丹,还元返本驻童颜。要须新听明师语,方可教君见一班。 夜来一朵碧芙蕖,内有红丸滴滴珠,滴下华池是神水,丹田结聚作丹枢。 离坎名为水火精,本是乾坤两卦成,但取坎精点离穴,纯乾便可摄飞琼。 丹基归一论 古人有言:得其一,万事毕。噫!诚哉是言也。此吾所以刻丹经之繁芜,标紫书之枢要,盖为是也。一也者,金丹之基也。实千经万论之原,千变万化之祖也。以要言之,天魂地魄即日精月华也,经铅黑汞即金精木液也,乌兔即龟蛇也,马牛即龙虎也,朱砂水银乃黄芽白雪之骨也,丹砂秋石乃白金黑锡之由也。别之为男女夫妇,体之为金木水火,类之为青幽徐扬,象之为乾坤坎离。或曰河车者,或黄舆者,或有言交梨火枣者,或有言金砂玉汞者;又如丁翁黄婆之名,婴儿姹女之号,拆为黑白,分为青黄;有如许之纷纷,其实阴阳二字也,是皆一物。谓如守一坛、戊己户、玄关一窍、玄牝之门、神水、华池、铅炉、土釜、朱砂鼎、偃月炉、中黄宫、丹元府、神室、气府、关元、丹田、呼吸之根,凝结之所,此又皆一处也。复如冬夏二至、春秋两分、卯酉甲庚、弦望晦朔、子午巳亥、寅子坤申、二十四炁、七十二候,一年其中有衰有旺,有升降,有浮沉,有清有浊,是以圣人以外象证之,殊不知天地气数在乎一时之功夫也。所以中间有阴阳寒暑之证,有生杀盈亏之状;小则按百刻,大则如一年,只在一时而然也。然一时即一处也,一处即一物地。人知此之所以为一,则采取有法,运用有度,斤两有则,水火有等,与夫抽添进退之妙,沐浴交结之奥,不无防危虑险也。若毫厘之失,则日月失道,金汞异炉。非知造化之深者,莫克知阴阳之义,如是其秘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金丹也,金丹即是也。古仙上灵,诏人炼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故乃入道之捷径耳。故有“片饷功夫,自然交媾,回风混合,百日功灵”之语。行之九月谓之九转,炼之一年谓之圣胎。此其所以隐而不露者,以上天秘惜,不欲轻泄此道耳。岂得无祸福于传授贤否之间乎? 既以唾、涕、精、津、气、血、液为阴物也,又以泥丸、丹田、心、肾、脾、肺、尾闾、夹脊、口鼻,非真一处也,何从而知金木之所以间隔,水火之所以未济者?能以一之一字订诸群经,参诸往哲;勿以神气为自然归复,勿以禅定为自然审能如是,或恐暗合孙吴,而终非促百脉以归源,穷九关而彻底,三火所聚,八水同归者也。至于神入气为胎,火炼药成丹,岂容易明?有曰神卫气者,有曰神凝气聚者,有曰神气自然归复者,皓首茫然,反起虚无之叹。夫岂知丹基之真一为妙哉?若将游浮灵揖华佺于空蒙盲霭之上者,得一可以毕万,故作丹经归一论以付学者白玉蟾。颖川陈泥丸太乙刀圭之说传诸后。 水调歌头——赠九霞子鞠九思 夺取天机妙,夜半看辰杓。一些珠露,阿运到稻花头。便向此时采取,宛如碧莲含蕊,滴破玉池秋。万籁风吹起,明月一沙鸥。紫河车,乘赤凤,入琼楼,谓之玉汞,与铅与土正相投。五气三花聚顶,自然真火,炼得似红榴。十月胎仙出,雷霆送金虬。 鹊桥仙——赠蛰虚子沙道昭 红莲含蕊,露珠凝碧,飞落华池滴滴,运转金鼎,唤丁公,炼得似一枝朱桔。三花喷火,五云拥月,上有金胎神室,洞房云雨正春风,十个月胎仙了毕。 真珠簾——赠海南子白玉蟾 金丹大药人人有,要须是心传口授,一片白龙肝,一盏醍醐酒,只向离无寻坎有。移却南辰回北斗。好笑,见金公姹女,两个厮斗,些儿铅汞调匀。观汉月海潮,抽添火候。一箭透三关。方表神仙手。兔子方来乌处住,龟儿便把蛇吞了。知否,那两个钟吕,是吾师友 符咒讲座(道家五术) 中国五术——山、医、命、相、卜中,当以属“山”之术中的符咒术最有争议性,最无法以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存在之真伪虚实,无法证明其功能大小有无。因此,信与不信者之间,可谓壁垒分明,毫无交集、甚难沟通。 深信者,视之为人生珍妙或天下法宝,而悯诚意专,奉行不仁心诚则灵。不信者,斥为荒诞不经、盲目迷信、愚昧愚行。不过,半信半疑者,恐居于最大多数,而且是疑问疑情者最多。唯,若有需要运用符咒术的时候,多半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偶而会试试看。 关于符咒术种种,虽系见仁见智、各说各话之事,但信或不信,或半信半疑。它毕竟是古传至今,深植人心的一门法术,而且可用源远流长来形容。尤其,它在人们的夸张渲染、绘着绘影之下,更是充满着神秘、玄奇、灵异、诡密、高深、莫测……等色彩。 为了更好的发展和推进符咒,本人用十年时间跟随师傅学习而应用,终于于今日把所学集为一体编绘一本,取名《靖贤居符咒全书》,由于本人所学有限,希望各界符咒老师给于批评和指正。 第一篇知识篇 第一章符咒概序 第一节五术简介 提到“五术”,我们时常在报刊杂志或访问书籍上看到这个名称,然什么是五术呢?所谓五术,就是“山、医、命、相、卜”这五学问,它是以《易经》为版本,是人类为了追求幸福人生所成立的一种趋吉避凶的方术,大体言了解五术的意义与运用,就可了解人生活的目的及人生命的意义。然什么是“山、医、命、相、卜”呢? 一、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禅、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五、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符咒讲座(类别及画法) 第一节符咒的类别 符咒之类别烦多,不胜枚举,至少有千种以上,我们以下列两种方式来化分,各加以说明。 一、由符咒的功用来化分 1、小儿用符:有小儿关煞符、小儿夜啼符、小儿夜遗尿符、小儿犯新娘杀符、冲犯符,天师收惊符……等等。 2、和合符:和合洗符,相催向符,修脚符,和合符,和合符,合心情符,变合符,男女和合符,良缘符,情通符……等等。 3、治病用符:大吉符,治腹痛,目痛符,狗咬符,治虐符,五灵冶病符,金力气符,除寒热符……等等。 4、孕妇用符:插花换斗符,难产符,胎死腹中符,安胎符,……等等。 5、六畜用符:六畜平安符,治瘟符……等等。 6、财利符:财神符,财利符,福运符,繁荣符……等等。 7、其他用符:镇宅用符,化骨用符,吉利用符,丧葬用符,婚日用符,开工、动土用符,精神符,调兵符,收兵符,替身符,风水用符,修炼用符,斗法用符……等等。 二、由符咒的使用方法区分 1、带身符:置于所需用者身上,用以保平安,避邪,祈福。 2、化食符:将符令烧化于水中,后饮用,或擦洗全身。 3、贴用符:将符令贴于门上,或床下,或屋梁上……等等。 4、放水符:将符令放于水中流走。 5、洗符:将符令化于水盆中,以洗患部,或身体等。 6、煎药符:配合中药外方,一起煎者食用。 7、埋符:将符令埋厌处或动土处等用符。 第二节符令的架机及符胆研究 符令是由“符头”,“主事神佛”,“符腹”,“符脚”,“符胆”等五要素所组成。若以符令引喻为人的话,符头好比一个人的头;主事神佛就好比一个人的思想和心脏;符腹就好比一个腹部的肠胃,是我们书明符咒作用之地方;符脚就好比一个人的脚;符胆就好比一个人的肝胆,一个符令若没有符胆就好像门没有锁一样,坏人都可随便进入。因此,符胆对符令而言有深足轻重之地位。 一、符头 自古以来,符咒派别不少,但各拜其祖师,有所不同,就因为如此其符头的暗号也有所不同。如许多符图上常见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师)的记号。三勾在整个符上代表三清,在敕令及神名之下者代表三界公。下笔书此“三勾”时应暗念咒语:“一笔天下动;二笔祖师剑;三笔凶神恶煞去千里外。”一笔一句须恰到好处,就是所谓“踏符头”。 “符头”也有敕令,雷令……等等作为符头,其种类繁多,因教派不同有所差异,一般请神,调兵遣将,多书以“敕令”为符头。如无“三勾”三清符号时,必须咒日“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鬼伏藏。”即可。 二,符胆 符胆是一张符令的灵魂,是符的主宰,一张符能否充分发挥效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符胆镇守其中。 书符一般都称为入符胆,入符胆的意思就是请祖师(神明)镇座这一张符令之内,把守此符的门户。 一般常见的符胆是“罡”字,也有“井”字,也有“马”字,“化”字等不胜枚举。然何谓符胆呢?符胆是由一些秘字所组合而成。 三、符脚 “叉符脚”,用以结束符胆,结束一张符的书写手续,它也有点极重要的地位。 四、一般常用之符胆 v1、三清符头,它象征生气,无中生有之意,又有三才之意有意,暗合 vv人之精气神,天之日月星,地之水火风。 (1)v一笔天下动(中间)(2)v二笔祖师剑(左边) (3)v三笔凶神恶煞去千里外 罡2、此符胆名四正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书法,罡十书,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第二种写法罡,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1)四:开天门;(2)一;杀鬼路;(3)卜:开地府;(4)亠:杀鬼卒。 井3、此符胆为万丈深井,就是隧落万丈深坑之意。 此井口要开一口,以免太绝人路,太损阴德,而不利已。 敕4、书敕令咒 令咒日:一围天地动,二围主病动,三围不求血,四围不求脓,五围不生疽,六围不生疖,七围大神咒,急急随咒灭。 第三节符令的形式 书符时其字体愈有力愈好。符字之体有数种形式,有正楷字体式,草字体式,草开字体式,半字圆体式等。正楷体式与草体式,草开体式多为下乘符式所用。至于篆字体式,多用于中乘符式,半字圆式则多用于上乘符式。 符令有头有身有脚,以敕令为头,符胆为脚。至其头部有面,目,耳,口等。这头是敕令,脚是罡字,敕下符令字式就是身,这三点就是书符要诀。符令的要字即是书定在敕令之上,或敕令之下,罡字符胆之上的字式,也就是填写在敕令与罡字的中间。 第四节符内入神式说明 符内入神多入神,王,将,星,雷,日,月,丁,甲,斗,等的字在鬼字之上,式煞字之上。而用以制煞斩鬼,消灾解厄,镇宅平安,收惊治病者。以外也有八卦图,大金刚等字用以入神于符内,以作为辟邪斩鬼之用。入神之字式甚多,于此甚难尽载,现举几种以供考究之用。 (以下内容以后扫描上传) 第五节符咒的要点 初学画符念咒,最重要的要点,就是须熟知天,地,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山,川,河,海,水,火等各神及神鬼兵将的姓名字语及其职等,也须知其相貌,嗜好。如不知这些则无法得到他们的相助。其所画之符令,所念的咒语,都无法得到精通。因这些神,神将等,生前有的也是人,他们都是念勇善战的勇士,他们也与人一样有其性情,有其情感,喜怒哀乐怨恨爱等的七情六欲,与人一样都是肯助朋友,知已的。如无情份,无相识则要求他相助,我想是不可能的吧!(输者河口疯狗也是这样想的) 依古留传符咒书册之内所记载的其神将们的生活,相貌,嗜好等者,这些都具有些道理的用意,而不是无端乱写的。凡书符念咒在符令之内载著所驱役神将的神职,在咒语之内,请所需神将服役助法,此皆与神灵及神将有关。 符令的写法,最重要者有四字的方式,是敕令罡等式,这四个字式在书写各种符之内,都是得填上的。其中敕令两字式要填写时必须要看情形而书定在符令之中。再有罡字式,这罡字式在符家称谓符胆,在符术家来说符胆有两样式,一式是罡字,另一式是字式。书符时两式之中只填一式就可,不必填写两式,但是不说明这两式要分填在何种符令的,只是在各符式之中有填罡字式者,也有填写字式者。 书符必须先写敕令两字,这敕令必须写大字,最后把罡字写在最下,这罡字也须写大字,在敕令之上填字式字体,也要写大。在敕令字下就填写驱役的神将,再填事项,最后在事项之下填写罡字式式字式符胆。第六节敕令的填法 填“敕令”二字必须要有分别,如不分则所画之符令不但不灵,且会贻笑于他人。敕令二字是只可填在下级神名之上,如中级神灵,上级神灵的神名之上是不可填写的。如主管正神,高级神灵则其神灵字语上必须其神名先写在敕令之上才可,如填在其神名之上则会对神灵不礼而不灵。必须先写奉天在敕令之上,才可得用。有差错,则神不受命而致使符令不灵。 如奉请高级神及主管神灵,则不可写敕令二字,只可写奉字式在神名之上,这些这些填法皆有其意义及用意。 第四章书符秘诀 第一节画符秘法 一,符缘 符咒法术家,不同于凡家,所用符法器物必须经过祭炼,注入灵气灵光才能使用。具体如何祭炼将在后面叙述。画符前应先念敕水咒,敕砚咒,敕笔咒,敕墨咒,敕纸咒,然后烧香诚心祈祷。取笔雄姿,眼开全不注视纸心,松静心身,凝神注于笔峰,才开始运气念咒画符。念咒画符一气呵成,不可间断,错乱。不能与人说话,更不能心神不定,否则符咒不灵。初修习时可口中含水,符画好后,将姿势威灵入符胆,持符在香炉之前置举时,其姿势更应雄风,以降龙伏虎,鬼神伏藏之力注入符咒之中。念咒时应咒从心出,非于口舌之间念念了事。 二,符仪 符咒法术忌用刑破日,最佳时为阴阳交接,灵气最显的亥时,基次是子午卯酉时亦可,每年农历四日不可施法画符,当慎之。当然,如果法术高强,也可不拘时日。 画符时左手结印,即将左手食指向内卷曲,指端置于大拇指靠近虎口侧的根部,拇指掐在无名指根处,其余三指自然伸直,轻轻按在符纸上,右手执笔,神意,气力,目光完全投注于笔峰与纸之间。书符时不可有鸡犬血光之物及经期妇女近前。(妇女修炼应避开经期) 三,咒秘 修炼符咒法术,应熟悉天地间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阴阳五行,山川河流 之灵气力场,以古人说,它们相应都有神灵神职。 古有万物有灵之说,因为在符咒之内都有请各方大小神灵及神兵鬼将之意。 符咒法术多允邀请主神借兵将相助护法,接着请属下神兵神将相助,打鬼斩煞,祛疾镇宅,消灾解厄。所以法术有效否与鬼神之是否熟悉息息相关。咒自心出,符由心写,如此才能动天地而惊鬼神。咒语结句如“奉太乙真人急急如律令”是咒的敕令句,再如“奉九天玄女神兵火急如律令”等等是告诉神兵神将,说明术若是奉某某神灵所定的敕令叫他们行事的。要他们急速依照,天律敕令而兴兵不可怠慢。“急急如律令”“神兵火急如律令”,是押咒之句。一般说人要驱使神鬼兵将是不可能的,他们不听从,必须奉太上老君,太乙真人,瑶池金母,九天玄女的神威才能伏从你的命令。咒语的结构是先请主神或下级神,次嘱他们干什么事,最后对他们说奉某某敕令执行符令,要他们依照所敕的律令急敕进行。 四,符咒诀的关系 符为法术之魂,咒为法术之魄,诀手印和身印为法为法术之形。 第二节书符秘诀 一、画符程序 书符有一定之式,并非随便可以为之,常人不,以为胡乱书即成,及不免贻笑大方。 书符之前,必须吃斋沐浴,洗手嗽口,这是虔诚的表示。后将案桌置于大厅门外,清静之地,或神像之前。备置书符的工具(笔,黑,纸,砚,水,株砂),烛台,香,花,茶,果,想茗,桌围,拜垫,慈怀普度,打开灵符部,端放于香炉后,焚香路拜天地神祈,向神明或上天祷台表明为何事,如消灾解厄,或医病作法等,然后咒水咒朱(墨),咒笔,咒纸,而后念咒书符。书符时必须意念集中,一气呵成,不能有杂念,不可停顿,这样符篆才会发生神奇效力。决非随时随地,随意随手能操笔书符的。古人所谓“一诚可感格天地鬼神。” 将符书好之后,将笔反向,以全身之精气全神贯注在笔头,用笔头,撞符纸三次,(由下往上撞)然后用剑指或金刚掼敕符,敕符时,手指要用力,要有一种仿佛接受神力指三次,如此才算是功德圆满。根据需要还必须加盖印章。(注:安胎符千万不能倒跺笔头,切记!!!)。 灵符用后,效果良好,则必须“谢符”,所谓“谢符”,只是一种仪式,略备四果,清香,清茶,感谢诸神恩师的佑助,不求铺张浪费,最重要是心诚,意要真,简单隆重的仪式,最表达主人心诚之意。 二,祭祀礼仪 祭祀的利用牲畜祭品,花酒,焚香,烧冥钱以告神明及其兵将的一种仪式。在祭祀中,我们焚香及念清神咒拜请神明降临,也可以掷杯筷与神明进行接触。一般祭祀的用意在敬神,或求神,而其礼仪如下: 1、在神桌上排列品,水果,鲜花,茶,酒等祭品; 2、燃点神案蜡烛,点蜡烛又叫“发蜡”,表示对神佛的尊敬; 3、神前献茶三杯; 4,焚香迎神,不可用檀香,用檀香恐神不降,不受; 5、敬酌第一次酒; 6、掷杯筷,问神明是否已降临,须等片刻后再掷杯筷,问神明是否已降临; 7、神明降临后敬第二次酒; 8、有事求神明者,可掷杯筷问神明是否允诺; 9、双手捧持冥纸和爆竹,拜靖神明查看; 10、焚烧冥纸,燃放爆竹; 11、敬第三次酒; 12、掷杯筷问神明是否餐毕,若餐毕收取祭品,若未毕,须等片刻向再掷杯快问于神明. 注:每次敬酒,须把前一次的酒淋于冥纸灰炉周围,以防纸灰乱飞。如有特殊情况,可用其他方法请神。 黄庭遁甲缘身经 道言昔于蕊珠宫中,听黄庭妙义、《大道琴心灵篇》内固变化之道。人之受生,分灵道气,含和阴阳。逐恋声色,为滋味所惑,为奢淫所诱,亡失正念,虚度壮年。焉知动静出处,当依教修习,履历妙行,以辅养其神,则身安静,万灾不干,邪魔不挠。存念善道,远离恶道,往来出入,当呼今日日神姓名字云:某送我去来。如是呼之,乃行其道,直日神与人同行神道,众恶不干,能却百鬼,不逢恶毒。又奏表上谒贵人,皆书符持怀中,三呼“直日之神,与我同行!”入疾病家、死生家,置符于怀中,遇阴日右畔,阳日左边。若入山林避难者,三叩齿,直呼之神名字。并呼甲申神,山中鬼魅、狼虎之类,尽皆迸走。若辟除恶神鬼者,书六甲六乙符持行,并呼甲寅神,鬼皆散走。若入军阵辟兵,即书六丙六丁符,并呼其神姓名,仍呼甲午神名,兵刃不伤。若欲辟火者,书六壬六癸符,并呼其神,又呼甲子神姓名字云:与我同行!即不被烧热。若欲避水难者,书六戊六己符,并呼甲戌神,即免水溺。若县官口舌,书六庚六辛符,并呼其神姓名,又呼甲辰神,官符口舌悉皆解散。已上所言,书符带之,秘之勿传。假令甲子神姓王字文卿,王自是姓,文卿是字。至癸亥他皆仿此。从神计八百七人,每日有一神当直。人能每日清旦,三叩齿,诵直日之神名云:某君为直日,与我俱行,使我所在,咸亨利贞!又每日三叩齿,诵本命神,须食之物,宜与本命神契,尤加福寿。更能于本命日,与本命神作大福利,吉庆尤甚。“某乞左青龙孟章甲寅,右白虎监兵甲申,头上硃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执明甲子,月为贵人入中央。”右此一首,常密念之令熟,勿令出声,不要佗人知。若有县官,或有殃害之气,军阵险难之处,及入佗国未习水土,或遇疫病辰日,数数存念之。或入孝家临尸见丧,亦入门一步诵一遍,叩齿三下,当诵三遍。此我法也。来日平觉,便念四海神名:东海神名阿明,西海神名祝良,南海神名巨乘,北海神名禺强。四海大神辟百鬼,荡凶灾,急急如律令! 《黄庭内景秘要六甲缘身经》曰:若人卒得疾,及痈瘇、恶气、飞尸、百毒、恶梦之属,便闭气诵甲午至戊戌止,留气在上斗中。上斗中者,在两乳间也。闭气暗诵甲午至戊戌十遍,然后吐气,又诵甲子至戊辰止,留气在下斗中。下斗中气暗诵甲午至戊戌十遍,然后吐气,又诵甲子至戊辰止,留气在下斗中。下斗中者,脐中也。亦暗诵十遍,然后吐气,以治建八尺之质,含万有之躯。外有四支、九窍,内有五脏、六腑,各有神主,精禀金火,气谐水木五脏者,是五神之府,含生之器。神欲安,气欲宽,导养之妙。 火则躁而礼,金则勇而义。躁与勇,义与礼,阴阳之数也。长阴则杀,长阳则生,生杀之数也。故抑躁行礼义则生,长勇罢礼义则死。外行礼义,内安脾胆,导养之秘也。以忠孝为先,不识其原,伤生之道。然知其本灵秘之术,若能安其神,炼其形,摄生得气,归正背伪,出其恍惚,入其玄妙,辨补写之理,诞延育之方,可升仙矣。子龟镜焉,道在其中也。黄帝敬受灵诀,专精行之,未逾一纪而神猷先鉴,行气使心,精步逾玄,含灵契理,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气运于内,神应于外,岂非至真哉!谨具五脏玉轴图于后。 肺脏图 治肺当用呬。呬为泻,吸为补。夫肺者,兑之气,金之精,其色白,其象如悬磬,其神如白狩。肺主魄,魄化为玉童,长七寸,持仗往来于肺脏。其神多怒者,盖发于肺脏也。欲安其魄而存其形者,则当收思敛欲,含仁育义,不怒其怒,不声其声,息其生则含乎太和。肺合于大肠,上主于鼻。故人之肺有风则鼻塞也。色枯者,肺干也。人鼻痒者,肺有虫也。人之多怖者,魄离于肺也。人之体生白点者,肺微也。人之多声者,肺强也。人之不耐寒者,肺劳也。好食辛者,肺不足也。颜色鲜白者,肺无他恶也。人大肠鸣者,肺气壅也。夫肺主商,肺有疾当用呬。呬,肺之气也。其气义,则瘳疾,义以安神。人有怨怒填塞胸臆者,则呬而泄之,盖自然之理也。向若不呬,必致伤败。获呬而获生乎!故病用呬耳。夫人无苦,用呬者不祥也。夫肺处七宫惊门,主信,使人方正平直,习武先忠,则魄安形全也。且肺者,秋之用事。秋三月,天地气明,肃杀万物,雀卧鸡起,用安至精,公施抑怒改息,两相形长,秋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望旭旦,西面平坐,鸣天鼓七,饮玉浆三,然后瞑目,吸兑宫白气,入口吞之,以补呬之损。肺以正白之用,以致玉童饯,则神安思强,气全兆体,百邪不能殃之,兵刃不能害之,延年益寿,名飞仙耳。盖所谓补写神气,安息灵魄之所致哉。 心脏图 治心当用呵。呵为写,吸为补。夫心者,离之气,火之精,其色赤,其象如莲花,其神如硃雀。心主神,化为玉女,身长八寸,持玉英,出入于心府也。其神躁而无准,人之暴急者,盖发于心脏也。欲安其神而全其形者,则全忠履孝,辅义安仁,止其风,静其急,自其炽,澄其神,而全其形,则合中和也。心合乎小肠,主其血脉,上于舌。人之血壅者,心惊也。舌不知味者,心亏也。上智者,心有七孔,中智五孔,下智三孔,明达者,心有二孔,寻常者有一孔,愚痴者无孔也。多忘者,心神离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多悲者,心伤也。重应者,心乱也。面青黑者,心冰也。容色赤者,心无他恶也。夫心主徵,心有疾当用呵。呵者,心气也。理其气体,呵能静其心而和其神,所以人之心乱者则多呵,盖天全之候也,人皆为而不知哉!向若不呵,当致愤怒者也。故心疾用呵,除邪气也。夫心处九宫惊门,主智,使人乐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则心和而形全也。且夫心者,夏之用事也,天地气交,万物华结,亥寝丑起,无厌于养。英成实长,夏之德也,逆之则伤心。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叩金梁九,漱玄泉三,静思想,吸离宫之赤气,入口三吞之,以补呵之损,植其灵府,开心穴,饵离火,濯玉女,神平体安,众殃不害,金火不能伤,治神之灵也。 肝脏图 治肝当用嘘。嘘为泻,吸为补。夫肝者,震之气,水之精,其色青,其象如悬匏。肝主魂,其神如龙,化为二玉女、玉童,一青衣,一黄衣,各长七寸;一负龙,一持玉浆,出入于肝脏也。其神好仁,人之行惠者,盖发于肝也。欲安其魂而延其龄者,则当泽被刍棘,恩覃庶类,而后全其生,则合乎太清者也。肝合于胆,上主于目。肝盛则目赤。又主于筋,肝亏则筋急。皮枯者,肝热也。肌肉黑黯者,肝风也。好食醋味者,肝不足也。色青者,肝盛也。手足汗者,肝无他恶也。毛发枯者,肝伤也。夫肝主角,故肝有疾者,当用嘘。嘘者,肝之气也。其气仁也,故除毁痛。人之有伤痛者,则嘘之以止痛,皆自然之验也,岂不以为灵哉?此之至理也,通玄之道。且肝之主春,春之用事。春三月,天地气生万物,花叶繁茂,人及刍萌,顺阳之道也,逆之伤肝也。伤之则毛骨不荣也。常以正月、二月、三月寅时东向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七息,吸震宫之青气三吞之,补嘘之损,以享青帝之祀,以致二童之馔。木精乘王,则肝欢寡忧,精之妙也。知 脾脏图 治脾当用呼。呼为泻,吸为补。夫脾者,坤之气,土之精,其色黄,状如覆盆。脾主意,其神如凤。化为玉女,长六寸,循环于脾脏也。其神多嫉妒。人之疾妒,盖起于脾脏也。土无正形,故妒之无准也。妇人则妒剧者,乘阴气也。欲安其神,则当去欲寡色,少思屏虑,长其土德而后全其生也。脾合乎太阴,脾连胃,上主于口,消谷之腑,如磨之转,化生而入熟也。食不消者,脾不转也,食坚硬之物,磨之不化也。人不欲食讫便卧,其脾则侧,侧则不转,食坚物,生食不化,则为宿食之患也。故食不调则伤脾,脾藏不调则伤质,质神俱损,则伤人之速,故人之不欲食生硬坚涩之物,全人之道也。人不欲食,为脾中有不化食也。多惑者,脾识不安也。多食者,脾虚也。食不下者,脾塞也。无颜色者,脾伤也。好食甘者,脾不足也。颜色鲜滑者,脾无他恶也。夫脾主于中宫土也,故脾之有疾当用呼。呼者能引脾疾,故人之中热者,呼之以驱热温之弊也。向若不呼,则热气拥于内,阴气息于外,致愤闷之患,形何从而安哉?夫脾位寄于土宫,宫主义也。使人宽舒广大,屈已济人以利,不争者也。且脾之无正形,寄王四季,随六气助成万物。脾育肠胃,义之道也。不以自专为德,不以物竞为功,长坤之理,逆之则伤脾。常以四季月末十八日旭旦,正坐中宫,禁气五息,鸣天鼓七,吸土宫之黄气,入口五吞之,补呼之损,饮玉醴以致神之和,以补于脾,以佐神气,则入山不畏虎狼,登险不惧颠蹶者,行气之精也。 肾脏图 治肾当用吹。吹为泻,吸为补。夫肾者,阴之精,坎之气,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长一尺,出入于肾脏。其神和也,人之柔顺者,盖发于肾脏也。欲安其神,则当仁德平广,膏润万物,长其精,顺其志,而后全其生形,则合乎太清者也。肾合于骨,上主于齿。齿痛者,肾伤也。又主于耳,人之骨痛者,肾虚也。耳不闻声者,肾亏也。齿多楚者,肾虚也。齿黑<齿肖>者,肾风也。耳痛者,肾气壅也。腰不伸者,肾冰也。色黄者,肾衰也。容色紫光者,肾无他恶也。骨鸣者,肾赢也。夫肾主羽,人之有疾当用吹。吹者肾之气,能瘳肾之疾,故人之积气冲臆者,则强吹也。肾气沉滞,吹彻则通。且肾者冬之用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戌寝寅起,与玄阴并,外阴内阳以养骨齿,以治其神,逆之则伤肾。常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面北平坐,鸣金梁七,饮玉泉三,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九吞之,以补吹之损,以符呦鹿呦鹿:《诗·小雅·鹿鸣》有“呦呦鹿鸣”句,该诗旨为欢宴嘉宾。之词,以致玉童之馔。益肾气,神和体安,则群妖莫害,可致长生之道矣。 胆脏图 以前名五脏,加胆名六腑。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胆有疾,当用嘻。嘻为泻,吸为补。夫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其象如悬瓠,其神龟蛇,化为玉童,长一尺,戟其手,奔驰于胆。其神勇,人之勇决者,盖发于胆脏也。欲安其神,当息忿寝争,与仁辅义,其后全生也。胆合于膀胱,上主于毛发。毛发枯者,胆损也。发燥者,胆有风也。无惧者,胆洪大也。颜貌青光者,胆无他恶也。爪甲干者,胆亏也。毛焦者,胆热也。无事泪出者,胆劳也。好酸者,胆不足也。夫胆寄于坎宫,使人观智慕善,并邪去佞绝奸,治方直也。且胆者,生于金,金主于武,故多勇,且抑之大吉。夫胆乘阴之气,秉金之精,故主于杀。杀则悲,故人之悲者,金生于水,目中坠泪也。夫心主火,胆主水,火主辛,水主苦,所以人有弊者,即言辛苦。故为水火二气相背,则火得水而煎,阴阳交争,水胜于火,故目泪出,泪流也。苦而出,故曰泪。夫悲啼号泣,其声称苦者,为泪出于胆,而以苦为词也。胆,水也,而主于阴;目,明也,而主于阳。阴从阳,故从目出。常以孟月,端居正北,思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九吞之,以补嘻之损,以食龟蛇之味,饮玉童之浆,然后神治体和,颠不能犯,邪莫之向,胆气所致也。 歧伯曰:夫人之受天地之元气生。气之来也谓之精,精之媾也谓之灵,灵之变也谓之神,神之化也谓之魂,随魂往来谓之识,并精出入谓之魄,管主精魄谓之心,心有所从谓之情,情有所属谓之意,意有所指谓之志,志有所忆谓之思,思而远慕谓之虑,虑而用事谓之智。智者,乃识见者也,盖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情智、见识之所用也。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含天地之象。具在身矣。则胸胁为宫室,四支为郊境,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发为星辰,齿为金玉。大肠为江河,小肠为川渎。两乳、脐、膝为五岳,肝、肾、脾、肺、心为五行。故修道者常理之,若不修缉,必致毁败。营卫不通,血气不流,齿发不坚,五脏不调,则倾化随及。故至人修其未毁,治其无疾也。 鬼谷子阴阳七术 盛神法五龙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穷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穷,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逃邙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养志法灵龟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实意法腾蛇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寄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分威法伏熊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散势法鸷鸟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可神肃察也。 转图法猛兽转图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损悦法灵蓍损悦法灵蓍 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注释】说:悦。悦,喜悦;本文引伸为增益,增益言辞或事物能使人喜悦。 三大赞诵 大王讚 職承玉敕位擬三公江湖河漢各承風萬類悉尊崇 制伏妖龍無量說神功 大聖靈感響應大天尊…… 天后讚 宏仁聖母巨德慈尊普施法力拯群生救劫解災迍 響應隨聲賈舶戴陽春 大聖慈悲拯厄大天尊…… 龍王讚 翩翩帝冑浩浩海君統理百族顯威神風定免波騰 大德難名萬傾樂清寍 大聖九海溥惠大天尊 七真、八仙、三台、三官 七真寶誥 七真寶誥志心皈命禮 道先一世顯七真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轉還丹之訣 甘泉潤物變朽回春 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 衛州變化坐十載以成真 壁間墨跡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異三井有多生之記 一時著顯化之功磻溪六年龍門七載道功備而名聞 時主丹符錫而掌握神仙 石上談玄空中飛蓋元主屢宣而問道 甘霖刻日以濟民早窮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訣 卦圖斯演至道大成清靜散人探玄得道 蓬萊仙路億劫獨特慈悲救苦全真祖師 丹陽抱一無為普化馬真君 長真凝神玄靜蘊德譚真君 長生輔化宗玄明德劉真君 長春全德神化明應邱真君 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王真君 太古廣寧通玄妙極郝真君 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孫元君 七真演化天尊 至心皈命禮 黃芽得道白雪成真配水火於一之中運陰陽於 三華之頂無無虛寂渺渺凝玄胎息刀圭孰悟本 來之體嬰兒奼女誰知靈府之臺度眾生於慾海之 波錫蕊珠於雲霄之表洪願不窮好生常念大悲 大願大聖大慈 東華洞天帝主鍾離妙道真人超登蓮花天尊 西周學道晉士成真常住世以無為好煉神而出定 太上之授受居多宛邱之磋磨不少無滯著相慧 解偏深質外尋求高超塵劫金剛不壞之身縹緲清 虛之體異相金仙傳玄道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西華洞天教主超登蓮花天尊 至心皈命禮 鶴髮童顏叟長生不老仙恆州寄跡往來汾晉之間 秦政亂平養息嵩華之穴坐騎之變幻偏奇齒落 之重生更異太宗高宗徒切白駒之慕百歲千歲 疇知年數之長佯卒於妒女廟前欺武實所以拒 偽樂素於集賢院內談道總有以開君號錫明延 冠衝斗酒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中條洞天帝主通玄應變天尊 至心皈命禮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化身為三教之師掌法判五雷 之令黃梁夢覺忘世上之功名寶劍光騰掃人間 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無求不應 黃鶴樓中留聖蹟玉虛殿內煉丹砂存芝像於山崖 顯仙蹤於雲洞衍法門之香火作玄嗣之梯航大聖 大慈大仁大孝開山啟教玄應祖師天雷上相 靈寶真人 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 至心皈命禮 三天教主八洞飛仙弱冠矢彌羅之願終南受道德 之經撥火栽蓮顯驚人之妙術臨風弄笛譜慨世 之幽思度阿叔於藍關道上成孝即所以成忠屏 美色於草葦菴前守性不外夫守己超五百年未了 之劫法洽天人廣億萬眾無量之生心同鍾呂 大悲大願至聖至慈 瑤華洞天帝主圓通早覺天尊 至心皈命禮 增城鍾異楚水流芳十年于字之貞葆七世童真之 體仙桃授而辟穀歲未及笄雲母餐而飛行步如 有鶴拒偽周之宣召注念貞觀顯天寶之神奇香 生石室月姊愛興縫裳麻姑進而酌酒三醉瑤池不 失容於王母六毫頂放本應瑞於何家丈夫之氣概 偉然巾幗之鉛華全易白璧無瑕金華膺寵大悲 大願至孝至慈 青霞洞天仙姥宏慈妙法元君 至心皈命禮 三天承道法風流自在仙混跡人寰疇識魚龍之別 浪歌塵市孰知春雪之詞灑墨汁以成花蓮開五 色提懿筐而示象鶴載千葩曩無餘貲悉周貧乏 O能振響動醒王侯不衫不履之粧至化至神之詣 普度群生廣修億劫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萬花洞天帝主流光耀采天尊 至心皈命禮 簪纓嗜道貴戚修仙性天時葆其真元寵眷弗移其 素志監弟車之覆銳意入山悟舟子之談悉心辦 道在國曾多樹議總無為清靜之謨遇仙略叩玄機 盡見性明心之語傝然野服以葛巾澹然食貧而茹 苦空虛自在瀟灑高翀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黃華洞天帝主超凡入聖天尊 三台寶誥 三台星君寶誥至心皈命禮 大羅天上七寶苑中秉金水之精華姿容綽約 本坤儀之柔順瑞相端嚴開玉燭之神光 家沾清澤鍊紫房之靈藥人錫長年雖朓朒 而真體罔虧任滿盈而明輝不溢考核諸仙之 升降秉正無私主持司祿之權衡錫恩靡忒 命玉妃而滋甘露催開萬谷春容咨青女而 降玄霜收斂千倉秋實恩敷三界化被天人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月府太陰結璘皇君 寶光幽照如來妙果素月天尊 三官寶誥 三官大帝寶誥志心皈命禮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 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 赦罪解厄普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官九府三百六十應感天尊 [神咒名目](简) 甘露咒落幡咒九星神咒土地神咒五星神咒五雷神咒 紫光斗母隱秘玄咒斗母玄靈秘咒延內真咒金光神咒破地獄咒 祝香神咒淨口神咒淨心神咒淨身神咒解冤結咒破酆都離寒庭咒 真君神咒三光化食咒救苦往生神咒月孛真君神咒 甘露法食咒回度往生咒安土地神咒沐浴度魂咒荐拔往生神咒 淨天地神咒普濟法食咒開經玄蘊咒土星真君神咒中斗真君神咒 中央真文神咒天猷真君神咒天蓬真君神咒太陰真君神咒木德真君神咒 水星真君神咒火德真君神咒北斗真君神咒太陽真君神咒 玄天上帝神咒西方真文神咒西斗真君神咒東斗真君神咒 紫氣真君神咒金星真君神咒玄帝真君神咒北方真文神咒 金闕度命神咒南斗真君神咒南方真文神咒紫氣真君神咒計都真君神咒 高上玉皇胎息经 玉皇天尊曰: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 故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八大神咒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急急如律令。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炁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炼液,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对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急急如律令。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岳渎真官,土地祗灵。 左社右稷,不得妄惊。回向正道,内外澄清。 各方安位,守备坛(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保卫诵经。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 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度人(杀鬼)万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诵持一遍,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手,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我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忘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律令。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玄蕴咒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一丈之余。天皇真人,安笔乃书。 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 昭昭其有,冥冥其无。 沉疴能自愈,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 道教主要經典名目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阴符经》 ·《清静经》 ·《度人经》 ·《上清大洞真经》 ·《西升经》 ·《老子化胡经》 ·《黄庭经》 ·《太平经》 ·《洞灵真经》 ·《通玄真经》 ·《冲虚真经》 ·《南华真经》 ·《道德真经》 ·《三洞珠囊》 ·《无上秘要》 ·《云笈七籤》 ·《道藏辑要》 ·《道藏目录详注》 ·《道藏阙经目录》 ·《万历续道藏》 ·《正统道藏》 ·道藏 ·開元道藏 ·寶文統錄 ·大宋天宮寶藏 ·萬壽道藏 ·大金玄都寶藏 ·玄都寶藏 ·正統道藏 [天师三十六帅符] 豁落靈官王元帥 雷門火庫朱元帥 地衹太保康元帥 精忠義勇岳元帥 雷門滅魔鄒元帥 雷霆火部苟元帥 六甲六丁金元帥 金輪如意趙元帥 五雷判官辛元帥 五雷天醫張元帥 神雷之首石元帥 九天降魔關元帥 滄海湧朝伍元帥 斗口魁神馬元帥 天蓬提督尹元帥 正一玄壇趙元帥 南極烏暘吳元帥 酆都拷鬼孟元帥 雷府驅魔龐元帥 流金火鈴宋元帥 三五梅仙張元帥 正一籙官陳元帥 神威驅邪周元帥 水府斬怪楊元帥 斗府樞靈劉元帥 翊靈昭武溫元帥 金闕監生高元帥 飛捷報應張元帥 都雷太歲殷元帥 沖霄主雷鄧元帥 東嶽拷鬼寍元帥 上清樞雷程元帥 五雷執法畢元帥 北極冰池李元帥 沖霄靈官馬元帥 酆都殺鬼呂元帥 《列子》天瑞第一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示之,犹众庶也。国不足,将嫁于卫。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吾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黄帝书》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故竹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穷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 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顾谓弟子百丰曰:“唯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死也。此过养乎?此过欢乎?种有几:若<;圭黾>;为鹑,得水为畿,得水土之际,则为<;圭黾>;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蝴蝶胥也,化而为虫,生灶下,其状若脱,其名曰<;鸟句>;掇,<;鸟句>;掇千日化而为鸟,其名曰乾余骨。乾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颐辂。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食醯黄軦生乎九猷。九猷生乎瞀芮,瞀芮生乎腐蠸,羊肝化为地皋,马血之为转邻也,人血之为野火也。鹞之为鹯,鹯之为布谷,布谷久复为鹞也。燕之为蛤也,田鼠之为鹑也,朽瓜之为鱼也,老韭之为苋也。老羭之为猨也,鱼卵之为虫。亶爰之兽,自孕而生,曰类。河泽之鸟视而生曰。纯雌其名大要,纯雄其名稚蜂。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后稷生乎巨迹,伊尹生乎空桑。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羊奚比乎不荀,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久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黄帝书》曰:“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声而生响,无动不生无而生有。“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进乎?不知也。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有生则复于不生,有形则复于无形。不生者,非本不生者;无形者,非本无形者也。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画其终,惑于数也。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我存?” 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壮,则血气飘溢,欲虑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其在老耄,则欲虑柔焉,体将休焉,物莫先焉;虽未及婴孩之全,方于少壮,间矣。其在死亡也,则之于息焉,反其极矣。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了。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或谓子列子曰:“子奚贵虚?”列子曰:“虚者无贵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民矣。事之破为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粥熊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畴觉之哉?凡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亦不觉其成,亦不觉其亏。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态,亡日不异;皮肤爪发,随世随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间不可觉,俟至后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气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长庐子闻而笑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舜问乎烝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以。天地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盗乎?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诚然,天地万物不相离也;仞而有之,皆惑也。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邪?孰为不盗邪?” 《列子》黄帝第二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五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皮干>;黣,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朕之过淫矣。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舍宫寝,去直待,彻钟县。减厨膳,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者无的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二百余年不辍。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而已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字育常时,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蕲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戴有请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复脱然,是以又来。”列子曰:“嚷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将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者再三。女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复言。 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空,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于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姬!鱼语女。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也?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得而正焉?彼将处乎不深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弗知也,坠亦弗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忤物而不慑。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物莫之能伤也。”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也,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范氏有子曰子华,善养私名,举国服之;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晋国黜之。游其庭者侔于朝。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疆弱相凌。虽伤破于前,不用介意。终日夜以此为戏乐,国殆成俗。禾生、子伯、范氏之上客。出行,经坰外,宿于田更商丘开之舍。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商丘开先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因假粮荷畚之子华之门。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顾见商丘开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检,莫不眲之。既而狎侮欺诒,扌党挨扌冘,亡所不为。商丘开常无愠容,而诸客之技单,惫于戏笑。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于众中漫言曰:“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众皆竞应。商丘开以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骨几>;骨于为。范氏之党以为偶然,未讵怪也。因复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商丘开复从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众昉同疑。子华昉令豫肉食衣帛之次。俄而范氏之藏大火。子华曰:“若能入火取绵者,从所得多少赏若。”商丘开往无难色,入火往还,埃不漫,身不焦。范氏之党以为有道,乃共谢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诞子,吾不知子之神人而辱子。子其愚我也,子其聋我也,子其盲我也,敢问其道。”商丘开曰:‘吾亡道。虽吾之心,亦不知所以。虽然,有一于此,试与子言之。嚷子二客之宿吾舍也,闻誉范氏之势,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及来,以子党之言皆实也,唯恐诚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体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物亡迕者,如斯而已。今昉知子党之诞我,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内热。惕然震悸矣。水火岂复可近哉?”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宰我闻之,以告仲尼。仲尼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小子识之!” 周宣王文牧正有役人梁鸯者,能养野禽兽,委食于园庭之内,虽虎狼雕鹗之类,无不柔驯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王虑其术终于其身,令毛丘园传之。梁鸯曰:“鸯,贱役也,何术以告尔?惧王之谓隐于尔也,且一言我养虎之法。凡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此有血气者之性也。然喜怒岂妄发哉?皆逆之所犯也。夫食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碎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之,逆也。然则吾岂敢逆之使怒哉?亦不顺之使喜也。夫喜之复也必怒,怒之复也常喜,皆不中也。今吾心无逆顺者也,则鸟兽之视吾,犹其侪也。故游吾园者,不思高林旷泽;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理使然也。” 颜回问乎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矣,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能游者可教也,善游者数能。乃若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谡操之者也。‘吾问焉,而不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讠医!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而未达其实,而固且道与。能游者可救也,轻水也;善游者文数能也,忘水也。乃若夫没人之未尝见舟也而谡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郤也。覆郤万物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抠者巧,以钩抠者惮,以黄金钩抠者惮。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重外者拙内。”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并流而承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棠行。孔子从而问之,曰:“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道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并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汨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道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驹,吾执臂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仍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也。”文侯大说。 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郑人见之,皆避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而归以告壶丘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无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抗,必信矣,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涕泣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罪乎不誫不止,是殆见吾杜德几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矣。”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此为杜权。是殆见吾善者几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坐不斋,吾无得而相焉。试斋,将且复相之。”列子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太冲莫朕,是殆见吾衡气几也。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而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猗移,不知其谁何,因以为茅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犭希如食人,于事无亲,雕彖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忄分然而封戎,壹以是终。 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右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敕其所患。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而况万乘之主,身劳于国,而智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汝处己,人将保汝矣。”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履徒跣而走,暨乎门,问曰:“先生既来,曾不废药乎?”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汝保也,而焉用之感也?感豫出异。且必有感也,摇而本身,又无谓也。与汝游者,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 杨朱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进涫漱巾栉,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闲,是以不敢。今夫子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杨朱过宋,东之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乾贵而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频塾胙椎壅接谮嫒埃锜堋㈩肌⒗恰⒈⒓豸区>;、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尧使夔典乐,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此以声致禽兽者也。然则禽兽之心,奚为异人?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之道焉。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亦不假智于人也。牝牡相偶,母子相亲,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内,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今东方介氏之国,其国人数数解六畜之语者,盖偏知之所得,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 惠盎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弗敢击。夫弗敢,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夫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驩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也。”惠盎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竟之内,皆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盎趋而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 《列子》周穆王第三 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引三牲以进之,选女乐以娱之。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王之厨馔腥蝼而不可飨,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穆王乃为之改筑。土木之功。赭垩之色,无遗巧焉。五府为虚,而台始成。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号曰中天之台。 简郑卫之处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泽,正蛾眉,设笄珥,衣阿锡。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 杂芷若以满之,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日月献玉衣,旦旦荐玉食。化人犹不舍然,不得已而临之。居亡几何,谒王同游。 王执化人之祛,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 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 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 《列子》 仲尼第四 仲尼闲居,子贡入待,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曰:“若奚独乐?”回曰:“夫子奚独忧?”孔子曰:“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孔子愀然有间曰:“有是言哉?汝之意失矣。此吾昔日之言尔,请以今言为正也。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未知乐天知命有忧之大也。今告若其实。修一身,任穷达,知去来之非我,亡变乱于心虑,尔之所谓乐天知命之无忧也。曩吾修《诗》《书》,正礼乐,将以治天下,遣来世;非但修一身,治鲁国而已。而鲁之君臣日失其序,仁义益衰,情性益薄。此道不行一国与当年,其如天下与来世矣?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于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虽然,吾得之矣。夫乐而知者,非古人之谓所乐知也。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诗》《书》礼乐,何弃之有?革之何为?“颜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出告子贡。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颜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门,弦歌诵书,终身不辍。 陈大夫聘鲁,私见叔孙氏。叔孙氏曰:“吾国有圣人。”曰:“非孔丘邪?”曰:“是也。”“何以知其圣乎?”叔孙氏曰:“吾常闻之颜回,曰:‘孔丘能废心而用形。‘”陈大夫曰:“吾国亦有圣人,子弗知乎?”曰:“圣人孰谓?”曰:“老聃之弟子有亢仓之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亢仓子应聘而至。鲁侯卑辞请问之。亢仓子曰:“传之者妄。我能视听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鲁侯曰:“此增异矣。其道奈何?寡人终愿闻之。”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心腹六脏之知,其自知而已矣。”鲁侯大悦。他日以告仲尼,仲尼笑而不答。 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弗知。”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商太宰嘿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 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辨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辨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子列子既师壶丘子林,友伯昏瞀人,乃居南郭。从之处者,日数而不及。虽然,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与辨,无不闻。而与南郭子连墙二十年,不上谒请;相遇于道,目若不相见者。门之徒役以为子列子与南郭子有敌不疑。有自楚来者,问子列子曰:“先生与南郭子奚敌?”子列子曰:“南郭子貌充心虚,耳无闻,目无见,口无言,心无知,形无惕。往将奚为?虽然,试与汝偕往。”阅弟子四十人同行。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顾视子列子,形神不相偶,而不可与群。南郭子俄而指子列子之弟子末行者与言,衎衎然若专直而在雄者。子列子之徒骇之。反舍,咸有疑色。子列子曰:“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用无言为言亦言,无知为知亦知。无言与不言,无知与不知,亦言亦知。亦无所不言,亦无所不知;亦无所言,亦无所知。如斯而已。汝奚妄骇哉?” 子列子学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更无是非;从口之所言,更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外内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无不同。心凝形释,骨肉者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如斯而已。则理无所隐矣。 初,子列子好游。壶丘子曰:“御寇好游,游何所好?”列子曰:“游之乐所玩无故。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我之游也,观之所变。游乎游乎!未有能辨其游者。“壶丘子曰:“御寇之游固与人同欤,而曰固与人异欤?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故,不知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于是列子终身不出,自以为不知游。壶丘子曰:“游其至乎!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眂,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观矣,是我之所谓游,是我之所谓观也。故曰:游其至矣乎!游其至矣乎!” 龙叔谓文挚曰:“子之术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挚曰:“唯命所听。然先言子所病之正。”龙叔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凡此众疾,爵赏不能劝,刑罚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固不可事国君,交亲友,御妻子,制仆隶。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达。今以圣智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浅术所能已也。” 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由生而生,故虽终而不亡,常也。由生而亡,不幸也。有所由而常死者,亦道也。由死而死,故虽未终而自亡者,亦常也。由死而生,幸也。故无用而生谓之道,用道得终谓之常;有所用而死者亦谓之道,用道而得死者亦谓之常。季梁之死,杨朱望其门而歌。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隶人之生,隶人之死,众人且歌,众人且哭。目将眇者,先睹秋毫;耳将聋者,先闻蚋飞;口将爽者,先辨淄渑;鼻将窒者,先觉焦朽;体将僵者,先亟奔佚;心将迷者,先识是非:故物不至者则不反。 郑之圃泽多贤,东里多才。圃泽之役有伯丰子者,行过东里,遇邓析。观析顾其徒而笑曰:“为若舞,彼来者奚若?”其徒曰:“所愿知也。”邓析谓伯丰子曰:“汝知养养之义乎?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人之力也。使汝之徒食而饱,衣而息,执政之功也。长幼群聚而为牢藉庖厨之物,奚异犬豕之类乎?”伯丰子不应。伯丰子之从者越次而进曰:“大夫不闻齐鲁之多机乎?有善治土木者,有善治金革者,有善治声乐者,有善治书数者,有善治军旅者,有善治宗庙者,群才备也。而无相位者,无能相使者。而位之者无知,使之者无能,而知之与能为之使焉。执政者,乃吾之所使;子奚矜焉?”邓析无以应,目其徒而退。 公仪伯以力闻诸侯,堂谿公言之于周宣王,王备礼以聘之。公仪伯至;观形,懦夫也。宣王心惑而疑曰:“女之力何如?”公仪伯曰:“臣之力能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王作色曰:“吾之力者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犹憾其弱。女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而力闻天下,何也?”公仪伯长息退席,曰:“善哉王之问也!臣敢以实对。臣之师有商丘子者,力无敌于天下,而六亲不知,以未尝用其力故也。臣以死事之。乃告臣曰:‘人欲见其所不见,视人所不窥;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为。故学眎者先见舆薪,学听者先闻掸钟。夫有易于内者无难于外。于外无难,故名不出其一家。‘今臣之名闻于诸侯,是臣违师之教,显臣之能者也。然则臣之名不以负其力者也,以能用其力者也;不犹愈于负其力者乎?” 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事;而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之心,屈人之口,与韩檀等肄之。”公子牟变容曰:“何子状公孙龙之过欤?请闻其实。”子舆曰:“吾笑龙之诒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括,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前矢造准而无绝落,后矢之括犹衔弦,视之若一焉。‘孔穿骇之。龙曰:‘此未其妙者。逢蒙之弟子曰鸿超,怒其妻而怖之。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射其目。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矢隧地而尘不扬。‘是岂智者之言与?”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後镞中前括,钧後于前。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子何疑焉?”乐正子舆曰:‘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吾又言其尤者。‘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公子牟曰:‘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乐正子舆曰:“子以公孙龙之鸣皆条也。设令发于余窍,子亦将承之。”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曰:“请待余曰,更谒子论。” 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欤?不愿戴己欤?顾问左右,左右不知。问外朝,外朝不知。问在野,在野不知。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不则。”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尧还宫,召舜,因禅以天下。舜不辞而受之。 关尹喜曰:“在己无居,形物其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故其道若物者也。物自违道,道不违物。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欲若道而用视听形智以求之,弗当矣。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亦非有心者所能得远,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知而忘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发无知,何能情?发不能,何能为?聚块也,积尘也,虽无为而非理也。” 《列子》汤问第五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犹齐州也。”汤曰:“汝奚以实之?”革曰:“朕东行至营,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人民犹是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厄。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憔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虒俞师旷方夜擿耳俯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鸲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虽然,形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同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山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悔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谓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大禹曰:“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夏革曰:“然则亦有不待神灵而生,不待阴阳而形,不待日月而明,不待杀戮而夭,不待将迎而寿,不待五谷而食,不待缯纩而衣,不待舟车而行。其道自然,非圣人之所通也。”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詹瓦>;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氵粪,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者。饥惓则饮神氵粪,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氵粪,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忄敞然自失。不进酒肉,不召嫔御者,数月乃复。管仲勉齐桓公因游辽口,俱之其国。几克举,隰朋谏曰:“君舍齐国之广,人民之众,山川之观,殖物之阜,礼义之盛,章服之美;妖靡盈庭,忠良满朝。肆咤则徒卒百万,视捴则诸侯从命,亦奚羡于彼而弃齐国之社稷,从戎夷之国乎?此仲父之耄,奈何从之?”桓公乃止,以隰朋之言告管仲。仲曰:“此固非朋之所及也。臣恐彼国之不可知之也。齐国之富奚恋?隰朋之言奚顾?” 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北国之人曷巾而裘;中国之人冠冕而裳。九土所资,或农或商,或田或渔,如冬裘夏葛,水舟陆车,默而得之,性而成之。越之东有辄沐之国,其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以同居处。”楚之南有炎人之国,其亲戚死,剔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燻则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而未足为异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形物亦然。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发不均也。均也,其绝也,莫绝。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汨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仓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之室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 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所。”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被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悉,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百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端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扌干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途,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稗,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事,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从。”泰豆乃立木为途,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子,三日尽其巧。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嚷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 魏黑卵以暱嫌杀丘邴章。丘邴章之子来丹谋报父之仇。丹气甚猛,形甚露,计粒而食,顺风而趋。虽怒,不能称兵以报之。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黑卵悍志绝众,九抗百夫,节骨皮肉,非人类也。延颈承刀,披胸受矢,铓锷摧屈,而体无痕挞。负其材力,视来丹犹雏鷇也。来丹之友申他曰:“子怨黑卵至矣,黑卵之易子过矣,将奚谋焉?”来丹垂涕曰:“愿子为我谋。”申他曰:“吾闻卫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宝剑,一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奚不请焉?”来丹遂适卫,见孔周,执仆御之礼,请先纳妻子,后言所欲。孔周曰:“吾有三剑,唯子所译;皆不能杀人,且先言其状。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宝者,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尝启封,”来丹曰:“虽然,吾必请其下者。”孔周乃归其妻子,与斋七日。晏阴之间,跪而授其下剑,来丹再拜受之以归。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黑卵不觉。来丹以黑卵之死,趣而退。遇黑卵之子于门,击之三下,如投虚。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蚩而三招予?”来丹知剑之不能杀人也,叹而归。黑卵既醒,怒其妻曰:“醉而露我,使人嗌疾而腰急。”其子曰:“畴昔来丹之来。遇我于门,三招我,亦使我体疾而支强,彼其厌我哉!”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为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列子》力命第六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物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季札无爵于吴,田恒专有齐国。夷齐饿于首阳,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柰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力曰:“若如若言,我固无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则若之所制邪?”命曰:“既谓之命,柰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朕岂能识之哉?朕岂能识之哉?” 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与子并世也,而人子达;并族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人子爱;并言也,而人子庸;并行也,而人子诚;并仕也,而人子贵;并农也,而人子富;并商也,而人子利。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出则徒行。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居则连欐,出则结驷。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请谒不相及,遨游不同行,固有年矣。子自以德过朕邪?”西门了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北宫子无以应,自失而归。中途遇东郭先生。先生曰:“汝奚往而反,偊々而步,有深愧之色邪?”北宫子言其状。东郭先生曰:“吾将舍汝之愧,与汝更之西门氏而问之。”曰:“汝奚辱北宫子之深乎?固且言之。”西门子曰:“北宫子言世族、年貌、言行与予并,而贱贵、贫富与予异。予语之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将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东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于是矣。夫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汝之达,非智得也;北宫子之穷,非愚失也。皆天也,非人也。而汝以命厚自矜,北公子以德厚自愧,皆不识夫固然之理矣。”西门子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复言。”北宫子既归,衣其裋褐,有狐貉之温;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筚辂,若文轩之饰。终身<;辶卣>;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东郭先生闻之曰:“北宫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寤,易悟也哉!”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处于齐。管夷吾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君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仇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遂霸。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然实无善交,实无用能也。实无善交实无用能者,非更有善交、更有善用能也。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鲍叔非能举贤,不是不举;小白非能用仇,不得不用。及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仲父之病疾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夷吾曰:“公谁欲欤?”小白曰:“鲍叔牙可。”曰:“不可。其为人也,洁廉善土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理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小白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不叛,愧其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人;以财分人,谓之贤人。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了;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然则管夷吾非薄鲍叔也,不得不薄;非厚隰朋也,不得不厚。厚之于始,或薄之于终;薄之于终,或厚之于始。厚薄之去来,弗由我也。 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执政,作《竹刑》。郑国用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屈之。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然则子产非能用《竹刑》,不得不用;邓析非能屈子产,不得不屈;子产非能诛邓析,不得不诛也。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可以生,可以死,得生得死有矣;不可以生,不可以死,或死或生,有矣。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柰何。故曰,窈然无际,天道自会,漠然无分,天道自运。天地不能犯,圣智不能干,鬼魅不能欺。自然者,默之成之,平之宁之,将之迎之。 杨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七日大渐。其子环而泣之,请医。季梁谓杨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杨朱歌曰:“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匪祐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医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季梁曰:“众医也,亟屏之!”俞氏曰:“女始则胎气不足,乳湩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弗可已也。“季梁曰:“良医也,且食之!”卢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医也,重贶遣之!”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故贵之或不生,贱之或不死;爱之或不厚,轻之或不薄。此似反也,非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或贵之而生,或贱之而死;或爱之而厚,或轻之而薄。此似顺也,非顺也;此亦自生自死,自厚自薄。鬻熊语文王曰:“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老聃语关尹曰:“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 杨布问曰:“有人于此,年兄弟也,言兄弟也,才兄弟也,貌兄弟也;而寿夭父子也,贵贱父子也,名誉父子也,爱憎父子也。吾惑之。”杨子曰:“古之人有言,吾尝识之,将以告若。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日去日来,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则谓之都亡所信,都亡所不信。真矣悫矣,奚去奚就?奚哀奚乐?奚为奚不为?《黄帝之书》云:‘至人居若死,动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亦不知所以动,亦不知所以不动。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墨杘、单至、啴咺、憋懯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知情,自以智之深也。巧佞、愚直、婩斫、便辟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而不相语术;自以巧之微也。忄牙、情露、讠蹇极、凌谇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晓悟,自以为才之得也。眠娗、諈诿、勇敢、怯疑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谪发,自以行无戾也。多偶、自专、乘权、支立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顾眄,自以时之适也。此众态也。其貌不一,而咸之于道,命所归也。 佹々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佹々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故迷生于俏,俏之际昧然。于俏而不昧然,则不骇外祸,不喜内福;随时动,随时止,智不能知也。信命者,于彼我无二心。于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掩目塞耳,背阪面隍,亦不坠仆也。故曰:死生自命也,贫穷自时也。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怨贫穷者,不知时者也。当死不惧,在穷不戚,知命安时也。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虚实,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其少智之人,不量利害,不料虚实,不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量与不量,料与不料,度与不度,奚以异?唯亡所量,亡所不量,则全而亡丧。亦非知全,亦非笑丧。自全也,自亡也,自丧也。 齐量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怒马棱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行假今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魏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常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 农赴时,商趣利,工追术,仕逐势,势使然也。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仕有遇否,命使然也。 《列子》杨朱第七 杨朱游于鲁,舍于孟氏。 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为?”曰:“以名者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为贵”“既贵矣,奚不已焉?”曰:“为死”“既死矣,奚为焉?”曰:“为子孙。”“名奚益于子孙?”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泽及宗族,利兼乡党;况子孙乎?”“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为名者必让,让斯贱。”曰:“管仲之相齐也,君淫亦淫,君奢亦奢,志合言从,道行国霸,死之后,管氏而已。田氏之相齐也,君盈则己降,君敛则己施,民皆归之,因有齐国;子孙享之,至今不绝。”“若实名贫,伪名富。”曰:“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昔者尧舜伪以天下让许由善卷,而不失天下,郭祚百年。伯夷叔齐实以孤竹君让,而终亡其国,饿死于首阳之山。实、伪之辩,如此其省也。” 杨朱曰:“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一者,孩 《列子》说符第八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了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疆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恶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白公问孔子问:“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故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来谒之。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戳之,经月乃放。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然无忧厷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著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财货无訾。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射,明琼张中,反两翕鱼而笑。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侠客相与言曰:“虞氏富氏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不报,无以立慬于天下。请与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等伦。”皆许诺。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餔之。爰旌目三餔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譆!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为不知己,去居海上。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今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辨也。”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凡知则死之,不知则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柱厉叔可谓怼以忘其身者也。 杨朱曰:“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是故贤者慎所出。”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而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杨朱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诛焉。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彼自丧其生,安能令君不死也?”乃不诛。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富子闻而笑之曰:“夫所欲学不死,其人已死而犹恨之,是不知所以为学。”胡子曰:“富子之言非也。几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能行而无其术者亦有矣。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人问之,以其父所言告之。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与其父无差焉。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替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郭中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邻人父因请以为薪。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 人有亡鈇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作动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白公胜虑乱,罢朝而立,倒仗策,錣上贯颐,血流至地而弗知也。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意之所属著,其行足踬株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请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蚩尤考 蚩尤是中国古史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因与轩辕黄帝进行历史性的大战而赫赫有名。 但是,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非常复杂紊乱的,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使人产生不少疑问。诸如:蚩尤究竟是一个古代的历史人物,还是一个神话人物?他是一个英武的战神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或是一个“好兵而喜怒”的“贪欲者”、“乱贼”?蚩尤和炎帝是否同一个人?他和黄帝之间是否只是敌对关系?蚩尤和苗族历史和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究竟有什么关系?他对苗族民俗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想根据文献资料和调查材料,对此类问题作一初步的考索。 一、蚩尤与黄帝 蚩尤与黄帝的“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正是由于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才奠定了华夏国家的根基,使他成为五帝之首。在有关的文献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暴君和乱贼,是相当丑恶的。《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一说尤,同由尤,腹中之虫,很不雅观。《尚书·吕刑》的记载更加详细,可为此类观点的代表:刵 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戳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1] 这是周穆王叙述刑法的源流时首先提到的“古训”,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把蚩尤、苗民都说得很坏。蚩尤原为“九黎这君”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与轩辕黄帝发生了矛盾,被史家看成是“作乱”。司马迁《史记2五帝本纪》: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候,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候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2] 这些都是正统史书中的记载,已经把神话人物历史化了,并且还以正统观点使蚩尤成了暴虐无道的乱贼。事实上,蚩尤不仅是一个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怪异神力的神话形象,据《龙鱼河图》记载: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3] 《汉学堂丛书》中的《龙鱼河图》略有不同,说:“黄帝之初,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虽“七十二人”与“八十一人”有异,但皆为“多”之约数,九的位数,其内含是一致的,说明蚩尤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的代表,是一个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古书上这类记载很多,如: 《归藏》: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启筮) 《述异记》: “有蚩尤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觝人,人不能向……”[4] 显然,这种“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形象是非常怪异的,而《龙鱼河图》又说蚩尤“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则又非常厉害,以致黄帝也打不过他,只好去祈求上天神灵的帮助。《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5] 《龙鱼河图》还说在此大战中因黄帝仁义,“遂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才制服蚩尤。又《黄帝玄女战法》云: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6] 又《玄女兵法》亦云:“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7]“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可见蚩尤是很强大的对手,其力量与黄帝不相上下,黄帝只有求女神帮助才得到了胜利。从此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到蚩尤的神话形象,他不仅“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且可以“靖风伯雨师大风雨”,还可以“作大雾,弥三日”,使黄帝令风后作指南车才战胜了他。不仅蚩尤有神性,黄帝也有神力,可给风后等神下命令。 由此可见,蚩尤不仅是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个神话人物。“蚩尤神”不仅在后世一直受人供奉,而且就在当时,也是被看成“不死”之神,威镇天下的。上引《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之后: (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8] 于此可见“蚩尤神”威力之大,不只在九黎部落之内,而且“天下”“八方万邦”,都对他非常崇敬,使黄帝要画出他的神象来,才能服天下。后来蚩尤神更可管下雨、农耕与疾病了。《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其神蚩尤。” 梁代任昉《述异记》列记录了南北朝时代华北汉族人民祭“蚩尤神”的情况: 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觝,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黾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立为祠。[9] 此书还说“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更说明在大战的涿鹿,冀州人长久地祭祀蚩尤神,其他地方如太原、朝鲜也祭蚩尤神,[10]其为神话人物当无疑问。轩辕的形象亦复如此,不只是历史人物,而且也是古史神话形象也。 二、蚩尤的战神形象 蚩尤是什么样的神呢? 在汉族古代主要是把蚩尤作为英武的战神加以崇拜的。 古人往往把劳动发明的文化英雄崇拜为神,这是对超常的劳动创造能力的崇拜之人格化。大约因为蚩尤部落最先使用金属武器,在战争中大显神威,所以经神话思维的作用,蚩尤就被幻想为“铜头铁额”的神化人物,而且还“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神通广大。《尸子》:“造治者,蚩尤也。”(御览833引)《世本·作篇》“蚩尤以金作兵器”。金即铜,《管子·地数》、《山海经》均说蚩尤铸金为“剑铠矛戟”等“利器”。 秦始皇、汉高祖都立祠祭奉蚩尤,把他作为战神、“兵主”,加以崇敬,以利战事。《史记》“封禅公”:“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其礼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畜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11]这里说蚩尤为“兵主”,主管战争大事,处第三位,非常重要,其地位在阴阳日明四时之上,岁首祭祀用鹭的祭品,非常隆重。这种祭祀“自古而有之”“绝莫知起时”,可见其古老。大约黄帝时已端倪,前引《龙鱼河图》曰:“制服蚩尤,(黄)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四方”后又画蚩尤形象。直到宋太宗征河东出征前一日,还“用少牢一祭蚩尤,禡牙。”(宋史·礼志) 蚩尤的大墓在东平,这是古代黎人聚居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始终崇拜蚩尤,他们很可能是蚩尤九黎部族的后代子孙: 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今山东阳谷县境内)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亘天,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钜野县(今济宁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12] 这一记载与《史记》是一致的。东平在鲁西,不仅有高七丈的蚩尤冢,而且还有同样大小的“肩髀冢”,可见人民对战死的英雄的崇敬,而天空巨大的紫霞赤气“蚩尤旗”,更是神奇想像的产物,人们把蚩尤神化了。天上的星星,是神圣之象征,蚩尤在神话中也是耀眼的星星。“司兵之星名蚩尤”,[13]天上的慧星被说成是“蚩尤之旗”。《史记·天官书》:“蚩尤之旗,类慧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对战争是有利的。所以在战争开始起兵时,要祭蚩尤。汉高祖刘邦也不例外。《史记·高祖本纪》: (众)乃立季(刘邦之宇)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兴)鼓旗,帜皆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攀哈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14] 在这里,刘邦是把黄帝与蚩尤放在一起祭祀的,《史记·封禅书》则说:“高祖初起,祷丰[]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旗鼓。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这里只提“祠蚩尤”,而且保佑汉王打了胜仗。待“天下已定”统一中国以后,汉高祖又“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 三、蚩尤与黄帝的臣属关系 汉高祖之所以把蚩尤与黄帝一起祭祀,也不是偶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除战争中的敌对关系之外,还有臣属关系。黄帝制伏蚩尤后,即“使之主兵”,当了军事大臣。 汉代古籍《越绝书》曰: 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15] 这里说蚩尤仕于黄帝,为主管金属冶炼官,辅佐少昊。少昊之地,在今山东曲阜之带,与九黎活动地区一致,此说有一定道理。可能是涿鹿之战以后,蚩尤族的一部分成为黄帝的臣属,主持金属兵器的制造工作。 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则把蚩尤说成是黄帝的“六相”之首,是最大的臣子: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为使当时,大常察于地利,故使为禀者……[16] 把蚩尤的地位抬得更高了,在这里蚩尤已不只是一般的大工业臣,而且成了“明乎天道”的首相,“使之当时”的总理大臣。由此可见蚩尤地位之重要。黄帝因蚩尤而“明于天道”,说明蚩尤的文明程度比黄帝更高,很受黄帝重用。齐国人管仲如此记载,可能是齐国当地老百姓如此传说的吧。 无独有偶,韩非子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却更具神话色彩: 昔者黄帝使鬼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17] 在黄帝“大合鬼神”的神圣队列中,蚩尤居前,在最前列,《周礼》“六官”之例该属“天官”尊位,与管仲的记载是一致的,但却完全是神话人物的形象,黄帝与蚩尤都是作为神话形象记载下的。韩非子是先秦故事的重要记录大家,这段神话故事当是很有意义的。 这种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的历史。在神话时代,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异常剧烈、频繁,互相兼并、联合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不断融合。这也许正是中华民族不断扩大而建立起“协和万邦”的泱泱大国之关键所在吧。 四、蚩尤即是炎帝(神农氏)吗? 蚩尤与炎帝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种种不同说法,值得仔细研究。 有一种说法认为蚩尤即是炎帝。著名历史学家夏曾祐、丁山、吕思勉等人都持此观点。其主要根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实际上是一个地方。《五帝本纪》原文是: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费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赤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區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38] 这段记载了两次大战,可以看出炎帝与蚩尤不是一个人物,但其记述亦有交叉之处。特别是后来的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出涿鹿、阪泉的关系,使人感到两次大战实为一次。其主要根据是《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载: 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魏土地记曰:下洛泉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则流注阪泉…… 据此,丁山曰:“蚩尤泉即阪泉的支津,阪泉即涿水的支津,当然(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可以说即与蚩尤战于涿鹿。由是言之,所谓赤帝(或炎帝),确即蚩尤了。[39]这是说此两次大战实际上即是一次大战,则大战的主角炎帝与蚩尤说是一人了。夏曾佑先生说得更早,在20世纪初年所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即已指出”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争斗涿鹿之野,”西汉贾谊也不止一处说炎黄在战是在“涿鹿之野”。[40]对照《五帝本纪》,可见“蚩尤,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吕思勉《先秦史》)。三位著名史家的考片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想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材料。蚩尤、炎帝(神农氏)都是以牛为图腾的。《帝王世纪》曰:“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41]《帝系谱》曰:“神农牛首”,[42]这与蚩尤的图腾形象是完全一致的,蚩尤也是牛首牛蹄并有尖利的牛角的。前引任昉《述异记》即记载:涿鹿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都说明蚩尤族是以牛为图腾的,炎帝(神农氏)也是以牛为图腾的,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部族的人,也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是部族的首领。如果把蚩尤、炎帝(神农氏)都看成是集体名词——部族的称号,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从古籍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蚩尤与炎帝同族而不同时的征据。如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姜姓,炎帝后裔也。”《遁甲开山图》:“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43]如此可以很好地解释两次大战的关系:先是黄帝与炎帝部族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胜之。蚩尤是炎帝族的后代,为了替炎帝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被擒杀而死,但蚩尤族的部分人则归顺了黄帝成为在臣。所以炎帝与蚩尤可以同族而不同时,与黄帝的大战就可能有进行了两次,如《史记》所记。 五、蚩尤与苗族 蚩尤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在苗人心目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至今在苗族的民俗中仍有许多崇拜蚩尤的重要活动。这是几千年的历史中顽强地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中国各民族特别是苗族历史发展的结果。 蚩尤神话是一种古史神话,虽有浓厚的幻想成分,但却曲折地反映了历史,从中可看到古史的影子,其核心是古代苗族发展、迁徙的历史。所以它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从前引文献资料中,已可以看出,在中原地区(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有许多蚩尤的遗迹和有关和风俗、神话传说,如冀州涿鹿蚩尤城、蚩尤神、蚩尤川、蚩尤泉、蚩尤齿,山东东平的蚩尤墓、蚩尤旗,陕西长安、江苏沛县有蚩尤祠,山西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主疫,其俗遂为立祠。”(《述异记》)此外还有很多的活历史资料。如:宋代文献所记“蚩尤血”:“解州盐泽,方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44]解州在今山西省,其盐泽卤水色红,不随天气变化,非常神奇,被当地人看成是具有神性的蚩尤血。并引《皇览·冢墓记》说蚩尤冢高七丈,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而蚩尤姓阚,故其后代亦姓阚,他们每年十月都祭祀蚩尤。又《续夷坚志》:“华州界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故又谓之阚蚩尤城,城旁阚氏尚多。”[45]按:华州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六十里是古九黎部族活动之地。 由以上可知,蚩尤确为中国上古重要历史人物,是九称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他所代表的九黎部落,活动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中原地区,他们首先发明、使用金属工具与武器,有很高的文化,很强的军事力量,与轩辕黄帝势均力敌,并且有密切的联系。蚩尤可能是炎帝的后代,而炎帝与黄帝乃是同胞兄弟。[46]炎帝与蚩尤曾先后同黄帝大战于河北涿鹿阪泉一带,大战之后,蚩尤族一部向南方迁徙,而许多人则留在北方,逐渐与黄帝族融合为一。所以他们保持着对其英雄祖先蚩尤的崇拜。 如今苗族有枫木崇拜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古文献中亦可找到根据,说明此俗与蚩尤有关。《山海经》: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47] 郭璞注云:“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又云枫树即今香树。此传说与蚩尤血传说相似,都是因为蚩尤族人对蚩尤被杀一事的怀念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想像。枫树叶是红色的,正和蚩尤血相映照。此类记载颇多,又如《轩辕本纪》:“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后华为枫木之林。”[48]《述异记》更记术了枫木成精变为人形的灵怪传说:“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炎枫。”[49]《南方算术状》:“枫人,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瘿瘤,一夕遇暴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50]枫木是一种灵木,对枫木的崇拜古已有之。而在苗族生活中枫木的神性更强,《苗族史诗》中《枫木歌》是整个史诗的核心部分之一,把苗族的来源、人类始祖都说成是从枫木中产生的。其主要情节如下: 远古枫树生出了原始女神榜妹留。妹榜留生下了十二个蛋。这十二个蛋中又生出了人类始祖姜央、龙、虎、雷公等等。 这里存在着枫树的图腾崇拜观念,也存在着卵生神话的观念。而卵生神话观念又与鸟图腾的民俗文化有关。我们知道殷商是有玄鸟图腾崇拜的。其祖先是神话说他们的始祖契即是其母简狄吞食燕卵之后怀孕生出的。炎帝姜姓和姜央同姓。蚩尤九黎部落亦曾居住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他们有很多部落,也有许多图腾。“兄弟七十二人”或“八十一人”,正是说明其联盟中部落氏族之多。《竹书纪年》沈注:“属于蚩尤各族,有熊氏、罴氏、虎氏、豹氏。”在涿鹿大战失败以后,蚩尤为乎的九黎部落曾受到多次征讨、迁徙,有的向西,为犬戎、西羌,有的向南为三苗。他们的史迹是不少的。关于向西的一支,《拾遗记》:“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前引《遁甲开山图》已有“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的记载。《尚书·尧典》说舜“窜三苗于三危”。《孟子·万章》:“杀三苗于三危”。《地道记》曰:“陇西郡首阳有三危,三苗所处。”“鸟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是也。”今敦煌县东有三危山,离千佛洞不远。西羌、西戎,似皆与苗民有关。犬戎是以犬为图腾的,苗民中亦有盘瓠犬为重要图腾者。《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由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铜器是甘肃东乡县出土的。而古西域中亚一带早在五千年前已发现了铜器。这也许同苗民祖先有关。《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神异经·西荒经》:“西北荒中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曰苗民。”[51]这些记载较简,有正统思相的偏见,并不精确,更不全面,但却反映了苗民流向西北的历史事实,这是不可能凭空捏造的。 三苗的大部迁往西南,经过了多次的战斗与转移。《五帝本纪》汉代郑玄注曰: 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苗国。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德,尧兴又诛之,尧未在朝,舜臣又窜之。后禹嗣位,又在洞庭逆合,禹又诛之。 可见经过颛顼、尧、舜、禹的多次征伐,一步步把三苗赶到西南山蛮荒之地。其路线近年苗族学者唐春芳曾有专门研究论文《试论苗族的原始居地》,[52]把苗族口碑、习俗资料与古文献对照研究,发现二者相当吻合。 今各地苗族丧礼仪式中均有鬼师所唱《引路歌》,可把亡灵沿古代苗人迁徙路线上溯送回老家。都说苗族老家在东方,有的说是“杨州杨县”,有的说是“黄河入海口那太阳升起的地方。”[53]这一带正是古代九黎活动之地,有众多的蚩尤遗迹。蚩尤曾佐少皞,如今曲阜城中有少皞陵,是中国少有的金字塔形高大石墓。九黎部族兵败后被打散,不少人留在当地,逐渐与华夏黄帝族融合,在山东一带的九黎,后来就成了殷商族这鸟图腾,古属东夷。至今苗民叫男子为yil,音夷。这“夷”与“苗”并列,为苗族的族称。九夷中的畎夷,实为崇拜盘瓠龙犬图腾的湘西苗族的一支。古代九夷与九黎不但音近,在民族来源上也有密切关系。后来的“西南夷”之“夷”也与此有一定瓜葛。 留在中原的九黎与东夷其他部族一样,皆逐渐融合互华夏汉族之中了,而更多的则举族西迁又折而往南,在湖北即荆楚地带成为三苗。《韩诗外传》卷三:“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说苑·君道》有类似记录。)后来又从荆楚地区西迁南进,分散在西南边疆云南、贵州、四川的山区乃至东南亚的不少国家之中。 《苗族古歌》最后一部即为《跋山涉水歌》,歌唱苗族人由东方海边为追求美好生活而经过三条大河西迁到贵州的事,充满神话色彩,当时女性在生活中还起重要作用,可见时代比较古老。有的古歌说苗族老家在“浑水河一带”,这“浑水河”苗语为edfangxebniel。意为“黄水浑水”,实即是黄河。西部方言区苗族(云贵川毗临地区)把黄河的花纹绣在花衣上,表示不论迁徙到哪里,都不忘老家黄河。湘西苗族妇女绣的花边花带上有“骏马飞渡”图象,叫“埋辽里清”,其意亦为“浑水河”,表示苗族先民,骑马在黄河岸边奔驰。《跋山涉水歌》所唱的三条大河,一条河“河水黄央央”,即为黄河;第二条河“河水白生生”,就是长江;还有一条河“河水清幽幽”,则为南方山青水秀的河流。[54] 如今苗族许多地方流传着蚩尤的古老故事。对蚩尤大神充满了敬意和自豪。 西部苗区传说远古苗民居住在黄河边的平原上,蚩尤从小离家出去学艺,刻苦修炼,会用120种医药,成了可以呼风唤雨、起死回生的大神。当时有个垂耳妖婆,捉去了十八寨的老幼苗民。蚩尤设计杀死了妖婆,解救了十八寨苗民。数十年后,苗寨兴旺发达,发展成为八十一寨。蚩尤的九个儿子也长大了,一人管九寨,蚩尤成了八十一寨的大首领。后妖婆之兄黄龙公攻打苗寨,被蚩尤打退,虽多次失败,仍不罢休,又联合赤龙公,在雷王五子的帮助下,才打败了蚩尤。八十一寨苗民,只好放弃平原向太阳落的“鬼方”迁徙,渡过了黄河,长途跋涉,来到豺狼、鬼怪的“鬼方”。苗民吹芦笙、打鼓,把豺狼、鬼怪赶跑,开山种地,在这墨洋大箐居住下来。[55]此外还有《蚩尤智斗饿虎》、《蚩尤传神药》等传说故事,歌颂蚩尤作为苗家英雄远祖对苗族文化的巨大贡献。 各地苗民,对蚩尤都念念不忘,非常崇敬。尽管苗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三大方言区,语言支系甚多,有7个次方言、18咱土语,但各地苗人都把自己的祖先称为“尤公”,在各种不同的方言土语中,“尤公”却惊人地一致。黔东南东部方言而有信中叫老祖宗为“榜香尤”,湘西方言区则称“剖尤”、“九黎蚩尤”,而云贵州川西部方言区更直接称“蚩尤”,不少地方有蚩尤庙,对蚩尤祭祀是隆重的、经常的。湘西、黔东北苗人在祭祀祖先“剖尤”或“九黎蚩尤”时,用竹蔑编成山洞状,糊上纸,巫师从洞中敲竹筒、摇铃铛,不能击鼓。据说当年剖尤战败退入同中,击鼓易被敌人发现。黔工业区南有苗族史诗《榜蚩尤》在民间传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人们在歌唱时,或言谈中,听到榜香尤的名字都肃然起敬。[56] 云南马关、武定苗族有“跳月”或“踩花山”的风俗,传说此俗的形成蚩尤关系密切。当时蚩尤率领苗民抵抗黄帝东进,失败之后,被打散,退入深山,为召集四方苗人前来会聚,蚩尤在山上树起高高的树杆,系上给腰带,令男女年绕花杆欢歌跳舞,吹起芦笙,如此热闹的聚会吸引了众多苗人,于是重整旗鼓,又投入了战斗。此俗后来成为定期的歌舞盛会而流传下来,成为苗族传统节日。[57] 总之,蚩尤作为苗族的“第一祖先”,始终受到各地苗族人民的崇敬与纪念,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及民间文艺中有许多表现。许多古史传说,尽管有神话思维的幻想成分。却往往与古代文献资料不谋而合,这充分说明民间习俗、民间文艺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它可以印证并补充书面文献,这是活动的更生动的历史资料,我们要善于应用它们—— [1]《尚书》“周书·吕刑篇”。 [2]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3]《太平御览》卷79引《龙鱼河图》。 [4]梁·任昉《述异记》。 [5]《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 [6]《太平御览》卷十五引《黄帝玄女战法》。 [7]《太平御览》卷三二八引《玄女兵法》。 [8]同注3。 [9]同注4,此曰蚩尤神主疫治病,此俗后传至朝鲜,据《东国岁时记》:端午节时王家“观象监本朱砂,榻天中赤符,进于大内,贴门楣以除弗祥。卿士家亦贴之。其文曰:‘五月五日,天中之节,上得天禄,下得地福,蚩尤之神,铜头铁额,赤口赤舌,四百,病,一时消灭。急急如律令。’”端午祭蚩尤除疫也。 [10]司马迁《史记》,卷28《封禅书》。 [11]《皇览·冢墓记》。 [12]《经史答问》八。 [13]司马迁《史记》卷8《高祖本纪》。 [14]《越绝书》卷四“计倪内经”,记谋士计倪言。 [15]《管子》“五行”篇。 [16]《韩非子》“十过”篇。 [17]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18]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第394页,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61年版。 [19]贾谊《贾子》“益壤”篇和“制不定”篇。 [20]《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 [21]《天中记》卷引《帝系谱》。 [22]《黄氏逸书考》辑《遁甲开山图》。 [23]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 [24]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卷四。 [25]《吕氏春秋2孟夏纪》:“炎帝,少典之子,姓姜氏,以火德王天下,是为炎帝,号曰神农,死托祀于南方,为火德之帝。”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亦少典之子。 [26]《山海经》卷十五“大荒南经”。 [27]《云笈七签》卷一百引《轩辕本纪》。 [28]梁·任昉《述异记》卷下。 [29]晋·嵇含《南方草木状》。 [30]《神异经》旧题东方朔撰、张华注,《隋书》已有著录,被认为荒诞,但其神话幻想反映了民间传说的观念,有些受正统观念的影响。《大戴礼·用兵》把蚩尤说成是“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劂亲,以表厥身。蚩尤愍欲而无厌者也。”《路史·后纪四·蚩尤传》更曰:蚩尤被杀之后“身首异处,以故邱代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戒。”《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名曰饕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说:“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左传·文公十八年》正义引《神异经》:“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此类古史神话资料都说明饕餮与蚩尤有关。 [31]见《苗侗文坛》(贵州凯里)1995年第4期。 [32]同上书第16页。 [33]同上第19页。 [34]参见(苗侗文坛)1994年第2期第24-25页,江泽:〈九黎、三苗与苗族〉。 [35]同上25-26页。 [36]同上25-26页。 [37]同上25-26页。 [38]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第394页,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61年版。 [39]贾谊《贾子》“益壤”篇和“制不定”篇。 [40]《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 [41]《天中记》卷引《帝系谱》。 [42]《黄氏逸书考》辑《遁甲开山图》。 [43]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 [44]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卷四。 [45]《吕氏春秋2孟夏纪》:“炎帝,少典之子,姓姜氏,以火德王天下,是为炎帝,号曰神农,死托祀于南方,为火德之帝。”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亦少典之子。 [46]《山海经》卷十五“大荒南经”。 [47]《云笈七签》卷一百引《轩辕本纪》。 [48]梁·任昉《述异记》卷下。 [49]晋·嵇含《南方草木状》。 [50]《神异经》旧题东方朔撰、张华注,《隋书》已有著录,被认为荒诞,但其神话幻想反映了民间传说的观念,有些受正统观念的影响。《大戴礼·用兵》把蚩尤说成是“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劂亲,以表厥身。蚩尤愍欲而无厌者也。”《路史·后纪四·蚩尤传》更曰:蚩尤被杀之后“身首异处,以故邱代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戒。”《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名曰饕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说:“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左传·文公十八年》正义引《神异经》:“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此类古史神话资料都说明饕餮与蚩尤有关。 [51]见《苗侗文坛》(贵州凯里)1995年第4期。 [52]同上书第16页。 [53]同上第19页。 [54]参见(苗侗文坛)1994年第2期第24-25页,江泽:〈九黎、三苗与苗族〉。 [55]同上25-26页。 [56]同上25-26页。 [57]同上25-26页。 雷法概要 五雷正法 五雷正法即是雷法。雷霆为阴阳之气所生,依《洛书》五行之数,‘东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数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气,故曰五雷。 在内功修炼上,五雷分属五脏。五脏之气攒聚,会聚为一,方能达于大道,掌握五雷之妙用。此称作攒簇五雷,亦即是指雷法内功修炼达到五气朝元的境界。《道法宗旨图衍义》:‘希贤曰:五气朝元,一尘不染,能清能净,是曰无漏,肝为东魂之木,肺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肾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宫之土。是以圣人眼不视而魂归于肝,耳不闻精在于肾,舌不味而神在于心,鼻不香而魄在于肺,四肢不动而意在于脾。故曰攒簇五雷。(王枢曰:东方木雷在肝宫,南方火雷在心宫,西方山雷在肺宫,北方水雷在肾宫,中央土雷在脾宫)斩除五漏,寂然不动为道之体,感而遂通为道之用,斯五雷之妙也‘ 道法认为,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王文卿《雷说》,‘夫雷霆者,天地枢机。‘‘故雷乃天之号令,其权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属雷可总摄‘。故此,在行法之时,多召役雷部将帅执行。且在召合(召将)之时,也特别强调本身的内功修为,强调聚合五行之气,这五行之气便为五雷。萨守坚《雷说》‘雷法为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应答耶。‘召将是以本身五脏之气化为五雷之神,与虚空之神混合为一,所以,召将又称之为召合。 雷法的修炼,又特别注重内丹的修炼,并主张‘道体法用‘,即修成内丹与道合真为根基,发之于外,则形成种种神通变化,玄妙法技。内丹有成,先天一气充盈,此先天一气,又称先天祖气、混元一气。道教讲‘一气化三清‘这一气便是混元一气,这混元一气便是道。《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天地得此一气,千变万化,人为万物之灵,得此一气,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呼吸风云雷雨,无所不至矣。‘ 雷法行持,有立极之说,即无极生太极,无极为原始状态,‘溟洋大梵,寥廓无光。‘此先天混元一气由无极而动,生为太极,才可发用,此即丹气充盈、动而致用。‘一气才动,风雷云雨皆作,禽兽山木俱生。‘此即‘道为法之体,法为道之用‘的理论依据。因此,道教有‘一气化三清‘之说,修道之士,依此无极生太极的理论,内炼形神,炼丹合道,便可‘廓然一气初分,自觉神清气爽,外欲不生,此身与天地相为表里,造化皆在吾掌中矣。动天地,感鬼神,驱风雷,役万物,无往而不可也。然后策役将帅,行持祈祷。《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凡欲行持,先服先天祖气。‘‘万千法门,皆始于此也‘可见凡丹修炼的重要。 雷法强调实修,亦表现在书符上。强调符之灵验与否,关键在是否将自己的元气气布于符上与否。《王侍宸祈祷八段锦》?quot;一气在乎全,则上可以达天真,下可以伐妖魅,中可以感动风雨雷电。当书符之时,先须定息秉笔,以鼻引清气,长引一吸,不可浊,最要清气。然后闭气,急以笔书符。毕,以天目炼入所召将吏于符中,大口呵出于符,金光罩符,存见所书符中有所召将吏在内,急以‘‘三字押符上。 雷法实为内丹修炼与法术行持相结合的道法。‘雷霆者,天之号令。‘得其法者,可以‘驱雷役电,祷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疬,炼度幽魂。‘雷法神谱中有雷祖大帝,玉枢院,五雷院,五雷元帅,使者,五方雷将,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云吏,以及灵官等等。道教著名的王灵官(王善)马灵官(马胜),黑虎玄坛赵公明等,都是雷部神将。 雷法门派繁多,从雷法而论,有神霄雷,玉枢雷,大洞雷,仙都雷,北极雷,太乙雷,紫府雷,玉晨雷,太霄雷,太极雷等。就门派而言,有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等诸多门派,且支派繁多,就神霄派而言。‘王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宏犹至。‘——(明·张宇初)。雷法派法深效宏,所以不但自身支派繁多,且正一等派也都吸取了雷法中的部分内容。道教金丹派南宗从张楠开始即兼行雷法,白玉蟾并撰有多种雷法著作,各派在施行雷法中,符录、将班及行持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不论何派,均以自身的内丹修炼为本,雷霆起于五行?quot;人能聚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一气神和,归根复命,行住坐卧,绵绵若存,所以养其浩然者,施之于法,则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故能嘘为云雨,嘻为雷霆。‘——《道法会元》。 神霄派天乙门雷法的修炼,分为三个步骤,即:五雷邪法、五雷正法、五雷道法、统称为‘五雷正法‘。修雷法之初,先从邪法起修,因法本无正邪之分,关键在于掌握法的人如何运用。这里所说的雷法包括一些邪派的雷法及一些民间巫术中的雷法内容,修此法时,修者的性格脾气变得古怪异常,邪法修好后,开始修者正?quot;五雷正法‘,修此法时,人的脾气变得异常爆烈,正法修好后,修习‘五雷道法‘,此时,人的性格变得平淡而祥和。这个过程,即是‘以邪入正,以正修道,以道合真‘的修真过程。 天罡真机 在原传神霄派的修持法当中,非常重视‘天罡法‘的修炼。在炼法之时,按特定的方法寻出天罡所大之方进行修炼,吸取天罡正气,使内外天罡合一、通灵修真。 原传神霄派所传之寻天罡口诀也与世俗所所传有很大的差别。 天罡法为道法之枢机,亦为雷法之基石与修炼雷法的入门钥匙。不懂天罡法,雷法亦无从谈起。 天罡有外天罡及内天罡之分。在外指北斗第七星破军星,又称天罡大圣。道法中天罡之修持,即寻出天罡所在之方,以人体内天罡对宇宙外天罡,手掐密诀,口诵密咒,意念存想,三密相应进行修炼。 天有天罡星,主宰生死,掌握阴阳,造化生命,知其者生,昧其者亡。 人有天罡穴,在身为机目,修真养身,以人体天罡穴与天罡星内外融通于血脉之中,成就罡气罩体,以避自邪,斩关开窍,灵子充盈,与道合真。 《修真后辩·天罡消息》:‘人得天地之正气而生,亦具此天罡之气,主宰生死。但此罡星有先天后天之分,知此者生,昧此者死。但此罡星有先天后天之分,不可不知。后天之罡,日行十二经络,融通一身血脉,炼罡气者,以人罡合天罡,内外一气,以百邪,究之顾外失内,虚而不实,未益于彼,先伤于我。至于先天之罡星,与本来主人相亲相爱,君臣一心,并行不悖。‘ 五雷正法之中,雷为阳,霆为阴,阴阳合而为雷霆。雷霆赖曰宫太阳,而威赖于月府太阴,而神赖北斗九皇(北斗七星加上左辅右弼二星,共为九星,故称之为北斗九皇),而为枢辖。执天地之中气,雷霆也。理天地之中政,雷霆也。综雍祸福,雷霆也。佐理枢机,雷霆也。统御阴阳,摄循地纪雷霆也。原雷霆之根宗,专以天罡为主。天罡乃天之柄,星纪云?quot;斗柄前星曰魁,斗柄后星曰罡。‘‘万物无罡不生,无罡不育。‘又云:‘法家掌雷霆之号令,握天地之枢机,论取天罡正真之气。‘道教雷法派中的天心派,即以日、月、天罡三光为主要修炼内容,雷法派中的清微派也以天罡法为重要内容。原传神霄派则以天罡为雷法入法之钥匙,掌握天罡法,才为入美追ㄖ拧9市欣追ㄖ浚砸源颂祛阜ㄎ氐阈蘖赌谌荩匦胝莆铡?/p> 外天罡真源 外天罡即天之天罡,一般所传之寻天罡方。方法众多,有从月建上寻者,有从月将上寻者。其中最常用的即是‘活曜天罡法‘。其口诀?quot;月月常加戎,时时见破军。‘此处所言的‘破军‘即为天罡。其方法为:用事时的月建加在戎位上,顺数至用事时辰,则时下所临地盘十二支即为天罡方。现在,道门中一些秘密流传的一些门派,如雷法派中的清微派,天心派,以及奇门、六壬等术数,皆以此法为寻天罡之真途。 此外,又有以戎加月建数至正时者,有以月将加戎数正时者,又有以月将加实数至正时者,五花八门,多不胜举。 原传神霄派的正统道法,寻天罡方则有别于上述诸法。原传神霄派的寻天罡方,尊辰为天罡,此为第一步。所谓‘天罡之位在辰,犹龙之变化也。‘众位修炼之士皆知,卯为太阳,酉为太阴,辰为天罡。十二生肖当中,龙居于辰位,隐显莫测,千变万化,妙莫尽焉,所以天罡定位于辰。人为万物之灵,亦有变化,暗合于辰,人之本命生辰,号称本?quot;无辰‘,其义也暗合于此,可谓其义深远矣。 卯上为太阳,酉上为太阴,卯酉相冲,所以日月分天地之昼夜;辰上为天罡,戎上为河魁,辰其相冲,所以水火分天地之阴阳。天罡属火,所指之方,为雷门,河魁属水,对冲之方,为雨户,又为地户。 取天罡正气,同时又要有将神随身,乃得至妙。这里所言的将神,将即十二月将,神即月将下所随之神。所谓神遂将灵,神无将不行,将无神不动。神将相随,变现无方,神功莫测,上达天心,下推地理,中变人伦,世无不察。 十二将神,亥为登明将,下有津梁神,戎为河魁将,下有天都神,酉为从魁将,下有玉靡神;申为传送将,下有天马神;未为小吉将,下有天进神;午为胜光将,下有天马神;巳为太乙将,下有天车神;辰为天罡将,下有天枢神;卯为太冲将,下有三光神;寅为功曹将,下有天良神;丑为大吉将,下有紫微神;子为神后将,下有玄枢神。 综上述,天罡定位于辰无疑。 神霄正统,认取天罡之法,即以月将选取,定位于辰上,其口诀为:月将加正时,逢辰是天罡。 月将有天地之分,天月将,即是上面所说的十二月将,其取法以太阳过宫为准。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即十二节、十二气,依太阳过宫,月将应以中气选取。天乙门原传术数,如大六壬及六壬金口诀等,皆依此法取月将。地月将,即是月建,依节而取。 六壬,奇门遁甲,有寻天三门、地四户,太冲天马方,地和门之法。诀云: ‘天三门兮地四户,问君此法如何处。 太冲小吉与从魁,此是天门和出路。 地户除危定与开,举事皆从此中去。 天门有三,即从魁、小吉、太冲三位。其起法为:三月将加本时,寻从魁、小吉、太冲即为天三门。 地户有四,以地月将(月建)加在本时,遇除、危、定、开即为地四户。 天三门与地四户同宫尤吉。 太冲天马最为贵,卒然有难难逃避。 但当乘取天马行,剑戟如山不足畏。 太冲即天马也。其法为:以月将加用时,数到太冲,太冲方即为天马方。 以上取天门:天马方之法用天月将,取地户之法用地月将(即月建)。即‘天上用月将(天月将),地下用月建(地月将)。‘此为真机‘。另有寻地私门之法,也是用天月将,因为此地私门全称为‘地私门阴阳贵人‘,寻的是十二位贵神中六合、太阴、太常三位。诀云: 六合太阴太常君,三辰原是地私门。 更得奇门相照耀,出门百事总欣欣。 这里,以十二贵神中的六合、太阴、太常三位定位为地私门。所以,用的仍是月将(天月将)。 原传神霄正统道法中,寻天罡之法,也同此理,用月将求之,具宸椒ㄎ?/p> 月将加用时,顺数至辰而止,则辰下所临之地盘十二支为天罡方。此为寻天罡方之真传口诀。 ‘天罡指处有雷霆,便向其中役六丁。 若解个中些子诀,信知造化掌中生。‘ 所处所言六丁之妙,即罡光指处是其方也。 经曰:‘雷城有十二门,并随罡星所指,罡星指丑,其身在未,所指者吉,所在者凶。 然天罡之定位,只在天之中心。天罡居天之正中,并不随时间改变位置。所谓变化方向者,亦不过是天罡大圣自身变化向背而已。天罡指丑,其身在未,并不是其身在未。其实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一日十二时辰当中,天罡之身只在天之中央,罡气指射于丑,其身自立于天中之中,只是背未面丑而立,流布罡光于丑位。余位皆然。 寻出天罡,认清向背,方为真机。 内天罡述真 内天罡在体并非是一处固定的地方,而是在不同的内炼和不同的作用之时,有不同的地方,下面分别论之。 (一)眉心为天罡。此为基础,但又融贯道法始终。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日月相交于眉心成一圆象。此眉心之圆象,便为天罡。吸取天罡正气之时,算取天罡方位,分清向背,双手掐诀,口诵密咒,以眉心之内天罡对宇宙之外天罡,以内天罡吸取外天罡之威德正气灌注自身血脉之中,行之即久,则人身内气与天罡正气合而为一,则自有天罡正气护体,百邪不侵,称之为天罡罩,内可护自身,外可避百邪。用之于书符之时,闭气凝神,贯注笔尖,光随笔动,如同金蛇飞舞,闪烁灿烂,一笔扫成,所谓‘一点灵光便是符,时人枉费墨和朱,上士得之勤秘守,飞仙也只在工夫。‘如无纸笔墨朱,则以此为天置罡凝视虚空或所作用之方,虚书灵符于空中,则此灵符内注人体元气,外合宇宙天罡正真之气,自然召摄万神,灵验非常。将此天罡之气贯注于饮食之中,个人服食,则自可祛病驱邪,培补正气。 内炼之初,存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日月于眉心,日久加深,便有光明迸现,此光活泼闪烁,渐如日月;皎洁圆明,金光灿烂,此便为丹书所云之‘白雪黄芽‘。 (二)命门为天罡。日月天罡之光,下照命门,存左肾为日,右肾为月,日月之处的合门,便为天罡。 双目眉心之光下注两肾命门之中,即日月天罡三光相照,精力充足,三光便归于脊前中脉之中,三光与中脉内先天精气神三宝相融而上行,称之为‘中黄直透‘。此处所说的中脉,同藏密所说的中脉相同。神霄派及天乙门亦修此中脉,称为中黄正脉。三光三宝相融,上行至泥丸宫,称为‘默朝上□‘,实为‘三花聚顶‘。 (三)丹田为天罡。天上之天罡星,为。‘真土地‘,乃天上之真阳也。居于天之中,其实号曰;‘中黄星‘。人身中之天罡,亦为‘真土‘,为药物‘黄婆‘,丹田为黄庭,居于身中之中,为‘天罡气‘,实中‘中黄气‘。耳眼口鼻舌,精神魂魄意,攒簇向中宫,化用先天气,即中黄气。亦即是身中之天罡气,此处的丹田,即是藏密所说的生法宫。在这里,我们亦称之为天罡。 综上所述,眉心、命门、丹田,就是人体的内天罡。 行持之士,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则神气不散,混合百神。以我平时修炼的功夫,用之于书符、令咒、掐诀、步罡,役使万灵,则万神听命,如谷答响,出乎自然。以我之,合天地之,即天罡也。我之,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生于左右肾,即为金光祖气。汇于命门,即为天罡气,两道肾光,直通两目,乃为瞳精,二光犹如剑锋,透彻万里而无碍,明如天上之日月。归于黄庭,即为先天之也,三魂中是为胎光。运我之,存我之阳神,直上与天通。此为人体内天罡之妙。随天上天罡所指之方,察其向背,运神合气,则一切诸事,趋吉避凶,皆随天罡方而往,百无所忌,如此,方为妙道。 《天罡之向背真机》 内炼取天罡气之时,面朝向天罡,如算定天罡在卯,则如同天罡立于中央之中央,背酉面卯,自己便应位于卯方,面朝向酉,因‘所指者吉也‘,眼前分列入卦,自身内处中宫,面天罡之星相对而立,掐诀念咒存思,三密相应,仰望迎面取其正气,其余方位皆依此例。 召役万神,自己则同天罡同向而立,如上例,应背酉面卯行持,因万万雷神,丁甲神将,都在天罡方之故也。此时,自己在天罡之下,天罡在自己顶上之空中,共同策役万神。 雷法修行纲略 一雷派丹法修行细则 7雷法修行生命层次演化论 (0)鬼——生命的最低层次(低灵) (1)人仙——常留人世,比凡人寿命长,但也是凡人。(人丹) (2)地仙——陆地神通,具有六通。(地丹) (3)天仙——丹体羽化而去,但是没有变化。(天丹) (4)大罗真仙——服外药神丹,龙化而行。(神丹) 往下为再开一混沌,不在大丹.小丹之内,乃为向上之事。 (5)天雷.天电的人丹阶段。 (6)天雷.天电的地丹阶段。 (7)超出九宫八卦的人体小宇宙阶段。 (8)天人合一的再入轮回做众生阶段。 三法.地.侣.财.师======》(内外侣伴) 3侣 外侣(略) 内侣:内侣伴既是坤方不死之人 古来有许多方法可以知使内侣。 现在将常用的7种方法目录示出, 1观想法 2挑选法 3思光法 4招感法 5祈拜法 6等候法 7攻磨法 以求天涯知音同修相解为盼! 早观花,晚观花,早晚观花未见花, 两碗米,一杯茶,清茶淡饭穷人家, 车的水,半个锅,贤妻煮来世人喝, 你的田,我的田,世人帮我种金钱, 你五万,他八千,我把金钱一线串, 同修为,共患难,教你火离种金莲, 以我命,换你命,你看合算不合算。 上古十大神器(中国) 1.东黄钟 下落不明、力量不明。一般传闻它是天界之门。但据天山石窟中诸神时代残留之古老壁文记载,东黄钟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足以毁天灭地,吞噬诸天。 2.轩辕剑 黄金色之千年古剑,传说是天界诸神赐予轩辕皇帝击败蚩尤之旷世神剑,内蕴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 3.盘古斧 天地混沌之初,盘古由睡梦中醒来,见天地晦暗,遂拿一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才有我们之世界。此斧拥有分天开地、穿梭太虚之力。威力不下轩辕剑。 4.炼妖壶 古称九黎壶,乃上古异宝之一,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造就一切万物,也有惊人之毁坏力量。内部有着奇异之空间。空间之大似能将天地收纳于内。 5.吴天塔 原为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穷之力,能降一切妖魔写道,必要时仙神也可降服,但后来因不明原因而下落不明。 6.伏曦琴 伏曦以玉石和天丝所制成之乐器。泛着温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拥有能够支配万物心灵之神力。 7.神农鼎 古称造世鼎。上古时代神农氏为天下苍生遍偿百草,也为后世奠定医学基础。神农昔日炼制百药之古鼎,正因积聚千年以来无数灵药之气,能炼出天借诸神也无法轻易得到之矿世神药,并隐藏其他神秘之力量。 8.崆峒印 崆峒海上不死龙族的守护神器。器上刻塑有五方天地形貌,并有玉龙盘绕。自古相传的到它的人,就能拥有天下,也有人传说它能够让人不老不死。自古许多方士都出海寻找此印,但最后都只是踏上不归之路。 9.昆仑镜 仙人故乡昆仑山中的昆仑天宫中,传说有一面神镜,拥有自由穿梭时空之力量。但在一次仙人之盛会中,神镜背人所偷,至今下落不明。 10.女娲石 人类之母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并帮人族收伏许多妖魔,自古为神州人民敬仰。相传女娲曾为了救自己病故之爱女,将自己万年修为贯注于一颗昔日补天所剩之五彩玉石上,自此该灵石就具有特别之力。 道教法术简介 东汉时张陵创天师之道,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东晋杨羲、许谧等开上清派别,灵宝派肇立之初,即奉元始天尊为祖师,此点与天师道、上清派不同。太上老君本为张陵天师道信奉的最高大神,但随着灵宝派的兴起与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的神格确定,太上老君渐退居于三清之第三位,并得到整个道门的认同。 三清之下为四御,即“太上昊天至尊金阙玉皇上帝”、“南极星主紫微中宫天皇大帝”、“中天星主紫微中宫北极大帝”、“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四御之后为九真,即“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东极青华大帝太一救苦天尊”、“贞明大圣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除灾济物天尊”、“紫微碧玉宫太一大天帝保制劫运天尊”、“六天洞渊大帝伏魔上上太一天尊”、“六波天主帝君普施法润天尊”、“九天可韩司丈人朱陵度命天尊”、“九天采访使应元保运妙化天尊”。其下则尚有仙官真人、天师真君以配祭之。 以三清、四御、九真及三界万灵组成的神真体系,即是灵宝派乃至整个道教崇拜的神灵,亦是其教派的历代祖师。这种神、人合一的现象颇为奇特,反映了道教神学中包含着人本主义的理念。在道教看来,虚无玄妙、道的化身——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等三界神灵,他们皆时常以具体的形象或世间的圣贤显现,以亲近人们,教化人们,救度人们。而世人只要崇信大道,坚志修持,也有可能由凡人变化成圣人、真人、仙人、神人乃至天神。故众多的三界神仙中,却有许多著名高道,圣贤烈士,历史人物,创教开宗的祖师们,既有如三清、四御、九真一类的天神,也有如葛玄、陆修静、宁全真一类的祖师,正是这种人神合一的神学体系,促进了灵宝派乃至整个道教的发展。 道教法术在施行中,法师常口念咒,手掐诀,脚步罡。掐诀和步罡是行法时法师的一两种基本的形体动作。要了解道法,对这两者就要有初步的了解。 步罡,全称踏罡步斗,又称步天纲。它是从古老的年代中传下来的:罡,原指北斗星杓尾的一颗星,斗即北斗,後来又扩大范围,泛指东南西北中五方星斗。法师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铺设罡单,象徵九重之天,脚穿云鞋,在一片悠扬的道曲中,存思九天,按斗宿之象、九宫八卦之图步之,以为即可神飞九天,送达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因此道教(特别是正一派)徒行法、修炼,步罡踏斗都是一种基本功,也是法师基本的形体动作。 一般认为,步罡是从古代的禹步发展来的。但与禹的关系如何又有二说。一种说法,是汉代扬雄《法言.重黎》中说,「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轨注说:禹治水土,涉山川,足得了毛病,所以走起路来是跛的。而民间的巫师多效法禹步。如此说来,禹步最初是模仿大禹治水得下的跛脚。另一种说法,见於《抱朴子内篇.仙药》和《洞神八帝元变经》等古籍,大意是说,大禹治水时,在南海之滨见到一种大鸟会禁咒术,走著一种奇怪的步子,能使大石翻动,於是大禹模拟其步伐,使成为法术,十分灵验,因为是禹制作的,故称为禹步。从这些说法中大致可以看出禹步形成甚早,与古代的禁咒术有关。 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迹,後来扩大为十二迹、三五迹等不同的禹步。 禹步的三步九迹被认为有北斗之形,所以与踏罡步斗合一:《金锁流珠引.三五步罡引》说:「北斗,就是中斗。中斗是星,下变成为九灵,依法走下来,有九个足迹,称做星纲。」(北斗者,是中斗也。下变为九灵,步之九迹,谓之星纲。)所谓九迹,是象徵北斗七星和辅弼二星。纲,本作罡,原指斗末一星,後或借指北斗。称为纲,或许和将星图理解成天宇某一区域的纲纪有关。又说,禹治洪水时见鸟能禁咒,学了三年,术成之後踏九斗,将星配於足下。一般後世理解禹步、步罡与九宫八卦相一致,称「三步九迹,迹成坎、离卦。」由於星纲种类繁多,且根据法事的内容不断地编制出新的罡步,所以步星纲或者踏罡步斗的名目繁多,它往往与掐诀同时使用,为施法时两种最基本的形体动作,据说至於唐宋时代,步罡与掐诀加在一起已经有七百馀种,真是洋洋乎大哉。 比较常见的罡步:前面说过,罡法或者说纲法种类繁多,但比较基本的则不过数种。东汉正一盟威道有《三五星纲箓》,其中步罡之法有东南西北中五斗。以後又推衍出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纲等。这些都是比较基本的常用的纲法。 斗罡中最基本的一种称为北斗玄枢罡。罡图只有北斗七星。正步时以星名为步迹之名,转身返回时以星君名为步迹之名。二十八宿罡象徵天上的二十八宿--古代中国分天宇为二十八个不等的区域,以相应的星宿标识,称二十八宿,它们是整个天宇的代表,步之象徵著旋斗历箕,蹑行周天。这两种罡步的示意图如下: 步罡的基本功能是象徵飞行九天,以及禁制外物与鬼神。罡,又称为天纲地纪,所以步罡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依图步之,更认为已经升九天、过九州,巡历天下,飞行於仙境。其中比较基本的有河图大豁落斗,简称为豁落斗。实际上它就是原来的北斗罡,北斗七星加上辅弼二星作罡图,但采取河图及所列後天卦位为规范。分冬至後和夏至後用两种。前者从坎卦起,步至离位;後者从离卦起,步至坎位。河图九数代表天上九个区域,或九个星宿,凡天英(坎一)、天任(坤二)、天柱(震三)、天心(巽四)、天禽(中五)、天辅(乾六)、天冲(兑七)、天芮(艮八)、天逢(离九)。步时念咒,依次点明所步方位、象徵意义,以及威力所在。比如冬至後步时用咒云:「斗要妙兮十二辰,乘天罡兮威武陈,气仿佛兮如浮云。七星动兮上应天,知变化兮有吉凶。入斗宿兮过天关,步六律(按:指音律。古人认为音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通,步六律指步伐踩著音律的节奏。)兮持甲乙(按:指天干,也即时间的变化。)。履天英兮登天任,清冷渊兮可陆沉。倚天柱兮拥天心,从此度兮登天禽。过天辅兮望天冲,入天芮兮出天逢。斗道通兮刚柔济,添福禄兮留後世。入窈冥兮千百岁。一阳之後步相随,豁落神兮除百魅,入在斗口万邪避。急急如律令摄。」从这一咒语中我们可以揣见步这罡主要是表示在天上飞行,而且具有消灾避邪的种种超自然功能。它和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罡等,都表示天上的某一区域或者仙境天府,所以步时都要存想这些场景。比如有一种星珠熠耀罡,有两种罡法,一式有八步,一式有三步。道士上香时每要步此。步时念咒:「玉清敕素,大梵分灵。元罡流演,星珠冠周。急急如律令敕。」并要存想三境。三境,指玉清、上清、太清境,系三清尊神所居之境。步罡咒中已经点明道士点香烛时等於是将天上的星光移来凡间,那靠的就是步这罡。 道教咒语的特点:咒术不是道教特有的现象,佛教等其他宗教也使用咒语,特别是密宗更以诵咒(陀罗尼)著称。咒语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先民对语言魔力的崇拜,後来成为巫术的核心部件。道教继承了巫术的咒术并加以发展,同时又吸纳进一些佛教咒语,但从总体上来说道教咒语有自己的特点。 道教咒语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是因为道教兴於汉代,汉代诏书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语。「如律令」意指按法令执行,在语气上有违律必究的意味。这种申述法律、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先是被民间巫师所吸收。东汉巫师举行「墓门解除」(即在殡葬中对墓厌镇,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结束。解除文的简单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类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时也产生某些变格,主 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见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还在其後加「摄」、「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执行不得有误。 除此之外,宣扬教义的咒语亦多,如金光咒,玉伞圣咒等,易经语言也常成为咒文。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符图上常见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师)的记号。三勾在整个符上代表三清,在敕令及神名之下者代表三界公。下笔书此‘三勾‘时应暗念咒语:“一笔天下动;二笔祖师剑;三笔凶神恶煞去千里外。”一笔一句须恰到好处,就是所谓‘踏符头‘。 ‘符头‘也有敕令,雷令……等等作为符头,其种类繁多,因教派不同有所差异,一般请神,调兵遣将,多书以‘敕令‘为符头。如无‘三勾“三清符号时,必须咒日‘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鬼伏藏。‘即可。 符胆是一张符令的灵魂,是符的主宰,一张符能否充分发挥效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符胆镇守其中。书符一般都称为入符胆,入符胆的意思就是请祖师(神明)镇座这一张符令之内,把守此符的门户。一般常见的符胆是‘罡‘字,也有‘井‘字,也有‘马‘字,‘化‘字等不胜枚举。然何谓符胆呢?符胆是由一些秘字所组合而成。 三、符脚 ‘叉符脚‘,用以结束符胆,结束一张符的书写手续,它也有点极重要的地位。 四、一般常用之符胆 v vv 1、三清符头,它象征生气,无中生有之意,又有三才之意有意,暗合人之精气神,天之日月星,地之水火风。 (1)v一笔天下动(中间) (2)v二笔祖师剑(左边) (3)v三笔凶神恶煞去千里外罡 2、此符胆名四正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书法,罡十书,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第二种写法罡,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1)四:开天门;(2)一;杀鬼路;(3)卜:开地府;(4)亠:杀鬼卒。 五术 五术简介 道术一词,源出《庄子.天下篇》『见《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称为“仙术”的。 道教所从事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行□、房中、仙药、服气等等。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曾对道术扼要介绍,说:“盖清静一说也;炼养一说;服食又一说也;符篆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他说黄老列庄之书,所讲是清净无为,而略及炼养;赤松子、魏伯阳只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桃少君、栾大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冠谦之言符篆而不言炼养、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讲经典科教。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五大类,道教五术大概解释如下: 一、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 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 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 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 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五、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 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 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 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六甲天书 liùjiǎtiānshū 道教中流传的一种驱使鬼神之术,流传为请六甲天神下界,驱邪抓妖。为道教做法事时常用手段,有专门的令牌、符咒等等。 急急如律令 咒语的形式,较客气的有「今已知汝名,汝急速去—急急如律令」以及「吾知汝名,急去千里—急急如律令」等咒语。 法师或道士在为人进行各类的祭改补运法术;在这些法术之中,有一类型的法术就叫做「呼名法术」。  东晋葛洪就强调人在登山涉水之时,必须带着各类精怪的厌胜图芨,并且熟知天下鬼之名子。则当这些精灵鬼怪出现时,人们只要能认出这时出现的精灵鬼怪,那些鬼怪就会退却,在此时的「呼名法术」就是与旅人的安全相关。例如《山海经》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因为在《山海经》里,除了记载各处的地理特征之外,同时也记载了许多类型精灵鬼怪的名字、形状,后世的人就依照这类的材料来分辨精灵鬼怪。除了原先与旅人求平安的功能之外,在道教的发展之中,就将「呼名法术」吸收,应用在一些祭改的仪式之中。具体表现「呼名法术」的道经,以《洞渊神咒经》最具典型,这部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克制各类凶鬼,因此记载了克制凶鬼的方法,通常是藉着一连串的咒语来克制这些凶鬼。这些咒语的形式,较客气的有「今已知汝名,汝急速去—急急如律令」以及「吾知汝名,急去千里—急急如律令」等咒语。 念咒的结束语照法令迅速执行的意思。 以下是急急如律令的释意 道教施法仪式中,常有咒语、掐诀、步罡等,它们和书符一起成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画符念咒、掐诀步罡来施行法术,以增强人们战胜邪恶的信心。这些法术本身具有使人类在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 咒语是一种被认为对鬼神或自然物有感应或禁令的神秘语言:咒语常和以人体真气「禁制」鬼神、外物的气禁术结合在一起,称为禁咒。有时和符一起出现,称做符咒。道士在施行咒术时又往往借助某些中介物,如咒水、咒枣等,这些施过咒术的水、枣也有咒术的效力。 道们中对咒术的效力有极高的肯定。《太上正一咒鬼经》说:「吾含天地?,咒毒杀鬼方,咒金金自销,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灭,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缚,咒鬼鬼自杀,咒祷祷自断,咒痈痈自决,咒毒毒自散,咒诅诅自灭。」道士认为有法力强大的尊神,不断把秘藏在天上的咒语传授下来,念动咒语即有几万乃至几百万的天兵天将应召来服役。因此,咒语在道法中越出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咒语在道教中运用广泛:道法凡结坛有净坛咒、镇坛咒;登坛先有卫灵咒;画符有书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诵经先念开经玄蕴咒;至於召将咒则和道书记载的天将神吏一样多;杀鬼制魔、捉妖,也都有相应的咒。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咒就没有道教的法术。 同时,咒语已渗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融化进他们的人格中去。道士净手、吃饭、沐浴、理发等都要诵咒。不仅正一派擅於诵咒,全真道授戒也有相应的咒语。 道教咒语的特点:咒术不是道教特有的现象,佛教等其他宗教也使用咒语,特别是密宗更以诵咒(陀罗尼)著称。咒语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先民对语言魔力的崇拜,后来成为巫术的核心部件。道教继承了巫术的咒术并加以发展,同时又吸纳进一些佛教咒语,但从总体上来说道教咒语有自己的特点。 道教咒语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是因为道教兴於汉代,汉代诏书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语。「如律令」意指按法令执行,在语气上有违律必究的意味。这种申述法律、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先是被民间巫师所吸收。东汉巫师举行「墓门解除」(即在殡葬中对墓厌镇,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结束。解除文的简单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类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时也产生某些变格,主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见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还在其后加「摄」、「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执行不得有误。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 在召集神兵收妖破邪有开旗咒:「五雷猛将,火车将军,腾天倒地,驱雷奔云,队仗千万,统领神兵,开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这一咒先是称引雷部神将,兼说其神武,同时也是说明他们职司所在,接著说明开旗(展开召将令旗)召唤他们来到,且令其不许拖延时刻,立即降临。最后以「急急如律令」收尾。 道教咒语的这种定式便是区别於以赞念佛号为主的佛咒的显明特色。 道教咒语的这种结构首先表明它是托於神授、从而也是有神效的。称太上老君、称神霄玉清真王,称天师,都是直接说出尊神的名号,来召役神将、镇压妖邪。对於比较低级、专供法师役使的神灵,则是直呼其名,以示自己有控制他们的能力。因此道教咒语的施行,与其整个神仙谱系是紧密相联的,其中表现了他们的信仰,也反映了他们实践信仰的方式。不过称引神名,并不是道咒特有的现象,甚至不是咒语特有的现象。基督教徒在祈祷之后总要说「奉耶苏基督的名」。那是对神强烈的信赖敬仰的表现。所以道咒中的称引神名,表明的是许多宗教中共通的对神灵的信仰、依赖,只不过各自的神有不同的面貌罢了。其更能表达道咒本身特色的还是下一方面:它表明咒语是对祈使对象的命令,而「如律令」,既是催促,又是强调其命令必须执行,不执行,则依律惩罚。咒语的内容都直言不讳地讲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是道教咒语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般说来,中国的民众对待宗教的态度,以祈求解决眼前的困难为主导,求得平安便算有福。象西方社会和印度人那种对神灵的虔诚皈依,是有相当差距的。比如印度传来的《主夜神咒》:「婆涉演波底」,据说夜行时念它可以辟邪。但其辞实际上是印度人所奉夜神的音译。佛教的重要咒语《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即民间比较熟悉的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句句皆表示对观世音的皈依礼敬之意,八十三句系称呼菩萨(包括观音的种种变相)名。这部咒语,佛教徒认为其威力极大,使用也很广泛,《大悲心陀罗尼》详细记载有用它治病、催产、解蛊毒、辟蛇蝎等等的方法。就功能言,佛咒与道咒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从结构看又很不同。大悲咒的特点,在叫人先皈依,倘皈依了,一念它,观音就能帮助解决各种魔难,直至接引他上西方极乐世界,念咒的本身就是皈依。道咒则是直接驱策鬼神,让它们走开或者完成凡人无法完成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实的目的是前提,对神的敬仰,乃以当下直接的利益为中心。道教咒语的这一特点规定了每一咒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所以道咒各有针对性,数量极多。 念咒与气禁:念咒时常常要求与体内的运气、在意念中存想相关的神灵形象(存想)统一起来。认为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内气作用於对象,使之受到控制,或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禁咒,又称气禁,简称为禁。气禁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巫术中就已经使用。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吴越地方有称为禁咒法的,很有显著的效验,(那原因)是法师气充沛。」(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从近几年来考古发现看,气禁流行的地区不限於吴越地区。楚、蜀等地区都有类似的方术。据葛洪的记载,禁咒的应用范围广泛,有入大疫不受传染、驱逐邪魅,禁虎豹蛇蜂、为人治病,乃至於禁水倒流等。气禁术被道教所吸收,成为道法的一部份,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阶箓中专有一种《禁气箓》,可见已经是整个法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般道士在念咒时与内气的发放相伴随,念咒兼有以气作用於对象(通常称为布气,又称内气外运),因此对於道士平时的炼气,提出了一定要求。 房中术 房中术或称**,黄赤之道,混气之法,男女合气之术,为道教倡导在男女性生活方面的养生术。道教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如人能时常保持精足、气充、神旺的状态,必然健康长寿,乃至长生;反之,不断耗损三宝,必罹病夭亡。为此以“爱气、尊神、重精”为宗旨,讲求重精、宝精的修炼之术。 房中术源于战国神仙家。据今人蒙文通先生考证,晚周仙道分行气(含导引)、服饵、房中三派,行气导引源于巴蜀,尊彭祖、王乔、赤松子为始祖服饵兴于齐鲁,以羡门、安期生为中坚房中起于秦中,以容成、务成子为代表。⑴《汉书·艺文志》著录房中书八家百八十六卷,计:《容成**》二十六卷,《务成子**》十六卷,《尧舜**》二十六卷,《汤盘庚**》二十卷,《天老杂子**》二十五卷,《天一**》二十四卷,《轩辕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表明战国至秦汉间,房中术是十分盛行的。以上诸书早佚。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和部分竹、木简,经整理,发现医学著作15种,其中有5种为房中术著作,被定名为:《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杂疗方》。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房中术著作,据此可以概见先秦至汉初房中术的基本内容。 早期道教在全面继承方仙道术时,即将房中术纳入其道术系列中。最早创立的五斗米道,即引进此术,以之和行气、符咒术等配合修习。魏晋期间,方士道士多习此术。在曹操招致的大批方士中,“甘始、左元放、东郭延年行容成御妇人法,并为丞相所录”。⑵后左元放(即左慈)传郑隐,郑隐传葛洪。葛洪《抱朴子·遐览》著录房中书多种,计有《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子都经》《天门子经》《容成经》等。⑶可见汉魏两晋时,房中术也很盛行。东晋以后,一些道派和道士相率反对房中术,如东晋中期出现的上清派,崇尚存思、行气,贬斥黄赤北魏寇谦之改革北天师道时,称房中术为“三张伪法”,要男女道官箓生“断改黄赤”。但是历晋至南北朝,不论道教内外,房中术并未断绝。南朝梁大医药学家著名道士陶弘景在所著《养性延命录》中即辟专章《御女损益篇》阐述房中术。《隋书·经籍志》道经类称有房中书十三部,三十八卷,但未著录书名,而在医方类却著录房中书《玉房秘诀》十卷,《素女秘道经》一卷,《素女方》一卷,《彭祖养性经》一卷,《彭祖养性》一卷(似重出),《序(玉)房内秘术》(葛氏撰)一卷,《玉房秘诀》八卷(似重出),徐太山《房内秘要》一卷,《新撰玉房秘诀》九卷。可知南北朝至隋代,房中术照样盛行不衰。至唐代,著名道教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名著《千金要方》中又辟专节阐述“房中补益”,王焘在医书《外合秘要方》中又引录《素女方》。《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又在医术类著录房中专书葛氏《玉房秘术》一卷,冲和子《玉房秘录诀》八卷。可知房中术在唐代亦继续流行。直至宋代,由于理学的兴起,在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倡言下,房中术成为首先被冲击的对象,加上当时有人专事张扬房中术之糟粕,使其沦为玩弄妇女的淫秽之术。在此情况下,房中术遭到社会的摈弃,很多人不敢或不屑于修习和研究;《宋史·艺文志》等再无房中新书的著录,唐前古书亦大多亡佚,房中术渐趋湮没。直至清代末,叶德辉始从10世纪日本学者丹波康赖所著的《医心方》及唐人医方中,辑录出《素女经》《素女方》《玉房秘诀》(附《玉房指要》)《洞玄子》《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等各一卷,载入《双梅景闇丛书》。人们通过这些残篇,才得以略窥唐前房中古籍之面貌。 房中术的本旨是调协阴阳以养生,有其某些合理内核: 节欲慎施房中家一般都不主张绝欲,只主张节欲。他们从阴阳说出发,认为男女交合是天道之常,施之以法,有益于身心健康;如果强制禁欲,反而有害。葛洪认为“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但又不可纵欲,必须加以节制,如果“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⑷孙思邈说:“此方(按指房中术──引者注)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此房中之微旨也。”他又提出加强意志控制的办法,说:“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⑸据说,彭祖曾提出“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千裹,不如独卧”和“一岁之忌,暮须远内”的主张,⑹其中心思想就是断绝异性接触,减少性欲冲动。 房中术不仅要求节欲,更要求慎施,即不任意施泄精液。 葛洪称之为“节宣”,即对宣泄精液实行节制。孙思邈将精液比作燃灯之油,谓油料充足,则灯火旺盛,不注意节油和添油,随意耗费,终至油尽灯灭。房中家忖度“节宣之宜”,根据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及气候变化等条件,提出不同的施精次数。《素女经》提出:人年二十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年六十者,即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道士刘京提出: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施精(两次),冬常闭精勿施。⑺孙思邈则提出:一月再泄(两次),一岁二十四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施精次数,防止施精频率过高,影响身体健康。房中家还提出数交一泄或多交少泄的原则。《养性延命录》说:“数交而时一泄,精气随长,不能使人虚损;若数交接则泻精,精不得长益,则行精尽矣。”⑻数交而一泄,意味着多次交接中不能泄精,如何才能作到交接而不泄精呢?房中家曾提出若干交接方法与姿势,这些内容是否有益于性生活和性卫生,尚须科学论证。 房中禁忌为了保精养生,诸书都强调房中禁忌。《养性延命录》提出“**使人不寿”,谓其不寿,并非鬼神所为,实因其人用意俗琐,竭力无厌,又因心理不安,惊惶恐惧,只能导致惊狂或生恶疮。《素女方》和《玉房秘诀》提出日月晦朔、雷电风雨、饱食后、体疲劳,及大汗未干等不宜房事之七忌。据说彭祖加以归纳为三大忌: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雪、日月蚀、地震、雷鸣等自然变化强烈时,为天忌醉饱、喜怒、忧愁、悲哀、恐惧、疲劳、远行初归、金疮未愈、女子月事未绝、忍小便交接等,为人忌;神庙、寺观、井灶等处为地忌。⑼诸书并对违犯上列禁忌之恶果作了详细说明。如《素女方》谓,日月晦朔时合阴阳,“令人临敌不战,小便赤黄”;雷电风雨时合阴阳,“生子令狂癫,或有聋盲瘖痖”;饱食后合阴阳“六腑损伤,腰脊疼痛”。⑽《养性延命录》和《千金要方》谓,忿怒中交接,令人发痈疽忍小便以交接,令人得淋病,或茎中痛远行疲劳行房,则五劳虚损妇人月事未绝以交接,生白驳等。 还精补脑房中家主张交而不泄或多交少泄,不仅是为了避免耗精过多,导致疾病,更重要的是为了还精补脑。葛洪说:“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补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⑾道书说,贮精之所为肾(此说不科学),它与大脑有经脉相连,人们可以采取方法不让精液外流,而迫使其循上述连通之脉返归大脑,使大脑获益。此说载于《胎息精微论》之《胎息神会内丹七返诀》,又名“留精回气补脑”。它说:“缘肾中精属水,常被脑脉来克,脾气应脑为泥丸,泥丸是土,有两条脉下彻肾精,其精在肾谓精,流入泥丸则为脑,脑色黄,故象于土也。脑有两条脉,夹脊降到脐下三寸,是名气海,脑实(满实)则气海王(旺),王则元气盛,盛则清,清则神生。 故水能长养万物,水竭则万物枯干。”⑿上述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或如何正确理解,值得进一步研究。 以上是房中术较有积极意义方面的内容,元人李鹏飞在《三元延寿参赞书》中曾将其归纳为如下几句话:欲不可绝(指不能禁绝正当的性生活),欲不可早(指性未成熟的青少年不宜房事),欲不可纵(指必须节欲),欲不可强(指不能用暴力强迫对方及情绪不佳、精力不足时勉强行房),欲有所忌(指房中禁忌),欲有所避(指避开气候不佳之时和神庙寺观之处)。并引证诸书逐条加以解释。⒀这可说是对房中术主旨的基本概括,也是值得加以科学总结的内容。 房中术产生和发展于古代社会,主要的修习者和研究者又大都是方士、道士,必然受到社会条件和思想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许多糟粕。首先,房中术是在以男人为主体、女人为实验对象的思想指导下创造出来的(故又称御女术),它的着眼点是如何使男方不损和受益,对女方是否有益或有害则不在考虑之列。尤有甚者,为了企求补益男方,更不惜采取损害女方的所谓“广御众女”以“采阴补阳”。这种作法,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为社会道德所不容;它只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欲求,为他们纵欲和广置姬妾提供了理论依据。 房中术虽然精华糟粕杂呈,但就其主体说,实为我国性医学性心理学最早的记录。它所记述的性卫生知识、治疗性机能障碍的方法、以及注意男女情绪的和谐、促进性高潮到来的方法等,都有研究的价值。 注释 ⑴蒙文通《晚周仙道分三派考》,载四川《图书集刊》第八期,该文认为房中术祖容成,非彭祖。 ⑵《博物志校证》65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⑶⑷⑾《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333页,150页,150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⑸⑹⑻⑿⒀《道藏》第26册545页,第18册483~484页,484页,447页,529~53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⑺《素女经》已佚,此为叶德辉所辑,载《双梅景闇丛书》。 ⑼⑽《素女方》《玉房秘诀》亦为古房中术佚书,为叶德辉辑入《双梅景闇丛书》。 咒术 咒术是道教应用咒语祈请神明、诅咒鬼蜮的一种方术。被认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鬼神,达到除邪消灾、逢凶化吉的目的。h8e3^tm0m的bFTLJ\e 咒语导源于巫觋。《尚书·无逸》有“厥口诅祝”,《正义》曰:“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⑴其书面形式,最初发现于东汉墓葬中,与符箓连为一纸,表明在东汉时符箓与咒语已经合并使用。故道教在承袭符箓术时,同时也承袭咒术,此后道士作法时,符咒并用一直成为定制。道教在长期传习过程中,对咒语作了很大的发展,创制了各式各样用于各种场合的咒语。它们散见于众多的符箓、道法书中,又有一些咒语专书加以结集。如《太上三洞神咒》十二卷,即收有长短咒语七百三十六首,数量是很多的。e的jiG6cTfj1mPDWcc 道教咒语与符箓一样,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治病者,加《咒枣治病咒》《咒水治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内丹修炼者,如《净口咒》《净身咒》《净天地咒》《安魂定魄咒》《坐炼咒》等。有用于驱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禳童稚多灾符咒》等。有用于雷法者,如《起风咒》《起云咒》《起雨咒》《起雷咒》等。就其语言内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为陈述心愿、颂扬威德之词;有向一般神灵进行呼召役遣者,大多为命令之语;有向鬼蜮进行诅咒、呵责者,大多为斥责,威吓之词。其语言形式,大多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组成的韵语(以四言为最多),少数为长短不齐的无韵语,还有一些夹有梵文译音或纯为梵文译音的咒语,如“唎吽啰吒”等。咒语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结。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说:“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⑵兹举道书所载数例,以见一斑:LeRd2。6的1XUtaQY 《天蓬敕咒》:天蓬天蓬,万神之宗。威严大道,游行太空。坐南斗内,立北斗中。紫微大帅,天皇赐功。……金阙玉房,大有神功。怒动天地,日月失光。气吞五岳,倾摧四方。顺吾咒者,速来伏降。违吾咒者,倾死灭亡。急急如律令。⑶《净身神咒》: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⑷《致雨咒》:五帝五龙,降光行风。广布润泽,辅佐雷公。nRR4korWS4HPebfLn 五湖四海,水最朝宗。神符命汝,常川听从。敢有违者,雷斧不容。急急如律令。⑸道士念咒,有出声的念,有不出声的默念(称心咒、密咒)。念咒时,常配合掐诀。所谓掐诀,即将手指的指根、指节、指头、指甲背等处,分别与天干、地支、五行、七政、八卦、二十八宿相配,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或模仿某种形象,作出伸、屈、拉、勾、交等各种手势,即成各种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六云:“诀有七百余目”,“凡掐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⑹意谓以此手诀,上通神真,役使神将,治伏群邪。p7miGjL4itLLXBNoF 咒语的思想基础,与符箓一样是鬼神论。但也有人认为气功师如运用这一形式与存思,行气相配合,或许有助于集中精力,诱导意念,使其容易进入气功能状态。不过,这也有待实践的检验。_LPsVf31e[Ner3F9 注释W。mDs4DeQkfRDDPB0 ⑴《十三经注疏》第222页,中华书局,1980年的Y7tctQPeQ,bQNKm ⑵《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108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jVXs6qmTkm^lmGcj` ⑶⑷⑸⑹《道藏》第2册第67页,第1册499页,第2册55页,第4册10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概述 道教的仪式和方术是道教徒在宗教教义思想支配下的宗教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道教界人士的目光看来,道教仪式就如同一场“演出”,道士们穿着金丝银线的绣花道袍,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集体演出一场场科仪,犹如一出出折子戏。方术中如念咒、掐诀、画符、禹步等,也穿插在坛场上演出的“折子戏”中。然而,对于道教徒来说,仪式和方术都是神圣的。在仪式中,道教徒寄托自己的信仰,倾诉自己的感情,满足自己的信仰要求。在方术中,道教徒沟通人神关系和人鬼关系,寄托自己控制命运、消灾辟邪、长生成仙的愿望。在这些宗教行为中,道教徒们相聚一起,他们的社交愿望得到了补偿,他们的奉献也成为道教宫观、道教团体和道士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G6qqKJcrGmDOGTje9 科仪的传统分类道教仪式即科仪,它的传统分类是以科仪的功能和举行仪式所需的时间、规模作为标准的。据《洞玄灵宝玄门大义》称,科仪有二种:“一者极道,二者济度。极道者,《洞神经》云心斋坐忘极道矣。济度者,依经总有三箓七品。三箓者,一者金箓斋,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二者玉箓斋,救度人民,请福谢过;三者黄箓斋,下拔地狱九幽之苦。七品者,一者三皇斋,求仙保国,二者自然斋,修真斋道;三者上清斋,升虚入妙;四者指教斋,禳灾救疾,五者涂炭斋,悔过请命;六者明真斋,拔幽夜之魂,七者三元斋,谢三官之罪。此等诸斋,或一日一夜,或三日三夜,或七日七夜,具如仪轨。”⑴另据《金箓大斋启盟仪》称:“斋法之说,有内有外,……内斋者,恬淡寂寞,与道翱翔。昔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盖此类也。外斋者,登坛步虚,烧香忏谢,即古人祷祀之余意也。”⑵这里的内斋就是极道,外斋就是三箓七品的济度。l**8tf_\sUf3HS 道教科仪如此繁复多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南宋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大法》中称:的U2kRJs1LQlnpWaOI “斋法起于中古,晋宋之间简寂先生始分三洞之目,别四辅之源,疏列科条,校迁斋法。又,唐时张清都经理之余,尚未大备。至广成先生荐加编集,于是黄箓之科仪典格灿然详密矣。”⑶这是说由简至繁的过程。明太祖御制《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去繁就简,立成定规”,其《序》激烈批评“今之教僧、教道非理妄为,广设科仪,于理且不通,人情不近。其愚民无知者妄从科仪,是有三五七日夜讽诵经文”。⑷《大明立成玄教斋醮仪》改黄箓斋名为“度亡醮”,规定了“三日节次目录”、“一书夜节次目录”、“一日节次目录”等,这又将其繁改简。道教科仪的内容和名目的发展一直处在由简入繁和由繁入简的变化过程中。e\`_j3O4Z的BRfcV,_ 据考证,早期道教多称其崇拜仪式为“斋”,以“斋醮”一词指称道教科仪的,是唐以后才渐趋普遍。而现代则多称“醮”,如建醮、打醮、火醮、祈安醮、灵宝禳灾保境清醮,等等。但是,道教界仍以“斋醮”指称科仪,保持着它特有的传统。如图所示。[QhibgGQ的HT9JIcdc 这一传统分类方法除了表明各种斋法的规模和作用,也表明了它们适用于不同等级、层次的教徒。大约成书于南宋的《灵宝玉鉴》称,上元金箓“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为也”,中元玉箓“诸王公侯为之,可以固本宁邦”,“大臣将相为之,可以敛福锡民”,“非庶人所可为也”;下元黄箓“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建也”。⑸张宇初《道门十规》称“大小各依分数,不可僭乱定规”。⑹这是神权屈从于王权在道教仪式规格上的表现。_O8^KHtceih3\a2r 斋醮内斋(极道)r6ff]DIce2IoLm6n 心斋坐忘存思,等等外斋(济度)DnZ\nXBbnbfUhY0S 三箓金箓斋玉箓斋黄箓斋七品上清斋自然斋三皇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科仪的要素和结构道教科仪包含着大量的象征因素。例如:步罡踏斗时铺设的罡单上布满了星宿图像以象征浩翰的天庭,法师在进表时焚烧疏文象征通达神灵。但是,所有这些象征都是通过科仪活动“实现”的,因此,仪式不仅是象征的集聚,而且是一种宗教行为系统。oceKqoRgNmKll4V。m 道教以科仪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来体现它的教义思想和教徒的信仰行为。广义地说,这一系列的信仰行为,包括一般教徒的烧香叩头,跟随转坛等;狭义地说,就是专指道士进行的斋醮仪式。这些仪式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要素。静态的要素有:10b`XLY4Bde]ZVb 坛场设置。《玄坛刊误论》称“凡修斋上至三清上境,次乃十极诸真,下及五帝三官神仙灵官之属。三日三夜,香灯旛花,列位供养”。⑺所谓:“香灯旛花,列位供养”,指的就是仪式坛场布置。它们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仪式有所变化。至于坛场设置的香、花、灯、水、果等供献也各有规定,在仪式中必须献祭如法。TmF^PP9Pjrd4T7Tro 法服冠饰。法服指道家祀天之服。《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轩辕黄帝见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于上,衣金星斗云霞之法服,执玉圭而前曰:帝劳心天下,为生民主,可谓德矣。帝始体其像,以制法服。”法服之尺寸各有规定和意义。如“上清法服”的内帔广四尺九寸,“以应四时之数”,长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气”。道士无法服“不得妄动”,无女真衣(法服之一种)“不得咏于上清宝经”,“通天服乃帝王得道飞升冲举之冠服也,及奉天祀神用之,非常人所宜也”。⑻经典文检。道教科仪使用的文字,包括科仪经典和文检两部分。经典是固定的,是道士进行仪式的文字脚本,大致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散文体或骈文体的经文;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以及提示道士礼拜仪节的规定。散文和骈文体的经文,大多用于启请、召请天神,申奏举斋目的,或者代神宣教民众。韵文体的经文,大多系五言、七言诗体,多用于步虚、绕坛时的诵唱,它们多作为仪式程序间的过渡。至于一些礼拜仪节的规定大多是简单的散体文字。经过历代仪式实践的反覆磨练,道教科仪经文既表达教义思想,又在文体安排上错落有致。这就使仪式的组织安排富于变化,也使欣赏仪式的信徒不感到单调乏味。文检是按时按地按信徒的要求书写的文书总称,始见于敦煌文书《本际经》卷三。其主要形式是章、奏、表、申、牒札、关,等等。这些文检的体裁和格式都源于社会文书。据《灵宝玉鉴、奏申关牒文字论》称:Yoc1ceFS1acc6T3e “斋法之设,必有奏申关牒,悉如阳世之官府者,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祇也。……故阐事之先,必请命于上天之主宰,与夫三界分治之真灵,曰府、曰司、曰宫、曰院。凡有关世人死生罪福之所,必一一誊诚以闻,或奏、或申、或关、或牒,又当随其尊卑等第为之。”⑼动态的要素又有个人和集体的两种。个人的动态行为,概括起来,同一名中国戏曲演员的基本功是相同的,即:唱、念、做,讲究声韵、手足动作和身段。ZTb,X363。_`X,Kl`Q 唱。南宋吕太古的《道门通教必用集》述及学道顺序时就谈到童蒙入道必须经过“发愿持戒”、“点授”等阶段,“童子长成,教习音韵,单声诵念,赞助行持”,只有“歌雍诗,颂清庙,使声成文谓之音”,才“可以通于神明,祷于上下,唱步虚,咏洞章”。⑽念。道士的念,除了无音乐伴奏的吟唱以外,主要指诵经。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述及“诵经之法”时称:m[2pp的q_]m\3Zif_O “有心祝、微祝、密祝。故心祝则心中神存意而祝也,微祝则自己可闻其声也,密祝口言而已,使外人莫晓其声也。又有神诵、心诵、气诵,所谓上中下三田也。此外有意诵,各随事之轻重,分所诵之内外,耳诵则下声而诵之。”⑾做的要素就是手印、步罡等等。VVFQ6UaHraFbbqeqp 手印。道士行法诵咒时,以手所结之印诀。清娄近垣作序的乾隆版《祭炼科仪》,就有狮子诀、泰山诀、莲花诀、青灵诀、巡逻诀、水火诀、金桥诀、剑诀、五黑诀等。其中剑诀的指法为“右手大指掐酉纹,名指屈于大指之下,食指中指俱伸直”。⑿点弹。点即点指,弹指弹指,都是手的动作。弹指又常作“剔”。《道法会元》卷一百六十九“斗罡四圣法”,有“天帝伏魔上坛飞斗建罡咒”,注称“右咒,双手掐太清诀至上清印上,一剔便过,玉清诀上掐定”;另有称“剔出,用北气吹之,能捉飞天走地、播土扬尘之祟”;“剔向北方,一气吹之”。⒀点弹和诀咒相连,点弹的方向都同施法内容有关。]kZaJt[acN[8k[Z6n 步罡踏斗。即步罡蹑纪。罡,指魁罡。斗,指北斗。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铺设罡单,作为九重之天。法师在罡单之上,脚穿云鞋,随着道曲,沉思九天之象,按斗宿之象、九宫八卦之图,以步图之。道教称可神飞九天,奏达表章。法师的踏步为禹步。7`3m6^e4J72GgtYn4 绝大多数道教科仪都是集体进行的。参与仪式的道士们有较严格职务规定,如:高功、都讲、监斋等法师,侍经、侍香、侍灯等执事,以及一般的道士等。在集体的“动态”行为要素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步虚、旋绕、散花,等等。^lsiXO,27Bmc[qho 步虑。步虚原是指道教音乐的一种曲调,传说其旋律宛如众仙飘缈步行虚空,故名“步虚声”。现在道教科仪中的步虚辞乐大多舒缓悠扬,平稳优美,一般均同道士们的缓步绕坛、交叉穿行结合在一起,在云步中诵唱。2nNdo\V3ZW。ilQl6f 旋绕。道教科仪中,常有道士们在坛中旋绕的,据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一《威仪章》称“今之斋法,登坛朝奏,步虚旋绕,盖取于玄都玉京也”,“太上三尊居玄都玉京之山,七宝玄坛,紫微上宫,十方世界,上圣高尊,一日于寅、午、戌三时旋行朝谒,执符把箓,建节持幢,吟咏洞章,烧香散花,奏钧天广乐,鸾唱凤舞,万真称庆,三界庆欢”。⒁因此,旋绕是模拟仙真在天宫朝谒的场面。旋行有“常旋行”和“旋”至某些特定位置,如“中坛之东面”、“中坛西北”等区别。⒂旋绕的形式又有升坛、破狱中的队列旋转式旋绕,也有瑶坛吟诵中的分列穿插式的旋绕。Xa\q的PFr1g73,^ggK 散花。道教的“散花”,来自佛教仪式。佛教的法会古时就有“佛前散花,又诵伽陀,唱散花乐”的做法,诸佛经多有“散华”(即花)一品。南宋道士吕太古《道门通教必用集》收有“古散花乐”和“散花词”等三首,均为韵文。词称:“散花林,散香林。散香花,满道场。上真前供养,玉京山上朝真会(散花林),十仙齐奏步虚音。满道场,至真前供养。”⒃其词意同佛教散花古义完全相同。ef^r3d7Go`UcoW[1[ 道教音乐是科仪的“动”要素中的重要部分。不论是个人的唱念或者集体的旋绕,也不论是有伴奏的唱赞或者无伴奏的吟诵,都离不开音乐。早期道教的《太平经》中,就十分重视音乐的作用,称音“非空也,以致真事,以虚致实,以无形身召有形身之法也”,“故举乐,得其上意音,可以度世;得其中意者,可以致平,除凶害也得其下意者,可以乐人也”。⒄这也正是道教音乐“非唯警戒人众,亦乃感动群灵”⒅的本意。Tm2mmZWSejUDm[P\o 以上从结构角度对于道教科仪要素的分析,如图示:mp的5VNFbUe6fQqoK5 道教科仪要素静态要素壇场设置法服冠饰经典文检,等等动态要素个人行为念唱手印点弹步罡踏斗,等等音乐集体行为步虚旋绕散花,等等这一结构的分析是企图从形式上将道教科仪分解为最基本的行为成分。这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都渊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唱赞来自于人的歌唱,念诵来自于朗读,手印和弹指来自于手势,旋绕来自于队列,步虚来自于慢步,文检来自于公文,等等。当这些行为方式一旦被选择同一定的道教教义结合起来就成为教义的外在形式,也就成为道教科仪的基本行为成分,并且经过日积月累的加工和提炼,又使其同一般生活方式有了某些差别,从而抹上了宗教色彩。当然,道教的仪式行为都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并且同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定水平相联系。因此,道教的科仪行为的要素也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鲜明个性。1f7Or6qo3aee3BPg1 各种道教科仪的动态和静态、个人和集体的要素组合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在道观中看到的一个个完整而具有特定神学意义的科仪,例如:《关灯散花仪》《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九幽灯仪》《早午晚朝科》等等。这样一些完整而具有特定神学意义的科仪,无论在各地各派道教的演习时在语言和音乐上有多大差别,其基本内容却是相同的,其基本形式也是相对稳定的。这一最终组合为道教科仪可以称为仪式体。49aNP1e0LlkpaJ^a 这一个个道教仪式体,在非道教圈内的人看来,就是独立而有固定程式的“折子戏”。m^T`N\_NjrkL8]eGa 许多独立的仪式体,按照教徒的特定要求以及演习时间长短安排,进一步组合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仪式群,例如:举行九天的九皇金箓箓大斋,一般举行三天的下元黄箓大斋以及祈祷世界和平金箓大斋等等。仪式群相当于一个斋醮大斋包含的全部科仪,它体现了举行大型仪式活动的某时某地道教徒的完整的神学要求。据《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建度亡醮三日的安排,第一日包括“发直符,扬幡,安监斋,敷座演经,灵前召请,立寒林所”,第二日“发直符,礼忏,灵前咒食”,第三日“发直符,济孤,设醮”等等。⒆在非道教圈内的人看来,这道教仪式群犹如有许多出“折子戏”组成的一堂大戏。QO0Q^Qb的JR0H5]g0^ 然而,在分析各种道教仪式体的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仪式体中往往有些共同的成分,例如:署职、发炉、洒净、金钟玉磬、分灯、说戒、三礼、举愿,等等。它们在不同科仪的演习中,其内容和形式大致相同。这些成分可以称为道教仪式元。只是因为有了这些仪式元才使渊源于普通生活的仪式行为要素具有了固定的道教仪式意义。而不同的道教仪式元的组合,才形成了具有不同的仪式对象和目的的独立的道教仪式体。QneRs5q1iW。dnW\8 以杜光庭编纂的《道门科范大全集》LB所收的约十九种仪式体为例,各仪式体所包含的仪式元有共同的,也有相异的,它们都同科仪需要表述的神学思想有关。即使在相同名称的仪式体内,仪式元的组合方式又略有区别。例如“设醮行道”中大多间有散花、奏乐等内容,而“早、中、晚朝与道”中一般就没有。这又同演习该仪式体的目的有关。WgFencm]6,n_W。PFi 《道门科范大全集》中的内容,包括了分别归属于黄箓、金箓、玉箓的三类仪式群,它们的意义和目的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我们再比较一下《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所收录的一组金箓斋和玉箓斋的仪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在三类仪式群的不同仪式体中都有升坛、发炉、署职、上香、三启、三礼、举愿等等的仪式元。当然,金箓和玉箓的仪式体中也有一些在黄箓斋的仪式体中没有的仪式元,如:放生、上疏、进状、宣表、焚灯、降圣、云舆、送圣、开经、题经等等。这样一种在不同的仪式群和仪式体中包含有共同的仪式元以及不同的仪式元的现象,说明这些仪式的结构组合是有某些规则的。B,cg6oRtkZlOgch7 道教科仪的结构组合规则,《灵宝玉鉴》称为“酌古准今,通前继后。由内达外,推己济人”。Lc这一组合规则,明显的是从思想内容出发的。c。KKU`^^W2`cH7Wf` 所谓“酌古准今,通前继后”,可以理解为汉文化模式的传统影响以及道教仪式的历史蓄积。道教科仪是由道教徒演习的,道教徒也是普通人。在金箓、玉箓斋当中,各种仪式体大多反映着道教徒(人)同神的关系,而在黄箓斋当中,各种仪式体大多反映的是道教徒(人)同神以及鬼的关系。这些仪式的组合方式同汉文化中对人神、人鬼关系的认识以及道教历史上蓄积起来的对人神、人鬼关系的看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汉族社会一直是崇拜天地和崇拜祖先的。敬天尊祖而不敢怠慢三教神仙是汉文化中对人神关系的基本态度,但是汉文化的传统信仰又注重现实性和直接性。在道教史上有过无数神灵的降授经戒的传说,正是直接性观念的表现;有过无数长生不死、白日飞升、登临仙界的传说,也正是现实性观念的体现。在这样一种博大的历史蓄积的背景上,道教的仪式在组合方式上都有请圣、降圣,或者面对神灵陈述斋意,或者祈求神灵转达斋意。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六称:“建斋设醮,自发炉至复炉,忏谢之词,皆仗仙灵传奏。故发炉末称‘令臣所启速达经御太上无极大道至真玉皇上帝御前’。复炉末亦称‘传臣向来所启经御太上无极大道至真玉皇上帝御前’。”LD张云光《玄坛刊误论·论发炉品》则认为:“发炉者,即高功法师对三清秉炉关启修斋之旨也。其词云:无上玄元始三气无极大道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自然玉陛下。然后云:臣今奉为大道弟子某官姓名为某事修某斋。此乃法师面觐元皇之祖也。以上更无上于三清也,故不兼称诸圣矣。”Le蒋、张两人的分歧在于蒋为传奏,张为面奏。但无论如何,不管是什么样的“神”都可以奏请的,这种人神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神学思想,导致在仪式中安排组合一系列仪式元,如:洒净,金钟玉磬,瑶坛,卷帘等等,意在幻化醮坛为神仙所居之处。这些仪式元所体现的正是“神”即将光临或者已经光临的思想内容。在汉族的信仰文化之中,或者在道教的神学思想之中,这些对神仙所居之处的设想,以及关于对神灵启奏的程序、方式和内容,事实上都是皇帝所居之处以及宫廷启奏礼仪的投影。 在人鬼关系上同样如此。在汉民族文化模式和道教教义思想中,鬼是居于地下的,他们同样有苦乐,有社会生活,有鬼官管理。人鬼相互对立,但又可以相互沟通。在这样一种教义思想的支配下,道教黄箓类仪式体中,都安排组合了另外一类仪式元,如:破狱,召请、施食、调治、解冤结、水火炼度、九戒、送亡等等,这些仪式元所体现的都是亡灵被召请到醮坛上听取说戒归依道门,经过水火交炼,出离幽狱,升登仙界。炼度之仪,南宋以后逐渐盛行。王契真认为:“斋法莫难于炼度,乃超凡入圣,脱胎换质之道。苦魂沉九夜,乘晨希阳,翘得其理,则水火交济,阴尸秽质,一时生神。”LF水火炼度,后以独立存在和被包含在他种仪式体中两种形式同时并存。它以鲜明的汉民族文化模式的内容以及道教史的背景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以“气”为天地万物构成的基础,并且“通天下一气耳”的思想是道教的重要观念。人身为形,魂魄为气,人死成鬼,形亡而气游。在道教史上,唐代以后内丹术渐盛。内丹家炼气以求长生,在仪式组合上自然就出现了为鬼炼气以求超度。王契真明确要求施炼度仪的道士要“运一己之神气,合二象之生津,炼化枯骸,形神俱妙”。LG所谓“由内达外,推己济人”,可以理解为道教思想体现于仪式行为之中以及道教徒对教义思想的普及宣传。对于道教仪式的整理搜集最力的陆修静,在《洞玄灵宝五感文》中就曾说过:“道以斋戒为立德之根本、寻真之门户。学道求神仙之人,祈福希庆祚之家,万不由之。”LH道教徒以行仪为立德之根本、寻真之门户,也将自己的追求作为仪式的内容向参加仪式的普通教徒宣传。在金箓、玉箓大斋的仪式中,除了有专门的“说戒仪”外,另外,还在许多仪式体中包含有“说戒”的仪式元,高功以代元始天尊向道君说戒的形式,“普宣法音,开悟一切,解灾却祸,请福祈安,修斋行道,皆当一心奉遵十戒”。在其他的仪式体中间或也有忏悔、发愿、许愿的仪式元,这些内容也大都同道教规戒有关。在黄箓大斋的仪式体中,大多有“三归依”和“九戒”、“十戒”等内容。三归依指归依道经师三尊,幽魂要归命三尊,授持大戒,并要求“早悟真如”。只有归依和受戒的才能“升入九天”,不然就要“堕入九地”。从仪式元的形式和内容来看,这些都是对冤鬼幽魂提出的道德要求,并且作为幽鬼升仙的条件。但是,体现的却是道教的以“道德”为基准的鬼神转化,以及鬼人转化的思想。当然,从仪式中接受道教的规戒教育的,并不是幽魂,而是活生生的道教徒,普通道教徒才是真正听说“戒律”、许愿归依的人。当道德戒律不仅是社会行为的规范,而且是死后拔度升仙的条件时,将大大增强道教的道德观对教徒的约束力和吸引力,从而也达到了“由内达外,推己济人”的目的。Yh_65r。0JKmT7NBci 除了上述由内容决定形式的组合规则以外,道教仪式体乃至于仪式群的组合还有一些从演习和欣赏审美要求出发的规则。例如:以念、唱、做等不同要素为主组成的不同仪式元或仪式体相互搭配的规则,首尾以唱,做为主的规则,高潮铺垫和构成的规则,等等。由于道教仪式元大多是程式化的语言和动作,因此道教仪式元和仪式体的形式组合与中国传统戏曲的某些形式组合,往往有许多相通之处。aSIraX[tfqs7SLKYT 方术的种类和构成要素方术,在道教中也称法术,即道法和道术。宋代道士白玉蟾曾经解释过“法”和“术”,称“风符雨印,龙兵虎骑,济生度死,通真达灵,此所谓法。噀蜂化鸽,诱蚁呼龟,飞剑斩星,投简挠龙,此所谓术”。LI据此,道术当是指的一些具体的操作行为,而道法所指则是沟通人神或人鬼关系的方法,但习惯上法术二字常常连用。pReRD1XkB2nf0p`jZ 道教方术,种类很多。广义的方术也将斋醮科仪包括在内。一般认为,道教方术可以区分为二类,一类是与道士自身修炼有关的,例如:守一、黄庭、内视、吐纳、导引、辟谷、房中、黄白、金丹、服食、内丹,等等;另一类是与道士济世度人的活动有关的,例如:符、咒、灵图、降妖、摄魂,等等。道士实行各种法术,有的是由道士个人在修持中进行的,如守一等,有的则是在道士的集体行动中进行的,如降妖摄魂等。某些方术在功能上或者实行方式上,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而某些方术在实行中也要举行跪拜、念诵和礼师等简单的仪式,因此,科仪和方术常常结合在一起,组成道教徒的宗教行为系统。6tien7a\^N2Q。]II 作为宗教行为系统之一的道教法术,是道教教义思想的体现。《云笈七签》卷四十五《秘要诀法·修真旨要》称:JFJRnhJ0dpq_ec8S “道者,虚无之至真也,术者,变化之玄伎也。道无形,因术以济人;人有灵,因修而会道。人能学道,则变化自然。”LJ,指出法术的济人功能就是道的功能,人的修习法术就是入道的途径。法术与道教信仰就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元末编集的宋元各派道法总集《道法会元》,就更为明确地将道和法的关系视作“体用”关系,称“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LK元代道士王惟一的《道法心传》有《体用两全》诗一首:“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体用两全行,三界归一统。”mB这里的“体用两全”就是教义思想和法术行为的统一。修道人如果能做到“体用两全”,就达到了“三界归一统”,也就是得道的最高境界。LbNmSn,`q,t`]2jQ7 守一是东汉和魏晋时期曾经广泛流行的一种修炼方术。rQPrnQ。P8`f8IVOTB 其修炼要领就是守住身中的魂神或精、气、神,使之不向外散逸而长驻体内。《太平经》称:“夫守一者,可以消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不穷困,可以理病,可以长生,可以久视。”mc守一之法的教义思想依据,正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和第十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Q8qW]lNnqmiai[,6 服食,也是一种源起秦汉时代后被道教吸收利用的修炼方术。其修炼要领就是服食草木药和丹药以求长生不死。《抱朴子内篇·仙药》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mD服食之法的教义思想依据,正如《云笈七签》卷四十五引“秘要诀法”所指出的:“药者,五行之华英,天地之精液也。”me《洞神八帝元变经》也称:pr4oTc[cgUe9ntbic “药之为用,广矣,大矣。然则含灵通识,莫不资之所以存身。F`e54aLfeP_sZ[,Dt 故还丹玉液,神仙之秘道;异草灵芝,养生之要路。故药者,可谓流形之命,圣达之心。”的TQ\G5BSPg4d2b。c mF符箓,也是一种道教用以修炼和济世的方术。符是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而箓是记天曹官属佐吏之名并有符错杂其间的秘文。道士用符箓来治压、镇邪、驱鬼和召神等。《洞神八帝元变经》称:“符者,盖是天仙召役之神文,学者灵章之秘宝。然则,符文于术,无所不宗。故云:玄文垂象,王者当有衰盛坤文兆灵,百姓所以存亡;变怪见微,室家必有善恶;龟莢呈文,筮者岂无臧否:符文已彰,鬼神何能隐伏。”5DKTQkBiV8aW5Oo, mG符箓之法的教义思想依据,也如《云笈七签》卷四十五引“秘要诀法”所称的:“符者,三光之灵文,天真之信也。”B87D1LbR7eq_^apVH mH《道法会元》称:“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Rfkq0X^T26r,的cta mI《道法心传》引用萨守坚真人诗亦称“一点灵光便是符,时人错认墨和朱。元精不散元阳定,万怪千秋一扫除”。ohLeWYlFrseNcXQS mJ道教法术尽管经过历代的发展衍生,门类众多,但是据《秘要诀法》所述,其共同的要素有三,即“道之要者,深简而易知也;术之秘者,唯符与气、药也”。e8qj\f9le8的TmZ8Ne mK上举符箓、守一和服食三种,即从符、气和药三方面指出法术要素同道教教义思想的体用关系。体用统一的关键则在于心。《道法会元》卷五称“道乃法体,法乃道用。体用一致,不外此心。所谓道外无心,心外无道,道皆心法,心通法通”。QB《道法心传》中也有诗称“万法从心起,万法从心灭。晓得起灭处,生死事方决”,Qc强调心是一身之主,道法的根本。人的修道学法,归根结底是修心,从一个意义上说,就是道士无论是画符、服药和内修,如同白玉蟾在《道法九要》中所要求的;“必光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QD道教法术和道教科仪都是道教的行为系统的内容。由于它们是道教教义思想的行为表现,因此它们是一种宗教行为,自然包含着某些神秘主义成分。但是,它们又是源于人类的普通行为,所以又能为人们所理解,为道教徒所认同。2dtOQoDWeHOFKTmd 法国著名汉学家、现任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所长施舟人教授曾在为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创立一百周年的纪念论文集《关于仪式的论文集》(第一卷)所作的序言中曾这样说过:“仪式是文化的真正的纪念碑。”Qe这话不无道理。同样,道教科仪也是道教文化的真正纪念碑,而道教文化又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因此,道教科仪中包含的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因素,既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历史产物,又对它的发展有过自己的贡献。[0Wt_]iTo\Dob3。o^ 至于道教方术的科学意义,在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教授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注意和肯定。tKDr4aahIDV\GLb 李约瑟认为,“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道家思想曾几乎完全被大多数欧洲翻译家和作家误解了。道教被人们所忽视,道家方术被视为迷信而被一笔勾销”,而“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思想在整个中国科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巨大重要性”,“科学与方术在早期是不分的。道家哲学家由于强调自然界,在适当的时候就必然要从单纯的观察转移到实验上来”,炼丹术、医学和药物学的开端都是道家思想和巫术合流而形成道教以后产生的。QF这些独具只眼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探索道教方术的科学史价值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U3sgg2ZUatciPp 注释dTZ^B1[0Beraah5o` ⑴⑵⑶⑷⑹⑺⑻⑾⒀⒁⒂⒆LDLeLFLGLHLKmBmFmImJQBQcQD《道藏》第24册739页,第9册73页,第31页、608页,第9册1页,第32册149页,626页,第36册413页,第30册875页,87页,936页,第31册203页,第9册1页,471~472页,第32册64页,第31册250页,217页,第32册619页,第28册674页,第32册416页,第28册399页,第28册398页,674页,第32册421页,第28册706页,第32册420页,第28册67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BOljHOqiDXrdJLj0 ⑹⑼⑽⒃⒅LBLcLJmemHmK《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555页,551页,324、323页,336页,429页,111~320页,556、557页,第1册319页,319页,319页,31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Ub]Sbah1eG8]16ja ⑿《道教和佛教》第1卷(日文版)567页,国书刊行会,1970年aefIJ^cIoJNRON_QT ⒄mc《太平经合校》708、634页,743页,中华书局,1960年FT6WW4hGsS6s_的3V5 LI《道藏辑要》娄集第4册50页,巴蜀书社,1986年FsheNVm1mtc5dnSG7 mD《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196页,中华书局,1985年dQIoqLDKLs。7X3pKl Qe《关于仪式的论文集》(法文版)第1卷1~8页,巴黎朗文出版社,1988年OUdefWbKkPdD4J3 QF《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36、145、67、36页,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90年 斋醮 斋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场”。msD]TW8rXVbgsNXkh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称,“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谓之斋;延真降圣,乞恩请福,则谓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⑴而“行住坐卧,举念运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务,持斋礼拜,诵经烧香,奉戒修身,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惟行道业。故得天上地下,六道四生,礼拜皈敬,最为尊胜。不朝天子,不揖诸侯,作人天福田,为三界依怙”,⑵是道士修道行道的重要内容。PVkB72m的4的R[YbmN 斋(齋),《说文》称“戒洁也,从示”,⑶是斋戒、洁净之意,指的是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饭酒茹荤、不行房事,以示祭祀人的诚敬。《礼记》说到将祭时,“君子乃齐(斋)”,“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曰:齐(斋)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斋)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⑷醮,《说文》中有二义,一作冠娶之礼解,一作祭仪解,而“祭,从示,以手持肉”,意思是献肉以祭。宋玉《高唐赋》称:“有方之士,羡门高溪,上成郁林,公乐巨谷,进纯牲,祷旋宫,醮诸神,礼太一”。⑸醮神意即祭神。中国古代宗教有众多的斋戒仪礼以及等级森严的祭仪规定。《礼记·曲礼下》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⑹只有王有祭天地的权利,而大夫以下的庶人只有祭祀其祖先的权利。并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⑺“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⑻对于祭献之物,不同等级也有明确的区别规定。的0dcqO[NpiQ8VS7\c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腐败、社会动乱之际,一开始它就以与统治阶级相对抗的姿态出现,因此,它构造了自己的天地神灵系统,并且创造了自己的祭祀“天、地、水”三官的仪式。但是道教仪式仍然同古代祭祀仪式有密切关系。韩混成在《道门通教必用集·序》中称,“天师因经立教,而易祭祀为斋醮之科。法天象地,备物表诚,行道诵经,飞章达款,亦将有以举洪仪、修清祀也”,⑼指出道教斋醮仪式是古代宗教祭祀仪的改易。早期道教多用“斋”名。北魏寇谦之的《老君音诵戒经》称:“斋功不达,无有感彻之理”,⑽“诸欲修学长生之人,好共寻诸诵诫,建功香火,斋练功成,感彻之后长生可剋”。⑾南朝宋时的《三天内解经》也称,“夫为学道,莫先乎斋,外则不尘垢,内则五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居,能修长斋者,则合道真,不犯禁戒也。故天师遗教为学,不修斋直,冥冥如夜行不持火烛,此斋直应是学道之首”。⑿另外,《正一威仪经》在“正一奉斋威仪”外,又有“正一醮请威仪。醮者,祈天地神灵之享也。亦有多种,所有饼果,并须清洁,不得肉脯荤秽,三官不佑”。⒀“斋”和“醮”仍是分别使用。约成书于两晋之际的《太上洞渊神咒经》则将“斋”和“醮”对举,称“修斋设醮,不依科仪之考”。⒁大约到了唐代才普遍流行“斋醮”连称。46O\s2b9SObFX7l 道教创立斋醮仪范,其目的有三。一是为修道。《海琼白真君语录》引用白玉蟾的话说:“古之圣人以道学难入,世欲易迷,设科戒仪范之文,以一齐其外;著注念凝神之法,以正其心。复以炼气胎元之方,制其食味。又以祈真朝谢之品,涤其过尤。然后趋于学。无学之徒,臻乎冥寂,栖于损又损之府,契乎无为,则邪谲之关键不开,镇静之淳和可致。”⒂二是为通神。《金箓大斋启盟仪》称“道家所先,莫近于斋。斋者甚多,大同小异,功德甚重,实能贯通乎上下,以归于最上一乘也。其威仪节度总二百四十条,秘于三元宫中,造端举要,以诏后学。由此观之,则所谓动天地、感鬼神,福邦家,济幽显,舍此道,则何以哉”。⒃三是为供养。早期道教在行仪后,收取五斗米,就是供养。明代的《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六回,有西门庆为李瓶儿亡后五七建“水火炼度荐扬斋坛”的细节,在斋功圆满后,西门庆酬谢黄真人“一匹天青云鹤金缎,一匹色缎,十两白银”,酬谢吴道官“一匹金缎,伍两白银,又是十两经资”。⒄十两经资,当是给参加仪式道士们的供养。qhOZhm6b`h_Nno8 道教斋醮仪式具有复杂的结构。它由各种独立的科仪组成,每个科仪又都具有特定的神学意义和作用。例如,《先天斛食济炼幽科》,就是由“炼度”、“济幽”和“斛食”三仪组成的大型仪式,每次演习时间长达四小时。演习此仪就是运道士一己之神气,合二象之生津,炼化亡灵之枯骸,使之超度入圣。每个科仪又由具有独立意义的仪式元组成,例如:升坛、发炉、署职、唱方等等,而许多种科仪组合在一起,形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仪式群,即斋醮法会。例如仪式过程需历时九天的九皇金箓大斋、三天的下元黄箓大斋等等。据《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建度亡醮的三天安排,第一天包括“发直符、扬幡、安监斋、敷座演经、灵前召请、立寒林所”等,第二天包括“发直符、礼忏、灵前咒食”等,第三天有“发直符、济孤、设醮”等。⒅所有的独立科仪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某时某处举行大型斋醮法会的神学要求。heN4,pB。tP1Q6。kTK 据统计,现存《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的科仪经籍共有一百七十二种,其中包括各种斋醮仪、授度仪、灯仪、坛仪、格式等著作。⒆就其威仪内容和功能分析,已经覆盖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明代道教徒多方面的信仰需要,例如:悼亡、追荐、延寿、解厄、解过、祈福、祈嗣、净宅、醮墓、祈雨雪、止雨雪、断瘟、灭蝗,等等。但在道教一千余年历史中,仪式有个由简趋繁,再由繁趋简的演变过程。宋代的《道门定制》称,“古仪尚简而实,今也好奇而烦”。LB其演变的复杂过程,就是后世道士按照教徒需要、仿照人间礼仪而增设的。吕元素的《道门定制序》指出:“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他表状文移之属,皆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者,所在无定式。或得之详备而失简易之旨,使力所不逮者,不可跂及;或失之卤莽而使尽敬事天者,无所考定,不惬其意。”Lc明太祖在《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文序》中批评“今之教僧教道,非理妄为,广设科仪,于理且不通,人情不近。其愚民无知者,妄从科仪,是有三、五、七日夜讽诵经文”,“糜费家资”,“精神疲倦”。LD因此,由礼部会同道门中人,去繁就简,立成定规。明代以后,这一由简趋繁和由繁趋简的演变过程仍在继续之中。HWe。kXWgip7,OFFp] 在道教史上,天师道派由于教派传统和历史蓄积的原因,比较注重斋醮仪式。一般认为金元时创立的全真道派,注重内修,不重斋醮,其实这是误解。全真教派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仪式。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中多有醮仪的诗篇,称“抵良辰集众仙,将玉篆遂同编。丝不断依从古,口相传各取阗。字金书谁敢悟,田丹诀我惟先。然水木火金土,一灵符便奏天”。又称“谈心应遇佳时,下修成大醮仪”,“怀道德洪禧助,拔先宗胜广施。谢圣贤多拥护,人名姓已天知”。Le王重阳的弟子中,刘处玄、王玉阳和邱处机等都比较重视科仪,并对全真科仪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金莲正宗记》记载王玉阳于泰和二年(1202)在亳州太清宫主行普天醮事,“万鹤翱翔,太上现于云中”,记载邱处机“既住持长春宫,而教化大行。`0prmhKa234m6`rjD 全真之道,翕然而兴。主持醮坛,祈风祷雨,刻期不差,如影响焉”。LF王玉阳的《云光集》中,多有《赞黄箓精严》《黄箓醮抄亡灵》等诗篇,称“递相随处广抄灵,正直无私绝爱憎。孝子顺孙同荐福,拔亡解苦尽超升”。LG邱处机的《磻溪集》中,也有不少醮仪的诗篇,“华灯羽服”,“绛节霓旌”,“传符受戒”,“心开地府”,“力动天关”,“法事升坛千众集,香云结盖万神集”等。LH全真教派的仪式在吸收传统仪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简洁、朴素、以诵念为主的特点。明清以后的全真道派对于仪范愈加重视,并作为入道人必修的内容。mWN7FIY]dmBeX7kU6 《全真清规》中规定:“有志之人,亲奉明师,朝参暮礼,听而从之,习学经典,遵守清规,日至黄昏。烧香上灯,礼谢天地,朝拜圣贤,侍奉师尊。”LI今存于四川青城山古常道观的《广成仪制》,汇集了全真教派的仪范有二百七十余种。其斋醮规模之大和种类之多并不亚于正一教派。Ub2f[JHhe3Q[aZn。2 道教在斋醮仪式的演变过程中,对于仪式演习也形成了一系列规定。例如:建醮的六斋和八节。规定“六斋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也。又有三长斋月,即正月、七月、十月是也。十直者,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是也。八节,所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他还有“本命、百日、千日等斋”。LJ建醮与天气。白玉蟾称“若曰拔亡度魂,必须阴雨而后可;若曰禳灾度厄,必须晴明而后可,故凡醮祭准此也”。LK建醮必须至诚。《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引用杜光庭语称;“常情所见,皆以露坛为宜。殊不知诚之所感,则九天非遥,志所不通,则跬步为隔。若丹襟动于真圣,注念合于神明,岂屋宇之能蔽乎?”mB要求建醮的道士心无杂念,身无杂务,至诚守一,方能感天。5]Hr的F的WmbIhYXm 斋法精严。《道门通教必用集》引用唐代道士张万福语称:g5bnc76YfmBiF40Xs “夫斋法精严,诸天上圣并垂降鉴,每事须合法度,不得迟留稽废法仪。”mc要求登坛前以洁为先,香汤洗垢,香水盥漱;演仪中,以诚为先,兢兢业业,诚惶诚恐,斋仪毕,递相致贺,互相交礼。l2pTSn3kmQ62N的41 注释XmQ[aT,ahlmafX8n5 ⑴⒀⒃⒅LDLeLGLHLILJmB《道藏》第9册478页,第18册257页,第9册72页,第9册2页,第9册1页,第25册699、700页,第25册657、659页,第25册814页,第32册156页,第24册739页,第9册38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mGVWXFG3S1oGkfteW ⑵⑼⑽⑾⑿⒁LBLcLFmc《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375页,第8册323页,第8册380页,第8册381页,第8册388页,第8册713页,第8册54页,第8册3页,第6册655、653页,第8册3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h3790GlpbcJcPY0[N ⑶《说文解字》第8页,中华书局,1963年qOeI9`2pkt的jkj\U ⑷⑹⑺⑻《十三经注疏》1603页,1268页,1268页,1268页,中华书局,1980年dH8a6sior8X[1NTfO ⑸宋玉《高唐赋》8G2Z。WYeL6lokjRP ⒂LK《道藏辑要》娄集第7册22页a,娄集第7册21页b,巴蜀书社,1986年Nb1,aV9VO3]2Kmtes ⒄《金瓶梅词话》91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n28\He^4F1gY5oUTr ⒆引自朱越利《道教答问》97页,华文出版社,1989年tSBSlnWbjWcRebmr 三箓七品ib_df]_的,V0sshXZ4 三箓七品是斋醮仪式的使用范围和不同功能的传统分类。三箓指金箓斋、玉箓斋、黄箓斋,七品指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am,i,6a\mj9]c2adm 据宋代道士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称:“三箓者,一者金箓斋,上消天灾,保镇国王,惟帝王用之;二者玉箓斋,救度人民,请福谢过,惟后妃臣寮用之;三者黄箓斋,济生度死,下拔地狱九幽之苦,士庶通用之。七品者,一者三皇斋,求仙保国;二者自然斋,修真学道;三者上清斋,升虚入妙;四者指教斋,禳灾救疾;五者涂炭斋,悔过请命:六者明真斋,拔九幽之魂;七者三元斋,谢三官之罪。此等诸斋,或一日一夜,或三日三夜,或七日七夜,具如仪范,要之皆有所本也。”⑴中国古代宗教对于祭祀仪式有严格等级规定和种种不同的名称。据《周礼》称大祝掌六祈和九祭。六祈指类、造、禬、萗、攻、说,皆是祈祷之事。其中类祭于上帝,造祭于先祖,萗为日月星辰山川之祭,禬是除去灾变之祭,攻、说则是以辞责之。九祭指命祭、衍祭、炮祭、周祭、振祭、擩祭、绝祭、缭祭、共祭。据贾公彦疏:周祭以上,皆是祭鬼神之事,振祭以下,皆是生人祭食之礼。⑵另外,祈和祭又区分为大、中、小三种,祈祭对象和规格等也有明确不同。天子祭祀天帝的仪式称为郊祭、庙祭和封禅。郊祭是每年按季例祭,殷时“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⑶早期道教的仪式十分简单,魏晋南北朝时期,日趋繁冗,并且创立了各种斋名。《上清灵宝大法》称:“斋法起于中古。晋宋之间简寂先生始分三洞之目,别四辅之源,疏列科条,校迁斋法。又唐时张清都经理之余,尚未大备。至广成先生荐加编集,于是黄箓之科仪典格灿然详密矣。”⑷陆修静在收集和清理道教斋醮之法的基础上,将仪式区分为九斋十二法,《洞玄灵宝五感文》称:“一曰洞真上清之斋,有二法:其一法,绝群离偶,无为无业,寂胃虚申,眠神静气,遗形忘体,无与道合;其二法,孤影夷豁。二曰洞玄灵宝之斋,有九法:其一法,金箓斋,调和阴阳,救度国正;其二法,黄箓斋,为同法,拔九祖罪根;其三法,明真斋,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其四法,三元斋,学士一年三过,自谢涉学犯戒之罪;其五法,八节斋,学士一年八过,谢七玄及己身宿世今生之罪;其六法,自然斋,普济之法,内以修身,外以救物,消灾祈福,适意所宜;其七法,洞神三皇之斋,以精简为上,单己为偶,绝尘期灵,沐浴玄云之水,烧皇上之香,燃玄液之烛,服上元香丸;其八法,太一之斋,以恭肃为首;其九法,指教之斋,以清素为贵”,另外又有“三元涂炭之斋,以苦节为功,上解亿曾道祖无数劫来宗亲门族及己身家门无鞅数罪,拯拔忧苦,济人危厄,其功至重,不可称量。”⑸其中对于各种斋法的形式和功能,都已有较为详尽的说明。但其区分标准,首要的是不同教派的不同斋法,而斋法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则被认为是次要的。经过唐及五代的铺陈整理,又出现两种分类,即《云笈七签》卷三十七引用《玄门大论》的“十二斋”和《道门大论》的六种斋。⑹所谓十二种斋指的是金箓斋、玉箓斋、黄箓斋、上清斋、明真斋、指教斋、涂炭斋、三元斋、八节斋、三皇子午斋、靖斋、自然斋。其斋法区分仅以不同功能和范围作为标准,而把灵宝和上清的不同略为其中的一种。所谓六种斋指的是上清斋、灵宝斋、洞神斋、太一斋、指教斋、涂炭斋,不过灵宝斋内又包括金箓、黄箓、明真、三元、八节、自然等六斋的内容。其斋法区分仍是以不同教派的不同斋法为主,与《洞玄灵宝五感文》不同的,只是将后者的灵宝九法中的三法,即:洞神斋、太一斋、指教斋,单独列出与“灵宝斋”相并列而已。这可能表明此三种斋法已为上清、灵宝各派共同采用而失去了原属的某些特点。随着灵宝、上清等派同天师道派逐渐融合的进程,各派斋法也相互吸收和渗透,并列“十二种斋”的区分方法遂成为主导。到宋末时,在“十二种斋”中,前三种是从使用范围的角度区分的,独立出来,即成为“三箓”。后九种斋法中,“八节斋,学士谢过求仙”之用,“靖斋,如千日、百日、三日、七日修真之用”。⑺因此,均系个人修持之斋,同“三箓七品”大多用于为他人消灾祈福、济生度死之功能不同,当另立。南宋道士吕元素编集的《道门定制·斋品》称:“广成先生曰斋有二十七等,备在三洞经中。”但《斋品》所录仅“三箓七品”共十种,吕元素指出“右十品斋法皆有科仪,其余一十七品,详在广成黄箓序事仪中,或虽有名题,科仪不备”。⑻科仪是一种仪式行为,既无行备,当名存实亡。元代以降,“三箓七品”之说遂成为流行的斋醮仪式分类,一直流行至今。虽然华南及港台地区道教常以“醮”代斋,但就整体而言,道教仍以三箓之斋作为大型的道教法会名称。素来被视为正一道之斋法全书的《灵宝玉鉴》称:“大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箓,可以清宁两仪,参赞天地,祈天永命,致国休征,衍百世之本支,培万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为也。二曰中元玉箓,诸王公侯为之,可以固本宁邦。藩屏王室、大臣将相为之,可以敛福锡民,安镇寰宇。或资以调和鼎鼐,或藉以燮理阴阳,非庶人所可为也。三曰下元黄箓,星宿错度,日月失昏,雨旸愆期,寒燠失序,兵戈不息,疫疠盛行,饥馑荐臻,死亡无告,孤魂流落,新鬼烦冤,若能依式修崇,即可消弭灾变,生灵蒙福,幽壤沾恩,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建也。其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报亲追远,锡类推恩,倘竭一诚,如谷答响,故申之以三日正斋,九时朝奏。”⑼三箓七品各斋。其坛场设置,行仪次序因功能和使用范围之不同而有所不同。据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载称:eBXK9IgkV7l_[\d57 金箓斋。于露天设玄坛,广三丈。坛立重坛,广二丈,围栏,上下设十门。重坛中央安一长灯,长九尺,上安九灯。围坛四面安色灯,共三十六灯。坛外可燃千百灯。以五案放五方金龙五枚,枚重一两,盛五方天文,文用五色,纹缯随方,匹数合三十六之数。士结众行道,春则九日,夏则三日,秋则七日,冬则五日。四季之月十二日、一日、六日。事竟,焚天文,散龙缯,为功德也。r26j_Sb]lmfafUg 黄箓斋。设坛与重坛,广狭门户同于金箓,但围坛四面安十灯、十门、三香火。十方纹缯之信,庶人一百三十六尺,诸侯丈数,天子匹数。金龙十枚,枚重一两。行道礼谢二十方,日数如金箓,随四时之制,事竟,投龙于水,又埋于山,余纹缯散为功德。YeGek^meplc]i`o` 明真斋。于露地燃一长灯,上有九火,如金箓灯法,但不立坛和门户之式。绕香灯行道,一日一夜,六时礼谢十方。i的qDHK21r3YI5N_o 三元斋。以正月、七月、十月,皆用月半,一日三时沐浴,三时行道,于斋堂中礼谢二十一方。XtK4l81bcanDP\ZPk 八节斋。以八节日,于斋堂内,六时行道,礼谢十方。nd1,GfQmn`i[3e,] 自然斋。可以由众徒或由一人,礼谢十方。可以一日、三日,也可百日、千日。可三时,也可六时。rSKXdTNoD2tHWL7Ul 三皇斋。先合众名香,炼为香珠,和作香丸,又香汤沐浴。燃三十六油灯,又安三十六香炉,以相开次。侍灯侍香,昼夜不辍,或百日四十日,注心密念烛灯行香咒、愿清妙真辞,凡三十二言。欲召神祇,尽皇文召之,所召所问,求仙求生,在意所欲。ieZ3l6k2[0oe9aHcm 太一斋。契同洁己,励志施为,不杂异学。跪拜揖让同法,磬折尽节。iadLlqrPe,gN8jcqG 指教斋。祭酒箓生共应用,随巨细,无苦时,遭饥食,唯菜蔬。向王之菜则不得噉。中食之后,水不过齿,思经念道,不替须臾。2jU。cf,siR6aeRecI 涂炭斋。露地立坛,斋人皆以黄土泥额披发,系著栏杆,反手自缚,口中啣璧,覆卧于地,开两脚,相去三尺,叩头忏谢。昼三时,向西;夜三时,向北。斋有上中下三元相连,一元十二日,合三十六日。⑽玉箓斋是隋唐以后才有的,其法略同于黄箓,则是在数量上略有差异。d[4Z0]Sg4D[。8_的ae 注释ga[bsN3I0aQgNiSm ⑴⑷⑸⑽《道藏》第33册122页,第31册608页,第32册620页,62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sfirf1Pcg`0DYhte ⑵⑶《十三经注疏》第808页、810页,1606页,中华书局,1980年W8p,ib5i3mla7[p]的 ⑹⑺⑻⑼《道藏要籍选刊》第1册260、261页,261页,第8册62页,55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醮坛执事 醮坛是为举行斋醮仪式而布置的祭坛。在仪式进行中各有一定职守的道教徒,统称为执事,即醮坛执事。由于道教的斋醮仪式总是由某个施主为某一特定目的举行的,因此,醮坛执事也是一个临时职务。但因不同职务有不问的要求,所以,醮坛执事要分别由水平相当的道士担任。o[q0h3aRHIbhbS` 据陆修静撰《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南朝宋时,醮坛执事已有细致的区分,其中有:法师,都讲,监斋,侍经,侍香,侍灯等。唐末五代时,据杜光庭的《太上黄箓斋仪》,法师、都讲、监斋等三职改称高功法师、监斋法师和都讲法师,另外又增设知磬和知钟等职。⑴高功法师居于各执事之首。《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称,担任高功法师的道士必须“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具瞻”,就是既要有充分的道德修养,又要具备庄严的仪表,才能使天人归向,鬼神俱服。高功法师在仪式中要“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就是既能步罡踏斗,沟通神人,又能代神宣教,拔度人鬼,其仪式中的地位超越于“众官之上”。⑵监斋法师仅次于高功法师。《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称,监斋的职守,一是“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朝纲”,就是监督斋醮仪式按科进行,从事仪式的道士严遵职守;二是“周密察非,从容授简,有严有翼,毋滥毋堕”,⑶就是对于亏犯之人,绳纠愆违,授简告之。秉执科宪,毫无私心,“外能合礼,以全济济之仪;内不欺心,免抱忡忡之恨”。⑷《要修科仪戒律钞》引《升玄经》又称,监斋有“十事”,一,了解斋主心愿,请斋人姓名道位和人数;二,令斋主斋洁,全身口意;三,令斋主不以不洁之物供养;四,令斋主不取外来听经者饮食费用;五,令斋主于静室烧香;六,令斋主不辞托;七,令斋主布施;八,斋主不得缓带裙裳;九,令斋主不迎送道士;十,道士不得贪利惜费。⑸都讲法师同高功、监斋等合称“三法师”。《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称,担任都讲的道士必须“洞辅该通,法度明练,赞唱仪矩,领袖班联”,就是通晓和精究科仪的程式和唱赞,辅助高功,成为全班道士之首。同时,“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国命,默契天心”,也能演教弘道,沟通人神。⑹唐代道士朱法满称:“以建斋行事,都讲要用明能,一则参详法师,二则知主人斋意,三则先定时节,四则击鼓鸣钟。”⑺在道教仪式中,三法师,各有明确职能,相辅相承,共同发挥对于仪式的主导作用。mfWOsWU`,rsc29[3U 侍经、侍香、侍灯、知磬和知钟等,都是参加仪式的道士的特定职务的执事名称。据《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称,侍经的职务一是“严洁几裀,整齐卷轴,开函启奏,收椟敷陈”,就是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二是“调和众音,表仪庶职,观听允睦,幽显交欢。”⑻即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表仪的准备工作。6VF[m^UKUi^fK3r的 侍香的职务一是清洁香炉和香案,二是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致中断。“精饰鼎彝,严洁案席,巡行爇炷,始终芬芳,玄鉴昭彰,丹诚露达,毋或中绝”。⑼依朱法满的说法,即“毕夜烟流,终朝火续,以法事之所先,宜晨昏而勿怠”。⑽侍灯的职务一是整理和清洁点灯用的器具,二是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整办缸篝,精严灯烛,高下照彻,内外辉华,际夜续明,乘晨收焰,光明道境,辉耀斋坛”。⑾知磬和知钟的职务,当是主管击磬和击钟。磬钟之声直接规定了诵唱经文和仪式进行的节奏。FWQ。1YeF的b。WZJXfD 醮坛执事的名称和分工,有个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宗教的祭祀和丧葬礼仪十分繁复,执事礼仪各有专职官员,《周礼·春官·宗伯》称,春官宗伯“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有“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⑿各官各有职守,以适应古代宗教的祭祀和丧葬仪式的森严的等级规定。早期道教的仪式甚简,因此,仪式由祭酒等主持,祭酒既是为道教徒下三官手书者,也是受道领部众者。佛教传入后,佛教徒尊称常修梵行并能下为物师的僧人为法师。魏晋南北朝的道教典籍也出现法师及都讲、监斋之类的执事名称。南朝宋时的陆修静撰有《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列举法师、都讲、监斋、侍经、侍香、侍灯等六种执事名称及其职能。⒀其中并无高功法师之名,各执事之职能比起唐宋经籍的阐述亦较为简单。唐宋时期,道教仪式规模渐大,执事的分工也渐趋细致和繁复。高功法师之称也流行开来。据《唐六典》,各种从事斋醮仪式的执事,又统称为“威仪师”。⒁在斋醮仪式的日常演习过程中,执事分工经常会出现混淆和不规范的情况,历代科仪著作中多有批评。例如:杜光庭的《太上黄箓斋仪》指出:“今蜀地高功,止于发炉、复炉两称名位,其他宣读皆委他人。虽云先唱后随,何异龙吟鼈应,此盖不惧冥谴,自掇罪尤。”可知唐末五代时四川一带的道教仪式中,高功法师已不复宣读。而在吴中江表荆楚之间,“近年,或都讲年德稍高,不欲一一劳止,即于众官之内差一人执磬开礼。盖事出一时,原非古制,详其执简,颇谓旷官。bP,q\IaqPnmt7b`DQ 更有后学生情,妄为臆断,于六职之外,置一人持磬,殊无经据,讹谬益深”。⒂就是都讲法师常因年迈而不复开礼。南宋道士吕太古在《道门通教必用集》中也指出,因为都讲“年德稍高,不欲一一劳止,即于众官之内,补一人执磬唱礼,盖事出一时,原非古制”。另在侍经之外,为“整饰坛筵,别置直坛之号,六职之外,颇有冗员”。⒃当代道教的道士举行仪式时,在榜文中仍然沿用醮坛执事的分工名称,但大多是职称性质。除三法师外,在坛场中大多由不参加仪式的值坛人员负责香、经、灯的布置和整理工作,这是因为当代道教仪式的坛场布置十分繁琐,仪式过程变化繁多,已非参与仪式的道士所能兼任。bS4JXhZiheim8Lm6c 注释IY1DqZ5rcRkP79kfH ⑴⑵⑶⑷⑹⑻⑼⑾⒂《道藏》第9册825、346页,74页,74页,347页,74页,74页,74页,74页,34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K8nXd9FO_7`eFVFh1 ⑸⑺⑽⒀⒃《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29页,428页,430页,507,3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RraZ[bXlleL^ibd0 ⑿《十三经注疏》第752页,中华书局,1980年fD6p2JL8aGUikmPmS ⒁《最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5册49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内外斋 内外斋是道教斋法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范围的一种分类名称。内斋指道士内修的斋法,由个人进行,注重内心无思无欲,外观无言无行,主静。外斋指道士为他人他事举行的斋法,大多由集体进行,唱念做齐全,主动。《金箓大斋启盟仪》称:“斋法之说,有内有外,请备论之。内斋者,恬淡寂寞,与道翱翔,昔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盖此类也。外斋者,登坛步虚,烧香忏谢,即古人祷祠祭祀之余意也。”⑴孔子以心斋之法告颜渊之说,出自《南华真经》的《人间世》篇。颜回问:“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⑵斋是戒洁,心斋就是保持精神虚静,不接外物的状态。内斋之法,本无程式。早期道教的守一之法,亦是内斋一类,《太平经》只是要求守一之人“安卧无为,反求腹中”,“百日为小静,二百日为中静,三百日为大静”等等。⑶南北朝时,道教仪式渐趋繁复。陆修静的《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称:“以人三关躁扰,不能闲停,身为杀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净行,心行精至,斋之义也。”⑷以礼拜、诵经等动行为来约束人的三关,使人心静,就将内外斋结合了起来。北宋道士陈碧虚注“心斋”曰:ZO\D_ce[[rQ`aZrp “祭祀之斋,涉迹心斋,则悟本也。”⑸他指出道士的内修为斋醮仪式的根本。K9XUaHnW_\PsbFme` 陆修静编集的《洞玄灵宝五感文》中有“洞真上清之斋”,其一法为“绝群离偶,无为为业,寂胃虚申,眠神静气,遗形忘体,无与道合”。其文有注称“舍朋友之交,无妻奴之黑,孤相独宴,泊然穷寂,形影相对”,“虚息不食,则泊然寂定”,“神司外,务躁动,今既无事,怡静内藏,故谓之眠”,“内无饥寒之切,外无缠缠之累,洞遂虐漠,故不知四大之所在”,“道体虚无,我有故隔。今既能忘,所以玄合”。。YmD6的8ch_KVtXIes 其二法为“孤影夷豁”。⑹上清之斋,虽然与金箓、黄箓等斋法并列为九斋十二法,但据其内容当属内斋。eq9iXUb_l`3nbm。No 大约成书于明代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则称,“内斋者有四,一则心斋,二则常斋,三则清净斋,四则长斋”。WZcjH0m3[0fLcOaUi 心斋,指“谨守天戒,心意同符,内外同仪,无思无欲,无虑无恐,翛然坐忘,德同真人,道合仙格”常斋,指“绝辛去厌,断荤戒欲”;清净斋,指“断五谷,绝人事,居山林,饮元气,持戒律,忘尘根,散胞胎,杜交友”;长斋,指“并持以上三斋之法,或一月、两月,一岁、两岁,十年、二十年是也,以至终于飞升,始于立意是也”,⑺前三种是内斋之法,各有特点,后一种是内斋的时间要求。ZGimdBh]2bm[N,2V7 隋唐时期成书、后经历代增补的《洞玄灵宝玄门大义·释威仪》则称:“论斋功德者,宋师旧举六条,今家大明二种:b的DndUcm3Z_b7jBbS 一种极道,二者济度。极道者,《洞神经》云:心斋坐忘,极道矣。济度者,依经总有三箓七品。”⑻据此,内斋即极道,即道的最高境界,外斋即济度,包括三箓七品(见另文)。UrQGnnV0NZHnFeO^b 注释i的J`Ka`tPK6O_P` ⑴⑹⑺⑻《道藏》第9册72页,第32册620页,第3册618页,第24册73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b,bUX_YKfDV6pet_ ⑵⑷⑸《道藏要籍选刊》第2册322页,第8册503页,第2册3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qZb7BNF^D1aaUsFoW ⑶《太平经合校》第741、742页,中华书局,1960年 诵经 诵经就是诵念经文,是道教斋醮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仪式元。一个道教徒在入道后初习仪式时就要学习诵经。《道门通教必用集》称“童子长成,教习音韵。单声诵念,赞助行持。传闻舛差,蹈袭芜鄙,悉加厘正,俾就谨严”,⑴就是通过诵念经文,帮助“行持”,修习道学的意思。WUPQmZ`e2htO`P\pG 诵念方法同一般诗文的朗读不同。诗文朗读一般按文意抑扬顿挫,节奏变化,但诵念经文大多呆板平稳,与意无涉,其节奏往往由某种打击乐器控制。诵念时,有个人单独诵念的,也有多人集体诵念的,有诵念一遍而止者,也有反复诵念多遍的。e的。bo5OV3Ve。mj4,R 道教认为,通过诵经万遍,道士可以达到修道成仙、与神沟通的目的。据《无上秘要》引“洞玄空洞灵章经”称:ej17a6Spp8Nq2b。6F “善信男女,香灯供养,见世光明,身入无为,受福自然。若能长斋,诵经灵章,万遍道成,身生水火,立致飞行,其道高妙,不得漏泄。”⑵因为,“千遍通神,万遍通真”,通神就可以“逆知吉凶”,通真就可以“经灾履厄,腾景三清”。⑶正由于如此,在天地运终,星宿错度,日月失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国主有灾,兵革四兴,疫毒流行,兆民死伤,师友命过等事发生时,都要诵经,“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⑷宋代的白玉蟾在《赞救苦经辞》中则认为讽诵《太上灵宝天尊说救苦经》的人,就是“莫不代天尊而演说经教,体大道以引接浮生”。⑸代天说教就是宣传教义。dc,2pPnjp2kGV4Z` 历代道教科仪文献,对于诵念经文的选择、时间安排、同众术之关系等,多有所阐述。q[Hj\sIB06KqocGte 经文的选择。道教一直重视《道德经》的诵念。《洞玄五称经》称:“太上玄一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经文至微,宣道之意,正真之教,焕乎奇文,诵之千日,虚心注玄,白日升仙,上为西华真人,此高仙之宗也,亦能致庆于七祖。”⑹《洞真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则称:“凡修众经,以《琼文》为先,诵咏寂室,静庆霞轩,群魔伏使,万试敢前,随意所修,乃得道真,万遍道备,腾身太清。”⑺成书于隋末唐初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则称诵念“三洞宝经”者,“形陟绛霄”,而听到诵念者,“乃神生碧落”,“莫不人天仰赖,生死依凭,为群品之津梁,实众真之户牖”。⑻时间的安排。道教认为不同时间诵念有不同功能。《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正月为上元,自十一月、十二月、正月,皆存在上宫天尊诵经;七月为中元,自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皆存在中宫天尊诵经;十月为下元,自八月、九月、十月,皆存在下宫天尊诵经。凡诵经时,须是行定法,后著耳彻听,天尊诵经之声,琅琅然如钟声。”文内注云:凡祈禳在上宫,凡炼气在下宫,凡为亡灵在中宫。⑼就是在上元时期诵经有祈禳功能,在下元时期诵经有炼气功能,而为祈禳亡灵的则在中元时期诵经。至于在本命之日,即生日诵经,则“魂神澄正,万气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名书上天”,⑽即有长生之功能。S]mqT1^。pjW5Gdam4 诵经作为道教斋醮仪式中的一种,往往同道教的一些方术相联系,在《无上秘要》中引用的《洞真金房度命经》和《洞真素奏丹灵六甲符经》,都谈到诵经要同服符相结合。在诵念《金真金房度命经》十遍后,就要服金房保命符,连续诵念一百遍,即服十次,“此则通神致真,坐见八方,条理百关,节度纳灵,万气总归,则能长生寿极,天地三光同年”。aNn5c[。2JF\5RDiP 在修六甲之道时,每逢“甲日入室服符,诵咏六宫歌章”,经过连续六年诵念,就有“玉女降房,与兆面言,运龙飞霄,上升兆身”,⑾而在《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之中,诵经要与佩符相结合,“皇人曰:凡通经行道须佩真符,而行此道则万神敬从也”。诵经又与存思和内炼相结合,“每遇诵经行持日,先洒扫净室,斋戒身心,入室东向平坐,烧香,叩齿十通,勿令耳闻,默念(净口咒)。次瞑目静存,东方青龙吐两合月华白气及肾水,如大海中浴洗,去五脏秽浊,良久,存南方,降真火同日精赤气,合于心火,烧身并道室灰烬,并无纤毫烟秽,即觉大风吹尽尘垢,即存丹田内婴儿,自地户步斗登坛,默念(净天地咒)。微吸四方真方,略吹遍身,从东方为始,默礼十方,东向想丹田内婴儿,默念(开经玄蕴咒)。”⑿诵经的轨度。道教认为,诵经时必须遵守戒律,《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称:“太微天君曰:道学不奉观身大戒,而诵经万遍,隐处山林,升仙之举恐未可希耶。”《洞真四极明科》则规定男女同室诵经,“当令男在东,女在西,不得座起卧息,混同一席,三犯断功废事,不得成仙。五犯身被左官所拷”,还规定入室诵经时要束带严整,不得与外人交言,“当令心目相应,目无他视,心无异念,披卷言句周竟,不得中住越略”。在“读天皇、地皇、人皇大字,修行其道”时,“不得交接阴阳,履殗入秽,轻慢天文,触犯真灵”。⒀中国的古代宗教并无诵经仪式。道教初有诵经仪式,可能与佛教的诵念有关。例如:道教诵经有“三诵”:神诵、心诵和气诵,即诵经时各用发自上、中、下三丹田不同之气,随事之轻重而诵之。另有“三祝”:心祝、微祝、密祝。心祝指诵经中,心神存意而祝;微祝则自己可闻其声;密祝指口中有音而外人莫晓其声。此类区分诵祝的说法与佛教诵念之法的区分相类似。佛教诵念有音声诵金,即发声诵念;金刚诵念,即合口默诵;摩地诵念,即定心无声而念;真实诵念,即定心而观文字之实相。佛教徒的诵经语腔也是呆板平稳,与意无涉,也与道教诵经类同。它们的节奏控制一般均使用木鱼和钟磬。只是道教的诵经方法同道教教义、规戒和方术以及诵经曲调和汉语音韵结合了起来,最终使道教诵经仪式具有了与佛教不同的鲜明特点。ap,GWi`qltaneJak 注释`nUst2UmmQqoB_Lli ⑴⑵⑶⑷⑹⑺⑻⑽⑾⒀《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324页,第10册148页,第10册150页,149页,149页,150页,第8册526页,第10册149页,149、150页,150、147、1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tmV[e\^T3PfFXc ⑸《道藏辑要》娄集第4册14页b,巴蜀书社,1986年2OaVFq。VBc2jOgplO ⑼⑿《道藏》第3册870页,621、62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礼拜 礼拜是斋醮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仪式元。一个信仰道教的人,进入宫观对神像叩头作揖,这就是礼拜。道教徒初习仪式首先就要学会礼拜。宋代道士朱法满在《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九中称:“入道启真,朝谒为本。登斋逊谢,礼拜为先。整肃一心,虔恭五体。从粗入妙,仰赖于斯。历下登高,必资于此。”⑴强调指出礼拜是入道的根本和首要之事。lbVUqa的6fhi[4t的c 中国古代在祭祀和日常生活中早有礼拜之仪。《周礼》中的拜礼区分为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郑玄注称,稽首拜,头至地;顿首拜,头叩地;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振动,指两手相击之拜;吉拜,指拜而后稽颡;凶拜,指稽颡而后拜;奇拜,指持节持戟,身倚之以拜,或谓一拜也;褒拜,即再拜;肃拜,即作揖。各种拜礼各有使用对象和场合。贾公彦疏称,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平敌自相拜之拜”,空首是“君答臣下拜”⑵。早期道教继承了古代中国的拜礼用之于仪式中。太平道在传教中,“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⑶在《太平经》中,也多有“真人稽首再拜”,“纯稽首战栗再拜”等词句。⑷其中稽首礼仅使用于对神的场合中,表示一种敬仰和畏惧的感情。而“跪拜首过”,则又含有以跪礼来表示一种忏悔的意思。随着道教礼仪逐渐完备,道教的礼拜之仪也渐趋完整。IYma0efPNc5fOP]iH 据宋代道士朱法满编纂的《要修科仪戒律钞》称,道士礼拜之仪有四:“一稽首,二作礼,三遵科,四心礼”。⑸稽首礼,指的是“开两手,将头首稽留至地,故云稽首。5mT8,lgRVbB]tQ。ab 经言五体投地者,四支并头为五体也”。“凡言稽首,皆有三意:一则激令大众,使有回向;二则示有宗仰,非为专擅;三则法有珍贵,令其宝重”。稽首有一礼、再礼和三礼之别,礼数越多,则是崇仰之意越重。《升玄经》称,“天师作礼,长跪脱巾,以头顶叩地九过”。⑹作礼,即拜礼。“其拜之时,或一,或三”,“一拜则表大道无二,三拜明三宝圆成”。⑺心礼,指的是“升玄法师自可朝暮行心礼,不必劳形于风尘。平旦正中,日入人定,夜半鸡鸣,六时常正坐,东西南北,务在闭目叩齿,如朝法回心,随方想礼,心念口言,便足感降天真矣”。⑻意即礼拜不必形之于体,只要“随方想礼,心念口言”,就可以感动神灵。LoIW^dVh6oDOc5Qmj 遵科,指的是遵守礼拜的科条。这些科条有对礼拜行仪的种种规定和违反科条的处罚。8b6bfT0RUHamd,。m 关于礼拜需于低床上行仪的规定,“《千真科》曰:朝晡礼拜三宝,得作低床。礼拜坛上,若行道叹愿,得于地铺席上,不得于高床、广平床、长床、方床上礼拜,并不合宜,深庄崇敬。譬如:见世间尊贵,尚不床上相闻,何况谒圣朝真而于床上启白,此犯冥考一百日”。⑼关于礼拜时无床行礼的规定,“若于路相逢,无席得于地上礼。地上礼时,手至地得屈指,指背着地,不使尘污掌心,名为护净四明”。⑽关于礼拜方向的规定,“《黄箓简文》云:礼拜之时,东方九拜,东南方十二拜,南方三拜,西南方十二拜,西方七拜,西北方十二拜,北方五拜,东北方十二拜,下方十二拜,上方三十二拜,日宫三拜,月宫七拜,星宿九拜,五岳再礼”。⑾对于不作礼拜的道士要予以处罚,“《玄都律》云:若男女富不朝拜,决杖二十,罚算一纪,佩仙灵箓童子不朝拜,决杖一十,罚算百日;箓生道民不朝拜,考病一年”。⑿对于礼仪不周的道士,“《因缘经》云:礼拜,腰不申,来生得背沤报”。⒀《明真科》特别指出,一些“少壮庸人”对于礼拜的规定是“闻之而不在意”的,因为他们“一则返生我慢;二则无轨励物;三则事庄勤苦;四则信敬无从”,然而“信向之士,心口相应,舍香礼愿,已彻诸天,生罪死时,靡不释然”,就是采用“屈折礼拜,叩头自持”的方法,自可达到“意尽精诚”、“自然感彻”的境界。⒁UmWJ4L5q^Xe0,FNLd 注释3\tSH0fDT5WVl^D4 ⑴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32页,432页,432页,432、433页,433页,433页,433页,433页,433页,433页,4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Ip73的Xs]m03h8sg6S ⑵《十三经注疏》上册810页,中华书局,1980年htHTBDt1ipFa7YSr ⑶《后汉书》第7册2299页,中华书局,1965年d1Tl7lSJtr的Pm7fm ⑷《太平经合校》第63、187页,中华书局,1960年 步虚 步虚是道士在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传说其旋律宛如众仙飘缈步行虚空,故得名“步虚声”。据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称:陈思王曹植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但其时之“步虚声”腔,现已不得而知。现存各地道教仪式中的步虚音乐大多舒缓悠扬,平稳优美,适于道士在绕坛、穿花等行进中的诵唱。1jnn4Nc1elj]pYU]W 根据步虚音乐填写的字词,称为“步虚词”。《乐府诗集》卷七十八引《乐府解题》称:“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后步虚词成为诗体之一种,或五言,或七言,八句、十句、二十二句不等。其中有帝王之作,也有文人和道士之作。[P3TPV45pFgko8W_f 中国古代宗教和早期道教并无步虚仪式。陆修静的《洞玄灵宝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有“步虚”一词,指出道士的“步虚”是对天宫中神仙巡行时吟诵之声的模仿,称“圣众及自然妙行真人,皆一日三时,旋绕上宫,稽首行礼,飞虚浮空,散花烧香,手把十绝,啸咏洞章,赞九天之灵奥,尊玄文之妙重也。今道士斋时,所以巡绕高座,吟诵步虚章,正是上法玄根,众圣真人朝宴玉京时也。行道礼拜,皆当安徐,雅步审整,庠序俯仰,齐同不得,参差巡行,步虚皆执板当心,冬月不得拱心,夏月不得把扇,唯正身前向,临目内视,存见太上在高座上,注念玄真,使心形同”。⑴要求道士在步虚时安徐雅步,执板当心。宋代道士吕太古则在《道门通教必用集》中称:“陆天师曰:诵步虚经词,先叩齿三通,咽液三过;心存日月,在己面上;从鼻孔中入洞房金华宫,光明出项后,焕然作九色,圆象薄入玉枕,彻照十方,随我绕经旋回而行,毕叩齿三通,咽液三过。”⑵指出道士在步虚时,要用叩齿法、存念法,似乎神仙随身旋回而行。ikI,reYQsR,5fe_V4 大约成书于南朝梁陈时的《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收有《洞玄步虚吟》十首,当是道教仪式中最早使用的步虚词,词作五言,句数不一。其中有的是对天上仙境的描绘,如:LO_L35kLaqc4NWY4c “嵯峨玄都山,十方宗皇一。岧岧天宝台,光明焰流日”,“骞树玄景园,焕烂七宝林。天兽三百名,狮子巨万寻”,“控辔适十方,旋恚玄景阿。仰观劫仞台,俯盼紫云罗”,“严我九龙驾,乘虚以逍遥。八天如指掌,六合何足辽。众仙诵洞经,太上唱清谣。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有的又是对坛场上道士举行步虚仪式的描绘,如“稽首礼太上,烧香归虚无。流明随我回,法轮亦三周”,“俯仰存太上,华景秀丹田。左顾提爵仪,右盼携结璘”,“故能朝诸天。皆从斋戒起,累功结宿缘。飞行凌太虚,提携高上人”,“积学为真人,恬然荣卫和。永享无期寿,万椿奚足多”。⑶此经十首《洞玄步虚吟》,后人亦称之为“灵宝步虚”。后世道教编撰的多种科仪经籍多有将其编收在内的。KjV_mQjKmnVk5N8iT 隋唐以后,“步虚词”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隋炀帝作过《步虚词二首》,有曰“俯临沧海岛,回出大罗天”,“总辔行无极,相推凌太虚”等。⑷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有《步虚词二首》,有“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之句。⑸金代诗人元好问也有《步虚词》称“阆苑仙人白锦袍,海山宫阙醉蟠桃。三更月底鸾声急,万里风头鹤背高”。⑹这些步虚词大都寄托了作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或者对修道生活的追求,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但是,大多并未进入后世的道教仪式,为道士在步虚中所吟唱。宋代张商英编有《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三卷,内录有宋太宗御制《步虚词》十首,宋真宗御制《步虚词》十首和宋徽宗御制《步虚词》十首,都是道士举行金箓斋仪时诵唱的步虚词。其中徽宗的十首步虚词都为宋代道教音乐谱集《玉音法事》下卷所采集,可知该十首词已被道士诵唱,并且编入了后来的道教仪式中,有的至今仍在使用。例如:“昔在延恩殿,中霄降九皇。六真分左右,黄雾绕轩廊。sUkHU4kO[J\U^O\ 广内尊神御,仙兵护道场,孝孙今继志,咫尺对灵光。”⑺另外多首步虚词都是描写神仙境界,词语典雅,亦属上品,但是在后代道教的仪式中使用不多。mTf,OFl3。pBK1D50e 根据法国汉学研究所所长施舟人教授的研究,道教的步虚形式同印度教轮回仪式有关,步虚曲腔同传入中国的“梵呗”有关。⑻这一说法虽然至今仍未被大多数中国学者接受,但它对深入研究“步虚”的形成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重视。3Dlp]HX的To^acm_k 注释[Z5的9Vi。R6,`的sLT ⑴⑵《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506页,第8册37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7leI]jhgmVD3\o的gi ⑶⑺《道藏》第34册626页,第5册77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Zc,Om,nQF\eam0mb ⑷⑸⑹《古今图书集成》第51册62457页,62466页,62474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14qB5ReToJ,gYert ⑻《步虚研究》(英文),《国际道教科仪及音乐研讨会论文集》第110页,香港中文大学,1989年 步罡踏斗 步罡踏斗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罡,原指北斗星的斗柄。《抱朴子内篇·杂应》称“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复其头,以罡指前”,⑴后以天罡泛指北斗星。斗,指北斗。jcRKpO,GJZ的Q3^sj。 步罡踏斗,就是高功法师假十尺见方的土地,铺设画有二十八宿星象的罡单,作为九重之天,然后在罡单之上,脚登云靴,随着道曲,沉思九天,按斗宿之象,默念咒诀,徐步踏之,以召请神将、伏魔降邪或者神飞九天、奏达表章。明代诗人张元凯曾描写过当时宫内行步罡踏斗仪的场面,十分壮观:“宫女如花满道场,时闻杂佩响琳琅。玉龙蟠钏擎仙表,金凤鉤鞋踏斗罡”。⑵道士行步罡踏斗时的踏斗,称为禹步。据《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称:“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不可预测高深;故设黑矩重望,以程其事。或有伏泉磐石,非眼所及者,必召海若、河宗、山神、地祇,问以决之。然禹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k6Qs0Qpcb,,t4d的4 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末世以来,好道者众,求者蜂起,推演百端。”因此,在道教创立前,方士们就已行步罡之术,道教将其吸收为道术之一种并作为一种仪式元。道经称从淮南王刘安以降到北魏时,罡法已“触类长之,便成九十余条种”。⑶唐宋以后,道教科仪典籍中的罡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以功能来命名的,如回尸起死罡、伏御地祇罡、群魔束形罡、鬼精减爽罡、束缚魔灵罡、普扫不祥罡等;有以召请对象来命名的,如:召炼度司官吏罡、召灵宝官吏罡、召黄箓院官吏罡、召三鬼魔王罡、召五帝罡、召八方威神罡、召十方飞天神王罡法等;也有以步法图形来命名的,如交泰罡、二十八宿罡、五行超脱罡、旋斗历箕罡等等。⑷尽管罡法繁多,但道士的踏步仍是有规律的。据《云笈七签》卷六十一称:“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亦象阴阳之会也。踵小虚相及,勿使步阔狭,失规矩。”⑸灵宝罡步则“诸罡并丁立,起住皆左先右从,单步”。⑹以《洞神八帝元变经》的禹步法为例,如图所示:“人立在地户巽上,面向神坛坐之方,鸣天鼓十五通即闭气。步之先,举左足践离。右足践坤。左足践震。右足践兑。左足从右并兑,乃先前右足践艮。左足践坎,右足践乾。左足践天门,右足践人门,左足从右足,并在人门上立。”⑺各种罡法的步法是不同的,但又是固定的。宋代白玉蟾称:“凡步斗之法,切忌干纲犯纪,如脚步横截而过,是谓之干纲;如脚步误踏而进,是谓之犯纪。如干犯之时,随即就其星首谢可矣。”⑻《洞神八帝元变经》称各种罡法“举足不同,咒颂各异”,⑼说明步罡踏斗总是同一定的符、咒、诀结合使用。《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凡步一罡,内有一将主之,须先黄纸朱篆,其符章置于圣前,然后步罡,次毕,即焚符于香炉前,其君将立降目前。”⑽所谓立降目前,就是行步罡的法师要边踏步边存想。执事们要随步焚符。法师在步罡时还要念咒,掐诀。例如:步二十八宿罡,就要焚日直功曹符,念总罡咒和日直功曹符咒,以及掐二十八宿诀,“左右手飞二斗于两边”,“左手飞南斗于前,右手击令一下”。⑾据称,罡咒符诀的结合使用,就可以“召日直功曹,疾速赴坛,依律奉行”。⑿不过,步罡时与存想配合的咒诀都是默念,并不出声。宋代白玉蟾批评“今之邪师,杂诸道法之词而又步罡捻诀,高声大叫,胡跳汉舞,摇铃撼铎,鞭麻蛇,打桃棒,而于古教甚失其真”。⒀dkV]`XfiR6oKQS8R4 注释OSX\4iDfkOH]R1e。X ⑴⑸⑾⑿《道藏要籍选刊》第5册236页,第1册429页,第8册601页,60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LqjKJ0jK7r的nc1ecc ⑵《古今图书集成》第51册62008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lmgfis2g8oQ5Gr8 ⑶⑷⑹⑺⑼⑽《道藏》第28册398页,第3册830页(亦见《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600页),830页,第28册398页,第28册398页,第3册83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7If5g[`4pTYGK0K`O ⑻⒀《道藏辑要》娄集第7册24页a,8页b,巴蜀书社,1986年 化坛卷帘 化坛卷帘是科仪中相续的两个程序。化坛指道士将举行斋醮的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神仙世界;卷帘指启请仙真降临坛场时,如同人世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疏。[HPL4_ebnqVW6q\_f 化坛卷帘可以作为一种仪式元被包含在其他仪式体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科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记述了建斋第一日“入夜,请光分灯,次关金箓灯,次宿启告斋”以及“行卷帘仪,上表入坛”⑴的内容。这里的“卷帘仪”当是独立的仪式体,而江南地区目前演习的进表科仪,就将化坛卷帘包含在进表科仪之中,作为一种仪式元。VXZaZWk^,g\D,QIkp 化坛卷帘科仪,在早期道教和魏晋南北朝乃至于唐五代的道教科仪典籍中均未见记载。据现存资料推断,将斋醮坛场幻化为神仙世界的“化坛”,约始于两宋时期。在南宋时编纂的各种科仪总集中,已有关于“化坛”的记述。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百八十二有“开启变坛”⑵的内容,变坛当即化坛,它是一种仪式元。经过元明清时期的发展,化坛似乎一直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科仪。在上海道教的进表和苏州道教的全表科仪中,化坛都是以焚符和诵赞的形式进行并完成的仪式元。焚化“金阙玉陛化坛真符”,并诵唱:“郁罗霄台,玉山上京。上极无上,大罗玉清。渺渺劫仞,若亡若存。金楼倩炜,玉殿森严。光范巍峨,降临启真。驭景龙舆,玄晃仙居。阴阳凝室,万气齐居,一如诰命,风火驿传。”⑶但是,将坛场幻化为神仙所居的内客在唐代道教科仪中却早已有之。杜光庭编集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七和卷十九的“消灾星曜仪”和“文昌注禄拜章道场仪”,均有“启坛行道”仪,其中在奏请众神降临时都有坛场变化的言辞:“香官使者,左右龙虎君,侍香众灵官,当令臣向来静夜行道之所,自然生金液丹碧芝英,百灵众真交会在此香火炉前。”⑷道士幻觉坛场已是百灵众真交会的所在,只是这样的幻化仅仅是依靠高功的祈愿启白。而南宋时期的科仪就要求高功法师作大量存思幻化,称“面天门,上香,存天门有素车白马,千乘万骑,十方各有天尊大神大将军,浮空而来,鉴观修奉,面天门口奏,依式扬幡。化建坛立幡之所为太溟水府之宫,净莹无翳,上结宝盖,如芝幢,日月流光,照透水府。内化一大旌幢,四畔灵风鼓荡,直接盖上。存一似莲花于水之中,芬馥无尽,上有金光祥云,梵气周回,首脚花幡,风散十方,如细雨密雾,青玄上帝居盖之下,手持枝水,随幡洒布,作法雨祥云,升接阴魂,并赴幡下,以伺开坛,朝礼上帝,受化更生”。⑸南宋时编成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有《宣表卷帘》一节,内称:“法师存金阙寥阳殿内,隐隐群真,侍卫元始,星斗飞芒,龙灯凤烛,并在帘里,惟遥迎而已。帘之外,无景光也。宣表后,举稽首虚皇天尊前,法事毕,忽然卷帘内外,华灯璀璨,宛如浮黎土矣。”⑹该书卷三百二十又称:“诸分灯毕,然后升坛宿启,至都门外,行卷帘仪,宣通真表,徐徐入门,此旧法也。今人每于分灯后,垂帘遮蔽华夏,再出坛前,行卷帘仪,宣通真表,入坛法事,左旋一匝,出都门,方入靖室,行宿启仪,失之矣。卷帘非古式,后世欲威仪可观,始为之。”⑺由此可见卷帘科仪在两宋时期已逐渐形成和流行。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五称卷帘是“九清上帝乃虚无百千、万重道气之上,凡升御座不可以目瞻仰,谓如阳间,帝王登殿以扇八柄遮之,升御座毕,方开扇引班,故先垂帘。行持想上帝升殿,次宣文仪,方许卷帘”。⑻据施舟人的《分灯──道教的仪式》一书所附光绪己丑年(1889)《金箓清醮卷帘科仪》的抄本,卷帘的过程分三步,即“珠帘卷起一分”、“珠帘卷起二分”和“珠帘揭起三分”。珠帘卷起以后,醮坛就成了神仙世界:“琳琅振响,十方肃净,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绝妖尘。”⑼同卷帘相连接的是“金钟玉磬”仪式元。其形成时代大约同卷帘相当。钟磬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宋高承撰《事物纪原》引《月令章句》曰:“上古圣人,本阴阳,别风声,审清浊,不可以文载口传,于是始铸金作钟,以主十二月之声”,引《皇图要纪》曰:“帝喾造钟磬。”⑽钟磬一开始就是帝王使用的礼仪乐器,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道教科仪的鸣钟击磬,一方面是为了渲染群神降坛,感动群灵。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称:“坛场将肃,钟磬交鸣。韵奏均天,仿佛神游于帝所;音高梵唱,依稀境类于玄都。”⑾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五则称:“《太真科》曰:奉行上道,讲演经典,建斋行道,悉先叩击钟磬,非惟警戒人众,亦乃感动群灵。仙真神人相关,同时集会,弘道济物,盛德交归,谛心存神,与己相见,调槌上击,从微至著,数一十二、二十四、三十六,手执钟磬槌,先祝曰:圆槌震法器,流声遍十方,入下通长夜,登高响玉房,九幽闻离苦,七祖上仙堂。”⑿另一方面,据称鸣钟击磬又是为了召集高功自身身中的阴阳二神。《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五又称“钟之形,上圆而势俯,其声清远,其顶蟠龙,其从金钟,曰阳。磬之形,下圆而势仰,其声重浊,其座虎伏,其从磬,曰阴”,“金钟玉磬之法,召集高功身中阴阳二神,和合天地,驱逐厌秽,招集真灵,启格十方,通幽达明,追摄魂魄,调集息度,无致妄耗,有二神以主之。故开坛之初,必鸣钟磬以召集之,交鸣者乃互出合为一,所以炼阴成阳,秉志纯诚,无妄想,无乱志,则可招灵”。⒀叩击钟磬的次数多少,其意义亦不相同。“先鸣三下,发长芽之音,应阳数,生于一成于九。次引九下,震琼瑶之响,三下者上闻清微、禹余、大赤之三天,又三下中应欲、色、无色之三界,又三下警地狱、饿鬼、畜生之三途界也。长敛二十七下,九下通九天之道君,九下觉九宫之真帝,又九下招九幽之苦爽,合四九三十六下,上闻三十六天帝,中应三十六部尊经,下彻三十六狱”。⒁《金箓清醮卷帘科仪》光绪己丑年抄本则按次序,一是振金钟二十四声,再振本命一声;二是击玉磬二十九声,再振本命一声;三是钟磬齐交各各三十六声;四是振金钟九声,击玉磬六声,称“金钟交彻,玉磬和鸣,召十方阳德之灵,集九地阴冥之宰,普临法会,共证斋功”。⒂由化坛、卷帘和金钟玉磬等三项科仪元组合起来,成为道教科仪开坛和启请部分的主要内容,一直沿用至今。QO3Y\HT025YD,dDp[ 注释BcQgpNmn[7LW0Z48, ⑴⑵⑸⑹⑺⑻⑾⑿⒀⒁⒂《道藏》第7册34页,第8册482页,第31册206页,第8册486页,第8册819页,第31册208页,第31册467页,第31册209页,第31册208页,第31册209页,第31册20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c的cnYQkgpmqa`U2 ⑶余尚清:《苏州道教艺术集》第7页eN8aZOFpe。bIO4le3 ⑷《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1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FPl^orOHBN[BcUfJ ⑼《分灯──道教的仪式》(法文版),法国远东研究院院刊,1975年BWP0。J3aRjQT8RpQi ⑽《事物纪原》(丛书集成本)69、71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 分灯 分灯是斋醮中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起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则被包含在别的仪式体中,作为某种斋仪的一项内容。NOTa7rUc的7的BLfahr 据《上清灵宝大法》称:“欲荐拔阴灵照破幽暗之灯,须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摄受度。如无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脱矣。”⑴它认为坛场灯烛之火非同凡火,必须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灯烛具有上照天庭、下彻地狱、拔度亡灵的功用。,t4]3jjQIjf0513tr 宋金时期,分灯仪式的程式是:取火,分点和念颂。W的bYpJafP7Xn3qO 取火。在正斋日午时,面南,对太阳焚香,口奏,吸气,吹笔,以黄纸九寸朱书慧光符一十二道,玉清诀,东方气,以蜡封作炬子,用于应发灯光。在太阳正南时,以阳燧(凸透镜),聚焦于炬子上,念“太阳辉神咒”,意为取太阳正气,点燃烛炬。然后,由法师点燃一灯于坛正中元始天尊神位前。PqjHmFrBQe5aBooJY 分点。高功法师出班,至元始天尊神位前,上香三礼,默诵“明灯颂”。侍灯立左,侍香立右,高功执符炬于元始天尊神位前,请降宝光,存思元始允奏,想象金光透彻宝篆之上,百色光明混合于一身,结化为大日圆轮。然后,高功以符炬于中灯光内点。侍灯三礼,受灯于师前点。侍香也三礼,受符炬。遍十方点,分班点毕。三师回,各三礼,纳余炬并为一。高功三礼焚于元始前炉中,又存思宝光上彻九天、下辉九州九地。0hmk3YcXB。T`L4^4l 念颂。法师默诵灭灯颂,称“太上散十方,华灯通精诚。[YrUc。OG,8JDpZ^TR 诸天悉开耀,地狱皆朗明。我身亦光彻,五脏生荣华。炎景照太无,遐想通玉京”。6_\s的,W8bmDXKPs7m 分灯仪式的构成,体现了道教的教义思想。法师在元始天尊神位前“以符炬于灯光内点,先运一生二,二生三”,侍灯侍香各执一符就高功手中分光,然后点遍十方,正是《道德经》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教义的象征。其次,在取火和分点等阶段,法师都要念咒、存想和运动自己的内气,例如:高功在分点时,执符于元始天尊神位前,存想金光如流,百色光明混合于一身,结化为大日圆轮,法师要运自身一气上接丹霄,两气交合,口中吐金光,若日升透转下坛,直至玄境之前、虚皇之下,隔于侧存,宝光运动,想金楼朱户,龙虎交盘。高功在符炬点遍十方后,存想“诸天上圣同布祥光,迸彻十方,内外上下,山林河海,官舍人门,水火阴牢,阳治关岳,上彻九天,下辉九州九地,重阴极恶,逐处皆承宝光,洞照开破,悉为异境。至于建斋之所,内外人物,一切皆在宝光之内”。最后,“以鼻目收光,徐徐引吸,入真中之形,回丹房上泥丸之内”。⑵分点过程贯串于法师的存想和内炼外接。ZqfcaSXs4P]UVtTK, 由于从阳燧取火受到阴雨天气的条件限制,后世对取火的方法作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改变。南宋道士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大法》中曾经指出:“浙东有数郡却亦先点一灯在高功手中,长跪致词,道众却受之以进入三清天尊前,逐位宣白文,点之方行分光。”⑶金允中认为这是“理大不通”的。但是,毕竟演习方便,遂流传至今。上海道教《进表科仪》的“分灯”,就是高功喝白道:“夫灯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化九,九九化为八十一灯,无幽无烛,无暗不明。”以虚的分灯程式,实的喝白经文,加上晃动火束的动作制造气氛。接着,高功大声问道:“灯光明否?”众答:“灯光明!”再问:“灯光变否?”众再答:“灯光变。”接着在众举“灯光朗耀天尊”声中结束,达到“进表”科仪“启坛”部分的高潮,既体现了分灯的教义思想,又适应了上海地区无以阳燧取火的社会条件,同样达到了吸引信众的效果。5,^D3LFXaVqHa_F\R 注释26HDIr_]^FX6XpB2_ ⑴⑵⑶《道藏》第31册210页,210页,46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解冤释结 解冤释结在科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冤对,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牵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称:6。]oWgYItTek3Gta “凡人处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负财,积诸冤结,以致阴讼牵连,无由托化,既承天恩开度,得领荐修,但其间怨气切齿,因邂逅恐生紊乱,当依斋法用符文,随事与之解释,使回心向道,解结和冤,庶可同登乐土矣。”⑴在道教科仪中有独立的解冤释结斋仪,也有将解冤释结的内容包含在某些科仪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和《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后者如炼度仪和施食仪。⑵不论是独立的斋仪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仪中,解冤释结都属于黄箓类的内容。\的3Ka98t59bOa^FO7 早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以道德准则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是无冤结社会,称“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悉养,无冤结”,认为“君为父,象天臣为母,象地民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扰扰之属,悉当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体也,乃天使相须而行,不可无一也。一事有冤结,不得其处,便三毁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诸神相爱,有知相教。有奇文异策相与见,空缺相荐相保,有小有异言相谏正,有珍奇相遗”。⑶以这样一种无冤结的太平社会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两汉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冤对中寻求出路的一种美好愿望。但是,据现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仪似乎尚未有解冤释结的内容。HGmd5nck7Q\nlQUKS 《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七至一百二十二有《道教灵验记》,记载了许多修道学道获验的故事,其中《赫连宠修黄箓斋解父冤经》《李承嗣解妻儿冤修黄箓斋验》《公孙璞修黄箓斋忏悔宿冤验》《徐翥为父修黄箓斋验》和《鲜于甫为解冤修黄箓道场验》等大都与解冤释结的内容有关。⑷这些故事大多发生于隋末唐初,皆称由于人世的杀戮冤对,致使生人或后代灾疾不断,经过修建黄箓道场后,永解冤结,生人消灾平安,亡人升登仙界。但在这些记载中,也未见单独的解冤释结科仪的内容。be2qs4SWYmXiVSmm^ 《道藏》收有《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全文仅三百余字,说太上道君在玉京山所见众鬼在地狱受苦,皆因生前不忠、不仁,不慈、不孝,杀害众生所致。只有专志入静,持斋行道,诵念此经,才能解冤拔度,各获超升。文字古朴,仪式简便,便于个人诵念行持;再从其用“太上道君”神号这一点来看,估计此经出于六朝时期。《道藏》另有《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⑸,经文与《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大致相同,当系重出之误。但其中神号已改为“天尊”、“太上”,当指道德天尊与太上老君,疑为唐代以后道教中人所改。ct0ORe1`KbmcrZ 唐末五代杜光庭编撰的《无上黄箓立成仪》和《道门科范大全集》等收有大量道教科仪经文范本,虽无独立的解冤释结科仪,但在科仪中多包含解冤释结的内容。如《忏谢疾病仪》的《清旦行道》祈请众圣“为弟子某削除死籍,汪上生名,解厄祛灾,和冤释对,宿瑕清荡,积过销平,星辰回临照之文,年运息刑冲之咎”。《午朝行道》称“沥恳披心,立斋祈福,按灵仙品格,开八景坛场,精备香灯,虔伸忏谢”,“伏冀玉清万圣,金阙众真,鉴纳丹诚,降流玄佑”,“地无简对,水绝盟言,鬼断冤仇,人销谋议。星辰行度,无临照之凶;本命行年,无刑妨之咎”。《晚朝行道》则忏谢“前生今世,宿罪深尤,或违天地覆载之仁,或亏日月照临之德,犯二气五行之性,伤三光六纪之和,前冤未除,后罪重结,故杀误伤,肆意任心,不识因缘,罔知忌讳,六情所起,于犯幽明,三业所犯,负越经训,成兹报对,构此灾危”。⑹所有这些解冤释结的经文,都是以道士表白祈奏,请求神灵宽恕,解除冤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北宋末年形成而在南宋时期起广泛流传的炼度、祭炼、施食仪中一般都有解冤释结的内容。Yk的dlmLVbnlp1cOrT 至今仍在香港地区演习不衰的《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中,将人生的冤对概括为十种,即“十伤”:杀伤、自缢、溺水、药死、产死、伏连、冢讼、狱死、邪妖、积生。⑺其中“积生”冤对是因为“纵幸免于人间,必萦缠于地下”的人际冤对的延续,只有“邪妖”冤对是非人际的内容。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累世仇雠,历推迁而不释”的人际关系,便成为科仪经文中有关“冤结”的主要内容。至于解除冤结的方法,除了祈请神灵宽恕以外,还采用符、咒、诀等方术化解冤结。《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符简轨范品》有“解诸类冤结”的内容,除了同上述“十伤”相对应的解杀伤冤符、解缢死冤符、解溺死冤符、解药死冤符、解产死冤符、解伏连冤符、解冢讼冤符、解狱死冤符、解妖邪冤符、解三世冤符外,还有解冤释结符、和冤释对符、解咒诅符以及拔罪解冤符等。⑻在《灵宝玉鉴》中也有“解冤符”,全称灵宝解冤释结升度真符,符文包含“解释冤结”和“升度朱陵”等八个字,称“神符告下,解冤释结,永脱仇雠,执对分别,衅缘俱尽,不生恶业,出离寒庭,罪根消灭,一如告命”。⑼近代上海道教有独立的解冤结科仪,形式是两名道士坐于灵位前,边念白边唱赞,旁有乐队伴奏,类似说唱。上海道教协会藏有光绪三年(1877)道士康友梅的该科仪抄本,据抄本附记称“丁未生人海上闲鸥道作于听经山房之最华堂”,该科仪可能出于清代末。科仪经文讲述了虞舜、汉文帝、曾参、丁兰等二十四孝故事,申述斋主以香钱忏之罪愆,“求解冤结,阳上报恩”之意,历数人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百岁的追求目标和伦理规范,感慨“人生好似一张弓,终朝每日逞英雄,忽然一日弓弦断,两头着地一场空。生也空,死也空,生死如同一场梦。生如百花逢春景,死如黄叶遇秋风。天也空,地也空,天长地久不相同。d\dLkQpIaDJo_Ntl 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各西东。田也空,屋也空,几番换了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鬼门关上不相逢。佛教经中空自色,道教经中色自空。GoBnPdjLL1TVDf78p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世人识得真解悟,到头终是一场空”。mX3fQoch_FUbU50]5 以生死、财帛、妻儿皆空的思想来化解人生冤对。VbHlYsHX[FNdXI\[1 注释o]],P56N8Xoqi^TX ⑴⑵⑸⑻《道藏》第31册93页,第6册278、313、第34册729页,752页,第8册32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mIII4L4pNksb。TfZD ⑶《太平经合校》第219、150、539页,中华书局,1960年HaIm]aNNKK4jeS1c1 ⑷⑹⑼《道藏要籍选刊》第1册836、837、838、840、844页,第8册119、122页,80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aHgk,DqRBrr`K^WKs ⑺《中国人的宗教仪礼》(日文版)第893页,日本福武书店,1983年 礼三师 礼三师是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三师即度师、籍师和经师,有天上和人间二种。“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也”。人间三师者,“所为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师,籍师之师曰经师”。⑴在科仪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间三师,次存念天上三师,“乘青黄白三气下降,心礼三拜,次五方卫灵诀,随方掐卯午酉子中,内思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各统从官兵马,备卫身中,四灵列侍,五色庆云,满身直射,五方罩覆,坛所吻合。内外之境,无感不通”。⑵故唐代道士张万福在《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称:“先存三师,然后行道。凡厥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先礼师存念次当起愿,开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灵靡降。”⑶即将“礼三师”置于行仪之先的地位。eF。kk4TfITh]ID。ZY 尊重师长是道教的传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cHH3SO19Z5FLmRU6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借鉴作用,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迷误。早期道教的《太平经》将师长与父母、君王同称为“道德之门户”和“性命之门户”,认为“古者圣贤皆事明师,以解忧患”,如果“弟子不顺,则不能尽力修明其师道”,“罪名不可除也”⑷。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也称:H1VgKP[mDm。oYPq “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免死,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颓矣。由此论之,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⑸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无上秘要》卷四十二,其《事师品》,引《洞玄隐注经》称“经不师受,则神不行”,强调道士受经必须通过师尊,不然经就不灵验;引《洞玄法轮经》称:“师者宝也。ga6b\cNDlq的JYgdt 为学无师,道则不成,非师不度,非师不仙,故师我父也。”KPcham3[h2aGl^9i\ 指出学道升仙都要依靠师尊,不然不能成道,不能登仙,又引《升玄经》,指出择师应不分贵贱高下,年岁长幼,待师要谦下,即“求法事师,莫择贵贱,勿言长幼”。不然就是“怀死生俗闲之态,不解至真平等之要”。因为“人无贵贱,有道则尊,所谓长老不必耆年,要当多识多见”。一个道士可能有不止一个师长。《升玄经》要求道士对“先师后师,并皆有敬。LKZpa,q`9Nai6t_tY 所以尔者,本师者,学之根也。譬如为山,由于一匮之土,渐渐得其高大,本师者亦复如是,乃为发蒙之基。后师者,备成也。喻如严装服饰,众事已办,唯未加冠,不可以行。人事后师,亦复如是”。⑹三师之说,大约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无上秘要》卷三十四,引用的《洞玄金箓简文经》有三师的说法,称“奉师威仪,经师则经之始,故宜设礼,三曾之宗;籍师则师之师,故宜设礼,生死录籍所由;度师则受经之师,度我五道之难,故应设礼。为学不尊三师,则三宝不降,三界不敬,鬼魔害身。”⑺至唐代,三师之说已广泛流行。唐代成书的《洞玄灵宝三师记》称“受道尊奉其为度师”,“度师之师曰籍筛,籍者嗣也,嗣籍真乘,离凡契道。籍师之师曰经师,经者由也,由师开悟,舍凡登仙。三师之重,媲于祖宗”。⑻同时,将三师确定为“经师南岳上清大洞田君讳虚应”,“籍师天台山桐柏观上清大洞三征君冯君讳惟良”,“度师天台山道元院上清大洞道元先生赐紫应君讳夷节”。但是唐代道士张万福的《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另有“正一师讳”、“五千文师讳”、“神祝师讳”、“洞神师讳”、“升玄师讳”、“洞玄师讳”、“上清师讳”等名目,要求存念三师名讳、形状、住观和方所,并不确定三师的名号,因此,将三师确定为田虚应等,可能是江浙一带灵宝和上清派道士的做法。QknTSIeOI6IeZ的GHS 在道教仪式中,安排礼三师的内容,是在南北朝至唐代时期出现并形成规制的。据唐五代道士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各种黄箓仪式均在上香后有“礼师存念如法”的内容。]BmR6GFLkBifRte\1 杜光庭自注曰:“法师临目存见,太上三尊乘空下降,左右龙虎,千乘万骑,三界尊灵,群真侍卫,罗列在座,乃为弟子奏陈斋意。次思经师,侍太上之右,心拜三过,愿师得仙道,我身升度。次思籍师,次思度师,愿念如初夜法。次思青云之气,布满斋堂,青龙狮子,备守前后,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飞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马,九亿万骑,监斋直事,三界官属,罗列左右。次思青气从师肝中出,如云之升,青龙狮子在青气中,天仙、地仙、飞仙,五方五帝,兵马匝覆斋主家大小之身。又思五脏五岳五帝,如初夜法。”⑼据此,礼三师之法在仪式中主要是法师的存念和心拜而并无唱、念、做的动作。在南宋道士编纂的一些科仪总集中,礼三师仍是科仪的重要内容,只是灵宝三师已经进入神仙谱系,并已列入神位。王契真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十总录高真上圣,称灵宝经师、灵宝籍师和灵宝度师,“共度三职,总掌于三十六部尊经,符图集成,中盟宝诰,流演尘凡,载度天人”。⑽在道教的传度类科仪中,另有三师,指传度师、监度师和保举师。宋代贾善翔编纂的《太上传度出家仪》规定,道士出家需由传度师带领和主持下,进行礼三师等仪序,由保举师为弟子脱去俗衣,披道服和系裙、顶簪冠等。⑾经过三师引举,才能成为道士。UPqlG[ZqS6asJc^a 注释kTGS,h0ecdaUO1pc ⑴⑵⑹⑺《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644页,644页,第10册115,116页,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e81U^aH5SrFosT`Ui ⑶⑻⑼⑽⑾《道藏》第6册754页,751页,第9册181页,第30册730页,第32册163~16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g8NoH_Gc。Onm。e\b ⑷《太平经合校》第311、346、405页,中华书局,1960年F8KbXQZpXI5L。aH2^ ⑸《抱朴子内篇》(增订本)第255页,中华书局,1985年 散花 散花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称,天上神仙临降醮坛时,“皆驾飞云绿軿,八景玉舆。从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导凤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邕邕,烧香散花,浮空而来”。⑴因此,散花原是想象中神仙銮驾行仪的一部分。道教仪式常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临坛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g。[eaG54]FsofJ7Fm 中国古代祭仪中并无“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源于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点。佛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和《华严经》中,都有“散花”一品,称“散花于佛上,是为供养佛宝”。⑵,认为在佛前散花为对佛的供养,据传,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浴佛节时亲临门楼观看行佛,散花敬礼。现在南亚地区仍有撒花瓣以迎尊贵的民俗,当是古时散花礼俗的遗风。佛教的散花,多用鲜花,后也有改用纸花的。TN77JDNPbp^mDsrjK 道教的“散花”,并不实地抛撒鲜花,只是诵唱。陆修静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有在巡行中咏唱的步虚词多首,如“诸天散香华,倏然灵风起”,“灵风扇奇奇,清香散人衿”,“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陈我愿”等。GHaaSIgdaBnc,n。J3 “每诵步虚一首讫,弟子唱‘善散花’,礼一拜”。⑶在道教科仪中,散花多与瑶坛、云舆、五献等内容相联系,多为行进中的诵唱,间亦有立定念诵的。其词有五言、七言与词曲类三种,和步虚词相似。现存较著的散花词有宋真宗作五言散花词十首、七言散花词十首和宋徽宗作五言散花词十首等,均收于明《道藏》的《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中,其词多为赞咏仙都美景和瑶台奇葩。例如:宋真宗的“天上春常在,花开不计时。瑶坛沾瑞露,芳气更蕃滋”,“昆丘绝顶有龟台,台上奇花四序开。不是群仙朝玉帝,何由散到世间来”;宋徽宗的“绛节徘徊引,天花散漫飞。高真无染著,片片不沾衣”等等。也有祈愿天神赐福、降临醮坛的,例如:宋真宗的“玉宇千门启,金炉百和然。芬芳盈法座,祗慄待群仙”,“洞中三十六天春,仙境由来异世人。采得名花何处去,将来宫馆奉高真”,宋徽宗的“圣境三千岁,仙花始一开。如何金箓会,并奉列真来。几席延飚驭,香灯建宝坛。丹心无何献,碎锦洒云端”等等。⑷宋代道士吕太古的《道门通教必用集》收集了多种散花词,其中有较古的散花乐词:“散花林,散香林。散香花,满道场。上真前供应,玉京山上朝真会(散花林),十仙齐奏步虚音,满道场,至真前供养。空同一声来月下,步虚三唱入云间。”⑸明确将散花与步虚联系在一起,散花词只是以散花为特殊内容的步虚词。《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则称“凡散花每两句为一首,上一句吟毕,继吟‘散花礼’三字,方吟下一句,吟毕,继吟‘满道场,圣真前供养’八字”,⑹指出散花乐有领唱和伴唱的形式。另一题为《古散花乐》的都是七言诗句:“元始传言齐受箓,道君开教尽皈依。小有洞中三秀草,玉京山上万年桃。五色云中呈綵凤,一炉香里见朱鬃。三真玉女持花节,一双童子棒金炉。五色彩云来覆地,九天真气绕香坛。九龙阙上集真圣,八仙台畔听清谣。三岛羽人朝象阙,九天仙子下瑶台。五色彩云随步起,六铢仙服著身来。三岛羽人来入座,十洲鸾鹤引冲天。太上散花陈我愿,扣钟鸣鼓会群仙。万朵莲灯开夜月,满坛香雾杂天花。”⑺其词的内容犹似一首神话故事诗,一幅神仙行空彩画。rrc]9\4]jeQH4qP[8 香港道教全真派科仪中有《散花科》,使散花这一仪式元独立为仪式体,但在演习中又常和《五方关灯科》相连。《散花科》是一种以赞颂香花,解除冤结、拔度亡灵的黄箓类科仪。举行仪式时,在一长桌上陈列香花灯水果等五供以及花盘、米盘和古钱九枚供高功法师行仪使用。法师和众职事自始至终坐于桌边诵唱经文。经文包含由《返魂香赞》《太乙赞》《四颂花》《万事休》《叹人生》《叹四季》《散奇花》《解冤结》等大段唱词组成,文词优美。例如:《四颂花》中有“君不见,好年华,时来枝上好开花。可怜风雨经过后,处处游人叹落花”之句;《万事休》中有“劳心劳力为谁谋,父母妻儿转眼休。纵得脱青更换紫,也须白了少年头。一旦无常万事休”;《叹人生》中有“色相果然空,花残今又红。笑语梦魂中,叹人生不再逢”;《叹四季》中有“秋来篱菊绽金黄,风送花香月满廊。三径萧条谁送酒,教人宁不倍凄凉”;《散奇花》中有“散一朵,菊花新,愁眉不展对芳辰。扶蝶纷纷花下过,不见花前月下人”,等等。《解冤结》是全仪的核心,称“解结解结解冤结,惟愿亡灵罪消灭。今生前世有冤仇,随此经功尽断绝”。⑻由于歌唱文字占据《散花科》的绝大部分,因此,全仪音乐性极强。香港道教演习该仪时,多采用广东地区民乐的古典名曲和民间小调,适合民众的欣赏情趣,因此,使散花科的思想内容更富有感染力。PB7eeRFb的k5m^。cD[ 注释kR8IBc0a的Y47T98h2 ⑴⑸⑺《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506页,336页,33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ZcXkteV]0h1J5OhK2 ⑵《大智度论》卷五十五9T8acKc6Gaj2pe。B2 ⑶⑷⑹《道藏》第9册853页,第5册768~770页,第7册9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8G0VoT1eXcmmk2ePL ⑻《中国人的宗教仪礼》(日文版)874页,福武书店,1983年 进表 进表是斋醮中一种重要的科仪,无论是金箓、玉箓或者黄箓类斋仪中都必行此仪。道教认为,通过进表,可将书写信众祈愿的表文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光临醮坛,赐福延龄,先灵受度。Rj`Y。9\02IIkBtcH8 进表科仪的程式是启坛、请圣和拜表。e9UZeWGJtLIoa。P1 启坛。法师和职事们全体入坛烧香,跪奏祝告。在各人各恭敬的一再启奏中,醮坛被幻化为瑶坛仙境,以分灯法点燃全坛灯烛,击金玉之声,敕水,洒净坛场。gLOfI4F13h]igmpS 请圣。奉安五方天神,请圣,降圣,法师于各天尊像前拈香,恭祝圣寿。DoQkD3Rmqh]GJdSe 拜表。此系进表科仪的核心部分。高功法师和众职事奉请三师相助,降临坛场,高功默念熏表咒,行祭礼于司表仙官,以劳动仙官递送表文于天庭。然后封表,法师虚画符文于表上以示封缄。行“送表”,送表于焚炉之中,化行。同时高功法师步罡踏斗,以元神飞升天庭,默念表文,禀告上苍。biIN_Lmj0lQsGrXP 高功在踏表后,收敛元神,众法师和职事致谢众神,献供,上表结束,退堂。^8mj]P,jJKD5k^Ial 中国古代宗教祭神用祝词,《周礼》称大宗伯祀大神,“诏大号”,贾公彦疏云“诏大号者,谓大宗伯告大祝,出祝词也”。⑴早期道教的进表类仪式比较简单。《三国志·张鲁传》引《典略》称:“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⑵手书写有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当是早期道教的表文之类,而为病人请祷的则是已信道的“祭酒”。南北朝时期,道教流布日广,科仪由简趋繁,三官手书被淘汰,章表杂乱。南朝宋的陆修静《陆先生道门科略》称当时斋仪已能“下千二百官”,有章文“万通”,一些“愚伪道士”“入靖启奏,不辩文句,是其所识,则洪声鼓响。闻于四邻,其所不解,则咳咤吟呀,抹略而过”。⑶可见南朝道士在启奏表章时,已有鼓伴响并作大声朗读。北魏寇谦之在《老君音诵戒经》中言及“章奏”时称:“香火在靖中,民在靖外,西向散发叩头,谢写愆违罪过,令使皆尽,未有藏匿,求乞原赦。若过一事不尽,意不实,心不信,法章奏何解。师亦自别启事云:民某甲,求乞事及病者,亦道首过。若过尽者,师亦得好感应;若过不尽,师亦不得好感应。”⑷可见北朝道士已有章奏之称,并将道士和信众的奏启区分开来,仪式渐趋繁复。teS5Tnka1。XLLb^JU 唐宋二代,道教科仪的制定规范和道士的音诵舞步都曾受到王朝的关怀,敷衍愈甚。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对于祈禳、消灾、祈嗣、延生,文昌注禄、祈求雨雪、安宅和谢罪等仪的拜章道场均有详列。以《文昌注禄拜章道场仪》《祈嗣拜章大醮仪》和《东岳济度拜章大醮仪》为例,三仪分属金箓和黄箓两类,行仪目的不尽相同,但其结构大致都是:入坛,礼师、宣卫灵咒、鸣法鼓二十四通,发炉,请称方位,唱方、忏方、三礼、重称法位、宣誓、举十二愿、复炉、出堂颂和出户等等。三仪结构之不同处仅是散花、忏悔、三启和烧香等仪式元是否安排或安排程序相异。三仪的词章大多雷同,只是在“请称法位”和“重称法位”时,据行仪之不同目的而有不同内容之表奏上苍。lO2BmSIaaQtQql8qH “祈嗣”仪中表奏的是:“某德修罔觉,善积而彰始也,期庆嗣之克谐终也。冀斯男之永保,并结形于九气,同禀命于三元。生神唱奉而唱恭,司命敬诺而敬顺。悉考诞弥之月,大恢生化之功,调六气于洪钧,开八荒于寿域,庶获绵绵之庆,载严翼翼之心。”⑸而“文昌”仪中表奏的是“某自揆凡庸之质,均蒙化育之恩,业儒术以操修,冀科名之利达,蠲明诚意,敬设华坛”,或“某安居浊俗,业习儒冠。执古御今,以待熙朝之网罗;研精覃思,以应有司之科目。念得失之有命,知富贵之在天。求而弗获者,下愚夙障之缠惑,而必从者,至尊大慈之泽是”。⑹这种同异之处反映了,道教科仪为了适应不同需要而日趋繁复,也为了方便道士们的学习和演习而日趋程式化、规范化以及简易化。南宋道士吕元素在《道门定制·序》中称:“至简易者道而详备者礼。凡人之所以事天者,道也因事天而起至诚之心者,有礼存焉。此圣人垂世立教之本旨也。然于繁简之间,当有所折衷而不可过也。”⑺同一进表科仪,由于师承系统不同以及使用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乃至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也会有许多演习之不同。例如:台湾道教的拜表科仪中已经没有化坛、卷帘、瑶坛、分灯、金玉和敕水等仪式元的内容。据美国苏海涵编《庄林续道藏》的《登坛拜表科仪》,在启师、跪奏、三献以后,立刻进入降圣、烧香等仪式程序。但是上海的进表科仪和苏州的全表科仪则仍保留着原来的程式内容,只是在演习时略有差异。苏州全表的分灯沿用古法,坛前法师连续四段唱念,分别赞咏玉清圣境天尊、上清真境天尊、太清仙境天尊和流光法界天尊。同时,坛后一法师点起三支烛,三法师持烛吟诵,一一将坛场灯烛全部点燃,意为恭请神光分照四方。上海道教进表科仪中的分灯则是采用高功执火束虚晃和喝白,众职事持小火答白的形式,将启坛部分推向高潮。苏州和上海在进表科仪中的小区别,当是因为上海地区早就使用煤油灯或汽油灯,现今坛场普遍装有电灯。传统的烛光或油盏,无论数量增加多少,均无法与之匹敌。如果沿用古法,在上海,进表科仪无法体现神光普照的神学思想,也不能达到吸引信众、“感动神灵”的艺术效果。当然,不论各地的进表科仪有何变异,但就其框架结构而言,却是相同的,其中某些经句也是相同的,例如,各地“进表”科仪中都有焚表颂和祝香咒,其字句也是一致的。nW2jRqV6nNkKrQBe^ 注释K0aUl。mhbQYHO[3\\ ⑴《十三经注疏》上册第763页,中华书局,1980年YLmhmsBPtY]pe,8YY ⑵《三国志》第1册234页,中华书局,1959年Gom8^k_,SV。Q3h的YD ⑶⑷⑸⑹⑺《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77、479页,382页,167页,154、156页,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灯仪 灯仪是道教斋醮中一种常见仪式,它以行仪的道士手持光辉朗明的“灯”为特征,以象征上照诸天,下照地狱。灯仪一般都在日落以后举行。现存《道藏》中的灯仪约有二十种,分属金箓和黄箓两类。例如:金箓类的《玉皇十七慈光灯仪》《上清十一曜灯仪》《三官灯仪》《南斗延寿灯仪》《北斗七元星灯仪》《北斗本命延寿灯仪》等,黄箓类的《黄箓九阳梵气灯仪》《黄箓九巵灯仪》《黄箓破狱灯仪》《黄箓五苦轮灯仪》等。宋代道士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引《金箓简文》称:“燃灯威仪,功德至重,上照诸天,下明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侍灯之官,勤为用意,每令灯光,竟夕明真。”⑴中国古代祭仪中有火祭的记载,《周礼》称“凡祭祀,则祭祀”,⑵爟即火。但是并无灯仪。据文献记载,大约秦汉时的帝王宫室中就已有“青玉五枝灯”、“百华灯树”和“芳苡灯”等。两晋南北朝时,灯开始进入士大夫阶层的生活。西晋傅玄有《灯铭》,北周庾信有《灯赋》,梁江淹也有《灯赋》,还分述大王之灯的华艳,庶人之灯的穷朴。东汉早期道教并无有关灯仪的记载,将灯引进斋醮坛场约在南北朝时期。LoKe3ISG`ZNR1Ss^Z 南朝宋道士陆修静在《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述及醮坛执事就有“侍灯”之职,称其职能为“景临西方,备办灯具,依法安置,光滔火燃,恒使明朗”,并称如使“灯火中灭,罚香一斤”。⑶北周武帝宇文邕编集的《无上秘要》述及三皇斋等各种斋法时,各有醮坛设灯的记载,例如,三皇斋设坛方二丈四尺,四方各列九灯,共三十六枚;金箓斋法在四季燃灯时数量各有不同,少则三灯,多则一千二百灯;太真上、中、下元品燃灯也有不同,其中,上元斋法燃灯上极九十灯,中可六十灯,下可三十灯,中下元斋法燃灯数略少,另外还须在太岁、年命上二处燃灯,令昼夜恒,余灯则白日不须明,如逢天雨仅于斋堂燃太岁、本命二灯便足,余者可缺。盟真斋“于家中庭,安一长灯,令高九尺,于一灯上燃九灯火,每令光明,上照九玄诸天福堂,下照九地无极世界”,以使“九幽之中,长徒饿鬼,责役死魂,身受光明,普见命根”。⑷因此,灯在醮坛上的作用仅仅是照彻幽暗的作用。Oa`WXBRnSGO7JaI。_ 同时,道士在斋仪中,除了燃灯、礼灯以外,也将燃灯同内修结合起来,认为燃灯能使神归于形,《无上秘要》引《洞真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称:“子学神真之道,处虚宫之上、琼宫之内,不知明灯以自映通玄光于五脏之内,因得明矣,形体之神因得归也。子若能暮明灯于本命,朝明灯于行年,恒明灯于太岁上,三处愿念,即体澄气正,真光内照,万神朗清,元君奉法,施行三年,即致夜光,……行之九年,身体光明,彻视万里。”⑸另外,也将燃灯同念诵和叩齿等仪式或方术结合起来,《无上秘要》引《洞真智慧大戒经》,有“明灯颂”五言、二十六句以及叩齿三通的提示,称“徒燃灯而不知此诵,六天魔府不过人死命,八方诸天不遣玉童玉女,飞天神人不降于子矣。十方三界,不度兆仙名于东华南宫,不受子七祖父母化生之道”。⑹约于唐末杜光庭时代,礼灯之法已经形成,杜光庭在《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九“礼灯仪”一节中,有注称,“燃灯威仪”,法师率众每夜旋绕灯下,依位咒祝。⑺在南宋时期,灵宝斋法中首先出现了九幽灯仪、血湖灯仪等与“破狱”有关的黄箓类灯仪,然后在元明时期敷衍出了大量灯仪。a]K的oQqa`nFmHpPg 明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称“醮坛所用灯图,古有一百余样,其式繁多”,该书所列灯图,计有十一种,诸如:BD1\Jbcgfela8f8q 玉皇灯图、周天灯图、本命灯图、北斗灯图、南斗灯图、十二曜灯图、九天玉枢灯图、火德灯图、九宫八卦土灯图、血湖地狱灯图、炼度灯图等。⑻现存的金箓类灯仪的程式,大致是:入坛、启白(通意),归命和赞颂,讽经,宣疏,回向。各灯仪的主要内容和区别,在归命和赞颂部分。例如在《九天三茅司命仙灯仪》中,有归命太玄妙道冲虚圣佑真应真君,赞咏冲虚圣佑真君归命定录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赞咏冲靖德佑真君;归命三宫保命微妙冲惠仁佑神应真君,赞咏冲惠仁佑真君。⑼归命文辞是散文体,赞咏文辞是诗体。《玄帝灯仪》则重复三次归命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三次赞咏。三次文辞略异。⑽散文体是念诵,诗体当是唱赞。唱念错落有致,加上坛场灯烛辉煌,表现灯仪“上照诸天”的景象。IbL_4RBc[IXddqT的 现存的黄箓类灯仪的程式,也是入坛,启白(通意),举天尊之号和赞颂,讽经,宣疏,回向。在举天尊之号和赞颂部分,都同破狱拔亡有关。例如在《黄箓破狱灯仪》中,高功举玉宝皇上尊,破东方风雷地狱;举好生度命尊,破东南方铜柱地狱举玄真万福尊,破南方火翳地狱;举太灵虚皇尊,破西南屠割地狱;举太妙至极尊,破西方金刚地狱;举无量太华尊,破西北方火车地狱举玄上玉晨尊,破北方溟冷地狱;举度仙上圣尊,破东北方镬汤地狱举上下方救苦尊,破中央普掠地狱。⑾《黄箓五苦轮灯仪》以举寻声救苦天尊开始,举转轮圣王天尊结束,中破五轮回之苦,即五轮回之道:色累苦心门,受累苦神门,贪累苦形门,华竞苦精门,身累苦魂门等。⑿在散文式的文辞中,每个内容均间有诗体文辞,其念唱结合的方式与金箓类灯仪相同。hNTb,。PjKepq,1cat 宋元以后黄箓九幽灯仪演习十分普遍。据《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昔祖师所说三元简文,燃灯科式最为禁重,而重阴一照,万苦停辛,铁狱无穷,蒙光开爽。黄箓科九幽斋仪,有回耀轮灯、九巵神灯、九狱神灯,破昏暗于长夜,照苦爽于三途,假天象之慧力,分上圣之威光,照彻寒扃,普开冥壤。”⒀法师于日中时分,以符咒从阳燧取火,点天尊前明烛一炬。入夜,法师与侍灯在天尊前分请灯光于坛,“燃灯光,照彻于冥阴,使幽爽立度于开泰”。然后,行摄召之法,明九幽之狱而能破其幽暗,可度亡魂。九幽者指“北斗九元之所化幽狱也,分布九维,东曰幽冥,南曰幽阴,西曰幽夜,北曰幽酆,东北曰幽都,东南曰幽治,西南曰幽关,西北曰幽府,中央曰幽狱”。法师破幽之法,就是“左手掐中指中,随方化身,取本方气而吹弹”,心中存自身为破狱各方之高真,同时东方步丁罡九步,南方三步,西方七步,北方五步,四维并五步,中央则丁罡一十二步。⒁据现存九幽灯仪破狱时,法师由南顺时钟绕坛一周,执灵宝策杖,在各方以策杖击地,象征击破地狱,“八方都毕,至中央,并烧二符二幡”,“掐玉清诀,存黄色之云覆于一方,存自己作天尊之形仪。每狱皆叩齿九通于咒前后,如此,则地狱开,亡爽登真也”。⒂最后祷以收灯祝文,称:“请覆金莲之焰,恭愿亡过某千生罪垢,随落烬以俱消万劫殃缠,逐倾光而尽灭。身度光明之界,永离黑暗之乡。”YK^]\70BVcRRmi8a 由于在夜间举行,坛场灯烛辉煌。元代马祖常有诗云:0Kn4\qGYl3g9。__UN “炬焰天无夜,熏焚树有烟。”⒃但坛场设置历代并不一致。《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八称:“于中庭燃九灯于竿上,以照九幽,坛四面各燃九灯,合三十六灯。露经中庭,巡绕九幽灯,烧香行道礼忏也。”⒄也有坛中立一梓轮,上中下三层,上层灯十二,中层灯十六,下层灯二十一,共四十九盏。也有坛中筑一沙坛,外方内圆如车轮共三围,外围灯二十四,中围灯十五,内围灯九,中央又燃灯一盏,共四十九。⒅另有以土九石作坛九所,每坛二尺见方,合之坛共六尺见方。每坛灯三炬,九坛共灯二十七炬。⒆由于坛场狭小,火烛不便,也有不安灯坛而改用白米铺灯的。据《道书援神契》称:“古者仓颉制字而天雨粟,鬼夜哭。故道法划地为狱,以米为界,后世凡铺灯,皆用米,本诸此也。”LB可知铺灯用米也系古法,至少有七百年的历史。k7UTm4eI]sLfj的6Pc 地狱之说,是佛教轮回教义的组成部分。在南北朝时期,道教就已吸收作为自己教义的一部分。但是将它同道教固有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教义结合以后,对于地狱和轮回的态度又不是消极的。黄箓类灯仪,就是为了体现光照地狱、拔度亡魂,解脱轮回的愿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九称:,0mi的。8,_]dU0fGJ “幽冥之界,无复光明,当昼景之时,犹如重雾,及昏瞑之后,更甚阴霾,长夜罪魂,无由开朗。众生或无善业夙有罪根,殁世以来,沉沦地狱,受诸恶报,幽闭酆都,不睹三光,动经亿劫,我天尊大慈悲愍,弘济多门。垂燃灯之文,以续明照夜,灵光所及,罪恼皆除,更乘忏拔之缘,便遂往生之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道心,依按科格,来诣斋所,斋备香油,为国主、帝王、君臣、父子,三途九夜,若幽若明,依法然灯,照烛内外,上映诸天之上、福堂之中,下照九地之下、地狱之内,使苦魂超度幽爽开光,九祖升天,三途黑暗,福霑一切,功德无穷,当知此人积劫善缘,必得成道。”LcU3]的Pnt6HSdWYc。HO 注释[e`8h_mIlN59Qm[[] ⑴⑶⑷⑸⑹⒄《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31页,507页,第10册176页,222页,223页,第8册43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2Vd1ZkqJFDDQSbB4e ⑵《十三经注疏》上册843页,中华书局,1980年Jaii6gakTaTcVT,Sa 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⒅⒆LBLc《道藏》第9册501页,第36册409页,第3册573页,572页,591页,594页,892页,894页,895页,900页,895页,第32册145页,第9册49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2rUaK`0FZhmhmaIcO ⒃《古今图书集成》第51册62008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 炼度 炼度是超度亡灵的黄箓类科仪的一种。炼,指以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就是修斋行道,拔度幽魂。7。OgalaW3G_bVTc3_ 炼度要旨《灵宝玉鉴》卷三十八《炼度更生门》对炼度的要旨有一个完整的说明:“灵宝大法,有受炼更生之道,外则置设水火,内则交媾坎离,九气以生其神,五芽以寓其气,合三光而明景,周十转以回灵,亦各依其本法而然耳。然必以妙无真阳之气,以具无质之质,以全真中之真,成此圣胎法身,蜕然神化,超出于二气五行之外,不生不灭之表者,实由夫即身之妙也。苟达即身之妙,则自然成真矣,在得鱼而后忘筌可也。况道者神之主,神者气之主,气者形之主。故炼形合气,炼气合神,炼神合虚,则唯道为神,形同太虚矣。5,`的0^be1Ytrth9Z2 所谓金液炼形,玉符保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是也。其炼度更生之道,确乎无以议焉。”⑴意思是,炼度科仪是灵宝斋法的一种,炼度醮坛上要设置水池和火沼,亡魂被召来后通过水池和火沼中的交炼,以涤除秽垢,内外莹彻,百骸流光,婴成升仙。所谓“内则交媾坎离”,指的是行仪法师的内炼,《太极祭炼内法》指出:“炼度是炼自己造化,以度幽魂。未能炼神,安能度鬼。全仗真心内事,其符其咒乃寓我之造化耳。”⑵所谓“即身之妙”,指的是生者行持之士,内炼交媾坎离,通过炼形合气,炼气合神,炼神合虚,与道合真,以生者之妙无真阳之气,度化亡魂,使亡魂具无质之质,全真中之真,炼成圣胎法身,度化自然成真,达到以生度死,以己度人的目的。Sm\[^^edVNfTcm[h 炼度源流明永乐四年(1406),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太极祭炼内法序》中称:“炼度魂爽,犹为灵宝之要,而炼度之简捷,犹以祭炼事略而功博,自仙公葛真君藏其教,位证仙品。”⑶意即炼度是重要的灵宝斋法,祭炼是炼度的一种,简便可行,它是由葛仙公(葛玄)创立,他也因此而得道升仙。宋明之间道教文献大多认定炼度仪是由葛玄传法于后的。tbtbOef3V_Y`t`1kT 北宋郑所南(1241~1318)在《太极祭炼内法》卷下说到葛仙公在若耶山“精思精处”,使天上三真人感应而降,授以《法轮经》,“开阐仙公济度幽真之心”,称“今天台山桐柏观侧有法轮观,正仙公祭炼古迹”,并且说到,当时“或云有大威鬼王稽首长跪,谓仙公度鬼八十万数,皆得受生,三年之后,位证大仙,后仙公上升,留祭鬼径于冲虚靖坛,今竟莫考”。郑所南曾经查考了葛玄的传记,无可奈地称“葛玄传所纪甚多,却不载祭炼感应事”。⑷因此,可以推测炼度仪是灵宝派道士编成的科仪,只是托古称由葛玄所创。灵宝派早期经典《度人经》有云:“死魂受炼,仙化成*人。”但是,唐代以前,死魂之受炼,只是指死魂受到神灵的炼化。北齐严东注称:“南宫者,长生之宫也,度命君治在其中,讳吁员。得入南宫之中,吁员即炼度朽骸,生童即灌其生津,著生契于四极,给自然之羽童。生童者,日中灵童也。”唐薛幽栖注则称:qrqP\e[`tIVbl1D “死魂举度于南宫,则以流火之膏,炼其鬼质,从兹改化,便得仙也。”⑸因此,古灵宝法中并无以生度死之意。q7c2S_1JcjV\j,c]c 一般认为,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是道教科仪的集大成者,明《道藏》收有杜光庭编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等斋仪著作约十九种,经查考,在这些著作中,却并无炼度仪的记载。但是,在北宋末年出现了郑所南关于炼度的专著《太极祭炼内法》。同时,南宋时期编纂的几部斋醮仪范总集,都有关于炼度仪的专篇,例如由宁全真授、林灵真编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百二十卷,关于炼度仪轨的记载就有二十多处。其中,卷二十五至二十六有“开度通用”的炼度醮仪,卷八十有“生神开度斋用”的炼度醮仪,卷八十一有“生神开度斋用”的炼度仪,卷九十五有“青玄黄箓斋用”的炼度醮仪,卷一百六有“明真斋用”的炼度仪,卷一百十四有“迁拔道场用”的太极心法祭炼仪,卷一百三十有“度星斋用”的经法炼度仪,卷二百六十三至二百六十五有炼度品,等等。⑹另外,宁全真授、王契真纂的《上清灵宝大法》六十六卷和金允中编的《上清灵宝大法》四十五卷,也有大量关于炼度仪轨的记载。因此,可以肯定,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炼度仪已广泛流传于南宋政权控制的地区内。从这些记载来看,炼度仪似乎并非一时一地一人所创,各种炼度仪式程序和召请神将也或有异同。值得注意的是,金允中在《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七称:“炼度之仪,古法来(应作未──引者注)立,虽盛于近世,然自古经诰之中,修真之士莫不服符请气,内炼身神,故刘混康先生谓生人服之可以炼神,而鬼魂得之亦可度化,是炼度之本意也。混康,即宋朝三茅山宗师观妙冲和先生,乃华阳道士。大观二年(1108)再赴,解化于阙下,是以炼度之符莫非法师自炼度之法。”⑺金允中以推侧的语气提出炼度之符出自刘混康之手,但现存有关刘混康的史料,并无刘混康参与炼度仪编撰演习的细节。不过,金允中相距刘混康为时不远,因此,刘混康可能对于炼度仪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L2kb6750fD\_XPib0 炼度程式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四列有南宋末年经过他校订的“炼度”科仪文本,炼度的程式包括:祝香,启闻上帝;焚降真召灵符,高功就座召将吏,存将吏降临,次念五帝真讳收召亡魂,水火交炼,焚符九章,使亡魂之脏腑生神说戒赞道经师三宝鬼神十戒,九真妙戒,举奉戒颂读符告简牒高功下座,送魂度桥焚燎,举三清乐,等等。⑻其核心部分是“收召亡魂,水火交炼”。据《杭俗遗风》载:“道士超度道场,法师于寒林台前,画符掐诀。m35loB`aKnqRN的WL 由一道士以竹梢挂纸旛一首,持向法师。法师于寒林台前,列水火盆各一,以竹梢纸旛烧去,然后一抖,则更出一首,再烧再抖,左右向水火盆作四五度后,随后抖出数十丈长白纸一条,供于正荐桌上,名曰水火炼度。”⑼这一记载显示该仪的特色是设有“水火盆各一”。cK的5ftU8V8c`]OVJ7 水盆,即水池。火盆,即火沼。据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九称:“火池用圆炉盛真火,水池用方器盛真水。e_hJ`ki2oe_jgQabO 立水池、火沼二牌。火池用绯旛,水池用黄旛,五方用五色旛,书五帝符于上。”其中的真水,取自拂晓时“东井中,人未汲者”,经焚请水符后,在烛光下,汲水入净器内,即是真水。真火是在正午时,“面日,截竹取火,下用印香引之”,火着后,焚请火符,引火烧炭,即是真火。⑽各种炼度仪的异同从南宋末年到明代,炼度仪式种类明显增多。明代编成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汇集了多种炼度仪式,诸如:三光炼度、南昌炼度、灵宝炼度、混元阴炼和九炼生尸,等等。现存的全真道派仪范总集《广成仪制》中还有“九天炼度”、“九天生神”、“玉清炼度返生玉符”、“铁罐斛食”等。但这些仪式的程式,主干部分大致相同。Jc[e的WVbjFN。S_0O 各种炼度仪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仪式召请的神将有所不同,对于亡魂再生形质的构想有所不同,并因此使之具有不同特点。三光炼度的三光指日月星。请召的神灵有太阳日君、太阴月君和南昌朱宫的炼度官将等。认为“元始开图,本自然之一气;朱陵度命,法总出于三天”,亡魂经过水火交炼,就可以“炼三气于三光,视九阳于九道,魂魄宫阙,耳目精神,当从此更生,使神迁而受化”。⑾南昌炼度的南昌即南昌受炼司,神仙世界中主管炼度亡魂的机构。白玉蟾称:“南昌宫所摄二宫,一曰上宫,一曰下宫。上宫主受炼司事,下宫主受度司也。”⑿召请神灵除三清等外,主要是南宫炼度真人、南宫朱陵上帝、开光尊神、火府高尊、水宫仙圣、炼度司主宰等。认为亡魂经过水火交炼后,摄召五方五帝之气,即:东方青帝(青气)护魂,南方赤帝(赤气)养气,西方白帝(白气)侍魄,北方黑帝(黑气)通血,中央轩辕黄帝(黄气)中主,就可以“五回三转,气通太灵”,“九孔纳冥,解脱本形”。⒀灵宝炼度召请的同于南昌炼度,但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在亡魂经水火交炼后,焚化十二经络符,摄召十二气,即一气生肾,二气生心,三气生肝,四气生肺,五气生脾,六气生膀胱,七气生小肠,八气生胆,九气生大肠,十气生胃,十一气生三焦,十二气生心胞胳,经十二气炼化,亡魂“五脏六腑,胞胳根元”。另又据人生禀受九天之气的理论,奏请郁单天气降为胞、禅善天气降为胎、梵监天气降具真魂,寂然天气降具魄,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气降化胆,洞玄天气降化腑,灵化天气降明窍,高虚天气降具三部八景之形,无想无结无爱天气降具神,“以阳气为魂,阴气为魄,阴阳既济,形神化生”,“三关五脏,六腑九宫,金楼玉室,十二重门,紫户玉阁,三万六千关节,根源本始,一时生神。令神布气满,声尚神具,毛发生神”。⒁混元阴炼的混元是元气之始的意思,指“混元合气,聚而合灵。三元九数,周分十二。在天,则十二宫;分野在人,则十二经络脏腑,以应六阴六阳,表里化生成形也”。⒂以茭草作人形,穿上亡者死时衣样,引于炼度坛下。经水火交炼后,焚十二经络符和十二大将军真形符,称“一气生肾,六元运阳化阴大将军杨文光;二气生心,七变混景大将军丁忠”,等等,并给付焚化“保举升天合同大券”,以“使骨肉同飞,过度天门”。⒃紫皇炼度的紫皇当是紫微之尊称,即玄天上帝。召请的神灵,除主神玄天紫皇上帝外,同于灵宝炼度。根据十二气混元能生十二经络的理论,亡魂经水火交炼后,焚化十二经络符,召请十二气化生大将军,更生亡魂之肾、膀胱、心、小肠、肝、胆、肺、大肠、脾、胃、三焦和心胞络等,“九天之气生其神,三元之真保其命”,“千和万合,自然成真”。⒄九炼生尸的九指九天,即郁单天、兜率天、不骄天、禅善天、梵辅天、应声天、须延天、高虚天和无想天。“气清高澄,上积阳而成天界。气浊凝宰,下积阴而成地位。二气交降,阴阳相索,冲气凝和,以生人道”。在水火交炼亡魂以后,焚化九天九气自然符,更生亡魂之胎、魂、魄、脏腑等。另有在坛场建立九坛,每坛布九灯,共灯八十一盏,称九天生神灯。每坛各安神水一瓶和九炼符一道,随着科仪进行,按次焚符,“先告九天阳符,生魂生神次告九阴符,以全魄全性,次告灵宝五符,以生万神”等。两种“生炼九尸”仪,均以“九章诵彻,五体生成”为结束。⒅九宫八卦炼度的八卦是《易经》中以阴阳二爻组成的八种基本图形。前人以八卦配八个方位,加上中央,称为九宫。YHsl[kiRO[Bh。kSp5 九宫八卦是术数家在命相、堪舆等广泛使用的概念。台湾地区道教《灵宝炼度宗旨全集》的经文中有“布列朱陵九宫八卦炼度以周受斋主”之语。⒆九宫八卦炼度仪中已无水池、火沼之设,而以《易》学义理派理论为依据,以“坎”为水,以“离”为火,称“濯炼以坎水离火,灌溉以乌精兔华,必使三景八部整具形神,六府九宫了无塞碍”。九宫八卦炼度也无摄召真气和神灵炼化之程序,称“按卦气而分布,炼魂魄以成形,集三元而道化,使九气以会神”。全仪以诵念和唱赞为主,大为简化。《庄林续道藏》中另有《灵宝炼度宗旨》和日本大渊忍尔编《中国人的宗教仪礼》一书亦收有《无上炼度宗旨科》,它们与元明时期的炼度科仪比较,亦已简化。据载,仪式上设有度桥,孝男要手持“灵炉”和“魂身”,在度桥上反复通过七次以至九次,口中还要说“死魂受炼,炼化成*人”等语。LB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炼度已经失去“水火炼度”的原义,而与度桥仪相融合。mQmSfpqc3JaBgtasL 各种炼度仪的不同,多与师承系统和流传地区的不同有关。但是大多数仪式的核心部分却是相同的,显示了道教教义思想和道教仪式的稳定性。的BaGrmR6I_0]L7NoW 南宋以来,炼度一直是黄箓斋醮的主要仪式。明代《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六回,为李瓶儿设的五七度亡道场,醮坛名称就是“青玄救苦、颁符告简、五七转经、水火炼度荐扬斋坛”。醮坛门对联的下联“南丹赦罪,净魄受炼而径上朱陵”,都点明五七道场与炼度相关。道场直到晚夕,才行炼度大仪,“大厅棚内搭高座,扎彩桥,安设水池火沼,放摆斛食。^lOjp]kiBeOge],c 李瓶儿灵位另有几筵帏幕,供献齐整,旁边一首魂幡:一首红幡,一首黄幡,上书:‘制魔保举’,‘受炼南宫’”。《金瓶梅词话》用了近一千四百字篇幅详细描写炼度仪式的过程,细节周详、毫无缺漏。炼度已毕,则“门外化财,焚烧箱库。回来斋功圆满,道众都换了冠服,铺排收卷道像”。Lc炼度仪式是明代道教斋仪的压轴戏。炼度仪式结束,一场斋醮仪式也就宣告结束。直到当今,无论是大陆本土或港台,在黄箓类道场中炼度仪式皆一仍其旧。PTrDUP1ee9Hcl[s\ 注释l3rIfk`GPBT3X[ptD ⑴⑸《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808页,第4册4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的V`cF6UTOOJ7QDeN ⑵⑶⑷⑹⑺⑻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道藏》第10册449页,439页,471页,第7册1页,第31册582页,647页,251、252页,第3册950页,953页,958页,962页,966页,第34册763页,第3册97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maqi^9t83fpqmcRN ⒆《杭俗遗风》3koLW9HIHc0[XmUf ⑿《道藏辑要》娄集第7册4页b,巴蜀书社,1986年XBY1mK`4iUtRlb ⒆《庄林续道藏》第16册4457页,台湾省成文出版社,1974年6J3DV4D2GZkb。4S。j LB《中国人的宗教仪礼》(日文版)565页,日本福武书店,1983年^gOrffee[V4fae,Q Lc《金瓶梅词话》90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施食 施食是道教科仪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诸鬼神久处幽阴,形体饥渴,想念世间饮食,无顷刻忘,故施食一事,所以慰其想念,济其饥渴。”⑴《上清灵宝大法》称其“宣说灵章,咒施法食,三途五苦,尽得沾濡,十类四生,悉皆饱满,即超阴境,共涉仙乡”。⑵道教认为,在科仪中经过“咒施法食”,阳世的食物已变为醍醐甘露,兰餚珍馔,玉液琼浆,使幽魂深味无为,永出轮回,证无上道。施食可以作为一种仪式体,如《灵宝施食法》;也可以是组成其他仪式体的一项仪式元,如《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就是由施食和济幽、炼度等仪式元共同组合而成的。Y1ok5peGn1hS[,p5e 早期道教并无施食科仪,但是在南朝宋时成书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称“北曹五千君官将一百二十人,治朱阳室,主收天地父母从民责饮食之鬼”,该经已有称鬼“从民求饮食者”,“从民取食鬼者”,“从民求饮食之鬼”等等。⑶鬼有饥而求食的,这就为道教的施食仪的形成和流行准备了条件。至迟在唐代,道教的施食仪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艺文类聚》卷四称:“道经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⑷尽管玄都大献玉京山,场面浩大,道士众多,但是其仪只是“日夜讲诵是经”,比较简单。南宋道士王契真和金允中分别编集的二种《上清灵宝大法》以及林灵真编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都有施食科仪的名目和内容。例如:“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的第二天“夜中,召摄正度魂灵及七祖九幽,亡者身后冤仇,赴坛沐浴,全形医治,解结,咒献法食”,第三天夜中“修设玄都大献玉山净供,普召六道四生,诸类幽魂,飨食受炼,传戒往生”;“明真斋三日节目”的第二天入夜“修设玉清溟涬大梵甘露净供,普召六道四生诸类幽魂,飨食受炼,传戒超生”另外,“九天生神斋三日节目”、“灭度五炼生尸斋三日节目”和“度星灭罪斋三日节目”等也都有“修设青玄普度净供,普召六道四生,诸类幽魂,飨食受炼,传戒超生”等内容。⑸根据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文献总集的记载,道教的施食科仪,名目既有差别,内容也甚繁复。《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百一十称“诸施食,所谓玉山净供,所谓甘露净供,所谓祭炼,均一法耳,特科仪有详略也”。⑹因此,较详的施食仪中也包含了炼度的部分内容。pVOcc[S6sp^^h,b6 据王契真的《上清灵宝大法》称,施食科仪的程序是:传戒,施食请降,开通鬼路,召孤魂,焚追众魂符,升座,宣天皇宝诰,召六道,焚天道符,焚神道符,焚人道符,焚地道、鬼道、畜道符,普摄三恶道赴筵朝上帝咒,召亡魂、焚召亡魂符,咒献,灌化,五厨经,圆成。⑺据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则是立香案,茭廓前高功上香,望阙,口奏,道众举幡歌斗章先召六道,次召孤魂,举大圣黄华荡形天尊,引至浴室,宣沐浴科,高功存变浴室,请降生气灌注身中,讽中篇,三礼;引孤魂,赴茭廓,次第咒食;咒食文,道众咒食;次讽中篇,以多为度;回向。⑻《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十六和九十七的“科仪立成品”(青玄斋用)也有“普度净供品”,其施食科仪的程序较之王契真和金允中的记载都要复杂得多。它的程序是,步虚,洒净,普献颂,祝香焚降真召灵符,请太乙和三清;众诵中篇,旋绕,洒净;焚玉字真符,焚梵气、甘露、变食等符,焚达冥、破狱等符,焚召六道、四生、追魂、寻魂等符,持幡往门外行召魂仪;法师在坛行普度伤亡复旧还形法,焚召广度沉沦真人等三十九真人符,引亡魂至浴所,入浴,焚改貌还形、解秽除尘和仙衣等符,引幡绕斛筵,洒水,焚甘露和开咽喉等符,引众魂受食召水火炼形天尊,焚建水池和火府等符,移幡于水火两池之间,焚水炼和火炼等符,焚生肝、生心、生脾、生肺、生肾以及全形、成形等符,诵青玄炼魂玉章移幡于法座前,智慧颂,皈依道经师三宝,奉戒颂生天箓,宣超生符,托生符,宣功德牒启谢,回軿颂,宣护送牒,送魂,焚仙魂。⑼南宋时期三种施食科仪都包含开通鬼路、召六道孤魂赴筵、变化法食、开通咽喉、施食众魂、宣戒亡灵、皈依三宝的内容。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不同之处则是有的在坛场布置上除置孤魂香案外,还要立茭廓有的召孤魂仅召六道,而有的却要分别召请二十二类孤魂有的奉请神灵赴坛仅指主神,有的除主神外还要奉请三十九名真灵降坛有的除施食外,还要加上水火炼度、全形成形的内容。hBG5KXlK1GB4ltGZ 各种施食仪的孤魂香案上,均置有斛食。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称斛食的制作,“用米一升或二升至数升,皆随力制为净饭,切忌荤秽,乘熟装成一小斛,不必用面食之类。有力者自从其厚,于其日晚间方造”。⑽另外,施食仪中的孤魂香案都置于坛场外的空地上,“务令宽广,仍戒喧杂”,香案上安香炉、净水和灯烛,旁置斛食,“盖以食祭鬼,不宜人气及灯烛逼近”。⑾施食仪的斛食,既是阳世饭食,在施给众魂食用时,就要“变化”为法食。高功法师于咒食之所,执手盂,焚变食符,念启请咒,手结五岳印,请五方气入手中。存想各方真气,下灌斛筵,于每方烧真文。次念三光咒,取日光九芒、月光十芒和黄芒之气等三光气,吹于食上,又念三尊号,吹三天气于食上。左右手,玉清诀,存身为元始天尊,启召溟涬大变神王下降变食,次以杨枝水洒食,诵诸秘咒,为亡灵开通咽喉,胃管生津,旋绕斛筵,“变化法食,皆是云厨甘灵,异品珍餚,果是交梨火枣、丹李蟠桃之类,品味香美,遍满无边,馁腹皆充,食之无尽”,⑿“存斛筵广大,可以遍迥无穷所”。⒀《灵宝玉鉴》对于高功法师在变食中的存想有明确的要求,称“变食之法师,存为救苦天尊,坛众为诸大真人,法筵为三层宝坛。斛中红光紫气,上冲天际,三宝上帝、太一慈尊、十方救苦真人、日月星斗三界真宰,在空玄之中为作证明。天门金光,道气百千万重,绵绵而降,灌注己身及斛食水盂之中,内外映彻”,在存想中,“天尊光明遍照天上地下,十方世界无不洞明,天尊洒光露,灌注法食,光明瑞气,流注无穷”,“其斛摄化无碍,香气馥郁,充塞虚空,广大无量”。⒁在施食仪中,受食的除了有黄箓斋供的亡主以外,还有四生六道中的一切孤魂。因此,各种施食仪都包含召四生六道和各类孤魂的内容。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列举的孤魂有二十二类,孤魂的范围覆盖了南宋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有“历代帝王,前朝君主;尊而后妃,下而嫔御”乃至于“寇儴之辈,劫掠之徒;犯刑徒众,法死伤魂”。还有各行各业和各种社会层次之人,例如:“千古英雄,历代将帅;戎门率众,军阵兵行;文场秀士,学海儒生;九流之士,杂艺之伦;江上渔人,溪头钓叟;耕稼之民,农桑之众;川陆经商,江湖贩鬻;割烹之众,宰屠之行”乃至于“街衢游子,市井闲徒;伶人乐部,俳客倡流;路歧市艺,南北杂能”。还有佛道教徒和隐士、摩尼教徒,例如:“真祠羽,琳馆黄冠;山林逸士,岩谷幽人;宫观女冠,寺院尼众”乃至于“绝荤之众,吃菜之徒”等等。⒂无论在阳世的尊卑贵贱,在斛食仪中一律都是孤魂,都沉沦于饥渴幽暗之中,同样享受法食,都经过符咒之化而升登仙界。因此,在这个局部内容上,道教的神权突破了王权对它的控制,使阴世的王公贵族服从于自己。B12q1iaPeVp^h。_,K 如同炼度仪一样,施食仪对于高功的要求甚严。《上清灵宝大法》称高功凡欲至晚施食,“此日先须炼形,存神发真,依法朝奏三天金阙,存玉皇在紫庭之左,青玄在紫庭之右,此二宫乃左右目上出日入月之所,真道所居也。三宫脑上乃捷神之府也。兆早朝默奏,先请降玉皇慈悲吉祥,甘露下降,变炼斛食,自请降之后,举心运意,行住坐卧,皆是大献管要,心机归一,不可妄想”,⒃在科仪中,也要焚符、念咒、结印和存想,将自身之气与日月星三光之气、五方之气,内外贯彻,普度众魂。fsX4eF84GdV^J4k,f 一般认为,道教的施食科仪来自佛教的“焰口”仪。但是,道教的“施食”和佛教的“焰口”有很多不同之处。qhUOTleigemf\jdGb 佛藏中现存最早的关于焰口的经典是唐代沙门不空翻译的《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和《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并手印》等。不空译经之始大约晚于《艺文类聚》成书一百余年,因此,道教的玄都大献于玉京山,以清膳饮食使囚徒饿鬼俱饱满的仪式,至少要早于佛教焰口约一百余年。oP^j[3a0rePRLn[c4 佛教的焰口仪的要义是,阿难初入佛教时,忽见名曰焰口的饿鬼,其形丑陋,焰口对阿难说:“却后三日,汝命将尽,即便生于饿鬼之中。”阿难惊问,何方可免。焰口称:“汝于明日,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佗恒河沙数饿鬼,并百千婆罗门仙等,以摩伽陀国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并及为我供养三宝,汝得增寿。”⒄阿难晨诣求佛,佛言有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咒,诵此咒者,令诸饮食变少成多,变粗为精。又说甘露咒,诵此咒者,水变甘露,清凉美味,广大如海。阿难闻之,备净饭净水,众鬼触之食之,皆得六根清净,超生善道,阿难亦得延寿。因此,《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主要是三个部分:[h。Z]W[j7dZaa的lqc 一是破地狱门及开咽喉;二是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咒;三是甘露咒。⒅兴慈的《蒙山施食要意十则》称,蒙山施食仪是“宋不动梵师,居蜀蒙山,爰集救拔焰口饿鬼经,水施食法,并以二咒为主,集诸密部成文”而作成。此仪“一人多人,僧坊林野,皆可遵施,自后禅门日诵,编入晚课,以为日诵常规,由是各方丛林,大小庵居,晚课必施。唯此施食,功满华夏,今古同遵,遍利无穷”。⒆由此可知,佛教的焰口仪是一种个人或集体都可进行的以念诵和观想为主的仪式,无论在内容上和规模上都同道教施食科仪有很大差别。HqpU。aJHapU,[Icct 类似于《蒙山施食法》的,道藏中另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LB《灵宝施食法》中的咒语多有仿效梵音,但与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语亦不同。至于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总集中的施食科仪,则多具道教自身的特点。hp7f,K0k,ad86056 注释8_oN_npYLZD1Tg^Y8 ⑴⑵⑶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⒂⒃LB《道藏》第8册820页,第31册419页,第28册548页,第7册34、35、36页,第8册820页,第31册246~249页,589~608页,第7册455~470页,第31册412页,598、414页,246页,607页,600~604页,247页,第34册772~77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NpBVRah。Y]c44L`q ⑷《艺文类聚》第1册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bXRBNZdpe的gIk`,h ⒁《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79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eBm3j\gtZ\LI1Kr8 ⒄⒅《道藏》闰集第14册78页b,80页alpNq25SpfanckeL`3 ⒆《蒙山施食念诵说法仪》第3页,上海佛教协会,1987年 经典文检 经典文检指道教斋醮仪式使用的书文,包括科仪经典和文检两部分。RceoWBcmjeB^qiN8X 科仪经典是道士演习仪式的文字脚本,文字固定,世代传承,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散文体和骈文体的经文,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以及提示道士礼拜仪节的规定。散文或骈文体的经文,大多用于启请、召请天神、申奏举斋目的,或者代神宣教民众。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大多是五言或七言诗体,多用于步虚、绕坛或法师行术时的诵唱或伴唱,它们多作为大段经文念白之间的过渡。至于一些礼拜仪节的规定大多是简单的散文,类似于剧本中的表演提示。现存的科仪经典都经过历代仪式实践的反复磨练,因而在表达教义思想和仪式组织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完整并且错落有致。仪式要素的组织安排也富于变化,使欣赏仪式的信徒不感到单调乏味。sUs0]kDbpYKbkWmVX 道士学习科仪经典,代代都以抄写经文作为入门的第一步。FWfTTTOn07Kmm 《要修科仪戒律钞》称:“抄写经文,令人代代聪明,博闻妙赜,恒值圣代,当知今日,明贤博达皆由书写三洞尊经,非唯来生得益,及至现在获福。”⑴其中所称“三洞尊经”,包括科仪经典在内,抄写经典不仅促使道士熟悉经典和研习经典,也促使道士代代相承,不断努力使斋醮仪式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和信徒要求。4hGsN7e4Zm的de3\`R 文检是道士演习仪式时根据当时当地信徒的要求而书写的仪式文书的总称,其格式大致固定而部分文字却因时因地有所变化。根据日本大渊忍尔的研究,文检一词首见于唐代敦煌文书巴黎第2795号《本际经》卷三,⑵在南宋以后的科仪典籍中已经普遍使用。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有重要作用。《道门定制》称:“醮无大小,所重奏章,幽明倚为莫大之利益。”⑶认为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是祈福度亡的最大利益所在。《灵宝玉鉴·奏申关牒文字论》则称:“斋法之设,必有奏申关牒,悉如阳世之官府者,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祇也,所以寓诚也。aa,的l6SjZbrmi`Ner 是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动之无也。然后见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以明其不敢以上下神祇为无也。所以尽事人之道,以事天地神祇也。故阐事之先,必请命于上天之主宰与夫三界分治之真灵,曰府,曰司,曰宫,曰院。凡有关世人死生罪福之所,必一一謄诚以闻,或奏,或申,或关,或牒,又当随其尊卑等第为之。”⑷中国古代宗教祭祀之仪中就已有祝祷之词。早期道教也有“三官手书”用于请祷,内“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⑸《太平经》中也说到天上有“神祝”,地上有“书文”,“天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而“书文凡事,各自有本,按本共以众文人辞叶共因而说之如此矣。俱合人心意者,即合神祇;不合人心意者,不合神祇”。⑹但是,它们同世俗文书不同。魏晋南北朝以后,道教斋醮仪式敷衍滋生,文书形式也渐趋增多。南宋道士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认为:“大块未判,至道混融。简策不形,无名可别。中古以降,科教宏敷,因世定仪,遂有关奏。”⑺吕元素《道门定制·序》称:“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他表状文移之属,皆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者。”⑻所谓“因世定仪”和“以人间礼”,就是指道教文书的产生和形式,都是按照人间的礼仪文书而仿制增益的。金允中认为“天人一理,幽明一致”,⑼因此,人间的尊卑左右的礼仪同样适用于祭祀神祇,人间的文书形式也适用于沟通人神,但是要贯串天人,通达幽明,还必须仰赖道士的德行,认为“建坛之式,具存古典,而行移关申,所以寓形其词而达其事。然行之有经用之合宜则不在乎过繁,倘德不足以动幽冥,学未至于通教冥,纵使千辞万幅亦为徒然”。⑽道教文检的主要形式包括:章奏、表申、牒劄和关牒等。RILpTcackm^^amh的7 这类文书形式原来均系世俗文献。《后汉书·胡广传》注引《汉杂事》:“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议。”⑾汉蔡邕《独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趋奉统治阶级的同时,陆续将世俗文书形式引进了道教仪式,在文书中将臣对君的格式应用于对天神地祇,如同其教义思想的变化也从属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一样。《上清灵宝大法》称:“凡有请祈,须仗文檄,然须言辞有理,亦要典格无亏,有如朝廷疏状,尚有定格,高天上帝、无极至尊,岂可妄乱亵渎。主领斋醮,职在关宣,通达悃诚,利济幽显,即在练达科教,要在少通文词。况黄箓大斋,人天所重,全在高功立意,措词不当,随顺俗情,卤莽备奏,于理窒碍,决难感通”。⑿道教常用文检有:,\,Leskm_3NL7cbiq 章奏道教仪式中给帝尊的文书。《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有《启告玄穹解秽章》《酆都赦罪章》《开通道路章》《炼度沐浴章》《升度亡灵章》等,奏告三清、昊天、天皇、北极、后土、太乙、九幽、南极、十方天尊等等。⒀表申道教仪式中给一般神祇的文书。明刊《事物纪原》称:“尧咨四岳,舜命九官,并陈词不假书翰,则敷奏以言,章表之义也。汉乃有章、表、奏、駮四等,则表,盖汉制也。《苏氏演义》曰:‘表者,白也,言以情旨表白于外也。4eN6^o[7eqjkODX8 按衣外为表,论语必表而出之,以披露于意。’《杂事》曰:fOZ4b8crsO[的ka75Y ‘汉定礼制,则有四品’。”⒁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申发于灵宝三师、三官、日宫、月宫、五星四曜五斗、南斗、北斗、天曹、三洞经箓符命灵官将吏,等等。⒂关牒道教仪式中给神司的文书。明刊《事物纪原》称:fZkrebX7。n的5ISsNb “《唐会要》曰:‘唐制诸司相质问,三曰关,开通其事也。’盖始于唐,宋朝神宗行官制用唐事。”⒃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载,关牒有《将吏关》《司命劄》《发奏状四直功曹关子》《发申状功曹符使关子》《普召牒》《追取关》《九真戒牒》《功德坛牒》等,关牒关于都城隍,州城隍、县城皇、诸狱、十方道、冥关幽路主者、土地里域真官、六道都案,等等。⒄榜文在斋醮坛场前告贴的文书。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载,榜文有《开经榜》《古法十戒榜》《告谕誓言榜》《告谕斋官榜》《知职榜》《约束将吏榜》《约束孤魂榜》《宣谕亡灵榜》《法事节次榜》等,其中有的是告谕信众的,如《开经榜》罗列斋会念诵的全部经典目录,《斋坛节次榜》叙述斋会演习的全部科仪名目和程序。有的则是告谕神鬼的,如《将吏榜》通知神将仙吏来坛供职,《孤魂榜》晓谕各路孤魂来坛受度。⒅南宋道士金允中对众榜文曾加批评,指出:“斋坛旧榜文旧科所有者,不甚繁杂。若随俗增益,恐徒费纸劄,于事无备。”⒆因此元明以降,各榜渐合而从简。一般每个斋会都发一榜文,包括了告谕信众和神鬼的多种内容。港台地区大型醮会还流行《功德榜》,榜上列举全部参加斋会的善信名单,其篇幅往往长达几十米,类似于民间捐款芳名录。c8Hq`7ap0^m890ncr 青词道教仪式中的诗体祝文。亦称绿章。唐李肇《翰林志》称,“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皆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LB其事约始于唐天宝四载(743)。青词多为骈文,对仗工整,文辞瞻丽。其格式类似于章奏文书,首叙上青词者姓名和道阶官位,次述祈祷神祇尊号,以及奏述事由。《道门定制》卷一称:“青词止上三清、玉帝,或专上玉帝为善。或有自九皇而下,至于十极诸天三界真灵,皆列于词中。”Lc由于青词是因时因地因人的即兴之作,因此,多产生于大型的斋会,流传至今的不少名家青词之作,如王安石、苏轼、虞集等,大多奉帝王之命写于宫廷的斋醮之中。XkGgVc。jUoDH\Fsco 道教仪式的各种文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受到世俗文书的深刻影响,但是一旦作为斋醮仪式的组成部分,道教徒都力图减少其尘世气息,而使其具有道教特点。宋代道士吕元素《道门定制》称:“道家奏状文牒,要须清净典雅,蝉蜕挟法作成之语,方称太上所以立教劝善之意。近有专从事于文字者一一模仿官府行移,造为文牒、公据之类,言词芜鄙,凌胁神祇,后署天师高功衔,其实出于己意,神明聪直岂可欺哉。不知奉道事天理趣,与法官考召治鬼之义大不同,况于官府文法尤不相干也。”LD另外,对于文检的写作和书写,也形成了一些代代传承的规定,例如:Jp[]ZaJeRFjmpK的s\ 在文体风格要求方面,《道门定制》称:“章词之体,欲实而不文,拙而不工,朴而不华,实而不伪,直而不曲,辩而不繁,弱而不秽,清而不浊,正而不邪,简要而输诚,则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径上天曹,报应立至也。”Le在章表称谓方面,关于神号采用,《道门定制》称:“凡称扬天尊及旛上所题,不可私意随宜为一时新奇,须是出诸经忏法中方可。”LF关于下称,要须“典格无亏”,宋代道士白玉蟾批评在文书中自称“真人”的作法时称:“岂有凡俗以真人为职衔,公然妄用”。《上清灵宝大法》则指出,“奏申之格,名分所关,不可轻也。于人间而以臣为君,是乱天下也;于高真而以臣为君,岂非乱天上平。乱天下平,其罪不容于诛;乱天上者,为无罪乎?”LH在文检书写方面,关于表章书写,《道门定制》称:JVOIXcReO8l,0e_t “凡书章,北向施案,笔砚悉异,不可使杂用者。闭气书写,不得与人言,字未竟不得放笔。黄素勿令破损,飞落床席地土上”。F\S0PJNa[`R1Xg,I 注释r82HWNpiZfnFJNjF ⑴⑶⑷⑻LcLDLeLFLI《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396页,6页,551页,3页,4页,7页,4页,4页,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P1cBKlcOc]6oH[3。 ⑵《中国人的宗教仪礼》(日文版)第212页,日本福武书店,1983年1\UTn]K6sOqB[mk6 ⑸《三国志》第一册264页《张鲁传》注引《典略》,中华书局,1959年es6bQcr_DPWK4LeU ⑹《太平经合校》第181、354页,中华书局,1960年N2g5oW1fp[8tke86c ⑺⑼⑽⑿⒀⒂⒄⒅⒆LH《道藏》第31册517页,517页,538页,513页,第9册390页、424页,407页,418、447页,447页(亦见第31册538页),第31册535页,51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ViPN2b`eZq4。mWOL ⑾《后汉书》第6册1507页,中华书局,1965年epDWRUYTSKP。WJe20 ⒁⒃《事物纪原》(丛书集成本)第43页,44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6RH5Q]Wklc]^NNshP LB《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5册295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i的kP5PRBK[5gc3gKR LG《道藏辑要》娄集第7册26页a,巴蜀书社,1986年 五供 五供也称五献。在拜表、炼度、施食等仪式中都有五供一节。其法乃是将五种献祭品,即香、花、灯、水、果献于神坛之上,道士称:五献皆圆满,奉上众真前,志在求忏悔,亡者早生天。JKnafj0jJ0SsWrF3 道教对这五种供品,各有专门的解释:o557i1F9H27YFZfB。 香《要修科仪戒律钞》引《登真隐诀》称:“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祇缘斯以达言,是以祈念存注,必烧之于左右,特以此烟能照玄达意。”⑴意思是香可上达于三境十天,下彻于九幽五道。王重阳《咏烧香》诗云:“身是香炉,心是香子,香烟一性分明是。依时焚爇透昆仑,缘空香袅透祥瑞。pnpj71F8crb74laX 上彻云霄,高分真异,成雯作盖包玄旨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几畔常参侍。”⑵盛赞香烟上透云霄,参侍玉皇的功效。据《道门通教必用集》,奉献于诸天的名香有:返魂香、返风香、逆风香、七色香、天宝香等。⑶花《道门通教必用集》称,奉献诸天异境奇花有“九灵太妙真花,五灵小妙奇花,碧蕊黄金艳花,黄蕊紫金耀花,阆苑青琼瑶花,琼林流光宝花”。⑷称花能舞动阳气,熏沐金容,花光灿烂,照映十方。,cN0\tOTY8d7tGGra 灯《要修科仪戒律钞》引《登真隐法》称“真人摄日晖以通照,役月精以朗幽”。⑸灯的功用就是“诸天悉开耀,地狱皆朗明。我身亦光彻,五脏生华荣”,⑹而灼透幽冥,照开泉路。JNqme。6kePaQaan\0 水《道门通教必用集》称奉献诸天七种宝浆为“日精宝浆、月华宝浆、星光宝浆、甘露宝浆、金液宝浆、灵光宝浆、玉匮宝浆”,称“混沌未分,元是一壶灵液;神奇已具,散为九醖清糟”,“倘饮三杯,必通大道”,“饮之无尽,周流十方”,⑺能涤炼阴魂,恢复真形。7Z5RaFhG8ZtiH`c的 果《道门通教必用集》称奉献诸天的琼林珍果为“空洞灵瓜,万岁仙桃,金紫交梨,元光素,赤灵火枣,飞丹紫榴”等,称“香气布浓,食之无尽”,⑻可结果而收,早登仙界。eq_Ynjqj6caWYakY 但道教中对五供也有不同的解释。例如朱权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对于五供的说明便略有不同。他称五供“当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以表天地造化,相生相尅之治而合神明之德”。金“以铜铁造成锭”,贴以金箔;木“香是也,以香刻成假山供之”;水“净水是也,以盂盛之”;火“灯是也”;土“以黄土取方一块,八方刻以八卦供之”。另有供香用“降真香”,供花用“桐木刻之”,供果“当用木雕”等等。⑼均象瑞应之物。pptRFhK3o3tkHfbgO 中国古代祭祀向有献祭的牺牲。《礼记·曲礼》称:“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⑽但早期道教斋醮仪式甚简,并无献祭的记载。宋代道士白玉蟾称:“古者,交神之道,诚敬为先。后之诚敬不足乃备物以为仪。苟使将诚,果能备物,犹可言哉。物且未备渎莫甚焉。”⑾科仪中对于神坛献祭之物的要求,历代因时因地有异。其原则,一是献祭要量力而行。据明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凡建醮须是量力所为,富则备物,贫则随宜。所市醮需,毋用非义之财及与人争较价直之物。及力有余而苟且营办,力不及而勉强经营者,皆为不诚,难于感格。”⑿二是祭品须精致洁净。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时新果实,切宜精洁。nZZXX3bLppphVGr7 旧仪建斋则逐日易之,不用石榴、甘蔗之类及秽泥之物,枝上净果为佳。上帝三宝前列茶汤果实供养如法,六幕并将吏神祇前备斋馔净食之类供陈之上。及荐献神真,下及道众,饮食并须洁净,不用酥乳、醍醐、酢酪等物,皆为荤。或六畜皮毛爪甲,毋堕饮食中。禁猫犬禽兽之畜污犯坛中”。⒀XRn[PKnkdbtd0Vlqa 注释5YSTVtKB4N3\bVaYe ⑴⑶⑷⑸⑺⑻《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30页,355页,355页,430页,355页,3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pVRaQ0OeLIJFUd3 ⑵⑹⑼⑿⒀《道藏》第25册731页,第31册211页,第36册405页,381页,第31册44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jHZXfThRBXDIb`7m ⑽《十三经注疏》上册1268页,中华书局,1980年,]nO4kOOc4。sc8hlX ⑾《道藏辑要》娄集第7册23页a,巴蜀书社,1986年 法器 法器是科仪中的用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供布置科仪坛场之用的幡等物,另一类是科仪过程中使用的法尺、法剑和九节杖等。《道书援神契》和《上清灵宝大法》等书,屡有记述其制作和要义。ce63XZ]prJP9rtZ7p 幡道教“建斋之始,近斋坛空隙地,立长竿,预期扬幡,启闻穹厚,普告万灵”,使得“显幽共睹,鬼神遥瞻”。⑴幡的种类很多,据《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有引魂明光之幡、接魂洞照之幡、威灵拔度之幡。玉皇赦罪之幡等二十四种。⑵但据南宋道士金允中称,古幡仅二种,即迁神和回耀。迁神宝幡以“绛缯七尺或四十九尺,造幡一首,以朱砂雌黄合研,书日月斗形于幡首,书幡名于幡身,左手书三天内讳,右手书三天隐讳。亡魂睹此则得罪障解脱,神迁南宫”。回耀灵幡以“白素黄缯,造幡长二十四尺或四十九尺,幡身书青玄全号。左足书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幡。右足书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左手书茫茫酆都中云云,右手书功德金色光云云。以长竿悬于坛下,任风吹扬,十方幽魂,睹此灵幡,一念皈依,则夙生罪障,应时消灭,以至尘劳大罪,皆得原除,上生南宫,地狱开泰,死魂更生”。⑶但是明代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认为“世制之幡,皆以荷叶为顶,莲花为坠,鄙亦甚矣”,因此,朱权“更其古制,幡顶用桐梓之木为之,上用日月星辰云霞,内画天尊于二,以表天也。幡腹书天帝之名,脚俱用龙凤。两边带取象于手,皆以云龙飞凤为副之,取象于人也。坠脚亦用桐梓之木,画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于地也”。⑷不过,此幡的制作并未流传于后。6iXeFoVPXP\YQ3_cR 法尺古人祓除不祥,用桃枝。传说后羿死于桃棒,所以后世驱鬼均用桃木长枝,称法尺。f的jSNIBnPa1hhPTkH 法剑古之学道者,都有好剑随身。因为宝剑难于铸造,剑身如流矢,故传有神异。唐齐己《古剑歌》云:“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⑸《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介绍作大剑之法,要“斋戒百日,乃使锻人用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用好铤若快铁,作精利剑。镮圆二寸六分,柄长一尺一寸七分,剑刃长二尺四寸七分,合长三尺九寸”。剑身左右面和镮背上均以金银镂字,要求“此剑恒置所卧床头上栉被褥之间,使常不离身以自远也”。眠卧之时,要祝呼剑之名字,则“神金晖灵,使役百精,令我长生,百邪不害,天地相倾”。⑹道教科仪中常用法剑召遣神将。。Z6BOmmjBY_JQK1Zm 九节杖亦称策杖。《洞玄灵宝道学科仪》称:“凡是道学,当知九节杖,辅老救危,各有名字,不可不知。”⑺九节各以星为名,其顺序为太皇星、荧惑星、角星、衡星、张星、营室星、镇星、东井星、拘星等。《上清灵宝大法》载有九节杖制作之法,并称:“须择名山福地、净域灵墟,用吉日取向南净竹一枝,长五尺五寸,通有九节者,奉安净所,选甲午、丙午、丁卯或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将竹第一节左微曲一曲、右微曲一曲,于第三节下四面开四窍,纳以四岳内名,于顶中开一亢,安中岳内名。又实以灵书中篇,各以蜡封固,或专意佩持修用者,则用五帝符入杖中。以黄纹之缯作袋用,长短小大仅可容杖。”在科仪中使用九节杖时,于第二节下悬一小黄幡,长七寸,幡上书十方救苦天尊号及十方玄化符。平时佩受,则去幡。九节杖的功用是“以杖指天,天神设礼;以杖指地,地祇侍迎;指东北方,万鬼束形”。⑻现代道教九幽灯仪,即以九节杖作为召请天尊和破狱之用。fOcJQga77[2l2iOaI 手炉古人灌献之礼用圭瓒。瓒之形如盘,柄像圭。盛酒其中,执瓒则不执圭。道教科仪中多有发炉一项,道士执手炉,内不盛酒而燃香。执炉时则不执简,以行朝礼。。jZrF3d`m,OXc\5\ 简俗称朝板,有竹制、木制、象牙制等多种。道士在科仪中执之,以行朝礼。其仪法源自古礼,古之公侯皆执圭朝谒,《周礼》有桓圭、信圭、躬圭等说。O41LYmQ[6eZWDXOi[ 令牌即古人之虎符。古军队有铜虎符,上圆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状,背文作一坐虎形,铭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道士在科仪中用令牌画符或击桌喝白以召天将,即沿用古制。b3TFGmbRkD4TcsBeI 印科仪中的章表奏申、关牒符檄,都要用印。印者信也,因也。《上清灵宝大法》称:“隆古盛时,人鬼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唯见于修真炼本,以致轻举飞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日晦,邪伪交驰,上下返覆,于是出法以救其弊,表章以达其忱,付降印篆以为信志。故用印之义近同世俗,亦道运因时损益者也。”⑼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区分巴蜀为二十四治时,传称张陵就有印,其文作“阳平治都功印”,其功用类似于衙门公印。随着道教的发展,“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于是,印的种类和内容遂趋多样。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印分为通章印,“以此印通诚祖师也”;神虎总印“七玉女之名也,用以印召魂幡而已”;黄神印和越章印“用以布气治病之间而已”;“灵宝大法师印”,其文为天章云篆,六字不可皆识,合经二寸五分周尺,灵宝之斋执法之用。⑽Nd,emaDmQ1qk455l 注释JoFmIqTaFsei的9Vgm ⑴⑵⑶⑷⑹⑺⑻⑼⑽《道藏》第31册435页,第3册908页,第31册435页,第30册405页,第24册776页,776页,第31册569页,398页,398、39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S2]k\4t_U7R4h3,3r ⑸《全唐诗》第24册9586页,中华书局,1960年。Nmod。socsN]IPLc9 冠服 冠服指道士平时穿戴的冠裳和免冠的簪披以及在斋醮中穿着的衣披。《要修科仪戒律钞》称“夫超出尘累,依庇法城,晨夕勤修,离邪归正,以法法服,乃可朝真。秽黩亵裳,如何谒圣?然褐是日月之象,帔为气数之衣,出入行来,弥须贵敬。一人有失,能败法徒,总以浇讹,从何取则。今时之辈,或以净衣秽慢,或以法服借人,或坐地而染尘泥,或藉床而当氈席,使神童而靡卫,令道俗以警嗟”。⑴据此,道教颇为重视教徒平时的穿着。至于在斋醮中教徒的冠裳,更被认为与仪式的效果密切相关,《要修科仪戒律钞》引《千真科》称:“道众威仪,事在严整,衣服清洁,轨行可观,则生世善心,诸天称叹。若形仪慢黩不喜,众心不堪,就请毁辱道法,即是道宝有亏,断大慈种。若为众仪轨,人所钦慕,即是道宝光显,法门有寄。”⑵中国古代礼仪至为重视以冠服。《礼记·冠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词令”,只有“冠而后服备”,冠服齐备了,才能“容体正,颜色齐,词令顺”。因此“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孔颖达于《冠义》下疏引《世本》云:“轩辕黄帝造火食,毓冕,是冕起于黄帝也。但黄帝以前,则以羽皮为之冠,轩辕黄帝以后乃用布帛。”⑶秦汉以后,随着礼仪等级制度愈来愈严,不同阶层的世俗冠服也有了明显的区分。太平道以裹黄巾与世俗服饰相异,《后汉纪》称“角党皆著黄巾,故天下号曰‘黄巾’贼”,⑷《太平经》在述及神衣时称,“皆随天法,无随俗事”,并且认为“衣者,随五行色也”。衣区分为五重,大重之衣五层,“象五行气相合”;中重之衣四层,“象四时转相生”;小重之衣三层,“象父母子阴阳相合”;微重之衣二层,“象王相气相及”,六重之衣则“象六方之彩杂”。⑸可见当时道教已将衣饰同教义思想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已逐渐参照世俗社会的服制形成等级。陆修静《陆先生道门科略》称:0ribpspTd`GjbHSGR “道家法服,犹世朝服,公侯士庶,各有品秩,五等之制,以别贵贱,故《孝经》云: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旧法服单衣袷帻,箓生袴褶,所以受治之信,男赍单衣墨帻,女则绀衣。[UImm03NRsNV33^d。 此之明文,足以定疑。巾褐及帔,出自上道。礼拜著褐,诵经著帔。夫巾褐裙帔,制作长短,条缝多少,各有准式,故谓之法服,皆有威神侍卫。太极真人云:制作不得法,则鬼神罚人。既非分僭滥,祸可无乎?”⑹同是成书于南北朝之际的《无上秘要》,其卷十七、十八有《众圣冠服品》,记述了“众圣”的冠服,包括:道君、元君、五相帝君、五帝玉司君、五方帝、灵童等等。⑺大约成书于南北朝末期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有《法服图仪》一节,列举各类道士的法服规定:akR]Y7U。332IahnHd 正一法师。玄冠,黄裙,绛褐,绛帔二十四条;高玄法师。玄冠,黄裙,黄褐,黄帔二十八条;洞神法师。玄冠,黄裙,青褐,黄帔三十二条;洞玄法师。芙蓉冠,黄褐,黄裙紫帔三十二条;洞真法师。元始冠,青裙,紫褐,紫帔三十四条;大洞法师。元始冠,黄裙,紫褐,五色云霞披;三洞讲法师。元始冠,绛裙,黄褐,九色离罗披;大洞女冠。飞云凤气之冠;山居法师。二仪冠,上下黄裙帔三十六条;凡常道士。平冠,上下黄裙帔二十四条;凡常女冠。玄冠,上下黄裙帔十八条。IiH0OlrqHDnsUOpQ] 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一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⑻对于披、裙、褐等的尺寸,也有明确规定,并与教义思想相联系。“帔,令广四尺九寸,以应四时之数;长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气。里青表紫,当全二十四条,里全十五条,内外三十九条,以应三十九帝真之位”。⑼《要修科仪戒律钞》还对道士的冠服穿着有所禁忌,指出“勿贪细滑、华绮、珍奇、宝冠缨络。当服法服,粗涩而已,净以周身,不得广大,敬形止寒,不得重厚,过三通者,即以施人也”。⑽“若斋堂,衣冠履笏不整,罚油五升”。⑾道教徒的玄冠、芙蓉冠、元始冠、飞云凤气之冠等都是科仪中使用的。平时,正一派道士戴九梁巾,亦称九转华阳巾,早期的全真道士也戴九梁巾,王重阳的《洞玄金玉集》称:Ue,3的8T的pHVO[Nc[5 “重阳悯化妙行真人,时在昆仑山居庵,用三尺半青布,造成一巾。顶排九叠,九缝。言梦中曾见,名曰:九转华阳巾。”⑿后来全真道士多以簪代巾,《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称:“簪用牙角、竹玉,任依时制,皆不得雕镂为异形象。”⒀全真教派的《全真清规》还有弃俗入道者的“簪披次序”,称“弃俗簪披,先将簪冠道具等置于祖师案上,大众圆坐,拜辞俗亲,更换衣服鞋袜等事,跪在祖师之前,引度之师梳头簪披”,然后在大殿和真官堂上,诵经行礼,听从本师之授道。⒁平时道士女冠的鞋,“或用草,或以木,或纯漆、布帛、絁绢,漫饰衣帔,皆二仪或山像内外,朴素不得綵饰、华绮”。⒂现代道士平时穿着道衣,亦称海青,多为棉制品,斜襟,直领,蓝紫色。在科仪中,一般穿着道袍,亦称八封袍,大袖,袍身绣有八卦图,红色、蓝色等均有。在发表、步罡踏斗时、高功法师常穿着绛衣,绛衣往往金绣辉煌,图案精美,两手横向平伸,其袖宽大着地,绛衣展开即成四角形,象地之四角。4的V_NsUOQ[b2Xhno9 注释otWlmNi]4e6mBt2Yq ⑴⑵⑹⑺⑻⑼⑽⑾⒀⒂《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31页,431页,478页,第10册40页,第8册530页,432页,432页,432页,532页,53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L6jan3fsJ5Ldp6RL2 ⑶《十三经注疏》1679、1680页,中华书局,1980年tY,po,4sYke41sei ⑷转引自《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337页,中华书局,1982年pkWaNY]77iYq^9` ⑸《太平经合校》460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⑿⒁《道藏》第25册559页,第32页15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守一 守一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其主旨为守持人之精、气、神,使之不内耗,不外逸,长期充盈体内,与形体相抱而为一。以为修习此术,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久视。BeVc6VZKRKkU3L_eD 守一术源于老庄。《道德经》第十章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许多注家皆释“营魄”为“魂魄”,“营魄抱一”即魂魄合一,形神合一。《庄子·刻意》云:“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庄子·在宥》谓广成子云:YeknJlZcNs8m^kd5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JmPQfscOpKckUU,e\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余岁矣,吾形未尝衰。”dQPr0Yt_meK6qRUT 道教因袭老庄思想创造守一术。早期许多道教经书皆强调修习它的重要意义。《太平经》云:“欲解承负之责,莫如守一。”⑴“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⑵《老子想尔注》云:“身为精车,精落故当载营之。神成气来,载营人身,欲全此功无离一。”⑶《西升经》云:“天地物类,生皆从一,子能明之,为知虚实,……cnaptj。VkVG4mXpIR 丹书万卷,不如守一。”⑷《抱朴子内篇·地真》云:“余闻之师云: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故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⑸《三元真一经》云:“子能守一,一亦守子,子能见一,一亦见子。……不能恒守,故三一去,则正气离,夫失正气者故气邪,气邪则死日近也。”⑹《五符经》云:“存一至勤,一能通神,少饮约食,一乃留息,临危不疑,一为除灾,天祸在前,思一得生。”⑺尽管各派皆重视守一术,但由于各自对“一”之解释不同,因而所守之内容或侧重点即不尽相同。归纳之,主要有四:QVNT0PaImOmpG]LJL (一)守神。《太平经钞壬部》云:“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⑻《太平经圣君秘旨》云:“守一之法,乃万神本根,根深神静,死之无门。”⑼《抱朴子内篇·至理》云:“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⑽同样认为形体不能没有精神,故云“形须神而立”。其结论是:“遏欲视之目,遣损明之色,杜思音之耳,远乱听之声,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以全天理尔。”⑾即遏制过多的欲求,保持精神的清静,使形神合一而长生。《太上智慧消魔真经》云:“一无形象,无欲无为,……贪欲滞心,致招衰老;得喜失嗔,致招疾病;迷著不改,致招死殁。……3QgqXT4Ncl_mL7mY\ 治救保全,唯先守一。……守一恬淡,夷心寂寞,损欲折嗔,返迷入正,廓然无为,与一为一,此乃上上之人先身积德所致也。”⑿《道教义枢》卷七引《老君戒经》曰:“凡存一守神,要在正化,心正由静,静身定心,心定则识静,识静则道会也。”⒀《道枢·虚白问篇》曰:“抱一者,炼神也。……夫能抱一守中,则神气不散,名真人矣。”⒁以上诸书所论之“守一”即守精神,是对老子之“营魄抱一”和庄子之“唯神是守,……与神为一”思想的继承,也是守一术最基本的内容。但是与此同时,道教又将此“精神”人格化,认为它们居于人体内和天地间,名身内身外诸神,以为存守和存思它们,人可长生不死,此名存神、思神。B8JNZLHRGK3B3Y7_Y 这就远离老庄思想而纯具宗教意义了。mkY]r\D6][[jUK7Iq (二)守气。一些道书又将“一”释为“气”(或称精气,或称元气),故守一即为守气。《老子河上公章句》云:“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德所生太和之精气也。7jQ2L7gSif[`3ogGX ……一之为言,志一而无二也。”“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⒂“人能自胜,除去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争者,故强。”“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爱(受)天之精气,则可以久。”⒃“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⒄《老子想尔注》反对“指五脏以名一”(即将“一”释为人体之某部位),称“一”为“道”和“道诫”,但它对“道”的解释实为“气”或先天元气。曰:“一者道也,今在人身何许?守之云何?一不在人身也,诸附身者悉世间常伪伎,非真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独一处。一散形为气,……”⒅故守一守道实为守气。《抱朴子内篇·地真》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指三魂七魄──引者注)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⒆唐道士尹谙《老子说五厨经注》云:“人之受生皆资一气之和以为泰和,然后形质具而五常用矣。……则守本者,当……内存一气以和泰和,(泰积)和一而性命全矣。”又云:“得一者,言内存一气以养精神,外全形生以为居泰,则一气冲用与身中泰和和也。……老子曰:万物得一以生。”LB(三)守精气神。一些道书又认为精气神为人体生命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是由一(或道)所生且合而为一者,故守一即守精气神三者,又称守三一。《太平经》云:“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Lc《太平经圣君秘旨》云:“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LD《道教义枢》卷五引《洞神经三寰诀》云:“一者精气神也。释曰:精神气三混而为一。……mhLh_YjheeUeVr]WN 亦曰夷希微。”Le(四)守三丹田。一些道书又称三一为三丹田,故守一,守三一即为守三丹田。《太平经圣君秘旨》云:“夫欲守一,乃与神通,安卧无为,反求腹中。”LF《云笈七签》卷三十三“守一”云:“夫守一之道,眉中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中丹田者心也,下丹田者脐下一寸二分是也。”LG《三元真一经》云:“真人所以贵一为真者,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皇,下一为黄庭之元王,并监统身中二十四气,……若能守之弥固,则三一可见。”LH此外,还有守真一、守玄一之说。所谓守真一,《三元真一经》云:“气结为精,精感为神,神化为婴儿,婴儿上为真人,真人升为赤子,此真一也。”LI《道枢·虚白问篇》则曰:JHj[。TisZRccJJmc “真一者,在北极太渊之中,其前有明堂,其一有绛宫,于是华盖金楼,左杓右魁,龙虎分卫焉。”LJ所谓玄一,《抱朴子内篇·地真》云:“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己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己身,隐之显之,皆自有口诀,此所谓分形之道。”LK据此,所谓守真一、玄一,或许是守一时所存守的某个真人、仙境之状貌或显现的某种幻觉。igqnY1t1ba`h9l_SG 守一属道教修炼术之静功,其侧重点不在炼形而是炼神,目的是通过它排除心中杂念,保持心神清静,使神经获得良好的休息条件,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及强身健体。它所积累的经验,为后世内丹术所吸收,成为内丹修炼的一个环节而继续被充实、发展。GBsFgFti[R6cI`crQ 注释mbcc的7Xc5[LQ_,mam ⑴⑵⑻⑼⑾LDLF《太平经合校》第60页,716页,716页,741页,728页,738页,741页,中华书局,1960年bB0beajT8\Ijl\o1d ⑶⒅同见《老子想尔注校证》第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⑷⑹⑺⑿⒀⒁⒂⒃⒄LBLeLGLHLILJ《道藏》第11册501页,第4册549页,第6册343页,第22册341页,第24册826页,第20册637页,第12册3页,第12册10页,第12册17页,第17册213页(《云笈七签》卷六十一引此经,“和一”前有“泰和”二字,故据补),第24册825页,第22册239页,第4册548页,549页,第20册63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DH4k01Sjt_0Nc8KnH ⑸⑽⒆LK《抱朴子内篇》(增订本)第323页,110页,111页,326页,325页,中华书局,1985年 内视 内视又称内观。为道教早期方术之一。《洞玄灵宝定观经》说:“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注云:“慧心内照,名曰内观。”⑴即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以灭动心。1IqW`^]dBsheeI1^s 此术早见于《太平经》。《太平经钞壬部》云:“上古第一神人、第二真人、第三仙人、第四道人,皆象天得真道意。眩目内视,以心内理,阴明反洞于太阳,内独得道要。犹火令明照内,不照外也,使长存而不乱。今学度世者,象古而来内视,此之谓也。”⑵《太平经》卷七十云:“思养性法,内见形容,昭然者也;外见万物众精神者,非也。”⑶这一内见形容法又往往和存思五脏神联合运用,以收治病之效。卷七十二说:“四时五行之气来入人腹中,为人五脏精神”。⑷画之为人,使王气色、相气色、微气色三合,斋戒居善靖处思念之,“思之当先睹是内神已,当睹是外神也,或先见阳神而后见内神,睹之为右此者,无形象之法也。”⑸内视术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有进一步发展。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云:“吾闻之于师云,道术诸经,所思存念作,可以却恶防身者,乃有数千法,……思见身中诸神,而内视令见之法,不可胜计,亦可有效也。”⑹《遐览》篇即著录《内视经》一卷。陶弘景《真诰》卷九引《丹字紫书三五顺行经》论内视法:“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又引《紫度炎光内视中方》曰:“常欲闭目而卧,安身微气,使如卧状,令旁人不觉也。乃内视远听四方,令我耳目注万里之外。久行之,亦自见万里之外事,精心为之,乃见百万里之外事也。”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一引《轩辕黄帝内视法》云:“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⑻可见内视和存思一样,要求所观之对象比较形象地反映在心中,通过具体形象的感觉达到收心入静。qJrBinFm14k3eofY 内视又有不动心,即心不为外物所扰的意思。《庄子·列御寇》云:“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俞樾注曰:“心有睫,谓以心为睫也。”“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也。”⑼对此,《太上老君内观经》论之甚详。它说:“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人常能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⑽这里,道教的内观修心已引进了佛教义理,颇具理论色彩,由此“内观形容”的内视术即演变为“静神定心”的修心术,当是此术的高层境界。VbW。。PTle3HO7qrsX 内视作为净心止念的方术,不失为气功入静的有效方法。[\VGJiZIN的NtDPt[t 唐末以后被内丹术所吸收,成为其重要成分之一而被继续运用。1HR5D^5ODOBRTnpF 注释i[mk^a6Db[`c6e`eF ⑴⑺⑻⑽《道藏》第22册129页,第20册538页,第26册533页,第22册127、12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Oe76G3dertD8c2^Oe ⑵⑶⑷⑸《太平经合校》709页,277页,292页,293页,中华书局,1960年的0`Jc8LmT的t5_^]。 ⑹《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324页,中华书局,1985年Xiid9dIILV,ZIVmPL ⑼《庄子集释》第4册1057~1058页,中华书局,1982年 存思 存思,一名“存想”,简称“存”。道教修炼方术之一。要求闭合双眼或微闭双眼,存想内观某一物体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入气功能境界。_9P]apJfcrYFR_cL\ 存思对象很广泛,包括存思天象(日、月、五星,云雾)、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单存身内、身外诸神者名“存神”。eVajPtaNI,]B92`[4 存思术起源很早,《太平经》已多论述。《太平经钞》戊部称:“入室存思,五官转移,随阴阳孟仲季为兄弟,应气而动,顺四时五行天道变化以为常矣。”⑴卷九十八云:“入室思道,自不食与气结也。”⑵卷七十一云:“神游出去者,思念五脏之神,……念随神往来,亦洞见身耳”。⑶葛洪《抱朴子内篇》具体记载了存思老君、存思己身形体、五脏等方法。《杂应》篇云:“但谛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见,则起再拜也。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见老君则年命廷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⑷同篇又述存思身、心、发及五脏以辟瘟疫的方法:“思其身为五玉。五玉者,随四时之色,春色青,夏赤,四季月黄,秋白,冬黑。又思冠金巾,思心如炎火,大如斗,则无所畏也。又一法,思其发散以被身,一发端,辄有一大星缀之。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又思五脏之气,从两目出,周身的云雾,肝青气,肺白气,脾黄气,肾黑气,心赤气,五色纷错,则可与疫病者同床也。”⑸东晋中朝,上清派形成,以存思为主要修习方术。其重点是存思身内身外诸神,但也存思身外景物,或以身外景物如气、云、星等与之相结合,使此术得到较大发展。其《黄庭内景经》存思人体上、中、下三部八景二十四真,以存思五脏神为主。在存思五脏神的同时,又主张吸食五方之气以与五脏之气相会合,谓吸食东方青气与肝气共结为肝神,吸食南方赤气与心气结为心神等。《黄庭内景经·上有章》又讲存思日月与养目炼目相结合,言存想日月入于两目,使日月光与目合,久久存想,人便可与日月星光融为一体。⑹《上清大洞真经》卷一讲存思日月星辰与身内神相合,谓:“口吸日月一息气,分三九咽,结作二十七帝君,……令日光使照一身,内彻泥丸,下照五脏肠胃之中,皆觉洞照于内外,令一身与日月之光共合。”⑺上清茅山派主要传人陶弘景之《真诰》亦屡述存思,其卷五述存五神:“当存五神于体。五神者,谓两手、两足、头是也。头想恒青,两手恒赤,两足恒白者,则去仙近矣。”⑻卷九述心存日、月法,曰:“直存心中有象大如钱,在心中赤色,又存日有九芒从心中,上出喉,至齿间而芒回还胃中。如此良久,临目存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嗽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行之一年疾病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必得道行。”⑼卷十述存思三气,曰:“旦,坐卧任意,存泥丸中有黑气,存心中有白气,存脐中有黄气,三气俱生,如云气覆身,因变成火,火又绕身,身通,洞彻内外,如一旦行,至向中乃止,于是服气一百二十,都毕。道正如此,使人长生不死。”0的_SsVk]FBY4sQ_^7 又云:“初存出气如小豆,渐大冲天,三气缠绕身,共同成一混,忽生火在三烟之内,又合景以炼一身,一身之里,五脏照彻,此亦要道也。”⑽经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存思术一直很盛行。《云笈七签》卷四十二至四十四用三卷篇幅收载此时期之存思术数十种,基本反映了它的概貌。现举数例以见一斑:]Leei3nl]NDKPtpcq (一)存思三洞法。《云笈七签》卷四十行:“常以旦思洞天,日中思洞地,夜半思洞渊,亦可日中顿思三真。”其法是存思三气化三洞,并与叩齿、祝咒相结合。⑾(二)存思三宝法。三宝指道宝、经宝、师宝。首存道宝,“先存见斋堂为太玄都玉京山七宝城,宫台宝盖师子之座”,“常见太上在高座上,老子在左,元君在右,……次见十天光仪侍卫,文武伎乐,各从方来,朝礼太上”;次存经宝,“仍存玄台之里,在于太上之西,有七宝庄严光明帐座,座有玉案,案有宝经,绛绡之巾……镇覆经上;玉童玉女侍卫……”;再存师宝,“仍存玄台之里,在于太上之东,有七宝庄严光明帐座,座上有玄中大法师,即是高上老君妙相……4qnnmsZ。1R]_IH8的5 仙真侍侧,左右肃然”。⑿(三)存思五脏法。“第一见肺,红白色,七叶,四长三短,接喉咙下。第二见心,如芙蕖未开,又似悬赤油囊,长三寸,在前。第三见肝,苍紫色,五叶,三长二短,九寸,在心下。第四见肾,苍色,如覆双漆杯,长五寸,侠胁两膂著脊。第五见脾,黄苍色,长一尺二寸,揜太仓胃上”。⒀(四)存思云气兵马法。“清旦,先思青云之气匝满斋堂中,青龙师子备守前后。正中,思赤云之气,匝满斋堂,朱雀凤凰悲鸣左右。日入,思黄云之气匝满斋堂,黄龙黄驎备守四方。人定,思白云之气匝满斋堂,白虎麒麟备守内外。夜半,思玄云之气匝满斋堂,灵龟螣蛇备守上下。向晓,思紫云之气匝满斋堂,辟邪师子备守隐显。”又云:“凡师思云气各从方来,……翁郁氤氲,充溢堂宇,然后思己身中藏气,又出与云色采合,……神官灵兽齐整参罗,前后左右,四方内外,上下隐显,六时转隆,神灵普遍也。”⒁(五)存玄一老子法。“存帝君之左有玄一老子,服紫衣、建龙冠,又存帝君之右,有三素老君,服锦衣、建虎冠。……3aijJ6GkkQJ10mh2g 玄一老子名林虚,字灵时道,三素老君名罕张上,字神生道。”⒂存思常和内视、内观结合运用。《三洞珠囊》卷五引葛仙公《五千文经序》云:“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内观形影,则神气长存。”⒃《云笈七签》卷四十三云:“凡存思之时,皆闭目内视。”⒄《真诰》卷九即载有存思、内视结合运用的方法。XNh]5T8`U8raafJWc 道教认为存思又可与服药相辅而行。《三洞珠囊》卷五引《裴君内传》曰:“寻药之与存思,虽致道同津,而关源异绪,服药所以保形,形康则神安;存思所以安神,神通则形保,二理乃成相资,……其有偏用能通者,亦同臻道岸,而未若兼善,使药与思交用,形与神相入,则指薪日续,游刃无阻,生涯自然而立,死地何从而来也。”⒅存思术虽有许多牵强附会、神秘不经之论,但在集中意念、调动内气方面,对我国古代气功学的发展起过相当的作用。唐末以来,始渐被新兴的内丹术所吸收和取代,而中断其独立的发展。jO0Uf7VcF\pqRpcs9 注释GXa\p8e[[33OI,[ZU ⑴⑵⑶《太平经合校》309页,450页,283页,中华书局,1960年apbK[ppGF]0a8mO_h ⑷⑸《抱朴子内篇》(增订本)273~274页,275页,中华书局,1985年RnWomcO26oi2kt9pq 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道藏》第5册908页,第1册518页,第20册519页,544页,545页,第22册300页,301页,302~303页,304~305页,308页,第25册322页,第22册302页,第25册32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存神 存神亦名思神,意谓存思人体之中、天地之间各种“神灵”。存神一词,首见于《太平经》。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有曰:“万神……皆随人盛衰”;“若以神同城而善御之,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祐之。”原意是将真神守住己身之内,因此又称:“天地立身以靖,守以神,兴以道。Xl的dGtJ5mcjV,n]G 故人能清静,抱精神,思虑不失,即凶邪不得入矣。其真神在内,使人常喜,欣欣然不欲贪财宝,辩讼争,竞功名,久久自能见神。”⑴道教除认为“神生于内”⑵,似人,有长短、形色、居处、名号之外,还相信天地精神可进入人体,聚为身神,而身神亦可出游于外。例如“四时五行精神,入为人五藏神,出为四时五行神精”⑶。人用意念可以内观身神镇守某一部位,同时也能感降外神入镇体内,开生门,塞死户。其效次则安魂制魄,调节机体,消灾治病,延长寿命;上则致天仙前来接引,飞游虚宸,或白日升天,成仙不死。9^J_`ftiNim。ODNW\ 存神种类甚多,仅上清一派即多达数十种,比较重要的有存思《大洞真经》三十九真法(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类此)、帝一混合三五立成法(存思三一守太一精,并存思九宫五神。按:三一,三丹田神。九宫,头部天庭、明堂、极真、洞房、玄丹、泥丸、太皇、流珠、玉帝九宫之神。五神,指符籍之神,即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存五方气五神法(五神又名“五帝”,即肝、心、肺、肾、脾五脏神。Hlo。Vp80\TYJXLRm` 灵宝派存思五老法类此)、存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法(灵宝派类此)、解胎十二结法等。此外,还有存思日月法、七童卧斗法、奔辰飞登五星法、存二十四星法、大存图法等等。。_f6^LO`ZhLgctF8 存神方法,一般要求了解神真的讳字、形长、服色、光气、文彩、变形(如乘何色云、由何色光气变化而来,又化作何色气,以及四时改易)。将神真的名字、形长和服色记录在符箓上,吞符念咒,服气咽液,被认为有助于神真的出现。,8J82SL76UNJboR1Y 整个过程大都有选择时日沐浴入室,选择方向烧香朝拜,叩齿若干通,呼神名若干次,然后存神、叩齿、咽液、微祝(或诵经咒)等程序。要领是“常当安身静心,正气夷行,闭目内视,忘体念神”⑷,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冥想神真。5qKr_VIj\g^em\Tb0 身神观念,即认为人体各部位均有神真护卫,乃是存神的重要思想依据之一。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最早的身神观念可能是所谓“五神”。《汉书·郊祀志》载谷永言“化色五仓之术”,颜师古注引李奇云:“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⑸《老子河上公章句》更明确指出:“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怀道抱一,守五神也”。⑹《太平经》亦言五行精神进入体内则为五脏神,并说“神长二尺五寸,随五行五藏服饰”,人能存思不止,“五藏神能报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⑺稍后,才出现了三丹田神、上中下三部之八景神(共计二十四真),乃至各部位均有神灵的观念。例如,纬书《龙鱼河图》提到呼发、耳、目、鼻、齿神名却邪法。东汉边韶奉桓帝之命所撰《老子铭》称:“世之好道者”以为老子“存想丹田太一紫房”而“蝉蜕度世”。魏晋之际成书的《黄庭外景经》更谓“观志游神三奇灵”⑻;略述黄庭、中池神真服色。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也描述了“一”在三丹田的服色、形长和居处,并著录关于存神的道书多种,其中《二十四生经》大概就是上清派所传《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和灵宝派所传《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的蓝本。他所说的“一”实际上是有形色的身内三丹田神。omb3amIcNZ。^Yi3oo 存神法起于汉代,而盛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时形成的上清派多注重个人修持成仙,故而力倡存神,并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存神法。存神遂成为上清派的主要特征。《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卷上说:“上清之道、高玄宝经,以存思为感,咽气为会。”⑼由于存神和符咒的共同特点都在于招致神灵,因此,存神法亦为灵宝、正一、楼观等符箓派所接受和传承,对后世修炼方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宋代天心派、神霄派的修真法和符咒道法中尚可发现存神的因素。存神又是内丹的渊源之一。一方面,某些标题为“内丹”的道书(唐代人依托吴筠所造《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等),实质上讲的仍然是存神另一方面,存神的某些概念和观念还被后世内丹家加以改造,吸纳于内丹的功理体系。例如,在某些存神书中诸如身内“丹”、“三丹田”之说,以及三五归一,精气神互化、精化成丹结会命门、神化为婴儿等等观念,都为后世内丹家所接受,从而形成内丹所谓炼精化气、炼气成神、丹田命门结丹、养圣胎、三田反复、五气朝元等等一系列的理论、功法。e`7a,Jn[。GmmeRmDc 然而,存神既不等同于一般存思,也毕竟不同于内丹。\kfBJsq。\7Jne。O9 “存思”内涵比较广泛,任何客体包括日月星辰、自然景物都可成为存思的对象,而“存神”范围比较确定,专指存思被认为有形象的神灵至于存神与内丹的区别就更为明显:第一,内丹家把精、气、神区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所谓“元神”意为自己得之原始虚无的精神;而存神的“神”专指身内和身外的有形色的似人的神灵,并没有刻意区分先天的和后天的精、气、神。第二,内丹术以自觉有如外丹的丹药在体内流行为基本特征;而存神以观见似人的神真为主要特征。第三,内丹术炼精为气,炼气为神,炼神为虚,炼虚合道,以返归天地未分之前的虚无为极致;而存神则招致神灵,以神真接引、飞升上天为最终目标。因此,存神和内丹是不能混为一谈的。K3P_b6]i^8f,8d9S^ 注释ps1,a3GFci84dQ8t ⑴⑵⑶⑺《太平经合校》722页,14页,292页,722页、4页,中华书局,1960年qpKp1ml8X^pS[RWY ⑷⑹⑻⑼《道藏》第34册774页,第12册1、2页,第5册913页,第34册17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lUj6的RjbKeI96kk。 ⑸《汉书》第4册1260、1261页,中华书局,1962年 行气 行气亦称炼气、食气、服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其重点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从而延年益寿。的aBlekISU3G^cj`02 道教十分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太平经》卷四十二说:`Gcl91b5的JGP_KIai “神者乘气而行,故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去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故无神亦死,无气亦死。”卷五十六至六十四认为:“元气,阳也,主生,自然而化,阴也,主养凡物。”⑴《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认为:“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人之气也。”⑵由此道教形成了一整套的行气法。这套行气法也是对古代方士行气的继承和发展。现存战国时的石刻文《行气玉佩铭》记载了古代方士的行气法,郭沫若用今天通用的文字译述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顺则生,逆则死。”并指出:cF1deaDD^ogK\5b`e “这是古人所说的‘道引’,今人所说的气功。”⑶《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⑷可证战国时代,确实有这一派讲究气功的养生家。蒙文通先生在《晚周仙道分三派考》中认为:古之仙道,大别为三,即行气、药饵、宝精其中以王乔、赤松为代表的行气派“于古为最显”。⑸道教行气即承此派而来。Q^kW的aZ4BB_e95ehS 《太平经》卷四十二提到“食气”,认为:“夫人,天且使其和调气,必先食气;故上士将入道,先不食有形而食气,是且与元气合。”⑹此所谓调气、食气即早期道教的行气法。到晋代,道教对行气的论述愈益增多。《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的功用时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不染”。⑺《抱朴子内篇·释滞》也说:“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服一大药便足”;“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⑻《释滞》篇还讲了行气的具体方法、行气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它说:行气的大要在于胎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放于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行气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强气难闭。又禁恚怒,多恚怒则气乱”。⑼魏晋至隋唐,是道教行气术最盛行的时期,出了许多著名气功家,创造了许多行气法。仅《云笈七签》即用了七卷的篇幅收载宋以前诸家气法,加上《道藏》的其他气法书,数量甚多。现择数种略述于后,以见一斑:\K2K75SqFi`fVq_ZI (一)陶弘景六字诀。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云:“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R的0_HIFINplco^`P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呬,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痛,忧愁不乐,呵气出之。……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⑽这是道教以疗病为目的的行气法,且种类甚多。Wcgl的p7Jg6ne[p54F (二)龟鳖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三十四载此法为:“以农复口鼻,不息,九通,正卧,微微鼻出气,愈塞不通,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元气至丹田。……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⑾这是模仿动物的行气法。另外还有虾蟆行气法、雁行气法、龙行气法等。t3WJUZfNi1UTc4c8U (三)服元气。《云笈七签》卷五十八《尹真人服元气术》云:“人身中之元气,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神人矣。”⑿同卷《服元气法》云:“服元气于气海,气海者是受气之初,传形之始,当脐下三寸是也。……气海者与肾相连,属于癸水,水归于海,故名气海。气以水为母,水为阴,阴不能独生成,必以阳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之主。既知气海,以心守之,阳既下临,阴即上报,是以化为云雾,蒸熏百骸九窍,无所不达,亦能为津液如甘雨,以润草木,正气流行,他气自匿。”⒀卷六十《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行气诀》云:“每三连咽,即速存下丹田,所得内元气,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见两条白气,夹脊双引直入泥丸,熏蒸诸宫,……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之散气。……如此一度则是一通,通则无疾。则复调之……如前闭气鼓咽至三十六息,谓之小成。……至一千二百咽,谓之大成,谓之大胎息。”⒁这是与存思结合的行气法。J3Ler8\e,pR\T\pia (四)墨子闭气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五十九载:“长生之道,唯在行气。……行气名炼气,一名长息。其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之,三日,行气,鼻但纳气,口但出气,……g^lPmkOS]kae1GcHJ 初为之时入五息已一息可吐也,每口吐气欲止,辄一咽之,乃复鼻内气,……凡内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⒂道教行气法即今日之所谓气功,其内容十分丰富。实践证明,经初步整理后,推广于社会,确有治病健身的效果。今后进一步加以发掘整理,将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出贡献。]YJ,q00218c8。maJl 注释fNILbpQ78rVmKomJ ⑴⑹《太平经合校》第96、220页,90页,中华书局,1960年drlGge`0a8c[B86p的 ⑵⑽⑾⑿⒀⒁⒂《道藏》第22册383页,234页,242页,405页,406页,422页,41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sLFd^LJi^l8Pc_dDT ⑶《奴隶制时代》262~263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cI8kcgF0qc。]Gg9[ ⑷《庄子集释》第3册535页,中华书局,1982年,cNNklo3DHccInftV ⑸《古学甄微》336~337页,巴蜀书社,1987年IPO3no9noLOXeafa ⑺⑻⑼《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14页,149页,149~150页,中华书局,1985年 胎息 胎息是行气法中的一种。意谓炼气至深入程度,可以不用鼻口呼吸,全靠腹中内气在体内氤氲潜行,如婴儿在母胎中不用鼻口呼吸一样。《太清调气经》说:“胎息者,如婴儿在母腹中十个月,不食而能长养成就,骨细筋柔,握固守一”者。⑴《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修养大略》说:“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曰胎息。”⑵道教从逆返先天的理论出发,认为炼气到无鼻息出入、返还到婴儿在母胎中之状态时,就能返本归元,长生不死,故视胎息功为修仙之至要与最高之鹄的。0]`8qGc\DBKbP_WQG 胎息是行气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其出现时间当晚于行气术。现在所知实行此术之最早者为东汉末之王真、郝孟节。《后汉书·方术传》云:“王真、郝孟节者,皆上党人也。……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⑶其后,三国吴道士葛玄亦善胎息术,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云:“予从祖仙公(葛玄),每大醉及夏天甚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气胎息故耳。”⑷从此以后,胎息术渐普及于道教内(连修习内丹者亦以此为功夫深入之表现),胎息著作亦不断面世。《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胎息经》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养生胎息秘诀》《太上老君服气胎息诀》《少玄胎息歌》《胎息诀》《胎息根旨要诀》各一卷。现存于《正统道藏》者有:《太上养生胎息气经》《诸真圣胎神用诀》《胎息精微论》《高上玉皇胎息经》《胎息经注》《胎息秘要歌诀》各一卷,《摄生纂录·胎食胎息法》《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之《胎息口诀》《胎息精微论》《胎息杂诀》《秘要口洪》,《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胎息根旨要诀》、卷六十《中山玉柜服气经·胎息羽化功》等。⑸以上各书大都为唐代或北宋作品。7W8knheLDSpBDlHP5 修习胎息的方法各家不同,常见的有:3cU的YdcXn的r。Kee。 闭息法。如《抱朴子内篇·释滞》云:“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渐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⑹《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所述亦为闭息法,略云:先叩齿三十六通,集中精神,随即转颈一匝,舒展喉管,接着调整呼吸,闭气不息。闭到闷极不能再闭之时,方可微微吐出或呵出口中浊气。然后调气再闭。PGm\,TJsZ3mFPD7` 闭气之后,可以咽气。这样闭气、咽气,长久修习,自然成功。⑺多纳少出法。如梁丘子《黄庭内景经注》所述,其法为:cpe4,mSRj^9p1k11 纳五六息而吐气,至十吐气,稍作频伸,从头吐纳,久久行之,渐至不吐不纳之胎息。⑻咽内元气法。如《胎息精微论》所述:“从夜半后服内气七咽,每一咽即调气六七息,即更咽之。”纳元气毕,“关节还闭,徐徐鼻出纳外气,自然内外不杂,胎中气亦不出。但潜(心)屈指数息,从十至百数,从一百至二百、三百,此为小通。”“从夜半后服七咽,……至五更又服七咽,平旦又服七咽,三七都二十一咽止。”“久久习惯自然,内外之气不相混杂也,渐渐关节开通,毛发疏畅,气自来往,亦不假鼻中徐徐通外气也,胎息之妙穷于此也。”⑼存思服气法。如《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胎息口诀》所述,其法为:端坐宽衣,两手握固(屈拇指于四小指下握成拳),调息、咽气、闭息,存想三丹田神人,次存五脏各出青赤白黄黑五色气,与三丹田所出素云合而为一,想自身在气中,想气海中胎气出入。闭息至不可忍时,从鼻中微微放气出。候气平,依前闭息存想。“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相通,故谓之胎息矣。”⑽胎息功追求的不以鼻口呼吸,只有内气氤氲全身的境界,实即鼻息微微、若有若无的高度入静境界,类似于动物冬眠状态。达此境界时,人体各部生理机能将极大限度的减缓运用节奏,新陈代谢过程将极度放慢,身体各部器官将得到全面彻底休息,其结果必将使人体生理机制得到调节,备部器官功能得到改善与增强,从而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P]^fp2ZUaYJ6Wmpc 注释^sXt,BJhjaH2geenW ⑴⑵⑺⑻⑼⑽《道藏》第18册406页,424~425页,444页,第6册540页,429页,第22册406~40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Ln的FL[Oe7UBDjSGRN ⑶《后汉书》第10册2750~2751页,中华书局,1964年gVX^2gTUbOGNbTSrq ⑷⑹《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50页,149页,中华书局,1985年2KHZORsb的[menZe1k ⑸《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至六十收有多篇胎息功法,有的已被收入《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中,故此处不再列。 导引 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根据古人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唐道士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云:K`R1ek0PhegN43Od_ “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⑴导引术起源很早。《吕氏春秋·古乐》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为舞以宣导之。”⑵此古人为通利筋骨所制之舞蹈,实为导引之雏形。此后,至迟在战国时期,医学家和神仙家分别从治病和养生目的出发,相继将它发展为导引术,使之流传于世。《轩辕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云:7,^2J5OPK`,2`Uarc “中央者(按指中原地区──引者注),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⑶蹻按即按摩,表明医学家将它和按摩术相结合为人治痿厥寒热病。《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⑷表明神仙家将它和行气术相结合进行养生,旦出现了像彭祖那样长寿的人物。W1kOmm2Fh_osqZ^]]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四十四个演练导引动作的人物图像,图中人物多著庶民衣冠,男女老少均有,表明导引术在汉初已普及于社会。IK4aDck9[3Tke^m。i 早期道教承袭方仙道纳入此术,为各派共同修习的方术之一。《华阳国志·汉中志》称,张鲁“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鲁母有少容,往来焉家。”⑸鲁母之有“少容”,盖为修炼行气、导引术所致。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善导引行气。在他的影响下,曹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⑹此后各派中多有以此术名世者。《魏书·释老志》称,太上老君授寇谦之“服气导引口诀之法,遂得辟谷,气盛体轻,颜色殊丽。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续文献通考》谓楼观道士马俭“从孙彻学道,授五符真文、断谷服水、行气导引,遂役使万灵,制御群邪。”唐代著名茅山道士司马承祯更是研究导引行气术之大家,《旧唐书·隐逸传》称其“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所著《服气精义论》主论行气,又辟专节《导引论》以述导引。直至宋代,导引和行气等术一起,一直为道教各派所共习。此后,内丹术兴起,一些内丹家排斥行气、导引,称之为外道、邪术,方在道教内渐趋衰落,但社会其他各界人士仍继续传习并得发展。9RO6Vqo_83SXFcPjQ 现存《正统道藏》中收有不少记载导引术的著作。葛洪《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过“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虎据”、“兔惊”等九种导引术势名称,但未记录具体作法。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除记录几种按摩术外,对“狼踞鸱顾”、“五禽戏”等几种导引术势作了具体记载,并绘制过《导引养生图》一卷(已佚)。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二《养性》篇记有“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虽题名按摩,实为导引。唐代又出有导引专书《太清导引养生经》,⑺其中收载有“赤松子导引法”,“宁封子导引法”,“虾蟆行气法”(为行气与导引相结合)、“彭祖卧引法”、“王子乔导引法”、“道林导引要旨”等多种,皆详载具体作法,或十势,数十势不等。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六又收“玄鉴导引法”,除具载十三势的作法外,又指明某势治甚病。宋道士蒲虔贯著《保生要录》,分“养神气”、“调肢体”等六门,调肢体门提出“小劳术”导引法,简便易行,为后世所推崇。宋人托名许真君之《灵剑子》,⑻有《导引势第八》载导引十六势,写明每势补益某脏腑,于何季节施行。以上诸书所记导引法,可谓千姿百态,式样繁多,为我国导引术之一大宝库,宋代出现的八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及太极拳等,就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出来的。eDS7cDQfKVFOd6DhQ 在以上众多导引术中,有不少曾对当时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有的还广泛流衍于近现代。其中最早的要数被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所记的华佗“五禽戏”,⑼它模仿虎、熊、鹿、猿、鸟等五种鸟兽活动形态,编制出一套导引程式,用以健身,确有很好效果。《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养生诀》亦录此“五禽戏”,署华佗授广陵吴普。这套导引术一直流传下来,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凤髓》和《万寿仙书》中,将它加以改进,减少动作难度,并与行气相结合,除了文字说明外,还绘制出程式图谱。清人更于五种术势之外,加入向后顾望的“鹗顾势”和摇头摆尾的“狮舞势”,称作“七禽戏”。可见“五禽戏”对后世影响之大。_jbm`WaOOkHaSacK 其次,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记“老子按摩法”(共四十九势)、“天竺国按摩法”(共十八势)和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所记“养生操”(共十七势),都曾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前二者还被明人高濂收载于所著《遵生八笺》之《延年却病笺》中。6SNRGrKQJ,rRDH,OO 再次,约北宋末出现的“八段锦”,也曾在社会上长期流传。其术势口诀(八句),最先被北宋末南宋初人曾慥《道枢》所记录。其后称名许旌阳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将其口诀整饬为句子整齐而有韵的八句。《修真十书》卷十九除所记口诀为三十六句(有韵)外,又记八段的具体作法,且绘制术势图像配于每段之下,称名“钟离八段锦法”。至清代,《易筋经图说·附录》再将《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之口诀进行修饬,成为更加通畅易懂的八句。不仅如此,此八段锦又在明初演化为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明初道士冷谦的《修龄要旨》和其后的几种书中皆有记载。可见八段锦影响之广泛和流传之久远。a,hmdh。的mem5_Y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疗、气功界在这方面进行过大量的整理工作,创制出很多的导引术势,向社会推广。实践证明,它们对提高人民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教较有科学价值的方术之一,有进一步加以整理创新的必要。0gTJ,DTtOkc`1mOJ2 注释Qmsl19ZiSPL`j__q7 ⑴《道藏》第22册39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gBXT1_NqGmXZ,J的, ⑵《百子全书》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l,KmoKQ,ZgGG7Ba3 ⑶《轩辕黄帝素问直解》第二卷89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f7JaRqQPFd]d\nJQS ⑷《庄子集释》第三册535页,中华书局,1982年paec4ak\_taFmOd]p ⑸《丛书集成初编》第3187册16页,中华书局,1983年1inQZdNU的el`PFh的l ⑹《三国志》第3册805页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论》,中华书局,1959年H3cmit7r]`16W\f`t ⑺《太清导引养生经》,《通志·艺文略》著录,当出于唐代。Jtm34espJs^sk333J ⑻《灵剑子》《宋史·艺文志》著录,似为北宋末南宋初净明派道士托名之作。《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同此。2kjcclga7p0的FW]的c ⑼《三国志·华佗传》只记华佗创“五禽戏”,未记具体作法,陶弘景最早记录其作法,当有所本。班固《白虎通》言“禽为鸟兽之总名”,故名“五禽戏”,简称“禽戏”。 按摩 按摩又名按跷、按蹻、扶形、推拿,是用手捏摩皮肤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功能和人体机制的却病延年术。bHUdFctN25N]fnD4p 按摩术源于战国巫医。最早记载此术的是《轩辕黄帝内经·素问》。其《血气形志》篇有“治之以按摩、醪酒”,《异法方宜论》有“导引按蹻”,《调经论》有“按摩无释”等语。⑴《韩诗外传》卷十言扁鹊为虢太子治病时,让弟子“子游按摩,子仪反神,子越扶形,于是世子复生”。⑵可见按摩术在先秦时已为医家所采用。《汉书·艺文志》著录《轩辕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汉前按摩术专著,现已失传。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按摩医癃病方》,为现存最早的按摩医方。其后,汉代名医张仲景在救缢死者时,曾用按摩术,云:将缢死者“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⑶华佗为人医头眩病,将病人倒悬,以刀决脉,去其五色血后,“乃下,以膏摩被覆”。⑷亦兼用按摩术。可见按摩术已被汉代医家广泛采用。rZj52ptP\L8U,T45k 道教引进此术,和导引、咽津、行气、存思等相辅行,意欲用此达到却病延年以至长生的目的。葛洪《抱朴子·遐览》著录《按摩经》一卷,已佚(仅《养性延命录》有节录)。陶弘景《真诰》曾引《太素丹景经》《消魔上灵经》等记有许多按摩法,其《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又记有多种按摩法,为现存最早的道教按摩术的具体记录。其后,历唐、宋至元、明,道书中不断有按摩术的记载,仅收载于《正统道藏》的,有孙思邈《枕中记·导引法》⑸(多属按摩法),《云笈七签》卷四十八“按天庭法”,宋代蒲虔贯《保生要录·调肢体门》之“掩目摩面”等法,唐宋著作《三洞枢机杂说·啄咽按摩法》,南宋托名许旌阳《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主要记按摩),元人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卷四《导引有法》(实为按摩法)等。此外,明初道士冷谦所著《修龄要旨·却病八则》中,亦记有“擦涌泉”、“擦肾俞”、“摩耳目”等按摩法。g[e\R8aZm]jd[OPS 诸书所记按摩法归纳起来,不外以手按摩两目内眥(四眼角)、熨眼,按摩天庭(两眉间骨凹处)、华庭(两眉下骨凹处)、山源(鼻下人中左侧)、颧骨,以手提耳或摩耳轮,以手指梳发或总提发,摩腹,擦肾俞(背部腰中肾俞穴),摩足心涌泉穴,摩揩全身等。如《道藏》所收《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摄养枕中方》《枕中记·导引法》等载,有“平旦以两手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眥,令人目明”;“次又啄齿漱玉泉,三咽,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复以左手从头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延年不聋”;“次又引两鬓发举之一七,则总取发,两手向上极势抬上一七,令人血气通,头不白”;“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辟风邪”;“常以手按两眉后**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颡上;又以手旋耳,三十过,皆无数时节也。毕以手逆乘额三九过,从眉中始,乃上行入发际中”,等等。`\\D`F,d。Il_ID1NB 行以上按摩时,常结合行导引,有的道书署名“导引法”,实多为(或包含)按摩法,有的道书署名“按摩法”,又多为(或包含)导引法,可见二者联系之密切。又行按摩时,常与咽津、行气、存思等相结合,已见上述。6e6DV3FbcRaXB^B5n 按摩与导引等术的作用一样,虽不如道书所云能致长生,但确有除病延年的效果。因按摩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使静脉血液回流加快,提高各组织间氧的利用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加强肌肉纤维活动能力,帮助淋巴运行,从而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而达到扶正祛邪、除病延年的目的。[YcLKH,KVU5fh4jeZ 注释8s`pmOtkdZ9UbjQjd ⑴《轩辕黄帝素问直解》第176页、89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R7Ki97URa]LfcJOc ⑵《丛书集成初编》第0525册130页,中华书局,1983年qjqpt71,UNRpreHci ⑶《新编金匮要略方论》第88页,中华书局,1985年l`8h6nZU\YBJIIXs ⑷《三国志》第3册804页裴松之注引《华佗别传》,中华书局,1959年D_m]FLKq]h3UR[l8 ⑸此书收入《云笈七签》卷三十三,名《摄养枕中方》,文字略有异同。 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⑴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D2emd_Q`3的pSH^U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⑵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⑶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l5_1TDaRFZY4oas_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⑷《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⑸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⑹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⑺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闻而疑之,“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⑻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⑼《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⑽《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⑾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⑿《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沍寒,不服棉絮”。⒀《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⒁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⒂《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⒃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gp的Hc2fOR`ceJf_6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Oa\jSeO17TKTGXb_ 《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或作“丸”)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多。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ViTsrVomBVgYkYc7 (一)“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而全断。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于诸家气法书中,据《抱朴子内篇·杂应》篇载,即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法等。f,WFQ_Ng7[ip1cVZQ (二)“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又有作美食饱餐一顿,再服药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三年。还有用草木药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具体药方见《太清经断谷法》及《云笈七签·方药部》。0Ic3cYDeUq9mRl,Na 史书记载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但恐非纯属子虚。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如果当今科学能对之作出解释,将个中原因弄个明白,这对人体科学、现代养生学将有巨大的贡献。naaW1D5_aHBsN^sf 注释S]ZH\BXashFU^m3d6 ⑴⑷⑽《道藏》第6册511页,第5册63页,第22册2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3BDm_id。6iDTt,9,i ⑵《丛书集成初编》第1028册228页,中华书局,1983年2^8UFZV6hFeP,rcD ⑶《二十二子》129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mVDNa40Ig,K\XPYd ⑸《后汉书》第10册2751页,中华书局,1965年的Vm2GLkh^jqaj\mZs ⑹《三国志》第3册805页,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Y的cOsG。tJibGNj\qh ⑺⑻⑼《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268页,269页,268页,中华书局,1985年1ecmcNXQrQm6kV5Z ⑾⑿《南史》第6册1896页,1899页,中华书局,1975年pIa8OlGlp\81jae ⒀《北史》第9册2915页,中华书局,1974年\0Sg^0GIjm`YdQLLh ⒁《旧唐书》第16册5126页,中华书局,1975年。gQilGmcpOBfke08B ⒂⒃《宋史》第38册13420页,第39册13512页、13516页,中华书局,1977年 服食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药养性,下药除病。⑴道士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采集、制作和服食长生药的方术,即为服食术。`j。86SIm]P[pDNIL\ 服食术起源于战国神仙家,为晚周仙道三流派之一。《史记·封禅书》载,神仙家倡言: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人如求得此药服之,可长生不死。于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派方士入海求之,不得。其后,秦始皇派人率童男女入海求之,未能至。再后,汉武帝除继续“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外,又听方士李少君的怂恿,“亲祠灶”、“而事化丹砂诸药齐(剂)为黄金”,即令方士从事炉火烧炼,企图用人工炼制出不死药,⑶促成了炼丹术的产生。从此,“不死药”即包括人迹罕到之处的奇药(实即野生菌类、草木药),又包括金石药和用金石炼成的丹药(道士称金丹)。《汉书·艺文志》著录《轩辕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太乙杂子黄冶》三十一卷,就是当时服食著作的代表。id9B3PX]XsZ5V2L 道教承袭此术,不少道士皆修服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和三十载,韦节“卜居华山之阳,……饵黄精、白术、胡麻、茯苓、丹砂、雄黄”田仕文“常饵服白术、茯苓,久而有益”;梁谌“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断谷服水,饵枣膏、天门(冬)”;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体渐清爽”;王延“唯松餐涧饮,以希真理”;于章“啸咏林泉,饵黄精、茯苓、山地黄”。⑷《南史·隐逸传》载,刘凝之隐居衡山之阳,“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顾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⑸入唐以后,道士除服草木药和金石单味药外,又多服金石烧炼而成的丹药。此风还普及于上层社会,不少皇帝如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和大臣杜伏威、李抱真、李虚中,以及许多文士都争相服食丹药。但多数丹药皆有毒,致使很多服食者中毒而死。因此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唐以后,外丹术和服食外丹之风逐渐衰落,而服食草木药和单味金石药则继续流传。e191Hrcs0g58l1STa 与上述服食术发展情况相适应,服食书在历代不断出现。P]SV4NaF^IaakIG`m 《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杂芝图》各一卷,《服食禁忌经》一卷,《小饵经》一卷,《采神药治作秘法》三卷。《隋书·经籍志》医方类著录《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论服饵》等二十余种。《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除著录多种外丹烧炼书外,又著录服食书《太清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药方》《太清诸草木方集要》等十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神仙长生药诀》《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摄生服食禁忌》等四五十种。《正统道藏》收载《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种芝草法》《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太上肘后玉经方》各一卷,《云笈七签》卷七十四至七十八专列《方药部》。diSXdSqUcki_的Lscj 用作服食的草木药,据《抱朴子·仙药》篇记述,有五芝(其中之一为灵芝草)、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枸杞、天门冬、黄精、甘菊、松柏脂、松实、术、菖蒲、桂、胡麻、柠木实、槐子、远志、泽泻、五味子等。其他书中还有人参、甘草、大枣、杏仁、桃仁、竹实、苁蓉、干姜、覆盆子等。前苏联学者用电子计算机对中草药成分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三十种,⑹绝大多数都包括在《抱朴子·仙药》篇所举草木药中。以上诸药大都可单服,《千金要方》卷十二“服地黄方”、卷十四“造生干地黄法”、“造熟地黄法”即载地黄的制法、服法。beUZssmoI\TKnfQgi 《千金翼方》卷十二“服天门冬丸方”又载天门冬的制法、服法。诸草木药又可复方配伍服食,如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服药论》列有“安和脏腑丸方”、“治润气液膏方”即为草木药复方。唐人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亦为草木药复方配方,它按乾、坤、艮、巽、离、兑、坎、震等八卦次序,列出八个服食方,绝大多数为草木药之复方配方,药性大都平和,极少或没有副作用。W`。sSb的Rq`Iceo1c 用于服食的金石药,常见的有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礜石、云母、慈石、戎盐、石英、钟乳石、赤石脂、太乙禹余粮等。以上诸药有单服者。隋人京里(或作京黑)先生《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即载有丹砂、雄黄、石钟乳、石脂等单方的制法与服法,其中饵服丹砂二十一方,饵服雄黄十一方。《云笈七签》卷七十五载“炼云母法”十方,“服云母法”二十六方。孙思邈《枕中记》又载“饵云母法”、“饵雄黄法”。此外,又有将诸金石药配伍服食者,较早的有魏晋名士普遍服用的“五石散”,又名“寒食散”,为五种未经烧炼的石药⑺合研而成的散剂,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有兴奋末梢神经、引发性冲动的作用。最多的是若干石药经烧炼而成的丹药(金丹),其配方、制法散见于众多外丹书中,《云笈七签·方药部》所列诸方,亦多为此类金石药复方。Tgbj`Rlg5W_ah3^K 作为冀图长生不死的道教服食术,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它所积累的众多服食方,尤其是草木药方,仍具有可供药用的研究价值。据《动物学杂志》1959年第4期载文称: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本草纲目》等二十余种道书、中医药典中,筛选出抗衰延年药方一百五十余种,按功用分为十二类,计耳目单方类十一种,耳目复方类八种,齿发单方类六种,齿发复方类十八种,诸风单方类六种,诸风复方类二种,悦泽方类八种,补虚单方类八种,补虚复方类四十种,延年不老单方类六种,延年不老复方类三十六种,其他二种。可谓我国古代服食养生药研究的一种总结。1c9B5[7Fqa`DacJb7 注释QKUogGKJYk2cfH4的_ ⑴《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96页,中华书局,1985年OrlR54。\7hd`gV] ⑵⑶《史记》第4册1369~1370页,1385页,中华书局,1959年pjPVlDZsn0V[ee0Yl ⑷《道藏》第5册第266~27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KOnJpkhU\44Qr_46L ⑸《南史》第6册1869页、1874页,中华书局,1975年3SSj2W4e2TjTd的D0Y ⑹《中国古代养生之道》117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q\Y0`JmDJnUSpIbk ⑺《抱朴子内篇·金丹》说:“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也,”《晋书·裴秀传》注、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对“五石”的解释互有异同。近人余嘉锡和王奎克对“五石散”的考证,意见又互有分歧。 符箓 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道教声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IR4QJ3T27_5cgeGNn 符箓术导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后汉书·方术传》载:j,mT88的BIeB^RLZVk “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又记:OB的49PKhR2Fn,Y\rF 费长房向卖药翁(被称为壶公)学道,卖药翁“为作一符,曰:n的W5mIpHI0c[YTnG ‘以此主地上鬼神。’……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⑴近代考古发掘中,又曾多次在东汉墓葬中发现符箓。如西北大学历史系藏一陶瓶,上有:“初平元年,地下小墓岁月……丘丞墓伯,地下二千石……”等语,文末即附有符箓。又如《贞松堂集古遗文》卷十五收一铅券,上有文曰:“元嘉元年十月十一日OO袁孝刘冢,如律令。”文后也附符。⑵其他未记年代的东汉符箓,在洛阳、定州、高邮等地的东汉墓葬中均有发现。证明符箓的出现不会晚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时在道教创立之前。Vs,S0anFPn`eds]q 早期道教承袭此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是以造作符书和以符水为人治病来吸引信徒创建组织的。此后符箓术一直是天师道、正一道的主要修习方术。东晋中期出现的上清派虽主存思,亦兼符箓;灵宝派更以符箓术为主。唐末宋初,天师道和上清、灵宝派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活动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箓”。南宋金元之际,更在“三山符箓”基础上,分衍出神霄、清微等众多符箓派。可以说,宋元以前,符箓道法是道教的主流。金元之际,全真道内丹兴起,但擅长符箓之正一道仍在南方与之鼎足而立。直至明清,重符箓的正一道和主内丹的全真道一直分统着道教。符箓术之发展史实与道教的历史相始终。JW5m7Kq14[cFgarB 道教在长期传习符箓术的过程中,创造了纷繁的符箓道法,造作了众多的符书,历代《道藏》皆在“三洞”部中分出“神符”一类加以收载,其他道法书亦兼载很多符箓。《三天玉堂大法》《上清灵宝大法》《道法会元》等,是符箓咒术的大丛书。所创符箓难以数计符箓样式千奇百怪。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类:RP,r,,的WTHc。kcmo (一)复文。多数由二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划组合成形。主要见于《太平经》,其卷一百零四至一百零七,共载复文一千五百四十余(中有少数重复者),如:2khW`opPBDWj的D12\ 作者在造作这些字时,或许曾赋予它们以某种意义,但现已难于知晓。观其组合诡秘,难于认识,无非是让人产生神秘感而崇信其术而已。Qa_a]KsJVKSLnWrkI (二)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箓。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其卷五称“真文”,卷九称“天文”,卷十称“灵文”,每个云篆之下或旁皆注楷字。如卷五“东方真文”有:\_h_,U07QN1mYZNga 卷九“禹余天玉律天文一百六十一字”有:TX3OQTiTdQ,l的5^ht 《道法会元》卷七十三至七十四所载之“天书雷篆”(数百字)亦属此类。《三洞神符记·太上敷落五篇》亦为云篆,但形体更为复杂。ipKmerd5ciXQQSFe (三)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bLc17BdQi1iRXYsI 这是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符箓。其中除屈曲笔画外,又常夹有一些汉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样。s2[nVSDtJ716GnH6Z (四)符图。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箓。这类符箓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亦曾发现过这类符箓。⑶HmjdJ\Z。_\Kp5YB0\ (一)《抱朴子·登涉》之“入山符”,(二)《云笈七签》卷八十之“玉符”,(三)《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之“召溟涬大梵神王符”,(四)《道法会元》卷六十一之“张使者符”mBZ,ZOP6sOGYgen 道教十分重视符箓的书写方法,认为:“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⑷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心诚。诚则灵,不诚则不灵。《道法会元》卷一《道法枢纽》称:“符者,阴阳符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⑸二是运气书符。即要求书符者平时有内炼工夫,书符时发放精气于笔端,使符箓上附着气功家的精气。《云笈七签》卷七《符字》说:“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⑹宋元以后诸符箓派更加重视这原则,认为:“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气也。故曰,符无正形,以气而灵。”⑺直认符箓只是形式,起作用的是附着其上的精气。tpVfHR8hL]t2haB0m 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m4ctaFI3qrcaZ\HX 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tI[0HnagNmgG\G。3 符箓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称其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尔称有“小验”者,也并非其驱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别有原因。据推测,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箓,饮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去、病已脱身的心理态势。这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理疗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箓本身,而是符箓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状态,促使人体调动防御机制克服了疾病。另一种可能是气功的作用。R04Y`X9cIV2Dn1HY5 如某些书符道士有很好的内炼工夫,书符时运气于符上,以之治病,而产生一定疗效。现代气功已经证明能治某些疾病,这种以符载气治病的方法,或许对某些病人有效。道书所谓“符无正形,以气而灵”,正是指此。]3Z8Zc。^33]d\e的lb 注释^iK`Upq。]qDcHUKW ⑴《后汉书》第10册2749页,2743~2745页,中华书局,1965年moj40kYZPfpPYL7j6 ⑵转引自《文物》1981年第3期《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一文54Uq6qNYYFPiPeYlU ⑶1959年10月,新疆博物馆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303墓内,发现道教符箓一纸,最上为图,中间为符,下面四行咒文。上图绘制一左手执刀,右手执叉的武士神像。8`B67aT8的nrat,K_d ⑷⑸⑹⑺《道藏》第28册674页,674页,第22册41页,第28册67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古代武器 中古十大名剑 第十名——承影 远古的一个黎明,天色黑白交际的一瞬间,一双手缓缓扬起。 双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剑柄,只有剑柄不见长剑剑身,但是,在北面的墙壁上却隐隐投下一个飘忽的剑影,剑影只存片刻,就随着白昼的来临而消失,直到黄昏,天色渐暗,就在白昼和黑夜交错的霎那,那个飘忽的剑影又再次浮现出来。扬起的双手划出一条优雅的弧线,挥向旁边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轻轻的“嚓”的一声,树身微微一震,不见变化,然而稍后不久,翠茂的松盖就在一阵温和掠过的南风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圈年轮,昭示着岁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长剑又归于无形,远古的暮色无声合拢,天地之间一片静穆。这把有影无形的长剑就是在《列子。汤问》之中被列子激赏的铸于商朝后来被春秋时卫国人孔周所藏的名剑:承影。 承影是一把精致优雅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7 第九名——纯钧 春秋时期,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经过数年卧薪尝胆终于击败吴国的越王勾践,睡了一个甜美的午觉醒了过来,心情非常舒畅。饮了一壶上好的龙井新茶后,勾践兴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薛烛。薛烛是秦国人,此时正在越国游历。薛烛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已经名动列国,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相剑大师。不大一会儿,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薛烛就赶来了。宾主一番客套寒喧之后,就带着随从来到室外宽阔的露台之上。越王勾践酷爱刀剑,这个露台高达数丈,气势舒张,光线充沛,专门用来看剑赏刀。落座之后,勾剑扫了一眼身边的薛烛,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阅剑无数,一般刀剑肯定难入他的法眼,于是,勾践一开口就叫手下取来了自己颇为得意的两把宝剑:毫曹和巨阙。哪知,薛烛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随便地说了一句:“这两把剑都有缺点,毫曹光华散淡,巨阙质地趋粗,不能算宝剑。”说完他还在温暖的阳光里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勾践颇感意外,觉得很没面子,他想了一想,一咬牙,俯在一个贴身侍从耳边吩咐了几句,过了一会儿,侍从率领几百个铁甲武士护送一把宝剑来到台下。薛烛感到好笑,问道:“大王这么兴师动众,拿来的是什么剑啊?”勾践对薛烛的态度有一丝不快,他没好气地吐出了两个字:“纯均”。只听见“咣啷”一声,薛烛从座位上仰面摔倒,束发的金钗掉在地上,一头长发披散下来,面色突然凝住、呆滞。好大一会儿,才突然惊醒,只见他脚尖点地几个纵跃掠下台阶,来到剑前,深深一躬,然后又表情肃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从侍者手中接过宝剑,小心翼翼地敲了几敲掂了几掂之后方才将剑从鞘中缓缓拔出。只见一团光华绽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剑柄上的雕饰如星宿运行闪出深邃的光芒,剑身、阳光浑然一体象清水漫过池塘从容而舒缓,而剑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断崖崇高而巍峨……过了好久,薛烛才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就是纯吗?!”勾践点了点头:“是,”他得意地接着说道:“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来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说道:“不能换。”勾践做作地皱了一下眉头问道:“为什么?你说说道理。”薛烛激动地大声对道:“因为这把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勾践满意地频频点头:“说得有理,既是无价之宝,我就永远把它珍藏吧。”故事见于《越绝书》。 纯均是一把尊贵无双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7。5 第八名——鱼肠 黑铁一般的大鹰向大殿疾飞的时候,专诸也正端着亲手烹制的梅花凤鲚炙走上殿来。王僚被专诸手里的菜香所吸引,提了提鼻子,向前欠了欠身,他只看到菜没有看到专诸。那道菜叫梅花凤鲚炙,梅花是严冬的寒梅,凤鲚是太湖里只在酷暑出现的凤尾鲚鱼,炙,是用严冬寒梅的枝杆来烤炙盛夏太湖里的凤尾鲚鱼。 飞鹰已经看到大殿的轮廓,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专诸已经来到王僚的面前,把菜放在案上,殿内灯火依旧。 乌云在天空翻滚,大鹰已经收翅。 王僚吞着口水,看着面前的美味。专诸稳稳地正在用手掰鱼。伴随着一声响雷,飞鹰向大殿凌空击下,一颗彗星化做一条长虹直冲月宫。王僚突然感到一股凛冽的杀气从鱼腹中激射而出,他被惊呆了。鱼肠剑已经出鞘(鱼腹),它稳稳地依偎在专诸的手中,疾速向前,两把训练有素的铁戈从面前交叉拦住,鱼肠剑从缝隙中穿了出去,依然疾进。面前有三层狻猊铠甲。第一层穿透,第二层穿透,穿透第三层时,鱼肠剑发现自己已变成了断剑。剑断,然而杀气未断。鱼肠剑依旧向前。飞鹰将大殿击碎的时候,鱼肠剑也挺进了王僚的心脏。飞鹰在受伤下坠的时候满足地打了一声呼哨。断成一半的鱼肠剑在王僚渐渐减弱的心跳中哼起了无声的歌曲。被刀锋剑雨扑倒的专诸,用最后一丝力气,向着脸下的土地,绽出了一个寂寞的微笑。……夫专诸之刺王僚,彗星袭月……见于司马迁《史记刺客列转》 鱼肠剑是一把勇绝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8 第七、第六名——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 干将、莫邪是一把挚情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8。5 第五名——七星龙渊 这把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此剑铸造的技艺固然精湛,但它的闻名还在于无法知道其真实姓名的普通渔翁:鱼丈人。话说伍子胥因*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见于《吴越春秋》。 七星龙渊是一把诚信高洁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8。8 第四——泰阿 楚国的都城已被晋国的兵马围困了三年。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剑。世人都说,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但是两位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愿违,此剑却在弱小的楚国铸成,出剑之时,剑身果然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可见欧冶、干将所言不虚。晋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于是晋王出兵伐楚,预以索剑为名借机灭掉楚国。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剑,骑快马奔到大湖,将此剑沉入湖底,让泰阿剑永留楚国。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 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风胡子对道: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啊!见于《越绝书》。 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9。3 第三名——赤霄 秦朝时,有这样一个没有出息、浑身都是毛病的青年。他懒,从来不干家里的农活。他好酒,常常醉成一滩烂泥。他好色,见着漂亮姑娘就迈不开腿。他没有礼貌,对官对民都大大咧咧。最可气的是他好撒谎,好吹牛。他经常让人看他左腿上的七十二个黑痣,他不说这是皮肤病而说是天相图。他经常遥望咸阳,摇头叹气: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他撒谎越来越离谱。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根生锈的铁棍,告诉乡里人说这是一把从南山仙人那里得来的宝剑,名字叫:赤霄。他把它奉为至宝,整日“剑”不离身。他还说自己不是人而是天上的一条赤龙。他的牛越吹越大。他说他早就认识始皇帝,始皇帝是白龙,他还说始皇帝不如他,因为他是法力更高的赤龙,他将来要取而代之也做皇帝。他还说他知道始皇帝的元气已化为一条白蛇最近一段时间正在丰西泽附近游弋。他说他要斩去这条白蛇,他边说还边用捡来的铁棍比划了一下。人们都把他的话当笑话、大话,没有人相信。可是,在一个晚上,一切都变了。这天晚上,乡里几十个结伴去县里学徒做工的青年走到了丰西泽,这个青年也在其中,但他不是去做工而是凑热闹,他一边走一边掏出酒壶喝酒。这帮人走到丰西泽时停住了脚步,说来也怪,最近,去县城学徒#65533;龉さ娜司S腥四涿畹叵г诜嵛髟蟾浇裕O掌鸺蠹遗闪艘桓錾硎置艚莸那嗄晗茸呒覆角叭ゴ蛱剑艘换岫阶酉诺妹嫖奕松恿嘶乩矗邓咭欢温肺诺角懊嬉行绕谑桥郎弦豢么笫髁送醇惶跛洞蟮男锥竦陌咨哒苍诘缆分屑洌笤诘却裁础H巳捍缶僖膊桓蚁蚯啊U馐保飧銮嗄攴挚谌讼蚯白呷ィ的翘醢咨咴诘人读怂K槐咚狄槐甙纬鎏鳎挪锦怎怎孽模蠢此攘艘宦罚较衷谝丫茸砹恕H嗣瞧磷「粑醋潘嵬崤づぴ度サ谋秤埃睦锒荚谒担赫飧錾敌∽印灰构ィ飧銮嗄暌裁挥谢乩矗嗣侵浪欢ǔ闪松叩拿啦汀T瓶砩ⅲ蠹壹绦靶小W吡艘欢温罚蝗唬强醇惶跛洞蟮陌咨撸徽段浇厝釉诼繁摺T傧蚯白吡思咐锏兀⑾终飧銮嗄暾稍诼繁吆艉舸笏纳硖迳戏接幸煌旁破郑浦杏刑醭嗔诶晾裂笱蟮胤衫捶扇ァ6种械哪歉鞑患耍氖且话咽斡衅卟手椤⒕呕竦暮獗迫恕⑷腥缢┑谋#I砩锨逦钥套帕礁鲎郑撼嘞觥U庖豢蹋嗣嵌枷嘈帕苏飧銮嗄暝此档幕岸际钦娴摹U飧銮嗄昃褪橇醢睢U獍呀>褪钦渡咂鹨宓某嘞鼋!#65533; 赤霄剑是一把帝道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9。7 第二名——湛泸 湛泸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湛泸:湛湛然而黑色也。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它就象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视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 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 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 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欧冶子铸成此剑时,不禁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出一把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所谓仁者无敌。湛泸剑是一把仁道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10 第一名——辕夏禹剑 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轩辕夏禹剑!对这样一把剑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黄帝、夏禹!对这样两个人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勇气、智慧、仁爱……一切归于两个字:圣道。 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无穷大。 轩辕剑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中国古代名剑录 (精简版) 轩辕剑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1)腾空颛顼所有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2)禹剑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3)启剑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4)太康剑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5)夹剑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剑铭曰夹 (6)定光殷太甲铸文曰定光古文篆书二尺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7)照胆殷武丁铸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8)含光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承景脊练 (9)镇岳尚方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五尺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0)昆吾剑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1)骏周简王铸铭曰骏大篆书三尺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12)干将吴人干将莫邪所造铁吴越春秋载吴王闯庐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莫邪 (13)越五剑越欧冶子造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ぬ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14)越八剑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5)龙渊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6)太阿工布铁剑三枚太阿工布诫秦昭王铸铭曰诫大篆书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7)定秦秦始王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8)神剑汉太公所得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19)赤霄汉高帝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0)神龟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1)八服汉武帝铸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2)茂陵剑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23)毛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24)衍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5)乘胜万里伏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三尺六寸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6)更国更始刘圣公铸铭曰更国小篆书 (27)秀霸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8)玉具剑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29)龙彩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0)金剑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31)安汉汉顺帝铸铭曰安汉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32)中兴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小篆书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後一剑无故自失 (33)孟德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4)思召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35)蜀八剑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36)镇山剑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37)倚天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青虹魏武帝铸魏 (38)三剑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39)文士剑杨修献魏文帝文士传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40)吴六剑吴大帝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1)大吴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小篆书各三尺九寸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42)流光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小篆书建兴二年铸 (43)皇帝吴王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44)步光晋怀帝铸铭曰步光小篆书五尺永嘉元年铸 (45)五方单符晋穆帝铸铭曰五方单符 (46)隶书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剑五口神剑晋孝帝铸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47)定国宋武帝铸铭曰定国小篆书永初元年铸此剑後入于梁 (48)永昌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篆书元徽二年造於蒋山之巅 (49)梁神剑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书长短各依剑术法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 口(镇山北魏道武帝造隶书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此二剑) (50)沉水龙雀夏赫连氐造铭曰大夏龙雀魏志赫连百链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51)太常北魏明元帝造铭背曰太常 (52)四尺千金剑唐晋公王铎所有剑侠传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53)火精剑唐德宗所有杜阳杂绵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54)酉蕃宝剑宋宋监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55)古铜剑宋苏轼所得东坡集载郭祥正遗古铜剑东坡谢以诗云一双铜剑秋水色两首新诗争剑 (56)楚铜剑宋郑文所得方舆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7)安定剑明初安定王所贡咸宾集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贯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为四部岁入贯为常 中国古代名剑录(简介版) 近日闲逛之时偶见一海报说什么日本古代名刀展览,我当时就想不通了浩瀚中华五千年这小日本的还好意思把它那废铜铁的拿来展览真是班门弄斧,我们随便找个个东西都比它们的强上百倍! 万仞:古代名剑。郭于章《剑记》:“西晋寮有旌阳令许逊者,得道于豫章山,江中有蛟为患,旌阳没水投剑斩之,后不知所在,项渔人网得一石匣,鸣击之声数十里,唐朝道王为洪州否刺史,破之得剑一双,视其铭,一有许旌阳字,一有万仞字。” 龙剑:古代名剑。刘禹锡《武陵观火》:“晋库走龙剑,吴室荡燕雏。”柳宗元《闻歌》诗曰:“翠帷双卷出顷城,龙剑破匣双月明。” 照胆:古代剑名。南朝.梁.陶弘景《刀剑录》载:“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岁次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照胆’,古文篆书。” 金剑:古剑的一种。《刀剑录》:“章帝建初八年,铸金剑令投于伊水中,以压人膝之怪。” 王氏剑:古代名剑。《五代史.冯晖传》:“吾闻王氏剑,天下利器也。” 大剑:古代剑名。《五代史.史弘肇传》:“周太祖出镇魏州,弘肇议带枢密以行,苏逢吉场邻以为不可,弘肇恨之,明日会饮窦贞固第,弘肇曰:‘安朝庭定祸乱,直须长剑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 大梁氏剑: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命陶弘景所造神剑13口,称大梁氏剑。《剑记》:“梁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剑十三口,以象闰月。”又引《水经注》:“梁国多沼,时池中出神剑,至令其民像而作之,号大梁氏剑。” 隋刃:亦名浪剑。剑身用毒药炼铸,伤人即死。《新唐书.南诏传》:“隋刃,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曜如星者,凡十年用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镡首,伤人即死。浪人所铸故亦名浪剑。”(注:浪人,指行踪不定之人)。 浪人剑:古代名剑。为浪人(行踪无定者)所铸。《会要》:“贞观元十年九月辛卯,南诏献锋槊、浪人剑。”亦名“浪剑”。 玉柄龙:古代名剑。《事物异名录.武器.剑》:“汾阳王(郭子仪)诞日,裨将以父所宝玉柄龙奉之。” 青龙剑:唐代名剑。唐.殷成式《酉阳杂俎》:“唐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每阵,常运剑大呼,……吐蕃曰:‘尝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谓为神助将军也。” 疥痨宾:古代剑名。《唐书.顾彦辉传》:“养子瑶,尤亲信,彦辉以所佩剑号疥痨宾佩之。” 青霜:古代名剑。此剑之剑光青凛若霜雪,故名。唐.王勃《腾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鸦九剑:唐代铸剑师张鸦九所造之剑。唐.白居易《鸦九剑》诗:“欧治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灵宝剑:古代名剑。宋.沈括《梦溪笔谈》:“钱塘闻人绍,一剑削十大钉皆截,剑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锵有声,复直如弦。古之所谓灵宝剑也。” 裴旻剑:古代利剑。宋.文同:“交柯挥电裴旻剑,乱蔓漓张晓笑。” 鞘剑:古代剑名。《元史.何实传》:“实来归,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命从木华黎选弃前锋。” 破山剑:古代剑。《珊瑚钩诗话》:“有农夫耕地得剑,磨洗适市,值贾胡售以百千,未可,至百万,约来日取之。夜归语妻子,此何异而价至。是庭中有石,偶以剑指之,立碎。诘旦,胡人载镪呈,则叹叱曰:剑光已尽,不复买。农夫苦问之。曰:是破山剑,唯一可用,吾欲持之破宝山耳。” 青蛇:古代剑名。《万花谷》载:“龟文、龙藻、白虹、青蛇……皆剑名也。” 火精:古代名剑。《杜阳杂编》:“火精剑,建中二年大林国所贡。云其国有山,方数百里,出神铁。其山有瘅毒,不可轻为采取。若中国之君有道,神铁则自流炼之为剑,必多灵异。其剑之光如电,切金如泥。以朽磨之,则生烟焰;以金石击之,则火光流起。唐德宗时,上将幸奉天,自携火精剑出内殿,研槛上铁狻猊,应手而碎,乃乘舆夜,待从皆见上仗数尺光明,即剑光也。” 折铁宝剑:古代名剑。状似刀,仅一侧有刃,另一侧是背,上有一窄凹槽。剑身中间印有宽凹槽,长3尺4寸3分,重仅1斤4两。《拳剑指南》谓:“状极古雅,有刚柔力,能弯曲自如。单双手持之,无往不利。此是古大将所用折铁宝剑。” 干将:古代名剑名。干将,本人名,相传他与其妻莫邪铸有名剑二枚,因以名其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请干将作名剑二枝。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金铁之精不流,于是干将夫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一说干将、莫邪铸剑,铁汁不流,莫邪投身于炉而成剑。参见“莫邪”。 吴干:指春秋时期吴国名剑“干将”。《战国策.赵策》:“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金试则截盘义。”《吕氏春秋.疑似》高诱注:“吴干,吴之干将者也。”参见“干将”条 干胜:古代名剑。《广雅.释器》:“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愉、属镂、干胜、墨阳,并称名剑。” 雌雄剑:①古代名剑。晋.王嘉《拾遗记》载:昔吴国武库之中,兵刃铁器,俱被物食尽,而封署依然。王令检其库穴,猎得双兔,一白一黄。杀之,开其腹,而有铁胆肾,方知兵之铁为兔所食。王乃召其剑工,令铸其胆肾为剑,一雌一雄。号‘干将‘者雄,号;‘莫邪’者雌。其剑可以切玉断犀,王深宝之,遂霸其国。”②指插于一鞘之双剑,二剑把扁平,剑身一边平,另一边有脊,相合成一剑之形。 莫邪:古代宝剑名。或作“镆邪”、“镆铘”、“莫铘”。唐.陆广微《吴地记.院门》载: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流。干将妻莫邪问该如何办,干将说:从前先师欧冶子铸剑时,曾以女子配炉神,即得。莫邪闻言即投身炉中,铁汁出,铸成二剑。雄剑叫“干将”,雌剑叫“莫邪”。一说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而后剑成。参见“干将”。 墨阳:古代名剑。参见“干胜”条。 龙渊: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楚王令欧冶子、干将师徒铸铁剑。欧冶子、干将作成铁剑三支:一名龙渊、二名太阿、三名工布,献给楚王。楚王见后非常高兴,问道:“何谓龙渊、太阿、工布?”答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太阿,观其(纹),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纹)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纹)”即刃上碎锦式花纹。唐人为避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泉”,因称“龙泉。”又相传晋代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见《晋书.张华传》)。 龙泉:古代名剑。亦称“龙渊剑”。出自河南西平县。取当地龙泉水淬剑而得名。《东观汉记》:“章帝赐尚书剑,韩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泉剑”。又,浙江龙泉县所铸之剑,亦称“龙泉剑”。 丰城剑:古代名剑。即龙泉、太阿剑。《晋书.张华传》;“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外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伟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大耳。’华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焕遣使送一剑与华,留一自佩。” 太阿: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欧冶子、干将所铸。也作“泰阿”。《战国策.韩策一》:“韩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史记.李斯列传》:“服大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参见“龙渊”。 太哥:“太阿剑”之异名。敦煌遗书《王陵变文》:“不可别物,请大王腰间太哥宝剑。” 泰阿:春秋时期名剑之一。这作宝剑的通称。为铸剑名师欧冶子、干将所铸。见《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史记.李斯列传》:“今陛十……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一作“太阿”。参见“太阿剑”条。 胜邪:春秋时期越国冶师欧冶子所铸五大名剑之一。参见“湛卢”条。 工布:古代名剑。《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汇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参见“龙渊” 磐郢:古代名剑。《吴越春秋》:“吴王得越所献宝剑三枚。一曰鱼肠,二曰磐郢,三曰湛泸。”一作“豪曹”。 湛卢: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人欧冶子所铸。《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吴王阖庐之时,得其胜邪、鱼肠、湛卢。”杜甫《大历三年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另:春秋时期越国冶师欧冶子所铸五大名剑之一。晋.左太冲《吴都赋》:“吴钩越棘,纯钧湛泸。”相传欧冶子所铸五大名剑为三大二小。其大者有湛卢、纯钧、胜邪;其小者有鱼肠、世阙。湛泸宝剑因通体“湛湛然黑色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器用》)而得名。一作“冗卢”。 鱼肠:春秋时期越国冶师欧冶子所铸五大剑之一。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阖闾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参见“湛卢”条。 蟠钢:“鱼肠”剑之别名。宋.沈括《梦溪笔谈》:“鱼肠即蟠钢剑也。”亦称松纹剑。参见“鱼肠”条。 松纹:古代名剑“鱼肠”之别称。《梦溪笔谈》:“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经纬度。” 巨阙: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人欧冶子所铸。《荀子.性恶》:“阖闾之干将、莫邪、巨阙、辟闾,皆古之良剑也。”参见“湛卢”。 纯钧: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人欧冶子所铸。《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召而问之,(客曰)……扬其华,(揪)如芙蓉始出,观其(纹)(花纹〉,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此所谓纯钩耶。”参见“湛卢”。 纯钩:古代宝剑。“纯钧”之异名。《淮南子.修务》:“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鄂,则水断龙舟,陆团犀甲。”参阅“纯钧”条 淳钧剑:古代名剑。相传为欧冶子所炼。《淮南子》:“山崩而落洛之水涸,欧治子而淳钧之剑成。”亦名纯钧剑。 燕支:古代名剑。《广雅.释器》:“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愉、属镂、干胜、墨阳,并称名剑。” 蔡愉:古代名剑。参见“干胜”条。 画影: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颛顼所用的宝剑。《名剑记》曰:“颛顼高阳氏有画影剑、空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未用时在匣中,常如龙虎啸吟。” 腾空:传说中古代部族道领颛顼所用的宝剑。《名剑记》曰:“瑞顼高阳氏有画影剑、腾空剑。”参见“画影剑”条。 轩辕剑:古代名剑。《名剑记》:“轩辕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之古字题名。” 启剑:古代名剑。相传为夏禹之了启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夏禹子帝启在位十年,对庚戍八年铸一铜剑,长三尺九寸,后藏之秦塑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为星辰,背记山月日月。” 夹剑:古代名剑。传说殷帝孔甲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岁次甲辰,采牛首山铁,铸一剑,铭名曰‘夹’,古文篆书,长四尺一雨。 太康:古代名剑。以此剑造于殷帝太康在位时,故名。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启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岁在三月辛卯春,铸一铜剑,上有八方面,长三尺三寸头,头方。” 定光:古代剑名。传说殷帝太甲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殷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岁次甲子铸一剑,长二尺,文曰‘定光’,古文篆书。” 含光:古代名剑。春秋时卫人孔周藏有殷代留下来的三把宝剑:含光、承影、宵练。《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 承影:古代名剑:为春秋时卫人孔周所藏。《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际,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状。其触物也,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见’。”《文苑英华.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铭》:“蛟分承影,雁落忘归。” 宵练:古代名剑。为春秋时期卫人孔周所藏。《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不见光,方夜则见方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骜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一作“霄练”。 夏禹剑:古代名剑。传说为夏朝大禹时所铸。《名剑录》:“夏禹铸一剑,藏会稽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文为日月星辰,背记山川。” 铜剑:古代剑名。以铜铸成。《刀剑录》:“夏君在位,以庚茂八铸一铜剑。 锟鋙:古代名剑。《列子.汤问》:“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之剑,……切玉如泥。亦作昆吾。”注:“昆吾,龙剑也。” 轻吕:古代名剑。《逸周书.克殷》:“武王答拜。先入,适王所,乃施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典钺。” 镇岳尚方剑:古代名剑。相传为西周时期昭王瑕在位时所铸的宝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昭王瑕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名五岳,铭曰:‘镇岳尚书’,古文篆书,长五尺。” 掩日: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一。 转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三。 悬翦: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造的八把长剑之四。 惊鲵: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五。 灭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六。 却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七。参见“八剑”条。 真刚: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八。 光剑:古代名剑。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用之物,长约一尺五寸,茎为圆柱形,有两道箍棱。剑身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玉王光自(乍)用剑以战茂人。”为安徽省南陵县出土文物。 吴王剑:古代名剑。《项奎虎丘山诗》:“当时吴王剑,砺光裂岩幽。” 吴王夫差剑: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夫差所用。河南辉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9.1厘米,剑身宽厘米。剑身上有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 吴王光剑: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 吴越剑:古代名剑。《周礼.冬官》:“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手其他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永用剑:古代名剑。《拳剑指南》:“永用剑是铜质铸,为古吴季子之子逞之佩剑。……此剑式样颇小,度为古代佩持之手剑。”此刻全长一尺五寸六分,重为一斤六两,剑柄较短。 伍子胥剑: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所带宝剑。清.俞越《茶香室三钞.伍子胥剑》:“伍子剑,在澹台潮中,长五尺许,有伍子胥,时浮水面,人取之必病,弃之好安。” 必卢:古代名剑。《吴越春秋》:“越王赐文种属卢之剑。”一作“属镂”。参见“属镂”条。 属镂:古代名剑。《左传.鲁哀公十一年》载有:“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属镂自刎”事。《吴越春秋》作“属卢”;《广雅.释器》作“属鹿”;扬雄《太玄赋》作“属娄”;《荀子.成相》作“独鹿”。参见“干胜”条 独鹿:古代剑名。《荀子.成相》:“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注》:“独鹿与属镂同”。“属镂”系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剑名。 越王勾践剑:古剑名。为春秋越国君主勾践所用。湖北江陵县望北一号墓出土。剑通体55.7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上有铭文,曰:“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 越州勾剑:指春秋时越王朱勾之宝剑。湖北省荆门市子陵岗发掘出五百多件东周至东汉时期的重要文物。其中越王州勾剑尤为珍贵,是继越王勾践剑之后出土的又一件兵器国宝。这把剑通体长56.2厘米,以篆文铸成的铭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剑”清晰而精美,可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媲美。 步光:春秒时期越国名剑。《史记》:“越使大夫种言于吴王,曰:“闻大王将兴丈义,因奉屈虏之矛,步光之剑。” 扁诸:古代剑名。《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败齐师于艾陵之上,还师临晋与定公争长。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注:“阖闾既铸成干将、莫邪二剑,余铸得三千,并号扁诸之剑。” 时耗:古代名剑。《越绝书.越绝外传.吴地记》:“扁诸之剑三斤,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 长扬剑:春秋时代晚期的钢剑。因1976年4月考古者发掘长沙“长扬六十五号”墓时出土,故得名。为我国被发现的第一柄古代钢剑。此剑茎长7.8厘米,身长30.6厘米,宽2-2.6厘米,脊厚0.7厘米。 长铗:古代宝剑名。较-般剑为长。《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王逸注:“长挟,剑名,其所带长剑,楚人名为长铗也。王夫之通释:“长铗,剑也。”《战同策.齐策四》:“居有倾,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兮’。” 阳剑:古代名剑。《文选.匕命》:“楚之阳剑,欧治所营。” 鹿卢:古代名剑。《宋书.符瑞志》:“宋太宗为徐州刺史,出镇彭城,昭太后赐以大珠,鹿卢剑,此剑是御服,占者以为嘉祥。” 定秦:古代名剑。相传为秦始皇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岁,以三年岁次丁已,采北祗铜铸二剑,名曰‘定秦’,小篆书。李斯书,长三尺六十。” 诫剑:古代剑名。传说为秦昭王稷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岁次丙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诫’,大篆书。” 水心:古代名剑。《晋书.束哲传》:“又秦昭王以三月置酒河曲,见金人奉水心之剑。” 赤霄:汉高祖刘邦斩蛇所用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刘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 斩蛇剑:一名“斩蛇”。汉高祖刘邦白蛇之宝剑。《西京杂记》:“高祖斩白蛇剑,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参见“断蛇”条。 断蛇:古代剑名。《广雅.释器》:“断蛇,剑也。”王念孙《疏证》:“《西京杂记》云:‘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盖即《广雅》所谓断蛇也’。”参见“干胜”条。 秀霸:汉光武帝刘秀所佩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光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一剑,文曰‘秀霸’,小篆刻,帝常服之……” 分景:古代名剑。《汉武帝内传》:“王母腰佩分景之剑。” 崩剑:古代名剑。汉平帝所用的宝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汉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掘得一剑,上有帝名。因服之,大篆书。” 神龟:古代名剑。汉文帝剂恒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文帝恒在位二十三年,以初元十六年岁次庚午铸二剑,长三尺六寸,铭曰‘神龟’。多刻龟形以应大横之兆。” 随侯剑:古代剑名。《汉书.郊祀记》:“又以方土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 飞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铸造的三把宝剑之一。曹丕《曹论》:“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浃以清漳,光似流星,名曰飞景。”一作“蜚景”。元仓子曰:“蜚景之剑,威夺百日,气成紫霞。” 流采: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铸造的三把宝剑之二。参见“飞景”条。 华铤: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铸造的三把宝剑之三。曹丕《典论》:“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以为三剑:一曰飞景,二曰流彩,三曰华铤。俱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励以,饰以文玉,表以通犀。” 孟德剑:三国时曹操所用之玉剑。因曹操字孟德,故名。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年,于幽谷得一剑,长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铭曰‘孟德’,王常服之。” 曹操对锋利刃:刀式古剑。剑背贴护手处有篆文“曹操对锋利刃”,故名。剑身长三尺二寸四分,宽约一寸二分,重一斤七两,贴护手处铸有三朵小花。剑镦与护手皆嵌银精铸,其柄与护手均似刀形。1918年,山东济宁西关古墓中出土。 珠剑:古代名剑。《南史.羊侃传》:“魏帝壮之,赐以珠剑”。 杨修剑:古代名剑。为汉末文学家杨修的佩剑。剑身长一尺六寸八分,篆有“杨修”二字,柄长八寸,重十四两。便作圆环形,护手及剑柄、剑鞘均为木质,吞口为紫铜质。《紫剑指南》:“剑式极古,隐约为篆书‘杨修’二字。 白虹: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晋.崔豹《古今注》:“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紫电:二国吴在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二。王勃《滕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琥库。”参见“白虹”条。 辟邪: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三。参见“白虹”条。 流星: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四。唐.杨炯《杨盈川集.送刘校书从军》诗:“赤土流星剑,鸟号明月弓。”参见“白虹”条。 青冥: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五。参见“白虹”条 百里:古代名剑。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六。参见“白虹”条。 千古剑:古代名剑。《万剑录》载:“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钢铁作千古剑,万古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越炭作之。” 棠谿:古代名剑。因战国时期棠谿(今河南舞阳县西南)地方出利剑。故以之名剑。《楚辞.九叹.怨思》:“执棠谿以刜蓬兮,秉干将以割肉。”刘勰《新论》:“棠谿之剑,天下之铦也。”亦作剑的代称。 杨家山铁剑: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剑。系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后期墓出土文物。剑通体长38.4厘米,剑宽2-2.6厘米,剑脊厚0.7厘米。 七星剑:古代名剑。剑身近柄处饰有北斗七星文,故名。《吴越春秋》:“伍子胥过,解剑与渔夫曰;“此剑中有北斗七星文,其值百金。” 补遗: 葱:齐桓公剑。《荀子.性恶》 阙:姜太公剑。《荀子.性恶》 录:周文王剑。《荀子.性恶》 曶:楚庄王剑。《荀子.性恶》 辟闾:阖闾剑。《荀子.性恶》 坚利侯:安禄山剑《古今注》 夺命龙:蜀王建剑《古今注》 兰叶:《小知录》引《山堂肆考》 流黄、挥精:《小知录》上元夫人剑《锦绣万花谷》 青萍:《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蓱(萍)、干将之器。” 结绿:《李白.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中国古代刀剑艺术 中世纪的中国王朝在冶金术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如生産铸铁的能力是远超于欧洲在这方面的技术的。又如高效率、大规模的钢生産的控制管理,使得唐、宋两王朝成爲东亚的主要军事势力。 大部分亚洲武器的收藏家都晓知发展自中国的锻造和回火技术是重新被认知的日本刀剑的发展基础。这种技术最早在隋唐时代(公元589年前)传到日本的。 日本刀剑的鉴赏在数个世纪中得到兴旺发展并且在我们的时代成爲一种国际化潮流。今日,日本刀刃正如艺术作品一般被收藏着。遗憾的是,即使在其祖国大地上,对中国的“父母”铁匠所生産的刀剑欣赏也业已雕零。极好的刀刃是由中国制造,以及以利刃相搏的近身战被证明是在帝国时代取得战役胜利的关键此等事实也爲人们所不顾。 使人感伤的是,甚至乎热衷中国武术艺术的习练者也不知道他们每日习练所用的武器的历史、制造及审美的传统。他国人士就更不必说了。要区分陈列在紫禁城、巴黎的Musedel‘Arme(兵器博物馆)或者莫斯科城堡中的漂亮的标本与那些常在古董商店或者枪术表演中看到的“拳击手对抗优胜奖品”的贋品或者touristic(旅游点的廉价新仿)小古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关主题的文献影响当今学生的了解。这类缺少参考材料的情况并不只发生在中国。一个有关技术及艺术的论文调查显示极大部分关于钢刃刀的着作最早都出版于公元四世纪(给人以早期青铜武器般的深刻印象)。可是,这种着作的出版在1644年明王朝覆灭后就骤然减少了。 爲什么在清王朝,覆灭于1911年的最后王朝,期间缺少有关刀剑的参考材料,兴捣诅R桓鼋瞎系慕馐褪怯捎诼逶谄渫持蔚牡酃兄徽加幸桓龊苄〉谋壤瑺懕苊庹加芯龃蠖嗍暮鹤迦嗣竦姆磁讯榻械木伦抛鳌? 在清王朝初期,如《明朝军事百科全书》这类特定着作是受到审查和限制的。尽管如此,清代技术文献的调查显示在此朝代间仍有相当数量的新主题着作的撰写和出版。毕竟清王朝仍然对其军事力量(主要由汉族人组成)有此方面的需求。研究也表明了清朝统治者对主要由平民百姓组成的军队很注重实效:例如,兴苤目滴趸实鄯窬隽艘晃还僭钡慕獬蕉∪嗣裎渥暗那肭蟆? 不过,有趣的是,在清朝期间出版的军事着作中仍然涉及到火,枪大炮及爆炸性武器。(这些文章是始于帝国爲叛乱侵扰的十九世纪中叶)。甚至近代的古典名着《明朝百科全书》,武备志Wubeizhi也只相关地给予刀刃武器极少的关注。爲何如此不关注”刀剑是帝国兵械库中的中流砥柱“这一实际情况呢?也许是因爲刀剑工艺在那时候被认爲是“老套子”,想要掌握这种工艺的人确信书中的副本对新的技术将无任何的贡献。 同样有趣的是,注意到明朝的审美家们将刀剑作爲一种艺术形式来欣赏。尽管,极少的证据表明这种欣赏在清朝时依旧盛行。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国文化精华的品味在世纪的更替间趋于狭窄,变得前所未有地热衷于少数受腥税鞯囊帐跣问降纳衩刈ò福缁婊⑻沾珊陀衿鳌U饫锟梢杂胪砬宓募揖叽车乃ヂ浠弦惶跗胶庀摺W詈螅颐腔贡匦胱⒁獾奖岬途拢缪镂难У娜寮宜枷爰壑倒鄣挠跋臁T诼迦送持纹诩洌杂谘д呃此担硐殖龆跃碌牟还匦氖且桓鍪导实难≡瘛? 使得对中国刀剑传统的研究成爲一项真正的挑战的原因,是那些在我们的时代学习这个课题的人必须是探险家、开拓者而非被动的消费者。在揭露和翻译这些幸存的文章的过程中仍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我们去做的。令人兴奋的是我们从过去研究的成绩中,得到了刀刃被小心擦亮及回复的新外观。 我们的研究至今爲止表明了中国的铸剑师们在过去的20个世纪中精巧地制作了兼有如下特性的刀刃: 一个坚硬而且耐用的刀锋。 一个有弹性,能承受打击而不坏的刀身。 在一把刀上,这些特点是互相排斥的。坚硬的钢易碎。有弹性、有弹力的钢是柔软的,并不能保持刀锋的锐利。中国的铁匠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使坚硬和柔软的钢相结合。有三种基本的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其中一种叫“包钢”。以坚硬的、含碳量高的钢制作锐利的刀锋外表,在横断面上,像一个“V”字型的装入一个软钢的核心。作爲核心的金属经常被折叠以提高强度,或者用锻造的铁来分层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一个包钢的刀刃必须由相当厚度的硬钢套子做成,不然它将在多次的打磨后失去硬度。 一个更普遍的锻造刀刃的形式是“嵌钢”。一个含碳量高的刀锋作爲核心,由两块软钢作成的表皮相夹而成。表皮是由交替叠起的铁和钢做成,从而使刀刃在打磨的时候表面上形成一种图案。一个熟练的铁匠能巧妙地处理分层,除了增加刀的结构上的强度外,还能做出很美丽的图案。 最后一种主要的锻造方法是西方知名的“旋焊“]。它是由硬钢和软钢形成的双杠做成,在加热和锤击之下焊接成一个简单个体。当锻打和打磨擦亮的时候,其表面将出现如长着羽毛,星型或者漩涡状的形状排列。 其次,中国的铁匠显示相当独创性的地方是在以液体中加热和淬火的方法锻造刀刃。这种技术几乎遍及所有的刀刃制造地区。中国是少数发明与整个刀刃相区别地加热处置刀锋技术的地方之一。这种方法增加了刀刃的强度和切割能力。日本人利用中国和朝鲜移民铁匠的技术,把它发展到最高的水平。 中国铸剑师美妙的工艺,是一种刚开始在中国或者其它地方被重新发现的艺术形式。我们生活在一个每日都出现新发明的时代。当我们开始看见来自形式和功能的结合美丽图案,创造出一把由上好的钢材打造的刀刃时,我们仅刚开始我们对中国装甲工艺的研究。从它们的装饰图形及象征性到刀刃美学巧妙地与功能的结合,这里仍然有许多其它的研究地区等待探索。 古武器 近战攻击类:刀剑类 剑 古代和中世纪步兵及骑兵使用。通常为直形双刃,带握柄,前端有尖。青铜剑出现于公元前二千年中期,铁剑出现于公元前一千年初期。分为刺剑、劈剑、刺劈两用剑。最古老的剑很短,主要是刺剑。公元前二千年末至公元前一千年初,在欧洲和亚洲出现了长劈剑,用来装备步兵、重骑兵,但由于战车的广泛使用,以及骑兵有时须下马步战,短剑仍未失去作用。 古罗马人(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三世纪)有供步兵使用的短刺剑和宽刺剑,供骑兵使用的长劈剑。许多国家还有大的双手握长柄剑,但应用并不广泛。 十四至十五世纪时,骑士队装备了双柄剑,通常是在剑柄与剑身之间加装带有套环的护柄。一百多年后,步兵也使用这种剑与骑兵作战。十六世纪初,由于火枪类武器的推广,步兵不再用剑,骑兵则改用马刀、军刀等。 匕首 用于白刃战的一种刺杀冷兵器。有短刀身和刀柄,刀身有直形、弯形,也分单刃、双刃等不同形式。古代匕首由石头或动物角制成,以后演变成铜、青铜、铁、钢等。 怀剑 匕首的一种,由金属书写工具——尖笔发展而来。通常有锋利的三棱剑身和十字形剑柄,置于武装带上的鞘内作为仪仗装饰武器,或藏于衣中。基本不用于战斗。十五至十七世纪在西欧各国最为盛行。 短剑(刀) 剑(刀)身通常长49-67厘米,宽4-6厘米,有十字形或弓形柄,形状或直或弯,双刃或单刃。 小剑 一种有双锋刃和十字柄的弯曲短剑。通常装在包着皮革并涂上漆的木鞘中,剑鞘用一个环系在腰带上。 三棱剑 古代东方使用的刺杀武器,剑身直长(约1.5米)而窄,呈三棱或四棱。用于刺透环状盔甲。可置于剑鞘佩在腰间或系于马鞍上。 佩剑 直而薄的棱状双刃匕首,带鞘,佩于腰带上。出现于十六世纪末期,初为接舷战肉搏武器,后成为许多国家海军制服的佩饰武器。 长剑 剑身笔直,带锐剑头(用于作战或决斗)、钝剑头(用于训练)或有固定保护帽的剑头(用于击剑)。有护手和带纹防滑握把。 巨剑 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西欧步兵使用的双手握大型重剑。 刺剑 多用于刺杀,少数也用于劈刺。剑柄有握把、护手和各种形状的柄圈。剑身直而长(约1米或1米以上),单锋或双锋,扁平带槽或呈棱状。刺剑是剑的进一步发展。十六世纪盛行于西欧,是表明贵族身份的武器,也装备步兵和骑兵。十八世纪逐渐被马刀和大军刀取代,十九世纪上半叶停止装备部队。一些国家仍保留刺剑作为荣誉武器和仪仗武器。也作为体育击剑用。 曲剑(弯刀) 出现于十六世纪,用于劈杀与刺杀。剑(刀)身逆向弯曲,凹侧为刃,凸侧为弓形背。少数则为双曲形,底部逆弯,战斗部分为马刀形。柄有骨制、金属制(较少),加粗把(把耳),便于抓靠。无护手盘。鞘通常为木质,用皮革或金属包面。一般全长80厘米,身长65厘米,弯度4厘米,不带鞘重约0.8公斤。多见于土耳其、近东、巴尔干半岛各国、南高加索。 军刀 用于劈刺。刀柄通常无护手盘。典型的高加索式军刀,长约70至90厘米,宽约4厘米,带鞘重约1.2公斤。军刀的刀身稍弯(弯度约3厘米),但与曲剑不同,凸侧为刃,前端战斗部分为双刃。用于装备骑兵,后也用于装备炮兵。现代一些国家把军刀作为某些部队(如合成军队和炮兵)将军佩带的阅兵武器。 大军刀 用于劈刺,直刀身单刃(刀尖部为双面刃)。有护手盘。刀身通常长85厘米。置于腰带上的鞘内或挂在马鞍上。出现于十六世纪。十八至十九世纪在俄国装备属于重骑兵的胸甲骑兵团、龙骑兵团和马枪团。在海军中作为接舷战搏斗武器,但刀身较短。 马刀 用于劈砍、劈刺。刀身呈弧形,凸侧为刃,有刀尖(有时刀身带槽)和安刀柄的刀尾。由于刀身弯曲较大,重心远离刀柄,增加了挥动时的杀伤力和杀伤范围。刀柄有系缨穗的握把,东方马刀柄通常配十字横档,欧洲马刀柄则配护手盘。鞘为木质,裹皮革、山羊皮或丝绒,十九至二十世纪多使用表面烧兰、镀铬或镍的金属鞘。 马刀出现于东方,七至八世纪盛行于东欧和中亚游牧民族,主要用于劈刺。十四世纪演变为宽脊,加宽处逐渐变尖,两面开口,用于增加重量,增大撞击力,此后主要用于劈杀。此类马刀中典型的是土耳其马刀和波斯马刀,两种均为直把,刀柄带十字横档,重量较轻(无鞘重约0.8至1公斤),弯度大(14厘米左右),刀身长75至85厘米,全长95至97厘米。在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军队中,马刀刀身为中等弯度(4.5至6.5厘米),刀柄为呈1至3个弧形的护手,也有碗状的,长90厘米以上,全长1.1米以上。十九世纪马刀弯度减小,又重新具备劈刺功能。 近战攻击类:枪矛类 矛 世界上多数民族过去在狩猎和战争中都曾使用过的刺杀武器或投掷武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最初的矛是削尖的棍棒,后来是在矛杆上加装矛头,全长从1.5米至5米不等。石器时代用石质和骨质矛头,青铜时代开始使用金属矛头。矛使用最广泛的时间是在铁器时代。罗马步兵装备矛头重而长的投掷矛(重矛枪)。中世纪时由骑兵和步兵使用。军人通常将短投掷矛放在特制的矛筒内随身携带。 矛的头部称为矛尖,套在矛杆上的矛头的管状部称为矛盔。矛头和矛盔相连处的粗大部分通常制成球形或苹果形。矛杆末端装有金属套箍。 一种长杆轻便矛(长矛)在步兵中一直使用到枪刺的出现(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而在骑兵中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镖枪 一种带镞的短投掷梭镖。在上旧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晚期)使用石镞和骨镞。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都曾装备过铁镞镖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专门编有镖枪投掷手分队,以散开的队形行动,向敌军发出第一次突击,为步兵进攻做好准备。为使镖枪投掷得更远(达70至80米),镖枪上装有皮带环,使投掷力量显著加大。对于不懂使用弓箭的部落(如澳大利亚)和不使用弓箭的部落(如阿留申群岛),镖枪是一种基本武器。在西欧,镖枪一直流传至中世纪。 长枪 一种长杆矛,用于刺杀。古代,长枪装备于步兵和骑兵。长枪有三棱或四棱金属头和枪杆,一般长3.3米(枪头长12厘米),重3-4公斤。在步兵中一直使用到十八世纪初,在骑兵中则使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杰里德矛 形似镖枪的细短投矛。通常装于不大的特制矛袋(吉杰)中,佩于腰带左侧。 投矛器 用于提高矛的投掷距离、打击力量和准确性的最简单的装置。通常是一条扁平的骨头或木板(长30-150厘米),板上装有矛杆托架和握把,握把上有指槽。出现在太古时期,在考古发掘时曾在上旧石器时代(公元前一万二千年至一万年)地层中发现投矛器。澳洲土著、巴西印弟安人和其他一些民族都曾使用。 羽形矛 古代狩猎大野兽的武器,有矛杆,矛头较粗重。后来主要装备步兵。十六世纪起也装备贵族骑兵。 长矛 公元前四至三世纪,古希腊(古马其顿)及其他一些古国长矛兵的基本武器。起初长约3米,用于投掷和刺杀,后增长到6-7米,仅用于刺杀。 近战攻击类:打击类 狼牙棒 一种极简单的打击或投掷武器,远古时代即用于装备步兵和骑兵。通常用坚木制成,长1.2米左右,头部比握把处粗2-4倍。粗端有的外包金属,有的嵌入尖刃石或钉入粗大的钉子。重量可达12公斤。南美洲、澳洲、非洲及大洋洲诸部落也使用几种骨制或石制的狼牙棒类武器。 一般认为回旋飞镖即是从投掷狼牙棒发展而来,在古埃及、澳洲诸部落、南印度、东南亚及墨西哥用于战斗和狩猎。 短锤矛 狼牙锤的一种。在短杆一端装有用金属叶片(盾片)制成的小头。十六至十七世纪的短锤矛长约50厘米,带有直径14厘米的铁头,上有14个叶片。也作为首领或军事长官的权力象征。 尖锤 一种装在手柄上、头部磨尖的金属锤。常作为首领功勋标志。 短柄流星锤 古代打击武器。形为一根短棍,一端用皮带或铁环系着重物(石块、铁锤或特制的多棱铸铁块),另一端有绳套或系带套在手上。许多东方国家都使用过这种武器。 六翅杖 古俄罗斯的打击冷兵器,又是一种权杖。杖头装有金属板,形如翅,数量从四个到八个不等。盛行于十五至十七世纪。翅上饰有模压花纹、贵重金属和宝石的六翅杖也是军事长官权力的象征。 滚木 用于防卫堡垒、高地时,从高处投放或滚放的长粗圆木。 近战攻击类:其它类 战斧 用于投掷和劈杀,北美印弟安人经常采用。最初的战斧是磨利的木把石斧,后出现铜、铁战斧。 长柄斧 最古老的劈杀武器之一。通常为半月形宽刃,斧背装在长杆(柯)上。有时斧背带钩,步兵用于把骑兵钩下马。早在青铜时代就已出现。平均尺寸为:斧刃长20至30厘米,连斧背宽13至18厘米,柄长80至100厘米。十六世纪被戟(西欧)和钺(俄国)代替。 钺 古代斧类武器。刃宽阔(40-100厘米),呈半月形,装有两米多长的柄。十五至十七世纪俄国用钺装备步兵时,用皮带背在肩上。十八世纪,钺和戟是宫廷卫士和岗哨的仪仗武器。 戟 形状似矛,顶端装有一柄战斧或长柄斧。十四至十六世纪,戟作为许多欧洲国家的步兵武器。一直沿用到十八世纪。 藤鞭 长而柔韧的植物或皮革细条,也有用纤维绞入金属丝制成。通常用于体罚,极其残酷,常令受罚者死亡。 远程攻击类:弓弩类 弓 自太古时代就已出现,几乎所有种族和民族都曾使用过。简易的弓是一条弯成拱形的木杆,两端用弦系紧。优良的弓,基架外边用腱筋、里面用角质薄片加固,木基架各部分牢固胶合,在坚固程度和射程上远胜简易弓。弓弦常用大牲畜的腱筋、窄的鞣皮条、鬃毛和植物纤维搓成。有效射程可达200米以上。 箭 用于弓、弩、机弩和某些投射机发射。通常由箭杆、箭镞、箭翼和箭鼻组成。箭杆长60-120厘米,粗0.5-1.2厘米,材料为各种直纹木材、芦苇或竹子。箭翼位于尾端,通常由大鸟羽毛、树叶制成,用于保持箭飞行的稳定,有两羽、三羽、四羽等。箭镞形状各异:最古老的是叶状镞;若敌军披甲,常用窄镞、三棱或四棱镞;敌军无防护时或狩猎时用菱形镞、叶状镞、双钩镞等;射马或狩猎时用宽刃镞或分叉镞代替尖头镞。箭鼻(箭杆尾端搭弦的装置)用骨或角制成,用接榫固定。 弓箭 骑兵手射武器的成套装备。出现于五至六世纪,十至十九世纪在蒙古族和突厥族中非常盛行。通常包括弓、弓囊、箭和箭筒以及箭筒套(护套)。挂在武装带或专用腰带上,弓囊在左,箭筒在右。弓囊和箭筒一般由皮革或山羊皮制成,也有木料、竹子的,后来用金属制作。饰有花纹或金属牌。有的箭筒按箭的数量分为几格,大箭筒还有放鞭子、短柄流星锤等的明兜。护套罩在箭筒上,防止箭受潮。 箭筒 形状似矛,顶端装有一柄战斧或长柄斧。十四至十六世纪,戟作为许多欧洲国家的步兵武器。一直沿用到十八世纪。 弩 又称十字弓。古俄罗斯称之为自射器。发射箭或石头等。通常由大弯度木制托架(机架)、拉弦装置(蹬环或带曲柄的绞轮)、控弦和放弦装置。弩比弓射程更远(普通弩发射短箭可达150步),准确度更高,但造价昂贵,制作复杂。 弩分作战用和狩猎用两类,作战用又分轻重两种。轻弩是一种嵌入木槽、带托架的弓,上弦用跳蹬(脚踏铁环)拉紧,使用极简单的装置发射。重弩本体是带轮的特制床架,装以钢弓和用牛筋或绳制的粗弦,用摇柄齿轮装置拉弦。使用摇柄是弩的巨大进步。十二至十四世纪的重弩需要50人才能拉开。在西欧,弩始于十一世纪末。十七世纪被火器取代。 狩猎用弩经常把一根经过伪装的细绳横拦在野兽出没的道路上,野兽碰到绳子,机弩即被触发。 远程攻击类:投射类 手抛投石带 广泛用于古代世界(埃及、希腊、罗马等国)和中世纪各国。由兽皮、毛或植物纤维做成带状,中间部分宽,一端有环扣,套在投石手的手上或木柄上(长鞭投弹带)。弹丸放在中央的宽部,通常为鹅卵石、金属球。投石手同时握住两端,在头顶不断旋转加力,然后松开无环扣的一端。有效杀伤距离150米,介于投矛和弓箭之间。投石手通常带有十发以上的弹丸。投石带有多种形式,澳洲、非洲、大洋洲诸部落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初叶。 弩炮 古代投射武器。利用纤维(筋头、肠、鬃毛、绳索等)的弹力发射,用以摧毁要塞城墙、杀伤要塞守卫者。一直沿用到五世纪末期。弩炮可投射石弹(重可达30公斤)、重箭,或是外包铁皮的圆木(长达3.5米)、装有燃烧物(树脂、油类等)的大桶等。射程可达400至800米,发射重箭时达1000米。由数人操作,每次射击准备时间需要15分钟到1小时。 弹射器 借助扭绞的纤维绳发射的投掷器。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至404年)期间首次出现于锡腊库扎,在古希腊和罗马的战争中围攻要塞时使用过。从公元前四世纪起,轻便型弹射器也用于野战。 弹射器的构造为:在坚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绞绳(皮带、鬃绳等),投掷杠杆下端插入绳内,上端有装弹碗。装弹时把绳绞紧,杠杆被绞车几乎拉成水平。投射时,杠杆被松开,迅速向前弹出,被前面的横梁所阻,投射物则飞出。与弩炮的平射不同,弹射器是沿弯曲弹道发射。 弹射器可投掷石块、金属弹、圆木、重箭、燃烧桶或瓶罐、动物尸体等。150-480公斤重的石块射程为250-400米,重箭或30公斤重的石块射程可达850米。在欧洲,到十四至十五世纪,弹射器曾与火炮同时使用。 抛石机 与弹射器不同,抛石机是利用重锤的重力发射。出现于中世纪初期,使用至十五世纪,主要用于围攻和防守要塞。抛石机的机架两支柱间有固定横轴,上有与轴垂直的杠杆,可绕轴自由转动。杠杆短臂上固定一个重物,长臂末端有弹袋(类似投石带的套子)用于装弹。发射时,用绞车把长臂向后拉至几乎水平,突然放开,石袋即迅速升起。当短臂重锤完全落下时,投射物从弹袋中沿约45度角飞出。3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40-70米。 中华兵器详解(精装版) 一弓:马箭、袖箭、步箭、 二弩:弩箭、诸葛弩、斗子弩、俚弩。 三枪:长枪、叉枪、火枪、蛇枪、看枪、标枪、线枪、神枪、戟枪、勾镰枪、拒马枪、飞枪。 四刀:大砍刀(长刀)、斩马刀、腰刀、杆刀、朴刀、钩刀、眉刀、匕首、刀、三尖刀。飞刀。 五剑。 六矛。 七盾。 八斧。 九钺。 十戟。 十一鞭。 十二锏。 十三槁(挝):骨朵、锤、锥、椎、链子锤(流星锤)、蒜头锤、骨朵锤、卧锤、重锤。 十四棍:双头棍、操钩棍、狼牙棍、闷棍、脚棍、齐眉棍。 十五叉。 十六钯:铛钯、钯、扒、省钯、铲、月牙铲、马叉。 十七绵绳套索。 十八白打。 十八般兵器——弓 弓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逐成为战争之利器,非但发古人射抉之技,抑亦开后世火器之端,虽曰此皆由后人推阐而来,其创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没也。按照弓箭之第一人为挥;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之,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较之现代之火器,无多让焉,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其重视之也宜矣。 汉刘熙《释名·释兵》:「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抚,抚也,人所抚持也。箫抚之闲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 1963年,山西峙峪遗址发现二万八千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燧石镞头。用很薄的长形石片制成,尖锐周正,已具备镞头的形式。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於是范蠡复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曰:『臣闻弩生於弓,弓生於弹,弹起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弹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之谓也。於是神农、黄帝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黄帝之後,楚有弧父。弧父者,生於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之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其道传於羿,羿传逢蒙,逢蒙传於楚琴氏。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琴氏乃横弓著臂,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後诸侯可服。琴氏传之楚三侯,所谓句、鄂、章,人号麋侯、翼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传至灵王,自称之楚累世,盖以桃弓棘矢而备邻国也。自灵王之,射道分流,百家能人用,莫得其正。臣前人受之於楚,五世於臣矣。臣虽不明其道,惟王试之。……夫射之道,身若戴板,头若泪卵,左蹉右足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举弩望敌,翕心咽烟。与气俱发,得其和平。神定思去,去止分离。右手发机,左手不知。一身异教,岂况雄雌。忑正射持弩之道也。』」 《易·系辞下》:「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世本》:「探作弓,夷、牟作矢。」 《左传》曰:「楚灵王次於乾溪,右尹子革夕,王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僻在荆山,唯桃弧棘矢,以供御王事。』」 《初学记·武部·弓》:《韩诗外传》云:「齐景公使人为弓,弓人之妻曰:『此弓者,泰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麋之弭,河鱼之胶。四物者,天下之精材也。』」 《周礼·夏官司马》:「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王弓、弧弓,以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凡弩,夹、庾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凡矢,枉矢、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堠矢,用诸近射田猎。」 周时有王弓、弧弓、夹弓、瘦弓、唐弓、大弓等六种。它们的形制各有特色,用法各自不同,王弓、弧弓用於守城和车战,夹弓、瘦弓用於田野狩猎和弋射飞鸟,唐弓、大弓用於习射。弓的大小也依使用者的身长和体力,区分为上弓(六尺六寸)、中弓(六尺三)、下弓(六尺)。 汉代有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弓身多半镶有铜饰或玉饰。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孟子》:「逢蒙学射於羿。」《荀子》:「羿、逢门者,善服射。」《史记·龟策列传》:「羿名善射,不如雄渠、逢门。」 《史记·李将军列传》:武帝朝之飞将军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逢门射法》二篇、《阴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将军射法》三篇、《魏氏射法》六篇、《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护军射师王贺射书》五篇、《蒲苴子弋法》四篇。共计八种 《魏书·李安世传》: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其妹雍容尤善骑射,百姓为之语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十八般兵器——弩 弩亦弓属,相传为黄帝所造,亦名窝弓、其发矢不仗人力,而用机括,力强而及远,较弓为烈,猎人恒设置丛莽阊,使虎豹等误践其机而中矢,于此可见其力之强也。惟弩之形式,与弓略异,弓背之中,横置一臂,发矢之机,即置于是,发时先架弦于机,此处名弩牙,然后捩其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木,不过方向相异,此上则彼下,此下则彼上,有如捕鼠器之机括然,故一捩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本,牙即脱弦,而弦激矢出矣。弩之大小不同,名亦各异,小者以手攀捩,其大者须用足踏,盖非手之力足以胜任也。其名则有神臂弩,花装弩,穿镫弩等,大概皆以其用法不同而异名。至弩之搆造,依然如是也,大概此等名目,皆出于唐宋之间,固非古代所定之名称也。弩之功用较弓箭为巨,及火器兴,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以至今日,非但习此者少,并其名称及形式而忘之矣。惟北方多山林,毒蛇猛兽时出为民害,山居者犹多设窝弓以自卫。猎户以猎兽为生,火烧之外,亦借窝弓以设伏,一旦火烧失效,亦有以弩杀兽者。故弩箭虽不见用于战争,而山陕口外之人,尤多习此者,自卫谋生,两利之道也;至若南方之人,孱弱素蓍,今虽稍注意武事,而此道则无复能之者矣。 汉刘熙《释名·释兵》:「弩,怒也,有执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之枢机开阖有节也。」 弩的射程比弓远。 战国时期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於车战和野战。 《战国策·韩策一》:「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外。」许慎注《淮南子·真篇》:南方溪子蛮夷柘弩,皆善材。韩有溪子弩。」少府,官府名,少府所造之弩。时力,作之得时,力倍於常,故名时力。距来,当为「距黍,《荀子·性恶篇》:「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汉代的弩,有用双臂拉开的「擘张弩」,和用脚踏的「蹶张弩」两种。 诸葛亮在蜀时,曾制造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武术论集P164) 晋代的弩较汉代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十二月(西元410)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 宋神宗熙宁元年(西元一0六八),李宏发明踏张弩,名叫神臂弓,《宋史》说:「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具有射程远,重量轻的优点,所以一直流传到明代。 北宋时,床弩盛行,《武经典要》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大合蝉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明代末年,弩渐衰落,清朝军队已经不用为战斗武器了。 十八般兵器——枪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己。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後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後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宋史·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杨康用的就是杨家枪法。 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明崇祯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毕懋康《军器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烧灼的梨花枪,并说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於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现之前,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长枪趋於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目前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十八般兵器——刀 大刀本亦为车战时代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而己,初无制敌之种种神化也,与丈八蛇矛,殆同其功用。迨夫后代,战争变法,易车而马而步,用大刀之将士,知成法之不足制胜,乃各本其战之经验,而想出种种利用大刀之法,俾为杀敌制果之助,于是乎有种种变化矣。大刀之最着者,为关王刀,盖即关羽之刀法也;三国志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较今为短,合之今度制,长仅八尺有奇耳;今世之大刀,盖皆彷此,即刀法亦本此而变化之也。考大刀之种类,亦正不止关王刀一种,如拨风刀、大斫刀、九环刀、两刃刀等,皆大刀也,其式样不同,而名亦因之而异。至其用法,则殊途同归,初无若何之大区别也;故关王刀。可谓之为大刀之祖,其他各刀,皆自此脱胎而出者,虽各有变化,要皆未能及其精密神化,足征完善也。我今即以此刀编为讲义,以公同好,抑亦遵古法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其末曰锋,言若蜂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环,形似环也。其室曰削,削,峭也。其形峭杀,裹刀体也。室口之饰曰棒,棒,捧束口也。下末之饰曰埤,埤,卑也,在下之言也。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见也。」埤玉+卑 郭子横《洞冥记》:「黄帝采首山之金,始铸为刀。」(《初学记·武部·刀》) 《初学记·武部·刀》:历代有吴刀、赤刀、容刀、鸾刀、郑刀、孟劳、西戎利刀、昆吾割玉刀、鸣鸿刀、百辟宝刀、百链、青犊、漏影三刀。 曹丕《典论》:「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龙鳞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收入《汉魏丛书》中)p747。 《初学记·武部·剑》:《春秋繁露》:「礼之所兴也,剑之在左,青龙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 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殷商的铜刀就脱胎於原始的石刀,并出现了大型的战刀。周代所用的环首长刀,不仅汉代亦用,而且传至日本、朝鲜。汉代帝王公卿,均佩刀而不复佩剑,可见刀之作用在汉代尤为突出。 《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唐代渐改为无环的装柄刀,刀在军事上的应用,已超了过剑。 《唐书·杜伏威传》:「伏威邑人也,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拍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 宋代,承袭三国、两晋、隋、唐之制,传统单刀只一色,刀形笨重,铁刃也宽。其余大刀则广用之,有屈刀、掩(揠)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等。 明代多仿日本刀式,作双手握柄砍杀的长刀,可以削断或砍损对手的长兵之柄,。戚继光《纪效新书》:「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倭善跃,一进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身多两断。」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属於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目前流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 十八般兵器——剑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以上两说,似黄帝与蚩尤,均己制剑为兵。 据以上所述,无论剑之创始人为谁,其出生于黄帝时代,可无置疑。黄帝于民元前四六一五年﹝公元前二七0四年﹞建庙,国号有熊氏,当时尚系初入青铜器时期,但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古远,历史悠久,故后人称之「短兵之袓」,确可当之无愧。 自黄帝至东周,大多以铜铸剑,剑质颇佳,炼制技术亦逐渐进步。春秋战国之时,并定剑制,详言制剑之法。周礼考工记云:「周官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两从半之,以其腊广为之。茎圆长倍之。中其茎,役其后,身甚五其茎,重九锵﹝按:周礼六两半为一锵﹞,谓之上制,上土服之。身长四其茎,重七锵,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重五锵,下士服之」。又考古记云:「剑,古器名,两刃而有脊,自背至刃,谓之腊,或谓之锷﹝即剑身﹞。背刃以下,与柄分隔青,谓之首﹝即剑盘﹞,首以下把握之处曰茎﹝即剑柄﹞,茎端旋环曰铎」。 由上文可知,剑为具有锋刃之尖长兵器,而其大小长短,端视人体为标准,是以须量人而定。郑锷更于剑有所详解,谓「人之形貌大小长短不一也,制剑以供其服,非直以观美,要使各适其用而己。故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随宜而自便焉。剑之茎其长五寸,剑身若五倍长其茎,则三尺也,重九锵,则重三斤十二两也,其长之极,重之至也,故谓上制。唯士之长而有力者,然后能胜之,故上士服之。剑身四其茎,茎之长则二尺五寸也,重七锵,则二斤十四两也,长短轻重得中焉,故谓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剑身止三其茎,则二尺耳,重止五锵,则二斤一两三分之中耳,轻而且短,故谓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剑制,大抵沿用于远古,历代仍多变更,自秦至宋,改易尤钜。郑锷云:「若以秦汉之剑与宋时之剑比较,则宋时长剑有二十一寸三分,汉时长剑仅十七寸九分。宋时短剑十五寸二分,汉时短剑仅十寸五分,故宋时之剑较汉时之剑长,且品质更优」。言虽如此,当有所据,然亦未便苟同。盖以剑之用途,虽非专供杀戮,亦为文士之饰品,然究仍以防身拒敌为主,如剑长则运用不便,剑短则难期致远,短者轻而不易击坚,长者重而挥动迟缓,二者均非剑制所宜。证以古籍有言:「汉高祖仗三尺剑而得天下」,则汉代剑长不及两尺之说谅有所误。若综合剑史所记,大抵古剑之长,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则为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设制,应属可信。 剑既亦为仕宦书生所同好,于是流为艺品,始则于剑身之上彫铭刻画,继则于剑柄上美化其型,附加蕙饰,进而于剑鞘上镀金嵌玉,各其匠心,历代相傅,靡有不然。 剑是短兵的一种,脱胎於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原於殷商以前,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可割可刺,抵御匪寇与野兽。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类必有之佩备。连冯谖与汉初的韩信,虽然贫至无食,也仍然随身携带。著名的有干将、莫邪、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春秋时的龙泉剑,仍有一只藏於故宫,至今仍很锋利,证明我国在剑的制造和使用上,有著很悠久的历史。 《初学记·武部·剑》:「其後楚有龙泉,秦有太阿、工,吴有干将、镆耶、属镂,越有纯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诸剑。」 《管子》曰:「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袁公,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於是袁公即执林于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於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彷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其言妙契精微,深得剑术之要。所谓「门户阴阳」,即斗剑时进退纵横之法。而「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则是描述斗剑时精神贯注,从容不迫,观变进招的形态。) 金庸更将此段传奇,写进了他的武侠小说《越女剑》中,将剑道的至高境界,作了非常深入的刻划与探讨。 在剑的演练中,一般分为「站剑」和「行剑」两种。「站剑」一般指动作迅速敏捷,静止动作沉稳,富雕塑性。而「行剑」则相对显得停顿较少,动作连续不断,均匀而有轫性。同时剑还有长穗、短穗之刀,穗又称穗袍,它的作用是舞动以惑敌,演练时显得龙飞凤舞,形象优美。尤其长穗,随剑飘舞,更显神妙。 练剑要求身与剑合,剑与神合。《绿水亭杂识四》中说:剑「锋锷如槊刃,而以身为之柄,微州目连猷人之身法,轻如猿鸟,即剑法也。」这里说的「以身为柄」,就是说以身领剑,这是练剑之要。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典略》:「周有屈卢之矛。」) 汉刘熙《释名·释兵》:「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拱时敛在臂内也。其旁鼻曰镡,镡,寻也,带所贯寻也。其末曰锋,锋末之言也。」 《战国策·韩策一》:「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阳、合膊。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邓师,邓国有工铸剑,因名邓师。宛冯,宛人於冯池(荥阳)铸剑,故号。龙渊,河南西平有龙泉水,亦名龙渊,可以淬刀剑,特坚利,故名。太阿,《吴越春秋》:吴有干将,越有欧冶,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越前来献三枚,阖闾得而宝之,以故使剑匠作为二枚,一曰干将,二曰莫耶。莫耶,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祠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於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於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阳怍龟文,阴作漫理。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阖闾甚重。」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楚昭王而寤,得王湛卢之剑於床,昭王不知其故,乃召风胡子而问,……风胡子曰:『臣闻吴王得越所献宝剑三枚,一曰鱼肠,二曰磐郢,三曰湛卢。鱼肠之剑已用杀吴王僚也,磐郢以送其死女,今湛卢入楚也。……臣闻越王允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以示薛烛,烛对曰:「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故阖闾以杀王僚。一名磐郢,亦曰豪曹,不法之物,无益於人,故以送死。一名湛卢,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托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然人君有逆理之谋,其剑即出,故去无道以就有道。今吴王无道,杀君谋楚,故湛卢入楚。』」 《初学记·武部·剑》:赵晔《吴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剑五枚,三大二小,三曰豪曹。秦客薛烛善相剑,王取豪曹示之,薛烛曰:『实非宝剑也。今豪曹五色,黯然无华,已殒其光,亡其神,此剑不登斩而辱,则堕於饮中矣。』王曰:『寡人置剑卢竹上,过而坠之,断金兽之颈,饮濡其刃,以为利也。』」 《初学记·武部·剑》:《吴越春秋》又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一曰纯钩,二曰湛卢,三曰豪曹,四曰鱼肠,五曰巨阙。秦客薛烛善相剑,越王取豪曹、巨阙、鱼肠等示之,薛烛皆曰:『非宝剑也。』取纯钩示,薛烛曰:『光如屈阳之华,沉沉如芙蓉始生於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於塘,此纯钩也。』取湛卢示之,薛烛曰:『善哉!衔金铁之英,吐银锡之精,寄气托灵,有游出之神,服此剑,可以折冲伐敌,人君有逆谋则去之他国。』允常乃以湛卢献吴,吴公子光弑吴王僚,湛卢去如楚。」 《史记·苏秦列传》裴《集解》引《吴越春秋:「楚王召风胡子而告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寡人欲因此请二人作剑,可乎?』风胡子曰:『可。』乃往见二人作剑,一曰龙渊,二曰太阿。」 《初学记·武部·剑》:《贾子》: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初学记·武部·剑》:《春秋繁露》:「礼之所兴也,剑之在左,青龙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周官》:「桃氏为剑,腊(两刃)广二寸有半寸,两从半之(剑脊两面杀趋锷者),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中其茎,设其後,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 《孔子家语·好生》:「子路戎服见於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固以剑自卫乎!』」 《庄子·说剑》:「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於前,死伤者,岁百余人。」由此可见,当时剑术是作为主要武艺存在的。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张良曰:『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剑道》三十八篇。 汉代剑术已甚精备,斗剑中显示了武艺造诣的深浅。曹丕《典论·自叙》:「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於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将军非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庋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技,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这段有声有色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剑术的高超和斗剑风的兴盛。 杨泉《物理论》:「阮师之作刀,受法於金精之灵,七月庚辛,见神於冶监之门,向西再拜,金神教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链,用阴阳之候,取刚柔之和,三年作刀千七百七十口,其刀背夹刃,方口洪首,截轻微不绝丝发之系,斫坚刚无变动之异。」 但自唐开始,士大夫心理充满道教神仙妖邪鬼怪之说,剑乃变为镇邪凶之器,一若此数尺刚铁,铸成剑形,即具有无上魔力者。於是家悬一剑,即以为祥,不习剑术,而以为剑自可以御敌而胜。所以自唐以後,剑类短兵,有一支为释道所利用,而引入歧途。 从征军士多用刀而鲜用剑,佩刀者渐多於佩剑者,这显然对剑术的发展有相当的阻作用。 舞剑在唐代兴盛起来,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江海凝清光。」剑的声光,似闻如见,精湛技艺,如呈眼前。 明唐顺之《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会北戎遗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这些高超绝技,对後来剑术套路及表演技艺的发展,影响很大,至今我们演练的武术套路中,亦有所见。 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冲灵剑法」,就是惊绝的特技。 明代各武术流派,在剑术应用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珍贵的剑法,如何良臣《阵纪》所云:「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生之愿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出手法」等,这些剑法为後世剑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明代各武术流派,在剑术应用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珍贵的剑法,如何良臣《阵纪》所云:「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生之愿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出手法」等,这些剑法为後世剑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剑的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等为主。它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飘洒轻快,矫健优美,正如拳谚所形容的「剑似飞凤」,由此可知其妙。 十八般兵器——矛 矛为兵刃中最长之物,故有丈八蛇矛之称;惟所谓丈八者,以周尺计之,合今之通用尺一丈四尺有奇;以此推之,则矛之由来,实在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车战时代,两阵相对极远,非长兵不能及;故利用枪矛以为进攻之具,而佐之箭弩,矛之所以长丈八者,亦由于是。至马战时代,矛已觉其太长,不免有周转不灵之病,故用矛者已不若用枪者之多矣。以迄近代,火器盛行,古兵刃淘汰殆尽,即习武者亦类多不知矛之使法,不若刀枪等法,尚未绝传也。兹在旧书摊上得抄本一,题曰「长矛八法,」想系古之有心人,图绘以示后人者;考其使用之法,与长枪略同,枪中有八母枪,盖即脱胎于此,枪出于矛,其信然也。 矛属於刺兵,是枪的前身。原始社会,人类就用兽角、竹片、尖形石块刺杀动物,後来加上柄,就成了矛。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可知为主要兵器。 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长,二为刃、一为。刃之脊隆起,脊之两旁微陷,以通空气,取其刃而易拔也。」 《周礼·考工记·庐人》:「庐人为庐器,戈六尺有六寸,殳长寻有四尺,车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攻国之人众,行地远,食饮饥,且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守国之人寡,食饮饱,行地不远,且不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长。」 《周礼·考工记·庐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郑玄注:「八尺曰寻,倍寻曰常。酋、夷,长短名;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长矣。」 《周礼·考工记·庐人》:「凡为酋矛,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後,而围之;五分其围,去一以为晋围,参分其晋围,去一以为刺围。」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镞、矛、戈、钺、吴钩等。就是两千两百年前,秦代军队武器装备的再现。戈、矛、戟这三种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长木柄,下端装有铜,有的矛柄长达6.3公尺。 汉代,矛的形制甚多,汉刘熙《释名·释兵》:「矛,冒也,刃下冒矜也。下头曰:入地也,松椟长三尺,其矜宜轻,以松作之也。椟,速椟也,前刺之言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仇矛,头有三叉,言可以讨仇敌之矛也;夷矛,夷,常也,其矜长丈六尺,不言常而曰夷者,言其可夷灭敌,亦车上所持也;矛,长九尺者者也,霍也,所中霍然即破裂也。殳矛,殳,殊也,长丈二尺而无刃,有所撞於车上,使殊离也。」俏犬+肖 汉刘熙《释名·释用器》:「仇矛,仇,雠也,所伐则平,如讨仇雠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小矛),延也,达也,去此至彼之言也。」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典略》:「周有屈卢之矛。」) 十八般兵器——盾 盾,亦为古兵器,其发明也,较弓箭为后,且竟谓为因有弓箭之后,始有盾牌,亦无不可。弓箭之用,既能杀人于百步或数步之外,其利用较之长矛大戟,止能于对面取人者,固不可以同日语,而战争之时,利用之者,日多一日,惟双方如用弓箭以为战,实不啻以命相搏,有智者出,知人之皮朋尤非战争之道,必也得一物以抵抗之,克制之,使箭失其效用,然后可以自护而取人;甲冑之坚,不足以禦箭也,兵刃之利,不足以档箭也;于是乎盾牌之法尚矣。盾之制,不知始终于何时,但以其功效言之,一定有弓箭以后,始有之也。按时代推之,当在春秋之世;当时之有盾,不过专为抵禦敌人之弓箭者,后世称之曰挡箭牌,其取义至为明显,护身禦敌,诚足以傲诸兵刃而有余矣;盖非特不能伤盾之毫厘,即其他一切兵刃,亦不难为于盾;自盾之出,而各武器,咸敛其锋芒,而争相习尚矣;惟当时止用以挡禦,极为呆滞,此非盾之不良,实因无灵妙敏捷之法以运用耳;其后逐渐演进,施用亦渐得法,至汉而盾法昌明,习者亦多,非但足以自卫,抑亦可以攻人,其成效乃大着于世,光武部将马武,有弁目数十人。皆擅盾牌。每战辄先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矢石如雨。不能伤其毫发,大小数十战,累建奇功,此可见盾之为功,非但自卫已也。当前之坚甲利兵,破之如催枯拉朽耳。其后人知此物实为战争利器,为将者且于一军中挑选精锐,专练盾牌,另行编为一队,以为战争时之用,亦有全军习此者,盾之见重于世也如此,累世相传,以至于清中叶。尚有冯子才刘永福所部之盾牌军。数与外人战。皆赖此以取胜。虽外人火之猛,枪械之精,无所惧也。后竟为列强所忌,由海牙和平会禁止编号练,盾牌君队从此绝灭,殊堪痛惜,今兹已无复擅萴哦詟者矣。 盾是大家所熟悉的古代防御武器。早在商代已有盾,周盾更为完善。《周礼·司兵》明周时已有五种盾。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如《韩非子》上说:「赵简围街,犀盾迟橹,立於矢石之所及。」说明盾之坚固,不畏弓矢弩石,及近距离无伤。 《周礼·夏官·司兵》:「司兵,掌五兵、五盾。」郑玄注:「干橹之属,其名未尽闻也。」林尹按:古有大盾、步盾、子盾等。 《周礼·夏官·司戈盾》:「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颁之。祭祀,授旅贲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盾牌是重要的防御武器,所以类繁杂。如下: 汉刘熙《释名·释兵》:「盾,也,跪其後,避刃以隐遁也。大而平者曰吴魁,本出於吴,为魁帅所持也。隆者曰滇,盾本出於蜀,蜀、滇所持也。或曰羌盾,言出於羌也。约胁而邹者曰陷虏,言可以陷破虏敌也,今谓之露见是也。狭而长者曰步盾,步兵所持,与刀相配者也。狭而短者曰孑盾,车上所持者也。孑,小称也。以缝编版谓之木络,以犀皮作之曰犀盾,以木作之曰木盾,皆因所用为名也。」 曹丕《典论·自叙》:「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为蔽木户。」(《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 唐代时有一种盾牌叫彭排(或旁排),指皮木漆质的盾,其名有膝排、团牌、漆排、木排、联木排、皮排六种。 宋代盾牌形制不同,小盾为马战和步战用,大盾攻城时可用,且有木盾、铁盾之分。大盾:《宋史·赵赞传》:「世宗移兵趋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木盾:《宋史·曹利用传》:「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盾之威力:《宋史·宗越传》:「家贫无以马,常刀盾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明代枪、炮已有相当威力,但用有限,盾牌仍然发挥其作用。尤其在抗倭战场上,戚继光采用轻捷的藤牌兵屡胜倭寇。戚继光《纪效新书》:盾牌「其来尚矣,主卫而不主刺,国初本加以革,重而不利步」,故改「以藤为牌,铳子虽不御,而矢石枪刀皆可蔽」。至於演练藤牌的方法,何良臣《阵纪》说道:「赖礼衣势、斜行势、仙人指路势、滚进势、跃起势、低平势、金鸡闯步势、埋伏势」八种,至於姿势,则要求「盾牌如壁,闪牌如电,遮蔽活泼,起伏得宜」。都是灵活的上步、退步、小跳步等。 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牌用坚藤制,呈反荷叶形,因其坚又有伸缩性,所以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链中的器具,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进棍、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到好评。 十八般兵器——斧 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黄帝时即有斧銊之名,在当时非但用为兵器,抑且用为刑罚之具。刑书释名载:黄帝五刑,四曰斧銊。按五刑即甲兵、刀锯、钻凿、斧銊、鞭扑、是也。由此推之,则斧之始于黄帝时也,其理甚明;惟当时并无所谓三十六法,对敌时不过乱砍乱劈而巳;迄汉时,南中蛮人创斧法,亦如枪法之创于武吃氏而流入中原者,惟始创者之为何人,则不可考据矣。其法初亦无三十六手之多,后之武师,从而增益之,使变化不测,成为战阵之利器,故今传板斧有三十六法也。 汉刘熙《释名·释用器》:「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类,即知拾利石为劈器。而最早之铜斧,见於商代,不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镂,极为精美,已为仪仗之用。周代用斧风气不如商代,到了双锋剑出,与刀并用後,斧就更少人使用了,只作为砍迤工具,或为乐舞仪仗及斩杀之器。斧虽不作为主要兵器使用,但各代均有使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民族,喜练斧类兵器。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载有大斧、凤头斧,都是隋、唐遗制。元代军队喜用小斧、大斧和宽体大斧。清代将士喜用双斧,斧柄仅有尺余,斧刃甚小,双斧均可插腰,战场上使用灵活。 我国史籍中鲜见斧兵的记载,而古典小说中则多有描述。《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道荣出马,手使开山大斧,……轮大斧竟奔孔明。」《水浒传》第三十八回说黑旋风李逵,「使两把板斧」,第七十二回说李逵「拿著双斧,大吼一声,跳出店门」。从这些小说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斧是历代广为使用的兵器,所以它也成了民间武艺小说中一般侠客的常用兵器之一。 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十八般兵器——钺 銊为斧之由来,以时代论则为同时,以形式论亦正彷佛;书曰:「王左杖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见斧銊本无甚巨大之分当,惟銊与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径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为銊,此显见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銊头较斧大三之一,桿端比斧多一矛头,长约一尺六寸,故銊桿长于斧桿者亦尺六七寸;斧桿末端无钻,故三十六法中无点逗各法也;銊则亦如枪桿,末端有三尖之钻,以备匆忙时作点格之用;至其余之搆造,则完全与斧相同,重量亦彷佛。斧之与銊,亦犹枪之与矛,箭之与弩,形式之不同者,仅毫厘问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别,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并用也。 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 汉刘熙《释名·释兵》:「钺,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释名未见) 春秋、战国时,钺出土较多,但已渐失其战器性质,而变为仪仗饰品及明堂礼乐舞蹈之用。这是因为刀剑广泛应用在战场,而使笨重的钺退伍了。 十八般兵器——戟 戟为古兵器之一,创于弓箭之后,形与戈略同,皆横刃也;旧说为直刃,不知何本?其所异于戈者,援略昂起,成斜出形,而内上亦有刃。古显贵之家,皆立戟于门,以示官勋,是则又以兵器而兼为仪仗矣。其后又略变形式,援与柲之间,架以横梁,而援成反装之新月,形变横刃之内而为直刃之枪尖,且有架横梁于柲上,两面各作一倒装之半月形者,名之曰方天画戟;横梁之下,又装以铁制古钱或古锭,不知其何用,岂后人矜奇眩异,即兵器亦加以装饰耶?惟今日武器中所见之戟,皆用方天画戟之式,或单刃或双刃不一。至古戟则非但不可见,即图其形以示武师,或且瞠目而不能称其名,于是而叹古器之失传,古法之不可多得也。至戟之变体,不知始于何时,而后入竟弃古器而就此,谅有合用之处,然亦尽可另立名目,何必定借戟以为名,若二器相类,犹有可说,今二物回乎不同,绝无相似之处,沿习用之,未可不合。着者非必求奇异,实不能随俗,亦未敢苟同也;依次录之,纵人非我,所弗计也;世之精娴武事者,或不至盲从耳。 戟为戈、矛合体之兵,柄前安直刃以刺敌,旁有横刃,钶勾啄敌,具有勾刺的双重作用。 1975年北京近郊发掘周初(约西元1120年)木椁墓,出土青铜兵器中,有「戟」九支,证明了:「戟」这种中国特有的兵器,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周代大戟的出土,说明在周时已广为使用。古籍所载「棘」即「戟」。《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挟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杜预注:「棘,戟也。」戟又为战国时的五兵之一,可知戟为当时常见的兵器。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镞、矛、戈、钺、吴钩等。就是两千两百年前,秦代军队武器装备的再现。戈、矛、戟这三种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长木柄,下端装有铜,有的矛柄长达6.3公尺。 汉刘熙《释名·释兵》:「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八尺曰寻,倍寻曰常,故称常也。手戟,手所持之戟也。」 《周礼·考工记·庐人》:「庐人为庐器,戈六尺有六寸,殳长寻有四尺,车戟常。」 汉刘熙《释名·释兵》:「戈,句孑戟也。戈,过也,所刺捣则决过,所钩引则制之,弗得过也。」 汉代长兵重戟,长度在长兵与短兵之间。《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坐未央前殿,东方朔执戟立。」说明汉代文臣亦执戟。(?)又有双戟,《三国志·吴志》:「孙权乘马射虎,投以双戟」、「甘宁执双戟舞」、《魏志》「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可见当时戟不仅广用,而且较重。 曹丕《典论·自叙》:「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为蔽木户。後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狭路,直决耳!」(《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 晋代,长兵重矛枪,戟已降为仪仗之器,军士均执枪,而不执戟了。《晋书·王浚传》:「浚起宅门前路,令广数十步,曰:吾欲容长戟帜旗。」可知戟已不在战场上应用了。 唐代戟已广用於舞具。《唐书·礼乐志》:「太宗制舞图,命吕才以图教乐工百二十八人,披银甲,执戟而舞,每三变,每变为四阵,象击刺往来,歌者和曰『秦王阵乐』。」此虽是银甲执戟,但戟已完全失去武器性质,沦为舞具了。 宋代的戟很少用於战场。《武经总要》在长柄铁刀类中,绘有一种「戟刀」,可知其形制为适应战场而变化,不是原形戟了。 清代杂兵中有一种月牙短戟,或名手戟,除月牙刃外,上有尖锋、曲钩,亦具有勾兵、刺兵、割兵、兵等作用。 目前仍有练戟者,戟的练法与刀枪不同,戟一般不做舞花,以剁、刺,勾、片、探、挂掳、磕,为主要的招式。 古代戟分戟分马上戟、步战戟、双戟等不同用法,明清以後,同样形制的戟,各种武术流派,亦有各种不同练法。 十八般兵器——鞭 鞭亦为短兵之一种,其由来与锏相同,惟戬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軮硬之分;考诸古籍所载,大都系单鞭硬鞭;稽之现在,则都重軮鞭。軮鞭之制,不知起于何时?创自何人?至双鞭之法,疑后人因见于戬法双用,攻禦并行之便利,故窃其法,易单为双。然鞭戬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至若抡舞攻禦之法,主力点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异,彼创双鞭者,亦正见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区别如是,而名称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节鞭,虎尾軮等数种,其余无论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门户杂出,多少不同,惟尉迟鞭法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传,甚堪惋惜。此外即寻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余,勉强组成,亦正不可为训故本编以軮鞭补其缺,不愿以鱼混珍珠也。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有的鞭首上联缀一条短铁链,上系两节铁棍,称做联珠双铁鞭。还有一种铁链夹棒,出自西北地区,是受农家打禾连枷启发创制而成的。 鞭、锏二者,始源甚早,但鲜见出土文物。《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求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用鞭。 《初学记·武部·刀》:古者用革,以扑罪人,亦以驱马。故其文从革。《书》曰:「鞭作官刑。」此则施於民也。《传》曰:「左执鞭弭。」又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此则施於马也。其後以竹代革,则策、二文,又并从竹,盖因驱策击之义以立名也。 後梁战将王彦音,不仅善枪,而且善铁鞭。冯云鹘《金石索》中,图示了王彦章铁鞭一幅,「长仅六尺二寸强,重清秤十五斤,凡十九节,每节以铜条束之,柄饰木而束以铜,柄端如槌,四面环列『赤心报国』四字」。(《中国兵器史稿)可知鞭虽属短兵类,但其形制较长,而且较重,需大力演练。 宋丁度、曾公亮《武经总要》:「铁鞭多节,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形。铁唐代已广用之。」 宋人喜欢用短小的打击兵器、主要靠重力打击敌人,使用者必须是力气大的人,多在马上使用,徒手持用则重了一些。 明代出现了两节铁鞭,其形略如宋代铁链夹棒,但宋器铁链颇长而短棒怍方体;明器则中链甚短,而上下棒均系细圆体,所以其名叫鞭。其他鞭,明代甚多,何良臣《阵纪》说:「钯尾鞭、丈八鞭、连珠铁鞭、豹尾鞭、铁鞭,各有专门,但身法、手法、步法,皆由拳棍上来。」此可知,明军中多有用鞭者,而且重视以拳棍技术为基础,来提高高鞭的实战能力。 清代鞭形制已有软硬之分,但软硬之广用,是在清军入关之後,因为当时满族人及北方人喜练这种鞭。当时为九节鞭,每一节长仅三至四寸,联以铁环,不用时,可以收小握於一手之中,或围绕腰际。用时抽开鞭头,套索於腕,猛力一抽,鞭即挺直,可用其击、笞、勾、缚,善用者常可胜敌人之刀剑,一击而可拖拉敌颈或腿,使其倒地。 还有一种木质鞭杆,其长度以人之一臂加肩宽度之,亦称「短鞭」。因其形短小,用时极方便。 鞭有单、双、软、硬之分,其质有铜、铁、铁木、纯木之别,与用皮革制成,驱赶牛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但软鞭类的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与赶牛马的鞭子,在来源上,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鞭与锏使法相似,主要以挡、摔、点、截、扫、盘、板、戳、拦、撩、拨,以及绞压等主。它要求演习者在身法上转折圆活,刚柔合度;步伐轻捷奋迅,与手法紧密配合。 软鞭是软硬兼施的兵器,其特点是身械协调性强,演练者强,既要有击打速度,又要体现灵巧的方法。尤其舞动时,上下翻飞,相击作响,如银蛇飞舞,使人眼光撩乱,因此有极好的表演效果。 十八般兵器——锏 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盖以形之不同而变更其名也。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之出,则在秦汉以后,创自何人,亦不复可考;惟以短兵利于步战之故,后人多有习之者,即今南北拳家,类能娴之;亦正如单刀軮鞭之携带便利,可随身防护也。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门户者;然终脱不了此母法也。且有用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矣,此大都皆后人之自作聪明,立伪欺人,不可为训也;世之学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至多所皆谬。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鞭、锏都属短兵器,因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宋《武经总要》:「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明《武备志》亦同。 清王《兵仗记》说:「与剑相类者为铁锏,无刃起四棱,言方棱似也;有与为类者为铁鞭,纯铁为之,状如竹根节也。鞭、锏大小长短,各随力所胜用之。」由以上历史专著,我们可以了解,鞭形戕如竹根节,而状为四棱体,二者长短因人而异,以力量大小而权衡。 鞭与锏历代视之为杂兵,因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剑用之广,除双鞭双锏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战,尤其和长兵为伍来使用。 唐初的战将秦琼善使双锏。 十八般兵器——镐 挝亦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长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笔,纯以铁制,其重量不亚于斧銊,旧式仪仗中时见之。此器大约赤始于周秦之世,非猛勇之将,不得其用也,近来习此者,巳寥若晨星,盖古法失传矣。惟锤镋之法,皆脱胎于此,略能想象耳。嵩山拳叟李杰,曾从名武师真传,转辗传授,故北方健儿多能之者。法只十五手,而各势不同,非若刀枪剑斧等法之有重复,意古人随势换法,并未加以组织耳;然按抡舞,亦并不觉其散漫无序,而每手换势,尤见其神化敏捷之妙;惟器重无锋,尃以猛攻见长,毫无含蓄之意,未始非微疵也;故力弱之人,决不宜用笔挝,因易迟钝而受算也。 镐(挝)、骨朵。锤、椎。 《後汉书·独行列传》:温序「素有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迫胁汉将!』因以节杀数人。」《旧五代史·唐书·李存孝传》:「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挺身陷阵。」宋洪迈《夷坚丙志·婺州雷》:「面丑黑,短发血赤色,蓬首不巾,执如骨朵状。」 骨朵,本名胍肫,讹为骨朵,现代人犹称这种兵器,类似锤头,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形的重铁器,凭藉重力锤击敌人。 明代的与宋代的骨朵相似,但柄较短。 椎,在著名的「窃符救赵」故事中,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窃得虎符,矫诏命将军晋鄙发兵援赵,晋鄙尚有所疑,即遭勇士朱亥取出暗藏的四十斤重的铁锥击杀。过了四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至博浪沙时,张良使大力士怀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锥埋伏路旁,企图行刺,而误中副车。这种可以随身携带的铁锥,没有固定形状,随使用者的力气而制汉初淮南厉王刘长,刺杀辟阳侯审食其时,用的是一种小型的金锥。 锤,是一种带柄的状打击兵器。元朝蒙古骑兵善用铁锤,一种六棱形,称「西夏帕耳」;一种锤头为六角形,用短铁链系於柄上,称「佛来尔」。 清军入关前也很喜欢用锤,成立过铁锤军,定鼎中原後,遂不复用。 挝是一种构造较复杂的兵器。宋代有两种长兵,一种抓枪,长二丈四尺;一种抓子棒,无刃而有铁爪,都有击抓之作用。但这种「抓」与「挝」是否一物呢?明茅元仪《武备志》上图示了一种双飞挝,「用净铁打造,若鹰爪样,五指攒中,钉活,穿长绳系之。始击人马,用大力丢去,著身收合,回头不能脱走。 挝兼有抓勾之作用,与宋之抓枪、抓子棒相似,但挝要抛,而抓则不离双手;同时挝五指活动具有机械能力,被抓住即难逃脱,可辅助长短兵器之不足。何良臣《阵记》亦提到明有抓枪与抓子棒,说明「挝」与抓」是有明显区别的兵器。 清代有一种飞爪,脱胎於棉绳套索,《中国兵器史稿》说:「此器仅一绳一爪,爪以铁制,与人掌同;惟而略短,每指除大指外,亦均三节。第一节之端锐利有如鸡爪,每一节相连之处,皆活络,装有极小及灵活之机关,能使各节伸缩活动,盖每节小机括,亦有弦索通於总索也。飞爪著人,将索一抽,小机括使爪深陷入人体,敌挣奔则愈深,万难逃脱。」估计,飞爪可能是承袭《武备志》之双飞挝而制,而且因明之双飞挝不便,而改为单爪。 十八般兵器——棍 殳(棍)之由来已久,古人山居穴处,不免为毒蛇猛兽之侵凌,又无锐兵利刃以禦敌;山间树木丛杂,随处皆是,往往折之以为自卫之器;故别种兵器,或全用铁制,或铁器而以木为柄,惟殳则完全木质,且搆造亦异常简单,自首至尾,并无机括,不过一浑圆坚质之木桿耳;于此可见古时各事之简单,而原人之无机械心也。殳长约一丈二尺,粗细不等,盖亦视人力而为标准者;其实多用檀枣栗桧等木为之,或取其坚实,或取其柔韧,总以不易损折者为上品;若白蜡桿等,后已嫌其太軮矣。 殳法初无一定之组织,任意扑击耳,后人实创之,惟嫌其太长,使展不甚便利,故改为八尺,易名为棍,后又以人体之长度为准,使殳及其人之眉间而止,名之曰齐眉棍,始有棍之传世。按棍之有法,实始于魏;孝文时沙门跋陀入少林寺,始以棍法传入,惟非僧不授;唐之昙宗,宗之明性,又继其宗派而阐发之;故少林寺僧,至今以棍法为护教之袓,秘而不传,而世之言棍者,亦莫不崇少林,于此可见殳法乃出自禅家与拳术有相击之关系矣。且今之人,皆知有棍而不知有殳,盖因其更名巳久;而长短又绝不相同,即虽知有殳,而疑为与棍非一物,其实棍之制,则由于殳,殳之法创于棍,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至于矜奇眩异,而必谓之二物,而殳另有其法,则我又不知殳法之果何在而创自何时也。 十八般兵器——叉 叉之由来,较各种兵器为后,宋元以前,初不见用诸战阵,或谓汉时蛮人,皆以此为利器;又谓叉为古时猎兽之器。如上说,则叉实创自南蛮;如后说,则叉创于猎户;孰是孰非,亦未能断定,始自何时,亦无从稽考,姑置不论。 至飞叉之法,宋代以前,迄无所闻,相传创之者为宗泽偏将张纯。纯为花县人,力猛侞虎,善使飞叉,能于二十步外取人,发无不中;时行伍中从而习者,颇不乏人。据此说,则叉始于南宋,以法之创始而推诸叉,即谓为叉亦创于是时,亦无不可;惟其法初甚简单,不过抡、盘、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叉法,虽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 十八般兵器——钯 钯头本为农具之一,并非兵器,乃神农之遗制;其来历亦甚悠久,与弓弩矛盾,无分前后,盖即今日农家用为翻盼米麦之具也。本用木质,其更为铁质而为兵器,则不知始于何时,因年代过远,实无从考究。虞喜志林载,贺齐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钯爪叉棍,咸取上材,此即古人用钯之明证,而亦见钯之在武艺中,为不可缺者也。 至西游记载猪八戒用钉钯事,虽属小说寓言,不足为据,然钯头盛行于当时武艺中,概可想见。良以钯有齿,可以筑击,齿上有盘接柄,形略如镋,可以冲击,反手则如用斧脑,击捶等法,无所不宜;柄又能挑格肘击,实较他器为便,其盛行于铁器时代也,亦固其宜;惜乎铁器进为火器,人都视武艺为不足重轻,其法随至失传,今无论南派此派,恐擅此法者,百无一人,亦可见国人之不能保存国技也。 十八般兵器——索套 绵绳套索,不知始于何时,亦并非兵器,临阵时用者绝鲜,盖一寻常之绵绳,两端结作锤形,长约一丈二尺,搆造至为简单,用法亦止九势,为一种暗器,似飞镖袖箭之一类也;若用为架格攻击,则非所宜。 此物法虽简单,用之者非功力充足不可;古人云:断钢易、而断水难,用硬器只须力足以举其器,即可指挥如意;用軮器者须贯其力,使軮者亦变如钢条,然后始可以临敌,故軮鞭流星锤等之不易习也。习軮器者,须能将两臂之力,运入其械,此则非精于軮功者不能也。绵绳套索为器中之尤軮者,较诸軮鞭流星锤为更难。 十八般兵器——白打 「白打」一名、始自隋唐,王建诗云:「寒食内人(作府中人解)尝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盖其以表演搏击为度节之余兴也。又事物绀珠云:「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胜者有采」,可知白打之风,自古有之。但就字义而解,白打乃空手打斗之谓,亦即仅恃空拳,不持器物,「徒手搏击」之艺;就国术范畴而言,乃运用拳套以应战,而成为实用之拳术,盖其既可凭手脚功夫以禦敌,亦能藉其精练技术以伤人。观于古今之擂台比武,泰皆以徒手较胜负,足证白打为诸艺之首。况乎学习其他器械,其用法均不出「劈、剁、扎、拿、滑、压」等六字,如欲使此六字功夫运用融通,精妙入化,必先于白打痛下功夫,盖一切技击来源,均由拳中化去,由熟生巧,变化无穷,因之白打为武术之基。 白打虽即拳术,但亦非「赤手空拳」,乃系包罗足、膝、臀、肩、背、肘、掌、拳、指、头在内,故有拳术家周身均是拳头之说。因既其练就一身功夫,则无处不可以当拳用也,即一鼓大腹之劲,亦足顶人后退寻丈。白打在技术上固为拳套之活用,但其内涵则包括功力之施展,故国术行家常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当此本理。练拳要领,重在训綀手、眼、身、心、步之联合动作,而其运用方式,有打、踢、点、拿、跌等。至于练功,一般分为内功、外功、气功、硬功、软功、轻功等。初学武术者,必须拳术和工夫同练并进,以牶术为用,以工夫为体,两者缺一,不足以言武艺。 抑有进者,无论何门拳术,要不离「上下左右前后浑然一劲」之秘诀。以「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是为六合,始可以克敌制胜。动手要老辣,意志要和缓。攻击要「准、稳、狠」,应敌要「顾、伴、定」,此六字互用,始可以稳操胜算;所谓「进打中、退打肢」,「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要皆提示于动手于毋忘用腿,于攻击上身时,毋忘攻其下肢之要诀。脚不可站死,要松动灵活,手不在出呆力,重在用之技巧耳;苟不注意一手一足之熟练,并常作实地对打练习,到后来必将劳而少功。故谓欲使功夫臻于「巧、妙、化、虚、神」之境界,须以熟字为基础。俗说「拳打千遍,身手自然」,即此之理。 中国古代的铸剑术 古代有六种冶铜工匠分别是:筑、冶、凫、栗、段、桃。筑,制削刀;冶,制箭镞、戈、戟;凫,铸钟;栗,制量器;段,制镈器(泛指农具);桃,铸剑。铸剑而专列为一门工种,可见其重要性,这是与当时中原铜剑的兴盛密切相关的。那么,铸剑术的基本情况如何,有哪些主要的程序和工艺,在战国时期,中原铸剑术取得了什么突出成就?大冶铸金、巧夺神工 制作铜剑的基本方法是铸造,铸造一件铜剑大体上有五道工序。 (一)制范即制作供浇铸用的型范。剑范多用泥塑造,然后放入窑中经火烘干,再加修整,质地似陶,故称泥范或陶范。制范以铜剑的器形设计为依据,而铜剑器形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规整而谐调、匀称而美观,则决定于制范是否精细。制范还要为以后的装饰打下基础,如剑体上铸出的花纹和名文,都必须预先在剑范的内壁上刻镂出阴阳相反的纹路。实际上,铜剑装饰的第一步是范型上进行的。 (二)调剂铸剑的材料是青铜,青铜是铜和锡或铜和锡、铅的合金。剂即剂量,指青铜合金中各成分的比例,古时写作“齐”。熔炼青铜之前,须根据合理的配比规律,对铜、锡或铜、锡、铅等原料进行调配,称作调剂。这是决定铜剑性能的关键环节。在一定范围内,青铜中含锡量提高,能够相应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但含锡量超过合量的界限,就会使青铜合金变得非常脆弱,易于断折。在青铜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铅,可调节金属的铸造和加工性能,但铅含量过高,也会降低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因此,只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对各成分进行调配,才能得到适于充作剑材的既坚且韧的青铜。 对于铜剑合金的成分配比,春秋战国之际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规律。《考工记·攻金之工》所记“金有六齐”,标明了六类铜器的成分比例,其中第四类为:大刃即剑;叁分其金而锡居一,指青铜合金作四等分,铜(金)占三分(百分之七十五),锡占一分(百分之二十五)。 近年来,冶金史研究者陆续分析检测了一些春秋晚期和战时期的中原铜剑实,发现其合金成分中,铜的含量与“大刃之齐”很接近,大致在百分之七十五上下;但锡的含量相差较多,实际含量只有百分之十六左右,较高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一些。这种差别可能因为,《考工记》“六齐”只标明了青铜合金中最主要的两种万分——铜和锡,而铜实物中常含有少量铅及其他一些元素(铁、锌等),因之,六齐的铜锡配比法大概是一般性地代表了青铜合金中铜和其他非铜元素的比例,如此,则青铜剑实际成分中其他非铜元素的总量也就大致接近百分之二十五了。 撇开文献和实物的上述差别不管,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考工记》关于“大刃之齐”的记载说明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原匠师对于铜剑合金万分的配比规律已经有所认识,有所总结,并以之指导铸剑;二是铜百分之七十五上下和锡百分之十六左右的实际合金比例是合理的,一些研究者对如此配比的铜剑作了机械性能和硬度试验,证明其具有很好的强度和硬度。 古人铸剑既无先进的熔炼设备、纯洁的原材料,又无精确的测试手段,匠师们在这种情况睛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青铜合金的配比规律,并具有很强的规律,铸出的铜剑的合金比便也会不尽相同,而呈现在配比常数上下浮动的现象。 (三)熔炼原料调配停当后,将之装入坩锅炼。熔炼的目的是将铜、锡、铅等原料熔液体,同时也进一步去除原料中含有的杂质,如附着于原料上的木炭,以及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铁等其他金属元素,使合金精纯。 熔炼的关键是观察火候,判断是否熔炼成熟。《考工记》对此有较详记述: 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黑浊气是原料上附着的木炭、树枝等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的。黄白气主要是熔点低的锡先熔化而产生的,同时,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其他元素挥发出来也形成不同颜色的烟气;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温度升高,铜熔化的青焰色有几分混入,故现青白气;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温度再高,铜全熔化,铜量大于锡量度,一进只有青气了。而且,焰色纯净,表明原料中的杂质太多气化跑掉了,剩下残渣可予以去除;然后可铸也。销炼成熟,可以浇铸了。 上述次序,也是古代匠师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后来人们用“炉火纯青”喻功夫纯熟,就源于这里。 为了提高青铜合金的质量,工匠们还对铜锡进行多次熔炼,以进一步去除杂质。《考工记·栗氏》所记“改煎金锡”,就是指更番,重复煎炼。 (四)浇铸将熔炼成熟的青铜液体浇灌入剑范,俟其冷却、凝固,铜剑就成形了。 (五)铸后加工范铸出来的铜剑仅是一个坯件,表面精糙,故卸去铸范后,还须进行如下的修治加工: ——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装饰,如在铸成的花纹沟槽中镶嵌琉璃、绿松石,或嵌错红铜丝、金丝、银丝,甚至进一步在器表刻镂花纹。嵌错是当时很常见的装饰工艺,它是在铜器表面铸出或刻镂出花纹,再嵌以金、银、铜丝(或片),用错石将表面磨光,即显出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生动形象; ——装置附件,配齐剑具; ——砥砺开刃。 这样,铜剑的制作就最终完成了。但在使用过程中,剑器还要时常修治砥砺,故当时可能有一类工匠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汉代称这类工匠为“削厉(砺)工”,其技艺又称“洒削”之技。削砺就是刮削砥砺的意思;洒削,指磨刀以水洒之,泛指修治刀剑。 西汉景帝时,大臣袁盎被刺,尸体上弃有凶器,是一柄新修治过的剑,官府就在长安的削砺工中访查,一工匠说:这把剑是梁王的某位郎官来修治的。由此便查出了主使人梁孝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战国晚期大学者荀子的一段话来概括铸造铜剑的整个过程: 刑(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剂)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 战国相剑术士曾说: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韧)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 这种精良之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复合剑。战国时期,铜剑应用臻于极盛。在此背景下,铸剑术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一些科学先进的工艺,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中尤以铸造复合剑的技术最为突出。 所谓复合剑,是指剑脊和剑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铜合金分别浇铸的青铜剑。其剑脊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合金,韧性强,不易断折;剑刃采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合金,硬度高,特别锋利。因而刚柔相济,是古代铜剑的精品。其铸造方法也与普通铜剑有别。普通剑之剑身系一次浇铸完毕,复合剑则是二次浇铸:先以专门的剑脊范浇铸剑脊,在剑脊两侧预留出嵌合的沟槽;再把铸成的剑脊置于另一范中浇铸剑刃,剑刃和剑脊相嵌合构成整剑。 从冶金史研究者检测的一些复合剑实物得知,其剑脊的含铜量要高于一般铜剑,含锡量则低于一般铜剑;刃部的情况相反,含铜量低于一般铜剑,含锡量高于一般铜剑。如果单以脊部或刃部的材料制作整剑,势必过于柔软或过于刚脆,但以之分别制作剑脊和剑刃,就获得了超过一般铜剑的更为优秀的性能。这是创造性地运用青铜合金成分配比规律的高超工艺,体现了古代匠师对铜剑合金成分比例的控制达到了极高境界。 复合剑的脊部含铜多,故呈黄色;刃部含锡多,故泛白色。剑脊和剑刃判然异色,正如相剑术士所言,所以有人称之为“两色剑”。又由于这种剑表面看起来,剑脊像是镶嵌上去的,故也有人称之为“铜镶剑”或“插心剑”,这些都不是科学的名称。 中国古代怪物 (故事版) 白泽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玩笑)。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封神榜?)。绝对神兽中的No.1。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精炼?提纯?),可作兵器。 《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手)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 《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利用价值很高,呵呵)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玄蜂升级版?)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Ps:述荡则是左右有头。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可惜无人饲养) 《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藐视?挑衅?)。因叫声得名。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 《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搜神记》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瞭,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应可喷火吐水,为九头蛇之类)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可和西方的九头蛇比比?很类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楚辞(离骚)》有载。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猎) 《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神话气息不浓,但可算是比较标准的怪兽,而且还是满强的) 《续子不语》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鼠王的说) 《神异经》有载。 傲因(字打不出来啊,痛苦中)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有相当智能,懂伪装。可能感觉敏锐,尤其是舌头(痛死的?)。可推见其反应甚快,为搏斗型。)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虎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强酸?)。(不过还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馀谈》有载。 橫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应该不是动物,而是一种鬼怪吧。吸人魂气?) 《搜神记》有载。 风狸 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此兽灭绝多半就是因为那个‘寿五百’上了,人类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药)》有载。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断案。(疑可识人心,故能断对错。生物测谎仪?) 《诉异记》、《神异经》有载。 委蛇 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 《山海经(海内经)》有载,《庄子(达生)》则说齐桓公曾见之。 Ps:闻一多《伏羲考》中则说此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别字) 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惩恶扬善?不过依此之言,无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体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尔雅(释兽)》有载。 魍魉 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 《国语(鲁语下)》、《说文》有载。 (鼠勺)犬 类狗,能飞,食虎豹。 《周书(王会)》有载。 率然 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登它主要是因为《孙子兵法》中‘三军势如率然’即为此蛇) 《神异经(西荒经)》、《博物志(异闻)》有载。 佚事: 剑光射人(invincibility提供) 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谏珂 平公有一天出朝,有只鸟围着他飞不离去,他就对师旷(人名)说:“我听说如果是霸王之人,凤亦为之下;今天有鸟整天围着我传,那是凤吗?”师旷说:“东边有一种鸟,名叫谏珂,文身朱足,喜狐,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平公说:“是。”师旷说:“今天鸟围着你飞是因为狐裘,而不是你的德义。你为什么要自己yy呢!”平公听后很不开心。 揭露八仙中张果老的真正面目: 《独异志》载:唐玄宗时有张果老此人,岁数不祥,被皇帝召见,以礼待,问他问题没有不知道的。 当时还有个道士叶静能,也很博学。玄宗问他张果老是什么人,他说:我知道,但我说了就死,不敢说。但如果皇上免冠赤足救我,我就能活。皇上答应了他。叶静能说:张果老乃混沌初开之白蝙蝠精。言毕就死。 玄宗去求张果老,张果老说:此小儿太多口了,不惩罚他,天地间的事情都要坏了。玄宗一再恳求,张果老用水喷他的脸,道士就活过来了。后来张果老便不知所终。 《通俗编》载:张果老骑一白驴,日行万里,休息时将驴叠成纸,放于箱中;用时用水喷之,又变为驴。 特别客串(喾王星作): 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传说世界中,有许多生物是横空出世,莫问出处的;但也有一些有着明确的来历,便于后人系统地去了解。 今天介绍的角色就是有着“显赫身世”的一个邪恶神兽-穷奇。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奸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这样“是非分明”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桃(应为木+寿,音tao)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桃杌”,“饕餮”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是说,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这里不加赘述了。 一种说法认为“穷奇”是一种怪兽,而少昊子只是因为其特性而被比作“穷奇”。从家族命名和传说的情节而言都可以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穷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仅仅是因为有智能而被视为神兽,它本来就是“神—兽”,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捕禽兽的家伙。至于大傩(旧时的迎神赛会)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负责“食蛊”的穷奇神,因为反而不够“神话”,也就暂时弃之不理了吧。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熊猫人工饲养可能开始于4000多年前。 张和民说,在古籍中,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首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这本史书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000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 张和民说,这表明中国人工驯养大熊猫,可能开始于距今4000多年前。 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 另(JohnnyHe提供): 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述异记》 神鸟帝江: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 恒山神鸟: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艺文类聚》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山海经补注》 龙鱼: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经》 犼(超强)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 《诉异记》有载。 异草: 车马芝 名山生神芝。上品车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说可不死;有说可乘云而行,且有云气覆之。 《太平御览》、《博物志(物产)》有载。 影木 一种植物。白天看它,一叶百影;花会发光,夜晚就如星星一般。万年才结果,果如瓜大,青皮黑子,食之则身轻。 《拾遗记》有载。 更新佚事: 偓佺 古仙人名。常在槐山上采药。喜欢吃松子,身上有毛,有七寸长。能在空中飞,能追上奔马。据说曾经把松子给尧吃,但尧没空。当时服用松子的人,都活了三百岁。(那是什么松子啊!开过光的不成?不过用这个佚事作零食广告不错。) 《搜神记》有载。 乖龙 这个家伙厌烦了行雨,到行雨之时便四处逃逸,藏在人身上,或古木大柱,或楼台厅阁;逃避雷神的追捕。如果在旷野,无处逃避,往往钻入牛角,牧童往往因为受此牵累,被雷震死。 《亭夜话》有载。 这是标准的用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范例。 更新异兽: 牛鱼 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览》有载。 云阳 山中有会说话的大树,并非树的缘故,而是因为树精云阳。正确叫出它的名字就无事了。 《抱朴子(登涉)》有载。 龙生九子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124;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更新异草: 洞冥草 一种植物。会发光,折下枝条可以用来当火把。可以照见鬼物。可服食,常食之身体亦会发光。 《洞冥记》有载。 更新异兽: 酸与 鸟类。形状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现之则该地有恐慌。 《山海经(北次三经)》有载。 帝江 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识歌舞。(就是一带了点零碎的肉团。有说是古神,窃觉不似。)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此物算有些名气,在不少游戏中露过面。 更新佚事: 辟疟镜 尝有陈姓人家,有祖传古镜一面,直径大约八九寸。凡是患疟疾的人,用它照自己,必然看到自己背上有一模模糊糊,面目不清的东西附着。此物一被照到,立刻象受惊一般,突然消失,病就好了。猜测此物为疟鬼,羞于见己,故遁。世间称此为宝。 后来有兄弟分家,将此镜一分为二,再照疟疾,不复见鬼。(可惜了这面宝镜) 《庚己编》有载。 更新异草: 玉红草 应该是玉红色的一种植物。据说食它的果实会醉三百年,然后再醒来。(建议埃及法老使用,比制作木乃伊好的多了。冷冻睡眠也比不上它啊。) 《尸子》有载。 小常识: 龙的分类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璃龙。 《广雅》有载。 蜮 (这东西解释很多,我选其一列之) 甲类,生于山溪中。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所中之出发疮,不及时医治则死。 《博物志(异虫)》有载。 更新异草: 如何 大树。三百年一开花,三百年一结果。花色朱,果实正黄色。高五十丈,叶长一丈,宽二尺多。果实有核,形状象枣子,长五尺,宽也差不多。用金刀切则味酸,用芦刀切则味苦。食之则有地仙之能,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前段感觉有点象王母娘娘的蟠桃) 《神异经(南荒经)》有载。 更新异兽: 毕方 木精(?)。如鸟,青色,赤脚,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 《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俱有载。 更新佚事: 彭侯 吴朝建安太守派人砍大樟树,没砍几斧,突然有血出。树断,有一人面狗身(有说无尾)的东西跳出。太守说此为彭侯,杀了烹食,味道象狗。(和同是木精的青牛比运气差多了。) 《搜神记》有载。 更新异兽: 多即 形状象西方的狼狗。红嘴红眼白尾,一出现该地就有火灾。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小常识: 白鹿 瑞兽,常与仙人为伍。 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 《太平御览》有载。 龙刍 草名。马食之,一日千里。古语云:‘一株龙刍,化为龙驹。’穆天子尝以此养八骏。有说为龙的口水所化。 《诉异记》有载。 重明鸟:尧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能捕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拾遗记》 独角羊:觟至①都,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都(有嫌疑的人),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论衡》 ①因为那个字打不出,所以有同音字代替 (虫为) 川水之精。一头两身,类蛇,长八尺,呼其名,可取鱼鳖。 《管子(水地)》有载。 药兽 神农时,白民进药兽。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传的不明语言告之。兽就到野外衔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愈。有说黄帝叫风后整理其资料,传后世。(神农呢?) 《芸窗私志》有载。 更新古神: 计蒙 人身而龙首,经常出现在有水之处,伴随其必有狂风暴雨。(与后世传说中的龙王很像,应为其原型) 《山海经(中次八经)》有载。 神农 有说即炎帝。人身牛首。其贡献之一就是开发农耕。尝有丹雀衔九穗禾,其拾落地者植,食者老而不死。另其为医药之祖。《搜神记》言其用赤色神鞭鞭百草,了解百草习性,从而利用它们。《淮南子》则说他天生玲珑玉体,可看见自己的五脏六腑,见毒解毒。传说是用茶,但一次尝断肠草,还没来得及喝茶解毒已毒发致死。 一般以后者流传较广。 更新异兽: 海蜘蛛 生于海岛中。如车轮般大,身具五色,吐丝亦粗,虎豹触之亦不得脱,其毙而食之。(应该就是巨型蜘蛛,但其能毙虎豹亦为奇事,且生于海岛?) 《香祖笔记》有载。 麒麟 麒为公,麟为母。麋身牛尾一角。不履生虫,不折生草。虽然很强却不为害,谓之仁兽。祥瑞之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说文》、《礼记(礼运)》有载。 白鵺 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X战记中,桃生小鸟的母亲‘沙鵺‘成被误译为(沙夜鸟),就是塔罗牌中的‘Fool‘ 虎鹰 飞鸟。身大如牛,翼广二丈余,能捉捕虎豹。 《墨客挥犀》有载。 更新异物: 照海镜 圆形,围长二尺余,外圈绀色,似玉非玉;中间为一白石突起,透底空明,似晶非晶。可在百里之外照见怪鱼及一切礁石,以利回避。 《续子不语》有载。 更新佚事: 龟宝 希世之灵物。尝有海客得一如婴儿拳大小之琉璃瓶,内有一寸长之小龟,在不停转动,但瓶口极小,不知如何进去的(这个可以作到,并不稀奇)。但立刻为众龟所围,不得脱,只得弃之,龟群方散。有识者称其名龟宝,福薄之人遇而不可得;如得而藏于家,则必得宝藏。(估计如同聚宝盆之类,或可令龟衔宝来聚之类) 《虚谷闲抄》有载。 中国古代怪物(二) 东海夔(KUI)牛 东海中有座山,名叫流波山。此山距离海岸约七千里。山上有一种兽,形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鼓槌,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震慑敌兵,威服天下。 更新异兽: 蛮蛮 鸟。形状象野鸭,只有一只翅膀,一只眼睛,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它一出现天下就发大水。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更新古神: 强良 嘴里衔蛇,手中握蛇。虎头人身,四蹄足,长手肘。(就样子来言应可称之为人头虎(比西方的人头马强?),可能喜欢以蛇为食)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载。 更新: 玉桃 光明洞彻而坚荧,须以玉井水洗方可变软食之。服之可长生不死。(后世生出许多变化,如‘王母桃’、‘仙桃’、‘蟠桃’等。) 《诉异记》、《神农经》有载。 更新异兽: 谢豹 为杜鹃之别名。但有一虫亦名之。此虫圆如球,类虾蟆。见人就以前足遮头,象害羞一样。能钻地,速度很快。但有时在地上听到杜鹃的叫声就脑裂而死。(可能以此得名) 《虫经》有载。 更新异地: 酒泉 西北荒中有酒泉,其水若酒,酒味美如肉,清如镜。其上有玉杯,喝一杯又有一杯出。该泉和天地同,永无干涸之时。有说饮此酒者,与天地同寿。 《神异经》有载。 更新异兽: 九尾狐 最早见于《山海经(南山经)》,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食人。吃之不蛊。但其后被赋予象征子孙繁息之意,成为瑞兽,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立与西王母座旁。可惜最终受小说及民间传说所累,又变回了高等妖兽。(妲己) 更新古神: 浮游 共工的臣子。据说战败后自己投水而亡(应该是死后为神)。其状如赤熊,经常带来不祥。在厅堂上见到则称霸天下的人死,厅堂之下见到则平民受到惊骇;在门附近见到则近臣有忧,在庭园里见到则没什么大碍。 晋平公尝夜梦其窥屏,乃病。子产言其窥屏只病而无伤。因其为颛顼所败,又为共工之臣,故祭颛顼共工可愈。 《古文琐语》有载。 异草更新 蔓金苔 晋朝时,有邻国向宫中敬献一种叫做蔓金苔的苔类植物。其色如金,宛若无数只荧火虫聚在一起,体态有如鸡蛋一般。若将它投入水中,则蔓延于水波之上,所发出的光亮闪烁夺目。因此,也有人称“夜明苔”。 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更新异草: 藤花 形似菱菜。朝紫,中绿,午黄,暮青,夜赤,五色变幻。 《异苑》有载。 更新异兽: 肥遗 如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山海经》有载。 能 三足鳖,尾有分支。食之无蛊疾。(传说为鳐死后所化。) 《山海经(中次十一经)》有载。 更新异物: 风狸杖 这个东东本应该和风生兽一块发的。有得之者,禽兽随指而毙;有所欲者,指之如意。 《岭南异物志》有载。 小常识 华盖 黄帝与蚩尤战时,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停在其头上。因其有花卉之象,故称为华盖。(后世之帝以己为天之子,故) 《古今注》有载。 更新异鸟: 瑲(其实是‘王仓‘)琅 好像是山海经里说得,除凤凰之外的又一个神鸟,叫声如犬吠,飞起有火光,衔灵芝为巢,下蛋四方(是指形状哦,这鸟下蛋时候也不怕割屁股). 更新异草: 蛇衔 昔有百姓耕地,看到一只伤蛇在边上。另一只蛇衔一草覆于伤处,隔日伤蛇愈。后用其草治疮,皆灵。此草本无名,以其事而得名。 《异苑》有载。 更新异兽: 天鸡(有多解,取其一) 北海大鸟,其高千里,左足在海北边,右足在海南边。其毛苍,其嘴赤,其脚黑,以鲸鱼(这是神话中的鲸鱼,和现实中相类,但更夸张)为食。震动翅膀飞翔时,声音如雷如风,震动天地。(中国神话中这种巨兽超多,亦是一大特色) 《神异经》有载。 更新异兽: 雨工 柳毅曾经看到一个妇人在牧羊,问之。妇人答:此非羊,雨工也。再问:何谓雨工。答:雷霆之类也。(造此解释应为雷属性的异兽,类羊。不过神话中雷神和雷兽大多为有人形特征,最不济也象只猴。此应为异数) PS:那妇人不会是电母吧。 《异闻集》有载。 更新异草: 怀梦草 似蒲,色红,白天缩在地里,夜晚才露出地面。怀着它的叶子可以知道梦的吉凶,立刻灵验。 但有佚事:汉武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得,东方朔(此人超强)献此草,帝怀子,夜果梦之。(好象心理探测) 《洞冥记》有载。 更新异人: 鬼谷子 有说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以此为号。弟子百余人,独苏秦、张仪好纵横之术。在人间数百年,后不知所终。 亦有称其为古之真仙。姓王,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自周末定居鬼谷授徒,曾以一履变化为犬,为苏、张引路。 (还有种说法称其为苏秦掩饰自己,所作之化名,以之作《鬼谷子》一书) 《太平广记》、《录异记》有载。 更新佚事: 养神芝 秦皇时,旺死者众。有鸟衔草覆于死人面,立刻复活。秦始皇派人拿此草给鬼谷子看,回曰:此乃祖洲不死草,生在琼田中,叶如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 更新异人: 东方朔 平原厌次人,在吴中教了几十年书。汉武帝时上书,拜为郎。当时的人有人认为他是圣人,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个小丑。他说的话或深或浅,无人能捉摸到其本意。后弃官而去。《汉书》称其为‘滑稽之雄’(精辟!)。就传说来看,此人博学多才,能和仙班交往,本身能力显现不多。(绝对大智若愚)。 《列仙传》有载。 更新佚事: 东方朔未死时,曾经和同住的人说:天下没有人知我本来面目,除了大王公外。他死后,武帝听到这传言,召大王公问之。大王公说:我不知啊。帝问:你擅长什么?回道:观星。帝又问:星位正常吗?回:其他都正常,只有岁星不见了十八年,刚刚重新出现。武帝仰天长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他是岁星之精。惨然不乐。(注:岁星即木星) 更新古神: 刑天 原来是炎帝的臣子,好象是个文臣(至少不是带兵的)。炎帝为黄帝所败,刑天不服,继续作战。帝砍掉其头,埋于常羊山(炎帝诞生地)下。没了头的刑天,就以自己的(猛士!) 《山海经(海内西经)》有载。 小常识: 五帝 东方为太皡,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楚辞》、《周礼》俱有载。 天帝一般是指黄帝,但也有时指炎帝或尧。 [楼主]Posted:2005—08—0420:08| 书虫 级别:圣骑士 精华:2 发帖:795 威望:372点 中文币:1153两 贡献值:0点 在线时间:89(小时) 注册时间:2005—08—04—— 很多古代资料或传记中提到了各种神兽,特别是山海经这类奇志。看见前面已经有为朋友贴出来了,可是内容大致是介绍出处,对于解释比较少,今天我就稍微再补充一下. 禺号:东海海神,人面鸟身,耳挂两条黄蛇,足踏两条黄蛇。 禺京:禺号的儿子,人面鸟身,耳挂两条青蛇,足踏两条红蛇。风神兼北海海神。 魃:热神,身着青衣,头戴青帕,面容冷漠。图片的样子象老猴子。性别是女的。 祝融:火神,兽身人面,驾两条火龙。 共工:水神,蛇身人面红发,驾黑龙。乃祝融玄孙。 后土:土神。 噎鸣:时间神。 句芒:木神,又名重,鸟面人身,驾两条龙。 神荼,郁垒:冥府之神,居东海桃都山。 不廷胡余:南海海神。 烛阴:钟山之神。 帝台:中山大神。领中山之地。 西王母:人身豹尾虎齿,乱发蓬松的头上精心地别着一支玉胜。大神,居西方之玉山。 英招:人面马身,背长双翅,通体虎纹。 陆吾:昆仑山神,人面虎身九尾。 开明兽:昆仑山神,身如巨虎,九头,每个头都有一张人面。 离朱:昆仑山护树神。眼睛最明亮。 长乘:赢母山神。 帝江:天山神,六脚四翼无头。 瑶水:型如牛,八足马尾,两个脑袋,喊叫地声音象鸣号筒,他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战乱。 白泽神兽:将天地间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精怪奇物描述出来的神兽。 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头生坚角,耳旁毛发直竖如剑,以沙石金钱为食。 魑魅:人面兽身四脚的怪物,以柔媚的女儿声迷人。 神辉:人面兽身,独脚单手,能以催人入眠的哈欠声迷人。 魍魉:象三岁小娃娃,通身黑里透红,长耳红眼,长了一头乌黑的长发,能用呀呀学语的童声迷人。 风伯飞廉:鹿身雀首,头生尖角,通身豹纹,尾如黄蛇。 雨师屏翳:形如七寸细蚕,背生鳞翅。 夔牛:牛形无角,灰身一足,进出海水,必定有大风雨伴随,双目如日月般明亮,吼声如打雷震惊天地。 雷兽:龙身人头,肚大如鼓,每自拍打肚腹,便放雷。 肥遗:六脚四翅的蛇,当人们看到它在天生翱翔的时候,地上就会发生可怕的旱灾。 柃柃:牛形虎斑纹,鸣声似人呻吟,它一出现就会发生大水灾。 蜚:牛形白脑袋,一只眼,尾似蛇,它经过水水干枯,经过草草枯萎。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瘟疫。 毕方鸟:象鹤,青身白嘴,红斑纹,一只脚,它出现在哪,哪就会发生怪火。 酸与鸟:象蛇,四翅六眼,三只脚,见到它的地方就会闹恐慌。 玄丹山的五色鸟:人脸长发,栖息在哪,哪里就会有亡国之灾。 吃人的怪兽 诸怀:四角,象牛大耳,嘴形状怪。 狍鹗:象长腿大狗,眼长在前脚后面。 穷奇:牛形红身,人面马脚,叫似婴儿啼哭的怪物。(跟黄帝有血缘关系) 浮游:人面兽身有翼,身披红毛,常浮游水上,善兴风作浪。 相柳:九头怪物,天界第四次大战结束后与共工不知所踪。 腾蛇: 凿齿:人身兽首,口生六尺长的凿刀般的利齿的怪物。 修蛇:又名巴蛇,身长百丈,黑身青首,一口可以吞下一头大象。 强良:嘴里衔着蛇,手里握着蛇,人身虎头,有很长的手。 日猋:长居地心烈岩,暴躁凶狠,浑身如烈日煞白,足迹到处,裂地 焦土。群火中凶芒。 魍狐:狡猾*诈,占有欲强,黄色昧火能僵化所有生命。代表群火中之惑昧。 尚飨:贪嘴暴食,可吞天地,口喷腐蚀性的紫光,可溶解坚矿金鉴。代表群火之贪芒。 螟蛟:愤世嫉俗,凶性爆发青色烈火,蒸云化雾,损害天地干旱连年。代表群火之怒火。 金鳌:水陆双栖,属性玄寒,深蓝之光能凝固万物成冰。代表群火中之冰寒。 凫鷩:疯狂妄为,熊熊烈火无孔不入,催发火山天灾,令生灵涂炭。代表群火之狂焰。 貔貅:嗜杀残暴,双目照射红光,高热令万物化成灰烬。代表群火中之血光。 崔嵬:生于阴暗,讨厌光明,闇黑邪芒蚕食日月之辉,遮天蔽地。代表群火中之黑暗。 狡猊:怨毒乖张,以摧毁世上一切美好为乐,蓝色烈火可焦土千里。代表群火中之怨炎。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吉祥图说》谓: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叫睚眦(ya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anni),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屃(bi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七子狴犴(biga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怀麓堂集》:“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音:牙字),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凤,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音:酸尼),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又名*屃(bixi),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屃(音:毕戏),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诸神由来》一书说《升庵外集》记载龙之九子是:品质,形似龟好负重,即碑下龟;螭吻,形似兽,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盖;蚣蝮,好立,站桥柱;椒图,似螺蚌,性好闭,立于门首;金猊,形似狮,好烟火,立于香炉;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眦三个,恰为龙之九子。 也许所谓的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综合起来说说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屃:(音毕戏),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 螭吻(音吃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饕餮(音滔帖),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因它能喝水,也有装饰在桥栏板的,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睚眦(音牙自),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狴犴(音毕干),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狻猊(音酸泥),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趴蝮(音八夏)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椒图,形状似螺蚌,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1楼]Posted:2005—08—0420:08| 书虫 级别:圣骑士 精华:2 发帖:795 威望:372点 中文币:1153两 贡献值:0点 在线时间:89(小时) 注册时间:2005—08—04—— 貔貅又名天禄,龙头、马身、麟脚,这种猛兽分有雌性和雄性,雄性为“貔”雌性为“貅”。貔貅身无毛、无鳞、无因此,风水术中便将貔貅做为镇宅辟邪、纳财聚财的灵物广泛使用。貔貅是以财为食,所有纳四方之财的功效。 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为一角或两角,一角为“辟邪”,两角为“天禄”,后来经过朝代的转变就没有分为一角、或、两角。大多以一角为主。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等流传到现在较为常见的貔貅多是独角、长尾。貔貅身长鬃毛卷起、有双翼的(寓意“飞黄腾达”)。尾毛卷须、身背元宝,蝙蝠、(寓意“遍地是福”)。身有火焰的(寓意“红红火火”)。还有芭蕉扇、螭虎、万年龟等。 蝜蝂,是喜欢背东西的小虫。行走中遇到东西,就拿起来。昂着头背起它。背上越来越重,虽然累的厉害还不停止。它的背部很粗糙,东西因此积累不散落,终于跌倒起不来。有的人怜悯它,帮它拿掉东西。一旦能够走动,又相原来一样拿来背上。还喜欢爬高,不到力气用到极限不停止,直到坠地而死。 甪端(音陆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独角,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夷之语,为吉祥之物,也寓护卫和辅助君主之意。故在皇帝办公的地方常有甪端陈设。古香薰炉上常见。 苏州有个古镇—甪直。古镇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独角怪兽“甪端”的雕塑。传说中,此兽可辟邪镇风,甪一方百姓。明代聚村为镇时,遂取其祥瑞,更镇名为甪直。 下面图片是故宫明万历年间制的甪端熏香炉,制作极为华丽。甪端昂首,独角,二目圆睁,双耳,口微张,以为散香之用,四爪为器足作直立状,圆形垂尾,足下踏掐丝珐琅蛇。通体饰豆绿色珐琅地,用红、黄、蓝、白等色珐琅填饰纹样。甪端的头部可掀开,以便放置熏香。 灋,也叫“獬豸“,身首似羊,作奮蹄、牴牾狀,最突出的特點是頭部有一碩大、鋒利的獨角。学法律的人都知道,代表“公正,公平“ [2楼]Posted:2005—08—0420:09| 书虫 级别:圣骑士 精华:2 发帖:795 威望:372点 中文币:1153两 贡献值:0点 在线时间:89(小时) 注册时间:2005—08—04—— 整理了一下关于古代的吻兽。 中国古建大都为土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同时,如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 传说,宫殿、庙宇等屋脊上装饰“龙吻兽”可避火灾,驱魑魅。起初并不是龙型的,是由简单的翘突逐渐形成动物形的脊饰,有鸟形的,更多的是鱼龙形的,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代,《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屋脊两端就有这类装饰物。鸟形演变为鸱尾(传说是一种海中能灭火的神物),至中唐或晚唐出现张口吞脊的鸱吻。宋代以后龙形的吻兽增多,清时已很普遍,表面饰龙纹四爪腾空,龙首怒目张口吞住正脊,脊上插着一柄宝剑,艺术形象完美,称为“正吻“、“龙吻“、“大吻“。正脊以外的垂脊,戗脊上则常用兽头,这些兽头顺着脊的方向面向外望去,故名望兽。吻兽的使用也逐渐形成较严格的定制和比较严密的格局。 唐宋时,只有一枚兽头,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 “骑凤仙人”,民间也叫做“仙人骑鸡”。这个“仙人”究竟是谁?为什么在檐角的最前端?为什么骑着凤凰?民间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一种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另一种传说他是齐泯王,在位期间不务正业,昏庸无道,所以遭到群众的憎恨,珍禽异兽穷追猛打,把他追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再往前迈一步,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至于为什么用仙人骑着凤凰,传说齐国的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被敌人追到一条大河边,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化险为夷。因此人们把他放在建筑脊端,寓意着逢凶化吉。 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单数(阳数)。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用到了十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小动物的数目不等,用九个来举例,它们依次是:鸱吻(龙的九子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拿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 这些小兽代表的意义分别为: 1.鸱吻(龙),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传说中“龙生九子”的一位“龙子”,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一说是由于这一龙子住在南海,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二说屋脊两端的兽俗名为“吞脊兽”,其模样似龙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它的背上还插着一把利剑,只有剑柄露在体外。为什么会这样?据说是因为这一龙子“擅离职守”,逃回南海而死,死后把它镇于屋脊上;三说是龙王把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可是,龙王死后,老二和老大争夺王位,谁也不肯相让,怎么办呢?哥俩最后商量,以吞下一条屋脊来决定胜负,胜者为王。老大自知武艺不如老二,又恐王位被夺,心一横拔出宝剑趁老二吞脊之时,从背后狠刺下去,把老二钉在屋脊上。 又说,鸱吻的背上插一剑,是许逊(公元239-374年,晋道士。字敬之,汝南人,家住南昌,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县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或旌阳)的剑。鸱吻背上插许逊的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鸱吻逃跑,取其永远喷水镇火的意思;另一传说是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这里取避邪的用意。 2.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4.天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5.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6.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 7.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8.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传说能辨别是非曲直,独角,又有神羊之称,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9.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传说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10.行什(音杭十),介绍古代建筑的资料对此兽来历多语焉不详,所以只能大概找了一点。 行什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颇像传说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古代建筑上的脊兽,可见的行什仅一处,就是在太和殿上。 但是从1998年开始发掘的元朝中都遗址中,出土的脊饰尤以一件“行什”瞻目,它头上戴着一顶圆形花边小帽,尖嘴猴腮,挺胸腆肚,背生双翅,手按金刚杵。裸露的上身套了件宽松的坎肩,肃目锁眉,憨态可掬。说明此吻兽早已流传。 [3楼]Posted:2005—08—0420:09| 书虫 级别:圣骑士 精华:2 发帖:795 威望:372点 中文币:1153两 贡献值:0点 在线时间:89(小时) 注册时间:2005—08—04—— 螭虎(音chi虎)。 《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 《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其中“赤螭”一词文颖的注解称:“螭,为龙子。”张揖的注释称:“赤螭,雌龙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之载,其中“螭魅”一词的杜预注称:“螭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 《左传·宣公三年》有“螭魅魍魉,莫能逢之”之载,其中“螭”字,据注家称:“螭,山神,兽形。” 螭就是龙九子之一的螭吻,螭虎,身形如虎,为螭与虎的复合体。螭为阴代表地,虎为阳代表天,螭虎神兽意指天地合,阴阳接,都是两三个头尾相抱出现。象征皇权与吉祥。玉玺和璧上最常见。秦汉时期最流行。现在也在各种玉佩、印章等金玉上也常常出现。螭虎也有龙虎之意,可用来比喻勇猛的将士。如“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程咬金为“螭虎将军“,等, 说到螭虎,顺便也说说代表皇帝江山大权的玺。皇帝的印章有公章和私章之分。代表国家发布诏书或其他文告时钤用的可称为公章,是皇权的象征,古人称之为宝玺、御玺、御宝或国宝。宝玺伴随着我国第一个皇帝的出现而行世,关于始皇玺的形制,史书均说它是用蓝田玉镌制、螭虎钮。始皇玺归汉后,即[被汉高祖定为传国玺,“世世传受”。新天子继位,首先接受此印,皇位才算合法,才能得到臣民的承认。传国玺是真命天子的标志,也是西汉以后各朝野心家攫夺的目标。王莽篡汉,就把夺取这方印章作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当他篡汉的步骤基本完成,大局甫定,立即派人威迫汉元帝的皇后元后交出传国玺。传说当时元后很不情愿,愤怒之余,将玺印投地,螭虎缺去一角,而王莽并不以此为憾,揣起残玺,得意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据说后来他兵败身死时,这枚印章仍挂在他身上。传国玺至迟在汉献帝末年就丢失了。尽管传国玺已佚,但汉以后不少朝代仍都有所谓“传国玺”,都说是秦始皇的原印,并为它的来历编造了很多荒诞不经的故事,籍以证明自己属正统。 在汉代,传国玺是镇国神宝,从不使用。皇帝另有六方常用的印章,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俗称六玺。每玺钤用的范围均有规定,譬如赏赐诸侯王时用“皇帝行玺”;发兵、召大臣时用“皇帝信玺”;向外国发送文书时用“天子行玺”。这些印章都是白玉质地,螭虎钮,形制与传国玺基本相同。 史籍记载宋代帝印始用龙钮,但南越是秦始皇派到广州开拓岭南的将军赵佗在汉初建立的诸侯王国,就印章形制来说,这枚“文帝行玺”已是龙钮。 魏晋及南朝刘宋的宝玺完全沿用汉制,不但“乘舆六玺”的印文,使用范围与汉常用的六玺同,其质地及钮式也仿汉玺。到了唐宋,改玺为宝。唐以前皇帝用印均称玺,“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中宗即位,复为玺;开元六年,又复为宝”。此后,皇帝印章就大都称宝。形制也有更改。汉玺大小仅只方寸。唐宝尺寸未见明确记载,但从遗存至今的其他唐印考察,唐宝当比汉玺大。数量增多到八宝。 明代又恢复了宋的多宝制度,印文除保留旧制之六宝名称外,其他均已改异。明初宝玺定为十七宝,后至二十四宝。清承明制,乾隆钦定的二十五宝,有二十宝完全袭用明宝,其中最重要的要属“皇帝之宝”。有两方“皇帝之宝”。一方为青玉质,交龙纽,这方宝玺的独特在于不仅是先帝遗下的宝玺,而且是乾隆以前众多宝玺中唯一的一方清书篆体的宝玺。另外一方“皇帝之宝”,质地为檀香木,满汉篆文合璧,左满右汉。盘龙纽。这是清帝众宝玺中唯一的一方木质宝玺,由于那方青玉的“皇帝之宝”被列为先祖的传国玺,尽管宝谱上规定了其功用为“以布诏敕者”,实际上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倒是在日常公务中发布诏令文书,住注用木质的“皇帝之宝”。而按规定交泰殿的25宝照例是不准出乾清门的,只有这方木质的“皇帝之宝”是个例外。据史载:凡皇上行围及驻跸圆明园,这方木质“皇帝之宝”都要随驾。由此看,这方木质的“皇帝之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宝不离身”的皇帝玺宝。 獬豸(音“谢至”) 是中国古书中常见的一种神兽,能辨曲直,汉杨孚《异物志》对獬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意思是说,獬豸能区分好人坏人,看到两人打架,它会用角抵触理亏者。听到有人吵架,它会用口咬挑起是非的一方。相传,先秦官员断案折狱,曾用獬豸辨别其中曲直。 羊的形象温顺善良,所以不易神化。虽然古人有“火畜”、“金精”之说,却没有相应的故事流传下来。即使有神异之处,也是在别的故事中,充当配角。 《灵异转》中有书生柳毅与洞庭龙女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龙女正在放羊,柳毅说:“吾不知子之收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龙女回答:“非羊也,雨工也。”柳问:“何谓雨工?”答:“雷霆之类也。”柳毅再仔细看,觉得这些羊都“矫顾怒步,饮龁其甚,而大小毛角则与羊无异焉。” “火畜”也罢,“金精”也罢,“雨工”也罢,似乎都不及獬豸,谁是谁非,一头顶去便见分晓,大大地简化了司法程序。据说楚王曾获此兽,因其形创獬豸冠,后来成为执法官员的顶戴。 由于獬豸的这一特性,从先秦到明清,獬豸被当成了司法官员廉明正直的象征,在各种场合被经常使用。古有“獬豸决讼”之说。法冠,一名柱后,或谓之獬豸冠,高五寸,以縰为展筒,铁为柱卷,取其不曲挠也。侍御史、廷尉正监平,凡执法官皆服之。代御使及按察史的补服前心后背皆绣獬豸图案,这与西方的法官着黑袍戴假发一样,以此显示法律的尊严。獬豸还因为是一种—瑞兽成为了明孝陵神道六种墓前石兽之一,为朱元璋守墓了600年。獬豸图案也出现在封泥、你印、画像石上扩。 獬豸究竟是什么动物,在引起考古学家兴趣的同时,也吸引了书法家的关注。因为獬豸图案也出现在封泥、印、画像石上,是研究中国书法史学者绕不过的一个问题。书法家徐畅教授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多数研究者不同,徐畅没有沉溺在文献典籍中,而是从实物入手,在古代器物中寻觅獬豸的线索,从而进行归类分析。通过研究大量的青铜器、画像石、印,他发现了獬豸形象演变的规律。 徐畅指出,秦代以前的器物上,獬豸多为一种羊,在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战国铜器残片上的獬豸形象是一个明显印证。该残片上,獬豸是一种羊形动物,短尾羊蹄,一角,面对扑来的狼低头作癥触状,以保护正在逃避的小羊。这幅图景,比较完美地反映了獬豸不畏*佞强暴,保护弱小的特性。到了东汉之后,獬豸的形象发生了变化,成了一种牛身兽,比如陕西绥德、神木等地发现的汉画像石上,獬豸无一例外的是似牛动物,四肢用力后蹬,低头怒目,作抵角状。 通过研究,徐畅得出结论,獬豸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动物,它的形象最早来自于羊,东汉以后发生变化,变成了牛身动物。徐畅把这一研究成果写成《獬豸封泥和獬豸印》一文,发表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书法》上,并得到了考古学界和书法学界的认同。 解决众多玺印误读 破译了獬豸之谜,看似弄清了一种中国古代异兽为何物,其实对研究中国图像玺的历史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这个发现,徐畅就纠正了许多对古代图像玺的误读。 比如,故宫收藏的一些玉质“羊纹印”,其中不少是獬豸,《故宫肖形印》中一九零,一九四号印原来误以为是汉印,现在可以确定年代为战国时期。《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五二九号印原来认为是汉代马形印,现在则可以确定为獬豸印,只不过,这只獬豸屈身作癥触状,头弯曲在印面右下角而已。 中国古阵法 中国古代作战是非常讲究阵法即作战队形的,称之为“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名的作战阵法有三种: 八阵这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当年诸葛亮还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撒星阵是南宋名将岳飞破金兵“拐子马”的阵法。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并用刀专砍马腿,以破“拐子马”。 鸳鸯阵是明代将领戚继光为抗击倭寇而创设的一种阵法。他把士兵分为三队,当敌人进到百步时第一队士兵发射火器;敌人进到六十步时第二队士兵发射弩箭;敌人进到十步时第三队士兵用刀矛向敌人冲杀。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作战阵法从传统的方阵向多兵种的集团阵法演变的过程。 八阵图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见《三国演义》) 及至后代,精通此阵者已十分罕见,却不料出现在明代太湖山庄。太湖山庄庄主澹台仲元化用此阵,训练八人立于八门位置上,攻敌时进退自如,来去如潮,古怪厉害之极,并曾用此阵法困住大内八大身怀绝技的高手。(见梁羽生《萍踪侠影》) 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树木即按八阵图古法布置,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阵,绝对走不出去。(见梁羽生《鸣镝云录》)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的牟弥镇。 最近,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 八卦两仪阵 按先天小八卦乾坤排列,配合以灯光的奇妙作用的一种战阵。此阵以七数为杀着,每一正必有一反。入此阵者,会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脚下地面尽向一边偏斜。灯光变幻莫测,有化一为七之妙。这七个幻影之中,第三个乃是真身。朱翠曾在不乐岛陷身此阵,得单昆之助破阵而出。(见萧逸《无忧公主》) 七星锤阵 武林中号称北斗七星座的戈华昌等所用阵法。七人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各持流星锤攻敌,其妙处是每次发招,皆能一锤化七,串成北斗星座,整齐划一,连绵不绝,无懈要击。白马公子余通纯曾为此阵所困,濒于绝境,幸得情人上官素相助才破阵而去。(见曹若冰《碧血青锋》) 七星飞锤阵 参照北斗七星之形布天下的阵法。“沙陀七锤”按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瑶光星、天枢星的方位站定,将敌人围在阵中,各人随意发招,每人飞锤全是一球化七,连绵不绝,产生的雄浑内力使敌人感到运转不灵,时间一长就可困死敌手。此阵暗含天地环宇的生息相克之学,虚实倒置,无本无未,实在难测难防。张定远曾为此阵所困。(见古龙《迷光血影》) 七杀阵 全称“天昏地暗七杀大阵”,由武林中独眼跛足的轩辕三缺创造。其特点是诡异、恐怖。该阵由七个黑衣瞎子组成,他们左手提一根明杖,右手持一把折扇,围住所要消灭的目标,在一种带着奇异节奏的琴声伴奏下,凌空起舞。琴声的节奏越来越快,他们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明杖的舞动也越来越急,而七个人包围的圈子,则渐渐缩小,产生的压力,也渐渐加大,就好像一张织好的网,正在逐步收紧。这时他们的目标如同变成了一条网中之鱼,束手待毙。轩辕三缺曾用此阵法活捉女侠萧十一郎,结果反被萧十一良以刈鹿刀攻破。(见古龙《火并箫十一郎》) 七星八卦剑阵 昆仑派剑阵,为昆仑七子所创,昆仑派仗以成名。这剑阵按八卦的方位而设,又暗合七星变化。临敌时,昆仑七子之首灵虚子站在乾位上,依次灵霞子站定坤位,灵中子立坎位,灵患子守震位,灵云子把离位,灵泉子护兑位,灵玄子防巽位,留出艮位让人进出。七人功力相差无几,声息相通,心心相印,纵横合击,彼此呼应,因此,力道的发挥超出了七个人连合总力之上。昆仑七子曾以此阵困住七煞儒生闵孝和冰魄神君曹钧,二人因得灵空法师出面说项,才没有丧于此剑阵下。(见陈青云《沉剑迷星》) 十二都天门阵 道家四十九阵中的第一阵,系参透《易经》秘奥所创。道家高手以十二根小圆棍顺手插在地上,在外行看来,一点规律也没有,东一根,西一根有正的有斜的,仿佛随便乱插上去的一样,但是若开了“死”、“灭”两门,即便是武林高手,若不懂其中奥妙,也会在该阵法中转些时候。该阵用来阴敌,实在神妙至极。(见陈青云《巨掌魅影》) 九宫八卦阵 四川唐门掌门唐天生三师弟柳清河所布阵式。此阵将堆堆碎石依九宫八卦方位排列,变化繁多。人被困阵内,只觉四处昏黑如晦,阴气森森,雾气沉沉,不得其门而出。(见东方玉《红线侠侣》) 九宫八卦剑阵 最能表现武当剑法威力的剑阵。由九个精通连环夺命剑法的人,按着九宫八卦方位而布成。自从明末武当派的黄叶道人创此剑阵之后,百余年只用了三次。武当派的连环剑法本以迅捷绵秘见长,若是几个精通连环夺命剑法的人同使,那就简直没有半点空隙,连苍蝇也难以飞过。(见梁羽生《云海玉弓缘》) 刀网阵 刀王余峻峰所创阵法。该阵为九人一组,八人分站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个方位,另外一人居中接应,以快刀攻敌,分进合击,九人如同一体,对方若图各个击破,势必伤在乱刀之下。(见梁羽生《广陵剑》) 刀棒三绝阵 由传神甲、容神午、曹神亥三个人执三根铜棒和三把尖刀组成的战阵。江湖上很少有人能逃出此阵。万杀门主黑杜鹃就死于刀棒三绝中。后杀手之王司马血以一柄碧血剑破掉了刀棒三绝阵。(见古龙《快刀浪子》) 三茅宫假山 三手真人利用三茅宫假山布置的一种奇门迷魂阵。这假山和围墙差不多高,落进假山便觉四周昏黑、山陵起伏、高峰插天,天论你如何奔跑,都找不到出路。楚玉祥、英无双曾身陷假山中。(见东方玉《东方第一剑》) 飞鱼九鼎阵 江泽湖水寇飞鱼蒋兴设计的一种战阵。九人、九鼎、九舟,前后左右分布,往来纵跃,飞鼎、九舟一齐动作,虚虚实实,令敌眼花缭乱。据说这九鼎乃殷商时代,天子派兵丁五百开采川境巴颜喀拉山金石练就,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见梁羽生《武当一剑》) 据《史记·武帝纪》:“禹收九入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相传成汤迁九鼎于商邑。由于九鼎成了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求鼎之事。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宋徽宗崇宁三年,也曾铸九鼎。金人南下,掠取九鼎北徙,后下落不明。作者利用九鼎的典故,虚构了这一阵法。 千面搜杀阵 八卦夺门阵的变种,和阳光折射相组合而成。列阵者每人一手执刀,一手执多棱银牌,利用特殊地形和阳光折射造成奇特的幻觉,一人幻化为四,四人幻化为八。入阵者虚实莫辨,有四面八方受敌之感。曹羽在汉阳郊外用此阵围困朱翠,朱翠跃至高处俯视窥出破绽,破阵而出。(见萧逸《无忧公主》) 小六乘慑心阵 病书生花明穷五年心力创研出来的阵法。郭飞鸿不慎身陷此阵中,只见密林环抱、株株相接,找不到出路。他认准一个方向,疾行三数里光景,可眼前仍然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树林,再仔细一看并没离开原处,只是在这附近圈子。(见萧逸《天龙地虎》) 大五行剑阵 武当派闻名江湖的剑阵。二十五位道人,五个一组,像一朵梅花似的列成阵式,把敌人围在中间,剑阵流动,二十五支长剑,汇成一片精芒,同时出手,密不透风,威力无穷。大五行剑阵下少有人余生。(见东方玉《北山惊龙》) 天风银雨阵 “万里流香”任风萍为对付中原武林高手所创的阵法。它以无比精严的配合见长,具有“天、地、风、雨、日、月、云、雪、霜”九种变化,互为辅助,生生不息,又佐之以练子流星锤等奇形兵刃,极具威力。南宫平、梅吟雪等均曾陷入此阵。(见古龙《护花铃》) 天盲大阵 天盲会独门阵法。天盲会弟子在对敌时,由数十人一齐拉住竹竿,联结成一个奇怪的图形。其中一人出竿,则其余数十人亦纷纷也竿,有的打头,有的打腿,置对方于顾首不顾尾之境地。此阵法威力无比,天下罕有敌手。(见萧逸《金弓女杰》) 天欲烟梦 集邪教的邪香毒雾秘方为一炉,专门迷神乱性及使人进入亢奋与昏眩境地的邪毒阵法。一般人如果嗅到这种异香扑鼻的天欲烟梦香气,那怕只有一丝一缕,也会中毒。中毒的征兆,就是面泛桃花色,如果没有先服下解药或及时避开,则必会全身发热,渐至昏眩。在欲火煎熬下,双目通红,全身也泛也红色,口中干渴如焚,喉中似要喷火。不是疯狂嘶叫如犬,就是进入昏眩状态,灵智迷失,陷入幻想,直至死亡。(见鬼谷子《江湖风云录》) 天罡北斗阵 全真七子集体御敌的阵法。按北头星座的方位,七人盘膝而坐,马钰位当天枢,谭入端位当天璇,刘处玄位录天玑,丘处机位当天权,四人组成斗魁;王处一位当玉衡,郝大通位当开阳,孙不二位当瑶光,三人组成斗柄。北斗七星中以天权光度最暗,却是居魁柄相接之处,最是冲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强的丘处机承当,斗柄中玉衡为主,由武功次强的王处一承当。天罡北斗阵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门功夫,迎敌时只出一掌,另一掌却搭在身旁之人身上,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者不用出力招架,却由身旁道侣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功力,的确威不可当。若是陷入天罡北斗阵,除非将七人中打倒一人,否则决然无法逃出。阵中七人以静制动,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首尾皆应,牢牢将敌人困于阵中,但是若深谙此阵奥妙,抢占北极星位,便能以主驱奴,制得北斗阵缚手缚脚,不得自由施展。后来,这一阵法成为全真派集体御敌的法宝,可单由七人布阵,也可由九十八人布阵,每七人一组,布成十四个天罡北斗阵,和每七个北斗阵又布成一个大北斗阵一正一奇,相生相克,互为犄角,更是威力无穷。(见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云雾奇障 雷火洞口以雾封洞的机关。早晨、傍晚时分,雷火道人到山中采集云雾,收入葫芦中。需要时放出云雾,则洞口茫茫一片,不虑外人窥破。(见萧逸《天龙地虎》) 五行阵 石梁派祖传武功。阵势圆转浑成,不露丝毫破绽,内含五行生克变化之理。一人也手,引致对方进攻,自示弱点,其余四人立即绵绵而上,针对对手身上的弱点进袭,不到敌人或死一或擒,永无休止。五人招数互为守御,步法互补空隙,临敌之际,五人犹似一人,浑然一体,变化无穷无尽。五行阵传至温氏五祖,经五祖十多年潜心钻研,又创成八卦阵作为辅佐,由石梁派温氏五祖的第二代好手十六人按八卦方位而立,阵法与五行阵全无二致。石梁派温氏五祖以此阵法擒捕金蛇郎君夏雪宜。后袁承志用金蛇郎君为破五行阵而殚竭心智创出的《金蛇秘籍》大破五行八卦阵。(见金庸《碧血剑》) 五方剑阵 终现五剑经过二十年苦心孤诣练成的剑阵。五人站在五个方法,呈梅花状,将敌人围在中间。进攻时,五个剑法各不相同,有的正面主攻,有的偷袭,有的从侧封解。终南五剑以此阵对付石母,石母武功虽高,也脱身不得。(见东主玉《东方第一剑》) 五鬼阴风剑阵 由川中五鬼所创。五鬼练有一种极其歹毒的阴毒功夫,出剑时,将内力贯注剑身发出,更利用剑身小孔震荡空气,发出呜呜鬼嚎般的声音,扰乱对方心神,使对方因而失手。地灵教教主武继光一人斗五鬼,手持金精玉魄剑绕空一匝,倒卷而下,立时削断了五鬼的二支长剑,破掉了五鬼剑阵(见卧龙生《玉剑香车》) 反五行花树阵 武功称雄天下的天机老人和三间神尼,手植花树依反五行原理分布于所居山洞之外,奥妙无穷。人若置身阵中,如坠入浓云密雾,耳目俱失效用,无法走出咫尺之地,此阵还能令陷落之心念浮动,生成诸般幻象,贪念、色欲、往事趁虚而入,四周五色缤纷的花树都化成千百个艳装美女,由念生淫,由淫生欲,由欲焚身,死状苦不堪言。故此阵专用于惩戒淫恶之徒。内宫侍卫赵海萍虽然年近三旬,却犹是童身,未曾动过色欲之念,所以最终通过反五行花树阵,得到了《归元秘籍》,练成天下第一高手。(见卧龙生《飞燕惊龙》) 六合阵 乔拓疆等海盗练成的一套六人阵法。十分复杂,进退变化均按照五行八卦的方法,六人彼此呼应,轮番进攻,威力不凡,是乔拓疆的镇山之宝。他们曾以此阵法取胜厉擒龙和邵元化一家。(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另,柳英奇所设战阵。包括乾、坤、生、死、水、火等六门。柳曾以此阵对付苏雨的徒弟毛一波。(见萧逸《天龙地虎》) 六合,也是一种武术用语,以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手、眼、身统一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也叫“六合”。 水心亭机关 凤尾帮机关。凤尾帮最高府第为福寿堂,内三堂总揽本帮法治,可也没有干涉福寿堂之权,福寿堂是有功于该帮的前辈纳福之地。福寿堂的最后面有一座水心亭,是福寿堂中最险要所在,用来关押别帮高人。水心亭内设巧妙机关,外人极难闯过。从福寿堂有三条水面上的道路通向水心亭,三条路均极难辨认。正中一条和右边一条,全是假设的荷叶桩。左边一条是真的荷叶桩,乃用整根杉木连接扎入水底的,非常坚牢。但在水面下三尺多,只以一根铅条做荷梗,根本吃不住多大劲,只要你一着脚,非掉在里头不可。因而即使认出真荷花桩,欲通过时亦需借着轻功提纵术,气不能散,也不能停,而当中和右边这两条假荷叶桩,任凭你如何轻功卓绝也不成。因为身形飞纵到桩上,前边十几根全是真的,只突然的一点上是假的;假桩之后再无着脚处,乃是一片水面。凡是运用轻功提纵术的,眼看前面已没有着脚之地,势须飞纵上最末一根桩上才能回身。而这最后一根偏是假桩,设想这刁钻古怪荷叶桩时便算计到行人会自行陷溺。(见郑证因《鹰爪王》) 水牢 史朝英关押方辟符和聂隐娘的机关,它建筑在地底下,周围都是坚厚的石墙,分为两层,上层是个蓄水池,下层是牢房,一开机关就可以将牢房淹没。(见梁羽生《龙凤宝钗缘》) 少林罗汉阵 少林派弟子的阵法。临敌时五人联手,将敌人团团围住,流动时如行云流水,停下来重如山岳,敌人极难突围。这种阵法如蟒蛇盘成蛇阵,首尾相应,绝无破绽。心眉大师曾布下此阵对付阿飞。但阿飞从仙鹤对付蟒蛇的办法中得到启发,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终于靠快剑、快腿破了此阵。(见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正反四象阵 师陀国少女宇文虹霓布置的阵法,用以对付楚平原。它根据八卦的坎、离、兑、震、巽、乾、坤、艮等八个方位,安排八位武士占据,将敌人围在阵中。其中四个下方向和四个斜方向,虚实相生,正反互用,故名“正反四象阵”。临战时,敌人极难突围。(见梁羽生《龙凤宝钗缘》) 四象阵法 豫中四丑依据先天八卦易理化合,并按东、南、西、北、中五行方位,苦练而成的一种阵法。四象阵法一发动,四丑弟兄四人各按方位变化,循环出手,此进彼退,生生不息,奥妙无穷,威力至大。戈碧青与庄韵晴联手,一鞭一掌同发,瓦解了名震江湖的四象阵。(见曹若冰《金剑寒梅》) 四绝剑阵 青城派镇派绝艺。与少林罗汉阵、武当七星阵并重江湖。此阵共有四种不同的剑法,由四人同一时间出手,内含春、夏、秋、冬四序,相生相克。第一招出手,便含有立春木旺水绝、立夏火旺木绝、立秋金旺火绝、立冬水旺金绝等四招绝学,故名四绝剑。功力不逮的人,不要说胜过四绝剑阵,就是这第一招,都极不易接住。(见东方英《武林潮》) 北斗七星阵 北海玄灵门第三代弟子北海七星所布战阵。七人依上三颗“玉冲”星,下三颗“璇玑”星次序,占据七个方位,对敌形成包围。随着阵式变化,七人既可联手往复,流转不息。此阵为江清岚和崔文尉夫妇联手用乾坤一剑所破。(见东方玉《红线侠侣》) 归流阵 昆仑派阵法。威力极强,除了江青外,天下尚没有一个武功高手身陷五伏罗汉的归流阵而能安然脱困。此阵法中,尤以“化神为烬大九环”最为厉害,第一出手必含真力,每一呼吸定蕴内劲,似乎要把敌人彻底毁灭。但大九环一旦施用出来,则不论能不只务敌,组阵之人必会精疲力竭,萎靡于地,通常需两个月以上的养息才能恢复元气,有时甚至有零点气溃散、血脉暴裂之危。此乃两败俱伤、玉石俱焚的阵法。(见陈青云《如来八法》) 共死刀阵 又名快刀阵,一种独特、凶残的阵法。对阵时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人交错出刀,配合得快速绝伦,如有分毫之差,非自己人劈中自己人不可。如敌人伤了组刀阵者之一,则进攻之人势必同遭刀劈。此阵的特异之处在于,唯有同伴受伤之后,刀阵的妙用才发挥的极致。欲破此阵,必须两人联手,但阵虽可破,两人之中却必有一人便伤或牺牲。(见卧龙生《七绝魔剑》) 肉阵 大欢喜女菩萨的女弟子以奇胖的身躯将对手夹在中间,像一道肉墙,边一丝缝隙也没有,令人恶心,又极难突围,是为“肉阵”。她们在小楼内曾以此阵对付李寻欢。幸而铃铃弄垮了小楼,救出李寻欢。(见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红云阵 乃红云老祖辛云碧所创阵法。红云阵式共有七层帏幕,各有妙着,层层相叠雷火相济,厉害万分。阵法启动,蓦地当空幕顶飘落下大片红雨,这片红色光雨,一经散发而出,立刻形成密如贯珠的一边串巨大雷鸣之声,一团团烈火,击向头顶,险恶无比。昆仑飞仙蓝宛莹借助四道灵符第一个闯过了红云阵。(见萧逸《塞外伏魔》) 金锁迷魂台 沙陀派设下的歹毒机关。在沙陀派老窝昆山入口处,有一处机关由八具骷髅把守。每具骷髅的两只手均按在可喷射毒药迷雾的暗簧枢纽上,只要一只骨手松把,岛上立有一处喷出毒气暗簧全部弹开,只须一盏茶时分,昆山的八个山峰圈出必然尽为毒气笼罩,任何人都难以脱身。(见古龙《迷光血影》) 毒阵图 四川暗器名家唐门万毒宫内一座圆形建筑物。其中迂回曲折,不见天日,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墙壁均以钢板制成。除阵法之外,里面还设有各种机关和毒物,险象环生。(见东方玉《红线侠侣》) 枯骨幻阵 沙陀门最得意的阵法。机关一开,无数骷髅从四面八方一齐逼来,带着怪声惨叫和骨头互磨的吱吱声响,十分骇人。这些骷髅看起来好像是由白骨牵边而成,每走一步老要摇晃一阵,但动起手来快行出奇,即使有血剑护身也难以脱围。张定远曾为此阵所制,万念俱灰,英雄气概尽失,被骷髅装进石棺,险此葬身深渊。此阵除了机关操纵之外,含有五行五克、奇门八卦之理,真是夺鬼神之机变,参天地之造化,只是太过阴毒,为正人君子年不齿。(见古龙《迷光血影》) 星光七杀阵 白马山庄中由六座星楼与正中大厅构成的一个高深奥妙的阵式。郭白云在当年建筑山庄时巧运灵思,按先天易理,而此阵以御敌。此阵发动时,六座星楼灯光同时大盛,七面商悬的青铜镜互相反射着这炫目的光芒。已方众人全部隐退,敌人陷此阵中便目迷镜光,足下自乱,自四面八方箭来的箭矢便足以制敌于死命。铁海棠之子铁孟能在闯此阵时吃了大亏。(见萧逸《马鸣风萧萧》) 鬼脸大阵 地狱镖局总镖头向绝创出阵法。这种阵法由八个戴着鬼脸面具的人持不同的类型的开器,以绝不相同的武功围攻敌人,威力很大。后龙城璧、唐竹权联手大破之。(见古龙《快刀浪子》) 恒山剑阵 恒山派镇山之技。对敌时女弟子七人一队,将对手围在圈内,每柄长剑指住对方一处要害,即头、喉、胸、腹、腰、背、胁。对手武功虽强,也半点动弹不得。七剑边环,既攻敌,复自守,绝无破绽可寻。(见金庸《笑傲江湖》) 迷天混沌大阵 又称万年冢。传说在太白山最深处,有一处人踪绝迹之地,内有千年以上古冢无数,范围广达三十多里地,山势险峻、古洞幽深。白日重雾笼罩,夜里鬼火闪烁,被称为人间阴曹。古人得用此地建此阵法,一入此阵,便迷失方向;一人出声,如八方雷吼,令人毛骨悚然。米其贵携宇宙风夜闯此阵,救出被困在古家中的宋哲宗。(见秋梦痕《血旗镇山河》) 真武七截阵 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所创阵式。他从真武神像座前的龟蛇山、龟山,心想这一龟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灵的两件物性,竟从中创制出一套精妙无方的武功出来。然而,从大气磅礴的龟、蛇二山山势演化而来的武功决非一人之力能同时施为。于是他传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奥妙之处,若二人合力,则攻守妆备,威力大暗。若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强一倍。四人相当于八位高手,五人相当于十六位,六人相当于三十二位,七人相当于六十四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因无机缘,此阵一直未经实战,只在张三丰百岁寿辰之际,群雄上武当山逼问张翠山时,宋远桥决定用此阵,谁知此阵未摆,张翠山夫妇却因惊痛愧疚双双自自刎。(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铁和沿 设于少林寺达摩堂内地道入口处的机关。该处布满机括操纵,只要有人踏中地下机括,铁和尚手中的禅杖就击出,而且彼此进退呼应,每一杖都是极精妙厉害的杀着。(见金庸《笑傲江湖》) 悬镜廊 一道黑色石块砌成的廊洞,里面有108个人形皮偶。这些皮人被装置在不同的角度上,有立有坐有卧,甚至悬在空中,每人都能发也一手极厉害的奇招。若非有极高深的武功造诣,断难通过此廊。云海和尚设此机关,以遴选武艺高强之人。(见萧逸《天龙地虎》) 蛇阵 由毒蛇组成的御敌战阵。一众苗女手执长长的竹筒巡山,遇敌时即放出毒蛇把敌人团团围住,形成别具一格的蛇阵。苗疆峒主的女儿蒙赛花曾而下蛇阵攻击误入禁地的琥元感、邵湘华等人,却被石棱以一声长啸驱散。(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铜椰阵 屠龙岛主铜椰老人将椰林依五行八卦方位分布,其间亦可隐藏武士。阵中“火窟”常年贮放千年珍物龙角胶。凡欲得之者,必得破解此阵。(见东方玉《红线侠侣》) 渔网阵 绝情谷谷主公孙止用来对付强敌的阵法。渔网以金丝和钢丝绞成,第张网丈许见方,网上缀满金刀利剑,用以刺敌作敌,网**对敌时,由十六人组成一阵,每四人拉住一块渔网,由掌阵者指挥,或横或竖,或斜或平,不断变换,缩小包围圈,令敌人束手就缚。武功高绝的周伯通就曾被此网捕获。杨过等也一再为其所困。后来杨过得到削铁如泥的玄铁剑,自是方不再怕它。(见金庸《神雕侠侣》) 混添锁云国阵 苏半飘在八公山上下的阵法,以十二支红色小旗子为十二旗门,威力极大。困此阵内,若碰上“生”门,尚可逃得一命;若碰上“死”门,万无活理。苏半瓢不屑与楚秋阳、柳英奇等小辈动手,便将他们诱入阵内,企图困死他们。(见萧逸《天龙地虎》) 裸女刀阵 由练过裸女刀法的两名美丽少女组成的刀阵。裸女刀法以色相示于敌人之前,扰乱敌人身心,乘机施展快刀置对方于死地。江湖奇侠龙城壁曾用龙心神雇轻破裸女刀阵。(见古龙《快刀浪子》) 颠倒奇门阵法 这是阵法中最精奥的一种。这种阵法乃是按照八卦易理和阴阳五行生克之学所设。由于一反常人顺理成章的摆布之法,所以,这种阵法非常奇妙,不懂这种阵法的,走进去后,如入五里动云雾之中,无论怎样运足目力,也看不清左右道路。(见东方玉《扇公子》) 山海经(东 南 西 北 中) *********山海经之东山经********** 东山经之首,曰【木敕】【上牛左下虫右下虫】之山,北临乾味。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 又南三百里,曰杻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又南三百里,曰【木旬】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讠交】。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上此下虫】鼠,见则其邑大旱。【氵只】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囗,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垒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氵咸】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鱼感】鱼。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鱼感】鱼。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泺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犭才】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予】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沔,其中多囗【虫庸】,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犭同】【犭同】,其鸣自【讠交】。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钅享】于江,无草木,多瑶碧。激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东山经之首,自【木敕】【上牛左下虫右下虫】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耳申】用鱼。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氵右上民右下日】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车令】【车令】,其鸣自【讠交】,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囗而无木,多鸟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进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鳖鱼,其状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上山下我】之山。其上多梓【左木右丹】,其下多荆杞。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其鸣自【讠交】,见则螽蝗为败。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夫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犭需】,其鸣自【讠交】见则其国有恐。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囗鹕,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讠交】,见则其国多土功。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蛇,多碧、多玉。 又南五百里,曰缑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犭敝】【犭敝】,见则天下大旱。、 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上龙下虫】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又南五百里,曰【左石右上西右下土】山,南临【左石右上西右下土】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犭皋】狗,其名曰【上山下攸】【上山下攸】。见则其国多狡客。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恝去心换糸】【钅句】,见则其国多疫。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左石右上西右下土】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角各】。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壁瘗。 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歹羊】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束束】。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囗胡,其鸣自【讠交】。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诸【钅句】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广员百里,多寐鱼。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无草木,多沙。 又东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无草木,多沙石。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浦,其兽多麋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囗鲔。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足支】踵之山,广员二百里,无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泽,其中多大龟。有鱼焉,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名曰【鱼合】【鱼合】之鱼,其名自【讠交】。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足每】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兽焉,其状如牛而马尾,名曰精精,其鸣自【讠交】。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囗木,无草木,多风。是山也,广员百里。 凡东次三经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 又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有木焉,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犭曷】狙,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鬼斤】誉亦食人。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无草木。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浪注于展水,其中多【鱼羞】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芑,可以服马,【氵此】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鱼,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囗芜食之不【米费】。 又东南三百里,曰女丞之山,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鱼,其状如囗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又东南二百里,曰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鱼羞】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鸣自【讠交】,见则天下大穰。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鱼骨】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囗,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钅句】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其中的【鱼羞】鱼。 凡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山海经之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々,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又东三百七十里,曰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又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鲑,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又东又东四百里,曰擅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尃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__付__,食之无卧。 又东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兒,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又东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出,以至箕尾之山,丸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为席。 南次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鸟,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土。 东南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又东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囗,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又东又东三百五百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又东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毗。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鱼。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门豕>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溴。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溴水出焉,而南注于列涂。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东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患。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芘蠃。 又东又东四百里,曰勺之山,其上多梓,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兒之音,是食人。 东五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开车入,是惟日次。 凡南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岛首。其祠:毛用一壁瘗,糈用。 南次南次三经之首,曰天下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东五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䴔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又东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又东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出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又东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山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鲭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职枭,人而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谷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艹咎},可以血玉。 又东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又东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有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凰、雏。 凡南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右南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山海经之西山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羊咸】羊,其脂可以已腊。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牛乍】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鸟多赤【上敝下鸟】,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民鸟】,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木丹】,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囗,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丰】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上竹下媚】,兽多【牛乍】牛、【羊咸】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囗,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月付】。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上竹左下干右下干】而黑端,名曰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又西七十里,曰囗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木或】囗,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海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又西四百八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囗,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山番】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钅句】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上敝下鸟】。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上艹下骨】蓉。食之使人无子。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木丹】;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上自下半】涂之山,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囗,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稿芨,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犭婴】如。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上敏下牛】。有鸟焉,其状如【号鸟】,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木丹】,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多【左三田右鸟】,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马鬼】山,是【钅享】于西海,无草木,多玉。【氵妻】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马鬼】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囗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王圭】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牛全】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下艹下席】采等纯之。 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囗。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囗,其鸟多鹦鹉。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又西百五十里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阳多铁。苕水出焉,东海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乍】牛、【羊咸】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自叫也,见则有兵。 西南二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馨石,其阴多檀楮,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兽多【牛乍】羊、【下鹿中雨下三口】羊。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囗阳之山,其木多稷、【木丹】、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犭勺】、【牛乍】牛。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王雩】【王孚】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牛乍】牛。 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遥去辶】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虫焉】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木付】,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氵此】水出焉,北流注于【氵幼】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虫焉】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氵幼】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木付】,食之不劳。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上山中大下土】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上山中大下土】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上山中大下土】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加鹞去鸟】崖。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皴去皮加鸟】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氵幼】水。其中多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琅【王千】、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了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木加鹞去鸟】木之有若。北望诸【囟此】,槐鬼离仑居之,鹰【颤去页加鸟】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上若下两虫】鸟兽则死,【上若下两虫】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上艹下宾】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鱼骨】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嬴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石鬼】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文,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讠为】火。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木丹】,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彳敖】【彳因】,是食有。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鸱。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马鬼】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氵幼】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日而三尾,名曰囗,其音如囗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奇鸟】【余鸟】,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楮,无石,其草多茆、蕃。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北七十里,曰中山,其上多楮柞,其下多杻囗,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江流注于河。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焉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木苦】,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目旬】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芎【上艹下穷】。多冷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乍】牛、【羊咸】羊,其鸟多【号鸟】。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王雩】【王孚】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光鬼】,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革是】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氵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马交】,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杯木,食之多力。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圭阝】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虫胃】毛,名曰穷奇,音如【犭皋】狗,是食人。【氵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上如下鱼】【左鱼右比】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楮,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号鸟】而人面,【虫隹】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山海经(东 南 西 北 中)2 *********山海经之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逢【氵逢】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氵幼】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鱼单】,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囗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奇鸟】【余鸟】,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囗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豸亘】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囗囗【同习】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囗,其兽多囗羊,其鸟多蕃。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窝,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韭,多丹囗。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犭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月采】,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氵此】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氵幼】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安鸟】,其鸣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足厂虎】,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交鸟】,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又北八百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夜鸟】,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疒制】。栎水出焉,在而南流注于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讠交】,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氵幼】泽,其中多磁石。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木苦】,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或曰旄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木丹】,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氵幼】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柝鸠。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窥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鱼市]【鱼市]之鱼。食之杀人。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氵襄】泽之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鱼巢】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犭军】,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又北二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诸怀,基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水中多【鱼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无草木,多马。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阝是】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犭幼】。【阝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阝是】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王圭】,瘗而为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有鸟】。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上此下鱼】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其中多【马孛】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五十里,曰【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犭谷】。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囗【冒鸟】,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日曷】。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彳同亍】。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科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鱼旦】。有木器厂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钅享】于北海。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王圭】,投而不糈。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马军】,善还,其名自【讠交】有鸟焉,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囗,是善惊,其鸣自【讠交】。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讠交】,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屈鸟】【居鸟】。其名自【讠交】,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尾,其颈【左上臣右上又下鸟】,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讠交】,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讠交】。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囗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氵联】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上艹下诸】囗,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讠交】,见则其邑有恐。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石肃】。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囟比】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古鸟】【左上羽左下白右鸟】,食之不【氵爵】。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流注于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讠交】,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氵綦】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之山,具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水。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木旬】,其草多芍药、芎【上艹下穷】。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囗、黾。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氵索】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氵氐】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氵氐】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又北二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上三田下石】石。敞铁之水出焉,而北于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了出焉,而东北流注于【上虍下乎】沱。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上虍下乎】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羊东】【羊东],其鸣自【讠交】。【上虍下乎】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楼去木换氵】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囗囗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上虍下乎】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上虍下乎】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楼去木换氵】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上虍下乎】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氵寇】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美玉【姜阝】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囗囗,其鸟多【留鸟】。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食之杀人。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犭原】,其鸣自【讠交】。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基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钅享】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左风右三力】。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上艹下臣】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壁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禾余】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山海经之中山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可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懵。有兽焉,其状如囗鼠而文题,其名曰【左上革左下夫右能】,食之已瘿。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囗,多【木万】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服之不忘。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鱼有】,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 又东十五里,曰【氵委】山,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褚,可以已【疒鼠】,食之不眯。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谷,其中多铁。 又东十五里,曰囗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囗草。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囗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彳同亍】。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楮。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月出】【月出】,养之可以已忧。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上艹下詹】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莨之已风。 凡薄山之首,白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其余十三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中次二经注山之首,曰【火军】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曷鸟】。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上龙下虫】【虫氏】,食之不眯。 又西百二十里,曰荔山。荔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凡济山之首,自【火军】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中次三以【上艹下负】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土单】渚,禹父之所化,中多仆累、蒲卢。【鬼申】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囗,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幼鸟】,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囗,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木,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又东十里,曰【马鬼】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王雩】【王孚】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氵庸】【氵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上艹下负】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凡【上艹下负】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禾余】。 中次四经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下,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石需】石。有兽焉,其状如貉而人目,其名曰【上鹿下言】。虢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石需】石。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上艹下鬼】。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氵庸】【氵庸】之水出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上艹下鬼】。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氵庸】【氵庸】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犭吉页】,其状如獳犬而有鳞,其毛如彘鬣。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楮,多涂石,其上多【王雩】【王孚】之玉。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基个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羊咸】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苎,可以毒鱼。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上竹下媚】,其兽多【牛乍】牛、【羊咸】羊,鸟多赤【上敝下鸟】。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囗举之山。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肠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 凡厘册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里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以采衣之。 中次五经薄山之苟,曰苟床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楮柞,其草多【上艹下术】芫,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大】鸟,其状如录,食之已垫。 又东三百里,曰县【属斤】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囗石。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门冬。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冬有水而夏竭。 又东十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木熏】木,其草多【上艹下凡】。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 又东五百里,曰隗山,谷多金锡。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上鹿下京】。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基上多楮柞,无石。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其多楮柞棘,其草多【上艹下诸】蕙,多寇脱。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玉。 又东二十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鬼申】也,其祠用【禾余】、黑牺太牢之具、蘖酿;干儛,置鼓;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也;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刮一牝羊,献血。婴用吉玉,采之,飨之。 中次六经缟【羊氐】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西十里,曰缟【羊氐】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十里,曰【外疒内鬼】山,其阴多【王雩】【王孚】之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帙谷,其木多柳楮。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令鸟】【要鸟】,其鸣自呼,服之不眯。交觞之水出于阳,而南流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谢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又西三十里,曰娄豕之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洛;陂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麋石、栌丹。 又西五十里,曰谷山,其上多楮,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碧绿。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阴多玉,基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鑫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 又西一百四十里,曰傅山,无草木,多瑶碧。厌染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其西有林焉。名曰墦冢,谷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王因】玉。 又西五十里,曰橐山,其木多樗,多囗木,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铁,多萧。橐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修辟之鱼,状如黾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 又西九十里,日常【上丞下灬】之山,无草木,多垩,【氵焦】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上艹下甾】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木丹】,多竹箭,其兽多【牛乍】牛、【羊咸】羊,其鸟多【上敝下鸟】,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王因】玉。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上艹下诸】囗,多苦辛,其状如【木肃】,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石肃】。【纟昔】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墙铁壁。门水出于河,七百九十里入【名隹】水。凡缟【羊氐】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在其中,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囗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生。名曰夙条,可以为囗。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击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砺。 又东二百里,曰姑囗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囗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这关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黄棘,黄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木扁】,方茎而葵状,服者不【左口右上西右下土】。 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有木焉,其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又东五十七里,曰大【上非下古】之山,多【王雩】【王孚】之玉,多麋玉。有草焉,其状如榆,方茎而苍伤,其名曰牛伤,其根苍文,服者为厥,可以御兵。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 又东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曰嘉荣,服之者不霆。米需之水出于其阳,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鱼仑】鱼,黑文,其状如鲋,食得不睡。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左月右上关右下鱼】鱼,状如鳜,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 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唷R镀渖嫌心酒餮桑__髟坏坌*五衢,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鱼帝】鱼,状如囗【虫隹】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木有】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上艹下术】,白华黑实,泽如【上艹下婴】【上艹下奥】,其名曰囗草,服之不味。上多美石。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钅享】于玄石。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木雩】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上艹下冈】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上艹下婴】【上艹下奥】,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囗而赤华,可以已疽主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役。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蓟柏,服者不寒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 又东三十里,曰大【马鬼】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不实,其名曰【上艹下狼】,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凡苦山这首,自休舆之山至于大【马鬼】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牛全】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而人面也。 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檀。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其中多【左上未右上攵中厂下牛】牛,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橘【木繇】。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黄金,多鲛鱼,其兽多闾麋。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镬钅换丹】,其木多松柏,多桃枝钩端。神【上单左下虫右下虫】围处之,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恒游于睢漳之渊,出入有光。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麋【上鹿下京】麂,其鸟多白【乔鸟】,多翟,多鸩。 又东北二百里,曰宜诸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镬钅换丹】。【氵危】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漳,其中多白玉。 又东北三百五十里,曰纶山,其木多梓【木丹】,多桃枝,多【木且】粟橘【木繇】,其痼多闾麂囗【上召中比下大】。 又东北二百里,曰陆【危阝】之山,其上多【王雩】【王孚】之玉,其下多垩,其木多杻【左木加疆右边】。 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岐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珉,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镬钅换丹】,其林多【木雩】。神涉【上单左下虫右下虫】处之,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 又东百三十里,曰铜山,其上多金银铁,其木多楮柞杻粟橘囗,其兽多【矛勺】。 又东北一百里,曰美山,其兽多野牛,多闾【上鹿下主】,多豕鹿,其上多金,其下多青【左丹右上萑右下又】。 又东北百里,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多机,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囗【上召中比下大】。 又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镬钅换丹】,其木多桃李梅杏。 又东北七十里,曰龙山,上多寓木,其木多碧,其下多赤锡,其草多桃枝钩端。 又东南五十里,曰衡山,上多寓木楮柞,多黄垩白垩。 又东南七十里,曰石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镬钅换丹】,多寓木。 又南百二十里,曰若山,其上多【王雩】【王孚】玉,多赭,多【圭阝】石,多寓木,多柘。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彘山,多美石,多柘。 又东南一百五十里,曰玉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碧、铁,其木多柏。 又东南七十里,曰灌山,其木多檀,多【圭阝】石,多白锡。郁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砥砺。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仁举之山,其木多楮柞,其阳多赤金,其阴多赭。 又东五十里,曰师每之山,其阳多砥砺,其阴多青【镬钅换丹】,其木多柏,多檀,多柘,其草多竹。 又东南二百里,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楮柞椒柘,其上多白珉,其下多洗石,其兽多豕鹿,多白犀,其鸟多鸩。 凡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其祠:用一雄鸡祈瘗,用一藻圭,糈用【禾余】。骄山,冢也,其祠:用羞酒少牢祈瘗,婴毛一璧。 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疆左边换木】,其草多菊【上艹下术】。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 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上鱼下黾】,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其鸟多翰、【上敝下鸟】。 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曰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麋【上鹿下主】,其木多檀柘,其草多囗韭,多药、空夺。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山居】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多囗鱼,其木多【木猷】杻,多梅梓,其兽多夔牛、囗、【上召中比下大】、犀、兕。有鸟焉,状如【号鸟】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 又东三百里,曰高梁之山,其上多垩,其下多砥砺,其木多桃枝钩端。有草焉,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木付】,可以走马。 又东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垩,其木多【木旬】,多豫章,其草多嘉荣、少辛。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犭也】狼,见则国内有兵。 又东五百里,曰鬲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白珉。蒲囗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其兽多犀象熊罴,多【犭爰】【虫隹】。 又东北三百里,曰隅阳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镬钅换丹】,其木多梓桑,其草多茈。徐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 又东二百五十里,曰岐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其木多梅梓,多杻【木酋】。【氵咸】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 又东三百里,曰勾【木尔】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木多栎柘,其草多芍药。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其木多【木取】【木单】,多杨。宣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蛇,其兽多闾麋,多【上鹿下主】豹虎,其鸟多白【乔鸟】。 又东北二百里,曰玉山,其阳多铜,其阴多赤金,其木多豫章、囗、杻,其兽多豕鹿囗【上召中比下大】,其鸟多鸩。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空焉,熊之空,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林多樗柳,其草多寇脱。 又东一百四十里,曰【马鬼】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其阴多铁,其木金桃枝荆芭。 又东二百里,曰葛山,其上多赤金,其下多【王咸】石,其木多【木且】栗橘【木繇】【木酋】杻,其兽多囗【上召中比下大】,其草多嘉荣。 又东一百七十里,曰贾超之山,其阳多黄垩,其阴多美赭,其木【木且】栗橘【木繇】【木酋】杻,其中多美修。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禾余】。文山、勾【木尔】、风雨、【马鬼】之山,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毛一吉玉。熊山,席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婴毛一璧。干儛,用兵以禳;祈,【王加戮左边】冕舞。 中次经十经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多封石,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 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之山,其木多【木酋】杻,其草多枝勾。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无草木,多白金,多木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号鸟】,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足支】踵,见则其国大疫。 又西三十里,曰楮山,多寓木,多椒椐,多柘,多垩。 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阳多青【左丹右上萑右下又】,其阴多铁,其鸟多【瞿鸟】鹆。 又西五十里,曰涿山,其木多谷柞杻,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檀,多【弓欠】杻。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堵山,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祠,婴毛一璧。【马鬼】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其巫祝二人儛,婴一璧。 中次一十一山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见兄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珉。 又东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氵无】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其中多人鱼。其上多梓【木丹】,其兽多【上鹿中雨下三口】麋。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鱼。 又东南二百里,曰帝囷之山,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其阴多铁。牭蹏镏____鲇谄渖希__庇谄湎拢__嗝__摺 又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其上多韭。有井焉,名曰天井,夏有水,冬竭。其上多桑,多美垩金玉。 又东南二百里,曰前山,其木多槠,多柏,其阳多金,其阴多赭。 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虫爰】,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国有大恐。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霜鸣。其上多金,其下多金,其下多谷柞杻囗。 又东北八百里,曰兔床之山,其阳多铁,其木多【上艹下诸】囗其草多鸡谷,其本如鸡卵,其味酸甘,食者利于人。 又东六十里,曰皮山,多垩,多赭,其木多松柏。 又东六十里,曰瑶碧之山,其木多梓【木丹】,其阴多青【镬钅换丹】,其阳多白金。有鸟焉,其状如雉,恒食蜚,名曰鸩。 又东四十里,曰支离之山。济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有鸟焉,其名曰婴勺,其状如鹊,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共鸣自呼。多【牛乍】牛,多【羊咸】羊。 又东北五十里,曰帙【上竹下周】之山,其上多松柏机柏。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阴多丹【镬钅换丹】,多金,其兽多豹虎。有鸟焉,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鸣自叫。 又东南三十里,曰依轱之山,其上多杻囗,多苴。有兽焉,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麟鹿换犭】,善【马央】【上分下牛】,食者不风。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即谷之山,多美玉,多玄豹,多闾【上鹿下主】,多【上鹿中雨下三口】【上召中比下大】。其阴多珉,其阴多青【镬钅换丹】。 又东南四十里,曰鸡山,其上多美梓,多桑,其草多韭。 又东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其上有金,其下有赭。 又东南三十里,曰游戏之山,多杻【僵亻换木】谷,多玉,多封石。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从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从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又东南三十里,曰婴【左石右上西右下土】,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梓【木熏】。 又东南三十里,曰毕山。帝苑之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其中多水玉,多蛟。其上多【王雩】【王孚】之玉。 又东南二十里,曰乐马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囗【音汇,猬的意思】,赤如丹火,其名曰【犭戾】,见则其国大疫。 又东南二十五里,曰【上艹下咸】山,视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其中多人鱼,多蛟,多颉。 又东四十里,曰婴山,其下多青【镬钅换丹】,其上多金玉。 又东三十里,曰虎首之山,多苴【木周】椐。 又东二十里,曰婴侯之山,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又东五十里,曰大孰之山。杀水出焉,东北流注于视水,其中多白垩。 又东四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梓,多【儽去亻】。* 又东三十里,曰倚帝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状如【鼠犬】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见则其国有大兵。 又东三十里,曰鲵山,鲵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美垩。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镬钅换丹】。 又东三十里,曰雅山。澧水出焉,东流注于视水,其中有大鱼。其上多美桑,其下多苴,多赤金。 又东五十五里,曰宣山。沦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视水,其中多蛟。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木付】,名曰帝女之桑。 又东四十五里,曰衡山,其上多青【镬钅换丹】,多桑,其鸟多【瞿鸟】鹆。 又东四十里,曰丰山,其上多封石,其木多桑,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可以为皮张。 又东七十里,曰妪山,其上多美玉,其下多金,其草多鸡谷。 又东三十里,曰鲜山,其木多【木酋】杻苴,其草多萱冬,其阳多金,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膜大,赤喙、赤目、白尾,见则其邑有火,名曰【犭多】即。 又东三十里,曰章山,其阳多美玉。皋水出焉,东流注于澧水,其中多【月色】石。 又东二十五里,曰大支之山,其阳多金,其木多谷柞,无草木。 又东五十里,曰区吴之山,其木多苴。 又东五十里,曰声匈之山,其木多楮,多玉,上多封石。 又东五十里,曰大【马鬼】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砥石。 又东十里,曰踵臼之山,无草木。 又东北七十里,曰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其阳多黄金。其阴多砥石。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又东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中有美赭。其木多苴,多【上竹下媚】。其阳多金,其阴多铁。 又东二百里,曰丑阳之山,其上多【木周】椐。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鸟只】【鸟余】,可以御火。 又东三百里,曰奥山,其上多柏杻【僵亻换木】,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奥水出焉,东流注于视水。 又东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又东百十里,曰杳山,其上多嘉荣草,多金玉。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几山,其木多【木酋】【僵亻换木】杻,其草多香。有兽焉,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麟鹿换犭】,见则天下大风。 凡荆山之首,自翼望之山至于几山,凡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其神状皆彘身人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祈瘗,用一【王圭】,糈用五种之精。禾山,帝也,其祠:太牢之具,羞瘗,倒毛;用一璧,牛无常。堵山、玉山,冢也,皆倒祠,羞毛少牢,婴毛吉玉。 中次十二经洞庭山首,曰篇遇之山,无草木,多黄金。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王雩】【王孚】之玉。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谷柞【木周】椐,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 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上竹下圭】竹,多黄金铜铁,无木。 又东南五十里,曰凤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囗石文石,多铁,其木多柳杻、檀楮。其东有林焉,曰莽浮之林,美木鸟兽。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木且】梨橘【木繇】,其草多囗【音间,兰草古称】、【上艹下麋】芜、芍药、芎【上艹下穷】。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木丹】荆芑竹箭【上竹下媚】菌,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上鹿下旨】就。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王雩】【王孚】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蓐,是可以御火。 又东南一百五十里,曰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上艹下诸】囗【上艹下术】。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砺,无草木,其兽多豕鹿。 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谷柞柳杻,其草多荣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僵亻换木】杻楮,其兽多【上鹿中雨下三口】麝。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芑,其虫多怪蛇怪虫。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万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刮,糈用【禾余】。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在地之m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右《五臧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 毒药 1、断肠草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2、鸩 传说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另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3、番木鳖 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 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4、鹤顶红 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天然砒霜化学成分As2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单晶晶形为八面体,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RU状。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5、砒石 砒石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6、金刚石 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7、夹竹桃 夹竹桃又名柳叶桃,有毒,含有强心毒甙,夹竹桃作用与洋地黄同,干燥的3克就能使人死亡。 主要表现为洋地黄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律紊乱、心跳缓慢、不规则,最后出现室颤、晕厥、抽搐、昏迷、或心动过速、异位心律,死于循环衰竭。 8、乌头 乌头,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9、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RU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四圣兽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谓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裏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牠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牠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牠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咫u、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牠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牠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鍊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鍊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湶桓沂执_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裡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邉印5綕h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裡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鹹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摺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牠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注:「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云:「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湧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癒。」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后,厭惡塵世,捨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道教天罡 地煞法术 道教的天罡三十六法地煞七十二术 天罡三十六法 乾旋造化颠倒阴阳移星换斗迥天返日 唤雨呼风振山撼地驾雾腾云划江成陆 纵地金光翻江搅海指地成钢五行大道 六甲奇门逆知未来鞭山移石起死回生 飞身托迹九息服气导出元阳降龙伏虎 补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无影 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开顷刻游神御气 隔垣洞见迥风返火掌握五雷潜渊缩地 飞砂走石挟山超海撒豆成兵钉头七箭 地煞七十二术 通幽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 生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 神行履水杖解隐形续头定身斩妖 请仙追魂摄魂招云取日搬运嫁梦支离 寄杖断流禳灾解厄黄白剑术射覆土行 星数布阵假形喷化指化尸解移景招来 运去聚兽调禽气禁大力透石生死障服 导引服食开壁跃聂萌头登抄喝水卧雪 暴日弄丸符水医药知时识地辟谷魇祷 道家十洲三岛、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洲三岛是两组意义相似的道教仙境名称。源于战国秦汉间方士们的“三神山”说。据《史记·封禅书》等记载,东方燕齐方士传称蓬莱、方丈和瀛洲三神山在渤海中,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仙人宫阙皆黄金白银构造。齐威王、宣王、燕昭王和秦始皇先后派人入海求之,汉武帝亦望祀蓬莱,冀求仙人。此说之出现,盖受更古老的西方昆仑仙山神话的影响。托名东方朔集的《十洲记》,所谓“汉武帝既闻西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①其基本结构是以中国为核心,列出相关洲、岛的方位、范围及离中国若干万里,生仙芝,出醴泉,有仙人主治,岛上的人如何长生不老,等等。也有以昆仑为中心者,如《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云:“十洲三岛、五岳诸山皆在昆仑之四方、巨海之中,神仙所居,五帝所理,非世人之所到也。” “十洲三岛”说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后。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称“或弃神州而宅蓬瀛”,③犹承秦汉旧说;《金丹》篇称,若不得登名山合药,海中大岛屿亦可,“若会稽之东翁洲、亶洲、纻屿,及徐州之莘莒洲、泰光洲、郁洲,皆其次也”。④而《明本》所云“或造玄洲”⑤《祛惑》所云“造长洲而伐木”,⑥即为十洲中的二洲。托名葛洪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也提到“扶桑”、“玄洲”、“方丈”、“蓬莱山”、“昆仑玄圃”等名,并谓“玄洲、万丈,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⑦具体描述十洲三岛的则为《十洲记》。所记十洲是: 祖洲。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对会稽(今浙江绍兴),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出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 玄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地方一千二百里(一作“七千二百里”),离南岸三十六万里。多丘山,饶生金芝玉草。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离北岸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似豹,取其脑和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年。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取其毛以缉为布,号为“火浣布”。亦多仙家。 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五千里,离岸二十五万里。多山川、大树,仙草灵药、甘液玉英,靡所不有。有紫府宫,天真仙女游于此地。 元洲。在北海之中,地方三千里,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水如蜜浆,饮之长生,与天地相毕;服五芝亦得长生不死。 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离东岸十九万里。上多山川,积石为昆吾,作剑光明洞照,如水精状,割玉如泥。亦多仙家。 生洲。在东海丑寅之间,接蓬莱十七万里(一作“七十万里”),地方二千五百里,离西岸二十三万里。天气无寒暑,芝草常生地。上有仙家数万。 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环绕,鸿毛不浮,不可超越。洲上多凤麟,数万各自为群。又有山川池泽,神药多种。亦多仙家。 聚窟洲。在西海中未申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真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又有各种奇兽。大山形似人鸟之像,故命名为“人鸟山”。山多反魂树,能自作声,如群牛吼,闻之心震神骇;伐其根心煮汁为丸,名为“惊精香”或“震灵丸”、“返生香”、“震檀香”、“人鸟精”、“却死香”。 三岛是昆仑、方丈、蓬丘(即蓬莱山),加上沧海岛、扶桑,实为五岛:沧海岛。在北海中。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君所治,仙官数万人。 方丈。在东海中,正方形。三天司命所治,群仙不愿升天者,皆往此受太玄箓。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太帝官,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故名扶桑。 蓬丘。即蓬莱山。在东海之东北岸,其中高山当心,有似于昆仑。乃天帝君总九天之维处。 昆仑。号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亥地,乃西王母所治。⑧关于昆仑,诸道书多有所记,如《抱朴子内篇·祛惑》便有绘声绘色的描述:“天不问其高几里,要于仰视之,去天不过十数丈也。……有珠玉树沙棠琅碧瑰之树。每风起,珠玉之树,枝条花叶,互相扣击,自成五音,清哀动心。……昆仑山上,一面辄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真济之快仙府也。”⑨此外,《十洲记》又称:“其北海外又有钟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劲草山,东有束木山,四山并钟山之枝干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又于十洲外增一穆洲,三岛则增千辰山、方壶山、连石山、沃焦山、钟山、岱舆山、酆都山;并谓海中亦有五岳:东岳广桑山在东海中,青帝所都;南岳长离山在南海中,赤帝所都;西岳丽农山在西海中,白帝所都;北岳广野山在北海中,黑帝所都;中岳昆仑山在九海中。  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真诰·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陶弘景注云:“清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并相贯通也。”二书皆言句曲山又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即以“洞天”指谓山洞。“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道迹经》云,句曲山(又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见太平”。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战国以来盛传“三神山”说和“昆仑山”说,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仑山则远在西方。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间有洞天福地的观念。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葛洪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緌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二十余座,并谓:“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 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故《天地宫府图序》称:“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著,则龙鹤升而有期。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亦云:“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皆大圣上真主宰其事,则有灵宫閟府,玉宇金台。或结气所成,凝云虚构;或瑶池翠沼,注于四隅;或珠树琼林,疏于其上。神凤飞虬之所产,天驎泽马之所栖。或日驭所经,或星缠所属;含藏风雨,蕴蓄云雷,为天地之关枢,为阴阳之机轴。”按照这一理论,不仅天上有仙境,而且地上海中皆有仙境;不仅地上海中有仙山,而且天上亦有仙山。天上仙山乃真气所化,又下应人身宫府。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十大洞天 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 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聪《洞渊集》所说,顺序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备考: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中国古代传说的幻兽和魔神 夔(kui):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貐(yayu):又称为“窫窳”(ya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 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头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穷奇:“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儺”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 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浑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齿: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 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鸟:中国古代的太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 也有说法称三足鸟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西王母和桃果: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长有豹尾、虎牙,面目可憎、披头散发,她掌管灾害和刑罚,也令人类死于非命。也有说法称西王母就是指昆仑山。西王母的果园中种植有“生命之树”,每3000年便长出代表长生不老的桃果。桃果在中国神话中的意义相当于西方的苹果,是令众神得以长生的“神的食物”和“不死的神肴”(ambrosia),在波斯它被称为haoma、在埃及被称为sa。它的本质是女性的经血(menstrualblood),是诸多文化传说中太母女神创造万物的神圣之血;桃果上的凹陷亦被作为女阴(yoni)的象征。在道教中,桃果象征着处*女、也代表成熟女性的体液,道士认为通过吸取这种体液可以使男子延年益寿(类似印度的Tantri**派对于女性“能力”的看法),比如经常看到的寿星捧桃图,都会描绘一位前额硕大的老年男子用一根手指指向桃果的凹陷,根据道士的理论,寿星之所以长寿,是由于其前额储存的女性体液的缘故,桃果的凹陷代表女阴,手指代表男性的性器,至于那些体液是怎么来的,相信诸位都明白,不赘述。这也是道教中腐败和纵欲的源头之一,很多道士甚至在宫廷中进行类似的表演以蒙骗那些乞求长生的君王。 嫦娥:后羿的妻子,拥有传说中“不死的神肴”(ambrosia,指经血,详见“西王母”项)、掌管生命的魔法。由于嫦娥独占了神肴,使后羿非常嫉妒,因此嫦娥抛弃丈夫独自一人居住在月亮上(类似莉莉斯抛弃亚当),并且只将神肴与女性分享,因此女性有月经,而男子则不能。 我国历史上的纪年法(简) 我国历史上通常使用的纪年法有三种: (1)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成亥)的合称,以十干与十二支循环相配,可配成六十组,通称为“六十甲子”,用来表示年历,六十年后周而复始。 (2)斋号纪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后,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鲁国史书《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宣王”和”隐公”均为帝王或诸侯的溢号,这就是帝号纪年。 (3)年号纪年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查法:由公元查甲子:先在左上角找出要查的公元年份的干、百位数,再在这直行下面找出要查的公元年份的十位数,在十位数的这一横行同右上角要查的公元年份的个位数相交的一点,就是这一公元年份的甲子(粗黑线以上是天干以下各格是地支)。 例如要查公元424年的干支:先在左上角第二直行找出4(百位),然后在这一行下面的第一横行里找出2(十位),由这一行同右栏第五行4(个位)相交的一点,即为干支;甲(黑线以上)、子(黑线以下)。 由甲子查公元将上法倒转即可。 古代天文历法名词解释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纲馍涮炖恰保な讣椿∈感恰?br>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部分的神介 1——*希腊神话人物* [宙斯]希腊神话中等级最高的天神,掌握着雷电,威力无比.不仅为了取得王位,杀了自己的父亲[克洛诺斯]还到处拈花惹草,私生子无数.性格方面比较优柔寡断,喜欢玩弄权术. [波塞冬]海皇,[宙斯]的二哥,经常手持一柄巨大的三叉戟,驾着金鬃铜蹄马拉的车在海上巡行,能呼风唤雨.其风流好色不亚于[宙斯],且一直侍机将[宙斯]赶下台. [哈得斯]冥王,[宙斯][波塞冬]的大哥.与他的两个弟弟相比,[哈得斯]显得安分些除了到地上抢了春之女神[珀耳塞福涅]为妻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冥府里. [阿波罗][宙斯]和[勒托]之子,主管光明,青春,医术,畜牧,箭术,音乐,诗歌等.具有不亚于其父的力量和好色的本性. [雅典娜]智慧女神兼女战神,穿着铠甲是从[宙斯]的头颅中诞生的. [阿尔忒弥斯]月神与狩猎女神,再加上处*女的保护神,被称为‘三冠女神‘[阿波罗]的妹妹,据说,他们兄妹俩是一对恋人.虽然,[阿尔忒弥斯]是处*女神,但也有很多情人,只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被[阿波罗]处死! [刻尔柏洛斯]把守冥土大门,由三个头颅的魔兽,食生肉以青铜之声威吓敌人,是暴风雨的巨人[堤丰]和半人半蛇的怪物[厄喀德]所生的众多怪物之一. [美杜莎]是[福耳库斯]和[勒托]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头发都是毒蛇,口中长着獠牙,背上生有翅膀,其眼神能令人石化. 2——*北欧神话人物* [奥丁] 北欧神话中的‘阿斯神族‘(居住在‘阿斯加尔德‘)的大神.他既是神之王,也是死者之神,主管魔术,诗歌,战争,王权.传说,他曾经冒着必死的危险进入冥界,取得‘鲁纳古文字‘而拥有大量的知识,但是,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一只眼睛.[奥丁]的武器是‘锟古尼尔枪‘骑着是八足的骏马[斯莱普尼尔],居住在‘瓦尔哈拉‘(英灵祠)的神殿中,让女武神收集死者的灵魂,为‘末终之战‘——[绕纳诺克](诸神之黄昏)做准备. 女武神[瓦尔库里] 侍奉主神[奥丁]的女神,奉其命令奔波与战场上,停止已经踏入死亡命运的战士们的呼吸,将他们的尸体运往‘瓦尔哈拉‘神殿,让其复活以准备在诸神与巨人的最终之战‘诸神之黄昏‘中作为守护诸神的战士.女武神[瓦尔库里]获得古文字,魔术等深厚的知识,给人们带来幸福. ‘瓦格纳‘的名曲<<女武神之飞驰>>唱的就是她. [齐格弗里德] 德国著名的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中的英雄.传说中‘尼德兰‘的王子,与‘布尔昆特‘国的公主[克琳姆希尔德]结婚.因其妻卷入‘布尔昆特‘国王妃[伦希尔德]的争执中,被该国的的重臣[哈根]用奸计害死. 在很多游戏中,[齐格弗里德]都是北欧斗士的首领,而且都是以善良的角色出现.但往往这一名字也都是难逃一死的悲惨角色. [洛基] 他是巨人族的后裔,因其美丽的容姿与丰富的知识,而被阿斯神族接纳,并取了一个神族的名字[洛基].但是,[洛基]生性喜欢捉弄他人,经常挑起诸神的危机,还杀了主神的儿子[巴尔德尔],引起了诸神的愤怒,而被幽禁于洞窟中,用他的儿女们的内脏来捆束他.当神族与巨人的最终之战爆发时,[洛基]再度复活,率领自己的孩子们与诸神决战. [焚里尔] 巨大的狼型怪物,传说,当它张开嘴时,其上下颚能顶住天与地,眼睛与鼻子能喷出火焰,是恶神[洛基]的儿女之一.末日之战时,它将太阳都吞掉了.异常凶暴的它被矮人族所做的魔法捆住,直至最终之战被其父释放,并将主神[奥丁]也吃掉了. [托尔] 北欧诸神中最具怪力的神,以巨大的铁锤为兵器.他是掌管雷电的神,其名字包含有‘轰鸣者‘的意思.[托尔]同时还是丰饶之神,主管婚姻,生育,仪葬等人类一生必须经历的仪式.在最终之战时,[托尔]与世界蛇[尤蒙冈多]同归于尽. [多威加] 英语中的读音是‘多瓦夫‘,即矮人(妖精族).据说,其原型是啃蚀最初巨人始祖[尤米尔]遗体的蛆虫.从诸神处获得人类的姿态与智慧.因其相貌丑陋,他们多数居住在地下名为‘斯法尔特亚尔瓦黑姆‘的妖精国里.他们拥有天才的锻造本领,经常替诸神锻造各种拥有不可思议能力的武器和宝物. 在众多的漫画中,[多瓦夫]的形象一直是又矮,又胖,拿着一把大斧头,蓄着长胡子的老头. [狂战士] berserk,英语读音为‘巴萨克‘的即[狂战士].是受主神[奥丁]加护的勇猛的战士. 在最终之战中,陷入了极其兴奋和忘我的境界,因而能发挥其凶猛的战斗力.他们是被狂热战斗心所支配的傀儡,战斗中,他们感觉不到疼痛,恐怖一直到战死为止.berserk源于古代北欧语,意思是‘披着熊皮的人‘ 3——*中国神话人物* [三只眼] 三只眼是异族,在<<述异记>>中,曾有过‘三眼国‘的记载,说‘人皆有三眼睛珠‘.一般,在额头上比常人多出一只眼睛的就叫‘三只眼‘提到三只眼,最有名的要数与[孙悟空]大战的[二郎神]了.他用第三只眼破了[孙悟空]72变的威力,大大体现了三眼族第三只眼的威力. 也就是说,第三只眼是异族的力量源泉,当第三只眼睁开时,力量就爆发了.但是在很多的漫画中,第三只眼的力量是很容易被封住的,怪不得三眼族会很快灭亡. [化蛇] <<山海经>>中记载的妖怪,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能操纵江水.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妖怪. [四星] 就是[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又称为‘四灵‘.用于守卫四方: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西王母] <<山海经>>记载,西王母为人身,豹尾,虎齿,而且善啸.依此看来,[西王母]是不折不扣的妖怪,但<<西游记>>中她却是以贵妇的形象出现.作为太古时代的黑暗统治者,[西王母]控制着‘众神之地‘的昆仑.并在临死前生出了最强大的黑暗之神[孔雀王]与[天蛇王]. [西王母]居住的地方是‘昆仑‘<<山海经>>中记载为‘百神之所在‘一般认为昆仑山是登天的途径. [九尾狐] 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白兔],[蟾蜍]并列在[西王母]座前,表示吉祥.然而在中国古代有关于狐妖,狐仙的记载大多有贬低的意味.比如<<聊斋>>中的狐仙大多是蛊惑人的妖怪,而<<封神演义>>中的[九尾狐妲己]更是祸国殃民的妖女. 4——*印度神话人物* [湿婆] 印度三大神中的一位,又称作[西瓦].[湿婆神]在印度教中是最受崇拜的神,其中的意思是‘昌盛‘或‘吉兆‘.既象征毁灭,又是起死回生的意思.但一般认为,他是有破坏性格的神. [释迦] 佛教的创始人,本名[悉达多].他的形象经常在各类与佛教有关的书籍中出现.在佛教密宗盛行后,[释迦]又被称为[大日如来]是佛教中地位最崇高的神. [天龙八部众] (见先前资料) 5——*日本神话人物* [须佐之男] 日本神话中创国神[伊耶那岐]从黄泉国返回后所生下的‘三贵子‘中最小的一个(另外两位是[天照]与[月读])在<<日本书纪>>中被称为[素盏鸣尊].由于他的狂暴个性,不久便被逐出‘高天原‘而且被列入破坏神的行列.后来,他在‘日出之国‘(日本)斩杀了[八岐大蛇],成为日本神话中的英雄. [八岐大蛇] 传说中,每年要吃一个处*女,拥有八头八尾,一沾酒就泥醉的超珍稀动物.虽与战争病魔相比已经算是比较温和了,但是却受到人类数倍于战争的仇视,最终遭到[须佐之男]的斩杀. [节雉刀公主] 日本国神[足名椎]与[手名椎]八个女儿之一,差点成为[八岐大蛇]的晚餐,最后被[须佐之男]所救. [草雉剑] 被[须佐之男]从[八岐大蛇]处救下来的神物之一,后来被日本国人当作‘镇国之宝‘又名[业云之剑]. 6——*元素精灵* 火之精灵[沙拉曼达] 司属火焰的精灵,传说中是外形如蜥蜴般,生活在火山熔岩的火焰中的奇异生物.由于火的属性,若化身为人,其性格一般是热情奔放或者狂暴粗鲁.职业多为狂战士,蛮族,骑士,或具攻击性的魔法师. 水之精灵[温迪妮] 在拉丁语中[温迪妮]的意思是波浪,传说中,水之精灵的姿态几乎与人类相同,而且她会与人类的男子相恋.‘条顿‘神话中,[温迪妮]常常将心爱的男子引到水中,并将其溺死,这也为[温迪妮]的传说增加了一份恐怖的色彩.尽管如此,蕴育生命的水之精灵,在绝大部分人的心中,仍然是美丽而温柔,水属性的魔法可以结冰成利刃,也可以治愈创伤,所以化身成*人的水之精灵职业多为僧侣. 风之精灵[西鲁芙] 拉丁语中[西鲁芙]是树木的意思.在希腊语中却是由美少女组合成的意思.由此可知,风之精灵是以美丽女性的姿态出现的.传说中,[西鲁芙]擅长隐形,所以一般只能听到她们的声音.她们要是以女性的形态与人类的男子相恋就能获得永生.所以[西鲁芙]总是对人类抱有好感,跟随人类左右为人类排忧解难,是比较完美的象征. 地之精灵[诺姆] 希腊语中[诺姆]是居住在地底的人的意思.传说中,他们在地下的世界,守护着矿物与财宝.形态与矮人相似,外形多为像儿童一般的身材,老人一般的面容,带着红色的三角帽子.地之精灵有时是稳重的,但是狂暴的时候必定会闹得天翻地覆,岩碎石崩,更厉害的是还可以将人类石化. 八部众 八部众 是佛教八部护法天神。包括—— 天众: 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皆属于天众。 龙众: 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闼婆: 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圣传中的乾闼婆王是我最欣赏的角色,真是长发披肩,柔情似水) 阿修罗: 上文介绍过了。 迦楼罗: 金翅鸟。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 紧那罗: 歌神。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 摩喉罗迦: 大蟒神。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恐怕是佛教国家里名气最大的神将,他们四位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 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印度教中关于“天”的种种说法,提出“三界说”。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三界中欲界为最低一界,人类社会居此界,地狱、饿鬼、畜生居此界,诸天神亦居此界。不过,天神住在此界天上,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离人世最近。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处。 佛经说,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须弥山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弥四宝山,“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瑙。天王各居一山。”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即佛教所说的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多罗吒”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持国”,“持国”的意思就是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既然同为乐神,那么乾闼婆王是持国天也就不奇怪了)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译,意译“增长”。“增长”指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一龙。“毗留博叉”意译“广目”,即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为群龙领袖,故手持一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意译即“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财富。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他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财天,在印度古神话中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故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在《圣传》书里也算四天王中最“出名”的) 另外哈里波特中文网的罗蓝莉这样原创地写道: 为帝释天工作,守护着须弥山四周,具有军神性质的四个强力的天神。 北方多闻天 东方持国天 南方增长天 西方广目天 原本在印度是以菩萨的形象出现,然而到了中国之后,却成为穿着甲胄的武将了。 《西方广目天》 四天王中西方的守护神。与其他三天相同穿着着甲胄,在眉间有第三只眼睛。 平常身上的武器是三叉戢,右手持笔,左手持书。身边往往有龙王跟着。在日本有人称之为毗楼博叉天,梵语中的发音为‘Virupaksa‘,意思是‘有不平常的眼睛’,这个字同时也是印度教中最崇高的大神Siva的别名。一般认为所谓的四天的源流是来自于古印度教的护世神,而其中广目天留有深厚的Siva神的影子。像是三只眼、以及三叉戢等等。 跟其余的三天作比较,广目天往往显得比较理性的,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他手上拿的是笔和书卷的关系吧?代表的是‘知性’。 《东方持国天》 四天王中东方的守护神,一般以穿着皮甲的样貌出现。身上多佩带宝剑、枪以及宝珠。在梵语中,是念作‘Dhrtarastra‘的。而持国天的配下往往有八部众的乾闼婆王以及毕舍遮,有的时候则把乾闼婆王和持国天视作同一人。代表‘守护’。 《南方增长天》 四天王南方的守护神,基本是是形象最不统一的四天。往往要从他所在的方位以及消去法,才能得知他是增长天。通常手上拿的是鉾或剑。绯色的脸是他的特征。梵语的念法是‘Virudhaka‘,本身具有‘增加’的意味。配下有鸠槃茶、薜荔多。增长天本身在四天里所代表的,主要是‘力量’。 《北方多闻天》 四天王中最强的天部,守护北方。右手持鉾,左手托塔,中国人或有称之为‘托塔天王’的。具有一些富神、福神的形象,妻子为七福神中的吉祥天。 在印度教中称为‘Kubera‘,翻成汉字就是‘俱吠罗’,是财宝之神。如果被单独供奉的多闻天,往往被称为‘毗沙门天’,这个是梵语中‘Vaisravana‘的音译。他的配下有夜叉以及罗刹,有的时候被视作统率魔族的鬼神之王。 印度三大主神 梵天(Brahma)梵天是创造之神,是婆罗门教作为宇宙最高本体的梵的人格化.他创造一切的事物(包括人和一般的神只),通常被一般人描述为有四头-分别掌管宇宙的四分之一.印度教的圣典‘四吠陀‘亦源於这‘四头‘.由於梵天是创造神,而世间的魔鬼,灾难等亦由其所创,又由於梵天是思辨中抽象而来(梵的人格化),因此现在印度教徒中崇拜他的极少,印度国内仅在‘拉贾斯坦邦‘的‘普希伽尔‘有供奉此神的庙.一般认为梵天没有化身. 毗湿奴(visnu)毗湿奴是保护之神,是惩恶奖善大慈大悲之神.当世界要被恶魔毁灭时,他就以某种化身的形态出来救世.印度古籍或神话传说中常把他描述有四只手,分别拿著轮宝,法螺,仙杖,莲花,他常躺在巨蛇身上,肚脐上长著一朵莲花.他的坐骑是金翅鸟-迦楼罗.毗湿奴救世时化身有很多,主要的有十个:鱼-当洪水泛滥时,曾化身为鱼救出人类的始祖‘摩奴‘.龟-曾化身为龟与恶神阿修罗战斗,最後获得使人不死的甘露.野猪-化身为野猪战胜恶魔‘黄金眼‘,拉出沉入大海的大地.人狮-化身为人狮将为非做歹的恶魔‘毗罗尼亚伽西婆‘杀死.侏儒-为与恶魔‘巴利‘争斗,化身为侏儒,夺回天,空,地三界.持斧罗摩-为维护婆罗门的至上地位,化身持斧罗摩,消灭一些傲慢的刹第利.罗摩-化身为‘罗摩衍那‘中的主人翁‘罗摩‘,除去魔王‘罗瓦那‘黑天-化身为‘摩诃婆罗多‘中的英雄‘黑天‘,除去暴君和恶魔.佛陀-化身为释迦牟尼佛,制造错误的理论,致使罗刹等恶人失败.伽尔基-化身为救世主伽尔基,使世界免於毁灭毗湿奴据说有一千多个称号,如‘世界之主‘,‘诃利‘等等 湿婆(Shiva)湿婆是属性最复杂的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之特性於一身;既是毁灭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既是大苦行者又是色欲的象徵;既有牧养众生的慈心,又有复仇的凶念.寺庙或私宅神舍里所供奉的湿婆象徵是‘林伽‘,即是男性的生殖器.在绘画或是雕塑中湿婆肤色白或灰白,颈部青色(因吞下宇宙海洋泛起危及人类之毒液所致)多结发辫盘成高,头顶一弯新月,有恒河之水自头顶流下.他有三只眼能透视内心,一著目便能将其化为灰烬;戴著骷髅项圈或盘蛇,两手(或四手)持鹿皮三股叉,小手鼓,或饰有骷髅的棍棒.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牠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注:「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云:「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湧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癒。」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后,厭惡塵世,捨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东方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谓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裏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牠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牠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牠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西方白虎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牠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牠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鍊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鍊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裡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裡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鹹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现在能见到的宇宙开辟大神,绝大多数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男神。仅此,也是以证明,从总体上看,开天地神话产生较晚,母系氏族的传说少,父系氏族的传说占优势。上古被保存下来的最著名的创世大神是盘古。古书记载,最初,天地混沌未开,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在其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开了,阳清之物上升为天(民间至今有蛋清上升为天之说),阴浊之物下沉为地(民间至今有蛋黄为地之说)。盘古在天和地的中间,一日变九次(“九”是虚数,意思是多),神奇超过天,能力超过地。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一日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已经很高了,地已经很厚了,盘古身材也很长了。等到盘古死的时候,他的头化为了四岳,眼睛化为了太阳、月亮。身上的血液脂膏变成了江与海,身上的汗毛和头发变成了草木。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的头为东岳,他的腹部是中岳,左臂是南岳,右臂为北岳,脚为西岳。先辈说,盘古哭泣的眼泪变成了江河,呼出的气是风,发出的声音是雷,眼中的瞳孔变成了电。又说,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还有的说,他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石头,精髓变成了珍珠和玉石,流的汗是滋润大地的雨水。寄生在他身上的各种小虫子,因感受到风吹,都变成了大地上的人。总之,宇宙即盘古,盘古即宇宙。盘古又是与天地同生长的巨人。 原始人这种想象,今天的人看来会觉得很荒谬。如果细一琢磨,又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原始人的整体观念很强,把宇宙万物神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他们主观认为,这个大整体应该跟人一样,四肢齐全,五官灵活,有喜怒哀乐。他们把自然人化以后,又进一步想象,整个宇宙空间就是一位巨神——巨人。其次,原始人将此物比彼物,也不是乱比,一般都有某种近似之处。因此,明亮的眼睛才能化为日月,喜则晴,怒则阴。再次,像这种高深难解的问题,必须有相应发达的思想意识为基础,因此宇宙开辟神无论如何不可能是早期的。通常把盘古作为男性神,可见至少是父系社会的作品。 女娲兄妹的故事 太古,混沌初开之际,有女娲兄妹俩人,住在昆仑山上。那时,地上还没有其他的人。他们结为夫妻,又觉得很羞耻。兄约妹登上昆仑山,祷告上天:“天若要我们俩结合,那就让烧柴的两股烟合拢来;若不让我们结合,那就让烟散开。”于是烟合了,妹妹便到哥哥身边去了。他们肜草编结做扇子,遮住自己的脸孔。现代的人结婚,有的新妇用扇遮脸,就是从女娲那里学来的。(见《独异志》下)这里没有说明女娲的兄是谁。但我们从另外的古籍资料中得知这位既是女娲兄长,又是她的丈夫的男性,便是神话传说中鼎鼎大名的伏羲。有的说“女娲”,伏羲之妹。”(《路史·后记二》注引《风俗通》)有的说“女娲本是伏羲妇。”(《全唐诗》卷三八八卢仝诗《与马异结交》这位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同属蛇氏族,由大风所生,所以又姓风。这则女娲、伏羲兄妹的神话传说,实际是被后人修改过的不完整的片断,其中没有洪水毁灭世界和再生人类的内容,只追忆了人类的血缘近婚。用扇遮脸,纯属后来人的观念。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影响却不小。在中原,汉族局部地区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都继续流传,并与洪水传说和人类再生连接在一起。他们得以脱生的避水工具,大都是一只大葫芦。瑶族的《伏羲兄妹》便是这一神话传说的活型态。故事大意是: 伏羲兄妹的父亲张天师,怪雷公共场所刮风、打雷、下雨,趁雷公跌倒时,捉住了雷公,交伏羲兄妹看守。雷女好言相求,得兄妹救助,脱身逃回天上。走前,送兄妹一只大葫芦。雷公为了报复,下了七日七夜的倾盆大雨,一切生物都被淹死,只留下葫芦里的这对兄妹,雷公劝他们婚配,他们都不愿意,先后去门了竹子、乌龟。竹子和乌龟都认为他们应该婚配。兄妹还是不愿意。他们又从山上往山下滚磨盘,哥哥在东山,妹妹在西山,各推下一扇磨,竟意外地相合,不得已只好婚配。婚后生下一肉瘤,剁成细末,撒向四方,肉末都变成了一个个的人。这些人耕耘播种,恢复了大地原有的生气。这里的女娲已隐去姓氏,只有伏羲的名称。伏羲的地位比女娲更重要了。男权已高于女权。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各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发现他们早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祖先神。这类神话,洪水之灾可能是后粘连上去的,兄妹婚与人类的再生是主体。因为水灾只是当时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之一,火灾、地震、雪崩、火山爆发等等,都可能使某一局部地区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神话常将洪水与之相连,那是因为一片汪洋,视野狭隘的原始人便以为整个世界都毁灭性了。实际上这个氏族被淹没,其它许多氏族不见得有洪水,一则神话反映的是特定氏族的现实生活,这个民族的神话若被另一民族接受,不但必须具备诸多历史因素,还有一个长期融合变化的过程。洪水因为带有普遍性,至今,我国干旱的北方,闹起水灾来不照样浩浩渺渺吗。因此这类神话本身便具备了世界性的先天条件。 而在血缘近隐藏再生人类的神话中,也出现过两代人之间的婚配,或母子婚,或父女婚。当然,它们的内容古老,更不容易被进代了的人们所接受。所以它们流传下来的很少,大概逐步被血缘近婚的兄妹所取代。人类愈进步,连兄妹婚也许为是悖理的,因此一般又加进兄妹或姐弟双方都不同意,或单方顽强抵制,经过神判的方式,才勉强结合。再后,干脆讳避兄妹之说,含含糊糊地说是一男一女,苦聪人的神话说:古时候有棵神树,越长越高大,把天空、太阳全遮住了。一个妇女用火把它烧光了,但从树根处冒出一股洪水,淹没了人类。有一男一女,逃脱了灾难。他俩结婚,人类才又发达起来。洪水遗民再生人类有神话传说,有较高的历史认识价值:第一,这是人类社会进入农耕为主的时期的作品。狩猎民族的流动性较大,而农业民族是不能随便迁徙的,自然的就化,旱涝之灾,人们特别敏感。加以当时人类的活动范围有限,地广人稀,抗灾力量很弱,每次水患,必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神话的方式不断地追述。第二,根据民族学资料,人类确曾经历过血缘婚阶段。也有学者否定人类曾有过血缘同辈婚,但末产生很大的影响。同辈血缘隐藏并不是一个兄弟固定与一个姐妹可以互为婚姻。神话传说中常以一对兄妹或姐弟的婚配出现,那是因为在观念上已受到后世的影响,从艺术角度去看,无非是对同辈互生的一种象征或概括。第三,人类再生的作品产生时,人们不仅从经验中体会到血缘近婚的危害,而且从伦理道德出发坚决拒婚,说明这时人类已迈进了氏族外婚阶段。人类再生神话,也可以说是远古人们在前进过程中,婚姻一步步走向文明的缩影。 根据神话发展的规律,应该是先有女创世神,再出现配偶神,最后被男创世神一统天下。由于汉族形成时,神话时期早已逝去,而是男权的天下,女神已经没有地位,不是被迫改变性别,便只好当某一位男神的妻。因此在汉文古籍里,那种纯粹的创世女神已经找不到了。这个时期这个时期,即使人类的始祖母女娲,也没有资格承担创造宇宙的重任,而是为修补宇宙,为巩固开天辟地的成果,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淮南子?览冥训》与《列子?汤问》都有具体的记述,综合起来,内容是:上古时,天穹的四周突然塌,九州大地开裂,天下不能覆盖大地,大地不能承载万物;火焰熊熊不灭,洪水浩渺,翻滚不停。猛兽吞食人类,鸷[zhi至]攫取老弱。于是女娲铸炼了五色石去补苍天,斩下大龟的四足当顶天柱;她为了救中原众生,杀死了黑龙,用芦灰湮塞洪水。苍天补好了,天空的四周稳固了,洪水干枯,中原平静,禽猛兽都已死去,黎民得以安生。她背负大地,怀抱青天,使禽兽虫蛇无不藏起了它们的爪牙和毒螫(事),没有心思再攫噬(氏)人们。女娲的功德,真是上至九天,下至黄泉,名播后世,光照万物。 女娲治水、补天的神话,堪称奇瑰宏伟,有深远的影响。西南少数民族除了有伏羲、女娲避洪水、结婚的传说故事以外,云南藏族还有《女娲娘娘补天》的神话传说。 四灵属性 关于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四灵属性的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有讨论的必要 四灵出处: 四象的说法多出现于道教和28星宿为崇拜的星神,大多典籍都只提到他们所代表的方位,而没有说明他们代表的属性。(或许四象本来就不是代表属性的,呵呵,当然根据五行说,万物皆有属性),如《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 四灵属性: 东方之神青龙,属木,色属青,更称作「青龙」,亦作苍龙;南方之神为朱雀,属火,色属赤,故称「朱雀」;西方之神为白虎,属金,色属白,故称「白虎」;北方之神为玄武,属水,其色黑,故称「玄武」。 给四灵分地水火风属性,则最早出自日本的游戏和漫画,(喜欢乱改中国东西-_-汗)而且由于日本4属性的分法,使得属性一直没有得到统一,各个地方的说法都有不同,而我则一直认为它们的属性应该是:[玄武]地属性、[青龙]水属性、[朱雀]火属性、[白虎]风属性四灵地位及影响: 四方四灵,自古以来只被作为守护神,地位是不很高的。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后却独受尊崇,成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为道教大神加以崇奉。在明代地位尤为显赫。这与明太祖,特别是明成祖利用它以神化皇权有关。 结论:四灵最好还是别做属性代表,做属性代表本身就有问题,做了属性代表也要用五行说分,这样才够传统够说服力,用日本四属性分,则很牵强、混乱,如果还是要四属性分 ̄ ̄ ̄ ̄ ̄ ̄那你就分去吧,呵呵,喜欢怎样怎样,反正这玩意没版权的,怎么说怎么是吧。 萨满 在公元520年,柔然发生了一件萨满制造的宫廷内讧,最终导致可汗丑奴被杀。 柔然可汗宠信一个名叫地万的女萨满,封为圣母,把太子藏起来,托言上天。事泄被绞死,丑奴可汗复杀执刑之人,引起了宫廷政变。 古代史官不用“萨满”这个名词,在文字上只称其为“巫”。在匈奴时代,萨满在政治、军事上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凡战争或其他处于犹豫状态的事件,最后要取决于萨满。北方民族的萨满,大不同于中原的巫。萨满必须具备许多常识或知识,能够观察事物的发展,预测未来,敢预言吉凶。柔然也是如此,只是其传简略未及叙述而已! 萨满是北方民族的原始信仰,起源甚早,在母系制度的社会里已经非常发达与成熟了。萨满差不多都是氏族领袖,被中原神化了的西王母,就是萨满兼酋长。创造天圆地方的瓠学说的也是一位女萨满,“高辛氏有老妇居宫中,得耳疾,取之得物大如茧,盛瓠中,复之以瓠,俄顷化为犬……”。这位老妇就是萨满,成为犬戎之祖。她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产生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地相合则万物生。茧,可以解释为原始细胞,犬代表万物万象,五色化为五行水火木金土,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黄赤白黑,五味等等的朴素唯物思想和进化的意识,因之就产生了最原始的信仰,即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尤其是“天”是古代蒙古人最高的崇拜对象。柔然就是“天”。柔然汗国就是“天王之国”。柔然是丁零、狄历之音变,读音为颠连,汉文写作柔然,实与[衤詹]褴同音。 古人认为来自天体的自然变幻给人以享受,也会给人以灾祸。人类在趋吉避凶的本能活动中,对自然界的变幻,产生了畏与敬的思想意识。因这些祸福都来之于天,对天就产生了最崇高的崇拜与信仰。天以外的崇拜对象,古人认为皆附属于天,皆遵从天的意旨,按天所制定的一切去执行。比如万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兴旺与衰亡,都是天在冥冥中起作用。当人类产生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以后,古人也就联想到天地万物的领导者,想到了这个神秘的天空是谁来主持?就模仿人类的分工,模拟了天的主宰者。有人说“狄历”就是北方民族的最高天神,情理虽近,但也不便盲从。 日月星云风雷雨雪等一切自然现象,古人认为都是在天的主宰下,按着天意活动。森林火灾,陆地的水灾,疾病死亡等,这是天的惩罚。太阳给以温暖,月亮给以光明,北斗七星指示方向,这些都是使人类直接受益的天体现象。上天主宰一切,大地养育万物。万物是天所生,万物赖地以长,古人把天比做生身之父,把地比做养身之母,于是又产生了敬拜天地之俗:“匈奴,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天所立匈奴大单于”,“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见《汉书.匈奴传》。),五部高车合聚祭天,走马游绕,歌声吟吟,未有如是之盛者。(见《北史.高车传》。)“突厥牙帐东开,盖敬日之始出也。”(见《周书.突厥传》。)“五月中旬祭他人水,拜祭天神。郁督军山西五百里有高山突出,上无草树,谓为勃登凝黎,夏言地神也”(见《周书.突厥传》。),“天所生大突厥。”(见《周书.突厥传》。)“蒙古人承认有一主宰与天合名之曰腾格里。崇拜日月山川五行之类,出帐南向,对日跪拜。”(见《多桑蒙古史》第一章,第33页。)上面所述,皆是北方民族敬拜天地的一些表现。由远古的瓠,一直流传到元、明、清而不衰。 “火”给人类生活创造了新的内容,是生产生活上的一次大革命。中原有钻水取火的燧人氏,北方草原树多草盛,自然火早已有之,后世萨满的祭火祝词,明显地体现了对天地的敬拜对与火的尊崇。祝辞曰: 杭爱山不儿罕哈勒图山头所生榆树做成的火神女王,你自开天辟地时出生,你从大地母亲的足迹出生,你是天父腾格里所做成。 北方民族对天地敬拜之外,就算对火的崇拜与信仰了。火是人类最直接的受益者,她给人以光明、温暖,延续人的生命,调济人类生活,改变人类生活的环境条件。《周书.突厥传》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见《辽海丛书.全辽备考下》布特哈志略:本汉属北夷索离国。匈奴北确有索国。),在匈奴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居跋斯处折施山(当即《唐书.黠戛斯传》中之白山,今汗腾格里山,在乌鲁兀穆河西北。),即其大儿也。山上仍有阿谤步种类,并多寒露,大儿为出火温养之,咸得全济,遂共奉大儿为主,号曰突厥。”突厥祖先尚处于无火时代,是伊质泥师都开始使用火。 古人自从发现和使用火,就把火置于仅次于天地的崇高位置。火能为人造福,火也能毁灭一切,古人认为火是天的使者,是生活的力量,智慧的源泉,精神的支柱,兴旺发达的象征。自从火在氏族家庭中取得一席优越地位之后,古人就以为火是直接观察行动,鉴别善恶的神灵。祭天地用清水,祭火用榆柳松脂。 不自觉的梦幻,启迪了人类的想象能力,日常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冥思苦想会在梦幻中反映出来,有时还会得到答案。久而久之,在人的思想中就产生了“翁衮”(翁衮,蒙古语“灵”也。)的意识形态,认为万物本身之外尚有“灵”,就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的意识形态。 古人在生产生活和对大自然的斗争中,感受了自然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然界对人类的各种刺激,促使人类感情冲动,产生了遐想,开阔了视野,原始的朴素的哲学明芽了。个别人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自然变幻,反应敏锐,产生了追索探求的要求,在冥思苦想中神态失常,或痴呆疯傻,或喜怒无常。但这种人都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老练的生活知识,在平日的观察中积累了各种常识,粗知自然变化、社会发展和事物进化的规律,更善于观察人的心理状态,逆料一般事物发展变化的结局,这种人物的出现,给氏族或社会带来了幸福,她可以指导生产、掌握分配,大都被推选为氏族长或部落的首领,这就是后世的所谓萨满,或珊蛮。萨满在蒙古语里是沉思默想的意思或紊乱纷乱的意思。这种人若再具有特异功能或懂些幻术之类的东西,那就更加玄乎而博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了。若再掌握一些民间流传的医药知识,用精神疗法和药物结合去给人治病,那就更神乎其神了。 国内外学术界一致承认萨满起源于太古时代。采集经济的时代,萨满已经形成了,她带领人们趋吉避凶,寻找食物。原始狩猎时代萨满就更为重要,她领着人们追踪猎物,指导和组织围猎。氏族社会形成以后,人类的社会单位是以图腾形象为标志而区分的。萨满就是氏族领袖,她团结本单位的成员,给在以精神力量,排难解忧,指挥生产,管理分配,向大自然进军。 《多桑蒙古史》说:“萨满者,其幼稚宗教之教师也。兼幻人、解梦人、卜人、星者、医师于一身。击鼓诵咒,逐渐激昂以至迷惘,以为神灵之附身也。继之舞跃暝眩,妄言吉凶。”萨满由产生、兴盛一直到衰亡,并没有形成象其他宗教那样的组织形式,没有堂皇的庙宇建筑,没有庄严肃穆的神佛塑像,没有统一的经卷,没有繁文复杂的仪礼。经文咒语祝辞赞语也是口传心授,灵活多变。笃信萨满的北方民族,谁也没想到为萨满立庙建寺,只有翁衮所依托的灵堂,这灵堂是石头堆砌而成,只是选择在高山峻岭之上,使人能够很容易看见和拜祭。它起着保卫行旅,保佑一方的作用,它的实用价值是路标,能够根据石堆的式样,判断出地点方向,从而不会迷路。这些灵堂在北方的草原上到处都是,蒙古人称之为“敖包”。萨满死后,要进入灵堂受祭,当地的英雄人物或有益于地方的长者,死后都要进入灵堂受祭。究竟哪些灵堂祭祀哪些人物?只有当地人知道,因为没有灵牌之设,也没有设灵牌的习俗,外地人无从知晓。 “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感觉。来源于梦幻,是一种幻觉,是人类本身的自我感觉。本来是虚无空洞的,古人却要煞有其事地大作文间。古人认为天之灵在天上,树之灵在树中,山水之灵在山水之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灵”才独立于躯壳之外。生人之灵影随形,大人物死后,“灵”才能进入灵堂受祭。这些“灵”,都是人类的保护者,人类感到有某种伟大的“灵”,监护着自己,精神上就产生了安全感,在工作时认为“灵”在护卫着自己,就产生了无所畏惧的精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思想支配,这就是人的“灵”。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也被归结到物体本身之灵在起作用。这就形成了“万物皆有灵”的概念。 “萨满”本身必须具备“反应敏税,接受能力迅速,逻辑性强,预见准确,判断少差误”,若本身再有“特异功能”(《蒙古秘史》记载着通天萨满阔阔出在严寒的天气里,赤身裸体出入于森林之中,坐在冰河当中,水蒸气在他头顶上浮动。),在的复杂的事物当中经受了考验,取得了人们的信任,这就是萨满。萨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形式,她没有教主,没有宗教的领导阶层,没有职业萨满,不脱离生产,不受报酬,所得祭品,大家分享。她是在人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的。萨满的意识形态充满了与大自然搏斗的战斗精神。这些都表现在萨满的一切活动中。萨满作法不是温文尔雅的诵经礼拜,而是高歌狂舞,锣钹锵锵,促使人们精神振奋、斗志高昂,教人以战斗的姿态,向一切困难斗争。没有俯首贴耳听从摆布的祈求祷告,也不寄托任何希望于来世,更没有天堂地狱之说。(喇嘛化的萨满在喇嘛贵族的影响下懂得了天堂地狱。)萨满的最高信仰是“天”。萨满自称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是天的使者,向天报告人的行为动作和祈求愿望,向人传达天的旨意,这样的萨满,是为通天萨满。柔然汗国的萨满圣母地万,以幻术藏匿太子,讹称上天,事败被杀。蒙古的通天萨满阔阔出宣传上天的旨意,奉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后因骄横被杀。这些“天的使者”都没有预测到自己的恶果。其原因是偏离了萨满的轨道,为了个人利益,为自己制造陷阱。萨满思想本来是一种战斗性的哲学,有意识地弄虚作假,没有不失败的。 萨满的意识形成,突出地表现了阶段社会以前的人民性。当社会发展到阶段社会的全盛时代,就不能不有所偏离而为统治者服务。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以后,萨满也随之变化,由社会的主宰者,变成了统治者的工具了。这个工具终究还是来自人民,有浓厚的人民气息。封建帝王感到萨满虽好,但在使用上却不能得心应手,就转而利用伊斯兰教和佛教,将“皇帝的福荫里”改为“回教福荫里”(见《多桑蒙古史》第六卷第七章。)了。蒙古忽必烈时代,佛教处于全盛时代。元朝退出北京回到蒙古地区以后,佛教一度衰微,萨满又被捧上被信仰的宝座。统治者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又借助于活佛的力量,达成了消灭萨满的政教统一的协议,从此萨满就走向了消亡。 世代相传的萨满,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尽管以行政命令推行佛教,但在辽阔的草原上萨满依然保留在人们的心目之中。上刀山、下火海等法术,并非全是骗术,若无特异功能,也属于气功之类。敖包耸立在山巅峻岭,游牧民触景生情,都要给翁衮(敖包)磕几个头,怀念自己的萨满。 敖包建筑在明快雄伟的高山丘陵,既是一方百姓的精神安慰,又是过往行旅的保护神,更主要的是用它来辨别方位地点。要想削平这些乱石堆成的敖包,谈何容易!任凭喇嘛贵族说教和王爷的命令,萨满的灵堂(敖包)依旧巍然屹立。即使削平了山巅的敖包,也铲除不了人们心中的敖包。喇嘛贵族也只得改变主意,就在原来萨满的敖包上,装饰了佛教的仪表,插上藏文经旗,取消血祭,改用素供。尽管如此,翁衮和萨满的形象,依然活跃在人的心灵深处。在北方民族的名山大岭,依然屹立着萨满的灵堂,依托于敖包的翁衮,在北方民族中间依然盛行流传。 萨满这一形象,是在原始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演化出唯心的思想意识。在精神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比如在漫长的狩猎活动中,萨满就总结出不少用野生动植物治疗疾病的经验。萨满治病是以精神疗法为主,佐以针炙药物,凡有迷信色彩浓重的地方,都是后世加进去的。人的最初感受是人体本身,抬头望天,低头见地,饥寒冷暖、食、色皆人之本能。在萨满的信念中,天,是第一性,没有从天所生的日月星辰风云雨雪,就没有万象万物。地是从属于天,是第二性。火,仅次于天地的位置。萨满虽然不是拜火教,火也是人类顶礼膜拜的对象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绝对禁止对火的不尊敬,不准在火堆前说脏话,做丑事……。笔者略述北方民族原始宗教形式萨满的梗概,是为了怀念北方民族原始哲学思想的萌芽!愿这一宝贵遗产,将被继续挖掘,以期有新的收获。 佛教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中国佛教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印度传人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详细>>>>—— 印度佛教印度佛教产生和流传于南亚次大陆,创始人是悉达多·乔答摩,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详细>>>>—— 尼泊尔佛教尼泊尔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地区之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即诞生于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附近的洛明达。详细>>>>—— 斯里兰卡佛教斯里兰卡佛教相传公元前3世纪为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等所传入。其经典都用巴利语传承,故称其为巴利语系佛教。详细>>>>—— 东南亚佛教东南亚佛教是以南传上座部为主的佛教。主要传播于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越南中南部分地区。详细>>>>—— 朝鲜佛教朝鲜佛教系北传佛教之一。4世纪后期由中国传入,迨6世纪,已广为流传。 详细>>>>—— 日本佛教佛教在日本流传后40年,圣德太子摄政,下诏传播佛教,贵族大臣竞造佛寺,从此佛教广传于日本。详细>>>>—— 越南佛教越南佛教约于2世纪开始从中国传入,深受中国南宗禅学的影响,属于大乘佛教。详细>>>>—— 欧美佛教佛教流传于欧美至今约有150年,但欧洲人最初对佛教的了解,则可上溯到公 元前329年。详细>>>>—— 澳大利亚佛教1989年澳大利亚有佛教徒3.5万人,其中81%是亚洲裔,他们在墨尔本、悉尼、南威尔士都建立了佛教协会。详细>>>> 房中术释义 房中术,即性的技术,其质为两性性生活的修为,它是中国古代一门口口相传的奇特秘术,具有某种神秘色彩,更由于世俗伦理道德及出家人的清规戒律的束缚,使“房中”这个在古代本来十分常用的字眼,或被宗教套上一层神秘的外衣,或被正人君子之流误解抨击,无论做学问还是搞养生的人,都讳言“房中”二字,似乎“房中”就是荒淫。这种讳莫如深、避之如蝎的做法,使有关房中术的资料长期埋没在古代典籍或国人的口头流传之中,令人难取真经,甚至产生出种种误解,致使这一领域至今还极为封闭,一般人难以了解房中术的真面目,更远远说不上被现代人正确认识和利用。 其实,只要我们排除房中术中某些巫术因素,房中术便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我国当代权威性最高的新版《辞海》是这样写道:房中术,古代方士所说房中节欲、养生保气之术。”一语道破了房中术的本质,说明它是以研究男女性生活为课题的。人类不可能根本断绝性行为,大抵有男女即有房中之事,专于其术者,即以家言;就其技艺而言,即以术名。人类两性的修为本不可忽视,更不应该受到轻蔑。懂不懂房中的修为与保养,不仅关系到性生活是否和谐美满,而且还关系到人类天赋的寿命。而房中术的中心之点正是探讨人应该如何在性生活中养生保气,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几乎和我们现代人使用的性科学(Sexology)差不多,或至少可以说它是“准性科学”与“前性科学”。从现有文献上看来西方性科学(Sexology)的建立,自德国科学家克拉夫特。埃宾在1886年发表《性心理病》算起,至今还不到两个世纪;而在我国,最早研究男女闺房性生活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三干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因此,可以说,我国古代房中术实际上是全世界各民族中,研究得最早、最深的性科学,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性医学史上的一大探索奇迹。 在中国,对房中术研究最多的首数道家。道教从一开始就与房中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前所述,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早期受方士影响,“采取玄、素”之道为人治病,玄女、素女都是传说中的房中家,“玄、素之道”即为房中术的代称。据资料记载,道家修行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开始流传,秦汉时期已成为四门方技之一,《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序方技四种,一曰医院、二曰经方、三曰房中、四曰神仙。”实际上,房中术最初乃神仙家创造的一种方术,它以讲求房中节欲,还精补脑及男女卫生指要等为主旨,本是战国神仙术三流派之一,张陵创立的五斗米教承袭了此术,后东晋的葛洪也以此为道教最重要的三方术之一,予以重视。据葛洪说,修炼房中之法的共有“十余家”,术虽各有所法,但均以“还精补脑”为其要务。饮食男女乃为人之大欲,道家修炼如果不注重这两个方面。无异于‘釜底抽薪”,是断难成功的,至于房中秘术,“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所以,葛洪这样说:夫天生万物,惟人最贵。人之所上,莫过房欲,法天象地,规阴矩阳,悟其理者,则养性延龄,慢其真者,则伤神天寿。至于玄女之法,传之万古,都具其梗概,仍未尽其机微。余每览其条,思补其阙,综习旧仪,纂此新经,虽不穷其纯粹,抑得其糟粕。其坐卧舒卷之形,偃伏开张之势,侧背前却之法,出入深浅之规,并会二仪之理,俱合五行之数,其导者,则得保寿命,其危者,则陷于危亡,既有利于凡人,岂无传于万叶。 如此,葛洪更进一步阐明了他研究房中术的目的,是在于思补古代房中家之缺遗,使人人的寿命得以长保。不过,对于房中术的作用,在历代道家口中都被吹嘘得神乎其神,这也引起葛洪的反感。他说:或曰:“闻房中之事,能尽其道者,可单行致神仙,并可以移灾解罪,转祸为福,居室高迁,商贾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书妖妄过差之言,由于好事者增加润色,至今失实。或亦奸伪造作,虚妄以欺诳世人,隐藏端绪,以求奉事,招集弟子,以规世利耳。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其理自有极,安能致神汕而却祸致福乎?” 葛洪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房中术的作用。认为房中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耻笑了那些把房中术看成无所不能的巫术,企望以房中术“单行致神仙”、“消灾解罪,转祸为福,居室高迁,商贾倍利”的种种妄想,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上那些“欺诳世人”,靠房中术谋私利的江湖骗子。葛洪的话,辩证地指出了房中术的作用与限度,说明他的确是深得房中之道的。 房中术,作为道家养生术之一,成为道家功理功法类养生修为的专有名词,又被称为“男女合气之术”或“黄赤之道”。在长期流行过程中,房中术有其不断发展壮大的高峰时期,产生过许多房中家和房中医学专著,并形成一套极为隐秘、系统、完善的男女双修术。它不仅能满足性的需要,还能延年益寿,驱病强身。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认为,道教房中术承认男女地位平等,承认妇女在事物上的重要性;认为健康长寿需要两性合作,不受禁欲主义和阶级偏见的约束。这些都显示了道教与儒家、佛教的特异之处,因此,道家的生理学纵然很原始和幻想,但在对待男女、宇宙的态变方面,比家长统治严厉的儒家(典型的封建所有制之下的心理状态)或冷淡出世的佛教(对它来说性不是自然或美的事情,而是真的诱惑)都要恰当得多。 单就房中修为的形式和内容而言,其要点无外乎顺天地阴阳之和,全人身性命之真,或戒淫不漏以固精,或借术还精以补脑,或避忌卫生以益寿,用葛洪的话说:“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抱朴子。释滞》)考察历来房中所传之秘法,有关房中术的修为内容,大致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①采抽铅精:即女子顺采“白铅”,男子逆采“红铅”之法。此法历来视为非道,视为下乘,因为后天采练于气功修为是无益的。 ②乘交元真:此法为房中术的先天修为,为上乘上双修功法,“元真”是指阴阳交感后所产生的形神真一之气。此气为二五之妙合,至灵至微,一方采得,双方罗通。故谓之“双修”,又谓之“真采”。 ③乐气通脉:此为房中术的基础修为。属双修中的单修术,即男女各自采交感时的乐感之气以自通脉络。一般先通中脉,次通任督,即道教秘传“乾坤固天法”。 ④乐气开窍:此即采感之气以自开关窍,关窍有一门、三关、九窍、十八户等等。 ⑤采阴补阳:道家以男子属阴身,内含真阳;女子为阳体,内含真阴。交感之时,乐感冲开女子乐脉,地脉开张。男子天脉开张,阴阳乐气相交,男得之谓之采阴补阳,女得之谓之采阳补阴。 ⑥还精补脑:交感时,男女各引乐感循冲脉归元,交感之精逆行归脑,即谓之还精补脑。 ⑦乐气治病:引交感时之乐气,培补真元,延年益寿,通和痛病,疏通痹阻。 ⑧入大乐定:藉交感之乐入于定境之中,形同掸乐,但此境非先闭绝精路及入于禅乐之境者,殊不易得。 以上这些奇特的道家房中修为,令人读来一定似懂非懂,难以知其“真诀”,仗此一录,姑作参考。更进一步对房中术修为功法的研究,还有待于医学家们的努力,今人万不可冒然仿效,以免反而误伤了身体。 华夏传说:恐怖的巫术_放蛊 蛊,相传是一种人工培养而成的毒虫。放蛊是我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过去,在中国的南方乡村中,曾经闹得非常厉害,谈虎色变,谁也不敢当它是假的。文人学士交相传述,笔之翰籍,也俨然以为煞有其事;一部分的医药家,也信以为真,于是,就想出许多治蛊的名堂. 蛊之种类有十一种 蛇蛊、金蚕蛊、蔑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 过去,有些人专以制蛊来谋财害命。制蛊法:多于端午日制之,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蛊、蜈蚣之属来制,一触便可杀生。其余有些特殊的,分说如下: 癫蛊:传说多是壮族所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蛊:又谓之“放疳”、“放蜂”。据说,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蚯蚓、蚰蛊、头发等研末为粉,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 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有毒的泥鳅。 石头蛊:用随便的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的。 蔑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 金蚕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 《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 金蚕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日流血而死。 据说,蔑片蛊害人,是将竹蔑一片,长约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过之,蔑跳上行人脚腿,使人痛得很厉害。久而久之,蔑又跳入膝盖去,由是脚小如鹤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会一命呜呼。 石头蛊的害人:将石头一块,放在路上,结茅标为记,但不要给他人知道。行人过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内,初则硬实,三四月后,更能够行动、鸣啼,人渐大便秘结而瘦弱,又能飞入两手两脚,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泥鳅蛊的害人:煮泥鳅与客吃,食罢,肚内似有泥鳅三五个在走动,有时冲上喉头,有时走下肛门。如不知治,必死无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后,额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见邪鬼形,耳闻邪鬼声、如犯大罪、如遇恶敌,有时便会产生自尽的念头。 疳蛊的害人:将蛇虫末放肉、菜、酒、饭内,给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着即入人身。入身后,药末粘在肠脏之上,弄出肚胀、叫、痛、欲泻、上下冲动的症状来。 肿蛊的害人:壮族旧俗谓之放“肿“,中毒后,腹大、肚鸣、大便秘结,甚者,一耳常塞。 癫蛊的害人:取菌毒人后,人心昏、头眩、笑骂无常,饮酒时,药毒辄发,忿怒凶狠,俨如癫子。 阴蛇蛊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则吐泻,然则肚胀、减食、口腥、额热、面红。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蛊行动翻转作声,大便秘结。加上癫肿药,更是没有治好的希望。 生蛇蛊的害人:中毒的情况,与阴蛇蛊害人相似,但也有些异点。即肿起物,长二三寸,跳动,吃肉则止;蛊入则成形,或为蛇、或为肉鳖,在身内各处乱咬,头也很痛,夜间更甚;又有外蛇随风入毛孔来咬,内外交攻,真是无法求治。 蛊或有形或无形,中毒极易,但辨认之法,是应该万分注意的。中毒后的辨认之法:(1)以生黄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闻腥臭,是中毒。(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随之吐出的,是中毒。(3)插银针于一已熟的鸭蛋内,含入口内,一小时后取出视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蛊毒非常厉害,能使人惹病丧生,虽有方法医治,也不应轻易去尝试。据说预防之法有:(1)凡房屋整洁,无灰尘珠网的,是藏蛊之家,切勿与之往来。(2)凡食茶、水、菜、饭等物之先,须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动的,是在施毒,急须向主人问道:“食内,莫非有毒吗?”一经问破,可免受毒。(3)携同大蒜头出行,每饭,先食大蒜头,有蛊必吐,不吐则死,主人怕受连累,当然不敢下蛊。(4)大荸荠,不拘多少,切片晒干为末,每早空心白滚汤送下(以二钱为度),纵入蛊家,也可免害。(5)蛊之由饭酒中毒的,分外难治,故出外宜以不饮酒为原则。 解除毒蛊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黄、蒜子、菖蒲三味用开水吞服,使之泻去恶毒。金蚕,最畏头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蚝猪箭的刺猬,故刺猬是专治金蚕蛊的特殊药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蛊。 中国神仙一览 重要神仙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巨灵神| 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 紫阳真人(张伯端)|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 儿子。)及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 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罗睺(蚀星)|计都星|紫炁星|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 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 方角|耿通|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 荀雷吉|毕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 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 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 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 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帅 翊圣元帅 玄武元帅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阴曹地府 北阴酆都大帝 五方鬼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人间妻子(省略) 女丑、羿 鲧妻:女喜。 尧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纵横始祖——鬼谷子|文始真人——尹喜|南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茅山仙祖——三茅真君|万古丹王——魏伯阳|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岁星——东方朔|太平教主——于吉|役使鬼神——费长房|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净明教主——许逊|蓬莱(都)水监——陶弘景|天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扶摇子——陈抟|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 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城隍|土地神|门神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厕神紫姑|石敢当|小儿神项橐|朱天大帝崇帧|茶神陆羽| 花神|染织二圣梅、葛|酒神杜康|土工祖师神鲁班|纺织神黄道婆| 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狱神皋陶|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青蛙神白玉蟾|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蛇王施相公(施全)| 痘神张帅|农神后稷 瘟神: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 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贼神时迁|穷神|**神管仲|武穆王岳飞|周公、桃花女| 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纯本书虚构主要仙魔表 太古猿君|魔佛老人|千面天妖|地心古龙|圣手仙王|圣手文王| 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颠倒老祖|穹天老祖|先天老祖|无极老祖|无为老祖| 霹雳老祖|藤祖|幻仙子|清弥天诸神|阴阳法王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 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驱神大圣野象王| 浑天大圣鹏魔王|通风大圣弥猴王|齐天大圣美猴王 西天灵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 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 世的弥勒佛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著里,提 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佛: 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 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罗汉: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 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十八伽蓝 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 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二十诸天: 日天(又名日宫天子)|大梵天|多闻天|金刚密迹|鬼子母神; 月天(又名月宫天子)|帝释天|持国天|大自在天|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大)功德天|增长天|散脂大将|婆竭龙王; 韦驮天(战神塞犍陀)|坚牢地神|广目天|菩提树神|阎摩罗王。 其它: 金顶大仙、阿傩、伽叶。 婆罗门教诸神 佛祖摩诃婆罗佛与婆罗三世佛(此四佛全部为虚构、以下人名为与如来有关的仙、人) 频婆娑、阿罗蓝、郁陀、提婆达多 主要大神:大梵天、湿婆楼陀罗、雪山女神杜尔迦、群主 婆罗八部(婆罗门天龙八部)-(婆罗八部为虚构,以下诸神为印度创世诸神) 水神伐楼那|土神陀湿多|风神伐由|日神苏里耶|天帝因陀罗 道神普善|保护神毗湿奴|阿修罗:底提耶与檀那婆|火神婆由 佛 学 之 宇 宙 论 第一节三界六道及九地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 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曰真如,因同一体性故。宇宙即世界,分有情世间、器世间二种。有情世间,即有情众生,由前世之业力所招感的身心,即有情自体,五蕴假和合,成*人天鬼畜等,别名有情世间。器世间,是有自体可依止之山河大地等。有情世间是正报,器世间是依报,容受有情故名器。世间:世为迁流义,破坏义;间为中隔义,一切有为事物个个间隔而为界畔谓为世间。 此世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又分三界有情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道,或加阿修罗为六道。界者,持义,各持自相;又种族义,自类相通;又差别义,彼此差别,不相混滥。道者,道途义,众生轮回往来之道途。或有五趣,趣是所往义,众生业因差别所归趣处。 一、欲界 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六欲天之别。 地狱:不可乐,又云苦具、苦器、受罪处。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根本地狱有八大地狱及八寒地狱。 近边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即八大地狱中,每一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增其苦处,则为一百二十八,加八大为一百三十六地狱。 孤独地狱:由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 鬼:鬼类中饿鬼最多,五趣中鬼就在饿鬼说。常受饥渴名饿,恐怯多畏名鬼。 畜生:又云傍生傍行之生类,背负天,披毛戴角,多足无足等。 人四洲:多思虑故名之为人。人处有四洲之别。中须弥山为一小世界之中心,由有情业力,从空界中,十方风起,互相冲激坚密不动为妙风轮。次起金藏云遍布虚空,大洪雨降注风轮上,结为水轮。次起风,击此水,令结成金,为金地轮,于金轮上有九山,须弥山(译云妙高)处中而住,出水八万由旬,入水亦然。此高山外有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七重金山围绕之,是为一小世界。须弥山与七山间,各有大海,名为内海。七山外有咸海以铁围山为限,此为外海。外海即咸海,四方有四大洲,亦云四天下。 (一)南赡部洲,此洲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 (二)东胜身洲,身形胜故。 (三)西牛货洲,以牛为货。 (四)北俱卢洲,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日月升起,北洲夜半,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 六欲天:天是指住上界之生类,乐胜身胜,清净光明,世间无比名为天。六天有欲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有东持国天、西广目天、南增长天、北多闻天。 (二)忉利天,又云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四面各有八天,中央是帝释天。 (三)夜摩天,译云时分,彼天处时时多分快乐。 (四)睹史多天,译云兜率即喜足,于自所受五欲乐生喜足心。 (五)化乐天:自化诸妙欲境,于中受乐。 (六)他化自在天:于他化诸妙欲境中,自在受乐。此天能夺他所化而自娱乐。亦是四魔中之天魔。魔者,夺命、障碍、扰乱、破坏。四魔是: (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 (二)阴魔:色等五蕴能生种种苦恼。 (三)死魔:死能断人命根。 (四)他化自在天魔:能害人善事。或言第六天上,别有魔宫,魔王波旬(恶者)居之,非他化天王。 六天中,四王、忉利、依须弥山而住,名地居天。余四依空而居,名空居天、帝释是四王、忉利二处天主,他化自在天王为欲界主。 二、色界 色,质碍为义。此界有情不但无男女欲,复离段食,寂静清净,唯有胜妙之形色,正报的色身,依报之宫殿国土殊妙精好名为色界。欲界虽亦有色,然彼欲胜但言欲。有色诸天修四种禅定所生之处,因禅定有四种浅深,生处亦有四处之高下。 初禅有三天: (一)梵众天:大梵所领所化。 (二)梵辅天:大梵之辅相。 (三)大梵天:广善所生。此三天离欲界欲,寂静清净故称梵天。 二禅有三天: (一)少光天:谓此天内光明最少。 (二)无量光天:光明转增其量难限。 (三)极光净天:光明胜前。又称光音天,以光为语,口出净光。 三禅三天: (一)少净天:意有乐受,离喜受乐为净,净不及上位名少净天。 (二)无量净天:此净转胜其量难限。 (三)遍净天:此净周遍。 四禅八天: (一)无云天:前诸天依云而居,此天依空而住。 (二)福生天:有胜福力。 (三)广果天:果报最胜。又有于此立无想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名无想。为广果天摄,无别处所。 (四)无烦天:无烦杂。 (五)无热天:意乐调柔,离诸热恼。 (六)善见天:见极清彻。 (七)善现天:果德易彰。 (八)色究竟天:有色天中更无有处能过于此。后之五天为五净居天,是三果圣者所生之天处。或于色究竟天上立大自在天居色界顶,主大千界有大势力。 三、无色界 此界无形体之相,欲色并离。正报唯受想行识四蕴之假和合,无有色身。又无依报之国土,唯有以识心住深妙之禅定。无色故不能定其方处,因果报胜前,在色界上,此界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禅定寿命胜劣有殊差别有四: (一)空无边处天:厌色而作空无边际之观解。 (二)识无边处天:厌外空而思内识无边际之观解。 (三)无所有处天:厌识而思无所有之观解。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定心胜妙,非下定粗想故名非想,有思想故不同无心名非非想。 阿修罗:译云非天,果报最胜,而无天德,故名非天。有大神力,或居海底海岸,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好斗战。 三界又称三有,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名为有。三界中的地狱、饿鬼、畜生为三途,或三恶道,以杀盗淫为因,招感此三恶道之果报。人、天、阿修罗为三善道、合上三途为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为四圣,六道四圣称为十法界。 三界又分定散二地,地依处也。欲界名散地,因心散乱粗动,不能注一境。色无色界能住深妙之禅定,定心微细寂静,能专注一境故名定地。 四、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地。 (一)五趣杂居地:同为散地故合而为一。 (二)离生喜乐地:色界初禅,离欲界之欲及恶不善法,生喜乐之受。 (三)定生喜乐地:即二禅天,离初禅寻伺,禅定转胜,由定所生之喜乐。 (四)离喜妙乐地:即三禅天。离二禅欲,又离二禅粗动有分别之喜,住静妙无分别之乐受,离喜之乐。 (五)舍念清净地:即四禅天,离三禅之欲,有乐故有动转,离乐及寻伺心平等正直,心无动转而能安住名舍念清净,虽离喜乐寻伺而心不忘失,了了分明舍念清净。因离喜乐受住清净之舍受名舍念清净。 (六)空无边处地:厌患身体质碍,尽灭一切色想,一心缘空,与空相应。 (七)识无边处地:厌患虚空,泯除空相,转心缘内识。 (八)无所有处地:觉住识仍有所依,厌患心识,依无所有寂然而住。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定心胜妙,无粗想非无细想。 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区别。无想定是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尚未断惑证真,此定是属色界摄;灭受想定是灭受想之心,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入灭尽定者,则息诸想念断除贪爱之心,求出世功德;入无想定,则妄计伏心想以为解脱,求世间乐界。灭尽定是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无想定是有漏业,感界内无想天界果报。灭尽定,既灭第六识兼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灭第六识分别之见,不能灭第七识执我染分,并未断诸邪见。故有此世间与出世间、感果不感果等胜劣不同。 第二节三千大千世界 下从地狱,上至色界诸天,一日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即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八海的小世界。一千日月,一千六欲天,一千初禅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含容小千中千大千三种千,合称三千大千世界,此为一佛土,即一佛化境,号为娑婆世界。娑婆义为,此世界六道众生杂处故。又堪忍义,此界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意称忍。《悲华经》云:‘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烦恼义。 第三节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即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中劫又分成住坏空四劫。在成劫中有二十个增减,即三亿三千六百六十万年。住坏空亦如是,有四个中劫共有八十个增减,即有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为世界观成立时的第一期。初一小劫成器世间,后十九小劫成有情世间。一切有情业增上力,空中渐有微细风生,风渐增盛乃至金轮的成立。成劫初有一有情从光音天(极光净天)下生初禅大梵天中,是为梵王。后诸有情渐次有生梵辅梵众,下生六欲诸天乃至畜生饿鬼,至最后一有情生无间地狱,成劫满。 (二)住劫:世界成立后安稳存在时,初人寿极长,住劫初寿渐减,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为减劫,无增;第二十劫唯有增劫,无减。于劫末刀兵疾横起。坏正报。 (三)坏劫:安住既去归于灭坏,初十九劫坏有情世间,后一劫坏器世间。坏劫与成劫相反,从地狱渐渐上升,至地狱都尽,各随其业因,或升之禅,或转生他方世界。末劫大火烧尽初禅以下,二禅有水起,三禅风起,此器世间坏。 (四)空劫:此为破坏后唯有虚空时,亦有二十小劫。此时世界观空虚,犹如墨穴,无昼夜日月,唯有大冥。 宇宙法界,虚空则无边无际,世界有无量无边,成住坏空四时展转不停;时则无始无终,绝前后本末,因果相连续,因前有因,永不能知其始;果后有果,亦不能测其终。 五蕴 A、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个蕴叫做五蕴,“蕴”是“积聚”义。又名“五阴”,“阴”是“障蔽”义,能阴覆真如法性,起诸烦恼。现把五个蕴的意义说明如下: (一)色——即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 (二)受——领纳为义,包括苦、乐、舍三受。 (三)想——取像构想为义,于善恶憎爱等境界,取种种相,作种种想。 (四)行——意念中迁流不息,起诸造作为义。即由行动去造作善恶业。 (五)识——了别为义,由心识了别所缘所对的境界。 B、四大作用性与色法——四大的地性坚硬,水性潮湿,火性温暖,风性流动。色法中的根身与器界的构成都具有此四大和合的作用性。如我们身体的骨节爪齿是属地大,汗液唾涕,脓血便利,是属水大,热度温暖是属火大,呼吸气息,是属风大。器界中的山河大地以及一切器用物品,也都有此四大的作用性。 c、四大与根身——四大是地、水、火、风。根身是我们的身体。佛说四大是构成根身的元素,即是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有的假相,如果一个人因四大不调,生起大病而死亡,则根身已坏,四大和合的因缘便消散,故佛经说:“四大本空”。 D、五蕴与根身——根身的总和不出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由这五蕴互相关系的结合,才聚成了我们具有精神作用的身体假相,到了这些关系的助缘散灭,身体也就坏了。故佛经又说:“五蕴非有”。 e、佛经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缘聚则合,缘散则离。” 这就是说“五蕴根身”是缘生性空,不可对这“五蕴根性”起诸执着,烦恼自缚,就有业报 ,因为造业的是由这“五蕴报身”。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因缘起。这十二缘起是说明人生的经过,换句话说,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说明。一切众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缘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经说:“有此故有彼,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故个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都是形成相依的状态。 十二缘起,是由十二项互缘的支数,来说明现实人生的成立。 一、无明——为过去烦恼的总称,是无知,或愚痴,或迷暗的意思。由此无明妄动,众生轮转世间,是生死的根本。 二、行——是“行为’’或“造作”义,即依过去无明烦恼,发动身口意三业,有时作善的行业,有时作恶的行业,有时作不善不恶的事。这“行”和上面的“无明”,即是过去所做的惑和业,也便是四谛中所说的集谛内容。 三、识——初入胎心识,由过去惑业动力,使阿赖耶识受果报,遇缘托胎,完成现在之生命体。 四、名色——名是心识,属于精神,色是父母精血,属于物质,故名色,为成立有情生命体的要素,亦即胎相之初成,未具六根。 五、六入——为六根完具位,谓于胎中名色渐次增大,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亦渐次具足。但这时的胎儿在母腹中只有几个月,虽成六根的模型,对外界的感觉,只有稍微些感入,作用没有完备,故称为“六入”,正是人生的胚胎时期。 六、触——即出胎后与境界接触,生起感觉,亦即对境界认识之开始。如自初生至一岁内的婴儿时期,及进入二岁幼儿时期,其接触外境,只起简单的知觉,不能分别孰是孰非,孰苦孰乐,也没有憎爱的分别,一切举动很天真,这时可说是触的混沌时期。到三岁至五岁的幼童,接触外境的知觉力就渐渐增强。 七、受——即对外境接触的感受:指苦,乐、舍三受。如人生自幼儿四五岁时期到儿童时期(六岁至十二岁),乃至青年时期(十三岁至廿三岁)的时候,心识逐渐发达,领受环境范围渐渐扩大,起居饮食,读书游戏及其他希求亦随岁月而增进,遇顺境则感受快乐,遇逆境则感受痛苦,尤其是青年时期,对爱憎的感受,特为显明。这就叫做“受的阶段”。 八、爱——以染着贪爱为义,由受而来,对于所受之境界奔驰追求。如青年时期,对贪恋财物和男女色欲,已生出种种强烈的欲望,执着在心,追逐不已,不肯放松;有的越出轨则,未婚先有孕,故在这“爱的阶段”,尤其青年男女,宜谨慎调伏自己行动的情欲。 九、取一是执取为义,即对所爱之境界执取追求,也即对物欲境界起贪恋,强烈执取,据为己有,方满自己的欲望。于是三业不净,造出恶业,以业系身,而集成未来身,心的苦因,这都是由“爱”“取”而来。 十、有——即是现有业力存在的意义。谓由爱着驰取不已,现在又多造恶业,而构成潜在业力,感后有之报。 十一、生——即未来受生,由于自身潜在业力,再去投胎受生,完成未来的新生命。 十二,老死——这是说明来世既然要再投生,必然又要老死,因果循环,生生不已的流转道理。因未来既有老死,则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苦,而与之俱来。而“生”和“老死”,是未来世的二种因果,即将苦谛的内容加以详细的分别。 十二因缘说明人生的生死循环,是通于过现未的三世,由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死,不断流转,叫做流转门。而这流转门的因果:从过去“无明”和“行”的二支因,缘起现在世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的五支果。又从现在世“爱”、“取”、“有”的三支因,缘起未来世生和老死的二支果。所谓人生,就是这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不已,叫做轮回,根本不外 “惑”和“业”为因,造成生死的苦果。释迦牟尼的悟道,就是觉悟这十二缘起的人生观道理。并推究十二因缘的缘起,以“无明”为生死流转根本,如修道断无明,除爱取,就可解脱生死,故从十二因缘的“还灭门”来说: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乃至来世的生死亦灭。 十二因缘是缘觉所修的法门。缘觉乘圣人比声闻乘利根,声闻乘闻佛说四谛法,从苦谛上悟入,而缘觉由集谛上悟入,故较声乘闻为深。缘觉由集谛之无明,观十二因缘之缘起,无须听法,即依自力得觉悟,又称为独觉,即是辟支佛。因此缘觉乘也叫做独觉乘,或辟支佛乘,又因较声闻乘为高深,称为中乘,而下于佛乘及菩萨乘。 备注: 1、依教育心理学将人生的分期如下: ①婴儿期——生后满—年之间。 ②幼儿期——一岁至五岁之间。 ⑧儿童期——六岁至十二岁之间。 ④青年期——十三岁至廿三岁之间。 ⑤壮年期——廿四岁至四十七岁之间。 ⑧老年期——四十七岁以后为老年期。 2,阿赖耶识——即是心的主体,人死后,阿赖耶识,脱离躯体,叫做中阴身,等待有适合父母之缘,再去投胎的心识,就是阿赖耶识。 3,十二因缘与四谛法——四谛法中之苦集二谛为十二因缘之流转门,灭道二谛为十二因缘之还灭门。 4,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之“有”,即指三界五趣器世间一切所有。支即支分,谓一切所有生死流转,皆因此十二支分循环不息,亦即生死流转之因缘。 一些关于医学方面的知识 这个网站应该都有 orthopedicscn.com/netdoctors/yxwx.htm 世界最古的草药书-《神农本草经》 要讲中国的药物,40岁左右的人也许还记得,过去药材店的招牌上常有一位身上长着毛,腰里围着树叶做的裙子,头的两边向上突起,象两个山峰的奇怪人。这位就是中国医药的始祖,叫神农氏。他把每味草药都尝一尝,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一日中毒七十”,但都一一解脱。这个人谁也没有见过,可是《神农本草经》确有其书,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托名神农氏所写,约成书于秦汉时期(公元1世纪到2世纪之间)。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据考证欧洲直至16世纪尚无与之比美的药学著作。 全书收录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别记载了各药的异名、性味、产地和主治等。上、中、下三品药的分类标准是根据药物的性能而来。书中说:上品药120种为君,主要适宜养生;无毒,多服,久服,对人不伤,可以身轻气壮,延年益寿。中品药120种为臣(辅助药),主养人性情;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根据不同情况而用,可以除病补虚。下品药125种为使药,主治疾病,大多有毒,不可久服,治疗寒热邪气,腹内积块。 经过长期实践证明,书中所说的许多药物效能是正确的,至今仍有一定购实用价值q所以成书后沿用500余年,至北宋初散快,但其基本内容被保存在历代的本草书中。现存的《神农本草经》是清代学者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辑本。 《神农本草经》还概括地论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药物的采集时间、炮制、贮藏,乃至剂型、用药原则、服药方法等有关药物知识的问题。如书中写着“若毒药治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就是说用有毒的药物治疗疾病,初服时剂量要小,好象黍粒粟粒那样大小。疾病去除则立即停服。书中还提到治病要“依端绪而取之”,即是找出病的变化头绪来治疗,体现了治病必求予本的原则。这些理论一直作为中医治病的指导思想。因此人们把《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为后世医师学习之规范。 “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锡做盛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竞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我国最大的一部方书-《普济方》 也许你去看过中医。医生经过问诊、搭脉、看古苔,作了一番辨证论治之后,开出一张处方,你就拿了这张处方到中药店去配药。这方子上也许只有一种药,那叫单方;如果有几种或几十种药,那叫复方。中医开方子,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商代就已经有了。2000多年前成书的《内经》中列有13张方子。到了汉代张仲景写了本《伤寒论》,该书中的方子已达到113张。张仲景的另一本书《金匮要略》中有方子262张。晋代葛洪写了《肘后备急方》一书,载方101首。唐代孙思邈写了《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有5300首。后来他又写了《千金翼方》一书,载方2900余首。唐代王焘写了一本《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宋代政府编纂了一部方书,叫《太平圣惠方》,全书载方16834首。宋代另一部方书《和剂局方》,载方788首。元代宫廷中药局的成方配本《御药院方》载方1061首。明代的《奇效良方》载方7000余首。清代《医方集解》载方700余首。清代另一本方书《成方切用》载方1180余首。我们看了我国历代的主要方书以后,不禁要问,我国最大的方书是哪一本?那是明代的《普济方》,它载方竞达61739首。 据说明太祖将自己第五个儿子朱棣,封为固定王。而朱棣一直很喜欢做诗谈学,热衷医道,平时很注意收集古今方剂,于是他将自己收集到的方剂加以整理、修订,编成了《普济方》一书。为了保证该书的质量,朱棣又请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一同讨论、修改,最后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定稿出书。 朱棣为了编写《普济方》,收集了大量资料。除了收录明以前各家方书以外,还收集其他方面的材料,如传记、杂志等,所以内容十分丰富,编得也很详细。由于出版的数量比较少,而该书又比较实用,所以不少人辗转传沙。有道是“物、以稀为贵”,《普济方》一书在当时是十分珍贵的。后来经过一些年代,《普济方》原来的刻本已经散失,而一些藏书家,你藏几页,他藏几张,拼也拼不全。只有清朝的《四库全书》总算将这本书收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普济方》就是在《四库全书》中所载的。 《普济方》原作168卷,后来《四库全书》将它改为426卷,分成217;类,共788法。全书载图239幅。该书总的方子数为61739首。全书的内容包括总论、脏腑身形、伤寒杂病、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书中记载了许多疾病的治法,如汤药、按摩、针灸等。《四库全书提要总月》认为:“是书一证之下,各列诸方,使学者依类推求,于异同出入之间,得以窥见古人之用意,因而折衷参伍,不至为成法所拘。”《普济方》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方书。它在所列的每一病证之下,列了一些方子,学者或医生只要依病查方,再在各’个方子之间选择一下即可。而这本书也是十分宝贵的医学文献资料,它为我们保留了许多我们想看又因佚失而看不到的材料。 虽然,《四库全书》保存了《普济方》的全部内容,但是也有不少抄错、记错的地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在1959年以《四库全书》中所载《普济方》为主,并参考以前的一些残卷残本,一一进行校勘、重印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普济方》共分10册。第一份为方脉运气脏腑,第二册为身形,第三册到第六册为诸疾,第七册为谙疮肿,第八册为妇人,第九册为婴孩,第十册为针灸。这样使原书426卷亢繁的卷跌变得简明有章。国家花了一定力量重印这部我国最大的方书,使这部古书重放异彩! 世界第一部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一书是汉代名医张仲景一生心血的结晶,成书于公元204年。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其它国家最早的相当水平的专著,是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的《医典》,比它晚70O多年.该书系统地分析了外感热性病(包括各种流行病)的病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不同病情深浅变化而施以不同治疗法则,并把不同病症归为六大类(称为“六经辨证”)。 书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方子113张,列出397法,这些理论和方剂,一直作为后世学者的经典,所以后人称张仲景的方子为“经方”,公认他为“经方之祖”。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也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古今医家对这本书评价极高,中医的许多诊治原则,至今仍有不少部分还用《伤寒杂病论》所创始的理论为指导。所以它被列为中医学院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一些植物 茛菪Belladonna 战神Bellona的药草 亦称‘颠茄‘.茛菪种名为Atropabelladonna,俗称DeadlyNightshade。开红花,结黑浆果的茛菪是毒性药物颠茄碱的来源,颠茄碱可以放大瞳孔,古时爱美的意大利仕女们利用颠茄的汁液滴眼让双眸更明亮有神.除了扩瞳效用,它还能舒缓疼痛,痉孪.但大量的颠茄碱却会致人于死。茛菪的叶子有毒,会引起心悸,幻觉,精神错乱,甚至死亡。 茛菪是巫术传说中飞行油膏的原料之一。 天仙子(黑茛菪)Henbane 爱情媚药的原料 种名为Hyoscyamusniger的天仙子,又被译为黑茛菪,地方名则为猪豆。古人用天仙子预言,施法,或作成爱情媚药,曾被用来镇静止痛,现今已遭禁用。 毛地黄Digitalis 可作强心剂的毒草 传说的毛地黄 毛地黄有另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狐狸手套Foxglove‘相传坏妖精将毛地黄的花朵送给狐狸,让狐狸将花套在脚上,降低它在毛地黄间觅食发出的足音。 除了狐狸手套外,毛地黄还有其它如巫婆手套,仙女手套,死人之钟等名. 药用的毛地黄毛地黄不只名字可爱,当它数花齐绽时,钟形大花朵低低垂首,远望仿佛一串铃铛,煞是美观。不知谁说的,美丽的事物通常带毒,毛地黄便应了这句老话。然而有毒的毛地黄在现代可是被医学界拿来制成治疗心脏疾病的良药呢。 接骨木elder 有利有弊的女巫植物 接骨木的花语为“热心”。 古代德意志地区异教徒视接骨木为圣树。在古人心中,接骨木乃灵魂的栖息地,因此人们对它产生了和‘女巫‘、‘恶运‘有关的负面联想。中世纪时,焚烧接骨木或将它带进房舍都被视为不吉利,传说将接骨木枝叶带进家中的同时,鬼魂和小人也一起跟进来。不过经过适当处理的接骨木可生保护之效。 接骨木的树枝可制成魔杖和拐杖,躲在接骨木下则能避雷。事实上,高物易引来雷击,除非你觉得当电烤乳猪的滋味美得很,否则别待在树下避雨。 苏格兰的接骨木 苏格兰人习惯在五月一日前夕收集接骨木叶,附于门上好远离祸事。 熏衣草Lavender 能引来小精灵 提起熏衣草,就想到日本的富良野和法国的普罗旺斯。 魔法的熏衣草 用于净身浴和焚香。仲夏时分将熏衣草丢进火里,奉献给诸神,可带来灵感和幻梦。 偑戴熏衣草并吸入它的香气可见到鬼魂。 古欧洲的熏衣草 熏衣草的拉丁字源为lavare,其意为‘洗‘,罗马时代被用作浴剂,利于血液循环,松弛身心。 千里达的熏衣草 千里达人逢婴儿出生便赠予他一袋熏衣草助他好眠,并驱虫。 食用的熏衣草 熏衣草花茶能减轻焦虑症、头疼、肠胃气胀、恶心、头痛和口臭。 精油的熏衣草 法国熏衣草和狭叶熏衣草提取出的精油品质最好。 曼陀罗mandrake 海卡地的药草 魔法的曼陀罗 曼陀罗是有力的保护家庭符,也能为偑戴它的人带来勇气。此外,想生子的女性或性无能的男性偑戴它据说可以心想事成。在满月期间带着曼陀罗根同床共眠三夜则可以增加个人法力。 迷信的曼陀罗 曼陀罗盘根错节的根部类似人形,中世纪时科学尚未昌明,西方人对模样奇特的曼陀罗自然多加揣想,平添一抹恐怖色彩。当时传说当曼陀罗被挖起根时,它会惊声尖叫,听到尖叫声的人非死即疯。顾虑到上述的生死大忌,人们需要使用曼陀罗根而挖掘它时,就派替死‘狗‘上场。方法是将饿狗绑在曼陀罗树旁,丢块肉在曼陀罗树根上,引嘴馋的狗儿刨食肉块,顺带将树根掘出,人们则远远走避,过一阵子再回头取根,如此一来,便不虞有性命危险,但小狗则往往死于树根毒。曼陀罗树根具有麻醉和迷幻剂效果。 东方的曼陀罗 法华经记载,佛说法时,曼陀罗花自天而降,花落如雨。道家北斗则有曼陀罗星使者,因为使者手执此花,因此将此花名为曼陀罗花。 附录 一般字典将mandrake译为曼陀罗,但Renee最近翻阅自然珍藏系列:药用植物图鉴(莱斯利.布伦尼斯着,猫头鹰出版社出版)却将它译为毒参茄,而曼陀罗的译名则冠在同属茄科植物的ThornApple上,在弄清两者译名之前,先将图鉴上的部分资料收进此处。 曼陀罗ThornApple 种名:Daturastramorum 地方名:吉姆森草 古人用来请求神谕,可导致颠狂或死亡 毒参茄mandrake 种名:mandragoraofficinarum 地方名:魔苹果 根叶泡茶饮用会使饮者兴奋,之后变得迟钝,因而获得的声价。可增强繁殖力,巫婆施法的神草 竒 書 網 ω ω w . q i δ h μ 9 ㈨ . c ó M 檞寄生mistletoe 避邪隐形物 古西方关于檞寄生的功效五花八门,不相临的地方与地方之间,经常出现相仿或相同的的观念,例如西方人以为生长在橡树上的檞寄生功效最大,而日本虾夷人则以为生长在他们的圣树-柳树上的檞寄生最具效力。古意大利人以为檞寄生可助女子受孕,虾夷人也因为相同观念而食用檞寄生。因此,这里以功效分类,介绍檞寄生种种不可思议的特性。 万灵药 督伊德僧侣认为檞寄生几乎可治各种疾病。日本虾夷人(又称爱奴人,日本北海道及库页岛的原住民)亦认为檞寄生有助治病,几乎可用于所有疾病治疗,在虾夷人看来,檞寄生是药物,有时他们当檞寄生作食物食用,有时用它做单味熬药。瑞士农民相信檞寄生是万灵药,至少用在病童身上可治百病。生产孕育 督伊德僧侣认为,以檞寄生调制的药剂可使不孕的牛生育;古意大利人则以为,女子配戴檞寄生可有助受孕。两方人都相信,要让檞寄生发挥其医疗效用,必须在特定的日子、以特别方法采集。虾夷人推想檞寄生有使花园生产丰饶的力量。因此,人们切碎檞寄生叶,祈祷后,将大部分的碎叶与粟和其它种子一同播种,少部分则混在食物里吃下。和意大利人一样,虾夷人相信檞寄生可使不孕女子生育,不孕的虾夷女性因此食用檞寄生,好有生育能力。 治疗羊颠疯 罗马学者普林尼曾提过,长在橡树上的檞寄生医疗效用最强。某些迷信者笃信在特定日子采到的橡树檞寄生有特殊功用,可治疗羊癫痫。 治疗胃溃疡 传说檞寄生能治疗胃溃疡,疗法是让胃溃疡病患咀嚼部分檞寄生,并躺在其它剩下的檞寄生上头,如此可获最佳疗效。 治疗刀伤 在夏至早晨,Piedmont和Lombardy的居民会外出寻找橡树叶,利用橡树叶做成的药叫「圣约翰之油」,据说可以医治所有刀伤。「圣约翰之油」或许原本仅是檞寄生或以檞寄生治成的熬药。 解毒 督伊德僧侣相信檞寄生能解百毒。在Lacaune(法国南部),农民将檞寄生敷在中毒者的胃部,或给他喝下檞寄生熬药。 护身符 Senegambia的Walos人十分尊崇一种他们称为tob的檞寄生,他们出征会配带檞寄生的叶子,冀望它发挥神效,保护他们不致受伤。 在Holstein(荷兰北部),檞寄生是确保狩猎有成的护身符。 防火灭火 古代意大利人以为檞寄生能灭火。瑞典农民亦做如此想,他们将几束橡树檞寄生掉在房内的天花板以资避免一般祸害,尤其是防止猛烈火灾。 避雷 瑞士Aargau州民称檞寄生为「雷声扫帚」,他们相信「雷声扫帚」由一记闪电所生育出,因此在波希米亚(捷克西部),人们焚烧「雷声扫帚」以防房舍遭闪电击中。按他们的想法,既然「雷声扫帚」本身便是闪电的产物,基于同性相斥,「雷声扫帚」如同避雷针,能避免电击。避邪 檞寄生能抵御巫术及魔法。因此奥地利人将檞寄生的嫩枝置于门槛,以预防梦魇。没什么比巫术更能彻底破坏牛奶和奶油,而檞寄生能避巫术、魔法,因此从前英格兰北部的乳牛场主为求乳牛场兴旺繁盛,会拿成束的檞寄生喂予新年后第一头生产的母牛。在威尔斯,为了确保乳牛场好运连连,曾有惯例,拿檞寄生枝喂食新年凌晨一点后,第一头生产的母牛。 古早檞寄生不足时,威尔斯农夫会说:「无檞寄生,无好运道。」如果檞寄生大量生长,他们则预期谷物也会丰收。在瑞典,圣约翰前夕当天,人们积极寻找檞寄生,笃信檞寄生不可思议的特质,相信将它的小树枝附在居家天花板、马厩或牛只秣槽中,侏儒(theTroll-北欧传说里,住在地下或洞穴的矮人,精于工艺)将法力全失,无法伤害人或家畜。 其它 传说檞寄生是万能钥匙,可以开启所有锁。 在提洛尔(奥地利和意大利相邻的某地方),流传檞寄生能使配带它的人隐形。 挂在马厩、房舍和谷仓能抵挡恶运、火灾和巫术;挂在门口则可以阻止巫婆登堂入室。 英国威尔斯人则将它放在枕下好作预示梦。 瑞典人用檞寄生作成寻找黄金矿脉的探测棒。 橡树Oak 兼具神圣及魔法 女巫经常在橡树丛林中举行仪式或集会,橡树下也是她们午夜跳舞的地点。另外,小精灵也会聚集于橡树枝。 古西方人认为橡树具有宗教意义或医疗魔法,所以民间传说砍伐橡树会倒大楣。英格兰和德国人相信,只要绕着橡树走走,身体的小病便会不药而愈,因为橡树将你的病痛转给了好死不死恰好飞过的鸟儿身上。 此外,橡树与亡灵有关,它是墓地的常见植物。橡木可作棺材,亦用于火葬柴堆。夏至篝火及圣诞节时,橡树被用来生火、作圣诞柴(圣诞节前夕放在炉里燃烧的木柴)。 配戴橡实有助多产、青春不老、免于疾病。挂在窗户则可保护房屋。中世纪的西方人利用橡实作各种占卜。 玫瑰Rose 旧时密的象征 罗马人以玫瑰装饰死者坟墓,他们相信此习俗能保护死者不受恶灵侵扰。玫瑰是德国女神Holda的花朵,也是侏儒和精灵的圣花。古人以为摘取玫瑰必须征求女神Holda及侏儒王的同意,否则会倒大楣。 传说玫瑰在手之际,花瓣却凋落,则持花者将死。如果秋天时玫瑰开花,则恶运会延续到明年。喝玫瑰花茶可作占卜梦。 玫瑰象征爱情,红玫瑰象征‘真实不渝的爱情‘、黄玫瑰象征‘仅限友谊‘、白玫瑰代表‘纯洁‘。据说玫瑰的花和刺具有许多有利能量,能助爱情占卜、魔咒及药剂。配戴玫瑰可吸引真爱,梦见玫瑰表示好运,预示爱情成功,但白玫瑰例外。 爱情占卜 夏至前一夜,拿干净的白纸包裹一朵玫瑰,保存至圣诞节,如果到时玫瑰仍然完好,将它别在钮扣孔,第一个称赞它的男人将会是你的丈夫。 迷迭香Rosemary 喜丧通用的花朵 魔法的迷迭香 荷兰一度称迷迭香为‘小精灵叶‘,认为它是小精灵特别青睐的事物。它的香味据说能驱走一切邪物,将小树枝放在枕下可避开恶梦。迷迭香适用于海洋仪式和海洋魔术。作法前以迷迭香泡制物洗手可代替仪式净身。 迷迭香曾被视为瘟疫的预防药,配戴可助记忆和学习。考试和面试前喝迷迭香茶可使心智灵敏。嗅闻迷迭香则使人愉快、年轻、好精神。 婚礼与丧礼的迷迭香 中世纪时,迷迭香因为和‘忠贞‘、‘爱‘与‘快乐记忆‘有关而成为婚礼饰物,当时的新娘经常戴迷迭香花冠,有时花冠还镀金呢。但迷迭香也是丧礼花环的编织花材之一。 古中国的迷迭香 魏略记载迷迭香产自大秦国(罗马)。李时珍于本草纲目称迷迭香于魏文帝时传入中土,曹植等人曾为其作赋。古中国传说焚烧迷迭香可以去鬼。 食用的迷迭香 迷迭香叶子可去腥、杀菌、抗氧化。 向日葵Sunflower 太阳的祝福 向日葵为生长期时的花园带来太阳的祝福。想受孕的女性可吃其种子。 向日葵的由来 色泽明黄,仰日伫立的向日葵总给人朝气蓬勃的印象,令观者见了为之精神一振。可是向日葵明朗的外表下却是少女克丽蒂的伤心情事。 某位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爱情的状况无非二种:他爱你的你不爱,你爱他的他不爱?quot;克丽蒂应了后者情形。她爱上素以俊美多才著称的太阳神阿波罗,无奈阿波罗并不领情。克丽蒂得不到阿波罗的响应,日渐憔悴,最终化成了向日葵,生生世世追随阿波罗驾车行过苍穹的行迹。 不过这则神话有另一版本,版本乙的阿波罗喜欢上克丽蒂,所以把她变成向日葵,叫她永远看着自己。 百里香Thyme 仙界的桥梁 魔法的百里香 吸入焚烧百里香所产生的气味可恢复精力。百里香可以激发配戴者的勇气,参加葬礼时配戴则可避免恶事及悲痛。收集野百里香,睡时随身偑带,或者睡时将百里香放在你的眼皮上便能见到仙山。 食用的百里香 百里香叶子可杀菌,为天然防腐剂。 马鞭草Vervain 隐身草 魔法的马鞭草 马鞭草是巫婆大量运用的植物。意大利女巫认为,马鞭草是月神黛安娜的圣草。它是油膏、酿汁和爱情媚药的必需材料,也频繁地被用于各类仪式及魔法。 罗马人将马鞭草用于仪式清洗,他们相信马鞭草可以保护人,因此军人出征时会配上马鞭草。古西方人相信马鞭草可以使人隐形、挂在床上可驱走梦魇、以原汁沐浴可以警退咒语及魔法、能带来好运和灵感。关于马鞭草的迷信观念中,可能以英格兰东部的沼泽地最离奇。当地经常发大洪水,人们便拿马鞭草寻找罹难者尸体,根据他们的说法,马鞭草会引鳗鱼到陈尸处。 神话的马鞭草 马鞭草是北欧神话里的雷神、农神及战神索尔Thor的圣草。 宗教的马鞭草 马鞭草不单和巫术有关,也与督伊德僧侣、基督教有关。 马鞭草是督伊德僧侣运用的植物之一,他们只用铁器采集马鞭草,而且采收时间有三不-不在太阳或月亮当空时采集,天狼星升起时,也不采集。 早期基督徒指称马鞭草为‘十字架草药‘(herb-of-the-cross),因为他们相信马鞭草曾被用来为钉在十字架的耶苏基督止血。由于这段缘由,马鞭草在中世纪是运用广泛的避邪物。 紫罗兰Violet 可作爱情符咒的葬礼花朵 紫罗兰可吸走恶意和邪咒,气味可镇心清心。熏衣草混合紫罗兰便是强力的爱情符咒。 相传带上紫罗兰花环项圈可预防酒醉,副作用是会替家宅引来跳蚤。配带紫罗兰花可招来好运,梦见紫罗兰为生活更上层楼的预兆。秋日绽放的紫罗兰据说预告死亡。 葬礼花卉 紫罗兰在西方属于葬礼花卉,旧时人们将它丢入坟内以示怀念逝者,送葬者也会偑戴它,防备吸进墓园‘毒气‘。古希腊时人们将紫罗兰遍置墓穴,数量多得几乎淹盖尸体,墓碑上也散播紫罗兰。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死后,便用了许多紫罗兰陪葬 蓍草Yarrow 恶魔的最爱 魔法的蓍草 用于爱情及婚姻的魔咒,偑戴它可避开恶事,占卜前喝蓍草茶可以提高感知力。把蓍草叶子放在眼脸上,可以得知别人的想法。夏至时分吊挂蓍草则整年都不会生病。蓍草被认为是恶魔最爱的植物之一,故又称“恶魔荨麻”。 古西方人相信蓍草的魔法感应功效,古中国亦流传蓍草具有灵感能力,在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贾宝玉说:“……孔子庙前桧树,坟前的蓍草……这都是堂堂正大之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他就干枯了;世治,他就茂盛了。”此话典故出于民间传说,相传孔子曾种得两株桧树,晋永嘉之乱时,桧木枯死,待隋代治世时又复生。孔子坟前的蓍草则比桧木更灵验朝代兴衰治乱。 老法占卜的蓍草 切开蓍草茎,上头会出现你未来伴侣姓氏的第一个字母。 伤药的蓍草 美国人直到内战时期还用蓍草混合车前草叶糊敷伤口。 印地安人的蓍草 美洲印地安人用蓍草根煎汁,强化肌肉 鸩 毒 出于象形文字的误会,很多人往往把鸩鸟与鸠鸟混为一谈。后者是鸠鸽科的鸟的泛称。 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从分类上看,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 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这个混杂的种属很容易孕生一些险恶的词汇,例如:鸠 鸩(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鸠夺鹊巢(鸠性拙,不善筑巢)等等,在这样的不良暗示下,把 两者混为一属,似乎又情有可原。 由于屈原作品里出现了鸩鸟,有人认为《离骚》中“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 鸩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是说屈原看见有女戎国的美女,便托鸩鸟为媒,鸩鸟不肯并且远离 了他。接着他又想托雄鸩为媒,但却“心犹豫狐疑”。其实这个解释有些一相情愿。鸩鸟并不能 成为媒鸟,李商隐诗“青雀如何鸩鸟媒”显然是继承了屈原的用意,不过想想也对,连鸩鸟也可 以托之为媒,就可以推测相思之毒已是深入骨髓了。有学者研究考证,“余令鸩为媒兮”除了表 达屈原的思想外,还反映了古代捕鸟的一种方法,即以鸟引鸟捕之。《六臣注文选》晋·潘安仁 《射雉赋》注云:“媒者,少养雉子,长而狎人,能招引野雉。”至今在长江三峡地区,仍有人 沿用养活鸟以为媒招引野鸟来捕之的古老捕鸟方法。 可以肯定地说,古时确有鸩鸟存在,它的身世和功用我倾向与这样一种判断:此鸟主要 是来自于险恶宫阙的渊薮,并推进阴谋理论的执行。它飞行的身影总是晃动在宫廷的天幕上,它 是既行使着“天罚权力”的地下判官,又是被黑暗权力宠幸的鸟儿。因而,它出没于平民的注意 力之外是毫不奇怪的。鸩鸟肯定不是生活在神话的古风中,它偶尔也从文化的腐质物里发出古 怪、凄厉的鸣叫。由于它出没于人口稠密、风化奢靡的江南一带,当地人也称它为同力鸟,雄鸟 叫运日,雌鸟叫阴谐,双飞双宿,俨然是连环杀手。作为顶级的剧毒鸟,黑身赤目,羽毛紫绿 色,它的身躯像一块黑炭在空中飞舞,尖而长的嘴喙犹如火蜈蚣一般在空气里燃烧,连留下的气 息也令人窒息。 如果近距离观察,鸩鸟前半身像鹰后半身像孔雀,足有三趾,走路或者嘴喙都会发出 “邦邦”的执拗声音,声音阴骘而幽深,如年迈的守夜人敲着羊皮鼓,它震落的露水偶尔滴落在 皮面上,让声音蒙羞。这种鸟深居简出,如若外出必有怪事发生。雌鸩阴谐一叫,肯定是几天的 连绵淫雨;而运日长鸣的话,往往是连续的大旱,均预示了死亡帷幕的开启。鸩鸟并不是饕餮之 徒,所以它也不会随意攻击蛇类。它捕食的时候有一种巨大的威仪,类似于“虎行似病,鹰立如 睡”的姿势,好像是不期然地从毒蛇的巢穴前经过,它以一种神秘的舞蹈步伐来显示自己的君 临。这种步伐叫“禹步”,富有弹性,充满忧郁和感应,好像是按照冥念中的指示在亦步亦趋。 人们极其忌讳见到这种罕见的鸟步,《尔雅翼》卷十六记载说:“……昔有人入山、见其步法, 归向其妻索之,妇正织而机翻”。可见此鸟毒恶之甚。鸩鸟宛如硫酸的祖先,所到之处,树木枯 死,石头崩裂,毒蛇立即瘫软,鸩鸟这才上前从容进食。 鸩鸟在水中洗浴,其水即有毒,人若误饮,将中毒而死。自有此传说后,人们因惧怕中毒 而不敢轻易饮用山林之水。《朝野佥载》也记载说,“冶葛食之立死。有冶葛处,即有白藤花, 能解冶葛毒。鸩鸟食水之处,即有犀牛,犀牛不濯角其水,物食之必死。为鸩食蛇之故。”翻译 过来的意思是,野葛吃了就得死。生长野葛的地方,就长有白藤花,它能解野葛的毒。鸩鸟饮水 的地方,就有犀牛,犀牛不洗角的地方,生物喝了这水一定得死。因为鸩鸟吃蛇的缘故。而李时 珍在《本草纲目》里基本沿袭了这个说法,强调了一物克一物的仁义思想。但总体上说,鸩鸟是 克不住的。因为它俨然已经成为权力和复仇的使者。它必须持续飞舞在激烈的欲望风浪里,使命 一当传达,就不可能停止,逢人杀人,逢鬼杀鬼。 鸩鸟最可怕的地方自然是它的羽毛。鸩酒,也叫酖酒,早在《左传》中就已提到。用鸩 鸟的羽毛划过酒,酒即含有剧毒,就是鸩酒,饮之令人立即毙命。鸩毒毫无颜色和异味,毒性却 能够尽数溶解于酒。当然这只是个被夸大了的传说,事实上有许多毒酒并不是仅仅用鸩的羽毛划 过的,而是在酒中同时掺入了某种毒物(例如乌头、毒箭木、毒芹汁等等),不过人们习惯上也 都叫它鸩酒。 但是鸩酒不是可以随意配置的,这需要技术精湛的医士出面,从而分化为一个阴鸷的职 业,叫“鸩者”。这些制造毒药的天才在犀牛角、兽皮的保护下,也是颤颤巍巍地接近尤物,稍 有不慎,即会引火烧身。古籍上有很多关于以鸩酒赐死和饮鸩酒自杀的记载,“惧鸩忍渴”、 “饮鸩止渴”就源于此。在酒中渗入某些有毒的物质制成的毒酒,历来被人们作为杀人的利器。 古代的一些史籍如《史记》、《汉书》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唐书·申渐高传》中说:南 唐皇帝李昇顾虑大臣周本威望太高,难以控制,想诛杀之。有一次,李昇倒了一杯“鸩酒”赐给 周本。周本察觉了皇上的意图,用御杯分出一半酒说:奉给皇上,以表明君臣一心。李昇当即色 变,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为帝王演戏奏乐的优人申渐高见此情景,一边跳舞一边走了上来,接 过周本的酒说:请皇上把它赐给我吧。说毕,一饮而尽,将杯揣在怀中走了。李昇立即暗遣人带 着解药去给申渐高,未等药到,申渐高已经“脑裂”而死。原文虽未说明脑裂的详情,但听起来 足以令人毛骨悚然了。 黑鸩为鸩鸟中最为稀少的一种,其毒性强而难发,这种引而不发的性质就像它所具备的 深厚功力,待当事人的想象力和恐惧感挥发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一发则动全身,发则无药可救, 无怪此物一旦侵人头皮之后,非数月甚至一年之久毒性才始行发作。 普通鸩毒人一旦饮下就行将发炸,其性急而有治,且易辨别,黑鸩毒性缓而难察,直至慢慢 地将人血化尽,其毒一旦侵入头皮,即可寄生在发根之内,使这黑丝维持原毒不绝,而且使当事 人觉查不出。 由于鸩毒的残酷性实在太过彰显,仁者一直反对使用这种奇毒。战国时,楚国的使者驸 马共前往巴国,途中见到一人挑着一担下了鸩毒的酒正欲谋财害命。驸马共请求买下毒酒,但所 带的钱不够,驸马最后把自己的马车也一并给了对方。东西到手,他立即把鸩酒倒入江里。这个 故事,被作为宣传仁慈的例子广为流传。在晋代,朝廷曾下令严禁鸩毒,并不准鸩鸟过江。当时 石崇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时,曾经捕获了一只鸩鸟雏,交给后军将军王恺养护,司隶校尉傅诋 立即向朝廷告发了此事,朝廷下诏宽宥了石崇,但命令立即把鸩鸟当众烧死。东晋升平二年(358 年),王饶竟然向朝廷进献鸩鸟,晋穆帝司马聃大怒,下令把王饶鞭打二百,并把那只鸩鸟当中 烧死在京城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在这些仁义皇帝的围攻之下,鸩鸟自然是越杀越少;另一方 面,心如蛇蝎的统治者一直大力弘扬毒文化,鸩鸟面临绝境,直至湮没在飞禽的最高空。 宋代之后,鸩毒的使用并没有被抛弃,直到明清两代仍然有人使用,并取得了立竿见影 的鸩杀之功。在这以后,鸩鸟就像镶嵌了金边的乌云,被暴力彻底地从历史的天空抹去了。现 在,我们只能使用过往文字来复圆它凌厉的形象,推测矗立在宫阙楠木梁柱上那一串“梆梆”的 怪响。其实,中国是构思杀人方式最多的国家,一块砖头就可以置人死命,好像并不需要曲径通 幽的鸩毒来实现宗旨。也就是说,鸩鸟之毒,多半是被权力妖魔化了的结果 中华鬼文化 “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贼害,从厶。”——《说文解字》 鬼,这一子虚乌有却又无处不在的精神怪物,历久不衰,经世不灭。谈鬼、说鬼、论鬼、写鬼、信鬼、怕鬼、祭鬼、骂鬼、驱鬼、打鬼、斗鬼、斩鬼、降鬼、扮鬼、用鬼的大有人在,形成了一套中华独特的鬼文化。本文将从鬼的来源、社会属性、地位,尤其是鬼书等方面对中华鬼文化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鬼产生的历史可谓久远。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关于鬼的记载。从甲骨文中看,“鬼”的字形是一个人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恐怖面具,与人十分相似。这说明我们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与人关系密切的怪物。 实际上鬼的来源是多重性的,复杂多变。首先,鬼是跟灵魂联系在一起的,而灵魂又和梦境密切相关。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样,远古时代的人们便得出了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这一结论。肉体可以死亡,但灵魂是永远不死的。人在死亡时其灵魂就脱离了人的肉体,便成为了鬼。只是一种对人鬼产生原因的解释。 还有一种是自然鬼神,其产生原因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对雷电、地震、淫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认为是一些鬼神在操纵着这些自然现象,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一种鬼神的恶作剧。马克思说过:“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鬼也渐渐具有了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下产生苦难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误以为是鬼神在主宰着人间的贫富和祸富,把自己不能支配的社会力量加以神化,赋予“神权天授”的美名,剥削和压迫劳动阶级。各种朴素的原始宗教也无法抗拒这种社会力量,许多宗教演变为政教合一,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我们所说的鬼神无外乎是人对自身的不理解、对复杂的自然现象不理解、对具有社会和政治属性的宗教的本质不理解所生成的。 自从人类的意识形态中出现了鬼的概念后,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群众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政治斗争、经济建设以及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还有一种特殊现象不得不注意到,通常中国人在鬼与神的选择中宁可信鬼而不信神,经常是在遇到灾难、冤屈、诬陷等事情时求鬼(主要是祖宗鬼)来帮助解决。 造成这种事实是中国特殊的文化积淀的结果。 首先,中国政治统治上的神太多了。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时间都特别长,这样各帝王君侯按君权神授理论来讲都是神。帝王如此之多,神也就如此之多,多神亦无神。诸神在纷争中相互抵消化为乌有。 其次,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诸多的民族产生了诸多图腾神,这是每一个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多元化了就没有一元性,随意性了就没有专一性,多神了就等于无神。 第三,中国两千多年来是一个多教合流的国家。各宗教都有自己的神,儒教信奉孔子,佛教信奉释迦牟尼,道教信奉老子,基督教信奉上帝等等。多教并立,多神并排,没有哪个神能在九州占霸主地位。 中国诸神互争权势,互相攻讦,反而各损其威,于是鬼的地位便相应提高了。 尤其是在众多鬼神中,有一种鬼是特殊的,这就是祖宗鬼。一般来说,人们对祖宗鬼的怀念和崇敬远胜过其他的鬼神。 这种状况,除了有牢固的血缘情结因素外,还有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人文条件。对祖先鬼的崇拜首先是服从了封建统治者超稳定统治的政治需要,其次是为了维系生命的继承财产和继承权利的需要,再此是满足和适应这些需要的复杂的心理需要。 这种“神追祖上”表现在对祭祀祖先的重视上。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话点破了祭鬼的要害所在。祭祀祖先实际上是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这种存在的权威。 说到底,组总归是在“正名”和宗法制度的旗帜下,在礼教缺礼、法律不法、民主无民、神灵失神的复杂社会背景下显示出其十分独特的地位来。 尽管是人创造了鬼,但鬼并没有服从于人,而是多与人为敌,加害于人的。数千年来,人鬼之争没有停息过。而人们对鬼的态度是有不同的层次的。大致上我们可以分为:祭鬼、驱鬼、斗鬼和用鬼四个层次。祭鬼是鬼在主宰着人们;驱鬼则是人们的一种自卫本能;斗鬼则体现了人的力量和主动性;用桂则完全是在驾驭鬼为人们服务了。 而人们一切对鬼事的了解除了口头相传外就主要借助于鬼书了。 鬼怪故事也被称为“齐谐”故事或者“夷坚”故事。“齐谐”和“夷坚”分别语出《庄子·逍遥游》和《列子·汤问》。可以说中国很早就有了写鬼怪之人。 作为鬼怪的专书,在中国各朝各代皆出现了不少。下面笔者就将收集到的一些书籍的名录介绍给大家,其中需要说明几点;一,有一些作品不一定现在还存在,只要历史上出现过即收入;二,作者、朝代有可能是后人假托,但笔者仍按照其本身所注为准,不做其他考究;三,并不是所有作品皆为鬼书,有一些属于收录有大量鬼故事或很难区分开来的妖怪故事的作品集,一并收入。 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 《归藏》 《黄帝说》(40篇) 《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 《禹本纪》 《伊尹说》(27篇) …… 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志》 《列仙传》 《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 《异闻记》 …… 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 《博异志》 《补江总白猿传》(1卷) 《传奇》(裴铏著) 《独异志》 《古镜记》(王度著) 《河东记》 《集异记》 《秦梦记》(沈亚之著) 《湘中怨》(沈亚之著) 《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 《异梦录》(沈亚之著) 《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 《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 《周泰行记》(韦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 《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 《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 《乘异记》(张君房著) 《括异志》(张师正著) 《洛中纪异》(秦再思著) 《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 《睽车志》(郭彖著,5卷) 《夷坚志》(洪迈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记》 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闻夷坚续志》 《诚斋杂记》 《续夷坚志》 《子不语》 …… 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异记》 《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 《后西游记》(6卷40回) 《剪灯新语》 《剪灯余话》 《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 《涉异志》 《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 《松窗梦话》 《西游补》(董说著,16回) 《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 《续西游记》 《庚巳编》 《语林》 …… 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 《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 《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 《耳邮》(俞樾著,4卷) 《后聊斋志》(王韬著) 《蕉轩摭录》 《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 《里乘》(许奉恩著,10卷) 《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 《觅灯因话》 《平妖记》 《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 《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 《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 《挑灯新录》 《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 《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 《洗愁集》(邹徶?卷) 《谐铎》(沈起凤著,10卷) 《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 《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 《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 《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 《蟫史》(屠绅著) 《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 《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 《影谈》(管世灏著,4卷) 《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 《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 …… 综而观之,鬼书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这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及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之外,相当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鬼怪有其独特的诱惑力和鉴赏价值。 其一,鬼怪满足了人的求新好奇的心理。人的心理本能是好奇心强,这是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鬼书则恰好能起到满足人的好奇心的作用。鬼书一般采用纪异、志怪、梦幻、想象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故事比较生动、曲折,富有感染力。以鬼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符合了文艺创作求新求异的发展规律,也就相互得以促进。 其二,鬼怪便于寄托归属作者的情思。在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下,大兴文字狱。人们很难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于是人们采用非人间的形式隐晦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抗争手段。因此上在繁多的鬼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谴责贪官污吏的、讥讽人情冷暖的、嘲笑世风淡薄的等等。 其三,鬼怪作品是人和社会的一面镜子。作者把人和社会的本质对象化在鬼怪之中,使人们在这些作品中能够观照自身,也观照到人间社会。瓮山逸士在给《斩鬼传》作的序中,就直白地写道:“若夫人而鬼矣,未鬼而为鬼,则不尽心人道,日趋鬼途,已非人类,焉得与安分化人之真鬼比?是必斩绝此等。” 可见,归属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而得到作者的青睐,一些有见识的作者也充分运用这些价值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对于中华的鬼文化来讲,其内容包罗万象,鬼的起源、社会属性、鬼书的大行其道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此外还涉及到大量其他的内容,诸如:鬼的分门别类、鬼的奇形怪貌、鬼的品行才情、鬼的居处所在、鬼的体制官阶等等;在此我们就不做更多的阐述了,毕竟我们应该反对迷信、崇尚科学,介绍前述的这些内容也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鬼怪的本质,并合理地有所取舍地阅读鬼书。 这篇对中华鬼文化的简单阐述完全是从学术角度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其中特别是有关鬼书的部分更是中华文化,具体地说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地推动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值得我们的关注。 六十四卦卦爻 《乾为天》 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天泽履》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初九:素履,往无咎。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九五:夬履,贞厉。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天火同人》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初九:同人于门,无咎。六二:同人于宗,吝。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天雷无妄》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初九:无妄,往吉。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九四:可贞,无咎。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天风妒》 姤:女壮,勿用取女。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踟躅。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九四:包无鱼,起凶。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天水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九四:不克讼,复自命,渝安贞,吉。九五:讼元吉。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天山遁》 遁,亨。小利贞。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九五:嘉遁贞吉。上九:肥遁,无不利。 《天地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初六:拔茅茹,以其夤,贞吉亨。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六三:包羞。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泽天夬》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吝。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九三:壮于□②,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上六:无号,终有凶。 《兑为泽》 兑:亨,利贞。初九:和兑,吉。九二:孚兑,吉,悔亡。六三:来兑,凶。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九五:孚于剥,有厉。上六:引兑。 《泽火革》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初九:巩用黄牛之革。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泽雷随》 随:元亨利贞,无咎。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六二:系小子,失丈夫。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九五:孚于嘉,吉。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泽风大过》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初六:藉用白茅,无咎。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九三:栋桡,凶。九四:栋隆,吉;有它吝。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泽水困》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见。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上六:困于葛藟,于臲?,曰动悔。有悔,征吉。 《泽山咸》 咸:亨,利贞,取女吉。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九五:咸其脢,无悔。上六:咸其辅,颊,舌。 《泽地萃》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①。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九四:大吉,无咎。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火天大有》 大有:元亨。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九四:匪其彭,无咎。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火泽睽》 睽:小事吉。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九二:遇主于巷,无咎。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离为火》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六二:黄离,元吉。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其匪丑,无咎。 《火雷噬嗑》 噬嗑:亨。利用狱。初九:履校灭趾,无咎。六二:噬肤灭鼻,无咎。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上九:何校灭耳,凶。 《火风鼎》 鼎:元吉,亨。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火水未济》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初六:濡其尾,吝。九二:曳其轮,贞吉。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火山旅》 旅:小亨,旅贞吉。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 《火地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六三:众允,悔亡。九四:晋如硕鼠,贞厉。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雷天大壮》 大壮:利贞。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九二:贞吉。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六五:丧羊于易,无悔。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雷泽归妹》 归妹:征凶,无攸利。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雷火丰》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昧,折其右肱,无咎。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六五:来章,有庆誉,吉。上六: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闃其无人,三岁不见,凶。 《震为雷》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九四:震遂泥。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雷风恒》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九二:悔亡。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九四:田无禽。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上六:振恒,凶。 《雷水解》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初六:无咎。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雷山小过》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初六:飞鸟以凶。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雷地豫》 豫:利建侯行师。初六:鸣豫,凶。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六三:盱豫,悔。迟有悔。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六五:贞疾,恒不死。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风天小畜》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九二:牵复,吉。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风泽中孚》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初九:虞吉,有他不燕。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九五:有孚挛如,无咎。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风火家人》 家人:利女贞。初九:闲有家,悔亡。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九三:家人??,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六四:富家,大吉。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风雷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巽为风》 巽: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九三:频巽,吝。六四:悔亡,田获三品。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风水涣》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初六:用拯马壮,吉。九二:涣奔其机,悔亡。六三:涣其躬,无悔。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风山渐》 渐:女归吉,利贞。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上九:鸿渐于逵,其羽可用为仪,吉。 《风地观》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六二:窥观,利女贞。六三:观我生,进退。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水天需》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九三:需于泥,致寇至。六四:需于血,出自穴。九五:需于酒食,贞吉。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水泽节》 节:亨。苦节不可贞。初九:不出户庭,无咎。九二:不出门庭,凶。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六四:安节,亨。九五:甘节,吉;往有尚。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水火既济》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六二:妇丧其髴,勿逐,七日得。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④祭,实受其福。上六:濡其首,厉。 《水雷屯》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六三: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无不利。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水风井》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九三:井渫不食,为我民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六四:井甃,无咎。九五:井冽,寒泉食。上六:井收勿幕,有孚无吉。 《坎为水》 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九二:坎有险,求小得。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九五:坎不盈,只既平,无咎。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水山蹇》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初六:往蹇,来誉。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九三:往蹇来反。六四:往蹇来连。九五:大蹇朋来。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水地比》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六二:比之自内,贞吉。六三:比之匪人。六四:外比之,贞吉。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上六:比之无首,凶。 《山天大畜》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初九:有厉利已。九二:舆说辐。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六四:童豕之牿,元吉。六五:豮豕之牙,吉。上九:何天之衢,亨。 《山泽损》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山火贲》 贲:亨。小利有所往。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六二:贲其须。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上九:白贲,无咎。 《山雷颐》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山风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九三:干父小有晦,无大咎。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六五:干父之蛊,用誉。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山水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六四:困蒙,吝。六五:童蒙,吉。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艮为山》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六四:艮其身,无咎。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上九:敦艮,吉。 《山地剥》 剥:不利有攸往。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六三:剥之,无咎。六四:剥床以肤,凶。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地天泰》 泰:小往大来,吉亨。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地泽临》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初九:咸临,贞吉。九二:咸临,吉无不利。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六四:至临,无咎。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上六:敦临,吉无咎。 《地火明夷》 明夷:利艰贞。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地雷复》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初九:不复远,无只悔,元吉。六二:休复,吉。六三:频复,厉无咎。六四:中行独复。六五:敦复,无悔。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地风升》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初六:允升,大吉。九二:孚乃利用□,无咎。九三:升虚邑。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六五:贞吉,升阶。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地水师》 师:贞,丈人,吉无咎。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六三:师或舆尸,凶。六四:师左次,无咎。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地山谦》 谦:亨,君子有终。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鸣谦,贞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六四:无不利,撝谦。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坤为地》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茅山道法 茅山派人物: ===== 温道乙:茅山派掌门,人称“茅山居士”。 穆朗清:温道乙嫡传弟子,陪师父隐居于茅山华阳洞中。 茅山派武**术: ======= 三清剑法:茅山派防身剑法,主要用于配合施法。 特殊功能: [三清化符]:借三清剑术的法力来施展符术。 『止风符』〔performzhifeng〕:消除祭风符。 『退云符』〔performtuiyun〕:消除祭云符。 『收火符』〔performshouhuo〕:消除祭火符。 『惊鬼符』〔performjinggui〕:专用于降妖镇鬼。 谷衣心法: 谷衣心法是一门道家的内功,人食五谷,因此肉身皆带有五谷秽气, 谷衣心法能够将体内五谷秽气排除於外,以修练「谷衣」——一种护体之 气,人类所修练者称为谷衣,神仙所修练者称为「丹衣」,妖魔所修练者 称为「血衣」、「土衣」等等,谷衣心法的修练共分十层,至第五层称为 「小成」,左眼眼珠会变成金色,至第十层称为「大成」,两眼眼珠皆呈 金色。 谷衣心法的特殊功能: 『灵神诀』〔concentrate〕:将内力转化为法力。 □茅山道术 茅山派的法术以治鬼除魔为主,大多是攻击法术,以及一些符咒法, 只有灵性很高的人才适合修炼。 指令格式:cast<法术名>on<目标> 茅山道术的特殊招式: 『紫幽之箭』〔drainerbolt〕:射出一道紫色光气攻 击敌人,若是成功,还会从敌人身上吸取若干精力。 『青冥之箭』〔netherbolt〕:射出一道青色光气攻击 敌人,这个法术是幽冥三箭中杀伤力较高的一个,随著法力成长而增加的 威力也较明显。 『苍灵之箭』〔feeblebolt〕:射出一道白色光气攻击 敌人,使敌人产生昏眩的伤害,苍灵之箭有许多奇特的效用,只有道行高 深的法师能体会。 『天罡伏魔咒』〔thunder-bolt〕:以伏魔降妖为主 的咒法。对来自魔界与阴界的生物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 『天兵召唤』〔invocation〕:从天界召唤一位身穿金 甲的天兵战士下凡护法,效果会一直持续到战斗结束。 『阴阳眼』〔astral-vision〕:使施法者能够看见 阴界的鬼魂类生物,持续时间视法术的熟练度而定。 『驱尸咒』〔animate〕:驱动的尸体变为僵尸,僵尸以驱 动者的灵力为食。 『天王咒』〔tianwang〕:召唤托塔李天王用镇妖塔降魔, 被施法者将被暂时封于镇妖塔中。 『五雷咒』〔thunder〕:召唤上天雷神施法,可对敌人造 成五雷轰顶的伤害。 『三昧真火』〔zhenhuo〕:施法者会喷出三昧真火烧伤敌人, 威力很大,只有茅山道士才能施用。 □茅山符术: 茅山派的符术和道术一样,以治鬼除魔为主,大多是攻击型符法, 需要灵性很高。 用法:先以scribe指令画符,再用burn指令施符。 茅山符术的特殊招式: 『阴界传送符』〔earth-warp〕:把施符者送到阴界。 用burn指令施符。到了阴界如何回来,请施符者自己想办法。 『天通眼符』〔far-vision〕:施符者可以看到别的玩 家或生物。先用write指令把你想看的玩家或生物的名字写在符上, 再用burn指令施符。 『僵尸追魂符』〔haunt〕:驱动僵尸去杀人。先用write 指令把你想杀的人的名字写在符上,再用attach指令把符贴在僵尸 身上。 『天师符』〔save-me〕:救命之符,若是成功,施符者召 唤到的天兵或鬼卒将挡住敌人的攻击,施符者此时可以休息或逃跑。 『跟踪符』〔find〕:将该符贴(attach)在某人身上, 便可追踪其行迹。 『休战符』〔peace〕:此符一旦施法成功,将停止所有敌人 对自己的攻击。 『降雨符』〔rain〕:天降大雨或冰雹攻击敌人,有时会将敌 人冻住。需要高深的茅山符术。 『驾云符』〔cloud〕:让施符者驾起云朵飞行,可以飞到各 主要城镇和山头。用hop指令施符。 天师正道: 这是道家的主要学问,大多数茅山派的武**术都需要以此为基 础,如果天师正道的修行不够就强自修练道家武功及法术,很容易走火入 魔或坠入魔道。 □炼丹术 □炼妖壶茅山派镇山法宝,专用于收妖降妖。只有炼丹术很高的人才可以控制 炼妖壶,并炼出高等的妖物。 特殊指令:念咒(nianzhou)只有茅山弟子念的“无量咒”才可以驱动炼妖。 查妖(chayao):可查看自己炼妖壶中的妖物情况。 收妖(shouyao):合理使用炼妖壶可将妖物收入壶中。 炼妖(lianyao):连续放入两个妖物可炼出一个新的妖怪。 放妖(fangyao):将炼妖壶中的某个妖物放出来保护自己。 助妖(zhuyao):将自身心神输给指定的妖物助其增长法力和经验。 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麹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母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督子车 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梁晋楚阎法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江湖黑话——唇典 江湖唇典 「唇典」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亦 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 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 的隐语。在三教九流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餐具 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 愿与意图。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透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唇典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 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而用其它字语代替。二是出于回 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 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 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以「四三八」称「二路元帅」亦即 「副堂主」等。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唇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 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 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 为金杠子,肚为南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 湖社会中,一般江湖人士常常使用一些唇典,这些唇典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 有的用法。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唇典最为 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 品中。 此处摘录一些言语类的唇典,至于非言语唇典的部份,如「茶阵」、「路 符」与「符征」请参考《神奇的武术》一书,有详尽说明。 一、人物类 ◎人:丁。◎鹰爪孙:官府。 ◎糕:老人。◎翅子顶罗:官帽子。 ◎豆儿:姑娘。◎托线孙:保镖人。 ◎芽儿:小伙子。◎并肩子:即朋友之意。 ◎老宽/空(倥)子:外行。◎点子:对象、敌人。 ◎捏班:尼姑。 ◎线上:以某个地域为势力地盘,该地域即称「线」。简单的说,「线上的朋 友」就是「地头蛇」。如:西路川陜这趟线上、衡山这趟线。 ◎合(黑)字/老合:贼。通常非称呼在帮者,而纯粹指称一般盗贼。 ◎吃飘子钱的老合:水贼。 ◎总瓢把子:在江湖上指称首脑、老大。瓢(把子)原为头、脑袋之意,此处 为引申意。 ◎马眼子:专门四下探访名马的人。凭着一双饱具经验的眼睛,再加上一张油 滑善辩的嘴,无往而不利。「马眼子」周江曾企图说服寇英杰将宝马黑水仙 卖给玉观音郭彩绫,却碰了一鼻子灰。(见萧逸《长剑相思》) 二、数字类 ◎流月汪则中,神心张爱足(北省名「青」):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干:千。 ◎百:百。 三、生活类 ◎老瓜/居米:银子。◎亮子:照明用具,如千里火等。 ◎莲花子:碗。◎汤钵子:大碗。 ◎划十子:筷子。◎搬梁:拿筷子。 ◎水牙子:汤匙。◎扣盅:喝水。 ◎穿通子/顺腿:袜子。◎提头子/踢士:鞋子。 ◎飞蛾子:马挂。◎叉叉子/蹬空:裤子。 ◎通衫子:大挂。◎顶天:帽子。 ◎小罗考:衬衣。◎护脸:眼镜。 ◎海砂子:私盐。◎海砂窑:盐仓。 ◎姜片/马蜂子:肉。◎马牙:饭。 ◎番张子:饼。◎细苗条:鱼。 ◎拖条:睡觉。◎黏肤:擦脸。 ◎蹦火:吸烟。◎蹦台:上炕。 ◎领甲:烤火。◎卖鸡:跨门槛。 ◎蹓狗:跳窗户。◎摆丢子:刮风。 ◎照相/朝相:见面。◎安了根:吃饭了。 ◎眩里圆:吃了。◎捏子攒:还没吃。 ◎东、西、南、北:倒、列、阳、漠。◎捕子:捕鱼的水禽。 ◎皮娃子爆豆子/皮子串:被狗咬了。◎火窑:店房。 ◎打尖:意指旅人中途吃饭。◎踏青子,斩盘带推包:串茶馆,相 面带治病。 四、器官类 ◎瓢(把子):头、脑袋。「摘瓢」即为割脑袋。另可引申为一组织之首脑、 领袖,称「(总)瓢把子」。 ◎招子:指眼睛。古代指招贴、告白。《永乐大典》中:「今早挂了招子,不 免叫孩子出来,商量明日杂剧。」大抵眼睛为一个人的招牌,故引申而称「 招子」。武林中,下手歹毒者常直取对方双目,意欲废掉对手的招子。 另眼睛亦可称「湖」。 <招子不昏:眼睛不亮> ◎顺风子:指耳朵。◎海子/江子/樱桃子(女):口。 ◎金杠子:腿。◎南子:肚子。 ◎踢杞:脚。◎蚕子/定盘子:心。 五、武器类 ◎蛇儿:把兵器比做叫化子手上的蛇。◎暗青子:即暗器。 ◎青子:兵刃。◎片子:刀。 ◎海青子:大刀。◎月牙锋:戟。 ◎挺子:匕首。◎花条:花枪。 ◎小黑驴:洋枪。◎喷子:鸟枪。 ◎串蔓子:买枪。◎串非子:买子弹。 六、江湖过招类 ◎万(儿):名头。◎红货:指走镖时押护的银钱类货物。 ◎踩盘子:指事先侦察要劫的对象。◎羊牯:抢劫的对象。 ◎递门坎:动手过招前自报师从门派。◎结梁(梁)子:指结仇。 ◎缺点子:无人之意。◎盘道:套话。 ◎挂桩:对上头。◎对盘:遇上(动手)。 ◎剪镖:劫财。◎淌进:潜进。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醒攒:被识破。◎七寸子:要害。 ◎新上跳板:刚出道。◎合吾:大家都是江湖同道。 ◎水漫了:人家杀来了。◎挂彩:受伤。 ◎土了点儿:死了人啦。◎碎了:死了。 ◎清了:杀了对方。◎叫鞭土:打死人啦。 ◎风紧:情况危急。◎扯呼(活、滑):逃跑之意。 ◎松人:赶快逃走之意。◎亮盘:照面亮相。 ◎上线开爬(扒):在这一带下手作案。◎摘瓢:割脑袋。 ◎开山(安窑)立柜:以一地为根据地。 七、对话应用类 ◎并肩子,念短吧!火窑外可有鹰爪孙淌过来了: 弟兄别说话,店房外有官人过来了。 ◎马前点,喂暗青子:赶快预备暗器。 ◎合字上的朋友,一碗水端来大家喝: 道上的朋友,把你刚抢到的财物拿出来大家分分(黑吃黑)。 ◎并肩子,可是风子万儿么?:弟兄可是姓马么? ◎捏班扎手,并肩子扯活(呼):尼姑厉害,哥们逃吧! ◎并肩子们念短吧!云棚上,梁子孙粘上啦!: 弟兄伙伴们别说话,顶子上有仇人绷着啦! ◎招子放亮点!把合住刁枝子,我有法子教猴崽子亮相的!: 眼睛亮点,看住了那株树,我能教他出来。 ◎朋友踩宽着点,进来是条子扫,片子咬!: (对进屋窃贼发话)朋友放过了吧,否则进来就用鎗扎你、用刀砍你! ◎朋友们,灯笼扯高一点,我们这是个黄草窑子!: (对进屋窃贼发话,南省用法) 朋友们,将眼光放远一点,我们这是无钱财的人家! ◎并肩子,托线孙可灵了,亮青子,招呼吧!: 弟兄们,保镖的察觉了,亮兵刃,动手吧! ◎并肩子,念短吧!棵子里面伏着不少点儿了:弟兄们不要说话,草里藏着不 少敌人。 ◎并肩子,这个托线孙既是没挂老居米子了,我们马前点接应「阳向」的弟兄 ,看从那里走了货: 弟兄,这个保镖人不是我们想拦劫的人,身上没带着多少财货,赶紧接应南 路的弟兄,怕从那里走了人。 不动明王资料 Aryaacalanatha藏名;卓沃来伏瓦,梵名阿遮罗曩他。不动明王,梵音为Acalanatha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不动″,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驾驭一切现象者。依密教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不动明王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刚胎藏两部而分别其德,五方佛(阿门比佛、宝生佛、毗如遮那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各有三轮身。中央毗如遮那佛为自性轮身,金刚般若蜜多菩萨为正法轮身,不动明王为教令轮身。所以不动明王是奉大日如来(大日如来的梵音是摩诃毗如遮那佛,摩诃译为大,毗如遮那译为光明遍照,故中文别称大日如来)教令,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之大威势明王。表面看来,大日如来,金刚般若蜜多菩萨,不动明王,是三尊不同的个体。而实际上,却是诸佛总体的身、口、意三密,次等显现,即身密是大日如来,语密是金刚般若蜜多菩萨,意密是不动明王。即使是大日如来与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祇不过是法身佛与应身佛之不同示现罢了。密教诸尊,依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之:则大日如来为一切诸尊之总体,为自性轮身,而此尊为一切诸佛之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此尊于大日华台虽久已成佛,而以其本誓之故,现初发心之形,为如来之童仆而给使诸务,且给使于真言行者,故称使者。使者即使役于人之义也。不动使者,不动即使者而非不动者,不动之使者如二童子,八大童子等(是约于胎藏界)。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降魔时示现的忿怒身,也是诸佛意的化身。他的身相是对那些顽固不化、执迷不误、受魔障遮蔽的众生而变化的,以喝醒众生和吓退魔障。在五方佛示现的五大明王中,不动明王居首位。其誓愿为“见我身者发菩提心,闻我名者断恶修善,闻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论汉地佛教或藏传佛教,都重视修习本尊法门,又被称作大威力不动明王或常住金刚。不动明王,为一脸二臂,发垂披肩,愁眉瞠目,嘴角两侧露出两虎牙,现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着摆裙,右手持剑,左手提索,以童子相站姿安立周身智慧烈焰中,造型特殊,显示此不动明王更具积极性与行动力。不动明王久以证得大光明遍照,已登大日华台,因其三昧耶本誓愿,而示现初发心时诸相不备之形,为如来之童仆,而执行诸务。不动明王身相亦有二臂,四臂或六臂的,藏密崇奉的多为二臂像。全身青蓝色,表法性不变。腰围虎皮裙,三眼红圆。右眼仰视,表示能捆住天子魔;左眼俯视,表示烧毁龙魔和非天;额眼平视,表示降伏夜叉和罗刹。脖子上挂着一条蛇,表示除根本烦恼之‘瞠心”以五骷髅及不动佛为饰,表消除一切恶障。全身以八大龙王为饰。右手高举着龙剑,左手拿系杵的金刚索以勾缚魔。右腿弓,左屈膝着地,于莲花月轮宝座上。修习此尊法,可断除烦恼所生的一切障碍,施一切欲求如愿,顺利修成佛果之道。而其忿怒相,是大慈悲的显现,就如同父母对其顽劣不化的子女,以忿怒方法予以调教,其动机是“慈爱”而非毁灭,因此可以说比祥和寂静之示现,更具慈悲力。右手持的剑,非一般的刀剑,乃是智慧之剑,能断烦恼之根,左手所提绢索,是用来捆绑一切恶魔,而最大的恶魔,是我执魔也,所以其内在的密意,不在降伏外在的恶魔,而是以智慧力为武器,来降伏自己内在的“魔”。而魔之真实意思应为“磨”,并非一般人口中的魔。“魔”之所以为“磨”,完全是因为执着这个“自我”在作祟,所以一切外在的障碍、痛苦是来自于内在的障碍与执着,只要降伏了内心,则外在的一切将得到净化。 歐亞古代兵雜談 隨著戰爭的需要,近百年來,武器有了神速的發展.在世界已進入核武器階段的今天,再回過頭去看看古代兵器,那是頗有趣味的. 但古代兵器範圍很廣,且各國,各地區都各具特色。如我國的長矛,大刀,劍,弓,箭等早已為大家所熟悉,更在小說,戲劇中經常看到.這里不可能對古代兵器作全面的敘述,僅對歐洲,亞洲的國外古代略表片斷. 那麼.歐,亞的國外古代兵器有哪些呢?這些兵器是怎麼使用的呢?威力又如何呢?……還是讓我們從一次著名的古代戰爭談起吧. 馬拉松之戰 公元前490年,波斯國發兵進攻希臘,在馬拉松平原展開了一場激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拉松之戰. 8月12日黎明,波斯軍隊經海上乘風破浪,登陸上岸,向馬拉松平原挺進,載入史冊的馬拉松之戰就此揭開了戰幕。 波斯軍隊居中的是主力部隊弓箭手,只有他們才是波斯軍隊中真正的波斯人.他們頭戴氈帽,身穿綴有鐵鱗甲的戰袍,主要兵器是弓和箭,還配備有短矛等麼普及是用蘆葦制成,帶有鐵箭頭,盛放在箭筒內.在主力部隊周圍的是雇佣軍隊,總共約兩萬人. 相比之下,希臘軍隊的人數只及波斯軍隊的三分之一.希臘軍隊是重武裝步兵,他們頭戴雞冠狀頂飾的頭盔,身穿胸甲,腿套脛甲,腰佩短劍,左手持青銅面圓木盾牌,右手持2米多長的鐵長矛. 當波斯軍隊入侵到距希臘軍隊只有一百來米時長槍如林的方陣希臘軍隊突然迅速地沖殺過去,同時發出駭人的吼叫聲.這突如其來的沖殺使喚波斯弓箭手驚恐萬狀,措手不及.希臘人從波斯軍隊的兩翼開刀,先擊潰其外國雇佣軍隊,隨即從側面殺進去,把波斯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尸橫遍野.希臘人獲得了全勝. 據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說波斯軍隊在戰場上棄下的尸體是6400具,而希臘人僅死了192人,當時,希臘軍隊中有個戰士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去報捷,到達雅典的中央廣場時,他高呼:”我們勝利了!”接著因跑步過度勞累,倒地而死.今天的馬拉松賽跑即起源于此. 弓 現在,就從弓箭手的主要武器弓和箭來談起吧. 古代,歐,亞的弓有兩種,即筒弓和合成弓. 公元前一萬年左右,歐洲就出現了簡單弓.簡單弓是利用木頭的彈性,由韌帶拉緊的,能把箭射至30米左右遠,箭頭是用骨頭或石頭制成的.它既用于狩獵,也用于打仗. 公元前十三世紀,歐洲出現了合成弓.合成弓采用”三層合一”的結構,中層是木頭薄片,外層是牛筋內層是角質,三者被緊密地膠粘成一體.由于筋腱和角質具有正反兩面相等的彈性,弓靜止時呈弧形,象”c”字一樣.張弓時必須借助膝蓋的力量才能把兩頭扳轉過來,並即刻安上弓弦加以固定.固定後,弓弦就繃得象琴弦那樣緊,撥動時能發出響聲. 合成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尺寸較小的,張弓後寬度只有55厘米左右,弓弦繃得非常緊,配用的箭約45厘米,這是典型的斯基泰弓;歐亞大草原的騎兵及稍後的蒙古弓都屬這類.另一種是尺寸較大的,張弓後約有1米寬,弓弦繃緊程度較次于前者,配用的箭長70厘米,亞述人的弓和波斯人的弓屬這類. 合成弓射出的箭在近距離內能穿透一頭野牛,威力較大.最大射程可達400米,有效射程為60~80米. 投擲武器 在歐,亞古代戰場上,還可見到一種冷兵器——投擲武器,這里僅介紹投石器和標槍投擲器兩種. 武器的發展是和技術的發展分不開的.從五十萬年前的猿人揮舞第一件武器(狼牙棒,獸角匕首或半頜骨刀)開始,到石器時代隨著磨石技術的發展而出現投石器和大型簡單弓為止,經歷了數十萬年,而後者距今也已有一萬年了. 投石器大約出現于公元前十世紀,它由兩條皮帶或亞麻帶和一個袋子連接而成.袋內裝有石彈,硬粘土彈或鉛彈,彈重20~30克左右,有時還重得多.投擲時,在頭頂之上用手旋轉投石器,選擇時機松脫其中一條皮帶,就可使石彈投擲出去,在一百多米距離內能打得很準.最出名的投石手要算巴利阿里群島的居民了,他們從童年起就參加投石訓練,他們的頭上一般能繞2個甚至3個投石器,最短的用于近距離快速投擲,最長的用于遠距離投擲. 標槍投擲器是和投石器同期出現的,由木柄或獸角柄做成,靠在標槍的末端,可把標槍投到一百來米遠,要比用手直接投時遠二,三倍.後來羅馬軍隊借助一種能增加推力的皮帶,使投擲距離還要遠. 但投擲武器在歐,亞古代不太受重視,僅裝備于輕武裝步兵,只是重武裝步兵方陣的輔助部隊. 重武裝步兵 馬拉松之戰中,希臘軍隊就是重武裝步兵.對此再稍加染墨. 大約在公元前五千年,兩河流域的甦美爾人認識並利用了銅,開始了冶業.到公元前三千年,印歐語系的阿納多盧人發明了銅錫銻合金——青銅.青銅比較堅硬,並在高溫下易熔化于粘土模中,因此可用來制造劍,矛頭,盾牌和胸甲等兵器和裝備. 到公元前二千年末,小亞細亞的赫梯人和古希臘中部了多利亞人造出了鐵劍.前者橫掃埃及;後者威震愛琴海地區,創造了”希臘的奇跡”. 處于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交接期的荷馬時代,出現了叱風雲一千多年的古希臘重武裝步兵.”重武裝步兵”在英文和法文中均為”hoplite”,它是從裝有青銅甲的圓木盾牌的名稱”hoplon”變來的. 從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希臘人的進攻武器就是木桿長槍和短劍.木桿長槍的槍尖是鐵的,槍尾是青銅的,全長2~2.5米;短劍由鐵制成,劍身筆直或呈弧形,肉搏時才用.把金屬頭盔,胸甲和脛甲都算在內,一個重武裝步兵的裝備足有30公斤重.因此,一個重武裝步兵身邊常跟著一個或數個奴隸,為他背武器和戰斗時保證他的後方安全. 古希臘方陣 古代戰爭同現代戰爭一樣,戰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馬拉松之戰希臘人之所以大勝波斯人,主要是在戰術上佔了上風. 古希臘的重武裝步兵是與其同時出現的方陣戰術隊形分不開的.古希臘步兵方陣具有嚴格的陣法,隊形嚴緊,層次分明,其威力在于陣內步兵們的同心協力,團結對敵和重裝備. 原先,即在荷馬時代以前,步兵打起仗來象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古希臘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佔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戰術上的創新. 公元前418年,斯巴達人在曼丁怪亞戰場上為了使喚方陣步伐整齊,還專門建立了笛子隊,步兵們踏著笛子的節奏而緩慢地前進. 但是,古希臘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只要設法不讓它有個統一的戰場,並且只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戰略家伊巴密農達在琉克特拉采用集中了縱深達16層的部隊,從方陣的右側打進去,結果就破了斯巴達的方陣.可是,底比斯的勝利在公元前338年又被馬其頓的新方陣所掩蓋. 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是在古希臘方陣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它的隊形更密集,更縱深,有16層長槍,槍尖向著前方.長槍長達六,七米,比古希臘方陣中所用的長槍長2倍.這樣不僅可以先發制人,並且前五排的槍尖都能伸到第一排的盾牌前面而一同參戰,真是長槍如林. 然而,馬其頓方陣雖打敗了斯巴達人,雅典人,後來卻敗于一個更靈活,更機動,裝備更好的對手——古羅馬軍團. 古羅馬軍團 傳說古羅馬軍團是從失敗中誕生的.公元前216年,在康奈,按古希臘方陣隊形作戰的古羅馬重武裝步兵,被迦太基的軍事統帥采用包抄戰術所打敗.古羅馬人從這次慘敗中汲取了教訓,對古希臘方陣進行改造,創建了古羅馬軍團. 古羅馬軍團為基本作戰單位,每個軍團約有6000人,分為10個大隊每個大隊又分為3個支隊,每個支隊分為2個百人隊.支隊中前兩排裝備可投擲的標槍,第三排裝備長槍. 古羅馬軍團的隊形靈活多變,可根據地形或戰斗情況隨時變為輕武裝步兵戰斗隊形或重武裝步兵戰斗隊形,並能四面出擊,既可集中打,又能化整為零,各自為戰.同時,古羅馬人還從失敗中懂得了騎兵對于保護步兵和擺布敵人的重要性,加強了騎兵的配合. 古羅馬軍團的武器裝備還不斷改進.如把標槍柄上的鐵鉚換成了木銷,投出的標槍會踫歪或踫斷,使敵人無法再用.到公元前一世紀,全部軍團都裝備加固的標槍,既可投擲,又可作長槍.到公元二世紀,步兵們原穿的鉸鏈金屬片的胸甲已被鎖子甲所取代,青銅盔也改變了形狀,腳穿軍鞋,手拿金屬加固的木盾牌,腰佩60厘米長的劍. 公元前202年,即在康奈慘敗之後14年,古羅馬軍團在扎馬向迦太基報了仇.公元前168年,古羅馬軍團又破了馬其頓方陣.古羅馬軍團不愧為當時最強的軍隊. 騎兵 歐,亞古代人還利用一些動物來參戰,有的真可算是特種武器了.直至今天,馬在軍隊中還佔有一定的地位. 早在公元前兩千年,馬就已加入了戰爭的行列.當時,兩駕輕型戰車曾是赫梯征服者橫掃腓尼基,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百戰百勝的武器。古波斯阿里亞人也把馬作為征服別人的工具.那時,馬在戰爭中佔有決定性的地位. 恆赫一時的騎兵,到荷馬時代,隨著古希臘方陣的出現而降為很次要的了.這是因為那時的馬還沒裝馬鐙,只要馬一驚,騎兵隨時有被甩下來的危險;其次是馬蹄還沒上鐵掌,在堅硬的地面上很快被磨掉,駿馬就變成可憐的跛馬或廢馬. 到羅馬帝國時期,為了保衛帝國的長城和征集”蠻族”士兵,又建立起騎兵.騎兵又慢慢變得重要起來. 在西羅馬帝國時期,特別是公元378年,土耳其的哥特人用長槍武裝起來的重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瓦倫斯皇帝及其古羅馬軍團的全部將領和四萬名士兵一網打盡,西羅馬從此一蹶不振.騎兵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了. 大象和豬 歐,亞古代戰爭中,還出現過另一種動物——大象.它那龐大的身體和震耳欲聾的吼聲,引起人們極大的恐懼. 將大象投入實戰的第一個西方人是亞歷山大,他從印度和非洲弄來大象,用以對付騎兵.馬如果沒受過特別的訓練,是不能與大象對陣的.對付當時的步兵,大象更是絕對取勝的. 公元前301年,塞琉古一世(亞歷山大的繼承者)在伊普索斯之戰中,擺出了多達480頭的大象陣,取得戰斗的勝利.大象威震四方. 但是,任何一種新武器出現之後,必將出現另一種對付它的更新武器,這就是矛和盾的發展關系.大象也不例外.公元前270年,希臘的梅加拉人用豬來對付大象,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他們在豬身上涂以松脂,用火點著後,驅使豬群向象群沖去。大象見到這些嚎叫著的活火炬,嚇得四處逃竄,敵軍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到公元前一世紀,大象終于從戰場上消失了. 攻城武器 歐,亞古代人不僅在原野上相廝殺,還在要塞城堡爭高低.舉世聞名的特洛伊城圍攻戰打了十年之久,希臘人最後用”木馬計”才攻破該城. 公元前八世紀,亞述人已熟練地掌握了攻城戰術,並造出了爬城牆或城樓用的活動攻城塔,破城門的羊撞捶和打碉堡的投石器. 最早使用的攻城武器是火.火攻雖是最原始的辦法,但後來有了許多改進.如在箭上扎上廢麻,點著火後射向敵城;在敵城邊點燃許多干柴堆,借風勢燒敵城. 公元前398年,希臘戰略家德尼斯.戴錫拉庫斯的軍隊在攻莫提埃時已擁有七層樓高的攻城塔. 最大的著名羊頭撞錘是公元前305年德米特里奧斯,波利奧特圍攻羅得島時所用的,錘頂有金屬保護層,錘梁有鐵甲,長達53米,裝在輪子上,由一千名士兵咻? 弩炮和投射器 在歐,亞古代攻城武器中,還有弩炮和投射器兩種.它們都是利用動物筋繩索的彈性來發射的. 弩炮,原理上就是很大的弓,是通過絞盤使喚粗動物筋繩索拉緊,從而將箭發射出去的.弩炮射出的箭在一百米距離內非常準確,弩炮也能把25公斤重的石彈射至450米遠.最早的弩炮出自希臘,後來每個古羅馬軍團都配有五十門弩炮,炮手在軍中享有特殊地位. 投射器是比弩炮威力更大的一種武器,能把78公斤重的石彈準確地投至300米遠.它是利用杠桿將筋索拉緊,從而把放在桿頂端的石彈投射出去的.在希臘化時代,即從亞歷山大時期到羅馬帝國時期,投射器曾被大量使用,直到西羅馬時期還在使用. 到公元三世紀,弩炮和投射器開始衰落,這是羅馬軍隊全面衰落的預兆. 歐洲中世紀騎兵 大家總還記得,古希臘重武裝步兵曾恆赫一時.在歐洲的中世紀,出現了騎兵壓倒步兵的形勢,但步兵並不馬上就讓位給騎兵,這從整個中世紀中由步兵取勝的不少戰例可以看出. 騎兵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騎兵剛出現時確曾威震四方,但隨著古希臘方陣的出現就被降為次要的了.這是由于當時的馬還沒有馬鐙和馬蹄鐵,古希臘重武裝步兵方陣成了騎兵不可逾越的盾矛之牆. 後來,在公元前六世紀前夕,斯基泰人發明了馬鞍;公元四世紀時,日耳曼人在馬鞍兩邊安上環狀皮帶來放腳;到了公元八世紀,法蘭克墨洛溫王朝滅亡時才有了馬鐙;到公元九世紀,才在馬蹄底釘上鐵掌.自從四世紀時出現了兩邊帶有環帶的馬鞍後,騎兵的情況就完全變了,戰鬥中也不致摔下馬來了.到馬鞍,馬鐙,馬蹄鐵都完備時,騎兵就成為中世o時駕馭戰爭的一個決定性的力量. 中世紀歐洲人用的馬鞍,具有前橋和後橋,兩邊有環帶.騎兵打仗時兩腿直直地踩在環帶上,就象站在那兒似的.據說,諾曼底公爵,綽號”征服者”的威廉,1083年在芒特城前,由于他騎的馬踩上一塊燃著的木炭而摔倒,馬鞍堅硬的前橋將他的肚皮劃破而致死. 到公元九世紀時,北歐海盜象旋風一樣所向披靡,不斷地劫掠北區和西歐海岸.海盜的威脅使喚整個在軍事上出現了常備的機動部隊,它由經過戰爭鍛煉的騎士組成,能迅速迎擊入侵之敵,這就是”職業化”軍隊的萌芽. 騎士的裝甲 那時騎士所穿的戰服是齊膝緊身甲.它有袖,是用皮或厚布做成的,上面鉚有魚鱗一樣的鐵片,約15公斤重.從頭部到肩,罩有一種形似風帽的有活動鎖環的鎖子甲,頭上戴有護鼻的圓錐形鐵頭盔.可這時的馬還沒有任何的鐵甲保護. 騎士的盔甲,不斷地在演變.十二世紀時,袖口還有保護兩手的連指手套;緊身甲外面再穿上一件上衣或麻布作戰服,以防甲衣上的鐵片被日曬雨淋而生銹;衣服和盾都飾以醒目的標志,以便識別.到十二世紀末,頭盔變成了圓柱形,把騎士整個頭部都套進去,只有通風口和縫隙供呼吸和觀看用.十三世紀末,齊膝緊身甲被鱗片甲所取代,鱗片甲不僅造價便宜,並穿脫較方便,它是把小鐵片鉚在皮衣或布衣里層,所以從外面是看不見小鐵片的.十四世紀,一種堅硬的鋼甲——大白盔甲取代了鱗片甲,把騎士的軀干,四肢和主要關節通通蓋住;頭盔讓位于帶不活動臉甲的輕頭盔;馬也有了鐵甲或鋼甲的保護. 全副大白盔甲約重40公斤,做工精致.用大白盔甲裝備起來的騎士團,十五世紀達到鼎盛時期,成為全歐洲的唯一模式.不論在德國,意大利,還是在法國,西班牙,騎士的裝甲看不出任何區別,因為當時都是向同一制造作坊,特別是在米蘭購買盔甲的. 劍錘矛弓弩 哈斯丁斯(即英國今日的黑斯廷斯)騎士的進攻武器是寬身鐵劍這種劍從十二世紀就有了,劍的護手是筆直的,劍裝在劍鞘里後,可以掛在露出于緊身甲下的背帶上,也可掛在腰帶上.騎士的腰帶既是飾物,也是用來保護下腹的. 騎士的劍是當時騎士制度精神原則的化身,被賦予神聖的性質和獨立的生命.如法國國王曾明文規定:”騎士如不幸被俘,不能用自己的劍當贖金來贖身.””哪怕失去人身自由,誰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劍.”這一點,從反映中世紀騎士的小說中也可看出. 那時也有釘頭錘,它主要是農民或神甫的一種武器,主要為步兵所用. 還有木柄長矛,矛長2.5~3米,其鐵矛頭形如鼠尾草的葉子.有時在矛上系一面旌旗或軍旗. 諾曼底公爵率兵遠征英國時,除了騎兵,還不弓箭手.他們的弓是用紫杉木做的,約有1.5米長.有趣的是,他們在打仗時是朝天放箭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時軍隊中都有堅硬的盾牌,箭雖厲害,卻不能穿透盾牌,于是他們就朝天放箭,讓箭從天而降,既可避開盾牌,又可發揮箭的威力,出其不意地射中敵的的肩部,臉部或四肢.在1066年哈斯丁斯戰役中,諾曼底人的這種箭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弩在羅馬帝國時期曾威震四方,之後便銷聲匿跡達數百年,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5~1098)時,它才再度出現.這時的弩是由弩架和弓兩部分組成,弩架便于用肩抵住進行發射其頂端有鐙子,便于開弓時能使喚上勁;開弓時將弓弦置于弩架的旋塞上,發射時通過扳機控制旋塞轉動,使喚弓弦彈回並將箭有力地射出去。箭在發射前放于弩架的槽中,因其金屬箭頭成方形,所以又叫”方鏃箭”.弓是由槭木或紫杉木做的,並用角質,牛筋和鯨須合在一起,後來才有用鋼做的.弓的威力愈大,開弓就愈費勁,于是人們就借助于撬棍,頂重器,張弩器和曲柄等一些機械來開弓. 弩在射程,威力和準確性方面都超過了弓.方鏃箭的初速可達每秒50~70米,在50米距離內能射穿15厘米厚的橡木,任何甲都抵擋不住.但弩和重量約有10公斤,比弓要重;操作起來要比弓困難得多,一分鐘內,一個訓練有素的弓箭手能射出6支箭,而弩手只能射出1支方鏃箭;遇到下雨時,弓弦易取下存好,而弩弦則不易取下,易被雨淋濕而失效. 中世紀的喪鐘 十四世紀前期,歐洲出現了火器,它敲響了中世紀的喪鐘. 1346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在克勒西戰役中使用了3門叫做”鐵火罐”的火器.從此,凡是攻城都少不了火器. 當時,制造這種火器是一件很艱巨的事情.粗大的管筒是用一塊塊鐵板繞成的,外面加上圓箍,就象給木桶加箍一樣.因此,英文中炮管是用barrel(筒狀物)表示. 當時還出現了將好幾個管筒並排裝在一個帶輪子的架子上,這是機槍的祖先. 十四世紀後期,出現了單人火器,它是固定在一個木柄上的,有十來斤重,這是火槍和步槍的前身. 法國人很懂得火器的重要性,查理五世曾用火器保衛其要塞,查理七世建立了一支擁有24門臼炮的部隊.英法百年戰爭,法國依靠了火器的威力,以英國的失敗而告終,同時也把中世紀的騎士制度送進了墳墓. 日本刀的知识 一、日本刀的历史 从古坟时代出土的文物中,已经开始包括有铁制的刀剑。那个时候的日本刀,并不象我们现在在各种游戏、动漫、影视等作品中看到的那样有挺拔的弧线,相反刀身很直,利于步战。平安时代以后,战斗方式主要由步战改为马上战斗,直刀在这种场合下使用起来就很不方便了,于是出现了刀身弯曲的太刀。之后经由镰仓、室町,到了江户时代,为了适应于剑术决斗的需要,又出现了比太刀更为轻便的打刀(简称刀)。刀的形态基本上已经跟现代的日本刀没有什么两样了。 西历名称 古坟时代——AD707直刀(上古刀) 806——1572古刀 1573——1867新刀 1868——现在现代刀 二、日本刀简介 1、刀的种类 日本刀的种类很多,除了上边所说的用来战斗的太刀和刀以外,还有比太刀短一些的小太刀,切腹时使用的胁差(也称胁指),非武士阶级(比如农民、商人、女子)用来防身的短刀,以及忍者使用的忍者刀等等。这里专门提一下忍者刀。忍者刀比一般的刀短,便于携带,而且忍者刀跟平安时代以前的刀相似,刀身是直的,或许是因为忍者从来都是徒步战斗的缘故吧。 2、刀的寸法 日本刀的寸法,即是指刀的长度。这里说的刀的长度是指刃长,并没有将刀柄包括在内。一般来说,刃长30cm以下的就是短刀,胁差的长度在3 0~60cm之间,超过60cm的,就是刀或太刀了。通常,即使是比较长的太刀,刃长也不会超过80cm,换算成寸法的话,即是不会超过二尺六寸六分。但据说,佐佐木小次郎的爱刀“长光”长度为三尺二寸,与之决斗时的宫本武藏使用的木刀更是长达四尺二寸!估计书中所说的长度是将刀柄长度也计算在内了的吧!(参看《日本剑侠宫本武藏》一书,小山盛清著) 种类长度(寸法)长度(cm) 短刀0.33~9.871~29.9 胁差9.90~19.7730.0~59.9 刀、太刀19.80~60~ 3、武士的双刀 在古代的日本,武士阶级是特权阶级,通常的形象是腰挎双刀,走起路来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使用二刀流的就不说了,但是,只是使用一柄刀战斗的武士,为何也要佩带两把刀呢?实际上,武士所佩带的两把刀并不一样,其中一把是用于战斗的刀或太刀,另一把则是用来切腹的胁差。当然也不排除有不遵士道,将胁差也拔出来砍人的家伙。如果是使用二刀流的武士,则除了腰上要别两把长刀外,怀中还要揣着一把胁差(身上带着三把刀走起路来会很费劲吧……) 4、刀与太刀的区分 从长度来看的话,刀与太刀并不容易区别。虽然一般来说,太刀比刀要长,可是也不排除有比长的刀短的太刀和比短的太刀长的刀(绕口令……)。但,刀与太刀是有明显区别的!那就是刀的铭文的所在侧不一样。通常带刀时,刀铭应当向外,此时,若刀刃向上,就是刀;若刀刃向下,则是太刀了。(剑心的逆刃刀不算在刀与太刀之列,那是个怪胎……) 5、刀的各部名称 说不清楚啦,要结合图片来说 可惜现在我上传不了东西到我的主页空间! ◆天下五剑 日本国宝。在SFc游戏《幕末降临传ONI》中出现过,游戏中的名字分别叫大典太、数珠丸、童子切、三日月和鬼丸。 名物大典太,太刀,刃长66.10cm。平安后期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来为室町将军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时代落入秀吉手中,后来秀吉将它赐予前田利家。刀铭:三池光世 数珠丸恒次,具体情况不明,传说为日莲上人所有。 童子切安纲,具体情况不明,传说为源赖光所有。 三日月宗近,山城国刀工三条宗近所作,具体情况不明。 鬼丸国纲,具体情况不明,相传为镰仓北条家家传宝刀,随北条一门的全灭而散落人间。(这里的所说的北条氏与战国时代的小田原北条氏毫不相干,后者是伊势新九郎长盛冒姓北条,改名为北条早云后形成的家族) (玩过太阁的一定知道吧,哈哈) ◆菊一文字则宗 菊一文字则宗,太刀,刃长78.48cm。后鸟羽院时期备前国刀工则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传说后来为新撰组剑士冲田总司所有。刀铭:菊一文字则宗 ◆长曾弥虎彻 长曾弥虎彻,胁差,刃长45.75cm。越前国刀工虎彻于宽文三年所作。为新撰组剑士近藤勇的爱刀。刀铭:長曽袮虎徹入道興里 ◆和泉守兼定 和泉守兼定,刀,刃长70.6cm。著名刀工之定所作,新撰组剑士土方岁三所有为第三代和泉守兼定和十一代和泉守兼定。刀铭:和泉守藤原兼定。在刀柄上也刻有铭文:臨 兵闘者皆陣烈在前。这句语出《抱朴子》的话(原文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在战场上很流行,据说可以起鼓舞士气的作用。读的方法是“兵ノ闘 ニ臨ム者ハ皆陣列ノ前ニ在レ”。 其实这些刀都有图片的!!!!可惜大家看不到了 哈哈哈哈~~~~~~ ◆堀川国广 堀川国广,刀,刃长70.6cm。著名刀工九州日向住国广所作,传说是国广作品里的第一杰作。后为新撰组土方岁三所有。刀铭:堀川国广 ◆葵纹越前康继 葵纹越前康继,胁差,刃长35.3cm。江户时代著名刀工越前康继所作,作为御神刀供奉在尾张热田神宫(御神刀:放在神宫中供奉神明的刀,一般不用于战斗)。刀的两侧分别铸有梅纹和竹纹。而之所以名为葵纹越前康继,据说是由于是受家康赐予德川家葵纹之名,因而改铭。成刀于庆长十一年左右。刀铭:葵纹越前康继 ◆肥前国忠吉 肥前国忠吉,刀,刃长67.3cm。江户刀工肥前忠吉所作,后来为冈田以藏所有。刀铭:肥前国忠吉 ◆村正 村正,刀,刃长73.32cm。室町末期刀工势州村正所作,斩切能力出类拔萃,被德川家视为“不吉”的象征,斥之为“妖刀村正”,因而在幕末时的长州倒幕派中人气极高。刀铭:村正 ◆正宗 正宗,刀,刃长64.4cm。相州名刀工正宗作于镰仓末期,战国时为石田三成所有,关原合战后被敬献给德川家康,后来不知为何流落到萨菲罗斯手里(笑)。刀的全称为名物观世正宗。刀铭:(无铭) ◆长船(名物大般若长光) 长船,太刀,73.63cm。又名名物大般若长光,名刀工长光的作品,在室町时代即价值六百贯。因为大般若经刚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长光。本为室町末期将军足利义辉所有,后来经由三好长庆、织田信长而到了德川家康手中。长筱合战后,家康将之赐予奥平信昌。刀铭:长船 (最后小寒想说,日本刀不如咱们中国人的苗刀!!!) 欧洲爵位浅谈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候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Orderof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长弓兵资料介绍 长弓兵战役:中世纪英国长弓手的几场著名战役简述[引自acherJones的西方战争艺术] 1.13世纪末英格兰完成对威尔士的征服 威尔士人与英格兰人之间断断续续的战争持续到1276年,又爆发了一场重大的冲突。北威尔士在卢埃林王子时期,不仅有着卢埃林亲王这样一位精明且富有经验的领导,而且有延伸到南部纵深的疆土作为有力的基地。卢埃林在耗费英格兰人物力财力的同时,使自己的领土得以扩大。然而,到了新英格兰国王时期,他的对手却是一位善战的优秀战略家——爱德华一世。早在王子时代的爱德华,在反对德·蒙特福特的伊甫斯罕战役中就展示了其才华。在1276年,爱德华国王召集了一支雇佣大军来到威尔士。这支大军只有少量的骑兵,大多是弓箭兵、长矛兵、木匠和矿工。这次,爱德华不像他父辈那样进行轰轰烈烈的,却短暂而无效的入侵。他计划在占领地实施持久战略。他使用极少的骑兵,避免了严重的后勤保障问题。他雇用的是一支能按他们自己的方式在荒野、山区和森林中与威尔士人作战的军队。 爱德华国王的首次战役很快就攻克了卢埃林的一些防备不紧的边缘目标。紧接着进入了冬天,爱德华所面临的是威尔士西北部一片充满敌意的崎岖山区。爱德华继续进行作战,实施两个世纪前就沿用的快速战略追击。当然,他并没有忽视后勤战略。他封锁了任何通往卢埃林领地的供给活动。实践证明,他的这一冬季战役是相当有效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威尔士王子就不得不求和,丧失大片领土及影响范围。在确定求和时,卢埃林肯定考虑到了爱德华国王进一步实施后勤战略的结果。在1277年9月,卢埃林王子虽然占领了威尔士北部海滨的安格尔西岛上大片肥沃的土地,但爱德华国王手下的人却收割了本来可以送回威尔士本土,供给爱德华对手的庄稼。 爱德华国王不愧为是一个彻底的建设者,他接着就开始了旧城堡的修理和新城堡的修建工程。威尔士人为他们自己统治而修建的城堡,反成了英格兰人为了控制他们的新占领地所作的准备。5年以后,在另一次持续一年的战争中,爱德华的军队占领了北威尔士的剩余领土,夺走了全部城堡。 这一持久战略,跨了整个冬季,完成了对威尔士的征服。在完成征服威尔士的过程中,英国人并没有遇到像他们所想像的那么多困难。因为,卢埃林早早地参加到他的先遣队中,碰到一名英国士兵,而这个士兵并没有认出他就是卢埃林,很快用矛将其刺死了。爱德华那宽松的领导艺术和他部队的高昂士气,使得爱德华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他对威尔士的征服。爱德华很快就转入修建城堡,巩固他的统治。在7年的时间内,爱德华就按照改进的设计方案修复或新建了9座城堡。 在接下来的11年中,英格兰人遇到了两次反抗,但都被迅速而有效地平定了。在爱德华的整个征服战役中,威尔士人成了他的军队的主力。一个世纪后,尽管威尔士人有过一次短暂而强烈的反抗,但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威尔士也就逐渐地成为更英化的、爱德华国王领地的组成部分。爱德华做了许多威尔士人的安抚工作,终于让自己那出生于威尔士的儿子,威尔士亲王[后来的弱智爱德华二世],继承了当地统治者的位置。对威尔士人约两个世纪的不断渗透是其政治征服的重要内容。 要塞以最有效的形式增强了防御的威力,但也给了防御者背上了难以实施战术进攻的包袱。一开始就集中精力占领并平定一小块地区,这可以使入侵者增大其在空间上对敌兵力的对比率。其要塞就不仅能防止威尔士人重新夺回所占领地区,也能阻止威尔士人对所占领地区的袭击活动。这样,英格兰人就可以逐渐地让战败者顺从他们的统治,并逐渐在文化上同化他们,直到用较少的兵力就控制这一地区,腾出更多的兵力去入侵并控制另一地区的领土。城镇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垦加速了英格兰人的观点、制度以及语言在威尔士的逐渐传播。 2.长弓兵在苏格兰的使用——班诺克本战役的经验与教训 2.1.北威尔士人的战术 尽管英格兰人在威尔士的战役作战中有大量的城堡围攻作战,但是,两军却很少进行野战。因为,威尔士大量采取的是游击性的袭击和伏击战术。当北部威尔士人真正在野外与英格兰人交战时,他们采用的是典型的长矛兵密集方阵。像威尔士这样的小国,商业不发达,农业产品也不丰富,养不起昂贵的铠甲骑士。它使用廉价的步兵,像马其顿那样,使用长矛将敌人挡在一定距离之外,这样就使昂贵的铠甲骑士没有太大作用。在对付这一强固的防御型队形时,英格兰人采用的是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庭斯会战中使用的战术。英格兰人不是用骑兵去冲击威尔士人密集的长矛兵方阵,而首先派出弓箭兵和弓弩兵,发射箭雨,极大地削弱威尔士人的消极防御,然后,骑兵一次冲击即可获得成功。 2.2可怕的威尔士长弓兵——与十字弩的比较 在威尔士南部,英格兰面对的是手持长弓的威尔士人。这种长弓比普通弓要可怕得多。它和人一般高,很结实,其威力可以与十字弓弩或者合成弓相比。有一次,一枝箭射在4英寸厚的木板上,在板的另一侧面还露出一点头来。当然,长弓的本质特征不在弓本身,而在使用长弓的人。它要求使用者经过多年的训练以培养足够的力量才能拉开它,掌握准确射击的技能。十字弓弩为人们提供了一件既便利使用,又能增长自身力量的机械;而长弓却是依赖经最好训练的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出威力。个人作战技能的提高增加了武器系统的花费,而在像威尔士这样的落后国家,情况就未必如此。威尔士人依靠民兵先后抵抗过萨克森、维京人,最后是英格兰的入侵。由于长弓的廉价,威尔士的牧羊人甚至可以将掌握长弓的射击技术作为自己的一门副业。一名技术娴熟的长弓射手可以利用自己武器的多种用途以及参加射击比赛为自己挣回食物。威尔士人对这种费力的长弓的专业化,形成一种比弓弩更有威力的武装体系。因为长弓的发射速度是十字弓弩的3-4倍,一名技术娴熟的射手对远距离目标快速地射击,足以保证有两枝箭同时在空中飞行。英格兰人也让威尔士的长弓射手加入他们的军队,并成功地在英格兰推广普及长弓,致使长弓实际上取代了十字弓民 然而,长弓主要还只是威尔士和英格兰人的武器,并没有在法兰西得以推广,因为掌握长弓的使用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由于火绳枪的射击速度不快,射击精度也不高,从而延迟了它在英格兰的推广使用。但是,火绳枪最终还是取代了长弓和十字弓弩。因为,射手使用长弓需要较大的力量和一定的技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就使军队装备长弓武器系统的费用高于火绳枪的费用。这一因素最终保证了人们采用火绳枪。 2.3长弓兵在苏格兰的使用——福尔柯克会战 大约两个世纪以来,长弓实际上成了威尔士人和英格兰人惟一的主要武器系统,因而,他们拥有了西方世界最好的轻步兵。当英格兰人将精力从威尔士转移到苏格兰时,英格兰人学会了如何运用他们上乘的轻步兵武器系统。在1298年的福尔柯克会战中,爱德华一世遇到了苏格兰人。苏格兰与威尔士相似,是一个农业产品不丰富的山区小国。苏格兰人也像威尔士人一样,注重较为廉价、且比重骑兵更适宜在他们大多数地形上作战的重步兵。他们也确实有一些重骑兵,但是他们的弓箭手不如威尔士和英格兰的长弓手有战斗力。 在福尔柯克会战中,苏格兰人知道自己的重步兵更适合于防御作战,因而他们就等着对方来进攻。苏格兰军队指挥官威廉·华莱士是位称职的指挥官。在早些时候的一次会战中,苏格兰人在一片沼泽地后面组织防御,等待英格兰人的进攻,并因此击败了英格兰的攻击。华莱士从此学会了重步兵要以防御对付英格兰人进攻的道理。在这次会战中,苏格兰人也像上次作战那样,在一片松软土地后选择自己的防御阵地。 然而,爱德华国王也不愧为一位优秀的战术家,下决心要进攻。苏格兰的重步兵装备了12英尺长的长矛,使用纵深很大的战斗队形。在防御时,前面一列跪着,手持长矛,将长矛柄触地,后面其余各列则平拿着他们的长矛。苏格兰将重步兵排成四个很大的战斗队形,以形成全方位的防御,而将弓箭兵放在战斗队形之间或重步兵队形的翼侧,并将少量的重骑兵放在步兵队形的后侧。英格兰人的重骑兵分散通过松软的地面,从两个翼侧接近苏格兰人。不等下令,英格兰重骑兵向静等不动的苏格兰军队发起了猛烈地攻击。这一冲击,冲散了苏格兰的轻步兵,但对四个纵深的长矛兵方阵却没有什么影响。正当英格兰的骑兵准备向重步兵再一次发起冲击时,爱德华国王赶到了。他发现,第一次自发冲击的效果来自于马对轻步兵的冲撞和践踏。这位经验丰富又十分精明的国王,很快意识到骑兵对长矛兵再次发起冲击也会无效的。因而,他阻止了骑兵的再一次冲击,而采用当时曾有效对付威尔士长矛兵的战术。他调来了长弓兵,命令他们对苏格兰阵线的几个地点集中射击。当密集箭雨重创苏格兰重步兵,并在其队形中打开缺口时,爱德华国王命令骑兵从打开的缺口处发起冲击。骑兵很快就突破且击败了对手,接着便向苏格兰的步兵发起追击。尽管苏格兰的步兵伤亡惨重,但是由于步兵已接近森林,伤亡得到了控制。苏格兰指挥官选择这一靠近森林的地点作战,就是防止一旦失败,这片森林可以作为步兵逃避骑兵伤害的避护场所。 英格兰人在此次会战中的胜利,在战术上类似于当年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庭斯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作为古代时期的轻步兵[指长弓兵],尽管在重骑兵面前显得很可怜,但却可以抵挡重步兵的攻击,并给之以重创。该会战还显示了骑在马背上、穿着精心设计的铠甲的贵族,并不能胜过手持长矛的密集步兵。这后一条经验,也正是纳尔塞斯人在塔吉那会战胜利的根本,可英格兰骑士们却很难学到这一点。 2.4两次失败的战斗——长弓兵不受重视 爱德华国王在福尔柯克会战的胜利,转变了英格兰人在对付苏格兰人中的好运。1297年,在爱德华国王不在的情况下,尽管知道苏格兰军队就驻扎在不远处,英格兰军队仍信。已十足地通过一座很窄的桥。这种过于自信自然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部分英格兰部队已通过桥之后,苏格兰的重步兵发起了冲击。在对岸的大部分英格兰士兵或被歼灭,或被俘虏,还有一些在逃跑时掉进水里而淹死。 然而,爱德华国王在福尔柯克会战的典型战例,并没有很快促使英格兰人战术条令的改进。几年后,一位明知爱德华在福尔柯克会战中所采用的战术的英格兰指挥官,有一次,遇上了罗伯特一世时代的一支苏格兰重步兵部队。这支部队正封锁着两块沼泽地之间的狭窄通道。这位指挥官没有使用他的长弓兵,而是用骑兵冲击长矛兵。在连续冲击彻底失败后,这位指挥官只得撤退。任何徒步步兵都不能抵挡住重骑兵的冲击,这一错误的思想在中世纪时期的许多将帅头脑中很难得以纠正。贵族对徒步作战的平民的蔑视,加深了他们傲慢地认为重骑兵是至高无上的兵种。 [以上介绍可参看电影《勇敢的心》] 2.5班诺克本[Bannockburn]战役 苏格兰人成功地迫使英格兰人离开他们原先的征服地。爱德华一世无能的儿子和继位者,爱德华二世最后被激怒而不得不采取行动。在1314年,爱德华二世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入侵苏格兰,以图解除在罗伯特一世领导下的苏格兰军队对一个重要城堡的围困。罗伯特国王是苏格兰人独立运动的领袖,在政治活动和军事事务中都表现出了其杰出才华。他从威廉·华莱士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也从他自己与爱德华一世对阵的会战中汲取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对付英格兰军队向前推进,罗伯特将自己的部队部署在一片沼泽地后面的一个小山上。此山离被苏格兰围困的城堡不远。英格兰要想解除对城堡的包围必须首先攻取此山。罗伯特将自己的指挥所设在一个能瞰视整个会战的制高点上。苏格兰人缺少弓箭兵,主要依靠他们的长矛兵,并以部分下马的重骑兵来加强力量。罗伯特留下500名重骑兵作预备队,将步兵摆成四个分开的、有一定纵深的队形。 为进攻苏格兰人,英格兰的庞大军队不得不通过这片小水池星罗棋布的沼泽地。黎明时分,英格兰人才全部通过这片沼泽地,重骑兵还没有完全展开成战斗队形,而跟在后面的步兵几乎都没来得及展开。罗伯特一世改变了原先等待英格兰人攻击的计划,决心乘英格兰人未形成战斗队形前对其发起攻击。他命令他的步兵向前,实施罕见的以步兵攻击骑兵的战斗。正像当年伊巴密浓达在琉克特利亚战役中轻松地将其重甲步兵凝聚成一个整体而不是成一条线地向前推进一样,苏格兰庞大而密集的长矛兵方阵有序而从容地走近英格兰骑兵,前面各列没有任何间隙,始终保持着战斗队形。一股英格兰骑兵很快就以一次反冲击与苏格兰长矛兵方阵相遇。正如当时的一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那样,“这两支部队碰到一起,英格兰骑士高头大马撞到了苏格兰士兵的长矛上,就像撞到了一棵大树,爆发了巨大而可怕的碰撞,队形割裂了,马也撞死了,它们紧紧地堆在一起。”停在长矛线之外的骑兵也无能为力去改变这一惨况。 在苏格兰的其他方阵赶来交战的同时,英格兰总算在一侧部署了部分长弓兵。长弓兵们快速地射箭。如果长弓兵们能持续地射箭的话,那么苏格兰的处境就会相当困难。然而,经历过福尔柯克会战的罗伯特国王,“很清楚长弓箭手们是危险的,他们的射击是可怕的。”于是,他动用了500人的重骑兵预备队。预备队的这次冲击轻松地冲散了对方的弓箭手。国王使用了他的惟一能攻击并击败轻步兵的武装力量。苏格兰的长矛兵在没有弓箭兵的威胁情况下加入了战斗,将英格兰的重骑兵挤压到一块,退回到没有机动能力的步兵跟前。而这些步兵们正被围困在攻击前自己刚刚经过的沼泽地中。英格兰的后续部队都没有派上用场,就只得带着爱德华国王派遣的长蛇阵从战场上撤退。庞大的英格兰军队伤亡惨重,许多士兵在通过后面的水障时被淹死。在班诺克本,英格兰军队败在了使自己陷人一个非常危险的战场处境中。而在这以前,苏格兰人往往是站着等待实施防御战的。在以后的几次主要会战中,苏格兰人却由于自己的过于自信,再加上英格兰人改进了其战术而吃尽苦头。 [以上可以参看最近的一部片子《Bruce》,译名叫《高地战王》] 2.6苏格兰人两次失败的尝试——长弓兵的威力 1332年,一小股英格兰军队入侵了苏格兰,在杜普林山上取防御态势。全部由重步兵组成的苏格兰军队向山上推进,主力集中在中间,两侧各有一个小方阵。英格兰人明智地让骑兵下马,转而对付重步兵,并将他们众多的长弓兵分散在骑兵的侧翼。苏格兰人未能重视英军弓箭兵的作用,其中央集团向静止的下马骑兵发起了冲击,未能获得绝对优势的效果。正当双方徒步士兵们相互厮杀之时,英格兰的弓箭手们运动到前面,从左右两侧快速地向苏格兰两个翼侧小方阵发射弓箭,迫使它们退回,与中央集团主力挤在一起。由于前面的士兵不能向前挪动,而同时两翼的部队赶在对方箭雨到来之前向内退缩,当时的场景正如中世纪一位历史学家所描绘的那样:苏格兰的军队“由于过于拥挤而互相践踏至死,其因挤压至死的人数多于被箭射死的人数。”苏格兰军队同时受到了三方面的攻击,所处的态势类似于当年罗马军队在坎尼战争中的处境,而且“那令人惊叹的场面是以往所见到过的战役战斗中所未曾真正看到或听说过的,尸体堆起的高度甚至高于长矛的长度。”当苏格兰军队最后开始撤退时,许多英格兰的骑兵们则上马追击,又给苏格兰人造成了更多的伤亡。相反,英格兰人的伤亡甚微,苏格兰人根本就没有伤着他们的弓箭手。 第二年,在哈利敦西尔,苏格兰又去攻击英格兰人的队形。聪慧且精力旺盛的年轻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在一个险峻的山上占领阵地,采用新的战术,即让骑兵下马作战,将弓箭兵分散部署在下马骑兵的两侧及队形间隙。当苏格兰军队向前推进时,弓箭手从山上往下射击,长弓兵在没有重骑兵协助的情况下转向攻击重步兵,来到停止不前的长矛兵跟前。苏格兰军队不久就后撤了,而将会战的胜利留给了爱德华三世。这位当时只有20岁的国王从此便开始了他几乎不败的军事生涯。 2.7小结 从与威尔士和苏格兰人的战争中,英格兰人发展起了一套优秀的战术体系。在部队处于防御状态的基础上,让骑兵下马成为重步兵,让十分厉害的轻步兵(长弓兵)在攻击的重步兵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以成功的防御杀伤对方。以轻、重步兵混合编成,可以战胜任何武装力量系统协同进行的正面攻击——当然,全部由轻步兵实施的攻击除外。对付全部由轻步兵实施的攻击,英格兰的骑兵则又将上马作战,以马撞击弓箭手。对付同样由轻、重步兵实施的协同攻击,防御者则拥有进攻者不具有的防御作战的优势。这样,英格兰人就由原来的主张以重骑兵进攻,转而创造出这种完美的防御战术体系。运用这一战术体系,英格兰人不仅制服了苏格兰人,也能击败帕提亚人。 自杜普林会战和哈利敦西尔会战失败之后,苏格兰人就又回到了罗伯特国王制定的理智而有效的战略上来了。罗伯特国王曾强调指出:要避免会战,依赖山丘、沼泽地、森林提供防护,而不是依托要塞;进攻行动要局限于达成突然性或实施伏击战。他还提出了一种后勤战略思想,即当入侵者来时就破坏庄稼,因为“当入侵者着不到有任何可索取的东西,到处一片荒凉,他们也就匆匆经过而不久留”。这种后勤战略比起战争带来的破坏要小得多。因为,英格兰侵略者来时也将破坏他们所未能消耗掉的东西。而苏格兰人可以经常性地掠夺邻近英格兰的领地以作为一种补偿。在250年断断续续的战争中,双方的战术、战略,以及总体态势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苏格兰人始终没有培养出能与盎格鲁-威尔士的长弓射手相当的弓箭手,而英格兰人也从没有制服过苏格兰人,也没有遏制住苏格兰人的袭击。在哈利敦西尔会战胜利后不久,爱德华三世就将主要精力转到与法兰西人战争上来了。 3.百年战争的开始与克雷西战役 3.1爱德华三世父子对长弓兵的运用 在1339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开始了他对法兰西的第一次战役。他计划采用他在1333年哈利敦西尔会战中成功运用的战术体系,在防御会战中依赖下马重骑兵和长弓兵打击对方。爱德华三世在友好的荷兰省领地登陆(即现在的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兰西境内的邻近地方),与盟军的一支部队会师后,入侵法兰西。那是一个到处建有砖砌的坚固城堡的国家。为创造一个便于实施防御的条件,以便采用他的防御战术,他对法兰西的农村进行了一次破坏性袭击,希望能迫使菲利普六世发起进攻。 菲利普国王是一个残忍的人,可以说是一位很合格的军人。当他率领他的庞大军队进行远距离行军时,爱德华国王就将自己的军队摆成三线,徒步的重骑兵在第一线,两翼是他的弓箭兵。然而,菲利普国王也并不进攻,而是将自己的部队驻扎在离对方一定距离远的地方,等待英军的攻击。尽管英格兰的战术中也规定了可以实施进攻,但爱德华国王还是犹豫不决。他解释道:因为,菲利普国王‘在他的周围挖掘了许多堑壕,并砍下大树挡在路上,以阻止我们接近。‘一段时间后,双方军队的粮草耗尽了,各自撤离了战场。尽管菲利普国王并不完全知道英格兰徒步重骑兵的威力,也不清楚长弓兵所能带来的致命性威胁,但是,他的谨慎防止了他向一支严密组织的大规模部队发起攻击。 在1340年,爱德华三世又回到了同一战场。在这次战役中,他围困了特耐城堡近2个月,利用一条河阻止救援部队靠近城堡。由于财力不支,英格兰国王不得不同意他的盟友的休战要求。这个战役最终未能占领特耐城堡,也没能进行一次会战。 在1341年,爱德华国王掌握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遂将战场转移至布列塔尼的达奇。布列塔尼是位于法兰西最西部的一个省。在此,爱德华国王支持一位亲英的人(译注:蒙特弗侯爵约翰)继承布列塔尼的侯爵地位。于是英法之间展开了多年的中世纪典型的拉锯战。与此同时,法兰西军队正稳步地向吉耶纳公国推进。这是英格兰在法兰西东南部的长期占领地。在长达6年的战役中,法军已经推进到了距波尔多25英里的地方。同时,在1345年,爱德华国王能干的侄子亨利(兰开斯特伯爵),也率领一支规模较小的部队到达此地。亨利的才能使他扭转了英格兰的命运。 兰开斯特伯爵向占领倍尔拉镇的法兰西军队主力开进,并很快就发起了实际上短暂的围攻。在停泊在河上的船队的支援下,在弓箭手们迅速的箭雨打击下,兰开斯特伯爵很快拿下了这个城镇,法军则逃跑了。接着,他继续向前推进,避开皮里格这个坚固的要塞,占领了距波得克斯约1见英里的城镇奥帕劳齐。然而,当英格兰指挥官再回到海滨时,法军又采取攻势行动,围攻了奥柏劳齐。兰开斯特伯爵则率领一支由重骑兵和弓箭手组成的小部队,迅速赶来解救。在一天下午的晚些时候,他突然袭击了围攻奥帕劳齐的法军,击败了围攻者。随后,兰开斯特伯爵又占领了三个城镇,包括拉里奥。在此,他一方面运用移动堡垒接近城堡,另一方面,他告诉守军,他已经在城墙下面挖了一条坑道,并放火烧掉支撑木,以此劝说法军投降。兰开斯特不仅夺回了丢失的领地,而且威胁到了法军长期占领的地方。这些行动的成功引来了庞大的法军部队。这支部队由法兰西国王的儿子指挥,首先围攻艾吉龙,而英军只有一支非常小的部队,采取有限的救援活动,为城堡提供补给。 3.21346年爱德华三世国王的作战行动:克雷西[cr#277;;;cy]战役 布列塔尼战役也体现了中世纪围绕城堡围攻与解围的作战特点。经过7年的战事,几乎都没有什么会战值得记载的。在1346年夏天,正当法军围攻艾吉龙时,爱德华三世国王在英格兰准备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并公开宣布自己的战略目标是吉耶纳。爱德华国王打算以此声明欺骗法军,所以,当他的舰队启航后,他就利用自己掌握的制海权在诺曼底登陆,在法兰西的东北部进行一次战役。爱德华的战略思维能力赶不上他在战术上的造诣。看起来似乎他要和从荷兰来的盟军联合行动,但是他却在与盟军相距200英里的地方登陆。两支军队不得不对位于他们之间的法军外围线采取行动。他确实解除了在吉耶纳公国领地上英国人的压力,因为,菲利普国王下令法军离开,但是没有按时到达他指定的地方与爱德华军队会战。如果,爱德华国王希望挑起会战,并能够使用他在哈利敦西尔会战中的防御战术,那么,他或许会成功,但要冒很大的风险。 在靠近诺曼底的西头附近上陆后,爱德华国王为自己的步兵配备了马车,使之具有与他的骑兵相匹配的战略机动能力。他先向东行军,尔后折向北,以便在现在的法兰西边境附近与他的盟军会合。当爱德华过了诺曼底,转向东,向靠近大城市鲁昂的塞纳河接近时,他发现法军已将所有的桥摧毁,并守卫着所有的徒涉场。他的对手,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六世,早已率大军到达鲁昂城。爱德华在河的对岸有法军追赶的情况下,向东朝着巴黎方向行进。爱德华已经到很靠近法兰西首都的地方了,也没发现一座他可以夺取并很快修复的桥梁。过于靠近巴黎这本是不利的因素,但爱德华却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派一支小部队去威胁巴黎城,同时让工兵花了3天的时间修复桥梁。菲利普国王被巴黎城的威胁所迷惑,掉头来保护巴黎,而不去阻止爱德华过河了、于是,爱德华率部队过了河。之后,爱德华便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以一天行军15英里的速度向着阻隔他和他的盟军的最后一道障碍——索姆河方向开进。从荷兰方面来的盟军根据承诺已向前推进。他们过了索姆河之后,这两支军队要么联合起来与法军交战,要么到己方领地寻找一块安全地带。 但是,当盟军过了索姆河后,他们又面临另一个威胁。因为,菲利普国王也在快速地向这边移动,再一次在爱德华后面的一条很宽的河上封锁了通道。菲利普防守了河上所有的徒涉场。现在,菲利普国王很快就要达到目的了,他将一支很小的英格兰军队逼到了河岸边,迫使其交战。一方面,菲利普国王通过动员民兵加入他的军队,使得本来已经够庞大的军队更加壮大,与此相反,英格兰的军队经过长途跋涉,损耗了许多马匹,士兵也难以找到食物。当法军过河到达南岸准备与英军交战时,爱德华还正被索姆河困住而无所适从。他率领人马到了索姆河的一个潮汐形成的港湾处,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个低潮时,水深不满膝盖的徒涉场。尽管有法军的弓弩兵和骑兵封锁,英军还是从这个徒涉场过了河。爱德华从法兰西的眼皮底下逃走了。他的马车刚过,河水开始涨潮,潮水挡住了法军的追击。 当爱德华国王过了挡在他与他的盟军之间的最后一道障碍时,他发现盟军因为遇到了坚决的抵抗而已经后撤了。然而,爱德华国王不愧为是一位很有造诣的战术家,考虑到前面还有一道撤退的安全线,又对自己的战术体系很有信心,便决定与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法军进行一次会战。因此,他将自己的部队部署在克雷西村庄附近的一个低矮的小山上。此山前面正对着一条路,法军将经过此处。爱德华将部队分编为3个大队,有两个部署在前,一个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后。每个大队都由下马的重骑兵及配置在两侧的长弓兵组成。这样,在整个阵形的前面一列不仅中间有弓箭手,两头还是弓箭手。弓箭兵占了这10000名英军的2/3。下马的重步兵有少量的威尔士长矛兵相助。英军阵形的两翼都有村庄作屏护,右边是克雷西村庄,左边是华地考特村。 在重新开始追击之前,菲利普国王决定向英格兰入侵者发起攻击。他将他的部队分编为若干个梯队,并指定好它们各自在下一步战斗阵形中的位置。又从他的大队人马中抽出6000名[意大利]弓弩兵,让他们先靠近追击主力的前面,以便战斗中派到阵形的前面一列。在长距离的追赶中,法军没遇到什么情况。到了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了英军部署好的战斗阵形前。由于天色已晚,谨慎的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命令推迟攻击行动,到第二天早晨再说。然而,在大部分骑兵仍在抵达过程中,除了弓弩兵外,步兵们都还没有来的情况下,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的法军长矛兵却坚持要打。因为局势已不好控制,菲利普国王只得同意发起攻击。 惟一符合国王预定计划的攻击行动是走在前面的轻步兵,他们使用弓弩射击徒步的英格兰骑兵。弓弩兵的首领,一位已习惯于在大部队服役的职业军人,将他的弓弩兵排成数列沿山坡向上推进,而山上的英军则早已严阵以待。由于轻步兵的队形松弛,弓弩兵们不得不两次停下来重整队形。他们在一个较远的距离上停下来,开始发射弩箭,而这些弩箭却射不到英国的长弓兵。这时,英格兰的长弓兵开始快速地向山下发射他们的长弓箭。长弓箭落在法军弓弩兵中间,造成了法军弓弩兵的严重伤亡,最后不得不撤下来。此时,先头的长矛兵开始冲击,嘴里喊着,‘赶走这些胆小的强盗,别让他们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一冲击正好与撤下来的弓弩兵撞到一块,形成一片混乱,双双在英军的箭雨中停了下来。第二组骑兵也发起了冲击,越过了第一线残缺不全的队形,但是许多战马中箭而倒,他们也遭惨败而未能到达英军的阵线前。从黄昏一直战到天黑,当不同的编队到达已乱成一团的骑兵前面时,法军先后发起了十多次的猛冲。他们避开长弓兵,直接冲向前后排成6-8列的英格兰下马骑兵队形。尽管有的冲击到达了下马骑兵跟前,但是,这些骑在马上的骑兵陷入了与徒步的骑兵的残酷交战中。其结果又一次验证了过去以重骑兵正面冲击具有良好素质、精心编队的重步兵的失败教训。尽管法军占有3:1的数量优势,但是,爱德华国王还是像汉尼拔、西庇阿一样,高高站在风车顶上从容指挥会战,始终没有用他的预备队。 尽管有护甲的保护,法军仍然伤亡惨重。实践证明,马身上的护甲是完全没有用的,弓箭还是射伤或射死许多战马,倒下的马伤了不少骑手。然而,英格兰的战斗队形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如果菲利普国王能够控制住他的封建军队,并能够像爱德华那样做一名精明的战术家,那么,他应该等到第二天再发起攻击,而且应该像马其顿指挥官那样,用自己的骑兵来调动英军,派一支大部队绕过村庄到英军的左侧,从侧面后攻击没有机动能力的敌人。在攻击时,无论是从正面、翼侧还是后面实施攻击,都应该首先冲散长弓兵。法军的骑兵冒着箭雨冲击英军徒步重骑兵的勇气应该用来冲击英军长弓兵,用马撞倒英军的弓箭兵,就像当年英格兰的骑兵在福尔柯克会战中撞倒苏格兰的弓箭兵,或苏格兰的骑兵在班诺克本会战中撞倒英格兰长弓兵一样。然后,菲利普国王应该派十字弓弩兵射击徒步骑兵,直到对方很脆弱时才发起冲击。 由于在福尔柯克会战中,轻步兵就已经暴露出了弱点,因此,英格兰军队的阵地肯定为长弓兵提供了地形避护场所,但在记述这次作战的记录材料中却没有提及。在巴赖斯丁·理查时代,狮心王理查就已经变换了弓箭手与长矛兵的战场地位,因而,挡住了突厥人没有护甲只带弓箭的轻骑兵的冲击。然而,正因为少量的长矛兵不能挡住法军重装甲防护且持重装备的骑兵的冲击,因此,英军的弓箭兵尽管不具备严密的屏障,但肯定有一定的地形作为蔽护。因为,法兰西人更喜欢俘获富有的骑士,以索取赎金。毫无疑问,骑士精神,和在会战中以重骑兵一次冲击决胜负的思想,导致了纪律涣散的法兰西封建军队实施这一次灾难性的攻击,而不是发挥自己数量及机动优势,去攻击英军的侧翼和后方。 当然,法兰西人应该避免决战,而利用自己对领土的控制和机动优势,去对付英格兰人的弱点和初期的后勤补给困难。比如,在英格兰军队的前面领地上实施坚壁清野政策,破坏他们通行的道路,杀掉他们的粮袜征收人员,在他们的后头追赶,这样,即使未能打一次有利的战斗,而让英格兰人从海上逃回去或进人其他友好邻国,其所能给英军带来的伤亡也要比在一次击败它的会战中多得多。然而,这种费边式的战略对于法军领导人来说是太遥远了,以至于难以学来用于这一阶段的战争中。 爱德华国王接着开始摘取胜利的果实。他首先开始围攻海滨港口城市加莱。他对海上和地面的控制保证了他一年后夺取了该城市。在这一年中,他在外围修筑城墙,挫败了法兰西人解救加莱的企图。如果说,占领加莱这一重大的胜利还算不上伟大的话,那么对于一个小小的英格兰来说,就再也不可能对像法兰西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稠密、防范严密的国家产生别的更大影响了。要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英格兰军队相对于如此广阔的空间与众多的人口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4.百年战争:英格兰人与法兰西在战略战术上的调整 4.1英军的袭扰行动 随着加莱的沦陷,后面的百年战争就在布列坦尼和吉耶纳公国进行,期间穿插着休战与和平谈判。在1355年的秋季,英格兰人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行动,爱德华国王从加莱出发,实施了一次短暂的远征,旨在诱惑法兰西新国王——约翰二世去攻击他。然而,约翰二世尽管也比较轻率、贪婪,并且固执,但是在这次战争中却表现得比较明智。他呆在艾米斯这个坚固的城堡不出去,集中精力破坏英军行军路线前方的城镇、村庄。实施这一后勤战略并没有给法兰西人造成太大的破坏,因为英格兰人自己也习惯性地沿路进行破坏和浪费。与此同时,爱德华国王的儿子,威尔士王子爱德华从吉耶纳出发向东举行一次规模巨大的袭击行动。这位年轻的王子在9年前就陪伴他的父亲爱德华参加了克雷西战役,开始学习战争。他当时年仅16岁,就在战役中指挥了一支英格兰的部队。尽管他希望吸引法兰西人与之交战,但他也对这个国家进行了彻底的破坏性掠夺。推行这一后勤战略,旨在消耗法兰西国王的战争资源。这次袭击的政治意图就是造成对法兰西的巨大破坏与消耗,以迫使其同意和平。王子也没有忘记以法兰西人的资源来供养他自己军队这一经济目标,在袭击中带回大量实物战利品。年轻的王子从大西洋一直打到地中海,尔后又返回,前后用了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走了675英里。一路上,法军总是避开他,但是,他沿路掠夺破坏,也算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第二年夏季,能干的兰开斯特伯爵亨利晋升为公爵,率领一支规模较小的部队经诺曼底实施了一次袭击,为被围困在城堡中的英格兰军队提供补给。这支小部队在22天内行军330英里。这着实苦了法兰西国王的大规模军队,他们也不得不携带着大量的掠夺财物返回来,其中包括2000匹马。在兰开斯特公爵袭击返回不久,威尔士王子从吉耶纳公国出发实施第二次袭击。这次他们向北直取巴黎。法兰西国王约翰只得自南方赶来,决心赶上威尔士王子,并与之决战。 4.2法军的战术调整 法军已经在克雷西会战中领教过英格兰军队的战术,并且他们也至少不止一次采取了补救措施,即让他们的重骑兵下马徒步攻击英格兰军队。尽管同样是攻击防御中的重步兵,重步兵并不比重骑兵占多大优势,但是,这样做也确实保护了法军的战马免遭英格兰的长弓的射击。由于骑士的铠甲通常能使发射过来的箭滑到一边去,这样,他们就能顺利地靠近英格兰的徒步步兵。法军战术的另一新特点是依赖重骑兵,保留部分骑士仍骑在马上去攻击英格兰的弓箭手。 法军已在若干次小的会战中尝试了这一新的战术思想,但是结果有好有坏。在1352年的莫洛会战中,骑兵分队已经将弓箭手驱赶到翼侧的一片树林中,但是由于骑兵分队的攻击行动很有限,仅仅是将弓箭手们赶到了翼侧而已,法军的中央部队和另一翼的部队却被英格兰部队击败了,因而,还是输掉了整个会战。在另一次与威尔士王子的交战中,由于法军仍然指望从正面攻击英军,因而,这一新的战术还将受到一次考验。虽然法兰西人知道了轻步兵不敌重骑兵,但是他们却没有真正理解重骑兵在古代人的作战中所发挥的地位与作用;他们能够理解各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优长,但是却不能有效地在自己头脑中去掉实施正面攻击的思想,以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和便于快速部署的优点,去攻击对方的薄弱部位、翼侧和后方。他们让大部分骑兵下马实施徒步攻击,而保留部分骑兵骑在马上攻击英军的长弓兵,这样只是减弱了骑兵相对于弓箭手的弱点,而没有像前面所说的去发挥骑兵的长处。 4.3普瓦提埃[Poitiers]战役 当威尔士王子向北对罗亚尔河畔的图尔城实施一次远途袭击时,法兰西约翰国王也已集结了一支大规模的军队。当袭击部队朝吉耶纳公国往回赶时,法军在普瓦提埃赶上了满载货物而缓慢运动的英格兰袭击部队。愚笨的国王带着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未曾考虑英军已占领了坚固的阵地这一客观现实,决定攻击英军。威尔士王子按照英军新确立的战斗理论,让其骑兵下马防御,将弓箭手部署在徒步骑兵的两翼及其防御阵线的间隙。左翼有一片洼地作屏护,右翼有一条水沟和一些马车作掩护。阵地正面有一道坚固的障碍物。有两条通道经过这一障碍物,其中的一条已被英军兵力封锁。弓箭手们利用这一道障碍作为屏护,以此射击攻击者。 约翰国王将其部队编为四个梯队,一个紧跟着一个。第一梯队乘马冲击,并有300名骑兵组成的前卫,攻击英军长弓兵。后面跟着的梯队是下马的骑兵,攻击英军徒步重骑兵。 会战中,法军遭到惨败。第一批乘马攻击的部队将他们的战马丢在英军的箭雨之中,因为他们没能通过以一排排箭雨组成的障碍。第一批徒步攻击的骑兵梯队,在步兵和十字弓弩兵的支援下,尽管也给英军造成了较大伤亡,但还是没能击败英军。当时的一位历史学家在这次攻击之后,这样写道:“一些英军将受伤的士兵抬到后面的树林和灌木林,另一些士兵则将损坏的短剑、长矛从死者身上取下放回原处;弓箭手们则忙于补充自己的箭,甚至从死者和受伤者身上拔出仍可用的箭。没有一个人是完好的,要么受伤,要么被会战折腾得精疲力尽。只有预备队的400名将士未伤一根毫毛,这是爱德华王子保留的杀手铜。” 法军的下一个徒步骑兵梯队未曾攻击就退下去了,至此,爱德华王子决定对法军的最后一个由约翰国王亲自指挥的梯队发起攻击。弓箭兵也加入到重步兵的行列进行格斗。两军经过一阵面对面的厮杀,法军发现爱德华派出了一支小规模的部队,远距离迂回攻击法军的翼侧和后方,法军只得撤退。法军丢下了2000具重骑兵的尸首,约翰国王也成了阶下囚。实践证明,徒步攻击比骑马攻击要有效得多,但是,防护射箭的盔甲却使得士兵们行走不便,更不可能跑了。笨重的盔甲使得在马上就已被拖累的士兵丧失了任何行动上的灵敏性。会战胜利后,爱德华王子又开始了向吉耶纳的行军,带回了许多袭击得来的战利品。尽管这次会战对整个战争的进程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俘获国王约翰就是最大的奖赏。它带来了两年的休战,其间,英格兰人在同俘虏的法兰西国王进行谈判。 以约翰聪明的儿子,即后来的查理五世国王为首的政府,作为摄政者,不同意约翰国王与英格兰达成的条约,于是,爱德华国王组织了最后一次袭击。在1359年秋季,他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行军到法兰西,并制止了对所到之处的掠夺与破坏,以赢得法兰西人的拥戴,接受他为法兰西的国王。法军根据查理五世的战略方针,据守城堡,爱德华又没有实施长时间围攻的计划。当时,雷姆斯拒绝向英军投降,爱德华便放弃了原先打算赢得法兰西民心的思想,又开始了一次冬季掠夺破坏性袭击。他离开巴黎向东,尔后又回到巴黎,只在外面呆了短暂的一会儿,可能因为果断的查理先于英格兰军队实施了焦土政策。但不久以后,爱德华与查理同意停战,将加莱以及附近法兰西西北部的领土给英格兰,同时扩大了英格兰在吉耶纳地区的控制范围。然而,不久战争又开始了。法兰西换了一位新国王,即那位沉稳、精明的查理。爱德华则仍继续指挥着英格兰人的战争。 4.4小结;战争的拉锯阶段 英格兰人在与像法兰西这样一个大国进行战争时,其战略基本上依赖袭击迫使法兰西人在政治上妥协。另一可供选择的方法是采取持久战略,占领法兰西的领地,但是,这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去围攻城堡。法兰西人对英格兰袭击部队的追击和攻击,带来了英格兰人在克雷西、普瓦提埃会战的胜利。这些会战的胜利,尽管给法兰西人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但是并没有占领要塞、城堡,也没有阻止法兰西人纠集新的军队。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数百万的法兰西人口淹没了英格兰10000人甚至20000人的军队。相对于法兰西的广袤的地理空间和众多的人口,英格兰却没有相应的足够兵力去控制它,另外,他们对法兰西坚固的堡垒也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重新开始的战争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这一新近的英格兰人占领地,其所有人口,包括贵族在内都对英格兰人充满敌意。查理国王采取了当年费边抵抗汉尼拔的战略。像罗马人对付汉尼拔一样,查理的法军司令官杜·盖克兰避免与英格兰人交战。由于英格兰人作战理论中的战术思想是完全依赖敌人正面攻击自己的严密防御部署,因而,法军很容易达到了避开与英格兰人交战之目的。盖克兰的外表并不给人以好感,但却是一位有经验的勇敢司令官,很能为其精明而倔强的国王推行这一高明的战略。盖克兰并不寻求与英格兰人决战,而是不断加强自己的城镇和城堡,依托这些堡垒发起攻势行动,去围攻那些虽然被英格兰人占领着,但当地的老百姓已倾向于法兰西人的英军要塞和占领的城堡。然而,由于法兰西人并不像罗马人那样精于筑城和围攻城堡,在许多次围攻中,当英格兰人赶来时又不得不撤除包围了。当然,更多的法兰西人在围攻城堡时还是坚持下去的,并赶着英军到处逃窜,就这样逐渐地蚕食在吉耶纳公国的英格兰人占领地。 也像汉尼拔一样,英格兰人需要更多的会战胜利,因此,他们又回到了袭击战略上来,以挑起法兰西人实施交战,削弱他们的资源,迫使他们在政治上妥协。最大的一次袭击是从北部海滨城加莱去袭击南部波尔多的港口。英格兰人在5个月内行军1000英里。所到之处留下一片废墟,他们自己的人马也减员过半。尽管蒙受羞辱,但是法兰西人还是避免会战。在这次袭击以及其他四次袭击中,法兰西人像罗马人尾随汉尼拔一样,也跟在英格兰的袭击部队后面,抓获粮草征收人员和掉队人马,夺回战利品。经过10年的重新战争,法兰西人重新夺回了制海权。他们的战略不仅收复了南部失去的领地,也蚕食了英格兰占领长达两个世纪的吉耶纳公国的领土。最后,两个国家终因战争和黑死病导致人口锐减,财力不支,以言和告终。 5.英格兰在百年战争最后阶段的战略;阿金库尔[azicourt,agincourt]战役 战争于1415年重新开始,最初的态势对英格兰较为有利。此时的法兰西在一位精神失常的国王统治下,正值内部宗派斗争而搞得人心涣散。而与此同时,英格兰却拥有了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亨利五世,其能力超过了他伟大的祖父爱德华三世和兰开斯特公爵。这位学识渊博、诚恳务实、作风稳健的军事家和国务活动家,积极加强海军建设,使英格兰重新夺回了制海权。他制订了一个征服法兰西的综合战略方针,并于1415年8月付诸实施。他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塞纳河河口登陆,开始围攻坚固的港口城市哈夫勒。他受益于他的炮兵威力,因而,在5个星期内就攻取了该城。此次围攻是他征服法兰西一系列行动计划的第一步,他还率领了一支小部队从法兰西的西北部出发,实施一次袭击行动,然后又从加来港回到了英格兰。作为他新战略的一部分,他指示他的部下不要沿路劫掠,以免偏离他的潜在政治目标。这次袭击行动的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羞辱法兰西人,为自己的战役结局增添些光彩。亨利国王只带了1000名重骑兵、5000名轻步兵,一路上显得很不安,似乎总在设法避开与较大规模的法军部队交战。他的这次行动再一次重演了当年爱德华三世在克雷西战役前的情景。在那次战役中,法军企图将英军赶到河边,迫其背水一战。 为有意再现爱德华国王的克雷西行军的成功之处,亨利国王计划在落潮时在索姆河的河口湾处徒涉过河。当他发现河口湾处有法军防守时,他沿着河溪向上寻找徒涉场。这种情景正像他的祖父当年行军到克雷西附近,寻求渡过塞纳河一样。军队自己携带的粮草已经用尽,在当地也找不到任何可充饥的东西,他的官兵不得不用未曾磨过的小麦充饥。他的军队每天在雨水中浸泡,都得了痢疾。法军肯定抢走了乡间的粮草供给,而且,如果杜·盖克兰的战略思想还能支配法军的行动的话,那么,亨利的人马将只有极少部分能到达加莱。英军为了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渡河点,不得不沿索姆河上游走得很远。几天以后,在阿金库尔村庄,法军封锁了英军去往加莱的道路。 亨利让少量骑兵下马,将部队部署成防御态势,以弓箭兵形成长达700码的正面。部署的两侧各有一片树林作为屏护,并在弓箭手的前面设置了一排长木桩,头朝向敌人。尽管他的重骑兵比较弱小,但是他占据着坚固的防御阵地。这倒是给法军提供了一次应用后勤战略的机会,他们让英军在阵地上干坐着,迫使饥饿的英军自己下来掠夺粮草,攻击法军,或重新恢复行军。 但是,法军的指挥官,作为本国精神失常的国王的代表,缺少相应的能控制住为数众多有权势的封建贵族的权力。这些贵族们坚持认为,他们不能被大多由社会下层的弓箭手组成的弱小的英格兰军队所蔑视。因而,法军开始部署自己军队以实施攻击。部队阵形的前面两列是下马的骑兵,后面的第三列是留在马上的骑兵。法军指挥官在部队阵形的前部两翼,各部署了1个小的骑兵集群,以冲击英军两侧的弓箭兵。尽管亨利国王将其部队朝法军方向挪了一点,以迎战法军的攻击,但是,有两个因素使得法军向前推进变得几乎不可能:一是由于重骑兵的盔甲太重,因此下马的重骑兵行动起来不如重步兵方便;二是天下大雨,在通往英军阵地的道路上形成了齐膝深的泥浆。 当法军的下马重骑兵终于能向前推进时,法军骑兵首先对弓箭兵的冲击却是完全失败了。一方面人数太少,每翼可能只有150人;另一方面,由于泥浆路减缓了他们冲击的速度,这样弓箭兵就阻止了骑兵。对此,当代的一位历史学家是这样描述的:“(法军的)战马身受重伤,不能自主。”在骑兵攻击失败后,法军的第一线徒步重骑兵才靠近英军的第一列士兵,这一方面是由于自身重盔甲的限制,再加上较深的泥浆和英军的箭雨,因而,行动迟缓。尽管长弓兵也是英军第一列兵力的一部分,但是法军的骑士们却集中兵力突击与之社会地位相当的,且可索取赎金的英军下马骑兵。然而,亨利国王却命令自己健壮而敏捷的弓箭手们投入会战。这些弓箭手们“离开树桩,丢下弓和箭,操起刺刀、斧子和其他短兵器,开始向被带盔甲的法军士兵出击,突入对方阵线,杀死或刺伤法军,而这些法军却几乎没作太多的抵抗,甚至根本就未作反抗,”因为这些被过重的盔甲拖累的骑士们正陷于泥泞之中。 英军轻步兵在这次突击行动中的成功,并不只是依赖于法军骑兵作为重步兵的欠佳表现。尽管他们没有盾作防护,也缺乏使用刺刀和斧子的训练,但是,英军的弓箭手们每人有一顶铁盔,有一副胸铠或者有一件厚实的衣服可以保护身体。这样他们就成了法军徒步重骑兵的对手,而那些徒步重骑兵即使不被对方杀伤,就是跌倒了,如果没有人帮助都站不起来。英军击败了前面两列法军的攻击,杀死了不少,并且也俘虏了许多在地面上丧失机动能力的骑兵。由于法军的徒步重骑兵在敏捷的英军弓箭兵面前跑不动,法军遭受了重大的伤亡。第三列留在马背上的骑兵就没打算攻击。当英军在辨认倒在地下的法军,并将死的与活着的区分开时,这些骑兵中大多只在一定距离外徘徊而未采取行动。由于法兰西当地的民兵袭击了英军的驻地,再加上第三列骑兵像是要发起攻击了,英军就将许多法军俘虏杀了。命令是国王下达的,因为他担心法军要发起攻击,救回倒下的骑士,这样,那些俯卧在泥泞中装死而到得休息的骑士们又会重返战场。然而,并没有真正的攻击行动付诸实施,第二天,年仅28岁的英格兰国王就带着2000名俘虏,又向加莱方向进军了。 会战的胜利除了助长英军官兵的士气,提高他们的战争热情外,并没有立即给亨利国王征服法兰西领土的综合战略带来更多的有利条件。第二年,亨利国王在诺曼底又开始了征服战争行动,这次他一个要塞、一座城堡地夺取。而此时的法兰西,在王位上坐着的是一位精神失常的国王,内部各宗派争权夺势,因而,甚至当英军在围攻诺曼底的省会——鲁昂时,法兰西人都没理会英军对法兰西领土的这种夺占行动。鲁昂这座大城市,周围有5英里长的坚固城墙防护着,终因忍不住饥饿而投降。亨利国王将自己的军队据守在阵地长达5个月之久,英格兰人通过水路向军队提供补给,同时制止他们自己去掠夺。到1419年,亨利完全征服了诺曼底,并从像鲁昂这样曾经抵抗过他的各城市中收集了大量的钱财,另外,国王还通过保留当地的制度以缓解矛盾,使诺曼底人能接受他的统治。由于得到了部分法兰西人的政治支持,英格兰人很快就控制了包括巴黎在内的大片领土。后来,英格兰人想尽一切办法,在法兰西人有限反抗的情况下,将自己控制的领土扩大了许多。不列颠的资源相对于法兰西广阔的地理空间而言就显得非常有限,再加上许多法兰西人强烈地反对英国国王占有法兰西王位,因而,阻止了英国扩大征服范围。 然而,在圣女贞德的鼓舞下,法兰西人开始了向英国人的反攻,逐渐地夺回了法兰西北部领土。新国王查理七世,尽管天赋不高,体魄不壮,但最终在顾问团的扶持下,在烈女贞德的影响下,为法兰西的持久性反攻行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反攻作战包括一系列围攻行动。由于炮兵性能的改进,此时的围攻速度已大为加快了。法兰西人学会了避免正面攻击作战,等待在英军行军过程中再实施攻击,或者攻击英军的驻地、未能防护的翼侧等。作为围攻者,法兰西人因而有机会发挥防御作战的威力,迫使英军实施进攻作战。 6.总结 英军在与法兰西人长时间的战争中的胜利,应归功于他们那支事实上的职业军队。英军尽管不是一支常备车队,但是,由于人员的连续性和进行经常性的战役行动,使得这支军队具备了常备军队的许多特征。另外,为军队提供足够的资金,透彻理解后勤保障的作用,再加上能通过水路从大本营向军从提供补给,这些都是促成英军胜利不可缺少的因素。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冲突中,英国人有着自己能干而富有经验的领导人。他们能理解在作战中保留预备队的重要意义,能懂得防御作战的威力,能依据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作战胜利的原则行事,而且在大多数时候,能明白指挥官应该是去指导战斗,而不只是领着部队行动。 尽管长弓具有发射速度快、威力大、射击精度高等特点顶几乎成为英军的一种秘密武器燃而,英军的成功不只是依赖这一特别有效的轻步兵武器系统。综合使用轻、重步兵为防御作战提供了最佳组合,以重步兵抗住重骑兵的冲击,以轻步兵射击对方的轻骑兵。在抗击与己方部队相类似的、由轻重步兵混合编组的部队攻击时,防御部队则享有防御作战的优势,比如有优先选择阵地的权力,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有野战筑城工事等。在与法军的三次大的会战中,英军将阵地选在山坡上,两侧有自然屏障,并以自然或人工的障碍物保护弓箭手。除了克雷西战役外,徒步骑兵如果能充分发挥防御作战的优势,足够数量的徒步骑兵应该也能抵挡住法军的攻击。而在克雷西战役中,长弓兵击败了法军的十字弓弩兵似乎是成功的关键。然而,即使是在这次会战中,如果他们没有厉害的轻步兵(长弓兵),而以少量的重骑兵实施骑马冲击,也能冲散射速较漫的十字弓弩兵。 亨利五世向阿金库尔那次冒险性的行军,表明了英军的战略和战术都是利用法兰西人那支无组织的封建军队和他们头脑中的中世纪作战思想观念的缺陷。阿金库尔战役明显地展示了英军的战术体系是利用了法军实施极为错误的正面攻击的。假如法军不这样去做,那么,在英军的作战理论中就连进攻的程序都没有。在他们自己的国内战争中,英国人除了让弓箭手们相互射击、让骑兵下马靠在一起实施正面冲击等做法外,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很清楚,他们的战法连古代的战争艺术家都打不赢。尽管英国人强调轻步兵,但是,他们也还是中世纪重骑兵老大思想的奴隶。他们让长矛兵骑在马上以提高战略机动能力,并准备好了以之取代徒步重骑兵。由于给长矛兵装备一匹马所需的花费不足重骑兵的一半,也不到一名高贵骑士的1/4,英国人应该很容易将重骑兵的一半以骑马的长矛兵来代替。但是,尽管至少有一次出现了这种情况,他们还是没有将长矛兵使用在战斗队形的第一线。 英国人根据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确立了以袭击迫使对方退让,然后坚持慢慢地全面征服战略。他们在法兰西人长时间效忠于他们自己的君主与制度的情况下执行上述战略,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英国人口较少,军队规模不大,而且也像中世纪其他国家的经济一样,没有足够的剩余产品可投人到战争中。在法兰西那广阔的地域空间和数百万的人口当中,英国人的军队相对于空间的兵力密度明显不足。如果他们发挥自身战术上的长处,利用岛国的位置提供的自然屏护优势,全面采取土耳其人一蒙古人的破坏性、屠杀性和恐怖主义的战略,他们可能会赢得战争的胜利。当然,这种战略对于基督教徒们来说也是不可想像的。 在中世纪筑垒城堡战术与战略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百年战争显示了防御作战的优势。英格兰人袭击只是争取了对方在领土上的退让,当英格兰人推行领地占领的持久战略时,却难以有足够的兵力去把守如此广阔的法兰西土地,这些都反映了法兰西广衰的空间是一个有力的战略防御要素。法兰西人在吉耶纳公国使用费边战略成功地反抗英国人的占领,以及他们之所以能在没有进行进攻性会战的情况下就吸引英国人从北面退出,这些都展示了建立在民众支持下的战略防御么英格兰人的重大会战胜利在战略上所带来的却是微不足道的结果,这就进一步证明了有要塞、城堡的支撑,有辽阔的地域、有相应坚决的政治抵抗组成的战略防御,其威力是巨大的。克雷西、普瓦提埃、阿金库尔等战役只具有战术上的重要意义,其结果是消耗了敌军。除非英格兰人修正其政治目标,否则它们不会有更大的价值。指望一次会战有更多的结果,那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可能:要么是失败者肯定犯了像大流士三世被亚历山大击败时的那种政治上失误;要么是胜利者消灭了一个国家军队的大部分兵力,就像塞尔柱突厥人在曼奇克尔特会战中击败拜占庭军队那样。当然,一次比曼奇克尔特会战更小的胜利也可能会导致一次重大的撤退,因而有助于实施持久战略。像这样一次小的胜利给敌方所造成的消耗可能会改变双方的兵力对比,有利于胜利者成功地征服敌国。 没有决定性的会战、筑城防御战术的威力、费边战略的有效性,这些方面都是防御战略力量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并没有让中世纪的战争与古代战争体现出多大的区别。汉尼拔用了很长的时间去征服罗马人,反映了当防御者有宽阔的空间和政治统一的措施时,征服者就得要有持久的努力去征服防御的力量。即使是后来罗马皇帝对疆土的收复,也显示了防御战略的威力。这种力量显露在罗马人在汉尼拔势不可挡的战术胜利和消耗之后的成功防御上;也从蛮族的入侵者要用长的时间,才能从那些不好战的居民手中夺取领地这一点上得以体现。 忍者 ※※忍者的工作,主要是为主君进行秘策、破坏、暗杀、收集敌方前线情报、搅乱敌方後援基地……等种种谍报活动。由於生前必须隐姓埋名,过著终生见不得天日的生活;更不能留下只言片语,以免日後东窗事发。 ※※目前,日本各地虽有无以数记的忍术流派,但是,追根究底,毕竟还是会回到伊贺(三重县西北部)、甲贺(滋贺县南部)两地。 ※※伊贺忍者集团与甲贺忍者集团,两者祖先是同一家人,双方之间大部份也都有亲戚关系。只是,彼此的雇主(主君)若是敌对关系的话,他们便不得不同室操戈,甚或演变成兄弟阋墙的结果。而另一方,为了便於忍术能世代传授下去,他们之间也不得不频繁通婚,可以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稍微细想一下,便可知道,一旦生长在该地,无论男女,为了家族秘密,还能跟他乡人结婚生子吗?况且,男忍者背後,通常有女忍者在撑持。这种工作,除非自小耳濡目染,视为当然,否则,丈夫於某天突然不告而别,普通女人谁能忍受,不气得七孔生烟? ※※忍者世界中,有四项基本戒律: 1.不准滥用忍术(只能用在公事上)、 2.舍弃一切自尊(逃命要紧)、 3.必须守口如瓶(即便为此失去性命)、 4.绝对不能泄露身份(这是最基本忍术)。 忍者活跃的时代,大致有三: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末的源平时代、十三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十四世纪中旬至十五世纪末的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也可以说是忍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忍者又分为「上忍」、「中忍」、「下忍」。 「上忍」,又称「智囊忍」,专门策略作战整体计划。 「中忍」,是实际作战时的指挥头子,当然忍术也得超群出众才行。 「下忍」,又称「体忍」,相当於现代的特殊部队,在最前线实际作战的忍者。 彼此之间等级关系泾渭分明,「下忍」对「中忍」唯命是从,「中忍」对「上忍」俯首帖耳。 ※※以下是有关忍者装备简略说明: 1.【装束】 忍者通常在新月或阴天夜晚潜入敌方城楼与宅邸,如果全身黑色装束,轮廓反而会更显突出,因此,基本装束颜色是深蓝。碰到月明星稀的夜晚,便换成灰色或是茶色装束。有时候外面是灰色,里面是茶色,万一遭遇敌方追击,可以在途中将装束反穿过来,利用颜色错觉逃脱险境。另外,深蓝色可以防治毒蛇、蚊子等虫子侵袭,这是用含有铁分的天然染料染成的布料。美国开拓民发明出的牛仔裤,目的与忍者装束一样。 至於内裤,当然是日本传统的兜裆布(一条细长白布)。只是,忍者的束法同一般人不同,长度也比较长。他们将兜裆布从脖子缠到如此,可以随时从脖子後抽出兜裆布,当做绷带或绳子应急。 上衣里头有许多口袋,放一些不能淋湿的火药、缝衣针、救急药(包括安眠药、毒药)等;腰带里头则放一些日用杂物。手套与绑腿,通常藏著一些暗器。 2.【武器】 为了蒙混国境关卡守关人员的审问,忍者在旅途中,通常是农夫打扮。 因此,所谓的忍者暗器,往往是改造自农具、日常必需用品、园丁道具等。这些武器,大多是自己发明铸造,只有自己深知其用法,因而在旁人眼里看来,跟一般日用品没什么分别。 这也是忍者武器失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人从各种忍术秘本中,所得知的忍术武器,主要有七种:手里剑(syuriken)、撒菱(makibisi)、忍刀(sinobigatana)、吹矢(hukiya)、忍杖(sikomidue)、手甲钩(tekkoukagi)、水蜘蛛(mizugumo)。 「手里剑」是飞镖,刀尖涂有剧毒。 「撒菱」是逃走时撒在身後的一种菱形武器;凡是凹凸不平,能够刺伤双足的东西,例如天然石头、乾燥果实、铁器等,都可以拿来代用。 「忍刀」附有一条长约三公尺的绳子,翻越城墙时,可以当踏脚工具,再利用绳子收回;刀鞘,临危时可以当潜在水中的通气管。 「吹矢」则是毒针,通常藏在笛子内;有时候旅途中必需扮装成艺人,因此,忍者除了必须学吹矢手法,还得练习吹笛技术。 「忍杖」顾名思义,是一根藏有链子、长矛、刀剑等武器的手杖。 「手甲钩」各式各样,有装在指甲上的,有套在手背上的,就看当事者擅长哪种功夫,自己变把戏。 「水蜘蛛」渡河时用的道具,平时可以叠起来藏在包裹内。 3.【忍者食】 忍者绝对不能「发福」,由於得时时隐身在天花板上、地板下,甚至悬挂在树上、屋内支柱上,用只手支撑自己的体重,因此,忍者必须注意不让自己的体重超过六十公斤。以男人的臂力来讲,能够只手悬空与敌方打斗的上限体重是六十公斤。 「忍者食」以谷物为主,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质。主食通常是糙米、小麦、蕃薯,配菜是黄豆制成的豆腐、味噌,其他是梅子、蔬菜、芝麻、鹌鹑蛋等。会增强体臭的食物,例如韭菜、肉类、葱、大蒜、姜,嗜好品香菸等,一律列为禁品。而且,忍者时常洗澡、洗衣,目的都是去掉体臭。另外,松子、榧子等植物果实,也是忍者的主食之一。 「携带食」也很重要。一旦接获任务指令,无论是野外露宿,或是潜伏在敌方宅邸天花板上,身上都必须有「携带食」,以便维持体力。 4.【野外生存法】 忍者具有丰富的药草知识,可以分辨毒药与良药,见机行事。对野生动物的习性,也了如指掌,许多忍术,都是从野生动物习性学以致用的。天文气象学,更是不可欠缺的基本忍术之一。 5.【忍术】 首先,当然是得临机应变化身为各种身份。忍者的基本「七化」(nanabake)是:出家、虚无僧、山伏、放下师、常之形、商人、猿乐师。 「出家」(syukke)是一般光头和尚。 「虚无僧」(komusou)头上戴著圆筒形竹笠,盖住整张脸孔;身上披著袈裟;颈上挂著托钵;边吹萧边化缘乞讨。 「山伏」(yamabusi)在山野中修行的僧侣。 「放下师」(houkasi)相当於现代的街头艺人,表演魔术、特技、耍猴等。 「常之形」(tunenokata)化身为在地农人或武士,条件是,必须会讲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 「商人」,就是卖药、卖糖的行商。 「猿乐师」(sarugakusi)江湖艺人。其他还有「变相术」、「变体术」、「变声术」等。 传递机密文件时,最佳方法是暗记。不过,有时候是缝在衣服里边;有时候将文件捻成一条绳子,同草笠编在一起。更有将细长纸条缠在一个圆筒上,於上面记载下文书内容,之後解下纸条,内容便会成为脉络不明的文字;收件人於收到文件後,再将纸条缠在同样粗大的圆筒上,回复原形。其他还有种种千奇百怪的忍术,「文」、「武」、「艺」、「乐」皆有,数不胜数。 ※※德川家康在江户(东京)设立了幕府之後,一部份伊贺忍者成为幕府的警卫人员与密探,剩下的伊贺忍者与甲贺忍者,则被派分到各地大名领地。 ※※明治维新时,忍术已经逐渐失传,这些忍者後裔,通通改行转业,成为警察、医生、药房老板、焰火师等。话虽如此,「NINJa」这个透古通今的世界,依然令现代日本人,乃至外国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海盗的知识 海盗一词在英文中的三种说法: PIRaTe(海盗) “PIRaTe”的基本意思是指海上抢劫者。而“PIRacY”则是指在海军部的司法权以内的海上掠夺。由政府授意、组织的“官方海盗”。 《四海霸主》(corsairs)《公海贸易战》(Ship) cORSaIR(回教徒海盗) 这个词被用来指在地中海进行劫掠的海盗或私略者。他们中最著名的是从北非来的蛮族(欧洲人称伊斯兰教徒野蛮人)海盗。他们的政府授权他们以便攻击基督国家的海上运送。 名声略逊的是由圣约翰骑士领导,不断与土耳其人争斗的马尔他海盗。起初他们的热情由宗教来推动,但是后来海上掠夺成了真正目的。 PRIVaTeeR(私掠者) “PRIVaTeeR”既可以指武装的船只(武装民船),又可以指它的首领(私掠者)或它的船员。私掠者与海盗之间的主要的差别是:私掠者得到政府的命令及授权来俘获敌对民族的商船。 来自政府或是商会的信件公文是国际通用的。战时各国常采用武装民船来攻击敌对船只,因为这样既省下了造船费,又保存了正规海军的实力。 私掠许可证——在战争期间授权私人驾驶武装民船来攻击,俘获,和抢劫敌国商船的正式公文。 一封私掠许可证的原始功能是将私人犯的错误合法化。听起来匪夷所思,真是强盗的逻辑。例如,一个荷兰商人的货物在德国被偷,而他不能通过合法或外交的手段来获得对于他的损失的补偿,他就能得到一封荷兰政府授权的私掠许可证。这样的许可证允许他俘获德国商船来弥补他的损失。自打18世纪初它就不再被用来做这样的事。私掠许可证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政府使用这些许可证作为国家工具来加强海军。这就使得本国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凭空多出一支能攻击敌国商船的海上力量。按规定,被俘获的船只必须被带往海军部,以确认它们是合法的猎物,而非中立国家的财产。 私掠者在国家的法律之下执行命令。私掠许可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哪些国家的船只能被合法地俘获。如果船长不幸抢夺了其它国家的船只,那么将要付出的代价无疑是极大的。 当然,许可证并不完全给私掠者提供安全保障。当私掠者与他的武装民船被敌对国家俘获时,往往他们会被作为海盗,迅速处死。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交战两国缔结和平协议,而私掠者不知道这消息,继续攻击现在是友邦的船只的话,他也将被捕。有时侯,私掠者离陆地时间太长,这样一来当他返回大陆时他只听到和平条约的消息。 私掠许可证的使用在1856年终止。当时许多国家在巴黎签订了声明。美国以及若干另外的国家较迟签订该国际条约。美国那时候十分依靠私掠者来壮大他们的海上力量,因为他们缺少强大的海军。 海盗旗 骷髅旗——也就是一个骷髅加上两根交叉骨头的旗帜绝对是海盗的标志。虽然来源已不可考,但很多人认为这个词其实是来自法语单词JOLI,“非常红”的意思。从前的海盗们用这个词来描述船桅上高高飘扬的血色旗帜。不管它源自何处,骷髅旗的作用是没有争议的——将恐惧之箭深深射入海上猎物的心底。以前的海盗在平时使用称为“假色”的任意国国旗,而战时则升起“真色”——骷髅旗,来联络,以及恐吓那些牺牲品。 在18世纪时,第一面海盗旗由艾曼纽·韦恩船长在加勒比海升起。多数情况下,海盗在追逐猎物时,升起白色旗帜,表明身份——有时猎物会因此降下国王的旗帜而屈服;如果猎物拒绝投降,则升起黑白两色旗帜,表明意图;而若猎物继续逃窜,或是海盗船长过于残暴的话,红色旗帜会在桅顶飘扬,意思是一旦捕获猎物,不留任何活口。当然,海盗旗上的图形也是为了表达其特定含义而被设计出来的。 海盗的规章 很多海盗在组织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通常都是写成条文,并由全体船员签名共同遵守的。大多数情况下,它包含了劫掠得手后的战利品分配比例。自然,条文中还包括了的违纪者的处罚——当然都是极其严厉的。 以下是巴沙洛缪·罗伯茨船长和他的船员所用的规章。(BY查尔斯·詹森船长,1724) 1:每人都有选举权 2:人人公平,但在财产方面不得欺骗,违者放逐 3:禁止赌博 4:晚八点熄灯,此后想喝酒的到甲板上去喝 5:保持武器的整洁,随时可用 6:男孩和女子不得加入队伍,若有船员带女子到海上,他将被处死 7:延误战机者,处死或放逐 8:船上不得互斗,争端到岸上用剑或手枪解决 9:不得谈论改变生活方式的话题 10:船长得两份战利品,炮手一份半,其他人等一又四分之一份。 例2约翰·非利浦船长和他的船员所用的规章(BY非利浦·高瑟,1924)。 1:人人遵从内部命令,船长得所有战利品的一半 2:逃跑者和对同伴守秘者将被放逐(给予一桶火药,一桶水,一件小武器) 3:从群体中偷盗财物者,视价值大小,放逐或枪决 4:当遇见别的被放逐者,给予船长和船员认为合适的惩罚 5:当条文在军中时,殴打他人者给予摩西之法(赤裸的背上打四十鞭) 6:折断武器者,持蜡烛不加灯罩者,同上 7:不能保持武器整洁者,玩忽职守者,扣除应得的战利品,或给予船长和船员认为合适的惩罚 8:战斗中失去一关节者,给予四百金币,失去一肢者,八百 9:调戏女子者立即处死。 海盗的武器 海盗们过的是亡命海上的生活,自然得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去”。没有一件武器的海盗注定无法生存。当时流行的武器是手枪和水手弯刀——当然他们也使用其他各种各样的武器。当欧洲海盗开始使用手枪时,多数他们的蛮族竞争者们还在用着弓箭。 匕首 匕首是用作突袭的理想武器,另外,在挥剑不便的狭小空间也十分有用。 登船斧 这件武器的设计的确很妙.多数这种斧子都比较粗糙,铁板一块加上木柄而已,但在登船时用来砍断索具和网,倒是格外地有效。 火枪 在海盗船上,火枪可是种比较豪华的装备,不是人人都有的啦!当时的人们用碳,硫和硝酸钾混合制成黑火药,来驱动火枪所使用的圆形铅弹。在十八世纪,多数火枪还是依靠燧石打火器来点火。燧石被紧紧夹在一个钳子中,当扣压扳机时,燧石撞击对面的金属块而产生火花。火花被导入装有火药的盘子,BOOOOOOOm!子弹就由枪口射出了! 和今天的枪支不同,那时的火枪是没有膛线的。 霰弹枪 虽然找不到现成的名字,笔者认为叫它霰弹枪还是恰当的。这武器和火枪十分相似,只不过后者一次发射一颗子弹,它能一次发射数颗。在这一点上,它和今天的猎枪有点象。霰弹枪通常比火枪短,还带有一个张开的枪口,龇牙咧嘴地对着想射杀的家伙。 手枪 和火枪功能相似,手枪在当时可是常用得多。虽然在射程上无法相比,但由于体积的关系,手枪在使用和携带上更为方便。海盗对手枪一向推崇倍至。通常第一个登上敌人船只的船员有任意挑选战利品的奖赏,而大多数人挑的第一件东东就是——手枪!传说黑胡子有一条子弹带,上面有好几把装在套子里的手枪。 水手刀 水手刀可以说是海盗最最主要的武器了。为了适应接近战,水手刀被设计得比一般的刀剑稍短。它是一件劈砍用的武器,而且呈弧状,以增加劈砍的威力。水手刀并不需要使用者有高深的技术,同时它也是海军舰船上的标准武器。步兵所使用的军刀和水手刀颇为相象。 大炮 黑火药出现不久,大炮也应运而生。其实,它的构造并不复杂。一根中空的粗管子,堵塞一头,就是它的全部。大铁球炮弹从空的一头填入炮管,推到底。而炮弹和底部之间,就是火药。大炮的末端有点火孔,可以用火柴来点燃火药。大炮的威力是巨大的。大炮可以发射圆球弹,葡萄弹和铁链弹。圆球弹就是一个大铁球,用来在船板上打洞十分有效;葡萄弹是好多小炮弹,用于撕裂敌船的帆,或是对甲板上的人员造成大面积杀伤;至于铁链弹,则是用长铁链连接的两颗大铁球,打断敌船的桅杆好用得很。 当时的大炮是用“磅”来分级的,例如十磅大炮,或是十二磅大炮等等。 食物清单 主食——发霉的面粉与米饭(几个月啊,想让它不发霉也难);腌乳酪; 菜肴——咸肉与鱼;蔬菜; 饮品——不新鲜的淡水;在太阳下曝晒了数星期之久的陈啤酒;蒸馏提取的白兰地;由白兰地、茶、柠檬汁与各种香料调制而成的奇怪混合饮品(加入柠檬主要是为了避免坏血病与佝偻病); 水果——钉着铁钉的木菠萝,芒果,香蕉与苹果(钉上铁钉是为了在水果里加入铁质来防止贫血); 非常时期的配菜——海鸟;猫;狗;老鼠与臭虫(怕了吧?不过和饿死相比,你吃还是不吃呢?)。船长的审判 在从前海上的日子里,你知道吗?船长就是法律!船员如果对船长不敬或是在战时表现怯懦,他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以下是当时常见的刑罚。 抛入海中:受到该项惩罚的船员被从行进中船中扔到海里,仅此而已。 抛入海中·改·拖曳:受惩罚者被一条扎牢在船尾的绳子拖曳向前。受惩罚者通常在死前要遭受数天的痛苦。 放逐:是指将受惩罚者独自丢在荒岛上。 放逐·改·“OnemanIsland”:在附近没有岛屿的情况下,受惩罚者被置于舢板上独自漂流,直到死于日射病或鲨鱼之口。 猫的九条尾:这个怪异的名字指的是一种用九股涂过柏油的绳子制成的绳鞭。有些残忍的船长还特地在绳鞭的末梢装上鱼钩或是火枪的弹丸,并且在受鞭笞者的背部涂上盐及醋来增加痛苦。 猫的九条尾·改·摩西之法:一种专为船长的侍从保留的鞭打变化形式称为摩西之法,通常在星期一执行。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由于耶稣从前也受过同样的三十九鞭。大家相信这种刑罚能够平息神的情绪并给下个礼拜带来好天气。 浸水:将受惩罚者残酷地浸在水里,再在刺骨的海风中将他悬挂在主桅下数小时。 浸水·改·船底拖曳:“浸水”的致命版是声名狼籍的“keelhauling(船底拖曳)”。绳通过船底从右舷拉到左舷,将受惩罚者固定在船底的绳上,使其受到来自龙骨的摩擦。大多数的木制船底满是剃刀般锋利的毛刺与碎片。 刀典 刀 我们先说说刀,刀是古代一种用于劈砍的单面侧刃格斗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构成。刀身刃部狭长,刀柄有短柄和长柄之分。中国古代刀的出现,原于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主要以石刀为主,另有骨刀。在甘肃东乡马家窑发现了距今5000年现存最早的青铜刀。商代铜刀开始渐多,一般刀身较小,有直柄刀,兽首刀,长刀等。商末至西周刀的形制仍没太大变化,但在北方草原少数民族地区兽首刀极为流行,有大量实物出土,青铜冶铸技术及制造工艺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汉时期刀有了长足发展,最有代表性的为环首刀(也称环柄刀),一般为钢铁制造直背直刃,刀背较厚,刀柄窄呈圆环状,刀形细长。两汉时代刀的长度多为一米左右。环首刀一直沿用到南北朝时期。汉代另外还有阮家刀。据说阮师作刀“受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侯,取刚柔之和”,三年造刀1770口。北齐时期发展了晋代创造的用生铁与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造出了著名的宿铁刀。此刀钢质柔韧坚硬,经久耐用,可以“斩甲过三十扎”。隋唐时期军队中大量使用横刀和陌刀,并配有双附耳的刀鞘。横刀也称佩刀,短柄。陌刀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主要流行于盛唐。北宋开始出现,以后各代一直沿用的手刀,刀身及刃部较宽,刀头上翘,刀柄有护手。另外在宋《武经总要》中还介绍了掉刀,掩月刀,戟刀等多种刀型。火器的出现使刀在战争中的威力也逐渐减弱,因此宋以后用于实战的刀,开始日趋减少。明清时期腰刀已不作为有效的进攻武器,除骑兵部分使用外,还被用作防身和权力等级的象征。 剑典 剑 剑是古代用于劈刺格斗的兵器。又称直兵。一般为直身尖锋双刃。由首(多为圆形),柄,格,身构成,多数配剑鞘。剑和刀一样都是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冷兵器,所以出土量大,种类繁多,包括长剑,短剑,巨剑,佩剑,曲剑,怀剑,三棱剑,刺剑,劈剑等多种。制剑的材料多以青铜,钢铁,也有做工考究的镶嵌剑,鎏金剑及玉具剑。在中国,剑始于商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常见的是一种曲柄式青铜剑。从商代至西周,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都出土了北方草原地区流行的剑,这些剑使用时以直刺为主,剑的长度很短,一般在30厘米左右,随身佩带,以防卫为主。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剑的制作及使用几乎都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吴,越两国,出现了一批珍贵的传世名剑,如“越王勾践”剑(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越王州名句”剑,“吴王夫差”剑(河南辉县出土),“吴王光”剑(安徽南陵县出土)等,这些剑在东周文献中也多有记载。战国时期铁剑也开始使用,锻制技术达到极高的程度,剑从原来短而厚向长而薄发展,最长者达1米多。西汉时期,盛行用剑。钢铁剑已占极大比例,但仍有少量铜剑。玉具剑也极为盛行,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尤为华美。这一时期的剑,讲究实用,除用于装饰用的剑以外,做工细而少雕琢。秦代剑的制造开始减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不再使用。至隋唐时期,佩剑之风尤为盛行。《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具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号侯,皆只佩。”唐代剑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常以来抒发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如大诗人李白少年习剑,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有:“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王维的:“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动百万师”等剑与战争的诗句留于后人。大家都知道唐代的直刃兵器叫“唐大刀”,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已经不把剑作为实战兵器了。从宋代一直到清代,军队中剑也只是用做装饰或领导地位的象征,但不同的是,诸如武侠小说里频繁提到的一样剑在民间的使用很广泛,尤其应该提到的是道教的“七星”剑,“挂符斩妖”剑等,道教的剑都有很明显的特征。 我国现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剑出现在殷周时期。 在西周初期的车战组合中,剑的地位并不重要,主要用于自卫或肉搏。据《释名》记载:“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当时剑的全长在17 ̄27厘米之间,而有效使用的剑锋约12 ̄18厘米。 春秋之后,因为步兵的兴起,剑作为一种武器开始受到重视,长度在28 ̄40厘米之间。尤其是在吴越地区,因水道纵横,车行不便,而使剑的步兵却能发挥出很大威力,所以铸剑水平远高于中原诸国。当时有名的铸剑大师欧治子和干将莫邪夫妇即生活在吴越地区。 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代表了春秋时期铸剑的最高水平。这把剑也反映了当时剑的外形特征:剑锋不是直的,而是呈拉长而削尖的花生果形,这种形式有利于直刺而不利于劈砍,证明了当时剑武器的战术使用方法。(有趣的是,强调速度的法拉利跑车的俯视图也呈拉长的花生果形。) 《晏子春秋》记载崔杼杀了齐庄公以后用武力逼诸将军大夫盟于大宫,谓“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刺其心”,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戟和剑这两种武器的战士使用方法。 越灭吴,楚否越,于是越国的铸剑优势转移到了楚国。 战国时,随着车战的式微,剑作为一种步兵武器受到更大的重视,为适应战争的需要,提高了剑的威力,战国晚期,剑的总长从早期的50厘米达到了81 ̄91.3厘米。 当时铜剑制造的高技术: *剑脊和剑锋的含锡量不同,一般背部10%,刃部20%。这样铸成的剑刃口硬而脆,而脊部柔而坚。 *为避免表面锈蚀,采用铬盐处理。 由于铜剑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铁剑自春秋晚期开始出现。当时楚燕两国的铁剑制造技术最好。因为铁比铜强度更好,所以最长的可达到140厘米。 当时铁剑制造的高技术: *用纯铁渗碳后对折,多层叠打。 *剑锋淬火而剑脊不淬火。 到了楚汉相争的时期,铁剑的样子发生了变化,原有两度弧曲的刃部伸成平直,更加锋利,剑锋的夹角则逐渐加大,说明剑的功能已由平行向前推转为主要用刃部劈砍。 战国末年骑兵已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在秦始皇陵中就能发现一些骑兵方队。西汉时期的骑兵已经成为战争的主力。由于马速度快,推刺功能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劈砍功能十分适用,于是在西汉时期,出现了环柄的长刀。此类武器只有一面刃口,而另一面是厚实的脊,所以便于劈砍,又不易折断。《释名》中称:“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也。” 西汉时期的刀呈长方形或梯形,直脊直刃,现在看来样子很酷。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一般没有格。刀柄首端制成扁圆的环状,称“环柄刀”或“环首刀”,注意,与所谓的“大环刀”不同。 到三国时期,军队中大量装备的短柄兵器,就只有刀了。当时斜谷造刀最有名,例如诸葛亮让蒲元铸造的刀就是斜谷造的。 自东汉之后,剑在战场上被淘汰已成定局,但佩带宝剑的风气未变,另外剑也作为法器或象征物而存在。 北宋时期,刀的形制有所改进,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有护手,并且去掉了扁圆的大环和鸟兽类饰物。 明代出现一种腰刀,这是当时部队刀器的主要种类。戚继光在《军器解》中清楚地指出,马步兵兼用的兵器即有腰刀。他还指出:“腰刀造法,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近时匠役将刃打厚,不肯用工平磨,止用侧锉,将刃横出其芒,两下有肩,砍人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此当辨之。”可见当时也有假冒伪劣之害。 自明之后,冷兵器逐渐式微,而剑则退出了历史舞台。 枪典 枪 枪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器。枪的别名叫“肩二”,《清异录》:“蜀王建军中隐语,枪曰‘肩二‘。”枪亦称为‘一丈威’,《事物异志》:“隋炀帝易枪名为一丈威。”枪的历史可以追溺到原始社会。原始的长枪仅仅将木棒头削尖就是了。《通俗文》:“削木伤盗曰枪。”汉时的枪与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长木杆或竹竿为杆,装上锐长枪头,配以枪缨即制成。相传诸葛亮制木柄枪长达两丈(约6.7米),竹枪长达两丈五尺(约8.3米)。《长枪法选.长枪说》:“器名枪者,即古之丈八矛也。”不同用途的长枪其长度各不相等。用于车战,骑战的枪明显长,用于步战的枪明显短,用于守城御寨的明显长,用于进攻的枪明显就短。长枪可达八米之余,短枪可为一点三米之多。宋代李全用的铁枪,杆长七八尺(2.3-2.6米),重约二十多公斤(摘自《齐东野语》)。《手臂录》记载:“沙军杆子丈八至二丈四”,“敬严木枪长九尺七寸”。后世习武之人通常以“丈八大枪”“七尺花枪”“六尺双枪”为标准。 枪的种类很多。宋代有双钩枪,单钩枪,锥枪,抓枪,环子枪,素木枪,拐枪等。清代有蛇枪,火焰枪,钩镰枪,虎牙枪,雁翎枪,十字镰枪等。枪以宋,明两代最为盛行,创造了样式繁多,用途各异的枪,广泛运用于步兵和骑兵。 斧典 斧 斧是一种古代兵器。斧又名戚,惧,斤,铁糕糜等。斧因其式样和用途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但大体式样基本相同,均为一面是扇型刃,一面是长方形,下部装有木柄。斧的用法有:挑,拦,架,格,砍,抹,刺等。远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石制的斧,以作耕种捕猎之用。 新石器时代,斧有了椭圆形,扁平形,胄身梯形式样。石斧上凿有洞孔便于挥使。至商代,由于冶铜业的发明,大量的青铜斧成为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此间,商代还造出了铜铁相间斧。至周代斧在当时军中逐渐退为次要兵器,大多作为饰物或权利的标志或斩杀的刑具。至春秋战国时,斧向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到了秦汗三国之际,战争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骑战和步战成为当时战斗的主要形式。又由于铁器制造业的发展,铁斧的质量和重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故斧又被军队作为主战兵器之一。至隋唐五代,斧的代表式样有凤头斧,长柯斧等。斧的刃部加厚,手柄缩短,这种斧的砍杀效果相当高。唐代诗人李白在《赠宣城赵太守锐》诗中写到“持斧佐三军,霜清天北门”之句。《旧唐书.李嗣业传》记载,李嗣业在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与安禄山的香积寺之战,李以步兵三千,持手刀,长柯斧堵击敌兵,取得战斗的胜利。至宋元时期,斧在战场上仍然使用。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兵将领图术率领精兵一万五千余人骑达郾城,宋军名将岳飞领将士各持斧刀,上砍敌人,下斩马足,大败金兵。金将领完颜图术当时承认,“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谓”(摘于《会编.征蒙记》)。当时宋军使用的战斧有大斧,凤头斧,娥眉斧等。至元代蒙古兵使用的战斧有锚斧,镰斧。至明代时,大斧的种类有日华斧,开山斧,无敌斧,静燕俯,长柯斧等,其样式与宋斧相似。清代斧被编进十大类军器中,八骑前锋营装备了圆刃斧和直刃斧。而绿营装备的是柄长四尺的长柄斧和柄长壹尺六寸的短斧。另有每把仅壹斤重的双斧,双斧柄长仅尺余,斧刃很小,携带方便,使用灵活,很受将士的的钟爱。 中国古代兵器纵谈 序言 悠悠五千年华夏,兵家文化博大而精深,岂料到了如今,竟然还敌不过欧洲中世纪、日本战国之类雕虫小技脍炙网民,真乃奇耻大辱也!本文撰写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纵谈的形式,展现华夏先进的军事文化,用铁的事实证明华夏兵家的伟大!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绝非易事。由于我国史学者的失职,可以寻找到的相关资料大多是古籍只言片语的照搬、五花八门兵器的罗列、或者考古文物的介绍,以如此凌乱的咨料,想撰写高质量的纵谈实在是颇费思量的事情。为此,笔者不但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甚至还要从许多不相关的资料中搜集有用信息,经过分析、归纳、到撰写成文,断断续续历时近2个月,着实大费了一番周章。 欣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纵谈终于是完成了。虽然还有诸如火器、杂兵器、野战战术之类内容暂时未能涉及,但笔者可以自信的说,这已经是至今为止网络上介绍最为系统、最有参考价值、也最言简意赅的关于中国古代兵器的普及读本了。即使图书中也难有匹敌者!呵呵,这可不是自卖自夸,而是由于查阅了大量资料,加上笔者认真的研究分析,实在没理由达不到这种程度。 好了,再自吹自擂下去要挨臭鸡蛋了。笔者最后再多一句嘴,希望大家在看完本文之后,能够对咱自家的兵家文化多几分钦佩与自豪,对欧洲中世纪、尤其是小日本的所谓日本战国文化多几分冷静比较,这就是笔者最大的初衷了。 2001-6-12 第一章刀与剑 深思的是,历史会如此迂回。剑并非中原发明,刀才是正宗原产,然而从东周到西汉初,刀却一度被废弃了,而长刀则消沉得更久。 商代铜刀长度很短,长者也只与罗马短剑相当,充其量算把西瓜刀。也许正因短刀重量较沉,灵活性反而比不上短剑,西周才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废刀用剑了。 短刀第二次出现已经是时隔8、900年的西汉了。西汉是铁的时代,蓬勃兴起的炼钢业将汉军队铸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钢铁雄师。钢铁提供了兵器更为坚韧的骨骼,催生出长达1米的环首刀。在尚无马鞍和马蹬的骑兵眼中,那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直窄刀身蕴含了前所未见的凌厉杀气,厚实的刀背将轻易承受住猛烈挥砍的应力,使他们化身为扑袭的猎鹰。 环首刀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在那之后它将作为一个经典和传奇横跨过300年时光直达隋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短刀在东晋就出现了分裂,导致两种刀式的并行发展,一种是直窄样式,另一种是近代常见的宽体样式。但古人对事物的革新总是异常谨慎,就如同他们腰里别着剑鞘千余年,才在波斯双环的影响下,用绳将刀剑挂在腰际,宽体刀还要再承受几百年的寂寞。 对环首刀的改进就是增加护手,并取消了刀柄端的圆环,这个转变自魏晋始至唐成熟,但这已经使环首刀再无法称为环首了。改进后的刀分为三种,其中的战刀称作横刀。尽管环首刀日后将在中国完全绝迹,但‘唐样大刀‘却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日本太刀,并于明代重返故里。 大动乱的年代到来了,那称得上帝国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充斥着嗜杀成性的暴君,战乱迭起刺激了武器技术的发展。攘平动乱的宋朝既是刀复归的时代,也是刀发扬的时代,短刀改变了,长刀东山再起。 直窄刀身有联为一体的刀脊,令同样宽度的刀身能承受更大应力,从而斩甲断骨,但却缺乏使刀刃开膛破腹的流畅弧线。弧曲刀身恰好相反,柔韧有余而刚硬不足。但这只是欧洲和西亚的难题,中国用坚重的宽体刀将两者合而为一,这完美的结合将只有日本太刀的灵活锋锐可以打破。 太刀说来就来了,高碳钢精锻而成的微弧刀身异常迅猛,令人与兵器皆数粗制滥造的明军大为惶恐。师夷长技不敢当,因为明军缺乏倭寇的野蛮,但对兵器样式的学习倒显得相当诚恳。于是明军的短刀序列成了一水日式,从1米长的单手刀,到2米长的双手刀,连骑兵也未能脱离此列。 可惜武备无力阻止明廷的政治腐败和人心叛离,而清廷的迂腐又最终断送了华夏基业。当欧洲枪炮在中国土地炸响时,无论精致的武官刀,还是宽大的士兵刀,唯一的用处就只剩下宣誓了。 短刀最后的舞台是抗日战争,但目的只是为了缴获枪炮,当然或许骑兵还继续使用过一段,总之刀衰落了。 剑有三个要素,一是长度,二是灵活性,三是结构强度。长度利于先发制人和扩大防护,灵活性利于攻守应变,结构强度则决定剑的弯折。短剑灵活有余而长度不足,因此在步兵大量出现树立了剑之地位的春秋战国之交,剑的长度也在逐步延长。延长的办法是改进剑身剖面,或许还会将背和刃分用含锡不同的铜水浇铸,这些办法都有助于提高剑身强度,使剑更为修长。于是战国便有了6、70厘米长的铜剑,而在登峰造极的西汉,这项纪录更突破了1.1米。 造型平直而精致的剑是中国武学的标志之一,但实际上这个标志却只风光了不到1000年,倍受推崇的时光则更短。 随着剑的不断延长,问题出现了,固然长度能增强剑的攻击优势,但却降低了原先近距离击刺的功能,反而更多的需要使用劈砍,而日益成长的骑兵更是迫切需求专业的劈砍兵器。于是环首刀应运而生,厚实的刀背比剑更不易弯折,同时制造工艺更简单。至于击刺功能,与短刀手默契配合的长矛手将成为唯一的专业者。 剑曾将刀置于末路,但当技术更为提高后,刀又反过来要置剑于绝境了。剑失去了实用功能,越来越归于装饰,向着高雅轻巧过渡,进入隋唐以后,就连官员也很少佩剑了。不过当装饰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审美的需求就会掩盖掉功能的缺陷,宋代武官玩物一般的短剑就是证明,更不要提近代乃至当代那些装饰华丽的匕首剑了。 当如今的人们津津乐道那些或纤细柔软、或棱角方钝的武术剑时,可曾想到剑的悲哀呢? 在刀剑间恩怨终结的同时,长刀也再度登场了。因为长刀的衰落比短刀晚几百年,所以出现晚上几百年,从同甘共苦的原则算起来倒也公平。 原始长刀除了刃平些、体窄些外,与斧钺实在看不出多少差别,但再次复兴的长刀,却是得益于宽体短刀的发展,这点从东晋时期出现了可装长柄的宽体短刀可以看出。不过宽体长刀的正式出现可没那麽早,东晋的偶然创新也许仅是骑战时代的漏*点爆发,就像南北朝个别长达1.6米的环首刀不代表其常规长度一样。 长刀复兴后最早出现的是拥有两刃的陌刀,这种刀至今虽未见实物,不过从其宋代继承者掉刀那里,还是依稀可辨其三尖两刃的特征的。陌刀堪称刀之极长,因为过长意味着攻击缓慢和不便挥舞,2米以上3米以下是正常,而陌刀已达3米。陌刀曾在唐军中叱咤一时,陌刀队列阵于前横向密进,大刀纷落敌阵,每击都讨得数人毙伤,所向无前。但也许是作为砍击兵器双刃的作用不大,陌刀在唐之后就不见记载了,取代之占主导地位的是宽体长刀。 与宋代人文发达和军事软弱相比照,长刀的装饰也是偏于华丽失之实际,但这并不能埋没宋代长刀的历史地位。宋代为长刀创立了‘刀八色‘,如今仍耳熟能详的偃月刀、眉尖刀、凤嘴刀、戟刀等都是那个时代出现的,以至明清两代除分别创立钩镰刀和长杆镰刀似的割刀外,竟很难再有新样式。 长刀应该比短刀更早衰落,随着清帝国的崩溃,新式军队也许仍装备短刀,笨重的长刀却绝不会再用了。 第二章戈与矛 竒 書 蛧 ω W ω . q ì δ ん ū 玖 ㈨ . C ǒ m 早期的戈简单说就是歪头矛。之所以盛行戈而不是矛或长刀,是因为当时盛行车战,而车战的近战是在战车交错时展开的,用矛的话很难借助战车的冲力,同时也难以在交错的瞬间击中目标,沉甸甸的长刀则不但比戈笨重,而且更容易磨损失效。于是善于啄杀的戈就成了当然的主力。 春秋战国之交,战争规模日益升级,类似欧洲中世纪的战争游戏变成了人民战争。一待翻山越岭的步兵使战场不再局限于平原,铜弩机的使用令弩手升级为射马杀人的好手,战术谋略极大丰富,战车的末日也就来到了。但老派‘骑士‘的虚荣心此时尚未完全熄灭,于是战车有了更多的战马、更厚更多的盾甲、连两侧轴头都装了驱杀步兵的扁矛,戈也发生了变化,头部变成弧形,内刃加长像镰刀,外刃增强了推的杀伤力,用推来对付步兵的围攻。可惜这一切还是无济于事,战车的终结到来于西汉初年。 戈有些很不好的缺点,比如头部易脱落、因挥击而攻击缓慢等。所以后来戈通用的装头方法只有绑缚,看起来简陋,但是便于重新捆紧。不过挥击缓慢是没治了,而且杆部由于抗力方向问题还更易折断,推又不如刺灵巧锋利,到头来唯一不可取代的价值还是啄。因此随着战车的衰落,步兵摆脱了最大的侧面威胁,其存在就变得毫无价值了。 矛的地位不逊于戈,战车上往往也会装备1-2支长矛以备不时之需,但矛却始终不能取代戈的地位,反而是戟填补了空白。戟的出现始于商代,早期的戟等同于加了矛尖的戈,不过并没在战斗中显示出明显优势,因此没能得到重视。到了秦汉,也许是战法思想不能一下子适应失去戈的转变,戟就突然成了宠儿。 但戟也存在缺点。比如容易被搅缠,汉代有种叫钩镶的带钩小盾就是专用来搅缠戟的,然后再跳上前去给持戟人一刀。另外骑兵冲锋对戟的推钩功能也不太依赖,刺的同时又推是多此一举,钩固然有用,但也带来了戈的老毛病-头部易脱落。因此到了东汉,长戟的戟枝就越来越向前了,说白了就是像叉了,经过魏晋更干脆把戟废了,转而全力发展矛。 这时候就该矛唱独角戏了,长刀的出现还要再过几百年,大斧则只是辅助兵器,所以矛在当时的长兵器序列里可谓一枝独秀。 矛又叫槊,又分为马槊和步槊,兴起于汉末,估计那些三国名将绝大部分都是一手持槊、一手持短刀作战的。南北朝是槊的鼎盛时期,因为此时中原骑战鼎盛,而身披两裆铠的重装骑兵正是以槊和弓箭为主力武器。 步槊的使用较简单,因为步兵偏重的是配合,步槊只是步兵小组武器序列中的一种罢了,用途在于较安全的刺倒敌人,掩护短刀手作战。因此对持步槊者的要求是身高力大,武艺是否高强,并非考察的关键。马槊的使用较复杂,因为槊不同于欧式长矛,后者单手持用只用于冲锋,前者则双手持用既冲锋又近战。当骑兵冲入敌阵后会展开冲荡,此时攻防的方向和范围都远多于步兵,而且是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加之槊长达4米的惯性,毫无疑问,不经过一定的严格训练很容易破绽百出。 唐代以后矛多称枪,宋代是枪的黄金时代,种类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许是对骑兵正面突破的依赖降低的缘故,马枪的长度略有缩短,使其更灵活,同时制作更精良。宋代马枪头部一般都有刺和钩的双重用途,枪后有可插入地的铁镦,杆上还有牛皮编成的提绳,看起来实在很体贴。 进入明代,冷兵器的地位下降了,枪的种类也就简化了,清代骑射起家,对冷兵器情有独钟,于是枪的种类再次丰富,甚至出现了近5米长的钉枪,已达中国长兵器长度禁忌的极限,真不知打算做什麽用。 矛最后的舞台是抗日战争,红缨枪的广为人知,甚至令其一度成为当代孩子的玩具。可惜玩具的命运与其祖先当初一样,随着欧洲枪炮的隆作,华夏无敌的美梦幻灭了,随着玩具枪的出现,孩子王的地位也不再青睐拥有红缨枪的孩子了。 第三章弓与弩 论及弓弩就不能不提箭,弓弩是力量的来源,箭则是力量的载体,载体的性能对力量的发挥有相当影响。 设计成熟的箭,通常分为箭头、箭杆和箭羽三部分,箭头是战斗部,箭杆是平衡部,箭羽则是调节部。 轻而韧的竹、木始终是箭杆的首选材料。而使飞行和下落遵循正确角度,从而飞得更远,攻击更加有效的箭羽,则以雕翎为上品,雁鹅羽为最差,并在东周时期就能根据箭杆的浮水状态,决定其安装长度了。 商代的铜箭头已颇阴毒,凸脊、三角形扁翼,当箭头刺入身体后,两翼的倒刺会牢牢钩住合拢的伤口难以拔出,血槽就像吸血蝠般抽出敌人的血液。时至战国,新兴的三棱翼样式更使箭即便拔出伤口也更难愈合,并且相应的血槽增至六个。秦代箭头则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铅含量,同时与某些秦剑一样,飞越时代的表面氧化铬技术也使某些箭头历久常锋。 但铜材较难得,秦代已经尝试用铁制作箭头铤部,而随着西汉炼钢业的发达,全铁制的箭头也问世了。早期铁箭头采用铸造,显然是舍不得铜箭头样式的惨毒,不过随即就发觉其锋利尚不及后者,于是只得改用锻制。锻制的缺点是浇铸而成的复杂造型必须舍弃,改为如铁剑的四棱剑身那般易于打造,但优点更为显著,锻制将使其比前辈坚韧得多。 铜箭退出舞台,其开始与结束都在东汉。第一种锻制铁箭树立了宋代以前铁箭的基本特征-扁平四棱形,这是利于锻制的样式。 从魏晋到隋唐,铁箭的分类很简单,发展路线也就是使箭头更硬更长,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铁甲,撕裂敌人的肌肉和骨骼。 对铁箭种类的细化又是始于宋代,这真是个颇有意思的时代,军政软弱的同时,军事技术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有值得钦佩的耐性对每种武器精雕细琢,而箭的样式也因之精细化,像铁脊箭、锥箭等,造型都已脱离扁平四棱形的单调,变得更为专业。 南宋拉开了火器时代的帷幕,对金、元的连绵战争迅速使火器走向成熟,成为主宰战场命运的力量。不过在火器的射速和命中率还只适合火力覆盖的情况下,箭之序列的壮大会持续到明代,并继续创立出更多令人目眩的种类和造型。 射是周代时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代最强大的攻击手段之一。早时的贵族,如果家中生下男孩,都要向天地四方射出六箭,以示男子所要征服的世界,足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东周时期复合技术的普及大大增加了弓身可储存的势能,使人在生理结构容许的拉程内,能将更多力量转化给弓身,射出更快更远之箭。 古人超常的膂力令人惊诧,精锐射手竟能拉开70公斤的强弓,估计有效射程应在50-70米之间,最远射程更是数倍之多。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始于商代的扳指的功劳。扳指这项不起眼的发明,却令拉动强弓硬弩得以可行,避免因疼痛降低射速,甚至割伤手指。扳指对射手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骑射起家的清朝王公贵族们,竟最终使其异化成为一种首饰。 弓是以轻便、快速为特点的,这令其在清中期前始终占据着骑兵远射兵器序列的主力地位,而当火器的发展淘汰了强弩时,弓也仍能扬己所长与火器平分秋色了400年。 弩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得益于复合弓和铜弩机的发明,否则凭其较短的拉程,是无法与弓的杀伤力较长短的。 强弩的特点是又远又准,有时间从容瞄准,但上弦比较费力耗时。根据这些特点,强弩通常被用于防御和伏击,射击的连续性则依靠几组射手的轮番。不过也有特例,比如唐代骑兵的车轮讨敌战术。 战国时强弩成了战车的心腹大患,远程打击的强大杀伤力令战车坚固的盾甲也黯然失色。但强并不是当时弩的唯一发展方向,足够轻巧的弩在简化射击步骤以提高射速方面另有优势,于是出现了带有箭匣和活动臂的迷你连弩,这可视为诸葛弩的前身。 西汉对强弩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但在秦代增大望山的基础上,又添刻度,使弩拥有了稳定的弹道参照,且随着铜弩廓取代木弩廓,弩身对拉力的承受力也大大增强了。划船器般上弦的腰引弩最高拉力可达370公斤,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有效射程超过500米,可惜由于实用性不如臂张和踏张,汉代以后就很少使用了。 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对抗魏国的强大骑兵,便制成了俗称诸葛弩的元戎,元戎之名得自春秋时一种主将战车,后代指将军之意。元戎最诱人之处在于机巧而非实用,虽昙花一现,但拉臂上弦便能快射10支毒箭的巧妙设计,却成了被当代人津津乐道的古代传奇。 剽悍的草原之风,终于为南北朝召唤出巨大的强弩之王-床弩。这种弩战国亦出现过,当时称为‘连弩‘,应是取多张弩联合一体之意,可惜后代一度失传。此时的床弩用多头牛力绞轴上弦,威力已大大强于战国人力绞轴的连弩,发射以皮或铁叶为羽的巨大标枪,主要用于攻守城时撞毁楼台、攻城器、城墙等,其宋代极者的最远射程超过1.5公里,是古代世界射程最远的冷兵器。 赋予床弩以机动性的是唐代,用牛牵拉的车弩不但大大提高了部署灵活性和生存机会,更锦上添花的将绞绳与车轴钩连,行进就可上弦,大为提高了效率。车弩装置1张拉力860公斤的巨弩,有7个发射槽,最远射程超过1公里,中间槽所用的箭有1米多长。 弩在宋代得到大发展,偏重步兵的宋庭将其视作对抗北方骑兵民族的利器。弩手多用踏张弩,采用三组轮射的迭射法,而‘神臂弓‘的发明,使宋军的有效射程可至370米。床弩则从两弩至四弩,从小型至巨型,种类繁多,两床和三床弓弩还能在弦上绑一个装有数十支普通箭的铁兜子,使床弩拥有了杀伤人马的功能。 也许是善于骑射的元朝过于武断,竟干净利落的手起刀落,将弩留在了前朝,于是弩从宋代的极盛一跌而至元代的极衰,随着火器的继续发展,也就再没机会翻身了。 第四章甲与盾 铜与皮的关系是这样的,在厚度从薄到厚的转变中,硬度优势也从皮向铜过渡,加之铜在重量方面的劣势,其在青铜鼎盛的同时,却难以取代皮甲成为主流就不难理解了。至于胄,即头盔最初为何要用铜,恐怕原因还在于头部的性命悠关,以至并不显著的防护提高,也显得值得保留了。这点可从东周时反而多用皮胄看出。 春秋战国之交,皮甲胄的发展达到鼎盛,影响深远的札甲成为非常成熟的甲式。札甲由表面涂漆的皮片编缀而成,身甲甲片为大块长方形,袖甲甲片较小,从下到上层层反压,以便臂部活动。 到了秦代,札甲的长方形甲片已经日趋细小,从而更贴身和灵活,同时编缀技术也出现了阴线和阳线的区分。阴线和阳线并非术语,只是就表面特征而言。阳线在东周札甲的胸部以下和袖部已经使用,适用于臂、腰之类需要活动的部位,特征是甲片间有一段段较长的纵向绳段。阴线则是随着札甲胸背部制作的更为精细出现的,特征是甲片表面只露出几个极短的绳段,甲片间上下左右完全固定,适用于胸、背之类不需活动的部位。 至此,甲片叠压、阴线和阳线的规范就基本形成了,此后中国甲会沿着这条路发展下去。 进入炼钢业蓬蓬勃勃的西汉,铁甲胄逐渐取代了皮甲胄的往日地位,同时铁甲分化为精致的鱼鳞甲和普通札甲。鱼鳞甲是札甲登峰造极的结果,整套甲所用甲片可超过2200片,甲片叠压密似鱼鳞,考虑到当时的炼钢水平,毫无疑问只有显赫之人才能穿用。实际上,西汉鱼鳞甲即使与后世铁甲比较,也堪称精品了,因为在都懂炼钢的前提下,铁甲质量高低的决定力量只在于人工。鱼鳞甲历代从未普及过,或粗些或细些的札甲一直是士卒抵御冷兵器的标准甲。 魏晋南北朝是甲式发展的重要过渡,接踵出现的筒袖铠、两当铠、明光铠,在汉与隋唐仿佛毫不相干的甲式间补充了舒缓的乐章。战乱的激励令铁甲质量有了近乎神奇的提高,传说诸葛亮筒袖铠竟能抵御拉力近670公斤的强弩射击,真不知何人能开动此弩,既无人能开又何必指标定这麽高。传说可以商榷,但其中至少体现了当时对铁甲质量的重视。 骑战鼎盛的南北朝,箭与骑兵甲在彼此赶超,作为箭之人质的战马也不得不披上了沉重的具装铠,从而导致了中国重骑兵先于欧洲900年诞生。春秋战国之交战车马装备的皮甲胄也许可算最早的马甲胄,但直到东汉末年马甲胄的设计也尚未齐备,只有具装铠才称得上完整的马甲胄。如果说具装铠还有华而不实的内容,也许就是马臀上高昂的寄生了,它似乎只适宜在出征或凯旋时显示一下人马的昂扬斗志。 隋唐最著名的甲是明光铠,其身甲由4块底板组成,胸背各2块,每块上有一面大圆护,从明光之名推测,圆护应由质量较高的钢铁制成,而底板大概是皮甲。尽管这种设计有图省事的嫌疑,但隋唐明光铠一改之前历代偷工减料的陋习,将护臂和延长的护腿纳入甲式基本要素,对后世却有重要影响。 进入晚唐明光铠衰落了,整体化的身甲被札甲取代,经过五代的战乱,到宋代再次形成了成熟的制式。宋代甲胄通常只分成胄、护臂和身甲三部分,身甲为山字形,融合了身甲和护腿,在肩背腰部绑紧。甲按材料分为铁、皮、纸三等。 纸甲的发明源自唐末,宋明两代成为军队的标准甲式之一,曾有一次定制3万套的记载。其大概可算世界最早的凯夫拉装甲了,而且从用厚皱褶纸制成推测,应还利用了结构力学以增强防护。从被用于南方的记载来看,纸甲似乎有一定的防潮湿能力。而其中的优良者在轻便之余还兼备‘劲矢不能洞‘的坚固,也就难怪会有地方官申请拿100套铁甲交换50套优质纸甲的记载了。 历史到十四世纪开始转折,此时的欧洲可重达30公斤的大白盔甲逐渐兴起,而在中国,明代在将铁甲胄重量冲至28.5公斤的历史新高后,正因火器的发展而向轻便过渡。甲胄向坚实迈进的方向早该过时,即便是大马士革钢制成的大白盔甲,也会被拉力40公斤以上弓弩射出的钢箭在100米之外轻易洞穿。中国的甲胄发展由于人民战争而较之欧洲更为实事求是,对冷兵器的超常规防护,往往仅用多套几件甲了事,而这种务实精神到了火器时代,将毅然令重甲退出历史舞台。 明代是轻重甲地位交替的年代,清代则是轻甲发扬光大的年代。三国时由西域传入可防远箭的锁子甲,始于明代沾湿可御远枪的绵甲,都成为此时的主力甲式。头顶高缨尖胄、外套嵌满铁钉的宽大绵甲、内穿铁环连缀之网甲的八旗铁骑是清庭武功的象征。 甲胄的衰落是势所必然,在枪炮威力大幅提升的排挤下,当连轻甲也变成累赘的时候,新式军服看起来就不是那麽软弱了。 盾的用途是将杀伤力加以消耗或偏导,以及作为助攻武器。由于重量问题,历代盾牌都以藤、木或皮盾为主,由于木、皮盾表面需要涂漆以防潮腐,便连带产生了精美的盾面图案。 西汉以前盾的样式都接近长方形,分为步用和车用,步盾长大利于防箭和维持阵列,车盾短窄利于车上使用。防护最大的威胁是刺,刺的力量足以在攻击点上聚集起高达数百公斤的压力,是刀剑劈砍无法企及的。因此时至战国,用于近战的双弧形方盾就盛行起来,纵中线凸起的形状,有利于分解刺的力量。 随着骑兵的兴起,西汉出现了椭圆形盾牌,骑兵可以单手举着抵御攻击。这种样式在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遗弃,又被宋代捡起后,就变成了绑在骑兵左小臂上用来防箭的圆形旁牌。与此同时,步盾经过汉魏的发展,东晋南北朝开始盛行一种很长的六边形盾,这是双弧形方盾的改进版,整个盾面纵向内弯,就像一片叶子。作战时不仅可以手持,还能将底部尖角插在地上,用棍支起。而这种样式在去掉底部尖角后,就成了宋代的步兵旁牌。 盾牌介绍到宋代,就缺乏了往下的趣味,剩下的发展无非是略微改变形状,已经没有了进步的意味。如果为了有个舒缓些的收笔一定要继续,或许就只有火牌值得一提了。严格来说火牌称不上盾的进步,而只是将火器配备于盾牌的尝试,但换个角度考虑,那跟随火牌徐徐推进的步兵小组,猛然间火器齐发,随即一拥而上制服敌人,场面倒颇有些当代防暴警察的感觉。 第五章车与舟 战车是夏代发明的。构成战车的主要材料是木,因为木上涂有以防潮蛀的漆,所以战车大都呈现棕黑色。尽管历代的制式略有相异,但结构都大体分为车厢、车轮、底盘和马具四部分。 车厢是一个能容纳1名御者和2名战斗员,呈三角形站立的作战平台。由底盘支撑,深度0.8-1米,宽度1.3-1.6米,口开在厢后。除了战国时有些在后半部安装了铜甲片外,通常无装甲。由于车厢树立在高大的车轮之上,便赋予了车兵突出的高度,步兵顶多及腹、骑兵至多齐胸的对比,使其拥有凌驾于两者的攻防优势。 车轮大体分为毂、辐和辋。东周前轮径1.3-1.4米,之后为加强转弯时的横向稳定性,缩小至1.24米左右。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包括两侧用以分担压力的毂饰,总长可达数十厘米,由是战车又称‘长毂‘。毂中心有用以穿轴的圆孔,西周时涂油,战国时又加装铁圈,都为降低磨损。辐即辐条,连接毂和辋,能调动近半个车轮的同类对辋所受压力予以支撑,较轻便又坚固,出于强化目的,车轮的辐条数从商代至战国持续增加。辋就是轮圈,分为双层,每层由两个半圈经铜片箍合而成,轨宽在西周时缩窄至成熟。 底盘包括辕和轴。长杆状的辕嵌在车厢与轴之间,垂直于轴,并在前部与马具连接。轴是固定式的,这也许是图省事,又似乎意在利用孤立双轮的办法增强转弯性能,总之轴不连接车轮,而是穿过毂,并用铜销对两者位置关系加以卡定。穿毂部位在西周时涂油,战国时又包裹铁圈,都为降低磨损。轴两端有青铜轴头饰,既起到保护轴头的作用,春秋后还演变为驱杀步兵的扁矛,但其无法像地中海战车上的同族般旋转绞杀,只能作为撞角。 马具包括衡和轭。衡是垂直于辕的长杆,连接着辕和两副轭,悬于中间两匹马的背部。轭负责固定中间两匹马,并传递其拉力。从马具的作用判断,所谓四马战车,似乎只是在两马战车上附加两匹马而已,而这两匹马,仅是简单的用绳索与相邻内侧马头颈相系、并将胸部的皮绳直接系到轴上,并不能充分发挥力量。 战车的做工以西周为承前启后,为后代树立了参考榜样。其时造车规范严格,仅车轮就要经过以规测轮圆、以矩、悬绳和水浮测辐槽间距、辐条正直和材质均匀、以黍米比较两毂容量、以秤比较两轮重量等一系列检测,质量之高可见一斑。 说完战车本身,再来看战车赖以作战的武力与动力,即人与马。 提到人,战车可算中国古代最具阶级色彩的兵器了。在从夏到西周的漫长岁月中,高大雄伟的战车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只有贵族才有资格驾驶。这固然可以解释为阶级专政,但车战所需的精湛技艺,唯有财大气粗的贵族有机会到学校学习,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随后的春秋,某些国人借着加入武士阶层,终于得以专心训练并登上了战车,但宗族地位更低的庶民和奴隶,却依然无缘。直到战车临近淘汰的战国,伴随宗族的彻底解体,门槛才获得了短暂的开放。 关于战车战斗员的配备,流行的说法是2人分持弓箭和戈矛,显然过于理想主义了,似乎皆配备弓箭戈矛更为正确。车兵的训练很严格,其中尤以驾驶战车的御艺和远距杀敌的射艺倍受推崇。进入西周后,随着战车的精良和车战规模的升级,战术更趋复杂,从而促使要求更甚,产生了五驭五射的规范。 所谓五驭是对御艺的五项检验。即无论车速快慢,车铃要节奏分明;走在河边弯曲小路,车不能落水;通过有国君标志的地方,要从容致敬;在蜿蜒的道路上,要使四马合作默契,车身转弯流畅;田猎中能将鸟兽驱赶到车左面,供左侧战斗员射猎。这些看似孤立的要求,蕴含着配合、交锋等驾车技巧。而因应战术与御艺的互相促进,此时发号施令的车长也不再由左侧战斗员出任,御者集决策与控制于一身,使战车便于应付战场变化。 所谓五射则是对射艺的五项检验。包括拉弓满到前手食指前只露出箭头;双臂舒展到与箭平行,稳定到可以放置水杯;弓身弯曲好似一口井;后手夹四支箭,依次连续射出;射出的箭不走抛物线,从下巴底下直穿敌人咽喉。这些要求针对的可不是弓兵,而是站在奔驰颠簸战车上的车兵。尽管不同记载对检验方法的描述有出入,但仅从上面一种描述中,已足见当时箭术之高超。 虽然五御五射已很严格,不过要求并未就此满足。时至战国,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和兵源的扩大,对车兵还有了明确的体质要求。凡荣登战车者,必须年龄40以下、身高1.73米以上、且能追逐奔马。 精锐的甲士得来不易,其生命安全自然受到格外重视。因此无论是起初贵族自费的行为,还是后来演变为国家配发的标准,甲士始终拥有全军最精良的盔甲,尤其是不便躲闪的御者,秦代时更连双臂都包裹个严实。除盔甲外,战斗员还配备一种先秦特有的、便于战车上使用的小方盾。不过牺牲在所难免,为了保证甲士死伤战车不致瘫痪,西周后有了傍车而行的预备甲士,西周时为每车7人。 该说马了。秦俑和唐三彩都堪称世界艺术珍品,但其中迥然不同的战马形象却反映了中国战马的发展轨迹。与秦汉后在内外可叹中国虽为世界马种发源地之一,本土及周边马种却先天不足,纵有吃苦耐劳的品性,却失之速力。试想如若盛产宝马良驹,那麽凭着历代坚持不懈的马政,何愁不能拥有傲视天下的滚滚铁蹄呢? 先秦战马主要分为中原原产马和西北秦马两支。前者虽然日后为极富耐力的蒙古马淘汰,但从春秋卫文公时期,仅卫国就有体高1.38米以上的母马3000匹的记载中,依然能略窥其当年风光。后者是历代西北战马的重要血统之一,也是如今中国三大名马之一-河曲马的前身,在战国晚期的强秦,其战马体高均在1.33米以上。这些记载中的战马,固然与动辄1.5米左右、速力兼备的地中海战马根本没得比,但对只产小型马的中国而言,却堪称先秦时代劳动与技术的结晶。 供战马披挂的甲胄出现于春秋,这是中国最早的马甲,材料是表面涂漆的皮片,绘有精美繁冗的花纹。威武的花纹除了能振奋军心,有时也是一种武器,据传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将虎皮蒙在马背上,竟吓坏了对方战马。可惜古人并不像今人那麽重视迷彩,这种战例也便寥寥可数。 战车给人的表面印象是速与力的强大结合、是奔驰的堡垒,不过一旦考虑到其虽经历了夏商的独立成军、西周和春秋的车步混编、战国的复归往古等变迁,却始终恪守着步兵领队的角色,实际的机动性就大大值得怀疑了。 春秋是车战的鼎盛时期,也是车步混编的高峰,西周时每辆战车步兵15人的编制,在春秋中期以后,已经发展为60人甚至更多,部署于战车的前锋和左右翼,有如此庞大的直属步兵拖累,即便是更为灵活的骑兵,恐怕也无法指望有游击疆场的自如了。两军在主将战车的肃杀战鼓中缓慢接近,当近至只有数百米的时候,前锋一分,战车全线杀出,步兵紧随其后,轮碾声、蹄踏声、战旗猎猎、战鼓隆隆、马嘶人喧霎时混为烈岚,破空箭雨下的人仰车翻之后,两股宽大的洪流猛烈碰撞在一起,突刺、拦啄、闪避将血肉与沙尘搅拌-以上描述大约应是当时的战场写照。 战车主战的局面,时至战国有了变化。也许正为对抗战车,战国强弩机构虽较简陋,凶猛却不逊于历代,据记载韩国强弩可至600步,估计有效射程不下260米。弩外弓内的箭阵成了对抗车阵的利器,在强弩威力的笼罩下,皮甲的防护顿显寒酸,使战车的性价比面临严重威胁,加之许多不便战车行驶的地域也成为了战场,战车的主战地位开始没落了。 不过战车的衰落并非是急转直下,战车虽已失去主战地位,但作为步兵冲锋的强力铁拳,作为骑兵队的指挥中枢,依然具有实用价值。这个没落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西汉,直至汉匈战争促使骑兵异军突起抛弃战车的跟随,而中原随着内战的终结也婉拒了战车的协助,才黯然退出了纵横驰骋2000年的历史舞台。 战车衰落的同时,战船却在崛起,巧合的是,也基本发展了2000年,并且创造了远为前者辉煌得多的历史。 船最初只用来运送部队和物资,专事战斗的船只,则要推延至春秋末期,随着南方诸国建立水军,才步入历史。兵非杂不利,先秦战船也有大中小的区别,虽然各国船型名目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大者用于正攻和指挥、中者用于游击、小者用于侦察。战船中以‘大翼‘最巨,长可至24米,船体狭长适合快航,配有战斗员41人,桨手50人。 汉代是中国船舶发展的关键时期,战船在规模、分工和船舶技术方面都有长足发展。 当时的水军称为‘楼船士‘,西汉武帝时期,其规模已经发展到与车骑步并列的程度,有发动20余万进攻南越的记载,战船之多自不待言。 战船分工也较先秦更细致,大至楼船,小至艇,多达8种,其中的蒙冲和斗舰因著名的赤壁之战而脍炙人口。伴随分工细化而来的是对每种功能的挖掘。以楼船为例,船楼已从其前身大翼的2层增为3层,进一步提高了攻击力和侦察力。再以斗舰为例,特点是船壳用多重木板加固以利冲撞,且四面竖立着防御矢石的挡板。 汉代船舶技术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的骄傲,西汉的橹和钉,东汉的舵和中国式硬帆,都是其成果中的最辉煌者。橹变桨的前后划水为左右拨水,能够连续做有用功,推进效率大大优于桨,是现代螺旋推进器的前身。舵弥补了舵桨控制航向的笨拙,十二世纪传入欧洲后,为诞生于惊涛骇浪中的大航海时代创造了条件。钉和中国式硬帆虽称不上世界发明,但钉能使船舶更坚固,从而造得更大,而硬帆的操作灵活、航行平稳、对帆布质量的较低要求、以及升降的快捷,则使其成为世界最优秀帆种之一。 进入西晋,大型战船得到了突出发展。据记载晋灭吴时使用了一种叫做‘连舫‘的多体战船,长宽各达180米,承载2000余人,上设木城,四门皆可驰马来往。如果这还只能算浮舟而非战船,那麽时至隋代,隋将杨素灭陈时动用的‘五牙‘楼船,就是无可置疑的巨舰了。‘五牙‘楼船高达30米,有船楼5层,拥有800人的海量吞吐,四面甲板还备有6架长达15米的新式武器-拍竿。拍竿相当于利用了杠杆原理的巨型长锤,靠下落能量砸击靠近的敌船,是中国古代战船上最大的武器。 经过魏晋南北朝乱世的积累,唐代造船技术已经相当精良,船身普遍使用铁钉钉合,石灰桐油添塞船缝,结构十分坚固和严密。此外,唐代还发明了轮桨、水密隔舱和水罗盘。轮桨的样子很像水车,安装在船舷两侧,每对为1车,以轴相连,水手踩动轴上的踏板,轴转带动轮桨划水,是螺旋桨出现前最高效的推进方式。水密隔舱技术,则利用彼此隔绝的船舱,使漏水的舱室不至轻易危及整条船的安全,这项技术至今仍是船舶不可或缺的。 与船舶技术的成熟相比照,唐代的战船序列却颇为保守,内河战船种类比前代没有任何增加,只是出现了一种叫做海鹘的战船。这是中国第一种外海战船,据传船身前倾,两侧安有多对用于增强稳定的浮板,形态酷似俯冲的海鸟。从南宋秦世辅创制的海鹘战舰,长31米,宽5.5米,有10橹,仅能容水手42人,战士108人的记载推断,唐代海鹘应该只会更小。外海战船的出现显示了逐渐萌动的海防问题,而事实上,这个问题到了明代,还将格外严峻起来。 南宋战船中最具个性的是各式各样的异形船,其不拘一格的奇思妙想,使残酷的战争由然而生出些玩味。如张贵所制的无底船,船后部中间无底,加以伪装,敌军不知情下跳上,就会落水被歼。如冯湛所制之船,平底可以涉浅,战船盖可以迎敌,海船头尾可以破浪。又如马定远的‘马船‘,女墙轮桨都可以拆卸,既可运输又可作战。 除了异形船,南宋车船发展更是蓬勃,不仅官军大量装备车船,连起义军也不例外,甚至体形亦不逊于官军。如杨麽起义军在洞庭湖水战中使用的车船,采用楼船船型,长达110米,可容纳千余人,上设高楼和拍竿,有轮桨22-24车,轮桨外侧装有裙板。 至于外海战船,则按照长江南北海域划分为两类。长江以北多淤沙浅滩,缺乏良港,使用平底方头的沙船,长江以南使用吃水较深,利于破浪的尖头尖底船。后者以福建所造的‘福船‘为最好。 此外,战船的武器序列此时增添了宋军的招牌武器-投石机。只可惜好景不长,明初时随着战船用冲撞取代了拍竿,用火铳和推力火箭淘汰了弓弩,百无聊赖的它便被一并淘汰了。 外海战船第一次大规模参战是在元代,帝国在东征日本的行动中调集了900艘海船,其中1/3是中小型战船。遗憾的是天公不做美,一场台风使东征变成了壮观的海难事故。 明代初期是中国外海战船发展的巅峰,但在气度非凡的郑和远洋船队最后一次巡视了帝国威名所至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外海舰队物极必反般的一蹶不振。当然这个一蹶不振并非指战船种类不再发展,而是指中国水军从此将告别巨舰和远洋,回到一个很低的起点,与落后的倭寇水军纠缠不清,干等着欧洲炮舰迎头赶上。 在倭患频生的明代中后期,外海战船的体形非但始终没有超过南宋海鹘战舰的水平,反而在朝廷的扶持不利下落入了小艇战略的怪圈。如当时的戚继光舰队,就由大福船、海沧船和苍船组成,相对倭船而言的‘大‘福船负责冲击,较小的海沧船负责歼敌,最小的苍船负责追击。这个怪圈既然阻挠了巨舰的发展,也就抑制了舰炮的发展,进而彻底打消了欧洲铁甲帆船那样的坚船利炮在中国出现的可能。 在这个没落的时代,唯一有些精彩的战船,也许就只剩下联环舟和子母舟了。前者通长12米,两头高高翘起,占全长1/3的前段装载着炸药,一旦撞上敌船,前段就借着碰撞与后段脱钩,并牢牢钉在敌船上,后段士兵随即点燃导火线,然后安全驶离。后者则通长11米,母舟等同于自杀炮台,后段腹内藏有子舟,当火炮轰开敌船时,母舟也会在猛烈的后坐力下破裂,子舟里的士兵则可全身而退。如果说南宋异形战船偏重诡诈,上述两款异形战船就唯有用犀利来评价了。 介绍到明末,剩下的历史不说也罢,清代严守着明末战船的水平,直到鸦片战争后才猛醒,继而又在甲午战争中彻底绝望,只剩下无可挽回的悔恨与悲叹。 中国最终没能成为海洋国家,尽管在从汉到明初的1500年中,其商队的航迹曾经遍布西太平洋、印度洋、直至波斯湾的蔚蓝海洋,长度远远超过繁荣的地中海贸易线,尽管其航海技术远播海内,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文明推动力,尽管其曾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优良战船,尽管……一切已成云烟,但每每遥想却依然倍感自豪。 第六章攻与守 古代战争分为四类,即战、御、攻、守。战指野战进攻,御指野战防御,攻与守,则专指城池争夺中的攻城与守城。 最早的城防设施出现在距今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但正如村落称不上城市,其设施也只是一两道壕沟,略为反映了当时部落定居时间延长,所带来的更高防御要求罢了。 到了距今4000-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定居下来的父系氏族们便开始修筑城墙了。早期的城墙很简陋,如河南安阳后屯遗址中墙宽仅2-4米的低矮夯土墙,内蒙古包头东郊阿善遗址中残墙较高处仅有1.7米的石墙等。因为太矮小了,这些城墙甚至连地基也不需要。不过千万不要轻视它们,应付当时与其叫战争,不若称为械斗的争斗,这已经足够了。 龙山文化中晚期,也就是五帝时代,随着部落的兴盛,真正意义的城池开始出现了。作为其中代表的平凉台古城,形状已经采用了正方形,说明城市布局有了统一的规划,城墙总长740米,墙高6米左右,根部厚13米,顶部宽达8-10米,可容纳大部队的调动和战斗。此墙的修筑采用了先进的板筑法,即先夯筑陡直内墙,两侧再以护城坡加固,此法可在增加高度的同时,抑制坡度的同步增长,使城墙较为陡直难攻。而随着这类较高大城墙的出现,为避免因土质问题造成塌陷,地基就成了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公元前21世纪末,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夏,建立了。但帝国的建立并未促进夏代城防设施的发展,平凉台古城的防御水平终其历史也未被超越。直到商代初期,墙根厚度20米左右,高度达到10米左右的城墙,才在夏代以来面积急剧膨胀的城市四周耸立了起来。此时的城墙不但更为高大,而且做工也更细致。护城坡经过铲削平整后,会铺上防雨水冲刷的碎石。内墙夯层间设有夯窝,使夯层嵌接,城墙更加牢固。 可惜的是,除了平稳的沿着高大细致发展外,从商到西周,城防技术并无新的内容。这或许是由于当时的防御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进攻手段的发展吧?攻的软弱自然无法激励守的进步。直到春秋时期,随着车辆制造技术的进步,攻城技术才终于进入大发展时期。 春秋发明的临车、冲车、愤辒、修橹和抛石机,第一次将守城方笼罩在重型装备威胁之下。临车上悬吊的箭屋,伸入空中可达10米以上,能居高临下射击守城方。冲车将一捆大木装在车架上,专门撞击城门。愤辒顶部蒙以生牛皮,可推至护城壕甚至城脚,进行填埋或挖掘作业。修橹与愤辒相似,但职责在于掩护部队接近城下。至于抛石车,更是一种由人力拉放,可将石块抛向目标的先进武器,不过当时威力的不大,石块重不过几公斤,能飞300米左右,砸人欠准,轰城嫌轻,倒是更适合抛射熏烧功能的烟火弹或阻滞功能的蒺藜。抛石车后世曾一度失传,但再次复出竟掀起了一场攻守变革,这将在后面细说。 重型攻城器的涌现,带来了战术的大大丰富。原先单纯的人海战术,已转变为愤辒特种作业、临车和抛石机火力压制、修橹重甲掩护、冲车攻敌软肋、单兵钩索攀城的联合作战。等到战国时期,云梯、水淹和地道出现,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术就算基本齐备了。 面临攻城技术的突飞猛进,一向慵懒的城守技术此时也不敢再怠慢了。由于采用悬板夯筑法,城墙已不再需要护城坡,因此愈加陡直。而女墙、角楼、悬门、瓮城、单层城楼和吊桥等新式工事也一一登场了。女墙可以隐蔽守军行动,遮挡临车攻击。角楼建在城角,用以抵御可能遭受的两面夹攻。悬门吊于城门洞中部,待敌军破门后紧急落下,可将其一分为二各个击破。瓮城是主城城门外的半座小城,墙与主城等高,瓮城城门偏设,使主城守军也能射杀到攻门敌军,而一旦敌军破门进入瓮城,更会陷入四面居高临下的夹击。城门之上建单层城楼,是城门争夺日趋激烈的表现。桥身能被提离地面的吊桥则已被用于一些纯军事功能的城池。除上述之外,在吴越水乡,随同跨河而建的水城的出现,供船舶往来的水门也诞生了。 春秋攻守技术的飞跃,还只是战国鏖战的序曲。除了南宋,在中国攻与守的历史中,再没有比战国更辉煌的时期了。此间产生的完整攻守法则,令秦汉隋唐军事家们的思索无出其右。 战国城防层次分明,阵地从城外15公里便铺展开来,由外向内划分为荒芜圈、警戒圈和城防圈。 距城15公里范围内是荒芜圈,实行坚壁清野,能撤进城的全部运走,如果必要,还会将带不走的付之一炬,并向水井投毒。 离城5公里处,就进入了警戒圈。延警戒圈边缘,每隔一定间隔,在制高点上设3人侦察哨一座,形成一道警戒线。侦察哨之后,每隔1.5公里设一联络哨,保持侦察哨与城池间的联络。白天的联络信号是,发现敌军举一帜,接近警戒线举两帜,进入举三帜,向城市而来举四帜,接近城郊举五帜。晚间则以火代帜。此外,各要道和关卡,还要设置3人一组的机动小队,负责侦察和反间谍。这道三位一体的警戒圈,会在敌军进至城郊,即将围城时撤回。 城上远射兵器射之所及便是城防圈的边缘,在此范围内的城外地物一律铲平,以扫清射角和视线。 在距墙根10米外是护城壕。壕内有水就在水面下10厘米交错埋插长短不一的竹刺。城门外的护城壕上会架设转关桥,这种桥只有一根梁,梁的两端伸出支于壕沿的横木,当敌人行至桥上时,拉动机关使横木缩回,桥面便会翻转,令敌坠入壕内。 在护城壕后,有时会附加一道木篱或夯土的矮墙,称为‘冯垣‘,后面部署士兵,待敌军进入护城壕范围,配合城上守军,以武器杀伤或柴草熏烧之。再向内,是宽2.5米的拒马带,主要用于阻碍敌军云梯接近。在守军出入的地段,拒马会浅埋成易于移动的状态,并在城顶加以标志。最后,在距墙2.5米以内,是5行高出地面0.5米的交错尖木桩,兼有阻碍敌人攀城和刺死坠落之敌的功能。 接下去才是城墙,这是攻入城池的最后屏障。当时城墙的高度已由春秋的10-12米,增至不逊后世的15米以上。 墙顶宽度足有7-10米,守军可在上面自如的机动和战斗。延墙两侧有厚1米、高0.6-1.4米的女墙,其中外侧女墙较高,开有外宽内窄的射击孔。除了城角建有永久性的角楼外,战时还要延墙添置大量临时楼台。每隔60米,建一座突出外侧城墙1米的观察楼。每隔180米,建一座突出外侧城墙3米、用以消灭城下死角和夹击城下敌军的木楼。同样,每隔180米,还竖有一堵3米高尖木桩连成的横墙,平时开小门供穿行,敌军登城后封闭作为路障。最后每隔360米,再建一座突出内侧女墙4.6米的木楼,以备攻击入城之敌。 墙根厚达20米,甚至40米,即使城基被挖空,也不至因失去重心坍塌,而只会下沉。每隔约200米,由内向外挖掘,接近外侧5-6寸时停止,即形成一道暗门,留作突击杀出之用。暗门内侧还备有带风箱的窑灶、柴草和障碍车,以备敌军发现,从中杀入时,加以烟熏和堵塞通道。 城楼之下,城门洞内外侧都设城门,门洞中部还有辘轳升降的悬门。三道门都设有活动射孔。为了防御火攻,除了在城楼中预备水罐水盆及长柄麻袋外,还用间隔16厘米、突出2-3厘米、交错排列的圆头木桩在门外侧钉上厚泥,这种方法直到宋代才被铁皮包裹法淘汰。 与城外的步步设防相比,城内却是一幅畅通景象。城楼两侧和城角的宽大登城道,连接着延墙铺设的环城路。环城路与各要道相连,构成城内四通八达的网路。不过城内也并非长驱直入之地,必要时,环城路之后会修筑一道称为‘傅堞‘的夯土矮墙,墙前再挖一道深3.5米,宽3米的壕沟,内塞柴草。一旦敌军入城,即引燃柴草形成火墙,并据墙与城墙友军夹击之于环城路上。 当时守城的通常密度是,正规兵每1.84米1人,征集的百姓每2.3米1人。占征集百姓25%的成年男子担任兵员,占50%的成年女子负责工程作业和运输战材,剩下的老弱担任后勤杂务。武器配发则按照,每50-90米设抛石车一座,每20米存放修补城墙工事的柴捆20捆,每45米设置锅灶、水瓮及沙土,每4米存放弩、戟、连梃、斧、椎各1,及一些石块和蒺藜等的原则。人员或武器不足时举旗为号,苍鹰表示需要敢死队支援,双兔表示需要大队人马支援,狗表示需要补充远射兵器,羽表示需要补充格斗兵器,赤表示需要火战器材,白表示需要滚石等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标准装备外,当时还出现了一些新式装备。如悬脾、累答和火擂木。悬脾中藏有士兵,顺着城墙吊放,从侧面刺杀爬城敌军。累答就是粗麻绳编成的软幕,涂泥浆的悬挂在墙前充当廉价的盾牌,不涂泥浆的可以点燃后覆盖城下敌军。火擂木是在两轮中间捆扎一束柴草,点燃后顺城坡滚下砸烧敌军。而随着弩用于军事,城头也出现了其后很长一段时期绝迹了的床弩,及永远绝迹了的转射机。前者在当时需10人操纵,有2副绞盘供上弦,1副供顺绳拉回射出的巨箭,既能发射2.3米长的巨箭,也可一次装填60支普通箭,相对南北朝之后的同类,这样的床弩还是略显弱些。后者是固定在木架上的弩,虽然固定依然可朝任何方向射击,功能类似地中海叙拉古的弓式弩炮,从由2人操纵判断,似乎也是绞盘上弦,可惜后来彻底失传了。 针对如此森严的防御,攻方除又发明了带有轮子的壕桥,用以缩短打通护城壕的时间外,更总结出强攻、压制、地道和水淹四类战术,予以对抗。 强攻是或用冲撞、焚烧等办法破坏城门,或遣单兵蜂拥而上攻占城墙、抑或借夜幕派单兵接近城池,而后对城墙展开强攻。此战术中前两种情况最怕守方拼死抵挡,连射带刺、连砸带呛、连烧带浇,一通猛打下来,必然损失惨重。后一种情况最怕守军点燃火炬伸出墙外,用眩目火光封闭城头情况,使攻城者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压制是利用临车或土台对城墙进行居高临下的火力压制,适于骚扰守军或掩护强攻。此战术最怕以高制高,如果城墙上增建8米高的木城,使总高度超过25米,不但临车达不到,就是堆积土台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到时候木城外侧悬挂累答,城上设置床弩和抛石车,制高点必稳操在手。 地道是挖掘通向城墙的地洞,并用木桩支撑,然后或发动突袭攻入城内,或烧毁木桩使城墙塌陷。此战术也有所惧,一方面头顶的护城河会增加挖掘难度,另一方面一旦守军观察到城外的异常,就会在城墙内侧的相关地段每10米埋设一口大瓮监听地下,而后派出作业组向城外挖掘,每掘进2米,下降0.7米,直挖至墙外,随后横向掘进至地道侧面,设置风箱和隔板后,突然撞开相隔土层灌入浓烟,并通过隔板的活动小孔压制反抗,则计划必败。 水淹适用于临近河流的城池,堵塞河道引水淹城,令守城方不攻自溃。此战法要严防守军突袭堤坝,并且注意驻扎地点,否则搞不好自家反会陷入汪洋,晋阳之战中的赵襄子军,就是通过反灌智伯军转败为胜的。 可见,尽管攻城技术在进步,但在守城技术的对抗下,攻还是远远难于守的。不过这种不平等很可理解,守方是将长期积累的人力化为城墙保存着,攻方是一次出动所有人力,两者战场上的不平等,实际正体现了投入力量的平等。在战国时期,攻防双方的兵力可以悬殊到这样的程度,假如攻方以10万之众围攻,按《墨子》中的论证,守方只需将4000余人,按每2米9人的密度部署,即可在最大不过920米的主攻方向上挫敌锐气。 丰富的攻守技术虽助秦统一六国,但到了堪称帝国盛世的汉代,其发展却几乎陷入了停滞,直到进入魏晋,才再次启动。 首先登场的是马面。陡直的城墙虽不利敌军攀爬,但同时也会增加城下死角的范围,尽管战国时就用突出外侧城墙的木楼和竖立尖木桩带加以弥补,不过针对此问题的永久性墙台还是出现了。马面突出城墙外侧,与城墙合为一体,上设供士兵休息的战棚,战棚四周有木桩围护。与各种城防新技术一样,马面用于战事较多的边防应该更早些,但被帝国腹地首次采用,则是在曹魏洛阳城的重建中。 其次登场的是南北朝时的夏统万城。所以将统万城作为技术介绍,是因其除了有又长又多的马面外,还有多种先进之处,以至后世‘深可为法‘也。统万城墙身由‘三合土‘夯筑而成,这种组成为石灰、沙粒和粘土的混凝土,至今仍为建筑良材,苍白色的墙体经过‘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这般严酷的工程验收,以至‘紧密如石,凿之则火出‘。角楼被强化为巨型建筑,结构有些像如今的航空塔,但有多层,外面蒙以生牛皮,当时的皇帝赫连勃勃曾颂赞其‘高隅隐日,崇墉际云‘。马面内建仓库,既利于迅速补充军需,也开创了明代在城墙内侧修筑藏兵洞的先河。 最后登场的则是唐代的多项新发展。 工事方面的发展大多是基于战国已有技术的加强,像傅堞演变而来的重城,即城中之城,冯垣演变而来的碉堡式工事-羊马城,以及为对抗床弩攻击而在城门、城角、直至整堵墙表面砌砖的砖城等,只有弩台是个例外。弩台为方形,根部边长14米,高15米,顶部边长7米,四周围有夯土墙。台底开门,守军可通过天井的绳梯爬上台顶。台顶架有毡帐,内藏5名弩手及各种军需。将弩台在距城墙150米之外,间隔150米设置一圈,就形成了城墙与弩台、弩台与邻台互相支援的交叉火力网。 装备方面也有不少发展。战国时的累答,已经改为荆条编制或用布缝制,火擂木则改为韦草灌油蜡制成,形状如同燕尾,称为‘燕尾炬‘,抛石机也增加了转向功能。此外,还有新出现的铁鸱角、叉竿和钩竿。‘鸱‘是鹞子之意,铁鸱角自然就是铁鹰爪了,专门从城上抛下钩砸敌军。叉竿的效果相当残忍,顺云梯向下推,用横刃切断敌人手足。钩竿可以钩住云梯向外推,使敌军上下不能,眼睁睁被一一干掉。 如果说春秋攻城技术的发展,是基于攻城手段的贫乏,战国攻城技术的发展,是基于攻城谋略的贫乏,那麽到了魏晋隋唐,在城防日趋森严的情况下,攻城技术自然就要向强化威力的方向发展。时至唐代,床弩和抛石车不但从失落的历史中重获新生,其威力亦不可与往日并论,唐初李世民围攻洛阳时,动用的床弩由8张弩连成,所用之箭粗如车条,箭镞大如巨斧,抛石车所用的石块,已重达30公斤。 再次提到抛石车,就需要细说一下了。这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用于攻守城,而且用于野战,不仅抛射石弹,而且抛射燃烧或爆炸弹。 宋代抛石车按组成杠杆的杆数划分轻重级别,几杆就称为几‘梢‘。重型的五梢和七梢,需要150到250人拉绳,抛射4、50公斤的石弹,多用于守城。中型抛石车有的装有四轮,可供野战使用。而最轻型的只需2人拉放,石弹仅0.25公斤重,甚至可用泥弹代替,虽然简陋,但击中人也会致残,击中要害也能致命。 到南宋末年,蒙古攻占襄阳中,就首次使用半自动投射的襄阳炮了。这种抛石车在杠杆后端挂有一块巨大的铁块或石块,平时用铁钩钩住杠杆,放时只要把铁钩扯开,重物下坠,就能抛出石弹。由于人力需求较少,此炮比旧式前辈威力大得多,射程也更远,攻襄阳时,曾抛射近90公斤的石弹,将地面砸出2米多深的弹坑。 虽然相比欧洲中世纪巨型投石车动辄数百公斤的石弹,抛石车的威力小得多,但弧线很大的弹道却使两者的战术功能很相似。 一场由抛石车导致的攻守变革终于在北宋末年爆发了。这场变革的发生应该感谢地处帝国之北的金国,正是这个塞外藩邦,凭借草原民族的骠悍气魄,极大的促进了抛石车的应用,使万炮齐鸣于中原大地。 据记载,金军在灭亡北宋的汴京之战中,一夜之间架设抛石车5000余座,以汴京长达50里的外墙,每里还要分得100座。金军为了搜集足够的石弹,将汴京附近的石制品洗劫一空。攻城时,先将护城河填平,而后万炮齐发,再辅以大量强弩,一举击溃守城部队的部署,进而出动与城墙等高、可容纳80人的巨型攻城车-对楼展开登城战。量变到质变,大量抛石车的运用促发了全新战术的诞生,其流星雨般猛烈的打击令戒备森严的城防完全无法招架。 针对这种新战术,提出系统城防思想的是南宋初年一位叫做陈规的杰出文官。此人极富谋略,发明过竹竿火枪,更指挥过大量保卫战,也亲身体会到抛石车集群轰击对攻防双方的巨大影响。尤其是金军对德安发动的9次进攻,每次都动用了抛石车,最后一次竟连续轰击14昼夜,可以想象那是何等的惨烈场面。然而其凭借着过人的谋略,屡屡在各城挫败为数众多的金军,奠定了其作为那个时代城防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其所撰写的《守城录》,至今仍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之一。 陈规的城防思想涉及工事设计与防御战术两方面。 其理想中的城池应具备如下改进。 护城壕之后,距城墙6-9米外,是一道高4米,根厚3米的羊马墙,墙上设有三个一组的‘品‘字形射击孔。羊马墙后有一道壕沟。之后又是一道墙。形成两壕三墙的障碍带。 城墙宽顶缩窄至5-6米,以降低被石弹击中的机会。用较能承受石弹轰击的平头墙取代有齿垛的女墙,墙上交错开设两排孔口,供射击和刺杀之用。在马面上修筑平头墙,以取代经不起石弹攻击的战棚。城角由从前较易被石弹轰塌的直角城角,改为半圆形,并且废除容易成为轰击目标的角楼。 御敌性能较弱的单层城楼被双层城楼取代,下层近战,上层射箭。性价比较低的瓮城也被废除,改为在城门外15米和城门内6米各筑一道根厚5米的10米高墙,墙宽以遮住城门两头6-9米使城外无法侦察城门情况为宜。敌军攻门时以外墙与城门之间木寨据守,并从城头攻击其侧,敌军破门入城后,则在内墙与城门间的夹道展开两面夹击,同时从城头攻击其侧。 而防御战术方面,其除了倡导守中有攻的防御和灵活周密的部署外,更提出了以炮对炮的理论。 所谓以炮对炮,就是以射程500米的抛石车打击敌军指挥点和抛石车阵地,以射程400米的抛石车,打击敌军工程作业部队阵地,最后以射程300米的抛石车打击敌军的前线攻城器阵地。同时,为了防止遭到反击,以及减轻运送石弹的困难,抛石车不设置在城头,而是隐藏在城墙内侧,由城头上的指挥员指挥射击。 遗憾的是,陈规的城防思想由于南宋的黯弱,未能得到充分实施,以至到了南宋末年元军入侵时,抛石车集群轰击仍旧屡试不爽。如攻打京师的龙德宫城时,元军仅攻打一个城角就设置13梢抛石车100余座,昼夜连发,几天之内就堆起城墙高度。本朝况且如此,至于后代,就更置若罔闻了。 经过短暂的元代,就又不得不谈到明清了。这两个朝代实在很不提气,一个是武备弛废,另一个连欧洲送上门的新式武器都不屑一顾,脑子彻底坏掉了。至于为什麽会坏掉,就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了。 不过相比之下,明代还稍微强一点儿。首先火枪和火炮都是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虽然自己并没好好利用,但客观上无疑是对攻守技术的极大贡献。另外,还发明了瓮城箭楼、多重瓮城和藏兵洞。箭楼又叫‘万人敌‘,代表之一就是前门楼子,一层层射击孔密密麻麻,确实雄伟。多重瓮城是种想把攻方烦死的设计,一个门接一个门,要想攻到底,还真不如跳墙呢!藏兵洞设在城墙内侧,用砖石加固,既提供了预备兵力的就近安置,又能作为掩蔽和休息的场所。 而清代,由于最有成就的海防要塞不归这里谈,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太平军的爆破战术了。必须承认太平军攻城很有一套,专门找了数千矿工挖地道,等到接近城墙时,就把用棉被、布袋、甚至棺材装着的火药安好,拖出一条2、3公里长的引信,远远引爆。霎时间闷声巨响,城墙坍塌,太平军便趁乱杀进城中。为了掩人耳目,太平军起初把入口选择在城外的空房子里,后来清军学精了,他们又改在隐蔽地形后面挖,而且还擂鼓掩盖地下的挖掘声。以至清军唯有无可奈何的称其为‘至为险毒‘,又评价太平军‘掀翻巨城,如揭纸片‘。 后记 与中国古人相比,欧洲古人似乎更爱走极端,比如希腊的重装步兵、亚历山大的长矛方阵、罗马的龟甲阵、中古骑士的冲锋等。这也许与欧洲一直没有打破社会成员的严格等级,进入人民战争阶段有关。所以欧洲战争在火药时代前一直停留在了中国春秋之前的水平,作秀成分远多于实事求是,战死沙场也成了一种特权和荣誉,武士道泛滥。 这种战争虽然充满理想和浪漫,显得格外高尚和美丽,却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劲不起自然检验,在异民族的打击下往往顿显其迂腐本质。亚历山大如果能来到中国,一定会发觉他引以为傲的诱敌和中央突破战术,早在他诞生前就随着《孙膑兵法》为人广知,而他武王伐纣水平的单调又庞大缓慢的长矛方阵,也会在中国车、骑、步兵的机动夹击下被撕裂并屠杀,就如同旨高气昂的中古骑士,却被简陋的蒙古轻骑像傻瓜一样捉弄。也许只有罗马的战术思想可与中国有一比,因为两者都是在残酷的对外作战中积累起来的,是实用主义的。 正因为欧洲战术思想的严重落后,他们在进入人民战争时代后,才不得不立刻放下架子,去尊奉中国的兵家智慧! 当亚历山大接管波斯价值400亿美元黄金的时候,也许仅仅意识到征服者的光耀,而丝毫未考虑如何使这战利品真正属于他的帝国。亚历山大是梦想家,挥舞宝剑追随阿基里斯品质的伟大征服者,但他不是政治家,他的一生在扩张中度过,用他的个人魅力耗尽希腊的进取精神,却完全无暇顾及巩固帝国的基础。亚历山大似野火,一路烧去,湮没入历史长河。 再看看欧洲的启蒙者-古希腊的所谓文明吧,一面高谈阔论哲学科学,一面又连同族都要逢城必屠。在他们眼中,敌国不过是黄金和土地,敌人不过是尸体和奴隶。斯巴达虽属弹丸之地,可对希洛人的奴役比之元朝犹有过之。 这就是古希腊的所谓文明,缺了他的思辨精神地球不会停转,文艺复兴只是借壳上市,如同中国两千年来言必孔孟,却各持己见一样。古希腊自己却在保守排外中互相杀戮数百年,最终沦为罗马能说会道的奴隶。 然而罗马又何尝不是如此?中世纪又何尝不是如此?大航海时代又何尝……欧洲征服者们的眼中无一例外盛满了黄金和土地、尸体和奴隶。 与欧洲征服者们的野心勃勃相比,中国兵家更多了许多冷静,他们在沉思战争的是与非,那种对政治的关注、对人心的追求,对将帅的苛责,对士卒的怀柔,真正使战争具备救世与治世的意义。 战争不应仅仅为了掠夺,战争应该具有更进步的意义,唯有中国兵家有能力化害为利。中国历史就是分合的历史,每一次统一都使民族越发伟大,秦统一六国孕育了强汉,隋统一南北孕育了盛唐,汉化的忽必烈之元孕育了幅员辽阔的明清,这才是中国兵家的风范!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刃,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指的均是兵器。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棉绳套索、十八白打。”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1)指“刀、枪、剑、(钅党)、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钅党)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钅党)、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3)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小日本的四把名刀 正 镰仓未期名刀匠冈崎五郎入道正宗之弟子村正所作之刀,相传村正心术不正,又因正宗不传他链刀的水温控制秘传而怀恨在心,就私下盗取此秘传来实作,被正宗发现後,一刀砍断了他的手腕,村正破门之後,便以打败正宗所铸之刀为目标,以此邪恶之心入刀,自此村正成为不祥的代名词。 至於妖刀村正的传说,源自後来的德川幕府,天文四年(1535),德川家康的祖父被部下阿部正丰所杀,阿部所持之刀即是村正,天文十四年(1545),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被部下岩松八弥斩杀,岩松拿的也是村正刀,而家康小时候也因为玩刀不小心而被村正所伤,另外,天正七年时,信长怀疑家康的嫡子信康造反而下达切腹令,当时担任错介的天方山城守也是使用村正刀,当然这些人所用的村正不是同一把,但家康则因此认为村正是不吉的象徵,家康忌讳村正也广为人知,因此a後来便有福岛正则,真田幸村等人,利用家康此一心结,在与家康对敌时佩带村正刀,由此可知村正乃是家康的一大禁忌,後来的德川幕府甚至传出-如果有人公然佩带村正刀,就是有想背叛德川家之意,虽然如此,由於幕府的禁忌使妖刀的传说合理与权力化,当时所存的村正愈来愈少,到了现在反而更为珍贵,有趣的是,後来在德川御三家的尾张德川家发现了不少品质极佳的村正秘藏。 2.正宗- 即冈崎五郎入道正宗所作之刀,如前所说,村正被视为邪恶的化身,而正宗则为正剑的代表,後来更成为权力授与的印信,大名将一国赐与重臣管理时,往往会赠予名刀作为象徵品,因此当大名给予重臣正宗刀,往往是代表授予一国国主的无上光荣,关之原大战後,石田三成被田中吉政所捉,後来面临死刑的命运,临死前缴回了两把正宗刀,除了证明自己曾受太阁重用外,此举也算是对家康的无言抗议。 3.虎彻- 新撰组局长近藤勇的爱刀,文久三年(1863)近藤勇加入新徵组时曾在江户的刀屋买了一把虎彻,但这把虎彻是由天才刀匠源清磨帮他伪造的,原因是近藤勇买不起真正的虎彻。 而真正的虎彻是由江户时代的名匠长曾弥虎入道兴里所作,长曾弥本是後後的甲胄师,後来移居到江户开始作刀时,年纪己超过五十岁,但他所作之刀却得到很高的评价,近藤与长曾弥年代相差了二百年,这也是近藤未能与真正的虎彻相逢的主因。 另外,新撰红副长土方岁三也是同样的情形,土方想得到名刀和泉守兼定,但在当时必须要有大名的身价才买的起此刀,因此土方也请人伪造了一把,到了後来新撰组盛大後,才买了一把真品。 而天然理心流的剑客近藤勇就是以虎彻打出他的威名,近藤勇习惯以真剑决胜负踢馆,踢倒了不少家武馆的招牌,在有名的池田屋事件中,这把刀砍倒了土佐派五人,虎彻之名因而威震四方。 4.菊一文字- 後鸟羽上皇时御命所锻之刀,为元祖刀匠则宗所作,因为刃部刻有代表皇家的菊花纹,其下又雕上一横一字纹,故称为菊一文字,此刀至今己有七百多年历史。 至於冲田总司使用菊一文字的传说,仅见於小说中,原因是菊一文字在幕末时代已属国宝级,冲田不可能弄到这把宝刀,另外皇家御制之兵器多为装饰用,用来显示威仪者居多,菊一文字属於薄刃之刀,不适合用於实战。 而冲田总司所用之刀,为加州金住长兵卫藤原清光所作,清光有乞食清光的浑名,他帮冲田所作的这把刀取名为加贺清光,相传在池田屋事件时,冲田所用之刀就是这把加贺清光 骑士护具及武器简介 中世纪,骑士作战时用于保护身体的铁甲叫甲胄(bodyarmor)整套的铁甲称为全身甲胄(asuitofarmor)甲和胄一套称为全副盔甲(panoply)还有链甲(chainarmor)和板金甲(platearmor). 一套盔甲由护盖身体(protectiveclothing)和护盖头部(headgear)的器物所组成它们通常用铁片和厚的鞣皮制造. 14世纪以前,一般使用由链和铁板所组成的护甲,有链甲式的护甲和简单铁制的胄组成.15世纪以后,所用的甲胄大多由薄的金属板制成,精致的甚至看不到接合处,且常有装饰性的镶嵌(decorativeinlay),这种甲胄由于相当重,所以一般是骑士在战马上作战时才使用. armor——甲胄 胄/头盔(helmet):盔顶羽毛[装饰用](plume/comb) 胄体[护盖头部用](skull) 面甲[活动性护面](visor) 窥孔(oculariumsight) 半面甲[护颚](beaver/chinpiece) 甲:肩甲[护盖手臂上部](pauldron) 颈甲[护喉](gorget)[护颈](standard/neckguard) 档茅甲[右臂腋下处](rondel/lanceguard) 上臂甲[戴在手臂,可脱卸](rerebrace) 甲布[戴在链甲的铺布](mailgusset) 护肘(couter/elbowcup) 护腰(loinguard/tace) 腿甲[保护腿的上部](tasset) 股囊[保护股间](codpiece) 护腿(cuish) 膝罩(poleyn/kneecap) 护踁(greave/jamb) 铁鞋[用链或薄金属制成](solleret) 甲背面:甲背(backplate) 护腰 臂甲(vambrace) 链甲[腰间连接处](chainmail) 铁手套(gauntlet) 护膝(fanplates) 胸甲[护胸](breastplate) 剑(sword):剑或是短剑,平时放在剑鞘内(sheath/sscabbard)其剑身进入柄的部分称为‘刀根儿‘(tang).西洋剑以切断为主要目的,而军队用厚刃的刺刀,(saber)则以攻击为主. 剑——剑柄(hilt)护手罩[保护拳头的护手](basket) 剑身(blade)血沟(fullergroove/bloodgroove)假边[无利刃的一边](falseedge) 剑(刀)面[刀背到刀刃间的部分](face)剑端(point)刃端[最锋利部分](trubedge) 西洋剑柄 金属卡纽[防止剑从剑柄脱落,而将其扣住的扣子](buttoncapstan) 柄头[剑柄前端的圆球](pommel) 握柄[手握的部分](grip) 护指(breachknucklebow) 上部柄环[柄的金属卡环](uppergripring) 下部柄环(lowergripring) 十字型护手/锷叉[与剑身呈十字架型的横杆状护手](quillon/crossguard/crosspiece) 下部护手(counterguard/lowerguard/handcup) 剑鞘卡榫[剑刃与剑柄间的部分](ricasso) 盾(shield)是抵挡敌人攻击的武器,同时也可以阻挡刀剑,箭的穿入.因此,它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盾的种类很多,有的直径只有从手腕到手肘,那是装在手臂的圆形小盾(buckler);有的用皮环(enarme)或者宽的皮带(strap)当作把手(handle)斜挂在身体上,那是可以活动的盾(target).此外,还有野战或攻城时,为了护身和抵挡敌人攻击的大盾(pavise),这种大盾的上缘刻有一些大沟(bouche)在射矛时,有支撑矛的前端的作用.另外,如果矛刃(spearblade)和矛尖(spearhead)的基部有一对沟型的突出物(lobe)这种矛状武器,称为(partisan). 盾——防御武器(shield) 盾缘[盾的上缘所配置的带状细边](orle) 盾心[盾中心圆环突出的部分,其内部是手抓的把手部分](boss/umbo) 把手(grip/antia) 肋[盾内部强化盾牌的骨架](rib) 打击武器(strikingweapons) 战斧(ax[e]) 斧眼/柄孔(eye) 楔口[避免插入柄孔的柄脱落,即插楔子用的裂口](leadingedge) 斧头部[战斧刀刃的全部](head) 斧首(poll) 斧耳[战斧头部的两侧](ear) 斧面(face) 斧刃部(blade) 把手(handle/haft/helve) 柄尾(butt) 战棍(mace) 棍头部(head) 突缘[棍头部突出的尖头攻击部分](flange/spike) 棍柄部(handle) 把手(hilt) 棒状武器(polearms) 戟[14世纪骑士使用之兼有斧,矛,钩等性质的武器](halberd) 戟尖(spike) 铁嘴(beak) 刀刃(blade) 柄部(shaft/staff) 隆起护手[保护拳头的隆起部分](sweling) 长矛(lance) 矛尖(pike/head) 倒钩(barb) 矛旗(pennon) 柄部(shaft/staff) 柄尾(butt) 战斗-骑士 ‘有秩序的骑士风格,其作用是什么?‘十二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索尔兹伯里的约翰[JohnofSalisbury]这样写道,‘它的作用是保护教会,对抗背叛行为;为穷人伸张正义,维护地方的和平;为自己的同胞流血,必要时牺牲生命。‘这是个很高尚的理想,并在中世纪时被人们努力付诸行动。时至今日,在法国和德国的陆军军官和英国公立学校的传统里,还依稀可以见到这种理想的影子。对于一个中世纪人来说,骑士不仅仅是个职业而已,而是一种在精神和道德要求上都有别于常人的生活方式。 骑士[knight,chevalier],从字面上来说,是指拥有自己的军马[cheval],在骑兵队里服役,并且以骑士风范来约束自己的人。他的职责是和他领主的敌人作战。14世纪的法国的编年史作者让·傅华萨[JeanFroissart]说道:‘骑士生来就是要准备战斗的,那些毫无畏惧的投入战斗的骑士将从中获得无上的荣耀。‘(knight,chevalier,cavalier三词都可以译为‘骑士‘,但是在词源和具体含义上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Knight来自古高地德语,原意是指‘有武装的人‘;chevalier来自法语,词根是拉丁语中的‘骑马的人[horseman]‘[caballarius];cavalier和chevalier是同根词。用chevalier的地方一般也可以用knight,但是反之则不然。一般的用法里knight用的更多,而且作为一种荣誉爵位时,只能用knight。cavalier则更加强调‘骑兵‘这层意思,cavalry是它的整体名词。Knighthood和chivalry一般也可以通用,但是后者作为专指一种精神的‘骑士风度‘则用的更多——译注) 战争就是这些绅士们的职业。从幼年时代开始,他就被养育成为专门适应战争的人。他接受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强健体魄和巩固信仰。他的学校就是军队前哨站里的守卫室,他的家园是永远处在外敌进攻之下的城堡。作为侍臣,他必须经常服从领主的征召,参加反对另外一个领主的战争。作为回报,他可以得到一些攻城掠地所得的战利品,或是沿路打劫商人所得的财物。偶尔骑士也会被国王征召去,投入一场被国王认定是有利可图的对外战争。‘只有一场成功的对外战争可以让国库暂时充实起来,并且让国王获得新的领土。‘当代学者丹尼斯·海[DenysHay]写道,‘每年春天,头脑清楚的国王都会带着他的战士们向外扩张。保持和平的后果就是陷于贫困。‘ 战争还是这些绅士们的娱乐。在一座阴森的古堡里,和平生活显得十分单调。因为贵族们没有什么文娱活动,仅有的消遣就是打猎。对于一位骑士来说,战争是他职业生涯的顶点——当然也常常就是终点。著名的骑士,也是吟游诗人的伯特兰·德·波恩[BertranddeBorn]这样描述骑士阶层:‘我告诉你们,每当我听到战场上双方大喊:‘冲啊,干掉他们!‘,或是当我听到背上无人的战马在树下嘶鸣,不远处有人在呻吟‘救救我吧‘,又或者是我看到草地上高高低低的起伏,战场上大大小小的沟谷,还有被长矛刺穿的敌人的时候,这种乐趣远远超过了我从日常饮食起居中所感到的。爵士们,把你们的城堡,你们的地产,你们的城镇统统卖掉吧!战斗,只有战斗,才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在但丁写的《炼狱》当中,这位好战的骑士在地狱里出现,手里像提着灯一样提着自己被砍下的头颅。) 当欧洲大陆趋于稳定,中央集权的政府日益强大,商业带来的利润日见丰厚的时候,这种好战的声音就越来越小了。社会的机构也从依靠军事力量转向依靠法律力量来维持。到了中世纪后期,骑士们悲哀的发现,自己已经过时了。决定战争的力量,越来越多的是来自出身卑微,像流氓一样的雇佣兵、工兵和炮兵们。骑士们的军事传统虽然仍然得以保留,但是最后,在傅华萨笔下只是留下了盛大的排场。另外,重商主义极大的改变了贵族阶层。公元1300年,法国国王‘公平‘菲利普[PhiliptheFair]公开向富有的商人们出卖骑士头衔。获得骑士头衔的商人就可以不用纳税,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到了后来,这些所谓的皮西厄骑士[KnightofPythia]、哥伦布骑士[Knightofcolumbus]和神殿骑士[KnightoftheTemple]就经常一本正经的穿戴着佩剑和装甲,从自家开的药店门口走过了。 骑士最初是陪伴领主和国王的,这种同伴的资格必须得到正式认可。大约到了公元1200年左右,教会接管了册封骑士的仪式,并且将很多宗教礼节和规范加入了这个仪式,使之近于神圣。将要成为骑士的年轻人首先要沐浴,象征灵魂得到洁净。然后穿着洁白的上衣,身披红色长袍,在祭坛前伫立或是跪拜10小时。他的盔甲和佩剑就放在祭坛上。到天色破晓的时候,他来到一群骑士和女士面前,那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弥撒。他的担保人将他带到领主面前,并且将他的武器和防具一件一件的递给他,每递一件,都要加上一句祈祷和祝福。仪式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为新骑士绑上马刺[spurs],今天我们的语言里还保留着这个仪式的痕迹:‘他终于出人头地了[Hehaswonhisspurs]。‘一位年长的骑士还要用自己的掌缘或剑身在新骑士的脖子或面颊上重重的打一下——这一击是所有的骑士都必须承受而且不得反击的。这位刚刚被册封的骑士接下来还要宣誓:自己的剑永远只用于正当的理由,用来捍卫教会,保护孤儿寡妇,济贫救苦,铲除奸恶。整个仪式以马术表演、模拟决斗和格斗游戏而告终。全部的仪式是非常感人的。很多诚挚的骑士终其一生都无法忘怀他们在祭坛前度过的一夜,也无法忘怀他们当年作出的誓言。但是,这也是个非常昂贵的仪式。其花费之高使得14世纪的很多有资格的年轻人宁可终身都保持着扈从[squire]的身份。(有部电影‘FirstKnight‘里面对于册封SirLancelot的仪式描绘的相当详尽,基本上是按照这里的记述进行的。但是从时间上来说,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arthur王时代,这种仪式还没有出现呢——译注) 骑士的义务就是必须在他主人出征时服役,不过在封建制早期,一年里也就四十天而已。当然,他们当时认为的所谓‘战争‘,有很多其实不过是掠夺的同义词。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只有在一方的领主向另外一方发下战书,约定在何时何地作战以后才可能发生。很多时候,指挥官的目的并不是要打败敌人,而是尽可能的焚毁村庄,屠杀农民,削弱对方的经济来源,而对方的领主还在他自己的城堡里,暴跳如雷却毫发无伤。‘当两位贵族吵架时,‘当时的人们这样写道,‘穷人的茅草就要着火了。‘当时的英雄颂歌[chansondegeste]描述了一次入侵的场面:‘他们开始前进。最前面的是斥候和纵火队,后面跟着给养队,队伍里带着庞大的辎重车,任务是清扫战场,抢夺可用的资源。他们的出现带来了骚乱。刚刚下地干活的农民马上转过身去,一面嚷嚷着一面落荒而逃。牧羊人把他们的羊群往邻近的树林里赶,希望能够逃过一劫。纵火队员们在村子里到处防火,后面的给养队员抓紧洗劫。茫然无措的村民们要么被烧死,要么被绑起来作为人质,用来索取赎金。示警的钟声响成一片,恐慌的情绪四处蔓延。到处都可以看到闪光的头盔,飘扬的旗帜,大地上全是骑在马背上的战士。这边的人们忙着抢钱,那边的忙着抢牛抢马,还有的人在到处追着羊群。村子里一片烟熏火燎,幸存的农民和牧人从惊恐中清醒过来,逃得无影无踪……在城里,在镇上,在乡间,磨坊的风车不再转动,烟囱不再冒烟;听不到鸡鸣,也没有了犬吠。房子被荒废了。牧师也丢下了上帝赋予的职责而逃跑了,教堂的石板里长出了杂草,残破的十字架倒在地上。远来的朝圣者走过六天的路程,却找不到一户人家可以歇脚。平民们不敢再到这里来安居,当年的村庄如今长满了野草和荆棘?quot; 后来的大规模战争——例如威廉征服英格兰的战斗和十字军东征——使得战略的萌芽开始在西方出现。军事家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步兵和骑兵的在战场上的作用,如何选择作战地形,如何使用弓箭手,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预备队。 使用骑兵最佳方案莫过于让他们全速冲向对方的防线了。被吓坏的农民们在狂奔的军马和全身铁甲的骑兵的双重威胁下,只有溃败逃命的份了。但是这种冲锋也不是全无危险的。在不平坦的地面乃至沼泽地带上,这种冲锋的效果就非常有限,而一条隐蔽的沟壕则可以让骑兵完全失去作用。防御的一方如果足够沉着,还可以在双方阵前布下大量削尖的木桩——在这种障碍面前,即使是再勇猛的马也不可能跳跃而过;弓箭手就有机会用箭矢去迎接冲锋而来的骑兵。不过弓箭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时间很短,因为箭的有效杀伤距离只有大约150码左右,而制作精良的装甲可以承受除了直接劈砍以外的几乎所有打击。因此,一个有经验的弓箭手总是瞄准敌人的坐骑开火,因为一旦骑士没有了马,他的全部优势就几乎都变成劣势了。 骑兵冲锋结束以后,战斗就演变为一系列的白刃战了。当两军混战之时,弓箭手就撤出战场,把战斗留给骑士们。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的伤亡数目,伤亡较少的一方就可以占据战场的主动权。但是真正战死在战场上的骑士其实是很少的,因为有点名气的人物都被关押起来勒索赎金了。当时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买进和卖出这些被俘人员的投机商人,使得这些俘虏的去向经常显得变化莫测。而那些被认定没有什么价值的俘虏就只有很悲惨的下场:他们身上的贵重 盔甲被剥掉,然后通常被一把匕首了结性命,这样可以省下养活他们所需的开销。 直到公元13世纪,中世纪的军队还是几乎全部由战斗人员所组成,专门负责辅助性事务和后勤供给的人几乎没有。‘战地医疗‘这个概念还根本没有出现。另外,士兵们必须自行解决给养问题,因为部队经常不在本国境内作战。一般而言,部队里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全副武装的骑士——不过这个比例经常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动。步兵中有一些是经过训练的正规士兵,但是更多的则是临时招来应付战争的农民。他们身穿着他们随便找到的各种盔甲,通常是用铁环加固过的皮甲。他们携带的武器和防具可谓千奇百怪:盾牌、弓箭、长剑、梭镖、斧头、甚至还有棍棒。 骑士的装备体现了进攻和防守的平衡,也可以说是机动性和防护力的平衡。从进攻的方面来说,兵器之王当然是剑了。当一柄剑陪着骑士在祭坛上度过一夜,然后被递交到骑士手里的时候,这柄剑对于骑士来说就是神圣而庄严的,代表了他的生命和荣誉。传说中出现过几柄神兵利器,像是阿瑟王的石中剑[excalibur]和罗兰的杜朗达尔[Durendal]。剑柄上的圆球常常设计成空心的,里面可以放进一些圣物,这样,骑士发誓时手握剑柄,整个天国就成为见证。为了适应各人不同的趣味,剑刃、剑把、护手都有不同的式样。比较普遍的一种规格是这样的: 剑刃在剑柄处宽约3英寸,约向剑尖处越细,全长大约32到33英寸。 这种剑适于横砍,同样也适用于直刺。钢铁的剑刃是由多层的带状铁条经过反复锻打而成。当时有不少颇有见地的文章,讨论托莱多[Toledo]、萨拉哥萨[Saragossa]、大马士革、索林恩[Solinger]、米兰等地出产的刀剑孰优孰劣。双手剑也相当流行,但是对于使用者的力量要求很高。另外,由于用双手剑的人无法腾出手来拿盾牌,他就很可能在挥剑准备全力一击时被动作敏捷的对手击倒——事实上,这种剑后来用的最多的场合是砍死囚的脑袋。 长枪或者长矛是马上部队的传统武器,并且一直到今天,它还是骑兵部队的标志。1939年的时候,波兰的骑兵部队以极大的勇气,挥舞着长枪和德国的坦克作战——但是这种勇气只能说是荒唐的。一个持着10英尺长,带有铁头的长矛的骑士,在全速冲锋时可以轻易的击倒一个全副武装的敌人,或是穿过盾墙把他的敌人刺穿。但是第一击之后,这杆长矛也就没什么用处了,骑士只能把它扔掉,换上长剑或是战斧。战斧即使隔着装甲仍然有很强的杀伤力,锁甲的链子经常会被砍得嵌入伤口,并且在伤口内生锈,造成严重的坏疽。有些骑士携带的则是钉锤,或者就是最原始的武器——棍棒,但是在上面加了许多钉刺,令人望而生畏。征服者威廉和狮心王理查在战场上时,钉锤就是他们的徽章。并且,正如历史学者威廉·斯坦恩斯·戴维斯[WilliamStearnsDavis]所说,‘钉锤也是尚武的主教和牧师们的最爱,因为使用钉锤的时候,他们就避开了《圣经》上的律令:‘你们不得用利刃击打人‘‘不得流血‘。用钉锤可以把人打得人事不省,或是干脆把他的脑袋打开花——但是却不必用刀剑刺入他的心肺!‘不过历史和人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后来它的地位竟然和圣物相仿:在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全体教师当中要有一位身着盛装,手持一个装饰精美的钉锤,站在校长面 给骑士穿盔甲是件很耗时的工作。随着盔甲变得越来越重,设计也越精巧,后来的骑士已经没办法自己穿戴盔甲了。他必须坐着,让他的扈从们帮他把裤子拉上——裤子是用铁条加固的;然后,他还要站着让扈从们把铠甲的各个部分在自己身上用带子和搭扣拼装起来。首先穿上身的是一件贴身衬衣,通常由毛毡或是棉布缝制而成,外面再罩上一层铠甲——这就是早期的锁子甲。锁子甲的外形其实就是一件衣服,长度常常过腰,甚至还有过膝的。锁子甲由无数的小铁环铆接而成,如果制作精良的话,应该是柔韧而有弹性;都市艺术博物馆的一件锁子甲总共用了20多万个铁环,而重量不过19磅,制作得粗糙一些的锁甲通常就有这一件的两到三倍重。尽管锁甲的强度还算不错,它还是无法抵挡猛力一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锁甲很容易生锈,因此很多古代的锁甲没有能够保存至今。当时的一种除锈方法是在一个皮口袋里装上浸过醋的沙子,然后把锁甲塞进去,把口袋扎好以后当实心球扔——这种方法现在仍然被博物馆所采用,只不过装锁甲的换成了机械驱动的箱子。 铠甲被不断地改进,越来越繁复,逐渐出现了保护头颈的护帽,护肘,护膝,还有护胫。为了保护容易受伤的面部,头盔的重量不断增加,保护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最后把整个头部都保护了起来,只在眼睛面前留下几道狭缝。当然,要获得这种强大的防护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戴上头盔之前,骑士必须把自己的头包好,否则一旦摔倒就很容易脑震荡。十二世纪末有一位著名的英格兰骑士,名叫威廉·马绍尔[Williammarshal]。在一次骑士比武大赛上,他取得了胜利,但是在颁奖时,大家却找不到他。后来人们在一家铁匠铺里找到了他:他的头盔在比赛时被打坏了,所以他正把头放在铁砧上,让铁匠用锤子把头盔敲下来——这是当时不伤害骑士而取下头盔的唯一方法。在大热天激战实在是受罪:太阳直晒在头盔上,又不能用手擦汗。穿着盔甲的人根本听不见外面传来的命令和消息,也没法说出能够让别人听懂的话。更糟糕的是,一旦头盔被打偏,带着头盔的人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历史上有很多因为穿着盔甲在酷热下中暑而死的实例,还有不少是淹死的——尽管淹死他们的往往只是一条小溪。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战役中,很多法国骑士摔倒在被踩得稀烂的泥泞道路上,结果被活活闷死。这种头盔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光看头盔根本无法认出谁是谁。因此骑士们在头盔和盾牌上画上各种标记——后世的纹章就起源于此。 到了14世纪的时候,板甲[platearmor]取代了锁甲。板甲可以度身定做,并且常常饰有精美的花纹。全套板甲的重量超过60磅,在阿根科特战役中法国骑士们的盔甲中,光是头盔和胸甲就有90磅。如果盔甲的关节处铰接妥帖并且润滑良好的话,穿着板甲的人活动起来可以比穿着锁甲的人更加自由。15世纪时一位著名的法国运动健将穿着除了头盔以外的全部盔甲以后可以翻筋斗,甚至还可以只用手爬上一段梯子。但是,不管更换了怎样的装备,穿上盔甲的骑士 还是很脆弱的。比较阴险的做法是刺伤他的马,另外,长枪兵可以捅到他的腋窝,把他从马上掀下来。一旦离开了马,骑士的命运就非常悲惨了:他的行动非常笨拙,而且为了坐在马鞍上操纵坐骑,他的臀部和裆部都是没有铠甲保护的。如果他仰面摔倒,他就要像海龟一样,费很大的劲才能挣扎着翻过身来。这时候任何一个轻装的敌人都可以上前去,掀开他的面甲,刺他的眼睛,了结他的性命。 盾牌一般是用几层结实的木板做成的,用钉子把它们钉在一起,外面覆以皮革,边上还包着一圈金属。为了弹开敌人的刀刃,一般在盾牌中央还有用金属做成的一个突起。步兵惯用的盾牌是圆形的,而骑士们为了保护他们的腿,一般都使用风筝形状的盾牌[kiteshield]。 为了能够在作战和比武大会时负载全身铁甲的骑士,战马必须是强健有力的。这种军马在当时并不多见,而且极其昂贵,因为草料并不充裕,而且一般的牲畜体形都很瘦小。养马者必须想办法把自己的马喂得高大强壮才行。当时阿拉伯马非常受欢迎,而全身纯白的雄马更是上上之选。按照当时的观点,骑母马是不合骑士身份的。为了能够承受战争时的各种冲击,选作军马的马匹必须经过长期精心的训练。另外,骑士在战场上经常拿着剑、盾、长枪,腾不出手来握缰绳,控制坐骑就只能靠用马刺驱策、用腿压马腹、还有移动身体重心之类的动作来完成——这些也需要事先训练。 西方名剑 一、“GRam”~传说中德意志和北欧的胜利之剑 所有者:西格鲁特 时代:北欧和中世纪的德意志 地域:冰岛、挪威、德意志 出典:“埃达”等 “GRam”在德意志和北欧传诵的著名传说中登场,是闪耀着英雄胜利的光辉和代表其壮烈人生的圣剑。下面的描写以英雄传说的原型为基本,而这些传说对现在的幻想作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世纪初期的德意志以及维京时代北欧的最高英雄,就是在瓦格那歌剧中也十分有名的齐格弗里德(北欧称为西格鲁特),而他所持有的佩剑据说是由矮人族所锻造的名剑——“GRam”。 齐格弗里德(或称西格鲁特)是古代日耳曼的战士,在德意志和北欧被广泛传扬。其事迹虽没有实典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则可确定为德意志民族的大迁移时期。与日耳曼诸部族相对,匈奴族的阿特拉也有登场。齐格弗里德为了妻子、家人和荣誉与对手展开了激战,据说在这个传说中展现了完全的日耳曼精神,那么究竟故事中所描绘出的英雄形象是怎样的呢? 《VolsungaSaga》是记载维京时代冰岛英雄传说的事典,它将北欧古老叙事诗《edda》中的散文和歌谣做了修改。 故事从西格鲁特的祖父巴鲁森格国王开始讲述。作为北欧主神奥丁的子孙,巴鲁森格与神的奴仆——巨人瓦鲁库勒的女儿弗廖姿结婚并生有两个孩子。他的儿子齐格蒙特是当世无双的勇者,他的双生妹妹西格妮是举世无双的美人。他们居住在由大树围成的大屋子里,这个大树被称做“儿童之树”。 与巴鲁森格一族常年为敌的部族之王西格尔贪图西格妮的美貌,他向巴鲁森格提出要西格尔做自己的妻子,并允诺只要这样就可以实现两家的和平。 在西格尔王与西格妮结婚典礼那一天,一个衣着褴褛、头戴帽子的单眼男子造访了大屋。他将手持的剑刺入了“儿童之树”。这个男子说:“只要有谁拔出这柄剑,作为奖励他就是这把剑的主人!”之后,他飘然而去。这个男子就是主神奥丁,而他带来的剑就是可以给巴鲁森格一族带来胜利和荣耀的圣剑“GRam”。 大屋中的人都去尝试,但是只有瓦鲁库勒的儿子齐格蒙特拔出了剑。西格尔用与剑重量三倍相等的黄金想交换齐格蒙特的圣剑,但是被齐格蒙特以“如果剑是你的,你应该拔出来”为理由拒绝了。为此西格尔大怒,他挥军发动战争,杀害了除齐格蒙特和西格妮外的所有巴鲁森格族人。 齐格蒙特在妹妹西格妮的帮助下逃得性命。两个人为了向西格尔报仇,决定生养孩子继承部族的香火,他们的孩子名为欣弗姚特。欣弗姚特在他们的抚养下渐渐长大,齐格蒙特于是决定展开复仇行动。但是他们的举动被西格尔发现,西格尔设陷阱抓住了他们并把齐格蒙特等关进了石坟中。西格尔在齐格蒙特和欣弗姚特之间设置了巨大的岩石,让他们彼此不能见面。拯救他们的还是西格妮,她利用送饭的机会将圣剑“GRam”带入牢房给他们。于是齐格蒙特利用圣剑劈开岩石逃脱成功,并在西格尔屋子放了一把火。复仇后的西格妮则和丈夫西格尔同归于尽…… 就这样齐格蒙特作了国王,但是他的儿子欣弗姚特一次因为食物中毒而死。齐格蒙特为了延续血脉,娶了美丽聪明的休尔德斯为妻。不过作为代价,他不得不与也想要得到休尔德斯的龙戈比作战。 齐格蒙特挥舞圣剑与龙戈比的军队展开战斗,但是他的圣剑却遭到了奥丁之枪——Gungnir的抵抗,圣剑“GRam”折断,齐格蒙特也受重伤身死。在他临死之前托付身边的人将折断的圣剑交给他的妻子休尔德斯,并让他们转告妻子,将来把圣剑“GRam”交给自己的儿子西格鲁特,并预言自己的儿子会凭借这柄剑成就伟业,留名千古。 在齐格蒙特死后,他的妻子休尔德斯生下了儿子西格鲁特。因为他没有了父亲,所以寄养在巨人来根的家里。来根有个叫法夫尼尔的哥哥,法夫尼尔过去曾被神赠与从莱茵河矮人族那里偷盗来的黄金,他自身变化为龙,一直守卫着这批宝藏。 来根答应为西格鲁特锻造宝剑,作为报答,西格鲁特要为他杀死法夫尼尔夺取黄金。西格鲁特答应了他,但是说必须要一把能够杀龙的宝剑。 来根施展出他锻造刀剑的高超技巧,但是开始的时候无论他造出什么样的剑,西格鲁特只要轻轻一挥就立即折断。无奈之时,西格鲁特拿出了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父亲遗物——圣剑“GRam”的碎片。来根说,如果用这金属不能造出优秀的宝剑的话,他一生将不再铸剑。最终,西格鲁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再生的圣剑。 西格鲁特拿着再生的圣剑“GRam”出发去寻找法夫尼尔。战斗中,圣剑“GRam”干净利索地贯穿了法夫尼尔的鳞甲,挖出了他的心脏。得知西格鲁特杀死法夫尼尔后,来根让他将法夫尼尔的心脏吃掉。 西格鲁特用手去触摸心脏,但是手指被灼伤。慌张之中他把手指放到口中吮吸,于是龙的鲜血进入他的体内,他听到了鸟类的说话,从鸟类的交谈中他得知了来根想要杀死他的企图。后来,西格鲁特又用圣剑“GRam”将来根杀死。 就这样,西格鲁特将法夫尼尔的宝藏拿到手中,并得到了“杀龙英雄”的绰号。 西格鲁特一天站在山顶眺望,发现一座被火焰包围的城市。当他好容易到达那里时,发现了一个熟睡中的美丽女性,她的名字叫布伦西尔德。她是奥丁神的部下,名字的意思是“铠甲与战斗”。漂亮幽雅的她却穿著盔甲拿着武器,具有好战的勇猛性格。 西格鲁特被她的美貌和勇敢折服,向她表达了爱意,并把从法夫尼尔那里得到的黄金戒指给了她。但是同时深爱布伦西尔德的还有一个男子,他的名字叫昆那尔。 昆那尔的母亲将西格鲁特接到自己的家中,让他喝下了失去记忆的酒。这样,西格鲁特忘记了布伦西尔德,和昆那尔的妹妹古德伦结婚了。 昆那尔去见布伦西尔德,但是他无法穿越火焰包围的城墙,无奈之下他委托西格鲁特代替他去见布伦西尔德。西格鲁特答应了他,来到城中和布伦西尔德过了一夜。但是他不愿意背叛自己的妻子,在天亮离开的时候他将自己送给布伦西尔德的黄金戒指拿走,送给了自己的妻子古德伦。 就这样,两对夫妇生活着,但是布伦西尔德却感到曾经对自己示爱的西格鲁特背叛了自己,后来她又发现西格鲁特送给自己的戒指戴在古德伦的手上,这才明白那天到城里来见自己的人并不是昆那尔,而是西格鲁特。 知道这些的布伦西尔德怒火中烧,她决定杀了西格鲁特。昆那尔听从了妻子的恳求,他让自己的弟弟古特鲁姆去做这件事。一天,在西格鲁特睡觉的时候,古特鲁姆刺死了他,但是西格鲁特在临终之时用力将圣剑“GRam”掷出,将古特鲁姆劈为两半。 在西格鲁特临死的时候,他将真话告诉了布伦西尔德。布伦西尔德得知真相后痛苦万分,用圣剑“GRam”自杀而死,陪伴在自己真正的丈夫身边。 昆那尔将两人合葬,圣剑“GRam”也成为了陪葬品,永远沉睡在泥土之下…… 中世纪德意志的叙事诗《尼贝尔根之歌》和上面的《VolsungaSaga》一样是讲述古代德意志故事的传记体诗歌。 这个作品描绘了西格鲁特与布伦西尔德相会以及背叛的故事,对于前面的杀龙情节只是一笔带过。此外,该作中登场人物的名字都是德意志风格的,比如西格鲁特的名字被称做齐格弗里德,昆那尔被叫做昆塔等。其它也有和北欧传说不同的设定,象布伦西尔德对越过火焰墙壁来到的西格鲁特要求比武,战胜自己后才答应他的求婚等。 这之外的部分两者大致相同,但是在《尼贝尔根之歌》中并没有过多的关于圣剑的描写,从两者描写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反映出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风俗情况。 在《尼贝尔根之歌》中西格鲁特所持的名剑巴鲁蒙克长达两米以上,但是在《VOLSUNGa SaGa》中并没有这样的描写,在故事发生的年代北欧海盗所用的剑一般是双刃长剑,圣剑“GRam”也可能是这样的形状。此剑有巨大的剑锷,剑刃的反向侧的剑锷称为下锷,装有柄头。剑刃和剑柄是两个部分,剑刃强调威力而剑柄则装饰华丽。众所周知,很多评价极高的剑刃都是由莱茵河河畔的工匠所打造的。莱茵河沿岸现在仍以冶铁闻名,这里生产的大马士革刀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圣剑“GRam”与现在刀剑的形状十分类似,可以说是现在冷兵器刀剑的远祖。 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圣剑“GRam”与亚瑟王传说中登场的eXcaLIBUR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说西格鲁特的父亲齐格蒙特将神插在树干上的剑拔出的情节等等。另外,圣剑“GRam”陪葬西格鲁特的描写也与亚瑟王和eXcaLIBUR的关系相似。 圣剑“GRam”以超凡的形象出现在人间,并随着英雄的死而离去。它同英雄一起创造着丰功伟绩,但真正能够记住它们名字的人又有几个呢? 二、“巨人之剑”~远古传来的巨大武器 所有者:贝奥鲁夫时代:中世纪欧洲 地域:北欧出典:《Beowolf》 与西格鲁特齐名的北欧英雄贝奥鲁夫是传说中击败怪物格兰戴尔和他的母亲海底魔王巨龙的王者,在关于他的故事中登场的武器里,最具特色的应该说是那柄击倒海魔王的“巨人之剑”。 《Beowolf》是八世纪在英国出现的英雄传说。故事用英语写成,传说的舞台是丹麦和挪威等北欧地区。和大多数德意志及北欧传说相同,《Beowolf》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名剑登场。 贝奥鲁夫是居住在瑞典南部的伊阿特族勇士埃吉塞沃的儿子,身形魁梧,力量巨大,他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很小时就活跃在战场上。 有一天,贝奥鲁夫得知在远方的丹麦有一个叫格兰戴尔的魔物出现,袭击弗罗斯卡国王的宫殿。为了击退魔物,贝奥鲁夫率领十五名部下出发去丹麦。 格兰戴尔是在圣经中有杀弟罪名的该隐的后裔,身体巨大,拥有神秘的力量,皮肤坚硬,普通的刀枪根本无法伤到他。贝奥鲁夫向对手挑战,并约定如果对方空手作战,那么自己也不使用武器。激烈的战斗展开了,贝奥鲁夫的部下用长剑和枪弓等帮助他作战,但是根本无法给格兰戴尔造成伤害。最后,贝奥鲁夫终于切下了格兰戴尔的一只手。失去手腕的格兰戴尔逃走了,贝奥鲁夫把他的手腕装饰在宫庭的墙壁上。 这时回到住处的格兰戴尔因为手腕出血太多而死去,他的母亲愤怒了,作为海底魔物的她为了夺回儿子的手腕,来到贝奥鲁夫的宫殿向他复仇。 这个海底魔物比格兰戴尔更大,双手装有类似长剑的钩爪。怪物杀死了宫庭的看门人,将装饰在墙壁上的格兰戴尔的手臂夺走。 为此,贝奥鲁夫再次来到丹麦,他从弗罗斯卡国王那里借来了名剑“FRUNTING”,只身前往魔物的住处。双方在魔物的住处展开激战。由于对手有着比格兰戴尔更坚硬的皮肤,即使是名剑“FRUNTING”也无法伤害到她,反而是贝奥鲁夫被魔物用钩爪抓伤了身体。 正在无可奈何之际,贝奥鲁夫找到了从格兰戴尔宝山上获得的一柄巨大的长剑。这是一柄非常大的重剑,普通的战士根本无法举起,一看就不是为人类锻造的武器。 于是,贝奥鲁夫手持这柄利剑再度挑战对手,结果凭借此剑强大的威力,干净利落地斩下了魔物的头颅。贝奥鲁夫又将以前因伤而死的格兰戴尔的头颅斩下,把他作为战利品带回了弗罗斯卡国王的住处。 但是斩伤魔物的宝剑因为剑刃吸收了魔物的血而溶化,只剩下黄金的剑柄。击倒了格兰戴尔和其母亲的贝奥鲁夫成了最为著名的英雄,此后他仍不断地进行着冒险。最后在一场与龙的战斗中,他因染上毒液而不幸身亡。 击倒格兰戴尔的母亲海底魔王的那把剑并不是给人类锻造的。它是在《圣经·创世记》中描绘的被洪水灭亡、叛逆神灵的巨人族的武器,是一柄全长超过两米的令人恐怖的重剑。据说贝奥鲁夫身材非常的高大,所以恐怕也只有他才能使用此剑。 剑刃由钢铁制成,剑身有美丽的纹路,因为在剑身里溶入了各种金属而使其变得非常的坚硬。据说,这种刀剑的制法在现代莱茵河畔的手工作坊里仍在使用。 另外,此剑在黄金造就的刀柄上装有大量的宝石,剑柄的末端是环形,在环上还装饰有蛇的造型。 由妖精和矮人锻造的宝剑在凯尔特及日耳曼民族的传说中曾多次登场,但是为巨人而造的巨大宝剑却非常少,而本传说中提到的“巨人之剑”也因魔物的血液而溶化了,这种悲剧性的结局非常出人意料。 这柄剑纯粹是为战斗而诞生,又因战斗而消亡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也暗示了像贝奥鲁夫这一类英雄人物的命运,由鲜血而带来的光荣毕竟不会久长,它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归于尘土。 三、“HaRPe”~切落梅杜莎首级的佩耳修斯之剑 所有者:佩耳修斯时代:古代希腊 地域:西腊出典:西腊&罗马神话 佩耳修斯因为击败梅杜莎和救助少女安德罗墨达而被大家所熟知。在他的手中握有奥林匹斯众神赠与的名剑,这柄剑帮助他取得了众多的胜利。 在希腊神话中与赫拉克勒斯并称的著名英雄佩耳修斯是宙斯和美丽的达娜厄所生的半神。 达娜厄的父亲阿克里西俄斯听到预言说自己将会被达娜厄的儿子所杀,为了不让女儿生育,阿克里西俄斯将她关进地牢里。但是,仰慕她美丽的宙斯化作金钱雨来到她的房间和她幽会,并且与其生下了佩耳修斯。“佩耳修斯”这一名字就是“金光闪耀”之意。 阿克里西俄斯知道这个消息后将达娜厄母子装在箱子里投入大海,后来他们被渔夫狄克梯斯所救。后来佩耳修斯被波吕得克忒斯国王收养,渐渐长大。 佩耳修斯成*人的时候波吕得克忒斯想将她的母亲列为王妃,因而对片刻不离其左右的佩耳修斯心生厌恶。得知了国王对自己厌恶之情的佩耳修斯请求国王给他一匹马,做为报答他将取回梅杜莎的首级。 梅杜莎是有着蛇发的丑恶魔女,是戈耳工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们三人原本是非常美丽的少女,但是她们的美丽遭到众神的嫉妒,把她们身心都变化为丑恶的形态。 神的儿子佩耳修斯得到了奥林波斯众神的帮助,他先找到了合称为格赖埃的三个白发女妖,她们也是梅杜莎的姐妹。格赖埃三姐妹共享一只眼睛,一颗牙齿。佩耳修斯先用巧计把她们共同的牙齿和眼睛偷来,迫使她们说出寻找一位女仙的道路。他从女仙那里得到了登云鞋、隐身盔和神囊(据另一传说,则是格赖埃有此三宝,佩耳修斯偷了她们共享的眼睛和牙齿,把这三件宝物换到手)。赫尔墨斯将能杀死魔怪的曲折圣剑“HaRPe”交给佩耳修斯使用,而女神雅典娜将表面发光的内含雅典娜画像的盾牌赠给了他。 当佩耳修斯找到梅杜莎的时候,她正在睡觉。因为任何人看到梅杜莎都会石化,因此不能接近她。佩耳修斯用哈德斯之兜隐身,并利用雅典娜的盾牌照出梅杜莎的所在,用手持的曲折圣剑“HaRPe”砍下了她的头颅。 梅杜莎虽然死了,但是她的头颅仍然不安全,佩耳修斯将她的首级放入神囊之中。 佩耳修斯踏上了回家的路途,途中他来到了埃塞俄比亚海岸,在这里他发现有一位少女被铁链锁住。少女的名字叫安德罗墨达,她是因为母亲得罪了波塞冬而被拿来向海怪献祭的。佩耳修斯用他的曲折圣剑“HaRPe”砍断锁链救她出来,并且将海中出现的巨大怪物杀死。 就这样,安德罗墨达安全了。佩耳修斯向她求婚,两人一同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两人回到故乡,佩耳修斯的故事也被传扬开来。 但是波吕得克忒斯国王不相信他能经受住考验,因而对他的功绩表示怀疑。国王说:“如果你真的击倒了梅杜莎,拿出证据来给我看”。 佩耳修斯大怒,他从神囊中将梅杜莎的首级取出朝向国王,于是波吕得克忒斯国王变成了石头。 佩耳修斯与安德墨梅达结婚并在婚后过着幸福的日子,他将令人恐惧的梅杜莎的首级和神圣的盾牌一起献给了雅典娜。雅典娜将首级嵌在盾牌的中间,并把它做为自己的标志。那把曲折圣剑“HaRPe”则还给了众神,此剑在后来也曾被赫拉克勒斯使用过。 佩耳修斯用来割下梅杜莎首级的圣剑“HaRPe”在传说中被描绘成各种形状,在有的传说中记载其剑刃是像镰刀一样的弯曲,但也有的故事说它的形状像弯月…… 这把曲折圣剑“HaRPe”大概并不是希腊人常使用的双刃直剑,而是单刃的曲剑,这样形状的剑在古代的英雄传说中很少见到。在罗马时代土耳其剑士所持的弯刀,形状像鹰鹫捕食时伸开的利爪,佩耳修斯的剑大概就是仿照这种弯刀而被描绘出来的吧…… 四、“DaINSLeF”~杀死西格鲁特的郝格尼之剑 所有者:郝格尼时代:古代日耳曼地域:德意志、北欧 出典:VOLSUNGaSaGa、尼贝尔根之歌 北欧的英雄传说《VOLSUNGaSaGa》中的故事并没有因为西格鲁特和布伦希尔德的死而终结,在他死后,杀死他的昆那尔和他的弟弟郝格尼与北欧匈奴族国王阿特拉激战而死的场面也被描绘出来。 尤其是在《尼贝尔根之歌》中,西格鲁特死亡时故事只讲述到中盘,之后关于昆那尔和郝格尼的悲剧仍在继续。“DaINSLeF”就是郝格尼所持的名剑,郝格尼勇敢强悍,但也据有狡猾阴暗的一面,他是古代传说中性格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 在“莱茵之黄金”的传说中众神从莱茵河的矮人那里夺得了被诅咒的黄金,而黄金后来又由神交给了巨神法夫尼尔。最后,击败法夫尼尔的西格鲁特得到了它。在他被杀之后,黄金归乔基家所有,但得到黄金的人肯定又会被新的抢夺者所杀…… 杀死郝格尼和昆那尔的人是匈奴族的国王阿特拉。阿特拉在西格鲁特死后向他的妻子(昆那尔的妹妹)古德伦求婚,因为他知道乔基一族拥有大量莱茵的黄金。 古德伦对于婚约并不赞成,但她的母亲却想和强大的阿特拉结盟,所以全力促成这桩婚事。 昆那尔和郝格尼与阿特拉之间的对立日益加深,终于开始了战斗。阿特拉为了排除两个异己,装作和解的姿态将他们引诱到自己的城堡里。 但是郝格尼发现了阿特拉设置的圈套,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接受了阿特拉的邀请。在阿特拉军队的包围下,昆那尔和郝格尼陷入了死战,这时郝格尼所持的宝剑是西格鲁特从法夫尼尔手中夺来的宝物里面的一件,也就是“DaINSLeF”。 “DaINSLeF”与西格鲁特的圣剑“GRam”一样是由莱茵河畔的矮人族所锻造,极其锋利,一剑甚至可以斩杀两人。 但是他们改变不了死亡的命运,在潮水般涌来的敌人的攻击中,两人先后负伤、被捕。 郝格尼被阿特拉挖出心脏死去,在他胸口涌出鲜血的时候,郝格尼仍在不断大笑,堪称豪杰。“DaINSLeF”虽是名剑,但作为黄金诅咒的一部分,终究不能改变英雄的命运。 五、“THeSWORDOFaLeXaNDeR”~斩断命运之结的剑 所有者:亚历山大国王时代:古代希腊 地域:马其顿出典:亚历山大传说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国王菲利浦斯的儿子,出生于公元前336年。在他小的时候接受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特泰莱斯的教导,从那时起就抱有将欧洲和亚洲融合的崇高理想。他在父亲死后继承王位,率领父亲统一希腊后拥有的强大军事力量进攻亚洲的波斯。 波斯和希腊两国间常年战争,波斯曾经以拥有过迈锡尼文明的亚洲地区为基地进攻希腊,亚历山大此次的东方远征就是以复仇为口号。 两国的军事力量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等地展开战斗,最终以亚历山大的胜利告终。在此基础上,亚历山大又远征波斯东北位置的大夏等国,在相当于现在的阿富汗的山岳地带展开激战,在取得一定利益的情况下顺印度河上游侵入印度,并获得连场胜利。 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3年侵入波斯领地阿拉伯半岛,并占领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代伦帝那王国的首都格尔迪奥恩。 在首都的街道中心有供奉天空之神宙斯的神殿,在神殿中摆放有一辆古老的战车。在这辆战车上有当时十分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根据传说解开绳结的人就是亚洲的统治者。 亚历山大造访了这座神殿,看到绳结的时候他从腰间解下佩剑一剑就将绳子砍为两断。 亚历山大认为命运要靠自己的手来掌握,对于不断出现的考验应该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对现在的他来说,他的剑就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他的帝国就是靠手中的这把“剑”征服而来。 后来,亚历山大回师波斯原来的首都巴比伦,并且在这里患病,于公元前323年去世,年仅33岁。 六、“巨人SULT之剑”~灭亡众神之国的火焰之剑 所有者:巨人SULT时代:北欧神话 地域:北欧出典:edda 维京歌谣中咏唱的北欧神话随着世界的诞生拉开了序幕。在众神出现之前,世界的中心是叫做金奴格格普的虚无深渊,它的周围被雾之国和火焰之国包围。SULT就是火焰之国的统治者,在他的手下有无数的被叫做“火焰子孙”的奴仆。 在形成世界的过程中,有很多北欧的巨人登场。但是与其它的巨人族不同,SULT是比较特殊的存在。他比通常的巨人更大,也更加强悍,即使是众神也无法单独与他作战。 SULT常在手中持有一柄巨大的剑,剑身上燃烧着火焰,如同太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虽然剑身被火焰包围,但剑不会因此而发热,这是因为剑本身就是由火焰造就的。SULT自己的身体也被火焰包围着,他的剑其实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彼此关联,无法分割。 在众神出现之前,整个世界都是巨人的舞台。巨人SULT一直居住在密斯佩尔哈伊姆,即使到了众神的时代来临,他也仍然统治着这个国家。密斯佩尔哈伊姆是个生者无法进入的国家,就算能够进入也无法在这个灼热的世界做长久的停留。 SULT本身从没有主动去攻击众神,直到“众神之黄昏”那一天的来临。 众神在建设自身世界的同时,和原先的居民巨人族之间持续不断地发生小规模的战斗,众神之间也因为各种利益和理由而纷争不止。 “众神之黄昏”到来了,因为奥丁神的儿子巴鲁特罗之死,巨人族和魔物的军团渡过与神世界相连的彩虹桥而来。巨人SULT走在最后,当他通过后彩虹桥在他的火焰烧灼下轰然倒塌。 巨人集团和众神两方纷纷派出好手出战。奥丁对战巨狼芬里尔,雷神对战大蛇,而SULT的对手是丰饶之神弗雷。但是胜负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SULT拥有可以战胜众神的神剑,可他却没有佩带,而是空手和SULT战斗。最终,巨人SULT将弗雷击败,这时奥丁和芬里尔也都筋疲力尽了。这时,SULT才释放出自己的“火焰子孙”,并且挥舞火焰之剑,于是神的国土被火焰包围并最终烧毁。 七、“mystletainn”~杀死巴鲁特罗的寄生树之剑 所有者:郝兹时代:北欧神话 地域:北欧出典:edda 奥丁的儿子巴鲁特罗做梦知道自己将要死去,众神为此非常不安,用尽一切方法想要保护他的周全。但是在背叛之神洛基的阴谋下,巴鲁特罗最终死在了自己弟弟的手上。 巴鲁特罗在北欧神话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有关他的故事却十分少。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关于他身死的插曲。他的死预示了众神的末日,在神话即将结束的时候有着详尽的叙述。 巴鲁特罗的父母是北欧主神奥丁和弗丽格。他们生有很多孩子,但是只有巴鲁特罗因为十分美貌,并且正义公平,因此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他有着金黄色的头发,而其智能则可以和父亲相比,在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任何的缺点。 一直过着幸福生活的巴鲁特罗某天晚上做了一个恶梦,一个恶魔想要熄灭他的生命之光。 第二天得知消息的众神十分不安,商量对策。最后他的母亲弗丽格让这世界上的所有生物宣誓绝不伤害巴鲁特罗。森林里的动物、岩石、树木、疾病都跟随众神宣誓,除了偷偷生长在神国边缘的一种寄生树。 在得知巴鲁特罗被祝福不会受到伤害以后,众神用各种武器攻击他来试验是否真的有效。结果没有人可以伤害他,众神无比欣慰。 但是,心怀叵测的洛基却变化成老太婆的形象去巴鲁特罗的母亲那里探听是否真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伤害巴鲁特罗,弗丽格并不知道这个老太婆是洛基变化而来,于是告诉他只有生长在神国边缘的一种小寄生树没有起誓。因为它太小了,没有起誓的必要。 洛基立即去将这种寄生树的树枝折来,并去找巴鲁特罗的弟弟郝兹。 因为郝兹看不到东西,所以没有参加试验。但是洛基将树枝交给他并说自己可以帮助他,引诱他参加试验。郝兹按照洛基的说法掷出树枝,于是树枝化成了利剑刺入了巴鲁特罗的后心,巴鲁特罗倒在地上死去。 众神震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马上他们就知道了这是洛基的阴谋使然,众神愤怒了,但是在试验的祭祀场所不允许使用暴力,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对洛基报仇。 巴鲁特罗被隆重地埋葬,踏上了去死亡之国的路。众神为了让他返回,于是也去死亡之国与死亡之神交涉。 死亡之神说如果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爱巴鲁特罗的话,那么可以允许他回去。如他所说,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深爱着巴鲁特罗,除了一个人——洛基。 因为洛基的缘故,巴鲁特罗终于没能生还。而他的死也正预示着众神与巨人以及魔物的战斗就要展开,众神的末日到了。 在以前北欧的歌谣《edda》中,寄生树经由郝兹的手变化成了枪或者箭的形状袭击巴鲁特罗。但是同样在北欧的传说中却有名为“寄生树”的名剑登场,从寄生树和郝兹的关系里,可以得出结论,这柄剑拥有可以杀死巴鲁特罗的威力。 在神国的角落里生活的一个孩子和远在边境的无人注意的寄生树,这两者间有着共同点,也就是寄生树其实象征着郝兹的处境。 寄生树是一种常绿树,它是年轻、发展、变化的植物。如同寄生树的郝兹杀死了永远平安的巴鲁特罗,也就是说能够破解巴鲁特罗不死之身的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生长、变化的年轻。 众神们因为自己的永远性而停滞不前,最终灭亡,在他们身后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时代的到来…… 八、精灵之剑“eLeVeNSWORD”~在《指环物语》中登场的魔剑 所有者:很多时代:太阳时代 地域:大陆中心出典:《指环物语》等 作家J.R.R.德尔金拥有很多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是《THeHOBBIT》、《THeLORDOFTHeRINGS》和《THeSILmaRILLION》等,它们多取材于古代凯尔特和日耳曼民族的民间传说、神话和英雄故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表的《THeHOBBIT》以来,他作品中的巨大场景描绘给英美作家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甚至对现代的幻想电影、小说和游戏等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这些故事是古代传说和现代连接的桥梁。 J。R。R。德尔金的系列作品记载了从世界创造到人类时代到来的漫长时期的事件,在这里我们无法完全反映它们的原貌。然而,其中的《THeHOBBIT》和《THeLORDOFTHeRINGS》只是记载了这漫长历史中的一段——“指环战争”的详细情况,剧情大致如下: 世界在过去只有众神居住,众神创造了精灵族eLeVeN,用削下的石头创造了矮人族。 从此,世界由精灵和矮人来统治,但这个时候邪鬼和巨人也出现了,他们为了争夺地上的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最后以精灵和矮人的胜利告终。 之后过了很久,人类诞生了。人类的力量增长很快,并且迅速地威胁到了精灵和矮人的统治地位,而就在此时,精灵创造出了拥有支配世界力量的魔法指环。 原来,有个叫做撒隆的黑暗神灵,就是他欺骗精灵创造出了魔法指环并又抢走了它。精灵和撒隆开始了战争,精灵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魔法指环也跟随撒隆不知去向。 在这场指环战争结束以后,矮人族创造出了HOBBIT人。在HOBBIT人中,有个名叫比尔博·巴金滋的人,他劝说魔法使甘达尔夫与矮人一起去消灭巨龙斯姆格。在他们的冒险途中,那枚丢失的魔法指环再度出现。巴金滋发现了这枚指环的恐怖魔力,于是命令自己的外甥夫罗德将指环扔到死火山的山口里面。 夫罗德和伙伴们带着戒指出发了,但是撒隆和他的黑暗军团又一次出现,并且与精灵和矮人以及人类展开了战争。 这场战争席卷了全世界,最后夫罗德成功地将指环扔进了火山口,撒隆灭亡了。而精灵和矮人也踏上了去往永远之国的旅程,世界变成*人类统治的地方。 蛊苗 苗族的一支。相传其隐居于深山之中,少与外界接触。蛊苗风俗奇特,因能够运用蛊术因而得到苗人的敬畏。 蛊术得传承相当之神秘,偶尔有些苗人也会得到蛊苗族人的指点,习得蛊术。这些人几乎都成为了苗寨离的大巫师。 当年清朝攻入苗疆,部份蛊苗逃到东南亚就形成了降头术。降头是种神秘巫术~只要得到受降人身体的某部份(如:毛发或指甲)进而下降头~所以降头和蛊毒是不同的~! 蛊有分「粉、虫、液、卵、烟、膏」,所以下蛊并不是难事,混入食物中其实也不见得多明显,除了‘虫‘之外! 以前的蛊术只有族里的大巫师可以使用,但因为有许多外地人去骗苗女的感情,所以大巫师便教导苗女使蛊术,苗女便以蛊术来以求心安,当外地人返回家时,若没依约定时间返回苗疆迎娶苗女,就会蛊毒身亡~! (听说有种蛊会你一碰身体的部位,一碰即掉) 巫术咒术等是和蛊术是不同的。巫术咒术大抵是一种心理或精神的力量。内里又分为「形代」、「转移」等等。好像针刺人像等,因为人像就代表了你讨厌的那个人,你如何折磨那个人像,那些痛苦最终会归於该人。又或者东南亚一带的人下咒,会将毒物污物埋在对方的房子底下﹝因为当地潮湿,房子都用木柱撑高离地避水﹞,因为那房子是目标住的,所以房子的一切都和那人息息相关。房子有脏东西也就表示那个人也会有脏物。 传说苗族蛊术施术时必需保密,如若不然下蛊者定遭反噬。不过传到中原的蛊术似乎没有这种副作用,不过因为蛊术太过歹毒,养蛊者一般还是会避人耳目。在干宝的《搜神记》中有过此类记载。 血咒 解释 血咒,血的咒语,黑巫术中的最高深的法术. 血咒最早来源于泰国,是一种泰国巫师下的降头. 施咒方法 以自己的血液作为导引,念咒语,将自己灵魂的一部分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会慢慢侵入那个人的思想,直到完全得到他的身体和能力为止.而此时,那人原来的灵魂将被施咒者封印,永远消失. 症状 具体症状如下:1.身体突然变得不好,头疼,肚子疼,胃疼,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这三种症状(以前身体很好的,很少生病) 2.工作超级不顺,换过好多工作,没换工作前,单位都不错,自从去了,就会拖欠工资 3.身边帮过或打算帮自己的朋友,长辈都会莫名其妙的出事或生病,病情还都很严重(例如血液病之类) 4.家里本做着生意,从自己开始倒霉起,生意就一落千丈 还有好多具体的,一时想不出来了,总之,就是老话说的喝凉水都塞牙!够严重的吧 相关书籍 卫斯理《血咒》 millionbook.com/kh/n/nikuang/xz1/011.htm 《诛仙》第十章 cmfu.com/readbook.asp?bl_id=2019 落洞女 女子落洞:一个女孩经过一些人生的变故进入痴迷状态,她的面色灿若桃花,眼睛亮如星辰,声音如丝竹般悦耳,身体里发出一种馨人的清香。她每天不停地抹桌擦椅洒扫厅堂,把一个原本破败的家收拾得纤尘不染。进入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按照当地的说法,这个女孩子已经把自己许给了神,她整天生活在幸福的幻想里。她的心上人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救人于水火的神,因此她不再为世俗的任何男子动心,只需小心地保护好自己的美丽娴静,等着她的神选好了吉祥的日子来迎取她。这就注定了她的一生将不再有姆妈经历过的一切生儿育女盼夫心切又妒怨煎熬的烦恼,也不会有世俗的男子想到要用自己的婚姻去解救这个被神的幻象所诱惑的女孩。固然当那个日子到来的时候,幸福中的女孩含笑而逝,但她始终不渝地保持了自己的姣好容颜,直到今天的传说与记载中...... 沈从文先生在他的书中写道:湘西女性在三种阶段的年龄中,产生蛊婆、女巫和落洞女子——穷而年老的,易成为蛊婆,三十岁左右的,易成为巫,十六岁到二十二三岁,美丽爱好性情内向而婚姻不遂的,易落洞致死——三种女性的歇斯底里,就形成了湘西的神秘之一部分。这神秘背后隐藏了动人的悲剧,同时也隐藏了动人的诗。 祝由术 一、祝由的概念 巫术在古代又被称为祝由之术,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它曾经是轩辕黄帝所赐的一个官名。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他们都十分的受人尊敬。 祝由术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本法在中国广为流传.多由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口传心授。 祝由之术的招式主要有下阴、入魔、念咒和舞作等。这些招式在现代经常被人们认为是迷信,但从气功的观点看来并不全是迷信。所谓的“下阴”只是一种高度入静的表现,而“入魔”则是入静中的观想。许多气功修炼者都会将其看作是一种意念的方式。 祝由术以其最基本的招式,结合人体千差万别的生理特长、修炼方法,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玄之又玄、神乎其神的特异功能,如遁术,飞腾之术等。修炼祝由之术能够将人体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祝由的治病的原理 人食天地之气以生,内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外伤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以得病.然而,黄帝曰:“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除了七情、六淫外,还有尚未被认识的致病因素,那就是“鬼神致病说”,所谓鬼神致病,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鬼神是不存在的。古人云:“吾心无鬼,鬼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魔何以袭之。”故鬼神致病皆由心生。祝由治疗疾病的病因大多是心理不健全,故七情、六淫相乘而袭之。有很多种病,是间接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其源在于心。祝由治疗肿瘤是大家公认的,但也局限在心理所致的肿瘤,而并非所有的肿瘤都可以治。有很多器质性病变也是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这些器官或组织产生的病变祝由亦可治。从国术的角度讲,人体患病无非是心病和身病,心病是祝由治疗的范围,部分身病也属于祝由治疗的范围,但祝由并非包治一切心病,要理解到祝由仅仅是医学的补充,不是治病的唯一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很多种病,已经攻克,但有些病仍未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这也是祝由科流传几千年仍未灭绝的原因。 三、修行与祝由治病疗效 祝由治病不用药或少用药,而主用祝由医师的意念、符咒产生的场来治疗各种疾病,因此祝由科对祝由医师要求很高、很严,有很多戒律必需遵守。这些要求实际上就是现代国术训练的要求。祝由要求祝由医师清净斋戒百日,目的是使内心平静,心无杂念,意念专一,以达到祝由场纯正,没有邪念浊气干扰,以提高疗效。国术师较佳的功态就是祝由医师治病的先决条件,只须看一看,就可以手到病除,咒出病愈,符进病出。祝由医师必须练国术来提高自己的人体场,才能借助咒语,符图使大自然的能量冲射病变部位,排出病邪、浊气,补充元气,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没有相当的国术底子,用祝由“画符念咒”为人治病,无疑是骗人的。学习祝由法必须练国术,可以任选合适的功法。以前有功夫底子的可以坚持练以前的功法,尚未学习者或发放外气不明显者,就应该练习下面的《祝由国术医师速成法》: 坐站均可。两掌心相对,上下隔开三五厘米,指尖相反。二目垂帘,内视掌中,仔细体察双掌感应。双掌轻松地缓慢地作磨盘式对称转动,几秒种或几分钟后,会有气的感觉。能否达到速效,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全身放松,并将意念集中于掌上仔细体会,有气感时,进一步体会有无排斥力或吸引力,反复练此动作108次。当练到一定程度时,好像自己全身任督二脉也在开合,直到每一个毛孔(细胞)都在开合,在呼吸,在交换,在代谢,把大自然的清气、宇宙场收入人体,排出体内的废物。反复训练增强功力,有利于以后运用符图咒语时手到病除,意到病出,气到病愈。以上这些训练动作不但调整自身的生物场,也可调动宇宙场(包括祝由先师们的高能信息物质)进入人体,使气贯注于指端,直达笔毫,深透墨纸之中,或以指代笔书符咒于病灶之上。 四、对祝由医师的要求 1、心正无邪,功德高尚,医风正派,不图名不图利。 2、操作时应全身放松,处于国术状态,或站或坐,要身体端正。心无杂念,目不旁视。 3、操作过程应尽量简单,不要带有神秘色彩或封建迷信动作,要灵活变通,让人易于接受。 4、应懂得中医基础理论和一般内科学、解剖学,以便准确地诊断,治疗各种疾病. 五、对病员的要求 1、不信国术,不信祝由者,怀疑祝由医师和国术师者不治,勉强者效果亦不理想。 2、重病,外伤严重者,晚期扩散性癌症、遗传性疾病与心脏病急性发作者,精神病患者不宜治,以免贻误。 3、患者全身放松,便于调理和沟通信息,寻找病灶,或暴露病灶。 4、辩证施法,若长期无效,则不要执着,应变通法术,再无效,请转中医医院治疗,以免延误。  六、祝由科禁法初探 禁者即禁止、防止泛滥发展、控制之意。禁法是以咒语产生的能量、次声波来限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抑制病灶,使病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现代医学也是这个原理。如抗菌素不是直接杀死细菌,而是抑制病菌生长,久而久之病菌就会死亡,这也是西医药的禁法。祝由科中禁法即是祝由医师用自己良性生物场抑制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使病灶逐渐消退病愈。 七、祝由符图初探 祝由科的内容极为丰富,在古时候,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以图示意,以咒代药,以符接通信息是最简单的医疗保健方法。这是古人发现的一种人与宇宙相沟通的能量符号,掌握了这种神秘的能量符号,就可以定向调动宇宙场,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符图的主要特点: 1、有很多是以象形文字构成。 2、以文字中的篆体构图。 3、以疾病的部位、病性构图如脾胃、水湿病图中多用“土”字形,心脏、肝脏、肺脏病图形符中多“火”字形,因为“土”能生脾胃,可以克水;“火”能温煦心脏,可以克金,与中医的五行取类比象有很大关系。 4、以“鬼”字居多,以“鬼”招“鬼”,即俗话说的“鬼使神差”,其实都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 5、这些符图构造渗透、储存、连接了古代高功夫师、医学家的高能信息,是宇宙中的物体能量符号,是人与宇宙能量交换的开关。 6、符图中呈圈状、点状、线条状、直线、竖线、S线、口字等,这些都是宇宙能量的符号,“同气相求”,开关一打开,宇宙能量就会定向定目标的射入患者病灶。  八、祝由咒法初探 祝者咒也,诅咒就是说最不好听的话,发出的信息也最不好,可以干扰一个人的场,场受到干扰,大脑就易于失控。所以说咒语威力是相当大的,是最神秘的。祝由医师要用咒语诅咒病魔,将病魔赶出人体,咒语是具有攻击性,驱散性的。咒语是修行人练到一定程度时,所发出的特定声音,这些声音,以次声波为多,对人体可以产生共振,共振效果好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刚开始可以按照特音(咒语)来治病,熟练后,能量高了,就不要特音了(咒语好比拐杖,可以丢掉拐杖),而随便讲的话,讲的任何语言都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但语言必须是良性的,不要有邪念和恶意或病变意念。 太乙六壬式盘 这就是太乙六壬式盘 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韩非子·有度》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亦谓:‘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可知当时司南已得到普遍运用。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形制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勺和*组成。勺用磁铁制做,底部呈圆形,可以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当勺静止时,勺柄就指南方。*是一个方形盘,用铜质或木质材料制成,盘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其中天干中戊已应在中心不刻,八天干、十二地支再加上乾坤巽艮四维共有二十四向,作为司南的定向。 在汉代,‘六壬术‘很盛行,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的一种占卜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为‘壬‘;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当时,人们创造了一种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六壬式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式盘,现存尚有七具。六壬式盘分为天盘与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以自由转动。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记载造式之法云:‘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也就是说,天盘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将(十二月将为:征明,亥将,正月将;天魁,戌将,二月将;从魁,酉将,三月将;传送,申将,四月将;胜先,未将,五月将;小吉,午将,六月将;太一,巳将,七月将;天罡,辰将,八月将;太冲,卯将,九月将;功曹,寅将,十月将;大吉,丑将,十一月将;神后,子将,十二月将。)象征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宿。地盘列天干,代表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天、地、人、鬼四隅。地盘上的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之方位。杨维德所言是后来形制,较汉制稍繁。从出土实物看,汉代六壬式盘天盘中绘北斗七星,周边有两圈篆文,外圈为二十八宿,内圈为十二个数字,代表十二月将。地盘有三层篆文,内层是八干四维,中层为十二支,外层为二十作宿。使用时,转动天盘,以天盘与地盘对位的干支时辰判断吉凶。在初期,六壬式盘大约只用于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凶,后来其用途不断推广,也用于判断方位的吉凶,与风水术发和关联。《唐六典》卷十四记六壬术用于九个方面,‘一曰嫁娶,二曰发病,三曰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禄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其中第四和第九个方面肯定与风水有关。 在唐代或其后出现的《黄帝宅经》中,以阴阳八卦配干支,分为二十四路为建宅的指导原则,是将六壬式盘应用到相宅中。该书中载有阴阳二宅图并有较详细的说明,阳宅图如下所示。书中说:‘二十四路者,随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应为八干,戊己不用)、十二支、乾、艮、坤、巽,共为二十四路是也。‘‘二十四路‘又称‘二十四山‘,也就是住宅四面的二十四个方位,其表示法与司南同。据《宅经》解释,乾、震、坎、艮以及辰属于阳位,坤、巽、离、兑以及戌属于阴位,阳以亥为首,巳为尾,阴以巳为首,亥为尾,所有方位均与吉凶有关,顺之者‘一家获安,荣华富贵‘,逆之则‘家破逃散,子孙绝后‘。大约在晚唐时期,罗盘发明出来,并被广泛用于风水。卜应天《雪心赋》中有‘立向辨方,应以子午针为正‘之说,据后人解释,子午针就是指南针。《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说:‘玄女昼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用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支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这段话所说罗盘起源出于神话附会,但从中可以知道罗盘的最初型制,是由天盘和地盘组成,上面主要刻有二十四向。大体说来,罗盘是司南与六壬式盘结合的产物,其后在风水家们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神秘。 天盘和地盘是风水罗盘的两大部年,象征着天圆地方。地盘是正方形,中间凿有一个凹圆;天盘为圆形,盘底略凸,置于地盘的凹圆上可以旋车,中间装有一根指南针,也叫磁针、金针。从各种风水书上所载及实物来看,风水罗盘的型制很多,简单的只有二三层,复杂的有多至四十余层者。如罗经图分五层:一层天池,风水家认为天池是罗经中之太极,中藏金水,动而阳,静而阴;二层先天八卦,又名内盘,所指适当子午之正;三层后天八卦;四层正针二十四位,分阴龙和阳龙,阴龙是亥、丑、艮、卯、巽、巳、丙、丁、未、庚、酉、辛,阳龙是壬、子、癸、寅、甲、乙、震、午、坤、申、戌、乾;五层七十二穿山,即六十甲子加上八天干和四维,共七十二,以应七十二候。据王振铎先生研究,罗盘可以按制造地域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式,前者如福建之洋州、广东之兴宁,后者如江苏之苏州、安徽之休宁等。下面以休宁所制的罗经盘为例,略作介绍,罗盘中的概念前面已解释过的,兹不再熬。 第一层是天池,即太极。磁针居于中,红头指向南方,黑头指向北方。风水家认为,太极化生万物,一为太极,二为两仪(阴阳、乾坤),三为三才(天、地、人),四为四象(东、西、北),五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为七政(日、月、五纬星),八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兑、离),九为九星(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十为洛书成数九加一。在风水理论中,天池与金针非常重要,立规矩、权轻重、成方圆,莫不由之而定,金针动而为阳,静面为阴,子午中分为两仪,两仪合卯酉为四象,四旬合四维为八卦,八卦定方位,于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层是先天八卦(多数罗盘为后天八卦)。 第三层是九星,有两种提法:一种以唐代杨筠松《撼龙经》所说为代表,名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武曲星、廉贞星、破军星、左辅星、右弼星;一种以宋代廖*《九星转变》所说为代表,名为太阳星、太阴星,金水星、木星、天财星、天罡星、孤曜星、燥火星、扫荡星。本罗盘所刻为箭者,简称贪、巨、禄、文、武、廉破、辅、弼。九星与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组成艮丙贪狼木、巽辛巨门土、乾甲禄存土、坤乙辅弼木、坎辰申癸破军金、兑丁巳丙武曲金、离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贞火。 第四层是天星,共二十四个,即天皇、天厩、天鬼、天乙、少微、天汉、天关、天帝、南极、天马、太微、天屏、太乙、天罡、天官、天苑、天*、天市、天厨、天汉、天垒、天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风水家认为二十四天星下映二十四位,星有美恶,故地有吉凶。如天皇在亥上应紫微,艮应天市,酉应少微,丙应太微,为‘四垣‘,乃为天星之最贵,又称‘天星四贵‘,除少微外,三贵均有立国建都之验。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则吉,不合局则不吉。 第五层是地纪二十四位,即二十四向,这是内盘,又称正针。二十四位上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其排列次序是:正北坎卦壬子癸、东北艮卦丑艮寅、正东震卦甲卯乙、东南巽卦辰巽巳、正南离卦丙午丁、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兑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在风水术中,二十四向用来定山向,辨水向。盘中指数如指某节气,则生气临在其对应的一方。另外,以洛书之数推卦气的阴阳,如乾南得九,坤北得一,离东得三,坎西得七,皆为奇数,故该四卦为阳,所纳之干支亦为阳,即乾纳甲,坤纳乙,离纳壬寅戌,坎纳癸申辰,均用红字标示,余为阴,用黑字标示,故又称红黑阴阳。 第六层是二十四节气,立春始艮,大寒终丑,以推五过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阴、少阳、太阴、太阳。 第七层是七十二穿山,分布于二十四位之下,第位分三龙十二支,如与亥位对应为丁亥、巳亥、辛亥,与子位对应为丙子、戊子、庚子等。穿山即穿定来龙,搞清了来龙属何干支,才可辨别吉凶,如亥山只可坐丁亥、辛亥两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两方。八干四维处于空格中,如指数在此几格为凶。 第八层是分金,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设五位,合为一百二十,用以避免孤虚龟甲。 第九层是中盘人极二十四位,又称中针人盘,子午对准内盘的壬子和丙午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错开半路,指向北极子午。风水家认为中针上关天星厘度气运进退,下关山川分野地脉赖否。 第十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一层是透地六十龙。风水家认为,透加管吹灰,气由窍出。五气行之地,发生万物。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透于地中,气雄则地随之而高坐,气弱则地随之而平状,气清则地随之而秀美,气景则地随之而凶恶。 第十二层是口诀,配合透地六十龙解释吉凶 第十三层是十二次。 第十四层是十二分野。 第十五层是外盘缝针,子午对准内盘的子癸、午丁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左错开半路,指向*影子午。 第十六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七层与第十一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八层是宿度五行。 第十九层是周天宿度,即二十八宿。 以上介绍的是一个十九层罗盘的情况,至于三十余圈、四十作圈的罗盘,又加上八煞黄泉、八路四路黄泉、阴阳龙、劫煞取用、透地奇门、秘授正针二百四十分数、纳音五行、登明十二将等等名目,不要说局外人看起来目迷神眩,就是一般的风水师也未必弄得明白。如果将风水罗盘简化一下,其基本框架不外乎三盘三针:即内盘正针,起指南针的作用,所指方向为磁极子午;人盘中针,指向北极子午;外盘缝针,指向臬影子午,与正针之间形成磁偏角,用以确定正南方向。其余层次,或多或少,都是微调辅佐的数据,且其功用在风水中说法不同。 清乾隆时期的餐霞道人说过:‘罗经是堪舆之指南,无罗经则山向何由分,方位何由定。‘佛隐《风水讲义》也说:‘罗经为堪舆家之秘宝,挨星度,正方位,分金定穴,端赖乎是,所以列为阴宅之关键,研究是道者,必先洞悉罗经之妙用。‘罗盘使用的关键是看针,根据天池内磁针的晃动情况判断吉凶。风水家归纳出‘罗盘八奇‘:一搪,惧也,浮而不定,不归中线,说明地下有古板古器;二兑,突也,针横水面,不归子午,其下必有金属矿质或铁器;三欺,诈也,以磁石引之,针转而不稳;四探,击投也,落针而半沉半浮,上不浮面,下不沉底,或一头沉一头浮;五沉,没也,说明地下有铜器;六遂,不顺也,针浮而乱动;七侧,不正也,偏东偏西,不归中线;八正,收藏中线。前七种情况均不吉,只不过第八种针归中线为吉。风水师如果格水的方向,就用罗盘(托盘)正中的红线(有的用白线)指定水**合之处,再转动圆罗盘,使磁针与天池海底线平行,再看红线在圆盘上指的是什么字,就可以根据风水理论推定方位之吉凶,若方向不合适,就调整罗盘,直到吉为止。格龙砂、穴位、建房屋等,都采用相同方式。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神判巫术 神判巫术又称神裁、神断、天罚等。他是祈求神灵裁判人间是非真伪和财产纠纷的一种巫术。 历史渊源 神判是世界各民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普遍实行的古老裁判方法。是民间习惯法的重要发展阶段。在上古传说中,皋陶氏就曾用神判方法审案,方法是用羊,神羊角触及的嫌疑犯,被认为有罪。后来,神羊演变成,成为刚正的法官的象征,后来的法官皆以獬豸为冠服。 形式 对偷窃的裁判:景颇族有“斗田螺”,失物者先把一个田螺放在碗中,被嫌疑者也捉一个田螺放入碗内,让两个田螺相斗,最后以田螺的胜败裁判偷窃事件。 阿昌族则是双方各点一支蜡烛,以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双方的是非。 景颇族还有一种“蛋卜”,暗至众嫌疑者家房顶上各取一段茅草,,均放在碗中,然后请巫师念经,把一个鸡蛋倒在碗中,稍加搅拌,被怀疑的人们也赶到现场,看鸡蛋清先粘在谁家的茅草棍上,谁家就偷了东西。 火判:西藏有火中拾物神判,方法是在火塘或临时烧的一堆炭火中烧一块石头,或者一块铁,令嫌疑者用手捡出,若手未烧破,就无罪,否则就有罪。壮族也应用踏火堆(事先作防火准备)的办法,脚未伤则有理,否则无理。 血判:瓦族失者于嫌疑犯在头人巫师的监督下,双方各伸出一只手相互摩擦,到一定时间为止,若双方都出血或都不出血,则争斗罢休,如一方出血则要照价赔偿或赔理道歉。 还有打头神判、刺手神判等等。此外还有捞油锅(里面放醋或蜡)、水锅(放小米)、潜水等等。 黑巫术 黑巫术,即邪恶的巫术。多用于对复仇人或报复他人,亦可用作治病、诛邪、对抗黑巫术的咒语等。行巫的巫师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历代相传,由老巫师传授;另一种是所谓神灵在梦中传授的巫师,称为梦巫。巫蛊娃娃便是黑巫术中,用来报复人的一种手段。与黑巫术相对的概念是白巫术。 黑巫术的兴起 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起,尤其是城市的形成,人与自然日渐分离,一种新的精神亦出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情形,在城市里比任何一个地方更激烈,人类开始发展他的野心和侵略性,只有骑到别人头上,自己才可以出头,在这种情形下,巫术变成个人事斗的恐怖工具,成为人所惧怕的黑巫术,巫术至此亦为大多数人唾弃。 葬生巫术 黎族迷信有“黑巫术”、“白巫术”和“葬生巫术”。“黑巫术”是一种用树叶包鸡头或蛇头的包子,是“禁公”和“禁母”用来“禁”人的“禁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黎族人普遍迷信被诬陷为“禁公”和“禁母”的人,能用“黑巫术”使人生病。群众对这种人又怕又恨。有所谓“天上怕雷公,地下怕祖公,人间怕禁公”之说。据传,“禁公”多半是中年以上的男子,他懂得“禁”人生病的“黑巫术”。他害人生病是“有意识”的、“主动”的。“禁”人的方法就是“禁包”。他包“禁包”时,边包边念咒语和被“禁”者的姓名。然后把“禁包”偷偷地埋在被“禁”者的祖坟里,或扎在被“禁”者的住屋墙上,被“禁”者因而患重病,甚至死亡。“禁母”多半是中年或老年妇女,据说在她们的身上都附有一种“禁鬼”,它经常离身在村内徘徊找食。谁碰上这些“禁鬼”,或病人在梦中看见“禁母”的面容,或被“禁母”在身上放“禁包”,都会因此生病、死亡。但“禁母”并未意识到“禁鬼”的存在,故“禁母”“标”人是被动的。确认谁是“禁公”、“禁母”要经过“查禁”仪式,由娘母查“禁母”,道公查“禁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经过政府的宣传教育,群众提高了认识,已不再相信有“禁公”和“禁母”了。也就不相信“黑巫术”了。至于“白巫术”,据说是一种好的巫术,例如,娘母施这种巫术,可使不育之妇“怀孕”;亩头夫妇施此巫术,可使不扬花的稻子扬花。所谓“葬生巫术”,即用特制物或动物、昆虫等替代病者之“病魂”,将其埋掉,使病者恢复“健康”。 旱魃 释意及出处 旱魃(hàn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唐·杜甫《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石灵《捕蝗者》:“本来大家商议要刨旱魃,后来袁大爹着人来叫抬龙王,不要刨旱魃,才改了主意。” 相关传说 作家孙方之在同名小说的题记中写道:“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乡村中认为是死后一百天内的死人所变。变为旱魃的死人尸体不腐烂,坟上不长草,坟头渗水,旱魃鬼会夜间往家里挑水。只有烧了旱魃,天才会下雨。鲁中一带乡村中烧旱魃习俗延续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修炼了近千年的僵尸,如果愿意,轻而易举地就可以使一州一县赤地千里、滴水无存,他们因此被称旱魃。 僵尸与传说中的吸血鬼有着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差别。僵尸可分为六级:一是“白僵”,尸体入养尸地后,一月后浑身开始长茸茸白毛,这类僵尸行动迟缓,非常容易对付,它极怕阳光,也怕火怕水怕鸡怕狗更怕人;二是“黑僵”,白僵若饱食牛羊精血,数年后浑身脱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几寸长的黑毛,此时仍怕阳光和烈火,行动也较缓慢,但开始不怕鸡狗,一般来说黑僵见人会回避,也不敢直接和人厮打,往往在人睡梦中才吸食人血(黑僵与白僵合称为“黑白僵煞”)。全世界乡村和农场已报告出数万起‘不明吸血生物’攻击牲口的事件,甚至有人认为“野人”就是黑僵);第三种为“跳尸”,黑僵纳阴吸血再几十年,黑毛脱去,行动开始以跳为主,跳步较快而远,怕阳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平时再能叫的狗,一旦遇到‘黑僵’或‘跳尸’就不叫了,但是猫见僵尸就会冷叫);第四种“飞尸”,由跳尸纳幽阴月华而演变,飞尸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的僵尸,行动敏捷,跃屋上树,纵跳如飞,吸食精魄而不留外伤;第五种僵尸已近乎魔,名为“魃”,又称“旱魃”“火魃”“干魃”,飞尸吸纳精魄数百年之后,相貌愈发狰狞,可谓青面獠牙啖人罗刹,还能变幻身形相貌迷惑众人,上能屠龙旱天下能引渡瘟神,旱天瘟疫由此而发(古代,瘟疫如果伴随着旱灾蔓延,老百姓们就会坚信不疑地认为是旱魃在作怪);最后一种也是最可怕的僵尸,应该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地藏王菩萨收服为坐骑,赐名为“犼”。 山海经中的旱魃 《山海经》所记雨神称应龙。与雨神对应的是旱神,称女魃。应龙和女魃还被引入黄帝与蚩尤之战中,足见此神话已开始历史化。旱魃神话对后世创作影响颇大,如《神异经·南荒经》云:“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所之国大旱。一名格子,善行市朝众中,遇之者投著厕中乃死,旱灾消。”《山海经》里最惨烈动人的故事,是黄帝与蚩尤大战。书中《大荒北经》等多处记载:蚩尤经过长期准备,制造了大量兵器,纠集众多精灵,向黄帝发起攻击。黄帝派应龙到冀州之野去抗击他。应龙是长着翅膀的飞龙,发动滔天洪水围困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应龙的军队迷失在漫天风雨之中。黄帝听说雷泽里有雷神,长着人头龙身,经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就杀了无辜的雷神,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来,震破蚩尤的凄风苦雨。黄帝又派了天女魃参战。魃身穿青衣,头上无发,能发出极强的光和热。她来到阵前施展神力,风雨迷雾顿时消散,黄帝终于擒杀了蚩尤。应龙和魃建立了奇勋,但也丧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应龙留在人间的南方,从此南方多水多雨。魃留居北方,从此北方多干旱,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们诅咒驱逐,称为“旱魃”。 相关成语 旱魃为虐(hànbáwèinüè) 常用:一般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结构:主谓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解释:旱魃:古代传说中能造成旱灾的怪物;虐:灾害。指旱灾。 典故:《诗·大雅·云汉》:“旱魁为虐,如惔如焚。” 举例:而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不光,~,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后汉书·皇甫规传》) 旱魃拜夜叉(hànbábàiyèchā) 常用:生僻成语, 年代:当代成语, 结构:主谓式成语, 词性:贬义成语 旱魃为灾(hànbáwèizāi) 常用:一般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结构:主谓式成语, 词性:贬义成语 游戏相关 《问道》v1.37版推出了最新剧情任务“旱魃入侵”,带你进入人魔大战的混沌世界。号角声声、战旗飘扬,帮派存亡就在一线之间,让我们一道领略斩妖除魔、匡扶正义的道教文化…… 任务背景:经过浴血奋战,勇士们消灭了来犯之敌,保住了家园平安。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欲毁灭世间的僵尸王旱魃握着“阎魔斩伐令”出现了:“大军准备,本魔君要一扫中州大陆!”魔界精兵尽出,血洗中州的“旱魃入侵”已然开始…… 《轩辕剑五》中的最终Boss就是天女魃,旱魃与黄帝相爱,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启动旱魃之身无法回到天上,而且导致干旱,黄帝为救子民,将旱魃打入山海界。旱魃被山海界中的各个国家联手封印,之后为复仇破坏封印,导致山海界一日比一日炎热,最终被陆承轩,夏柔等人重新封印。 牛头 牛头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牛头来源于佛家。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 ,力能排山。据《铁城泥犁经》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又配上了马面。但也有资料说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阅资料中,并未发现印度神话中有马面作为冥府差役的说法。密宗中到是有“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传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远。 结论:牛头马面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 ————————————————————————————————————— 1、《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大白牛车】法华经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这三乘都是权乘,大白牛车喻佛乘,这一乘才是实乘。 2、《法华经》中的一段故事: 说佛是一所大宅子的家长,世人就是在大宅子里嬉戏的孩子。宅子虽大却只有一扇门。有一天佛知道有大火将至,便告诉孩子们,让大家赶快逃生。但孩子们一点也不惊慌,他们不相信如此安全美丽的房子会发生火灾。眼看大火就要烧到屋子,佛就对孩子们说:你们快出来,我有好东西送给你们,有羊车鹿车和牛车已经在屋外等着你们,车上什么玩物都有,还有珍稀七宝。孩子们想到有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就都跑了出来,逃过了火灾。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佛所说的羊车鹿车和牛车,而是他们原先想都不敢想的大白牛车,载满宝物,一人一辆。 注解其中的譬喻: 首先以声闻、缘觉、菩萨,的三车(羊车、鹿车、牛车)做引诱,然后开示最高的幸福境界:唯一佛乘(大白牛车)。这就是开三显一。 这大白牛车的长宽高度,有五百由旬(约三千五百公尺)。金的车轮、白银的柱梁、镶金的绳子,装饰着八万四千个宝铃。车内搭乘所有的佛菩萨。佛招待持有一乘佛(妙法莲华经)的我们,乘坐这个极美的大白牛车。乘坐此大白牛车,就能永远在这无限大宇宙中,自由自在地奔走。 武器 1.武器是破坏生命和财产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它应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是心理上的)都可称为武器。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也可是一枚高级的核弹头。 矛和后来的大型长矛是骑兵用来从事战斗的武器,适合用来刺杀徒步的敌军,尤其是投射武器部队。骑兵手持长枪向前朝敌方冲杀的阵势,可以增加恫吓敌人的效果,马匹在奔驰中的冲击力,亦能透过撞击的那一刻经矛头传送而出,令冲杀中的骑士化身为一支惊人的利箭。 历史学家们一直为马镫在骑士兴起过程中的重要性争论不休。马镫最先出现于亚洲,并在公元第八世纪时传至欧洲。有些人相信它对于骑士的兴起十分具关键性,因为它可以让骑手支撑他自己和长矛,从而透过矛头把马匹在冲锋时的全部力量传送出来。尽管这种力量加乘后所带来的优势毋庸争议,却有人认为,在马镫出现于欧洲之前,罗马时期所发展出来的高身马鞍,已经可以让骑手传送这种冲刺的力量。一幅描绘威廉在1066年征服英国的巴多斯挂毯显示,颇受尊崇的诺曼骑士在使用长矛时,主要是伸出手持的矛来作刺杀或掷出他们的矛作投射,而非端着长矛作进攻;此时,欧洲人知道马镫这种东西应至少有两个世纪了。在接下来的中古时代里,由骑士端稳长矛所作的冲刺,只是作战场面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打法通常不是一个正确的战术。 骑士在作出首次攻击后,常常会失去手中的长枪或长矛,或是陷入混战之中。无论是那一种结果,骑士都会换上另外一种武器,多半会是他们的剑。骑兵的配剑逐渐发展成阔大而沉重的马刀,站在马镫上的骑士能够带出极大的力气将马刀挥落在敌人的头或身上。剑是骑士最为珍视的的武器,因为它们能够携带在身上,格外彰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它们是骑士之间作肉搏战时最常用的武器。好的剑造价昂贵,能够拥有一把好剑是贵族阶层的另一种象征。 其余几种用来搏斗的武器,包括了铁锤和锤矛(由棍棒发展而来)、斧头及连枷。从事战斗的教士和充任战士的僧侣普遍拥有铁锤和锤矛,因为他们试图要遵从圣经有关流下血液的告诫,而这些锋利的武器很容易就能杀得敌人满身是血。 无论如何,骑士都不会使用任何一种投射武器。当时认为,骑士若以箭、弩箭或弹丸等在一段距离之外杀伤敌人,是一件可耻的事。只要情况允许,骑士会尽量与位阶相同的人交战,作面对面的厮杀,有时根本不出手。 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原来是中国古老的一本书,但它往往被认为是一本占卜用的书,但有的说法是说《奇门遁甲》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总结出来的一门传统珍贵文化遗产。还有的说“奇门遁甲”是修真的功法。 “奇门遁甲”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己,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选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起源传说】 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奇门遁甲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轩辕黄帝大战蚩尤之时;当时我们的祖先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展开一前所未有的场大战,蚩尤身高七尺,铁头铜身刀枪不入,而且会呼风唤雨;在战场上制造迷雾,使得黄帝的部队迷失方向。 有一天晚上,三更半夜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忽然,轩辕丘上传来惊天动地的声音以及非常强烈的光芒,惊醒了黄帝及众人。 於是大家匆匆忙忙的起床,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一支彩虹自天空中缓缓下降;从中走出一位全身大放光明的仙女,仙女手上捧这一个长九寸阔八寸的玉匣,黄帝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天篆文册龙甲神章;黄帝根据书里面的记载制造指南车终於打败了蚩尤。 龙甲神章除了记载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还记载了很多行军打仗遣兵调将的兵法。於是黄帝要他的宰相风后把龙甲神章演绎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 後来经过周朝姜太公,汉代黄石老人,再传给张良,张良把它精简之後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奇门遁甲。 在我们小的时候,学校教我们说,我们的祖先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可是你们知道吗,福特汽车在研发过程中,动用了一百多个工程师无法解决的问题,後来在记载中国古科学的书上,找到指南车的制造方法,才找到答案,用变速齿轮解决汽车转弯时的平衡问题。你知道变速齿轮是什堋吗?你相信四千六百多年前的老祖宗有这种智慧吗?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的演绎过程中,用八卦记载方位,用十天干隐其一,配九宫记载天象及地象之交错,用八门记载人事,用九星八神记载周遭的环境。有时间,有空间,充分的表现出古人宇宙观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影响我们吉凶祸福的不只是地球空间慨念的方向,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去秋来,无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是宇宙星体随著时间变化的运转结果;相同的空间、方向,在不同的时间,以宇宙观来看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说奇门遁甲是宇宙宏观的学问,有时间,有空间的观念,是一种研究时空动力的超时代学问。 【奇门遁甲的现代功能及运用】 因为奇门遁甲是一种时空交替的磁场表现,以前封建时代皇室用以来遣兵调将出奇制胜。现在我们则用以推算出某个时间的吉方,来增加事情成功率。如求财,考试,求职,索债,求医,出国旅行,博戏战斗,围捕盗贼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奇门遁甲用时盘来占卜推算事情更是出神入化,快速又准确。如果研究的人能够掌握其中奥秘使用起来那是神奇非凡。当然,除了以上叙述之外奇门遁甲还有很多其他用途,端看使用者巧妙不同。但这其中也带有一定的迷信成分。 【奇门遁甲八门吉凶】 总分吉门和凶门。下面加粗的为凶门。 所谓八门是指奇门遁甲跟据八卦方位所定的八个不同角度。 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各有不同的代表意义。 (1)休门 求财、婚姻嫁娶、远行、新官上任等诸事皆宜。 休门的气比较轻松,故很适合出外旅游或非正式的商业活动。 (2)生门 谋财、求职、作生意、远行、婚姻嫁取等诸事皆宜。 生门有生生不息的意思,故最适合求财作生意或有病求医。 (3)伤门 伤门意为破坏的磁场,若强出伤门易见血光,故一般吉事皆不宜。 但很适合钓鱼打猎、博戏、索债或围捕盗贼,利刑事诉讼。 (4)杜门 杜门有隐藏的意思,适合隐身藏形躲灾避难,其於诸事皆不宜。 若要躲起来不让人发现杜门最适合。 (5)景门 景门是八门之中除开休生三门之外另一吉门。 景门最利考试、广告宣传活动、远行婚姻嫁娶等皆宜。 (6)死门 死门最凶,除吊丧捕猎之外其馀诸事不宜。 (7)惊门 惊门有惊恐怪异之意思,若强出此门易遇惊慌恐乱之事,利民事诉讼。 (8)开门 宜远行,利求职新官上任、求财、婚姻嫁娶、访友、见贵人。 不宜政治阴私之事,易被他人窥见。 【排局布盘】 经云:穷则变,变则通也。动者,生吉凶也。动何能生吉凶?由时间,空间配合而生之差异,配合之妙,自由吉祥;配合不妙,便有凶事。时间,吉日良晨也。空间,方位也。两者合之,古人之奇门遁甲者也。 奇门遁甲的产生与军事切切相关,自古被称为帝王之学。其用途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法术方面,主要是道教中的玄学,如遁法、隐身法、障眼法等,甚至呼风唤雨。其二实择吉占验,用来预测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干什么有利,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干什么不利。 遁甲之法,以甲乃太乙人君之象,为十干之首,常隐于六仪之下(六仪者,戊己庚辛壬癸也),故谓之遁甲。所畏者,庚金也。金能克甲木,庚为七煞之首也。乙乃甲之妹,甲以妹乙嫁于庚,乙与庚合而能救甲,故乙为一奇。丙为甲之子,丙火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丙为二奇。丁为甲之女,丁火亦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丁为三奇。 奇门遁甲的具体应用,是通过排局布盘来进行的。所谓排局布盘就是按照不同的年份、节令、时辰,将八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九星(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九神在洛书九宫上布出适当的组合,依此判断吉凶方位。所谓局,有阳遁九局和阴遁九局共十八局。排遁甲盘分为八个步骤: 1.查排演时辰的干支 2.定阳遁还是阴遁 3.排地盘 4.排天盘 5.排九宫 6.排八门 7.排九星 8.排九神 这个占测门类为什么叫“奇门遁甲”?“奇门遁甲”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戊,已,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已,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已,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迭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奇门之说,论者谓始于黄帝,删于吕望、张良。汉以前往往散见于他书,至于《隋志?艺文》专书,始有一十三家。唐益倍之,则其学之来亦不在近矣。《阴符经》曰:“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张良注云:“六癸为天藏,可以伏藏。”由是言之,即奇门之权舆也。《大戴礼记?明堂篇》曰:“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九一二四六八三七五,盖即河图之义。”而奇门之九宫耳。汉《艺文志》有明堂、阴阳二十三篇,又明堂阴阳五篇。宣帝时魏相上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言五帝所司各有时: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乃以八卦方位配明堂之九室。后汉张衡传郑玄既注九宫之说,而《南齐?高帝本纪》云:“九宫者,一蓬二芮三冲四辅五禽六心七柱八任九英,皆有大过不及之占。”唐会要元宗三载十月,术士苏嘉庆上言请于京城,置九宫坛,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右七左三,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武宗会昌二年正月,左仆射王起等奏按:黄帝《九宫经》及萧吉《五行大义》所谓一曰天逢卦坎行水方白者,与今奇门之言星而无异,抑显晦各有时也。宋之仁宗以洗马杨维德篡《六壬》则曰《神应经》,篡《奇门》则曰《符应经》,今亦不得见其全。得毋好古之士,尚有什袭而藏者乎?明之宸濠称乱,王守仁收览异术,乃有孝成君者,进以《奇门真传》,今之所谓李氏奇门也。仇鸾门下士有林士徵者,以奇门占兵,屡有奇验。锦衣陆炳序其书而传之,呼为林氏奇门。陶仲又以李林二氏之书,参以他书而缪紊之曰《陶真人遁甲神书》。盖胜国以奇门著见者,三家而已。昔之奇门之序出于都天《撼龙经》八十一论者凡九,其一曰《都天九卦》,二曰《人地三光》,三曰《行军三奇》,四曰《造宅三白》,五曰《遁形太白之书》,六曰《入山撼龙之诀》,七曰《转山移水九字元经》,八曰《建国安基万年金经》,九曰《元宫八福救贫生仙产圣》。今所传者,《造宅三白》耳,外俱不得见闻,或者名山石室之藏精光不得终磨。更有取而修明者,庶几拭目俟之矣。 遁甲为兵而设,为阴象,为诡道,故取诸遁,谓其遁于六仪之下而不见其形也。甲为至尊之神,宜藏而不宜露,宜和而不宜乖,宜生扶而不宜克制。所喜者惟土,所憎者惟金也。惟其喜土也,故奇门始起之宫例,以六戊随之,甲逆而戊亦逆,甲顺而戊亦顺,如形之与影,两相时随不相离。惟其憎金也,故有乙之合以伺其内,有丙丁之制以咸其外。乙者,用之同气;丙丁,乃甲之子嗣,如手足之情、心腹臣子之情。君父鼎足之形成,而后甲有苞桑之固矣。先王之建业亲诸侯,其义亦准诸此。故阴阳顺逆者,造化之定理;戴九履一者,河洛之精蕴。配以八门,八神列矣;加以三盘,三才正矣;重以三奇,三光耀矣;积时置闰,岁功成矣;一节三元,二十四气备矣。以六十时干为经,以四时八节为纬,九一二四六八三七五,相摩相荡而四千三百二十之局成矣。大之为风云龙虎之机宜,小之为动静行藏之趋避,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百姓日用而不知。虽其中不无诡谲荒唐悖于圣贤之论,但取其生克制伏近于理者,著之于篇,以前民用而辅易道之所未备。至于书符诵咒,似为不经。而临事仓皇,可以反凶变吉,避难除危亦行师整旅之要,故以投录。凡欲教为子者之思孝,为臣者之思忠,不至于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未始非治平之一助也。 一,奇门久已失传,人树一帜,敝帚千金无从别白。今一字一义,有两说三说者并存之,以备参考。 二,奇门众说纷然,取其理之正者为首行,列于后或分注者为次,不敢私心去取,然亦略见低昂。 三,奇门兵事避忌甚多,凡三胜五不击之外,又有太岁月建俱不可击;旺气所在亦宜避之,所谓“春不伐东,秋不西征”者是也;与大亭亭白*、三门四户、大马方之类,须从岁月太阳查算,书中未敢预载。 四,奇门最重格局,如龙回首、鸟跌穴吉矣;如逢庚为值符,则为格勃,格勃又不可用。龙走雀投凶矣,为主者不害;虎狂蛇矫凶矣,为客者不害。皆有活诀,不可一例。 五,奇门选择最重衰旺休囚,如开门本吉,但其性属金,如临土宫、金位及季夏三秋,所谓得时得地,时之最吉者也;如在春夏而临于木火,则金气大衰,岂得为吉。凡八门皆然,三奇亦然。 六,奇门选择以会合为上吉,若有门无奇,犹为可用;有奇无门,则当另择矣。然如捕猎用伤门,逃亡用杜门,吊唁用死门之类,皆当择其得时得地,则为上吉,又不专重奇门也。 七,奇门阴阳宅选择,浅学者但知会合为上吉,而不知阳宅须宅主生命配合门奇之生旺,阴宅须与山头化命配合门奇之生旺,若天禄、天德、天贵、天马、三合、六合之理,皆宜参考。 八,奇门止用选择,则诸众可废然,亦须检点,必当配合斗首五行、太阳、吉凶星煞,无有避忌而又能合于奇门,方为万吉。若造宅、迁葬之家,往往有算至十余年而后得,盖欲求其纯吉无凶者,甚难也。 九,奇门占法要分动静之用,静则止查值符、值使、时干,看其生克衰旺如何;动则专看方向。盖动者,机之先见者也。如闻南方之事,则占离位;闻北方之事,则占坎位。凡鸦鸣鹊噪,东鸣则看震,西鸣则看兑,此皆不能胶柱鼓瑟、刻舟求剑者也,诸占例此。 十,奇门占法,其说不一。如占天时,有专看值符者,有专看格局者,有专看蓬英为水火二星者,有专看壬癸丙丁为晴雨所司者,有专看风师雨伯雷公电母等神者,其说既不可全非,其理亦不可偏废。临时会意,头绪纷然,灵机所触,皆难预决。诸占例此。 奇门式,简称奇门遁甲,与六壬式、太乙式同称三式,是古代传统的高层次预测学,以休、生、景、死、惊、伤、开为八门,十天干中以甲为元帅,六甲元帅隐于戊、己、庚、辛、壬、癸、六仪之内,三奇六仪分布于九宫,以此推占吉凶。奇门又称“帝王之学”,特别适用于战争,故为封建统治者掌握,俗谚说,学会奇门遁甲,来人不用问,它融周易、天文、律历、阴阳五行学说于一体,是中国方术中式占的集大成者。 奇门式由年家奇门,月家奇门,日家奇门,时家奇门组成,年家奇门用以测一年之吉凶,以六十年为一元,分上元、中元、下元、上元从坎一宫起甲子,中元以巽四宫起甲子,下元从兑七宫起甲子,一律用阴遁。月家奇门用以测一月吉凶,以六十月为一元,甲、己干碰到四孟是上元,在坎一宫起甲子,甲、己干碰到四仲是中元,在兑七宫起甲子,甲、己干碰到四季是下元,在巽四宫起甲子,一律用阴遁。日家用以测一日吉凶,坎一宫起于甲子,每三日换一种格局,顺向八方转动飞盘,不入中五宫,转到哪一宫,便从坎一宫休门开始,顺首轮盘转动,除去三日一局,可得到吉门。时家奇让用以推测某时辰的吉凶,具有较好的精确度,但推演方法复杂繁琐,其主要演局、断局方法记载于《烟波钓叟歌》中。 奇门式分为阴局和阳局,阴阳各九局,共18局,冬至芒种用阳九局,夏至大雪用阴九局,每五天为一局,共六十时辰可演化60局,可演化为72×60=4320基本局。奇门排局方法可分排宫法与飞宫法两大类,排宫法可演化262144变化局飞宫法可以演化531441变化局。奇门在定局和用局上主要根据置闰法和拆补法,拆补法把上元、中元、下元放入一个节气之中,遵循六十甲子循环,置闰法运用超神、正授、接气、置闰,是古代较公认的用局定局方法,必须把常用的万年历转化为奇门专用万年历。主要断卦方法是取用神,奇门用神有64种,故测同一事物具有多种用神,参考系数更多,可以从多重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综合分析判断,故而准确率更高、更具体。 奇门式学习的难点,大致是下面几类,其一定用局难,置闰法和拆补法到底运用哪种,置用法一般是30个月或36个月置闰一次,拆补法在同一节气中将三局用定,置闰法在超神接气之间的置闰必须重复超神的三个局,即三个局使用两个节。其二起局难。奇门门派很多。推演上分排宫法、飞宫法、飞排结合法,中宫有寄二宫的,寄八宫,还有寄四维宫的,有用八神的,有用九神的,有用天盘八神或九神,有用地盘八神或九神的。总之,使你进入迷魂阵一样,转来转去,很难清楚转出来。其三断局定应期难,由于奇门是秘术实例少,有实例不说明或故意在关键地方节略,有的还讲反掉,使学习的人摸不清他的思路,学习奇门必须有深厚的易学功底和大量的预测经验,例如“万物类象”等等,应期则会更难一些,其四测来意则更难,测来意是所有的预测术中最高水平,奇门式也不例外,可以说古今的奇门所有书籍都没有记录奇门测来意的方法和经验,更不会有实例了,现今我根据实践应用研究,已摸索出奇门式测来意的方法。其五名词概念多且深奥难懂,奇门式约110个名词概念,如果加上一些不常用、神煞等则可达到近180个之多。 奇门遁甲在古代各种预测术中,是比较完整的数理模型,实际运用中,应验率也较高,它把天时,地利,人和与影响人类的某些能量场四个方面,与时间,空间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运用阴阳十八局,模拟宇宙统一信息场的立体动态象数理模型,即可以用于预测自然、社会,人生各种各样或然性和模糊性事物,也可以向人们提供趋吉避凶的择吉方、择吉时,测来意。 学习奇门,首先要学会如何用局?这里我们推荐使用《拆补法》来定局,因为这个方法省事、省力,而且又经实践检验,其信息是准确的,用《置润法》太过麻烦,而且遇冬夏而至时有超过九天的要进行置润,置润有两年进行一次,有三年进行一次,对于一般学习奇门遁甲的人来说太过“高深”了,所以我亦推荐使用《拆补法》,到了哪个节气就用哪局? 其次是要掌握九宫八卦的象意,九宫八卦代表地,有方向之论,另有九宫象意之说,其在奇门遁甲占测中是需要运用到的,也可以说是八卦的象意吧! 第三就是关于人盘八门和天盘九星及神盘八神了,分别掌握其所代表的象意,五行属性,及在各季节的旺衰程度,对于判断事情的吉凶是很有必要的。 【排盘工具】:51suanming.cn/pp/qimen.asp 【奇门遁甲预测图典】 奇门遁甲理论把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因素,归纳为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人为因素和不可知神秘因素四个方面。用天盘、地盘、人盘、神盘之间的生克关系代表四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并据以作出分析预测。综合使用了星相(天文)、堪舆(地理)、易占中的许多内容和知识,是古典周易学术中综合性最强的学科。 奇门遁甲自古都是用式盘推演,程序繁难,很不好掌握。而且,推演好一局以后,如要再推演一局时,就须毁去前面之局。所以,要想把数天内的局(每天12局)都推演出来,对它们进行比较,以选择某方位在哪一天哪一时最好,就非常艰难。所以,不是上智之人或记忆非凡之人,就根本谈不上实际应用。当然也更谈不上研究。 青年学者刘周所著《帷幄仙风奇门遁甲预测图典》一书将奇门遁式盘所能推演的全部局势在多次推演订正的基础上全部绘制成图,填补了奇门遁甲自古没有全图的空白,也使奇门遁甲复杂冗长的推演程序,一变而为简便易行的查图预测,是奇门遁甲预测研究与应用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为今后奇门遁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种必要的工具。读者根据使用说明,就可轻松进入奇门遁甲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奇门遁甲预测图典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应用,而且可以把很多局同时拿来进行比较或研究,使奇门遁甲的研究工作真正成为可能。这样的研究在以前则是不行的。)http://tymmd2007.blog.163.com/blog/#pn1 【相关小说】: 奇门遁甲:利用八卦九宫穿越时空的爱恋 【作者】:周德东 【类型】:小说文艺>悬疑 【作品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30多岁中年男人利用八卦九宫穿越时空挽救一名17岁少女的爱情故事。周德东称,写作《奇门遁甲》,帮助他进一步进入了恐怖的内核,为了完成此书,他阅读了大量相关的专业书籍,并将有“中国第一方术”之称的奇门遁甲,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融入了整部作品之中。“这本《奇门遁甲》不仅仅是恐怖,还有感动,还有思考。这是我目前最高水平了。”周德东称。 龙泉太阿 龙泉:古代名剑。亦称“龙渊剑”。出自河南西平县。取当地龙泉水淬剑而得名。《东观汉记》:“章帝赐尚书剑,韩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泉剑”。又,浙江龙泉县所铸之剑,亦称“龙泉剑”。 太阿: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欧冶子、干将所铸。也作“泰阿”。《战国策.韩策一》:“韩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史记.李斯列传》:“服大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参见“龙渊”。 《南史·王蕴传》:“为广德令,欲以将领自奋。每抚刀曰:龙泉太阿,汝知我者”。 青龙戟 青龙戟是中华武术传统的兵器,青龙戟(单月牙,杆上画有盘龙,朱漆为饰,悬系彩钺叫金钱豹尾子)、目前很难看到,此戟的练法保存比较完整。青龙戟似一条龙,张牙舞爪奔前胸,使开好似龙爪探,劈挂缠拦铁扫帚。 水磨钢鞭 水磨钢鞭短兵器械之一。属于硬鞭。鞭长三尺五寸,鞭把为五寸,鞭身长三尺。鞭身后粗前锐。呈方形,有十三个铁疙瘩,鞭头稍细,为方锥形。鞭把粗为一寸三分。鞭头鞭把三处均可握手,能二头使用。 硬鞭 硬鞭为钢制或铜制,共十三节,俗称“竹节钢鞭”,末端尖锐,以劈砸为主,亦可挑刺。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定义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指的均是兵器。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棉绳套索、十八白打。”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钅党)、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钅党)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注:(3)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十八般兵器——弓 弓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逐成为战争之利器,非但发古人射抉之技,抑亦开后世火器之端,虽曰此皆由后人推阐而来,其创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没也。按照弓箭之第一人为挥;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之,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较之现代之火器,无多让焉,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其重视之也宜矣。 汉刘熙《释名·释兵》:「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抚,抚也,人所抚持也。箫抚之闲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 1963年,山西峙峪遗址发现二万八千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燧石镞头。用很薄的长形石片制成,尖锐周正,已具备镞头的形式。 周时有王弓、弧弓、夹弓、瘦弓、唐弓、大弓等六种。它们的形制各有特色,用法各自不同,王弓、弧弓用于守城和车战,夹弓、瘦弓用于田野狩猎和弋射飞鸟,唐弓、大弓用于习射。弓的大小也依使用者的身长和体力,区分为上弓(六尺六寸)、中弓(六尺三)、下弓(六尺)。 汉代有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弓身多半镶有铜饰或玉饰。 十八般兵器——弩 弩亦弓属,相传为黄帝所造,亦名窝弓、其发矢不仗人力,而用机括,力强而及远,较弓为烈,猎人恒设置丛莽阊,使虎豹等误践其机而中矢,于此可见其力之强也。惟弩之形式,与弓略异,弓背之中,横置一臂,发矢之机,即置于是,发时先架弦于机,此处名弩牙,然后捩其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木,不过方向相异,此上则彼下,此下则彼上,有如捕鼠器之机括然,故一捩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本,牙即脱弦,而弦激矢出矣。弩之大小不同,名亦各异,小者以手攀捩,其大者须用足踏,盖非手之力足以胜任也。其名则有神臂弩,花装弩,穿镫弩等,大概皆以其用法不同而异名。至弩之搆造,依然如是也,大概此等名目,皆出于唐宋之间,固非古代所定之名称也。弩之功用较弓箭为巨,及火器兴,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以至今日,非但习此者少,并其名称及形式而忘之矣。惟北方多山林,毒蛇猛兽时出为民害,山居者犹多设窝弓以自卫。猎户以猎兽为生,火烧之外,亦借窝弓以设伏,一旦火烧失效,亦有以弩杀兽者。故弩箭虽不见用于战争,而山陕口外之人,尤多习此者,自卫谋生,两利之道也;至若南方之人,孱弱素蓍,今虽稍注意武事,而此道则无复能之者矣。 汉刘熙《释名·释兵》:「弩,怒也,有执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之枢机开阖有节也。」 弩的射程比弓远。 战国时期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于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于车战和野战。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汉代的弩,有用双臂拉开的「擘张弩」,和用脚踏的「蹶张弩」两种。 诸葛亮在蜀时,曾制造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武术论集P164) 晋代的弩较汉代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十二月(西元410)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 宋神宗熙宁元年(西元一0六八),李宏发明踏张弩,名叫神臂弓,《宋史》说:「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具有射程远,重量轻的优点,所以一直流传到明代。 北宋时,床弩盛行,《武经典要》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大合蝉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明代末年,弩渐衰落,清朝军队已经不用为战斗武器了。 十八般兵器——枪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已。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後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後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宋史·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于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杨康用的就是杨家枪法。 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明崇祯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毕懋康《军器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烧灼的梨花枪,并说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于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现之前,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长枪趋于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目前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十八般兵器——刀 大刀本亦为车战时代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而已,初无制敌之种种神化也,与丈八蛇矛,殆同其功用。迨夫后代,战争变法,易车而马而步,用大刀之将士,知成法之不足制胜,乃各本其战之经验,而想出种种利用大刀之法,俾为杀敌制果之助,于是乎有种种变化矣。大刀之最着者,为关王刀,盖即关羽之刀法也;三国志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较今为短,合之今度制,长仅八尺有奇耳;今世之大刀,盖皆彷此,即刀法亦本此而变化之也。考大刀之种类,亦正不止关王刀一种,如拨风刀、大斫刀、九环刀、两刃刀等,皆大刀也,其式样不同,而名亦因之而异。至其用法,则殊途同归,初无若何之大区别也;故关王刀。可谓之为大刀之祖,其他各刀,皆自此脱胎而出者,虽各有变化,要皆未能及其精密神化,足征完善也。我今即以此刀编为讲义,以公同好,抑亦遵古法也。 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殷商的铜刀就脱胎于原始的石刀,并出现了大型的战刀。周代所用的环首长刀,不仅汉代亦用,而且传至日本、朝鲜。汉代帝王公卿,均佩刀而不复佩剑,可见刀之作用在汉代尤为突出。 宋代,承袭三国、两晋、隋、唐之制,传统单刀只一色,刀形笨重,铁刃也宽。其余大刀则广用之,有屈刀、掩(揠)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等。 明代多仿日本刀式,作双手握柄砍杀的长刀,可以削断或砍损对手的长兵之柄,。戚继光《纪效新书》:「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倭善跃,一进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身多两断。」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属于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目前流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 十八般兵器——剑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以上两说,似黄帝与蚩尤,均己制剑为兵。 据以上所述,无论剑之创始人为谁,其出生于黄帝时代,可无置疑。黄帝于民元前四六一五年﹝公元前二七零四年﹞建庙,国号有熊氏,当时尚系初入青铜器时期,但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古远,历史悠久,故后人称之「短兵之祖」,确可当之无愧。 自黄帝至东周,大多以铜铸剑,剑质颇佳,炼制技术亦逐渐进步。春秋战国之时,并定剑制,详言制剑之法。周礼考工记云:「周官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两从半之,以其腊广为之。茎圆长倍之。中其茎,役其后,身甚五其茎,重九锵﹝按:周礼六两半为一锵﹞,谓之上制,上土服之。身长四其茎,重七锵,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重五锵,下士服之」。又考古记云:「剑,古器名,两刃而有脊,自背至刃,谓之腊,或谓之锷﹝即剑身﹞。背刃以下,与柄分隔青,谓之首﹝即剑盘﹞,首以下把握之处曰茎﹝即剑柄﹞,茎端旋环曰铎」。 由上文可知,剑为具有锋刃之尖长兵器,而其大小长短,端视人体为标准,是以须量人而定。郑锷更于剑有所详解,谓「人之形貌大小长短不一也,制剑以供其服,非直以观美,要使各适其用而已。故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随宜而自便焉。剑之茎其长五寸,剑身若五倍长其茎,则三尺也,重九锵,则重三斤十二两也,其长之极,重之至也,故谓上制。唯士之长而有力者,然后能胜之,故上士服之。剑身四其茎,茎之长则二尺五寸也,重七锵,则二斤十四两也,长短轻重得中焉,故谓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剑身止三其茎,则二尺耳,重止五锵,则二斤一两三分之中耳,轻而且短,故谓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剑制,大抵沿用于远古,历代仍多变更,自秦至宋,改易尤钜。郑锷云:「若以秦汉之剑与宋时之剑比较,则宋时长剑有二十一寸三分,汉时长剑仅十七寸九分。宋时短剑十五寸二分,汉时短剑仅十寸五分,故宋时之剑较汉时之剑长,且品质更优」。言虽如此,当有所据,然亦未便苟同。盖以剑之用途,虽非专供杀戮,亦为文士之饰品,然究仍以防身拒敌为主,如剑长则运用不便,剑短则难期致远,短者轻而不易击坚,长者重而挥动迟缓,二者均非剑制所宜。证以古籍有言:「汉高祖仗三尺剑而得天下」,则汉代剑长不及两尺之说谅有所误。若综合剑史所记,大抵古剑之长,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则为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设制,应属可信。 剑既亦为仕宦书生所同好,于是流为艺品,始则于剑身之上雕铭刻画,继则于剑柄上美化其型,附加蕙饰,进而于剑鞘上镀金嵌玉,各其匠心,历代相傅,靡有不然。 剑是短兵的一种,脱胎于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原于殷商以前,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可割可刺,抵御匪寇与野兽。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类必有之佩备。连冯谖与汉初的韩信,虽然贫至无食,也仍然随身携带。著名的有干将、莫邪、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春秋时的龙泉剑,仍有一只藏于故宫,至今仍很锋利,证明我国在剑的制造和使用上,有著很悠久的历史。 在剑的演练中,一般分为「站剑」和「行剑」两种。「站剑」一般指动作迅速敏捷,静止动作沉稳,富雕塑性。而「行剑」则相对显得停顿较少,动作连续不断,均匀而有轫性。同时剑还有长穗、短穗之刀,穗又称穗袍,它的作用是舞动以惑敌,演练时显得龙飞凤舞,形象优美。尤其长穗,随剑飘舞,更显神妙。 练剑要求身与剑合,剑与神合。《绿水亭杂识四》中说:剑「锋锷如槊刃,而以身为之柄,微州目连猷人之身法,轻如猿鸟,即剑法也。」这里说的「以身为柄」,就是说以身领剑,这是练剑之要。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剑道》三十八篇。 汉代剑术已甚精备,斗剑中显示了武艺造诣的深浅。曹丕《典论·自叙》:「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将军非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庋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技,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这段有声有色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剑术的高超和斗剑风的兴盛。 杨泉《物理论》:「阮师之作刀,受法于金精之灵,七月庚辛,见神于冶监之门,向西再拜,金神教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链,用阴阳之候,取刚柔之和,三年作刀千七百七十口,其刀背夹刃,方口洪首,截轻微不绝丝发之系,斫坚刚无变动之异。」 但自唐开始,士大夫心理充满道教神仙妖邪鬼怪之说,剑乃变为镇邪凶之器,一若此数尺刚铁,铸成剑形,即具有无上魔力者。于是家悬一剑,即以为祥,不习剑术,而以为剑自可以御敌而胜。所以自唐以後,剑类短兵,有一支为释道所利用,而引入歧途。 从征军士多用刀而鲜用剑,佩刀者渐多于佩剑者,这显然对剑术的发展有相当的阻作用。 舞剑在唐代兴盛起来,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江海凝清光。」剑的声光,似闻如见,精湛技艺,如呈眼前。 明唐顺之《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会北戎遗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这些高超绝技,对後来剑术套路及表演技艺的发展,影响很大,至今我们演练的武术套路中,亦有所见。 金庸《笑傲江湖》中的「冲灵剑法」,就是惊绝的特技。 明代各武术流派,在剑术应用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珍贵的剑法,如何良臣《阵纪》所云:「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生之愿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出手法」等,这些剑法为後世剑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明代各武术流派,在剑术应用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珍贵的剑法,如何良臣《阵纪》所云:「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生之愿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出手法」等,这些剑法为後世剑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剑的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等为主。它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飘洒轻快,矫健优美,正如拳谚所形容的「剑似飞凤」,由此可知其妙。 十八般兵器——矛 矛为兵刃中最长之物,故有丈八蛇矛之称;惟所谓丈八者,以周尺计之,合今之通用尺一丈四尺有奇;以此推之,则矛之由来,实在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车战时代,两阵相对极远,非长兵不能及;故利用枪矛以为进攻之具,而佐之箭弩,矛之所以长丈八者,亦由于是。至马战时代,矛已觉其太长,不免有周转不灵之病,故用矛者已不若用枪者之多矣。以迄近代,火器盛行,古兵刃淘汰殆尽,即习武者亦类多不知矛之使法,不若刀枪等法,尚未绝传也。兹在旧书摊上得抄本一,题曰「长矛八法,」想系古之有心人,图绘以示后人者;考其使用之法,与长枪略同,枪中有八母枪,盖即脱胎于此,枪出于矛,其信然也。 矛属于刺兵,是枪的前身。原始社会,人类就用兽角、竹片、尖形石块刺杀动物,後来加上柄,就成了矛。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可知为主要兵器。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镞、矛、戈、钺、吴钩等。就是两千两百年前,秦代军队武器装备的再现。戈、矛、戟这三种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长木柄,下端装有铜,有的矛柄长达6.3公尺。 汉代,矛的形制甚多,汉刘熙《释名·释兵》:「矛,冒也,刃下冒矜也。下头曰:入地也,松椟长三尺,其矜宜轻,以松作之也。椟,速椟也,前刺之言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仇矛,头有三叉,言可以讨仇敌之矛也;夷矛,夷,常也,其矜长丈六尺,不言常而曰夷者,言其可夷灭敌,亦车上所持也;矛,长九尺者者也,霍也,所中霍然即破裂也。殳矛,殳,殊也,长丈二尺而无刃,有所撞于车上,使殊离也。」俏犬+肖汉刘熙《释名·释用器》:「仇矛,仇,雠也,所伐则平,如讨仇雠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小矛),延也,达也,去此至彼之言也。」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典略》:「周有屈卢之矛。」) 十八般兵器——盾 盾,亦为古兵器,其发明也,较弓箭为后,且竟谓为因有弓箭之后,始有盾牌,亦无不可。弓箭之用,既能杀人于百步或数步之外,其利用较之长矛大戟,止能于对面取人者,固不可以同日语,而战争之时,利用之者,日多一日,惟双方如用弓箭以为战,实不啻以命相搏,有智者出,知人之皮朋尤非战争之道,必也得一物以抵抗之,克制之,使箭失其效用,然后可以自护而取人;甲胄之坚,不足以御箭也,兵刃之利,不足以档箭也;于是乎盾牌之法尚矣。盾之制,不知始终于何时,但以其功效言之,一定有弓箭以后,始有之也。按时代推之,当在春秋之世;当时之有盾,不过专为抵御敌人之弓箭者,后世称之曰挡箭牌,其取义至为明显,护身御敌,诚足以傲诸兵刃而有余矣;盖非特不能伤盾之毫厘,即其他一切兵刃,亦不难为于盾;自盾之出,而各武器,咸敛其锋芒,而争相习尚矣;惟当时止用以挡御,极为呆滞,此非盾之不良,实因无灵妙敏捷之法以运用耳;其后逐渐演进,施用亦渐得法,至汉而盾法昌明,习者亦多,非但足以自卫,抑亦可以攻人,其成效乃大着于世,光武部将马武,有弁目数十人。皆擅盾牌。每战辄先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矢石如雨。不能伤其毫发,大小数十战,累建奇功,此可见盾之为功,非但自卫已也。当前之坚甲利兵,破之如摧枯拉朽耳。其后人知此物实为战争利器,为将者且于一军中挑选精锐,专练盾牌,另行编为一队,以为战争时之用,亦有全军习此者,盾之见重于世也如此,累世相传,以至于清中叶。尚有冯子才刘永福所部之盾牌军。数与外人战。皆赖此以取胜。虽外人火之猛,枪械之精,无所惧也。后竟为列强所忌,由海牙和平会禁止编号练,盾牌君队从此绝灭,殊堪痛惜,今兹已无复擅萴哦詟者矣。 盾是大家所熟悉的古代防御武器。早在商代已有盾,周盾更为完善。《周礼·司兵》明周时已有五种盾。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如《韩非子》上说:「赵简围街,犀盾迟橹,立于矢石之所及。」说明盾之坚固,不畏弓矢弩石,及近距离无伤。 《周礼·夏官·司兵》:「司兵,掌五兵、五盾。」郑玄注:「干橹之属,其名未尽闻也。」林尹按:古有大盾、步盾、子盾等。 《周礼·夏官·司戈盾》:「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颁之。祭祀,授旅贲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盾牌是重要的防御武器,所以类繁杂。如下: 汉刘熙《释名·释兵》:「盾,也,跪其後,避刃以隐遁也。大而平者曰吴魁,本出于吴,为魁帅所持也。隆者曰滇,盾本出于蜀,蜀、滇所持也。或曰羌盾,言出于羌也。约胁而邹者曰陷虏,言可以陷破虏敌也,今谓之露见是也。狭而长者曰步盾,步兵所持,与刀相配者也。狭而短者曰孑盾,车上所持者也。孑,小称也。以缝编版谓之木络,以犀皮作之曰犀盾,以木作之曰木盾,皆因所用为名也。」 曹丕《典论·自叙》:「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为蔽木户。」(《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 唐代时有一种盾牌叫彭排(或旁排),指皮木漆质的盾,其名有膝排、团牌、漆排、木排、联木排、皮排六种。 宋代盾牌形制不同,小盾为马战和步战用,大盾攻城时可用,且有木盾、铁盾之分。大盾:《宋史·赵赞传》:「世宗移兵趋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木盾:《宋史·曹利用传》:「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盾之威力:《宋史·宗越传》:「家贫无以马,常刀盾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明代枪、炮已有相当威力,但用有限,盾牌仍然发挥其作用。尤其在抗倭战场上,戚继光采用轻捷的藤牌兵屡胜倭寇。戚继光《纪效新书》:盾牌「其来尚矣,主卫而不主刺,国初本加以革,重而不利步」,故改「以藤为牌,铳子虽不御,而矢石枪刀皆可蔽」。至于演练藤牌的方法,何良臣《阵纪》说道:「赖礼衣势、斜行势、仙人指路势、滚进势、跃起势、低平势、金鸡闯步势、埋伏势」八种,至于姿势,则要求「盾牌如壁,闪牌如电,遮蔽活泼,起伏得宜」。都是灵活的上步、退步、小跳步等。 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牌用坚藤制,呈反荷叶形,因其坚又有伸缩性,所以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链中的器具,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进棍、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到好评。 十八般兵器——斧 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黄帝时即有斧銊之名,在当时非但用为兵器,抑且用为刑罚之具。刑书释名载:黄帝五刑,四曰斧銊。按五刑即甲兵、刀锯、钻凿、斧銊、鞭扑、是也。由此推之,则斧之始于黄帝时也,其理甚明;惟当时并无所谓三十六法,对敌时不过乱砍乱劈而巳;迄汉时,南中蛮人创斧法,亦如枪法之创于武吃氏而流入中原者,惟始创者之为何人,则不可考据矣。其法初亦无三十六手之多,后之武师,从而增益之,使变化不测,成为战阵之利器,故今传板斧有三十六法也。 汉刘熙《释名·释用器》:「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类,即知拾利石为劈器。而最早之铜斧,见于商代,不仅用于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镂,极为精美,已为仪仗之用。周代用斧风气不如商代,到了双锋剑出,与刀并用後,斧就更少人使用了,只作为砍迤工具,或为乐舞仪仗及斩杀之器。斧虽不作为主要兵器使用,但各代均有使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民族,喜练斧类兵器。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载有大斧、凤头斧,都是隋、唐遗制。元代军队喜用小斧、大斧和宽体大斧。清代将士喜用双斧,斧柄仅有尺余,斧刃甚小,双斧均可插腰,战场上使用灵活。 我国史籍中鲜见斧兵的记载,而古典小说中则多有描述。《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道荣出马,手使开山大斧,……轮大斧竟奔孔明。」《水浒传》第三十八回说黑旋风李逵,「使两把板斧」,第七十二回说李逵「拿著双斧,大吼一声,跳出店门」。从这些小说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斧是历代广为使用的兵器,所以它也成了民间武艺小说中一般侠客的常用兵器之一。 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舞动起来显得粗犷、豪壮,可以显出劈山开岭的威武雄姿。 十八般兵器——钺 銊为斧之由来,以时代论则为同时,以形式论亦正彷佛;书曰:「王左杖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见斧銊本无甚巨大之分当,惟銊与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径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为銊,此显见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銊头较斧大三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头,长约一尺六寸,故銊杆长于斧杆者亦尺六七寸;斧杆末端无钻,故三十六法中无点逗各法也;銊则亦如枪杆,末端有三尖之钻,以备匆忙时作点格之用;至其余之搆造,则完全与斧相同,重量亦彷佛。斧之与銊,亦犹枪之与矛,箭之与弩,形式之不同者,仅毫厘问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别,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并用也。 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 汉刘熙《释名·释兵》:「钺,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释名未见) 春秋、战国时,钺出土较多,但已渐失其战器性质,而变为仪仗饰品及明堂礼乐舞蹈之用。这是因为刀剑广泛应用在战场,而使笨重的钺退伍了。 十八般兵器——戟 戟为古兵器之一,创于弓箭之后,形与戈略同,皆横刃也;旧说为直刃,不知何本?其所异于戈者,援略昂起,成斜出形,而内上亦有刃。古显贵之家,皆立戟于门,以示官勋,是则又以兵器而兼为仪仗矣。其后又略变形式,援与柲之间,架以横梁,而援成反装之新月,形变横刃之内而为直刃之枪尖,且有架横梁于柲上,两面各作一倒装之半月形者,名之曰方天画戟;横梁之下,又装以铁制古钱或古锭,不知其何用,岂后人矜奇眩异,即兵器亦加以装饰耶?惟今日武器中所见之戟,皆用方天画戟之式,或单刃或双刃不一。至古戟则非但不可见,即图其形以示武师,或且瞠目而不能称其名,于是而叹古器之失传,古法之不可多得也。至戟之变体,不知始于何时,而后入竟弃古器而就此,谅有合用之处,然亦尽可另立名目,何必定借戟以为名,若二器相类,犹有可说,今二物回乎不同,绝无相似之处,沿习用之,未可不合。着者非必求奇异,实不能随俗,亦未敢苟同也;依次录之,纵人非我,所弗计也;世之精娴武事者,或不至盲从耳。 戟为戈、矛合体之兵,柄前安直刃以刺敌,旁有横刃,钶勾啄敌,具有勾刺的双重作用。 1975年北京近郊发掘周初(约西元1120年)木椁墓,出土青铜兵器中,有「戟」九支,证明了:「戟」这种中国特有的兵器,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周代大戟的出土,说明在周时已广为使用。古籍所载「棘」即「戟」。《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挟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杜预注:「棘,戟也。」戟又为战国时的五兵之一,可知戟为当时常见的兵器。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镞、矛、戈、钺、吴钩等。就是两千两百年前,秦代军队武器装备的再现。戈、矛、戟这三种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长木柄,下端装有铜,有的矛柄长达6.3公尺。 汉代长兵重戟,长度在长兵与短兵之间。《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坐未央前殿,东方朔执戟立。」说明汉代文臣亦执戟。(?)又有双戟,《三国志·吴志》:「孙权乘马射虎,投以双戟」、「甘宁执双戟舞」、《魏志》「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可见当时戟不仅广用,而且较重。 曹丕《典论·自叙》:「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为蔽木户。後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 晋代,长兵重矛枪,戟已降为仪仗之器,军士均执枪,而不执戟了。《晋书·王浚传》:「浚起宅门前路,令广数十步,曰:吾欲容长戟帜旗。」可知戟已不在战场上应用了。 唐代戟已广用于舞具。《唐书·礼乐志》:「太宗制舞图,命吕才以图教乐工百二十八人,披银甲,执戟而舞,每三变,每变为四阵,象击刺往来,歌者和曰『秦王阵乐』。」此虽是银甲执戟,但戟已完全失去武器性质,沦为舞具了。 宋代的戟很少用于战场。《武经总要》在长柄铁刀类中,绘有一种「戟刀」,可知其形制为适应战场而变化,不是原形戟了。 清代杂兵中有一种月牙短戟,或名手戟,除月牙刃外,上有尖锋、曲钩,亦具有勾兵、刺兵、割兵、兵等作用。 目前仍有练戟者,戟的练法与刀枪不同,戟一般不做舞花,以剁、刺,勾、片、探、挂掳、磕,为主要的招式。 古代戟分戟分马上戟、步战戟、双戟等不同用法,明清以後,同样形制的戟,各种武术流派,亦有各种不同练法。 十八般兵器——鞭 鞭亦为短兵之一种,其由来与锏相同,惟戬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軮硬之分;考诸古籍所载,大都系单鞭硬鞭;稽之现在,则都重軮鞭。軮鞭之制,不知起于何时?创自何人?至双鞭之法,疑后人因见于戬法双用,攻御并行之便利,故窃其法,易单为双。然鞭戬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至若抡舞攻御之法,主力点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异,彼创双鞭者,亦正见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区别如是,而名称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节鞭,虎尾軮等数种,其余无论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门户杂出,多少不同,惟尉迟鞭法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传,甚堪惋惜。此外即寻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余,勉强组成,亦正不可为训故本编以軮鞭补其缺,不愿以鱼混珍珠也。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有的鞭首上联缀一条短铁链,上系两节铁棍,称做联珠双铁鞭。还有一种铁链夹棒,出自西北地区,是受农家打禾连枷启发创制而成的。 鞭、锏二者,始源甚早,但鲜见出土文物。《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求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用鞭。 後梁战将王彦音,不仅善枪,而且善铁鞭。冯云鹘《金石索》中,图示了王彦章铁鞭一幅,「长仅六尺二寸强,重清秤十五斤,凡十九节,每节以铜条束之,柄饰木而束以铜,柄端如槌,四面环列『赤心报国』四字」。(《中国兵器史稿)可知鞭虽属短兵类,但其形制较长,而且较重,需大力演练。 宋丁度、曾公亮《武经总要》:「铁鞭多节,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形。铁唐代已广用之。」 宋人喜欢用短小的打击兵器、主要靠重力打击敌人,使用者必须是力气大的人,多在马上使用,徒手持用则重了一些。 明代出现了两节铁鞭,其形略如宋代铁链夹棒,但宋器铁链颇长而短棒怍方体;明器则中链甚短,而上下棒均系细圆体,所以其名叫鞭。其他鞭,明代甚多,何良臣《阵纪》说:「钯尾鞭、丈八鞭、连珠铁鞭、豹尾鞭、铁鞭,各有专门,但身法、手法、步法,皆由拳棍上来。」此可知,明军中多有用鞭者,而且重视以拳棍技术为基础,来提高高鞭的实战能力。 清代鞭形制已有软硬之分,但软硬之广用,是在清军入关之後,因为当时满族人及北方人喜练这种鞭。当时为九节鞭,每一节长仅三至四寸,联以铁环,不用时,可以收小握于一手之中,或围绕腰际。用时抽开鞭头,套索于腕,猛力一抽,鞭即挺直,可用其击、笞、勾、缚,善用者常可胜敌人之刀剑,一击而可拖拉敌颈或腿,使其倒地。 还有一种木质鞭杆,其长度以人之一臂加肩宽度之,亦称「短鞭」。因其形短小,用时极方便。 鞭有单、双、软、硬之分,其质有铜、铁、铁木、纯木之别,与用皮革制成,驱赶牛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但软鞭类的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与赶牛马的鞭子,在来源上,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鞭与锏使法相似,主要以挡、摔、点、截、扫、盘、板、戳、拦、撩、拨,以及绞压等主。它要求演习者在身法上转折圆活,刚柔合度;步伐轻捷奋迅,与手法紧密配合。 软鞭是软硬兼施的兵器,其特点是身械协调性强,演练者强,既要有击打速度,又要体现灵巧的方法。尤其舞动时,上下翻飞,相击作响,如银蛇飞舞,使人眼光撩乱,因此有极好的表演效果。 十八般兵器——锏 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盖以形之不同而变更其名也。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之出,则在秦汉以后,创自何人,亦不复可考;惟以短兵利于步战之故,后人多有习之者,即今南北拳家,类能娴之;亦正如单刀軮鞭之携带便利,可随身防护也。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门户者;然终脱不了此母法也。且有用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矣,此大都皆后人之自作聪明,立伪欺人,不可为训也;世之学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至多所皆谬。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鞭、锏都属短兵器,因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宋《武经总要》:「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明《武备志》亦同。 清王《兵仗记》说:「与剑相类者为铁锏,无刃起四棱,言方棱似也;有与为类者为铁鞭,纯铁为之,状如竹根节也。鞭、锏大小长短,各随力所胜用之。」由以上历史专著,我们可以了解,鞭形戕如竹根节,而状为四棱体,二者长短因人而异,以力量大小而权衡。 鞭与锏历代视之为杂兵,因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剑用之广,除双鞭双锏外,多配于其他兵器作战,尤其和长兵为伍来使用。 唐初的战将秦琼善使双锏。 十八般兵器——镐(挝) 挝(镐)亦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长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笔,纯以铁制,其重量不亚于斧銊,旧式仪仗中时见之。此器大约赤始于周秦之世,非猛勇之将,不得其用也,近来习此者,巳寥若晨星,盖古法失传矣。惟锤镋之法,皆脱胎于此,略能想象耳。嵩山拳叟李杰,曾从名武师真传,转辗传授,故北方健儿多能之者。法只十五手,而各势不同,非若刀枪剑斧等法之有重复,意古人随势换法,并未加以组织耳;然按抡舞,亦并不觉其散漫无序,而每手换势,尤见其神化敏捷之妙;惟器重无锋,尃以猛攻见长,毫无含蓄之意,未始非微疵也;故力弱之人,决不宜用笔挝,因易迟钝而受算也。 镐(挝)、骨朵。锤、椎。 《後汉书·独行列传》:温序「素有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迫胁汉将!』因以节杀数人。」《旧五代史·唐书·李存孝传》:「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挺身陷阵。」宋洪迈《夷坚丙志·婺州雷》:「面丑黑,短发血赤色,蓬首不巾,执如骨朵状。」 骨朵,本名胍肫,讹为骨朵,现代人犹称花蕾为花骨朵。这种兵器,类似锤头,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形的重铁器,凭藉重力锤击敌人。 明代的与宋代的骨朵相似,但柄较短。 椎,在著名的「窃符救赵」故事中,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窃得虎符,矫诏命将军晋鄙发兵援赵,晋鄙尚有所疑,即遭勇士朱亥取出暗藏的四十斤重的铁锥击杀。过了四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至博浪沙时,张良使大力士怀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锥埋伏路旁,企图行刺,而误中副车。这种可以随身携带的铁锥,没有固定形状,随使用者的力气而制。汉初淮南厉王刘长,刺杀辟阳侯审食其时,用的是一种小型的金锥。 锤,是一种带柄的状打击兵器。元朝蒙古骑兵善用铁锤,一种六棱形,称「西夏帕耳」;一种锤头为六角形,用短铁链系于柄上,称「佛来尔」。 清军入关前也很喜欢用锤,成立过铁锤军,定鼎中原後,遂不复用。 挝是一种构造较复杂的兵器。宋代有两种长兵,一种抓枪,长二丈四尺;一种抓子棒,无刃而有铁爪,都有击抓之作用。但这种「抓」与「挝」是否一物呢?明茅元仪《武备志》上图示了一种双飞挝,「用净铁打造,若鹰爪样,五指攒中,钉活,穿长绳系之。始击人马,用大力丢去,著身收合,回头不能脱走。 挝兼有抓勾之作用,与宋之抓枪、抓子棒相似,但挝要抛,而抓则不离双手;同时挝五指活动具有机械能力,被抓住即难逃脱,可辅助长短兵器之不足。何良臣《阵记》亦提到明有抓枪与抓子棒,说明「挝」与抓」是有明显区别的兵器。 清代有一种飞爪,脱胎于棉绳套索,《中国兵器史稿》说:「此器仅一绳一爪,爪以铁制,与人掌同;惟而略短,每指除大指外,亦均三节。第一节之端锐利有如鸡爪,每一节相连之处,皆活络,装有极小及灵活之机关,能使各节伸缩活动,盖每节小机括,亦有弦索通于总索也。飞爪著人,将索一抽,小机括使爪深陷入人体,敌挣奔则愈深,万难逃脱。」估计,飞爪可能是承袭《武备志》之双飞挝而制,而且因明之双飞挝不便,而改为单爪。 十八般兵器——棍(殳) 殳(棍)之由来已久,古人山居穴处,不免为毒蛇猛兽之侵凌,又无锐兵利刃以御敌;山间树木丛杂,随处皆是,往往折之以为自卫之器;故别种兵器,或全用铁制,或铁器而以木为柄,惟殳则完全木质,且搆造亦异常简单,自首至尾,并无机括,不过一浑圆坚质之木杆耳;于此可见古时各事之简单,而原人之无机械心也。殳长约一丈二尺,粗细不等,盖亦视人力而为标准者;其实多用檀枣栗桧等木为之,或取其坚实,或取其柔韧,总以不易损折者为上品;若白蜡杆等,后已嫌其太軮矣。 殳法初无一定之组织,任意扑击耳,后人实创之,惟嫌其太长,使展不甚便利,故改为八尺,易名为棍,后又以人体之长度为准,使殳及其人之眉间而止,名之曰齐眉棍,始有棍之传世。按棍之有法,实始于魏;孝文时沙门跋陀入少林寺,始以棍法传入,惟非僧不授;唐之昙宗,宗之明性,又继其宗派而阐发之;故少林寺僧,至今以棍法为护教之祖,秘而不传,而世之言棍者,亦莫不崇少林,于此可见殳法乃出自禅家与拳术有相击之关系矣。且今之人,皆知有棍而不知有殳,盖因其更名巳久;而长短又绝不相同,即虽知有殳,而疑为与棍非一物,其实棍之制,则由于殳,殳之法创于棍,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至于矜奇眩异,而必谓之二物,而殳另有其法,则我又不知殳法之果何在而创自何时也。 十八般兵器——叉 叉之由来,较各种兵器为后,宋元以前,初不见用诸战阵,或谓汉时蛮人,皆以此为利器;又谓叉为古时猎兽之器。如上说,则叉实创自南蛮;如后说,则叉创于猎户;孰是孰非,亦未能断定,始自何时,亦无从稽考,姑置不论。 至飞叉之法,宋代以前,迄无所闻,相传创之者为宗泽偏将张纯。纯为花县人,力猛侞虎,善使飞叉,能于二十步外取人,发无不中;时行伍中从而习者,颇不乏人。据此说,则叉始于南宋,以法之创始而推诸叉,即谓为叉亦创于是时,亦无不可;惟其法初甚简单,不过抡、盘、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叉法,虽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 十八般兵器——钯 钯头本为农具之一,并非兵器,乃神农之遗制;其来历亦甚悠久,与弓弩矛盾,无分前后,盖即今日农家用为翻盼米麦之具也。本用木质,其更为铁质而为兵器,则不知始于何时,因年代过远,实无从考究。虞喜志林载,贺齐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钯爪叉棍,咸取上材,此即古人用钯之明证,而亦见钯之在武艺中,为不可缺者也。 至西游记载猪八戒用钉钯事,虽属小说寓言,不足为据,然钯头盛行于当时武艺中,概可想见。良以钯有齿,可以筑击,齿上有盘接柄,形略如镋,可以冲击,反手则如用斧脑,击捶等法,无所不宜;柄又能挑格肘击,实较他器为便,其盛行于铁器时代也,亦固其宜;惜乎铁器进为火器,人都视武艺为不足重轻,其法随至失传,今无论南派此派,恐擅此法者,百无一人,亦可见国人之不能保存国技也。 十八般兵器——索套绵绳 套索,不知始于何时,亦并非兵器,临阵时用者绝鲜,盖一寻常之绵绳,两端结作锤形,长约一丈二尺,搆造至为简单,用法亦止九势,为一种暗器,似飞镖袖箭之一类也;若用为架格攻击,则非所宜。 此物法虽简单,用之者非功力充足不可;古人云:断钢易、而断水难,用硬器只须力足以举其器,即可指挥如意;用軮器者须贯其力,使軮者亦变如钢条,然后始可以临敌,故軮鞭流星锤等之不易习也。习軮器者,须能将两臂之力,运入其械,此则非精于軮功者不能也。绵绳套索为器中之尤軮者,较诸軮鞭流星锤为更难。 十八般兵器——白打 「白打」一名、始自隋唐,王建诗云:「寒食内人(作府中人解)尝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盖其以表演搏击为度节之余兴也。又事物绀珠云:「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胜者有采」,可知白打之风,自古有之。但就字义而解,白打乃空手打斗之谓,亦即仅恃空拳,不持器物,「徒手搏击」之艺;就国术范畴而言,乃运用拳套以应战,而成为实用之拳术,盖其既可凭手脚功夫以御敌,亦能藉其精练技术以伤人。观于古今之擂台比武,泰皆以徒手较胜负,足证白打为诸艺之首。况乎学习其他器械,其用法均不出「劈、剁、扎、拿、滑、压」等六字,如欲使此六字功夫运用融通,精妙入化,必先于白打痛下功夫,盖一切技击来源,均由拳中化去,由熟生巧,变化无穷,因之白打为武术之基。 白打虽即拳术,但亦非「赤手空拳」,乃系包罗足、膝、臀、肩、背、肘、掌、拳、指、头在内,故有拳术家周身均是拳头之说。因既其练就一身功夫,则无处不可以当拳用也,即一鼓大腹之劲,亦足顶人后退寻丈。白打在技术上固为拳套之活用,但其内涵则包括功力之施展,故国术行家常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当此本理。练拳要领,重在训綀手、眼、身、心、步之联合动作,而其运用方式,有打、踢、点、拿、跌等。至于练功,一般分为内功、外功、气功、硬功、软功、轻功等。初学武术者,必须拳术和工夫同练并进,以牶术为用,以工夫为体,两者缺一,不足以言武艺。 抑有进者,无论何门拳术,要不离「上下左右前后浑然一劲」之秘诀。以「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是为六合,始可以克敌制胜。动手要老辣,意志要和缓。攻击要「准、稳、狠」,应敌要「顾、伴、定」,此六字互用,始可以稳操胜算;所谓「进打中、退打肢」,「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要皆提示于动手于毋忘用腿,于攻击上身时,毋忘攻其下肢之要诀。脚不可站死,要松动灵活,手不在出呆力,重在用之技巧耳;苟不注意一手一足之熟练,并常作实地对打练习,到后来必将劳而少功。故谓欲使功夫臻于「巧、妙、化、虚、神」之境界,须以熟字为基础。俗说「拳打千遍,身手自然」,即此之理。 十八般兵器相相记载 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十和般武艺是指使用“十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在我国古籍记载里认为,刀、枪、弓、箭为黄帝所造;“十八般兵器”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其实这些兵器的出现比黄帝、孙膑、吴起时代要久埃尔富特是多,至少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不妨说也是生产工具)。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个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石料、兽骨和蚌壳磨成的箭镞。 到了商代,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枪、钺等兵器。战国时代,懂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战国时代,民生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由于我国南方冶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和钢铸造刀、枪、剑,各种各要的兵器也开始多了起来,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就看不到了,都由铁和钢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备定型。 “十八般兵器”一词在古书中还找不到,明代谢肇《五杂俎》,清代褚人获《坚集》两书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艺”之说。显然,“十八般兵器”一词是后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也各异。汇总起来。古今有以下十多种不同的说法。 据《五杂俎》和《坚集》两书所载,“十八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后人称其为“小十八般”。 今天,武术界普便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最早是汉武于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整理,筛选出18种类型的兵器: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枪、叉。 到了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刀、矛、戟、槊、镗、钺、棍、枪、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剑、锏、锤、抓。 从以上各说看,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大同小异,形式和内容却十分丰富。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 可见,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师的兵器(约有四百多种)中,在实战时最常用的一部分。 游龙剑 1.游龙剑,[七剑]之一。天下最锋利的剑。色红,剑头软,能抖动,护手是球形,可任意调换出剑方向。人未到而声先到,疾如闪电,削铁如泥。此剑出手必伤人,几招一出,剑势便无法控制,素有“招不过十”之称。七绝魔剑之下,从无幸免者,非死既残。 2.游龙剑被称作自然门百兵之君,素有点、崩、刺、撩、云、截、穿、挂等剑法。动作轻快飘洒、吞吐自如、剑姿活似蛟龙、忽腾云入云、忽降落入地、势如猛虎下山、凶猛无阻、快如疾风卷草、玄剑飞风。 莫问剑 莫问:剑身长兼富弹性,变化无穷,招式变幻难测。心法重剑略,有剑气,轻易不杀,使用者需智能与内涵。 晦明为寻金石打剑,下山来到沙漠,看到一个人已经癫狂,掷剑而走,昏倒在地。这人就是傅青主。他是刑部刽子手,杀人无数。晦明捡起剑,只见剑身很长,上有很多血痕和缺口,戾气很重。他拿这剑去找傅青主,看到傅青主倒在沙漠中,身上有官服,他救了傅青主,二人没有讲什么话,晦明把剑修好,还给傅青主。 晦明大师说:莫问前程有愧,只求今生无悔。于是铸剑「莫问」。 「莫问」是乌黑的。它的感觉是剑气,剑风能伤人,如汽枪。空气中有飞尘、有雨的话,「莫问」剑就更厉害。 青干剑 青干:奇钝无比,非极锋利,可抵挡天下最锋利的武器,可克制「游龙」,是最高防守兵器。「青干」是晦明打的最后一把剑,剑以陨石炼成。青铜感觉,表面不平,有颗粒感觉,可以折射光线。剑身有菱形反光钢珠,挥耍时逞彩虹光晕。削铁如泥,是克制「游龙」剑的兵器。 只要有一点光,「青干」会发光,光线四散中,看不清剑锋在哪儿时,剑锋已到。令人避无可避。 舍神剑 这是晦明大师到天山的第一把剑,目的是开山劈石,重建新生。铸打之时,由于材料有限,所以剑身粗犷带野性,反映晦明初期不平伏的怨懑情绪。虽然此剑代表剑客的愤怒,但剑身却含强烈生命力,无处不利,无处不坚。若要与后来晦明大师的「游龙」相比,两把剑是两个极端。虽然「游龙」锐利,如削「舍神」的剑身最厚地方,也要三剑才能了断。 最初韩志邦只看到「舍神」的锯牙锋利,但不太会用。所以从关外到武庄的攻击和突围,他只发挥了「舍神」的冲刺威力。韩志邦的剑法后来在山洞中,一个人因爱情纠缠,被傅青主点通了剑法的「切,拖,引,撩,洗,黏」等的技法,才悟出「锯拖」功能。韩就是用「怒拔情海」这招救了无数人。后来,天山派四大弟子教韩天山剑法,到了「抖剑」一式,「舍神」威力惊人。韩志邦差点把武元英的臂骨震断,是五大师兄齐出招把「舍神」的力度化解了,才挽回武的右手。 天瀑剑 晦明大师居天山六年,以铸剑修练心法,所铸之剑过千,形形款款,变化无穷。只是每与「舍神」一比,形逊神衰,不足并列。一日晦明如常远眺烟霞太虚,峦峰流云,忽见白絮飞泻,形似涧瀑,凝划天际。晦明灵光顿闪,明白「舍神」乃俱野性未驯,神之执着,形之受限。晦明回山打破「舍神」的形式,将百剑溶化,打成「天瀑」。 从「天瀑」身上,晦明大师悟出剑法上的「式随意变」,由于「天瀑」始端随意,阴阳互易,所含心法乃「来也去也,方便自如。始也终也,何必执着」。所以,「天瀑」将剑法转易颠倒,柄芒不分,忽攻忽守,前后左右,意到随成。 「天瀑」无招无式,领悟的途径只能靠晦明大师以「水云」之性谱成的心法。「水云流澈,无为而为,形无虚实,势无刚柔。来也去也,方便自如。非始非终,何必执着。」 武元英得此剑时,因为剑芒突然转向,差点伤了自己。所以她拿着这剑心情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是福是祸,说自己学识甚浅,记不来什么心法,也不明解道家的喻义。晦明幽默说,心法不外叫人「放得下」,武元英与「天瀑」的缘分视乎武是否能摆脱「执着」。 日月剑 日月:是两把相连的子母剑,时而双剑时而成一体,攻击范围可大可细。剑代表调协共存。 「日月」剑是七剑中最亮的一把剑,并且会越打越明亮耀眼。「日月」剑是双子剑,分长短两把,主攻型,进攻的形式是双剑争取接近敌人身体,子母双剑持机交替或一齐出击。用剑者的剑法幅度大而位置变化奇快,重心不断转移。 竞星剑 竞星:短身,藏于衣服之内,在电光火石之间,出剑神速,迅雷不可目睹。是一把死亡拼命牺牲的剑。双手剑,剑柄扎有钢丝剑絮,絮尾有铁珠。剑是用来攻袭防守,剑絮亦是用来攻击和防守。「竞星」剑可以放出去,再收回来。平时插在胸前。 「竞星」是晦明专门打给辛龙子的,设置流星是因为他没有防守,必须有东西牵制住他。正常出剑时,剑尾流星可以帮到他,但狂性大发时,流星会打到他本人,借此收他的锋芒。武庄一战,辛龙子打得最过分,自己不断挨打。辛龙子很快学会躲,而且发现流星可以帮到自己,收剑时两个流星可以绞住人的胳膊。 「竞星」剑法:是晦明大师年轻时成名的「追月」和「流星」两种剑法。 「追月」的特色就是向着敌方的同一个目标,疯狂进击,攻击距离越攻越近,直至对方无法招架。而「追月」来到只有肘位的距离时,一般的剑是退后再争取剑长伸展的距离而进攻,但「追月」剑是利用肘位距离继续追击。 「流星」是剑尖用弹打的方式,其速度快而所进击位置出人意表。两人对招,「流星」的招式是利用剑手的扭曲身形,用内力把剑尖弹向敌人身上的攻击点,剑絮是用来封锁对手的身体要害,以利进攻的招式。 辛龙子的战略弱点是,常用新招,每每和对方对招之际,学会对方的招式,然后拿来对付对方,令到对方啼笑皆非。 南洋降头术 降头术按照施法手段主要分成灵性相关或者非灵性相关(以药或者虫施法)。非灵性相关:蛊降(又分虫降和药降。虫降至运用特殊的或者特制的蠹虫实降;药降则如其名,用特制药物);非灵性相关实降必是对个体的直接物理接触性攻击,如个体误吃下了毒药或毒虫。灵性相关又可分为若干种:咒降(运用咒语或者符咒,利用五行及八卦原理或者驱邪请福对个体实降。与其他降头术不同的是,咒降是把两刃剑,可好可坏,可为人驱邪也可使人中邪。不过这种降术必然通过掌握人的八字,姓名和所在地点才能实施。);飞降(与虫降类似处就是都用蠹虫或者尸毒;不同的是虫降药降必须对受害人进行直接物理接触性的“种降”,也就是说受害人必须误吃毒蛊,而飞降可以在远距离对受害人进行直接攻击,这点和咒降一样。但是飞降同样依靠被实降个体的所在位置定位,而且运用飞降的人必然是精神力量修位很高的巫师:飞降法术仪式间,焚烧尸油和万千蠹虫时黑烟飞升期间,巫师在了解被降者当时的地点后,通过意念冥想和符咒的控制使黑烟飞袭被降者。不过距离有一定限制,且不能在阳光普照时进行,通常在黄昏和夜间。飞降派邪教正是运用“邪极”的原理,就是说集合万千毒物和尸油来聚合一种邪气和死气,这种邪气即是世界上最可怕最恶意“诅咒”。);灵降,是最可怕的!最黑暗的灵降,相当于对受害人下了“通缉令”。据个例子,西方黑魔法中最著名的希伯来招魂术,使中招者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恶魔的影响。灵降运用符咒,但是与咒降不同的是,灵降专门运用灵界的精神意识体,如鬼魂等。灵降之所以为最可怕的降头术,是因灵降者的灵学修为,驾驭野鬼的能力要比较高。东南亚国家中,以泰国和马来西亚为主,降头术最为猖獗。泰国有名的巫师精通养鬼术,养鬼就是泰国巫师进行灵降的基本特征之一…… 降头术源于中国。蛊降药降源于中国云贵高原。云贵,少数民族所在地多潮湿,山区中亚热带气候,蜈蚣等较多,怪药生长。比如,毒品就适合在云南及再往南一点的泰国等地生长。事实上,毒品使人崩溃,它本身就是一种可怕的药降引子。符降与灵降等,也源于中国并与道家有关。所谓妖道妖道,正是道家古代“今生成仙”这一错误修炼思想的误导所致。道家中也有心术不正者,认为法术越高就越能成仙,于是大量的江湖道士运用了道家博大精深的道术原理而去炮制大量的与道家思想相悖的“实验”,养鬼,降头等术始生,逐渐误入邪门…… 3.降头术的原理 只要稍对周易或者对道家世界观有点研究的人,很容易理解降头术的施法原理。降头术的原理主要在于三点:药理的运用,精神的运用,和宏观联系的运用;其中,宏观联系就是降头术的核心。 无形的“联系”,太微妙,太不可把握,而又丝丝相扣将这个世界的人与万事万物相连。也许最能体现“联系”存在的就只有动物,尤其是狗。警犬,能够通过嗅了嫌疑犯的味道后不远千百里找出罪犯,难道,狗真是通过味道找出人的?决不可能!气味由于风,以及大气的运动,早就被卷得无影无踪,何况是千百里?气味根本不可能成固态凝固不动!那么,狗究竟是通过什么找到人的“联系”?又一例,狗类(非那种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本能的观赏狗类)被主人遗弃到千里之外,越山隔水,可是狗能够重新找回家,它依据什么找到家的联系?联系,无论多远,其实它很近;联系,宏观的联系,穿越距离,将事物定位。狗在嗅了人的气味后,就已经将某人“定位”,至于它是如何运用这种奇妙的联系找到人的,这不是我们的研究范围。联系无处不在……当一个远方的游子埋骨他乡的一瞬间,万里之外的母亲能够有强烈的而又难以名状的心里不安……所谓“第六感”,感觉,直觉,很多人都有,而且这个世上不少人的这一感觉很强烈也很准确。为什么?事实上,无形的“联系”,是超越距离的。 最高境界的降头术,即是对个体联系影响的精确把握。如何将联系定位于个体的人?八字,姓名,所在地点,就勾画出个体定位轮廓,加上与个体身体有关的哪怕是细小的部分,毛发,指甲,以及有其强烈精神心理因素的常用物品,就直接建立了无形的联系桥梁!通过定位和联系,就能对个体产生可怕的影响…… 万事万物处于宏观的联系之中。影响最突出的就是“趋势”。所谓趋势就是一个物品的象征意义,符号,伸展趋势(如棱角趋势等)。比如在床前放一个尖锐棱角物品直对人身,长此以往,被棱角伸展趋势所指的人体部位必生病变。在有形的世界,尖锐物并没有直接物理接触人体,而为什么就对人体有强烈的影响??秘密就在于,趋势。这种趋势不光是方向性的,更在于象征意义性!比如,古代邪教诅咒中最常见的就是依照一个人做出相应的“木偶”来象征和代替那人,从而诅咒。 在东南亚一带,盛行着一种很恐怖的巫术,当地人称为“降头术”,它是一种邪恶的巫术,通常都被用在害人方面,籍着法术的力量加害于别人。一个精通降头的巫师,可以远从千里杀害人,而且来无影去无踪,甚至以置人死地的方式,实施报复行为。 降头术分为“药降”、“飞降”、“鬼降”三种类型。其中“药降”是一切降头法师必须学习的第一个步骤。它和我国苗疆一带所盛行的“放蛊”非常相似,苗疆一带的苗女将蜈蚣、毒蜘蛛、青蝎子、癞蛤蟆这五种最毒的蛊类,同放入一个坛子中。任由它们在里面互相攻击、咬食惨杀,等到最后都死光,而且糜烂干燥后,研制成粉末,这就是所谓的“蛊毒”,将蛊毒下在欲害的人身上,可以使人精神错乱、癫狂,或者肉体疼痛难忍,以至于死亡。而“药降”和“蛊”一样,南洋地区的的土著女子,就常用药降来对付负心的情人,为了防止对方欺骗她们的感情,违背答应回来迎娶的承诺,于是在对方离开之前,将药物落在食物里,让对方将混有药物的食物吃下。如果对方遵守约定回来,土著女子会拿解药给他服用;对方若是变心而毁约,降头药即发挥作用,使其全身腐化、溃烂而死亡。因此,也有人利用降头药来威胁控制他人,使对方完全听命于他。 究竟降头药为何种物质?根据医学上的研究化验成果发现,这类药物是由细菌或者微生物组合而成的。不过细菌及微生物种类繁多,每个门派所下的降头药又不尽相同,若要化解,一定要该门派的解药才行,否则只有束手无策了。至于被落药降的人会在何时发作,时间也不一定,通常分为“日降”、“月降”、“年降”三类,以落年降的细菌在体内繁殖速度最为缓慢。若不幸被人落药降,除了解药可解外,另外据说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试试,那就是远走他乡,离得越远越好,使降头师的力量受到时空的阻碍而无法发挥催毒的作用,自然药降也无法产生作用了。 降头术中,“飞降”是一种比“药降”要来得高级的法术,飞降种类有“镜降”、“玻璃降”、“动物降(分蛇、蝙蝠、蜈蚣等)”、“飞头降”等十多种,其中就属“飞头降”最厉害。落飞降与落药降的不同,在于飞降只需取对方身上任何东西,象衣服、鞋袜、饰物、或者生辰八字就可以施法,甚至在和降头说话、拿他给的东西(提醒各位:到“新马泰”旅游千万不可贪图小便宜,随便接受来历不明的纪念品)、就不知不觉中了降头术。而药降必须让人食至体内方可发挥作用。曾有人因胃痛万分,送到医院治疗,居然发现他的胃里全是玻璃,才知道在不知情中被人落了“玻璃降”,至于玻璃是如何进入胃部的,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弩 弩,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为中华民族,确切的说是汉族提供了强大远距离的杀伤性武器。使得汉民族在对付游牧骑兵时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上。一方面汉民族学习游牧民族的长处练习骑射,一方面可以凭借弩进行有效的防守作战。西汉文帝时晁错曾上书言兵事,提到汉军与匈奴相比有五个优势,其中的两点与弩有关。即弩箭远远的超出了匈奴弓箭的射程。在重视弩的汉代中国弩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比战国时代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弩手也是汉步兵中的精锐。第二点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对华夏日后的远距离兵器的发展上。随着实战的要求,弩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继续发展。第一是对火力密度的要求,要求可以更快的射击速度,古人以此为目的设计出了连弩,而且在战国时期连弩就已经存在(战国楚墓出土)。日后随着连弩威力的加强,甚至设计出一种由于工程的弩(将弩箭城排的射进城墙,当梯子使)用。)连弩的使用高峰出现在明清时代。距离远,威力大的连弩显然比早期的火药枪更受到统治者的青睐。第二是对武器的射击距离的要求。向着这一方向的发展最中导致了冷兵器时代射击最远的弩炮的出现。弩炮的发展此汉到宋发展到历史的高峰。宋时的弩炮(射程可考的1500米)不仅可以射击弩箭,还可以射击铁制的火药炮弹(一种爆炸武器。类似于近代炮弹,不过是投掷的)。TZOic]]Yf,RtTh的Q 中国在近代火药武器的诞生之前,在投掷武器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的领先地位,在这期间有七项技术的发明与使用是其他的民族无法比拟的,卓越的制弓术,弩的发明和改进尤其是铜弩机的创制,连弩的发明,弩车特别是多弓床弩的发明,杠杆抛石机(trebuceht)的发明,火箭(rocket)的发明.这是我们祖先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战争技术高超的见证。 在制弓术逐渐成熟的时候,中国的射术也逐渐成熟。中国古代强调,射箭的精髓不在于身形与手法,而是心念的专一。与御术要求“人心调于马”,剑术要求“与神具往”的要求是一致的。古人认为,必须心念专-、神定思去,才能够动作协调.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技术和器械的效能,甚而收到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之效。《列子*汤问》中有一段很好的论述:“詹例曰:臣闻先大夫大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仿)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沈钓,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钓饵,犹沈埃聚抹,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而且而且,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射箭活动中精神气质和弓箭特性的互补关系。《考工记*弓人》中记载:大凡选弓,应根据射手的体形、意志、血性气质而有所差异:长得矮胖,意念宽缓、动作舒迟的人(安人),应使用刚劲的弓(危弓),配以柔缓的箭(安矢)。刚毅果敢,火气大、行动急的人(危人),交选用柔软一些的弓(安弓),配以剽疚的箭(危矢)。人如宽缓舒迟(安人),再用柔软的弓(安弓)、柔缓的箭(安矢),箭行的速度就慢,射中也不能深入。人如刚毅果敢、性情急躁的人(危人),再用刚劲的弓(危弓)、剽疾的箭(危箭),就不能又稳又准地射中目标。 (1):弩,是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射杀武器之一,也是人类军事史上重要的早期机械武器。 这是典型的汉代中国弩机,曾经和匈奴激战的汉军利器。 (2):蹶张弩,开弓力量很大,一般采用脚踏的方式开弓,速度慢,但射程远。操作熟练的军兵发射的速度也不会太慢,不信自己比划几下看,而且古代也讲究火力持续性,分作几队,轮流发射,上箭,瞄准。战国时期的弩依照强度和张弦方式的不同分成擘张弩和蹶张弩两种。擘张弩的强度较小,用手臂的力量就可以拉开。《孙膑兵法》中这种小型的弩可以射到100步。有记载这种弩装备过汉军的重骑兵用于在冲击前进行最后的火力打击。蹶张弩的力量较大,用双臂的力量无法拉开。所以有“超足而射”的记载。战国时期韩国的弩弓是非常有名的,有记载可以射到600步。而在秦始皇陵出土的秦弩则可以射到900米的惊人距离。由于强弩张弦难度大.发射速度慢,因而往往将弩手编为三组:第一组瞄准射击,称为“发弩”;第二组张弦后处于待发状态,称为“进弩”;第三组张弦,称为“上弯”。当第一组射击完毕,就退为第三组,第二组则进为第一组,第三组进为第二组,如此循环不断,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近代欧洲的火枪手,因装填弹药费时.也采用了类似的三排制。 (3):这是弩的扳机结构,上面是待发状态,下面是射击状态。 (4):连弩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连发武器了,据说诸葛亮发明,上面带有可以拆卸的弹匣,箭长18.4厘米,据说蜀军有“三千元戎”,都是使用连弩的部队。 (5):床子弩到了宋代,出现了带有弓床的重型弩箭武器:床子弩,曾经射杀辽国大将萧达凛。这是一张三弓床子弩,其力量比一般的弓弩大三倍。射程300米。 (6):弩箭的箭镞根据功用不同,带有不同的箭头,比如最右边那个,就是专门用于水战截断敌人帆索的月牙箭。 (7):神臂弓这是宋朝最优秀的轻型战弩,150米之内可以射穿重骑兵的胸甲,据说有人考证,如果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武器是神臂弓,其性能不亚于当时英国人的火枪。 (8):弩炮最后介绍一下弩炮,又名襄阳炮,是蒙元骑兵使用的重要攻城武器,实际上它已经不是弩箭,而是一种能够抛射火器的投石机WT1BVaLG,f0jFqJsH 9):这宋代的弩箭“叠阵”来自大将吴磷,队形确实是三队,但是作战时他不改变队形,第一队负责射,第二队负责传递弩箭,第三队负责踏弩装箭。这是《武经总要》上的图 (10):伏弩传说创造自兵圣孙武,实际上是戚继光的发明,普通弩箭挂上勾环,敌如接近可以触发。 (11):夜伏耕戈即集群伏弩,一名士兵可以控制多个弩机,从而控制更大的范围。出自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登载这个图片的则是一本美国图书 武术篇 人体要害与薄弱部位 人体要害与薄弱部位康戈武 人体要害与薄弱部位,指受外力击打和压迫易受伤残,或影响活动能力的部位,在散打竞赛中应遵循规则规定,不击打违禁部位,在遇到歹徒时,则可灵活掌握,制服敌手,达到自卫强身的目的。 1两眼:受轻击则视力模糊,影响辨别能力;受重击能致盲。 2鼻梁:被击易骨折或错位。 3腮部:受击易骨折或造成下颚关节脱臼。 4太阳穴:受轻击则头晕目眩,影响反应能力;受重击不治。 5耳门:受轻击则头晕眼花,影响辨别能力;受重击能致聋。 6喉:受击能影响呼吸,导致动作无力;喉结打断无治。 7头内动脉:受击能发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轻者头晕无力,重者能致休克。 8后脑:受轻击则动作、呼吸失调;受重击易休克。 9心窝:受击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昏迷。 10两腋:受击易造成肋骨骨折和内脏受伤。 11两肋:受击易造成肋骨骨折和内脏受伤。 12胃:吸气时受击,易堵截呼吸,造成休克。 13腰眼:受轻击酸痛;受重击能致内出血。 14下阴:受轻击即疼痛,受重击能致休克。 15尾骨:受轻击则疼痛;受重机能伤及中枢神经,导致瘫痪。 16髋骨:受重击能使下肢运动受阻。 17膝侧:受击能使内侧副韧带(由外向内击)或者外侧副韧带(由内向外击)受创,使下肢运动受阻。 18胫骨:收轻击剧痛;受重击能致骨折。 19足踝:受击能使下肢运动受限。 武术技击法十大要素 武术技击,激烈而多变,要想掌握格斗的主动权,有效地制服对手,必须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技术、战术、心理、方位、战、机等10个方面下功夫。这是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的。 一、速度 速度,是指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完成某一动作或通过一定的距离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快速通过某距离的能力,称位移速度;对各种自己快速反应能力,称为反应速度;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称为动作速度。武术技击法对速度的要求突出在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上,其速度的快慢是取胜的关键因素。在技击实战时,不论拳打还是脚踢,都要动作快速、迅疾,以快来攻击对方无防备或薄弱的部位,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先发制人”的目的。 反应速度,是指从出现刺激到作出应答反应之间的时间。在技击实战中的表现形式为:根据对手的情况变化而迅速改变动作的方向、路线、速度、方法等。它要求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搏击中做出快速的反应。反应速度的快慢与神经中枢的机能状态和人体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有关。我们常感到人在疲劳和休息不好时,反应就会知道;反之,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兴奋性适宜、机能状态良好,反应速度就快。人体感受器包括视网膜光感受器,耳的声感受器,肌肉内感受各种神经机械变化的本体感受器等。感受器越敏感,接受信息就越快,反应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平时要注意训练这两方面的机能。如利用突然发出的不同信号,使练习者作出相应反应的训练;或迅速移动目标,使练习者在目标不停变化中作出相应的反应。 动作速度,和力量、协调、耐力、技术等因素有关。他除了和信息在反射弧个环节中传导速度快慢有关外,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其指挥能力越强,引起肌肉收缩完成的动作速度就越快。其中包括拳法、腿法攻出收回的快慢,步法前进后退的移动,身法闪、展、腾、挪的运动等。动作速度训练的主要方法有:1.以最快的速度,反复进行某一动作的练习;2.利用声响、手势发出指令,练习者按其节奏快慢做各种手法和腿法动作,或者进行各种转身、上步、退步、交叉步等步法练习;3.加速跑练习(短距离转身跑、急停跑、变方向跑等)。 二、力量 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在紧张状态下(长度不变)或收缩状态下(长度缩短)所表现出力效应的能力。应当注意的是“力量”和“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劲”士运动力量的一种能力,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用力技巧。在武术运动中它有明暗、刚柔、虚实、轻重、快慢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力量不等于有劲,尤其是用劲。比如说一个农民肩挑数十公斤的重担,行走较远的路程,可算是很有力量了,但是如果让他踢一脚就未必有多利害,这是因为他没有掌握运动力量的技巧,不善于用劲。在技击实战中力量大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攻防力量大者,威力也大,击中对方的效果也显著。所谓“一力降十会”就是这个道理。 力量又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两种。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收缩时,在肌肉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力量。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体维持或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位移。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进行缩短性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使人体和器械产生加速度;它又可分为重力型力量和速度型力量。重力性力量主要以肌肉收缩克服负荷重量。速度型力量,主要以肌肉收缩时,机体和器械产生加速度的大小来衡量。如技击格斗中各种手法和腿的快速运动就是速度型力量的具体表现。其发力特点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法,这种力也叫“爆发力”、“寸劲”。在力量练习中,主要练的就是“爆发力”。训练力量的方法多种多样。练习的负荷量及练习次数可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三、耐力 耐力,是指人体持久活动的能力。在实战技击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搏动,没有充分的体力和耐力是不能适应紧张而激烈的对抗运动的。实战技击所需要的专项耐力主要是力量耐力。因为它不仅要求能长时间的快速有力的发拳、金,而且还要求每一个进攻动作都很有力量。我们知道,人体运动产生提高的重要因素是能量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能量来源于体内能量物质的氧化,其中主要靠有氧氧化,而氧气的运输主要靠呼吸系统。因此,只有心、肺功能好,耐力才能好。此外,肌肉耐力的好坏与肌纤维类型有关。而不同部位肌肉的耐力也是不一样的。 耐力素质一般通过无氧耐力训练、肌肉耐力训练以及长跑、变速跑、游泳、爬山等多种全面的耐力训练来提高。发展肌肉耐力多采用负重训练法,促进肌肉耐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完成练习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越多,肌肉耐力发展就越快。 四、柔韧 柔韧,是指人体各部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韧带的弹性与伸展性。平时讲柔韧性好不好,主要是看其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除了于关节本身结构有关外,还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有直接关系。在实战技击中,柔韧性好,可加大动作的幅度,“一寸长,一寸强”,能更好地发挥动作的威力。 柔韧性训练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静力性牵拉,一类是动力性牵拉。在训练中常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练习。 五、灵敏 灵敏,是指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敏捷性在内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的整体反映。它取决于大脑皮层的敏感性,以及掌握技术、技能的水平。所谓灵敏性好,是指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转换快,对肌肉运动的指挥能力强,能随心所欲的支配肢体协调一致的工作,能迅速准确的完成某一个应答动作。灵敏性好,其反应能力也就强,这在技击实战中是十分重要的。 反应能力又可分为接受能力和变换能力。“接受能力”是指对对方的攻击,能迅速及时的作出相应反应的能力;“变换能力”是指在接受能力之后,及时进行自身变换动作的能力。灵敏性的好坏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多少和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体内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对灵敏性也有一定影响。此外,灵敏性和心理状态及情绪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关系。 灵敏性是一种综合素质,无一定的指标反映其好坏,然而在攻防格斗中却处处都有表现,如步法的进退、身法的转换、战术的运用、攻防的反应等等。提高灵敏性的训练方法很多,如快速改变方向跑;在跑动中做急停、转体、起动、闪躲等练习;或设计复杂多变的组合动作,按不同信号,做出各种应答反应。 六、技术 技术,是指在技击实战中,能够充分发挥本人机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技巧与方法。一般可分为进攻类技术和防守类技术两大类。进攻技术是克敌制胜的唯一手段,也是组成战术的主要内容之一。进攻技术又可分为抢攻和防守反击两种形式。抢攻就是先于对手发动进攻,抢攻有“先下手为强”之利,可以掌握技击的主动权,甚至一举成功,制服对手。抢攻,要抢在对手未做好防守和进攻准备时进攻,使其防守不及;抢在对手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进攻,使其来不及换劲变招;抢在对手发生失误时进攻,使其来不及作出新的判断和反应。抢攻是“先发制人”的打法,动作必须快速、突然、勇猛,以“手快打手慢”。 防守反击是进攻的另一种形式。根据双方攻防时间的差异,又有“回击”、“迎击”、“反击”三种技术。回击,是先防后攻。这是在制根防守、或迎裆防守、或碰击防守、或闪躲防守之后的进攻法。迎击,就是在防开或挡住对方来招的同时进攻对手的打法。反击,是闪开对手攻势的同时,或者不管对手的攻击,直接攻击对手。这是迎击动作与闪躲防守同时进行,以及“以攻为守”的打法。防守反击是一种“后发制人”的技术,运用要沉着冷静地寻找对方空隙,创造迎击的条件,并力争转变防守的地位为主动进攻。 防守技术主要用于破坏对方进攻,包括直接防守和间接防守两种形式。直接防守又分制根防守、迎裆防守、格击防守三种。制根防守指对方向我进攻时,不防其用手击我的梢端(着力点),而是制其出击肢体的根节部,使其劲力传不出去,攻势无法展开,而达到防守的目的。迎裆防守,是对方刚发起攻击时,速度较慢,肌肉处于不便发力的情况下,我可逆其攻击方向,迎面硬档其攻势,使对方不能形成有效的攻击动作而达到防守的目的。格击防守,是防守中最常用的技术。此法是在对方攻击即将触及目标时,我用手臂以及身体各部分格击对方攻击的肢梢,使其偏离攻击方向而达到防守的目的。 攻击和防守是一对矛盾,相辅相成。攻击是为了克敌制胜,达到最彻底地保护自己的目的;防守是为了保护自己,积蓄攻击的力量,等待攻击的时机。有攻有守方为搏斗。因此,在技击实战中攻时不能忽视防,要考虑到进攻失利时的防守;防时不能被动挨打,要注意创造还击条件,由防守转变为进攻。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攻中有防,防中寓攻”。 七、战术 战书是指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方法。其作用就是把已经获得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在实战中进行综合应用。目的是通过斗智斗勇,不断地破坏对方的进攻,同时不断的伺机攻击对手,并力争“制人而不制于人”。实现战术的目的,必须掌握战术原则、战术形式和发挥战术的作用。这是运用战术的基础,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战术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技击实战中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就是在复杂多变的格斗中,认真观察和分析情况,随机应变,快速准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战术意识通过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攻防的主动性、技术的目的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一致性,以及灵活运用的灵活性等诸多方面反映出来。 技击格斗中的战术意识,是赢得胜利的关键。每一个娴熟的招法和技能,无不受到战术意识的制约。缺乏明晰的战术意识的任何技能和招法,都会因为其盲目性而失去良好的战机。在积极格斗中常用的战术有:强攻硬进战术、虚实结合战术、奇正转换战术、先发制人战术、后发制人战术、以快制慢战术、迂回进攻战术等等。在双方实力相当时,谁能正确而灵活的运用战术,谁就能掌握技击格斗的主动权,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战术运用得当,还可以以弱胜强,以小制大。因此,在技击实战中,掌握和运用好战术,是很重要的。 八、心理 心理(因素),是指在技击实战中,一系列心理反应和诸行为的表现。我们知道,昂扬的斗志、振奋的情绪,可以提高技击者的反应速度和知觉的敏锐性,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效性,以及技术工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可以使身体发挥出巨大的潜能。相反,胆怯、恐惧、过度紧张、激动、情绪消极等,会使技击者动作反应能力下降,准确性和协调性大受影响,战术思维贫乏,总之,使其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得到发挥。 精神状态是技击实战中心理活动的外观表现,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心,没有信心会导致心理过程紊乱,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战术能力的灵活运用。造成无信心的原因很多:如经验不足,过高估计对手的力量,害怕自己受伤等。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有勇就能使自己充满战胜对手信息与力量。在技击实战中就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敢打敢拼、勇于取胜。良好的精神状态,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主动,分以上的敏捷,方法上的多变,战术上合理,战略上正确,这样就能一举制敌成功。当然勇不等于蛮干硬拼,要讲战术讲智谋,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顽强的战斗意志,是心理素质的另一表现,也是取得技击胜利的精神支柱。他表现在顽强的斗志、必胜的信念、旺盛的士气等方面。在技击实战中,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决不会因为一招一式失利,或暂时的失败而手忙脚乱,更不会因为对方的强大而失去取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常常可以挽救残局,反败为胜,扭转乾坤,在气势上可以压倒对手,挫其锐气。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技击者往往会超水平发挥,并能适应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变困难为胜利,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甚至可以弥补体力和技术的不足,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九、方位 方位又叫距离感,是指在进攻和防守,对于对手离开自己远近的正确度量。这种距离是随着双方的进退闪跃而时刻变化着的,它直接影响着进攻和防守实际效果,是技击法中不可忽视的技术要素。在技击实战中,双方之间距离远一点点,就不能击中对手;而距离近一点点,又不利于出招发力。因此,要不断调整和对手之间的距离,抢占有利于自己进攻和防守的方位。 在技击实战中,拳脚击不着的地方,称为“无效距离”。因此,在对方攻来时,如果来不及防守,只须微微退步或闪身至对手进攻动作够不到的方位即可。有时甚至只需要松胯、缩腰、含胸,就能使对方攻击自己胸腹部的动作落空。此时,可乘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之时,进行反击。对这两种距离,能否正确、及时地作出判断,是决定技击双方胜负的关键。这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视觉的敏锐判断力、技术的娴熟以及战术的运用相联系的,而步法的进退快慢、身法的闪展腾挪又是决定方位的先决条件。因而要想得心应手的掌握好最佳方位,就必须加强步法和身法的专项练习。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h_u_9_9_ ._ c_ o _m 十、战机 战机,既有利于攻击对手时机。它包括有效地攻防距离,可击的空虚部位(空裆),不能击中对方而对方来不及防守时间差等。一般通过心理战术、假动作佯攻等方法去创造战机,引起对方错觉,造成对方错误判断;我则趁其失误或趁其来不及作出新的防守反应,“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击中或制服对手。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回复标题:浅析武术运动中的“八法”回复人:晓风飞翔回复时间:2003-4-916:49:25 浅析武术运动中的“八法”张平 武术运动中的“八法”,指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它是构成套路技术的八个要素。“手”指“手法”,一般要求如流星轻快、敏捷有力,打出寸劲;“眼”即“眼法”,它是对头部运动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武术运动中必须是:眼随手动,目随势往,明快锐利;“身法”是躯干运动的方法,在长拳运动中可分为“闪、展、吞、吐、转、冲、撞、挤、靠、俯、仰、弯、折、”;“步”即“步法”,步法要求快而稳,不掀脚,不拔跟,不受上肢影响;“精神”是套路演练时的意念、气质,也就是精、气、神的表现;“气”指运动中的呼吸。由于运动中对氧的需要量大,故在运动中要呼吸得法,并同机体各器官密切配合;“力”指劲力,也就是指动作的用劲、发劲,劲力有刚有柔,也有明劲、暗劲之分;“功”即是身体素质和技巧等的表现,也可认为是劲的发放,通常称为功底。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这“八法”关系到人体的上肢、头部、躯干、下肢、精神、呼吸、力量和技术几个部分,并体现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内”与“外”的矛盾。“手、眼、身法、步”指“外”,是对身体外在表面形与身的各种动作的要求;“精神、气、力、功”则是对“内”而言,是对意识、精神、劲力以及各内脏器官机能协调配合而言。“内”与“外”是一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体内在活动通过外在活动加以表现,从而使内外矛盾的双方合为一体。即在武术运动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也称之为形神兼备。这个整体是以内外合一为基础的。因为外部的任何形体活动均受大脑支配,并受内脏各器官功能的影响,只有内在活动达到一个“整”字,才能促使外部动作协调一致,逐步形成规范化和动力定型后的自动化。 所以,“手、眼、身法、步、”这个“外”与“精神、气、力、功”这个“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和影响的。“内”不能脱离“外”而单独存在,“外”也不可能没有“内”而独居一方。但是,由于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也在逐步提高,故内外合一又是相对的,这也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 “八法”在长拳运动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它的要求是对长拳运动的统一体现。“八法”在长拳技术中表现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能为长拳动作技术的创新提供基本的条件,也是长拳复杂多变的由来。 不过,由于长拳运动的特点,又限制了“八法”在动作路线、速度、幅度以及造型等方面的活动范围,从而形成了完善、协调、优美、大方的形态动作姿态。但是,无论长拳变化多么复杂,均离不开“八法”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认为“八法”中“内”与“外”的关系在技术教学和运动中应该是以“内”为基础,通过“外”体现出来,从而建立良好的本体感受,并在“内”与“外”的互相作用下达到协调一致。它们之间这样反复作用和提高,以至使技术、素质达到较高的水平。 【经脉】 【经脉】 雷公问於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穀入於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穀入於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肺手太阴之脉,起於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乾,鼻衄,喉痺,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虚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胃足阳明之脉,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珍,颈肿,喉痺,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於胃,则消穀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虚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脾足太阴之脉,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虚者,寸口反小於人迎。 【心手少阴之脉,起於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繫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指之内,出其端。】 是动则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虚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眥,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眥,斜络於颧。】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虚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於目内眥,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博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乿;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膕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膕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膕、踹、脚皆痛,小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虚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肾足少阴之脉,起於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膕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乾,咽肿上气,嗌乾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灸则强食生肉,缓带被发,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虚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於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虚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眥。】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痺。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眥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虚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胆足少阳之脉,起於目锐眥,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眥后;其支者,别锐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阳,抵於,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眥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虚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肝足厥阴之脉,起於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膕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於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溃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乾,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虚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於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者,毛折者则毛先死。两笃丁死,火胜金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毛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足太阴』气絻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 『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阴器,而脉络於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於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於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於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 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 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於皮中,其会皆见於外。 故诸刺络脉者,必刷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痺也。 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 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 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痺也。 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 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百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宜入掌中,散入於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欬,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於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於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於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於宗脉。实胇龋聋;虚则齿寒痺隔。取之所别也。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痺卒瘖。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锺】。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於心包下,外贯腰脊。具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者也。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於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别也。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於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太极拳劲法与技击 太极拳劲法与技击 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真人所创,但是否如此,武术界中则一直存有异议。 然不论如何,太极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技法,号称:“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它与一般武术不同,强调舍己从人,后发先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1技击 太极拳技击的原则主要有三点: 一,以静制动 此处静为心理之静与生理之静的合称。心理之静,指镇静应敌,不论敌人如何变化,我都保持平常心,仔细认清敌人实质,乘虚而击。而生理之静,则指对战不不论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好身体的重心,纵然飞跃急驰,亦稳如泰山。以静制动,己方静而彼方动,彼动时破绽现,我击之,彼不动时我诱之以动,彼动我击之,以待劳,劲不虚发。 二,以柔克刚 刚劲指含有抵抗性的力量,如:对方一掌斩下,我举臂挡之。柔劲指含有伸缩性力道的力量,如:对方一掌斩下,我借其势其力,以臂引其落空。刚过而易折,所以太极拳主张以柔劲对刚劲,刚劲耗力,有时而穷,我将其引入落空,使对方破绽百出,再出手击之。 三,以顺避害 太极拳的手法运动,是由无数圆形组成的。圆弧运动可有效地抵御打击,将对方的力道化解,避免了对方对我方的直接打击,是为以顺避害。我将对方圈入我方圈中,使对方欲攻无门,欲退无路,被我方圆圈粘住,束手束脚,动亦不得,静亦不得。 2劲法 太极劲法众多,在些举最典型的几种为介绍给大家: 一、沾粘劲 这是最基本的劲法,有把敌人粘住之意,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形影相随,敌欲逃而不得,欲攻而无方。太极拳中的推手,实际上就是培养些劲的方法,而并非是一种实战用的招数。此劲得后,在对战中可如影子般随住对方,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如同有一根绳子边在一起一般。 二、听劲 在沾粘的基础上,由推手培养出听劲,听劲,即为以肌肤接触的方法感受对方的肌肉运动,从而知晓对方的行动,达到知敌之效。听劲的最高境界可达到不用接触,只凭感觉便可知敌意图之地,但此为极高深的层次。 三、懂劲 会了听劲,还要能懂,只有能懂对方的肌肉运动着什么,听到的劲才有用处。不懂的话就像不会英语的人和英国人说话,人家说得很明白,你也听得很清楚,可你就是不知道人家在说什么,听了也白听。懂劲其实为一种经验的积累,也是由推手中得到的。 四、走劲 此处的“走”,意为让敌人的劲走偏。对敌时不以力相抗,而是另对方的劲力走空,我遇力则松劲,使对方如击败絮,无着力之处。 五、化劲 以上四劲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将对方的力量化去,此为化劲。化劲并非指将对方的力量完全化去,在化时,要保留一些,不然对方力量全消,我方就无法再以沾粘劲粘住对方,易使对方逃出我方的控制之内。 六、引劲 对方不动,我引之,以虚招引对方出手,或在对方力量被我所化之际将对方攻势引空,是为引劲。 七、拿劲 我经过沾、听、化三步之后,敌人的力量已被化掉大部分,因此必会产生力量不济的停顿,我则以拿劲拿住对方,取其腕、肘、肩等关节,与敌近身,使敌身不由主。 八、发劲 发劲是个总称是太极拳中攻敌之劲,如截劲、长劲、钻劲、寸劲、分劲、冷劲、断劲等等,均为发劲。发劲如入箭,由中求直,直达肢端,发劲者未觉用劲,受之者却觉其力猛难当。 反之,若发劲者自觉用劲,则就失去了效果。 九、借劲 借劲为上乘之劲力,牵动四两拨千斤,在敌劲将出而未全出之际,以少许化劲借人之力,反击敌方。打个比方,拳击中的迎击就可说是一种最粗浅的借劲,借对方前冲之力,加上自己的击打之力,造成大伤。 十、提劲 提劲上拔,用沾粘劲拔敌,使其失根,失去重心。提时桩步须稳,气沉丹田,上步进身,用腰腿劲向上沾提,引进落空合即出。 十一、掤劲 掤劲在推手中很重要,掤劲不可太足,亦不可太弱,用腰腿劲,前臂旋转滚动,使敌力转向斜方而不能攻入,攻敌时则先往后向下引劲,使敌劲出偏,重心失常,我再借势掤之。 十二、挤劲 以前臂挤击敌身,压迫敌人,补掤劲之不足,将敌挤住。 十三、采劲 两手一劲前推,一劲后拉,如采花摘果之态,是擒法的基础,用于擒敌之腕、肘,使敌重心前仆。此劲并非是采敌之力,而是劲法动作如采花摘果而已。 十四、肘劲 即以肘击敌之劲,在此不多言。 十五、靠劲 以身体任意一部分,用抖动发劲的方法击敌为靠劲。靠法之篱劲处有头、肩、胸、腹、背、胯、臀等等处。近身时靠敌于无防,胜于肘劲,亦称“七寸靠”。 十六、钻劲 又名入劲,多以指或拳发出,于触及敌皮肤后方发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与形意拳中的崩拳发力法有些相似。 太极拳劲法非止于此,因种种原因,在此不能再多加叙述,相信以上内容,已足够网友们写作之需。 寻经点穴 1。认穴 穴位是指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再人体组织上的交汇扦接处必有穴位。若干经脉交汇处为要穴。如果要害穴受伤,气滞血淤,人体就会失去局部或整体的活动机能,甚至死亡。认识穴位,掌握穴位的所在经络和位置,百无一错,才能凑效。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五脏合于五行之生克:水、火、木、金、土。十二经常脉合于十二时辰:子、丑、、、亥。各穴位合于周天位置,以统帅全身之机枢。 人体周身有108个要穴。其中36个穴是致命穴,亦称“死穴”。死穴又分为软麻、昏眩、经和重4种穴,各种皆有9个穴。生死搏斗当中,作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身亡。” 一。头颈部位要穴(9个) 1。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后头顶) 经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寸处。(眉心向上入发际) 经属:督脉,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汇。被击中后头晕脑涨。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一寸处。(同眼保健操) 经属:寄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太阳穴后下方,耳中上方,摸之有凹陷感) 经属: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同眼保健操)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人中沟偏上(鼻子和嘴唇中间偏上2处) 经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 7。哑门穴 位置: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接凹陷处。(后脑勺连脖子处中心线) 经属: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我晕~~~~~(耳后后脑勺与脖子交接处,哑门穴与耳朵中间1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昏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穴(14个) 1。膻中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两 经属:任脉。足太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击中内气散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膻中穴下沿中线摸到肋骨突起处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心之募穴。击中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就是肚脐眼。 经属:任脉。击中,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一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终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四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会。击中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从锁骨数下来第三根肋骨处向两侧平移至击中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第六肋。 经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冲击肝、脾,震动隔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曲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因内部右侧为肝脏,左侧当脾下方,故击中后冲击肝脏,破坏隔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穴 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脊椎边)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第三肋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 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肺,破气机,易亡。 3。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 位置: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点中,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 位置:第三腰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 位置:属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点中,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三。背腰骶部的要穴 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脊椎边)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第三肋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 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肺,破气机,易亡。 3。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 位置: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点中,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 位置:第三腰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 位置:属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点中,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三。背腰骶部的要穴 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脊椎边)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第三肋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 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肺,破气机,易亡。 3。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 位置: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点中,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 位置:第三腰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点中,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 位置:属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点中,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穴 1。肩井 位置:在大椎穴穴与肩峰连结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点中,半身麻木。 2。太渊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点中,阻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点中,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点中,下肢麻木、不灵,伤丹田气。 5。涌泉 位置:足掌心三分之处,当曲足指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点中,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点穴术是中国武术中一门高深的技击术。在武侠小说家的笔下,高手随意一指便可以让对手或哭或笑,或伤或死,很是神奇。 其实点穴术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布着十二条经络,三百六十五个穴道。其中有三十六个穴道被称为「死穴」。这些穴道如果受到内功高手的击打,便可能导致人全身或局部麻痹、晕倒甚至丧命。这种奇妙的手法便是「点穴术」。 解除点穴的效果除了时间一到,穴道自解外,就必须由高手击打相应的穴道,或用内力推拿,使血脉恢复正常的运行。 现代的武术高手常在搏斗中,击打对手某些薄弱部位或敏感组织,令对手产生酸麻和疼痛,从而失去抵抗能力,取得胜利,这些部位通常都是「穴道」的所在。1928年,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上海用「少林一指禅点穴法」击败当时的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英格。后来英格在《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介绍交手经过,对「自己当时身体如同被电击了一样」表示惊诧不解。这就是现实中点穴的效果。 中医同样也根据穴道对人体的影响,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刺激穴道,调整人体血脉的运行,达到医治疾病的效果。 附:内力 中国武术中所说的「外力」是指人类天生的力量,而「内力」则是指人类通过锻炼,所产生的内在强大能量,也称为「内劲」。 武术高手在修炼内功时,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调整呼吸,锻炼人体的内部机能。经过长时间的内功修炼,不但可以使人的反应能力变的更加敏锐,还可以激起人体内部的潜在能量,从而锻炼出强大的内力。 眼睛能看的到的招式是外力的呈现,而内力是肉眼无法看到的。只要配合相应的招式,内力就可以发挥很强大的威力。我们常在公园里看到老人家在打的太极拳,其实就是一种很强调内力修炼的内家拳法。正确的调整呼吸,凭借内力的运用,即使一位老先生也一样可以打倒一个强壮的大汉。这就是运用内力「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的道理 武术谚语精解(一) 武技篇 1南拳北腿,东枪西棍: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的武术手法多,桩步稳,拳势激烈,并常以发声吐气协助动作发劲,需要场地较小,素有“拳打卧牛之地”的说法。而流行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武术,长于腿法,架式大,节奏快,多窜奔跳跃。北派拳术需要场地较大,有“拳打四方”的说法。南北武术各有侧重,特点鲜明。 2枪为百兵之王,又为白兵之贼:这条谚语形容了枪械的厉害。枪之所以称王、称贼,是因为它在实战中威力强,攻防速度快,富于变化,往往使人防不胜防。五代王敬荛,能使30斤铁枪;唐尉迟敬德,善用丈八枪,宋赵立善用双枪,扬妙贞创梨花枪,“二十年天下无敌手”;岳飞“持丈八枪刺杀黑风大王”。近代神枪吴钟、神枪李书文等等都以使枪而闻名。 3刀为白兵之帅: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兵器之一。大刀可马战,腰刀可步战,朴刀、双手带则可马步战,教枪又灵活的多。刀法讲究劈、砍、拦、扎、抹,又较枪法简单,易为学者掌握。所以,历代战将、士兵中以使刀者居多。关羽就善用八十二斤青龙刀。 4剑为百兵之秀:剑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在频繁的战争中,剑逐渐被其它兵器所代替。后来,剑术形成两种风格,一种是长穗剑,称文剑,练起来剑走龙蛇,潇洒飘逸,美不胜收。一种短穗剑,称武剑。其步伐灵活,招法多变,动作迅猛,是实用的一种剑法。然而,不论是长穗剑还是短穗剑,都不象刀法那样凶猛外在,而总是拌有一种儒雅之风,特别是它与琴、棋、书并为文人四宝之后,称之为“百兵之秀”,当之无愧。 5棍为百兵之首:棍是最原始的兵器,一个不会武术的人在自卫防身中,往往会随心所欲地使用棍子,棍子作为兵器真是太普遍了,故称之为百兵之首。明将俞大猷的棍术著作《剑经》,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是研究棍法的经典。 6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也作年刀、月棍、久练的枪,这条谚语说明各种兵器掌握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以刀、枪、剑、棍四种而论,枪是最难掌握的。仅仅是搬、扣、扎这三个动作,不下苦功就很难做得正确。枪法之多是其它兵器技术无法比的,而各家枪法又各有许多深奥之处。相对来讲,棍法便较容易掌握,而棍是诸兵器之基础,可说包罗万艺。刀、剑之类则介于枪棍之间。刀是一面刃,剑是两面刃,两者比较,掌握剑术又比刀术为难。 7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或作纵枪横棍。这条谚语强调了枪、棍技击特点的差异。枪有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枪尖刺扎。棍无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棍端抽打。枪扎是直线,棍打是横片,故有此谚。然而,棍端装枪即为枪,枪若去尖即为棍,为此,枪法棍法便有许多交融之处。不少枪法中含有抽、打、劈、砸的动作;而不少棍法中含有戳、挑、撩、滑的动作,则是相互取长补短。 8打人千万,不如一扎:这条谚语说明少林棍法中只有三分是棍法,七分是枪法,所以少林棍为棍法中之上乘。其实谚语主要是讲枪的威力大于棍。以棍打人,除了头部,身体其他部位被打仅能伤及皮肉。而以棍扎人,虽无尖,却能伤及内脏。所以,许多优秀棍法均将枪法融进,为的是增大杀伤力。 9枪怕摇头棍怕点:遇见使枪的,要警惕枪摇头,遇见使棍的,需提防棍点头。摇头,是指枪尖被抖成一个圆圈。枪若发挥威力,需将搬、扣、刺三动一气呵成。三动迅捷完成,枪尖便被抖成一个圆圈,枪法云:圈为枪法之母,圈抖的快、圆、小、生风,枪便扎得有力、突然,令人防不胜防。摇头,还指枪要运用抽打的招术。抽打之前,枪头必做摇摆动作。枪法中突用抽打的棍法,易使对方上当。棍,虽重使两端,但一旦揉进枪法,则威力倍增。棍若点头,其意在以棍当枪使了,无论是扎、挑、抽、劈,此时皆可灵活运用。若不提防,仍以其为棍,为祸便不远了。 10枪如游龙,棍似旋风:或作枪如游龙扎一点,棍似疯魔打一片。枪扎出去要想令对手捉摸不定,绝不能直来直去,而要枪杆抖颤,犹如一条蜿蜒前进的龙蛇,不仅有直刺的力量,而且有上下左右磕、格、崩、滑的力量,劲力便发挥的淋漓尽致,收效也便显著。棍,若要招招见功,必须要快,所谓棍起生风,只有如旋风般劈打抽拦,才有杀伤力。 11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口:这条谚语说明了几种刀法演练时的基本要求。单刀,一般是一手持刀,另一手配合持刀手运动。空手的作用甚至重于持刀手。因为动作的标准与否,协调与否,使用与否,实用与否,美观与否,全在于空手的配合,故说单刀看手。双刀用法及变化是通过两手和两腿的协调配合来体现的,要求两手用力均匀,手法清晰,步伐灵活,上下协调。双刀法多为花刀之法,左盘右旋,上缠下绕,倘若步法不灵,则难免双刀互碰,或伤及自身。故行家看双刀第一眼便注意步法是否正确,这便是双刀看走。大刀是长兵器,份量很重,刀法主要在刀刃上运用清楚,才能发挥大刀的威力,所以大刀看口。 12剑走青,刀走黑:青指“轻捷便利”,交手之时,能干净利索地躲闪对手的进攻,谓之“走青”;剑本身轻、短、细、薄,对付粗重兵器,难以硬挡硬架硬格,只可逢坚避刃,遇隙削刚,仗着身法便利、招法变换取胜。“黑”,是很毒凶猛之意,就是说刀法要狠、要猛。刀本身面宽而背厚,交手之时,可大劈大砍,硬挡硬架,刀峰过处,如滚瓜切菜。所以说:“刀走黑”。 13剑是君子佩,刀是侠盗使: 14百日袖箭千日镖:袖箭和镖都是暗器,镖,刚制,长三寸六分,重六两。重一斤着称斤镖,俗称“金镖”。抛掷击人,有扬手镖、阴手镖等法。袖箭是含机械装置的暗器,圆筒中装箭,筒内设弹簧,一按机关,箭即射出。两种暗器虽大致相同,但袖箭用来省力,射程远近全凭弹簧弹力大小,而镖的掷程远近全凭手腕力量的强弱。二者又都要求掷射准确,因此,使镖显而易见要难于袖箭了。 15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这里的鞭指的是九节鞭、七节鞭一类的软刚鞭。软刚鞭是极难练的兵器之一。它的技击法讲究劈、套、横、提、拦六字,由于软刚鞭用起来有圆无直,因此演练必须舞动如飞轮,象一堵墙一样,密不透风。拳指打拳,出拳要象流星过空般迅即,拳点似繁星闪烁般眩目。 16锤槊之勇不可敌:锤,代表了冷兵器中的重兵器,槊,代表冷兵器中的长兵器,由于古代此类兵器重的惊人,所以能使用这样兵器的人,没有强大的膂力是不行的。所以,古人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锤槊之勇不可敌”,意思是千万不可轻视使用这类兵器的人,因为他们的力量往往超出常人数倍。 17古人制艺,必立一意:此谚语说的是古人创造的每一种兵器,一定是突出他的一种用途。 18把势、把势,全凭架式。没有架式,不算把势:历来人们都爱把练武术叫做练把势,这条谚语重点不在强调练好把势上,而是强调练武术必须姿势正确这一原则,姿势就是架式,是要反复习练以求习惯的一种动作。练套路要注意架式,练各种基本功也要注意架式,每个姿势,都有要领,符合要领,姿势才正确。如马步,就是骑马蹲档的架式,随便一蹲就不是马步。如不按照要领去强调架式,就会练得不伦不类,而且内外功夫也练不成功。 19武术讲八法,拳脚要踢打:八法是武术的八种基本功法,即手法、眼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这八法可说是各门各派通用的基本法。不管练何拳何派,离开这八法就练不成功夫。而八法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练成,所以,“拳脚要踢打”就是指练武要持之以恒,才能将八法掌握。 20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条谚语是讲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体表面各部的动作,也即指“形”,精神气力功指内,即指精神、气质、意识的体现及人体内脏器官的锻炼,也指“神”,内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内与外,形与神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21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运动的优越之处,在于内外兼修,不论内家外家,不论武当少林还是南拳北腿,拳理虽众说纷纭,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里所讲的“气”是指人的元气,也就是人的生命力,通过武术锻炼,增强肌体的活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人们就会精力充沛,益寿延年。“筋骨皮”指的是人的形体,通过武术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魄,使肌肉发达,骨骼坚实,韧带柔软,皮肤健康,使人有一副健美的体态。 22手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这条谚语首先提出了对“手眼身法步”的技术要求,是针对长拳类矫健迅猛的动作而言的,长拳类拳术节奏鲜明,结构紧凑、灵活多变的特点,富有弹性的风格,正是这条谚语启示的内容。其次,这条谚语又启示了格斗中应取的方法。手疾、眼快、身滑、腿捷是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眼到手必到,手到眼必到,手眼身法步浑然如一,以快制慢,以快制快,以快制柔,以快制刚,乃克敌制胜的原则之一。 23花拳锈腿,好看无用:武术界常用“花拳绣腿”老形容姿势好看却不实用的拳套。这一类拳套过分追求姿势的美观和技巧的高难,而不注重动作是否体现技击性,拳套中缺少踢、打、摔、拿的实用招法。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习武者所练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可惜,练习者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拆解,表演起来威风漂亮,一经实战白窍不通。这样的习武者也被称为花拳锈腿。 24不能因辞害其意,不能因名忌其拳:用辞不当,当然不好,但如果其意良善,则不应计较,拳名不当,固然有弊,但如果其内容精湛,则也不容忽视。如“女人拳”“疯拳”“狗拳”之类,名字似乎不雅,但拳术却均有独到之处,倘若因名忌拳,岂不丢掉了精华。 25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盘架子,就是练套路,这是武术行话。武术发展史表明,无论拳术还是器械,都是先有散打后有套路,套路可说是武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武术套路是以格斗技术组成的系统动作,以便习练者平时熟练。既是平时习练,所以套路动作便长,同时要求习练者使用重、长之刀,以便增长气力和耐久力。因此,要想在实战中尽量发挥,便需要“架子天天盘”。“套路武术无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26遍访师和友,所求是真传:习武者都想得到真传。真传,顾名思义,就是真东西,实传授,他包括内容、方法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一种武术项目,只要是老师认真实在所传授的,都可称之为真传。 27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这条谚语是从武术的六合真义着眼的,这里所讲的六合真义,是指内三合,外三合。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气神不断互相转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可以延年益寿。所以谚语提出要“内练精气神”。外三合指手眼身三者的统一。武术动作是用手眼身完成的。手眼身的锻炼是精气神锻炼之“形”,之“表”。六合真义便是指由外三合之表而至内三合之里,由外三合之形练及内三合之神。反之,内三合之神必由外三合之形表现出来,所以,“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28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这里的六合指内六合、外六合。外六合指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习练之时,手一伸,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脚一进,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脚。这便是发力的顺序。无论是演练还是技击,外六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内六合是指脑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筋合,筋与血合。脑子可以产生意识,意识可以导引气的流通,气可以促使劲力的顺达,力可以使筋骨坚强,筋骨坚强便使身体的血充足。 29练劲不练力,劲力打拙力:凡能抬举、提拉重物而不能运力达于四肢者,武术家称之为有“力”,但叫它为死力、拙力。而能将全身之力运送于一拳一脚甚至一指之端者,武术家称之为有“劲”,也叫劲力。“劲”有透力,可由表及里;“力”无透力,仅及于表面。“劲”有爆发力,但不能持久;“力”能持久,但无爆发力。武术家能以手掌击石成块,以指钻砖成洞,足见透力之强,力大者不能。力大者可日负百斤,往来百里,持久力强可见一斑,武术家不能。武术家可一拳跌人丈外,一脚致人非命。可见“力”与“劲”是不大相同的。练武术讲究练的是“劲力”,而不是“死力,拙力。”如果只想练出力量,那么练举重、健美等项目会更有效。 30拳讲三术,技、医、艺术:技术、医术、艺术是武术的三大性能。武术的缘起就是用来搏斗的,所以,无论何门何派,无论套路散打,无论内功外功,只要属武术范畴,都以技击为中心,都将技击方法,这便是武术的技击性。同时,练武可以增强体质,调节各器官的功能,进而可医治部分疾病,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武术骨伤科、点穴按摩、气功导引是武术范畴中的重要内容,是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便是武术的医学性。武术本身是件艺术品,他体现者动与静、快于慢、正与侧、高与低之美,它是力量之美、速度之美、节奏之美、技巧之美、塑型之美的统一。这便是武术的艺术性。 31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遛腿,就是踢腿,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练家,都必须坚持练习。因为腿是全身的支柱,务必根基牢固,根基不稳,重心不稳,武术就没有练到家。遛腿的作用很大,首先,将腿遛开,筋骨柔软,肌肉不僵,可减少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其次,腿功好利于表现技术动作。腿功好,武术功夫便好,腿功是表现技术的基础。第三,腿功好利于提高拳艺。武术技术多以身体下盘为基础,坚持遛腿,加强腿部力量性和柔韧性,是掌握高难度动作的关键,是提高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从技击角度看,也只有在腿部关节柔韧性高的条件下,才能敏捷而准确的运用各种腿法 32练武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腰为周身之主宰,腰活则周身灵活,腰皱则周身僵硬。腰功是集中反映身法的关键。肩、肘、腕、胯、膝各部动作全靠腰来支配、协调,所以俗话说:腰为一身之轴。腰功扎实,达到“腰如蛇行”的程度,翻、转、折、叠、拧的动作便会随意自如。腰功还是技击动作的基础,象指上打下,虚左实右、明进暗退、一闪即击等都离不开扎实的腰功。 33抬腿轻,落地松,踢起腿来一阵风:踢腿时,大腿不用僵力,这既是抬腿轻;落腿时不能沉重,要控制住落点和力量,叫落地松;一步一腿要紧紧相连,每起一腿都要讲求速度和劲力,大腿带小腿踢起,有一个加速度,这便是踢腿一阵风。这种踢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腿部柔韧、力量、速度、灵敏等方面的素质。 34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站桩是各门各派武术都强调的功法,也是俗话讲的“私功夫”中的一种。站桩是以静站方式调养气息、增长劲力的方法。称其为桩,是因为习练者要象木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之后,就可以脚底生根,象木桩一样扎实稳固。桩功可粗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种。一个习武者,腰活腿灵,就是缺少桩功,脚底无根,那么演练套路,就会流于轻浮,交手实作,也会气浮身飘,容易被对手借力使力而打倒。 35练功先练桩,大鼎增力量:大鼎指倒立。拿大鼎,可使肩宽、身轻、腰韧、臂力强。大鼎是各种翻滚扑跌动作的基本功。拿大鼎是要“耗功”,倒身而立,越久越好。 36未学功夫,先学跌打:跌打,是跳跃、腾空、翻滚、扑跌等技巧动作的总称,包括吊毛、枪背、空翻、侧翻、滚地雷、仙人跳、鲤鱼打挺、狸猫上树等许多招式动作。跌打也是武术基本功之一。练跌打既可以提高身体灵巧的素质,还可以增强练习高难度动作的能力,既可以奠定练习地躺类拳术的基础,还可以加强演习或交手过程中的自我表现保护。 37拳打千遍,身法自现:这条谚语告诉习武者,只有通过长期的苦练,才能体味到武术的奥妙,才能表现出武术的内涵,因此,在锻炼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的纠正缺点,使功法、技术、姿势、动作不断趋于正确。身法,指全身动作的协调,动作的协调,要靠苦练才能实现。 38读书要讲,种地要耪,练拳要想:练拳虽然是身体的运动,但是不用脑子不行,想,就是要对套路的结构提点为什么?对各种法则要求提点为什么?对招法的应变提点为什么?多练习过程中身体的生理反应提点为什么?做到不仅动作姿势上模仿得正确,还要了解为什么那样做才正确,怎样做才正确,所谓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长拳中的弓步,要求前弓后箭,前腿扣脚掩裆,后腿崩直,脚跟用力。为什么呢?扣脚是练习“别法”,别住对方的脚。掩裆是“护己”,免遭对手踢中下腹。后腿崩直脚跟用力,可使步型稳固,对于拽、顶皆不动摇。光练不想,武艺难以达到登峰造极。 39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打拳不等于练功。拳,指锻炼的方式,功,指锻炼的实效。光注意锻炼的方式而不注重锻炼的实效,就叫“打拳不练功”。打拳若不练功,拳术即使打得再好看,终是花拳绣腿。练功,就是为了实用。练功的含义很广泛,如增加力量性,提高柔韧性,加强灵敏性,锻炼耐久力,增大呼吸量,提高反应力等,都属于“练功”的范围。技击方法的熟练掌握,技击能力的具备,养生术的通悟与应用,也是练功的内容。练功的主旨在于练成过人的功力。因为拳人人可打,功却不能人人练成。如海灯法师的一指禅功,现在可说是绝无仅有。这条谚语也做“拳无实功,一场空空”。 40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从散打技击角度而言,贪多嚼不烂是每个选手应当大忌而特忌的。武术招法很多,千变万化,要想全部掌握实在是难上加难,因此,练习散打技击,除了要博学多闻,广泛涉猎外,还必须精通几招。这几招应是自己的拿手。应当是别人不会的我会,别人会的我精。如是人人皆晓的招数,就要练到别人达不到的火侯,这才叫绝招。摔跤名手宝三善使“泼脚”,这是摔跤中的俗招,人人都会,可是谁与宝三善摔,却常常使不出自己的泼脚,而着了宝三善的泼脚。他这一招实在是练到了精、绝的地步。如果光会许多招,实际运用时却生疏的很,那反到不如精通几招奏效得快。当然,如果千招会千招精,那是上上等了。 41练拳千招,一熟为先。练势多年,一快为主:熟和快,是搏人制胜的重要因素。熟,指招势熟,变化熟;快,指反应快,出击快。熟加快,便能掌握格斗的主动权。 42打拳容易走步难:练套路,只要准确记忆,认真模仿,反复演练,时间不需很长便能掌握,有的人还能练得非常好,可是有的运动员虽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成绩,基本功也很好,却不能实作,就是因为不会攻防进退的步法。套路是死的,越练越熟,步法是活的,需要针对对手的动作、对手的技术水平,对手的身体素质在实战中变换。平时练习步法,尽管可以对单一步法反复练,对多种步法综合练,但是,如果缺少与对手实战中的练习,就依然是“纸上谈兵”。所以说“打拳容易走步难”。 43步不活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法在拳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步法起着调动周身各个部位以实施各种技击战术的重要作用。技击中的进攻后退,拳打脚踢,肩顶臂撞,无不倚仗步法来保持自己重心的稳定,还要靠步法的变化来动摇对手的重心,破坏其平衡。步法对,拳脚则顺,步法精,出势则疾,进退则灵。步法是协调手法、身法、腿法的基础。步法练好,才能保证手法、身法、腿法的施展运用。各个拳种和技击术都有自己的步法。比如拳击和截拳道中有滑步、侧步、疾步以及快进快退等。传统武术中的步法更是多种多样,象八卦掌绕圈走转的趟泥步;戳脚左绕右划的玉环步;查拳虚实相兼的走风摇晃步等等。这些步法都有其特点和用法。归结起来,规律却是一个,就是都要求整个身躯和四肢配合协调,巧妙地调整自己的重心,便于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出击或防守。步进身随,步退身回,始终掌握格斗的主动权。 44先看一步走,后看一出手:既然步法在实战中极为重要,那么,在实战中首要的是观察对手的步子。身摇而步动,由对手身体的微笑摇晃而判断出步动的方向,由步动方向而判断出进攻的意图,从而采取相应的破法。这条谚语的另一个含义是,看一个人武功的高低,首先是观察他的步法是否清晰、稳健、正确,其次才看他的拳脚是否合乎法则。因为步法好坏是一个人武功高低的标志之一。 45一步练错百步歪:步法如此重要,那么从一开始练习就要力求准确。步法训练首先是基本功阶段,腿功、桩功是练习步法的关键。其次是进行基本步法的训练,要求掌握各种步法的要领,练熟练精。第三个阶段是进行各种步法的变化和灵活运用的训练,还要进行步法与招法的配合训练。步法一旦没有打好基础,最后习惯成自然,那便不容易纠正了,这便是“一步练错百步歪”。 46动则法,静则型:法,指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完成动作的方法;型。指演练中完成一组动作后停顿静止时的造型。动,指演练套路时的连续动作。动时,身体各部要配合得法,快慢相间,顿挫有致;静时,造型威武优美,气势夺人。这样也便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套路的风格特点。 47打法各家各不同,静如处*女瞥如鸿:动与静这一对矛盾贯穿在所有的拳种之中。有动有静,动静分明。在演练中要注意动与静的关系,在技击中也要注意动与静的关系。在技击中,动,则要迅雷不及掩耳,将招法完成于瞬息之间。即所谓“动如脱兔,瞥如飞鸿”。静,则要山崩与前不变色,地陷于后不失声。说动即动,要静便静,随心所欲,变化自如。套路中的动与静,有利于表现武术的美感。技击时的东与静,则是迷惑敌人,麻痹敌人,发现破绽,突击敌人的关键。所以,尽管武术流派繁多,但对“动与静”的要求是一致的。 48行礼文静如处*女,开拳一动如脱兔。闪展敏捷若雄鹰,进击迅猛象老虎:这条谚语说的是演练长拳类套路的要求。第一句要求出场时彬彬有礼;第二句要求开拳即要亮出风格,抓住观众;第三句要求演练一定要体现出长拳矫健的特点;第四句要求演练一定要体现长拳矫健的特点;第四句要求演练中要体现顽强拼搏的精神。处*女、脱兔、雄鹰、老虎用以比喻选手应有的修养、风度、风格、精神、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49行家一落眼,便知深和浅。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对练武术的人来说,经验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技击方面,一个武术行家,必经多识广,有丰富的格斗经验。经验的积累,便会使他对对手的姿势步法,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微小动作都能产生敏锐的反应,并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出恰当的结论,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行家的眼睛似乎能洞悉一切。看一看对手的拳势,便能知晓属于哪门哪派,所学的是深是浅。行家手脚似乎能感觉一切,只要触及对手的身体,便能知晓功力的大小,应变的迟速。这一切都是从经验中来,从实践中来。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程度的。 50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这条谚语运用比喻说明武术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太极拳喻为内家,八极拳喻为外家.内家以养生为主,修心养性为上;外家以搏人为主,操练筋骨为先,太极拳法致柔,动中有静,八极拳法致刚,势势生风。因而称太极为文,八极为武;太极为阴,八极为阳。武术,正是由文武、内外、刚柔、阴阳这些矛盾而又统一的内容组成的。 51稳如泰山,静如处*女:这条谚语强调的是在技击中应当保持一种镇定的情绪,有了这种情绪,就会不慌不乱,不急不躁,不受干扰,就会不上当,不受骗,而能以极大的耐力与万分的机警,全神贯注,力量集中,敏锐地观察对方的表现,准确地察觉对手的意图,从而及时、准确、恰如其分的出击。达到制胜的目的。技击,最忌心浮气躁,因为它会使自己陷于混乱之中而不知从容对敌,从而露出破绽,陷己于被动,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 武术谚语精解(二) 52心乱则意乱,意乱则拳乱 53力如千斤压顶,劲似利箭穿革:散打中,必须以沉重的力量配合巧妙的招法,才能达到技击奏效的目的。力有本力、劲力。本力是先天生就,所谓:“身大力不亏”。劲力是后天练就,功到自然成。本力大,是习武者的一个优越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坚持进行必要的力量性练习,使发展大肌肉群和发展小肌肉群配合起来,便会有泰山压顶的力量。这个力量可能笨拙一些,但他可能成为优于对手的因素。劲力是武术技击中的一种特殊力量,它能将全身之力在瞬间集中于一拳一脚之上,如同炸弹爆炸一样,瞬间使一拳一脚具有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先前的力量,这个力量,如利箭穿革,有着极强的穿透力,打在表皮,伤在内脏,这条谚语希望习武者能具有千斤压顶的气力,还具备利箭穿革的劲力。 54一力降十会,一力压十技: 55死力不足贵,活劲最为高。力不打拳:这条谚语所主张的与上两条恰恰相反,他认为,精于力着,不如精于拳者。力为呆力、死力;拳为活劲、巧劲。技击家临敌较艺,均尚劲不尚力,讲究眼疾手快,身灵步活,出手无隙可乘,虚实变换,声东击西,一发即收,令人防不胜防。而死力、呆力则不然,力量虽重,但直来直去,攻防意图,毫不掩饰,有实无虚,顾前失后,全身空虚之处甚多,容易被对手借力打力,乘虚而入。要以拳打力,以活劲打死力。 56蛮拳打死老师傅: 57一巧破千斤。四两拨千斤:这两条谚语强调了“巧”字在技击中的作用。巧是精通变化的代名词,是善于应付突然袭击的代词,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代词,是能化险为夷的代词,是以弱胜强的代词,是出奇制胜的代词。只有精通武术,熟而又熟,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武术家才能达到“巧”的境界。达到了“巧”的境界,便能以巧破拙,以巧破力,“巧”就是借力打力。对手力越大,劲越足,心越狠,来势越猛,被巧借打回的力量越重,败得就越惨。而自己所用的力量却很小,所以“一巧破千斤”也作“四两拨千斤”。 58运动在身,用意在心:练武动身不动脑,势必四肢发达,大脑简单,所学生硬,缺少变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活手变为死手。只有身动心也动,不断探究拳术奥妙,技艺才会日日提高。 59打拳要长,发劲要短:长,知演练的套路要长,为的是增力长气,锻炼耐久力。短,指击拳出腿时要有爆发力,即在短时间内将全身之力蓄于击出之拳、踢出之脚上,产生一种巨大的冲击力量,拳家也称之为寸劲。寸劲集中体现在击打动作结束的瞬间,给人以干脆利落,饱满刚劲的印象。寸劲用的好,出拳有声,起腿生风。练习寸劲,首先要注意发力顺达,避免“力”的传递受阻,使力量顺利地送至一点。其次是先松后紧。力在传递过程中,肌肉应当放松。力在爆发之时,肌肉便当急促收缩,以使力量短促而巨大。第三是掌握发力时的加速度,使力量与速度结合得最合时宜,从而使原始力量增大数倍。寸劲是武术特有的发力形式。他与呼吸还有密切联系,即所谓“以气催力”。发劲时伴随着发声吐气,气催而力刚。 60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这十二句谚语概括了对长拳类武术风格的要求。它在动作、姿势、节奏、速度诸方面都做了恰当的比喻。使习练者能通过喻体的形象理解抽象的原则。拳种不同,风格便不一样,但长拳类的几十个拳种,象少林拳、查拳、华拳、花拳、戳脚、翻子、八极燕青等,风格节奏固然有很大区别,但总原则,大体不离这12句。 61头顶青天,脚抓地;怀抱婴儿,手托腮:习武要注重刚柔。所谓刚,不单纯指刚劲之劲力,还指顶天立地的阳刚气概——头正顶天,形式挺拔,脚实抓地,根基牢固。所谓柔,也不单纯指柔软的力道,还指坚韧有余的精神,指收放适度的控制力,如同怀抱婴儿手托腮一样。 62前手齐眉三尖对,鼻尖手尖与足尖:三尖者,指鼻尖、手尖、足尖。三尖相对,指拳尖直出应与鼻尖平,又要正。偏于左则右边空虚,偏于右则左边空虚。脚尖也要与鼻尖相对,如若不对,身前俯则后足无力,身后仰则前方无顾。手尖于脚尖要齐,脚踢手随之。手足齐起齐落。拳打脚进之。不能有前后左右的偏斜。三尖相对是武术动作协调一致的要领,无论弓步拳、马步拳、虚步拳都应如此。以三尖相对的方式站桩,还能很好的调节气息。 63形美感目,意美感心: 64意发神传,心动形随:意指情感,神指神态,心指思想,形指形体动作。武术运动与其它运动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侧重于心灵“自我感染”的表现。所谓心灵自我感染,就是主观情感和主观思想对形体动作的支配。广而言之,不管练什么拳,主观上总有一种攻防意识,总会出现假想之敌,主观思想便要致敌于死地,主观情感也会随招式而变化,假而似真。狭而言之,练什么拳便会在什么样的主观理解支配下练习,比如练醉拳,总要先有一个似醉非醉的意识,再有一个以醉态奚落敌人的情感,练出拳来才能形神兼备。 65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脚有支撑之能,练武术最忌脚无根。脚无根,则身易晃,重心易不稳。以脚踢人,力发于腿。大腿带小腿,小腿催脚,力量贯于脚上,脚似鞭梢,产生巨力。腰为周身之轴。四肢运动全靠腰来主宰。腰一动,上可使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下可使胯催膝,膝催腿,腿催脚。脚无根,腿难发,腰无力,腿也难发。要想腿击有力,当先练好桩功与腰功。 66练武先求腿力:武术以练腿为主。腿法练好了,五行(心肝脾肺肾,劈崩钻带拿)则顺,六合(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则对,出势则疾,进退则灵,运用筋骨则易。腿力与脚力、腰力是统一的整体。练武先求腿力,便包括了脚力和腰力。 67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踢人。足踢敌人莫留情,全凭手领门路清:北方流行的拳种中,腿的用法在整个技法中占有很大比重。腿的力量朋,腿比胳臂长,脚上穿鞋,双比赤裸的拳头坚硬。腿法变化多端,却又迥环自如,踢、蹬、踹、碾、圈、摆、撩、踩、掀、扫是腿法的基本动作。腿法作为散打招法要做单项训练,同时还要“操腿”,发绑缚重物踢腿,踢木桩等,使腿更加坚硬。戳脚、弹腿、迷踪都是讲空腿法的拳种。象戳脚实用腿法便有几十种。以腿闻名的武术家极多,象铁腿孙通(清康雍间燕青拳大师),铁腿魏赞魁,神腿杜心五,江南每一腿刘百川等,都是因腿法高超而赢得雅号。注重用腿,却不能忽视手的作用。在技击中,手有领路的作用,一要领出腿踢的方位,手虚脚实;一要领走对手的注意力,乘机而踢。手还有防守的作用,象两扇大门一样,要想诱敌深入,就敞开大门;要想拒敌于外,就闭大门,令其无懈可击。无论是开是闭,均以腿击中对手为目的。这条谚语说明了手与腿作用的区分,又指出了手与腿配合的方法。 68手去腿不动,打人不能胜。脚踢手不出,打人必负输:在技击中,手与脚的攻防分工不应当区分过清。似乎腿只能攻,手只能防。事实上手与脚都具备攻守的能力。在技击中,手与脚应当密配合,各司其职,一齐出动,攻防同时进行,即所谓上下齐到,左右夹攻。手攻上,脚攻下;手攻上,脚防下;手防上,脚攻下。手脚相随,手领脚发,脚出手到。攻中寓防,防中寓攻,攻防兼至,这才是取胜之道。如果手脚不会配合,单一出击,踢腿时,双手回拳位不动,击拳时,两脚立定不移,那就破绽百出,必输无疑。 69有拳无腿难取胜,有腿无拳难占先。身心一动脚手随,手脚齐到方为全。前两名仍是强调手脚配合使用的重要性。后两名则是强调的领导作用,亦即“想哪打哪”。心中一念,手脚即出,动作快到与闪念同时,最后达到下意识地攻防,这便进入一武术的化境。 70拳打三分不易,脚踢七分不难。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腿的力度比胳膊大得多。从练功效应上讲,手与腿要练出同样的力度,手花费的时间要比腿花费的时间多得多。人们在技击中,一般习惯于把进攻与防守的任务交给上肢负担,而忽视腿的攻防作用。这多少有些避己之长,用己之短。如果腿功加强,拳脚齐出,在技击中就会主动得多。这并不是说所有拳种都应重视腿法,从而排斥那些注重上肢攻防技术的拳种。任何拳种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自己长于别家之处。扬己之长,攻人之短才是正确的。这条谚语主要针对北方拳种而言。 71七分看脚,三分看手:七分与三分指主次关系。两人对持,眼光应虚视其上而实窥其下,这便是七分看脚三分看手。因为对手进击的方位与速度都与步法有关。如被对手抢准了步子,那么在对手尚未出击时,自己的重心便已被挤乱,亏输便不远了。对手的脚尖所向,膝盖所向预示着其进攻的方位,所以,留神对手的脚是必要的。初习武艺者,临阵试拳,总有看不清来拳,判断不准对方意图的忧虑。这条谚语则提供了一个掌握主动,从容对敌的诀窍。 72弹腿四只手,神鬼见了都发愁:不只是弹腿,所有注重腿法的拳种都可说是四只手。腿法练精,腿便如同手一样,运用自如。它可踢、可蹬、可踹、可撩、可弹、可点、可蹭、可插、可踩、可跺、可截、可扣、可摆、可圈、可拿、可勾,等等。这时的腿已不单单是支撑身体、行路走步的腿了,而是具备多种功能,象手一样灵巧了。“四只手”打两只手,那还不绰绰有余吗? 73一见屁股掉,便是戳脚到:掉,回转之意。屁股掉,就是指转臀的动作。戳脚,人称北腿之最,他的腿法包括上中下三盘,是其他拳种中的腿法所不及的。戳脚极重视向后踢的腿法,这是它独具的腿法。如九翻鸳鸯腿(后踢腿)、花篮腿(后撩腿)、黄龙摆尾腿(后摆腿)、穿枪腿(后蹬腿)等等。特别是戳脚的连环腿法,令人防不胜防,尤以其中的前踢接后踢最为厉害。前踢接后踢,总有个碾脚、拧腰、掉臀的动作过度,然后后腿才起,所以,行家总结出这条谚语,以助人识别戳脚。 74拳技以眼为尊,眼为心之苗:眼有监察之精。交手之时,瞬息万变,全靠眼睛察其动静,识其变化。没有眼睛,或眼睛不灵,拳艺便要大受影响。故曰:拳技以眼为尊。心中所想,必流露于眼。自己的精神、意志、自信力会通过眼神表现,对手的进攻意图,心理活动也会在眼神中流露。故曰:眼为心之苗。 75眸子练得明,打人占上风: 76拳到眼到,眼到拳到,拳眼齐到,招招有效:这条谚语讲述了眼光与拳脚在技击中的三种配合方法。武术家在熟生巧,巧生精之后,便能以下意识的动作应付突然袭击。拳脚的动作往往走在眼光之前,这时,眼光就要迅即追随拳脚而去。这便是拳到眼到,也叫眼随拳。交手中,目光锐利的拳师一眼能看出对手的意图动向,这就要目光所及,拳脚即到,看哪打哪。这便是眼到拳到,也脚拳岁眼。武功达到化境,拳眼的速度几乎一致,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极高。心中一念,拳眼齐到,这也脚拳眼相随。 77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对手躯体某一部位的变动,即可判断出随之而来的招式样。听到微弱的风声,便能识别出突然的袭击。凭借皮肤的接触,就会感知对手力量的大小、虚实和进攻方向。这是习武者在技击素质上应达到的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需通过长期训练,反复强化击打刺激,形成条件反射,使感知信号向大脑中枢的传递,大脑指令向拳脚动作的传递在瞬间完成。 78料敌在心,察机在目:技击中最讲究以逸待劳,以逸制劳。心中有数,把准时机,便可事半功倍。料敌在心,就是善于判断对手意图,其一举一动,一手一足俱在我意料之中,我即可玩敌于股掌之间。察机在目,便是强调要把握进攻的时机,啾准对手的破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小力而至大胜。 79以静待动,后发制人:这里所说的静,指自己以外观形态与对手保持相对静止的姿势,调整体力,以逸待劳。静,还指内心的沉着冷静,细心观察对手的一切行动。动,指对手为了迷惑我而采取的无关紧要的步法移动和一切虚假动作。动,还指对手首先发起攻击的动作。交手之时,静以待之,待敌生乱,趁机击之,虽属后发,而能制之,这便是这条谚语的含义。 80主动抢攻,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是强调先行出击的重要。当自己在精神、气势、体魄、力量、武技等方面均压倒对手时,先发制人,可一举获胜,在自己与对手旗鼓相当的条件下,判断准确,看准破绽,抓住时机,果断进攻,可出奇制胜。当自己的身体条件、武艺技术不如对手时,凭着旺盛的斗志,拼搏的精神,疾快的速度,不拖泥带水的动作,坚决果敢,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出击,可反败为胜。对手越消极,我当越主动,以主动制被动,以进攻克防守。 81出其不意攻不备,先发制人不容还,动手犹如鹰捉兔,粘衣发劲急似弹:先发制人,就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招即中,不容还手。拳势极快,如鹰捉兔,粘衣贴身,劲力爆发。如对手已严阵以待,先发制人的时机便已错过。如自己力微势弱,先行出击易暴露弱点。 82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到;后人发,先人拳:在技击中,先发制人,可以掌握主动权,这是勿庸质疑的,但后发制人也有出奇制胜的妙用。主张后发制人的拳种、拳家均不在少数。后发制人,绝不是说速度要慢于对方,而是动作起动在后,动作完成在先。这就是说,后发制人的速度反而要更快。彼不动,我不动,是说绝不先动。彼微动,我先到,是说对方技击动机,袭击方位、所用招法刚一显露,我即做出反应,且要在对方目的未达到之前将其击倒。后人发,先人拳,就是说这种打法,虽发于人后,却先于人到,率先完成技击任务,这可说是后发制人的秘诀。 83后发先至,后发三至,后发后至:这三句话,是三种防守反攻的技法。这一句强调对手已进攻但尚未达到目的的瞬间,截击要快。第二句强调反击应采用连续进攻的战术,一招未尽,一招即起,不容对手喘息。第三句是说如果对手拳快,则应让过拳锋,消其劲力,待其招势成为强弩之末,即行反击。这三种技法有一个共同点,即要求习武者善于掌握技击时机,使防守与进攻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84先人发,后人至:先发先至,是强调先下手为强。后发先至,是强调后发制人,防守中反攻。先人发,后人至则是说交手时,发动进攻要在对手之前,而制住对手却要在对手还击之后,不求一招奏效。这是“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之法。其作用在于巧妙制敌。既,我先发动,使对手应招;对手招出,我却含而不发,使对手进之不可,退之不能,束手畏服。不以伤人为目的,而在于使敌人进退维谷,黔驴技穷。这是用高超武技使对方心服之战法。 85彼静我乱,彼乱我静。静中用乱,乱中用静:在交手之时,假如双方都不肯进招,处于“我待彼发,彼待我发”的境地,如何是好呢?这条谚语便解释了应对之法。“静”指伺机;“乱”指行动。也就是说,对方伺机,我便行动,对方行动,我便伺机;在伺机中不忘行动;在行动中抓住战机。程宗在《少林棍法禅宗》中说:“彼枪发,我枪拿,彼枪不动,我枪扎。此一扎也,不浅不深,非真非伪,明此机者,进乎技矣。”这段话便是对这条谚语的实际运用。特别应当一提的是,“彼静我乱”时的行动应当虚实相间,其意在于“引蛇出洞”。“蛇”不出,则真打;“蛇”一出,则属“诱”招,当变换再进。 86拳打三节不见形,见了形影不为能:拳经中说:“三节即三体也,手为梢节,身为中节,足为根节。三节不明,周身是空。上中下三节总要分明,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在格斗中,身体三节各部都可用来击打对手。头、间、肘、手、胯、膝、脚处处可发,处处可用。如拳谚所说:”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但是,究竟用什么部位击打,却不能显露在外形上,而是要虚虚实实,使对手难以琢磨和防御。看似脚踢,实则用膝;看似直踢,实则后撩;看似肩打,实则肘撞。“拳打三节不见形”即是要求攻防应具有虎行无声,龙行莫测的特点。 87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这条谚语是强调在搏斗中须树立克敌制胜的新年,突出战斗进取精神。在搏斗中,只能思进,不能思存,更不能思退。一旦思存思退,斗志先馁,便没胜利的希望了。所以拳家们说:“遇敌有主,临危不惧”“敢打必胜,勇往直前”。在搏斗中,精神力量是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 88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意,在这里指进攻或退守的意识;形,指身体各部的动作。在格斗中,自己的进攻或防守意识是不能让对手察觉的,对手一旦察觉,有了准备,自己的设想便要落空。对手为什么会察觉自己的意图,原因便在于外形把意识带了出来,暗示给了对手。比如手脚的轻微移动,身体的稍稍倾斜,肌肉的一丝颤抖,都会带出攻防意向。高明的拳师甚至能通过对手的表情、气息、目光的细小变化察觉到攻防意向。同样,高明的拳师也最能掩饰自己的攻防意向,或在格斗中不做任何预备势,或用假“形”诱使对手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样才能“乘其无备而攻之,又其不意而出之”。为了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招法就要快速,所谓以我为主,近打快打,“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89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这条谚语讲的是发拳出击的要领。拳,必从拳位而发才会有力。拳位分上中下。上位在乳侧,中位在肋旁,下位在胯边。谚语所讲“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即是讲出手收手应紧靠身体,好象拧绳一样,完整而紧凑。发拳,必须短促严实,拧裹而发。拳出,不但拳面有力,就是手腕、小臂也有由于拧裹的动作而具备擦力、崩力,这便是如钢锉。收拳,是臂膊顺原路而回。它不是消极的收,而是“收”中带打。拧裹而发的拳,顺原路裹胯合裆,屈膝扣足,五趾抓地。拧身时以腰为轴,快速谨严。 90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练拳讲究“上体宽舒自然,下肢沉实稳健”。宽舒自然,是强调松弛而不紧张,这样上肢才能随时进入进攻或防守的状态。沉实稳健,是强调桩实步稳。桩实,即落脚如生根,任敌挤、撞、顶、靠而不动摇。步稳,即迈步如行犁,一步迈出恰恰到位,挤乱敌人重心,自己可攻可衬。桩步沉实,脚步稳,出动作既不飘浮,又不僵硬,外顺内实,庄重安逸,可使同身蕴藏着的充沛内在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桩实步稳,是各种拳法都重视的原则,而形意拳、大成拳,南拳对其重视的程度尤为突出。 91转身回打,其机在头:在拳术及器械使用技术中,有转身回打的招法。一些人以为转身就是亮出后背,即使回打仍感迟滞不快,且容易被对手乘虚而入。其实,转身打法的关键在于“关”,掌握了“其机在头”的要领,“回打”何滞之有?头,是人身体的主宰。如身欲右转,一定先右转头以视敌人,然后身才随转。如身欲左转,也一定先左转头以视敌人,然后身体随之。这各左右转身的方法,快如旋风,决定会露出任何破绽。须注意的是,转身回打的步法得灵活,至于是左回身还是右回身,要依据自己的步法而定,以免自绊腿脚。 92兵贵神变,势势相连:变,指变势,也即变招。交手放对,立守一势,难以应敌。因此,须立一势,又立一势,复换一势,迅速变换,才能使能手应接不暇,而胜势在我。如果只仗着一种招法,就会被对手洞悉虚实,不能全胜。《说唐》描述的程咬金三板斧,就属“立守一势”之列。换势迅捷还不行,必须以逸待劳,或未发而先人,或待发而后应,随时审势,见隙而进。能用一招获胜,决不复用第二招。 93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这是技击心决,也就是在技击中对自身的一种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可以消除由于对手身高、体壮、技强、声望大而使自己产生的压抑、忧虑、紧张等心理负担,而使自己精神放松,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如入无人之境,从而产生必胜的信念,在竞技过程中可以毫不受外界干扰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94有人似无人,无人似有人。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对时有敌似无敌:后一条谚语是对前一条谚语的具体说明。练习对手进行格斗,*真地运用各种招数对付假设敌的各种进攻。这样练习,一方面加强了练习的严肃性、实战性;一方面可使招法形成条件反射。这便是无人似有人。真正交手之时,应当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受对手攻防的支配,象练习时那样充分发挥,随意自如,从容不迫,始终把握住主动权。这便是有人似无人。 95神以知来,智以藏往。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神,指主观直觉反应。智,指灵活、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智慧。知,是了解、把握的意思。这条谚语指出,凭直觉反应能探知对方的意图,凭着自己的智慧隐藏起自己的意向。令敌人两眼一抹黑,而我心中明如镜。敌人不能了解我,而我能把握住敌人。这就象明眼人打盲人,占足了优势。 96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武术练到了化境,伴随而来的是举手投足均能收到技击效果。拳脚用不着摆好动手的架式,思想用不着做好应对的准备,大脑皮层对人体手足的控制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对突然袭击可以本能的作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意识与行动在刹那间似乎割断了联系,似乎全凭着本能应对,这便是无拳无意,是习武者追求的真意。然而,无意绝非真正的无意识,恰恰是意识敏捷的反应。由意识到动作之间的指令传递快靠几乎使意识与动作同时发生,看起来好象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行动一样,无拳也绝非真正的无拳法,而是不拘泥于拳法,相敌之情形而行之。无拳无意,是武术的最上乘境界。 97拳打三不知:拳打不知,是说发拳要迅雷不及掩耳。不知有三,即我不知,你不知,他也不知。这是说应对之捷,出招之快,自己尚不及想,对方尚不及反应,旁观者尚不及看清,对手便已被击倒,这可以说是对“无拳无意”的具体描绘。 98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我国武术技击的特点是连续快攻,原则是速胜。即使后发制人,也要后发先至,双方交手不过是见上几招的事。几分钟,几秒种之内就要见个分晓。象武打电影中那种长时间的打法,并不体现武术技击的原则。因此,武术便要求拳手灵活巧妙,勇敢刚劲,在刹那间解决对手。即“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如果几招之内不能打败对方,那就说明自己的本领不足以速胜,就需要长时间的较量下去。这时便不仅是比武艺,还要讲体力,拼气力了。 99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技击中,决不能让对手牵着鼻子走。如果你攻上,我防上,你攻下,我防下,处处依照对手招数的变换而变换,那便永远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各打各的,便是避其锋芒,扬己之长,你攻上,我攻下,你出手,我踢脚,你要我按照你的意识打,我偏要你按照我的意思打,甚至让你根本不知道我的打法,这就夺得了主动。这条谚语的后两句,是说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已经知道自己不能获胜,甚至必败无疑,那就立刻撤出,保存实力,徐图进取。 100上步六合手,打不赢就走。上手五花炮,打不着就跑:“六合手”“五花炮”是少林拳种中散打招势的名称。其招势迅猛巧妙,往往能一举奏效。先发制人者常常使用。谚语用这两个招势代指一个人善用的招法,说明这样一个技击策略,在技击中,自己已经使出了最拿手的技艺,尚不能取胜,那便已说明自己的实力不及对手,就应当考虑战术上的迂回,战略上的转移,以图“东山再起”。最好不要硬打硬拼,使自己遭受重大损失。当然,在对敌斗争的生死关头,又另当别论。 101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互用,刚柔相济:交手过招,不能实心眼。正所谓“兵不厌诈”,“虚虚实实”。虚实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变招的虚实,即散手的每一招都可虚可实。如引手(或称逗手)是虚招,可诱敌出击,如敌尚不及反应,这一招可变为实招,可劈、可拍、可抽、可抓。崩拳是实招,应当一拳制胜。倘若被敌遮拦,就应当即刻抽拳撤劲变为虚招。这就是“彼能破,手则虚,彼不敌,手则实”。二是相搏中的虚实。就是欲打其上,先向下取之;欲取其左,先向右引之;欲制其于绝地,先卖破绽以诱之。除此以外,还要善于观察对方的虚实。彼手上击,下方必虚;左击,右方必虚,前击,后方必虚;脚踢,支撑腿必虚。避实就虚,乘虚而入。虚劲,是试探性的,因此劲力蓄而不发,柔韧有余。实劲,是要一举奏效的,因此劲力充足刚劲。技击要求“虚实互用”,那么劲力的掌握便应是“刚柔相济”了。 102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有柔力无边:刚是硬,柔是软;刚是强,柔是韧;刚,指拳的冲击力量快速、巨大、有爆炸性;柔,指运动绵绵不断、游刃有余,和缓冲击,化解力量。刚,还指气盛神旺,宁折不弯,柔,还指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柔中有刚,是说柔拳中应当时而运用寸劲爆发。如太极散手中的发力。刚中有柔,是说刚拳中应当讲究顺带粘随。如翻子拳散打中的化劲。有刚无柔,刚碰刚,两败俱伤;刚碰柔,尽随人走。有柔无刚,柔碰柔,取胜无由;柔碰刚,难以争强。有刚有柔,才能在技击中运用自如。可以敌刚我柔,敌柔我刚。或以柔制刚,以柔克刚;或以刚制刚,以刚克柔。随机应变,任意而为,则无往不胜。 103以短*长,以闪为进,以活为主,以速治慢:短遇长,“*”为上。个小为短,力弱为短,拳艺不高为短,兵刃不长为短。短是个弱点。然而,短却并非不能胜长。短欲胜长,常用的是“*”法。*在这里应做接近、靠近、挤进解释。交手双方越接近,则长者有弊,短者得利。长者周转不便,短者可任意发挥。如果短者见长,惧而逃之,长者鞭可及,短者必输无疑。短胜长,闪为进。闪本是躲。如果闪就是为了躲,那是只守不攻。闪,应是为了进攻,是躲避敌人的锋芒,换个位置出击。个小力弱者正面迎击身高力大者,必要吃亏。以闪为进,避实就虚,方能奏效。短胜长,活胜死,技击中,历来是活手胜死手,活步胜死步,心眼儿灵活的人胜死心眼的人。活者,灵活多变之意。短者不活,弱上加弱。短者灵活,闪展腾挪,才正是发挥了自己的长处。短胜长,速制慢。持久战对短者不利,在战略上,短者应求速战速决,在战术上,也要以快取胜,或先发制人,或后发先至。 104拳贵神速,劲发宜促:拳出如迅雷,令对方不及掩耳。劲发宜短促,如万均之力爆发。技击中,虽忌讳多余的预摆和频繁的滑步,更不宜暴露攻击意图。很多拳种的技击法讲究不用预备势,双手下垂,似无备状,其用意在于掩护自己,迷惑对方。以便快速抢攻。快速抢攻,不可顾前不顾后,而要攻中有防,避免抢攻失利,退守无着,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105“攻”字当头,“掩”字为先:掩,遮蔽、掩护之意。攻字当头,掩字为先,是强调“打人先互己”。攻守结合得紧密方为上乘拳术。有道是“有攻无守,破釜沉舟,有守无攻,坐以待毙。”这话固然夸张,但却讲出片面性的危害。所以,有攻必有守。左攻则右守,手攻则脚守。一手出击,则拳攻而肘守;一脚出击,则脚攻而腿守;一步迈出,则进可攻而退可守。保护住自己,才利于消灭敌人。狠狠打击敌人,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106意到气到力到 107发于根,顺于中,达于梢 108以假乱真,诱敌深入 109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110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111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侧右依,皆身之病 112身如驽弓,拳如箭 113射人先射马 114聚气成力,以气催力,吐气发力 115含而不露,神态舒展 116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若存若亡 117猫窜,狗闪,蛇鹰眼 118学拳容易改拳难 119打拳不怕,怕拳不打。拳来闪避,拳去追踪 120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身莫停留,进如盘蛇吸食走,刚柔相济着意求 121退是假退,真退是败。步步向前,天下无敌 122出手大多对上身,手足到时方为真。一势三手才称妙,手肘膝腿鬼神惊 123远则手足上中下,近则肩肘背胯膝 124远则拳打脚踢,近则擒拿抱就摔 125远用手,近用肘。宁换十手,不换一肘 126三拳难挡一掌,三掌难挡一肘,三肘难挡一尖,三尖难挡一指 127久练自化,熟能生神 128操练不按体中用,休到终期艺难精 129要想散手会,还得二人喂 130先以心使身,后乃身从心 131能动能静,拳道之圣。动而不静,拳道之病 132打中寓跌,跌中寓打 133手从脚边起,侧身步轻移,藏势微弯膝 134脚到手勾,拳来臂格 135拳打不空回,空回不为能 136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 137脚踏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138有力当头上,无力踩两旁 139打人不露相,打人不见手 140顺人之势,就人之力。彼来吾就,彼去吾随 141彼斜我正,彼正我斜。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142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143拳怕少壮,棍怕老练 144一打力,二打巧,三打分寸,四打眼滑手快 145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莫放松 146一狠二毒三要命,见空就打莫留情,容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 147狠打善,快打慢,长打短,硬打软 148过手放对莫疏忽,一胆二力三功夫 149八打八不打,过手要得法,对敌莫容情,会友莫轻发 150学会十字战,天下英雄打一半,餐稳如盘石,根因敌难摧 151心是主帅,眼为先锋,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152眼要明,心要毒,只要平时练得熟 153技法不熟,战不能胜 154手敏步快,放长击远 155在劲不在力,在巧不在勇 156谙熟百家,博采众长 157三年把势打不过当年跤,好把势打不过赖“戏子” 158反筋偏骨,拿法夺人 159偏闪腾捺弱敌强 160脚步胜人坚、坠、跪 161拳法在熟不在多 162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 163上打阳,下打阴,两边打肋,中打心 武德篇 164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165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166拳以德立,无德无拳 167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 168拳禅如下,力爱不二,主守从攻,戒除杀念 169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武夫不讲理,艺高难服众 179习武者当立志,人无志事不成 180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181武人相敬相倾 182手足原无异态,拳术可必分门,少林武当终归于拳,内家外家总是一家 183同是江湖客,不识也相亲 184行遍天下路,把势是一家 185打得宽不如交得宽 186小心天下去得,莽撞寸步难行 187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在人前自夸口 188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189十个把九个吹,剩下一个还胡勒 190经不起风吹雨打,算不得英雄好汉 191火大没湿柴,功到事不难 192好汉做事做到头,好马登程跑前头 19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94浇花要浇根,教拳要教人 195误人子弟者,必被弟子误 196徒弟技艺高,莫忘师父劳 197尊师要象长流水,爱徒要象鸟哺雏 198恃艺逞区,罪不容诛 199习武千条戒,最戒嫉妒心 200嫖睹看似个人事,玷污武林人品低 201拳硬舌头软,舌软也伤人 202钱重于艺,奸商习气 学艺篇 203功夫者,工夫也 204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深功出巧匠,苦练出真功 205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206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增力,夏天增气 207场上一分钟,场下百日功 208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久练为功,搁下稀松 209一日不练自已知道,两日不练行家知道,三日不练利巴知道 21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11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 212鼓越敲越响,拳越练越精 213进功如同春蚕吐丝,退功如同流水即逝,学拳三年,丢拳三天 214有功夫的象拨拉,脚常踢打 215舍本求末瞎胡闹,循序渐进最为高 216正楷未精,休要骤学草书;拳路没熟,休想迅速神化 217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艺成才,苦练成功 218少年习武正当时 219老年习武未为迟 220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 221名师出高徒,明师出高徒 223学无老少,达者为师 224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不经一,不长一 225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艺在师,学艺在徒 226师父不过领路人,巧妙全在自用心,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227教不严,拳必歪;学不专,拳必滥 228河深静无声,艺高不压身 229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230平时练,急时用;平时松,急时空 231久练为熟,久熟为巧,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232千拳归一路,一路通,百路通 233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234绊三跤,方知天外有天;跌天跌,才晓人后有人 235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236似我者生,象我者死 237法有万端,理存于一 238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239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240笨鸟先飞早出林,笨人勤练武精,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41若要精,听一听,站是远,望得精 242要想灯不灭,需要常添油 243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244用火不戢将自焚,学技不晦将自杀 245取法于上,得之乎中 246文人不武,武人不文,能文能武是全才,只武不文是莽汉 养生篇 247常常练武术,不用上药铺 248刀越磨越亮,体越越壮 249打拳壮筋骨,踢腿活四肢 250天天走太极,治病子防身,三极百利无一害 251少时练得一身劲,老来健壮少生病 252手舞足蹈,九十不老,手闲脚懒,十九入板 253人老先由腿上见,步履维艰手杖添 254每天百步君须记,腰腿转动寿延年 255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 256走为百拳之长 257药补不如食补,靠补不如练武 258早吃好,午吃够,晚吃少 259朝练寅,久练酉 260劳心者,不可不劳手足 261坚持练功,百病不生,中途歇功,百病丛生 262拳后百步,精神爽铄 263拳后满身汗,避风如避箭 264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 265酸多练,痛少练,麻不练 266金津玉液莫轻抛 中国拳术套路名列 武术篇中国拳术套路名列 作者:心随梦寒 根據《武林》1989年第10期萬月《拳術套路初探》等,從拳術命名的角度列出有關的拳種套路,以見中華武術紛繁浩瀚之一斑。 「以佛聖道仙、神祇鬼怪命名的一神拳、二郎拳、韋馱拳、大聖拳、八仙拳、天羅拳、地煞拳、六星拳、哪吒拳、金剛拳、觀音拳、佛漢拳、佛教拳、羅漢拳、金剛錘。二十八宿拳、四仙對打拳、七星訪友拳、羅漢螳螂拳、夜叉巡海拳、金剛三昧掌、夜叉鐵沙掌等。 以「門」命名的——余門拳、硬門拳、法門拳、空門拳、紅門拳、魚門拳、孔門拳、風門拳、水門拳、火門拳、鳥門拳、佛門拳、窄門拳、字門拳、孫門拳、嚴門拳。熊門拳、自然門拳、引新門拳、羅漢門拳、磨盤門拳、水滸門拳等。 以姓氏命名的——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家拳、薛家拳、岳家拳、趙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溫家拳、孫家拳、鄒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教、鍾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蔡李佛拳、岳氏連拳、羅家三展、楊家短打、胡氏戳腳、郝氏戳腳、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林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等。 以人名命名的——燕青拳、太祖拳、孫臏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純陽拳、達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聖拳、南枝拳、詠春拳、岳王錘、武子門拳、子龍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錘、孔朗拜燈拳、劉唐下書拳、武鬆脫銬拳、武松獨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達摩點穴拳、太白出山拳、甘鳳池拳法、黃嘯俠拳法、燕青十八翻、羅王十八掌、達摩十八手、孫二娘大戰拳、武松鴛鴦腿拳等。以地名命名的——潭腿(山東臨清龍潭寺)、少林拳、武當拳、峨眉拳、崆峒拳(分五大門:飛龍門、追魂門、奪命門、醉門、神拳門)、梅山拳、靈山拳、崑崙拳、關東拳、關西拳、龍門拳、登州拳、東安拳、石頭拳、水游拳、西涼掌、太行意拳、洪洞通背拳等。 以動物命名的一龍拳、蛇拳、虎拳、豹拳、鶴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彪拳、狗拳、雞拳、鴨拳、龍形拳、龍樁拳、龍化拳、行龍拳、飛龍拳、火龍拳、青龍拳、飛龍長拳、青龍出海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白虎拳、餓虎拳、猛虎拳、飛虎拳、伏虎拳、五虛拳、八虎拳、虎嘯拳、回頭虎拳、側面虎拳、車馬虎拳、隱山虎拳、五虎群羊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鶴雙形拳、白鶴拳、宗鶴拳、鳴鶴拳、飛鶴拳、食鶴拳、飽鶴拳、餓鶴拳、五祖鶴陽拳、永春白鶴拳、獨腳飛鶴拳、獅形拳、金獅拳、獅虎拳、二獅抱球拳、猿功拳、猿形拳、猿糅伏地拳、白猿短臂拳、白猿偷桃拳、雞形拳、鴨形拳、鷹爪拳、老鷹拳、巖鷹拳、雕拳、鷂子拳、鷂子長拳、燕形拳、大雁掌、蝴蝶掌、龜牛拳、螃蟹拳、灰狼拳、黃鶯架子、鴛鴦拳、螳螂拳、硬螳螂拳、秘門螳螂拳、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環螳螂拳等。 以日常雜物命名的——巾拳、扇拳、傘拳、花拳、船拳、鍾拳、板凳拳、褂子拳、雲帚拳、脫梏拳、百花拳、梅花拳、蓮花拳、螺旋拳、山門拳、白玉拳、湯瓶拳、沾衣拳、衣衫母拳、三戰鐵扇拳、三十六合鎖等。 以手法命名的——插拳,截拳、掛拳、擋拳、扎拳、套拳、穿拳、撕拳、翻拳、炮拳、罩掌、劍手、短手、五手拳、應手拳、捏手拳、合手拳、封手拳、練手拳、攔手拳、劈掛拳、撂擋拳、撞打拳、通臂拳、殺手掌、反臂掌、字手、十字手、排子手、萬古手、黃英手、八黑手、錦八手、照陽手、金槍手、天罡手、地煞手、四門重手、分手八快、咬手六合拳、蓋手六合拳,九宮擒跌手、羅漢十八手、二十四破手、三十六閉手、七十二插手、三十六看對手等。 以步法、腿法命名的——彈腿、暗腿、踔腿、截腿、連腿、戳腳、四步拳、六步拳、八步拳、練步豢、穿步拳、順步捶、腰步捶、擋步捶、湧步捶、亂八步、三步架、五步打、八步轉、掘子腿、溜腳式、十二步架、六步散手、十字腿拳、溜腳架子、連環鴛鴦步、鹿步梅花樁、八步連環拳、九宮十八腿、少林二十八步,進步鴛鴦連環腿等。 地躺拳類——地躺拳、地行拳、地功戳腳,地功翻子、地功羅漢拳、活法黃龍拳、地躺八仙拳、金剛地躺拳、少林地龍拳、地功鴛鴦拳、飛龍地躺拳、九滾十八跌等。 醉拳類——八仙醉、水游醉、醉溜擋、醉八仙拳、醉羅漢拳、文八仙拳、武八仙拳、大八仙拳、混八仙拳、清八仙拳、少林醉拳、形式八仙拳、羅漢醉酒拳、太自醉酒拳、武松醉跌拳、燕青醉跌拳、石秀醉酒拳、魯智深醉打山門拳等。 跌打拳類——跌扑拳、沾跌拳、沾衣十八跌、武松混打拳、武鬆脫銬拳、水滸連環拳等。 此外,各地的著名拳種還有: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意拳)、八卦拳、八卦掌、八極拳、六合拳、查拳、華拳、紅拳、節拳、綿掌、綿拳、太虛拳、二郎拳、大悲拳、功力拳、石頭拳、連城拳、兩儀拳(太極快拳)、獨臂拳、瘋拳、埋伏拳、迷蹤拳、緬拳、纏絲拳、磋跤拳、曦陽掌等。 著名的器械套路有:八門金鎖刀、八卦刀、八卦大槍、九洲棍、六合刀、六合槍、六合劍、六合棍、日月乾坤刀、日月乾坤圈、少林雙刀十八滾、太極刀、太極劍、河州棍、月牙槍、達摩杖、達摩棍、純陽劍、八仙純陽劍、武當劍、青萍劍、袁氏青萍劍、楊氏青萍劍、賈氏青萍劍、梅花刀、梅花槍等。 宋氏形意骨力奥秘初探 武术篇宋氏形意骨力奥秘初探 作者:心随梦寒 提起大名鼎鼎的宋氏形意,宋世荣、宋世德、宋虎臣,一个个前辈显赫的名字就会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神秘莫测的内功四经、盘根术,曾使多少武林学子魂牵梦绕。 形意拳讲“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又叫肾元之力,先天之力,其实说穿了很简单,它包含了两个要素,第一是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传统上叫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第二是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称为“劲路”打通。 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李仲轩老先生讲练拳得力丹田、较丹田,“可增二百斤的力气”,这可不是靠意念想象出来的。大家可以看看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了。形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不就是脊椎和腰胯吗,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孙禄堂先生说“形意拳不过是把周身散乱之神气收归丹田”,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实际上包含了内家绝学的至理。 但是丹田发力对腹腔的内膜要求很高,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所以心意形意一脉,首重丹田开合功,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形意拳谚里有云“形意拳因何与众家拳法不同?只因为前脚一进,后脚必跟,劲力滔滔不绝如浪行。”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的。当然,也可以用外引内、由动到静,比如太极拳的开合式,鸿雁双飞式,形意拳的虎形、骀形等,都可以拿来锻炼。只不过那种练法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我所学习的宋氏形意是通过无极桩练丹田开合。无极式,垂手这么一站,怎么就值得三大内家拳把它立为开拳第一式呢?而且李存义、孙禄堂、薛颠等宗师级人物著书立说,无极式必是第一章。后人可以不按着这个步骤练,但不能不明这个理,说不清楚这个,不配说自己是练内家拳的。 形意门有二十四桩——《武魂》上介绍过,始于无极、终于无极,一个式占了两个“名额”。是老前辈凑数玩吗?非也,收功的无极已经和开始的无极有质的不同了。形意门里教桩,有个轻易不传的规矩:得从无极桩自然生成浑圆桩,再从浑圆桩归于无极。不是摆二十几个型在那死站,这是修炼三层道理、三层功夫的动态过程。针对的是人身上闭塞的关窍。这些窍要一通,内家拳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什么刚柔、动静、阴阳、松紧、虚实,尽在一笑之中。但这里面有几个层次的心法,不能乱。过去形意门教拳不教桩。从拳上教,徒弟可以出高工夫,但很难教会别人。从二十四桩上教,功夫的来龙去脉徒弟就清楚了,可以自己教人了,所以不是衣钵传人,不教桩,教也不会把二十四桩的内在联系点破。 我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没正式提二十四桩,而是用形意(太极)起势来说明的。当时的情形我记得很清楚,开始我向老师请教“鸿雁双飞”,老师慢慢的做了一个起势,就是双手从腿侧平举,到水平时向前合拢,在眉前下压至丹田。我不明白,“鸿雁双飞”在别的师叔手中使出来凌厉惊人,怎么会和太极拳的起势一样呢?老师便让我往里递手,我用虎形往里一扑,老师还是那个动作,但速度瞬间加快,不但吸胸拔背把我的攻势吞化,而且双臂把我的两手绞压锁住,双拳已经点在了我的胸腹要害。这就是马形的下力桩,而且同时老师还做出了双炸步——这是十面埋伏步里的一步,宋虎臣一系形意的招牌。就是这一下,给我把无极桩和五行十二形的联系给点破了。以后老师又陆续示范了虎形、鸡形、燕形、换掌,都是从无极里变出来的。后来我看见胡海牙先生学太极拳的经历,又读到太极拳经里“打拳全在起势,一起得势,以下无不得势”,才彻底明白了老师强调起势的苦心。 桩站对了,筋肉相互牵挂拉扯、骨骼互相支撑、关节旋拧撑拔、内脏摩擦充实、各条经络里有水银灌注的膨胀感,这是身体上的收益。关键是人脑子也开了窍,最明显的是看《易筋洗髓经》和《内功四经》里的“内功篇”、“纳卦篇”,应该有与先贤共鸣之感。其他的如兵书、道书、纵横之类,也应该有感触。 骨架贯通的问题也很重要,《苌氏武技书》中就提到过关节的重要性,指出“骨节者,两骨间之空隙也,……此处精神填实,则如铁如钢……气力方全”,要求“如实沙袋,逐层填实,则虽软物也可使之坚硬”,太极也讲发劲时要“接骨斗榫”。形意更是强调“化枪为拳”,枪化到哪里去了?实际是到了体内——人的骨架就是一杆大枪!特别是脊椎,经过内功训练,如同白蜡杆般坚韧、充满弹性,腰胯肌肉力在此完成蓄发,转化为高频杀伤的弹抖力——这就如同枪法里的绝技“金鸡乱点头”,腰胯劲传导到枪头,化成枪花,太极乱环,也是同理。但这必须借助大杆的弹性,硬木棍挽不出枪花来。练形意,得把从脚底到头顶心、从腰到手的筋骨结构练的像白蜡杆子,发劲时也是循着枪诀,枪法上叫“沾衣翻肉”,拳法上叫“沾实始吐力”这才是形意“直劲”的真正意义。大家可以看看孙禄堂先生晚年的照片,是不是挺拔如(枪)杆?有些人总觉得形意重拳和频率不能兼顾,是内功未到,难得真传,虽然腰胯肌肉能使上力,但还有关节还在打软,力量在传递过程中从关节漏掉了,发劲做不到冷弹脆快,只好憋一口气在胸口或丹田,去抡、推、搡、撞。 骨力在实战中的运用实际与兵器无二,这身骨头就是十八般兵器。形意是枪拳,太极、八卦是刀剑拳,通臂、披挂是鞭子拳。循着用兵器的窍门去琢磨,各种劲诀就通了。 关于开合功,个人感觉,是各种基础功法的一个集合,是个产品、结果,不能简单的当作“一个”功法。 我们的老师是叫我们站了一年左右的无极桩之后,才开始一点一滴的向我们渗透,根本不提开合二字。 基本是一两个月加一点新内容,让静态的无极一点点动起来,从什么感觉都没有,到里面的感觉越来越清晰,大约有个认识后,老师才说这就叫开合。 无极桩绝不是死站着不动的,开始是空空如也,那是养人呢。真把练的东西搁进去,内部动的可大呢,比抡胳膊、踢腿要难得多,累的多。你想啊,髋部、腰腹、背部,这些部位平时都是给胳膊腿作力学支撑的地方,现在让他们动起来,甚至还得比胳膊腿活络,这得费多大的劲呐!!这几块一动起来,牵动四肢百骸,内摩五脏六腑,气血灌注筋脉,一会儿汗就下来了!当时就明白为什么先养后练了!就因为这东西太个别了,肌肉再壮实的人,开始就上这个,他也受不了,一样呲牙咧嘴。所以老老实实从静中求,从慢中求,长筋腾膜——不是不想快,是根本快不起来! 只有这个过程,才能由弱转强,才有资格和先天条件好的人一较高下,否则慢慢悠悠的内家拳,怎么能在江湖上享这么大的名气呢? 关于呼吸,我想先卖个关子,宋氏的呼吸法很特别,开始只是自然,而后要求在吸气、呼气、闭气三种状态下皆可发劲,能如此,所发之劲可以说是“五脏之力”。 *************** 宋世荣是李能然先生十大弟子之一,他所练之形意拳术,别具一格,有很多独到之处,是形意拳术门派中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一。 宋世荣,字约斋,北京市人,一八四九年七月生于北京,逝世于一九二七年九月,终年七十九岁。 他于十七岁迁居山西省太谷县,以修理钟表为业,于次年拜在形意拳名家李能然名下从学形意拳术。由于他刻苦练功,精心研究,反复揣摩,因此他对形意拳术之精义,造诣很深,终于掌握了形意拳术之真谛。特别是对于内劲功夫的研究,更为突出。他一生视拳艺如珍宝,不轻易传授于人,择徒甚严,教徒更严,毕生只教徒二十余人,但个个都很出众,如宋虎臣、宋铁麟、贾蕴高、任尔琪等人,都是当时省内外形意拳术之名手。因而他在形意拳术门派中能独树一帜,别具风格。解放以来,在全国多次的运动会上表演,宋派形意拳术都得到了武术界的好评。 宋世荣,不仅练就了一身绝妙的功夫,而且有很多创新,如他所创编的《内功盘根》、《徒手十六把》、《麟角刀》等套路,都能体现出阴阳内劲,形神合一,内外兼修之特点。不论在上、中、下之架势中,还是在手、眼、身、步法之转动运行中,或是在绞、叉、勾、压、扎、弓、挂、挑、刺、劈的动作中,都能体现出灵活多变,劲节合度,阴阳分明,不仅是健身之妙法,而且有很高的技击价值。 步法训练 武术篇步法训练 作者:心随梦寒 关于步法,在武林界中有一句话叫“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以此提示步法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武术的步法训练决不象现代搏击(如散打、拳击和泰拳等域外武术)的步法训练那样简单。现代武术的步法要求是轻快、灵动、飘逸,讲究的是能快速的躲避对方的打击即可。而传统武术的要求是不仅能快速轻灵的躲避对方的打击、更是自身整体发力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拳学步法呢?可以说,在节奏时值限制之下的步法,才是真正的拳学步法! 在刚开始练习步法时不要太讲究“摇臀荡胯”,但是“后驱逆行”、“突发立止”却是必须要从训练的开始就要重视的!刚开始练习步法就要高度重视“节奏”的训练!当“节奏”的时值达到自身的极限后,什么“突发立止”、“后驱逆行”、“摇臀荡胯”都会不期而至、自然达到了。一句话,练习步法的刚开始,就必须重视“快”。 什么是步法节奏的时值呢?就是自身整体大形不变的情况下,绝对的快! 步法的节奏达到了自身的时值后有什么好处并且和一般的步法有何不同呢? 我们的步法(严格说来这种步法并不是我们所独有的,中国传统武术不少门派的步法都是这样的)和散打、拳击等现代搏击术的以走动和滑动为主的步法是绝对不一样的!当练习者步法的时值稍微达到了节奏的时值后,他的状态立时就不一样了。进攻时,他会象怒涛拍岸、秋风扫落叶一样气势浑厚、速度极快地扑向对方。对手眼睛都来不及眨他就到了眼前;后退时,他会象惊蛇、脱兔般的迅捷、敏锐,在打击来临的一瞬间即可抽身而去!所以说步法用“疯牛怒虎”来形容并不为过!亲身试验过的人都是一句话:“快!可怕!” 这种步法状态就是用“节奏”训练出来的。那么,步法的节奏是怎么训练的呢?请听我详细讲来: 要想“节奏”训练有成,必须注意以下四点:时刻注意保持腿部的桩架;熟练掌握“高频震颤”的运用;掌握极速换脚的能力;注意身法的配合。 (一)时刻保持腿部的桩架是指双腿特别是后腿要时时保持一定的弯曲状态!前腿伸前一点或后退一点都没什么关系,但后腿一定要保持站桩时的状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无论是拳脚的发力还是步法的起动,力量都是从脚下(特别是后脚)传导上来的。如果后腿是直的话,仅仅滑动还说的过去,但要走出步法特有的崩弹劲就难上加难了。与其让后腿从直的状态到弯曲状态再到崩蹬的状态把身体射出去,不如从一开始就让后腿保持适当的弯曲状态,这样在发动时会大大缩短启动的时间的!大家看过猫要发动攻势时的身体状态吗?它都是身体弓、缩起来,象弹簧压缩一样。身体窜出去时就象弹簧崩弹起来一样。所以我们的格斗式就要象猫一样,要有随时崩弹出去的状态! (二)熟练掌握“高频震颤”。“高频震颤”是我对步法发力启动瞬间时身体、腿部状态的一种描述。步法的节奏实在是很重要!其节奏要在“的的”一拍之内完成,绝无拖泥带水之感。总的要求是在发力走步的瞬间,前腿(脚)在启动时有个轻微的踩踏动作。后脚要提起下踏然后籍凭作用与于反作用力获得的力量快速弹起,然后换脚运动。这个“踏动”绝不是提脚猛踩地,而是籍凭前脚发生位移时的一瞬间,凭借反弹(反作用力)之力,使另一腿快速呼应,做出相应的动作。其间身体要摇动、髋关节要摇动;手要与之配合、步子后驱逆行。总之,步子一动,全身上下无有不动,无不相随。可以说,“高频震颤”是练出“疯牛怒虎”式的步法的关键!没有或者不知道“高频震颤”训练方法的人是很难掌握步法的精髓的。有位“大师”在他的书上公开宣称“这种步法训练已基本失传”,真是笑话!井蛙之见!你以为只有你家的武术有这种训练方法、“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种训练方法并没失传!除了我们外,还有很多门派都有这种训练方法的。 (三)掌握极速换脚的能力。快速的换脚看似一个小动作,但是它却是关系到步法转换频率的关键。只有前后脚的快速“踩踏”、腰胯失态般地飘起旋转、身体瞬间定向的失重,才能保证步法频率的极大加快。 (四)、注意身体的配合:身体的配合是指在步法运动时身体要动起来。不要呆板。身体要时时与步法运动做反方向的不定向的瞬间失控状态。比如前脚横挪后脚前移,这时前脚横挪的瞬间身体就要向同方向倾斜、“歪倒”。只有身体与步法配合协调了,腿部才能从体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自由、快速的运动! 说步法 步法奥妙在节奏不识节奏枉为功 前步似踩又似踏后步似甩又似蹚 疯牛怒虎气势雄全凭节奏建奇功 玩得节奏真谛后再探整体行动功 后驱逆行指腿脚摇臀荡胯似秋风 说步不仅指腿脚全身配合总相宜 突发立止猛扑到气势浑雄使人惊 两拳相交不为能大形过位方英雄 千古传艺说绝密不传步法是其中 劝君学拳多识步仔细玩味得精髓 说难不难难亦难不得耳聆亦枉然 少林七十二绝艺 其中一说为:易筋经、一拍两散、一指禅、一零八路疯魔杖法、大力金刚掌、大力金刚指、大金刚拳、大智无定指、天竺佛指、去烦恼指、伏魔杖法、因佗罗抓、多罗叶指、如来千手掌、金刚般若掌、金刚狮子吼、金刚不坏体神功、捻花指、寂灭抓、无相劫指、须弭山掌、韦佗杵、袈裟伏魔功、擒龙功、龙爪手、燃木刀法、般若掌、摩诃指、袖里乾坤、铁布衫、达摩剑法(摘自德虔、素法、勤炎等编著《少林正宗七十二艺》,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 另一说为: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铜砂掌、蛇行术(蜈蚣跳)、提千斤、罗汉功、铁头功、四段功、铁布衫功、双锁功、上罐功、石锁功、铁珠袋、千斤闸、鞭劲法、分水功、玉带功、鹰翼功、跳跃法、霸王肘、一指金刚法、拔钉功、一指禅功、石桩功、金钟罩、铁牛功、旋风掌、卧虎功、拔山功、合盘掌、推山掌、踢桩功、鹰爪功、斩魔剑、玄空拳、金砂掌、铁砂掌、飞行功、枪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飞檐走壁法、一线穿、穿纵术、金铲指、揭谛功、梅花桩、捻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闪战法、金刀换掌功、轻身术、铁膝功、陆地飞行术、穿窗功、泅水术、点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墙术、门裆功、翻腾术、布袋功、蛤蟆功、千层纸功、弹子拳、锁指功、追风掌功、软玄功。 形意拳入门 形意拳是一种传播年久,习者较多的优秀拳种之一。它具有体用兼优、老幼咸宜、内外兼修、刚柔兼长的优点.并有形简意赅、拳械同功的特色;加之它动作简朴无华,故深为人们所喜爱。只要持之以恒,就可达到怯病、强身的目的。 一、拳法渊源 此拳的创始人以及前几代的传人虽有过争议,但就谱、史和今人考证,此拳系明末清初姬际可所创;姬际可传曹继武,传戴龙邦,传李洛能,传郭云深、刘奇兰等及山西宋世荣、车般斋等的说法,是得到多数人承认的。 就拳技的历史情况看,姬际可所传的拳技与现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从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和河南马学礼所传的“心意擎十大形”等来看,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步型和步法上,他们所传的都是用侧身弓箭步。在拳法上虽都着重单势的磨砺,精于技击,利于实战,但在动作、名称、内容和技法上,不仅实质不同,而且面貌不一样。 戴龙邦在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用的是侧身弓箭步,尚未形成现代形意拳所用的鸡腿和槐虫步。但在技法上却强调了内外合一,开始着重内在的意识和呼吸,以及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相合。以丹田为本,以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从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先生开始从动作、招法的传统中,突出对内意、内劲以及神、气的运用。这一转变是技法上的升华,无疑是一个贡献。为六合拳衍变成形意拳创建了技法前提。李洛能学自戴龙邦,传入向北,曾叫意拳,后改名形意拳,他使此拳进一步发扬光大。他用似斧、似闪(似电)、似箭、似炮、似弹之形来提炼,形成劈、钻、崩、炮、横这五行擎的形和意,利用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定顺序,治病、强身、增进功力。又把戴龙邦的十大形、七小形,像形取意以精化成为十二形(这就是改名为形意擎的来由),丰富了拳法的内涵。他对拳械套路也作了提炼和充实,改掉了侧身弓箭步,而代之以两腿弯屈、前三后七、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和进身跟后脚的槐虫步,使形意拳打破武术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独具一格的“行如槐?quot;的独特步型和步法。成为继戴龙邦之后一大创新。正因为李先生深入精微、穷其奥秘,才在技法上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诣,被称为“神拳”。 李门一源的形意拳,由车毅斋、宋世荣为主在山西广泛传播开来,时人称为“山西派”。而以郭云深、刘奇兰先生为首,又成为河北一支。此拳从李至今已见八、九代传人,可见浑朴的拳法风格,普遍受到人们的热爱。 形意拳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以至意拳(意拳是形意拳前身叫过的名称,不是王芗斋先生为大成拳前身命名才有的)到形意拳,由于传播年久,不断衍变,所以不仅名称、内容以及技法都发生了变化,特别在一些拳经、拳谱的理论上,也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在识别上给我们带来了困难。一些衍变前的老拳谱可不象古玩、秘箴,是越老越可贵。因为拳法本身的动作、技法变了,理论自然也要变。因之我们现在练形意拳,如果参照《心意拳谱》就对不上号。如果参照雍正十一年起,其后又经过许多次修订的《心意六合拳谱》也会感到该谱所说与形意拳的现实动作和技法要求,也不相等。例如谱中“六合十大要序”(后来被人们改为所谓曹继武的“十法摘要”)真中有不少说法是与形意拳的技法要求起相反作用,如讲“三节”时,提出“盖梢节起,中节随、则根节要追,三节相应,不至有长短曲直之病,亦无参差俯仰之虞,所以三节贵乎明也”。所说三节“起、随、追”的作用是指其技法要领主动在梢节,而中、根两节只是随、追而已,这样则梢节一空,中、根则无能为力矣。形意所要求的“三节要催”,主动在根节,如“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这样才能使腰起到主宰的作用,丹田内劲才能得发,才能发挥“拳打三节不见形”的威力。从以上两种不同技法和劲路来看,其作用正是相反的。该文也讲:“四梢”,只是着眼于外形的发动。实际上人的血梢、骨梢、肉梢、筋梢没有内意的发动是起不到作用的;而形意却讲“惊起四梢”。只有发挥这个“惊”的作用,才能焕发内在的精神。这两者技法的涵意,又是大有差别的。再如该文讲“起落”,虽分别讲到手法、肘法、足法,但实质是表现在使用招法上,如双手“起如举鼎,落如分瓶也”;“肘护心肋,手撩阴起,而其起如虎之扑人,其落如鹰之抓物也”“盖足起、膝往怀,膝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起撩阴是也。至于落即如以石钻物也”等等,与形意所讲的涵义相差极为悬殊。如形意讲“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是顾中有打,打中有顾,非得明师指教难明其窍,足见其涵义之深。又如“起是去也,落是打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这正是人们只听传言,难见实际的技法窍要。所谓“摩挲劲”,有人叫它“划劲”,实际是“翻浪劲”,这与该文所讲的“以石钻物”和如“鹰之抓物”,其技法内涵相差何远?诸如此类,毋庸一一枚举。这足以说明,现时技艺已高度发展了的并几经衍变了的形意拳,再去参照旧拳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会堕入迷雾不知所向。现在仍有人引证所谓“曹继武的十法”进行传习显然是不当的。只有传自河北,附有戴龙邦于乾隆十五年作《六合拳序》的这个手抄本《六合拳谱》,其内容除尚保留戴家的《六合拳谱》的部分内容外,又增加了许多技术理论,虽文字浅显而内涵深邃。可惜这个拳谱由于辗转传抄,诸文遗漏和错误很多。有的是在转抄中凭个人认识和需要,就擅加增减或修改,这也是造成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的所谓“拳经”或“拳谱”,或有关该拳法的一些文章著作,或借古人之名,或故弄玄虚,或把形意拳法说成仙道之术。因之我们应该多作比较,辩证认识,择宜而用,不能人云亦云,贻误自己,有害后人。 二、技法、风格、特点及尚氏所传殊论 (一)独特的技法 形意拳在技法上有三乘功夫、三步练法的不同进阶。要想求得深知,练有所得,就需要按这三步不同进程去追求。 1.特有的桩功——三体式和与之有关的技法理论。 形意拳的基本功,据尚云祥先生所传,在正式练拳之前要先站好桩,站的就是三体式(又名三才式,也叫鹰捉式)。按尚先生所要求的难度、精度要求较高,由腿颤、气浮,变得意气贯四梢,手、脚心发热,继而手关节和膝关节吱吱作响,不但他人用手可以摸到,响得声大时,还能听到手指、膝盖处的吱吱响声。这个桩功确有增强体力,押筋拔骨,充实丹田,气贯四梢的作用。 有人说尚先生教人,得先站三年桩,虽言过其实,但站桩是为筑基、定型,找劲增力。故站三年桩还远远不够,应经常不断地站才行。如长时间不站桩,不但腿弱、周身劲散,而且会使姿式变形,因云,为了长功力,坚下盘,舒筋理气就得经常站桩。 如不是专这治病养生的需要,仅为练好形意拳,以求达到体用兼修,就尚先生所传是不需要再练别的桩功。先生常说“怎么讲(按拳经所说的要旨)就怎么练,怎么练就怎么用”。换句话说“怎么用,匠R簿透迷趺戳贰薄U庋攀橇肺?久而功纯,用才有效。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都采用三体式所用的腿劲和步型,(套路中也有少数适应特殊需要的其他步型)。走起来一般就是“行如槐虫”的“槐虫步”。不管前脚怎么脚怎么蹬,定型动作还是离不开三体式这因为练为所用,熟能生巧,功纯自精,所以说三体式才是形意拳万法归一的桩功。故人们把它视为“入道之门”,称它为“母式”。 人们练桩功最初都觉得苦涩难熬,久之才会回味无穷,乃至桩实根固,内外充实;体质增强,六合劲整。故前辈常说:“桩功是个宝,得它才能好。”如果不这样做,什么“不动如山岳”,“打要远,气要摧,拳似炮,龙折身”等技能,那只能是空谈。因为根不固欲发无力,又怎能放人制敌。 形意拳技法,从站桩开始到正式动作,不论是练外形,还是究内意,从静到动,从简到繁,从练到用,都有它内涵深邃的技法理论,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应该对它练熟悟通,形成自然,使之一动即有,不思自得才好。这些技法理论是根据古代哲学、道家养生中医内经阴阳五行之说结合武术技法形成的,故其技法多用哲学用语概括之。 在练三体式之前,先作自然直立的预备式,目的是为了调息、静心、宁神,排除杂念。正因为它是“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故前人称之为“无极式”。静立是为了准备练动作,由“无为变有为”,虽然外形未动,而“精神确有所专注‘,故有“无极转为有极”之说。接着就屈臂、屈腿,但左右阴阳不分,两臂贴身抬起,双手相依下按置于腹前,上下束而为一,为做动作作好准备,即所谓:“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故前辈称之为“太极式”。从上述三体式前的三步曲,从“无思无意”到“神有专注”而至“动作即发”这三步曲正是由静到动的,是对内在精神意识的良好训练。经曰:“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真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这些论述在技击上都能起到使对方难知动静、虚实,起到震撼军心的作用。经曰“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绝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物归根合成一气”。尚先生说:“形意拳主要练的就是神与气。”丹书云:“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练习时,只有定心宁神,才能意气流行,只有绝于杂念和物象,使神有专注.才会启发灵性。只有这样在锻炼上才能扶入精微,神气贯通;在使用上才能灵感过人。因之在学练中对这默默无为的过程切莫忽视。 当开始做动作,两手握拳由肚脐向左右拉开,这一动作包括以两前臂贴身向左右拧转撑开的束身之力。左右阴阳既分,故称为“两仪式”(即阴阳)。《内经辑要》说:“它是一个机动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和统一性。”用在形意技法上,是泛指人体的相对部位和在动作上反映既相反、又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向背,仰伏,动静,虚实,刚柔,束展,伸缩,收放等等动作和作用,两者既相反、相成,又相称和相撑,因之在技法上概以“阴阳”代之论之。 所谓“三体”,又叫“三才”,原指天、地、人。而在形意拳经中称人体也是个小天地,故亦有三体之说,这就是形意拳“三体式”的名称由来。也叫“三才式”或“鹰捉式”。所谓“三体”即泛指上、中、下三盘,亦即头、上肢、下肢,亦包罗上下、内外、通体。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锻炼扶微功到.如能做到阴阳相合,内外一气,三体纯一,在练功找劲上则能“无可无不可”,故曰“三体重生万物张”。 拳经所讲的“四象”,更是属于纯技术的象形取意的一身之法,与所谓太阳,太阴,少阳,少阴无关。它指的是“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谓之“四象‘。借以求得夹剪劲的鸡腿,三折之势的龙身,沉肩竖项的熊膀,宜顾宜打的虎抱头。这四种象形技法正是形意拳一身之法的概括指南。在锻炼中时时处处能做到要求,则练之增益,用之得力。拳经所讲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医用它来说明五脏和人体有关机制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生化和制约的关系。形意拳就是根据中医内经阴阳五行之说用以怯病,健身,变化器质,培养体力和技术的,因之练五行拳既是为了对身体增益,故要遵循相生之理来练;遇有病理变化,又要用相乘和反侮(即顺克和逆克)加以制约,故而运用这生克制化之理。但在五行拳技击的使用上,却不能生搬硬套地来运用这生克之理,因为技击使用是千变万化的,必须“随机应变”,“用无定法”,故也不存在必须用什么拳克制什么拳,否则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形意拳对“六合”这一技法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六合”是形意拳的技术之本,故形意拳的前身就曾叫“心意六合拳”和“六合拳”,说明“六合”是构成形意拳的技法核心。练形意拳的人磨砺以求的“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气”,是为了向更高级的技法造诣进军的基础,而“六合”是最直接的为它建立技法前提的,就是“六合”。当然这个“六合”不是指哲学的“天地四方谓之六合”而是指人体的内外三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要求上下肢的各个根节、中节与梢节做到上下相合。三催劲整,动作如一,才算做到外三合。所谓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只有做到心动意发,气力齐行,才算做到内三合的技法要求。但还必须与外三合的上下相合,三催劲整,动作如一这三者完成一体,才算做到内外六合,达到“周身完整一气”。所谓的“三催劲整”即是上肢肩催肘,肘催手;下肢的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肢的三催劲完整一气,动作如一,才算做到“三催劲整”。 拳经所讲的“七拳”就是“头、肩、肘、手、胯、膝、足”。也就是人体用以发挥进击作用的七处发劲的突出点,人们比作闪烁发光的“七星”,故也叫它“七星”。而是利用六合整劲散发威力的七处发劲点。 尚先生在讲到六合劲整、七拳发威时,又提到人体练功要练有“八面劲”,只有抓住这个技法要领,才能逐渐追求到“哪沾哪有”的技法高超境地。实质也正是掌握了“以上、以下十五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这一技法窍要。 形意拳按地域分主要有河北山西两派(也有人将河南心意拳列入共三派)近代河北、山西,交流频繁且同为李洛能传人故两派拳法内容风格技击特点及练法较接近,河北一派以郭云深,刘奇兰、李存义、孙禄堂等为代表,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山西一派以车永宏、宋世荣、布学宽、宋虎臣、宋铁鹿等为代表拳势紧凑,劲力精巧,然山西派又可分为车、宋两支。车派拳势古朴动作明快,宋派发力颤抖,内功精微。 八极拳简介 中国武术素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流派众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著称。八极拳就是这众多拳种之一枝,属北方拳种。开门立派之时称为“开门八极拳”,随着流传的深广,其名称也就有了众多叫法,如“巴子拳”、“八忌拳”、“把计拳”、“坐煞型”等等不一。 八极拳的渊源也如其名称一样的有着众多纷纭的说法,最早见于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有“巴子拳棍”之说,是否就是所流传之八极拳,至今难以定论。 如今,在拳界普遍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八极拳是由清代初期“天方教”人吴钟受业于隐士“癞”,后精于其师兄“癖”。由“癖”赠八极秘诀并授八极大枪之奥妙。后吴钟以其技纵横天下,得“神枪”之誉。晚年课徒授艺,始创八极拳之门户。故八极拳门内称“癞”为始祖,称“癖”与吴种为二世,吴钟为立派之初祖。 八极拳自创立到流传至今,其根本之基,就是立足于实战,八极拳近二百年在武界中之威名,也是以实战打出。此拳法能够薪火相传,连绵未绝,亦源于斯。无论是否习炼八极拳者,只要谈及八极拳则必言实战。否则,则偏离其宗,为妄言佞论也。 八极者,取意拳打八方极远之地也。八极拳的习炼尤其注重各种劲力的发放练习,特别讲究“十字劲”和“沉坠劲”的发放,以崩撼突击为准。此点,从八极拳练功要求口诀中就可看出。其论如下: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拿寸接寸吐露;四练自由架势懒龙卧;五练心肝脾胆肾;六练筋骨皮肉合实战技击时讲究:挨膀挤靠、三盘连击、凡遇皆打、击无定处、硬开硬进、寸接寸拿等技法。身法讲究:步稳身活、内圆外棱(方)、刚柔相济、如涌似波,并有:八极、八极,足不离地;之说。 八极拳法的主要核心理论是“六大开”和“八打招”。 六大开既:顶、抱、单、提、胯、缠;分指在拳法演练和应用中不同的发力方法。 八打招既人体的:头、肩、肘、手、胯、膝、足、尾等八个部位;在八极拳的演练中,尤其是在实战技击应用中,由上述人体的八个部位结合“六大开”所打出的变化多端、往复无穷技击招法的技法理论。 另外,八极拳还有很多的练功方法,如桩功(站桩、打桩、靠桩、走桩等)如硬功(铁沙掌、铁臂功),其他如行气法和如八极大枪等众多的器械的独特练法不一而足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九阴真经 上卷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裸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真阴,九阴第四重。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气大法诀曰: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敌时能求察分明,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如此反复。 《横空挪移》螺旋九影,左右挪移,其聊不为,以气行之,可幻化九影诱敌。如加九阴白骨爪其威力可增十倍。如何横空挪移可据个况自定,今公之二法以参考。 诀曰:左转一,左转半。右转一,右转半。左右转一为不一,横空旋较为太一。 诀曰:左旋右旋天地旋,左踏右空平地旋。合手阴阳为上旋,右踏左空旋不为。虽为身法,实含玄理。须参照“九阴行功诀曰”进行,以防走火。习此功主要为子、午两时,其它时间亦可。必须选一处绝对安静,空气必须流畅。此功中的呼吸均为鼻吸鼻呼。习此功贵在持之以恒。功中会出现各种幻境,千万不可惧怕,顺其自然。练功中出现自然腾空,应顺其自然,千万不可妄加意念。 《鬼獄阴风吼》 此功属音波功,以音伤人,以音索魂,亦可以音布罡气,其威力无比,其音如地狱鬼吼,阴风阵阵,使人不攻自退,不寒而栗。 第一重:面北而坐,取五心朝天式,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于下丹田处成托式,即掌心向上,掌指相对,意守丹田一柱香,引真气自督脉、任脉行到中丹田,并在此汇聚成乒乓球大小的真气球,其色赤。口中默念,意念中丹田之真气化为波圈,若水纹之状。碰肤弹回,须反复重阳之数。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内向外旋为散,自外向内旋为聚,散聚合适为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万物之本。渐如虚空,与宇共振,法同上。 第三重: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于两腿外侧,百会上顶,舌放平,双目平视,调整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时间,然后点头,吸气、收腹,口发鬼怪连音,同时意引丹田真气随声音向外扩散;抬头、呼气、口闭,意收回真气归中丹田,如此反复。一点一抬,一上一下,上下起到,喉轮自开,开通喉轮魔音自现。 第四重:无相音罡 无相音罡,即音罡无形。其秒音无穷,可防敌护体,亦可以音控他人或给他人治病。其练法很简单,只需把“九阴神功”的“先天真气”与“鬼獄阴风吼”之音合二为一就可,具体练习方法可参照以上两法自悟,此不详述 下卷 九阴白骨爪 爪力无比,鬼气回荡,不攻自惧。其爪可使头骨成孔而不碎,爪心有强大的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强大的透劲可隔空伤人。一收一放,一开一合,合乎武学大道之理。 第一重金丝手诀曰:面北背南朝天坐,气行任督贯大椎。意聚丹田一柱香,分支左右聚掌心。打开气海命门穴,气满冲贯十指爪。旋入阴气一坤炉,放收来回金丝手。凡习九阴白骨爪需先习九阴神功百日,于极阴之地,谷地为佳。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低处。双手放于膝上,手心朝下,意守丹田。开气海、命门,旋转吸入阴气汇于丹田。气顺任、督两脉上行汇于大椎穴,于右肩井穴入掌心,气满鼓支,掌起平胸。五指下垂,气贯入指,十指内扣、回拉,手丝为一。回气丹田,温养柱香。 第二重摄魂大法诀曰:打开丹田前后门,三昧磷火化无形。吸进鬼狱阴鬼精,阴功在此更为进。此法是一种极秘之法,可开通人的死生之谜,吸取鬼魂之气,同时亦可用此法吸他人功力元神。找一坟场,在半夜无人之时,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无名、小指内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达摩,无相无上,摄阴摄魂,无畏无惧,阴阳合和,人鬼交战,吗咪呗咪‘口奄’”三十六遍,一遍过于一遍,到最后一遍,只需“吗咪呗咪‘口奄’”。然后双手抬到头上方,合掌,尖朝天,打开气海、命门两穴,从两穴内射出阴气,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龙卷风一样把野魂阴精卷入两穴汇于丹田,练习一柱香的时间后,开始炼熔。双掌放于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无数阴魂阴精被丹田阴气形成环状,封闭在内不能出来。意念丹田封魂球开始旋转,同时意念坟场突然起了无数磷火,用同样方法把磷火吸入丹田封魂球外圈,燃烧炼熔阴魂,由慢到快不停旋转,火由小到大,直到化尽为止。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如果用来吸取他人功力或元神其方法于上面同理。 第三重白骨练爪诀曰:白骨头上悬,幻化为二骨。阴精悬九穴,左右手中擒。合和为阴珠,吸阴吸精鬼。齐汇坤炉内,回返丹炉内。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坟场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坟,突然裂开飞出九个头骨,这时意念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射出旋转真气由小到大,把九个头骨给悬起来,位于本人头顶上方左右,缓慢旋转。从每一个头骨的两眼射出一条红气线,分别射入百会、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灵台、气海、命门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个穴道中渐渐汇聚成一个球,然后这九个红球同时从任督两脉汇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气化合。然后运气两掌贯足真气,由于反向力,双掌抬起平胸,在贯入十指,十指突然变爪,这时意念那九个头骨互相幻化,变为两个头骨于胸前方。掌心外突把两个头骨吸入掌中,随后十指内扣抓住头骨,放出真气把头骨抓成十个小孔,然后吸回真气,同时吸取头骨内的阴精归于丹田。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至头骨隔空袭来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阴白骨爪成矣。练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练习即第四重。 第四重外功诀曰:气至丹田贯十指,倒行古树狸猫功。抓石打铁练指力,内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内气贯于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练硬物,所用之物应由轻到重,由近到远。在者可以倒立于树旁,双脚依树,然后用十指抓树缓缓上行,以练指力。此重应与第三重同练。 第五重练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为加深功夫,其阴毒程度更甚。用古时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种物体加水加热后,用以漫手,再练内外功,这样手上有剧毒,以此手伤人无救。 《螺旋九影》 《螺旋九影》为武林上乘轻功,集身法、步法、罡气于一体。可平地拔起数丈,亦可平空飞行万里,身体周围有一层自然罡气,可攻击外敌。练之上乘可幻化出九个身影,于佛门无上神功“莲台九现”有相同的功效。 第一重:室外练功,不准迎风,松去身体裹缠之物,活动一下全身关节,用意念放松全身筋、骨、肉、皮等。然后面北取五心朝天或盘坐,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微收,双目平视,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捧放于丹田处,意守丹田一柱香,接着双手轻轻向上捧,沿任脉路线至膻中穴处,双手变为捧莲花状即双手心相对,掌根相抵,掌指朝上,双手十指自然张开,接着上捧至头顶,同时缓慢吸气,意念随上捧之势,将大地之阴气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吸入,经中脉上升以头顶百会穴成螺旋状射出;然后双手变掌心向下,并向下压到丹田处,同时呼气,意念随双手下压之势,将天上之阴精螺旋状吸入百会穴,经中脉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射出,如此反复。 第二重:第一式:面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轻轻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对放于中脘穴处,双手中指间距离约为一掌宽,双肩下沉,双肘下坠,双臂要“圆鼓”。意念会阴穴射出螺旋状阴气把身体旋入地下,至到地极处。突然螺旋阴气收回,身体如弹簧一样被弹回地面。第二式:要领同。轻抬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高举至头上方,双臂微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会穴射出螺旋状阴气,如飞机之螺旋桨,把人身托起,飞到九重天方为极限。此时人体在天空飘浮,突然阴气收回,人从天空掉回地面。 第三重: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础上打开气海穴,命门穴射出螺旋状真气,环绕身体自左到右,意念身体随螺旋真气之力上升,或平空飞行。同时在练功中加入有外敌入侵,不能入或击伤之意,可同时练习环身罡气。 第四重:此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练习以上各功,要领同上。 格雷西柔术 武术篇格雷西柔术 作者:心随梦寒 现在人们一提起泰拳,便一脸羡慕,称其为“五百年无对手“。我认为其实这是过誉之说!泰拳走出国门,与世界拳技较量不过是在七十年代,距今近三十年间的事。在这之前,泰拳一直属于“窝里斗”,都是练泰拳的泰国人之间的互相杀。 说来说去,泰拳五百年来打的还是泰拳!胜者练的是泰拳,败者练的也是泰拳。就像太极推手练习者比赛,无论是输是赢,选手练的都是太极推手,都是属于“门内较量”,而你就能因此说:“太极推手天下无敌吗?” 泰拳厉不厉害?绝对厉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个厉害是以泰拳规则为前提的。在真正的世界无规则搏击擂台赛上,泰拳的厉害程度就大打折扣了。君不信,请看在美国举办的历届顶峰冠军赛(终极格斗赛)中,冠军得主无一是泰拳选手!更有甚者在淘汰赛中即被“刷”掉。 那么,在当今西方世界中,最厉害的终极格斗术是谁?是巴西的格雷西柔术! 提到格雷西柔术,就不得不提一下顶峰冠军赛的比赛规则。就拿第一次真正开放规则的第二届顶峰冠军赛(1994年3月1日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来说吧:场上没有裁判,败阵只有参战选手本人或助手才能决定,裁判或医生叫停均无效;无数秒规定;抠眼、嘴咬不可用,除此之外一切技术、攻击均有效。如锁喉,向下腹致命处攻击等;护肘、护膝、护腿均不可用;用小盎司的拳套可以,但光手不可缠绷带;无体重限制;无时间、回合限制。 读者看了这些规则,相信大概不用亲临现场,也可以想象出这种比赛的血腥程度了。这是真正的人与人之间残酷而野蛮的、赤裸裸的徒手撕杀较量。也难怪有些国家将这种比赛视为非法而强烈抵制。 格雷西柔术的佼佼者霍伊斯·格雷西正是在这种残酷的比赛背景下,连续赢得两届顶峰格斗赛的冠军的,从而一跃成为西方格斗泰斗,被视为不可战胜的人。 格雷西柔术的代表人物,霍伊斯的哥哥杰克逊·格雷西,在1995年日本举行的“无任何规则格斗赛”中,又一举夺魁,独获5万美元的奖金。 一次次的胜利,终于使格雷西柔术无可争议地成为西方博坛的霸主,被誉为“世界最强搏击术”。格雷西柔术也从此风靡整个西方世界,霍伊斯·格雷西成为西方爱好搏击术的青少年心中的偶像(据说,霍伊斯曾公开向泰森发出挑战信,而后者并未迎战)。 格雷西柔术的前身为日本柔术,它的绝技就是锁技(即柔道中的关节固技)和扼喉。在比赛用中、远距离的拳打脚踢来接近对手,一俟近身后,迅速用摔法将对方引入寝技(即地面打法),从而施展其拿手绝活——或是将对手锁住,或是使对手窒息。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提高,与世界距离的逐步缩小,文化艺术交流的频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武人迟早有一天会遭遇格雷西柔术的挑战。为了使大家做到知己知彼,对其技术打法有所了解,我根据近年来查阅的资料与看过的顶峰格斗赛录像,试着粗浅地分析一下如何用中国武术去对付格雷西柔术。 我个人认为,格雷西柔术亦有被舆论夸大之处。它的某些技法虽然独特,但其根本大形均没有超过柔术的范围。格雷西柔术仰仗的只不过是最让西方武士头痛的摔跤与擒拿之术。如果西方人士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武术,知道了散打之类的竞技武术并不代表中国武术的全部内涵后,相信就不会再称格雷西柔术为“天下无敌”了。我认为,若想有效地对付格雷西柔术,就必须在战略与战术上有效,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训练。 首先是选材。身高则力大,力大则实力雄厚。参赛的格雷西柔术选手,几乎都是人高马大。我们在选材上也要重视这类体型,总不能让一个身高1.60米左右,体重不足60公斤的人去对付一个身高一米八几、体重几乎100多公斤的彪形大汉吧?!那样的话,除非我们的选手功力特别深厚,拳学修养与对方欠缺特别悬殊,否则,后果肯定不乐观。关于选材还有一些综合指标,可参考运动员选材标准。 其次,在精神气势上要有修养。西方格斗士有许多人出场时大喊大叫,状若疯子,气势十分唬人。其实这只不过是借此来震慑对方罢了。对峙时不要被其威吓所迷惑而极度紧张,要适应这种心理战术。否则被吓得畏手畏脚,在气势上就已先输了。其实有格斗经验者都有体会,对峙时无论多么紧张害怕,一旦真正动起手来就会全心投入,忘记害怕了。所以,在未交手前精神要镇定,不为其所动。 对付格雷西柔术(包括大部分西方格斗术)最重要的还是在打法上。要用我之长,去克敌之短。 首先在中、远距离上,要熟练地运用“同动近取”的战术。不能跟外国拳手去换拳。外国拳手一般都是力量型的,拳脚的冲击力很大。如果你想躲过其拳脚而去攻击其要害是不明智的,弄不好还会将你引入寝技。 但外国拳手因其攻击多属单纯局部力和其防守反击狭隘思想的桎梏,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同动近取”就是你动我也动,哪儿近我就打你哪儿!如他来直拳,我们不去躲闪、格挡再反击,而是直接朝其击来拳的胳膊上来个劈拳;或是朝其肘部来个上斜拳。整体发力之下,对手的这条胳膊准得报废;如果对方来个扫踢,我也不去躲闪,而是用拳峰直接重击其大腿或小腿内侧。铁腿再硬,脚腕四横指以上的胫骨部位也硬不过拳峰!一击必毁! 这种战术,在形意拳中叫“打实不打虚”(即见空不打见横打、见空不立见横立);在大成拳叫“打间架”;在轨迹拳学中就叫“近取”。 西方武术习惯于对攻击或格挡、或躲闪、再行攻击。他是绝对不会想到你会直接去攻击其攻击武器的。这一招对付格雷西柔术特别见效,因为它往往会主动伸手来抓你。 “近取”的关键是要整体发力,力争做到对攻击武器一击必毁!这也就是所谓的“整体撞局部”。 其实,一定要有娴熟、深厚的“一触即发的贴身发力”功夫。在交手中要敢于近身。当擅于摔跤的对手抓住你准备施展跤术时,必然有一个拖你近身的过程,这是他为了运用招术而不得不做的动作。这时,在距离适合而又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你若有贴身发力这一犀利武器,必定会大占上风。或头打、或肩撞,或拳打,或肘击,无一不会重击对方,从而瓦解甚至结束对方的攻击。 贴身发力是我们中华武术独有的瑰宝,可以在两人距离极近或处于胶着状态时(有时甚至在双方接触点为零的情况下),重创对方。而外国武术两人一旦距离较为贴近,不是互相搂抱、纠缠,便是准备施展摔技。在两人几乎贴死的状态下,即使泰国的膝、肘功夫也会一筹莫展(君若不信,请多看看泰拳比赛时施肘、膝的距离,便知我言之不虚)。而在这种距离,正是我中华武术大施神威的绝好机会。 我们还应掌握“控制打法”,即贴身控制住对方的攻击武器,造成“我顺敌背”的局面,然后用贴身发力击打,则极具威力! 近身后的控制打法,也为我中华武术所独有。如海外华人武术家苏昱彰训练的拳手马杜蝶,曾连续获五届世界泰拳冠军。分析其打法可能就是“搭手便欲近身,近身控制后便施展短打技术”。 近来翻阅美国《黑带》杂志,看到西方武术可能受格雷西柔术的影响,普遍都重视起“抓、揪”的技术来,其实这也是一种控制法。中国武术与之区别就是有相应的贴身发力技术做强大的后盾,可以做到控制后一击必杀! 我们的控制技术一般为“抓、撕、扯、压”等几种。在实战中要以灵活迅猛的步法大胆贴近对方,要敢于以毒攻毒。你想抓我,我更要在极近距离内抓住你。例如在中距离内以快速的斜步突然接近对方,前手抓住其前臂衣袖用力向斜后方扯动,牵动其重心的同时也就管住了他的双拳双脚。在扯动的同时发近距离的斜拳、崩拳等,对准其后脑勺或肾部奋力一击。 在实战中不要与格雷西选手中、远距离地直接抓、拿,格雷西柔术的抓、拿功夫是很厉害的。例如杰克逊·格雷西在平时的训练中两小时内便抓击陪练几百次,其力量与技术的娴熟程度可想而知。 记住,不要让对方的身形正对你!你要挤入其死角用一只手去关住他两只手。 最后,还有必要掌握一些缠斗功夫,特别是一些地面打斗与解脱术。因为在瞬息万变的搏斗中任何无法预料的事情都会发生。一旦你被迫被引入寝技,对地面打斗一窍不通,在胡乱挣扎中极易被对手控制住四肢或是绞住脖子。到那时,真的会大势已去,后悔莫及了。 在缠斗功夫中有一种叫“横滚”的妙技,运用得好,便真正会成为摔跤者的克星了,应该下功夫苦练。如果被对手摔倒,格雷西柔术的另一擅长便是骑压住对手,或拳肘击面,或绞住喉咙。而对付正面击压者,攻击其裆部或支撑胳膊的肘关节正是其最惧怕的。 另外,一定要注意格雷西柔术灵活迅捷的低位置腿摔。这是它们的绝招! 总之,对付格雷西柔术一定要尽量避免与之纠缠,力争在中、近距离内一击致胜。就是说要在站立的格斗中结束战斗,而不要和它躺到地上去分高低。 我想,要是真的能有挟以上技术而走上世界搏击的中国武人,大概格雷西柔术号称“天下无敌”的历史便会改写了。 当然,中国武林高手众多,各人有各人的打发,也并不是非要掌握以上技术才能打败他们的。 峨眉派的历史真面目(转)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代中叶人唐顺之(1507一 1560即正德二年到嘉靖三十九年在世)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难怪要引起诗人的极大兴奋了。 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据峨眉派的拳志说: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日峨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据孟宪超《峨眉拳(上)》,《武林》1986年第4期)。 由此可见,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的 时候叫做玉女拳法,后因祖师人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蛾眉” 和佛教圣地之“峨眉山”的双重含义而得名。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 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道姑为主。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倚天屠龙记》说是郭靖幼女郭襄,因为心中爱慕杨过,而又尊敬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所以云游天下,借此畅解胸中块垒。后得机会听觉远念涌《九阳真经》,创立 峨眉派,后来传至灭绝师太,其弟子纪晓芙、周芷若等,皆 为道姑,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拳法中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又如剑法中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簪法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变来的。 峨眉派武功有所谓“动功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又有所谓“静功六大专 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有“三大器械”一剑法、簪法(峨眉刺)、针法(暗器)。峨眉派的绝技,不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还有峨眉剑法,其剑歌云(据董如军《峨眉剑技法七招》,《武林》1992年第5期) 玉女素心妙入神,残虹一式定乾坤, 身若惊鸿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 临敌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 峨眉派的剑法和簪法,姿势优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的绝技。 峨眉派的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上说: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 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 一、黄陵派,据说从陕西流入; 二、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 三、青城派,以川东道家胜地青城山得名; 四、铁佛派(云顶派),川北较为盛行; 五、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 “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 一、僧门,据说传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称“申门”。特 点是巧、快、灵、动,如猢狲状,别名“狲门”。 二、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 三、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 四、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五、洪门,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劲。 六、化门,又称“蚕闭门”、“缠闭门”,三十六闭手如春 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门,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 八、会门,又称”慧门”,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慧像,念咒语,颇为神秘。 峨眉派总的特点,在于亦刚亦柔,如玉树临风,是诸家武术中姿态优美的一种。有诗赞峨眉派说(见孟宪超《对峨眉派拳术的进一步探讨》,《武林》1987年第四期): 绝艺惊人侠士风,千年击技古今同。 堪开玄理树新帜,悟透禅机弃旧功。 假身玉女虚是实,真谛峨眉有非空。 诸家应复昔时而,妙处良然在个中。 虽非“天下第一”,亦不妨自成一格吧。 武当派的真面目(转) 武当为内家之宗。 据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据说张三丰是北宋未年武当山的丹士(道士),徽 宗召他入京,道遇贼人,梦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张三丰孤 身杀贼百余人,遂创立内家拳派。 又有的传说,说张三丰源出少林、精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将其统纳于十段棉长拳之中,变战斗搏击之法为御敌防卫之法,风格遂与少林大为不同、因此别树一帜、开创武当门派;又称内家。十年功成,声誉大振、又传出太极、形意、八卦等支派。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写到武当 开派、便采用了这种说法,说张三丰本名张君宝,为少林火 工头陀觉远和尚的徒弟、师徒因违犯少林不准擅自学武的禁 令,被赶了出来,后来他根据少林功法而变通,遂创武当派。 关于历史上的张三丰其人,本名张全一,又名张君宝,三丰是他的道号,因为不修边幅,又被称作邋遢道人。关于他的生活年代,则是各有说法,有的称他为宋人,有的称他为金人,也有说他是元人、明人的。大概因为他在道教传说中十分有名,这才被抬出来作了武当派的祖师爷。这种说法,显 然只是武当派为了神化自己,并非历史的真实。 武当派的正式流传,大约开始于明代。武当山虽在唐代就开始建造道观,但真正的黄金时期却是在明代。明成祖朱棣登基,推崇武当道教,调集民工30万人;用了13年时间,在武当山修建了33处建筑群,号称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桥等,绵延140华里,建筑格局均依经书上的真武修仙故事,由工部设计而成。至今武当山紫霄官正殿梁上仍有大明永乐十一年(1413)、十二 年圣王御驾敕建的字迹。三天门绝壁上则有“一柱擎天”四 个大字,蔚为壮观。天柱峰顶太和宫又称金殿,殿中供奉张 三丰铜铸鎏金坐像。武当道教的黄金时代从这时开始,武当 的武术门派,也是在这个黄金时代中产生的。 据《王征南墓志铭》,最早传授内家拳见于记载的是陕西人王宗、王宗传温州陈州同,到张松溪手里遂蔚为大观,张松溪,正德元年(1506)前后生于温州,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左右卒于贵州玉屏。张松溪自称得张三丰真传,为武当派第三代传人。他后来游历江猢,又得峨眉真传,创立武当松溪派内家豢,武当派从此名声大震。传说曾有少林僧70人慕名而不服,上门挑战,松溪袖手安坐,兀然不动,一僧忽从半空跃起,施展连环腿法,想要以少林绝技破其气功。松溪仍是平心静气,只在少林僧攻势将至的一霎那,微微侧身抬手,少林僧便如断线风筝般忽然失了去势,飞出窗外,落在高楼之下。从此武当拳法,无人不服。张松溪之后,武当派人才济济。产生了一大批武林高手。 他们是:叶继美、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阵贞石、孙继 嗟、李天目、徐岱岳、余时仲,吴七郎、陈茂宏、卢绍歧、董扶舆、夏枝溪、柴元明、姚石门、僧耳、憎尾等人。 武当派的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 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犯则立仆。 武当战法策略是: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王征南墓志铭》)其总的要求又包括在 “六路十段锦”当中。“六路”,的歌诀为: 佑通神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蒙, 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 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锥冲掳两翅摇。 “十段锦”的歌诀为: 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 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 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 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 入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 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 武当功法,讲究“练手者三十五、练步者十八”,又有所谓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 武当派的拳术套路,有太极拳、无极拳、鹞于长拳、猿糅伏地拳、六步散手、武当太乙五行拳等。武当派的内功,有“洗髓金经”六式(金狮夺毛、凤点头、风摆荷叶、左缠金丝、右缠金丝、刀劈华山)等。武当派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武当剑、又有白虹剑、太极剑、六合枪、六合刀、松溪棍等。武当派的阵法,在武侠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有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等。 少林出自佛家,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当出自玄门道教,中华本上的色彩极浓。少林功夫蕴藏着佛家的慈悲之理。武当功夫源于道家、老子讲“一”讲“道”,庄子讲“广莫之野”讲“逍遥游”,使武当功夫有较浓的想象色彩和审美意蕴,招式的表现也很有诗意,比如下面这些招式,便十分形象化,富于审美的魅力:迎风铁扇、弃物投先、舜子投井、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猴献果、仙人照掌,兑换抱月、铁门门柳、柳穿鱼、满肚疼、一提金、欢推窗、顺牵羊、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等。又如武当派纯阳拳的拳诀: 风吹荷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 穿连不断,踩步悬肘,运气养性, 慢劲快打,环套八法。 这里一方面是内功心法,一方面是形象化的姿态体式,荷花、清风、流水、飞云,使人仿佛想见武当道境的空明灵秀和清仙之气;招数的左右摇摆,绵绵不断,又仿佛使人想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至道玄机,想到天地初开时荒茫混沌的自然之力。 武当的支派有松溪派、淮河派、神剑派、轶松派、龙门派、功家南派等,又有玄武派、北派太极门等。至于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因其出自道家,人们常常将它们归入武当派,也有人认为它们自成体系的。 总之,武当和少林一样,最初是以地域来命多拳系,到了后来便大大超出地域的范围,武当派并不只是在武当山,正如少林并不只是在少林寺一样,它代表了一大批具有类似特点,如主静、主柔、出自玄门道教的武动派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达摩易筋经(转) “达摩易筋经”传说是达摩老祖的一种养生功法,练功时,必须在人少寂静的地方,刻苦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掌握这个功法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入门。 少林寺的功法,名称很多,“达摩易筋经”也属最早的功法之一,所以历来在民间很受欢迎,这个功法有个特点,它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发功快,见效速。一个人难得有几十年的锻炼时间,因此就得在一、二个功法上狠下功夫,以求精通,方能锻炼出真功夫。 “达摩易筋经”确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图1)。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①)。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②)。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①)。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②)。 6、击爪亮翅式 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图6)。 7、九鬼拔马刀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7①)。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臂伸直,左掌从体后向体侧上抬,同时右臂伸直,右掌顺式从头后经体侧下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7②)。 8、三盘落地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足外开成马步,同时左掌下落,右掌从体后往体前上抬,至两掌心朝上于胸前相遇时,继外分,双肘微屈,掌心朝下按力于双膝之前外侧。式定后舌抵上腭,瞪睛,注意牙齿,约静蹲半至一分钟(图8)。然后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与胸平时,再翻为掌心朝下,变马步,再成(图8)式。凡三起三落,共蹲桩静立约一分半至三分钟。 9、青龙探爪式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式;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式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图9①)。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鼻吸,俯身,腰前屈,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鼻呼,直身,变握拳停于腰际,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图9②)。 右、式姿式反复作三遍。 10、卧虎扑食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两目平前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10①)。 左式:身体起立,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扑食左式,凡动作相反,为左右互换,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10②)。 11、打躬式 接上式;顺呼吸;上右足平行于左足内侧,距离约与肩宽;然后变为弓腰,垂脊,挺膝。头部探于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图11)。 12、掉尾式 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尖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时瞪目视鼻准,昂头,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图12)。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脚跟顿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 [资料] 峨眉武术 峨眉武术 清初湛然法师在《峨眉拳谱》中写道:“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峨眉月”即指闻名中外的峨眉派武术。“五花”指峨眉派武术五大类,峨眉派与少林派、武当派相提并论,实为珍贵的武术遗产。 峨眉派武术特点 自古以来,四川著名宗教圣地峨眉、青城等寺观的僧道人家,在参禅拜佛之余,弄枪使棒,练拳踢腿,逐渐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峨眉派。峨眉派兼备佛家与道家之长,既吸收了道家的动功,又有佛家禅修的基础,独创了一套动、静功相结合的练功方法。这种练功方法与各种拳术、器械套路及散打技艺结合一起,组成了峨眉派武术体系。与此同时,千百年来四川民间也流传着独特的武功,相习成风,经世不衰。 峨眉派理论上主张动功与静功并重,著名的“峨眉十二桩”在动功上分为:“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十二大式。静功上讲究六大专修:“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其中尤以“指穴功”的三十六式天罡指穴功最具威力,既可按摩治病,又可作为武功制敌。] 据四川老武术家赵子虬介绍,峨眉派与少林派,武当派都强调“体用兼备,内外兼修”,即:健身之道与攻防技击相结合、内功与外功相结合,但三派的风格不同,各有所长,从“内外”“刚柔”“长短”三个方面可以区别: 一、内外:少林派以攻架见长,有外家拳术之称。武当派以呼吸见长,有内家拳术之名。峨眉派则主张内外相重。 二、刚柔:少林善刚,武当善柔,峨眉派认为:“过刚则折,过柔则锩”,主张“亦柔亦刚,刚柔兼备”。 三、长短:少林派多用长手,武当派多用短手,峨眉派主张长短并用。 峨眉派武术善用五峰六肘之力。五峰即:头、肩、肘、臀、膝;六肘指:上肘、下肘、左肘、右肘、回肘、倒肘。攻防技术上讲究手脚灵活。“腾、挪、闪、颠、浮、沉、吞、吐”是峨眉派的主要技击方法。明代唐顺之写有“峨眉山僧演拳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派拳术的特点。 峨眉派武术特别注意“武德”“仁术”“养气”,要求练武的人必须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俗话说:“不讲武德就是武贼”,因而各种武艺以防御保身为主,作为抗暴图存的一种手段,此外,练武者还要有人道主义精神和浩然之气。 峨眉派武术八大门 “五花八叶扶”,一般来说,“叶”长在先,“花”在后,据峨眉派一些老武术家介绍,“叶”系技击风格,“花”多为流行区域,因此,本文先表“八叶”,后叙“五花”。 “八叶”即峨眉派武术的八门拳种:“僧、岳、赵、杜、洪、化、字、会”。 一僧门 “僧”或“申”、“狲”。一说申属猴,一说狲以猿相造型,取猴肩臂灵活之意。更为普通的说法是:因峨眉山为佛教圣地故为僧门。 僧门的特点是拳、掌、肘、腿并用,左右出击,咄咄逼人,架式以前虚后实的含机桩式为主。含机,即等待时机攻击对方之意。 僧门流传于川西、川南一带,拳术套路有火龙拳、练步拳、大连环拳、虎豹拳、六通拳等,其中火龙拳为僧门的典型套路。 二岳门 传说为岳飞所授,确无史料可证。其特点是矮桩,出拳时前手需外旋成圆,有“不画圆不成拳,敌人手来无法拦”之说,出手时,力量较重,强调靠身打法,多利用五峰六肘之力面对面迎战对手。其步法突出弓箭步,即左腿上前半步,屈曲如弓,右腿伸直如箭,变成弓箭裆,此时两腿都有实劲了。 岳门流传于川东、川南一带,拳种有金锁手拳、岳家拳、十二连拳、游禽拳、白猿望桃、九滚十八跌等,器械多使棍,并以实地对练为主。颇具实战的价值。 三赵门 此门技击借鉴于少林派,突出了赵太祖拳术的风格,故名“赵门”。整个风格翻腾跳跃,舒展大方。和南派“踢不过膝”的技击风格迥然不同。但赵门无旋风脚,只有单腿横击。此门以高桩为主。 赵门流行于川南一带。拳种有梅花肘、黑虎拳、奇门拳等,器械有勾镰、双刀等。梅花肘的歌诀是:风动如雷吼,意动似刚剑,心动如火焰,步动如泰山,拳动如反弓,反弓打死虎,此拳名和地,峨眉梅花肘。 四杜门 杜门源说纷纭,一说“杜”者杜绝也,有阻止敌人进攻之意。技击特点是少用拳、多用掌,封锁严密,善使柔劲。一说“杜”者死拼也,三国时,诸葛亮巧布八阵图中即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也有人认为:杜门功夫系江西武术名手杜观印于清乾隆时入川传授,杜观印擅长擒拿术,故此门攻防技击突出。此门还讲究跌法,但不同于摔法,主要以破坏对方的重心取胜。 现流行于成都、重庆、乐山、自贡、南充一带。拳械有问津拳、鹞子拳、枪、棍、大刀等众多。 五洪门 洪门在四川流行甚广,分布于成都、重庆、乐山、万县、达县、涪陵等地。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注重精、气、神一体。内外兼修,以威取胜,以声催力,凶猛异常。北派招式四平大马,清晰舒展,旋腕翻臂,善守善攻。两者均注重眼神逼人,正面迎敌;动作大开大合,手脚并重。防御多用小臂格挡,即为“袖内藏珠”之法:“来得高往上挑,来得矮往下斩,不高不矮用手排。” 洪门拳种的套路除大小洪拳外,有近70个功架,如缠手、五虎捶、二路红、燕青红、大八仙等,器械有青龙剑、峨眉短棍、五秀刀、蹯龙枪、春秋刀、棍、凳等。 六化门 化门亦称蚕闭门,“蚕”即行拳时如吞之吐丝,连绵不断。闭即应敌时紧封敌手,避实就虚。也有人认为化门名称以源,在于手法多变,颇有花梢之意,但又不同于花拳,故名化门。 化门的风格和洪门相反,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却以柔化、小巧为主,多用手腕“制化敌劲,引进落空”,其牵缘手法有化开对方进攻之意。此拳种重视单手练习,主要手法是:巴、探、挂、拿等,要点是“掌不离腮,肘不离怀”,发拳时每一手,挠头钩挂,讲究手脚轻快。 化门中的典型套路是三十六闭手,三十六闭手又称四川南拳,也叫“天罡手”(俗称天罡星三十六),其内容丰富,方法多变,攻防严密,刚柔并济,具有远踢近收,远手近肘的特点。此外尚有二十四贴身靠、大连拳、八化拳、白虎鞭、抱月双刀、七星拜月、披棍等几十种拳协功法。目前分布流传于成都、重庆、南充、内江、万县、涪陵等地。 七字门 此门收势摆成规定的“之”字形成‘一’形,因此得名。也有人称“字”者为“智”的谐音,有以智取胜之意,此门特点为高桩长手,功架起伏大,腿法少,出拳时用鼻发声,讲究气催力、静待动,发力迅猛,动静相兼。传习拳套功法有近40种,如有七、八、九锤拳、九手、十二神手、六合齐眉棍、八卦力、子午功、之字手等。现今流传分布为两支,主要流传于内江、达县、大竹、巴中、自贡等地。 八会门 会门亦称慧门,其拳架与字门相仿,练拳时主张“观师默像”,其迷信色彩较浓,练拳中多搀杂咒语,并常伴随发出“嗨”“吁”“嘘”等怪声。历史上会门的代表拳种为“神拳”。利用气功的特点,结合拳技,练就强身御敌之技,俗称“劈空劲”,但由于过份夸张了其效果,故“砍不进杀不入”之说,成了无稽之谈,这种“神拳”现仍流传于四川、湖北、贵州一带,四川常见于巫山和长江沿岸。 当前会门在流传上大体分为三支。其中一支在合川、大足、重庆、内江等地流传,动作简单,风格别致,有总择手、七星拳等拳架。其二在川东、川北、遂宁等地流传,动作朴实、柔刚兼备,吐拳有声,注重意气力相合,如择拳二路等。其三流传于雅安、天全等县地,以吞、吐、封、化、贴为五字诀,技法上讲究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借力打力,起腿低矮,步手独特,流传有近20种拳架功法,如风拳、九拳、神手、五形手等。 峨眉派武术五大类 “五花”,即峨眉派武术的五大类别,多从流传地区上加一区别: 一黄陵派 流行于成都一带,技击风格属于僧门和岳门。此派名称源说有四,一说为庙名:;二说成都有昭烈皇帝(即刘备)的陵墓;三说清嘉庆年间黄林道人所传武艺;四说从陕西流入四川的武术流派,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葬于陕西,故名黄陵派。 二点易派 流行于川东一带,川东培陵地区有点易洞,相传明朝理学家莱夫子在此洞中研究易经,因而得名。解放前,此地区曾出现过“陈大力士”,“江杆杆”“草上飞”等武术高手,此派技击风格也属僧、岳门。 三青城派 流行于川西一带,大概是以青城山取名。青城山是道教圣地,道家习武者不少,同时,这一带民间练武之风也很盛,北宋时练武的王小波,李顺就曾在青称起义。 四铁佛派 流行于川北一带。此派亦称云顶派。铁佛和云顶可能是铁佛寺、云顶山之源。有待查证。此派武术风格属赵门和杜门。 五青牛派 此派也流行于川东。川东丰都县道教盛行,当地有一青牛山,武术能手颇多,民间广为流传着“青牛道士战胜黄龙和尚”的故事。民间传说“火烛堂”有一会武的黄龙和尚,横行霸道,二十年间无一对手。突然,青牛一老道前来挑战,双方立下生死状,比武三日。第一日,和尚见老道弱不经风,大笑:“胜来不费吹灰之力。”比武中,老道处处躲闪,第二日,双方有攻有守。第三日,老道说:“贫道自有回天之力。”一举打败了黄龙和尚,从此青牛武艺威名大振。 关于忍者的较完备的资料(一) 武术篇关于忍者的较完备的资料 作者:心随梦寒 忍术,又名隐术,即隐身术,为日本古代武道中一颗隐秘武技的明珠。 忍术同空手道、柔道、少林寺拳法等日本武技一样,最初是由中国武术传到日本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日本特殊武功。据史载,忍术产生于距今三百年前,即日本十七世纪的日本幕府时代,随着日本宫廷追捕,武术阶级势力的上升及间谍工作的需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忍术高手——“忍者”,忍术也日渐盛行。但长期以来,忍术仅为忍者家族世代秘传,外界则很难知其详貌。 忍术的训练要求必须从小开始,凡忍者家族成员,不拘男女老幼,均须无条件的继承这一家庭职业传统(忍术训练),就忍术训练内容来看,其基本训练主要包括平衡、灵敏、力量、持久以及特殊技巧五个方面。 平衡训练:首先从走竹竿开始,至能立于滚圆竹竿上而不滑倒;将竹竿升离地面三尺左右,继续走竹竿,练到行动自如;继续增高竹竿高度,直至三四十尺高度民主,至此身不畏高,翻腾跳扎,如履平地。具备这样的平衡能力后,才能在屋顶、墙头及树木上行走如飞。 灵敏训练:训练从幼年开始,多进行灵敏素质专项训练,如跳过插满刀片的绳子,训练后期做危险障碍跑,跑步途中布满许多危险的障碍物,身法稍有不灵或反映略有不敏,即受障碍物致伤。因此,忍术的灵敏要求十分严格。 持久力训练:忍术的持久力训练分静、动两种练法。静练法:双手挂于树上,支持全身,地上则放满暗器,要求练者决不能松手跳下来,动练法,采用基本的长跑功夫,要有跑五六千里的耐力。一个优秀的忍术高手,加上跳跃,可以每日跑一百五十多里。 力量训练:忍术的力量训练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体的力量,采用的训练方法很多,这里不再列举。 特殊技巧训练:忍术武技中的特殊技巧训练有多种:诸如潜水屏气、徒手搏斗、剑道、暗器、化装术、药物术、施毒解毒术、听力嗅觉训练……且要有高水平的忍饥耐渴的野外生存能力。 忍术武技要求忍者在剑术、箭术、马术、柔术、脚功、身体平衡、放毒镖等方面必须有一流的水平。但要求最高的武技还是闻名的隐身飞遁之术。隐术,其实并无真正的隐身之术,只是训练到手脚异常灵敏,纵跳奔跑能力很强,在人未发现他时,忍者便已一纵即逝了。这项在中国武技中冠以飞檐走壁称之,实是靠长期的跳、抓、登、越功夫才练出来的。由于忍术高手诡秘的行动,隐匿的行踪,人们又称忍术为“鬼术”、“无形术”。 除飞行隐身外,发放暗器亦为忍术武技之一绝。忍术暗器多为毒镖及铜币(边峰开刃),也有剑、钩、凿等。忍术暗器应用较多,掷发淬毒的铜币是每个忍术高手的绝活。 与“飞行术”“发暗器”并称“忍术三绝”的还有“施毒解毒术”。忍术高手个个都精于此道。据载,忍术所用毒药是从矿物和动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药力之强,足以致人死命;仅少许药量也足使人昏昏欲睡、瘫痪或大笑不止。忍术的投毒手段很多也很隐秘,匕首、飞镖及箭的尖端蘸有毒药用于暗杀;食物或饮料中掺入毒药以谋杀;使用各种有毒物品如有毒的鲜花等。忍术的解毒术通用解药,是用草药和药酒等调制而成。 被视作“杀人之术”的忍术长期以来仅为忍者组织专习,用以专事刺探情报,暗杀政敌等活动。在日本德川幕府与中国唐朝时代,间谍反间谍活动的盛行,无意也是各种忍者组织的大斗法。 在社会的发展中,已使得忍术及忍者的恐怖活动遭到世人的谴责,终于被明令取缔,忍术的活动由此完全转入地下。人们也少有所知了。近年影视作品的渲染,才使得世人再次认识到了日本这一古老而残酷的武技之花。 忍者与忍术 忍者和忍术,是随日本古代封建战争应运而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而忍术在当时有者极强的实用性。总的来说,忍术是为古代日本忍者所掌握的整套完善的暗杀技术体系。它包括有:追踪、侦察、谍报、保镖、暗杀等多方面的内容。 当今世界流行的搏击术,如空手道、泰拳、咏春拳等等。普遍采用现代体育的训练方法,由身体素质入手,逐步强壮选手的体魄,提高其力量、速度以及协调性、灵活性等;而后通过比赛,进一步培养选手的实战经验和心理素质,最终训练出优秀的搏击手,而忍术则完全不同,它尤其强调精神上的修炼,并将其整个的训练体系,建立在超乎想象的精神修炼基础上,可以说,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忍术之所以无坚不摧的真正原因。 那么,忍术的精神训练是怎样的超乎想象呢?首先,在古时候,作为一名忍者家族的后代,一经降生,就必须接受残酷的命运现实——成为忍者,或者死。并且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灌输以对主人誓死效忠的思想,除了自己的主人,连天皇的话都不会听,主人的命令,无论是什么,都毫无疑义的意味着忍者的行动,效忠主人,为主人献出自己的一切,对忍者来说是无上的光荣,除此而外,忍者不再会有任何的思想,由于这种封建观念的深深植入,忍者比任何的宗教信徒都更加狂热,更加无所畏惧。 当然,仅凭机械的思想灌输创造出的只是向前冲杀的野兽,而不是无敌超人,忍术不止于此。它有着一套切实可行的强大精神力量的训练方法。这种技术才是忍术的秘中之秘,它简单的说就是:一名忍者是忍者的同时也是一名东密的行者。 对于密教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东密是我国的藏密,印度的杂密一样,是密教的一个支派,而且东密对于人体念力的开发,向来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承,在密教界一直以显著快捷著称,忍者通过通过东密秘法的修习,锤炼自己的意志,精神变得无比纯粹和坚韧,体内的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可以完全除去心灵的迷惑和恐惧,全神贯注的投入战斗。我们在影片中可以见到忍者做出许多古怪的手势,那便是东密主要修法之一的“九字秘印”。 以上,为了突出忍术与现代搏击技术的差异,详细介绍了忍术对于精神力量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不仅如此,忍术对于身体训练的强度也是近乎残忍的,现代搏击术中即使训练艰苦的泰拳也无法与之相比,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忍术所包括的内容,每一项忍者都必须精通,并且每项训练,都全是死亡淘汰赛,无法承受的人是不允许生存的。除了常规训练外,忍术还包括多种“怪力训练”,忍者通过它进一步磨练意志,忍耐力,生存能力等等。这种怪力训练诸如连续数天不食不动,杀死自己的同伴,以及与猛兽搏斗等,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性命交修,忍者从精神到肉体都实现了超人的飞越。获得了几十倍于常人的毅力,忍耐力,战斗力,以及不同程度的拥有了某种超能力,在小说和影片中,忍者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诸如藏身于灯笼中,土中,及至一张薄纸之后,或者极为凶悍,身体上遭受一般人足以致命的重创之后仍能挥刀奋战,有人说这不过是作者及导演为追求刺激效果而作出的夸张罢了,电影上当然是假的,而实际上,通过忍术的训练,在精神高度集中时,人处于一种自内向外的激发状态,这些不可思议的力量,是可以出现的,忍者是如此的强大而又绝对的忠诚,因此一名优秀的,精通忍术的忍者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绝对可靠的全功率战斗机器。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忍术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忍术的高深,已经明显超出了一般搏击术的范围,而且它的训练对当今世界的现代人来说,是不现实的,况且随着封建制度的结束,忍者家族大多灭亡了。在这个年代,哪怕是日本,是否还存在忍术的正宗传承,仍然无法确认,所以,大家对于忍术,一般了解即可,不应该苛求接受它的训练。 另:忍术起源于日本,在我国也有流传,这是一个没有门派之见、纳百家之长,专找各派武功缺陷加以研究克敌制胜的隐踪之门派,故不论其拳脚、剑术,还是轻功、暗器,均精奇诡异,一击必杀,厉害无比。 忍术的发源 忍术的理论基础是由中国传来日本的孙子兵法而来,之後再加上修练道, 以及在山中的伏击技巧发展而成.在平安时代时,由於武士阶级兴起,在山 中伏击的兵法就由武士去发展.在源平时代,学会在山中伏击的源义经成功 的使用了山中伏击的技巧,完成了攻击面战法的理论.在南北朝时代,楠木正成 发展出防御面的兵法,在此同时,忍术跟武术才分开成不同的系统. 忍术的流派 在战国时代,忍术开始有长足的进步,因为这个时代非常需要忍术,武术和兵法. 但是和兵法,武术不同的是,忍术有他的独特性.忍术发达的地区有以下几处 忍术的流派也就是用以下的地名当作流派的名称: 武藏,甲斐,越後,信浓,等四州 伊贺,甲贺,纪伊,等叁州 其中後叁州的忍术在日本是最为发达的. 忍术教科书‘万川集海‘ 原本在大和民族东征之前,伊贺跟甲贺两地是不分的,这里都被称作IGa. 後来因为在室町与战国时代,这两百年间地名分开,所以流派也慢慢分开啦. 不过虽然流派分开,可是忍者修练的经典却是同一本书,这本书我们叫做 ‘万川集海‘.这本书有着教导忍者如何施行忍术的一切理论基础与技能. (站长注:‘战国美少女~斩断云空‘,还有‘忍者乱太郎‘中提到的忍者教科书就 是这本啦.) 为何伊贺与甲贺的忍术如此发达呢? 伊贺与甲贺离京都跟名古屋算是很近,而且位在重山险阻围绕的封闭小盆地里, 自成一个小天地.可是在战略上的位置却是十分的重要.因为靠近日本的中央 近畿地带,所以受到京都的文化影响蛮深的.神社,寺院,庄园都很多.在後来 庄园制度崩坏的时候,土豪们就一个个崛起.在战国时代,这麽小的土地居然有 60个土豪,但是因为土地都很小,所以大家都想夺取对方的土地,於是每家人家 大概都会养个30-40个兵,以便对付‘敌国‘(这非常类似台湾当年开垦土地时代, 闽南人各村庄之间的为土地而械斗的情形,也有些类似闽客互斗).这里的竞争 是超乎外人想像的激烈,土豪们互相结盟,互相探查敌情,也互相屠戮,被打击的 土豪一但垮了,就很难再爬起,也难怪这种有山地,征战又激烈的地方,会成为 忍术发展的大本营.时间久了,各土豪之间就慢慢发展出一种平衡,然後忍术也 开始冠於全国. 忍术的理论由来 忍者的出身多半来自农民,而不是出身高贵的武士. 忍术的山中伏击技巧、来自住在大和、吉野、鞍马、根来、伊贺的山地战经验。 京都则是忍术中使用的法术(阴阳道)发祥地、因为不远处有比??、高野等佛教 密宗的本山。 忍术的武芸面来自柳生流剑派、宝藏院流枪术。 中国,韩国的移民与忍者 因为大和朝廷非常欢迎外地拥有技术的人来日本定居.所以中国跟朝鲜就有大量 的人过来.例如制造陶器,盔甲,服装的师傅,有很多人就是由中国与朝鲜搬到日本 这些人通常都定居京都,然後也有些人就搬到附近的伊贺或甲贺去工作. 此外,这里的异民族和归化人(外地人落籍日本,变成日本人,改姓日本姓氏)很多. 例如德川幕府初期,因为服部半藏跟随家康工作,就有许多伊贺,甲贺的人跟着服部 搬到江户去住.笄町,就是伊贺,甲贺町的转化.在那里还留有半藏门(服部半藏住过 的老房子)的地名.据说服部半藏就是转化人.他的家族本是中国人,姓秦,後来 因为定居日本,为了跟当地合而为一,就改了个日本姓,改姓服部,从此服部一家就 此诞生. 外地工艺师傅的影响 此外,外地人传入的科技,例如火药在此生根,所以这里是日本很早就 有的火药制造地.其他的工艺人也在此生根,例如制造工艺品的 师傅,耍玩偶的师傅各种艺人都来啦因此造成伊贺,甲贺地区 有许多这样的人,造成日後忍者可以以许多民间卖艺工艺身份的技能 去从事谍报工作.可是在当时的社会,这种人的身分并不高尚(在他们 的故乡中国与朝鲜,这些人的身分也不高,商人是士农工商四民之末 ,当然日本也分士农工商阶级,可是士指的是士大夫,也就是武士). 最爱用忍者的武将——武田信玄 因为信玄非常讨厌自己国家的秘密被他人知道,所以喜欢训练忍者. 他最爱驱使自己培养的忍者(他叫他们为‘乱波‘),还有‘叁者‘(这也 是武田家叫忍者的一种称呼).‘乱波‘的由来是来自於甲,信,越叁地 的流浪无业游民,或是强盗集团把他们组织化,教以山地战还有其他 的战斗技巧,於是这样就成为忍者啦.此外,‘叁者‘是‘间见‘,‘见方‘, 还有‘目付‘的总称,这些人是斥候和间谍的专家.信玄派富田乡左卫 门去统驭‘叁者‘这些忍者. 羽柴秀吉与蜂须贺小六 大家都知道,羽柴秀吉在无路可走时,曾经投靠蜂须贺小六,在他家里吃白饭. 蜂须贺小六是在美浓地区活跃的‘夜盗‘(强盗,好听一点叫做野武士,没有找到 雇用他们的主子的军队,难听一点就说是趁着夜色出没抢钱的山大王).反正 干强盗集团的人通常不穷,所以也就可以好客让一些没饭吃的人投靠他,到他 家吃饭.後来这些人因为帮助秀吉??了墨股城,所以化为官军,总算洗脱强盗 污名,可是由於信长非常讨厌军纪差的烂军队,所以蜂须贺小六从此跟他的强 盗集团再也不干杀人越货的事情,可是他们在强盗时期所训练出来的一身偷 鸡摸狗好本领却成为当忍者的好条件,於是那些人就转为当成羽柴秀吉军队 的忍者.而且在各大战役都有杰出的表现. 忍者的秘密[转帖] 忍者「NINJa」,与寿司「SUSI」、艺者「GeISHa」一样,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无论是正宗日本人,或是学忍术的外国人,对忍者所怀抱的形象,通常是:全身黑色装束,能飞檐走壁、跳墙越城、唤雨呼风、移星换斗,使用各种奇形怪状的暗器。此形象,虽非准确无误,倒也八九不离十。 忍者的工作,主要是为主君进行秘策、破坏、暗杀、收集敌方前线情报、搅乱敌方后援基地……等种种谍报活动。由于生前必须隐姓埋名,过着终生见不得天日的生活;更不能留下只言词组,以免日后东窗事发,因此,日本忍者的起源,到底该回溯到哪个时代?没人敢断言。不过,忍术秘本中,留有圣德太子(五世纪末至六世纪初)身边有位名叫「大伴细人」忍者的记载。 目前,日本各地虽有无以数记的忍术流派,但是,追根究底,毕竟还是会回到伊贺(三重县西北部)、甲贺(滋贺县南部)两地。我想,许多人从漫画、小说中得来的印象,可能会误以为伊贺忍者集团与甲贺忍者集团,是不共戴天的宿敌。其实并非如此。两者祖先是同一家人,双方之间大部份也都有亲戚关系。只是,彼此的雇主(主君)若是敌对关系的话,他们便不得不同室(系统过滤)戈,甚或演变成兄弟阋墙的结果。 而另一方,为了便于忍术能世代传授下去,他们之间也不得不频繁通婚,可以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稍微细想一下,便可知道,一旦生长在该地,无论男女,为了家族秘密,还能跟他乡人结婚生子吗?况且,男忍者背后,通常有女忍者在撑持。这种工作,除非自小耳濡目染,视为当然,否则,丈夫于某天突然不告而别,普通女人谁能忍受,不气得七孔生烟? 忍者世界中,有四项基本戒律:不准滥用忍术(只能用在公事上)、舍弃一切自尊(逃命要紧)、必须守口如瓶(即便为此失去性命)、绝对不能泄露身份(这是最基本忍术)。忍者活跃的时代,大致有三: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末的源平时代、十三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十四世纪中旬至十五世纪末的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也可以说是忍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忍者又分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称「智囊忍」,专门策略作战整体计划。「中忍」,是实际作战时的指挥头子,当然忍术也得超群出众才行。「下忍」,又称「体忍」,相当于现代的特殊部队,在最前线实际作战的忍者。彼此之间等级关系泾渭分明,「下忍」对「中忍」唯命是从,「中忍」对「上忍」俯首帖耳。 以下是有关忍者装备简略说明: 【装束】 忍者通常在新月或阴天夜晚潜入敌方城楼与宅邸,如果全身黑色装束,轮廓反而会更显突出,因此,基本装束颜色是深蓝。碰到月明星稀的夜晚,便换成灰色或是茶色装束。有时候外面是灰色,里面是茶色,万一遭遇敌方追击,可以在途中将装束反穿过来,利用颜色错觉逃脱险境。另外,深蓝色可以防治毒蛇、蚊子等虫子侵袭,这是用含有铁分的天然染料染成的布料。美国开拓民发明出的牛仔裤,目的与忍者装束一样。 至于内裤,当然是日本传统的兜裆布(一条细长白布)。只是,忍者的束法同一般人不同,长度也比较长。他们将兜裆布从脖子缠到如此,可以随时从脖子后抽出兜裆布,当做绷带或绳子应急。上衣里头有许多口袋,放一些不能淋湿的火药、缝衣针、救急药(包括安眠药、毒药)等;腰带里头则放一些日用杂物。手套与绑腿,通常藏着一些暗器。 【武器】 为了蒙混国境关卡守关人员的审问,忍者在旅途中,通常是农夫打扮。因此,所谓的忍者暗器,往往是改造自农具、日常必需用品、园丁道具等。这些武器,大多是自己发明铸造,只有自己深知其用法,因而在旁人眼里看来,跟一般日用品没什么分别。这也是忍者武器失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人从各种忍术秘本中,所得知的忍术武器,主要有七种:手里剑(syuriken)、撒菱(makibisi)、忍刀(sinobigatana)、吹矢(hukiya)、忍杖(sikomidue)、手甲钩(tekkoukagi)、水蜘蛛(mizugumo)。「手里剑」是飞镖,刀尖涂有剧毒。「撒菱」,是逃走时撒在身后的一种菱形武器;凡是凹凸不平,能够刺伤双足的东西,例如天然石头、干燥果实、铁器等,都可以拿来代用。「忍刀」,附有一条长约三公尺的绳子,翻越城墙时,可以当踏脚工具,再利用绳子收回;刀鞘,临危时可以当潜在水中的通气管。「吹矢」,则是毒针,通常藏在笛子内;有时候旅途中必需扮装成艺人,因此,忍者除了必须学吹矢手法,还得练习吹笛技术。「忍杖」,顾名思义,是一根藏有链子、长矛、刀剑等武器的手杖。「手甲钩」,各式各样,有装在指甲上的,有套在手背上的,就看当事者擅长哪种功夫,自己变把戏。「水蜘蛛」,渡河时用的道具,平时可以叠起来藏在包裹内。 【忍者食】 忍者绝对不能「发福」,由于得时时隐身在天花板上、地板下,甚至悬挂在树上、屋内支柱上,用只手支撑自己的体重,因此,忍者必须注意不让自己的体重超过六十公斤。以男人的臂力来讲,能够只手悬空与敌方打斗的上限体重是六十公斤(不信的人,自己试试看)。「忍者食」以谷物为主,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质。主食通常是糙米、小麦、蕃薯,配菜是黄豆制成的豆腐、味噌,其它是梅子、蔬菜、芝麻、鹌鹑蛋等。会增强体臭的食物,例如韭菜、肉类、葱、大蒜、姜,嗜好品香烟等,一律列为禁品。而且,忍者时常洗澡、洗衣,目的都是去掉体臭。另外,松子、榧子等植物果实,也是忍者的主食之一。 「携带食」也很重要。一旦接获任务指令,无论是野外露宿,或是潜伏在敌方宅邸天花板上,身上都必须有「携带食」,以便维持体力。干燥芋头,可以串成项链,挂在颈上;蒸熟的米,晒干后,可以防腐。二者皆可用开水冲泡,成为充饥快餐。此外,用麦角、梅子、冰糖搅合成药丸,便成为「止渴丸」;用红萝卜、荞面粉、麦粉、山芋、甘草、薏苡、糯米粉,全部磨成粉末,浸泡在酒中三年,待酒蒸发后,揉成桃子核一般大小,一天仅吃三粒,便不用担心会耗费体力。还有一种「兵笼丸」,是用红萝卜、麦粉、糯米粉、蜂蜜、酒,用文火熬干,再揉成小丸子晒干,一天服用三十粒,便可以获取必要的维生素。「兵笼丸」应该是战争时,兵士们固守城池时用的吧?总之,这也是主要「忍者食」之一。 【野外生存法】 忍者具有丰富的药草知识,可以分辨毒药与良药,见机行事。对野生动物的习性,也了如指掌,许多忍术,都是从野生动物习性学以致用的。天文气象学,更是不可欠缺的基本忍术之一。例如,夜晚观察蜘蛛网上有没有水滴,若是有,翌日便是晴天;月亮周围有一圈月晕,或是月光比平日亮时,翌日则是雨天;深夜十二点、清晨八点、傍晚时分开始下的雨,可能会连续下好几天。在深山中迷路时,用火烤热缝衣针针头,或是在针上涂上蜡,立即放在水中,针头所指的方向,便是北方。忍者身上的缝衣针,不仅可以用来分辨方向,也可以当成受伤、疲累时的针灸道具。身上水壶内的水喝光时,怎么办?找蚂蚁洞或蝼蛄洞。有蚂蚁、蝼蛄的地方,附近必定有水源。 【忍术】 首先,当然是得临机应变化身为各种身份。忍者的基本「七化」(nanabake)是:出家、虚无僧、山伏、放下师、常之形、商人、猿乐师。「出家」(syukke),是一般光头和尚。「虚无僧」(komusou),头上戴着圆筒形竹笠,盖住整张脸孔;身上披着袈裟;颈上挂着托钵;边吹萧边化缘乞讨。「山伏」(yamabusi),在山野中修行的僧侣。「放下师」(houkasi),相当于现代的街头艺人,表演魔术、特技、耍猴等。「常之形」(tunenokata),化身为在地农人或武士,条件是,必须会讲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商人」,就是卖药、卖糖的行商。「猿乐师」(sarugakusi),江湖艺人。其它还有「变相术」、「变体术」、「变声术」等。 传递机密文件时,最佳方法是暗记。不过,有时候是缝在衣服里边;有时候将文件捻成一条绳子,同草笠编在一起。更有将细长纸条缠在一个圆筒上,于上面记载下文书内容,之后解下纸条,内容便会成为脉络不明的文字;收件人于收到文件后,再将纸条缠在同样粗大的圆筒上,回复原形。我个人认为最「酷」的方法是,将文字刻在头皮上!这种方法,必须于事前先将头发剃成光头,再施以刺青,待头发留长后,平安回到主君面前时,再度剃光头发。可是,这方法,一定非常痛。不过,反正忍者都会调药,应该有类似现代的吧。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神代文字」。这是中国汉字传到日本之前的大和古代文字,相当于中国的甲骨文。战国时代时,已经罕得有人能够读解出神代文字,于是便成为忍者之间的「暗号」。 其它还有种种千奇百怪的忍术,「文」、「武」、「艺」、「乐」皆有,数不胜数。德川家康在江户(东京)设立了幕府之后,一部份伊贺忍者成为幕府的警卫人员与密探,剩下的伊贺忍者与甲贺忍者,则被派分到各地大名领地。明治维新时,忍术已经逐渐失传,这些忍者后裔,通通改行转业,成为警察、医生、药房老板、焰火师等。话虽如此,「NINJa」这个透古通今的世界,依然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令现代日本人,乃至外国人,皆禁不住好奇,想探头去瞧瞧: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忍者五道 忍者五道之“香” 如果不磨练自己的感官,是无法修得忍者之术的。所以忍者很注重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特别是在此之上的第六感官的开发。为了使第六感官不断涌现,则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忍者知悉借助香味的神秘力量能够静心安神。不过忍者的所谓“香道”,跟三大技艺之道(茶道、花道、香道)之一的香道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忍者将香味作为一种信息来判断的缘故。 1、解开芳香之奥秘 对人进行观察是忍者的工作。除了观察人的面相、所用的语言以及其它行为以外,还将香味作为其判断材料之一。可以根据附在衣物上的香味来推断这户人家的经济状况、住房的规模等等。忍者通过分辨茴香、丁香、麝香、桂皮、芦荟、沉香和檀香等香味之间的微妙差别来进行判断。 2、忍者之术“七方出” 忍者之术“七方出”的小道具: 忍者的谋略中有一种叫做“七方出”的化装术。忍者将自己化装成虚无僧、出家人、“山伏”(日本修验道的修行者)、商人、“放下师”(杂技师)、“猿乐师”(民间艺人)、一般庶民等七种人,然后打进敌人内部。在潜入敌人内部时,与上述通过香味判断人的身分相反,而是为骗取对方的信任而特意使身上带有某种香味。因为身上不带焚香味道的出家人令人怀疑,而不带“护摩”(投雪松木于火中供养诸神的一种修行方式。)香味的“山伏”也是不可能的。卖药者会有药草的香味,卖衣者会有芦荟、麝香等独特的香味,装扮成什么模样,就必须使身上带有符合其身分的香味。当然因为忍者精通香道的知识,我们不妨将其称为幕后的香道。 关于忍者的较完备的资料(二) 3、忍者喜好沐浴吗? 都说日本人是一个非常喜爱温泉浴和沐浴的民族。忍者也经常进行沐浴。不过这对忍者来说不是喜好,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这么说呢?闻闻人身上的香味就能判断对方的身分,与此相同,有时消除自己身上的香味也是必要的。而且用菖蒲水沐浴同时还有净身避邪的意思。 药草沐浴 药草的芳香成分可以消除人体的臭味和日常生活所带的气味,同时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解乏疗伤的医学功效。忍者熟知药草知识,从而能够充分利用药草的香味。 ·连钱草浴也叫常春藤,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紫苏科。有消炎效果。 ·薄菏、姜汤浴活血、消除疲劳。 ·艾蒿浴对刀伤、蚊虫叮咬、肩膀酸痛以及神经痛均有效果。 4、忍者乃芳香疗法 忍者拥有先进的药学知识,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吧。而其基础则是能够分辨各种药草气味的敏锐的嗅觉。可见他们对香味是极为敏感的。也就是说,忍者通过利用檀香、麝香、雪松等香味以达到统一精神、集中精力的目的。忍者对“香”的运用,不仅着眼于实际的药理效果,同时也对现代所谓的芳香疗法进行了充分的实践。 香有十德: 感鬼神、清身心、驱毒气、消困倦、独居为友、忙里偷闲、多则多用、少则少用、久藏不腐、常用不妨。 转自幻樱城 忍者五道之“药” 者之故乡伊贺地区因盛产各种药材而闻名遐迩。这是因为忍者拥有先进的药理知识。忍者将高度的知识与技术结合进忍术中,制成了神奇的“和药”(指日本草药)。药物品种繁多这里为您介绍其中几种代表性药物。 一、卖药治病走四方 忍者为了获取众多的情报,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装扮成卖咒符或药物的行脚商人。特别是以药作为交流手段深入庶民中间是忍者的惯用手段。人们对为自己去痛治病的人往往掉以轻心,这一点从过去到现在都一样。那么忍者是通过什么药悄悄打进敌人内部的呢? 1、治病解毒紫金丹(卖药) 熟知毒物和药物的忍者 只要用法用量适当的话,毒物也可以成为良药。忍者关于毒物的知识对药物开发起了巨大的作用。因为药物不仅可以治疗自身的伤痛疾病,而且还可以借此装扮成卖药郎混进敌人内部。 2、紫金丹 分别将山慈姑、五倍子、大戟以及麝香(麝香鹿的麝香腺)干燥后磨成粉,再将药粉做成药丸。山慈姑是郁金香的鳞茎(地下根茎),具有良好的滋阴补阳的效果;五倍子是盐肤木的叶子,含有大量鞣酸,对上吐下泻效果显著;大戟具有利尿作用;而用作香料的麝香则可以去痰。可见,紫金丹是一种可以治疗腹痛到减轻疲劳等疾病的常用药。因此,作为备用药非常适合。而且,忍者借此装扮成卖药郎,侦探周围的情况,收集地方情报,也不会被人怀疑。 3、陀罗尼助(一种日本肠胃药丸) 这是将对大肠菌、赤痢菌、霍乱菌、葡萄球菌等有抗菌作用的黄蘖的树皮在水里熬煮直至熬干制成的。作为肠胃药而为人所知,至今在大峰山地区还流传此药,人们常以此为礼品。忍者利用它的方法很特别,因为要长时间埋伏,用舌头舔此药,借此提神醒脑,消除困倦。 4、蟾蜍油 诸位,请看蟾蜍油(街头杂技),受伤了还是蟾蜍油管用 “时代剧”(即日本的历史剧)里常有这样的街头杂技镜头。忍者周游各地时,常常扮成街头杂技师(“放下师”)的模样,其中最有名的是卖蟾蜍油。他们的卖法看上去不免有点王婆卖瓜之嫌,因而影响了药的信誉。但实际上,忍者之所以不辞辛苦弄来蟾蜍油,是有其科学根据的。 现已查明,蟾蜍分泌出的液体含有能使血管收缩的盐酸肾上腺素,因而能够收缩伤口的血管,起到止血的作用。所以说它并不完全是骗人的东西。 奇_书_网 _w_w_w_._q_ i_ s_h_u_9_9_ ._ c_ o _m 5、民间药物之王蕺草 蕺草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因而又称作包治百病之药。它所具有的气味可以防止霉变,对白癣菌有抗菌作用,因此可以将新鲜的叶子挤出的汁涂在伤口、红肿处以及毒虫咬伤处,也可以直接贴上去。将它熬成药汤喝下去可以利尿,还能够治疗便秘,也就是所谓去毒下火之药。忍者遍布全国各地,并时常身处户外,这种药对于他们来说真可谓珍贵无比。 6、白果 银杏树虽然无处不有,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却蕴藏着惊人的生命力。如果将耳朵贴近树木,可以听见往上吸水的声音,可见其生命力以及保水能力之强。这种保水性使它具有灭火的功能,所以在神社、佛阁均栽种此树,可以充作防火林。而且其新叶夹在书里可以防止生虫,因而被用于文书的保存。忍者将银杏的绿叶熬水喝,是因为其具有强壮作用。果实(白果)可炒食,也可煮食,被认为对去痰、消毒以及解酒均有功效。据悉在德国也将银杏叶精活用作医药品。 二、百般技艺皆科学 1、火种 忍者的药理学具有较高的水平,其兼容了科学、化学两个方面的知识。令人吃惊的是,忍者发明了能够持续燃烧12个小时的火种。一种被叫做“胴火”(即藏于身上的取暖器)的“忍器”(忍者的道具),在里面生好火后,可以一直藏在怀里。在寒冷的山野等恶劣环境下,可以作为御寒的怀炉来使用。长度为15厘米左右的铜制圆筒,里面装上已焙成黑灰的“和纸”(类似于宣纸)、马蓼以及茄子杆等。圆筒还带有通气用的透孔和盖子,这样即使放在怀里也不危险。 2、罗盘针 这跟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忍者曾经手工制作指向北面的罗盘针。名曰“耆著”(即磁石)。制法是将铁烧得通红,然后迅速放进冷水里进行冷处理,使铁带上磁气,接着再将带有磁性的铁片拉成薄片状,做成船形。使用时让它浮在水面上,不要沉下去。这时船所指的方向便是北边。 3、紫红色布带的妙用 在忍者的随身携带物品中,有一样令人不得不叹服的东西。这就是紫红色的“三尺手巾”(即布制汗巾)。可擦脸,可缠头,爬墙时还可当作绳子等等,用途可谓多种各样。不过这些方法跟一般的布手巾没什么大差别。最能显示出忍者特征的是所用的染料。忍者用豆属植物苏木将布带染色,使之具有杀菌作用。用手巾过水可以杀菌,受轻伤时还可当作绷带包扎伤口。想必忍者知道苏木有杀菌作用才将它用作小道具的吧。 4、杀菌、防虫与药草染料 1)胡黄连 胡黄连,因为吃起来有效,有用药得当的意思,所以又被叫做“当药”。可以治疗腹痛等疾病,因味道极苦而有名。然而用胡黄连煎水染内衣,能够驱除跳蚤、虱子这一点还鲜为人知。现在虽无须为这些虫子发愁,不过对当时的忍者来说,胡黄连的防虫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2)黄蘖 生长于山地的乔木。将黄蘖的表皮在水里煮好后当作染料。用此染料染过的纸可以防虫,因而可以认为这在忍者保存重要文书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忍者秘方止渴丸 1、止渴丸 忍者长期担负着过于艰苦的任务,不战胜接二连三的口渴感和空腹感,就无法完成密探的工作。但是说是忍者,实际上也是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忍者秘传之药则可以大显身手了。 所谓秘传之药,即名曰止一时之渴的止渴丸、解一时之饥的解饥丸。止渴丸以盐梅干、解饥丸以荞麦面、山药为主原料,接近于食品。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但作为临时应急的手段非常行之有效。 转自幻樱城 忍者五道之“气” 传授!九字法的奥秘 九字法是最近重新复活的忍者“隐形术”中的咒文。现在来向您传授伊贺忍术中绝密的仪式。忍者必须历经千辛万苦、排除万难,为此他们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但是,忍者同时也感知到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的存在。这不只是静神凝气,也不单纯是全神贯注,而是将这股神奇的力量为我所用,从而让一切事情都能顺利进行。这种方法便是九字护身法。 秘传!十字法 秘传!十字法。忍者之心自今始。 语言、文字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凝神固气在手掌中写字,如能够达到人神合一,就会时来运转。 1、“天”,面对大名高位之人时,写此字。 对上司、老师讲话时,运用此法可以毫不胆怯地陈述自己的意见。 2、“龙”,航海、行船、渡河、过桥时,写此字。 航海、渡河时,运用此法可以平安而舒适。这对海外旅游也一定很合适。 3、“虎”,行走于深山旷野时,写此字。 出入于山野荒岭时,运用此法可以逢凶化吉。因而初次去陌生的地方也能安然无恙地返回家乡。 4、“王”,面临弓箭兵器军阵、夜行山贼之地时,用此字。 入学考试、买卖兴隆,运用此法可以发挥神力。气势磅礴定乾坤。 5、“命”,遇到不想吃的食物时,写此字。 不喜欢吃的东西却又无论如何不得不吃时,使用此字。这样就不会挑剔饮食。 6、“胜”,在交易买卖、决胜负时,写此字。 参加比赛、考试以及抽奖券时,用此法。在决胜负、定输赢时请一定试试此法。相信你会稳(系统过滤)胜券。 7、“是”,进入病人家时用此字。 自己、家人或朋友生病时,可用此法。病人一定会康复得很快。 8、“鬼”,出入险恶之地时,用此字。 经过黑暗的夜路以及恐怖的地方时,用此法可以勇气倍增。 9、“水”,驱散心神不净之气时,写此字。 心生邪念或无缘无故地怨恨人,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时,用此法可以将它们付诸流水,从而心身爽快。 10、“大”,万事大吉时,用此字。 遇到好事时用此法便会喜上加喜。说不定好事连连呢。忍者的奥秘就在于开朗、快乐并且富有坚强的生命力。 转自幻樱城 忍者五道之“体” 忍者对锻练身体从不懈怠。反复锻练,以随时准备应付不测。因此对忍者来说身体就是本钱。忍者除了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外,还采用“导引术”(意指打通经络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来维持健康。 “导引术”是道家所创的治疗养生术之一,是一种以长生不老为目的的修练方法,或让关节部位以及肢体伸缩、活动,或进行静坐、摩擦、呼吸等等。它包融了后述修验道等修行术的内容,并作为忍术被引进到忍者的修练中。在这里,我们试着从针灸、按摩术中,收集了一些在现代生活中也能起作用的方法。同时也来看看忍者关于身体的忍术吧。 1、健身法 我们看电视时,常常能看到许多以健康为题的节目。在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年化进展迅速的日本,可以说人们越来越关心健康这种说法并不过分。 忍者虽然能够忍受严格的修行,修得超乎常人的本领,但只要是人,健康总是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忍者比一般人更注意健康。关于忍者的保健食品在《食》这一节中已作了详细说明,这里则介绍一下忍者的健身术“导引术”。 “导引”是“超度”的反面,即生还术。 基本做法是刺激人的末梢组织,也就是通过刺激手尖、脚尖以及耳朵等身体末梢部位,以提高内脏的功能。 转动手指的第一关节进行捏搓。哪儿感到疼痛,就说明身体某个部位有病。在手掌里握两个核桃转圈也能刺激手掌。 将两手搓热后,然后用手按摩耳朵。可揉可搓,或拉或拽,以刺激耳部末梢组织。 至于脚,则多次转动大拇指。脚心部分用手指按压或竹制按摩器按摩。这对解除疲劳很有效果。 对身体的中心部位腹部则采用针灸法。对穴位施针,必须准确得当,因为如果弄错深度以及地方,反而会有性命之忧。忍者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掌握了高度的针灸知识和技术。而这些都是以从中国传来的医术、中医为基础的。 生了病后要吃药,然而忍者为了防病于未患之时,便经常运用“导引术”对自己进行健康管理。“导引术”大多都是一些简单易学的东西,不妨尝试一下。 2、针 忍者通常针不离身。这种细针,平时也用作缝补衣服,情况危急时,则是能够致命的护身暗器。用针作暗器的武术有“吹针术”和“含针术”两种。所谓“三棱针”使用的是断面呈三角形的针。 对于远处的敌人,采用的是用吹筒将针吹出去的“吹针术”,而对近距离的敌人则采取将针含在口中直接喷射的“含针术”。与敌相交的瞬间瞄准敌人的眼睛袭击,趁其胆怯之机将敌人打败。 据传,忍者的技能不仅局限于忍术,在“广传秘术”时代,还接受过其它流派所创造的“柔术”、“剑术”的精髓。江户时代由姐崎信浓守创造的姐崎含针术为人所知,因此使它成为一种名望甚高的武术。 “吹针术”和“含针术”的起源,据说是由从中国来到日本的氏族“吴服部”、“汉服部”传到日本来的。“服部”顾名思义,即传来织布技术的织匠之意。而针术则由缝纫女工发展成为护身术。后来则成为其后裔伊贺的服部一族(服部党)的拿手特技。 在甲贺(滋贺县甲西町)也发现有服部党,传说这便是伊贺服部的渊源。传至甲贺服部党的“羽衣石宫门流飞针法”,是运用一根细针击败并列而坐之敌的可怕的暗器术。 与此同时,还流传下来用针来治疗疾病的针灸术。穿针引线,会导致眼睛疲劳、肩膀酸痛,这时施针治疗,可以达到解除疲劳的效果。这发展到后来则逐渐形成治疗疾病的针灸术。 对于忍者来说,这小小的一根细针,是发挥三大功效即“缝衣”、“护身”、“治病”的神奇道具。 3、眼睛疲劳 忍者长期从事密探工作,要时时注视各种动向。何况是没有电气的时代,可以想象眼睛的疲劳是相当严重的。而要维持一定的视力,就切忌眼睛疲劳。忍者为了解除眼睛的疲劳,采取了刺激穴位的方法。 使用的穴位主要有晴明、瞳子liao(二声,针灸穴位名。)、攒竹三个穴位。 晴明穴:用手按内眼角可以触摸到一凹陷处。用手指上下移动,可以感觉到鼻粱深处有隐痛。这就是穴位。这个穴位不仅对解除眼睛疲劳有效,而且还对小儿惊厥、抽风疗效也很显著。 瞳子liao穴:在外眼角外侧一指凹陷处。手指上下移动,可以感觉到侧头部到上眼睑处有痛感。此穴位对治疗视力减退、结膜炎以及面神经通有效。 攒竹穴:在左右眼睑的内侧边缘处。把食指轻轻放在上面上下移动可触到细筋。用力按压3、4秒钟则很有效果。 4、全身疲倦 用手指按压背部的三处穴位:心俞、肝俞、脾俞,可以解除全身的疲乏。穴位位置如下。 心俞穴:将背部左右肩胛骨的下角连在一起的高度,即为第七胸椎棘突的位置。从第七胸椎棘突往上,在第五胸椎棘突的正下方旁开二指处。 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的正下方旁开二指处。 脾俞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的正下方旁开二指处。两手贴身自然下垂,将左右胳膊肘连在一起的高度,即是第十一胸椎棘突的位置。 转自幻樱城 忍者五道之“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隐藏着忍者的踪影。而创造其历史的忍者之术, 依然绵绵不绝传授至今。所谓传授实际上就是生命的延续。 而生命的延续也就是与人的脉搏产生共鸣。 为了使聚集在这里的人们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体会, 这样我们也不得不说一下忍者的五道了——《食、香、药、气(九字法)、体(经络)》, 虽然超越历史的时空,却依然气息长存。您不妨潜入忍者之门, 投身于流传至今的《食、香、药、气(九字法)、体(经络)》的忍者世界。 首先我们来讲五道之首—— 食: 忍者一旦执行任务,或整夜奔跑于山林旷野中,或通宵栖身于树木、房梁之上,因而长时间不吃不喝的事司空见惯。为此,他们平时就非常注重修身养性,以保持健壮的体力,锻练坚强的意志。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修练的能量来源—忍者的日常饮食生活。 一、减肥食谱(二指吊身术与减肥食品): 忍者必须将体重控制在60公斤左右。这是因为忍者必须修练二指吊身术(即仅用拇指和食指将身体吊在房梁等地方)的缘故。为此忍者经常训练用手指拎起一袋米(大约60公斤)的重量。 可见,二指吊身术,一要手指有力量,二要体重不至于过重,因此忍者的日常饮食必须是低热量、低脂肪却富含高蛋白质的减肥食品。 1、忍者也非常喜食手制豆腐 大豆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日本自古以来便有这样的习俗,每到春分时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撒豆以驱除鬼魔,足见人们很信奉大豆的神圣之力。而且大豆作为重要的食品,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也占有极大的比重。正因如此,忍者则充分而巧妙地利用大豆来增强体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手制豆腐”: 1)将大豆放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然后磨碎。 2)在磨碎的大豆里加上一点豆油,放水中熬煮使其溶化。 3)将熬煮过的溶液过滤,去掉豆渣。 4)将剩下的白浆再次熬煮。 5)沸腾后用筷子蘸卤水点浆,等到不再起泡沫后,盛在纱布袋上。 6)再放进成型用的木盒里使其自然凝固定型,即成豆腐。 2、有关的豆腐制品: 1)雪花菜(俗名豆腐渣): 雪花菜是指豆腐制作过程中挤榨出来的豆渣。现代生活中豆腐渣这个名字为人熟知。作为优质高蛋白食品被当时的人们视为珍宝。 2)腐竹: 豆腐制作过程中熬煮白浆时表面形成的一层薄薄的浆膜。取出蘸上酱油和芥末则可以现吃。 3)豆腐脑: 豆腐制作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不直接将未定型的豆腐放到布袋里,而是放到碗里,待稍稍凝固后便可食用。放进嘴里象化了似的,由于这种特殊的口感,人们称之为“豆腐脑”。 4)冻豆腐 将豆腐切成块摆在竹篮里,寒冷的夜晚里放在屋外冻上一夜,然后再在太阳下晒干。吃的时候,将它放在水中煮一下。这体现了保存食品的智慧。 5)六条(类似于中国的干豆腐): 盛夏时节将一块新鲜豆腐切成六小块,撒上盐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慢慢地会变硬如同木片一样,并带上黄色。将这种“六条”削成片放进汤里,味道鲜美不逊于“木鱼片”(日本特有的一种食品,将晒干的鲣鱼刨成薄片状,多用作调味。)。不过在干燥过程中如果淋了雨,立刻就会腐烂,所以要十分注意。 3、糙米饭团(糙米不发胖的科学原理): 忍者的食品以糙米为主食。这是因为糙米与薯类、白米相比,不容易产生脂肪。富有经验的忍者似乎早就知道这一点,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有科学道理。我们当今的日常饮食,在饭后往往会分泌大量胰岛素,从而促进脂肪组织的形成。与此相反,食用糙米则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1)糙米饭的一种做法是“焖蒸”: 将糙米放进锅里,多放一些水将糙米煮熟,再移到竹笸箩里,滤调米汁,再用竹笸箩盖上,用其自身的水蒸气焖上一会儿。这种方法叫做“焖蒸”法。 2)糙米饭的另一种做法是“干煮”法: 开始时少放一些水,不用去掉米汁,直接煮,直到煮干为止。这种方法叫做“干煮”法。 “焖蒸”法做出来的糙米饭软而味清,适合老人或身体虚弱的人食用。而“干煮”法做出来的糙米饭硬而味浓,适合体格健壮的人食用。当然当时的在职忍者吃的是第二种糙米饭是可想而知的。 4、薏米粥: 薏米于享保年间从中国传来,是一种在荒地里也能茁壮成长的谷物。忍者充分感觉到薏米的顽强的生命力,因而特意经常食用。实质上,薏米不仅含有高蛋白,而且还富含维生素B群、钙、铁、食物纤维等,是一种营养平衡谷物。此外薏米仁还有利尿作用,使人不容易发胖,因而它对防止发胖也很有效果。 薏米粥的配方: 薏米属稻科,炊煮时可以充分利用其米质的粘性。 1)去掉米壳,将它与糙米混在一起,多放一些水煮熟。 2)待米变稠成粥状时,加少许盐即可食用。 薏米粥有粘性,吃起来非常可口。而且少量的薏米粥就能给人以饱腹感,可以说是一种最好的减肥食品。 5、绝妙的减肥食品—魔芋:魔芋古时曾叫做“古迩夜久”。 1)将晚秋时节挖出来的魔芋浸于水中。 2)用草绳擦去表面的黑皮,用水洗净。 3)将魔芋捣碎,使之成为有粘性的浆糊状。 4)将捣碎的魔芋用浓碱液煮沸,然后过水仔细筛洗。 5)再接着煮沸,再筛洗,反复重复五、六次,便成果冻状。 吃的时候需要再煮一次,方可食用。魔芋不仅能够充饥、解渴,而且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可以帮助清理肠胃。如今,魔芋所具有的清理肠胃、充饥、解渴等功用,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忍者在很久以前就熟知其效用,不得不令人吃惊。 二、增强体力食谱 忍术是一种超综合性武术。因此完善的智力、体力、技术乃至坚强的精神力量,是优秀忍者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要求忍者必须动作敏捷,具有高度的瞬间判断能力和承受训练的坚强的忍耐力。要培养这些能力,就必须注重饮食。如果您感到精力不支、力不从心的话,不妨参考参考。 1、芝麻: 常食芝麻、锐气长存芝麻可以增强体力、强化筋骨 食物中的小巨人—黑芝麻。不仅有使人耳聪目明的功效,还可以促进大小肠的功能,有助于消化。每天食用黑芝麻可以使骨骼、牙齿更结实,养成一个好身体,从而使忍者在格斗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黑芝麻的油脂成分,即使在冬天也不会冻结,用它点灯时灯火不为风所动,烟灰也很少。 黑芝麻的花、叶皆是宝 黑芝麻的杆高的有三、四尺高,叶子被叫做“青襄”,待出苗后可采来食用。汁液可用作妇人们梳头用的发油。花可入药治疣,油能炒菜食用则是众所周知的事。将黑芝麻充分炒热后,趁热提取的油可以用作灯油。可食、可涂、可点灯,黑芝麻实乃万能植物。 2、芝麻饼: 将芝麻榨油后剩下的芝麻渣涂在米饼上食用,有调整身体状态、保持健康的功能。人们认为黑芝麻对肝脏有作用,而白芝麻则能促进血液循环。 3、松子: 松子使五感清澈、鲜明 据传松子是仙人的灵丹妙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铁和多种维生素成分,特别是其中的维生素B群对缓解肌肉疲劳、维生素e对促进血液循环均很有效用,因而对运动量大的忍者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食物。 4、红糖和忍者酒: 忍者需要持久力。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身体及精神状况达到极限状态的事也时有发生。这时,一方面发挥平时修练之成果—顽强忍耐,另一方面也适当采用食物疗法。 运动所带来的疲劳,容易导致肝脏和肌肉消耗糖原,因而会引起血糖值下降。而能够及时迅速地补充糖原的食物,则是红糖。红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它以淡淡的甜味来缓解身体的疲劳。另外,忍者还饮用“忍者酒”,以解除精神方面的紧张,使心情放松。“忍者酒”有果酒,也有药酒,基本上用来消除疲劳、滋补强身。主要有忍冬酒、豆淋酒、枸杞子酒、龙眼酒和桑树酒等几种。 5、鹌鹑: 鹌鹑蛋虽然比鸡蛋小得多,但壳硬,能长期保存,营养价值也很高。忍者似乎早就知道这一点,他们相信这对统一精神、调整呼吸很有作用。忍者潜伏于敌营的时候,为了隐藏起自己,不让敌人觉察出自己的存在,就必须象鹌鹑一样缩起手脚,使身体卷成一团。躲藏在隐蔽物后面,脸朝下趴着,遮掩脸孔的白色,避免敌人感觉到自己的气息,这便是“鹌鹑隐形术”。照字面来看,是鹌鹑给了忍者很多隐身的启示,但实际上鹌鹑蛋在营养方面给他们提供了原动力,从而使忍者集中精神,大敌在前也能够临危不惧,稳如磐石,并且能持之以恒地坚守“隐形四大原则”。 三、无与伦比的携带式应急食品 虽然身为忍者,但处于绝对饥饿状态则是白白消耗体力,从而有可能会导致判断失误。因而忍者开发了独具一格的携带式应急食品。现代社会发生地震或灾害时,可以参考忍者的应急食品。 1、咬不动的烤米饼 将糙米粉等做成米饼,然后放在烘炉上烤制而成。异常坚硬,现代人的牙齿几乎难以咬动。如今在伊贺地区还保留着这种食物,而且还是伊贺的名特产,人们用木槌将它砸碎后才能吃。只习惯吃柔软食品的人们,不妨试着吃一次。 2、维持体力的葵花子 葵花子是含有亚油酸、氨基酸等有机酸的高营养食品。体积小,重量轻,非常适合随身携带。它含有的优质油脂在维持体力方面很有功效。 3、酸而咸的咸梅干 咸梅干至今仍然是人们喜爱的碱性食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咸梅干可以说是无处不有。而对过去的忍者来说,这种食品是必不可少的。制作方法是,采摘成熟的梅子,洗净放盐浸两、三天,待梅子出水后,将梅子取出来,在太阳下晒一天,日暮时再放回盐水里。这样反复重复数次,待盐水晒干后,咸梅干就做成了。咸梅干有解毒、杀菌、防止疲乏等功能,可以说是支撑忍者忍受苛酷生活的支柱之一。 4、柿子 柿子所含有的果糖成分能迅速将营养供应到大脑,使人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够临危不惧,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柿子同时营养成分高,还具有解乏作用。而且将它晒干做成柿饼,长期保存,可以当作随身携带的应急食品。这一点非常适用于忍者。山梨县多柿树,相传武田信玄为了备战备荒,发动民众栽种柿树,因此便留下了大片柿林。可见武田信玄也知道柿子的功用。不过如果知道武田信玄家曾拥有过一支叫做“甲州透破”(即密探、间谍)的忍者组织的话,我们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奥妙了。 盐柿饼:1)将柿饼从中间剖开,去核。 2)薄薄抹上一层盐,重新将两片合上捏紧。 3)放进罐子里,则经年不干,既不生虫,也不腐烂。 适合用作应急食品、携带式食品。 武林奇人黄飞鸿身世大揭秘 生前寂寂,死后却经由特殊的经济与文化管径放大到了世界性的舞台,从一个普通的岭南武师,到被世人熟知的文化符号,今天,重新折回故乡的黄飞鸿已经不再是100多年前那个在佛山街头卖艺的艺人,而是作为具有世界性声名的乡贤名流,跻身到了在当地意义殊同一般的文化与传统象征——佛山祖庙当中。 被裹在了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的黄飞鸿的回归,更像一面镜子,当中映射出的,是岭南经济文化与世界经济文化交融过程中发生的碰撞,还有融合。 时间退回100多年前,无论是在佛山还是广州,黄飞鸿远没有今天的知名度,即使你在街头茶馆,寻常巷陌与其邂逅,也难于认定此人日后将声名远播。 然而年轮转到了今天,无论是在粤港澳、东南亚还是欧美,你都可以听到通过影视和文学作品为他散播出来的声名,在他的故乡,广东第三大市佛山城中心最为显赫的,代表着当地历史以及文化沉淀的祖庙里,也于两年多前专门为他落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纪念馆。据说落成当日,来了包括徐克在内一干以演绎他而知名的导演以及明星,此后还有一些来自海外的外国门人前来“寻宗拜祖”,每个人都大施“三跪九叩”之礼。 现在,每天早上和下午,还会有专人在纪念他的纪念馆里为游客进行武术以及醒狮表演,而这两样技艺,都是当年他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 这就是黄飞鸿,一个生前与死后声名大相径庭的人物,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因为特定的历史条件,并没有多大叙述空间的他却被有意无意地从岭南,经由香港辐射、并放大到了当代世界的经济与文化范畴中去。在经济异常发达,但又愈加强调文化识别的今天,被裹在了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的黄飞鸿又重新回到了家乡佛山,他不再是一个平凡的武师,而是一个被饰以了更多象征的偶像,仿佛一个从异邦到来的他者,对其进行重新的考量与解读,无疑更有兴味。 在暴雨时停时下的2003年6月下旬的最后几天,记者来到了佛山,追寻这个已经进入了纪念馆的人物的历史痕迹。 清末民初的佛山武林 陶城,丝织城,粤剧的源头活水,岭南中成药之都,南派武术的发扬光大之地,这样一些似乎毫不相干的称号背后,在历史上和今天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这就是黄飞鸿的出生地,“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佛山。 这个距广州只有半个多小时车程的所在,自古以来就水网交错,交通便利,是广东西、北、东三地物流的聚散中心。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就已经非常发达,到了明清时代,更是三步一店铺,百步一码头,被时人排名“四大名镇”之首,位列“四大聚”中除京师之外的第二聚。佛山证明了经济与文化发展间紧密相连的互动性,历史上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也带动了这里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价比黄金的石湾陶塑,能以假乱真的秋色工艺,不断革新改良的粤剧艺术,那些年代或形成或发展或定型或成名的文化成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夺人眼目。 与许多地方不一样的是,佛山武术兴起的背景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然而因为地势平坦,没有天然险峻的屏障进行守卫,所以在民间为求自保,当地人很早就有习武强身以及自卫的习惯。在历史上,有一个例证可以窥见当时佛山人的尚武风气: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黄萧养起兵围攻广州,同时分兵进攻佛山,一路势如破竹。当时佛山只是南海县辖下的乡级建制,当局并不派兵驻守,一切防备俱由地方负责。结果,乡绅梁广等22人只用一天时间,就组织起了乡勇,在“无甲兵之援,险塞之限”的情况下坚守半月,杀敌数千,直到黄萧养兵败。据史书记载,这当中不乏骁勇而又有谋略之人。 许多图谋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开始在经济发达的佛山建立机构,像清初在石湾出现的“五顺堂”,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出现的天地会(洪门会)组织。雍正年间,为躲避朝廷的追捕,京剧艺人“摊手五”(张五)由湖北流落到了佛山,开始在戏班中教授北派武功,其中包含有咏春的推手功夫。1853年,佛山粤剧伶人、天地会拳师李文茂更是扯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起兵,并且一直打到广西建立起大成国。 富庶的经济也吸引了不少武林人士,到了黄飞鸿出生的清末年代,佛山的武术已进入了鼎盛的时期:蔡李佛创始人张炎1851年在佛山创办鸿胜馆,传下弟子先后到广州、香港设馆。首徒陈盛是三水人,继任时馆员逾万,为当时中国最大武馆,蔡李佛拳也成为当时广东最大的武术流派。加上清末传入佛山的咏春拳经由名师梁赞的发扬,门徒众多,佛山成了南派武术的中心。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还有以陈启沅在西樵兴建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代表的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佛山当地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量的工人失业,加上因为河道年久失疏,水路交通优势渐渐式微,佛山也开始失去了区域商贸中心的位置,一些商业贸易也开始转到了交通更加便利的广州去。社会开始动荡不安,许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不断涌现,不少武馆应运而生。而为了防身抗侮,许多城市贫民以及失业工人更是纷纷到武馆学习武艺。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并且在大革命前夕,佛山的学武风气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一个普通的岭南武师 1856年农历七月初九,黄飞鸿出生在佛山,父亲黄麒英被称为清末武林“广东十虎”之一,武功虽然高强,家道却是非常困难。因此6岁开始跟从父亲习武的黄飞鸿,不得不在12岁起就随父亲在佛山、广州还有顺德一带四处卖武,同时还卖跌打药。据说,有一次他曾经以四象标龙棍,战胜了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博得了“少年英雄”的名声。 所谓的江湖机缘的出现,是在13岁那一年,正在佛山豆豉巷卖武的黄飞鸿父子救助了铁桥三的高徒林福成,为表谢意,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林福成向黄飞鸿传授了“铁线拳”、“飞砣”等绝技。 16岁时,黄飞鸿开始移居广州,当时铜、铁行工人集资为他在西关第七甫水脚创设武馆,向工人们传授武艺,漂泊多年的卖武生涯才得以结束。两年后,开始有点名气的黄飞鸿还被“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黄飞鸿的主要事迹都是在青年时期留下的。19岁那年,在西樵官山墟的一家当铺夜宿的黄飞鸿遇到了贼人打劫,仅凭单枪匹马,就击退了数十强盗,在当地传为一时佳话,随后被邀请到石龙乡授徒。1876年,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20岁的黄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又一年,香港一恶棍强占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的摊档,并将彭玉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挺身相助,却被数十人持械围攻,最后仍能全身败敌。 1882年,黄飞鸿开始在军中任职,当时被广州水师聘为武术教练,后来还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3年后,记名提督吴全美聘他为军中技击教练,此前在回澜桥开办的武馆停业。然而在30岁那一年,父亲黄麒英辞世,不久吴全美也过身,黄飞鸿心生退意,遂辞去了军中的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开设了一个跌打医馆“宝芝林”,门前悬有一副对联:“宝剑出鞘,芝草成林”。 两年后即1888年,黄飞鸿治愈了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的脚疾,刘永福向他赠送了一块写有“医艺精通”字样的木匾,并聘请他作黑旗军的军医官,同时担任福字军技击总教练。1894年,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黄飞鸿随刘永福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1895年6月,刘永福护台失利,遭受了重大打击的黄飞鸿开始离台返粤,自此只行医,不授武,并在“宝芝林”门前张榜说,“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1911年,已届55岁的黄飞鸿再应刘永福的邀聘,出任广东民团总教练。第二年,广州一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黄飞鸿出手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1919年,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在广州海珠戏院举行的大会上,63岁的黄飞鸿表演了飞砣入埕(圆口陶罐)的绝技。 黄飞鸿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在24岁时才娶妻生子,共育有四个儿子,但前三任妻子都先后病亡,1915年续娶了时年19岁的莫桂兰为妾。1919年,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在往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妒忌其武技的“鬼眼梁”暗算惨死,对黄飞鸿打击很大,自此不再向儿子传授武功。1924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也受累被焚,所有资财付于一炬,长子又告失业,黄飞鸿忧郁成疾。 1925年4月17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终年69岁。然而那时候家徒四壁的后人甚至无力殡葬,多亏了女弟子邓秀琼出资相助,才得以埋葬到白云山麓。 与电影里看到的相比,现实人生里的黄飞鸿的一生并不顺利,其家人除了二儿子早逝之外,其余三子分别从事肉行生意、行医以及经营杂货。在他去世后,得到其武艺真传的妻子莫桂兰先是在广州“义勇堂” 教拳,抗战胜利后去到了香港,并且在高士道挂起“黄飞鸿授妻莫桂兰精医跌打”的招牌,不久后组织起了“黄飞鸿国术社”,并于1982年去世。 无法逃脱的历史命运 考黄飞鸿的一生,恰恰是中国历史,开始由封建专制转向民主共和的年代,内容博大精深,却又最为动荡不安。那时候,西方国家已经通过坚船利炮,用装满鸦片的趸船敲开了中国坚闭千年的国门,大量雪花花的银两不断地从那些被迫开放的口岸向外流淌。为了在虎门抗击英国舰队,当年林则徐甚至专门到佛山来铸造大炮。 然而长梦未醒的山河还是处处受人践踏,这当中,黄飞鸿就经历了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之后的一段历史:当时他追随刘永福来到台湾,在刘永福所依重的福建省臬台(即巡抚)唐景崧麾下任职。1895年6月,唐景崧自立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黄飞鸿则被任命为殿前大将军。那个年代该有着多少荒诞不经的梦啊,不久,李鸿章率淮军前来围剿,唐景崧事败,黄飞鸿也随唐景崧一起逃回了广州。从此黄飞鸿就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就愈发少见。 在崇尚勇力的冷兵器时代,有着高超武艺的黄飞鸿仍然要为生计奔波劳碌,他早年在珠三角的流浪,16岁以后迁居广州,正是中国国力积贫积弱到了顶点的时候,内忧外患,产业衰败,人们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向外流徙成了自发的行为。黄飞鸿在佛山、广州、顺德以及香港辗转的时候,更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民开始向更渺远的海外流出,香港成了当然的第一选择,也有的人以香港为跳板,跑到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甚至在黄去世之后,妻子莫桂兰也只好离开家乡,来到了香港。 都说“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可是没有品尝过个中滋味的现代人,又怎能体会那在一百几十年前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心情。 去到异国他乡,面对着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迥异的人群,语言、风俗不同,民情也不一样,赤手空拳的人们就好比是只身进入了漫无边际的荒野,又好似徒手攀援的探险,担惊受怕就成了必然的事情。于是,握紧拳头就成了下意识,外出的人们往往都会修习武功,健身功能成了其次,自卫防身才是第一。凡是有广府人所到之处,就必定有习武之人,有的人甚至在当地开办武馆,将招收弟子教授武术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这其中,作为南派武术中心的佛山,就成了中国最主要的武术流出地之一。 以黄飞鸿为例,他在广州宝芝林里传授过的弟子,有凌云阶、梁宽、卖鱼灿、陈锦泉、帅老郁、帅老彦、陆正刚、林世荣等。其中以梁宽的武艺为最好,然而天妒英才,他又是众弟子中最早辞世的一个。成就最大的是随黄飞鸿习武20年的林世荣,这位早年卖猪肉为生的弟子人称“猪肉荣”,曾获清末在广州东较场举办的首届广东武术比赛第一名,后来因为热心公益而获得过孙中山的银牌嘉奖,他就曾经在广州开办过三家武馆,一生授徒万余人,其亲侄林祖继承衣钵后授徒五十余年,弟子更是遍布美加、欧洲还有东南亚。 除了为“抗日保台”到过台湾之外,就现在的记载而言,黄飞鸿再远的也就是到过香港,并且留下的大多是为国人雪耻以及除暴安良的事迹。为他在华人世界里带去更多真实影响的还是他的妻子莫桂兰,以及弟子林世荣。尤其是后者,在晚年因为受牵连只身逃往香港后,在徒弟朱愚斋、张士镳还有李世辉的协助下,开始打破门派的界限,著书立说,约于1930年左右出版了《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等拳谱,开创了广东近代武术套路写作的先河,使得黄飞鸿流传下来的洪拳远播港澳、东南亚、欧美和南非等地,经久不衰。 在流徙成了必然的时代背景下,终黄飞鸿的一生,他除了不断地在困厄中奔忙以外,别无他法。作为一个职业武师,在战火与危难遍布的年代,还能够在后20多年中躲在市井的一角默默地为人推关把脉,或者闲来授徒,虽然没有见着“成林芝草”,并且是抑郁而终,黄飞鸿的命运也属不错的了。 日本剑道资料(一) 幕末十大剑术流派 北辰一刀流典型的现代意义上剑术流派,亦即艺术类剑派。又名北辰梦想流,因源出一刀流,故名北辰一刀流。元祖为小野派一刀流的千叶周作(1794~1855)。他开设“玄武馆”,改良竹剑与护具,制定对战规则,对现代日本剑道影响极大,因此受到水户藩的赏识,成为藩校弘道馆的教师。其弟定吉(荣次郎)及定吉之子千叶重太郎(1824~1855)对北辰流的贡献更大。定吉在江户桶町开设练兵馆,在江户的各藩志士、各地浪人,入道场学习的极多。其中既有土佐勤王派的坂本龙马,也有一变成为新撰组军师的伊东甲子太郎,反正是不论思想、不问出身,只习艺术而已。重太郎是龙马的挚友,试图刺杀胜海舟也有他的一份。但他后来脱离勤王运动,回去继承桶町千叶道场,使道场的名声更为响亮。北辰一刀流的要谛是:“瞬息心气力一致。” 镜心明智流源出富田一刀流,元祖为桃井八郎直由。直由吸收了许多其它门派的特色,才将一刀流进化为明智流的,因为非常注重姿式、形态,故人称“传派桃井”。江户的桃井道场名为“士学馆”,它是三大道场中声名、品质第一的大道场。桃井三代号为香藏,四代即桃井春藏直正(1825~1885),将明智流发挥到了巅峰。春藏曾在幕府讲武所中供职,维新后在大阪开馆授徒,名声传遍整个日本。此派介乎于艺术与格斗之间,但更偏重于艺术。主要门徒有武市瑞山、上田马之助等;也包括在幼年偷学技艺的基础上,勤习镜心明智流,终于完成独特稀代暗杀剑法的冈田以藏。 一刀流#8226;中西派源自伊藤一刀斋在江户开设的中西道场。此派剑术,平时习练使用竹刀,攻击的要点讲究“切落”。它是中世一刀流最正统的继承者,真正无渣滓地体现一刀流的真髓。其实可以从日常习练的武器上,大致体现出流派是偏向于格斗还是艺术。艺术剑派大多使用竹刀,竹刀轻而富有弹性,破坏力较小(当然,高手的奋力一击,大家还是禁不起),习练中可以减低危险系数棗中西派也是使用竹刀习练.而偏重格斗的流派则以真剑或木刀来较艺,木刀重、硬,缺乏弹性,稍微用力一点,中者就可能折手断足,甚至可能导致终身残废。因为平日练习若没有实践觉悟的话,在实战时是不可能取胜的。 直心影流源祖为山田光德,据说是他最先把防具运用到习练(试合稽古)中的。山田门下,幕臣甚多,主要讲究的是心胆的磨练,强调使用厚重之剑。直心影流最著名的剑士是号称“剑圣”的男谷精一郎(1798~1864)。精一郎的弟子榊原键吉(1830~1894)也是其中矫矫者,他开办了讲武所,对剑道的中兴贡献极大棗门下洋弟子众多,如对日本医学助益良多的佩鲁茨等。 大石神影流源出新阴流,流祖大石进种次,据说曾仗一柄三尺三寸长的竹刀,挑战江户诸大道场,无人能敌。此派的最大特色是左手快速突进。这一派影响稍弱,大概因为择徒太严的缘故吧,主要传人是大石一门。 心形刀流伊庭秀明曾在幕府讲武所授课,他的剑术千变万化,一刀技、二刀技、小太刀技无不精熟。不过据说心形刀流威力最大发挥,最在使用大刀。还记得《るろうに剑心》中,妙和燕托斩左去购买月冈津南的彩色版画一事吗?她们共同的要求是什么?棗幕末第一美男剑士“独臂伊庭八郎”。这位伊庭八郎秀治,就是心形刀流的嫡派传人(可惜没和冲田总司比一比,谁才是第一美男子)。 神道无念流长州的实战剑术,源祖为福井嘉平,但真正名场天下是到斋藤弥九郎(1798~1871)的时代。弥九郎在江户开设练兵馆,号称江户剑术第一,门下弟子多达三千人。无念流虽为格斗剑术,但同时也相当注重修身养性,讲究“自戒、自律”,道德色彩非常浓厚。以桂小五郎为首的长州藩土们,大多习练无念流,但当斋藤弥九郎在江户开馆后,流中水户藩士却日益增多,如芹泽鸭等。附带提一句,正因为如此,弥九郎深受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赏识,戊辰战争中请他出任上野彰义队队长。弥九郎深知天时人和,没有答应,战后出仕新政府。 天然理心流源祖近藤长裕,代表人物近藤勇、土方岁三等,武州多摩的农民剑法,不用多说了吧。此派讲究“根与力”,极意称为“浮鸟之位”(荒海波涛汹涌,风雪疾作,浮鸟冲浪高飞之意)。至今日本龙源寺中还藏有近藤勇使用过的木刀。“新撰组”的拥护者们,大家明白了吧。近藤派基本都是天然理心流的,而北辰一刀流的藤堂平助、伊东甲子太郎叛逃高台寺被斩,神道无念流的芹泽鸭被暗杀,永仓新八亦叛。流派之争,是否也左右着新撰组的内部整肃呢? 示现流萨摩藩的御用流派,亦名“自显流”。练习时,独特的使用木刀击打立木的方法,使其招术十分诡异,并变化出多种惊人的必杀技。如果说天然理心流是新撰组的中心流派的话,那么示现流就可以说是人斩的中心流派。从附表可以看到,田中新兵卫和中村半次郎都出于此门。 柳刚流在幕末的关东,柳刚流的影响力与门人数目,直逼北辰一刀流。此派的最大特色,是击斩敌人的下肢(敌の臑),直接干脆地摧毁其战斗力。 战国主要剑术一览 一刀流 开山鼻祖:伊东一刀斋景久 师从流派:钟巻自斋(中条流) 弟子流派: 小野次郎右卫門忠明(小野派一刀流) 古藤田勘解由左卫門俊直(唯心一刀流) 小野派一刀流 开山鼻祖: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 师从流派:伊东一刀斋景久(一刀流) 弟子流派: 逸见义年(甲源一刀流) 小野忠也(忠也派一刀流) 沟口正胜(沟口派一刀流) 阴流 开山鼻祖:爱州移香斋 师从流派:不详 弟子流派: 爱州元香斋(阴流) 霞流 开山鼻祖:真壁暗夜轩氏干 师从流派:塚原步伝(新当流) 弟子流派:樱井霞之助(霞流) 京八流 开山鼻祖:吉冈宪法直元 师从流派:鬼一法眼(传统流派) 弟子流派: 吉冈清十郎(京八流) 吉冈传七郎(京八流) 佐佐木严流 开山鼻祖:佐佐木小次郎 师从流派:钟巻自斋(中条流) 弟子流派: 无 示現流 开山鼻祖:东乡肥前守重位 师从流派:赤坂弥九郎(善吉和尚)(天真正自显流) 弟子流派: 长谷场四郎次郎(示现流) 薬丸兼陈(示现流) 神影流 开山鼻祖:奥山休贺斋公重 师从流派:上泉信纲(新阴流) 弟子流派: 小笠原玄信斋长治(真新阴流) 新阴流 开山鼻祖:上泉信纲 师从流派:爱州元香斋(阴流) 弟子流派: 奥山休贺斋公重(神影流) 上泉常陆介秀胤(上泉流军法) 上泉主水正宪元(会津一刀流) 狭川甲斐守助贞(狭川新阴流) 神后伊豆守宗治(神后流) 野中新蔵成常(新神阴一门流) 羽贺井一心斋(羽贺井流) 疋田文五郎景兼(疋田阴流) 宝蔵院胤栄(宝蔵院流枪术) 松田织部之助清荣(松田派新阴流) 丸目蔵人佐长?#123;(タイ捨流) 柳生石州斋宗严(柳生新阴流) 新当流 开山鼻祖:塚原ト传 师从流派:塚原土佐守安干(天真正传神道流) 弟子流派: 足利义辉(新当流) 鹿岛左卫門尉盛干(鹿岛神道流) 北畠具教(新当流) 吉川春常(鹿岛新当流) 斋藤伝辉坊胜秀(天流) 佐野天徳寺了伯(新当流) 塚原彦四郎秀干(新当流) 细川幽斋藤孝(新当流) 本間勘解由左卫門(本间流) 真壁暗夜轩氏干(霞流) 松冈兵库头则方(新当流) 诸冈一羽常成(一羽流) タイ捨流 开山鼻祖:丸目蔵人佐长?#123; 师从流派:上泉信纲(新阴流) 弟子流派: 东权右卫門正直(タイ捨流) 颖娃主水(タイ捨流) 仁礼佐渡守(タイ捨流) 藤井六郎太统长(タイ捨流) 中条流 开山鼻祖:富田勢源 师从流派:富田景家(中条流) 弟子流派: 钟巻自斋(中条流) 川崎鑰之助(东军流) 长谷川宗喜(中条流) 山崎左近将监(中条流) 天流 开山鼻祖:斋藤传辉坊胜秀 师从流派:塚原ト伝(新当流) 弟子流派: 村上权左卫門(村上天流) 二天一流 开山鼻祖:宮本武蔵 师从流派:宮本无二斋(当理流) 弟子流派: 无 深甚流 开山鼻祖:草深甚四郎 师从流派:不详 弟子流派:不详 宝蔵院流 开山鼻祖:宝蔵院胤荣 师从流派:上泉信纲(新阴流) 弟子流派::不详 马庭念流 开山鼻祖:樋口又七郎定次 师从流派:友松六左卫門尉氏宗(念流) 弟子流派 樋口赖次(马庭念流) 微尘流 开山鼻祖:根岸兔角 师从流派:诸冈一羽常成(一羽流) 弟子流派: 長谷川玄ト(棒术微尘流) 柳生新阴流 开山鼻祖:柳生石州斋宗严 师从流派:上泉信纲(新阴流) 弟子流派: 木村助九郎(柳生新阴流) 庄田喜左卫門(庄田心流) 出渊平八(柳生新阴流) 村田与三(柳生新阴流) 柳生兵库介利严(尾張柳生新阴流) 柳生但马守宗矩(江戸柳生新阴流) 历史上真的有过这样的一些人:一个人、一柄剑,或浪迹天涯、或隐成山林,磨炼着自己的剑技。 他们绝不同于那些为追名逐利而习剑的武士,虽然他们也有人类无法消除的种种感情和欲望,他们中也有着善恶之分。 他们既不迷恋斩杀对手的快感,亦不贪图名利或物质的取得。他们拔剑,只为了实现自我——自己对剑术的追求。 他们为剑道而生。 不可否认,有野心的人才能创造历史,但真正推动人类的进步,却要依赖有着一腔热血和一颗执着心的探索者。 在剑术的领域,这样的人,便被称作剑侠。 一、概述剑法的发端 有案可查的剑法中,最古老的是名叫中条一刀流的流派,由中条兵库头长秀(?-1348)创建,所以,中条长秀应算是最早创立流派的剑剑术家。之后沿着中条一刀流的剑术主张,产生了富田流、一刀流、北辰一刀流、无刀流等流派。 中条一刀流为开端的派系出现后,过了一个世纪,即15世纪前半叶,剑士饭条长威斋(1387~1488)创立了神道流,全名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从此发展出卜传流、萨摩示源流、心形刀流等。 大约又过了半个世纪,阴流在剑术师爱洲移香斋(1452~1538)的手中降生了。(这时已进入战车时代,有一种说法,阴流是天上的神(指鹈户明神)为这个血腥的时代而教给世人的珍贵杀人技。)众生周知,这以后很快便产生出新阴流、柳生新阴流、直心影流许许多多的“新阴流”,而形成一个庞在的派系。 注意一下这三大派系的时代背景,不难看出剑法流派的诞生、发展和成熟,正是从南北朝到战国时代的乱世。在战乱中,“活下来”比任何严酷的修行都还要有效地刺激武士们大幅度提升实。因此,剑法的飞速进化是很自然的。 初期剑术的核心,便是“一击必杀”。在战场上,斩系或被斩杀都是在一瞬间便会决定,所以,最初的一击通常也是最后一击。而“一击决胜负”的思想下,就要求剑士必须做到能迅速集中精神,准确地对放手的破绽进行会心一击。 以后的300年间,基于以上理论而总结出的“在被斩之前斩系列手”这句话,成为所有流派的座右铭,书写出血腥的剑士历史。 日本剑道资料(二) 二、前大江户剑术时代 一之太刀#8226;鹿岛新当流 新当流开山祖师是冢原卜传(1489—1571)他将冢原家家传的大刀术与长威斋的神道流融合而创鹿岛新当流。 流派的特征很单纯,是讲究纯粹的“一击必杀”的刀法。卜传——生与人真剑决胜负19次,上阵39次,从未有过败绩,并担任当时的大将军足利义辉的剑术老师。 小太刀之利#8226;富田流 富因流是由出身自中条流的富田九郎左卫1—长家所创的剑术,流派的名人有富田势源(1519—?)及势源弟弟的女婿越后守重政等。 富田流是使用小大刀的流派,小太刀的规格lL正式的长刀要短近一半,但正是因为它的“短”在战斗个可以发挥出灵活、快速等优势。 史上最大的派系#8226;新阴流 著名的新阴流,是从移香斋的阴流发展而来的,故此得名。同时“新”字的发音(日文中“新”字与中文读法相同),尚有“心”、“神”、“真”等同音字,因此也有“真心新阴流”的说法。 开山祖师上泉伊势守信纲(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曾是上杉谦信家著名枪术师,上杉灭亡后终生不仕,武园信玄曾邀请他亦被拒绝,在以后的生涯中,他研究剑法,开创了新阴流。 新阴流在剑术历史上,应该说是有着积极作用的,首先是它采用竹刀作对战练习,这在当时是空前的,至少在安全系数上,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新阴流最初确定了实力的等级方式“初级→上级→免许皆传”,用竹刀练习提高实力,再逐步传授更高的技巧,…等等,完成了沿用至今的一整套剑术修业系统。 “怎样避免被斩而斩掉对手?”信纲的回答是:合理的锻炼便是全部。” 在这种合理化、普及化的制度和方法确立后,新阴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也出现了许多青出于蓝的分支。 在这里,不可不提的至少有两个重要人物,他们是柳生石舟斋与神谷传信斋。 柳生石舟斋(1527—1606),曾在三好长庆及织田信长手下仕官,后托病引退,得到信纲的传授,并融合新当流与一刀流,创立名叫“柳生新阴流”的技法。其真髓在于空手制住对方的利剑。 “无刀取”。石舟斋之后,他的第五子但马守宗钜(柳生十兵卫之父,1571—1646)及长子的儿子兵库助利严(1579。1650)两人各自作为江户柳生与尾张柳生辅佐德川幕府,并在以后几世纪间,保持着受人敬重、维护太平盛世的剑士一族的形象。 神谷传信斋(1582—1668),年轻时名丈左卫门,武艺得自信纲的徒孙小笠原源信斋,并且是将“真心阴流”确立的重要人物。但他的光辉一直被繁荣的柳生一族所掩盖,直到二个半世纪后,当日本再次发生动荡,从真心阴流开始不断出现强悍的超剑士,这是后话剑术时代。 三、后大江户剑术时代 人类的剑术#8226;一刀流 源于名叫伊藤一刀斋的男子,详情不明,年轻时名叫伊藤景久。师傅是富田流的弟子,名叫钟卷自斋。 与其他众多名剑士相比,这位一刀斋有很多特别之处。他曾在醉卧时被仇人偷去爱刀而袭击,在拼命逃跑时仍多次尝试将刀夺回来。据记载,伊藤一刀斋对酒的嗜好多次使他处于险境。总之,这是一位很有漫画色彩的角色。 由伊藤一刀流,发展出许多一刀流派,有小野派一刀流、古藤田流、水户一刀流及沟口一刀流等。 最强无敌#8226;萨摩示源流 这是东西方历史上以前都不曾存在过的特异剑法流派,开创者是神道流出身的东乡肥前守重位2(1561-1643)。 萨摩示源流的战法,是与敌人交手时,先将剑高举在自己右肩上方,再向左下猛烈挥动劈下,对手如何攻击完全不理会;若对攻,示源流占有压倒性的力量与速度;若架隔,示源流会一气将对方的武器击下!实际上,幕末的萨摩对幕府的战斗中,幕府的兵士有很多都是因挡架不住,自己的刀被对方的攻击弹向头部而败北的。所以,萨摩示源流可以看作一种猪突猛进、无法阻挡的剑法。 新思想#8226;林崎流拔刀术与田宫流居合术 林崎流,全名林崎神明梦想流拔刀术,开创者林崎甚助(1547。1617),他是既无道场也没有妻儿,终生流浪、修业的谜之剑士。 林崎甚助使用柄部及刀刃比普通尺寸长得多的太刀,其有利点是在斩出一剑做圆形运动时,因长度增加,剑尖部分的速度及攻击力也会相当惊人。但是,使用时对于体力的消耗及种种不便也应运而生,因此,产生了拔刀与攻击一体的技巧,这就是拔刀术。 林崎甚助以他独特的理论,强悍的实力而名气木噪,弟子也遍及全国,其中名剑士大量涌现,田官平兵卫便是代表性的杰出人物之一。 国官平兵卫(生卒年不详),生活在战国末期,将迎来太平之世的年月。而为实战服务的拔刀术,也有必要进行变为和平时期剑术的蜕变。平兵卫经过反复探索,总结出了发源于拔刀术,但一对一较量时更有效的居合术。 有名之无名#8226;二天一流与严流 不用介绍,看到标题便可想到这是那个时代两大剑豪:宫本武藏(1584。1654)与佐佐木小欢郎(1577—1612)各自创立的流派。但虽然剑士极有名,流派的内容却无人知晓。 武藏,是使用大小二刀流的剑客,一生中大小六十余战从未有过败绩。50岁后,将对武学和兵法的感想及体会著成“五轮书”传于后世,但关于二天一流,并没有任何系统的论述。 小次郎是由钟卷自斋处学习富田流剑术而出身,但加入大部分自己的思想而构成严流剑术的。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作“燕返”的技巧,但亦没有流传下来。 恐怖的同归于尽思想,无住心剑流 在小说和剧作中出现得不多,但其实是不逊于萨摩示源流的凌历剑法。 开山祖名叫针谷夕云(1592—1662),是上野国人,俗名五郎右卫门。他是学习新阴流而出身的,师傅是著名的小笠原源信斋。 无住心剑流,是为江户时代而生的,空前绝后的流派 夕云流的理论,并不是简单的“战平”或“同归于尽”,而是指“在对手强得无法命中时”,为了流派的骄傲,对其它任何流派都至少要同归于尽。 或者同归于尽,或者胜利,在两者中二选一,绝没有失败一途。但这种思想除了在江户时代,是没有多大市场的。 惊人的剑流!二阶堂平法 在本文中介绍的流派中,这是最最特别的一种。不过,称之为剑法恐怕不大合适。 正式完成这种“术”的人,是著名的松山主水大吉(?—1635),他曾一生四次试图狙杀官本武藏未果,但本人亦是相当了不起的忍法剑士)。 主水大吉的祖父,是竹中半兵卫的异父同母兄弟,而松山一族过去曾追随加藤清正,至主水这一代清正投入细川家,松山主水大吉亦出仕在细川家。 松山家代代相传的“二阶堂之兵法”,是由二阶堂氏首创的,它与剑术祖师级的中条流也有关系,有一种说法这是中条兵库头与僧侣慈共同开发的,已进入传说话的领域。 二阶堂平法,其实是以牵制和束缚对方为主的技巧,尤其它修炼到最高境界时能使用的“心之一法”,更是一种让人骇异的投法。在记载中,细川忠刮出府对,刚刚登上江户城头,城门前已有各地诸侯杀到,而这时松山主水站到细川家的行列最前,不知用什么方法,瞬间“以目光”令各队伍中为首的武士失去战意,而细川的军旅,安然通过庞大的封锁…… 以上是加入了传奇色彩的记录。但主水在武士对决中确实曾应用失去行动的能力,就算拨出刀也没法发出杀招的威力。抑制对手力量的主水,便在这时散发出凌厉的杀气,以压倒的姿态斩掉对手。 主水以后,继承二阶堂平法的人名叫村上吉之丞,再往下到了儿子那一代便失传了。但这门诡异的、糅和催眠术忍术与刀术的武艺,在小说、Game等领域一再被重现。 复仇的剑术#8226;荒木流 日本三大复仇者之一,荒木又右卫门(1598—1638)的独创流派。 荒水流,一说荒木曾向柳生十兵卫处学习剑技。 结束“36人斩”而完成复仇的又右卫门,本应作为一大流派的宗主而活跃,但很可惜,之后不久便病亡了(虽有传说五年后仍有人见过他)。因此,荒木流也是绝传的流派,其真正的精义也成了一个谜。 不言而喻,“井蛙”这一名称有着“井底之蛙无从知晓大海”的意‘思。而这一流派,正是抱着这一思想去最大限度吸收别派精义而诞生的。 其代表性的创始人,是深尾角马道义(1631—1682),他从父亲那一代学到舟石流剑法,并加入了新当派、富田流、新阴流的技巧,再综合修习松本流、去水流、东军流、体合流、念阿弥流、岩流派发扬光大。 与之相匹失望的,可以说是三脯源右卫门政为(1645~1709)的无眼流(其人得到一刀、卜传、富田、新阴、吉冈等十八个流派的免许皆传评价,也是一位不出世的习剑天才。 剑士一族#8226;心形刀流 最古老剑派的一支,香取神道流中诞生的新流派,创始人伊庭是水轩明(1649—1713)。 “心”字的含义,代表这是一个典型的自修剑法流派。在这一流派中,于动乱的幕末期,产生众多著名剑士。其中有被称为天才的独管剑士“小天狗”伊庭八郎(1843—1869),及中兴心形刀流的军兵卫秀业(1810—1858),以及在海军学校任剑道教官的军兵卫秀俊(1813—1886)等。 伊庭一族在历史上,是可与柳生并I列为剑士代表的名门。 新古典派#8226;视道无念流 那是在1707年富士山喷火后诞生的,由原一元流,亦称无念流的弟子福井兵卫门嘉平创立。 因为福井得到了谜之老人传授秘剑饭纲,故将老人尊为神而改名神道无念流。在江户后期,被称为“最古老而又最新的剑法”。 不言而喻,“井蛙”这一名称有着“井底之蛙无从知晓大海”的意‘思。而这一流派,正是抱着这一思想去最大限度吸收别派精义而诞生的。 其代表性的创始人,是深尾角马道义(1631—1682),他从父亲那一代学到舟石流剑法,并加入了新当派、富田流、新阴流的技巧,再综合修习松本流、去水流、东军流、体合流、念阿弥流、岩流派发扬光大。 与之相匹失望的,可以说是三脯源右卫门政为(1645~1709)的无眼流(其人得到一刀、卜传、富田、新阴、吉冈等十八个流派的免许皆传评价,也是一位不出世的习剑天才。 伊庭一族在历史上,是可与柳生并I列为剑士代表的名门。 新古典派#8226;视道无念流 那是在1707年富士山喷火后诞生的,由原一元流,亦称无念流的弟子福井兵卫门嘉平创立。 因为福井得到了谜之老人传授秘剑饭纲,故将老人尊为神而改名神道无念流。在江户后期,被称为“最古老而又最新的剑法”。 四、血肉与硝烟的幕末时代 由千叶周作(1794~1855)创立的流派。与剑圣上泉伊势守相似,改良了竹刀及防具,并使练习方式更加合理化。说创始了近代剑法也并不过分。在这一族中,相继涌现优秀的人才。周作的次子荣二郎、有“小千叶”之称的弟弟定吉、及其子重大郎均是佼佼者。而重太郎的妹夫,著名的志士圾本龙马(1835~1867)更是北辰一刀流的杰出代表人物。以他为首,新撰组的军师清河八郎正明(1830~1867)、伊藤甲子太郎武明(1835~1867),还有将西乡与胜会谈后从江户战火中救出的剑圣山风铁舟(1836~l888)等,均是超一流的北辰派剑士。 另外,赤胴铃之助也是千叶周作的弟子。“力”之斋藤派无念流 与千叶的“技”相对的,是“力”之斋藤,是出自神道无念流斋藤弥九郎善道(1798~1871)。 从善道开始,他的儿子新太郎龙善(1828~1888)、桂小五郎(1833~1872)、明治剑道三长者之一的根岸信五郎(1844—1913)率领奇兵队的高彬晋作(1839~1867),还有更著名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1841~1909)等等,以及渡边华山、佐久间象山、吉田松等,都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不仅是力量,实际上需要更强的头脑与精神,才可称为斋藤派无念流的达人。 “位”之镜心明智流 “位”的意思,指姿势、形态的端正与优美。 初代的桃井八郎在桃井八郎左卫门创立镜心明智流(是富田流的一刀流为核心,与柳生、掘内流混合而成)。但将其真正发扬光大的人,是四代目的桃井春藏直正(1836~1885),真正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他27岁就成为四代目的继承人,并且在庆应年间,担任幕府讲武所的教授。在这一流派中,出现了许多明治时期的活跃人物,有警视厅的剑术教师上田马之助(1832~?)、“杀手”冈田以藏(1836~1865)、土佐勤王志士武市半平太等等。 一刀正传无刀流 代表人物一山冈铁舟(1836~1888)、笼手安定(1840~1900)。 天然理心流 代表人物一新撰组的近藤勇(1834~1868)、土方岁三(1835~1869)、冲田总司(18??~1868)等。 示源充 代表人物一剑圣男谷精一郎(1798——1864)、胜海舟(1823—1899)、天野八郎(1831—1868)、主持明治击剑会的神原健吉(1830—1894)、明治剑道三长老之一的得能关四郎(1842—1908)等。 直心影流 代表人物一以暗杀井伊大老而著名的有村次左卫门(1838—186O)、中村半次郎(1838—1877)等。 大石真影流 代表人物一大石进(1779—1863)。 日本史上最大的魔术师安倍晴明 在无数的漫画作品中,只要与阴阳术、巫术等有关的题材,都可以看到安倍睛明这个名字。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安倍晴明生在921年,奈良时代阿倍右大臣的家中。 他从小就热爱天文学、占星学。也许真的是一种宿命,960年,得到天文得业生的荣誉,之后,担任过天文博士、主计权助等,官至从四位下的品级。 他以教授加茂家阴阳道及占星术而名声大噪,并以准确预言花山天皇的让位而有名。 当权势绝顶的藤原道长前往法成寺的建设现场时,他心爱的大白犬一再阻止道长的脚步,道长不放心而请来暗明为他占卜,得到结论是藤原道长的政放左大臣藤原显光,请到道摩法师芦屋道满对他实施诅咒。 这位芦屋道满,是睛明在魔术界最大的对手。 虽然占星、预言不是为信,但至少说明安倍晴明有着洞悉人心、分析政局的敏锐感觉。而他制订完善的天文历法,更充分显示出他非凡的数学、天文学才能。 传大的悲剧英雄源义经武藏坊弁庆 l159年,源义朝的第三子出世了,孩子名叫牛若九,也就是这后的源义经。 但就在同一年,源平合战的第一回合:平治之乱中,义朝兵败身亡。其母常盘御前逃往大和之国时,将牛若九托寄在鞍马寺的东光坊处。从此,义经便在那里成长,白天学习知识,夜间在山中练武,一说教授他武术与兵法的是住在鞍马山的妖怪大天狗。义经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打倒平家。 与商人吉欢的相遇,在旅途中击退来袭的山贼,是义经崭露头角的转机,此后寻兄、元服、会见伊势三郎,陷入不断的忙碌中。之后不久,在京都从阴阳师鬼一法眼处得到阴阳术的秘法。至此,义经集兵法、武术与妖术于一身,完成修业。而他的身边,仍然缺乏有力的追随者。不过,别着急。 游侠四方的义经,在一个个击退强盗的使命中,终于得到了一位最强的部下,同时也是最忠心的死士一一弁庆。 弃庆的出场,是一个每晚在五条大桥出没的“谜之持刀强贼”。当他正沉沦于这种生活时,月夜下,伴着笛声,义经出现在他的面前。经过一场惊险的死斗,弃庆拜服于义经的武艺和胸怀,开始了追随义经的生涯。 武藏坊弁庆,也许是日本古代史上最强的人,有着战鬼之名的他,在I180年源平谷合战第二回合中,他追随着义经立下赫赫战功,而义经在这时成为大将军。 在一连串的兄弟反目、战争和各种波折之后,义经终于在l189年的衣川合战败北,与弃庆一起离开了人世。他也有一种说法,义经由海路从北海道逃去,而成为虾夷的王者。 无论如何,义经都是一个不断奋斗,并能得到人心的大人物,至今仍让人们怀今,令人尊敬。关于他的各种文学、卡通作品便不必说了,仅Game便有“牛若九三郎物语”、“义经传说”、“丸郎判官记”等,至于弃庆,也有各种如“弃庆外传”的RPG出现。 出生于黑暗的英雄服部半藏风魔小太郎 喜欢“侍魂”的朋友,一定对那位使用影和爆炎龙的半藏印象很深。不过,在下文中介绍的,战国时代伊贺忍军的代表人物并不是那位半藏。 战国时代的半藏,生于1542年,本名服部正成。从小在鞍马山修行,年至18岁时便修得了忍术的真义。 1582年,侍奉德川的半藏在“家康穿越伊贺”的行动中,发挥忍者的本领,审察地势、召集忍军,护送德川家康平安地经近江、甲贺信乐、伊贺盆地而回到三河。在对真田十勇士的战斗中,半藏更充分显示出他的非凡的武力,从而得到家康的充分赏识和信任。可以代代相传,所以侍魂中与十兵卫生在同一时代的那位为了夺回儿子的身体,拼命向天草挑战的服部半藏,应当是次一代或再隔一代的半藏吧。 讲完服部,再说风魔。 风魔小太郎这个名字,也是风魔一族历代首领世袭的。在“信长之野望”中,便有着两位风魔小太郎,年老的那位,是在北条氏纲时代便追随北条家的,氏纲死后,他在氏康对足利、上衫及关东联军的川越城防御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年轻的小太郎刚是那位的继任,在1571年氏康辞世北条家没落后,带领风魔一族遁入深山,做了盗贼。 无论如何,半藏与小太郎在战国时代的地位都堪称忍者的代表。有名的对战Game“世界英雄”中,也可以看到这两人的身影,不过,经过了太夸张的艺术加工(连面罩也不带!),可别带着这种印象去形容他们哟。 背负宿命的最强之剑士!宫枉武藏佐佐木小次郎 对宫本武藏,是无须废话介绍了吧:战国末#8226;江户初期的剑客、日本最强的武士、二天一流的开山祖师。但对于他的生涯,读者朋友们知道多少呢? 1585年村,在美作国宫本村,剑术家新免无二斋的儿子降生,他就是新免武藏,即日后大大有名的官本武藏。 武藏年少时便有着超人的力量,能将村里最重的大汉或耕牛摔出去。而他自13岁时的第一次比剑获胜,一生中大小酗余战从未有败绩,更说明他不仅有着过人的武艺,还是一位深通战术的兵法家一一只懂得武功的人,不会得到这样的成绩。 其实,青年时的武藏,曾参与过著名的关原合战:是作为字喜多军中的一兵普通兵士。当然,丰臣侧兵败,武藏也因此无功而返,从那时候,开始了他的流浪修行生涯。 首先在京都,战胜吉冈淆十郎,然后于奈良力克宝藏院,以后,江记的梦想权之介、伊贺的六户梅轩、以及在京都的吉冈一门,相继败在武藏的剑下。 至1612年,在严流岛决斗中斩杀天下闻名的佐佐木小欢郎,使武藏的名望达到顶峰。 1634年,在小仓会见小笠原,忠真,去后于岛原之乱出阵,担任监军。 1640年,出仁熊本的细川家,1641年,提出兵报三十五条。 1645年去世,遗下著名的《五轮书》。 武藏一生最大的对手,佐佐木小次郎又是一个怎样的剑士呢? 小次郎与出身并不富裕的家庭,一生充满波折的武藏不同。他从小便是在赞扬和拥护中成长,但他绝不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武士,在京都的剑技试合中,他以凌驾于众武士之上的实力博得所有人的认可。也有人说,虽然在对决中落败,但小欢郎的实力其实在武藏之上。 但他的武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自郎由一刀流的钟卷自斋处出师,也学习过富田流的技法,可是他所用的长刀,与小太刀的真髓格格不入……严流那独特的绝技“燕返”,更完全是他的独创……小次郎的剑法,完全是一个谜。 提到小欢郎,忍不住又想聊“侍魂”,这里要说的是桔右京,虽然这是一个基本虚构的人物。 桔右京是皇室的后裔,优雅洒脱的他,在设定中出身于叫做“神梦想一刀流”的门派,那么无疑,与林崎明神梦想拨刀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但Game中,桔右京竟会使用小次郎的秘剑燕返,所以,他的剑术中还掺杂着神秘的严流成份。 若要追究他的原型,那么出生在那个时代、使用居合拔剑术的高手、又‘患有慢性肺病的美男子,与这些特征最接近的,应该是田官流的子弟一一田宫坊太郎吧(看过山田风太郎小说《魔界转生》的朋友一定会有印象吧)。 勇猛强悍的金太郎!坂田金时 在“桃太郎传说”中,桃太郎有一位强有力的伙伴,就是手持大斧(钺)的五方五土之神一一金太郎。而以他为主角的儿童读物和RPG也有很多。 详细生丰年不明,大约是在950年左右吧,总之,他是彼丢弃在山中的婴儿,被山姥收养,从此在足柄山成长。经历种种磨炼,闲时的玩伴便是山中的野兽,与大熊相扑为戏,使他拥有超人的体力及奔放的性情。 21岁(推算)时,金太郎遇到了他的主君,这便是源赖光。之后,改名为板田金时的他更成为源赖光的四天王之一。 36岁时,参加了著名的“酒吞童子退治”。 一生独身的金太郎,就象为赖光而生,赖光死后,时便消失在足柄山中了。 统一天下的英雄是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森兰丸 织田信长是结束战国时代,基本上统一了日本的英雄,他是因为总会做出一些别人所无法预料的政治决定及军事行动而被称作“大傻瓜”的天才。 1534年,信长生于尾张国的那古野城。幼年时的信长十分狂妄任性,负责教育他的平手政秀因他的恶行而困扰,自尽身亡。悲伤悔恨的信长因而开始悔改。信长幼名三郎。当他很小时,父亲织围信秀去世,信长争长的人生,使从此开始了。 当时,尾张之国由织田家的几个儿子分散支配着,谁都认为,信长这个败家子是最没希望的。但就是他,击败了异母兄长与弟弟,平定尾张一国,主宰了织田一族。那是在1360年,信长诸侯生涯踏上血的起点。 就在这一年,骏河的智将,强大的今川义元,率兵2万5千侵攻尾张。而织国家刚之经历大规模内战,信长的兵力仅2千人而已。 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信长准确地收集天气情报,预测到豪雨的来临,并借助雨势之使大胆得近乎疯狂地轻军突入今川本阵,斩杀今川义元于田乐狭间。 之后的信长,虽然有着比瑞山烧讨等等暴行,并遭到武田、毛利、朝仓、浅井、本愿寺所组成反信长联盟的围攻,但仍势不可当地将对手逐个击破。经历长条合战等大规模战役后,至1576年安土城筑起,在实质上已结束了战国的时代。不过,信长虽然击败列强,傲视天下,最终却并未能安享胜利的快乐。1582年,被属下的明智光秀在本能寺叛变攻击,信长身亡。而光秀在随后的战役中,被秀吉所击败。 但为何标题上要提到森兰九呢?他虽不是象羽柴秀吉或柴田胜家、明智光秀那样影响历史的大人物,却是信长后期最重要的亲随。兰丸是日本史上著名的美少年,也是忠实于信长的侧近武士。兰九在光秀之乱,与信长一起死于本能寺。历史对信长的评价不一。所以,才会有“战国之风云儿”、“信长公记”这种正面描绘信长的Game,也会有“忍者武雷传说”、“伊忍道”、“战国传承”这种将信长写成魔鬼的作品。至于最著名的“信长之野望”,则是客观再现历史的SLG,与人的主观情感关系并不大。关于信长与兰丸,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却并非史书或小说的记载,而是根据本宫广志同名小说所制作的一款RPG:梦幻如真。 游戏的序章,便是本能寺之变,然而信长并没有死,他与森兰九一起活了下来。这个死里逃生的男人,依然抱着野心,但目标已不再是日本,而是整个世界。不过因为原作便是搞笑漫画,所以信长的形象多少有点离谱,那个买东西不给钱的人真的是信长吗?……在最近的一款很新的SNK对战游戏一“霸王忍法贴”中,信长与兰丸亦作为BOSS角色登场。这两个人物的神秘与强悍,也许将永远存在于人们心目中。 穿梭于乱世的谜之怪盗石川五佑卫门 稍有资历的Game道友,都该知道KONamI的“大盗伍右卫门”y巴,从Fc到SFc、到次世代,伍右卫门的足迹无所不在。而他的原型,是安土#8226;桃山时代的一位盗贼头目。 关于他的身世,说出来令人吃惊:五右卫门的父亲,原本是中国明朝皇帝神宗的臣下宗苏卿(音译?抱歉,笔者不知道这个人),而宗到日本办事却行踪不明,五右卫门(那时当然不叫这个名字)为了寻找父亲前往日本,成为明智光秀的养子。其后经本能寺之变、光秀三日天下、秀吉职得日本,五右卫门沦为盗贼。至于他的武投,主要也是以轻功等等为主,真田十勇士的雾隐才藏与五右卫门是同门师兄弟。 在逃亡开始时,五右卫门偶然得知,杀死他父亲的,与杀死他养你光秀的同是秀吉。所以,从此心中抱着“毁灭丰臣的天下”而组织起强大的盗贼团,扰乱世界的宁静。 关于他究竟是侠盗还是恶贼,史学家各执一词,总之,我们就把他想成游戏中那样快活、正义的江户小于吧。 独眼的超天才剑士柳生十兵卫宗冬 竒_書_網 _w_ω_w_._q_ ǐ_ S_Η_U_九_⑨_ ._ ℃_ o _Μ 在“侍魂”中很有个性的人物,江户初期代表性的剑豪,也是柳生一族中最强的武士。十兵卫宗冬1607年出世,他的父亲便是担当将军家剑法指南的柳生但马守宗钜。十兵卫的独眼,是在他少年时,与父亲宗钜用木刀训练时被宗钜打伤的。据说在双方对攻时,十兵卫的气势太凌厉而逼得宗钜不由自主痛下杀手。 十兵卫宗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隐居于家乡的大和柳生道场,在剑术的研究中度过的,直到1638年接近40岁时才再度出仕。1646年父亲故世,十兵卫继承柳生宗家,四年后去世,为后人留下了一本名叫《月之抄》的兵法书。 十兵卫,在8本史上、在人们心中,都是不亚于武藏的优秀剑士 中国古代气功要籍导读(一) 中国古代气功历史悠久,流派多,内容丰富。自先秦到清代,有气功文献数千种。以下对一些主要的气功古籍,按年代进行整理,并对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希望能对气功爱好者有所帮助。 先秦 周易 简称《易》,分经与传两部分。传说由伏羲、周文王、孔子演络共同完成此书。它原是占筮之书,但它的丰富哲学内涵使它成为儒家群书之首。书中认为阴阳二气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与气功内炼要求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相通。书中阐述了气功意念入静的道理。后世气功家尤其是内丹家,十分重视该书。东汉·魏伯阳等人依据《周易》原理,结合黄帝、老子的学说,以及炼丹的经验,著成“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以及北宋·张伯瑞著的《悟真篇》均用卦象来说明内炼过程。后世内丹养炼的书,在理论上很少有离开易象来描述的。可以说《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炼养内丹的原头。 老子 道家经典著作。分为八十一章。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周·李耳著。书中提出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主张清静无为、贵柔、守雌、返朴归真、顺其自然,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养生的道理解释治国,以治国的道理指导养生,融汇了古代气功学说的精华,被后人尊为气功经典。北宋·张伯瑞在《悟真篇》中说:“《阴符》宝字愈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载形魄抱一,能无离乎”等。这些论述已成为气功实践的指导思想。尽管后世功法千变万化,但基本要点乃与《老子》相同。 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庄周撰。又称《南华真经》,全书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阐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如“踵息”、“心斋”、“坐忘”、“缘督以为经”、“吹喣呼吸,吐故纳新”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列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列御寇撰。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全书八篇。以“至虚”、“终天”的思想家为本,其宗旨与《老子》、《庄子》相同。书中很多阐述与气功养生有关,为后世气功重视。 管子 为周·管仲撰。实系稷下学派论著的大汇编,全书七十六篇,内容庞杂,其中《心术》、《内业》等篇与气功有关。书中的精气学说,对气功养生有一定影响。 黄帝内经 中医经典著作。为黄帝撰。全书分《灵枢》与《素问》两大部分,各八十一篇。以问答形式阐述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其学术思想,基本上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于生命运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疾病的成因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其摄生学说与气功养生的关系更为密切。《素问》中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以及《灵枢》中的《本神》等篇,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任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为中国医学和气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行气玉佩铭 气功养生名篇。为战国传世实物上的铭文,共四十四字。全文描述了炼气功时,内气运行的全过程,相当系统完整。 汉 养生方 气功养生著作。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全书分四篇,即《十问》、《合阴阳方》、《杂禁方》《天下至道谈》。内容以养生、服食、吐纳、房中为主,而尤以“房中”为详细,是研究气功养生的可贵资料。 却谷食气篇 气功服气辟谷名篇。马王堆西汉古幕出土。全篇四百字。专门研究解绍服气辟谷,方法具体,并任为加服药饵,有相辅相成作用。 淮南子 西汉道家思想代表作。为西汉·刘安等人撰。又名《淮南鸿烈》,二十一篇。此书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的总结。在养生方面,发展了道家清静无为的学说,可供气功研究之用。 周易参同契 炼丹经典著作。东汉·魏伯阳等撰。全书三篇,附《鼎器歌》一首。该书汇通“易”学理论、“黄”、“老”学说与炼丹经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炼丹体系。后世炼丹者无一能出其范围,故称“万古丹经王”,是公认的气功内丹术的经典著作。书中论述了炼丹的三大要素:鼎炉、药物、火侯。以乾卦与坤卦代表鼎炉,以坎卦与离卦代表药物,以屯卦与蒙卦等六十卦代表火侯,药物则杂用黑白、金水、龙虎、魂魄等隐名,火侯又参用纳甲之法,真谓“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该书有四十多个注本,流传较广的有五代·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宋·朱熹的《周易参同契考异》、元·陈至虚的《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清·董德宁的《周易参同契正义》等。其中以董氏注文平实易懂,是入门者的良好读本。 太平经 道教早期经典著作。原书一百七十卷,今存五十七卷。东汉·于吉等著。该书阐述了精、气、神三者合一的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以及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治国方法。此经内容庞杂,无所不包,对后世气功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大安般守意经 禅观经典著作。两卷。东汉·安世高译。为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修习禅观典籍之一。主要内容为论述数息、相随、止、观还、净等六事,以及与三十七道品之关系。书中十分重视数息法,提出了“四相”之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晋 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著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 抱朴子内篇 道教仙学经典著作。二十卷。东晋·葛洪撰。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仙学集成之作。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参考价值。 灵剑子 气功导引著作。一卷。东晋·许逊撰。书中以四季配五脏,设计了一十六个姿式,主合成一套完整的动功功法。每个姿式详述具体炼法及功效,简单易行。许氏另撰《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卷》,为站式功法,共有八个姿式,又称八段锦。 达摩多罗禅经 禅观经典著作。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全书共一十七章,阐述禅观的修炼。书中“方便道”主要指数息观和不净观,“胜道”主要指心识、行持上的变化,“退、进、住”分别是指习禅上的退步、进步、定止。这些内容可作研究气功的参考。 南北朝 上清握中诀 道教养炼著作。三卷。梁·陶弘景撰。汇道教上清派的炼养法诀,举凡存私、内视、守一、吐纳、导引等法均有记载,是研究道教气功的重要参考资料。 养性延命录 道教气功养生代表作。两卷。梁·陶弘景撰。全书分六篇:教戒、食戒、杂戒忌禳害祈善、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御女损益。食戒篇介绍饮食宜忌,杂戒篇介绍起居言行宜忌,服气篇介绍吐纳咽津,导引篇介绍动功锻炼,御女篇介绍房中卫生。书中介绍的五禽戏为最早的文献记载。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道教炼养著作。一卷。南北朝时著作。作者轶名。书中载有存思、服气、导引等多种功法,并主张辩证施功,以治疾病。书中对诊断、病理也有叙述,对后世的医疗气功颇有启发。 太上老君养生诀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南北朝时著作。托名华佗传授吴晋作。主要内容为五禽戏的具体炼法,六字气诀结合脏腑的论述及其详细的炼法,统论养生的重要性和日常养生的要点。此书是珍贵的气功文献资料。 易筋经 武术气功代表作。一卷。北魏·菩提达摩撰。全书为一套完整的动功功法,由十余种姿势组成。此功能强筋壮骨,增加体力。相传为达摩授与少林寺僧的秘法。其续篇是《洗髓经》。一卷。由五言古风组成,结合禅学静功和叩齿、咽津等保健功 法,成为一套独特的动功功法。 胎息经 气功胎息经典著作。一卷。南北朝时佚名作。全文只有八十三字,论述胎息的定义、方法与作用,极为简单扼要。现存最早注本为唐朝幻真先生的《胎息经疏》,流行颇广。 古文龙虎经 气功炼丹术著作。又名《金碧潜通诀》。三卷。南北朝·刘演撰。其理论渊源于《周易参同契》,对内外丹修炼均有指导作用。 禅秘要法经 禅观经典著作。三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共列三十三种观想法。 五门禅经要法 禅观代表作。二卷。南北朝·昙摩密多译。分述安般、不净、慈心、观缘、念佛等五门禅法。尤以观缘法论述为祥细。 隋 诸病源候论 中医症候学专著。又名《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隋·巢元方等撰。本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详细论述病因、症候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书中不载治疗方药,只载气功导引方法。全书载一百五十三种疾病,采用气功导引方法二百九十余条。此后唐代王焘编撰《外台秘要》,转录了气功导引的全部内容。清末廖平则摘出汇编,后由民国曹炳章补辑,定名为《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刊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内观经 气功存思内炼著作。又名《太上老君内观经》。一卷。隋唐间著作,不著撰人。此经强调内观澄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对养生长寿的积极作用。 定观经 气功存思内炼著作。又称《洞玄灵宝定观经》。一卷。隋唐间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汇通道家“内观”、佛家“定慧”、儒家“中和”思想,阐述内观法修炼步骤及功后效验。 太清调气经 气功服气著作。一卷。隋唐间著作,不著撰人。主要内容为讲述服气的基本要领与法则,并介绍了调气、固气、闭气、委气等具体炼功方法。 太清导引养生经 气功导引经典著作。一卷。隋唐间著作,不著撰人。此经系搜集并精选多种气功导引文献编辑而成,内容丰富,可供取资。如赤松子导引法、宁先生导引法,蛤蟆行气法等。此外,对导引的要领、补泻原则、辩证施功等内容,有较详细的解绍。 摩诃止观 天台宗止观经典著作。十卷。隋·智顗撰。共十章,原缺末章。其中第六章为止观的具体内容,第七章为天台一家的圆顿观行方法。本书的注释,以唐·湛然的《止观辅行传弘诀》最为有名。 童蒙止观 天台宗止观代表作。有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小止观》。二卷,隋·智顗撰。书分十章,即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行、正修、善根发、觉智魔事、治病和证果。 六妙门 天台宗禅观代表作。一卷。隋·智顗撰。六妙门是由数、随、止、观、还净六个禅法组成的修持系统,适用范围广。其特色是把六妙门分作十门,各门中又摄入许多禅法,并含有巧妙的相互转变运用功能,是一套微妙的禅修法门。 唐 千金要方 中医综合性著作。全称《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唐·孙思邈撰。作者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其书总结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为临床实用的医学百科全书。内容包括医论、医方、诊法、针灸、气功等。其中“养性”一章,堪称集唐以前医疗之大成,要言不烦,颇为实用。对六字气诀描述极其详细。 存神炼气铭 气功养生名篇。又名《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唐·孙思邈撰。首叙方法,先须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专心修炼;次分五时,条列炼功时各种不同的入静方法;末列七候,是炼功后体验到的各种身心效应。 清静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本着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认为人能清静,即可得道,住世长年。而获得清静之法,唯有观空。 了心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认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从澄心定神入手,修炼才能成功。 天机经 道教经典著作。又名《阴符天机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为阐发《阴符经》而作。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气功服气著作。一卷。唐代幻真先生撰。全书十五章,一至五章为一套完整的服气法;六至十一章是六个独立的服气功法;十二至十四章为服气注意事项;十五章为服气胎息诀,是几种功法的综合。本书自成体系,文字流畅,是唐代服气著作中的代表作。 长生胎元神用经 道教炼养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阐述气功养生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书中杂引各家学说为多。 太上洞房内经 气功存思内炼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内容以存神、内视为主,其学术渊源出于《黄庭经》。经末附有平旦及日入时存想五方云气之方法。 胎息精微论 气功胎息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本书既重胎息功夫,又兼取还精补脑诸法。 气法要妙至诀 气功服气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分五章。主要论述服气方法,主张结合导引是其特点。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 气功服气著作。一卷。唐·延陵先生撰。全书分十五章,广集隋唐以前之多种服气、胎息方法,去伪存真,无论对理论研究或指导炼功实践,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山玉柜服气经气功服气著作。一卷。唐·碧岩先生撰。书分四章,盛赞服气胎息为养生至宝。其法讲究“收息缩气,摄腹咽下”,直入食脉,与其他的服气功法有所不同。 太清中黄真经 气功服气辟谷经典著作。又名《胎藏中黄经》。二卷。原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系唐代道教学者托名。全书十八章,主要论述人体生理病理及气功养生诸问题。注文详述服气胎息与绝欲辟谷的方法,以及三丹田、脏腑的关系,颇有参考价值。 心印经 气功内丹术著作。全称《高上玉皇心印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为四言韵文,共五十句。主要讲述内丹术的基本理论,阐发精、气、神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太上九要心印经 气功内丹著作。一卷。唐·张果撰。全书九篇,分专题论述内炼丹术中的关键文题。 内丹经 气功内丹术著作。又称《太上老君内丹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推崇内丹的长生久视作用,论述内丹基本理论及功效,重道德修养。 玉轴经 气功养生著作。全称《上清黄庭五脏六府真人玉轴经》。一卷。此书以六字气诀泗、呵、嘘、呼吹、嘻,分别配合脏腑肺、心、肝、脾、肾、胆,以吐气为泻,吸气为补,结合五脏一腑(胆)之生理病理应用,极有实用价值。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补泻图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唐·胡惜撰。此书以《黄庭内景经》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取《玉轴经》的六字气诀为炼功基础,再参照《千金要方》等诸家养生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创编出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书中以五脏六腑(胆)为纲,各系一图,下列六气法、修养法、相病法、治病法、食病法、导引法诸目,既可治病,又能防病强身,方便易行,故后世流行甚广。 神气养形论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阐述神、气、形的相互关系,认为只有收视返听,涵养精神,使神内守而不外扬,才能形体坚固,长生久视。 将摄保命篇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认为祛病之导,不仅要加强气功锻炼,而且还要注意精神道德修养。 天隐子 气功养生著作。又名《天隐子养生书》。一卷。唐·司马承祯撰,托名天隐子。书分八章,大抵以炼形养心为宗旨。 坐忘论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唐·司马承祯撰。作者根据《庄子·大宗师》中的“坐忘”之说,加以阐述发挥,书中详细论述坐忘安心法,认为养生之关键在于静定功夫。行文流畅,影响深远。 服气精义论 气功服气代表著作。一卷。唐·司马承祯撰。全书九篇,此书于众多的服气著作中较少虚妄。作者主张服气与导引、符水、药物诸法相结合,与他家只重一发者有异。书中贯穿医理最为可信。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所收者并非完本,仅原书之第一、二篇。后七篇另作《修真精义杂论》,收在洞真部众术类。《云笈七签》中所收者为完本,并明确标有序数。 五代 入药镜 气功内丹术经典著作。一卷。五代·崔希范撰。作者“以吾心为镜,身为之台,以神为药”,入药者是将五脏所禀五行之气入于丹田,此为《入药镜》篇名之本意。全书为三言歌诀,共八十二句。每四句讲述内丹养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描绘内炼过程及其感受,效法天体运行规律,为唐代以后道家重视内炼奠定了理论基础。 钟吕传道集 气功内丹术经典著作。3卷。又名《真仙传道集》或《钟吕传道记》。五代,施肩吾撰。全书以钟离权与吕岩师徒问答的形式,论述内丹术要义共18卷论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时、五行、水火、龙虎、丹药、铅汞、抽添、河车、还丹、练形、朝元、内观、磨难、征验。全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炼形炼气炼神为方法,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气功学说的精华—内丹学说.建立了钟吕派内丹体系,对后世影响甚大。 西山群仙真记 气功养生著作。5卷。五代·施肩吾撰。简称《西山记》。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内)乃作者隐居之处,自序称“欲论得道而超脱者,西山十余人矣。遂从前圣后圣,秘密参同契,而成此书。采遮各书,如《太上隐书》、《灵宝内观经》、《上清玄格》、《洞玄经》等,共20余种,保存不少五代迢家内丹术资料。 养生辩疑诀 气功养生著作。五代·施肩吾撰。作者批评世人学养生而不知本源,因而不效,却疑得道者乃“有灵骨”之故,误以为非常人“可学而得之”的观点。 灵宝毕法 气功内丹术经典著作。3卷。五代·钟离权撰。作者称于终南山石壁间得《灵宝经》30卷:上部金浩书,元始所著,中部玉书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经朝暮研习,“乃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本天地升降之宜;气中生水,水中生气,亦心肾之理”。于是摄其大要撰成此书。书中分三乘十门。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匹配阴阳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龙虎第三,烧炼丹药第四;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肋后飞金晶第五,玉液还丹第六,金液还丹第七;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朝元炼气第八,内观交换第九,超脱分形第十。每门中列“金诰”、“玉书”、“真源”之有关论述外,再依次分“比喻、“真诀”、“道要”等内容。本书属清净派著作,“以八卦运十二时而其要在艮位;以三田互相反复,而其要在泥丸(《道藏精华录提要》)为其特色。 破迷正道歌 气功养生著作。1卷。五代·钟离权撰。全书为五言古风1篇。凡244句,1708字。排斥各种养生方法,而独尊内丹术。 纯阳真人浑成集 道教炼养著作。2卷。五代·吕岩撰。前有条阳清真道人何志渊序。称“于藏室中得其诗章二百有余,厘为二卷,名之曰《浑成集》,以其浑然天成,非人为所能及也。所收诗与《吕祖志》大多互见,亦有《吕祖志》中未见者。 陈先生内丹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五代·陈朴撰。又名《九转金丹秘诀》本书世传有两种本子:一本收在《道藏·太玄部》,名《陈先生内丹诀》;一本收在《道藏·洞真部》中《修真十书》卷十七,名《九转金丹秘诀》。前者系分句作解,后者则每首诗词后合解。文句略有出入而各有所长,可互相参证。本书为论述九转金丹修炼方法的重要著作。九转者:一转降丹,二转交媾,三转养阳,四转养阴,五转换骨,六转换肉,七转换五脏六腑,八转育火,九转飞升。 宋 云笈七签 道教练养类书。122卷。宋·张君房编。北宋大中祥将五年(1012),张君房奉命校正秘阁道书,至天禧三年(1019)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再摄其精要,总万余条,辑成本书。称《云笈七签》者,“云笈”是珍藏道书的书箱,“七签”是指道书总有七大部: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1—28卷,总论经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其中涉及气功内容的,有《黄庭经》、《中黄真经》、《老君清静心经》、《洞玄灵宝定观经》等经注。29—86卷,分列道家服食练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其中32——36卷与56——62卷所介绍的种种服气、胎息等法,皆为重要气功内容。87——122卷,则为道教文字及诗歌、传记之属,其中如《七部语录》、《七部名数要记》,均为论述养生要旨之佳作。与气功有密切关系。此书虽然摘录原文,不加论说,但去芜存精.分类编排,条理清楚。书中还保存了部分佚失道书的篇章,涉及气功的如《墨子闭气行气法》、《昙鸾法师服气法》等,均有研究参考价值。 洞元子内丹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宋·洞元子撰。凡21篇,论述玄元、坎宫、离宫、既济、未济、乾宫、坤宫、兑艮二宫、变象、水火、焚魔、交媾、元火、沐浴、母子、抱元守一,道数、神光、总要、广玄等内容。除变象、总要、广玄三篇外,每论论述后以歌诀形式再作概括,除毋子篇为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本书主以易理、易象解说内丹修练之术,为其特色。 内丹还元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题撰人。全篇约850字,简要解释内丹术语如五行(肝、肺、心、肾、脾)、四象(金翁、姹女、婴儿、黄婆)、七宝(津、水、唾、血、神、气、精)及九仙真气(口鼻谷道气之出入及嘘、呵、四、吹、呼、嘻、喜、怒)。 内丹秘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题编者。系集《内丹赋》、《阴丹诗》、《海蟾子还丹赋》、《至真歌》、《中颊先生增马处士歌》、《青城山后岩栖谷子灵泉井歌》、《金虎白龙诗》(张果述,21首)成一辑,诗赋文辞华丽,有数篇属阴阳派著作。 太清真人绝命诀 气功养生著作。1卷。宋·太清真人撰。其法以存思为主,第一先存五兽,第二历藏,第三守地,第四守人,第五守天。兼以咽津服气,俾得益寿延年。 保生要录 气功养生著作。1卷。宋·蒲虔贯撰。全书分养神气门、调肢体门、论衣服门、论饮食门、他居处门、论药食门。论述平易简明,切于实用。 紫清指玄集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宋·白玉蟾撰。内容有玄关显秘论、修辨惑论、性命日月论、谷神不死论、阴阳升降论、金液还丹赋、学道自勉文、东楼小参文、冬至小参文、丹语法语、题张紫阳薛紫贤二真人像、谢陈仙师寄书词、鹤林问道篇,以及必竟凭地歌、快活歌等,共40余篇。作者精通内丹术,善属文辞,且喜交游。 金丹直指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宋·周无所住撰。前有自序,作于淳偌庚戌(1250)年。书前胪列玄关一窍颂、真土颂、阳晶颂、玄化颂、龙虎颂、铅汞颂、真炉鼎颂、真药物颂、斤两颂、抽添颂、火候颂、法度颂、口诀颂、沫浴颂、工夫颂、温养颂,共16颂。颂中内丹术语,概从性功解释,或问中亦宜指:“金丹喻本性长存,是名金刚不坏,……性即命,命即性”。 诸真论还丹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著撰人。杂录前人内丹歌诀。内容有玉壶颂10首、青霞子赞《金碧龙虎经》、赞魏伯阳《参同契》、容成公内丹歌诀、曹圣图铅汞歌,以及论真鼎、明水火、明火候、明至药等口诀,共18首。其中曹圣图铅汞歌为五言古风,其余均为七言,或绝句,或律、成为俚歌。所收有属双修派内容。 了明篇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宋·宋先生撰,毛日新编。首为遇真歌,自述遏钟离权授口诀得真道之情;继为解迷歌,讲述内炼要旨;未为和朗然子诗30首及其他词22首。均系论道谈玄,成言内丹炼养心得之作。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题撰人。全书以图诀相配形式讲述内丹炼养方法,其中多涉五脏气化,为其特色。具体内容为匹配阴阳胎息诀图,真龙虎交媾内丹诀图,周天火候诀图,肘后飞金晶诀图,还丹诀图,炼形秘图,三国既济诀图,炼气成神朝元诀图,内观起火仙丹交换召,弃壳升仙人圣超凡诀图。 龙虎手鉴图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题撰人。其图从《周易参同契》立论,以天地阴阳合化、乾坤门户、坎离匡郭、囊合动静等说来阐述龙虎内丹之修炼。次列龙虎、灵药、还丹、文武、神运、黄芽、白汞、金虎、玄曜、真旨、流殊、住世、成真、出世、河车等15个条目,分述内丹修炼的法则。 道枢 道教炼养类书。42卷。宋·曾糙撰。书名源于《庄子·齐物论》中“彼是莫得偶,谓之道枢”,含道术真要之意。全书共108篇,广辑南宋以前道教有关文献资料而成,是研究道教史,道教的思想与方术,以及气功内丹术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中各章。有讨论《阴符经》、《黄庭经》、《悟真篇》等典藉要旨而名阴符、黄庭、内景、外景、悟莫者,有阐释道家理论而名太极、元气、虚白、火侯、归根者,有介绍道家修炼方法而名胎息、调气、运火、大还金丹者。各篇中除引用著名道教学者之论述外,如至朴子、朝元子、纯粹子、嵩岳真人等唐宋时代隐居民间之道教学者,其遗文亦为网罗收入。篇中常有曾氏本人论述,反映了他反对双修而主清修的观点。 太极图说 儒家哲学经典著作。1卷。宋·周敦颐撰。作者绘有太极图,并撰文字诠释,其所列最高哲学范畴是无极,以下依次为太极、阴阳、五行、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之中,惟人最灵,而为人之最高境界,就是圣人倡导的“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此以后,宋明理学家都重主静之说,且喜静坐。据清·黄宗炎考证,周氏太极图系由北宋初著名道家学者陈传之无极图演化而来。无极图本为阐明内丹术而设,由“玄牝门”、“炼精化气”逐层而上,至顶层为“炼神还虚,复归无极”。周氏则将无极图自下而上之递进关系颠倒,作自上而下之衍化,并改换有关名称,将道家气功思想引进儒家哲学畴。 中国古代气功要籍导读(二) 调息箴 气功养生名篇。宋·朱熹撰。所调“调息”,即调整呼吸以养生之意。此箴取佛道两家气功之内容。如“鼻端有白,我其观之”,在佛典《楞严经》卷五载孙陀罗难陀“观鼻端白,我初谛观……”;面“守一处和,千二百岁”,乃源自《庄子·在宥》篇。 元气论 气功养生名篇。宋·张澡撰。文中认为自然界一切均由元气化生,亦讲到人生命,“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气为液为精”。主张返老还童,需七返九还,而其七返九还说则与他说不同:“液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复化为液,液复化精,精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神”。特别推重服气法,认为“夫长生之术,莫过乎服元气,胎息内固灵液,金丹之上药”。书中对服气法有详细介绍。该论见存于《云笈七签》卷五十六。 圣济总录 中医类书。200卷。宋徽宗主编,系政和年间诏命医官编纂,历时7年(1111——1117年)而成。该书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并摘录道家修炼方法,以供选用。属于道家气功修炼的内容有神仙导引、神仙服气、神仙炼丹等篇章。 修真十书 气功内丹术丛书。旧题宋·石泰辑,不确。收书12种,共60卷。计有《杂著指玄篇》8卷,元·萧廷芝《金丹大成集》5卷,唐·施肩吾《钟吕传道集》3卷,《杂著捷径》9卷,宋·张伯端《悟真篇》5卷,《玉隆集》6卷、《上清集》8卷、《武夷集》8卷(以上三集为宋·白玉蟾撰),元·王志谨《盘山语录》1卷,唐·胡惜《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1卷,《黄庭外景玉经注》3卷(以上二书为唐·梁丘子撰)。 金元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金·王哲撰。此书是王氏答其第子马钰所提的30多个问题,主要阐述内丹术语、内炼口诀中所含的内丹理论思想。包括祖宗、性命、根蒂、龙虎、铅汞、刀圭、金公、黄婆、婴儿、姹女、龙蛇、心猿、意马、宾主、觉照、太上、三宝、九星、五刚、三才、抽添火候、金丹、七返、三命、九窍等。共内炼思想主要体现在:一少言语养内气,二戒心性养精气,三薄滋味养血气,四戒嗔怒养肺气,五养饮食养胃气,六少思虑养肝气,七寡嗜欲养心气。认为“凡人出家,绝名弃利,忘情去欲,则心虚。心虚则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矣”。突出明心见性的思想。 重阳真人金关五锁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金·王直公撰。内容涉及较广,主要以问答方式解说全真道的内丹理论和修炼方法。书中将道教秘传内炼法分为三乘,来阐述修炼的基本过程。炼者先从小乘入手,而后入中乘、大乘。并记载了九转还丹法、黄芽穿膝法、射九重铁鼓法、太子游四门法、金鞭轮法、陈希夷大睡法、仙人钓鱼法、金关玉锁法、七返还丹法、肘后飞金晶法、搬精补脑法、三车搬运法、抽添加减法、灌想法、黄婆匹配法等治病与修炼的小、乘功法。这些法诀多为北七真所继承发挥,成为全真道内丹法的基础。 丹阳真人直言 道教炼养著作。1卷。金·马钰撰。本书是作者在龙门山重阳会土讲述的内炼丹法理论与功诀的记录。作者认为修道贵在无为清静,不能急于求成。指出“长要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诸公休起心动念,疾搜性命;但能澄心遣欲,便是仙”。并指出性命、龙虎、铅汞、水火、婴姥、阴阳等全是神气二字的演变,不可执著。但欲成内丹,还以清净为本,“欲要养气全神.须常屏尽万缘,表里清净,绵绵固守动。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大丹结圆备。此名九转大功,亦名三千功满,三因圆奋,谓之丹法,身轻举,永为神仙。” 丹阳真人语录 道教练养著作。1卷。金·马钰撰,王颐中编。主要论述全真道修心养性的理法,以清静无为、柔弱谦下为主。清为清其心源,净为净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扰,故情定而神明;气海净则邪欲不能于、故精全面腹实。突出输净之法在修道中的重要性,“故道家留丹经子书,千经万论,可一言以蔽之,曰清静”。此外,还主张薄滋味以养气,去嗲怒以养性,效污下以养德,守恬淡以养性。 孙不二元君法语 气功内丹术女功代表作。1卷。金·孙不二撰。专论女子内丹理论与功法。全书有神道功夫次第诗14首(收心、养气、行功、斩龙、养丹、胎息、符火、接药、练神、服食、辟谷、面壁、出神、冲举),女功内丹诗7首。为女子习炼内丹所必读之作。 上清太玄九阳图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金·侯善渊撰。主要描述内丹修炼过程中的不同境界,并对练功与时辰关系作了探讨。全书以图为主,首列太玄混沌图、未见图等,次按月出、上弦、照望、平阳、下弦、月尽之序,分别配以震、兑、乾、翼、良、坤卦,及离中虚在天为日在人为目,坎中实在天为月在人为耳,亦辅以图,分述神功运移之法规;最后是太玄九阳修真图,概述炼丹的全过程。 启真集 道教炼养著作。3卷。金·刘志渊撰。主要讲述内丹修炼方法。简明易懂方法可行,对后世内丹术的发展较有影响。卷上有七言绝句71首,七言律诗4首;卷中有词56首;卷下分13章,即真心章,天中天章、真土章、心息相依章、死阴生阳章等,皆为内丹修炼之要诀。 大丹直指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元·丘处机撰。本书是早期全真道最系统完备的内丹著作,发挥了王品的内丹理论,将其分为三成九法。首先阐述了内丹修炼的基本理。认为人与天地禀受一同,始因父母二气交感,混合成珠,肉藏一点元阳真气,与母命蒂相连,受母气滋养,是为先天之气。出生之后,先天之气徽于九窍,呼吸从口鼻而出入,是为后天之气。先天真气逐时耗散,以至病夭。炼内丹求长生,关键在于用神火烹炼真精实气,使气满神壮。次用图、诀、诀义的形式详述九种内丹功法的修炼,其中五行颠倒龙虎媾法、五行颠倒周天火候法、三田返复肘后飞金精法为小成法,三返复金液还丹法、五气朝元太阳炼形法、神水三田既济法为中成法,五气朝元炼神入顶法、内观起火炼神合道法、弃壳升仙超凡入圣法为大成法。大成法为内丹最高境界。三成九法由浅入深,较完整阐述了内丹修炼的法则,其核心是修炼性命。此外,还叙述了炼功入静时可能出现的10类幻景及排除方法。只有时闻乐声,异香阵阵,红光闪闪,状如莲花,遍身赛笼罩,色若金光,才是真境妙界。后世内丹家对此书评价甚高,誉之为“北宗丹经之首”。 金丹大成集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5卷。元·萧廷芝撰。书中以无极太极之理,《周易》八卦之数,天地阴阳、水火囊合升降之机,作为说理根据,来论述内丹的修炼。其中所称“金液还丹”者,即为内丹。载有无极图、天心图、玄地图、既济鼎图、河车图、周天火候图、泄天符火候图、六十卦火候图、大衍数图、金丹囊合图等图,囊合歌、金液还丹赋、金液还丹诗、金液还丹论、金丹问答、七言绝句、乐道歌、茅庐得意歌、剑歌等文,以及崔公《入药镜》与吕公《沁园春》的注解。有图有文,便于理解。全书内容丰富,说理透彻,其中《金丹问答》一篇,尤为初习内丹术者所必读。 金丹大要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10卷。元·陈致虚撰。作者融合南北两宗内丹理论,对气功内丹术作了较为完备的阐述。书中十分重视精气神的作用,以先天精气神为本,后天精气神为用,养生内炼之士贵在宝其精、壮其气、旺其神。同时还对金丹、药物、器、采取、真土、火候、神化等内炼要诀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内丹修炼须知作了7个方面的说明,即:运火行符、朔望弦晦、防危护失、卵酉刑德、冰浴心虑、生杀爻铢、脱胎换鼎。书中还常出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又援引佛家之说来论述明心见性之理,三教合一的思想较为浓厚。是收为内丹理论较为成熟时期的著作,因此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内丹术的基本内容。此书原为10卷,《道藏》本析为16卷。 规中指南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2卷。元·陈冲素撰。上卷九章,从止念、采药、识炉鼎、入药起火、坎离交媾、乾坤交媾、攒簇火候、阳神脱胎、忘神合虚等方面,介绍具体炼养方法。下卷三论,从玄化、药物、火候等阐述内丹机理,颇为精辟。书中认为玄牝即规中,在肾之上,心之下,人身上下左右之中,是内丹炼养之处。然此又系虚设之处,故“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以有心守之,终莫之有;以无心求之,终见其无”。并详论药物与火候的辩证关系,认为“盖采时谓之药。药之中有火焉;炼财调之火,火之中有药焉”,而火候的要诀,“尤当于真息中求之”。“盖息从心起,心停息调,息息归根,金丹之母”。此书直指内丹奥秘,要言不繁,颇受后代学者重视。 中和集 道教炼养代表作。6卷。元·李道纯撰。作者精通《周易》与《礼记》,故书中炼养虽重三教合一、性命双修的观点,但援儒入道的倾向却非常明显。卷一为玄门宗旨,卷二为金丹妙诀,卷三为问答语录全真话法,卷四为论、说、歌,卷五为诗,卷六为词及隐语。其论丹法以“守中”为要诀,“致和”为目的。具体作法强调先虚其心以修性,后保其身以修命,最终取得性命双圆、形神俱妙之正果。书中将丹法分成渐与顿两类。渐法为循序渐进之法;又分三系,下乘是安乐法,中乘是养命法,上乘是延生法,由修命入手,取得成功。顿法为最上乘法,只有非常有根基者才能修炼而有所成就,只须一直了性,则自然了命。是书之内丹学说,自成体系,极有自己的特色,具有代表性。 三天易髓 道教炼养著作。1卷。元·李道纯撰。主要以儒、道、释三教之理论,阐释内丹理法。共有3篇,一为“儒曰大极——火符直指”,二为“道曰金丹——金丹了然图”,三为“释曰圆党——心经直指”。书未附《阴符经》注释。 还真集 道教练养著作。3卷。元·王介撰。其内丹理论参合南北两家,强调只有性命混融,才能始成内丹。上卷为图说,中卷为论文及歌词,下卷为诗词。认为“凡诸学道至人,参禅高士,不可执著,必以性命双修,方成大事”。在具体修炼方法上,书中强调三要,“一要知鼎器,二要知药物,三要知火候。知此三者分明,方许下手修之”。并开列鼎器异名39个,药物异名46个,火候异名12个,有解疑惑,提高修炼效果之功效。 悟玄篇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元·余洞真撰。是书着重探讨天地阴阳化生之理及水火交化进退之机在内丹修炼中的作用,而特别突出玄牝的地位。认为“夫人身中窍,名曰玄牝,若人得此窍,期三才万物悉备于我矣。此之一窍,非泥于物也,其理别于他术.止不过忘形灭念,如守其中矣。久久纯熟,中宫静极,则身中阳气自然生也,阳气渐生,阴气渐剥,乃曰阳长阴消之意矣”。此外,书中对形化、气化、坐工、口诀、沐浴、药物、火候、玄关、抱一、解胎等都作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并附图以资补述。 谷神篇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元·林辕撰。自叙中曰:“篇目之曰谷神,不过以谷养气而已。”上卷为大药还丹诗、理一真篇、火候行持绝句诗等,其论大药云:“大药其最要法,在乎神水华池,为诸丹之基,大道之祖。存守则谓之宝珠,交会则谓之金丹。”下卷为图论,计有五气朝元图、投壶口诀图、含元抱朴之图、木金间闻体用图、元气生成图及静动虚名论、元气论等。对静定、真定、入定、得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元气的生成、功用及其化生变化作了阐述。 析疑指迷论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元·牛道淳撰。书中分析疑与指述两部分,以问答形式叙述。旨在使学者明了全真性命之理和修行次第之法。其析疑主论心性万物,认为人心“元无一物,等同太虚,本来清净”,为万法之本;“心即性用,性印心体”,心性以“虚寂为体,觉照为用”。指迷则主论性命内丹,认为性命本一,故应兼修。“夫人以精为根,以命为本,以性为宗,命者气也,性者神也。失神、气、精三者,成原于一,而未尝离也”。书中将炼丹之法分为三门九品,渐次修炼,较好地体现出性命双修的内练思想。 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元·金月岩编,黄公望传。重视心肾水火,性命双修是其特点。认为炼丹要求真铅真汞,真铅真汞即是神气性命;又须明心肾水火、三宫五行变化之理。指出假性命为出阴神,是鬼仙小成之法;真性命乃出阳神,是天仙大成之法。书中还有金蝉脱壳天仙之图、尾闾骨图及七言绝句。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元·金月崖编,黄公望传。全书分为2篇。上篇为“七返七真合同印子”,有诗(并图)7首,分述内丹修炼的7个阶段。即形神相顾、人道初真,形神相伴、名目得真,形神相入、名目守真,形神相抱、名目全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形神双合、名曰证真,普度后学、以真觉真。下篇为“入室节目筑室阔狭各自定例”,讲入室静坐功夫及各种景验。其内丹观点仍讲求性命双修。 六根归道篇 气功养生著作。1卷。元代著作,不题撰人。主要论述六根清净在内丹修炼中的重要性。其方法为“守道先须守心”,在内心意不乱,则身能正于外;目视耳闻各得守,则“五色得正,而邪者不干吾之目;五声得其节,而淫者不干吾之耳”;“芬碧之馨,不可以养吾之性”,故无味无馨,则“鼻舌不为我之患矣”。 真仙直指语录 道教练养著作。2卷。元·玄全子编。系全真派师徒授课记录,卷上录有马钰语录约30条,并录谭处端、刘处玄、郝大通等人的语录及丘处机的《寄西州道友书》,卷下隶尹志平语录。所录者多为全真道修行法诀。 诸真内丹集要 气功内丹术著作。3卷。元·玄全子编。卷上收有老子《函谷关记》、钟离正阳《还丹歌》、张紫阳《石桥歌》、马自然《金石诰》、吕纯阳《玄牝歌》及《大丹歌》和《性命歌》、李仙君《金丹赋》、天来子《青龙歌》和《白戊歌》、刘海蟾《还丹破迷歌》等。卷中收有《王母口诀》、《太上内观正诀》、《玄无口诀》、《鼎器歌》、《金丹火候秘诀十二句》、《金丹证验》、《金丹类名》等。卷下收有青霞真人《内用秘文》。书中广集名篇,对修炼内丹之士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 三元延寿参赞书 气功养生著作。5卷。元·李鹏飞撰。成书于1291年。作者自称受一官姓道人的三元养生之术,认为人之寿命分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三元共一百八十岁,不知保养则日益减少。如精气不固则天元之寿暗损,谋为过度则地元之寿暗损,饮食不节则人元之寿暗损。故在保养同时还宜避忌,以使精神内壮。如何趋益避损,其法在《黄帝内经》、《老子》、《庄子》并名医论著及孔孟之说中均有论述。是书禀承此旨,以医家与道家之论为主干,以各家养生精论为辅,取《中庸》“赞化育,参天地”之意而定书名。共核心内容为:“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下列欲不可绝等9目;“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下列养生之道等23目;“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下列五味等10目。另外,还分类辑录诸家养生要语,极有参考价值。 泰定养生主论 中医气功养生著作。16卷。元·王硅撰。本书是一部医道结合论述养生祛病的著作,对养生祛病之法作了较为祥尽的叙述,并涉及导引、按摩之法。“首以原心为发明之始;次序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宜摄避忌,以御未然之病;次论运气、标本、阴阳、虚实、脉病、证治,以为全生去病之法;然后类方对证,以为规矩之用”(《自序》)。 寿亲养老新书 综合性养生著作。4卷。元·邹铉撰。本书论述养生方法较详,主要针对老人。卷一原名《养老奉亲书》,为宋·陈直撰;卷二至卷四为邹铉续增。卷一讲饮食调养、形证脉候及简妙老人备急方等15篇,共223条,节宣之法详备;卷二分保养、服药诸篇,罗列古今丸、丹、膏、散、酒、粥、糕、饼等具体方药与主治;卷三与卷四为寝、兴、器、服、饮、膳、药石之忌宜,附妇儿食治诸方,共256条。其中卷三中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为古代记载最详细的六字气诀;尚有“食后将息法”(系摘录沈括《杯山录》,此书现很少见到,颇有参考价值)及“养性”等气功养生方面的内容。 明 玄要篇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明·张三丰撰。收入《张三丰全集》中。书中突出先修性后全命的观点,重视元气与真息,强调水火阴阳升降化生在内丹修练中的作用。上卷有发,尤其是强调修心养性为练丹修真之首要。“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牺牲之庐舍”;“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附篇为《三丰先生辑录》,节录了白玉蟾(紫清)、陆西星(潜虚)、李西月(涵虚)等人的内丹名言,各有特色。 无根树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明·张三丰撰。是《张三丰全集·玄要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张三丰的代表作、颇为后人所推崇。讲述阴阳匹配双修在内丹修炼中的重要作用。丹词作于武当山中,约在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无根树》是道情体裁的内丹秘诀,包括自题词2首和道情24首,提出了一套“阴阳裁接”功法,在内丹功法中别树一帜。丹词中云:“无根树,花正微,材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叹迷徒,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等。都将阴阳匹配作为修练内丹、成仙成圣的重要法门和手段,可谓别开生面,另劈蹊径,自成一个流派。何西复认为《无根树》在学术地位上,与《悟真篇》先后伯仲。清代龙门派传人刘一明与西派代表人物李西月,先后给该丹词作注,有《无根树二注》行世。 玄肤论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陆西星撰。全书共20篇,每篇一论。系统地论述了东派丹法原理和功夫次第,具有代表性。首论三元,认为丹有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而又突出人元。人元又谓之“大丹”,乃“创鼎于外,炼药于内,取坎填离,盗机逆用之谓也”。以后19篇专论人元丹法,从内外药物、阴阳互藏、先后天论、精气神、性命等方面对其丹法作了深刻的探析。书中内丹二诀以练神调息为要,神即是性,性定则神自安,神安则精住,精住则气自生。炼神又分澄神、养神、凝神三部,缺一不可。书中力求使其丹法理论和功诀显明易懂,其丹法思想来自南宗,而仍主以阴阳双修。 金丹就正篇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陆西星撰。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则生人,逆之则成丹”。同时指出男子修丹,必须得先天其一之气方成,而真一之气必须向外求之,这进一步阐明阴阳双修才为内丹之正统。 性命圭旨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不分卷。明代著作,不题撰人,相传为尹真人弟子所著。全称《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图文相配,以三教合一、性命双修观点介绍内丹理论及具体功法。元集多作图说,指点窍妙;亨、利、贞三集则采儒、释、道三教名家语录及口诀,编成一套完整之功法。尤侗在序中云:“至其精要,尤在真意一说。盖人身真意,是为真土,动极而静,此意属阴,是为已土;静极而动。此意属阳,是为戊土。炼已土者,得离日之汞;炼戊土者,得坎月之铅。铅汞既归,金丹自结。戊已者、重土之象也,斯其有取于圭旨者乎”。可谓对其论内丹之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金丹真传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1卷。明·孙汝忠撰。书中继承南家内丹学说,主张阴阳双修,认为阴阳双修是炼丹修仙的大道。全书包括《西江月词》9首、《葫芦歌》1首、《明道歌》4首及《修真入门》、《修真大略》、《金丹五百字》、《扫邪归正歌》各1篇。对筑基、得药、结丹、炼已、还丹、温养、脱胎、玄珠等丹诀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天仙正理直论 气功内丹术代表作。不分卷。明·伍守阳撰。是书为内丹伍柳派的代表作。前有自序,首为道原浅说篇,次为直论九章。九章包括先天后天二气、药物、鼎器、火候、炼已、筑基、炼药、伏气、胎息等内丹精要之论。其自序云:“以二气为论,所以明生人生仙佛之理也;药物为论,所以明脱死超生之功也;而火候集古为经,所以合群圣仙机列为次第之宜也;喻筑基论二气,渐证于不漏;借炼药论二气,成一而不离,阐伏气论藏之内而不驰诸外,虽反复言气而不见其繁,立一名,彰一义也;论炼已者,论其成始成终之在其我,专言神而不见其简,操一机,贯一义也;鼎器之论,见神气之互相依;胎息之论,密指胎其神而息其气,此又合神气而归其妙,化于神而虚者也”。由此可见是书之大旨。 仙佛合宗语录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伍守阳撰。书中以道释之论,来证性命双修之旨。前为论丹道9篇,后附门人问答29条,及评古类13条。自序云:“仙宗果位,了证长生;佛宗果位,了证无生。然而了证无生,必以了证长生为宾指;了证长生,必以了证无生为终始,所谓性命双修者也”。其内丹说以佛证仙,是明白无疑的。 遵生八笺 综合性养生著作。20卷。明·高濂撰。全书分《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饮肴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坐外退举笺》八个部分,阐述养生祛病大旨,故称“八笺”。书中广集前人文论、诸子百家的养生名言,儒释道三教并重。内容涉及衣、食、住、行诸方面,既重视物质调养,又重视精神调摄。同时作者对自身养生心得作了总结介绍。颇有参考价值。 活人心法 气功养生著作。2卷。明·朱权撰。书中强调修心养性在养生中的作用,认为“真人以道治心”、“心静可似通乎神明”。全书主要内容有养生之法、治心、导引法、去病廷藩六字法、四季养生歌,以及中和汤、和气丸等。其中导引法附有行动图8幅,颇为实用。 养生肤语 气功养生著作。1卷。明·陈继么儒撰。以笔记形式记叙作者本人及前辈的养生观点和实践体会,通俗简易,大要在于葆精、炼气、养神。 养生四要 气功养生著作。5卷。明·万全撰。书中以医理论述气功养生之理,强调寡欲、慎动、法时的养生观。全书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养生总论5部分。所记叙的气功养生内容多为实例,不同于一般泛泛之谈,所论切实可行,无玄虚妄诞之论,很是可贵。 保生心鉴 气功养生著作。1卷。明·铁蜂居士撰。书中以医理为主,阐述养生却疾之方法,内容充实,也较为实用。观作者所言,是书乃在《圣贤保修通鉴》一书的基础上,参详《礼记·月令》及《素问》、《灵枢》、《运气论奥》、《十四经发挥》等书,反复论证,并将《活人心法》中的八幅导引图改绘成三十二幅,共成此佚。书中对练功前准备、修炼要领、五运六气枢要、脏腑配经络、经络配四时等都作了详细的图说;并重点介绍了《二十四气导引图》,分述二十四节气的练功方法及所治疾病,图文并重,简易实用,对后世医疗气功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摄生要义 气功养生著作。1卷。明·王廷相撰。全书凡十篇,所论多为日常摄生方法,且多为作者自身体验者,颇有心得。其序中云:“余自壮年以来,颇讲此术,缘动达形,缘虚达气,下不著伎,上不泥仙,似于摄生之秘,超然有得。乃会综群文,诠取要旨,以著论十篇,用发蒙学。”十篇为存想、调气、按摩、导引、形景、饮食、居处、房中、四时、杂忌。 卫生真诀 气功养生著作。2卷。明·罗洪先撰。书中对导引、内丹、外丹、气功处方等均有论述。上卷载运气口诀、导引要法及内丹、外丹的炼法等。下卷载有气功处方49则,故又名《仙传四十九方》,每方均有名称、功法、图像、主治病证、配用方药、诗歌等。 万寿仙书 气功养生著作。4卷。明·罗洪先撰。清·曹无极增辑。卷一主要收辑历代名人的养生理论及功法要点;卷二主要收辑著名的导引功法,如六字诀、八段锦坐功捷径等;卷三为诸仙导引图,按病证开列导引处方,并附有方药;卷四为延年总论,辑前人的养生观点而成,似是曹氏所增。 修龄要旨 气功养生著作。1卷。明·冷谦撰。全书系9篇养生诗文编集而成,分述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延年六字诀、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妙诀、十六段锦、八段锦导引法、导引却病歌诀、却病八则。 锦身机要 气功养生著作。3卷。明·混撼沌子撰,鲁至刚注。书中完整地介绍了一套以导引术揉合内丹术及房中术的功法,共有36式。每式先列名称、图像,次列歌诀与注文。上、中、下卷各12式,内容详备。鲁氏在序中云:“其筑基之法,养生之方,龙虎争驰,内外交炼,无不备焉。” 类修要诀 气功养生著作。2卷,续附3卷。明·胡文焕编。书中收集了古人有关修身明性、养生却病的论述,认为养生之关键在于慎寒暑、节口腹、寡嗜欲。此外,对饮食起居、四时调摄、劳逸房室、七情忌宜、导引按摩,以及内丹术等方面的内容均有论述。 养生导引法 气功导引著作。1卷。明·胡文焕编。书中主要讲述导引养生祛病法。共列病症27门,每门列功法若干条,可供选用。其选功法基本上依据(诸病源侯论)中所载的“养生方导引法”。此外,补益与老人二门中还收辑了《太清导引养生经》、《通玄集》等书的部分内容。 保生秘要 气功导引著作。明·曹士珩撰。原书少见,佚存未知。其内容散见于《古今图书集成》及《沈氏尊生书》。一为南北规中,共列7法。其中旧元、周天为南旋式,垠背、行庭、通关、绦法、涤秽为北旋式。一为诸病导引;分述咳嗽、哮喘、伤食呕吐、噎膈、鼓胀等病证的导引治疗,有较强的实用性。 赤凤髓 气功导引著作。3卷。明·周履清编。书中重视导引的作用,广为搜罗,图文并茂。卷一为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胎息、秘要歌诀、去病延年六字法、五禽戏圈诀、八段锦导引图诀等;卷二为圣真秘传四十六长生图诀;卷三为华山十二睡功图诀。均较为实用,对后世气功导引术的发展与推广有较大贡献。 听心斋客问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明·万尚父撰。作者用简明的语言,以客问主答的形式,对65个内丹术问题进行了阐释。如元精与交感之精的区别,元神与思虑之神伪异同等等。所论准确明白,直揭底蕴,对初习内丹术之人颇为实用。 脉望 气功内丹术著作。8卷。明·赵台鼎撰。是书系作者读书练功的笔记,书中采摘了大量内炼要语,且有自己的见解,对练功中的问题作了明白的解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真诠 道教炼养著作。3卷。明·阳道生传,清·彭定求校刻。此书对内丹修炼的认识颇有独到之处。认为内丹的锤炼,一为虚无大道,即“虚极静至,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二为以神驭气,即“虚静以为体,火符以为用,炼精成气,练气成神,炼神还虚”。两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且均能得长寿之益。鼓氏指出其父对是书的评价甚高,云:“平生阅历四方丹书甚多,迷谬错出,不如此书洁净精微。” 寥阳殿问答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明·尹实人撰。全称为《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书中认为内丹修炼宜治心理气为先,返观内照、凝神入气穴、聚火开关、卯酉周天为次,最后才是长养圣胎。全书共分6篇,分述内丹修练要诀,重视调息与丹田,讲究周天功夫,是其特点。 静坐说 气功静坐著作。明·高攀龙撰。主说静坐功夫,静坐以平常为要诀,而平常即清静自然。“以其清静不容一物,故谓之平常”,“静中妄念即净,昏气自清,只体认本性、原来本色,还他湛然而巳”,“湛然动去,静时与动时一色,动时与静时一色,所以一色者,只是一个平常也。故曰无动无静,学者不过借静坐中认此无动无静之体云尔”。在其后的《书静坐说后》中,又把理学的“主一”观引入作者的静坐论,认为“必收敛身心,以主于——即平常之体也,主则有意存焉,如意非著意,盖心中无事之谓,一著意则非一也。”可见作者的静坐说并非一味讲静,具有以静为主,动静交养的含意。 静坐要诀 气功静坐著作。1卷。明·袁黄撰。书中主要从佛教心法论述静坐功夫。其论以天台宗的止观法、六妙法为基础,结合云谷、妙峰二位圣僧的修习心得及作者自身的实践,对静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分辨志、修证、调息、遣欲、广爱等六篇。摄生三要气功养生著作。明·袁黄撰。三要者,即聚精、养气、存神。强精强调寡欲、节劳、息怒、戒酒、慎味等;养气提倡从调息起手,并介绍了胎息、胎食之法;存神则介绍了意守各窍之效应,及佛教修禅之法。 古今医统大全 综合性医药著作。100卷。明·徐春圃撰。简称《古今医统》。书中罗列的资料十分丰富,既引古人之说,又有已见,重点论述医药方面的内容,其中卷九十九与卷一百为养生内容。其养生宗三元之说,也重视其他炼养方法。认为“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摄生要义章则专论存想、调气、按摩、导引等,服饵章则专论服日月、服日精月华、服三气等。 医学入门 综合性医药著作。8卷,首1卷。明·李挺撰。全书重点讨论医药上的问题,对医学理论、临床各科、历代医家、本草等均有论述。首卷的保养篇中,着重讨论养生方法。集中的导引法论述颇有见地,认为“人之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导引为虚损气血不同面设”,列有开关法、起脾法、开郁法、治腰痛、治积聚、治遗精、治痰壅等导引法术,较为实用。 寿世保元 综合性医药著作。10卷。明·龚廷贤撰。书中在大量论述医学问题的同时,十分重视气功养生的祛病延年作用。卷四补益篇中特列吕洞宾补屋修墙养生诀与呼吸静功妙诀,其“妙块”中强调“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之,以心为根,以肾为蒂”,故“人呼吸常在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骸之病自消矣”。可见十分重祝呼吸的养生保健作用。书中并列有具体功法,也颇为实用。 红炉点雪 中医理虚专著。4卷。明·龚居中撰。又名《痰火点雪》。书中主要讨论痰火劳损病证的鉴别与治疗,颇有特色。卷四中祛病秘诀,列举了许多对痰火虚损病证的养生调息之法。如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动功六字延寿诀、静坐功夫等。方法简单,易学易练,较为实用,对肺痨的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五福全书 气功养生著作。7卷。明末·龚居中撰。论气功养生参合医理,并有图说,是其特点。卷一至卷三列有修真要图、修真至说、修真秘诀,均系内丹之论,卷四为修真金丹,是外丹之论;卷五为修真种玉;卷六、卷七论述饮食忌宜。 奇经八脉考 中医经络学专著。1卷。明·李时珍撰。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线路、功能、主治病证,对针灸、气功、中医临床各科的辨治等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对奇经八脉在气功养生中的作用也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医生不知奇经八脉难以探讨病机,气功养生者不知奇经之理,则难以确立养生之法。“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任督二脉是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窍,真息不生,神化无基也”。可见奇经八脉在气功养生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针灸大成 中医针灸学专著。10卷。明·杨继洲撰。书中对针灸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对针灸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气功祛病方面的知识也进行了介绍,如将小周天功法进行仔细的分新,“默想黍米之珠……徐徐咽气一口,缓缓纳入丹田,冲起命门,引督脉过尾闾,而上升泥丸,追动性元,引任脉降重楼,而下返气海。二脉上下,旋转如圆,前降后升,络绎不绝”。此外,还记述了不少与道家气功有关的内容,如吐纳、六害、十少等。将调神、调息法用于针刺疗法中,也是其特色。 道藏 道教典籍总汇。收书1426种.共计1305卷。明·张宇初主编,张字清续成。明成祖朱隶初即位时,即下诏编修,直至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l445),才全部刻成。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用千字文编号,分装48O函。内容十分庞杂。除道教经书外,还收入诸子百家文集,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科技史料。在此之前,历史上还有唐玄宗时的《开元道藏》、宋初的《大宋天宫宝藏》和《崇宁重校道藏》,藏经刊印始于宋徽宗政和中的《万寿道藏》,金元时期都以此为蓝本,金代有《大金玄都宝藏》,元代增订后仍称《会都宝藏》等,这些《道藏》现皆不存。 续道藏 道教典籍总汇。收书50种,共计180卷。明·张国祥编。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为了弥补《正统道藏》的不足而下诏编修。分装32函,仍以千中文编号,起“杜”字,迄“缨”字,上接《正统道藏》。 诸真玄奥集成 气功内丹术丛书。明·涵蟾子编。收书9种,共计9卷。卷一为黄自如的《金丹四百字解》,卷二为石泰的《还源篇》,卷三为薛式的《还丹复命篇》,卷四为陈楠的《翠虚篇》,卷五为涵蟾子的《金液还丹思金图发摄》,卷六为白玉蟾的《指玄篇》,卷七为萧廷芝的《金丹大成集》,卷八为赵友钦的《仙佛同源》,卷九为许逊的《石函记》,均为内丹名著,很有参考价值。 道言内外秘诀全书 道教炼养全书。收书56种,共计63卷。明·彭好古编。所收均为道教练养名著,如《阴符经》、《道德经》、《胎息经》、《钟吕二仙传道集》、《金丹歌》、《得道歌》、《古文参同契》等。其中《参同契》、《入药镜》、《悟真篇》、《金丹四百字》、《金碧古文龙虎上经》等,均系彭氏自注,有其自己的心得和见解。 方壶外史 气功内丹术丛书。收书15种,共计8卷。明·陆西星撰。又名《方壶外史丛编》。陆西星为内丹东派之领袖,著述颇多。万历初年,赵宋汇集陆氏著作10种,分为8卷刊印,名曰《方壶外史》,后陆续有补刻。然而流传时久。逐渐散佚。民国4年,郑观应等据明版《方壶外史丛编》目录,重新排印,将书依乾、坤、离、坎、屯、蒙、既、未八字分为8集,共收陆氏著述15种。曰《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黄帝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周易参同契测疏》、《周易参同契口义》、《张紫阳悟真篇小序》、《崔公入药镜测疏》、《吕真人百字碑测疏》、《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龙眉子金丹印证测疏》、《丘真人青天歌测疏》、《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图》、《七破论》。或阐释丹经,或答疑解惑,其论精当全面,直揭丹道玄奥,颇具特色。 清 金仙证论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清·柳华阳撰注。柳华阳为伍守阳弟子,世称“伍柳派”。此书共20篇,专论小周天功夫,自称“又恐学者错认门户,重加亲注,道合仙佛之真机,工用自己之效验,诚为二门登堂入室之良方者矣”。可见作者颇为自信。柳华阳继承师说,亦以火候为小周天功夫的要领,特撰《风火经》(第六章)大书特书,确实做到了无幽不阐、无微不显的程度。由于此书比较浅显明白,容易读懂,并且步骤井然,易学易练,因此受到后世的普遍欢迎。 慧命经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清·柳华阳撰注。全书共20篇,图文并茂,内容精细。全经强调性命双修,《正道禅机直论》指出:“不识性命.则大道无所成。”又曰:“佛道性命喻龙虎,龙虎喻动静,动静喻禅机。”性指心与神,命指身与气,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平阳秘,则慧命而不外耗,以风喻呼吸,以火喻意念,凝神气穴,风吹火炼而成真神,这是全书的要点,故曰《慧命经》。 金华宗旨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清代著作,托名于吕岩。又名《太乙金华宗旨》。论气功静坐要旨,共13篇。书中称“法子欲入静,先调摄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一丝不挂,天心正位乎中。然后两目垂帘,……次以二目内照坎宫(腹),光华所到。真阳即出以应之。……诶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动,此则一阳来复,活子时也。……天心一动,即以真意上升乾宫(首),面神光视顶,为导引焉。此动而应时者也。天心既升乾顶,游扬自得,忽而欲寂,急以真意引入黄庭,而目光视中黄神室焉。……即此便是凝神入气穴”(《逍遥决第八》)。入手工夫,不外乎此。总之,强调“心传”、“心法”,简明直截,不似伍柳派内丹功法的节目繁多,这是它的特点。书未附有(金华宗旨阐幽问答)1卷。不题撰人。共20条,独标心学,是气功中受禅学、陆王心学影响后的作品,对理解《金华宗旨》有一定帮助。 天仙金丹心法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清代著作,托名吕岩等撰,八洞仙祖合注。卷首有托名张道陵等序及心法发凡等17篇,卷未有抑守元等后跋8窟。正文16藏:立志、端品、悔过、迁善、筑基、炼已、安炉、采药、起火、熄火、结胎、养婴、积行、行动、面壁、飞升。主张性命双修,培补后天以复先天。 玄宗正旨 道教炼养著作。1卷。清代著作,托名吕岩等仙真降笔。前有柳守元题词,称此书“于以见南北玄学宗旨在是。凡金丹至秘之诀,妙道至极之功,无不备载于此中”,可谓推崇备至。其书虽系伪托,然说理明白。功法简要,对于初学较为便捷,因此流传颇广。 唱道真言 道教炼养著作。5卷。清·鹤曜子编录。此书系乱坛降笔,首言炼心,次炼命,次炼丹、炼气、炼神、炼形等,终至于还虚成功。此书强调炼心的重要性,认为必须炼得方寸之间,如一粒水晶珠子,如一座琉璃宝瓶。无穷妙义,便从自已心源悟出,念念圆通,心心朗彻,则自古来仙家不传之秘,至此无不了然,结丹在此,玄关一窍亦在此。其学术思想渊源于道家北宗,而侧重融禅入玄,尤具自己特色。陈樱宁先生对此书评价颇高,认为“书中道理讲得不错,自成一家言,比较现在的乩坛文章,真有霄壤之别”(《道教与养生·答复苏州张道初君十五问》)。 乐育堂语录 气功内丹术著作。5卷。清·黄元吉撰。作者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0)讲道于四川乐育堂,传授进门心法,由其弟子记录,并经核正而刊为此书。其书授儒入道,因佛证真,理事兼举,性命并重。始则修性以立命,继则修命以了性,终则福慧双圆,性命合一,而证入圣登真之功。道家传授气功内丹修炼的典籍,古称“丹经”,为数虽然不少,然而大多隐晦曲折,奥雅难通。往往不病于偏执枯滞,即病于玄奥幽眇,不隐于龙虎铅汞,即遁于坎离水火,使读者不穷毕生之精力,即难得融会贯通,不获明师之指点,即难以心领神会。本书则一扫此弊,说理朴实而不奥,述义精细而易明,对于行功次第,更是步骤井然。道教学者萧天石先生认为此书:“深者能得其深,浅者能得其浅,无论上智下愚,皆可循此而升堂入室,诚性学之梯航,命家之津逮也”。 道窍谈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清·李西月撰。全书共40章,详论西派丹法要抄。计有藐诸友书、开关问答、后天集解、筑基炼已、养已炼已、后天次序、内外二药、药物相类、三品互养、炼功五关、产药层次、药物层次、丹砂二种、神气性命、先天直指、神气精论、精气神论、性命顺逆、玄关一窍、玄关再说、两孔穴法、玄牡根基、中字直指、药物直陈、铅汞的辩、鼎器直说、乾坤离坎、采炼炒用、河车细旨、真心论、心神直说、神息妙用、神意再论、气息妙用、神意妙用等章。这些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内丹修炼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故对初学者有入门引路的作用。 三车秘旨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清·李西月撰。书中论述了以下问题:入门初步收心法、第一河车、第二河车、第三河车、河车细旨、勤字说、共争不朽之论等。所言三车,是指三件河车: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也;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也;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七返还丹,九还大丹也。此三车者,皆以其神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该书对内丹修炼中河车理论抉幽发微,阐述透彻,颇能给人以启迪。 玄微心印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清·喻太真等合撰。全书本东派宗旨而论阴阳双修丹法。卷上有论阴阳门户、黄金土釜、奇经八脉、任督两脉等37章;卷下有胎息、铸剑、筑基等7章。 元真录 气功内丹术著作。3卷。清·董德宁撰。内收《丹道发微》、《仙传宗源》、《性学筌蹄》各1卷。收入《道贯真源》中。 试金石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清·傅金铨撰。该书篇首强调内丹长生之道,以炼已筑基,修复巳损元体为本。认为“筑基成则具六通之一,所谓无漏尽通,即可以长生不死”。特别是对老年体衰之人,男子精枯气竭.须要使其无精而复有精,然后由有精而炼至无精,“并无精窍,小便缩如童子”;女子气血久亏,要使无血而生血,复有月信,然后由有经水而炼至无经水,“斩断赤龙,身如处*女”,精血皆得化气,则筑基之功成矣。论述筑基之法,力主“神仙栽接”之双修,以为“只知独坐孤修,不知离宫入定,坎府求玄”,是“爱身家而不惜性命”、难得长生。书中通过与弟子答问的形式,就双修、可笑、心肾、家中、黄婆、伴侣、炉鼎、铅汞、火药、子时、潮信、卯酉、沐浴等24个方面的问题,引经据典,证诸圣真,作了具体的阐述。 修真辩难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清·刘一明撰。其书以师徒问答形式,阐述内丹功理。作者认为内丹乃性命凝结而成,所以必须性命双修,指出性命之道与阴阳之道密切相关,性命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性命之用。性即理,命即气,气不离理,理不离气,因此性不离命,命不离性,浑然一体,不容分割。修性即能立命,所以修行者必须重视修性,“不能修性,焉能立命?益性者命之寄,命者性之存,性命原是一家,焉得不修性?”要求性命双修而侧重先性后命。 修真九要 道教炼养著作。1卷。清·刘一明撰。此书系作者传述其师砻谷老人之说。共九要为:勘破世事第一,积德修行第二,尽心穷理第三.访求真师第四,练已筑基第五,和合阴阳第六,审明火候第七,外药了命第八,内药了性第九。作者认为修真之道,乃天下至大至难大事,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故提出修真纲领由浅入深,总为九条。 上品丹法节次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清·闵一得编撰。本书论述内丹功法层次,简明扼要,全书共12篇。前3篇系李德洽原著,文未均有闵一得详细注释。所论上品丹法实熔道教南北宗之内丹功法。作者以儒合道,从养生角度来谈内丹修炼,强调“存诚”。后9篇系闵氏所撰,基本属于《性命圭旨》所架设的内丹体系。 女宗双修宝筏 内丹术女功著作。1卷。清·沈一炳撰。全称《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原书有副标题《女功指南》。作者述其师李泥丸女丹要诀,再传弟子闵一得重订。陈樱宁论女子修炼有六派,其中“孙不二元君派”以“斩赤龙”下手为特征《教道与养生》。本书即属此体系。全书共分9节每节先列“泥丸氏曰”为正文再低一字列“大虚氏(沈一炳号)曰”为法文。书未有闵一得跋。 女修正途 内丹术女功著作。1卷。清·闵一得编撰。全称《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原题吕祖师申正重题,孙元君遵剔补述大虚翁沈太师授,受业弟子闵一得注。本书系道教北宗龙门派女子内丹功法之一,属“孙不二元君派”体系,全书10则,每则皆冠“若曰”二字。每则正文之后皆有闵一得的注文,以“谨接”二字识之。 养生十三则阐微 气功养生著作。1卷。清·闵一得撰。内容为两手握固、舌抵上腭、神游水府等13则。前1O则内容与传统的八段锦、十二段锦相似;后3则强调练功时静态要求。 梅华问答编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清·薛阳桂撰。作者为闵一得弟子,此书即禀承师说,发挥北宗龙门派内丹术的理论与功法。书中实为作者与来客陶既若、韩洞然、僧慧澈、许洞雷诸人,于八月望日赏桂于竹影梅华馆讨论内丹术。由作者记录上述诸人之发言,编成此书。 大成捷要 气功内丹术著作。3卷。清代著作,不题撰人。据说此书原为柳华阳的修道练功笔记,亦有可能是民国时人精选各种丹经要语汇编而成。此书原藏于河南登封县嵩山崇福官,后道士王乾一云游至该宫,从常住马宇秀炼师处获观此书,抄录一通携归,藏于山东崂山太清宫。于民国初年传出。本书编排虽欠清整,然其“节次功夫戌臻玄妙,拟义立论尤其精工”,从下手以迄成功,一一详细说明,颇有参考价值。 老老恒言 气功养生著作。清·曹庭栋撰。又名《养生随笔》。作者参阅三百余家有关养生的著作,并结合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总结出一整套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书中详细介绍了老年人的安寝、晨兴、梳洗、饮食、散步等饮食起居、养生导引方法。作者认为“静养为摄生首务”,但也强调老年人必须经常修炼气功或运动,借以活动关节,强壮筋骨。 勿药元诠 气功养生著作。清·汪昂撰。作者为明末诸生入请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撰有医学普及著作多种。《勿药元诠》为《医方集解》之附录,介绍养生修炼方法,其中如调息、小周天等,经此书介绍流传日广。 寿世青编 气功养生著作。2卷。清·尤乘撰。上卷为“勿药须知”主要讨论气功养生方法;下卷为“服药须知”,主要讨论服药却病忌宜。书未附有“病后调理服食法”。“勿药须知”主要强调通过调心神、养性情来修身防病,达到长寿的目的。书中对有关保健内容作了专题论述。还载有导引却病法、小周天法等气功内容。 寿世传真 气功养生著作。8卷。清·徐文弼撰。作者主张气功导引应与综合调摄并重,提出修养宜行内外功,要宝精宝气宝神,还须知要知忌知伤,注意四时调理和饮食调理。在外功方面,有针对五官、四肢、腰背的按摩之术,及提倡应用十二段锦、八段锦和六字真言。内功则是静坐运气方法。本书内容涉及广泛,收罗前人经验甚多对后世的保健养生有一定的影响。 陆地仙经 气功养生著作。清·马齐撰。本书由五言二十句组成,共计百字,作者通过注解,介绍了养生调摄及气功导引的体方法。 内功图说 气功养生著作。1卷。清·潘霓撰。原名《卫生要术》,1935年韩慕侠重印此书,改名《健康之路》。内收十二段锦、分行内外功、易筋经、却病延年法等功法,载有姿式图35帧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易于摹仿学习。故历年来翻印较多。 彩墨导引图 气功导引图谱。1卷。清·昆岚编绘。此书按病证设问以导引治法及简要治疗机理作答。并按式绘图,施以彩色,墨线勾勒,颇为细致。其中坐式9幅,立式、卧式各6幅,蹲式2幅,跪式1幅,共计24幅。 寿人经 气功导引著作。清·汪思撰。内容包括:理脾土诀、理肺金诀、理肾水诀、理肝木诀、理心火诀、坐功诀、导引诀。介绍了一套调治五脏为主的动功锻炼养生方法。 延年九转法 气功按摩著作。清·方开撰。此法以转摩腹脘为特色,共计九法,每法均有图与图解。最后“全图说”指出:“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调气圭臬图说 气功养生著作。清·李九华撰。全套功法共46式,配图32幅。前23式以导引配合深呼吸中4式以导引配合自然呼吸,末19式以自我捶打导气。所有功式均以禽鸟动态命名,如风翥鸾停等。本功取《拳经》壮气强筋之要诀,导源于武术。 张氏医通 综合性医药著作。16卷。清·张潞撰。本书“神志门”中详尽描述了“走火入魔”的原因、表现与药物治疗。作者认为炼士坐功运气之走火与常人有别,但遍考方书,从无及此,故详推治例,撰成此篇。此外、作者 对养性也颇有见地。 杂病源流考 中医内科专著。30卷。清·沈金鳌撰。为丛书《沈氏尊生书》中之一种。作者认为“导引运功本养生家修炼要诀,但欲长生,必先却病,其所导所运,皆属却病之法,令附于篇未,病者遵而行之,实可佐参药力所不逮”。对于疾病治疗,罗列方药、导引、运功各项治法。卷首总论脉象,并附录明·曹士珩《保生秘要》运功规法,相当于练功原则与通用功法。 重刊道藏辑要 道教要籍丛书。收书300余种,共计若干卷。清·彭定求编。光绪三十三年(1906),成都二仙庵重刻,由阎永和删除2种,增加20种,并新增贺龙壤所编《重刊道藏辑要总目》1卷、《重刊道藏辑要子目初编》及《续篇》一卷,《道门一切经总目》4卷。全书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28集,择要收录道教重要经典、历代祖师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气功摄生诸类著作。不仅深得《道藏》之精要,而且保存了不少明清两代道教的重要著作。 古书隐楼藏书 道教炼养丛书。收书38种,共计51卷。清·闵一得编。这是一部著名的气功学文献丛书。多数由编者自撰。计有《碧菀坛经》5卷、《修真辩难参证》2卷、《阴符经玄解正义》l卷、《金丹四百字注解》1卷、《太乙金华宗旨》1卷、《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1卷、《吕祖师三尼医世功诀》1卷、《皇极阐辟证道仙经》3卷、《寥阳殿问答编》1卷,等等。全书内容复杂,既有对道佛气功经典的注释,又有个人修炼心得的阐述;既对各种丹家邪说加以大力批驳,又对学道修炼的各种清规戒律作详尽论述。提倡三教功法合一,而于道教功法尤为推崇,故于道教内炼之法,论述特别详尽。 道统大成 气功内丹术丛书。收书10种,共计25卷。清·汪启菱编。计有《周易参同契阐幽》3卷、《周易参同契测疏》3卷、《周易参同契口义》2卷、《中和集》6卷、《规中指南》6卷、《入药镜》1卷、《金丹四百字测疏》1卷、《明道篇》1卷、《列位女真诗歌》1卷、《坤道丹诀》1卷。 张三丰全集 道教炼养丛书。收书近2O种,共计8卷。清·李西月编。原书卷一为序、浩、传、仙派、正讹、显迹;卷二为古文、隐鉴;卷三为大道论、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卷四为玄要篇;卷五为云水集;卷六为天口篇、训世文,卷七为九皇经、三教经、度人经、菩提经、钟揭;卷八为水石闲谈、古今题赠、隐镜、汇记。 道贯真源 气功内丹术丛书。收书9种,共计28卷。清·董德宁编撰。作者自撰的有《用易参同契正义》3卷,《悟真篇正义》3卷、《元丹篇》1卷、《大上黄庭经发微》2卷、《黄帝阴符经本义》2卷、《老子道德经本义》2卷、《元真录》3卷(含《丹道发微》、《仙传宗源》、《性学筌蹄》各1卷)。辑录的有《修真六书》9卷,还有章世乾的《元丹篇约注》3卷。所收多为内丹术要籍。 修真六书 气功内丹术丛书。收书6种,共计8巷。靖·董德宁编。该书收入了道教南宗五祖及其传人最著名的内丹文献,计有张伯端《悟真外篇》2卷,石泰《还源篇》1卷,薛式《复命篇》1卷,陈楠《翠虚篇》1卷,白玉蟾《紫清指玄集》2卷,以及白玉蟾的再传弟子萧廷芝的《金丹大成集》2卷。 道言五种 气功内丹术丛书。收书5种,共计11卷。清·陶素耜编撰。其中作者自撰的为《周易参同契脉望》3卷,《悟真篇约注》3卷,《承志录》3卷,订定的为《金丹就正篇玄肤论》1卷,《金丹大要》1卷。作者反映南宗中双修一派观点。 证道秘书 气功内丹术丛书。收书10种,共计17卷。清·傅金铨编撰。其中自撰的有《杯溪录》3卷,《赤水吟》1卷,《丹经示读》1卷,《天仙正理读法点睛》1卷,《道海津梁》1卷。他人所撰的有邱处机的《邱祖全书》1卷,喻太真等的《玄微心印》2卷,张三丰的《三丰丹诀》1卷,以及不署撰人姓名的《外金丹》、《内金丹》各1卷。 济一子道书 道教炼养丛书。收书7种,共计32卷。清·傅金铨撰。其中为《一贯真机易简录》12卷,《度人梯经》8卷,《自题所画》1卷,《性天正皓》1卷,《摄阳经》1卷《附集1卷》,《心学》3卷,《道书五篇注》5卷(含《黄鹤赋》、《百句章》、《真经歌》、《鼎器歌》、《采金歌》各1卷)。其主要内容是将道教前贤有关修身养性及内炼的语录分门别类加以集录,并作注解。民国时上海江左书林留将该书与《证道秘书》合刊,题名《道书十七种》印行。 道书十二种 道教炼养丛书。收书12种,共计39卷。清·刘一明撰。计有《周易阐真》4卷,《卦图》1卷,《孔易阐真》2卷,《参同契经文直指》2卷,《参同契直指笺注》2卷,《参同契直指三相类》2卷,《悟真直指》4卷,《会心集内集》2卷,《会心集外集》2卷,《指南针》12卷(含《阴符经注》等10种),《象言破疑》2卷,《通关文》2卷,《悟道录》2卷。 伍柳仙宗 气功内丹术丛书。收书4种。清·邓徽绩编。内收明·伍守阳的《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和清·柳华阳的《慧命经》、《金仙证论》。该书汇集了伍柳派气功内丹术的精华,刊行之后风行遐迩,影响甚大,甚至远及日本与东南亚。 女丹合编 气功内丹术女功丛书。收书17种,共计19卷。清·贺龙骧编,计有孙不二撰《坤元经》1卷,《坤诀》1卷,《女修程途》1卷(即《不二元君法语》),清烈古佛撰《女丹十则》1卷,周中贞撰《女金丹》2卷,傅金铨述《樵阳经女工修炼》1卷,不著撰人《坤宁经》1卷,二蛾山人述《女工炼已还丹田说》1卷等。 颐身集 气功养生丛书。收书5种,共计5卷。清·叶志铣编。计收邱处机撰《摄生消息论》1卷,冷谦撰《修龄要旨》1卷,汪昂撰《勿药元论》1卷,汪政撰《寿人经》1卷,方开撰《延年九转法》1卷,均为气功养生名著。 六 合 拳 六合拳法之基本理论,讲阴、阳、起、落、动、静协调配合;心、意、气、力、胆、智协调配合;手、足、肘、膝、肩、胯协调配合。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称为六合劲,故其拳法取名六合六合拳法传于沧境约在明万历末年。时有一称张明之侠士,路经泊头镇西清真寺八里庄,忽然得病。村民曹振朋将其接至家中,为之请医送药,精心照料,使其逐渐痊愈。张见曹振朋获六合拳法真谛。张对曹说,六合拳法之绝招,非为人忠厚且功底深厚者不得传之。因此,代代获绝招真传者甚少。又因师非年迈不选授绝招之徙,故前四代年隔较少。曹振朋传其子曹寿,曹寿传予泊头镇石金可、石长春、张茂龙等。石金可等泊头镇开始门授徒。此后分四支传播,求艺者甚众,一些志士名扬于外。泊头镇四世传人石金可授徒甚多,得意者有十八弟子。其中楚文泰年令最长,以大枪为著。 另有石金省、石金合、石清振、沧州田奎春等。沧州李冠铭亦受业于泊头镇。其师一说曹寿,一说楚文泰。石金省,授徒石金良、石井通、石井泉、沧州吴凤鸣。石金良授徒贾立河、石光起、曹玉芳,东光县连镇安庆合。石光起授艺予石光巨、石同鼎、石同更、王宝强等人。石光起1950年被聘为泊头镇武术教练,无偿授徒千余人。安庆合亦在东光县连镇授徒多人。 六合门拳术自泊头镇传入沧城可分三支。李冠铭艺成返沧,传其侄李凤岗,授徒王殿臣、刘玉庭等。李凤岗在沧县(今沧州市)大南门外随叔父李冠铭经营成兴镖局,精双刀,人称“双刀李凤岗”。王殿臣、刘玉临继承成兴镖局,设庆临国术社,授徒胡云田、姚宝云等。胡传侄胡景华等。王正谊绰号大刀王五,清末在北京半壁街创办源顺镖局,为京城八大镖局之一。他助谭嗣同戊戌变法,又常扶贫济危,名震京城。王国恩擅臣之徒李树亭,拳术枪法著称于沧。李之子李志云,20岁即助其父设场传艺。李志云传其子李俊德,授徒张少甫、张英杰、李金荣等。田奎春相传为石金可十八弟子之一,在沧州传予佟存,佟存传子佟忠义。佟忠义善摔跤、精拳术,通骨伤科。早年在沧州授徒有赵永福、关吉祥等。后在上海办忠义国术社,授徒甚众。赵永福传张树和、李树荣等。六合拳法已传九世。另,清末有关东人传六合拳法于献县淮镇,已历五世。李树和年逾八旬,授徒众多。 六合拳法套路多,内容广。其招式舒展轻敏,手法连贯,稳中有动,动中有静,步法清晰,刚柔并蓄,动静分明,飘洒实用。男女老幼皆宜练,健身防身效果明显。六合拳法之基本功,有桩、腰、腿、掌、气五功。其功夫套路有十三太保,五禽、仙天京、拾手生立等,内外软俱备,基础坚实。六合拳法之主要手型有拳、掌、勾、明、暗、阴、阳、出、回。主要步开型有弓、马、虚、扑、歇、开、散、进、退、摆、里、凑、提、凑、落、换、纵、抽。主要拳法有劈、砸、掼、冲。主要腿法有弹、踢、蹬、踹、勾、挂、旋。六合拳法之套路,拳套有:前后六合拳、前后行门八式、前后回龙拳、前后迎门炮、前后梅花拳、五花炮、八折拳、关东拳、关西拳、十八趟截打拳、旋风掌拳,还有由大洪拳、小洪拳、太祖拳、关西拳、弹腿、六合拳之精华组成之六家式拳和手法变换多、技击含意深的形拳。械套有:六合大枪、六合花枪、十二连环刀、梅花枪、一百单八枪、春秋大刀、五路大刀、六合单刀、八步连环刀、凤目连环刀、如意连环刀、十二连环刀、金臂连环刀、六合剑、八仙剑、行者棒、六合双刀、六合双剑、六合双枪、六合钩、三节棍进枪、三节棍对双枪、大刀进枪、对劈刀、双刀进枪、单刀进枪、单刀对双枪、大刀对老虎鞭、手销对棍、三节棍对打、三节棍手销对打、双手带进枪、双手带对双枪、棍术对练及镗、链、塑、锤、抓、戟、斧、钺、鞭、锏、爪、环等。 六合拳诀云:六合八母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聚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粘随不丢顶。六合拳械均讲八母。拳术之八母为:踢、打、摔、击、擒、拿、卸、点。械术又各有八母。六合大枪之八母为:劈、挂、缠、拿、剁、捋、进、封;六合花枪之八母为:粘、拦、敲、打、劈、砸、缠、拿;春秋大刀之八母为:删、砍、劈、剁、勾、搂、挫、抹;六合单刀之八母:删、砍、劈、剁、崩、推、扎、撩;六合剑之八母为:点、拦、截、挑、刺、扎、攉、撩;行者棒之八母为:提、云、崩、挂、倒、退、截、打;双刀之八母为:删、砍、劈、剁、崩、推、抹;双剑之八母为:点、拦、截、挑、分、提、腾、扎;双枪之八母为:挑、撩、扑、盖、盘、换、联、扎;钩之八母为:摘、勾、献、钥、崩、锁、刁、拿;三节棍之八母为:提、环、抡、打、翻、身、扑、砸;老虎鞭之八母为:挫、捋、提、砸、换、势、圈、打;双手带之八母为:删、砍、劈、剁、崩、挂、挫、抹;镗之八母为:撑、架、片、拿、斫、捋、横、扎;链之八母为:斫、打、扇、搂、崩、锁、顺、扎;槊之八母为:轧、闯、冲、打、托、架、盘、砸;锤之八母为:崩、落、盘、换、揉、打、抡、挎;抓之八母为:提、坠、捋、杀、飞、抓、锁、拿;戟之八母为:摔、滑、拗、挑、补、支、剁、扎;斧之八母为:片、删、劈、捋、扎;钺之八母为:提、拦、挑、架、推、转、联、砸;叉之八母为:搂、扑、盖、卡、架、飞、叉;鞭之八母为:拖、挂、扫、砸、截、盖、抽、打;锏之八母为:倒、提、截、拦、拥、架、崩、砸;爪之八母为:截、架、撞、打、提、推、拨、顶。六合拳诀讲八法:说、练、门、破、擒、拿、观、用。 六合拳传人遵门规“十不传”:德行不端者不传;不孝父母者不传;心险者不传;好斗者不传;轻露者不传;无志者不传;喜财者不传;狂妄者不传;私心重者不传;无恒心者不传。 武当拳系 在中国武林中,一向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之说。少林与武当,可谓双峰并峙,各有千秋。 武当山雄踞于湖北省西北部,为大巴山余脉,北接豫陕,南控三峡,西邻巴蜀,东瞰武汉,方圆八百里,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高于泰山和嵩山。武当山古属均州,为襄阳府所辖,今属丹江口市。从武当山向南不远,便是著名的神农架地区。 武当山奇峰竞秀,风景幽丽,其险奇诡异之境,雄浑涵厚之态,较泰山有过之而无不及。武当山地处偏远,迥出尘表,历来为道教圣地之一。相传真武帝君曾在此修练,久而得道飞升。 武当山的道士很早就有练拳的传统,清初学者黄宗羲说武当拳为武当道士张三峰(一作张三丰)所创,其实是没有根据的。据史料记载,张三峰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他曾在武当山修练气功,但是不会拳术。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几乎所有的道家拳派都是如此,这与偏重技击的佛门拳派少林拳有所不同。 武当拳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目的,其技击原则是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发先至,乘势借力,要求斗智不斗力,尚意不尚力。在对敌时,要求化去对方的劲力,而不宜以硬对硬(贵化不贵抗);步走弧形(圈步),进以侧门(从敌方身侧抢进);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心息相依,闪展巧取。武当拳手法多变,以翻钻为主,多用掌而少用拳,不像少林拳那样,多是出拳直击。武当拳法较少跳跃动作,步型低矮。多用掌,与重在打穴有关;少跳跃,与重在实践有关;步型低,与重在擒拿有关;走圈步,与重视跌法有关,由此形成了武当拳的独特风格。 道士们过的是与世无争清静生活,所以练武当拳的目的在于自卫,除非遇到危急情况不许动手,而一旦动手,则是柔中有刚,软里藏硬,化劲用柔,发劲用刚,具有较大的威力。 清代初期,武当拳曾在宁波一带流传,出现了张松溪、叶近泉、单思南、王征南等高手。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字主一)就是王征南的弟子。由于武当派极秘其技,择徒甚严,又向来不爱炫耀,所以武当拳的流传并不广。黄百家之后,武当拳似乎突然消失,人们多以为失传,实际上并非如此。 大约在明代中期,武当拳分为两支,一支留在本山,一支据说由张松溪南传至四川。晚清光绪年间,武当山道士的后人邓钟山又在江苏江宁(今属南京市)开堂授徒,于是武当拳又东传至江苏。四川、江苏两支至今繁盛。留在武当山的一支也未失传,至今武当道士仍然保持着练武传统。 据粗略统计,流传至今的武当派拳路不下六十种,包括太乙五行、纯阳、太和、启蒙、六步、咫尺、光明、问津、探马、七肘、七星、两仪、指迷、鹞子、长拳、六路、八极、醉八仙、云帚、刚拳、五朵梅花、柳叶绵丝掌等等。武当派的器械套路也有几十种,如六乘枪、四门枪、雁门神枪、岳家枪、龙门十三枪、一苇棍、撼山易棍、玄武棍、棍元铁棍、武当剑、八仙剑、三合刀、四门刀、戒刀、春秋大刀、雁尾单刀、虎尾鞭、连环锏、板凳拳、太极球等。武当拳派中还包含若干功法,比较著名的有活气功(类似“铁布衫”功)、和血功(重在养生)、打穴功、浑元阴阳五行手、黑砂迷魂手、红砂勾魂手、五毒断魂手、五雷闪电手等。武当拳系的形成时间,大概在明末清初,约与少林拳系同时。就目前影响而言,武当拳系远不如少林拳系,是七大拳系中影响最小的一个。 少林拳系 俗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名驰中外的嵩山少林寺,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少林寺以武功名扬天下是在明清时期。 由于少林寺广泛汲取了北方许多拳派的精华,又学习了福建的棍术和四川的枪术,在本寺武功的基础上加以融会提炼,终于形成了内容博深、技艺精湛的少林拳系,全面取得了武术正宗的崇高地位。同时,由于少林武功的名气越来越大,北方的不少拳派也托名少林以自重。这样,少林拳系实际上就涵盖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几乎所有的武术门派,少林武术也就成了中国北方地区武术的总称。 目前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多数拳种,如梅花、炮拳、洪(红)拳、功(弓)力、劈挂、通臂、短打、燕青(秘踪)、拦手、螳螂、七星、朝(昭)阳、关东、八极、戳脚、鹰爪,以及长拳、猴拳、苌家拳、岳氏连拳等等,都被认为属于少林拳系。上述每一拳种都又分别拥有若干拳械套路和功法。据少林寺弟子讲,目前仅少林寺内秘传的拳路就有234种,器械套路137种,合计371种,另外还有许多功法,可谓集中原武功之大全了。 少林拳多走刚猛一路。中原人身高体壮,伟岸多力,性格憨厚,所以拳路多是大开大合,劲力迅猛,充分发挥臂长腿长的优势,放长击远,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中原人重心较高,因此特别注意发挥腿击的优势,主张“手打三分,脚打七分”,又有“手提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之说。 少林拳质朴无华,很少搞花架子,其编排完全从实战格斗出发,来去一条线,起横落顺,即横身而起,顺身(侧身)而落,在击敌的一瞬间,使自己身体的受敌面积变到最小。少林拳要求“拳打卧牛之地”,意思是与敌接战,或进或退,不过是两三步之间,套路编排要合乎这种实战需要。 在清朝,少林寺公开的传习内容是易筋经、八段锦,以及一些传统的导引健身术。由明末清初至清咸丰年间,少林拳术由外家拳参合内家,内外技法融溶,由原来重练外刚、主于搏人,向“内外交修”演进。 少林拳发展到近现代,运动特点表现为拳禅一体、神行一片,硬打快攻,齐进步齐退。少林的套路一般都教短小,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往返。少林拳的动作姿势要求,头端面正;眼注一点,兼顾上下左右;头竖不偏,随身变转;开胸直腰,不能松塌;裹胯合膝,微扣脚尖,不能敞档开膝外摆脚尖;间要下松,手臂击出要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以便曲防时含有攻意,直攻时含有守意。身法注重控制重心,动则轻灵,静则沉稳。步架要求进步低,退步高,动作整体表现为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动作时,步催、身催、手催,以迅疾见功夫。 少林拳套路很多。包括有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罗汉拳,昭阳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等,对练套路有扳手六合、咬手六合、耳把六合、踢打六合等。此外,还有“心意把”等散招练习法。 唐拳 武术篇唐拳 作者:心随梦寒 推荐几本非常好看的小说《血性》《风流公子在异界》《都市风流记》《天欲》《风云2007》 唐拳,又名八卦唐拳。相传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性好武,身雄力猛,武艺精强,在隋朝是第一条好汉,为其父兄灭隋立国出了很大力气。李玄霸创成这套唐拳,上阵时人所莫敌,屡立战功。清末明初,此拳流传甚广,1911年,有直隶落魄军官王少成将此拳传入湖北人丁鸿奎,现此拳在武汉市等地相当盛行。 唐拳动作矫健有力,舒展大方,刚柔相济,朴实无华,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属传统长拳类。唐拳内容很丰富,计有一百零八手。器械有八卦双锤、八卦剑、八卦枪、八卦单刀、八卦双刀、太师鞭、二郎棍等。唐拳在步型上,马、弓、虚、仆、歇俱全,要求站如钉立,稳重如山。步法上,有提落、进撤、闪展、鸡蹲、独立、盖步、偷步、击步等,要点有走、转、起、落、跳、站六个字,即走如龙行、转如轻风,起如急浪,跳如腾云,落如春燕,站式如虎。腿法上,有单蹬腿、连环跳、分心点、侧身踩、单摆莲、二起脚、顶心膝等。要求力发于腰,快如闪电。手法上,有推、托、领、带、搬、扣、将、点、拿等十字法。遇敌远者手打足踢,近者膝顶肘击,贴身搬扣擒拿。身法上,有掉、卷、鹰、翻、遁、化六法,要求“若学猴行,鹰卷虎坐”,达到随心所欲,形影难测。以上法则总的以阴阳为纲,贯穿于中,计为二十四字真诀,合于内外,动静,虚实,刚柔,开合之中,达到形神合一。 唐拳讲究实战,入门先宜站桩,以稳固下盘,增强腿部力量,内养精、气、神。其桩法定式为双掌交叉侧立马步桩,随着功夫加深,身着沙衣练习:转式为刁手冲拳反肘,可双手握铁球练习。其次可练鹰爪力、铁臂功,沙包功等硬功。以壮手、身、腰、步,同时,套路中可拆出八八六十四手,单独进行操练,一招一式,指上打下,引上打下,柔化刚发,势成连环,于功法上着意追求,久练不辍,是为绝手。岁猝然遇敌,而自能承接应对。 唐拳总的要求是外练身法、手、眼、步,要求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乃练精神、气、力、功。要求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特别强调呼吸之法,要求“气贯丹田,丹田发四团,四团发五行”以达到“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当骨,骨能当肉”,演练时,“心是用兵之元帅,眼是开路之先行,脚是能行之战马,手是能打之将军,身是领路之兵丁。浑身相合,如同征之大阵。” 唐拳既是防身自卫之绝技,又是强身健体之良法。但是,如同其他拳术一样,若练习不得其法,则不但无益,反而伤其身体。因此,要求饭后酒后不练,练习时不宜坐卧,要清心寡欲,爱惜精神;行拳时静心一致,初练习时宜按身法、手、眼、步规则而行,不可任意造作。 清乾隆以前唐拳之传系,实据无考。乾隆二十五年(1760)左右,直隶(今河北)大名府武士李天祥,因被官府抄家而流落南皮县城北桃园村,被富户侯府收留,充作护院。李在桃园村留居较久,以唐拳授徒众多。刘芳(字福安,南皮翟官屯人)、韩云飞(南皮祁家洼人)、孙胜(字全城,山东临清人)为李之三位高徒。后分为三支,除。在本地传艺外,并在河北、山东、上海、吉林、湖北授徒多人。光绪年间,唐拳勃兴,南皮及泊头、交河等地,训练场地五十多处,习练者千余人。当时,出现了“百里无敌手”的田克明,善于“白手夺枪”的郝丁辅,人称“姜氏大刀”的姜贵等。民国初年,唐拳更盛,本地习练者近两千人。高大楞、耿金昌、王玉枝等侠肝义胆,民族气节高尚,成为唐拳的杰出人物。 唐拳至今已在沧州流传十代,当今习练者一百六十多个村镇,三千多人,主要在南皮县乡村。 唐拳演练,姿态舒展,快速雄健,朴实无华,刚柔相济,招法多变。 唐拳讲求实战击法,招术既具防身自卫之技艺,又为强身健体之良术。但由其击法激猛劲速,习练规则十分严格。要求德术并重,练时心静寡欲,食饱酒后不练,任意造作不练。遵其规成其器,不遵规有害己。 唐拳之刀、枪、剑、棍、拳,以拳为本。其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臂功、桩功、平衡、跳跃、旋转、跌扑、滚翻、冲推、弹踢。 唐拳之基本拳法为四击、八法、十二型。四击为踢、打、摔、拿。八法为手、眼、身、步、精、气、力、功。十二型为猫窜、犬闪、兔滚、鹰翻、虎扑食、马奔槽、蛇吐芯、猴献桃、鸡啄食、鹤击群、蟒翻身;龙探爪。要求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步赛钻,精神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要纯。拳歌云:“练功先站桩,大顶增力量;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死力不足贵,活力最为高”。打要准,定要稳,发要匆,变要快,闪要巧,要讲勇、猛、奸、毒、狠、急、快、变、利、巧。 唐拳之应用,称为一擒拿,二封闭,三闪避,四散打。以上四法,分上、中、下三盘。上用搂、打、腾、封、撕、锁、缠、抓;下用踢、弹、扫、挂、端、跺、提;中用推、挑、托、扣、闪、展、刁、拿。先见敌方虚实后进招,逢强智取,遇弱生擒。 唐拳之兵刃,分长、短、大、小、软、硬、带尖、带刃、带钩、掌刺各类,又各有所长,用法多变,各具哲理。讲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巧。长器械以长见优,短器械以巧取胜,重器械以力得实惠,短器械以巧破千斤。 唐拳的代表套路有:十路弹腿、六趟唐拳、单溜腿架、双遛腿架、青龙拳、五虎拳、关东拳、小式拳、三趟飞虎拳、对打青龙拳;六合单刀、雁翎单刀、三合剑、八仙剑、钟馗剑、梨花枪、春秋大刀等。 劈挂拳 劈挂拳全称“通备劈挂拳”,简称“劈挂拳”,或称“披挂拳”。劈挂拳原属通备拳中的第一路子拳。近百年来,劈挂拳传播较广,为人们所熟悉。清末民初,也曾将劈挂拳列为通背拳系中的一派,故在一些武术专著里称作“劈挂通背”。据考证,劈挂拳的起源可追溯到明代。其传袭师承虽无可靠记载,但劈挂拳法早在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中已有反映。戚继光搜集当时16家拳法编成的32势中,列为一势的“抛架子抢步披挂”,至今尚完整地保留在劈挂拳势中。清代后期,劈挂拳在河北省盐山县、沧县一带流传较广。 劈挂拳有4个套路:一路劈挂拳、二路青龙拳、三路飞虎拳、四路太淑拳;还有包罗以上4个套路的“大架子”。劈挂拳以“大架子”为母,练功时,慢拉柔练,调劲运气。此外,还有供基础训练的“十二大堂子”,即12个基本招势(在行进中盘练称作“堂子”),还有十路弹腿、溜脚势等。运动方法有滚、勒、劈、挂、斩、卸、剪、采、掠、摈、伸、收、摸、探、弹、砸、擂、猛等18字廖。身法要求吞吐伸缩和虚实往还,劲道追求翻扯劲和辘辘劲。劈挂拳的器械有奇枪、六合大枪、风摩棍、七十三剑(亦称通备大剑)、梯袍剑(亦称通备小剑)、劈挂单刀、劈挂双刀、苗刀、凤头阁(护手钩带刺)、拦门撅、三节棍等。近数十年来,劈挂拳吸收了西北陇南鞭杆,通过劲力和技法和改变,逐步形成了源于陇南而又不同于陇南的鞭杆技法和技术套路。 劈挂拳在拳法实战中要遵循理(拳理)象(拳势)会通,体用(技击)具备的原则。其招法要则和套路内容无论如何庞杂,都要求“一以贯之”。拳法练习历来有注重“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的说法。 劈挂拳是一种广为流传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古老拳种之一。劈挂拳为少林佛门内武技,相传始于清代乾隆年间(1775)年,一韩姓僧人(韩透露)去海望诗探望师兄,由于长途跋涉,受尽千艰万苦,病倒在河北盐山县,被大左村的一位人称左四爷的布施行善收留家中,请医治病,疗养身体。一日散步,偶尔经过一拳坊,听到有习武之声。和尚见此地乡情有好武之风,为报答当地人好善之情,便将自己的武功劈挂拳,传授给当地乡民。本村习武少年左宝梅见此僧人身怀绝技,便求教拜师为徒。左宝梅苦练十余载,悟出劈挂拳之真谛。从此左门世代相传。后左氏传人左东君,破家规传于外姓,从此逐渐传开沿袭至今。 劈挂拳是一种以滚、搂、缠髂、劈、挂掌,两肩披形臂,不招不架,闪展腾挪,见招打势,随势进招,搂膝绕步,拧腰切跨,翻车辘辘,辘辘翻车。大劈大挂,大开大合,上下翻飞,迅猛彪悍,滚翻扑搂,劈撩挂砸为风格独特的拳种。劈挂拳功正劲整,架子舒展大方,势势开敞畅达,气力贯通,流畅彪悍,以气贯力。以根力催腰力,以腰力摧稍力,滚翻迅速。正所谓:‘劲力畅达势子悠,功架舒坦腰为轴,脚趾黄泉头顶天,横平竖直臂轮圆。‘滚搂缠髂劈挂掌,翻滚撩砸内中藏,乌云罩月龙形势,蜂蜇狗咬上下忙。劈挂拳则以丹田气贯通,发劲饱满,劲足力透。而气浮则力单,气沉则劲透。举轻落重,冷脆硬弹,气随意念,力在丹田。亦以脚为根,手为稍,腰为轴,以意催气,以气带力,气贯小臂与手则以丹田气为本。意随于心则机警如猿,气催于根则力如熊虎之威猛则无坚不摧。气催于腰则是灵腰似蛇,龙腾彪悍、气贯于稍则迅猛如鹞鹰之搏翼攻敌而不及。气通则力达,力达则劲整而不散。甩膀抖腕遥击、圈拦、捆锁,放长击远。即所谓:‘乌云罩月龙形势,甩头一指是偷袭。‘劈挂拳用力圆润,雄厚。快速敏捷,刚强有力,势势运用自如,招招称心如意。俗话说:‘快打慢,慢打迟”。所以劈挂拳要求:来无踪,去无影,手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脚似钻,迅速敏捷,不可呆滞。滞呆本无则不灵,机警生智则有素。轻似狸猫,猛如虎。峻切如鹰,腰灵似蛇,机警似猿,冲腾似龙。要打的手手似蛱蝶翻飞。柔里调刚,无不具猿臂、蛇腰、龙腾、虎跃之象。形如鹞鹰之翻展,转碾之迅速敏捷,一举其态如飇风迅雷不及掩耳,真乃英雄叹莫及。劈挂拳之引手,是引蛇出洞而后击,速打七寸莫迟疑,快打、猛打手连手,真真假假是虚实,攻其不备,防不胜防,然而我自守来螭,歌日:气沉丹田不要忙,沉肩舒臂内力藏。见招打势腰带力,两臂平展为横击,滚搂缠髂圈拦手,辘辘盘打抡臂劈,见空即人前戳手,顺势进招脆劲击。 劈挂拳之一动无不动,动则似蛇无足伏水草而行之,似鹞鹰之穿林而翔,似蛟龙翻江捣海。似灵猫之捕鼠一发即动,倒翻午雷,怪蟒翻身,迅穿猛击。劈挂之一静无不静,而气势神态则无不生威。静则等待袭击时机,似弓满待发,打势、进招,闪展腾挪,蓄劲在我,挺胸拔背,开胸舒臂。松肩合胯,灵腰慧眼,然而守来螭。劈挂拳之两臂伸展,则似剪子张股,似老虎大张嘴,似锄刀之撑起,似渔翁手中之叉举起。突如其来,则似劈雷闪电,泰山压顶,滚搂缠髂,探海缚龙,刁拿锁扣,无不应手。失掉此机,真乃英雄叹莫及。 劈挂拳之要诀综谓:腾如龙、猛如虎、狠如鹰、机警似猴、腰灵似蛇。滑如油、冷如冰。快如电、行如风、站如钉、一要精神,二要眼,三要力气,四要胆。手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脚似钻。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成钢筋铁骨,不怕筋骨皮受苦,拍打功练内膜,功到免伤我。劈挂拳早在明代中叶,就流行于民间。戚继光(1528-1587)在《纪效新书》中,对劈挂拳有精辟的论述。他在《拳经捷要篇》中说:“披挂横拳,而其快也。”其中“披”者,是披挂战衣之意“劈、横”皆为拳术招法。这里描述了劈挂拳快猛迅变,犹如“辘辘翻扯”,立劈横抽,直来横挡,横来直击,使敌进犯不利,胜似戴盔披甲,“劈挂拳”因而得名。又说:“活足朝天而其柔也”,这是指劈挂拳腿法之灵活。正是对劈挂拳中提膝护胸,勾足蹶肋,伸足朝天,左右抹面(又曰“十字被红”)等腿法妙用的赞誉。 戚继光在“十六家拳法”中择其善者编成三十二势,势势相承,变化无穷。其中第十图势“埋伏势”,第六图势“倒骑龙”,第十七图势“摧地龙”,第二十三图势“顺弯肘”(搜肚)(详见附图图势)。可见,在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把劈挂拳引入了军界,广泛用于战场。 戚继光之后到清初的一百多年之间,此拳缺乏详细记载。约在嘉庆年间,河北一带出现两支劈挂拳流传。 一支是河北盐山县小左庄的左安梅(人称左八爷),其传授的主要内容有:劈挂拳慢套和青龙拳等。据说左安梅擅“八极”,后人一姓韩的逃僧,学得劈挂并以之流传下来。 另一支是河北南皮县大石佛咎村的郭大发(清宫御史),其传授的主要内容有:劈挂拳快套、挂拳和炮锤。 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武术高手云集馆中,其中劈挂拳高手有盐山一支的马英图任国术馆拳术科科长;南皮一支的郭长生任国术馆特聘教授。马、郭十人对两支(共五套)劈挂拳进行了研究和综合整理,并在此期间创编了劈挂刀和疯魔棍,在内容和技术上都有了相当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劈挂高手流散各地。如马英图移居甘肃,郭长生、郭景春等回到沧州。他们积极发展和传授技艺,使该拳种在河北沧州、甘肃等地盛行。在此期间,象马英图、郭长生、曹砚海、高玉清、郭景春、张群炎等劈挂高手,都为劈挂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指导政,劈挂拳了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技术上也有了改进和提高。沧州的郭长生主张“快打迟”,将通臂拳步法移植到劈挂拳中,有效地促进了动作速度。由此产生了“沧州劈挂通臂劲”的说法。再一次就是1975年,北京体育学院73届的运动系武术班学生到沧县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对沧州劈挂拳进行了调研,并改进了原套路,使其套路结构更为合理,演练技术了有所提高。 劈挂拳的内容很丰富,其拳路不下五套。目前沧州一带称为:挂拳,青龙拳,慢套劈挂,快套劈挂和炮锤;甘肃一带多称为:一路劈挂,二路青龙,三路飞虑,四路太淑和“大架子拳”。两者说法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同出一源。其中挂拳要求“疾行高跳,惊以动魄”,突出“高”;青龙拳要求“青龙出水贯长虹,舒展潇洒身法捷,”突出“密”;快套劈挂要求“起落钻伏,落燕点水”,突出“敏”;炮锤要求“朴素浑厚,刚劲饱满”突出“健”。 另外,在沧州一带,由于劈挂拳与通臂拳相结合,所以在劈挂拳中,还流传有与通臂融合的单式(散手招法)练习,并有“通臂加劈挂,神魁都害怕”的拳谚流传。在劈挂拳中,常见的单式有:单劈手(单扯肩),反劈手,铁扫帚,开门炮,大、小跨步,倒发乌雷,搅地龙(还有人称的瞧地龙),鹞子穿林,前劈加横,抄手起脚,反点腿,激步勾子,蹶子脚等,目前甘肃等地流行的“十二大趟子”和“十路弹腿”,大体与些相同。 劈挂拳要求,单式与套路相结合,体用兼备,互为补充,势法要求都表现为:流、勒、劈、挂、斩、卸、剪、裁(采)、掠、摈、伸、收、摸、探、弹、锄(砸)、擂、猛等十八字。 劈挂拳的器械也很多,有出自劈挂拳名家之手的劈挂刀、疯魔棍;也有经劈挂高手不断吸取提高提炼,引进本门的苗刀,又称又手刀,长刀、通臂剑、三节棍、九节鞭、见头阁、奇枪(又称梅花枪)、大枪、戟等。这些器械的演练风格,都体现了“前握后扣,大开大合,伸收吞吐,放长击远”的劈挂拳特点。 劈挂拳在技击上,讲求吞吐伸缩,放长击远,回环折叠,虚实往返,招法珠连,速进猛攻。其劲道多为“翻车”(翻扯)劲和“辘辘”劲,要求力以圆动,以腰为本,流裹翻转不息,其动作特点为:“拧腰切胯;合膝钻足;吞胸凸背;缩肩藏头;前握后扣,大开大合;两臂条直,搂臂合腕,两臂劈挂。故有人形容它:“腰似转轴,身似鞭杆,手臂似鞭梢,周身之力通达于肢端”。劈挂拳步法多为激绞连环步(亦称拖拉步),即进步跟步连合交织,快如激浪,步步连环,形成了逢进必跟,逢跟发进,进跟连环,互为子母,快速连贯的独特风格。演练套路要求表现出大河奔流,起伏跌宕,翻江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苗刀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枪,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 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中国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技击性强,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实战性与锻炼价值。 尤其近代武术大师刘玉春及其爱徒郭长生,在苗刀中揉进了通臂二十四式中的先进步法后,苗刀更以势法精粹,刀法雄健凌厉,步法急速灵活多变,连击性更为突出。所以在历史档案馆保存的《苗刀考证》中写道:“前中央国术馆教授郭长生,系刘教习(即刘玉春)秘授,故其技自玄奥,亦独冠云。”也就是说郭长生通过恩师个别传授,得其刀技真谛,其刀法之奥妙,使人无法捉摸,其技艺水平,要高出同辈。 很多国内外武术界知名人士,对苗刀也有很高的评价,如已故马凤图先生于1969年在兰洲自己的住所见到郭长生的高足张群炎时,让张表演此刀后说;“苗刀我想了四十年,今天才见到此刀。”,连声说:“好刀,好刀”!于是让马明达向张群炎学苗刀。但由于练苗刀需有通臂二十式的基本功,因此只学了一点。近年来很多日本人也来信或来人言论此刀,他们说:“中国苗刀与日本现在流行的剑道用的太刀,十分相似,都是双手使用的一把大长刀,但技术确迥然,各具特色,尤其苗刀击着点由点、线,扩展到面以及急速灵活之步法,深感佩服,“认为”确实值得日本剑道参考“。 但有人把苗刀说成是“流传在我国武术界的日本双手刀法”,这种说法不对,苗刀源于中国,是我们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先期是随中日文化交流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苗刀在我国汉代就有其雏形,苗刀在我国历史上古称长刀,从河南刘家渠东汉墓出土的环柄长刀,和山东苍山发现的汉安帝永初六年发现的长刀,均和苗刀相似,从尺寸上看,全长111。5厘米,刀脊厚度与刀身的宽度的比,大约是一比三,到唐代,天宝年间,大将军嗣业使用的部队,被对方的骑马冲乱,在这种情况下,嗣业“手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 另外,在唐代的标准装备中,能看到大量的佩刀和陌刀。《中国古代兵器论丛》解释说:“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并附有长刀的图样。 早在〈三国〉时期,在回赠日本国的物品中就有五尺长刀,后随中日文化交流,苗刀传入日本,明朝后期,倭寇多使此刀,所以后人也常把此刀,称之为倭刀。戚继光将军在御倭战斗中,认真总结了日本刀法,同时,又在民间挖掘整理其长刀中,在“戚家军”中配备了长刀,加紧训练士卒,其技较倭寇高一筹,故平息了浙、闽、粤沿海倭犯。并于1560年著成《辛酉刀法》。 到明朝末年,新都程冲斗,向浙师刘云峰学得此刀法,于天启元年,编著《单刀法选》一书,程氏在这本书中说:“刀长三尺八寸,把一尺二寸,则全长五尺。”历史上的苗刀,有势、有法而无名,程氏为使这一珍品便于记忆,流传久远,故“依势、依像、撰其名”,为此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清朝后半叶,河北连镇杨氏在东北向一游方僧学得此刀法,后传于吴桥桑园镇的谢晋汾和谢晋德兄弟二人,谢为桑园富户,一次在西街大运河码头见一镖师大败脚行数十人,为谢敬服,故邀为上宾,此人便是河北静海独流镇,人称常胜将军的刘玉春。刘身高力大,技艺非凡,在武界久负盛名。谢遂将苗刀、左把枪等尽相传刘,刘则将通臂二十四式传于谢。 民国初年,三省巡阅史兼直隶总督大军阀曹锟在保定成立卫队武术营特聘刘玉春为三连苗刀连教习。1923年曹通过贿选当了大总统,进驻北京中南海。 沧州郭长生系刘之高足,由于武功精绝,刀法捷灵,在武界有“燕子”之誉,深得刘之喜爱,遂将苗刀、通臂二十四式之绝技,尽相传授。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迫使曹锟下台,郭长生又给鹿仲麟当随从副官,时间不长,因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愤然弃官回乡。1927年,张之江筹备中央国术馆,慕名特聘郭长生于该馆教授苗刀,并把苗刀作为中央国术馆必修课程之一。从此苗刀在中国始得进一步发展。刘玉春在保定,及以后郭长生在中央国术馆教的是一路苗刀,均没教完。这路刀势系集体操练,不免限于一步一势,不精熟者,便不能领悟其中奥妙。于是郭长生将苗刀之精华,实战攻防用法,揉进通臂二十四式笔法,编撰了二路苗刀。 一路苗刀多系基本刀势,实战用法,二路苗刀,开阔了攻击面,提高了连击性。 八卦掌简介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是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 董海川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相传他在江南雪花山拜一老道士为师,用十年时间学得一种奇特武术,后来老道士又交给他一本《河图洛书》要他研究。董海川得此书后,通过易理将零碎的技法编成一套完整的八卦掌法,后来董海川当肃王府武术指导后,八卦掌得以闻名于世。 八卦掌不用拳,是将手掌展开来做动作。八卦掌还使用擒拿秘穴法,包含古代流传下来的擒拿抓捕法。八卦掌的动作是柔软地使用身体,轻快地扭捻着,如蛇一般跃动,潜击对方下部。动作迅速旋转,能一次面对多位敌人。 八卦是由阴爻阳爻组成的图形。八卦掌又名“转掌”,以其运动特征为绕圈走转而名。这个拳种经过“集成拳术,复按易理,定八卦,合五行”的萌发整理,鉴于该拳的圆圈正经过八卦的八个方位,于是,谓之八卦掌。 八卦掌以向左沿圈绕走称为“阳仪”,以向右沿圈绕走称为“阴仪”,是自身技术的基础,其它种种变化和作用,都是将攻防招术或一定锻炼方法融于沿圈走转,其运动特点皆须符合绕走规律。对敌时要用不停的走转与对手周旋,避实就虚,避正寻斜,讲究以动制不动,以快动制慢动,强调制胜之法在变动,形成了“以动为本,以变为法”的八卦掌技法规则。八卦掌是以掌法和步伐的变换转行为中心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掌法是:单换掌、双换掌、双撞掌、穿掌、挑掌、翻身掌、摇身掌、转身掌等八掌。它的基本步法是:起、落、扣、摆等四种。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这些特点为发展身手的捷径、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拧裹钻翻,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八卦掌技法以实战为主,同时在强身健体,却病延年上有独特的功效。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主要讲究: (一)八要: 1.三形三势: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三势即“步如蹚泥,臂如拧绳,转如磨磨”。 2.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空”。三合即:“意与气合,气上力合,力与意合”。 3.三圆三顶:三圆即“脊背要圆,两膀抱圆,虎口张圆。”三顶即“舌顶腭,头顶天,掌顶前”。 4.三裹三敏:三裹即“气要裹,肩要裹,两肘要裹”。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二)八卦掌的技法主要讲究: 1.掌型掌法:掌型有仰掌、俯掌、竖掌、抱掌、穿掌、劈掌、撩掌、挑掌、塌掌、撞掌、掖掌等。 掌法主要有: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截拦,沾连粘随。削砸劈挎,缠挑刁钻。撩塌掖撞,片探切翻。 2.步型步法: 步型:掰步、扣步、仆步、半马步等。 步法:起落摆扣,进退跟撤,开掰插闪等等。 3.腿型腿法: 两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腿法:摆扣踢曲,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齐至,暗腿为主。 4.身型身法: 八卦掌身形似游龙,腰如轴立,身法讲究拧裹钻翻,圆活不滞,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协调,周身一动无有不动,拧旋走转似流水,上下翻动如骄龙。 (三)八卦掌的技击原则: 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溶踢打摔拿为一体,循循相生无有穷尽。避正就斜,顺势顺劲,虚实莫测,脱身化影。柔则棉里藏针,沾粘随化;刚则冷弹崩炸,迅如闪电惊雷。 八卦练功者从行步入手,内功为基,正形、通气、懂劲、熟技、明变。以八大掌为母掌,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实用掌法和套路。八卦掌的器械种类很多,尤以八卦刀最为著名。 八卦掌不但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内家拳之一,在国内各地广为流传,而且更为国际友人所喜爱而广为传播。 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师承于普照和尚,后来传至俗家。最初,炮捶拳只是沿袭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格斗搏击之法,并无诸多套路,其内容亦皆用于修身和实战之用途。目前流传的演练方式,大都是历代前辈和当今健在的一些炮捶拳家们演化发展而来的心血结晶。 关于普照和尚,仅具传闻为清初时期嵩山少林寺之僧。其说授弟子中著名者只乔三秀、甘凤池两人而已。拒拳谱记载,流传至今的三皇炮捶拳艺,皆为乔三秀一系流传下来的。甘凤池虽人称”侠客”、“义士”,但其拳艺却未见传人。 据江湖传闻,当年乔三秀嵩山访普照时,普照曾用了“青萍渡水”与“力坠千斤”之功法点化,使乔折服于他,后收为弟子。乔三秀与甘凤池乃同门兄弟,两人从师期间,朝夕不离师侧,晨昏用功,寒暑不戳,勤奋不息,经多年刻苦学艺而成。他俩在炮捶拳艺上功有大进,并不断创新发展,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及专长,创造出不同拳艺风格:一是由刚化柔,意在修身。但是由于当时传人极少,虽在拳艺上有不同发展,可是并未形成自己的派系,仅是方法与内涵有别而已。后来,三秀和凤池拳艺均达上乘,别师各自远游,走天下,访异能,成为武林奇人。 乔三秀把炮捶拳艺传给了第三代乔鹤龄。在这一代里,拳艺没有多少变化,据说,乔鹤龄在游峨眉山时,巧遇宋迈伦,盘道论武,甚为投契,即收为弟子,后又收于连登。第四代的宋迈伦和于连登分别创立了三皇炮捶的于、宋两家,为炮捶拳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皇炮捶拳艺,自于连登、宋迈伦传代授艺起,才广为流传。文字资料和客观事实充分证明,三皇炮捶拳的于、宋两派,的确是由于于连登、宋迈伦两位大师创立。 于派创始人于连登,字金榜,原籍山东。幼年时在家乡即习拳棒,壮年后投乔鹤龄学习三皇炮捶,与师兄宋迈伦同师学艺,师徒、兄弟之间感情深厚。连登从师多年,深受乔老的喜爱,得了乔老的真传,又刻苦用功而艺成,后与师兄宋迈伦先后别师,他自己归回山东故乡。连登与乔老分手时,乔老再三叮嘱:一定要把祛病健身、助善除恶之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以利于民众。 连登回家乡后,遵乔老之教诲,边练功深造边教学,广为收徒授艺,还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练功的体会,经数十年深入研究和探讨,才逐渐形成了自己拳路的独特风格,形成了新的一派——于门三皇炮捶拳。但万变不离其宗,尽管连登在拳艺上有新的变革和突破,可是从实质上开讲,没有离开乔老三皇炮捶的根本原则。 于连登在晚年传艺于五个儿子与众多徒弟,可惜的是并无一人有成就,因此,常使老人叹息,连登的第六子于鉴,因身材矮小瘦弱,其父不肯传艺,谁料于鉴人小志大,多年来暗地偷学,终成大器。待连登知晓此事为时已晚,无可挽回,故此临终遗嘱于鉴进京投师宋迈伦深造。尔后,于鉴在京多年,得到了宋迈伦师伯的真传,拳艺深精,威震武林,名扬四海。由于有以上一段历史,才有“于拳宋手”之说,会友镖局创立后,于鉴与孙德润、张殿华、宋彩臣等同在会友骠局坐镇。后来因转走西北路骠的总镖头“神弹子李武”去世,于鉴出于朋友义气,帮镖过道。走镖黄牙山,路遇强人劫骠,于鉴单枪镇贼王,安全的护镖到达,从此威名远传西北,后来于鉴又应邀去山西,在太原府主持国术馆。 拳踪流源三皇炮捶门,历史渊源悠久,奉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即人皇氏)为祖,故又称“人宗门”、“人祖门”、“三皇门”。随着历史的发展,三皇炮捶拳不断地发展完善,繁衍传递。至明末清初年间河北冀县武术名家乔三秀传授此艺,始有文字记载和文物可考。乔三秀传其子乔龄(字鹤龄)作为第二代。乔龄将此艺奥妙真谛传给第三代有宋彦超(字迈伦)、于连登、张文彩、王双奎四名弟子。宋彦超集平生所学,潜心钻研,创“夫子三拱手”之绝技。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彦超来京投“神机营”报效国家。神机营老七王爷令宋与营中教练武林高手比武。宋出手神奇奥妙,众高手皆败于宋手下,老七王甚喜,惊呼“真乃神拳也”!逐赐五品亮兰顶戴之职。此后,“神拳宋迈伦”的名字享誉武林。宋漫游京城,结识八卦掌祖师董海川,逐交成挚友。宋在京官场中耳闻目睹了朝政腐败,自感报国无望,便弃官从贾,在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创办《京都会友镖局》,以武会友,从事保镖生涯,同时传授武艺。从此开拓了北京三皇炮捶门历史的新纪元。 清同治五年(1866年),于连登之子于鉴(字镜堂)先得其父亲授,后来京拜宋彦超为师,得宋之奥妙后技更精绝,功达上乘。自此于鉴在北京大开山门,传授三皇炮捶拳。在一大段历史时期内“京都会友镖局”同“三皇炮捶门”名声大震,镖局生意兴隆。三皇炮捶拳也广为传播,得到了很大发展。以“京都会友镖局”为中心,传第四代人主要有宋云达(字彩臣)、张殿华、孙德运、宋帮真、宋大成、宋云渠、赵致中(字秋水,白云观道长)、大阿夫(清光绪皇帝妹丈)、惠铭(清刑部掌印)、惠崇(清京都九门提督)、张玉福、刘兆祥和河北省新河县码头李镇“京都会友缥局分号”即“南会友”经理袁长顺、卢玉璞等数十人。尤其是于鉴来京后使三皇炮捶门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第四代人中的佼佼者。 第五代传人中主要有名扬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的镖头“四大亭”,即:王兰亭、王显亭、王豪亭、孙立亭,和各个身怀绝技名震武林的“大枪侯金魁”、“大枪陈友清”、“神弹子白云峰”、“大刀刘德胜”、“铁罗汉王福全”以及艾振芳、焦凤林、申武、李淳风、刘奉朝、董永昌、鲍林格、李尧臣等。 侯金魁,字松泉,山西人。少年时赴京学艺,拜“京都会友镖局”于鉴习三皇炮捶拳械,擅长大枪,武林界宿有“大枪侯”之美誉,后以保缥为业。1910年参加了以会友镖局为主的前门外商业区自卫队,抗击外国侵略军,保卫了大栅栏、珠宝市等数百家商号免遭劫难。弟子众多,著名者有董英俊、张庆云、段庶卿、欧锡九、张华甫等人。 陈友清,山东章丘人。1920年从师于鉴,习三皇炮捶,擅大枪,有“大枪陈友清”之称。1930年创办“北平大兴县第五国术社”,所授弟子近千人。最著名者有袁敬泉、崔廷忠等人。 白云峰(1872-)字嵩坡,满族,北京通州区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习文练武。青年时官至“京都南郊守备”之职,拜于鉴习三皇炮捶,后人京都会友镖局,从事保镖生涯。1910年参加以会友镖局为主的前门外商业区自卫队,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白云峰技艺精湛,擅长弓弹暗器,有“神弹子白云峰”之称。独传“内家龙门派剑法”,创编了六合螳螂刀和五极刀法,并精于大拐、四合镰以及飞缥、飞抓等兵器。 刘德胜(1874-1954),北京人。10岁练教门弹腿,26岁参加义和团,曾率一哨人马火烧北京西什库的日军驻营地。义和团被镇压之后,孤身闯江湖,足迹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访能人奇士,追求武学真谛。1902年拜于鉴为师习三皇炮捶,1904年人京都会友镖局从事保镖业。擅长大刀,被武林界誉为“大刀刘”之美称。因乐善好施,侠肝义胆,曾搭救两名被强人抢劫、侮辱的妇女。1934年创办“北平第七国术社”,广授门徒,并对弟子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拒授日本人学艺,被后人誉为爱国武术家。在历次武术比赛中曾获不少银盾和奖品。主要传人有:王宝英、宫永福。其子刘宝民等。王兰亭,字玉玺,是“京都会友镖局”四大亭之一。从师张殿华,精“夫子三拱手”,擅长大枪。1900年八国联军人侵北京,他率众镖师和弟子保卫京西门头沟煤矿,传人中著名者有王万芳、胡于彬、王万礼、王万贵、王万亭、张福洪、刘进朝、马恩瑞等。 李尧臣,河北冀县人。1890年进京某生,1894年从师宋彩臣习三皇炮捶门拳械及软硬功夫、暗器等,任“京都会友镖局”镖师。精大枪、六合刀等。1921年在北京前门外天桥自办“武术茶社”,以武会友,倡导武术。1931年应聘任国民29军大刀队武术教官,创编“无极刀法”教授抗日官兵。此期间,两次打擂击败日本武师。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担任北京市及全国武术比赛裁判长。因德高望众,曾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武协理事。 三皇炮捶门第六代主要传人有王万芳、刘进朝、杜九龄、白瑾、刘凤轩、王月波、王德山、王汉武、董继荣、丁维喜、袁文海、段庶卿、张庆云、董英俊、张华甫、刘宝民、欧锡九、王宝英、刘树昌、崔廷忠、马恩瑞、曹德林、刘成祥、王文元、刘登厚、陈昆、杨尊宝、孔繁才。祖仲惠、祖仲芳、尹树增、张本立。 第七代主要传人有吕继才、马壬申、侯德山,王紫祥、王义钧、任鹤才、刘绍江、白庆斋、王联铭、杨宝田、侯春明、王连吉、李双洲、王继勇、周玉文、徐汉元、李岚岭、张汉文、刘振华、黄云祥、邢兆禄、王景礼、李春生、张成仁、董洪林、刘利生、周学良、于德才、张宗义、张桂生、欧学民、窦其水、万家良、张凯、祖飞龙、解保勤、刘立才、刘立喜、刘太平、丁履亭、庞连福等人。第八代主要传人有蒋齐芳、徐万刚、田福中、姜自华、徐万发、张宝成、李生、刘志海、王鹏飞、张玉宽、李连旺、王燕林、孙立、付国利、韩云阁、王立新、范思翔、周德生、梁小兵、王琪、宣永革、许盛春、张善、陈铭、吕俊国、郜二堂、张玉林、贾朋军、王亚利、赵保田、孙杰泉、呼士洪、付平、宋振华、张宇祥、牛永利、薛连忠、张守营、师振江、李文林、李绍增、王玉海、孟昭贵、邢福平、谢国华、张新增、刘英、刘玉荣、张国霞、朱卫东、秦利泰、蔺晓光等人。 三皇炮捶拳风格特点三皇炮捶拳属于内家拳,传人北京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门拳术是技击与气功相结合的拳术,强调“以气为主,以理当先。上步有情理,脚下有圈劲”。沉稳刚劲,内力充实;快猛巧捷,飘忽轻灵。发力气劲合一,刚柔相济,气势勇猛。常以利斧破硬柴的劲力表现出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气势,给人一种清新爽快,朴雅大方之感。 归纳起来三皇炮捶拳有四大风格特点: 一、简练朴实。大道至简至易。合于阴阳天地之道。优美繁杂的阳春白雪,中看不中用。简练朴实,舒展大方更显其高雅,外表虽是粗拳笨腿,内情却精微异特,朴实无华,美在自然。招一式,一呼一吸,一蓄一放,刚柔相济,阴阳变化之妙。难以用文字和语言尽述,非师授加实践揣摸不可得。 二、沉稳刚劲。本门拳要求桩功扎实,上虚下实,两腿稳健有劲,机体松静自然。提携天地,天人合一,沉稳放松、有利于天地之气融贯全身,从而达到得气快,气感强的功效,并激发出人体的内在潜能。练功者全身感到呼吸时的通气量较大。甚至手心里有颗心脏,与胸腔的心脏同时跳动。拳术体势要求收颏顶项,胸部松含,气沉丹田。沉肩坠肘,收臀提肛,撑膝圈裆,足趾抓地。上三节肩、肘、腕沉;中三节胸、腰、丹田蓄、下三节足、膝、胯提,上虚下实,虚灵稳健,松而不懈,摽而不僵,内力充实,气劲顺达,不浮不燥,一派正气。 三、气势勇猛。练拳时要神、意、气、劲形神合一,气劲贯通,神不外溢,意不旁驰,劲不妄用,气劲合一。招式之变,犹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人防不胜防,气势如狮虎般威猛,显示出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气势。外形即此,其内形乃阴阳变化,静极生动,动极生静,外静而内动,孕育之变,极柔变化极刚力,太极圈内变无穷。“生育流行,一动一静,”中和感通之妙用也。 四、内外合一。这是本门拳理中整体论的具体体现。手足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是为外三合;心意相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总合为六台。手、脚、身,精、气、神协调统一。 弹腿 武术篇弹腿 作者:心随梦寒 中国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称,而“北腿”则包有潭腿及弹腿等为代表的内容。 一潭腿1.临清潭腿:临清潭腿始创于唐末宋初五代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创始人为五代后周昆仑大师。因战乱所逼,在山东临清龙潭寺削发为僧的昆仑大师,真实姓名已无从查考,他身怀武功,擅长医道,在龙潭寺立门授徒,研练出一门偏重腿功的武技,并借用发源地龙潭寺的潭字命名潭腿,又称临清潭腿。其拳谱如下: 昆仑大师正宗传,留下潭腿十路拳,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捶式,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剁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 2.少林潭腿明朝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相济禅师,亲自到山东临清龙潭寺巡访,与昆仑大师后辈传人跃空大师相见,两僧将少林的罗汉拳与临清潭腿互换学练以留做纪念。随后少林寺后人又将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动并添增两路,故称少林潭腿。其拳谱如下: 潭腿本是宋朝传,出在临清龙潭寺,临清潭腿共十路,十一、十二少林添,头路出马一条鞭,二路十字鬼扯钻,三路劈砸车轮势,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狮子双戏水,六路勾劈扭单鞭,七路凤凰双展翅,八路转金凳朝天,九路擒龙夺玉带,十路喜鹊登梅尖,十一路风摆荷叶腿,十二路鸳鸯巧连环。 3.精武潭腿: 精武潭腿是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传统功法,当时精武会有一名河北景县人赵连合先生擅长潭腿,因拳势易教易学,颇重腿法,是一种入门基础好功法,故将此技作为精武会学员必修内容,因而得名精武潭腿,但大体相近。可见赵连合演练的潭腿已有改动,其拳谱如下: 头路弓步冲拳一条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脚尖,三路翻身盖打劈砸式,四路撑扎穿撩把腿弹,五路护头架打掏心拳,六路仆步双展使连环,七路单展贯耳脚来踢,八路蒙头护裆踹两边,九路腰间碰锁分两掌,十路空中箭弹飞天边,十一路勾挂连环机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山。 二谭腿: 谭腿此拳相传由河南姓谭所创,故起名谭腿,但从现在内容及历史文字记载均无实证明,多为讹传作品。 三弹腿: 1.教门弹腿:弹腿是昆仑大师晚年所传之流系,因习练者多为清真教,故又称教门弹腿。当时为学者速成,在练法上稍有变动属中盘腿法。之所以取弹字,一是区别于潭腿练法,二是取其发腿弹射之意。弹腿流传较广,而今又发展为不尽相同的几种套路,教门弹腿拳谱如下: 昆仑大师正宗传,弹腿技法妙无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跺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世人莫看法式单,多踢多练如根源。 2.通备弹腿:通备弹腿源自河北沧州一带通备门的基础功法,其套路结构与其他弹腿相似,只是将通备拳法中的单劈手招势融进,使之在操肩,操腰方面有独到之处,其拳谱如下: 头路顺步似单鞭,二路十字蹦脚尖,三路滚劈贯上下,四路绷点撑抹剪,五路绷拳滚肘势,六路抹打摘心拳,七路缠拦连环腿,八路劈挂迎门箭,九路绷锁穿胸脏,十路跃步飞箭弹。 3.六路弹腿: 六路弹腿是在十路弹腿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意在使初习者习练。 总之,现在流传的潭腿、弹腿都是以腿功见长,结合手形、手法、步型、步法等组成的徒手套路,其一路一法,左右对称,拳势古朴,功架完整,刚劲有力,节奏明快,意气相合,精神饱满,不失为一种打基础,长功夫的优秀传统功法。 弹腿,注重腿法。其腿技,以大腿带小腿,集力于足,突发迅击,快速伸屈,弹如弹丸,故名弹腿。 传说弹腿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但无根据。一说源于山东龙潭寺、称潭腿。一说由河南谭家沟子谭某所创,称谭腿。在沧州武林界,均称弹腿。多门以弹腿为基本功。至于弹腿之渊博,无从考查。但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之说。沧州习练弹腿者多系回族。回族所练弹腿,出式为“汤瓶”式,民族风格明显,许多动作又异于其他门类之弹腿,故沧州自成门户弹腿,系指回族所传之弹腿。 弹腿,顺沧境首传于沧县回族村庄大褚村。相传,某阿訇观肥瘦两雄鸡相斗,肥鸡啄瘦鸡遍体鳞伤,而瘦鸡斗志不减。肥鸡逼瘦鸡于垒下,奋力拼搏,欲置瘦鸡一死。此刻,瘦鸡速仰仰卧,两爪弹肥鸡,肥鸡胸毛脱落,鲜血淋漓,败叫而遁。阿訇观后,灵感大发,悟其妙,创十路弹腿,此既沧州弹腿之始。据新修《平泉县体育志》载,清乾隆十六年(1751)沧县大褚村回族拳师回万良,去平泉谋生而定居于此,一日,一奉天拳师人称戴七套归家途中病倒于三十家子村,回闻讯将戴接至家中,请医调治,愈后授艺三载。回自幼习武,为练力,青年时,日抱牛犊绕房转,犊长其力增,犊长大,他攀牛角与牛角力,必将牛摔倒。其技与力名扬平泉。时某亲王闻讯欲角技,回暗忖,与此等人比武,伤之不敬,故提议仅以“拨萝卜”之法角力,亲王败,特举回于军中任职。回所居之地,久成村落,现名为为二道河子八沟小回庄。 《平泉县体育志》载,该县之弹腿门武艺为沧州大褚村回万良所传。回之后人有称回小辫者,返原籍授艺。大褚村之八式一爷曾去平泉学艺十五载,艺成后回原籍授八式六爷等。八式六爷在沧州一带广收门徒,将此门技艺推广开来。其徒工回庆云授子回树和、回树山及本村张某等。几人同授徒回振洪、回登田、回达俊、张浩岐、张喜武、回孟海等。沧城李冠铭亦曾到大褚村求弹腿之妙。现大褚村之弹腿已传播至京、津及承德等地。 弹腿之风格,动作精悍,配合协调;招数多变,攻防迅疾;节奏鲜明,爆发力强。弹腿之技击,多上下盘同步出击之术,可令对手防不用防。下盘发招讲究腿三寸不过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时无被克之虞。上盘进击以劈砸招术最多,力度大,拳势猛。 弹腿之套路,以十趟弹腿为基本拳路,以十八趟砸拳为此拳术之精华。十八趟砸拳又分首六趟、中六趟、末六趟,各代表技艺之不同。另有花里弹、砸拳、短拳、短拳对打。弹腿可单练,也可对练。 器械有拔步刀、连环刀、万胜刀、春秋刀、阴手枪、六合枪、八宝枪、扑钩、燕翅镗、檀木橛等。对练有单刀进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枪、三节棍进梢子棍、大刀进枪、单刀对练、白手夺刀等。 现代流传的有十路弹腿、十二路弹腿和六路弹腿;十路弹腿发腿与裆平,十二路弹腿发腿不过膝,又叫寸腿,六路弹腿是在上述两种弹腿的基础上加以简化而成的。弹腿有单练和对练,对练也称“双人潭腿”。 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因此弹腿也被看成是武术基础训练项目之一。要求一路一法,快速有力,左右对称,功架完整。传有歌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弹腿的技术从十路弹腿歌廖中可以看出其特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躲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 近代弹腿名家首推王子平(1881年~1973年)。王是河北省仓县人,回族,生于穷艺人之家,祖父以皮条、杠子闻名,其父有”粗胳膊王“之称。王子平自幼苦练武功,除武术、摔跤、举重外,凡有益于拳术练功者,如杠子、皮条、扯旗、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莫不研习,因此被誉为全面的武术家。 王子平常表演石担(举重),人称”千斤王“,1918-1921年间,曾几次与外国大力士比武,都获胜利,于是名噪武术界。 南拳 一、概说南拳系流传我国南方各地拳术的总称。南拳历史悠久,其发源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与北方拳派相比,别具风格。南拳种类很多,其拳种多以地域而得名。有广东南拳、福建南拳、广西南拳、浙江南拳、四川南拳、湖南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等。新中国成立后,于196O年将南拳列为武术竞赛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历年的全国性武术表演赛中均占重要地位,使南拳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南拳不仅在国内深受人民喜爱,在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很大影响。南拳内容丰富,各地流传的南拳往往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广东南拳,拳种浩繁,最著名的有洪、刘、蔡、李、莫等五家。洪家拳:是南拳较大门派,源于福建闽南漳州一带,后传人广东。其特点是步稳、势烈,以气催力,以发声吐气来助发力。刘家拳:流行于广东钦州、高州等地。此拳特点是进退快速,左防右攻,攻守兼备,灵活多变。动作系短桥、短马,步法多吊马、拉马,间有跳跃动作。步走四面,拳打八方,运动路线多变,手法近似洪拳。蔡拳:相传由福建传入广东,流行于广东中山县南郎等地。特点是不拘形式,暗中出手,突然袭击,以短打为主,沉肘护夹,发短劲,刚中有柔。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县河源、老隆等地。其特点是长桥大马,侧身问步出拳快、收拳快,多跳跃、擅腿法,肩关节活动幅度大,下肢进退灵活。莫拳:较早流行于海丰县一带。其特点是侧身、斜肩、吊马、左桥右马,沉肩落膊。 广东南拳除上述五家外,较有影响的还有蔡李佛拳、虎鹤双形、咏春拳、侠拳、佛家拳等。福建南拳有五行拳、鹤拳、五祖鹤阳拳、白鹤拳、连城拳和地术大法等;广西南拳有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等;浙江南拳有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等;湖南南拳有巫家”拳、洪家拳等;湖北南拳有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等。此。外还有温州南拳、台州南拳、江苏南拳以及江西流传的三十六路宋江拳、虎拳;四川的峨嵋拳、余家拳、白眉拳等等。南拳流行于各地之后,因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不同,又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例如:湖南的南拳有巫、洪、薛、岳四大家;湖北的南拳有洪、鱼、孙、孔、字五大家;福建的南拳有五祖拳、白鹤拳、青龙拳和梅花桩等;广西的南拳有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等;浙江的南拳有洪拳、黑虎拳、金刚拳等;江西的虎拳和四川的余拳,同属南拳范畴。广东南拳,明末清初开始流传。洪、刘、蔡、李、莫是五大名家;此外还有十三中名拳,那是: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白眉拳、咏春、南枝、儒拳、佛家拳、刁家教、朱家教、岳家教、昆仑拳、练手拳和练步拳,等等。其他各地的南拳拳术,还有很多品种。虽然,南拳拳术的品种繁多,但他们基本的风格还是一致的,并主要表现为:手法上、上肢动作较多,劲力突出,身法上,俯仰吞吐,靠崩闪转,灵活多变;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他们共同特点是:硬桥硬马,稳扎稳打,步稳势烈,刚劲有力,发力有声。打练起来,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大有“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山岳崩颓”之势。虽然南拳和长拳的矫健挺拔、快速有力,舒展大方,节奏分明的风格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作用,却都是强体魄、壮筋骨,祛病延年和防身抗暴的一种手段。 因此,经常从事南拳锻炼,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对加强自卫防身亦有帮助。南拳如今早已传播海外,深受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国外人士的欢迎。南拳在港澳和南洋一带十分流行,香港武馆约有五百多所,在香港设立的蔡李佛总会,它的支会遍及东南亚各地。咏春拳更是由于李小龙的影响而遍及世界。 南拳的主要方法有:冲、劈、抛、盖、鞭、撞等拳法,劈、标、切、插等掌法,撞、压、担等肘法,截、圈、劈、穿、架、滚、盘等桥法,蹬、踹、钉、挂、铲、踩、虎尾等一腿法以及各种跳跃动作。其运动特点是:手法多变,腿法较少,动作紧削,刚健有力,伴有发声呼喝。 二、基本技法,南拳,种类和流派都很多,各具特点,它们一般的技法有以下八点。 (一)稳马硬桥:南拳讲究扎马。扎马就是“桩步”;马步桩是南拳扎马的基础。有大马、小马和半马之分。不论什么形式的极步,都要求五趾抓地、落地生根,强调“稳如铁_塔坐如山”。“手是铜锤,脚是马”,扎马练好了,腿力沉.重,步势方能稳扎,运动才有章法。桥,就是臂的运使,称为“桥手”。比如,臂下垂做内旋的动作,唤作“滚桥”;肘下沉,唤作“沉桥”。对桥手,则要求肘臂刚硬,内蓄劲力。“练得硬桥硬马、方能稳扎稳打”,南拳十分重视桩步的稳扎和肘臂桥手的坚硬。 (二)脱肩团胛:南拳身法讲究脱肩团胛。脱肩,是两肩有意识地向下沉坠,似乎将启向下脱卸似的。团胛,是使肩胛骨向前微合,形成团状。脱肩下沉,能助长臂肘的劲力。团胛前合,能使背紧,有助于前胸的涵虚。 (三)直项圆胸:南拳身法还讲究直项圆胸。直项,是下颏里收使颈项挺直,但不可僵硬。圆胸,是胸作微涵,稍呈圆形。项直有助于胸背肩肘的劲力合一,胸圆则有助于沉气实腹。 (四)沉气实腹:南拳也非常讲究气沉丹田,强调沉气实腹,使腹肌加以紧缩。沉气实腹,促使臀部必须收敛。它与脱肩团胛。直项圆胸以及五趾抓地,乃是一个整体,能够做到上下完整一体,周身劲力就将会凝结到一处。 (五)五合三催:五合是,手与眼合,眼与心合,肩与腰合,身与步合,上与下合。三催是,手催、步催、身催。大凡开步出拳,要身随步转,拳随腰发,收腹蓄劲,先收后发。手法须灵活,步法须生根,“手法快时马步生,马不凌乱自有章”,手法与步法也须协调一致。南拳运动时,要“手到、眼到、身到、步到”,目随手动,传神于目,示意于手。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配合协调,这样,南拳运动才能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六)力从腰发;“手从胸口发,力从腰马生”,南拳把腰视为发力的重要枢纽,它的发力都趴腰力来带动。同时,南拳又强调腰功必须刚柔相济,如“鱼游于水,蛇行于陆”。如果腰部呆板刚硬,缺乏柔韧,也带动不好劲力的发挥。南拳在劲力上分寸劲(短劲)、长劲、飘打劲、连绵劲、爆发劲等等。这些劲力均须“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手”。 (七)发声呼喝:南拳讲究发声呼喝,一般的喝声有“嘻”,“喝”,“哗”,“嗱”,“咿”,“嗌”等六音。随着拳势变化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呼喝声。“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山岳崩颓”,发声呼喝,一是助威势,二是助劲力,三是助形象,不可以无原则地乱喊乱叫。 (八)体刚劲粗:南拳在运动时还强调运气鼓劲,肌肉隆起,时张时弛,全身体刚劲粗,使整个拳势呈现出刚劲十足的形象。 峨眉派武术八大门 ‘五花八叶扶‘,一般来说,‘叶‘长在先,‘花‘在后,据峨眉派一些老武术家介绍,‘叶”系技击风格,‘花‘多为流行区域,因此,本文先表‘八叶‘,后叙‘五花‘。 ‘八叶‘即峨眉派武术的八门拳种:‘僧、岳、赵、杜、洪、化、字、会‘。 一僧门‘僧‘或‘申‘、‘狲‘。一说申属猴,一说狲以猿相造型,取猴肩臂灵活之意。更为普通的说法是:因峨眉山为佛教圣地故为僧门。僧门的特点是拳、掌、肘、腿并用,左右出击,咄咄逼人,架式以前虚后实的含机桩式为主。含机,即等待时机攻击对方之意。僧门流传于川西、川南一带,拳术套路有火龙拳、练步拳、大连环拳、虎豹拳、六通拳等,其中火龙拳为僧门的典型套路。 二岳门传说为岳飞所授,确无史料可证。其特点是矮桩,出拳时前手需外旋成圆,有‘不画圆不成拳,敌人手来无法拦‘之说,出手时,力量较重,强调靠身打法,多利用五峰六肘之力面对面迎战对手。其步法突出弓箭步,即左腿上前半步,屈曲如弓,右腿伸直如箭,变成弓箭裆,此时两腿都有实劲了。 岳门流传于川东、川南一带,拳种有金锁手拳、岳家拳、十二连拳、游禽拳、白猿望桃、九滚十八跌等,器械多使棍,并以实地对练为主。颇具实战的价值。 三赵门此门技击借鉴于少林派,突出了赵太祖拳术的风格,故名‘赵门‘。整个风格翻腾跳跃,舒展大方。和南派‘踢不过膝‘的技击风格迥然不同。但赵门无旋风脚,只有单腿横击。此门以高桩为主。 赵门流行于川南一带。拳种有梅花肘、黑虎拳、奇门拳等,器械有勾镰、双刀等。梅花肘的歌诀是:风动如雷吼,意动似刚剑,心动如火焰,步动如泰山,拳动如反弓,反弓打死虎,此拳名和地,峨眉梅花肘。 四杜门杜门源说纷纭,一说‘杜‘者杜绝也,有阻止敌人进攻之意。技击特点是少用拳、多用掌,封锁严密,善使柔劲。一说‘杜‘者死拼也,三国时,诸葛亮巧布八阵图中即?quot;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也有人认为:杜门功夫系江西武术名手杜观印于清乾隆时入川传授,杜观印擅长擒拿术,故此门攻防技击突出。此门还讲究跌法,但不同于摔法,主要以破坏对方的重心取胜。现流行于成都、重庆、乐山、自贡、南充一带。 五洪门洪门在四川流行甚广,分布于成都、重庆、乐山、万县、达县、涪陵等地。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注重精、气、神一体。内外兼修,以威取胜,以声催力,凶猛异常。北派招式四平大马,清晰舒展,旋腕翻臂,善守善攻。两者均注重眼神逼人,正面迎敌;动作大开大合,手脚并重。防御多用小臂格挡,即为‘袖内藏珠‘之法:‘来得高往上挑,来得矮往下斩,不高不矮用手排。‘洪门拳种的套路除大小洪拳外,有近70个功架,如缠手、五虎捶、二路红、燕青红、大八仙等,器械有青龙剑、峨眉短棍、五秀刀、蹯龙枪、春秋刀、棍、凳等。 六化门化门亦称蚕闭门,‘蚕‘即行拳时如吞之吐丝,连绵不断。闭即应敌时紧封敌手,避实就虚。也有人认为化门名称以源,在于手法多变,颇有花梢之意,但又不同于花拳,故名化门。 化门的风格和洪门相反,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却以柔化、小巧为主,多用手?quot;制化敌劲,引进落空‘,其牵缘手法有化开对方进攻之意。此拳种重视单手练习,主要手法是:巴、探、挂、拿等,要点是‘掌不离腮,肘不离怀‘,发拳时每一手,挠头钩挂,讲究手脚轻快。 化门中的典型套路是三十六闭手,三十六闭手又称四川南拳,也叫‘天罡手‘(俗称天罡星三十六),其内容丰富,方法多变,攻防严密,刚柔并济,具有远踢近收,远手近肘的特点。此外尚有二十四贴身靠、大连拳、八化拳、白虎鞭、抱月双刀、七星拜月、披鞯燃甘秩ΨāD壳胺植剂鞔诔啥肌⒅厍臁⒛铣洹⒛诮⑼蛳亍⒏⒘甑鹊亍?br>七字门此门收势摆成规定的‘之‘字形成‘一‘形,因此得名。也有人称‘字‘者为‘智‘的谐音,有以智取胜之意,此门特点为高桩长手,功架起伏大,腿法少,出拳时用鼻发声,讲究气催力、静待动,发力迅猛,动静相兼。传习拳套功法有近40种,如有七、八、九锤拳、九手、十二神手、六合齐眉棍、八卦力、子午功、之字手等。现今流传分布为两支,主要流传于内江、达县、大竹、巴中、自贡等地。 八会门会门亦称慧门,其拳架与字门相仿,练拳时主张‘观师默像‘,其迷信色彩较浓,练拳中多搀杂咒语,并常伴随发出‘嗨‘‘吁‘‘嘘‘等怪声。历史上会门的代表拳种?quot;神拳‘。利用气功的特点,结合拳技,练就强身御敌之技,俗称‘劈空劲‘,但由于过份夸张了其效果,故‘砍不进杀不入‘之说,成了无稽之谈,这种‘神拳‘现仍流传于四川、湖北、贵州一带,四川常见于巫山和长江沿岸。 当前会门在流传上大体分为三支。其中一支在合川、大足、重庆、内江等地流传,动作简单,风格别致,有总择手、七星拳等拳架。其二在川东、川北、遂宁等地流传,动作朴实、柔刚兼备,吐拳有声,注重意气力相合,如择拳二路等。其三流传于雅安、天全等县地,以吞、吐、封、化、贴为五字诀,技法上讲究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借力打力,起腿低矮,步手独特,流传有近20种拳架功法,如风拳、九拳、神手、五形手等。 大成拳擒拿术 武术篇大成拳擒拿术 作者:心随梦寒 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指出:“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他告诫大家不要拘泥于一招一式。但对初学者来说,还必须从有法到无法这个过程,然后达到身无定形,脚无定位,手无定式,随心所欲的境界。应广大初学者的要求,在此介绍大成拳八种反擒拿法,供大家学习参考之用。 擒拿术是一种应敌捕捉技术。常配合其它技击方法对敌人进行反侧关节、分筋挫骨,使之失去反抗能力而就擒,如踢裆撇臂、挎拦、携腕、小缠、大缠、端灯、牵羊、盘腿、卷腕、断臂等等。当然,擒拿术也包括解脱法。 一、擒拿术五要诀: 1.胆大:古人说的“胆大人艺高,艺高胆更大”,是一条重要的实战经验。所谓“胆大”,是指临阵杀敌时的胆略。胆大是建立在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仇视的基础上,在战斗时充满必胜的信心。平时训练为了临战,因而能带着强烈的敌情观念,本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严格要求,练就一身杀敌制胜的过硬功夫。临敌运用纯熟,能表现出勇猛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风格。敢于同敌人作殊死的斗争。 2.力雄:身体壮。力气雄,这是学习和运用擒拿术的必备条件,是战斗取胜的物质基础。俗话说:“要毒要狠,力量为本。百巧百能,无力不实。”就是说明力雄是习武之要素。如果一个人手无缚鸡之力,怎能在紧张激烈的殊死搏斗中战胜敌人而保存自己呢?所以身体好,力气雄、功力厚的人,能最快掌握擒拿技击方法和战略、战术,临阵应敌自如,能巧妙地使用避实击虚,虚实并用,以柔制刚,刚柔相济等方法,将敌人攻击之猛力引进落空。功力雄,还应懂得节约体力,学会望劲:即知来力之大小,着力之部位;懂劲:即知来力之刚柔、虚实、变化;借劲:即借他人之力还击他人,如使四两拨千斤之力;使巧力:即我用粘、连、绵、随,缠于敌手,遇机实发,这样就能在交手时处处主动。 3.准确:俗话说:”踢打不准,犹如跳井。”因为各种擒拿与解脱法,不但技术非常复杂,规格十分严谨,而且在使用时必须精细准确。其动有方,其用有法,使法必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擒拿术力求反侧关节要超过其生理限度,点穴时要集中全身之力于一点击其要害,法到力到,充分体现“手到擒拿”的功用。 4.快速:与敌决斗十分强调“拳似流星眼是电”,“伸手擒拿快打慢”。擒拿术是应敌防身之术。因此,快速的擒拿与解脱,能使自己主动灵活,能一快制百慢,能在快速中赢得致胜的时间。快这能捕捉战机,攻其不备。快速可以寻求敌人弱点,以逸待劳,多变战法,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当然,快速要建立在准确的基点上。快与慢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求在快中求准,快中求稳,快中求活,快中求巧。要伺机而动,因人而异,切不可百合一法,千篇一律。要在快速中寓绝技于一般动作之内。在战术上做到:“彼不动,我不动”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彼若动,我先至”,以期先发制人或后发先至。 5.狠毒:擒拿术本身就是以反侧关节、点穴窒息、分筋碎骨为目标,因而临敌必须心狠手毒,否则将为敌人所俘获。心狠是指对敌人不留情,只有制敌人于死地,而后才能保全自己。而手段毒辣,是指使用靠近敌身,攻其要害;粘贴敌人四肢和头身要紧,以防其滑逃;或最大限度地牵张敌人各关节,使之旋折。 二。擒拿术示例: 1.拧腕断臂: 敌右手抓我胸部,我右手掌压住敌右手背,井抓握其无名指一侧,同时右腿向右斜前方趟进,左臂屈时由左上方向内向下以时压住敌右手腕,随即身体往右稍转,含胸收腹往下沉,敌臂即断。 2.抓腕压臂: 敌抓住我左手腕,我右手从上往下压住其手背,我左臂屈时下压,身体上抬,左脚向前上一步,左转身,左腿向左侧趟进;同时右臂从右侧屈时左手反抓敌左臂翻腕,顺敌左腕抱紧向下向左拉抱于左腰际,并用右肩下压敌左时,使敌肘、肩关节脱臼。 要点:我右手抓敌腕要抓紧、用全身整劲砸压敌肘。 3.卷臂托时: 敌左手抓我左腕,右手抓我左肘,我左脚上步插于敌两脚之间,身体左转,左臂上抬前顶,卷握敌左腕,同时右掌从后向前搬推敌左时使其弯屈,右掌顺势托推其时向上,迫使敌左时向上。向后,身体后仰,左腿屈膝下跪。 要点:插裆时要靠身屈时,扭肘时要先切后托,卷臂托时要及时协调。 4.反手封喉: 敌从后反抓我右手,我身体向左后转,同时右臂屈时反臂贴于腰背上,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臂屈时由前向左侧平搂抓敌头,敌向左侧低头旋转抬头,我即左手掌心向前,虎口朝上,以掌指封插其面颊,并以掌跟推其下颚,使其后仰而倒地。 要点:转体、屈肘同时完成,抓头按封要连贯有力。 5.含胸切腕: 敌封我咽喉,我左掌从下向上按压敌左手背,右手压住自己左手背向下拉至胸前,同时下蹲成弓步,含胸切压敌腕部,使其下跪就擒。 要点:含胸切腕时要带拧旋内压之力。 6.转身背摔: 敌双手欲抓我,我快速抓其右腕向上抬,同时上右脚,右后转身,进肩、拉臂、拱身将敌背起向上悬空,将敌摔倒。 要点:拱身、拉臂要及时、协调。 7.含胸断指: 敌左手抓我向部,我右手抓紧敌左小指和无名指向前向下搬撇,同时上体前倾成右弓步,左手换握敌左肘向内向上推托,迫使敌身体后仰下跪。 要点:撇指,搬时和上体前倾动作要连贯。 8.仰撞搬腿: 敌从身后突然抱住我腰部,我随即重心下降,头后仰撞击敌面部,同时顺势下蹲,两手从自己裆内搬起敌右腿向前向上提拉,同时臀部下坐,迫使敌后倒。 要点:搬腿、下坐同时进行。 大成拳五行拳的练与用 五形拳指劈、崩、钻、炮、横五拳,是形意门的基本拳法。大成拳从形意拳脱胎而来,它继承了形意拳的精华,其中包括五行拳。不过,它对五行拳的继承并非原封不动,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练用之法进行了改革:练法设置了站桩、走步、试力、单操手几项;用法则是本着“拳无定法”的原则,在掌握其要领与精义的前提下,因机变化,见机行事。改革后的五行拳具备了新的风格与特点。下面进行分节简述,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第一节劈拳的练用一、劈拳概述劈拳居于五行拳之首,是大成拳重要搏击手段之一。 劈拳的运行方式如刀斧下劈,故以劈拳名之。因它在练用时以掌代拳,所以又名劈掌。其特点是由上而向下,举轻而落重。其风格是浑厚、笃实、刚劲。劈拳的基本作用有两种,一为单手劈,一为双手劈。运用劈拳的主要部位是掌内侧或下侧,亦可用手腕和小臂。劈出的目标可为对方头、面部位,亦可劈其两肩两臂,也可不管落点,只取其中线猛攻。劈拳往往与挂法连用,形成独特的劈挂连击法,亦可与其他打法合用,以增强攻击力。 二、劈拳的基本训练法(一)、高位托婴桩高位托婴桩分为左、右两式(这里介绍左式)。 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呈稍息姿式。右脚落实,左脚前脚掌着地,脚跟虚起,左、右脚负重之比为前三后七。两臂缓慢上抬,左手抬过头顶,右手略低。左手在前,距头面约一尺,右手稍后,两手前后错开约半尺。两手十指自然撑开井指向前方,两掌心相对,相距约一头。全身略成斜面,左肩在前,右肩在后。两眼顺左掌内侧向远方平视。 站此桩时,应设想两手之间托着一个婴儿,有内夹和向上之意。与之相反,两时有外撑、两手臂寓下劈和意念,方面相反的两种意念形成两种抗争力。 (二)、托山桩托山桩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腿部姿式与高位托婴桩相同。两手上抬,左手高于头顶,右手略低,左手在前,距头部约一尺,右手稍后,两手前后相距约半尺。两掌心向上,十指自然撑开。 站此桩时,两手有托山之意,同时又有翻掌下砸之意。 (三)、三角步立正站好,全身放松。两臂由身体两侧缓慢上抬,抬至与身体成60度角。掌心向下,十指自然撑开。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虚起,向左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右脚紧跟,与左脚靠拢(但比左脚错后约三寸)。上身略右转,同时右脚向右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左脚紧跟,比右脚错后约三寸。如此连绵不断。 此功法亦可做退步练习。 (四)、劈拳试力劈拳试力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按高位托婴桩的步式站好。两手缓慢上抬,手心向下,十指放松。手距身体应在半尺到一尺的范围之间,左手稍前、稍高,右手稍后,稍低。待双手已抬过头顶,即变为掌心向前,十指向上。然后缓缓下劈,劈时渐渐变为掌心相对,两掌若刀斧下砍,到肚脐高度时,再变为掌心向下,十指放松并缓慢上抬,如此往复不断。 练此功地,动作应力求缓慢,意念则力求沉实。 (五)、劈拳单操手劈拳单操手的整个动作过程与劈拳试力相同,只是速度加快,井配合以技击意念,如在双手上抬时,肘弯处如坠有千斤重物,下劈时,如劈开巨石。 三、劈拳的运用(一)、劈拳的单独运用1、对方用左直拳击我胸部,我速起双手,以右手劈拳将其左直拳压下,同时以左手劈拳劈打对方面部。如果对方以右直拳击我,我可以相反方向动作还击。 2、对方用右摆拳击我右耳门,我速抬右脚后撤半步,使其左拳落空,然后左脚向对方裆中进步,同时抬双手,以右手劈拳砸其左小臂,左手劈拳劈打其面部。如果对方以右摆拳击我,我可以相反方向动作还击。 3、对方用左拳由上向下砸我头顶,我右脚向自己右前方进一步,左脚紧随半步,以左小臂架住对方左小臂,右手顺左小臂下方压住对方左小臂,腾出左手,以左劈拳劈打对方面部。如对方用右拳砸我,我可以相反方向动作还击。 4、对方抱好间架,伺机向我进攻,我以三角步迅速接近对方,同时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中线部位,不管落点在何处,其头顶、面部、两肩、两臂皆可为我的攻击目标。 (二)、劈拳与其他手法的配合使用1、劈拳与挂法合用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头面部位,对方起双手以两小臂由下向上挡住我的两小臂,我手臂刹那间放松,然后以整体力量骤然发动,向左侧或右侧勾桂对方两小臂,使其全身受震。 2、劈拳与崩拳合用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头面部位,对方抬双手相拒;我迅速撤回双手,同时以左脚向左侧横移一步,右脚插入对方裆中,并以右手崩拳直击对方心窝或腹部。 3、劈拳与炮拳合用对方以双掌扑我胸部、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两小臂,使其身体受震并前倾,然后调整步法,以左手或右手炮拳攻击对方面部。 4、劈拳与钻拳合用对方以双掌扑我胸部,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两小臂,乘对方身体受震之际,我调整步法,顺势以左手或右手钻拳由下向上击打对方下颌部位。 5、劈拳与栽拳合用对方抱好间架,伺机向我进攻,我以三角步迅速接近对方,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对方间架、力求将其间架打散,然后调整步法,顺势以左手或右手栽拳由上向下,在对方两手之间空隙斜击对方胸窝部位。 6、劈拳与虎扑合用对方以右直拳击我胸窝,我向自己左侧移步,使其右拳落空,我随即以双手劈拳劈砸对方右臂,使其身体受震,然后以右步向其中心趟进,同时以双手猛扑其身体。 第二节崩拳的练用一、崩拳概述崩拳在运用时如箭穿靶,或如飞弹崩穿物体,故名崩拳。 崩拳的特点是水平前击,先蓄力而后发动。其形象恰如拉弓射弹(身如弓而拳如弹)。其风格犀利而猛烈。从形式讲,崩拳主要为单手崩。双手崩拳虽不失为一种有效攻击方法,但极少使用。运用崩拳的部位心须是拳的前面。攻击的部位可以是对方身体的任何一处,但庄实际使用时往往是以其胸、心窝、肋、腹为打击目标。崩拳可以往闪过敌方攻击时单独使用,但更多地是与其他拳法合并使用,特别是与劈拳和挂法连用。 二、崩拳的基本训练法(一)、浮云桩(又称扶云桩) 浮云桩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立正站好,全身放松。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呈稍息姿式。右脚落实,左脚前脚掌着地,脚跟虚起。左、右脚负重之比为前二后七。两手缓缓上抬,抬至两臂坏抱胸前,左手均与肩平齐,右手略低于左手。两手十指自然撑开,掌心向下,虎口相对,两手指尖相距约半尺远。全身稍呈斜面,左肩在前,右肩在后。目光由左腕上面射向远方。 站此桩时,意念是两脚仿佛踩在游动的云朵上,身体埋在云层里,两手之间好像拉扯云絮,有一种撕、拉、拧、裹的感受。 (二)、推拉桩推拉桩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腿部姿式与浮云桩相同。两手上抬,左手抬至胸部高度,左臂环抱胸前,五指撑开,掌心向外。右手握空拳,拳心向上,置于右小腹旁边。 (三)、三角步两臂由身体两侧缓缓上抬,抬至与身体成60度角。掌心向下,十指自然撑开。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虚起,向左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右脚紧跟,与左脚靠拢(但比左脚错后约三寸)。上身略右转,同时右脚向右前方45度角方向速进一步,落地之后,左脚紧跟,比右脚错后约三寸。如此连绵不断。 此功法亦可做退步练习。 (四)、崩拳试力崩拳试力分为左、右式(这里介绍左式)。 按浮云桩的桩式站好,以腰带动上身向左略转,在转体同时右掌变拳,以右肩摧动右拳向左脚尖指的方向出击,出击时右拳高度约高干肚脐,左手依然为掌,掌心问下,在右拳出击同时,顺右小臂上方回拉(拉至靠近右大臂)。然后身体向右转,右拳变掌,掌心向下,左掌变拳。双手变为右在上,左在下。在身体右转同时,以左肩摧动左拳向左脚尖指的方向出击。出击时左拳高度约高于肚脐,右拳顺左小臂上方回拉(拉至约靠近左大臂)。如此往复不断。 练此功时动作应力求缓慢,细心体会体内力量的变化。 (五)、崩拳单操手崩拳单操丰的动作过程与崩拳试力相同,只是速度加快,并配合技击意念,如意念中仿佛自己前方有一堵厚木板墙,每一出拳都将木板墙击穿。 三、崩拳的运用(一)、崩拳的单独运用1、对方以右直拳击我面部,当其拳接近我时,我速抬左脚向自身左侧移半步,右脚紧随半步,使对方右肋暴露于我面前。我以右脚向其裆中趟进,同时以右手崩拳猛击其右肋。 2、对方以右摆拳击我左耳门,当其拳接近我时,我突然矮身,使其拳落空,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击其小腹或心窝部位。 3、对方以右直拳向我左胸击来,当其拳接近我时,我以胸部承接其右拳,但在接触一刹那,我身体略向左后方旋转,化掉其右拳一部份力量,同时,我猛以右手崩拳击其肋、腹部位。 4、对方以右拳由上而上向我头顶砸来,我以左手护住头部,迅速抬左脚向自身左侧横跨半步,使对方右拳落空,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其右肋部位。 (二)、崩拳与其他手法的配合使用1、崩拳与劈拳合用对方抱好间架伺机向我进攻,我以双手劈拳由上向下劈砸两小臂,力求将其间架打散。然后调整步法,以右手崩拳由对方两臂空隙之间猛击其心窝、肋、腹部位。 2、崩拳与挂法合用对方以双掌扑我胸部,在其掌锋接近我时,我速起双手刀挂其两小臂,造成其身体前倾失重,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对方面、胸等部位。 3、崩拳与挡法合用对方以右直拳向我胸部击来,当其拳锋接近我时,我速抬左手将其右拳挡于我胸左外侧,注意仅仅是挡住,不要对其右拳发力,然后以内电般速度用右手崩拳猛击对方胸腹部位。 4、崩拳与震法台用对方以右直拳击我胸窝,当其拳锋接近我时,我速起左手,以左小青或左腕向上磕震对方右小臂或右腕,并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胸腹部位。 5、崩拳与拍法法合用对方以右直拳向我心窝击夹,我身体梢向左闪,同时以左掌由左向右拍击其右时或右小臂,造成其身体偏斜,然后顺势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肋、腹部位。 6、崩拳与砸法合用对方以右手抓住我胸襟,我速起左手,以小臂部位由上向下砸其右小臂,使其身体受到震动,然后顺势进步,同时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胸腹部位。 7、双手崩拳合用对方以一手抓住我胸襟,在其刚刚抓牢尚未发力之时,我以双手崩拳轮番向对方肋部或腹部猛击。 8、崩拳与扑法合用对方站立未动时,我先发制人,迅速接近对方,使右脚落于对方左侧,同时以左掌扑击对方胸部,使其身体受到震动。随后顺势抬左脚向自身左前方进一步,并以右手崩拳猛击其胸、腹部位。 论劲 一、劲与力的区别劲与力,在未学拳术之前,常无法区别其不同,但已学拳术后,就不可不分析清楚了。曾见学习武术数年之久的人,对于劲与力仍莫明所以,殊属憾事。 应当知道,力由于骨陷于肩背而不能发,劲由于筋能发,并达于四肢。力为有形,劲则无形,力方而劲圆,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散而劲聚,力浮而劲沉,力钝而劲锐,这是力与劲的不同。 少林拳中的力,有直力、横力、虚力、实力之分。直力显而横力隐,虚力刚而实力柔。未学者力直而虚,是真力,已学者力横而实,这是劲。劲之中,又分创劲、功劲、崩劲、粘劲等。初学者多创劲、功劲、崩劲。创劲太直,难以起落;功劲(艺劲)太死,难以变化;崩劲太促,难以斩接,都是强劲露形而不灵。艺高者多为粘巧劲,又灵又捷,不见其形,手到劲发,未中之先无劲,既中之后无劲,唯中肯之顷,疾如闪电,一发便收,敛气凝神,毫不费力。阳劲以刚胜,阴劲以柔胜,如大风过处,百草俱偃,这是少林拳中的上乘功夫。太极拳亦然,全尚巧劲而不尚拙力。 一般而言,其人呆力愈大愈厚,则巧劲愈小愈促,所以,劲的门类繁多。例如,沾粘劲、听劲、懂劲、走劲、化劲、借劲、发劲、引劲、提劲、沉劲、拿劲、闭劲、开劲、合劲、拨劲、掤劲、捋劲、挤劲、按劲、采劲、挒劲、肘劲、靠劲、搓劲、撅劲、卷劲、钻劲、截劲、冷劲、断劲、寸劲、分劲、抖跳劲、抖擞劲、折叠劲、擦皮虚临劲等,其中尤以沾粘劲、听劲、懂劲、化劲等数劲为太极拳中所擅长的特点。如果能将这几种劲了解清楚,用之于身,就可以明了太极拳的奥妙。 虽然说太极拳至大成时,仅尚意而不尚劲,但初学者升阶由级,入室由门,必须从劲着手。因为不知用劲,即不明运气之功,也就不知太极拳的真意。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可见用劲实为学习太极拳的初步纲要。 二、沾粘劲沾粘劲即不丢之劲,主前进,是太极拳中最需要的基本内劲,由推手而来。 初练沾粘劲时,两手不知所觉,犹如木棍,一段时间后,才由手到臂、到胸、到背,以至全身皮肤,逐渐生有感觉。有感觉才可沾粘,才可将敌吸住,为我所制。这种沾粘,须由高明教师引领,就如蓄电池的过电,教师系有电的发电机,学习者为无电的蓄电池,引领犹如过电,功成则如发电机已将电输入蓄电池中,之后蓄电池亦能单独发电。欲称这一过程为喂劲。就如慈母喂食小孩,日久以后,小孩亦知自食的方法。 所以,练习这种劲到相当程度后,皮肤上有似云似雾的气,如漆似胶,一遇敌手即不丢离。非但两手如此,周身亦如此。其艺愈高者,气愈厚,面积也愈大。但此气看不见,仅能自我感受,或使具有同样功夫者互相感觉。因此,艺高者与人推手时,一搭手即知对手程度,其道理即在彼此沾粘圆圈面积大小。此劲是练习太极拳推手中最重要的内容,必须练习。否则,就不能研究其他诸劲,初学者不可不注意。 三、听劲听劲中的‘听‘,是指周身皮肤感觉的听。所以,在未练习听劲之前,必须练习沾粘劲,如果不明沾粘劲,就不能听。 有的人认为推手的纲领全在懂劲,而不知道不听就不能懂(懂其劲作变化)。犹如言语,如不用耳静听,就不会解人意,所以欲懂非听不可。太极拳的听劲亦然,非先将己身呆力俗气抛弃,放松腰腿,静心思索,而敛气凝神以听不可。因为不听,就不能懂;不懂,就不能走;不走,就不能化;不化就不能发。由此可知,太极拳中的听劲,甚为重要,望学习者注意。 四、懂劲能听,然后能懂,这虽然是一定之理,但是如果听不准确,也不能全懂。所以懂劲一门也很困难,非由名师口授与自己切实研究不可,而且经相当时期后,才能全明其理。 在太极拳推手中,未懂劲之前,虽然易犯顶、偏、丢、抗等病,但是懂劲之后,往往也有断、结、俯、仰各病,这是因为后者正处在似懂非懂之间。断结无一定的标准,都因视听不能准确,尚未达到真正懂劲的境界。如能闪、还、撩、了、转、换、进、退行动自然,随心所欲,才可谓真正懂劲。真正懂劲之后,即能得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之效。见入则开,遇出则合,看来则让,就去即升,果然能达到此地步,可入神明之域。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懂劲后愈练愈精。‘在未懂劲前,如果先求尺、寸、分、毫,这是小功,不过是末技而已。所谓能尺寸于人,实非懂劲。必须懂劲后,神而明之,自能量尺、量寸、量分、量毫,能量,然后能节、拿、抓、闭。到此境界又分自己懂劲,于人懂劲两种。自己懂劲,接及神明,能反探战己身中之阴,时时皆然,欲谓阳得其阴。水火既济,乾坤交汞,性命葆真,这是修道的要诀。若于人懂劲,视听之际,随遇变化,不着思虑形相而无往不宜,自得太极之妙,此即技击中之要纲。上述两种是太极拳大成的标致。所以,习练太极拳者,非懂劲不可,如莫明此道,则难与之论说太极拳。 五、走劲走劲即不顶之劲,主后退,由懂劲而来,不懂如何能走?譬如人来势,或高或低,或横或直,或左或右,或长或短,原本没有一定标准,如果不懂其势,如何能走?走者,走避人的重力,而不与之相抵。因此,推手时,手部一觉人有重意,即变为虚。如遇偏重则偏松,遇双重则偏沉之,泻去其力,随彼方而去,不稍抵抗,使人处处落空,毫不得力。正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然而,初学者不遇大劲不走,是尚有抵抗之意,并不是懂劲后真走。走劲的枢纽全在腰腿,腰腿无功,亦属徒然。学练者对此不可不知。 六、化劲化劲由粘劲与走劲而成,不丢不顶,随感随化,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相济不离。化之要点,全在我顺人背。若能达此境界,则彼虽有千斤之力,亦无所用。所以,化劲在太极拳中极为重要。 化劲中应略含掤劲,无掤劲则不能化。化劲并非以手或肩化之,而全用腰腿。若用手或肩,是谓硬拨,不是太极拳的化劲。如果能顺人之势,或高或低,或横或直,快慢相合(化之太快,不能引其入榫,过慢仍未化去),即能沾而化之。至于直来曲化,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是顺彼劲路变化方向,随机应用。但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使人不知己之劲路,直到对方势背为止,是谓真化。 化后可拿可发,要点是不化尽。化尽则己的沾粘劲易断,而去势随之远矣。也不能化之过后,过后则势背,不能前进。至于化敌的发劲,要待敌劲将出而未全出,将至而未全至之际,随势而化,不要太早,或过迟。太早未到,无有所化,过迟已着,化之无益。至于化圈的大小,艺愈高者圈愈小,反之愈大。 有人认为太极拳全尚软化,并不正确。该拳实乃有化有发,化之得势,则发亦自可,化不得势,何能言发,全由习者领悟运用。艺高者后化即前进,其上身似往后化退,但下步同时已前进。这是以退作进之法,奥妙无穷。反之,初学者多以退步为后化,实不知这是逃避,并非真化。上乘者外操柔软,内含坚刚,此坚刚非有意识的坚刚,实乃练功日久后自然增长的内劲。所困难的是内含坚刚而不施于外,即迎敌化人时,亦以柔软应付坚刚,使人坚刚尽化无存。这步功夫非常玄妙,要不是沾、粘、连、随已由懂劲而达神明之域,就不能轻灵玄妙,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七、引劲引劲即人不动,而引其动,或人既动,而引其入于己之路线。人仅知化劲、拿劲、发劲,而不知有此引劲,实际上引劲处于化拿之间,而较化劲更难。因为对方来势不能随己心欲,所以必须引之。譬如两物行走,方向不一,则无法相合,必须引之,然后才能相合。 至于引的方法,须化到对方的劲将尽未尽时,才能引之入彀。换言之,引劲是欲引出对方背势中的焦点。如遇对方是艺浅者,固易为之,若是稍有功夫者,还须用假引之法。如引高打低,引直打横,或故出一虚拳以引之,使彼丹田气上升,重心不稳,在惊惶之际出其不备,即可拿而发之,所以,在发之前,须有拿;在拿之前,须有引;在引之前,须有化,这是一定之理。 上述引劲之法,不专门练习几年难以掌握。因为引劲不仅手引,同时也须应用身法、步法、腰法等。引之愈长,发之愈有势,正如太极拳论中所谓:‘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但其要点终不离沾、粘二字。 八、拿劲拿劲较引化两劲更为难学,并且在太极拳中颇为重要。因为不能拿,就不能发,能拿才可发,发之不中都因拿之不准,拿是发的先锋。通常拿至敌发呆顿而己之意到时,即发其焦点,未有不中的。只是拿时须动作轻灵,重则易为人知觉,而变化脱去。其难点亦在这将拿未拿到之际。若拿到后,敌即不能脱去,所以,拿之妙,妙在人不知不觉之间。 此外,拿人一定要拿其关节,如腕、肘、肩等处,否则易被人化脱。双手拿人,犹如以秤衡物,重则秤锤移于外,轻则移于内,不要使高低轻重相等,勿失其衡。拿时除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敛气凝神外,己之重心尤须注意,一定要尾闾中正,顶悬步稳,重心稳定。所谓‘拿人不过膝,过膝即不拿‘,正是此意。如果离人远,必须自己进步,调整距离,否则有重心不稳之虞。拿人非手拿,手拿钝而易化,拿之枢纽全在腰腿。拿人非力拿,力拿呆而易脱,拿之主使全在意气。同时拿的步法、身法、方向亦很重要,非口授不可。 功深者拿人,一搭手无论何处,一索即得,且能使被拿者身不自主,随其所欲,俗曰入榫。但艺高者往往拿而不发,其理在于拿到后,人既知势败必损,已认屈服,可毋庸再施发劲,令人更觉难堪,这亦是君子之道。拿又分有形、无形两种:有形拿,拿的圆圈愈小,功夫愈深,圆圈愈大,功夫愈浅;无形拿,在二人皮肤相粘各施引拿时,艺浅者的圆圈常被艺深者遮蔽。这种奥妙功夫虽由名师教授,然而非本身持之以恒,不会有成。 九、发劲欲击人,非发劲不可,不知发劲,焉能击人?更谈不上技击。对于以太极拳养身者,可不谈发劲,而对于欲防身者,就非知发劲不可。因为就太极拳而言,如仅知化而不知发,这是只知守而不知攻。须知化中有时不能手手化净,岂能安然无事?一有失败,即牵连全部。进而言之,即使不求胜于人,至少也应不败于人,所以必须一化一发(即一守一攻),这样可使敌不能致全力于发,而同时也须顾及于化。前辈发人有‘出手见红‘之语,意为一出手就使敌人跌倒,不令人攻而守,或己守而攻,免得多费时间与精神,实为至理名言。否则既须注意于守,又须注意于攻,反使己之精神分散,为人所乘。 太极拳中的发劲,分为截劲、长劲、沉劲、钻劲、寸劲、分劲、冷劲、抖跳劲等,其中截劲较长劲为猛,钻劲较沉劲为厉,分劲较寸劲为狠。其发人能将人双足离地,以一次腾出为佳,如人双足不能离地,仅是带跳带退,这是次等功夫。后者的原因是气与劲不足,不能摧敌根腾起。至于冷劲,因引发人于不知不觉中,所以其势甚猛,用起来固然不容易,而且为艺高者所不取,大概是有损于君子之道。 何谓断劲?断劲是指在引人得势后,中间内劲稍断,随即以全身蓄劲直发于人身,此劲猛烈异常,用于不知太极拳劲,或知而不精者,最为灵验。此劲练成也不容易,而且也为艺高者所不取。因为发劲时,全都暗昧不明,殊非大丈夫所为。相传昔日班侯发人,能使人双足离地,一跃腾出三丈六尺。在今人看来,杨的功夫可谓高超,但其父杨露禅反不以为是,其理在于他的发劲,实含有断冷性,而非光明磊落,用心意巧发。 抖跳劲是当己劲与敌劲粘住时,即用腰腿劲抖拍,敌身则双脚腾起,亦应之而拍于地,如拍球一般。更奇者,先拍若干下,再以长劲发之,敌被发出后亦能腾跳若干下,此劲非常奥妙。 发劲中除借劲、钻劲外,其它诸劲在未发前,都须有化引拿。拿之得势,方能言发,不然发也无效。这一点对于初学者较为困难,但一劲通后,其它劲也可通,没有精一劲而不能使用其它劲的。 学习者初习发劲时,应当先知劲路:人的全身何处为根,何处为枝,何处为叶;人的上身何处为根,何处为枝,何处为叶;人的下身何处为根,何处为枝,何处为叶。就人的全身而言,足为根,身为枝,头为叶;人的上身,肩为根,肘为枝,手为叶;人的下身,腿为根,膝为枝,足为叶。所以,拿人发人,须先制其根,是谓登堂入室,亦即摧敌摧根。能明白这一道理,方可发人,否则犹如缘木求鱼,终不可得。 以劲发人时,必须把握三个要点:一机势;二方向;三时间。机势即己势顺而敌势背,敌之重心偏于一方,显露其焦点。换言之,敌的重心已歪,身上有一部份发呆(即拗住其一点),同时其气上升,方向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正或隅,必须随敌之背向而发。时间须恰当其时,发敌应在其旧劲已完,新劲未生之时(发呆时),或后退时,不可或早或迟,早则敌势未完,易生顶抗之弊,迟则敌已发觉,而生变化。此三者,不可缺一。如知机势而不知方向,易犯落空或与敌相顶之弊,但知机势与方向而不知时间,也易犯顶抗或发之不足等弊。三者俱全,掌握得当,则发人甚易,犹如弹丸脱手,无往不利。反之,发势虽然猛烈,也不会有太大效力。 此外,顾及了机势、方向和时间外,还要注意己与敌的距离。过远则劲不能达,太近则己劲被闷闭,不能发出。而且发劲的高低上下也有关系,人低我低,人高我高,人过低则发其上部,人过高则发其中部或下部,而敌身躯的高矮、大小轻重,也须留意。一般对矮者,宜发其上部;高者宜发其中部、下部之间;上下轻重相当者,宜发其中部;上轻下重者,宜发其下部;上重下轻者,宜发其上部。这种轻重,可于推手时用沾粘劲和引化劲探知。发的位置,有时发其虚而不能变化处,有时用手指引出其力,再用掌发之。总之,虚虚实实,先使敌意气散乱,引出其焦点,然后发之。并随屈就弯,人屈则随其屈以发之,人弯则就其弯以发之,可随机运用。一般艺高者,自己的焦点很小,但发现对方的焦点却很大,并且在敌方身上任何地方都能引出焦点而发之,同时自己身上的任何部位都能发人,而且其发人,又可在一刹那之间随引随发,令人惊羡不已。 发劲时应求周身一致,并且出于不知不觉。发者本身自觉愈无劲,而受者愈觉沉重。反之本身自觉出劲很猛,但被击者并未受到如其理想中的重量,其原因在于发者自觉有劲,其劲并未全部透出;其自觉无劲,他的劲却要象射箭一样,曲中求直,应当完全吐出力量,不要稍停留于手臂中。就发而不畅者而言,其多有三停,比如在上肢,一停于肩穴,二停于拐肘,三停于掌根;在下肢一停于髋,二停于膝,三停于踝;在身体中部一停于胸,二停于腹,三停于丹田。多由姿势和动作不正确引起。 在发人时,应保持尾闾中正,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坐腕伸指,两臂直而不屈(内劲如九曲珠之成一大珠式),同时将背脊骨稍加凸出,并坐腰松胯,如枪弹出堂之状。但坐腰不能向后,向后则劲缩于后,而不能前发。 发劲中内部气的运用有二:一由前往后,俗称由先天往后天,是为丹田气沉,再由丹田逼出,贯于四肢;另由后往前,俗称由后天往先天,是为气贴脊背,再由脊背而出,贯于四肢。发人之劲,一如抛物,欲抛则抛,切不可稍有要抛不抛的疑虑。如果有此疑虑,意气易断,意气既断,何能发人?所以发人时须敛气凝神,目视对方。太极拳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正是此意。须知神之所在,意气随之,劲虽发出而意气依然不断,正所谓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艺高者能随化随发,其中含有一个小圆圈,功愈深则圈愈小,半圈化而半圈发,因此常不见其形,此即所谓进即是退,退即是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相传昔日杨健侯一日坐在庭中,手持烟筒吸烟,其徒前趋请益,于是命徒用拳尽力击其腹部,在其徒击来的拳即将触到时,杨在一笑一哈之际,将腹一鼓,其徒竟跌出庭外,杨却仍然安坐吸烟,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而杨之徒被发之后,竟不明由何劲而被抛出。杨之长子少侯在金陵时,曾遇一疯犬,犬扑其腿,在将及未及之际,他用膝一屈,犬即腾出数丈。这都是上乘发劲的妙用,可谓神乎其技。 十、借劲发劲为太极拳中奥妙无穷的上乘劲力,非艺高者不能应用。而因借劲的发人,更是无引无拿,其间仅含有少许化劲,可以随到随发,不加思虑,其速度犹如风驰电掣。发人时乘人之势,借人之力,高来高往,低临低去,无须觅其焦点背势,能使敌在不知不觉中被发出。 更令人称奇的是,敌来亦去,敌不来亦往,来势愈大,则被击之劲愈猛。打手歌中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正是借劲的妙用。能借劲则力小可挫力大,弱者可攻强者,如果更能精于此功,则人的任何部位都可借力,而自己的任何部位都可发人。只是发人时必须腰腿一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用意气发出。 借劲也要顾及时间,不可或早或迟,早则敌劲未出,无法借力,迟则己身已被击中,无能为力。最恰当的时间,是敌劲将出还未全出,或将到而未全到之际,就在这一刹那间借劲,才能有效。犹如人之入室,一足正将踏入而室门忽闭,人不仅无从入内,反而被门叩出。又如人说话,正待开口发音时,将口掩住,口被掩扪,气阻音塞,则话语被阻。由此可见,借劲的学习并非易事,如果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可以说进入了太极拳的上乘境界。杨家父子的功夫就达到了这一境界,他们所发之劲就是这种借劲。 十一、开劲‘见入则开‘意即见人劲来时即化开。开劲是方劲,有开展之意,用以达人之内门,其势非常勇猛。用时与身法、步法关系密切,距离也不能太远,太远则不能运用。开时须用腰腿劲,并配合意气。发力的部位并非只用于手臂,如果仅用手臂硬开,就会发呆发钝。 开劲与发劲应配合使用,当开至适当程度,恰到好处时,就应当立即转为发劲。否则开劲太过则己劲易断,就会失去效用,而开劲不足,反被敌所乘。总之,开的最佳程度应开至己顺人背时为止。 应用时,开之得势,即可直迫敌身,任意所为。但艺高者往往故意自开其门,任敌进入,待敌深入,即乘机反攻。此种反施之法,合于老子所谓欲取姑先予之的用意。又与窃贼盗物相同,如果不入室内,何以捕之?待他入室内,将盗财物时再捕他,即容易又合理。 开劲在十三势拳架子中应用很多,如提手上势、白鹤凉翅、如封似闭等,学习者应加以体悟。开劲不仅可以化人,也可以发人,其发人含有掤意,所以开后就须发,不发就会失去战机。 十二、合劲开的反面为合,俗谓一阴一阳。一开为阳,一合为阴,有开必有合,有合必有开,所以开合二字,有连带关系。顺去则合,即乘敌去合之之谓。合为圆劲,亦即紧凑之意。合时用腰腿劲,须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贴脊背。在十三势拳势中,如提手上势,手挥琵琶、如封似闭、合太极等,都有合劲之意。 合劲在太极拳中非常重要,发劲时多含此意。如果能将周身的气合而发敌的焦点,则敌无不受创,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谓‘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就是指发劲时合众气一鼓而出,如九珠合而为一。因为发劲没有合气的前提,则气不能凝,不凝则散,发亦无效。 十三、提劲提即提上拔高之意,亦即太极拳中沾之一字。其效用在于拔敌之根,使其重心倾斜,敌重心既歪,其势必败。只是提时,本身体重大的人提体重轻的人较易,反之较难,不用巧法难以凑效。 提的巧法即乘人不知不觉时,往前进步,用腰腿劲向上沾提,使人在不知不觉间重心倾斜。提时要用腰腿,非用手提,手提则重而笨,易被人发觉。所以提的时候足部当取稳实,丹田气松,虚领顶颈,气贴脊背,尾闾中正,敛气凝神,眼神注视对方,大有拔山提岭之势。此外对于方向、距离、身法及步法,应该根据对方的情况而变化,得机得势而提之,否则也是无效的。运用者如能做到随机应变,一旦提之得势,并加以后引,则无论何劲都可发击,敌没有不被发出的,此即打手歌中所谓:‘引进时落空合即出。‘提劲难度较大,非艺高者不要使用,否则反会被人乘虚而入,弄巧成拙,学者不可不注意。 十四、沉劲沉与重,人们都以为是同义,实际上并非如此。重为有形,沉为无形,重为呆而滞,沉劲活而有似松非松、似紧非紧之形,与重绝不相同。人们在学习推手时,对于沉、重、轻、浮大都不能分辨清楚,所以易入歧途。有鉴于此,特将‘沉重轻浮‘四字含意详析如下,供学习者参考。 运用中双重为病,其因在于填实,填实则气闭力呆;双沉不为病,因为它能活泼变化;双浮为病,由于飘渺;双轻不为病,因其自然轻灵,但轻浮则不同,亦为病;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才为病,因半者,半有着落,偏者,偏无着落,偏无着落则失方圆,半有着落不出方圆;半沉半浮为病,它失于不及;偏浮偏沉为病,它失于太过;半重偏重为病,它滞而不进;半轻偏轻为病,它灵而不圆;半沉偏沉为病,它虚而不实;半浮偏浮为病,它芒而不圆。那么怎样才算适度呢?双轻不进于浮,是乃轻灵;双沉不进于重,是乃离虚。这两者才算最佳境界。总之,内须轻灵不昧,而外气清明,能留于肢体,才算正法。发劲能沉,则发人更有威力,发出也更猛,因丹田之气,由背而臂而手,达于敌身,使敌腾空跃出,犹如拍球,拍得愈急,球升得愈高。此劲颇猛,为发劲中的重要劲力之一。太极拳论中所云:‘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其根自断,乃壤之速而无疑。‘即上述大意,学习者应详加揣磨。 十五、掤劲掤劲在推手中非常重要。推手时如果没有掤劲,一搭手后就会被对手压制而无以相抗。但掤敌不仅用手臂,须用腰腿,再加以意气,使敌不易攻入,此为防守之法。如果想发敌,则在未掤之先,应往后向下用引劲诱敌,使其劲出而显露焦点,然后再借其劲而掤之,无不获胜。否则,对方势必空虚,无处借劲,也不能掤劲。 掤的位置以人的关节或拗处为佳,这些部位一旦掤住,对方不易化脱。掤上手后,掤至适当时机就须发击,不然难以制住对手,也达不到制敌的目的。掤发人时要凝气敛神,眼神注视对方,如果掤东视西,则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十六、捋劲捋即一手(掌缘近腕处)沾人腕部,一手(肱部)粘人臂,将其捋至己身后。捋劲可以补其它发劲的不足,因为其它发劲,敌多往后跌出,如果对方已注意这一弱点,故意将重心前倾,不使身体后仰,这时就应用捋劲,乘其前倾,即引捋之,使敌前倒而跌至己身后方。 然而,功夫浅没有沾粘劲者,不宜用此劲,如用易被对方乘隙而直入。即使有沾粘劲者,如果捋之不得其法,也多不能克敌。其原因有二:一是不能引敌。在未捋之前须故意先用掤劲,掤则对方必起抵抗,有此抵抗力,借力引之方可捋;二是不明捋的方向。初学者捋的方向多用直线,这对于艺高者,可借助身法、步法而捋之,如果是技艺不精者,不如用30度左右的斜角线,因直线捋的劲易被滑脱,斜线捋可借人之劲。 捋的关键动力在于腰腿与意气,而非手臂。在捋之初,己身腰腿应略上升,掤至胸口前,人背己顺时,坐腿松胯,转腰而捋发之。这里时机很重要,捋得太过不能发,未到亦然。因为太过则势尽,发亦无能,未到难以得势。以捋发劲时,须全身精神贯注,眼神更须注视对方,即使对方跌倒,亦须注视不怠,此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谓:‘劲断意不断。‘捋劲在推手中甚为重要,不能捋就不能使对方前俯,更不能移动其重心,重心不动,取胜难矣。 十七、挤劲挤,即用小臂挤击人身,为推手中的主要动作之一。挤时不可过高或过低。挤生于敌捋己之后,所以要想挤之势足,先要故意让对方捋足,然后迅速变势挤之。挤也可用于对方靠之后,但挤不能用手臂之力,而要用腰腿劲,再加以意气。其姿势应圆满,不要生棱角,顶悬身正,沉肩含胸,尾闾收住。上体勿向前俯,以免重心倾斜。如果用力挤,则己臂反易为敌借劲。所以艺高者能将气贯于对方的足部,使人处于背势,身体不得自由,其发可用长劲、沉劲、截劲等。 通常初学推手时,在四手中多缺挤一手,使推手盘圈不甚圆满,学练时应加以注意。 十八、按劲按是指用单手或双手按人身体。按以顺步为得势,否则不易成功。按中有开合之意,并含有由前往后的纵向圆弧动作。如果只是直按,既不会有太大的效用,也易为人所制。 按的开合须手足相应,前进后退有升降之势。艺高者用按法以起步为虚,落步为实,虚则为引,实则为发。按需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眼神注视对方,虚领顶劲。按时速度要适中,不可太快,太快反易被对方借劲。如果按时能借腰腿的前伸,手臂蠕蠕按出,人必觉累而受制。按时需顶悬身正,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坐腰松胯,收住尾闾。上身不要前俯,俯则重心向前,易被捋出,所以要谨慎。艺高者按人,大都在其真劲未发之前,即可让对方势背,自动倾仰跳跌。按的发劲也有长劲、截劲、沉劲之分,运用者应当随机选择,灵活运用。 十九、采劲采,即以手抓对方手腕或肘部,往下沉采,其效用与捋相似,可在敌重心前倾时,乘机施以采劲使其更向前倾。采时发劲并非在手,如只用手劲采功效小,采时应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采的得势,能使对方头昏眼眩,重心上浮,身体抬起。当对方被采得重心上浮,脚下无根时,即可施以发劲,将其发出。 应当注意,采人不可采两边,因为只一边,可使对方重心偏于一方,易被采倒。如采两边,对方重心不偏,可顺势借劲稳定重心,化解采劲。采时也不能用劲太轻,轻则易被对方借劲,所以不采则已,采则必须采足,令其无法借劲,猝不及防。 采时自己要保持身体中正,沉腰坐腿,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眼神下视,太极拳论中所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就是这个意思。十三势拳架中海底针一势,就是采的运用。海底针后连以扇通背,是采后随发之意。 二十、挒劲挒劲在太极拳中运用不多,所以知之者甚少,与掤、捋、挤、按、采、靠等劲相比,更不为人所熟悉。但此劲很重要,习者不可不知。比如,自己处在倾仰势背之际,想转顺争取主动,就要运用此劲,其它劲做不到这一步。 挒劲用在捋或采之后,其方法是一手按住对方的臂,另一手即用手背反挒人之领际,使对方后仰倾跌。如果自己被对方用野马分鬃制于势背后仰时,就可用挒法转为顺势,并反借其势,使对方后仰。这正是艺高者所谓:‘吃什么样还什么样,彼欲使我仰跌,我即以仰跌还彼也。‘挒又分横挒、采挒等法,都须用腰腿之劲,而不用手劲。用时应注意与对方的距离不可过远,远则无效,所以要用步法、身法,以调整距离,才更为有效。此外用时还要防己内门,否则弄巧成拙,反被人乘隙而入。 廿一、肘劲用手击人(包括指掌拳腕)应有相当距离,太远易犯手未到而劲已断之病,过近则势闭而不能发。所以要弥补此缺点,在距离过近而不得势时,只有用肘劲相助。 肘为人的二门,较手短,发之得势,也较手猛,可直攻人的心窝,可谓毒手。发肘劲时,应肘膝相合,用腰腿劲,再加以意气。身体保持正直,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收住。眼神注视对方,也是主要条件之一。 大捋中的肘,含于人捋己时,用肘还击。推手中的肘,含于分开人手之时,一手抓住对方手,另一手用肘击其胸部。 应当注意,此劲虽然凶猛,但用不得法,反会被对方借势。所以用时应多加注意。 廿二、靠劲靠,指用肩靠对手胸部,其势比肘更为凌厉。靠劲一般用于己身与敌距离极近,肘被闭而不能发劲时。靠时自己身法要中正,肩与胯合,不能用肩硬撞敌身,而是在己身与敌皮肤稍有接触之际,用腰腿劲,再加上意气靠之,靠时或上或下,要随机而行。此外,自己的身法、步法也应注意。顺步须插入裆内,成丁字形,否则不能得势。 靠,在大捋中运用得较多,学练者极易明了。靠时应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眼神注视对方,就是对方已跌倒亦须注视不怠。同时更要注意防护自己的面部,及所靠的手臂,否则一有疏忽,易被对方击己面部,或被对方抓拿手臂,所以靠时另一手要护于靠敌的手臂肘弯处,以防不测。能自如地运用靠者,即使身瘦劲小者,也可以攻击力大之人,因为肩比手劲、肘劲更大,所以威力也更大。 廿三、长劲长劲即柔慢而伸长之劲,可用于手臂、肘、肩、腰、胯、膝、腿、足,或全身各个部位。在推手中,在引拿人之后,将己劲渐渐伸长发于敌身焦点之上,如果对方向后化我之劲,当其化至不能再化时,势必腾出。如果发劲时遇到对方阻挠,则己劲应绕曲线前进,随其势,勿丢勿顶,有隙则进,仿佛一线穿九曲珠,劲大线折不能进,劲小遇阻也不能进,非随其曲弯之势,以巧劲穿之不可。十三势行功心解内所谓‘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正是此意。 发劲时应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用腰腿劲,并配合意气而发。艺高者用长劲,通常先用截劲再参以长劲,或先用长劲,至敌将出未出时补以截劲。先截后长则对方先倒退,退至长劲完时即腾出;先长后截则对方先腾出,后倒退。因为先后所发之劲都蓄于敌身,先入后出,后入先出,譬如弹簧,施加的劲越大,反弹的劲也越大,施加的劲越小,反弹的劲也越小,非反弹至尽处不止。太极拳的奥妙也在于此。所以,练习太极拳者,对于长劲不可不知。 廿四、截劲截劲又名刚劲,可用于手、臂、肘、肩、腰、胯、膝、腿、足或全身各处,其作用全在引人落空,在对方已知受力,但不能变化之际,随即对其中心发劲,所以其势快而短促,被击之人跌势甚猛。 发劲之时应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敛气凝神,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眼神注视对方,就是对方被击倒仍要注视。 此劲发出有弧线及直线两种形式,要随势应用。初学者要运用自如实不容易,应多加揣磨、研练。 廿五、钻劲钻劲即入劲,在与敌皮肤相触时,以指或拳出击,如钻之入木,旋转而入。此劲非常勇猛,可以击伤人的内部。 发钻劲时应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全以意气发出。此劲还可以破人内功,如气功闭口功之类,确系太极拳中的专长劲。钻劲运用的位置极易伤人,所以初练者可不必探究,以免伤人。这里也从简叙述。 钻劲的练法及发人的位置和穴道,要经名师口授心传,否则难以掌握。(注:关于此劲的用法,由于年代久远,现无从细究,故不能详述。整理者。) 廿六、凌空劲凌空劲奥妙无穷,近于神秘,非亲眼目睹难以置信,实乃一种精神上的作用。艺高者发此劲时,仅须口中一哈,对方即双足离地而后退,大概是因为被发者精神已被发者所吸引,无法抵抗。对此被发者如果已先知沾、粘等劲,在对方一哈之后,即由感觉而后退,发者也不会产生效果。对于此劲,学习者可不必深求,仅做游戏看待即可。 相传建侯、少侯父子,能吸引烛火近尺,一手隔之,火光遂熄,这是凌空劲中的一种。据悉此种功夫今天已经失传。 以上为太极拳中的主要劲力,或粘或走或引或化或拿或发,均为常用的劲力。此外还有拨劲、搓劲、撅劲、卷劲、寸劲、分劲、抖擞劲、折叠劲及擦皮虚临劲等,种类甚多,因非必需,故从略。 总之,功夫先练开展,后练紧凑,紧凑得法,再研究尺寸分毫,由尺而寸、而毫,达乎缜密,才能不动而变。至于用法,能懂、能化、能拿、能发后,则太极拳中任何一势一式,或另一种散手法,以至少林拳中的一着,均可参入应用。只须分清外门、内门,上中下三部,得机得势,随机运用,不必拘于一式或一法中。学习者如欲彻底了解各种劲,非由艺高名师口授心传不可,本章所述仅是概要。 形意拳中的“三层功夫” 曹志清所谓三层功夫,就是道家内丹术中的三步练法,是形意拳内功法的根本法则。形意拳之所以又称为气功拳(或内功拳),也正是由此而来的。 第一层功夫,谓之炼精化气,也就是小周天循环法,在形意拳中,谓之两仪;第二层功夫,谓之炼气化神,也就是大周天循环法,在形意拳中,叫做三体势(或三才势);第三层功夫,谓之化神还虚,在形意拳中也就是有规但不必再专循于规,有意而不必再专着于意,进入了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级阶段。 现将三层功夫的练法、要求、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炼精化气这步功夫在道家来讲,是分为六个步骤来进行锻炼的。 第一步谓之‘炼己‘。这是道家金丹术中最基本的功法,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功法。炼己,就是要摆好姿势,放松身体各部位,排除杂念,使思想保持安静,让大脑皮层得以充分地静养和休息,这步功夫实际上就是锻炼在意识控制下的‘入静‘。因为这步功夫是道家必须首先求练的,所以说炼己是最基本的功夫。如果这步功夫不能真正做到排除杂念、全身放松、思想安静,而是心猿意马、浑身拘束、杂念纷飞,那么以后的各步功夫均难以求得,因此说炼己又是最根本的功夫。 第二步为‘调药‘。具体的要求就是一念归中,意守丹田,使呼吸调息入细、引短为长、易促为匀、易浅入深,为的是将口鼻吸入的天空大气,能够深深地归纳于下丹田之中,与人体中的水谷精气充分地混合,并发生化合作用,从而产生出真气来。所说的‘药‘,就是精、气,因为精、气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精气充则身强体健,精气通则可除治疾病,所以称之为药。 第三步是‘产药‘。通过上述两步功夫的持久锻炼之后,就会逐渐地在丹田中产生一种热的感觉。这种热感在开始时,总是若有若无,似有似无,而且是有热感时少,无热感时多。对于这种现象,学者不必着急,只要继续坚持正确的练功方法,随着练功的不断深入,热感也就会随之愈来愈明显,最后即会产生一种滚动和下行之感,这就是‘药‘(真气)产生的结果。 第四步是‘采药‘。就是说在真气产生、充盈的情况下,下丹田中一旦有了热感的时候,就要含气从脉,用意念的导引,将热感引入任脉,沿毛际下行直至会阴,当这股热感之气经会阴通过谷道(即肛门)时,多有欲出虚恭(放屁)的感觉,这时为了不使真气通过出虚恭而漏掉,就必须在每当真气通过谷道(道家术语中叫做‘下鹊桥‘)时,将谷道微微向内提吸,使热气能够顺利通过下鹊桥,由任脉之终而接入督脉之始,并使这种热感之气继续沿督脉上行过夹脊(辘轳关)、通玉枕(铁壁关)而达于脑宫精髓之海。引气上行督脉(谓之通三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迫使热感之气能够沿督上行,必要时就需要加强意念的导引和运用武火的方法,这在道家术语中谓之‘火逼金行‘。 呼吸之法,分为‘文火‘与‘武火‘两种。《大成捷要》中云:‘入手功夫,每当半夜子时以后,虚极静笃,天然醒觉,一阳来时,外肾兴起之时,元精吐露,外药发生之际,即当行调药之功,运动风吹火炼之玄机。夫风者呼吸之气,火者虚灵之神,文者无为之风火,武者有为之风火。盖无为之文风文火,用在调外药前后两头,而有为之武风武火,用在调外药元精正旺之时也。盖真气动时最易下流顺出,必用真意眸光,凝入命宫气穴之中,主照统摄,真气即下行,而化为元精,非呼吸之息,以风助火,以火销金,而元精必不能复化为元气,归宿坤炉本宫之中矣。然用呼吸之息,在丹田之中,一出一入,必须提起精神,目光窥定,一意不散,万缘皆空,鼓动巽风,扇开炉焰,使息息皈根,方合猛烹急炼之神功。……借呼吸之机,以为采取烹炼之旨也‘。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文火即是无为之风火,不可加强意念的作用,而是要在开始和最后这两头微微以意眸之,呼吸须持细、长、匀、慢,故称为文风文火,又叫沐浴。武火与文火相反,乃是有为之风火,也就是当外药归炉勃阳尽缩之时,须鼓动巽风(呼吸),扇开炉焰,加强意念的作用,并采取吸、舐、撮、闭四字,即鼻中吸气以接先天,舌舐上腭以迎甘露,紧撮谷道内中上提,闭目上机回光返照。就好象是壶在炉上,加风添火,使水变为蒸气一般。但武火只是用于烹炼之时,烹炼之后,仍须以文火沐浴温养。 第五步谓之‘封炉‘。《大成捷要》中云:药既皈炉,须用真意封固(封固者,闭塞耳、目、口三关),停息以伏神气(停息者,非闭息也,是不行采药鼓嘘之法),将神气随呼入,俱伏于气穴,略停一息之倾,盘旋于丹田之上,然后再用意率领元气自坤腹逆上乾顶。所以于封炉之中,仍要继续用紧撮谷道(也谓身根不漏)、鼻吸莫呼(也谓鼻根不漏)、舌舐上腭(也谓舌根不漏)目不外视(谓眼根不漏)四法,要使一念不生,一意不散,六欲不起,六尘不染,命根方能固矣。 第六步谓之‘炼药‘。就是呼吸并用,升则有心,降则有意,吸谓采取,呼为烹炼,使元精尽化为元气而由坤腹逆上于乾顶,再成甘露而降落口中,随觉随咽,送下重楼,复归宿于中宫(中丹田)。 以上六个步骤的练习过程连接起来,即为‘小周天‘的功法。这些功法,在形意拳的运用中,并不是原原本本地移用了上述道家练己、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这六个步骤,而是结合了形意拳的特点,把道家的内功法巧妙地运用在基本桩法中的‘无极势‘、‘虚无含一气‘、‘太极势‘、‘两仪势‘之中的,其具体练法是: (1)无极势所谓无,就是没有的意思。极,是指极度、极点、顶点的意思。无极在形意中的内功桩法里,目的主要是求其入静的。 入静的功夫前面已经说过,它既是一项气功中的基本功法,同时也是气功中的一项根本功法。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考虑问题还是处理事务,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思考的本身即属于‘识神‘用事,唯有在入静的状态下,才属于‘元神‘用事。识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的活动;元神,则具有对人体、尤其是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所以,每当入静以后,才能使紧张活动的大脑皮层得到最佳状态的静养和调节,恢复自己的精神和体力,即使是静养三五分钟,也会使疲劳得以有效的消除。形意拳经中云:‘凡事有动必有静,动者静之效,静者动之源。舍动言静,其实也枯,离静言动,其实也枵(xiāo,音哮。空虚的意思)。然静为动之源,而运动者,必先致力于静,如是则气内充,而力外溢也。形意者,以气行事,而不动姿势,实为入门之初步,健体清源之道也。‘说明了动与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劳动中要想精力充沛,耐久不乏,就必须首先得到安静舒适的休息,休息对劳动而言,即谓之静,所以说不会休息也就不会劳动。 无极势的练法是(如图一):两足跟并齐,两足尖各向外分四十五度。头要正,项要直,不可左歪右斜、前低后仰,身体自然直立,胸微内含,两臂贴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不可挺胸拔腹,全身肌肉、关节、筋经等,都要极度地放松,不可有丝毫着力用劲之处,两眼微闭,牙齿轻扣,要排除一切思想杂念,要无思无虑、无形无像、无物无我、浑浑沌沌、空空洞洞、无所向意、毫无所求、一气浑沦,使大脑思维系统完全处于茫茫无知之中,‘茫若扁舟泛巨海,静似木鸡植中庭‘。而要达到思想上的安静,首先必须做到心静,心静下来了,才能使神安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自觉清静,清静则无感有物,无物则能使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物才能归根,这就是无极桩法之妙用。 另外,在练习无极功中,也可以采用三元桩(又称浑元桩)的站法,即:两足与肩同宽而平行,两腿微屈,两手于脐前环抱,指尖相对,手心向内,两臂成圆形(抱球状),含胸塌腰,头正项直,二目微闭,全身放松,排除杂念,自然呼吸,使思想真正安静下来,大脑得以充分地静养与休息。(其它要求均与无极势相同) (2)虚无含一气虚无含一气,是在无极势真正练好之后所产生的真一之气。无中可以生有,当无极入静至顶点时,则会自然产生有极,这就是在任何事物发展到顶点以后,即要向它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在无极发展到顶点时,就会产生一线生机,这就是‘虚无含一气‘。 所谓‘虚无‘,就是说从无极刚刚开始生有极时所生的一点真一之气,就象云烟一般,若有若无,忽存忽消,虚虚似有,又似无有。初练功者,当偶尔在丹田中产生了一些微热感时,很快又会变成无有,这是从无到有的自然发展过程,不必急于求成,仍应安下心来继续练功。这时可以微微着意于丹田,既不要着意过重(因为过重则助,助则生力,力则生滞,滞则难通,就容易使自然流行之气受到压抑),又不可以毫不在意(不用意则忘,忘则散,散则不易团聚,且使流行之气无所依托),因此需要略加意于下丹田,使所生之真一之气,不致散乱而逐渐归结于根。 (3)太极势太,是过或很的意思,如太重,也可以说是过重或很重。极,是极度、顶点的意思。 通过上述无极和虚无含一气这段功夫的持久锻炼之后,气质逐步地改变,真气也随着培养起来了,而且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功夫的不断深入,丹田中的真气,也就会由少而积多,由增生到充盈。精盈则气充,气充则精盈,这也就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的医学道理。精不能离气,气不能离精,精气充盈,真气乃生,真气的充盈,才会在丹田有愈来愈明显的热感,直到丹田中似有浓云翻滚之时,即为太极功夫成也。 太极势的练法,是在无极势和虚无含一气的基础上,半面向左转,使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左足踵对右足胫骨处,左足顺,右足尖外撇四十五度,两臂仍下垂,两手置于丹田处,掌心向下,手指相对(如图二),掌根向下塌劲,谷道向内提吸,舌舐上腭(上牙齿的根部),二目平视前方,并着意于丹田,呼吸仍须自然,且要细、长、匀、慢,吸气时要随意深纳于下丹田。 (4)两仪势所谓两仪,就是阴阳。这里所说的阴阳,是指真气所循行的经脉路线而言。阴,指的是任脉。阳,指的是督脉。关于任督二脉的起止划分,内功法中所指的任督与医学上所指的任督起止点略有差异。医学上讲任脉起于会阴,止于承浆穴;督脉起于齿交,止于长强穴。但在形意内功法中却是将上丹田印堂穴至会阴穴作为任脉,把长强穴至泥丸宫(或称脑宫)作为督脉来锻炼的。 两仪势是在太极势的基础上,用意念将下丹田中的热感之气,导引下行于毛际,并达于两便之间的会阴穴之后,再由任脉之端,接入督脉之始,上通三关(指督脉上的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而达于脑宫,这是通督之脉径。然后复由脑宫下行,经过上鹊桥(口鼻之间),达中丹田土釜黄庭。 所以在形意拳中两仪势的动法,就是‘小周天‘的功法。小周天的气血循环,是一步十分重要的功夫,因而被形意拳老前辈认为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纯阳,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性命双修‘的重要功法。 ‘性命双修‘一语,原出于道经。心为性之源,肾为命之蒂,练心为修性,练肾为修命。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故谓之性命双修。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督脉能够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任脉能够总任一身之阴经,所以称为‘阴脉之海‘。 真气在任督二脉的循环过程中,一般地来讲,通三田容易,通三关较难。三田在任,三关在督。上丹田泥丸,位于眉心入内三寸,其穴在印堂,乃藏神之处,故言上丹田主炼神还虚之地,在道为炼天元大丹之所;中丹田土釜,位于心下脐上之正中,主炼气化神之处,在道为炼地元神丹之所;下丹田华池,位于脐后肾前之正中稍下一寸二分处,主炼精化气之所,在道为炼人元金丹之处。 督脉三关,系指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尾闾位于尾巴骨端,‘其关通内肾之窍,上行乃是一条髓路,名曰:漕溪,又曰:黄河,此阳气上升之路‘(见《大成捷要·关窍秘诀》篇)。真气通过尾闾关(即由会阴至长强穴间的下鹊桥)时,最容易通过出虚恭而使真气底漏;第二关为夹脊关,又称辘轳关,位于两肘平行线与督脉垂直线的交点处,这一关也比较容易通过;第三关为玉枕关,比较难打通,因此一直被佛、道、拳三界誉为‘铁壁关‘。 打通玉枕关的具体辅助办法有三条:一是用意念将百会穴向上领起(在内家拳中叫做‘虚领‘),因为百会穴向上提起后,会使督脉舒展;二是助以武火,用意将真气继续向上逼行(也谓‘火逼金行‘),以便使用真气本身的冲力催开铁壁而使真气达于脑宫;三是用意将耳后高骨(又称完骨)向上提起,这是帮助打通玉枕关最为有效的办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或是三法并用,都必须紧撮谷道,正如拳经中所讲‘紧撮谷道内中提,明月辉辉头上飞‘是通督之要诀。 当任脉三田、督脉三关全部打通以后,就能在一念之中、呼吸之间引真气循环一周,这就说明小周天的功夫已开始练成了。‘打开二六连环锁‘之后,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功夫——炼精化气。 当小周天循环以后,口中的津液也必然会随之而增多,这时切不可随便将它吐掉,要随时将它咽下,并随着意念的导引,仿佛把它送入中丹田之中。这在道家术语中称之为‘玉液还丹‘,所以要十分珍惜口中所生的津液。 按现代科学来讲,将口中津液咽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可以起到润滑咽喉的作用,运动中不致感到口干舌燥;其二,口中的津液入胃以后,对于吃进胄里的食物,能够起到软化和分解的作用,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其三,有利于用意念将吸入之天空大气,导引深纳于下丹田之中。 两仪势的练法,是在太极势的基础上,两足跟向外扭动,足掌踏地,五趾抓地,两腿屈膝下蹲,右大腿与小腿之间约成一百二十度左右,两胯平均向内扣劲,腰部要有塌劲,两肩要有扣劲和沉劲,两手均向上提,置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均为阴手),右手的中指与左手的食指相叠合(如图三),头顶百会要上领,前额天庭要前顶,项部要竖直,下颏微向内收,舌舐上腭,二目平视,身不可前俯后仰,也不可左歪右斜,心中要平定,呼吸要深长,出入要自然,空胸实腹,水重火轻,不可努气、憋气于胸中。每当吸气时,要用意念导引真气由会阴过长强循督脉上行达于脑宫;每当呼气时,要用意念导引,沿任脉下行归于下丹田气海(谓顺式呼吸法)。 以上所述是形意拳的第一步功夫一炼精化气的锻炼程序和方法,望学图三者能够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越阶而行,要‘守住一心行正道‘,切不可固执强谬、自以为是。 另外,在练功之前,必须将大小便排净,因为二便存于膀胱和大肠内,对于气的深沉和积蓄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会加大膀胱和大肠、直肠的负担,因此一定要将它排净。 (二)炼气化神炼气化神,是在炼精化气基础上的进一步练法,也就是大周天的功夫。这步功夫,是在形意拳中的三体势桩法中进行锻炼的。下丹田炼精化气,中丹田炼气化神,上丹田炼神还虚,故在炼气化神中应着意于中丹田。 所谓大周天,在自然界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个大周天的循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为一个小周天的循环。大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为三百六十六天),小周天为一昼一夜。从形意拳的内功法来讲,小周天的功夫是连通任督二脉,大周天的功夫则是要连通奇经八脉或十二经络的。三体势桩法,正是为了连贯打通十二经络或奇经八脉的。 三体势,也有人把它称做三才势。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者。在天为上,在地为下,在人为中,故又指上、中、下而言;三体,大家通常习惯地解释为头、手、足,或上、中、下。这种说法虽说不错,但单用头、手、足或上、中、下来解释三体,还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未及其本的,它只讲了三体中的一体(即固体),而其它两个流体则尚未提及,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物体都是由气体、液体、固体这三部分组成的,因此我们讲三体,就不能单纯用头手足或上中下来解释了。头手足是用来代表整个身体的,是气体和液体所流注贯通的部位,所以它只能代表固体,而不能代表气体和液体。 我们在形意拳中所讲的三体,除了上中下、头手足以外,更主要的是讲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固体对人身而言,是由肌肉、骨骼、皮肤、经筋、五脏、六腑等共同组成的;液体在人身来讲,主要是指、血液、津液,它们在人体中起着灌溉、营养、滋长的作用,就象是树木离不开肥水一样,活人的身体之所以能够生长并且不腐,就是由于液体的不断流动和营养灌溉的结果;气体,尤其是人身中的真气,是人的生命之本、运动之源,所以固体能够运动,人体能够动转、行走、跑跳,以及液体之所以能够流动循环,都是气的作用。因此大周天的功夫,就是要使气体和液体在人体中按照十二经络或奇经八脉来循行,从而使人体得以健壮。 所谓‘奇经‘,是同十二经络之‘正经‘相对而言的,故称之为‘奇‘。八脉,指的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硚脉、阴硚脉、阳维脉、阴维脉,统称八脉。 任脉,在形意拳中的内功法里是起于脑宫(即上丹田泥丸宫),出于印堂,行经中丹田,止于会阴。督脉,在形意内功法中,是起于会阴,过谷道,出长强,经夹脊,通玉枕,而止于脑宫。冲脉,起于咽喉,循前胸,过小腹,而止于脊里。带脉,在功法中有两种循行方法,一种是从脐中起,而后由左向后、向右或由右向后、向左环绕一周复归于脐中;另一种循行法是起于脐中,而后同时分左右两侧,向命门流注。阳硚脉,起于足跟外侧(申脉,仆参),沿外踝上行,经胻骨之后,上大腿外侧,循居髎,经胁肋后,从臑俞上肩,沿颈上挟口角,会与承泣,再上沿足太阳经上额,合于足少阳于风池。阴硚脉,起于然骨之后(照海),上行内踝上部,直上大腿内侧后缘,至前阴上胸到缺盆,结于喉旁人迎之前,达目内毗,与阳硚脉相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跟,上出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循胁助后上肩(天髎、肩井),上顶,会督脉的哑门、风府,入风池沿少阳经,上头循额,终于眉上阳白。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筑宾),沿大腿内侧上行,入腹,与足太阴脾经会于侧腹(府舍,大横,腹哀),与足厥阴肝经会于胁肋(期门),循胸入乳,与任脉会于颈部之天突、廉泉。 十二经络的流通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复归手太阴肺经。 在形意拳中,对于经脉的气血流注运用,并不是把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络分割开来运用,而是互相穿插、互相连贯在一起运用的。例如在劈拳中,除主要运用督脉(谓之发放阳劲)和任脉(谓之发放阴劲)以外,在左右两个上肢来讲,主要运用的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下肢来讲,主要运用的是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以及奇经八脉中的阳硚、阴硚、阳维、阴维。 所以,只要气血在体内的上中下,头手足全部贯通以后,即为大周天的功夫成矣,才能在运用时达到随心所欲,既能够提得起,又能够放得下,既能够储入,也能够发出。可见大周天的功夫对形意拳的运用,乃是十分重要的。 (三)化神还虚前面所说的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两层功夫,都脱离不开意念的导引,待练到第三步化神还虚的功夫时,因为经过上述两层功夫的长时间煅炼,有了较深的基础,所以就没有必要再专门着重于意念的导引了。就好象人们走陌生的路一样,开始在不认路的情况下,需要有人领路,走熟了以后,便可以自己独来独往了。气血在人体中按照规定的路线流注也是这样,当气血全部贯通了,而且能够随心所欲时,只要在伸拳、出掌、发劲时,气血自然就会在无意之中而至,这在形意拳中即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级功夫。 以上就形意拳中的三层功夫做了一些介绍。除了三层功夫以外,还有三种练法和三级进序。三种练法,指的是明劲的练法、暗劲的练法和化劲的练法;三级进序,指的是易骨、易筋、易髓。 明劲,又叫做刚劲、整劲、绝劲、脆劲、抖劲,在太极拳中把它称之为颤劲。明劲在发放运用上,又有尺劲和寸劲的区别,尺劲的发放距离较长,寸劲的发放距离较短,尺劲的发放距离如是一尺的话,那么寸劲的发放距离即在三寸至五寸之间。所以在内家拳中就是要追求和锻炼寸劲,因为在运用中,尺劲和寸劲不仅在劲力上有差别,而且在运用的速度上更有差别,下面我们就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明劲中的尺劲,由于它从发放开始至运动的终点为止,整个运动过程的距离较长,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就较多,因此对方很容易及早地发现我方的进攻意图,有了采取破解措施的准备时间;尺劲在发放过程中,由于自始至终含的劲力都比较大,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要应付突然变化,就显得僵滞呆板了,而且尺劲在通过尺距离的运动中,必然要消耗掉一部分,所以它在到达终点时,要比发出时减少好多。 而内功较深、爆发力较强的内家拳师对于劲力的运用则是舍远而求近,弃尺而得寸的,其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距离内,爆发出最大的抖绝劲力来。我们知道,发放劲力的距离愈短,到达目标的速度也就愈快。速度愈快,对方的防御和变化的难度也就愈大,所以形意拳要追求寸劲,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但是要在最短的距离间,发出最大的爆发劲力来,却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经过长久的锻炼才能够求得。所以初级的明劲功夫,得到的只是尺劲,而不是寸劲。尺劲阶段,还属于僵滞之刚,而不属于柔中之刚,待练到柔如绳之系、汉如冰之清的寸劲时,方为柔中之刚。但无论是尺劲还是寸劲,都要逐步掌握和运用好意、气、劲、力的同一发放,使气体、液体、固体三者在一瞬间能够配合无隙,发挥出整体最大的功效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明劲的初级锻炼过程,也是易骨的过程,是为了‘壮基筑体‘,增强全身各部关节和骨骼的支撑力量,以及增大各关节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四肢的梢节,无论是采用手打或足打,都需要有较大的对抗力量,否则就会在技击运动中因撞击对方而造成自己损伤。所以明劲既是初步的练法(指尺劲),也是最终在实战中运用的劲节(指寸劲)。 明劲在运用上主于进攻,暗劲在运用上主于克制,化劲在运用上主于领化。明劲、暗劲、化劲三种不同练法的主要区别是:明劲在于手,暗劲在于肘,化劲在于身。虽然在打法中不尽然是只限于手,尚有肘打、肩打、膝打、胯打、头打、足打和尾闾打,但在明劲的初级功夫中,必须首先将气劲力通达于梢节之手足。 明劲(指寸劲)并不是孤立地运用的,而是要同暗劲或化劲相互配合使用,或用暗劲先克制住对方,而后紧接着转换为明劲攻之,或用化劲破解对方(又称‘以巧破千斤‘),然后急转刚进,攻击对方。所以此时明劲的运用,并不是贯穿进攻动作的始终,而只是用于到达目标前的一刹那间,因此称之为寸劲。过去形意拳先辈们常常用‘电闪‘、‘雷鸣‘来形容劲力的发放和运用,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速度、角度、距离、时间和力量,说得具体一些,就是爆发劲力的速度愈快,冲击力也就愈大;进攻对方的距离愈近,愈容易给对方增大防御和破解的困难;时间愈短,进攻愈易见效。关于角度问题,身体的转换,手的起落,前臂的拧转必须是构成九十度(即四十五度加四十五度),或者是拧转四十五度。时间问题,是一个劲力爆发的火候问题,既不能爆发得过早,也不能过晚。过早则会使爆发劲未触其身,且难收其效;过晚又会形成尺寸已过。所以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爆发劲力的效果。一定要细心体会和掌握‘近在眼前一寸中‘这个火候,才能爆发出如同电闪雷鸣般的急中之刚,而且是始之有谋,终之有效。 明劲是练合求刚,暗劲是练活求柔,化劲是练灵求巧。合,是上下内外气、液、固三体相合为一,要体现出一个‘整‘字来。刚,是要爆发出急中之刚(急中之刚谓之真刚)、刚中之急(刚中之急谓之真急),才为‘汉如冰之清‘的急刚劲,活,是圆活不滞,变化莫测。柔,是劲似抽丝,连绵不断,外柔内刚或内柔外刚,刚柔相济,不僵不直,沾缠粘随。灵,是转动迅速,变化灵敏,进退自如,吞吐随身。巧,是不丢不顶,不即不离,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不动则已,动则成圆,因此形意拳中有‘以巧破千斤‘之说。 暗劲,顾名思义,是一种暗藏的劲,也是柔中含刚的韧劲。暗劲在形意拳中,主要是暗藏在肘上。肘是上肢的中节,中节为藏劲之所、变化之处,‘中节空则节节空‘(此话虽系指腰,然上肢也不例外),所以练习形意拳必须注意沉肘。沉中之灵为真灵,浮中之灵为飘灵,是不堪一击的。因而在练习第二步暗劲功夫时,必须把劲真正藏集于肘上。 暗劲的锻炼过程,是一个长筋腾膜、练筋入槽的锻炼过程,是为了使韧带伸长和增大韧性,所以暗劲的锻炼过程,也就是易筋的过程。暗劲在形意拳的运用中,主要是为了克制对方和感触对方劲的来龙去脉,所以暗劲是在顾法中常常使用的劲节。 化劲,是一种顺从对方劲力往来的领化劲,它主要是锻炼内劲、内气的转换灵巧,在运用上它有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彼柔我刚、彼刚我柔之妙用,这在形意拳中也是易髓的过程。 化劲在练习时,无论是进退起落,伸缩开合,吞吐翻转,其走步换势都要如猫似猿,轻灵敏捷,周身动转要如同水之翻浪,连绵不断,无僵无滞,要体现出运动如流水,源源不竭,动转似球滚,圆活无滞的形象来。 化劲是易髓的过程。髓有精髓和骨髓之分。精髓主要的功用是补脑,骨髓的主要功用是充骨。脑为精髓之海,脑海有余才能使人增进聪明智慧。骨髓充盈才能使人体的骨骼坚实而不枯。 这里所讲的易髓,主要指精髓而言,补充大脑的精髓充足了,骨髓也就自然能够充盈旺盛。 筑 基 功 此功适应于十六岁以后己有遗漏者炼习。此时人的性功能已发育成熟,每隔一月左右则遗一次精。如同已破之碗,水已能从裂缝中溢渗出,古代养生家称之为“破体”。他们认为衣破需补,而体破了,只有通过补法才能回到纯阳如十六岁时的乾健之体。这一补法即筑基功。 一、修性 此段功夫称为性功。何为性功?这得强调一下。性功之“性”非男女两性之“性”,有人把它们混为一谈是不对的。由于各人出生时禀气不同,以及先天遗传等原因,性格也就有所不同。有人喜欢名利,有人喜欢钱财,而有的喜欢酒色……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者如是谓也。众生之所以不合道,就是因为他们出生后,感觉到了这个客观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并且确信万事万物的存在(古时称此为著),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欲望、追求,但往往“事与愿违”,一旦所追求的事物得不到,失望懊恼以及许多烦事便会接踵而至,在这些心态下想炼习筑基静功,好比闹市中寻幽静。即使勉强打坐,也需经千难万苦方能摸到入静门窍,终究难以极深度地人静。 二、易性 凡炼筑基静功,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利于人静的习惯。古人云:“行则借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如果长期坚持则性情必然变得很温和,心中便无烦燥之火。这些习惯在道家书籍中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它要求人们不争、无欲、公正无私、无所爱僧,不贪生、不恶死、淡其心、恬其性(古时称为“道心”),最终与水性相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容污垢之物而不恶,性牝柔而居下,筑堤阻之则不流,能方能曲,活泼圆陀,与大道相差无几。要达此境界,需在日常为人处事当中磨炼,这一锻炼过程就是性功修炼过程,古称之为“易性”。此时,对任何事都漠然冷淡,烦恼从何而生? 但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此乃立志修炼高功之士必修之功。常人炼功只是为增强体质延长生命,故只需做到古人所云:住、行、坐、卧四点要求,即行走时眼视足前一米左右的路,专心致志走路,尽量不去思想任何事情,使大脑保持一片空白。站立住行时,如不做其他事,则应存想头上那片蔚兰无云的碧空。闲坐时,则调整呼吸,使其深、长、匀、柔、缓和。卧床未寐时,意守脐下之睾丸,使其生精。如此常清静,则上坐人静易如反掌。 三、聚性 跌趺坐:坐于床上(不宜过软或过硬,以免长时间打坐引起臀部不适,影响练功),右脚脚背放于左大腿上,左小腿压右小腿,置脚背于右大腿上,右手掌托左手背,两拇指轻微抵触于脐下。 单盘坐:右脚背置左大腿上,小腿压左小腿。右手握左手四指,虎口相叉。置于腹前或腿上,手心向内。 散盘坐:左小腿压右脚前掌内侧,右小腿压左脚后跟内侧,手式可任选上两式。最宜初学。 老君坐:右小腿横平放体前,左脚屈膝竖直小腿于体前,脚掌平放床上,左手握左膝盖,右手心朝天,置于小腹,舒适为度。 童子坐:两脚心相对相合,二小腿横平放体前,两手四指各握拇指,分别放在同侧大腿根上、或合十于胸前。此式适合未遗漏之童真乾体。 以上几种坐法都要求腰杆正直,但不是强直,强直则不久耐,自然为度。两肩放松下坠,两肘稍微向前展出,头似顶天,但意不可太过,应似顶非顶。呼吸自然、轻柔、深长。 坐定后从头到脚趾,逐一放松。仔细体会松的感觉,再在此感觉上放松放松再放松,但不可用力或急躁,应以非常柔和的声音默念:“松……松……”。“…”为颤音,仔细体会每个毛孔都在随之而颤,随之而松。想一下自己还是一个婴儿,全身上下柔软如绵。然后,静静地观察眼前这寂静的黑暗。 对于性功修炼较差的初学者,此时就会出现静坐时的第一难关,即识神的无休止的打扰。何为识神?人在婴儿时期,混混沌沌,对外界世界毫无认识,大脑几乎完全处于无知状态,其功能只是支配婴儿的生命活动而已,此时的这一精神状态称之为“元神”。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大脑不断分工,除支配生命活动外,有了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认识使大脑由无知变为有知。此时,那种无识无知的精神状态被有知有识的精神状态代替,这一精神状态称之力“识神”。“元神”逐渐退位,“识神”势力逐渐扩充,最后独占“王室”(大脑之喻)。从此无为而治的“国家”(人体之喻),变成有为而治之邦,“天下大乱”,烦恼开始伴陪在人之左右。练功就是要废除暴君“识神”,立仁君“元神”归位执政。 识神的打扰表现在杂念纷纷。要扫除杂念需用一面“镜子”,古人云“心如明镜台”即此意。此“镜”即自己本心,要让心象一面镜子。杂念就好比一个物件,这一物体放在镜子前面,镜子就给它呈象,物件要离开,镜于也不留它。具体地说,如你在静坐时,大脑里浮现出白天打蓝球的场面,这时,你不要喜欢它,也不要因它是杂念而讨厌它,应保持冷漠的旁观态度,如同镜子呈像一样。镜子对自己所呈的像是不会有感情的,不喜欢也不讨厌。如打蓝球的场面要离去,你也不要挽留,你功夫不到家,则会有另一场面代替它。到家了就是静静的一片感觉,应迅速把握这一感觉。如有另一场面代替,则应用同样的冷漠态度旁观之,日久自然无杂念产生,这就象有个蹩脚的小丑想逗你发笑,而你对他的笑话毫无兴趣,笑不起来。这小丑虽然不断地讲一些新的笑话,但始终不能把你逗笑,最后只好没趣地走开。“识神”就比做这小丑,不断的杂念如同小丑的无聊的笑话,你冷漠地对待杂念,最终“识神”也就没趣地走开。战胜“识神”,也就闯过了静功的第一关。从此便算入了“静”之门。但此时若一味地溺于静,则易陷入第二道难关“昏睡”。应当观光聚性。此法稍后再叙。 消除杂念的方法有许多,诸如数息、存想等等,但许多人虽然按照别人所介绍的方法练习,却依然不能入静。甚至杂念反而增多,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富于联想所造成的。用前面介绍的方法来说,当你坐定后,杂念产生了,你就会想起所讲的那方法,而那方法中有个镜子的概念,于是,联想可能就会产生。你可能会想到某天某时,你一不小心把衣橱上的穿衣镜打烂了,结果如何如何。想到“小丑”一词,又会联想到剧院里的小丑、电影中的小丑,这样杂念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多了,所以,古时练功一般都不说明入静的方法,要做徒弟的自己去悟。悟出了便教下步功法,悟不出教也白搭。古语道:“性要自悟,命要师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吾随师初学之时也走了不少弯路,摸不到人静之门。最后采用存想法,才算入了此门。平常走在街上,眼里看着人群、车流,脑子里却想着一面强烈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墙壁。如此坚持了数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晚上静坐时,眼前也有这墙,只是灰暗了许多。师父却说这是一种-象-的弊病。于是,把这面有一定面积和形状的“墙”扩大为漫无边际的又无形状的一片虚白,结果几天后便入了门。这些也就是说,练功者自己本身要悟、要领会。哪种方法利于自己人静,或者自己觉得怎样对于自己入静帮助大,便采取它,不要见异思迁。 初入静,由于体内阴浊气多,眼前是一片黑暗,应细心去观察此片无尽的黑暗,你可能就会看到一些小星点在黑暗中时隐时现,这时应试着把这些小星点合在一块,变为大星点(其实这些星点并不会随意而合)。这样做能集中精力,但合他们时,千万不可用力、急躁。片刻自然有一些白的光在眼前波动。这是散性聚成的结果,称为-性光-,接着波动变大,有的微光欲消失,此时应追回,不让其走失。日久练习,此光由动变为不动,由微白变皓白。未破之童体者,此应把真念寓于此光中,最终达到-光即我也我即光-的忘我境界。已破之人,此时应将微意移于下丹田,转入命功修炼。 命功次第 一、炼精化气 ①采药归炉 随着眼前之光由微白变为皓白,人之散性也变更而成定性,性功修练已到一定阶段,开始将微意移于下丹田。方法是静视眼前白光,(此视乃是由先前的阖目观眼前之黑暗,逐渐因放松入静眼睑自然微开一线之状态,非人为地留一线光练功。人为地睁开一线,会导致眼睑抖动影响入静。不如干脆闭了眼观眼前黑暗中之性光,而不是留一线观自然之光。一面随吸气引白光入下丹田(即气海穴,与脐相对入脐一寸二分,直径约四横指的一个球状虚空,乃众水所归之处。)呼则静观导入丹田之白光。如此夜夜行功自然有采精火候。静坐时,在无思无欲的情况下,生殖器突然勃起,元精生矣。此时勿惊勿慌,心若无此事发生一般;勿愧勿惧,心凝神于丹田之太虚,又如轻轻一意而已。等其亢极欲缩时,轻缓一吸导入丹田,一呼降至会阴,如此数遍外物(生殖器)自然缩尽,下山猛虎,手到擒来。这是因为体内精气日益充盈之故。此后,外物不仅在练功时会勃起,平时看书、走路亦会勃起,但终与静极而勃有别,静坐无欲而起,精源清澈,而平时勃起有清有浊(因色欲而起,为浊)。时用-吸、抵、撮、闭-口诀擒之。即在外物勃起时,急用鼻吸气降至会阴,撮紧肛门,继由脊梁上至百会,稍停闭紧口唇,防其由口而漏。再一呼降于丹田,如此数遍或数十遍,自然缩回。 ②炼精成气 上段功夫采得精归炉后,须炼之,不然,最终满而遗漏。炼精用火,火分文武。 武火锻炼法:外物尽缩后,即吸一气由鼻根入于口下降至丹田,呼气时意守丹田,仔细体会其内之温热。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六六三十六息,息息归于丹田。 文火锻炼法:在武火之后,留心于眼前之静光,仔细听闻鼻息之声(此声乃想象之声,因通过前面几段功夫锻炼后,鼻息已细微到无声之境界),二十四息后,文火炼毕。 遂移微意于丹田之中温养生精,候元精生时外物复勃,仍用前法采之炼之。如此夜夜行功,数日后,丹田温暖舒适,氤氲不散,继续苦练则有开关之候。 二、气足开关 通过上面采了炼,炼了采,功夫日益长进。待到息定时,体内之精炼成之气,已有其形,即腹部看得到的气丘。息定就是呼吸中断,不用鼻孔进行,而是皮肤和一些特殊部位。此是自然而然,非人故意所为。此时,气丘上下波动一升一降,耳内风生,眼帘光闪,丹田发热发烫,此时应静观之,气动意随之而到,不催促也不散离之,千万勿昏睡,不然气散。待热极而动时,以一意领至尾闾穴,体内气足者,只觉一股热流直冲入头顶,稍时化为甘露降入口内,应闭紧口唇防其出口而漏。只听-隆隆-作响降于丹田之内。若气不足则在冲顶时,会出现走走停停,走时意随,停时意守,这样分几次才能到头顶。 功夫至此小周天已通,此段功大后,气在体内复生时,外物再举,应以神领之运周天,候缩,则寂照之。“寂照”即忘记呼吸轮入杳冥中而入定。以后再生再运,古则称之为“还精补脑”。 三、法轮常转 上法久行,在静定中元气生,丹田觉温暖。此时,气已不行阳关,外物不复勃举。即不外驰,必上行中宫与神相交配合,氤氲不绝,如如不动,一股热气由丹田直入尾闾,上夹脊,过玉枕而达于泥九,复降入丹田,不由自主,自然而然,非人为也,复有气生而如此。 勤苦修之,遂归于大定,此时心情恬淡,眼前性光变为圆点,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谓之“玄关”。此后在定静中,一道白光亮如水银运转三百六十周,满周天之数自然而停,此后复而如斯,谓之“法转自转” 日本剑豪列传 一、小田孝朝(小田流):实战剑法之创始者。 常陆小田城之城主,代代仕北条家。 自源平时代以来的战场上,概以弓箭、薙刀(长柄薄刃的刀)、枪矛、棍棒等为主要的武器,然而当它们被打落或打折之後,就必须以腰挂的大刀或小刀来厮杀,况且自进入室町期以来,战法渐成为密集战法,这些枪棒等的长武器,反成为累赘,并更有伤及已方战友的危险,因此孝朝据此实战的理论与经验,创出大刀实战的技法,开创小田流,其子孙相延数代,俱为杰出的剑客。 二、念阿弥慈恩(念流):为求报父仇,得异人传授剑法。 五岁时,父亲(也是剑术高手)被友人所杀,得乳母将其救出逃离,七岁时乳母将其送至相州藤泽的游行寺,得游行上人收为弟子,僧名为念阿弥。 一心想为父报仇的他,遂执着於兵法剑术的修行,十岁时上京(京都)至郊外的鞍马寺,一心想效法源义经的故事,期得异人传授剑法妙技,十六岁至镰仓寿福寺,得荣裕僧传授秘传剑法,十八岁再至九州筑迤的安乐寺,於若修中终得剑之奥义,此後,阿弥又更以行脚僧的姿态巡游全国,探访名人,作剑法的修行,后来终於返抵故乡——奥州的相马,元服并易名相马四郎义元,找到了杀父仇人,并使其授首后,续守丧三年,将家督让弟继承,并再度身入禅门,改名慈恩,继续其流浪诸国的剑术修行,是为念流之祖。 三、中长秀(中流):文武两道之达人。 所谓的剑法,并非始自室町期所发明者,自古即有神道流、京八流、鞍马流等等,而中流也为古流的门派之一。 中长秀为第四代的传人,杰出的剑技获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所赏识,遂聘为将军家之剑术师范,使中流广传後世,後长秀历任守护等数重职。 四、饭筱长威斋家直(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日本剑道之祖。 年青时曾仕足利第八代将军——义政,因故辞官,返乡後遁世隐居,在从事神佛道之修行之外,更对刀剑、枪矛、薙刀等之武技,日夜不断地加以锻炼,然至年逾六旬乃苦无心得,遂至香取神宫境内,梅山不动所,日以继夜苦研剑理,并以树木为打击的对象,如此达三年,终得剑之奥义,开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一四八八年逝世,享年一○二岁。因有如松本备前守、塚原土佐守(卜传之养父)、上泉伊势守、师冈一羽斋等,被後世认为剑圣格的人物,皆从其传,故被尊称为日本剑道之祖。 五、爱洲移香斋(阴流之祖):参笼廿一日,睹蜘蛛之变幻而得悟剑之极意。 年青的时候,适生长在「广仁之乱」的时代,为了在这乱世中生存,对於刀枪之术,痛下决心来研练乃属天经地义的事。 对於其出身有数种的说法,其生涯也多属谜一般地,不为人们所知,但却由於其所创的阴流,有像上泉伊势守信纲般的天才剑客去继承,所以连带使其声名也大扬。 六、松本备前守尚胜(鹿岛神流):十文字枪的创始者。 由饭筱长威斋学得剑法之极意,再融和其实战的经验,除发明十文字枪之外,还有阵镰、片镰、万字兼、草刈镰、兵杖等等的技法,就是塚原卜传着名的秘刀「一之太刀」,其实也为其所发明的。追寻足利中期诸剑流之根,皆多出诸中、饭筱、松本等之三流,故後人多把他们称为三流祖。 尚胜一生出战场廿三次,取敌首级达百以上,然而却於「高间原之役」,在有如修罗般的奋战中,为棋枪所刺而壮烈阵亡,时年五十七岁。 七、扖口高重(马庭念流):以无构型胜敌。 马庭念流在剑道史上,也占有很大的地位。扖口家首代为木曾义仲的四天王之一,以武勇绝伦著称的兼光,其子兼重,从念阿弥慈恩习念流,至上州马庭,故被世称为马庭念流。门徒中,有官家子弟,也有老百姓,最盛时期,其数逾万。 所谓念流的「无构型」者,把剑尖斜垂右下方,上体前倾,前足十分地踏出,让头部的门户大开,如此对方必向面部攻来,这时候,待敌剑攻进约六分的刹那间,把头後仰,前脚後引,让对方剑尖落空,而我以换成上段劈下,所以念流之剑,绝不由我方采主动,所以它可以称之为「非杀人之剑」,只有在对方斩来的时候,才迎变而斩之。此外,以剑挥斩矢箭之技,谓「矢留之剑」也非常有名。 念流三世兼定,四世高重俱为名人。现仍留存於马庭的道场「侠士馆」,为群马县的指定史迹。 八、塚原卜传高干(新当流):把薙刀的名手原长门一刀两断。 一生出战场卅七次,真剑比武十九次,斩敌有名武将首级廿馀名,实斩敌人达二百廿二名,仅受箭伤六处之外,从未受任何刀剑之伤。其最为有名的决斗为接受当时被一般认定为有如剑圣的原的长薙刀,在裁判的一声「开始」令下,两人同时跃进,但占得先机卜传,仅一刀即把长门当头劈毙。虽然如此,卜传绝非是个嗜杀生性之人,关於这一点,倒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轶话,即,有一次在渡船中,有一武者向其挑战,渠应谓:「那麽到前边小岛上去比划看看」,船至岸边,武者率先一跃上岸,而卜传却以棹杆将船撑开离去,而将暴跳如雷的武者留在岛上,这概因卜传不愿妄用杀戒之故(如决斗,武者非死即伤)。 足利将军义晴、义辉、义昭等,慕其名,召出以宾客礼待,并从其习剑。一代霸主,甲州的武田信玄也曾召聘其为武田家之诸将领教授剑法,其中最为杰出者为山本勘助晴幸。 後来,卜传再巡历诸国作武者之修行,其行列含弟子、随从等多达百馀人之众,浩浩荡荡,有如大名(俸禄一万石以上者称为大名,亦即诸侯,或称藩主,战国时代有三百七十位,德川时代剩二百六十位)行列,其弟子中除上述之外,有北昌具教、师冈一羽、斋藤鬼坊、真壁道无、松冈则方等,而具有大名成份的弟子有细川藤孝(幽斋)、结城正胜、佐野天德寺、佐野裕愿寺等,而其中独获其传授「一之太刀」秘传者为北昌具教。 九、山本勘助晴幸(京流):就算是剑客也是一流的名手。 独眼跛脚,一代名将武田信玄,依为左右手的军师,有「夺城掠地的名人」之称号。 三河国人氏,先从铃木日向守学铃木流军学与京流剑法,後来入仕武田家,又从被信玄聘来的塚原卜传学新当流。勘助在未被信玄录用之前,身为落魄浪人,却是满怀大志,当流浪至骏府,今川义元不识其才而不予录用,遂又流浪至甲斐时,方为信玄所录用,时年已五十一,为了报答知遇之恩,穷其馀生为主公信玄鞠躬尽瘁,一五六一年九月十日於川中岛之役(与越後上杉谦信之合战)时阵亡,时年六十二。 十、塚原彦四郎(新当流):不拨刀而得剑之极意。 塚原卜传有子三人,剑技皆在伯仲之间,卜传为了决定该由谁来继承其真传,而做了一次试验。有一天,卜传在蚊帐上搁一小木箱,而人在帐内分别喊三子入。首喊长子彦四郎,彦四郎因心境非常平静地进来,所以周遭的光景也皆可一览无遗,自然也就能够发现帐上的木箱,遂很平静地取下它後,才掀帐入内。次喊次男的彦五郎,慌慌张张进来的他,刚一掀帐,木箱遂直掉了下来,好个彦五郎,将身一移,乾净俐落地把它给接住。最後轮喊三男的彦六,随随便便进来的他,同样在掀帐的同时,木箱直往他头上掉,刹那「嘿」地一声,随着裂帛似的气合,他的腰刀闪电般地一挥,当堂把木箱劈成两半於空中,考验的结果,卜传把他的真传授予长男的彦四郎。他说:三男的快剑,虽让人看来是够精妙华丽,然而对方只是个箱子,如果它是人的话,而且又是个高强的剑客的话,你早就被对方一刀斩杀了,次男同样也为自己身手的不凡而充满了自信,因此也失去了冷静的心境,而彦四郎虽同样拥有高强的身手,却能够冷静地观察周遭的景况,而事先去避开危险,越是能够不拨剑的武道,才是真正高次元的武道。然而彦四郎虽得乃父之真传,但秘刀的「一之太刀」,由於只能单传,且早已传予伊势的国司——北昌具教,所以彦四郎终於没能得「一之太刀」的秘技。 十一、扖口又七郎(念流八世):以木刀劈裂岩石的气魄。 被後世称为马庭念流中兴之祖的,即是这位八世的定次。 当时在高崎城下,另有一位当剑术指南的天道流名人——村上天流,因为在「一山难容两虎」的情况下,两派的门人时有争执摩擦,以致最後演变到村上与口非一决雌雄不可的局面。 地点在乌川河畔,於青竹作成的围垣内,由高崎城主派军警监视与警固之下举行,两人以木刀对峙良久,旗鼓相当的两人,彼此皆找不出任何可乘之隙,两人遂像根生於大地般一动也不动地相对峙着,变成了一场精神力的持久战,弄得两人汗下如雨,面无血色,最後随着又七郎出自丹田的一声烈喊,闪电般的上段向村上的头上劈落,而村上虽能及时地举剑把它架住,但却抵受不了其雷霆万钧之势而被劈倒。 又七郎在这一场决斗之前,到平生最为信仰的山名八幡宫,斋戒沐浴三昼夜,祈念「但愿能以此木刀,将念流之武名传扬天下」。满愿之日,立於神前的大石前,以手中之枇杷木刀向其劈落,大石果然应声裂为两半。现在此块大石,跟那把三尺五寸半长的枇杷木刀,俱在山名八幡宫,供後人凭吊。 十二、爱洲小七郎(猿飞阴流):威名远播至明国。 小七郎为移香斋晚年(六十八岁)所得之子。 相传於一五六一年(明嘉靖四十年),日本的八幡船入侵明国南东沿海一带,明将戚继光军迎战镇压,其时从一名败逃的倭寇怀中,掉落一卷传书(传授秘法之书),是为爱洲小七郎所创「猿飞阴流」的目录,此目录後来原原本本地登载於茅元仪所撰的「武备志」中,遂使小七郎之名远播於明国。 十三、上泉伊势守信纲(新阴流):以徒手夺下柳生宗严之手中刀。 其家系源自藤原氏,後辗转至上泉为一城之主,臣事关东管领上杉家,至其父之时代,上杉为小田原的北条氏所灭,上杉之手下名将长野业政据守箕轮城,继续与北条氏康、武田信玄等世敌周旋抗衡达八年,而上泉信纲即为业政之手下,屡建奇功,崭露头角,被业政封为「上野国一支枪」。一五六三年业政病故,信玄之二万大军立即包围箕轮城,信玄因惜信纲之才,遂派说客劝降,信纲也为救全城的生灵免於涂炭,遂允其条件,但藉口欲作武者之修行,而婉拒入仕武田家,武田允其求,但却不允许信纲再仕他家,信纲遂携同其子秀胤、弟子疋田文五郎、神後伊豆守等,周游诸国作武者之修行。至京城,将军义辉亲睹其兵法深为所动,欲以高禄召其出仕,信纲仍持礼婉辞,并代推举,以其弟子神後伊豆守为将军家的指南役(武术教练),後来却为正亲町天皇封赐「从四位下」的官位,召入殿献示剑技,此为剑法史上最初之天览,对手为号称九州第一的丸目藏人佐。信纲持袋竹刀,接连三次,信纲皆仅以一刀即把丸目击败,丸目随求入其门为徒。 後来信纲又巡游至和州,号称近畿(地名,本州中部一带)第一的中流高手柳生宗严(名闻天下的柳生初代),恳求与其比武,信纲令弟子疋田文五郎与其对立,结果宗严仍非文五郎之敌,大骇失色的宗严,更恳望信纲给予指教,信纲遂与其对立,并以徒手夺下其刀,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宗严,更恳留信纲一行长驻於此授剑,如此修行三年,宗严终获得其真传。 在这战国的乱世,剑法至为兴隆的时代,天下到处充斥着武艺高强的剑客,而信纲却以更上乘的武技技压群雄,故推崇为当世的剑圣。 十四、宝藏院胤荣(宝藏院流枪术):观水中之映月而悟得枪术之精仪。 兴福寺之塔中宝藏院院主,在武道史上,以僧人身份获得最高武名的,就是慈恩和胤荣二人。 在此前各流各派的武术,概包含剑术与枪术在内,并没有独立以枪术为名的流派。 胤荣自幼即好武,四处觅求名师,据传,其曾事师者逾四十位之数,其中包括慈恩的念流、神道流、上泉伊势守、成田大膳大夫、穴泽盛秀等等的名人,後来更深研枪术,有一夜於池旁,睹池中之月,得灵感而发明了镰枪,并创立了宝藏院流的枪术。 至晚年,彼认为身为僧侣,却授习此杀人之技的不当,遂决心舍弃武技,令高徒将所有武器搬出寺外,并严禁门人习武,而以读经送其馀生。然而宝藏院流之枪术,却已名扬天下,并且绵延至今近四百年,仍不见稍衰。 十五、奥平休贺斋(神影流、奥山流):得德川家康授御朱印。 三河国人氏,在上泉信纲的门弟中,有「东国第一」之称的高手,弟游诸国武者修行後,归居故乡,其剑名已广扬,国王(诸候)的德川家康(当时尚未当上大将军),从其习剑,後并授予御朱印,任御台所(城主正室的尊称)御守役。 十六、富田势源(户田流):善使小刀的名手。 富田家代代仕於越前朝仓家,其祖父从大挢勘解由左卫门学中流。势源为出游诸国作武者之修行,将家督让予其弟景政,把姓氏改为户田,流名也遂成为户田流。 他善使仅尺馀长之短刀,曾与名剑審比武,对方虽以三尺真剑相向,但他仍以尺馀木刀与敌,并仅以一刀即获胜利,然而非常奇怪,也非常讽刺似地,其徒弟(另有徒孙之说)佐佐木小次郎,却以一把被称为「物干棹」(晒衣的竹杆)的长刀而提名。 十七、师冈一羽常成(一羽流):塚原卜传高徒之一。 其先代为源氏支流,土岐氏四天王之一。一羽幼从其父学饭筱的神道流,後再入卜传之门得奥义。一五○九年主家战败,遂逃亡至信夫郡而得罹癞病,三年後皆因生性恬淡故,虽身为有名的剑客,却没有留下足堪留传的事迹。 十八、柳生石斋宗严(新阴流):柳生新阴流之祖,对家康以徒手夺刀获胜。 柳生一族据传为菅原道真(八九四年创和风文学,八九八年任右大臣,与左大臣不睦被陷害,遭天皇流放至福冈(博多)的太宰府,不久????由太宰府天满宫始,今全国所有天满宫即奉祀他的)之後,代代管领大和国柳生庄而以柳生为姓。 宗严自幼即喜弄刀舞枪,最初从神取新十郎学新当流,再从户田一刀斋学一刀流达极意,後来更从上泉信纲习得新阴流之奥义,曾分别获足利义昭将军和织田信长之徵召,廿多年後的一五九四年,宗严六十岁时,被德川家康召至京都,与其比武,宗严以徒手夺下家康的手中刀而获胜,家康令任指南役,然而宗严以年老为由辞退,而推荐当时廿四岁的五男宗矩以代替。一六○○年关原大战时,宗矩受家康命急返柳生庄,合同其父石舟斋袭击西军石田三成之後方而立战功。 十九、足利义辉(新当流):历代将军中,空前绝後的好手。 足利第十四代的将军,塚原卜传的高徒。 一五六五年,府邸被叛乱的贼军所包围,义辉已对命运有所觉悟,遂与剩下无几的手下,举行後的酒宴,宴毕题辞世歌於其妻袖上,取出所有的名刀,拨刀出鞘置於身旁,以备斩钝时所替换,如此攻进来的乱贼,死其手中者已难计其数,一时使敌兵畏其神勇而不敢近身,後来由敌将之子献策,让众贼埋伏於墙边门後,齐以长枪绊扫其脚,把他绊倒後,再纷纷以纸门覆盖身上,以长枪将其刺毙,死时年方三十。 廿、丸目藏人佐长惠(体舍流):廿一般武艺件件皆精。 自幼好武,熟习诸流,後随塚原卜传习新当流,得九州第一好手之名,闻上泉伊势守上京,即赴往挑战被败,求入其门,终得奥义。丸目除了剑术之外,枪、拨刀术、手里剑(飞刀)、马术、薙刀等廿一项武术,皆得其奥义,甚至连书法也为达人,到九三岁时除了败於上泉之外,终生从未尝败绩,故也称得上是一位无敌的剑法家。 廿一、斋藤传鬼坊胜秀(天流):中诡谋惨遭杀害。 幼从塚原卜传习技,成为高徒之一,武者修行巡游诸国至京,时剑名已大噪,天皇慕其名,召其上殿献技,并赐「左卫门尉」之官位,越使其声名大提,返归常州真壁郡的故里,竞相入其门者极众,睹此状,最使嫉恨交集者为真壁城的城主——真壁暗夜轩,他原也是卜传的高徒,然而实力却略逊於传鬼坊,在传鬼坊尚未方乡之前,其兵法为常州一带所向无敌者,而此时声名地位,已全为传鬼坊所湮没而黯然无光。暗夜轩有一声名也颇高的弟子霞之助,对传鬼坊屡加诽谤与挑衅,传鬼坊无奈只好应其约斗,而仅一刀即将其斩毙,如此更引起真壁满门的愤激,然而欲与其决斗,却又深知非其敌手,真壁的重臣樱井大隅守(霞之助之父)遂献计策,约斗传鬼坊,场所为真壁的不动堂,待传鬼坊带同二名弟子入堂後,樱井以持弓箭的手下将其团团包围,由武士斋藤万然喊谓:「素仰贵公切矢之刀秘技,今请赐一见」言毕矢发,传鬼坊果以十文字长枪将其拨落於地,然而即由四面八方一阵急骤的箭雨射来,二位门弟立成刺猬般倒毙於地,传鬼坊有如阿修罗般挥枪奋抗,被其拨落在脚旁的矢箭也已堆积成厚厚的一层,然而一支接一支穿过防线的箭,已深深地插在他的身上,最後也跟其门弟一样,被射成刺猬般地,时年才卅八。 廿二、真壁暗夜轩(霞流、卜传流):有夜叉异称的粗暴武者。 常州真壁郡第十八代城主,也为塚原卜传的高徒之一,力大无穷,在战场上能挥舞二寸半径,长丈馀,植有铁锥的坚木棒,当者披靡。在传鬼坊尚未返乡之前,威名远播而门人众多。 廿三、川崎钥之助(东军流):极意之剑法发性之刀。 父为朝仓家臣,鞍马流的达人,钥之助自幼遍学各流,并兼习军学且皆得奥义,曾师事者如富田势源、富田午生、天台僧东军僧正等等俱为名人。钥之助因性向谦恭,并未自立流派,却为当时人们,尊敬其军事方面极高的造诣,故尊称其为东军者,可是後来,他的军学并没有传人接其衣,仅留传下其剑法,被称为东军流或东流。其所称为「发性之太刀」的剑法,当留传至後代,却被纷纷融入各自之创意而全成为他流。 廿四、川崎次郎太夫宗胜(东军流五代):活用地利,忍之原的死斗。 除家学渊源之外,在武者修行中,再从宝藏院胤荣学得枪术。在游历期中,曾於武州熊谷,向某武场主挑战,并将其斩毙,代师复仇的门弟们,群出包围於忍之原。 他充分地利用地形与树木等等,以避免堕入背腹受敌之危境,并边跑边杀,虽敌人众多,但尽量去造成与敌人成为一对一的状态。後来,历任忍城城主和信州小诸藩藩主之剑术师范。 廿五、吉冈宪法直贤(吉冈流):京城的名门,宫本无二斋曾与之对立。 吉冈一门,自十二代将军足利义晴以来,一直任将军家剑术师范之职,以当时战国的乱世,剑豪如云,高手辈出的时代,而能膺任将军家师范之职,其声名与地位之高,可就不难想像了。吉冈直贤即为首代直元之侄,剑技尤凌驾父伯,任十五代将军义昭之师范,当宫本无二斋游历至京时,曾向名门吉冈直贤挑战,而被无二斋所败。 廿六、宫本无二之助一真(无二流):武藏之父,十手与二刀之名人。 因其子的名气过大,反倒使他的名声被湮没黯淡无光。 其先祖为播州赤松氏一族,名新免伊贺守,曾是揖东郡林田的城主,无二之助出生於宫本村而易姓宫本,任官於别所长治家,被称为十手(後来江户时代为捕吏们所持用,尺釭齱近柄有叉的铁尺)的妙手,并擅双刀之术。一五八○年,别所家被织田信长(徵伐军实际的主帅为柴羽秀吉)所灭,无二斋成为浪人,流浪天涯至京,向名门吉冈挑战获胜,後来入仕黑田家,黑田家臣的菅和泉,从其习剑也成为一流的剑客,其另一弟子青木铁人斋也为一杰出的人物,故在小说里头,包括拍成电影的故事,把武藏所遗留下来的着述与绘画等等,不难看出其高度的智慧与教养,这些应是除了天赋的异禀之外,须再加上後天培育所获得的结果,此外,二刀流为武藏所发明之说,其父既已经是二刀流的名人,此说不就颇有可疑的地方了吗? 廿七、钟卷自斋通家(钟卷流、外他流):佐佐木小次之师。 只知其为庆长年间的人氏(一五九六为庆长元年),如此创派立流,列剑圣格的人物,生年与爬~竟然没有记录留传下来,就是师门也有从富田势源与富田景政(势源之弟)两说,而佐佐木小次郎也有说是其弟子与富田势源之徒的两种说法,然以年龄推算,应为是其弟子说较有可能,其另一极为杰出的门弟就是成为一刀流流祖的伊藤一刀斋景久。 廿八、伊藤一刀斋景久(一刀流):以理论与技术研创出来的剑法。 钟卷自斋的高徒,身裁魁伟、肌肉发达,留着披肩的长发,俨然一副山野头陀的模样。年青时,曾於所搭的夜舟上,碰到比他更魁武更高大的船夫,渠深信单靠技巧似的兵法,绝非天赋神力之敌,二人争论不休,遂决定上岸一决胜负,结果输得心服口服的船夫,当场跪伏地上要求收为弟子,这就是一刀斋最初所授的门弟,後来也成为极有名的剑客——善鬼,并从此陪同一刀斋游历诸国作武者之修行,在诸国数不的与他流比斗中,一刀斋当让善鬼出场代斗,渐渐地变成没有一个能够经得起善鬼一击的对手了,从此善鬼心起邪念,认为只要把师父掉,即可成为天下之无敌,自此,时时窥机欲下毒手,但一刀斋亦早已洞悉其心,而时加提防,如此却也能够相安无事地抵达江户,这时一刀斋也已收有众多的弟子,其中以神子典膳为最突出的杰出人物。 德川家康仰慕一刀斋之名,召唤入城,一刀流之流名也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後来与弟子典膳,合力收除了劣徒善鬼之後,献身佛道,从此其下落即扑朔迷离,有多种不同的传说。 廿九、根岸兔角(微尘流)与岩间熊之助(一羽流):雪背叛师门之恨。 师冈一羽临老境时,身罹癞病,徒众们俱不耐其身发异臭而竞相离去,最就剩下岩间熊之助、土子泥之助和根岸兔角等三人,共立誓约,决心伺候恩师至终,但才不久,根岸却撕约不告而别,使岩间等二人切齿痛恨,决意他日必雪此恨。一方,根岸出相州小田原後,立微尘流一派,不断地击败他流剑士,而获得「天下无双之名人」的隆誉,後出江户开道馆,成为当时着名的兵法家。一五九三年师冈岩间与土子抽签决定由中签的岩间去执行惩罚根岸的任务。岩间出江户至根岸的道场,然因门弟众多戒备森严而不得其门而入,後思一计,於附近挢旁竖一札牌题文挑衅,如此果引起根岸一门的骚动,弟子们纷纷欲向岩间挑战,但根岸深知其利害,如此门弟们必遭其痛击无疑,至此只好亲自出马应斗了,事前并向町奉行(幕府所设,执掌行政、司法、警察等的官吏,相当於市长,偌大江户分设有南北两奉行)报备,场所定在附近大挢上。决斗当日,町奉行派出的差役,担任维持交通秩序,并收缴二人之佩刀,让二人以木刀决斗。 二人终於在挢中央会面并立定对峙,根岸采上段构型,岩间取下段,对峙中,先开始焦燥的根岸,猛然挥刀砍下,而岩间适时把它架住,并顺势把他推到栏杆边,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捞起根岸的脚,一下子把他推落挢下水中,根岸既已无面在江户立足,遂乘机逃亡至西国,易名信太朝胜而仕事黑田家。 雪恨的岩间在江户声名大扬,这时有个根岸的门人,为欲报师仇,遂处心积虑地去亲近岩间,後邀至其家,并服侍其入浴,然後乘其浑身赤裸,手无寸铁时,施偷袭而把岩间给斩杀。 卅、富田越後守重政(富田流):见机行事,徒手夺刀。 富田景政(势源之弟)的养子,幼从养父习得中流的奥义,仕官於前田利家(加贺藩一百万石,号称天下最大的诸侯)、利长、利常三代。战时常任先锋,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所领俸禄达一万三千石之巨(但不是大名)。 有一天,利常向他说:「闻汝擅徒手夺刀之技,今且试之」,言毕拨刀严峙於前,而重政即谓:「无刀取系秘传之术,不欲为他人所窥故,请嘱退隐於袄(厚纸门)後者」,利常依言反顾身後,重政乘隙立夺其刀於手,并谓:「无刀取即此也」,利常哑然失笑,并深服其机敏。 後来,重政更获得「名人越後」的称号,曾於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之前展露剑技。 卅一、山崎左近将监(中流):以小刀胜长刀。 被称为「名人越後」富田重政的亲弟弟,中流的名手,并获其兄的指导,剑技益形精妙,尤其擅以一尺九寸的小木刀,胜对方的三尺真剑而着名。其子三人,後来也成为非常杰出的剑客。 卅二、林田左门(户田流):斩杀杀人逃亡者六人。 富户势源的外甥与弟子的两说。仕事黑田长政家,在西国(九州)的声名极为盛隆。 一日,他追缉杀人逃犯六人,俱为使剑的好手,对方拨刀拒捕,左门无奈,只好拨刀应战,转瞬间,立斩其中四人,并将馀二人活捉生擒,据当时目击者传云,其剑法实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妙。 卅三、上泉主水宪元(神阴流):单枪匹马深入敌阵而奋战至死。 上泉信纲之弟(另一说为,信纲与其女弟子亦即其主公长野业政之女——於富,所生之子),信纲推荐入仕上杉景胜(谦信养子)家,领三千石的俸禄。 一六○○年关原大战之前,上杉侵攻邻国的最上义弘,以直江山城守为大将,主水宪元领三千五百骑从随,以破竹之势,仅费一天的时间,即将敌人的廿一座附城攻陷,最後至山形(地名)最上义弘的主城,因视其形势十分险恶,绝非力攻所能克者,主水遂劝直江暂退,而直江却讥其懦弱,徒具虚名,使主水屈恨交集。 不纳劝的直江率军力攻,果如主水所料,造成死伤累累仍无法得逞,直江只好下令退却,此时,主水单枪匹马杀入敌阵,疯狂如瘟神般地,从日正当中直杀至近暮,终於力竭而被杀,时年方卅四。 卅四、神後伊豆守宗治(神影流):在关白秀次的御前披露剑技。 很早就入上泉信纲之门,与疋田文五郎并称为上泉门下的双璧,在将军足利义辉和关白(官名,辅助天皇之大臣)丰臣秀次(丰臣秀吉得天下後,任关白职,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後将其位让给其甥秀次,这秀次性极好武,但却残虐无道,故被称为「杀生关白」,後来被以「企图谋反」为由,全家包括妇孺老幼在内,被丰臣秀吉抄斩)之前披露剑技,後来并任将军家剑术指南。 卅五、疋田文五郎(疋田流):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上泉信纲之甥兼高徒。德川家康要上泉仕官,上泉婉辞并代推荐文五郎与柳生宗严二人,家康睹二人之武技後,遂选定柳生宗严为剑术师范(宗严也辞而以其子宗矩代),因家康认为疋田的剑法过烈,身为将军或大名,不必具有一般武士一对一厮杀似的剑法。 後来疋田被关白秀次召为手下,曾有户田流高手长谷川宗音於秀次前献技,秀次令疋田为对手,疋田力辞并曰:「长谷川为名手,余亦不弱,龙虎相斗必有一伤,兵法非儿戏,如此赌命,实非其所,故此为我流所严禁」。 秀次一族亡後,续出游诸国,受其授剑者,逾数千。 卅六、柳生但马守宗矩(新阴流):师事泽庵禅师,剑禅一致之极致。 除了宫本武藏之外,柳生但马守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史上名气最大的剑客了。他为二代秀忠,三代家光传授剑法,尤其更获得家光的信赖与宠爱,致连有关政治方面的问题,家光也常求策於他。一六二九年叙任「从五位下」但马守,七年後俸禄达一万石,身份与大名齐(他不是大名),後又增至一万三千石之巨。 宗矩除了剑之修练之外,与泽庵禅师相交甚深,并从其作禅事的修行。宗矩有三子,长男十兵卫三严,剑技尤胜乃父,却惜於宗矩逝世四年之後病亡,将军家师范职由次男的飞弹守宗冬继任。 但马守之兄严胜,历仕筒井顺庆、加藤清正等最後至尾张(今名古屋)德川义直(家康之子,「御三家」之一,尾张德川家之祖)家,成为尾张柳生流之祖,其子兵库助利严也是一名杰出的剑客。 日本剑豪列传(续) 卅七、菅和泉(疋田流):征韩之役剑斩猛虎。 先从宫本无二斋学剑,後来疋田文五郎仕黑田家时,再入其门得奥义。随丰臣秀吉出兵朝鲜而屡建奇功。有一次其主公黑田长政作狩虎时,突从侧旁窜出一只巨大猛虎,立时扑杀两名足轻(小卒),在人们惊慌散逃中,菅和泉拨出腰二尺三寸的名刀峙立於虎前,随着一声巨啸,猛虎直扑菅和泉,说时迟,那时快,泉以闪电般的速度,不退反进地扑上去,在猛虎头上猛砍一刀,使猛虎随着一声哀啸倒毙於地,时年仅廿八。後来也曾参加关原之役,因战受封7千石俸禄。 卅八、寺泽半平(疋田阴流):能按观者指定的部位,予取予求地取胜。 疋田文五郎巡游至肥前唐津,受城主寺泽康高礼聘为剑术师范,寺泽半平即为城主之甥,得奥义後,入仕艺州(广岛)浅野长晨家,常以糕饼素面等为奖品,让门人们较量武技以资精进。有一天,有位二刀流的剑客上门求,仕奉主命试技的寺泽,与其对谈即已悉其造诣之高低,嘱免试令返,而剑客不服谓:「不试焉知其强弱」,并硬求一试,寺泽无奈即与其对立,然返顾围观之徒众曰:「汝等可指定打击部位,余必如汝愿」,结果,果如徒众所定,剑客楫逃退,寺泽遂谓门人:「剑术者,经十分磨练达熟,心身相融,入忘彼我之境,即能不持刀也知彼之强弱」。换以现代的说法即心、技、体能够一致,始能自由地去发挥,方可不为对方千变万化的形影所动,而正确地去应对他。 卅九、青木铁人斋(青木流):把无二流再添加上工夫。 原名青木城右卫门义俊,宫本无二斋之高徒,後人把他说成宫本武藏的弟子,此乃因武藏有一弟子叫青木与右卫门休心(其後第八代青木规矩男(铁心)先生,即为我们黄老师的恩师),因两人姓氏相同而造成混淆之误。这铁人斋,後来仕事赞州高松的松平家,指导二刀一流之剑术。 四十、吉冈又市郎直重(吉冈流):武藏真的击败过吉冈一门吗? 吉冈直贤有子二人,兄源左卫门直纲,弟又市郎直重。在吉川英治所写的小说「宫本武藏」(後也据此拍成电影)里,又市郎则被写成在卅三间堂被武藏所斩杀的传七郎,此概非事实。而武藏与直纲的比斗,事实上双方的额上,同时为对方所伤,故应为不分胜败方称正确(在小说里,直纲被武藏伤成跛脚)。吉冈一门,到这一代被断绝的原因,实由於吉冈兄弟有一表弟叫清次郎重贺,与官吏发生纠纷而动刀杀了人,吉冈一门遂此被禁绝,兄弟二人後来从明人李三官习得染布的工夫,开染店,成为有名的「宪法染」而代代相传,及老年,兄弟二人入丹鉴寺修禅。 四一、林崎甚助(神梦想、林崎流):拨刀术的开山祖师。 冈城主家臣浅野数马之子(另一说为镰仓幕府执权北泰时之次子),幼名民治。六岁时其父为同藩食客上主膳偷袭所杀,民治立誓必报父仇,然而主膳为当时有名的一流剑客,欲报父仇实非易事。 民治到十二岁时,到林崎神社祈愿,每夜雪雨无阻地持木刀到森林里以大树为对手,一心不乱地作剑击的修练,如此达千日,当夜於疲梦中,见一白发老翁,对其曰:「汝有创派立流之运命,但需悟得以长柄之刀较能有利之理,且以此刀试试」言毕递予一刀,这时吓然惊醒的民治,立依梦中所见,削造一把柄长二尺,刀长则长达三尺的木刀,再下乃练,终於创出拨刀术的流派来,元服并易名林崎甚助重信,开始踏上找杀父仇人之旅,有一天终於在摄津遇上了仇家主膳,遂向其挑战,主膳瞧其尚如此年幼,遂不禁冷笑曰:「既向我挑战则不能饶汝不死,但念汝年幼可怜,为免汝痛苦,倒可以给汝一刀了帐」言毕仍不断嘿嘿冷笑,然而彼此隔着三尺距离对峙的甚助,拨刀出击,一刀即把主膳当头劈为两半,而主膳的手,仅伸及刀柄而已,自此林崎甚助的声名大噪。 林崎神社後来改名为林崎居合神社,但到了明治以後,神社渐趋荒废,使慕名往访的游客或武术家们,睹景慨叹。昭和卅二年(一九五七),有河野百练氏者,联合全国居合流剑士三十人,发起再建运动,把它重建完成。 四二、小栗仁右卫门正信(小栗流):由扭打的原理创出拳法。 德川家康的侍童,小栗又市信安之子。自少即从柳生石舟斋宗岩习剑,得其真传,曾叁加关原(一六○○)、大坂冬(一六一四)、夏(一六一五)等的战役,而由实战的经验,体会出在混乱的战场上,糊乱扭成一团的打法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与同门的骏河鹫之助,共同创出一套拳法,立名为小栗流和术,将军家并准????传。一六二三年任土佐藩主的剑术师范,入其门者,包括诸大名、旗本(将军直属的武士,俸禄一万石以下五千石以上,任各层官职,有资格直接晋见将军,有八万位故号称八万骑)、陪臣等等,数近四千。 四三、竹内中务函久盛(竹内流):父子三人俱为扭打的名手。 臣属於毛利家一之濑城城主,竹内流柔术的创始者,其次男久胜也为柔术的名人,以武者之修行至京,关白秀次召其献技,颇予赞赏,秀之物寣继任之近卫关白,更誉其为「天下第一」。晚年返归故里开馆授徒,其子久吉也为剑柔二术的达者。 四四、片山伯耆守久安(拨刀术、心贯流):在马上展示的拨刀神技。 林崎甚助之高徒,并从伯父松庵学得居合十八刀与仅能单传的秘刀刀法,竹内中务丞久盛即为其兄长。关白秀次闻其剑名,聘任为师范,然而天皇更急欲一睹其刀法,遂召入殿表演後,封赐伯耆守之官位。 久安掼使三尺三寸的长刀,其兄久盛认为拨刀应以较短者为宜,久安遂表演其神技以证,他跨骑於飞驰的马上,拨刀挥舞二、三十回後,乾净俐落地纳刀入鞘,其兄仿其动作,然其长虽仅二尺三寸之刀,竟难把刀入鞘内,遂也效其弟改习长刀。 四五、穴泽主殿助盛秀(穴泽流):薙刀术,於实战中最能发挥威力者。 自源平,南北朝,室町到战国期为止,薙刀在战场上,发挥了它最大的威力,战国末期以後,随着战术的改变,剑术遂取代了它的地位,进入桃山时代,社会的风潮也趋向绚烂华丽的时代,而这具有优雅绚丽姿态的薙刀之术,遂为女流剑术家们所喜爱,并从此成为女性专习的武道。流传至今的流派,有穴泽流等的十七流,而这穴泽流的创始者——主殿助盛秀,为战国时代以薙刀之术获得盛名的武将,曾任丰臣秀赖(秀吉独子)之师,於大坂冬之阵大发神威。 四六:宫本武藏(二天一流):为何从不曾与一流的剑客比斗过。 直至现今近四百年来,声名之隆再无人能出其右者,造因概为吉川英治的小说,把他夸张美化成为一个完美的英雄形像所致。从「武艺小传」与武藏所着「五轮之书」记载,其从十三岁初与人斗始,凡六十馀度,从未失利,然而与其对手者,概非一流之人物,以当时名人云集的江户,如柳生一门有但马守宗矩,十兵卫三严,庄田喜左卫门等,此外还有如小野次郎忠明、纸谷传心、针谷夕云、小田切一云、小笠原源心斋等等,而武藏既至江户,除了於宽永御前比赛时,与荒木又右卫门打成平手之外,却未闻与上述人物比武之说,这岂不是颇有悖自称天下无双之号了吗?後来至九州小仓,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斗於船岛(严流岛)获胜後,出仕细川家,年过三十後,投身於着作与绘画,从其雄浑与超俗的笔法中,不难瞧出其非凡的才华,但未知何故而终身未娶妻室,却收育养子三人,长男伊织,次男造酒之助,三男九郎三郎。伊织颇有剑才,後仕丰前小仓小笠原家,官至家老(总管)。 武藏後随主君移封至熊本,於此渡其一生,一六四五年卒,享年六十二。其流名称二天一流(一般常称二刀流),但武藏与人比斗,却是常使一刀。 四七、高田又兵卫吉次(宝藏院流、高田流):与武藏的比斗到底谁才能真正获胜? 五、六岁即开始练武,稍长入宝藏院胤荣之门,及学成,曾代师与他流比武达五十一次而从未落败,十八岁胤荣物寣出游诸国的修行中,历经四十一次的比武也获全胜,後随其父仕丰臣秀赖而入大坂城,冬之阵起,又兵卫单身杀入敌阵,棋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翌年夏之阵,丰臣家败灭父阵亡,又兵卫依父遗言,突围脱逃,後至江户开道场,盛极一时,然幕府追缉丰臣残党甚紧,遂离开江户至小仓,仕小笠原家,岛原之乱,又兵卫身先士卒,取敌首级达一百零八之数,三代将军家光,闻其武名而召至江户,及睹其神技,赞叹之馀赐「枪又兵卫」之称号。返藩後,有日藩主命与作客的武藏比赛。二人在对峙中,互相找不出任何可乘之隙,如此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二人仅互击三次,始终分不出谁优谁劣,此时又兵卫抛枪於地服输,藩主大讶问其何意,又兵卫答谓:「枪比剑长,已占利七分,如此尚且不胜则败也」,这或必定属实,然也不无对客礼让之意,如果这是一番生死之斗的话,那麽鹿死谁手就未可预料了。 四八、小野次郎右卫门忠明(小野派一刀流):如与柳生宗矩对立,到底胜利谁属。 召唤伊藤一刀斋入城,睹其神妙剑技而感叹的德川家康,求一刀斋任将军家师范役,而生性淡泊的一刀斋以年纪已大为由辞退,并推举其门人神子上典膳以替代,如此引起善鬼的激怒与怨恨,认为身为大弟子,且剑技也不劣於典膳,却为何不获推举,而向一刀斋提出抗议,一刀斋遂说:「如不服可与典膳比武,如获胜可授皆传,并推举仕官」,善鬼大喜,岂知这就是一刀斋所设下的诡谋,一刀斋认为已经成为邪剑的善鬼,绝不能让其承接衣钵,故藉此机会与弟子典膳,合二人之力将其斩除,以绝祸根,所以把比斗的地点选在四际无人的地方,待善鬼惊觉,师父并非身任裁判,而是当典膳的助刀时,为时已晚了。尽管悲愤填膺,挣扎奋战,结果终还是逃不掉含恨而终的命运。 这神子上典膳後来改姓易名为小野次郎右卫门忠明,一说小野原为其母姓,而另一说则谓,为使善鬼死後瞑目,遂承其小野之姓云云。 小野忠明从此与柳生宗矩,同为将军家剑术师范,其声名虽不如柳生之响,亮但据传一般对小野似有较高评价之说,而小野派一刀流,也一直流传至今三百六十多年来,名人辈出,为主要剑流之一。 四九、针谷夕云正成(无往心剑流):以竹刀将对方击毙的入神之技。 小笠原源信斋之弟子,先习新阴流,後自创无往心剑流。身高六尺,天生神力,常使二尺五寸的重刃引(不锋利的刀),门人讶问其由,答谓:「如与众多的敌人战斗,如有刀锋,则会因刀锋的钝缺而被巕阻,故以刃引,从头加以打杀为宜,但差(短刀)是为切腹之用,当然留得有刀刃在」。某日有一浪人闻其豪语,遂向夕云曰:「闻先生之刀能力破铁盔,今余且戴铁盔,请赐一试」,夕云力辞,但浪人执意欲试,夕云无奈遂持袋竹刀与之对峙,及近身,当头一劈,浪人口喷鲜血而亡。 夕云一生真剑比赛五十二次全胜,门人逾数千,得其新阴流真传者八十三人,无往心剑奥义者仅四人,首待为小田切一云。 五十、口十郎兵卫定胜(马庭念流十一世):以白扇制抑薙刀。 在史上有名的宽永御前比赛,定胜以飞燕般轻捷的身法,击败当时一流名手的中五兵卫而声名大扬,某诸候欲以高禄召聘其任官,但他却无志於仕官而辞退,并返故里开门授徒。有荒木流高手本间仙五郎者,闻其名而上门挑战,定胜先命徒弟二人与斗俱败,後亲自上场即轻易地将其击败,仙五郎不服,遂以其拿手的薙刀,尚且是以真剑的薙刀挑战,定胜以手持摺扇与对,并立把其压抑制服,仙五郎终於伏服於其神技之前。 五一、田宫重政、田宫长政(田宫流):拨刀的名手,田宫流的创始者。 重政从东下野守元治,习林崎梦想流得奥义,然尚不以此为足,常佩带长柄之刀,巡游诸国作武者之修行,下工夫再加创意,终於又又创出田宫流拨刀之术,所谓之「居合」,即刀於鞘内,计量彼此间之距离,配合呼吸,在瞬间拨出斩敌以致胜者。重政後来出仕池田信辉家,其子长胜,剑名也甚高,入其门者众多,大坂冬之阵後,德川家康从池田家把他要过来,成为「御三家」(家康之子除当二代将军的秀忠之外,另三人分领尾张、纪州、水户等称为御三家)之一,纪州德川赖宜之家臣,其子长家也是位达人,一五九九年,被三代将军家光召唤入城,表演拨刀之术,以後,代代俱任纪州家之剑术师范。 五二、荒木又右卫门保知(荒木流):伊贺上野的复仇,连斩三十六人是真的吗? 荒木又右卫门的大名,是因伊贺上野的复仇,连斩卅六人的故事,而在日本剑法史上,成为数一数二的知名人物,然而实际上这有可能吗?如对方是些平庸的人物那倒没话说,但对方既也是有名剑客的话,怎可能有连斩卅六人的可能呢?这大概是後来说书的人把它夸大的数目。 又右卫门为柳生宗矩之高徒,任大和郡山城主松平家的剑术师范,复仇成功(故事复杂冗长从略)的四年後,转任鸟取藩主池田家的剑术师范,至一六四三年卒,年仅四十五。 五三、龙造寺平马(新阴流):大度量的剑客。 柳生宗冬(宗矩次子)的高徒,也是位甚为着名的剑客,任大和郡山城本多家的家臣,深研禅学,也擅锻冶,自用之刀剑概为自行锻造者。 有一夜,闻得屋外有异音,秉烛开门出视,突有利剑斩至,闪躲并立压其手,视之,原为前之雇用人,未知何事恨其如此,也必有所误会之事,但平马也不追诘其由而逐之使去,临走还赠米两袋,其度量之大,确令人由衷心折。 奇*书*网*w*w*w*.*q*i*s*q *i* s* h* u* 9* 9* .* c* o* m 五四、小泷平十郎(镜见流):比武中,以笔蘸墨点在主君的纹服上。 柳生门下屈指可数的高手之一,年青时任赞州高松源英公之剑术师范,每於主君竹刀击来的刹那,由其袖下闪钻而过,并以蘸墨的笔,点在主君的纹服上,或是以敏捷的动作,乘机将主君怀中之物捞取於手中而获胜。 五五、关口柔心氏心(关口流):柔术之祖——从猫的空中翻滚动作而得灵机。 其祖先为骏州今川一族,氏心先从林崎甚助学居合术,再从三浦与次右卫门学扭打之法,以後以武者之修行至长崎,又从某中国人学得拳法中捕缚之术,而终於创立出这居合融合柔术的关口流来。 其发明柔术的动机,据传是有一天闲坐於屋後走廊,见有一只睡於对面屋顶上的猫,不小心从瓦上滑跌下来,但见其临至地面的时候,突作一个翻滚而轻盈地落在地上,氏心见状忽然灵机一动,想人如果也能这麽做,倒也可成为一种新的武道技术,遂於地上堆积稻草并铺以棉被,然後从屋顶上往下跃模仿猫的动作,後来果获得成央其子氏业、氏英、第三代的氏连等,俱为甚杰出的人物。 五六、庄田喜左卫门(庄田流):柳生宗矩之高徒,斩杀松田织部助。 松田织部助系戒重肥後守之重臣,曾从上泉信纲和柳生石舟斋习剑的达人,创立松田派新阴流。戒重肥後守被织田信长灭亡後,织部助携主君遗孤投效筒井顺庆,然而仍怀恨旧主家的灭亡,是因柳生家为信长当向导所致,遂向筒井顺庆告密谓柳生家隐藏有私地,使获悉此情的信长暴怒,下令没收柳生家的领地,自此,松田的项上人头,成为柳生一族立誓竞相猎取的目标,而後松田果然死於庄田剑下。 五七、佐佐木小次郎(严流):笼罩在谜中的严流岛决斗。 富田势源之高徒(另一说为钟卷自斋之高徒),出师门自立严流,游历诸国未遇敌手,至小仓细川家任兵法指南,一六一二年四月,宫本武藏从京都来作客於其父门人——任细川家老臣的长冈佐渡之家,闻得小次郎之高名要求挑战获准,地点定在於关门海峡上的向岛(又称船岛,後来为纪念这位小次郎才改称严流岛),除藩主、家臣检使官、警固武士之外,其馀一概不准登岛参观。 决斗当日,约定的时间——辰之上刻(上午七点至八点廿分)早已过去,却仍不见武藏的纵影,在众人疑怒焦燥中,直至近午,方见武藏自下关(相距约二公里多)乘舟姗姗而来,他故意如此拖延时间,其目的为使对方因久等不耐,产生疲惫与愤怒的心浮气燥情绪,小次郎虽也早已洞悉其意图,奈何毕竟由於年少气盛,终还是无法加以自制镇定,待武藏至岸边,小次郎愤然起立,并怒责其违时,言罢拨刀,却将刀鞘怒掷於水中,武藏见状便调侃:「焉有胜者把刀鞘舍弃之理,看来今日你必输无疑了」,暴怒的小次郎举刀上段猛然下砍,武藏以刚才在舟中用木框削成的木刀,将其拨开并加以反击,小次郎的刀尖虽把武藏的卷(束额的布带子)一刀两断,并在其额上划了一条血痕,但他的头却结结实实地承受了武藏重重的一击,武藏注视倒地的小次郎一会儿,欲再补上一刀时,撑起身的小次郎猛横扫一刀,把武藏垂在膝下的裙斩开一条三寸的裂口,而武藏的木刀,再度在小次郎的腹上狠狠地一击,当场使其肋骨碎断,口鼻喷血而亡,小次郎时年仅十八,武藏为廿九。 五八、柳生十兵卫三严(新阴流):十兵卫隐密之说真实否。 十三岁时任三代将军家光的侍僮,但自廿一岁以後的十二年间,却完全失去其音讯,故有潜伏於九州,从事监视萨摩藩岛津家动静的工作之说,然彼本身,却於其着作「月之抄」上记述,其间系隐居於柳生谷,从事兵法修练之说,但一般仍推测,此为掩饰其隐密(密探)身份的说法。家光将军对天下各藩,派出大量的间谍,以防彼等的暗怀异志,而以十兵卫的各项条件看,成为其中一员是非常有可能的。他的剑术造诣,一般评价为远超过其父宗榘,但却於四十四的英年即病逝。 五九、东乡藤兵卫重位(示现流):抛弃恩情与恩师之子对立。 萨摩出生,初学有若萨摩国技的体舍流,十八岁初阵以来,於战场上的实战中磨练剑技,後入示显流达人善吉和尚之门,加上努力与创意,自立一派为示现流。一生比斗五十馀次,从未尝败绩,当时藩内剑术师范为体舍流的名人东新之丞,其为藤兵卫旧师之子,然而在龙虎不能并存的情形下,二人必须分出胜负方能罢休,藤兵卫虽恩情所困恼,但身为剑客必须舍弃世俗的亲情,遂决意与其比斗,地点在藩主家大龙寺的庭园,在众藩士的围观之下,胜负就在一瞬之间决定,原来藤兵卫上段的当头一劈,新之丞的木刀虽已把它接住,但这重逾泰山的一刀,非但把他的木刀砍为二段,馀势仍重击在他头上而毙命。 六十、柳生连也严包(新阴流、柳生流):柳生一门中空前绝後的天才。 任御三家之一——尾张德川家剑术师范,柳生兵库助利严(将军家师范柳生宗矩之侄)的三男,自幼即颇负剑才,十八岁时藩主命其与一刀流、柳生流等高手卅馀人比赛,严包连剩卅馀高手而能毫不露疲态。三代将军家光闻其名,遂召至江户,命与第三代师范柳生宗冬(即严包的表叔)比赛,结果仍由严包获胜而轰动一时。六十一岁隐居修佛,一生未婚,故也无後。 六一、小田切一云(空钝流):互击即有十分的胜算。 深研儒学与佛学的思想家。自廿八岁至卅四岁间,从针谷夕云习剑,更深悟得乃师无往心剑思想与剑理的神髓,得夕云秘传之印可,是一位称得上文武全才的人物,後易名空钝,其理论是「初学者,唯有去想获得互击则可,互击即能获得十分的胜利,但不要去想获胜,也不能去想会失败,要忘却胜负,对敌人之刀以无我无心去应对,如此对强於汝者求得互击,弱於汝者则能获胜,如此累积修练的岁月,自然对强於汝者也能获胜」。 六二、涉川伴五郎义方(涉川流):将柔术的极意活用在剑上。 自幼即臂力过人,自习得柔术之後,常依赖其神力而忽视了技巧的运用,在修行游历途中,遇上关口氏业,氏业身材矮小,却腰插触地长刀,再於刀鞘末端装上轮子拖地而行,且又衣着华丽有如歌舞伎者,伴五郎瞧不顺眼,遂向其挑衅,岂知只一近身,见对方毫不用力,而自己也使不出力道之间,已经被对方摔倒在地上,屡战屡败,伴五郎惊佩万分地求入其门。後终得其真传,至江户开授徒,并着有「柔术百道」一书流传後世。 六三、平井八郎兵卫(一羽派神道流):一剑劈倒石地藏。 师冈一羽斋的传统,由另一留下来的高徒土子泥之助,传至其门人水谷八弥,再传至其门人家所伊右卫门,则於大坂夏之阵战死後,其传似乎已经断绝,然而至宽文年间(一六六一至一六七二),有平井八郎兵卫却宣称以得此派之秘传而巡游天下。有一天,於上州比剑获胜的归途,对方道场的门徒十馀人,埋伏突袭,平井於刹那之间,立毙其中三、四名,馀则竞相逃离,杀兴未尽的,他顺手一刀把路旁的石地藏给劈倒,由此更悟出,只要凝满力道时,就是再坚牢的铠盔,也可以贯穿击破的道理。然而因杀人而向地方代官自首,领主认为杀人乃属大罪,但其却是自卫而挥剑,故领主遂以别出心裁的判决方法来决定平井的命运。 领主选派廿名所能够找到的高手剑客持真剑,而平井则仅能以木刀轮番应战,如能得以不死,则可无罪释放。比武的结果,平井果获合胜,後至江户再入柳生之门深造,最後返归常州,又获得鹿岛神道流之传。 六四、堀部安兵卫(念流):高田马场连斩十八人的故事,可能是个夸张不实的传说。 原姓中山,从马庭念流第十三代扖口将定学念流,据考,在发生「高田马场仇」故事的时候,其剑技应尚未臻成熟,故其连斩十八人之说,可能是後来说书者添加上去的数字。後来又入堀内源太左卫门之门,剑术方见大进,并成为堀内馆主的亲友,播州赤穗藩士,堀部金丸之养子,易姓堀部,後来更成为史上最为脍炙人口的复仇故事赤穗义士(浪士),四十七义士之一员。 在攻入仇魁吉良邸的时候,曾与吉良上野介义央的贴身侍卫,一流的剑客清水一学相对而将其斩倒,另外,最後斩获仇魁吉良项上人头的剑士,武林唯七则为我国孟子的後裔。 复仇成市????士们,向幕府投案自首,而被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判处初腹,现渠等遗物塑像等,俱陈列於东京高轮泉岳寺境内的义士馆,供後人凭吊,馆後则为其埋骨的义士塚。 上述孟子的後裔有一事迹:从古时候的千百年来,有不少的中国人和朝鲜人,陆续渡海到日本来,并改姓氏入日本籍,变成为「日本人」(日人称彼等为归化人),如现今的山口、丹波、山村、长冈、志贺、桑原、平田、丰冈、河内、高村、长野等等,共达三百廿六氏之多。在全日本新撰一千一百八十二姓氏中,几乎达三分之一之数(还不包括没改姓氏的侨民在内)。由此大概可以想像,日本与我们的关系与渊源是如何的深远! 六五、桃井八郎左卫门直由(镜新明智流):以户田流拨刀术中之型镜新为流名。 遍习一刀流、柳生流、堀内流、无边流枪术等,後再学户田流拨刀术,而创出镜新明智流,於江户日本挢附近开馆授徒,时年已五十,仅一年後即病逝,道场由养子春藏直一接掌。 六六、中西忠兵卫子正(中西派一刀流):培育出幕末的六位剑豪。 初代的中西忠太子定,从第四代小野次郎右卫门忠一习一刀流,後其剑技凌驾乃师,其子中西忠藏子武有感於小野派之「型」,有流於形式似的状态,遂发明了面、手、胴等的护套,再以四片竹片做成的竹刀,作实际攻防的练习,一时各流各派也竞相仿效,蔚为一时风尚,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现代剑道最初雏形。 中西第四代的忠兵卫子正,更堪称为一世剑圣。由其手中培育出来的浅利又七郎、千叶周作、寺田五郎右卫门、高柳又四郎、白井享、高野苗正等等,俱为幕末时代,名震一方的剑豪。 六七、平山行藏子龙(忠孝心贯流):是位愤世嫉俗型的剑客。 其家代代为幕府的下级武士,行藏自幼即具拨群的武才,非但遍修所有武学如枪、剑、军学、柔术、游泳、马术、炮术等等,概达出神入化之境,其馀如儒学、土木、农政等也达一流之域。其身裁十分的矮小,却偏喜腰插近四尺的长刀,每於其招摇过市时,不识者概视其为怪人而加以讪笑,而知其本事的人,则纷纷敬而退避。他平常一面看书,一面以拳击榉木板,裨以强幱苈咏霢睡觉时也惯於地上,并从不用任何寝具,每早以七尺长棒作素振五○○次,然後再以四尺的长刀作拨刀术的练习二、三百次,从无一日间断。他土生土长於江户,却至死仍痛恨江户的腐败、污浊、柔弱与摇荡的时代,是位典型愤世嫉俗型的武士。 六八、户崎熊太郎(神道无念流):兵法者一生能不用为大幸。 熊太郎十六岁到江户,入福井兵右卫门嘉平的道场习无念流。熊太郎生就高大魁伟,力大无穷,至卅一岁时得师之真传,遂返故乡开道馆,四年後,复出江户开馆授徒,无念流之名遂在江户传开,在他道馆的壁上,贴有一张诫文曰:「兵法系凶器,故一生能以不用为大幸,非不得已时不用,为私己之意趣或愤恨,更不可用,因这已属暴力,如是为君父之仇而用者,此则属於忠义,武德也」。 六九、寺田五郎右卫门宗有(天真一刀流):临事需将生死置之度外。 自幼即入中西道场,认为乃师所发明着护套以竹剑互打的练法,有违剑法之真意,遂出中西门改入平常无敌流,池田八左卫门之门,时年仅十五、六,在此修业十二年得无敌流之奥秘,後从藩主命,再入中西之门,深研一刀流之剑型(他仍对护套竹剑不以为然),并熟读白隐禅师和小田切一云等的遗着,而练磨身心,如此犹感不足,再从白隐系统之东岭和尚苦修,而得大悟,获东岭和尚禅学的印可,并谓:「汝之修业已贯通天真」,自此即自称为「天真翁」,其剑法并名为「一刀流天真道」。五十五岁时,获师中西之秘传,剑名高极一时。他对於剑的哲理,曾有如此的说法「剑法者,虽为取胜对方之技,但却不能尽想求胜,临事需将生死置於度外,心无邪念,不疑不惑,如能常持心平气和,则任何时节概能自由自在地去应变,如於心中存有些微之物,即形生,形生即敌生,敌生即争生,争生即失灵明,而一刀流之本旨,即不失此灵明之『真空阿字』之一刀」。 七十、冈田十松吉利(神道无念流):廿二岁即得神道无念流之真传。 身材魁伟,却生就一派温文儒雅的气质,是位十分能予人好感的人物,但却又是仅以廿二岁的稚龄得其师户崎熊太郎,神道无念流真传的天才剑客。 十松十三岁时入邻乡户贺崎松村源四郎之道场,进步之神速,令松村既惊又喜,遂携十松出江户,交予乃师熊太郎,时年仅十五,三年後,门徒中已无人能出其右者,有他流武者上门求比试时,概由十松应战而从未失败,此後三年间,任师范代(代师教导门徒),廿二岁时获师的真传,遂离师门於神田开道场名为「击剑馆」,当时声名甚高,门徒数逾四千,高徒中有斋藤弭九郎、芹泽鸭(新选组之首任局长,喜酗酒後拨刀滥杀无辜,後被篡位之近藤勇等暗杀)等,皆为非常杰出的剑客。 七一、白井享(中西派一召流):以白隐禅师的内观法而悟道。 八岁入机迅流门,每晚以重大刀或竹刀挥舞七、八百回,以练体力,如此七年,後入中西忠太之门苦修五年,忠太物e冈山,任某道场之师范交年,偶回江户即访师兄的寺田五郎右卫门宗有,并求试比,寺田此时已达六十三之高龄,却毫不见老衰之态,只见其静静地持着木刀的架式,白井顿感手足无措,全身冒汗,如入失魂的状态,大惊之馀,抛刀平伏,并问其由,寺田笑谓:「悟道之外别无他法」,白井遂再随寺田进行苦修,然仍始终不得其道,反弄得身疲力衰,苦不堪言,後来改以修习白隐禅师的内观法,念佛练丹,读经练丹,击剑练丹,仅两月馀,即发现元气已回复,体力已显着地增加。一八一五年,寺田将随藩主赴任大坂,此时白井请教今後修行之法,寺田令其往访德本行者,白井遂尊寺田之教至行者道场,随行者唱佛撞钟,如此日复一日,方发现上人之姿势,不见其手动,而随着唱名其手与心成为一致,至此白井终於恍然大悟,遂取木刀试挥,很不可思议地,木刀竟能自由精妙地挥动。白井後来为免得後进者,持着邪念去学剑,或如作冲冷浴等无益的劳力式苦修法,遂着有「开道论」、「神妙录」、「天真录」等留传後世。 七二、井上传兵卫(藤川派一刀流):瞬间的大意而失去了生命。 井上为藤川派一刀流的三大高手之一,以当时在江户到处挑馆的岛田虎之助,却於井上道场遭到了挫败,愈使井上的声名大扬。他与男谷精一郎、伊庭军兵卫等也相交甚笃,有出入诸大名家的身份资格。 一八三八年十二月廿三日夜,於荼会归途中被暗杀,时年五十二岁,刺客为其弟子木茂平次,他的主人为町奉行的鸟居甲斐守,而这位奉行大人也同样从传兵卫学剑,但却擅用权谋术数,对於异己者,惯於滥用职权,造成冤狱或予於杀害等等的恶官,鸟居为掩其恶行,并欲利用传兵卫,遂使茂平次收买传兵卫,被传兵卫严责峻拒,遂行暗杀。 当夜下着冰雨,传兵卫一手持伞,一手持茶具箱,茂平次由暗处突然杀出,传兵卫因一时大意而被刺杀。 七三、千叶周作(北辰一刀流):对一刀流的构型加入新工夫。 祖父为北辰梦想流的创始者,父亲却以行医为业,原居住於千叶的松户,後来周作随父出江户,从浅利又七郎学一刀流,浅利发现其非凡的天份,遂介绍入其师中西忠太之门,其时同门中有高柳又四郎、白井享、寺田五郎右卫门等,名震一时的剑客,周作在此磨练,剑技突飞猛进,後再返浅利道场时,与浅利发生相左的意见,遂出门自开道场,沿袭祖父所创北辰之名,剑名渐扬,求入门者愈众,如幕末志士清河八郎、坂本龙马、樱田门事件,斩杀井伊大老的有村治左卫门,此外还有多位,後来俱成为各藩剑术师范的人物。 周作主张一刀流的构型,宜常持下段或星眼,如此即不占攻击的先机,但却可随着敌人的动向,作三段四段自由自在地去应对,而欲达此境域,则增加实战的经验最为必要,故他从廿七岁时起,周游诸国作武者之修行,而专事研究随敌人之气势而变化构型的剑法。 七四、大石进(新阴流):左手刺击的名手。 四岁即从祖父学刀枪之术,成*人後,身高七尺且天生的神力,成为一位无敌的高手,使一把五尺馀长的竹剑,挑江户市中有名的道馆,强如千叶周作、冈田十松、桃井春藏等的一代剑豪们,也都败在他的长剑之下,遂长刀有利的说法大兴,四尺以上的竹刀开始在江户流行,当时对此持反对见解者为直心影流的藤川整斋,但他却没有遏止此种潮流漫延的力量,直到一八五五年,幕府设置讲武所,由男谷精一郎取古法与现代潮流,折衷而制定了三尺八寸的长为标准。 七五、男谷精一郎信友(直心影流):幕末的剑圣,鼓励他流比赛。 自幼即对武艺与学问显露拨群之才。枪习宝藏院派,弓则吉田流,剑随团野真帆斋,而概得其神髓,以当时的潮流,皆严禁他流比赛,而他则独持异见,他认为剑手应多与他流切磋,取其长而补己之短,故他访江户市中,所有成名的剑客,一一与其过招,而竟无一人能胜过他,其中包括大名鼎鼎,号称百战百胜的剑客大石进和加藤平八郎等等,一时被推崇为江户地位最高的剑客,也即幕末期中,首屈一指的剑圣。 一八五五年,幕府依男谷之建议,设立讲武所,男谷任所长兼教授,其门徒中成为诸大名师范役者,多达廿馀人之数,实堪称为空前绝後的纪录。其门人中有位叫胜小吉者,其子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胜海舟。 七六、岛田虎之助(直心影流岛田派):挑遍天下所有道场的乱暴武者。 十三岁始从藩内师范习剑,几乎整天木刀不离手,至十六岁时,同门中已无其敌手,遂出访九州诸国道场,始发觉剑技之未臻熟达,重返故里苦修,至十八岁再出时,已成为九州无敌的状态,遂向东行,沿途道馆无不一一被破,後终至江户,依然到处挑馆,使其声名大扬,至此认为江户虽阔,却仍还是没有一个是他的敌手,自己深信已经是天下无敌的剑客了。有一天,来到声誉最高的剑客男谷精一郎的道场求比斗,意外地男谷竟亲自出场,并像与门徒练习般轻轻松松地,让虎之助获胜并赞曰:「好身手」,致使虎之助认为大名鼎鼎的男谷也不过尔尔,并更为自身的高强而志得意满,如此再至井上传兵卫的道场,井上可不若男谷的温和作风,对於挑战者,可老实不客气地予以痛击,初尝败果的虎之助乞入井上之门,井上遂谓:「江户中如余之剑客,可车载斗量,今睹贵公之身手,该从良师,期能得出类拨萃之技」,虎之助告以从未遇强过於渠者,井上遂肃然曰:「曾访男谷先生否」,虎之助告以上情,井上哑然失笑曰:「那是因汝之技未熟,无能判明对手之实虚强弱之故,今余予汝介绍状,可再去求见」,虎之助依言重访,再度与男谷对面而立,今回如泰山般屹立於眼前的男谷,浑身散发压人的气势,虎之助全身颤栗,眼睛发暗,冷汗直流,直退靠在墙板上,几乎成为失神的状态,急忙抛剑跪伏在地上乞求入门,自此虎之助随男谷文武兼修,三年返归故里的虎之助,如脱胎换骨,除剑术之外,无论在见识、学问与人格方面,俱成为当世一流的人物,个性的恬淡与乃师同,奈何天妒英刀,以卅九岁的英年即罹病而亡。其弟子中,有胜海舟者,剑才平庸,但长於语言与政治方面的才能,故虎之助劝其改向发展。 一八六八明治维新的戍辰战争,节节败退的幕府,眼看江户也将失守,这位官拜幕府陆军总裁的胜海舟,终与官军统帅的西乡隆盛会面(两人原本就相识),进行斡旋谈判,使江户无流血开城,江户才能免受战火的**。故胜海舟也等於是拯救了江户的最大功臣。 七七、斋藤弥九善道(斋藤无念流):设立练兵馆,为江户三大道场之一。 冈田十松的高徒中最为杰出的剑客,与千叶周作、桃井春藏并称为幕末三剑。 十九岁以前,其父尚未有将其育成剑客的打算,故曾分别於油店、药行等习商,十八岁时出江户至某旗本家当伙计,主人赏识其才,遂送入某儒学者之塾,翌年再送入冈田十松之击剑馆,於此与江川太郎左卫门相识,除剑术之外,尚修习马术、兵学与西洋炮术等等,数年後技同门,任师范代,廿三岁时师卒,道场由第二代冈田熊五郎接掌,但因不善经营而发生困难,门人们遂公推弥九郎以师范代,代掌理业务,六年後独立设练兵馆,成为江户三大馆之一。而弥九郎志不仅止於剑客,後将道场交由长男新太郎掌营,本身却改从事野战、海防等战术改革的演练,一八六六(维新前二年)八月,幕府於江户湾筑造炮台,令江川太郎左卫门为负责人,弥九郎自荐担当测量工作,其时门徒之桂小五郎(即後来的木户孝允,维新三大功臣之一,剑术也属一流),随从其旁侧并为师操舟。维新後,弥九郎任官新政府,明治四年七十四岁殁。 七八、桃井春藏(镜新明智流):卅三岁即得真传。 镜新明智流第四,代原名田中甚助,十四岁时入桃井道场,第三代直雄见其非凡之剑才,将女儿匹配给他成为养子,易名直正,廿三岁得真传,袭第四代春藏之名,使桃井道场成为江户三大道场之一。直正是位瘦长身材的美男子,剑风隐健大方,被称已达剑圣之域,曾任幕府讲武所师范役。 七九、武市半平太(镜新明智流):旷古未有的割腹,横切三刀。 土佐人氏,十四岁学剑,後至江户入桃井道场,不久即崭露头角,成为道场的塾长,此时他已开始持倒幕革命的思想,与长州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倒幕军主力之一)、桂小五郎、久玄瑞(玄瑞为革命之父吉田松荫妹婿,哈御门之役阵亡,以上三人概为松荫的塾生,而松荫却早在维新十五年前,偷登倍理舰欲渡美被拒,向幕府自首後被斩)等倒幕要角深交,遂返藩,为使藩论统一为尊王,到处游说并吸收同志,而组织成土佐勤王党,有坂本龙马、吉村寅太郎等,署名盖血印者一百九十二名,其弟子冈田以藏、和配下的那须信吾、吉村寅太郎等,担任杀手刺客或作天诛组之指导者,到处斩杀幕府方的官吏要员,身为首领的武市本身,却似乎从未亲手杀过人,而使其名传後世的英勇事迹,却是由其被处刑切腹时之壮烈景况而得来的。 临刑,他表示不必介错人(站立於切腹者身後,为免切腹者痛苦,故往往当切腹者刀插入腹部同时,即挥刀砍落其头颅),但这与规定不合,遂由其本人指定二名其能信任者,当正添介错人。就刑位,武市返顾二介错人,令其绝不要挥刀,切腹要由其个人来完成,言毕短刀出鞘,注视片刻後露出腹部,在左股近根处深深插落,然後一口气把刀拉向股,拨出血淋淋的小刀,眺着它赞道:「真切得好」,言毕再往稍上方插落并向右横切,稍顿拨出刀来,再於左肋骨下猛然插下,蓄气厉喊声「嘿」,果然再度把小刀横割到右肋骨下後,方才力竭匍伏地上。这一场惊心悚目的壮烈割腹场面,使监刑的官员与侍卫们,无不瞧得毛骨悚然,大骇失色。 所谓剑客的价值,共非仅以斩人来作为计量的尺度,事实上能够如此从容而气力不乱地去赴死,才真正是一个,旷古绝今的勇者。 八十、冈田以藏(镜新明智流):以狂暴主义者来说,确有其可怕的本事。 在故乡土佐先从麻田勘七习剑,後入武市半平太之门,武市出国作武者之修行,兼作倒幕革命之游说,也携其同行,至冈藩村上主茂处,武市将以藏留寄於此而只身赴江户,以藏於此文武兼修,三年後,也出江户投奔於桃井道场,武市试其技,发现其进境达惊人的地步,遂留於身旁,随其从事革命之工作,至岁末,以藏返归土佐,此时因吉田东洋被暗杀,藩内充凝着浓厚的血腥味儿,以藏遂脱藩出奔至京,从此开始有如瘟神般地,向幕府挥舞其疯狂的暗杀之剑,後再度返藩时,终於被捕入狱并被严刑拷问,武市为恐其经不起严刑而泄密,致累及其他同志,同时也为了免使他饱受酷刑之苦,遂设法将其毒杀於狱内。 八一、斋藤新太郎龙善(神道无念流):携同高徒十几名作武者之修行。 弥九郎之长男,剑、书、画皆达精奥之境,十九岁始,携同高徒十数名,浩浩荡荡游历诸国作武者之修行,北至弘前,向南则遍游九州、四国(扶桑四岛为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精妙的剑法,使斋藤的剑风披靡一时,後至长州的,应藩主之求,约一年间,任明伦馆(文武兼授如学堂,维新志士与新政府的政要多出此门)师范,返江户时,并带回长州藩之委托生六人(後多成维新志士),三年後,桂小五郎入练兵馆,不久即任塾长兼师范代。明治维新後新太郎不愿任官,并将练兵馆卖掉,直至明治廿年方殁。 八二、原键吉(直心景流):将明珍之头一刀两断。 十三岁入男谷精一郎之门,廿五岁时随师入幕府设立的讲武所,任教授,不久更被第十四代将军家茂选任师范役,颇获家茂之宠爱,将军上京时,键吉任护卫之重职,且屡受命与名剑客比试皆获胜,一八六六家茂病逝,即辞职开道场授徒,一八六八官军进占江户,遂弃家加入彰义队(幕府已败降,但仍有些不甘降服者,组织成这个彰义队,据守上野山顽抗,後仍被西乡隆盛的官军攻溃,其址现为上野公园,从西边沿阶上门,广场旁有西乡隆盛之铜像,侧後则彰义队士之墓与纪念馆)不久被官军攻陷後,幸得逃出的他,再回道场,预成为第十六代将军的田安龟之助(德川将军仅传至第十五代庆喜,任期仅一年即明治维新,故龟之助终於没有当上将军),召其至静冈任总管职,直至明治三年再返道场,声名日隆,警视厅等召其任职,概为其婉拒。一八八八年他已五十八岁时,明治天皇於伏见宫之邸,召集天下一流的剑士,举行兜割(破铁盔)之式。 这顶以南蛮铁打造有名的「明珍之盔」,使许多剑客师范,使尽气力猛砍,不是被弹回就是险些被滑倒,而仍不能伤它分毫,後轮由键吉,伫立盔前,拨出「胴田贯」的名刀,凝神注视片刻,随着一声石破天惊的气合,劈下去的刀,果然深深地嵌入铁盔达三寸五分之多,举座无不齐声欢呼与赞叹。 八三、斋藤欢之助(斋藤无念流):饱使他流颤栗的刺击。 斋藤弥九郎之三男,自幼即获「鬼欢」的绰号,练习时候的猛烈状,道场生皆畏与其对练,最得意与有名的是刺击与冲撞。一八五四年任大村藩之剑术师范,却不幸於廿四岁之英年即罹中风之症。 鬼欢一生唯一失败的纪录为与中国(本州南端一带地方的总称)无敌的宇野金太郎之比斗。当天,鬼欢身体已不甚舒服,仍勉强应战而落败,後来鬼欢欲雪此恨,曾至岩国寻访,但这时宇野却因眼疾而不能出场,鬼欢遂认为此乃是其终生最遗憾的一件事。 八四、松崎浪四郎(新阴流):十九岁就与鬼欢有一场精彩决战。 在久留米从加藤平八郎学新阴流。一八四七年斋藤新太郎来访,在亲善比赛完了之後,平八郎叫出一少年受其指导,他就是松崎浪四郎,当时仅十五岁。斋藤的剑风向以下手不留情的猛烈而闻名,二人刚一站定,新太郎即以竹刀将其压倒,但是浪四郎在即将倒地的刹那,猛然击着了新太郎的腹部,令新太郎大为赞叹其胆力与敏捷。四年後,新太郎之弟,名传一时的「鬼欢」,也至久留米与浪四郎比试,同样刚一站定,浪四郎即受到鬼欢最为得意的体当(冲撞)而身形崩摇,鬼欢乘机欲举上段劈落,但是浪四郎的竹刀就在这间不容发的瞬间,早一步扫鬼欢的腹部而获胜,使浪四郎的剑名更为高隆。 八五、近藤勇(天然理心流):芹泽鸭暗杀的真相。 天然理心流的流祖——近藤内茂助长格,以神道流的剑术加上柔术、扭打和绳术等而创出来的流派,第三代同助为武州多摩郡小山的农民,出江户开道馆名「试卫馆」,近藤勇即为其养子,新选组副局长的土方岁藏(事实上在这动乱的历史舞台上,他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为勇的同门师弟。 当初幕府招募组织了一个浪士队,担任第十四代将军上京时候的护卫,任务完成,将军返江户,却将浪士队留在京都,归属京都守护,会津若松藩主松平容保,担负如警察般的工作,而此时的京都已经弥漫了非常浓烈的倒幕风潮,站在幕府边的浪士队,遂改名为「新选组」,专事打击密谋倒幕的革命志士组织。而近藤勇则因任此新选组之长(彼等称为局长),而在历史上成为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如纯就剑术家的立场来评价的话,可能就没有像他所获得的声名那般高的造诣,就拿他对前任队长芹泽鸭与队内的政敌,伊藤甲子太郎等的手段暗杀,和池田屋(客栈,倒幕志士於此密议)的袭击,也采突袭的手法来看,这些概不能与一般剑客,一对一,面对面决胜负的价值来相提并论的了。 戊辰战争战败,近藤勇终於在下总流山屯所被捕,於江户府外板挢宿被斩首,时年卅六岁,而土方岁藏则退守至最後的战场北海道函馆的五棱郭,奋战到最後中弹而亡,而结束了这一场战争。 八六、冲田总司(天然理心流):在池田屋的骚动中,是何等的活跃。 奥州白河脱藩的浪人,入天然理心流的试卫馆,成为馆内首屈一指的高手,後随近藤勇等加入新选组,任小队长职。他虽名为天然理心流的一流高手,但是否有独力斩杀芹泽鸭或伊藤甲子太郎的实力,这就非常的令人怀疑了。池田屋的袭击,在二楼密议的倒幕志士们,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双方激戢长达一个小时,倒幕派被杀七名,受伤被俘者廿三名,据当时目击者称,冲田在此役相当地活跃,但是如此在乘对方不备之时,且对方并非全是高手的情形下,这是否也称得上是值得褒扬的英雄事迹呢? 八七、佛生寺弥助虎正(无敌佛生寺流):无赖剑终致身败名裂。 斋藤弥九郎之门徒,起先任道场烧洗澡水的小佣人,工馀常於窗外窥探场内的练习,弭九郎看他如此兴浓,叫进场来试试,发现竟颇负剑才,遂让其於工馀叁加练习,岂知进步之神速,居然不久即使同门者皆非其对手,十七岁即得真传,道场也成为他与鬼欢两人实际的主持者,两人被并称为斋藤道场的鬼神,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欠缺教养,故变成一个无赖型的剑客,也因此不能委以塾长之职,这更使他不悦,遂出师门而沦为乡下流氓的保,或加入浪人群中游荡鬼混,改名为吉村丰次郎,一八六七年在京都被暗杀而亡。 八八、中村半次郎(示现流):勤皇(倒幕)派的第一刺客。 萨摩藩士,幕末史上有名的高手,被称为幕末杀人者的半次郎。幕府指令诸藩所组成的巡逻队,常遭其跟踪,找机会跃出将队长斩杀後逃逸,同藩内召聘的兵学教授赤松小三郎(其恩师),也因疑为亲幕,而被其斩杀,後来西乡隆盛赏识其才,遂召至身边依为左右手。明治十年(一八七七)西南战争,於城山之役,奋勇入官军阵中,中弹而亡。 八九、河上彦斋(彦斋流):将佐久间象山一刀斩杀。 九州熊本的藩士,一八六四年七月在京都与长州尊王派的久玄瑞合谋,斩杀公武合体派(即主张皇室与幕府合体共存,并开国)的巨头佐久间象山,八月蛤御门事变,加入长州方,向萨摩(当时萨摩尚为佐幕派,後来才反过来加入倒幕的行列)与京都守护的会津藩进行攻击,翌年又帮助长州高杉晋作与征长军抗战,翌年依藩令被捕入狱,二年後,维新成功的明治元年,出狱任军职,但目睹新政府屈服於欧美列强的压力下,违反了革命当初之初衷(攘夷)而开国,遂称病辞官。 彦斋的剑法为「无师自通型」的剑法,他并未向任何人学剑,却具有一身令人胆寒的凄厉剑技,据传在幕末那一段兵荒马乱的时期里,斩杀人数之多,从没有人能及得上他,故被後世的作家,封上一个「杀人者彦斋」的绰号。 九十、浅利又七郎(中西派一召流):山冈铁舟之师,刺击的名人。 首代浅利又七郎,系武州松户出身的剑客,後入中西忠兵卫之门,为千叶周作的师父。而现在所介绍的浅利又七郎,原为中西忠兵卫之次男,过继给浅利家当养子,遂沿继其家名,彼即为山冈铁舟之师,当世杰出的高手。 九一、山冈铁舟(无刀流):一心不乱,把精神集中。 九岁开始习剑,先是真影流,後再学北辰一刀流,廿一岁时已获「鬼铁」的绰号,其双手刺击,令多数的剑客闻名而丧胆,廿八岁时闻浅利又七郎之名而登门求试,结果获大败,遂求入浅利门下,日夜苦练剑法,并从事修禅,期悟出破师的剑法,如此者历廿三载,至五十一岁时方达到与师对立时,臻无敌无我,无念无想之境地,至此,浅利终於说出:「余已非汝之敌矣,果不负汝二十馀载之苦修」,言罢,眼溢欣喜的泪水,铁舟也易其名为「无刀流」。 在铁舟的春风馆里,有一种叫「千四百支的猛烈练习」。从天未明即开始,和一千四百人比斗,到全部练完得费数日的时间(剑圣上泉伊势守年青时候,也曾作这种一连三昼夜的比武练习),中间仅喝稀饭的短暂时间外皆不休息。而这种超越人类体能极限的练习,一个人经由极端的疲惫与痛苦,将失一切正常的辨别能力,唯靠剩馀的一丝意识去应对对方的剑,故凡能够通过这种酷烈考验的人,其实力之进境,就绝非其他人所能够比拟的了。 铁舟也是拯救江户免受战火**的重要历史人物。当时由西乡隆盛所率领的官军,节节东进,胜海舟为欲与西乡斡旋,遂派山冈铁舟由萨摩藩士益满休之助陪同携其书翰,赶赴骏府西乡下屯之处,在官军剑拨弩张,虎视耽耽,随时有被杀的危险环境下,铁舟神色泰然地与西乡进行谈判,西乡心折其胆魄,遂使铁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九二、松平主税介(柳刚流):连胜海舟都自叹弗如的剑士。 先祖为德川家康的六男忠辉,其後子孙代代居住於三州长泽。主税介为第七代,学问剑术概甚杰出,遂出江户任武所剑术师范,连胜海舟都曾叹谓:「吾剑、识概不及主税介」,当时讲武所教授剑术者除主税介之外另有十名,枪术十名,炮术十七名,男谷精一郎为所长。 松平主税介为德川家系里,难得一见的杰出剑客。 九三、得能关四郎(直心影流):入选第一回的剑道范士。 自幼从沼田藩剑术师范,直心影流的长沼正兵卫学剑,後来剑名大扬。一九○三年,六十一岁时,从大日本武德会授予第一回剑道范士之称号,其时同被选授范士之位者有七位,概为幕末以来,获极高声誉的剑客。关四郎并被聘任为警视厅剑道师范之总帅,实力之高,从无人能出其右者,警视厅主办的剑道大会,他创下了一八八三年以来,从未失败的纪录,强如松崎浪四郎也败其手中。至明治末期,与根岸信五郎、贞贝忠篇并称为剑道界之三元老。 功夫 词语释义 1.工程夫役。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悉发掘陵墓,取宝物”裴松之注引《续汉书》:“又陇石取材,功夫不难。杜陵南山下有孝武故陶处,作塼瓦,一朝可办。” 《三国志·吴志·王肃传》:“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 2.谓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唐元稹《琵琶歌》:“逢人便请送杯盏,著尽功夫人不知。”唐秦韬玉《燕子》诗:“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功夫。”王润滋《卖蟹》:“功夫不负有心人。” 3.时间。 唐元稹《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听。”《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每日只去查点家财杂物,那有功夫走到父亲房里问安。”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银凤在门外说没功夫,两个就奔出了大门。” 4.本领;造诣。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而至老杜之地者,亦无事乎‘昆体’功夫。”秦兆阳《苏醒》:“他原本有一套祖传的武艺功夫。” 5.[effort;skillofchineseboxingandswordplay]特指武术 《人民日报》1984.7.31:“也有画中国‘功夫’的,画面上拳击格斗,棍棒相迎,飞脚踢刀,好不热闹。”《深圳特区报》1986.3.13:“中国功夫和西洋拳击,究竟谁优谁劣,这是中外人士均感兴趣的问题。” 中国功夫简介 中国功夫(武术),不仅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 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中国功夫的神秘面纱:七大拳系,诡秘的暗器,武学的种种境界,独特的武林江湖,中国人独有的武侠情结以及所衍生的武侠文化。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功夫的历史 武术缘起于中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就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后,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商周时期,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定了中国武术的体系。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时,盛行角力、击剑,还有“刀舞”、“力舞”等。唐朝时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明清时期则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意味着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中国功夫的特点 第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作为体育运动,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但又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第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中国功夫的作用 第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第二,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第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第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中国功夫古籍 《汉书#8231;艺文志》所列199篇在《汉书#8231;艺文志》“兵书”类的“兵技巧”部分中介绍了武术﹐共有13家﹑199篇﹐其中除射法外还提到“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蒲苴子戈法四篇”等。这些都是中国最古的武术著作﹐虽然都已亡佚﹐但可看出中国早在汉代﹐拳术﹑剑术等武术技巧就已用文字留传下来。 《马槊谱》作者不详﹐是中国隋代的枪法书﹐後来亡佚﹐内容已不可考﹐但其序言在《古今图书集成》中有收录。 《角力记》宋代调露子著﹐是中国五代十国到宋初的有关角力和拳术的史料书﹐有述旨﹑名目﹑出处﹑杂说等篇。在《宋史#8231;艺文志》﹑宋郑樵《通志》﹑清《琳琅秘室丛书》等书中均有收录。 《武经总要》宋代曾公亮撰﹐成书於1044年﹐是北宋王朝用国家力量编辑的一部军事著作﹐但涉及武术的内容颇多。 《武编》明代唐顺之编﹐介绍了明代以前各种武术器械和各派拳术的练法﹐并与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一样﹐也介绍了中国各派武术的情况。 《唐荆川先生文集》明代唐顺之的随笔和文集﹐其中涉及武术的有“游嵩山少林寺”﹑“杨教师枪歌”﹑“峨嵋道人拳歌”等。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代抗倭名将。 《正气堂集》明代俞大猷著﹐有“余集”﹑“续集”﹐又名《北虏忌讳》。此书“余集”卷4载有《剑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转录。 《江南经略》明代郑若曾著﹐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行。该书卷8“兵器总论”记述了武术流派﹐其内容与《续文献通考》几乎相同﹐仅赵家拳一项记述内容稍异。 《纪效新书》明代戚继光著﹐有多种刊本﹐目录内容多不相同。如周世选本分18卷﹐有关武术的篇章有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等﹔王象乾本则分14卷﹐有关武术的篇章有手足篇﹐记述了枪﹑牌﹑筅﹑棍﹑钯﹑射﹑拳等武术﹔《纪效新书》收录了“杨家六合八母枪法”﹑俞大猷的《剑经》和戚继光自编的《拳经》32势图诀等。此书是历来研究武术的重要文献﹐在以後出版的《武备志》以至《三才图会》等书中均有转载。朝鲜在此书的基础上编成《武艺图谱通志》﹐日本江户时代兵法家平山行藏也曾翻印刊行。此外﹐日本还以《武术早学》﹑《军法兵记》﹑《兵法奥义书》等不同书名刊行此书。 《五杂俎》明代谢肇浙著。此书一部分内容记述了当时的武术情况﹐并把少林拳称为“少林寺拳法”﹐此书有万历如苇轩本﹐中华书局曾重印。 《阵纪》明代何良臣著﹐分4卷﹐其中第2卷“技用篇”记述了射﹑拏﹑拳﹑棍﹑枪﹑筅﹑牌﹑刀﹑剑﹑短兵等武术。此书被收入《四库全书》。 《续文献通考》明代王圻著﹐此书兵考“总论军器”篇中记述了枪﹑刀﹑弓﹑弩﹑棍﹑杂器等各派武术。 《三才图会》明代王圻著﹐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刊行﹐此书“人事部”载有“射法图器”﹑“马箭图”﹑“拳法图”﹑“枪法图”﹑“棍法图”﹑“旁牌势图”等﹐多录自《纪效新书》。此书“器用部”又从《武经总要》转录了不少武术器械图解。 《耕馀剩技》明代程宗猷著﹐有《少林棍法阐宗》﹑《单刀法选》﹑《长枪法选》和《蹶张心法》等4篇﹐主要介绍了少林棍法﹐有理论﹐有动作图解。本书有千顷堂影印本和周越然影印本﹐近代改名《国术四书》刊行。 《涌幢小品》明代朱国祯著。此书卷12载有武术内容﹐记述了当时的武术家和拳术等。 《武备志》明代茅元仪费时15年﹐参考兵书2000馀种编写而成﹐共分5部240卷﹐其中第84~92卷载有弓﹑弩﹑剑﹑刀﹑枪﹑钯﹑牌﹑筅﹑棍﹑拳等武术图解﹐并收录有戚继光﹑程宗猷的部分武术著作。 《武备新书》明代谢三宾对《纪效新书》进行修订而成﹐内容与《纪效新书》大同小异﹐只增加了“秘传短打法”一篇。 《手臂录》清代吴殳著﹐康熙元年(1662)刊行﹐此书以精解枪法而著名﹐在後世出版的《藉月山房汇抄》﹑《指海》等书中均有收录。此书4卷後附1卷﹐除卷3的“单刀图说”和卷4的“诸器总说”﹑“叉说”﹑“狼筅说”﹑“藤牌腰刀说”﹑“大棒说”﹑“剑诀”﹑“双刀歌”﹑“後剑诀”外﹐均讲枪法﹐并附有图解。吴殳(1611~1695)﹐又名乔﹐号仓尘子﹐明遗民﹐江苏娄江县人(一说太仓县人)﹐少年时酷爱武术﹐勤学苦练﹐曾从石敬严学枪法﹐从渔阳老人学剑法﹐从郑华子学马家枪法﹐从朱熊占学峨嵋枪法等﹐对各种兵器多有心得。明亡後﹐吴殳不求仕进﹐专攻武术﹐年五十还向别人学实战剑法﹐并著书阐述已经失传的剑法。 《万宝全书》清代烟水山人编﹐後由毛焕文修订刊行。此书记述体育﹑文艺﹑游戏﹑养生法等﹐涉及武术的有“拳棒跌解法”和“要家临危解法”﹐并介绍了拳术和擒拿护身法等。 《阴符枪谱》作者不详(据唐豪考证﹐是清代山西王宗岳著)。此书记述了枪法秘诀﹐如高下﹑左右﹑刚柔﹑虚实﹑进退﹑动静﹑阴阳﹑黏随诸理﹐与太极拳理论完全吻合。 《拳经》明代少林寺玄机和尚传授﹐陈松泉﹑张鸣鹗撰﹐清代康熙初张孔昭补充﹐乾隆年间曹焕斗又补充﹐民国时期﹐曾先後被改名为《玄机秘授穴道拳诀》和《拳经拳法备要》印行。此书是记述少林拳术的名著。 《太极拳经》作者不详(据唐豪考证﹐是清代山西王宗岳著)。此书阐述了太极拳原理﹐又名《太极拳谱》。 《内家拳法》清代浙江黄百家著。黄百家自幼从王徵南学内家拳﹐在王死後7年著成此书﹐记述有“五不能”﹑“打法”﹑“穴法”﹑“禁犯病”﹑“练手者卅五”﹑“练步者十八”等内容。 《苌氏武技书》清代河南人苌乃周著。全书共6卷﹐第6卷记述枪法﹑猿猴棒﹐双剑等器械练法﹐其馀5卷均记述拳术和拳理﹐民国时期经徐哲东修订重印。 《兵仗记》清代仁和王丹麓著﹐载於《昭代丛书》甲集卷47。此书记述有关戈﹑矛﹑殳﹑长戟﹑手戟﹑车戟﹑﹑蛇矛﹑剑﹑拏﹑伏拏﹑匕首﹑枪﹑刀﹑钯﹑叉镗﹑锤﹑棒﹑斧﹑鞭﹑﹑铲﹑狼筅﹑藤牌等各种器械的构造和用法。 《清稗类抄》清代徐珂编撰。此书是一部有关清代史实的笔记集﹐全书分92类﹐其中技勇类记述武术较多﹐如“叶鸿驹精内家拳”﹑“蒋志善枪术”﹑“草庵和尚用铁杖”﹐“德宗十三响枪”﹑“江阴煎海僧所用铁刀重八十斤”等。 《陈氏太极拳图说》清代陈鑫著﹐记述陈氏太极拳的动作和理论﹐并附有图解。陈鑫(1849~1929)﹐字品三﹐除《陈氏太极拳图说》外﹐还著有《太极拳引蒙入路》﹑《三三拳谱》等书﹐陈鑫写《陈氏太极拳图说》费时10馀年﹐1933年出版﹐是太极拳的重要著作之一。 《拳术教范》李存义编﹐是参考《五行拳谱》﹑《连环拳谱》以及弹腿等编成的武术教材﹐李存义(1846~1921)﹐原名存毅﹐字肃堂﹐後改名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李自幼爱好练武﹐各派武术都学﹐长年在保定开镖局。1912年﹐李被聘为天津中华武士会教务主任﹐後来去上海﹐在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任过武术教师。 各种功夫举例 形意拳米组拳戳脚翻子拳八卦掌八级拳查拳大悲拳峨嵋铁臂金刚捶花拳临清潭腿劈挂拳三皇炮捶太极拳螳螂拳通臂拳意拳咏春拳 少林功夫的历史渊源 少林功夫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拳”、“少林棍”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少林功夫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五乳峰下。它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是孝文帝为安置印度僧人跋陀前来嵩山落迹传教而建。 跋陀禅师主持少林寺后,四方学者闻风皆至,徒众数百。这样,大量的民间武术者都充当了少林寺的杂役。在跋陀主持少林寺时,就已经有一些会武术或其它技能的青少年子弟被剃度为少林寺小和尚了。象惠光和尚,十二岁时在洛阳城天街的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能连续反踢五百次,跋陀感到很惊奇,就把他剃度为小和尚,作为自己的弟子。跋陀的弟子僧稠当小和尚时,体质羸弱,常受一些会武术的小和尚的戏弄,后来便发奋练武,居然练得拳捷骁武,体健身灵。跋陀禅师为创建少林寺,翻译佛经,传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贡献,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载。 传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面壁九年,静坐修心,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当年达摩终日静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在传经时,他发现好些弟子禅坐时间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此外,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便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拳击械斗者组织成一支专门队伍。最初,他们的任务是护寺,以后,寺僧参与了政治活动,寺养僧兵,形成武僧。客观形势要求武艺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练,操练棍棒。每日晨光曦微,武僧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不断刻苦练习武艺,对少林武术的发燕尾服、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少林寺的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历史见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内的“少林拳谱”壁画,描绘了当年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真实情景:宏伟的寺院,张灯结彩,三十个身著短装,精神奕奕的健壮武僧,分成十五对,在演练少林拳,拳打脚踢,栩栩如生。除了行拳图外,殿内还有寺僧演练器械、挥舞棍棒的壁画,南北两壁有少林武术的“锤谱”,画面突出两个武僧摆开对打的架势,冲拳、拨掌对练。千佛殿是当年少林寺的练功房,地堂上还有四十八个寺僧“站柱”的遗迹;只见砖铺的地面上留下两行直径约四、五十厘米的锅底状圆坑,一个个间隔约二米半,据说是众僧苦心学艺,两脚踏踩而成。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甘练少林功夫的真实史迹。 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术,不少武艺高强的人士不满封建制度,看破红尘,削发为僧,成为僧兵队伍的骨干。少林寺还经常到各地邀请武林高手到寺传授拳法、棍法,发展少林功夫。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所以少林寺实际上成了一个有名的会武场所,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武艺之长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后代弟子结合中华民族固有之武技精华,融汇贯通,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功夫。 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武僧昙宗、志操、惠汤等十三人,技艺超群,应秦王李世民邀请,参加讨伐王世充战役。出师大捷,解救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活捉王仁则。唐太宗登基后,重赏少林寺僧,赐少林寺大量庄田银两,扩建少林寺,准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的人“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少林功夫,经受实际战斗的考验,拳艺更有发展,从此,名驰迩,开创了少林功夫的新时期。少林寺极盛时期,占地一万余亩、大殿十四座、房屋多达五千间、寺僧发展到二千余众,其中拥有武艺高强的僧兵五百多人。传说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飞等人,也得过少林真传,赵匡胤喜爱拳术,传下太祖长拳,曾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古代《少林拳术精义》一书说岳飞神力得自某高僧,高僧所授岳飞的神勇力法在反金卫国中功勋卓著。明朝少林寺小山和尚挂过三次帅印征边,朝庭为表彰他的功绩,在少林寺前建立旗杆和石狮。 少林尚武精神千古流芳。历代多少英雄杰练就一整套格斗技能,在自卫抗暴、抵敌御侮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明嘉靖年间,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少林寺以月空为首的三十多个和尚应召组织一支僧兵队伍,开赴松江前线御倭抗敌,在战斗中,人人奋勇当先英勇杀敌,手持铁棒击杀倭寇甚多,后来因寡不敌众,月空等三十多位爱国和尚全都壮烈牺牲,以身殉国,用鲜血和生命为少林寺谱写了光荣的篇章。现在少林寺碑林与塔林中的石刻上,仍有当年爱国僧兵作战的记载。 除嵩山少林寺外,相传少林寺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十几个分院。明代在福建九莲山又建立的一座少林寺,也以发展少林拳术著名,满清灭明后,不少爱国人士,不满外族统治,削发为僧投入少林寺,达宗和尚结交三山五岳英雄,创立佛教洪门,培育和发展洪门子弟,极力鼓吹反清复明,秉正除奸,南少林寺成为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洪门弟子的聚义厅,上上下下闪耀着精武强兵的刀光剑影,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由于叛徒告密,遭到清政府派兵镇压,寺院被清兵烧毁。 辛亥革命前后,少林寺功夫进一步在民间发展,各地武馆林立,不少爱国志士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积极学习少林功夫。当时武术往往被用来作为革命的实战手段,许多地主纷纷建立“大刀队”、“梭标队”,练武成风,在反清斗争中屡建奇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林武术的发展,许多省、市成立了武术协会和体校武术训练班,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少林武术,少林功夫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喜爱,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十年动乱期间少林武术虽倍受摧残,但“野为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打倒“四人帮”后,少林功夫又重振声威,一个个武术训练班如雨后春笋开办起来,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林武术遗产,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材,在出国表演交流中,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少林功夫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凝结了千百万人民的心积血。少林武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中华民族无数武林高手发展流传下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广东少林、峨嵋少林和武当少林,每派中又分许多小派和门别,派别实繁。从地域上又可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两大流派。 少林功夫的内容概述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这些套路和软硬功夫,由于年代久远,散失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流传至今的有如下主要套路: 1、拳术 源为武艺之源。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护身流拳等。 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 2、棍术 少林派棍术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对练棍术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杆、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御侮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 3、枪术 枪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枪术有少林枪、五虎枪、夜战枪、提炉枪、拦门枪、金花双舌枪、担拦枪、十三枪、十八名枪、二十一名枪、二十四名枪、二十七名枪、三十一名暴花枪、三十六枪、四十八名枪、八十四枪、六门枪势、十枪架、六路花枪、秘授枪谱三十六点、豹花枪等。 对练枪术有枪对枪、对手枪、战枪、双刀对枪、六合枪、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等。 少林枪术有一条歌诀是:“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枪如按虎、挑枪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4、刀术 刀是历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誉为“百兵之帅”。“刀如猛虎、枪似蛟龙”,刀术的演练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凛烈的气概。 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单刀、少林双刀、奋勇刀、纵扑刀、雪片刀、提炉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单刀、座山刀、六路双刀、八路双刀、太祖卧龙刀、马门单刀、燕尾单刀、梅花双发刀、地堂双刀、滚堂刀、单刀长行刀、五虎少林追风刀等。 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单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等。刀的使用特点是缠头裹脑、翻转劈扫、撩挂云刺、托架抹挑等,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劈、撩、斩、刺似猛虎之说。 5、剑术 剑术矫健、优美、豪放,自古至今流传深远。 少林派剑术有达摩剑、乾坤剑、连环剑、太乙剑、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绨袍剑、刘玄德双剑、青锋剑、行龙剑、武林双剑等。 对练剑术有二堂剑、五堂剑对刺、少林剑对刺等。剑诀:“剑是青龙剑,走剑要平善,气要随剑行,两眼顾剑尖,气沉两足稳,身法须自然,剑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剑收如花絮,剑刺如钢钉。” 6、其他兵器械类 少林武术器械有长的、短的、硬的、软的、带尖、带刺、带钩、带刃的,多种多样,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说,近计不易胜数。除上述刀、枪、剑、棍以外,还有三股叉(南方又称大钯)、方便铲、套三环、峨嵋刺、月牙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双锤、大斧、双斧、三节棍、梢子棍、七节鞭、九节鞭、双鞭、刀里加鞭、绳标、虎头双钩、草镰、“五合草镰、六合战链”、戟头钩、梅花单拐、六合双拐、马牙刺、乌龟圈、双锏、日月狼牙乾坤圈、禅杖、大槊、风魔杖以及盾牌、弩等。 7、器械对练及器械拳术对练套路 空手夺刀、空手夺枪、单刀对枪、空手夺匕首、棍穿枪、草镰合枪、梢子棍合枪、刀对枪、双刀进枪、眉齐棍合枪、单拐进枪、双拐破枪、拐子合齐眉棍、虎头钩进枪、马牙刺合枪、乌龟圈合枪、套三环合枪、方便铲合枪、月牙铲破双枪、九节鞭对棍、钢鞭对九节鞭、月牙合枪、月牙合锏、三节棍进枪、方天画戟进枪、三英战吕布、空手夺刀枪、和戟链进枪、三股叉进枪、大刀封枪、三节棍破双枪、峨嵋刺进枪等。 8、技击散打 少林派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应门铁扇子、拨步炮、少鬼攥枪等。 9、气功 气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类,少林寺流传的气功有“易筋经”、“小武功”、“站桩功”、“益寿阴阳法”、“混元一气功”等。 10、软硬功夫 软硬功夫练法有多种,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 功夫片历史 功夫电影的专用名词:武侠。“武”指的是动作,“侠”指侠义精神。最棒的武侠电影充满了高贵的理想和令人赞叹的功夫动作,这样的组合再加上爱情和幽默,让功夫电影在全世界广受欢迎,不但票房获得满堂彩,影评家也赞不绝口。 追宗朔源,功夫电影来源于中国的京剧。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之一,数世纪来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由京剧转变成功夫电影有一段故事。 1760年中期,满清政府统治中国,认为少林寺是非法僧院,他们打算毁了少林寺。数百名少林弟子在这场劫难中丧生,只有五名得以逃脱,其中一位就是至善大师(至善大师一位徒弟叫蔡陆雅,就是黄飞鸿的师傅;而黄飞鸿的徒弟林世荣又是现今武术导演刘家良的父亲刘湛的师傅,即是刘家良的师公)。从火烧少林寺存活下来的至善大师在1765年前后开始传授少林武术给全国巡回演出的京剧演员们,一是为了传承少林武术,二是为了播下起义的种子给当时所有想反抗清庭统治的人。到1850年,中国第一次有京剧演员加入反清革命,直到二十年后清政府才采取宽容态度。这就是为什么京剧跟武侠跟佛家教诲有很深的关联——此段历史参看电影〈少林寺〉1979年、〈少林三十六房〉1978年及〈刀马旦〉1986年。 1900年代初期,电影工作开始在中国萌芽,至于演员则是求才若渴。当时的电影演员来自当地的京剧演员。京剧没有女演员,是一个全由男人统治的世界(千万不要误会京剧演员都是喜欢男扮女装的男人,事实上现在许多武打明星,从小都是在剧班里长大,比如洪金宝、成龙、元奎和元彪类,他们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训练方式,严格、累人、力求完美)。在京剧中男人反串女人见容于当时的社会,但是电影初引进中国时被视为低级的艺术形式,所以男演员不肯放下身段在电影中演出,何况那个时候还是默片。于是女人在电影中担纲,由装扮成男人的女演员做出高难度的武打动作,现在看起来让人难以想象。 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第一位功夫女星诞生了,她就是范菊华,后来她靠教功夫维生,大部分徒弟都是女演员。当时的女演员还有自己办了戏班的谭素珊。但是毫无疑问,在中国影坛上最成功的功夫女星是秦齐安(她的长孙就是现代功夫电影的创新人之一洪金宝)。1928年在上海拍摄的〈火烧红莲寺〉让功夫电影大受欢迎。1930年秦齐安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自制自演了很多功夫电影。当时电影界27部同系列的作品中,有很多片子现在还能找到,堪成经典,很多技巧和桥段虽然粗糙,现在却还被广泛参考应用。——参看默片〈红衣侠客〉1929年、〈女侠白玫瑰〉1929年、〈洪江女剑客〉1930年等。 1930年代早期有声电影引进中国。当时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导致许多粤语工作人员离开中国,来到香港。香港的限制比较少,拍摄的电影相当多。二战爆发,日本占领香港,电影工作宣告中止。直到战后,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位最受爱戴的大英雄黄飞鸿,慢慢的成为功夫片的救星。黄飞鸿代表着诚实正直,他消灭恶徒帮助受欺负的人,从不向恶势力低头,并且用医术救人,且是爱国英雄。尽管几十年间关德兴(粤剧演员,跟刘家良父亲学洪拳)演了将近九十部黄飞鸿,成了影迷们心目中黄飞鸿的化身(黄飞鸿这个形象后来还成就了两大巨星,在喜剧方面是成龙,在戏剧动作方面是李连杰),但是1950年代,女人仍是真正的明星。当时比较活跃的女演员有郑佩佩、萧芳芳、雪妮和陈宝珠。1965年的〈大醉侠〉改变了郑佩佩的一生,直到2000年她还出演功夫巨片〈卧虎藏龙〉。 1950、1960年代初有两大公司,一是国泰电影公司,二就是邵氏电影公司。后者在1967年推出了第一部真正由男演员主演的电影〈独臂刀王〉,导演首次欣赏了男性之美。 1970年代,中国出了一个超级武打巨星,那就是李小龙(李小龙在美国加州旧金山长大,十岁时才开始学武,他父亲就是一个京剧演员)。李小龙在美国起先演的是戴面具的〈青蜂侠〉。同时期邵文怀离开了邵氏公司成立了嘉禾电影公司,他把李小龙不满意的导演换掉,让李小龙1971年痛快演绎了〈唐山大兄〉。还有1972年的〈猛龙过江〉和1973年的〈龙争虎斗〉,李小龙所表现出来的种族认同感非常强烈,他打斗时候的精神、他的魔力所呈现出来的全然的吸引力,征服了所有的影迷,并让中国电影打进了世界电影。他的野心勃勃,他的勇猛干劲,是非常直接的,非常西化的,而不是备受压抑的中国迂腐含蓄态度。 李小龙笃信的哲学,他所写来来的话和拥有的思想和他的截拳道都大大超越了当时的时代,他说:对我来说,终极武术,代表诚实的表达自我。他还说:让你的思绪变成空白,无形无色,就跟水一样,如果把水放进一个杯子里,它就变成杯子的样子,把水放进一个瓶子里,它就变成瓶子的样子,把它放进茶壶里,它会变成茶壶的样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得像水一样,我的朋友。 1973年李小龙刚刚受到世人的瞩目,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2,死于脑水肿。超过2万的影迷自发的参加了他的葬礼。李小龙的突然过世,让功夫电影出现了断层。每个人都认为他是最棒的,没有人能够比他更优秀,他是唯一的功夫大师,其他人演的功夫片没人观看,功夫电影的未来一片暗淡。成龙感到非常失望,他和他的师兄弟们加紧练功,试图走出一条路。这期间他们开始做特技演员,先是洪金宝,他早三年离开戏班,是大师兄,接着是成龙,再是元奎、元彪。他们师兄弟早年练功非常刻苦,〈七小福〉即是拍的他们的训练翻版。洪金宝笑着说,当时鞭子最管用。尽管洪金宝走在前头,且成绩斐然,1981年拍了〈败家仔〉,并创新了功夫片电影的风格,但是走向世界的只有成龙。 学武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约束自我,成龙讨厌暴力。这并不矛盾,真正的武术是心中的准则和热情。成龙依靠喜剧的幽默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必须承认成龙的转型和新的尝试对于他自己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他终于找到了机会,他的〈蛇形刁手〉(1978年)大受观众欢迎,接下来还是1978年拍的〈醉拳〉让他一下子成了亚洲头号红星,也从此成龙慢慢走上了世界电影的最高峰,成了全世界人民心目中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1970年代末,香港出现了几个新兴导演,有徐克、吴宇森、袁和平(特技体操动作导演)。值得一提的是徐克,出生于越南,在德国学习电影技法,1977年回到香港,第一部作品是大型武侠剧〈新蜀山剑侠〉,他还尝试所有的角度拍摄,所有的艺术手法如魔幻、科技、鬼神等等,可谓是mTV时代的开创者。 这个时候曾是中国散打武术冠军的李连杰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动作巨星,和成龙两线并行。李连杰小时是国家武术队,多次代表国家在全世界巡回表演,有非常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武功底子,1979年的《少林寺》让他一炮走红,之后出演的多部大英雄黄飞鸿形象和他的功夫魅力,在中国稳坐巨星交椅。他跟成龙一样,也不甘于在中国国内发展,九十年代末期以后,先后在美国拍过好多电影,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第三位进入好莱圬的中国功夫巨星。2003年李连杰无意中得悉全国当年有20多万人死于自杀,他感到非常震惊。于是筹拍《霍元甲》,他想用东方的文化和东方的哲学,用这部电影告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青年如何重新认识人生审视人生。 同名电影 片名:《功夫》监制/导演/编剧:周星驰主演:周星驰、黄圣依、梁小龙元华、田启文客串:冯小刚类型:喜剧、动作投资: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亚洲)上映日期:2004年12月23日全国公映官方网站:www.kungfuhustle.com ◆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周星驰饰演一个一事无成、小偷小摸的古惑仔,立志加入当时势力最大、手段残忍的黑帮“斧头帮”。星仔试图在一个叫“猪笼城寨”的地方对居民敲诈,却不知道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结果在这里栽了跟头。星仔与居民的冲突不经意地将“斧头帮”戏剧性地卷入其中,正反两派之间的斗争正式展开。从“猪笼城寨”居民为生存而战发展到两派武术高手间的交锋,星仔渐渐地放弃了从前的思想和志向,开始领悟功夫的真谛。 ◆演员阵容: 元华饰演二叔公 元华是港片中常见的大反派,他从70年代入行以来曾演出超过一百部电影,曾经合作过的导演包括徐克、吴宇森、洪金宝及刘镇伟,曾经合作过的演员则有李小龙、成龙、周润发、、李连杰及杨紫琼等。 他和洪金宝及成龙同是‘七小福‘之一,他曾与70年代当过李小龙的替身,并在《精武门》一片中扮演被李小龙踢倒的日本人。他于1987年的《东方秃鹰》一片中饰演的大反派首次受到瞩目。他较知名的的作品有《急冻奇侠》《摩登如来神掌》以及《太极张三丰》等。 他曾和周星驰合作多部作品,包括《逃学威龙》、《情圣》、《龙的传人》等片。 梁小龙饰演火云邪神 梁小龙是70及80年代功夫红星,他曾经和李小龙与成龙齐名,并被称为‘三小龙‘。他从1973年主演电影《生龙活虎》开始,短短十几年,就拍了《白鹤拳》、《迷魂拳》等70多部电影。后来他进军电视界,又陆续拍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大内群英》、《四大名捕》等1000多集电视剧,成为80年代初香港最负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 80年代中期梁小龙刚拍完《四大名捕》便被邀请前往中国大陆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这次访问却害他遭到台湾当局封杀,由于台湾是香港影视的主要市场,因此他便被迫息影。 《功夫》是梁小龙自80年代之后第一次重返大银幕。 黄圣依饰演芳 《功夫》是黄圣依首度参加电影演出。上海出生长大的黄圣依五岁就开始学舞,她于2000年赢得上海主持新秀奖,并开始受到影艺圈注意。于2002年首次参与电视影集演出。目前仍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 冯小刚饰演鳄鱼帮老大 冯小刚是大陆知名编剧和导演,他在一年前担任大受欢迎的电视影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因而一炮而红。他后来又自编自导姜文主演的电视影集《北京人在纽约》。他并于1994年首次执导电影《永失我爱》一片。 他于1995及1996年重返电视界,并执导电视影集《月亮背面》。 他近年来则以一连串喜剧片打破大陆的票房记录,包括1997年的《甲方乙方》、1998年的卖座巨片《不见不散》等。他于2000年执导的作品《一声叹息》改编自知名作家王朔小说,该片在开罗影展勇夺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大奖。他的作品还有《没完没了》、《万事如意》以及超级卖座的《手机》。 ◆幕后精英: 周星驰-监制/导演/编剧/主角 周星驰是亚洲的喜剧天王,也是最受欢迎的艺人之一。他曾演过超过五十部电影,并以2001年的《少林足球》一片成为亚洲少见的国际巨星。《少林足球》一片跟《功夫》一样,都是由他自编字导自演,这部港片在亚洲各国上映时都打破当地的票房记录,包括非中文国家日本和南韩。 刘镇伟-监制 除了担任电影监制之外,刘镇伟也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导演,《南华早报》影评人方保罗曾形容他是“香港最有原创性的导演之一”。他担任编剧和导演的作品包括周润发主演的《花旗少林》;梁家辉主演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以及张国荣、梁家辉、梁朝伟、林青霞和张曼玉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以及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等。 曾瑾昌-编剧 曾瑾昌编写过十五部港片,第一部作品是张曼玉主演的《圣诞奇遇结良缘》,他的作品还有杨紫琼主演的《皇家师姐》和《中华战士》;梁朝伟主演的《杀手蝴蝶梦》及《沙滩仔与周师奶》。他于1996年首次和周星驰合作《食神》之后便和周星驰合作他的每一部作品,包括《喜剧之王》和《少林足球》。 相关专辑 泰国偶像舞曲团体Dragon5是泰国当红的偶像团体,平均年龄只有十九岁,1999年推出的首张泰语专辑即大卖百万张,在泰国人气极盛。在泰国歌坛已经走红的他们,为了要走出泰国市场,甘愿学国语,台湾就是他们征服亚洲的第一站。新专辑《功夫》收录了十四首国、泰语歌曲,其中主打歌‘功夫’是台湾华视偶像剧‘贫穷贵公子’的主题曲,已经全台大热。另外还有插曲‘moneyisNothing’、‘melody’。专辑曲风包括节奏强劲的DancePop、抒情RB、抒情摇滚等,充分表现Dragon5的活力与柔情。 相关游戏 《功夫online》是一款运行于Pc平台上的mmORPG游戏。计划于2005年第三季度推出。本作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建立起一个架空的玄幻武侠世界。一群热血少年(女)降临于神州大地,在武学的基础上创立道义、秩序、公理、宗派、武德,乃至最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武侠世界,诠释了“中国功夫”从发生、发展到完整形成的全过程。阐述了“侠义”的本源。纯·武侠游戏 本作是一款真正立足于中国武侠文化的作品。从宏观到微观各个方面再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当中的独特武侠世界。展现了“武林”从无到有,从诞生到兴盛的全过程,玩家能够参与到整个游戏世界的生成中来。对“侠”、“武德”、“道义”等江湖伦理有着更深层次的阐述。更系统体现中华传统功夫、江湖技能的方方面面。 传统文化魅惑 本作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举凡中国功夫,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江湖文化等等都在本作中有不同层次的体现。中国山水园林意境之美,诗词歌赋音韵之绝,更是作为本作最精华的审美视点呈现。道德回归基于中国玩家争胜斗强的的游戏心理成就诉求,以及对道德建设的思考,本作特别设计了以大众价值标准为判断依据的道德系统,遵循传统的“天理、国法、人情”这一基本道德标准,配合江湖规矩和武林道义,以民主政治的形式贯彻于游戏之中,奠定一个基本的玩家行为规范。 生态系·动平衡本作将网游自由度和参与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发挥,提出了“生态系动平衡”的理论。玩家不仅仅被动的接受游戏规则,更将成为游戏规则的创造者和游戏世界的维护者。高度拟真的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将在游戏中形成真正的虚拟社会,引发玩家更深入的投入。动态的平衡更能调整游戏世界的供求关系,建立起波动调整,良性推进的社会法则。 求新求变对比其他网游,本作在保持稳定性和美感的同时,更注重创意于特色。与众不同的设计,将会给玩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而简约传统的操作,又能实现玩家的“直觉上手”。本作的创意不仅仅体现在系统上,从美术的视觉冲击力,到界面细节的巧妙处理,无不体现别具一格的匠心。 迷踪拳创始人 迷踪拳创始人 迷踪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她为达摩祖师所创,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习练者高手辈出,宋朝周侗精于此艺,所传弟子甚众,抗金名将岳飞,《水浒》108将中的林冲、卢俊义、武松等均为周侗之徒。 七十二绝技 七十二绝技是少林寺千年来集累总结出来的武术绝技。少林寺为了避免习武爱好者受庸人误导,已经在官方网站公开了其拳谱,网址是shaolin.org.cn/asp/lec_article.asp?PageID=1;chapterID=210BookID=54 七十二艺练功之要旨,固在乎强健体魄,坚筋肉,却内邪,御凌侮,然而非空言所能致效者,必须认真从事练习,不荒不怠,而后能成。练软硬内外功夫有三要:一要深沉镇重,二要确实精当,三要节欲爱名。练功有五忌:一忌荒惰,二忌夸矜,三忌躁急,四忌躐等,五忌酒色。练功有七伤:一近色伤精,二暴怒伤气,三思虑伤神,四善忧伤心,五好饮伤血,六懒惰伤筋,七躁急伤骨。知此三要、五忌、七伤,始足与言练功。练功之法可分为数期,最初一步,先练皮肉;次则进而练筋骨,皮肉筋骨既坚实;更进而练习各部之实力,实力既充;然后更进而练习运气,此法如能任意往来,则大功成矣。练习何种功夫,必能速效也。 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分别是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铜砂掌(竹叶手)、蛇形术(蜈蚣跳)、提千斤、罗汉功、铁头功、四段功、铁布衫功、双锁功、上罐功、石锁功、铁珠袋、千斤闸、鞭劲功、分水功、玉带功、鹰翼功、跳跃法(登高超远法)、霸王肘、一指金刚法、拔钉功、一指禅功、石椿功、金钟罩、铁牛功、旋风掌、卧壶功、拔山功、金龙手、推山掌、踢椿功、鹰爪功、斩魔剑、玄空拳、金砂掌(摩擦术)、铁砂掌、飞行功、枪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飞檐走壁法、一线穿、蹿纵术、金铲指、揭谛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闪战法、金刀换掌功、轻身术、铁膝功、陆地飞行术、穿廉功、浪裹功(泅水术)、点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墙术、门裆功、翻腾术、布袋功、蛤蟆功、千层纸功、弹子功、锁指功、追风掌功、软玄功。 武侠小说中提法" 一、拳法 1.少林罗汉拳:罗汉拳和金刚掌同为少林入门功夫, 2.光明拳: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夺得“天下第一拳”美誉 3.闯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罗汉堂专研。 4.偏花七星拳:绝招是“七星聚会”。罗汉堂专研。 5.左右穿花手:罗汉堂专研。 6.少林双圈手:罗汉堂专研。 7.大摔碑手:罗汉堂专研。 8.波罗密手:称少林风云手,罗汉堂专研。 二、掌法 9.大力金刚手:金刚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般若堂专研。 10.般若禅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称,般若堂专研。 11.韦陀掌:有“灵山礼佛”、“恒河入海”等招数。般若堂专研。 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闭掌、裂心掌等八种。般若堂专研。 13.千手如来掌:般若堂专研。 14.大慈大悲千叶手:般若堂专研。 15.少林龙旋掌:般若堂专研。 16.少林散花掌:掌风推动落下的花瓣攻向敌人。 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绵掌,轻轻握石而化石为粉。 18.一拍两散掌:般若堂专研。 三、指法 19.澄静指: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达摩院专研。 20.摩柯指决:绝招是“三入地狱”。达摩院专研。 21.去烦恼指:绝招是“无忧无虑”,达摩院专研。 22.多罗叶指:十指轮弹,如波罗花绽开。达摩院专研。 23.无相劫指:佛家无色无相的最高境界。达摩院专研。 24.拈花指: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状。达摩院专研。 25.大智无定指:源自《大智度经》,达摩院专研。 26.一指禅功:被称为“少林第一指”,能隔空伤人。。 27.铁指禅劲:一指禅的基础内功,练到登峰造极时五指插入石碑中。 四、抓法 28.少林十三抓:摹仿“龙蛇虎豹鹤猿鹰”等十三种动物的抓法 29.寂灭抓:般若堂专研。 30、因陀罗抓:般若堂专研。 31、少林虎爪手:般若堂专研。 五、擒拿手 32、拈花擒拿手:戒律院专研。 33、龙爪擒拿手:共三十六式。戒律院专研。 34、十二擒龙手:戒律院专研。 六、剑法 35、达摩剑法:著名剑招有“一苇渡江”等。达摩院专研。 七、刀法 36、菩提刀法:菩提院专研。 37破戒刀法:即是大开杀戒,刀法全是攻势,狠准威猛。 38、慈悲刀法:刀法招式柔和,没有杀招, 39、燃木刀法:菩提院专研。 八、杖法 40、伏魔铲法:般若堂专研。 41、普门杖法:戒律院惩戒触犯寺规的弟子。 42、大文殊杖法:菩提院专研。 43、达摩八法神禅杖法:掌门人专研。 九、棍法 44、小夜叉棍法:绝招是“维护众生界”,罗汉堂专研。 45、少林双截棍:罗汉堂专研。 46、醉八仙棍法:少林十三棍僧的棍法,必须似醉似醒,半醉半醒 十、身法 47、蜻蜓点水轻功提纵术:少林僧提着水桶过河时用的轻功。 48、九图六坐像身法:,少林弟子有五十四种打坐姿势, 49、大挪移身法:脚不移身不动,可平地挪后数尺 十一、内功 50、阿罗汉神功:练到高深境界有五百罗汉众生相。罗汉堂专研。 51、降龙伏象功:练到高深境界可施展“佛门狮子吼”。般若堂专研。 52、心意气混元功:又称“少阳神功”,达摩院专研。 53、菩提心法:心如明镜,诸邪不侵。有化毒的功效。菩提院专研。 54、达摩闭息功:戒律院专研。 55、金刚不坏体神功:各院堂首座专研。 十二、特殊武功 56、十八手罗汉神打:从九图六坐身法中演化出的一套武功, 57、少林怀心腿:绝招是“佛在心头”,达摩院专研。 58、如影随形腿:达摩院专研。 59、罗汉夺命枪法:罗汉堂专研。 60、大韦陀杵:般若堂专研。类似于一种锤法。 61、毗卢鞭法:戒律院专研。 62、少林鸳鸯枕:特殊的暗器功夫。菩提院专研。 63、少林童子功:少林各项高深武功的基础 64、少林铁帚功:扫地的老和尚沉叶和尚寺中第一高手 65、如意缩骨功:少林弟子能够逃脱捆绑,遇难化险, 66、少林破衲功:又称少林铁袖功,即挥动衣袖迎敌。 67、袈裟伏魔功:必要时挥动布满真气的袈裟为武器, 68、定珠降魔无上神功:以一百零八颗念珠携带无上真气飞出攻敌, 69、杂阿含功:对各种武功触类旁通,有少林前辈兼修十三种绝艺。 十三、阵法 70、少林金刚伏魔圈:达摩院长老专研。 71、一百零八大罗汉阵:罗汉堂专研。 72、十八小罗汉阵:罗汉堂专研 合气道 【简介】 合气道是一种根源于日本大东流合气柔术的近代武术,主要特点是在“以柔克刚”,“借劲使力”,“不主动攻击”。现在一般所称的合气道有分为日本与韩国两种流派,彼此在各自发展之下已有一些差异。 日本合气道创始人植芝盛平在年轻时就曾学过柔术。1915年拜于大东流合气柔术总本部长武田惣角门下,并跟随武田担任指导者。1920年,受到大本教创始者出口王仁三郎的邀请,在京都的绫部开设“植芝塾”教导柔术,并融入了大本教的教义与思想,建立了另一种风格。因为大本教里来往的军人很多,对于他日后的成就帮助很大。约两、三年后,由于受到“灵言”的影响,植芝在武术上的研究越来越注种精神层次,并开始发展出异于合气柔术,而属于自己研究出的一套武术理论。1922年,他的这套理论正式被命名为“合气武术”。1931年,在海军大将竹下勇的协助下在东京成立皇武馆道场,1940年成立财团法人皇武会以推广合气武术。1942年,皇武会已开始使用“合气道”这个名称;1948年皇武会正式改名为合气会。 日本合气道的特征在于切入对手死角,破坏对手重心,以关节技及摔技为主。不以蛮力攻击对方,而是将对方的力量引导至无威胁的方向,甚至吸收化为自己的力量而反击。强调技巧与年龄、性别、体格无关,完全以调和与使用自己的气,控制与破坏对手的气来决定胜负。 除了运用身体的招式之外,日本合气道亦有使用剑、棍等武器的招式。 合气道没有比赛,没有跟别人较量的思想。它不是破坏别人的武术,而是跟别人一起锻炼和修养自己的创造性的武术。合气道的“合气”是个秘诀,是个很难理解,不好说明的东西,高位锻炼者之中有很多解释。有的说“合气”是跟中国的气功相似;有的说“合气”是自古以来留下的名称,现在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总而言之,“合气”至少与锻炼者之间的运动有关。避免锻炼者之间力气流动的冲突,而寻求锻炼者之间力气合一,追求不争而胜的境地,这个说明虽不中亦不远矣。 合气道的主要技巧是摔法和拿法,也有击打,不过是次要的。日本柔道的主要部分也是摔法,但跟合气道的很不一样。柔道有比赛,所以禁止摔法和拿法同时使用。合气道的大部分技巧需要同时使用摔法和拿法,如果没有保护对手的精神则很危险而无法继续锻炼,所以练合气道应该修养保护对手的精神,这是合气道被称作创造性武道的理由之一。 合气道锻炼时对对手的体力并无要求,所以不论性别、年龄和水平都可以参加,被世界各国各阶层的人们所喜爱。 【合气道的本质】 根据合气道的创始者植芝盛平的说明,合气道“合气”一词的含义表示与气合一,亦即与天地之气合一;更简单的说,就是与大自然相契合。 如果能够透过合气道,由自己的动作中描绘出大自然的极致,就表示已经感悟到合气道技法的极意了。在自我与自然合一举动时,将能显现如稳如泰山般的安定感,以及美与和谐极致。 由于如此,合气道的动作以不会相逆的圆周运动为主,在不违逆自然道理的精彩动作中,涵蓄着无根的可能性,形成合气道的核心技巧。 同时,合气道的锻炼方式也是遵循着与自然合一的主旨在运作,有对手诚如无对手,彼此相对应。在练习当中,对方与自己经常和合一致,如果双方未能合致,变成彼此对立,就违背了自他一体的自然法则。 正因为如此,合气道的锻炼方法不可能像其他的武道一样采取竞技的方式,如果改采比赛竞技的锻炼方法,势必会形成互相对立的动作,产生与身心合一、体现自然极致的合气道的修炼方式相违背的性能。 合气道的锻炼方法对于人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众所皆知,合气道呈现在身体上的动作几乎与意念一致,如果从意念影响动作、动作影响意念之身心合一的立场来看,想要透过合气道来修炼心性的话,心中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心才行。无疑,这对于培养成为外柔内刚、圆满自如的社会人帮助很大。 想要学习合气道的人必须充分理解合气道的特质,为求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必须努力修炼,亲自去体会合气道的蕴意(深奥之处)。 【主要特点】 一是重视“气”。“气”的内涵丰富,既表示客观存在的自然之气,也表示抽象之气,如杀气、灵气、生气、霸气等等,还表示维持生命活动的抽象力。中国古代思想家淮南子对气的定义为“气乃生命之本也”;古印度哲学中称气为“卜拉那”,也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合气道认为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源性力,极为重视“气”的修炼。 二是讲究气、心、体的统一。植芝盛平认为“合气”的本质是:借助绝妙地活用作为生命原动力的“气”,使五体活性化,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地运动、也即心身如一的境界。 三是以礼为重。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合气道,以非常注重其精神性而有别于其它武道。合气道在锻炼心身的同时也磨炼了人性,故而又是修行的“行”。因此,合气道注重礼仪。礼仪贯穿合气道练习的始终。 四是合气道的技法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动作构成的,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全面、均衡、和谐。 尽管合气道不注重胜负之争,但本身却有独特的技击防身作用,其技法讲究立体进攻,即可以立式出击,又可以“坐式”出奇制胜,而且不凭拙力,能够巧妙利用对手的力量,借力发力。造诣深者,则能随心所欲。当遭到暴徒突然袭击时,快速敏捷地避开攻击的条件反射动作自然就会发生作用。对于女性来说,遭到暴徒突然袭击时,不仅仅需要以弱胜强的技术,能够沉着冷静地对付意外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这些都能够通过修炼合气道得到培养。因此,合气道尤其适合作为女性防身术。现在敌人并非都是暴徒一类,失去控制的汽车、高处落下的建筑材料等都是我们生存的敌人。当面临突然发生的危险时,修炼合气道的人大都能迅速作出反应并逃脱危险,这种事例是很多的。 【创始人】 其创始人是日本的植芝盛平。生于1883年的植芝盛平自幼体弱多病。少年时,他只身前往东京学习柔术;20岁当兵,精于步枪刺杀术;参加过日俄战争。1920年,他办起了以自己姓氏冠名的“植芝拳馆”。在此期间,他综合各家武道的经验,开始进行武道的改良。他提出了“气”的概念,进一步又提出“合气”的概念。“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他把自己武道的技术原理比喻为一棵大树被一阵风吹动时的反应过程———一棵大树,当各个方向的风吹过来时,它的叶子会做出各自不同的摆动。合气武道之技术就像大树的叶子一样,在气流的作用之下,产生出无穷无尽的不断变化的技术。1922年,植芝盛平将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 (一)【合气道(aikido)起源】 植芝盛平于1883年12月14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市西牟娄郡西那谷村。他在年幼时体弱多病,但非常聪慧,记忆力很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少年时,植芝盛平曾独自去东京学习“起倒流”和“神阴流”柔术。20岁入伍,曾参加过日俄战争。复员后,植芝盛平回到老家,在乡间开办武馆,收徒传授柔术。与此同时,他也向柔道名家高木喜代士学习柔道,向“柳生流”名师中井正胜学习“柳生派”柔术。此后,植芝盛平去北海道开荒,并在那里向“大东流”柔术高手武田惚角学习“大东流”柔术。“柳生派”和“大东流”的柔术都讲究以柔克刚、以巧致胜,这对以后的合气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20年,植芝盛平结识了“大本教”名师出口王仁三郎。不久后,植芝盛平移居京都,在出口王仁三郎的帮助下,开办了“植芝拳馆”。善于思考的植芝盛平,通过多年学习各家柔术的经验,体会到要传播武道就要将武道进行改造,使武道有时代的色彩。他提出了“合气”的概念。所谓“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1922年,植芝盛平把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社会上把他的武道称为“合气柔术”。 1924年,植芝盛平随出口王仁三郎去蒙古,并参加了蒙古的军队。后来在一次与中国军阀张作霖的作战中,植芝盛平所在的全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植芝盛平通过这次战征意识到在现代武器面前,任何武术都是微不足道的。于是,他逃离了战场,回到日本重操旧业开办武馆。但这时的植芝盛平的思想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他认识到武道不能只局限于技击,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武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从此,他以人生哲学来倡导技击的观点。这是合气道发展的转折点。 合气武术在新思想的指导下,训练内容有了许多变化,并很快受到社会的欢迎。1926年,日本海军大将竹下勇慕名召植芝盛平去东京,和植芝盛平面谈后,觉得他的思想很新鲜,于是决定支持植芝盛平。第二年,竹下勇把自己的房产送给植芝盛平。从此,合气武术在东京有了落脚点。 1931年,植芝盛平在东京牛入若松街建造了合气道总部,取名“皇武馆”,并以“皇武馆”为中心,向全日本传播合气武术。1936年,植芝盛平把合气武术正式定名为“合气武道”。1940年,作为财团法人的合气道团体被日本政府所承认。从此,合气道成为日本武道界的主要流派之一。 二战时期,植芝盛平看到战争的残酷,放弃了合气道的主持工作,引退到茨城县岩间农村务农,过起“武农如一”的生活。 二战结束后,合气道总部已成废墟。植芝盛平的儿子植芝吉祥丸决心重振合气道。开始之时,复兴合气道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学习的人最少时只有两三个人。但吉祥丸艰持不懈,开设讲习会,办《合气会报》,合气道的工作逐渐有了起色。1956年9月,合气道举办了第一次公开演武大会,并引起了轰动。以此为契机,合气道的影响迅速扩大。从此合气道飞速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合气道已成为世界非常流行的武术项目。 (二)【技法】 合气道是一种后伐先制、以击打掐拿要害部位,抓筋拿脉,分筋错骨为主要手段,将打、摔、拿为一体,刚柔相济,阴阳相变,周流圆活,以巧取胜的一种实用技术。它与中国的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摔跤、擒拿等技法颇为相似。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机理和哲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合气道以技法种类上大至可以分为:徒手、徒手对兵器、兵器对兵器、兵器对徒手。 合气道训练没有固定套路练习,而是模拟日常可能遭受攻击的各种状况下的自卫技术练习,从一开始就是人与人对练,所以实用性很强。训练科目包括:徒手对徒手、徒手对武器、武器对武器、武器对徒手、单人对单人、单人对多人等。 对练式的训练方式便于练习者很快掌握合气道技法,并能很快学以致用。由于长期的重复性训练,使练习者较易掌握技术,并以技术弥补体力上的不足。 【合气道技法的特征】 观看合气道的动作,相信许多人会对其中和谐匀称的圆形身法(捌法)感到折服。 其动作深富节奏感,整个过程如同溶入大自然一般。 合气道是从深受日本尊崇的民族文化之一的日本武术发展而来,是在碰触到对方的瞬间就能够压制住对手的凌厉技法。由于合气道的动作经常以侧身的站立姿势为准备动作,摆脱了对手从正面攻击的路线,并能进入对方的侧面死角,表现出入身的动作技巧出来。 入身技法与圆形身法(捌法)浑然一致才是合气道的最大特征。 以下与其他的武道进行简单的比较: 柔道是互相抓住对方的上衣前襟,在有限的范围内斗技决定胜败,因此在那些技法中很难看到如合气道一般一接触到对方的瞬间就能崩解对方。 另外,以一拳必倒的拳击和脚踢为主的空手道,在其技法上很难看到如合气道一般余韵不绝的流程。 与日本的传统武道——剑道的特征相较,合气道虽然也会以剑进行练习,但是如果仅以体术的动作为基准进行合气道的剑法操作,未能某程度地学会合气道的话,那么拿在手上的剑只不过是一根棍棒而已。 一如创始者生前所言“合气道不仅仅是体术而已。手上拿剑,就成为合气剑法;拿杖,就成为合气杖法。十八般武艺,若未能经由合气道的训练运用自如的话,就不能说是真正修炼此道。”成如其言,剑道的剑理与合气剑法的原理相当吻合。 可是,从体术出发的合气道之剑法,是配合体术的剑法,充分表现出以体为剑的姿势,与现代的剑法有显著的差异。 另外,在合气道上还可以看到柔道、空手道、剑道所有没有的技法,亦即变化多端的关节技法。除了一部分之外,关节技法在柔道是被禁止的,合气道的关节技法却异常的多,最重要的是藉由这些技法锻炼关节,可以培养出能够充分发挥合气道动作的强韧体魄。 从这样的角度看来,惟一能够在技法上找到与合气道共通点的是在日本各地的古武道所遗留下来的多数古流柔术,或者剑术流派。虽然如此,这些古武术除了一部分之外,几乎未在社会上普及,只有极少数的人们勉强保守着其源流而已。 合气道独特的与自然合一技法,以及动作柔软绵密,都是在其他武道上看不到的。总之,合气道技法的特征是取与大自然合一的圆形身法,以及藉由武艺性的凌厉入身技法来表现。然而,形成这些动作的各个技法,包括在自然之中无限衍生出来的诸如入身技法、关节技法等,由众多技法所构成。 想要学习合气道的人必须充分了解前述的特征而后加紧练习,才是提升技法的捷径。 【技法的根本精神】 无论技术上如何的精进,如果对于决定个人行动的心性未加以修炼的话,就不能说是已经学到了合气道的神髓。此处所谓的身心的修炼,指的是从技术到心性,又从心性到技术的意思。因此技法的极致便是心性,心性的锻炼才是合气道锻炼的本旨。 在此请各位了解合气道技法之深层内涵的所气、呼吸力、身心合一的体现等之流程的同时,为了学会技法必须按照顺序理解自己的基本姿势才行。 【气】 东方经常使用到“气”这个字,例如在“浩然之气的气”“天地正气的气”“气概”“气馁”等的日常用语中经常使用到。 这个字所具有的意义相当深远,例如对社会大众而言,一个人如果丧失活下去的气力,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这已经是社会共同的认知了。因此,“气”可说是生命力的泉源,也是大自然发生的根源。 古代东方的学者曾经说过:“人类呼吸的气息,转变成为生命力。”以及“气内在于生命体,也内在于自然界的万物,活泼泼地存在着,贯通主纲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生命原理。”这些都是在强调“气”的重要性。 开祖盛平说过,“气为万物的根本”,“并非以力导引,而是以气导引”,这些话都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气”不能仅以头脑来理解,以东方的“行”来体悟才是第一要务。 开祖主张:“合气道的修炼以气的掌握为起点。”因而强调透过合气道的动作(行法)来修炼,每天的技法锻炼就是行法的第一步骤。是故,持续技法的正确修炼,以人类重心所在脐下丹田作为身心的中心点,在身体内体现小宇宙,亦即体现自然的极致。到此程度,就能达到“气充盈满溢”的状态,并能自在地操纵一切。 作为一个人,应该努力获得心的活力,合气道必须依靠勤练,以脐下丹田为中心透过两手刀,努力无止尽地发出充盈满溢的气之力,来体会合气道技法的真谛。 【呼吸力】 简单的解释,呼吸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到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的活动,这是对生理相当重要的条件。 合气道的呼吸除了包括生理性的呼吸之外,同时还与前项所述的气合为一体。 肉体的呼吸与气的呼吸形成一体才能发挥出“无限的呼吸力”。无限地将呼吸力施展出来,与宇宙的生命体体合而为一就是合气道的特征,此际,既未输入力量,也未使出力量。 合气道的呼吸力,是由身体的各个部位一面呼吸能量形成巨大的气流,一面从指尖、脚尖到眼睛产生了和合气道圆形身法一致的螺旋状圆周运动,并在此同时发散出力量融入于对手。如果硬输入力量或使出力量,该力量就会停滞在身体某部位,对外界因而失去该有的力道。如果能够自在地发挥出呼吸力,全身必然会柔软,而且相当地稳定。 一个原本能够抬起400kg重量的人,由于不知道如何使力,以至于力量均停滞在身体的内部,因此只能抬起4kg程度如小孩一般的力量而已。 所谓的呼吸力,意指从自己的重心,亦即从脐下丹田的部位,发挥出气、心、体一致的力道,经由合气道的训练而流洩出综合性的力量。让身体各部集中的呼吸力发出最大功能的是手臂和手掌,尤其当以手刀状使用时。 【身心合一】 不管做任何事,一旦心与身未能一致时,就能无法发挥出量大的力量。古人曾说:“心不在此处,如何看也是看不见。”这的确是肺腑之言。 合气道技法之锻炼是为了能随时随地发挥最大伟大的力量出来,并能自得体现身心的统一为目的。如果在平日的锻炼当中可以达到此一境界,就可谓已经体得合气道的极意了。 由于突然失火,老婆婆独自一人扛出惊人的重物,这样的例子相信各位时有耳闻,该行为的好坏暂置一旁不论,但由此可以证明心与肉体一致时所发挥出来的力量何其伟大。可是处于非常状况下一时的力道,对于日常生活并无助益。为了能让此种统一力充分发挥出来,除了透过合气道来锻炼身心之外别无他法。 不要仅以头脑来思考身心一体、合一的境界,必须正确地锻炼人类的整体机能才能实现。 【综合的锻炼步骤】 采纳日本武术的传统活用于锻炼法中的合气道,其练习法与其他的武道相较,可以归纳出若干明显的特征。 以下分成四个阶段叙述合气道的锻炼法: 将合气道的技法分成“坐技”“侧身半立技”“立技”“与琥器相关的技法”并从这些层面来探讨,变化相当丰富,而且相当的兴趣盎然。 在解说个别的合气道技法之前,先以如下四个步骤详细说明。 【坐技】 坐技的第一要义是,必须练习到即使维持坐姿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合气道的技法。坐技是合气道技法最重要的基本锻炼程序。 首先是心态问题。封建时代,处于核心地位的武士之日常生活中,正坐的场合占很重的比例,无论晨主君的面前,或是在家人的面前,正坐是严格的生活规范,必须加以遵守的戒律习惯。武士的生活可说是以正确的姿势、正确的正坐为起点。因此对武士而言,其最重视的武术与正坐有密切的关联反而是理所当然的事。无懈可击的正坐可说是武士应有的精神。 因此,将正坐纳入锻炼过程的合气道坐技,就成为相当重要的基本技法。 第二是重心位置、呼吸力的施展方式以及移转身体时的平衡等,均藉由此一锻炼法来建立基础。严格地反覆练习坐技的动作,脚尖、脚踝、膝盖以及腰部四点必须一致地有效运作。同时,要培养在任何场合都能够泰然处之的稳定感,才能无限地发挥出正确的呼吸力。这些都是合气道技法的基本步骤。 总之,步技充分含有“立技”的变化姿势,可是其目的在于培养能够克服纵横变化的姿势,对于没有“卧技”锻炼法的合气道而言,是锻炼腿腰部非常重要的方法。 【侧身半立技】 对应坐姿姿势的人,以站立的姿势灵活的攻击,未充分锻炼过的人很容易被站立者的敏捷动作压倒。 为了让前述的坐技之训练更加完美,产生一种对方采取侧身半立的姿势可自由攻击的技法来加以练习。 关于侧身半立技的名称,有人提出“半立技”的看法,但是我们坚持采用“侧身半立技”的理由如下: 合气道技法是对应采半身姿势的对方加以崩解的原理,与自己为半身姿势而对手以站立姿势攻击的情势差异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未能遵守原则,就无法突破这个情势差异而将对手击倒。为了能将这层涵义包含在内,因此仍旧采用“侧身半立技”。 此处包含立技的技法变化,这个动作的要点在于,从正确的膝行变化而移动。 【立技】 立技是合气道技法的中心。如前所述,透过坐技、侧身半立技彻底锻炼腿部、腰部之后的进阶技法。稳定、繁复的律动,可说是合气道技法的精华所在。 据称创始者植芝盛平所修习的大东流柔术,其技法共有2664种之多,另外,创始者又将神阴流柔主、相生流柔术等众多流派的密技加以改良,因而流传下来。所以说技法的数量相当繁移,期望日后在技法的开发上依然有无限的可能性。 与其他技法相同,立技是为了对应对手的打击、突击、绞技等所有的攻击,结合攻防的密术而成。经由日复一日的反覆练习,训练出随时能够对应问题而不会被动摇的姿势。 加上这种动作不仅一对一的场合可以使用,在多人对一人的场合也能够凭着复杂多变的变化技法对应自如。请依靠立技去感受合气道的神奇吧! 【与武器相关的技法】 与武器相关的锻炼法,主要分为对方以剑、杖、长矛、短剑等武器攻击时,以徒的予以崩解;或者使用武器加以崩解;或者以武器崩解徒的物对方等三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与自己所使用的武器合为一体,动作始终统一。 可是,合气道是以体术为出发点,所以应先锻炼坐技、立技等基础体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行,不可出于好奇好玩的心态而轻易以武器对阵,这点被视为禁忌。 开祖(植芝盛平)对于技法的锻炼,严格训诫练习者在基本体技未臻成熟之前就加以练习,因为合气道的动作与十八般武艺等一切的基本技法有着共通之处,因此只需好好学会基本体技,相信对于剑、杖、长矛等一切武器也将能轻易地掌握。 (三)【级别】 合气道的级别分为段与段前级两部分。段位最高为十段。但是,一般九段与十段只授予对合气道有特殊重大贡献的人。一般来说,八段已被认为是最高的了。段前级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式六级,一种是日式五级。日式只有黑白两种腰带。段前级五级最低,一级最高,但统一系白色腰带,在腰带颜色上没有分别。初段以上系黑色腰带。美式初段以上系黑带,但段前级则以不同的色带分别,六级最低,一级最高。一般来说,六级为白带,五级为黄带,四级为橙带,三级为绿带,二级为蓝带,一级为褐带。 对于级别的认证,各个流派均自己进行考试,自己发证书。流派之间的段位和段前级彼此都不兼容。也就是说,流派之间对他流段位级别是彼此不承认的。一般练习某个流派,级别以自己流派考试为准,以自己流派的证书为准。 但各流派对学员的考试认证的原则是差不太多的。一般来说,视学员对合气道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对合气道知识理念的了解程度不同、对合气道的贡献不同而定高低。还有,合气道升级升段考试还要依据一项重要的条件,即是练习者的练习时间。一般来说,合气道考试,对练习时间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陈王廷 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根据大量史料的分析研究,研究整理当时各家拳法,创造太极拳的是明末的陈王廷。陈王廷是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 陈王廷出身地主家庭,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任温县‘乡兵守备‘,曾在山东扫荡群匪,甲申年(1644)明皇朝覆亡的前后,陈王廷已年老,隐居消极,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遗词上半首有‘叹当年,披坚执锐,……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据《陈氏拳械谱》,陈王廷所造拳套,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势)五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炮捶一路。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被吸取了二十九势。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廷传统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有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陈王廷所创太极拳的主要传人有:友蒋发、堂侄陈汝信、陈所乐等。 陈王廷在整理武术套路上,受戚氏的影响很大。戚氏《拳经》三十二势,综合民间古今十六家拳法,取精去粗,以三十二个姿势编成拳套,作为士兵活动身手的‘武艺之源‘;陈王廷吸取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光是‘长拳‘,就汇集了一百零八个不同姿势,可见其吸收拳种之多。《拳经》三十二势以‘懒扎衣‘为起势,陈王廷所造七套拳路,也都以‘懒扎衣‘为起势(圆领而腰带的衣服,自殷代一直沿用到明代。明人长服束腰,演拳时须将长服卷起塞于腰带中,以便动步踢腿。戚氏《拳经》起势‘懒扎衣‘,左手撩衣塞于背部腰带,右拳横举向后,目视左前方。称作‘懒扎衣‘者,表示临敌时随意撩衣应战,乃武艺高强,临敌不慌不忙之意。戚氏‘懒扎衣‘歌诀所谓‘临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所制拳谱和《拳经总歌》,也撷取戚氏《拳经》歌诀文辞。陈王廷造拳的创造性成就,是结合了导引、吐纳,使能在练拳时汗流而不气喘,加强柔化刚发的爆发力量;缠绕运转的缠丝劲练法则是结合了经络学说;阴阳、虚实、柔刚俱备的拳理则是采取了阴阳学说。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的方法,是陈王廷独创性的成就,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柔中寓刚、无过不及为基本原则,成为太极拳学派独有的竞技方法;解决了不用护具设备也可以练习徒手搏击技巧和提高刺枪技术的问题。这是我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就。 陈王廷《拳经总歌》开头两句话:‘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诸靠‘是指的两人以手臂互靠,运用‘掤、履、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别),概括地说明了‘推手‘的特点和方法。到18世纪末叶,王宗岳、武禹襄和李亦畲据以发挥太极拳推手的理论和练法,各自写下了总结性的太极拳论文。陈家沟陈氏十六世的陈鑫,阐累代积累的练拳经验,用十三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说》,逐势详其理法,以易理说拳理,结合经络学说,其拳法以柔刚相济、快慢相间、蓄发相变为原则,始终贯穿有缠丝劲,并以内劲为统驭。这些都已成为练习太极拳和练习推手的指导性理论。 陈家沟陈氏世代传习陈王廷所造拳套,经五传至十四世陈长兴这一代,陈氏已仅专精于太极拳第一路和炮捶一路,亦即今日尚在传习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和第二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即是直接从陈长兴这一代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演变而来。 陈王廷的著作因年代久远,多遭散失,现尚存《长短句》词一首和《拳经总歌》。《长短句》日:‘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诌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刹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时关,识彼邯郸,陶情于鱼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熊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陈王廷的《拳经总歌》,总括了其所创拳套的理法,录于后: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太极拳今日风行国内,在疗病保健方面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并已引起国际体育界、医学家的重视,推本溯源,陈王廷在继承、整理和研究祖国武术方面有不少贡献。 陈王廷生卒年份虽不可考,但据理推算,太极拳的创造,当在17世纪中叶的明末清初。 还丹拳 还丹拳被道家视为续命延年之拳法,数百年来不肯外传,口口相授,频临失传.练习还丹拳,要求做到‘八松五要‘.动中求静,以达到强身. 还丹复命篇 薛道光 序 嗟夫,人之有身,其昧也久矣。以名利盗其心,以是非贼其志,日渐一日,寝成鄙吝,不知好道,而自与远。然至道不远,常在目前。故仙经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虽有道者,欲与之开发,孰为之信。仆陋以狂言,不足取信于人。以金鼎还丹之道陈于世者,尤非所宜,在有道者,当自知之。初年学道所亲,无非理性之士。如其习漏未尽,则尚循于生死。至于坐脱立亡,投胎夺舍,未见一朝而长往。尝思孔子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老氏之升腾飞举。由是知圣人之意,不可一途而取之。宣和庚子岁,得至人口诀曰:大道之祖,不出一气而成变化。喻之为日月,名之为龙虎,因之为阴阳,托之为天地。一清一浊,金木间隔于戊己之门。一性一情,阴阳会聚于生杀之户。采二仪未判之气,夺龙虎始媾之精。入于黄房,产成至宝。别有法象枢机,还返妙用。长生秘诀,毕于此矣。由是方知大道不繁,须逢至人,授之口诀,始能造于真际耳。数十年所穷者,皆圣人之绪余也。始明物有不迁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龙虎之机,金木之理。此之真诀,仆闻不疑。依法行之,果跻圣域。尝闻奥旨,混于六经书史之间。故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岂不显其道机,详其书史。以仁义礼乐有为而推之,故于无为之道,若相反也。昔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近世不复有矣。依师口诀,辄成五言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一斤之数。七言绝句三十首,以应三十日之大功。续添西江月九首,以应九转之法。明辨药物采取,五行生杀,主客先后。刑德园缺,抽添运用,火候斤两,无不备悉。好道之士,熟究斯文,或以宿缘契合,自然遭遇。文虽鄙陋,一一皆言其实矣。 靖康丙午秋,薛氏道光序。 五言律一十六首 其一:有物含灵体,无名本自然。赤龙藏宇宙,白虎隐丹田。北斗南展下,眉毛眼睫边。灰心行水火,定息觅真铅。 其二:精气元为本,神灵共一家。但能擒五贼,自可结三花。甲乙无令失,庚辛不要差。一阳归正令,七返转河车。 其三:此事诚难测,贤愚总不分。雀应非凤类,马不入羊群。特产都三百,乾坤共一斤。巡行十二路,赤脚猛将军。 其四:一二三四五,南辰对北辰,虎龙含碧玉,金木孕珠珍。云散家家月,花开处处春。几多云外客,尽是世间人。 其五:受得真仙诀。阴中炼至阳。地雷潜动处,星斗共商量。八卦看成母,三才始见昌,不愁生死繁,但觉地天长。 其六:阴阳同一术,妙绝大幽深。用意寻庚甲。专心事丙王。擒归鸟与兔,捉取水和金,辨得东西物,修成不二心。 其七:窈窕并姿态,娇羞弄软柔。无情弦里取,魂魄土中收。冠竿联铅汞。灵光射斗牛。少最阴与粪。无使老春秋。 其八:散诞无拘糸,悠然道转高。妙中藏黑白,闲里恶尘劳。坐卧三峰稳,丹田二气牢。定知逃世纲,名字列仙曹。 其九:采取须教密,诚心辨丑妍。事难寻意脉,容易失寒泉。师指青龙汞,配归白虎铅。两般俱会合,水火炼经年。 其十:守一坛中要,机藏十二时。数中无走失,火候莫教迟。达士方为侣,真仙正合宜。几年云水上,怀抱有谁知。 十一:人有最灵物,依稀在北辰。不知将谓气,识后自然真。心静如冰雪,身轻似碧云。若无千万岁,作甚世间人。 十二:廛市通人处,明明与往还。悟来惟一物,昧处隔千山。神水丹田下,华池水火间。一元能造化,返老作童颜。 十三:巧拙仍藏伏,精神用意包。坎离咸互用,金木喜相交。白雪能同鼎,黄芽共一苞。乾坤推九六,复姤运初爻。 十四:一物分为二,能知二者名。鼎炉藏日月,漏滴与三更。夫妇同交媾,婴儿始结成。脱胎并洗泽,携养镇长生。 十五:食了灵丹药,纯阳自在人。洞明常寂照,蓬岛镇长春。去就浑无系,纵横已绝尘。但知周甲子,不在守庚辛。 十六:访道复寻真,优游四海滨。外多含忍辱,内省任邅迍。为厌人间事,忻逢紫府宾。一言亲点化,玉洞碧桃春。 七言绝三十首 其一:万物皆从一气生,天清地浊秉生成。真龙真虎才交姤,一鼎红铅炼甲庚。 其二:阴阳配合法君臣,动静相兼气血精。壬癸位中男击浪,丙丁岩畔女频呻。 其三:龙虎一交相眷恋,坎离才媾便成胎。溶溶一掬乾坤髓,着意求他啜取来。 其四:方以类聚物群分,两畔同枰共一斤,戊己宫中藏水火,小心调理武和文。 其五:离宫有象藏真水,坎户无形隐赤龙。时节正时须急采,莫教芽蘖溢黄宫。 其六:三十辐兮同一毂,金木才逢二气交。六十卦分朝与暮,一阳萌动发初爻。 其七:阴里十三言有象,阳中六七觅无踪。抽添运用须防谨,认取根源祖与宗。 其八: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真精便是长生药,须假黄婆养育成。 其九:六百篇中仔细推,潜藏飞跃探幽微,亲疏回互相谙识,盗取七星南斗机。 其十:阴鼎阳炉至道根,五行和合土为尊。为人若要长生药,祗向华池觅魄魂。 十一: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莫将大道为儿戏,须共神仙仔细推。 十二:火候抽添思绝尘,一爻看过一爻生。阴文阳武依加减,一颗还丹火里成。 十三:咽津纳气固形全,须藉乾坤真汞铅。至道不繁人自昧,五金八石是虚传。 十四:二气本因儿产母,夺来鼎内及其时。夫欢妇合黄金室,一载胎生一个儿。 十五:识得阴阳要妙因,炼成金液离凡尘。淘澄不是寻常事,姹女婴儿两要真。 十六:驱回北斗转天罡,手握南辰入洞房。否泰爻中天地合,兔鸡沐浴要潜藏。 十七:水晶宫里翠娥娇,一段风光破寂寥。夺得兔乌精与髓,急须收拾鼎中烧。 十八:屏除人我守丹房,转觉光阴气味长。荣辱不随尘外客,但于金鼎炼铅霜。 十九:虎髓龙精气象全,依法修来火候煎,直待阴消成至室,便知平地隐神仙。 二十:些小天机论气精,吕公曾道别无真。神仙不肯分明说,说与分明笑杀人。 二一:九还七返定三才,阖辟抽添尽藉媒。四象包含归戊己,精诚十月产婴孩。 二二:迩来活计不胜精,一亩沙田手自耕。晴雨共资春气力,不愁苗稼不滋生。 二三:归根复命复元真,气入四肢精养神。神气若还俱不散,混同尘世一闲人。 二四:一物浮沉浑有无,堪迎秋露滴真珠。烟花柳陌头头是,秽浊馨香任所需。 二五:我今收得长生法,年年海上觅知音。不知谁是知音者,诚把狂言着意寻。 二六:几年勤苦觅仙俦,不做神仙不肯休。缘合自然成大道,岂教凡辈觅踪由。 二七:父母生来真一气,无形无影卒难寻。要知黑白通玄妙,魂魄相投产紫金。 二八:上善之基妙最深,华池神水定浮沉。神功运火抽添处,炼己持心莫放心。 二九:东西南北要精通,交感阴阳雌与雄。火候直须牢稳审,吹嘘全藉巽宫风。 三十:天地相交由否泰,屯蒙气候互相通。一夫一妇资天地,三妇三男合始终。 又七言绝二首 其一:拂掠廛中碍眼明,休将大道付人情。堪怜自古神仙辈,特故如愚不作声。 其二:一月一还为一转,一年九转九还同。惟凭二卦推刑德,五六回归戊己中。 西江月词九首 其一 一是金丹总数,河图象出真机。谁知罔象尽玄微,大道从兹孕起。 斗柄旋玑正位,阴中却抱阳辉。昆仑子母着绯衣,此是乾坤真理。 其二 偃月炉中金鼎,三台两曜形神。尊卑简易汞中真,握固休推心肾。 白虎长存坎户,青龙却与南邻。阴魂阳魄似窗尘,大意不离玄牝。 其三 天上三清真境,三皇五帝规模。瞿晕老氏仲尼徒,经史深藏妙素。 间有真人出世,未明赤子玄珠。蟾光终日耀昏衢,满目黄芽显露。 其四 内有五行相制,包含一粒红铅。相生相杀自天然,此药殊无贵贱。 会向我家园里,栽培一亩天田。中男小女共相连,种得黄芽满院。 其五 凿破玄元三五,拨开造化圭璋。希夷妙旨在中央,咫尺无名罔象。 片饷功夫便得,教君地久天长,蓬菜仙岛是吾乡,尔不留心信向。 其六 竹破还须竹补,人衰须假铅全,思量只是眼睛前,自是时人不见。 日月相交离坎,龟蛇产在先天,长生妙药在家园,一饷工夫便现。 其七 此道至灵至圣,无令漏泄轻为。全凭德行两相宜,言语须防辨智。 要藉五行生旺,须明阳盛阴衰,三人同志谨防危,进火工夫仔细。 其八 炼就光明莹玉,回来却入黄泉,升腾须假至三年,携养殷勤眷恋。 九九才终变化,神功岂假言宣。分明顷刻做神仙,永驾鸾车凤辇。 其九 一气初回遇朔,鼎中神水温温,刚柔相会气均匀,妙在无过混沌。 八卦循回旋绕,推排九窍追奔。东西动静合朝昏,莫与常人议论。 丹髓歌34首 其一: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龙飞赤水波涛涌,虎啸丹山风露清。 其二:初时有如云出洞,次则有如月在潭。又似金蚕如玉笋,好将火候炼三三。 其三:娇如西子离金阁,美似杨妃下玉楼。日日与君花下醉,更嫌何处不风流。 其四:井底泥蛇舞柘枝,窗间明月照梅梨。夜来混沌颠落地,万象森罗总不知。 其五:昔日遇师真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 其六:一年沐浴更防危,十月调和须谨节。服了丹砂朝玉京,乘之跨鹤登天阙。 其七:乌无形,兔无影,乌兔只是日月精,乌兔交时天地永。 其八:牛无角,马无蹄,马牛只是乾坤髓,乾坤运用坎和离。 其九:龟无象,蛇无迹,龟蛇只是阴阳形。二气交会混为一。 其十:铅非铅,汞非汞,铅汞本在身中求,要使身心寂不动。 十二:无白雪,无黄芽,白雪乃是神室水,黄芽便是气枢花。 十三:夫真夫,妇真妇,坎男离女交感时,虚空无尘天地露。 十四:真交梨,真火枣,交梨吃后四肢雅,火枣吞时万劫饱。 十五:水真水,火真火,依前应候运周天,调和炼就长生宝。 十七:日之魂,月之魄,身中自有真乾坤,锻炼丹田通透赤。 十八:天之尊,地之卑,便把天魂擒六贼,又将地魄制三尸。 十九:药非物,火非候,分明只是一点阳,炼作万劫无穷寿。 二十:金非兑,木非震,从来真土应五行,金木自然解交并。 二一:黑中白,白中黑,但能守黑白自现,黑白本来无二色。 二二:金真金,银真银,金银炼作紫金丹,自然无一斧凿痕。 二三:偃月炉,朱砂鼎,须知抱一守中和,不必透关投玉井。 二四:中央釜,守一坛,金鼎常令汤用暖,玉炉不要火教寒。 二五:玄真玄,牝真牝,玄牝都来共一窍,不在口鼻并心肾。 二六:真神水,真华池,元气虚无难捉模,元气灰漠本无为。 二七:炼朱砂,炼水银,真使朱砂匮水银,水银炼作明窗尘。 二八:真黄舆,真紫粉,分明内鼎内炉中,变化瓦石成九转。 二九:真关锁,真对车,铁锁金关牢固守,河车运动结丹砂。 三十:真金精,真玉液,满鼎气归根玉液,玉液盈壶神入室。 三一:真金翁,真姹女,金翁姹女结姻亲,洞房深处真云雨。 三二:真丁公,真黄婆,丁公运火炼金花,黄婆瓶里养金鹅。 三三:真婴儿,真赤子,九转炼成十月胎,纯阳无阴命不死。 三四:真阴阳,真阴阳,阴阳都只两个字,譬喻丹书几万章。 虎步功 虎步功是峨嵋宗的六大专修功之一,外面用来专练腰腿,内里用来专练肾肝,综合它的功用,是专练治“下元虚损”的一种动功。所谓下元虚损的症候,例如阴虚火逆的高血压症,肾虚的腰痛症,因肝虚而导致的血不营经的腿疼症,因阴虚而导致的上重下轻症,都有很好治疗和保健的功效。因为一般人的病,大多数皆因下元虚损,而引起各种病变,所以特立这种练功方法,以补助其馀动功的不足,而寻取专门的疗效。这是针对著人体病变之源而制订的一种练功方法,从病理学和生理学方面讲,有它独到的见解。又从多年的经验累积看,证明它是正确的。 虎步功的操作方法,分条敍述,详介如下: 第一式,全身正立,气定神闲,双手垂直,微微贴著大腿的外侧。用两服平视前方的办法,使气自然调平,神意安闲,因为跟上视则气升,眼下视则气降。又用微抬双肩的尖端约二三分高的办法,使脊校象塔一般地笔直,使脊椎骨一个重叠一个地竖立起来,自然地不松不紧。两脚跟看齐,中间的间隔,相当于两肩的宽度。 第二式:两手缓缓上提,叉在腰间,大拇指在后,贴著“腰眼穴”(在背部腰标的凹陷中),四指在前,轻轻并拢,把食指尖贴著“章门穴”(在季肋端),把腰部微檄束紧。 第三式:将左腿的股关节提起,膝关节微屈向前,把足大趾尖点在地上,变成虚脚,这时自觉足小肚发胀,最胀的地方叫做“承山穴”。同时把右腿微微下蹲,支援全身的体重,变成“实脚”,这叫做“虚实相应”的练法。眼睛必须平视前方。 第四式:将左腿关节全部伸得笔直,足尖向下,足肠绷直,脚背与胫骨成为直线,向著正前方慢慢地、轻轻地朝前踢去,足掌离地约五寸,这名字叫“搜裆腿”的练法。同时右腿仍然微屈著,支援全身。 第五式:左腿搜裆式踢出去之后,随即把足尖向上翘起,后踵微微带点意思朝原来方向一蹬,这个方法名叫“翘剪刀”。再把足尖朝一点,后踵收缩,恢复原来足背与胫骨成直线的姿势,这方法名叫“凤点头”。再把脚掌向内一转,划个圆圈,再向外一转,反划个圆圈,配合足胫腕部运动,叫做“反顺太极圈”。再用翘剪刀的方法,翘脚伸踵准备第六式。 第六式:利用“翘剪刀”后踵绷直的姿势,顺势自然下落,先用后踵著地,慢慢把膝关节弯曲,大腿顺推向前,同时脚掌配合这种动低也慢慢放平,变成“弓步”。在这动作的同时,右腿顺势伸直,变成箭步。又在这动作的开始时候,呼吸方面配合著“嘿”字诀,使用“逆呼吸”的方法,把气降到丹田。吐纳运气的时候,必须配合变弓箭步的动化,起止一致,不得参前落后。从此保持著气降丹田,一直操作下去。不用升气的方法,因为要使全身气脉集中在下丹田,充实下元的虚损。这一点非常重要,是练虎步功的重点所在,不可轻率忽视了。 第七式:前弓后箭的步法,不可跨得太长,只能跨半步。这时微微把前弓后箭前引后伸二三次,腰部随著两腿的动作,也微微相应著,同时把大拇指贴著腰眼穴,腰部向前微送的时候,即贴紧它,腰部向后微退的时候,则放松它。意识集中在大拇指与腰眼穴的—张一弛,一送一退的相应动作上。细细体会肾脏开合,启闭的滋味,功夫深厚的人,从这种“内视”方法,可以体会出肾脏在内里活动和气机在内里回圈的真实景象。 第八式:将右腿的箭步,轻轻朝前一蹬,向前一送,身体借著这股弹力向前微微一探,随即把右腿收回,与左腿看齐,用脚尖点地,如第三式的架子,变成右胸“虚势”,左脚“实势”’而左脚原来的弓步,与这同时也变成第三式右脚的架子,支援体重。 第九式:把右腿照第四式伸直,起搜档腿,再继续参照五六七式的架子运动。如此左右交互地运动著,一步一步往前,如走路一般,朝前走去,走到尽头,可以向后转再照样练下去。次数的多少,不必拘执,随自己的意思去练,如果自觉两腿有些酸胀,即可停止。 第十式:停步停功的时候,即就弓箭步的姿势,先将后腿箭步收拢,还原站立的架子,随即把两手放下,同时把丹田气松开。 师冈一羽 师冈一羽常成(一羽流):冢原卜传高徒之一 其先代为源氏支流,土岐氏四天王之一。一羽幼从其父学饭筱的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後再入卜传之门得奥义。一五○九年主家战败,遂逃亡至信夫郡而得罹癞病,三年後皆因生性恬淡故,虽身为有名的剑客,却没有留下足堪留传的事迹。 师冈一羽临老境时,身罹癞病,徒众们俱不耐其身发异臭而竞相离去,最就剩下岩间熊之助、土子泥之助和根岸兔角等三人,共立誓约,决心伺候恩师至终,但才不久,根岸却撕约不告而别,使岩间等二人切齿痛恨,决意他日必雪此恨。一方,根岸出相州小田原後,立微尘流一派,不断地击败他流剑士,而获得“天下无双之名人”的隆誉。後出江户开道馆,成为当时著名的兵法家一五九三年师冈岩间与土子抽签决定由中签的岩间去执行惩罚根岸的任务。岩间出江户至根岸的道场,然因门弟众多戒备森严而不得其门而入,後思一计,於附近挢旁竖一札牌题文挑衅,如此果引起根岸一门的骚动,弟子们纷纷欲向岩间挑战,但根岸深知其利害,如此门弟们必遭其痛击无疑,至此只好亲自出马应斗了,事前并向町奉行(幕府所设,执掌行政、司法、警察等的官吏,相当于市长,偌大江户分设有南北两奉行)报备,场所定在附近大挢上。决斗当日,町奉行派出的差役,担任维持交通秩序,并收缴二人之佩刀,让二人以木刀决斗。 二人终于在挢中央会面并立定对峙,根岸采上段构型,岩间取下段,对峙中,先开始焦燥的根岸,猛然挥刀砍下,而岩间适时把它架住,并顺势把他推到栏杆边,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捞起根岸的脚,一下子把他推落挢下水中,根岸既已无面在江户立足,遂乘机逃亡至西国,易名信太朝胜而仕事黑田家。 雪恨的岩间在江户声名大扬,这时有个根岸的门人,为欲报师仇,遂处心积虑地去亲近岩间,後邀至其家,并服侍其入浴,然後乘其浑身赤裸,手无寸铁时,施偷袭而把岩间给斩杀。 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在唐朝就有,其作者不祥。不过是借金庸老先生的笔才名扬天下。 据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的描述,著《九阴真经》的是北宋一名名为黄裳的世外高人,自观道书,练成神功,曾一人独对明教高手,后受围攻而败,家人均被人所杀。 40余年后重出江湖,此时仇家均已死去,遂将毕生所学写成《九阴真经》,传之后世。 最初全经文共364个字;后经他人改成千余字,而且加上了“九阴白骨爪”等根据《九阴真经》所创的武功。到南宋时期,传于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之手;经其参悟又加上了“九阳神功”即“先天真气”。本文就是根据王重阳所流传下来的《九阴真经》整理而成。 《九阴神功》又名《先天真气》乃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创,为《紫霞神功》、《太清罡气》、《玄门罡气》之鼻祖。此功为玄门罡气类神功,也是速成玄门内功。所练之先天真气是一种至阴至柔的罡气,比太清罡气之威力甚。并且有自动防身之效,为练就金刚不坏身之无上之选。 当年武林中为了争夺此经,不知多少英雄竞折腰。 真是天意弄人啊…… 大家可以对照金庸先生纪实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残本。 从开始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到里面的九阴白骨爪…… 到最后的没人能懂的梵文音译字…… 都能一一对照! 《九阴真经》古早己有之,不过是借金庸老先生的笔才名扬天下,朋友们仔细看完后其中原因自明。 (●鉴于此功威力无穷,现公布此神功意在探讨研究,希望朋友们不要贸然练习;若您悟性非凡,不小心练成此功,请多做善事,勿为恶一方,否则本人不为您所造成的缺失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再则因果循环,善恶终有报,请斟酌之……) 《九阴真经》原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裸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真阴,九阴第四重。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气大法诀曰: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敌时能求察分明,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如此反复。 影视相关 1993年TVB拍摄《九阴真经》影视剧,主角是黄药师和冯蘅,剧本是TVB自编,讲的是黄药师和冯蘅的爱情故事。 十八般武艺 shíbābānwǔyì 成语:十八般武艺 【解释】: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出处】:元#8226;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8226;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示例】:假如有人以为我是老作家,必定~样样精通……那就难免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了。◎老舍《学习当先》 “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可惜宋代的兵书多毁于兵燹,今传者寥寥无几,“十八般武艺”的原始出处和内涵今天已无从查考。谢肇浙《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作了记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术”。 《水浒传》写到的十八样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还有谓十八般武艺是指九长九短: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钂、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杵。还有一说是刀、枪、剑、戟、棍、棒、槊、钂、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另一说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 另: 十八般武艺指武术中常见的诸种兵器,初见于宋代戏文《张协状元》,后世有多种解释。其一,明代戚晋叔辑《元曲选#8226;逞风流王焕百花亭》:“若论着十八般武艺,弓驽枪牌,戈矛剑戟,鞭链镗锤。”其二,元明间施耐庵著《水浒全传》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驽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其三,明万历年间谢肇淅《五杂俎》:“十八般:一弓、二驽、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后世还出现了“九长九短”、“六短十二长”,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艺内容说。综合历代“十八般武艺”的内容,删去重复,共包括下列种目:属抛射兵器的有:弓、弩、箭、矢、铳。 属长兵器的有:戈、矛、枪、棍、殳、杵、杆、杖、棒、斧、钺、戟、大刀。 属短兵器的有:剑、刀、鞭、锏(简)、钩、镰、锤、拐、环(圈) 属软兵器的有:链、流星、绵绳套绳。 属徒手的武艺,统称为“白打”。历代“十八般武艺”中所指的这些种目,并未能包括武器的全部。例如,飞刀、袖箭、三尖两刃刀、橛、匕首、鸳鸯钺、阴阳锐、状元笔、铁尺、绳镖、三节棍等均未包括。至于武侠小说家笔下剑造的许多“奇门兵器”,就更难以尽收了 十八般兵器 一弓:马箭、袖箭、步箭、 二弩:弩箭、诸葛弩、斗子弩、俚弩。 三枪:长枪、叉枪、火枪、蛇枪、看枪、标枪、线枪、神枪、戟枪、勾镰枪、拒马枪、飞枪。 四刀:大砍刀(长刀)、斩马刀、腰刀、杆刀、朴刀、钩刀、眉刀、匕首、刀、三尖刀。飞刀。 五剑。 六矛。 七盾。 八斧。 九钺。 十戟。 十一鞭。 十二锏。 十三槁(挝):骨朵、锤、锥、椎、链子锤(流星锤)、蒜头锤、骨朵锤、卧锤、重锤。 十四棍:双头棍、操钩棍、狼牙棍、闷棍、脚棍、齐眉棍。 十五叉。 十六钯:铛钯、钯、扒、省钯、铲、月牙铲、马叉。 十七绵绳套索。 十八白打。 十八般兵器——剑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以上两说,似黄帝与蚩尤,均己制剑为兵。 据以上所述,无论剑之创始人为谁,其出生于黄帝时代,可无置疑。黄帝于民元前四六一五年〔公元前二七0四年〕建庙,国号有熊氏,当时尚系初入青铜器时期,但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古远,历史悠久,故后人称之「短兵之祖」,确可当之无愧。 自黄帝至东周,大多以铜铸剑,剑质颇佳,炼制技术亦逐渐进步。春秋战国之时,并定剑制,详言制剑之法。周礼考工记云:「周官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两从半之,以其腊广为之。茎圆长倍之。中其茎,役其后,身甚五其茎,重九锵〔按:周礼六两半为一锵〕,谓之上制,上土服之。身长四其茎,重七锵,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重五锵,下士服之」。又考古记云:「剑,古器名,两刃而有脊,自背至刃,谓之腊,或谓之锷〔即剑身〕。背刃以下,与柄分隔青,谓之首〔即剑盘〕,首以下把握之处曰茎〔即剑柄〕,茎端旋环曰铎」。 由上文可知,剑为具有锋刃之尖长兵器,而其大小长短,端视人体为标准,是以须量人而定。郑锷更于剑有所详解,谓「人之形貌大小长短不一也,制剑以供其服,非直以观美,要使各适其用而已。故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随宜而自便焉。剑之茎其长五寸,剑身若五倍长其茎,则三尺也,重九锵,则重三斤十二两也,其长之极,重之至也,故谓上制。唯士之长而有力者,然后能胜之,故上士服之。剑身四其茎,茎之长则二尺五寸也,重七锵,则二斤十四两也,长短轻重得中焉,故谓之中制。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剑身止三其茎,则二尺耳,重止五锵,则二斤一两三分之中耳,轻而且短,故谓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剑制,大抵沿用于远古,历代仍多变更,自秦至宋,改易尤钜。郑锷云:「若以秦汉之剑与宋时之剑比较,则宋时长剑有二十一寸三分,汉时长剑仅十七寸九分。宋时短剑十五寸二分,汉时短剑仅十寸五分,故宋时之剑较汉时之剑长,且品质更优」。言虽如此,当有所据,然亦未便苟同。盖以剑之用途,虽非专供杀戮,亦为文士之饰品,然究仍以防身拒敌为主,如剑长则运用不便,剑短则难期致远,短者轻而不易击坚,长者重而挥动迟缓,二者均非剑制所宜。证以古籍有言:「汉高祖仗三尺剑而得天下」,则汉代剑长不及两尺之说谅有所误。若综合剑史所记,大抵古剑之长,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则为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设制,应属可信。 剑既亦为仕宦书生所同好,于是流为艺品,始则于剑身之上雕铭刻画,继则于剑柄上美化其型,附加蕙饰,进而于剑鞘上镀金嵌玉,各其匠心,历代相傅,靡有不然。 剑是短兵的一种,脱胎于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原于殷商以前,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可割可刺,抵御匪寇与野兽。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类必有之佩备。连冯谖与汉初的韩信,虽然贫至无食,也仍然随身携带。著名的有干将、莫邪、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春秋时的龙泉剑,仍有一只藏于故宫,至今仍很锋利,证明我国在剑的制造和使用上,有著很悠久的历史。 《初学记#8226;武部#8226;剑》:「其后楚有龙泉,秦有太阿、工,吴有干将、镆耶、属镂,越有纯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诸剑。」 《管子》曰:「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 《吴越春秋#8226;勾践阴谋外传》:「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执林于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彷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其言妙契精微,深得剑术之要。所谓「门户阴阳」,即斗剑时进退纵横之法。而「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则是描述斗剑时精神贯注,从容不迫,观变进招的形态。) 金庸更将此段传奇,写进了他的武侠小说《越女剑》中,将剑道的至高境界,作了非常深入的刻划与探讨。 在剑的演练中,一般分为「站剑」和「行剑」两种。「站剑」一般指动作迅速敏捷,静止动作沉稳,富雕塑性。而「行剑」则相对显得停顿较少,动作连续不断,均匀而有轫性。同时剑还有长穗、短穗之刀,穗又称穗袍,它的作用是舞动以惑敌,演练时显得龙飞凤舞,形象优美。尤其长穗,随剑飘舞,更显神妙。 练剑要求身与剑合,剑与神合。《绿水亭杂识四》中说:剑「锋锷如槊刃,而以身为之柄,微州目连猷人之身法,轻如猿鸟,即剑法也。」这里说的「以身为柄」,就是说以身领剑,这是练剑之要。 《吴越春秋#8226;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典略》:「周有屈卢之矛。」) 汉刘熙《释名#8226;释兵》:「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拱时敛在臂内也。其旁鼻曰镡,镡,寻也,带所贯寻也。其末曰锋,锋末之言也。」 《战国策#8226;韩策一》:「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膊。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邓师,邓国有工铸剑,因名邓师。宛冯,宛人于冯池(荥阳)铸剑,故号。龙渊,河南西平有龙泉水,亦名龙渊,可以淬刀剑,特坚利,故名。太阿,《吴越春秋》:吴有干将,越有欧冶, 《吴越春秋#8226;阖闾内传》: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越前来献三枚,阖闾得而宝之,以故使剑匠作为二枚,一曰干将,二曰莫耶。莫耶,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祠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阳怍龟文,阴作漫理。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阖闾甚重。」 《吴越春秋#8226;阖闾内传》:「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楚昭王而寤,得王湛卢之剑于床,昭王不知其故,乃召风胡子而问,……风胡子曰:『臣闻吴王得越所献宝剑三枚,一曰鱼肠,二曰磐郢,三曰湛卢。鱼肠之剑已用杀吴王僚也,磐郢以送其死女,今湛卢入楚也。……臣闻越王允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以示薛烛,烛对曰:「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故阖闾以杀王僚。一名磐郢,亦曰豪曹,不法之物,无益于人,故以送死。一名湛卢,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托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然人君有逆理之谋,其剑即出,故去无道以就有道。今吴王无道,杀君谋楚,故湛卢入楚。』」 《初学记#8226;武部#8226;剑》:赵晔《吴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剑五枚,三大二小,三曰豪曹。秦客薛烛善相剑,王取豪曹示之,薛烛曰:『实非宝剑也。今豪曹五色,黯然无华,已殒其光,亡其神,此剑不登斩而辱,则堕于饮中矣。』王曰:『寡人置剑卢竹上,过而坠之,断金兽之颈,饮濡其刃,以为利也。』」 《初学记#8226;武部#8226;剑》:《吴越春秋》又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一曰纯钩,二曰湛卢,三曰豪曹,四曰鱼肠,五曰巨阙。秦客薛烛善相剑,越王取豪曹、巨阙、鱼肠等示之,薛烛皆曰:『非宝剑也。』取纯钩示,薛烛曰:『光如屈阳之华,沉沉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此纯钩也。』取湛卢示之,薛烛曰:『善哉!衔金铁之英,吐银锡之精,寄气托灵,有游出之神,服此剑,可以折冲伐敌,人君有逆谋则去之他国。』允常乃以湛卢献吴,吴公子光弑吴王僚,湛卢去如楚。」 《史记#8226;苏秦列传》裴《集解》引《吴越春秋:「楚王召风胡子而告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寡人欲因此请二人作剑,可乎?』风胡子曰:『可。』乃往见二人作剑,一曰龙渊,二曰太阿。」 《初学记#8226;武部#8226;剑》:《贾子》: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初学记#8226;武部#8226;剑》:《春秋繁露》:「礼之所兴也,剑之在左,青龙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周官》:「桃氏为剑,腊(两刃)广二寸有半寸,两从半之(剑脊两面杀趋锷者),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中其茎,设其后,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 《孔子家语#8226;好生》:「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固以剑自卫乎!』」 《庄子#8226;说剑》:「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由此可见,当时剑术是作为主要武艺存在的。 十八般兵器——刀 大刀本亦为车战时代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而已,初无制敌之种种神化也,与丈八蛇矛,殆同其功用。迨夫后代,战争变法,易车而马而步,用大刀之将士,知成法之不足制胜,乃各本其战之经验,而想出种种利用大刀之法,俾为杀敌制果之助,于是乎有种种变化矣。大刀之最着者,为关王刀,盖即关羽之刀法也;三国志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较今为短,合之今度制,长仅八尺有奇耳;今世之大刀,盖皆彷此,即刀法亦本此而变化之也。考大刀之种类,亦正不止关王刀一种,如拨风刀、大斫刀、九环刀、两刃刀等,皆大刀也,其式样不同,而名亦因之而异。至其用法,则殊途同归,初无若何之大区别也;故关王刀。可谓之为大刀之祖,其他各刀,皆自此脱胎而出者,虽各有变化,要皆未能及其精密神化,足征完善也。我今即以此刀编为讲义,以公同好,抑亦遵古法也。 汉刘熙《释名#8226;释兵》:「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其末曰锋,言若蜂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环,形似环也。其室曰削,削,峭也。其形峭杀,裹刀体也。室口之饰曰棒,棒,捧束口也。下末之饰曰埤,埤,卑也,在下之言也。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见也。」埤玉+卑 郭子横《洞冥记》:「黄帝采首山之金,始铸为刀。」(《初学记#8226;武部#8226;刀》) 《初学记#8226;武部#8226;刀》:历代有吴刀、赤刀、容刀、鸾刀、郑刀、孟劳、西戎利刀、昆吾割玉刀、鸣鸿刀、百辟宝刀、百链、青犊、漏影三刀。 曹丕《典论》:「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龙鳞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收入《汉魏丛书》中)p747。 《初学记#8226;武部#8226;剑》:《春秋繁露》:「礼之所兴也,剑之在左,青龙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汉刘熙《释名#8226;释兵》:「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 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殷商的铜刀就脱胎于原始的石刀,并出现了大型的战刀。周代所用的环首长刀,不仅汉代亦用,而且传至日本、朝鲜。汉代帝王公卿,均佩刀而不复佩剑,可见刀之作用在汉代尤为突出。 《三才图会#8226;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唐代渐改为无环的装柄刀,刀在军事上的应用,已超了过剑。 《唐书#8226;杜伏威传》:「伏威邑人也,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拍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 宋代,承袭三国、两晋、隋、唐之制,传统单刀只一色,刀形笨重,铁刃也宽。其余大刀则广用之,有屈刀、掩(揠)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等。 明代多仿日本刀式,作双手握柄砍杀的长刀,可以削断或砍损对手的长兵之柄,。戚继光《纪效新书》:「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倭善跃,一进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身多两断。」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属于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目前流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十八般兵器——枪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已。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后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后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8226;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后,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宋史#8226;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于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杨康用的就是杨家枪法。 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明崇祯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毕懋康《军器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烧灼的梨花枪,并说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于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现之前,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长枪趋于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目前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十八般兵器——弩 弩亦弓属,相传为黄帝所造,亦名窝弓、其发矢不仗人力,而用机括,力强而及远,较弓为烈,猎人恒设置丛莽阊,使虎豹等误践其机而中矢,于此可见其力之强也。惟弩之形式,与弓略异,弓背之中,横置一臂,发矢之机,即置于是,发时先架弦于机,此处名弩牙,然后捩其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木,不过方向相异,此上则彼下,此下则彼上,有如捕鼠器之机括然,故一捩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本,牙即脱弦,而弦激矢出矣。弩之大小不同,名亦各异,小者以手攀捩,其大者须用足踏,盖非手之力足以胜任也。其名则有神臂弩,花装弩,穿镫弩等,大概皆以其用法不同而异名。至弩之构造,依然如是也,大概此等名目,皆出于唐宋之间,固非古代所定之名称也。弩之功用较弓箭为巨,及火器兴,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以至今日,非但习此者少,并其名称及形式而忘之矣。惟北方多山林,毒蛇猛兽时出为民害,山居者犹多设窝弓以自卫。猎户以猎兽为生,火烧之外,亦借窝弓以设伏,一旦火烧失效,亦有以弩杀兽者。故弩箭虽不见用于战争,而山陕口外之人,尤多习此者,自卫谋生,两利之道也;至若南方之人,孱弱素蓍,今虽稍注意武事,而此道则无复能之者矣。 汉刘熙《释名#8226;释兵》:「弩,怒也,有执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之枢机开阖有节也。」 弩的射程比弓远。 战国时期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于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于车战和野战。 《战国策#8226;韩策一》:「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外。」许慎注《淮南子#8226;真篇》:南方溪子蛮夷柘弩,皆善材。韩有溪子弩。」少府,官府名,少府所造之弩。时力,作之得时,力倍于常,故名时力。距来,当为「距黍,《荀子#8226;性恶篇》:「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 《汉书#8226;艺文志#8226;兵书略》:《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汉代的弩,有用双臂拉开的「擘张弩」,和用脚踏的「蹶张弩」两种。 诸葛亮在蜀时,曾制造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武术论集P164) 晋代的弩较汉代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十二月(西元410)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 宋神宗熙宁元年(西元一0六八),李宏发明踏张弩,名叫神臂弓,《宋史》说:「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具有射程远,重量轻的优点,所以一直流传到明代。 北宋时,床弩盛行,《武经典要》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大合蝉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明代末年,弩渐衰落,清朝军队已经不用为战斗武器了。十八般兵器——弓 弓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逐成为战争之利器,非但发古人射抉之技,抑亦开后世火器之端,虽曰此皆由后人推阐而来,其创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没也。按照弓箭之第一人为挥;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之,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较之现代之火器,无多让焉,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其重视之也宜矣。 汉刘熙《释名#8226;释兵》:「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抚,抚也,人所抚持也。箫抚之闲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 1963年,山西峙峪遗址发现二万八千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燧石镞头。用很薄的长形石片制成,尖锐周正,已具备镞头的形式。 《吴越春秋#8226;勾践阴谋外传》:「于是范蠡复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弹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之谓也。于是神农、黄帝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黄帝之后,楚有弧父。弧父者,生于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之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其道传于羿,羿传逢蒙,逢蒙传于楚琴氏。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琴氏乃横弓著臂,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琴氏传之楚三侯,所谓句、鄂、章,人号麋侯、翼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传至灵王,自称之楚累世,盖以桃弓棘矢而备邻国也。自灵王之,射道分流,百家能人用,莫得其正。臣前人受之于楚,五世于臣矣。臣虽不明其道,惟王试之。……夫射之道,身若戴板,头若泪卵,左蹉右足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举弩望敌,翕心咽烟。与气俱发,得其和平。神定思去,去止分离。右手发机,左手不知。一身异教,岂况雄雌。忑正射持弩之道也。』」 《易#8226;系辞下》:「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世本》:「探作弓,夷、牟作矢。」 《左传》曰:「楚灵王次于乾溪,右尹子革夕,王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僻在荆山,唯桃弧棘矢,以供御王事。』」 《初学记#8226;武部#8226;弓》:《韩诗外传》云:「齐景公使人为弓,弓人之妻曰:『此弓者,泰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麋之弭,河鱼之胶。四物者,天下之精材也。』」 《周礼#8226;夏官司马》:「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王弓、弧弓,以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凡弩,夹、庾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凡矢,枉矢、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堠矢,用诸近射田猎。」 周时有王弓、弧弓、夹弓、瘦弓、唐弓、大弓等六种。它们的形制各有特色,用法各自不同,王弓、弧弓用于守城和车战,夹弓、瘦弓用于田野狩猎和弋射飞鸟,唐弓、大弓用于习射。弓的大小也依使用者的身长和体力,区分为上弓(六尺六寸)、中弓(六尺三)、下弓(六尺)。 汉代有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弓身多半镶有铜饰或玉饰。 《史记#8226;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孟子》:「逢蒙学射于羿。」《荀子》:「羿、逢门者,善服射。」《史记#8226;龟策列传》:「羿名善射,不如雄渠、逢门。」 《史记#8226;李将军列传》:武帝朝之飞将军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汉书#8226;艺文志#8226;兵书略》:《逢门射法》二篇、《阴通成射法》十一篇、《李将军射法》三篇、《魏氏射法》六篇、《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护军射师王贺射书》五篇、《蒲苴子弋法》四篇。共计八种 《魏书#8226;李安世传》: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其妹雍容尤善骑射,百姓为之语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咏春拳 咏春拳简介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咏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明“咏春拳”,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咏春拳”者。 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咏春拳拳谱: 大闪侧,小俯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审势指眼法来讲,它是克敌制胜的前提。审势有两个含义,对自己来说是蓄势,对对方来说是乘势。)二桥上势,里帘必争。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一拳一掌,一马一步,步要稳;(打击有三停,一停于肩窝,二停于肘拐,三停于掌根指尖,必须常练“小念头”并要持之以恒,便可水到渠成,气随意发。)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 步法——钩、针、弹、踢。 脚法—寸、拐、撩、杀、踩。 咏春拳起源的几种说法 咏春拳,少林嫡传武技之一,关于咏春拳的起源,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我们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的是:下文中及本栏目中所列的“泳春”‘咏春拳““永春拳”,都为同一拳派的不同称呼。 为不使读者误解,本文统一用“咏”。 第一种说法是始创于福建严咏春,咏春拳因此得名。严咏春拳是清中叶少林俗家弟子严四之女,她偶然看到蛇鹤相争,受启发而在自己原有的武功基础上,创编了咏春拳术。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咏春拳创始于五枚师太,见到蛇鹤相争而有所悟的是五枚而非严咏春。五枚师太是清初的少林派弟子,有说她还是少林白鹤拳高手。由于福建南少林被清政府所焚,她为了避祸,隐居于川滇边界的大凉山,因见蛇鹤相争而创出咏春拳,后来便传于严咏春。 第三种说法是,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解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这个严二就是前面据说的严四。 第四种说法是:咏春拳的创编与五枚师太或严咏拳均无关系,更没有什么蛇鹤相争,而咏春拳的前身应为咏春拳,是清初反清组织“天地会”的一种斗争的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他(或“她”)首先传给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人称摊手五,据说有“一只摊手独步武林”之誉),张五后来落难来粤,落脚于南海县佛山镇大基尾的“琼花会馆”,便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后咸丰年间李文茂起义,诸弟子为避祸而将“咏春拳”的“泳”字改为“永”、“咏”。红船中人黄宝华、梁二娣、大花面锦等人学得此拳,又再传给在佛山筷子路开中药店兼行医的梁赞,此后梁赞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第五种说法,又说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婪,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佛山梁赞,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发扬光大。 本站收集到的一种最详细说法是:咏春拳,少林嫡传武技之一,咏春二字乃是为了记念咏春拳之创始人严咏春师祖。祖师严咏春原籍广东福建,其父严二公于九连山下经营豆腐买卖。而咏春则自小跟随五枚大师习技。及后更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拳术之道,并得其师父五枚大师之修正,因而武技大成。咏春师祖并要求五枚大师为拳命名,大师则答曰你既名咏春,就将咏春命名此拳可也。因此,咏春拳之名正式诞生了。 祖师及后下嫁梁博仇,其后更随其夫返粤并将其武技传与博仇,因此其夫尽得咏春之所传。此为咏春拳之第二传,时在嘉庆未年。博仇因与红船中人友好,并常与其友梁兰桂、黄华宝及梁二娣等饮酒论技,博仇更将咏春拳与华宝等人交换红船之名技六点半棍。及后更与华宝等人随红船漂流,在此期间,他们更日夕钻研,苦心练习,不两年己尽得其秘奥了。梁兰桂、黄华宝及梁二娣等可称之为咏春拳派之第三传。少林六点半棍更为习咏春拳者必修兵器之始也。 华宝六十岁后退休,税居于佛山快子市,青云街。快子市有名医梁赞行医于杏济堂,颇富盛名,佛山人之称之为赞先生。而华宝与赞先生友善,且退休后长日多暇,乃到杏济堂与赞先生饮酒论技,并将咏春拳术,尽传于赞先生,时为逊清道光年间。 梁赞,原籍山县古劳,只是世居佛山而矣。赞先生医术精湛,经营草药店杏济堂于快子市清云街。他交游广阔,故人缘甚佳。赞先生性好武技,涉猎甚广,但并未令其满意,自随华宝习咏春以后,他即感到咏春拳,在法度用力,身型和手法上,无一不是上乘之法;再凭其天资聪颖,苦心钻研,使咏春拳能在晚清期间,在岭南一带声名大著。然而,赞先生因店务缠身,未能广授徒众,所以并未令咏春拳盛极一时。但能得其真传者,除其二子梁春及梁壁外,仅陈华顺公一人而矣。 华公本藉顺德陈村人仕,他亦世居佛山,并以找钱为业,混号找钱华。因华公之找钱事业,常经杏济堂,故有缘师事赞先生。技成后,更于赞先生前技服猪肉贵,声名大振。及后,赞先生去世,华公设馆于莲花地大街,正式教授咏春拳术。然而咏春授拳之法,与一般少林拳术不同,因它需要通过长期□手之练习,而□手之最佳练法,需由个别教授,故未容多教,故此华公收费颇昂,遂未为一般人仕所能负担,而能学者,多为贵家公子而矣,当时有「少爷拳」之称号。故在华公时期未能广泛流传。 能得华公之技者,有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叶问及其子陈汝锦。但能将咏春拳术一派推广者,首推叶问。叶问本为佛山名门望族之子,因年幼体弱,七岁便投入陈华顺公门下学习咏春拳术,而华公以其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故经常亲自教授,而吴仲素则从旁协助,常与叶问□手,将咏春拳奥妙逐一指点,叶问因而武技大进。可惜华公染病不起,弥留之际,嘱咐吴仲素继续教导叶问及其子汝锦。叶问随吴仲素苦练三年,比前更大有进步,时年不过十五。翌年,叶问奉其父命来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此其间,得同学介绍,认识梁赞先生之子梁碧,并随梁碧修练咏春拳术,尽得其学,且技更大进,而性情亦变为谦厚和霭。三年后,叶问返回佛山,广识佛山拳豪,更有义助温大牛比武事件,轰动佛山。于光复后,他投身军政界,如破沙糖之政绩甚佳,以在公正路三品楼勇擒剧盗罗灶为人乐道。直至佛山变色后,叶问便离开佛山,避居香江,约为一九四九年。此时叶问初到香港,生活未能安定,幸得友人李民幸介绍,在九龙深水大南街港九饭店职工总会教授咏春拳,也开始了叶问授拳的生涯。当时门下弟子有梁相、骆耀、徐尚田、招允、卢文锦...等人,后而在海坛街、利达街、李郑屋、大道东大王庙、青山道兴业大厦...等多处地方授徒,廿年来,叶问对咏春之改善及推广,使咏春一派能在香港、台湾及世界各地得以发扬光大,声名大噪。 咏春拳的特点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zheng、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 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膊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zheng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zheng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 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收zheng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zheng屈曲是为收zheng。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练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 ①不消“过笼”: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失形”者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练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练。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 (1)锻练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练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练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练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我们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经过适当锻练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 咏春之马步 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短打拳术的马步有: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外钳阳马:左脚在前,右脚在从,站成不丁不八;左膝关节向外互相扭旋,使髋关节骨头向后移靠,右膝关节向外扭旋,使髋骨向前移靠,两膝关节的力相互拉开,两髋关节成相夹,右脚占三分力,左脚占七分力(三七马);身形偏向后龟背,田鸡肚(即含胸拔背、收腹)。外钳阳马能使两脚的力由则旋向外则,使外则肌肉膨胀有力。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三角钳阳马:两脚站在身体中线两边,然后从脚趾开始收缩关节继而收叠跟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节节锁紧。 外钳阳马主练外则肌肉和筋膜,内钳阳马主练内则肌肉,二趾钳阳马主练筋,三角钳阳马主练骨。各马互为转变即为“步”,步是筋、骨、肌肉易变所产生出来的动态。 钳阳:“动则生阳”,“阳”指人体的阳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有凡带钳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阴经畅通,练以达阴阳平衡,故名钳阳马。 持之以恒,细心体会。马步运动自如时,三盘也就形成,初级套路多用以上马步。以上浅见供爱好者查考,并作抛砖引玉之用。 咏春拳散打技术(右图) 咏春拳为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在我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流传广泛。为使初习者明了筑基功夫,现将咏春拳中基本手脚致用法简示如下,以供习者参考。(穿白衣者为甲方,黑衣者为乙方。) 手法 咏春拳中用“有手无脚”来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冲:甲以右箭马与乙相对,乙进步直线拳攻甲头部,甲向左侧圈步进马,同时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击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窝处 要点:圈步拍手与直冲要做到同时到位。 2.枕手直冲:乙进步直线拳攻甲面部,甲摊手摊其来拳,同时进马,左手摊手变枕手、右手护手日字拳直击其头部(图4~图5)。 要点:枕手进马、日字拳同时到位,不能脱节。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来拳,同时前脚左圈,右手膀手与左手成抱拍掌,拍击对方(图6~图8)。 要点:膀手成抱拍时,要充分借助圈步进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颈掌:甲进步右拳直击乙头部,乙摇头闪躲,同时前拳欲攻甲中线,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颈部(图9~图10)。 咏春拳伏虎手直攻与小念头对拆 古劳咏春拳伏虎手是一种取力点之技法,与太极拳之□、□、挤、按一样,在实作中灵变而用。下面仅介绍本门掌法的正面直出直入伏虎直攻对拆法。 掌法的伏虎直攻,本门多以长桥长手而用,有摊、摄、闸、拖(扣)、勾、擒等法,发力进攻有撑劲和寸劲。实作对拆中,双方各守中线,把桥手尽量伸出,意、气、神,手、身、步合一,“迎面追中”,双掌始终对着对方中线发撑、寸之劲。四手(掌)不空,以掌伏缠对方来手,一旦得势,即以连环掌击之,此为以长制短之直取法,是一种高级的战术。以我之长劲紧追其中线,发撑、寸之力,可令对方失重受挫。能攻其失重就无需回手伏制,只需穷追猛打便是,故使对方失重是目的、是战机,至于用掌、用指、用肘,可视情况而定。而对拆中的伏虎是确保撑、寸劲使对方失重的关键。其一,无论以何种打法而使其失重再击之,必须要有上、中、下三路的严密控制,不管是实作中的接手和甩手都能控伏之。其二,控伏之手不是简单的挡格,而是通过伏虎对拆,在极近的距离内以皮肤意感阻缠,知其力点,顺势发起进攻,灵变而用,其目的也是先使对方有失重感再击之或放之,或借我顺人背之机进击。一句话:非简单直出直入之伏击,应根据对方实力而定。其三,伏虎本身是一种取力点变化打法,能知其力点变化则是反攻最好的时机,功深者,只要能触对方的皮肤或衣物,则可知对方力点变化,而有感皆应。其四,经过伏虎对拆法,可以练就伏虎技法的劲力和桥、掌之内劲,使内实外松,全身内气连绵不断,能软能硬,无物可施。伏虎技法是一种意感灵变技法,用力如太极之随机应变。其五,经过不懈的伏虎对拆,能使身步重心笃实,气顺而不喘,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光靠表面的伏虎动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具备阻缠接手之“伏”之劲,才能灵变而动。伏之劲来自手桥手掌之笃实内劲和身步重心的笃实,这种功力可从伏虎直攻“实斗”对拆中求得,是功技合练的妙法。伏虎长桥长手的直攻以功力为帅、技法为母,两者合一方能作用。 何祥耀先生所学的咏春拳师承于其祖师郭宝全(郭宝全与梁赞是同代异师兄弟),与笔者分属第四、第五代传人。何是我所遇到的功力最深的咏春拳高手,他的桥手劲力在圈缠作用下,做到压不动、拖不着,长桥手的寸、撑之劲足以管制住对方的来势而令对方失重受击。与他较技时,我只有防缠之势,却无变化之力,原因是他的功底太深了,他虽不能制我,但令我十分被动(我只是断续地拜师学习了五年时间,其余时间则迷于研究和教徒)。他对我说,师傅只教他小念头和长桥长手直攻对拆,自己八九年来不停对练,并四处寻高手较技几十次,从未输过。后来他成了我的知己,有空便来找我研究拳术、医术,还送了他那一门咏春拳的拳谱给我。我认真研阅后发现,这本拳谱中的技法、理法、练法与本门十分相似,整本拳谱有二十余个散手动作、小念头对拆法及高级长桥黏手对拆法,主练直出直入之正面长桥手“抢攻”。这种以桥代掌的留制,微动于一出一入的千变万化之中,充分发挥“长能制短”作用,与本门各种长桥长手的直攻伏虎打法是一样的,不同的可能是古劳咏春拳擅走势和擅发左右横力。我问何祥耀先生:“身材高大或手掌宽大肉厚者多天生力大,而你的手掌如女子般光滑尖细,你现在的功力一定是后天所练。”他点头笑着说:“的确是通过黏桥对拆练出来的内劲,是用整整八九年拆练浸泡出来的。”故古劳咏春拳之伏虎对拆法是小念头拆法的延伸,是技与力的反复修炼而成,是从“留”至“送”的直接过渡,是由跟制发展到抢攻的演变,也是令敌失重、以快攻取力点的高级打法。所以本门小念头的对拆是此法的根基,其主练“来留去送”的手法,通过严密控制对方上、中、下三路来势,才能知其力点、方向变化,以伏虎攻势借力借势击(放)之。功深者以失重快打更为直接了当,举手可败敌(佛山咏春之长桥长手正面直出直入多用此法)。本门也有这种长桥手直攻的手法,但主张以巧力而胜,视具体情况而用,做到保中用中、占据主动、避实击虚、借势攻势、借力打力、引进落空、招招在前。所以对拆时间较长,约三年后才知其用,七八年功技始有大成。 20世纪80年代初,我随赵赴继师傅到广州陈兆全师叔处练拆小念头(当时我刚学完小念头拆法)。兆全师叔以右手搭上我右手掌背,即对我说:“你还没有黏随之内劲。”我心中不解,欲把手向后缩,左手速制其手桥中节,不料兆全叔摄手变闸手,微转身以闸手斜向后下方一压,左手轻拍我左肩。我只觉重心忽失,身体前冲,他又乍变摄手,把我拉回原地,其动作之快,我只感到他的摄掌如磁石一样控制着我,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兆全叔对我说:“伏虎之手在于意劲,粘着你的手如控制着你的心,使你不战自寒。完全是你自己撞击过来的力,我只顺势微发力,你就跌了。若我真发力,你一定跌得更重!”可见兆全师叔通过二十余年对拆,技力已达炉火纯青!兆全师叔要我练功时循序渐进,万万不能急,先专心习练小念头拆法,思想要投入,从中体会意控能力,功到自然成。从此,我静心苦练,终悟得伏虎灵变的心法。 笔者认为,小念头拆法之来留去送,是咏春拳习者必经之路,且适应个矮体弱的人运用。当小念头之劲力、技法有实作能力后,则应转入本门“你上我下,你下我上”的对拆法,即长桥长手的顾打合一之法(小念头来留去送是间接打法,也是中桥短手打法)。两者功成后,才可进入直接进攻的长桥长手失重伏虎打法(高接低攀打法)。故小念头对拆与伏虎直攻是习练对拆的必经之路,望习者领悟。 伏虎手可用于掌、桥、膀、肘等法上。手掌伏虎直出直入进攻的正面打法,必须要具备浑圆的内劲和外抗能力。实战中,即使是有伏虎手严密管制和以长取中的舍远求近打法,亦难免百密一疏,且不一定很快适应对方的路数,故应在伏虎对拆中加入它法而练,以适应各种打法。 古劳咏春--龙筋虎骨金刚劲功 1:头顶天,脚立地,面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 2: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内旋成手心向后,大拇指顶住食指中节,其余三指弯曲贴手心,手腕尽量回勾。 3:直臂上举至极限。自然呼吸。 要领:手腕必须尽量勾紧,自我感觉小臂阴阳面均有紧绷拉伸感为合度,大筋才能强行挑起,增加整体劲力。同时加速气血运行,为以后排打打下坚实基础。初练时动作到位后,停留十次呼吸方可进行下一个动作,中间不可放松,以后每天增加一次呼吸,直至36次为至,以下各式除特别说明,均适用此原则。 4:接上式,双手成勾状不放松边外旋边下降至略低于肩。 5:尽力交*,此时肩关节应有强力拉伸之感,交*至极限后不动,自然呼吸。 6:侧面图。 7:接上式,双手边打开边变为向反方向勾紧,至双臂左右平伸,手掌根外推,掌指回坳,自然呼吸。 8:手指伸直成立掌,掌根外推掌指回坳,自然呼吸。 9:接上式,双手立掌变为指向左右两边,尽力向两侧拉伸,自然呼吸。 10:接上式,双肩膊极力内旋,带动双臂翻转至极限,手心变为向后上方(练习一段时间后将完全向上)自然呼吸。 11:接上式,双手再变为向两侧前拉伸,手心向下,自然呼吸。 12:接上式,双手变为手心向前,仍向两侧极力拉伸,自然呼吸。 13:接上式,双手放松内合,内外劳宫相对。 14:双手下按至胯前,紧接下动。 15:左手下勾,右手上勾,左臂向右后方,右臂向左上方扭转,带动腰胯向左右旋转至极限,此时右肋应有拉伸感,自然呼吸。要点:双腿不可弯曲,双眼尽量看到右踝关节外侧。 16:动作同上式,方向相反。 17:接上式,回到正面后,手直臂上举如图2。 18:双手变掌前伸,应感觉脊椎有拉伸感(初练时不可用力过度,须循序渐进,切记)。自然呼吸。 19:接上式,上身缓慢直立,双手回收(同时脚跟离地)。 20:发声吐气,双掌前推。双脚跟震地,反复三次。要点:双掌前推应松沉有力,双脚震地不可过分用力,切记。 21:双手回收放松下按。 22:双臂外旋打开至两侧,手心向里。 23:双手后伸,勾紧,上身后仰至极限(注意自我保护,量力而行,不可贪功,以免受伤)。自然呼吸。 24:上身回正,三推掌。 25:收式,双手回收,下按后置于身体两侧。 训练指南: 本功法为秘传功法,某些传人亦称为“五指枚”或“八方展”。其机理类似少林真传易筋经,伸筋拔骨强化劲力之效极其明显,每日只须练两次,每次15—20分钟,2月可收奇效。有肾亏诸症者,练习时加上实腹提肛的练法,可收不药而愈之效。欲强化攻击力者,每次练完,放松全身后可加入甩手辅助练习,熟练后可产生如链子锤般的重拳杀伤力。欲增加抗击力者,练习至每式可坚持20式呼吸时,可用拳掌拍打身体,拍打时,身体绷紧发声抗击,可练出活性抗击功力。前后左右四方向伸展脊椎,可使错位的部位复位,消除伤患旧疾。 咏春拳“四门”原理的运用 咏春拳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招法快如闪电”及“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护呢?这就需要来研究咏春拳“挡四门”原理了,在这里且简称为“四门”原理。 所谓的“四门”,也就是在身体的正面划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在此四方形面积内划分为4块面积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格挡法的依据(如右图所示/本图为李小龙早年所绘)。此“四门”之标准是高不过眉、宽不过两肩、低不过腿。 具体施用标准如下: 一、前手上半侧为“高外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攻向已方头部右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包括拳或掌)向此处攻来时,我方都可用前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 二、后手的上半侧为“高内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敌方攻向已方头部左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向此处攻来,我方都可用后手迅速将之挡至外,或挡向右侧。记住,此时须一手防御另一手迅即攻击,亦即做到“攻守合一”,在手部格挡的同时,身体尽量不要有左右的摆动动作,以免影响自己的重心平衡。 三、前手的下半侧为“低外侧门”:主要用前手之外腕部来做短促快速的格挡动作,也就是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右肋、右腰等右侧要害处的打击动作,例如可用来防御对方的低位拳法或快速踢击动作。 四、后手的下半侧为“低内侧门”:主要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身体左侧要害处的攻击,例如用来格挡其低位拳法或是中位踢法等,挡触的部位仍然是外腕部(亦即腕骨之下锋处),在实战中运用本动作时应做“双手同步动作”,也就是左手挡出的同时,右手亦果断出击并准确击中了对手。 咏春气功 提起气功练习,人们马上就想起意守丹田及打通大小周天诸法度。气功与神秘、未知息息息相关。然而咏春气功是简单而实效的。 肾气归元功法,是咏春的养生气功。它由当代咏春拳拳门宗师岑能先生根据“达摩易筋经”的基本原理,结合练功实践而独创。 气功锻炼,是练功者利用特殊的形体和松静方法作用於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和经脉穴位,借助空间的物质元素,通过“吐纳”或“导引”的方法强化人体机能,促进气血循环、保持气血兴旺的一种方法,是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实践,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健身方法。 肾气归元气功崇尚自然。在功法上是自然呼吸,不别家气功那样把呼吸压抑为腹式的慢、细、悠、长,也无须固守丹田。此功法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发功快,见效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地结合起来,经过回圈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据岑能先生介绍,肾气归元功法是咏春拳的收功法。在练习完咏春的各套拳法(如小念头、寻桥、标指等)和功法(木人桩、卧虎功、红砂手等)后,均须练习肾气归元功,意在将所练功法的功力纳入体内,为己所藏,所谓功法是也。故我咏春同门中人不可不察、不可不练。 注意事项 一、练功时间:肾气归元功法练习时间宜是申时至亥时(即下午5时至晚上11时)。这段时间练习可以活跃肾纳内气,促进心肾相交,滋养五脏六腑,起到练气化精、练精化气、益补精肾的作用。当然,在早晨或其馀时间练功亦可以,无任何负作用,不会走火入魔。 二、练功环境:最宜空气清新、人少寂静的地方,避免日照射和冷风吹袭。 三、在此功锻炼中要节制性生活。 四、饮酒不要过量,要少饮,酒醉可使气乱,少饮也能助气。 五、不要动怒,怒火伤肝,发生气逆,有害身体。 六、在练功中不要讲话。 七、一般三个月内腰后命门有温热感觉,由点及面遍及全身,但切不可盲目追求、要听其自然,听之任之。此快感属练功入门之启示,但不要刻意追求。 现将肾气归元的练习法,共14式介绍如下: 第一式:预备式 两腿自然分开站立,略与肩宽。肩平,全身肌肉和大小关节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尤其是中指与无名指并紧(沟通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与无名指之手少阳三焦经),鼻呼鼻吸,不故意压抑。全身入静,无须意守丹田,顺其自然。嘴唇轻轻合拢,舌尖自然轻顶上鄂(沟通任督二脉),两目微闭平视(高视则气上,下视则气下)。 第二式:深呼吸 在预备式的基础上,两手掌四指并拢,拇指翘起,曲前臂缓慢地自体侧运至体前贴身提起,掌心朝天拇指翘立,升至胸前。自然翻掌,掌心朝地,把大拇指扣向掌心,缓慢放下至还原。自然呼吸,还原后再做第二次,如此回圈,可连续做6。此式功能:可使手三阴、三阳经脉的气机同时运行,促进脏腑气血运行。由于大拇指向上翘起,可使手太阴肺经的气机从少商穴移动至中府穴,促进肺循环,加速肺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促进吐故纳新的作用。 第三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深呼吸的基础上,双手垂直成勾手,紧贴股骨,用手腕向后屈上提。同时两脚跟向上提起,用前脚掌支撑全身重量。自然呼吸。随后,慢慢还原成预备式。连续回圈做3次(此式在五式、七式、九式、十一式、十三式后都要做一次,即在每式后都要重复做一次)。此式功能:使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肝经,使足三阴三阳经脉气机运行。 第四式:体侧左右 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平提胸前,手心向下微握拳。自然呼吸。以腰为轴向左侧转体,右手弯曲置於左肩前,左手伸直外展。自然呼吸。再转回正面。双手放下还原。完成左转体后,接著做右转体,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此式可以调理肝气,主治肝气郁逆,胸肋疼痛。 第五式:提腕纳气 同第三式。 第六式:左右体屈 紧接上式,两臂在两侧成一字平肩举,掌心朝天,呼吸自然。然后以腰为轴,躯体缓慢向左侧斜侧倾,同时左臂下垂左身旁,右臂随体侧连续上举过头。呼吸自然。身体缓慢恢复成双臂在两侧平肩举,呼吸自然。双臂下放还原。然后作侧体右侧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侧3次,右侧3次。此次功能可以调理脾胃,中散气。主治:脘腹胀滞,消化不良。 第七式:提腕纳气 紧接上式,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八式:转腰云手 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上提,自然呼吸。身体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从右侧向左划弧。呼吸自然。接著,身体向后仰,左手随身体后仰划弧从背后绕后上头顶过百会穴,躯体转回正面,左手随身体回原划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终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后,即出右手划弧回揽腰际,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进行,一式完成后掌心才慢慢向下,双臂慢慢下垂至体侧还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阳生气;舒筋活络,主治气滞血瘀,经络壅塞(尤其是腰部损伤)。 第九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式:扩胸纳气 在上式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朝天,经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向上,呼吸自然。双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后,手掌转向正面,半握拳,从正面慢慢下降至与肩平。双拳化掌,掌心朝地,双肘分别向背扩胸一下即恢复原状,然后从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双手从腹部下垂到身侧还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复做6次。此调理肺气,舒胸解郁。主治气紧、气喘。 第十一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桩法 在上式的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向上,经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朝天,双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两臂伸直向左右外侧划弧下降,同时双腿蹲下,双手掌划大弧到膝前合拢,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随即慢慢站立起身,双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两臂亦慢慢垂直还原。然后再做第二次,反复回圈做6次。此式可养阴活血。主治气血亏虚。 第十三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两手掌心互搓10次,双手以指为梳,梳头5次。功毕,休息10分钟,可再练第遍。 上述功法所介绍次数仅作常规考虑。根据中医子午流注图,次数可根据身体情况决定。9和6为补;7和8为泻;9补阳,7补阳;6补阴,8补阴。1与6共宗,与7为朋,3与8同道;4与9为友。以上数字可作练功时参考。 咏春拳的十二式藤圈手 咏春拳藤圈手为大多咏春门人所忽略的基本功法。它基本包含了咏春拳上三路的主要手法,身法和心法。通过藤圈有限的空间来规范练习者出手的角度,方位和力量。增加肩,肘,腕三个关节和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强双手配合使用的流畅协调性别。并可通过藤圈和桥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桥手的听劲能力。并可快速,准确,自然地表达咏春拳的守中用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的要求。从而使咏春拳手能潜意识应用子午线攻防技巧的习惯。为以后练习小念头,沉桥,标指,木人桩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掌握了藤圈手,就基本领会了咏春拳的主要思想。就可在近身搏击中发挥强大的作用。望诸君珍之,惜之,习之。 总式 代表了整个藤圈手的主要思想,咏春拳术的手法的主要难度都包含在内,只要练号总式,基本解决咏春拳术的招式的定型问题。 松肩 主要练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里练阴阳掌 练习归铮的原理,更易表达咏春拳的中线原理。 圈手 练习腕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咏春拳的招式变化大多表现在腕部。 枕手 练习向下切桥的发劲方法。 外廉 为咏春拳的主要手法之一,练习在中线直出直入的攻防技法之一。有里练阴阳掌为基础,就较易解决此式。 耕手 为咏春拳的代表手法之一,特点在于中线切面转换手桥,难度不大,但常用,建议多练。 扑翼掌 两手腕挂在藤圈,限制两手桥的变化空间。主要学会左右转腰化劲和发劲。 三品掌 为咏春拳非常有代表性的手法。主要表达拍打、耕打和摊打。练好此手法,就更易在运作中变换手法。 半摊膀 和耕手为姐妹手法,方向相反。 内廉 和外廉手为姐妹手法,外廉手是一手桥由中线向外遮拦发劲,一手配合冲拳发劲的攻防手法。 三星捶 以藤圈挂在手腕上,利用藤圈的限位和圆的原理连续冲拳,产生的离心力,自然地增加出拳的频率,同时增加手桥的力量。 凌波微步 凌波微步是逍遥派的独门轻功步法,以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为基础,使用者按特定顺序踏着卦象方位行进,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正好行走一个大圈。此步法精妙异常,习者可以用来躲避众多敌人的进攻。(注∶凌波微步仅为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武功,现实中并无此功。) 【出处】 凌波微步语出出于曹子建《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原意是形容洛神体态轻盈,浮动于水波之上,缓缓行走。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将之形容为一种武功,其中“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及“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可作为这种武功的注解。 【概述】 大凌波微步者,实乃驭气飞行之术也。绝非一般轻功乃至上乘轻功可比拟也。轻功者,乃是指高弹跳能力,借助反弹之力向上窜纵,并以娴熟的技巧以减轻落地时的重力声响者是也)所以一般轻功实乃窜纵之术也。轻功至上乘者,配合了一定的提气技巧,跑更快。跳得更高更远,即所谓“踏雪无痕”“陆地飞腾”“草上飞”者是也。而凌波微步之奥妙则可腾空驭气飞行,飞行之距离远近则由修炼者自身之功力程度而定,功力高深至极者可以飞越江河山谷乃至更远,其飞越时可全身不动驭气飞行,亦可两足踏空行走如履平地,神态潇洒似凌虚而行,是谓之日“凌波微步”也。凌波微步飞行之机理者,实乃惨炼者之内外功夫均至高乘,能随时知当时当地的灵气性质,从而发出与之性质相同之外气,同性相互排斥,故身体能腾空而悬浮也。再向后发出外气,似游泳一样,身体自然向前飞行矣! 广东十虎 清末年间,广东省有十位武功极高,受人尊敬的武林怪杰称为“广东十虎”。 笔名我是山人的陈劲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武坛二虎》自序里说“广东十虎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黎仁超、苏灿(苏乞儿)、黄飞鸿、梁坤(铁桥三)、陈铁志(铁指陈)、谭济均”。 广东十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产物,由于清代末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堪,清政府根本无力保护良民,广东省地处南方治安更为恶劣,民间为了保护自己纷纷习武,各村镇行会争相聘请武术高强的武师任教,一来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二来亦可使子弟强身健体,故一时之间练武之风异常炽热,特别是广州有许多武馆相继设立而且公开招揽学生。正所谓同行如敌国,各武师为了争夺市场利益,彼此间踢馆和接受别人公开挑战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一场比武决战后,胜者有更多学生慕名而至,败者漏夜回乡关门大吉,可想而知在残酷的竞争下,没有真材实料是不可能在广州吃武师这行饭的,更无用说要在广东打出名堂了,然而,这种环境却促进了近代南派拳术的发展,许多现在还流传的南拳均始创于这个时代背景。 当然按中国人的道德标准武功高强的武师亦不一定受人尊敬,那些拥有高强武功而言行不善的只会被人唾骂为以武凌人的恶霸,唯有行侠仗义,武功高强的受老百姓所尊敬。被封为广东十虎的武师,便是这类身怀绝技的民间英雄。 无影脚黄麒英(擅长脚法) 铁桥三梁坤(擅长洪拳的铁线拳) 九龙拳黄澄可 醉拳苏乞儿 软绵掌周泰 鹰爪王苏黑虎 七星拳黎仁超 侠家拳潭济均 铁指陈铁志 鹤阳拳王隐林 广东十虎之一鹤阳拳王隐林 侠家拳侠家拳是广东南拳之一大侠李胡子从四川云游到广东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挂单,把侠家拳传给僧人王隐林(又名王飞龙),王隐林到广州后还俗,在黄沙兼善街开设武馆授徒,把十二支桥,小罗汉,虎鹤相斗,大罗汉,侠家刀、枪棍等拳械套路传给王汉荣、王伦(王敬初)、蔡懿恭、王林开、潘鉴等徒弟,广州洪家拳邓龙对侠家拳表示欣赏,便让儿子邓锦涛拜王伦为师,邓锦涛传给他的儿子邓镇江。 王隐林在广州传授了七个高徒,其中王伦一脉传给邓锦涛,王林开一脉传给吴肇钟,吴肇钟发挥了侠拳的鹤形特点,分支白鹤派,蔡懿恭一脉向海外发展,称龙长老是喇嘛,故又分支为喇嘛派。 侠家特点是放拳如猛虎,出枪如蛟龙,拳法刚烈威猛,动作长桥大马,大开大合,套路以抛拳、冲拳、冲锋抛拳为主,动力以发长劲、抛劲为主,冲击力大,枪法以弹、抛圈托为主,进攻勇猛快速。 侠家拳械,拳套有四套:十二支桥,小罗汉,大罗汉、虎鹤相斗,器械有单刀,左把枪,九点十二枪响棍等。 王伦一脉再有传人有邓龙、邓锦涛,后传邓镇江、周沛宏、邓满、王绍仪、潘富、祖小旺、梁毅刚等。侠拳刚烈威猛,长桥大马,大开大合;刚柔相济,长短结合,有“棉里针”之称。 广东十虎之二九龙拳黄澄可 正直、善良、勇于助人的麻东村青年黄澄可路遇洪拳大师陆阿采被朝廷鹰犬追杀,黄澄可出手相助。陆阿采欣赏黄澄可的人品,巧妙地将洪拳绝学传授给不愿习武的黄澄可。 广东十虎之三鹰爪王苏黑虎 少林黑虎门源出嵩山少林寺,距今约二百年前道光年间,有一少林僧人法号兆德,每隔数年便到广东化缘一次.因而遇上顺德北岗乡之苏黑虎,苏黑虎年幼已习武术,但目睹兆德和尚的少林绝技后,即决心跟随兆德和尚上嵩山少林学艺. 但苏黑虎初到少林寺的时候,兆德和尚却一点功夫也不传授给他,只是每天吩咐苏黑虎重复地从事抛石锁,弹石球,埋木椿等最基础的功力训练,原来兆德和尚心里是另有打算的,他希望苏黑虎能够练得一双桥手坚实如铁,唯拥有这种武术功底,少林拳的威力才能得以发挥,就是这样,苏黑虎整整花了三年时间不断练习基本功,直到有一天,兆德和尚认为时机成熟才亲授了一套黑虎十形拳,一套醉八仙拳,黑虎刀,及金刚棍.前后六年,苏黑虎终于学成下山,其时已是二十四岁. 身怀少林绝技的苏黑虎回到老家顺德后,接受乡人的邀请教授村中子弟少林武功,但苏在村镇里教拳未免感到自己怀才不遇,遂到省城-广州发展.在同村兄弟介绍下,先任职果栏教头,三年后苏黑虎在广州西关开设武馆,由于艺宗少林,武艺精湛,慕名而来者日众.更招致当地的武当派教头吕荣妒忌,到苏黑虎之武馆捣乱,但被苏黑虎击败,从此声名大噪 苏黑虎所教的是黑虎十形拳,十形者,即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貂.是刚柔并济的拳术,套路分作前椿,中椿,及后椿三部份.由於源自少林寺,故取名少林黑虎门,以传后世,更因苏黑虎技艺精湛,行侠仗义,名震羊城,得后人封为广东十虎之一. 广东十虎之四无影脚黄麒英黄飞鸿 黄麒英功夫源自於金钩李胡子和洪熙官的传人陆亚彩 黄麒英 南海西樵人。少时鬻技街衢,卖艺求生,一日在镇粤将军署前旷地卖武。陆阿采刚巧在场,见是良材,便收他为徒。麒英师事之十年,得其艺之神髓。其后为镇粤将军所部兵技击教练,所受薪俸甚微,月所得者,仅三两六钱银,胡能以赡养其家,乃於靖远街设生草药店,期薄有获,以补不足。麒英把平生所学传给儿子黄飞鸿(在功夫片来说,黄飞鸿更是最著名的人物)。黄飞鸿再传林世荣、梁宽等。 黄飞鸿是南海西憔禄舟村人,其父黄麒英拜陆阿采为师。陆阿采继承少林武术,拳棒精娴,是广东武坛的著名高手。飞鸿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举手投足已具武技雏形。在父亲的悉心软导下,飞鸿武技进步神速,几年间已尽得父传。 广东十虎之五软绵掌周泰 广东十虎之六七星拳黎仁超 广东十虎之七侠家拳潭济均 广东十虎之八铁指陈铁志 广东十虎之九醉拳苏乞儿 苏灿本为当地一霸,生性不羁,沉迷武学,由此与当地斧头帮结下冤仇。苏灿本过着富裕逍遥的日子,但是,在遭遇到斧头黑帮的纠缠、洋人买办史密斯的阴谋以及因自己的过错而使恋人洪绮莲的离去等等困难后,终于在沦为乞丐的流落地———湖南长沙镇再度雄起。在朋友余枫、父亲苏贵、挚友兼情敌铁桥三等人的倾力帮助下,品德、武功不断提升,同铁桥三一起名震广东,被民众推选为广东十虎之一。其匡扶正义的豪举使其成为真正受人敬重的一代武林宗师。 广东十虎之十铁桥三梁坤 正名梁坤,有洪拳大师之称。少时拜少林名手金*李胡子为师,平生好习拳技,游览各地,寻师访友,苦练少林武术,练得桥手如铁。好与佛家往还,在广州市彩虹桥广昌梁布厂任教,技压各方拳勇,声名大振。生於逊清嘉庆年间,历咸丰同治两世,卒於光绪十二、三年间。铁桥三之死,乃因在海幢寺随圆光和尚练习三十六点铜环棍,积劳成疾,铁桥三因染有阿芙蓉癖者,圆光和尚命其戒烟,铁桥三从之,决心戒绝,苦练棍法,但因年事已老,体力不胜,染病而卒,享寿七十高龄。 陆阿采 广东驻防旗人。幼丧父母,依其族叔为活。叔遇之虐,衣食皆缺。阿采苦之,悄然逃他方为佣,其时才十二岁,伶仃孤苦,艰困备尝,某日因看神功戏而遇一异僧(一说是少林小弟黎伯符),拜师学技七年,在异僧之荐,投九莲山少林跟至善习武。火烧少林寺之后,多方逃窜,隐於羊城,收黄飞鸿之父黄麒英为徒,继而退出武林,居乐善山房,致力医学,不谈技击。阿采老病死於家,享寿六十八,平生只授过一个徒弟,就是黄麒英。平生精於花拳,故有花拳陆阿采之称。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陈式太极拳历史 一、陈家沟历史推源 要弄清太极拳的来龙去脉,须弄清陈家沟的历史演变。陈家沟的历史要上溯到中国元朝末年。元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腐朽统治,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更引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安微凤阳人朱元璋率众投奔红巾军,攻占集庆,并于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统一了中国,但镇守在河南怀庆府的元将铁木耳却堵住朱元璋的北伐部队。 双方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交锋,一连打了多日,难分胜负。朱元璋心中十分恼火,便把火气迁怒于怀庆百姓身上。他称帝后,山西的一批皇杠在怀庆府温县境内耿庄附近一座桥上遇劫,几个溃逃的明兵向上禀报,说是被怀庆府百姓打劫。朱元璋闻讯大怒,又记起他在怀庆境内受到元将铁木耳拼死抵抗的老帐,认为怀庆府内没良民,遂密令明将常遇春率兵身洗怀庆府,在怀庆府所辖的沁阳、温县、孟县、武陟县等地先后三次实行残酷的血腥屠杀,致使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万顷良田荒芜。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又下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造成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西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写着“古常阳”的字号。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仍以陈姓为主,村中居民现达2600余人。 二、陈式太极拳的起源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礼等人。到七世陈思齐、陈思孔、陈思怀三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陈思齐传于第八世陈守身,又传于第九世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漠史弟四人,再由陈我讲传于第十世陈汝信;陈氏另一支四七世陈思怀传于八世陈抚民,由陈抚民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王庭(约15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菲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从现有的陈王庭的《长短句》中,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镇村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新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三、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 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四: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脉,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和浩特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和浩特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z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但是决不可不通。 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窍、皮肉筋内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五庭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状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和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提难防。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庭创造太极拳时,从菽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太极拳各流派的出现及其发展 太极拳自陈王廷首创之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陈式子孙妇孺皆知,老幼皆练。陈家沟的人丁越来越兴旺,练太极拳之风也愈来愈盛,后浪推前浪,历代都有名拳师。三百年来,历经陈氏子孙及其门徒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太极拳便成为我国重要的拳种之一。 从《陈式家谱》可知,陈王廷三子一孙的拳艺一般,玄孙甲弟则拳艺精到,但从此后继无人。然而,陈王廷的族系第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陈家沟著名的太极拳手,人称三雄,与同族陈公兆、陈大兴齐名。不过,这时陈王廷所创的七种拳套,已由博返约,原有的一百零八式长拳和太极拳(十三式)第二路至第五路,在陈家沟已很少有人练习,而第一路、炮捶(现代陈式太极拳第二路),推手和粘枪,则精益求精。至五传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为适应不同的学习对象,第一路太极拳又有老架和新架之分,至六传又派生了赵堡架。 新架据说是陈有本所创,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逐渐扬弃了某些高难度的动作,陈家沟人称之为“略”。陈有本的门徒族侄陈清萍,也创造了一套架式,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步加圈,在不改变套路的原则下,由简到繁,以至极为复杂,逐步提高拳艺的技巧难度,与陈有本同时的陈家沟拳师陈长兴,承祖辈的老架系统,架式宽大,难度高,直到他的学生杨露禅在北京传习拳艺时,为了适应保健需要,有逐渐改变了拳套动作,遂成杨式太极拳。后又从杨式派生了吴式太极拳,其创始人为吴鉴泉。 永年人武禹襄先从杨露禅学陈式老架,又从陈清萍学新架套路,其后自创一派,称武氏太极拳。后由武氏又派生了孙式太极拳,其创始人为孙禄堂。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各式名称 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碓 第七式白鹤亮翅第八式斜行拗步 第九式初收第十式前蹚拗步 第十一式第二斜行拗步第十二式再收 第十三式前蹚拗步第十四式掩手肱捶 第十五式第三金刚捣碓第十六式披身捶 第十七式背折靠第十八式青龙出水 第十九式双推手第二十式三换掌 第二十一式肘底捶第二十二式倒卷肱 第二十三式退步压肘第二十四式中盘 第二十五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六式斜行拗步 第二十七式闪通背第二十八式掩手肱捶 第二十九式六封四闭第三十式单鞭 第三十一式运手第三十二式高探马 第三十三式右擦脚第三十四式左擦脚 第三十五式蹬一根第三十六式前蹚拗步 第三十七式击地捶第三十八式翻身二起脚 第三十九式兽头势第四十式旋风脚 第四十一式蹬一根第四十二式掩手肱捶 第四十三式小擒打第四十四式抱头推山 第四十五式三换掌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 第四十七式单鞭第四十八式前招 第四十九式后招第五十式野马分鬃 第五十一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二式单鞭 第五十三式双震脚第五十四式玉女穿梭 第五十五式懒扎衣第五十六式六封四闭 第五十七式单鞭第五十八式运手 第五十九式摆脚跌叉第六十式左右金鸡独立 第六十一式倒拳肱第六十二式退步夺肘 第六十三式中盘第六十四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五式斜行拗步第六十六式闪通背 第六十七式掩手肱捶第六十八式六封四闭 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运手 第七十一式高探马第七十二式十字摆莲 第七十三式指裆捶第七十四式白猿献果 第七十五式六封四闭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七十七式雀地龙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双摆莲 第八十一式当头炮第八十二式金刚捣碓 第八十三式收势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击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长、畅通至百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至丹田达于涌泉。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宫贯到左、右指;其余四分,化作两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经骨缝贯至左、右足趾,以保证虚灵顶劲。 所以说,含胸塌腰非常重要,悉心掌握,全身气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基本要领。 三、松腰养气 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塌腰指的是腰劲下塌,中气自然沉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炼正气。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拳论》说:“腰如车轴气如轮”。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全身僵直;腰部要松,肾气才能出入畅通,身体各部位正气皆可上下相通,贯注丹田,遍布周身。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冲百会,下至涌泉,气随意动,处处开张,久而久之,内气自然充盈。所以说,松腰即可养气。 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手运,以腰为轴,圆转自如。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坚不摧。 松腰先要松胯。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胯松、腰松、气脉才能贯通,涌泉、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阻随功夫长,方得太极神妙。 四、分清虚实 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所以说练习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才能耐久不疲,张弛轻重匀运转换,不致困顿。 练太极拳时不仅双手要不虚实,双足要不虚实,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也要上下相随,在运动中分清虚实,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虚则右足实。一招一势,虚虚实实,遍藏玄机。 虚,不是全无力量;实,也并非全部落实,占实。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罢了。初学者,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大虚大实,根据身体条件和年龄的变化、功夫的进步程度即可选择练习中架或小架。比如二八分,转为小虚小实,变为三七、四六分等。小虚小实,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虚实转换更为灵活。 分清虚实,但不要过偏。所谓“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离超出两脚内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过偏不利于转换,易遭袭击,不易灵活应敌。分清虚实,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 分清虚实要注意隅手的补救办法。与人交手,偏虚偏重出隅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注意运用隅手纠正自己的偏虚偏实劣势,随机应变克敌制胜。 分清虚实,演练者自己要尽量做到外形隐蔽,心中明了。“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皆实,此谓虚而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太极自然妙用,至结果之时,始悟其理之精妙”。“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分清虚实,深得虚实变化要领,悉心把玩,相信演练者从中会逐步理解太极真味。 五、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下沉,两肘随之下塌,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劲达四梢。 沉肩坠肘与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坠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坠肘。否则,无法使周身之劲合为一体,运动时上下不随,内外不合,血气不畅。 《拳论》说:“打拳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能勉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两肘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不适于用。”讲的都是沉肩坠肘的基本要领。 两肩要松下,不松下上身僵直,气脉不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无法完成。但松肩不是丢肩,丢肩则不是精神;更不可耸肩,耸肩气血不涌,中气不能通达四梢。故《拳论》说:“肩塌下,不可架起来。”又说:“两肩要常松下,见有泛起,即将松下;然不得已上泛,听其上泛,泛毕即松,不松则全肱转换不灵。故宜泛则泛,宜松则松。每势毕,胸向前合,两肩彼此相呼应。” 成势时,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膝盖与肘尖上下相对,使外三合与内三合紧密配合,全身呼应合住劲,天长日久,功夫自成。 六、以意行气 以意行气是指气受意的指挥,在体内运行,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为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以意行气,用意不用拙力,在太极拳最重要的特征。正如《拳论》所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以意行气中的气,是指“内气”,并非一般所说用肺呼吸的空气。内气又称元气、正气、先天之气,从母胎中带来。演练太极,就是为了让内气出现并吸取空气中的清气、五谷杂粮精微之气合为一体形成浩然之气。 虽然,练太极拳要“以意行气”,但初练者意与气还没有达到高度协调,必须经过以意行气,以气催形的温长过程。达到以气催形、形气结合阶段时,也不可只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要把意注入动作中,否则就会神态呆滞,气不仅不能畅通,而且会造成气势散漫的错误,使意气俱蒙其害。所以《拳论》说:“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效果。可以说,太极拳所有训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内气出现和以意运气。 由于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所以久练则精神集中,周身遍布脆劲灵劲,只要意到,便可做出迅速反应,对忽然而来的刺激,也会做出敏感、准确的相应动作,免受损害。到了个时候,就到了神明阶段,以意运气可以随心所欲。 七、上下相随 陈式太极拳劲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达于四指,周身心须上下相随,一气贯通。由腿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达于手指。“发令者在心,传令者在手,观色者在目。手、眼、身法、步一齐俱到,缺一不可”。 上下相随必须注意以手为引领,而手又全在于手掌、手指中冲穴领其周身运动。手到之处,足必相随,中间胸腹自然也随手足变化而运动,上下一体,一气相连,说动一齐动,说停一齐停,将顶、裆心、眼、耳、手、足、腰八体紧密结合,不先不后,迎送相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机灵敏,缓急相将。正可谓“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初学者动作不熟,容易顾此失彼,顾上不顾下,顾下不顾上,必须加强训练,使之协调一致。同时,还要注意分清虚实,特别是左手虚与右手实,右手虚与左手实,左脚虚与右脚实,右脚虚与左脚实,左手虚与右脚实,右手实与左脚虚等相互配合,以意运气,以气运形,练出灵劲,周身才有真正的上下相随。 八、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外形动作与内气运动互相一致,密切配合。 太极拳运动之所以必然要求内外相合,原因在于它是一项“意识体操”,以意运气。练拳以练意为先,意为主帅,意到气到,以气运形,身体上下、内外才高度一致。正如《拳论》所说“内外一气流转”。 陈式太极拳千变万化,所向无敌,虽然动作态势多端,也不外虚、实、开、合四字。演练者从头顶到足尖,内有五脏六腑、经络筋骨,外有肌肤皮肉、毛发,四肢百骸处处相连为一体,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打之而不乱,以意行气催形变。若要拉开,不但手开足开,心中意念随之也开;若要闭合,不但手合足合,心中意念也与之俱合。一招一势,凡上欲动下自随神往,凡下欲动上自领神去凡上下动中部和神策应,凡中欲动上下辅神主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虚实开合,浑然一气,则发力自然会迅猛而机灵。 内外相合的基础是上下相随。但也只有达到内外相合的阶段,上下相随才会最完美地得到表达。演练太极拳不可上下不随,更不可内外不合,舍此便使周身散乱无主。 九、招势相连 招势相连是指打一整趟太极拳不仅一动全动,周身相随,而且招势之间不丢不顶,圆转自如,一气呵成,内劲不断,滔滔不绝,浑然而成。 太极拳招势相连的原因,在于它是以意行气、以气运形的拳术运动。《拳论》说“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最忌只用后天拙劲。拙劲貌似刚强,但因其有起有止,有断有续,旧力尽时,新力未生,最易被人乘隙而击。以意行气,用的是内气,拳路自始至终,招招势势均由意念所引,绵绵不断,循环无穷。 招势相连的具体方法是:在手法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叠。如上一动将终,在下一动作之先,如下一动作要往下和往前行,那末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后一叠,然后再接做下一拳式,这样就会呈曲线缓和运动。《拳论》说:“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后。”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迈步向前或退后走弧形,均不可直进直退,要有以步随身和身随眼动、留恋缱绻、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神态。开合,收放,寓义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招招势势,以意贯之,形断意连,劲断意不断,神气运行,源源不断。慢到方时快,快到圆时慢,极其匀称地配合着开合,如玉环的无端,看不清衔接在何处。拳情拳晾,如层峦叠嶂,江河奔流,自有无穷美感。与人搭手,进退攻防,不呆不滞,立于不败之地。 十、动中求静 陈式太极拳是在绝对、永久的运动中进行的,但它要克服外家拳术以跳跃为本、用尽气力去拼搏、练过之后气喘吁吁的弊端。为此,就必须在绝对的、永久的动之中求得相对、暂时的静,并于短暂的体形静态之中继续完成意念运动,调理身体内部因外部变化而带来的短暂的不协调,使自己在倾刻之间达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以应御外来之动,克制对方于不协调的短暂瞬间,一举制敌。所以,陈式太极拳术的动作虽各式各样、千变万化,但在绝对动的形态下进行却又贯穿着动中有静的自然规律,是一套无与伦比的具有无限生机的内家拳术。 陈式太极拳本着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的自然运动规律,顺其道而行,在拳路运动中自然地把动与静有机结合在一起,该动则动,该静则静,既有节奏性又有规律性,并且有变化性。演练中以慢为上,保持虽动犹静法则,动作紧密配合呼吸,将气沉于丹田,保持身体血脉经络相通,使演练者大脑神经中枢保持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在运动中求得安定和沉着,保证在技击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陈式太极拳术的“以静制动”的重要准则。 陈式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是陈式太极拳术中动中求静和以静制动的具体形式表现。即不动时如五岳之山,岿然不动;动似江泻海啸,涛浪腾空。不动时像狸猫捕鼠,以待机出击;动时如苍鹰叼兔,迅疾准狠。 陈式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势,都是有起有落的。起是动的开始,落是暂时的静。在两势承接之处,似停而非停,劲似断而意未断。如此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连绵不断,如波浪一般,徐徐变动。 陈式太极拳术的内气运行,当一个动作结束时,要将内气动沉于丹田之中,而后再由丹田发出,随着已经起势的拳式进行周身运动。内气回归丹田时,是短暂的一静,再由丹田勃发而出,持续运动。演练者于静时蓄养内气,于动时气行周身。这是一个内气的转换与增生过程。在整个陈式太极拳林套路运动中,演练者必须善于做内气的转换,使身体内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气,维持整个运动的需要。 太极拳是一静一动的有机结合,个形静时,内气欲动;内气静时,外形又发。太极拳本身就是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状态中持续进行的。演练者必须细心体会,领悟出动中求静之理,方可实施以静制动之法。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面面观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又叫“缠丝功”,是陈式太极拳运动内缠外绕相结合的总称,也是陈式太极拳的灵魂所在。陈式太极拳“缠绕”一词,是由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在《拳经总歌》中首次提到;其中“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一句,集中体现了陈式太极拳运用缠绕运动的特点。后来陈鑫在其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站在一个新的理论高度阐述说:“吾读诸子太极图而悟打太极拳,须明缠丝精(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概括了“太极中分一气旋”的太极拳理论精髓。“缠丝劲”的本质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即是指“中气”潜转达于肌肤缠绕运行的外形体现,也是“以形导气”的必然途径。而“中气”则是“缠丝劲”的灵魂与主宰,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动力所在。所以理解和掌握“中气”的凝聚与潜转,是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必备条件。“中气”居人体正中央,上通百会穴,下通会阴穴,一线贯串。“中气”之中,即是正中,中庸也,即不偏、不倚、不滞、不息、无过不及。“中气”之气,就是指以心意为主体行阴阳五行之气。但气又分先天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即是人生的先天元气,秉受于父母,居人体正中央;后天之气则是指大自然之气与水谷生化之气,纳进人体内扶助元气壮大充盈。其气出入于命门,听令于心神,驱使躯干和四肢各依其“中”缠绕运行,形成了以“中气”潜转为轴线、形体运动走螺旋的“缠丝劲”运动网络。 “缠丝劲”在河南方言中又称为“麻花劲”,取其缠绕象形之意,说明多股阴阳劲像麻花形状拧绕在一起,它的运动模式则是根梢(节)拧转,中节随动。运动时类似“麻花钻”原理,钻头工作时,沿其中轴线螺旋下降,物屑却反方向沿着钻头纹线轨迹同步螺旋上升;身体同时螺旋下沉,手臂旋转上升的动作,在陈式太极拳盘架与推手较技中尤为多见,这就是在其中气贯串中,身躯与四肢缠丝结合的一种具体表现。 “缠丝劲”俗称太极拳内功,讲究“气功、劲功、意功”三者合为一体。尤其在陈式太极拳运动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缠丝劲”的训练法则,在其训练的不同功夫层次中,缠丝劲则有着不同的含义。其主要阶段是:“练精化气,练气化劲,练劲合神,练神还虚。”通过长期的“以意导形、以形导气、以气导体、以意导气”的不同阶段层次的锻炼,其劲萌生于体内,潜藏于丹田内入骨缝循经走脉,外达肌肤螺旋运行,收放皆听命于心神,达到惊、颤、弹、抖皆随意,擒、拿、化、发于有意无意之间。与此相对应的“大圈”“中圈”“小圈”以及“无圈形寓圈意”的功夫会循序渐进。“缠丝劲”的类别陈鑫在《陈氏太极图说》中讲到“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虽然陈鑫总结有六对缠丝法,但主要归纳起来却是顺缠和逆缠,其余五对都是方位性缠法,都是以顺缠和逆缠相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只要掌握了顺逆缠法的练法,也就找到了练习缠丝功的捷径了。 陈式太极拳要求以心运身,以身运手,以手领劲,足从手转,身手合一,但不外乎顺缠与逆缠,从内劲上来讲,出劲为顺缠,人劲为逆缠。从形体上来讲,大致可分为上肢的出劲为“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领劲”;人劲为“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腰为主宰”。下肢的出劲为“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足趾领功(出步时尤为多见)”;人劲为“以足领膝,以足领胯,以腰为主宰(收抬腿时尤为多见)”。腰劲的出入更为重要,注重两肾气滚动,催动两腰眼(隙)互相传递,各领半身转动。左腰眼出劲时右腰眼催,同时人劲,反之亦然。这就是陈鑫所论的“出肾人肾是真诀”。对内劲与外形动作总的要求是: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前而注其后,梢节领,根节催,中节随。如以第十四势“掩手肱捶”动作的最后一动为例,在前脚把后脚蹬的同时,以腰拧为主,双手同步以右(阴)手为主(运阳劲),以出劲(为阴中阳)的运动方式,向前猛然勃发;左(阳)手同时为宾(运阴劲),以入劲(为阳中阴)的运动方式,待劲力贯于肘尖时向后猛然一抖,以助右手的出劲。这就是说,其劲勃发的一瞬间,不要过多注意右手的发劲效果,必须注重后(左)手的人劲程度,促使其劲顺着左大臂上串,通过左肩传递于右肩的“通背劲”以助右拳向前的发放动作。这即是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注入不注出的典型拳势和理法。太极拳要求以手领劲,所以对手上的“缠丝劲”也不可忽视。手有五指,指含三节,而大指根节却隐藏于掌内,像太极也,共十五节,双手合数共三十节,又像每月三十日。手的灵活程度全凭手指配合运用。大指虽然短粗,但可独当一方,不可缺少,四指缺其一二,尚能持物,其相合之妙不假借、不强制,自有天然之妙。 陈式太极拳的手型,要求五指松直舒展,掌似瓦楞,气贯指肚(以中指为主),对应于内五行。以人生先天五行指而论:中指主心,属于火,为手掌指正中央;食指主肝,属于木;无名指主肺,属于金;小指主肾,属于水;大拇指主脾,属于土。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则必须遵循双腰隙的虚实阴阳转换规律及其“出肾人肾”的运动方针,驱使身体上肢利用双肩旋转· 互相催领传递,旋腕转膀,令其骨转,以达洗髓效果。引导肩井、云门、极泉、曲池、曲泽、内关、劳宫等诸穴内气机潜转。促使双手指在阴阳变化中随势做“顺缠丝”与“逆缠丝”。其中小指领劲大指合,食指与无名指相吸相系,引导劳宫穴内气机潜转,手掌向身体内侧旋转缠绕为“顺缠丝”,先天五行指称它为“运水人土”。大指领劲小指合,食指与无名指相吸相系,引导劳宫穴气机潜转,手掌向身体外侧旋转缠绕为“逆缠丝”,先天五行指称它为“运土入水”。在太极拳训练过程中,无论顺缠丝或逆缠丝,都必须要求在缠到位的一瞬间,劲松于中指肚,意加停息,气机一旋经劳宫穴缠回腰间与丹田。陈式太极拳对四肢运动总的要求是:腰为动力,以手领劲,手随神往,足从手运。 “缠丝劲”的训练 (一)缠丝劲的形体训练“缠丝劲”的形体训练,是指肢体各部位在太极拳运动中得以“螺旋形”地缠绕锻炼。正如拳谚所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动走螺旋。”同时也说明了太极拳的“以形导气”阶段必须借助肢体外形的螺旋缠绕,来带动身体内部气机的运行与聚合。如此,才能渐悟“缠丝劲”的意义和内涵。躯体缠丝运动规律,可分三种表现形式。 1.躯干部位:以身躯正中为轴线(上通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一线贯串,即中气之通道),腰为主要动力,以“套腰劲、花腰劲、螺旋腰劲”为训练方法,同时旋脊转腰,胸腰折叠蛹动和以胸腰运化。 2.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为轴线(以中气贯串),双肩对拉拔长,松开似脱,互为催领,互相传递。同时旋腕转膀,促使肱骨旋动,尺桡二骨拧擦翻转,双手做顺缠与逆缠,双肘松垂随之同步旋转。 3.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以中气贯串)为轴线,双胯同时松开,争横前绻里合,裆劲撑圆,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双足缠丝法,有了体会后再练两手足和两臂腿的同步缠法,及其身体一侧的同步缠法,逐步掌握身体各部和整体的缠法。在其缠绕的运动中,必须细心地体会揣摩“筋骨的对拉拔长,关节的接骨斗榫”,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顺而又敏捷的状态下,进行自然的缠绕旋转。在一动无有不动之中,一动即缠,一运即缠。 对形体缠丝的总要求是:从腰部缠至四梢,再从四梢缠绕回腰间,循环往复。其紧要者在于腰、肩、胯必须旋转一致,互为传递并相合相随。 (二)内缠外绕互为里表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较为难练,难就难在功夫,犹难者,长久功夫。陈式太极拳有一个大原则,讲究处处皆有阴阳开合,随处皆有圈。可见,周身缠丝运动应当始终在“中气”贯串下协调一致、和谐完整。尤其要注意的是,气由精变,由弱而壮,生于肾,养于丹田,发于丹田,出入于命门,顺脊而行,循经走脉,充于肌肤缠绕运行,复归丹田之中。正如冯志强老师说:“心为一身之主,腹为内气之源,腰为发劲之机,胸为运化之府,脊为督气之径,肢为运动之道。其主要者,即气不离丹田。”为此,在缠丝劲训练中要加强内气的凝聚能力,注意气息的潜转与运行。其气由肾而发,自后而前,由裆中过来,冲长强(穴)顺脊而直上,注意腧口纳气,必须松胯圆裆,下闭谷道,气方不往下泄。气升于顶,由百会穴进入泥丸下降,随着两肩一松,双肘一垂,膻中穴微内涵,两肋一束,乘其合腹,气归于丹田。同时腰劲向下松串,内劲除头顶悬外,浑身之劲要全部松人脚底,以助脚底之劲上翻传导。由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使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都寓于心腹之内,使气势开之则其大无处,合之则退藏隐密,其根本要义在于“气由精生,劲由气化,劲与神合,潜藏于丹田深处,变化于瞬息无形之间。不使用时浩然长存,静若处*女,一旦运用,抖然勃发,神形并茂,随心所欲”。“缠丝劲”的运用通过缠丝劲的内缠外绕,体内气息与肢体上起到了相应的变化,最主要的是身体内部气机潜转与运聚能力增强,促进肢体生长出一种灵活而又沉稳、沾粘性极强的掤劲。其劲不但韧性极佳而且弹性极强,尤其是运用推手较技中,即可权衡彼来劲之大小与长短,准确把握对方劲力之方向,角度,任凭对方变化神奇,皆能随人所动乘势而缠,缠得人背人不能不背,使对方双脚如踩在球上而站立不稳。另外,缠丝劲在运用中能使自身由背转顺,我守我疆,触处成圆,容易找敌方的边沿与背势,在无意中形成不拿而自拿和反拿敌方之效果。 陈式太极拳在推手较技中讲究:上肢虚拢,下盘稳固,中间灵活。为此,借敌方来劲,虚拢诈诱,引入阵内,运用缠法,缠其梢节,制其中节,摧其根节。换句话来说,把握敌方旧劲已去新劲未生之机,随招就势制敌方肩部,令其出劲从手返回肩部,使肩部顺其背串下,把腰劲串死,再令其腰劲经后腿部串至脚跟,使敌方重心腿加重不得转换,胸腰不得运化,内劲受阻发滞,前腿空虚,令敌欲退不可,欲进不能,只得俯首听命。在推手较技中称此劲为“拿劲”,属于慢劲之范畴,不是功夫深厚者很难做到。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在制住敌方根节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施用弹抖之势,击得敌方头晕目眩,阴阳倒转,精神失调,前(阴)劲升,后(阳)劲降的速度加快(陈式太极拳要求前降后升),令敌莫名其妙,拔根腾空跌出。拳论中讲:“气洪浓,势峥嵘,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忽然身依气,气依形,劈雷交加心火动,上下左右辨体形。”为此,必须细心揣摩,体会时机,使缠丝劲诸法随心意而动,利用自身优势,意在人先,后发先至,乘势所缠,随动所缠,即引即缠,即进即缠,身挨何处何处合劲,用惊颤弹抖螺旋劲,惊空敌方心意,令其心悸。综上所论,即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奥妙所在。所以前人所论“不明缠丝劲即不明拳”即是此意。 陈式太极拳的眼法 陈式太极拳眼法的锻炼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静功部分的锻炼方法;一是动功部分的锻炼方法。表现形式有:收、静、注、随、顾、瞪等。 ①静功部分眼法 静功部分的眼法,是以固定静止的姿式和固定的桩功等做为眼法的主要锻炼方法。经常练习可以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视神经、眼肌肉的功能,对于恢复和增强视力有较好的效果。 姿式:身体垂直站立,两脚尖朝前,距离约同肩宽,脚五趾轻轻抓地,脚心涌泉穴涵空,脚后跟微用力踏实。术语称为‘前后实,中间虚‘。两膝关节微弯曲,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双手自然下垂,肘关节微屈,五指微微并齐,指尖向下,掌心向内,在身体两侧自然分开,约为一拳到两拳之距离。 锻炼要领:桩式要做到轻松自然,上下一条线。两膝关节弯曲不能超过脚尖,提胯圆裆,头直,颈项松柔直竖(虚领顶劲》;头顶百会穴用意微微上领;牙齿轻扣,嘴轻轻闭合,舌抵上腭,下颏微微内收;面部神态自然,略带微笑,松肩垂肘,胸部微微内含,两肩微微向内卷合,称之为‘含胸拨背‘;两眼平视前方,不能出现眨动;内心保持安静,即心静用意,意守中丹田(小腹部位);神不外驰,意不外露,‘凝神静视‘前方,使意识高度凝聚在目光之中,并表现出‘空肃‘之状。 注意事项:初学者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五分钟,随时间推移,逐渐延长练功时闻。练习眼法时,意念的运用不可太过,以免造成偏差。在收功时要闭目静视中丹田约五分钟,并用双手或手掌内劳官穴按摩或揉擦眼睛四周有关穴位。待全身之气回归中丹田后,缓缓睁开眼睛。 ②动功部分眼法 动功部分的眼法,一般是结合各种拳势的动作进行锻炼的。可以随拳套练习,也可选择某些单式练习。这种练习对于提高套路演练水平和推手技击的实战能力十分有益,对迅速提高视神经和眼肌肉的功能、增强眼法的变换能力都有极大的效果。其特点是:头直,目平视前‘,‘眼随主要手运行,兼视上下左右‘等。下面以‘云手‘势为例予以介绍。 姿式:从身体自然站立开始。①身体微微向左侧旋转,两脚前掌以脚后跟为轴,’随着身体转动向左侧方向依地拧转约15度。同时,右手以拇指领起随着身体转动从身体右侧向左侧方向运行,经右侧腹部(胸正中线右侧)向上,经胸部运行到面部前约20公分。当身体微微向左转动时,身体重心从两腿之间移向左腿,重心落在左腿上。左脚五趾微用力抓地,涌泉穴微向上顶。②接上动。身体从左侧向右侧方向微缓慢转动,两脚前掌以脚后跟为轴,随着身体向侧转动时,依地拧转约30度。同时,右手继续向上运行与鼻平行时,随着身体向右转动从鼻前方向右侧方向弧形展开,手五指略高于肩,沉肩垂肘,舒腕。与此同时,左手亦从身体左侧下方以拇指领起,向身体左侧腹运行……余皆同于右手运行。 锻炼要领:动作开始,目光从正前方迅速收回,随着心意的指挥,始向左侧方向视之(目光并不视右手中指),待右手运行到胸前时,目光迅速收回到胸前,注视右手中指。随着右手中指向右侧方向运行,手运到头时,目光注视着右手中指固定不移,或延展以远。待右手五指内劲(精神)贯足后,右手向下运行时,目光迅速从右手中指收回到胸前,目视前方。然后目视左手中指。余皆同右手。这样一右一左住复视之。 注意事项:初练者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十分钟为一组,每次练习二组。初练一段时间,有些人眼睛可能出现酸、麻、胀、热等感觉,有些可能产生头晕等不适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只要按照功法要求,循序渐进,慢慢就会适应。收功时要按照太极功法的要求去做,就能防止产生弊病。 初学陈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拳架要点 立身中正是第一要紧的事,应当贯穿太极拳练习的始终。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弯腰,旋转等动作。它是指做到支撑八面,体现太极拳沉稳从容的气度。这一点可以在推手中得到检验,只有保持立身中正,才能使自己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主动地位,才能从容应付对方的各种劲道,不至于手忙脚乱。另外,从拳架外形美观角度上看,立身中正的拳架能给人一种大不一样的感觉。 具体到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如下: 1.头顶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也不可勾头。目光平视,下颌微向里收,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虚领顶劲。 2.注意含胸,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长。臀部下敛(但不是指重心下坠),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闾中正。于是,相应于头部,就有了上下对拔之意。 3.四肢自然舒展放长,注意不可完全伸直,应该让关节保持适当弯曲。手臂做上举动作时,千万不要忽视沉肩坠肘。 4.手掌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拢,也不可完全伸直,五指不需要并得太紧,也不要过分叉开,目的是为了让劲能够放长,到达指尖。 5.运动时肩,肘,腕要节节贯穿,才能够收放自如。腰部为全身主宰,犹如机械装置中的主传动轮轴。两足则是人身体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树的树根,树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风就容易被吹倒。 6.应当时时留心的一件事:沉胯开裆。实际上,沉胯则自然开裆。做到开裆,劲就可以沉下去。 7.从身法整体角度看,务必要做到三合,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照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身运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要知道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是周身的协调运动,应当避免做动作时顾此失彼。 第二部分发劲 太极拳的劲是整体劲,由全身各部位协调运动产生。 发劲要从练习拳架开始,如果感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就说明身体各个部位已经符合太极拳要求。如果感到重心不稳,心气上浮,便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动作,看看哪个部位做得不合格(可以对照书本上的拳架要求检查自己),通过自己不断揣摩就能找到正确的感觉,有人说,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与别人推手来检验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 发劲时,应当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周身骨节依次排开)和具体要求练习,正确的发劲练习步骤是: 1.力求肢体外形正确,按外形要求检查自己,这个阶段是肢体动作引动内气,所以练好拳架很重要。 2.动作协调后,自然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时要求内气催动外形,古拳谱中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 3.第二步的这种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技击的对抗要求,在此基础上应继续下功夫巩固其运动体系,使其在任何干扰下,都能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成为‘撞之而不开,破之而不散,浑然一圆‘的运动体系。 再者,从生理上分析发劲过程如下:要想产生整体劲,决不能只利用身体某一局部肌肉发力,整体劲的来源于地面对整个人体的反作用力。以右掩手肱拳为例,腰向左转,往上贯穿背、肩、臂,右拳随着腰的旋转向右前发出,往下贯穿胯、腿、足等关节,这样,肌肉的配合运动导致足部对地面有一个作用力,于是,与作用力形影不离的地面对人的反作用力由脚向上,通过腿、胯、腰、背、臂,发于右拳。要注意避免的是产生抛力,就是说地面的反作用力没有传递出去,力的冲量最终作用在自己身上。虽然讲起来发劲过程这么麻烦,实际上,作用和反作用是同时的,这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只有通过意识指挥,内气贯通,才能做到在发劲的一瞬间汇聚全身的力量发在右拳。此外还要注意,劲是汇聚周身之力突出在出击点上,这个出击点可以是拳头,肩,肘,胸等,只有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因势利导、得机得势,才能将劲在最适当的时机、发在对方最要紧的部位。(注:本段内容主要依据陈小旺关于发劲的论述) 第三部分意、气、力 练拳时要求放弃杂念,呼吸自然,气要沉,神态如猫捕鼠,凝神敛气,不能散漫。同时又要做到神态镇定,防止动作僵硬变形。太极拳谚常讲‘用意不用力‘,初学者应当好好体会。用意不用力决不是要人缩手缩脚,动作拖沓无力。相反,用意不用力,正好有利于产生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有人比喻为绵里藏针,有人形容说动作外形看上松柔,一旦接触到,犹如碰到钢筋铁骨。我认为,用意不用力,是要去除天生的蛮力、拙力,譬如练习举重时,屏住气,使局部肌肉持续紧张所产生的那种力。太极拳应当锻炼出来的是内劲,是意、气、力三者的结合。通过意识指挥,使身体协调气血通畅,在发劲时,就能运用自如。太极拳练习者的肌肉力量比不上专业举重运动员。然而,前者优势在于他能在意识控制下,瞬间发劲,给人迅雷不及掩耳之感。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间‘。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梯云纵 【梯云纵】 奇!书!网!w!w!w!.!q!i!s! h!u!9!9!.!c!o!m 武当的轻功绝技,堪称轻功中的轻功,其注重身法的轻灵,不以步法多变来迷惑对手,要旨是身形轻巧,高低进退自如. 本武功出自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第三章宝刀百炼生玄光 俞岱岩本觉得这干人个个凶狠悍恶,事不关己,也就不必出手。斯时见老者命在顷刻, 只要一入炉中,立时化成焦炭,终究救命要紧,当即纵身高跃,一转一折,在半空中伸下手 来,抓住那老者的发髻一提,轻轻巧巧的落在一旁。白袍客和长白三禽早见他站在一旁,一 直无暇理会,突然见他显示了这手上乘轻功,尽皆吃惊。白袍客长眉上扬,问道:“这一手 便是闻名天下的‘梯云纵’么?”俞岱岩听他叫出了自己这路轻功的名目,先是微微一惊, 跟着不自禁的暗感得意:“我武当派功夫名扬天下,声威远播。”说道:“不敢请教尊驾贵 姓大名?在下这点儿微末功夫,何足道哉?”那白袍客道:“很好很好,武当派的轻功果然 是有两下子。”口气甚是傲慢。 太极拳 【概述】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发展简史】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没有充份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成常阳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后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南北走向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武术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即虚、实、柔、刚、静、动等),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在陈氏家族中世代相传,形成陈氏太极拳。陈氏十四世的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树里程碑。他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他还大胆地打破门规限制,拳传外姓,受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杨福魁(露禅)为徒。杨福魁艺成回乡后,教拳于北京,因教拳需要,将师传老假太极拳中的高难度动作逐步舍弃,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行的杨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跟杨福魁之子杨班候学的杨氏小架太极拳后,传与其子鉴泉,在上海开办武学,将师承太极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鉴泉后从汉姓吴,故世人称其为吴氏太极拳。 1.来源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3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之一。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2.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起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目前,很多科研部门对太极拳正在进行研究。通过从医学、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对防治老年摔跤、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它是技击术和《孙子兵法》的有机结合。因此,太极拳特别是杨氏太极拳,拳势简单、易学易练,正在以其独特魅力被世界人民所喜爱。 【基本动作】 太极拳以“扌朋、捋、挤、按、采、扌列、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扌朋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扌朋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扌朋劲交叉向外扌朋出,则称为挤劲。扌朋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含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含胸拔背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扌列;扌列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02:右揽雀尾03:左单边04:提手05:白鹤亮翅06:搂膝拗步07:撇身捶08:捋挤式0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右左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式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 【技击原理】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术语简介】 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 引手: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 【训练方法】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的重要意义。 先师郝少如在教学中对身法要求特别重视。他指出:‘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又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常见多年纯功不能运化、双重之病未除者有之,发劲不能如放箭、有的放矢者有之,甚至有拳法变形走样者,凡此皆由于十三势身法末参悟,缺明师指点,学者不可不辨耳。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全文如下:‘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便有缺陷处,无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而在内也。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实战应用】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主要流派】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据说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 1.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陈式第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新架另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杨式太极拳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1873),幼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为雇工,学习太极拳,壮年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后来,杨露禅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逐渐删改原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子,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杨露禅有两子,杨班侯和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实战中下手较狠,多次与人交手将对方打残打伤,因此承父“杨无敌”之称号,在北京名噪一时,客观上为太极拳树立了威名并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但也因其性格偏执极少授徒,所以传承者很少,目前闻者有河北齐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健侯性格温和,更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1928年后,健侯之子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也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是技击作用。 3.吴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虽架式小巧,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 4.武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得其大概,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武式太极拳葛顺成传人的说法如下:武禹襄家族在永年是望族,其家是翰墨家庭,但武禹襄本人嗜武如命,终身不仕。陈家沟陈氏族人在永年县的生意,租用的是武禹襄家的房产。武禹襄见陈氏族人练习一种高明的拳术,非常喜爱,但因自己身份、地位问题无法去拜师学艺,于是委托同乡好友杨露禅(已有相当高的武功基础)赴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艺,回来后交给自己,自己则出自供养杨露禅全家。杨露禅先后三赴陈家沟学艺,每次回来都对武禹襄倾囊以授。最终武禹襄还不满足于杨露禅所学,亲赴陈家沟请教。陈长兴当时已年迈,介绍他去陈青萍处学拳。后果有大成。武禹襄的主要传人早期有杨班侯(杨露禅之子,跟武禹襄本是学文,后武艺大成,远超其文化水平),还有自己的两个外甥,人称李大先生、李二先生。李大先生、李二先生传郝为真、葛顺成等人。郝为真武艺最高,他的拳佳经其后人修改后被国家定为武式太极拳标准拳架。葛顺成等人传下的全家仍保留了原始风格。 李圣端、陈兰亭、郝中天、郑月南、王老延、陈固安、吴文翰等都是武式太极拳高手。 5.孙式太极拳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酷爱武术,先学形意拳,后学八卦掌,勤学苦练,功夫深厚,民国初年始学太极拳,参合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遂创孙式太极拳,并著有《太极拳学》。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1957年曾出版《孙式太极拳》一书。 6.简化太极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20多年来﹐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简化太极拳》的挂图和书籍出版了数百万册(张)。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140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举办过800多期太极拳训练班﹐参加活动者达4万人次以上﹐这些辅导站传授的主要是简化太极拳。 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吸取陈式﹑杨式﹑吴式和武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永年县的杨振河和韩会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7.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学者公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不尽相同。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8.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毛孔为气梢。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上述8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8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传奇人物】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1873),幼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为雇工,学习太极拳,壮年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 孙门八卦拳 孙门鼻祖孙禄堂 孙先生禄堂,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人(今属望都县),生于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时,逝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历十月二十九日卯时。先生天秉异质,气质豪迈、聪慧绝人。十二岁从李奎元始学形意拳,十五岁从郭云深深造形意拳,后从程庭华研修八卦拳,民国元年遇郝维桢,得太极拳之传。 先生于各门武术潜心研修,勇于实践,并掺合《易》学、丹经使之不断升华完善。先生生遨游南北诸省,曾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与人切磋交艺未尝负,亦未遇可相匹者。曾屡胜日、俄等武士,在武林中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博采众长,故艺、理卓绝,融会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家拳学,建立了三拳合一之理论与技术体系,一以贯之、纯以神行,创立孙氏太极拳。先生深研《易》学、丹经及黄老之术,于儒释道并诸子百家、以及奇门、遁甲、算数、物理、天文、地理无不研究,提出文武一理互补相承之思想,自1915至1925年先后完成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五部拳著,创立了拳与道合之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为传统武术升华为一门学科与文化建立了统一之理论与技术系统。时先生之拳论令海内精技艺者无不望风倾倒。 先生曾先后供职于前清府选用知县、知州.邮传部与警察总署武术总教习,民国后历任法政学校武术教授,国务院卫队武术总教习,总统府武承宣官,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先后主持了“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和“上海国术大赛”,分别任“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评判委员会副委员长和“上海国术大赛”评判委员会主任。两赛之名列前矛多为先生之弟子、学生,如曹晏海、马承智、胡凤山等。先生为人重然诺,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其忠义之心肝胆相照,非常人可比。清室肃王意公慕先生武艺绝伦,折节下交。 先生除与之论拳外,从无一事相托,故缙绅先生益重焉。民初,完县大旱,先生倾其家资散钱于乡农,不取本息。而周济武林同道之事更不胜枚举,任得如此。民国十九年,江南水灾,先生参加赈灾义演,表演形意名劲杂式捶,其气足神完,时人叹为观止。评曰:孙禄堂先生独步武林五十年,如今年逾古稀,风采依然。 先生晚年返乡,不食者两旬,而练拳习字无间,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历十月二十九日六时五分,端坐户外,面朝东南,背朝西北,谓仙佛来接引矣,嘱家人勿哀哭,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无疾而逝。 先生一生施教南北,著名弟子甚多,其中最杰出者为:子存周、女剑云、以及张玉蜂、裘德元、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陈微明、李玉琳、曹晏海、胡凤山、马承智、朱国桢、郑怀贤等。 孙门八卦拳--五行暗劲 修持者全身各关节在锻炼的全过程中,如同上满的发条,对外来作用的反应为不沾不应,即沾即应。一受外力,立生反应。沉肩使肩关节端处略向下沉,并一直保持这一体式。堕肘使肘关节处略向下引,如有物栓堕。并一直保持这一体式。 指钻、臂炮、掌劈、肱崩、两膀横劲,合称五行暗劲。 指钻:是指在正常的体式摆定之后,内里发一暗旋,一般暗旋的方向,依循腕关节处的回旋方向。比如双按掌,腕关节处向内回旋,则指尖部亦发一向内暗旋之力,并一直保持此一暗旋。 掌劈:是指在指钻劲设定之后,掌缘部位发一如斧劈木之暗切之劲。劲力方向,依循掌缘方向。比如旋双按掌,掌缘朝向前方,略偏前上。则此暗切之劲亦向前上。并一直保持此一暗切之力。 肱崩:是指在掌劈劲设定之后,肱骨之内发一如弯木反崩反弹之劲。劲力方向,依循肱骨弯回方向的反方向。比如旋阴乘凤式,肱骨内弯,略向上,则此反崩反弹劲,略向外下,并一直保持此一暗崩之力。 臂炮:是指肱崩之劲设定之后,臂部发一如子弹出膛后,枪身反座之暗劲。此劲力之方向,一般均向臂部之后下方。并一直保持此一暗座之力。 两膀横劲:是臂部暗座之力设定之后,两膀舒一外展之暗劲。需待别注意不能因此改变了沉肩之意。亦需一直保持此一外展之暗劲。 上述属初始时的锻炼方式,炼功者若果能按上述要领认真锻炼,则不但每日行圈时必能见汗,且几天之后,即能觉得自己的体力似恢复年青身时状态。总象有浑身用不完的劲。更重要的是,如此经过一、二个月,应可发现面部渐有潮红之色。人也会变得更加年轻。 其它 走为先实为身法,练到忘记步法、手法,欲进则身已进,身即进则手足自然进。走打打走,闪走走闪,闪打打闪,片刻不停留,步法在夺位、换位至关重要。讲究动中打,一动就打,一打就走,不给对手以固定的点,功、技及打法同时训练,八卦之技求走中变。不管掌势之变或是架势之变,还是风格之变,甚至是传承之变,一个变字尽可说明。 八卦是先练直劲,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个垂直的力,这样就把八卦的向心的力练出来了,以后再学习打法,就可以掌握八卦。走圈不但可以练好腿上的功夫,还可以练出来腰力,走好圈以后加上穿掌,把两个胳膊贯通,这样八卦已经有小乘了,学习一下打法,运用于实战就可以快别人半拍了。真正的肩顶骨沉下去,肌肉不紧而筋骨有力,腰如轴立,再到肩胛骨松,再到肩胛骨紧,再到肩胛骨能动,再到肩胛骨与其它完全脱离,再到肩胛骨能接到下部劲气并送至肘至手且全身匀整。如果感觉一伸手全身之劲都能到手,而通身匀整、放松,气力平缓,则是八卦掌的感觉了。 孙门八卦拳--练法 八卦拳与道家功夫相表里,取象于物,心在内,而理周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奇正变化,运用不穷,而又刚柔相济,虚实兼到,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须知内中起点,进退伸缩,变化诸法。凡全体之式,万物之形,莫不由于数式数形而时习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万物之中目有所思,心有所感,皆能效法彼之性能,而为我用矣。 转掌为高级动桩,内含最上乘内功气功,为道门无上奥秘。小成三年,以苦练转掌为主,体悟三十六歌诀。大成七年以精研四十八法诀为主。初级以练身法为主,中级以研究用法为主,高级以炼神意内功为主。高级阶段还是要不停地走转,但意念要求完全不同。初、中阶段以练外为主,在三十六歌诀、四十八法诀的指导下实践、体悟怎样走圈、如何应用。以内外三合练有形(功力、速度、技巧、手法、身法)为主,是守规矩的阶段。高级阶段是练无形为主,内外兼修,以意念变化为主,是脱规矩的阶段。分上盘,即天盘;下盘,即地盘,中盘,又名人盘。三盘之要道中盘也。上盘练凌空之术,下盘练遁甲之道。其理至深,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八卦掌之练法,处处需连贯,无势不合静动之理。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左右练法以及换式均系一样。脚要平落,里脚直迈,外脚内扣。初习者迈步距离要小要匀,以免身体有忽起忽落之弊。扣摆步要分清,不得拧步。身腰跨膝,各步需舒展而随和。首练要慢,久之丹田气足,自然而快。内功首重在气,气已调顺,则身体百脉舒泰,手足轻灵。调气之法,一言以蔽之,曰轻出缓入,呼吸以鼻,切记用口。初练上盘要转大圈,纯熟后在练中盘,年久再练下盘之功,秉之走穿拧翻,旋转变化拧裹盘旋要有亲近大地的味道。 两桩(虎踞、龙盘)、两步(趟泥、摆扣)是功力、整劲的动力来源。桩功有几关:一是体力关(40分钟)。二是体会空气阻力关,即肢体间的相互吸引排斥力。三是体会体内气血流动关内部混圆。从桩功养气学起,如“八卦无极桩”、“八卦聚气桩”、“八大定势桩”。通过一段时间的定功修炼,逐渐过渡到行桩,这即是修炼八卦掌的基本功法,同时也是高层功法。一般是三到六个月,很快就会使自己内力大增,元气充盈,内五行之气互补,体质发生变化。然后可习“柔球八法”和“八大定式掌法”。初步掌握八卦掌的运动规律及内劲变化规律,自然疏通脉络。真正的作到内外相合,在运动之中步法、身法、手法、精、气、神,不用之时混混元元不分内外,若用时,瞬间聚一点而激发,而无左歪右斜前俯后仰之病。然后步入“游身掌”的高级阶段,即是顺其自然,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行如龙腾云雾之间,内外无棱无角气机圆滑,外形从规矩到无规矩之规矩,如能真正作到练时自己不知所练,别人观之,具合拳道,八卦掌真意已得于身。可步入静功、意念功的修炼阶段。 八卦掌的入门功夫有两样,走转和打坐。走转的步骤,首先是拧身而不走(定势),炼好周身,即顶,抱,掰,扣,坐,裹几个要领,第二步是,直趟行步,第三步是走转。八卦趟泥,磨膝磨胫,拧腰抱跨。还有鹤行步的炼法。第四部,负重走转,有铁衣,绑腿,泥手套,铁鞋,铁帽等炼法,但一定要在一年以上的走转练习后,要求是,轻身快走,负重慢行,即负重时走得越慢越好,才会出功夫。 要注视拳端,全神贯注,在走架和对练中不可把式子走滑,要觉着眼前真有对手。从用手法步法领拳,至手力腿力去掉,整体力就出。即力往身体回缩,内劲开始上身。练八卦是有换劲的阶段,如没明师指点,一生用手法步法领拳的花架子,功力长不出来。腰有力而灵活,才能身形灵活和发劲有力。腰部松、活、灵,腰变出虚实,虚实出产生势变,方能达到以腰带步,身随步翻,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相连,周身一家。掌动身先动,身动腰先动,用腰带动一切。若练至胯向前方不动,腰如磨盘转向圆心运动自如,甚至超过圆心,双手转至身后还能转圈,说明腰胯已彻底松开,腰力已练出来了。腰如轴立,一推就转一转便我顺人背,达到手似轮行,走圈是有效的练腰方法之一。 首先要着重注意身形规范、手法变化和步法转换,端正架势,周身放松,不要急于发劲和技击。第二步要做到动作沉稳,劲力绵、长、沉。劲要慢慢往里找,做到劲不外露。第三步要做到势势相承,全身动作协调,劲力沉稳连贯,神、气、意、力一气贯通,做到四形俱备:形如游龙,回转若猴,桩若虎踞,换式若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谓之外三合;静中气势腾挪,动中心静神宁,谓之内三合。手之门肩,腿之门胯,身之门肾。肩、胯、肾(命门)拳之根,肩不松气不入手,胯不开气不下足,命门不通气不达顶。开门掌者松肩、开胯、通命门。习此拳时须感觉手、足欲离我身,而脊将其系之,此方谓小成。 在走转时摩擦阴囊,如无过硬的内练功夫,必致欲火难耐,因而打坐调养尤为重要。拧身走转极易气机上浮,所以调养内气就必须和走转结合起来。不要着急学掌势,也不要盲目走转,否则一事无成,这在以前要三年筑基。现在的习武者,多不如从前有很多的机会实地操手,与人切磋,故而更应多多的练习基本功,以弥补实战经验不足的短处。想当初“煤马”仅以单换掌打遍天下,不正是仰仗其横心苦练出的基础。单换掌后增以双换一二年后慢慢再增添它掌。八卦门中轻功所利用的就是身体旋转时,切割磁力线,从而使人产生一股自然向上的离心力。轻功非为逃而练而是动步击人之术,刹那越快纸成刀剑。 八卦练法处处需连贯,无势不合静动之理。先求一个形正,解决力的动力传递,形正必然气顺,周身上下一气贯通,走转其实已经在内在里解决劲力的蓄发了。内功来源于丹田内转。八卦上乘靠走转,走桩是练内功,练的是活气,在变化走动中把气调均匀才是上乘,走转是周身的配合及劲力的掌握。脚要平落,裹脚直迈,外脚内扣,初习迈步距离要小要匀,以免身体有忽起忽落之弊,扣摆步要分清,不得拧步,身腰胯膝需舒展而随和。首练要慢。久之丹田气足。自然而快。 一般人练八卦,都容易把八卦练贼了。其实八卦掌是雄赳赳的,关键要从“双换掌”这一招里练出来,因为这一招容易体会出“劲力周全”四字。程廷华打八卦,劲力浑身鼓荡,感觉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动,大蟒蛇从头到尾都蹭着劲,才能爬动得起来,这种威势,怎是打一拳踹一脚所能比。“只动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练功口诀,尚云祥还有“练拳要学瞎子走路”的窍门,说瞎子走路身子前后都提着小心,从头到脚都有反应,练拳是练全身敏感。明白了要劲力周全,功夫用双换掌能练出来,用蛇形也能练出来。 定势八掌锻炼行步、转圈方式和方法,经过几种掌势的行步转圈可修炼躯体的各部位的适应性、两腿的支撑力和灵活性、腰身的柔韧性、协调相互的配合等,常规习练每势一个方向走转八圈、反向再走转八圈为好。每次最好八势一气练完,习练时可根据本人体质依上盘、中盘和下盘势架运动,不可强求。定势八掌围圆走转,掌势不变,其步法里脚直、外脚扣、曲腿趟泥、慢慢习练,全凭膝下两小腿相交,是一种活桩步。每一掌架实是突出了某一方面的劲路的锻炼。如推磨掌主要是推领劲的锻炼,每一个掌架掌握好后,八个掌架又可相互自由衔接转换,包含了人体高、中、低、前、后、左、右立体全方位的锻炼。共同的要求是上节走转的掌势不动,神光注于掌指,达到锁心猿、拴意马的目的。下节走转时鸡腿趟泥步,动转不停。中节走转时龙腰松沉,坐于胯、旋转自如。上节静而不动,逆180度,下节动而不停,中节松沉圆活,整体掌架,围圆走转,前后互反,上下相争,逐节拧转,节节贯通,围圆走转中自身又形成一立体螺旋形,其绝妙地浓缩了宇宙场之星体运行的规迹于一身。定势八掌要根据季节不同,分开习练的。比如春季万物复苏,天地之气正清,万物之气正灵,主要习下按掌和上托掌,下接地气,上接天气,万物之灵气上下皆可收,对于内气的培养很重要。变换方向时打式子,能练出八卦掌专门功夫,长时间单一走圈再穿插练式子、基础八掌,练习八卦劲力,功夫上身快,套路、转圈两者配合训练更能相辅相成。 指天掌应再内裹从耳侧出,目仰视食指尖而不是看左前方,缩身踏腰而不是坐下臀,身掌要有钻天之意,腿不可有死弯,要注意以头领意,拔背畅胸。此式有抻筋拔骨之能。无论姿势如何,只要符合八卦掌的基本要领就行,虚提的脚的脚尖是钩着的,也就是脚掌与地面平行,两膀一上一下尽力拉开,肘要微屈(不可为了伸展两臂而拉直),全身拧成一股劲象拧麻绳一样。操手的时候的要领是缩身踏腰而不是坐下臀,手也不是那么直的。 开马对墙,脚蹬将力传到胯,胯及脊椎底腰的部分做左右循环的左右切换来产生身劲,劲上传到肩手运动要是肘不可外开做开合运动,将力量作用到墙壁,推所产生的结果,自己本身被反作用力量推开,而撑的合格定型上身标准达标表现是:自己本身不失去平衡,又可以产生强大的撑寸攻击力攻击墙壁。 背对墙自然站立,单臂上举,向后翻转,指尖顶住墙面。以腰胯带动身体翻转,直到面向墙壁为止。双脚五指抓地,不可移动。如此反复,双手互换进行。翻转时手指必须尽量顶住墙面,以腰胯发力。长练可弥补腰胯僵死之病,增长拧翻走转的能力。这个动作锻炼腰胯的柔韧性和翻身时发力比较有好处。当腰翻到极处时,身体处于背势,要用力顶住墙壁。 双手各持一个30斤重的铜球转掌。尤其练塌掌时,用内气将铜球吸住,掌心向下能使铜球不落地。此为以收练放、以吞寓吐的内家练法。八卦门石球,常规重30斤,两个重60斤,傅振嵩所练石球每个重40斤两个80斤,练时用指抓住石球,掌心要空,再走八八六十四个大圈。傅振嵩平时常倒立行走八卦圈,一走便是六十四个大圈。 龙行三掌,两掌似爪,里穿外挂;一身若龙,左旋右转,三盘起伏,若隐若现,四方有迹,云里雾中。神至气随,掌法简单,久练能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融汇,变幻无穷。 孙门八卦拳--用法 八卦是悟性拳,讲究以少悟多,参透造化,须知内中起点,进退伸缩,变化诸法。客观看待敌我,同时将敌我内形外势、相对位置、周边环境都算在内,以变应变。但又需具备形意攻坚、太极陷敌的能力,练就中和一气,气至中和,就能感应确切,因敌而应。神气贯一,身手步法随气而旋转,如绕一球周圆,目视球心,鼻孔呼吸细微,愈细愈长,其劲之运用须周身之劲均融活泼,有若无,实若虚,粘连不断,此八卦变中之妙。客观看待敌我,同时将敌我内形外势、相对位置、周边环境都算在内,以变应变。必先使手和臂的动作如车轮那样圆,形成圈子一般,圆形转动灵活,敏捷,又符合连环不断的作用。转换时急如闪电,步法轻灵,进退合宜,动静归根,双掌上下翻飞,如蛟龙戏水,飘忽不定。后掌伏于前肘之下,行步旋转,每一步踏出,方向全变,转起圈来,如走风车一般,令对手无从捉摸,迅速旋转,能一次面对多位敌人。接招换势中即将对手来力改变方向,或又圆活地转还给对手,练至浑身处处皆可转,何处来力即刻又转还给对手。 八卦掌的精髓不是让你围着敌人转而是让敌人围着你转,其中身法,步法,方位,都是很关键的,当你运用得当时敌人会有你总在他身后的感觉,并不是非要走旁门或刻意转到敌人身后去,不是我要去,而是他要来,不是追着敌人打而是等着敌人来挨打。八卦掌是练斜用正,练功时拧腰转掌,实战时大体功架和三体式相似。八卦掌的核心是后发制人,从对方进攻的一侧进步至对方身侧或身后回击对方,但此法不可专用。凡主动进攻必取最短距离,必须要有突然性。要想侧后击敌,必须要具备正面进逼或封闭的能力。 八卦总的要求出手不讲先后,要求刚柔相济不偏一面。在用法上可接手可不接手,掩己之中击他之中为首要,这要在基本身法上去求。八卦不提倡守中,而是以对手的中轴为自己之中,在走的过程,隐藏自身的中轴,要求避正走斜,目的是为了击中对手的中轴。在每一式来说练时求形整、求内劲,用时含有打法、发法、拿法、擒法,须时时揣摸。而更应知招招相连、身形多变的妙处。八卦避正打斜,也应知避正打斜再打正的诀窍。招式若有内家手法配合,便如虎添翼,真正能以弱胜强。没有学好内家手法,但有先天的条件,例如手粗体壮,配合半内家,半外家的手法,也是八卦掌。 八卦掌之力为拧旋力,就是手拧可以打、拿,腿拧可以踢,身拧可以摔,整个动作就像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一样,地球绕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八卦对敌时也是一样的,敌人就像太阳一样,所以用八卦搏斗时,一定不要忘记了这一点,公转和自转要抓住一个转动的东西是非常难的。无论曲线还是直线运动,无论横劲还是直劲,无论斜面进击还是正面进击,无论翻转还是盘旋,都要以腰为主宰,用腰来带动,形与力都不可散。转动即可以化力也可以攻击。抽击和缠绕的动作很多,行步既轻灵又沉实,只走不打,而一旦使用即皮沾皮攻、守中用中、避正打斜、指上打下、指东击西。练到高深处,手、肘、肩等全身各部位均能打人。身如巨蟒手如钢鞭,丹田内转气行百孔。注重走中发力,但任何掌式的相互连接必须是基本掌式的弧形变化。并强调无论身体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双掌的弧线内外拧转滚动全由身体高低反侧的运动带动而得,充分利用了关节为动力枢纽的这一特点。掌式的变化和步法的运动均由四大关节双肩双胯的360度的旋转而得。配合手臂的螺旋拧转,保证劲力直达指梢,碰哪哪有的均整状态。与人交手,身形掌式不动,只转动步法即可将敌击倒于掌下。八卦的打法含在八卦的走掌换势之中,其劲力主要是在走转中生成运用,其打法全在其身法的左旋右转之中,人言程廷华先生动起来如大蟒一般,全身是力。 在打法上讲究以斜取正,或以正取斜。用力上是刚柔相济,运用的是变直的劲力。临阵时,全凭潜意识发招,不用再讲究什么招式、用哪里制敌。不过,平时练功还是要将全身力量集中于手掌之上,于一点上发出力量。初学使胸部无一丝紧张,气顺意专,敛神闭耳,逐步过渡致气沉丹田。而后致身无不稳,心无紧张,行如静水漂物、轻灵而不失沉稳。且该拧的拧紧,该松的松透。而后混身上下有电流一样的东西川流不息、振动不已,仍然旋转不停,继续在轻灵中有沉稳、沉稳中有轻灵,若忽而用则一螺旋、一颤间从触点送出,此触点应是针意,针意者一扎即收也。 单换以推掌为主,变化于无形,其余掌式有形变化,虽其形像不同,其理则一。单换和双换,是两种手法,都是在搭手后,不同方位交换所搭的手,使对方被动。单换在换手后走到对方的外门,一只手控制对方半边身体,空出一只手进攻,双换使双手都交换搭手,并在换手中得式得手进行进攻。双换掌来源于心意六合的蛇行。青龙转身时用身把对手领开,懂得用身劲,如果身上没有掤劲,对方仍可顺势用肩靠。 先天掌徐徐轮舞以求养内气,是以自己为中心点,以静待动,假想敌自不同八方攻击自己,面南背北,两足不动,只需左旋右转拧身演练掌法,脚步前后左右八方自由移动。后天掌即转掌讲求实战,以走为本以动制静,以敌为中心点,通过单换掌左右转掌,斯机出手攻击对方,只有一个单换掌和踏掌,以走为本以动制静。定势八掌主要是培元练气,龙形掌主要是练身法,八面掌主要是对多人作战的练习,老八掌是打人的动力定型,64式散手是技击用的。单换掌聚力如炮膛,锻练气与力(内取象);双换掌近身有横竖,锻炼气与技(外取象);蛇形掌如刀锥,伸缩之用(取其形式);扣掌中流在分截,平托之用(力贯十指);合掌上身掌法下按有炸劲,后按加翻身,讲得是尖钻,重直弧兼用,多为阳阳;抱掌近身掌法上托兼双叉迹近阳阴;回身掌翻身之用迹近阳阴;顺势掌甩手掌法远身似穿针,迹近阴阴。 八掌都由单换起势,单换收尾,八掌归一以一化万,是练拧与结构,拉张阴阳面肌群,开发未曾使用潜力。每一掌练习熟透后,运用时要练到散得不能再散。起点为穿掌、接则为可拿法、可擒法、可摔法;遇顾则变顺势掌,回身掌回身而走,脱身换影走而又回,磨身掌接塌掌,又叫三盘落地、白蛇伏草。八卦拧肩吊臂双手可得通背之力,如熊之劈掌可碎狮头,是熊膀之秘。八卦之胸前挂印是在走转中突然回身提膝,利用胯的催动把脚蹬出去,同时身体相应地后仰与前蹬踹之腿形成互争,以维持一足支撑的平稳能力。狮子回头看似打的手法其实打的脚法,脚一动手一抹则即仰跌。返身顺势掌击后颈大椎穴。回身掌向体侧一滑步,前手向外撸去,还有塌劲,胳膊撑起来,手掌是横的。然后后手随着点过去,手虽有前后,但两臂要有合力,犹如弓弩,两头绷上劲,才能射出东西,松了哪头都不灵。白蛇吐信左右参差化圆,并且出手可打上中下,拳掌皆可用,还是以打点为主,练熟后出手就是要害。八卦立掌推山入海,为竖劲之守,攻守都在一个劲势内。单脚独立转旋风可以用很快的速度转到对手的后面,这招不但可以攻,而且在不够打的时候也可以走。 孙门八卦拳--八卦桩 定步桩功和八卦转桩,是都必须练的。八卦的灵巧身法是走出来的,练出八卦所要的腰腿功夫。八卦定步桩功为八卦转桩打基础,走转的第一步是是定桩(身居中宫),其次是行步(步步中宫),再次垂手掌行桩(身向中宫),再次单换双换(步履九宫),再次九宫行桩(飞九宫)。站桩时体认根节劲必须放松肩部,掖下含空。 八卦桩,静则为桩功,动则为转掌。开始学练先站桩,就是八卦掌的转掌式,站住不动,左右换练,每天早晨一个多小时就是站桩,不教别的。晚上回到住处也还是练站桩。开始站桩,腰酸腿痛,心浮气燥难以坚持。站桩是八卦掌的基础和精髓,坚持下来会觉得身体特别舒服有劲,两脚如植地生根,站着站着觉得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和万夫不挡的勇气,越站越爱站。等待对方发球前的那一刻的身体状态,蓄而待发,肌肉的松紧状态,不软也不僵,富含撑裹劲又弹性十足,这种状态就是站八卦桩所要具备的东西,就是要有蠢蠢欲动的意识,要有欲将对方撕碎的意识,这样练一段时间启动速度会非常快。转掌走小步,下中盘,出掌如牛舌,走转时立掌,用时直掌前穿。穿掌时前手先压、后手再穿;练时穿掌在肘下穿,用时在小臂上面向前穿。理论上是顺其自然,因情设式。 八卦桩是一根木柱,盘练一到四桩,再多则无必要,全练诸种功法,则三桩已足,诸桩的间距应各有差,才能充分锻练出功力。可将八掌,一掌掌上桩习练。先单练校正动作,再在桩上试练,强固筋肉与内气,养成全臂一掌,进而全身一掌之习惯。所有的八卦套路全在这个树上进行,包括行拳,招式,内功,打法,身法,就在这棵树上全盘进行。 孙门八卦拳--体势要点 青龙探爪要点 意要静、气要平、头要顶、舌要抵、项要横、眼要随、田要饱、肛要提、肩要沉、肘要坠、胸要含、腰要拧、胯要坐、膝要抱、臂要伸、腿要曲、腕要塌、指要乍、指对肘、肘掩心、足要绷、趾要抠、步要趟、行要稳、臀要敛、腰要塌、背要拔。 意要静练功之前和练功当中应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练功中走神。初练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旦意识到应马上收揽心猿,日久自能收敛心神,进入定境。 气要平鼻吸鼻呼,自然顺畅,气入丹田,勿忘勿助。胸腔不要紧张,腰腹放松。初练只保持扣齿闭口,呼吸顺其自然。动作勿刻意努力、加速,造成气息上涌。 头要顶百会如绳系,收下腭,百会穴向上承真气,如有一线轻轻悬吊头顶中心;但此顶是意顶而非力顶,意念不要过重,以免颈项紧张,千万不要用蛮力将头往天上探。 舌要抵舌抵上腭,连通任督二脉,有抵的意思即可。 项要横头部左右拧转即为项横,但并非单纯的平移,而是以百会为中心螺旋向上的拧转。颈项竖直,使百会穴正对脊柱;以下颏回收来要求竖颈,使真气能上下通畅。 眼要随眼为心之苗,专注于手的动作有助于神不外驰。开始走转可能会感到晕眩,一周左右即可过关。如此练习会很容易察觉到自己动作哪里不合不整。眼随手的另一层意思是手即敌人的方向,自当关注。须注意的是眼随手的意念不可太过,应放在整体的动作上。 田要饱保持平稳的腹式呼吸,使丹田充实,时时饱满,小腹实沉,丹田气足而涌,全身脉畅气足而内劲自生。 肛要提尾椎内卷,勿翘臀,会阴与百会在一条垂线上。翘臀则有失中正,且腰腹无法放松,力无法上下传输而滞于腰。 肩要沉沉肩首先应松肩,切忌僵紧,肩僵则力至肩而止,无法达于梢节。勿使双肩上耸或左右歪斜,以使双臂之气能畅入躯干,亦可使发于丹田、根于足、聚于脊的内劲顺利通过两肩,畅达双掌。人多耸肩而不自觉,先耸肩至最高,然后松肩下落,再稍向下用力即沉肩。 肘要坠手臂微曲,肘尖朝下,与沉肩配合为发力和抻筋拔骨的重要一环,更有护肋之意。 胸要含过则窝胸,不及则挺胸,肩必有后拉之意,于发力有碍,且气不能沉于丹田。不挺不窝自然即可。尽量使胸腔松空而使气顺不滞,胸部放松并且以意念放松轻微向内缩,让感觉放松的胸部好像虚空无物一样,以使脊柱聚力,反之气行不顺,劲力难以聚集。 腰要拧腰脊伸直,后腰部向后挺直,使脊柱拉直,则督脉畅通,同时丹田因腰直而不受压,以利聚气。拧腰一为练腰,腰为肾府;二为八卦掌步走偏门,故斜身对敌;三是在整体的抻筋拔骨中由于拧腰的加入增大了幅度和强度,获得普通拳式达不到的锻炼效果。 胯要坐松腰收臀,会阴与百会在一条垂线上,身体重心自然下沉,即为坐胯。 膝要抱双膝有内夹意识,互相联系,行步时两膝相磨而过,有护裆之意,即抱膝掩裆。 臂要伸沉肩坠肘使腋下大筋拔长,肩关节在下沉基础上要有向手掌方向的位移,松、送。 腿要曲双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这样才能增长腿力和腰力。曲腿而行对膝盖有压力,故在练功前后应充分活动膝关节,不要贪功而使功架过低,伤及膝盖,欲速不达。 腕要塌但不能塌腕太过,是为折腕,掌与地面垂直即可。 指要乍手指要挺拔,自然乍开,勿僵勿懈。掌心要空,虎口撑开,食指上指,对应打来入虎口。此时配合含胸头顶、沉肩坠肘、塌腕拧腰,才算完成上肢的抻筋拔骨。 指对肘后手中指斜对前手肘下,相距一拳,增加双臂筋络对争,似灵蛇一样将身缠裹。 肘掩心后手肘窝斜对心窝,相距一拳左右。大臂与身体45度。过小则瘪,大则掀肘。 足要绷行桩时踝部不要松懈,后脚通过重心的转移拿起来,前伸时绷脚尖,使前脚掌先落地,而不是脚跟,才会形成“趟泥步”。 趾要抠足下有松紧,离地时趾伸,落地时先试探,后抓紧地面,落地生根。 步要趟后足似从泥中拔足,高不过踝,越过前足时因角度变化而成绷足前趟。 行要稳初习宜缓步而行,重心过渡缓慢而清晰,如履薄冰,配合抱膝掩裆、屈膝坐胯、步趟趾抠等前述诸要,使全身神经充分兴奋,达到八卦掌特有的锻炼效果。 臀要敛肛门上提勿翘臀,与直腰配合,同时两髋内夹,以利包裹住小腹丹田之聚气,勿使之从海底泻漏。 腰要塌松松柔柔地沉塌,不可用蛮力沉塌,是利用塌腰落胯的动作,将整个身体的重力松沉至脚底涌泉穴,让腰部上上的各个部位完全彻底放松。下塌腰又称为坐胯,坐胯是轻轻坐,不用力的坐,好像坐在椅子上,别人把椅子拿走,你却不会跌倒这么轻的坐。 背要拔以使脊柱从颈椎到尾椎伸拉成一条直线,一则气脉通畅,二则有利直腰含胸。 掌形 撑即手指要顶撑,有各指节间尽力拉开之意;虎口用力撑圆,拇指与食指撑成八字,其余各指间自然分开。虎口撑开,五指撑圆,食指略微上挑,就可劲贯指端。开始时会很累,坚持下去,就会感到手心发热。后手食指挺劲,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有扣含之意;掌心向前,不可腆,也微含,虎口撑开。掌心要凹陷,有掌心含空之意,大指根节略向掌心扣,小指与无名指微向掌心裹,从大指尖到大指根、掌心、小指、小指尖成一圆弧。腕根向下塌,掌背尽力向小臂靠拢,保持掌面垂直于地面,但不可用僵力,而要用柔力。肘尖向下松坠,手臂力撑之时,肘尖永不伸直,始终保持一定的弯曲,以使手臂气脉保持通畅。手臂尽力向前伸展,以使肘尖内侧正对心窝,但此伸是在松坠的基础上,切勿用力伸直,而是用意拔筋之伸。另外,意想手臂下沿从指尖经指腹、掌根、肘尖至腋下的整个面都有向外鼓胀之势。立掌伸臂时拧臂,使两肘相合,以使所坠之肘尖正对地面,从而使劲力顺涌至掌。双臂要合肩合胸,具体到右肩合左肘、左肩合右肘、双肘合胸。合者,尽力靠拢也。于手臂而言,使手上沿从指尖经指背、腕、肘弯至肩整个面都有向内抱拢之意,意念将手臂缩回,与伸成一对矛盾力。 孙门八卦拳--顺逆和化 一、手足自然往前伸——顺 手足顺其自然往前伸,肩肘腕胯膝关节自然放松,使气血畅通。伸绝不是用力的击或打,左旋右转中,身体、手足不可有丝毫别劲之处,而要练出舒服、自然、顺的感觉。不是求绝对的快,而是要达到快慢有机的统一,以求练到内外三合、连环纵横的程度。自始至终不使拙力、笨劲,日久四梢就会随着意念的指挥而动。意境上要无限远,手扣至天门,形体上要肩肘腕指节节抻开,意念送出时让两臂之夺力出来。此时两臂筋脉必有一个往回拽的劲儿,不让膀子出去,要想返回先天之和谐,就得通过练功把筋脉一点一点地全松开。 二、气、力合—极力往回缩——逆 手足要出力,但力不但不外露,而且要极力往回缩。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形散乱便无形体。气、力极力回缩可使身体协调一致,从双肩双胯往回缩,使气、力合一缩到丹田,达到蓄神目的。注意调气灌于丹田,然手足的自然伸展,看似松散,神和内劲就是在这种似松似散中逐渐练出来的。还可帮助于定心气,心定则神凝,神凝则心安,心安则气升。久之则达到筋顺、骨速、劲连,气之循环不断。 三、气、力要保持中正——和 运动中的呼吸不是急促和猛然的,而是气似云行,出入绵绵,若存若无,在自然呼吸中养成匀、细、深、长的习惯,达到周身之气圆满无亏。日久气到用时可敛入脊骨,与力合到一处。拙力的存在会妨碍内力的产生,必须把拙力除净,内力才会逐渐产生,而气、力中正便是除净拙力的有效方法。必须掌握每一个动作用力的瞬间和不需要用力的分界,该用力的时候坚持缩力,保持力的不顶、不丢、不过。形体上体现舒适、自然,身形稳健。这个阶段就是内劲内涵阶段。但这时也最难坚持和最容易产生灰心丧气情绪,会感到周身无力,与人较技往往伸手便被击出。会认为把功夫练丢了,练功方法不对,以至产生不愿继续练下去的思想情绪。这时千万挺住,这是练功高层次的换劲阶段,必须坚持练下去。 四、后天之气、力归于丹田——化 人的气、力均属后天,是浊气、拙力,若使其转化为真气、内力,就是将后天之浊气、拙力合一缩到丹田,形成转化。运动中的伸缩应该配合呼吸来进行,发拙力与呼气的时候使气、力合一,一起极力往丹田里缩去。这个转化过程时间较长,习者一定坚持长久地练下去。不要怕练得浑身无力,更不必担心将多年的功夫练没了。不通过化的过程,真气就永远化不上身,内力永远练不出来。练功日久,对外来的侵袭,不但能用视觉来观察,而且能用身的触觉来体验,因为触觉能触到对方意念的真实性。不但与人较技时如此,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形成新的运动素质,形成新的条件反射。日久,身体气、力化之似觉有若无,每逢静中动时,身体移出而不知己之动,则不知有己,每与他人动手时,伸缩往来变化,闪展腾挪,如入无人之境,而身体气力自觉无动,这是不知自己之动而静,则不知有彼也。形成了掌无掌,意无意,形无形,象无象,无我无他的境界。 孙门八卦拳--走圈 转圈将基本功和最高层功夫统一成极简单、内涵又极丰富的练功方法,是八卦特有的劲力与身法相结合的方法。是在不断的盘旋绕转中,仍然能够身体放松,脑子精神安静舒适,然后再静中求动达到专一而不乱。能产生一种旋涡让习者能将其放大、混合、控制,自然能量透过自身与天地往来,这种拧转的作用根据练者心意产生螺旋能波,同时这种能也可带反过来带动其形气,在高级阶段,此旋涡可同时飞腾于天及沉降于地,并产生威力惊人的杀伤破坏效果。旋转是发挥力量最佳方法,不论坚如钢铁或柔弱如水,一经旋转,即产生无穷威力,钢铁旋转固然令人不敢逼近,空气旋转造成的旋风也威力无比,水旋转产生的漩涡则更加恐怖。身体就象流动似地旋圆圈,在挡避的同时反击。球状或弧状能承受更强的压力,也可通过螺旋积极的转换或偏转能量,要精通这种技巧,应用意而不是用力来完成。 转圈把“意、气、力”三方面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在连贯圆活的肢体运动中达到外动内静,意气相随的境地,气沉而不浮,归于丹田,久久加功,精神与肢体都可获得最高的呼应。临敌格斗,一触即发,其产生的强大内劲猛不可挡,有如电力,顷刻之间,可置敌于寻丈之外。因虚浮之气己被练下去歇尽了心中火性,眼光即可渐渐明亮,心胸开朗,目透金光,眼可不瞬,此后只一动手,目即圆起,炯炯有神。 转圈是架式使然,如果架式没有拧转的动力而勉强走圈,是未得要领。当深入八卦高层后,会发觉不得不转,在于全身各部位的拧转,当八卦拳的架势出来之后,会带动出一个行动力来,形成了前进的势和拧转的势,实际上是劲在走。最初是身体产生势,后来是整个势在带动身体,单换掌要掌握那个势,身体要随势而走。八卦是求变的,要产生变,就要把自己的中心缩小,极端的拧转,要把中心缩的越小越好,中心越小,变动就越快,可变的范围就越大,气势一摆开,就好像一张网。转掌不是走的,而是身形逼出来的,所有的招式都兼带反弹力,身法步法全都是在别劲中进行,要将腰的柔韧性练习到象一条龙一样,几乎盘在树上。八卦的进退是藉身形架构的轻微改变而改变架式的势,比方塌腰向前,坐臀向后,加上拧转就是回旋,所以是身随势,步随身。不是用腿去迈,而是用整个身形催动腿走出。 走圈最好转树,正是通过以树为圆心的不断走转,才练就出腰如轴立的横劲。转树功法的根本目的是练腿和腰,腰如轴立不是孤立的,其基础还在腿,而且是运动着的腿,走起来要稳如坐轿,才能发挥腰部拧转的劲力,才能将这股螺旋劲上达掌臂,所以走是根本的根本。练走圈并不是一上来就要转树,先学会步法并标准化,然后走直趟并垂臂,等腿上有劲了稳定了自然了再走圈,这时先走大圈,脚微微内扣,慢慢的再收缩,等腿完全变稳,如坐轿了,然后才拧腰转树,走八式。 初走圈以稳顺入手,入手即求轻灵则会流于轻浮而根基不稳,气血上浮,从而犯三害之弊。稳就是定架子的要求,一步一趋找四德的要求,按照九要去逐个对照,再逐渐理解八能。顺就是首不犯三害,手足顺其自然而出,注意头顶塌腰、肩与胯之气力缩劲、脚之踏劲、脚后跟之扭劲、谷道之上提则初步可。抽胯为了上下相通相合,同时小腹微提而腹内尽量松空。移左步抽住左胯根,右步抽住右胯根。不仅虚步能进退,实步也要能起落进退。首先身架要合规矩。手与脚的劲力从腰而来,腰圆活力就发放出来了。若要腰活,就须塌腰坐胯。若要塌腰坐胯,就须沉肩坠肘、顺项溜臀。若溜臀,就须吸胯裹裆。若裹裆,就须曲膝。若曲膝,就须舒趾而重心达足。只有节节协调贯通,力才能通达四肢。腰要向下沉坐于胯。两腋裆胯周身处处呈现一圆球状,既圆活又有撑力。两肩、两肘、两肾、两胯要向内裹。两膝要相抱,两肩两胯要向内扣。四坠即肩要往腰上沉坠,腰要往胯上沉坠,胯要往膝上沉坠,膝要往足上沉坠。要求两足要平起平落,不揭蹄、不亮掌,有趟泥行走之意。裹裆、两足内侧胫骨要相磨。要求做到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天地人三合(头要融天,脚要融地,胸要融空)。上身要向圆心转,两肩连线与径向成30度或45度。出脚要平,不要抬脚尖,不要压脚尖,出脚要松。腿上用劲,凭身势带动,脚腕不要用劲,出脚要圆,不要直出,要有一定的弧度,以树(桩)为中心的圆。身要正,不要往里偏。身要轻灵,不要有起伏。迈步在胯动,要胯换胯,不要腿换腿。光是腿换腿,容易两腿叫劲,不能顺劲。足平出地面,但是不要推着地。转圈不是趟泥。胯以上姿势保持不变,步伐大小按个人小腿长短定,走转之时两脚基本与地面平行。腰要塌住,胯与大腿有夹角。下坐,气下沉。放胯时,利用身体的惯性,把胯扔出去就行。前脚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在走的过程中是松的,碰到东西才会紧。就靠惯性往前一送就行了,而不是迈出去的,是靠腰腿劲把它送出去的。不要光转身,要掉胯转胯。走时要把身子扭过来,向着圆心。腰以上部分扭,胯以下还保持向前的方向。一能拉抻各大肌肉群,二把身体绞起来,便于发出螺旋力。 转圈有快慢之分,快转锻炼身法、步法、眼法、久转之使脚底下有活儿,身法非常灵活。练的是腿脚身法。慢练也叫细练,功效是出内功,练的是内气,着重练气,逐步体会阴阳虚实的转换(胯),应该越慢越不嫌慢,配合呼吸,应比打太极还慢,始终是用一只脚在支撑体重,找横劲,要用丹田领着走。所有动力都由脚底发动,因此每移一步,都是实脚,两腿单轻单重,身体又极度放松,加上落跨的旋转,两腿变成打气机,气的产生非常快。转圈核心是身转步走的拧旋度要达到要领要求,身步合一地拧旋到位。身架自转拧旋度要达到要求。走圈过程中不能休息中断,如换式也应如太极般一手接一手其势连绵不断,一气练下去,不可中断。断则散。每次练习的时候保证一百圈的运动量或者确保半小时,这样就比较容易有气沉丹田的充实感,而且全身的劲、气流动也会让人感到运动后的舒畅,双手会感到充满劲力,似乎手掌都变得厚实有力。 行步如趟泥,全身不滞不散,不迟不断,腰似车轴,气如行云。换式如高山流水,连绵不断;两脚要虚实分明,左右互移。抽身换形,翻若惊鸿;随机应变,奥妙无穷。初练时先走大圈,上身拧转不要过大,否则腰不活,硬往里拧,走转不稳,心火上升,内气不调,五脏受损。初练时走转要慢,由慢到快,可早练慢,晚练快,不可操之过急。要想功力增长快,慢练是最好的途径,在功力训练一定时间以后,还要同时练习身法,快练主要以步法配合身法,以身法找步法,以步法身法带动掌法变化。呼吸任其自然,气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松沉的意境,日久气沉涌泉,乃至地心。待丹田气足,催动全身,则走转日快一日,时快一时。初练时走的圈要大一些,会走大圈的人也会走小圈,一般以寻常人走路的步距12步一圈为宜。有功夫后,可以走大圈也可以走小圈。大圈练习力气,小圈练习功夫,初练圈要不大不小,方便找劲,入门后圈要小方便长劲,再练又要大,圈越大就越近似直线,同时这全身拧成一股绳的感觉似乎也越难找,功深入骨后,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怎么走都有拧的感觉。 孙门八卦拳--飞九宫 用竿九根布之四正四根,四隅四根,当中一根。竿不拘粗细。初练地方要宽大,竿相离要远,大约或一丈之方形,或一丈有余,或两丈,不拘尺寸,练之已熟,渐渐而缩小,缩至两竿相离之远近,仅能容身穿行往来,形如流水,旋转自如,而不碍所立之竿。走练之时,舌顶上腭。会拳术者,按自己所会之法则运用可也。无论如何运动,左旋右转,两手身体不能动着所立之竿为要。此不只运动身体已也,而剑术之法,亦含藏于其中矣。竿之高矮总要比人略高。可以九个泥塾,或木塾,将竿插在内,可移动练。用时可分布九宫,不练时可收在一处。若地基方便,不动亦可;若实在无有竿之时,砖石分布九宫亦可;若无砖石,画九个小圈走之亦无不可。总是有竿练之为最妙,此法走练,起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路,反之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喻八卦。当中一根,又共比喻九个门。要练纯熟,无论何门,亦可以起点,要之归原,不能离开中门,即中五宫也。走练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一人敌九,左右旋转,曲伸往来,飞跃变化,闪展腾挪,其中之法则,按着规矩;其中妙用,亦得要自己悟会耳。人以所善诸艺往来穿梭数月,步法由拙渐活。 盘根功旋转飞腾劲不断。定桩是在不动之式中养真气、固底盘、定格式,而行桩则是在进退变幻之中练内气、固底盘,是基本功的高级阶段。练之日久,在走架与技击中,虽进退迅速轻便而不失其沉着稳健,内气不散;着法变换敏捷而常能内劲吞吐自如,力贯四梢。具体练法是所走之圈直径仅为一米;步则是一摆一扣,脚根先着地,然后全脚掌着地;走双线,且身法较低。将气归于丹田,口虚含,舌抵上腭,以鼻中呼吸,细缓深长而均匀,全不用意,纯任自然,以神慑心,意静神安。行走时则步履与呼吸相随,无论快慢,一般地一息七步为宜,练之日久,或走或跑或与人较勇,皆可以保持中气平和而不喘息。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孙门八卦拳--足形 十趾用力抓地,但不是将脚趾卷屈而抓,而是抓而不屈,是为增加附着力而抓,而非抓拿之抓。抓地牢是指小腿、脚背、脚底、和脚指都完全放松不用力,而把重心完全落在涌泉穴上,以保持身体平衡脚部牢固,没有丝毫倾动。把脚指用力扣地,只会造成脚部僵硬,对维持身体的平衡以及步法的变动反而不利。脚向前迈步落地时要探落,以前脚掌先落地,点探落实后,胯部前送,使脚掌向前搓地落实。每一步皆如此,如地下有陷坑状,须探出踏实方能落脚。双脚迈进时须摩足擦踵,每一上步,都须使双脚之内弓及踝部内侧相摩擦,以保证双腿整而不散,并使双脚内缘都在圆弧之切线上。脚离地时要力勾,使脚离地后不向后翻蹄亮掌,以保证脚掌能平起平落。双膝内扣,使两膝始终保持内合之势,每一动步,须使两膝相擦而行。两胯向内扣合,亦即两大腿向内扣合,使两腿有内夹之势,从而使劲整而不散,合而不乱。保持双膝始终处于弯屈状态,初练时可微屈,随着功夫日深而蹲之亦低。 八卦掌内气运行要明九节,透四梢。九节:臂之三节为腕、肘、膝,腿之三节为胯、膝、足,体之三节为头、躯、腿。具体到练和用则要求头顶项竖、腰如立轴、屈膝随胯(身之三节),松肩、坠肘、坐腕(臂之三节),合胯、提膝、旋踝(腿之三节)。所谓气通分三节,是在意念上对三节之处要着意,比如松肩气到肘,松肘气到手。 孙门八卦拳--单换掌 八卦奥密在转掌(单换掌),一式通,百式通,千变万化在心中。不必将八掌练全,只将单换掌习熟,则变换之理油然而生。只在单换掌或转掌上下功夫足矣,开始时一定要把要求吃透,每一个字都要琢磨,有一处做不到就白练了,且气易上浮,应平心静气,放慢速度一招一式的练。八卦是慢功,走三五年的单换掌,而且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要求都要做到,自然会有内劲产生,身体会有整劲的感觉,再练其它套路会很容易。单换掌形简意深,实战性强,八卦功夫尽在其中。基本功在单换掌中,其它七掌多是变化而已,只要步法、单换掌对,八卦掌就已经掌握了一半以上,以后多练增加功力,否则掌握的掌法再多,可能也只是空有其形,所以要多练走转和单换掌。八卦全部变法都以单、双换掌为本。各派不同的单换掌本质东西对了,外形很随意,所以单换掌的用法就很多。单双顺为基本掌法,式子简单,但身法难练,练好单双顺就得到八卦真谛。 单换掌从动作外形看,两掌掌心一向里一向外,两脚一摆一扣,从外表看它是一个面对圆心、左臂屈肘外旋向右则掩肘,于头右侧上方,右掌于左肘外侧下方,两手指向上,两脚对弧线的推掌动作;要求周身上下完整不懈,头顶气沉、沉肩坠肘、两臂圆撑、空胸拔背、肩肘松垂、收臀裹胯、两膝相抱、脚趾扣地,无一处不在顶劲,无一处不在用力。一掌前伸,一掌护后下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裹胯合膝、虎口圆撑、五指微扣,双手感觉是在抓抱篮球一般,劲力达到五指,既是外顶内按。通过“舌抵齿扣、提肛溜臀,气沉丹田”的心法,结合里直外扣、平起平落的趟泥步,加上合膝、拧腰、裹胯的方法练习。只要架正、气通、意合就可以加强掌力和产生螺旋力,积累在走转换式之中逐渐打通全身筋脉,平衡阴阳,也具备了击技的基础。换势的时候是穿掌,腰转掌穿,易做成类云手的开掌而不是穿。 初习单换掌,掌对前方;继续努力,掌对圆心;继续苦练,掌过圆心,胸对圆心,此时虽有了一定功夫,但身架仍没有拧旋到位,没有越过这一层面,功夫不能产生根本性突破。在此基础上,至胸腰过圆心、头扭向里圈肩的肩窝处,下额放在肩井穴,后掌的掌指在前掌的肘尖下,后掌的肘尖下对肚脐,前掌下对后脚跟,也就是前掌的掌根与后脚的脚根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样才是身架拧旋到位。如此身架,走转自如,似行云流水,运掌转换,突变洒脱,说明四肢、腰胯及周身骨节已解开贯通,力自然达四梢,周身劲力必饱满无疑。遵照下顺上逆中圆的身架而练至浑身拧成一股绳,从而所获得的整劲,也叫浑元劲、螺旋劲。 走八卦单换掌可用劈拳的架子,一手前扑一手后兜,将这个架子维持住,两手不要再动。在圈子上的内脚直走,外脚内拐,这样就走成了圆圈。劈拳一手前扑一手后兜时,隐含着向左右的撑起之力,既然走了圈,就要将这隐含的劲撑圆了。走八卦练的是浑身的完整,手势不动,要以身动手。内脚直走,身子前进,架子就有了向前扑的劲,外脚内拐,身子侧转,手臂就有了向外撸的劲。一扑一撸地走圈,劲力就鼓荡上了。练单换掌看似两手不动,其实劲力在不断地翻腾,一比武就有了招。走圈就是蹬身子,鸡翘脚般随时能独立,但不能露了形,要看似脚不离地的走。 前掌虚实牛舌样,转掌时一手在前,松肩、坠肘、舒指、坐腕,五指上竖回裹,虎口撑圆,掌根向前顶,其外形酷似耕牛口中伸出上舔的舌头,虚是五指,实是掌根,其劲力也和牛舌一样,舌根处是硬的,舌体是柔软的。另一只手藏于前肘下,随时出击,后手变前手,出手不见手,暗藏杀机,使敌难防。左手推右手拉时用单换掌就能换成右手推左手拉。 单换掌里面包含了八卦掌的主要的劲法,如双手争劲,身体拧劲,双肘和双腿的裹,掌根的翻塌等等。单换掌势包含了八卦之劲,拳架工整,劲技完整,内含推、托、带、领、搬、扣、劈、进八法。知开合、了收放、明吞吐、晓翻转,八卦真理了悟大半,与顺势掌同参事半功倍。对于八卦掌之十六字劲法都会有所体会,八卦走转身形之基础;阴阳、虚实、刚柔、动静之变化;包含了八卦掌的基本打法。练好后八卦掌的基本要求及劲法可以说基本掌握。虽然其它七掌各有特点,但是总的原则、劲法是不会改变的,单换掌不能作为一个套路训练,手、眼、身、法、步;精、气、意、力、神缺一不可。再训练时注重伸缩、周身鼓荡,丹田挤压、身体开合,转换时要求拧、缠、包、裹等方面。 单换掌的用法,应加上暗腿的要求,起步摆,跟步扣,摆到位置,扣到地方,方能打的脆;以斜取正是八卦掌的特长,马上能形成以两手对一手,两脚对一脚的优势局面。应注意暗腿的使用,不要让对方起腿膝。单换掌不在乎是否真的力大或快,只要让你的对手觉得你快和力大就行,也许你并不快和力大,这才是真正修炼出来的力大和快,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巧。第一个接手主要是分内门及外门,如我右手接对方右手为内门接手法,反之我右手接对方左手为外门接手法,无论内门及外门接手,目标都是穿开正面,在左右两门击打,步法会在穿掌时自动走位,一接一穿一打是手法打人,或一接一穿拔对方根是鑚翻劲打人,又或一接而拔对方根是胯步打人。第二手可穿可上架可栏亦可捋。第三手打上打下可用拳用掌。 傅式八卦最大区别是换掌不同,左式转圈换掌时,扣左足摆右足,右转身换掌。别派是扣右足摆左足,然后程派是撑左掌,下接一个叶底藏花,换掌。尹派是仆步下插掌,下接一个弓步撩掌,虚步穿掌,换掌。二是走转拧翻,傅式讲究磨转脐不转,要求换式三步、五步拧转,这样就便于背后击敌。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简介 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 武派(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差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对这套拳法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形成了简炼精要、无一浮词的经典之作——武式太极拳论。 武式太极拳,人称干枝老梅、朴实无华。手高不过眉,远不出足,双手各管半个身子,互不逾越,讲究内外三合,进退须有折叠,内潜之气支配外形,行云走架,双足如在大地上写书法,一笔一划严守格律,与人交手,不重招数,注重接劲打劲。 陈固安、吴文翰即出自邢台国术研究社的优秀武式太极拳代表人。 武式太极武禹襄 武禹襄(1812–1880)为武氏太极拳创始人,姓武,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河北省永年县人。祖辈世代传文习武,兄弟三人,两兄皆进士后任职,禹襄自幼习文好武,性孝友,侠尚义,乡秀才,廪贡生,侯选训导。约1850年同乡杨露禅(1799—1872)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禹襄兄弟爱其术而从学陈氏老架太极拳,得其大概。1852年禹襄亲赴河南,从温县赵堡镇陈青萍学习陈氏新架太极拳二路月余,得其精妙,并从长兄武澄清处得王宗岳《太极拳谱》,读后大悟。在钻研太极拳陈氏新老架式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创出姿势紧凑,动作舒缓,身法端正,步法轻灵并要求内气潜转,以气成式的太极练法。此式既不同于陈使老架和新架,也不同于杨氏大架和小架,自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武氏太极拳”。 武氏研究太极拳,创试验之法,每招致乡勇以自验其技,并反复笔录修订,故拳式中式势可用,无一空架。 武氏一身虽然研究太极拳术最为精深,但终以教读自任,故此拳传人甚少,只传其甥李经纶(字亦畲)技艺最精。 武氏论著较多,先著后有《十三式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式说略》,《四字秘诀》,《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武氏著作皆根据其本身体验而写成,所以已故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先生称武氏著作为“简练精要,无一浮词”。 武派太极拳之起、承、开、合 清末民初之际,在河北永年县城内教太极拳的,是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再传弟子郝为真,在南关教太极拳的是杨派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的长孙杨兆林,二人所教拳势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当地人们为了区别二人所教之拳,称郝为真所教是“郝架”,杨兆林所教是“杨架”。郝为真自称所教是“李架”(因为他是李亦畲的弟子)或“武李架”。人们又因为郝为真所教拳势要求做到起承开合,就称谓“开合架”,后来郝门弟子在外地教拳,也自称“开合架”,以别杨派所教拳势。1961年11月天津市武派太极拳传人出版了《郝为真氏开合太极拳术》(油印本),就突出了“开合”二字。 “郝架”、“杨架”称谓的出现,是太极拳流派衍生的肇始。“郝架”后来虽多称谓“武派(武式)太极拳”,但人们仍习惯称“开合太极拳”,是指其拳理拳势要求而言。其演变经历大致是: 武派太极拳在拳法理论上,多尊崇清初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并通过实践予以深化升华。《太极拳论》讲阴阳之道是“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为八卦。静为一气。从太极拳体用上说,“动之则分”是开,是变化,是拳势运作;“静之则合”是归纳,是气势凝聚。因此,武禹襄形容走架打手要“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见《太极拳解》)。同时,他还使抽象的阴阳开合具体化,便于练习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他在《十三势说略》中说:“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起承转合为科举时代士子赋诗和作八股文的要求,是昔日儒生们常用的术语。武禹襄首次将它引用于太极拳走架打手之中,使走架打手有了法理依据,是对太极拳弘扬发展的一大贡献。 后来武禹襄总结的打手《四字秘诀》(敷、盖、对、吞),李亦畲总结的《撒放秘诀》(擎、引、松、放),郝月如的《打手四要》(引、化、拿、发),都是起、承、转、合在打手技术及运作方面的具体、深入。王宗岳的学术思想源于北宋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图说》,以阴阳为体,以刚柔为用,尚未脱离周氏《太极图说》之用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体会之不同.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率先提出:“虚实须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虚实说。李亦畲宗禹襄之学光而大之,他在《五字诀》中强调“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要“开合有致,分清虚实”。于是虚实开合的相应变换,技法与意、气、神的融合,就成为武派太极拳的技术核心。为了形象地说明虚实变化和内劲流转的关系,李亦畲还亲手绘制了《虚实开合图》,指出“虚实即是开合”。因为走架打手的虚实多属内劲的变化,只能觉察而不易看到;开合则指外形动作,明显可见。“虚实(内)即是开合(外)”,符合周身一家之理。 郝为真是李亦畲的衣钵传人,武禹襄、李亦畲所著拳论言简而意赅,所创拳势外简而内涵丰富,人多不知其底蕴,独为真能穷其窍要。其走架打手以虚灵为体.因循为用。其功在动以习静,而静不挠于动,动静兼施.不偏一方。其法始于守中,凝聚一气,终于行气,归于凝神至虚,故造诣精纯,独领风骚,为李亦畲门下第一人,以故桃李满门,武派太极拳遂普及于世.衍为一派。 郝为真教拳时,综合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三家所著拳论的内涵衍变,结合时代需求,遂以起、承、开、合作为走架打手的指导方针。郝月如解释说:“走架每一势分四字,即起承开合是也”。又说:“开是大。非顶撞也;缩是小,非躲闪也”(见郝月如《太极拳的走架打手》),指明“开”要舒展,肌肉筋骨关节要放松.以利气血通畅,手眼身腰步协调合一,一动皆动,势如张弓.内气周旋,外应百变。“合”要紧凑,精神内固,双掌各护半边身躯,护中用中,步法稳健,腿法快捷,发如放箭,一吐即收。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舒展不离紧凑,紧凑胤育舒展,重心稳定,八面支撑。因此,走架时,要以起、承、开、合为指引。“起”要神聚,心静气敛,心不静则不专.气不敛便无含蓄,势易散乱。“承”是承上启下,要衔接自然,一气贯串。“开”要灵敏,富于变化,不抢不坠,气势饱满。“合”要圆融,手眼身心步和谐自然,每一势的起承开合既要清楚,更须连贯,意动势随,真气聚于腰,“命意源头在腰隙”,灵活似飞鹞,步活、身活、招势活,在圆融中求启机,求变化。 走架每势能做到起、承、开、合,才能饱满无缺,富于变化,而不留于浮滑潦草。在此基础上,进而做到眼有神,身有谱,脚有根,空松圆和,外柔内刚,不散不懈,不僵不滞,内外相合,周身一家,一动一静,皆有神情,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意气神和谐统一,掌握好心静、意专、气畅、神敛、形顺这“走架五要”,始可越练越精,步入武派太极之门。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三代人在拳理拳法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是符合孔子这一深邃哲理的。没有扎实的继承,伺来发展。没有创新发展,势必僵化,谈何继承!认真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学术流派能否健康发展,永葆新鲜朝气的关键。 武派太极拳身法 太极拳是一整体运动,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二静无有不静”。意欲通过整体运动,达到能够整体发力之目的。基于这一根本要求,武派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先生就特别重视习拳的质量,基础砸得磁实,才能有好的拳术质量。俗语云:“树从根脚起,水自源处流。”武禹襄借鉴了李呈芬《射经》中有关身法要点,提出了《身法八要》: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到了第四世郝月如先生又增加了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分清虚实,成为十三条。 (一)提顶 头有提携全身之势,头顶百会穴与档部会阴穴应上下一线贯串,走架打手时,将头颈骨竖起,头顶百会处若有一线上提,则可领起整个身体如悬空中,神态自然,脊骨拉长,伸缩自如,周身骨节得以节节贯串,圆活灵通。能提顶,头不求直而自直,目不求正而自正。头直目正,顶悬身拔,左右旋转,轻灵如意。头为诸阳之会,精髓之海,任督二脉交会之所,统领一身之气。提顶有益于气血运行,气血通泰流畅,才会有‘满身轻利‘之感,始能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做到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灵敏莫测,变化无穷。 (二)吊裆 吊裆系与提顶相对而言,头顶百会穴与裆部会阴穴如有一线串,提顶可携起全身,裆部首先给予配合,犹如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绳子,下面水桶即被吊起。要求胯根松开,臀部自然顺溜,既不前挺,也不后突,裆部松垂,腰肌宽舒,尤如悬吊一般。如此动静做势,轻灵而不漂浮,沉稳而不重滞。全身产生一种虚实交相运用的弹性,发放时才能做到力整。能提顶吊裆,就易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三)涵胸 胸区(胸口和两肩窝)要松空含蓄,既不前挺,也不后缩两肩微向前合,锁骨胸骨和胸肋肌肉松沉下降,有助于气沉丹田。郝月如先生说:“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如不能涵胸,气易上涌,影响呼吸通畅,精神紧张,故要涵胸。但涵胸不是凹胸,习者应肖弄清二者之不同。 (四)拔背 简言之,拔背就是将脊骨自然竖起?(肩背肌向下松沉不可紧张),在于改造人体脊柱后天形成之弯曲,以求人体后天缺乏运动部位有所动作。前能涵胸,后能拔背,周身动作才能协调一致,发放时脊柱才能如弓一样产生弹力,才能“力由脊发”。 (五)松肩 肩关节要放松舒展,既不要“耸肩”,端起肩头,也不可肩关节向里过于收紧,使肩头僵滞。肩松则臂活,力才能达于梢节。与人相触,接触点要沉,肩肘关节要松,才能控制对方,才能含蓄有力,如棉裹铁。松肩之同时,腋下要空,且忌上臂贴身。“腋半虚,臂半圆”,两臂才有弹性,既不会被人压扁,力量又能出得去。 (六)沉肘 肘关节常有下沉坠落之意,不可上扬高抬。肘沉则臂缩,肩才能松;肘舒则臂长,力始达于指尖;肘裹则气聚,身势趋于缜密,保持身架端正;肘回要撑,撑则劲整,多用于以肘击人。 松肩、沉肘,二者关系十分密切。肘不松垂,肩头必然耸起;肩不能松,肘端也易随之上抬。气血就会阻塞了肩、肘关节部位,影响劲力畅通于掌根及指端。肩、肘关节僵滞,走架固然难以轻灵圆活,与人推手更易为人所制。 松肩、沉肘做得好,有益于涵胸、拔背之顺利完成;松肩、沉肘做不好,涵胸、,拔背也会受到影响。 武式太极拳论释疑 一、“身备五功”解 武式太极拳没有身备(背)五弓,只有身备五功。五功是指练习武式太极拳内传的由着熟到神明的五步(层)功法或五个阶段的练习方法。只有按这些练习方法和要求精研细悟和长时期的练功,才能达到武式太极拳的彼岸。而身背(备)五弓是其他拳种的练法,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定要辨清。 二、释“四两拔千斤” 本应是“牵动四两拨千斤”。四两、千斤都是指的彼。意指打手时要集中内劲打击对方劲根,从而达到牵动彼全局的战略意图。 三、释“立如秤准”“活似车轮” “秤”乃棋盘也,“立”乃广义指行止坐卧,引申为行功走架及打手时要符合身法要求,由心知达到身知,就能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应敌变化示神奇。 四、释“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武式太极拳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发人时除和彼接触点接劲不动外,运化全在胸中腰间,发人全在腰腿。 五、释“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武式太极拳在内不在外。意指蓄劲时,内劲由手至膊膀脊柱返回腰间,就如人搭箭拉弓一般。“发劲如放箭”一句,是指发人时,内劲起于脚跟,注于腰间,形于手指,要有犀利感。运劲如百炼钢。总之,这句话是形容内劲蓄发的。 六、释“人刚我柔谓走,我顺入背谓之粘” 人刚我柔的同时要我顺人背,这样就做到刚柔相济,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人刚我柔不在外而在内,不在上而在下。 七、释“舍己从人” 1.意指对方来势,让你怎么还击,你就怎么还击。 2.就是内劲要随着彼的“曲”就彼的“伸”。 八、释“每一动,唯手先着力,随即松开” 每一交手,唯接彼来劲之处要有力和彼劲接定,然后内劲回注腰间,但外形不变。 九、释“着熟” “着”指按身法的要求练习,这里指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后,熟练地掌握武式太极拳论要求的练功身法。这个他人太要以强身为主。 十、释“懂劲” 何为“懂劲”。指在走架和打手对劲,劲由内换到身知了,做到五字诀所说的“神聚”了。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刚柔相济方为懂劲。此时自然做到了全在胸中腰间运化,力从人借,不在外面,气由脊发,懂得了内开合。这个阶段主要以防身为主。 十一、释“神明” 由懂劲后,功练一日,技精一日,做到了“意气君来骨肉臣”,逐步由拳理、拳法悟出做人的哲理,对事物、自然界都有了科学的思维。无俗则刚,修养达到相当高的阶段,人的品味得到进一步升华,这个阶段主要以修身为主。 十二、释五字诀中的“一身之劲,练成一家” 指经过严格地按身法的要求,长时间地默识揣摸练习,举手就做到,目有所视,意有所指,力有所达。就是外形和精气神、意目力,做到了完整的统一,也就是周身一家脚手随了。 十三、释“双重” 不能运化者,虚实不分,分开、粘走不能相济,为“双重”。“双重”是练功中的一个过程,通过长时间逐步的正确身法的习练,去掉了不正确的,正确的上了身,“双重”就会改掉,同时这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十四、释“太极”和“太极拳” “太极”两字出自《周易》。太极拳系中华武术的一个拳种,因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及表现形式我区别于其他拳术,且又经过历代武术先哲们的精心锤炼,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故后人称之为太极拳。太极和太极拳是两种学问,学太极拳者要分清。击技是传统太极拳术的灵魂,要以武术的规律来思考它,要按太极拳的功理、功法来专心致志地修炼,否则,只能枉费工夫。 十五、释五字诀中的“呼吸” 武式太极拳中的呼吸,是“开合”的代名词,指“内劲”在体内的升降。而不是指人的肺部呼吸。太极拳系自然之道,肺部呼吸要求自然。 十六、释“腾挪闪战” 腾:为开、为发。 挪:为合、为蓄。 闪:接定彼劲,使之劲头落空。 战:发内劲时,运劲如百炼钢,要有摧枯拉朽之势。 十七、释“粘黏连随” 指经过长期的按身法的要求练功,知己和知人功夫都达到了舍己从人、不丢不顶、无过不及的阶段。 粘:我顺人背谓之粘。 黏:劲断意不断谓之黏。 连:不顶谓之连。 随:不丢谓之随。 十八、释“起承转合” 起:即一搭手接对方皮肉之形。 承:接定彼骨之劲,即物将掀起。 转:内劲由脚跟注于腰间,施于两膊,形于手指。开也,发也。 合:内劲由原劲路回注于腰间,蓄也,拿也,拨也。 十九、释“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合” (1)武秋瀛云:“合即拨也。” (2)指按照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的要求,自己守住规矩反复锤炼,明师点传,达到神不外散、神气鼓荡,周身无有缺陷,周身一家才能得机得势,舍己从人,才能达到了引进落空的功夫。 武式太极拳之体用歌诀 第一阶段,练好桩功、打好基础 常用的有: (一)无极桩:类似拳架中的预备式,要求两足平分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臂弯曲,轻轻向胸前平举,两掌高与乳平,掌心相对略偏向下,形如捧球,双目向前平视,头宜正直,虚领顶劲,松肩沉时,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胸宽腹实,气沉丹田,举身放松,自然安舒,聚精会神,屏除杂念,自然呼吸,要点是: 1、要“心静体松”,李亦畲先生在《五字决》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心静”,并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初学走架最不宜做到心静,所以要先通过站无极桩来锻练这一功夫。初学拳的人大都容易紧张,故要求“体松”。精神、关节、肌肉处处放松,为日后练拳走架,打好基础。 2、要足与肩宽,因两“涌泉穴”在人足下,两“肩井穴”在人肩头,站桩时足与肩宽,两“涌泉穴二)太极桩: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低,承重力越大,通过这一锻练”和两“肩井穴”上下向衡,才能气机上升,运行与身,好像打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否则是打不出水的。 通过无极桩的锻炼,求得心静神敛,气聚体松,然后在练拳架,自然就较容易了。 (二)太极桩: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势两手一前一后,前虚后实,身体要求同无极桩,练习这一桩功,由于屈膝蹲身,腿部承重较大,蹲的越低,承重力越大,通过这一锻炼,可增加腿部的力量,但开始不宜蹲身过低,以免造成突臀弯腰,上身前倾等弊病,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放低身势。 太极桩先练定势,再练动势,先按定势太极桩站好,如系左势,则左手左脚左前,右手右脚在后,成左虚右实步,两手从胸前落下回收,经右腰胯处再往前往上,复至胸前恢复原状,其往复路线如划一竖圈,同时,下肢坐腿松胯转腰,两腿由前虚后实,变为前弓后蹬。如此反复地划竖圈子,圈子可大可小可快可慢,要左右变换地练习,这一桩功颇似过去北方人用辘轳(一种车)从井里打水的动作,用来练习松肩松肘,坐腿转腰和弓步前冲等易收显效,对日后走架稳固下盘,肩松腰活,上下协调等,有很大裨益。 近人练拳,大都不愿练习基本功,有些拳师为了迎合这种心理,也就直接教练拳架,其实这是不好的,本固而枝荣,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难把拳架练好的,练好基本功,再练拳架,容易掌握走架中的各种要求,提高拳艺较快,不练基本功就练拳架,难度就要大的多。 第二阶段,学习拳架,先练外形 武式太极拳前辈教授拳架是先练外形,后练内形,然后在内外相合,故教拳首先要求身法规矩,拳势正确,合乎要求。所谓身法规矩,拳势正确,合乎要求,就是要符合武禹襄先生制定的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臀“八条身法”和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腾挪、闪战等五项要求。 这十三条要领既是对练太极拳提出了要求,也是能否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前人和近贤对此多有专论,这里不再多赘,但这十三条要领不是初学者一下能全部掌握的,应当分清先后,突出重点,纲举而目张,主要的掌握了,次要的也就容易掌握了,这十三项中初学者应先掌握提顶、吊裆,因头是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系任、督二脉交会的地方,统领一身之气,能“提顶”就能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如头部倾斜,则必气势涣散、身法散乱,先师李圣端常说:“猴头不能丢”。就是强调练拳时必须时时注意“提顶”。 “吊裆”是臀部前送,裆部有向前上翻之势,初习太极拳由于屈膝蹲腿,最易犯弯腰突臀等毛病,如能做到吊裆,自然就能克服了这些弊病,上能提顶,下能吊裆,头顶的“百会穴”和裆的“会阴穴”,一下一下,遥相呼应,可为日后畅通任、督两脉运行百脉创造条件,身法上掌握了提顶、吊裆,就易做到尾闾正中,支撑八面,也为气沉丹田奠定了基础。 再次要求做好松肩、沉肘,初学者最易耸肩,肩肘僵滞,肩肘关节不灵活,不仅影响走架,也不利于实用时的走化,所以应当要学者尽快地先掌握好松肩、沉肘,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住松肩、沉肘呢?前辈的经验是:出手竖腕曲肘让合谷穴(在虎口处)与肘弯曲池穴虚虚对位,自然就做到了沉肘,能沉肘也就能松肩,且为涵胸,拔背提供了条件。 教学拳架,除每一拳式都有其具体要求,要求学者遵循外,有几个带普遍性的要求,应当格外注意。 (一)要从心静体松入手 能心静才易做到体松,初学者大都浑身紧张,紧张就会滞重,故要放松,放松就是要将骨节拉开。肘、肩、胯、足、膝都要松开,全身放松,气血流通,运转才能灵活,但放松只是手段,不是软弱无力,要柔而不懈,日久才能由松入柔,柔中寓刚,如棉裹铁。武禹襄先生说:“极柔软,然后极刚强”。说明其中奥妙。 (二)要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初学者走架要先求开展,全身舒展放开,放低身势,松腰沉胯,有利于腰腿锻炼,增进下盘稳固,同时在拳势放大的过程中,也较易检查和发现缺点,及时纠正,等走架有一定基础之后,再求紧凑,趁于缜密,使拳架小中见大,疏密相间,雄健优美,便于交换灵活,走化相应,发放劲整。 (三)要立身中正,气势饱满。 初学拳架最易低头弯腰,突臀正身,神无定向,故必须反复强调立身中正,八面支撑,必须上下相对,前后相合。上下相对是头顶百会穴和裆部的会阴穴上下一条线,遥相呼应。前后相合是脊椎和脸的中间要前后对准,运动时,如迈左步,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如迈右腿,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定式时,在上下相对,前后相合的同进,身前是鼻尖、指尖与前足尖“三尖”相对,背后是大椎、尾椎与足踵“三点”相对,上顶下沉,全身放松,神聚于眼,周身对向何处,眼神也直射何处,眼神放出来,就会气势饱满,机灵自显,身躯中正才能重心稳定,不偏不倚,八面支撑。 (四)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 腰是上下肢体的中枢,对拳势的变化,重心的稳定,以及劲力的走化发放,都起重要的作用,所以武、李两家《拳论》中反复强调“腰为车轴,气为车轮”、“主宰于腰”、“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腰腿求之”。目的在于提醒学者注意腰在走架打手中的重要地位,但初学练拳又往往掌握不好腰的要领,不是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而是只动四肢而不动腰,结果身势僵滞,毫无轻灵活泼之趣,所以初学者要学会腰在松沉竖直的前提下,带动四肢运动,以达到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五)分清虚实,起承开合。 为了保持重心稳定,下盘稳固,武式太极拳走架时要求步法虚实分明,两腿总是一虚一实,一实一虚地在相互变换,实腿(支撑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八,虚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二、三,为了变化灵活,还要“虚非全然无力,有预动之势,实非全然站煞,含上提之意,以避“双重”之病。运动时,要迈步如猫行,首先稳定往膝关节,使之灵活有利,每一举步,要外虎眼用意向内,内虎眼用意向外,委中《在膝弯》之筋要直,膝盖处要曲,四面相交,灵活稳固,向前迈步要先落脚跟,再落脚心、脚掌,依次踏实,五指用力抓地,做到“两实(脚掌、脚跟实),一虚(脚心虚)”,退步时脚趾先着地,脚跟再依次落实,五指用力抓地;弓步时,实足的膝关卡要前冲足尖,下与脚腕垂直,不偏不倚,自然有力,虚足微向后绷,膝弯既不挺直,也不过于弯曲,足跟不掀不测,形成落地生根,全身稳固,曲中含直,力有足发之势,左旋右转,移身换形,要实足足跟和虚足足尖犹如螺丝一样同时拧转,变换方向,既稳有快,便于八而转换。 武式太极拳每一定式后的基本步法,是由“人、卜、丁、八”等字构成的各种大小不的三角形似形成的合力,扩大下盘的稳固性。如“左懒扎衣”的定式,左腿为实,屈膝站稳,右足跟步到左足跟旁,足尖点地,膝盖轻轻贴住左腿膝弯内侧,就象建筑工人搭的“脚手架”竖杆下端再加一根铁棍,形成一个合力角,两腿虚实相生,合二为一,将躯体稳稳托住。 武式太极拳步法的虚实要求极严,开始不易掌握,故应着重练习,才能较快地练好,做到进退有方,“迈步如猫行”。腿部的虚实掌握好之后,再练习掌握上肢和躯体的虚实,最后达到无一处无虚实,无一处无变化之境地。 为了使走架贯串一气,武禹襄先生提出了每一拳式都要有“起、承、转、合”,能做到起、承、转、合,才能饱满无缺,富于变化,而不流于浮滑潦草,单式做到了起承转合,再进而要求起架也能做到起承转合,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静阳动,阳变阴合,藏奇正需要之道,含攻防变化之机,曰八法咸备,五气顺布,手似行云,步如流水,一气贯串,循环无端,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尽在起承转合中讨消息。 (六)要明拳理,知用法。 郝月如先生在《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中指出练拳要“明白原理,练熟身法”。陈固安先生也常说:“王宗岳和武、王二公的拳论,是学习太极拳的最好导师”。是经验之谈,事实证明,要练好太极拳必须熟读王、武、李以及其他各家的著作,只有“明白拳理”。 明白拳理之后,还要实践,要通过走架“练熟身法”,其中也包括着拳式的用法,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每个拳式都有其独特的“法”(身法)和“术”(攻防技巧)。要想真正地掌握拳式,不能光知该式的法,还要知其术,这样走架才能心中有数,越练越精,王宗岳先生在《太极拳论》中早就总结了太极拳的教学程序:“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是练好太极拳的必经之路, 第三阶段:由外及内,练意养气 拳架练到规范熟练之后,就可以转入练意养气为主的“内形”练习,就是拳势动作和内气流传转贯注都要用意来指导,武禹襄在《拳论》中反复强调了心和意的重要作用,提出走架要以“心为令”,“用意不用力(拙力)”,一期通过对意的强化训练,来加强本体感觉的灵敏性,连贯性,达到应感而动,意动形随意到劲到,动必合法。实践证明,加强意的锻炼是提高运动技巧的需要,不仅被各家太极掌和其他拳术广泛重视,还渗入到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之中。 具体做法是:走架前站好无极式,心静神敛,身正体松,用意先在体内从上到下进行一次巡回检查,看身法是否合乎规矩,如有一处不合,即行改正,再次调匀呼吸,使之深、慢、柔、匀、,然后,用意来指导动作走架,每一动要意在势先,动在意后,如手向前按,要先有向前按的想象,想着手如何出,劲点落在何处,手就如此出,落在该处,做到眼随意动,身随眼动,步随身转,徜如此,势势在心,刻刻留意,不仅走架时会感到兴趣盎然,其味无穷,而且习之日久,就会如李亦畲先生说的那样,“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在意的指导下进行走架熟练后,就可进一步使呼吸也在意的指导下和走架密切结合起来,武禹襄把孟子的“养气”说引入到太极拳的实践中,提出走架打手要以“心为令,气为旗”(志为气帅)。“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以直养而无害”。“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以达“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之境地。 具体地说,走架时呼吸要在意的引导下和拳势的开合、蓄发,进退起伏做到有机地结合,“外导内引”用外气调动内气,冲关过寨,流转贯注,疏通经络,分筋开穴,气血流盈,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这样“外导内引”的养气法通常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循督、任二脉运行,走架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时是虚是合,气纳入丹田,在意的指引下,经会阴、过尾闾、循督脉上达百会、再沿前额而下,至于舌尖。呼时为放为开,意从舌尖起。引气布于两膊,施于手指,并循任脉下降至于丹田,另一条是沿带脉绕行。吸是在意的指引下,气由丹田沿带脉分左右而抵命门(两肾之间,与脉相对),做到“三收”是为“吞”;呼时气由命门沿带脉分左右再运行至丹田,做到“三鼓”;肚脐鼓,手心鼓,脚心鼓,由气沉丹田,直抵足底通涌泉是为“吐”。任、督、带三脉是人体的主要经脉,三脉如通,其它经络也将随之而通,经络畅通,气血充盈,不仅可强身健体,且为内劲的锻炼奠定了基础,但气循任督也好,沿带脉绕行也好,全都是意的作用,武禹襄先生说:“全在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要听其自然,循序渐进,不可强行运气,致生弊病。 第四阶段,内外相合,越练越精 走架能在意的指导下,渐渐练到意、气、体三者合一,由“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身动”。由内及外,以外引内,最后做到内外相合,表里一致,循此不断前进,当可越练越精,攀登太极拳的艺术高峰。 为了不断提高拳艺,做到“体和结合”,不能光走架还要和推手、单操(强化某些拳势的单独练习),“五行步”(一种单独练习的步法),无极桩、太极桩(二这一阶段要提高锻炼的质量,在意的指引下,引导内气运行和练习化、发等技巧)结合起来练习,才能收效更快。 武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一)手型 武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分为掌、拳、勾三种。 1、掌 武式太极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但也不要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圆开,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张,以自然舒适为度。食指领劲,用意不用力。掌形成瓦棱状。 2、拳 武式太极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一起向内卷屈,手指肚贴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内勾。拳握的不宜紧或太松,应以自然握实为度。 3、勾 武式太极拳的勾手的做法是指尖朝下,轻轻捏合在一起,手心圆空,手向内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二)步型 武式太极拳的基本步型分为开立步、弓步、虚实步、侧弓步、仆步、独立步、跟步、实转步、扣步九种。 1、开立步 武式太极拳开立步的基本要求是: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个肩井穴与两个涌泉穴成两条直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两腿微屈,不要用力。 2、弓步 武式太极拳的弓步具体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向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膝不可超过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的太直。凡弓步,都要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3、虚实步 武式太极拳虚实步的基本要求是:虚实分清,实步为全脚掌着地,全身坐实,承担体重的70%。虚步为脚尖或脚跟着地,承担体重的30%。拳论云:“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4、侧弓步 武式太极拳侧弓步的基本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外侧迈出,先以脚跟着地,脚尖向外撇,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两脚成丁八字,前腿弓,后腿蹬,成侧弓步。 5、仆步 武式太极拳仆步的基本要求是:以左仆为例:右脚外撇,重心后移,周身骨节均需松开,使身体重心向下坐,两脚掌着力,左腿不要伸的太直,左脚尖不可翘起。 6、独立步 武式太极拳独立步的基本要求是:一腿站立,不可挺的太直,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下垂,脚尖向前。 7、跟步 武式太极拳跟步也称随步,它的基本要求是,不管是进步还是要撤步,另一条腿或是向前跟或是向回撤,使两腿统一如一条腿,转换灵活。拳论云:“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和“进退须换得灵”。 8、实转步 武式太极拳的实转子步是武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身体旋转时,必须以实脚跟为轴,虚脚掌辅助转动。 9、扣步 武式太极拳的扣步也称掼步,它的基本要求是,以历扣步为例:左脚站稳,历脚横扣手左脚尖前,距离一脚远,扣步是武式太极拳在技击中的主要步形,可左右练习。 (三)躯干 躯干的形态也称为身形,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头、肩、胸、臀、腰五个部位。 1、头 头部包括眼、耳、嘴和头部的形态。 眼在武式太极拳中是十分讲究的,杨澄甫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之不足。”耳听前后左右,嘴微闭、齿轻合,颔微内收,颈部自然松舒,显示出精神振作又稳健含蓄。对头部姿态的要求可概括为“虚领顶劲”四个字,意思是头宜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也不可左右歪斜,转动时要自然平正。 2、肩 对肩臂的要求是:沉肩坠肘。它是指练拳的时候,肩关节要松沉灵活,不可耸起,也不可前扣或后张。肘要下坠,自然弯曲,不可僵直,结合沉肩做到肘不贴肋,肘不离肋,使手臂仍有圆转松活之意。 3、胸 对胸部的要求是:含胸拔背。练拳时胸不可前挺,要明显内收,而且松舒自然,拔背是脊椎有放松拔长之意。胸背部肌肉有自然松落之感,能含胸则能拔背,达到体态中正自然。 4、臀 武式太极拳对臀部的基本要求是:臀部要收敛。不可突出或者左右摇摆,,腰脊意向下,脊尾骨向上翻,小腹松舒自然,使尾闾保持正中。 5、腰 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松”是为了气沉丹田和转动灵活;“沉”是为了气不上浮,下肢稳定有力;“直”能使脊椎骨节节松舒,有上下拔长之感,使转动时能够保持中正安舒,同时腰脊椎骨有后撑之意。拳论云:“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机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故松腰是练拳的关键要领所在。 武派太极拳筑基功 武派太极拳前辈教徒,都要初学者先练习基本功,等基本功练扎实后,再学拳架。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坚实的基础,就造不出牢固的房屋。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很难练好拳架。武派太极拳的基本功因人而异,对青少年强调练好腰腿功。如练习踢腿、悠腿、压腿、飞脚、下腰、里合腿、外摆腿、旋风脚、虚步、弓步、仆步等。我师李圣端先生常说:“青少年骨骼柔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先练好腰腿功,有助于身体匀称健康的发育。日后练习拳架,不致下盘轻浮无力,一些要求腰腿功高的拳势,也才容易做好。”李老师本人的腰腿功就很好,他五十多岁时,还能双腿并立,直膝弯腰双手紧按地面;走架时,“下势”照样右腿屈膝下蹲,臀部近地而上身中正;“践步打捶”,还可飘身纵出七八尺远;“单、双摆莲”,仍能手击脚面,清脆有声。年少时如无扎实的功底,老来就很难有这么好的身手了。李老师为了让青少年练好腰腿功和腿法,还常要学生先练习几趟弹腿。他说:“弹腿是学习拳术的基础拳,通过弹腿的锻炼,把腿踢出来,不仅增加了腰腿的力量,还为日后掌握太极拳的腿法奠定基础。”20岁以上初学者,因年龄较大,腰腿已硬,再练以上这些基本功困难较大,可改练各种桩功。这些桩功较多,常用的有: 1.无极桩:类似拳架中的无极势。要求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臂弯曲,轻轻向胸前平举,两掌高与乳平,掌心相对略偏向下,形如捧球;双目向前平视,头宜正直,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胸宽腹实,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自然安舒,聚精会神,摒除杂念,自然呼吸。 要点是:(1)要“心静体松”。李亦先生在《五字诀》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心静”。并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初学走架最不易做到心静,所以要先通过站无极桩来锻炼这一功夫。初学拳的人大都容易紧张,故要求“体松”,精神、关节、肌肉处处放松,为日后练拳走架打好基础。(2)要足与肩同宽。因“涌泉穴”在人足下,“肩井穴”在人肩头,站桩时足与肩宽,两“涌泉穴”和两“肩井穴”上下相冲,才能气机上升,运行于身。好像打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否则是打不出水的。 通过无极桩的锻炼,求得心静神敛,气聚体松,然后再练拳架,自然就较容易了。 2.太极桩: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势,两手一前一后,前高后低;两脚一前一后,前虚后实;身法要求同无极桩,周身轻灵,务求自然。练习这一桩功,由于屈膝蹲身,腿部承重力较大,蹲得越低,承重力也越大。通过这一锻炼,可增加腿部力量。但开始不宜蹲身过低,以免造成突臀弯腰,上身前倾等弊病。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放低身势。 太极桩先练定势,再练动势。先按定势太极桩站好,如取左势,则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成左虚右实步。两手从胸前下落回收,经右腰胯处再往前往上,复至胸前恢复原状,其往复路线如划一竖圈;同时,下肢坐腿松胯转腰,两腿由前虚后实,变为前弓后蹬。如此反复地划竖圈子,圈子可大可小可快可慢。要左右交换地练习。这一桩功颇似过去北方人用辘轳(一种滑车)从井里打水的动作,用来练习松肩活肘、坐腿转腰和弓步前挤等易收显效,对日后走架稳固下盘、肩松腰活、上下协调等有很大裨益。 3.前进步:先站好无极桩,两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两掌分开置于身躯两侧,肘弯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状。然后,重心左移,体重完全置予左腿,膝盖对正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图1);接着,身躯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翘,足踵向右前方轻轻铲出(劲点在足踵,如向前踢物)(图2);足踵着地后,随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伴随重心前移,足掌缓缓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实,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裆,成右弓步(图3)。 上势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于右踝里侧,体重完全置于右腿,膝盖对正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图4)。接着身躯微向左旋,左足掌上翘,足踵向左前方轻轻铲出(劲点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着地后,随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足掌落平,全足踏实,左膝前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裆,成左弓步(图5)。 如此一步一步不断地往前行进,动作熟练后,还可随意左右转弯或转圈练习。 两腿步距以能维持重心稳定(实腿膝和上体不动,虚脚能自由移动)为宜,不必太大;横距以本人两胯宽度为宜,不要前后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影响步伐。 行进时,要保持一定水平,不可忽高忽低。待这一前进步法熟练后,可进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当前进之步铲出,足踵快要着地时,后足用力蹬地,如篙撑船,将身躯水平式地再往前推进一步或半步,然后前足落地踏稳。这种前进步法,自然较前者要难,但熟练后,对增强腰腿功力、随时维持身体平衡好处很大,应多多练习。 4.后退步:先站好无极桩,两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两掌分开置于身躯两侧,肘弯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状。然后,重心左移,体重完全置于左腿,膝盖对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屈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接着,右腿向右后侧移动,先足尖着地,然后足踵里扣,全足落实;落胯屈膝踏稳,重心逐渐移于右腿,尾闾垂直对正足踵,左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内含裹裆,成后坐步。 上势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于右踝里侧,体重完全置于右腿。接着左腿向左后侧移动,先足尖着地,然后足踵里扣,全足落实,落胯屈膝踏稳,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尾闾垂直对正足踵,右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微内含裹裆,成后坐步。 如此一步一步不断地后退,动作熟练后,也可随意左右斜撤。两腿步距和横距等要求同前进步。待这一后退步法熟练后,可进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当后退之步足尖将要着地时,支撑腿用力蹬地,如用篙支岸开船,将身躯水平式地再往后推移一步或半步,然后后退之步再落地踏稳。 以上前进、后退共是四种练法,应坚持多练、练好,有助于走架和推手。 向前上步,抬腿要低,几乎是擦地而行,出脚劲点在足踵,落足则似踩物;退步略高,要含有“泚劲”,支撑腿要松柔,力量要落到足心涌泉,与地相吸,如同长在地上一般。 5.踩步:先站好无极桩,胯根微收,双膝下蹲,左掌外旋向胸前掩裹,护于胸前(图6);右手握拳,边外旋边自左臂之上向前打出,拳心向里,高不过口。同时,左腿踏稳,体重完全置于左腿,右腿提膝,足尖向上略向右斜,以足心或足踵为劲点向前蹬出,随即前下踩踏(图7),左膝略弯,重心置于左腿;身躯微微左旋,右拳变掌内旋回采于右胁前,掌心向下,左掌向前闪击,掌心斜向下(图8)。 上势不停,右足微向里扣,右掌外旋向胸前掩裹,护于胸前;左手握拳,边外旋边回收于腹前,再提起自右臂之上向前打出,拳心向里,高不过口。同时,右腿踏稳,体重完全置于右腿,左腿提膝,足尖向上略向左斜,以足心或足踵为劲点向前蹬出,随即向下踩踏,右膝略弯,重心置于右腿,身躯微向右旋(图9);左拳变掌,内旋回采于左肋前,掌心向下,右掌向前闪击,掌心斜向下(图10)。 踩腿法既是桩步练习,又是用足掌(或足踵)趟踢对方膝盖(或迎面骨)、下踩脚面的技击招法。武派太极拳多化用于搬揽捶等拳势中,动作虽较复杂,仍须不间断地练习。久练之后,除周身能协调一致外,腰腿皆有坐劲,下盘稳固,有利于稳定重心,掌握平衡,化发始能从心所欲。 平时练习踩腿法,宜慢不宜快,要上下相随,动作一致。 以上步法适合青壮年练习,若中年或老年习者,可练习独立步,以增长腰腿功夫。 6.独立步:初学者站立时,可先以食、中二指扶住桌椅(或其他可扶之物),以一足立地,一足抬起,注意气沉丹田,足心涌泉贴地。站立平稳,随着腰腿功夫的加强,可逐渐延长站立时间,支撑腿落胯屈膝逐渐重心降低。可左右腿调换练习。熟练后,只用一指扶持桌椅。久之腰腿有力,站立稳定,可以不用再扶桌椅,仍能站立三五分钟,悬起之腿可以左右旋转划圈,练习弹踢、膝端上顶等动作。 太极拳练拳打手要求其根在腿,如腰腿没有功夫,则步伐漂浮不稳,不能落地生根,功力不易提高。故中老年初习太极拳者通过本法练习,不仅可以较快地增长腿功,且有益于心脏、脑部之健康,于体用皆有裨益,不可因其形简而忽视。 近人练拳,大都不愿练习基本功。有些拳师为了迎合这些心理,也就直接教练拳架,其实这是不好的。本固而枝荣,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难把拳架练好的。练好基本功再练拳架,容易掌握走架中的各种要求,提高拳艺较快;不练基本功就练拳架,难度就要大得多。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练武式太极拳原本没有阶段划分,或准确的讲,它的阶段之间是相互渗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里为了学者便于掌握,让初学者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据个人体会将练习功架的过程分五个阶段来阐述,以便同好参考指正。 第一阶段:掌握功架的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打基础、学架子阶段,主要在架子的名称顺序和外形规范、姿势准确上下功夫,每一动势都要立身中正。立身中正,顾名思义就是在走架子的运动中,身体竖好,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后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弯腰驼背。武式太极拳的立身中正是指头顶百会穴与支撑腿的脚跟上下串成一条直线与大地垂直。就外形来看,其身体有微微后靠(仰)的样子。学武式太极拳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重心点,掌握住立身中正的要求,势势提起精神,把头抬起来,把身子竖起来,有八面支撑的气势,眼睛和心思要用在洞察敌情的变化上,做到顺随忘我。这对初学者来讲不可能一下子掌握,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长期习惯性的动作改正。这是个努力方向。只要走架练拳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守住“立身中正”这个最基本的要点。每一动势都要留心,都要平心静气,想好了,认为姿势准确了再做下一个动作,在学拳架中要努力做好动作之间的衔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势势有顶天立地之气势,犹如一根立木能顶千斤压力。如果刚开始练拳不把身子竖起来,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对往后功夫的提高影响也很大,或者说将永远也达不到武式太极拳的上乘功夫。为什么说不把身子竖起来就练不好拳技呢?因为不如此,就不能上下贯穿,就谈不上立身中正,也就没有八面支撑的气势,从身体外形上讲不符合力学原理;从身体内部来说身体受力不均,气血流动就不能很好地协调。而且由于身体的歪斜会不自觉地做出无谓的体能消耗,如此连自己的稳定都成问题,何谈御敌呢?俗话说的“低头哈腰学艺不高”就是这个道理。开始学拳必须像学书法写楷书一样,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有棱有角、势势规规矩矩,手脚要依附身体,勿自伸缩,力求守住身法,在架子正确的前提下练习,切不可潦草从事。飞一势要有走一势的效果,走一个架子要有走一个架子的效果。刚开始,在规矩的框子里手脚感觉呆板,没有灵活性,但只要守住身法坚持习练,慢慢地形成习惯,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初学初练武式太极拳架必须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时间静下心来体认,用心体会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这种练功方法看起来严格了些、学起来吃些力、有束缚感、进度慢了点,但这种严格的练法是今后在拳艺上能够得心应手的基础。如果一开始不注意姿势的准确度,不立身中正、不严格苦守身法,一开始就想快、就想用努劲,其结果本末倒置,以后进步就慢了。所以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拳容易改拳难。 第二阶段:改架子阶段 这是凝固架子锤炼自己的阶段。所谓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练拳过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势,使之走向正确。这一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学完架子后的继续。在第一阶段学拳架的过程中如果学得较慢、较细,掌握得较好、身法毛病较少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将会稍省些力;如果在前一阶段学得比较粗,只是在学拳架时大概地顺了下来,那么此阶段必须一点点地校正。不管怎样,改架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也是练功自律的相持阶段,这一阶段,如逆水行舟,只有坚持不辍,才能过此关口,必须在长期的习练过程中,逐步克服自己潜意识中不断出现的、不符合武式太极拳科学规范的习惯性动作。在习练过程中仍然要慢不要快,要把握好重心,身心投入,时时刻刻按照动作的变化规律去细心体会,特别强调把精神集中在每一姿势的体会上,用心感觉姿势是否正确,也可面对墙壁上的大镜子观看自己的运动姿势,切忌低头去看自己的动作而影响拳架的气势和整体性。每一动势,先问自己,身子是否竖起来了?重心把握好了没有?周身协调好了没有?虚实做够数了没有?每势是否按照起、承、开、合的步骤做了?手和脚的位置是否恰切顺随,如有不合即速改正,如此反复锤炼,尽量在走架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刻刻留心、势势留意,以自己的重心为轴为根,折叠转换,连贯协调,不可中途断线,更不可走流水架。从而使自己的身法逐步地形成周身一家。 第三阶段:走架子的阶段 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后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这时的拳架走起来比较顺,每一动势,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极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规范,已经守住了太极拳的基本身法。立身中正,举手投足无过不及,行功走架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前一个动作的完成,既是下一个动作的基础,也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周身一家,上下相随,起伏得当,开合有致,虚实相间,气完势整。整个走架子过程中,不可以架子顺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全神贯注,利用架子的顺随逐步加强练拳的力度,此阶段要多磨练、细磨练,炼精、炼细、炼灵、炼出对敌意识,为了找到所要得到的感觉,此阶段仍然要慢,在慢中找到技击意识和感觉,由于顺随的拳架长期磨练,从而为下一步技击的运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技击阶段 在拳架走顺以后,不再为校正架子费心劳神,也就是说自己的身法已经完全符合武式太极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头上的了,而是成为自己的良好习惯,举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阶段仍要坚持按照武式太极拳要求习练。此时的练法要逐步将精力转移到增强敌情上来,每一动势问自己,对手用大力击来,我何以对之?以何迎之、胜之?也就是说,对手击来我怎样用太极身法拿住敌人,控制住对手。这一阶段要在走架子时把无人当有人,势势制敌,在与人打手时把有人当无人,势如破竹。正如前辈李亦畲先生论述:“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人,按定彼劲,彼自跌出。”这句话很形象,它是功夫上乘时与敌人交战时的真实感受和写照。“自己安排得好”,一方面有自己运用得当的意思;另一层涵义是说自己有实力安排好,这是因为经过长期习练,自己身法中正,重心稳固,功夫纯青。试想以自己长期习练形成的有八面支撑之气势的劲力和刚柔相济的太极身法去迎接来犯之敌,有什么可以安排不好呢?“人一挨我”,指对手稍挨上我,我内里如同触电一样警觉。“我不动彼丝毫”,是指我外表不动让对手认为我没有警觉,而内里在做迎敌的调整,这里的“不动”并不是不动,而是外表好像没动,而内里却以足够的劲力在运动,在做吃住对手重心的行动。“趁势而人”,由于前面的“不动”麻痹了对手,所以在时间的准备上我先于对手,我已经暗中吃住了对手的重心,此时对手大势已去,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此时,我可以明着让对手感觉到自己的重心被我完全控制,试想对手的重心都被掌握和控制住了,还有什么不好解决呢?所以“按定彼劲”,我以八面支撑的的正中气势向一个连自己重心都控制不了的对手施加压力,对手感到了压力和威胁后,自然要做本能的反抗,但想反抗又无法抗拒的时候,其身子僵化,这股僵劲顶来,我便顺着这股僵劲顺势发放,所以“彼自跌出”,对手便随着我的发放顺势被抛跌出去。整个技击过程是客观的,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而不是主观臆断强行的结果,它是对手让你怎么打就怎么打,而不是你想怎样打就怎样打。这便是武式太极拳的技击妙处。 第五阶段: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阶段 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是前四个阶段的体现,达此阶段后再不须为掌握拳架、走顺拳架、如何御敌等身法和意识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说防身御敌已经是自己的良好习惯和潜意识的本能动作。此时并不是说不须要练功了,此时练功有心旷神怡的忘我境界。古拳谱说:“练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说:“功弥久而技弥精亦。”现在的练不是原来的时时势势依规矩的练,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依规矩、破规矩,破规矩、还要守规矩的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练功或实战时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开。虽然放开了,但身法永远是太极身法,也就是古拳谱所说的全以“气”而言。这里所说的“气”是一种气势,是从精神上而言的,并不是指呼吸之气或一般意义上的空气,这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拳无定向、身心相随,这时的拳,不单指拳头狭义的概念,而是广义上的整个太极身法。周身上下处处是拳,挨哪儿,哪儿发,神志专一,气势鼓荡,精神贯注,有遇敌欲吃之势意,真正形成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上乘功夫。 练武式太极拳不但使人技艺超群、延年益寿,更重要的可使人陶冶情操、改变气质、处事祥和、遇事冷静,有脱胎换骨之感,提高生命质量。 天罡北斗阵 【天罡北斗阵】 全真七子集体御敌的阵法.按北头星座的方位,七人盘膝而坐,马钰位当天枢,谭入端位当天璇,刘处玄位录天玑,丘处机位当天权,四人组成斗魁;王处一位当玉衡,郝大通位当开阳,孙不二位当瑶光,三人组成斗柄.北斗七星中以天权光度最暗,却是居魁柄相接之处,最是冲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强的丘处机承当,斗柄中玉衡为主,由武功次强的王处一承当.天罡北斗阵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门功夫,迎敌时只出一掌,另一掌却搭在身旁之人身上,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者不用出力招架,却由身旁道侣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功力,的确威不可当.若是陷入天罡北斗阵,除非将七人中打倒一人,否则决然无法逃出.阵中七人以静制动,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腰则首尾皆应,牢牢将敌人困于阵中,但是若深谙此阵奥妙,抢占北极星位,便能以主驱奴,制得北斗阵缚手缚脚,不得自由施展.后来,这一阵法成为全真派集体御敌的法宝,可单由七人布阵,也可由九十八人布阵,每七人一组,布成十四个天罡北斗阵,和每七个北斗阵又布成一个大北斗阵一正一奇,相生相克,互为犄角,更是威力无穷. 金庸笔下的【天罡北斗阵】 天罡北斗阵是金真派的一种阵法,使用时天罡北斗阵法所坐的方位是北斗星座之形,迎敌时只出一掌,另一掌却搭在身旁之人肩上,七人之力合而为一。 天罡北斗阵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门功夫,王重阳当年曾为此阵花过无数心血。小则以之联手搏击,化而为大,可用于战阵。敌人来攻时,正面首当其冲者不用出力招架,却由身旁道侣侧击反攻,犹如一人身兼数人武功,确是威不可当。 金真七子用阵法,第一次是和梅超风相斗,全真七子马钰位当天枢,谭处端位当天璇,刘处玄位当天玑,丘处机位当天权,四人组成斗魁;王处一位当玉衡,郝大通位当开阳,孙不二位当摇光,三人组成斗柄。北斗七星中以天权光度最暗,却是居魁柄相接之处,最是冲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强的丘处机承当,斗柄中以玉衡为主,由武功次强的王处一承当。“天权”“玉衡”正面御敌,两旁“天玑”“开阳”发掌侧击,后面“摇光”与“天璇”也转了上来。结果梅超风不敌全真七子,却因黄药师的到来而结束。 全真七子误以为周伯通已死,将黄药师围入天罡北斗阵中。黄药师连移三次方位,不是王处一转动斗柄,就是丘处机带动斗魁,始终不让他抢到马钰左侧。双方都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出全力周旋。黄药师在大半个时辰之中连变十三般奇门武功,始终只能打成平手,直斗到晨鸡齐唱,阳光入屋,八人兀自未分胜负。结果因欧阳锋一掌打死谭处端而使阵法大乱。 第三次使用天罡北斗阵,只是长真子谭处端死,“天璇”之位便由柯镇恶接充,只是他武功较逊,又不谙阵法,是以再由尹志平守护背后,临时再加指点。但见全真六子各舞长剑,进退散合,围着黄药师打得甚是激烈。 牛家村恶斗,全真七子中只二人出剑,余人俱是赤掌相搏,战况已凶险万状,此时七柄长剑再加一根铁杖,更是猛恶惊人。黄药师却仍是空手,在剑光杖影中飘忽来去,似乎给逼得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数十招中只是避让敌刃,竟未还过一拳一脚。 郭靖见黄药师满脸轻松自在,浑不是给迫得喘不过气来的神气,不禁起了疑窦,只见黄药师左掌,向长生子刘处玄头顶猛击下去,竟是从守御转为攻击。这一掌劈到,刘处玄原是不该格挡,须由位当天权的丘处机和位当天璇的柯镇恶从旁侧击解救,可是柯镇恶目不见物,与常人接战自可以耳代目,遇着黄药师这般来无影去无踪的高明掌法,哪还能随机应变?丘处机剑光闪闪,直指黄药师的右腋,柯镇恶待得听到尹志平指点出杖,已然迟了一步。刘处玄只觉风声飒然,敌人手掌已拍到顶门,大骇之下,急忙倒地滚开。马钰与王处一在一旁眼见这一下手实是千钧一发之阴,双剑齐出。刘处玄危难虽脱,天罡北斗之阵却也已散乱,黄药师向孙不二疾冲过去,冲出三步,突然倒退,背心撞向广宁子郝大通。郝大通从未见过这般怪招,不禁微一迟疑,待要挺剑刺他脊梁,黄药师动如脱兔,早已闯出了圈子,在两丈外站定。 黄药师本已闯出天罡北斗阵外,却又再次进入阵中。黄药师这次劈出去的掌力一招弱似一招,全真诸子逐渐合围,不到一盏荼功夫,众人似已挤成一团。眼见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四人的剑锋便可同时插在黄药师身上,不知怎的,四柄长剑却都贴身而过,终究差了数寸,若不是四人收剑迅捷,竟要相互在同门师兄弟身上刺个透明窟窿。在这小圈子中相斗,招招相差只在毫发之间。黄药师不住向马钰左侧移动,越移越远,似乎要向外逃遁。忽听得王处一撮唇而啸,他与郝大通、孙不二三人组成的斗柄从左转了上去,仍将黄药师围在中间。 全真诸子见黄药师窥破阵法的关键,各自暗暗心惊。黄药师陡然间欺到孙不二面前,刷刷刷连劈三掌。马钰与郝大通挺剑相救。黄药师身子略侧,避开二人剑锋,刷刷刷,向孙不二又劈三掌。马钰等见他专对孙不二猛攻,团团围上相援,在这紧迫之际,阵法最易错乱。柯镇恶目不见物,斗魁横过时起步稍迟,黄药师一声长笑,已越过他的身后,尹志平被他捉住背心,掷了上去。这一来阵法破绽更大,黄药师哪容对方修补,立时低头向马钰疾冲,满以为他必定避让,哪知马钰剑守外势,左手的剑诀却直取敌人眉心,出手沉稳,劲力浑厚。黄药师侧身避过,猛地回身一脚,把郝大通踢了个跟斗,俯身抢起长剑,掌胸直刺下去。刘处玄大惊,挥剑来格。黄药师哈哈大笑,手腕震处,啪的一声,双剑齐断。但见青影闪动,黄药师疾趋北极星位。此时阵法已乱,无人能阻。 郭靖见到全真七子布“天罡北斗阵”,其后与黄蓉参详天上的北斗星宿与北极星,得知若将北斗星宿中“天枢”“天璇”两星联一直线,向北伸展,即遇北极星。此星永居正北,北斗七星每晚环之而转。其后他在洞庭湖君山为丐帮所擒,又再仰观天文,悟到天罡北斗阵的不少诀窍,但也只是将北斗阵连环救援、此击彼应的巧妙法门用入自己武功而已。黄药师才智胜于郭靖百倍,又精通天文术数、阴阳五行之学,牛家村一战未能破得全真七子的北斗阵,事后凝思多日,即悟到了此阵的根本破绽之所在。郭靖所想的只是“学”,黄药师不屑去学王重阳的阵法,所想的却是“破”,知道只须抢到北极星的方位,北斗阵散了便罢,否则他便要坐镇中央,带动阵法,那时以逸待劳,自是立于不败之地。 郭靖以为黄药师害死了五位师父,见马钰要弃剑认输,抢占了北极星位。黄药师破乱了阵法,满拟能将全真派打得输叫饶,那知北极星位上突然出现了一人。他全神对付全真诸子,并未转身去看此人面目,反手施展劈空掌手段,当胸就是一掌。郭靖伸左掌卸开来势,身子却稳凝不动。黄药师大吃一惊,回过头来,却见正是郭靖。 此时黄药师前后受敌,若不能驱开郭靖,天罡北斗阵从后包抄上来,实是危险万分。他向郭靖连劈三掌,哪知郭靖仍是只守不攻,短剑竖挡胸口,左掌在自己下腹缓缓掠过,他虽是一招双攻,但双攻都失了标的。黄药师一惊更甚,没想到这傻小子郭靖竟也窥破阵法的奥秘,居然稳守北极星位,竟不移动半步。郭靖面对杀师大仇,却沉住了气坚守要位,双足犹似用铁钉在地下牢牢钉住,任凭黄药师故意露出多大的破绽诱敌,他只是视而不见。 这一次恶斗,比适才更是激烈数倍。全真诸子初时固欲杀黄药师,好为周伯通与谭处端报仇。黄药师却明知其中生了误会,只是他生性傲慢,又自恃长辈身份,不屑先行多言解释,满拟先将他们打得一败涂地、弃剑服输,再行说明真相,重重教训他们一顿,是以动武之际手底处处留情。否则马钰、丘处机等纵然无碍,孙不二、尹志平哪里还有性命在?哪知郭靖突然出现,不但不出手相助,反而舍死狠拼,心想他如不是害死了黄蓉,何必如此惧怕自己。这时黄药师再不容情,一意要抓住郭靖问个明白。但此际郭靖占了北极星位,双方优劣之势已然倒转。天罡北斗阵法滚滚推动,攻势连绵不绝。黄药师连抢数次,始终不能将郭靖逼开,心中焦躁起来,每掌用强猛冲,全真诸子必及时救援,欲待回身下杀手先破阵法,北斗阵越缩越小,合围之势己成,自忖虽然震古烁今的能力,亦已难脱厄运。最后却因马钰叫停,郭靖说明周伯通未死而作罢。 丘处机等人感激郭靖师徒相助打败黄药师,又用天罡北斗阵相助柯镇恶,将黄药师和黄蓉两人围入阵中。柯镇恶铁杖被黄蓉用打狗棒法的“引”字诀拖住,跟着她竹棒挥舞,棒东杖东,棒西杖西,全然不得自由。柯镇恶在北斗阵中位居“天璇”,他一受制,阵法登时呆滞。郭靖见师父受挫,纵身离开北极星位,抢到“天璇”。他此时武功已胜全真诸子,兼之精通阵法奥妙,一加推动,阵势威力大增。北斗阵本以“天权”为主,但他一任阵,枢纽移至“天璇”,阵法立时变幻。这奇势本来不及正势坚稳,但黄药师一时之间参详不透,虽有女儿相助,仍是难以抵挡,幸而全真诸子下手各守分寸,只郭靖一人性命相搏,黄药师勉强还可支撑。斗到分际,郭靖愈逼愈近。他有诸子为援,黄药师伤他不得,只得连使轻功绝技,方避开了他势若疯虎的连环急攻。这时欧阳锋来到,将天罡北斗阵引向欧阳锋。 全真六子布成阵势,叫尹志平占了“天璇”之位。欧阳锋手中蛇杖倏伸倏缩,把全真派七人逼开。他在牛家村见过全真派天罡北斗阵的厉害,心中好生忌惮,先守紧门户,以待敌方破绽。北斗阵一经展开,前攻后击,连环不断。欧阳锋遇招拆招,见势破势,片刻间已看出尹志平的“天璇”是阵法一大弱点,心想此阵少了一环,实不足畏,掌下使开蛇杖坚守要害,游目四顾,观看周遭情势。最后却又因洪七公的干预而作罢。 大北斗阵法也是全真教的阵法。 《神雕侠侣》中写到郭靖大战北斗阵法的场面,群道每七人一组,布成了14个天罡北斗阵。每7个北斗阵又布成一个大北斗阵。自天枢以至摇光,声势实是非同小可。两个大北斗阵一正一奇,相生相克,互为犄角。98名道士倏地散开,或前或后,阵法变幻无穷。大北斗阵法比之王重阳的北斗阵法,威力大许多。14个北斗阵一经带动,重重叠叠地联在一起,料想敌人纵然掌力再强十倍,也决难双手推动98人。 郭靖不敢与众道强攻硬战,只展开轻身功夫,在阵中钻来窜去,找寻空隙,东奔西跃,引动阵法生变,只一盏茶时分,已知单凭一己之力,要破此阵实是难上加难。一来他不愿下重手伤人,二来阵法严谨无比,竟似没半点破绽;三来他心思迟钝,阵法变幻却快,纵有破绽,一时之间也看不出来。溶溶月色之下,但见剑光似水,人影如潮,此来彼去,更无已时。 哪知这阵法的奥妙之一,就是引敌攻击主帅,各小阵乘机东包西抄、南围北击,敌人便是落入了陷阱。郭靖只奔出七八步,立感情势不妙,身后压力骤增,两侧也是翻翻滚滚地攻了上来。他待要转向右侧,正面两个小阵14柄长剑同时刺到。这14剑方位时刻拿捏得无不恰到好处,竟教他闪无可闪,避无可避。 郭靖身处险境,心下并不畏惧,忽地斜身窜跃,右脚飞出,左手前探,将一名小道人踢了个筋斗,同时将他长剑夺了过来,眼见右腰七剑齐到,他左手挥了出去,八剑相交,喀喇一响,七柄剑每一剑都是从中断为两截,他手中长剑却是完好无恙。他所夺长剑本也与别剑无异,并非特别锐利的宝剑,只是他内劲运上了剑锋,使对手七剑一齐震断。 那七个道人惊得脸如土色,只一呆间,旁边两个北斗阵立时转上,挺剑相护。郭靖见这14人各以左手扶住身旁道侣右肩,14人的力气已联而为一,心想:“且试一试我的功力到底如何?”长剑挥出,黏上了第十四名道人手中之剑。 那道人急向里夺,哪知手中长剑就似镶焊在铜鼎铁砧之中,竟是纹丝不动。其余13人各运功劲,要合14人之力将敌人的黏力化开。郭靖正要引各人合力,一觉手上夺力骤增,右臂振处,喀喇喇一阵响亮,犹如推倒了什么巨物,12柄长剑尽皆断折。最后两柄却飞向半空。14名道人惊骇无已,急忙跃开。郭靖心中却暗叹自己功力尚未精纯,有两柄剑没能震断。 这么一来,众道人心中更多了一层戒惧,出手愈稳,21名道士手中虽然失了兵刃,但运掌成风,威力并未减弱。郭靖适才震剑,未能尽如己意,又感敌阵守得越加坚稳,心想不知马道长、丘道长他们这些年中在北斗阵上另有什么新创,若是对方忽出高明变化,自己难以拆解,只怕不免为群道所擒,事不宜迟,须得先下手为强,于是郭靖倏地矮身,窜到东北角上,但见西南方两个小阵如影随形的转上,当即指尖抖动,长剑于瞬息之间连刺了14下,14点寒星似乎同时扑出,每一剑都刺中一名道人右腕外侧“阳谷穴”。这是剑法中最上乘的功夫,运剑如风似电,落点却不失厘毫,就和同时射出14件暗器一般无异。 郭靖出手虽轻,但每个道人都是腕上一麻,手指无力,14柄长剑一齐抛在地下。各人惊骇之下,急忙后跃,察看手腕伤势,但见阳谷穴上微现红痕,一点鲜血也没渗出,才知对方竟以剑尖使打穴功夫,劲透穴道,却没损伤外皮。众道暗暗吃惊,均想若非手下容情,要割下我们手掌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这一来,已有五七三十五柄长剑脱手。长须道人大是恚怒,明知郭靖未下绝手,只是全真教实在颜面无光,何况若让如此强手闯进本宫,后患大是不小,当下连连发令,收紧阵势,心想98名道士四下合围,将你挤也挤死了。 郭靖无法,只好又打起精神,要挫一挫这些道人的锐气,于是左掌斜引,右掌向左推出。一个北斗阵的7名道人转上接住。郭靖急奔北极星位,第二个北斗阵跟着攻了过来。此时共有14个北斗阵,也即有14个北极星座,郭靖无分身之术,自是没法同时占住14个要位。他展开轻身功夫,刚占第一阵的北极星位,立即又转到第二阵的北极星位,如此转得几转,阵法已现纷乱之象。 长须道人见情势不妙,急传号令,命众道远远散开,站稳阵脚,以静制动,知道各人若是随着郭靖乱转,他奔跑迅速,必能乘隙捣乱阵势,但若固守不动,14个北极星位相互远离,郭靖身法再快,也难同时抢占。 郭靖抬头向重阳宫望去,忽见道观屋角边白光连闪,似是有人正使兵刃相斗,只是相距远了,身形难以瞧见,刀剑撞击之声更无法听闻。 郭靖心中焦急,左掌一招“见龙在田”,右手一招“亢龙有悔”,使出左右互搏之术,同时分攻左右。但见左边北斗大阵的49人挡他左招,右边49人挡他右招。他招数未曾使足,中途忽变,“见龙在田”变成了“亢龙有悔”,而“亢龙有悔”却变成了“见龙在田”。他以左右互搏之术,双手使不同招数已属难能,而中途招数互易,众道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左边的北斗大阵原是抵挡他的“见龙在田”,右边的挡他的“亢龙有悔”,这两招去势相反,两边道人奋力相抗,哪料得到倏忽之间他竟招数互易。只见郭靖人影一闪,已从两阵的夹缝中窜出,左边的49名道士与右边49名道士正自发力向前冲击,这时哪里还收得住脚?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两阵相撞,或剑折臂伤,或鼻肿目青,更有30余人自相冲撞摔倒。 主持阵法的长须道人虽然闪避得快,未为道侣所伤,可是也已狼狈不堪,盛怒之下,连声呼喝,急急整顿阵势,见郭靖向山脚下的大池玉清池奔去,当即带着14个小阵直追。全真派的武功本来讲究清静无为、以柔克刚,主帅动怒,正是犯了全真派武功的大忌,他心浮气粗之下,已说不上什么审察敌情、随机应变了。 少林六合拳 少林六合拳是一部少林拳法的实用宝典,由六种拳法z色招组合而成,故称“六合拳”。 这个套路是两个人以实战为基础的对打练习。其特点是、真打实战、直取快攻、简洁明了、攻防兼顾、拒绝花势。少林六合拳的步法简单,进退自如,远踢近打,灵活多变。在缠身近战时,又有擒拿绝技,一招制胜。中华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大绝技均在些拳中蕴涵。 少林六合拳一直是少林寺密不外传的震寺之宝,经过代武术高僧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拳法之精妙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少林六合拳朴实无华、刚健有力、重在实战,有利於护身自卫。其特点如下: (1)套路组合周密 少林六合拳的套路从起势到结尾,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节奏分明。 (2)攻猛招连 六合拳的套路中,凡出招攻者一是猛,二是连,既攻则猛,攻则必破。如拳打足踢加冲肘,使对方措手不及,此谓猛。如连环脚、连三捶,使对方喘不过气,无招架之力,此谓连。 (3)攻防兼顾,利於实战 六合拳的各路套路每一势都含两招,一是攻招、二是防招,既打人还要防人,谓之攻防兼备。如此演练日久者,便能运用自如,若遇歹徒恶人之犯,皆可应战胜之,谓利於实战。 (4)步法简单,进退自如、 少林六合拳从头至尾的步法比较简单、多用弓步、虚步、马步三种。弓步大多用於向对方正面进攻,如冲拳、推拳、踢、弹、飞脚等。马步多用于架棚、侧击、后撞等,虚步多用于退、避、闪、躲和变招势的过渡及临时步法。以上三种步法,既简单易练,又进退自如。 (5)声东击西,指上打下 六合拳在技法上常用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如三路中的“浪子弹球”、“仙人摘茄”等先出手打面是假,下用足踢是真。又如“红猴束身”,使对方误认战负败逃,他若麻痹大意,我却急速反攻,使对方难以招架。 (6)近敌厮缠,富含技击 在六合拳一、三路中,多用近敌斯缠法,尽量接近对方,偷袭对方要害部位或抓住对方某部,然后推打或致残之。如此不仅系统地练了手足身眼法,而且验证了每一招一势用法,还提高了技击水平。如一路的“扳肩”、“进肘”,三路的“小鬼推磨”、“巧施阴阳”等,都是鲜明范例。 (7)灵活多变,技智兼施 六合拳演练中,首注目灵,先识其技,后施其智,技智兼施,无不取胜。如三路中,甲以“双杯送客”向乙扑去,乙识甲猛,即转身以“红猴束身”躲之,然后再伺机反攻,则定胜之。又“大仙御臂”等,都是以技合智,攻破对方。 武当八卦掌 简介 武当八卦掌是一种把攻防招术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中的拳术。原名‘转掌‘,后称‘八卦掌‘、也称‘八卦转掌‘、‘游身八卦掌‘、‘阴阳八卦掌‘、‘八卦连环掌‘等。后世传习者多以转掌的走圈似循八个方位的连线。其技法讲究纵横交错、随走随变;其击法讲究临机应变,以变应变,合于〈周易〉中‘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之理,而惯称为八卦掌。关于此掌的起源,传说不一,据考证为清咸同时河北文安朱家务、董海川所创。此掌系以极似道教‘转天尊‘的绕圆走圈导引术和武术攻防方法融合成基本运动形式,采用‘易理‘论述拳术运动规律,形成‘以动为本、以变为法‘的基本拳理。武当八卦掌以站桩和行步为基本功,以绕圆走圈为基本运动形式。走转的足迹路线分为走阴阳鱼、走八卦图、走九宫等,它充分发挥掌比拳和勾长的优势,以掌代拳施捶打之能,以掌代勾行拔掳之巧,形成了该掌系手法几乎全是掌法的特点。八卦掌不仅是一门技击术,也是一门健身术。据研究表明,经常练习武当八卦掌,能改善自体系统的机能,取得健身延年的效益。武当八卦掌是道教武功之结晶。 1、单换掌2、双换掌 3、托天掌4、转身掌 5、顺势掌6、磨盘掌 7、下势掌8、双穿掌 歌诀 一、身手歌诀 八卦掌卦上走,人在固上变身手。 圆中圆圈中圈,身子圈上旋丝扭。 旋缠劲处处有,变幻莫测玄中修。 动江河静山岳,自身中正通经络。 首练功气为重,神气意力合为宗。 呼吸吐纳导引术,松静圆活气灌行。 八卦掌腿为精,里摆外扣步法清。 行如龙坐如虎,机灵若猴,换式盘旋似苍鹰。 阴阳手抱圆中,通身合顺好运行。 守气脉固元中,三空四坠九要领。 三年之内一小成,六年之中一中成, 九年磨成得大功。 八卦击静待动,游击战,换位行。 敌急绕转观敌情,一人可敌数十纵。 千功万法源大道,延年益寿首此功。 二、内功心法 八卦步大道行,三环九转内丹功, 松静自然领地气,万法归宗步要清。 下动上静合大极,水火既济真铅汞。 步伐要求平起落,走时摆扣要分明。 下松如同随风柳,上体如同山岳平。 内在真气要分理,水火相合坎离精。 手采天清分妙相,日月在我手中擎。 行一度,一度精,八式正合内丹功。 式式都有妙中理,三环九转要分明。 一炼精,二化气,炼精化气先柔形。 形是载道体,不练生惰性,人之生也柔,身硬气不通。 水行千里远,火在心中生水火相交合,收出坎中精。 神气形合一万法大道行。后天返先天,长寿八卦功。 功法特点 武当八卦掌的起源是根据道祖炼丹转丹炉行火候之需要,结合易理及武术攻防的特点创生。经世代先暂探索总结,一立在道内传播。大约于清逆光中叶,始外传民间。 演练武当八卦掌,要内外合一,形意兼备,动静相合,走如游龙,静若石猴,盘旋似鹰,坐如虎踞。也就是说,八卦掌要求身手娇健、神态机敏、走观坐翻转、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合为一身。做到身随步走,步随掌换,掌随身变,手眼相合。步法稳沉轻盈,行如流水,身法灵活柔韧,似水中蛟龙。要以腰为轴,讲求周身旋转,劲力完整,掌法敏捷遒劲,上中下三盘连贯一气,内外相合。集走、转、拧、翻、穿、搬、截、拦、推、托、带、领、缠、扣、刁、钻而浑然一体。 八卦掌强调走。即自始至终连绵不断,势势相连,行如流水,气若车轮,毫不停滞。步法走圈,手法运圈,身法化圃,周身内外无处不生环。它是以掌代拳,以旋转走圈为主,变化莫测,收放参用,摆扣变换急如风电;又有步法轻盈,腰腿敏捷,掌分阴阳上下翻飞,垂用坠肘,气沉丹田,久而久之气遍全躯,进退自如,动静归根,攻守得当的特点。八卦掌以中枢为正,腰步为根,以步助腰,以腰助肩,以肩助肘掌,因而腰带动身躯,则步法轻盈,身法灵活。 八卦掌乃柔中含刚,刚柔相济之拳术。在力学上,生理和养生上,技击都有相当的哲理性。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漫长的时日。虽有明师传导,问道好友的切磋,但最主要的是在师傅的真传下,掌握正确的练法,得到内功真传。同时还需自身刻苦锻炼,否则只顾终门谈论,思暮经年,一朝伸手,则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所谓“终思无益,不如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手历练,无论男女老少都可成功。 武术之道,门类甚多,就其体用而言,无非内外(软硬轻重)刚柔之功。 武当八卦掌系内家拳,讲求内练真气,外练刚柔相济,以静制动养生延年。要想学好八卦掌,必须把基础打牢。祖师曰:“三年一小成,六年一中成,九年一大成”。初练时,必须在走囤上下功夫,方能人得门来。八卦掌是武当拳之上乘功夫,必须练好内功。那么内功如何练?要靠真师真传。“八卦”是由无极而起,太极而运,两翼而出,脚踏八方,游移夺魁,全在于习练者用心研修,掌握方法方能得道。 以混元功为内功,定式为练正。“老八掌”为练形。“六十掌”为应用。练九宫可延寿命,练剑术可使神清。 八卦掌处处须连贯,无势不合动静之理,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左右练法,以及换势均一样。步行时脚要平起平落,型脚直摆,外脚扣摆。初学者迈步要小而均匀,以免身体忽起忽落,摆扣步一定要分清,不可拧步(拧步会使膝部受伤),要以腰之摆旋劲,一点一点往腿和脚上缠劲,身腰胯膝,都必须舒展而随合,达到内外合一,刚柔相济。要慢慢习之,按一定的规矩去练,久而久之,丹田气足(女子两翼气冲血旺),自然长功。故拳法之精,内功为重;内功重在气,气要调顺,身体百脉舒畅,手足轻盈。 调气之法一言难尽。祖师所传“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元。不可著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真气自得”。一旦动念气自散。(女子气行两翼。师云:女子修道不守中,守中列老终是空。) 关于八卦 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关于八卦掌的起源﹐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约1813~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身型要求顶头竖项﹐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实腹畅胸﹐吸胯提裆。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走圈时﹐内脚直进﹐外脚内扣﹐两膝相抱﹐不可敞裆。身法讲究拧﹑旋﹑转﹑翻﹐圆活不滞。手型有龙爪掌﹑牛舌掌两种。主要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16法。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变化无穷。每掌发出﹐皆要以腰作轴﹐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 八卦掌分为“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3步功夫。“定架子”是基础功夫﹐要求一招一式﹐规规矩矩﹐宜慢不宜快﹐以求姿势正确﹐桩步牢固﹐行步平稳﹔切实做到“入门九要”﹐即塌(塌腰)﹑扣(含胸)﹑提(尾闾上提﹑谷道内提)﹑顶(头上顶﹑舌上顶﹑手前顶)﹑裹(裹臂)﹑松(松肩﹑沉气)﹑垂(垂肘)﹑缩(胯根﹑肩窝内缩)﹑起钻落翻(臂内外旋)等要领﹔切忌挺胸提腹﹑努气﹑拙力(称为3大病)﹐“活架子”主要练习动作协调配合﹐使基本要领在走转变换中运用娴熟。“变架子”要求内外统一﹐意领身随﹐变换自如﹐随意穿插﹐不受拳套节序限制﹐做到轻如鸿毛﹐变如闪电﹐稳如磐石。 八卦掌的基本内容是八母掌﹐也称老八掌﹐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各地流传内容不完全相同﹐有以狮﹑鹿﹑蛇﹑鹞﹑龙﹑熊﹑凤﹑猴八形代表的﹐也有用双撞掌﹑摇身掌﹑穿掌﹑挑掌等作为基本八掌的内容。其中每一掌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说。 八卦掌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形式。根据老拳谱记载﹐八卦掌拳系尚有十八趟罗汉手﹑七十二暗脚﹑七十二截腿﹐但目前很少传习﹐八卦系统所有器械﹐有刀﹑枪﹑剑﹑戟等﹐练法仍体现随走随变﹑械随身走﹑身随步换﹑势势相连的特点﹐另外﹐还有鸳鸯钺﹑鸡爪锐﹑风火轮﹑判官笔等短小的双器械﹐这在其他拳种中较为少见。八卦掌有利于训练人的柔韧﹑速度﹑耐力﹐对下肢力量的培养尤为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八卦掌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龟壳神功 出自《武林外传》。 铜锣湾的海龟道人的独家秘籍,可防点穴。 公孙乌龙为盗其秘籍杀光海龟道人全门。 内家拳 武术流派之一。内家拳是一种“主于御敌”的的拳种。所谓“内家”即在家,是相对出家而言,内家拳则是相对于“主于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①明末清初人王征南精精于此术,后传黄百家。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对该拳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有应敌打法、点穴法、所犯禁病、练手者三十五、练步者十八,而总摄于六路短打和十段锦等。②晚清时有人把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统称为内家拳。 《内家拳》我国著名传统拳术名。相传始于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内家拳将道教气功炼养之旨融于拳法中,具有贵柔尚意的特点,以心息相依、运行匀缓、意到气到、动静自如、以柔克刚、灵活婉转、莫测端倪为行拳要领。至今流行的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大成拳等,皆从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 五禽戏 概述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 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历史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但也有人认为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熊、虎、猿、鹿、鸟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内容 五禽戏由5种动作组成,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一、熊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动作与上左右相反。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二、虎戏 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心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与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复左右虎扑,次数不限。 三、猿戏 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 2.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至右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处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左手同时收至左肋下。 3.左脚向后退步,右脚随之退至左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最终成为钩手,右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四、鹿戏 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2.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久而久之,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五、鸟戏 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 2.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 (二)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总结 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九阴白骨爪 九阴白骨爪简介 九阴白骨爪为金庸小说中一有名武功,受此功夫死亡者头顶五个指洞,在大家印象中是极为阴险的功夫,但其实为一正而不邪的功夫。 现摘录九阴真经如下 《九阴真经》在唐朝就有,其作者不祥。最初全经文共364个字;后经他人改成千余字,而且加上了“九阴白骨爪”等根据《九阴真经》所创的武功。到南宋时期,传于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之手;经其参悟又加上了“九阳神功”即“先天真气”。本文就是根据王重阳所流传下来的《九阴真经》整理而成。 《九阴神功》又名《先天真气》乃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创,为《紫霞神功》、《太清罡气》、《玄门罡气》之鼻祖。此功为玄门罡气类神功,也是速成玄门内功。所练之先天真气是一种至阴至柔的罡气,比太清罡气之威力更甚。并且有自动防身之效,为练就金刚不坏身之无上 九阴白骨爪上卷 玄功。 正功 第一重 口诀: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 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 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 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 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 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 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 ,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 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 掌指朝天,真气随之行至两掌(真气只聚于两掌,切不可放出)。 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 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 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 口诀: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 裸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 五心朝天式,打开丹田门。 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 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 缩如一寒珠,雪落无化雪。 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 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 寒冰一样)。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 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一寒 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练到雪花落体而不 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 口诀: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 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 阳中求真阴,九阴第三重。 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 ,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 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就是“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 口诀: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 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 以阴练真阴,九阴第四重。 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 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 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 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 采气大法 口诀: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 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 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敌时能求 察分明,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 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 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如此反复。 九阴真经补遗 第三重白骨练爪诀曰:白骨头上悬,幻化为二骨。阴精悬九穴,左右手中擒。合和为阴珠,吸阴吸精鬼。齐汇坤炉内,回返丹炉内。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坟场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坟,突然裂开飞出九个头骨,这时意念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射出旋转真气由小到大,把九个头骨给悬起来,位于本人头顶上方左右,缓慢旋转。从每一个头骨的两眼射出一条红气线,分别射入百会、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灵台、气海、命门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个穴道中渐渐汇聚成一个球,然后这九个红球同时从任督两脉汇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气化合。然后运气两掌贯足真气,由于反向力,双掌抬起平胸,在贯入十指,十指突然变爪,这时意念那九个头骨互相幻化,变为两个头骨于胸前方。掌心外突把两个头骨吸入掌中,随后十指内扣抓住头骨,放出真气把头骨抓成十个小孔,然后吸回真气,同时吸取头骨内的阴精归于丹田。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至头骨隔空袭来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阴白骨爪成矣。练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练习即第四重。~~~……………… 第四重外功诀曰:气至丹田贯十指,倒行古树狸猫功。抓石打铁练指力,内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内气贯于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练硬物,所用之物应由轻到重,由近到远。在者可以倒立于树旁,双脚依树,然后用十指抓树缓缓上行,以练指力。此重应与第三重同练。 第五重练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为加深功夫,其阴毒程度更甚。用古时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种物体加水加热后,用以漫手,再练内外功,这样手上有剧毒,以此手伤人无救。 《螺旋九影》 《螺旋九影》为武林上乘轻功,集身法、步法、罡气于一体。可平地拔起数丈,亦可平空飞行万里,身体周围有一层自然罡气,可攻击外敌。练之上乘可幻化出九个身影,于佛门无上神功“莲台九现”有相同的功效。 第一重:室外练功,不准迎风,松去身体裹缠之物,活动一下全身关节,用意念放松全身筋、骨、肉、皮等。然后面北取五心朝天或盘坐,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微收,双目平视,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捧放于丹田处,意守丹田一柱香,接着双手轻轻向上捧,沿任脉路线至膻中穴处,双手变为捧莲花状即双手心相对,掌根相抵,掌指朝上,双手十指自然张开,接着上捧至头顶,同时缓慢吸气,意念随上捧之势,将大地之阴气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吸入,经中脉上升以头顶百会穴成螺旋状射出;然后双手变掌心向下,并向下压到丹田处,同时呼气,意念随双手下压之势,将天上之阴精螺旋状吸入百会穴,经中脉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射出,如此反复。 第二重:第一式:面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轻轻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对放于中脘穴处,双手中指间距离约为一掌宽,双肩下沉,双肘下坠,双臂要“圆鼓”。意念会阴穴射出螺旋状阴气把身体旋入地下,至到地极处。突然螺旋阴气收回,身体如弹簧一样被弹回地面。 第二式:要领同。轻抬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高举至头上方,双臂微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会穴射出螺旋状阴气,如飞机之螺旋桨,把人身托起,飞到九重天方为极限。此时人体在天空飘浮,突然阴气收回,人从天空掉回地面。 第三重: 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础上打开气海穴,命门穴射出螺旋状真气,环绕身体自左到右,意念身体随螺旋真气之力上升,或平空飞行。同时在练功中加入有外敌入侵,不能入或击伤之意,可同时练习环身罡气。 第四重: 此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练习以上各功,要领同上。 小说中的武功<九阴白骨爪> 铁尸梅超风和铜尸陈玄风夫妇根据《九阴真经》下半部练就的阴毒武技,以十指摧骨破骨,狠辣无比。在《九阴真经》中,此招叫做“九阴神抓”,使用时“五指发劲,无坚不破,摧敌首脑,如穿腐土。”梅、陈二人学不到《九阴真经》上半部中养气归元、修习内功的心法,但凭已意,胡乱揣摸,不知“摧敌首脑”是攻敌要害之意,以为是以五指去插入敌人头盖,又以为练功时必须如此,硬是把上乘武功练到了邪路上。后来峨眉派掌门周芷若为求速成,亦练得此功,夺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头。(见金庸《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金庸九阴真经 太乙五行拳 简介 武当太乙五行拳是近年最先发现的一套正宗武当拳术,原名“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此拳以五行生克之理为依据,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归,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动静自如,心息相依,水流云绕,莫测端倪。其特点是:拳势柔和绵软,多缠绕动作,桩式稳沉,腰随胯转,两手环抱,脚走弧线,演练如蛇之行,运行似蚕作萤,架势紧凑,方丈之地即可演练,以练架式为主,结合站桩,缠绕等基本功锻炼。“抓筋拿脉”说的就是此拳。 来源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或五行擒扑手),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佗“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 1929年,时年24岁的爱新觉罗·溥寰(汉名金子弢),居紫霄宫七月余,无意间窥道李合林道长演练太乙五行拳,并欲学之。由于道规戒律,李道长断然不允。但金子弢先生心诚意真,焚香拜师,并跪于玄武真帝塑像前发誓学成后永不传人,终于感动了紫霄道长李合林,学得此拳,并练拳一生,悟得真谛。 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浙江代表队金子弢先生两度演练此拳术于太原和沈阳,始公诸于众,引起武术界广泛注意,深得好评。为了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此项套路,武汉市体委成立了整理小组,并邀请金子弢先生到汉讲学。在此期间,由丹江口市体委特邀金老几度上武当山,拜访王教化道长,阔论武当拳并办班传授,由赵剑英等人学得此拳。金老兴奋之余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重登玄岳紫霄宫,回忆往事如朦胧,五十二年沧桑泪,今日已成残朽翁,太乙五行归贡献,后继有人继前宗,重振武当健身术,胜似黄山不老松”。 健身功效 武当太乙五行拳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 从武当太乙五行拳架势和理论上分析。 武当太乙五行拳(亦称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吸纳了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在理论上太乙五行拳更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线,讲究分阴阳五行、踩八卦、穿九宫的格局。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处处走圆化柔,腰随胯转,身法中正不偏,步带弧形运行匀缓,动静自如,动如蛇之行,劲似蚕吐丝,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这充分说明了太乙五行拳在养生保健和技击锻炼中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集体内。 从太乙五行拳养生健身的角度来看。 太乙五行拳具有调理身、心的养生功效: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心静意专,神态精神﹔内外三合,节节贯通﹔任凭阴阳,身法中正﹔意到气到,气随意行﹔内外合一,神形兼备﹔奇经八脉,畅流全身﹔太乙五行,旨在养生。人分阴阳,成于五行,五行相生则阴阳和顺,五行相克则阴阳不调,和顺者免疾病,不调者积痼成病。然而,五行拳依其五形相克之数,调节阴阳平衡,讲内调温养,至阴至阳,驱邪扶正,顺其自然,练功不辍,阴阳平和,益寿延年。此拳还吸纳了华佗五禽戏中的象形动作:虎形壮肺、猿形壮肾、鹿形壮脾、熊形壮肝、鹤形壮心,使防衰老祛疾病的锻炼功效更佳。尤其是在拳术中一开一合,运动全身各部的方式和舌抵上腭、接通任督两脉的真气运行于人体,对健康大有裨益。另外,在进行太乙五行拳的锻炼时,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需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尽量做到心静意长,精神贯注,整体合一,内外合一,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平衡心血管系统机能、呼吸机能、骨骼系统机能、代谢功能、消化功能,以及消除老年人肥胖带来的威胁等,使人体系统与器官机能得到改善和保健,起到养身健身、祛病延年、抗老防衰的作用。 武当太乙五行拳充分调动人的精神能动性 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神形合一;它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状态的锻炼调整,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柔化,以柔克刚,利于人们的心态,心理的调整,发挥正面性格,减少内向性格影响,增进人们身心的健康。 武当太乙五行拳对于解除精神状态,提高精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保持舒畅的腹式深呼吸,促进内脏的蠕动,起到调整内脏、提高功能的作用。武当太乙五行拳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促进心脏功能、代谢功能的提高,有显著的抗衰老效果。对人群的微循环测试结果显示,武当太乙五行拳锻炼能使人体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 发挥多学科的优势更加深入的对武当太乙五行拳进行研究 发挥多学科的优势,深入进行武当太乙五行拳练习人群的科学测试。积极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系统地、针对性地进行人群样本的生理、生化、病理、心理指标测试。研究其规律,揭示其内在机制。研究中,要注重武当太乙五行拳对大脑功能、脑电、内分泌(如胸腺)、微循环,以及中医的经络、脉象、心理参数的测试和分析,把人体作为高度统一的微循环调控的整体系统,从发挥精神能动性的观点出发,探索经络、气血、呼吸方法的特殊作用,由此加强其强身、祛病功效的特有机制。 研究武当太乙五行拳抗衰老、防治老年病的效果及其机制。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研究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防止摔跌、延缓大脑退化的防治效果和相应机理。 研究武当太乙五行拳对解除精神紧张的作用。针对成年人特点,研究其在减缓和解除精神紧张状态,提高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的特殊功效和相应机理。增强免疫功能、平衡内分泌、内脏功能协调、能量代谢平衡、脑功能兴奋平衡、精神安详、心理平衡、反应灵敏、动作协调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健身功效、拳术特点以及锻炼的主要方法进行了阐述,充分体现了武当太乙五行拳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继承和发扬武当太乙五行拳要运用现代科技,更系统、更科学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 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体。武当武术前辈们,正是以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之类的理念,以五行结合拳式、结合人体以解说其拳理和锻炼法则。 其一,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基本拳式组成五行系统,作为拳种各拳式的基本元素:如人体的前、后、左、右、中五个方位,将“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为五行。太乙五行拳从动作编排和动作路线上,紧扣五行之理,井井有序的穿行于九宫中。 其二,以五行结合人体。常用的有以五行配五脏,内外五行相互联系,又与技击联系。“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顺”。“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依其五行相生相克之数,调节阴阳平衡。正是人有阴阳,成于五行,以道理为指导,以养身为宗旨,以技击为末学。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意在追求自然,返朴归真。“以静为基,以柔为形”,养生与技击的有机结合就是太乙五行拳的基本指导思想。 其三,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规范拳术。太乙五行拳碾转绕环,环顾八方,分阴阳定五行,踩八卦,穿九宫,“使气力之所到,架势即随之;架势之所至,而气力即注之”。一招一势阴阳相渗,在八卦阵中千变万化,在太极圈和四方四隅变化,形成九宫穿游的格局;手是环抱式,脚走括弧式,腰随胯转,肩胯相对,旋胯拧膀,在方丈之地行云流水,劲势无穷,畅流不息,而元气按人体五行(循环)遍布之意,使内气流畅和聚集,有助于内功的形成。这种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炼和升华。此乃一曰养身健体,二曰御敌防身,是修炼之宗旨。 特点 基本技法 以静为基,以柔为形,神足而意远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尚意不尚力 动中求静,静中求动,重意不重形 意气劲形,心息相随,化劲不硬抗 辩位于尺寸毫厘,制动于擒扑封闭 基本特点 桩式沉稳,架势紧凑 腰随胯转,肩胯相对 两手环抱,脚走弧线 绵软缠绕,走圆化柔 动如蛇之行,柔似蚕作茧。 养身特点 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心静意专,神态精神; 内外三合,节节贯通;任凭阴阳,身法中正; 意到气到,气随意行;内外合一,神形兼备; 奇经八脉,畅流全身;太乙五行,旨在养身。 符合人与自然运行规律 武当太乙五行拳编排创造既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又符合大自然运行规律,有独特的三大特点。一是它讲求拳气合一,以意引气,以内气随拳势之变化而运转周身,变化无穷,身心均受益;二是要求刚柔相济,刚藏于内,柔现于表,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以柔韧之劲,连贯于整体之中;三是在内气运行时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含静,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心意相依,集养生与拳术为一体。 强身健体方面的巨大潜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命科学、医学科学的进步,武当太乙五行拳显示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并展示出在强身健体方面的巨大潜能。人体科学是多学科的交叉,人体又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必须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处理。要探讨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健身效果还必需研究正确传授和科学习练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科学地继承、理解、把握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内涵。 功法 以引为主,是武当丹法以形引气的重要典范,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加强五脏的功能,使五脏坚实,精气充盈。为武当丹法内炼成丹提供必要的帮助,是修墙补屋阶段较好的功法,望习者重视。 一、总歌 玉虚宫内导引功,内炼五脏引五行。 太虚羽化虚空立,周身放松妙无穷。 真元内固生癸水,万法归宗第一功。 手托明月引金风,肺宫安宁天地明。 [奇^书^网][q i].[s h u][9 9].[co m ] 托天翘剪撑天地,内闭三阳脾胃行。 霸王举鼎神力大,三焦贯通肝胆宁。 河车妙法谁人晓,阴阳既济离火平。 五气朝元溶五行,百脉齐收切莫轻。 五行导引功行毕,内精外华化长生。 总歌注解 歌诀:玉虚宫内导引功,内炼五脏引五行。 解:这两句歌诀的含义是:武当太乙五行功是一种以导引的方法来锻炼五脏的功法。练形导引的方法起源很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太乙五行功总歌开始就叙述了该功法的源流和功法的基本功能。即源于道家正统玉虚门中,是一种以导引为主要手段的修炼功法。该功法的主要功能就是锻炼人的五脏,及五行之气。道家和传统医学一样把人体五脏分为五行;肾脏属于水,肺脏属于金,肝脏属于木,心脏属于火,脾脏属于土。此乃五脏与五行属性。 歌诀:太虚羽化虚空立,周身放松妙无穷。 解:此言预备式太虚羽化的内涵,及功效。太虚羽化是武当太乙五行功的预备式,顾名思义:就是正是练功前的准备,其主要的目的是使练功者通过预备式的锻炼,让身体进入体态舒适,周身放松,气血流畅。心旷神怡的境界。其内在的体感奥妙无穷。 歌诀:真元内固生癸水,万法归宗第一功。 解:此言是该功法第一式的内涵。道家修炼的理论中,把先天祖气称之为真元,先天祖气藏于肾和命门之中,与元精、元神、俗称上药三品。可见把真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传统理论认为:人的真元后天补充来源于人的肾脏里。后天的五谷之精也存在于肾脏之中。在中医理论中又被称为肾水、又叫癸水。肾脏在五形之中属于水,而肾水则是修炼者内练成丹的最基本的保证。肾脏的强健程度直接的影响肾水的生成,也就直接的影响金丹内功中的“玉液还丹”功夫的进展。因此,只有真元内固,才能保证癸水的生成。这种方法是众多法门所修的第一功夫。因此武当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加强修炼者肾脏的锻炼是有道理的。 附:关于肾脏功能的论述: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主藏精,而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依赖髓以充养。所以《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足滋养而坚固有力。 歌诀:手托明月引金风,肺宫安宁天地明。 解:此言五行功第二式的动作内涵,金者:五行归属中的金,在人身之中肺脏属金,风者:呼吸唏嘘,往来之气也。中医的理论中认为:肺脏在五行之中属金;在五行相生相克之中:金生水,水则养木,则五行相生,人体康健也。 手托是指动作的内涵。明月则是太阴的涵义。此句话的含义,通过手的动作来引动太阴肺经中真气的运行,,使其流畅、充盈来达到锻炼肺脏的目的。肺宫安宁天地明。此句话含义是人的肺脏功能强健,就会给人带来健康。以下是关于肺脏的论述。 附:肺脏在人身体中位于胸膈内,膈膜之上,在五脏中之位置高,故有「华盖」之称。肺系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司呼吸而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五行属金,色白,在液为涕,在志为忧,藏魄,为相辅之官,有手太阴经属肺脏而络大肠腑,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肺之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中医有“肺朝百脉”之说,意思是说人体所有血脉都会集于肺脏,血液在流经肺脏时,将其中残存的废物通过肺的呼吸而排出体外,又通过肺的作用将新鲜空气吸入体内,汇入血中。新鲜的血液在宗气的推动下,再循行于血脉,温养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歌诀:托天翘剪撑天地,内闭三阳脾胃行。 解:天地者:在人身体中天为上焦、地为下焦。人则为中焦,托天、撑地的含义,通过练功者的双手上下动作来带动身体内上下焦的抻拉。当上下焦对拉分离的时,中焦舒展流畅,因此淤滞疏导而散。传统修真理论认为:人之元气可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之元气藏于肾,后天的元气被称为谷气。它主要来源于五谷杂粮,人食五谷杂粮而纳入体内。经食道而入胃。经脾的运化而成。此句的含义是通过托天撑地的动作,使人内闭手三阳经。抻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经,让其得以充分的舒展。从而达到锻炼脾胃目的 附:关于脾脏的功能有如下的论述: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能纳谷受气,取水谷之精微化生为血液。血的生成与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脾的统血功能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的功能。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难经》指出:“脾裹血,温五脏”,裹就是统摄的意思。清代沈目南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营血者,水谷之精气也。脾胃有伤,营卫虚弱,故血失常道而妄行”,由于脾脏的运化,是水谷的精微转化为精气而通于血脉。可见锻炼脾脏的重要。 歌诀:霸王举鼎神力大,三焦贯通肝胆宁。 解:举鼎是动作的含义。也包含着意识思维活动的内涵。当人的双手向上举起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真气上提,经过上中下三焦而气达双手,同时也就把足蹶阴肝经的真气提上来,从而达到了三焦畅通,补充肝脏,让肝胆功能更健康目的。肝胆乃强筋骨之脏腑,筋骨乃人体力量发出主要的器官,因此,进行中焦的锻炼,对于增加人体的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关于肝脏的论述 附: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唐代王冰解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何者?肝主血海故也。”意思是说,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运动的时候,身体各部的器官则需血量增加,循环血量也势必相应增加,这时肝脏就把贮藏的血液释放出来,以供身体活动的需要;当人在休息安静的时候,全身活动量减少,部分血液便贮存在肝脏。如果藏血的功能出了问题,就会导致人身体不能正常的运行。就会出现诸如:两目昏花、干涩、夜盲;筋肉拘急,屈伸不利;若是肝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肝气逆乱,藏血不固,而引起出血病变,如吐血、呕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肝的功能主疏导排泄,肝脏疏泄功能正常的时候,则气机条达舒畅,血随气行亦通畅无阻。若疏泄不及,肝郁气滞,可导致血瘀,出现胸胁刺痛等证。可见对肝脏的锻炼是何等的重要! 歌诀:河车妙法谁人晓,阴阳既济离火平。 解:倒转河车的做法有几个人知道呢?他地目的是什么呢?传统的五行属性理论认为:心脏属火,肾脏属水。传统的中医理论中认为: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否,将直接的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肾水上升,离火下降其身乃安。传统练养理论同样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最基本的保证。尤其是离火,离火降则肾水升,则阴阳平衡而入修真之门。 附:关于心脏的论述:《内经》云:“心主身之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心脏是主导周身血液的重要器官。《内经》又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意思是说:心脏是人生存的根本,决定人的神采的变化,当它正常时,心脉充盛,面色就会红润光泽。反之,则心脉虚弱。由此可见,心在人身体中的生理上的重要程度。 歌诀:五气朝元溶五行,百脉齐收切莫轻。 五行导引功行毕,内精外华化长生。 解:五气朝元原指人体内五行之气归于气海丹元,气海丹元是人身真气所藏之所。经过身体周流后的真气,在融合了五脏祖气之后,流回气海丹元。此乃收功之势,目的是把全身的真气全部的收到气海之中。此势随是收功之势,但是更应该认真地做好。经过武当太乙五行功的练习,就会使你内壮精神,外显光华而身体健康。 二、行功图谱 预备式:太虚羽化 歌诀:太虚羽化自新生忘掉吾相道自明。 自然妙法演大道融汇虚空显真形 解:预备式,顾名思义,就是练习五行功的准备式。“太虚羽化自新生,忘掉吾相道自明。”此二句的含义讲述了无中生有,阴极必阳的太极之理。忘掉我相,进入无为,使知“道”之何物。“自然妙法演大道,融汇虚空显真形。”此二句的含义讲述了:“道”法自然的道理。真种子产于虚空无形的静态之中。 在做预备式的时候,应首先着重做好放松,让身体全面的放松下来。周身无一挂碍之处。继而,须发聚松,毛孔齐张,达到练功者的身体与宇宙虚空融汇在一起。进入无为、无形、无相的境界。 行功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和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行功要领:在练功时要慢慢的放松,体现慢而融之的特点。当身体松弛之后,方可行功。在练时,要重点体会身体的松弛感觉。 第一式:真元内固 歌诀:跨虎登山目瞪圆真元鼓荡壮先天 筑基炼气是根本内炼真阳此为先 解:真元内固,顾名思义,就是让真元内在稳固的意思。“跨虎登山目瞪圆,真元鼓荡壮先天。”此二句的含义讲述了真元内固式的动作要领及目的。跨虎登山讲的是本式以骑跨动作为主,目瞪圆,是指开目行功,目的是用力瞪圆双目,使肾中的真气上提,已达到阴升阳降的目的。 “筑基炼气是根本,内炼真阳此为先。”此二句的含义是讲述所有内练之法的根本是筑基练气。练气的主要方法就是练真阳之气。因此,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是锻炼肾脏。当真元内壮达到鼓荡开合的时候,就达到本式的锻练目的。 行功姿势:接太虚羽化,两腿弯曲,身体逐渐下蹲成中马步桩,开目行功平视前方,两手握固上提,两臂向后背弯曲,外劳宫穴贴于后腰眼处(即肾脏外部)。 内功心法:行功时,观想太阳照射在腰间,以命门为中心,包括两肾在内,形成一个如太阳热的圆形物体,其热度直透体内。使腰肾发热,身体舒适,头正身直,法度自然圆润,无任何僵硬痕迹。 行功要领:在行功时,要注意动作的精准。应当注意的内容有二: 1、开目,此动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肾水上提。 2、在行功时,一定要观想到两肾发热的程度才可以连下一式。 目的:河图曰:“天一生水”,在人身体中五行属水者,肾也。人的身体体质的好坏,内脏功能的强弱,与肾脏功能有直接的关系。肾主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能量来源,更是内炼成丹的基本物质。 在内丹功中,常有两肾如汤煎得说法,就是两肾在内功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发热。进行练精化气的行功。此式让两肾人为的发热的目的,也是为了锻炼肾脏的功能。人为的创造两肾如汤煎得功态。 第二式:手托明月 歌诀:五行密录法为先太阴真气内外连 金风引动润肺腑精华无形入丹元 解:此式名:手托明月,明月是太阴的别称。说明此式是练手太阴经的。“五行密录法为先,太阴真气内外连”此二句的含义是指:在五行之中,金是五行之首,在人体五脏中,肺脏也是在最高的位子。肺是主宰人体的表里的脏腑,有人体内外相连的功能。“金风引动润肺腑,精华无形入丹元。”此二句的含义是太阴经得真气流动以后,所带来的效益,就是肺腑的滋润。金能生水,水则是肾精的必备物质。故说精华无形入丹元。 行功姿势:原式;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慢慢抬起,手指向前,手心向下,与肩同高。略停片刻,然后向外翻手,手心向上,由手大拇指向外引动,慢慢地向有左右横开二臂,与身体成一线,略高于肩,手心向上,如托明月,略静片刻。然后翻手手心向下,由身体两侧慢慢下压,至于小腹同高后,两手合向小腹前作抱球状,两手指相距一寸许,手心向上。慢慢上抱,与脐同高,翻手下压,慢慢归原式。反复4-8次。 心法:两手外展时,要以大拇指引动手臂像身体的两侧展开,要顺其臂自动而动,双手展开后要有托物之感,观想双手各托一轮明月,翻手下压,抱球式要有内气归于丹田的感觉。 行功要领:在做此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两手上抬时,要注意吊球之式,两手外展的时候,要注意引动和自动相间。 2、在两手下落的时候,要注意两手的轻灵性,轻灵柔软方有鹤形之势。 3、在两手上抱时,要注意两手要有抱腹的感觉。 4、反手下压时要有引气归元的感觉,所谓气壮丹田即是此意。 目的:开太阴肺经,以壮肺经之气,肺经之气又称为金气。在丹功中的五行理论中,金生水,金气的旺盛有利于肾水的生成。肺脏的强盛,则人的吐故纳新能力旺盛,以利于周身毛孔的自然张开,与天地宇宙相呼吸,用归元法,引内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托天翘剪 歌诀:五谷纳精法最全,一粒黍米产黄田。 托天翘剪回首式,脾胃安宁可擎天 解:托天之势,顾名思义。手向上托举,翘剪乃是手向上翘起之意。“五谷纳精法最全,一粒黍米产黄田。”此二句的内涵讲的是此式是运化五谷精微的最好方法。人的后天精气来源于五谷,有脾胃来消化、吸收。因此,脾胃功能的强于弱,将直接的影响人体吸收五谷精微的效果。“托天翘剪回首式,脾胃安宁可擎天。”此二句的内涵之意,是讲该式的练功动作特点。以及,该式的锻炼的脏腑和效果。这两句话重点的强调了在做该式的时候。要注意的动作如回头等。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双手由身体两侧向身体前抱起,指尖相对,相距一寸,手心向上,到与脐同高后,左手翻手向下压至身体侧面原位,右手继续上提至胸前,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转,托至头顶,至极点。头慢慢左转,开目左看。左右各6次。 心法:1、双手上抱时,体会抱腹的感觉。 2、双手上下相撑时,要有托天撑地的感觉 3、转头时尽量向后看。 行功要领:在做此式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抱腹时,要切实报到有大腹便便,沉沉欲坠的感觉后。方可做两手上下齐分托天、翘剪之势。 2、在做托天、翘剪的时候,应当注意感受两手上有托天的感觉,下有按地的感觉。 3、要尽力的回头后看。 目的:脾胃是人体五脏中,摄取五谷精微的重要脏腑,人食五谷经食道而入胃,经脾胃的运化吸收,才能补充人体的需要。是人体度外吸收能量的主要脏腑。脾胃功能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第四式 歌诀:东海青龙将名扬内藏三魂升瑞祥 霸王举鼎千斤力三焦通畅万寿疆 解:此式之名霸王举鼎,乃说此式之功效可以增长力量。“东海青龙将名扬,内藏三魂升瑞祥。”东海青龙为隐喻:东者:甲乙木也;青龙:肝也,修真图中喻此处藏魂。此二句的含义是肝脏的功能上升了,三魂则安详宁和。面先瑞祥。“霸王举鼎千斤力,三焦通畅万寿疆。”肝胆脾胃乃位于中焦,上连心肺,下系肾大小肠。其功能住人体的排泄。此二句内涵之意是:肝胆脏腑的功能正常,则人体三焦通畅。肝胆的功能增强,人体的筋腱的力量就强大。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双手由身体两侧向身体前抱起,指尖相对,相距一寸,手心向上,经腹部继续上提,至前胸,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转,托至头上,至极点手心向上,指尖向后,两手相距8寸许。然后两手合十,指尖向上,两掌相距2寸,由胸前降入丹田,归元。共做6次。 心法:1、双手上抱时,要有抱腹的感觉。 2、托天时要极力托起重物的感觉。 行功要领:在练此式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平心静气, 2、在做抱腹时,重点体会两手的手托重物感觉, 3、在做两手上托时,要重点体会两手上举重物的感觉。如果练习者的中焦不适,在练习时应采用闭 气法。即上举时,闭住呼吸,默数6个呼吸。切忌:不可过多! 目的:肝胆位居中焦,在人身体中,主排泄疏导之能。肝胆的功能越强,则排泄疏导的功亦强。则三焦通畅人体康泰。另外,肝脏是人体藏血、排毒的重要器官,肝脏的功能强盛,则人体藏血、行血的功能就强。霸王举鼎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肝脏的功能。 第五式倒转河车 歌诀:河车依法倒行拳内升真水降心元 阴阳交替并行用,抽坎添离法延年 解:顾名思义,倒转河车的功能就是把肾水提升上来,用以平和体内的心火。“河车依法倒行拳,内升真水降心元。”倒行拳:即是倒转拳。内升真水指的是肾水,降心元之的是降心火。此二句的内涵之意是:形容该式的动作要领,以及行功的作用。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双手由身体两侧向外转动,手心向前,握固。然后向前慢慢抬起小臂,双肘同时弯曲成90度,拳心向上,拳眼向外,放于身体两侧。然后开始做立体太极式圆周运动,先转动左拳,即左拳向前下———前——-前上,与乳同高。然后收回腰间。右手同时动作,向后收回,将拳收到腰间。然后慢慢的向前运动(同左拳一样)。左右手同时运动,各做6——-36次。 心法:速度要求缓慢,不宜过快。要细细体会双手及两拳的感觉。 行功要领:在行功中,要注意两拳所转得远的大小。不可过小,尤其是两个拳向后的时候,一定要尽处。这是要重点体会肘部的感觉。两拳向前的时候,要重点的体会小臂到肘的感觉。 目的:此式是以调节心脏功能为目的。心脏的强盛,人的经历就旺盛。因此,打开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使真气不断的充盈两经,达到阴平阳秘地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收式五气朝元 歌诀:意气相抱法易精气遍周身法常行 练就五行精华后五气朝元归丹庭 解:顾名思义;就是周身所有的真气,都流回丹元。“意气相抱法易精,气遍周身法常行。”此二句的含义是练功的具体要领,就是意气相抱,用来行功。“练就五行精华后五气朝元归丹庭”此二句的含义是指行功后,要注意的是五气朝元收功。收功地目的是把练功所的真气,收到气海丹田之中。收功在整个练功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练功是为了使人的精气神更加充足,收功则是把所练之气全部的收净。如果收功时没有把所练之气收净,真气就会在平时不由自主地在全身流动。习练者就会感到周身不适。因此,习练者切忌。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归丹田,直到收净为止。 锻炼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主要措施 根据练习太乙五行拳的实践出发,此拳的修炼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讲究方法,需要时间,循序渐进,不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就难以达到健身祛病的效果,所以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3.1明拳理勤习练 练习此拳要先知道其理论,探寻研练之规律,进行科学的锻炼。现代科学证明,内气是一种特制质流,是人体潜在的客观存在,但内气的出现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掌握内在的规律。内家云:拳起于易,理成于医。欲习练太乙五行拳,首先必须学习太乙五行门的基础理论体系,从中探寻修炼之规律。大家都知道人体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与五脏六腑相生相通,所以三节松柔,九窍相通,太乙真元即能循五行流注,最后养气归丹,达到内以养身,外以祛病,抗老防衰,延年益寿之效果。 3.2首先练好基本功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基本功是九宫旋转十二桩法。打松胯关节是入门关键,扎扎实实地练习基本动功。重视架势方位与手型,把握每招每式的方向,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变换,错走一步,就会影响整套拳术的路线。只有外形的准确,内功的理顺,才能得到“完整一气、浑然天成”的意境,达到通三关九窍,有利于整体合一,内外合一,方可进入内气的导引,混元气的培养,内丹的形成。 3.3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水到渠成 把住整体和内外合一,注意循序渐进,做到持之以恒。对初学者来说必须力求放松、均缓,消除拙力。不仅要求外形姿势正确,而且要做到缠韧、柔中有刚,从松柔入手,化刚为柔,继而积柔成刚,最后达到刚复归柔的练功步骤。在复杂、连贯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整体合一。把基础打牢固,才能有利于拳架成型、技术提高。力争做到整体放松,心静意专、柔韧圆活、绵绵不绝、神形兼备、内外相合、身法中正、任凭阴阳,使内外合一,但绝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求不急躁、不厌烦、心平气和,循规蹈矩,在行功走架上怡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自然水到渠成。 3.4实事求是,务真进取。 武当太乙五行拳虽然是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可以调剂、改善生理功能,增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但不是长生不老药,不能治百病。练习者还是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有病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医务治疗,再结合自身实际病情进行练拳,只有双方有机的结合,因人因病而宜地锻炼,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央视武林大会太乙五行拳大赛 中华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武林大会》独具创意地通过央视公众媒体将中华传统武术十大不同风格特点流派以同门第子较技打擂形式向世人展示出来。武林大会的口号是“还原真实武林”,突出的是一个“打”字,决不用花拳秀腿做节目,与武术散打不同,武林大会选手不分体重级别,不带拳套,比赛时每场打3局,每局比赛两分多钟,两局之间休息半分钟,以计算点数决出胜负。“无拳套、无级别、无演绎”的擂台比武形式将是《武林大会》最鲜明的标志。 这次央视武林大会中尤以武当太乙五行拳独具特色。太乙五行拳乃武当派不传之密,以五行生克之理为依据,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归,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动静自如,心息相依,水流云绕,莫测端倪。在实战应用中以武当派内家心法为底蕴,讲求抓筋拿脉,一招制敌。在养生健身中讲求拳气合一,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心意相依,集养生与拳术一体,达到以神为归,怡然自得。 太乙五行拳拳势柔和绵软,多缠绕动作,桩式稳沉,腰随胯转,两手环抱,脚走弧线,演练如蛇之行,运行似蚕作萤,架势紧凑,方丈之地即可演练。 闾山武当五行连环拳 闾山武当五行连环拳以三体为基本姿式,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起手如钢锉,回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一枝动,百枝随。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迈步如行犁,落地如生根,手脚齐到方为真。手到脚不到,用法不得妙,手到脚也到,遇人如拔草。 李小龙 武术技击家李小龙 李小龙,伟大的武术技击家,世界武功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ong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师,泰拳大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不减。 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人物档案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布鲁士(BruceLee) 乳名:细凤 绰号:马骝,冇天装,阑仔,牛王头,冇时定,点解龙,猩猩王等。 籍贯:中国-广东-顺德 生于:1940年11月27日(星期三)9:15pm 卒于:1973年7月20日(享年32岁) 生肖:龙 出生地:美国-旧金山(三藩市积臣街医院) 身高:173cm 百米成绩:11.8s 体重:64公斤 血型:O型 嗜好:练武,冥想,恰恰舞,阅读,哲学 肄业于香港喇沙书院 1961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 害怕的东西:水 7岁从影,13岁习武 入门功夫:咏春拳 父亲:李海泉(李满船)(粤剧名丑) 母亲:何金棠(欧亚混血) 师父:叶问(咏春宗师) 姊姊:亚葛蕾丝、费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罗勃特 太太:莲达.爱美莉(Linda) 儿子:李国豪(拍摄电影中意外丧生) 女儿:李香凝(从影) 李小龙有一兄、一弟、两姐 李小龙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由儿子李国豪陪伴。 所拍电影和电视剧:金门女(1940),富贵浮云(1948),梦里西施(1949),细路祥(1950),凌霄孤雁(1950),人之初(1951),苦海明灯(1953),母泪(1953),父之过(1953),千万人家(1953),危楼春晓(1953),爱(上集)(1955),爱(下集)(1955),孤星血泪(1955),守得云开见月明(1955),孤儿行等于苦命女(1955),儿女债(1955),许癫纳福(1955),早知当初我唔嫁(1956),雷雨(1957),甜姐儿(1957),人海孤鸿(1959),唐山大兄(1971),精武门(1972),猛龙过江(1972),龙争虎斗(1973),死亡游戏(1973),盲人追凶,打击恶魔党,可爱的女孩,布朗蒂,青锋侠等。 关于李小龙 李小龙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过的。李小龙幼时身体非常瘦弱。他父亲为了儿子的体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李小龙在13岁时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技击水平,李小龙除了勤习中国拳术外,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他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拳击比赛,不断丰富实战经验。赴美深造自创截拳道 由于害怕李小龙学坏,在他18岁那年,李小龙的父母决定送李小龙到美国留学。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生活相当艰苦,进入大学就读以后,他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校园里进行训练和表演,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1964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全美空手道比赛,当时年仅24岁的李小龙横扫所有选手取得了桂冠。李小龙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绝招。李小龙是个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 李小龙为了宣扬中华武术,在大学2年级期间,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他边教边练,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尤以腿功造诣更为精深。在振藩国术馆里,他认识了来学武术的医学院女学生莲达,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俩正式结婚。婚后,李小龙夫妇双双辍学,合力经营武术馆。 自从李小龙在佛罗里达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之后,李小龙的名字便传遍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等电视台也请他表演腿法,中国功夫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他创办的振藩国术馆也逐渐兴旺起来了。为了扩大影响,李小龙经常到各处参加武术比赛,并先后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开设武术分馆授徒。国术馆的规模和设备不断完善,世界上许多显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等都争着拜他为师,好莱坞的著名电影明星如占士亨宾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门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美国国内各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他的“以武会友”的宗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涉足电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纪70年代初,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着世界。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龙接受香港嘉乐电影公司的邀请,以1.5万美元的片酬签了两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唐山大兄》。该片预算只有10万美元,而且剧本也是边拍边写的,在这种情况下却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了300万港元。继《唐山大兄》之后,李小龙又拍摄了《精武门》,《精武门》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预算,引起更大的轰动。李小龙在片中的大无畏精神和惊人的打斗技巧,特别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脚”和“地躺拳”和“双节棍”,令人赞不绝口。此后,李小龙又自组协和电影公司,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还与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并亲自担任了主角。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大展宏图,准备继续拍完《死亡游戏》的时候,由于药物过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3岁。 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师,泰拳大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不减。 李小龙多才多艺,亦文亦武。他每当练功之余,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国技击杂志仍在不断地研究、介绍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依然崇拜他。当回顾作为一位中华武术传人的李小龙一生时,人们将永远怀念他那颗热爱中华民族、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渴望中华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 李小龙之死揭秘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先生英年早逝已经有三十个年头,然而期暴毙之因却是近代一迷。在网上,以及在很多报刊杂志上面恐怕大家都会看到,李小龙的死只是死于药物过敏而已,但其实并非如此简单的事情。根据现代的报道来看,李小龙的死因已经是没有太多人的关注了,人们可能都已经淡忘了这些事情,迷迷糊糊只记得他死于药物过敏而已。但是翻开90年代的书刊《武魂》可以看到事实的真相。一九九三年四月纽约一盘录音带的播放才真正使得这一实际之谜终于得以大白于天下: 李小龙是被人谋杀的!然而谋杀李小龙的元凶竟然是身为美国亿万大亨的休#8226;博比! 休#8226;博比是当时美国金融界巨头,名震各国,拥有一个古老而富有的家族。在李小龙死后的第四天,即1973年7月25日,休#8226;博比录制了此盘录音带,详尽披露了谋杀李小龙的原由和过程: 事件应从五十年代讲起。1958年11月底,18岁的李小龙在由香港开往美国旧金山的“克#8226;利夫兰总统号”客轮上偶然结实了休#8226;博比的唯一的女儿珍妮特。刚满十八岁的珍妮特自幼就任性无羁但却光彩照人,李小龙那古怪而自信的性格,勇武而凶猛的武技使得她竟然被神魂颠倒地喜欢上了这个东方人。 到达美国后,珍妮特便开始了对李小龙的追求,而李小龙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只是把珍妮特当作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旧金山到西雅图,珍妮特毅然从纽约的“宫殿”飞到李小龙所在的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然而李小龙对武术的执着和待人的冷漠,使得珍妮特含泪返回纽约。 四年后(1962年),正攻读医学硕士的珍妮特突然决定要出远门。休#8226;博比先生也认为女儿只是和同学去迈阿密游玩,便不经意地答应了。事实上,珍妮特去了西雅图,旧情重燃的她仍然深爱着李小龙,并试图说服李小龙。李小龙忙于振藩武事的训练和应付来自各界的挑战,自然是不会听进珍妮特的话的。况且,武术对于李小龙而言,简直就是他的生命和所有的理想。 1963年6月的一天,珍妮特突然神秘地回到纽约的家中,并称已怀上了李小龙的孩子。但当珍妮特的哥哥迈克尔(当时已颇有名气的银行家)专程问及李小龙时,李小龙却对这件事情予以否认,并将已与艾琳达订婚之事告诉了他。这对于珍妮特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珍妮特患了精神病,住进了医院。1964年,珍妮特在家中喂婴儿吃奶,电视上转播着美国洛杉矶长堤举行的世界武术比赛,截拳道和李小龙的出现震惊了现场观众,更震惊了珍妮特和他的父亲休#8226;博比。李小龙的自信成了现实:他成为令世界震惊的大英雄!然而就在比赛节目结束不久,珍妮特勒死小孩后也割脉自杀。悲痛欲绝的休#8226;博比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李小龙必须死! 李小龙的日渐走红和成功,使得休#8226;博比越发要除掉李小龙。迈克尔征得父亲同意,悄悄联合了黑手党准备对李小龙下手,结果狡猾的黑手党借此“洗钱”五千万美元,且趁机大加敲诈,迈克尔被激怒,声称要去自首,结果回家途中“车祸”丧生。丧女和丧子双重之痛愈发坚定了休#8226;博比要杀掉李小龙的决心。不久,他找到了一位医术高超的脑血管专家,借助李小龙曾昏倒拍戏场的现象,一个阴险的计划实施了。 其实李小龙已患上了脑肿瘤,为了加速李小龙的死亡,休#8226;博比和这位医学专家使用了一种导致血管爆裂的致死药物BmN(症状则与死亡一模一样)。计划顺利实施,不久,一代武星就这样流行般逝去了,休#8226;博比也终于满意地笑了。(不知道大家看到“休#8226;博比笑了”这一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滋味。请大家发表评论) 依休#8226;博比要求,在休#8226;博比死后,这盘录音带方公诸世人。一代功夫之王竟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不能不令我们扼腕叹息。所幸的是,这一武林的世界之谜尚能得以大白于天下,也尚可慰藉众多的影迷和崇拜者了。 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澄清对李小龙的误读 李香凝逐条列出她对事实的澄清,修正多年来外界对李小龙的部分误读,还涉及到众说纷纭的李小龙之死,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她作为女儿,在澄清真相时数次谈到澄清这些,是因为“不能违背李小龙的哲学”。部分“误读”如下: 1.李小龙从未跟依诺山度学双截棍。 “没错,许多文献里都提到我父亲向依诺山度学过双截棍,但是这不是事实。我父亲是自学双截棍的。我会尽快给你更准确的信息。” 2.李小龙从未经过西洋拳训练。大家说李小龙在上中学时体育课上的拳击练习。 “我认为我父亲从未在高中参加过拳击训练。” 3.李小龙从未与木村交过手,从未输给过空手道。 “如果是也只是俩人练习,切磋武艺。” 4.原本讲述李小龙是在拍摄《死亡游戏》时去世的。 “我父亲刚刚开始拍《死亡游戏》时就停止了,并去拍摄《龙争虎斗》,也没有继续拍《死亡游戏》,就去世了。” 5.澄清李小龙从未参加“长岛国际比赛”,也未得到过冠军,他仅仅是去表演。 “我父亲没有参加这些竞标赛(或任何竞标赛),因为在哲学上他认为这样比赛不符合武术的理念。他不相信搏击,因为真正的拳击是没有规则的。因此,他没有在这些比赛上做表演,也从未参加过比赛。因此,我认为最好不要表现他在任何竞标赛上表演,不管是用什么名字,因为这有悖于他的哲学。如果你要表现他参加比赛,那么就是梦幻般的。” 龙之奋斗历程 童年时候的李小龙非常顽皮,不爱学习,性格怪异,喜欢独处。但拍电影却非常敬业,加上天资聪颖,成了小有名气的童星,深受女孩们欢迎,而李小龙也自小是个性情中人,交女孩也是他的嗜好。13岁那年拜入叶问门下学习武术,到处寻人打架,1957年夺得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58年夺得全港恰恰舞公开赛冠军。总之,这之前的李小龙还是一个年轻、顽皮、不爱学习、到处惹是生非的毛小子。 李小龙的奋斗历程应该从19岁那年怀揣100美元只身前往美国谋生算起。 邮轮经过神户、横滨、夏威夷,前往他一片茫然的未来之地——旧金山。在香港,他是小有名气的童星和赫赫有名的街头打手,在这里——还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美国社会的旧金山他只是无数到美国淘金华人中不起眼的一个,只能干一些零碎的活,住在破烂的贫民区。 旧金山最引为自豪的是宏伟壮观的金门大桥。李小龙站在桥上,倚栏眺望碧蓝的大海。大洋的彼岸,是香港,他由此想起他那‘望子成龙‘的父母。他决计洗心革面,发奋自强,做出成果来证实自己是一条龙! 李小龙在旧金山,干得稍长、稍有点起色的职业是教人跳‘chacha‘(恰恰舞),他的收费低廉,学员稀少,这与他精湛潇洒的舞技很不相称。在香港,他是跳舞作乐;现在,他却以舞艺权做维持生计之手段。美国人不鄙视从事任何职业的人,可李小龙总觉得有些无奈。 三个月后,他去了西雅图。他找到周露比女士开的中餐馆,周女士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收容他在餐馆打工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 李小龙进了当地的爱迪生高级工业学校(相当于中国的职业高中),这是他英文水平不够格的缘故,不能够直接进大学。周女士是李小龙父亲的旧友,她在政治上很活跃,是当地华人社团的代言人。但李小龙父亲的面子,到李小龙正式打工的那天,给无情地撕掉——周女士俨然一副老板面孔,她毫无表情地对李小龙指指点点,稍不满意,便厉声训斥。李小龙怒火填膺,他来美已三个月,虽也知道‘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这一信条,但他觉得太突然,简直就受不了。但李小龙还是把火气强行压下,按照周老板的意旨,把活计做得她满意。李小龙的行为跟在香港时大不一样,依过去的脾气,他会摔掉盘子不干,或拿盘子砸她个满脸开花。 美国的学校,跟保守的香港学校很不相同,完全是开放性的,纪律松懈散漫,在李小龙看来,美国的学生简直就在玩。此时的李小龙,父母再不能督促他,老师也不会约束他,同学更不会因学业的优劣而崇拜或鄙视一个人。李小龙完全可以无拘无束,放浪形骸。然而,此时的李小龙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他一改在港厌学逃学的作风,一丝不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深知学费来之不易,逆境中的他悟醒了许多人生的哲理。他知道理科一直是他的弱项,他曾对它恨之入骨、厌之如蝇。现在,他尽管仍不喜欢,却比文科下了多倍的苦功。他对英语,更是到嗜学如命的地步,他知道;来到美国,无论进大学深造,还是进社会就业,语言是最最重要的。 李小龙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开始做跑堂,工资比做杂务要高,还有小费。但李小龙心中仍十分压抑。他从小就有做首领的欲望,希望驾驭他人,而不被他人所驾驭。李小龙正处于被人人所驱使的境地,食客、老板、厨师都可以驱使他。 李小龙离开了周记餐馆(这期间有一段爱情风波促成了此事),发誓不去任何一家餐馆打工——那样太束缚自己的个性了。他想独立从事一种职业,哪怕收入仅够糊口,也比受他人约束要心情舒畅。 李小龙结识了日本美籍商人木村武之,那时他19岁,木村36岁。他们成了忘年之交,村甘愿做李小龙的弟子和追随者。李小龙一直想开设武馆,但没把握,也没钱。现在得到了木村的鼓励和出资帮助,武馆开起来了。 李小龙的武馆设在西雅图唐人街的一个地下室里,初衷是以此为谋生手段,并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并独创一支门派。但是创业是艰难的,问津武馆的寥寥无几。李小龙跟木村商量后,就和木村带几个学武的学生,去西雅图的几所大学做示范表演。事实证明,他这种笨拙而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他的表演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每次都有一两个学生放弃他们原有的爱好,而改学中国功夫,武馆初见起色。 1961年,李小龙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那时,医科、法律、商科是热门专业,而李却选择了冷门的哲学。李小龙是一个好动而又好静的双面人,他酷爱武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又爱静静地思考。李小龙沉湎于哲学的海洋里,他崇拜的东西方哲学家,有中国的老子、庄子,德国的尼采,法国的萨特。他发现,叶问师父的教诲,以及古代侠客故事所包容的意义,皆可从老庄哲学中找到印证。而尼采、萨特的哲学,又与李小龙好斗好强、无拘无束的天性惊人地相似。‘真人不露相‘是中国古代大侠的行为准则和追求境界,而年轻好胜的李小龙,总在不断地推销自己,张扬自己,以证实自己个‘超人‘。 李小龙脑瓜子绝对聪明好使,应付学业绰绰有余,主要精力放在了功夫上。他在学校附近的停车场租用了一个角落,每月20美元租金,用作他的武馆。他和木村对这块地方非常满意,较唐人街那个地下室,空间和光线都要优越得多。1962年,第一间“振藩国术馆”开设起来了。 当时他的名气已经颇大,是校园里引人注目的华裔学生。他好出风头,擅长演讲,乐于推销自己,一些美国人也加入到李小龙门徒的行列。他总能如愿地招满学生,每位学费每月15美元。对囊中羞涩的李小龙来讲,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那时,美国征战越南,李小龙应征入伍,当了一回“兵哥哥”。但是李小龙自由不羁的天性怎会愿意待在军队呢?后来李小龙作为预备役军人留在美国本土,末被派往越南作战。这算是他的一大幸运,也是武术界的一大幸运。 李小龙在大学期间与琳达坠入爱河,后来双辍学结婚。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请读祝春亭的《功夫影帝李小龙》第六章。 李小龙和琳达离开了华盛顿,去了更有发展前景的加州。在那里结识了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武术界的前辈严镜海,全美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从影是他的梦,但自来到美国,一直跟电影无缘。未曾听说,有哪位华裔演员跻身好莱坞,并占有一席之位,但却又一直忘不掉电影并怀着一线希望。他们驱车来到天堂般的好莱坞,却只能远远望望而已。未来,很远。他们离开好莱坞,李小龙靠在座椅上,情绪低落,琳达说:“你行的,一定行”。在李小龙奋斗的背后,琳达一直直默默忠实地支持着他。 1964年秋季,李小龙参加全美空手道大赛,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而荣登冠军宝座,并与罗礼士成了挚友和师生。 1964年,美国长堤空手道大赛是李小龙一生的重要转折点。李小龙作为表演佳宾出席这场大赛,表演了咏春拳,蔽目粘手、寸拳、无影拳、二指俯卧撑等,令所有观众瞠目结舌。李小龙在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中的出色表演,使他名气在美国武术界名气大增,不少武师从千里万里之外赶来拜访他,而这次大赛表演也促成了李小龙迈出踏入好莱坞的第一步。 经过长时间的周折,李小龙得到了好莱坞电视剧《青蜂侠》第二主角加藤的角色,这之前穿插着《陈查理》长子角色落选和李小龙携琳达回港的事。《青蜂侠》的播出,没有引起太大轰动,但饰演加藤的李小龙,却愈来愈受观众的青睐,他英俊灵敏,身手不凡,在剧中的表现,远胜于饰主角青蜂侠的威廉士一筹。 李小龙终于实现了进入好莱坞从事表演的梦想。他没有名声大噪天下知,却已取得可喜的业绩。他的最终目标是做世界级的功夫明星,这条路不平坦,充满艰辛,并且漫长。 李小龙把武馆关了,想一心做职业演员。后来得到费西蒙的指点和雪伯灵的开导,武馆重新开起来了,不过不是什么人都收,不是每个月学费20美元,而是只收名人和资质很高的人,每小时学费50美元,后来还涨到250美元!——这样来提高他的名气。 李小龙已在好莱坞有了一席之地,也接演了一些配角,担任武术指导什么的,但总是在原地徘徊不前,甚至还不得已饰演了《丑闻喋血》中那个阴阳怪气的同性恋杀手。在好莱坞昙花一现的人很多,况且他还是一位中国人,要在好莱坞风风火火谈何容易。一位影评家说:‘一句话,因为李小龙是中国人。不是好莱坞的首脑对李小龙本人有什么偏见,而是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如无形的手,窒息了他们的思维。‘ 虽然事业不得意,但李小龙并没有垂头丧气,反而很有自信地在一张便签上写到: 我的明确目标 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一千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这是中文翻译,原文是: myDefinitechiefaim I,BruceLee,willbethehigestpaidOrientalsuperstarintheUnitedStates.InreturnIwillthemostexcitingperformancesandthebestofqualityinthecapacityofanactor.Startingin1970,Iwillachieveworld-fameandfromthenonandtilltheendof1980Iwillhaveinmypossession,000,000.ThenIwilllivethewayIpleaseandachieveinnerharmonyandhappiness 李小龙与朋友策划一部《无声笛》的影片。他们去印度勘外景,大失所望,拍摄计划被迫取消。曾有主演电视连续剧《功夫》的希望,他又一次幻想成功,最终发现又是水月镜花。被好莱坞美丽憧憬所诱惑的李小龙,就象头可怜的驴子——嘴巴前面悬着一把草,它拉着车努力地向前跑,却始终吃不到那把草。他愤怒地想:我在好莱坞还有呆下去的必要吗?李小龙开始有了回港发展的念头。 那时候,香港电影业的龙头老大是邵氏集团,60年代是邵逸夫一统天下的黄金时期。1969年,邵氏制片主任邹文怀带领何冠昌等人走出邵氏,创办了嘉禾公司。两家公司明争暗斗,嘉禾始终处在下风,无能撼动邵氏,直到一个人——李小龙的到来。 那时虽然对李小龙本人来说甚不得志,但他的名气已经非常之大,香港能请动李小龙的也只有邵氏与嘉禾两家。本来李小龙看中的是实力雄厚的邵氏,并且不计较相对较低的片酬,但邵逸夫自高自大,最终因各种原因不欢而散;另一方面,邹文怀以他的诚意打动了李小龙,李小龙决意加盟嘉禾。 嘉禾、邹文怀,这两个词在李小龙影坛事业生涯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推崇尼采要做“超人”也真正做到了“超人”的李小龙只听两个人的话:一个是妻子琳达,另一个就是邹文怀。 以后的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四部半”。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李小龙这短短两年掀起狂澜的时期,很多人只知道《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只知道一次又一次打破票房记录,只知道李小龙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国际巨星,但有多少人了解李小龙在这之前艰难的奋斗历程,有多少人知道这两年中李小龙的孜孜不倦? 《唐山大兄》一片的摄制,在极原始、极艰苦的泰国柏庄。当时嘉禾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去造出剧情所需的场景、道具,住宿、饮食条件都十分艰苦,气候也不适应,总之,比在好莱坞拍片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李小龙怨言归怨言,工作起来却十分投入,仿佛有使不尽的精力和力气,令其他疲惫不堪的演职员十分佩服。尽管当时条件艰苦,工作繁忙,精神和体力严重透支的李小龙仍坚持练功。他们住在柏庄附近小镇的旅馆里,每天天末亮,李小龙就起来跑步健身,而当时极度疲惫的演职人员还沉浸在梦乡中。 1971年《唐山大兄》公映,狂揽320万,打破《仙乐飘飘处处闻》票房记录230万,天皇巨星从此诞生。 李小龙决定留在香港,马上投入到《精武门》的拍摄。第二年,《精武门》上映,票房突破450万。那李小龙风风火火的年代,也是嘉禾起死回生的年代。 同年,李小龙自编自导自己主演和制片,推出又一力作《猛龙过江》,票房超过500万。本来李小龙想自己组建公司自立门户,但李小龙野心虽大,但并非经营之才,对如何筹建、运作,心中无底。邹文怀语重心长地说:此事要慎之又慎,我是在影坛混到这把年纪,做过好些部电影的制片,有了十二分把握才离开邵逸夫走这步的。现在好些人年少志高,草率行事,创办制片公司不待制片就砸牌了。后来李小龙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1972年秋,不待《猛龙过江》公映,只作了短暂的休息,李小龙便投入《死亡游戏》的摄制。但只拍摄了三段武打和一些零散的镜头就得到了主演《龙争虎斗》的机会。这是一部使他如愿好莱坞成为真正国际巨星的作品,只可惜这部影片上映前一个月便辞世西归,只有他的在天之灵能看到这一切了。 李小龙还在美国好莱坞仿惶时,曾夸海口立下三大宏愿:一是推广弘扬截拳道,使中国功夫传遍全世界;二是使华语片打进国际市场,让全世界的电影观众认识中国电影;三是在欧美的影片中饰演主角,奠定中国演员的国际地位,《龙争虎斗》让他了却了这三大宏愿。 李小龙的英年早逝有很多原因,包括他晚年(估且这样说吧)对身体犯下的错误,如服食大麻,使用肌肉振荡机等(这里我们并不回避),但与他过强的意志超出了身体承受能力,超负荷的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龙就是这样铸就的。李小龙告诉我们:即使你是天才,也需要奋斗。 李小龙荣誉榜 1957年,获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 1958年,获全港恰恰舞公开大赛冠军。 1971年,被国际武术权威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 1972年,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 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80年,获日本《朝日新闻》选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被德国汉堡大学选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 1993年,美国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 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钞票。 199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8年,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1998年,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1998年,获美国演艺同业公会“终身成就奖”。 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 2004年,英国传媒协会特为李小龙颁发“传奇大奖”。 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世纪之星”奖。 2005年,入选《人物》“电影百年十强人物”之一。 2005年,获“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杰出贡献奖”。 2005年,当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2005年,获国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 2007年,入选英国TotalFilm杂志“50大电影英雄”。 李小龙的十位师父 一、李海泉——太极拳 通常,人们都认为李小龙宗师的第一位武学老师是叶问宗师,但实际上他的启蒙老师却是他的父亲李海泉(Lee-HOI-cHUeN),因为李海泉作为粤艺明人,已修习太极拳几十年,有很深的造诣。李小龙自小好动,认为只要是拳便都能打斗,因此从几岁时便开始跟父亲学习太极拳,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练就是二十几年。从李小龙的武学笔记可以看出,太极在截拳道中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一些有关“太极”、“无极”、“阴阳”的理论更逐渐发展成为截拳道的核心理论,而太极图也成了截拳道的标志图。 所以说,尽管李小龙早年所学的太极拳未能为当年的“接头实践”带来什么直接的效果,但却为他在武学上的辉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术中有句谚语叫“十年太极不伤身,一年形意打死人”,太极拳的实战效果虽不像其它拳术那么明显,但它对人体的内在功力的锻炼却是不容忽视的,是一个习武者通往武学顶峰的重要一环。 二、梁子鹏——内家拳 由于李小龙当时在街头打斗的需要,曾想放弃对太极拳的修炼,因为太极是一门慢功夫。但遭到了李海泉的反对,因为李海泉知道李小龙的性子太烈,而通过练习太极拳,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克制,但在李小龙逐渐放弃对太极拳的修炼,他只得想办法另辟途径来弥补。 李海泉此时想到了另一位武林前辈梁子鹏(LIaNG-ZI-PeNG),梁子鹏是专业武师,于武学有相当高深的造诣,尤精于内家拳法。他不仅精通太极拳与形意拳,还跟随另一位宗师陈子正学过鹰爪拳,并研习过六合八法拳。他曾经指导过李海泉练习太极拳,故而李海泉认为以梁先生的博学多才与高超拳艺必能慑服李小龙。但事情并没有李海泉想象的那么顺利,因为梁先生对李小龙在街头上的打斗劣迹早有耳闻,在当时保守的国术界,他还不想让这个不良少年毁坏自己的名声,但李海泉又是香港艺坛名人,故在不好推脱下,只好答应仅让李小龙来听他的理论课,事实上也仅是收他做一个挂名弟子。但梁先生深厚的武学修炼基础与拳理深深打动了李小龙,并由此明了太极拳等内家功夫的真正技击涵义,而这一切有都是李海泉未曾讲到的,而事实上李海泉教李小龙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亦并非让他去打架,而是修身、养性、健身。 这段时间,李小龙从梁师傅处学到了许多有关中国功夫的内家拳法与外家拳法的原理,而且李小龙当时虽未把这些拳理用笔记录下来,但却将之深深地印于自己的脑海中,为后来自己在武学上的巨大成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梁师傅在给李小龙讲授拳理与纠正其太极动作的同时,还将李小龙从其它艺坛前辈处学来的那些并不系统、规范的拳术进行了归纳、斧正,使李小龙由此变“废”为宝。后来,李小龙在美国讲授武学时,亦常常提到梁子鹏师傅。 三、叶问——咏春拳 叶问老先生是广东佛山人,40年代后期因战争迁来香港,并开设拳馆专门教授咏春拳,是近代香港武坛德艺俱精且令人敬仰的一代武学名师,是香港武术界的领袖人物,更是咏春拳得以走向世界的首位功臣,因他于1949年开班授徒之前,咏春拳基本上是一种家庭式的教学方式,各位咏春高手只是将拳艺传于自己的子侄甚至族人,像如此大规模授艺,在咏春拳二百多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李小龙则是在街战失利及受好友张卓庆(WILLIam-cHeUNG)的影响而决定投入到咏春门下的。因为李小龙突然间感觉到张卓庆的技击犀利了许多,原因是他开始学习了咏春拳的缘故,所以在张卓庆的介绍下他亦正式拜入了叶问宗师的门下,而开始系统学习咏春拳。当然开明的叶问亦不反对李小龙继续练习太极拳,也不反对自己的弟子与别的拳派过招,相反他还特别注重实战训练,因为他知道一个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习武者只有在“讲手”或“实战”中,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强大自己。这一切,均对李小龙影响至深。 在很多时候虽然是由师兄黄淳梁(WONG-SHUN-LeUNG)代师授艺,但黄淳梁亦为一位咏春闯将,号称香港“讲手王”,他的性格又与小龙投缘,加上叶问十分喜爱聪明的小龙而传给了他很多咏春诀要,这一切均使小龙迅速成长为一位咏春高手。即使后来李小龙独创一门拳学而成为一代创派宗师,但他的截拳道仍未脱离咏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术仍与咏春基本类似,只是李小龙在咏春的技术上又进行了升华与改革而已。所以说,李小龙宗师后来功高盖世,而咏春拳对他的影响亦不可小觑,正所谓:“截拳道源自咏春拳,李小龙得益于黄淳梁”,黄淳梁作为李小龙的授业师兄,李小龙的大多数咏春技术均由他所教。 叶问与黄淳梁对李小龙6年的深刻教询,使他由一个巷战者而过渡为真正的武术高手,当然这亦是李小龙后来能成为大家的一个必然的前提。李小龙是世界一流的功夫大师,但他首先是一位明贯香江的咏春闯将。李小龙后来在世界武坛上的辉煌成功,也为咏春拳的世界性传播作出了虽为间接但却实际的极大的贡献。 四、陈师傅——蔡李佛拳 在李小龙的截拳道的26个精华元素中,其中一项就是蔡李佛拳,蔡李佛拳是一种广东名拳,虽然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省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流行却相当广泛,而对于想靠武术扬名立万的李小龙来讲,没有理由不去学习这一大武学名宗,这种与咏春拳有着同样实战价值的,在香港算是最大的一个门派的崇尚实战的拳术。 谈起李小龙对蔡李佛拳的学习,还需讲到一个故事。一次李小龙正赴一个朋友的约会,但他发现路边的草坪上有一位老人在教三位年轻人练习拳法,此时小龙不仅手痒,且口也闲不住,便说他们的动作太大、太花俏,在真正的打斗中不一定能用得上,在以往的讲手中从未尝过败迹的李小龙,当然瞧不起其它习武者。惟令小龙意想不到的是,三位年轻人没出声,那位老人倒先让他过去试试,这正合李小龙的心意,但一交手李小龙便被震惊了,因为李小龙尚未反应过来即被击中了,但他此时还认为是自己尚未准备好才被突然击中的。于是双方约定再战,结果这一次李小龙输得更惨,因为他差一点被那位老人击倒,这下他不得不心服口服了。事实上李小龙的功夫虽胜过三位年轻人,却远非老人家的对手,因为他来香港定居之前亦是内地一位久经战阵的武坛名师,现在是来港安享晚年的,故并不打算开馆授徒,但却经不住小龙的再三恳求,只得答应收他为徒,但首先要李小龙答应他一个条件,即不得对外说出自己的姓名。而老人能答应收自己为徒,小龙已是高兴万分,自然会答应恩师的要求。 五、邵汉生——节拳 邵汉生(SHaO-HaN-SHeNG)师傅是李小龙武坛生涯中的第一位正式的北派功夫老师,因为邵师傅亦为一名节拳(JIT-KUNe)名家,对多种北派拳术均有极高的造诣,在来香港之前,便已精通罗汉拳、螳螂拳,后加入精武体育会,又学会了潭腿(Tam-TUeI,又叫精武潭腿,属于精武体育会中的基础性拳法)等拳法,并因拳艺超卓而留会任教,后移民至香港九龙城,边教人打功夫边从事影艺事业。李小龙是在离港赴美前不久才去跟邵师傅学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到美国后别无所长,而只有武术方面可以勉强说得过去,所以为了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这一技术特长,他才通过父亲的介绍去跟邵师傅学艺的,这时他虽尚未打算到美国后以武谋生,但武术确已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 李小龙虽然跟邵师傅以“舞”换“武”,但也是在投入邵师傅门下后才开始教邵师傅学习跳舞的,而且邵师傅与李海泉同为香港演艺界名人,同时他们的交情也颇为深厚,所以作为世侄辈,李小龙尊称他为“四叔”。当然他也学到了一些同门师兄弟所无法学到的节拳之关键技术,因为邵师傅对他的教授实际上是属于“家庭私人式”的教学。而且,邵师傅这时教给他的功夫便是我们在美国长堤空手道大赛上看到他的疾如风、快如电的精彩的表演,尤其是他的连环飞踢的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被誉为“致命的芭蕾”。 邵师傅是少有的几位一直与小龙保持良好关系的香港艺坛元老之一,所以即使当小龙到美国发展后,仍经常与邵师傅通信,用以交换习武上的心得,并曾打算让邵师傅到美国武坛发展。每当小龙回港省亲时,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叶问的拳馆之外,便是邵师傅的家中,去接受邵师傅的单独指导。由于邵师傅为人和气而不摆架子,所以在很多餐馆都留下了小龙同他一起喝茶与论武的身影,此外,在小龙回港拍片前夕,邵师傅亦曾竭力为他奔走引线,为他争取上镜的机会。重要的是,他在武道上对小龙的传授,打破了小龙原有的功夫框架,使小龙的功夫与技术更趋实用。说到此,人们也就知道为何红透半边天的小龙会对过气艺员邵师傅毕恭毕敬。 六、艾得.帕克——“肯波”流空手道 艾得.帕克(eD-PaRKeR),在美国武坛被称为“美国空手道之父”,是空手道运动在美国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肯波”流空手道(KeNPO-KaRaTe)的创始人。李小龙经朋友介绍与他认识之后,亦迅速与这位著名空手道教育家成为好友,并由此开始互通所学,李小龙向他讲解以咏春为主的中国武术,艾得.帕克则将自己的格斗精技介绍给李小龙,使李小龙切切实实地受到了空手道这门格斗艺术的高深内函。尤其是艾得.帕克的功夫是脱胎于传统空手道的新型格斗技艺,所以它的改革与发展对李小龙的影响相当大,也使李小龙由此认识到一点:“拳术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李小龙由艾得.帕克的讲解,不仅了解到了空手道的优点,更具体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当然,以艾得.帕克的身份、地位、造诣来讲授空手道,堪称无人可以匹配,李小龙也曾从艾得.帕克大师处间接学习过空手道。 七、严镜海——肌力训练 严镜海(JameS-YImm-Lee,亦即詹姆斯.严.李)虽为李小龙的学生,但他对于李小龙在武术上的成功,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严镜海在投入到李小龙门下之前,便已是一位传统武术方面的高手,并精于多种拳法及擅长“铁沙掌”功夫,然他对李小龙最大的贡献乃是把自己的一套肌力训练方法教给李小龙,因为他本身便曾是一位举重运动员,于肌肉训练方面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当然李小龙对严镜海所教的技术亦如获至宝,而依法苦练不辍,使本身便已强健的肌肉变得更加发达,抗击力亦更强,爆发力亦更为凶猛。所以说,如果没有严镜海的帮助,就不可能有李小龙那强劲、威猛的身手及铁铸般强硬的身体。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和惊人的爆发力,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神威和气势。对此,李小龙亦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的身体不够强壮,你便不能进行剧烈的搏击。” 严镜海不仅是一个健身方面的专家与传统武学方面的高手,同时还是一位精巧的机械制造师,因为他曾凭着高超的焊接与机械制造技术为李小龙制造了许多实用的训练设备,使李小龙训练起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同时,他更协助李小龙在奥克兰建立了新的“振藩国术馆(JUN-FaN-GUNG-FU-INSTITUTe),当然,经他的引见,李小龙亦得以认识了艾得.帕克及肯尼.拉贝尔等美国武坛的重量级人物。 八、肯尼.拉贝尔——柔术 肯尼.拉贝尔(GeNe-LeBLL)在美国武坛号称“柔术之父”,作为“黑带群英殿”中“导师奖”的多次获得者,李小龙不仅跟他学习过柔术,就连查克.罗礼士(cHUcK-NORRIS)与“喷射机”宾尼(BeNNY)也曾跟他学过柔术。 在李小龙刚到美国发展之时,肯尼.拉贝尔便早已名闻全球,他不仅获得过多次各种柔术与格斗比赛的冠军,而且还因摩托车特技过人而被誉为“飞车手”,当然李小龙所跟他学习的主要内容为“锁制技术”。不过,从小就喜欢骑摩托车的李小龙自然免不了向他讨教此种可用作电影表演的特技技术。最为重要的是,拉贝尔曾向李小龙倾囊相授了自己的柔术技术,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李小龙的格斗技系统,因为我们都知道,截拳道是一种踢、打、摔、锁并用的立体式无限制的拳道,而其中的“摔”与“锁”技术除了李小龙曾从中国武术中汲取了一些有用的技巧之外,相当一部分的精华动作便直接来自于肯尼.拉贝尔。所以说,早在当今的一些截拳道研修者回过头来学习格雷西柔术或其它一些综合性格斗技之时,殊不知早在30多年前,李小龙宗师便已在肯尼.拉贝尔的指导下面掌握了此类武技,只是当今的一些截拳道研究者对正宗的截拳道知之甚少而不了解罢了。 1997年,美国武术界在为肯尼.拉贝尔祝寿时,他突然说了这样一番具有震撼性的话:“在我的62年武术与柔术生涯中,李小龙是真正的无敌斗士,尤其是他那双可将人锁制得无法动弹的双臂,若以身材比例而言,其力量与威力确为我平生未见。 九、李峻九——跆拳道 李俊九(JHOON-GOO-RHee),曾两次入选“黑带群英殿”,并以曾向美国国会议员传授过跆拳道及自卫术而闻名,为美国武坛跆拳道界之定级领袖人物,有“美国跆拳道之父”之美称。 李小龙与李俊九的相识是1964年艾得.帕克举办的长堤空手道大赛上,当然他们两人都是以表演嘉宾的身份去出席的,那一年李俊九32岁,大于李小龙将近10岁。但李小龙的精彩表演却深深地震撼了李俊九,从那时候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常常互相拜访、互相交流。李俊九不但学习了李小龙的立体式攻击打法,且同时将自己修炼了多年的腿法心得教给了李小龙,从而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了李小龙当时的武道系统,尤其是在高踢法方面,更使李小龙获益良多。至于李小龙经常在一些公众场合所表演的“脚断木板”之技,便得自于李俊九;还有腾空飞踢技术,更有赖于李俊九的指点。因为作为世界一流的跆拳道大师,由李俊九讲述腿法,最具权威性。 作为李小龙最亲密的朋友与训练伙伴,李小龙在生前还给他写过几十封信,如今这些信也已被李俊九整理成书,从而成为研究李小龙当时的思想与武道技术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在李小龙去世后的20多年,李俊九一直都是李家的好朋友。 十、丹.伊鲁山度——菲律宾武功 作为李小龙宗师亦师、亦友、亦徒的丹.伊鲁山度(DaN-INOSaNTO),20多年来他确把自己从宗师那里学到的武道艺术都源源不断地传授给了别人,他为实现宗师的未竟事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亦曾四度入选“黑带群英殿”。 他与李小龙的认识也是在1964年的长堤空手道大赛上。那时他还是举办者艾得.帕克手下的一名高级助理,他亦是以表演嘉宾的身份去进行表演的。那时他在美国武坛已相当有名,尤精于双节棍与短棍,不过他亦为李小龙的精湛拳艺及独到的见解所折服,而甘愿投入到对方门下并以弟子自居,同时他亦把自己多年来的修炼心得与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李小龙,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了李小龙的格斗技系统。尤其在武器训练方面,伊鲁山度的棍法技术更一度填补了李小龙的振藩功夫在这方面的空白。后来,李小龙为了提高自己的影片的影响力,便邀请伊鲁山度出演了《死亡游戏》这一功夫片巨作,片中的激烈的双节棍及短棍对打已成为功夫片“经典中的经典”。 当然,在李小龙生前,伊鲁山度作为其最高级别的助教,还承担了李小龙在洛杉矶的拳馆中的大多数的教学任务,而使李小龙得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技艺及进一步去改进与提升截拳道。谈到截拳道的创立与发展,丹.伊鲁山度功不可没。 李小龙宗师终其一生之精力而涉猎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武术流派,其中亦包括泰国拳、法国拳术、古希腊格斗术、西洋摔跤、西洋剑术、日本合气道、韩国合气道等著名格斗术,并深入钻研,且融会贯通,并最终以武入哲,而树起了世界功夫丛林之中的令人无法逾越的丰碑—截拳道。 ●歌手李小龙个人档案 中文名:李小龙 出生日:10月18日 星座:天秤座 血型:O型 演艺历程 Oslash;八十年代末参加天津“百悦杯霹雳舞大赛”荣获冠军。 Oslash;1993年——历经漂泊回到北京,与老友刘彤合作推出首张创作专辑《俗人》,包办了几乎全部歌词,反响不俗。 Oslash;1994年——企划录制RaP合辑《盗版》,其中四首歌曲被日本轰动一时的电影《涉谷24小时》选用。 Oslash;1995年——出演第六代著名导演路学长的作品《长大成*人》中鼓手一角,显露演艺天赋。 Oslash;1998年——签约麒麟童文化,同年为凤凰卫视电影台开播创作并演唱了台歌《绝对不会错过你》。 Oslash;1999年——为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创作并演唱了主题歌《幸福生活》;为著名导演张元的纪录片《疯狂英语》创作并演唱了主题歌《我的脸红了》;美国电影《夏日情动》、香港电视剧《韦小宝与康熙》同时选中了《美丽的姑娘》作为主题歌。首张单曲《我的脸红了》于七月正式发表,随即为乐坛带来一丝惊喜。十一月第二张单曲《WU-LaLa(99年的最后一天)》发表后再次赢得好评如潮。 Oslash;2000年——二月十四日第三张单曲《就这样爱吧》在内地又掀热潮。四月推出的第四张单曲,同时也是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片头曲《幸福生活》,深受各方人士喜爱,时至今日此曲仍被广为传唱。十月发表了第五张单曲《美丽的姑娘》,在全国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月,首张个人专辑《LISHaOLONG》正式发表,随后在北京火山DIScO成功地举办了专辑首唱会。 Oslash;2002年正式与麒麟童文化解约,为自己所深爱的说唱音乐开始了新的征程。 Oslash;2004年——说唱乐独立厂牌‘八号唱片‘成立。新唱片《我们的生活就是娱乐》即将问世。 主要作品 词曲创作(未注明均为填词) Oslash;田震:《顺其自然》 Oslash;孙楠:《世纪Party》 Oslash;满江:《奇迹》 Oslash;孙悦:《魅力无限》 Oslash;陈明:《等你爱我》(与小柯共同填词)、《还爱》 Oslash;胡兵:《终于还是被你发现》、《等你回》、《平安夜》、《给我吧》 Oslash;纪如璟:《值得一辈子去爱》、《咖啡杯里的水仙》、《今夜在家里》《最美的原来是看不见的》、 Oslash;李湘:《给我新鲜》 Oslash;黄绮姗:《我还能做什么》、《我真想回到你身边》 Oslash;谢雨欣:《火星有点烫》、《爱是空心菜》(词曲) Oslash;江美琪:《第二眼美女》(曲) Oslash;白雪:《阳光正在过马路》、《最想的就是你这个人》 Oslash;陈妃平:《永远到底有多远》 Oslash;李慧珍:《梦想成真》 Oslash;李琛:《初吻》 Oslash;李煜:《想家》 Oslash;王志文:《我本无情》 Oslash;魏麒:《以为》、《我们的家》 Oslash;群星:《四海一心》(与赵赵共同填词) 影视音乐(未注明均为填词) Oslash;电影《疯狂英语》:主题曲〈我的脸红了〉(词曲唱) Oslash;电影《夏日情动》(美国):插曲〈美丽的姑娘〉(词曲唱) Oslash;电影《涩谷二十四小时》(日本):片头曲〈我的那个东西〉(词曲唱)、插曲〈俗人〉(词曲)、〈女人街〉(词曲) Oslash;电视电影《仙人掌》:主题曲〈我就是这样的人〉(词曲唱) Oslash;电视剧《费家有女》:片头曲〈唯有宽容〉、片尾曲〈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 Oslash;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插曲〈等你爱我〉、〈我还能做什么〉 Oslash;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片头曲〈幸福生活〉(词曲唱) Oslash;电视剧《青春出动》:片头曲〈青春出动〉、片尾曲〈奇迹〉 Oslash;电视剧《青衣》:插曲(词曲唱) Oslash;电视剧《好戏连台》:片头曲〈好戏连台〉 Oslash;电视剧《桃花扇》:片尾曲 Oslash;电视剧《群英会》:插曲 Oslash;电视剧《长大成*人》:片头曲 Oslash;凤凰卫视电影台台歌〈绝对不会错过你〉(词曲唱) 电视台 Oslash;ccTV-1“天天饮食”2004年春节特别节目片头曲制作(词曲唱); Oslash;ccTV-2“2003年3.15晚会”,音乐制作,演出歌曲《因为你知道》(词曲唱); Oslash;ccTV-2“2003年ccTV模特电视大赛”形象片音乐制作; Oslash;ccTV-5《轻松体育》片尾曲《什么都不怕》(词曲唱) 推手 也称太极推手﹑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代流传的拳谱中有一首《打手歌》这样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推手方法主要有:“掤”﹐用手臂沾接﹑捧架对方﹐筑成防线﹔“捋”﹐顺势向侧方或向後牵引﹔“挤”﹐向前挤压﹐逼迫﹔“按”﹐向下﹑向前推按﹔“采”﹐向下牵引﹔横向分化或进击对方﹔“肘”﹐用前臂旋转或肘关节制约﹑攻击对方﹔“靠”﹐以肩﹑背挤压。推手时﹐两人手臂相搭﹐按著一定的程序互相推挽﹐周而复始﹐俗称“打轮”。在“打轮”过程中﹐双方力争牵制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进而趁势将对方发放出去。技术高超者能使对方双脚腾空﹐掷跌於地﹐自己却安稳自若。推手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脱﹐在互相黏随的运转中动摇对方的重心。推手禁用腿法﹐也不准使用摔跤﹑擒拿﹑击打等方法。这与以踢﹑打﹑摔﹑拿为主的散手项目迥然不同。它是一种彼此制约﹑掌握平衡﹑刚柔相兼﹑别具一格的对抗运动。 有些地区流行的推手﹐允许用手或腿或手足兼用缠绕对方关节﹐但多数地区禁而不用。推手的形式很多﹐可以分为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定步双推手﹐也称四正推手﹐练习时双方对面站立﹐一脚在前﹐脚步不动﹐用掤﹑捋﹑挤﹑按4种方法推揉打轮。活步推手是在四正推手的基础上﹐两人脚步移动﹐一进一退﹐直线往返﹔也有的两人侧身走成圆形。大捋推手是用采﹑﹑肘﹑靠4种方法按顺序打轮﹐因其劲力多为斜向﹐故又称四隅推手﹔其脚步移动成弧线﹐进者3步﹐退者2步﹐边走边转﹐脚步轻快。散推手是两手推挽不拘形式﹐不按固定程序打轮的推手方法﹐形式更为自由。推手的运动特点是不丢(脱离)不顶(顶撞)﹐以静待动﹐以柔克刚﹐与打太极拳的要领是一致的。推手中的“静”不是静止﹐而是精神集中﹐仔细观察﹐感觉﹐尤其是通过身体触觉﹐准确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以便及时做出反应﹐这叫做“听劲”。太极推手要求知己知人﹐後发先至﹐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急则急应﹐缓则缓随﹐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其基础全在於“听劲”技巧。推手中的“柔”也不是消极躲避﹑软而无力﹐而是要求以巧制胜﹐避实就虚﹐用小力胜大力。如对手来势凶猛﹐就要走化旋转﹐避开锋锐﹐将对方引进﹐并使其力量分散﹐落空﹐陷於被动﹐再集中优势出击对方﹐其劲力迅猛如放箭。推手中掌握这种“先化後发”﹑“以柔克刚”的技巧﹐称为“懂劲”。 经常练习太极推手﹐可以锻炼人体反应能力﹐提高身体灵敏﹑速度﹑力量﹑柔韧等素质。推手与太极拳配合练习﹐更可以收到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太极推手与太极拳一样得到广泛流传。由於它简便易行﹐饶有趣味﹐对抗而无伤害﹐所以在开展太极拳的地方﹐大都有人练习太极推手。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对练形式。以双人锻炼为主。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进行的运动。在起过程中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传统太极拳推手经常在师生之间和学员之间进行。现代武术比赛中设立了太极推手项目,分级别进行,并对场地、服装、参赛年龄、局数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推手流派与风格:开展较为广泛的太极拳推手大致为三大流派,其风格特点各异。 一、是陈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有管脚、拿关节; 二、是杨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棚劲大,以发劲为主; 三、是吴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柔化为主。 太极拳推手从运动形式上可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种,目前创编的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将这两种形式有机融合,其运动形式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而其基本功是训练棚、捋、挤、按的四正推手和训练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 太极推手对练套路是吸取了各流派推手的精华而创编的,它具有传统性、科学性、健身性、技击性、观赏性、娱乐性,因而易于普及。 推手又名揉手,为避免“推手”使人产生猛推硬搡的误解,故用“揉手”之称谓。在练习太极拳的基础上练习推手,再以练揉手获得的功夫去提高拳架的水平。这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些人对推手没有正确的理解,认为推手是为了一争高下,因而在练习时,拳友之间容易产生误会和摩擦,甚至伤害身体。这种偏差是由于缺少教养或在推手时违反武德而掺杂了非太极拳拆手、拆式以及反关节擒拿的招数,使推手形成了较力的缘故。杨式太极拳的推手不许有抓、握、撕、抱、拿反关节等动作。要求体现沾、连、粘、随的运动特点。 揉手的目的是为了校正练习者对拳术理论不正确的理解,发现并纠正学习拳架时的不正确的练法,以及不正确的推手方法,避免出现偏差和走入歧途。要使推手能够正确的发展,应当注意下面三点: 一学习推手不须明了太极推手的含义和内容,不能掺杂外家拳对打的手法,要虚心向前辈及取得进展的同辈或后辈请教,反复练习。切忌从拳谱中摘去与自己想法相近的几句话,一意孤行的下功夫傻练,这样做必出偏差。轻则功夫不能的到正确的发展,重则会损害身体健康。 二推手是拳架的应用,拳架是推手的基础。在拳架中的一招一式都是养生和技击之法。推手的奥妙不仅仅是在于技击方面,其中包含着养生之道。 三练习推手是为了“懂劲”、为了真正的太极功夫。而不是为了争强好胜。推手时要找到对方的破绽后乘机发劲,使对方心服口服。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对方不产生反感,有利于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电影《推手》 电影;推手 又名:PushingHands 导演:李安(angLee) 主演:郎雄/王莱/王野同/DebSnyder/李涵 上映年度:1992 语言:普通话/英语 制片国家/地区:台湾 imdb链接:tt0105652 剧情简介······ 从小习太极拳的朱老,退休后被在美国任电脑工程的独子从大陆接去,原本以为可从此安享晚年,可是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离开了儿子家就会迷路的朱老,只能整日在家中练习太极。媳妇苏桑则正为创作苦恼,整天面对无法对话的中国公公更觉得莫名的压力从四处袭来…… 八极拳 拳种简介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殖,八殥之外有八统,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称“岳山”者,相传八极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形成发展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二说,源于武当,是道士所创。三说,是清代河南岳山寺和尚张岳山创。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道士所创。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故其起源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说法八极拳原始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为少林寺第四门看山拳。八极拳系内由外家八种拳中之精华手法组成,故名为八极拳。 按照通常的说法,八极拳全名“开门八极拳”。尊“癞”为一世,吴钟为二世。吴钟无子,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0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她遵“开门”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疃等地者。 民国二十年载:张殿奎,沧县新县镇人,自设武馆,授徒百余。新县镇北距孟村镇9公里,东距罗疃村2公里,人称此地为“八极窝”。 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庆云县后庄科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后吴家移居沧县孟村镇(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传播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世科。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自李、马、韩之后,八极拳由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 清雍正年间,著名八极拳大师吴钟(字弘升)只身三进南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扎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的美称。 近代八极拳名家李书文(字同臣)练功成癖,寒暑不辍,深得枪法之奥秘,武术界内称“神枪李”。《沧县志》载:“李书文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窗纸振荡有声。李以枪刺树上枣,一枪一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枪搅之,锥即出。” 《武林史话》记有八极拳师的三大保镖如下:“八极拳”乃是以其强劲而对中国近代史颇有影响的拳法。八极拳手李书文是驰名天下的神枪(大枪)手,曾被许兰洲将军、李景林提督等召用为保镖和武术教师,在军阀割据时代,曾活跃在风云多变的中国政治舞台上。而李书文的三个弟子,也曾在激烈变革的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奇异的角色。 李书文的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直到伪满。 李书文的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侍卫队教官和蒋介石警卫。 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做过毛泽东主席的警卫。 如此,传奇般的李书文的三个弟子先后出现在多变的中国历史权力层支撑点上,可见八极拳的强劲。 就艺术而言,八极拳姿势舒展、协调优美、神形兼备。 八极拳法已传11世,各世传人之佼佼者有吴钟、吴荣、吴楠,吴钟毓,李大中、吴凯、张克明、吴会清、黄四海、张景星、李贵章、曹井田,李树文、强瑞清、马凤图、马英图、吴秀峰、韩会清、李万成、高贵林、吴兆海、丁玉林、霍殿阁、李萼堂、李树森、范青云、马贤达、马明达、吴连枝、冯玉玺、王景祥、田金钟、尹树春、霍庆云、崔洪起、黄玉柱等。 今之八极拳法,遍及结夏,传至海外。马凤图、马英图栖身甘肃,传八极拳法于西北五省区;吴秀峰在津授徒数百人;王景祥、田金钟、等人在津,广传八极拳术;马贤达、马明达授艺国内外,其著述在国内外均有影响。沧州尹树春受业于吴秀峰;青县孙福太受业于冯林潮;肖官屯黄玉柱受业于狼儿口张福顺,均传艺于沧州市重点业余体校武术教练。吴连枝曾一次接待香港、两次接待美国、十一次接待日本访和习艺者,并四次应邀赴香港、两次接待美国、十一次接待日本来访和习艺者,并四次应邀赴日本大阪等地授艺、讲学。1982年,香港《技击》杂志刊载介绍尹宗琦的文章。同年,日本松田隆智率代表团来沧考察。 风格特色 开门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绝招“贴山靠”便是其中翘楚。开门八极弟子们习练“贴山靠”时,常常会用自己的身体去靠墙、靠树、靠桩,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贴山靠在进招之时的关键就是进身,以“打人如亲吻”的距离接近对手,用肩部撞击对方。其看似以肩部为发力点,实则结合了腰胯部的扭转力,合全身之力向对方靠去,给人极大的伤害,将人摔倒。“开门出手,六力合一”,六大开之劲力,在开门八极拳的“贴山靠”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下盘功夫中,“搓踢”是八极拳重要的腿法之一。开门八极拳讲究“行步如趟泥,脚不过膝”。而搓踢正是这种步法的体现,他要求踢击时攻击点落于对手的膝关节以下,尤其是足部。因此搓踢虽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杀伤力,但是却意在用踢绊破坏对手的脚下重心,用不强的劲力巧妙的达到击倒对方的效果。 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 八极拳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 八极拳的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速度和灵敏度,同时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作风。 套路招式 八极拳发力刚猛,有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发力方法。八极拳法讲十六大步。除马、弓、虚、盘五种基本步法外,还有闯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蹁踹等。其手型体现云、罗、提、按、刁、扣、缠、粘八大手型之运用。八极拳法之传人,借纯阳九宫剑之剑规为门规。门规为八要:一要心术正,二要胆气重,三要耳目灵,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有: 一、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二、六大开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三、八极拳小架(同时可以配泥球耗软架)。 四、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习练时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颚、发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一,劲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五、大小劈挂掌:练习八极拳必须辅练劈挂掌,刚柔相济,力达四方。因此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六、辅助操练的有:搂桩、靠桩、顶弓掌板、抽袋、跑砖等。 七、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八、器械有: 1、六合大枪、双盘枪点(滑大杆子)、耗大枪架。 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扑刀)、春秋大刀。 3、月霞剑、青萍剑。 4、震山棍(行者棒)。 其它有双戟双钩、鸳鸯铽、雁翅镗等。 九、双练器械有:对劈月霞剑、对盘六合枪、单刀拐进枪、扑刀进枪、春秋刀对双剑、三节棍对双拐、梢子棍对枪 十、其它有易筋经、大架太极、罗汉拳等。 八极架:练八极拳者多从“八极架”入手,亦有人称其为“功架拳”、“小八极”或“小架子”,是八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练,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实用价值。 约计25势,每势均是一独立招式。招式不同,练法亦异。各势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势与势间,勾挂连环,变化巧妙。此外,八极门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称“八招法”,也隐秘在八极架路中。是招,一经点拨、析解、试手,即可掌握。 六大开:指“顶、抱、担、提、挎、缠”六种基本方法,是各种动作的母系。「顶」是上领、下沉、左顶、右拉四面八方劲发力的十字整力;「抱」是紧缩一团,枕戈待发,寓攻於防,防中有攻的技法;「担」是以拳轮为力点,由上往下的盖、砸拳法;「提」是指腿法之变化;「挎」是弯臂短击法和快摔法;「缠」有大小之分,小缠缠腕,大缠缠臂。拳谱中讲述六大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腰身便是缠,翻身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後传。” 八大招:(1)阎王三点手,(2)猛虎硬爬山,(3)迎门三不顾,(4)霸王硬折缰,(5)迎风朝阳掌,(6)左右硬开门,(7)黄莺双抱爪,(8)立地通天炮。 劲力:讲求崩、憾、突击。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乾脆。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发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气下,(3)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即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伫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还有‘八极,八极,两脚不离地‘的说法。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崩、撼、突击。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技击歌诀: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讲求三盘连击。迸则发,退则稳,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技击原理 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发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的十大技击法要求 1)姿势舒展(十字劲) 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 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 4)劲力短快 5)变化突然 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 7)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 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 9)阴阳顿挫 10)神形兼备 学习要领 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发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发力要求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中国传统武术的每一个拳种,都有其独具特点的技术体系,从而形成各拳种之间在风格特点上的明显区别,其中发力技术是形成一个拳种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拳种的立身之本。练拳不懂劲无疑于盲人摸象,即使刻苦修炼也难窥拳术之堂奥。鉴于此,本讲拟从发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极拳的劲力技术。 一、八极拳发力技术的原理 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1、八极拳发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发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发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发力过程则更加贴切。 “发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发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发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是发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发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 八极拳的发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发”,也就是通常练武术讲的“寸劲”、“爆发力”,但八极拳所发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发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发力的准备过程)和发力过程,发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发力。所以八极拳的发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发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发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 二、八极拳发力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对八极拳劲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八极拳发力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劲整力猛、暴烈突然。由于八极拳的发力是整体发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发出的,且各个部位高度协调,同时发动,充分激发了人体内的潜能,使之瞬间向外爆发出来,形成了八极拳劲力刚猛暴烈的特点。在实用时威力奇大,极具杀伤力,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招式也极具实效性。 二是劲力浑圆、攻防兼备。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发出,其中既有显现的力,也有隐藏的力,可以说全身无处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无力,触之则有力,而且在各个方向都有力存在。对手无论在任何方向实施破解或偷袭,或者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都会遇到一股强大劲力的反弹,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伤害对手的作用。 三是刚柔相继、虚实相生。八极拳的劲力看似刚猛,而在蓄劲和劲力运行的过程中又要做到柔顺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其过程的柔顺和发力的刚猛,充分体现了八极拳劲力刚柔相济的特点,柔顺的过程为发力的刚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这种刚柔相济的劲力使得八极拳的招式在应用时能够虚实相生,每一招每一式皆可实可虚,不发力为虚,发力即为实,不到位为虚,到位后即变为实,因此可使人虚实难辩,真假难分。 四是以气促力、简捷实用。八极拳在发力时都伴以擤气,以使气力相合,内外合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招式,也蕴藏着极为巧妙的劲力,且可使内气直接用于实战,从而发出督透之劲。此劲后续极强,就向大海的波涛一样,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直透体内,伤及五脏六腑,使人无法抵抗。人在受到打击以后,外面没感到怎么样,而内脏却似翻江倒海般难以忍受,这也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伤”。 三、练习八极拳发力技术容易出现的问题 八极拳的发力对整体协调性要求很高,其细腻之处也很多,因此在练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领不明,二是片面理解,三是急于发力,四是劲力不合。 要领不明是指对发力的要领无法正确理解,或者浅尝辄止,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由于是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由于老师的错误讲授,而形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是非常顽固的,别人的忠告是很难听进去的,所以最后练出来的就不是八极拳的劲力了,就象武术界人们常说的“练的是八极拳的架,不是八极拳的劲”。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就是克服自以为是的心态,虚心向有名望的老拳师请教,如果向连自己老师都非常尊敬的老拳师请教就更好了,请教时要真心诚意,人家才能真正告诉你,得到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后,要细观察,从中悟出道理来。 片面理解是指对发力的要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致使发力时在某一个侧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其它方面则违背了拳意要领的要求。例如:大家都知道八极拳是取八方极远之意,但有的人在练习发力时只有一方极远,还有的每在发力时肢体放过了头,好像是达到了极远,但发力力点不明,整体不是爆炸劲,也失去了八极拳的真意。 急于发力是指虽然知道了正确的要领,但还没有落实到实际动作中去,在整体还没有和顺的情况下,急于在动作中发出劲力。一般人们都认为八极拳的劲力刚猛,总觉得不发力不足以体现八极拳的特点,从而急于发力,图一时之快,结果导致了劲力僵硬、不合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生成,阻碍了正确劲力的形成。虽然勤修苦练,功夫没少下,但还是事倍功半,进展缓慢,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克服的方法是不要急于发力,要在慢练中仔细体会要领,使要领自然地溶于动作中去,然后逐渐尝试发力,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劲力不合是指发力时达不到六合的要求,整体不协调,也就是老拳师讲的“打的不整”。所谓“整”就是整体发力,也就是合。劲力不合的主要表现一是擤气与发力不同步;二是跺脚与发力脱节;三是缺乏竖颈、顶顶之力;四是后手与前手劲力不等,后手向后偏斜等;五是缺乏沉坠劲,身体起伏不定,时高时低等等。克服这些毛病的方法最好是由老师一一纠正,也可以由功夫好的师兄代劳,习拳者关键是要用心领悟,认真改正,才能逐个克服毛病。 四、怎样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 练习八极拳的发力技术,首先要正确掌握要领,而最基本的要领就是八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即“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沉肩坠肘、气贯丹田”。然后再仔细琢磨八极拳发力的原理及过程,这样边理论边实践,反复印证,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从“十字劲”入手。因为“十字劲”是八极拳劲力的主流,同时又包含了其它劲法,因此先把这个劲练好了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所谓“十字劲”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劲力和后手向后拉的劲力构成了“十字”的一横;而沉肩、坠肘、跺脚、擤气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坠的劲,同顶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十字”的一竖,因此我们叫它“十字劲”,也叫“十字顶拔劲”。 三是要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八极拳劲力特点的动作来练习。这些动作主要就是撑锤、迎面掌和怀抱婴儿(马步顶肘),无论是站桩培植内力,还是试劲、放劲都从这几个动作入手,进行反复练习。每个动作要一招一式地练,力求准确,切记毛草,最后由练习数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老拳师们讲:“怀抱婴儿不打到两万下,劲是出不来的”。而撑锤和迎面掌则应该“没遍数地练,越多越好,要学到老练到老。”练久了自会体验到其中奥妙无穷。 四是要循序渐进。练习时要先打暗劲体会要领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待感觉对了以后方可尝试发一点力,再随功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劲力,也就是“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后也切记少放足劲(即十分劲)。 五是八极拳练的是爆发力,也就是人们说的“寸劲”,他讲的是劲到头发,但发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动作过程要柔顺自然,要充分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发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只有把劲力练好,才能为以后的拳术练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把实用技法练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时发出整体浑圆力,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巨大威力。 八极拳的“跺脚”技术 八极拳的跺脚、擤气和发力,共同构成了八极拳劲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成为八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基本特征,失去了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极拳的本质。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个拳术技艺的基础,是习拳者必须首先掌握的技术,它对拳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八极拳的习练者和爱好者很多,但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术不过关,甚至不入门的现象,从而导致虽苦修多年而难以登堂入室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从本讲开始将对八极拳的基本技术陆续进行分析讲解,希望能对八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示,从中悟出八极拳的精华所在。 八极拳的“跺脚”也称“跺子”,是构成八极拳独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极拳劲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单脚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练形式,在练习时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 一、跺脚技术的作用。 跺脚技术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势,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盘。 所谓助拳势。一是通过跺脚技术的练习,使全身劲力协调和顺,从而有助于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发力,增加打击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脚产生的山崩地裂的气势,可产生威慑敌胆的作用,在心理上给对方施加压力,使之产生畏惧感,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固根基。是指发力产生的沉坠劲,通过跺脚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脚下生根,下盘稳固,也就是在瞬间迅速增加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谓增功力。即是经过长期的跺脚练习,可增加下肢的劲力,且可产生透力,武林中练功有蹬踹石滚之法,我们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谓攻下盘。是指跺脚是比较隐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对方之脚,踩中则可碎其脚趾脚骨,踩不中也可占据中门,乱对方之步法,所谓脚踏中门既是此理。同时又可吃住对方下盘,施展三盘连击的技法,使对方防不胜防,极具实效性。 二、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 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主要有四:一是抬脚过高,二是落脚不实,三是力点不明,四是劲力不合。八极拳的跺脚与其它拳种的震脚不同,特别是与长拳的震脚有很大区别,其技法也非常细腻。 抬脚过高是由于习练者不求甚解,简单模仿,不明其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而造成的,他们总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拳谚云:“八极八极脚不离地。”八极拳的腿法要求高不过膝,步法则要求贴近地面而行,以保证下盘的稳固。 落脚不实也就是通常八极拳师所讲的放脚片,听起来啪啪直响,声音清脆,虽然有很好的表演效果,但由于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是从地下发出的,在室内练习时你会感到地面、墙壁都在颤动。 力点不明主要是指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从而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影响练功效果及对正确方法的掌握。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十趾抓地,决不允许脚跟先着地。 劲力不合是产生各种错误的根源,主要表现是单纯为了跺脚而跺脚,形成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有的人为了增加跺脚的劲力,身体先向上起再向下沉,反而弄巧成拙,把劲打散了。练习跺脚不得要领,即影响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损伤,轻者容易使足部受伤,严重者会震动大脑,引发脑血管病变。 三、怎样正确练习跺脚技术。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习场地。跺脚的练习最好选择在土质地面上进行,水泥地太硬易受伤,地板有弹性不易产生透劲、实劲,地毯太软总有使不上劲的感觉,久之也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循序渐进,由轻渐重,以轻为主。轻跺脚也就是所说的用暗劲,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发力,要通过多练暗劲,使劲力和顺,周身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尝试发力,也就是老拳师们所说的“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即使已经具有一定功力以后,也要少打明劲,更要少放足劲(即十分劲),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甚至受伤。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并养成习惯,以后改起来就难了,即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跺脚要与擤气相合。拳术的内外是否相合,主要是看气与力是否相合,气与力合是拳术六合的关键,跺脚本身也是一种发力,因此跺脚与擤气相合,也是完成跺脚技术的必备因素。跺脚与擤气相合的主要标志就是两者同时产生,同时完成,不能有超前和滞后的现象,更不能在跺脚时没有擤气。擤气的程度要与用力的轻重相一致,以便用内气的下贯来防止地面的反作用力损伤身体。 四是姿势要正确。跺脚时抬脚不可过高,下跺发力前脚应该尽量降低高度。腿的弯曲要适度,过直不利缓解地面的反作用力,过曲则易使跺脚与整体劲力脱节,从而产生局部用力、整体不合的现象,因而初练时拳架应略高一些为妥。 五是练习跺脚要与其它动作配合。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可结合步法先练无上肢运动的跺脚动作,然后增加简单的上肢动作,逐渐应用到较复杂的动作中去,但不能操之过急,造成因上肢动作而影响跺脚的质量。 六是跺脚要与整体劲力相合。跺脚是整体发力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十字劲中向下沉坠劲的一种反映,它不应该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发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所以凡是有发力的动作必须有跺脚,跺脚劲力的大小直接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技术虽为八极拳的基本技术,但对整个拳术技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原理及作用绝非一篇文字所能概括,其深奥之处更非文字所能揭示,但习练者如能将此文内容理解透彻,在练习时细细体悟,并假以时日,跺脚技术自会日趋精纯,整体拳技水平更会有很大的提高。 八极拳的“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是构成八极拳劲力特征的基本要素,是八极拳独有的用气之法。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拳家们的经验之谈。我国的传统武术都强调内外兼修,对练气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与其它搏击术的主要区别。武术中的练气之法有很多,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有内养和外用两大类,而擤气之法是最能应用于实战的气法。 一、擤气技术的作用 擤气是八极拳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有四:一可稳下盘,二可增劲力,三可壮筋骨,四可促六合。 所谓稳下盘。就是通过擤气,促进内气下贯,也就是使丹田之气通过双腿注入双足,由涌泉穴向下发出,从而使下盘稳固。所谓“气沉则稳,气浮则飘”就是这个道理。在应用时,当对方企图摔倒你而发力的一瞬间,你即可擤气下沉,则对方很难摔动你,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斤坠”功夫。 所谓增劲力。就是通过擤气,激发丹田之气,使之由肢体的发功点发出,从而增加发功点的打击力度,且可以透入对方体内,伤其内脏器官。所以,进攻类技法伴以擤气可以增加打击效果。 所谓壮筋骨。就是在擤气的瞬间,使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充满真气,犹如充气的皮球,即可抗击打,又能反弹。当遇到对方进攻而无法躲避时,擤气可使外来劲力无法透入我之体内,从而增加了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气产生反弹之力,伤及对手,对手用力越大受伤越重。在练习靠山背、靠桩等身体拍打类功法时,伴以擤气,可避免内脏受伤,促进功力的增长。 所谓促六合。既是促进拳术六合要求的实现。拳术都讲六合,其中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对身体外形协调一致的要求。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是对人体内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而“气与力合”则是沟通内外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只有气与力合才能使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才能达到六合。八极拳在发力时伴以擤气,就是气与力合的具体途径,练八极拳如果擤气不得要领,或者不会擤气,都会导致内外不合,练一辈子也难以登堂入室。 二、练习擤气技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擤气作为八极拳的一项基本技术,在习拳之初,就要同时练习擤气。而且它又是八极拳六合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地把它重视起来,但目前在擤气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没有擤气,二是机械模仿,三是要领不明,四是时间过长,五是气力不合。 没有擤气:其主要原因是对八极拳的了解肤浅,试想没有气与力合那有拳术六合,气与力不合也就失去了拳术的本质,你练的还是八极拳吗?有的人随老师习练八极拳多年,仍不会擤气,当问老师擤气技术时,老师说:“你还没练到时候,练早了会出偏差。”结果连随之习练八极拳几十年的弟子都不会擤气,练的都是“蔫巴拳”,真不知到他什么时候能教“擤气”?恐怕就连他自己也只是听说,根本没有练过吧?这实在是误人子弟。 机械模仿: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原因主要是教练的问题,或保守思想严重而不愿细讲,或自己也不明所以,因而无法讲清。所以学生们只好机械模仿老师,老师“哼”学生就跟着“哼”,老师“哈”学生也跟着“哈”,更有甚者还把每个动作与“哼”、“哈”对号入座,这就是机械模仿的最明显特征。 要领不明:是指对擤气的原理不知所以,对练习的方法步骤不甚明了,不同情况时擤气的运用区别含混不清,因而产生偏差。有的只用鼻腔擤气,在发力较大时由于鼻腔狭窄而憋得满脸通红,致使气血上涌,不但造成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还会对脑血管及脑神经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要求舌舔上颚,这在发力较小只用鼻腔擤气时是对的,但当发力较大而需用口腔参与擤气时,则形成舌头阻碍气流喷出而参加擤气过程,影响了擤气的正常运行,久之形成错误,难以提高擤气的质量。 时间过长:是指擤气过程所用的时间明显拉长,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擤气的应有作用,而且使体内真气泄出,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软弱无力,既不能增加劲力,更不能提高抗击打能力。 气力不合:前面所说的几种情况都会影响拳术的气与力合。但我在这里所说的气力不合主要是指擤气与发力不同步,不是超前就是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有的先擤气后发力,有的先发力后擤气,还有的擤气时间长于发力时间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直接阻碍拳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对八极拳技术的正确理解,在应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及时更正错误做法,使自己的拳技水平顺利地向前发展。 三、怎样正确练习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发声不同于其它拳种的发声,与练拳喊叫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练习擤气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要明确擤气的过程和要求 八极拳的擤气是在发力的瞬间快速排出体内浮气,从而使内气下贯,真气内存。擤气的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要与发力同时产生,同时结束,不能有任何一方超前或滞后,这样才能达到气与力合的作用。 2、要弄清“哼哈”二气的实质 通常八极拳师们讲擤气时,都说有“哼哈”二气,有的还把它落实到具体动作上,哪些动作为“哼”,哪些动作用“哈”,却也直观,易懂易记。但笔者以为“哼哈”二气只是擤气的外在表像,不是擤气之本质所在,如果只在外部表像上去理解和指导练功,则难免会产生偏差。 “哼哈”二气之区别是由擤气的程度决定的,而擤气的程度又取决于发力,也就是擤气与发力在程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发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由于气流通过鼻腔所发出的声音与“哼”相近,拳家们取之谓“哼”。发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多,而鼻腔狭窄,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气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速气流由口腔通过,所发出的声音与“哈”相近,拳家们谓之“哈”。这就是“哼哈”二气的形成原因及实质所在。 因此,在习练擤气的过程中,何时用“哼”,何时用“哈”,是由发力的大小,擤气的轻重所决定的。假如我们只用一、二分劲练一套小架时,擤气只用鼻腔就足够了,那么所发出的声音都与“哼”相似,套用“哼哈”二气的说法就是用“哼”气练小架了;如果我们用七八分劲练小架,擤气以口腔为主,则所发出的声音又都与“哈”相似,又是用“哈”气练小架了;而练习时发力时轻时重,则“哼哈”二气又兼而有之了。 总之,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就会很容易地处理好“哼哈”二气的关系,一切就会顺其自然,根本不需要把“哼哈”二气分别规定到每个动作和招数上。 3、练习擤气技术的注意事项 练习擤气最好是在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入门快、容易掌握要领,不易出偏差。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轻渐重。轻练时仔细体会要领,找准感觉,当感到已经符合要领要求后,再逐渐加重。三是擤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不能有意识地截断气流。四是擤气要与发力密切配合,首先要达到“同时产生,同时结束”的要求。五是在感到不适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纠正错误,自己弄不清时要及时请教老师,以免形成不良习惯而难以纠正,甚至出现偏差,伤及身体,不但影响拳技水平的提高,甚至会留下无穷后患而追悔莫及。 代表人物 王中泉、李书文威震京津 清光绪年间,王中泉到北京帮助族兄王中山戳杆教徒。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即八棍头,在北京九门挂棍无敌手,后担任镖师。江湖有“神棍”王中泉之誉,八极拳立足北京,“神棍”王之功也!后来李书文出师后到北京与王师兄会合,兄弟二人遂名噪北京城。二人名望日高,皆被聘请为清军武术教习。李书文被天津小站袁世凯北洋新军练兵处聘请为武术教习,从此他和军队结缘,一生大多在军队中任军将教习李在天津与各门高手进行无数次拳、枪较量,战无不胜,江湖人称“神枪李”。八极拳立足天津,“神枪”李之功也! 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载誉“中华武士会” 清宣统二年(1910年),同盟会会员叶云表、马凤图(张景星徒)在天津组织“中华武士会”,团结武林人士反对清朝统治。得到武清“鼻子李”李瑞东先生的支持,李人格高尚武功精湛,在武林界德高望重。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纷纷莅津创办武士会。“鼻子李”李瑞东与“神枪”张景星金兰交。遂导致张景星亲与徒王中泉、李书文及再传弟子张德忠、崔长友、张子林、霍殿阁、高熙臣等到天津,任职武士会教习。祖孙三代艺惊武士会享誉津门。 李书文、霍殿阁传艺东北军中 1907年后,许兰州任清军标统驻守齐齐哈尔一带,其部下管带任国栋、帮带陈富贵皆酷爱武艺,三人义结金兰。许兰州于民国成立前升任协统,1914年升任黑龙江陆军中将师长,当时与奉天27师长张作霖并列。1916年任黑龙江省帮办,1917年由于政治斗争失败到奉天投奔张作霖。1920年被委任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后又任剿匪总司令等职,直到1924底年奉军入关。李书文游天下,到北洋军任教,唯与许最投缘。1907年—1917年李携徒霍殿阁在许部任武术教官,同时李也是许将军之长次子许家福、许家禄的家庭教师,许之子与李的过继子李萼堂及武童徒孙刘琪瑞一起督教。1917-1924年李、霍师徒二人仍被许将军聘请到奉天奉军中任武术教官,也被海军司令沈鸿烈、少将旅长张骧武等聘为教官。1920年以后,李的师弟张毓衡把弟子魏鸿恩、魏鸿滨、董义清、董惠庭、刘汉周送给李深造。霍殿阁的弟子高香亭、霍庆云、刘子鸣、边廷杰等也到奉天许将军部队,在加上原来的许家福、许家禄、李萼堂、刘琪瑞,形成一个群体。 韩化臣(惠卿)、马凤图、马英图传艺、换艺沈阳城 民国初年马凤图在沈阳进行革命活动。1915年邀请师兄韩化臣、二弟马英图一同赴沈阳。韩任职高等巡警学校武术教官。马凤图等在沈阳传授八极拳、劈挂掌的同时,与号称“关东三老”的郝鸣九、胡奉三、程东阁金兰交,互相交换心得,成为武林佳话。这样三兄弟凭借精深的武功、开阔的胸襟,很快就誉满沈阳城。 霍殿阁担任末代皇帝武术教师   ( 重要提示:如果书友们打不开q i s u w a n g . c o m 老域名,可以通过访问q i s u w a n g . c c 或q i s h u 9 9 . c o m 备用域名访问本站。 ) 1924年底奉军入关,李景林将军任直隶督办,聘请李书文、霍殿阁等为军将教官,并让霍庆云当他的门面徒弟。这样,李、霍师徒在天津盘桓于许兰州将军公馆和李景林将军行辕。霍殿阁也有“神枪”之功,大枪点苍蝇而墙壁不留痕迹。霍殿阁吸收了仙道高真人的终南山大架太极拳、龙形直八卦、倒双钩、八卦剑、泥球功、掌板功、绷弓功等,充实八极拳功法。1927年在许兰洲、商衍瀛的推荐下就聘于末代皇帝溥仪。日本武士不服气非得比试不可,霍携弟子霍庆云赴张园打败日本武士。溥仪遂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老师,霍庆云、高香亭、边廷杰、刘子鸣、刘琪瑞、刘金山、魏鸿滨、边廷彬、李子昆等为贴身护卫。许兰州将军创办河北国术馆后,特请霍创办天津35国术馆地点在河西区。霍每星期天乘车莅临教授,平时由弟子刘子鸣代师传艺。由于是霍开馆授徒,津门子弟从学者甚众,成名者有:赵玉亭、绿文资、许禹声、孙玉龙等。霍担任皇帝武师树大招风,各派名家来访者无数,霍未有败绩,遂艺惊津门。李景林将军任南京国术馆副馆长,素知霍功纯艺真遂竭力邀请霍担任少林门长,霍因为担任溥仪武术教师,不愿就聘。 韩化臣(惠卿)、马英图名满宁、沪、杭 1926年马凤图、马英图昆仲跟随冯玉祥、于右任、张之江诸先生赴西北,后来马凤图先生客居兰州,大西北的八极拳、劈挂拳传播广泛,马凤图先生之功绩也。1927年马英图跟随张之江将军到南京,帮助张将军筹备创立中央国术馆,韩化臣被聘为教授。1928年第一次国术考试,马英图和师兄韩化臣及韩之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亲赴擂台,韩、马、李名列优等。王中泉之弟子王化成、田长泰,李书文之弟子柳印虎、孟宪忠也参加28年国考。后来赵树德、孟宪忠、魏鸿滨等被聘为国术馆教习。赵树德、赵荣林担任黄埔军校国术教官。韩、马二人专门主持国术比赛,是国术馆中最有实力的技击高手,是中央国术馆的台柱子。八极拳被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正科,韩、马二先生之功劳也! 王化舜、王化成传艺京南廊坊万庄镇 王氏兄弟万庄镇人,家殷实崇尚侠义。“神棍”王中泉由北京返乡,行至万庄镇染病,被王氏兄弟所救,王中泉深受感动,收二人为徒,遂传下一支系八极拳。王氏兄弟深得王师真传,王化舜有京南“杠子王”之誉,王化成1928年参加国考。 李树森、李树云传艺唐山、天津 1920年李大忠之重孙李树森、李树云到唐山开设八式房,开始传授八极拳。20年代末正式成立唐山国术馆,广泛传播八极拳。李树森有“神枪”之名,深得李家嫡传,功夫纯正技艺超群。后到天津洋行国术馆任教习,也享誉津门。 马凤图传艺兰州 马凤图先生客陇对所学古典武艺提炼升华,形成了劈挂、八极拳、戳脚、翻子、通臂诸拳种精华的“马氏通备”武术体系。马先生有四子:颖达、贤达、令达、明达,皆继承父辈武术传统和人格传统,活跃在当代武坛。他们不遗余力的呐喊,谨守古典传统武术文化。同时对当代官方的“体操武术”和民间武术神秘化泛滥进行深刻的批判,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许家福、许家禄传艺北京、天津 20年代末许兰州将军创办华北国术馆,许家福、许家禄、李萼堂、刘琪瑞任教习,李书文担当顾问,所收弟子皆拜许家福为师。河北国术馆培养学员众多,其中许之入室弟子以鲍有声、张世忠、吴玉昆、王绍先为着,号称“四大金刚”。 李萼堂传艺长沙、邵阳 李萼堂先生神枪李书文之过继子,1922年任奉天骑兵旅教习,25年任李景林将军军中教习,27年与师兄魏鸿恩、徒侄刘子鸣一起任海军司令沈鸿烈旗舰教习,29年后任河北国术馆、山东国术馆教习。1931年与万籁声、顾汝章等应湖南省主席何键之聘,任湖南国术馆主任教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问题”居邵阳,以正骨推拿为生。传子李志成徒邓敏、孙绍安、刘哲青。 霍殿阁、霍庆云叔侄传艺东北 1931年溥仪到长春建立伪满洲国,霍殿阁及数名弟子随行。溥仪继续让霍殿阁任其武术教师,霍庆云(侄也是过子)、高香亭等任御前侍卫。霍氏师徒在伪满洲国期间,与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高手、蒙古摔跤高手进行无数次比试,均战胜之。霍殿阁在长春开场授徒弟子有:曲一心、李维周、雷振江、霍青峰(子)李树楠、陈金 财、尹庆和、宋碧山、王玉湖等等。后来霍庆云又继续大力传播。40年代后期陈金财、尹庆和传八极拳于沈阳形成较大规模。新中国成立后,长春市的八极拳以霍庆云、陈金财二人为主。霍传八极拳形成巨大规模,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霍氏叔侄之功也! 韩化臣(惠卿)、李学义、韩洁泉师徒传艺山东济南、枣庄、青州、沛、蚌埠。 韩化臣于20年代在枣庄中兴煤矿任护矿大队队长,收弟子李学义、赵荣林等。韩之子洁泉自幼与父亲和师伯张毓衡、李书文习武,后随父到山东枣庄煤矿工作。韩化臣、韩洁泉、李学义在枣庄地区传播八极拳,形成一定规模。韩洁泉之女韩振阁(凤阁)继承父技,70年代在沧州比赛屡名列前茅,现在枣庄地区广泛传播八极拳。李学义之子李道轩,在枣庄、蚌埠地区广泛传播八极拳,其弟子在蚌埠一带颇众。 魏鸿恩、魏鸿滨传艺秦皇岛 魏氏兄弟罗疃村人,自幼拜师张毓衡、韩化臣(惠卿)、李书文练习八极拳。20年代二人又跟随李书文、霍殿阁游沈阳、京津、山东等地。魏鸿恩任青岛民国海军教习;1929年(民国18年)魏鸿滨就聘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习。抗战爆发后,魏氏兄弟客居秦皇岛。魏氏兄弟传人著名者有王茂林、李恩义、耿学森、朱庆昆、李新吾、魏九成、魏九如等。魏鸿滨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秦皇岛市武协副主席。 张子亭传艺天津 张子亭自幼拜师张毓衡、韩化臣(惠卿)、李书文练习八极拳。在天津传徒王书方、陈兴泰、李维真、叶连仿、王洪清等,影响较大。 赵树德、韩洁泉、董以文、孟宪忠、边廷杰、王茂林、霍青峰传艺沧州东南乡。 赵树德、韩洁泉、董以清、董以文为韩化臣、张毓衡、李书文三师之徒;孟宪忠为李书文徒(姑爷子);边廷杰、霍青峰为霍殿阁徒、子。赵树德、孟宪忠任中央国术馆教习,赵树德担任黄埔军校国术教官;韩洁泉、董以文担任***干部训练所国术教官;边廷杰担任奉军教习、溥仪贴身侍卫;霍青峰担任国军连长、技术教官。都有所谓“历史问题”,被划为“四类分子”。他们为了民族国术的传承不绝,在高压下教授了一批弟子。赵树德传崔成彦、郭金栋、郭金灿、王海义、赵梦林、赵梦臣、李国新、郭振盛;孟宪忠传子。。。;韩洁泉传韩振阁、韩振江、韩振德;董以文传杨兴震、张志环、杨道声、李恩祥;边廷杰传贾金林、霍树新、张恩荣、张清荣、朱宝良;霍青峰传子霍树新徒李景环等等。 李赞臣、李良臣兄弟传艺济南、天津 (1)李赞臣(1911-1995),随李贵章、李万成父子学习。17岁参加盐山武术比赛获第一名,1935年曾任东北军一部国术教官。抗战爆发后到济南开场授徒,创设国术社。从53年起,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均获金奖。李在济南担任武协副主席,其弟子有:乙立清、孙远忠、宋学恩、田延滨及子李安侠等。使罗疃“李家”八极拳在济南之流传。 (2)李良臣(1917-1989),随李贵章、李万成父子学习。1950年定居天津。先后任教红旗武校、天大、南开武术队。1953年在天津武术比赛夺魁,1956年在北京武术比赛获优秀奖,1979年在南宁武术观摩会获一等奖。李曾任天津武术协会委员,八极拳研究会会长,河东区武术馆馆长。其子李燕侠、李剑侠承其艺业。 王金声(1911-1974)传艺北京 王金声大王庄人,是王锡庆之子。金声幼随父习武,为深造八极拳,金声18岁到唐山国术馆随李大忠之重孙李树森精研三年,其艺大成。1947年到北京谋生,在一次武术比赛中引起轰动扬名北京城。1953年至1959年所有全国、地区武术比赛均获一等奖,奖章30余枚。在贺龙将军推荐下,王担任北京武术学校教练。王在北京传播八极拳,入室弟子40余人。 刘云樵、李元智传艺台湾岛 刘云樵沧州集北头人,刘府被誉为:“状元府”、“将军府”,与南皮张之万、张之洞府第并列,沧州有:“南皮张,北头刘”之说。刘8岁时,其父请来威名赫赫的李书文为家庭教师,李严格督训10余年,有“小霸王”之誉。刘弟子众多有:梁纪慈、徐纪、苏昱彰、黄义男、郭肖波、金立言、刘大新。(台湾)李元智沧州人,六合、燕青名家佟忠义之女婿。在中央国术馆随韩化臣、马英图习罗疃八极拳,李自称是他一生最佳心得。李毕业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教官,将韩马二师的八极拳在军中传播,称之为“莒拳”。 郝鸿昌传艺南京中央国术馆、上海 郝鸿昌原来即随父习练老架八极拳、劈挂掌、二郎拳,1929年考入中央国术馆,又拜副馆长张骧武将军为师深造“神枪”李书文传授的八极拳、劈挂掌。1932年留馆任教,1933年第二次国考中,郝获无级别擂台赛第一名。郝以精湛的武功成为国术馆后期的台柱子深得馆长张之江将军的偏爱,1946年升任国术馆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一直跟随张将军至张逝世。闲居上海30年无人问。1983年5月,南昌武术观摩大会,总裁判长马贤达、大会仲裁温敬铭、何福生亲自前住郝老居处拜访郝。郝秉承张之江将军国术强国强种之鸿愿,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会武术队总教练兼散手教练。1980年郝鸿昌老师重出江湖后,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亦使中央国术馆改编后的经典四十八式硬开门八极在上海得以传播。其亲授的八极拳上海主要传人有:郝凤岭、吴定国、张傅仪、严龙兴、曹志诚、周全、葛强、王伟之、吴玉明、吴俊彦、周庆祥、陈恩溢、钟伟其、张文清、顾凯明、顾敏钦、滕克诚、潘志和、周惠本、刘长发、吴铁帆、袁沛成等。并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会武术队总教练兼散手教练。 赵荣林传艺湖南国术训练所、中央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河北文安县 赵荣林(1908-),文安县赵村人,在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成为韩化臣得意的门徒。随师进入中央国术馆。1928年10月,在南京国考)赵脱颖而出。1929年毕业分配到山东省国术馆任教,继任湖南国术训练教练。1939年底,赴江西瑞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三分校,被吕骥任命为军校少校教官,执教五、六年,送走四期军官毕业生。1953年,回到了文安老家务农,他的弟子如王寿增、李银平、郝忠祥、李建国、张焕山、李串连等。 六合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是在六合拳的基础上,融合了螳螂拳技法,吸收了众多拳种的优点,经两个世纪数代人的历练,以其独特的技击风格,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一朵奇葩。 六合螳螂拳属螳螂拳一大流派,是中国武术的瑰宝,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其风格特点比较明显,步型稳健扎实,多以鸡步、大猿式为主,重心在后,适合于技击变化,此法为母、一法多变。拳法多以锥子捶为主、掌是以瓦垄掌为主,勾是三指捏勾;动作开合收放,长短起落,短中寓长,柔中寓刚。 六合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的招远、龙口等地民间,域外的日本、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习练者。因其武功多在民间,其习练者以强身自卫为目的,以不轻易示人、不炫耀武技为美德,且多以务农为主,文化水平不高,旧时习武“师父言传身教,徒弟洗耳恭听”,非有德、智、仁、孝、义者难学此艺,为师者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轻易“倒货底”的,故习练者日寡,虽近些年有所改观,但也不容乐观,能得六合拳真谛者依然稀少。 “六合螳螂拳”命名最早由黄县(今龙口)传人所为,六合螳螂拳传诵已久、已基本由武林界公认了,而发源地招远川林家、招城一带,赵同书一脉所传的拳法,至今仍叫“陆合拳”,少有称“六合螳螂拳”的。赵春合老师家中原有林世春师祖所传的拳谱,那时就叫“陆合拳”,可惜拳谱战争年间丢失。赵老师生前曾多次对徒弟们说:“如有人问你们学的什么拳,就说‘陆合门、沧州陆合拳’”。至赵老师八十大寿,众弟子为其摄影留念时,也写有“六合螳螂”字样时赵师起初不悦,而后也默认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招远才顺应了武林界“六合螳螂”的定名。 追根溯源,六合螳螂拳的传承,风风雨雨走过了二百多年,留下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今讲述如下,以饷读者。 六合螳螂拳的创始人魏德林(1780—1873年),山东莱阳城西魏家沟人。因其先天一只手五指相连,故又称“鸭子巴掌魏三”。少年时期学艺于河北沧州,据说拜在金、龙二位六合大师门下为徒,因其资质聪颖、悟性极好并勤学苦练而深得老师厚爱,练就一身绝艺,对拳脚、器械样样精通,尤以轻功最为卓绝,他飞檐走壁,翻墙越沟,有“飞毛腿”称号,传其晚年尚能日行八百里。受教数年后便代师授艺。24岁出师回乡途中,为增长技艺,到处访友。曾闯过七十二处“功夫屋子”,未遇对手。回到莱阳后与当地名师李某(绰号李二巴狗子,据传为王郎三代正传)相遇,二人多次交手,未分胜负,后二人结为好友。李邀魏教其子孙,并与其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丰满自我,交流技艺,串换拳法,使李的螳螂、魏的六合各自增进了一些技法。一段时间后,魏便开始闯荡江湖,主要游历于东三省,专与贪官污吏作对,劫富济贫,一生杀伤无数,被官府通缉,闯荡江湖六十余载,誉满长城内外。 晚年的一天,魏栖身于沈阳一家商铺二楼仓库内,结识了当时为富商当更夫的山东黄县(今龙口)北马镇人李维琪,并由李供其吃住和保密,后二人由老乡变为朋友,由朋友变为师徒。李后回黄县以授徒为生。时招远川林家村有一批习武者,以林世春、林佩道为代表学艺于李。一年冬天,魏从东北返乡,在龙口下船,途经北马来到李维淇家中,谈起晚年生活,魏说前业已洗手不干了,欲安度晚年,李建议其教徒颐养天年,魏同意。后由李带林世春、林佩道正式拜魏为师。事后,魏提出去川林家定居,二林说北马生活比较富裕,怕川林家山瘦地薄安排不好老师的生活,魏说只要地瓜、豆腐充饥即可(时魏已满头白发、口无颗牙),二人当即表示能办到,魏随迁居川林家。 魏一生浪迹江湖,为人怪癖,侠气极重,警惕性高,从不让人近身,晚上和衣而睡,平时少言寡语,高兴时教武也能讲解不休,只是从不言师名,有问者必遭其斥责,其早年是否传过艺,已无法考证。魏是否有难言之隐确实令后人犯疑。 到川林家后,或三五日即去,或年半载回,或朝见其卧床,午却不见其人,来无踪去无影,前后十余载。期间,曾到山东栖霞县教过拳,当魏最后回到川林家物色衣钵传人时,林佩道因家境富裕而抽上大烟,只有出身贫寒的林世春仍苦苦练功,遂承其衣钵。年余后,魏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三岁,灵柩由林世春等弟子护送回莱阳故土安葬,一代宗师被深埋黄土。 六合螳螂拳的第二代传人林世春(1826—-1912),山东招远市川林家人,其祖父养有传授“罗汉拳”师,林自幼习之,酷好至极,不耻下问,见魏之拳法优于罗汉拳,后拜魏学艺十余载,仍舍不得所学的“罗汉拳”,出师后结合所学改编,揉以六合真意,将其改编为“六合单捶”,即“罗汉短打”取名“短捶”,成为很重要的一块看家拳,是六合拳原有的九套成为十套“金不换”绝技,林师祖卓绝的武功自然成为招远六合拳的奠基人。武功造诣为当时东三府(即登州府、莱州府、胶州府)第一把手,威震武林,名扬鲁省,其德艺智堪称为一代武术大家。 林以务农为主,一生没有去过大城市,后被黄县大财主“丁百万”家聘为护院武师,在众多武师中首屈一指,令盗贼闻风丧胆,无人敢近。林在黄县丁家期间,苦苦练功二十余年后,功达纯青,七十岁方回故里。在其传人中,多是至亲族人,不轻易传人。林师祖晚年曾在招远县城北关赵同书(关门弟子)处居住,回川林家数年后无病而终,享年八十七岁。爱徒为其树碑立传,以示致哀。六合螳螂拳发源地为招远川林家村,现有民国初期(1917年)林祖师先生的后代和徒弟们为其立的墓碑。 (1869—-1939),招远市招城镇北关东村人,早年习长拳,因与林文蔚是朋友关系,28岁时得到其推荐拜在林祖师门下为徒,嗜武如命,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受教十余年。至林师祖八十四岁(时年赵同书四十一岁)时,赵将其接至招城家中居住,尊师如父,早晚伴其左右,深得林师惜爱。赵为学艺家境渐贫,连祖上留下的数亩好地都卖光了。林祖师在招城期间精化了早年教拳拳路,去伪存精,倾心教授。赵更是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得其全部精髓,这就是招远拳法更精练,更实战的重要的原因。林师说赵有三宝,即“三捶、铁刺和单刀”,并评说“北有林文蔚、丁子成,南有赵同书”。赵一生以开餐馆和授徒为生,为人艺品俱佳,出师后武功超群,多次遇上门访友者,未曾负过。其武功已达炉火纯青地步。赵好打抱不平,在黄县(今龙口)惩过地霸“十虎”,被当地人送一绰号“神拳赵同书”,在招远捉过飞贼,为百姓除过害,被县长奖赏。七十一岁不幸因病逝世。(台湾张祥三先生著的六合螳螂拳 (1910—-1994年),招远市招城镇北关东村人,十六岁学艺于祖父赵同书,得其真传。二十八岁开始授徒,1937年,正逢抗日战争爆发,赵师在游击队王性初部当武术教官,为游击队培养训练了大批杀敌勇士,后因鬼子疯狂扫荡,游击队转移,赵回乡后以开武馆为业。赵师练功刻苦,历经战乱,文革仍坚持不懈,直至晚年还刻苦钻研拳术,为维护地方治安发挥余热。写有《六合门拳法和器械》小册子,留下了六合拳录象带一盘,被众弟子视为珍宝,赵师思想解放,性格开朗,授徒打破旧传统,一生择善授徒二、三百人,为六合螳螂拳的发扬光大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五十六岁,招远市罗峰办事处北关西村人。为人性格开朗,正义感强,虽武功高强,但从不张扬,是个武痴,连金都招远行外的人知他底细的也寥寥无几。张十八岁从师温国襄师父,二十五岁又拜赵春合为师。嗜武如命,坚持不懈,三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精心揣摩,去虚承精,使得今天六合螳螂拳的拳艺更精练,更实战。二十多个得意弟子随其习武。他教拳以用为本,充分强调出手不狠艺不高,心狠手辣方为上。 目前,张玉坤正与隋国仁、霍世文、刘洪志、李光彬、张玉海、李光绪、张玉军、冷大策、郭玉军、闫明山、王绍光、张万义、吴祥宝、江晓波、孙欣、李兆贤、张学庆、邵成果、王才善、温德贵、刁志敏、林洪权、孙国荣、刘清芳、尹明胜、李伟华、徐明敬、郑松合、郑志强、冷培暖、冷秀全、温传妮、温永梅等师兄师弟们,为继承和发扬光大六合螳螂拳进行积极不懈的努力,使这支武林奇葩永传不衰,流芳百世,使它在中华武坛上更加鲜艳夺目,永放光芒。 六合螳螂拳主要步法: 六合螳螂拳其桩法以练弓马步、前提后拖步为基础,以练三捶基本功为入门拳。 拳谱讲“有人会打扑拉钻,走到天下打一半”,充分强调练好基本功三捶的重要性。 其主要套路有:1、左右圈2、接手圈3、撩阴掌4、铁叉手(铁刺)5、插花手6、镜里藏花7、照面灯8、闪手奔9、双封10、短捶 对练有:螳螂对三捶、磨盘手对三捶 器械有:六合大枪、六合刀、六合棍 六合螳螂拳技要: 六合螳螂拳的技法总起来讲十二个字:勾、挂、锯、挫、弹、刨、蹬、跷、肘、角、顶、横。 六合螳螂门器械: 六合大枪以勾、扎、崩、拦为主 六合单刀以劈、撩、抡、扎为主 六合棍(五虎擒羊棍)以点、扫、劈、撩、崩、带为主 六合螳螂拳拳理:六合螳螂拳除技术内容和其他拳种不同外,在风格上也更有特色:拳势稳健扎实、迅猛凌厉、劲力精巧合一,具有闪、展、腾、挪之妙处。 其主要特点:1、简单扎实,动作一招一打,先招后打,后发制人,节奏分明。 2、动作严密紧凑,讲究出手如穿箭,回手如拉钻,遇见拦路虎,合手打赢战,要求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转、钻、翻、缠丝法,手眼身法步紧密结合,以腰为轴,发力集中。 六合螳螂拳所谓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肩与跨合、肘于与膝合、手与足和为外三合。动作强调:步到拳到,手脚并用,一发即至。有不招不架只一下,犯了招架二三下。拳谚有“疾上还加疾,打倒还嫌迟”。要求气沉丹田,舌间上顶,头要直,身自然,做到手眼身法步,身形姿势正确,强调眼快不如手快。 六合螳螂拳以实练实打实用为一体,以远用拳手腿法,近用肘攻膝顶,快攻直取,以速为先,以活为上。 强调:出手不见手,把式才到头,把式到头,捆封底漏。俗话说不怕老虎就怕漏。例如“反搜”一招,对方上右步出右拳猛击我胸部,我上右步左手勾其右拳的同时起右圈捶猛圈对方左面部,左捶同时直击其肋,轻则劈倒,重则劈伤。 近些年来,有人认为“六合螳螂”属软螳螂,以柔为主,很少有爆发力,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是没有道理的,就连纯内家太极拳,每个招式都有很大的爆发力,试问六合门的老前辈们,他们闯江湖、下战场,出手伤人,杀敌致残,如果没有很大的爆发力,能办到吗?真传六合螳螂是实战的武术,不是舞术。 六合螳螂拳快似闪电,变化多端,招招狠毒,独此一家。做到随手而出,随手而入,招的招,打的打,招打一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在打法使用上讲:快速突然,用法讲究“一不登山,二不骑马,就地发来就地打”。 在战略技击上讲:要有必胜的信念和胆量,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六合为一体,打敌如走路。有胆敢打必成功。刻苦练出:一胆二力三技术,才能发挥出真工夫来。 在战术上讲,强调提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稳准快狠,出手不留情,前手跟后手,跟上后手难逃走。一交手就逼对方无还手之力,以静待动,遇敌不慌,沉着冷静。见手遇手直里捶,以气摧力,身体一抖就能产生巨大的爆发力,使对手措手不及,不见形影,出其不意而击之。上下协调,敢打敢进打破身势无遮拦,速间必胜,平时练习定要注意攻防意识,做到练时无人如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长期揣摩、苦练、实践,招式打出要准确,掌握火候。出手有近远,出拳分长短。把式把式全凭架势,把式如山,身似游龙,有高有低。六合螳螂拳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阴阳奇正,变化莫测。 总之,六合螳螂拳是一种快速凌厉,打法多变,实用价值高,技击性极强的一种象形拳术。 六合螳螂拳对提高人体生理功能和提高免疫力是极好的,长期练习对身心保养健体都大有好处,学练此拳老少皆益,身体强弱者都可练习,可去病强身、延年益寿、防身自卫、保家卫国、为社会和人民多做贡献。愿六合螳螂拳这支武林奇葩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永放光彩。 空手道 概述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斗术和中国传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那时,在硫球上层阶级间,暗中参考中国的拳法创出了独特的唐手,即最初的’空手道’。而在’唐手’之前,已有’那里手’和’首里手’两种名称是根据地域分别的,成为现今空手道各流派的渊源。 空手道(からてどう/Karate)是一种发祥自琉球的武术。空手道原称作唐手,含有“源自中国的武术”的意思。空手道源于中国古时候的少林武术,但这种讲法没有确切的法律根据。 名称由来 空手道的日文からて可以分成两部份来看: から:汉字为“空”;这个字的解释有二:一为空,空手,手无寸铁;Kara亦可解释做‘唐‘的意思,唐者,唐朝也,唐代中国进入盛势,唐人即是中国人.故karate亦可解做唐手,即中国的手技也.但因子十年前日本统一Karate为空手,故其汉字(kanji)亦废用唐手此名. て:即手。 除了空手,唐手这名称外,此武术亦曾被称为琉球手.琉球是在中国清代时进贡给中国,位于日本南面的一个小国,当地人民常往中国,某些拜师于武馆后返回琉球.后来,日本占领琉球,改名为冲绳,同时亦执行禁武,禁兵器令.但当地民众仍群起反抗,他们以学自中国(当然有加入琉球本身)的武术,甚至加上用作生活的工具(如打禾用的双截棍,撑船用的桨严加反抗.此种用以反抗,战斗的武术当然是以杀人为目标. 由于空手于琉球不同地方发展,同时亦发展出三套基本势法-一为那霸手,一为首里手以及泊手等. 后来,此武术流入日本,经过发展分流,渐成现今的空手道 1922年5月冲绳尚武会会长、船越义珍赴东京,在文部省主办的体育展览会上表演唐手以后。唐手就在日本迅速普及。1935年船越义珍大师出版了《空手道教学方式》一书,唐手正式改名为‘空手道‘。空手道发展到了现代已与其他一些运动一样成为一项育比赛项目。自从1970年成立了‘世界空手道联盟‘,并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当前空手道正式的国际组织为世界空手道联盟(WKF),正统空手道主要有松涛馆流、和道流、刚柔流、系东流四大流派。世界空手道联盟的型(套路)的比赛标准仅以松涛馆等四大流派的指定型为标准。 「空手道」可追源自大约五百年前的冲绳琉球开始。当时中国与琉球往来交流频繁,中国拳法传入琉球,并发展成当地武术,称为「唐手」。由于长期受到禁武令的影响,「唐手」一直只能秘密地进行传授,直止到公元一九O五年才公开成为普及的武道。到公元一九三五年因「唐手」名称含有中国的意思,加上「唐手」与「空手」的日语发音相同,才被日本改为「空手」成为日本的武道。 空手道在「唐手」的阶段时,因中国武术传入的年代不同,以及战斗风格的不同,而分为三大系统;为「首里手」、「那霸手」与「泊手」。「首里手」以直线攻击且大动作为主,并包含扫技与摔技,适合中距离的战斗,为一古老之流派,后以「松涛馆(流)」为其代表。「那霸手」以防守且小动作为主,并包含擒拿技与投技,适合近距离的战斗,接近近代之中国拳法,后以「刚柔流」为其代表。关于「泊手」有一说法是中国福州安南至琉球之中国人所传授的拳法,与「首里手」及「那霸手」并无直接的关联,目前日本冲绳「刘卫流」空手道与「泊手」有密切的关系。而另一说法是「泊手」为综合著「首里手」与「那霸手」两派之优点的。 以上所述三大派系「唐手」,当中「首里手」与「那霸手」后来再进一步发展成为传统空手中的「四大流派」。其中「首里手」之代表人物船越义珍先生(公元一八六八~一九五七)在其恩师糸州安恒先生过世后,于公元一九二二年第一位开始将空手从琉球传入日本本土,因船越先生雅号[松涛],其空手即被称为「松涛馆空手」(或松涛馆流空手)。而「那霸手」之代表人物宫城长顺先生(公元一八八八~一九五三)在其恩师东恩纳宽量先生过世后,于公元一九二八年在日本京都以「三战」型为刚之型,「转掌」型为柔之型命名,设立「刚柔流空手道」。继「松涛馆」与「刚柔流」之后,摩文仁贤和先生(公元一八八九~一九五二)于公元一九二九年在日本大阪以其两位恩师之名,糸州安恒之「糸」与东恩纳宽量之「东」命名,「糸东流空手道」。另外「和道流空手道」则是由「神道场心流柔术」师范,兼向船越义珍先生学习「松涛馆空手」之大冢博纪先生于公元一九二九年设立「和道流柔术拳法」(或和道流空手道)而创立。直到今日松涛馆、刚柔流、糸东流及和道流统称为「四大流派」。 手足并用战胜对方的日本格斗技术。这种格斗动作在比赛时不准击中对方身体,必须在击中对方前的一瞬间停止,否则为犯规。14世纪中叶,中国少林拳传到琉球群岛,后传至日本各地。20世纪30年代,日本成立了空手道研究会。1966年成立了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由于一些爱好者积极向世界各国推广空手道,1970年成立了世界空手道联盟,并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 空手道的基本进攻技术分为手技和足技。手技是击、打,足技是踢。击又分为拳击、平拳击、指击和掌底击。打分为拳打、掌劈、平掌打和臂打等。踢分为脚尖踢、脚掌踢、脚踵踢、脚外侧踢和膝撞等。另外还有头击、肩击等技术。运动员根据对方身体姿势和动作变化,使用上述基本进攻技术,向对方头部、颜面、颈、胸、腹、背等部位进攻,但不准直接击触到对方身体。击和踢都可以采用直线、螺旋和弧形等进攻形式。击又可分为单手击和双手击,踢也有单脚踢和双脚起飞踢等方式。把这些复杂的击、打、踢动作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巧妙的进攻技术。针对上述各种进攻方法,也有各种不同的防守方法,如弧形防、旋形防、合掌防、掌劈防、交叉防等。空手道比赛分个人赛和团体赛。比赛时,主裁判1人在场上,副裁判4人在场外四角执行裁判工作。运动员着空手道服(同柔道服),赤脚,一方系红腰带,另一方系白腰带。比赛场地8米×8米。比赛时间一般为2分钟。任何一方运动员在2分钟内用手击、脚踢对方的面、颈、胸、腹、背等部位(不得接触,保持一定距离),经裁判判定为正确而有效,则得一分,为胜利。如未击或踢至规定部位,根据技术高低、精神和态度好坏等来评定胜负。有严重犯规行为者,即取消其比赛资格。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斗术和中国传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那时,在硫球上层阶级间,暗中参考中国的拳法创出了独特的唐手,即最初的“空手道”。而在“唐手”之前,已有“那霸手”和“首里手”两种名称是根据地域分别的,成为现今空手道各流派的渊源。 1922年5月冲绳尚武会会长、船越义珍赴东京,在文部省主办的体育展览会上表演唐手以后。唐手就在日本迅速 普及。1935年船越义珍大师出版了《空手道教学方式》一书,唐手正式改名为“空手道”。 空手道发展到了现代已与其他一些运动一样成为一项育比赛项目。自从1970年成立了‘世界空手道联盟‘,并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当前空手道正式的国际组织为世界空手道联盟(WKF),正统空手道主要有松涛馆流、和道流、刚柔流、系东流四大流派。世界空手道联盟的型(套路)的比赛标准仅以松涛馆等四大流派的指定型为标准。 一、松涛馆流 松涛馆流的创始人即为现代空手道始祖船越义珍(1870~1957),该流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手道流派。松涛馆流空手道系空手道中的所谓“南舟北马”中的北派功夫。松涛馆流空手道共有26个规定型(套路)。其技术特征为大开大阖,动作走直线,多用弓步大马,注重腿法运用,是刚猛型空手道的典范。类似中国武术中的北派少林拳。因为其动作幅度大且简洁深受欧美空手道爱好者的喜爱,在世界空手道强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空手道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随着空手道运动的全球化,刚猛直接的松涛馆流空手道的优势则更为明显。 该流派的代表团体有日本空手道协会(JKa),国际松涛馆空手道联盟(SKI),国际松涛会(ISKF)等数个国际性联盟及松涛会、松涛同盟会、松涛馆、松涛联合会、三田会、稻门会、拓空会等。其中JKa是日本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具规模的空手道流派团体。目前全世界共有80余个国家地区的空手道团队加盟JKa,每两年举行世界比赛。该团体由船越义珍所开创,于日本昭和23年正式成立,日本文部省于昭和33年4月10日正式登记认可的公益社团法人。 二、刚柔流 刚柔流空手道的创始人是宫城长顺。宫城于明治21年出生于琉球,14岁加入那霸手名师东恩纳宽量的门下,18岁赴中国福建省,学习中国拳法。归国后将独特的技法系统化。该流系“南舟北马”中的南派功夫,受系统来自南少林拳白鹤门。其流派的名称就来自白鹤门流传秘书《武备志》中拳八句中的一句“法刚柔吞吐身随时应变”因此得名刚柔流。该流派空手道有明显的南拳特色,以小架三战步、猫足立为主,讲究刚柔并济。在修行时注重“气”、“息”、“体”的锻炼。刚柔流共有13个规定型。 刚柔流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刚柔会,世界刚柔流空手道联盟,刚柔馆,刚柔联盟,正刚会等,该流派在东南亚地区有相当大的影响,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空手道流派之一。另外要注意的是目前世界上另一大空手道体系即全接触式硬式空手道的代表-极真会的创始人大山倍达即是日本刚柔会开祖山口刚玄的弟子曹宁柱的学生。 三、和道流 和道流空手道的创始人为大冢博纪,大冢博纪出生于明治25年。6岁起学习柔道。于大正9年到船越义珍的明正塾学习空手道及日本神道扬心流柔术。大正13年,在皇居济宁馆道场举行的舞蹈演武会中参加琉球唐手术表演,大冢博纪表演自创的“唐手术乱取形”(现代空手道中的约束对打),以及“捕短刀”、“捕真剑白刃”博得好评。以此为契机,大冢博纪在昭和8年5月创设“和道流”即将空手道与日本柔术合而为一的意思。该流派受到“神道扬心流”柔术的影响颇深,其中“ 别”、“流”、“押”、“引”、“入身”、“转身”等更是柔术的技法特征。和道流最具特色的是格斗技术,是极少数在格斗中能体现流派特征的空手道,该流派出现了许多空手道格斗比赛冠军。同时该派空手道也属松涛馆一系因此在套路上深受松涛馆流的影响,但也有自身的特色。 和道流空手道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和道会,世界和道流空手道联盟等,和道流最大势力是在日本的大学和学校,以东京大学、东京农业、明治、日本、立教、日本齿科、东京工业、东京外语、北海道、熊本工业、福冈等高校体育联盟中空手道强校为中坚力量。现任全日本空手道联盟事务局长荒川通就是和道流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系东流 系东流的创始人摩文仁贤和生于明治22年琉球首里市,13岁时成为首里手名家系州安恒的嫡传弟子,20岁时投入那霸手名师东恩纳宽量的门下。后又学习了松村派、新垣派等空手道更学习了空手道以外的日本古武道器械。摩文仁贤和于昭和3年上京,在到达日本本土的琉球唐手家中,完全学会首里手和那霸手的仅摩文仁一人而已。 昭和9年摩文仁贤和在大坂开设养秀馆道场,以自己两位恩师名字的开头各取一字当成流名,成为系东流。系东流的特点是以“守、破、离”三字来总结,即对型的忠实遵守而后应用最后独立,以此独特的方法来修行空手道。 而且系东流空手道极其重视空手道精神的修养,开祖摩文仁贤和极强调系东流空手道为“君子的拳”是为修行圆满的人格和崇高的人生目的而进行空手道修行。系东流空手道一共有47个规定型,是四大流派中规定型最多的,也是排选手代表日本参加世界空手道比赛中型比赛最多的流派。系东流的型是其流派的一大特色。 系东流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系东会,世界系东流空手道联盟,林派系东流、正气会、修交会、修道会、圣心会、明武会等。自1989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级空手道比赛。 五、极真会 极真会馆是由大山倍达于1965年于东京创立。大山倍达于1923年生于东京。9岁时在其姊居于满洲的农场内,首次接触到武术,并学习到中国南方拳法“十八手”。1938年,15岁的大山移居日本,并加入日本空军之列,成为空军飞行员。其时,他开始接受柔道和拳击的训练。后来,他跟随松涛馆空手道创立人船越义珍学习冲绳空手道。醉心武学的大山,进步神速,17岁时已取得松涛馆空手道黑带二段,20岁时更考获四段之佳绩。同时,20岁的他亦成柔道黑带四段之高手。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军投降。大山跟随刚柔流空手道大师曹宁柱学习空手道,曹宁柱以其惊人的力量和精神意志而闻名,对年青的大山倍达有着极具深远的影响。他鼓励大山应一生献身于武道,并建议他离开文明的人类社会去进行肉体及精神上的隐居修炼。这时,大山接触到吉川英治之著作《宫本武藏》,他从书里学习到剑圣宫本武藏之武士道精神,自此这本着作就成为他心灵上的导师。 1947年,大山倍达参加了二次大战后第一次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武术大赛,虽然他得到是项大赛的冠军。但他深深体会到传统式空手道赛例并没有实际的战斗能力,他决意要发扬一种实战式的空手道。加上他一直为未能完成三年的隐居修炼而耿耿于怀。他已立志一生奉献于武学。为此,他决定再一次离开文明社会去完成他的心愿。这次,他选择了千叶县清澄山作为他提升自我的地方。为了这次狂热的修炼,他每天练习十二小时,每天不停地在寒冷的瀑布下炼习,徒手击碎石块,以树干作拳打脚踢的鍜炼及在有刺的植物丛上作上百次的跳跃等。晚上,大山会以冥想及静思来作心灵的鍜炼。经过了十八个月的难苦鍜炼,大山终于回到了文明的人类社会,这时他感到自己脱胎换骨,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 为了测试自身的力量和宣扬其提倡的实战空手道,大山于1950年开始,分别与五十二头公牛交战,结果三头当场死亡,有四十九头公牛的牛角被其以空手道手刀徒手砍掉。1952年间,大山倍达远赴美国多个地方,公开实地示范他所主张的武学。其间他将所有270个对手全部击败,大部份他都以“一击必杀”的招式取得胜利。而每一场对决都在三分钟内分出胜负。有人如此评论大山倍达的威力:“对决时,当他走近你,你就完了。没有人能抵御他的攻击。如你用手臂去抵挡他的拳,你的手臂必然折断,但如果你没有抵挡,那折断的必然是你身上的骨头或肋骨。”据说,他能以拇指及食指扭曲十元硬币,更可以用徒手手刀一连劈断十四瓶威士忌瓶颈。正因大山倍达的惊人力量和技术,自此,人们都称他为“神手:大山倍达”。 1953年,大山倍达在东京成立他的第一个道场。其时他正处于高峰状态。他揉合了不同武术派系加以舍短取长,融会于自身所提倡的实战空手道中,加上他对学生的训练非常严格,奠定了极真空手道的基础。1957年,第一所“大山”道场由BobbyLowe师范于夏威夷成立。BobbyLowe热爱武术。自幼接受教头父亲的中国武术训练。23岁时的他,已是柔道的黑带四段,剑道的黑带二段及合气道的黑带初段。如此一位武学高手亦于1952年间,大山在夏威夷之空手道示范中,被其惊人的力量及技术所震摄,随即与大山会面,并拜其为师,追随学艺。而BobbyLowe亦成为极真会馆首位“内弟子”。“若狮子”之传统亦由此而来。极真会馆每年均会选出少数精英进行100天的入室严格训练。 极真会之世界性总部于1963年开始建立。于1965年于东京正式启用。并命名为“极真”,全名为“国际空手道连盟,极真会馆”由1969年起,每年主办全日本空手道大赛及每隔四年主办全世界空手道大赛,至今从未间断,并以全接触式赛例闻名于世。亦因为极真空手道的训练严格,努力不懈,不屈不挠的斗志精神。令极真派得到全球;武术界之认同。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间,极真会馆在全球120多个国家都设立了分部,学员超过一千二百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之武术组织之一。 极真空手道带位:初学(白带),10级橙带,9级橙带1杠,8级蓝带,7蓝带1杠,6级黄带,5黄带1杠,4级绿带,3级绿带1杠,2级棕带,1级棕带1杠,黑带初段~黑带10段。 空手道并非人所了解的日本武术,它起源于中国盛唐时期,由日本武道传播者带回日本,将其完善。它原称“唐手”,因日文读音与“空手道”谐同,在1935年才正式改名为空手道。空手道项目重回我国,其意义远非几千人的身体得到锻炼,它可以对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相当的积极影响。现代空手道继承了实用性、观赏性的特点,屏弃现代中国武术纯观赏为主而忽视实用性的特点。目前,世界已拥有联盟组织近百个,1700万名会员(含集体会员),在日本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空手道选修课和成立俱乐部。 空手道是以严格的训练,使学员达到一定的自控水平,使人的精神和肌体更协调。空手道如同书法、音乐、美术一样要求自我修养,它具有精辟的哲学理论、科学系统的训练;它所追求的是一种身心的统一,内与外的统一,精神和力量的统一和人真善美的艺术修养。它不仅培养个体形成个人优秀品质,还培养个人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集体意识。在拳力学校,大家通过共同的真心付出,刻苦的训练生活,在共同认识的人与人之间,人与学校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无间,同心同德,共同前进的关系。这就是空手道的滋力! 空手道的技术原理 空手道中的手、腿技、攻击、防守、是攻防的基本,也是空手道的入门,更是最终的技术目标,这些基本动作,尽管在几个月内大部分可以练成,但是即使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也可能达不到真正完善的境界。因此,选择这条路的人士,必须得不懈、不怠、认真而持续的修炼,锻炼。而且要顺应自己的体能,合理的进行有组织、计划性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激烈的训练,也需在符合运动力学。生理学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才能体现其效果。从古到今,经过长年的累积,所创造出来的‘空手、技术‘加上现代科学的理论才制定了其合理性。但是,就另一方面而言,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疑问,有待今后的科学研究来证实它。另一点,也为了尊重现成的科学资料,空手道也因此确实的被期待着能向更高的次元飞越发展。所以以下重要几点,希望诸读者能完全的理解、掌握、持续的进行合理性的修炼,训练。 一、架式正确的架式与运动力学或生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以棒球来说,‘全垒打‘,也是建立在正确达的架式、姿势的基础上。再者就是剑道高手而言,虽然是严格中的美感,但其架式也是符合运动力学的合理性。还需要良好的平衡感与安定性,特别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移动身体的顺序。例如:在实战中又冲拳、踢腿的时候,更严格的被要求,还有在拳面击中目标时,瞬间的冲击力非常的大。所以为了能受得住着打击,身体各个关节大固定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变化多端‘的腿技,常常需要单脚站立,所以保持平衡感的架式是重要的。还有依据身体的重心及实际情况、目的来自自然的摆架。还有因为随着身体的动能、重心不停的前后左右移动。所以为了培养随时都能随心所欲,随机应变的神经反应,平时的素质训练也相当的重要。另一点,如果长时间用同一支脚来支撑体重,容易被对手找出破绽。所以两脚的相互交换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心里也需时常警戒着别让对手的虚招给迷惑了。 二、力量与速度力量是由速度所积蓄而成的。若是单靠发达的肌肉在运动与武道界中是无法有多大的成就。空手道基本技法中最终极的威力是取决于在使用冲拳、腿技时,击中目标瞬间所集中的冲击力,并随着速度、力量也跟着提升。一个技术成熟的人其冲拳速度,最高可达到13m/Sec以上。破坏力可达到700KG超重量级的水平。为了要增加速度与力量,可以利用‘偶力学‘或‘反作用‘,还有对运动力学的理解也相当的重要。 三、力量的集中与放松空手道的威力,绝对不是只限于腕力与腿劲而已。而能将被制定好的身体各部分力量,协力的集中于同一时间、方向、目的,才是获得强大力量的开始。还有,使用技术时,如果可以放松不必要的力量,将会使原本的攻击力量效果性的增加。而且要像由‘0到10,10到0一般‘,放松—使劲—放松,但是放松力量并不等于放松精神。运动员的精神必须时常保持饱满状态,所以将不必要的力量放松是为了随时可以准备下次攻击的力量。 四、肌力的强化运作身体的原动力是肌力。因此,具备强健的弹力性肌肉是非常重要的。只靠理解技术要领与运动力学而使用技术的原动力—肌力不足的话,将无法正确的运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日常的肌力强化锻炼也变的很重要。使用某项技术必须了解哪一部分肌肉为之动肌,再配合合理的锻炼的前提,也相当的重要。总之,使用技术时,主要的肌肉用的越多,获得的效果也较大。反之,减少不必要的肌肉运作,也可降低体能的消耗。肌肉整体能协调性的运作的话,就能达到理想的效率。 五、节奏(拍)与时机优秀的运动技巧发挥是在于运动时能保持心情愉快的节拍及律动性。在各种运动技巧中,有的用音乐的节拍无法表现复杂的‘时机‘。所以‘领悟‘运动技术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一形式上来解释,共分为力量的强弱、技术使用的急缓、身体的伸缩三个要素。修炼到了一定程度的高手,其技术力量强大,而且自然而完美。如以运动感觉来说:‘节奏与时机‘掌握的得体,才是通往更高境界的捷境。 六、腰劲空手道所有技术所拥有的爆发力身体的回转动作,特别是腰的回转。‘腰‘做为精神安定的根基,正确的架式及维持平衡的基础,更是力量的泉源。所以对运动员来说,特别的重要。腰的运作,担当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项运动的重要任务。对于空手道而言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无论进攻或防守,都离不开‘腰‘。 七、呼吸技术是与呼吸同时进行的。技术与呼吸的关系,在防守时呼吸,攻击时吐气。运用技法时从头到尾一次呼吸。呼吸并不是单一方式而已,而是要配合身体动作的各种变化,而对应式的呼吸。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呼气时却不可吐尽。如以十分来说,就留得二分,这点很重要,不然,气一但吐光,身体就会变虚,这时,就算是很小的力量也无法抵抗,也无法训练的变化及对应下一个动作。 空手道的技巧 空手道是巧妙应用拳、脚,探究胜负的原理,进而达到超越胜败的境地,是磨炼精神、体魄、技术,探究真、善、美的动态的禅道。通过不懈的锻炼、严格艰辛的竞技,掌握高级的护身之技,养成强健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以信心和勇气努力实践,从而为人类社会的正义、和平、发展作出积极的确可以做出某种程度的贡献。要特别注意,空手道的道十分重要,也就是空手道的精神,是空手道最根本的精髓。 ————————————————————————————————————————————————————————————————————————————- 在当今武林,各种武术比赛越来越多。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武师们:现代社会里,空手道在自我防卫时还依然有用吗? 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必须仔细研究空手道,分析它和人们说的现代武术到底有什么差异。如果只进行粗略的比较,结论似乎并不那么肯定:因为现代人都喜欢从运动健身的角度来诠释空手道,其中所剩的可用于实战的东西非常少。用于竞赛,这些完全够用了;但要去对付一个在街上遇到的劫匪,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比赛中,突然一掌如果得到决定性的分数,那你就肯定获胜了。但在实战中,却并非如此。传统的空手道功夫在比赛中很好用,但正如武林人士所言,‘如果敌人始终在威胁着你,想要从你身上拿到什么的时候,你用什么功夫呢?‘ 一种招数就是连续攻击敌人,直到迫使敌人屈服,或使他昏迷为止。事实上,古老的中国武术、冲绳岛功夫、日本空手道一直都在鼓励这样做。本文将主要分析五种技术,它们能够提高你的空手道实战水平。每一种技术都是从空手道的自卫功夫中演变过来的,但在实战中都很有效。 连续拳术攻击 正如前文所述,实战功夫强调使用连续攻击,打败敌人。简单的封挡仅仅能抵挡一下敌人的进攻。相比之下,一连串猛烈的攻击,则会给敌人造成生理伤害,迫使敌人屈服。 宫本武藏,日本最著名的武士之一,他曾经说过,“练剑术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战斗中打败敌人。没有什么其它目的,能与这一目的相比”。他所练习的剑术就是完全按照实战的需要而演练的。这种武士道文化产生于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而今天,在21世纪的美国产生的武术文化,则仅仅是一种表演。 低踢功夫 各种各样的武术,比如说中国功夫、日本柔道、冲绳岛空手道等,都教育人们出腿的位置要低。武术家都知道,脚抬得越高就意味着越危险。如果敌人在你出腿踹他的头时抓住了你的腿,他就可能会毫不费力地让你失去平衡。然后,他顺势一扔,就会让你瘫倒在地。 当然,也不总是这样。一般来说,高踢意味着高风险,不过,风险到底有多高,关键在于踢的人是谁。也就是说,你的功夫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如果你的功夫很高的话,踢得高也无所谓。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结论是个真理:踢得越低越安全。 挡住第二拳 传统武术和实战技术的第三个共同点,是都很重视如何挡住或止住敌人的连续攻击。比如说空手道,其基本要义就是教人们如何躲开敌方的进攻。想办法要让敌人的攻击无效,至少要遏制住敌人向你攻出的第二拳。 这一思想和拳击中的侧移思想是一致的。中国功夫中的白鹤拳就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例证。其中有一招,就是用来阻挡敌人踢向自己的下身的。 多目标攻击与要害攻击 在过去,武师们非常重视同时或连续攻击敌方多个目标的价值。他们知道无论何时他们能够打中敌人的要害,其价值都非同寻常。无论在比赛中还是在实战中,连续的攻击都会让敌人丧失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滚打技术 在任何一种武术中,滚打技术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在自卫功夫中也是如此。因为你被敌人摔倒在地后,必须要清楚下一步应该干什么。记住!要对滚打技术非常熟练,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防备敌人的层面上。你必须学会如何去搏斗。无论你的空手道功夫多么厉害,你必须懂得,在地上发起一连串攻击,其作用会多么好。 在搏击冠军赛刚开始的那几年中,滚打技术的价值非常明显。那些不擅长搏斗的人们,在他们拳打和腿踹的功夫被善于搏斗的人挡住后,就毫无作为了。所有的武师必须牢牢记住这样的教训。 值得一提的是,十七世纪的一本中国古书《扑避术》(后来各式各样的冲绳岛空手道功夫都是由这本书衍生出来的)中就包含了48种基本的自卫动作,可用于搏斗。很明显,古代的武术很喜欢兼容并蓄,而现代的武术则爱什么都分出个彼此。 体力与训练 传统武术和实战技术的最后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体力的训练方面。所有的其他素质都相同的条件下,力气大的武师往往就占有优势。高水平的训练,能够让你保持体力并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出来。而如果你先于敌人把体力消耗光了,那你只好听天由命了! 在传统的中国武术中,人们通过举大块的石头或其它的一些训练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和体力耐久度。这种训练使得他们肌肉的耐久度得以加强。 他们练的另一种功夫叫做‘硬功‘。就是让身体的不同部分,包括腹部、胳膊和腿,承受极大的攻击力量。其目的就是增强这些部分在战斗中的抵抗力。尽管现代武师们可能并不懂得这些东西,但仍然有许多人在打沙袋或踢沙袋,以增强自己的力量。 总结 不管你是一个亚洲武术的弟子还是美国武术的学生,你要想学习实战功夫,那你就必须掌握以上六个基本要点。 你必须努力去学着使用连续斩功夫去逼迫敌人屈服。 你必须尽量避免使用高腿踢功夫,要把注意力放在练习踢敌人腰部以下的地方。 你必须学会朝准敌人的最脆弱的部位攻击。 你必须要把攻击性的和防御性的搏斗功夫揉和进你自己的功夫中去,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音乐方面 专辑:空手道 歌手:郭富城 语言:粤语专辑1cD 公司:华纳唱片 日期:2002.12.14 郭富城2002年的努力以及成绩有目共睹,他最近在[马来西亚第二届金曲红人颁奖典礼]中,一后气连夺[亚太区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和[最受欢迎红人男歌手奖]。而在新碟《空手道》中,aaron耕以[掌纹]为主打歌,劝喻大家不要盲目相信命理之说。 aaron为唱片担任监制之职,由选歌到形象设计,事事亲力亲为。过往aaron的唱片少不了他的强项—快歌配劲舞,今次他破天荒独沽一味全选用情歌。10首情歌10种不同的深情演绎。造型方面,城城落足本设计了12款不同的造型。 01十指紧扣 02临睡前吻你一次 03无常 04刚柔流 05我勇敢 06掌纹 07盗亦有道 08一个人的佳节 09麻瓜傻瓜 10降龙十八掌 11祈求(星云大师2002讲学主题曲)(国) 空手道是世界推崇的全民健身体育。可以锻炼人的外在肌体,可以让人具备内在自我控制的意志及崇高的精神信念,具备果断、勇敢、大度、博爱、自信、机智、冷静等个人优秀品质,最重要的是它通过练习和认识能使一个人充满非凡的气势,发挥人的巨大潜能,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武当松溪短棍 武当松溪短棍又名虎尾鞭,是一路古老的内家秘传套路,其动作古朴无华,粗犷洒脱,一招一势极重攻防。它融刀之迅猛,棍之活便,剑之轻灵为一体,具有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的显著特点。 松溪短棍结构短小精练,其动作势势相承,环环相扣,长短相依,首尾呼应,演练起来凌厉迅猛,呼呼生风,如秋风扫叶,气势磅礴而飘洒。 螳螂拳 武术简介 螳螂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形成发展 此拳据传发源于明末清初年间(也有南北朝梁武帝时一说),一名叫王郎的武术家访友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有所启发,然后他捕捉了许多螳螂,经常地戏斗,观察研究螳螂的每一细小神态动作。在精神方面他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刚毅机智的气概;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运用两个前臂进行勾、搂、卦、劈等动作是所表现出的快速灵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拧、旋的灵活多变;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实、稳固以及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突跃等。他编制了一些巧妙的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再度访友比武连连获胜。王郎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 明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度,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回寺,终日试之,而研究出勾搂刁采等螳螂手法。 一日在树下练习时,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弃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迹,变换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 不久,即有人写出拳谱。第一篇为‘十八罗汉短打序‘,其中说: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著也,注释详确,义理精通…。并有‘短打要论‘,‘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条‘、‘长拳即短打,短打要长拳‘等等。练螳螂拳者‘以此为总谱,或称为老谱‘。可见当时螳螂拳只有一种。以后一传再传,逐渐演变,遂分为三大派了。 螳螂拳盛行于山东省莱阳县(今为莱阳市),赵珠、李秉霄、梁学香、姜化龙、以及近代的李坤山、王宝山、崔寿山等,都是螳螂拳的著名传承人,尤其是后三位是中国近代螳螂拳的杰出代表人物,功精艺纯,名扬天下,被武术界誉为莱阳“三山”。 明末清初陕西省淳化县王郎(即王文成)初练少林功夫,当看到螳螂斗蝉中得到启发,回家后苦心钻研,取蛙辫活动的特点,吸十八家拳法的精华,编创出“崩补”和“八肘”两套学,并取名“螳螂十八凑”。 王郎善于吸取别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他把“太极拳”、“通背拳”、“狸拳”等的精华,融进“螳螂十八凑”。使它在技击手法、功路和发劲上不断改进。因此,他活动起来阴阳分叫,上、下肢时时转动划弧,还具太极拳的特点。上肢上下转动,四面环绕,手的招式象朵朵“梅花”,发劲时“张如弓”,发劲结束和静止时“缩如球”,兼有蜕簿活动之长,所以后来又改名为“太极梅花螳螂拳”,后人也称为“太极梅花”,也有人简称为“梅花螳螂”,实际上都是指的同一种拳术。 明末,山东省莱阳县赵家瞳人士赵珠,从小攻文习武。文才横溢,武技超人,文科会试得中进士,被放到陕西省溶化县任县令。其妹嫁王郎为妻。王郎见赵珠从小攻文习武,出类拔萃,便把螳螂拳传授给他。当时,社会上武风败坏,王郎不满于世,决心不再传人。无奈,赵珠就将拳术带回了莱阳老家。从此螳蜘拳在陕西淳化县一带灭迹。后来,赵珠又吸取了“崩补”和“八肘”及其它拳种的精华加以变化,遵循着螳螂拳的劲路特点,编创了“乱截”。乱截之名就是从“截”取他拳之招而得(后人称他为“乱接“或“拦接”是不正确的)。 一年深秋,有一盗贼高成病危在山东莱阳县小赤山一借野外。李秉霄把高成救到家中。李秉霄以从小习医的高深医术,亲自配药医治。高成病愈后为了报恩,在李家住了一年,将自己的武技传给了秉霄(高成学的哪家功夫,已无记载)。从此,李秉霄也踏入了武行之门。 明朝灭亡,赵珠回原籍。李秉宵也弃医习武,拜赵珠为师。赵珠见他品德高尚,便苦心传授,使秉霄成为一代螳螂拳大师。李秉霄晚年又摘取了“崩补”、“八肘”、“乱截”和高成授给他技艺中的要招,博采众艺之长,编创了“摘要”。“摘要”成了螳螂的精华,过去历代拳师是不轻易传授给他人的。 李秉霄家,有一放牛娃是海阳县榆山夼村人的梁学香。他长大以后给李家看树林,成了李家的忠实长工。他从小聪明好学,李秉宵夜间练功,他就夜夜在身边伺候,并暗暗偷学了技法;李睡了之后,他再偷偷去练,经常通宵达旦。李秉霄发现了很受感动,收他为徒,亲授其艺。后来,梁学香也成一代螳螂拳宗师。 这期间,山东莱阳县黄金沟人姜化龙,使用地功拳,比武败在他人手下,深感艺功不足.他得知梁学香武艺高超后,拜其为师,苦练螳螂拳,艺成后到烟台教拳。当时,同县赵格庄的宋子德住在烟台,是烟台很有权势的人物,因排行老二,人称他宋二爷。宋二爷好武,慕名拜姜化龙门下学艺。莱阳县由格庄还有一位罗汉拳和地功拳名师李丹伯(字仲祥),也在烟台教拳。这二个人同是武林名手,通过交往。拜为结义弟兄兄,李丹伯为长,姜化龙为次,宋子德为三,以后三人亲如手足。姜化龙传艺于宋子德,毫无保留;李丹伯和姜化龙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如姜化龙“摘要”中的“翻车”、“一肋遮半身”、“辘轳锤”等几十个招法,都是吸取了李丹伯的要招,他又单独创编了一套“地功拳“,后人称为“第七段摘要”。这时,螳螂拳学的内容和招法也走上了最高阶段。姜化龙在烟台共住了八年,他见宋子德功满艺成,便辞别了李、宋二人,回到了原籍。 姜化龙回乡后便设场教学。李丹伯的侄儿李坤山拜姜化龙为师。宋子德回乡后也设场教拳。莱阳县崔疃的王玉山和诸陆村的崔寿山,先后也都拜在宋子德门下。以后,姜化龙和宋子德台场同教。李、王、崔在二位严师的指导下,完整地把螳螂继承下来,苦练十余年,功达炉火纯青。三人为了取人之长,又到处访友,都从未遇到过敌手。 李坤山从小喜爱大枪,曾练过“狮子个不离母”。此枪法没有套路,只是些实战的单枪法。后来,他把螳螂拳的特点融到了此枪之中,使此枪神出鬼没,在搏斗中能点得对方“指头红”。即朝对方前额正中一刺,让他微微出血而不伤着;能招对方的扣子全部挑下而不被发觉。1933年全国举行擂台赛,明令……“打死无沦,发灵枢归返原籍”,艺弱者不敢登台。李坤山和王玉山都参加了比赛。李坤山使用了“凤凰三点头”、“红娘子叫门”和“底漏枪”等枪法,夺得了大枪的冠军,拿到金盾。南京和一些外地报纸登载:“……李坤山的大拾使人眼花缭乱,躲闪不及,真神枪也。”设擂台考赠他一块金牌匾,为蒋介石所亲书,上写“一支干戈震东洋,半世英雄传大枪”。王玉山的铁拳如暴风骤雨,他用“一肘遮半身”、“翻车”、“辘轳锤”等招法,打得对方无法招架、躲闪,几局过后亦大获全胜。从此,莱阳的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三山”成名全国,名扬天下。 莱阳的螳螂拳也兴盛一世。螳螂拳传到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等人,已是第六代、第七代了。他们和他们的徒弟都出了不少高手。 主要流派 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七星”、“梅花”、“六合”三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 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遇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好比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拳。 少林螳螂拳是少林寺正宗拳法之一,属于象形拳,讲究臂肘出击灵活,变化多端,动作敏捷,刚柔相间。集技击与修身于一体,活学活用,配合实战教学,攻防自如,实用性更强! 其主要流派如下:①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这一流派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作基础,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3部分:其一为基本功,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其二为套路技术,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套路有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柔灵、摘要、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其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②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拳大体相似。套路有翻车、蹦步、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③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六合螳螂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明、暗、滑五劲。套路主要有短锤、双封、铁刺、藏花、仙手奔、照面灯、截手圈以及六合摘要、九十三手等。 螳螂拳又可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拳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与南拳各派相似。螳螂拳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按发劲的形式划分,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属‘硬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等属‘软螳螂拳‘。 螳螂拳 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各派技术却极相似。 除上述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刚柔并重,强刚极柔,处处带有弹性;长短兼备,上下交替,内外相接,处处保持完整性态势;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还强调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拳谚有“腰送客走,胯坐帅府”和“移动靠腿脚,力蓄在裆腰,挡风阻雨两臂摇”之说。其动作要求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螳螂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螳螂拳流派现今螳螂拳衍生许多派别,以王朗为主的即分为[硬螳螂](七星和梅花)与[软螳螂](六合)两种。前者以刚烈强劲为主;后者以和缓招式为主。硬螳螂之后又衍生[秘门][摔手]及[光板]等门派.近年亦创始[八歩螳螂拳],是由七星派高手姜化龙于民国初年(1912年),协同[八卦拳]的王中庆和[形意拳][通背拳]的陈某等三人所创。 六合是指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六合螳螂拳对“以意变导形变”的要求更为严重严格,讲究轻灵、柔顺、巧妙;要求活似机轮、圆似刚球、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类主要分明、暗、刚、柔、滑五劲,从劲路和套路组合形成看有更明显的演化特点。六合螳螂拳同“七星”“梅花”在动作的组合结构、套路内容、演练风格上差距较大,在刚柔劲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柔,因此有人称它为“软螳螂”。人体的结构同螳螂的结构不同,要把螳螂的特点在人体上提练成“拳术化”,避免“动物化”,势必“重在取意”。 风格特色 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在武术各拳类中具有显著的独特风格。 螳螂拳是在少林长拳攻防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了螳螂的许多特长编制的一类优秀拳术。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又广泛地吸收其它拳术的一些优点加以改造,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独立拳派。 梅花螳螂拳的特点: 梅花螳螂拳为山东威海都莲茹所传,以后传至东北及南方和全国各地,其拳偏刚,故有人称为‘硬螳螂‘。身法要求:拧腰坐胯,意形并重,内外兼修。步型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蹋步、路虎步、玉环步。歌诀:‘骑马登山吞托式,御敌跨虎姿‘称为螳螂八势,为梅花螳螂拳之基本功。 梅花螳螂拳套路很多,有牧童指路、白猿偷桃、崩步、拦截、梅花糖储翻车、勾法、螳螂扑蝉、螳螂展翅、螳螂行、八肘、摘要一至七套、器械有螳螂刀。枪、剑、棍等、其手法有掌、勾、爪、拳、指五种。手法概括有十二个字,即提拿封闭、粘黏帮贴、来叫顺送,动作灵活多变,非常机警,进退自如,神形具备。暴发力及寸劲最多。各种劲法齐全,腿法与脚法有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和撩脚、杵脚。扣心脚等。尤其突出肘法、套路就有四套八肘、其肘法有黏肘、叠肘、墩肘、拐肘。顶肘、转肘、扑肘、朝天肘、掀肘等等何止八肘、只不过叫八肘而已。螳螂拳之小臂由肘到小臂尺骨及臂之顶端部位,在技击手法上皆称为肘,这样肘法就更多了,如臂肘、弥肘皆是。 谱上说:‘全身十二捶,闪赚双手扣‘。其十二捶是:‘头脚手肘肩膀膝胸背腹臀根心位‘(根字即和的意思)。扣者如钮扣之扣。故又有‘采衣人扣‘之说。真可谓全身是打,无处不打。故梅花螳螂拳为长短具备,刚柔相济之拳术。总之技击性很强,属于短打类型的拳术。行功歌诀:子午卯酉昼夜还,烧酒房事不可贪,轻击重打有先后,日将月就勿间断,昔日依此成罗汉,我辈学来作奇男,千锤万炼犹嫌少,何惜工夫一百天。 七星螳螂拳的的特点: 七星螳螂拳相传为姜化龙所传。‘七星螳螂与梅花螳螂内容与技击特点大同小异,其练功方法,以七星步而得名,又说是七星拳而得名。七星拳强调七星式‘,实为七个部位,即头、肩、肘、拳、膝、胯、脚作为种技击手段。有七星拳、崩步、拦截、梅花辘、梅花拳、白猿偷桃、白猿出洞、白猿攀枝、扑蝉、八肘、摘要等30余套。器械套路有刀、枪、剑、棍、拐子、流星、三节棍、大梢子、大刀、双钩等等。 其劲法偏刚,亦有柔劲,是刚柔相济的劲法。有长手有短手,其长可放长击远.其短有肩肘胯膝。身法是腰为轴,以胯为核心。 拳法之主要特点:朴实、明快而有力,不招不打,招之即打,连招带打。真所谓‘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招招架架一连十下‘。此是螳螂拳拳法、技击上总的要求。欲达此目的非一日之功。 六合螳螂拳的特点: 六合螳螂拳是以山东招远县穿林家林世春所传的螳螂拳,因林以农为业,传人不多,林之师魏三,因其左手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有蹼相连,人称为‘鸭子巴掌‘,以后得知其名叫魏德林,是江洋大盗、实是反清复明的义上,越狱逃至林世春家避难。自称是王郎之再传弟子。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系中的一个流派,过去在山东黄县、招远等地胜极一时,演练者甚众。以后流传至东北、北京、南方以及港台等地。 六合螳螂拳与其它各种螳螂拳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由外形上看偏柔,由套路上看以暗刚暗柔劲为主,很少有暴发力,其劲多为内含,故有人称为软螳螂。 在身法上要求,既不同于太极拳的含胸技背,又不同于长拳的挺胸收腹,也不同于八卦掌的紧背空胸。而是要求胸宽腹实,松肩探膀,腰如钻杆,手仅机轮。并要求内外兼修,意形并重。 步型步法有弓步、马步、提前拖后步、前摆步、后摆步、三角步、滑步、闪骗步、坐步、流水步等等。其坐步近似形意拳的三体式,左右闪骗步、三角步近似通臂拳的步法。其中的提前拖后步是前脚一收,足跟提起,速大步前进,后脚拖进,非常快速向前逼近,前后摆步随身转动,向外门逼近。三角步、闪骗步更是灵活多变。 手型有拳、掌、指、勾、爪五种。握拳时中指凸出即尖拳又名锥子捶。手法上有十六字即勾搂刀采、崩砸挂劈、沾黏贴*、闪赚腾挪并多缠绕旋转及风扫劲的手法。所以说有‘鲤鱼扫尾,棍牛鞭之‘(棍音困,是抽的意思,是山东地方语)的劲造。 腿法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等。在技击使用手法时突出表现快近严密,手手连环,连击不止。怎练怎用。五漏之手,缠丝之手,是技击性很强的一种短打型拳术。 眼法要求,手到眼到,有‘神似猫捕鼠,眼若鹰捉鸡‘的说法。 六合螳螂拳所以有人称为‘马猴‘螳螂,因其动作似马猴,两臂松柔而长,松肩探膀,放长击远,故有‘马猴形象、螳螂技巧‘之说。演练起来绵绵不断、一气呵成,非常连贯紧凑,亦很舒展大方。 六合螳螂拳套路有:三捶(此为拳是基本套路)截手圈、仙手锛、铁刺、叶底藏花、照面灯、双封、镜里藏花、短捶等等。 六合螳螂拳的劲法,以暗刚暗劲为主,很少有暴发力,但不是完全没有。分析起来其劲法是比较全面的,包括有20余种劲法,分为两大类,即主劲与辅劲。主劲有明刚劲、暗刚劲、明柔劲、风扫劲、缠封劲、锯挫劲等6种。辅助劲有长劲、短劲、粘黏为劲等等19种之多。 招式动作 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螳螂拳基本手型仿螳螂前爪,类似刁勾,名‘螳螂爪‘。主要手法有勾、搂、采、挂、刁、缠、劈、按,崩、扎、滑、截等。主要步型有虚步、四六步、麒麟步等。主要步法有滑步、跟步、踏步、拖步等。基本身型要求顶头、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身法要求腰部和上肢灵活,臀以下要稳固,即所谓‘枝摇根固‘、‘只动腰、不走胯‘。劲法讲究柔缠、刚发,脆快抖弹。一般都是缠圈与抖发结合为用。发劲多通过幌腰抖臂,形於手指。其运动特点取螳螂挡车不畏,勇往直前之意,多短手快打,招势连环。讲究随其势打,寻其隙打,见空就打,出手打,回手也打,以打为守,实劈硬砸。拳法有砸、弹、劈、挑、蹦、勾等。套路结构严谨,衔接巧妙。发劲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短中寓长,快速敏捷,具有螳螂的形象。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重意‘不‘重形‘。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器械套路有螳螂棍、刀、双钩等。 技击原则 螳螂拳虽属“象形拳”类,但从总体来讲是“重意”不“重形”。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身快。演练要式快招连、一招三变,气势逼人而又变化莫测,处处表现出刚柔相济、长短互用,勇猛泼辣,机智灵活,变化多端的风格。 螳螂拳各种不同派别,在演练上有很大不同,比如六合螳螂就是取意的典型。少林螳螂对形体更加讲究一些。这只是偏重的不同,事实上都是讲求形意合一。形是载体,意是本质。 螳螂拳谱 总论 拳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倒不如将计就计,借力打巧,乘风行船,四两打八千斤,学拳之道至此尽矣。 总论歌诀:螳螂七字化为成,看打采移不落空。 前步引进后步跟,五门六法变化生。 五门六法 五门:即软、硬、斜、串、随(亦称五个门头)是本拳功法、劲法配合的技击方法的集中体现。 六法:即鹰眼、猴手、狼盘、雷炸、龙形、狗腰。 打手歌诀 七星步奥妙出奇,八开步快马难追,哪怕他人多诡计,只要我能精巧取。武花式叉步挎裆,转环手虚实难当,如猿奔四面八方,打来人不慌不忙。中宫步练法罕有,学到家如彪如虎,倘对手若不远走,若迟疑必败之忧。裹合手法术精强,步跟步自然难防,飞腾跳跃式中藏,三法连环步跟上。伏虎式软硬相随,变化手进退如雷。 斗敌人,他不识高低;受击打,一定错迷。 扒门靠式法变用,一见手马到成功,借你力大千斤,难逃艺高压人。 铁山靠里外使用,身手步与众不同,不知者大胆跟进,中一手立扫威风。里插手快如神风,进退法不得停留,外插手式式雄固,指东打西真传授。收掩结果技法稀,低进高取人不知,上下招法随意变,由里及外不空回。步法变化须轻快,由外及里变化灵,转环化手靠法跟,身动手进步不停。 形如风摆杨柳,静如山岳,动如雷炸,手似车轮腰似轴,脚步好似卷地风,眼如鹰视不放松。手到步随,力贵迅发,机贵神速。拳打乌明珠,棒打十指间。 八刚 泰山压顶,迎面直通,顺步双掌,叠肘硬碰,贴门靠壁,硬崩伏底,左右双捆,摔捋两分。 歌曰:有门则由径以升堂,无门则破壁而入室。 飞杵千斤,击毫发而莫损,荆轲匕首困于难使。 青丝一线,击虎臂而有余,搏虎擒龙随手而得。 十二柔 见刚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捆手而漏手,直统而勾手,采手而入手,搂手而进手,磕手而入手,扑手而进手,挑手而入手,开手而叠手,粘手而破手。 学习要领 功力练习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1.抓铁球练习。 2.抓坛子练习。 3.推砖或推哑铃练习 4.拧千斤棒练习 5.拍打座沙袋练习 6.皮条练习 7.插小豆桶练习 8.打踢吊沙袋练习 9.举石担或举哑铃练习。 以上各种练习是加强臂、拳、腕指的力度、硬度、强度。另有药方,每次练习后洗烫以舒筋活血。 学习螳螂拳的七长八短 七长:钻、劈、崩、橧、挂、圈、漏 1、拉钻直捅谓一长2、里处翻牵谓二长 3、崩捶侧击谓三长4、插橧破打谓四长 5、圈曲窝炮谓五长6、斜圈泠横谓六长 7、勾漏缠鞭谓七长 八短:顶、榜、枕、采、恳、随、格、贴 1、侧后顶腆是一短2、跛腿阳榜是二短 3、跛腿枕肘是三短4、进步采肘是四短 5、入手恳肘是五短6、随肘护中是六短 7、格肘遮身是七短8、贴肘护肋是八短 代表人物 李秉霄,清乾隆年间莱阳赤山史家河人,外号李二钩和二钩爷,是清顺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李赞元的第十七代。(据李赞元的第十五支家谱载:‘李姓是从福建迁至海阳县凤城西关,李的十八子则分布莱阳。海阳各地‘,他们承认二钩爷是他们的祖辈,秉霄开始从文考取贡生,后因再考不第而弃文习武,苦练数年后,成为螳螂拳的一代宗师(因他练的双钩很出色,所以人称李二钩)。秉霄传艺给莱阳赤山村人赵起禄、乳名珠、清嘉庆年间人。起禄、传艺给海阳县发城乡榆山夼人梁学香。 梁学香、字书圃,清道光年间人,外号梁一眼,。家里的堂号为‘德顺堂‘,梁是螳螂拳的重要传播人。他的身体瘦小,但其武艺过人,据家乡的后人粱振照讲:‘我现在住的六间房子是姜化龙给盖的,当时姜问梁学香房子盖的结实不结实,梁讲:‘结实是结实,不过经不起我三腚(臀)肘,‘梁在东山墙上靠了一腚肘,结果东山墙从上至下裂了一道缝‘,粱学香先生传艺较广,就目前所知,他先后在海阳、莱阳、栖霞、黄县、文登、芝罘、荣成、牟平等地都授过徒,在北京开过丝绸店也传过艺,据梁氏祖谱载:‘恩赐七品职‘至于他何时何地任何职,后人不清楚,调查也无结果,据初步调查,在烟台市范围内梁学香的部分徒弟有:‘梁敬川、姜化龙,李明环、孙碤、郝宏、石古都、王承志、王桂芳、蒋老七、修坤善、祝永修等人,其能继承粱学香技艺,有一定名望能向下传播的是:姜化龙、梁敬川、郝宏、修坤善等人,而姜化龙则是梁学香后该拳种的主要传播人。 姜化龙,字云生,生于1855年,卒于1924年,莱阳黄金沟人,莱阳县志载:’化龙身不满五尺,又凝肥,若无能者,及试其伎则灵巧若猿’。姜化龙不仅个人武高艺精,而且传艺面较广。他的授拳足迹遍及胶东半岛,还在张作霖手下授过拳脚。同时他与宋子德合作研究螳螂拳技术,对该拳的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姜化龙与宋子德、李丹伯、王永生等为结拜弟兄。 郝宏,字莲茹,烟台市莱山区初家庙后人,生于1864人年,卒于1914年,也是粱学香之后该拳种的主要传播人之一,郝开始习罗汉拳,在北京比武时,因枪术出色,人称‘神枪郝’,后从师粱学香,与学香之子梁敬川结拜弟兄,与敬川互相交流螳螂拳技艺,30多岁时回烟台授拳,40余岁去逝。 修坤善,海阳县东村西河人,生于1861年,卒于1946年,是梁学香晚期徒弟之一,除在本县传艺外,40多岁时到栖霞等地传艺。 孙碤,栖霞县铁口宋家埠人,清武秀才,梁学香晚年时,孙将梁请到家里授拳三年。 梁敬川,是梁学香之子,据其后代讲:敬川曾保过镖,在北京比过武,考过顶子,先后在莱阳、烟台、北京等地传艺。 姜化龙一支的流传情况及代表人物 姜化龙先生传艺广,弟子多,在当时有威望的为:宋子德,李坤山、刘祖源、姜东洋、纪雷山、袁子、于振江、崔罗亭等人。目前尚健在的有闫学信和姜化龙的外甥李殿魁。 宋子德,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因家庭富裕人称宋二爷,年令与姜化龙相同,卒于化龙之后,宋子德原习猴拳和长拳,后与姜化龙结拜,始习螳螂拳,因其有文化、故对螳螂拳理论上的整理和发展有一定贡献。宋先后在莱阳,烟台等地授拳,培养出一批有名的螳螂拳师,如:王玉山、崔寿山、赵石亭、宋环亭、姜吉和、纪春亭、姜玉龙等。 李坤山,原随父李丹伯习长拳,三合功,后随姜化龙习螳螂拳,任莱阳县国术馆长,曾代表山东省参加过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国术国考,国术馆解散后,任过乡校校长等职,后去台湾。 胶东一带对习螳螂拳功夫深并有一定造旨的拳师推举为:‘三山、两亭、一郝‘,三山为: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两亭为:宋环亭、赵石亭,一郝为:郝宏,另外,还有铁胳膊姜玉龙。 郝宏一支的流传情况及代表人物 郝宏传艺于烟台等地,技艺好的有其长子郝恒议,二子郝恒禄,四子郝恒信,五子郝恒坡等人。 郝恒议,1885年-1923年,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济南等地传艺,曾任张宗昌部队的武术教官。 郝恒禄,字绥唐,号云谷子,1887一1948年,技艺精湛好交友,好念经,外号人称:‘郝老道‘。先后在烟台、青岛、蓬莱、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授过艺。曾任吴佩孚部队的武术教官和蓬莱县国术馆副馆长,去逝于上海。 郝恒信,字绥林,1893-1957年,外号人称‘郝四彪子‘,为人忠厚老实,以气功、硬功著称。在烟台授艺数十年,曾任烟台特区国术馆教员,烟台的‘郝家拳房‘为当时烟台的八大拳房之一。 郝恒坡,外号人称‘五猴子‘,他的功夫扎实,技术精巧,身体灵活,先后在济南、蓬莱,青岛、大连等地授艺曾任青岛市第五十国术讲习所所长。 郝宾(又名郝斌),字善卿,1906一1984年,是郝恒禄之子。自幼随父习梅花螳螂拳,曾去大连向纪春亭深造过‘摘要拳‘,在梅花螳螂拳的演练与使用上有独到之处。他传艺于牟平、烟台、青岛、东北等地,曾任牟平县国术馆最后一任馆长,现其徒弟众多,遍及国内外。 分筋错骨手 是擒拿法的古称。以前有错骨法和分筋法之分,现在统统归类于擒拿法。擒拿法最适合单对单,或多对单,类似警察抓逃犯比较合适,属于制服法,不适合一对多。这世界上也没有什么武术“保证”能一对多。不要相信电影,电影里都是一个一个接着上,没有一拥而上的打法,因为这样主角就没法打了。一对多,用武器最方便,甩棍、短棍、匕首都有用,但是比较难练习,而且容易伤人。 是大擒拿的一种,利用对人体骨骼的了解而拆卸敌人关节的一种技巧,和中医学中的接骨是反面利用法。 在《武林外传》中郭芙蓉和郭蔷薇使用过。 空手入白刃 空手入白刃 ‘空手入白刃‘有两种解释:1古代武艺中徒手对付兵刃的特殊技艺。善此技者,必是手足敏捷,艺高胆大的高手。《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论·自叙》:‘(邓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2现代武术中有‘空手夺匕首‘、‘空手夺枪‘等一类对打套路,都是根据编排好的套子所进行的表演,可以从运动员的配合上观察其训练水平,与古代实战中的空手入白刃不相及。 形意鸡形四把 此拳是中国形意门中经典拳法之一。它是由鸡形中的“金鸡独立”、“金鸡蚀米”、“金鸡抖翎”、“金鸡报晓”四个基本招式组合而成,故名“鸡形四把”。此拳短小精悍,招法独到,简单实用,并且易学易掌握。鸡形是形意拳十二形中的一种,该形模仿鸡的形态,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它有“独立之能”,“食米之巧”,“抖领之威”,“争斗之勇”。长练鸡形,可以补脑、补髓,下可医腿足疼痛。它通过多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锻炼全身的灵活性。 预备式:同三体势。 一、前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部(肚脐处),眼看右掌(图1)。 二、后退步穿掌(金鸡独立):右腿后撤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腿退回到右脚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后收至腹部(肚脐处),左掌由右掌上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眼看左掌(图2)。 三、斜左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斜前方尽力跨一大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前,眼看右掌(图3)。 四、斜右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右腿向右前方尽力斜跨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腿跟进到右腿内侧,右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左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左掌由右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部,眼看左掌(图4)。 五、纵步前穿掌(金鸡食米):两手不动,上前两步,左脚再进一步,左腿屈蹲,右脚跟随并步。同时,右掌变拳从腰间打出,左掌收回至右手小臂处立腕,紧靠右小臂,眼看右拳(图5)。 六、右后转身(金鸡抖领):身体向右转约90°,右腿向后退一步,左腿随之稍向后撤成半马步;同时,左掌尽力向左下方撑开,停于左大腿旁,右拳屈肘撑到头部右额角前(拳心向外),眼看左掌。略停,身体急向右转约90°,左腿向后蹬,左掌继续向后撑,停于胯前,右拳位置不动,眼看前下方(图6)。 七、独立下插掌(金鸡上架):左脚向前进一步,屈膝半蹲,右腿跟在左腿内侧,右脚紧靠左踝关节处;同时,右拳变掌经胸前向左下方插下,左掌由左下方经胸部向右上穿出,停在右肩侧,指尖向上,眼看右前方(图7)。 八、进步右挑掌(金鸡报晓):右脚向前一步,膝部微屈,左脚随之跟进半步,体重偏于左腿。同时,两臂右上左下分开,右掌挑起,高与眼平,指尖向下,手臂不要伸直,眼看右手(图8)。 九、进步左劈掌、右劈掌:①左脚左掌不动,右掌向外翻转下压,掌心向上;同时,右脚略向前移,脚尖外撇45°,眼看右掌。②左脚向前进步,右脚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右腿。左手顺右臂内侧向前劈下,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前,眼看左掌食指。③两掌变拳,左拳下落,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向上伸出(拳心向上),同时,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上势不停,右拳顺左臂内侧前伸,待两拳接近时速向里翻,转变前臂,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前,两掌心斜向前下方,同时,右脚前进一步,左脚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成右劈拳式,眼看右掌食指(图9)。 十、震脚独立劈掌:两掌变拳,右拳下落经胸前由颏下向上伸出,拳心向上,上势不停,左拳顺右臂内侧前伸,待两拳接近时,向内翻转变掌下劈,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前,两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脚收至左膝盖处,脚尖外摆,急速落地,屈膝半蹲,左脚随之提起,靠在右踝关节处,成右独立步,眼看左掌(图10)。 十一、进步右崩拳(金鸡食米):左脚上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脚跟随并步,同时,右掌变拳从腰间打出,左掌收回至右手小臂处立腕,紧靠右小臂,眼看右拳(图11)。 十二、金鸡抖领:与图9“金鸡抖领”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 十三、独立下插掌(金鸡上架):与图7“金鸡上架”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 十四、进步右挑掌(金鸡报晓):与图8“金鸡报晓”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 十五、进步左劈掌:与图9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 十六、收式:打至起式位置,并做出进步左劈掌后,左手回收至胸前,然后,右手向下、向后收至胸前,两掌变拳,拳面向下至腹部,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同时,左脚回收 形意十二形 形意十二形是以拳拟为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它包括龙、虎、猴、马,鲩,鸡,燕,鹞,蛇,骀,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是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搞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十二形是形意拳主要组成部分,借寓十二种动物的特点及形像,融入武技中,如龙的飞腾纵横,虎的威猛气势,猴之灵,燕之巧,鸡敏好斗,鹰猛等.仿其形其意而入攻防拳技中,即是精妙的攻防,又是练身的良好方法. 龙形 龙形者,有降龙之式,有伏龙登天之形,而又有搜骨之法,龙者真阴物业(龙本属阳,在拳则属阴),在腹内而谓心火下降.丹书云:龙向火中出是也.又为云,云从龙,在拳中则谓龙形.此形式之劲,起手承浆之穴(即唇下陷坑处,又名任脉起处),与虎形之气轮回相接,二形一前一后,一升一降是也.其拳顺,则心火下降,其拳逆,则身必被阴火焚烧也,身体必无活泼之理,而心窍必不开也.故学者,深心格致,久则身体活泼之理自然明也. 虎形 虎形 虎形者,有伏虎离穴之式,而又有扑食之勇,在腹内为肾水.丹书云:虎向水中升是也.又为风,风从虎,在拳中而为虎扑,臀尾(名督脉,又名长强).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出洞中是也.其拳顺,则清气上升,而脑筋足也.其拳逆,则浊气不降,而诸脉亦不贯通也.医书也:督脉为百脉之原,督脉一通,诸脉皆通,即此意也.学者务格虎形之至理,而淂之身心,以通诸窍门. 猴形 猴形 猴形者,物之最精最巧者也.有缩力之法,又有纵山之灵.在腹内则为心源,在拳中谓之猴形.其拳顺,则心神定静,而形色亦能纯正;其拳逆,则心神摇乱,而形色亦即不和,手足亦必失宜也.孟子云:根心生色现于面,盅于背,施于四体.亦此气之谓也.此形之技能,人固有所不能及,然格致此技之理,而身体力行之不惟能收其放心,且能轻便身躯也.学者于此形,切不可忽焉. 马形 马形 马形者,兽之最义者也.有疾蹄之功,又有垂缰之义.在腹内则为意,出于心源,在拳中而为马形.其拳顺,则意定理虚,其拳逆,则意妄气努,而手足亦不灵也,先哲云: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则理直.理直则拳中之劲亦必无妄发也.学者于此马形,尤须加意. 鼍形 鼍形 鼍形者,水族中身体最灵者也.此形有浮水之能,在腹内则为肾,而能消散心火,又能化积聚,消饮食.在拳中则为鼍形,其形能活泼周身之筋络,又能化身体之拙气拙力.其拳顺,则筋骨弱者能转而为强,柔者,能转而为刚,缩筋者,易之以长,筋驰者,易之以和,则为顺天者存也.其拳逆,则手足肩胯之劲必拘束也.拘束,则身体亦必不轻灵,不活泼也.不活泼即犹如鼍之能与水相合一气而浮于水面,难也. 鸡形 鸡形 鸡形者,鸡于世最有益者也.能以司晨报晓,又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争斗之勇.则鸡形中之功夫,可谓甚大.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在天为风,在人为气,在拳中谓之鸡形,又能起足根之劲上升,又能收天顶之气下降,又能散其真气于四体之中.其拳顺,则上无脑筋不足之患,下无腿足疼痛之忧.其拳逆,则脑筋不足,耳目不灵,手足亦麻木不仁也.学者于此鸡形,最当注意. 鹰形 鹰形 鹰形者,其性最狠最烈者也.有搜获之精,又目能视微物,其形外阳而内阴,在腹内能起肾中之阳气升于脑,即丹书穿夹脊,透三关,而生于泥丸之谓也,在拳中谓之鹰形.其拳顺,则真精补还于脑,而眼睛光明也;其拳逆,则真劲不能贯通于四指,阳火上升,而头眩晕,眼亦必发赤也.学者练此形,便能复纯阳之气,其益非浅显. 熊形 熊形 熊形者,其性最迟钝,其形最威严,有竖项之力.其物外阴而内刚,在腹内能接阴气下降还于丹田,在拳中即为熊形,能直颈之力,又能复纯阴之气,能与鹰形之气相接,上升而为阳,下降之为阴也,二形相合演之,谓之鹰熊斗志,亦谓之阴阳相摩.虽然阴阳升降,其实亦不过一气之伸缩也.学者须知前式龙虎单习谓之开,此二形练谓之合.知此十二形开合之道,可与入德也. 鲐形 鲐形 鲐形者,其性最直,无他逆论.此形有竖尾之能,上起可以超升,下落两掌捣物如射包头之力.在腹内能辅佐肝肺之功,又能舒肝固气.在拳中谓之鲐形,能以活肩,又能活足.其拳顺,则肝舒气固,人心虚灵,人心虚灵而人心化也,又能实其腹,实其腹而道心升.其拳逆,则两肩发拘不活,胸中不开,而气亦必不通也.学者于此形勉力而行,可以虚心实心,而真道乃得也. 蛇形 蛇形 蛇形者,乃天地所赋之性,身体最玲珑,最活泼者也.身形有拔草只能,二蛇相斗,能泄漏天之灵机,能曲能伸,能绕能翻.在腹内则为甚中之阳,在易即为坎中之一也,在拳中谓之蛇形,能活动腰中之力,乃大易阴阳相摩之意也.又如易经方圆之中,十字当中求生活之谓也.其拳顺,则内中真阳透于外,如同九重天,玲珑相透,无有遮蔽,人之精神,如日月之光明也.其拳逆,则阴气所拘,拙劲所捆,身体不能活泼,心窍亦不能通也.学者于蛇形重勉力而行,久之自能有得,如蛇之精神,灵巧奥妙,言之不尽. 鹞形 鹞形 鹞形者,有束翅之法,又能入林之能,又有翻身之巧,在腹内能收心藏气.在拳中既能束身缩体.其拳顺,则能收其先天之气,人于丹田之中,又能束身而起,藏身而落.先哲云:如鸟之束翅频频而飞,亦此意也.其拳逆,则心努气乖,而身亦被捆拘也.学者若于此形勉力而之,则身能如鸟之束翅,行之如流水一律荡平也. 燕形 燕形 燕形者,燕之最灵巧者也,有取水之精.在腹内既能采取肾水上升,于心火相交.易云:水火能济.儒云:复其真元.在拳中既能活动腰气,又有跃身之灵.其拳顺,则心窍开,精神足,而脑筋亦因之而强.其拳逆,则腰发怠,身体重,而气亦随之不通也.学者于此尤当加谨焉. 行门八式 六合拳套路之一。行门八式主要以推、拿、截为主要进攻方式,其招法灵活多变,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招招制敌,攻中有进,退中有守,打拉结合,练习此套路即能强身健体,又能防身自卫。 金钟罩 简介 金钟罩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兼内壮之劲,为七十二艺硬功中最要之功夫,其练法稍繁难。初练时,须用败布成一锤,在周身上前后捶击之。初则甚觉痛楚,击之既久,渐不觉痛,再换木棰;木棰击而不觉痛时,再换铁锤;铁锤亦不觉痛时,便用揭谛功之方法,及铁布衫之方法,并铁牛功之方法,如法练习二三年,胸背坚如铁石。莫论拳脚不能及,即刀剑亦难伤损。练成金钟罩功夫之人,胸背等处之骨骼,皆合并起来,并在一起,如天生独块相似;若在赤臂之时,功夫也一望便知。 特点 金钟罩相传宋代圈内第一高手周侗老先生所传,其特点为上劲后周身如同被一口大铜钟掩盖且密封不漏即人的全身宛如坡上一件用金器包裹的衣裤而得名。金钟罩的正式定性,是在明代宣德年间既由中国道教名山武山真庆宫的道长邓坤伦老先生结合祖传武术并揉进周侗老先生亲笔绘制古秘笈所命名而成 练法 金钟罩是中国少林寺四大神功之一,由少林寺始祖达摩禅师所创,一共分十二大关,每关循序渐进。功成后几乎天下无敌,傲视武林。现今修练者有石黑龙、鳄太岁、金罗汉、阿柴。 第一关: 练习运气吐纳,令全身经脉畅通无阻,培养体内真气运转,若遭击打,可减底一半痛楚。 第二关: 内劲及护身气功渐渐形成,体内真气亦渐深厚,能保护内脏不易受伤。练成头两关,普通击打对练者有如搔痒一般。 第三关: 以棍棒等武器击打练者,打得越重,练成的速度越快,令肌肉产生强大抵抗力,毫不觉痛。 第四关: 先用钝口的刀剑劈断,渐而转趋锋利,当利刃只能劈伤皮肤而不损肌肉时方算功成。 第五关: 专修内劲反震,棍棒打来的力度越大,练者的反震力越强,甚至硬生生震断对方兵器。 第六关: 练成者已属一流高手,任何尖锥锋刃难伤,除非刺中练者的罩门、双目、双耳、口、下阴或重要穴道,方能致死。 第七关: 气功保护浑身穴道,口和下阴不会受伤,没有肌肉的头部仍能反震对方攻击。更可贯劲将扭技发软为整,抗衡刀剑,致命处只余双目、双耳及五寸罩门。 第八关: 内功修为已达到全身不受利器所伤,只剩下三寸罩门,不论对方击力是强是弱,均发出猛烈无比的反震力,中者非死即伤。 第九关: 掷叶飞花皆可伤人,就算遇上内功更强的对手,也无法把自己打成内伤,神兵利器亦只能割伤皮肤而不损肌肉,除非刺中仅有的一寸半罩门,方可致死。 第十关: 功力开始反璞归真,内劲雄浑,轻易震断尖锐刀剑,甚至吐出一口痰,也能像飞镖般构成杀伤,罩门只剩一寸,自有金钟罩以来,练成此关者不超过十人,难学程度可想而知。 第十一关: 罩门仅余半寸,浑身肌肉硬时坚若钢铁,软时柔若棉絮,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出手劲似风雷,身法轻若鸿毛,踏浪奔驰而不下堕,除了始创金钟罩的达摩禅师外,就只有慈云和尚臻至这境界,当年火烧少林寺,就是他闯入藏经阁保住不少武术典藉,金钟罩才能流传后世。 第十二关: 由古至今,唯独达摩禅师这绝世奇才练成,罩门完全消失,成了金刚不坏之身,根本无需动武,达摩禅师当年任由各门各派高手拳打脚踢,力劈剑斩,火烧水淹,不眠不食五百日,甚至吃下穿肠剧毒,仍安然无恙,精神灿灿,此举轰动天下武林,其后他创立少林寺,威震五湖四海,永垂不朽,金钟罩绝学居功至伟。 《南无阿弥陀佛》超级金钟罩正文第九章 “哎哟,李哥莫打了,我还钱就是了嘛!”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却也瞒不过蓝仁耳朵。 “格老子,龟儿子还在哄我,往死里整!”另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蓝仁眉头一攒,这种事情见得太多,他也不想管。 “蓬蓬!”沉重的击打声连续不断,先前微弱的声音又想起,“哪个哄你嘛,恩是没得钱,何必..又打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声越来越低,渐渐细不可闻。 寂静小巷内,身圆膀阔的两个家伙锤得正爽,突然手腕一紧,再也打不下去,耳边传来温和,像似老朋友聊天的声音,“同志,惩罚已满,何必致人于死地,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就此罢手如何?” 若是当年,这种恃强凌弱的垃圾,蓝仁看都不看直接出手击毙,如今不同往日,物是人非,曾经热血熄灭,取而代之的是道的冷漠绝情。 一瘦小身躯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身体僵硬呼吸全无生死不知,嘴角溢出一缕殷红鲜血,淌在地面。 最末佛号激起蓝仁体内禅种反应,无人之境本来寂寥,荡然无存,仍然是空,所以很多时候修行之人在世人眼中显得很无情,“佛法无边,普渡众生。”闪过这个念头,蓝仁身形如电,瞬间来到声源地,出手抓住两家伙胳膊。 两个强壮的家伙,回头看见一个长发男子,脸上泛起妖异的笑容,对他们点头微笑,胸腹恶心难当,不约而同提起钵盂大小拳头,对准蓝仁胸膛左右开弓打去,面上神色冷然脑中均想:不开眼的家伙茅坑打灯笼—-找死。 他们对自己实力非常自信,一拳下去,就是砖头都碎了,何况人的骨头,幻想着妖异男人骨骼碎裂的美妙声音。 忽然他们神色大变,拳头如同打在棉花上,软绵绵的不着力,那种力用不尽的感觉让二人心浮气跳,而且蓝仁胸膛生出极强粘力,使他们手臂摆脱不得,炙热的力量循手臂流进体内,浑身百脉沸腾,脸色青红相间。 “妈呀,妖怪啊,老大救命。” 一个头顶寸草不生的男人,赤裸上身,左手青龙右臂白虎,彪悍异常,边走边系皮带,嘴巴上叼根烟,含糊不清:“老弟呀,像我这么有理性的人,啷个会接受这样无稽的事情呢,大鬼小鬼弄死他!” “老大,是他弄我们啊,妖怪,不,大侠,英雄饶命,我们有眼不识泰山,我们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女,求您高抬贵手放了我哥俩。”两个家伙汗如雨下,手臂摇摇晃晃,语无伦次。 “龟儿子,看看你们样子,摇头摆尾,丢人现眼,人模狗样,啷个跟我出来闯荡江湖按,老子自己来。”光头乱骂几声,将身一纵,抽出圆月弯刀,斜斜劈落。 “呼”光头一道劈在蓝仁肩头,感觉劈在了牛皮上,将刀劲抵消,一股反弹力光头连退三步横刀胸前,惊道:“靠,你到底是何方神圣?” “同志冤冤相报何时了,人都是妈生的,你...”蓝仁笑道,话未说完,刀光闪烁,光头举刀在他小腹、肋下、脖子、背心等地方,戳、刺、削、砍无所不用。 光头颇有心计,以为蓝仁练有铁布衫,十三太保之类的横练功夫,引他开口真气泄露之际出手偷袭,没想到蓝仁身体柔软如绵又坚韧似铁,他根本刺不动分豪,连衣衫都没戳破,由于高速运动,自己反而累得气喘吁吁,“妈的,老子...不...不来了。” “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相逢何必曾相识。”蓝仁此时才说完话,身体有金钟罩无上神功护体,完全忽视拳头刀枪,那点力度连给他捎痒都不够。 恼羞成怒,光头恶向胆边生,跃身朝蓝仁当头劈下,见蓝仁纹丝不动很是轻视,心中暗暗得意:“你身上刀枪不入,老子不信你脑壳也那样硬,嘿嘿十年苦练全在今天。” 明晃晃的刀光,配合光头狰狞残忍的笑容,杀气腾腾,连拳头粘在蓝仁胸口的两位仁兄,亦情不自禁露出阴笑,看蓝仁的眼神没丝毫情感,当他已是死人。 “当”,光头气势如虹的一刀劈在蓝仁后脑,恍如劈中金铁,火花四溅?没错刀头相碰的确有火花溅射出来,“崩”手中弯刀片片碎裂,只剩刀柄,铁片掉落地面声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 瞪瞪蓝仁,瞧瞧刀柄,“妈呀,有鬼!”光头尖叫一声,仍掉刀柄,顾不上被蓝仁内劲震得三阴三阳经脉萎靡、缩水、酸麻的手臂,撒腿就跑,惊慌失措的样子恨极爹娘少生一双翅膀。 “轰,咯嚓!”蓝仁内力到处,将两鬼兄弟震飞丈外,四只手臂青筋坟起皮肤一片赤红,手掌曲若鸟爪,软软垂在腕关节,先天真气催动的金钟罩反震力何等凌厉,两人没有五脏尽碎当场气绝已是蓝仁留情,相比之下腕关节震断,手三阴三阳经络粉碎却是好多了。 两人还要开口,蓝仁衣袖一拂,一股强劲的气流宛如盘石压在二人胸口,朗声喝道:“拙,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今日因果已了,你二人还不醒悟?” 暗捏菩提根本印,蓝仁气息庄严平和,双目慈悲尽放,身上淡淡金光流转,后脑隐隐一圈乳白色光明焰轮浮现,神圣光洁。 饱含佛法力量的狮子怒吼,宛如醍醐灌顶震慑两鬼兄弟、肝、脾、肺、肾五轮,待见到佛身法相,心生敬畏,多年所做所为浮上心头,一点本性清醒。 两鬼兄弟回过神来冷汗淋漓,手足冰凉,跪地惶恐道:“师傅慈悲,大鬼、小鬼双手沾满血腥,实在罪无可恕,如果不是遇见大师,我兄弟还在欲望苦海中挣扎,今天愿意皈依师傅,跟随大师积累功德,洗刷以往罪孽。 “有此善念,足见你们良知还没有泯灭,佛渡有缘,道传无为,今后你们可随我左右修行。”蓝仁点头赞许,指尖弹出两点金光,没入两鬼兄弟双臂,刹那他心神跳动,遂起了收徒的念头,只用了一丝气力反弹,不然两兄弟早一命呜呼。 金色佛光宛如小蛇灵巧的蹿入皮肤,化做甘露泉水,从指尖流遍肩头,变魔术似的红色褪尽还原洁白,经脉骨骼合好如初,韧性大增。 大鬼、小鬼心地通明再次伏地,称赞道:“师傅法力无边,天上无敌,地下无双,一统江湖,指日可待,师傅我们门派叫啥子名字?”两鬼兄弟混迹社会多年,马屁功夫十分纯熟。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达者为先,门派名字吗?师傅才出世没时间想,等空了再取一个。”蓝仁身上佛光熄灭,然气韵脱俗,完全一世外高人。佛道魔法门殊途同归,要旨超脱六道轮回,无灾无劫。 两鬼兄弟听的糊里糊涂,脑袋一团浆糊怎么也想不明白,刚才二人受纯净佛力照射,回复一点清明,现下又陷入浑噩。 “众生皆有佛性,你兄弟俩今日进我门下,依法受持,终有了脱因果业力,参悟天道的一天,起来起来。”蓝仁初次收徒,甚是殷切,亲手拂起二人。 少林大力金刚拳 少林大力金刚拳少林大金刚拳(又称“金刚罗汉拳”)是我国北派少林拳法中较为古老且具有代表性的拳种。其完整的体系,丰厚的武学内涵,独特的技术形式,简洁实用的自卫临战值,均使其立于中国传统武术之林,并占有重要的位置。 多年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满足人们对中国传统古少林拳的爱好、学习与研究的需求,作者将家学秘传三部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少林大金刚拳、少林十八罗汉掌)中的第二部“少林大金刚拳”经重新修定后出版,审慎推出。其间对编写体例、内容要求等进行了数次专题研讨和严格把关,确保其拳法原有技术内容、结构、风格、技法的完整性、规范性、原创性、实用性与可读鉴赏性。 “少林大金刚拳”由先父秦铁英先生(1889——1967,早年追随孙中山、黄兴致力于辛亥革命。同盟会员,曾于士官学校学习,讲武堂毕业。官至中将衔,在保定军校任职间,曾于步军亲授此拳法及“双手带护门刀”。后亲改长度为双手短刀法,并配皮套背身后,即后世家学所袋“步战刀”)晚年亲授。据先父考证,此拳法源于宋末元初,至明代传习于嵩山少林寺,曾作为少林寺武僧护寺必修拳法。后由于历史上“反清复明”的原因,这一拳法长期隐踪秘迹,即使民间承习,家学秘传也因家族内部数代“强族强种、保家护族”而秘不外示。正因如此,这部拳法才得以较完整、规范、真实地保存和延续至今。 “少林大金刚拳”属于近身搏斗型拳法,讲究“招招有势,势势有法,法法有用”。这部凝聚了几代人心血,并具“原生态”的古拳法,拳势古朴,遒劲雄强,凶狠果决,精到妙。整体拳法四段,九九八十一动势,具有发力猛重、疾稳、沉实、整透的风格,及招势简洁、短促迅疾、拳腿互用、攻防并施、避实击虚、刚柔相济的运用特点。手法上善于“连打重击,来去风速,劲路奇出,斩钉截铁,势如破竹”,得势近身,低腿为先,短拳肘变,顺擒摔翻,拿压固控,得机相授。因此技法上讲究“远之拳足,近之膝肘,靠之以摔,相机以擒”。 “法以功为基,功以法致用”。此拳法十分注重内功的锻炼与修养,以补人之本元。拳法的修习以“大金刚气功”为基础,此法以“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 之精华”为本;以“舒通血脉、畅育气机、聚神调息、运气强力、经脉营顺”为锻炼宗旨。通过内功的练习,使其人体意、气、力达到高度统一与平衡,进而用内、外功夫为一身,运用于养生长寿。功法健身与武术的实战技击之中。 “少林大金刚拳”十分崇尚“拳禅一如”的武道与禅学相契、相融,拳法中的“禅”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崇拜,又可称为静能生悟。意的超然、体味感知的心理静思维,是聪慧、灵感与诚实体验的感悟,是武学禅法千磨万砺而后启智的“顿悟”,是历史与人文情结赐予的文化象征,是大气古远的文武之道,智善学养的尚武精神。 在“拳”与“禅”的长期历史衍化过程中,在孕育千年的传统文化凝聚与互融中,其夙具慧根的独到领悟,使其武者崇尚“禅于万象,禅于心中,自然平淡,随缘宽容,情智平和,佛韵高古,清逸静雅,虚怀若谷,真意诚和,超脱凡俗,明心养性,静能生悟,学至空灵,拳禅一如”的研修武学、禅意的心理境界与法则。因此在少林拳法中十分讲究“禅修慧世、智仁勇戒、禅悟拳意、拳融心法”的理念。 通过对“禅”至真、至善、至美之学的“参悟”与“慎行”,以“禅心独到”的领悟,汾观、诠释其做人处世的规范。通过习“禅”以“升觉悟化”自己的学识积淀与武学修养。通过对样学文化正确的认知与理解、体味与感受、环境理念、社会万象及武学文化、拳理技法深层次的结合,不断深化传统“武道禅学”及“文武双修”的历炼与相融;最终提升和逐步形成“少林大金刚拳”武学技法的心智修养、理法求证与拳、禅“空灵”的武学境界。 拳法之名“大金刚”,谓之宇宙间顶天立地者,寓为传统世间最为紧强无惧的“力神”。中国庙宇殿堂之中,多塑有“哼、哈”二将、四大天神、八大金刚等护法神的金身重彩法像,是持卫佛陀、守护佛法的“夜叉”之神;是匡扶正义、镇慑、邪恶、守土保民、护佛镇妖,驱凶避灾、平安永定的象征。观“金刚”神态威武刚烈、气势威仪、立眉环眼、怒含霸气、法眼观界、身披利甲、手持法器、各涵寓意、姿勃勇,从中看出佛门奉善止恶,充分体现出一种力量与智慧、坚韧与顽强、正义与在情“替天行道”的人文情结与民族精神。 因此在“少林大金刚拳”的修习与演练中,十分注重“金刚之躯、叱咤风云、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拳法意识、气度与风范,实现与完善举法本身所固有的“拳禅一体、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拳术本质与内涵。 此举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面世以来,相继得到大陆、香港、台湾、日本、俄罗斯、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关注,多有刊载、专访与介绍,近期国内也有简化套路和复印资料流传,其中难免“残篇断简”,时有偏误。为改变此种现状,作者并未急于求辩,多年来不为外界所扰,以沉静、潜心求学的态度;以一种专业武术工作者的良知;以尊重历史、信守本源的责任感,对整体举法进行了数十年的实践与研究,在反复体会、理解前贤及家学功法、拳技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课题研究,本着“学以致用”的宗旨,重新拍照、撰写,试图以最简练的文字和最直观的、标准规范的动作图示,将此拳法最详实的原动作名称、技术运用过程,与临战方法,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奉献、介绍给读者。我相信,对此拳法有一定了解和研究的同志,会从中得到最直接的帮助和指导。 学习“少林大金刚拳”须指出的是,中国古拳法是千年历史遗留的兵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个民族传承武学文化、尚武强身、审美鉴赏,并具典型民族特 的精神延续和发展。它像一条不甘锈蚀的思维锁链,有相应的历史性、自然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因此“少林大金刚拳”属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实战险绝、理法相联的综合性少林拳法体系。所以学好拳法虽易,但也绝非朝夕之功,其武学中传统文化、源流风格、学术特色、教学实践、战术心理培养等,都将是十分重要的理学观念。故此武家常讲:“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即通过长期、艰苦、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技术、理论上逐步取得丰硕的、独到的体味与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同时还需博览心通,拓展视野,提高实践与养生的整体质量与层面;需要提高拳、禅慧悟的能力,相融互补,以陶冶心性;即拳法的学、练、修习过程,使其具备时代生命的活力,深赋古韵灵动的气势,注重其展现拳法的浓郁传统文化气息及实战的本质特征,以及武学的意识与风骨。在学习的过程中穿越时代岁月的尘封,使“学之必有所获,思之必有所得。” 霍殿阁 霍氏八极拳创始人,沧州东南乡小集人,著名八极拳拳师“神枪”李书文的开山弟子,曾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老师兼护卫,1932年携侄霍庆云等人随溥仪到东北,在东北的八极拳传人较多。 八极门第六代宗师霍殿阁,字秀亭(1886-1942),直隶沧县南小集人,职业武师。霍殿阁的家乡沧县小集有个姓张的,跟南皮状元府的“南皮张”张之万、张之洞是本家。张家请武师教子练武强身,聘请宋村“抄白虎子”李五爷教飘洒拳。李五爷轻功好动作快,习武之余,让徒弟拿扫帚扑他,扫帚一扑李五爷就蹦到小房上了。14岁的霍殿阁和几个小伙伴陪张家子弟练武,学得二郎拳、三十六拳、四郎宽拳、溜腿架等,轻功也有一定基础。李五爷教了二年,把“神枪”李书文推荐给张家,“神枪”李书文遂被聘到小集教拳。16岁的霍殿阁又随“神枪”李习八极拳、六合大枪等技艺。霍殿阁天资颖慧又练习刻苦,练一段时间后,就在众多的小伙伴中脱颖而出,深得“神枪”李书文偏爱,收为入室弟子。霍殿阁尊师若父,从师苦练12年。“神枪”李书文从军队回乡即住在霍家,“神枪”李吃鸡不吐骨头的逸事即从此时传出。 “神枪”李书文教徒严苛,霍随之昼夜苦练。李教霍立足实战,半夜领霍野外训练,山坡、坟地、开洼地,不是突然给霍一拳,就是突然给霍一枪。李游天下时让霍当武童,遇比武动手,李现场教学,霍之技艺、胆量大幅度增长。霍殿阁苦练大枪,滑杆子将门框滑成凹型,练准头,扎香头、扎镜子,达到触而不伤境界。练靠桩功,将枣树震死。大杆子一拧,枪圈象笸箩一样大。单手托枪, < 对手的杆子无不应声被其滑落。罗疃传授的13节鞭,非常难练,霍殿阁之鞭重18斤,一丈多长。霍殿阁功力奇大,一人深的土坑,压地石磙子掉入,几个小伙子往出抬非常费力,霍跳下双手抱起,一下抛出坑外。家中抹房子,霍一手一桶泥,登梯子上房,非常轻松自然。 霍殿阁经10几年苦练也练成“神枪”之技,每当乡里集会表演,压轴节目总是由霍殿阁表演扎苍蝇。他的弟子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边廷彬、刘向、刘金山等搬一面穿衣大镜子。镜子上涂鸡血,霍持枪速扎,苍蝇纷纷落地而镜面不破,观众群呼“神枪”,霍殿阁自称不敢,因其师以“神枪”名世。 霍殿阁技艺大成后,“神枪”李书文带其到北京、天津闯荡,磨炼其技。由于“神枪”李之言传身教,其艺大精,渐入化境。1910年,中华武士会成立,霍随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三位尊师赴天津任教习。与师表演六合大枪对扎,艺惊津门。 R “神枪”李认为霍殿阁可遨游天下,遂于1914年将霍推荐到黑龙江师长许兰州将军处,任军官学校武术教习。许兰州将军是黑龙江省陆军师长,后为黑省帮办。1917年许欲主持黑省军务失败,1917年9月,许赴奉天投奔张作霖,霍就随许兰州将军到沈阳军中任教习。霍在齐齐哈尔、沈阳、哈尔滨等地,因功深德高,与人较艺,以艺服人从不伤人,故朋友极多。后来在沈阳与同在奉军教拳的八卦宗师程有功、傅振嵩关系甚佳,傅将子永辉送给霍为弟子,传为武林佳话。 1 1925年奉军进关,李景林将军任直隶督办,请“神枪”李、霍殿阁师徒教其军将。后来霍殿阁应许兰州之请,开办办天津35国术馆,招收弟子如赵玉亭、绿文资、许禹声、孙玉龙等。霍殿阁内功精湛,在许公馆晚间与师“神枪”李演习易筯经,“神枪”李十指冒光,霍殿阁十指也冒光。此境界绝非虚语,霍庆云、边廷杰在不同地点分别谈到此奇功。 S 20年代许兰州将军在沈阳又遇一仙道高真人,武学渊博,有异术,知人生死。许兰州将军请家供养,许让霍氏叔侄与他们父子同练。霍殿阁所吊之活球,每个重50余斤,死球每个重70余斤,功力极大。 天津紫竹林租界,达官显贵在礼拜天集会,许兰州将军多带霍殿阁师徒前往。友人怂恿霍殿阁露几手,盛情难却,霍殿阁随意练几下,稍用力跺碾铺地薄石板应声破碎。练宝剑穿剑一势,宝剑飞出,霍殿阁八步赶蝉,将宝剑抓回来。练六合大枪之“苏秦背剑”一式接偷步跳跃,一拧腰窜出丈余,即“前窜一丈后跳八尺”之功,在场达官显贵及所带武师,无不赞叹其神功。 逊帝溥仪对身边日本武士不放心,同时也要习武强身,学习祖先当马上皇帝。但日本武士不走,必须得有中国武士打败他们才走。北京、天津许多名家来应聘皆为日本武士所败。许兰州将军向逊帝溥仪推荐霍殿阁师徒,霍殿阁带弟子霍庆云赴张园与日本武士较量,二人皆一招胜敌,溥仪大喜,连称中国有能人。溥仪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教师,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魏鸿滨、刘子鸣为他的贴身护卫。(1927年) 霍殿阁当溥仪的武术教师,可谓树大招风。有一武师骑马来访,语气颇大,霍不愿与其动手,以免伤和气。为让其服气,霍殿阁露一手千斤坠的功夫。霍殿阁让他的马拉他,武师连打数鞭,骏马奋力拖,霍纹丝不动,武师叹服。有天津名家某技艺高深,年长于霍,在一起切磋技艺,面露藐视容,霍接来手变转换掌,将某掖坐于地。有名家某对霍不服气,一次乘霍练小架,从后面偷袭,欲羞辱霍,霍回身撩阴腕,将其打昏于地,气出天津。天津一掼跤名师访霍较,伸手抓霍,霍用金刚指功夫出双手抓其臂,掼跤名师遂疼痛难忍,蹲于地,遂拜服。 李景林将军任南京国术馆副馆长,竭力邀请霍担任少林门长,霍因为担任溥仪武术教师,不愿就聘。 溥仪赴东北当日本的傀儡皇帝,霍殿阁、孙桂林、霍庆云、高香亭、刘子鸣、边廷彬、刘金山、李子昆等随至长春。日本人为了牢固地控制溥仪,也想击败溥仪身边的武士。多次派剑道、空手道、柔道高手来伪皇宫比武。有空手道高手三人,限制霍殿阁不许击打,霍殿阁应允。比武时霍殿阁如鹰行、豹旋,日本空手道高手每次进攻都难击其身,最后霍殿阁伸指一按,对方应手而倒,大汗淋漓。日本人进伪皇宫,无视溥仪存在,将轿车开到溥仪办公楼前。霍殿阁欲为皇上争“面子”,一次日本人开车欲进,霍殿阁不让进,日本司机强行驶入,霍殿阁右手一提轿车尾部,轿车后轮悬起,难以前进,霍殿阁为溥仪争了点“面子”。 霍殿阁怂恿弟子打日本兵,给溥仪出气。1937年6月,“大同公园事件”霍殿阁之护军弟子和日本士兵打斗,踢死日本狼狗,打伤10余日本兵。日本人乘机迫使溥仪赶走霍殿阁的护军弟子,解除护军大刀片、长枪,霍殿阁也遭到处置,政治失意。  1932年–1942年,霍殿阁先生客居长春,广泛传播八极拳。霍殿阁先生在家里开八式房,就学的有原来的护军弟子和长春新入门的的弟子。1932年到1939年,就学弟子曲一心、姜增永、李维喜、李维洲、霍青峰、雷振江(在世81岁)等。39年到42年到家中就学弟子有李树南、陈金财、尹庆和、宋碧山(在世88岁)、王玉湖、姜增永、毛鸿恩、范传义、刘霖春、李广荣等。 霍殿阁先生为人极重义气,在沈阳结交的的金兰兄八卦宗师程有功生活艰难,到长春找霍。霍介绍程到谢介石公馆教拳,并将苗遇春送给程当徒弟。二位宗师以师兄弟论,感情颇深,传为武林佳话。 伪康徳二年(1935年)霍殿阁在沈阳结交的的金兰兄周馨武来投奔。联系上后,周遂请求霍殿阁当三马路武馆的后盾,支撑三马路武馆,三马路武馆遂以八极拳为顶极核心内容。霍殿阁空闲时到场教八极拳,周馨武教弹腿、母子拳作为八极拳的基本功。由于霍殿阁当后盾,学员弟子纷纷来投门庭若市。1935年至1942年,霍殿阁在三马路武馆直接教授李树南、陈金财、尹庆和三人八极拳艺,其他学员弟子由他们三人带领练习,有时霍庆云也来带教。 从1935年到1942年霍殿阁先生去世,三马路武馆培养的弟子学员众多,后来成名的有:李树南、陈金财、尹庆和、宋碧山(在世88岁)、张耀权、龚天德、高里和、罗俊山、杨斌、杨树和、周宗贵、赵炳南、庄连胜、谭吉堂(在世88岁)、齐德昭、梁振起等等。其中39年霍殿阁将直接教的李树南、陈金财、尹庆和带到家中武术馆深造,在陈金财、李树南的推荐下,霍殿阁先生又把学员董连碧、宋碧山收到家中深造,五人得霍公亲自教授,被霍公收为入室弟子。  霍闯步抱膀,任凭弟子任意进攻,无不被霍胯倒。双手食指支地做旱地行龙,非常自如。其手指一伸,任壮汉掰撅,如果反击,稍用力一掐,对方即疼痛难忍,蹲坐于地。 霍行拳极其自然,无丝毫努劲,无丝毫露相,看不出一点有费力的感觉,但粘身却透骨入髓。弟子刘霖春先就学于“大枪”陈三爷,后入霍门。一次问双缠用法,那时规矩大不让问,再加上刘是二茬徒弟,霍让刘随便进招,霍在刘前胸一抹撒,刘滩坐于地,后来吃了10多副红伤药才好。后来,刘霖春和师兄弟集会时总说,师父的功夫了不得呀! 霍单手托枪人难进,拔抱、拥挫、抽撤、带环之法精妙绝伦,百试百中,确得李公真传。杆子点徒弟鼻子尖、眼皮,快如闪电,艺精至化境! 一武师到皇宫访霍殿阁,其擅使30斤铜棍,霍仅持一白腊杆,众人皆捏一把汗。霍施八棍头之技,对方棍尚未势满,霍不招不架,闪电般接近对手,对方一愣神,霍棍头早点在鼻子尖上,对手弃棍拜服,连称‘霍师傅艺高!艺高!’。  霍殿阁练至神形如虎豹,眼光异于常人,走路如有弹簧,非常快,象豹子一样机警敏捷,可见霍殿阁八极的虎形达到高深境界。霍殿阁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非常得体、规矩,身子非常正,从没歪歪斜斜的时候。霍性情刚烈正直,脾气特别大,尤重江湖义气。霍公课徒重德,从不让徒弟搅戳杆场和撂地场。更不让徒弟踢长春其它八式场。霍公总说:“老师傅练一辈子不容易!” 由于“大同公园事件”,日本人赶走护军弟子,霍殿阁遭受沉重打击,从此气急生疾。1942年,霍家连续发生丧事,一个月内霍之大夫人、二夫人、霍公殿阁本人相继逝世(关内老娘亲也同月病逝),灵柩发回沧州小集。 霍殿阁之武功精湛、称雄武林,是“神枪”李顶门大弟子,被列入民国22年《沧县志》。霍殿阁追随其师“神枪”李书文,后成为八极门中期的一代宗师。 霍殿阁先生艺高至帝王师,技艺可谓炉火纯青矣!霍氏随溥仪赴东北,在政治上是灰色的。霍氏叔侄传八极拳于东北,在中国武术史上,却又写下浓重的一笔!霍传八极拳,得艺于“神枪”李书文。霍传八极拳传播范围波及东三省,因此长春被称为八极拳的又一个“故乡”。霍传八极拳技艺纯真,保持传统,在大陆可谓凤毛麟角。 { 90年代中期,部分霍传八极拳门人,为霍殿阁、霍庆云二位八极宗师,在沧州小集树碑立传,以纪念二霍公之传授八极之无量功德! 卡里棍术 卡里棍术是菲律宾特有的一种短兵器搏击术,使用两根短棍,以简洁明快的进攻以及华丽的防守反击技给与对手重创。练习者通常身戴护具,但是由于棍术凶狠,所以练习时受伤骨折的人亦大有人在。卡里棍术是由丛林战争演化而来的,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棍法号称“现代最强冷兵器格斗术”。 最初野蛮的部落之争使“卡里”充满了血腥味。随后又逐步扩展到包含徒手格斗、刀刃争斗,甚至是可投掷武器的争斗。 不同的武器所产生的危险也不尽相同,而卡里的武器杀伤力是最大的。对于卡里的练习者来说,他们必须做到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它是一种近乎完美而且非常有效的武术。它所使用的武器大约有50多种,但公认的武器依然是棍。菲律宾的藤杖因其坚固性而倍受青睐。 棍的长度从几英寸到几英尺不等,可广泛应用于进攻与防守非常精密的复杂格斗中。棍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随意移动性以及欺骗性。卡里棍术所追求的境界是自动反击来袭的武器。因此如果你稍加思索,就再也无法跟上格斗的节奏了。当棍子在你耳边呼啸生风时,你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项属于年轻男子之间的竞争。打斗者从中所表现出的自身力量,将让他们一生受益无穷。 自然门 自然门溯源 晚清年间,神州大地习武之风盛行,武林中的新门新派也不断涌现。作为近代武林名拳之一的自然门武术也是创世于此际。始祖就是世称‘徐侠客‘的徐矮师。 相传自然门徐始祖乃贵州人氏,人皆不祥其名,只知姓徐。因其身形矮小,下颌刚甫桌面,故俗称‘徐矮子‘、‘徐矮师‘。在此之前,中华武术有南北二派,内外两家、少林武当峨嵋三大门,武林中三百六十拳种,其中均未闻有自然门者。‘徐矮子‘自幼年起即习练各种软硬功夫,翻筋斗、走软索等无所不习,内外家、南北派无所不通。成年后遇奇人传授,并开始闯荡江湖,遍访名师高士,技艺始得大成。因其身材矮小且貌亵,不为人重,故而隐居深山大川,潜心研究技艺,综其所学,对各种门派的武术进行潜心研究,并独僻蹊径,熔合各派精纯之长于一炉,始创独特武术拳法,并自命名为自然门。自然门武术创世至今约有二百年历史。虽然时间不长,徐矮师却挟此自然绝技闯荡江湖,不断对自然门拳法套路进行完善,使其功夫已臻出神入化。据传徐矮师能踩水而行,如履平地,一夜之间常飞步往返于湘川大山之间,可谓天盘功夫。对此,读者大可不必究其真伪,视为传闻可矣。 ‘人不可貌相。‘这是古往今来的至理名言。身怀绝技的徐矮师就有高徒杜心五偷袭的故事。 清末民初一代侠士杜心五,早闻徐矮师之侠名,并经友人举荐,拜门习艺。然而杜心五见“徐矮子”人猥琐幺瘠,故不甚礼待。而徐矮师并不计较,终日手持小旱烟袋蹲于凳上吸烟而已。杜心五心里一直想试探其艺深浅虚实。一日,徐矮师熟睡之机,杜心五持单刀潜入房中,见其卧睡正酣,猝然劈下,眼见砍着其身!然而徐矮师忽然翻身里向,鼾声如故,不加丝毫理睬,而杜心五的刀却砍断了徐的枕头。杜心五后来还有几次在训练或切磋中都有意试探偷袭徐矮师,却从未能一沾徐矮师之衣襟。杜心五自此五体投地跟随习艺八载,恭谨尊师,成为门内弟子流传的佳话。 据传,杜心五是徐矮师收授的最后一个弟子,师徒情深八年,至峨嵋山修行后不知其所终。 自然门换气法 在传统武术的功法中,有许多即简单又有实效的训练方法,换气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换气法就是“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被各派功家普遍运用,只是习练的方式方法各自不同。这里介绍的是福州市自然门武术馆训练时常用的练习方法。本功法不仅可供武术或气功爱好者习练,对其它体育运动也大有裨益。现在一些处在污浊空气中工作的工人,如在每天的工作之余,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做几下换气法,不但有助于排除体内吸人的污浊之气,而且会增强肺活量,很好地锻炼了身体。 换气法 两脚并步站立,头正颈,直,挺胸立腰收腹,两拳抱于腰间,目视前方。 接上式,左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手向下于体前交叉,手心向内;同时两肩放松,轻松呼气一口。 随即两手臂徐徐上举,向上向两侧分开,随手臂上举,转两手心向外;同时两脚跟提起,头后仰;目光随手上举而上视。此式动作为呼气。 上动不停,先两脚跟下落;两脚全脚掌着地,再两手从两侧向中间下落至体前,两臂交叉;同时身体下腰(下腰时膝盖不要弯曲)前俯,为呼气。 然后身体再慢慢起立,两臂上举分开;脚跟提起吸气。再下腰呼气。这样一呼一吸,反复练习。如若收功,则由两臂上举分开,变为两手下落成拳抱于腰间,左脚收回成并步站立。 要点: 动作要求“开”要展开,“合”要合拢。肢体起立展开时吸气,要把气吸足;下腰合拢时呼气,应把气呼尽。动作宜舒缓,呼吸宜细长,不宜急促,不要紧张用力。开吸合呼,起吸落呼,呼吸要与动作同步进行。 功理: 吸气时两臂上举分开,头部后仰,提脚跟。三者充分舒张了肢体,特别是扩张了胸腔,使之能吸进更多新鲜空气;呼气时双手下落于体前交叉,身体前俯,帮助挤压了胸腔未吐尽的残余浊气。这既是呼吸配合动作,更是动作配合了呼吸,使呼吸因动作的充分开合能够更加深长。如此反复练习,起到了吐故纳新,增强肺活量和舒张筋骨的作用。 注意事项: 1、因本功法是强调呼吸的锻炼,故宜在空气清新处习练。忌在空气污浊处练习。 2、本功法虽可作为一切体育运动的准备活动,但训练前也应适当地活动一下肢体,如腰部、颈部、肩部,以免产生不适。 3、本功法做前三次时应鼻吸口呼,之后鼻吸鼻呼。共做五六次即可,无需过多。 4、初学者和年老体弱者可暂时不做提后脚跟的动作。 自然门大力神功 自然门气功为南北大侠杜心五所创。它主以无中生有,不讲着,不着相,以气为归,不失自然之本旨,自成一体,被誉为当今武林界奇技;但现在介绍自然门武功的著作少之又少,使许多有心者望功兴叹。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自然门,为发扬自然门武功,特将自然门气功初级功法奉献出来,愿抛砖引玉,为自然门武功的传播尽一份力。 (一)大力神功 本功为师祖杜心五所创的自然门筑基功法.自然门气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人体整体看待,练就全身完整的劲力,使人体各个部分都达成神勇之功。大力神功为整个功法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需知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尽快的掌握整个功法。 起式:正面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头颈端正,似有千斤之物压顶;下颏微压,两肩稍上托,如有大山压肩的感觉。怒目圆睁直视前方,咬紧牙齿,含胸拔肚,收腹提裆,夹紧双胯.双手握拳稍上提,脚站直,绷紧小腿,十趾扎地,似一尊金刚。 1、腹部功 以鼻吸气用意送至腹部,稍定气后,用波浪式呼气将气呼出;(波浪式呼气即将一口气做两次呼出,第一次短促、快速,意想气化做一道闪电从腹部射出。第二次要缓慢,时间越长越好,意想内气好像一盏灯光从腹部向外照射直到无穷远处。)久而久之使腹部形成一种顶力以抵抗外界打击。 2、腰部功 本部功充实腰部,练法与腹部功同,只是将透气之处改为两腰侧。 3、胸部功 吸气用意送至胸部,同时身体微向前倾,手臂稍向前提,呼气,同时以肩为轴,用臂带动手往身后猛甩,意想气从胸部冲出;本功坚实胸部,可为以后快刀砍胸打下基础。 4、颈部功 恢复起式;吸气,头向右偏60度,然后波浪式呼气,同时将头从右至左慢馒带动颈部转至左侧,转动时要用上推拉扭送磨擦等各种劲力,下颏始终要注意压紧,此功为银枪刺喉等颈部硬功的基础。 5、头部功 舌顶上鄂,吸气用意使气经舌头到达百会、玉枕(玉枕穴在与耳平行的后脑正中)此时须在起式基础上更进一步咬紧牙关,使气易到达。吸气两次(吸第二次时牙关要咬得更紧)然后波浪式呼气。若感头痛发胀,用双手食指按住两太阳穴,“嗨’一声同时松手,多做几次;疼痛就会消失。 6、上背部功 吸气意送至上背部,两手握拳稍往前上提,波浪式呼气,两手稍往前下压,使上背部感到紧张,下颏压紧,眼望正前方。 7、下背部功 恢复起式,吸气意送至上背部,双手握拳往前下压,身体前屈,气由上背部运至下背部,下背部感到紧张,当拳到与膝盖平行时波浪式呼气,意想气从下背部冲出。 8、裆部功 恢复起式,呼气上提睾丸。从腿部就开始用力紧缩裆部.波浪式呼气,使气从裆部冲出,同时放松裆部. 9、腿部功 吸气,十趾紧扎地,从小腿到大腿都用力紧缩,意想整个腿部都被绳家紧紧绑住。吐气,使气从腿部冲出,意想腿上的绳索被气冲断,腿部放松。 10、手部功 吸气,双手变爪弧线上提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内,意注左手,快速有力的呼气,同时左手往前下方推压意想此时左手劈开了数块砖头,右手翻爪掌心向上猛拉至腰侧,气呼完成,双手要同时到位。然后换为右手推左手拉。注意前爪不过身体中线,后爪不过腰部。 本功可综合练习,也可抽取其中的几种重点练习,每回练习的次数由自己决定。 大力神功要诀 头顶千斤闸,直颈须下压。 竖眉又紧齿,两肩平上拓。 爪拳叉腰眼,提裆夹紧胯; 直膝绷腿肚,十趾地下扎。 鼓眼视前方,挺胸拔肚站。 平平聚丹气,功成而运化。 练完大力功后要收功。方法是: 一、叩齿: 把牙齿上下叩合三十六次。 二、赤龙搅海 以舌左右翻搅各七次,鼓漱七次,咽津三次下丹田。 三、摩腹’ 以左手按腹,右手按左手背,两劳宫相接,顺时钟由小到大 摩腹二十四圈,反之摩腹十二圈。 四、揉命门、肾俞 以双手擦揉命门、肾俞发热为止。(命门与肚脐相对,肾俞在命门右一寸) 五、浴面 将两手搓热,男子由上额往下圈擦拭面部,女子相反。用双手十指梳头,再双眼左右圈转动各三次后,双手按住命门口内“嗨”一声同时松手,全身放松。 六、拍打 两手由上至下轻轻拍打全身慢慢活动即收功完。 自然门技击法--插打法 插打法是万籁声嫡传自然门中的一个较为实用也较为常用的技击手法.这是一种带闪带拍最后再打的一个技击性很强的手法. 具体可分:1.拍2.再拍3.击打 实战应用: 以自然预备式御敌(左手在前),对方出直拳向我打来,我先向左上一闪避其锋芒,再用右手一拍其击来之拳,(注意:此一闪一拍要同时进行,闪是为了避实,左上一步不但达到了这个目的而且与对方的距离也拉进为我接下来的攻击做好准备),对方在遭遇此后可能会把手后撤,此时我左手在由上向下拍打敌手,使其来不及撤手,为我下面的最重要的一拳做准备.注意第一个拍手目的是为了避其锋芒,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第二个拍手目的是为了对手出击之手劲力下沉,功夫高者能让对手失去平衡重心前移.最后一个直拳直冲对方. 练习时 以意守丹田,呼吸以鼻,手手打伸,脚脚踢伸.要合乎自然之境.插打法原属少林六合门,但揉入了自然门内功后,就显得圆妙多了.如以气功总决练习,也是内功.自然门功夫练习有素者出招时迅速异常,此插打法三个步骤可以说快如闪电.三步当成一步使.且可达到出手软如棉上身硬似铁的效果.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自然门用时没有一定招式,怎么突然又讲招了呢?为什么又要用六合功夫来发挥自然门功力呢?杜心五祖师可没学过六合功夫呀.要知道自然门功夫是提高性的功夫,光练习这门功夫,我们也能获得极高的功力.但光以此对敌时却会显得生硬,其实没有不自然的基石哪里来的痛快淋漓,信手拈来的自然之境呢?杜心五祖师是没学过六合门,但其之前也学过其他功夫作为通向自然大道的阶梯,我们之所以要先以六合罗汉,因为万老长期的教导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有效的教学风格和体系,况且由此实践证明入自然门也是可行的.悟悟为什么万老称自己为自然山人,不然山人为什么称自己为不然. 自然门武功是一种由博而约而精的上乘内家功夫,是技击格斗中的精华。自然神打更具有独特的形式与独有的训练程序。但整个内容与训练程序并不多。因为它的本源就在于制敌,所以它的整个训练都是为技击服务的,平时训练只操功夫,不问打法,自悟自明,水到渠成。 自然门武功又属气功范畴,无论基本功,自然拳路,无不讲究炼气,却又严守“不固执以求气,不着意以用力”的法则,任其自然,久练则可领悟自然之妙。 这里披露的鸦雀步与内圈手,仅是自然门武功中的一鳞半爪。根据笔者多年的习练体会,如果能融会贯通地领会此二式精髓并配合应用,必将为你强身自卫及现代散打格斗,大有裨益。特别是丰富现代散手技术,与泰拳竞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自然门绝传“神打”技法 鸦雀步与内圈手 一、鸦雀步 鸦雀步,顾名思义,行走步法状如鸦雀跳蹦,久练功深,则“闪如清风,躲如抽鞘”。多数人见此,误以为轻功,实在是误传。这种独特的步法训练,能使人两足如磨心,活泼似猿猴。尤其在现代散手格斗步法训练中,特别值得借鉴。具体操作如下: 1预备式侧身站立,自然放松。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落于右腿,左脚虚点地,成丁字步。双腿微曲。如同地上划一圆圈,左脚尖对圆心(在实战中,左脚尖对敌),右脚踏圆周线上。 2左脚沿圆圈向前迈弧形步,脚尖向圆心内摆,重心由右腿逐步移向左腿;同时双掌由下向上向右再向左摆掌划弧,左掌前伸,掌心向内呈阳掌;右掌位于左胁旁,掌心向下,护胸胁部位。 3接上动不停,右脚沿圆圈线上步,转踝内扣,成右丁八步。重心由左腿又转移到右腿,双掌保持原来姿势不动,转腰,目视左掌稍前方(即双目凝视敌方)。 4接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腿后叉弧步,重心后坐于左腿;转腰,双掌姿势不变,目视左掌稍前方。 5接上动不停,右腿划弧自然向右前方迈半步,重心再移向右腿,双掌姿势不变,目视左掌稍前方。 6接上动不停,左腿自然沿圆圈向前挪半步,成左高虚步;双掌姿势不变,目视左掌稍前方。 7接上动不停,左脚沿圆圈向前迈弧形步,脚尖向圆心内摆,如此循环,自然成圈,圈随步形大小及腰扭转幅度变化,随大随小,变幻无穷。 二、内圈手 内圈手法在近代武林界广为传颂,但能窥其真貌者实为鲜见。据我师所传内圈手法,其实很简单,随手画圈,一看就会。但若没有长期的实战习练,没有明师真传点化,想真正领悟要诀,且能出神入化地应用,实在太难。它属内外兼修、外练带动内修的漫长修炼功夫。唯有志者达此境界,自悟自明,才能领略其中奥妙。基本动作如下: 预备式(定步训练三法) 一法: 1侧身站立,自然放松。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腿微曲,重心落于右腿,左脚虚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横掌按于左腹前,手心向下成阴掌;左手向左侧前外撑,掌心向上成阳掌,双臂圆活,自然放松。 2左掌渐向右胸前圆弧形移动,同时腰随手转。左掌转至右腹前逐步翻掌下按,成阴掌;左掌运动的同时,右掌随左掌移动,从左腹前向右向右上方划弧至右胸前,翻掌,手心向上成阳掌。 3接上动不停,右掌渐向左胸前做圆弧形运动,左掌由右腹前向左向上掀掌,手心向上成阳掌。如此循环,双手轨迹即为两圆圈,速度转快则如车轮飞转。 二法:同一法训练,唯腿法由左虚步变为右虚步,手法不变。 三法: 1预备式自然站立,左脚向左开半步与肩稍宽,双腿微曲,成半马步;双掌自然放于两髋旁,全身放松。 2左掌从左向上向右胸前圈按掌,同时右掌自然提起放于右肋旁,手心向上。 3接上动不停,左掌继续下按至右腹前,右掌同时向正前方抖掌穿出呈阳掌。 4接上动不停,右掌翻掌下按至左小腹前,左掌同时向正前方抖掌穿出呈阳掌。 5接上动不停,左掌翻掌下按,同时右掌向前抖掌穿出。如此循环,成圈抖练,久之自悟自明。 三、鸦雀步与内圈手 当鸦雀步与内圈手法各自单练纯熟之后,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训练。手眼身法步融为一体,久练则目光收敛,寒光慑人。平时,慢练为太极,步行如八卦,实则为炼三丹之气;快练则身似猴灵,轻快敏捷,飘如飞燕。尤其在双方对搏之中形成“以不变应万变”相当严密的防护体系,使对手无懈可击。同时在走转之间迷惑对手,近身封闭,伺机反攻,攻无不克。 铁豹自然门追魂夺命脚 追魂夺命脚是铁豹自然门脚部功夫,功成之后,不但双脚坚硬如铁,而且力量强大,用于技击效用无穷。 伏虎桩功 两脚分开略比肩宽,脚尖稍内扣.双膝屈曲半蹲稍内收·大腿呈水平状,膝盖与脚尖垂直(膝盖不过脚尖)。上体正直。下额微收,百会上顶,百会与会阴在. 垂直线上,口微闭,双目平视正前方。挺胸塌腰收胯。两脚用暗劲向外撑,重心落在两足涌泉穴连线之中点上。双臂屈肘,双掌下压置于腹前与肚脐平,手掌距肚脐约二拳许,双掌「指相对,掌心向下。采用顺呼吸法,鼻呼鼻吸。呼气时,意念内气从丹田处下沉会阴并分作两股向下导引.经两大腿前内侧注入双足心涌泉穴;吸气时,意念内气认两大腿后外侧上升返回丹田。呼吸要柔和自然,切忌憋气或大呼大吸。初时只可站1-5分钟,随着练功的深入,逐渐增加,至每次站桩60分钟为功成。 悬空挂砖 左脚站立。右脚向上踢出伸直,高与肩齐,如此保持1分钟,然后逐渐延长至15分钟,此为第一步功成。此时两脚之力己决非常人所能及。之后,可将8公斤重的砖块挂于伸出脚的踝关节上,到能坚持站15分钟为功成。 练习此式时的呼吸和意念:按顺式呼吸,鼻呼鼻吸。呼气时意念内气从丹田处下沉会阴,并向右腿导引,经右大腿内侧注入足心涌泉穴,吸气时,意念内气从右腿外侧返回丹田。 注意:练习此功须两脚交替练习。 踹踢木桩 面对木桩开步站立,鼻吸鼻喷。先把气聚集于丹田·左脚支撑体重,用右脚底、脚面、脚侧、脚尖向木桩进行各种踹、踢、勾、铲、弹,同时喷气,意念内气由丹田下行过会阴沿右褪内侧注入涌泉穴;右脚收回·同时吸气,意念气返回丹田。再继续练习右脚。练到右脚发红、发热、疼痛时,则换以左脚如法习之。 鬼脚入地 在翻松的土地或沙坑上,赤足站立,气聚丹田。然后右腿支撑体重。用左脚尖向下戳击松士,同时喷气,意念内气由丹田下行过会阴沿右腿内侧注入左脚趾尖;左脚向上收回吸气,意念气返回丹田。反复戳击练习,然后换右脚戳击。 要点:戳击时脚面要用力绷直,五趾紧扣。 凝气踢空 可与以上4式功法同练,也可独立作为提高功进行。凝气踢空即是用足向空中踢,不分方向,也不讲具体方法。只管神注于腿,足出则力随,力随必使气意到。 假设每踢出一脚似有万钧之力,每.踢必中敌之要害,以进行各种攻防动作。 凝气踢空是搏击腿功的必修功,是达到上乘功夫的必由之路。勤练不辍三年,足腿的威力如刀如剑。 练功须知 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运动量应以第二天不感疲劳为佳。 二、百日筑基期间勿过性生活。 三、操练时应由轻至重,不可蛮干,勤练3年功可成。 四、本功法对高皿压、关节炎、风湿等病症均有效好的治疗效果。 铁豹自然门铁豹护体功 铁豹护体功为自卫功夫。功成后,在不必运气的情况下,周身可承受一般人拳打脚踢而不伤不痛。 一、浑圆一体 双足平直间距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上抬环抱于两肩前,意如两手各抱一皮球,即不可用力夹瘪,也不可松开,十指自然分开并弯屈,双手距约一尺宽,手略高于肩,而双肘略低于肩。臂半圆,腋半虚,顶头立项,肩松肘横,含胸拔背,腰脊正直,臀部内敛,身体有后靠而非靠之意,保持平稳中正,重心落于两足之间。双膝有前顶之急,两足前掌有下踩之急,周身关节应逢节必顶,逢曲必夹,腹部自然充实饱满,口眼微闭,神不外弛,全身上下松沉自然。 站好后,意想自身向宇宙扩胀放大、再放大……放大至感到自身和宇宙一样大,同时意想和内视全身上下毛孔张开,并和宇宙的精灵之气溶合于一体,如此静止不动,每日修炼2次。初时每次练功10分钟,随着功力的长进逐渐增加至每次2小时。 收功:意想全身毛孔关闭,然后再意想自身缩小至和原身一样,最后双掌擦热,轻擦颜面36次即可。 二、遍身拍打 一式收功后,首先从小腿开始拍打,拍打小腿时作“金鸡独立”式,被拍打的腿抬起,用两手掌沿小腿到大腿的前前后后,由内侧到外侧进行拍打后,再依次拍打胯部、省、腹、胸、肋、腰、背、肩部、两大臂、两小臂以及颈、头、面部(拍打面部要闭上眼睛,拍打时用轻弹之劲,不要用力)。如此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前到后,反复拍打,每次拍打5遍,每遍5分钟。开始拍打时,用力宜轻,以微疼为限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身上抗打 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时可以逐步增加拍打力度(开始用掌,以后用拳),直至用全力拍打。 为了练习高级的抗击能力,在自己掌拳拍打的基础上。可以用木捧(长30厘米,粗不超过5厘米)拍打,方法同前。当有了抗击木棒击打的能力后,可以让别人对自己拳打脚踢,也可以用木棒等器械击打。久之,即可修炼成金刚之躯。 三、灵气洗身 放松站立,两手向左右外侧张开,掌心向下,意想脚底的涌泉穴、手心的劳宫穴、头顶的百会穴逐个打开,然后设想打开的百会穴不断地输入大量的天地之正气,从头顶沿颈胸腹臂腿足一路顺行下贯,逼得体内之病气、邪气、浊气步步退却,从劳宫穴和涌泉穴被挤出下到地下的深层,被地球的吸引力吸到下面。反复贯气、排气10分钟,自觉病气排之无余,正气充满全身,神轻气爽为止。 四、盘坐观光 取双盘、单盘、散盘均可。双手叠放在小腹前,舌尖轻抵上腭,先意守丹田5分钟并做深、细、慢、匀的呼吸。然后转为自然呼吸,轻轻观想自身周围有一黄色的光圈包围着,光圈离自己约三寸,其外围是无限厚的空气,黄色的光圈闪闪发亮,而目浓密,空气无法进入(即黄光保护层),外来之物无法浸入。也可观想四面八方有利箭向你射来,被黄光纷纷顶落,同样无法侵入。此功须在静室中独练,勿受人干扰。长期修持,练日久功深用于技击,有不可想象之妙。 按:也可意想黄光圈浓密,并有弹性(向外反弹)。 注意事项 1、练功时应精力充沛,拍打时应循序渐进,不能求速,如功后出现内脏器官不适时,应多练第一式功。 2、身患疾病尤其是内脏器官有病者可先练第一式功和第三式功,待病痊愈再练二式功。 3、拍打时思想放松,肌肉放松,心不二用,用神使气,打至何部,意注何部,用意不用力(即加入意想)。 4、拍打时甩开两臂,转动躯干,把身体晃起来。练功时不憋气,不努气,呼吸自然,让肌肉自然松紧。 5、拍打时,开始练习原地不动的拍打,然后再练习运动中的拍打。如前进后退,左右傍行,这是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练功中,身体越怕打的部位越要打,如心脏、肾、两肋、剑突等部位,要多打、勤打。 6、拍打时,除了让肌肉自然松弛外.也可以有意识地使之一松一紧(膨胀),引起体内气血鼓荡,更好地增强抗打能力。 金蝉阴裆功 此功练成后阴部不畏拳打脚踢,可用于防身和技击。 功法 1、预备式:站坐均可。站者两腿微屈,坐者小腿与大腿成90度,自然张开露档,进入气功态。 2、下推:双掌搓热,然后由脐两侧开始往中极、曲骨推摩10至20遍(中极在脐下4寸,曲骨在中极下1寸)。 3、摩擦肾区:双掌从肾俞穴往下摩擦10至20遍直至发热。 4、兜睾丸:左手兜睾丸,右掌置于小腹上轻压,顺时针方向转81圈。再换右手兜,左手轻压小腹,逆时针方向转81圈。 5、揉睾丸:两手分别以四指抓睾丸,拇指在上轻揉,逐渐加重力量,揉至睾丸有酸、胀、热等感觉为止。 6、搓阴茎:双掌由内向外搓至发热。 7、提拉精带(索):用拇指和食指捻住阴囊内的精索,然后提拉30次,力度由轻至稍重,不宜过重。 8、兜阴囊:搓双掌至发热,然后用拇指轻贴小腹,其余手指由下往上兜阴囊(同时吸气提肛)50-60下。 9、提睾丸:用指把睾丸兜着往上提到小腹下部(吸气),提肛收腹,憋气片刻,不让睾丸滑下,呼气时仍然兜着睾丸不让睾丸滑下,再吸气、提肛收腹憋气。记住,每练两分钟左右让睾九下滑一次,片刻后再反复练。 10、拍打:待练到用意念可把睾丸提人小腹内不下滑,就可以练拍打。先练习用掌拍打10至20下,力度由轻至重。如睾丸下滑,可用手指再提送至小腹,再拍打。切记每次拍打不宜超过两分钟。应让睾九下降回阴囊片刻,然后再练拍打。 用掌拍打一个月后,可改用药袋(制法如后)拍打两、三个月,再改用木棍等拍打。拍打范围可逐步扩大到耻骨。 11、挂袋摆:用沙包或重物(重量由轻至重)以柔软带子吊着,沿一侧股沟经阴茎根部再往另一侧股沟往下经阴囊下部套住,结活素,不让吊物跌下,吊物离地面约10公分。然后左右摇摆肋关节,令吊物也左右摆动,也可以旋髋关节,令吊物作圆形摆动,次数由少逐渐增多。停止摆动后,可作往上跳动数次,然后解下吊物。 12、收功:搓热双掌擦命门、肾俞,然后导气作小周天功行至下丹田。反复三遍。然后用药袋轻揉小腹和阴部,呼气时意念浊气、邪气下降,由涌泉穴排出。 药袋配制: 川芎、归尾、红花、牛膝、白芷、姜黄、三棱、莪术、泽兰、血竭、土鳖、苏木、赤芍、三七各10克,研为细未,拌匀入药袋。 上药也可以用清水煎,趁热熏洗。 说明: 1、此功兼有强腰壮骨的功效。 2、年轻人练此功容易引起性冲动,应排除杂念,才可练此功,也可暂不练搓阴茎功。 3、练功后如出现疼痛、胀热或大便不通,可用下列药物内眼:瞿麦10克、 滑石10克、木通5克、灯芯6克、青黛(冲服)4克、琥珀2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升麻6充、桂枝6充。上药(除青黛外)煎水服,每日一剂,也可以煎水趁热外洗。 4、练此功如出现局部发紫、瘀斑等,均属正常现象,勿介意。可用上述药方内眼或外洗。一般练一周后上述现象(症状)会自然消失。 5、此功每天练2次。 自然门单操手——白鹤亮翅(右图) 此招有很多的用法和变化,现整理最典型的防而不杀和一招即杀的实战运用,望学习者用心领悟此招的技击效果。 歌诀:虚实连环上,生死心中判;白鹤巧亮翅,一招定存亡。 防而不杀应用:双方对峙(图1),我方主动进攻。我方先以左手标指虚刺对方眼睛(图2),上动不停,我方右脚向前方迈步,跨到对方前脚后侧,捆住其腿。与此同时,我方右手由右上向左下劈压对方左手(图3),上动不停,我方右手由左下方向右上方斜飞对方上盘(图4),重心随势略前倾,致使对方朝后摔倒在地。 要领、分析: 此种用法主要是防而不杀,让对方迷途知返。所以在斜飞时只用推力,尽量不用爆发力。对方摔倒在地时,自知非我对手,会知难而退。 一招即杀应用:在生活中,如遇到穷凶极恶的歹徒,非要致你死地不可,此时你出招,切不可有半点留情。 双方对峙(图1),我方主动进攻。我方以左手标指虚刺对方眼睛(图5),上动不停,我方右脚向前方迈步,跨至对方前脚后侧,捆住其腿。与此同时,我方右手由右上向左下劈打对方头部太阳穴,以掌根为着力点(图6),接势,我方右手不收,顺势向下挂压对方左手(图7),借助对方左手反抗上挑之力,迅速向右上方斜飞对方咽喉,以小臂为着力点(图8),发力要猛然、短促。接势,我方右手向下向里划弧,将对方拦腰反抱住,我方左手抓扣住自己右手腕(图9),用力反提,将对方反抱在半空中,致使头部朝下(图10)。我方双手抱住对方腰部用力下砸,致使对方头顶撞击地面,对方因受重创而丧失战斗力。 要领、分析:此招甚是歹毒,往往一招就轻松致对方于非命,切不可乱用。之所以公布此招,只是为了证明传统武术的实用价值。 古泰拳 古泰拳装备 代泰拳的拳法与招式大约形成于十四世纪或更早一些时期,其实为古暹逻的大城皇朝时代。每有重大节日即有摆擂比武的节目编排,风气已极盛。 最先采用“徒手式”比武,后渐改用以皮条裹拳,称为“拳甲”式,稍后发展成为“缠麻式”,即以粗麻缠缚拳腕,便拳面更为坚固和粗糙。杀伤力更大。缠麻式拳头,数百年来,一直是泰拳的代表形象,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开始引进西方的拳击手套,称之为“穿套式”。为泰拳日后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 古泰拳的招式 代泰拳的拳法与招式,是后辈拳坛人士根据史料记载及走访南北众多名师逐渐整理而成。许多的招式在现代泰拳擂台比赛中已不复存在。盖因现代泰拳更注重于力量型及简练实用的打法。对技术复杂伪招式逐渐放弃不用,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古泰拳的基本技击动作共有十二式,其泰文译名及解释如下: (1)捆腕双臂平胸交旋势 (2)抡拳拳成先后交换上落势 (3)按耳提留护面侧 (4)拦格手自外内拨 (5)斜挡抬拳斜上格 (6)高提掩双臂轮流高抬 (7)戴冠曲臂上提时前冲 (8)双并肘两肘齐架敌腿 (9)踢臀侧举足后弹势 (10)耍膝双膝连上提 (11)献莲俯首前触势 (12)回踢回族后摆腿 戒备姿势或称“拳桩”。身略偏向敌,双拳先后高与肩平,形如弓箭,两足微曲并立。擅右击为主者左拳在前右掌在后,按左击为主者则反之。 泰拳的马步名“三官步”,所谓马步,就是“拳桩”连同步法的整体运行。基本拳步为八方移动步法,循罗盘方位所向的进退及侧移步法。 三宫步是由于其步型为斜三角,活动时亦常沿着三角形路线为进退基本图样。此技可说是泰拳技击的精华,进可攻退可守,万变不出其中。在实际运用时,三宫步法有甚独特的技法,以适应环境和形势的需求: 点滴步:跷足欲进,提膝作上下掩护的步式.动作轻巧自然,与虚步同。 盖步:用点滴步迷惑对方时,虚悬之足下放,或前或后.更能旋身出招。 易势:利用脚步的移动,突然改变方向,是出奇惑敌化其攻击的移步法。 三宫步的单吊马式,看似虚浮,实则泰拳精妙独到之处。此式可政可守,敌方攻来时,可施踹脚踏敌前脚遏止其进攻、复后腿击之,曰“制军”。若主动进攻,虚足可以蹬敌丹田,随以拳或腿连续攻击,谓之“冲杀”。更重要的特点是三宫步发动时,可使精神与气劲合一增强信念。泰国传统神话就有将三宫步描绘为拍蓝降魔神技。 前代拳师极重视马步的战略功效和艺术性。较高深助拳步,有“虎跨步”、“狮踞步”等。著名泰拳宗师变颂察说,在拉玛六世皇御前一次拳赛,有功夫到家的拳师,刚开始行拳。便把对手吓得浑身发软,眼光发慌,未战已败。可见一个技高拳师摆出拳桩无懈可击,移动疾速,现出绝对信念,足以令对手取胜志气尽溃。 相传古代泰拳有108招,其中技法包罗万象,奇技、诡招甚多。基本招式有“长兵”与“短兵”之称。长兵乃是拳腿,短兵即肘膝,又有所谓“虚招”和“诡招”之分,即虚实之用。 头两式:前抵、侧抵。 拳五式:直击、侧击、回击、佯击、上冲。 脚五式:踢、蹬、钉、回摆、后踹。 肘六式:斫肘、撞肘、拭肘、抽肘、反肘、后肘 膝六式:明膝、暗膝、腾膝、飞膝、小膝、兔膝 有关的基本技击术语,有以下口诀: 并(相对)合(进)取(执) 藏(断)佛(拨)切(入) 冲(扑)撞(扎)压(按) 拖(拉)擂(迫)抱(缠) 投(摔)攻(动)守(迎) 拆(解)避(闪)答(还) 招招相生 拳师所用招数,全无禁忌,不论投摔、反关节、跌扑、地战、飞击、头触、臀撞等动作,均可应用,最特异的一点,是戳眼、撩阴等毒招亦被允许。拳师造诣,各师各法,名师博技以口诀相授,将实战招数,按其动作或性质配以名词,古典优雅,偏以整齐之训令.一则可助忆诵,二者在打斗时师傅同门,在台边提示,拳诀能收隐语之效,对方师承不同,自然不解其意。例如:用肘拳诀有“战象交齿”或“流星入云”对于屡用飞膝,军师同门可呼“撒网捕鸟”以提示破解之法。 实战攻防招数,有“母招”与“子招”之分。20年代华裔宗师金成,所传“母招”与“子招”各十五式,合共三十式,其中包含泰拳术的基本及花样招数,实用齐全,备受拳坛中人重视,誉为典范,兹将各式照泰拳名原意翻译,配以简义列出如下: 母招 曲折步形外围招架 飞鸟投林内围招架 依诺挺剑内围肘 爪哇标枪外围肘 拜须弥山低拳击颌(俯身四十五度) 慈僧善目高拳击颌(俯身六十度) 蒙民捍卫蹬脚对拳 击木楔肘击对踢 鳄鱼摆尾腿踢对拳 断象拔肘砸腿股 神龙隐尾封脚膝打腿胫 天王转化蹬脚对踢 减火焰格拳反击 魔王博猴踢撞对拳 折象脊拽顶撞膝 子招 神象奋齿挤身冲颌 抹面腿格拳直踢面 鬼王搂美卸拳拿摔 天神射箭封肘冲颌 折凤凰内外闪、肘劈臂 狮子跨涧避蹬踢、蹬后足 野鹿回头后蹬追踢 神猴献宝内卸冲颌 蛟龙闹海俯避腿、踏膝弯 山神卷土挡踢旋身反撞肘 越渔撒网拨蹬踢膝内弯 漫歌擎柱避踢蹬后足 扎花环内闪肘刺胸 老僧扫庭扫足弯连劈肘 斩葫芦内闪肘劈面 除上述三十式外,古典泰拳尚有不少圾具艺术性的花形招数,以下介绍的二十四招,乃系昔日泰拳故有的美妙技术中,员具有代表性及难度特高的招式。可惜此等技艺,在今世拳师中已成绝响。 隐士投湖飞身头触 麻雀取水上击拳法 天王掷轮转身鞭锤 鳄鱼摆尾反身后蹬 鳄鱼戏尾三合踢法 牡鹿耀角双飞踢腿 蛇驱壁虎连环撞踢 雀女戏水挟劲后抽踢 天神制军冲身蹬腿 天帝过海飞身高踢 栗鼠登松踏膝飞身下肘 战象交齿双肘下砸 转战龙门后抽肘法 波涛拍岸转身肘撞 流星冲霄飞身冲扑 神猴腾空飞身膝撞 天神搏象低身环膝 仙妃坐坛飞身臀撞 天神折箭封肘拗臂 鳄鱼张刺回手肘法 天神入林踏膝腾身膝撞 神猴掷妖执腿摔法 坐折凶憎低身破马 武将回枪执脚侧踹面 古时拳师较艺,有云“不合则矣、一合即势如盘龙,连绵不绝,决胜方休。” 八分拳 八分拳又名夜战八方拳,是戳脚拳主要套路之一。该套路架式较大动作舒展,劲力充实套路中出现的主要腿法有撞腿、扁踹、点脚、外摆、后踢等十余种腿法。攻防特点为手领脚出,脚出手到,进攻锐不可当,防守起来密不可分,充分显示了戳脚拳独特的刚猛风格。 九环八十一式 自然门九环八十一式是自然门拳术中最重要的拳技,是根据易学中“乾、兑、坤、离、巽、震、艮、坎、中宫”,八卦九宫,结合开学中的快、慢、松、紧、硬、重、方、圆、刚、柔等阴阳虚实,研练出这套八卦阵式武功绝学。武学少不了五行、五行八卦生生不息、环环相连、生生克克、永无休止,懂得这个,也就懂得了开学的最妙、拳法的秘要。 纵鹤拳 『纵鹤拳』的前身,一般认为是『永春白鹤拳』,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於清朝顺治年间(一六四四~一六六二年),由福建福宁州(一说为浙江丽水人,现在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 方种,有谓系方世玉後代。家中殷实富有,为人尚侠义,性好少林拳术,广交天下豪杰,凡所闻名武师,多从而师之,苦练不懈,久之练得心手机灵,有出神入化之妙。方种早年丧妻,独生一女七娘,年方十六,聪慧灵巧,深得方种疼爱,视为掌上明珠,故七娘得其传授最精最细,七娘有未婚夫陈对墀,方种本欲传其武艺,不料陈乃负义之人,一去不返,七娘持节在「白练(莲)寺」礼佛。 一日,七娘在寺内织布时,见一只大白鹤飞宿在梁间,昂首振羽,舞足弄翼,引喙衔毛,伸颈觅食,缠脖歇息,抬头长呜,姿态优雅美观,心中大为惊叹,即以手中梭盒投之,白鹤闪跳避过,又以纬尺击之,又被白鹤展翼弹开,俄而白鹤振翅凌空而去。於是七娘感悟之馀,就将白鹤的振翅,扑翼,抖翎,晾羽,缠脖,呜叫等动作,揉合在少林拳中,经多年的揣摩实践,创出别具一格的新拳种———「鹤法」,世人俗称「白鹤拳」。在闽南谚语之中有一句:『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伦』,也就是赞誉永春白鹤拳就算是未臻上乘,但亦不远矣。。 据古拳谱记载,方七娘当时所教的白鹤拳为单式练法。康熙年间福建提督施琅从台湾带来福建一名拳师白戒,将寸劲截力及抖劲融入白鹤拳,使技法更完备。然是否白鹤拳真系为方七娘所独创此有赖更多的有心人士的考究,方能论定。 『永春白鹤拳』(亦称鹤拳、白鹤拳)历经两、三百年发展,从模仿鹤之飞、鸣、宿、食特性,演化出众多门派,不胜枚举。鹤拳的先贤们不断体悟与改良,从鹤的外形进而侧重鹤之内涵、精神、鹤气之修练,进入更深内家领域。然中华文化是多元融合的复合体,当鹤拳得到习武大众的认同与肯定,便有诸多门派将鹤拳列入必修课程,或融入门派中的武术而衍育出更多元的拳种。兹将其中较有名的内外家鹤拳列举於下:少林鹤拳(出洞鹤、守洞鹤、游山鹤、洗身鹤、飞鸣鹤、独脚鹤)、太祖化鹤拳、食鹤拳、方七娘白鹤拳、白鹤神拳、蛇鹤神拳、虎鹤双形拳、猴鹤双形拳、云南白鹤寺捘身鹤拳五路、浮头山梅鹤神拳五路纵鹤拳七路。 意拳 简介 意拳,又名大成拳,中国拳术的一种,源于心意拳。包括:站椿、试力、走步、发力、推手、单操手、实战散手等。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主要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争力、灵活、协调等,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站桩,要求从精神上松紧到肢体上松紧,达到松紧协调,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处不弹簧‘。试力是将站桩中所获得的浑元力充分调动起来,发力是拳术的有效打击力量动力,意拳发力,就是浑元力的发动,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力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摩擦步是结合试力的步法,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力。推手和散手,是意拳强对抗性的技击。推手也叫双人试力,在双方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方并施以有效打击。散手,是徒手搏斗。意拳的器械有半把杆、双把刀等。 意拳的发展历史和传承意义 意拳,又名大成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8岁时从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因其天资聪颖,就学中刻苦用功,深研拳理,倍受郭老青睐,尽得郭老拳学之精髓。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着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中国传统拳术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1913年,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次长齐振林在北平设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芗斋先生受聘主持教务工作,得与刘文华(刘奇兰先生之子)、尚云祥、孙禄堂等拳术名家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技艺日臻精深。 1918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谛,芗斋先生离家出游,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后经湖北、湖南至福建,得识南少林寺心意名家方恰庄先生,经方先生介绍,与鹤拳名家金绍峰先生相识,互换心得。之后王芗斋先生重返湖南,在衡阳与心意拳巨匠谢铁夫先生相遇,较技败北,得谢老先生倾囊相授。 1925年,芗斋先生北返途中,在安徽淮南巧遇黄慕樵先生,得其健舞要义,后创游龙、惊蛇、鹤戏、挥浪等健舞。 20年代中期,芗斋先生对多年出游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总结和研究,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花拳绣腿的时弊和执着于一招一式的片面倾向,为道破是非,阐明真义,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摒弃沿袭几百年的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参以学理,证以体认,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无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拳的创立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最早的意拳弟子为齐执度叔侄三人。此后不久,芗斋先生前往天津拜访师兄张占魁(兆东),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宗慧、裘稚和、赵逢尧、赵佐尧、张恩桐等从学意拳。此时的意拳已初步形成了无套路和固定招法的新颖拳术,包括有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内容,已不同于传统的形意拳。 1928年,应张之江、李景林二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携受业义子赵道新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参加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任大会裁判,并在大会表演了意拳的试力(含试声)。会后,应师兄钱砚堂之请赴上海传授意拳,在牛庄路成立了“意拳社”。当时有名家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祯、张长仪、张长信、尤澎熙、韩星桥、韩星垣、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拜学意拳。 1929年,芗斋先生写出《意拳正轨》一书。在沪期间,还曾与心意六合拳名家吴翼晖先生交流技艺,还击败了匈牙利籍世界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英格后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 193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卜恩富、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等北上经天津回深县,进一步研究意拳。 1937年,应北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赴北平定居。同年秋,北平名拳师洪连顺造访芗斋先生,三试三败,遂率徒众拜学芗斋先生,洪先生得意门徒姚宗勋后最得芗斋先生赞许。芗斋先生在四存学会体育班教授意拳,分技击班和养生班。技击班设在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宗勋先生的私人寓所,先后吸收杨德茂、李永琮、窦世明、窦世诚、敖硕朋、敖硕鸿、张中、张孚、王斌魁、杨绍庚、李文涛、李见宇、王十川、佟国藻、焦金刚等学生;养生班几经易地,后设在北平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先后有学生秦重三、陈海亭、于永年、步玉琨、秘静克、孙闻青及芗斋先生次女王玉芳,张玉衡、齐振林也参加学习。 1940年初,芗斋先生在北平《实报》公开发表声明: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武术发展,借以倡导意拳并阐明拳学真义。随后中外来访者不断,其中包括代表日本参加第11届奥运会摔跤比赛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和当时是日本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芗斋先生技服来者。泽井遂从学意拳,后回日本创“太气拳”。 1940年夏,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赞许意拳,赠意拳名“大成拳”,因不合芗斋先生本意,当时曾有意辞谢,但又不便推却,况且张老先生已于1940年4月2日在《实报》上发表了《大成拳的命名》一文,大成拳名遂由此传开。后虽恢复意拳一名,但因大成拳已人称多年,广为流传,至今意拳、大成拳二名同存,实乃历史之产物。 到1941年,芗斋先生先生对在技击上有成就的6位不同时期的弟子赐名:赵恩庆赐名道新、韩星桥赐名道宽、卜恩富赐名道魁、张恩桐赐名道德、赵逢尧赐名道宏,姚宗勋赐名继芗。 1944年,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的基础上,写出了代表作《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北平解放后,芗斋先生到北京中山公园传授以站桩为主的健身养生功法,不再传授技击。 1950年,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之聘,芗斋先生出任武术组副组长一职,后因外出去职。 1958年,应北京中医研究院的邀请,在广安门医院以站桩主治各种慢性疾病,开辟我国独特的站桩疗法。 1961年,又应邀前往保定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教授站桩功。 1963年,芗斋先生在天津去世。 芗斋先生门人甚多,而在技击上出类拔萃者,尤以赵道新、尤澎熙、韩星桥、卜恩富、张恩桐、赵逢尧、姚宗勋、王斌魁等为著。 意拳的练习方法、套路技巧 意拳自芗斋先生创立至今,已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以研究人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问,今日之意拳,可谓是中外拳学之精华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几十年来,意拳正是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医学、人体力学等作为训练的理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科学地阐述意拳的原理原则,并在科学理论的不断验证下,逐步完善其拳学理论,进而科学地指导意拳训练实践,使意拳在拳学研究和训练实践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 具体而言,意拳锻炼重在健身和实用两个方面,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主要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拳(掌)法、推手、散手等内容组成。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进行拳术各项训练的基础,是意拳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的训练手段。站桩根据练习目的和训练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技击桩和健身桩,这两种桩法都是在外形不动即保持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健身桩锻炼强调精神训练、意念诱导和统帅肢体同时进行,要求在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和呼吸自然的原则下进行休息式的锻炼,也可以说是锻炼当中的休息。这种锻炼符合人体生理机制和所应达到的功能状态,同时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得到改善,以增强身体素质。 技击桩是掌握拳术实战技击的基础,是求得浑元力的最好方法。因此,欲求拳术的技击效用,须在健身桩的基础上,通过技击桩的锻炼,运用意念活动使全身与外界建立争力,以求得拳术所需要的浑元力。所以说站桩就是一种运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在不动中求微动,在笨拙中求灵巧,静中求动的训练方法。通过站桩,训练从精神到肢体的放松,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松,然后训练肢体的放松,进而训练精神和肢体的松紧以及松紧的相互转换,使人体的神经支配与肢体活动达到高度的协调和一致,使肢体处处通连,成为一个相互呼应的整体。在这种状态下,人体自身的感觉高度灵敏,动作协调统一,其效果表现在拳术上,就是“动一处牵全身,一动无不动”。此外通过松紧的相互转换,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周身无点不弹簧”,并在技击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试力,是将在站桩中获得的浑元力充分调动起来,用之于实践的一种科学训练手段,它是意拳锻炼的中心环节,意拳训练体系中范围最广、难度最大的一项专门的训练课程,是掌握意拳技击的关键之一。试力是使人在身体运动的情况下,运用意念诱导,继续掌握争力,体会站桩中培养起来的浑元力,在肢体有位移时,还能否做到均整有力,运用自如,以利于随机随势,任意发力。从这个意义讲,试力就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 试声,是意拳特有的一种练功方法,一般将其归于试力范畴,是为了弥补试力不够细微之处。 走步,也称摩擦步,它是意拳训练体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所谓摩擦步,是指我们脚步移动时,脚底与地面似接触似不接触,而且在意念活动中与地面不停地摩擦着前进或后退,实际上摩擦步就是腿与脚的试力。其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并在前后、左右、进退的步法变换中,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整体协调,具体锻炼时多与试力相结合进行练习,即初步的活步试力。 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意拳发力,简单地说,就是浑元力的发动。因此站桩、试力、走步等基本功的锻炼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意拳的拳(掌)法是一项专门的训练,本质上就是发力,它要求是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力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 推手和散手,是意拳技击实践的两种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训练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对抗性。 推手可以说是试力和走步的具体化,从练习角度讲,也可叫做双人试力。从训练的目的看,则主要是为了训练在双方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方并施以有效打击,从这层意义上理解,推手乃是有条件的实战,是为了弥补实战之不足。 散手,意拳也称之为实战或实作,它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从原始意义上讲,散手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斗。此外,意拳锻炼除上述基本内容及针对这些内容的专项练习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练习,如打沙袋,身体抗击打能力的训练,眼法训练及身体柔韧性练习和耐力练习。 意拳认为器械是自身手臂的延长。意拳的器械训练与徒手训练本质上完全一样。意拳主要的器械有:半把杆、双把崐刀。 多年来,意拳对于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保留并发展了我国传统拳学的技击效用,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目前意拳已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传播于社会各界,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有为数众多的爱好者。在国内许多省市及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建立有相应的意拳组织。 意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弘扬意拳精髓,传播武术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是广大意拳同道一贯坚持的宗旨和共同奋斗的目标,相信意拳必将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霸王枪 武艺小传 1.项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独爱百兵之王—枪!传说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后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来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经九天九夜终锻成一杆巨型錾金虎头枪,长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仅枪杆就有碗口般粗细,项羽为其起名曰“霸王”!此枪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枪只有单手,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枪法“单手十八挑”! ======================================================================== 2.湖上独一无二的一杆枪,长一丈三尺七寸三分,重七十三斤七两三钱,枪尖是纯钢,枪杆也是纯钢。它的尖若是刺在人身上,那人固然必死无疑,就算被枪杆扫中,也得呕血五升。霸王枪的主人是大王镖局的主人一枪擎天王万武,他脾气刚裂,老而弥辣,不仅拒绝了青龙会拉拢,而且长青镖局的主人、辽东大侠百里长青邀他联镖,他也丝毫不给面子,青龙会设诡计暗害了王万武,嫁祸百里长青。王万武的女儿王大小姐遂仗着一杆霸王枪,游走江湖要会遍使枪高手,以找到杀害其父的仇人。(见古龙《七种武器》) 3.“霸王枪”亦称“杨家枪”,相传为宋代著名爱国将领杨宗保所创。并已从原来的马上演练演变为现在的地面演练,是一套非常著名的枪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较为流行。 本套枪法集雄浑、挥洒和灵活多变于一身,挑、点、刺、扫、扎等利害非常。还有著名的“回马枪”等招式。是一套集锻炼与欣赏为一体的“名枪”。 猛虎出林 白眉拳术套路猛虎出林,是根据白眉拳的归皈。猛虎出林拳套中多以虎形多。步法有迫虎步,这种步法是灵活飘忽不定,忽前忽后,灵活异常。 自然门枪术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自然门枪术素称百兵之王其刺枪如鸟蛇吐信、起收似百浪翻滚、随势能飞旋、压枪如压山。长期练枪,能练出穿透力,有效地增强身体综合力量。 宝藏院流枪术 宝藏院流枪术 宝藏院流枪术是日本古武道中著名的枪术流派,流祖宝藏院觉禅房法印胤荣(1521——1607)是奈良兴福寺的学问僧,好武艺,与柳生但马守宗严一起在上泉伊势守门下学习剑术。此外又收留四处修行的枪术高手大膳大夫盛忠,努力修炼枪术;及后在从猿泽池边看见新月的倒影,从中得到灵感创造出鎌枪(十字枪),并创立了宝藏院流枪术,一直流传至今。其后,宝藏院胤荣的高徒中村直政继承了正统,而由直政处继承这门绝技的有高田又兵卫吉次。高田又兵卫后来到了小仓藩(今日本九州北部),其后世子孙代代相传此技。此外,他的高徒森平政纲等三人去到江户(今东京)将其枪法广为流传,因此很有名气。江户时代末期讲武所(幕府的武术军事学校)就有很多宝藏院流的师范。 此后明治大正年间的宝藏院流枪术宗师山里忠德于大正7年(1917)底在第一高等学校击剑部传授了枪合型(枪对枪的套路)五十本,矢野一郎、棋田正俊、石田和外等得到其教导。昭和51年12月把表、里新仕挂三十五本教给西川源内,使这门枪术重归其发祥地奈良。到平成三年(1991)六月由键田忠兵卫氏继任第二十代宗家直至今天。 宝藏院流枪术的镰枪不但可以刺,更可以使出卷落、斩落、打落、擦入、叩落等立体和平面的技巧,这样的发明在古代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武器。宝藏院流枪术在姿势方面因为用的是在穿着盔甲时的动作,所以腰部沉低;刺击的部位也是人体的前面、侧面、前胸和大腿(这些都是盔甲遮蔽的薄弱部位)。宝藏院流枪术的口诀中有这样一句:“刺即成长枪,斩即成剃刀,割即成钩镰”。 宝藏院是奈良兴福寺的附属寺院之一,由日本创立法相宗基础的义渊(728)僧正的私人寺院开始,江户时代位于兴福寺地域外围登大路的南侧。明治初年在日本神佛分离的法案(明治初年日本以神道教为国教,政府规定须严格分清神道庙宇和佛寺,并对佛教寺院加以压制)实施之际受到破坏。其旧址被奈良国立博物馆所包围,现在只剩下相传是原宝藏院中水井口的石块堆留在空地上。 黑枪枪法 黑杀门虽然属于中原正派门系,但是他们的独门武学黑杀枪法却相当霸道,让邪教教众都胆战心惊。黑杀枪法是黑杀门的祖师融合了江湖中 的枪术和大刀术的基础上创建的枪法,跟其他正派门系的武功不同的是它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武功修炼,而是置对方死地的杀伤性武功。他们对 武功的执着让他们的行为有些越轨,所以江湖上也有误认他们为邪门歪道的人。 灭绝枪系列 黑杀枪法的基本修炼从灭绝枪开始。枪和大刀属于较长的武器,因此在武器所及范围以内,必须能够不受敌人和障碍物影响,自如展开招式 。所以,兵器所及范围内,必须刺穿所有敌人。灭绝枪成为黑杀枪法的必修武功。 灭绝狼牙枪 喷涌狼牙般犀利的内力,刺穿所有枪和刀所及范围内的敌人,双手握枪用力向前刺。 血轮舞系列 因为使用枪和大刀不能装备盾牌,所以对远程攻击的防御方面不尽如人意。为了屏蔽这一弱点,需要能够对付远程攻击的招式,而汇总这些招 式的武功就是血轮舞。血轮舞能够造成风的结界,降低敌人的魔法攻击威力,使其弹出。黑杀枪法中唯一一个防御型武功。 血风轮舞 回转枪技,制造血的风浪。血风波及面极像一面扇子。 黑杀枪系列 从黑杀枪系列开始体现黑杀枪法的真功夫。黑杀枪术是世代相传的黑杀门代表武功,能够攻击前方范围的复数敌人。 黑杀鬼神枪 具有击碎千年巨岩的力量,两次用力挥舞,黑杀枪术第二式。 离魂枪系列 黑杀枪法的所有枪术单次攻击中,离魂枪的破坏力最为惊人。巨大的打击能够使敌人失魂般昏迷。 离魂枪·动 具有震动对方魂魄的强烈的攻击力量,离魂枪的第一式-动。 鬼枪术系列 黑杀枪法以攻击为主的武功,经常露出破绽给敌人,尤其弱于后方攻击。因此黑杀门的弟子认为与其消极防御不如主动攻击,最后潜心研究出 了鬼枪术。以自己为中心,抡起武器旋转一周,防御身后的弱点的同时攻击周围复数敌人。 鬼枪术·落花 如同摘取悬崖峭壁一朵花,既有风度又有威力的鬼枪术第一式。 破轮枪系列 枪术的奥妙在于优美的圆和曲线型的连续攻击。飞天剑的特点为快而柔,黑杀枪的特点则是破坏性强,动作幅度大的连续攻击。破轮枪分为两 个分支。一是力量为主造成大伤害,二是动作幅度大,攻击范围广。一共传下6种枪术,各个枪术的名字取自黑杀门供奉的神。 破轮枪一式飞虎 破轮枪法第一式飞虎。如飞虎般敏捷强烈地连续攻击三次,黑杀枪法的基本动作。 飞龙系列 剑法的最高境界为人剑合一,枪和大刀的最高境界则为[飞龙]。虽然不如人剑合一剑术自如使用自己的武器,但用必杀的神力,将枪或大刀掷 向敌人,敌人必死无疑。 飞龙·流 飞龙降河第一式,龙如流水般汹涌而来,故称为流。 黑杀强身术(被动) 黑杀门通过修炼外功来克服自身武功防御上的缺陷,吸收相传已久的铁砂掌或铁布衫等外派气功,修炼了黑杀门的独门外功-黑杀强身术。这 是一种通过柳木棒拍打身体,强化皮肤和肌肉,增加体力的修练法。 黑杀强身术 永久增加一定数值的最大HP点。 吴家枪法 吴家枪法 吴家枪的创始人为吴殳(1611~1695年),字修龄,号沧尘子,江苏太仓人士。他是明清最有成就的武术家之一,更是继程冲斗之后,惟一留下大量著作的古代武术家。他的名著《手臂录》自1678年正式刊行以来,被历代武术界尊为“枪法大成”,列为典籍。它融经论谱诀于一体,图文并茂,理法技艺俱佳,是我们研究古代枪法和枪术发展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吴家枪是《手臂录》的核心。其他著名枪法如石、马、沙、杨、少林、峨嵋等都是为烘托吴家枪法而辑入。书中对各家枪法均详加诠解与辨析,一一讲明其优势异同。先从石家枪法入手,最后归之于峨嵋,系统而完整,多有独到见解,使人对古代枪法一览无余,开卷受益。 吴家枪法是明清枪术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枪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后世枪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 吴殳在《手臂录·卷二·针度篇》中云:“予受敬岩戳革之法,练习二年,手臂粗得柔熟,敬岩猝死于王事。虽脱化之微意,余已领会,终不知枪有若干法也,广而求之于程冲斗之书,得棍法于洪转之书,得少林枪法于郑华子,得马家枪于倪近楼,得杨家枪、 沙家竿子于柳城,得敬岩所自出之淄川韩氏枪法,而昔所未闻者,备闻之矣。最后得程真如峨嵋枪法。悉心所得,遂有五百余法,亦觉其中多空疏不切实用者,而以为皆出自名家,不敢轻动,其后自有省发,不得不收,今得一百十法亦云溢矣。” 对以上吴氏自述认真研究之后,明显看出吴氏经多年的勤求博采、潜心研究之后,从500余种古代枪法中精选出110种,组合形成了吴家枪法,并由此而辑成名著《手臂录》,为后世留下宝贵文献。 吴家枪法的风格与特点:枪如蛇行,手足迅疾,见肉分枪,贴杆深入,圈为元神,分形入用,急进连击,刚柔相济,攻守兼施。 枪法技术体系:扎法二十一种、革法十一种、步法十五种为基本内容。 十枪九扎,扎法是枪术中的主要进攻性枪法。峨嵋枪只有十八扎而吴氏增至二十一种,增强了枪法的技击威力,突出了“以攻为主”武术技击思想。革法虽然有所减少,但枪法相对更加精妙实用,充分体现了“枪本为战阵而设”的战略战术思想。步法在武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明清之际很多武术家却忽略了这一重要问题,《峨嵋枪法》公然提出“不言步法,不言立势”的观点。杨家枪也存在“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剑经》)的重大缺欠。做为一代武术大师的吴殳敏感地意识到步法在枪术技击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他明确提出“足不可松,其妙在于活,退则以长制短,进则以短制长”。 他还将十五种步法列入枪法技术规范之中,这不仅丰富了枪法技术体系的内容,增强了枪术的实用技击价值,也为后世枪术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前景。他所创立的骑龙步、虚步、四门枪步、剪刀步等至今仍在沿用 吴殳在枪法理论上有很多发展和创新,他在《手臂录》中提出一整套系统完整、精妙实用的枪法理论,如枪法圆机说、一圈分形入用说、枪根说、闪赚颠提说等,一直在指导着枪术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在明末清初武术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推动下,枪术率先向系统完整、精妙实用、理明法备的高层次发展。四大名枪的产生和确立,就是这一昌盛时期的历史标志。 梅花枪 1.梅花枪术属于少林太祖门(宋太祖)的一套传统枪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由山东省牟平刘岷山老师传到东北。在上个世纪1958年由刘岷山之子刘洪仁先生在全国性武术比赛获金奖,受到全国武术家的好评,梅花枪特点是刚劲有力、节奏分明,枪法变化多端、连贯通达、技击点神出鬼没。 梅花枪的主要枪法有:拦、拿、扎、挑、刺、崩、劈、穿、摆、抡、连环把、舞花枪等。 诀语:身志灵和猫,枪出速如镖,枪扎一条线,抢枪不见面,收枪如按虎,抢摆龙蛇现,手眼身法步,气力达枪尖。 2.梅花枪是顺式门长器械的一种,它以拦拿扎劈崩点穿缠拨为基本枪法,要求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幻莫测,以体现出势如游龙,气势磅礴得顺式门枪术特点。 沥泉枪 岳家枪术中最高层次的还是以沥泉为名的枪术套路——沥泉枪。沥泉枪枪法集中了岳家枪之精华,整个套路三十六个动作无任何花招,招招实实在在。一招含三招,三招变九招,招招隐藏杀机,招扫出奇制胜。 形意枪 此枪术是一套综合性的形意枪法,被列为全国形意枪竞赛规定套路。枪法独特,动作巧妙,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集实用与观赏为一体,是形意门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枪术套路。 战国三夫人 以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开始,到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的大阪夏之战,日本经历了一百四十八年的战国时代。风云变迁的时代里,各位武将谋臣为了自己的领土与权势浴血奋战,但是另一方面也同时为江户德川幕府对日本的最终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织田信长,前田利家,丰臣秀吉更是以自身的武略功绩而留名后世,他们的共同除了身为一代武将应有的智谋和武艺之外,还有一直留在他们身边的女人们,她们和战国时代的众多武家女子一样,以自己的坚强意志来承担和兰质慧心来竭尽所能帮助自己的主君,在历史上却留下的不多的痕迹,只有后世缅怀为“战国三夫人”。 Ⅰ斋藤归蝶 斋藤归蝶 归蝶于天文四年(1535年)出生,此时她父亲尚名长井利政,是他派人暗杀了长井长弘,夺其领地,自名长井,为了躲避长井一门的报复,他逃到主君赖艺的居城大桑城。天文二年(1533年)他娶了东美浓惠那郡明智城主·明智骏河守光继的女儿小见之方为正室,此时利政四十岁,小见之方二十一岁。 两年之后,小见之方诞下长女,名为长井归蝶,意为绮丽的蝴蝶。 天文七年(1538年)九月浓州守护代斋藤利良病死,长井利政改名斋藤秀龙,成为美浓守护代,三岁的归蝶也随父名为斋藤归蝶。 天文十一年(1542年)他进攻主君赖艺的居城大森城,将赖艺流放,从此奠定了他“美浓之蝮”的称号。 那时候,尾张的织田信秀与其互相虎视眈眈,这两人亦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相互对峙多年。与此同时,织田信秀不断受到来自远江的强敌今川义元的威胁,道三又对疑似土歧氏出身的儿子义龙颇多顾忌,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决定暂时和解。 天文十七年(1548年),他把斋藤归蝶嫁给织田信秀的长男织田信长,退出稻叶山城隐居鹭山,任长子义龙为家督。 天文十九年(1550年)在常在寺出家后,正式称斋藤山城守入道道三。 其实当时织田信长有着“尾张的大傻瓜”的恶名,蝮蛇的打算是先利用联姻平稳局面,然后再用女儿为内应,里应外合的歼灭尾张织田家。 有一种传说,在女儿出嫁前,道三把一柄短刀交给归蝶,示意她在时机成熟时,刺杀自己的丈夫信长,归蝶却笑笑回应父亲:“我将去好好观察那个大傻瓜,说不定某一天,我反过来会把短刀插入父亲的胸口。”这一年,归蝶年仅十三岁,正式成为织田归蝶。 而另外关于这件事的传说,是信长使用反间计,向归蝶散布假消息,指出斋藤家有人会谋反,结果归蝶把这假消息写成信送回娘家给父亲,使道三将无辜的家臣杀害。 因为归蝶从美浓嫁来,通称浓姬,也称鹭山殿。在这位浓姬的促成下,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斋藤道三在美浓与尾张交界的富田正德寺会见女婿织田信长,这个一改往日的傻瓜习气,英姿焕发的女婿得到了道三的赞赏,使得道三在会后感叹:“以后我的儿子只配在女婿门口系马为奴。”这句话预言了之后信长的远大前途,也激起了斋藤义龙的不满,为以后的长良川之战埋下隐患。 长良川之战,道三败亡,之后的十年里,经历了桶狭间合战、斋藤义龙病死等事件后,信长仍无法实现占领美浓进而夺取天下的志愿。 据说《尾张阵中记》也记载他常半夜登上天守阁眺望北方。一夜,妻子浓姬问道:“殿下在这里看什么?”信长狼狈的回答道:“啊!星辰、北斗……”“您是在眺望稻叶山的白色城楼罢!”夫妻两人会意的相视而笑。 在美浓出身的妻子指点下,信长对西美浓稻叶、安藤、氏家三豪族进行了策反工作,终于在永禄十年八月(1567年)攻克了稻叶山城,并听从高僧泽彦的教诲改名为“岐阜”。 由于织田归蝶并未给信长留下子嗣,她以后的经历鲜为人知,只能根据传说而猜测。归蝶的下落有五种说法:一是在信长得到美浓之前已经亡故;二是信长看见美浓到手,归蝶已然无用,遂将其杀害;三是信长将其流放回到美浓明智家;四是在本能寺烈火中,与信长一起化为浓烟;五是一直保持正室的地位,并逃过本能寺一劫,化名“安土殿”,受到织田信雄的照顾,庆长十七年(1612年)过世,法名“养华院殿要津妙法大女市”,葬在京都的大德寺总见院。 无论是自身的传奇经历还是父亲与夫君的辉煌历程都给归蝶的一生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她的不羁与坚强,在那个男子做主的时代中犹如破茧而出的绮丽蝴蝶,在烈火硝烟中华丽飞舞。 Ⅱ前田松 芳春院 天文十六年(1547年),阿松于尾张国海东郡出生,生父为篠原一元,主计,织田信秀家臣,在天文十八年(1549年),第二次小豆坂合战的翌年太原雪斋围攻三河安祥城的战役中战亡。 其母竹野氏在丈夫战死后又改嫁给高田直吉。因为母亲改嫁的关系,阿松被送到母亲的姐姐长龄院的夫家前田家,被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收为养女,从此与前田利家以兄妹的身份生活在一起。前田利家为利昌第四子,幼名犬千代。天文二十年(1551年)正月,前田利家15岁时出仕织田信长,知行50贯。八月元服,改称孙四郎利家。翌年的萱津之战为其初阵。 永禄元年(1558年),11岁的阿松嫁给前田利家,从此名为前田松,阿松容姿美丽,开朗喜欢交际,而且爱好读写书画,是和歌和武艺都兼备所长的小姐。此时前田利家20岁,改名又左卫门,因为枪术过人,人称“枪之又左”。 永禄二年(1559年)阿松12岁,长女阿幸出生,但是也就是这年,前田利家因为私怨怒斩十阿弥,被信长追放,于热田松冈氏、三河林家寄食。利家追放期间,阿松的经历无法细查,但是应该是生活在荒子城中抚养女儿阿幸。 但是利家的苦日子并不长,在永禄三年(1560年)前田利家22岁时候,跟随信长于桶狭间之战立下军功被赦免其罪,允许返回织田家,阿松与利家再度团聚。 永禄五年(1562年)正月,15岁的阿松生长男前田利长,利长后来继承了前田家。 永禄六年(1563年)阿松16岁,次女萧出生。利家的父亲利昌在桶狭间合战战死后,本来是由利家的长兄前田利久继承前田家,但是在永禄十二年(1569年)十月,织田信长命令利家继承前田家家业,利久被迫离开尾张荒子城,利家遂为家主,阿松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元龟三年(1572年),阿松25岁,三女麻阿出生,此女以后做了丰臣秀吉的侧室。此时前田利家屡建战功,阿松和木下藤吉郎的妻子宁宁在织田军营中是近邻,两人经常隔着“一道木槿的绿篱”聊天,关系十分亲密友好,为以后前田利家成为丰臣政权的“五大老”之一也奠定了人际上的基础。 天正二年(1574年),阿松27岁,四女豪姬出生,此女成为丰臣秀吉的养女,并在以后嫁给他的养子也是同为“五大老”的宇喜多秀家。豪姬性格坚强头脑聪慧,在关原合战前后始终不屈服于德川家康(是我夫人美美的的偶像~~~)由此也可以窥其母上的教导与典范作用。同年,信长第五女永姬出生,后为利长的正室,以后的玉泉院。 天正五年(1577年),阿松30岁,五女与免出生,但是15岁就去世了。 天正六年(1578年),阿松31岁,产下二男利政。 天正八年(1580年),阿松33岁,七女千世出生(六女菊为侧室所出),后为细川忠隆之妻。 天正十一年(1583年),在这之前政治发生了变化,本能寺事变已经发生,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意见不和导致矛盾激化,而利家在践岳之战中选择了倒向秀吉,这种正确的选择,也不能不说与阿松和宁宁年轻时候结下的深厚友谊有关,而在柴田胜家和前田利家失利的时候,是阿松毅然担当起了会见前来府中议和的秀吉的重任。 还有一个关于阿松的小插曲,就是天正十二年(1584年)利家担任总大将在能登末森城与佐佐成政对抗时,利家当时拼命敛财,阿松半开玩笑的劝诫着“不如只带金银,把枪扔掉好了……”反映了阿松大将般的气度。 庆长四年(1599年),61岁的前田利家病死,号“高徳院桃云净见大居士”,此时阿松52岁,出家法号“芳春院”。 此时的政治局势也是一触即发,第二年,即庆长五年(1600年)爆发关原大合战,而此时却盛传嫡男前田利长反对德川家康的留言,这时,芳春院挺身而出,主动作为人质来到德川的居城江户,稳住了家康的疑心。 元和三年(1617年),60岁的芳春院去世,纵观她的一生,她为了前田家尽心养育了二男九女,并为了前田家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谋略,扶植出前田家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成就了利家辉煌顶点的“加贺百万石物语”。 Ⅲ浅野宁宁 高台院湖月尼 天文十七年(1548年),宁宁(也作祢祢)在尾张朝日村出生,生父是播磨出身的织田家武士杉原定利,生母杉原朝日,是杉原家利之次女。在幼年,宁宁和妹妹被送到姨母七曲殿处抚养,即浅野长胜家,而浅野长胜是织田家的弓箭手,所以她相当于生活在织田家。宁宁的幼年经历和松夫人有很大程度的相似,这样的过早离开亲生父母的回忆也许正是日后二位夫人成为亲密好友的前奏。 永禄四年(1561年),宁宁遇到了决定她命运的男子,26岁的木下藤吉郎,并与之结婚。当时的木下藤吉郎只是足轻,而且出生微寒,宁宁与他的生活十分贫苦,以至于时常需要向隔壁的松夫人借东西。 但是战国乱世中不会让有才能的人沉寂下去,元龟四年(1572年)木下秀吉(1568年曾改名为木下秀吉)因为建成墨俣一夜城及攻打浅井长政和朝仓义景有功被赐与近江小谷城,并改木下姓为羽柴。天正二年(1574年),羽柴秀吉把身在岐阜的宁宁接到在琵琶湖畔的长滨建造的城堡居住。 居住在长滨时候的宁宁,一直在帮多次远征的秀吉处理家中政务,运用自己善于识人的长处推荐给秀吉很多人才,并且极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就是二个例子,所以在她荣尊北政所的时候,身边围绕着一批说是忠于秀吉毋宁说是忠于宁宁的将领,但是基于个人感情的原因,她所重视的武将大都为尾张出生。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事变,羽柴秀吉迅速与毛利氏议和,折回京都,并通过山崎之战,贱岳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宁宁生父木下定利在此次战役中战亡)取得政治主导权,在织田信长之后成为统一日本的继承者。 天正十三年(1585年)羽柴秀吉任关白,按照惯例,关白的正室夫人被称为北政所。天正十四年(1586年)秀吉被赐姓丰臣并就任太政大臣,此时宁宁也晋升为从一位,成为实际上日本地位最高的女性。她的名字也和其他贵族女子一样被称为宁子,宫廷的正式书信公文上,则写作“丰臣吉子”。 但是北政所并不像表面上的那么无忧无虑,因为有一个女人时时刻刻都在防碍着她,这就是阿市与浅井长政的女儿,茶茶,嫁给丰臣秀吉后被成为淀姬或者二之丸夫人的一位美女。 淀姬的势力来自于丰臣秀吉的宠爱和围绕在她周围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近江文官们,这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淀姬有着来自战国第一美人阿市遗传的美貌,和织田家的血统,前者是秀吉宠爱她的直接原因,而后者则成了这些大都是浅井旧部的江北人慰藉自己感情的解释。淀姬的势力造成的影响给北政所造成了威胁,而且淀姬是丰臣秀吉唯一的亲生儿子丰臣秀赖的生母,而北政所却没有生育子嗣。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太阁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死,这意味着丰臣秀赖会继承丰臣政权,那么围绕在淀姬周围的一帮近江人将会取代跟随秀吉打天下的尾张武士,成为丰臣家的势力中心。 北政所是个颇具豪侠气质的女性,对于和秀吉一起创立的丰臣政权,她的观点是“宁毁己手,毋与他人”。于是,庆长五年(1600年)的关原大合战,北政所支持的是德川家康,小早川秀秋的倒戈,也是早就受到了北政所的启示。 江户时代的儒学家曾说过这样内容的话:“北政所的才气,导致了丰臣家的灭亡。”德川家康也十分尊敬这位北政所。在关原之战胜利后,庆长十年(1605年)宁宁出家,号高台院,家康在京都东山山麓专门造了高台寺,供宁宁静修。 阴把枪 阴把枪是指右手握枪根,左手反抓枪杆的传统枪术! 点穴擒拿防身术 点穴擒拿防身术是一门独具魅力的武术技巧项目,是人们在长期的习武实践中,沿自中华悠久的人体穴位知识摸索、总结出来的。这项神奇的功夫讲究以静制动,以巧取胜。学习和掌握点穴技巧,不但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不依赖器械的个人防守能力以免受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枪法 枪法:使用长枪的技术。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己。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後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後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宋史·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戚继光《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 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何良臣《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明崇祯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毕懋康《军器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烧灼的梨花枪,并说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於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现之前,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长枪趋於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目前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翻把枪 翻把枪是流传于陇上的优秀传统武术器械套路,此套路在天水一带流传已有百余年。 枪法以四平枪为基础,可攻可防,主动灵活。尤以“三尖一照”即:鼻尖、枪尖、足尖三点一线为基础要领。通过腰间发力,显示出“枪扎一线”的要点,枪法干净利落,变化多样。起缠枪劈扎,尤显实战功力。在翻缠枪中,枪尖划圈,圈圈相套,越小越显示出其技击特点。 翻把枪以枪长为优势,以把法为特色,枪长对于实战十分有利,双方同时发枪,把上则可先至敌身。长枪短用,机巧灵活,招势中左右穿枪,背后穿枪,锁喉枪,都显示出这一特色,更见变迁之妙理。 翻把枪整体套路布局合理,演练时四正、四隅之场地全部踏到,主守中路,枪扎八方,舒展大方,极合法度,步型鲜明清晰,集表演与技击优势于一身,是广受习武者喜爱的优秀枪术套路。 八极六合枪 八极六合枪有‘六合大枪‘和‘六合花枪‘之分.大枪长度为一丈零八,花钱长度以人体力姿举单臂中指尖与尖同高为宣.本次创编的套路除原六合花枪的大部份动作外,还吸收了六合大枪缠丝枪等传统枪术的部分枪法动作.此套路布局合理,风格突出,有较强的表演和技击价值. 硬门扭花棍 硬门棍术—扭花棍是南棍中非常有特点的一套棍术。其棍法不仅具有一般南棍中应有的挑、拨、扫、劈、刺、点、压、架、砸等棍法,尚有类似枪术中的拦、拿、扎等特点。 太极十三枪 太极十三枪,是太极拳类,传统太极枪术套路。它内容丰富,动作简洁,枪法突出,适合于中、老年人健身动动。在功夫练习时要体现太极拳类的特点,要有柔中寓刚、棉里藏针、连绵不断、行云流水般的特点。 枪谱: 一、青龙出水连环枪 二、右拦左截奔中堂 三、狮子回头遮下方 四、拔草寻蛇向上刺 五、风扫荷花叶内藏 六、玉女穿梭八方式 七、枪法舞动车轮转 八、怪蟒回首奔喉上 九、乌龙摆尾左右防 十、野马跳涧中平枪 十一、上挑滑车回身转 十二、白蛇翻身枪锁喉 十三、卞和携石凤还巢 武当龙门枪 武当龙门枪是道教圣地武当山迄今挖掘整理发现的武当派武术中唯一的一套道内秘传镇山枪法。原为大枪,据记载,枪长一丈二尺,武当道长徐本善最为擅长。目前,此套枪法濒临失传,上世纪未由岳武习得。 此枪讲究‘扎枪如闪电,崩枪能撼山,枪挑千斤重,劈枪似塌天,刺枪若射箭……‘龙门枪十三式涵盖十三种用法,演练起来,动静虚实变化明显;刚柔吞吐表现独特。枪法简捷利索。行走舞转,红缨动似红去蔽日,枪尖寒光如点点雨打梨花,体现了武当武术在中华武术中的独特魅力。 此枪在武当道内多以练功力为主导,防身应用为次要。常习练此枪术,可以增强腰,腿,臂,腕之功力;增强全身之整劲收放自如程度。喜爱内功整力修炼者,多习此枪,必有埤益。同时,对健身爱好者,具有易教,易学,易用等特点,便于集全演练。 尚云祥 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先生生平 尚派形意拳网 xingyiquan.cn 一、尚氏形意拳的形成 师祖尚云祥字霁亭,山东乐陵尚家村人,生于古历1864年11月28日,逝于1937年10月10日,幼随其父进京经商,(经营马镫铺)。师祖自幼慧颖强识,生性争强好胜,嗜武成性,初从马大义学功力拳,历经方载,“前扫趟、后扫趟、古树盘根、大扫趟,练的象朵花似的”。在北平鲜有敌手,一度自持功高。于北平护城河边,见李某不知是练何拳,即问:“你练何拳,管用吗?”李答:“不知道”。师祖再三要求一试,二人动起手来,刚一搭手,被李用手往前一拍,摔出很远,师祖感到意外,求再试,又被扔出很远,师祖感到特别奇怪,又问李某:“你学何拳,学了多长时间”。答:“形意拳,不到三年”。此拳即简单且威力大,师祖对李非常尊敬。师祖为投名师,历经三年耗费奔走,终见到威名武坛的李存义,李先生嫌他“身矮力薄,难以成材”。幸得周明泰先生说情才同意收下。因身矮力茫,体用皆弱,又有人常以“小糖瓜”相戏,激得他发誓“糖瓜虽小,却要他崩牙”,师祖不计寒暑,汗洗朝夕,终于功力大进,艺冠群英。当时形意八卦是一家,李存义、程庭华是师兄弟又是把兄弟,师祖深得李存义、程庭华等前辈教诲,所练八卦,也与众不同,摆扣步,动中发力,迅疾刚实,与马贵、张策、王茂斋是挚友,后庚子之乱李存义避难西去,将山西宋世荣、车毅斋形意拳系心得尽授师祖,后在此基础上师祖也曾两次西去访心意六合同门,颇有心得,师祖以超人毅力弥补先天不足终有成就,其时,形意门中无人能出其右,师爷郭云深得知形意门中后起之秀尚云祥,亲去验功,深得厚爱,亲授三绝艺:一是大杆子,二是号称打遍天下“半步崩拳”,三是腹下的“丹田气打”。其间一人独在北京鼓楼练功十年,才形成源于河北派,又不同于河北派,其它支派的独特练法。当时人称“铁胳膊尚”、“铁脚佛”,他和郭一样擅长崩拳,人称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这个赞辞也可原样用在尚云祥身上。 二、师祖轶事 (一)时河北密云县一精通摔脚术和翻子拳的武师,人称“神砂手”冯洛正,北方五省甚是有名,找师祖比武,师祖谢绝,冯认为怕他,得意忘形,硬逼师祖与之比试,师祖只得应战,冯从数步以外冲来,用右掌照准头顶部打来,师祖毫不慌张,用鸡形弹开冯掌,顺势进击,冯难以招架被击,大叫一声摔倒在地上,羞愧难当,急爬起,惶惶而去。 (二)一次师祖去顺义县,有叫马秀者擅长八极拳和大枪术,对尚师祖出言不逊,拿大枪逼师祖和他比试,马秀以高四平向师祖的喉部刺来,师祖则以劈枪一划,把马的枪打落,马不仅枪从手中脱落,而且左腕还受了伤。 (三)通州有个大盗,名叫康天心,精通武术,人称“康八太爷”,尤擅连发枪(火枪)和轻身术,受他所害者极多,单官衙无法逮捕他。密云县姓安的富豪,闻师祖的大名,请到家殷勤相待,这时突然大盗康天心闯进来,师祖离座拔剑想要自卫,康对师祖说“久仰大名,无缘相会,今晚有幸得见,真乃三生有幸,如果在这里能向你领教,则以后我就不犯罪了”,师祖答应了他的要求,二人交手不到数回,康即逃去,走时留言说:“谨领教了,您真是好汉,名不虚传”。其后,康不知去向,一连数年,此地太平,但是,不久康天心又在怀柔县骚扰起来,怀柔县一家姓谢的富豪向师祖求助,师祖也答应前往,康听说这事之后,即离开怀柔县,隐在东皇庄,不久师祖受政府所托,把康逮捕归案,康天心对师祖无怨,被政府处死。 (四)京西邻近大户有教师徐清,擅鹰爪力,七十五斤平口坛子抓如鸿毛,恃勇登门较艺,师祖怕影响他的生计,婉言相劝,徐不听,师祖胜之,他少主人偷看到,因而辞退他,徐追悔末及,师祖赠给路费得返乡。 (五)在北京师祖紧急押镖去郑州,时少林武术名家铁罗汉找师祖比武,师祖说等我到郑州再比不迟,铁罗汉随到,卸镖后,在一当铺,师祖招手说请吧!话音未落铁罗汉疾到,掠腕起腿戳师祖的迎面骨,师租撤步沉手,铁罗汉身体前倾,未及变招,师祖进步挑打,挑至当铺柜台之上,后二人结为好友。 (六)1931年受二十九路军军长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练士兵“血战喜峰口”罗文谷痛杀日寇振中华神威。 师祖在京津军队任教期间,一号称千斤鼎神力王某,20几岁教摔跤,见师祖矮小年高以言语,侧目衅之,被师祖以铁板桥功夫降服,王某随敬之。 (七)师祖在京蒙藏大学教授武术,有一马某擅双跺子脚,踹墙墙倒,甚具功力,不怀好意,当众要求踹师祖一试,师祖允之,马某疾步上前,横踹腹部,师祖未动,马某说未敢尽力,师祖说再来,马某后退几步,疾跃而踹,师祖丹田发力,马某摔出几米之外,脚腕骨折,招至医院,马追悔末及,后知,马某曾找形意门中一王姓年轻长辈以求一试,王不允说:“你找尚云祥去”。 师祖曾被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聘请护院,曾在李存义在北京的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持镖局。 1929年南京国术擂台赛聘为仲裁委员。 师祖一世生涯皆识到武术,曾任镖头、护院、侦探、武术教师。习形意之后与人交手无数,历史记载,当时没有人敢与动手较技争名份。 三、尚氏技艺的特殊之处 五行拳按中医内经治病健身,五行相生的道理,以劈、钻、崩、炮、横的顺序练即名理义,又增效益。 纠正了以鹰捉为劈拳的错误。指明鮀形不是扬子鳄的鼍,而是浮于水面的昆虫,俗名,“剪子股”香油“卖油郎”,鸟台形是兔虎又叫秃尾巴鹰,而不是学劣马的骀,步法以形如槐虫的趟步为主,趟劲大且疾如犁杖翻地,进步快而远,恰如卷地之风。 拳械合一,有何拳就有何器械,劲力一致拳械合一,尚氏形意的整体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内劲充盈,爆发力大,气势宏伟,风格鲜明。 迎枪接进 迎枪接进 ‘迎枪接进‘是传统枪术用语,即迎对方来枪而进击。金一明《六合枪·六合枪全解》释:‘迎封即是从枪,你枪来,我枪扎,你枪一动我先发,是谓迎封。何谓接进,即是一提一捉,偷步前进,伸缩相连,毋稍间断,遇有时机,连接进扎之谓也。‘ 枪扎一线 枪扎一线 ‘枪扎一线‘指的是枪术运动特点,即扎枪善取直线,来去疾速。明戚继光《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去如箭,来如线,指人头,札人面,……疾上又加疾,割了还嫌迟‘。程宗猷《耕余剩技·长枪法选》中亦有此说。枪扎一线,并成为古今各家枪法所遵循的技术诀要。 吃枪还枪 吃枪还枪 吃枪还枪为枪术战术术语,指在破解对方进攻的同时给予还击,即现代战术中的‘防守还击‘。运用这一战术的前提是良好的防守。有了良好的防守,方能保证有效的还击。程宗猷在,《耕余剩技·长枪法选》‘青龙献爪‘的注释中称:‘……我立诸势,听你上下里外扎我,我用棚拿勾提等,破开你枪,即进步单手探身发枪扎你。法曰’吃枪还枪’是也。‘ 剑术 剑术:武术中用剑的技术。 《吴越春秋》卷九和《庄子·说剑篇》都记述了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汉书·艺文志》载有《剑道》三十八篇,是论述汉以前击剑技术的专著。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中记载了剑的用法有: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旋风格、御车格、风头洗等。清代又有宋仔凤《剑法真传》一书传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剑术成了剑的演练套路的代称,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项目。增加了各种花法、平衡、翻腾、造型等动作,使剑术有了很大发展。剑的击法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之说。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势剑、双手剑、长穗剑、双剑、反手剑等。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通备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星剑等。参见‘剑‘条。 刀剑在古代被视为武士的灵魂与精神象征,日本武士必须常年佩刀,刀不离身,故在所有的古武术门类中,剑术是武士必须掌握、流传也最为普及的武艺技法之一。剑术在古时又称剑法、击剑、平法、兵法、小兵法、刀法、太刀打等。明治以后始称剑道。日本剑术所使用的刀器一般称为日本刀,我国又称倭刀,其刀身狭长微弯,单刃柄较长,劈斩突刺俱宜,实际上是刀剑合一的产物。常用的日本刀形制有大、小之分(长、短),大刀又分太刀(刀身弧度较大),打刀(刀身较直)两种,小刀称之为胁差(又称胁插,刀身长度只有正常日本大太刀、打刀的三分之二左右,故也有称其为小太刀的。古代日本武士一般都身佩两刀,即一大一小两柄日本刀)。 日本古流剑术包括使用太刀﹙佩带时刀刃向下﹚﹑打刀﹙佩带时刀刃向上﹚﹑小太刀等武器的技术。其内容有使用一刀(单刀)的太刀术﹑小太刀术;使用长、短二刀(即同时使用大、小太刀的双刀术,日本古流剑术中双刀技法都被称之为“二刀流”,著名流派有宫本武藏的二天一流)的正二刀术﹙右手拿大太刀,左手拿小太刀﹚﹑逆二刀术﹙右手拿小太刀,左手拿大太刀﹚,双手都持大太刀的二刀术﹙如琉球王家秘传武术本部御殿手﹑大东流合气武术等﹚及小太刀二刀术﹙如天道流﹑柳生心眼流等﹚等各种各样的剑术技法。其中包含刺眼、撩阴和斩击对手颈动脉等危险的招数,平常主要以形﹙套路﹚的练习为主。 日本古武道的剑术流派极多,古流号称有两百至三百余派,主要有柳生新阴流剑术、小野一刀流剑术、北辰一刀流剑术、马庭念流剑术、鹿岛新当流剑术、东军流剑术、真影流剑术、直心影流剑术、神道流剑术、神道无念流剑术、当流剑术、示现流剑术、心形刀流剑术、柳刚流剑术、铁人实手流剑术、中条流平法、天流兵法剑术、玄流大太刀术、关流小太刀术、澄心流小太刀术、菅原本流小太刀、柏木流甲胄太刀打、宝山流太刀术、神传流击剑等。 刀术 刀术 ‘刀术‘指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明代戚继光《辛酉刀法》、何良臣《阵记》、程宗猷《单刀法选》以及茅元仪《武备志》中都记载了刀的用法和使用技巧。刀以劈砍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还有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刀法。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如猛虎一般。刀,‘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儇跳超距,眼快手捷‘,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刀术的套路有:自选刀、八卦刀、龙行刀,大刀、朴刀、单刀、双刀、梅花刀、八极刀、六合刀、春秋刀、滚手刀等。 一、刀法的主要内容 (1)缠头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头部正直。 (2)裹脑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贴背绕过左肩,头部正直。 (3)劈刀:刀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直线。抡劈刀沿身体右侧或左侧抡一立圆;后抡劈要求与转体协调一致。 (4)砍刀:刀向右下方或左下方斜劈为砍。 (5)撩刀:刀刃由下向前上为撩,力达刀刃前部。正撩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刀沿身体右侧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前臂内旋,刀沿身体左侧撩出,余同正撩。 (6)挂刀:刀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右为挂,力达刀背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抢挂贴身立圆挂一周。 (7)扎刀:刀刃朝下、朝上或朝左,刀尖向前直刺为扎,力达刀尖,臂与刀成一直线。平扎刀刀尖高与肩平;上扎刀刀尖高与头平;下扎刀刀尖高与膝平。 (8)抹刀:刀刃朝左(右),由前向左(右)弧形抽回为抹,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刀刃;旋转抹刀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 (9)斩刀: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横砍,高度在头与肩之间,力达刀刃,臂伸直。 (10)横扫刀: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横砍,与踝关节同高为扫,力达刀刃。旋转扫刀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 (11)按刀:左手附于刀背或右腕,刀刃朝下,平向下按。高与腰平为平按刀;接近地面为低按刀。 (12)藏刀:刀身横平(刀尖朝后,刀刃朝外)藏于左腰后为拦腰藏刀;刀身竖直藏于左臂后为立藏刀;刀身平直(刀尖朝前,刀刃朝下)藏于右够侧为平藏刀。 (13)背刀:右臂上举,刀背贴靠右臂和后背右侧为背后背刀;右臂侧平举,刀背顺贴于右臂为肩背刀。 (14)架刀:刀刃朝上,由下横向上为架,刀高过头,力达刀身,手心朝里或朝外。 (15)抱刀:刀柄朝前,两手相交,刀背贴于左臂,向前平举为平抱刀;左手持刀,左臂下垂,刀尖朝上,刀背贴于左臂为立抱刀。 (16)剪腕花: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向前下贴身立圆绕环,刃背分明。 (17)撩腕花: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向前上贴身立圆绕环,刃背分明。 二、刀术的部分分类 (刀术) 念流 远松念流 奥山念流 马庭念流 未来记念流 家川念流 柿沼一刀流 妙道流 鹿岛念流 中条流-富田流 钟卷流 一刀流 小野派一刀流-一刀正伝无刀流 梶派一刀流 中西派一刀流 天真一刀流 天真伝兵法 北辰一刀流 伊藤派一刀流 沟口派一刀流 甲源一刀流 间宫一刀流 天心独名流 凉天覚清流 唯心一刀流 外他一刀流 正木一刀流 山口一刀流 无外流 无外流高桥派 石巻我心流 大太刀流 厳流 神道流-神道流剣术 霞神道流 天真正伝香取神道流 天然理心流 天真正顕流 示现流 小示现流 古示现流 太刀流 飞太刀流 常陆流 薬丸自顕流 本心刀流 心形刀流 柳刚流 鹿岛新当流 一羽流 微尘流 神道一心流 愿立流 本间流 天流 新天流 阴流 新阴流 タイ舍流 安倍流 信抜流 忠考真贯流 荘田心流 爱洲阴流 大石神影流 松田派新阴流 一円流 神道无念流 铃木派无念流 扶桑念流 不二心流 小栗流 驹川改心流 奥山神影流 真心阴流 无住真剣流 八 零 电 子 书 w w w . t x t 0 2 . c o m 云弘流 直心流 直心正统流 直心影流 奥村二刀流 直心影流藤川派 直心影流団野派 直心影流男谷派 直心影流岛田派 当理流 二天一流-円明流(二刀一流) 武蔵円明流 四天流 鉄人流 两剣时中流 新免二刀流 田宫流 洼田派田宫流 田宫神剣流 关口流 一宫流 林崎本心无敌流 浅山一伝流 津田一伝流 东军流 丹石流 虽井蛙流 兑山流 神刀兑山流 竹内流 竹内新流 贯心流 立身流 鞍马流 将监鞍马流 吉冈流 鞍马杨心流 今枝流 初实劔理方一流 理方得心流 镜新明智流 理方一是流(天性一是流) 戸田流(冨田流) 无敌流 大円镜智流 十八流 无眼流 谷蔵院一刀流 鞍马八流(京流、京八流) 甲源一刀流 钟馗流 神妙流 本覚克己流 心形刀流 正天狗流 武元流 剣徳流 愿立流 咒咀柳午流 守慎一流 殿面流 无辺流 教外流 円流 春日梦想流兵术 今川兼流 三徳流 忠位立剣术 一旦流 一徳流 海术流 影山流(影山流居合) 真影山流 影山二刀流剣术 的心流 山崎流太刀术 当剣流 西方院流 大成流 真极流 四兼流 上野要心流 六字流刀术 猪谷流 二天流 武当剑 《武当剑》是我国传统剑术,据云传自武当,乃祖师洞玄真人张三丰受真武大帝之大法,为护道降魔而钥此剑术,赵宋时徽宗诏之,因北方多匪,道路阴梗而不能进,祖师以剑飞击之,群盗尽被歼灭,故此武当剑术同名于天下得以‘天下第一剑‘之美称,成为我国道教圣边武当山镇山剑术,数百年来因其术玄秘,受道教自我封闭‘道不乱讲,技不乱传‘原则之影响,仅限嫡传单授直至近代丹派武当剑仅嫡传至第十二代. 丹派武当剑系武当派内家剑法,其特点在剑道中以神为先,全凭神意,神足而道成,要求‘神,剑,身‘三者合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剑身合一‘剑术,要撤到‘身与剑合,剑与神合‘是丹派武当剑的实质,在剑法运用上要体现‘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武当神‘之要领,其剑战术原则以乘虚蹈隙,因敌变化,不拘成法,顺人之式,借人之力,以静制动,后发先至,避实击虚,以斜取正,走化旋翻,轻稳疾快,丹派武当剑素以奇巧善变的剑法著称,集各派剑术之长,不仅有前后左右之变,还有腾空击舞,滚翻地躺之法,动如轻风,稳如山岳,一发即至,含有‘空中舞剑‘‘地盘旋剑‘,‘人中合剑‘等概括天,地,人三盘剑法,为武当各派剑术之根本,全套单练剑法为一百三十二式,包括起式,收式,分为六路,各路二十一式,演练时可以分路单练,也可以连续演统,剑路可长可短,式而精,无花招舞姿与重复之式,堪为武林瑰宝,国术精粹,全套剑法演练时间需十五分钟,每路单练时间一般二—三分钟,根据演练者身体,年龄,功底情况也可采用缓慢速度,量力而行。 各式名称: 予备动作:起式一虚灵调息起式二意撒乾坤起式三二仙传道 剑术一路 1)刺虎斩蚊三路43)伏虎迎门五路85)指日高升 2)降龙除怪44)疯魔扫地86)胺蛇入洞 3)蛱蝶穿花45)晴蜒点水87)陆地飞腾 4)日透长虹46)飞鸟出林83)暴虎凭河 5)猛虎蹿山47)风驰电掣89)撒手飞砂 6)迎门献剑48)闻风起舞90)巨蝎反尾 7)玉女浣纱49)泰山压顶g1)石破惊天 8)黑虎舔档50)青龙摆尾92)拨草寻蛇 9)乌牛耕地51)白蛇吐信93)惊蛇入草 lO)连伸三元52)饿虎待食94)三华聚顶 11)枯树盘根53)嫦蛾奔月95)虹光闪闪 12)白蛇弄风54)蛾眉倒拭96)干将直入 13)八面玲珑55)玉女右转97)一鹤冲天 14)飞鹞穿林5S)童子左行98)虎视眈眈 15)道士封门57)寒山藏日99)饿虎扑食 16)拂手拈香58)摘花取巧100)纲解三面 17)怪蟒出洞59)镫里藏身101)立剁痕石 18)背后生风60)黑虎剖心102)乌鹊飞空 19)风摆荷叶61)穿针引线103)一帆风顺 20)雪花盖顶62)立势高强104)中流击楫 21)一字平分63)步步埋伏105)却步连环 二路22)提袍扬帜四路64)光芒万丈六路106)伏狮当冲 23)粉碎玉斗65)碧海扬波107)娥眉淡扫 24)秘甲藏兵66)横断山河l03)拨云瞻日 25)叶底穿花67)月涌江流109)铁面银钩 26)丹风朝阳68)云龙探爪110悬针垂露 27)铁桥竞渡69)童子拜观111)夕阳普照 28)浪里挑花70)鸟革飞112)避战三舍 29)巧面峰峦71)天鹅卧雪113)金鼎生烟 30)天马追风72)怪蟒翻身114)鹰草击物 31)风花雪月73)禹门击浪115)青山纷雪 32)柳岸莺梭74)寒芒冲霄116)凤凰展翅 33)赤地霞光75)巧探玄机117)落霞迷津 34)迅雷击浪76)灵猫扑鼠118)孤鹜沉江 35)悬崖勒马77)澜峰浪游119)云霞献彩 36)美女穿珠78)代马依风120)敬德托鞭 37)紫电披霜79)曲巷风旋121)长桥卧波 38)灵芝献瑞80)渔郎问津122)月朗星稀 39)玉带飘风81)艄公指路123)绿柳垂荫 40)手撒金钱82)流萤百转124)银钩钩月 41)回手扬镖83)釜底抽薪125)狮首迎风 42)高挂云帆84)沂水托兰126)投鞭断流 收式一大地回春收式二坎离既济收式三清静依然 武当剑:武林素有“少林棍,武当剑”之说。到武当山旅游的首选纪念品,应该是武当剑。武当剑是用优质铁合金铸成,剑身两边有“龙凤图案”,剑鞘用木质镶嵌铜花纹图案,刻有“武当剑”三个字,剑的护手用黄铜缕花镶嵌,手柄用优质冬青木制成。 孙氏太极剑单练套路 孙氏太极剑单练套路分上、下两路。上剑套路从第一式至第三十八式,下剑套路从第三十九式至结束。上、下剑合二为一可单练,也可分而练之互为攻防。 蝶恋花剑 天风拳由天薇女士根据我国传统武术经现代科学、艺术、加工整理创新而成。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武术与艺术相关联,融合武术、技击、气功、舞台艺术、音乐为一体的新型拳术。常练此拳不仅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更能使中老年人以美的享受,从而唤发出朝气与活力。 蝶恋花剑这是一套现代剑术,正如其名”蝶恋花“。缠绵俳侧,嫦娥舞袖为主,剑锋带着舞剑者的身段翩翩起舞,情绪起伏较大,时而铮铮傲骨、时而玉女多姿、时而热血汹涌、时而长歌当哭。使您不知是舞剑?还是在舞蹈?无疑,这正是许多习剑者偏爱此剑的理由。 武氏太极剑 武氏太极剑为武氏门流传之绝拔,其用法绝妙,劲路短快,出物制人无一虚招,实为操练者手臂之延伸。 杨式太极剑五十六式 杨式太极剑属于”意剑“,以其优美潇洒、灵活流畅等运动特点,以及迷人的神韵、灵巧丰富的刚柔变化,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 本套杨式太极剑是由我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李天骥先生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兼有杨式太极拳和剑术的特点。它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剑法的规范和动作的规格,充实了花法、平衡、翻腾、造型等动作内容,不仅增强美感,更突出了体育健身锻炼的价值。 杨式太极剑六十八式 杨式太极剑六十八式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传统太极拳式的主要动作规格,风格特点,同时更加注重剑法的变化,剑力的体现,动作舒展大方,劲力沉稳,剑法清晰,刚柔相济,联练起来神形兼备、连绵不断,突出了杨式太极拳动作似行云流水的独特风韵。本套路共68个动作,分为六组,演练一套约需6分钟。 九式选编太极剑四路 九式选编太极剑四路在吴式太极剑的基础上精选改编而成。本套极太剑的主要特点是刚柔相济,蓄发相变,屈伸往来,连绵不断。练习时以意导动,以气催身,劲贯剑梢,周身一致,从而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使人心旷神怡,能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青萍剑 青萍剑是一套经典、实用的传统剑法。由江西省锦溪县龙虎山天师府潘元圭道长所创,共有365式,以应周天之数。潘真人传山东沂水县泥古庄孟教华;孟教华传济南府临邑县冯希汤,道号和玉。道家重养生又好剑,多以剑术的造诣修为而显尊贵,所以历经几位道长的实践磨砺、潜心研发,使青萍剑日臻完善。 青萍剑法风格独特,其动作朴实无华、文雅脱俗,演练起来似进犹退,轻灵转折,变化无常,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招中套招,式内藏式,柔中寓刚,虚中藏实,攻防交替,招不虚发。 青萍剑法之招式名称,亦由二、三、四、五字组成,每式皆有五言或七言赞诗,名实相符,或据典故,或依形象,或取神话传说,格式统一,理象融合。 青萍又名浮萍,常飘浮于水面上。相传青萍剑剑质精锐,能切金断玉,吹毛利刃,锐利无比。演练时行剑如高山流泻,技击时攻防进退式式紧扣。并以千变万化,步伐矫健,招式清晰为特点。 冯希汤传山东无定府海丰县杨鄂林字棣园;从此青萍剑流入俗家。杨公晚年授徒,沧州杨官庄杨云桥得175式;沧县齐家务袁希振得254式;盐山县大韩村贾云鹤得365式。因所传剑艺各不相同,所以风格迥异,至今沧县一带习青萍剑者多为杨云桥所传。 贾云鹤字飞仙,人称“飞仙剑侠”。授徒贾灵泉、刘文石。贾灵泉传贾丙辉字耀亭;刘文石传马振祥。马振祥字云樵,于清朝光绪年间护卫尚书李荫墀巡视江南,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与英雄侠客较艺论剑未曾失手,剑技精纯。马公晚年还乡,把走南闯北一生所获,与师弟贾耀亭切磋砥砺,优选出八式剑法插入第六趟剑中,至此青萍剑发展为373式,其技术内容更加丰富。 贾耀亭先生开门授徒,传人遍及天津、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其徒宁芝光、范镇林、刘青峰等更把青萍剑带到了南京国术馆,为青萍剑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贾勃生先生是耀亭公嫡孙,自幼秉承家学,书剑俱佳。现年届八旬,精神矍铄,全套剑法尚能一气呵成,可见青萍剑造诣之深。 七路李氏太极剑 李氏太极剑共有十三路,又称李氏太极十三剑。每趟都有各自的风格及特点,其动作都以中下盘居多。每路都有暴发力的动作,体现出刚柔相济的风度。七路李氏太极剑,其身法行如游龙,矫似飞凤,动作蜿蜒蛇形,变化莫测,柔如绵,坚如钢,身摧剑往,剑随身行,舒展大方,造型美观。 九式太极剑 1.九式太极剑是广大太极爱好者的学练需求,在传统太极剑套路的基础上编排而成的新型简化套路;简单易学,便于记忆,适合知种水平的爱好者们进行学练。 九式太极剑第一套主要选自孙式太极剑,充分表现了孙式太极动静相间,行停结合,刚柔相济的运动特点;剑法多变,剑意粘连,风格独特,意境优美;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练的基础入门套路。 九式太极剑第二套主要选自杨式太极剑,充分表现了杨式太极中正安舒,圆活大方,自然流畅的运动特点;剑法清晰,处处走圆,身剑合一,天人合一;经常练习对提高基本技术会有显著效果。 2.九式太极剑(四)是阿敏九式太极运动系列中太极剑项目的第四套,在传统吴式太极剑的基础上精选改编而成。主要特点表现为:刚柔相济、蓄发相变、屈伸往来、连绵不断;练起来以意导动,以气催身,劲贯剑梢,周身一致;从而利关节、强筋骨、提精神、壮体魄,使人心旷神怡,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螳螂双手剑 螳螂门的双手剑法,起源于郝家的达摩剑法。螳螂双手剑讲究十二剑字为根本的运用。其十二剑字是:撩点封合、格刺摔窝、缠崩摸气。是一种极为实用的实战剑术。 武当剑二十七式 这套武当剑法是在广泛查阅武当剑史料、观摩武当名师演练风格的基础上,遵循普及、推广的原则,比较已经公开或尚处于保密状态的几家正武当流派剑法,结合数十年来的习练体会,取其精华、研悟共性的内容,在遵循武当拳理的前提下,推敲摩练、几易其稿,由岳武整编而成。 在中国,武当武术联合会成立大会上集体表演,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名家们的好评。在“武当杯”全国武术文化研讨会上获一等奖。经过普及训练,深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此剑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推广。 这套剑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健身价值和普及-推广价值,特别是武当剑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正令人扑朔迷离之时,最为值得推荐学习。 八卦龙形剑 八卦龙形剑为褚桂亭久负盛名、享誉武林的代表性套路之一。该套路褚桂亭曾在上海多次表演,轰动当时,为武术界所珍重。其剑法丰富凌厉,身法灵动飘洒。乃传统剑术瑰宝。 乾隆养心剑 文治武功是清朝皇帝必须具备的素质,而马上皇帝乾隆更是自幼习武,精熟刀马骑射,擅长拳、剑、刀、射。传说乾隆皇帝曾以扇子的轻灵融会于书法的飘逸创编“养心扇”,以刀剑的霸气借鉴舞蹈的韵味创编“养生刀”和“养心剑”,而“养心拳”则是以手舞足蹈之随意化性情潇洒于精气神的套路组合。每日清晨都在养心殿习练,乾隆在位60年时退位传子颐养天年,是历代帝王中最长寿的马上皇帝,为使大家可以在这套武术心法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著名武术制片人杨艺策划创意出版这套由刘伟创编的乾隆养心剑。 乾隆养心剑的特点是:把传统的养心功法和现代的武术造型融为一体,使整套动作舒展大方、劲力顺达、节奏快慢相间,易学易练同时,选配了优美的音乐《守太平》,通过与音乐的配合,动作的演练,可起到舒缓心脏、平调血液、祛病强身的功效本套共四十个动作。 孙氏纯阳剑 纯阳剑又叫做形意剑,其道理同于形意拳。虽然剑术之理同于拳术,但用法不同,拳以交手为用,剑则以三寸锋为用,所以说,拳有拳法,剑有剑法。深明剑法,才能充分发挥剑的技击作用。用剑应以神为主,眼、手、身、步各法则同于拳术。 纯阳剑外兼各家拳术之长,内练阴阳中和之气,以达健身祛病之目的,它以扶养正气为宗,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的一套剑术。 穿林剑 穿林剑以刺、劈、撩、点、削、提等技法为主。演练时要内外贯通、形神达化、法变势变,明确一尖两刀的概念,该剑动作变化多端,起落进退有丰,阴阳虚实有法,好似蛟龙游行于大川,燕子穿行林松林。燕子穿林似飞剑,招招势势意连贯,内外贯通人称奇,阴阳虚实多变换。 武当醉八仙剑 武当醉八仙剑是象形取意道教(汉中离、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韩湘子)八位仙人之神态,剑法中身醉步不醉,步醉心不醉,心醉神不醉。身法东扯西牵,慢若浮云,快似奔雷,刚柔相济,虚实变幻莫测。歌曰:“神呼其技,翻佤惊飞鸟,滚地佤不沾沉,一击之间慢若轻风不见剑;万变之中,但见剑光不见人。”醉似八仙神态,势如游龙戏珠,剑法多变。 祁门剑 祁门剑法是以通背刀法,通背枪法及剑术的特点衍化而来,含有二十四字诀:身法、步法独特,快如闲电;其剑法凶猛快捷、细腻严、刚柔相济、动静相宜、开合有度、奇正相生、双手合用、剑身全中,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又不失剑术之真美。 逍遥天龙剑 逍遥天龙剑系逍遥门剑术其中之一路剑法,其剑法灵活多变,刚柔相济,动静分明等特点所著称。剑法中的“劈、点、撩、抹、扫、架、锁等招式均蕴含奥妙玄机。些剑法虽系传统武功之例,却具有现时代修身养生及娱乐审美之特点。 天罡剑 自古:棋能通神,剑能通仙,天罡剑行剑洒飘逸、文武兼备、轻灵迅捷、健美结合,在会体防身的同时,愉悦身心陶治性情。 穿云剑 穿云剑是华拳系列剑术中的一个优秀套路。演练起来如游龙巯水,似燕子穿云,故而得名。它包括有:撩、抹、点、劈、抽、带、抹、山脚、挑、刺、削、挫等二十多种剑法,身法上要求如龙似蛇,轻灵敏捷,演示起来,美观大方,适合青少年习练。 快单刀 本套刀法具有朴素严谨气势勇猛,劲力稳固有力,以声助威,以气单刀等风格特点。快单刀的基本刀法腻,有架、砍、错、捧、挂、格、斩、扎、按、推、扫、劈等,步法灵活,轻颖,有弓步、马步、跪步、跳步等,内容丰富,勇猛有力。 蝴蝶双刀 蝴蝶双刀又叫‘双叉刀‘,是南派短刀套路,它以永春拳的基本手法与短刀的攻防特点组合而成。 五虎刀 单刀是古代常用兵器之一。五虎刀是流传于甘肃天水一带的刀术优秀套路。五虎刀刀型宽扁,刀柄稍长,当成双刀(砍刀)练习的独见特色的套路。五虎刀演练时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大劈大合、刚劲有力,发力饱满威猛,步伐迅疾,气势逼人,是传统武术中的精华。五虎刀突出的特色是双手用刀,各种技法巧妙组合,劲力合一,凌厉剽悍,显示出粗犷雄劲的西部风格,又蕴含着灵巧多变的实战技法。五虎刀套路中多用麒麟步,灵活多变,进退自如,极见实战效果。五虎刀既适合于个人单练,又适宜于双人对练。经常演练五虎刀套路,对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坚强的意志,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虎断门刀 五虎断门刀是少林八发门主要器械套路之一,其动作以撩、砍、抹、跺、劈、崩、勾、挂为主。其次是扎、切、绞、架、横扫刀等,结合腕花、背花、缠头、裹脑。动作敏捷精灵、刚劲有力、勇猛矫健、神情兼备,是一套难度较大的刀术。这套刀术在运用上,结合身形步眼,编排合理,招数清楚,是一套风格独特的传统套路。 五虎断门刀是传统刀术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有扎、撩、劈、滚、砍、拿;还有对身法要求的风摆荷花、叶底藏花等。有对身法刁钻要求的时迁杀鸡、左右护肩。五虎断门刀共有三十个动作,是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的套路之一。 银龙刀 盘龙门银龙刀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武当山武学功夫,刀似银龙,风驰电闪,加上盘龙门特有的身形腿脚功法,进攻防御都相得适宜。 地趟刀 地趟刀是由各种刀法与地趟动作相配为伍而形成的组合与套路练习。 地趟刀在练法与攻防上讲究上下结合,形神兼备,刀身相熔,刀法与跌打滚摔密切联系成一体的下盘刀法。翻滚合扫截,跌扑走劈扎。缠头抡斩翻,裹脑撩点摔,翻翻滚滚劈劈扎扎,这些刀法与跌扑滚摔的自然协调结合,形成了地趟刀独有的特色。 地趟双刀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这是双刀练习的共同特点,而地趟双刀所不同是大部分刀法表现于跌扑翻滚的地趟动作之中,行要翻滚,走要跌扑、左右扎劈行跌扑、翻滚上下走扫抡,翻能扎、跌能劈,扑能斩、摔能点、东缠西裹,左圈右抹,刀身相连,上下结合,这就是在训练和攻防上以下盘为主的地趟双刀。 疯魔棍 我国有很多种疯魔棍,如少林疯魔棍、疯魔棍等。它是根据我国五虎圈羊棍、苗刀的式法,以及同等拳术的先进步伐编撰而成的。疯魔根的尺寸为比自己的身长稍高,练起来似疯子舞棍,故称疯魔棍,其步法、手法与劈挂拳相似,练起来潇洒自如,动作舒展,疾速多变,具有很强的爆发力。疯魔棍 魔法篇 十二圣堂武士 十二圣堂武士 圣堂武士(Paladin)又或叫圣战士、圣武士、圣堂武士等,其实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当年跟随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东争西讨的十二位(如加上查理曼大帝就是十三位)战士。之所以叫圣堂武士的原因是:「圣」是因为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基督教的正史里,而查理曼大帝又是基督教的忠实卫道者,他们的事迹也多是发生在基督教国家与撒拉森人(Saracen,中世纪入侵欧洲的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其中加杂了很多有关神话魔法、爱情等的故事…而「骑士」之由来,是因为别看这些人之中有的善于弓箭,有的善于陆上打斗,有的善于马上战斗,有的善于魔法,有的善于妖术但却都是受封的骑士呢! 十二圣堂武士的故事出现在查理曼大帝的传说之中,那是公元800年前后的事情。之所以有12位圣堂武士,是取自基督教中耶稣的十二门徒中的12,实际上是指查理曼大帝的近位部队和近身待臣等。最常见的12圣堂武士有: 1.最伟大的骑士罗兰德(Roland,意大利版),或称奥兰度(Orlando,法国版),查理曼大帝的远亲; 2.名声仅次于罗兰德的蒙特班(montalban)的野蛮人李拿度(Rinaldo或朗拿特Renault),罗兰德的远亲; 3.大主教托宾(Turpin),仅次于梅林(merlin)的魔法师; 4.魔法师和妖人马拉吉吉(malagigi); 5.被六仙女祝福的丹麦王子奥吉尔(Ogier); 6.不列坦尼国王(KingofBrittany),所罗门; 7.英格兰美男子艾斯佗弗(Astolpho); 8.那墨(Namo或那密Nami),法华利亚公爵(DukeofFavaria); 9.撒克森人斐兰巴拉斯(Fierambras或Ferumbras); 10.森林之塔的领主,最伟大的骑士之一,弗罗雷斯马特(Florismart); 11.罗兰特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奥利弗(Oliver); 12.背叛者加尼隆(Ganelon或盖恩Gan)。 当然,在其它的神话中也有另一批圣堂武士的名字:艾文(Ivon)、艾弗利(Ivory)、奥多(Otton)、拜伦格尔(Berengier)、安赛斯(Anseis)、格尔恩(Gerin)、吉瑞尔(Gerier)、安杰利尔(engelier)、参孙(Samson)和吉拉德(Gerard)。 这些圣堂武士个个出身不同,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几段迷人的故事,创下过一番功业 就拿查理曼大帝来说吧。 查理曼大帝,或称伟大的野蛮人查理曼等,是中世纪800年左右的法国国王,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任君主。查理曼勇武善战(被形容成20尺的巨人),善恶分明。他在位的14年期间,发动过对伦巴德人、撒拉森人、撒克森人等的大大小小50多场战争,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的版图,并在天使的指引下挑起了保卫基督教世界的重任。 他在位之初,适逢阿拉伯异教徒大举西侵,最强盛时曾达法国中部,整个欧洲为之震惊!基督教国家生死存亡系于一线…查理曼大帝背水一战,将阿拉伯人赶出欧洲,改写了历史。之后他一统欧洲,降服北方的野蛮人,颁布新法,提倡教育,成立枢机主教团…控制了整个欧洲的世俗和宗教事务! 查理曼大帝在神话中既是一位伟大的骑士,也是一个多情的种子,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多不胜数。但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则当然是12圣堂武士的故事啦! 骑士 一个年轻人来到教堂,接受了神甫象征性的沐浴,表示洗净过去所有不端行为,然后开始在神坛前彻夜不眠地祈祷和思考着自己的职责。 第二天清晨,他回到城堡,父母和一群人在那里等待着他。一位年长的骑士走过来,帮助他穿上盔甲,佩戴好宝剑。他单膝跪在地上,城堡领主用剑面重重地拍了他一下,朗声宣布,他已经成为一名骑士,已经具有了骑士和使用武器的本领。他激动地跳起身,人们向他表示着祝贺。 中世纪时的欧洲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获得国王或大领主的封地。他们是参加镇压农民起义,或国王、大领主掠夺战争的级别最高的战斗人员,是以 马代步驰骋于沙场的贵族。他们,就是骑士阶层。 当时,出身于贵族家庭是成为骑士的重要条件,同时骑士还必须从小经受训练,到领主家充当侍从学文习武,向女主人学习礼仪,21岁时方能被正式授予骑士称号。 授职的仪式逐渐地复杂化,举行这样的仪式花费很大,这笔开支是由受封的骑士的家庭来负担的。如果他的家庭无法给自己的后代提供爵位和土地,那么他只能终身当侍从。获得称号的年轻骑士常常通过马上比武,显示自己无愧于骑士这一光荣称号。 马上比武是模拟战斗的娱乐活动。骑士用平头的长矛和钝剑对打。比武场上,鲜艳的旗帜迎风招展,衣着华丽的贵族男女在一旁唱彩助威。比武者并不想伤害对方的,但是比武有 如实战,发生意外事件在所难免,但重伤却不常见。教会人士曾试图废除马上比武,可大多数人认为,如果骑士不通过马上比武为实战做准备,那么在战场上是无法表现出色的。 在那个尚武任侠的年代里,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口头传说中的著名英雄都是骑士,像罗兰、亚瑟王、兰斯洛特和黑太子爱德华等。 骑士在拥有马匹、重武器以及驾驭马匹和使用重武器方面确实有着优势。势力大的骑士,还拥有高墙与深沟环绕的城堡,统治着附近的农村。中世纪早期,国王和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了实权,权力旁落到最出名的骑士手中。他们甚至目无法纪,妄自尊大,肆意发动战争。 一个装备优良的骑士要备有:一匹能征善战的骏马、一匹供妇女出远门骑的乘马和一匹运载骑士本人武器、装备的驭马。其中战马还有专名,被视为骑士的朋友。 骑士的盔甲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在比较早的年代里,骑士身上所穿的布料或皮革长 袍又长又重,遮盖着身体的大部分,外面再穿上由铁环连结编成的网状铠甲,脖子上有兜帽保护,头戴钢盔,有时还带有保护鼻子的金属罩。在稍后一个时期,铠甲由硬的金属片制成;头盔带有厚的面甲,可放下把脸遮住。 骑士的武器有盾牌、长矛和剑等。盾牌是用皮革包裹、边缘绕以金属的轻木质板。盾面或有骑士自己的徽章,也有的画上飞龙、大熊或狮子等野兽作为标志,称为“盾形纹章”。 骑士在战斗时,挺矛策马全速前进,刺向敌方。当长矛被折断或从骑士马上坠落后,他们才使用手中的宝剑。也有力气大的骑士会使用战斧、狼牙棒和铁球等。 骑士间的战斗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么可怕。 许多战斗是小规模的,常常只有几百人参战,几个小时便结束。他们更感兴趣活捉对方,而不是将对手杀死。因为俘虏一个敌人就可以索取一份赎金。赎金的多少按俘虏的地位和家产而确定。俘虏地位越高,家产越多,骑士的所得自然就越丰厚。当然,普通的骑士也并不总是以这种态度来对待战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战争中获得的东西太少了。骑士无论是参加马上比武还是进行实战,都要遵守某些成文规则和惯例。如:一个骑士不能对另一个毫无戒备的骑士发起攻击,而必须让对方做好战斗前的准备。搞突然袭击,对真正的骑士来说,是一种可鄙的行为。另外,当一名骑士俘虏了另一名骑士后,必须将俘虏待如上宾。 骑士为什么要这么注重这些法规和惯例呢?这大半是事关彼此之间的切身利益的原因。 今天虽然俘虏了别人,也许明天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俘虏,所以双方都要为自己留下后路。 除了交战的惯例外,骑士制度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内容。基督教会教导骑士应该遵守基督教的戒律。如:“骑士应该帮助穷人,保护教堂、妇女和所有无防卫能力的人”,等等。虽然,并不是所有骑士都遵守这些准则,理想的骑士和现实中的骑士差别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还是有变化。1350年时的骑士就比1050年时的骑士,更有礼貌和文明得 多。基督教会和贵妇人努力促使一个鲁莽、好斗的骑士变为有教养,懂礼貌的骑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骑士制度盛行于11世纪至14世纪。这时期也出现了反映骑士生活理想的文学作品。 主要体裁分抒情诗和叙事诗,表现了骑士为了爱情、荣誉和功业而战的精神。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 到了1500年,骑士作为战斗人员已经被备有火器射击武器的雇佣军取代,骑士阶层走向了衰亡。 但是骑士精神和骑士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而骑士制度的观念——彬彬有礼、举止端庄 ——仍是当今西方世界重要的观念。 咒文大全 冰 在遥远极寒之处蛰伏的冰雪魔神,顺从我的召唤前来。冻结一切的黑色暴风雪啊!将 万物化为白雪吧!——冰结封灭阵! 空间中的冰精灵呀,将你们的力量集合到我手中,让大地冻结,让山川成冰,将世间 的一切笼罩在白色之中——天地冻结术! 冰雪之神啊,用你强有力的双手,将一切冻结!——寒冰冻结波! 冰凝成形,冻刃化枪,赐予我极上之力,冻结虚空之冰枪! 沐浴在极光中的冰之精灵啊,请借给我那鬼斧神工的技巧,筑出一道永恒不灭的水晶 之墙吧! 冰之精灵,以你洁净之手,编织出纯白之网,将我像初生婴孩般,温柔的包裹住吧!—— 纯净之纱! 冰的精灵呀,请帮助我——冻结术! 冰的精灵呀!运用你们的神力,保护我方——冰护之术!” 冰的大精灵呀,请给予我力量,冰旋咒! 以我族守护神的名义,召唤大气中的冰精灵们,将你们的力量赐借给我,消灭我的敌 人——冰风怒吼! 吾与精灵的契约永世长存,依照契约的束缚,借与吾最强大的魔力,释放全体精灵的 力量,完成无敌的魔咒,摧毁吾之前的一切——天冰地晶! 洁白的雪花,晶莹的冰霜,聚集到吾的身边,感受吾的痛苦,借与吾强大的魔力,阻 挡吾之前的一切——冰晶雪舞! 伟大的冰之精灵王啊,万里冰原的主人,赐予我您的力量,纯洁的神剑,消灭面前的 邪恶!冰之剑 冰雪的精灵啊,化为撕裂者,消灭我的敌人吧!!!! 火 深埋於黑暗地底的红莲之炎,以吾之名召唤前来! 地狱深处燃烧不息的妖火啊!以我之名,呼换你们前来!成为我的魔剑,粉碎所有阻 挡我的人!——火神爆炎! 热情的火炎精灵呀!请借于我你的力量!火的元素呀!在精灵的命令下化为无坚不摧 的爆炎吧! 红莲的妖精啊、吐呐炎之气息、焚毁众敌之躯体! 凝结在我手中的炎之分子啊,随着我挥舞的弧度,划出一道完美的红扇形吧!——舞扇 之炎! 藏与地底万丈深渊的炽烈之火,焚烧我的敌人吧!——烈焰地狱! 伟大的火焰主神,请借给我神力,点起撕开黑暗的火焰吧——燃火术! 以火神的名义,我命令火精灵出现——红莲烨火! 吾以契约者的名义召唤吾之守护主神——火焰神王!火焰的主神呀,给我无穷的力量 ,展现您的愤怒,借用你灭世的魔力摧毁吾之死敌,在此一刻,将你我的愤怒合而为 一,展现最强的神力——火神的愤怒! 伟大的火神啊,倾听我的祈祷——火焰球! 黑暗之王啊,请将你愤怒之火化作冲天狂炎,洁净世间一切的罪恶——净世之火! 欢呼雀跃的火精灵呦,聚集到我的身边,将你们强大的力量暂借于我,释放你们的活 力,燃烧大地,阻挡敌人的视线——红莲狱火! 伟大的火之神王,以契约者的名义向汝借取灭世魔力,将世间一切邪恶燃烧,让光明 的火焰燃边大地——火龙咆哮! 地狱深处燃烧不息的烈火啊!以神之名,呼唤你们前来!焚烧我的敌人,骨头烧成飞 灰,血液也将沸腾……成为微小的余烬! 烈火中跳动的精灵啊,将你们的愤怒化为火墙,把一切都隔开!——火焰护盾! 火焰中的魔神啊,将你们的愤怒,化成我无穷的力量吧!——炎神降临! 火焰中的精灵,应我之召唤,化为我血色的长刀,斩灭我眼前的一切生物——火焰烈风 切! 水 水的精灵啊!倾听我的呼唤,用你的磅礴,展示你傲人的力量——水神怒吼! 请求水的精灵围困我的敌人——逆流术! 大气中的水精灵呀,听从吾的召唤,以你们的力量缚博吾之敌的身躯,停止吾之敌的 步伐——水界缚博咒! 水神的力量降临吾身,以契约之名,展现神的力量——水雾灭绝杀! 大气中的水精灵呀,请聚集到吾的身边,以水精灵王的意志以吾之名,命令汝等听命 与吾。召集强大的魔力,混合着光明的力量,对抗邪恶的意志,净化污垢的心灵,让 光明重返大地,让心灵得到洗涤,解救被黑暗围困的生灵,粉碎黑暗的野心——水界 净心咒! 雷 纷扰的游尘,迷惑的旅人,大地的怒吼,众星的呼唤。邪恶的意念,混乱的重生,狂 野的黑暗!出现吧!吾以天雷之名召唤!——灭绝众生之雷! 昊天之鹿,浮动之狮,听我之命令,暴落!——天雷! 背逆了一切的定理,违反了亘古的常规,完全只以我的命令为尊。如果天要惩罚我的 狂傲,那就叛天吧!——叛天之逆雷! 龙者!无尽天雷,立於我之左手,我的血盟,雷灵!天者!自然之狂风,撕裂我的敌 人,立於我的右手,血盟!融合!死亡爆雷! 在天空奔驰的雷电,狂劈我所指定的敌人吧! 集於天空中亿数万的雷因子——雷箭! 狂风啊!天云啊!雷殛啊!吾等遵从古代的契约来到我的身边!——天雷降临! 无云的晴空、迟与快的组合!遵从电与火之古老契约!去触击他!——电光雷亟! 力量无穷的雷精灵,根据契约,请帮助我!奔雷弹! 狂暴的雷精灵,以你们的力量摧毁一切吧,狂雷天降! 天空中的乌云,大气中的精灵,听从吾的召唤,聚集在吾的身边,展现你们的哀怨, 破灭世间一切,迎接破坏神的到来——爆雷天降咒! 以天地诸元为名,召集四方之雷,十二界的诸电之力供我使唤,在蓝色的火,白色的 光中,雷电结合,扫尽一切之敌! 风 疾风招来,成为猛兽之牙切裂对方! 闪耀於夜空的星晨,请指引我到达彼方之路途,以黑夜之王,大气之精灵下令,风啊!送我一程吧! 无所不能的风之精灵啊……以大气为弓,光辉为箭,承受我意志的力量,划破那远天 的虚空吧——风之力量! 虚幻的风啊,幻化成守护的龙吧!——风之幻龙! 风的伟大主神呀!借用你的力量,将我们带到意愿的所在地!——风神大瞬移! 飞翔之风呀!向世人展现高贵的您的暴怒吧!让世人恐惧,让世人惊怕——死亡风暴! 风戒之锁,薄纱之练,终年吹佛大地的不息之风啊,化为禁锢的枷锁吧,将胎动的罪 恶束缚!——风界缚锁! 飞舞於大气之中的风之精灵啊!赐予我透明的双翼,自由的飞翔於穹苍之中!——风之 翔翼! 风聚为形,激冲成刃,在十字光芒闪耀的一刻,风之神也会为此而赞许!挥动吧,十 字刃!——风曜x字斩! 风的精灵啊,化为锐利的锋刃,试探前方的道路吧。 神圣的力量阿赐予我圣洁的双翼、任其遨翔於天际——飞翔术! 以契约之名,召唤风的精灵——旋风术! 展现天风神王的力量,风的精灵,以风神的名义保护我——天风之舞! 大气的精灵啊,请予以那虚妄而不敬神明的妄言者以惩罚——静默之术! 风神啊~用您无尽的力量,撕开空间的裂痕,永恒的时间定格于瞬间——空气结界! 神圣的风之精灵——漂浮! 土 无尽的大地,挺起你无边的胸膛,将世界切断!——土之城邦! 黑暗、亡灵 统御四界的黑暗之王,依循著您碎片之缘,藉由您所有的力量,赐与我更强的魔力吧! 堕落的生灵啊,应黑暗中的使者之邀,张开你的胸怀,尽情地吃吧,将一切蚀尽吧!—— 恶灵降世! 黑暗的盟主啊,以我的血为契约,用您强大的意志控制力,控制结界内任何地生物—— 黑暗束缚! 奉邪神之御用,卫吾已尽之残躯——暗黑炎壁! 比黑暗还要黑的东西,比深夜还要深的东西,在混沌的海上漂浮,金色的黑暗之王啊,我 在这里向您请愿,我在这里向您发誓,对于阻挡在我前方,所有的愚蠢之物,集合你我之 力,赐予他们平等的毁灭——重破斩! 恶梦之王的碎片,解放世界的戒令,冰冷的黑色虚无之刃,与我的力量、我的身体结合 ,一起迈向毁灭之程,连众神的魂魄都被击溃——神灭斩! 由无尽深渊诞生的最强大的力量,籍由我血的联系将你呼唤到此,万事万物都腐朽堕 落,归于尘土!我于此传承永恒的契约以我个人之名,将眼前生灵的魂与血奉上,以 此为祭品,再次诅咒——恒暝之纱! 地狱最深层的邪魔啊,请您张开您沉睡了亿万年的紫眸,倾听您于无数世代后子孙的 祷告!您的子孙于这里献上拥有强大力量祭品,让他成为您身体的一部分,并在这里 宣告无视这个世界的秩序,以您的意志主宰祭品存在的形式————魔化红莲(注: 暗黑类禁咒,不借助元素精灵和神诋的力量,直接利用存在于地狱最深处的泰坦超出 一切神灵和秩序的力量,将有意识的力量体转化成地狱的红莲之火,50%成功率) 恶灵将至,地狱之门将再度开启,屈服於我的恶灵们啊,我命令你们使我回归於空, 迎接我吧,在我面前的空间将失去意义——魔界之门! 来自地狱的无尽黑暗呀……掩没光明吧……以吾之血对汝发誓……以吾之怨恨给予敌 人同等的创伤吧! 九天九地之气,形成我的屏障,远古的魔神紧记盟约,吾乃恶之最恶,邪之最邪,是 无上之尊者,消散於无尽的黑暗之中吧!——冥魔六道炮! 比大海更深沉的忧伤,比天空更青蓝的悠远。自九幽地渊之底复现,我以自身鲜血为 誓,传承彼幽暗之力,赐予所能触及的一切,彼之判决!———深蓝判决! 让一切都为无尽的黑暗,炸裂吧! 在各个空间中四处游离无所为家的流魂啊,以仆役的方式现身,尽一点你们的微薄之 力,赐给我无尽的黑暗,主子将会以光之超渡终结那无数痛苦的流亡业障——怨灵的 哀号! 飘流於世间的灵魂、游走於人界的亡者,皆依循自然之理回归至死者之地。迷惘及困 惑,憎恶与悲伤,将在光的道路上消失无形——死灵归界! 深沈的黑暗啊,化为破灭箭矢,贯穿战士之盾吧!——漆黑之箭! 被众神诅咒的暗黑大魔神啊,我用我的心,我的血,我的生命向您借取灭世的魔力, 让所有的诅咒降临到我的身上,让我的血来洗清神的诅咒——异次元空间! 死亡的灵魂啊,依据契约成为我的力量吧!——地狱死魂炮! 沉睡在异次空间的魔神,在黑暗的引导下穿越时间的阻碍,停留在心灵最黑暗的空间 中,掌握吾之敌的意志,破灭吾之敌的灵魂!——摄魂魔咒! 亡者的力量,灵魂的意志,在黑色大地上徘徊,在血色天空中游荡,在此我以暗之贤 者的身份号令,聚集在我手中,化为我的利矛,将一切生灵回归冥神的脚下——职掌者 之矛·飞翼! 来自远古的魔神,以吾之名义召唤你的出现,让天空落下火雨,让大海变为血池,众 神将为之恐惧,一切将归为虚无——末日之判决! 地狱深处不死的亡灵啊!以魔界至尊之名,呼唤你们前来!成为我的力量,粉碎所有 阻挡的敌人,骨头砍成飞屑……一切化作微尘——暗黑力量! 黑暗之神呀,你从虚无中走来,带着深深的悲伤,将绝望带给我的敌人,以我的鲜血 誓!——地狱悲嚎! 地狱中跳动着的红色幽灵啊,将你们的愤怒化为利剑消灭敌人吧——爆灵地狱! 黑暗中的死神啊!听我的召唤,我命令汝等成为我的奴仆。醒来吧!沉睡中的死神!—— 死神降世! 沉睡于大地深处的亡灵,我用我心头的鲜血取消你的封印,听我号令毁灭我的敌人—— 亡灵六道杀! 全能的邪神啊,请赐予我们不受外力侵害的力量,在至强的黑暗之光面前,所有伤害 都将远离!——黑暗护盾! 黑暗之龙兰达呀,我以黑暗之名召唤你。 光明、神圣 光之利刃啊,化成无敌的长剑,斩破黑暗的时空吧!——光剑斩! 以光明之神的名义,把一切黑暗束缚!——光明枷锁! 王者之灵呀,倾听我的呼唤,让元素精灵们摆脱困扰,恢复自由的灵魂——解脱之光! 在虚无飘渺中享乐的天使们,请回到纷扰污秽的尘世之中,因为不洁的空气,需要用 你们的力量来澄清。净化吧!堕落的大地!——圣光! 以曙之女神之光明化为守护吾等之盾吧! 九天之圣灵,听从远古的的盟约,到时光之彼岸!四方之精灵,聆听我的请求!应承 我之血盟!——守护圣灵! 圣光之祝福,聆听我的请求,带领无知的人民,到达此之彼岸!——时光裂缝! 激光,形成锐利的箭矢,穿透那黑暗之躯吧! 闪耀的光辉啊,请让无助的我进入你的庇荫,外来之邪物将化为无形,在伟大荣光的 守护之下,出现吧!——极光之壁! 天空中的精灵啊,光明中的光明啊,保护您的子民不受邪恶的威胁,展开您的闪亮双 翼,阻挡世间一切的邪恶——圣光*天使守护! 全能的神啊,请赐予我们不受邪恶侵害的力量,在至善的灵盾面前,所有邪魔都将远 离!——圣盾灵击! 神圣的力量啊、化作光之利刃、斩碎那邪恶的灵魂吧! 神圣的力量啊、轻奏安眠之曲、令其进入深沈的睡梦之中吧——沈睡术! 神圣的力量啊,化作为光之盾,守护你忠贞的信徒! 从此方而来,还彼方回去,闪耀的光辉啊,化为无坚不摧的剑!——光歼破弹! 从彼方而来,还彼方回去,闪耀的光挥啊,化为无坚不摧的剑!以大气为弓,光辉为 箭,承受我意志的力量啊,划破虚空!!左手“光歼破弹”,右手“穹光之箭”,两 样应我名的光之术啊,合体,陆续激撞出更光亮的闪耀之辉吧!——辉耀天堂! 神圣的光芒呀,撕开黑暗,消灭邪恶——圣光灭魔弹! 世上最强的光明,最伟大的元素,我用我的魔力请求你们引导出战士心中的希望。让 恐惧消失,让勇气重现,赐给他们心底的力量,用这力量撕碎世上的邪恶——光翼守 护! 空间 幽游于一切存有的伟大旅者,请驻足垂怜。吾将以未来无限可能为礼,求前进现世异 界渺茫之路,将惶惶于您前的迷途羔羊,牵引至永无终点的无尽旅途———星辰之门 自由漂流在空间中的风精灵呀,请将你们的力量暂借给吾,让吾摆脱时间的束缚,让 吾超越空间的界限,将吾的身体,将吾的意识传送到吾所指定的地点,——空 间转移 伟大的空间主神呀,以你强大的力量,无比的神力,将这个空间毁灭吧!——空间粉 碎 风在水中飘扬呀,特罗司达的圣火,瑟费大海的浪滔,藉海神之名——位移之咒! 时光与空间的交集,巨轮和锁钥的紧合,时空横竖之窗,飘渺无定之门,虚无而现实 的世界,为召唤之人开启吧!——超空间扭转! 庇护于时间于空间夹缝中的灵魂,我不赞美你的伟大,我不赞美你的力量,但我用我 血的代价换取你的信任,成为你无尽时间与空间守护者的盟誓!请你将你伟大的力量 赐予我,我将把我灵魂中的虚无献于您的面前,以为您无处无时不在的永恒的见证! ——时空操纵(注:混沌之神的专利) 平行的世界呀,诸神的领域呀,唤醒未知的通道,释放莫名的魔法源泉吧——时空风暴 ! 其他、复合 大地之神,万物之主,天临雷电,地起沉明,火焰精灵请听我的呼唤,降临在此世界 万物皆有其之本源,朝我刀刃相向的物质,请示明你的来意,不然,就听我卑微的建 议,原封不动的奉送回去吧!——反冲的真理! 最靠近神之领域的闪亮天使啊,请暂时放弃你向来自傲的身份,卑躬屈膝在这五芒星 的王位前,并同时绽放最辉曜的光之魔力!恣意倘佯不受拘束的风之精灵啊,倾听我 的叙述,在此地凝聚那狂暴的龙卷之力,届时,我将不在禁锢你一分一秒!在此戒上 殷红的魔石啊,付出你每一粒分子所蕴含的烈炎之力,以你们赤诚的血红之心。主子 :舞精灵艾玛!被我吟诵出的叁种属性之法术啊,以风之尊贵在我掌中升华,以火之 狱炎在此空间焚毁,以光之辉芒在我眼前浴火重生吧!不死鸟——菲尼克斯! 散落於世界各个角落,奉我为王的十二精灵,以无上荣耀大法师名,召来,借我森罗 万象之力,还我日月星光之辉,创出无尽毁灭破碎之界!力量啊!狂飙吧!——乙太风 暴! 伟大的荣光将成为我的钥匙,开启横亘於我面前的障碍之门,无形的墙将被我击碎, 真实也将出现在我眼前——结界破除! 当风之龙高速的旋转,无上的血龙力将会与之融合,当两者的能量达到无法突破的极 致时,咆哮的血龙之牙会将万物吞噬!左手旋龙乱舞,右掌血龙之力融合——血龙咆哮 牙! 沙尘,尘沙,化为银白的器刃,以低温之舞动创害敌人吧!——冰雪飞尘! 最喜玩闹的幻之精灵啊,以最虚幻的景物掳获此人之心,以最接近真实的影像迷惑眼 前之人吧!——幻惑的洗礼! 紧闭在我面前的古老封印啊,以我的言语化成你的钥匙,开启那万年不灭的印记之门 吧!——封印之钥! 钥匙之孔,门扉之眼,将四肢化为枷锁——咒缚! 上苍的污神呀,倒行逆施沦亡,示我力量,以力霸上神,莫求吾尊汝名,赐吾破阵! 纵横天地之能,驰骋疆界之力,无限边境的防护屏障,发动吧!——终界之止境! 举手过顶,张开五指,掌心对天轻声念动咒文:“吾以最忠诚黑暗之民的名义,恳请 沉睡中的大魔王,召唤黑暗火灵王,借与吾小小法力,惩戒世间的逆反之徒——暗* 火鸟天降! 比黄昏还要昏黄,比血液还要鲜红,随著埋在时空之流里,在您的伟大的名下,我在 这里向黑夜起誓,对于阻挡在我们前方,所有的愚蠢傲慢之生物,集合你我之力,赐 与他们平等的毁灭吧!——龙破斩 栖息于大气之中无所不在的玛那,我在此将你们解放,归于我的制约之下,倾听我的 声音,听从我的呼唤,化为我的愤怒,将力量聚集,摧毁挡在我面前的万物……隐藏 在大地之中的力量,服从我的命令,接收我的请求,同属于你们的力量,将所有的不 满都发泄出来,唯有将所见破坏才能平息你们的怒气!——群体雷击加绿刺之幕 开启吧!天界之门!释放尊贵之荣光加持于我身,不灭封印将在此构成。 大地拥有着限界,海洋存在着边缘,朔风流转于迷宫,烽火燃烧于圣圆。诸神啊! 请聆听永信者的心愿,创造至圣之结界,隔绝外与内,分离善与邪。出现吧!—— 封邪霸灵阵! 万能的存在,请用你无尽神能,赐予面前之人扭曲的诚实吧!——妄言咒 万能的精灵呀,我忠诚的仆人,展现你的力量让我拥有飞翔天地的能力,将你的羽翼 披上我的肩膀,用你的神力让我摆脱大地的束缚,精灵——羽化 比鬣狗更饥渴的饿鬼,比饕餮更贪婪的死灵。速自生畜道中而来。应汝之所期,将此 生灵肉厕血,皆为献祭。———蛊冥恸哭破! 来自恒古的无敌战神啊!吹响你战无不胜的号角……应你虔诚的孩子之邀……将你的 敌人化为齑粉……现身吧……水神之灵……魔王之眼……将四肢化为枷锁……缚敌于 无形…——冥水魔神结界! 九岚之心……浮云之地……天地泣……山骸闭……蓝色之王啊!听从远古的的盟约, 到时光之彼岸!让四方之精灵,聆听我的请求!见证我虔诚的泪水……带着淡淡的哀 愁、丝丝的思念、深深的恐惧……毁灭我一切的敌人吧!——蓝精灵的恐惧! 来往于地狱的幽灵啊,请听从我的呼唤,用你们恐怖的妖异,炸响残躯,毁灭那人间 的生灵,以我的鲜血誓梦幻的精灵啊!张开你的羽翼,让眼前的敌人在虚无中安睡, 精神的终义——梦幻羽翼! 空气中飞舞的精灵啊,以我之名,呼换你们前来!成为我的魔枪,粉碎所有阻挡我的 敌人!——魔电裂风击 万古恒存之万物,依最初之约定,将喧哗化为寂静,将缤纷化为平淡,将生化为死, 将万化为一,将有化为无,一切有形之物,皆归为本初,一切存在皆为虚无—— 虚无之蚀!作用:以法师为中心,扩散一种区域,在该区域中,一切事物,不可 逆转的迅速消逝,直到法师死去(即契约物消失)为止。 漂浮在天空中的风呀,游荡在大地上的火呀,在吾最危险的时刻,吾请求你们的帮助 ,将你们的力量暂借给吾,消灭邪恶的力量,撕碎黑暗的笼罩,以龙族的意志,展现 最强的组合!上位伏魔系龙咒——烈炎狂风舞! 比黑暗还要凄黑者,比夜晚还要深沉者,在混沌的海里您伟大的存在,金色的黑暗之 王啊,我在这里向您请愿,我在这里向您发誓,对于阻挡在我前方所有的愚蠢之物, 集合你我之力,赐与他们平等的毁灭吧! 长篇 史上最长的咒文-七曜的苏醒: 交错吧! 太阳的光迹与月亮的引领 在漆黑的路途上 照耀出灿烂的黄金之道 流动不息的泉水阿! 那绵延不止的白绢 请回应我的呼唤 汇聚成梦想的河流 历经死寂的山脉 倾进真实的大海 让那希望的种子在应许之地扎根吧! 长成恒绿的世界之树 结出鹅黄的果实 散落洁白的羽翼 翱翔於残破的大地 且点燃那永恒的不灭之炎 幻化无尽的红莲 编织彼此的心愿 将燃烧的誓言洒落 以唤醒沉睡的大地 结合吧! 从太古传承至今的七曜之力 辉煌之日与温柔之月 靛蓝之金与深紫之水 橙黄之木与绯红之火 速速降落於此 在黑暗的大地上共鸣 打破那封闭以久的命运之轮 敲碎那失落自我的幻想时空 逆属性终极魔法-交错之幻想: 在混沌中封闭的永恒 在虚无中破碎的平衡 停留在宇宙的至深之渊 被呼唤而来的伟大神明 请回应我的祈求 重叠幻想与现实 交错弱小与强大 改变彼此的面貌 将痛苦与悲伤 降临彼身 注:将对手与某物融合,或是与自己融合,由精神力强的一方夺得控制权,但却保留 弱的那方的肉体。 八属性终极复合封印咒文——最美的光辉: 无尽的魔力将化为无尽的希望 风之精灵请围绕在我身旁 构成混沌屏障 水的精灵请化为柔顺的波动 凝为岁月之镜 地之精灵请放弃彼此的仇视 解除心灵之束缚 火之精灵请凝成红莲之索 织为空间之网 四大元素请借与我心之力 缔结永恒的莫名 从虚无的开始到混沌的终结 请停止一切的波动 封印吧!最美的光辉! 封印技第二弹沉睡的永恒: 在漠然的无尽孤寂中 停留的创造之主 在空虚的永恒伤悲中 穿梭的末日之灵 掌控真实与虚幻的至高存在 请聆听我的述求 交错光明与黑暗 划破最终的界线 让封印的深渊 重现!——沉睡的永恒划开封印的领域、将其中一切冻结在时光中的终极技 辉煌咒文──禁界牙煌霸炎阵──现世: 至高的神炎之王,三角之阵的司掌者,请聆听我的祈祷 尊贵的魔炎之王,四角之阵的统御者,请回应我的请求 伟大的冥炎之王,五芒之阵的支配者,请承诺我的心愿 荣耀的龙炎之王,六芒之阵的掌管者,请实现我的希望 我乃操纵人间绯红焰火之使者,在此要求履行太古禁断之契约 以血与魔力为锁钥,开启四界之门, 净化罪恶之炎听我呼唤 焚尽万物之炎听我召来 灭绝灵魂之炎听我所命 永炽不息之炎听我指令 四界之炎降临我身 五界之炎迎袭我敌 天地归于混沌…… 风刃: 万能的风之王者, 通晓大气流动之理的, 伟大的君王, 群青的伊露克啊! 我伟大的盟友, 遵循血的神圣契约, 自我族血脉之始为始, 以我族血脉之终为终, 回应我的召唤, 化做我的力量! 冰弹: 宝 书 网 w w w . b a o s h u 6 . c o m 纯洁的水之少女, 通晓波涛翻涌之理的, 美丽的女皇, 苍蓝的伊娃啊! 我伟大的盟友, 遵循血的神圣契约, 自我族血脉之始为始, 以我族血脉之终为终, 回应我的召唤, 冻结我面前的所有敌人。 地裂: 沈默的大地君王, 通晓山脉变化之理的, 勇敢的战士, 坚毅的贝西莫斯啊! 我伟大的盟友, 遵循血的神圣契约, 自我族血脉之始为始, 以我族血脉之终为终, 回应我的召唤, 埋葬我的敌人! 火焰巨人: 狂暴的火焰巨人, 掌管破坏与再生的, 勇猛的暴君, 赤红色的艾夫利德啊! 我伟大的盟友, 遵循血的神圣契约, 自我族血脉之始为始, 以我族血脉之终为终, 回应我的召唤, 聚集你的力量, 化为神圣的武器, 消灭所有的敌人。 光之枪: 光辉的神的女儿, 指引战士迈向神圣殿堂的, 辉煌的公主, 无法正视的王尔古雷! 我伟大的盟友, 遵循血的神圣契约, 自我族血脉之始为始, 以我族血脉之终为终, 回应我的召唤, 将光芒化为利刃。 撕破黑暗! 连天界的诸神也害怕 连地狱的魔王也恐惧 掌管一切创造与毁灭的存在 你卑微的仆人在此向您祈求 用你那可使世间万物死亡之力 给予我面前愚昧无知的卑贱生物 最後的审判 终极死者复活咒文: 冥界中至高无上的暗黑之神呀 我在此向您祈求 我在此向您请愿 以周遭的生灵作为献祭 换取您对我的怜悯 藉由您的伟大之力 重新赋予我挚爱的人新的生命 究极白魔法: 温柔轻拂的微风 蔚蓝澄澈的大海 灼烈燃烧的火焰 平静沉稳的大地 藉由四大元素的共鸣 打开对神诉求的通道 四神世界中至高无上的伟大神祀 破坏神呀 请您聆听我的祈愿 运用您神圣的伟大力量 给予悲伤痛哭的哀凄人们 最後的慈悲 顶级黑魔法: 在暗夜中潜伏的身影 在冥月下哭泣的精灵 请回应我内心的愤怒 请您化作永恒的牢笼 使我面前愚痴的人类 关入无尽的黑暗 顶级守护魔法: 无尽的魔力将化为无尽的希望 风之精灵请围绕在我身旁 构成风的屏障 水的精灵请化为柔顺的波动 凝为圆润之镜 地之精灵请放弃仇视 解除心灵之束缚 平息你的愤怒 合成魔法“镜冥封音”: 漫延在大气中的火焰精灵 请回应我的请求 发出无尽的愤怒 将弱小化为强大 让无限的波动共鸣 创造出永恒的力量 爆风鸣音! 时间系终极魔法: 用不灭的地火焚尽叹息之壁 让流动的冰岚解开封印之锁 从虚无的开始到混沌的终结 请遵循自古以来传承的诺言 违背从未改变过的命运星辰 斩断虚无缥缈的因果律之索 爲我打开真与幻交界的门扉 穿梭过去与未来 交错刹那与永恒 火系终极法术-末日的黄昏: 火为点、炎为线, 三界之焱构成无尽的面 恐惧的烈焰穿梭永恒的空间 不灭的红莲划破时光的界线 存在於虚无空间的伟大皇者 我以我之名请求你实践传说的誓言 创造出破碎的最初 回归於混沌的终结 风系终极法术—温柔的伤悲: 从清晨树梢上的轻响 到深夜幻月下的悲鸣 从温柔轻拂的微风 到狂暴肆掠的龙卷 跨越梦幻的界线 打开真实的门扉 画出悲伤的开始 直到最後的终结 虚幻的末日主宰 请借与我无上之力 崩碎希望的混沌 雷系终极魔法—虚无的誓言: 象徵毁灭的无序之雷 审判终结的恐惧之电 化成制裁之光 形成愤怒之剑 解开环锁的命运 破碎封闭的永恒 创造与毁灭之主 请聆听我的誓言 将一切归於最终的虚无 比大海更深蓝的忧郁,比天空更青蓝天的悠远, 自九幽地渊之底复现,传承彼之幽暗之力, 赐予所触及的一切,在此与吾订立契约——深蓝审判。 违逆了一切自然的法规,破坏了一切自然的定律, 违逆了所有次元的平衡,破坏了所有次元的秩序, 在违逆中,吾寻觅新的法规与平衡, 在破坏中,吾寻求新的定律与秩序, 吾逆天而行,寻找真理,在虚幻与真实之间徘徊, 超越永恒的时间,超越无限的空间——次元波动 吾在此开启时空之门扉,呼唤隐觅于明之后诸神, 解开破灭之符印,冥王招来,飞天悬舞 吾之右手所立乃掌握精神之神摩西, 吾之左手所立乃施管物质之神卡斯, 以汝残躯为誓,献上千人之祭品 换来灰色的祝福。尽立三神血盟于此 馄饨之最初,破灭之序曲 圣光之终焉,创造之末源 五芒解封,幻神舞曲 魔王鸣奏曲之序曲 咒语 第一级咒语 魅惑术(对人)(charmPerson) 射程 360尺 持续期一天 影响范围一个人 豁免率测定咒语失效 被这个咒语影响的对象会将施法者当作一个可靠的伙伴。法师并不能控制被魅惑者,但是可以与之交谈,试著诱使他们去作一些事。 被施法者不会去攻击伙伴,也不会去作一些愚笨或有危险的事。非玩家、行动如人的被魅惑人物不会改变他们对群体中其他人的观感(当然除了对施法者外),而且有因此攻击他人的可能,除非施法者有明确叫他不要如此作。 这个咒语只对人有效,对怪物及动物则不行。这个咒语的施法对象,只能是体型小或人类大小的似人类生物,包含了人类、矮人、灰 矮人、黑精灵、精灵、鬣怪、哥布林小鬼、哥布林队长、小妖、蜥蜴人、半兽人、小精及兽人等。 侦测魔法(Detectmagic) 射程 施法者本身 持续期每等级2回合 影响范围10尺宽、60尺长的路径 豁免率测定无 影响范围是法师能够看到的任何地方。在范围中所有的魔法物体及咒语效果都会发亮,但是只有法师能看得见。例如被施了魅惑术的人就会发光。强力的魔法发的光比弱的亮。侦测角度60度(从十 二点钟到两点钟方向)需要一整个回合。 变大/缩小(enlarge/Reduce) 射程 每等级15尺 持续期每等级5回合 影响范围一个生物或物体 豁免率测定咒语失效 施法对象会变得比原来大及重50%。如果目标是一个物体,则物体的体积在未施法前必需小于10尺X10尺X10尺。若目标是 人,则他的力量增加5点,但只算在作力量确认的时候;在攻击力和额外伤害方面则不变。那个人所带的所有东西也跟著变大,包括 了武器和防具。投掷骰子决定伤害力方面也增加50%(无条件进位),这也同样适用于天然武器像是利爪或尖牙。因此若是一个变 大的战士配带长剑丢出伤害力5,则它就变成8,他的正常额外伤害力就会加在8上。 缩小则会让目标生物或物体变成它正常大小的一半,力量要减去一半,用骰子投掷伤害力时也会减去一半(减去之值无条件进位)。 羽落术(FeatherFall) 射程 每等级30尺 持续期每等级1回合 影响范围10X10X10尺的立方空间 豁免率测定无 如果在施法的同一回合,目标正好坠落,目标将不会因坠落而受到任何伤害。如果坠落时间持续超过一回合,只要目标仍在空中,这 个咒语就可以一再被施用。羽落术只对直落的生物或物体有影响。对箭和飞行生物则无。 定门术(HoldPortal) 射程 每等级60尺 持续期每等级1回合 影响范围一个大门或入口 豁免率测定无 门被法师关上并抵住。它还是可以被摧毁,但除非等到这个咒语时效结束,这个门是不能被正常地打开的。而生命骰数大于或等于4 的怪物可以自动地摧毁门。 监定(Identify) 射程 触碰 持续期每等级1回合 影响范围每等级1物品 豁免率测定无 这个咒语需要8个小时的准备期,并且法师在施法后,需要休息8个小时不能作其他事。通常法师作监定时是在冒险和冒险之间回城 镇上时,很少会在地下城中使用。 法师使用监定时所指定的物品必需被正确地穿戴或使用。例如:戒指必须戴在手上,剑必须握著剑柄等等。法师监定物品后会有50 %的机会了解这个物品或魔法物品并知道如何使用。如果他监定失败,他必须等到升下一等级后才能再试。 照明术(Light) 射程 180尺 持续期每等级10回合 影响范围半径20尺的圆 豁免率测定效果固定在一个区域 照明术可以使用在一个物体或一个生物上,也可以施在一个地方。目标生物可以丢一个豁免率测定;如果通过了,照明术会固定作用 在该生物所在的地方,而不会在生物身上。如果成功施放在物体或生物上,则它的照明会随著目标移动。如果施在有[黑暗术,半径 15尺]的地方,则两者互相抵消。 魔法飞弹(magicmissile) 射程 180尺,每等级加30尺 持续期瞬间 影响范围一个生物 豁免率测定无 充满能量、发光的闪电从法师的指间发出,击向目标。法师必需看得见目标物才能击中它,而飞弹会自动弯曲绕过障碍物打击目标。 一颗魔法飞弹会造成1d4+1的伤害。第一和第二级的法师可以发射一枚,三、四级的法师可以发射两枚,五级的法师则可发射三 枚。所有的飞弹必需先瞄准目标。 阅读魔法(Readmagic) 射程 施法者本身 持续期每等级2回合 影响范围魔法读物 豁免率测定无 防护法盾(Shield) 射程 施法者本身 持续期每等级5回合 影响范围施法者本身 豁免率测定无 这个咒语可以在法师面前形成一道看不见的防护壁。防护法盾自动可以阻挡魔法飞弹。对于其他来自前方的攻击,使用防护法盾的法 师AC变为3。在对来自前方攻击的豁免率测定时也会额外+1。由后方和两侧来的攻击则不被影响。 震惊之握(ShockingGrasp) 射程 触碰 持续期每等级1回合 影响范围一个生物 豁免率测定无 强大的电流瞬间注入法师的手,被他/她触碰的人被强烈电击,受到1d8,并每等级+1的伤害。例如:一个2级的法师可以造成 1d8+2的伤害。若是要触碰一个怪物,法师必须丢一个攻击命中率测定。 睡眠术(Sleep) 射程 90尺 持续期每等级5回合 影响范围半径15尺的圆 豁免率测定无 在影响范围内,从生命骰数最小的生物开始直至最大的,生命骰数总和小于2d4的怪物们会进入睡眠。但是生命骰数大于4+3的不受睡眠术影响。 举例来说,施法范围内有生命骰数3、4、4+1的怪物各一只,2d4丢出8,则由3开始,3、4两只怪物会睡著, 因为3+4=7<8,但再加4+1就超过8,所以4+1那只不会睡著。 声音并不会吵醒睡眠中的生物,但是摇它或是攻击它就会。被摇或被攻击的生物需要一整个回合从睡眠中苏醒,而不能在这个回合作出攻击。如果玩家人物和区域中一只睡眠生物展开战斗,则该生物自动被击中并受到正常伤害。它必需花一整个回合从重击中醒来(如果没有伤重而死的话)。但如果法师或其他玩家人物不是处于战斗状态中,该被攻击生物自动被视为死亡—— 第二级咒语 黑暗术,半径15尺(Darkness,15’Radius) 射程 每等级30尺 持续期10回合,每等级加1回合 影响范围半径15尺的圆 豁免率测定无 黑暗覆盖的一个半径15尺的圆形区域。绝对没有人能在这块区域中看见东西,即使是一般能在黑暗中视物的生物(如精灵、矮人和 一些怪物)也不行。光明术可以与它互相抵消。在这块区域中战斗的人和生物的所有攻击命中率测定会得到-4的不利,当然展开攻击的前提是他们得知道对手在哪。 侦测邪恶/侦测善良(Detectevil/DetectGood) 射程 180尺 持续期每等级5回合 影响范围10尺宽的路径 豁免率测定无 法师在施法时需要用一整个回合来集中注意力于施法方向。只有在360尺内的邪恶怪物或人物才会被侦测到。如果有人或怪物对牧 师有所图谋,咒语也会显示他们是邪恶的。但能被侦测的人或怪物智力必需智力够低。 动物会为了食物或自卫而战斗,如果它们是因此而展开攻击,并不算是邪恶的举动。陷阱或其它简单的事物,不论有多危险,也不会被这个咒语所侦测到。 侦测善良也是类似,只是侦测到的是善良阵营的生物或人。 侦测隐形(DetectInvisibility) 射程 每等级30尺 持续期每等级5回合 影响范围10尺宽的路径 豁免率测定无 法师可以看见咒语施放路径上的所有隐形生物或物品,包含了只隐藏一部份和躲起来的生物(在树丛或影子中等)。但它无法显示出 物体是否为幻觉所造成,也不会让法师去看穿固状物体。 火焰法球(FlamingSphere) 射程 30尺 持续期每等级1回合 影响范围略 豁免率测定法球不造成伤害 法师可以在身旁30尺内的任何地方施用火焰法球,这个咒语会产生出一个火焰形成的球状空间,大约与人类一般高(直径6尺)。 法师指向哪,这个火焰球就会滚向哪,每回合可以移动30尺,并可滚过矮于4尺的物体。 隐形(Invisibility) 射程 触碰 持续期一天或直到法师攻击 影响范围被触碰的生物或物体 豁免率测定无 被法师施法的人变成隐形的(法师也可以施在自己身上),而施法时他们正穿著的装备也变成隐形。他们仍然可以与人交谈或发出声音,动物们也依然可以嗅到他们。当他们丢下任何物品后,那个物品就不再隐形了。隐形的人或生物一但攻击其他生物就会解除隐形。他们第一次攻击时可以获得+4的攻击命中率。而施用一些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咒语也被视为展开攻击而会解除隐形。 撞门术/锁门术(Knock/Lock) 射程 180尺 持续期瞬间 影响范围一个门或入口 豁免率测定无 这个咒语可以作一些开锁、打开门闩、解除被卡住的门的状况等的方式以打开门。被施法后门无法再被关上,无论是用东西去抵门,亦或是用钉子钉还是想焊住它。撞门术永远可以消除定门术,但只能消除法师之锁10回合,之后法师之锁仍然有效。 锁门术则会关上门,栓上所有门闩并锁起门。但它并不是像定门术或法师之锁般将门用魔法封起。 飘浮(Levitate) 射程 每等级60尺 持续期每等级10回合 影响范围一个生物或物体 豁免率测定咒语失效 这个咒语的有智力的目标能够让自己以每回合2尺的速度浮起或下降。如果飘浮术施在一个物体或没有智力的生物上,则施法的法师 可以控制它的动作。若目标是生物或是生物所持的物体,则该生物可以作一个豁免率测定以避开这个咒语。欲飘浮的物体或生物必需轻于500磅。 魔法嘴(magicmouth) 射程 30尺 持续期直到魔法嘴说话 影响范围一个物体 豁免率测定无 在目标物上会出现一张嘴。法师要指示那张嘴何时会说话,及会说些什么。它不能说超过25个字。当它将讯息传送完毕后,魔法嘴就会消失。 法师可以给予魔法嘴复杂而详细的指示何时该开口。然而,魔法嘴只能正常地「看」和「听」。例如,它可以被指示,当看到「一个 带著一大袋蓝龙蛋的欧巴桑盘腿坐在一只用一只脚站在你身上的鹳鸟」的时候说话。而它并不能被指示当一个隐形的人经过时开口,因为它看不见他。 一级和二级法师可以有1d4个当有人或东西通 过对法师的攻击命中率时,DM就要乱数丢骰子决定法师被击中还是只击中如果只击中幻像,则那个幻像就消失。就算在 法师真的被击中后,幻像还是会在法师四周飘忽不定地移动1回合扰乱敌人。那1回合中仍是无法正确指出哪个是真的法师。 臭云术(Stinkingcloud) 射程 90尺 持续期每等级1回合 影响范围20X20平方尺 豁免率测定生物不受影响 陷入臭云术范围中的人或生物必须作豁免率测定,没有通过就失去攻击能力。在离开臭云后,中咒语的人仍有1d4+1个回合不能展开攻击。只要仍在臭云中,每回合都要作一次豁免率测定。 网(Web) 射程 每等级15尺 持续期每等级20回合 影响范围八个10X10X10尺的立方空间 豁免率测定生物闪避开网 网是由有黏性的绳子所编成的。它需要联结两个地方以维持(天花 板和地板间,或左墙和右墙间)。要对陷入网中的东西射箭或发射飞弹是不可能的。网很容易就烧起来,而且在一回合中就被烧尽。 燃烧时,陷在网中的任何东西都会受到2d4的伤害。 如果一只生物通过了豁免率测定,但是没有地方可以躲,则他只是部份陷入网中。他可以以两倍于下列所述的速度移动。 人型大小的生物在网中一回合可以移动一尺。大型的生物可以一回合移动两尺。更大的生物每回合在网中可以移动10尺。小型的生物或力量小于12的人物无法逃出网中。 法师之锁(WizardLock) 射程 触碰 持续期永久物 影响范围一个门或入口 豁免率测定无 以魔力将门锁上,即使门上没有一般的锁也可以。施这个法术的法师随时都可以开这个门,但之后门会自动再上锁。撞门术则可以暂时打开这个门。能够完全打开这个门的方法只有破坏它,或者是消除这个咒语—— 第三级咒语 千里眼(clairvoyance) 射程 特殊 持续期每等级1回合 影响范围法师能看多远就多远 豁免率测定无 使用千里眼的法师可以神游物外到任何他们所知道的某地、或他们看得见的地方,或一个明显的位置。他们可以透过心灵在那些被指定的地方看见所有事物,就像他们亲身在那一样。比方说,他们可以施法看见门后的东西。门的后面这个位置是很清楚的,而且他们知道它在哪儿,虽然他们现在还看不到它。 这个咒语并不能让法师在黑暗中看得见。咒语不允许法师随意地四处看,他们的心灵之眼只能固定在他们所选的地方。 消除魔法(Dispelmagic) 射程 360尺 持续期瞬间 影响范围1物品或30X30平方尺 豁免率测定无 这个咒语有50%的机率可以消除其他咒语或魔法的效力。对在区域中的每个咒语或魔法都要分别投掷一次成功率。 如果是施在一个单一的魔法物品上,可使该魔法物品自动失去其魔法功用1d4个回合。如果该物品正被一个生物所持有,该生物可以丢一个豁免率测定以阻挡消除魔法的咒语。 高爆性字母术(explosiveRunes) 射程 触碰 持续期直至被阅读 影响范围一本书、一张地图或卷轴等等 豁免率测定没有豁免率或伤害减半 法师可以在任何有一般文字的东西上加上带有魔力的字母或文字。 任何人只要读到那篇文字就会触发高爆性字母。盗贼和其他法师有每等级5%的机率可以在读他们前侦测到这些魔法字母。 在高爆字母10尺内的人都会受到6d4+6的伤害。除了读的人外的每个人都可以作豁免率测定以让伤害减半。高爆字母在爆炸后很可能也会摧毁该文件,除非文件是用非常坚硬的材质,像铁或石作的。 火球术(Fireball) 射程 30尺,每等级加30尺 持续期瞬间 影响范围半径20尺的圆 豁免率测定伤害减半 咒语的整个影响范围会充满凶暴的火焰。如果空间不足够提供半径20尺的焦灼区,火焰会漫延到所能燃到的地方直到充满了12个 10X10平方尺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的所有东西会受到以施法者为准每等级1d6点的伤害。例如,一个五级法师可以用这个咒语对所有人造成5d6的伤害。 飞行术(Fly) 射程 触碰 持续期每等级10回合加1d6X10回合 影响范围一个生物 豁免率测定无 目标物得到以速度18飞行的能力。飞行生物在一般施法或攻击时可以缓慢地在空中盘旋或摆动。 急速术(Haste) 射程 180尺 持续期3回合,每等级加1回合 影响范围40X40平方尺 豁免率测定无 法师在施法范围内每等级可以多影响一个生物。被施急速术的生物每回合可以移动两倍于原来可移动的距离,而且可以攻击两倍于原来可攻击的次数。但施法则不受影响,法师和牧师每回合仍然只能施用一个法术。如果团体中有一只急速生物,则他们的先攻权投掷 可以得到额外的+2。 定身术(HoldPerson) 射程 360尺 持续期每等级2回合 影响范围20X20平方尺 豁免率测定人不会被麻痹 这个咒语会使范围中1d4个人受到麻痹。施法者可以选择哪些人受到影响。被定身的人不能说话、移动、攻击及施用咒语。 对这个咒语而言,所谓的人就是一些似人的,小型或人型大小的生物。其中包含了人类、矮人、灰矮人、黑精灵、精灵、鬣怪、哥布林小鬼、哥布林队长、小妖、蜥蜴人、半兽人、小精及兽人等。 夜视(Infravision) 射程 触碰 持续期2小时,每等级加1小时 影响范围一个人 豁免率测定无 这个咒语可以让一个人在黑暗中看到60尺远的地方,但并不表示他们可以看到隐形的物体。 闪电击(LightningBolt) 射程 120尺,每等级加30尺 持续期瞬间 影响范围5X80尺或10X40尺的路径 豁免率测定伤害减半 法师可以对范围内的任一点施用雷击。闪电击会从法师处直击向目标。在影响范围中的所有东西都会受到以施法者为准每等级1d6 的伤害。例如说,一个3级的法师可用闪电击对每个人造成3d6 的伤害。闪电可以粉碎一寸的木头或是半寸的石材。如果闪电在还没达到最大长度时就碰到一面墙,它会反弹。反弹可能会往原路径回射或击向新的方向。因为反弹而被击中两次的人要作两次豁免率测定(取较差的一次),但只受到一次伤害。 迟钝术(Slow) 射程 270尺,每回合加30尺 持续期3回合,每等级加1回合 影响范围40X40平方尺 豁免率测定生物不会被迟缓 法师在施法范围内每等级可以多影响一个生物。所以一个5级的法师可以在40X40平方尺的空间中让5只生物行动迟缓。最接近法师的生物最先被影响。被施迟钝术的生物每回合只能移动一半于原来可移动的距离,而且只能攻击一半于原来攻击的次数。通常这是表示他们能作一般攻击次数的攻击,但是只能在另一回合(即每两回攻击一次)。他们的攻击命中率测定和和防护等级都会-4。 暗示(Suggestion) 射程 90尺 持续期1小时,每等级加1小时 影响范围一个生物 豁免率测定咒语失效 法师可以暗示他们的目标物去作一些事:也可以说,他们「建议」目标去作某些事。法师的暗示必须简短,几个字或词,不能超过一到两个句子。法师也可以将「状况」放在暗示中,如「你的领队是叛徒,他一进来就扁他!」。在这个例子中,只要在咒语失效前领队进来了,暗示就发生效力。 法师的暗示不能是不合理的。在上述的例子里,若只是说「扁你的领队」是没有用的。没有理由去要求一个人或生物没有理由就攻击他的领队。然而,一旦你的暗示能让他们真的相信他们的领队是个叛徒。 水之息/气之息(WaterBreathing/airBreathing) 射程 触碰 持续期每等级一小时加1d4小时 影响范围被触碰的生物 豁免率测定无 法师施用水之息的同一回合,可以去触碰他们想要碰的任意数目的生物。然而,对每个生物而言,咒语的持续期必须平均分配给所有被触碰的生物。 水之息允许目标在水中如他们在空气中般正常呼吸。相反的气之息是让能在水中正常呼吸的生物在空气中也能正常呼吸。 精灵 Brownie 苏格兰传说中的小精灵。 elemental 有时也翻为「精灵」,其实应为「元素」。 关于它的形态也是说法不一。有大有小。 也有说法是体型很大的。每一只都有一种属性, 也就代表了一种元素。 elf 妖精,关于它的形容也大不相同,在魔戒之王和日本RPG游戏中, 妖精是种类似人,耳朵长而漂亮美丽的种族。在一些德国或西方传说中, 妖精是淘气的小精灵,居住在森林或洞穴中,喜好作弄人。 但大多只是好玩,没有恶意。 也有很多人将其译为「精灵」,但要小心与elemental混淆。 Faerie 小仙子,体型很小很小,只比昆虫大一点。体色透明, 有着蝴蝶般的小翅膀。 通常生活在森林。有时亦作Fairy、Faery。 Gnome 传说在地下守护财宝的小鬼怪,为地精灵的代表,司掌地元素。 在龙与地下城(aD&D)中,对地精的描述如下:「地精也跟矮人一样 很好辨认(因为也很矮嘛),地精通常是棕色皮肤、白头发,平均寿命 350岁,地精很淘气,也很有幽默感,特别喜欢开玩笑;他们喜爱有 生命的东西、及完美的创作品,地精也喜欢宝石,对于宝石的切割及 打光,地精们有一套他们独到的技术。 地精对于魔法也具有抗力,也不太擅长于使用魔法物品(参看矮人部 分),因为体形的娇小,有一些战斗上的优势(与矮人相同),也具 有夜视力,对于地下结构也相当了解,唯一一点跟矮人不同的是,没 有矮人对毒的抗力。 地精们都很好奇,喜爱探索未知的事物,所以地精们都知识丰富,另外,也因为好奇,经常会导致危险的结果 Imp 魔精,来源似乎为德国传说。对于它的长像有很多种描述,而且都不相同。 一般是种体型很小的魔鬼,大约只有人的1/2到1/4高, 有翼,擅长偷袭,很多时候为邪恶的魔物或魔法师的信差或监视器。 为一般魔法阵呼叫出的小恶魔,只会初级咒文及幻术。 Leprachaun 爱尔兰传说中的小精灵,长得像小矮人,会帮人作鞋子, 被抓到就会说出宝藏所在。 Nymph 美丽的水中女神,水精灵的代表,司掌水元素(另一种说发是(Undine)。 Salamander 火蜥蜴,为火精灵的代表,为中古时四元素地、水、火、风中 司掌火的精灵 Sprite 妖精,小精灵的通称 ylph Sylph,空气的精灵,风精灵的代表,通常以少女形态出现, 身体为半透明,有薄翼,司掌风。 Undine 水中的女精灵,传说要与凡人结婚才能得到灵魂和孩子。 水精的一种,非常美丽,长发上泛着水珠的美姿常常让看到 她们的男子陷入恋爱的魔法中。她们非常重感情,会因为嫉妒而 杀死情敌或自杀 精靈界 在設定中,這個世界的形成是源於始源之巨人。巨人所遺留下來的肉體與精神形成這個世界中的自然力,萬物便是以這些自然力形成。講到自然力,最為耳熟能詳的當然就是四大元素~地水火風囉!總而言之,其後所介紹的物質界便是由精靈界中各種自然力的平衡及協調之下所形成的,如果有外力導致這個精靈界崩壞的話,那麼物質界將如何呢?答案應該很簡單吧! 那為什麼都不會發生這種事呢?這是因為幾乎沒有任何有邪念的生物能闖進這裡,通常能進入精靈界的生物,本身都必須非常近似精靈本身,通常都是原為精靈族而進入物質界的種族,這就成為一個非常大的限制了。而要如何進入精靈界呢?首先當然是要在精靈魔法上有一番很大的修為,然後必須要有一扇通往精靈界的「門」,這端看你要進入何種精靈界而定,例如要進入水之精靈界當然以清澈的湖泊最佳、風之精靈界就必須要有風之精靈力很強的地點,之後再使用契約請精靈們開啟這扇門,自己的肉體便會化為近乎精靈的存在而融入精靈界。小說的第二卷中女主角蒂德莉特曾經示範過,我們先看看她進入精靈界之後的感覺:「……自己就像是成為了一段旋律……這就是代表她在這個世界的存在……張開意識的觸手,便能感覺到更多節奏與旋律的存在……」 由上面的說法可以知道,精靈界並沒有所謂的「實體」,只有純粹的意識以及能量。既然意識是無遠弗屆的,因此精靈界當然也沒有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只要心意一轉便能進行接觸與交談(不過當然不是用手摸、用嘴巴看啦~)。 而住在精靈界的,當然就只有精靈們了。那精靈是什麼?連我都不甚了解這個世界裡精靈的定位。他們(它們?)以自然力為肉體,換句話說有形而無形;他們(它們?)有意識卻不能自主,必須完全遵從精靈王或是精靈使的命令,換句話說有意識又無意識;他們(它們?)會死亡,但死亡只是表示回到原有精靈界,重新變成另一個精靈,換句話說有生命又無生命……唔~再說下去我也糊塗了,總而言之,有點像是道家所說的那套「無」的理論吧? 而所謂的「精靈王」除了能量強上許多(幾近無限)之外,跟精靈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擁有自主意識,負責掌管大環境的精靈力。如果一個精靈使想隨意使喚精靈王,就必須擁有精靈王願意屈服的實力,並且了解大自然的精靈力之理。而精靈王將會多強,就得看精靈使的本事了,如果真的有能耐的話,一個精靈 使可能就會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但話說回來,如果一個精靈使強到這種地步的話,應該就不會蠢到作這種傻事了吧?因為他可是已經精通自然之理了啊! 另外在精靈界中可不是各種精靈和平共處,相反的它們可真的是「水火不容」,領域分得清清楚楚(不過沒有空間這個東西就是了,換句話說可能是次元上的不同?)除了四大精靈各據一方精靈界之外,變種的精靈們(自然界雖以四大能量為基礎,但重要的自然力似乎都有其專屬精靈,例如冰雪之精靈、森之精靈等等)也是各有自己的地盤,這種領域行為甚至蔓延到物質界,造成了各個地方氣候的不同。(話說回來,真不知道這個世界有沒有宇宙觀?)而精神之精靈就更為抽象了,在下實在是沒有辦法詳加解釋這種異類…… 說了那麼多似乎還是沒有交代清楚,看來真如蒂德莉特所說的,如果要讓物質界的居民認識精靈界的力量與法則,就必須親身進入這兒體驗一次吧? 妖精界 介於精靈界與物質界之間,扮演著類似通道的角色,而此地的生物特性也變得介於兩界之間,擁有物質界生物的肉體,卻同時具備了精靈的特性。原本住在這兒的生物中最有名的便是森之精靈族妖精族、大地之精靈族矮人族、以及原野之精靈族草原妖精等等。但在諸神戰爭的時代,眾神們將這些居民全數從妖精界中召喚至物質界,使得如今的妖精界變得空無一物,只有被稱為「黃金樹」的世界樹亞種默默矗立在這兒,以它們的果實賦予三界源源不絕的能量。 另外此處的時間流動比起物質界也有相當大的差異,這是因為此處的時間軸同時被精靈界的無限時空以及物質界的時間流動所影響的,因此如果一般人有幸進入妖精界一天,等到回到物質界時大概就恍如隔世了。 天使的阶级 angelKingdom 初有混沌浩大無涯的深淵 殘暴如海黑暗荒蕪 米爾頓 上級天使: 熾天使智天使座天使 中級天使: 主天使能天使力天使 下級天使: 權天使大天使一般天使 熾天使: 撒拉弗Seraphim,是神的使者中最高位者,不過極少從事任何勞動,唯一的使命就是歌頌神。Seraphim,神最親近的御使,在希伯來語中代表著”燃燒”和”蛇”的意思,在古代是被形容成在天界中飛翔,似神的有機體,猶太教和基督教中,他是直接和神溝通的角色,是個純粹只有光及思考的靈體。在天使群中甚持威嚴和名譽,被稱為是”愛和想像力的精靈”。 熾天使無形無體,以其振動創造生命。若必須現身於人前時,以六翼四首之姿出現。猶太教和基督教都是形容其有六翼,手持刻有Sanctus(希伯來語曰Trisagion,萬眾之王)讚美詞的聖扇(Flabellum,火炎短劍)作指揮的旗幟。 古代人在創作中將其表現成如披著孔雀般羽毛於身的靈體。熾天使的希伯來語,是”治癒者”和”至高者”(或守護天使)二字的合成字,因此蛇或龍自古即是醫學的代表(一些醫院或軍醫使用繪以兩條交纏在杖上的蛇為象徵)。 智天使: 伊甸園的守護者,其語源為「仲裁者」或「知識」。在猶太教和基督教中都認定他是神將亞當和夏娃逐出伊甸後,遣於伊甸園東方,持旋轉的火焰之劍共同守護生命之樹。智天使是聖經中第一個出場的天使,在天上位階論中將其列為第二高之天使。 事實上,智天使可能是取材自巴比倫的傳說,或者說遠在希伯來民族和巴比倫人建國之前,中東肥沃新月的共同傳說,因為和cherubim十分近似的一個古蘇美語字彙Kalibu,指的是巴比倫神殿殿門口的守護者-ka:嘶吼的表情(常作鷲形);li:有翼的守護者;bu:鋒銳的槍、劍。 Kalibu形的神祗常見於中東各處,據說在多數的傳說中都是一株永生之樹的守衛。在古埃及的宗教中亦有在月夜中勤務的意思。 在希伯來傳說較早的版本中:「智天使有四翼四臉,搬運神的御座、驅馳神的戰車」,即使在中世紀的作品『失樂園』中仍採此說,謂神的戰車由四臉天使所驅馳,前人、後鷹、左獅、右牛等四面。智天使是聖物的守護者,聖經上登記有案、智天使守護之物有二:伊甸園生命之樹和神的約櫃(法櫃)。相對於熾天使歌頌神的聖德、發出愛和火的振動;智天使發出的則是知識和智慧的振動。 在許多巴洛克式的建築中,刻有球形的多翼天使,是中世紀以來為智天使所定下的形貌,其形成原因則不可考矣。有趣的是羅馬神話的邱比特其幼男有翼的形象,被基督教認定為智天使人型化的樣子。 座天使: 座天使Ofanim、Thrones或Galgalim。熾天使及智天使,在正式的天使系統中應該是處於最內環的天使,是無實體的存在,然而經過多年的傳說,便將此二者具象化了。如果熾、智天使維持其純靈的存在體的話,位於第三天或第四天的座天使才應該是物質世界和神國間的界面,是物質世界的基礎及來源。猶太教似乎認為所有希伯來人的祖先升天後,俱化為座天使。此說自未為基督教所納。不過私底下,座天使的支配者,或云人前的具象化身,即是大天使亞夫結.拉斐爾 由於聖經中的描述都不相名目直接說出,包括熾天使,智天使和座天使在很多地方都有混淆,而以西結書第一章四至十四節中見”四活物”的敘述後神學者當其為智天使,但十五節和二十五節的”見四輪”又為座天使的描述,只能說是智天使和座天使同神一同降臨吧!後神學者為避免混淆,將智天使定為”神的寶座”,而座天使乃”神的戰車”,亦即神的座駕。 Ofanim是戰車,Galgal是希伯來文的車輪、眼睛等之意。因此座天使是有著百眼、水蒼色的神的車輪。『以西結書』中以西結見四輪的描述如下:「活物的臉旁,各有一輪在地上。輪的形狀和顏色,好像水蒼玉。四輪是一個樣式,形狀和作法,好像輪中套輪四個輪輞周圍滿有眼睛。活物行走輪也在旁邊行走。活物從地上升,輪也都上升。靈往那拿去,活物就往那裡去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其中靈應指神,活物乃智天使。 主天使: 天使,英語有”統治”,”領導”的意思,別名有閣(Lordship)之稱,『神學總論』謂其職務為「管理天使的工作」。對於神統治的宇宙是相當的熱愛,以執行神的命令來向世人光耀神的威名,這一階天使的支配者,如記憶天使然德基爾等。 力天使: 希伯來文”mala-kim”或”Talshishism”,為”高潔”之意。是神蹟的執行者,英雄與奮戰不懈者的至友,被稱呼為”光輝閃耀者(BrilliantOnes)”。基督升天、夏娃產長子該隱時亦傳各有二名力天使護持(也就是接生婆)。 波斯天使艾霞和埃及天使Pi-Rhe也被稱呼為力天使,因為都受了神的恩德而展現神蹟。力天使可謂是天神之下大自然的控制者。 力天使是給予人勇氣的天使,為努力不懈的人們排除一切的阻礙。另外力天使對於一些天然的自然現象及星星世界的能量都有管轄。而對人們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能夠和全世界的人作心靈感應,利用心靈的力量將全世界的意識都串連起來,當你想將你的意識給別人知道時,就必須經由力天使的力量,並藉由這個連絡網,力天使們也能隨時的知道人們需要什麼。 能天使: 能天使,Deunamis、Potentiaties,別名權威,傳說是神所造的第一批天使,與惡魔爭戰時的天界前鋒。保羅於新約『羅馬人書』第十三章的訓論可能就是在講論能天使。此一級的天使駐於第一天和第二天間的危險地帶,擔任衛戍天國的任務(天界國境守備隊),防備惡魔的侵入,或在人心之中護佑人心的平衡。然而能天使與黑暗勢力的接觸頻繁,因此也產生了一些墮落者。不過墮落的能天使,也許其真正的目的是調和神與惡魔也說不定。 權天使: 權天使,可說是唯一以”領域(Princedoms)”為職務的天使階級。依俗世的國家、城市、宗教團體劃分其勢力範圍。因此有不少權天使是由異地異族的神祗轉化而來的,尼斯洛克(亞述國的鷲頭神祗)乃天界權天使中具盛名的戰將。在『失樂園』中有敘述到權天使即直接領導天使軍團和惡魔軍團作戰。 身為第七階的天使,已經具有明顯的人格化象徵,所謂「人類指導的監視者,決對執行神的正義」。作為軍團的領導,權天使幾乎都是全副武裝的戰將形象。 大天使: 所有天使階級、名號中最響亮的莫過於大天使了。不少對西方宗教毫無概念的人多少也知道一兩個大天使。在『啟示錄』中明載著「神的御座前有七名天使侍立」,一般都解為七名大天使(伊斯蘭教只承認四名大天使)。至於為什麼明明是下級天使,卻在天使軍團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甚至身兼數個高階天使團的君主,只能說九階級的分類並不代表地位的高低或重要性的多寡吧。又或者各階級只是職務之分,一天使若身負多重職務,便有多重身份。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文獻多認同七名大天使之說,因新約『啟示錄』第八章明白指出神前侍立七名大天使,因而基督教一致認可七大天使之說,伊斯蘭教則只承認四名大天使之說。無論是四名亦或是七名,名號其實都不是十分肯定的。 一般天使: angel,源自於希臘文angelos=使者。天使,在希伯來文中為「使者」,波斯文中為「密使」,希臘文原意亦為「使者」。天使的名稱和職務,在以諾書中記載得最為詳細,不過即使在天使學最興盛的十三世紀,完整的以諾書都未曾為人所見,直到十八世紀才在敘利亞的教會發現以諾書的原始版本。 由於這一階的天使極其眾多,有守護一國一邦的、有守護一草一木的、有守護人甚至於人的肢體的,因此相對而言各別的天使遠不如大天使有普遍性的知名度,要為個別的天使考據其屬於光之陣營或闇之陣營就更加不可能了。在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中對天使的概念十分相近,但是天使的總數則是眾說紛紜,從數十至數百名(守護七行星、四季、十二個月份、一週七日、一日之各時段等等),到301,655,722名(含133,306,668名墮天者),到6,666軍團×6,666名,並無定論。 由於現今天使學說均衍生自猶太傳說,因此帶著強烈的古以色列歷史色彩也不足為奇了。天使的司令大天使們,就被分為古以色列及諸強鄰的守護神,如米迦勒-以色列、德別爾(熊之神)-波斯、拉哈伯-埃及和薩麥爾(魔王、闇之支配者)-羅馬帝國、亞翁-希臘。當然,除了米迦勒外,其餘諸國的守護大天使都因不同的原因墮落、成為神之敵,藉此突顯以色列的天命所歸。除了這些正式的天使之外,以魔王撒但為首的墮天使群,則是另一類引人爭議的存在,有人說墮天使是第十階級,墮天的原因和墮天者的身份在不同的傳說中差異甚大。雖然angels是所有天使階級中數量最為龐大的,但在傳說和神話中的地位卻不如上級天使遠甚。墮天使們究竟有多少是由此一階級叛出、為何叛出的說法也並不一致。 天使是為了侍奉高次元的神而誕生的靈體生物,或是協助神懲罰違背神諭的人,使神的意旨能夠被服從。換句話說,天使就像是神在人間的終端機,因此天使常以是有雙翼、光輝閃亮的姿態出現,但有時也有以武裝型態出現。在神殿或迷宮裡,經常會有天使出現的記錄,記錄中天使大都是無實體的靈體,也就是說天使以實體出現的例子相當少。 天使以穿著鎧甲型態出現,是因為天使在面臨戰鬥之際,會將自己的身體硬化以保護自己,或改變成其他形狀,因此他們所攜帶的盾或武器,是以自身的一部份變形而成的。 恶魔的种类 Satan 大部份提到撒旦的时候都是指地狱的君主路西华,他也是表示堕天使首领的一般名词。因此,其他居于领导地位的贝利亚、贝鲁瑟丘特等等也可称为撒旦。意为“敌对者”。 Devil 语源来自希腊语的“中伤者”、“敌人”。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撒旦。 Demon 希腊语的demon是“灵魂”的意思。但是中古世纪的基督教教会,为了排除异教的神只或灵魂,而将他转变为地狱的恶魔。demon也用来指服从路西华引起天界战争的下级天使。 大魔王撒旦 撒旦(Satan) 其实是一个代称,意思是“敌对者”,在《失乐园》中,大天使拉斐尔对亚当说:“撒旦是他现在的名字,他当年在天上的名号已失迭。”撒旦是地狱中最大的魔王,有七名堕天使可以被称为撒旦。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Lucifer了,其余也被称为撒旦的魔王列于下: abadon 《启示录》记载,在第五位天使吹响号角时会出现的“破坏者”,号角一响,天上一颗星就会降临地上,打开通往冒着蔽天黑烟的无底深坑的洞口大门,然后以abadon为首的蝗虫魔军要出来,让人类受五个月的折磨。abadon是希伯来字abad─他会杀人-产生的,希腊文译为apollyon,就是“破坏者”。 Samael 基督教圣经没记载,是在外典《希腊语Balk启示录》登场的堕天使。其名有“有毒的光辉使者”的含意,盖sam即希伯来文之“毒”之谓也。在该书中,指称所谓的知识树其实只是Samael种的葡萄树,神诅咒这颗树,禁止人类去吃,aDam吃了发酵的葡萄,等于是喝了酒,因而被神放逐。Samael原具炽天使位格,为负12枚翼之蛇形天使(也有人说炽天使的形象便是蛇),在人间又以“死之天使”闻名,“Samael持着尖端涂以胆汁的枪,立于夜嗥的狗的前头,边走边散布死亡。” Berial “无价值”、“无益处”等意,奇怪的名字。以身为第一位诞生的天使而自负,自称原名Satanail,是所有堕天使中最危险、凶恶的一名。他在堕天后最成功的一次反扑行动是唆使犹大王国再次悖逆神,转而膜拜其邪术,以致见弃于神、被巴比伦灭亡。 原为力天使,如此高洁的素质,使其即使沦落地狱仍拥有优雅高贵的气质,但据《失乐园》描述,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一介懦夫。情愿在地狱苟且偷生,冀望神把他们的罪行忘记之后可以翻身。 但在《死海文书》之《光之子与暗之子之战》中,则指称Berial为天之副君主,暗军团的统率、叛天的首谋首恶。 Beelzebul 又名Baal-Zebul、Baal-Zebub,“豪宅之主”、“苍蝇王”。 在希腊神话中也有这名魔王的痕迹,因为万神之父,Zeus又名“避讳苍蝇者”。事实上,Baal-Zebul在巴勒斯坦的名气仅次于Lucifer,即使在耶稣为人治病时都有人质疑他是否靠着鬼王Beelzebul赶鬼。《失乐园》将其描绘成深思熟虑、外貌威严的贤者,在堕天者中仅次于Lucifer。 azazel:如前述 mastema 希伯来文的“恶意”、亚兰语的“谴责者”。在《以诺书》中有许多这名堕天使的故事。基本上和azazel同是看守天使的指挥者。 Satanael或Satanail 是于10世纪前半于马其顿(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一带)兴起的Bogomil派所引入的恶魔名号。《以诺书》也提过这个名字,不过是说他是看守天使的一员。在Bogomil派眼中的神灵观,是说Satanael和基督(christ)是神的双生兄弟,Satanael成为天使中最崇高的天使,坐于神的右席。因为想更进一步取得和神平等的地位而和追随他的1/3天使一齐被逐出天界。既当不成天界的神,就想自己创造一个自己的天地来当这个新天地的神。于是创造了物质的世界、亚当和夏娃等等。神允许他支配这个天地。这个思想和Gnosticism极其类似,总之就是要彻底弃绝一切物质的享受,以否定恶魔的创世功迹,并寻求回归至高神前。Gnosticism认为至高神在人体内封印了至高神的元灵之光,若要打败创世神(恶魔、Satanael),就必须找出这个光。Satanael当然具有炽天使的位格,因此六翼也是顺理成章。 除了在Satan那一节已介绍的外,那些具代表性的魔物们介绍如下: mammon 于新旧约时代之间于犹太人间兴起的恶魔名号,又名amaimon,是古叙利亚语“财富”之意。是财富的邪神,诱使人为财富互相杀戮。在《失乐园》中,被打入地狱的众天使们便在mammon的指挥下发掘无数的珍宝以建造自己的圣殿。 ashmodeus 这个魔神可能是从波斯传过来的,原本是景教魔神ahriman的六大手下之一,aeshma-deva,乃情欲之魔神。演化进基督教,是在外典《托比特书》(Tobit,犹太被巴比伦灭了之后,被虏至巴比伦的以色列人之一)中登场的。他独占中意的人类女子,杀掉所有与那女子成亲的男子。最后被大天使拉斐尔施计逼出原形,逃往埃及后被大天使加百列擒住。 Leviathan 在旧约《约伯记》中,神在旋风中向约伯展现的巨鳄,源自于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吸取的拜蛇文化。古人见蛇脱皮而去,误以为蛇是不死的生灵,故各地均有蛇崇拜的习俗,其变形便如鳄、龙神的崇拜。《约伯记》除记载了巨鳄Leviathan外,还有巨兽Beheemoth,成为今日巨兽的代名词。 Belphegor 原为亚述的魔神之一,厌恶女性。被基督教文化吸收之后,原本的形象已荡然无存,不知怎地成了怠惰的象徵。 堕天使的地狱七魔王 除了随Lucifer堕天的天使团外,地狱还有七名统治者,统称地狱七魔王(或七魔神): Balbeleet:原为智天使,堕天后成为地狱祭司长,与人订卖魂契约的魔王代表。 Douma:死之沈默天使。埃及守护者。 Sariel:昔为大天使,因将月之魔法授予迦南女祭司而获罪于太阳神(在基督教中自然改成神了),在被放逐前潇洒地离开了天界。 mephistpheles:恨恶“光”者。中世纪魔法师之神,与浮士德订约的魔神。 Rophocale:地狱的宰相,支配人间所有财富。 melilim:使徒保罗称其为“空中大军的君王”,《启示录》中“使土地和海水变苦”的天使。 Rahab:原始的混沌之海的支配者。《以赛亚书》有提及其名。另有三则传说与Rahab有关,一是神创造天地时,命Rahab将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分开,他拒不从命,而被斩为两截,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因此被强行分开,Rahab自然因抗拒神被打入地狱。后来,天使拉结尔之书失落时,为免人与恶魔为争夺此书陷入大战,神命Rahab找回此书,于是他从红海海底找回呈缴,因此功得以复权。好景不常,Rahab支持的埃及法老兴兵追赶逃走的以色列人,神命Rahab分开红海让以色列人渡过,Rahab再度拒不从命,于是又被神给打回了地狱。 路西华(Lucifer) 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带来光明者”。在拉丁文中有“拂晓的明星(金星)”之意。 《以赛亚书》第十四章写到: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为何从天上坠落,你这攻陷列国的,为何被砍倒在地。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的众星之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 路西华在身为六翼炽天使长的时候名为“路西斐尔(Lucifel)”。 在基督教传承中,路西斐尔曾被允许陪侍于神的右侧,是深受信赖的天使。他光辉耀眼,拥有凌驾周围天使的美与勇气,还拥有六对羽翼。 路西斐尔成为堕天使的理由有几个说法。 第一、他的心被邪恶蒙蔽,想取代神,自己坐上王位。 第二、路西斐尔看到地上的人类受苦,神却不加以拯救,因而成为愤怒的堕天使。堕落后的路西斐尔改称为路西华,据说他堕落的场所是和耶路撒冷相对的南半球。 (雅雅曾在一个美国人所著的《圣经释义》中看到另一种说法:路西华之所以成为堕天使,不是他企图比神更强,而是神害怕他比自己更强;因此将他打下地狱,以绝后患!……虽然这样的说法是对神的品质的挑战,但是雅雅还是觉得这种理由最可信。) 接下来谈谈路西华的性格。他的性格可以用三种动物来比喻,就是豹、狮与狼。豹的意义是“神与人类的敌人”,狮子是“墓地的守卫”,狼是夜行性动物,有把人送到冥界的形象。除此之外,这三种动物的头一个字母(Leopard、Lion、Lupus)都和Lucifer相同。 据说大天使米凯尔和堕天使路西华还被赋予神的两种性格。米凯尔是“神表面的容貌、正义、公正、慈悲”;路西华则是“神内在的容貌”。 路西华与蛇的因缘可以说是从伊甸园的亚当夏娃就开始了。由于他可以自由变身,便变身为蛇,诱惑夏娃吃下智慧树的果实,之后亚当也吃了。这就是人类的原罪。他常和蛇的形象结合,也会以古蛇(龙)的形态出现。 但丁《神曲》中可以看到路西华在地狱底部啃食被冰冻的罪人。在米尔顿的《失乐园》中虽失去天使的光辉,但仍保有身为君主的威严。 在那玉座上,君临黑暗的那位支配者,就是曾被誉为至高无上的王者——“光之明星”——现在被称为路西华…… 路西华之谜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路西华=撒旦,但对所有相关资料分析后,还发现在研究圣经的人士之中,有三点争议: 首先,Lucifer一词不见于圣经,Lucifer语自拉丁(意为Lightbearer,希腊文的PHOSPHORUS,oreOSPHOROS)直指themorningstar(相当于现实世界中黎 明时的金星,用来指金星的名称又有Hesperus,cesperugo,Vesper,Noctifer,orNocturnus,见WilliamSmith的SmaLLeRcLaSSIcaL)自然亦可拟人化于他意上。所以它与希伯莱系统的传说无关(eg圣经中的撒旦,satan是翻自希伯莱文的英文)。 他原是非基督教系中的黎明(即光明)之神。 二,中世纪有一首诗中题到: ……Lucifer,howfallesttheefromtheheaven……(路西华,你如此由苍穹而降)。 看了这个我自然想到《以赛亚书》中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为何从天上坠落?”,又想到《最终圣战》中雅典娜的台词“黎明之子路西华,你居然从天而降……” 也有人认为这里提到的fall是“下凡”不是“堕落”,heaven也不是指天堂而是天空。可把这段想做是黎明曙光的拟人化…… 三,翻译出版1611年KingJames版圣经的50多位学者还是“借”用该词来代替canaanite(巴勒斯坦一带)神话中的“Helal”sonof“Shahar”(“Dawn”)于刚才提到的《以赛亚书》十四章: Isaiah14:12Howartthoufallenfromheaven,OLucifer,sonofthe morning!howartthoucutdowntotheground,whichdidstweakenthe nations! 有人说实际上这段是拿来骂politically(巴比伦之王),至于是否又可推而广之于一般的“邪恶”,“邪恶之”……就看“权威”们对圣经的“郢书燕说”了。 这用法是如此的普遍,以至当milton(米尔顿)写《失乐园》时,很自然地用了Lucifer。《失乐园》中有一大部的情节乃milton(米尔顿)个人的文学创作,不能视为圣经的“解译本”,详读两者便能清处地查觉。当今通俗的“恶魔学”乃是将两者混淆的产物,这倒无可厚非,只是实在无以做为论点的依据。有时我们必须分清楚:何者取自圣、何者取自基督教前(异教)文化,何者又是作家的创作。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基督教经历了一次与希腊神话的混同,但丁的《神曲》中可以很明显地见到。此混同仅及于俗世层面。不过讨论圣经或相关知识时,这些因素并不是非常重要 ̄ ̄ ̄ ̄ ̄ 诸神黄昏 【异域灵研】诸神黄昏 世界各族先民的头脑中都有关于世界末日的幻想。北欧先民为神祇和巨人勾画了一幅「诸神的黄昏」的图像。 在许多吟唱诗人的诗歌中,在史诺里.史特卢森(SnorriSturluson)的「新爱达经」里,都不断地提到「诸神的黄昏」。「老爱达经」用了大量的段落描述神祇和巨人的这一决战。 诸神与巨人之间不断的冲突、斗争,一定会引发两大势力的最后决战。 到那时候,不但所有目所能见的创造物将要毁灭,连「巨人国度」、「妖精之乡」和「中庭」的居民,「诸神国度」和「死人之国」的诸神,都将随他们所居的世界而归于毁灭。这世界的末日-Ragnarok-诸神的黄昏,是无论如何避免不了的。 而这可怕的毁灭日子将要来临之前,一定先有预兆。最先显示的预兆是人类面临不曾遇过的严冬。雪不停的下降,严霜使大地冰冻,刺骨的寒风在黑沉沉的天空呼啸,狂风暴雨不见阳光的日子一直持续下去。 像这样悲惨的寒冬接连了三次,中间没有夏天,每天都是阴惨惨的日子。所有的人所期盼夏天全部落空。大雪不停地下,到处都结了冰。 在刺骨的酷寒中,宇宙充满战争和冲突的阴影,旷野的恶兽为了寻找食物四处徘徊。人们彼此不再宽谅互助,手足相残、父子成仇,在丑陋的欲情竞争中互相残杀。 这是一个充满罪恶与恐怖的世界,连大地也为之战栗,海枯地裂。死去的人多到无法计数,秃鹰在空中聚啸盘旋争食死尸,罪恶横流,鲜血染遍大地。无数罪人的灵魂争渡冥河,连河水的颜色都被遮蔽。 世界之树—Yggdrasil顶上,「诸神国度」的金冠鸡不断长鸣报警,它已叫得声嘶力竭,红焰雄鸡从「死人国度」底层以尖锐的啼声响应着。 铁森林——Jarnvid的丘顶上,暴风雨之鹫鹰奋力鼓动双翼,狂风暴雨肆虐呼啸,天地昏黑,追赶日月的狼群吞下了它们的目标,大地崩裂而发出怒吼。 能张口吞噬天地的怪狼—Fenrir,此时已挣脱束缚它的咒锁,它抖一抖身上的皮毛,整个世界都为之颤动。世界之树从树根一直震到树梢,山崩地裂,住在山中洞窟的侏儒们惊惶奔逃,找不到洞窟入口。 毒龙Nidhogg此时也掏空了世界之树的深根,大树已经奄奄一息。这时环绕「中庭」-midgard的大蛇-Jormungander也从海底泥床上醒来,翻腾着它巨大的身,硕长的尾巴掀起巨浪吞没了「中庭」的山脉,海水直冲上「诸神国度」的天空。 从高山一样的巨浪中,大蛇昂起它巨大的头,全身都是毒斑,口中喷出的气息变成火焰烧焦了天空。 就在这天翻地覆的时刻,从南方火之乡(muspelheim)涌来了火焰军队,他们在Surt领导之下,乘着火焰的波涛杀来。Surt右手持着胜利之剑,左手高举熊熊的火焰。 此时邪神Loki也挣脱了永罚的锁炼,加入与诸神为敌的阵营,怪狼-Fenrir跟在祂的后面,一起奔向「诸神国度」。 从东方,巨人Rymer掌着船舵,和大蛇Jormungander一同向「诸神国度」划来。胸前沾满鲜血的地狱恶犬—Garm,立在面临灰暗悲哀深渊的岩石上狂吠。 身体一半肉色一半蓝色的「死人之国」女王—Hela站在用死人指甲制成的大船上,船中载满霜巨人的军队向「诸神国度」开来。 巨人军队挤满了虹桥—Bifrost,喧嚣声震撼宇宙,庄严华丽的虹桥终于在敌人**下崩坏粉碎。山脉崩裂,岩石成灰四处飞散。 天界的守卫者—Heimdall,取出密藏于世界之树—Yggdrasil浓荫中的号角Gjallarhorn,吹出紧急信号,召集诸神和英雄。号角的声音响彻云霄,比雷鸣还清楚,向「诸神国度」报告不幸的消息。 诸神的军队迅速地拿着武器,冲出有540个门的「英灵殿」,在原野上布好阵势,开始迎击巨人们,圆盾与圆盾互相撞击,尖锐的长枪在空中飞舞,像密集的阵雨,喊声动摇天地。 在决战的前夕,Odin只身前往命运井一探。只见到命运三女神脸罩薄纱,默然地坐在雕零的世界之树旁,身边仅有一张破网。Odin转往智者mimir之处,在他耳边说几句话后便转身赶回战场。 现在两方都到齐了,无数年的仇恨将一次解决。 首先交锋的是大神Odin和怪狼-Fenrir,这挣断诅咒之锁的复仇巨魔张开他那足以撑满天地的巨口,向空中喷出熊熊火焰,两眼发出闪电般的精芒向Odin猛扑过去。 Odin举起神枪——Gungnir迎击,祂头戴闪亮的金盔,深蓝色的斗篷像蓝色火焰般在祂肩后起伏,跨下骑着比风还快的天马,真不愧是「诸神国度」的众神之主。但不幸的是祂战运不佳,终于死在怪狼-Fenrir的利齿之下。 Odin之子Vidar见父亲惨死,立刻向怪狼-Fenrir跃去,一脚采住它的下巴将其巨口撕成两半,然后用一根长枪从狼喉刺进心脏,报了杀父之仇。 Frey指挥「英灵殿」的亡灵英雄,向Surt冲去,可是Frey一向惯用的兵器胜利之剑,现在却正持于敌人手中,祂只有拿一鹿角做为武器。Frey终于被敌人手中的胜利之剑击中,奄奄一息。 地狱之犬Garm,一面舔着鲜血,一面向战神Tyr冲去,一场激战过后,Tyr和Garm都伤重而死。 Loki的对手是守卫虹桥的Heimdall,受过长期酷刑之后,Loki的相貌极其恐怖,脸色像死一般苍白,长发和胡子蓬然怒立,看起来像奇怪的角。Heimdall的剑很快就斩下了这丑陋的头,但说也奇怪,这颗被斩下的头颅却从地上弹跃而起,刺中Heimdall的胸部,而夺走祂的生命。 雷神Thor和宿敌——大蛇Jormungander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大蛇庞大的身躯不断翻滚,巧妙地躲避Thor的神槌,同时不断向Thor吐出毒汁。 雷神愤怒极了,把雷神之槌用力朝大蛇头部掷去,剎时雷声轰隆雷光夺目,大蛇昂起身躯向旷野喷出鲜血后倒地死去。但是Thor也中了蛇毒,祂摇晃着发出雷鸣般的痛苦呻吟,踏出九步后,这位「诸神国度」的第一勇士也气绝身亡。 战场上堆满众神和巨人的尸体,平原已经变成一片血海,黑龙「绝望」-Nidhogg在战场上空飞翔,双翼发出骇人的声响,贪婪地啃啮着染满鲜血尚存余温的尸体。 天空中发出血般暗红的光,把天空和大地染成一片深红。战场上立着的身影已寥寥可数。这时杀死Frey的Surt,把手上的火焰投向天空,在红莲般的熊熊烈焰之中,整个宇宙轰然毁灭。 「中庭」已成一片火海,劫火柱贯穿宇宙,浓烟卷没山顶,支撑宇宙的世界之树—Yggdrasil也被火焰吞没而崩倒。 星辰从苍穹中落下,时间已不复存在,焦黑的地面摇晃着沉入汹涌奔腾的海底。触目所及只有滔天巨浪,宇宙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大沉默和永劫的黑暗。 世界就这样毁灭了! 在已经毁灭的宇宙的极南边,有另一片无穷无涯的蓝天,从来没有人曾经到过那里。 世界末日的暴风雨过去了,天地都毁灭了,极少数还活着的神都逃往南方去,一对人类男女藏身世界之树—Yggdrasil的树洞中,饮用晨露,生存了下来。 时间过去了,从他们脚下的大海中涌现出新的大地。死去的光神Blader和盲神Hoder也复活归来。 这片大地比已经毁灭的旧世界更美丽,绿意更深浓,水果树上结实累累,潺潺的水声在清晨新鲜的空气中传来。在这遥远的南方,美丽的平原仍和以往一样存在,幸存的诸神踏着平原上的绿草走过,在草丛中,他们仿佛见到以往在度过的黄金岁月。 怀着深沉的喜悦,诸神似乎又在这和平的新天地中找到那已经崩溃的Odin的宫殿和「英灵殿」的残迹。他们依稀又像走入了「英灵殿」的大厅,幸存的诸神相视,且惊且喜,各人心中都有无尽的怀思,大家不禁喜极而泣,决心重建记忆中那如此鲜明的宫殿,重建一个全新的幸福天地 之后,黑龙「绝望」-Nidhogg从尸堆中窜了出来,它沉重低缓地飞过大地,黑色的翅膀上挂满骸骨。不久它在极远之地墬落下去,消失在寰宇边缘那无底的深渊中。 劫火虽毁灭了宇宙,却也烧毁了一切邪恶,新的秩序又重新建立,新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野蛮人的等级 据传,魔神大陆的野蛮人有三个种族,通常以所戴饰物的位置不同而加以分辨:头上有饰物的称图古鲁人,耳上有饰物的称尔古鲁人、鼻上有饰物的称毕古鲁人。 其中,毕古鲁人以鼻子上所饰物品来区分级别,他们鼻子上一般以猎杀俘虏的骨头作为装饰,依次是:头骨噜,颈骨噜、肋骨噜、尺骨噜、股骨噜(guggle)、耻骨噜、趾骨噜。 由此可见,毕骨鲁人是十分凶残的,大家要切记不要招惹他们。 天使的资料 天使学·第八章堕天使的地狱七魔王 除了随Lucifer堕天的天使团外,地狱还有七名统治者,统称地狱七魔王(或七魔神): Balbeleet:原为智天使,堕天后成为地狱祭司长,与人订卖魂契约的魔王代表。 Douma:死之沈默天使。埃及守护者。 Sariel:昔为大天使,因将月之魔法授予迦南女祭司而获罪于太阳神(在基督教中自然改成神 了),在被放逐前潇洒地离开了天界。 mephistpheles:恨恶“光”者。中世纪魔法师之神,与浮士德订约的魔神。 Rophocale:地狱的宰相,支配人间所有财富。 melilim:使徒保罗称其为“空中大军的君王”,《启示录》中“使土地和海水变苦”的天使。 Rahab:原始的混沌之海的支配者。《以赛亚书》有提及其名。另有三则传说与Rahab有关,一是 神创造天地时,命Rahab将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分开,他拒不从命,而被斩为两截,天上的水和 地上的水因此被强行分开,Rahab自然因抗拒神被打入地狱。后来,天使拉结尔之书失落时,为 免人与恶魔为争夺此书陷入大战,神命Rahab找回此书,于是他从红海海底找回呈缴,因此功得 以复权。好景不常,Rahab支持的埃及法老兴兵追赶逃走的以色列人,神命Rahab分开红海让 以色列人渡过,Rahab再度拒不从命,于是又被神给打回了地狱。 天使学·天使相关 天使,在希伯来文中为“使者”,波斯文中为“密使”,希腊文原意亦为“使者”。天使的名称 和职务,在以诺书中记载得最为详细,不过即使在天使学最兴盛的十三世纪,完整的以诺书都 未曾为人所见,直到十八世纪才在衣索比亚的教会发现以诺书的原始版本。由于这一阶的天使 极其众多,有守护一国一邦的、有守护一草一木的、有守护人甚至于人的肢体的,因此相对而言 各别的天使远不如大天使有普遍性的知名度,要为个别的天使考据其属于光之阵营或□之阵营 就更加不可能了。由于现今天使学说均衍生自犹太传说,因此带著强烈的古以色列历史色彩也不 足为奇了。例如天使的司令大天使们,就被分为古以色列及诸强邻的守护神,米迦勒─以色 列、德别尔(熊之神)─波斯、拉哈布(震撼原始大海的支配者、司‘骄傲‘的天使)─埃及、萨 麦尔(魔王、□之支配者)─罗马帝国、亚翁─希腊。当然了,除了米迦勒外,其余诸国的守 护大天使都因不同的原因堕落、成为神之敌,藉此突显以色列的天命所归。虽然angels是所有 天使阶级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但在传说和神话中的地位却不如上级天使远甚。堕天使们究竟有多 少是由此一阶级叛出、为何叛出的说法也并不一致。 以下仅就《eVa》中曾出现的天使们,以及很可能隶属于此一层的天使之名称和所代表事物作介 绍。 Sachiel:eva剧中的第三使徒。亚森尼派相信它是大天使、周四的守护天使,不过其它甚少传说 认同此一说法,因为除了亚森尼派外,大天使最多七名,收不下Sachiel了:p。别名水之天使。 Shamshel:eva剧中的第四使徒,《以诺书》记载其为职司白昼的天使。 Ramiel:eva剧中的第五使徒,《以诺书》记载,Ramiel为古利格利(看护天使)之一,职掌” 雷‘之天使。(看护天使的内容将在下文详细介绍) Gashiel:eva剧中的第六使徒。犹太教神秘主义传承其为掌管鱼的天使。 Israfel:eva剧中的第七使徒。这是伊斯兰教所传说的天使,因其在《可兰经》卷末吹奏号角而 被认为是司“音乐”的天使。 Sandalphon:eva剧中的第八使徒,大天使metatron的双生兄弟,司“胎儿”之天使。在天国由 七层构成的说法中,Sandalphon是第五天mahon─天使的牢狱─的支配者(在《神曲》中详细的 描写,亚森尼派将此天使编入生命之树中,好像是象徵人的肉身的样子,同时认为他也是大天 使。 matarael:eva剧中的第九使徒,犹太教神秘主义中所传说的雨之天使。 Sahaquiel:eva剧中的第十使徒,为犹太教神秘主义中掌“天空”的天使。 Ireul:eva剧中的第十一使徒(尽管正式公文并不承认),犹太教神秘主义中管“恐怖”的天 使。 Leliel:eva剧中的第十二使徒,犹太教神秘主义称其为掌“夜”的天使。 Bardiel:eva剧中的第十三使徒,犹太教神秘主义中司“雪片”的天使。 Zeruel:eva剧中的第十四/最强使徒,无负犹太神秘主义冠其为掌“力量”的天使。 arael:eva剧中第十五使徒,仍是犹太神秘学传说的天使,司“鸟”。 armisael:eva剧中第十六使徒,犹太神秘学说是掌管“ Tabris:最后的シ者(这是第廿四话的标题,シ者=死者=使者,双关语)。犹太教神秘学指其司 “自由意志”。(注:渚カヲル以“快乐颂”为主题音乐的原因) 以下的天使因为系抄自日文书籍,故英文名称乃由日文“反译”而来,很不可靠,仅供参考! casdae(カスダイエ):堕胎天使 Zarovee(ザロビ):绝壁天使 Dara(ダラ):河川天使 akaiar(アカイアㄧ):忍耐天使 Sakurf(サクルフ):植物天使 Leauet(リウェト):发明天使 mehaviar(メハビアㄧ):道德天使 Rampel(ラムペル):山脉天使 Preaps(プリアプス):情欲天使 Fanuel(ファヌエル):希望天使 Zetal(ゼタル):不死天使 Teiaiel(テイアイエル):未来天使 mumiar(ムミアㄧ):健康天使 Zulfas(ズルファス):森林天使 Potee(ポテㄧ):遗忘天使 Rashel(ラシエル):地震天使 mannar(マンナ):食物天使 Balerkiel(バラキエル):机会天使 Raylar(ライラ):受胎天使 ackriel(アクリエル):不妊天使 Btatol(ブタトル):计算天使 aushiel(アウシェル):宝瓶宫天使 afu(アフ):愤怒天使 Kasdae(カスダイエ):堕胎天使 Shateiel(シャテイエル):沈默天使 Shardgel(シャルギエル):雪之天使 Parashel(パラシエル):珍宝天使 Sofiel(ソフィエル):蔬菜天使 Shakziel(シャクジエル):水边昆虫之天使 Oak(オク):练金术天使 Zaphdealle(ザアフディエル):夏季午后雷雨之天使 eishet·Zenunim(エイシェト·ゼヌニム):娼妇天使 Zadkiel(ザドキエル):记忆天使(此一天使很可能不属angels,因其传说也是天使的支配者 之一) 天使学·沃教天使介绍 祅教七大天使(ameshaSpentas) 祅教最高神亚夫拉手下的七大圣灵,字意有“最高的善”之意,直隶于最高神之下,他们不是神 也不是生物,其性质和地位和基督教的大天使有异典同工之妙,为世界的正义和真理而战。 以下为七大天使之顺位及对应的美德: 斯拉欧加-Sraosha服从 沃夫·马南-Vohumanah智能 艾霞·凡许达-ashavahishta天则 爱尔麦蒂-armaiti虔敬 古钖拉·赖扬-Khshathravairya权威 汉鲁凡戴-Haurvatat完美 阿米雷戴-ameretat不灭 斯拉欧加(Sraosha) 波斯祅教七大天使的第一位天使,司“服从”的天使,字意有“用耳倾听”意,即职务为最高神 的耳朵,亦为神的仲裁官,倾听人间所发生的恶行而下凡执行天罚,并指引人的亡魂。和恶魔艾 耶修曼(即阿斯莫德)是相对抗的敌人。 当波斯帝国统治阿拉伯地区的那段时期,有很多信徒是将其当成天使吉布列(加百列)在崇拜。 他的代表动物是公鸡,因为公鸡的叫声就代表了一种无条件的奉献。一个月中的第十七天是他的 日子。 艾霞·凡许达(ashavahishta) 波斯祅教七大天使的第三位天使,司”天则”的天使,字意有”完美的秩序”意,职则乃保护地 上所有秩序免于破坏。世人将大自然的一切法则如季节,天后都视为他的管辖。和恶魔朵格及因 达拉是相对抗的敌人。 在祅教中他也是“火”的守护神之一,代表其受的重视。 他是七天使中最杰出;天神最宠爱的天使,也是恶魔们是头痛的对手。二月是属于他的月份。 爱尔麦蒂(armaiti) 或作armaita,aramaiti,波斯祅教七大天使的第四位天使,司“虔敬”的使。字意为“献身” 之意。是最高神的唯一女儿;大地的守护女神,立于神的左侧。具有能让大地丰收的一切美德。 和恶魔难海斯扬是相对抗的敌人。 是智惠及真理的女天使,能化身成*人形降到人间,促成所有天底下的美好事物。一个月中的第五 天和十二月是属于她的。 天使学·其他天使介绍 创造天使 圣经《创世记》中详细的描叙到神的光芒分开了画夜,因此有了第一日,第二天作出了天空;第 三天将大海和大地分离,土地长出了植物的嫩芽;第四天做出了太阳和星星;第五日做出了天上 的鸟和水里的鱼;第六日诞生了地上的野兽,并在最后做出了人;第七日为安息之日。 神并且在第一日的时候,就创造了天使作为其创造天地的帮手,参与这历史的见证,这些天使即 被称为”创造天使”。 有这个荣幸成为”创造天使”的天使有七位,最常说的说法为:犹菲勒(Orifiel)、亚纳尔、然 德基尔、萨麦尔、拉斐尔、加百列和米迦勒。详参见七大天使。 这七位天使又分别掌管了七大惑星,为最初天文学的开端;在萨麦尔堕落后,六位又阶住于神之 下的第六天。 犹菲勒土星 然德基尔木星 萨麦尔火星 米迦勒太阳 亚纳尔金星 拉斐尔水星 加百列月亮 自1882年开始,即为米迦勒的太阳时代。由于黄道十二宫和月份有相当关系,之间所司天使又有 很多混淆。 守护天使 angelsofGuardian 古希伯来人创建的七十个国家中,每一个国家都认为有自己的一位守护天使,守护天使的工作除 了国的领域外,更管理了人民的大小事物。以四大天使为首,分别统领下面的各个天使守护他们 国家的人民。 圣经中不同于每一位圣者,这么多守护天使中这些天使的名字都没有被留下来,只有在马太福音 中有流下四个国家的四位守护天使,分别为:波斯-德别尔;罗马-萨麦尔;埃及-拉哈伯;以 色列-米迦勒。而除了米迦勒以外的三位又都成了堕天使,这当然和当时这些国家和以色列对立 的关系。犹太人并且将地上的一草一木都给了一个守护天使,总数达一万一千之多。 十九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Longfellow,1807-82)又给人添了二位天使,为别代表生命和死亡, 之后大多的基督教皆以为人的二侧各有一位天使,右为生命的天使引导人类向善,而左侧即为死 亡天使引导人类向恶;这种说法并没正式被认定。 死亡天使 angelofDeath “死”对古人来说就以经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而司“死亡”的天使也有分为揭发人罪恶而将之 处刑的堕天使和为人类辩护的天使。而大多数这些“神的使者”都因为管理“死”而莫名的成了 堕天使和恶魔,这是相当古怪的事。 首先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认定的四死天使为加百列,米迦勒,沙利叶,萨麦尔。 而犹太神学家中以著名的加百列身为“黄泉的守护者”为死亡天使之首领,以下共有十四位死亡 天使:安德列(adriel)、亚兹拉尔(azrael)、黑曼(hemah)、卡夫其尔(Kafziel)、吉塞 普(Kezaf)、利未安森、马锡特(mashhit)和梅丹佐、萨麦尔,也哲哈拉(Yetzerhara)、耶 卜但(Yehudiam)、亚巴顿、马嫩汉维特(malachha-mavet,和印度阎魔有相互影响)。 其实基督教和死亡有关的天使最有名的还是审判灵魂的米迦勒,他会引导有善灵的信徒走向光 明。另也有说是拉哈伯。而回教和阿拉伯地区的死亡天使乃亚兹拉尔;拜火教的死亡天使为 mairya;另外巴比伦的死亡天使有六位,分别为:加百列-人的生命;卡夫其尔-王的生死;梅 夏贝(meshabber)-动物的生死;马锡特-孩童的生死;阿辅(af)男性的生死;黑曼-家畜的 生死。 火炎天使 angelsofFire 自古有信仰有神话就一定有火神,而人类拜火也是因为火照亮黑暗,能将不洁之物净化的作用。 一般火是代表了“权力”和“威耀”,犹太教中火也是代表了清净,神的形态就是四周被火包 围。罗马教会拜火也是取火“再生”的能力而祈导人能复活。但基督的火却是代表“殉教”和 “地狱”,比较不一样。 再谈到天使,最初创造火的天使有纳塔尔、亚列(arel)、安杜尼勒(atuniel)、犹菲勒 (Johoel)、安达列尔(ardarel)、加百列、乌列(皆为炽天使群)。 爱之天使 angelofLove 爱在人类生活中也是一重要指针,爱有很多种形式,圣经中指出神以爱创造出天地万物,那是一 种“宇宙爱”,因此基督教中神的爱都是教义的根本,而“神之子”的下凡即教导人爱,爱自己 的邻人,甚至爱自己的敌人,都是一种爱的表现(不过却很少教导人去接受爱)。 一通代表爱的天使有耶流(Theliel)、拉米勒(Rahmiel)、拉斐尔、东贵尔(Donquel),犹太 教爱的天使是在神创造人类时约束的。犹太教神秘教派以罗马爱神维娜斯为“爱的天使”之一。 光明天使 angelsofLight “光”的代表意思已经是不必言喻了,基督教所谓的“世界之光”即是对耶稣基督的信仰、慈爱 和穷恩。而持掌光明的天使当然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地位才行。 代表光明的天使有以撒(Isaac)、加百列,耶稣和撒但,当然撒旦是光明天使已经是过去式了, 而以撒是圣经旧约中的人物,由于其父亚伯拉罕(abraham,意谓地位崇高的父亲)信仰之坚定为 上帝所知,在以撒出生传说有不思议的光耀其面容,而被誉称为——光明天使。 这些光明天使都住在第三天,无时无刻唱着神的赞美诗,成为伊甸园生之树的成长营养。中世纪 的基督教都是藉对加百列发誓以表自己的名誉。 乐园天使 angelsofParadise Paradise一字来源于波斯,其意为“包围之地”,即古波斯贵族在打猎时所谓的“猎园”,之后 意思渐转为有与外界隔离而自给自足之意,西洋人将之与“乐园”联想,构想成为亚当和夏娃所 住的“伊甸园”。犹太教和基督教都说出有众的天使守护着乐园。 乐园的天使分举如下:向需勒(Shamshel)、米迦勒、捷芬(Zephon)、佐提尔(Zotiel)、犹 菲尔、加百列。 除了犹太教和基督教,世界各地都有“乐园”的这种世界大同思想,中国“桃源”和日本的“西 方乐土”都有这个味道,只是因为宗教的不同而有些微差异而已。 黄道天使 angelsofZodiac 黄道就是太阳绕地球行走的轨道,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占星学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分别以黄道十 二宫命名之,当时的天文学即以其作为未来的预知及运势的推断,因此古代人又分别给予黄道十 二宫特别代表的意义。 例如人类的历史也可以用十二宫来区分,以二千年为一期,公元前二千年到基督诞生的元年为白 羊宫的时代,公元元年到二千年即双鱼宫,这个年代即基督下来认识这个世界(鱼就是基督的代 表物),而公元二千年到四千年为水瓶宫,水瓶即表示了世界将由一切的爱来引导人类。 十二宫的天使分别为: 白羊宫(aries)—马拉锡第尔(malahidiel) 金牛宫(Taurus)—阿斯莫杜(asmodel) 双这些和平天使即复活后也证实了人类实 乃和平的破坏者,人类不但不断的争战,彼此同类间的残杀,和平天便为人类的所作所为哭泣。 犹太教的和平天使有七位,其领导为麦基洗德。而和和平天使相关联的“正义天使”即以力天使 为主,传播神的爱德。 七大天使 Sevenarchangels 七大天使是《启示录》中明确提到的七位御前天使,分别代表的是礼拜一到礼拜日。天使历中有 明细列出各日的守护天使,但在《创世纪》中神的七位创造天使由于以七日(亦代表了礼拜一至 礼拜日)完成了天地的创造,七大天使自然即所谓这七位创造天使,又是七大惑星的天使 (Secundadeianangels)。 除了四大天使即有可能在这七大天使中占一席,若是说七名“大天使”,则可能是梅丹佐、雷米 勒、沙利叶、亚纳尔、拉贵尔和拉结尔。犹太教神秘教教派至少相信有十四名大天使,对应于他 们的生命之树的七枝七根,七日七夜。在《以诺书》中有以下的记载: 乌列—领导天体星辰并守护冥界 拉斐尔—守护人类的灵魂 拉贵尔—上帝的复仇者 米迦勒—以色列守护神 沙利叶—灵魂的复仇者 加百列—掌管天堂的炽天使与智天使 雷米勒—守护冥界灵魂 塔罗牌 “塔罗”一词,是取自埃及语的tar(道)和ro(王)两词,含有“王道”的意思。因此,“塔罗”本身也就是指身为王者,他应该具备的正确决断力,这也正是这种占卜方式的起源。 塔罗牌是一种古老的占卜工具,它的起源更是个神秘的传说,许多研究神秘学的专家都试着找出一点线索,各种说法众说风云 有说来自埃及,在埃及语中意思为“神圣之旅”,“智慧、魔术之神”。 有说来自古罗马,在拉丁语中意思为“生命之轮” 有说来自希伯来,在犹太语中意思为“法则”。 有说来自波斯,吉普赛语意思为“扑克牌”,将“塔罗”一词传入欧洲的便是吉普赛人。 有说来自古印度,印度神像手中即拿着塔罗牌的某些象征东西,如杯子、权柄、剑和戒指。 有说来自中国,在唐朝纸币上即印有纸牌游戏,相传纸牌为宫廷妻妾娱乐之用。 不论哪一种说法,有一点是肯定的:塔罗是智者将古老的智慧宝典绘成图案,流传下来。 据传,原本『塔罗』并不是以牌的形式来做占卜,它只是一本『叨忒(音同刀特)之书』,是专门用来传达天神旨意的神秘之书。每当古代的法老王有任何疑难问题需要解决时,就会打开这本『叨忒之书』,所有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注:叨忒─为月乃文化教育之神)後来,埃及王朝惨遭消灭之时,为了防止这部神秘之书落入异民族的魔手,便将它用图画的形式绘在卡片上,交付在神官之中。後来经亚历山大之手传入欧洲。在中世纪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玩的塔罗牌。 塔罗牌风行在西方的中世纪,从很多当时的图画、书籍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无论是王宫贵族或是平民百姓,塔罗牌无所不在。一直到教会的兴起,塔罗牌被视为异教的神秘魔法,从此遭到打压。在有心人士的保护下,塔罗牌还是存活了下来,在世人面前展现它的神秘气息。 塔罗牌是由22张图画牌(大阿尔克那)与56张数字牌(小阿尔克那)所组合而成,共有七十八张,每张精致的纸牌都有它独特的图案和意义。占卜的方法是以某种的形式将牌给排列好(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展开』),然後再查看牌的所在位置来做判断。我们可以针对恋爱、健康、财运、婚姻等不同的需求来做占卜,不管是什么都可以藉由塔罗牌来得知,尤其是在不知应采取何种行动的时候,它是一项非常好的指标。另外,关於牌面的解释由牌面所传达出来的讯息,只有你来发现它,揭开塔罗古老的神秘面纱。 塔罗牌的来源众说纷纭,但大致上可分为下列的几个学说: 意大利学说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早在十四世纪,欧洲各国的贵族已经有人玩塔罗牌,其间罗马教廷对塔罗牌加以禁止,将其定性为魔鬼的图册、异教徒的物品。这个说法只能说明塔罗牌曾经在欧洲出现,而不少研究塔罗牌的学者亦不相信塔罗牌源於欧洲。 吉普赛学说 研究塔罗牌的学者们认为塔罗牌极有可能是吉普赛人由亚洲或非洲带到欧洲,他们以占卜为生,塔罗牌就是他们的其中一种占卜方法。不过吉普赛人是一个四处流浪的游牧民族,有没有可能发展出极有系统的塔罗牌哲学呢?塔罗牌可能不是吉普赛人的产品,他们只是从其他文明学习得来的。 古埃及学说 有些人觉得塔罗牌是古埃及的产品。不少人相信,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被毁後,摩洛哥的城市Fez成为新的世界性学术中心,各地的学者都集中於此,可惜他们没有共通的语言和文字,於是他们准备了一本充满神秘符号的图册,用图画代替语言和文字,後来这些图画就演变成游戏用的纸牌。 这个说法太难令人入信,没有事实根据,但另外还有一个源自古埃及的说法,值得大家一听。 Thoth(有人把他译成「埃及月神」)是古埃及人众多神其中之一,掌管智慧和魔法,他亦是数字的发明者。有人认为他发明了塔罗牌中的二十二张大阿卡那,作为埃及巫师祭祀的仪式之一。 这个说法同样是没有太大的理据,相信这个理论的塔罗牌专家,都认为埃及一定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在1799年,拿破仑大军发现一块刻满古埃及文字的黏土版,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考古学家掌握了古埃及人的文字。不单是这块黏土版,其他的埃及文献也没有发现任何关於塔罗牌的记录,这是一件令埃及论的信徒沮丧的事。无论这个说法对与错,不少塔罗牌的象徵图案源於古埃及是不容否认的事。 犹太学说──经过一连串的研究,专家们发现塔罗牌与古代希伯来人的Kabbala有紧密的连系,这个说法可以说是比较可靠。Kabbala是古犹太人的哲学,相传是上帝传授给摩西(或称梅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提升精神力量的学问。 塔罗牌的二十二张大阿卡那,跟希伯来文的二十二个字母和Kabbala都有着深远的关系,有人编写塔罗牌与古希伯来字母的对照表,近数十年内对塔罗牌的研究都显示,塔罗牌源於古犹太人的论点可信性甚高。 总结以上说法,我觉得塔罗牌的起源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塔罗牌的大阿卡那源自古犹太人的Kabbala,由於古犹太人跟古埃及人经常有接触,也吸纳了不少埃及的宗教符号,随着中东战乱频繁,塔罗牌的前身几乎消失。後来吉卜赛人不知怎样学会使用塔罗牌,但相信他们似乎对塔罗牌的哲学层面未必十分了解,他们把它当作占卜工具。 在十二至十四世纪其间传至欧洲,又很快被教廷禁绝。教会的势力减弱後,塔罗牌又可以得到发展,陆续有新的塔罗牌推出,尤其是十九世纪未,研究人员把塔罗牌和古代犹太秘教的卷轴文物连系起来後,塔罗牌的研究变得更有系统,伟特塔罗牌(RiderTarot)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十世纪未是塔罗牌的丰收期,一直被认为是迷信的塔罗牌从新被重视。人们开始觉得现代科学为人类带来的物质生活不能满足心灵上的缺损,塔罗牌的研究应运而生,为现代人带来了物质世界以外的一股清流。以伟特塔罗牌作蓝本,很多塔罗牌在市面推出,令玩家们有更多选择。 塔罗牌的构成 一,主牌(大阿卡那或大阿尔卡那) 标准的塔罗套牌由78张牌组成,分为两部分:主牌(大阿卡娜)和辅牌(小阿卡娜)。“阿卡娜”(arcana)是arcanum的复数形式,后者意为“深奥的秘密”。对于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来说,arcanum是大自然的秘密。因此,塔罗牌汇集了构筑并解释宇宙万物的秘密。 22张主牌是塔罗牌的核心。每张主牌都象征着某种共通性的人类经验。它们代表着原型——直接而连贯地描绘出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 主牌中每一张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序号。有些牌的名字直接表达牌意,例如“力量”、“公正”、和“节制”。另一些牌是过着某种特定生活的人,例如“魔法师”或是“隐者”。还有一些牌采用天体的名字,例如“星星“、“太阳”和“月亮”,它们高悬在天,代表着难以捉摸的力量。 主牌很特殊,因为它们描绘出复杂的、深层的内心反应。塔罗牌上的图像能唤起很多东西,因为它们把深奥的象征与可识别的人物、境况结合起来。这种象征很微妙,但是很有效。 在占卜中,主牌一直倍受关注。当一张主牌出现时,那个牌位上的涵义绝非是平俗的、暂时的。它们代表了你最基本的、最关心的事——你的主要感觉和动机。在后面的课程中,我将更详细地讲述,在占卜中你该如何认识和解释主牌的意义。 主牌通常被视为一组。为了研究塔罗牌如何映射出人的心理状况,许多不同的体系已经发展出来。这些体系中经常用到数学、天文学以及其他一些深奥的学问。 许多解牌者把这些主牌看成个人内心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人称之为“愚者的旅程”(参见练习2.2)。在这些理论中,每张牌都代表某种品德或经验,我们必须结合这些品德或经验才能完全认识自身。 我们都会沿着这条路走向自我实现的目标,尽管旅程绝非平顺,而是经常走弯路、重复甚至重新开始。每个人的路途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的里程碑却是相同的。22张主牌就是心灵成长道路上的路标,从最初的意识(第0号牌)开始,直到睿智与充实(第21号牌)。 “愚者的旅程”从一种经验到下一种经验,看起来是顺利有序地前进,但我们的学习之路却并非如此。我们犯下错误,跳过课程,未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有时我们缺乏勇气与见识,没有探索心灵深处。有些人从未听到过“隐者”在呼唤他们反省内心;有些人则不曾体会过“高塔”所代表的危机,而这种危机体验或许能让他们从自我防卫中解脱出来。 许多时候我们试图战胜困难,却一次次遭到失败。“倒悬者”的教训——放弃,并承受失败的感觉——是非常不易学到的一课,在完全理解这一课之前,我们或许要一遍又一遍地去面对。 我们学到的经验常常不按顺序来。一个童年艰难的人,可能会提前学会“力量”这种品质,但以后必须学习“战车”的统御力与控制力。一个过着隐居生活的人,或许能够克服“恶魔”的诱惑,不去追名逐利,可是早晚要补上“情侣”这一课——关于性与关系的一课。 主牌包含了人生经验的许多层次和模式。这些牌描述了成长的全部过程,不管这些过程是发生在人生的某一段还是整个一生。可以说,人的一生只是我们灵魂发展史中的一段插曲。 无论我们自我探索的过程如何,主牌告诉我们,生命应该是完整而充实的。如果用这句话来指引人生,那么我们终将认识到真正的自我,并最终获得“世界”。 二,辅牌(小阿卡娜或小阿尔卡娜) 主牌表达了共通的主题,而辅牌则把这些主题扩展到现实中,展示出它们如何在日常事件中发生作用。辅牌代表你关心的事情、你的行动、你的情绪,这些东西构筑出生活的剧本。 辅牌共56张,分为四组:杖(Wands)、杯(cups)、剑(Swords)和纹章(Pentacles)(作者注:许多塔罗牌使用另外的名字来称呼这四组牌。所选的名字通常反映出本组的主题)(凤凰注:很多人把Pentacles译成“币”,确实,它的外观是一个金色的圆币,上面有五角星图纹。实际上,pen这个词根的意思是“五”,pentacle与pentagram通用,指巫术中的五芒星,通常用作护身符。译成“币”或许会使学习者完全理解成金钱,因而产生误导。所以,在这里我使用“纹章”这个译法)。每组牌都有特定的含义。 ·杖(Wands) 杖这一组,代表创造、行动和运动。它们与热情、探求、冒险和自信等品德相关。这一组相当于中国哲学里的“阳”或是男性特征,关联元素为火。一堆跳动的火焰是杖之力量的完美象征。这种能量向外发散,使人热情地参与事务。 ·杯(cups) 杯这一组,代表情绪和心灵体验。它们描述了内心状态、感觉和关系。这种能量是向内聚集的。杯相当于中国哲学里的“阴”或是女性特征,关联元素为水。水可以流动,可以填满空隙,能够忍受,却又喜怒无常,这些都使它成为杯的典型象征。 ·剑(Swords) 剑这一组,代表才智、思考和原因。它们与公正、真诚、道德等相关。剑的关联元素是风。晴空开敞,万里无云,处处明亮,象征着清澈明晰的内心精神,这是剑的最好写照。这一组也会引向不协调与不幸。我们的头脑是一项宝贵的财产,但是它代表自我,如果没有心灵向导注入智慧,它便会把我们带入歧途。 ·纹章(Pentacles) 纹章这一组,代表实践、安全和物质。它们与处理问题时的具体需求相关。纹章的关联元素是地。纹章的精神是赞颂大自然之美、与植物和动物互动,以及身体的生理感觉。纹章也代表各种各样的繁荣、成功和财富。有时这一组也被称为“币”。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当换取货物、享受服务时,“币”当然是最明显的象征了。 每组牌都有自己所代表的独特性质。我们的日常体验中,混和了这四类特性。塔罗占卜会告诉你,在任何给定的时刻,这四种不同的能量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参见“各组特性列表”)。 这四组牌都是由十张数字牌(从a到10)以及四张爵牌(王、后、骑士和侍从)组成,很象我们经常玩的扑克牌。在塔罗牌的能量运行中,每张牌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a(aces) a说明了本组的主题。例如,“杯之a”代表爱、情绪、直觉,以及亲密关系——这些内容呈现在杯组的其他牌中。a始终代表正面的力量。它承载着本组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 ·中间牌 编有序号的中间牌(二至九号牌),每张都代表本组的一个不同侧面。例如,杖组所揭示的主题中,有个人力量(杖之二)、领导能力(杖之三)、兴奋(杖之四)和竞争(杖之五)。一张牌可能会从几个角度探讨一个问题,例如“纹章之五”显示出需求的许多方面——困难时期(物质需求)、健康不佳(生理需求),以及拒绝(感情需求)。 ·十 第十号牌把a牌的主题推导到一个逻辑结果上。例如,“杯之a”代表爱、亲密关系以及情绪等等,如果你让它们发展下去,最后就会变成乐趣、平和以及家庭之爱,这正是“杯之十”的内容。 ·爵牌 爵牌是一些个性化的人物,反映出各自的特质与身份。爵牌向我们展示一些特定的生存方式,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应用(或是避免!)这种处世原则。 *“王”是成熟而男性化的。他是个实干家,在生活中的事务上,他关注着外在。在本组中,他代表权威、控制与统御的方面。王的方式是强壮、果断、直接。他关心结果与实践,以及如何应对事务。 *“后”是成熟而女性化的。她包容本组的特性,却并不把它们发挥出去。她关注着内在,她的方式是放松与自然。后更关心生存的乐趣,而不太看重结果。她与感觉、关系和自我表现相关。 *“骑士”是个未成熟的青年。在表现自己时,他无法保持平衡。他想要成功地适应世界,却在两个极端中大幅度摇摆。骑士的行为有时很过分,但他仍然是热切而忠诚的,这使我们能够原谅他。我们佩服并且羡慕他的精神与精力。 *“侍从”是个顽皮的孩子。他用快乐而无拘无束的方式来发挥本组的特性。他的方式或许不够深刻,但却是简单、轻松、出于本能的。他象征着探求与可能性。 三,牌阵 牌阵是某种固定的结构,用于放置塔罗牌。它指定了要用多少张牌、每张牌放在哪里,以及每个位置的意义。牌阵是一个模板,塔罗牌按这种模板放置,由此揭示某个给定的题目。模板让塔罗牌优美地聚集在一起,并使它们有了意义。 牌阵最重要的性质是:每个牌位都有独特的含义。当一张牌落在某个位置上时,牌位的含义使牌本身的意义变得生动起来。例如,“纹章之四”代表占有、控制,以及被阻碍的变化。在“凯尔特十字牌阵”中,如果这张牌落在位置4上(该位置表示“过去”),你会看到这些特质在远离你的生活;相反,如果是落在位置5上(该位置表示“将来”),说明这些特质将会进入你的生活——位置不同,解释起来就完全不同。 塔罗牌阵可大可小,结构多变。“瑞多之轮”(Rahdue”sWheel,详见Tarot:aHandbookfortheJourneyman一书,作者eileenconnolly(NorthHollywood,ca:Newcastle,1987),第128-157页)这一牌阵囊括了全部78张牌,为一个人的生活描绘出庞大而深远的画面。牌阵也可以只用一张牌。第五课中我将讲述,在每日占卜练习中,单张牌阵是如何地有用。 大部分牌阵使用六到十五张牌。这个范围大小适中,不至于让你顾不过来,又足以把某个问题揭示到一定深度。牌阵的结构经常根据其主题而定。例如,“豪若斯寇普”(Horoscope,详见I.B.myers的著作Themyers-BriggsTypeIndicator(Paloalto,ca:consultingPsychologistsPress,1962)这一牌阵的形状源自传统的生日星宫图,其十二张牌对应着黄道十二宫。 当牌在牌阵中相互联系起来时,就产生了全新的、整体的意义。牌的含义互相组合,故事开始发展,把性格、情节和场景串成一条线。用牌阵中的牌来编织故事,这是塔罗占卜中最令人兴奋、最具创造性的一面。这是一门艺术,不过仍有许多指导原则可供你借鉴。 塔罗牌占卜前的准备工作 注意事项 一、塔罗牌推测是一种‘触机:,心诚则灵。以塔罗牌推测文事,通常都很灵验,它提供一种预兆或警示. 二、纸牌推测所显示的牌是一种象征意义,每张塔罗牌都隐藏正、反两种意义,当牌翻出来是正面,代表正面意义;当牌翻出来是颠倒面,则代表反面的意义。 三、和易经一样,任何一张塔罗牌都又阴、阳两面,即积极面和消极面。因此,拿到好牌不要太过得意,应把握机会,采取行动,才不会丧失良机;拿到坏牌也不必气馁,只要能够提高警觉,就可化险为夷。 四、塔罗牌意义非常丰富,当牌翻出来的时候,可以就图案印象先‘感觉‘一下,它会出动你心灵的深处,给你很多启示。 五、塔罗牌推测所问的问题必须很明确、直接、不要笼统。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六、同样的问题,不必问两次。若想进一步了解心中疑惑,可以改变问话方式再推测一次,以作印证。 七、好好的珍惜、爱护你的塔罗牌。你愈珍惜它,和它愈又感情,就愈能体会牌中的含义。 八、最好挑选安静的地方,避免干扰;尤其若是发问者希望隐秘、注重隐私,更应注意选择推测的地方。 九、让发问者拿牌、洗牌,使他有充分的时间构思问题,并可放松心情。 十、塔罗牌是一种媒介、一种感应,透过牌显示一种征兆,因此可以用第六感和直觉来诠释牌的意义。 十一、不管所显示的征兆是凶是吉都坦然处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人合一是最重要的人生法则。 具体归纳为: 一时间:塔罗牌推测时间不限定时间,也不一定要在晚上,但要在安静的时候,但一天一次为佳。 二地点:选择一个隐秘的地点,最好不要在公众场合,才能保持宁静的气氛。 三对象:推测者可以是本人,也可以为他人推测。 四洗牌:每一次推测前必须先由求问者执行洗牌的动作,随意将牌混合。洗牌可以将牌面朝下,放在桌面上两手搓牌;也可拿在手上像玩桥牌一样洗牌。 五切牌:洗完牌后,将牌叠好,请求问者切两次牌,再放会桌面。 六抽牌:根据求问者要问的问题选择推测的牌型,让发问者开始抽牌,一次只能抽一张。 七排牌:将求问者所抽出的牌依牌型顺序排好,此时牌面向下全部盖起来。 八看牌:把排好的牌一张一张打开,等全部的牌都打开之后,再开始解牌。 九解牌:不管是自己推测或是为他人推测,解牌之前先感受一下此牌型给你的感觉、代表什么样的意义;然后再从每张牌的解讲和整个牌型的前后关系做一全盘的分析。 占卜步骤 第一步:事先准备与禁忌 首先最重要的是:使用塔罗牌前,确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在良好、平静的状态.解读塔罗是一件需要费心力的工作,必须集中精神,才能了解塔罗牌所呈现现的意义. 什么时候推测最好? 只要你的精神状态够清晰,任何时间都可以. 在哪里推测? 找一个不会干扰你的地点.理想中的好地点:和朋友到你宁静的小窝,泡杯红茶,一起来解读你拉的命运吧! 用什么来进行推测? 当然用塔罗牌!这时的推测法,使用的都是二十二张的大塔罗牌来进行的. 一块黑布.基本上,塔罗需要一张足够空间的桌子来排牌型,准备一块干净的布铺在桌面上,以免牌直接和桌面接触,容易变脏.至于建议你用黑色,是因为无论从科学或是推测学上而言,黑色都是最能聚集光线与能量的颜色. 忌讳些什么东西? 不可以在同一于内推测同一个问题两次.塔晚牌是你籍以窥探命运一隅的工具,可说是命运旅程上的伙伴,因此,你必须对它寄予绝对的信任。如果它告诉你的结果不尽如意,还是应该保持着尊重的态度。千万不要有‘算到好结果出来为止‘的心态--命运并不是一种尝试错误的游戏。如果一意孤行,那么你的塔罗牌以后便不会愿意再向你显示任何正确的答案了。 务必信任自己的塔罗牌。 不要遗失任何一张牌。一套牌就像手足一样,有其完整性,无论遗失了哪一张,对牌本身而言都是一种伤害。所以我能给你的建议是:请小心保留。 避免洗牌时的意外状况。在第三步为你说明的洗牌过程中,会有如下的状况出现:洗着、洗着一张牌突然翻赤来正面朝上;要不就是把一些牌洗掉到地上;或者在切牌的时候放错堆等等.你应该尽量避免这些意外,因为这些现象都在说明一件事:你的精神可能不够专注.这会对推测的结果造成最严重的影响. 第二步:确认问题与推测方式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接下来便是确认想要问的问题.千万记住:问题必须在进行下一个步骤--"洗牌"之前确认清楚.一旦开始洗牌,就不可以再更换问题了. 第三步:洗牌 洗牌一共有两种不同的动作.每推测一次,都要重复这两种洗牌. 我们先来进行第一种洗牌.把二十二张大塔罗牌牌面朝下,叠齐放在自己的手中.集中精神,不要想任何事物.然后,开始顺从自己的意志,从牌叠中间抽出一落,放在牌叠的最上方.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几次,次数的多少依的意志而定. 接下来,把牌放在平面上,准备第二种洗牌(见右图).同样的,你的精神仍必须集中把牌以圆圈的方式摊开,并且以两手依顺时秆的方向开始洗牌.一边洗牌时,要一边在心中默述即将推测的问题,以及思考即将采用的牌型. 倾听你内在的声音,你会感觉出来何时可以停止;这时,把牌慢慢的聚拢(不要忘了还是要以顺时针的方式进行),最后把它恢复成一叠牌,以横的方向放好. 另外,有一些推测法则需要求问的人本身意志集中,默念自己的问题.这时,你只需保持心无杂念就可以;何时停止洗牌,是由求问的人来决定的. 第四步:切牌 切牌是让求问者大显身手的时刻。当你洗完牌、牌面朝下叠成一叠放好之后,就要请求问的人来切牌.当然,如果求问的人就是你自己,就要自己来切牌了. 首先,请对方集中精神,从牌叠的上方,依照自己的意志拿起一落牌(绝对不可以不拿),把这一落牌放在原先牌叠的下方(也就是靠近你的这个方向),变成两落(见右图). 再来,从第二落的上面再拿一落牌;这将要放到第一落的上方.现在,你们面前已经有三落牌了. 接下来,由你来把牌叠回去.先把第一落拿起来,放到第二落的上方;再把这个第一落和第二落的合体拿起来,放到第三落的上方.如此,便恢复为一叠牌了. 我们还剩下最后一个切牌动作.在刚刚的过程里,牌面都是横向朝下的.我们现在要把牌转为直向朝下(见左图).这个动作千万不可以搞错了:如果是为对方推测,你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的;也就是说,你要把塔罗牌的左端朝下旋转90度,变为直向.如果你是为自己推测,则是顺时针把牌旋转90度.一旦搞错,整个牌面的意义会完全颠倒,所以务必要谨慎喔! 第五步:排牌型 洗牌和切牌是整个过程里最关乎准确与否的步骤.接下来的排牌就简单许多.你只需要按照刚刚决定要用的排法,把牌型排出来就可以了.记住一点: 所有塔罗牌在排牌的过程里,都要维持着牌面朝下的状态.通常只有一部分的牌会用在牌型上,其他剩下的牌,就仍维持直向朝下的状态,叠好放在一旁. 第六步:开牌、解读 牌型排好之后,按顺序把每一张牌掀开.掀牌的方式是由左往右翻.等全部牌翻出来之后,便是你解读的时候了. 简便的数字推算法 根据你的出生年、月、日,可以找出代表你自己生命对应的塔罗牌.生命的无赖罗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代表个性象征的塔罗牌,另一种则是代表灵魂象征的塔罗牌。 代表个性象征的塔罗牌,显示你表现鱼外在世界的智慧、才能、气质、风度、脾气等,也就是别人如何看你的一切. 代表灵魂象征的塔罗牌,显示内心深处的你,你内在的渴望、精力的来源、精神的感受、追求和向往的理想人生,它代表不为人知的真正的你. 当你降生于人间,你的生命就和这个世界开始了接触,你的个性和灵魂也伴随生命而来. 因此,找出属于自己生命的塔罗牌(应从大阿卡那22张或25张主牌中找),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是谁,别人又如何看待你. 发现你生命中隐藏的个性和力量,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发挥潜能和特长,更可以看清未来,开拓美好的前途. 推算方式如下: 一、把你出生的公历年、月、日三个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总数;再把总数的各个数字相加,会得到一个二位数;然后把二位数的两个数字相加,会得到一个个位数.此二位数代表个性象征的塔罗牌,个位数则代表灵魂象征的塔罗牌。 二、如果总数的各个数字相加,和为个数,则此数字同时代表个性和灵魂属于同一个象征的人,通常都是专业人才。 三、如果总数的各个数字相加,和为19;1和9相加等于10;1和0再相加等于1,这是唯一有三个数字的组合。 这三个数字,第一个代表个性,第三个代表灵魂,而多出来的第二个则代表创造力。拥有创造力象征的人是绝佳的创意人才。 四、如果总数的各个数字相加,和为22(或25),22减去22等于0。因为传统塔罗牌为22张(变形塔罗为25),数字由0排至21,因此数字22等于数字0,这数字代表个性;22的2加2等于4,这数字代表灵魂。 五、如果总数的各个数字相加,和大于22(在变形塔罗牌中为25),则把和减去22(或25)、所得余数代表个性;和的两个数字相加,求得的个数代表灵魂。 传统塔罗牌数字对应的人生型态 一、如果你推算出来的人性象征和灵魂数字相同,代表你人生的发展是单一的;如果个性象征和灵魂象征的数字不同,代表你人生的发展是又重的。 二、如果你的数字是0,代表你追求的是多采多姿、变化多端的人生。 三、如果你的数字是1~6,代表你追求的是和谐的人生. 四、如果你的数字是7~12,代表你追求的是充满冒险和挑战的人生. 五、如果你的数字是13~18,代表你追求的是不断开创和改变的人生. 六、如果你的数字是19~21,代表你追求的是自我实现和成就的人生. 根据你出生的月、日和不同的年份,可以推算出每一个代表你当年支持驼势的塔罗牌. 由于运势的推算是以生日为基准,因此每一年运势的开始,也是以那一天起算. 比如,你是一九七六年六月一日生,则一九九七年的运势从一九九七年六月一日起算,六月一日以前为一九九六年的运势. 利用这种推算方式,可以找出代表当年或来年运势的塔罗牌.若从出生的年份开始推算,也可以算出一个人的流年. 从推算流年中,你会发现你的数字系按顺序排更,但隔一段期间数字便会中断,跳到另一顺序.这种数字中断的现象,即代表你生命中运势的改变,是人生的转折点和新运势的开始. 同时,你也会发现代表运势的塔罗牌中,没有0(愚者)和1(魔术师)这两张牌,因为每一年的运势中都充满了未知(愚者)和(魔术师)变化. 一、把你出生的阳历月、日和当年的年分相加,得到总数;再把总数的各个数字相加,若和等于或小于21,则按此数字找出代表运势的相关塔罗牌. 二、如果总数和各个数字相加,和等于或大于22(变形塔罗为25),则再将和的两个数字相加,成为个数,此个数即为代表运势的数字. 三、如果总数的各个数字相加,和等于28,把2和8相加等于10,10即为代表运势的数字,不再把10的10和相加 五芒星知识 五芒星是什么 五芒星的五个顶点都代表不同的元素,分别是地、水、火、风及象徵人类精神力量的第五元素,而五芒星亦是在魔法中是常被使用的符号,因为其整体一看就像一个人的身体,最顶一点为头部,其余为四肢。 在圣经中,人是被创造者,而五芒星也含有被创造之意,这就和四元素及人体相对应。当顶点指向天时,那便代表圣力。 五芒星和法术的关系 大家有没有听过五芒星术式?它有分大术式和小术式两种,小的一般用於灵体防御,而大的术式便大多用在召唤仪式。召唤不同的能力会用不同的画法,例如火的五芒星是以上方当顶点向右下画起,一笔连成星。 关於五芒星的画法 关於五芒星的画法,可分「四元素」四种 ,每种元素又可分「召唤」和「驱逐」两种用途, 所以一共有八种画法。 火之五芒星 召唤:从「上」顶点至「右下」顶点开始画完五芒星以召唤。 驱逐:从「右下」顶点至「上」顶点开始画完五芒星以驱逐。 水之五芒星 召唤:从「左上」顶点至「右上」顶点开始画完五芒星以召唤。 驱逐:从「右上」顶点至「左上」顶点开始画完五芒星以驱逐。 风之五芒星 召唤:从「右上」顶点至「左上」顶点开始画完五芒星以召唤。 驱逐:从「左上」顶点至「右上」顶点开始画完五芒星以驱逐。 地之五芒星 召唤:从「上」顶点至「左下」顶点开始画完五芒星以召唤。 驱逐:从「左下」顶点至「上」顶点开始画完五芒星以驱逐。 很难背吗?不会不会~ 只要在画时,於心中排列出四元素的位置,就很好记了。 五芒星上的元素位置: 上~灵元素 右上~水元素 右下~火元素 左下~地元素 左上~风元素 不可胡乱将五芒星逆转 如果把五芒星倒过来,那便是把人的精神指向下,即地狱,那就会成了邪恶的恶魔符号,而倒挂五芒星亦代表撒旦。 在二次大战时期,当德国将整个欧洲除英、俄、义之外全部统治时,希特拉的屠杀犹太人计画也开始了。当时纳粹军在各地建立无数的集中营,并强迫犹太人胸前需戴上黄色的五芒星以示区别,可见代逆五芒星的代表性。 吟游诗人 晚风中的吟唱——吟游诗人的真相 时代已经酝酿,时序即将更新, 童贞的正义女神将重回人间,盛世又将重现, 新时代的头生儿,已经从天而将,即将光临地上。 ——《牧歌》 沙漏中的分秒暂时停止流动吧,让我们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揭开吟游诗人的面纱。他们真的存在吗?维吉尔在山林中才能描绘出自然的灵秀吗?奇幻小说与角色扮演游戏中这种普遍的职业根基何在?探索真相或许比亲历真相更为有趣,那就去看看中世纪的吟游诗人、民谣歌者、宫廷乐师的本源。 奇幻小说中最常见的是吟游诗人,他们用才艺谱写传奇式的人生,带着乐器浪迹天涯,用歌谣抓住听众并创作了无数流传后世的史诗与乐章。在西方的奇幻小说中,他们往往掌握多种魔法的奥秘。白天他们在月桂下欢宴、吟唱;在黑夜中也许躲在后花园的矮墙后面,手中握着开锁的钥匙,或是致命的短刀,窥觑着黑暗中不为人所知的种种秘密。 他们被认为是灵慧的歌者,全能的乐手,实际上,许多奇幻小说中提到的乐器中世纪时尚未问世。人鱼弹奏的竖琴在13世纪问世;凯旋式上挂着飘带的长号出现于15世纪晚期;歌颂田园风光的芦笛则更是1621年的产物。 吟游诗人还是存在,与想象中的悠闲淡泊稍有出入,但他们还是存在。如同贵族制度一样,虽然其成长的过程是如此丑恶,但还是奇幻小说必有的成分。不错,吟游诗人远在希腊罗马时代就存在。不过他们刚产生时,并没有在乡间表现他们的文采曲艺,也不随着风旅行,将消息传播到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 贵族文化完善的同时,富裕的统治阶层已不再满足于偶尔节日的纵酒欢宴,从许多资料都能看到,罗马帝国在穷奢极欲中早已忘了祖先靠母狼哺育的惨淡,战神该为其后人的不屑而羞愧。美酒如同河流一般流淌,辉煌壮丽的浴场与剧院中上演的是不堪描绘的荒唐。吟游诗人总在其间。他们为蒙昧的民众提供维吉尔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时代,其后出现的诗人才能作为奇幻小说中的原型。 吟游诗人有一项特殊才能,他们能敏感的把握宫廷中风向的流动。不用看到鬼魂,他们就知道****的禽兽正戴着哈姆雷特父亲的皇冠。如果感受到危机,他们弹奏的乐音中就会加入微小的变化与延迟,观众未曾察觉,同样高明的乐师却可以分辨。听起来神乎其技?是的,相关记载很少,因为口头的吟唱不着文字,早已湮没。 仅在少量寺院典籍与威尔第的歌剧中有所提及,倒是留下了有趣的线索供学者探讨。如何做到这点的尚不为人知,但并不是所有的吟游诗人都有这种才能。更多的业余爱好者希望籍卖唱糊口——他们连自己的乐器都不能熟练的弹奏,与其说是艺术家实则更像逗趣的丑角。真正的吟游诗人用乐器创造出氛围拢来观众,然后开始讲述他的经历,他们的歌中贯穿着很讲究的韵律。 那么吟游诗人怎样得到各种消息,如何掌握种种暗中的阴谋呢?他从不用自己打听,特殊的职业使他身边总是积聚着大量的听众。当时的老百姓虽然及不上晋朝的士大夫,但同样喜好泛泛的空谈。如果他们心里有什么念头,大到政府的换届选举,小到邻居妻子品行不端,哪怕只是猜测,都会煞有介事的告诉走街串巷的吟游诗人,提供了这样的情报,参政意识强烈的市民就会要求为他单奏一曲,也算件乐事。(当然,深闺中的贵族小姐也可能有种种高级的秋思或低俗的春望,她们就私下让使女将吟游诗人请来,一般艺术家总是多才且多情的,于是很应景的题材在父执辈的期盼外上演,附带产品不表。)吟游诗人将道听途说谱成曲,在晚宴上颂唱。那些场合通常很扰攘嘈杂,所以要唱两遍,每个人都仔细的从曲子中总结出有用的情报来。这样的传统随着版图的扩大被散布到罗马帝国的各个角落,就连北方的蛮族,也可以从来往的诗人那里,打听到邻近部落的动向。 我们可以由此得出为什么吟游诗人在中世纪受到相当尊敬,也是其价值所在,他们散播着有用的信息。当然,在贩夫走卒出没的市场中卖唱的艺人不在这些精英之列,他们为数众多,但学识与精力都无法与真正的吟游诗人相比,故而得不到相同的尊敬与认可。宫廷学者也不在此列,靠着赏赐做学问或卖弄小把戏的御用文人其时尚未诞生。 希腊罗马时代就是如此闭塞,往来各地的行脚商人、冒险家有时也扮演这样的角色。当然,吟游诗人散播的不仅仅是谣言与噩耗,爱情或是丰收的喜悦亦是流行的素材。但前者往往更耸人听闻,容易吸引听众。凯撒遇刺后,布鲁图斯的作为很快就被编写成背弃的主题;亚西比德远征西西里的舰队尚未登陆,民谣歌手就传唱他对神灵的亵渎,果然街头的赫尔姆斯像统统被捣毁了,于是雅典的暴民放逐了他们最伟大的统帅。他们的歌谣往往作为正式的陈供。 1286年,丹麦国王艾力·克理平在田猎中遇刺身亡,其子艾力·孟斐德继位,有一批贵族随即被告以谋杀先王的罪名。原因呢?吟游诗人讲述了一个奇怪的故事:老国王与一位贵族的妻子有染,而那位贵族很忠诚的侍奉着主子,直到一次出差归来无意中发现了妻子的访客。于是他邀集了另外几位密友在国王出猎时报复了妻子的不贞。虽然人的名字都做了巧妙的修改,也没有宫廷乐师敢将这种作品送上公开的殿堂,新国王还是听说了。于是有关人等经过私下的审判,一概被送上断头台。 同样被涉及的吟游诗人,则包好简单的行李与他的乐器,漫步离开了权贵的城堡,避过了灭顶之祸。他没有固定的目的,只是随着风继续自己的旅程与修行,这么信步走着,走出了正史愿意收录的范畴。 西方炼金术 西方的炼金术,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亚历山大城。这座以亚历山大大帝之名命名的城,位于埃及尼罗河入海口,是个繁华的城市,有很多民族杂居在一起。 埃及人的冶金技术很发达(比中国都早哦),这是炼金术产生的基本条件。不过埃及工匠们都很实际,虽然也会偷偷往黄金里掺点黄铜,以次充好,赚点不义之财,但还没有直接把黄铜变成黄金的妄想。希腊人在与埃及人的交往中发现了这一点,再加上希腊人的哲学思想中原本就有关于金属转变为黄金的理论,于是,炼金术产生了,只是单纯的想把普通金属变为黄金,还真是实际啊。 炼金术的基本思想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学说(地水火风),各种元素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不完善的金属(铜、铁)终究会转变为完善的金属(金),炼金术就是要让这个转变的过程加速。 顺便说一句,这个四元素学说在西方相当有基础,很多传说都是用这个学说来解释世界的组成的,《玛丽/艾莉》中的物品也是按照这个来分类的。 前面说过,这个亚历山大城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当然不仅仅是埃及人和希腊人在做炼金术士,各个民族的人都拿出他们的神话来为炼金术尽一份力。 结果炼金先得祭天求神,念咒驱鬼,还要符合神秘的仪式,总之是玄之又玄,一个不注意就会失败。其实呢,那时候炼金的基本方法就是把普通金属混合熔炼,得到黑色合金,再加入水银让它转白,再用硫化钙溶液让它变黄,再洗干净就行了。 这样炼金术炼出的黄金,当然也并不是真金,大量制造之后,终究会引起市场混乱。这时的亚历山大城隶属于罗马帝国,这个注重军事的帝国对经济和知识不怎么重视。公元四世纪,罗马皇帝整顿金融市场,炼金术由于制造了大量伪金而被取缔了。 不过,有一部分炼金术的书籍被景教的信仰者带到了中东。 景教是基督教的支派,既肯定神性也肯定人性,所以认为世俗的文化技术是有益的,甚至是上帝故意安排的,可以与神学共存。当时罗马的国教是正统的基督教,不能容忍这种宽容的思想,对景教十分排斥。 于是景教东迁到波斯。波斯的官方宗教是拜火教,不过对其它宗教也很宽容,景教教徒凭借他们的医学技术得到波斯贵族的支持,终于可以安下心来研究,炼金术又有了一点复兴的迹象。 结果战乱发生,阿拉伯人入侵。 八世纪初,阿拉伯人建立了以波斯为中心的大帝国。阿拉伯人本身的文化十分落后,但对于接触到的先进文化就要全盘吸收,不过要翻译成阿拉伯文。那时候的阿拉伯帝国统治者,非常重视希腊人哲学著作的翻译,据说当时做翻译的报酬是与译稿等重量的黄金。不过造纸术也是在那个时候传入阿拉伯的,如果是用纸写的译稿可就亏多了,呵呵…… 到了九世纪,阿拉伯社会繁荣昌盛,丰衣足食,炼金术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阿拉伯的炼金家中,扎比尔是最出名的。这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受到重视,在他死后,街道修建时,人们发现了他做实验的地下室,里面有大量炼金器具,还有一大块黄金。于是人们认为他掌握了真正的炼金术,他的著作成了畅销书,以至于后来有很多炼金术的书籍都假托扎比尔之名。 在八世纪的时候,阿拉伯炼金术中就出现了一个新词语——丹药,是指一种点人长生、点铁成金的物质,显然是来自中国的炼丹术。在这之前西方的炼金术还只是以炼制黄金为目的。 那时候的中国,正是盛唐时期,西域胡商往来频繁,炼丹的思想,也被他们传播到了阿拉伯。与西方不同,中国有足够多的成仙故事,所以中国炼金术士一开始就是以炼丹成仙为目的的,至于炼药治病,只是副业而已,如果要炼金发财,那更是俗念,至于炼伪金发横财,简直是天诛地灭,祸及子孙的。 很多宗教都有神仙传说,但似乎只有道教相信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修炼长生不老,变成神仙,所以也只有道教才有那句极有气势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样阿拉伯的炼金术中也有了炼药治病的内容,而且阿拉伯的炼金术士们还大胆猜测:丹药可以点铁成金,点人成仙,说不定也能点物成*人。基督教不是说人类是上帝用泥土做的吗?希腊传说中也有用神水做的神像可以变活,所以,人造生命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炼金术士艾莉》中也有人造生命法,比如爱赛尔的人造人,还有艾莉的木鸡,好像还有“活生生扫帚”也该属于这一类。 十一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度过了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因为这时的阿拉伯帝国开始变得腐败奢靡,经济衰退,又有外族入侵,炼金术这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实践的研究性工作,是没办法在这种动荡的社会中进行的。 这时候的西欧社会,经过数百年的黑暗,文化水平远低于东方,基督教会把内战的祸水引向他国,发起了十字军东征。他们被东方灿烂的文化震惊,尤其是当他们发现阿拉伯文化其实是以自己的祖先古希腊文化为基础的时候,长期以武为荣,忽视学习的西欧人忽然感到对知识的渴求。 于是炼金术又传入西欧。 十三世纪中叶,几位意大利医生根据阿拉伯炼金术士的方法,从葡萄酒中提取出一种“能够燃烧的水”,其实就是酒精。阿拉伯人虽然能制造,但由于伊斯兰教是禁酒的,所以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对于西欧人,却是非常新鲜的东西,由于饮用之后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大概之前的葡萄酒都没有让人醉得这么厉害),人们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生命之水”,炼金术掀起了热潮。 西欧没有“肉身不朽”的神仙说,所以他们对“长生不老”的兴趣远不如对“点铁成金”的兴趣大。西方的炼金术士称丹药为“哲人石”(Philosopher‘sStone)。炼金术士认为金是完美的金属,其他金属都是有缺陷的,而圣人的石头是能够治疗疾病的,当然也能治疗有缺陷的金属,让它们变成完美的黄金。 当时的皇帝和教会,对炼金术十分支持,毕竟是个发财的好手段啊。西方炼金术进入鼎盛时期。 《炼金术士玛丽》中,玛丽的最好成绩,就是做出令英格丽老师大吃一惊的贤者之石,当时我还以为这贤者之石不定有多么圣贤的作用呢,但是游戏到此结束了。在《炼金术士艾莉》中,才说明这贤者之石只是点金石而已,而且,那个靠点金石发大财的结局,也并不能算一个好结局。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魔法石,也是指这种点金石,同时还具有令人长生不老的功能,对于黑巫师来说,还是这种功能更重要。 可是,这个哲人石到底是什么物质呢?据说是一种红色的石头,大概是其中有汞元素吧,但是它的炼制方法十分神秘,当然不可能流传于世了。 总之,炼金术们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们深入探求物质的组成原理,并且力图用实验来验证。炼金术向科学靠近的倾向,使教会十分不安,毕竟这种思想是会危及到对上帝的信仰。 于是炼金术成了“妖术”,毕竟炼金术也有一条炼伪金的小辫子抓在人家手里。 十四、十五世纪,是教会统治的黑暗时期。 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的禁锢被打开,科学技术都有新的发展,古老的炼金术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奇人——帕拉塞尔苏斯。他是个医生,但是性格狂放,到处都找不到固定的工作。他给了炼金术一个新的定义:不只是炼金,只要是炼制纯净的物质或者有益的产品,都是炼金术。这下子,矿工、药剂师、甚至厨师都可算是炼金术士了。 由于帕拉塞尔苏斯是个医生,他认为炼金术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炼药,而且,他把炼金术的地水火风四元素理论,改为硫汞盐三元素,其中硫代表可燃的气体,汞代表流动的液体,盐则代表坚固不腐的固体。这个八成是来自中国的炼丹术,在中国炼丹术中,硫和汞历来被称为阴阳大药,是炼丹的基础。只是帕拉塞尔苏斯在其中又加入盐元素,可以更加完美的解释化学反应。 根据这个理论,人体生病是因为体内的三元素失去平衡,需要用矿物药品来调和。在这之前,医学界盛行的是体液平衡理论,药品以“液体”丰富的动植物为主。帕拉塞尔苏斯的理论使医生开始以矿物药为主,这是医药化学的开端。 帕拉塞尔苏斯学派的医生们开始尝试各种从矿物中炼制的新药,当然也免不了很多失败,治死不少人,以至于被传统学派的医生叫做杀人的医生兵团、造毒药的恶魔。 不过帕拉塞尔苏斯学派的医生们渐渐掌握了各种矿石药的药性,由于他们抛弃了传统的“万灵药”观点,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终究还是不断克服了各种疾病。 十七世纪,他们的称呼由炼金术士(alchemist)变为化学家(chemist),炼金术(alchemy)也变成了化学(chemistry)。所以,现代化学中的很多符号,其实都是起源于炼金术的,比如化学方程式中用于表示加热的那个三角形,就是炼金术中表示火的符号,同样还有一个向下的三角形,是表示水的。 当然由炼金术到化学的转变也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这期间有无数的学者研究、推测、验证。总之,终于,神秘莫测的炼金术变成了井井有条的化学。 宝石传说和魔法 *鑽石 印度人相信有瑕疵的鑽石會招致不幸 *紅寶石 是‘愛情石‘,15到16世紀時歐洲相信紅寶石有袪毒的功效,因而需求量很大. 蓝宝石 如海水般湛蓝的蓝宝石一直是羅馬人乘船時的護身符(想想,蘿絲搞不好就是因為‘海洋之星‘而倖免於難) *貓眼石 象徵勇氣和力量,在東方常被當作避邪的護身符,也可使人們勇於揮別過去的戀情. *黃玉 是十分平和,穩重的寶石,能帶來溫暖和勇氣,以愛情的力量驅除不安感.而頸項間戴上一條黃玉項鍊,據信能治療精神錯亂. *紫水晶 傳說紫水晶可以提神醒腦,其英文名‘amethyst‘源自希臘字amethystos,原義是‘免於酒醉‘ *月長石 印度人深信月長石是一種聖石,可以帶來好?能量的補充來自月光. *青金岩 古埃及人和巴比倫人都相信青金岩能治療憂鬱症. *珊瑚 16世紀的人認為紅色或白色珊瑚枝可以平息狂風暴雨. *琥珀 琥珀是流傳於北歐和義大利的愛情寶石,據說男性可藉由它讓逐漸冷淡的愛人回心轉意,但因為紅色透明的特色會破壞愛情,所以必須把它和三枝薔薇一起燃燒,燒好後,可以在灰燼中發現金色水珠狀石子,將它和女友的頭髮綁在一起,再大喊三聲她的名字,這樣就可以喚回女友的心. *土耳其石 是情侶的幸呤?使人堅守貞潔,擺脫他人惡意,過著幸福的婚姻生活. *紅瑪瑙 能維持婚姻生活的幸福和熱情,減輕生產的痛苦. 蓝宝石 硬度:9 比重:4.0~4.1 解理:无 断口:贝壳状至参差状 刚玉的蓝色变种,因含钛而呈蓝色。晶体呈双锥体、柱状、板状或菱面体状。也成块状和粒状产出,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至金刚光泽。 成因:形成于某些岩浆岩与变质岩中,也产于沉积冲积矿床。 鉴定特征:不溶于任何酸中,且不熔。 品质评价: 1.颜色:因属有色宝石品种,因此颜色是其品质评价的最主要因素。分级方案如下:矢车菊蓝 (最优)>浓蓝(优)>鲜蓝(良)>淡蓝(中)>极淡蓝或蓝中带灰、绿(差) 2.质量:质量越大越好。综合品质优者大于2克拉为上品,大于5克拉一般就需单独论价;就可供利用的最低质量要求来看,一般品质者要求大于0.6克拉,优质者可放宽至0.3克拉。 3.透明度:越透明越好。不透明者一般无利用价值,除非能呈现出特殊的星彩效应。 4.净度:除以产生星彩效应的良性定向包体,其它不良包体及裂纹与裂理越少越小越好。 5.切工:透明度高者应切成刻面,透明度低但呈星彩效应者应切成弧面。 6.特殊光学效应 主要产地: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越南、美国。 传说与象征意义: 蓝宝石给人高远天空、寂静大海的联想,空明而沉寂。自古以来,东方人把蓝宝石作为护身符,或作为圣物镶嵌在圣职用物之上。在西方人眼里,蓝宝石是“使人聪明之石”,象征着慈爱、诚实、智慧和高尚的品格。 在奇幻小说和游戏中: 纯净冰晶在阳光下会泛出醉人的淡蓝色。因而蓝宝石在游戏中常常与冰系的魔法相联系。《暗黑破坏神》中镶有蓝宝石的武器会造成额外的冰冻伤害,而嵌于装甲则会增加冰系抗性。 蓝宝石被誉为“聪明之石”,因此也常常成为增强魔法力的宝物,同时亦会成为强力束缚法术的媒介。在萨尔瓦多的《无星之夜》,班瑞主母的黑蓝宝石宝座就成为无数悖逆罗丝女神的黑暗精灵的牢笼,她的蓝宝石戒指中也同样困着一只奇毒无比的蛛后。 和大多数折射率高的宝石一样,蓝宝石也会被用来照明。记得黑暗精灵游侠崔斯特那对神兵利刃吗?其中的“闪光”在刀柄上就镶有一枚切割成星形的蓝宝石。 在第三版aDND规则中,使用蓝宝石做为魔法材料的法术有:analyzeDweomer、Drawmij’sInstantSummons(卓米的瞬间召唤)、SoulBind(缚灵术)、TemporalStasis(暂停术)。 红宝石 名称:除了源自拉丁语“ruber”的红宝石英文名称Ruby意思是红色外,来自泰米尔语“Kurundam”和梵语“Kuruvinde”的刚玉英文名称corundum,本身就是红宝石的意思。在中国,红宝石古有“照红殿”、“红雅姑”之称。 类别:氧化物 成分:al2O3(三氧化二铝),可含cr、Fe、Ti、mn、V等元素 硬度:9 比重:4.0~4.1 解理:无 断口:贝壳状至参差状 刚玉的变种之一,晶体呈双锥状、棱柱状、板状或菱面体状。红色,条痕白色。透明到半透明,玻璃至金刚光泽。 成因:形成于岩浆岩与变质岩。由于硬度和密度较大,因此也产于河床砂砾层。 鉴定特征:不溶于任何酸中 品质评价: 1.颜色:因属有色宝石品种,因此颜色是其品质评价的最主要因素。分级方案如下:血红、鸽血红(最优)>鲜红(优)>纯红(良)>粉红(中)>紫红(差) 2.质量:质量越大越好。综合品质优者大于2克拉为上品,大于5克拉一般就需单独论价;就可供利用的最低质量要求来看,一般品质者要求大于0.6克拉,优质者可放宽至0.3克拉。 3.透明度:越透明越好。不透明者一般无利用价值,除非能呈现出特殊的星彩效应。 4.净度:除以产生星彩效应的良性定向包体,其它不良包体及裂纹与裂理越少越小越好。(完美的Perfect>无瑕的Flawless>一般的amethyst>裂开的Flawed>碎裂的chipped?这是《Diablo》里的宝石等级划分) 5.切工:透明度高者应切成刻面,透明度低但呈星彩效应者应切成弧面。 6.特殊光学效应 主要产地:缅甸、阿富汗、俄罗斯、巴基斯坦、坦桑尼亚、澳大利亚、泰国、越南、柬埔寨、马达加斯加、中国、美国。 传说与象征意义: 圣经中的约伯说:“只有智慧的价值超过红宝石”;在印度一些古老的著作中则称红宝石是“上帝创造万物时所创造的十二中宝石中最珍贵的”。传说中认为,戴红宝石的人会“健康长寿、发财赂弧槊缆腋!保叭糇笫执魃弦桓龊毂κ渲福蜃蟛啻饕幻逗毂κ厥危突峋哂?一种逢凶化吉、变敌为友的魔力”。 在奇幻小说与游戏中: 红宝石常常与火系魔法有关,镶嵌于武器上时也可增强兵刃的伤害力,嵌于装甲则能拥有抗火魔力。象征鲜血的红色也使红宝石与生命力有所联系,在施用生命回复类的法术中,也有使用到红宝石的情况(+HP?)。 在第三版aDND规则中用到红宝石的法术有:analyzeDweomer、continualFlame(持续火焰术)、Forcecage(力量牢笼)、Simulacrum(仿真术)、TemporalStasis(暂停术)。 看过萨尔瓦多《冰风谷》三部曲的人当然也会记得半身人瑞吉斯的魔坠是什么宝石――当然是具有逢凶化吉、变敌为友的魔力的红宝石。 钻石 自然界3000多种矿物中,约200种可能成为人们所利用的宝石。其中根据其稀缺的瑰丽的程度,有五种宝石划归同等品质下价值明显高于其它的高档宝石品种,它们被称为宝石中的“五皇”,分别为: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金绿宝石。 钻石Diamond 钻石就是宝石级的金刚石。其英文名称Diamond源自于希腊语adamant,意思为“难征服”,这准确地反映了钻石无与伦比的坚硬特性,因此该名称自16世纪中期开始延用至今。 类别:自然元素 成分:c 硬度:10 比重:3.52 解理:完全八面体 断口:贝壳状 结晶特性:等轴晶系,常见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晶形,晶面常发育阶梯状生长纹、生长锥或蚀象。 奇!书!网!w!w!w!.!q!i!s!u!w!a !n!g!.!c!co m 成因:常产于超基性岩的金伯利岩(角砾云母橄榄岩)中,常呈岩管产出。 发光性特征:紫外荧光下呈现无~强的蓝、黄、橙黄、粉色,短波较长波弱;日光下曝晒后,可泛淡青蓝色磷光;X射线下大多泛天蓝或浅蓝的荧光,极少数不发荧光,阴极射线下泛蓝或绿色光。 品质评价原则:4c分级原则,即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质量(carat)。但该分级原则只适用于无色系列钻石的品质评价,不适合对彩钻及各类优化处理钻石的评价。 产地: 19世纪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钻石产地,当时开采的主要是河流冲击钻石砂矿。自从发现原生金伯利岩型钻石矿后,南非在世界钻石市场上就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钻石原生矿新类型钾镁煌斑岩发现之后,澳大利亚钻石的产量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西伯利亚所产出的钻石亦位成领先地位。 除以上的钻石集中产地,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及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中国等,也有一定的钻石产出量。 相关传说及象征意义: 人们一度以为钻石是由天水或天露而来,梵文中钻石一词为雷电之意,藉此表达钻石由闪电而生的信仰。 在文艺复兴前,人类以火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也无法伤害钻石。此种钻石金刚不坏的传说,一直流传到16世纪欧洲开始有钻石切磨工业为止。数百年来,人们抱着钻石不可毁坏,所以佩戴者也不会毁灭的观念,使其在疾病横行的时代销路大畅。在此期间的各种传说,多半暗示着拥有钻石的益处,例如胜利、力量、勇气、权力、财富、永生、幸福、友谊、避凶、青春永驻、美梦成真等。甚至说钻石可以使人隐形,使死者复生。 17、18世纪随着钻石渐渐普及,瘟疫与巫术的传说渐淡,人们对其神力的崇拜,渐转为象征与心理联想。各国历代的王公贵族几乎每人均有一段与钻石相关的传奇经历,钻石由此而成为权势的象征。1700年以前,钻石几乎全为皇亲贵戚所有,其形象也脱离不了皇族气息。1948年,戴比尔斯采用“钻石恒久远(aDiamondisForever)”的口号推广订婚钻戒与结婚周年戒,作为爱情象征并表达持续之承诺。“爱”是目前人们购买钻石的最大原因。 钻石几大主要切磨中心: 比利时安特卫普、南非约翰内斯堡、以色列特拉维夫、印度孟买、美国纽约。 在奇幻小说及游戏中: 除了是价值极高的珍贵宝石外,作为魔法石而言,战士与魔法师认为,钻石的坚硬是无法征服的象征,占卜家和诗人则将之喻为人命深不可测的奥秘。 钻石往往成为针对不死系怪物的圣石。镶有钻石的护身符能防护死亡法术,武器对不死系的怪物攻击力及伤害力增强,装甲在面对不死系的攻击时防护力增强(在《暗黑破坏神》中,镶钻的盾牌能让其持有者所有抗性增加)。在施用让死者复生的法术时,一颗钻石或者足量的钻石粉末都是必备的魔法材料。在第三版的aDND规则中,有以下法术会要用到钻石:GlyphofWarding(守护之像)、GreaterGlyphofWarding(高级守护像)、meteorSwarm(流星暴)、Nondetection(反侦测)、ProtectionfromSpells(法术防护)、RaiseDead(死者复活)、Restoration(回复术)、Resurrection(复生术)、Stoneskin(石头皮肤)、Symbol(标记术)、TemporalStasis(暂停术)、TrueResurrection(重生术)。 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是被遗忘了很久的神话,古代北欧人的后裔将这份瑰宝弃而不顾,已有好几个世纪之久。北欧神话最早流传在芬兰、瑞典、挪威及冰岛一代,甚至在北美及格陵兰岛都有其踪迹,是日耳曼民族之一的斯堪的那维亚民族(维京人的祖先)所创,后来罗马帝国瓦解,此时那维亚人趁机向欧洲其它地方发展(侵略),「维京人」(viking,就是居住在海湾、港湾之人的意思)这名词始于此时,而北欧神话也逐渐趋于完备。北欧神话中英雄的后裔,即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及德意志东北低地的日耳曼民族。他们生在荒凉苛虐的自然环境中,养成勇武彪悍的个性。流浪、战斗和狩猎是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他们经常在大胆进取的首领率领下远征他国,并从异国赢得在本土所无的地位与财富。 这些战胜国原有的文化,未必优于被他们征服的国家,武器和装备也不一定能胜过对方。但他们拥有不知恐惧的冒险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这是日耳曼民族所以能侵扰整个欧洲的重耍原因。这些不怕死的日耳曼勇士,逐渐扩大了远征的范围。公元400年,他们以莱茵河、多瑙河为界,与罗马帝国相邻。到了罗马国势渐衰,他们便不断侵扰罗马帝国的领土。 到第五世纪中叶,日耳曼民族从东西和北面受到芬族(即被汉帝国打败西迁的北匈奴)的压迫,于是,引起怒涛般的民族大迁徙。这就是日耳曼人所谓的英雄时代,北欧传奇中的主人翁大多是这时代的英雄。这次大迁徙的结果,东至俄罗斯,西迄法国海岸、布列登岛,南至西班牙、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北非,都受到日耳曼人的侵袭,甚至远至格陵兰和部份美洲大陆都留有他们的足迹。流传至今的北欧神话就是这民族的产物。从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维京人威震全欧洲,是欧洲海上最可怕的海盗,甚至可以匹敌国家的军队,即使登陆作战也不亚于海上,维京人是当时最强的战士,那时正是欧洲的黑暗期,由于常常要外出作战以及受到基督教、文字、艺术的影响,因此维京人开始有祈祷文、复杂的祭典、精致的雕刻品、诗歌作品,至此是北欧神话的全盛期,不过被基督徒视为邪教。但神话的记录在今天的日耳曼国家中都已不复存在。反而是在北海中满布火山与冰河的孤岛—冰岛上保存了下来。日耳曼诸神完全被日耳曼民族遗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当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以及经由接触而受到的基督教之同化。再加上天灾人祸,尤其是公元1618-1648的「三十年战争」,使日耳曼固有文化残缺荒废,英雄的传说,都坠入遗忘的深渊,尘封于历史的长河。 十三世纪以后,维京人势微,欧洲教会的势力大增,北欧神话在欧洲各地开始失传而且被禁止,维京人也被强迫开始改信基督教、天主教,只剩下冰天雪地的冰岛以诗歌及散文的型式流传在岛上的吟游诗人之间。这些吟游诗人被称为「史迦尔德」,他们原是落没的维京贵族后裔,知识水准颇高,他们能自由洗炼地运用种种复杂的直喻和隐喻来记载及创作北欧神话及英雄的故事,而且与时俱增,有学者说北欧神话之所以给人如此沉痛悲凄,但却又怪异而豪壮的感受,可说是他们的杰作,因为他们本是落没的贵族流亡到此的后裔,所以内心自然充满着国破家亡而流落异乡的悲痛心情,在加上冰岛终年冰天雪地的气候,以及冰岛本身就是一个因火山而形成的火山岛,土地多岩质而贫瘠,岛的火山也不时喷发,与冰寒的天气形成强烈的对比,所以不难想象这些诗人所撰写的北欧神话是多么的凄美、豪壮充满了悲剧英雄的故事。 在那个时代只有基督教的教士识字,他们既掌管记录,保管文献,对于异教传说、抄本、歌曲等自然深恶痛绝,清扫干净;只有少数资料幸存:英国的「贝欧武夫」-Beowulf、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和一些断简残篇-Saga(英雄传说),以及两部冰岛神话诗集「爱达经」-edda。再加上日耳曼民族认为原先所使用的古文字-鲁纳(Runenschrift),是带有魔力的咒文,如果将语言定形为文字,等于将神秘力量授予敌人。因此,今日不只是古日耳曼人的信仰,甚至是生活方式,也都难以考证。 冰岛是最后一个基督教化的北国,传教士好象温和些,也可能是影响力小一点。拉丁文并未驱逐北国的文学语言。民众仍用普通话诉说古老的故事,只是作者和时间不可考罢了。 十三世纪以后,新旧「爱达」(诗歌集)与「费尔森迦.萨迦」(散文集)才逐次被发掘,重新以新文字[因为北欧人最早是以一种叫「福特哈克」的古代文字,又称为「鲁涅」(runa),传说是三柱神之一的奥丁所创,属于古日耳曼语一种,九世纪时拉丁文字传入北欧但北欧人却是将其融入「福特哈克」中,以它来撰写诗歌与散文,所以到了十七世纪就无法直接阅读,需要翻译]撰成,到了十七世纪才又重新在北欧、德国…等以日耳曼民族国家传开,成了现今对北欧神话研究的唯一至宝。 最古老的「老爱达经」-elderedda手稿是公元一千二百年左右写的,即基督教传进来二百年后,书中有古歌谣二十九篇加上其它地方发现的同类歌谣,合成三十四篇。这些歌谣没有书名,作者与编辑者的姓名也不详,学者们判定年代很古老,大约作于公元850-1150年间。这时正是「维京时代」,这些海盗将从莱茵河下游居民听到的传说歌谣,传回到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及冰岛,再经由吟游诗人吟诵润饰成今日传世的形式,这些口传歌谣直到十三世纪中叶才写成文字,这就是「老爱达经」产生的经过。 散文体的「新爱达经」-Youngeredda是十二世纪末的史诺里.史特卢森(SnorriSturluson)写的。主体是一篇教人写诗的技术性论文,外加一些「老爱达经」所没有的上古神话资料。 「老爱达经」比较重要,由许多诗篇构成,通常描写同一个故事,彼此却不相连。里面有大史诗的材料,说不定比希腊「伊利亚德」的内容更伟大,却没有北欧诗人像荷马一样改写「伊利亚德」以前的故事一般加以整顿。北欧没有天才人物将众诗篇焊接成一体,化为美丽浩大的史诗;甚至没有人拋掉粗糙平凡的内容,删除幼稚烦人的重复部分。有时候「老爱达经」一连列出好几页人名。尽管文体很差,故事本身依旧射出幽光。「老爱达经」的诗人似乎有伟大的概念,却没有表达的技巧。很多故事棒极了。除了悲剧诗人改写的几个故事,希腊神话是无法与它相比的。 最好的北欧故事都很悲壮,描写男人和女人坚决赴死,甚至有意选择死亡,早就计画妥当。「壮烈」是黑暗中唯一的光明。而贯穿这一切的是凄惨无比的战斗世界观,与南方的希腊神话形成强烈的对比。永劫的战斗笼罩着全神话,北欧神话的世界因战斗而创造,亦因战斗而归于毁灭。任何民族的神话都有创世纪的传说,但北欧神话却尽力描述宇宙的毁灭,这是北方日耳曼神话与他民族神话最不同的特色,也是这些「史迦尔德」们的杰作。 北欧神话与南方的希腊神话在各方面都成为极鲜明的对比。希腊神话是文艺、美术与音乐的世界,是无上幸福的乐园。北欧神话则完全相反。 北欧神话予人最深刻的印象,应推其中所描绘的沉痛悲怆的世界形象。由生命巨树Yggdrasil所支撑的宇宙呈现出多么怪异而又豪壮的面貌,宇宙的一端是火焰巨人所居的极热世界「火之乡」muspelheim,另一端则是永劫冰雪封锁的冷雾世界「死人国度」Niflheim。 这两个世界中间是神与人的居处,有时从南方飘来火与熔岩,有时从北方送来冰雪、严霜,永远威胁着人类,也威胁着神祇。这种对「天堂」的描述是多幺凄惨,也是其它民族神话所没有的。 在希腊神话的世界里,属于异类的神,充其量只有极少数半人半兽的牧神而且其出现也是牧歌式的,而且怪物的存在只是等待着神明和英雄的征服 但是在北欧神话中却充满了一切奇形异相的生物,有巨大无比的大巨人,他脱下的手套,会被误认为是高大的房屋;有一张开嘴即可吞噬天地的怪狼Fenrir;有以口衔其尾,环绕人类世界「中庭」的大蛇Jormungandr;有畏惧阳光,避居地底,黑面长鼻的侏儒;有面色一半青色一半肉色的死亡女神Hela。 任何民族的神话都有创世纪的传说,但北欧神话却着力描述宇宙的毁灭,这是北方日耳曼神话与其它民族神话最不相同的特色。而且,北欧神话描绘宇宙毁灭的幻想,是如此沉痛、悲壮,地球上所有的神话,几乎都无与伦比。 像人类这样渺小的存在,其「生」与「灭」实在是不足道。在宇宙末日的大火焰中,有巨大的力与力之疯狂相搏,在极其悲怆壮烈的最后之战中,连「诸神国度」asgard的诸神也都毁灭了,这些幻想实已臻至人类思惟的极限。 北欧神话中的主神Odin,是暴风之神、战斗之神,同时也是永恒的放浪者。同是一个多神的世界,但希腊神话中,以宙斯Zeus为首的诸神,其地位都是永恒而不可动摇的,抗拒诸神的巨人,在悲惨的败北之后,即被打入永劫黑暗的地狱,再也没有出头的机会。 相反的,北欧的诸神却须不断地与巨人族战斗,巨人除了拥有足以与诸神相抗的力量而外,同时也是这宇宙最早的诞生者,巨人的血也在诸神的脉管中流动着。 除了雷神Thor的雷霆之槌与日神Frey的胜利之剑以外,在武力上,诸神往往不是巨人的敌手,单就智力而言,诸神也未必优于巨人族。智能之泉是从生命之树伸向巨人国的一枝树根底下涌出,负责守护泉水的又是巨人mimir。甚至那原应归属于神性的睿智,在北欧神话世界裹,其根源亦为巨人所有。 和一切均优于己的敌手作绝望之战,这正是日耳曼民族所体会的命运。从民族大迁徙时代开始,历经海贼时期,日耳曼民族的生存方式就是战斗、迁徙、再战斗。这是充满沉浮流转的动荡生涯,他们将民族命运置于战斗,从冒险中求生,屡败而不悔,这种生活态度的根源正可从神话传说中找到印证。 北欧神话中的神诋 祖先——布瑞(buri,生产者):一出生便有个儿子,博尔(borr),意为生产,后来又生有3个儿子,欧丁(odin,神圣),维利(vili,精神),伟(ve,意志) 众神之王——欧丁(odin):是持掌绞刑架和绞刑架上壮志未酬者的神,而且还是玄妙知识和战死沙场者的神以及战争的主宰.他是阿瑟加德圣地的主宰,有3座宫殿,其中一座就是位于格拉西尔(glarsir)树林的瓦尔哈拉神宫(valhalla,阵亡勇士的归宿) 众神之后——芙丽嘉(frigga):是婚姻及母爱之神。有自己的宫殿芬萨丽尔(fen-salir),漂浮在云雾海之上,闲暇时就在这转动她的金轮织机,以银线金织织就祥云,在夜空大放光明(北欧人称的‘芙丽嘉的织轮‘即我们所说的猎户星座) 雷神——索尔(thor):欧丁的长子,母亲是大地女神乔德(jord),在圣地的斯卢德万加(sludrangrd,力量旷野)拥有自己的宫殿必亚斯克尼耳(bilsrirnir,闪电) 战神——铁尔(tyr):欧丁的儿子,母亲是希摩的美丽女巨人斯嘉蒂(skadi),是勇敢及战争之神,没有自己的宫殿 美神——布拉琪(bragi):欧丁的儿子,母亲是女巨人格绿德(gunlod),掌管诗歌和音乐的艺术, 春之女——伊童(idun):是美神的妻子,传说是地下魔法最强大的黑侏儒伊伐瓦德(ivald)的女儿,是春天和青春活力的女神 夏神——尼尔德(niord):是伐娜司神族的首领,加盟到阿瑟加德的海洋和风神,不仅在阿瑟加德有宫殿,因为他是风神及近岸的海水之神,所以在斯吉普斯通(sipuston)还有自己的宫殿那顿(noaton) 冬神——女冬神斯嘉蒂(skadi)(和铁尔他老妈好象不是一个人,铁尔他老妈好象是在海里呆着的)和男冬神乌勒尔(uuer)是金发女神西芙(sif)的儿子(西芙是thor的老婆,不过没说他老爸是thor,那就搞不清他老爸是谁了,谁让这些神们关系这么乱) 光明之神于黑暗之神——光明神巴尔德(balder)和黑暗神霍独尔(hodur),是odin与frigga所生的一对孪生子 丰饶之神——弗雷尔(freyb):是niord和其姐娜瑟的儿子,生于伐那司神族之家那顿,加盟到阿瑟家族后odin给他一座奥镐汉宫(alf-heim,小仙之家) 森林之神——威达尔(vidar):欧丁与女巨人格绿特(grid)的儿子,他居住在广漠无垠的原始森林之中心的益德伟帝宫(land-vidi) 海神——伊吉尔(ageir):伊吉尔是个独立的神族,和近海的伐娜斯神族和天上的阿瑟神族不能说谁包括谁 爱神——芙丽雅(freya):niord的女儿,是女性及恋爱之神,住在福克梵格(folkvomg)的色斯灵尼尔宫殿(sessrymnir). 真理与正义之神——福尔赛提(forseti)是balder和他妻子南娜所生的儿子 ∶伺?——是原始巨人那威的后代,由三个女神组成:沃德(urd),维尔丹尼(verdandi),斯考尔德(skuld),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将来。她们不隶属与阿瑟神族,也不是他们的同僚,她们对命运的判词是谁都要服从的 火神——洛基(woki),是欧丁的兄弟 守望之神——海姆达尔(heimdall):欧丁和ageir的9位女儿的儿子 战争女郎——瓦尔基丽雅(valklyrs),欧丁和铁尔的特别女侍者,她们的任务是挑选战死者回瓦尔哈拉神宫 死亡女神——海尔(hel),是洛基的女儿 九大阵营 九大阵营简述 1。守序善良(LawfulGood):一提起LawfulGood来恐怕大多数人首先就会想起圣骑士Paladin来。不错Paladin确实是既Lawful又Good,但遗憾的是Paladin这个角色已经被各式各样的同人小说和游戏(包括最近的那个Diablo2)给用烂了,本来面目反而有些模糊乐。简单来说,LawfulGood的角色关注的是怎样以尽可能小的代价为尽可能多的大众谋福利。举个例子吧,比如罗德斯岛战记最后,弗雷姆王卡修攻打亚拉尼亚的诺比斯城的时候,明知强行攻城会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亡,但为了及时阻止马莫的阴谋,还是下达了进攻的命令。此时的卡修就很有点LawfulGood的味道。——网友一个烂番茄扔了过来:“笨!罗德斯岛战记是swordworld系统,不是aD&D啦!”呵呵不好意思,一时没想起比较合适的例子来…… 2。守序中立(LawfulNeutral):这类角色只在乎秩序,而不在乎为了维持秩序使用的手段是善是恶。比如一个一心想找出罪犯、不惜用无辜者作为诱饵下套的执法者,比如银英外传污名里的那个警官。——义愤填膺的网友:“怎么又跳到银英传去了!?” 3。守序邪恶(Lawfulevil):这类角色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些施行残酷统治的暴君。他们通过一整套苛律峻法维持他们的统治和他们自身的利益。比如龙枪里的地精,虽然邪恶,但由于始终是一团乌合之众,所以还是算不上守序邪恶。真正的守序邪恶应该是有够聪明,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制度来统治手下的喽罗们,或者才能想出各种阴谋诡计来。我想魔戒之王里的索伦应该算是吧:) 4。中立善良(NeutralGood):这类角色关心的是如何行善,而不关心行善是否会触犯现有的秩序。比如罗德斯岛传奇里大地母神玛法的司祭妮斯……“怎么又是罗德斯岛啊!”——绝望的网友。 5。完全中立(TrueNeutral):注意这里是TrueNeutral可不是NeutralNeutral啊:)这类角色对一切事物都持完全中立的态度。有的网友会说“哦,原来是随大流者”,这可恰恰理解错了。完全中立的角色往往是最不随大流的人。打个比方来说,当善良阵营强大时,他会跑到邪恶一方去;而当邪恶一方占上风时,他又会跑回善良一方去。反正他的目的就是在各种对立的阵营之间维持力量的平衡。我记得在第二版里德鲁伊教徒(Druid)就是完全中立的,但听说第三版会改,不知怎么样…… 6。中立邪恶(Neutralevil):这类角色关心的只有自己,是完全的个人利益至上主义者。他们不在乎背叛朋友,只要有利(钱或是权力)可图。大多数佣兵可归入这一类,比如奇蒂拉,比如伊班·夏特史东…… 7。无序善良(chaoticGood):呵呵一看到这类,我马上想起来的就是坎德人泰斯:)他本性善良,但眼中没有任何规章法律。还有比如奇幻小说中常出现的野蛮人(比如奎苏部落),他们善良,但只是松散的部落,没有国王也没有法律。 8。无序中立(chaoticNeutral):无序中立正好和守序中立相反。他们做事只凭一时兴起,完全没有原因也完全不计后果。事实上很少有这种角色,我想了又想还是找不出例子来。不懂事的小孩子可能可以算是,还有可能就是得了精神病的疯子了……咦?gecko怎么会说他比较象这个阵营呢?做事很不计后果吗?搞不懂啊搞不懂啊:) 9。无序邪恶(chaoticevil):显然的,无序邪恶对应有序善良。这类角色你可以认为是彻头彻尾的恶棍,欺软怕硬、只顾自己不顾同伴……这类家伙一般智力都不高(智力高的差不多都跑去守序邪恶那个阵营里了),而且一般毫无组织。象地精、或是溃逃后为害四方的败兵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注:下面这段文字是我在留言版上和网友讨论阵营系统时敲的,大体上可以算是对上文的一个补充说明。 首先我还是倾向于和gecko一样将lawful译为“守序”而不是“守法”。 因为lawful/neutual/chaotic这一组侧重的是角色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是井井有条每个人都有安全的保障?还是组织松散这样每个人都能拥有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众所周知作为个人的自由是和作为社会大众的整体自由是有矛盾的。社会的秩序严密,个人的自由就要少一些;而社会的秩序松散,个人的自由就要多一些。而随之而来的是前者个人的安全要高一些,后者的安全要低一些。所以lawful/neutual/chaotic这一组我觉得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若是称之为“守法”未免包含的范围就显得小了些,不如“守序”来得明了。 回过头来说阵营的问题。 首先,阵营是两两组合产生的。这就是说,不论哪个阵营,它首先得具备这两个基本元素的特征。象守序善良,就肯定是既守序又善良。 然后,两个基本元素的结合又不仅仅是两者相加这么简单,同时还会产生新的特性,就是说1+1&gt;2。我那篇短文着重就在探讨这些组合后产生的新特性,可不是说那些阵营就只有那些新特性啊:)或者说,那篇短文只是对基本特性的补遗而已…… 最后,阵营只是一个指导性的东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天性就是灵活的。这里并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改换阵营,而是说阵营作为一个指导性的东西,只是给角色的行为提供了一个主轴线似的东西,角色的行为只是围绕着这根主轴线,但并不是说就死死地贴在了上面。所以我们说某个角色是什么阵营的,但我们同时也说他的一个什么行为具有另一个什么阵营的味道。 就说Heavenaddis提到的帕恩的父亲吧。首先他是圣骑士,所以是守序善良阵营。也就是说他的两个基本面是守序和善良。他的行为是尽量从这两者的最大结合点出发。但两者的结合并不说就是排斥这两者单独的本身。所以他的行为如果是有时从守序善良有所偏离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行为可以有时偏离到守序中立,又有时可以偏离到无序善良,但这个偏离必须是基于守序和善良这两个基本元素。如果说是忽然他的行为变成了无序邪恶,那这就不叫阵营里可以接受的偏离而只能叫作改变阵营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偏离不能是经常性的,而只能是偶发性的,这样我们才只能认为他是行为偏向了另一个阵营,而人并没有倒向那个阵营。 比如山贼进攻村庄,首先这是一个偶发事件,其次在这个偶发事件中,帕恩的父亲无法找到两个基本元素的结合点。此时,作为一个圣骑士无论是舍弃职责去救村民还是舍弃村民尽职守责都是一个可以被我们读者所理解并接受的行为。但若是帕恩的父亲采取的行为是舍弃防守的职责跑去和山贼一起屠杀村民,那我们就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他身为一个圣骑士所属的阵营居然是守序善良了:) 再来说卡修吧。我为什么说他进攻诺比斯的行为是守序善良而不是守序中立呢?因为守序善良和守序中立在守序的前提下的最大不同在于:守序善良是为了谋求最大的福利而尽可能采取good的手段;而守序中立则无所谓,它可以是为了守序而不择手段。怎么理解呢?还是以卡修一国国王的身份为例吧。进攻诺比斯是为了赶时间去阻止一个危及全罗德斯岛的阴谋,在这个大前提下他进攻诺比斯的决定可以说是守序善良的。但如果他是为了拯救罗德斯岛而把整个北方的亚斯特列斯大陆都给拖入到了战争与毁灭之中,那他的行为就不是守序善良而是守序中立的了…… 再来说说史东,他也是守序善良的,起码他最开始出场的时候是。但他又同时为这二者无法始终结合而苦。所以面临选择时他才会这么忧郁。我们看到的是他在冒险旅途中,一步步地舍弃了死板的规章,直至最后抗拒上级的命令去做他认为是good的事。毫无疑问史东最后的行为是无序善良的,但是不是说他最后就转变成了无序善良阵营呢?老实说这个问题我也很头痛,史东的例子实在是不好划分。你说他违抗上级无视阶级无视骑士规章吧,他又一直信守着骑士最基本的信条——“荣誉即吾命”,而此处这个“荣誉”你又可以把它认为是good的一部分。在史东的例子里,阵营的两种因素犬牙斥互缠作一团,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理解:(不过这也正好是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况:你永远无法用有限的条款去套无限的可能 九大阵营简述 TheHell—— 地獄—— 四大冥河 Styx怒河守誓河 acheron怨河苦惱河 cocytus悲河悲嘆河 Phlegethon火河 煉獄之王 Lucifer路西法本名路西斐爾(themorningstar)最耀眼的魔鬼明星被稱為拂曉的明星(即金星)在叛變之前是天界所有天使中最美麗最有權柄的一位力量僅在創世神之下其光輝和勇氣沒有任何一位天使能與之相較列稱撒但級的大魔王中最被看好的一位但丁的《神曲》米爾頓的《失樂園》都是說路西法因為拒絕向聖子基督臣服率天眾三分之一的天使於天界北境舉起反叛經過三天的天界劇戰路西弗的叛軍終於被基督擊潰在渾沌中墜落了九個晨昏才落到地獄此後神創造了新天地和人類路西法為了復仇兼奪取新天地乃化為蛇潛入伊甸園引誘夏娃食用了禁斷的知識之樹的果實再利用她引誘亞當也犯下了這違抗神令的罪於是路西法如願使神的新受造物一同墮落而且為諸魔神們開啟了通往這新世界的大門自此罪與病終於遍佈地面 Lucifer, howfallesttheefromtheheaven 地獄七君主 Belberith 與人訂定麥靈痕契約的魔王代表原為智天使墯天後為地獄祭司長書記官 Douma 希伯來字沈默的意思(詩篇)聖經中猶大國先知以賽亞受啟示之地死之沈默天使猶太神秘學述人死後將會見到的死亡天使又稱埃及守護者耶路撒冷遠郊火焚谷的惡魔首領 Suriel 據以《以諾書》的講法沙利葉的任務是保護人的魂不受罪的玷污同是也是掌管月亮的天使古時候人們認為月亮是儲存著死人靈魂的地方由於沙利葉是‘月之天使‘而月亮在古代總和一些不好的事(如魔法、死)連在一起所以沙利葉也被傳為墮天使之一出列在地獄統治者‘地獄七君‘之一傳為因將月之魔法授予迦南女祭司而獲罪於太陽神(在基督教中自然改成神了)在被放逐前瀟灑地離開了天界但『死海文書』之『光之子與闇之子之戰』中沙利葉卻又在光之子的戰鬥序列之中只能說沙利葉是雙重身份的天使但沙利葉因為職務的關係傳具有所謂‘邪眼(evil-eye)‘的能力被邪眼瞪到的生物行動將會被封死古歐洲和中東地方都視這種能力為恐怖的象徵沙利葉自然被視為惡魔 mephostophilis ‘恨惡光者‘中世紀魔法師之神在歌德的著作『TragicalHistoryofDoctorFaustus』(1589)及十九世紀的歌劇作品『浮士德』(Faust;1832)中有提到默菲斯托菲里斯作為惡魔的魔術師之間契約者引誘人類墮落的惡魔自稱為地獄之王路西法效忠貌似直立的獅鷲獸又有幾分似龍形全身都覆滿了黑毛又有一雙大大的翅膀當他化身到人間時是以山羊的形態出現不過頭上只有一支角背上還有兩片蝙蝠般的小翼當魔術師將自己的靈魂賣給了惡魔即可以達成自己的願望這位能夠在天空飛舞的魔神對於天文占星及氣象學的知識相當豐富又善操火炎和幻覺的法術除了會利用法術造成*人類五覺的幻覺外對於改變大自然的氣象很拿手坐騎為一雙頭龍的馬車到處誘發人類的淫慾 LucifugeRophocale 地獄的宰相避光者有巴力阿加雷斯等部下為地獄之首相無毛的頭上長著三隻折曲的角有著很大的眼睛以及山羊的下半身與長尾有著與契約相關的權限以將靈魂於20到50年後獻出作為條件可以實現願望當然較短的話可實現的願望也較大也兼任藏相由路西弗任命管理這世界之物質界的全世界財富 melilim 這名叫茵蔯的天使是一個苦毒的天使耶穌在『路加福音』十章十八節講到撒旦從天墮落『啟示錄』十二章七至九節指出米迦勒將撒旦從天上摔下來我們可以相信這顆第三號茵蔯星就是從天上墮落的撒旦。」之後就被述為墮落天使的其中一位使徒保羅稱其為「空中大軍的君王」一位施苦毒的天使釋經中解說這位惡魔掌司了人們墮落腐敗的根性能夠毀壞一個人的慈愛心信仰心人們如果被其誘惑只會墜入無垠的頹癈 Rahab 原始的混沌之海的支配者希伯來文‘Rahab‘意即廣大驕傲的意思拉哈伯是司‘驕傲‘的天使地獄七君之一被稱呼為‘猛獰的勇士‘古時多數神話都有主神斬大蛇的故事如巴比倫神話主神馬迪克斬地母神泰亞瑪特迦南神話巴力斬羅騰(Lotan)甚至是日本神話須佐之男斬八岐大蛇在神話中蛇的陰性代表了文明的潛伏和未開斬大蛇則是一種文明開化的象徵先知以賽亞(據說)為了重整猶太人民對上帝的向心力而傳出了類似一般神話的情節來顯示耶和華的萬能而這位代罪羔羊就是拉哈伯所以除了墮落天使的形象外部份神話是將其描述成龍神的形態 牧师魔法 光箭 和火之箭类似,发射用光聚集的箭来打击敌人,对不死系生物尤其有效。 超度 专门用来对付不死系的生物,对不死系生物伤害力。其他的生物就没有多大效果了。 驱散 可以用来解除已方的所有魔法带来的正面、负面的影响。 麻痹 利用法力来使敌人暂时不能移动和攻击,只能对单一目标有效。 神佑 用魔法来使已方队员的各项属性增加,效果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强光术 伤害力巨大的法术,可以打击视野所及的所有生物,伤害也十分稳定,不象有些魔法伤害力忽高忽低 庇护之日 这个魔法可以说是神圣魔法中的究级补助魔法之一,它可以大幅度的增强已方人员对所有魔法的抗性。 神之慈爱 究级恢复魔法,可以恢复已方所有队员的生命力和法力,解除所有负面魔法的影响,但是这个魔法会对施法人员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缩短施法者的寿命。 *天使之護* 系列:被動 內容:可以增加受到不死系怪物攻擊時的防禦力。 *天使之擊* 系列:被動 內容:增加對抗不死系怪物的攻擊力。 *光獵* 系列:輔助 內容:可以藉由聖靈的力量攻擊隱匿的敵人 *瞬間移動* ☆學習條件:光獵1☆ 系列:輔助 內容:隨機傳送到地圖上的某一個地方。 *傳送之陣* ☆學習條件:瞬間移動2☆ 系列:輔助 內容:利用一顆「藍色魔力礦石」開啟一個傳點,可將多人一同送往同一個地點,消耗sp30。 *治癒術* 系列:回復(聖屬性) 內容:可回復玩家hp或者減少不死系的hp *加速術* 系列:輔助 內容:可以增加被施法者的攻擊速度以及agi迴避率,施法者固定會損失 ☆學習條件:治癒術3☆ *緩速術* 系列:輔助 內容:減少被施法者的agi迴避率以及行走速度。速度減少比率等級1-5為33%,等級6-10為50% *天使之光* ☆學習條件:天使之擊3☆ 系列:輔助 內容:使用十字架使施法者周圍的不死系敵人降低防禦力,被降低防禦力的敵人到死亡之前,效果都不會消失,施放成功的話敵人的頭上會出現冷汗,技能等級越高,成功率與敵人的防禦低下值越大,全畫面範圍,消耗sp35。 *天使之障壁* ☆學習條件:天使之護3☆ 系列:輔助 內容:增加同畫面隊友的vit基本數值。 *天使之賜福* ☆學習條件:天使之護5☆ 系列:輔助 內容:增加被施法者的str、dex、int的數值,並使受詛咒或石化之玩家回復正常狀態。 *治療術* ☆學習條件:治癒術2☆ 系列:回復 內容:可解除所有詛咒。 *光之障壁* ☆學習條件:傳送之陣4☆ 系列:輔助 內容:對地面施法,一定時間內遠距離攻擊無法穿越該點。 *天使之淚* ☆學習條件:治癒術3、天使之護3☆ 系列:回復 內容:可在空瓶中製作出聖水來攻擊敵人,需在充滿水的地方才可施展這項技能。 *神聖之光* ☆學習條件:白寶石1、幸咧殄€1、水靈礦石1、job30☆ ☆學習場所:中央教堂右邊的服事主任☆ 內容:利用神聖的光芒攻擊敵人。 攻擊力為matk*1.25,詠唱時間為1.5秒,消耗sp15。 *禪心* 內容:每十秒多回復SP(負重過半時無效)。改版以後禪心的sp回復量不再像以前那樣固定的。 下列只是大約區分回復量: *神威祈福* 系列:祝福 內容:被施法者60秒內武器攻擊力增加,重複使用效果不累計,但計時會重新計算。 *犧牲祈福* ☆學習條件:神威祈福2☆ 系列:祝福 內容:被施法者一段時間內施法時間縮短,無法對自己使用,消耗8sp。 *灑水祈福* ☆學習條件:神威祈福3、天使之淚1☆ 系列:祝福 內容:被施法者在指定時間內武器附加聖屬性傷害,固定消耗聖水一瓶,使用時對不死系及惡魔攻擊與聖水投擲有相同的傷害點數,即附加無視防禦,無條件之40點聖屬性傷害。 聖之祈福* ☆學習條件:幸咧灨?、灑水祈福5☆ 系列:祝福 內容:L5 對地面施法,被施法之地面上的同伴們的防具在一定時間內附加聖屬性,需要同時有三人(牧師站中央,左右服事各一名),施法時牧師消耗20sp,服事各消耗sp10。 *光耀之堂* ☆學習條件:治癒術1☆ 系列:輔助 內容:施法者周圍21格範圍內在固定時間內的玩家會多次回復hp,詠唱時間約5秒,不死系或惡魔闖入此範圍將會受到傷害並被彈開,施法者於施法時間內無法移動,消耗一顆藍色魔法寶石,下圖為21格範圍圖解 *痊癒術* 系列:輔助 內容:可解除某些狀態,以及讓不死系陷入黑暗狀態。 L1-被施法者之不死、凍結、石化等異常狀態解除,消耗5sp,使用於不死系上可使其產生黑暗效果。 ★如果隊友不小心(類似法巫師)打到被動怪,也可以放此技能讓怪物停止追逐隊友。★ *緩毒術* ☆學習條件:痊癒術1☆ 系列:輔助 內容:暫停被施法者所受到的毒性傷害一段時間。 *復活術* ☆學習條件:禪心4、痊癒術1☆ 系列:輔助 內容:使死亡玩家以一定之血量復活,消耗60sp以及一顆藍色魔力礦石。 *暗之障壁* ☆學習條件:灑水祈福4、光耀之堂3☆ 系列:輔助 內容:使目標地面範圍內怪物攻擊失效一定次數,消耗一顆藍色魔力礦石。 *霸邪之障* ☆學習條件:天使之障壁2☆ 系列:讚美 內容:可讓被施法者減少損傷,mISS以及完全迴避不計入上述次數中,重複使用效果不累計,但會重新計時。 *聖母之頌歌* 系列:讚美 內容:詠唱時間約4秒,施法後加速全體的sp和hp回復速度,消耗40sp。 *幸咧灨瑁? ☆學習條件:聖母之頌歌3、霸邪之障4☆ 系列:讚美 內容:施法後隊伍全體在指定時間內Luk+30,消耗20sp。 *沉默之術* ☆學習條件:光獵1☆ 系列:驅魔 內容:被施法者在指定時間內陷入沈默狀態(無法使用技能),對mVP無效。 轉生術* ☆學習條件:沉默之術3、復活術1☆ 系列:驅魔 內容:在一定機率下對不死系一擊必殺,即使沒有一擊必殺也能對不死系造成重大傷害,消耗20sp。 一擊必殺機率:(SkillLv*20)+LUK+INT+BaseLv+(1-HP/mHP)*200/1000(單位:千分之一) 最高必殺率為千分之700 傷害計算公式:聖屬性攻擊+INT+(SkillLv*10) *天使之怒* ☆學習條件:沉默之術5☆ 系列:驅魔 內容:讓被施法者的損害值增加,消耗20sp。 *十字驅魔攻擊* ☆學習條件:轉生術3、天使之怒1、暗之障壁1☆ 系列:驅魔 內容:被施法的地面,會形成對惡魔及不死系造成重大傷害,當惡魔或不死系踩到該處,會受到連續指定次數的重大傷害,消耗一顆藍色魔力礦石。 魔法封印(SpellBinding) 查封一个对象的技能,削减对方的技能级别 神罚(HolyPressure) 削落怪物的力量, 怪物的HP和攻击力aD削减 治疗术帮助目标恢复一定的生命力创造 圣洁之光神圣的责难,对目标造成伤害神圣 天使庇佑增加目标的物理防御能力光明 治愈灵言解除目标身体上的负面状态神圣 生命钟摆复活死去的目标创造 传送术传送目标至某地神圣 魔法护盾提高目标的魔法防御光明 生机充盈提高目标的HP上限光明 大地复苏提高目标的hp再生速度创造 众神祝福回复全体队员HP创造 神话知识(简) 希腊篇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掌握雷电,所以又被称为雷神。在母亲蕾亚的支持下,杀了父亲克洛诺斯,成为了第三代神王。性格极为好色,常背着妻子赫拉与其他女神和凡人私通,私生子无数。 克洛诺斯:前奥林波斯神诋之一,天神乌拉诺和大地女神瑞亚之子,泰坦巨人中的最幼者,推翻父亲成为第二代神王,其后却遭到与父亲同样的命运。 波塞冬:海之皇,宙斯的二哥,手持巨大三叉戟,统领海中所有生物。有被描写为半人半鱼的模样,能呼风唤雨。性格凶暴残忍。 哈帝斯:宙斯,波塞冬,得墨忒尔的兄长,主管冥界,力量很强,但性格平和。除了抢夺丰收女神得墨忒尔之女春之女神玻尔塞富涅为妻外,无它恶行。 瑞亚: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是奥林波斯神系之前的古神,也是泰坦之母,她与乌拉诺生下了众多希腊神诋。 帕拉斯·雅典娜:智慧女神和正义战争女神,宙斯和墨涅斯之女,她出生时宙斯头部剧烈疼痛,之后用大斧劈开后,雅典娜手持长枪,身披战甲从中跳出。是很受欢迎的神。因失手杀死好友帕拉斯而改名为帕拉斯。雅典娜。 阿波罗:太阳神,宙斯和勒托之子,月神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兄长,希腊十二大神诋之一,又名赫利俄斯。主掌光明,医药,文学,诗歌,音乐等。每天架天马拉乘的的黄金车巡游天上一周。 阿尔忒弥斯:月神,狩猎女神,纯洁之神。所以也被称为处*女的保护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 阿瑞斯:战神,是凶残,狡诈,非理性的,为战争而战争的神。曾与工匠之神的妻子维纳斯私通,被装进一张工匠之神特制的大网中而无法脱身。(维纳斯原为罗马神诋,后为希腊神话所吸收。) 赫尔墨斯:宙斯与阿特拉斯的女儿迈亚所生的儿子。脚生双翼,速度如飞,成为天界众神传令的使者,后为旅人,商人,盗贼的保护神,经常化为凡人下界帮助保护者。 狄俄涅索斯:酒神,拉丁文名字为巴卡斯,传说中酿酒的发明人,形象为一手持酒杯,一手拿松果木神杖,后升为欢乐,文明之神。 赫拉克勒斯:宙斯与凡人的私生子,为神母赫拉所仇视,但在雅典娜的巧妙安排下,赫拉为其哺过乳。出生后既力大无穷,曾于摇篮中捏死过两条巨蛇。成*人后,完成了号称不可能完成的十二件大功。因此其后升为大力神。因在完成十二件大功中替人类扫除了众多妖魔怪兽,并解放了为宙斯囚禁的善神普罗米修斯,所以受人爱戴。富于反抗精神,曾不满宙斯的专制而反抗神界。 刻耳柏洛斯:地狱的守门狗,三头而蛇尾的魔兽,以青铜之声攻击敌人,是巨人和怪物所生的怪兽。 北欧篇 奥丁:北欧阿斯神族的至高神,诸神之王,也是死者之王,战神,权力之神,魔法之神。曾冒死以一人之力闯入冥界,为人类取得古文字而拥有大量知识,为此失去一只眼睛。他身形高大,身披金甲,骑八足神马“斯莱普尼斯”,手持名枪“冈尼尔”,居住在“瓦尔哈拉”的神殿中,让女武神收集死者的魂魄,为终末之战“饶纳诺克”即“诸神的黄昏”做准备。为举世闻名的北欧蛮族,维京人所信仰。他们坚信如果英勇战死就可以进入“瓦尔哈拉”,所以战斗是勇猛无比,曾席卷过大半个欧洲。奥丁曾在史克威尔的大作《FF8》中,扮演超强召唤兽。有八分之一几率出现,每次都是一击必杀,不过手拿的是“斩铁剑”(“冈尼尔”呢?)。后被一招“斩铁剑返”击杀。(战神会被自己的招式击杀???) 女武神(瓦尔基里):侍奉主神奥丁的女神,奉命奔波在战场上,收集战死的勇士的灵魂,带往“瓦尔哈拉”,让其复活以应付诸神与巨人族的“诸神的黄昏”的最终战。女武神们各个武技高超,为人类的保护神。著名剧作家瓦格纳曾为其谱写过名曲《女武神的飞驰》(瓦格纳以及他的作品和生平会在以后介绍,他的著名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是歌剧版的奇幻小说,有兴趣的可以找来听听,十二分精彩!!银英迷不可错过。而游戏《星际争霸》中人族的强力对空飞机也是以女武神命名的。) 齐格弗里德:德国著名英雄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里登场的英雄,他得到了拥有至高力的指环,可以听懂鸟语。他杀死过巨龙,沐浴过龙血,成为有最强肉体的不死男人。但却因为沐浴时一片树叶掉在了背上,肩胛骨下的一处成为致命弱点而被人杀死。(详情请参阅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 洛基:最初被看作仁慈之神,因为其杰出的才能和外貌而被阿斯神族接受,但身为巨人族的他生性喜欢喜欢挑拨其他神争斗,还杀死了主神奥丁的儿子,被诸神囚禁,在诸神与巨人族的终末战“诸神的黄昏”时爆发,加入巨人族阵营战斗,最后带来了诸神的毁灭。 瑟特:住在火之国度的巨人,“诸神之黄昏”中率火巨人出战。 赫尔:主宰地下世界的女神,据说是洛基的女儿,奥丁赋予她到冥界尼弗尔海姆,统治九界的权力。 焚里尔:北欧神话中最著名的魔兽,洛基的子女之一,巨大狼形怪物,传说当他张开嘴后上下鄂可以顶住天地,因其性格凶暴而被矮人族囚困,直到终末战时,他才脱困,并且吞下了太阳和主神奥丁。 托尔:著名的雷电之神,名字即“轰鸣者”的意思,诸神中最具怪力的神,以巨大铁槌作战。他的铁槌也很著名,“托尔的铁槌”在许多作品中几乎成为了力量的代表。他还是丰饶之神,主管一切人类所必须经历的仪式,如婚丧嫁娶等。“诸神之黄昏”中托尔和世界蛇尤蒙冈多同归于尽。尤蒙冈多是一条自己衔着自己的大蛇,象征无限。 北欧命运三女神:掌握“存在”和“未来”斯克尔特掌握“必然”和“现在”威尔珊迪 多瓦夫:矮人中的妖精族(奇怪的组合)。据说当初是蛆虫,因啃食了最初巨人尤米尔的遗体而获得了人形和智慧。拥有天才的锻造本领,是武器和工艺品的杰出制造者,也就是奇幻小说中常常出现的矮人族设定的原形,代表人物很多,如《龙枪》中弗林特。火炉。《罗德岛战记》中的吉姆,他们共同的特点为矮胖的身体,大胡子,手持战斧,忠诚而脾气暴躁。 BeRSeRK:巴萨卡,这个词源于古代北欧语言,意思是“披着熊皮的人”后为“狂战士”的称谓。是奇幻作品中最受欢迎的职业设定之一。狂战士受主神奥丁的加护,战斗中会陷入极度兴奋的忘我状态,以超强的肉体打击敌人,没有恐惧,疼痛的感觉。严重者会陷入癫狂而死。如《罗德岛战记》中的奥尔松。 印度篇 梵天:印度教神话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创造者。佛教吸收其为护法神,称“大梵天王”。 湿婆:印度三大神的第三位。又叫“西哇”。是最受崇拜的神之一。是象征“昌盛”和“吉兆”的神。同时又象征“毁灭”,是起死回生之神。一般被视为“破坏神”。同时他也是生殖之神,传到中国后与藏教密宗中的大欢喜菩萨互相影响。有时也被人塑成一面目狰狞的怒汉和一极美女子湿婆表现愤怒的一面传入日本后,作为大黑天十分闻名,是武士和浪人的保护神。 毗湿奴:三大主神之一,与前两者并称为三联神。称谓极多,有一千种以上,常见的为“那罗衍”,“世界之主”等。 因陀罗:雷电之神,众神之首,后成为天王。被佛教吸收后又叫“帝释天”,为善见城城主。 吉祥天:即拉克什密。被称为毗湿奴的妻子。在最古老的神话中与大梵天,俱毗罗,因陀罗联系在一起,是佛教的护法天王。是毗沙天门王之妹,号称“功德天王”。毗沙天王是北方天王,是财富之神,胜利,护法之神。 释迦: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相传为印度北部小国王子,后舍弃家庭,权位,独自出走。七年后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又被称为大日如来。佛教中最为崇高的神,曾降伏过中国的战斗之神齐天大圣。 天龙八部:即八部众,说法见于佛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曾提到过:“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天:即帝释天为首的天神。天神的寿命也会完结,这是因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无常。天神临死前会出现“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出汗,不乐本位”这五种征兆,也就是所谓的“天人五哀”。 阿修罗:阿修罗是与天对立的一族。他们非常好战,男的极丑,女的极美。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天有美食而无美女。双方常因此而互相争斗,场面十分惨烈。“修罗场”的说法即从此来。阿修罗一族被视为战神,他还有个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龙:龙无论在东西方神话,还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个非常欢迎的角色。以其独特的外形,强大的力量备受青睐。可以说一说到奇幻,人们就会想到龙,龙几乎成了奇幻文学的代表。东西方的龙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头部特征,善飞翔,会从嘴中吐出物质攻击等。这些惊人的巧合让人忍不住怀疑是否以前有此一类生物存在。龙的记载在我国由来以久,大量详实,准确,生动的记录贯穿着整个古代正史,有纪可考的记录最后见于民国初年,让人十分迷惑。但天龙八部中的龙其实说的是一种大蟒蛇。 乾达婆:拥有黄金之翼半人半鸟的精灵。天界的音乐家。 迦楼罗:中国人很熟悉的一种大鸟,传入中国后演变成了金翅大鹏鸟。原型是种翅有种种庄严宝色的神鸟,一天吞噬一条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哪来这么多龙让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后又从火焰中复活,凤凰重生的传说即来源于此。 其他有代表性的神 巴尔:又名巴卢尔或巴卡尔,出现在不同神话中,名称也不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的主神,掌管雷电和农牧,生殖。也是死而复生之神。与兄长穆图是死敌。起先是善神,后在基督教义中被视为邪神。在《暗黑破坏神二》中登场,被视为毁灭之王。 穆图:也名莫特。死神,冥界之神,混沌之神,干旱和歉收之神。是巴尔的兄长和主要对手。出自闪米特族神话。 阿卡特拉姆:凯尔特神话中的勇敢之神,达努神族努阿达的别名。曾与邪神巴尔殊死作战。 须佐之男:日本神话中最早的大神依邪那歧三子女中的最幼者,另两为就是日本最高神天照大神,和月读了。他全名为素盏鸣尊,乱暴之神,因其狂暴的性格而被视为破坏神。他斩杀了八歧大蛇,成为神话中的英雄。 伊希斯:埃及神话中神力非凡的巫师,被视为魔法的始祖。 塞特:出自埃及神话,希腊人称之为缇丰,为恶灵的化身,永远与善良作对。传说他曾化身黑猪,每月攻击啖食月亮。 哈奴曼:印度版孙悟空,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猴。风神和母猴所生之子。在英雄叙事诗《罗摩衍那》中登场成为帮助罗摩王子的好帮手。他聪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于腾云驾雾,变幻形象和大小(还说不是孙悟空?),多次救助罗摩王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塞克尔:埃及神话中的死者之神。以鹰头木乃伊的形象出现,传说为冥界的判官,常用一架天平来称量死者的心脏,以决定他的待遇。在古埃及法老陵墓中的壁画上大量出现,在罗斯托神庙中被膜拜。 魔幻进阶职业和相关能力及技能 arcanearcher(魔箭手) 作为精灵作战小队的队长,他们擅长使用魔法力量来增强自己的战斗力。他们神准无比的箭法,还有他们往箭头注入魔法的能力,令魔箭手的声名响偏森林外的整个王国。作为一支队伍的成员,他们能把恐惧深深地送入敌军阵地之中。 斗士、游侠、圣武士还有蛮战士为了获得少量的魔法来增强战斗能力而成为魔箭手,相反,巫师和术士成为魔箭手后提高了他们的作战能力。出身自其它职业的魔箭手是非常罕见的。 NPc的魔箭手通常带领着一对普通的弓箭手,或者是一队人数较少的精英魔箭手队伍。他们的存在,正是精灵军队战力如此可怕的原因。 生命骰:d8 必要条件: 角色必须符合以下的要求才有资格成为一名魔箭手 种族:精灵或半精灵 基本攻击奖励:+6 特技: 武器专注(任何弓类武器,弩类武器不算) 瞄靶射击(PointBlankShot) 精准射击(PreciseShot) 施法能力:能施展第一级的奥术。 职业技能: 手艺(craft)、隐藏(Hide)、方向感(IntuitDirection)、听力(Listen)、无声移动(moveSilently)、骑术(Ride)、察辨(Spot)、绳索使用(UseRope)、野外知识(WildernessLore) <详的技能描述请参阅PHB第四章> 每级技能点数:4+智力修正值。 职业特性: 武器和装甲熟练(WeaponandarmorProficiency): 魔箭手能熟练使用各种军用武器和简单武器,能熟练使用各种规格的盔甲和盾牌。注意,当角色穿着重于皮甲的盔甲时,平衡、攀爬、脱身术、隐藏、跳跃、无声移动、盗窃和翻滚技能都会受到处罚。 箭支附魔(enchantarrow): 第一级的魔箭手射出的任何一支普通箭,都会变成+1的魔法箭。魔箭手无需花费任何XP就可以完成对箭支的附魔,但是魔箭手强化的箭支只能由他本人使用。附在箭支上的魔法会随着魔箭手等级的提高而不断提升,情看表中的描述。 灌输箭支(Imbuearrow): 第二级的魔箭手将获得这一类法术能力。本能力能让魔箭手把一个奥术输入到箭支里面。箭支被射出后,奥术作用范围的中心点就是箭支的着地点。即使是只能作用于施法者本人的奥术也能被灌输到箭支里面。无论奥术的射程有多远,它被灌输到箭支后,法术射程变成弓箭的射程。把奥术灌输入箭支,然后发射,这一系列动作是一个标准动作。魔法能量被灌入箭支后,只能在箭支中停留6秒(一回合),之后,魔法能量就会消失。 追踪箭(Seekerarrow): 第四级的魔箭手每天能发射这种追踪箭一次。只要敌人在魔箭手的射程内,并且被魔箭手发觉之后,这种追踪箭就能绕过任何阻挡掩护物,直接命中敌人。只有绕不过的障碍物、或者目标在射程外的情况下可以逃过追踪箭。例如,敌人躲进了一间没窗户的屋子里,然后把门也关上了。这样,追踪箭也无法攻击到这个敌人的。在进行攻击判定后,追踪的目标无法利用遮蔽物来增加防御等级。这是一种类法术能力(射出追踪箭是使用这个能力的整个动作的一部分)。 相位箭(Phasearrow): 第六级的魔箭手每天能发射这种相位箭一次。只要敌人在魔箭手的射程内,并且被魔箭手发觉之后,这种相位箭就能直线穿越何非魔法阻挡掩护物,直接命中敌人。相位箭无法穿越如力墙术、火墙术等类似效果的魔法屏障。在进行攻击判定后,追踪的目标无法利用遮蔽物,甚至装甲奖励来增加防御等级。这是一种类法术能力(射出相位箭是使用这个能力的整个动作的一部分)。 箭雨(Hailofarrow): 第八级的魔箭手能同时向射程内的所有敌人射击。每一魔箭手等级能瞄准一个敌人(最多10人)。每发攻击使用角色的主要攻击奖励。你每次只能向一个目标射击一箭。这也是一种类法术能力。 死亡之箭(arrowofDeath): 到了第十级,魔箭手能制造死亡之箭。被死亡之箭射中的人必须作一次难度20的坚忍豁免判定,判定失败,该生物立即死亡。魔箭手制作的魔箭只能自己用,而制作这样一支箭需要一天的时间,附上的魔法只能在箭支上保存一年。魔箭手只能同时拥有一支死亡之箭。 class LevelBase attackBonusFort SaveRef SaveWill SaveSpecial 1st+1+2+2+0箭支附魔(enchantarrow)+1 2nd+2+3+3+0灌输箭支(Imbuearrow) 3rd+3+3+3+1箭支附魔(enchantarrow)+2 4th+4+4+4+1追踪箭(Seekerarrow) 5th+5+4+4+1箭支附魔(enchantarrow)+3 6th+6+5+5+2相位箭(Phasearrow) 7th+7+5+5+2箭支附魔(enchantarrow)+4 8th+8+6+6+2箭雨(Hailofarrow) 9th+9+6+6+3箭支附魔(enchantarrow)+5 10th+10+7+7+3死亡之箭(arrowofDeath)—— assassin(刺客) 刺客是进行快速致命攻击的专家;刺客是渗透和伪装的高手;刺客通常扮演着间谍,情报员和职业杀手的角色。所有的刺客都在解剖学、潜行技巧、毒物学以及魔法技巧等方面进行过训练,这些训练令刺客以令人震惊的准确度来完成他的刺杀任务。 出身自游荡者、武僧和诗人的刺客都是那种偷偷躲在阴影里,准备随时给人背后来一刀的传统刺客。而出身自斗士、堕落圣武士、德鲁依、蛮战士和巡林客的刺客则喜欢明刀明枪的取人性命,他们的战斗力跟传统刺客不相上下。出身自术士、巫师或牧师的刺客是最可怕的,他们在法术的帮助下能不知不觉地杀人。 NPc的刺客都是为某个工会、大城市或者荒山野岭中的秘密组织工作。有时他们也会效忠于某个,或者某些拥有强大势力的邪恶角色。偶尔你会遇见不属于任何组织的刺客,但只有强大力量的人才能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生存。 生命骰:d8 必要条件: 角色必须符合以下的要求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刺客 阵营:邪恶 技能: 无声移动(moveSilently):8级 躲藏(Hide):8级 伪装(Disguise):4级 特殊要求: 角色仅仅为了成为刺客而杀掉一个人。 职业技能: 平衡(Balance)、欺骗(Bluff)、攀爬(climb)、手艺(craft)、解读文字(DecipherScript)、交际(Diplomacy)、破解装置(DisableDevice)、伪装(Disguise)、脱出束缚(escapeartist)、收集消息(GatherInformation)、隐藏(Hide)、方向感(IntuitDirection)、跳跃(Jump)、听觉(Listen)、无声移动(moveSilently)、开锁(OpenLock)、扒窃(PickPocket)、读唇(ReadLips)、搜寻(Search)、察觉动机(Sensemotive)、察辨(Spot)、游泳(Swim)、翻腾(Tumble)、使用魔法装置(UsemagicDevice)、绳索使用(UseRope) <详的技能描述请参阅PHB第四章> 每级技能点数:4+智力修正值。 职业特性: 武器和装甲熟练(WeaponandarmorProficiency): 刺客专注于使用一些轻巧灵活的武器,以方便潜行和刺杀。因此,刺客能熟练使用弩(轻弩、手弩和重弩)、各种类型的匕首、飞镖、轻剑和短剑。刺客能熟练使用轻型盔甲和盾牌。注意,当角色穿着重于皮甲的盔甲时,平衡、攀爬、脱身术、隐藏、跳跃、无声移动、盗窃和翻滚技能都会受到处罚。如果携带的装备过重,还会使游泳技能受到处罚。 偷袭(Sneakattack): 当目标无法有效地进行防御时,刺客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准敌人的要害进行致命的攻击。基本上,只要目标失去了灵敏对ac奖励时(无论灵敏修正是否为0),刺客对该目标的攻击就能造成额外的伤害值。即使刺客进行偷袭时成功进行了重击,偷袭的额外伤害值是不能跟重击系数相乘的。具体的额外伤害值请看下表。 攻击要害要做到‘狠‘和‘准‘,所以你最多只能在目标30尺内的地方,使用远程武器进行偷袭。 赤手空拳或者使用Sap进行偷袭的话,你能对目标造成淤伤,但反之不然。你也不能使用你无法熟练使用的武器进行偷袭。 刺客只能偷袭那些有血有肉的生物。不死生物、构造体、软泥怪和无实体的生物,由于没有要害,所以无惧偷袭。另外,对重击免疫的生物也不能被偷袭。如果刺客无法看到敌人的要害,或者看到了要害可是够不着,在这些情况下也无法进行偷袭。 如果角色拥有游荡者的偷袭伤害奖励,这一奖励将和刺客的突击奖励叠加。 刺杀(Deathattack): 刺客首先花三个回合的时间来分析对手的弱点,然后用近身武器对该目标进行偷袭。这次偷袭成功后,将会麻痹目标,或者直接杀死目标(任由刺客选择)。分析对手期间,只要刺客的注意力集中于刺杀目标,而目标也没有发觉刺客的敌意(甚至没有发现刺客在盯着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刺客可以执行其他的动作。要对抗刺杀所带来的附加效果,被刺目标需要通过一次坚忍豁免判定(难度=10+刺客等级+刺客智力修正值)。如果刺杀带有死亡效果,判定失败,目标立即死亡;如果刺杀带有麻痹效果,判定失败,目标的身心都变得软弱无力,进入无助状态,完全无法活动,效果持续的时间是(1d6+1/刺客等级)个回合。如果豁免判定成功,刺杀攻击就变成了普通的偷袭攻击,只能造成伤害,没有附加效果。当刺客完成三回合的分析后,他必须在接下来的三回合内进行刺杀。如果刺杀失败(目标通过豁免判定成功抵抗了刺杀的附加效果),或者分析后的三回合内没有作出刺杀攻击的话,刺客必须再花三回合来分析目标,然后才能再次进行刺杀。 用毒(PoisonUse): 受过专门训练的刺客能熟练的使用各种毒药。当他往武器淬毒时,绝对不会令自己也中了毒。 施法能力(Spells): 角色成为刺客后,每天都能施展少数的法术。刺客必须有不小于(10+奥术等级)的智力属性(Int)才能施展对应等级的法术,因此智力属性少于10的刺客不能施展法术。刺客的奖励法术是基于智力属性的,而法术的豁免难度等于10+法术等级+施法者智力修正值。下面解释一下表中数值表示的意思,‘-‘表示角色不能施展该等级的任何法术,‘0‘表示如果角色智力不够高而无法获得奖励法术的话,那么他还是不能施展该等级的法术。刺客的法术列表请看下文。刺客必须像巫师一样事先准备好神术,然后才能施展。 剧毒豁免奖励(SavingThrowvs.Poison): 经常跟毒药打交道的刺客,慢慢地对剧毒产生了抵抗力。随着刺客等级的提高,角色对剧毒的抵抗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离奇闪避(UncannyDodge): 从第2级开始,角色得到一种特异能力,在感觉一般允许他作出回应之前就对危险有所反应。在第2级和更高等级中,角色在被人打得措手不及或者被隐形攻击者袭击时依然拥有防护等级灵敏奖励值(如果有的话;但他无法活动时还是会失去防护等级灵敏奖励值)。 从第5级开始,角色不能被夹击;他可以对位于相对方向的敌人们轻松作出反应,就好像他对单个攻击者作出反应一样。此防御不允许游荡者利用夹击攻击来偷袭角色。此防御的例外情况是一个比某角色等级高4级或4级以上的游荡者依然可以夹击他(从而偷袭他)。 从第10级开始,角色得到一种使其对陷阱的危险有所警惕的直觉,给他+1点避免引发陷阱的反射豁免判定奖励值,并在被陷阱攻击时得到+1点防护等级闪避奖励值。从第13级开始这两项奖励值变为+2,从第16级开始这两项奖励值变为+3,第19级开始这两项奖励值变为+4 【该能力已按官方发布的DmG勘误表修正】 注:本能力所指的等级是角色拥有离奇闪避能力的全部职业的等级之和。 法术列表: 第一级:易容术(changeSelf)、检测毒素(DetectPoison)、幻声术(GhostSound)、昏暗迷雾(Obscuringmist)、蛛行术(Spiderclimb) 第二级:自我改变(alterSelf)、黑暗结界(Darkness)、踏雪无痕(PasswithoutTrace)、隐瞒阵营(Undetectablealignment) 第三级:深暗结界(DeeperDarkness)、隐形术(Invisibly)、错误指向(misdirection)、反侦测(Nondetection) 第四级:任意门(DimensionDoor)、自由行动(Freedomofmovement)、增强隐形术(ImprovedInvisibility)、下毒术(Poison) class LevelBase attackBonusFort SaveRef SaveWill SaveSpecialSpellsperDay 1st2nd3rd4th 1st+0+0+2+0偷袭(Sneakattack)+1d6,刺杀(Deathattack),用毒(PoisonUse)0—— 2nd+1+0+3+0+1剧毒豁免奖励(SavingThrowvs.Poison), 离奇闪避(特殊情况下保留灵敏防护等级附加值)1—— 3rd+2+1+3+1偷袭(Sneakattack)+2d610—— 4th+3+1+4+1+2剧毒豁免奖励(SavingThrowvs.Poison)11—— 5th+3+1+4+1偷袭(Sneakattack)+3d6,离奇闪避(免遭夹击)110- 6th+4+2+5+2+3剧毒豁免奖励(SavingThrowvs.Poison)111- 7th+5+2+5+2偷袭(Sneakattack)+4d62110 8th+6+2+6+2+4剧毒豁免奖励(SavingThrowvs.Poison)2111 9th+6+3+6+3偷袭(Sneakattack)+5d62211 10th+7+3+7+3+5剧毒豁免奖励(SavingThrowvs.Poison), 离奇闪避(+1对陷阱的反射豁免判定附加值)2221—— Blackguard(黑武士) 黑武士是邪恶的化身,是活生生的魔鬼。黑武士是黑骑士中的精英,他们的恶名远播整个大陆。黑武士是恶魔和魔怪的盟友,是邪神的仆人。所有人都憎恨黑武士,同时,所有人都害怕黑武士。由于黑武士邪恶的本质,有人把这些恶棍称为‘闇武士‘(anti-paladin)。 黑武士拥有很多能力:他能派遣自己的黑暗仆人为自己工作;他会用各种不光采的手段偷袭敌人;他拥有正面打击任何碍手碍脚的善良生物的力量。斗士、堕落圣武士、德鲁依、巡林客、武僧和蛮战士能成为擅长近身战斗的黑武士。游荡者和诗人出身的黑武士则擅长使用使用狡猾的技巧和法术。成为黑武士的牧师、术士和巫师通常被称为‘魔鬼信徒‘(Diabolist)[又关大菠萝的事……],于其他黑武士相比,他们更喜欢跟各种魔鬼打交道。 NPc的黑武士通常斗会带领着由不死生物、邪恶外域生物以及其他怪物组成的大军,四出攻城略地,扩展自己的势力。有时黑武士会效忠于拥有更强大力量的邪恶角色,充当军队的指挥官。偶尔黑武士也会孤身上路,成为职业杀手,或者四处流浪,散播着疾病、毁灭和混乱。 生命骰:d10 必要条件: 角色必须符合以下的要求才有资格成为一名黑武士 阵营:邪恶 基本攻击奖励:+6 技能: 宗教知识(Knowledge:Religion):2级 隐藏(Hide):5级 特技: 顺砍劈(cleave) 击碎武器(Sunder) 特殊要求: 角色必须和平地跟一名邪恶外域生物接触,这只外域生物必须是由角色自己或者其他跟邪恶外域生物接触过的邪恶角色召唤出来的。 职业技能: 集中精神(concentration)、手艺(craft)、交际(Diplomacy)、驯服动物(Handleanimal)、治疗(Heal)、胁迫(Intimidate)、宗教知识(Knowledge:Religion)、专长(Profession)、骑乘(Ride) <详的技能描述请参阅PHB第四章> 每级技能点数:2+智力修正值。 职业特性: 武器和装甲熟练(WeaponandarmorProficiency): 黑武士能熟练使用各种军用武器和简单武器,能熟练使用各种规格的盔甲和盾牌。注意,当角色穿着重于皮甲的盔甲时,平衡、攀爬、脱身术、隐藏、跳跃、无声移动、盗窃和翻滚技能都会受到处罚。 侦测善良(DetectGood): 黑武士能任意使用这一类法术能力。同时使用这一类法术能力和同名法术的话,效果加倍。 用毒(PoisonUse): 受过专门训练的黑武士能熟练的使用各种毒药。当他往武器淬毒时,绝对不会令自己也中了毒。 黑暗之祝福(DarkBlessing): 黑武士将可以把他的魅力修正值作为所有的豁免判定的附加值。 施法能力(Spells): 角色成为黑武士后,每天都能施展少数的法术。黑武士必须有不小于(10+神术等级)的知觉属性(Wis)才能施展对应等级的法术,因此知觉属性少于10的黑武士不能施展法术。黑武士的奖励法术是基于知觉属性的,而法术的豁免难度等于10+法术等级+施法者知觉修正值。下面解释一下表中数值表示的意思,‘-‘表示角色不能施展该等级的任何法术,‘0‘表示如果角色知觉不够高而无法获得奖励法术的话,那么他还是不能施展该等级的法术。黑武士的法术列表请看下文。黑武士必须像牧师一样事先准备好神术,然后才能施展(当然了,他不能像牧师那样自发施法)。 打击善良(SmiteGood): 从LV2起,黑武士每天可以使用一次打击善良,在这次攻击中,魅力修正点将附加在攻击命中判定上,而黑武士等级将附加在伤害力上。例如,LV9的黑武士用长剑攻击时伤害将从1d8上升到1d8+9。如果黑武士攻击的不是善良生物,本技能不起作用,并判定为今天该技能已经被使用掉。打击善良是超自然的能力。 绝望气息(auraofDespair): 从LV3开始,黑武士能发出邪恶的气息。黑武士身边10尺内的敌人将受到气息的影响,而令他们所有的豁免判定受到-2的士气处罚。绝望气息是一种超自然能力。 指挥不死生物(commandUndead): 从LV3开始,黑武士得到责退不死生物的超自然的能力。(原文和勘误表都没有指出使用次数,估计每天的使用次数为3+魅力修正值)。黑武士责退不死生物的能力相当于等级为黑武士等级减二的牧师。(请参阅第八章,驱退不死生物) 偷袭(Sneakattack): 当目标无法有效地进行防御时,黑武士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准敌人的要害进行致命的攻击。基本上,只要目标失去了灵敏对ac奖励时(无论灵敏修正是否为0),或者黑武士正在夹击目标,黑武士对该目标的攻击就能造成额外的伤害值。即使黑武士进行偷袭时成功进行了重击,偷袭的额外伤害值是不能跟重击系数相乘的。具体的额外伤害值请看下表。 攻击要害要做到‘狠‘和‘准‘,所以你最多只能在目标30尺内的地方,使用远程武器进行突袭。 赤手空拳或者使用Sap进行偷袭的话,你能对目标造成淤伤,但反之不然。你也不能使用你无法熟练使用的武器进行偷袭。 黑武士只能偷袭那些有血有肉的生物。不死生物、构造体、软泥怪和无实体的生物,由于没有要害,所以无惧偷袭。另外,对重击免疫的生物也不能被偷袭。如果黑武士无法看到敌人的要害,或者看到了要害可是够不着,在这些情况下也无法进行偷袭。 如果角色拥有游荡者的偷袭伤害奖励,这一奖励将和黑武士的突击奖励叠加。 法术列表: 第一级:引发恐惧(causeFear)、轻伤治疗(cureLightWounds)、末日术(Doom)、轻创术(InflictLightWounds)、魔法武器(magicWeapon)、一级妖兽召唤术(SummonmonsterI) 第二级:公牛蛮力(Bull’sStrength)、中度治疗(curemoderateWounds)、黑暗结界(Darkness)、死亡丧钟(DeathKnell)、中度创伤(InflictmoderateWounds)、粉碎术(Shatter)、二级妖兽召唤术(SummonmonsterII) 第三级:传染病毒(contagion)、重伤治疗(cureSeriousWounds)、深暗结界(DeeperDarkness)、重创术(InflictSeriousWounds)、元素防护(Protectionfromelement)、三级妖兽召唤术(SummonmonsterIII) 第四级:致命伤治疗(curecriticalWound)、自由行动(Freedomfrommovement)、致命一击(InflictcriticalWounds)、四级妖兽召唤术(SummonmonsterIV) 注:所有Summonmonster法术只能召唤邪恶生物。 堕落圣武士: 这些曾在善良与公正的光芒照耀下的神圣战士成为黑武士后,将获得额外的黑暗力量。就像一个球,一面被光照耀得越亮,另一面就显得越黑暗……看表吧…… 圣武士等级额外能力 1-2每天额外一次『打击善良』(也就是说,出身自堕落圣武士的黑武士每天能使用两次『打击善良』) 3-4每天一次『治愈之手』,每次治疗的生命值=黑武士魅力修正值×黑武士等级。黑武士只能用本能力来治疗他自己和他的魔族奴仆,这是类法术能力。 5-6偷袭伤害值增加+1d6 7-8每天一次『恶魔召唤』黑武士能用一级妖兽召唤术(SummonmonsterI)召唤出四只邪恶生物,这时的施法者等级=黑武士等级×2 9-10『不死生物同伴』,除了一头魔族奴仆外,第五级的黑武士还可以拥有一头中等体形的骷髅或僵尸作为同伴。这头不死生物不会被其他人以任何方式驱退、摧毁、控制,此外,它像魔族奴仆一样能随着黑武士等级的提高而获得特殊奖励。 11+『邪神恩宠』,看着这样一颗拥强大力量而纯洁的心慢慢地被污染、慢慢地腐烂,邪神们可爽死了~因此,角色的圣武士等级能立即被换成黑武士等级。例如一名LV12的圣武士成为黑武士后,如果他愿意,他马上能变成LV10的黑武士。角色等级是没有改变的。剩下的圣武士等级将按照上述的描述而获得相应的特殊能力。因此,一名LV15的堕落圣武士成为黑武士后,将会变成LV10黑武士/LV5圣武士,然后他将获得:额外『打击善良』、『治愈之手』、和偷袭伤害值增加这三样特殊能力。 魔族奴仆: 第五级的黑武士能召唤一只魔族奴仆。能召唤的生物包括:魔蝠、魔猫、魔族恶鼠、魔马、魔驹、魔乌鸦、魔蟾蜍(基本生物+魔族模板[Fiend])。这些邪恶的动物能充当黑武士的坐骑或帮手。随着黑武士的等级提升,它们的HD也会相应提高,而且还会获得额外的特殊能力。 黑武士只能同时拥有一只魔族奴仆。一只魔族奴仆死后,要隔一年零一天才能再召唤另外一只。新召唤的魔族奴仆,其HD和特殊能力都对应黑武士召唤时的等级。 魔族奴仆 角色等级奖励生命骰天然装甲力量修正智力特殊 12以下+2+1+16改善回避、分享法术、心灵感应、分享豁免判定 13至15+4+3+27语言交流 16至18+6+5+38血液连结 19至20+8+7+49法术抗力 角色等级:黑武士的角色等级。 奖励生命骰:全部都是d8的生命骰,外加体质修正值,然后决定生命值。神族同伴的基本攻击奖励和基本豁免奖励也随着生命骰的增加而提高。 天然装甲:这是对神族同伴的天然装甲的奖励。 力量修正:把列出的修正值加到神族同伴的力量属性上。 智力:魔族奴仆的智力(这些生物的智慧都比一般的动物要高) 改善回避【特异能力】:受到反射豁免成功,伤害就减半的攻击时(例如红龙的火焰吹息,火球术),如果豁免成功,将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如果豁免失败,只受到一半的伤害。 分享法术:当魔族奴仆在黑武士5呎的范围内,黑武士对自已施放法术时,可以选择该法术同时也对他的魔族奴仆发挥作用。但即使这是一个长效法术,当奴仆离开黑武士5英尺外时,该法术也将停止对奴仆发挥作用。此外,黑武士可以对魔族奴仆施展目标只能是施法者本身的法术(视为施展接触式法术)。即使该类魔族奴仆是一种不受某种法术影响的生物,黑武士依旧可以用这个方法对他的奴仆施加法术影响。 心灵感应【超自然能力】:黑武士不能通过他的魔族奴仆的眼睛去看,但是他可以和他的魔族奴仆产生心灵感应。举例来说,如果魔族奴仆看到的房间,黑武士就能传送进去,就如同黑武士也能看见这个房间一样。(某些法术的作用范围是施法者视野内,通过这种感应,施法者能向奴仆能看见的地方使用这类法术)。这种感应的最大距离是一英里。但即使是高智力的魔族奴仆,它看世界的方式也与人类不同,因此误解总是存在的。 这种心灵上的联系是双方向,因此魔族奴仆也能感应到主人在什么地方。 分享豁免判定:魔族奴仆可以使用自己的豁免判定奖励,或者黑武士的豁免判定奖励,取两者中较高的。 语言交流:魔族奴仆可以跟黑武士用语言交流,就像使用通用言谈话一样。但其他的生物在没有法术帮助的情况下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的。 血液连结:当黑武士受到威胁或者伤害时,魔族奴仆的所有攻击、技能判定和豁免判定都立即获得+2的奖励。这些奖励在黑武士受到的危险解除后消失。 法术抗力:魔族奴仆的法术抗力数值上等于黑武士等级+5。 class LevelBase attackBonusFort SaveRef SaveWill SaveSpecialSpellsperDay 1st2nd3rd4th 1st+1+2+0+0侦测善良(DetectGood),用毒(PoisonUse),0—— 2nd+2+3+0+0黑暗之祝福(DarkBlessing),打击善良(SmiteGood)1—— 3rd+3+3+1+1指挥不死生物(commandUndead),绝望气息(auraofDespair)10—— 4th+4+4+1+1偷袭(Sneakattack)+1d611—— 5th+5+4+1+1魔族奴仆(FiendishServent)110- 6th+6+5+2+2111- 7th+7+5+2+2偷袭(Sneakattack)+2d62110 8th+8+6+2+22111 9th+9+6+3+32211 10th+10+7+3+3偷袭(Sneakattack)+3d62221—— DwarvenDefender(矮人保卫者) 保卫者的背后都有一些于矮人相关的事务在支持着,例如矮人贵族、矮人神祉、或者矮人的生活方式。正如他的名字,矮人保卫者是特别擅长打防守战的战士。一条由矮人防御者组成的防线比一幅10尺厚的石墙更加坚固,也更具杀伤力。 绝大部分的矮人保卫者出身自斗士、牧师、圣武士和巡林客,前蛮战士、术士、巫师和德鲁依的保卫者也能学习到各种的防御技巧。武僧、诗人和游荡者则可以依靠他们灵敏的身手来充分发挥保卫者的防御能力。 NPc的矮人保卫者通常都是矮人营地的士兵,他们会跟一般的战士隔离开来,组成纯保卫者的作战单位。在很偶然的机会下,你会遇到单独行动的矮人保卫者。以矮人的性格,你是很难问出他单独行动的原因的。 生命骰:d12 必要条件: 角色必须符合以下的要求才有资格成为一名矮人保卫者 阵营:秩序 种族:矮人 基本攻击奖励:+7 特技: 闪避(Dodge) 耐久力(endurance) 强壮(Toughness) 职业技能: 手艺(craft)、听力(Listen)、察觉动机(Sensemotive)、察辨(Spot)。 <详的技能描述请参阅PHB第四章> 每级技能点数:2+智力修正值。 职业特性: 武器和装甲熟练(WeaponandarmorProficiency): 矮人保卫者能熟练使用各种军用武器和简单武器,能熟练使用各种规格的盔甲和盾牌。注意,当角色穿着重于皮甲的盔甲时,平衡、攀爬、脱身术、隐藏、跳跃、无声移动、盗窃和翻滚技能都会受到处罚。 防御姿态(DefensiveStance): 保卫者可以随时进入防御姿态,成为一座活的防御屏障。防御姿态中的保卫者将获得暂时性的力量和耐久力,但不能离开他正在防御的地方。防御姿态中的保卫者将获得一下奖励: 力量+2 体质+4 所有豁免能力+2 防御等级获得+2的闪避奖励 体质值的增长使保卫者得到额外的生命点数,数量为2点/级。但在防御姿态结束后,这些额外生命值也随着体质值降回一般值而失去,这些额外生命点数不像临时生命点数那样优先失去。防御时,保卫者不能使用任何需要移动位置的技能,例如无声移动、跳跃等。防御姿态的维持时间=3回合+体质修正值(新增后的)。保卫者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提早结束防御姿态。防御姿态结束后,保卫者的力量-2,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此次战斗结束。保卫者每天使用防御姿态的次数有限,具体请看表格。进入防御姿态不需要花费时间,但保卫者只有在轮到其行动时才能进入防御姿态。‘),而用它不回应别人的行动。举例来说,一个保卫者不能在被一只箭射倒时进入防御姿态以从增加的体质上得到额外生命点数,虽然如果他在此轮早期被箭射中之前就进入防御姿态,额外生命值能发挥作用。 防御意识(Defensiveawareness): 从第2级开始,角色得到一种特异能力,在感觉一般允许他作出回应之前就对危险有所反应。在第2级和更高等级中,角色在被人打得措手不及或者被隐形攻击者袭击时依然拥有防护等级灵敏奖励值(如果有的话;但他无法活动时还是会失去防护等级灵敏奖励值)。 从第6级开始,角色不能被夹击;他可以对位于相对方向的敌人们轻松作出反应,就好像他对单个攻击者作出反应一样。此防御不允许游荡者利用夹击攻击来偷袭角色。此防御的例外情况是一个比某角色等级高4级或4级以上的游荡者依然可以夹击他(从而偷袭他)。 从第10级开始,角色得到一种使其对陷阱的危险有所警惕的直觉,给他+1点避免引发陷阱的反射豁免判定奖励值,并在被陷阱攻击时得到+1点防护等级闪避奖励值。 注:本能力所指的等级是角色拥有离奇闪避能力和防御意识的全部职业的等级之和。 物理伤害抗力(DamageReduction): 从第6级开始,保卫者得到一种特异能力,可以忽略受到的每次攻击或打击中部分的伤害。每次计算蛮战士受到的伤害时,都要从计算结果中减3。到10级,减低的伤害值升为6,伤害减低能把伤害值减为0,但不能减到0以下。 class LevelBase attackBonusFort SaveRef SaveWill Saveac BonusSpecial 1st+1+2+0+2+1防御姿态(DefensiveStance)1/day 2nd+2+3+0+3+1防御意识(特殊情况下保留灵敏防护等级附加值) 3rd+3+3+1+3+1防御姿态(DefensiveStance)2/day 4th+4+4+1+4+2 5th+5+4+1+4+2防御姿态(DefensiveStance)3/day 6th+6+5+2+5+2防御意识(免遭夹击),物理伤害抗力(DamageReduction)【3】 7th+7+5+2+5+3防御姿态(DefensiveStance)4/day 8th+8+6+2+6+3 9th+9+6+3+6+3防御姿态(DefensiveStance)5/day 10th+10+7+3+7+4防御意识(+1对陷阱的反射豁免判定附加值) 物理伤害抗力(DamageReduction)【6】—— Loremaster(学究) 学究是专注于研究知识的施法者。在他们眼里,知识和秘诀比金子重要得多。他们不断研究各种神秘不为人知的知识,并把这些秘诀运用到自己的精神、肉体和心灵上。 不会施法的角色是很难成为学究的。圣武士、巡林者和诗人也可以成为学究,但难度很大。 你通常会在各种高等学院、图书馆等资讯来源地找到由学究组成的团体,这些学者们也会隐居在深山之中,进行着自己的研究。他们通常都会卖出自己收集到的传说和资讯,以此换取研究和生活的费用。学究也会担任聚居地的智者,甚至首领,用他们自己的知识来帮助身边的人。(Zechs:职业的名字是Volo起的:P) 生命骰:d4 必要条件: 角色必须符合以下的要求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学究。 施法能力:能够施展7种不同的预言系法术,其中一种必须是三级以上的法术。 技能:任意两门知识,每门知识10级以上。 特技:任意三个超魔特技或物品创造特技。另外,技能专注于任何一门知识 职业技能: 配药(alchemy)、估鉴(appraise)、集中精神(concentration)、解读文字(DecipherScript)、收集消息(GatherInformation)、驯服动物(Handleanimal)、治疗(Heal)、知识(Knowledge)、表演(Perform)、专长(Profession)、占察(Scry)、使用语言(SpeakLanguage)、法术知能(Spellcraft)、使用魔法装置(UsemagicDevice)。 <详的技能描述请参阅PHB第四章> 每级技能点数:4+智力修正值。 职业特性: 武器和装甲熟练(WeaponandarmorProficiency): 学究不会获得任何额外的武器和防具熟练能力。注意,当角色穿着重于皮甲的盔甲时,平衡、攀爬、脱身术、隐藏、跳跃、无声移动、盗窃和翻滚技能都会受到处罚。 施法能力(Spellcasting): 当角色的学究等级提升时,就能获得新的每日施法次数,情形就像他成为本进阶职业前,他的施法职业提升一级所获得的施法次数一样。除了角色的有效施法等级,其他的得益(如驱退不死生物的次数、超魔特技、物件创造特技等)都不会随本进阶职业的提升而提升。如果角色在兼任该进阶职业前有两个施法职业,那么在进阶职业等级提升时,他就要决定把每日施法次数加到哪一个职业上。(Zechs:例如一名魅力18角色在成为本进阶职业前有三级的术士[Sorcerer]等级,他的每日施法次数是:0级6次/1级6次。他在本进阶职业等级提升时,决定把施法次数加到术士职业上。那么,现在他的每日施法次数是:0级6次/1级7次/2级4次,相当于第四级术士的每日施法次数。) 秘诀(Secret): 学究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偶然的发现了各种的秘诀。奇数级的学究能够获得一个秘诀,具体情况请看下表。角色以学究等级+智力修正值来决定那些秘诀能被选取,同一个秘诀不能重复选取。 学究等级+智力修正值秘诀效果 1直接掌握任何角色尚未受训的技能+4级 2健康秘诀生命值+3 3心灵力量秘诀意志豁免判定获+1奖励 4持久力知识坚忍豁免判定获+1奖励 5回避秘诀反射豁免判定获+1奖励 6武器窍门攻击判定获得+1奖励 7闪避窍门防御等级获得+1闪避奖励 8实用知识获得任意一个特技 9新发现奥术获得一个第一级的奥术* 10更多新发现奥术获得一个第二级的奥术* *就像通过高属性值获得的一样 学问(Lore): 学究不断的搜集知识。第二级的学究有能力去获得关于各种传说、各种专门知识的能力。就像诗人的诗人知识一样,学究进行进行知识检定时获得学究等级+智力修正值的奖励。(诗人知识的具体描述请参阅职业一章。) 奖励语言(BonusLanguage): 学究躲在图书馆学习期间,学会了各种新的语言,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分别在第四级和第八级时,学究可以选取一种新的语言。 高级学问(GreaterLore): 第六级的学究能够鉴别魔法物品。这一特异能力的效果跟法术‘Identify‘(鉴定术)一样。学究能对每一件物品使用该能力一次。 真知(TrueLore): 博学的第10级学究能每天使用这种特异能力一次,得到与法术‘LegendLore‘(传闻术)或法术‘analyzeDweomer‘(魔力分析术)相同的效果。 class LevelBase attackBonusFort SaveRef SaveWill SaveSpecialSpells perDay 1st+0+0+0+2秘诀(Secret)职业现有等级+1 2nd+1+0+0+3学问(Lore)职业现有等级+1 3rd+1+1+1+3秘诀(Secret)职业现有等级+1 4th+2+1+1+4奖励语言(BonusLanguage)职业现有等级+1 5th+2+1+1+4秘诀(Secret)职业现有等级+1 6th+3+2+2+5高级学问(GreaterLore)职业现有等级+1 7th+3+2+2+5秘诀(Secret)职业现有等级+1 8th+4+2+2+6奖励语言(BonusLanguage)职业现有等级+1 9th+4+3+3+6秘诀(Secret)职业现有等级+1 10th+5+3+3+7真知(TrueLore)职业现有等级+1—— Shadowdancer(影舞者) 影舞者是在光与暗的边界进行着诡计的、身手灵活的艺术家。他们充满着神秘、充满着谜团。见过他们的人,心里都充满惊愕,所以没有人会完全信任影舞者。 武僧、诗人、游荡者都能成为出色的影舞者。出身于斗士、蛮战士、巡林客和圣武士的影舞者能出奇不意的攻击他的敌人。成为了影舞者的巫师、术士、牧师和德鲁依能利用这个进阶职业的防御能力,令自己更安全地施放法术、更快速地进行移动。影舞者与阴影和花招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众多影舞者的阵营有善良也有邪恶。他们能任意地使用那些不可思议的力量。(怎么突然插入这样一句话……) 影舞者通常都会集体行动,而且不会在一个地方驻留淂太久。有些影舞者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来寻刺激,另外一些则把自己的特殊能力用在欺骗、突破防御等方面。在平民的眼里,这些影舞者集体都充满了神秘感,也不知道他们是正是邪。 生命骰:d8 必要条件: 角色必须符合以下的要求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影舞者。 技能: 无声移动(moveSilently):8级 隐藏(Hide):10级 表演(Perform):5级 特技: 闪避(Dodge) 灵活躲闪(mobility) 格斗反射(combatReflexes) 职业技能: 平衡(Balance)、欺骗(Bluff)、解读文字(DecipherScript)、交际(Diplomacy)、伪装(Disguise)、脱出束缚(escapeartist)、隐藏(Hide)、跳跃(Jump)、听觉(Listen)、无声移动(moveSilently)、表演(Perform)、扒窃(PickPocket)、专长(Profession)、搜寻(Search)、察辨(Spot)、翻腾(Tumble)、绳索使用(UseRope) <详的技能描述请参阅PHB第四章> 每级技能点数:6+智力修正值。 职业特性: 武器和装甲熟练(WeaponandarmorProficiency): 影舞者能熟练使用以下武器:棍棒、弩(轻、重、手弩)、各类匕首、飞镖、钉头锤、流星锤、铁头木棒、刺剑、Sap、短弓(普通版和力量版的)、还有短剑。影舞者能熟练使用轻型护甲,但不能熟练使用任何盾牌。注意,当角色穿着重于革甲的盔甲时,平衡、攀爬、脱身术、隐藏、跳跃、无声移动、盗窃和翻滚技能都会受到处罚。 影藏(HideinPlainSight): 影舞者即使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能使用隐藏技能。只要影舞者10尺内有任何阴影,就算没有任何遮蔽物,他们都能躲藏起来。当然了,他不能躲在自己的阴影中。影藏,是一种超自然能力。 回避(evasion): 从第2级起影舞者将得到回避技能。如果影舞者遭受的是豁免成功就只受一半伤害的攻击种类,豁免成功后将不受任何伤害。只有影舞者身穿轻甲的情况下该技能才会生效。 黑暗视力(Darkvision): 第2级的影舞者能在完全的黑暗中保持正常的视力,就像在同名法术的作用下一样,但效果是持久的。这是一种超自然能力。 离奇闪避(UncannyDodge): 从第2级开始,角色得到一种特异能力,在感觉一般允许他作出回应之前就对危险有所反应。在第2级和更高等级中,角色在被人打得措手不及或者被隐形攻击者袭击时依然拥有防护等级灵敏奖励值(如果有的话;但他无法活动时还是会失去防护等级灵敏奖励值)。 从第5级开始,角色不能被夹击;他可以对位于相对方向的敌人们轻松作出反应,就好像他对单个攻击者作出反应一样。此防御不允许游荡者利用夹击攻击来偷袭角色。此防御的例外情况是一个比某角色等级高4级或4级以上的游荡者依然可以夹击他(从而偷袭他)。 从第10级开始,角色得到一种使其对陷阱的危险有所警惕的直觉,给他+1点避免引发陷阱的反射豁免判定奖励值,并在被陷阱攻击时得到+1点防护等级闪避奖励值。从第13级开始这两项奖励值变为+2,从第16级开始这两项奖励值变为+3,第19级开始这两项奖励值变为+4 【该能力已按官方发布的DmG勘误表修正】 注:本能力所指的等级是角色拥有离奇闪避能力的全部职业的等级之和。 阴影幻象(ShadowIllusion): 第3级开始,影舞者能用周围的阴影制造幻象,效果就跟法术‘SilentImage‘(静默影像)一样。影舞者每天能使用这个类法术能力一次。 召唤阴影(SummonShadow): 第3级开始,影舞者能召唤阴影(详细资料请参阅怪物手册),不同的是,这只阴影的阵营跟召唤者的阵营一致。另外,它只能被其影舞者所在队伍所驱退、毁灭和控制。这只阴影将成为影舞者的同伴,并且能以简单的方式来跟影舞者沟通。每当影舞者的等级是三的倍数时,他能召唤多一只阴影,而且,连同新阴影在内的所有的阴影同伴的都会+2HD(以此提高基本攻击奖励和豁免奖励)。例如第9级的影舞者能拥有三只阴影,每只阴影都是6HD的。 如果这些阴影同伴被摧毁,或影舞者想召还它们的话,影舞者必须进行一次坚忍豁免判定,判定的难度是15。如果判定失败,角色就要失去每影舞者等级200点的经验值。判定成功后,角色只需要失去每影舞者等级100点的经验值。影舞者的经验值绝对不会因为这样而降到0以下。阴影同伴被摧毁和召还后,要等一年零一天才能再次召唤新的。 影跃(ShadowJump): 第4级的影舞者能够在阴影之间移动,跟法术‘DimensionDoor‘(任意门)的效果相似。影舞者必须身在阴影之中,然后才能把自己传送到另外一个阴影里去。开始时,影舞者每天的影跃距离是20尺。随着影舞者等级的提升,影跃的距离越来越长。影跃的每天使用次数是没有限制的,但每次影跃的距离无论长短,均以10的倍数来计算。例如第6级的影舞者,影跃的最大距离是40尺,即使他在一次影跃中只跳跃了32尺,他在当天内也不能再使用影跃了。 忍法护身(DefensiveRoll): 第5级开始,影舞者可以降低致命打击的伤害。每日一次,当一个攻击(不能是法术或生物的特殊能力攻击)将可以把影舞者的HP降至零时,影舞者可以进行一次反射豁免(Dc=攻击值),如果成功,他将只受这次攻击的一半伤害。他必须意识到此次攻击并未失去他的敏捷防护奖励,否则无法使用此项特技。此特技并非通常地进行反射豁免减半伤害,因此影舞者的回避特技在此种情况下不可同时作用。如果影舞者失去了灵敏对防御等级的奖励,他也不能使用忍法护身能力。 灵活头脑(Slipperymind): 第7级的影舞者将获得这个特异能力,它能令影舞者摆脱魔法的控制。如果要通过法术或其它方法控制或强制影舞者,那么在影舞者的第一次豁免失败后,该能力允许他在一回合后再进行一次豁免判定。 改善回避(Improvedevasion): 影舞者将在第10级时得到这个特异能力。如果影舞者遭受的是豁免成功就只受一半伤害的攻击种类,豁免成功的话可以完全不受伤害,豁免失败也将只受一半伤害。只有影舞者身穿轻甲的情况下该技能才会生效。 class LevelBase attackBonusFort SaveRef SaveWill SaveSpecial 1st+0+0+2+0影藏(HideinPlainSight) 2nd+1+0+3+0回避(evasion)、黑暗视力(Darkvision)、 离奇闪避(特殊情况下保留灵敏防护等级附加值) 3rd+2+1+3+1阴影幻象(ShadowIllusion)、召唤阴影(SummonShadow) 4th+3+1+4+1影跃(ShadowJump)【20尺】 5th+3+1+4+1忍法护身(DefensiveRoll)、离奇闪避(免遭夹击) 6th+4+2+5+2影跃(ShadowJump)【40尺】、召唤阴影(SummonShadow) 7th+5+2+5+2灵活头脑(Slipperymind) 8th+6+2+6+2影跃(ShadowJump)【80尺】 9th+6+3+6+3召唤阴影(SummonShadow) 10th+7+3+7+3影跃(ShadowJump)【160尺】、改善回避(Improvedevasion) 离奇闪避(+1对陷阱的反射豁免判定附加值) 星座神话 双鱼座——维纳斯与丘比特 双鱼座又称双鱼宫,位于南方的低空,因为有一个一等星北洛师门星闪耀着,所以很引人注目。 传说中的双鱼座,就是美丽的女神维纳斯,以及她的儿子爱神丘比特。 希腊人称维纳斯为阿芙柔黛蒂。据说,当她从海涛中诞生,并由优美女神陪着她来倒奥林帕斯山时,立刻引起轰动。女神们嫉妒她的美丽,宙斯也被迷住了。诸神为了讨好她,一个个互相较劲起来。 最后,维纳斯(阿芙柔黛蒂)选择了赫发特斯特,她成了铁匠之神的妻子。后来生了可爱的儿子爱罗斯。爱罗斯就是罗马人所称的爱神丘比特。他经常恶作剧,胡乱发射金箭,使中箭的人坠入情网。 一天,美神维纳斯和儿子丘比特在河边散步,意外的碰上了巨人族的怪物迪朋。巨人族和奥林帕斯众神一向不合,于是迪朋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击维纳斯母子。维纳斯知道自己无法战胜他,便和丘比特一起跳入河中,化成两条鱼。这两条鱼就是所谓的双鱼座,一条代表精神,另一条则代表躯体。 水瓶座——被鹰掳走的少年 水瓶座位于魔羯座的东方,是个不太明显的星座。它又叫做宝瓶座。在星座图上,宝瓶座是一个少年把水瓶扛在肩上。这个少年就是特洛伊王子卡尼米迪斯。 天神宙斯所领导的奥林帕斯山,经常举行盛大的宴会,在宴会中负责为众神斟酒的,向来是青春女神希碧。 有一次,众神依旧在奥林匹斯宫殿举行酒宴,等了许久,还不见希碧来倒酒。 「怎么回事?希碧呢?」宙斯问。 众神你看我,我看你,谁也答不出话来。连希碧的父亲希乌斯也没来。这时,希乌斯家的仆人却气喘嘘嘘的跑来了:「伟大的宙斯啊!希乌斯派我来传话!」 「主人的女儿希碧,昨天晚上不小心摔断了腿,希乌斯要我来向您说明,等希碧好一点,他会亲自来向您赔罪!」 「这样啊!那么也不能怪他了。你回去吧!」 「可是,谁来负责倒酒呢?」宙斯愁眉苦脸的问。 一个神回答:「据我所知,特洛伊王子卡尼米迪斯,是个优秀的美少年。听说他让不少少女神魂颠倒呢!」 「喔!那我倒想去看看!」宙斯立刻赶到特洛伊,在国王的牧场上看到了这位英俊的少年。宙斯一看到他,就被他的风采迷住了。 「多美丽的孩子!我一定要把他带回奥林帕斯山。不过,他肯跟我走吗?若是去求特洛伊王,他恐怕不会答应。看样子,我只好悄悄带他走了。」 于是宙斯变成了一只大鹰,迅速的从天空飞下地面,飞快的抓起了卡尼米迪斯。 「唉唷!放开我!你干什么?!」 卡尼米迪斯挥动着双手,挣扎着想要跳下地面,可是老鹰越飞越高,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腾空而起。 很快的,他们飞到了奥林帕斯宫殿,众神大声欢呼起来。宙斯放下卡尼米迪斯之后,立刻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宙斯和蔼的对卡尼米迪斯说: 「不用害怕,我是众神之王宙斯。」 卡尼米迪斯非常吃惊,颤抖的跪在宙斯面前。 「我带你来,是要让你留在奥林帕斯山,伺候我们。原来担任这项工作的是希碧,她之所以没有来,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是她受伤了,所以找到了你。」 卡尼米迪斯终于了解这一切。虽然他不十分情愿离开家乡,可是神的命令是无法抗拒的。 于是,酒宴照常举行了。由于卡尼米迪斯的加入,使宴会的气氛更加热闹。宙斯相当喜欢卡尼米迪斯,也很满意他的表现。 可是,宙斯鲁莽的带走卡尼米迪斯,使特洛伊王非常着急,他四处派人找寻,还是杳无踪迹。王妃更是悲伤,她连续几天不吃不喝。每天对着天空发呆,喃喃的念着爱子的名字。 「王子神秘的失踪了。」 「可怜的王子,究竟在哪里呢?」 人民互相谈论着,由衷地为王室的不幸而难过。宙斯听着这些谈话,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于是,一天晚上,他便出现在特洛伊王的梦中,告诉他:「我是天神宙斯。你的儿子卡尼米迪斯是我带走的,他现在很好,正快快乐乐的生活在神界中。为了安慰你们失去儿子的悲痛,我要送一匹骏马给你,作为我一点补偿的心意,希望你能见谅。」 特洛伊王从梦中惊醒,出了一身冷汗。他怀疑这个梦的真假,可是突然传来一声声马啼,他跑到外面,果然有一匹骏马站在那里。虽然马无法代替爱子,特洛伊王还是相当珍惜牠。 后来,宙斯把卡尼米迪斯变成宝瓶座,以纪念他努力伺候众神,并且给众神带来了欢乐。 魔羯座——变成山羊的潘 山羊座就是所谓的魔羯宫,位于南方的天空,形状不很明显,是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星座。 在希腊神话中,山羊座是由牧神——潘,所变成的。掌管森林和原野,是牧羊人的好朋友,被称为牧神。 牧神潘的长相奇特,他有一个好大的鹰勾鼻,厚厚的嘴唇向前凸出,当他微笑时,嘴巴会裂到耳根,还有特大号的尖耳朵。最令人不敢恭维的,是他头上长着两根粗糙的公羊角,可是大腿与脚部却是羊蹄。 有一天,奥林帕斯山的神在尼罗河岸大开宴会,牧神潘也带了他的笛子,得意的吹着拿手的乐曲。 「哗!潘,看不出来你还真有两下子!」 「谢谢夸奖了!这只是牛刀小试!」 众神都大笑起来。 「变个把戏吧,潘!」 潘举起笛子正要吹奏,突然传来一声巨吼,所有的神都愣住了。 「什么声音?」宙斯问。 巨吼不断传来,接着,从森林中出现了一个大怪物,原来是怪兽狄封。 狄封的身高比任何山都高,在牠的肩膀上,有一百个头在摇摆着,每个头的嘴巴里,都有乌黑的舌头。 牠的眼睛燃烧着熊熊的火焰,头发散披在脸上乱飞。牠伸出巨大的双手,胡乱拍打山丘,拔起树木,践踏房屋,把地面搞得一片凌乱,模样非常恐怖。 奥林帕斯山的众神看到这个情形,心想再不逃走的话,马上就会被踏成肉饼了。他们商量着要如何逃走,有人提议变成动物,大家纷纷点头赞成。 于是,宙斯变成一只狮子,维纳斯变成一条鱼。其它的神也都纷纷变成各种动物逃走。 「那我要变成山羊了。因为我本来就长得像山羊!」潘自言自语着,慌慌张张的变成了山羊。 这时,潘看见一些神跳进河中,便也跟着往下跳,可惜他跳的地方水太浅了,竟然只有浸在水里的下半身变成鱼,露出水面的部分还保持着山羊的模样。 天神宙斯觉得逃亡不是上上之策,就派了几位勇猛的神合力围攻狄封。最后,在西西里岛上,众神合力拔起埃得那山,才压死了怪兽狄封。 为了纪念这次突来的灾难,宙斯便把许多神变成的动物放上天空,其中,维纳斯变成的鱼成为南鱼座,潘的山羊便成为山羊座,也就是魔羯座。 关于魔羯座,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宙斯为了感谢母山羊阿玛蒂亚的养育之恩,便将牠变成星座,以永远怀念牠慈母般的恩情。(注:宙斯小时后为了避免被父亲吞下肚,因此他母亲将他交给别人抚养,详情请见传说资料的<创世纪>希腊神话版) 据说「台风」就是由「狄封」演变而来的。 射手座——半人半马的奇龙 射手座又叫人马座,夏夜的时候,抬头看南方的天空,人马座就在天蝎座的东边。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射手座,是一个上半身为人形,下半身是马的怪物,名叫奇龙。 这种半人半马的怪兽,被称为山杜尔族,居住在派利翁山上。他们以狩猎维生,性情非常凶猛。 奇龙却与其它的山杜尔族不一样,他以善良和智能闻名。因此,在山杜尔族里,他是一个受尊敬的贤者。他是族中唯一能长生不老的人,但是他最后还是逃不过死神的召唤。 希腊最伟大的英雄赫丘力,是奇龙的好朋友,曾向奇龙学习过天文学。有一次,他到艾拉曼特山围猎大野猪时,再途中拜访了另一个山杜尔人——波洛士。 见到赫丘力,波洛士非常高兴。他准备了许多山珍美味招待赫丘力,殷勤的请他吃东西。 「可惜呀!可惜!」嘴中嚼着肉的赫丘力,突然拍大腿叫了起来:「有这些美味的佳肴,却没有甘醇的美酒,实在太可惜了!」 听了赫丘力的话,波洛士一脸为难。 「地窖里是有很多酒,可是那是山杜尔族共有的财产,如果私自饮用,会受到处罚的。」 「他们难道会对我动武吗?更何况只开一瓶酒,他们不会知道的。」 「不好吧!他们精得很,酒香会引他们过来,他们一生气,就很难应付的。」 「怕什么!有我赫丘力在,什么人也伤不了你,快!把酒拿来!」 即使心中不太情愿,波洛士还是从地窖中拿了酒。赫丘力手一伸,捧起酒瓶就往嘴里灌。 阵阵的香味弥漫四周,其它的山杜尔族闻到香味,脸色刷的惨白,纷纷跑进波洛士住的山洞中。 「天啊!你竟然私自开了酒?!你这个叛徒!」 「不!我没有喝!是赫丘力要求的!」 波洛士恐惧的望着赫丘力,其它的山杜尔族也将目光转向他,一个个眼露凶光。他们举起长枪,拉好弓,准备攻击赫丘力。赫丘力手一挥,打落了许多枪剑,一连摔倒了好几个山杜尔人。 眼见无法打败赫丘力,山杜尔人都一溜烟的逃之夭夭。赫丘力一路追下去,直追到马雷里。奇龙就住在这里。 山杜尔人边叫边逃,喊声将奇龙引了出来。只见枪箭乱飞,山杜尔人慌张的挤进奇龙所住的山洞。此时赫丘力拉好弓,大叫了一声:「你们休想逃走!」说完就放出了箭。 这枝涂有剧毒的箭,呼啸着穿过乱成一团的山杜尔人,射中了其中一个人。人群响起一阵惊叫,接着便是可怕的沉默。 赫丘力发现情况不对,拨开人群一看,吓得倒退了几步。 「天啊!怎么会是你呢?奇龙!」 赫丘力愧疚万分,连忙拔出箭,用奇龙自己特制的药敷抹,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奇龙已经奄奄一息。 奇龙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山杜尔人哀痛的大哭,波洛士拿起那枝射中奇龙的箭,愤恨的把箭折成两半,一不小心,手腕碰到了箭梢,毒箭刺入肉中,一会儿也魂归西天了。 宙斯因为惋惜奇龙的死,就让他升天,成为射手座。倒霉的波洛士则成为奇龙南方的半人马座,两颗星相互辉映,成为夏天中最明亮的星座。 天蝎座——奔驰的太阳车 在夏天南方的星空中,有一个星座相当吸引人注目,它成大S型,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那就是天蝎座。 天蝎座的主人翁是法伊顿,是太阳神阿波罗与仙女克里美妮的儿子。他向阿波罗要求想要驾驶太阳车,结果闯下了大祸。详细故事见下 后来众神派出各种怪物阻止失控的太阳车,其中以赫拉的毒蝎子功劳最大,牠咬住法伊顿的脚踝,然后宙斯才趁机用雷霆将法伊顿击毙。 于是赫拉的毒蝎子被放上天空,成为耀眼灿烂的天蝎座。 另:阿波罗的太阳车 太阳神阿波罗有个儿子名叫法伊顿,长得非常俊秀。有一天,有人说他不是阿波罗的儿子,他很生气,就去请太阳神证明自己的身世。 太阳神的宫殿建在巴拿撒斯高山上,宫殿的砖瓦发出灿烂的金光。法伊顿进入宫殿,见到雕梁画栋,象牙天井,白银宫门,十分富丽堂皇,他看得眼花撩乱。这时候,太阳神正坐在金刚石砌成的宝座上,他身穿紫袍,显得很威武。法伊顿拜见父神,说明来意。太阳神说:「你的确是我的亲生儿子。你要什幺证据,我都可以给你。」法伊顿请求说:「请父神准许我坐一次太阳车,以便证明我的身分。」太阳神听了,很讶异的说:「太阳车只有我才能驾驭,这种车就连天帝宙斯也拿它没办法。你只是一个凡间的人,不可以要求驾太阳车。」 阿波罗并仔细的分析太阳车的危险性。他说:「拉太阳车的马精力充沛,你可能控制不了牠们。再加上路途崎岖险阻,当车要登上空中的时候,驾驭者会被阳光照花眼睛,连地面上哪儿是海洋哪儿是陆地都分不出来。下坡的时候速度更快,没有经验的人,可能会失去控制,人,车连同马匹一起跌到海里去。实在太危险了!」他又说:「我的好儿子,你要打消驾太阳车的念头,因为一路上还有许多可怕的妖怪呢!」 法伊顿对于阿波罗这一番话,一句也听不进去。他坚持坐一次太阳车才甘心。最后,阿波罗只好答应他的请求。 太阳车整个车身的材料都是黄金,只有两个车轮是白银制成的,并且有名贵的橄榄石和金刚实作装饰,走起来会向四面八方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法伊顿迫不及待的要出发了。阿波罗很不放心的为儿子戴上一顶护帽。 太阳车被几匹骏马拉着。骏马连连发出句戴的嘶声,立刻往前冲去。这时候,车颠簸的很厉害,而且已经脱离了原先的道路。太阳车像火一般的热度,使得所有的星座都受不了。法伊顿很紧张,脸色苍白,两腿发抖,不知如何是好。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大地,天空中散布着许多可怕的妖怪。这时候的法伊顿又因为忘了马的名字,也就没办法指挥牠们了。 几匹马拉着火热的太阳车,飞快的奔跑,在太空中横冲直撞,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所经过的地方,立刻燃烧起来。地面上的高山和森林早就变成一片火海。法伊顿一看大地都失火了,自己也受不了那种高温度的热气,更是不知所措。各地的河川都被晒得干涸了,也出现了不少的沙漠。 大家都受不了法伊顿驾着太阳车到处惹祸。天帝宙斯知道了这件事,赶快举行了紧急会议。讨论的结果,决定用云阻止天空中的热气向地面延伸。最后宙斯发射雷霆,把法伊顿的太阳车击碎。法伊顿像流星般坠落在地上。倔强的法伊顿就这样结束了他的生命。 天秤座——权衡善恶的女神 天秤座位在处*女做的东边,春天的晚上会出现在星空中,但却不太引人注意。 天秤座的天秤,是正义女神阿丝特蕾亚所拥有的两个秤盘。阿丝特蕾亚是天神宙斯和巨人泰坦族的女神迪美斯所生的女儿。在古老的过去,当世界还是「金的时代」时(*注一),地面是个快乐的世界,也是和平的乐园,众神和人类一起生活在地面上。正义女神阿丝特蕾亚正是负责以天秤来区分善与恶,做公平判断的裁判官。 后来,世界开始有了四季寒暖之分,人类盖了房子,穿上衣服,开始耕种。而且有了弱肉强食和争斗的现象,神只们便纷纷回到仙界。只有慈悲的阿丝特蕾亚,仍旧留在地上主持正义。 「阿丝特蕾亚,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让人类自生自灭吧!」众神都这样劝她,可是她却回答:「只要水还在流,花还在开,人类就有希望!」 到了「铜的时代」,人类开始欺骗和使用暴力,兄弟互相残杀,朋友反目成仇,争执终于爆发了战争。阿丝特蕾亚再也无法忍受人类的恶言恶行,便悲伤失望的回到天上。 海神波塞顿嘲笑她说:「人类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和平,在怎么费心也没用,你还是死心吧!」 听了这些话,阿丝特蕾亚非常不服气,她激动地说:「现在人类虽然有了战争,有一天他们会觉悟的,毕竟和平与幸福是最可贵的!」 「哪一天哪?」波塞顿故意夸张的问,众神都哄笑起来。天神宙斯赶紧打圆场说:「现在停止争论吧!阿斯特蕾亚,你何不回去看看你母亲迪美斯呢?」 不料阿丝特蕾亚却平静的说:「人类可以受辱,神却不能受辱,我要波塞顿向我道歉!」 但是波塞顿却不答应。宙斯蹙起眉头,一个是亲生女儿,一个是同胞兄弟,实在左右为难啊! 这时,天后赫拉想出一个主意,她说:「不如就让双方各自制作一件作品,做得最好的,就是胜利者,若是海神输了,就必须向阿丝特蕾亚道歉,如果输的是阿丝特蕾亚,就取消道歉之约。怎么样?」 于是波塞顿很有自信的走到宫殿广场上,举起他的巨叉,大喝了一声,重重的击在阿克罗波里城上方,一道清泉就涌了出来。 「哇!」众神兴高采烈的鼓掌,波塞顿咧开大嘴大笑起来说:「阿丝特蕾亚,妳还能造出什么更好的东西呢?」 正义女神沉默着,她慢慢走到广场上,美妙的双手在阿克罗波里城上方挥舞了几下,接着,一棵美妙无比的橄榄树长出来了。闪着金光的果子,累累的挂在树枝上,叶片泛着银光,树干呈现光亮的褐红色。只要看它一眼,内心便充满祥和,再没有比这个更完美的作品了。 输赢就这样决定。宙斯与众神一致判定阿丝特蕾亚获胜,海神波塞顿公开的向正义女神道歉,他说:「现在我才了解,爱与和平才是世界上最值得奋斗的东西,阿丝特蕾亚,我向你道歉。」 阿丝特蕾亚微笑着说:「不论人类或神只,和平相处都是长保幸福的最好方法,我希望大家都能记得。」 宙斯为了纪念阿丝特蕾亚的功绩,便将她的两个天秤放在天上,成为天秤座,象征着正义,和平与宽容。 *注一:金的时代之后是‘白银的时代‘,‘黄铜的时代‘,‘青铜的时代‘和‘铁的时代‘,象征着五种不同时期出现的人类民族。 处*女座——农业之神狄蜜特 处*女座的形状很像罗马字的Y字型。它的主星角宿大星正位于女神左手所拿的麦穗末端。在希腊神话中,这位女神是农业女神狄蜜特,也有人说是正义女神阿丝特蕾亚。但是,在两种传说中,农业女神狄蜜特的故事流传最广,也较受人欢迎。 狄蜜特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母,她让大地长出丰盛的草木,果实和五谷,动物们也都受到她无比的恩惠。她有一个美丽的女儿泊瑟芬,但是却被地府之王黑帝斯给掳走。狄蜜特非常伤心她四处流浪寻找失踪的女儿,弄得憔悴不堪。后来,为了纪念狄蜜特爱护女儿的情感,天上便出现了处*女座,在春天的晚上闪烁光芒。 另:黑帝斯与波瑟芬的故事 大地女神狄蜜特的女儿春神波瑟芬有一天在开满鲜花的原野上,和她的朋友们一起玩着。忽然她看到了一种奇妙的水仙花,这是一种艳紫和银色的花朵,远比她所见过的任何鲜花漂亮。(注:这种水仙花其实是宙斯特意创造来帮助弟弟黑帝斯的)。她偷偷走近,想伸手去摘,可是她还没摸到花儿,地底突然裂开一个深洞,从底下跳出一个人来,那人坐在一部由两匹黑马牵引的黄金战车里。他就是冥王黑帝斯。他抓住波瑟芬的手腕,强拉她坐在身边,然后就硬带着哭哭啼啼的她下了地府。 她的母亲狄蜜特找不到爱女,哭得死去活来。她的耳朵尽管好象时时刻刻听到女儿的哭声,可是总看不到女儿的身影。她像发了疯似的,到处去寻找可爱的波瑟芬。 那年是全人类最悲惨难熬的一年。地面长不出东西,种子不发芽,人类眼看就要饿死了。最后宙斯只好出面调停。他先后派了很多神去劝她息怒,可惜谁的话她都不听。在没见到女儿之前,她决不让大地结出果实。宙斯知道他弟弟必须让步,于是他派遣荷米斯到阴间,要冥王交出波瑟芬。 黑帝斯不得已,只好交出波瑟芬。她临行前,他交给她一小颗石榴子,要她吃下去。知道能回人间的波瑟芬十分高兴,哪里想的到一但吃了地府里的东西,就非得再回来不可。她吃了石榴子之后,就高兴的离开了,回到母亲身边。 本来到处是一片枯黄的世界,现在又可以看到青枝绿叶了,这个世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不过波瑟芬因为在地府里吃下了那颗石榴子,所以,在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地府里度过。当她在地府里的时候,人间就是冬天,地上的草木都会枯萎。当她从地府回来的时候,春天就开始,地上的万物都欣欣向荣,富有生气。就因为这样,这世界上,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 狮子座——尼米亚的食人狮 希腊神话中的狮子座,是尼米亚的食人狮,被英雄赫丘力杀死之后,升天成为星座的。 --奇@ 书#网¥q i & &s h u & # 9 9 &. c o m-- 赫丘力是天神宙斯与爱克美娜的儿子,天后赫拉为了报复宙斯的不忠,曾经偷偷的在赫丘力的摇篮里放进两只毒蛇,结果蛇反而被年幼的他掐死了。 赫拉知道她无法控制宙斯的个性,为了复仇,她就想办法让长大之后的赫丘力发疯,使他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赫丘力恢复正常后,就前往杜耳拜神殿,请求神旨的安排,以弥补他的罪恶。他得到的答复是,必须为由里斯西厄斯王服务二十年,并且完成十二件危险的任务。如果他可以完全服从国王的命令,就可以永远不死,加入神的行列。 可是由里斯西厄斯受到赫拉的威胁和监督,想出了一连串艰难危险的工作。他找来赫丘力,故意装着愁眉苦脸的样子说:「据说尼米亚森林里,有一只凶猛的食人狮,牠不分昼夜的到处走动,不仅吞食家畜,连人都不放过。那儿的居民每天提心吊胆的。所以我现在命令你去杀掉那只畜生。」 于是赫丘力携带着弓与箭筒,前往尼米亚森林搜寻食人狮。他走了好几天才到达目的地。 他在森林中四处寻找,狮子却连一丝踪影也没有。他也想找个人询问,可是偌大的森林中,连只牛羊也找不到,偶尔看到一间小屋,也早已人去屋空。 「看样子,森林里的住家都被狮子吓跑了!」 赫丘力却不知道,狮子是藏在一个有双重入口的山洞中。山洞非常隐密,除非特别注意,否则很难发觉。 这一天,赫丘力走到山洞附近,由于连日来的奔波使他非常疲累,便在离洞口不远的树丛里睡着了。太阳逐渐西沉,赫丘力从睡梦中醒来,一抬头,便看见从对面树林钻出来的食人狮。牠吃了许多活生生的动物,因此,鲜血染红了牠厚密的毛发,从头部到胸前,沾濡着可怕的血迹。 牠慢慢踱到山洞口坐下,炯炯发光的眼睛瞪视着四周,一张血盆大口张得好大,足可吞下一个人。 「天啊!牠足足有一般狮子的五倍吧!」赫丘力都看呆了。他轻轻的拉好弓弦,小心翼翼的走出隐身的树丛。 「咻!」箭飞快的射出,笔直的朝狮子飞去,狮子蓦地站了起来,箭虽然射中牠,但是却又像碰到石头或铁板般的弹了回去,掉落在地上。 食人狮圆睁着眼,看到了赫丘力,牠张开大嘴,大声的吼了起来,吼声回荡在整座森林,有如雷声隆隆。 「可恶!这次要对准心脏了!」 赫丘力再次拉弓,瞄准好目标,射出了第二枝箭。箭嗖的飞出去,再度射中狮子,却也再度被弹回来了。 「真糟糕!牠的皮有多坚硬啊?!」 当赫丘力打算射出第三枝箭时,愤怒的狮子大吼一声,凶狠地向他扑了过来。 赫丘力连忙转身就逃,一转头,看见不远处长着几棵橄榄树,他一面躲着狮子,一面跑向橄榄树丛,一伸手捡起一根橄榄木棍,对着迎面冲来的狮子,使出浑身力气猛打。忽然,木棍从中折断了,赫丘力生气的丢掉木棍,赤手空拳的跃向这只发狂怒吼的猛兽。 一场昏天暗地的格斗,就这么展开了。赫丘力拼命勒住食人狮的脖子,用尽所有力气,越勒越紧。终于,食人狮的眼球凸了出来,舌头也长长的吐出,哀叫了一声,从此一命呜呼了。 天神宙斯为了纪念赫丘力的功绩,便将食人狮带到天空,成了狮子星座,定时出现在春天的天空中。 巨蟹座——拯救海蛇的怪蟹 巨蟹座位于长蛇座之北,这两个星座自古以来便被牵扯在一起,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传说。巨蟹座和狮子座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的传说故事的主人翁都是希腊英雄赫丘力。赫丘力在尼米亚打败食人狮之后,便风尘仆仆的赶回底比斯城。守卫一看到他,就慌慌张张的跑去禀告国王:「国王!国王!赫丘力回来了,他不但没死,身上还披着一张狮子皮!」 由里斯西厄斯王大吃一惊。他原以为食人狮会吃掉赫丘力,现在一听他不但没死,还杀了狮子剥了皮,不觉全身颤抖起来。 「多可怕的人啊!如果让他进城,我还能活命吗?」 于是国王命令守卫:「绝不能让赫丘力进城!」守卫领命而去。赫丘力一听,不禁气愤难当。正当他再城外大发脾气的时候,天后赫拉却来到由里斯西厄斯王面前,告诉他:「快派他去勒那湖沼区,让九头怪兽希德拉杀了他!」 于是,又一个守卫来到城外,向赫丘力传达国王的命令。这是多么残酷啊!才冒着收命危险,消灭了任何武器都无法对付的食人狮,却不给他一点时间休息,又要即刻去对付更难缠的蛇怪。 赫丘力虽然抱怨国王的无情,但是为了实践他的诺言,只好回到家中,开始为对付希德拉作准备。他找来了弟弟的儿子伊欧劳斯,跟他商量对策。 「国王派我去消灭希德拉,就是勒那湖沼区那条九头怪蛇,你愿意帮助我吗?」 伊欧劳斯听了,兴奋的跳了起来。「我非常愿意跟您去!」 他们立即骑上马,朝着勒那湖沼区而去。几天后,他们抵达了勒那湖沼地,赫丘力小心地绕着湖,四处寻找希德拉,却没有看到牠的踪迹。 后来到了阿木摩斯之泉附近,在山腰上看到一个冒出气体的山洞。令人恶心的气味,不断从洞中飘出来。 赫丘力说:「那是毒气,希德拉一定住在那里!」 赫丘力在箭上点燃了火,拉紧弓弦,朝冒出毒气的山洞发射出去,熊熊的火焰立刻从洞口冒出来。伊欧劳斯站在一边,不断把燃烧着的箭交给赫丘力。 这时,洞中的希德拉受不了了,猛然冲出山洞,嘴中不断喷出毒气,还发出「嘶!嘶!」的声音,牠的身体像大树干一样,又粗又长。 牠怒气冲天的抬起九个头,将毒气喷向赫丘力,并朝他滑了过去。赫丘力不但不害怕,反而勇敢的迅速冲向前,棍子朝着希德拉的头,一棒又一棒的挥打着。 希德拉的头一个个被打碎,可是,新的头却不断长出来,而且加速的倍增。 「这样下去,不管打碎多少头,永远也无法打败希德拉呀!」赫丘力想着,突然间恍然大悟。 「伊欧劳斯,快到森林去,生火做个火炬来!」 伊欧劳斯立刻用树枝做成一个大火炬。赫丘力用剑迅速的斩断希德拉的头,他每切断一个,伊欧劳斯就用火炬烧灼切口,使新的头无法再长出来。 这时,天后赫拉眼看怪蛇就要输了,便派遣一只巨蟹去救希德拉。巨蟹奉命爬出沼湖,用钳子夹住赫丘力的脚。 「啊!好痛!」赫丘力痛得大叫,他转头一看,发现一只巨蟹咬住他的脚,顿时气愤难当,一脚踩死了巨蟹。 随后,他砍掉了希德拉所有的头,但是中间那个头却仍然奄奄一息的,怎样也死不了。 他在地上挖了一个洞,埋下这头不死的怪兽。 赫拉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把巨蟹移到天上,化成巨蟹座,而希德拉,也升天变成了长蛇座 双子座——手足情深的兄弟 双子座是冬天星空中最明亮的星座,位于猎户座东边的上方。它由两颗排在一起闪烁的星星组成,其来源是波乐克斯和卡斯特兄弟。 据说他们俩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卡斯特是斯巴达国王和他美丽的妻子,丽达王妃所生的,而波乐克斯则是天神宙斯恶作剧和丽达王妃所生的儿子。 他们俩人感情非常融洽,虽然长得一模一样,但是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卡斯特的身分是「人」,而波乐克斯却是天神宙斯的儿子,具有永恒不死之身。 两人长大之后都成为优秀的青年,也合作过不少英勇的事迹。有一次,希腊中部一个国王叫卡留顿,由于没有对月亮和狩猎女神献上祭品,因此月亮女神阿蒂蜜丝故意命令一只巨大的野猪去扰乱卡留顿的领土。 王子米雷阿克尔决心要杀死这只野猪,便召集了天下所有的勇士参加狩猎。 波乐克斯和卡斯特也参加了,还有他们的堂兄弟林克乌斯和伊达斯。一开始,他们互相合作,勇敢的追杀野猪,可是等到野猪被杀后,纠纷却开始了。 「现在,这只猪该如何处置呢?」卡斯特说。 「猪是我杀死的,由我来决定!」骄傲的林克乌斯说。 「什么?!野猪明明是我们一起杀死的,怎么能说是你呢?」 「就是我!不服气吗?」林克乌斯拔出了剑,这时,王子米雷阿克尔赶紧出来协调,双方才没动手打起来,不过都彼此怨恨着对方。 因此,有一天,波乐克斯和卡斯特再度和林克乌斯兄弟碰面时,立刻就起了争执,双方陷入了一场混战。卡斯特不幸被害,波乐克斯眼见兄弟死亡,既悲伤又愤怒,力战之下,用长枪刺死了林克乌斯。此时,天神宙斯也帮助儿子波乐克斯,用雷霆将伊达斯击毙。 波乐克斯报仇之后,对着卡斯特的尸体痛哭失声。 他泪流满面的呼唤着宙斯:「父神啊!请您救救卡斯特吧!否则就让我一起死去。卡斯特死了,我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宙斯感动的说:「儿子啊!卡斯特只是个凡人,人纵是要死去的,如果你想救活卡斯特,你就必须分出一半的生命给他。」 波乐克斯答应了,从此,他们半生的时间在地上,另半生则在地狱里一起度过。 金牛座——为爱变牛的宙斯 在接近天顶之处,有一颗明亮的澄黄色猩猩,就是金牛座的主星毕大星。希腊神话中的金牛座,是天神宙斯的化身。 一个春天的早晨,宙斯懒洋洋的望着地面,突然看见了一幅迷人的景观。一群年轻的女孩,聚集在海边开满了鲜花的草坪上。其中一个是美丽的欧罗佩,她手上提着的是黄金做成的花篮。花篮虽美,可以摘的鲜花更是迷人,有芬芳的水仙花,风信子,紫罗兰和黄色的番红花,最明艳的则是大红的野玫瑰。 少女们高高兴兴的采花,在草地上东逛西逛,个个美如天仙,欧罗佩则是艳冠群芳。宙斯在天庭观赏这幅迷人的画面,唯一能征服宙斯的「爱神」维纳斯跟她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合作,把一枝箭射入宙私心坎,他立刻疯狂爱上欧罗佩。虽然赫拉不在,但他觉得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于是他先变成一只公牛,再去接近欧罗佩。 他变的可不是牛棚或草地上常见的公牛,这一只是世上最美的公牛,外皮呈浅栗色,额上有个银圈圈,双角像新月似的。牠显得十分可爱驯良,少女们看到牠一点也不惊慌,都围在牠身边摸牠。牠向欧罗佩走去,然后趴在她跟前,似乎要展示牠宽阔的背脊。她大声叫同伴过来,陪她爬上牛背。 她笑咪咪的坐在牛背上,别的少女虽然快步跟上来,却没有机会,公牛一跃而起,全速奔到海岸,凌波疾行。牠一来,前面的海浪立刻变得平静无波,一大列神明由海底冒出来陪牠,连宙斯的亲兄弟海神波赛顿也来了。 欧罗佩被四周流动的海水和奇妙的人物吓慌了,她一手抓住大牛角,一手捞起紫袍免得弄湿。欧罗佩暗想:这不可能是公牛,一定是神明。她柔声跟牠说话,宙斯便表明了自己的身分,然后带她到他的故乡克里特岛。后来她为他生下了儿子,其中以麦诺斯和拉达曼策斯最为有名,在世间为人公正,后来死后被封为阴间的法官。 为了纪念宙斯因为痴情而变成公牛。就在天空中留下了一个属于冬天的星座——金牛座。 牡羊座——拯救兄妹的神羊 牡羊座就是中国的白羊宫,位于飞马座和仙女座的东边传说中的牡羊座,是天神宙斯为躲避怪兽狄封的追逐而变成的,但是有另一则神话,流传得更为久远,也更为感人。 希腊的特沙里亚地区,有一座底比斯城。国王亚达马斯的首任王妃,是云精——妮佩蕾。妮佩蕾生了两个孩子——王子普里克索斯和公主海伦。 他们的生活原本十分快乐,可是国王却渐渐不喜欢妮佩蕾,时常冷落她。最后妮佩蕾只好伤心的离开了。 妮佩蕾走后不久,国王娶了第二任妻子伊诺。 在她为国王生了两个孩子之后,便开始百般虐待妮佩蕾留下的两个孩子。 「我必须想办法除掉那两个孩子,好让我生的孩子来继承王位!」 这个念头整天围绕着伊诺。为了除去兄妹俩,她苦思多日,想出了一个毒辣的计谋。 她用各种手段,将炒过的榖类分发给农夫们播种。结果当然一点收成也没有。亚马达斯为这个突来的欠收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便派使者到杜耳拜的神殿去求神谕。 伊诺逼迫这位使者听服她的命令,假造一道神旨。 「神谕指示,只要交出普里克索斯王子,作为献给天神宙斯的祭品,灾难就会立刻停止!」 听到使者这幺说,亚马达斯脸色苍白的愣住了。同时,狠心的伊诺也派人四处传布这个假神旨,全国人民几乎都知道这件事了。 「王子虽然可怜,可是受苦的百姓更多,只要牺牲他一个人,就可以救全国,他还犹豫什幺呢?」 饥饿的人民议论纷纷,国王只好悲痛万分的宣布,同意牺牲普里克索斯王子,以求得百姓的平安。 妮佩蕾知道这件事后,新都快碎了。她层想要去求亚达马斯,但是依亚达马斯的个性,决定的事是不可能再更改的。那幺,谁能解救普里克索斯呢?妮佩蕾只能悲伤地向天神宙斯祈祷。 天神宙斯听到妮佩蕾的祈祷,决定要查明真相,经过观察,发觉了王妃伊诺的阴谋。于是他吓了一道命令给使神荷米斯:「赶快把那只长满了光亮金黄色羊毛的羊,带去给妮佩蕾,让她救救孩子吧!」 荷米斯立刻找到了妮佩蕾,转告宙斯的话,并送来金羊。 此时,在神殿中,普以克索斯正要被杀来献祭,妮佩蕾用浓雾罩住了他和海伦,拉到空中,坐上了那只金羊,逃出了希腊。 普里克索斯和海伦紧紧的抓住羊背,闭着眼睛。正当他们飞到黑海上空的时候,海伦突然问:「现在到底飞到哪里了?」说着,由于好奇,她睁开眼睛往下看。 由于金羊正以光一般的速度在高空飞行,海伦顿时感到头晕眼花,一不小心,抓着羊背的手放开了,海伦惊叫着跌下大海。 「海伦!海伦!」普里克索斯尖声叫唤着妹妹,悲痛万分的几乎也掉了下去。 不久,神羊载着他抵达了黑海东岸的科基斯。科基斯人是可怕的民族,但是他们对普里克索斯却很仁慈,后来,他们的国王厄里提斯还把一个女儿嫁给他。 普里克索斯为了报答宙斯和厄里提斯,便把羊献给宙斯,而金黄色的羊皮送给厄里提斯。厄里提斯把金羊皮挂在战神阿瑞士的森林里,一棵古老橡树的树枝上,派一只巨龙日夜看守着,如果有人要夺取金羊毛,立刻就会被巨龙吞噬掉。 宙斯得到了献祭,也心满意足了,所以应许凡是拥有金羊毛的人,都可以得到幸福与繁荣。那只救了普里克索斯的金羊,则被放上天空,也就是今日的牡羊座。 占星-黄道十二星座 ★火象星座:白羊座、狮子座、射手座★ “火”是可以燃烧的元素。若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火是一种特技产生光与热的化学现象,在氧化的过程中同时挟带大量的能量。宇宙星体中的太阳就是这样一颗燃烧的大火球,不断放射出它的光能。 “火”同时具有正反两面的含义,代表着强烈的情感或表达方式。虽然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常会使用到火,但是火却是最不稳定、必须小心控制才能状况用的一个元素。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看,风生火,风能使火燃烧得更猛烈,一旦少了风,火便如何也无法持续燃烧。土和水则克火,可以将火掩熄或浇熄。 方式:直觉 状态:热 情绪指数:易怒 心理倾向:主观 物理状态:燃烧 三大特质主宰行星象征符号关键字 白羊座本位火星公羊我是 狮子座固定太阳狮子我创造 射手座变动木星弓箭手我思考 和火有关的星座称为火象星座,包括白羊座、狮子座和射手座,分别以公羊、狮子和弓箭手作为象征。三者都代表了活力充沛和屹立不摇的形象,就像火象星座所具有的各种特质一样。 由火星所主宰的白羊座,对于动态刺激的激动、学习技艺或成为领导者感兴趣,个性比较孩子气、任性、冲动;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时又缺乏耐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并且生性叛逆,不喜欢受限制,一贯的行事风格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总的来说,白羊座大多是急性子、热情的人。 固定、火象的狮子座,就像它的主宰星体太阳一样,散发稳定的光芒。如果说白羊座是失云控制的火,那么狮了座便是控制得当的火。狮了座的个性温暖而富创意,并且瞧不起卑鄙和卑微的行为。他们尊贵高昂的王者姿态,就像森林之王的狮子一样。可靠、勇敢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狮子座明显的特质。 射手座是一种半人半马(人首马身)的动物,又称为“人马座”。变动、火象的射手座,通常被描绘成一位张着弓瞄准猎物的弓箭手,但事实上他们所追寻的不是猎物,而是更高的哲学性目标。射手座是一个多变的星座,举止不按牌理出牌、理想色彩浓厚、将荣誉感摆在第一位,而且十分受护小动物。射手座很重视道德伦理,因此能够将这种猛烈的能量,转换成追寻崇高目标的动力。 火象星座的性格: 火象星座人靠着直觉理解世界,喜欢凭着预感行事,抱着赌一赌的心态。他们宁可听引擎声决定如何飞行,也不想看地图,这正说明了他们令人兴奋且不稳定的性格特质。火象星座的人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或怎么读一本书,他们自己清楚得很。除非是他们自己感到怀疑,否则他们的第六感很少出错。所以火象星座的人依照最初的一股冲动做事,反而比想得很多来得好一些。优心忡忡并不适合他们,那只会有损他们积极的外表,和原先高度的自信。 火象星座的人自我意识很强,有些人批评他们太过于自我中心;不过,也许是因为前进得太快,来不及纵容自己,所以他们还不致于过度自我放纵。当别人在公众场合表达出占有欲或做出亲密的举动时,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厌恶。火象星座的人比较注重性,而且和多数风象星座的人一样,热情高于细致的感受能力,因此喜欢火象星座的冲动的特质,常常导致意外发生。他们性急而且脾气经常一触即发,虽然行事反复无常,难以预测,不过倒是很能适应严密的工作形态;必要时,也能事先做好整年的规划。另外,他们是极为忠诚和热心的家庭成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能够诚实面对。 ★土象星座:金牛座、处*女座、摩羯座★ “土”是属于固态的元素,和土象关的事物和含义有很多,比如地球,以及孕育万物的大地;而且在我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中,除了海洋和大报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陆地,而这一大片陆地便是由“土”所构成。 土的状态相当稳定且不易改变,不过,其中富含的矿物质和化合物,则会因时因地有所变动。当“土”和其他两个要素“风”和“水”结合时,便是适合万物生长的“土壤”。另外,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中,“土”能克“火”。 方式:感官 状态:干燥 情绪指数:忧郁 心理倾向:客观 物理状态:固态 三大特质主宰行星象征符号关键字 金牛座固定金星公牛我有 处*女座变动水星处*女我服务 摩羯座本位土星山羊我主导 土象星座的象征符号——公牛、处*女和山羊,都明确地指出各星座的特质,以及有无性别之分,这些不同特点的强调都是来自于个别的特质。 本位、土象的摩羯座,呈现的是最单纯、基本的形态,所以偏重实质和具体化。虽然对于许多人世间的事物都兴趣浓厚,例如金钱、性爱、权力等等;但是他们其实具有多面特质,很难界定什么才是摩羯座的典型。摩羯座有很好的审美观,但也注重现实;野心大但充满灵性;是学术和理论派,但同时又很实际。 固定、土象的金牛座,象征人性中最坚定不移的特质。他们拒绝改变心意、绝不让步、顽固到极点;可是因为也渴望和谐,所以又不是完全不可沟通。另外金牛座具有生育和养育的特征,常和繁衍有关的迪米特女神、吉亚女神和大地、母性等字眼联系在一起。金牛座偏爱感官美,充分显露了主宰行星——金星的特质。 变动、土象的处*女座,是这三个星座中土象特质较不明显的一个。由于受到主宰行星水星的影响,处*女座的人较有弹性、注重精神和心理层面。机灵、擅长分析的能力,看起来似乎不像是土象星座该有的特点;但事实上,他们仍相当独立、稳定,且乐于服务他人。对于感官的欲望,他们的态度多半是隐藏或选择性地透露;另外他们极端地独断,常常只以结果作为判断依据。 土象星座的性格: 土象星座的人透过感官理解世界,凭着视、听、味、嗅和触觉的经验判断。对他们来说,有形的实体要比梦想或幻想有意义,而且他们大多是独裁者,特“看得以的才是真正的成果”这类的工作信念。 除了以上的特质,他们擅长等待和忍耐。面临敌手和挑战时,除了深呼吸、一切之外,还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全力出击。不过有时候,他们也会一再地拖延;因此,耐性虽然是优点,但若成为“不付诸行动”的借口,反倒会成了缺点。 土象星座的人很能享受餐桌上和床上的乐趣,不管是基于感官或休息,或是两者都有;他们地这方面的需求相当明确。对他们来说,有形的生理需求大多居于优先顺位,不管对于运动、性爱、烹调研究、养儿育女,甚至做手工艺的态度都是如此。 土象星座的人由于感官欲望高于热情,因此很能享受身体上的接触,而且发展出极为敏锐的触觉。大多数的土象星座宁可亲自动手或自给自足,也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协助。因此要他们接受别人的帮助似乎有点难,因为他们觉得凡事自己来总比浪费许多唇舌来得好。 虽然土象星座的人常被认为迟缓、保守,但因为能谨慎地善用时间,且避免一件事重复做两次的本事,往往可能让他们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率先抵达终点。 ★风象星座:双子座、天秤座、水瓶座★ “空气”(在星相学中称之为风象)是没有形体、像气流一般的元素。和空气相关的事物及含义很多,例如维持生物生存的空气,或是地球外围的大气层。其他如说话的“语气”或是歌曲、舞蹈或构图中的“气势”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气”让世界变得多彩多姿。 空气、土和水同是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另外,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中,风生火,没有空气,火绝对无法燃烧。 方式:思考 状态:冰冷 情绪指数:乐观 主理倾向:客观 物理状态:气态 三大特质主宰行星象征符号关键字 双子座变动水星双胞胎我沟通 天秤座本位金星天秤我衡量 水瓶座固定天王星倒水待者我关照全体 风象星座双子座、天秤座和水瓶座的象征符号,分别是双胞胎、天秤和倒水侍者,比较起其他星座的相征符号,风象星座是取其要领的相像,而不是字面的意义。这三个象征符号和空气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而是象征着从空气延伸出来的意思——知变通、聪明伶俐。 本位、风象的天秤座,呈现最基本、单纯的形态。见解独到,而且喜欢参与群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他们相当在意与他人的互动,尤其是婚姻和伙伴之间的关系。因为受金星主宰,所以审美观和感知力也极为突出,尤其喜欢造型漂亮的东西。由于和谐对于天秤座来说十分重要,所以他们常常仔细比较、评估,只为了找到一个平衡点。 固定、风象的水瓶座是受有“破坏者”之称的天王星所主宰。再强劲的敌手,都无法击倒强而有力的天王星;因此水瓶座的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聪明伶俐,不按牌理出牌,喜欢自由的生活方式,追求客观、科学的宇宙真理,对于新世纪和人类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变动、风象的双子座,大部分的时间都投注在研究细节、事实以及与他人的沟通上(这是由于空气元素是声波和其他讯号的传导媒介使然)。双子座的主宰行星是水星,水星的命名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麦丘里使者,他是个长有翅膀的信差,飞翔的路径跨越了天空,这正点出了双子座的特质。双子座的象征符号是一对双胞胎,这代表双子座的双重个性和急于寻找另一半的特点。很少有双子座觉得自己是完整的个体,于是他们努力寻找一个互相了解,有共同的思想、推理能力、表达方式的人。在占星学上,双子座是最多变的一个星座。 风象星座的性格: 风象星座的人是借思考理解世界。对他们而言,无形的思想和概念似乎比有形的实体更为实在,因此通常都带有一些理想色彩。由于过分注重远景和情势发展,反而可能困在自己推理的陷阱中走不出来。风象星座的频率正好对着感官世界,所以哪怕是一点点的声音、味道和嗅觉,都可能让他们倍感困扰。 风象星座的人虽然乐观,但也仅止于快乐、持乐观主义罢了。他们同时也具有非常消极、爱批评的一面。风象星座的人也许不是聪明绝顶,但是他们多半都喜欢测试自己的智力,玩些猜谜、揭露秘密的游戏。 风象星座的人对事物的悟性很高,但也忘得快。而且他们不会记恨很久,或是在一段折磨人的关系(尤其是爱情)中纠缠。或许有人会指责他们用情不深。或是像花蝴蝶一般在花丛间周旋,不管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无可否认地风象星座的确是行事自然、不造作的人。由于内心的热情高于感官的欲望,因此他们相信身体的接触代表情感的亲密。虽然觉得表现出情绪化和多愁善感的一面,将使情况难以掌控;但他们、超然的外表下往往潜藏着狂热的情感。 ★水象星座:巨蟹座、天蝎座、双鱼座★ “水”是属于液态的元素。和水象关的事物和含义有很多,比如水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水构成的海洋占去地表大部分的面积,而且很多生物体内也含有大量的水分,包括人类也是如此。水是所有元素中唯一可以从液态转变成气态或固态的,但就和火一样,从每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都是一致且稳定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了水往低处流,并且滋养孕育了万物。水的本质无比柔顺,可以容于任何形状的器皿;但遇到阻碍时,却又能穿石而过。 “水”和“土”混合就成了适合种植的土壤,和“空气”结合就变成湿气或云,这三个元素都是生存的必备条件。此外,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中,水更是第四个元素“火”的大克星。 方式:感觉 状态:潮湿 情绪指数:沉静 心理倾向:客观 物理状态:液态 三大特质主宰行星象征符号关键字 巨蟹座本位月亮螃蟹我感觉 天蝎座固定冥王星蝎子我掌控 双鱼座变动海王星鱼我相信 水象星座包括巨蟹座、天蝎座和双鱼座,分别以螃蟹、蝎子和鱼作为象征符号。这三种动物不是生长在稳密的地方,就是在水边或水底生活,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三个星座特殊的倾向和特质。 本位、水象的巨蟹座,呈现的是最单纯、基本的形态。巨蟹座很重视感情,善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就像螃蟹一样,总是寻找一个隐密的地方居住,对于外人的侵入十分敏感;此外,他们的侵略性很强,常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主动出击。巨蟹座的主宰行星——月亮,不仅控制着潮汐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人的情感。月亮与螃蟹的特质都点出了巨蟹座缺乏自觉的生命型态。 固定、水象的天蝎座,最能展现水的力量,而且有效掌控。天蝎座的人大都目标明确,并且清楚如何才能达到目的。虽然是相当群体化、善于社交星座,却很有自我主张。由冥王星所主宰的天蝎座看起来十分性感,而且具有火山般的无穷精力。他们的占有欲很强,无论如何都不会将已经到手的东西放掉。同样地,神秘的天蝎座在受到侵扰时,可是会突然地无情反击。 变动、水象的双鱼座有时候会过度地有弹性和通融。内敛和深奥的态度是他们最大的魅力。信仰与灵性对于情感丰富、感性的他们来说,十分重要,而且,就像鱼生活在水底一样,双鱼座的人情感极为深沉。另外,由于受到海王星主宰,双鱼座就像广大无边的海洋一样,希望溶化所有的事物。 水象星座的性格: 水象星座的人靠着感受理解世界。情感一直是他们生活中最优先的考量。大多数水象星座的人都很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因此当别人没有以此相待时,他们便会觉得受到伤害。他们对于别人的批评和反对都相当敏感,经常在对方还没表明前,就已经感受到了。 水象星座的人天生就能感觉到别人的需求,同时也是很好的说客。他们能够察言观色,引导别人听取自己的意见。深沉的水象星座通常是个认真、感情丰富的人。幽默对于水象星座的人尤具意义,不但可以让他们整个人开朗起来,也可以消除与他人的隔阂。虽然水象星座亲近的朋友不多,但他们还是喜欢和别人聚在一起,享受亲密的气氛。 水象星座的感官欲望几乎和土象星座一样强烈,不过,相较于土象星座,他们比较能自然流露;可是要谨防过度或太过苛求。水象星座的人通常用情很深,尤其是对于爱情,很难抱超然的态度。 奇幻写作指南(序) 原著:泰瑞·布鲁克斯(TerryBrooks) 翻译:Hankill 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年,到现在我还是能够清楚的记得雷斯特(LesterdelRey)他所常对我提起的、有关奇幻小说写作的一些话。雷斯特在奇幻/科幻小说界,算是位老牌的作家兼评论家与编辑,而我亦很幸运地在职业写作生涯的前十五年,能够与这位前辈一起共事。身为一名通俗小说的作者(姑且不论是好是坏),我从雷斯特身上学到许多事情。雷斯特曾经说过,要写一部优秀的奇幻小说,远比写其它种类的小说更难。为什么?因为奇幻小说的作者可以自由的创造任何事物,不须受到现实法则的规范与影响,唯一的限制,就是作者自身的想象深度与梦想的意愿。这种在故事里用上惊人的意像与奇异生物的自由空间,对作者而言确实是个难以抗拒的诱惑。但是,如果不去抗拒,势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创作灾祸。 雷斯特所告诉我的,就是当奇幻作者在创造布满怪物与其他奇异生命、充斥着魔法的世界,以及闪耀着童话、传奇与神话意象的作品时,作者也将冒着与现实世界完全脱节的风险。作者所设定的世界与人物的特质里,必须要能让身为读者的我们,感受到其人世情境的真实性。如果作品里没有与我们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产生任何的交集,所有的一切都将失去其信服力。即使是最荒谬的瞎掰胡搞,也必须与我们自身所了解的真实状况有所回响;即使最黑暗的刀剑魔法史诗,也必须诉说着我们所共有的困顿体验。 为了要达到这个境界,奇幻作家必须熟知一些技能与知识,就像一名成功的船长必须要有充足的能力,才能在海上规划出恰当的航线一样。在集结创作构想的时候,作者必须像个在危险海域行船的舵手,不能过分航向右舵方(starboard)也不能太偏向左舵方(port),如此才能避开礁石,到达未见的终点。奇幻文学作品要能撼动人心,就必需奠基在真实逻辑与实际生活的经验之上。当然,作者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将丰富的画面与情节如旋风般交织在一起,但是好的作品绝不能如空中楼阁般建构在空无的幻想基础上。作者所设定的奇幻世界必需要和我们所身处的真实世界产生共鸣,必需要能提供一个读者得以辨识的参考框架。人物的表现、行为必需要合乎常理与预期,魔法的使用也必需要有一致性,以及仔细考量的平衡度。作品必需要让读者在花上时间、一页页地阅读完之后,不仅能够理解其内容,还能产生充分的满足感。 奇幻作家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地步?新出版的“作家参考丛书”(Writer‘sDigestBooks)是个不错的出发选择。奇幻文学之所吸引人,是因为作者能够将现实的片段与自我的想象交织编绘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阅读景观。底下举些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一个在想象世界里的精灵文化(elfinculture),采用类似毛利人(maori)的宗教观。 ◎英雄主角来到一座为恶灵所占据,有着城垛(battlements)、胸墙(parapet)与门楼(gatehouse)的城堡,门楼内的屠坑(murderhole)在战时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蜥蜴人操作着庞大的攻城器,其功能就像重型投石机(trebuchet)一样。 ◎能够结束黑、白巫觋间战争的秘密,唯有透过读蛇术(ophiomancy)才能解开。 ◎故事的英雄是为虔诚的亚当教派的信徒(adamist),却为威卡教派(Wiccan)的法术所困,必须精研Khopesh教义才能重返自由之身。 在此我刻意使用了一些不常见的名词来表示异种的时空、以及不同的世界与生活,但是这些词汇的解释也都存在我们现有的文化与神话之中,而且也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解释。了解可能的选择是做出创作决定的第一步,在阅读此书的过程里,奇幻作家必能够发现许多创作的新方向。本书不同的章节分别介绍了魔法的形态、武器防具的种类、奇幻的族群与生物,以及可以作为你创作依据的远古社会。每位作者都可以选择一部份的内容,并且以之为创造奇幻故事的基石。 详实的描写能够让构想变得更加真确,特别是对只存在作者书页里的故事而言更是重要。让读者能够了解奇幻世界的外表、味道、气味、声音与感觉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比起其它文类更须具备的是,奇幻文学要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被转放置入异地时空的感觉,但在此同时,又能让读者明了他所经验的奇幻世界。异世界人物的登场、不只要让读者看出其与真实世界的相异点,也要让人能感受到其相似点。这些细节的描述除了能使故事产生更多的意象,也更能与读者产生契合。 我个人在写作之前,习惯先将故事大纲勾勒出以后,再开始正式的撰写工作。对创作新手而言,我认为这是个颇值得推荐的写作习惯,其好处有二:第一,你必须先把故事整个想过,如此可以省下许多浪费在坏点子上的时间;第二,这种方法能提出一个创作的蓝图,让你在耗时数月甚至数年的写作过程里有所依归。构思故事大纲是个既不轻松也不讨喜的工作,要把故事从头彻底想清楚是件极为辛苦的事,但比起来,在写了上百页的内容后,才发现无法归结出任何重要情节而必须舍弃重写,却更加地让人沮丧。此外,先有完整的故事蓝图,可以让作者在写作时为故事加入更多的细节,可以先在草稿上作好笔记,以及决定如何将先前提到的真实世界的人事物,融入想象世界的宏观景致之中。 在此我亦顺道强调一下“梦想期”(dreamtime)在写作过程里的重要性,任何好的奇幻作家都需要一段消化点子、吸收构思的期间。在这段还没开始动笔或打字的期间里,作者可以让想象力完全发挥,并且酝酿好点子的出现。在故事的初步构想浮现后,作者就可以开始铺陈发展的方向,仔细的理清思索可能的支线剧情,思索什么样的旅人在等待着、什么样的危险在哪里、以及什么样的教训将会出现。如果作者有充足的耐性,故事终究会自己浮现出来。而如果这是一则好故事,它自然会驱策作者将它写出——好故事是藏不住的。但这是个困难而且急不得的过程,作者得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这听来有些神秘但实际上却非如此,这就像是个在无封盖的盒子里所藏的谜题一样清楚,是你自己心中的写作蓝图。 在结束这篇序言之前,我还有最后一点雷斯特所曾教我的建言,想要告诉大家。几年前我曾向他提起,希望在故事里用上从没人想过的构想,希望写点新奇且有原创性的东西。雷斯特给了我一个他独特的笑容,很确切的告诉我“全新的创意并不常出现,而当他们出现时,他们总是以隐藏的方式出现。比较好的方法是去检视旧有熟知的观点,在心中反复的思考,直到你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诠释角度,然后写下你所见到的新观点。” 这在当时是个好建议,现在也还是。提起笔来吧,写出一片奇幻的天空—— 《奇幻写作指南》(Writer‘scompleteFantasyGuide)简介 作者:Hankill “奇幻文学作品要能撼动人心,必需奠基在真实逻辑与实际生活经验之上。当然,作者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将丰富的画面与情节如旋风般交织在一起,但是好的作品绝不能如空中楼阁般建构在空无的幻想基础上。作者所设定的奇幻世界必需要和我们所身处的真实世界产生共鸣,必需要能提供一个读者得以辨识的参考框架。人物的表现、行为必需要合乎常理与预期,魔法的使用也必需要有一致性,以及仔细考量的平衡度。作品必需要让读者在花上时间、一页页地阅读完之后,不仅能够理解其内容,还能产生充分的满足感。”——泰瑞.布鲁克斯 当我们在试图进行中长篇创作的时候,除了构思人物以及情节以外,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便是背景时空的架构。除了地理空间的描绘,还要处理各地风土人情、魔法系统(如果有的话)以及日常生活细节等等的问题,如何把这些“架空”的构想变得令人信服往往才是最棘手的。如果您作品的背景时空近似于中古时期的欧洲,那么这本书将是一部再便利不过的数据来源;如果不是,我相信这本书还是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TheWriter‘scompleteFantasyReference,在此我姑且就把它称为“奇幻写作参考指南”。这本参考指南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奇幻作家能够方便的找到基础的数据,作好奇幻世界背景设定的工作。这本书乃是由鼎鼎大名的泰瑞·布鲁克斯(TerryBrook,《沙娜拉之剑》作者)作序(开头的引言便是节录自他所写的序,其内容非常的精彩,有空我会努力将全文译出给大家参考),以及michaelJ.Varhola、allanmaurer、ReneeWright、SherrilynKenyon、andrewP.miller、Danielcalark等六位各有所长的专家所合着的作品。 在内容上,本书虽分为十个章节,但我个人认为其内容可以区分为:文化背景、魔法设定、奇幻生物、日常生活,以及军武战争等五大项目,分别依所含的内容简单介绍如下。 文化背景: 这部份的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二章,“传统奇幻文化”(TraditionalFantasyculture)与“世界文化”(Worldcultures),作者均是michaelJ.Varhola。在“传统奇幻文化”这一章里,介绍的重点是最常被引用的中古欧洲。先是介绍了最基本的封建、庄园,与天主教等三个政治、经济与宗教的制度,接着亦简单地解说了贵族与宗教各阶级职位的称号。圣殿武士、医院武士、条顿骑士等骑士团,还有一些欧洲的政治组织与边疆地区的民族,最后还有一个依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名词解说。 至于“世界文化”这一章,介绍了欧洲以外地方的文明,计有埃及、亚洲、马雅、阿兹特克、印加、毛利等民族的社会文化概况。其中埃及与阿兹特克文化的部份写的还不错,至于中国的部份…最好是直接跳过,除非你想要看笑话。不过这也不是这本书所独有的特色,在我的阅读经验里,许多介绍东方文化的参考书籍,除非真的是专业的着作,要不然大部分的作者常常会搞不清楚所谓Oriental(东方诸国)与中国的差别。常常把中国的一些文化传统与神话解释错误,或是跟日本搞混,甚至有把香港漫画风格里的设定当作普遍性的中国传统。不过这也还好,反正关于中国的部份我们也不需要从老外那边来找数据。 魔法设定: 第三章“魔法概论”(magic)与第四章“巫术与异教魔法”(WitchcraftandPaganPaths)的作者是allanmaurer以及ReneeWright。“魔法概论”这一章的内容比较偏向基础学理的介绍,作者将魔法的原理归类同质魔法(Sympatheticmagic)与斥异魔法(antipatheticmagic),前者包含了同种与同源(Homeopathyandcontagion)两种作用,后者则有禁忌(Taboo)为例的作用。此外还有法术的组成部份有那些、仪式魔法(Ritualmagic)与预示魔法(Divination)的介绍、金光黎明会等几个魔法秘密结社,最后还有星象设定与如何做出自己魔法设定的一些方针。其中有句话说到:“你一眼就可以辨认出初学者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没有『味道』。”,提醒作者在描写魔法的时候,不要忘了嗅觉对人的影响力。 如果说前一章是魔法的基本面,那么在“巫术与异教魔法”这一章里,则是魔法的实际面。这一章的重点在于介绍许多不同地区的魔法教派、以及不同时期的魔法观念。最后同样是一篇依字母顺序排列的名词解释,像是ankh、candle、pentagram、Wotan抯cross都在解释之列。 奇幻生物: 第六章“奇幻族群”(FantasyRaces)第七章“神话与传奇里的生物”(creaturesofmythandLegend),这两个章节均是在介绍在奇幻文学里所常见的种族与生物。“奇幻族群”这一章是以族群为出发点,介绍一些常见的奇幻生物种类的共同点、源由,以及出现的例子。像是最常见的矮人与精灵族、仙灵(Fairies)、巨人、半兽人与恶鬼族(GoblinsandOrcs)、巨魔(Troll)…等族类,都有简要的说明。最后也列举了一些其它作家所自行创出的奇幻生物,以及自我设定时的注意事项。 至于“神话与传奇里的生物”这一章,则全部是依顺序排列、总数超过五十条的名词解说。这边的解说虽然不像aDD怪物设定集那么的详细(同时也很唬烂),但对于一般的习性以及出处来源都有简明的介绍。虽然项目不算特别多,但是像:哭灵(Banshee)、灯灵(Djinn)、巨像(Golem)、巨鹏鸟(Roc)、独角兽(Unicorn),以及吸血鬼(Vampire)等等,该有的也差不多都有。 日常生活: 这部份主要是第五章“当代奇幻文学里的商业、贸易与法律”(commerce,TradeandLawsincontemporaryFantasy),与第八章“穿著与服饰”(Dressandcontume),作者皆是SherrilynKenyon。这两章也许是这本书里最具参考价值的部份,里头所说明的日常细节,往往是我们所最不熟悉的部份。第五章内容如标题一样分成三个部份,在商业这一部份,作者依照社会的低、中、高阶层人士,解说了许多的职业身分与称号。法律的部份其实是集中在刑罚的描写,洋洋洒洒地列出了36种刑罚与刑具。 “穿著与服饰”这一章介绍了欧洲中古时期常用的各种穿著。先是服饰的材料,衣服的颜色以及阶级的象征。然后分别介绍女人、男人、小孩与神职人员的穿著,编排上同样是采用依字母顺序所排列的名词解释,同时这一章也是整本书里图最多的一章,有助读者作出更详实、正确的人物描写。 军武战争: 本书的最后两章,“武器、防具与部队”(arms,armorsandarmies)与“城堡解析”(anatomyofacastle)亦是非常精彩的两个章节。第九章的内容就如同标题一样分成三个部份,第一部份介绍了十来种常见的兵器,第二部份的说明先依一般护具保护的区域做了简单的区分,防具与武器之间的相克演进关系,然后再依字母顺序解释了三十几个名词。特别是对防护力最强、构造最复杂的全套凯甲(mazimilianFull-Platearmor)特别做了详细的图解说明,有助于读者厘清许多盔甲的观念与构造。第三部份则介绍了一般军事部队的组织,作战能力与不同兵种的划分,常使用的专有名词,以及常被应用在军事行动上的动物与野兽。对于想要更详细描写个人装备、或是军事部队的作者而言,这一章是非常方便的数据来源。 第十章的重心在于城堡等防御工事的介绍,由于城堡往往不只具有军事上的功能,在多数的情况下,城堡也兼具有军事、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功能。城堡内的住民也不只是军人与指挥的贵族而已,更有其它的农、工、商与神职人员。因此本章的内容也分为三的部份,各自说明城堡的不同面相。第一部份“城堡与其他防御工事”大致说明攻城与防御技术的演变,以及图解说明城堡各部分的构造与名称(柏德之门的烛堡与书内的图,在构造上极为类似)。第二部份是说明非战时的城堡概况、建筑的功用、各阶层人民的工作与生活。第三部份则是战时的城堡,除了说明攻(守)城战的一般概况与战法以外,还说明了许多攻城与守城所用的器械与配备,像是火油、攻城梯、弩炮、投石器等等。 总结来讲,我觉得这本书相当的有帮助,虽然说这本书的内容并不算非常的深入详实,但却是一本很便利的入门书籍。本书的英文并不会太难,图虽然不是很多,也都能充分发挥说明的效果,而且奇幻小说写作的五大层面的数据它都有。大部分的章节都是依照顺序、以名词解释的方法来编排,书的最后亦有附上所有名词出现的页次索引,可以让你很轻易的就翻到想看的篇章、找到想看的解释。 好的奇幻小说不该只是玄奇空想的结果,在如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下,更需要详实的考察、与严谨的逻辑。谨此介绍这本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圣骑士、游侠、暗骑士 圣骑士英文为Paladin,源自后期拉丁语[法国的最高法官],意大利语paladino。在法语中,指查理曼(charlemagne)大帝部下的十二武士之一帕拉丁(Paladin),传至英语,指查理曼大帝的法庭上12个贵族中的任何一个,后渐指中世纪君主,王公的战士骑士团的模范人物,英雄的战士等。在十字军时期指十字军中的士兵,尤指骑士中的指挥官及神职人员(英雄人物)。也译作游侠(专指查理曼的武士帕拉丁)。在D&D中指职业中的一种即Paladin,一种骑士与牧师的结合体,精于近战,懂得神术,拥有召唤坐骑的能力,但阵营必须是善良守序。 游侠在英文中即Paladin,同圣骑士一样。在D&D中则指职业中的一种即Ranger,原指巡逻兵,巡逻骑兵,,轻骑兵,突击队员,护林员,游荡的人,测距仪,皇家森林、国有森林、国家公园的守卫,在军队中指突击队员,特别行动队队员,美国特殊训练、的在地面,于地面交通工具或在空中执行特殊袭击任务的士兵,在美军中则有一只特种部队名为Ranger(游骑兵),美国海军ea-6电子战飞机代号Ranger(徘徊者)。现在D&D中译为游侠(区别于Paladin的神术能力,所以Paladin译为圣骑士),一种战士与德鲁依的结合体,精于射术、近战,及双武器战斗,懂得部分奥术(主要为有关自然类),阵营不限。 以上部分更具体的内容参见DND3eD-PHB(只限DND中的设定)。 暗骑士一般即指阵营为邪恶的骑士(主要是日式RPG中的设定,美式RPG中一般称黑骑士,即堕落的Paladin)。 附PaladinRanger的第三波版中文龙与地下城介绍。 圣武士(Paladin) 圣武士有三样武器:追求至善的热情、维护法律的意志及击退邪恶的力量。圣武士的终极价值是纯洁与奉献,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圣武士,他们拥有保护、医疗和打击邪恶的力量。在充满诡诈法师、邪恶祭司、嗜血魔龙和可憎恶魔的地方,圣武士是永不熄灭的最后希望。 冒险:圣武士认真看待冒险之旅,并喜欢称之为“探寻”。在圣武士心中,即使平凡无奇的任务,仍然是个人的试炼,也就是能展现英勇、锻炼武艺、学习战略,以及行善助人的机会。然而,与其在废墟中寻宝,圣武士更希望能领导一场圣战,对抗邪恶,以实现自我。 特质:圣武士受神圣力量保护,因此不受疾病侵扰,还能自我医疗,面对危险也能勇敢无惧。圣武土利用神圣力量医疗他人或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够使用神圣力量摧毁邪恶。即使新手圣武士也能侦测邪恶,老练的圣武士则可使出破邪斩,驱散不死生物。此外,神圣力量会给予圣武士一匹具有力量、智力和魔法保护的坐骑。 阵营:圣武士必须为守序善良阵营。如果脱离此阵营,便会失去神圣力量。此外,圣武土须立誓遵守符合律法和美德的行为守则。 宗教:圣武士不必献身于特定神祗,可以只为公义奉献。具有宗教信仰的圣武士大多信奉勇者之神海若尼斯,也有部份圣武士信仰太阳神培罗。具有信仰的圣武士对于宗教仪式相当严肃认真,他们常受到相关神殿的欢迎。 背景:圣武士都不是自己“选择”成为圣武士,而是受到感召,并接受自身的命运。没有人能靠学习而成为圣武土,无论其勤勉与否。能否成为圣武士完全凭天性,天性只有“有”和“没有”两种分别,无法透过意志或行为获得。但有些受到感召的人否认受到呼唤,拒绝成为圣武土,转而追求其他人生目标。 大部分圣武士会接受感召,并从青年时期开始受训。通常他们会先担任随从或助手,为较有经验的圣武士服务,多年之后才会踏上独立维护法律与美德的道路。也有些圣武士是在年纪较大时,才得到感召。不论背景为何,所有圣武士都彼此认同,这种联系感凌驾种族、文化甚至宗教之上。两个圣武士即使来自相距遥远的世界角落,仍会认为对方是同伴。 种族:人类因为有强烈的野心,所以能成为优秀的圣武士。半精灵的野心如同人类,也可能接受感召。矮人也可能成为圣武士,但却相当困难,因为这代表他必须把圣武士的责任放在家庭、氏族和国王之上。精灵圣武士并不多,少数成为圣武土的精灵通常会加入长程旅行任务,因为他们的守序阵营会与其他精灵格格不入。其他常见种族则很少受到感召,成为圣武士。 在野蛮的类人种族中,从来没听说过有圣武土的存在。 与其他职业的关系:虽然圣武土与众不同,但他们仍希望与他人组队合作。他们能与善良或守序阵营的牧师合作良好,也喜爱与勇敢、诚实或道德高尚的人为伴。他们无法忍受伙伴做出邪恶之举,但愿意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圣武士富有魅力、可信赖且倍受尊敬,很适合担任团队领袖。游戏规则信息 属性:魅力可增加圣武士的医疗、自我保护和驱散不死生物的能力。力量在战斗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圣武上也很重要。圣武士若想施展强力法术,感知值要达到14;若感知值不到11,便不能施展圣武士法术。 阵营:守序善良。 生命骰:d10。 巡林客(Ranger) 森林里有很多凶狠奸险的生物,但巡林客比这些生物更精明有力,他是技巧熟练的猎人与潜行者。森林就是巡林客的家,他对猎物了若指掌。 冒险:巡林客通常会帮助经过森林的旅人。此外,他们对特定生物类型特别厌恶,凡见到就要予以消灭。巡林客也常因着和战士一样的缘由出外冒险。 特质:巡林客擅长所有简单武器和军用武器,而且精于战斗。他可以凭着技能在荒野中生存,找到追踪的目标,而且不被发现。他对特定生物类型恨之入骨,且对其了若指掌,务求消灭之。有经验的巡林客与大自然十分亲近,因此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施展神术,如同德鲁伊一样。 有经验的巡林客常使用“化兽为友”法术招来一些动物伙伴来协助他。 阵营:巡林客可以是任何阵营,但大多数巡林客属于善良阵营,担任荒野护卫的角色。善良巡林客会找出威胁野地的邪恶生物,将其摧毁或驱逐。他们也会保护穿越原野的旅人,有时会出面担任向导,有时则在暗中加以保护。巡林客通常也倾向混乱阵营,他们喜欢依从内心行事,而非根据严格的律法。邪恶巡林客虽然很少见,但却非常可怕。他们像大自然般冷酷无情,仿佛令人畏惧的掠食动物。邪恶巡林客和善良巡林客都可施展神术,因为大自然没有善恶之别。 宗教:虽然巡林客的神术来自大自然的力量,但他们也可以信奉神祗。森林女神艾罗娜和自然之神欧拜·亥,是最多巡林客信奉的神祗,有些巡林客则信奉更尚武的神祗。 背景:有些巡林客于特殊部队接受训练,大部分巡林客则是在隐居的导师身旁担任徒弟或助手,以学习相关技能。由导师教导的年轻巡林客彼此可能成为亲密战友,也可能互相竞争,希望成为导师的最得意弟子而继承其师的荣光。 种族:精灵常成为巡林客,因为森林就是他们的家,而且他们可以优雅地潜行。半精灵拥有精灵血统,也常成为巡林客。人类中偶尔出现巡林客,虽然人类不像精灵那样亲近森林,但却最有可塑性。半兽人会觉得,与其生活在冷血刻薄的人类(或兽人)社会,还不如成为巡林客。侏儒巡林客比侏儒战士还多,但他们倾向固守家园,不喜欢与高大的种族一起冒险。矮人巡林客很少见,但是他们很出色。与其他种族的巡林客不同,矮人巡林客习惯待在地底坑道,为矮人族御敌。矮人巡林客通常也被称为“穴行者”。半身人巡林客通常只存在于传说之中,这意思是说,你可能听过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却一辈子都遇不上任何半身人巡林客。 野蛮的类人种族中,只有豺狼人较常成为巡林客,他们利用技巧秘密追踪猎物。 与其他职业的关系:巡林客与德鲁伊相处良好,也与野蛮人保有一定程度的情谊。巡林客常与圣武士斗嘴,因为他们目标虽同,但达成目标的方式、策略、步骤、理念和审美都不同。由于巡林客不太需要别人帮助,所以他们也能容忍与自己不同的人,如书呆子法师和爱说教的牧师等。他们不会对他人的古怪而感到不悦,因为他们不在意。游戏规则信息 属性:敏捷是巡林客最重要的属性,因为他们通常穿着轻型盔甲,而且有些本职技能与敏捷有关。力量对巡林客也很重要,因为巡林客常进行战斗。某些巡林客本职技能与感知有关,而且巡林客若想要施展强力法术,感知值要达到14,若感知值不到11,便不能施展巡林客法术。 阵营:无限制。 生命骰:D10。 莱姆酒 盛产甘蔗闻名的西印度群岛正是莱姆酒的故乡。莱姆酒之名即源自西印度群岛原住民Rumbullion语首Rum意指兴奋或骚动之意。莱姆酒是以甘蔗为主原料制成的蒸馏酒。先将压榨出的甘蔗汁熬煮,分离出砂糖结晶,再利用制糖所产生的糖蜜加入经发酵、蒸馏程序而成、或制糖过程中剩下的残渣做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过程制成。 莱姆酒因产地与制法的不同而不同,依色泽可分为透明、金黄、暗褐色三种,依糖份高低与酒精浓度不同则分为清淡、温和、厚重型三类。莱姆酒的特色在于风味醇和,适合与可乐、果汁等各式非酒精饮料搭配使用,是调制鸡尾酒的主要基酒之一。 朗立可莱姆酒RONRIcORUmRONRIcO一字为西班牙语中‘莱姆酒‘与‘丰富的‘合成语。口感清爽甜味适中非常适合用以作为调制鸡尾酒的基酒,加上少许柠檬汁、可乐或果汁简单调配后直接使用。RONRIcOWHITe口感高级风味清爽,属于口感轻柔的产品,最适合调制鸡尾酒。RONRIcOGOLD由于置于橡木桶中费时酿造,呈现琥珀色泽,口感亦属圆润。RONRIcO151为酒精强度高达75.5%的产品,但口感却出人意外的温和平稳。美国禁酒法令时代,由于RONRIcO原料特优,品管严格,成为该产区唯一经当地政府合法授权生产的莱姆酒品牌。 莱姆酒在烹饪上用途很多,可用来作甜点的调味品,做糖果和冰淇淋,也会加上一些,在菸草加工时也加入莱姆酒,以增加风味。关于莱姆酒的起源,现在流传着许多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来源于英国海军。一七四五年英国海军上将温侬(VeRNON)发现属下的士兵患了坏血病,因此他令士兵们停止喝啤酒,而喝西印度群岛的饮料,凑巧把坏血病治好了,这些士兵为了感激他,都称他为‘OLDRUmmY‘,为了纪念他,就称这种酒为Rum。在第八世纪时,英格兰人形容好人、好事,俚语常以Rum这个字当‘最好‘来解释。莱姆酒可分为三类: 1.糖份极少而酒精度高的。 2.淡质的。 3.浓质的。 兰姆酒的特质 由于兰姆酒是由甘蔗酿造蒸馏而成,于是出现过:“只要甘蔗生长的地方,就有兰酒”这样的说法。 兰姆酒的产地 它们的产地,以西班牙语系和英语语系的岛国为主;如波多黎各、牙买加、以及东印度群岛的爪哇一带。PUeRTORIcORUm(波多黎各)是以它酒质轻而著名,有淡而香特色。BaRBaDORUm(巴贝多)是介于味淡质轻波多黎各所产和牙买加所产味浓之间。DemeRaRaRUm(盖亚那)比牙买加产的味醇但颜把较淡,大部份都销到美国。HaITIaNRUm(海地)味很浓但很柔和。与波里尼西亚出的轻质莱姆酒很相似。BaTaVIaNRUm(巴达维亚)是爪哇出的淡而辣的莱姆酒。它特殊的味道是因为特种蜜糖、水质,以及加了稻米发醇的缘故。VIRGINISLaNDRUm(维京岛)它虽然质轻味淡,但比波多黎各产的富糖蜜风味。JamaIcaNRUm(牙买加)味浓而辣,黑褐色。LONDONDOcKRUm伦敦达克莱姆酒是由牙买加运去的,经过汤姆士经销商特别陈年后,而成为一种美酒。HaWaIIaNRUm(夏威夷)是市面上所买到的酒质最轻而最柔和以及最新制造的莱姆酒,如加上橙汁为早中餐之间最好的饮料,再加上冰块奎宁水,是热天最佳饮料。NeWeNGLaNDRUm(新英格兰)其酒质不淡不浓,是用西印度群岛产的糖蜜制造的。适合调热饮酒。 兰姆酒﹝Rum﹞以其生产地来区分。加勒比海是生产兰姆酒最有名的地方,属于西班牙语系的波多黎各及古巴酿制浅色、无甜味的兰姆酒名闻遐迩;牙买加与大英帝国殖民地则以深色、辛辣的兰姆酒出名。目前,维京群岛生产的浅色、无甜味的兰姆酒也享有盛名。另外,夏威夷之浅色、无甜味兰姆酒亦渐被引进市场。 兰姆酒的酿制 兰姆酒是由发酵的甘蔗汁、糖浆、糖蜜或其它甘蔗制品发酵后蒸馏而成。主要关键条件是:蒸馏液的酒精度不得低于40%,同时必须保持原有的风味、芳香及特色。波多黎各的兰姆酒,经由慎重挑选的糖蜜或甘蔗汁,加入由蒸馏液培养出的酵母菌酿成。在糖蜜与甘蔗汁内含百分比极高的可发酵糖分,不像啤酒或威士忌,需要使用麦牙糖发酵。酒精度在90%到95%之间。蒸馏后的浅色兰姆酒蕴存至完全成熟时,会发散出特有的芳香。浅色兰姆酒至少须贮存一年而金色兰姆酒则需要三年。 常见妖精语姓名及含义 著名妖精语姓名(出于著名奇幻作品中) 艾斯特尔(男,女)Estel希望 艾斯特斯(男)Esters新希望,未来,旅行者 艾尔隆德(男)Elrond德高望重者 拉克莱斯(男,女)Larcolais绿叶 阿尔温(女)Arwen启明星 迪德莉特(女)Deedlite新生的果实 碧洛迪丝(女)Vieruodis幸福和未来 伊露丽(女)Iruri过客 格拉特丽尔(女)Grateril金色森林的女王 (崔斯特的意思没查到,谁知道??) 其他 艾尔威(男):Arweil南方,启明星 爱尔琳妮(女):Ailrinni红宝石 莲恩雪特(女):Leanshielt依靠 埃尔刚(男):Elgon大个子 玛尔琳妮(女):Malinni犹豫的心 玫菲尔(女)Merfil爱人 地名中常见词 洛林Lorin都市,城堡 龙枪种族一览 人类 总的来说,比起克莱恩的其他种族,人类的身材要高些,也更强壮些。人类也是最常见的种族。比起精灵的尖耳朵,人类的耳朵要圆得多。 人类生来就是征服者,他们经常为了得到新的领土而处于战火之中。由于人类的成长非常迅速,相应地人类的寿命也很短。比起精灵最长可达1200岁的寿命,人类50到100岁的寿命就显得短得多了。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其他种族总认为人类很急躁的原因了,因为人类短促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情想要去做。 人类可分为两种: 普通人 普通人指的是克莱恩最常见的人类。他们的身高一般在1.55m到2m之间,体重在45kg到90kg之间,头发为金、红、褐或黑色,眼睛有绿、蓝、褐等颜色。他们的年龄在60到100岁之间,通常20岁左右成*人,50岁时开始衰老。 普通人在帕兰萨丝这样的大城市中随处可见,他们的社会组织严密,性爱群居,多从事象铁匠、酒吧老板、医生这样的技术性工作,也有不少人住在小村庄中,靠向大城市中的人们提供粮食为生。大多数的普通人总是极力避免卷入任何麻烦之中。只要切身利益不被干扰,他们一般并不介意整个族群的利益。但一旦他们下定决心,他们也是所有人类中最有潜力的人。 野蛮人 野蛮人泛指一切居住在山区、平原、沙漠、冰川和海洋上的人类,根据所住区域的不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平原人、沙漠人等等。他们平均比普通人要高半个头,也要重个两三公斤。他们眼睛的颜色多为蓝色或是褐色,头发多为棕色或者黑色,象金月那样的金色发色则很少见。他们的肤色较深,多穿着毛皮制成的衣物。 由于野蛮人热爱大自然,他们在远离都市的野外生活,以游牧生活的部落为聚落。他们相信一草一木都自有其生命的道理,努力不去破坏自然的平衡。 野蛮人极其以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自豪。他们比较墨守成规,非到万不得已时,他们不会改变沿用的规矩。野蛮人还很不喜欢任何的魔法师。 在所有的野蛮人中,以海为生的海洋人最为友好。一旦建立了友谊,他们会终身忠于朋友。  精灵 毫无疑问精灵是克莱恩寿命最长的种族。他们一般都能活到700多岁,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总是不慌不忙的原因。精灵总是乐于在一些人类不能理解的事情花费大量的时间,比如聆听溪中的潺潺流水,林中的啾啾鸟鸣,风吹过的沙沙叶响……对精灵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慢慢地发现美好的地方,并且充分享受这一过程。 由于精灵的寿命很长,所以他们很难和寿命短促的种族,比如人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是因为眼看着朋友故去,而自己却还有无尽的生命要度过,实在是件很痛苦的事。而且对精灵来说,生命本身是神圣的,自杀被看作最可耻的罪行。 精灵天生对魔法敏感,比其他种族更容易掌握魔法之理,而且他们还有无穷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魔法,这大概也是精灵唯一一件比较严肃的事了。 精灵自诩为神选择的种族,所以其他种族认为精灵很高傲,精灵则认为其他的种族很粗野。 精灵通常比人类要矮些,也更纤瘦些。虽然没有人类那么强壮,精灵却比人类敏捷得多。精灵一般身高在1.35m到1.65m之间,体重在50kg上下。精灵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那尖尖的耳朵。另一个特征是精灵没有胡子。 来自一个部族的精灵很少和其他部族的精灵联系,除非出现了重大的危机,又或是确实迫不得已。 精灵也可分为好几种 奎灵那斯提精灵 生活在奎灵那斯提森林中的精灵虽然是从西瓦那斯提分裂出来的,但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他们的头发从金棕色到银白色不等,眼睛则是蓝色或是绿色。他们没有西瓦那斯提精灵那么漂亮,但也是很优雅的种族。他们比其他的精灵体形小些,肤色也更偏深些。他们的衣服多以泥土颜色的褐色为主。 奎灵那斯提精灵把自己看作安塞隆这个大花园的园丁。他们习惯于自己生活的环境,如果长久地离开家乡,他们会患上严重的思乡病。 比起其他精灵来,奎灵那斯提精灵算是最好相处的了,他们更富热情,也更充满希望。 西瓦那斯提精灵 西瓦那斯提精灵是全克莱恩最高贵、最漂亮的精灵。象阿尔翰娜·星光和达拉玛都来自西瓦那斯提森林,不同的是前者是精灵公主,后者则是被驱逐的黑袍法师。 西瓦那斯提精灵其实和奎灵那斯提精灵差不多,如果要说什么不同的话,他们更为傲慢,尽力避免与其他种族打交道。还有就是他们爱穿绿色的长袍。 卡贡那斯提精灵 卡贡那斯提精灵较之其他精灵就象野蛮人较之普通人一样。他们的文明程度较低,但他们比其他精灵要强壮些。他们生活在北亚苟斯大陆,是信奉大自然的和平主义者。 达根那斯提精灵 这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精灵。他们有着透明的蓝色皮肤,指间和趾间有蹼。他们能在水下呼吸,能变成海豚的形状。 迪摩那斯提精灵 这是一种人类知之甚少的水生精灵,他们和他们的近亲达根那斯提精灵差不多,但他们变成的是海獭形而不是海豚形。 半精灵 半精灵是人类和精灵的混血儿。他们比其他精灵稍高一点、强壮一些。半精灵和其他精灵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会长出胡子,这使得精灵能轻易地辨认出他们的人类血统。精灵非常排斥半精灵,根本不认为他们属于精灵;人类虽然因他们漂亮的外貌而较能容纳他们,但也很排斥他们那属于精灵一半的血统。  矮人 矮人的身高在1.2m到1.4m之间,有着黑色的头发和胡须,还有炯炯有神的黑色眼睛。他们的寿命可到350岁。矮人是非常严肃的种族,对他们来说,紧张忙碌的一天比起轻松闲散的生活要充实得多。 矮人以勇气和战斗技能而闻名。他们对魔法甚少感觉,却是杰出的工程师、战士和手工艺者。虽然修玛所用的龙枪是人类铸造的,但矮人毫无疑问是最出色的铁匠,他们生来就具有精巧的手艺。弗林特就是一位出色的铁匠,他还帮坦尼斯打造了他的第一把宝剑。矮人以力量自傲,所以他们的武器多是最能发挥这一优点的大剑,斧子等重型武器。 矮人们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领主评议会(thecouncilofThanes),每个主要的矮人种族都选出一名代表,共同组成议会,再由代表们选出一名候选人作为矮人们共同的王,并持有王位的象征:哈拉之锤。这柄锤一度曾遗失,后来在长枪之役中又被发现,并还给了矮人们。 矮人的种类如下: 山谷矮人 山谷矮人是矮人中的上位种族,历史上很多矮人国王都出自这一支。他们嗓子很不错,常常会组成合唱队。他们对待工作的热情极高,也很喜欢在工作之余聚集在一起饮酒高歌。他们对其他的种族不太友善,老是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以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封闭在山区下面的坑道中。 丘陵矮人 龙枪英雄弗林特就出自这一支,他们是手艺高超的工匠,战斗时也是一把好手。虽然他们嗓子的音域也很宽广,但丘陵矮人却没几个能把歌唱好的。比起他们住在山区的亲戚,他们更友善,也更好相处。 溪谷矮人(古力矮人) 溪谷矮人的寿命比他的矮人近亲们短得多,大概只有35到55岁的样子。他们在5岁左右步入成年,25岁时就算老年了。这大概得归咎于他们恶劣的生活环境,虽然他们自己倒根本不觉得。 在其他种族看来,溪谷矮人实在是令人讨厌的存在。他们又脏又笨,身上散发的恶臭简直和地精差不多。但他们其实不是邪恶的种族,只不过他们确实很蠢,很容易被别人利用罢了。 广为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溪谷矮人笨得不会数数,很少有能数到三的。这倒是事实,《龙枪传奇》中的汪汪由于能数到三,就已经算是他们中的天才了。对溪谷矮人简单的头脑来说,一代表单个儿,二是多个儿,三就已经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了。不过虽然他们不会数数,但也没其他种族想象得那样笨,他们有时也会装傻逃避危险。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美德就是生存,为了逃命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所以要制服一个溪谷矮人不难,但真正要杀死他才会知道什么叫费劲。 溪谷矮人也有很强的自豪心,因为他们虽然处境恶劣,却从来没有求助过其他种族。不过其他种族倒是倾向于相信,溪谷矮人根本就是如此懒惰或是愚蠢,以至不会想到改变他们的处境。 其实溪谷矮人还是很忠于友谊的。他们属于一旦真正建立友谊,就不会背叛的人。但说实话想了解一个溪谷矮人确实很困难,更别提和他们交朋友了。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极其难懂,或者也可以说,他们的那套唧唧咕咕的东西根本称不上语言。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语法或是词法,完全是根据周围的环境不同而变化的。  坎德人 坎德人是身躯瘦小,精力充沛的种族。他们和矮人差不多高,却比矮人瘦得多,寿命在100到120岁之间,他们的耳朵也是尖的,这点又和精灵相同。坎德人一般爱留长发,在脑后扎一个马尾,就象泰斯一样。他们爱穿色彩鲜艳的衣服,随身携带数不胜数的大包小包,手持一柄胡帕克杖。 坎德人天不怕地不怕,却很难用“无畏”这个词形容他们。“无畏”是明知有危险却不惧怕,象索兰尼亚骑士那样。坎德人却是根本不知危险为何物。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事儿都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回。他们也不怕死亡,可能还对能在亲身经历中添加“死亡”这一项的想法颇为着迷。 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任何计划对他们来说都失去了约束力,因为他们常常在做一件事时兴趣转移到了另一件事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始终象是小孩子。但他们天真纯洁的心灵也使他们能注意到许多其他人注意不到的事情,所以他们常常能一语中的,但他们直率尖刻的语言又常常给他们带来麻烦,好在他们以麻烦为乐。 说到坎德人,就不能不提他们那闻名的将别人东西据为己有的习惯。但需要明确的是他们并不是窃贼,他们不是为了牟利,而只是单纯地喜欢或需要这样东西而已。他们和龙一样喜欢整理自己的收藏品,一个坎德人最快乐的时光无非是坐在一片平坦的地上,倒空所有的口袋,然后细细过一遍所有的藏品了,而且大多数时候,他们还会在那一大堆东西里发现连自己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弄来的小东西了。 如果有人恰好发现了自己的东西在坎德人的小包里,那么他铁定不会听到坎德人说任何一句道歉的话,而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真不害臊,居然把这么好的东西自己偷偷藏了起来!”,或是“我为你把它找了出来,你真该感谢我!”,但最常听到的还是“咦?这是怎么跑到我的口袋里来的?” 坎德人总是乐呵呵的,要是你发现哪个坎德人居然苦着个脸,那他绝对是碰上了真正的大麻烦,而且多数情况下,这个麻烦还牵连到了一大票人。  侏儒 侏儒比矮人还矮,在1m上下。他们的皮肤是象腐烂树木的那种深褐色,头发是白色的,胡须则是卷曲的。虽然他们看起来矮矮胖胖的,其实身手倒很灵活。 侏儒是天生的发明家,他们常常发明一些有用没用的机器,他们自己当然都是认为用处大大的,但实际上大多数他们的机器都不能工作。坦尼斯就曾碰到过一个发明了一个类似电话装置的侏儒,但那东西工作的结果却是引发了一场大爆炸。 侏儒的审美观念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具体到他们的衣着上,大都既不好看,又不合身。他们说话的速度很快,旁人很难跟得上。加之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一定知道,所以往往语焉不详,而别人提问时他们又不会停下来解释,而是在说完了正在说的话后直接接着说,所以和他们交流很困难。 侏儒们有三个名字,正式的名字包含了他这个家族所有历史上的成员,写下来的话足足能填满整整一本书,通常这么一本“名字书”会保存在家族的记录里。为了方便起见,侏儒们还有一个简化的名字,不过这个简化的名字也能填满一页纸,象人类这样的其他种族简直不可能记得住,所以他们的第三个名字就是人类给起的绰号。 侏儒们常常忙于他们的发明而忘了礼貌,所以人类和精灵认为他们是粗鲁的种族,令人难以忍受。 侏儒还是很“自豪”的种族,他们宣称龙枪是他们铸造的,他们制造的飞行器能打败龙,他们还是打败塔克西丝的主力……这些我们倒不必太当真。 他们主要的聚居区是无关山脉的地下,他们在那里修建了多达35层的地下都市,超过59000个侏儒居住在那里。他们很少离开那里,因为他们大多数的发明都在那里很难搬走。侏儒们信仰的神是李奥克斯,他们甚至深信李奥克斯也是一个侏儒!!!  米陶诺斯人(牛头人) 米陶诺斯人在克莱恩很少见,只在海盗船上能不时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住在伊斯塔的血海北岸。在那里,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静静地等待着统治世界的机会。 他们是半牛半人的生物,长着一个带角的牛头,身子却是人的身体。他们能活到150岁,站起来超过2.10m,这还不算他们那半米多的牛角。 米陶诺斯人是极端讲究荣誉的种族,对他们来说,荣誉是生活的一切。在这一点上,他们可能比索兰尼亚骑士还要严格。此外,他们也信奉力量统治一切的信条。他们族中任何有争议的事情,都会在竞技场内由武力解决,所以竞技场也成为了他们社会生活的中心。 他们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家族,每个米陶诺斯人都以家族的荣誉为一切活动的最终出发点。对他们来说,家族的概念就象我们国家结构中的省一样。 米陶诺斯人自信他们是“统治种族”,是神挑选出来统治其他柔弱又不讲荣誉种族的。也许他们在清除统治世界的障碍时,可以考虑留下索兰尼亚骑士团,因为骑士们倒也讲究荣誉。至于其他人和种族嘛,则一概属于他们眼中的下等人。 米陶诺斯人是优秀的战士和海员,他们通常不穿任何铠甲,拿着一把双手剑、大斧或是三叉戟,这是因为他们强烈的荣誉观念和强健的体魄使得他们在战斗时只想着进攻,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防守。不过说老实话他们其实根本用不着什么武器,因为他们的牛角就是比任何利剑都致命的武器。  食人魔,爱达人 在我写的《克莱恩历史简表》中也将他们译为“魔族”。因为他们虽然是恶的象征,但他们并不真的以“食人”为生,“食人魔”一词只是纯粹按字面直译的结果。不管怎么说,还是依照朱学恒已经在译稿中采用的译法吧。 上面已经说过,他们是纯恶的象征,而精灵是纯善,人类则拥有自由的意志。他们相貌丑陋,站起来高达2.7m。皮肤是灰色的,以破布和兽皮裹身。他们中的巨魔能长到超过7m高,再配上一张獠牙刺出嘴边的凶残脸孔,确实能吓死人。而食人魔中的食人法师则是3m高,但他们聪明得能使用魔法,是比巨魔还可怕的恐怖对手。其实原来食人魔的容貌是相当漂亮的,只是邪恶的天性让他们逐渐变得越来越丑罢了。 食人魔族中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分支是所谓的“爱达人”,他们可算是全克莱恩最奇特的种族了。他们是食人魔的一部分,但还早在“创造之年代”就和他们的亲戚分道扬镳了。虽然是由邪恶之神创造的种族,他们却投奔到了帕拉丁的保护之下,而且他们拥有善良的性格,哪怕饿死也不愿猎杀动物充饥。大概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他们保留了食人魔原有的漂亮容貌,一般认为他们的容貌甚至不逊于精灵。 他们有着蓝灰色的皮肤,整齐亮泽的头发,寿命在550至600岁之间。他们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过着与世隔绝的小聚落的生活。他们独居一处,一生中只有一次,两个爱达人会互相吸引而住到一起,不过不久他们就会再度分开,形同路人般地继续他们那孤独的生活。 他们很有魔法天赋,能随意变化各种形体,但他们却很少使用这一技能,尽力做到不引人注意地默默生活。但不管他们是如何的善良平和,人类还是很难忘记曾一度被食人魔当作奴隶统治的历史,而他们不管怎么说也是食人魔的一部分。  地精 地精可分为三种:通常意义上的地精、大地精和虫熊。第一种是最常见的,有1.2m高,40kg重,皮肤为亮红色。大地精样子差不多,象是一只放大了一圈的地精,他有1.8m高,体重也差不多有地精的一倍半。虫熊则不太一样,全身覆盖着毛发,有2m多高,体重可达120多公斤。所有这三种地精都有尖利的牙齿和充满毒素的血液。一旦武器沾上了地精的血,几乎可以肯定那股恶臭的味儿将永远挥之不去。 地精是残忍的种族,生活的仅有目的就是杀戮、吃和睡。他们嗜杀一切,只要有可能,他们不会放过任何活着的生物。他们还是毫无荣誉感的骗子、撒谎者和小偷,也是极端的欺软怕硬者,在他们的头脑中,压根就没有耻辱这个词,当强敌当前时,他们会伏地求饶或是逃之夭夭,而一旦对手一转身,他们又可能马上从背后偷袭,而且他们最爱用的进攻方式是一拥而上。 他们的首领是他们中最强壮的一个,他们的部落是半游牧性的。他们会留在一个地方,直到那个地方彻底变成了一个大垃圾堆,或是再也没有活着的动物。  除了上面这些种族,还有其他种族生活在克莱恩大陆上。有的已经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其他残存的也为数不多了,但人们有时仍能有幸在边远地区见到他们。下面就是一些快要消失了的种族。 蜥蜴人 他们和蜥蜴一模一样,但却象人一样直立行走,站起来在1.8m和2.4m之间,还有一条尾巴和身高差不多长。他们的皮肤黄绿相间,几乎从不穿衣服,加上他们也能用四只爪子奔跑,所以就更难将他们与普通的蜥蜴区分开来了。 他们能活到100岁,有又长又尖的牙齿和一张猪嘴似的硬嘴。他们和爬行动物一样靠卵生哺育后代,而且每10年还要换一次皮。 他们的语言充斥着嘶斯声和咆哮,只有极少数的蜥蜴人懂得人类的语言或是野蛮人的手语。 鸟人 鸟人是鹰和人的混合物,身上覆盖着羽毛,手臂其实是翅膀,但在翅膀的末端也有手。他们还有鸟尾羽似的尾巴帮助他们在滑翔时控制方向。他们中最大的有两米多,但仅重30kg,因为他们和鸟类一样,骨头也是中空的。他们的羽毛则是褐色或是金色的。 米陶诺斯人是他们的世仇。他们同住在伊斯塔血海北岸,但鸟人住在只有飞翔才能到达的悬崖岩洞中。 海象人 海象人长着海象般的头,小小的、残忍的黑眼睛,长而尖利的牙齿伸在外面。他们的手上几乎没有手指,而是更象海象般的蹼。但他们仍能稳稳地握住长矛或是斧头。 他们的肤色从深灰色到褐色,皮肤多皱,皮下是厚厚的脂肪层。海象人和蜥蜴人差不多高。他们在陆地上感觉极不好,水里却是极佳的游泳健将,甚至头脑也比在陆地上时要灵活许多。他们的语言同样非常难懂,少数能和人类交流的也带有极其严重的口音。 赛恩人 赛恩人是金色皮肤的矮人。他们拥有一头亮银色的头发,和一对闪闪发光的金色眼睛。他们的衣着简单,这是因为他们能随心所欲地变成任何形状,可以毫不困难地隐身于人丛中。他们还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之产生各种幻觉。 由于他们对魔法极为着迷,所以据说他们对婚丧嫁娶毫无兴趣。没人知道他们的寿命有多长,人们猜测可能他们是长生不死的。 对赛恩人,人们所知实在不多,只知道他们是拥有超常魔法天赋的矮人。 暗影族 暗影族是蝙蝠状人。他们的头多毛,在手臂和腿之间长有一层能用来飞翔的薄膜。他们有两对尖利的毒牙,大大的黄色或是绿色的眼睛。他们手和脚的末端都是尖利的爪子,身上覆盖着一层细细的绒毛。 他们对太阳光非常敏感,在日间活动时全身都裹在厚厚的长袍中。他们没有语言,相互之间靠超能力的感觉来交流。 龙 龙就不用讲了吧,在我的站上还是能找到不少对龙介绍的文字的。象Lucifer的《龙、龙、龙》一文,还有前不久我写的《克莱恩的龙类一览》。 德鲁依教团员和教士 Druid一词分两部分理解:前半部很大程度上和希腊文的“drus”相关,是橡树的意思;而后半部与印欧语系的词尾“-wid”相似,意:去了解。而德鲁依教又以橡果为圣果,更证明其名字的古意是熟悉橡树之人。 德鲁依教士是很高级的凯尔特人祭司、法师或预言者。而凯尔特人是一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散居在高卢、不列颠、爱尔兰、欧洲、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蛮族。 德鲁依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密的,而且只依惯例口头传授。所以,虽然经过历代研究和探索,依然所知甚少。多数有关他们的资料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只能从森林、神坛、庙宇的遗迹中偶然寻得一些如图画、记号等的微小线索而已。在史书上最早有关于德鲁依教团的记载主要是见于朱理亚.凯撒和古罗马最伟大的史学家塔西佗斯的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多是描述德鲁依教的野蛮和恐怖!凯撒远征高卢时曾向元老院报告说:“德鲁依教教士在当地有仲裁和主祭等重要地位和权力,而且该教教士精通物理、化学;在树林中居住,用金镰刀砍伐神圣的橡树果,甚至用活人献祭!”但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德鲁依教士是公认的古代智能的守护者,有着崇高的道德修养,并对自然科学和神学有很深的造诣。 德鲁依教士精通占卜,对祭祀之礼一丝不苟,也长于历法、医药、天文和文学……同时,他们也是执法者、吟游诗人、探险家的代名词。男女皆可为德鲁依教士,同样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有史学家将德鲁依教士与印度的婆罗门(Brahmins)、波斯祅僧(magi)、埃及祭师(Priests)和巫医(Shamans)相等同。 在祭典中,德鲁依教士在满月的第六日收割橡果,而在过程中橡果不能堕地,并盛在纯白的布里。然后牺牲两头白色公牛,再举行宴会。他们也会献祭活人,通常这些牲人都是犯人,但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就会在平民中挑选。受难者或被关在木笼中活活烧死,或用木柱刺穿,或用利器插死,或用乱箭射死……或是执行最神圣的“三重死亡”(只有被挑选成为德鲁依王子的人才可接受这个仪式,而死者也通常是自愿接受的)。首先,用斧头将牲人打晕,再迅速用由动物肌肉扎成的有三个结的绳子将其勒杀,并同时割开其喉咙,最后面朝下地将牲人放在四尺深的水里,表示最后是淹死的,而牲人死前吃的最后的食物是撒有橡果的烤大麦饼……就是这些残忍的活人祭祀激怒了罗马政权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而后世也有学者为德鲁依教士开脱,但作为主祭的高级祭伺,似乎是难以脱罪的…… 在预言的过程中,德鲁依教士往往借鸟兽如乌鸦、老鹰等来占卜吉凶。有时也观察牲人的喉咙和内脏来作出预言。来节日时,德鲁依教士会举行仪式,将人催眠,然往互换灵魂,再以梦境预知未来。 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德鲁依教士使用的魔法,如用草药和橡果等施放幻术和护身符;用发怒的毒蛇的吐沬浸过的魔蛋可以控制他人等…… 德鲁依教徒也相信灵魂的永恒,这点有点像轮回。他们会在亲人死后将所有死者生前的物品一并烧掉,甚至跳到火中抱住亲人的尸体,以便与亲人同登极乐……他们也会写信给已死的人,甚至提高货款额以便对方可以在死后偿还…… 在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恐怕凯尔特人势大,对其进行大举讨伐。塔西佗斯曾记载,在战斗中,德鲁依教团员身穿黑衣,跳跃在凯尔特的军队中,咆哮着天神的名字,刺耳地诅咒着罗马帝国。在罗马战胜后,不但屠杀了全部凯尔特士兵,而且也血洗了德鲁依教,并将其教士尸体遗弃在德鲁依教神圣的森林里……这一役令德鲁依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都一蹶不振,在以后的几代里他们的力量和地位与普通巫师无异……直至公元16、17世纪,德鲁依教仍然只存在于民谣山歌之中…… 17世纪,英国古董家约翰·欧伯利指出,在罗马时期的德鲁依教可能包涵了一些更古老的信仰,相传他们兴建了著名的Stonehenge(在英国Salisbury平原上的史前时期巨大石柱群,好象act1里Stonefield中的石柱群)用来献祭太阳神!虽然他的说法有误,但终在18世纪掀起了德鲁依教复兴运动。 公元1717年,人称德鲁依大祭师的威廉·史度克里和约翰·托兰重建了德鲁依教,而后的亨利.荷力恢复了其古代教条,使其成为一类似共济会的慈善团体。 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德鲁依教团却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成立的。话说1963年,北美革新德鲁依教团成立,而教团的成立却只是因为当时明尼苏达州carletoncollegeinNorthfield的一群大学生反对学校强逼学生参加宗教服务,进而成立的组织。后来,该组织发展成为一提倡新异教信仰的德鲁依教团发展至今。  死灵魔法师  Necromaner中译:死灵魔法师、通幽师、神术师、巫师等: 在所有的黑魔法中最为黑暗的毫无疑问的非死灵术/通幽术(Necromancy)莫属!而且也是最丑恶和最令人厌恶的魔法仪式之一。Necromancy一词出于希腊文,意即死亡和超自然的神力。而死灵术本身是指古代与死亡世界沟通的一种方法。死灵魔法可以追述到古波斯、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巫师。死灵术可以分为两个支派:一派召唤和支配鬼魂(死灵派),这派比较常见;一派掌握死尸回魂大法(死尸派),而两派都与被禁的黑魔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死灵派通常以开坛和符咒来作法,而死尸派通过掘尸和盗墓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恐怖黑色魔力。死灵师通常被恐怖的死亡所包围,他们身穿从死人身上偷来的衣服,沉思着死亡的意义…… 如果没有在灵魂和死亡的知识上有一定程度的造诣,是不可能明白死灵术的奥秘的,而且如果冒然从事,后果是很危险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之下,死人是不会返回人间的(不论是以实体或鬼魂),如果真的发生上述情况,那一定是因为有非常特别的原因。如果一个活人想与另一个世界建立联系,支配灵魂但却不顾死者的请求的话,那就要小心学习黑魔法中有关的知识,以免反倒成为怨灵手下的受害者! 最初,那些与死灵沟通的人多是出于谋利的动机。因为大家都认为死后是可以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见的,所以死灵师召唤死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雇于那些想知道宝藏位置的人,而这些召唤仪式通常都在人死后12个月后才进行,因为民间相信在人死后的12个月内,灵魂一直都在墓地附近徘徊,不能见到活人想见的东西。但太老的尸体通常是不会被选择的,因为就死尸派来讲,太烂的尸体是不能清楚回答问题的。到后来,死灵师开使召唤死灵和尸体用来攻击他人,这些多发生在古埃及和希腊。 由于出于以上的目的,所以通常都要抑制死灵的怨气,而这样做是需要特别的魔法帮助的,这些通常只有很有经验的巫师才能做到。在英国的巫师古籍中曾有死灵师在死尸胸部画上符咒施法的记载。有时,死灵师更需要召唤一些强大的魔神来保护自己或驱使死尸和鬼魂服从自己。在古希腊咒文中记载着死灵师曾召唤过哥爾(Kore)、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厄里斯克革(ereshkigal)、阿多尼斯(adonis)、赫密士(Hermes)和托提(Thoth)来保护自己和控制死灵。而在罗马的戏剧中,对死灵仪式的描术还包括烧烙和歃血。在另一些仪式上,死灵师会吃象征着海克特(Hecate——巫师的守护神)的狗肉;还吃未腌过的和未发酵的黑面包、未发酵的葡萄汁,这些象征着腐烂和死亡。 在欧洲大陆,对死灵魔法仪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仪式的地点通常被小心地指定在一些荒废的十字路口、地下室、废墟、人迹罕至的森林或枯萎的灌木丛中。一但决定了仪式的时间,一些像征力量的同心圆和难以形容的符号便被画在场地中,并冠以神圣的名字。 这些圆圈都是被魔力诅咒过的,而死灵师的助手就站在圈子的中央,并用魔法保护起来。最后,死灵师权仗在手,作法召唤阴间的灵魂。如果作法成功,死灵从法阵中出现,死灵师要面对死灵们无法忍受的尖叫和恐怖且无法听懂的怨语……有时,强大的死灵更加以怪兽的形态在圈中狂啸,威胁着要把死灵师撕成粉碎!当死灵最终屈服在巫师的脚下时,通常会变形为裸体的幽灵,然后回答巫师的提问和要求。 当降灵会结束的时候,死灵通常会消失于硫磺的毒雾之中,而死尸则要由巫师用生石灰烧掉。在这之前,死灵师务必留在圣圈之中,如果非要离开的话,一定要再举行一些其它的仪式才行。死灵师还要在仪式前后除去所有该地的花草,并烧掉它们,再将其灰烬深埋在该地。整个仪式都充满了恐怖的危险,最轻微的失误也会导致死灵师的死亡,甚至灵魂上的永久创伤……17世纪时,名及一时的埃及死灵师和预言家齐严刚及(chiancungi)就是因为心急离开了圣圈而被怨灵碾得魂飞魄散…… 教堂派死灵师,一个黑魔法中很特别的支派。该派死灵师用的是很奇特的黑魔法。相传在午夜时分,该派死灵师会在墓地吟诵黑暗诗篇:“亡灵复活近我身”然后分散进入教会墓地。在召唤时,他们会哭唱:“egosumtepetoetuiderequeo”,而在退散时,他们会命令道:“回到神所指定的国度吧”。 以下是史上最伟大的教堂派死灵师:约翰·帝依博士(Dr.JohnDee)和他的助手:爱德伍德·凯尔雷(edwardKelley)的一段描述:当助手用火把照亮了死亡的仪式的时候,博士站在墓地里,手持权仗并同时读着咒语。在火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具刚刚被召唤的死灵在白布中颤抖着……而另外两个巫师则在圣圈中暗吟着保护自己的咒语,隐约听到一些天使的名字:“拉斐尔(Raphael)、拉依尔(Rael)、米拉顿(miraton)、泰米尔(Tarmiel)、雷克斯(Rex)……”…… 另一位史上最著名的死灵师是因达尔(endor)。在圣经中记载了他曾经为扫罗王召唤死去的预言家撒母尔(Samuel),而预言了扫罗王的灭亡。 另外在1世纪的希腊,有著名的死灵师阿波罗尼俄斯(apollonius)和泰安那(Tyana)。 16世纪的英国,有上述的约翰·帝依和他的饭桶助手爱德伍德·凯尔雷。 在17世纪的法国,有伟大的埃利法斯·利维(eliphasLevi)。他曾试图召唤伟大的阿波罗尼俄斯,但却被阿波罗尼俄斯的灵魂所震慑! 对死灵师而言,数字9和13是极具意义的。9代表了在古信仰中,灵魂由生到死所要通过9个领域。13则代表了耶苏的最后晚餐及其复活。 在巫毒教中,尸体被复活时是以巴隆·撒麦迪(BaronSamedi,衣衫褴褛的丧尸之神)的形态出现。在海地,死灵尸是以奈布爸爸(PapaNebo,死亡之父)的化身来主持仪式的,在仪式中,以白腊滴在尸体的脚、唇,死灵师身穿僧袍,头戴银帽,奈布爸爸的符饰挂在十字架上。当巫师的僧袍和帽子振动时,证明已唤醒巴隆.撒麦迪,仪式也作成功。 之所以死灵魔法为人所唾弃,除了其目的不正之外,最令人法发指的是,在仪式中,多要用死尸来作施法所用之物的原料。而且死灵魔法相信,在暴力中死去或是夭折的死尸是最好的药引!因为他们认为这类死人有更多未用的灵力。在古北欧人的巫术中,最强的死灵师甚至可以令刚死在绞架上的人复活!16世纪的宗教审判官保罗斯·格瑞兰迪俄斯(PaolusGrillandus)曾记载着:“死灵师用一些烧焦了的死尸碎片,尤其是那些吊死和受辱而死的人……用小块指甲或牙……头发、耳朵或眼睛……肌肉、骨头或鲜肉……”更有一些死灵师有食尸的行为,尤其奢食未受洗的婴儿。所以在当时有很多坟墓被盗。而史上最出名的有关案件是爱尔兰女死灵师—爱丽丝·吉蒂勒(aliceKyteler)她因为偷掘和使用死尸的头发和头骨而被起诉,俱说在死尸头上长出的苔草对死灵师是十分珍贵的…… 在16、17世纪掀起的猎巫运动中,大量的死灵师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猎的目标。教会高喊他们是魔鬼的仆人,而圣经中有关因达尔的描写更证明死灵师是毁灭的象征。而死灵师们则一直争拗着亡灵和魔鬼的区别。经过几世纪的抗争,死灵师们终于演化成今天的通灵师,从而避过了宗教上的迫害。不仅如此,通灵师们在媒体的宣染下,更进一步被人所崇拜和接纳。近代比较著名的通灵师有乔瑟夫·格兰威尔(JosephGlanvill)、法兰西斯·冯·海尔墨特博士(Dr.FrancisvanHelmont)、亨利·摩尔博士(Dr.Henrymore)、罗卜特·波伊尔(RobertBoyle)等。而与通灵有关的比较著名的事件有寇克小路的鬼魂(ThecockLaneghost):一个死去的女人和她死去的姐姐的丈夫徘徊在伦敦寇克小路的旧居里,没人知道为什么,却吸引了无数通灵师来寻找他们还阳的原因。(电视剧X-file有一集就和这件事有关)  中世纪的巫师和魔法师  巫术(Sorcery),来源于法文的“Sor”,原意是指能够经由祭祀或象征的仪式去改变他人命运的人;而“Sors”前缀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遭遇或命运,而巫师最常见的施法形式是下咒语。由此可以引申到所有用咒语来控制爱情、生长、运气、健康和财富等的行为。在大多数社会中,咒语被认为是为邪恶的目的而生,而巫师(SorcererandSorceress,通常是女性)是会用咒语以主观的仇恨去伤害他人的。另一方面,巫师也可以用咒语来对抗邪恶力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 巫师在一个社会中有很多的功用:他们可以用魔法保护他人,以免受到自然灾害、外来者和敌人的伤害。他们也负责改正错误,衡量对错,操控大自然和解释恐怖的现象等。 巫术是一种低层次的法术,因为它不是一种信仰,但与高级法术一样,也是带有机械性和直观性的。但对比巫毒那种纯邪恶的法术来说,巫术是比较接近一种宗教的了。而且巫术也有仁慈的一面,例如用来保护村庄和部落,抵挡邪恶的敌人和灾害等。但如果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所利用的话,它也可能是非常邪恶的!虽然巫师主要是使用咒语,但也会使用魔药。不过无论是哪一样,都可以用来夺取他人的生命…… 历史上有很多神灵是与巫术有关的,因为巫师会负责传示神谕,解读魔术牌,看相等一些类似的活动。尽管是这样,巫师或更确切一些地称女巫们还是经常被人们与邪恶画上等号……例如在夜间举行的巫魔大会(Sabbat)里,他们会像死灵师一样召唤死灵;像变形族(metamorphosis)一样变换形体;或吃人肉,或控制恶梦;甚至会与低等恶魔和吸血鬼等发生性行为! 女巫,之所以被认为是邪恶的是因为大多数巫术派别相信,她们天生就是魔鬼的化身,天生就有魔鬼的力量和天生就充满了愤怒和妒忌。女巫们通常在出生时就有一些特别的物理上的记号,例如胎记、体内有异物或阴阳眼(evileye)。这些都是20世纪人类学家e.爱文斯-皮特卡德(e.evans-Pritchard)在非洲Zande地方有系统地研究当地女巫几十年后所得出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而且也不适用于西方的新异教巫术文化,但也为该类研究打响了第一枪。 在巫术最简单的形式里,巫术是一种控制大自然力量和意念移物的魔法。在新石器石代的洞穴壁画上,已画有半人半兽的巫师作法召唤森林之神的事迹。到了古希腊,人们相信巫师只是召唤一些介乎于天堂和大地之间的中立魔神(希腊语:daimones),但这些魔神也是很容易就变成魔鬼的,直到后世的柏拉图的学生Xenocrates将daimones彻底定义为魔鬼。 到了中世纪,在天主教的影响下,庞大的猎巫行动开始了,无数女巫葬身于火海之中或死于利箭和断头台之下……女巫从此变得更加邪恶了。但在文艺复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男巫(Sorcerer)成为了饱学之士,如炼金士、医生等的代名词。甚至有人相信这些人的知识是从超自然的来源里得到的。更有很多贵族和主教都争先研究起巫术来。 但直到现在,女巫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太大改变,在大多数的社会文化里,都认为女巫是魔鬼的情人,邪恶的化身。虽然有人试图说服他人女巫并没有想象中可怕,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女巫的资料虽多,但Soceress的就不太多,一来是Blizzard和aDD等经典游戏把这个巫术支派给捧大了,二来自古Sorcery、Witchcraft、Necromancy和Wizard等都分不开,大家都是类似巫师、妖术等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自然的守护者:德鲁伊 晨曦将至,暮色仓皇逃逸。两个身披灰色长袍的人站在森林边缘的山岗上眺望东方的天际。 “你看那金星在天际摇摇欲坠的时候,东方的太阳却还没有喷薄而出,只是那恒星的热力已将天际燃亮。如果你能化身为一只飞鸟,就应该高高飞向天际,向着东方一直飞过去,你可以看到恒星的曙光已经渗透到云层中了。虽然远远的天际还裹着灰蒙蒙的睡袍,但是距天顶最近的那些碎云都渐渐被染成了赭石色。我们继续向上飞,穿越的云霞也越来越绚烂多姿,渐渐的身边的空气似乎都鲜艳的像火在燃烧。天幕上又飘了一大片云过来,视线都被一片灰暗遮蔽。你的心在这时候会不由得感到一阵压抑,似乎在穿行看不到尽头的隧道。闪亮!小心一道耀眼的光芒会透过云的间隙偷袭你的眼睛,还没有适应过来,灿烂的光已经将我们包围。这是诞生伊始的恒星光芒,略带着红色的柔和的光,微温的光。在光芒的中心,太阳就在那里喷吐火焰。我们还在继续攀升,不时地有云把阳光隔开。天色越来越明,天空愈来愈亮。随着劲风轰鸣我们愈加努力的展翅飞翔,终于到时候了,把云层全都抛在脚下,天空全都笼罩在他的辉煌中——太阳!!!” 年老的长者凝望着初升的太阳,向着年轻的弟子说道:“体会这种感受,当你和这风能融为一体的时候,你的灵魂就能够飞翔!”这时候万缕光芒已经携着不可抵挡的力量从空中射到地面上,这阿波罗的箭含着无与伦比的光芒和热力,年轻人似乎能感受到老师的灵魂也由于魔法与自然之间的的呼应而在燃烧。远远的天际传来野狼的嚎叫,那是在黑暗中徘徊许久的狼群的寂寞呼喊,这是即吞没生命又养育生命的荒野的声音。年长的老魔法师仰天长啸,用最野性的嘶吼来答复这最原始的召唤:渐渐的他的眼睛变得血红,嘴唇向前伸展把獠牙一只只的展露出来;他的耳朵变得又尖又长,无数的鬃毛已经将他的面部遮掩起来。老魔法师用右手(它已变成一支有着利爪的犬类动物前臂)将自己的披风甩掉:他已是一个狼人,数十年的沧桑使他的身躯布满了疮疤,也使他的意志变得如同磐石一般的坚强。狼人对着震惊的年轻人说到:“如何?你看到的就是人与自然融合后的奇景,这就是我们德鲁伊人的秘密。你,还愿意成为一名德鲁伊法师吗?” 一、亦正亦邪:众说纷纭的德鲁伊教徒 北半球冬季开始的这段时间里农夫们早已将土地休耕;森林里的动物们也开始冬眠,农舍和洞穴将凛冽的寒风阻挡在外,让躲在其中的人或兽类得到生命的庇护。到了冬至那一天,夜晚变得比一年中的其它时间都还来得长,白天则变得较为短暂。就是在这一天,“巨石阵”中会出现一群不知来自何方的神秘祭司,他们在巨石阵中观测天象以预测未来。在英国传说中认为这群神秘祭司都是古老的原始宗教德鲁伊教派的信徒,他们一般都远隔尘世隐居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中,默默地过着他们不为人知的生活。 欧洲人一般认为德鲁伊教徒是自然和中立的拥护者,是将整个荒原都当作是自己家园的隐士,他们使用自己的特殊力量保护大自然并且让整个世界获得平衡。这一点充分的表现在《暗黑破坏神II》中:游戏中描述德鲁伊德教徒是居住在北方森林里的亲近自然的法师集团,他们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元素魔法,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与自然融合以获取独特的魔法能力,这种魔法能够使他们得到控制火、大地和风的神奇能力。德鲁伊教徒神奇的魔力使他们可以召唤许许多多的植物和野兽帮助自己作战,比如乌鸦、老鹰、野狼、藤蔓甚至是游荡在荒野中的幽灵。他们自己也可以变形成疯狼或者巨熊之类的野蛮动物,从而获得野性的力量与敌人作战。德鲁伊教徒的技能分为三大类:元素魔法,变身技能,召唤能力。 在《龙枪编年史》中德鲁伊教徒是在森林之中以草药救人的群体。而在《冰风谷》中库达哈的德鲁伊教徒阿伦多很显然那是一个身材粗壮的知识分子,他身上一点都没有荒原上的蛮族的影子。在按照aDD规则而制作的游戏中出现的德鲁伊教徒一般对一切事物都持完全中立的态度。完全中立的角色往往是最不随大流的人,打个比方来说,当善良阵营强大时,他会跑到邪恶一方去;而当邪恶一方占上风时,他又会跑回善良一方去。反正他的目的就是在各种对立的阵营之间维持力量的平衡。最可怜的就是在《魔法门》系列中德鲁伊教愣是变成了邪教:羊鸣教。虽然在游戏中为羊鸣教效劳的话肯定佣金丰厚,不过要走*光明路险的话还得按江湖规矩——同羊鸣教的人少来往。虽然羊鸣教庙宇的回复价格极为低廉,但由于有一些不良的副作用而声名狼藉。再加上羊鸣教行踪一向诡异而被人们以“邪教”冠之。曾经有一些人,由于在羊鸣庙捐钱而名声变坏。所以说,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和羊鸣教的人有瓜葛。 二、活人祭奠?谜团一样的原始宗教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艾特伍德以一本传记《盲刺客》获英国最高文学奖项Booker奖,这项殊荣使玛格丽特确立了在世界文坛上的名家地位。在伦敦市政厅参加完颁奖仪式后,她应邀出席了盛大的晚宴,席间她调侃了Booker奖颁奖仪式:“……就象德鲁伊教的典礼——评委把六只无辜的小羊羔带到宴会上,五只被宰食,剩下的一只就颁给她大奖。”用活人或者是活畜来祭奠神灵,这就是西方人印象中残忍的德鲁伊宗教仪式。 去年曾很有名气的冒险游戏《神秘的德鲁伊教会》的游戏剧情源自于德国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一件发生在神秘大屋子里的恐怖杀人事件。玩家要扮演一个叫做黑雁的伦敦警察厅侦探,去调查一系列的恐怖凶杀案。很快幕后黑手:一个神秘的黑暗德鲁伊教会浮出水面,他们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召唤恶魔而举行血腥的杀人祭祀活动。 很多东方人对撒旦的了解应归因于旅居英国的伊朗作家拉什迪,他因为自己的作品《撒旦诗篇》激怒了伊朗宗教前领袖霍梅尼而受到追杀。在西方,特别是信仰天主教的国家,撒旦就是魔鬼的代名词。一提撒旦,小孩子就会吓得不敢出声。然而这么一个可怕的堕落天使最近几年竟然时来运转,被许多欧美国家的青少年所崇拜,并逐渐演变成一个邪教组织“撒旦教”,由此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令人触目惊心的人间惨剧。该教在教庆仪式将动物和人杀死,以祭拜其偶像———魔王撒旦(顺便说一句:记得“大菠萝”系列里面的羊头人身的巨魔吗?他就是欧洲中世纪时代流行的撒旦化身)。在美国有一些撒旦教的邪教徒公然声称他们的宗教源自于古老的原始宗教“德鲁伊教”,看来这下子德鲁伊教徒们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在基督教势力统一欧洲之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曾经对于欧洲各地的原始宗教统一进行过一个“妖魔化”的过程。基督教刚传入欧洲的时候曾被罗马帝国残酷压制,那时候很流行的娱乐就是把基督徒放在斗兽场里喂狮子,因为他们是“异教徒”。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基督教得势之后成立的宗教残判所照旧残害生命:将不皈依自己的人斩首、淹死、吊死甚至投入火中烧死。理由和当年罗马皇帝所用得一模一样:罪犯们是“异教徒”,甚至于连圣女贞德都是被当作女巫烧死的。西方文明发展史也就是基督教发展史中的这种残杀看起来一点也不比现代的邪教徒高贵多少。 三、漫长旅程:爱尔兰的德鲁伊人 德鲁伊的英文原名为“Druid”,这个词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前半部和希腊文中的“drus”相关,而“drus”是橡树的意思;后半部与印欧语系的词尾“-wid”相似,这个词尾的意思是去了解。而德鲁伊教又以橡果为圣果,所以德鲁伊名字的古意是熟悉橡树之人。跟据爱尔兰古代编年史,德鲁伊教徒是这个国家最早的殖民者,他们都属于雅弗部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爱尔兰人。德鲁伊教徒们从锡西厄(古代欧洲东南部以黑海北岸为中心的一地区)进入希腊、再到埃及、西班牙,最终在公元前1530年,由西班牙到达爱尔兰。在这所有的海上迁徙过程中,德鲁伊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大祭司凯科斯。据说他在德鲁伊教徒的旅程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erinn(爱尔兰的旧称)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地。 当德鲁伊教徒们到达爱尔兰之后,爱尔兰人的首脑是阿麦金。阿麦金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德鲁伊教徒:他既是一位伟大的祭司,同时也是德鲁伊远征队中的诗人和法官。古爱尔兰的史诗《LeabharGabhala》(又名《侵略史》)认为阿麦金是爱尔兰盖尔人中的第一个德鲁伊。随着第一批德鲁伊移民在爱尔兰登陆,德鲁伊教徒们闪电般的征服了这块土地,并且将自己的教义散布到爱尔兰的每一寸土地中。 德鲁伊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秘的,而且只依照惯例由口头传授。所以虽然历史学家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依然所知甚少。多数有关他们的资料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只能从森林、神坛、庙宇的遗迹中偶然寻得一些如图画、记号等的微小线索而已。在史书上最早有关于德鲁依教会的记载主要是见于朱利耶斯·凯撒和古罗马最伟大的史学家塔西佗斯的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多是描述德鲁伊教的野蛮和恐怖!凯撒远征高卢时曾向元老院报告说:“德鲁伊教教士在当地有仲裁和主祭等重要地位和权力,而且该教教士精通物理、化学,他们在树林中居住,用金镰刀砍伐神圣的橡树果,甚至用活人献祭!”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德鲁伊教士是公认的古代智能的守护者,有着崇高的道德修养,并对自然科学和神学有很深的造诣。 根据古罗马人的记载显示:德鲁伊教士精通占卜,在预言的过程中,德鲁伊教士往往借助鸟兽,如乌鸦、老鹰等来占卜吉凶。有时也观察牲人(用来祭祀的活人)的喉咙和内脏来作出预言。在节日到来时,德鲁伊教士会举行仪式,将人催眠,然后互换灵魂,再以梦境预知未来。德鲁依教徒也相信灵魂的永恒。他们会在亲人死后将所有死者生前的物品一并烧掉,甚至跳到火中抱住亲人的尸体,以便与亲人同登极乐。他们会写信给已死的人,甚至提高货款额以便对方可以在死后偿还。德鲁伊教规定男女皆可为德鲁依教士,而且同样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是执法者、吟游诗人、探险家的代名词。曾有史学家将德鲁伊教士与印度的婆罗门、波斯袄僧、埃及祭师和巫医相等同。  四、罗马进攻:德鲁伊的灭亡 传说中的恐怖活祭到底是否确有其事呢?其实在世界各地所存在的原始宗教中都存在过杀生祭祀活动。例如早期的犹太教便以此而闻名,《圣经》中甚至有专门的篇幅来歌颂信徒杀子献祭的举动。德鲁伊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同南美洲曾有过的玛雅文明有一丝类似:认为通过杀生献祭可以取得神灵的格外恩宠和净化死者和生者的灵魂。同样据罗马人的记载显示在德鲁伊的祭典活动中,教士们在满月的第六日收割橡果,而在这过程中橡果不能堕地,并要盛放在纯白的布里。然后牺牲两头白色公牛,再举行宴会。他们有时也会献祭牲人,通常这些牲人都是犯人,但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就会在平民中挑选。受难者或被关在木笼里活活烧死,或用木柱刺穿,或用利器插死,或用乱箭射死。还有就是执行最神圣的“三重死亡”(只有被挑选成为德鲁伊王子的人才可接受这个仪式,而死者也通常是自愿接受的)。首先用斧头将牲人打晕,再迅速用由动物肌肉扎成的有三个结的绳子将其勒死,并同时割开其喉咙,最后面朝下地将牲人放在四尺深的水里,表示最后是淹死的,而牲人死前吃的最后的食物是撒有橡果的烤大麦饼。无论如何,杀人献祭这种举动代表的只能是野蛮和残忍,尤其是当时统治西方世界的罗马人早已进入相对文明开化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统治的帝国阶段,所以自命为高贵的罗马人对于这种残忍的活人祭祀极其反感。罗马人自己记载说:在野蛮的德鲁伊人多次拒绝了罗马人停止此类祭奠的命令后,被激怒了的罗马皇帝派出军团一举毁灭了德鲁伊人的世界。虽然后世不断的有西方学者力图为德鲁依教士开脱,但无论如何此种野蛮的人祭都是不应该长期存在于人类文明中的。 历史的真相是:德鲁伊教士是很高级的凯尔特人祭司、法师或预言者。凯尔特人是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散居在高卢、不列颠、爱尔兰、欧洲、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蛮族。在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为防凯尔特人坐大,对其进行大举讨伐。塔西佗斯曾记载,在战斗中,德鲁伊教徒身穿黑衣跳跃在凯尔特的军队中,咆哮着天神的名字,恶毒地诅咒着罗马帝国。罗马战胜后,不但屠杀了全部凯尔特士兵,也血洗了德鲁伊教,并将教士尸体遗弃在德鲁伊教神圣的森林里。这一役令德鲁伊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都一蹶不振,直至公元十六七世纪前,德鲁伊教仍然只作为灭亡的邪教或者是善良的自然守护者存在于民谣山歌之中。 五、学术复兴:寂寞的当代德鲁伊人 在英国古老而广漠的平原上,矗立着许多奇特的巨石建筑,它们站在风雨中经过了几千年,注视着人间的沧桑。这就是篇首提到过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代巨石阵遗址。这些雄伟壮丽的神秘巨石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旅游观光者和众多为之困惑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和天文学家。 巨石阵最早是建于新石器后期,约公元前2800年,那时已建成了巨石阵的雏形:圆沟、土岗、巨大的踵石和“奥布里坑群”。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了巨石阵建筑的第二阶段,整个巨石阵基本形成。这个阶段的主要建筑是蓝沙岩石柱群和长长的信道。巨石阵的第三期建筑最为重要,约在公元前1500年,这时建成了沙石圈和拱门,至此巨石阵已全部完工,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雄伟壮丽的巨石阵遗址的全貌。需要指出的是:整个巨石阵的工程需要150万个人工,而整个建筑过程中,始终没有使用轮载工具和牲畜的痕迹。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巨石阵的建筑规模和工程难度对于早期人类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建成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还要早700年,然而究竟是谁建造了这雄伟的巨石阵,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当地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建造的墓穴,也有人认为是古罗马人为天神西拉建造的圣殿,还有人认为是丹麦人建造用来举行典礼的地方,然而这些虚无缥缈的想象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无数学者经年累月地找寻着巨石阵的建造者。学者们感叹巨石阵与埃及金字塔一样的神秘莫测,有人提出巨石阵的建筑石料均是160多公里外的地方运输而来,开采、运输、安放如此巨大的石块,必须具备高超的运输和建筑技术。于是他们认为巨石阵与金字塔出于同一神秘的建筑者之手。学者们甚至使用了当前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考察巨石阵的奥秘,奇怪的是,他们发现巨石竟能发出超声波!古人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怎么会知道超声波呢?学者们的考察研究又陷入了谜团。无奈之下有人将巨石阵的建筑光荣给予了地球外的生物也就是外星人。巨人阵真是外星人建造的吗?没有证据否认,也没有证据肯定。 公元17世纪,英国考古学家约翰·欧伯利第一次指出:在罗马时期的德鲁伊教可能包含了一些更古老的信仰,可能就是他们兴建了著名的“巨石阵”用来献祭太阳神!虽然他的说法有误,但这最终在18世纪掀起了德鲁伊教复兴运动。公元1717年,自称德鲁伊大祭司的威廉·史度克里和约翰·托兰重建了德鲁伊教,而后的亨利·荷力恢复了其古代教条,使其成为一个类似共济会的慈善团体。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德鲁伊教会却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成立的:1963年北美革新德鲁伊教会成立,教会的成立只是因为当时明尼苏达州的一群大学生为反对学校强逼学生参加宗教服务而成立的组织。后来该组织发展成为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德鲁伊教会,并发展至今。 现在大家知道了无论本文开篇的那段描述如何神乎其神,德鲁伊人到底是没有变成狼人或者是熊人的魔力的。我之所以如此描写,只是为了缓冲一下在正文中必然涉及到的无数年的压迫和杀戮所带来的血腥味道。就德鲁伊人所存在过的历史年代而言,显然他们是有建造巨石阵的时间的,可是他们真有如此的魔力以完成此项浩大的工程吗?没有证据否认,也没有证据肯定。无论如何,还是将爱尔兰人传说中的德鲁伊诗人作品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我是一只雄鹰, 我是隐蔽树丛中的木头, 我是紧握在手中的利剑, 我是战争中的盾, 我是书信中的一个词语, 我是科学的代言人, 我是发起战争的枪尖, 我是创造人们脑海中思想的火焰的神。 是谁领导了山巅的集会,如果不是我? 是谁说出了月亮的年龄,如果不是我? 是谁指引了使太阳平静的地方,如果不是我? 别了,德鲁伊教徒们。你们作为自然守护者的身影将继续在我们的传说中奔波…… 奇幻世界之历法 奇幻世界之历法只因阴阳数不通--论奇幻世界之历法作者:GreenKnight文章出处:魔神大陆红楼梦中有一段著名的湘云与翠缕「说阴阳」桥段,从日月、水火、花草、虫兽,连我们人都是些阴阳。只一点她们忘了提,那就是时间也分阴阳的,正所谓「因何阵日纷纷乱?只因阴阳数不通」。时间的阴阳,阴历与阳历是也。本文想谈谈奇幻世界的历法问题。 做过奇幻国度设定吗?那么你大概碰过历法的问题吧。国内所谓历法的设定,最多就是一年十二个月取些听不懂的名字,再加上帝国历之类的纪元。其实历法的问题,远不止如此。让我们先从常接触到的奇幻设定开始吧! 依惯例,谈奇幻当然是从魔戒之王开始。 ==============魔戒之王历法============== -2Yule-(新年永远从每周的第一天,星期六开始) afteryule一月Solmath二月Rethe三月astron四月Thrimidge五月Forelithe六月-1Lithe-(正好是周间的末一天,星期五) -midyear‘sDay-(特殊节日,不计入周间) (Overlithe)(四年一闰,亦不计入周间) -2Lithe-(周间的第一天,星期六) afterlithe七月Wedmath八月Halimath九月Winterfilth十月Blotmath十一月Foreyule十二月-1Yule-(除夕永远是一周的末一天,星期五结束) 一年365天,每个月30天,多出来的5天依上表穿插。年中不算周间,364为7的倍数,所以每天是星期几都是固定的,一本月历可以用一万年。魔戒的设定是地球的过去,所以历法必须和太阳系一致,包括四年一闰,百年少一闰。既然夏至属年中,当以冬至为新年。 ================================== 有人可能对这种好几天不属某一月份的历法很不习惯,那么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被遗忘的国度历法============= Hammer一月-midwinter- alturiak二月ches三月Tarsakh四月-Greengrass- mirtul五月Kythorn六月Flamerule七月-midsummer(Shieldmeet) eleasias八月eleint九月-Higharvestide- marpenoth十月Uktar十一月-TheFeastofthemoon- Nightal十二月一年365天,每个月30天,多出来的5天依上表穿插,是农业上或生活上的重要节期。闰日Shieldmeet也接在仲夏夜之後,四年一次,是更新誓言,重订盟约,竞技与庆祝的日子。国度没有一周七天的制度,只有旬(十天),一个月刚好三旬。 ================================== 有了英国与美国的例子,让我们看一个日本漫画的设定: ==============边境警备历法============== 年假:余日(悠尔)5天,闰年6天1.冰之月2.雾之月3.春之月4.净月5.花之月6.休闲之月7.牧场之月8.收获之月9.秋之月10.葡萄酒月11.风之月12.雪之月一年365天,每个月30天,多出来的5(或6)天依上表穿插。所谓「悠尔」,是台湾的翻译,我相信原文一定是Yule(字典上说是圣诞节啦...)。 ================================== 这样看来,这种十二月加五天的历法是奇幻设定的主流罗?难道这是古代盛行的历法吗?非也,更何况什么都照主流来,还有什么意思呢。对想认真做点奇幻设定的读者,或想要玩点不一样花样的网友,不妨先来看看历法为什么这么复杂,以及所牵涉到的因素。 归根究底,一切的问题就出在:太阳的转动(应该说地球公转),月亮的转动,和地球的自转,本来就是各转各的,丝毫没有互相配合的意愿。地球公转一圈约自转365又1/4次,月球绕地球约29天半,地球公转约为12.4次月球公转。季节性的节期,以太阳的位置为主,宗教性的节期,往往以月亮的盈亏为主,人们的坐息,偏偏以日升日落来决定,大家各搞各的,当然要「阵日纷纷乱」了。古人观天,自然以月之盈亏最为明显,所以古历多为阴历,想我大中华就是直到帝国主义入侵才不得已用阳历的。阴历又叫农历,照说适於农作节期,这一点我一直有疑问:农耕的时间,以气候为主,应该受阳历影响较大(即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什么阴历才叫农历呢?月球的位置和农作有什么关系呢? ================阴历================ (阴历我只知一点皮毛,还望有识之士不吝指教) 一年十二个月,每月廿九或三十天,通常是轮流,偶尔也有连续两个月廿九天或连续三十天的。 如此一来,一年就不到365天了,所以时而插入闰月以补不足,一年的月数和天数都是会变的。世界各地用的阴历也各有出入。例如,在凯撒大帝之前的罗马共和历,每三年多一个月,排在二月之後。 ================================== 既然四季的变换由太阳的位置决定(应该说太阳相对於地球自转轴倾斜方向的位置),阴历用久了当然会有误差。但是太阳每天上升落下,可没有什么圆缺,谁又能决定哪一天是一年的开头呢?没错,就在於太阳每天升起的位置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精密的仪器才便於观察,古文明有许多这样的遗迹,典型的如威尔斯的巨石阵。这显然需要高度的文明才能达到,但是历法是要全国通行的,古时候讯息传达又不像现代有效率,所以有时候错误的历法也只好将就著错下去。西方历法演进,罗马共和历是阴历,到了著名的朱里亚.凯撒(就是所谓凯撒大帝),己经落後阳历八星期之久,再这样下去,老百姓只好冬天穿比基尼夏天洗热水澡了。所以皇帝便将之修订成一年365天,四年闰一日,已经很接近我们现在的历法了。但是大家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人还想不到百年要少一闰,一世纪才差一天,有什么关系呢?可是经过千年後,问题又来了,这时候差了约十天。这时候是谁有问题呢?这次教宗有问题了,因为过去复活节是以阴历算的(现在不是了)。所以更正的历法叫革里哥利历(名字听起来像溪谷矮人,但它可是现代我们普遍使用的历法)。从这两个历法的名字可以看出影响文化的两大势力:政治与宗教。历法、币制、度量衡、命名习惯等等都是有很多文化议题的唷,设定时不可不慎。 那么新年的时间呢?这是我个人的推测啦,西方这样每年错下来,年的长度可以改,开始的日期总不便改吧?所以新年的位置,古时候原意可能是冬至,春分,到了今天,已经变成没有什么意义的日子了。我们现在北半球大约十一月至一月是冬天,其次春,夏,秋,这种分布并没有特殊的意义,也不是古时的历法。有人以为一年中的气候变化必然如此,都太迂了。我是觉得奇幻世界不必去配合这种分布。 月份一定是以月的圆缺而定吗?那也不一定,例如==============阿兹提克历=============== 一太阳年为365日,分为18月,每月20天,另有5个凶日(和一般将额外的5天视为吉日相反)。 阿兹提克宗教以太阳为主,所以月份并没有配合月亮的变化。 ================================== 其实这种设定也很可以考虑。当然,奇幻世界既然是想像中的世界,本不需介意这些天文上的考量,也不用拘泥於地球上的天文,但是除了奇幻也要和我们习惯的世界相似外,有这些考量不是更有趣吗?另外,奇幻世界很喜欢三个月亮,也有两个月亮的,照说,应该产生很不一样的记日法才对(例如我们的天干地支之类)。可有人想试试看? 也该做结论了。设定历法,除了给月份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外,也是一个传达作者理念的工具。历法,尤其是特殊的节日(以上引了许多好例子),和与之相关的习俗,更可以对剧情有影响,也更能营造「真的有这个世界」的感觉。这才是fantasy(幻想)的魅力不是吗? 补充:法国共和历(calendrierre‘publicain),17921794vende‘miaire葡萄月(9/22-10-21) brumaire雾月(10/22-11/20) frimaire霜月(11/21-12/20) nivo^se雪月(12/21-1/19) pluvio^se雨月(1/20-2/18) vento^se风月(2/19-3/20) germinal芽月(3/21-4/19) flore‘al花月(4/20-5/19) prairial牧月(5/20-6/18) messidor收获月(6/19-7/18) thermidor热月(7/19-8/17) fructidor丰收月(8/18-9/16) 剩下五天叫sans-culottide无套裤汉日(9/17-9/21)。 中文的翻译是根据原文的字根而来,翻得既精准又浪漫:) 所谓「套裤」就是在法国古装剧中常看见贵族穿著的,膨膨的,上面还有彩带和花边的丝绸质料的裤子。无套裤汉就是平民罗。 又,马克思(?)有本书叫「雾月的波拿巴特」,19世纪写实主义作家左拉(emileZola)的代表作就是Germinal(不过我猜左拉?杆印沟囊馑即蟾疟取秆吭隆估吹枚?)。 不只是它的命名优美,而是它有一个非常有趣非常特殊的背景话说史上大部份的历法,都是经年累月,约定俗成的,经过少数人略事修改而成例如前文提到的朱里亚凯撒和教皇革里哥利,但是这锅大革命历却是法国大革命後,政府觉得大革命是全宇宙新纪元的开始,一定要定一个新历法才成,将来这套新历必然被全宇宙的新人类所采用一般认为,这是一套不错的历法,但是却很不成功,因为在这个事事求新求变的时代,新历当然和旧例完全不相干结果不但别的国家没兴趣,连法国自己人也兴趣缺缺最後好像到拿破伦三世就不用了 |物种| 精灵(一)(上) [精灵]精灵语资料汇集 chriswetherell.com/elf/ 精灵语网站可以把你的名字转换成精灵语 uib.no/People/hnohf/ 该网站专门介绍老托尔金发明的各种语言,包括精灵语的各分支,矮人语言,人类语言,甚至Orcs语和黑语。其中辛达尔语和昆雅语的语法介绍极其详尽。 lucifer.hoolan.org/lotr/99_arda/index.htm lucifer的翻译版 文中引文来源缩写都用缩写表示,主要包括以下几部: Silm:TheSilmarillion(精灵美钻) UT:UnfinishedTales Pm:ThePeoplesofmiddle-earth(即Home系列的第12本) WJ:TheWarofJewels(即Home系列的第11本) Letters:TheLettersofJ.R.R.Tolkien(老托尔金书信集) 【上篇】辛达尔语(Sindarin) 亦称灰精灵语(Grey-elven),Beleriand精灵语(thetougueofBeleriand)或贵族语(thenobletougue).在魔戒小说中,通常被简单地称为“精灵语 辛达尔语(Sindarin)是灰精灵(即Sindar精灵)的生活用语,也是中洲大地上流传最广的一种艾尔达精灵语(eldarin)。辛达尔语来源于通用特勒瑞语(commenTelerin),而commenTelerin又是由通用艾尔达语(commeneldarin)这一所有精灵语的共同祖先发展而来。在魔戒小说的附录中,老托尔金曾这样解释:“灰精灵语和昆雅语(Quenya)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它是那些来到中洲(西部)沿岸却没有渡海而滞留在Beleriand地区的eldar精灵使用的语言,Doriath王国的灰袍辛格尔王(ThingolGreycloakofDoriath)是这些精灵的国王。在日月初升前的漫长星夜下,他们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从海外归来的精灵(即Noldor)所使用的语言有了天壤之别”(译注:本段基本在抄译林的书^^)。辛达尔语是中洲最完整的但也是变化最大的一支精灵语。“Sindar精灵语言的变化之大,丝毫不亚于某种没有文字的人类语言在超过500年的时间内所能产生的差异。在太阳初升前,辛达尔语在使用昆雅语的同胞耳中听来已经是相当不同了,而太阳升起后的世界第二春天这段时间内,它的发展与变异更加迅速。”(WJ:20)。就与其祖先commoneldarin的区别而言,辛达尔语远甚于昆雅语或在aman使用的Telerin。用老托尔金自己的话来说:“它(辛达尔语)伴随着这块瞬息万变的土地一起历经沧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变化是混乱无序的。事实上,辛达尔语的演化极有规律,同时又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原有语言的发音和“乐感”。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包括:词尾的元音被大量省略;原先以p,t,k出现的轻塞音(unvoicedstops)改为以“b,d,g”这样的浊塞音开头并附着元音一个音节,而原先的浊塞音(voicedstops)则被为同一位置上的摩擦音所取代;部分元音产生变化并最终被其他元音同化。Pm:401页这样说道:“辛达尔语的发展和人类语言的发展类似,基本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Pm:78页又说:“(与其祖先的语言相比),辛达尔语仍然是一种优美的语言,只不过更加适应森林,山地和海滨这样的生存环境。” 当Noldor精灵终于重返中洲时,他们与Sindar精灵已经分离了近3500年,标准辛达尔语也已完全成型。(尽管上文中老托尔金提到在太阳初升后辛达尔语的演进变得更加迅速,但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却表明辛达尔语在此时实际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状态,它在其后直至魔戒战争的7000年时间中所产生的变化还不及此前3500年大。)第一纪的辛达尔语还发展出若干种口音,包括Doriath王国的正统古典发音,海滨城市Falas的西方方言和mithrim湖畔的北方方言。现在已经无从判断到底哪一种是后世辛达尔语的发音基础,不过考虑到后来Doriath王国被毁,而我们对北方方言又知之甚少,最有可能的还是Falas的西方方言。 由于长久的分离,回到中洲的Noldor精灵与Sindar精灵相互都无法听懂对方的语言。不过Noldor精灵很快就学会了辛达尔语并开始将自己原先的昆雅姓名转为灰精灵语,“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在生活中使用辛达尔语而同时又采用另一种语言给自己命名是件很荒唐的事情(Pm:341)”。少数人非常精心地将自己的名字翻译为对应的辛达尔名,比如Galadreil,她的昆雅原名是altariel,看上去她似乎是先将自己的名字恢复为最古老的commoneldarin形式“*Ntilde;alatacirc;rigellê”,然后再遵循commoneldarin与Sindarin的演化规律将其最终转为Galadreil这一标准的Sindarin形式(U:依稀记得在曾听人说Galadriel这个名字是她老公celegorm送给G奶奶的,这样看来,这个精确的“译名”可能是两口子合作的成果吧^_^)。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类名字的转化多少有些不够确切。以众所周知的Feuml;anor来说,他最终采用的名字实际上是介乎于其昆雅原名“Feuml;anáro”和标准辛达尔语形式“Faenor”之间的一个折衷状态。更有些象Turukáno和aikanáro这样的Noldor精灵,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原名的发音“辛达尔化”,从而产生了象Turgon和aegnor这样的在辛达尔语中不再具有任何含义的名字(Pm:345)。大部分Noldor精灵都是在他们还未能精通辛达尔语的时候就开始更换名称的,这导致了此类名称转换的普遍的不准确性:昆雅原名和辛达尔名的涵义很多不能一一对应;即便意思基本相同也通常未能采用最贴近的形式(Pm:342)。 不过,Noldor精灵极高的语言天赋使他们很快就完全掌握了辛达尔语,而Sindar精灵学习昆雅的速度则相对慢得多。Noldor精灵重返中洲20年后,在Fingolfin主持召开的那次各族精灵的重聚盛宴上(merethaderthad,或称FeastofReuniting),辛达尔语已经成为Noldor精灵中最通用的语言(Silmch.13)。当Thingol王得知Noldor精灵在返回中洲的途中为了抢夺Teleri精灵的船只曾屠杀了大量Teleri精灵后,他愤怒地宣布:“从今以后我的双耳将不再聆听那些屠杀我同胞的精灵所使用的语言;在我的国土上也不再允许公开使用这种语言。”自此,昆雅语做为一种口头语言在Beleriand地区被正式废止。流亡精灵们(即回到中洲的那些Noldor精灵)在其日常生活中也全部改用辛达尔语进行交流(Siml.ch.15)。不过,就辛达尔语在Noldor精灵中的普及而言,Thingol的禁令仅是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此后不久,Beleriand又引来了西迁到此的人类。魔戒小说的附录中说:“人类各种族中惟有杜内丹人懂得并能讲精灵语,因为他们的祖先曾学习过辛达尔语,并作为一种知识代代相传,虽经日月流逝却很少变化。(译注:继续抄书^^)”也许正是杜内丹人帮助稳定了辛达尔语的形式,至少是其在人类中的使用形式,否则在长期使用中它必将与人类的语言混合而产生更多分支和方言土语(UT:216)(译注:这段翻译得不好,UnfinishedTale中的具体解释是说,努美诺尔王室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尽力确保其王室和贵族能够学会纯正标准的辛达尔语,而他们和eressea等地精灵的交往也使他们具备这样的条件,否则的话……想想现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洋泾浜”式英语就知道啦^_^。)姑且不论人类在后世对精灵语的使用水平如何,“在第一纪的时候大部分edain人(译注:即最早西迁的三大人类家族)在到达Beleriand后就很快学会了精灵语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通用语言,进而向精灵们学习更多的知识。(Silm.ch.17)”当时很多人类对于辛达尔语的掌握程度完全可以与精灵媲美。著名的叙事诗“胡林子女的传说(Narnichicirc;nHúrin)”就是人类诗人Dirhavel用辛达尔语创作的,“而此诗文学水平之高得到了所有eldar精灵的一致称颂”(UT:146.不过人类第二家族Haleth家族学习辛达尔语的热情相对而言比其他人要低很多,UT378)。Hurin之子Turin自幼在Doriath王国被抚养长大,他在朋友Nellas的帮助下还掌握了这个古老王国特有那种更为古雅优美的辛达尔语。(UT:76) 在整个第一纪中精灵们一直坚持使用辛达尔语。即便是在Gondolin这样以Noldor独立王国内,Noldor精灵也未象某些人猜想的那样恢复昆雅语的使用,除了王室内部的交流外,“对于大部分Gondolin的居民来说,昆雅语是只是一种书本上的语言,平日的生活用语依然是辛达尔语(UT:55)。”当Tuor来到Gondolin时,他听到守卫们先是用昆雅语交谈了几句,随即就转用辛达尔语了。只是由于Gondolin长期与外界隔绝,他们的辛达尔语在Tuor听来有些奇怪的口音和用法(UT:44)。甚至连这座城市的名字都采用的辛达尔式的“Gondolin”,而非昆雅式的“Ondolindeuml;”。 使用辛达尔语的精灵在Beleriand的历次战争中伤亡惨重,但在Valar的帮助下,morgoth的黑暗势力终于在愤怒之战中被击败。大量精灵在第一纪结束时渡海前往eresseuml;a(译注:eresseuml;a是福祉王国aman最东方离中洲最近的岛屿),辛达尔语也随之传到aman。与此同时,Valar为了报答曾与morgoth作战的edain人,在海中升起了一座巨岛赠与人类,在eauml;rendil之星的指引下,edain人扬帆出海来到他们的新家,建立起了努美诺尔王国。 辛达尔语在努美诺尔王国曾一度被广泛使用:“虽然努美诺尔人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但国王和贵族们都通晓精灵语。这是他们的先祖在与精灵结成同盟的年代里学会的,而他们自己至今仍然与eressea以及中洲西部的eldar精灵保持来往。”(出自《沦亡之国akallabêth》,即精灵美钻中关于努美诺尔王国的一章)Beor家族的后人甚至在生活中都使用辛达尔语(UT:215)。绝大多数用阿达奈克语(aducirc;naic)进行日常交流的普通百姓也都对辛达尔语或多或少有所了解。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努美诺尔人开始艳羡精灵的长生不老,并最终抛弃了他们与Valar的古老友谊。到第二纪3100年代ar-Gimilzocirc;r王颁令彻底禁止使用任何精灵语时,即便是Beor家族的成员也被迫改用阿达奈克语了(UT:223)(译注:那些属于忠诚派的努美诺尔人仍然坚持学习精灵语,但只有在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才偷偷使用)。关于ar-Pharazocirc;n王的自大愚行,Sauron的诈降,努美诺尔人的堕落及其王国最终陷落沉入大海等故事,在《沦亡之国akallabêth》都可以找到详细记载。努美诺尔王国沉没后,幸存的精灵之友(即忠诚派)驾船在elendil的带领下返回中洲建立了流亡王国arnor和Gondor。Pm:315页中这样写道:“忠诚派恢复了辛达尔语的使用,并以此为中洲各地重新命名。而阿达奈克语被逐渐放弃,成为无教养的人使用的“粗俗语”。所有的贵族和其他受教育的人都要学习读写辛达尔语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据说在一些家庭中辛达尔语甚至成为母语,只在有必要时才学讲阿达奈克语。不过,他们从不将辛达尔语教授给外族人,这一方面是因为努美诺尔人的后裔将其作为身份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辛达尔语比“粗俗语”要难掌握得多。因此,辛达尔语在后来也被称为“elendil族人的语言”。 而在精灵中间,辛达尔语在第二纪和第三纪中逐渐向东普及,并在很多地方最终取代了西尔凡精灵语(Silvan,即下篇中的南多语)。“到第三纪结束时,西尔凡n精灵语在Lorien和mirkwood这两个主要的地区可能已经停止使用(UT:257)。”魔戒小说对于Lorien的描述可能会使一些读者以为Lorien的精灵使用的是西尔凡精灵语,但这实际上是Frodo的一个误解。在魔戒的附录中是这样解释的:当Frodo到达Lorien时,那里的精灵确实在讲辛达尔语,但由于Lorien的大部分精灵都是Silvan,他们的辛达尔语也带有浓重的口音,加上Frodo本人对辛达尔语的掌握有限,他将其误认为西尔凡精灵语了。UT:257页就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Lorien的很多精灵是Sindar精灵或从eregion逃出的Noldor精灵,而辛达尔语在那里也成为了所有精灵的共同语言。Frodo曾提到这里的精灵语与(迷雾山脉)西边的很不一样,但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晓Lorien的Sindarin与其第一纪的祖先之间的具体差别了。也许只是些口音上的不同,一些元音或声调的改变误导了Frodo,当然也可能包括了一些新的词汇,甚至吸收了部分Silvan精灵语的语法特征。”第三纪时,只有Rivendell和cirdan的灰港仍在讲无口音的标准辛达尔语. 到第三纪结束时,精灵已经开始从中洲历史中消失,而人类的统治逐步确立。老托尔金曾说,在第三纪末期,能说辛达尔语或学习过昆雅语的人类在数量上甚至比精灵还多(Letters:425)。魔戒小说中也提到,当Frodo和Sam在伊锡利恩与Faramir一行相遇后,他听到他们一开始使用通用语,“后来改用自己的方言。令Frodo吃惊的是,原来他们讲的是精灵语,但略有不同。他疑惑地打量着他们。因为他知道,对方一定是南方杜内丹人,有着西方王室的血统。”(译注:继续继续抄书^^)在Gondor,辛达尔语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语言在血统较纯正的努美诺尔后裔中使用(Letters:425)。小说里,Gondor那位唠叨不休的药草主管就将辛达尔语称为“贵族语”(LOTR3/Vch.8:“阁下,你要的王箔草――土人都是这么叫它的,”他说,“而贵族们或懂一点瓦里诺语(即昆雅语)的人都管它叫阿茜拉丝――”) 辛达尔语在第四纪之后的情况我们再也无法得知,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要Gondor王国仍然存在,辛达尔语和昆雅语就还活在人类的记忆中。 【中篇】昆雅语(Quenya) 也可拼写为:Qenya,Qendya,Quendya 亦称作:高等精灵语(High-elven/High-elvish),诺多精灵的高等语言(theHighSpeechoftheNoldor),古老语言(theancientSpeech),瓦里诺精灵语(Valinorean/thespeechoftheelvesofValinor),精灵拉丁语(elf-latin/elven-latin),其他名称还有avallonian,eresseuml;an,parmalambeuml;(Book-tongue),tarquesta(high-speech),Nimriyê(inaducirc;naic),GoldórinorGoldolambeuml;(inTelerin),cweneglinorcwedhrin(inGnomish)等等等等。 昆雅语,又称高等精灵语,是在aman产生的精灵语中最著名的一种。昆雅语在aman有两个分支:Vanyarin和Noldorin。由于历史原因,只有Noldorin在后来传入中州。aman的另一种精灵语Telerin有时也被作为昆雅的分支,但更多时候还是被区别对待,因此也不会在本文中被提及。 与其他精灵语相比,昆雅是相当古老的。它保存了产生苏醒河畔(cuiviénen)的原始精灵语的大部分主要特征。昆雅和古精灵语(Primitiveelvish)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两者不完全相同,但能够互相听懂,因此昆雅通常被认为是古精灵语的延续而非革新。“来到Valinor之后精灵们在古精灵语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新的词汇,Noldor精灵对其语言的发音和构词也作了进一步改善,使其更加优美和谐”(WJ:20):辅音b和d被v和l(或n)取代;词尾的长元音缩短;词中非重读的中长元音基本消失;很多辅音组合经过精心的调整变得更加易于发音。昆雅语还从Valar的语言中借鉴了部分词汇,不过Valar们更愿意“鼓励精灵们用自己的方式创造词汇,或将Valar的词汇翻译而非直接引入精灵语”(WJ:405)。Noldor精灵从此开始热衷于“研究关于语言的学问,他们乐于改变自己的语言,并永无休止地寻找更加完美的表达方式。”(Silm.ch.5)(U:现在我知道老托为什么喜欢Noldor了,在对于语言的追求上他们根本就是一个脾气^0^) 昆雅不仅是Vanyar和Noldor精灵的语言,“Valar们也在eldar精灵来到aman后很快采纳了它,此后精灵们就很少听到Valar使用自己的语言了(WJ:305)。”在精灵的各种历史记载中,Valar在任何情况下都讲昆雅语,这不大可能是出自精灵们自己的翻译,因为当时几乎没有精灵能懂得Valar的语言。“很显然,那些远古的历史和传说,那些发生在精灵还未苏醒前的故事,都是Valar和maiar们用昆雅语传授给精灵的。”“甚至melkor都学会了昆雅语,非但如此,他对昆雅语的掌握连精灵中的诗人和博学者都难以匹敌,这令所有的精灵感到惊奇不已。”(VT39:27)(译注:这个“博学者”,就是那个令feanor大人头疼不已的loremaster啦,我也一样不会翻,先随便拉了个词蒙混过关再说^^) Rumil发明字母后,昆雅语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可留下文字记录的语言(Silm.ch.6,LoTR附录)。不过在福祉王国aman以外的地方,昆雅语直到第一纪才由于Noldor精灵的叛离而为人所知。大部分Noldor精灵离开了aman返回中洲,同时也将昆雅语带了进来。不过,在中洲Noldor精灵的数量远不及使用辛达尔语的灰精灵多。这两种语言虽然有亲缘关系,但也已经是天差地别。辛达尔语很早就废弃了词尾的格变化(译注:估计和上篇中提到的辛达尔语词尾元音消失同时发生);昆雅语的元音比辛达尔语丰富,但很少出现辛达尔语中常见的b,d,g等浊塞音(voicedstops)。流亡的Noldor精灵很快就掌握了辛达尔语,在Thingol王下令禁止使用昆雅语后,“辛达尔语成为Noldor精灵日常生活用语,但昆雅语作为一种语言知识依然被Noldor精灵学习和继承。”(Silm.ch.15)。 事实上,在第一纪时昆雅语不但得以保存,它的词汇还有所发展。Noldor精灵从其他精灵语和矮人的语言中吸收了不少新词(WJ:388,396),同时对原有的词汇也做了些改动。edain人来到Beleriand地区后不仅掌握了辛达尔语,也学习了一些昆雅语(WJ:410)。虽然昆雅从未成为人类的口头用语,但昆雅式的名字在edain人中仍很多见。Turambar(意为masterofDoom)就是Turin用昆雅语给自己起的名字,而他的妹妹Nienor在结束自己生命前呼喊的那句话也同样是昆雅语(Silm.ch.21)。(译注:即“Farewell,Otwicebeloved!aTúrinTurambarturunambartanen:masterofdoombydoommastered!Ohappytobedead!”,这句话我实在没本事翻好,就这么留在这里吧-_-bb) 昆雅语在第一纪被使用的情况还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很多例证。当Turgon建成他的隐秘之城后,他用昆雅语将其命名为Ondolindeuml;,不过后来辛达尔式的Gondolin更为常用。尽管辛达尔语是Gondolin居民的日常语言,Turgon的家中仍然说昆雅语,在那里出生的earendil小时候也以它作为母语(UT:44,55)(译注:earendil就是elrond的父亲,他的母亲Idril是Turgon的女儿)。Turgon的妹妹aredhel离开Gondolin后被eol所诱惑并嫁给了他,虽然eol只允许她说辛达尔语,她还是在心中为自己的儿子maeglin默默取下Lomion这个昆雅名字,意即暮色之子(Silmch.16)。后来她偷偷将昆雅语的知识传授给了儿子(WJ:337)。 第一纪随着愤怒之战的胜利而结束了。很多Noldor精灵在第二纪之初回到了aman,但剩下的一些仍不愿离去(Silm.ch.24)。昆雅语也和他们一起继续留在了中洲大地。后来eregion的巧匠们用还昆雅语将三大精灵魔戒命名为:Narya(火之戒),Nenya(水之戒)和Vilya(天之戒)。以智者形象欺骗精灵的Sauron给自己取的名字也是昆雅式的annatar(馈赠之主),而他的真名Sauron在昆雅语中的意思是“被痛恨者”,他当然不会用这个名字^^(Silm.Index)。 不过,第二纪历史的主角并非精灵,而是那些生活在努美诺尔的edain人的后代。最初那里所有的edain人都是精灵之友,绝大多数都会说辛达尔语。而“其中的博学者(U:又是loremaster)还学会了来自福祉王国的高等精灵语……当时,除了自己的本名外,所有的贵族都有辛达尔语或昆雅语的名字。”(akallabêth)只有在血统高贵的家族,其成员才会从童年开始就学习昆雅语。除了出现在一些法律文献,王室的史料等具保存价值的官方文献内,昆雅语在努美诺尔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命名用语”在使用。努美诺尔所有的官方地名,包括城市、地区、山脉、河流等等,全都是昆雅式的(不过这些地名在当地通常还有一些阿达奈克语或辛达尔语的称呼)。王室成员特别是国王本人必须以昆雅语命名(UT:216),因为昆雅是世界上最高贵的语言(UT:218)。然而,事情总会发生变化。 努美诺尔人开始艳羡精灵的长生,他们与aman的友谊也逐渐被冷落。第二纪2899年努美诺尔的第二十任国王登上王位,他打破了古老的习俗,用阿达奈克语而非昆雅语给自己冠以“ar-aducirc;nakhocirc;r”这一称号,即“西方之主”。在他的统治期间,“各种精灵语言被禁止使用,和传授,但忠诚派的人仍秘密地保留着精灵语。此后,只有很少的精灵曾驾船从eressea秘密到达过努美诺尔的西海岸。”(UT:222)。3102年,第23位国王ar-Gimilzocirc;r即位后,“他更加彻底地实施了这一禁令,同时不再允许精灵来到努美诺尔,所有偷偷接待他们的人都将受到惩处。”(UT:223)“在昆雅和辛达尔等所有精灵语都被禁止后,阿达奈克语成为唯一被允许使用的语言,很多以精灵语书写的古老书籍也被销毁。”(Pm:315) 但是,Gimilzocirc;r王之子Inziladucirc;n在即位后的做法与他的先王们极不相同。他重新以昆雅语将自己称为Tar-Palantir(目光远大者)。也希望能够恢复与精灵和Valar们的友谊,但这已经太晚了。他唯一的女儿miriel本应在他去世后继承王位,但她却被逼嫁给了自己的堂兄,Tar-Palantir的侄子Pharazocirc;n。Pharazocirc;n通过强娶miriel夺取努美诺尔的权杖,最终他连妻子的昆雅名也无法忍受,并将其改为阿达奈克语的Zimraphel。骄傲自大的ar-Pharazocirc;n王出兵中洲讨伐Sauron。早有算计的Sauron很快就向努美诺尔投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ar-Pharazocirc;n王毫无戒心地将其作为俘虏带回国。没用多久Sauron就骗取了国王的信任,成为他手下最有权势的侍臣。很快,Sauron就将所有努美诺尔人的心引向黑暗,只有残存的忠诚派仍坚持自己的信念。”(LOTR附录)。Sauron的花言巧语使ar-Pharazocirc;n王坚信,只要自己能从Valar手中夺取aman,就能够获得永生。最后他真的建立起庞大的舰队进攻aman。Sauron当然清楚,努美诺尔人决不可能打败Valar,事情的结果也正象他所料想的那样:ar-Pharazocirc;n的舰队全军覆没了。但Sauron却没料到Valar会请求唯一之神(即Iluvatar)出面,更没料到这位至高神会因此而改变整个世界的形状。从此后,整个aman都被隐没了起来,不再为人所见。居住与其上的精灵们也就此与仍在中洲的同胞基本断绝了来往。努美诺尔王国历代累积的以精灵语书写的珍贵文献资料伴随着陆地的崩塌永远沉入海底。这座沉没的岛屿在后来被以昆雅语命名为mar-nu-Falmar(海底家园)或atalanteuml;(沦亡之地)。 沦亡之国仅有的幸存者是elendil,Isildur,anárion及其追随者们。他们也是努美诺尔王国仅剩的精灵之友和未参与叛乱的人。他们回到中洲建立了流亡王国arnor和Gondor。Sauron很快就开始进攻Gondor,但他在Dagorlad战役中被击败,并在被围困七年后最终被Gil-Galad,elendil和Isildur联手杀死,Gil-Galad和elendil也在同一役中阵亡。第二纪就此结束,但流亡王国的王统一直延续到了第三纪。 arnor和Gondor的国王都沿袭他们祖先的习惯以昆雅语冠名。(不过第三纪861年后arnor王国分裂为三个小国家arthedain,Rhudaur,andcardolan,他们的国王也只采用辛达尔语的名字了。)在mardil成为首任摄政王之前,其家族也一直使用昆雅语的名字。但是在Gondor王位空落,摄政王家族代行王权后(第三纪2050-3019),摄政王们反而不再使用昆雅语起名了,可能他们认为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仿效王室的做法是一种僭越的表现。3019年阿拉贡继承Gondor王位后又恢复了祖先的传统,称自己为elessar(昆雅语为Telcontar)。最后一批以昆雅为母语的Noldor精灵在第四纪之初终于扬帆出海,永远离开了我们的世界。但正如Gandalf曾指出的,aragorn有责任“维护应该保留的东西”,当然也包括关于各种艾尔达精灵语的知识。aragorn用昆雅为其子起名为eldarion,第四纪120年他驾崩后eldarion继承王位成为Gondor的统治者。虽然我们对于第四纪的事情知之甚少,但就象上篇中所说的那样,“只要Gondor王国仍然存在,辛达尔语和昆雅语就还活在人类的记忆中。” 【下篇】南多语(Nandorin),即西尔凡语 亦称:绿精灵语(Green-elventongue);西尔凡精灵语(Silvantongue;Silvanelvish)或Danian(译注:Danian指Nandor,thepeopleofDan,Dan是Lenwe以前的名字,多谢feanor大人指正) 在精灵从苏醒河前往西方的漫长旅程中,一些Teleri精灵不愿跨越可怕的迷雾山脉,中途放弃了这次长途跋涉(Silm.ch.3)。在昆雅语中,这些精灵被称为Nandor,即“回头者”,实际上他们也并没有返回东方,而是滞留在了迷雾山脉一带(WJ:384)。在Linwe之子Denethor的带领下,部分Nandor精灵终于还是到达了Beleriand,并定居在Ossiriand地区,该地也是后来Beleriand唯一未沉入海底的部分,并在后世改名为Lindon。Sindar精灵将这些迟到的Nandor精灵称为绿精灵(Laegil,Laegelrim)。虽然在重逢后灰精灵已很难听懂绿精灵的语言,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都是自己Lindar(即Teleri)一支的同胞,并确认了语言上的亲缘关系。(UT:257,WJ385) 我们目前对南多语的所有知识仅限于三十个词左右。老托尔金说:“尽管很多博学者,特别是Noldor精灵中的那些,曾对于西尔凡方言与自己语言之间的区别很感兴趣,但我们现在对Silvan精灵的语言的了解仍少得可怜。Silvan精灵没有自己的文字,而那些学会了辛达尔语的Silvan也从未将其书写方式应用回自己的语言中。(UT:257)” 很多Sindar精灵在Doriath王国毁灭后逃入Thranduil王的领地,在那里他们开始学习南多语并试着将自己的名字转为西尔凡式,就好象当年Noldor精灵将自己的名字转为辛达尔式那样(译注:Legolas这个Silvan式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这些Sindar精灵确实希望能够变成Silvan,恢复Valar到来之前那种最初是古老简单的生活方式(UT:259)。但辛达尔语最终还是逐渐进入了Silvan精灵的社会,正如上篇所说:“到第三纪结束时,Silvan精灵语在Lorien和mirkwood这两个主要的地区可能已经停止使用(UT:257)。”只有一些人名和地名还保留着原有的西尔凡语的形式。 [精灵]精灵资料 精灵、精灵、精灵 我听到草尖上的牧笛声, 我听到花芯内收放花瓣的歌声, 我听到司掌四季交替的银号角吹响, 我听到在迎面的海风流动的竖琴声…… 但是,我看不到乐曲的施放者, ——那些害羞的精灵。 精灵,是传说中的产物,是诗歌中美丽的引路者,是隐藏在万事万物中的生命象征。下面我们来看看精灵的种类吧: eLF(精灵) 在众多奇幻作品及RPG游戏中出现的elf和人类很象,有着尖尖的耳朵,是美丽长寿的种族。一般以森林为家(暗精灵是住在地下),喜爱自然,情感细腻,声音旋律优美,是天生的诗人和舞蹈家;在昏暗的条件下视野也是人的两倍,因此掌握了高超的箭术;学识广博,对魔法有很高的天赋。精灵一般能活到700岁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总是不慌不忙的原因。精灵总是乐于在一些人类不能理解的事情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聆听潺潺的流水,林中鸟鸣风吹……对精灵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慢慢发现美好的地方,并充分享受它。他们也很难和生命短促的种族建立深厚的友谊,眼看朋友的故去,而自己还有无尽的生命要度过,实在是件痛苦的事。 Lightelf(光之精灵) 比人类矮小而苗条,耳朵较长,爱憎分明,情感细腻,说话的旋律很美,大多居住在森林或洞穴之中,喜爱自然美,喜欢跳舞、嬉闹。他们的幽默如同他们的歌和诗一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擅长的武器为弓箭和长剑。在“被遗忘的国度”中共有五种精灵:金精灵、月精灵、野精灵、海精灵和德洛尔。在《龙枪》中有奎灵那斯提精灵、西瓦那斯提精灵、卡贡那斯提精灵、达根那斯提精灵、达根那斯提精灵等 Darkelf(黑暗之精灵或者叫Drow卓尔) 黑精灵,居住在地底洞穴或森林深处的神秘种族,信仰着某种以蜘蛛图腾为标记的邪神,并获得暗黑力量的保护。身高约160公分,体重在50公斤左右,有着黑色或深紫色的皮肤和银白色的头发,对魔法有相当强的抗力,也不怕毒素的侵袭,但是对火焰和寒冷的抵抗力很差。 Halfelf(半精灵) 半精灵是人类和精灵的混血儿。他们比其他精灵稍高一点、强壮一些。半精灵和其他精灵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会长出胡子,这使得精灵能轻易地辨认出他们的人类血统。精灵非常排斥半精灵,根本不认为他们属于精灵;人类虽然因他们漂亮的外貌而较能容纳他们,但也很排斥他们那属于精灵一半的血统。 另外还有Highelf(高等精灵),这是从神话时代便存活下来的精灵及其近亲。 有名的精灵如《龙枪》中的罗拉娜,阿尔瀚娜。星光,半精灵坦尼斯;《罗德岛》系列中的蒂多莉特,黑精灵碧罗蒂丝;“被遗忘国度”系列中的黑暗精灵崔斯特等。 其他也被称作精灵的“精灵”: Goblin(戈柏林) 红帽子(见Redcap)等邪恶的小精灵的总称,体型不大,喜欢恶作剧,制造灾祸,通常居住在黑暗的地方。相传它们的微笑会令血液凝固,大笑则使果实从树上纷纷坠落,就连女巫也容不下他进家门,她倒不怕戈柏林,只是看到他就觉得碍眼。 戈柏林经由比利牛斯山的裂缝进入法国,抢滩成功后便很快蔓延至整个欧洲,并潜上维京人的龙船,偷渡进入英国。英国德鲁依教徒称他们为“罗宾戈柏林”,后来简称为“戈柏林”。 一般的戈柏林不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只是搞一些令人生气或难受的恶作剧,如制造噩梦从沉睡者耳朵里灌进等,以作弄人为乐。戈柏林有设计天分,但也只限于以蛇,龙或是巴西利克斯(似蛇的妖怪)为蓝本溜嘴和绘画。他们能于苍蝇,胡蜂,蚊子及大黄蜂沟通,最喜欢的夏日消遣就是驱动这些昆虫攻击人类,马匹,然后在一边看好戏。他们喜欢骚扰家马或野马,看到马儿顿足,或在沙中磨蹭时,你就能确定他们身上一定有这些不速之客。 戈柏林没有固定住所,他们总是进驻岩石裂缝,树根表面,但他们定不下来,用不了多久就再度搬家。 其他邪恶的精灵都被描述为“它们是丑陋之极的坏精灵,头戴圆帽,脚穿尖鞋,而且还拖着一条毛茸茸的长尾巴,整个样子就是一个极度可怕的小恶魔。 Redcap(红帽子) 是邪恶凶残的Goblin,住在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的废弃城堡或撩望塔当中,他不时变换住所,以免引起其他人注意。 矮小而结实,容貌似老人,有着长长的白须和一双恶狠狠的红眼睛,双手是锋利的鹰爪,没有手掌,头上戴着一顶红帽子,脚上穿着一双铁靴,奔跑速度很快。 红帽子会猎取人类鲜血,将红帽浸入血泊中,维持其色泽的鲜艳,再强悍的人也敌不过红帽子,唯一的躲避方法就是念段圣经中的经文,这样他自己就会消失无踪。 Imp(英普,魔精) 来源于英国传说,英语里有“顽童“的意思。对于它的长相有很多种描述,而且都不相同。它们居于英格兰的沼泽地区,在陆地上她它会骑着一匹和它同等丑陋的马,四处奔跑。 一般是体型很小的魔鬼,大约只有人的1/2到1/4高,有翼,擅长偷袭,Imp口中吐出的气息会使植物枯死,动物生病。很多时候为邪恶魔物或魔法师的信差和监视器。为一般魔法阵呼叫出的小恶魔,只会初级咒文及幻术。 在《暗黑破坏神2》中有一种叫做Demomimp的怪物,个头矮小,山羊腿,尾巴短而弯曲,体毛不多,穿一件深色背心,头发为白色或浅灰色,密密地从头部两侧下垂,远看酷似木偶。 [精灵]小精灵 在民间传说中善良的小精灵跟人不相往来,所以人们看到的都是邪恶的小精灵,但是实际上很多小精灵只是喜欢捉弄人,搞搞恶作剧罢了。 其他的恶作剧小精灵: Hobgoblin(淘气鬼) Hobgoblin与Goblin正好相反,它是指那些友善的小精灵,如上面介绍的Brownies和Bogles。这些小精灵大多独居,善良而友好,有时也会弄些恶作剧出来。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描写的那个恶作剧的小精灵迫克(见Puck)就是一个典型的Hobgoblin。下面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仙人与迫克的对话,大家可以从中看到淘气鬼的性格: “小仙要是我没有把你认错,你大概便是名叫罗宾好人儿的狡狯的、淘气的精灵了。你就是惯爱吓唬乡村的女郎,在人家的牛乳上撮去了乳脂,使那气喘吁吁的主妇整天也搅不出奶油来;有时你暗中替人家磨谷,有时弄坏了酒使它不能发酵;夜里走路的人,你把他们引入了迷路,自己却躲在一旁窃笑;谁叫你‘大仙’或是‘好迫克’的,你就给他幸运,帮他作工:那就是你吗? 迫克:“仙人,你说得正是;我就是那个快活的夜游者。我在奥布朗跟前想出种种笑话来逗他发笑,看见一头肥胖精壮的马儿,我就学着雌马的嘶声把它迷昏了头;有时我化作一颗焙熟的野苹果,躲在老太婆的酒碗里,等她举起碗想喝的时候,我就拍的弹到她嘴唇上,把一碗麦酒都倒在她那皱瘪的喉皮上;有时我化作三脚的凳子,满肚皮人情世故的婶婶刚要坐下来一本正经讲她的故事,我便从她的屁股底下滑走,把她翻了一个大元宝,一头喊‘好家伙!’一头咳呛个不住,于是周围的人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他们越想越好笑,鼻涕眼泪都笑了出来,发誓说从来不曾逢到过比这更有趣的事。” Pixie(皮克希) 出现在英国西南部的萨默塞特、代翁和康沃尔等几个郡的传说中的爱恶作剧的小精灵,亦作“Pixy”。从何而来以无从考证,有人认为他们和腓尼基人一起来到英格兰,往外乔迁到东方的戴闻和山姆塞。也有人说皮克西是英格兰最早的居民,罗马统治时代,Faerie跟着来到英格兰,皮克西先是欢迎,后来担心家园不保起兵反抗,直到Faerie退出这三个郡才罢休。 这些小精灵比人的手掌大不了多少(不过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大小),人形,红发绿眼,上翘的鼻子,嘴角上总是挂着一副淘气的笑容,不分男女一律穿着紧身的绿衣。(在英格兰茂密的草原中,这身装束是最好的掩护。)红发绿眼的成熟男性通常都皮克西所变。 他们是最喜欢的恶作剧是使人迷路,不过你只要把外套反过来穿就可以躲过它们的捣乱。有时候,皮克希把人迷到无法恢复神智,在乡间晃来晃去,口中念着一些没人懂的语言,这种情况就叫“皮克希附身”。当地人为了取悦这些小精灵,通常会在晚上留一桶水在门口,给皮克希用于冲洗它们的婴儿,或者留些牛奶给小匹克希喝,或者把壁炉打扫干净,给它们一个跳舞的地方。 Puck(迫克) 类似Pixie的小精灵,身上一样是绿色紧身衣。居住在英格兰南部几个郡的乡村里,与Pixie不同的是,它们与另一群精灵小魔女(见Faerie)的关系很好,当Faerie在午夜翩翩起舞时,他们常常用柳笛在一旁伴奏。 在某些方面迫克和牧神潘很象,他们照顾的对象遍及森林原野所有的动植物,不同于潘的是,他对羊和其他家畜没有什么兴趣,他只爱森林中的松鼠,兔子,狐狸和其他的野生动物。 它们也喜欢跟人类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对于那些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则更是会尽情地捉弄他们,据说它们喜欢跟随风笛的节奏翩翩起舞。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也有一个迫克(又名好人儿罗宾),不过那个迫克实际上是个淘气鬼(见Hobgoblin)。 Gremlin(戈兰林) 熟悉各种工具和机械的淘气小精灵,与地精和Goblin是远亲。他们和地精一样,早期都是裨益人类的精灵。他们可以使工具更快速更精良,还能提升工匠的技术启迪工匠的发明。 人类若早发现戈兰林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历史或许就会改观。可惜大部分工程师都不知道戈兰林所花费的心血,独占各种发明的功劳,连一丝丝的荣耀都不留给他们。因此戈兰林改变了对人类的观感。现在,他们不仅不帮忙,还用他们在工具和机械方面的知识来刁难人类,让人们制造各种工具和机械都难逃“戈兰林效应”的肆虐。 说到“戈兰林效应”,举例就是钉钉子时,锤子突然改变方向,向大拇指敲上一记;锯木板时,碰到棘手的硬结;粉天花板时,油漆总是沿着手臂一路下滑……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戈兰林,随着缝纫机之类的家庭机器搬进来,一代一代地住了来。家居生活的小差错洗澡水一会冷一会热,快上班时汽车暴胎都是他们的把戏。二战时也相传戈兰林会破坏飞机的发动机。 Leprechaun(鞋精灵、矮妖) 爱尔兰传说中会做鞋的小精灵,他们通常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衣服外系着一条皮围裙,脚穿银色扣鞋,头戴红色帽子,尖尖的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这些鞋精灵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做鞋,但每次只做一只,从来不做完一双。他们同Brownie一样喜欢捉弄人类,反应很灵敏,可以很快地躲开人们的视线,如果你非常幸运能够抓到他的话,他就会把秘密财宝的藏匿处告诉你,在他们带你去挖宝的路上,你一定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否则稍一挪开他们就会消失无踪。另一种说法是它们将金子藏在洞里,以彩虹标明藏金的地方,哪是彩虹的尽头,哪就有金子!传说中只要抓到Leprachaun,使它服服帖帖就可以迫使它带你走到彩虹的尽头,找到财富。 Bodach(伯达克) 在苏格兰盖尔语里,“Bodach”的意思是“老人”,这种精灵会从烟囱钻进屋里,偷走那些毫无防备的小孩或吓唬他们,在它进屋之后小孩便开始作噩梦。据说伯达克只骚扰那些淘气的孩子,为了防止它从烟囱钻进来,可以在壁炉里撒上盐,因为伯达克讨厌从盐上走过。 另外还有两个差不多的怪物,也是源自苏格兰,一个是波吉(Bogie),这种小精灵通常躲在碗柜和衣橱里,喜欢黑暗,喜欢恶作剧,会变形,例如变成一大堆灰尘。另一个是波加特Boggart(捣蛋鬼): 这种小精灵很象地精,常穿着一身破烂肮脏的衣服,皮肤暗黑,头发茅草般凌乱,手指头爱东摸西碰,两只脚很不灵活。 捣蛋鬼的出现迹象可以丛家里频频出现的状况,或者是天黑后不断有吵闹声察觉出。当他们出现时,会推倒牛奶瓶,扯断窗帘束带,使母鸡不会下蛋,吓坏猫儿,让狗没道理的吠叫,用力摔门,故意让水龙头流个不停,堵塞水沟,吹熄蜡烛,捏熟睡的小婴儿的鼻子,把他们弄醒(天啊!) 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如何安抚他们,或者怎样把他们赶走。受到捣蛋鬼骚扰的主人除了搬家,别无他法。而且搬家也要尽快,否则捣蛋鬼知道,也会藏在家具跟着屋主一起搬到新房。 |物种| 精灵(一)(下) Bendith(班迪斯) 威尔士传说中的小妖精,这些长相丑陋的怪物很可能是小魔女(见Faerie)和小妖精(见 Goblin)的“它们喜欢将儿童劫走,换成自己的子女(crimbil),被救回的孩子通常不会记得任何事情,只记得一些甜美的音乐。 cluricains(酒窖精) 穿着白衬衫,及膝短裤,长袜,镶银扣皮鞋,系着围裙戴红帽子的酒窖精灵,就住在酒馆和住家的酒窖里。 在管理得当的酒馆和住家,酒窖精不惹麻烦,只会享用他们得到达到食物和酒。但是在管理很差的旅馆或酒馆,他会饱食存货,大量饮酒,很快就使得老板关门大吉。如果是在一个太爱饮酒的屋主家中,酒窖精就很可能会模仿屋主,喝下大量美酒,使贪杯的屋主只能看着空空的酒瓶,困惑地搔着脑袋。 酒窖精的最大问题就是变成酒鬼,这时候这个屋子就会听见打破瓶子,醉酒时的叫嚣声和歌声,以及酒窖精在地窖里跌跌撞撞的骚动声。酒窖精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唯一解决之道就是迫使屋主戒酒,断绝饮酒供应,过段时间之后,酒窖精就不得不另寻住所了。 Kobolds(寇伯,家神) 德国传说中的一种精灵。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个寇伯来帮忙,他们是最勤劳,最忠心的好帮手。这些满脸皱纹,老态龙钟的小矮人,会为提供他们庇护的家庭无悔的服务。他们擅长的或有打水,挤牛奶,劈柴,拣鸡蛋,照顾马匹,打扫院子等。寇伯以作家务为乐,而且只要稍加练习就能转到室内服务,其水准决不输给他们在花园庭院中的表现。 寇伯工作勤劳,但要求的回报并不多,餐桌上丁点的碎屑就足以让他们饱餐一顿,不过主妇们若忘记喂寇伯的话,他们可是会马上报复的。等她们打破盘子,烧到手指,绊到门槛,寇伯的奸笑声响起,他们才恍然大悟——忘记喂寇伯了。 Kobold在德国传说中的另一身份是“地精”,类似于侏儒(Gnome),居住在地下。这些地精在游戏中常以低等怪物的身份出现:邪恶粗暴,为一般游戏中常出现的低等怪物。外观与人类相似,但眼睛比人类大一些,皮肤为土色,常在暗中活动,具有夜视能力。常配有皮衣、剑、手斧、盾,单体攻击力不大,喜欢集团进攻。在capcom公司制作的《龙与地下城》中是矮狗一样的怪物。 卡雷尔。恰佩克(捷克作家)在《邮递员的童话》中描述了,长着大胡子,带着邮递员帽子,披着邮递员斗篷的邮局迷你家仙。它们在晚上出没,整理邮局信件,贴标签,发电报……吃电报条面包屑、舔邮票。还用各式各样的信件打牌(撒谎骗人的信是最小的,表示爱情的信是王牌)。 Barbegazi(冰胡子) 传说出没于法国和瑞士境内山区中的害羞的小精灵,Gnome的一个分支,居住在山顶处自己开凿的山洞或隧道里。‘Barbegazi‘这个名字来源于法语的‘Barbeglacee‘,意思是‘被冻住的胡子‘:他们头发和胡须银白是因为结满的厚厚冰柱,当这些冰柱融化就只露出正常发须。 他们在温暖的月份冬眠,只在冬季下第一场大雪后才出现,因此气温在零度以上时很少看见他们,那些不小心被山居人们捕捉到的少数冰胡子通常只能活数小时。 冰胡子有双大脚,他们的大脚可以兼作雪屐和雪鞋,以超快的速度在雪地里奔跑,或是滑下几乎垂直的雪坡,还可以用作铲子来挖隧道。它们喜欢驾驭雪崩,对人类很友好,在雪崩即将发生时会发出警告,同时会帮助那些被雪崩困住的人,把他们从雪里挖出来。 冰胡子可以在几秒种内把自己藏在厚厚的雪里,不论被埋在多深的地方也可以很快爬出来。冰胡子不论男女类似现代人跳伞外套般的白毛外衣,也是这个原因在远处不容易分出雌雄。 有人说他们说话象是瑞士阿尔卑斯山土拨鼠的啸声,不过他们可以隔着很远的距离用一种很怪的鸟叫声联系,这种声音会被误认为在山壁间呼啸的风声或是阿尔卑斯号角声。 Brownie(棕精灵,棕仙) 苏格兰传说中善良的小精灵,淘气鬼(见Hobgoblin)的一种。“Brown”是棕色的意思,之所以被称为“Brownie”是因为这种小精灵总是穿着一身棕色的破衣服。它们的脸又小又平,鼻孔也很小,但头发却很长,喜欢独居,有时也成群出现。与其它的许多淘气鬼一样,棕精灵不大喜欢搞恶作剧,它们希望与人和谐相处,如果你对它们好的话,它们就会帮你做家务,但你不能给它们报酬,一给报酬它们就会永远消失,你只能通过其它方式回报它们,例如在它们可能经过的地方故意留一些食物(例如它们最爱喝的牛奶)。如果棕精灵受到侮辱的话(它们有时候很容易受到伤害),就会离开你并带走你的好运;如果受到的伤害很大,它们就会转变为上面所说的波加特(Boggart),不断给你制造麻烦。 有人说,这种喜怒无常的生物之所以帮助人类,只是垂涎于人类的智慧,观察人类的行为。还有人认为他们是一种比人类更淳朴的生物,只是希望和人类和平、友爱的生活在一起,我更倾向于后一种想法。棕精灵在战场上并不是一个好战士,他们的战斗技艺与你的想象相去甚远。他们喜欢用逃避战术在战场上与敌人周旋,当敌人放弃追击时,他们就远远地用石块攻击敌人。 棕精灵的长处在于寻找丢失的物品和珍宝。非凡的速度和效率使他们能够高效率的在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且看起来,没有手指和脚趾的事实对他们没有任何不利影响。与这个极有价值的天赋相比,这种谦逊的生物根本不要任何报酬。 有人认为棕精灵实际上是新石器时代一个失踪的种族,因受到外力的侵略而被迫逃入地下,也有人认为它们是古罗马家庭守护神拉尔(Lar)的后代。 [精灵]善恶难分的精灵们 Faerie(小魔女、小仙子、仙灵) Faerie这个字来自法文,有时也写作Fairy、Faery,但是小仙子起源于意大利,实际小仙子是世界各地都有的精灵,通常生活在森林中。小仙子不论男女,通常个子都很小,看到他们的人说“他们象一个小个子男人膝盖的高度”,或是“跟狗头的高度一样”。不过他们可以任意增缩身高,小到象一颗橡树果实,大到如同一个成年人的高度。现在通俗文学通常把它们描写成为“小仙子”的形象——体型很小,比昆虫略大一点,体色透明,长有蝴蝶的翅膀和触角,有时候,会在树林看到特别翠绿的青草围成的圈圈,人们把这些圈圈叫做‘仙女环‘认为是仙女晚上在那儿跳舞形成的。有些呈圆形生长的蘑菇也被当作夜间小精灵跳舞时留下的记号。 最初小仙子会在婴儿出生后立刻出现在该户人家中,赐给新生儿各种不同的天赋。如果新生儿的亲人对他们的招呼十分周到,他们就会送“美貌”,“平安”和“善良”等天赋;如果小仙子对招待感到生气,他们就会加上一些禁忌或阻碍,而影响小孩子的一生。小仙子的愤怒还不仅如此,例如一个被惹怒的小仙子,可能会使这个家庭的成年人变的秃头、耳聋、风湿,或是染上其他身体疾病。 许多世纪以来,她们都在发挥这项功能。不过他们也扩展了活动范围,用其他形式来干预人类事务。 和一般信仰相反,小仙子没有隐身能力,鸟、马、狗、牛和其他人类之外的所有动物都能清楚地看到他们,但是人类只能在两次眨眼当中看到小仙子,因此你只能飞快地看到小仙子一眼。 小仙子有两种,群居小仙子和独居小仙子。群居小仙子穿着绿色制服,有时候头上戴着一顶插有一根白色羽毛的红帽;独居小仙子则穿红衣,戴红帽。 有人认为他们住在仙境,也有人说对于他们我们的世界就是他们的“仙境”。小仙子的社会组织大致和凡人相同,每个群居小仙子的聚落都由一个仙后统治,也有国王,但是他比较象是王夫,权利没有仙后大。小仙子一族是由泰塔尼亚女王和欧伯龙亲王统领。 他们的宫廷在英格兰艾芬河上的使特拉福附近,不过他们似乎是先天而治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由各聚落的仙后自己去做。每年世界各地的仙后都要开会,不过时间多半都被代表花在闲话家常,唱歌,述说凡人愚蠢的新鲜事迹。仙后和侍侯她们的宫女们很注重时尚,穿着上好蛛丝织出来的神奇服装,凡人是无法碰触到的。 每个群居小仙子的聚落都有许多工匠,制造需要的物品,并且在定期的集市中出售。独居小仙子都会参加这种集市,买他们需收集而来的蜘蛛丝,或是鞋子等等。集市上用的钱是小仙子黄金,只要被凡人的手碰到,就会消失不见。 仙后本身拥有很高的法力,当仙后要处罚某个反叛的仙子时,她就把他放逐到远方,命令他完成某项任务才可以回去。仙后都是些喜怒无常、反复善变的女士,她们也许会要求小仙子让一个农人的牛产出乳酪,或是在一个星期日的早晨让所有教堂的钟都敲响。 大多数仙子是素食者,他们吃蜂蜜、乳酪、鸟蛋、莓子、水果、谷物和蔬菜,尤其喜欢蛋糕。他们不喜欢牛奶,认为味道太重。通常他们都喝露水或是泉水,偶尔也会从花朵中酿造出花蜜,不过他们是非常没有耐心的园丁和农夫,时常因为采集食物和人冲突。 仙子的道德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如果一个凡人给他们一点食物,他就会尽一切力量去帮助他,比如把包心菜上的毛虫吓走,帮助种子在土里找路突出地面。但是如果人类不喜欢对小仙子进贡,他们就会毫不留情地折磨他。 不幸的是,小仙子的好意有时候会和他们的恶行同样尴尬。曾经有一群小仙子想要帮助一名善良的农夫收割他的小麦,结果农夫惊讶地发现,他的全部农作物在一夜之间都被收割并储藏起来,可是以后每天晚上,小仙子把邻居的农作物也收割了,并且全部放在他的谷仓中。 小仙子的恶意通常都是由于缺乏了解引起的。他们非常的幽雅、敏感、圆融,所以无法了解人类的笨拙和愚蠢。小仙子认为人类应该有足够的敏感知道什么时候冒犯了他们,因为动物都会小心翼翼不去打扰小仙子,偏偏只有人类会冒犯他们。 小仙子对于人类最不客气的事,就是偷走漂亮的宝宝,把又丑又坏的小孩放进宝宝的摇篮。这种行为的理由至今不明,有可能小仙子抵挡不住宝宝的甜美,想要据为己有。一种说法是他们需要人类,等这些人长大以后帮他们做粗重的活,例如磨麦子,考面包;另一个说法是他们必须把人当人质交给恶魔,使恶魔不会打扰他们。 詹姆斯。巴利(英国著名作家)家喻户晓的《彼德。潘》中对小仙子丁可这样描述:“她的声音丁丁冬冬的,象金钟儿一样好听。这是仙女的语言。普通孩子是永远听不到这种语言的,但若一旦听到了,也不会觉得陌生,因为那种语言总象曾经听到过似的…”,“…每当一个婴儿生下来,笑第一声的时候,那笑声会碎成一千块,每一块都到处跳跃,这样就出现了仙女…” 有人认为上述的情况是对“Faerie”的误解甚至贬低。他们觉得的“Faerie”应该译作“小魔女”比较妥当,因为魔法是她们的生命之血,是她们的动力,失去了魔法,这些小精灵就会逐渐枯萎直至死去。小魔女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奇迹、遍布危险的魔法世界,在这里,宏伟的天堂与可怖的噩梦共存。小仙子是崇尚英雄般的战斗,即便处于极端的劣势下,她们也能从容不迫地取得最后的胜利。她们有极端的倾向,世间万物在她们眼里不是善就是恶,不存在任何灰色地带,因此她们认为,无论是为善而战还是为恶而战,只要是为了自己的自由,都应竭尽全力。 Jinn、Djinn…(灵怪,神灯精灵) 可以实现主人的任何愿望,但不能为自己使用法力,永远被困在瓶中(或神灯)。阿拉伯神话中的神怪。这些我们所认识的特征来自《一千零一夜》中《阿拉丁神灯》中的神灯巨人,但是并非准确。 在人类被创造之前,由真主从黑色无烟的火焰中创造出来。身躯透明,体格庞大,它们通常是以火和蒸汽为材料诞生,所以,火焰幻化成血液,倘使受到致命的伤害全身将会燃烧而化为灰烬。正常来说可以活到人类全部灭绝,但是在人类复活之前既是Jinn的死亡之日。 Jinn可以随心所欲变化自己形体,可以幻化为人或动物,可以隐身。当他们内心充满恶意时,就会变为丑陋的巨人。所以Jinn分为两种,善的长相英俊,恶的面目丑陋。绝大多数Jinn都是善良的,但喜欢恶作剧,例如从屋顶朝人扔石头,诱骗漂亮的妇女,偷取食物等,不过只要只要你默念真主的名字就可以避免这些麻烦。正因为这些恶作剧,人们难以区分Jinn的善恶(类似小魔女和Brownie),它们懂得以德报德,以眼还眼,如果你对它好,它们会帮助你,如果你对他们粗暴,可就得留神了。 Jinn可以达到教低的天堂,偷听天使的预言,因此掌握有神奇的力量,例如催人入睡,在睡梦中将人传送的遥远的地方,向这人展示各种奇迹之后再把他送回床上。人类可以爱上Jinn,可以与Jinn结婚,生下的孩子具有穿墙而过的能力,懂得飞翔,而且衰老的很慢。 在《博德之门2》的一处地牢里有一个隐形的火焰巨人,也有Jinn的影子。 BottleImp(瓶中怪) 可以算Jinn的一种,主要指瓶中精灵。 在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新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的《瓶中魔王》中对瓶中怪这样描述:“…一只大肚子的长颈瓶子,一只象乳白色一样洁白的玻璃瓶,闪耀着彩虹般的光泽。瓶里晃动着一个模糊的东西,象火苗的阴影一样。”,“…把瓶子使劲望地下一摔,但是瓶子象小孩子的皮球一样,在地上弹跳几下,立在地上,完好无损…” 瓶子的主人可以梦想成真,但是相对的需要在有生之年将瓶子以低于买价的钱贱卖,否则在死后将会在地狱受魔火的永远焚烧,丢掉它自己也会回到拥有者的手中。 Sprite 妖精,小精灵的通称。 Yeck(耶克) 印度神话中一种会变形的小精灵,常常变化为毛茸茸的小动物,头上还戴着一顶小白帽。别小看这些小精灵,他们的力量很大,足以搬动一座山。耶克喜欢引人迷路,如果你能偷到它们的帽子的话,就可以拥有隐身的能力。 Grassrumer 原野之精灵,个子和矮人差不多,但要瘦许多,平均寿命为250岁,他们即使已经长大成*人,外表也还是近似人类的孩童,耳朵略长而细。富有好奇心,是很喜欢冒险和旅行的种族。 Nymph(宁芙) 希腊语“Nymph”的意思是“新妇”,泛指山林水泉的女神,在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她们的恋爱故事,多以美丽女子的形象出现,有时会化身为树、水和山等自然之物。希腊神话里的宁芙女神与《楚辞》的《山鬼》一篇中所描写的“山鬼”很相像:“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旂。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宁芙中的分支各有所司,卓雅是森林和树木的宁芙;娜佩雅是山谷,树丛的宁芙;欧丽则是山岭洞穴的宁芙,除此之外水宁芙自成一个分之。 除了增添自然的美丽外宁芙别无所司。只要有苗条的裸女置身于山石树林之间,周遭的景致就会生色不少。然而,宁芙非常害羞,以卓雅为例一旦被人类男性看见,他们就会化身为纤细的树苗。 一般而言,宁芙的声音优美动听,所以她们的歌声和话语有可能被误认为是风拂过树林的沙沙声,或是泉水落在石头上的潺潺声。不过当牧神紧迫在后时,他们甚至会唱一些不雅的歌曲。宁芙的舞姿幽雅美妙,少数幸运儿目睹宁芙迎接春天的舞蹈,但是任凭他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那种世间难逢的美景。 Daemon(魔鬼,精灵) 很奇怪为什么daemon在英文中也会有精灵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浮士德》中魔鬼mephistopheles(莫菲斯拖莫里斯)自视为否定的精灵。而真正的魔鬼应该是指Devil(来自希腊语diabohus),地狱中的主人。精灵和魔鬼相关联大概来源于从前教会宣称,精灵都是恶魔的化身,因为他们认定构成宇宙的元素(见elemental)都是上帝掌管。 在得文岛(Doven),人们认为精灵是未受洗礼的孩子们的灵魂。在其他地方,有人认为精灵是堕落了的天使,或是当一些异教徒去世之后,其善行不足以让他升上天堂,但其罪孽却也未满盈而无法在地狱找到安身之所(这种设定有些象“炼狱”的概念),于是便定居在两者之间─中央王国,成为精灵。不过,以上大部份说法都是在基督教传到西方之后才出现的。然而有关精灵的种种传说早在基督教西传之前便已经开始流传,因此精灵起源的最早传说已经是不可考的了… [精灵]元素精灵 elemental(元素精灵) 这个翻译一直都有争议,有的直接翻译为“精灵”,但是原意是指“元素”,但是为了和其他精灵区分还是称作“元素精灵”比较恰当。elemental体型有大有小,每一只都有一种属性,代表一种元素:火、土、风、水、森林等。TVGame《传说》系列中每一代主人公都要与各大精灵定和约以增强力量。 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说法,许多教派都宣称四元素的精灵是由母神(Greatmother)所生,而这些异教的观念到后来都被基督教教义所吸收,成为启示录里福音的记录。不同地区对四大元素的称呼及象征: 火之精灵:Slamander(沙罗曼蛇)、Duru(多鲁)、adesso(阿迪索) 地之精灵:Gnome(葛罗姆)、maya(玛亚)、Tero(提洛) 风之精灵:Sylph(希尔芙)、Saras(沙拉斯)、Vento(凡多) 水之精灵:Undine(温蒂妮)、Lakshi(拉克西)、akro(阿卡罗) 方向季节精灵星座塔罗原理颜色时间 地北冬Gnome金牛钱币法绿深夜 水西秋Undiene天蝎圣杯爱青黄昏 火南夏Salamander狮子权杖光红正午 风东春Sylphs水瓶宝剑生黄日出 《罗德岛战记》中的主要精灵包括: 火象精灵:包括上位精灵伊夫利特(Ifrit),菲尼克斯(Phoenix)和下级精灵沙罗曼蛇(Salamander)。 水象精灵:包括上位精灵库拉克恩(Kulaken)和下级精灵温蒂妮(Undine)。 风象精灵:包括上位精灵珍(Jean)和下级精灵希鲁芙(Sylph)。 地象精灵:包括上位精灵贝希摩斯(Behimos)和下级精灵葛罗姆(Gnome)。 混沌精灵:包括光之精灵和暗之精灵。 混合型精灵:包括冰之上位精灵芬利鲁.森之上位精灵延特和森之下位精灵朵莉亚等。 精神精灵:包括怒之精灵休利.悲之精灵.睡眠之精灵等。 火之精灵: Salamander(沙罗曼蛇) 火蛇、火蜥蜴,形似蜥蜴,身上有五彩的斑点,散发火焰,产于高温的火山口之中。在早期基督教文献《自然哲学家》中也提到这一点,火蜥蜴是住在埃特娜火山口而不为火焰燃烧的“最冷的鸟”。传说它“以火为生又扑灭火“。这也涉及到了火蜥蜴的两种说法。 在文艺复兴的思辩性文章这里,火蜥蜴被称作“Vulcanales”,它们与别的动物结合生下的子女被叫做“火种”。在众多奇幻作品,中火蜥蜴也是全身燃烧的精灵。在《恶魔城—月轮》中可以看到Slamander的卡片,并将散发火焰的火蜥蜴召唤出来。 《自然哲学家》中,火蜥蜴被称为两栖动物,它并不住在火里,相反却能把火扑灭:“当火蜥蜴爬进澡堂锅炉里时,熊熊燃烧的火焰便被扑灭了。”“Salamander”一词源自希腊语“Salambe”,意思是“壁炉”。亚里斯多得和普林尼都曾对这种火蜥蜴作过描述,据他们介绍,沙罗曼蛇的身体非常冷,不但不怕火,还可以灭火,而且懂得用火去攻击来犯者。沙罗曼蛇的体液中含有剧毒,人如果食用了沙罗曼蛇爬过的果实会立即中毒身亡。据说沙罗曼蛇在冬天的时候会躲入中空的树干或岩洞中冬眠,冬眠时全身盘卷起来,保持蛰伏的状态,直到在体内储满足够的燃料后才会苏醒过来。 实际上,沙罗曼蛇之所以不怕火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在被激怒的时候会从身体的毛孔里分泌出一种粘液,这种粘液有隔火隔热的功能,可以暂时保护身体不受高温的伤害。马可·波罗曾经在游记中记载了在中国看到的石棉矿,西方人不相信中国出产石棉,认为是用沙罗曼蛇的茧抽丝后编织而成的。十六世纪的炼金士认为把铅炼成金需要很高的温度,如果能达到那个温度的话,就可以看见这种火精灵在火焰中飞舞。 拜恩文乌托·塞里尼曾经有一段关于这种火蜥蜴的叙述:“当时我才五岁,那天父亲正在一间屋里冲洗房间,这间屋里有一堆燃烧的橡木,父亲在火堆中看到了一只类似蜥蜴的小动物,据说这种动物即便在最热的地方也能存活下去。父亲立刻把我和妹妹叫过去,指给我们看。突然,父亲打了我一记耳光,我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父亲把我搂在怀里,安慰我说:‘亲爱的孩子,我打你并非因为你犯了什么错误,而是为了让你记住你在火里看到的这个小动物,它就是沙罗曼蛇,据我所知,以前从未有人见过它的模样。’” “Salamander”的另一个意思是“蝾螈”,这是一种像蜥蜴的小型两栖动物,皮肤无鳞而多孔,大概是因为蝾螈的肚皮是火焰一般的红色。有趣的是,在美语中,“Salamander”还有“耐火保险箱”的意思。 地之精灵: Gnome(葛罗姆) 土地神、矮灵。也就是所谓的Goblin,意为“居住在地底的人”,民间传说中居住在地下守护矿藏的小精灵,他们勤劳好动,手持矿锄,聚在一起便似发光的蚁群,这到和aDD中的矮人十分相似。但实际在aDD中是侏儒的意思。 水之精灵: 北欧神话中,正式的海神是aegir和他的妻是他的姐妹Ran(意为强盗)生了九个女儿,为波涛的拟人化,她们都有雪白的的胸脯和臂膊,深蓝的眼睛,柔软妖饶的身体。她们喜欢在水面上游戏。她们穿着透明的、青色的、白色的,或绿色的纱衣。有时她们的游戏成为打闹,互抓头发,撕衣服,猛冲在礁石上,疾声呼号。但是除非她们的哥哥─风先出来,她们是不会出现的。这九个女郎常是三人一组地出来,她们常常追随在维京人的船旁,帮助他们达到目的地。因为海给北欧人的危险和损失很多,所以这海神aegir及其妻Ran,是北欧人所不喜欢而敬畏的神只。 除了这两位主要的海神而外,又有次要的海神,都是有一个鱼的尾巴的,女的名为Undines,男的名为Stromkarls,Nixhs或Neckar。在中世纪时,北欧人相信这些小神常常到陆上乡村中游玩。有时他们坐在岸旁,梳着他们金色的或绿色的长发,弹着竖琴。这些都是对人无害的海神。 更次等的海神是人鱼。有许多故事讲到美人鱼如何变了鹅或海鸥,把她们的羽衣留在沙滩上,如果人们捡到了,就可以强迫那美人鱼做他的老婆。在家族徽章上的美人鱼象征家族男始祖与美人鱼的婚姻。 此外又有居住在莱因河里的女神名为Lorelei(洛勒赖)。因为据说她们常坐在Lorelei礁石上,故得此名。她们都是会唱歌的女郎,常常用她们的销魂歌声引诱水手们迷乱而投入水中。据许多传说,Lorelei们是莱因河神的女儿,白昼潜伏水底,夜间出来高坐在礁石上,了望往来的船只。她们的迷人的歌声随风吹入船上水手的耳中,可怜的水手们便会迷失了本性,忘记了工作,直到他们的船撞在Lorelei礁上粉碎而死。据说有一个青年渔夫。他每天抛网的时候,常见一个美丽女子唱歌,而且指点他应该在何处抛网可得更多的鱼。後来这渔夫忽然失踪了。大概是被Lorelei拉到水底下做了永久的伴侣。又据另一传说,则谓曾有士兵围住了Lorelei,想捉这些会恶作剧的女郎。可是Lorelei们念了咒语,所有船上的兵士都动弹不得。然後莱因河水分开了,深可见底,有一辆白马拉的绿车来迎接Lorelei们下去後,河水就又回复了原状。此後兵士们也都能动了,可是女郎们已经没有踪影。据说从此以後Lorelei礁上就再也看不到这些歌声迷人的女神。 Waterspirits(水妖) 水妖应该是水之精灵一贯的通称。在古代印度教的神话中,水妖本来是跟随因陀罗神(Inera)的天上舞女,但是当她们来到人间用花言巧语阻止苦行僧修行时,她们便被贬到水里。水妖乌尔瓦希(Urvashi)与国王普鲁阿瓦斯(Puruavas)的爱情故事被迦梨陀婆(Kalidasa,约公元前500年)描述得引人入胜。在1750年孟买的莫卧尔绘画中,水妖是将美女头伸出海面,而水中以下却是老虎的身体。 Undine(温蒂妮) 在拉丁文中是“波浪”的意思,传说Undine非常美丽,长发上沾着水滴的美姿常令男子神魂颠倒,她们和其他所有妖怪一样是没有灵魂的,但是能通过与凡人结婚并为他生育小孩而获得灵魂。她们非常注重感情,会因为嫉妒杀死情敌或自杀。凡人与其的婚姻很少有长久或美满的。 Nereid(涅瑞伊得斯) 代表水元素的精灵,在希腊语中“Nereid”是“湿的”的意思。希腊神话里五十位海之女神的统称,她们都是海神涅柔斯的女儿,母亲是山林女神多瑞丝。这些海之女神拥有美丽的金发,住在父亲的水底宫殿中,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平日纺纱织布或骑着海豚出游,喜欢在海面上嬉闹。 风之精灵: Sylph(希尔芙) 风精,气精。活跃于大气中的精灵,善于舞蹈。字面意义也指窈窕淑女,拉丁文中是“树木”的意思,希腊文“Psyche”是“蝴蝶”的意思,意指蝴蝶的飘忽类似小精灵。Sylph常以少女的形态出现,身体半透明,有薄翼,司掌风。 无腿极乐鸟(Paradiseaapodal)来自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人们把这种鸟的批皮和毛完好无损地从尸体上移下来红靠,完整保留它没有骨头和双脚的外形到欧洲出售,在那里它被称作“气精”,据说它们只以天堂之露为生,一辈子呆在空中,不理世事,“从生到死纯洁无暇”。“这天堂的名字,这灵妙的鸟儿,/离天堂那么近,从不沾染尘土。(霍伯特)甚至十八世纪的科技书籍仍然保留有关这种天空之鸟的神话,直到十九世纪,动物学家才揭开真相。 森林精灵: Dryad(得律阿德斯) 森林女神的统称。其中林中仙女chloris(克洛里斯,青绿色的意思)是自然女神Flora(福罗拉)的一个苏美尔人的生长之神Dumuzi(杜木滋),阿拉母语叫Tammuz(坦母滋)也可以算做森林精灵。 Pan(潘) 拉丁语是Faunu’s,来自arcadia(阿卡狄亚)山区的牧羊神,“恐慌”(Panic)一词即源于该神的名字。被描绘成浑身是毛,长着山羊的脚和角的精灵。谁冒犯Pan的午睡他就会勃然大怒,带给触犯者坏运。波斯人在marathon(马拉松)之战中就遭受这一命运;希腊人为了表达感激,在雅典卫城为Pan修建了神庙。“潘神萧“也叫Syrinx(西琳克丝)——源于山林女神Syrinx的名字,她为了保护贞洁受Pan的玷污而变为芦苇,Pan便用这些芦苇做成简单的排萧。另一个森林精灵Satyrs(萨梯)几乎是仿造了潘的形象,有山羊的尾、耳、脚和短平的翘鼻,一样追逐女性森林精灵,手里也拿着同样的排萧。 Leshy(莱西)莱西是斯拉夫传说中的森林精灵,可以变形为很小的物体,躲藏在树叶下面。一般情况下他们总是保持人形,很容易辨认,因为他们的血液是蓝色的,因此皮肤也是蓝色的,而他们的眼睛则是绿色的,鼓出眼袋。更明显的标记是,他们的衣服总是反穿,鞋子也总是左右颠倒。 Greenman(绿精灵) 英国乡间的坏精灵。 没人知道绿精模样究竟皮肤的裸男还是以树干当身体和脚,以带叶树枝为手,全身上下都是由树枝所构成?有人扬言听到绿精灵在森林中漫步的声音,听起来象是树叶沙沙作响伴着树枝折断的声音,但是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那不过是暴风吹过树梢。 绿精灵会在林叶茂密处快速穿梭,以体色当作掩护,寻找机会攻击上山砍柴的人和猎场守护,还好他们胆子很小只会确定行踪不会暴露的情况下才会发动突袭。 [精灵]精灵来源的考证 传说之一古代不列颠传说 图尔斯人在爱尔兰最古老的传奇故事和浪漫文学中提到的享有魔术师和精灵盛名的民族。传说这个民族被盖尔人和凯尔特人击败并被剥夺财产。征服者对其隐匿神秘的生活方式印象深刻,深信不疑地认为他们是超自然的生命。 被击败后,图尔特人潜入地下成为精灵。每个精灵一坟墓所在地为中心统治一方领土,方式和地上世界的族长统治一样。古墓成为同往地下王国的入口,那里有无尽的光辉和喜悦。这些精灵过着无忧无虑、脱离生死的生活。早期爱尔兰小说家的作品表明对古墓精灵的记忆不只是对神话人物的异想天开,而是真实的拥有超自然力量的一个群体。尽管记录零散,但明显的就象古老凯尔特神话传说中提到的那样,它们的记录被后代人相传直至今日的民间传说所证实。 在H.吉尔伯特所作的《罗宾汉》中与绿林好汉成为好朋友的矮人赫尔的霍朴兄弟这样讲述了他们种族的变迁:“我家里人曾统治过这整片土地,但现在,我们变得离的离,散的散了,我们精灵山民,半被人怕,半被人小看。我们丝毫不伤害别人的行为,却被编成愚蠢的故事,成为那些没有头脑的妇女和胆怯的人晚间围在篝火旁闲聊的话题。……我的祖上曾是界下和界上的领主,是这的山民、石民、水民的领主。我们的兄弟们,现在我 愿把这的土、木、水、绿林和荒野的空气,跟你们一起平分。 这段说辞可以概括为英国传说中的矮小精灵,男性只有4英尺高,女性则更矮。穿绿衣,戴红帽,善于纺织和铁匠手艺。一位非常著名的英国学者说他“完全相信他们的存在,他们是身材比凯而特人更矮小的一个种族,他们遍布英国。”有些学者甚至将他们和一个同样矮小的非雅利安人种联系起来。 传说之二北欧神话精灵的产生 北欧神话中巨人Ymir(伊米尔)死后,众神还没想到用其尸体创造世界时,从Ymir腐烂的肉体中生出了许多蛆虫,这些蛆虫攫取举人之祖身上的精华,竟都是一些富有灵性的生物。在奥丁等神的裁决下,他们都有了类似人类的形体和智慧。 从尸体受光的一面生长出来的蛆虫变成了精灵或称光明精灵(lightelf);从尸体背光一面生出的则变成了黑暗精灵(darkelf),人们一般把它叫做侏儒。 侏儒虽和精灵同出一物,但容貌性情截然相反,它们长得矮小又难看,漆黑如沥青,而且贪财好色,狡猾而爱撒谎。发光的精灵因为美丽温良,在宇宙中心的神国周围建立了精致的精灵国——爱尔夫海姆。黑色的精灵品行欠佳,众神罚它们只得居住在土地的下面,而且不得被白天的光线照射到,否则就会变成石头或被溶化掉。因此白天侏儒们就在泥土下面或岩石中凿洞为巢,形成了黑精灵国.每当黑夜降临,他们有时也会来到人类中间向人借东西或者和人做少许生意。 传说之三冰岛传说中的精灵产生 根据冰岛的传说,有一天,当夏娃在河边用水洗刷她的孩子们,神过来向夏娃说话。夏娃因著惧怕而把未洗刷的孩子隐藏起。神问夏娃是否所有孩子都在这里,夏娃说:“都在这儿了。”因此神说:“夏娃在我的面前隐藏了自己的孩子,所以那些被隐藏的孩子也必在人前被隐藏起来,不能再活在人类当中。”于是那些孩子便变成了精灵,居住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Scandinavian)的国家其后裔便成为了现今的Huldre种族。 传说之四精灵王国及其他 精灵王国 究竟精灵聚居的仙境(Faerieland)座落何方?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个谜。有时候,她远的像是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有时却近得就像在我们的脚底下。有一些时期,人们认为仙境在地理上是有其实在的位置的,即使她是会不断迁移。 例如,威尔斯人认为仙境起初是在他们的山地以北,之后移到神秘,充满迷雾的Pembrokeshire西半岛,最后又迁到爱尔兰海峡(Irishchannel)附近的岛屿。水手们曾经数次目睹过仙境,甚至踏足于其上,但仙境后来总是离奇地突然消失。虽然如此,仙境中的居民偶尔会被发现侨装成为顾客的模样,出现在Laugharne和milfordHaven的市集中。爱尔兰人称那幻影似的岛为“HyBreasil”。英国人则认为“Isleofman”就是那仙境,而那儿也确是一个充满著精灵传说和文献的小岛。 avalon可能是最有名的一个精灵岛屿。被17世纪名诗人Lydgate形容为“被精灵加冕之王”(Kingy-crownedinFairye)的传说之王亚瑟王(athur)在受了致命的重伤之后,就被带到avalon,由四位精灵之后守护著。相传亚瑟王现在仍与其座下的圆桌武士沈睡在精灵的山谷中,直至在有需要其力量的时候,便会苏醒过来,再度统管英伦列岛。 中空丘陵 仙境(Faerieland)就像是精灵世界中的王城首都,除此之外亦有很多妖精散居在其他地方。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性可以将之分成几类:独居的,小家庭式的以及有社会组织的。他们有的在田野森林中安居,亦有些选择与树木合而为一。古旧的堡垒、遗迹、土堆等都是典型的妖精居所。其中,最有名的精灵居处就是中空丘陵(HollowHill)。在晚上,这些精灵丘陵上会有无数细小的光芒在闪耀著。在每年的八月七日(LammasTide),这些中空的丘陵会自动的将其上盖以石柱升起来,那时妖精们辉煌的光芒就会显露无遗。精灵们并不很抗拒人类友善地观看他们,但也不会随便在人前显露自己,所以想进入中空丘陵的话,便要在月圆之夜绕著丘陵走九次,入口才会显现。 如果没有胆量进去的话,可以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这样便能听到精灵们狂欢作乐的声音。除了作为住所之外,中空丘陵也是埋藏黄金和作为葬礼之处,例如之前提过的亚瑟王。另外还有一个国王,KingSil,穿著黄金胄甲与他的战马一起,被葬在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SilburyHill的深处。由于中空丘陵是如此重要的地方,所以精灵们对放肆、亵渎的入侵者都予以严惩。根据神父F.Warne的记录,在1854年,有几个渴望能挖到宝藏的寻金者在一个精灵的山丘上挖掘,对在身边那含有极度警告涵意的隆隆巨响置若罔闻,但最后仍是什么也找不到。 结果,神奇而可畏地,这几个入侵者在一个月内或因病或因意外,甚至是无缘无故地,全部离世。他们都为自己如斯傲慢的举动付上了生命的代价。 精灵宴会 如果有机会被邀请至中空丘陵参加精灵的宴会的话,那就要当心,一定要拒绝他们的食物和饮料。如果吃了精灵的食物的话,便会永远被禁闭在那儿而不得再返回人间。这个概念与冥后普罗瑟萍娜的传说很相似,另外还有一个传说可以让人看到冥府与精灵宴会的相似之处。在一个山岗 GlastonburyTor下有间小室,里面住著一个隐士,名为St.collen。他曾数次拒绝参加那个突然出现在山岗上的城堡所举办的宴会。后来,collen终于动了心,便爬上山岗进入那美丽的城堡。他在那里看到一群群英俊美丽的青年男女、一队队气宇轩昂的士卫和身穿红蓝锦锻制服的从仆。那儿的王GwynapNudd热情地款待collen,但他始终拒绝进食。 最后,collen说:“我是不会吃树上的叶子的。”后来Gwyn问collen对他仆人的制服的感觉如何,collen便说:“红的像不灭之火;蓝的如万年玄冰,比一切都更切合恶魔的身分。”说罢,collen把小心携带著的圣水浇在地上。刹那间所有人和整个城堡都消失不见,只剩下collen站在光秃秃的山岗上…… 精灵音乐 精灵音乐家都拥有魔法般的技巧,现今很多流传在世上广为人知的乐曲都是源于精灵的。“Londondary”就是其中之一。精灵们极度热衷音乐。出色的人类乐师可能会被引诱到精灵之国。 精灵的乐曲可以是美丽哀怨,亦可以是粗犷率性。精灵乐曲对于人类的耳朵来说,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轻柔的抒情曲甚至可以使人永远沈睡。 [精灵]精灵的目击报告 一九一七年夏天,英国两名少女在乡间,拍摄到世所罕见的精灵照片。当时年仅十岁的法兰丝住在约克夏表姐爱姬的家中。 据说她们两个在山中结交了许多的精灵朋友,但是没有一个大人会相信这种事。於是她们为了证明有这样的事,就向爱姬的爸爸借了一部相机,并且把精灵给拍摄下来。 爱姬的爸爸看了相片为之一惊,照片中是法兰丝手扥着下巴,一群舞着翅膀的精灵就飞在法兰丝的四周。爱姬的爸爸又令她们再去拍一张。结果浮现的画面是头戴帽子,身穿短衣的小精灵,飞在爱姬的膝盖上。这次爱姬的爸爸不得不相信,但在又无法合理解释的情况之下,爱姬的爸爸要两个女孩不要再提起此事。 三年后,照片不知如何转到了心灵摄影家爱德华的手中,他将照片交给另外一位摄影家亨利,请他鑑定真伪。结果证明照片确实不是二次曝光所为的合成照片。而且确实是在户外,只经由一次曝光所拍摄下的照片。后来爱德华还特地到爱姬的家,交予以作过记号的底片,请爱姬再拍摄三张。当然结果还是一样,三张照片都显现出精灵的身影,而且用的就是作过记号的底片。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事,以前的底片并不是像现在的底片是胶卷式的,而是一块涂有感光剂的薄玻璃板。若以专业的摄影技巧或许可以制作出类似的相片,但一个年仅十余岁的小女几乎不可能会有如此高的暗房技巧,而作出一张张的假精灵照片。 另外一则惊人的事,则是发生在一九三八年的都柏林。第一位目击者是一位小学生约翰,他在光天化日之下,居然看到一个正在陆上走动的精灵,他立刻到处走告,但无人理会。后来他立刻转返至精灵那儿,问道它来自何方。精灵回答「来自山的那一边。」然后便转身离去。第二天,约翰和几个同学在马路上又看到了两个精灵,这次他们并没有面对面接触,约翰等人立刻躲在路旁的草从中偷看,那两个精灵正在路上玩跳绳,而且每次跳的高度可以达到一个人的高度,约翰不顾他人的阻挠,奔向它们。突然精灵将约翰的手抓住,似乎要将精灵抓走似地,但同时又发现到约翰的同伴躲在草丛中,立即丢下约翰飞也似地逃跑。 此后一个礼拜之内,连续有三十多人都目击到精灵的出现。其中包括家庭主妇和教师,他们都指出精灵的高度约六十公分,身穿红色上衣和短裤。 在一九五二年出版的「幽灵岛」一书中,作者艾略特?欧德奈曾叙述他的亲戚欧特?吉巴特的奇妙经验。吉巴特在某一天夜晚,乘坐马车在街上。马车突然停止前进,并且呆立全身颤抖。吉巴特伸出头向外一看,只见到有数个黑影在马车四周,吉巴特抢走车伕的马鞭往马背上一抽,马车便往那团黑影冲了过去。而后据马车夫的描述,那时他的感觉是马车似乎冲进了精灵队伍中,精灵将他抓住,他只感觉到全身一阵冰凉,而且被抓到的部分,都感到阵阵的麻痺。 精灵是什么?虽然很多人认为精灵只是某些人的幻觉,但是所拍摄到的相片又该如何解释呢?於是近代便有人主张这些小人其实是乘坐飞碟,来自外星球的人类。我们对所有目击事件加以分析,发现这些精灵的身高都很矮,而且在二次大战后精灵的目击事件便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了,很可能是人们已经将精灵改判断成外星人的缘故。 但是依据一些外星人的目击事件,外星人的身高矮的范围大约是在九十到一百二十公分,如果是六十公分似乎是不可能。难道精灵是来自於另一度空间的生物吗?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 [精灵]召唤精灵法 警告:这仅仅是一个范例!只是说明当在这门技艺中变得熟练时你能做到什么。如果你要尝试,就是在让自己冒险!这仅仅用于教学目的! 谨记这条戒律,然后对星界位面而非物理位面的灵体施咒。专注于水晶球和摆成三角形黑镜的观察,便能看到灵体的行动。披上袍子,点燃香和蜡烛。在魔法环中央摆上一张椅子,坐上去。以下是灵体的魔符(这里缺张图吧?) 握住魔符,盯着它,一遍遍地重复精灵的名字至少十分钟。然后看向黑镜(或水晶球)集中精神重复下述咒文: “我召唤你,精灵STOLaS,以真神YODHeHVaVHeH(yode-heh-vahv-heh),aDONaI(ah-doe-ney),eHeIeH(eh-hey-yay),andaGLa(ah-gah-lah)的名义呼唤你,在我面前的镜(水晶球)中出现。” 继续凝视镜子,直至影像清晰可见。当你看清的时候,问它“何为汝名?”如果答出了正确答案,就请它在空中写出名字。如果精灵回答别的,你就让它离开或问它为什么要出现在你面前。若这正是你想要召唤的精灵,那么说出下面的欢迎词: “欢迎你,精灵STOLaS,以至高神的名义,我命你留在镜中,诚实地回答我给予的问题。” 接着你就可以问想问的问题了。切记你必须礼貌,不得鲁莽,须以全心的尊敬对待这个精灵。你也可以让它去为你完成一些有风险的任务,但如果这危害到别人的话,你会受到KaRma的处罚。凡事必有报应。你也不会希望周围跑出什么东西来咬上你的屁股一口吧?试着只提出良好的任务和合理的事情吧。一旦你的要求结束,你须得和精灵协议离去。切记你必须下达离开的指令,即使精灵没有现身也是如此――因为他可能就在那,只是你看不到他。否则,你就会永远被精灵跟随一直到死! 以下是离开的指令: “平和地离开,回到你所来自的星界,真神管辖的精灵STOLaS,我令你在离去时不可伤害任何人,再次被召唤时能速速前来。” *可以用五角形的魔法阵进行低等级的放逐法术! *这套仪式可以用以召唤天界、魔界、元素界或天使类灵体。 结束之后你就可以记下每一件你亲身经历的事情。你得保留所有此类旅行和事情的记录。必须记住所有的咒文而无须从卡片上读取。必须保证召唤咒文中那些真神的圣名必须发音正确,再次强调魔法仪式不可伤害任何人。即使你召唤的是恶魔,你仍可以命令他们为你做好事。愿和平跟随你。 [精灵]精灵的传说 精灵,在有些翻译中也翻成妖精精灵的英文名字─“faerie”是源自法文。在古英语中,精灵是“elf”。对精灵奥秘的考察,是古时人类的一个课题。究竟什么是精灵?他们从何而来?他们分为光精灵(Lightelves)与黑精灵(Darkelves)。光精灵居住在空气中,是亲切愉快的生物。而地底世界则是黑精灵的领域,他们的个性亦是阴沈邪恶。在北欧神话中,精灵是由巨人Ymir尸体上的蛆虫转化而成的。在基督教中,精灵的起源还有另一种传说,根据冰岛的传说,有一天,当夏娃在河边用水洗刷她的孩子们,神过来向夏娃说话。夏娃因著惧怕而把未洗刷的孩子隐藏起。神问夏娃是否所有孩子都在这里,夏娃说:“都在这儿了。”因此神说:“夏娃在我的面前隐藏了自己的孩子,所以那些被隐藏的孩子也必在人前被隐藏起来,不能再活在人类当中。”于是那些孩子便变成了精灵,居住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Scandinavian)的国家,其后裔便成为了现今的Huldre种族。在得文岛(Doven),人们认为精灵是未受洗礼的孩子们的灵魂。在其他地方,有人认为精灵是堕落了的天使,或是当一些异教徒去世之后,其善行不足以让他升上天堂,但其罪孽却也未满盈而无法在地狱找到安身之所(这种设定有些象“炼狱”的概念),于是便定居在两者之间─中央王国,成为精灵。不过,以上大部份说法都是在基督教传到西方之后才出现的。然而有关精灵的种种传说早在基督教西传之前便已经开始流传,因此精灵起源的最早传说已经是不可考的了…精灵王国究竟精灵聚居的仙境(Faerieland)座落何方?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个谜。有时候,她远的像是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有时却近得就像在我们的脚底下。有一些时期,人们认为仙境在地理上是有其实在的位置的,即使她是会不断迁移。例如,威尔斯人认为仙境起初是在他们的山地以北,之后移到神秘,充满迷雾的Pembrokeshire西半岛,最后又迁到爱尔兰海峡(Irishchannel)附近的岛屿。水手们曾经数次目睹过仙境,甚至踏足于其上,但仙境后来总是离奇地突然消失。虽然如此,仙境中的居民偶尔会被发现侨装成为顾客的模样,出现在Laugharne和milfordHaven的市集中。爱尔兰人称那幻影似的岛为“HyBreasail”。英国人则认为“Isleofman”就是那仙境,而那儿也确是一个充满著精灵传说和文献的小岛。avalon可能是最有名的一个精灵岛屿。被17世纪名诗人Lydgate形容为“被精灵加冕之王”(Kingy-crownedinFairye)的传说之王亚瑟王(athur)在受了致命的重伤之后,就被带到avalon,由四位精灵之后守护著。相传亚瑟王现在仍与其座下的圆桌武士沈睡在精灵的山谷中,直至在有需要其力量的时候,便会苏醒过来,再度统管英伦列岛。中空丘陵仙境(Faerieland)就像是精灵世界中的王城首都,除此之外亦有很多妖精散居在其他地方。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性可以将之分成几类:独居的,小家庭式的以及有社会组织的。他们有的在田野森林中安居,亦有些选择与树木合而为一。古旧的堡垒、遗迹、土堆等都是典型的妖精居所。其中,最有名的精灵居处就是中空丘陵(HollowHill)。在晚上,这些精灵丘陵上会有无数细小的光芒在闪耀著。在每年的八月七日(LammasTide),这些中空的丘陵会自动的将其上盖以石柱升起来,那时妖精们辉煌的光芒就会显露无遗。精灵们并不很抗拒人类友善地观看他们,但也不会随便在人前显露自己,所以想进入中空丘陵的话,便要在月圆之夜绕著丘陵走九次,入口才会显现。如果没有胆量进去的话,可以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这样便能听到精灵们狂欢作乐的声音。除了作为住所之外,中空丘陵也是埋藏黄金和作为葬礼之处,例如之前提过的亚瑟王。另外还有一个国王,KingSil,穿著黄金胄甲与他的战马一起,被葬在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SilburyHill的深处。由于中空丘陵是如此重要的地方,所以精灵们对放肆、亵渎的入侵者都予以严惩。根据神父F.Warne的记录,在1854年,有几个渴望能挖到宝藏的寻金者在一个精灵的山丘上挖掘,对在身边那含有极度警告涵意的隆隆巨响置若罔闻,但最后仍是什么也找不到。结果,神奇而可畏地,这几个入侵者在一个月内或因病或因意外,甚至是无缘无故地,全部离世。他们都为自己如斯傲慢的举动付上了生命的代价。精灵宴会如果有机会被邀请至中空丘陵参加精灵的宴会的话,那就要当心,一定要拒绝他们的食物和饮料。如果吃了精灵的食物的话,便会永远被禁闭在那儿而不得再返回人间。这个概念与冥后普罗瑟萍娜的传说很相似,另外还有一个传说可以让人看到冥府与精灵宴会的相似之处。在一个山岗GlastonburyTor下有间小室,里面住著一个隐士,名为St.collen。他曾数次拒绝参加那个突然出现在山岗上的城堡所举办的宴会。后来,collen终于动了心,便爬上山岗进入那美丽的城堡。他在那里看到一群群英俊美丽的青年男女、一队队气宇轩昂的士卫和身穿红蓝锦锻制服的从仆。那儿的王GwynapNudd热情地款待collen,但他始终拒绝进食。最后,collen说:“我是不会吃树上的叶子的。”后来Gwyn问collen对他仆人的制服的感觉如何,collen便说:“红的像不灭之火;蓝的如万年玄冰,比一切都更切合恶魔的身分。”说罢,collen把小心携带著的圣水浇在地上。刹那间所有人和整个城堡都消失不见,只剩下collen站在光秃秃的山岗上……精灵音乐精灵音乐家都拥有魔法般的技巧,现今很多流传在世上广为人知的乐曲都是源于精灵的。“Londondary”就是其中之一。精灵们极度热中音乐。出色的人类乐师可能会被引诱到精灵之国。精灵的乐曲可以是美丽哀怨,亦可以是粗犷率性。精灵乐曲对于人类的耳朵来说,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轻柔的抒情曲甚至可以使人永远沈睡。有一个人名叫morgamGwilym,他曾见过精灵,也曾听过精灵的音乐。他幸运地只是听到了乐曲中最后的结句,所以没有丧失神志。 |物种| 精灵(二)(上) [精灵]黑暗精灵——Dark-elves,moriquendi,Hisildi 作者:水支转自:龙骑士城堡 [奇^书^网][q i].[s u][w a n g ].[c C] 在埃达(arda)世界里,“黑暗精灵(Dark-elves)”通指所有没有到达阿曼(aman)没有见过双神树(TwoTrees)光芒的精灵,因此包括辛达(Sindar)、南多(Nandor)和阿瓦瑞(avari)。关于辛达的历史和传奇我们了解不少,南多也略有所知,但东方的阿瓦瑞便是一个谜,几乎没有多少文字里提到他们。不过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儿线索,在托尔金的早期设计里,讲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方黑暗精灵的故事。 以下内容整理自《中州历史(Historyofmiddleearth)》(以下简称Home)的一、二册,即《失落的传说集(TheBookofLostTales)I、II》。 精灵觉醒的觉醒湖所在的地方被称之为帕里索尔(Palisor),意思是“旷野(WildLand)”。那个地方位于整个大陆的中部,不愿意服从梵拉(Valar)召唤的精灵、服从召唤半路上掉头的精灵,在太阳第一纪(YearsofFirstage)之前,基本上仍旧居住在帕里索尔地区,因此他们被称之为“帕里索尔的黑暗精灵”。 传说中提到一位魔法很高的“fay”,他的名字叫图(Tucirc;)或者图弗(Tucirc;vo)。fay究竟是怎样的种族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个单词在现代英语里是“仙女、仙子、小妖精”等等的意思,不过它的来源则是中古英语的faie,意思是“有魔法的人”。同时这个词和“fairy”、和“elf”的含义相通,精灵也常常被称为“fairy”。不过在书中另外提到的一个“fay”则实梅里安(melian),如此的话,这似乎该是迈埃(maiar)的一个别称。图弗还被称为“术士(Wizard)”,从这一点来说,也更容易让人联想起第三纪的迈埃五大术士。当然《失落的传说集》创作的年代,作者还根本没有设计第三纪的故事(传奇到第一纪就结束了),五大术士自然无从说起。《失落的传说集》里只说,图弗被称为术士的原因是他的魔法高明,按书中的说法,他的魔法高明到胜过任何人,甚至包括那些居住在瓦里诺尔(Valinor)的。这又是一个很神秘的说明,如果是一个迈埃的话,这样的形容好象又太夸张了。另外有一个地方提到,摩尔寇(melkor)被囚禁在曼多斯(mandos)的时候,他在曼多斯的大殿里遇见图弗,教了图弗许多黑魔法。那么图弗是一个迈埃?他有那么大胆子向摩尔寇学习黑魔法吗?照理当时是摩尔寇的囚禁期间,他被锁链锁着没有行动自由所有的梵拉也对他极具戒心,图弗要向他学习黑魔法,应该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才对。当然,也许他根本就是一个看守摩尔寇的迈埃,但是接下来要提到的是,和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的想象不一样,图弗并非索隆(Sauron)和萨茹曼(Saruman)一流的人物,即使他向摩尔寇学习黑魔法,看来也完全处于一种对魔法的强烈爱好而已。 图弗后来到了中州,有一些地方说,他是在摩尔寇毁掉双神树以后才来到中州的,可这样的话,就和其他的一些传说有矛盾,这一点姑且存疑。确定的是图弗来到中州后与西海岸那些辛达甚至南多(总之就是埃尔达(eldar)一支)没有多少交集,他去了东方,和帕里索尔的黑暗精灵相遇,他召集起这些黑暗精灵,帮助和教导他们,之后就成了帕里索尔之王。黑暗精灵的王国就建在觉醒湖畔,他们居住在洞府中,觉醒湖水一直流进洞穴底部,洞府的大门加上了魔法封印。洞中蓝色和银色的光芒闪烁,除了精灵以外还有许多奇怪的灵体(spirits)进进出出。图弗被尊为“薄暮之君(LordofGloaming)”,他的臣民被称为希瑟尔迪(Hisildi),意思是星光精灵(TwilightPeople)。 希瑟尔迪有一个很引人注意的长处,就是他们的视力,他们视力超过了其他宗族的同胞,他们在黑暗中依旧目光敏锐。这让人联想到莱戈拉斯(Legolas),《失落的传说集》里提到的那位第一纪冈多林的莱戈拉斯,他的显著特点就是视线过人的敏锐以及不受黑暗影响,《魔戒(LordoftheRings)》三部曲里那位森林王子莱戈拉斯也是如此,当他在黑暗中射下飞行的戒灵的时候,他的视力也留给人很深的印象。注意,当时不仅仅是说他看得远,更重要的是说他能看穿无光的黑暗。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莱戈拉斯的父亲,森林之王瑟兰迪尔(Thranduil)的宫殿的形制。一般的说法是,瑟兰迪尔模仿辛格尔(Thingol)的千洞殿建立了自己的洞府。然而瑟兰迪尔的洞府也许更象希瑟尔迪的形式,辛格尔的千洞殿并没有穿过洞底的水流,也没有魔法封印的大门。而瑟兰迪尔的洞府里有森林河流入洞底,大门也被魔法控制,都很象觉醒湖畔的精灵宫殿。有关莱戈拉斯家族的详细内容,请参看我的《大森林王室档案》。 如此太平而幸福地过了许多年,有一天,一个叫做卢英(Nuin)的希瑟尔迪出外旅行。在所有希瑟尔迪中他是最聪明的,最好学也最好奇,他一口气走到很远的地方,最后来到一个非常美丽而且香气四溢的山谷,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沉睡的孩子。卢英惊讶极了,他跑回去,在希瑟尔迪面前一口气说出自己的奇遇。希瑟尔迪告诉他,那里是“睡谷(ValeofDeep)”,在未来那里将繁花似锦,“太阳”将会在天空升起,然后耶路瓦塔尔(Iluvatar)的幼子——人类便会苏醒。卢英见到的,正是人类的先祖。 这里也要注意一点,有关精灵人类觉醒的具体情况,梵拉们也并不了解,但图弗却好象了如指掌,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图弗禁止卢英和其他精灵去探望他们的“兄弟”,尽管他们为此都很好奇很兴奋。然而卢英实在忍不住,他常常溜进睡谷去探望人类的小孩,最后终于忍不住弄醒了两个。这两个孩子他管他们叫埃卢莫(erumon,也许是“第一”的意思)和埃尔米(elmir,也许是“星星宝石”的意思),他们一开始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很害怕,可很快他们就不再害怕卢英了。图弗对卢英的“越轨”行为不太高兴,但也没惩罚卢英,总的来看,图弗表现出个性很温和。卢英教埃卢莫和埃尔米语言,后来他被人类称为“语言之父(FatherofSpeech)”。在他的照拂下埃卢莫和埃尔米生活得很快乐,那个时候人类的寿命似乎也很长,他们的力量和形体也和精灵很相似。 终于有一天,太阳从太空升起,埃卢莫和埃尔米是人类中唯一看到第一次日出的人,他们还看到睡谷在太阳光辉照耀下,所以沉睡的种子都发芽了,那里成为繁花之地。人类的孩子觉醒,他们在埃卢莫和埃尔米教导下学习,更向希瑟尔迪学了许多东西,他们和希瑟尔迪一起快乐的生活。可图弗却在阳光下凋零(faded),从此以后他藏进了洞府深处,具体原因是什么并不清楚,在太阳下山后他是否就能出来也不得而知。这一点很有些奇怪,假如图弗确实是从阿曼来的迈埃,没有道理他会畏惧阳光——要不他怎么能在同质的双神树的光芒下活动?或者他真的是某个特别的迈埃,摩尔寇见到他时他也是在曼多斯神殿,曼多斯是个大洞又是死之神殿,自然该是黑漆漆的了?何况囚禁摩尔寇的地方,更让人有一种一定很昏暗的感觉。 快乐的日子没有维持多久,摩尔寇已经返回中州,他的一个代理人(应该是一个迈埃)纠集了格伯林(Goblins,也就是奥克(Orcs))大军进攻帕里索尔。埃卢莫和埃尔米率领人类站在希瑟尔迪精灵一边作战,可他们中出现了叛徒。这场西方精灵所知甚少的大战被称为“帕里索尔之战”,战争的结果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卢英战死了,有的说希瑟尔迪精灵大败,有的说战争形成僵局。后一种说法应该更可靠,因为图弗在后面还要出现。那些背叛精灵的人类成为后来的“野蛮民族”。埃卢莫和埃尔米依旧坚定地作希瑟尔迪精灵的盟友,他们的一部分族人应该就是后来西迁的埃戴恩(edain)三大家族。 战争告一段落后,一个叫做泰尔格(Taerg)的希瑟尔迪精灵听到了西边传来的谣言,知道诺尔多(Noldor)精灵返回中州的消息,于是在他带领下,很多希瑟尔迪精灵去了西海岸,在那里,他们和辛达和诺尔多融合在一起。 最后是第一纪472年“泪雨之战(BattleofUnnumberedTears)”的时候,诺尔多王子麦德罗斯(maedros)写信给图弗、给埃卢莫(作为一个人类他到这个时候还活着是很让人惊讶的)邀请他们参加联盟,图弗可能无法亲自参战(考虑到他异常畏惧阳光),但应该派出了军队和代表。泪雨之战以精灵人类的联军的惨败告终,诺尔多和辛达在西海岸的势力大大收缩,和东方的联络也失去了,希瑟尔迪精灵以及埃卢莫率领下的人类的命运如何在传奇里从此不再提及。 [精灵]精灵的种族历史 译自费伦的种族精灵,虽然历史悠久,但并非费伦土著。他们于两万五千年前,跨越现已消失的通路来到费伦。最初到达的精灵是sy-tel-quessir,绿精灵,ly-tel-quessir,利撒瑞,和aril-tel-quessir,翼精灵。这些精灵初民之中,只有绿精灵,现以野精灵为人所知,大量繁衍。翼精灵在经历过与古世界的龙的无数大战后,现已濒临灭绝。利撒瑞变化太大了,费伦的多数学者认为他们不再是精灵了。 第二波来到费伦的包括ssri-tel-quessie,注定成为卓尔的精灵。他们是最成功的,从费伦的南方丛林开始,迅速在新的家园建立起宏伟的诸帝国。同时,ar-tel-quessir,日精灵,和teu-tel-quessir,月精灵到达了北方.alu-tel-quessir,海精灵,不久以后出现在大海中。第二波的精灵移民凭借军事力量和魔法力量结束了龙的时代。 龙的时代结束,精灵的大发展开始,他们主要定居在五个主要的殖民地,沿着费伦的西方和南方。在剑岸,日精灵的aryvandaar,绿精灵的illefarn,还有miyeritar,shantelothreier和keltormir。南方,现在的vilhonreach,三个绿精灵的国度,thearnytaar,eiellur,和syopiir。曾经覆盖shaar的森林里,两个以上的国度:月精灵的orishaar,黑暗精灵的llythiir。 这些精灵国度成长并扩大发展。不幸,田园时代没持续多久,llythiir的滋生的残酷,arycandaar的持续的暴力扩张(已落入nyshaantar家族的控制),或另外的长久被遗忘的侵犯,导致了第一次皇冠战争。接下来的数百年,精灵国度之间分裂了。一次皇冠战争结束,一些新的进犯就挑起另一次。 Ilythiir和miyeritar目睹了早期皇冠战争的恶果,然而第四次皇冠战争结束时,黑暗精灵把冲突带到了新的高度。很久以前,seldarine的一部分,在柯瑞隆的爱人araushnee的带领下,企图取代seldarine,与其余诸神敌对。柯瑞隆和忠实于他的诸神击败了araushnee和其它背叛者,把他们放逐到demonwebpits。为无力彻底击败对手而沮丧,ilythiir的精灵犯下了前所未有的大错,他们求助于背叛的女神araushnee(现称罗丝),使用她赐予的可怕的力量彻底摧毁了miyeritar。残余的绿精灵再也没有恢复元气,逃入了最深的森林。一些甚至躲避自己的同族,成了野精灵,其它的绿精灵和志同道合的日精灵,月精灵流亡者混血,融合成了新的亚种,木精灵.既震惊又失望于ilythirr的行为,seldarine干涉了。柯瑞隆裁决,ilythiir的精灵被诅咒,变成卓尔精灵,从地表放逐到幽暗地域。此后,柯瑞隆坚持,精灵长者齐聚到东方的大森林,在决定和判决之地,讨论分裂和战争的原因。此地成了cormanthor的精灵王廷.无数争吵之后,seldarine发现vyshaantar,aryvandaar的日精灵王,是有罪的。Vyshaantar被摧毁了,在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皇冠战争中。 此后的一万年中,许多精灵王国兴起,灭亡,在永聚岛,在everska谷,在高森林深处,在cormanthor的大森林,在遥远的俞尔森林。虽然这些新的国家在他们的时代都有伟大的成就,但没有一个可以媲美大发展时代建立的国家的军事和魔法力量.随着人类开始建立帝国,精灵发现制止jhaamdath,coramshan,netheril之流的野蛮的扩张和进犯超出了他们的能力。 野心勃勃的人类不断进犯古老的森林,第二代的精灵国度再次面临无穷无尽的战争的危险.精灵开始讨论从人类的世界撤退,回到他们可以真正称为自己所有的地方。DR714年,mythdrannor的陷落刺激了精灵的行动,他们抛弃了古老的土地,向西撤回到永聚岛。当越来越多的精灵感到疲惫,对大陆的生活失去幻想的时候,他们听到了西方的永聚岛传来魔法的呼唤。月落之年,1344dr,精灵的大撤退被大量的野蛮种族如地精和兽人之流困扰,也被经常目光短浅的人类扩张侵犯,许多精灵决定简单地收拾离开。因此,精灵在大陆的存在落到了两万五千年前tel-quessir到达以来的最低点。 最近在永聚岛发生的时间-不止卓尔精灵毁灭性的进攻-说服了精灵他们不能只是背朝世界幻想生存.大撤退现已结束,精灵开始缓慢开始在费伦上建立更强的存在.但很清楚.占据数千里森林的精灵帝国的世代一去不复返了。 [精灵]卓尔精灵社会简介 没有多少地表居民知道卓尔精灵社会的真实情况。与此有关的传说中充满了梦魇般的事物:地下城市、强大的魔法,以及黑暗精灵那与地表血亲迥然相异的坠落且妄尊自大的文化。 体现了更多事实的说法是卓尔精灵社会由女性统治,以及卓尔精灵们与蜘蛛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和蜘蛛一起生活甚至有可能崇拜它们。卓尔精灵一般被认为是残酷、奸诈的蓄奴者。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知道什么呢?在一位女性卓尔精灵大法师和爱打听的伊尔明斯特的帮助下,我们将要对此一探究竟。 身份和阶级 卓尔精灵社会是一个稳固的母系社会,女性们占据着政府、军事和家庭中所有的权力和职责位置。男性们是颇具战斗力的战士,或者成为次流的司祭或巫师。在卓尔精灵的聚居地外很少能见到没有女性领导者的卓尔精灵。 男性指挥的卓尔精灵团体一般只有两种。一种是敢死队,另一种是拒绝接受传统卓尔精灵社会结构的弃民。 社会身份是卓尔精灵的世界中最重要的事情。提升自己的权力是卓尔精灵社会中的终极目标。而暗杀偷袭则是达此目地的完美手段。在城市周围必须如此行事必须小心谨慎,对敌对家族公开谋杀或开战将会引来卓尔精灵残酷正义的当头猛击(惩罚的原因并不是行动本身,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粗俗无礼的在公众面前大打出手。) 但在城市的巡察范围之外,力量就是公正,家族或商业宗族经常在幽暗地域的野地中公开较量。 蜘蛛与卓尔精灵 卓尔精灵与蛛类生物间有着强烈的联系。大多数卓尔精灵敬拜他们的蜘蛛神后─罗尔丝。罗尔丝的女司祭们统治着卓尔精灵社会,而罗尔丝的试炼也被加诸于很多初露峰芒的卓尔精灵(六级或更高)身上。试炼是对能力和忠试的检验,而试炼的结果被认为是绝对可信的。试炼失败者将为之付出可怕的代价。 通过试炼者得到的奖赏是社会地位的提高,通常还伴有司祭阶级的立即提升。其它非司祭卓尔精灵会被女神派去执行一个任务,这通常是针对地表世界某个特定目标的危险任务。 即使那些不敬拜罗尔丝的卓尔精灵也与蛛类生物有强烈联系。蜘蛛和与之类似的生物常常在卓尔精灵聚居地栖居,并且经常出现在卓尔精灵雕塑﹑绘画和服饰中。举例来说,卓尔精灵门的框架和雕纹总是夸张地重复表现着爬行的蜘蛛。卓尔精灵的房屋也常常点缀着逼真的灰色半透明蛛网状壁挂或吊帘。 甚至逮人游戏,特别是年幼的卓尔精灵节日时在庭院中进行的捉迷藏游戏,都被称作“蜘蛛狩猎”。在任何战斗或其它情况中,一个卓尔精灵死前的奋力搏斗都被称为他的“最后一咬”。 社会组织 卓尔精灵有两种主要的社会团体:相对来说不甚重要的(依照罗尔丝神后女司祭们的说法)商业宗族,以及刻版庞大的贵族家族。事实上,这两者对于卓尔精灵的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 商业宗族极赋组织性。它们通常由一个“内圈”或最具经验和(或)财富的商人成员组成的议会领导。而负责交易的小队通常由男性领导(特别是处理那些“没什么意义”的交易或与外来者的危险交易绝对都是男性的工作)。 一个商业宗族的内圈主要由通过或避过了试炼的男性巫师构成。虽然很多成员都来自各种卓尔精灵社会,但商业宗族并不会因为与地表世界交易而内心不安。事实上,很大一部分“次圈”的成员(或者说经理)是卓尔精灵外的其它各式种族。 商业宗族的最低阶层被称为“资产”,这个阶层几乎全部由非卓尔精灵构成。他们是商业宗族的劳工和士兵。通过所有成员的分工合作,商业宗族与外部世界的贸易连系使贵族家族的生存成为可能。 贵族家族由主母领导。主母是一位高级司祭,在敬拜罗尔丝的卓尔精灵社会里,她的统冶权力是绝对的,居其下位的女司祭们(通常是她的女儿)负责推行她的命令。所有有着主母血统的女性,按照年龄由长至幼的顺序地位由高到低,虽然在完成训练并成年(度过青春期)之前她们并无任何权威。 位居主母女儿之下的是家族的男性要人:武技长(战士们的领导者)﹑(首席)家族法师以及待父(主母当前的配偶)。这些位置可以兼任,甚至可以由传统上位居其次的阶层─家族的男性嗣子担当。 男性嗣子的地位也由年龄决定:长子﹑次子﹑第三子,一直这样顺序下排。幼小时他们不能抬头看其它卓尔的脸。除非别人先和他们说话或者命令他们说话,否则他们也不能随便说话。这样的待遇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自己在黑暗社会中的次要地位。 男性嗣子之下是家族的“战斗指挥官”们(经验丰富的战士,在武技长的指挥下带领巡逻队﹑攻击队和守卫),以及次级家族法师们(由首席家族法师指挥)。 在这些“血缘”成员和家族官员之下是普通战士﹑工匠﹑仆人和奴隶,他们的地位按上面的顺序逐个递减。他们的地位也可能会因主母一时的兴致而改变。而主母自己的地位则会因她的死亡(多半是死于她某位女儿之手)而改变。 在敬拜罗尔丝的卓尔精灵群落中,杀死一位正受罗尔丝宠幸的主母是个致命的罪行。所以主母可以统冶她的家族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之久。罗尔丝的魔法会维持她们的生命,而主母们也会竭尽全力取悦罗尔丝以维持并加强这一切。对一位主母的暗杀通常是失去罗尔丝好感的惩罚。它通常标志这个家族前进方向的变化,或者,如果这个家族较弱但却有较强敌人的话,这就是家族灭亡的前奏。 如果城市中某个家族公然攻击另一家族,但又没能在一次攻击中将对方斩草除根,受攻击家族的幸存者可以要求城市的正义惩罚发动攻击的家族。这时城中所有的家族会联手铲除攻击的家族。那些长年累月用刺客或破坏者暗中交锋的家族会被城中的执政议会强迫进行一次直接的战斗,战斗的规则和前面所说的一样。这种没有真正赢家的战斗模式使得卓尔精灵的内部斗争被严格控制着,卓尔精灵聚居地也因此免于被连续不断﹑残酷血腥的斗争搅成一团糟。 多数卓尔精灵内斗因为上面所述的原因而以接连不断精心策划的诡计偷袭以图不断取得较小胜利和优势的方式进行。背地里的阴险密谋﹑暗巷中的淬毒匕首﹑手段邪恶的贸易对抗以及各式各样的肮脏交易都是卓尔精灵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黑暗精灵的待人方式 卓尔精灵从不信任其它生物,这其中也包括了(或者说,特别是)其它的卓尔精灵。其它生物要和如此偏执的种族建立亲密关系可谓难上加难。 也许卓尔精灵会和那些与之平起平坐的种族(卓尔精灵不承认任何种族位居其上),比如灵吸怪或杜尔加矮人,在一种停战协议﹑苛刻条件﹑细微恐吓﹑魔法和互利条约的混合物下打交道。在敬拜罗尔丝的城市中只有少数例外的卓尔精灵个体会完全信其它某个生物(并且能活着说出这事)。相信他人的卓尔精灵在伊丽丝特瑞的敬拜者中比较常见,但既使是要得到他们的信赖也十分不易。 卓尔精灵是费茹幽暗地域己知文明中分布最广﹑力量最强的。但不断的内斗和对个人权力和商业利益的极强欲望总是阻碍卓尔精灵聚集起来一同努力对抗敌人。这也许是很多寇涛鱼人﹑袋衣怪和Disir群落一直完好无损的唯一原因。如果卓尔精灵真的准备战斗的话,他们可以轻易扫平那些较弱的邻居。 统冶其它所有地底种族(甚至包括强大的夺心魔和奴心鱼)是卓尔精灵的终极目标,用罗尔丝的司祭的话说就是“卓尔精灵天命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则是消灭卓尔精灵外的其它一切精灵,这其中也包括了掠夺他们地表的土地和财物。但罗尔丝和她的司祭们并不提倡任何类行的“圣战”。罗尔丝认为她的子民服待她的最佳方式就是卓尔精灵社会中个体﹑集团﹑宗派以及司祭各自奋斗竞争,而各卓尔精灵群落也应分头努力。正因如此,卓尔精灵才不断变强,且不会有颓废﹑软弱和懒惰滋长。 当某个聚居地的人口过多时,卓尔精灵甚至会自相残食。只有已成年者会被当作食物,幸存下来的年轻卓尔精灵会被视为群落的未来。某些时候人口压力会造成如此结果,是因为这些聚居地认为派出远征队四处寻找新居住地很可能激怒强大的邻居。 卓尔精灵统冶和影响的进一步计划总是被那些对计划最有热情者─不满于自己现在地位的卓尔精灵支持着(如果这个计划对他们有利,又对他们没什么威胁的话)。地位低下的卓尔精灵通常支持那些公然发动战斗或与其它卓尔精灵作战的计划。 如果说卓尔精灵对待同类时就已十分阴险狡诈,那他们与其它种族打交道时的狡诈程度比起同类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会十分爽快地与其它种族“协商”诸如边界﹑贸易﹑和平一类的问题。但当协议或条约不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时,卓尔精灵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撕毁(在卓尔精灵眼中,与“弱小种族”订下的协议并不是什么必须遵守的东西)。大多数种族和卓尔糈灵打交道时都学会了要谨慎警惕,而且为了止欺骗诡计,在与卓尔精灵接融时都应该留上几手。 地底侏儒憎恨卓尔精灵胜过一切。相应地,在幽暗地域中也没有什么生物比地底侏儒更让卓尔糈灵乐于杀害。卓尔精灵的传统敌人还包括了矮人﹑人类以及其它一切精灵。杜尔加矮人﹑灵吸怪和幽暗地域中较弱种族都是卓尔精灵交易的对象。但除了最世务﹑最富经验的卓尔精灵商人外,其它卓尔精灵从不信任这些种族或待之如友。 但不能因此就说卓尔精灵是一群不守规矩﹑无法预测、忙于进行永无止境内战的乌合之众(“事实上”,伊尔明斯特说“更为恰当的描述是;卓尔精灵是一窝坠落,执迷于地位,进行着永无休止的内战,但又从不让其失去控制的毒蛇”)。没错,他们总是为了个人权势而努力,但他们的奋斗是被规则和对集体的忠诚控制着的。 既使某些卓尔精灵脱离了家族﹑统冶者或聚居地的统冶,他们也会本能地聚成群体。对于这些常常在剑尖下生活好战份子来说,能否存时常取决于己方的数目﹑战木手段以及是否有可以信赖的战友。 奴隶 某些地表居民了解的关于卓尔精灵奴隶交易的传言确是事实。一些人类贩奴者(主要位于卡门森﹑特伊以及东方国度中的万马平原)和兽人贩奴者(遍布于北方疆域)和卓尔精灵进行交易,并且学到了绝对不能信任他们。卓尔精灵对奴隶的健康状况远没有地表居民那么看重。对地表奴隶贩子来说,奴隶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商品,由于害怕降低奴隶的价值,所以若非必要他们不会伤害奴隶。但对于大多数卓尔精灵,奴隶不过是一双手,没什么限制需要顾虑;如果奴隶被杀,还有成千上万的替代者可以接替他。 奴隶必须给贵族让路,并且不能抬眼正视任何卓尔精灵。奴隶也只有在得到卓尔精灵贵族允许的情况下才能携带武器(通常仅仅是在角斗式的〝娱乐性〞格斗或家族遭到攻击需要防卫时)。 在卓尔精灵社会中,奴隶通常是地精或类似生物:地精﹑兽人﹑大地精等。祟精和袋衣怪太矮小﹑好动且喜爱独自行动,所以成不了好奴隶(大多数卓尔精灵是这样认为的)。而特洛尔和巨人这样的生物又太魁梧强大了。卓尔精灵只有在战斗中被俘才会成为奴隶,特别是那些欠债者或者其家族拒付赎金将其赎回的贵族。某些卓尔精灵社群里跟本没有卓尔精灵奴隶,在那里俘虏或危险犯人不是被用作祭品就是被直接杀掉。 人类是很有价值的奴隶,但除非他们没有战斗和魔法技能,否则会被认为十分危险。人类工匠是最具价值的奴隶,但他们很少能在黑暗残酷的卓尔精灵居住地中存活很长时间。 卓尔精灵风俗 有限的空间限制了《卓尔精灵全史》中各各方面的内容,从黎明时光(沉降之前的漫长岁月,那时卓尔精灵生活在可怕阳光照耀的世界中)到现在卓尔精灵广泛地控制着幽暗地域以及其中无尽的财富和魔法力量的时刻。 但这里将给出一小部分对在游戏中对地下城主有用的信息。例如黑暗精灵表示投降的姿势就是抛下武器,双手下垂至一个膝盖,等待对方把自己带到有权利受降者身前(通常是一位男性卓尔精灵把他带到女性卓尔精灵面前)。 卓尔精灵喜欢接受按摩或按摩别人——长时间、手法到位的按摩伴有清香油、热水和蒸汽,这很接近于卓尔精灵心目中最奢侈的享受。 卓尔精灵喜爱魔法,当支配强大的魔法力量时,他们会感到狂喜。新的法术和效果也使他们着迷。 卓尔精灵热爱美丽─雕刻之美﹑器物之美(特别是武器)以及身体之美。卓尔精灵不论男女都乐于炫耀自己的体格。而任何显露出有生理缺陷的小孩都会被杀死。 卓尔精灵聚居地会庆祝一些一年一度的节日。而当巫师﹑战士和女司祭从他们十年或数十年之久的训练中毕业后(在此期间他们体验了卓尔精灵专长的全部三个分枝:巫术﹑司祭教导及武器训练),通常会有一次狂野的庆典。其中包括了敬拜罗尔丝以及召唤那些服待罗尔丝的妖魔。 很多卓尔精灵群落也实行所谓“血祭”,这些群落中少年卓尔精灵不论男女要想成年必须在此仪式期间杀死一个地表的有智能或强大危险的生物(比如人类武士或巫师)。如果这个聚居地离地表较远,那商业宗族就会高价提供俘虏,除去他们的武器,然后供年轻卓尔精灵猎杀。 那些周围不远处有路通往地表的卓尔精灵群落往往举行“奔猎”:一场在地表迸行的狩猎和狂欢。(要搞清是卓尔精灵管这叫“狩猎和狂欢”,地表居民则称其为“乱闯和杀戳”)奔猎每年举行一次,群落中所有能走路的卓尔精灵都会参加。但在袭击地表居民聚居地的过程中,似乎总有很多卓尔精灵的刀剑不慎意外地砍在其它卓尔精灵身上。第一次参加奔猎的年轻卓尔精灵都期待着在此期间完成他们的血祭。卓尔精灵喜欢不断改变这个年度大事进行的时间,以防止地表居民聚居地雇佣安排强大的守卫队对他们严阵以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经过训练﹑体验和反复磨练,卓尔精灵可以习惯光照,并且既能使用夜视也能使用正常视力。这个过程需要大约十年的时间。卓尔精灵中一般只有经验老道的地表匪徒和传统上在烛光下学习的巫师才能不受光线的妨碍(见《怪物汇编》的卓尔精灵条目)。婚姻及家庭生活 在那些敬拜罗尔丝的卓尔精灵贵族中,女性可以自由地挑选或抛弃(有时是简单的分离,但更多时候是杀掉对方)男性。即使在卓尔精灵平民或有其它信仰的卓尔精灵中,婚姻依然是件很短皙的事。婚姻通常迟续数年到十年左右,并且总是有重新结合的可能。在商业宗族中,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要结亲的男方必须是此宗族的成员,或者是已加入此宗族的外来者。这个加入宗族的行为是永久的,通常如果此来者想要离开此宗族,那他面临的将会是死亡。在贵族家族中,出于家族荣耀的考虑,来自其它家族或出身平民的男性在婚姻中会被授与女方家族的姓氏(只是暂时性的)。 扶养孩子不仅是直系父母的责任,整个家庭(家族或宗族)都要为此付责。长寿的女性卓尔精灵并不容易怀孕,一般在多产期结束前能生下十个左右的小孩。 卓尔精灵很少活过七百岁,而他们中百分之九十四都会在八百岁前自然死亡。少数个体(通常是那样不用经历任何艰辛者,比如强大家族的主母)能活过一千岁,变得衰老枯僵。卓尔精灵在六百岁前并不会在容貌上显露出其年龄。 服饰和家徽 大部分的卓尔精灵都披着一种被称为“披哇弗沃”的有防御作用的魔法斗篷。在斗篷领口下,多数卓尔精灵都戴着一个项袋。贵族用项袋来装自己家族的家徽,而平民用它装一块显示他所服待的家族或所属商业宗族的黑色金属牌。 在一座卓尔精灵城市的街道上,一般只有“第一家族”(势力最强的家庭)的成员和下属会公开显露出自己的家徽(在斗篷别针上,缝在斗篷或上衣装饰上)。其它较弱家族的家徽通常可以在其据点的墙壁和门上出现,在这些据点之内,家徽常被公开穿戴着。 贵族家族的家徽上面刻有一些独特的图形,通常可以作胸饰使用。所有家徽都有几项相同的魔力,而其它次要能力的详情则只有此家族的成员才知道。 举个例子,杜垩登家族(英雄崔斯特就出自此家族)的家徽是蜘姝形的,蜘蛛的八只脚上各拿着不同的武器,背部隽刻着“DN”两字,也就是杜垩登家族古老﹑正式的家号“德蒙纳夏斯巴农”的简写。 卓尔精灵的建筑和居住地 卓尔精灵在设计建筑和过道时都尽力模彷蛛网的形状。陷井和坠墙会迫使入侵者朝“蛛网”辐射的中心前去,而在那里等待入侵者的则是整个建筑中最强大的卓尔精灵。 既使是一座简单的住宅,其中通常也设有用以阻挠入侵者的机关陷井,比如“弹簧枪”(一种由黑色纤细的姝丝或蜡线触发的十字弩)。 卓尔精灵平民住在洞穴或有着围墙﹑避难用地下室和坯状建筑的圆顶房屋中。它们总是修建装饰得尽可能漂亮,并且随着主人财富的增加,它也会被扩建得更加宽大宏伟,直到它变得如富有的商人﹑商业宗族及贵族家族的豪宅一般为止。 要想对大型卓尔精灵城市有所了解,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典型例子:魔索布莱城,崔斯特#8226;杜垩登(少数几个在地表世界广为人知的卓尔精灵之一)的出生地。它座落于一个两英里宽﹑一千英尺高的洞穴中,其中居住着两万名卓尔精灵。按照卓尔精灵的标准来看,魔索布莱城并不是一座大城,但它典型地体现了卓尔精灵文明中完备的武装和组织下的残忍。魔索布莱城始建于五千多年前。城中的“第一家族”班端家族从建城之初就已存在。它的居处是城内所有贵族宫殿中最宏伟的,高耸的蕈群遮蔽着南边贵族们居住的高台。班端家族拥有二十座巨大的钟乳石柱和十座石笋,全都经过了精心的装饰雕琢。整个建筑群表面几乎每英寸都被鬼火照亮,外围的哨塔呈蓝色,中心巨大的圆顶屋则沐浴在亮紫色光辉之下。 城中其余的建筑没有班端家那么状观,但在魔索布莱城中,没有一块石头被留在其自然形态下。一代代的卓尔精灵工匠(以及在他们指挥下的奴隶)都尽其所能追求完美,用寂静的魔法热能在城堡中刻下一行又一行的饰纹。 魔索布莱城是卓尔精灵士兵和其它平民的家。统冶他们的是城中六十七个被认可的家庭(贵族家族),这些贵族约有一千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力量和影响力而互相争斗。每个家族都由一位身为罗尔丝高阶司祭的主母统冶。荣耀显赫的执政议会由城中最强大的八个家族的主母组成。通过她们的裁决﹑密谋和竞争,罗尔丝扭曲的法则统冶着这个城市。 魔索布莱城洞穴是城市的生产区,没有一个卓尔精灵生活在那里。上百名兽人﹑地精奴隶在此放牧洛斯兽,以供给城市所需的食物(城中餐桌上其它鲜贷美味则来自在隧道深处的捕猎,或是和以杜尔加矮人为主的外来者的交易)。洛斯兽被蓄养在冬尼加顿湖(其实也就是个不大的池溏)中一个被苔藓覆盖的岛上。 魔索布莱城的入口(通向提尔#8226;布里契,全城最东端的洞穴)是一座精雕细琢的拱门,整座拱门被柔和的蓝色魔光照亮。拱门内有两个十五尺高的巨大蜘蛛塑像。如果有入侵者试图通过拱门,这两座塑像就会活动起来,而使它们行动的魔法连接着一个较小的法术,可以使警报声响彻整个魔索布莱城。 提尔#8226;布垩契是魔索布莱城的最高点,从那里可以鸟瞰城中其余部分的辉煌景色。一条木质阶梯把它和学院连接起来。只有学院的教员和学生才能来这里。 整个学院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大型建筑。最重要﹑最壮观的建筑是蜘蛛教院,罗尔丝女神的蜘蛛形传道所。重要性和外观仅次于蜘蛛教院的是拥有优雅曲线和很多尖顶的术士学校,也就是法师学习魔法的地方。最后造形最简单的是金字塔状的格斗武塔,男性战士们会在这里接受训练。术士学校的入口由巫师(通常是高年级法师学生)把守,并负责向入侵者挑战。学院中大师的习惯姿势是双臂外伸,手肘弯曲,双掌在胸前上下交叠(“这个姿势使双臂和背部过度紧绷”,伊尔明斯特说“而这主要是卓尔精灵性格倾向的结果”)。 城中唯一的时钟是城中心被称为纳邦德尔时柱的巨大天然石柱。在每天结束时,城中指定的大法师会在石柱底端施放魇法火焰。 这个法术的一个循环就等于地表世界的一整天。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火焰会渐渐沿着石柱上升(在红外线视野中发出亮红色光芒),升到柱顶后又会慢慢降下。当午夜整个石柱都冷却变黑时(“纳邦德尔时柱的黑沉死亡”),大法师就会再次施法。 一些卓尔精灵城市有着和地表时间无关的计时方法。它们也许跟踞典礼蜡烛的燃烧计时,也可能每天杀掉一个奴隶或战俘,堆起他们的头颅来记录日期。 关于魔索布莱城中卓尔精灵生活和每日不断的冲突斗争的很多详情都可以在鲍勃#8226;萨尔瓦多所著小说《故土》中找到。崔斯特对于卓尔精灵思考方式和本性的沉思对于那些想要活灵活现地扮演卓尔精灵的玩家来说十分有用。 [精灵]半卓尔精灵 自基于aDND规则的《半精灵之书》 译者:织羽 半卓尔精灵是所有社会的弃民。卓尔精灵痛恨他们,杀死他们的双亲。而其余的精灵可怜他们,夺取他们的生命以终结他们的不幸。其他种族的生物则因其卓尔精灵的血统而害怕他们。然而并非所有的半卓尔精灵都是邪恶的,他们倾向于中立邪恶阵营。因为有那么多人恨他们,世界在他们看来是处处杀机,得在每个角落都要小心保护自己。许多半卓尔精灵自暴自弃,至少经常使自己处于不必要的险境中。 卓尔精灵混血儿的肤色自浅灰至暗灰色均有,眼中闪动着与其精灵血亲相同的火焰。眼瞳的颜色几乎非黑即红,但也有罕见的蓝色或棕色。其发色通常是白色或银色,不过长有金棕色或褐色的头发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他们的耳朵和其他半精灵一样又长又尖。卓尔精灵混血儿继承了某些卓尔精灵的特点,但须生活在幽暗地域方可保有这些能力。其一,他们有10%的基本魔抗力,自第二级起每升一级魔抗力增加5%,其卓越的红外视觉使之能在90英尺开外识辨物体。他们还同样有特有的类法术技能,除非身为牧师或法师,否则这种天赋不会显现,因为这是源自精灵血统的技能。 基本数据: 身高:55/60英寸(男/女)修正值1d12 体重:100/110磅(男/女)修正值3d12 力量3~18敏捷8~18体质6~17智力8~18感知:3~18魅力5~17 年龄:基准值15,修正值1d4,最大值70+3d20,35岁后为中年,60岁为老年,70岁为垂暮老者。 等级限制:战士15级,游侠15级,法师不限,圣骑士15级,德鲁伊9级,盗贼15级,诗人12级。 [精灵]魔裔卓尔draegloth 半炼狱生物,魔裔卓尔,卓格罗斯Half-fiend,draegolth 大型异界生物(混乱,邪恶) 生命骰:6d8+12(生命值39) 先攻权:+2(敏捷) 速度:30呎 防御等级:16(+2敏捷,-1体型,+2天生) 攻击:2爪抓+11近战;咬+6近战 伤害:爪抓1d6+3;咬1d8+3 面宽/触及距离:5呎x5呎/10呎 特殊攻击:法术型能力 特质:免疫,抗力;黑暗精灵特质 豁免检定:强韧+7,反射+7,意志+5 属性:力量22,敏捷15,体质14,智力13,智能11,魅力11 技能:躲藏+7,跳跃+11,卓尔宗教知识+5,聆听+9,无声移动+11,搜寻+10,侦查+9 专长:盲战,强力攻击—— 气候/地区:地底 组织:单独 挑战等级:5 宝藏:无 阵营:一向混乱邪恶 进化:随同职业等级上升 魔裔卓尔是幽暗地域中的一种可怕半炼狱生物,是一位新晋升的女祭司与强大妖魔 一般来说,半炼狱生物的诞生通常都是出于偶然,但魔裔卓尔或许是唯一种经由凡人种族定期、有意地藉由仪式所创造的半炼狱生物。他们的外表看起来是一位八呎高的黑暗精灵,有着乌黑的肤色与一头略带黄色的浓密白发。他们的皮肤十分坚韧,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细毛,且身上满布着强健的肌肉块。他们有四只手,上方较巨大的一对手长了锋锐的利爪,而下方较小的一对手则与母亲相同-魔裔卓尔可用这双手施展法术。他们那野兽般的脸向前突出,形成像狗一样的口鼻,嘴内满布着尖利的牙齿。魔裔卓尔拥有60呎的黑暗视力。他们会说深渊语与地底通用语。 ˙战斗- 魔裔卓尔酷爱屠戮,他们可以毫无惧色地投入战斗。虽然他们具有相当程度的智力,但他们不擅长(也缺乏耐性)去规划任何战略部署。由于他们酷爱那种用尖牙利爪撕裂敌人躯体的快感,因此他们绝大多数都弃武器不用而徒手作战。法术型能力Spell-likeability: 魔裔卓尔每天可使用下列的法术型能力一次,施法等级以6级术士计算-舞光术、亵渎术(Desecrate)、妖火术、邪影击(UnholyBlight);此外,他每天可使用四次「黑暗术」。 免疫Immunities[特异能力]: 魔裔卓尔对毒素、以及所有睡眠效果免疫。 抗力Resistance[特异能力]: 魔裔卓尔拥有火焰、寒冷、电击、酸蚀抗力20点;此外,当对抗附魔系效果时有+2种族调整值。 ˙魔裔卓尔角色 魔裔卓尔通常都会成为法师或罗丝的牧师,其适合职业为牧师。 ˙在诸国度中的现况IntheRealms- 在魔索布莱这座黑暗精灵城市中,每当学院(蜘蛛教院、术士学院、格斗武塔)的学生们毕业时,会在毕业典礼中举行一个可怕的亵渎仪式。在仪式中该届以最高成绩毕业的女祭司将会召唤出一个迷诱魔(Glabrezu,塔纳利妖魔的一种)后与之在罕见的情形下(大约十年一次),该位女祭司将会怀胎,而后生下魔裔卓尔。 魔索布莱城的黑暗精灵们将魔裔卓尔的降生视为罗丝的特别祝福,象征着蜘蛛神后宠爱眷顾这位年轻高阶女祭司的家族。该家族通常将之视为击垮敌对家族的时机已然到来的信号,并开始进行消灭敌对家族的计划。当计划开始时,魔裔卓尔往往这场战斗中扮演着致胜的关键—— 资料来源:费伦大陆怪物图鉴《monsterofFaerun》 译者:一凡 [精灵]翼精灵 翼精灵是最为罕见的精灵族。他们是会飞的精灵,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很少能被外人发现。而且由于稀少和与世隔绝,他们的的存在近乎传奇,很多人相信有翅膀的精灵只不过是神话传说或幻想而已。 性格: 翼精灵是高傲的种族,超然于凡事之外,而且不会让这种事物影响他们的生活。翼精灵在所有精灵中是最严肃的,有时在必要性的指导下,显得近乎无情,与其他精灵族一样,翼精灵崇尚美,创造力,还有大自然,但对他们来说,最大的乐趣无疑在飞行。即使不在天空中翱翔,他们也总是双眼望着远方。恰恰与他们对无限天空的热爱相应,翼精灵不喜欢处于狭小的空间中,此时他们会遭受幽闭恐怖症的折磨。身体描述: 翼精灵优雅且极其迷人,身高和人类差不多,不过甚至要比他们陆地上的精灵亲戚们要更加纤瘦。他们的面部更加轮廓分明,也更有棱角一些,他们的眼睛要更大,有金色,天蓝色,翠绿色,或是鲜艳的褐色的眸子。中空的骨骼使他们能飞,但同时也使他们脆弱,但他们的胸部和肩膀都很强壮,能扇动他们华丽的巨翅。他们的羽毛通常是纯白色,也有黑色或灰色,他们的头发往往是白色或是黑色,偶尔也会有金黄或银白色。和其他精灵族一样,他们面部和身体上都没有毛。他们喜欢式样简单而且宽松的衣服,这样不会妨碍他们的翅膀,一般是浅白色,灰色,或是银白。翼精灵比其他种类的精灵寿命要短,五十岁左右成年,很少超过三百岁。和其他精灵一样,翼精灵不需要睡眠,每天有四小时处于冥想的出神状态作为代替。 与其他种族关系: 虽然翼精灵的超然态度甚至使他精灵族吃惊,但他们很少会表现出其他精灵族常有的傲慢与自以为是,他们怜悯所有不具备飞行能力的种族。他们和其他种族交往很少,仅同附近的精灵族保持着友好而简略的交往。对于无法飞行的同胞,他们保持着最深的怜悯,不管是因为后天受的伤,疾病,还是出生时即有的不幸。但无翅或是不能飞的翼精灵们却无法接受这种同情,通常会离开家乡,或是最终死于绝望。 阵营: 同其他精灵族一样,翼精灵重视自由,倾向于混乱状态的各种优雅方面,虽然不如他们居于地上的亲戚们那样的尊敬所有的生命,但一般态度仍是友好的。 宗教 翼精灵是虔诚的种族,但他们最敬拜的神不是柯瑞隆?拉瑞斯安(corellonLarethian),而是艾吉尔?菲娜亚(aerdrieFaenya),掌管天空,气候和鸟类的有翼精灵女神。虽然没人知道他们真正的来源,但翼精灵坚信由于菲娜亚女神的帮助他们才得以幸存至今,他们是最受她宠爱的子孙。有些翼精灵甚至相信他们是最初的精灵族,然而据大多数的翼精灵贤人推测,是假艾吉尔?菲娜亚之手才使他们能和心爱的巨鹰合为一体。 语言 翼精灵的语言轻快流畅,和其他精灵族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但有些甚至在这种语言的基础上发明出了一种相当复杂的手语。许多翼精灵认为会说阿若安语——鸟类的通用语言是一种荣耀,还有少数人会讲一点临近居民语言。 名字: 翼精灵进入成年时,会为自己选一个名字,但特别亲近的朋友之间仍可以用“幼名”称呼。家族的名誉对翼精灵来说至关重要,而家族的世系能追朔到无数个世纪之前,为当初的选择奋斗。 [精灵]有关精灵的历史记录 在爱尔兰最古老的传奇故事和浪漫文学中提到的极早期的居民被称作图尔斯人是闻名遐迩的魔术师部族。传说这个原始部族在战争中曾被盖尔人和凯尔特人击败并被剥夺财产。图尔斯部族享有魔术师或精灵的盛名,他们隐匿而神秘的生活方式似乎使他们的征服者印象十分深刻,深信不疑他们是超自然的生命。 爱尔兰的早期信仰认为自从图尔斯部族被击败后,他们潜入地下成为精灵。每个精灵以坟墓所在地为中心,统治属于自己的一方领土,方式和地上世界里的族长统治一样。据说,被打败的图尔斯人逃到古墓中避难。渐渐地这些古墓被视为通向地下王国的入口,那里有无尽的光辉和喜悦。这些精灵们过着一种无忧无虑,脱离生死的生活。早期爱尔兰小说家的作品表明对古墓部族的记忆不只是对神话人物的异想天开,而是真实的拥有超自然力量的一个群体。我们看到对于古墓居者或仙人的人种学特点的记录尽管零散,但很明确,就象古老的凯尔特神话传说中提到的那样。它们的记录被后代人口相传直至今日的民间传说所证实。 在后一类的精灵传说中,这些精灵总是被描述成住在青山绿林之间的土堆中。当他们的“房子”被人踩到时,他们甚至会现身出来探头张望。而且会表现出人类的“感恩戴德”或者是“以牙还牙”来。这些精灵大部行灾挥?英尺,而女性则更加矮小。他们通常穿着绿色衣服,男性有时带着圆锥型的小红帽。这些精灵喜好表现奢侈,穿着往往华丽庸俗。一般认为他们使用石箭,凭手艺过活,在铁匠和纺织方面尤其出色。他们善用锤子和铁砧,但让人不解的是,他们虽然有极佳的纺织技术,却不得不靠偷窃羊毛和借用织布机来工作。事实上,这些精灵常常会小偷小摸,具有一些品质上的微小劣迹。 这些描述的统一性,让人不得不相信这些精灵存在的真实性。一位非常着名的英国学者说他“完全相信他们的存在,他们是身材比凯而特人更加矮小的一个种族。他们遍布英国”。但是这些学者都从人种学和考古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些传说中的精灵。有些学者将他们和一个非雅利安的人种联系起来。这个种族也是身材非常矮小,懂得纺织工艺和制造工具。而且他们相信死后会在“坟墓”中过着同样快乐的生活。 通过建立这种精灵和古代“侏儒族”的联系,比方说身材上,地理分布上,手工艺水平上,这些学者(比如说坎贝尔)最后得出结论是:“有更多理由相信这些精灵是真实的人类,而并非‘纯粹的凭空想象’。他们的存在也非常真实和具体,而并非人们所说的忽隐忽现,难以触及的精灵。” 从实证科学的出发点,这些学者得出以上的观点也是在情理之中了。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料的不充分”,在这种不充分的前提下,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只能说服“现代科学的头脑”,却未必能达到真正正确的答案。这些精灵的资料大多来自民间的传说,这些传说几乎都是通过囗头言语流传下来的,时间一长,被不同的有着不同叙述习惯,不同记忆能力的人可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了人能够理解的东西在里面。根据这些可能和原来情况面目全非的传说,自然很难归纳出真正的具有本来面目的事实来。 从这些传说看来,“精灵”确实存在于世间。他们很可能是和人同等层次的,或是略高于人这个层次的一层生命。 为支持关于精灵与英国当地土著人相关的某些说法,素来被认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土著人的主要生存地(爱尔兰、威尔士及苏格兰高地)等群岛的某些特殊地带,人们普遍相信的神话故事的主人公大多都是些邪恶之徒,他们伤害牲畜,让孩童沾染疾病等。同时,据说此地以神话人物来消灾解难相当普遍。正如也有很多以储存些小的子弹、雷石或用赞美的善意的词汇来形容那些“好人”来驱邪的。除此之外,目前情况很难保证精灵与土著人有直接联系。任何想找到二者间直接关系的努力无论如何都是徒劳的——一来是由于作为纯种民族的当地土著人已绝迹。 |物种| 精灵(二)(下) 多年来,拉普兰人相信在深山中住着一种他们称作圣沃维(Saivo-Vare)的精灵。这种精灵和他们十分相似,从事相同的劳作、饲养同样的牲畜。不同的是这些精灵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程度,而且生活幸福。他们华丽奢侈,精通魔法。相对而言,拉普兰人认为自己穷困潦倒,命运卑微,需要他人的指引和帮助。 一些拉普兰人有着和这些精灵接触的经历,他们受到精灵的盛情款待,和他们饮酒、歌舞作乐。有人甚至和精灵相聚几周之久,真实地见到了传说中的人物,并接收了他们的劝告与训诫。 当拉普兰人长到成年时,他便会迫不及待地希望拥有那些山林,以便得到那些精灵的保护和帮助。他们用原始的石头、木头标记了精灵可能居住的地方,使之成为圣地。逢年过节、或灾难降临时,他们就会举行仪式,身着盛装,贡献祭品,崇拜或乞求精灵庇佑。这些标记或“圣地”随处可见,也有人认为这些圣沃维的精灵并非神圣,只是拉普兰人经过美化后的祖先。现在学者大多也怀疑这些神话传说只是代表了对上代或是古代人种的编造美化。但是他们苦于两方面都找不到充分的证据——既没有令人十分信服的证据表明这些传说中的精灵纯属杜撰,亦不能说服这些精灵确实存在。但是,通过考古和与其它事件的比较,他们还是倾向于认为这些传说只是人与自然的对抗中,凭空产生的。不过,这些学者同时承认手头的大量资料也表明了古代的拉普兰人和这些英国精灵并不属同宗。 我们在那些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中所见到的,大都是真实的。但是,现在人根据这些故事也凭空创造出不少。现在人就觉得真假难辩,所谓现代人的思维就会迫使人证明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宇宙空间复杂无比,在另外的空间中,或在这个空间但比人略高一个层次的生命,都能展现出在人类看来高不可测的神奇本领来。 就以上所说的神话传说来看,那些精灵或仙人的层次也很是有限,有一部分甚至是邪的生命,于是它们会表现出有些传说中所说的“劣迹”来。也因为它们的层次相对低,才会时常在人前显现,参与到人类的事情中来。而高层次真正的神,常人几乎不可能见得到的。 参考文献: 爱德华·索森伯格《耶鲁综述》1912年第1卷第286-301页 [精灵]精灵的起源和掌故 精灵(theelves),中土最迷人的种族,托尔金的乐趣和骄傲。他多次称他们为他最得意的创造。他花费了惊人的时间构建他们的文化,历史,甚至创造了两套完整的精灵语言:昆雅(Quenya)和辛达理(Sindarin);了解这些,就不难相信他所说的话。 许多人误将托尔金笔下的精灵与英国民间传说中的小妖精混为一谈,实际上他们并不相同。尽管托尔金自己也承认,神话是他创作的基础,但他的精灵和神话中的那个种族在族性上毫无共同之处。 精灵是至上神伊鲁维塔之子(childrenofIluvator)。伊鲁维塔远在日月苏醒之前的古代就创造了他们,赋予他们永生的美貌和华丽的歌喉。他们在远东的星光下醒来,四处游荡,并逐渐创造出语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梵拉(Valar,主神)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种族,但梵拉的死敌,制造邪恶的摩尔克(melkor)听说了他们的存在。他派出黑骑士,将许多精灵劫掠至他的堡垒残酷折磨,最终使他们变成妖怪(Orcs)。 梵拉之一的欧罗米(Orome)一次在中土行猎,偶然听到了精灵的歌声。他急忙回去向其它神祗报告。为了精灵的安全,梵拉发动了对摩尔克的战争,多年后终于击败黑暗之君,把他囚禁起来。战后,梵拉召唤精灵前往赐福国度阿曼(aman,theBlessedRealm)居住,以便更好地保护他们;但只有少部分精灵应召前往。他们分为三大种族:梵雅,美貌精灵(Vanyar,theFairelves),首领是所有精灵种族中最尊贵的英格威(Ingwe);诺尔多,深谷精灵(Noldor,theDeepelves),首领是睿智的芬威(Finwe);最晚到达、人数最多的是特勒里,海上精灵(Teleri,theSea-elves),首领是埃尔威#8226;辛格罗和欧尔威兄弟(elweSingollo,Olwe)。这三大种族合称为光之精灵(elvesofLight);而那些不愿跟来,或中途走失的则被称为黑暗精灵(elvesofDarkness),因为他们在日月苏醒前再没有见过神树的光芒。 梵雅精灵最受诸神之王曼威(manwe)和星辰之后瓦尔达(Varda)的喜爱,此后一直住在阿曼。诺尔多精灵是大地之王奥力(aule)的朋友,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工艺。其中费诺尔王子(Feanor)捕获了两颗神树的光芒,将之注入自己打造的三颗西玛瑞尔宝石(Silmarils)中。但是重获自由的摩尔克毁掉了神树,并在向北逃亡的途中偷走了宝石;费诺尔的父亲芬威也被杀害。曼威告诫精灵不要向摩尔克开战,但以费诺尔为首的诺尔多精灵不听劝告,决定回到中土。他们在阿曼海边为夺船与特勒理精灵进行战斗。 费诺尔夺取了特勒理精灵的船只,带领最忠实于他的精灵渡海来到中土;但他不久便被巴尔罗格(炎魔,Balrog)杀死。此后在精灵和黑暗势力之间共爆发了五次大战。在最后一次战斗(愤怒之战,TheWarofWrath)中,梵拉率领留在阿曼的精灵回到中土,俘获黑暗之君并将其永远地投入太虚(TheVoid)。众多精灵驾船回到不死之国阿曼,余下的翻山越岭继续留下。三枚西玛瑞尔宝石历尽劫难,一枚升上天空成为金星,一枚被投入熊熊火焰,另一枚则被投入大海。这也是千百年后的三枚精灵魔戒:天空之戒(Vilya,Ringofair)、火之戒(Narya,RingofFire)和水之戒(Nenya,RingofWater)名称的由来。 精灵身材颀长,聪慧美丽,举止优雅,目光敏锐。他们最擅长诗歌,文学和音乐,也是中土最要命的弓箭手。只有火,利刃或极度的悲伤可以杀死精灵;当他们觉得一万个世纪太长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放弃不朽的生命,前往灵魂主宰曼多思(mandos)在阿曼的厅堂。 《指环王》中著名的精灵王族里,加拉德丽尔(Galadriel)是金发的诺尔多精灵;她的女婿,利文德尔(Rivendell)的创建者埃尔伦(elrond)则是黑发的诺尔多精灵;她的丈夫塞莱伯恩(celeborn),以及金色丛林的守护者哈尔迪尔(Haldir)都是辛达尔精灵,与特勒理精灵同宗,头发是银灰色。在魔戒被销毁后,几乎所有的精灵都驾船前往西方;只有埃尔伦的女儿阿尔纹(arwen)和少部分黑暗精灵留了下来,成为中土人民口中流传的传说。 [精灵]关于精灵的死亡和转生 转自:龙骑士城堡 由于精灵曾长期居住在Valinor并从Valar那里学到了很多与此有关的知识,精灵们对自己死后的命运有着相当的了解。而人类与Valar没有这样多的接触,他们关于自己死后归宿的理解大多仅仅是猜测而已(译注:其实Valar对人类死后的命运一样所知甚少,帮不了人类什么忙)。 精灵的命运: 精灵认为自身是由F?a(灵魂)和Hr?a(肉体)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两部分并非不可分离。但离开了肉体的灵魂是毫无力量的,而失去了灵魂的肉体也将死亡并最终归于腐朽(参考文献一)。 精灵的是与arda世界同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并非“永生”。精灵把这个世界称为“ardaSahta”(被毁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内,包括精灵和人类在内的所有由arda物质构成的生灵必将由于melkor邪恶力量的影响而饱受痛苦(参考文献二)。对于精灵来说,他们的灵魂会不断消耗肉体,最后只剩下一具若隐若现但也无法毁伤的躯壳;另一方面,精灵也会因过度悲伤或遭受致命伤害而死去(但不会病死),此时他们的灵魂就会离开肉体。 这些“无家可归”的灵魂会受到召唤前往曼多斯神殿(theHallsofmandos),不过他们仍可以自由选择去或不去。确实有少部分已经被melkor腐化了的灵魂由于畏惧可能受到的惩罚而留在了中洲。他们一直在中州大地上徘徊着,并试图夺取其他生灵的肉体。 只要他们自己愿意,被召唤至曼多斯神殿的精灵将获得转生,得到一个与原先一般无二的新的肉体(如果他们原先的肉体依然完整无缺,他们也可以回去,不过这样的事情几乎从未发生)。剩下的精灵或是前往Valinor,或是继续留在在曼多斯神殿直至世界终结。由于精灵的命运是紧紧束缚在arda世界之内的,他们不可能象人类一样离开这个世界。 不过,无论这些灵魂最终作何选择,在此之前他们都必须在曼多斯神殿逗留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如果一个灵魂在他的前生曾犯下某种罪恶,那么他被迫滞留在曼多斯的时间就将更长。有些灵魂甚至会被永远禁锢,Feanor就是如此(参考文献3)。 刚刚获得重生的精灵在各方面都和孩童无异,直至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后,他们才会回忆起前生的经历。而双倍的成长体验和双倍的记忆将使他们的人生远比其他精灵丰富得多。 不过,从未出现过两次(或更多次)转生的精灵,我们现在还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参考文献1)。此外,在所有的文献中唯一有名可查的获得转生的精灵是冈多林(Gondolin)的格洛芬德(Glorfindel),他在第二纪转生,后来还帮助佛罗多他们到达Rivendell。 人类的命运: 与精灵不同,人类的命运并不受arda世界的束缚。埃汝(eru)将死亡作为赐给人类的特殊礼物。当人类死后,他们也将前往曼多斯神殿,但在短暂的逗留后就会永远离开arda世界。他们此后的命运无人知晓。在melkor的阴谋下,很多人类开始对这种未知的命运产生了恐惧。而那些注定要永远活在这个世界里的精灵却无法理解人类为什么会害怕eru的礼物。 也有些人声称,最初人类的生命并不那么短促,甚至和精灵一样是永生的,只是由于melkor的影响才使他们的死亡成为必然。(但精灵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认为melkor没有足以影响一个种族命运的力量)。这种说法来自有关人类早期堕落的传说。 在人类的婴儿时期,还未有任何人死亡之前,eru就曾于人类交谈,告诉人类自己会一直照看他们,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当人类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向他询问时,eru却更乐于鼓励人类自己寻找答案,从中获得发现的乐趣。 此时melkor出现了,他以端庄威严的形象来到人类中间并许诺说,只要人类听从他的指示,他就将给予比eru更多帮助,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开始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人类一天比一天更加依赖他,害怕失去他。当人类在melkor面前提到eru后(当时人类只听过eru的声音),melkor暴怒起来,并把eru说成是准备吞噬人类的黑暗力量。之后melkor就离开了这些人。 失去melkor的人类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凄惨困苦的日子,笼罩在他们四周的黑暗挡住了阳光。终于,melkor再度降临了,黑暗中的他如火炬般耀眼,所有的人都拜伏在他脚下。他们为melkor建造了神庙,并发誓终生侍奉他。然而,此时的melkor也不再象当初那样慷慨大方地给予人类礼物或知识。人类必须奉献其他东西,甚至犯下罪恶才能获得melkor的恩典。在此之后,eru只和人类进行了最后一次交谈。他说,纵然人类已经抛弃了他,他仍掌握着人类的命运。他将缩短人类的寿命,让他们死后来到他的面前,认清到底谁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宰。 从此之后,陆续有人开始死去。于是人类又来到melkor那里寻求帮助。而melkor终于撕下了面具,不再隐瞒自己的计划。他给了人类两个选择:顺从他,或是更快地死在他手下。他奖赏那些最积极服侍他的人(这些人通常也是最残酷的),而把那些敢于公然反对他的人们烧死在神庙中。最终一些人类开始向西逃往大海,但却把自己主动送到了这个死敌的面前(参考文献4)。(译注:此处语焉不详:我的理解是,那些本指望逃离melkor的势力而向西穿越蓝色山脉来到Beleriand的人类,却发现自己实际上直冲到了melkor的老巢angband的脚下,并因此不得不与精灵组成联盟直接与melkor作战) 参考文献: 一、Historyofmiddle-earth,vol.10,ThelaterQuentaSilmarillion:Lawsandcustomsamongtheeldar 二、Historyofmiddle-earth,vol.10,ThelaterQuentaSilmarillion:ofFinweandmiriel 三、TheSilmarillion.OftheReturnoftheNoldor 四、Historyofmiddle-earth,vol.10,athrabethFinrodahandreth [精灵]精灵语音乐性略谈 作者:水支转自:龙骑士城堡 精灵语是——极富音乐性的语言,优美、高雅、动听。 这样一个“常识”,对魔戒读者,或者说奇幻读者来说都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本来,不过是一部两部一批两批小说而已,作者是老大——作者大人说,动听,当然就是没有疑问的动听的语言。但偏偏魔戒的作者大人,敬爱的托托不仅说了“精灵语”aBc,还当真把这种语言给“创造”出来了。拿着精灵语一学,有趣之余,也有若干想法,比如,精灵语的“音乐性”就是一例。 最开始有这个想法,是看到介绍精灵语的教材里提到,精灵语的灵感来自芬兰语,然后就得到了费费大人的介绍,说芬兰语是一听上去实在有一点点可以用“不算好听”的来形容的语言。一时意动,倒真想谈谈精灵语的“音乐性”的问题了。 这里首先声明,我没有接触过芬兰语,对芬兰语的发音系统究竟如何脑子里是一片白。同时我认为托托虽然以芬兰语为灵感创造了精灵语,但是后来的改动和变化是很大的,并参考了大量印欧语系的其他语言,所以在发音体系上大约和芬兰语也不会相同。好在,精灵语的发音体系我是可以找到资料的,所以拿出精灵语来研究研究倒不成什么问题。 其次,作为一个“音乐性”强弱的对比,我打算用另外对大多数看到这篇文的人来说不算陌生两个语言的发音体系作为例子。其中一个音乐性差的——是的,就是英语本身。我个人认为,精灵语和它相比,确实是“音乐性”很强的一种语言。但另外一个,则至少音乐性元素不比精灵语弱(个人认为更强些),就是——(烟花!鞭炮!鸽子!)汉语^^。 所以,作为前言要说的就是——第一这篇文并不是那种看着会吓死你的什么技术文,里面提到的原理和知识都非常简单,应该初中生就没有问题了。第二例子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东西,只是我们过去不注意而已。第三——喂喂喂,好歹也来爱爱国见识见识你你你还有你平时说惯了的中国话的伟大嘛!^0^ 问题一 什么是语言的“音乐性”。 学过初中物理的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乐音”和“噪音”的物理学定义的问题。 “乐音”是一种在听觉上让人感觉和谐、优美、舒适的声音,其物理表现就是频率波形变化有规律,古典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典型的乐音。 “噪音”是一种在听觉上让人感觉混乱、烦躁、刺耳的声音,其物理表现就是频率波形变化无规律,比如拉锯子的声音咯^^。 当然啦,音乐发展到现在,就有人要听混乱、烦躁、刺耳的声音才爽,那是另一回事,如果你要把重金属乐里面很多可怕的声音也说“我就说那是乐音”,我们就没办法讲了。这个呢——稍微叉开点儿,人类感觉“爽”和感觉“和谐、优美、舒适”是不能划等号的,人即使从生理发育上来说往往也需要疼痛、压迫等等刺激,所以“噪音”也可以让你的精神感觉“爽”。啊,对了,特别提一点,作为性冲动的那种“爽”,往往和噪音刺激有类似的特点,因此大家还不要把“性感”的声音、有“磁性”的声音和“乐音”混为一谭了(简单一点儿说,你听古典音乐和听摇滚乐,觉得哪个更“Sex”一点呢^^)。 好,“乐音”、“噪音”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语言的“音乐性”。 人的发音器官,即可以发出乐音,也可以发出噪音。 我们发出的乐音,在语言学术语上叫做“元音”,也就是说,你发元音的时候,你发出的这个音在频率波形上表现出来是有规律变化的。元音给人清亮、明晰、爽朗的感觉。至于那些音是元音……55,难道学了那么久汉语和英语大家都不知道吗。汉语里有十大元音音位,我们熟悉的也有aoeiuüeier八个,用汉字表示就是“啊、哦、鹅、衣、屋、鱼、诶、儿”。另外两个大家不熟的就暂时不说了。至于英语里面,常用的也有aeiou嘛。 而我们发出的噪音,在语言学术语上就是“辅音”。比如汉语的所谓“声母”bpmfdtnlkghjpxzhchshrzcs再加上一个ng。而英语里面也不少,很多写法也差不多啦(虽然读音是不一样),总之应该很容易明白的。 而语言的“音乐性”,就是指语言的“乐音因素”和“噪音因素”的对比。即,元音在发音体系里的地位和辅音在发音体系里的地位的对比。 问题二 汉语被称为“富有音乐性的语言”的理论依据。 这个我们和英语来作对比(大部分印欧语系的语言都可以以此类比吧)。 汉语的“乐音因素”比英语的“乐音因素”高,英语的“噪音因素”比汉语的“噪音因素”高。 汉语有十个元音音位,具体是哪十个也不麻烦多看了,就是说有十个“单元音”(只发一个音)。另外,汉语有九个双元音,就是两个元音组合起来发音,比如说“棉袄”的“袄(ao)”,“欧洲”的“欧(ou)”,“开始”的“开(kai)”(说明,拼音里用er表示的不是双元音,因为er实际上只是一个音“儿”,不是e和r拼起来发的对不对)。但是这还不算怎么样,最重要的是汉语还有很多语言里不大常见的三元音,三个元音自然是三个元音拼在一起,比如“飘(piao)”那个“iao”,还有“有(you)”那个“iou”(我们写拼音时省略了i,但是i是存在滴!)。汉语里的三元音一共有四个。三元音的存在,说明汉语里面“乐音”的发音的丰富。 相对的,英语有十二个元音音位,这个比汉语多,有八个双元音,要少一个。但是,英语里面没有三元音,也就是元音发音不够丰富。 然后就是拼音的问题了。 汉语的每一个语素(就是字啦),辅音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辅音的音节非常多并涉及大量常用字,相反,没有元音就是绝对不可以的。 除了很特殊的两个元音音位外(就是我没提到的那两个——唉,变态音位啦,不理它们,用也很少用),其他每一个汉语的元音和双元音和三元音都可以不要辅音单独成为某些字的音节。比如,a(啊阿呵吖锕嗄腌),o(哦噢喔),e(饿哦额鹅蛾扼俄讹阿……太多了),i(一以已亿衣移依易医乙仪亦椅……更多——注意哦,我们虽然拼音里写的是yi,但是那个y只是个占位符号,不是一个辅音哦,这个音节只有i一个元音发音啦),u(无五屋物舞雾误捂污悟勿……和i一样,注意拼音里写的wu,w只是占位符号),ü(与于欲鱼余遇语愈……)。还有啦,“傲(ao)”、“爱(ai)”、“儿(er)”、“诶(ei)”、“亿(ie)”、“压(ia)”、“瓦(ua)”、“我(uo)”、“月(üe)”、“要(iao)”、“有(iou)”、“外(uai)”、“为(uei)”,通通是常用得不能再常用的字了吧,这些以及和这些发音相同的字全部是纯元音的音节。(对了,里面有些和拼音习惯不合的,那是拼音的剩写和避免“误会”而采取的措施,比如说“我”其实发音是uo,但我们写拼音写的是wo,是汉语拼音书写方案里规定u元音开头的时候用w占位表示,结果倒好象是个辅音加原因拼的——其他类同)。 另一方面,辅音不仅可以经常不要,要的时候限制也很死——一点,除了两个鼻辅音n和ng(是用两个字母表示的一个音η)外,其他辅音不能用在音节末尾,也就是说音节末尾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辅音的。另一点,只有单辅音没有复铺音,就是不会有两三个辅音并在一起拼的时候。 来看英语。 英语的一个语素(就是英语一个“词”),除了极个别之外(如a,air,eye,ear),几乎每个节或前或后都有辅音(自己去翻单词表),比如“an”就有尾部的鼻辅音n。当然,英语的单元音基本上都可以用在一个词的开头作为一个单一的音节,如utter,就可以看作音节Λ和音节ter的组合,但这样的单元音不仅发音弱,而且经常被前面的辅音结尾吞并。 另外,辅音在英语里使用非常灵活,前前后后,每个都能放。辅音的组合里也有复辅音。比如说“screen”,那个“scr”就是三个辅音一并放在前面。再比如“think”,就是“nk”两个辅音一并放在后面(不过th不是复辅音啦,大家该知道它是发一个音θ的)。 综上所述,简单一句话,讲汉语的时候,我们绝大部分时候在发元音(乐音),而讲英语的时候,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辅音(噪音)——这就是汉语比英语更富“音乐性”的根本理由。 问题三 精灵语的语音体系又如何呢? 首先我们来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精灵语被老外称为“富有音乐性的语言”的。 这在根本上,是托托对精灵语发音的一个要求—— 托托说,英语发音习惯性有忽略多音节词中的元音的倾向,如弱化略读多音节词中的元音,可是,发他的精灵语的时候,每个元音必须发地清楚明白。(这一点大家可以联想汉语里对发音所作的“字正腔圆”的要求)。 以及,昆雅语(即所谓最富音乐性的古老精灵语)对词尾的辅音和复辅音要求严格,也就是尽量不用的意思。据说当初托托刚开始造精灵语时没有这样要求严格,但后来他参考了音韵学的知识后,最终决定严格要求的。所以虽然在精灵语语音表里,托托确实列出了一些复辅音,但是托托在实际的造词活动里似乎就没怎么用到过。 那么也就是说,精灵语的“音乐性”无疑也是在加强元音因素,降低辅音因素上下功夫。 但是,个人认为精灵语的元音因素还是不太够。 第一,精灵语里有十个单元音和六个双元音,没有三元音这种东西。(这是最主要的) 第二,到底都是印欧语系一类的,没有辅音的语素是很少见的。元音单独起作用的时候很少。不过,按托托“每个元音发音必须清晰”的要求,并且严格控制词尾辅音后,至少那些词首的元音音节就不能被略读和弱读,这样就可以增加整个语音流中的元音因素了。(这一点和汉语就非常相似) 问题四 清辅音和浊辅音 这个是我最近听一个研究音韵的家伙讲的,但是在正式教材里还没有看到过,所以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参考。 辅音,噪音,人发出的噪音又分两种,一种是要用声带,也就是喉咙发的噪音,这一种呢,打个比方说吧——他的喉管里发出一阵咆哮——OK,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了。另一种是不用喉咙只吐气流的噪音,就类似于我们的耳语,那种细碎的声音。 前一种被成为“浊辅音”,后一种被成为“清辅音”。 浊音在语音流里能加强噪音的因素。 古汉语有不少浊音,但发展到今天除了四个单独“残余”下来的浊音lmnr外,其余的辅音都是清音。 英语浊音不少,英语里有十五个浊音(所以中国人说英语有一个很不容易被中国人注意的问题就是浊音发不好,你觉得你肯定是发对了,象bdgvw这些音,其实你还没加上喉音,是发错了的——就是总感觉没有老外说出来那么“磁”那么“沉”)。但是和古英语比起来,已经有了浊音清化的现象。 至于精灵语,我数了数,有十四个浊辅音。 所以诸位精灵GGBBYY们,还有精灵JJmmNN们,厚厚厚——说话都还是蛮“磁”但是不够清亮的。 问题五 有关声调的问题。 在提到汉语“音乐性”的时候最后还提了声调,汉语有四声大家知道,古汉语是“平、上、去、入”,现代汉语是“阴、阳、上、去”,四个不同的调子,据说让声音更有抑扬感,也算音乐性了? 当然,英语和精灵语,都是升、降两调的(所以老外学中文,学了N年死活那个调子还是怪怪的)。 问题六 语言的“音乐性”和音乐 某种民族语言富“音乐性”,和该民族的音乐发达与否和他们是不是狂爱唱歌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实际上,音韵学发现,语言的“音乐性”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渐增加的,相反的则是,生活状态越原始的民族越爱唱唱跳跳——以及还是那句话,我个人的看发,就音乐(其实应该说就一切文艺)来说,它是为“满足”而作并不是“和谐”而作的。满足的方式有很多,和谐的或不和谐的方式都可以得到满足。我们叫做“古典音乐”的那一批主要是为“和谐”而作的。而这一批音乐,即不是原始乐,也不是今天前卫的那些音乐(大家不觉得所谓“前卫”音乐,有好多还是从原始乐里变出来的呢)。 所以最后加一句话——一种语言是否更具“音乐性”,也不一定就是“好听”或“不好听”的依据——难道大家不是也喜欢Sex的嗓子的吗。 [精灵]林地之魂 第一道阳光落到树精身上。缤纷的色彩交替在她的身体上闪现,像一个肥皂泡,破碎了,在消失,成为一滴水珠,一滴眼泪,落到了地上,不见了。 ——安徒生 那时的人们充满幻想,他们仰望天空,无数神话便从星辰中幻化而出,诸神的故事自此流传。抬头望天时,他们也看到头顶参天的大树。他们知道这些古木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见证过先民的出生,也将看着他们死亡。他们相信万物有灵,生命力如此旺盛的木族自然也少不了孕育出几个古怪妖精。在那传说的时代,掀开树叶总能找到反穿鞋子的树精莱西,他们绿须蓝肤,法力无边。在那浪漫的时代,林中仙子卓娅住在树里,她们体态优美,窈窕何翩。如果您想知道这些树精的故事,那么便跟我来吧,拨开神话的枝条,去寻找那些神秘的精灵。 卓娅 欢迎各位参加这次的树精之旅,我是导游XX。上面这段想煽情却力有未逮的广告词是鄙公司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想出来的,您知道他们总是想突出公司的文化品味。我倒是觉得如果他们把宣传单上的水份挤一挤…… 啊,啊,看到了吗,看到了吗,刚才从我们眼角闪过的就是林中仙子卓娅(Dryad)。什么,您没看到?那真是太可惜了,看到那株美丽的月桂了吗,那就是仙子所化哑。拜暴雪的大作《魔兽争霸3》所赐,她们恐怕是近期名头最响的树精了,相信那优美的身姿和不俗的战力,所有魔兽的玩家都难以忘怀吧。 卓娅出自希腊神话,是自然仙子宁芙(Nymph)的一支,专门掌管森林和树木。每个卓娅都与她所看护的树木同时诞生,她会居住在这棵树附近,或者就住在树里。根据树木种类的不同,卓娅又分为几支。比如看护橡树和白杨树的哈墨卓娅,看护月桂树的达芙苧;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就数美莉亚了,在女性出现之前,就是这些岑树的卓娅作为男子的配偶,让人类得以延续。 卓娅们大都面容娇好、体态婀娜,曾有人撰文赞道:“她们高颧骨,大眼睛,瞳色或是墨绿或如琥珀,不然就是紫罗兰一般的淡紫。她们的肤色和发色会随着季节交替而变化。在秋季,卓雅的头发会变成金色或红色,肤色则比平日的浅褐色略深,与其发色相衬。远远看去与秋日的落叶混融成一色,很难分辨。到了冬天,卓雅则发肤皆白,林中的积雪又成了她们最好的掩护。而在春秋时节,卓雅肤色浅褐,而头发则和周围的树林一样漾着动人的翠绿色。” 如此摄人魂魄的魅力,无论是宙斯还是阿波罗,波赛东还是赫尔墨斯都不惜拉下老脸,不择手段地去追求;更不用提那些成群结队拜倒在她们枝下的埃及王子、希腊国王了。不过据说卓娅们一旦被男性见到,就会化身成纤细的树苗,所以我们想真正一睹芳容还是相当困难的…… 与草地仙子利蒙妮亚得、山岳仙子俄瑞得、海中仙子涅瑞伊得等宁芙不同,卓娅并非长生不朽,她们的生命与所看护的树木息息相关。如果这棵树枯萎了,那么卓娅就会同它一道凋零。因此肆意砍伐林木的人都将受到诸神的惩罚,当然卓娅对他们也不会手下留情。 不过卓娅并非强力的神祗,遇到危险时一般都是靠自己超凡的美貌来魅惑敌人,也有记载说卓娅可以将触怒她们的人变成树木。不过这化人为树的魔法并非每个卓娅都能掌握,而世上又常有那没心没肺,不知怜香惜玉之人,所以在希腊神话中卓娅们可谓命运多怆。 相传有个叫伊偌西赤森的人要盖房子,他来到一处林地,拣了棵最大的橡树,一斧下去,就见树干流出鲜血。面对如此异状,这糙人竟毫不犹豫继续砍伐。此时一个美丽的卓娅显身在他面前,苦苦哀求,希望他不要对自己下此毒手。但这TmD的伊偌西赤森简直是禽兽不如;为了一栋房子,它(事到如今,请允许我用这个字眼吧)继续着那可怖的谋杀。最终,无助的卓娅和她深爱的橡树一起香销玉陨了。虽说后来农业女神得墨忒尔惩罚了这个暴徒,但如此令人发指的暴行还是令我这女权主义者食不知味,睡不安寝。 哦,刚才我过于激动了,说了些不洁的言语,各位绅士还请体恤我这赤诚之心……嗨,你这家伙竟敢去摘月桂树叶,你给我去…… 莱西(Leshy) 好了,好了,多谢诸位帮忙,现在还是让我们离开这片伤心地,去看看斯拉夫神话中的古老精灵——莱西。 在斯拉夫语中“Leszi”的意思是森林之主,这个词源自“les”——意即森林。通常每座森林只有一个莱西。他在每年十月初死去,第二年春天又会重生。他们通常以农夫的形象出现,不过因为绿色的眼睛和蓝色的皮肤(据说是因为他们蓝色的血液),还有那总是反穿衣服,鞋子也左右颠倒的习惯,所以很好辨认。有些传说里,他长有翅膀和尾巴,全身覆盖黑色毛发。也有许多故事说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牧神潘(Pan)一样生有羊角和羊蹄。其实这都有可能,因为莱西可以随意变化,他有能力缩小成草叶高的精灵,也可以化做参天古树般巨人。另外他还可以变成野兔、灰狼、熊、乌鸦、猪、马、雄鸡、燃烧的杉树甚至一个蘑菇。 莱西是森林和林中动物的保护者,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支木棍,这象征着他对林中生物的统治权。他最心爱的动物是斯拉夫神话中的百兽之王——狼。另外人们也常看到他于熊为伍。同时莱西非常喜爱树木,据说他能听到树木被砍倒时的哭泣声。 通常林中的树精都不喜欢人类打扰,莱西也不例外。所以一个人进入森林前,最好给自己加上个保护魔法或者……祈祷不要碰到他们。有人说像莱西一样反穿衣服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老实说我对这种障眼法表示怀疑,即便莱西的视力不济看不出您的伪装,不过千万不要忘记,这世上还有“一林不容二莱西”的古训。还有人说如果您能把莱西逗笑,他就不会伤害您——不过谁知道莱西们的面部神经是不是像成年的橡树一样粗壮呢。所以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点的方法吧,我可以告诉您莱西很喜欢麦粥、牛油、面包和盐;另外如果您在树桩上留下些甜面包或是小糖果,他也会非常高兴的。 嗯,那位坐在树桩上吃曲奇饼的先生,您在嘟囔什么?您心爱的玛利亚夫人在那边?不要过去……算了,不管他。剩下的人听好,有时莱西会变成您亲友的样子,还会用他们的声音引您在林中迷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您一定会死在森林里。一般来说过段时间您就会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只不过是又聋又哑,浑身布满苔藓,无法集中注意力,终生行为古怪而已……啊,就像现在这位从树林里倒着爬回来的先生一样。 好了,在离开这片神秘森林之前,让我向想有志于投身魔法师这个有前途的职业的人公布一个好消息。如果您能与莱西约定,终身不再携带十字架也不吃圣餐的话,他就会告诉您魔法的秘密。嗯,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像与魔鬼的交易,诸位绅士恐怕不会……哦,您确定吗。那好吧,就让我告诉您。 如果想要召唤莱西以得到魔法的知识,您要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砍倒一棵白杨树,让它倒向东方;然后俯下身,看着两脚之间,大声咏颂“莱西,森林之主,请彰显汝身。莫以灰狼之形,莫以黑鸦之形,莫以火树之形,请以人形彰显汝身。” 您看就这么简单,不是吗?哦,对了,“怎么做才能够砍倒一棵树却不受莱西的惩罚”这个命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看您还是自己实验吧。好了,这个景点就参观到这里,各位请跟我来,不要再打扰这位魔法界的明日之星了。 啊,大家赶快向右看。真是十分抱歉,我差点忘了告诉诸位,莱西也有女性——就像现在站在我们“左”边的这位。她们一般被称作莱西维克,有时会以丑陋妇人的形象出现;有时呢。就像今天这样是位美丽的少女——至于为什么不着寸缕,咳咳,我想是夏天的缘故吧。我知道各位都是有名誉有操守的绅士,不过为防万一,还是提醒一下,莱西维克夫人也很喜欢变成古树般高大的巨人。 绿精灵(Greenman) 我想诸位都已经注意到有人正在看着我们了。是的,就是左上方那位从枝叶间探出头,脸上被树叶覆盖,嘴里生长出枝条的先生,他就是我将要为大家介绍的绿精灵。您想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呃,恕我冒昧,您的眼睛是不是……哦,您是说除了这张脸?嗯,我不得不说您的思维十分敏锐,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您这个问题也正是现在众多神话学家、民俗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过到现在也没人准确说出绿精灵的样貌——除了这张脸。 稍微翻看一下资料,我们就会发现,这枝叶覆盖的脸是凯尔特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经常出现在他们寺庙和墓碑的图案中。尽管如此,但这位远古精灵并不是专属于凯尔特传说的,他的足迹可谓遍布世界。在印度宗教中他被简单的称为“绿物”,在古巴比伦他的名字是“塔木兹”,在欧洲大陆他是“绿乔治”。而在不列颠群岛,他有许多名字,比如我们现在所用的“绿精灵”,和欧洲大陆相同的“绿乔治”,除此以外还有“绿杰克”、“树丛杰克”、“森林之主”等许多名字。很多人还把他和亚瑟王故事中的绿骑士联系在一起。也有人说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就是绿精灵的前身,因为这位荒原之神总是戴着面具,头顶葡萄滕和常春藤编成的冠冕,看上去酷似绿精灵那张枝叶覆盖的脸。更有甚者认为居住在谢伍德森林里的侠盗罗宾汉……哦,还是让我们说一些更可信的话题吧。 根据已知的资料,绿精灵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公元2世纪罗马神庙的列柱上。几乎在同一时代,印度拉贾斯坦邦的神庙雕刻中也出现了他们的影踪。接着不知为何他又融合到基督教的雕刻风格中,跟教堂一起散播到整个欧洲大陆。 除了古老的神庙、墓碑,绿精灵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欧洲的各种春季庆典中。在英国的港口城市黑斯廷斯,每年春天都会举行名为“杰克”的游行庆祝活动。在庆典上,一名男子将扮演绿杰克。他身穿布满树叶,高逾2米的服饰,戴着面具和花冠,令着游行队伍穿过城市。与他同行的是几个身着绿衣,连头发和皮肤都染成绿色的男子;还有一位手捧鲜花,全身皆墨的年青女孩。在他们的周围是跳着英国传统民间舞蹈——莫里斯舞和木鞋舞的舞者。整个庆典将在城外森林中的一座小丘上结束。莫里斯舞者们会挥动手中的木剑,向绿杰克砍去。我们可怜的树精将倒在地上,以示死去。等一首庄严肃穆的祭奠诗念完后,欢呼的人群会一拥而上摘取杰克身上的叶片——拿到叶片意味着一年的好运。 类似的春季庆典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会举行。在这些庆典中,最后杀死绿精灵的仪式是最关键的环节……啊,您觉得这太残忍,太野蛮了吗。是啊,是啊,我也对这种毫无秩序,一拥而上的粗鲁行为非常不满。您看,象我这么瘦弱的人,是很难……什么,您是说杀死绿精灵太残酷了。哦,关于这个问题,请容我向您解释,正如受人尊敬的民俗学家詹姆斯#8226;弗雷泽爵士所说“杀死一个树精,通常意味着它将以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姿态苏醒或是复活。” 所以您看,尽管没人能确切说出绿精灵传说的起源——现在已完全没有文字资料可以说明他在早期宗教中代表了什么。也没人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基督教会把这个远古精灵的图案融入到自己的建筑雕刻风格中去。不过大部分的民俗学家都把绿精灵与复苏和新生——正如大自然最基本的功能一样——联系在一起。我想这也是他成为基督教中象征重生的圣像的原因吧。 在众多学说中最著名的一个是将绿精灵的传说和大地母神联系在一起。在这里,大地被看作是一个生命体,称作至上之母。而绿精灵是与之相对映的男性部分,象征着无法抑止的生命力。他表达了人与植物的和谐统一,体现着自然神秘的法则。 绿精灵通常都住在橡树——这种长生的树木在神话传说中常被描绘成世界树或生命树——中。诸位可以想象一下,在那茂密的橡树林中,您沿着一条饱经岁月磨砺的古早小径蜿蜒而行。林中的雾气开始升上来,先是没过了您的鞋,接着漫到了您的小腿,最后像个膜一样把您全包了起来。然后您会发现这不是什么粘稠的雾气,而是白色的光芒,一闪一闪得像个诡异的心脏在跳动,您以前从没这么强烈地感觉到大自然是一个活生生的东西,交织着各种力量。您意识到前面不远处有张脸在注视着您,这张脸被布满枝叶,眼睛向上斜挑着,嘴巴向下咧,扭曲的枝桠从嘴角探出仿佛公羊的犄角……您觉得有点冷?呃,我就知道用斯蒂芬#8226;金的风格写导游词不是个好主意…… 恩特(ent) 我已经带大家看过了许多远古精灵,下面让我们去瞧瞧木族的新成员——由可敬的J#8226;R#8226;R#8226;托尔金教授创作出的树人恩特吧。 您说在绿精灵之后应该是非洲科萨人传说中的树精亨汀和吠陀文化中的宛纳蒂维特斯?什么,什么,还有居住在巴布亚的马塔给给?您确定吗?嗯,这是什么?我们旅行社的宣传单……这就对了,您看在右下角的小字不是写明,这三个景点已经暂时关闭了吗,当然如果您愿意再付……您说这是欺诈!哦,天哪,这话太可怕了,您一定要听我解释。鄙公司之所以暂时关闭了这条路线,完全是因为那些地方最近出现了一种传染性很强怪病,患者会高烧、干咳、呼吸困难……好吧,如果您坚持要去……哦,您已经理解了?我就知道您是有修养的绅士。还是跟我一起去看看那些生活在中土世界的神奇木族——恩特吧。 我想看过奇幻史诗巨片《指环王2——双塔奇兵》的人,一定对里面树人打败术士萨鲁曼,水淹伊森加德堡的场面记忆犹新。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恩特们又是吼,又是叫,又是呜呜吹号,直震得石头开裂,掉落下来。他们像狂风一样,一轮又一轮猛捣奥桑克的岩石,推倒柱子,将巨石扔进通风道里,耍起大石块来就像扔树叶。” 在托尔金的神话世界中,恩特的诞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中洲还是漆黑一片的时候,大地之神奥力创造出了矮人。他害怕其他神祗的责备(因为创造子民是万物之主伊卢瓦塔才有的权利和力量),所以并没有告诉他们。后来,奥力的妻子丰产女神雅梵娜知道了这件事,她非常担心矮人们会伤害她创造出来的花草树木。她对奥力说:“你在成功(指创造矮人)前向我隐瞒了这个想法,所以你的孩子对我所热爱的事物没有什么感情……将有许多树木被他们的无情铁斧所咬噬。”在雅梵娜所创造的所有生灵中,树木是她的最爱。她非常希望,树木可以“为所有生根的造物说话,去惩罚那些伤害它们的东西。”伊卢瓦塔知道了她的愿望,同意了这个请求,他说:“当子民们醒来时,雅梵娜的愿望也将苏醒。它会召来远方的灵,这些灵穿过科尔瓦(动物)和奥尔瓦(植物),有些便留在其中。他们是可敬的灵,而他们的怒火也将被众生敬畏。”就这样牧树人恩特诞生了。如同能将石块变成碎屑的树根一样,恩特生来就克制石头。攻打伊森加德堡时,树人那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就来自与此。 至于这些恩特的原型到底源自何方,我很难给您一个准确的答案。托尔金曾在信中提起,树人的灵感来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在这部戏中有战士乔装成树木去攻打敌人的城堡的情节。他也曾说过树人征服伊森加德堡的故事,有一部分灵感是来自古代诗歌《遗迹》,这是一首关于古罗马浴堂的诗。其中暗示那些工艺水平远远高于诗人所生活时代的建筑原本是“巨人们的古老杰作”。它们由巨人修建,最终被时间所摧毁。在这里,托尔金将诗中的巨人变成了自己的巨人——要知道“恩特”这个名字在古英语中本身就是巨人的意思。除此之外许多评论家和爱好者也为恩特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源头。有人说他们与古威尔士诗歌“树木之战”中的树木战士如出一辙;也有人说恩特的故事辉映着凯尔特文化对树木的热爱与尊崇。 有点头晕是吗?好吧,简而言之,织就这张挂毯的丝缕无论来自何方,但最终让它熠熠生辉的是托尔金教授伟大的思想和创造力。他对恩特的礼赞,让我们看到一个生活在乌烟瘴气的现代都市的学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 好了,关于树木巨人的传说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是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 中国传说中的木精怪 说到中国的树精,我想诸位一定马上联想到《倩女幽魂》中那个阴阳怪气的百年树精姥姥吧……您只记得小倩? 这样也好,我也就不用费时费力来校正您的错误观念了。说实话《倩女幽魂》的原著《聊斋志异#8226;聂小倩》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百年树精,有的只是个不值一晒的小鬼而已。不过,如果树妖姥姥真如电影中所说的只有百年道行,那……嗯,还是先给大家看一些数据吧。 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8226;对俗篇》有记载“千岁松柏,四边枝起,上杪不长,望而视之,有如偃盖,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皆寿千岁。”《述异记》说:“千年木精为青牛。”宋朝李昉的《太平御览》也引《玄中记》说:“千岁树精为青羊,万岁树精为青牛,多出游人间。”您看看即使修炼千万年,也不过就是个牛羊之流。至于百年树精……您说从外观看不出它们的法力高低? 那好,这里还有一条记载。《古小说勾沉》也引用过《玄中记》的一个故事,说汉桓帝出游河上,有青牛从河中出现,被太尉用斧杀死,并说:“此青牛是万年木精也。”嗯,诸位都是明白人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那个百年树精吗……大家一起鄙视它。 我国地大物博,生物种类繁多。这木精吗,当然也不是只有青牛青羊这几种门类。《抱朴子#8226;登涉篇》就曾记载“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太平广记》中也有一则记载说吴先主时,陆敬叔为建安太守,他的院落中有一棵大樟树,枝叶覆盖,占地甚广。陆敬叔不喜欢这棵树,便找了人来要砍掉它,几斧下去,忽然树中冒出血来。陆敬叔觉得很奇怪,让人继续砍下去……您别激动,这不是在希腊,从树里冒出来的也不是美丽的少女而是一个人面狗身的妖怪。这陆敬叔不愧为一郡太守,着实见多识广,当时就对从人说道:“此木之精,名‘彭侯’。”接着便把这木精煮了,大家分而食之,据说味如狗肉。 嗯,您不用怀疑,确实是分而“食”之。唉,看来您对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还是不甚了了啊。既然妖怪可以吃人,为什么人就不能吃妖怪呢?比如您手里这盒饭……啊,不,是比如,比如说《山海经》吧,几乎在每个奇妖异兽的条目后面,都注明了它的食用价值。其实您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在那个年代,人类与自然界是一种竞争关系,所以说弱肉强食也很正常,说不上什么残忍不残忍。 不过真正的惨事也不是没有,《西游记》中就曾经记述了一桩灭族惨案。那是在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话说师徒四人行到一处佳境,只见“匝地远天,凝烟带雨。夹道柔茵乱,漫山翠盖张”。行上岭去,只见一座古庙,有松柏凝青,桃李斗丽。过不多时,从庙里转出一位角巾淡服的老者,自称荆棘岭劲节十八公。他使了个法将唐僧摄到一座烟霞石屋前,说明来意,原来只是想“会友谈诗,消遣情怀”而已。唐僧定睛细看,此处月朗星明,是个清清仙境人家。行进屋里,却见还有三位老者相候,分别是霜姿丰采的孤直公,绿鬓婆娑的凌空子,虚心黛色的拂云叟。五人对坐谈诗,四老都作诗自陈是千岁古树。此时的三藏见诸人没有加害之意,并不担心,反而附庸风雅地赞道:“四位仙翁,俱高年得道,丰采清奇,得非汉时之‘四皓’乎?”接着三藏又与四老对谈禅法,结果被驳得无言以对,只有叩头拜谢的份。 下面出场的杏仙不但“妖娆娇似天台女,不亚当年俏妲姬”,而且女工诗才又是俱佳。她见了三藏,顿生情愫,向他求爱。唐僧当然不允,跳起脚来一顿叫骂,倒把诸木精吓得不敢言语;等到唐僧转身欲走时,他们也不过是“拉拉拽拽”使些书生手段,既不曾把他“绳缠索绑,紧缚牢栓”,也没有“倒吊起来,浸到盐水里”。比起菩萨莲花座里、老君炼丹炉前跑出来的那些作恶多端的“孽畜”来,实在是良善得不能再良善了。 然则就是这些淳朴的木精,终被随后赶来的猪八戒“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挥倒在地——可恨这猪瘟,平日里窝窝囊囊,这次遇到些不会还手的山松野杏倒是大耍威风。可叹满园的竹柏枫杨,只因这一夕谈诗,一怀情愫送了性命。每每读到书中那句“根下俱鲜血淋漓”,我都不禁心酸落泪…… 啊,您别害怕,我知道周围的气氛变得有点诡异。这没什么,您想想,您要是个树精,听到像“荆棘岭灭门血案”这种惨事,心情能平静吗……啊,您这是要去哪哑?云阳,快把他追回来,别让那位先生迷路了。彭候,扶这位先生坐好,我看他脸色不太好。对对,好,大家都坐好,起码也让我把最后这点宣传语说完吧。 也许是与现今环保主义的兴盛有关,近些年来,关于树精传说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在众多奇幻小说中他们的故事也常被提及。岁月的巨轮周而复始的转动,这些古早的精灵,作为自然界生生不息精神的代表,终于又出现在我们面前。在此请允许我借用著名的民俗学家威廉#8226;安德森在其研究著作《绿精灵》中的妙语作为这次行程的结束。 我们那遥远的祖先曾对他们的母神——大地说:“我属于你。” 现代人常对自然说:“你属于我。” 绿精灵又回来了,他那枝叶覆盖的面庞仿佛整个地球,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嘴对整个宇宙宣布;“我们本是一体。” 好了,本次旅行至此圆满结束,诸位敬请自便。 |物种| 吸血鬼(一)(上) [吸血鬼]吸血鬼简史 古代有渴血的精灵,中世纪出现嗜血的恶魔 15世纪欧洲教会承认,世上有僵尸 300年后人们口耳相传 这在暗夜里寻找生命的死灵 行迹难测,形象多变 吸血鬼(vampire)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之所以说是魔怪,是因为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就向被上帝遗弃一样,这一点在影片《吸血迷情》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诱人,最神秘,最浪漫的传说人物,因为它身上具有一切不可思议的魅力:年轻,美丽,永生不死在吸血鬼和受害者之间,时常还有一种掺杂着情欲的施虐与受虐关系,就像所说“使你在极度幸福中死去”难道还有比这更有诱惑力的吗? 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剧本来表达这种即向往又恐惧的心情,如拜伦的《吸血鬼》1816年,科勒律支的《克里斯特贝尔》,济慈的《无情的美人》《拉弥亚》……就连大仲马,狄更斯这样的大家也写过相关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斯托克的《惊情四百年》。 什么是吸血鬼呢? 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就蔓延着吸血鬼的传说。成千上万的人们相信这一传说并在黑暗里因为这个传说而颤抖。 吸血鬼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种族。理论上来讲,所谓吸血鬼,可以理解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死尸。他们没有心跳和脉搏,也没有呼吸,没有体温,而且永生不老。同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会思考,会交谈,也会四处走动,甚至还会受伤和死亡。 他们的力量远大于常人,而且拥有常人无法获得的异能。实际上,为了维持他们这种生存状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一般来说,大部分吸血鬼通常吸食人类的血液,但是也有部分吸血鬼以吸食动物甚至其他吸血鬼的血维生。从吸食的途径上来分,一些吸血鬼会豢养牲畜(herd),这些牲畜并非牛、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些因为某种原因自愿贡献鲜血的人类;另一些吸血鬼会利用特殊场合诱惑人类达到目的。还有一些吸血鬼通常采取攻击的方式强行吸食血液。 很多人认为,只要被吸血鬼吸食了鲜血之后,被吸食的人就会变成吸血鬼,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被吸血鬼吸食过的人可能死亡,但是并不会变成吸血鬼。如果一个吸血鬼打算令一名人类变成吸血鬼,必须将自己的血液给予对方。被吸食者接受吸食者的血液,两种血液融合才有可能变成吸血鬼。这种血液融合的现象会带给被吸食者以完全奇妙的感受,这个过程被成为“初次拥抱”(Theembrace)。在初拥之后,被吸食者既变成吸食者的后裔,按照密党的戒律,吸血鬼不能随意发展自己的后裔,而且一名吸血鬼必须为自己后裔的行为负责。 每一个吸血鬼都拥有异于常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年轻的吸血鬼的能力几乎和凡人相同。但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吸血鬼会逐渐发掘自身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变得强大,理论上来讲,越年长的吸血鬼拥有的能力就越强大。第三代吸血鬼拥有的能力甚至可以与神媲美。在这些吸血鬼面前,通常的人是不堪一击的。 很多资料认为吸血鬼害怕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吸血鬼怕大蒜,圣水和木桩。这些传闻大多是不正确的。吸血鬼最害怕的东西是阳光。部分异能强大的吸血鬼可以对阳光具有微弱的抵抗力,但是没有任何吸血鬼能经受阳光的照晒。另外,高温对吸血鬼也有一定的克制作用,因此,吸血鬼通常都在夜间行动,因为白天的日光和高温都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能力。此外,吸血鬼完全不怕大蒜和圣水。如果有人拥有极端强烈的宗教信仰,有可能用十字架暂时抑制吸血鬼,但是吸血鬼绝不会因此而致死。同样的,木桩对吸血鬼也毫无作用,但如果能用木桩钉住吸血鬼的心脏,可以令其暂时麻痹直到拔除为止。 实际上,吸血鬼本身并不是邪恶的,在一个人被初拥之后,他通常还会保留着自己的人性。这些人会认为他们可以和从前一样,自由的行动和生活。但是同时,他开始害怕阳光,害怕高温。无法在白天出门。他会感觉到自己对鲜血的强烈渴望。他会发现自己必须靠吸取周围人的血液生活。这些思想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完全无法控制。逐渐的,他的思想行为方式就会得到改变。一个吸血鬼在最初会试图对抗自己的行为,但是本性最后会占据上风,他会逐渐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最后,他彻底明白了自己已经不是常人。他通常会远离繁华的地带,孤独的生活,不与任何人接触。由于他们本身的体质,他们不会衰老,他们会活在世界上目睹周围世界的变化,目睹他从前的亲人和朋友相继死去。而他只能日复一日的用鲜血和生命作为自己的食品。周围的人类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些弱小的生物罢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尊重和爱护人类了。他们藐视人类,而且生出强烈的嫉妒心,最后,他们变成了恶魔。 那么到底有没有吸血鬼这种生物或怪物呢?这就要从吸血鬼传说的产生说起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寻找相关资料的时候,我找到了两篇观点截然不同的吸血鬼传说起源。一个认为世上是没有吸血鬼的,并提供相应的资料证据;而另一篇却认为世上是有吸血鬼的,同时也引用和前者相同的资料来阐述这一观点。在此,我便把这两篇“吸血鬼”的传说都贴出来。各位有兴趣的玩家可以看看,分辨一些二者微妙的差别。 任何悲剧都有起源,而和人类所写的历史一样,吸血鬼也有自己的历史,虽然绝大部份都属於传说。 吸血鬼最早的起源据称是圣经中的该隐。根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之後来到荒野,并且生了许多孩子。其中该隐是老大,同时也是世上第叁位人类。他是个农夫,和牧羊人弟弟共同生活。有次两人照例向上帝献祭,由於弟弟畜牧之便,奉上的是丰盛的肉食,该隐的青菜萝卜便招来上帝不满。该隐愤而谋杀了弟弟,翌日上帝问该隐他弟弟哪里去了,他辩称不知。上帝怒道:「狡赖!你弟弟的冤魂向我哭诉你的暴行,所以你得接受我的惩罚!」该隐於是向上帝求饶,但是上帝说:「不,我不会杀你,而且我知道你以後一定会被人唾弃。所以我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记号,这样你就会让别人知道你不该被杀——只是尽量折磨你罢了。」在千年潜藏的吸血鬼传说中,该隐所受的天谴便是终生必需靠吸食活人鲜血,并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诅咒的折磨。而且上帝让他的记号变成*人人都可见而诛之,这是和圣经上不一样的地方。书中後来又把他和撒旦的情人莉莉丝(Lilith,最早出现于苏美尔神话,犹太教旧约里亚当的第一个妻子,因不满上帝而离开伊甸园)配成一对,说莉莉丝是法力高强的女巫,并教导该隐如何利用鲜血产生力量以供己用。正因如此,也有人认为莉莉丝才是真正的第一位吸血鬼。 在孤独的驱使下,盖隐创造了第2代的吸血鬼。而它们有13个后代。这第3代正是诺亚大洪水的幸存者,它们建立了13个大氏族,后来叛变并灭了第2代吸血鬼。古代的第3代号称拥有能与神相比的力量。而数千年後的今日,吸血鬼的血脉已经到达第十叁至第十五代了。在中世纪以前,吸血鬼成员由於拥有特殊异能和不死之躯,通常可以成为一方霸主,甚至互相争权并造成一般人的恐惧。直到十四世纪左右,天主教廷宗教审判所确知吸血鬼的存在,随即大肆进行补杀。虽然吸血鬼拥有异能,但是任何一名吸血鬼都无法同时阻挡千百名凡人的合作威胁。於是吸血鬼的生存陷入空前危机。为了因应恶劣的局势,当时的几个吸血鬼氏族(约为第六至八代)不得不进行结盟,於是产生了camarilla(密党)盟派。这是由七个氏族所组成的盟派,也是至今较大的盟派。密党创立之时立下了六道严格的诫律传统(SixTraditions),要求盟派中的後世吸血鬼永远遵行。整个戒律传统的最高宗旨,就是规定吸血鬼必须隐匿於人类社会中,绝对不得暴露身份,以免导致吸血鬼生存的危机,这就是「避世」戒条的的由来。 密党之外的另一个盟派是魔党(TheSabbat)。虽然每个氏族都可以加入魔党,但主要是由两个氏族所控制。魔党是卡玛利拉的宿敌,他们不承认避世的教条,他们以恐惧、武力和威胁作为统治方式,传说魔党会将新加入的吸血鬼活埋,造成其恐惧,并再以仪式和血系(BloodBound)加以控制。魔党还将人类视为低等动物,随意驱使残杀。密党成员通常称呼撒霸特为「黑暗之手」。 另外,未加入密党或魔党的其馀四个氏族,则通常在两个盟派的斗争中保持中立或见机行事。 [吸血鬼]吸血鬼氏族介绍 一般认为Brujah是血族中最适合战斗的氏族,确实,Brujah成员体格基础是所有血族中最好的。不过Brujah成员信仰观念的复杂程度也是血族中数一数二的。从纳粹主义者到环境论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外人看来Brujah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仅仅因为对权威的蔑视才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与事实也差不太远了。有一个笑话说,Brujah还留在密党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完全代表他们去填离党协议。事实上Brujah的不统一主要因为他们的成员人数。没有任何其他氏族有像Brujah那么多的成员成为无政府主义者(anarchs)。可以这么说,每天晚上都有Brujah成员背离密党的事情发生。那些依然留在密党中的Brujah成员对长老和亲王来说也是些麻烦的家伙。尽管如此,Brujah成员还被认为是重要的武士——因为在面对面的战斗中,没有那种吸血鬼比他们更可怕。 这个氏族主要分成3个派系:Iconoclast(theTRUeanarchs):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加以抨击不尊重任何机构或是权威。他们遵守潜藏戒律,不过仅仅是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 Idealist:大部分年长的Brujah成员和几乎所有的Brujah长老都属于这一派。他们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智慧和指导,相信Brujah应该团结一致建立一个新的carthage。 Individualists:上两个派系之间的折中派,他们为了氏族的未来而共同努力。但他们不像Idealist那样要求别人服从他们的指挥。 Gangrel Gangrel也许是所有血族中最接近自然内心的氏族。这些漂泊不定的独行者们不喜欢社会的束缚而喜欢野外的舒适生活。不过他们怎样在野外避开狼人的进攻还是个迷。也许他们有改变自己的外形来欺骗别人的能力,如果有人说他看见了一个吸血鬼变成了狼或者蝙蝠,那么他见到的十有八九是Gangrel。和Brujah一样,Gangrel成员通常是强大的战士。不过和Brujah不同的是,Gangrel作战时的勇猛不是来源于无法无天的狂暴而是来源于他们的兽性本能。Gangrel成员渴望理解自己灵魂中的兽性(theBeast)。夜间他们会和其它动物交流。当Gangrel成员的兽性爆发失控时(Frenzy),他们的身体将不可逆转的拥有部分动物的特征,有时他们的眼睛会变得像猫眼,他们的脚也可能变得像是爪子,甚至有可能长出尾巴。所以,很多年长的Gangrel成员看起来更像某种动物而不是人类。在一些较少的情况,他们的意识也会有动物化的倾向。 malkavian 即使是其它招人憎恶的家伙也非常害怕malkavian成员。他们被诅咒的血液污染了他们的神志。一个malkavian成员在被初拥(theembrace)后不久就会变得神经错乱(当然,前提是他们在这之前还没有神经错乱)。这些家伙神经错乱的症状可谓多种多样,从狂大症到妄想症到多重人格都是很普遍的,事实上也没有什么症状从未出现过。malkavian通常被认为非常危险。由于他们常受突如其来的欲望和莫名其妙的幻觉所支配,有时甚至会把刀锋对准别的血族。而且由于他们的疯狂使他们失去了对疼痛和最终死亡的恐惧,所以要制服他们也非常的困难。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也被整个血族社会排斥。但实际上在癫狂的背后,malkavian成员往往有着过人的洞察力,甚至可以说是智慧。 Nosferatu 由于他们丑陋扭曲的外貌,Nosferatu必须远离人类社会在地下生活,而不能像其它的吸血鬼那样藏身于人类社会之中。Nosferatu在被初拥之后就一天天变得丑陋,其它的血族都排斥这些生活在下水道或者地下墓穴的家伙,认为他们是令人生厌的东西,不是非常必要就不和他们来往。由于他们的丑陋和污名,他们在地面行动时尽量避免被人发现,这也使他们比任何别的生物都了解城市中暗巷和角落。再加上他们高超的潜行和偷听技术,城市里没有任何风吹草动能逃过Nosferatu的耳目。而且由于共同的残疾和受到的蔑视,Nosferatu的成员间极其的团结,这里不会有在其它氏族中随处可见的争斗。由于他们的团结一致,你如果得罪了他们中的一个成员也就等于得罪了全部的Nosferatu成员——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Toreador Toreador有着很多的别名,包括“坠落者”,“艺术家”,“装腔作势者”,甚至“享乐主义者”。但是任何概括的归类都是对这个氏族整体的一种歪曲和伤害。按他们个人情况和当时情绪,Toreador成员涵盖了雅致与华丽,才华横溢与愚蠢可笑,富于幻想与闲游浪荡之间的种种情况。也许这个氏族唯一的整体特征就是成员都有着带审美感的热情。Toreador的成员无论做什么事都充满了漏*点。在他们看来,永恒的生命应该被好好的享受。他们中间许多成员生前就是画家,音乐家或者是诗人。而其它更多成员则把数个世纪的时间用在对艺术创作的可笑尝试上。Toreador成员和Ventrue成员一样喜欢待在上流社会。不过和领导密党的Ventrue的成员不同,Toreador成员不喜欢那些枯燥无味的官场应酬。他们在上流社会活动是为了被注目和被赞美——而这一切来自于他们诙谐的言语,优美的举止和简朴但充满漏*点的生活方式。 Tremere Tremere是已知的氏族中历史最短的之一,它是在黑暗时代(Darkages)早期成立的。Tremere最初的成员是一群渴望永恒生命的人类魔法师,他们不知是受到什么力量的帮助,竟然通过炼金术,魔法和一个Tzimisce长老的血得到了吸血的能力。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原来的法术不再有那么大的威力。但通过学习和奉献,他们掌握了一种新形式的魔法——Thaumaturgy。这种魔法是借助血的力量完成的。由于他们成为吸血鬼的方法,他们成为了其它吸血鬼氏族的敌人。不过,由于Tremere成员在抵挡人类挑起的“超自然生物歼灭战争”(Inquisition)中所作的贡献,以及他们严守潜藏戒律(themasquerade),Tremere终于在密党中有了一席之地。在密党中,Tremere用他们魔力证明了自己是强大的盟友——当然,也可能是危险的敌人。事实上,Tremere为密党使用他们魔力的次数和为了自己使用的次数差不太多。 Ventrue 文雅,贵族化的Ventrue是密党的领导者。他们维护着密党的基础,在密党最危险的时候指挥成员们度过难关。即使到了现代,大部分城市的亲王也由Ventrue的成员担任。在古代,新的Ventrue成员要在贵族,富商或者其它上流社会成员中挑选。到了现代,则从商业世家的成员,社团领导者或者政治要人中选出。不管他们生前是干什么的,Ventrue成员负责贯彻监督古代戒律的实行,并且决定密党的方向。如果你问一个Ventrue成员他们氏族所起的所用? [吸血鬼]血族的权力游戏 任何悲剧都有起源,而和人类所写的历史一样,血族也有自己的历史,虽然绝大部份都属于传说。 血族最早的起源据称是圣经中的该隐,他因为犯下杀害亲兄弟的重罪,遭到神的放逐,随后因为神秘的际遇,使他转化成为第一代血族。该隐有十三个孙子,据说这十三名第三代的血族,正是当代十三个氏族(clan)的源头。数千年后的今日,血族的血脉已经到达第十三至第十五代了。 在中世纪以前,血族成员由于拥有特殊异能和不死之躯,通常可以成为一方霸主,甚至互相争权并造成一般人的恐惧。直到十四世纪左右,天主教廷宗教审判所确知血族的存在,随即大肆进行补杀。虽然血族拥有异能,但是任何一名血族都无法同时阻挡千百名凡人的合作威胁。于是血族的生存陷入空前危机。为了因应恶劣的局势,当时的几个血族氏族(约为第六至八代)不得不进行结盟,于是产生了camarilla(卡玛利拉)盟派。这是由七个氏族所组成的盟派,也是至今较大的盟派。卡玛利拉创立之时立下了六道严格的诫律传统(SixTraditions),要求盟派中的后世血族永远遵行。整个戒律传统的最高宗旨,就是规定血族必须隐匿于人类社会中,绝对不得暴露身份,以免导致血族生存的危机,这就是“避世”戒条的的由来。 卡玛利拉的政治运作并不单纯。主要由Ventrue氏族进行各氏族之间的整合,七个氏族的长老会定期召开的高层会议(Innercircle),会议中选出各氏族的大法官(Justica)。大法官可说是卡玛利拉的最高权威,大多由辈份较高者担任(这表示他们都有强大的异能),他们负责裁断并惩处所有危及卡玛利拉生存的行为,原则上他们是整个卡玛利拉的统治者(当然,他们管不到参与高层会议的长老)。大法官有时并不自己裁断事情,而会邀请地方重要血族人士,召开秘密会议(conclave)以投票方式裁决事务。同时,无庸置疑地,大法官通常都有自己的眼线。在这整套政治运作过程当中,通常充满了高峰之间的政治斗争和阴谋,而年轻的血族则多半在其中扮演卒子的角色。 卡玛利拉之外的另一个盟派是魔宴(TheSabbat)。虽然每个氏族都可以加入魔宴,但主要是由两个氏族所控制。魔宴是卡玛利拉的宿敌,他们不承认避世的教条,他们以恐惧、武力和威胁作为统治方式,传说魔宴会将新加入的血族活埋,造成其恐惧,并再以仪式和血系(BloodBound)加以控制。魔宴还将人类视为低等动物,随意驱使残杀。卡玛利拉成员通常称呼撒霸特为“黑暗之手”。 另外,未加入卡玛利拉或魔宴的其余四个氏族,则通常在两个盟派的斗争中保持中立或见机行事。 在卡玛利拉盟派之下,血族成员还划分出地方的势力。一般而言,血族会以城市作为集中地,因为都市中非常适宜觅食。原则上,都市人口每达十万人便有一名血族(例如台北市可以有二十名),这样的比例很适合血族潜藏。 每个都市中会有一个血族亲王(Prince),这个称谓和王室没有关系,而且也不一定是男性。亲王是该城市中所有血族的领袖,一般称呼为某某城市亲王,例如PrinceofNewYork。 卡玛利拉在成立之初,并未设置“亲王”的职务。但由于1743年伦敦市发生血族内部叛徒的叛乱暴动,严重地破坏了避世的诫律,因此从此便在每个城市设立一名负责管辖者,以杜绝叛乱。 亲王通常也是由辈份较高者担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辖地的诫律传统。他是辖地中唯一拥有繁衍血族后代的权力者,辖下的血族若要创造新的后代,必须经过他认可。亲王会受到辖地中的元老会所辅佐,元老会成员一方面提供建言,一方面也默默监督亲王的权力,通常只要亲王能维护千年潜藏的传统,元老会便会给予支持。不过当然,能参与元老会的长老必都是老谋深算之徒。 另外,只要有外地的血族进入辖地,便须接受亲王的管制。亲王可以以保持避世为由,针对某些或全部辖地中的血族下达限制禁食的命令。虽然亲王不能任意杀害血族成员,但仍有些亲王会滥权雇用血族猎人。最后,亲王很有机会在卡玛利拉的政治结构中晋升自己的地位。 ————摘自《吸血鬼日志》 [吸血鬼]血族的辈分 在血族的世界中,辈份便代表地位以及能力的高低。当然,由于血族不会衰老,所以实际活过的年纪和看起来的年纪没有关系。 childe 是还未被介绍给亲王认可的吸血鬼,他们也未被自己的尊长(Sire)所释放。通常childe是被当作儿童般被尊长照顾带养着。 Neonate 是刚被引介给亲王的新进血族成员,但还未在血族社会中闯出名号。他们是最年轻的血族,当代的Neonate通常是第十叁代之后。 anarch 有些叛逆性极强的新进成员会成为叛乱之徒。他们会因为叛乱的作为,而受到长老们的注意。但是他们不可能进入正式政治运作之中。 ancilla 新进成员经过五十至一百年后,只要奉守诫律传统,便可能受到长老们的关注。他们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已经具有相当的能力。这是进阶至长老的中间阶段。 elder 长老们通常已活了两百到一千年,他们拥有强大的能力,多半已在血族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掌握了相当的权力。 methuselah 这是传说中的血族,他们活了一两千年之久,算是第四或第五代的血族。据说他们的身体在长年的岁月中,产生很大的变化。然而很少人确定他们是否存在,毕竟经过如此漫长的岁月,就算是不死之躯,也可能因为疯狂或厌世而毁灭。如果真有存活至今者,也必然不问世事,不会加入任何组织。而且,无庸置疑地,他们绝对拥有十分强大的异能。 antediluvian 他们是最古早的吸血鬼,并且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一般传说他们是该隐的孫子(第三代吸血鬼),沒有人知道这是否只是传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他们真的存在,而且介入了当代血族的事务務,那么他们一定不会让事情善罢甘休。因为自古以来,便传说这些古老吸血鬼之间一直进行著千年圣战(Jyhad),所有的后代血族在他们眼中都只是傀儡。他们只要说一个字,就可能造成整个血族间天翻地覆。在卡玛利拉习俗中,“antediluvian”甚至是一个禁制的字眼。 ————摘自《吸血鬼日志》 [吸血鬼]吸血鬼历史 在欧洲大陆上,从有历史记载的那一刻起,吸血鬼的传说便诞生了。 可以说吸血鬼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种族。他们没有心跳,没有脉搏,没有呼吸,也没有体温,他们永生不死。另外他们也具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思考,会交谈,会四处走动,甚至还会受伤和死亡。他们的力量远大于一般人类,而且拥有常人无法获得的异能。 为了维持他们这种特殊的生存状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大部分吸血鬼通常以吸食人类血液维生,但是也有部分吸血鬼会吸食动物甚至其他吸血鬼的血。除了吸食血液的种类不尽相同外,他们吸血的方式野火行为也有所不同。在他们当中,一些吸血鬼会豢养牲畜(herd),注意,这些牲畜并非牛、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些因为某种原因自愿贡献鲜血的人类;而另一些吸血鬼会利用特殊场合诱惑人类达到目的,当然还有一些吸血鬼会采取攻击的方式强行吸食血液。 当今很多人认为,只要被吸血鬼吸食了鲜血之后,此人就会变成吸血鬼。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被吸血鬼吸食过的人将导致死亡,但是并不会变成吸血鬼。但如果一个吸血鬼打算令一个人类变成其同类时,他必须将自己的血液给予对方,当被吸食者接受吸食者的血液后,两种血液融和才有可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吸血鬼。这种血液融和的现象会带给吸食者奇妙的感受,这个过程被称为“初次拥抱”(Theembrace)。在初拥之后,被吸食者即成为吸食者的后裔,根据吸血鬼密党的戒律,任何吸血鬼不能随意发展自己的后裔,而且一名吸血鬼必须为自己后裔的行为负责。 每一个吸血鬼都拥有异于常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年轻的吸血鬼的能力几乎和凡人无异。但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吸血鬼会逐渐发掘自身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变得强大,理论上来说,越年长的吸血鬼拥有的能力甚至可以与神媲美。在这些吸血鬼面前,常人是不堪一击的。 很多资料中表述,吸血鬼害怕的东西有很多,如大蒜、圣水和木桩。这些传闻大多是不正确的。吸血鬼最害怕的东西只有阳光,而对于部分异能强大的吸血鬼来说,他们可以对阳光具有微弱的抵抗力,但是没有任何吸血鬼能经受阳光的曝晒。另外,高温对吸血鬼通常也有一定的克制作用,因此,吸血鬼通常都在夜间行动,因为白天的日光和高温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能力。此外,事实是吸血鬼完全不怕大蒜和圣水。如果有人拥有极端强烈的宗教信仰,有可能用十字架暂时抑制吸血鬼,但是吸血鬼绝不会因此而死亡。同样的,木桩对吸血鬼也毫无作用,如果能用木桩钉进吸血鬼的心脏,也只是令其暂时麻痹,当木桩被拔除后,他们便又可以随意行动了。其实吸血鬼本身并不是邪恶的。在一个人被初拥后,他通常还会保留着自己的人性。这些人会认为他们可以和从前一样,自由的行动和生活。但是事实上他从此将开始惧怕阳光和高温,而无法在白天出门;他会发现自己必须靠吸取周围人的血液而生活。这种思想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完全无法控制。渐渐地,他的思想行为方式就会改变。一个吸血鬼在最初会试图抑制自己的行为,但是本性最终会占据上风,他会彻底明白自己已不是常人。他通常会远离繁华的地带,孤独地生活,不与任何人接触。由于他们本身的体质,他们不会衰老,他们会活着目睹周围的一切变化,目睹自己才亲人和朋友相继死去。而他只能日复一日的用鲜血和生命作为自己的食物。周围的人类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些弱小的生物而已,他们已经完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尊重和爱护人类了。他们藐视人类,并且生出强烈的嫉妒心,最终,他们变成了恶魔。 ————摘自《吸血鬼日志》 [吸血鬼]六道诫律 六道诫律是吸血鬼社会的律法根基,一般相信是源自第二代遭到屠杀的那场战争。战争并未留下纪录,但也未被遗忘,每个血族多少都知道。即使是蔑视诫律的吸血鬼,也知道这段历史;虽然他们的说词各异,但背后的意图不言而喻。 主人在认可子嗣从雏儿升为新生之前,要子嗣覆诵六道诫律,这已成为秘隐同盟普遍的做法。有些亲王会为此策画盛大的仪典,不过也有许多亲王根本不亲自见证,完全任主人自行执行。几乎所有的子嗣在释放仪式之前都确实牢记六道诫律,但这项覆诵仪式在秘隐同盟中仍具有重大的象徵意义。秘隐同盟与诫律的忠贞信徒仍然坚称,如果新近被吮拥的血族尚未从主人处学得六道诫律,就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吸血鬼。显然,诫律必须严肃以待。主人对子嗣负有责任,直到对他传授完诫律,才算赋予完全自律的责任。 六道诫律: 第一诫律:潜藏(Themasquerade) 汝不得向非我族类揭示血族身世,违此诫律者当驱离血族,断其血缘。 第二诫律:领权(TheDomain) 领地乃汝权责所在。凡入汝领地者,当服膺汝,不得挑衅忤逆。 第三诫律:后裔(TheProgeny) 汝欲育生子嗣,须经长老允可。未经允可而私自育生者,主人与雏儿皆立杀无赦。 第四诫律:责任(Theaccounting) 凡汝所育生者,皆为汝雏儿。未至释放之前,雏儿一切均听任汝命,汝亦当担其罪愆。 第五诫律:礼敬(Hospitality) 汝当彼此礼敬。到陌生领地,当先晋见领主;未经召见承认居留者,视为无物。 第六诫律:杀戒(Destruction) 血族中人严禁彼此残杀。唯长者方可格杀,唯最长者方可召唤血猎 (bloodhunt)。 有些吸血鬼相信,诫律是该隐自己在育生子嗣时创造出来的,而现代吸血鬼则是依循著祖先加诸在他们身上的愿望而行。但是其他人或认为诫律是上古耆宿所创,用以控制子嗣;或认为诫律不过是些生存的常识,因为确实有用,所以才沿袭千年至今。例如「潜藏」诫律,原本便以某种形式存在于第一座城(Firstcity)之夜晚,只是后来由于宗教审判而有所改变。 一些年轻的吸血鬼由于生活在现代,因而一味视诫律为长老控制子嗣以维护自己权势的手段,而且是古老过时的手段。在这个年代,潜藏已经没有必要,需要潜藏的理由已成历史。该隐、火焚末日(Gehenna)与上古耆宿不过是神话,实质意义跟大洪水或巴别塔差不多,都是创造出来控制年轻世代的。因此,该是丢弃这些老旧诫律,跟上新时代的时候了。这正是魔宴同盟的吸血鬼所抱持的中心信念,他们唾弃诫律,不断攻击古老的权力结构。 大多数长老认为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自认无所不知,却缺乏岁月的历练与智慧。由于许多背叛者(rebel)是反动者(anarch)与新生,这些人多半在血族社会中毫无权力,人微言轻,也难怪他们如此粗野。不过,不是每个长老都抱著同样的想法,也有许多人认为这些小鬼可能会控制凡人社会,到时诫律的废止也不是不可能。天择的作用有时会给这些人一些机会,但偶尔也会由于某位亲王被鲁莽的年轻血族激怒而出手介入。 接著是诫律中最常见的用语。请牢记在心,这是长老们或正式场合中的用语。用语可能会依不同的氏族、不同的年龄与情境而异。子嗣在释放仪式中晋见亲王时,可能必须覆诵诫律内容,以证明主人确实有传授。 ————摘自《吸血鬼日志》 [吸血鬼]吸血鬼种族介绍 血族氏别 在吸血鬼:千年潜藏中,希血鬼共分为十三个式族,氏族也就是血缘相同,拥有同样特徵的吸血鬼族群。其中氏族之间因为哲学观相同也有互相联合而成同盟的,称为「党派」,目前最主要的两大党派为秘隐同盟与魔宴同盟。十三个氏族分别为: 秘隐同盟:布鲁赫族、冈格罗族、末卡维族、诺费勒族、妥芮朵族、睿魔尔族、梵卓族。 魔宴同盟:勒森魃族、棘秘魑族、独立氏族、阿刹迈族、羲太族、乔凡尼族、雷伏诺族、灭亡氏族、卡帕多西亚族—— ◎阿刹迈族(assamite) 十字军东征带回许多关于圣地的传说,而其中一些则提到了一群信仰狂热的杀手。欧洲人称这些沈默的暗杀者为刺客。然而,血族里也有著和这些阿拉伯人相似,却更为危险的氏族恶魔般的阿刹迈。早在十字军东征前,西方的吸血鬼就遭遇了阿刹迈族。传言指出,某些发起东征的君主(如亚历山大大帝)乃是畏惧阿刹迈之血族的爪牙。撇开这些不谈,西方血族害怕阿刹迈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阿刹迈藉由邪术增加自己的能力。 阿刹迈是出身于遥远东方可怕刺客。所有血族中,阿刹迈最为声名狼藉,因为他们也为其他血族提供暗杀服务,充任职业杀手。某些吸血鬼相信,阿刹迈乃是遵照古老力量的嘱咐行事,也许是为了最后圣战的到来预作准备—— ◎布鲁赫族(Brujah) 布鲁赫族是优秀的学者兼战士,致力于追求身体与心灵的完美。族中长老牢记著黄金时代,对失落的迦太基津津乐道。一般认为近代的布鲁赫族就像被宠坏的孩子,缺乏荣誉与历史感。身为大反动(GreatanarchRevolt)的支柱,布鲁赫族鲜少屈服于秘隐同盟的建立者,对长老的观感也普遍不佳。虽然布鲁赫族算是秘隐同盟的成员,但他们却是同盟中的煽动者,不断试探诫律的底线,并为了一己的信念反抗团体。许多布鲁赫族都是激进的反动者,他们藐视权威,不把亲王放在眼里—— |物种| 吸血鬼(一)(下) ◎卡帕多西亚族(cappadocians) 在血族的千年历史中,卡帕多西亚族一直以「死亡之族」著称。事实上,其他血族也经常因卡帕多西亚的阴森兴趣而避免与其接触。尽管卡帕多西亚族的神秘特质令人畏惧,但同时也为他们赢得了不少尊敬。在吸血鬼的社会里,卡帕多西亚族通常充当著顾问或亲王的角色。他们的洞察力与智慧广受推崇,对世俗权力缺乏兴趣则使他们获得信任。最近卡帕多西亚族吮拥了一群死灵法师,以作为研究之用—— ◎乔凡尼族(Giovanni) 和其他氏族相比,乔凡尼族也许贬多于褒,其族人大多是企业家或死灵法师。藉由玩弄世俗凡人的商品与经济,乔凡尼族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和财富。成为吸血鬼后不久,乔凡尼族的领导人便谋杀了主人,依照自己的意思建立此一氏族—— ◎羲太族(FollowersofSet) 吸血鬼很少对羲太族(Setites)表示善意,这是有原因的。羲太族是黑暗的仆人、腐败的化身。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使人类与血族的道德沦丧,为自己与他们的黑暗主人创造不计其数的奴隶。传说羲太(Set)是此一氏族的建立者。有人说欧西里斯(Osiris)击杀了羲太,也有人说他是被荷鲁斯(Horus)打败的。不管怎样,羲太发誓要以黑暗力量重建自己的势力,而其后代则追随他的脚步。 阴险的羲太族源自于埃及,据说他们膜拜不死的吸血鬼神羲太,并尽力服侍他。羲太族通常先设法使受害者堕落,再利用其弱点奴役对方。不过,没有人知道羲太族这么做的原因。血族们鄙视羲太族,而羲太族也不和他人结盟。只要有羲太族,就会带来罪恶与沈沦,因此许多吸血鬼都拒绝羲太族进入他们的城市—— ◎冈格罗族(Gangrel) 寂寞、流浪的冈格罗族通常漫游于夜晚的森林。和其他氏族不同,冈格罗族拒绝文明的诱惑,选择了孤独的荒野。他们的组织松散,喜欢独自行动,对人类与吸血鬼的礼仪不屑一顾。事实上,与其应付人类或吸血鬼,冈格罗族宁愿与野生动物为伍。 徘徊于深夜的冈格罗族是野蛮的吸血鬼,拥有令人不安的野性与动物特徵。他们很少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总是四处流浪。独自徜徉于夜空下乃是冈格罗族的最大心愿。离群索居、冷漠而野蛮的冈格罗族下场通常极为悲惨。虽然他们讨厌城市的人群与拘束,但狼人却让冈格罗族很难在荒野中生存—— ◎勒森魃族(Lasombra) 勒森魃族优雅而具侵略性,认为自己是血族的极致。他们笃信权力神授与优胜劣败的法则,对没有力量的吸血鬼没什么耐性,却感到怜悯,因为那不是对方的错。勒森魃族是高贵亲切与全然鄙视的奇妙组合。从修道院大厅到王宫里的走廊,勒森魃族会主动寻求可得的权力,却对随之而来的头衔与荣耀不屑一顾。大部分的勒森魃族倾向于扮演幕后的黑手,而不愿自己走到幕前。 勒森魃族是暗与影的笃信者。许多血族认为梵卓族和勒森魃族互为对方的扭曲镜像。勒森魃族拥有一切,却放弃了原有的地位。血族的混乱历史与魔宴同盟的成立让大多数族人不愿提起氏族的起源。现在,勒森魃族已经把自己完全交给了身为吸血鬼、被诅咒的命运—— ◎末卡维族(malkavian) 末卡维族也许是最混乱的氏族。有时优雅而精明,有时却陷入严重的精神错乱。 然而,这只是末卡维族的其中一面。除了为人熟知的疯狂外,他们几乎没有共同特徵。尽管如此,其他氏族仍然毫无选择地承认末卡维族。几代以来,末卡维族的神谕在吸血鬼历史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算是勒森魃族与傲慢的梵卓族,也得寻求末卡维族的知识当然,还是得保持距离。末卡维族的族人都为疯狂而苦恼,受制于月亮的盈亏。传说末卡维族的建立者是古代吸血鬼里的重要人物,但却犯下了难以原谅的罪行,因此,他受到该隐的诅咒,后代都有精神上的缺陷。在血族历史中,吸血鬼对末卡维族的古怪行为敬而远之,但却不得不求助于他们对事物的透彻眼光—— ◎诺费勒族(Nosferatu) 诺费勒族背负著古老的可怕诅咒。他们不再拥有神所赐予的形体,成为吸血鬼的过程永远改变了诺费勒族,使他们失去人类与天使眼中的美貌。被人类与血族社会遗弃,丑陋可怖的诺费勒族只得栖身于地下墓穴、下水道、和其他中世纪世界的隐密之处。近来,随著城市兴起,某些诺费勒族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尽管如此,这种情形并不普遍,大多数的吸血鬼仍然蔑视诺费勒族。 诺费勒族受到形体的诅咒。吮拥的潜在力量扭曲了他们,把他们变成不折不扣的怪物。诺费勒族是绝佳的消息来源与情报收集者。外貌迫使他们练就隐藏的神秘能力,就算在缺乏掩蔽物的地方,也没有影响—— ◎雷伏诺族(Ravnos) 雷伏诺族是旅行者与盗贼,像风中稻草般散布于整个欧洲大陆。每个国家都可以找到雷伏诺族的足迹,但他们的落脚处却飘忽不定,随兴之至。许多族人和流浪杂工、不受社会欢迎的人一同旅行。想在一处同时找到许多雷伏诺族很不容易,他们喜欢独处,宁愿用痕迹记号和同伴联络。漂泊的雷伏诺族来自印度,是吉普赛·罗玛(GypsyRoma)的后代。他们以**惊人幻像的能力闻名。许多吸血鬼迫害雷伏诺族,就因为他们经常引起混乱。然而,雷伏诺族以更加轻蔑的态度回应,使得双方关系势如水火。请注意:「吸血鬼:恶夜猎杀」中不会出现雷伏诺族?—— ◎妥芮朵族(Toreador) 从很久以前,妥芮朵族就是各种美的爱好者。美对妥芮朵族意义非凡,因此,他们把全副精力用于感觉美,让自己沈浸于美的世界里。妥芮朵族自认是美的保存与守护者,也是灵感之火的传承者。所有吸血鬼中,妥芮朵族是最羡慕人类成就的氏族。 妥芮朵族的族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放纵,他们说这都是为了启发艺术的缘故。就大多数的情形而言,此言不虚,因为妥芮朵族的确有许多才华洋溢的艺术家、音乐家、作家、与诗人。但另一方面,族里也有一些装模作样的家伙,这些人想像自己是伟大的艺术家,却没有创造美的能力—— ◎睿魔尔族(Tremere) 睿魔尔族原本是一群人类法师,他们狂热地希望获得无穷的生命,以让自己的施法技巧臻于完美。这群人的努力成果丰硕,在付出一位古老血族与其后代的生命之后,终于得到了永生至少他们是这么想的。事实上,他们变成了吸血鬼。睿魔尔族总是笼罩著一层神秘的面纱。血之魔法的创造与使用者、行事诡密的睿魔尔族拥有绵密的政治组织,以力量取得作为基础。某些血族认为睿魔尔族根本不是吸血鬼,而是一群在永生研究中,诅咒自己不死的人类魔法师—— ◎棘秘魑族(Tzimisce) 不知何时开始,棘秘魑族便出没于欧洲大陆,其踪迹甚至越过了易北河(elbe)。沿著奥德河(Oder)与多瑙河(Danube),穿过普利佩特沼泽(Pripetmarshes),在喀尔巴阡山(carpathian)的陡峭崖壁里住著冷酷的棘秘魑族。他们有自己的地盘,对入侵者毫不留情。几千年来,棘秘魑族在无数的战斗淬链后变得极端残暴,即使在吸血鬼中,棘秘魑族的残暴也是恶名昭彰。现在,棘秘魑族离开故土,加入了魔宴同盟。他们引导同盟排拒所有的人性。棘秘魑族拥有重塑血肉的异能,可以藉由毁损对手躯体,塑造自己惊人的美貌—— ◎梵卓族(Venture) 由战场步入下一个战场,从王座迈向下一个王座,梵卓族是血族西洋棋里的骑士与国王。他们是征服、战争、与十字军的化身,主宰著爵邸与王宫。有些梵卓族生前是致死方休的征服者、有些则是成功的商人或放贷者。尽管在某方面获得胜利,他们最后的报酬却都是成为梵卓族。梵卓族中没有失败,只有成功和失败后的死亡。身为秘隐同盟名义上的领袖,从一开始,梵卓族就是同盟的创造与支持者。他们积极地介入圣战,对血族的行为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虽然不愿承认,梵卓族仍是吸血鬼中的贵族。他们希望藉由实行诫律与潜藏为自己赎罪。 资料来源《吸血鬼:千年潛藏》文章转自:TDS奇幻修士会 [吸血鬼]吸血鬼资料 从阴森墓穴返回阳间吸食活人鲜血的死。 堕入地狱却逃避末日审判的附身怪物。 窃取无辜男女生命泉源的无情猎人。 高贵优美苍白孤独的暗夜诗人。 满腔愤懑不愿安息的复仇怨灵。 关於吸血鬼的种种传说,远从时间的开端便已广为流传-一种附身於人躯血肉的不死恶魔,从坟地生出的嗜血活。不论是吸血伯爵的故乡,东欧的匈牙利;组成复杂的亚洲小龙香港,笼罩神秘色彩的印度新德里,甚至远渡重洋之後、充满未知与希望的新大陆,全世界的人们都经历过这种让人毛骨悚然却又难以抗拒的恐惧。吸血鬼无孔不入地出现在文学作品、影视节目、衣着娱乐,甚至早餐的营养谷片中。 但那些传闻只不过是前人穿凿附会、迷信无知的产物罢了。 吸血鬼是神话里的生物,对不对? 错了。 早在史前时代,吸血鬼就已出现我们身边。他们至今仍无所不在,与我们形影相随。从记忆里的第一个黑夜开始,他们便经历着一场惨绝人寰的秘密斗争。这场永恒之争的最终结局将决定整个人类社会的光明未来-或是无尽的永夜。 从圣经到安莱丝-「千年潜藏」的背景沿革 史铎克(BramStoker)的「吸血伯爵卓古拉」(Dracula,或译作卓九勒)一般被公认为吸血鬼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内容描写一位年轻的律师受卓古拉的雇用而进入伯爵阴森的古堡,後来发生的种种怪事,最後主角与友人合力在阳光普照的大白天里打开伯爵的棺材,用尖木桩和大蒜等吸血鬼克星将之杀死而後逃出生天的故事。这部完成於十九世纪末叶(1897年)的恐怖小说几乎主导了接下来八十年间所有的吸血鬼故事。 千年潜藏的吸血鬼传说中,该隐所受的天谴便是终生必需靠吸食活人鲜 血,并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诅咒的折磨。而且上帝让他的记号变成*人人都可见而诛之,这是和圣经上不一样的地方。书中後来又把他和撒旦的情人莉莉丝(Lilith)配成一对,说莉莉丝是法力高强的女巫,并教导该隐如何利用鲜血产生力量以供己用。正因如此,也有人认为莉莉丝才是真正的第一位吸血鬼。 吸血鬼並不稱呼自己為vampires,而通常自稱為Kindred(血族)。一個凡人要成為血族的一員,首先要經過embrace的歷程。也就是說,他必須先被一名血族成員吸盡身上的血,然後馬上接受該血族反餵食身上的血(即使只有幾滴),即可變成為新生的血族。 embrace會帶來非常強烈的感受,夾雜著驚懼與狂喜的情緒,這經驗會使該血族永難忘懷。 一旦成為血族的一員,便獲得「不死之身」,或者說是一名「活死人」。血族是異於人類的生物體,身體組織發生全然的變化。血族的牙齒可以任意抽長,雖然大部份的時候為了掩飾身份會隱藏起來。當血族吸血之後,只要舔噬犧牲者的傷口,就可令傷口癒合以掩蓋痕跡。血族的心臟停止跳動,體內的血液以擴散的方式流動,由於微血管已不再飽含血液,因此血族的皮膚特別蒼白。有時候,甚至會在哭泣時流出血淚。血族可利用體內的血來治癒自己,當受到傷害時,體內的血液會集中到傷處,傷口附近泛出紫紅色,很快即能痊癒。 血族不用進食,但需要不斷吸取鮮血。當血族感到?#124;餓時,會對鮮血產生強烈的渴望,這種欲望的強烈程度,不是凡人能夠領會的。雖然凡人也會有各種欲求, 但和血族的饥渴比起來,那根本不算什麼。血族對鮮血的欲望,凌駕於飲食、繁殖、野心等欲望之上,是一切欲望的總和。吸血會為血族帶來美妙的感受,就像吸毒一樣,血族通常會痛苦卻又無法克制地上癮。 血族的體內宛如居住著一頭野獸,當?#124;渴的欲望爆發,便可能無法自制地陷入狂暴。尚未完全淪入獸性的血族,常常因此而掙扎不已。許多新的血族成員試圖在人性與獸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有些血族甚至相信終有可以還原成*人類的途徑。然而血族之身已成事實,大部份的血族成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逐漸墮落,終於成為喪心病狂的野獸。「身為怪物,卻又拼命制止自己更像怪物」這正是多數新進血族內心深處的矛盾衝突。救贖的可能極其渺茫,但是卻又似乎並非完全沒有希望。 「最終的死亡」也許是另一條出路。血族還是會死,生命的原始來源——太陽——能使血族徹底毀滅,死亡的血族會在瞬間化為飛灰。面對陽光的恐懼,常也會使血族無法自制地狂暴走避。 吸血鬼(种族) malkavian族:这个种族不大幸运,似乎将上帝数千年的诅咒集于一身,但或许正是由于他们倍受世人的仇恨以及杀戮,所以练就了极强的观察力。可以豪不夸张的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逃出他们的眼睛。如果你在黑暗中感受到来历不明的威胁,那么就很有可能是这个种族的吸血鬼在某个角落里窥视着你。 Brnjah族:说句不大好听的话,这个种族和人类很象。松散,无纪律而又好战。我想没事——就算真有什么事都不要去招惹这一族的吸血鬼。他们可不是吃素的。 Toreador族:这一族非常优雅,而且有着令人心醉的面孔。他们在游离于上层社会之中,显得高贵而有风度。他们的食物来源,也都是王公贵族的子嗣。而且专挑英俊的公子或者美丽的小姐下手。一句话,他们喜欢嫩的。呵呵。《夜访吸血鬼》中两位帅的不象话的主角都属于这个种族。 Tremere族:严格说起来,这个种族不算正统的吸血鬼,因为其中的许多成员都曾是人类的巫师,所以其他种族不愿意承认他们合法的吸血鬼身份——如果吸血鬼有法律的话。当然,看不顺眼归看不顺眼,这个种族凭借自己强大的魔法,在吸血鬼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他们不喜欢惹事,是一群不大爱吸血的吸血鬼。 Gangrel族:两个字概括他们的特点就是:野兽。象兽类一样的孤独,沉稳,悄无声息而又凶残。总之我对这一种族是敬而远之,因为他们野兽般的逻辑似乎不那么容易理解。 Ventrue族:他们是密党联盟的领袖(马上就介绍这个联盟)。喜欢并擅长政治,我想他们应该是对政坛上那股腐烂,令人窒息的空气情有独钟吧。但是由于他们的身份所规定了的残忍,使得他们从政对人类构成极大威胁。我相信各位都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Nosferatu族:他们长着一张狰狞的脸,丑陋使他们隐蔽,而且团结,上进,谦虚谨慎,而且拥有非常厉害的窃听能力。就象人类的盗贼一样,当然,是高素质的盗贼。 以上的七个种族组成密党联盟,有几条戒律必须遵守。也就是魔界那篇资料所说的。我简单的再提一下。 1、避世(masquerade):一般密党联盟的吸血鬼是不能让人类知道其吸血鬼身份的。除非必要,不和人类起冲突,见人的话也化装成*人类。当然,出来吸血是另一回事。 2、领权(Domain):各种族有自己的地盘,在自己的地盘上有自制权,要获得外来者的尊重,长老有处死族内犯戒吸血鬼以及侵入者的权利。 3、后裔(Progeny):不能任意初拥,发展后裔应得到长老的许可,但这条执行的并不那么好。 4、责任(accounting):对自己发展的吸血鬼负有教育的责任,并要承担其犯的一切过错。 5、尊重(Hospitality):和第二条是一致的。要求吸血鬼进入别族领地时要尊重领主,并服从该族长老的命令。 6、杀亲(Destruction):擅自杀死同类者死。和人类的规矩一样。 这六条戒律仅限密党联盟遵守,也就是说还有六个种族可以不管它。所以那六个族才是很危险的。魔界资料里对这一情况没有说明。 与密党联盟对立的,是魔党联盟,他们的戒律只有一条,那就是没有戒律。其中包括: Tzimisce族:很有学识,智慧型的,而且也拥有非常强的魔法,不过不如密党中的Tremere族。他们跟魔界(不是指这里)的妖魔七君很象。 Lasombra族:优雅而残忍,属于那种杀人都要摆造型的家伙。自我陶醉,非常恶心。最可怕的是,他们豪的节制的初拥,以繁殖为乐趣。好在他们并不教育后裔象他们一样,否则这个玩笑就开大了。 剩下的四个种族保持中立,分别是 Ravnos族、assamite族、Giovanni族、Followerofset族 ————摘自《吸血鬼日志》 [吸血鬼]吸血鬼的组织 因为孤独,该隐创造了他的后代,这就是第二代吸血鬼。第二代的吸血鬼有13个后代。这13人被称为第三代吸血鬼。第三代吸血鬼是诺亚大洪水的幸存者。他们建立了13个不同的吸血鬼氏族并叛灭了他们的父母——第二代吸血鬼。 第三代吸血鬼的年龄几乎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久,而他们的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了现在,他们的力量已经同神相差无几了。在中世纪之前,吸血鬼的族人因为拥有特殊的能力和不死之身,通常会互相争夺权利,令人类恐慌(1484年和1710年的战争就是如此)。天主教审判庭宗教裁判所认识到吸血鬼的存在并大肆捕杀。虽然吸血鬼氏族拥有异能,但无法同时抵挡几百人的合作攻击。整个吸血鬼氏族的生存陷入空前危机。 在这种条件下,七个吸血鬼氏族开始互相结盟,组成了秘党联盟(camarilla),密党联盟确立了六条吸血鬼的戒律(SixTraditions),要求联盟中的吸血鬼永世遵守。 除了密党之外,吸血鬼的另一个盟派是魔党。整个魔党联盟由两个氏族控制。魔党联盟不承认密党的六戒。他们的统治手段主要是武力和血。传说魔党会将新加入的吸血鬼成员活埋,令其恐惧,再以血统(BloodBound)加以束缚。魔党和密党之间的战斗一直在持续。冲突不时发生。 另外还有四个氏族在争斗中保持中立。实际上,整个吸血鬼家族被分为几个联盟相互征战,而战斗的最大受害者,通常是人类。 [吸血鬼]来自暗夜传说的吸血鬼 实际上,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吸血鬼的传说也同时蔓延。成千上万的人们相信这一传说并在黑暗里因为这个传说而颤抖。 吸血鬼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种族。理论上来讲,所谓吸血鬼,可以理解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死尸。他们没有心跳和脉搏,也没有呼吸,没有体温,而且永生不老。同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会思考,会交谈,也会四处走动,甚至还会受伤和死亡。 他们的力量远大于常人,而且拥有常人无法获得的异能。实际上,为了维持他们这种生存状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一般来说,大部分吸血鬼通常吸食人类的血液,但是也有部分吸血鬼以吸食动物甚至其他吸血鬼的血维生。从吸食的途径上来分,一些吸血鬼会豢养牲畜(herd),这些牲畜并非牛、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些因为某种原因自愿贡献鲜血的人类;另一些吸血鬼会利用特殊场合诱惑人类达到目的。还有一些吸血鬼通常采取攻击的方式强行吸食血液。 很多人认为,只要被吸血鬼吸食了鲜血之后,被吸食的人就会变成吸血鬼,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被吸血鬼吸食过的人可能死亡,但是并不会变成吸血鬼。如果一个吸血鬼打算令一名人类变成吸血鬼,必须将自己的血液给予对方。被吸食者接受吸食者的血液,两种血液融合才有可能变成吸血鬼。这种血液融合的现象会带给被吸食者以完全奇妙的感受,这个过程被成为“初次拥抱”(Theembrace)。在初拥之后,被吸食者既变成吸食者的后裔,按照密党的戒律,吸血鬼不能随意发展自己的后裔,而且一名吸血鬼必须为自己后裔的行为负责。 每一个吸血鬼都拥有异于常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年轻的吸血鬼的能力几乎和凡人相同。但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吸血鬼会逐渐发掘自身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变得强大,理论上来讲,越年长的吸血鬼拥有的能力就越强大。第三代吸血鬼拥有的能力甚至可以与神媲美。在这些吸血鬼面前,通常的人是不堪一击的。 很多资料认为吸血鬼害怕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吸血鬼怕大蒜,圣水和木桩。这些传闻大多是不正确的。吸血鬼最害怕的东西是阳光。部分异能强大的吸血鬼可以对阳光具有微弱的抵抗力,但是没有任何吸血鬼能经受阳光的照晒。另外,高温对吸血鬼也有一定的克制作用,因此,吸血鬼通常都在夜间行动,因为白天的日光和高温都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能力。此外,吸血鬼完全不怕大蒜和圣水。如果有人拥有极端强烈的宗教信仰,有可能用十字架暂时抑制吸血鬼,但是吸血鬼绝不会因此而致死。同样的,木桩对吸血鬼也毫无作用,但如果能用木桩钉住吸血鬼的心脏,可以令其暂时麻痹直到拔除为止。 实际上,吸血鬼本身并不是邪恶的,在一个人被初拥之后,他通常还会保留着自己的人性。这些人会认为他们可以和从前一样,自由的行动和生活。但是同时,他开始害怕阳光,害怕高温。无法在白天出门。他会感觉到自己对鲜血的强烈渴望。他会发现自己必须靠吸取周围人的血液生活。这些思想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完全无法控制。逐渐的,他的思想行为方式就会得到改变。一个吸血鬼在最初会试图对抗自己的行为,但是本性最后会占据上风,他会逐渐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最后,他彻底明白了自己已经不是常人。 他通常会远离繁华的地带,孤独的生活,不与任何人接触。由于他们本身的体质,他们不会衰老,他们会活在世界上目睹周围世界的变化,目睹他从前的亲人和朋友相继死去。而他只能日复一日的用鲜血和生命作为自己的食品。 周围的人类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些弱小的生物罢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尊重和爱护人类了。他们藐视人类,而且生出强烈的嫉妒心,最后,他们变成了恶魔。 他们拥有美丽的容貌、强大的力量和永恒的生命,但却失去了沐浴阳光的权利。 他们获得了永生,失去光明的永生。 [吸血鬼]有文字记载的吸血鬼 从11世纪以来,早在“吸血鬼”这个名称出现之前,人们就能收集到各种关於僵尸存在的证据。 基督教时代有关僵尸的例子,早在1304年就可找得到。 ◆1304年主教会议的纪录 这时,法国夏尔特(chartres)一地的主教开始叙述:“就在最近,开完布尔日(Bourges)主教会议後,我们教区里有一个被开除教藉的骑士遇害了。尽管他的亲友恳求再叁,但是为了让其他人引以为诫,再加上他确实犯下抢劫的大罪,所以我没有赦免他的罪。后来,未经我批准,这个骑士就在当地一个教士的护送下,由一些士兵埋葬在圣·皮耶(Saint-Pierre)教堂附近。可是第二天早晨,他的体就赤条条地躺在坟墓外面的地上。士兵们挖开坟墓,里面只剩他下葬时穿的衣服。他们重新掩埋了骑士的尸体,用一大堆泥土和石块仔细地把墓门封好。但是隔天,他们又发现体在墓外,而坟墓竟完好无损。他们前後埋了五次,次次都看到他被扔了出来。最後,他们被这种可怕的现象吓得魂飞魄散,就赶快用土把这具远离教会墓地的尸体盖上。军队的指挥官也惊恐万分,不待我们要求,立刻就与我们和解了。” 菲弗尔(TonyFairre)摘录《吸血鬼》 ◆流传在英国威尔斯地区的僵尸故事 美国人梅普曾经担任林肯郡(LincolnShire)的议事官,后来是牛津郡(OxfordShire)的代理主教。梅普讲过好几个关於僵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一个。 威廉·洛顿(WilliamLaudun)是一名英国士兵,以力大和勇敢着称。他去找当时的赫里福德郡(HerefordShire)主教,也就是现在的伦敦主教福里奥(GilbertFoliot),对主教说:“大人,我来向您请教。有个坏人最近死在我家。他是个毫无信仰的人,过世四天後,每天夜里都回来,逮到机会就厉声呼叫一个以前的邻居。凡是被他喊到名字的人,马上就生病,两天後便死去。现在他的邻居已没剩几个了。” 主教听得目瞪口呆,答道:“这个卑鄙无耻的恶鬼,上帝也许给了他法力,让他可以醒过来,也可以移动体。但还是必须把体挖出来,勒死他,并且用圣水在体和坟墓上,然後将他重新安葬。”他们照主教的吩咐行事,却仍然受到这个游魂的折磨和攻击。 终於在一天夜里,因为活着的人已经不多,洛顿的名字被叫了叁次。可是洛顿胆大好斗,目光敏锐,找出剑来挥舞着冲出门去。魔鬼逃跑了,洛顿一直追到坟墓里,向已经躺在里面的体砍了一剑,体的脑袋和身体分了家。 从此以後,洛顿不再受这个野鬼的纠缠,其他人也没再受到伤害。 梅普《法庭琐事》1181至1193 ◆梅尔罗斯修道院里的僵尸 与梅普同时代的德。纽堡格是历史学家,也是编年史家,他讲了一个僵尸故事,听来很像现代的吸血鬼。 多年以前,有位贵妇的家庭牧师死了,葬在雄伟的梅尔罗斯(melrose)修道院里。这个教士生前不太遵守教规,像个俗世教徒一样过日子。他死后所发生的事情,在在都显示他给人的印象不好,他的罪行应该受到谴责和憎恨。 有好几个夜晚,他从墓里出来,企图撬开门进入修道院,但是都失败了。住在修道院里的,都是些得道修士,他的干扰和恐吓对他们起不了作用,於是他决定到更远的地方去。他有时会突然出现在曾听他布道的贵妇卧室里,在她的床头发出凄厉的尖叫和令人心碎的呻吟。 受到几次搔扰後,贵妇吓坏了,唯恐发生不测,便把修道院的一位高级修士召来。她泪流满面,说自己受的折磨异乎寻常,恳求修士单独为她祈祷。修士听完她的叙述,安慰她不要焦急,答应马上想办法。 修士回到修道院,把自己的计画告诉一位深思熟虑的老修士。他们决定,找来两个健壮勇敢的年轻人,一起到埋葬那个倒楣牧师的墓地去守候。过了半夜仍不尖妖魔的踪影,叁个同伴先到附近的房子里烧火休息。但最初出主意的修士仍继续站岗。 当只剩下他一个人时,魔鬼以为时机已到,可以制服这位勇敢顽强的修士了,於是附身在牧师的尸体上,从墓里站了起来…… 修士看到妖魔就在身边,吓得要命,但是立刻就恢复镇静。妖魔狂吼着向他扑去,他没有後退,反而鼓足勇气,朝妖魔一斧头狠命砍去。尸体受伤後发出可怕的呻吟,转过身去,像出现时一样迅速逃跑了。但是,勇敢的修士锲而不舍,一直追到坟墓里。坟墓马上自动开启让尸体进去,随即又关上。 其他叁位同伴听他讲完这番奇遇之後,决定在拂晓就把这具体挖出来。当他们挖开泥土看到体时,发现它身上有个可怕的伤口,流出的黑血湿透整个坟墓。他们把体搬到远离修道院的地方,放在大柴堆上焚毁,再把骨灰撒向四面八方。“ 德·纽堡格《英国国教史》第24章 ◆一具调皮的活尸 法国植物学家德·图尔纳弗(JosephPittondeTournefort),在1702年的着作〈东方国家游记〉中,讲了希腊米科诺斯(mykonos)岛上一具活尸的故事。这里摘录的,是卡尔梅后来的叙述。 我要讲的这个人,是米科诺斯岛上的一个农民。他很容易发火,喜欢吵架,这类题材的主角性格大都如此。他在乡下遇害,至於是谁杀的,他为什麽被杀,没有人知道。这个农民葬在城里一座小教堂里。两天後,据说有人看见他在夜里迈着大步闲逛,到各家各户去弄翻家俱,熄灭灯火,从背后抱人,还用各种恶作剧来捉弄人。 大家起初听了一笑置之,但是当最老实的人也开始抱怨的时候,事情就变得严重起来了。连希腊正教的神父们都承认有这麽回事,而他们也许有自己的理由。教徒不会忘记作弥撒,可是那个农民仍然不思悔改,我行我素。城里的中学校长、教士和修士们开了几次会议,结议要采用一种古老仪式,埋葬以後再等上九天。 第十天,教会人士在放体的小教堂举行一场弥撒,以便驱走居民相信藏在体里的魔鬼。做完弥撒後,体抬了出来,有人准备好要挖出它的心脏。动手的是城里的屠夫,上了年纪,笨手笨脚先破开体的肚子。他的体的内脏里掏了半天,也没有发现要找的东西。 最後,有人提醒屠夫,应该刺穿横隔膜。他终於掏出了心脏,目击者响起一片赞叹声。体恶臭薰人,大家不得不焚香除臭。但是香气和尸臭混在一起,变得更加臭,这些可怜人开始头昏闹胀。 面对眼前的情景,众人开始产生幻觉。有人竟然说体冒出了一股浓烟。我们不敢说这是焚香的烟气。在小教堂里的人,和门外广场上的人,拚命喊着:“是活尸。”(这是对回到人世的鬼魂的称呼)流言像空谷回音般传遍大街小巷,喊声震动了小教堂的穹顶。有几个在场的人断言,那个倒楣鬼的血还是热的。 人们由此得出结论:死者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死得不干脆,听任魔鬼缠身,让自己复活。这正是人们对一具“”的想法,这个名称也引起众人议论纷纷。 这时候进来一大群人,他们大声抗议,说这具体从乡下运往教堂埋葬的路上并未变硬,是他们亲眼见到的,因而是一具真正的“活尸”。他们的话其实是老调重弹。 要不是我们也在场目睹一切,我们就会相信有人不觉得尸体臭。这群可怜虫都昏了头,还是相信死者真的还魂。我们为了看得更仔细清楚,於是靠近尸体,差点被它发出的恶臭薰倒。 人家问我们对这个死者有什麽看法,我们就回答说,他的确是死了。但是为了纠正他们的想法,或者至少使他们不再胡思乱想,我们向他们解释:屠夫在掏搅烂的内脏时,感觉还热热的是不奇怪的,这是由於他掏出一些粪便的缘故。至於屠夫手上还沾着血,其实也只是一团奇臭无比的烂残渣。 经过我们的这一番开导和释疑,大家同意到海边去,把死者的心脏烧掉。可是,尽管已经把尸体的心脏烧掉,体却更加张狂,比以前闹得更厉害了。众人指控它在夜间打人,破门而入,甚至踏上阳台,打破窗户,撕破衣服,把瓶瓶罐罐的东西都吃的一干二净。这是一具魔鬼霸占的尸体,只有我们所住的行政官邸没有受到它的搔扰。 按照行政长官的命令,大家把“活尸”运到圣·乔治岛(Saint-Georges)的岬角上,那里已经准备好一个大柴堆了。木柴很干燥,但怕火势不够猛,旁边还放了一些柏油。 这具体扔在柴堆上烧,一会儿就化为灰烬了。时间是1701年1月1日。我们从爱琴海德洛斯岛(Delos)回来,见到了这堆火,甚至可以称它为欢乐之火,因为我们听到的都是对“活尸”的控诉。魔鬼这次受到沉重打击,大家感到满意,还编了几支小调来助兴。 整个群岛的人都深信,只有遵守希腊仪式的人,遗体才能复活。桑多林岛(Santorin)上的居民非常害怕这类狼人;米科诺斯岛上的人在幻觉消失以後,也担心土耳其人和德。蒂纳(deTine)主教追究。 在焚烧尸体的时候,没有一个希腊正教的神父在圣。乔治岛上,他们担心,由於未经批准而挖掘并烧毁尸体,主教会罚他们一大笔钱。对土耳其人来说,这个可怜魔鬼的血,已成了全国憎恨和恐惧的象征,所以他们一来,就必定会让米科诺斯岛上的修会付款。 如此看来,我们难道不该承认,今天的希腊人其实不是什麽伟大的希腊人,他们既无知又迷信? 以上就是德·图尔纳弗先生所说的话。 卡尔梅〈论鬼魂显灵以及吸血鬼……〉1751年 ◆如何识别并消灭吸血鬼 1726年时发生的帕奥勒案件,以及由弗鲁肯格写成的纪录〈见闻与发现〉(1732),使整个西欧对吸血鬼有了真正的了解。 在塞尔维亚的梅德韦村,发生了好多桩吸血鬼害死人的案例。多次听说这传闻之後,我奉陛下的最高统帅部之命,带着一些军官和两部挖土机,前去调查这个问题。我们当着民兵队队长布雅克塔尔(GorschitzHeiduckBurjaktar),以及当地一些资深民兵的面,执行这项任务。 经过一番讯问之後,我们得知,大约五年前,有一个名叫帕奥勒的民兵,从干草车上跌了下来,摔断了脖子。而帕奥勒生前曾多次提起,他被波斯卡索瓦(Gassowa)附近的一个吸血鬼伤害过。 帕奥勒可能在一个吸血鬼的墓里吃过土,用吸血鬼的血涂抹自己(像现在的作法一样),以化解吸血鬼施加的魔法。可是帕奥勒死后二、叁十天,有些人就言之凿凿,说帕奥勒来折磨他们,并且弄死了四个人。为了制止这种危机,民兵建议当地人,把吸血鬼挖出来,居民立刻照办。 这时,他已死了40天,但体仍抱存完好,肌肉也没有腐烂。鲜血还从眼睛、耳朵和鼻子里流出来,浸染了衬衫和裹布。手脚和指甲已经脱落,又长出了新的。人们由此认定,帕奥勒是个极其可怕的吸血鬼,所以按照当地的习俗,用尖木桩钉入他的心脏。 可是,当木桩正朝尸体刺去的时候,体发出一声狂吼,如柱的血从身体里喷射出来。体在当天焚毁,骨灰撒在坟墓里。但是,当地人都认为,凡是被吸血鬼害死的人,死後也会变成吸血鬼,因此对上述的四个被害者的体也如法炮制。 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因为大家都相信,这个帕奥勒不但攻击人,家畜也不放过。 弗鲁肯格《见闻与发现》1732年 ◆匈牙利鬼魂跃然纸上 卡尔梅在他的论着里,引述了这封给友人的信,信里面谈到匈牙利的一个吸血鬼。 卡尔梅神父想深入了解吸血鬼,为了满足他的要求,本人敢打包票,他在欧洲报纸转载过的,公开发行的调查报告上所读到的东西,已经算是最真实、最确定无疑的记录了。不过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调查报告中,总有一件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真实事件,所以,神父先生应该特别注意贝尔格勒代表团的那一份。 贝尔格勒团由光荣的先王查理六世组织,并由已故的尊贵殿下,符腾堡(Wurtemberg)的查理。亚历山大(charlesalexandre)公爵率领,他当时是塞尔维亚王国的总督。不过由於手头没有任何资料,我无法说明代表团出发的年份和日期。 查理六世派出的贝尔格勒代表团中,成员有一半是军官,一半是平民,加上日耳曼王国的检察官。他们准备前往一个村庄,几年前那儿死了一个出名的吸血鬼,在亲友间造成严重伤害。这些吸血者只吸亲友的血,目的是要毁灭人类。代表团成员个个术德兼修,在操守和学问两方面都无懈可击。同行的人里,还有符腾堡亚历山大亲王麾下的掷弹兵中尉,以及24名掷弹兵。 贝尔格勒的所有上流人士,包括公爵本人,都和这个代表团一起出发,参与调查工作,以便目睹即将真相大白的事实。 到达目的地後,这一行人获悉,在最近15天之内,吸血鬼已把他五个侄儿女害死了叁个,还有一个亲兄弟也惨遭毒手。 第五个目标是他的侄女,一个美丽的少女,他已经吸了她两次血。幸好後来他们采行下列行动,制止了这场悲剧。 村庄离贝尔格勒不远,夜幕低垂时,村里的人和代表团成员来到吸血鬼的墓地。这位吸血鬼不可能向我描述受害者被吸血的情景,或者这方面的具体情况。那名被吸血的少女精神萎靡不振,衰弱无力,她被折磨得太厉害了,看起来十分可怜。这个吸血鬼大约是叁年前入土的;大家看见他的坟上有一束亮光,像是灯光,但不是很明亮。 众人打开坟墓,发现里面有一个人,看起来和在场的活人一样健全,身体完好无损。他的头发、汗毛、指甲、牙齿,以及半闭的眼睛,都无异於我们这些活人,而且他的心脏还在跳动呢。 接着,要把他从墓里拉出来。他的身体其实并不柔软,但是肌肉、骨头都在,一样不缺。有人用又圆又尖的铁标枪刺穿了他的心脏:随血一起喷出来的,还有一种微白的液体,不过血比液体多,也没有臭味。 随後,有人用一把像是在英国用来执行死刑的斧子,砍下了他的脑袋,也冒出一股和刚才一样的血和液体,但是量更多。 最後,大家把这具遗体扔进了墓穴,然後覆上大量的生石灰,以便快快烧化他。这时,他那被吸过两次血的侄女才稍稍好转。其他受害者身上被吸血的部位,形成一块青斑。吸血的部位并不固定,有时在一个地方,有时又在另一处。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实,有最可靠的文件可资证明,而且有一千叁百多位值得信赖的人士亲眼看见。 不过,我要等待时机,才能更满足博学的卡尔梅神父的好奇心,向他详细讲解我在这里亲眼目睹的一切。我会把这些经历写好,然後托圣·乌尔班(Saint-Urbain)骑士转交给他,请骑士在适当的机会向他说明。神父的信徒德·贝罗兹(L·deBeloz)谦逊温顺,对神父崇敬有加·德·贝罗兹就是符腾堡的亚历山大亲王的副官,目前在拉·特朗克(LaTrench)男爵先生的军团里,担任第一掷弹兵队队长。 卡尔梅《论鬼魂显灵以及吸血鬼……》1751年 |物种| 吸血鬼(二)(上) [吸血鬼]血族各派氏族介绍 一、密党氏族 Brujah 一般认为Brujah是血族中最适合战斗的氏族,确实,Brujah成员体格基础是所有血族中最好的。不过Brujah成员信仰观念的复杂程度也是血族中数一数二的。从纳粹主义者到环境论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外人看来Brujah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仅仅因为对权威的蔑视才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与事实也差不太远了。有一个笑话说,Brujah还留在密党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完全代表他们去填离党协议。事实上Brujah的不统一主要因为他们的成员人数。没有任何其他氏族有像Brujah那么多的成员成为无政府主义者(anarchs)。可以这么说,每天晚上都有Brujah成员背离密党的事情发生。那些依然留在密党中的Brujah成员对长老和亲王来说也是些麻烦的家伙。尽管如此,Brujah成员还被认为是重要的武士——因为在面对面的战斗中,没有那种吸血鬼比他们更可怕。 这个氏族主要分成3个派系:Iconoclast(theTRUeanarchs):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加以抨击不尊重任何机构或是权威。他们遵守潜藏戒律,不过仅仅是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 Idealist 大部分年长的Brujah成员和几乎所有的Brujah长老都属于这一派。他们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智慧和指导,相信Brujah应该团结一致建立一个新的carthage。 Individualists 上两个派系之间的折中派,他们为了氏族的未来而共同努力。但他们不像Idealist那样要求别人服从他们的指挥。 Gangrel Gangrel也许是所有血族中最接近自然内心的氏族。这些漂泊不定的独行者们不喜欢社会的束缚而喜欢野外的舒适生活。不过他们怎样在野外避开狼人的进攻还是个迷。也许他们有改变自己的外形来欺骗别人的能力,如果有人说他看见了一个吸血鬼变成了狼或者蝙蝠,那么他见到的十有八九是Gangrel。和Brujah一样,Gangrel成员通常是强大的战士。不过和Brujah不同的是,Gangrel作战时的勇猛不是来源于无法无天的狂暴而是来源于他们的兽性本能。 Gangrel成员渴望理解自己灵魂中的兽性(theBeast)。夜间他们会和其它动物交流。当Gangrel成员的兽性爆发失控时(Frenzy),他们的身体将不可逆转的拥有部分动物的特征,有时他们的眼睛会变得像猫眼,他们的脚也可能变得像是爪子,甚至有可能长出尾巴。所以,很多年长的Gangrel成员看起来更像某种动物而不是人类。在一些较少的情况,他们的意识也会有动物化的倾向。 malkavian 即使是其它招人憎恶的家伙也非常害怕malkavian成员。他们被诅咒的血液污染了他们的神志。一个malkavian成员在被初拥(theembrace)后不久就会变得神经错乱(当然,前提是他们在这之前还没有神经错乱)。这些家伙神经错乱的症状可谓多种多样,从狂大症到妄想症到多重人格都是很普遍的,事实上也没有什么症状从未出现过。malkavian通常被认为非常危险。由于他们常受突如其来的欲望和莫名其妙的幻觉所支配,有时甚至会把刀锋对准别的血族。而且由于他们的疯狂使他们失去了对疼痛和最终死亡的恐惧,所以要制服他们也非常的困难。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也被整个血族社会排斥。但实际上在癫狂的背后,malkavian成员往往有着过人的洞察力,甚至可以说是智慧。 Nosferatu 由于他们丑陋扭曲的外貌,Nosferatu必须远离人类社会在地下生活,而不能像其它的吸血鬼那样藏身于人类社会之中。Nosferatu在被初拥之后就一天天变得丑陋,其它的血族都排斥这些生活在下水道或者地下墓穴的家伙,认为他们是令人生厌的东西,不是非常必要就不和他们来往。由于他们的丑陋和污名,他们在地面行动时尽量避免被人发现,这也使他们比任何别的生物都了解城市中暗巷和角落。再加上他们高超的潜行和偷听技术,城市里没有任何风吹草动能逃过Nosferatu的耳目。而且由于共同的残疾和受到的蔑视,Nosferatu的成员间极其的团结,这里不会有在其它氏族中随处可见的争斗。由于他们的团结一致,你如果得罪了他们中的一个成员也就等于得罪了全部的Nosferatu成员——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Toreador Toreador有着很多的别名,包括“坠落者”,“艺术家”,“装腔作势者”,甚至“享乐主义者”。但是任何概括的归类都是对这个氏族整体的一种歪曲和伤害。按他们个人情况和当时情绪,Toreador成员涵盖了雅致与华丽,才华横溢与愚蠢可笑,富于幻想与闲游浪荡之间的种种情况。也许这个氏族唯一的整体特征就是成员都有着带审美感的热情。 Toreador的成员无论做什么事都充满了漏*点。在他们看来,永恒的生命应该被好好的享受。他们中间许多成员生前就是画家,音乐家或者是诗人。而其它更多成员则把数个世纪的时间用在对艺术创作的可笑尝试上。Toreador成员和Ventrue成员一样喜欢待在上流社会。不过和领导密党的Ventrue的成员不同,Toreador成员不喜欢那些枯燥无味的官场应酬。他们在上流社会活动是为了被注目和被赞美——而这一切来自于他们诙谐的言语,优美的举止和简朴但充满漏*点的生活方式。 Tremere Tremere是已知的氏族中历史最短的之一,它是在黑暗时代(Darkages)早期成立的。Tremere最初的成员是一群渴望永恒生命的人类魔法师,他们不知是受到什么力量的帮助,竟然通过炼金术,魔法和一个Tzimisce长老的血得到了吸血的能力。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原来的法术不再有那么大的威力。但通过学习和奉献,他们掌握了一种新形式的魔法——Thaumaturgy。这种魔法是借助血的力量完成的。 由于他们成为吸血鬼的方法,他们成为了其它吸血鬼氏族的敌人。不过,由于Tremere成员在抵挡人类挑起的“超自然生物歼灭战争”(Inquisition)中所作的贡献,以及他们严守潜藏戒律(themasquerade),Tremere终于在密党中有了一席之地。在密党中,Tremere用他们魔力证明了自己是强大的盟友——当然,也可能是危险的敌人。事实上,Tremere为密党使用他们魔力的次数和为了自己使用的次数差不太多。 Ventrue 文雅,贵族化的Ventrue是密党的领导者。他们维护着密党的基础,在密党最危险的时候指挥成员们度过难关。即使到了现代,大部分城市的亲王也由Ventrue的成员担任。在古代,新的Ventrue成员要在贵族,富商或者其它上流社会成员中挑选。到了现代,则从商业世家的成员,社团领导者或者政治要人中选出。不管他们生前是干什么的,Ventrue成员负责贯彻监督古代戒律的实行,并且决定密党的方向。如果你问一个Ventrue成员他们氏族所起的所用,那么他会回答说潜藏戒律全靠他们来维持执行,如果没有他们潜藏戒律就不会被执行,如果潜藏戒律不被执行那么血族将不复存在。 虽然他们和Toreador成员一样经常出现在上流社会,但他们对炫耀自己和闲谈不感兴趣。有些其它血族误认为他们傲慢而贪婪,但是对于Ventrue成员自己来说,领导人的角色带来的负担远比荣誉要多。 二、魔党氏族 Lasombra Lasombra是优雅的坠落者,其中的成员对此也甚感满意。在他们身上,优雅与残忍并存,高贵与颓废同在。Lasombra也是天生的领导者,而且他们相信自己比别的同类都要强的多。在原来的Brujah族领导人背叛无政府主义者(anarchs)之后,Lasombra开始领导魔党。几乎所有的魔党摄政者都出自Lasombra。他们指导(有时是鞭打)着魔党,使之成为一个不会缓和的力量。Lasombra成员认为自己有着对于初拥(theembrace),谋杀以及兽性爆发(Frenzy)的权力及权威——很多Lasombra成员成员会问,如果你想要做个吸血鬼,那么怕这些事干吗?此外,Lasombra成员大都参加了某个系群(Pack),并且靠这个提升自己的力量。Lasombra和Tzimisce不同,他们并不蔑视抵制一切人类,只不过觉得由自己来控制那些家伙比较有趣。 Tzimisce 如果说Lasombra是魔党的心脏,那么Tzimisce就是魔党的灵魂。他们曾经是所有氏族中最强大的,但是在与Tremere的斗争和无政府革命中,他们受到了重创。革命过后,Tzimisce与Lasombra一道成立了魔党。Tzimisce可以通过异能改变自己的外貌,这使得他们周围的血族总是心神不定。“魔王”这个外号就是那些受到惊吓的血族给Tzimisce起的。但事实上Tzimisce是所有血族中最具学者气质的,其中的成员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于知识有着极强的渴望,年长的Tzimisce成员可能是世界上知识水平最高的生物之一。Tzimisce对于魔法就像对于科学一样的精通,不过,水平比不上Tremere。Tzimisce为了了解吸血鬼的本质,做了数不清的可怕试验,试验的对象包括了人和其他吸血鬼。 三、中立氏族 Giovanni 不详 Ravnos 不详 assamite 来自中东荒漠的assamite是血族中的杀手。assamite成员为给那些他们酬劳的雇主工作,而酬劳通常就是雇主的血液。在接受雇佣后,他们就开始追踪目标,直到把目标杀死,或者发现雇主欺骗了他,比如说雇主告诉他这目标是个第9代血族而实际上是第6代。如果受雇的assamite成员反而被目标杀死,那么assamite氏族并不会找他复仇,以后也不会再接任何以他为目标的暗杀合同。由于他们特殊的背景,assamite的信仰是多种中东宗教和吸血鬼神话的混合体。他们认为吸血鬼到达天堂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尽可能的接近最初的吸血鬼(‘TheOne‘),也就是努力降低自己与最初吸血鬼之间的辈分差距。这通过吸榨(Diablerie)别的比自己年长的吸血鬼来实现。为了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和正确性,assamite宣称他们氏族的创始者就曾经手刃过两个第2代吸血鬼。对于assamite来说,吸榨别的吸血鬼的血就好像是在食用圣餐一般。 FollowersofSet FollowersofSet通常也被称为Setites。他们在吸血鬼社会中遭到的猜疑远多于其他氏族。这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他们相信自己起源于Set——埃及的夜与黑暗之神。Set原本叫做Sutekh,是一个强大的吸血鬼,到达埃及后由于经常以可怕的形态在夜间出没而被人们当作夜与黑暗之神。后来Sutekh改名为Set,并且与另一个吸血鬼——埃及的司阴府之神Osiris展开了斗争。最后的结果是Set落败,追随者被杀死,他自己也被放逐。后来他又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不断的吸引追随者,其中有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甚至闪族人。他的势力遍布西班牙山脉到黑海之间的区域。不过,在公元33年Set却突然消失,在消失之前他告诉追随者们自己终有一天会回到这个世界。 而Setites——Set忠实的追随者们也在一直努力使Set复苏,而方法就是使整个世界笼罩在很黑暗下。虽然Setites认为Set在世界上存在的时间比该隐还要长,但其他的氏族认为Set其实是一个第3代吸血鬼,而他的突然消失则是为了避免在千年圣战(Jyhad)中受创。不过无论如何,Setites一直在努力把世界拉向黑暗以促使Set复苏。他们使用毒品在内的种种手段诱使其他血族或人类坠落,事实上现代海地的一些黑社会以及中东的几个恐怖组织就在Setites控制之下。 [吸血鬼]吸血鬼的主要特徵 从18世纪开始,吸血鬼有了叁个特徵:一、吸血鬼是一个“附体的鬼魂”,而不是在空中游荡的幽灵,也不是魔鬼;二、吸血鬼夜间从坟墓里出来吸活人的血,以便延续还魂后的生命;叁、吸血鬼残害过的人,死后也会变成吸血鬼。 传说中的吸血鬼登上银幕后,形象有了少许改变,有些特点夸大了,有些则简化了。电影里,吸血鬼在镜子里没有映像,这不是吸血鬼共通的特徵。只有在属於日耳曼文化的某些地区,人们相信吸血鬼没有影子,所以也没有映像,因为映像和影子都是灵魂的象征,而僵尸是没有灵魂的。此外,银幕上吸血鬼的牙齿又长又尖,其实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形象,电影工作者为突显影像效果就采用了。 “捕食性动物”不必接触到人,就能致人於死地;吸血鬼不同,它们通常不咬受害者,而从皮肤的毛孔来吸血。电影里,蝙蝠总是吸血鬼的化身,原因可能是法国博物学家布封(Buffon)1761年时,把拉丁美洲一些吸牛血的翼手类动物(chiroptera,又称蝙蝠)命名为吸血鬼。事实上,传说中的吸血鬼,能够变成蜘蛛或蝴蝶等各种动物,也能变成雾气或麦。很多人以为,大蒜是对付吸血鬼的万灵丹,其实不然,只有在罗马尼亚一带才有这种说法。不过,吸血鬼倒真的只能在夜间出来,鸡鸣之前必须回到坟墓里去。吸血鬼害怕圣水,因为圣水是生命之源;它也怕圣体和十字架。归根结柢,用木桩扎进吸血鬼的心脏,是结束它万恶生命的最好办法,但电影终究只是电影,这一招并不是次次见效。 如何辨认吸血鬼 从18世纪关於吸血鬼迷信的论着,以及19世纪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吸血鬼的主要特徵。不过,在欧洲不同的国家里仍有许多变种吸血鬼。一般来说,吸血鬼埋进坟墓几个星期後,体不会变硬,也没有腐烂。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毛发生长异常,乱蓬蓬的眉毛连成一片,手掌也长出毛来。罗马尼亚的吸血鬼往往有一根长毛的短尾巴,遇到热气就会变粗,据说有了这尾巴,吸血鬼就有超自然的能力。 在吸血鬼迷信甚嚣尘上的时候,为了辨别罪魁祸首,人们牵来一匹毛色纯黑或纯白的公马,让它奔驰在墓地上。这匹马从未交过尾,驾驭它的人也要是个童男。如果坟墓里有吸血鬼,马就会直立起来。坟墓附近的地面上若有小洞口,也是墓里有吸血鬼的证据,因为吸血鬼会化成雾气从这些洞口里出来。吸血鬼和女人结合後生下来的人,能一眼就认出吸血鬼。这种人在塞尔维亚叫作“旺比里奇”(vampiritch,或vampirovitch),在波希米亚和匈牙利两地,它们则叫“当比莱斯”(dhampires)。 [吸血鬼]吸血鬼的形成与死亡 变成吸血鬼的方法 根据传说,理论上来说,每个人在死后都可能变成吸血鬼,不过某些人特别有可能,例如被开除教藉的人、自杀者、暴死者、巫师、早夭的婴儿,以及去世后没有举行基督教葬礼的人。有些人生来就注定是这种悲惨的命运,例如出生时嘴里有牙齿,或者“头上一胎膜”的人(就是头顶上覆盖着一块羊膜或胎盘);眼珠的颜色极深或呈很淡的蓝色;长着一头红棕色发,像出卖耶稣的使徒犹大(Judas),或者身上长红斑。 这些人死後,在装进棺材和埋葬时要倍加小心。在罗马尼亚,当地人用一根钉子钉进死者额头,把他的身体用针刺穿,或者涂上在圣依纳爵(Saint-Ignace)日里宰杀的猪的油脂;这一天是2月1日,纪念叙利亚安提阿城的主教依纳爵。为了防止吸血鬼的灵魂回来附体,要在死人嘴里放一样东西,例如在罗马尼亚是放一瓣蒜,在希腊是放一块圣餐中的饼,而在萨克森则是一个柠檬。为了不让尸体离开坟墓,大家就把它钉在棺材的底板上。 在捷克北部苏台德山区,人们把尸体裹在形状像长袜的线袋里,吸血鬼每年只能拆开一个网眼。在俄罗斯,棺木里要放一些罂粟的种子,如此一来,吸血鬼每天夜里都要数数种子有多少粒。自杀者和开除教藉的人,死后总是埋葬在两条路的交叉路口上。塞尔维亚人为了使住宅不遭受吸血鬼的攻击,常常用柏油在门窗上画一个十字架;罗马尼亚人则在所有的房间里都挂上大蒜瓣,还用大蒜擦拭门窗、壁炉和锁孔。至於在俄罗斯,人们把罂粟的种子或者蔷薇的刺,撒在所有通向墓地的道路上,这样一来,吸血鬼就不得不把它们一个一个拣起来。 “大修”,吸血鬼之死 为了斩草除根,就必须用木桩刺穿吸血鬼的心脏。在俄罗斯是用山杨木,这种木料是用来制作十字架的。其他国家则多半用山渣树木,让人联想起耶稣受难时所戴的荆冠。至於在南斯拉夫的达尔马提亚(Dalmatia)地区,及阿尔巴尼亚(albania)的人,倒是用由牧师祝福过的匕首。 罗马尼亚人把这种仪式称为“大修”(grandereparation),要在拂晓时分进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用木桩一下子刺中心脏,否则吸血鬼可能复活。如果体没有化成飞灰,就用掘墓的铲子砍掉脑袋,再把体烧成灰後随风飞扬;要不然就把体掩埋在两条路的交叉口上。 迷信是否已经结束 18世纪末,在德国和法国的大学和文艺沙龙里,吸血鬼迷信仍是重要话题。不过,昔日让人伤脑筋的超自然事件,现在却变得罕见了。启蒙运动带来的实证主义观点,在欧洲最偏僻的地区也逐渐普及开来。瘟疫大流行的时代过去後,吸血鬼迷信也渐渐退烧。19世纪仍有关吸血鬼的记载,但已不若以往受人瞩目。欧洲工业化之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旧时的迷信都渐渐消失。然而在喀尔巴阡山一带,吸血鬼的迷信今天依然存在。 启蒙运动鼓吹科学精神和理性思想,消弭了有关吸血鬼的传闻,却未能阻止人在想像世界中赋与它各种面貌。为了反对无处不在的唯物实证主义,为了对往昔神奇美妙的事物一抒怀旧之情,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一起,吸血鬼传说很快就死灰复燃。早在1748年,有个叫奥森费尔德(Ossenfelder)的德国人,就写了一首短诗,预示吸血鬼即将透过文学而复活。 [吸血鬼]吸血鬼的原形 德古拉是十五世纪时,罗马尼亚威洛凯亚公国的君主,拥有猛虎将军的称号,是罗马尼亚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然而,其个性残暴,喜好血腥,又成为传说中的吸血鬼化身。 生於一四叁一年的德古拉,祖先世代都担任威洛凯亚公国的君主,但是,德古拉的成长并不是全然没有波折的,他十八岁的时候,被送往邻国土耳其的首度伊斯坦堡当作人质,在黑暗的牢房中渡过六年的岁月。 当时,威洛凯亚公国的君主虽然由德古拉家族世袭,却非由长子继承,老王去世後,必须在贵族与地主间挑出继任人选,因而经常发生流血冲突事件。仅仅在十四世纪一百年间,这个小公国便换了叁十二位君主。此外,奥图曼土耳其及西班牙等强国,屡屡干涉威洛凯亚公国的政局,不断进行渗透,企图将威洛凯亚公国纳入他们的版图。 奥图曼土耳其帝国是图谋威洛凯亚公国最积极的国家,收买了许多威洛凯亚贵族。德古拉虽然身在黑牢中,但对外界种种变化依然了如指掌,他明白自己的国家正处於内忧外患交相逼迫的情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祖国,他毛线逃出伊斯坦堡监狱,於一四五六年登上王位。 登上王位的德古拉心知土耳其是他的心腹大患,决定不计一切代价,攻击当时欧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土耳其。他首先在边境地带营造碉堡,同时以碉堡为据点,一一攻下土耳其边界的要塞。 土耳其皇帝被德古拉激怒了,他亲自率领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前线,迎战威洛凯亚军队。虽然威洛凯亚的兵力十分薄弱,但是,在德古拉巧妙的运用奇袭战术之下,威洛凯亚军队也获得了不少战果。 惯用奇袭战术的德古拉在多瑙河畔攻下了西路西乌城,全城的四万叁千名土耳其士兵中,两万叁千人在开战时惨遭杀戮,被俘虏赤裸全身,以削尖的木棒从嘴或臀部活活刺穿全身,然後将刺着体的木棒插在广场上,“尸棒阵”长叁公里,宽一公里,蔚为奇观。当时成群的乌鸦和秃鹰不断地啄食这些体,加上连续数日的曝晒,使现场弥漫着令人作呕的尸臭。 据说,德古拉十分满意他的“杰作”,还特意要部署准备酒菜,置於“棒阵”前,高兴地饮酒作乐。 增援的土耳其军队后来目睹这等恐怖的景象,莫不觉得毛骨悚然,战斗意志都烟消云散,纷纷逃亡。 土耳其帝国后来派遣一名公使与德古拉谈判,这位公使高傲地站在德古拉这个“小公爵”面前,不肯脱帽敬礼。德古拉微笑地说:“既然你不愿脱帽,那你的帽子就永远不必脱了!” 这位公使事後被人自帽上打入铁钉,一命呜呼,果真“永远不必脱了”。 虽然德古拉击退了强大的土耳其回教军队,获得保护基督教国家的英勇名声,但是他嗜爱血腥的恶名也传遍了整个欧洲,吸血鬼化身之名不迳而走。 德古拉对国内施政上,也如对土耳其士兵那般苛酷,当时威洛凯亚公国的君主只能掌握部分政权,大多数的权力都为地主与贵族享有,这绝不是野心勃勃的德古拉所能容忍的。 对於那些反抗他的地主及贵族,以及不支持他的平民,他一律处以刺穿之刑,随後再放火烧死,并且把那些烧焦的体悬挂示众。以“阴谋推翻统治者,背叛国家”的罪名被杀的地主、贵族与其家人,总数多达二千馀人之谱。平民被杀的虽然没有地主、贵族那麽多,但也不在少数。 德古拉这等残虐的行为,令人无法不去与虐待狂这个名词联想在一起。 曾有一个女人与人通奸,德古拉不但将那个女人的下体及另外,他对不守贞节的少女,则切掉**,同时以烧得红热的铁棒插入少女的下体,有时候,这些铁棒的尖端,还会从嘴巴穿出来。然後,这些少女的尸体都被悬街示众,任其腐烂。 恐怖的高压手段终於引来暗中反抗的势力,没多久,德古拉便被夺走了王位,幽禁於匈牙利。虽然后来他又东山再起,然而一四七六年,即他四十五岁时,便被威洛凯亚公国的贵族策动土耳其人暗杀了。 目前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市内的书店,不管是教科书或历史故事书,都明白赞美“功业彪炳”的德古拉为民族英雄,但是,他残暴不仁的行为也明明白白地记载在史书上。 [吸血鬼]KindredasaBeing——血族 吸血鬼并不称呼自己为vampires,而通常自称为Kindred(血族)。一个凡人要成为血族的一员,首先要经过“初拥”(Theembrace)的历程。也就是说,他必须先被一名血族成员吸尽身上的血,然后马上接受该血族反喂食身上的血(即使只有几滴),才可变成为新生的血族。初拥往往带来非常强烈的感受,夹杂著惊惧与狂喜的情绪,这经验会使该血族永难忘怀。 一旦成为血族的一员,便获得“不死之身”,或者说是一名“活死人”。血族是异于人类的生物,身体组织发生全然的变化。血族的牙齿可以任意抽长,虽然大部份的时候为了掩饰身份会隐藏起来。当血族吸血之后,只要舔噬牺牲者的伤口,就可令伤口愈合以掩盖痕迹。血族的心脏停止跳动,体内的血液以扩散的方式流动,由于微血管已不再饱含血液,因此血族的皮肤特别苍白。有时候,甚至会在哭泣时流出血泪。血族可利用体内的血来治愈自己,当受到伤害时,体内的血液会集中到伤处,伤口附近泛出紫红色,很快即能痊愈。 血族不用进食,但需要不断吸取鲜血。当血族感到饥饿时,会对鲜血产生强烈的渴望,这种欲望的强烈程度,不是凡人能够领会的。虽然凡人也会有各种欲求,但和血族的饥渴比起来,那根本不算什么。血族对鲜血的饥渴欲望,凌驾于饮食、繁殖、野心等欲望之上,是一切欲望的总和。吸血会为血族带来美妙的感受,就像吸毒一样,血族通常会痛苦却又无法克制地上瘾。 血族的体内宛如居住著一头野兽,当饥渴的欲望爆发,便可能无法自制地陷入狂暴。尚未完全沦入兽性的血族,常常因此而挣扎不已。许多新的血族成员试图在人性与兽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有些血族甚至相信终有可以还原成*人类的途径。然而血族之身已成事实,大部份的血族成员只能眼睁睁地看著自己逐渐堕落,终于成为丧心病狂的野兽。“身为怪物,却又拼命制止自己更像怪物”这正是多数新进血族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救赎的可能极其渺茫,但是却又似乎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最终的死亡”也许是另一条出路。血族还是会死,生命的原始来源——太阳——能使血族彻底毁灭,死亡的血族会在瞬间化为飞灰。面对阳光的恐惧,常也会使血族无法自制地狂暴走避。 简而言之,成为血族之身,不只是身理上被转变,心理上、精神上都将同时遭到扭转,随之而来的是永恒的挣扎,这不是血族自己能控制的变化。换言之,成为血族,即是悲剧的开始。 [吸血鬼]血族的渊源和派系 任何悲剧都有起源,而和人类所写的历史一样,血族也有自己的历史,虽然绝大部份都属于传说。 血族最早的起源据称是圣经中的该隐。根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之後来到荒野,并且生了许多孩子。其中该隐是老大,同时也是世上第三位人类。他是个农夫,和牧羊人弟弟共同生活。有次两人照例向上帝献祭,由于弟弟畜牧之便,奉上的是丰盛的肉食,该隐的青菜萝卜便招来上帝不满。该隐愤而谋杀了弟弟,翌日上帝问该隐他弟弟哪里去了,他辩称不知。上帝怒道:「狡赖!你弟弟的冤魂向我哭诉你的暴行,所以你得接受我的惩罚!」该隐於是向上帝求饶,但是上帝说:「不,我不会杀你,我知道你以后一定会被人唾弃,所以我给你一个记号,人人都会折磨你,但不杀你,让你永世受到诅咒!」 在千年潜藏的吸血鬼传说中,该隐所受的天谴便是终生必需靠吸食活人鲜血,并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诅咒的折磨。而且上帝让他的记号变成*人人都可见而诛之,这是和圣经上不一样的地方。书中後来又把他和撒旦的情人莉莉丝(Lilith,最早出现于苏美尔神话,犹太教旧约里亚当的第一个妻子,因不满上帝而离开伊甸园)配成一对,说莉莉丝是法力高强的女巫,并教导该隐如何利用鲜血产生力量以供己用。正因如此,也有人认为莉莉丝才是真正的第一位吸血鬼。 在孤独的驱使下,该隐创造了第二代的吸血鬼,而它们产生了该隐的十三个孙子。这第三代正是诺亚大洪水的幸存者,它们建立了十三个大氏族(clan),后来叛变并灭了第二代吸血鬼。古代的第三代号称拥有能与神相比的力量。而数千年後的今日,血族的血脉已经到达第十三至第十五代了。 在中世纪以前,血族成员由于拥有特殊异能和不死之躯,通常可以成为一方霸主,甚至互相争权并造成一般人的恐惧。直到十四世纪左右,天主教廷宗教审判所确知血族的存在,随即大肆进行补杀。虽然血族拥有异能,但是任何一名血族都无法同时阻挡千百名凡人的合作威胁。于是血族的生存陷入空前危机。为了因应恶劣的局势,当时的几个血族氏族(约为第六至八代)不得不进行结盟,于是产生了camarilla(“卡玛利拉”或译作“密党”)盟派。这是由七个氏族所组成的盟派,也是至今较大的盟派。卡玛利拉创立之时立下了六道严格的诫律传统(SixTraditions),要求盟派中的后世血族永远遵行。整个戒律传统的最高宗旨,就是规定血族必须隐匿于人类社会中,绝对不得暴露身份,以免导致血族生存的危机,这就是“避世”戒条的的由来。 卡玛利拉的政治运作并不单纯。主要由Ventrue氏族进行各氏族之间的整合,七个氏族的长老会定期召开的高层会议(Innercircle),会议中选出各氏族的大法官(Justica)。大法官可说是卡玛利拉的最高权威,大多由辈份较高者担任(这表示他们都有强大的异能),他们负责裁断并惩处所有危及卡玛利拉生存的行为,原则上他们是整个卡玛利拉的统治者(当然,他们管不到参与高层会议的长老)。大法官有时并不自己裁断事情,而会邀请地方重要血族人士,召开秘密会议(conclave)以投票方式裁决事务。同时,无庸置疑地,大法官通常都有自己的眼线。在这整套政治运作过程当中,通常充满了高峰之间的政治斗争和阴谋,而年轻的血族则多半在其中扮演卒子的角色。 卡玛利拉之外的另一个盟派是魔党(TheSabbat——或译作’撒霸特’)。虽然每个氏族都可以加入魔党,但主要是由两个氏族所控制。魔党是卡玛利拉的宿敌,他们不承认避世的教条,他们以恐惧、武力和威胁作为统治方式,传说魔党会将新加入的血族活埋,造成其恐惧,并再以仪式和血系(BloodBound)加以控制。魔党还将人类视为低等动物,随意驱使残杀。卡玛利拉成员通常称呼撒霸特为“黑暗之手”。 另外,未加入卡玛利拉或魔党的其余四个氏族,则通常在两个盟派的斗争中保持中立或见机行事。 在卡玛利拉盟派之下,血族成员还划分出地方的势力。一般而言,血族会以城市作为集中地,因为都市中非常适宜觅食。原则上,都市人口每达十万人便有一名血族(大致算一下你所在的城市应该有多少Kindred^^),这样的比例很适合血族潜藏。 每个都市中会有一个血族亲王(Prince),这个称谓和王室没有关系,而且也不一定是男性。亲王是该城市中所有血族的领袖,一般称呼为某某城市亲王,例如PrinceofNewYork。 卡玛利拉在成立之初,并未设置“亲王”的职务。但由于1743年伦敦市发生血族内部叛徒的叛乱暴动,严重地破坏了避世的诫律,因此从此便在每个城市设立一名负责管辖者,以杜绝叛乱。 亲王通常也是由辈份较高者担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辖地的诫律传统。他是辖地中唯一拥有繁衍血族后代的权力者,辖下的血族若要创造新的后代,必须经过他认可。亲王会受到辖地中的元老会所辅佐,元老会成员一方面提供建言,一方面也默默监督亲王的权力,通常只要亲王能维护千年潜藏的传统,元老会便会给予支持。不过当然,能参与元老会的长老必都是老谋深算之徒。 另外,只要有外地的血族进入辖地,便须接受亲王的管制。亲王可以以保持避世为由,针对某些或全部辖地中的血族下达限制禁食的命令。虽然亲王不能任意杀害血族成员,但仍有些亲王会滥权雇用血族猎人。最后,亲王很有机会在卡玛利拉的政治结构中晋升自己的地位。 [吸血鬼]血族的戒律 卡玛利拉在创设之时,明文定下了六道戒律传统(SixTraditions),要求后代血族严格遵守。有些血族认为,这六条传统在极早的时候(可推到最早的几代血族)便已经形成,只是一直没有明文订定,卡玛利拉的创始长老们,则是将其正式地条文化,形成具体的戒律。不过不论多严格的戒律,经过漫长的时间,多少都会遭到反弹。虽然长老们极力维护著这些传统,年轻的一辈总是会出现一些叛逆者,对于这些教条的部份或全部嗤之以鼻。这些不服长上、轻视传统的anarchs,若被逮到,通常会受到长老们或轻或重的惩处。当然,属于魔宴的血族是完全不理会这些传统束缚的。 第一戒条:避世 TheFirstTradition:Themasquerade ThoushaltnotrevealthytruenaturetothosenotoftheBlood.DoingsuchshallrenouncethyclaimsofBlood. 第一条传统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血族戒律:避世。违反此传统的血族会受到最严厉的处罚,而整个血族也可能因此受害。 第二戒条:领权 TheSecondTradition:TheDomain Thydomainisthineownconcern.allothersowetheerespectwhileinit.Nonemaychallengethywordwhileinthydomain. 中世纪以前的血族大多有自己的地盘,但当代的血族领域通常是指亲王的辖地。有些地方的亲王力有未逮,会将辖区暂时分封给长老们管理,这大多含有政治上的互动意义。 有些年轻的叛逆者会扭曲这项传统的原意,想要结党成派地形成地方势力。就像街头黑帮一样,这些小帮派常常彼此争斗。但只要他们不违反潜藏的戒律和亲王的号令,不让事情闹得太大,长老们并不会在这一点上加以过度约束。事实上,亲王通常会设法让这些街头帮派彼此不合,让叛逆的血族成员彼此压制力量。 第三戒条:后裔 TheThirdTradition:TheProgeny ThoushallonlySireanotherwiththepermissionofthineelder.Ifthoucreatestanotherwithoutthineelder’sleave,boththouandthyProgenyshallbeslain. 这道传统中所谓的长老,本来是指自己的尊长,不过现在卡玛利拉通常解释为该地的亲王。也就是说,如果血族要创造新的血脉,必须徵得所属地亲王的同意。亲王对于新创造的血族,拥有绝对的处置权,他可以承认其资格、纳为己出、将其放逐或甚至杀掉。卡玛利拉赋予亲王这项权力,以控制叛逆者的数量。 第四戒条:责任 TheFourthTradition:Theaccounting Thosethoucreatearethineownchildren.UntilthyProgenyshallbeReleased,thoushallcommandtheminallthings.Theirsinsarethinetoendure. 血族有义务全责照顾自己创造出来的晚辈,直到引介给亲王释放身份为止。在血族社会中,晚辈是被当作孩童一样的教导抚养,尊长必须尽力加以指导教养,使其成熟。一旦被亲王认可之后,晚辈便获得独立之身,拥有和其他正式血族成员一样的权利。当然,被释放的新血族成员如果仍从事一些“幼稚”的行为,便会受到其他血族的耻笑。新血族成员必须以能力证明自己的确有资格成为血族社会中的成*人。 第五戒条:客尊 TheFifthTradition:Hospitality Honoroneanother’sdomain.Whenthoucomesttoaforeigncity,thoushallpresentthyselftotheonewhoruleththere.Withoutthewordofacceptance,thouartnothing. 通常血族很少远行,但是只要进入其他血族的领地,便必须接受其统治。当代的的领地指的就是亲王的辖地,当血族进入某亲王的辖地时,通常必须晋见让其知晓。晋见的过程随不同的亲王而异,有些亲王要求正式的会面仪式,并且必须通报血脉身份,有些则以简单的方式互相认识。进入他人领地未通报的血族,若被发现,通常不会受到太大惩罚,只会被抓到亲王面前质问一番然后饬回。这项传统主要是为了保障亲王的统辖权,因此亲王在晋见之后,通常不会过度拒绝外来者,除非是恶名昭彰之徒。 叛逆者常不愿主动遵守这项传统。另外,methuselahs也大多不理睬亲王的权力,因为他们通常活得比亲王还长久,能力十分强大,在他们眼中,一般血族和人类没什么两样。 第六戒条:杀亲 TheSixthTradition:Destruction Thouartforbiddentodestroyanotherofthykind.Therightofdestructionbelongethonlytothineelder.OnlytheeldestamongtheeshallcalltheBloodHunt. 这项传统向来备受争议,过去的elder指的是尊长,但当代的意义已逐渐转为特指亲王。也就是说,只有亲王拥有处决辖下血族的权力,这项权力是受到卡玛利拉所认可的,只要亲王是因为维护传统而使用此权力,通常长老便会支持他。这也是当代年轻血族与年老者的主要冲突点。犯下“谋杀罪”的血族成员,通常会被亲王以猎杀令缉捕。 对于严重违反传统戒律的血族,所谓的惩罚通常只有三个字:杀无赦。亲王有权下达猎杀令,他通常会秘密命令一些或全部辖地中的血族补杀犯戒者。若有其他血族敢协助被猎杀者逃亡,将视为是对亲王权威的严重触逆,而成功捕捉到被猎杀者的血族,通常会获得一定的名声,同时也可能有权取得被猎杀者的血液,因此许多年轻的血族常愿意参与猎杀行动。 一般而言,只要亲王下达了猎杀令,便在辖地内永远有效。但是卡玛利拉允许高层的秘密会议(conclave)事前否决亲王的命令,参与秘密会议的成员以正反证据作为表决依据。若亲王不遵从秘密会议决议,虽然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但是必然会损失相当的名望。 [吸血鬼]各国家和民族的吸血鬼传说 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可以上溯到数千年前,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文化中都留有他们神秘的影子。他们的形象各异,从中国红眼绿发的怪物到希腊的有翼半蛇人;从日本的吸血妖狐到马来西亚的拖曳着内脏的头颅;真是无所不包。 自然,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可不是他们。我们所熟悉的小说,影视中的吸血鬼,其实是和东欧神话大有渊源的。欧洲的吸血鬼传说源于远东地区,由中国和印度的商人经丝绸之路传到地中海,再沿黑海岸到希腊,巴尔干,以及匈牙利等地。 现代人对吸血鬼的印象仍旧包括令人恐惧的传说,诸如饮鲜血,从死亡中复生,在晚间寻找人类猎物等等——这些说法实际上是源于东欧神话;而象我们熟悉的一些特征:身着夜礼服和高领斗蓬,能变身为蝙蝠——其实都是近人的创造了。就算在东欧,吸血鬼也有好多种。 ◆斯拉夫吸血鬼 包括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波兰在内的斯拉夫民族,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吸血鬼神话,传奇。在公元九世纪,十世纪时,正教和罗马教廷为权力而在此发生冲突,结果于1054年分裂。这在吸血鬼传奇的发展上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差异——罗马教廷认为肉体不朽者是圣人;而正教认为那是:吸血鬼。 斯拉夫吸血鬼的神话在九世纪异教与基督教的冲突中得到发展。基督教得胜了,但是吸血鬼与其他许多异教的信仰在传说中继续。 造成“吸血鬼”这一概念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婴儿出生时有牙齿或尾巴;在特定的日子怀孕;不寻常的死亡;被开除出基督教;怪异的葬礼之类。 吸血鬼并不是无敌的。火刑,圣水,驱魔术都能对其造成很大的伤害。 人类社会对吸血鬼种族的了解并不深。实际上,尽管吸血鬼这一古老的种族的历史几乎和神话流传的时间一样长,但由于吸血鬼族群的戒律和自我控制,使得人类从来无法深入的了解它们。 历史上,人类对于吸血鬼种族的首次认识始于1484年。当时整个欧洲处于吸血鬼的战争之下。吸血鬼族群在夜间出动,大范围与人类初拥。很多一部分人无法接受初拥而导致神经紊乱。因为接受初拥的人类症状与瘟疫相仿,所以当时的人类社会认为这又是一次大范围的瘟疫。许多人类在未完全死亡的时候,或者在初拥的作用未回复之前就被他们的同类埋入地下的墓穴,几天以后,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打开坟墓,发现这些尸体已经变了姿势,还沾有血迹,那是人类初次接触到的吸血鬼。从此,吸血鬼的传说就在东普鲁士,西里西亚,波希米亚等地流传。1484年,多明我会的两个修士JakobSprenger和HeinrichKramer编写的《巫术之密》被教皇英诺森特八世(InnocentVIII)批准出版,这是人类历史上,基督教会第一次承认神怪力量的存在。 ◆波兰(Poland-TheUpier) Upior(也称为UPIeR(男性),UPIeRZcYa(女性)),这种生物及其名称源于东欧的斯拉夫国家,主要是波兰,而又与临近地区发现的那些同类有所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用来大量吸食血液的倒钩状的舌头及睡眠的时间。 这种生物大半夜都在睡觉。只在正午和半夜间起身,因其无止尽的饥渴而闻名于不死的生物中。这些吸血鬼对血有着惊人的爱好,不管吸入多少,它们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甚至喜欢躺在血泊中睡去。UPIOR也爱好卷曲的裹尸布——那些在其葬礼时用过的裹尸布。 波兰人会在那些死者的身上小心地放置一些珠宝用于辟邪,使尸体不至于变为可怕的东西。他们将死者面部朝下,并在腋窝,胸部,鄂下放置柳木十字架;用大量的泥土将尸体深深地埋于地底。为了得到进一步的保护,死者的亲属会实用血面包,一种用吸血鬼血和面粉以某种形式形式混合制成的烤面包。这被认为能使他们对吸血鬼的任何攻击产生免疫。同时木柱和斩首的方法在当时也相当流行。罗马帝国的存在地以及后来的基督教中心,一个与不死生物发源地相对的地方。基督教以及之后的天主教教会,在梵蒂冈建立了僧侣统治制度,使得西方多数重要的,被承认的吸血鬼地域中的嗜血者们性情大变,开始害怕十字架,圣水,宗教及圣徒。 ◆意大利 尽管意大利有很多风俗与死亡,死者,鬼或灵魂的回归有关,但却没有没有时髦的本土吸血鬼种群,例如aBRUZZI(或aBRUZZO)。在意大利中部地区,有一些相当有趣的说法,认为每年11月1日是死者回家的日子。这种迷信与流传下来的古代罗马宗教元素有一定的关系。在11月1日这天,人们将蜡烛放在死去亲人的墓前,家家都点燃灯火,以使那些死去的灵魂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中;还会在餐厅的桌上放一些面包,水以及一盏灯。根据传统,那天死者的灵魂会从墓穴中出来,由善良的灵魂带路。紧跟着的是恶灵,被害的牺牲者或是那些被定罪灵的人。执行特定仪式的aBRUZZI个体会站在十字路口,注视那些灵魂,尽管这样的目光通常带来的只有疯狂和死亡。意大利传说中最接近吸血鬼的实体是WITcH(或STRIGa),通常是指老巫婆,会用诅咒来袭击孩子,使他们死去。通过一种复杂的仪式可以杀死她,但最可靠的还是依靠教会的力量。 [吸血鬼]吸血鬼起源的传说 吸血鬼最早的起源据称是圣经中的该隐。 根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之後来到荒野,并且生了许多孩子。其中该隐是老大,同时也是世上第3位人类。他是个农夫,和牧羊人弟弟共同生活。有次两人照例向上帝献祭,弟弟奉上的是丰盛的肉食,而该隐的青菜萝卜自然招来上帝不满。该隐由此谋杀了弟弟,翌日上帝问该隐他弟弟哪里去了,他辩称不知。上帝怒道:「狡赖!你弟弟的冤魂向我哭诉你的暴行,你却说不知。所以你得接受我的惩罚!」该隐於是向上帝求饶,但是上帝说:「不,我不会杀你,而且我知道你以後一定会被人唾弃。所以我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记号,这样你就会让别人知道你不该被杀,只是尽量折磨你罢了。 在千年潜藏的吸血鬼传说中,该隐所受的天谴便是终生必需靠吸食活人鲜血,并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诅咒的折磨。而且上帝让他的记号变成*人人都可见而诛之,这是和圣经上不一样的地方。书中後来又把他和撒旦的情人莉莉丝(Lilith,最早出现于苏美尔神话,犹太教旧约里亚当的第一个妻子,因不满上帝而离开伊甸园)配成一对,说莉莉丝是法力高强的女巫,并教导该隐如何利用鲜血产生力量以供己用。正因如此,也有人认为莉莉丝才是真正的第一位吸血鬼。 在孤独的驱使下,该隐创造了第2代的吸血鬼。而它们有13个后代。这第3代正是诺亚大洪水的幸存者,它们建立了13个大氏族,后来叛变并灭了第2代吸血鬼。 为了因应恶劣的局势,当时的几个吸血鬼氏族(约为第六至八代)不得不进行结盟,于是产生了camarilla(密党)盟派。这是由七个氏族所组成的盟派,也是至今较大的盟派。密党创立之时立下了六道严格的诫律传统(SixTraditions),要求盟派中的後世吸血鬼永远遵行。整个戒律传统的最高宗旨,就是规定吸血鬼必须隐匿於人类社会中,绝对不得暴露身份,以免导致吸血鬼生存的危机,这就是「避世」戒条的的由来。 上帝耶酥被第十三个徒弟——犹大,用金钱出卖,死在十字架上,临终时向他的信徒们发出最后的神喻,在不久的将来他将再度复活,引导信徒们走向光明。 犹大被叛上帝所得到的一袋银币中栖息着一只恶魔,那是由人类内心世界的罪恶所不断积累而成,犹大在躲避信徒的路程上不知不觉走进了树林,他在树下休息时,忍不住打开了钱袋,他邪恶的心唤醒了恶魔,恶魔飞出钱袋,看到犹大狼狈不堪的样子,觉的十分可笑,便问犹大:你后悔吗? 满腹不满的犹大对恶魔说:我好后悔没有将那些愚蠢的信徒杀掉,才会让我现在如此悲惨。 恶魔一听非常高兴:你愿不愿和我定立一个契约呢? 犹大很小心的问恶魔:是怎样的一个契约呢? 恶魔伸出手:只要你有杀了那些上帝信徒的心,我就能帮你完成你的心愿。 犹大问:没有其他的条件? 恶魔笑着说:没有其他了。 犹大立刻同意了。 犹大在大树下用自己的血在剥掉树皮的树杆上写下与恶魔的契约。 就在快写完的时候天空传来深深的叹息,恶魔和犹大抬头才发现他们的上方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圣洁威严的天使。 天使手持着光之剑,庄严的说:犹大你背叛了上帝之子,将受到上帝的惩罚。你将终生…… 天使还未说完,一支利箭穿透了天使的胸膛,那是恶魔放的暗箭,从天上落下的天使被恶魔得到,恶魔马上将天使的血吸干,然后恶魔得到了天使的美丽容颜和不死的生命,得意忘形的恶魔对犹大说:我已经不需要你了,我有了天使的生命力。 犹大发现上当,便诅咒说:我不会让你那么得意,你想得到天使的一切——力量,生命,美丽,但你忘了我和你有一份还未写完的约。 恶魔发现不对想上前阻止,但刚吸下天使的血,无力运动四肢。 犹大看出恶魔被限制,连忙在契约上写下: 你有强过人类无数倍的力量,但必须日日吸食鲜血才能过活。 你有美丽绝伦的容颜,但只要你吸了血就会变回原来丑陋的样子。 你有不老不死的生命,但只要用染有我的血的树桩钉入你的心脏,你就会死亡。 你的力量,生命,美丽来自黑暗,当你出现在光明中,就是一切化为乌有之时。 [吸血鬼]吸血鬼传说的发展历程 18世纪,在启蒙运动推波助澜下,理性赢得胜利,各种迷信严重受挫。独独吸血鬼的迷信大行其道。这股迷信风潮俨然成为社会现象,影响到所有地区,引起了民政、军事,以及宗教等最高当局的关切。 |物种| 吸血鬼(二)(下) 18世纪上半叶吸血鬼迷信蔚然成风 面对到处发生的事件,有关当局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维持公共秩序。 1710年,瘟疫流行,东普鲁士深受其害。有鉴於此,当局乃着手调查经人告发的吸血鬼迷信,甚至把一座公墓里的坟墓全部打开,好发现酿成灾难的罪魁祸首——大家都猜是吸血鬼。因此在奥地利、塞尔维亚、普鲁士、波兰、摩拉维亚和俄罗斯等地,街谈巷议的话题全是吸血鬼。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案例有两个。一个是名叫普罗戈约维奇(PierrePlogojowitz)的匈牙利农民。据说他在1725年死后变成了吸血鬼,在基齐罗瓦(Kizilova)这个小村庄里作怪,害八个人死於非命。另一个也是农民,叫帕奥勒(arnoldPaole)。1726年他从一辆装干草的大车上跌下来,摔死后也变成了吸血鬼。帕奥勒被控的罪刑,是造成塞尔维亚梅德韦贾村(medwegya)的人畜大量死亡。第一个案子有一份官方报告,用德语写成,存放在维也纳档案馆。根据发现手稿的费弗尔(antoineFaivre)教授的说法,报告中有一个字“vanpir”,是吸血鬼(vampire)这个名词第一次使用在文献里。 奥帕勒这个案例,比普罗戈约维奇更引人注目,曾经轰动一时。当局於1731年12月开始正式调查此案,由军医弗鲁肯格(Fluckinger)做笔录,题名《见闻与发现》。後交给海杜克(Heiduques)连队的几位军官,以及其他医生附属後,呈送贝尔格勒(Belgrade)的军事法庭。《见闻与发现》於1732年发表,并多次再版,引起西欧统治阶层极大兴趣。奥地利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IV)就十分注意普罗戈约维奇案件的发展情形;法国国王路易15(LouisXV),也曾要求李西流(Richelieu)公爵把调查的正式结果写成详细的报告。 欧洲媒体也为普罗戈约维奇和帕奥勒大费笔墨。 《拾穗者》(LeGlaneur)是法国和荷兰合办的杂志,在巴黎凡尔赛(Versailles)很受欢迎。1732年3月3日出版的那一期,详尽陈述了奥帕勒案件。文中所用的“vampyre”一字,是“吸血鬼”在法语里首次出现。同一年3月11日的《伦敦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里,也用了“吸血鬼”这个词。 在这两个案件和其他类似的案例之後,不少西方人着手研究吸血鬼迷信的问题,写出一系列论着和文章,在文艺界和大学里也激起无数的争议和论战。 医生、教士和哲学家的论说 在此之前,关於吸血鬼的各种说法,主要还是来自口述的传说、代代相传的故事,以及各种流言或纯粹的胡扯。尽管18世纪是理性主义当道,然而,有些内容称得上丰富深刻的着作,作者大都是有名的医生和教士,还是记载了吸血鬼迷信的种种现象,甚且加以编写和分析。 1679年,第一部论着在德国莱比锡(Leipzig)出版,书名是《死者咀嚼现象之历史和哲学》,作者是罗尔(PhilipRohr)。他把死者在坟墓里咀嚼的现象,解释成魔鬼附身。 18世纪,有些人赞同罗尔的超自然观点,另一些人则以理性的名义予以驳斥,把这些现象归结为迷信和无知。这本书在两派之间掀起激烈的论战。 此外,莱恩夫特创作的《随意在坟墓里咀嚼的尸体》,1728年在莱比锡出版後就成为名着。莱恩夫特在书中驳斥了罗尔的论点,认为就算死人能够影响活人,但再怎麽样也不可能在活人面前现出原形,而魔鬼也不可能进入死人的肉体。 帕奥勒事件发生以後,坊间冒出许多论着,其中有两本着作值得一提:一是1732年斯托克(christianStock)所写的《论吸血的体》,另一是1733年佐普(JohannHeinrichZopf)的《论塞尔维亚的吸血鬼》。 教会无意中让吸血鬼迷信成为合理的事 面对这样一大批的“科学”论着,教会不可能保持缄默。 当时颇负盛名的一本着作,便是出自一位教士之手,他是塞农(Senones)修道院的院长卡尔梅(Domaugustincalmet),以注解《圣经》闻名。他的书名叫《论匈牙利、摩利维亚等地的附体鬼魂、被开除教藉的人、吸血鬼或活》,於1746年分成两卷在巴黎出版。卡尔梅院长的本意是要驳斥吸血鬼迷信,但由於书里列举了大量有关这种迷信的例子,流於登录轶事而称不上成熟严谨的着作。不过,许多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仍对他的书有兴趣。此外,一些在教会里身居要职的教士,在宣传教会的观点时,也不时会提到有关吸血鬼的种种传闻。达万札蒂(GiuseppeDavanzati)是意大利佛罗伦斯的大主教,写过〈论吸血鬼〉,1774年出版。最重要的例子是教皇本笃14世(BenoitXIV),原名朗贝蒂尼(ProsperoLambertini)。他的《天主赐福和福人列圣》1749年再版时,在第四卷里用了一些篇幅谈到吸血鬼,想以理性来否定它们的存在。 在法国,《百科全书》的作者们对有关吸血鬼的传闻十分恼火。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在1787年出版的《哲学辞典》里,对此甚表愤慨;哲学家卢骚(Jean-JacquesRousseau)则在给巴黎大主教的一封信中,抨击了吸血鬼迷信。启蒙运动正值,吸血鬼迷信居然还蔓延开来,他俩感到不可思议。 西方出版讨论吸血鬼迷信的论着,功劳有两个: 第一,这类迷信过去只是旅行者或外交人员的道听涂说,现在则广为人知。 第二,所有人接受了“吸血鬼”这个名称。 从前,表示“附体的鬼魂”或吸血者的字眼很多,从1732年开始,也就是帕奥勒事件发生以後,大家不约而同改用“吸血鬼”这个词。此字有“vampyr”、“vampyre”、“wampire”等拼法,相当於拉丁文里的“vampirus”。 [吸血鬼]吸血鬼事件发展的历史 ◆基督教重振血的声誉 《圣经·新约》教诲我们,耶稣用自己的血拯救人类。在十字架上殉难前,耶稣和使徒共进最後晚餐,以葡萄酒和面包象征自己的血和身体,并说这血有赎罪的价值。《约翰福音》甚至强调血产生的功效,以致早期教皇不得不提出意见,反对只从字面上来解释最後的晚餐。担心一旦这样解释,一些异教仪式可能会死灰复燃,例如用人祭献,或在仪式上吃人。 772年,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制服古日耳曼人的一支——萨克森人(Saxon),使他们改信基督教。785年,他颁布了《萨克森异教徒地区基督教之权利》的敕令,迫使萨克森人接受洗礼。依这道敕令,凡是把异教信仰与圣餐中面包和葡萄酒视为耶稣身体和血的想法混为一谈,以及大办人肉筵席的萨克森人,一律处死。尽管有了这些预防措施和禁令,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里,血仍然被赋与超自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得到鬼神学的渲染,由此产生吸血鬼迷信。11世纪,一些巫师和医生认为血有赎罪的功用,同时滥用对圣母玛丽亚的崇拜。他们开出的医治百病和延缓衰老的药方,竟然是喝处*女纯洁的血。 ◆死后的生命——附体的鬼魂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强调极端唯心主义,主张“逃离身体”。这种思想认为人死后还有生命,这是在吸血鬼迷信形成的过程中,基督教所起的另一种作用。身体只是物质的躯壳,所以会腐烂,而灵魂却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生存,以等待在末日审判时复活。罪人若能悔过,尤其是在死前接受涂油礼的仪式,他们的灵魂就能因赎罪而得到拯救。凡是没有接受临终涂油的人,或者没有葬入圣地的人,例如自杀或被开除教藉的人,是注定不会得救的。按照基督教的解释,这些人就是“受难的灵魂”,既不属於今生,也不属於来世。关於鬼魂和吸血鬼的迷信於焉而生。鬼魂和吸血鬼不一样,鬼魂是不再有肉体躯壳的幽灵,因而对人无害;吸血鬼则是附体的鬼魂,是被炼狱里跑出来的灵魂所侵占的躯体。 ◆吸血的死 11世纪,有人发现死人的体离开了坟墓,而且完好无损,一些谣言於是流传开来。德·普朗西(collindePlancy)的〈地狱辞典〉,记载了一个事件:1031年,在法国南部里摩日(Limoges)开第二次主教会议时,德·卡奥尔(decahors)主教说,他的教区里有个开除了教藉的骑士死了,体几次被人在离坟墓很远的地方发现。北欧的传说里,也有吸血僵的说法。爱尔兰的克尔特人(celt)曾把自己的信仰带到冰岛、斯堪地纳维亚诸国和不列颠群岛等地,所以北欧吸血僵的传说,可能已与中世纪的基督教结合在一起了。 从12世纪开始,在英国用拉丁文写的编年史里,例如1193年梅普(Waltermap)所写的《法庭琐事》,以及1196年德·纽堡格(WilliamdeNewburgh)的《英国国教史》,都找得到类似的例子。这两部着作里有各式各样的故事,都是关於被开除教藉死人的故事。他们每天夜间从坟墓里出来,纠缠自己的亲人,造成一连串离奇的死亡。可是,打开他们的棺木,仍然可以看到尸体完好无损,而且还沾着血迹。唯一能让他们不再装神弄鬼的办法,就是用剑刺穿体,再点火把体烧掉。英国编年史家找不到一个专门的术语来形容这类僵,便称他们“吸血的死”(cadaversanguisugus),其实就是後来说的吸血鬼。不列颠群岛是最早形成吸血鬼迷信的地方,不过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这种迷信现象还不普遍,并未在当地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传染病和迷信一起流行 到了14世纪,吸血鬼迷信才真正形成风气,主要流传在中欧的东普鲁士(Prusseorientale)、西里西亚(Silesie)和波希米亚(Boheme)等地。以前,迷信吸血鬼是无关宏旨的现象,现在则蔚为气候,普遍的程度不下於同时期肆虐的瘟疫,而且与瘟疫结合了。为了避免传染瘟疫,人们常常不确定病人是否死亡了,便仓促将他们掩埋。几天后打开墓穴时,会看到保存完好但还沾有血迹的体。其实不该把他们想像成吸血鬼,因为这些人在临终时可能痛苦万分,想从棺材里挣扎出来,但徒劳无功,因而受伤流血。後来,在莱恩夫特(michaelRanft)1728年的名作《随意在坟墓里咀嚼的体》里,甚至谈到了自我吞食。在迷信风炙烈的14世纪,吸血鬼传说由於瘟疫而广为流行。 1343年,普鲁士男爵德·莱登(SteinodeRetten)死於瘟疫,葬在德意志古国劳恩布鲁格(Lauenbrug)。 然而,在他身後,仍有几个人信誓旦旦,说在坟墓外又见到了他。为了让德·莱登的灵魂安息,人们只好挖开墓地,用剑一举刺穿了他的遗骸。 ◆15世纪的两个凶神恶煞 14和15世纪,吸血鬼迷信在西欧相当罕见。不过在法国,1440年的德。莱斯(GillesdeRais)事件却轰动一时。他至今仍与吸血鬼传说密不可分——法国小说家于斯曼(Joris-KarlHuysmans)在小说《在那儿》(1891)里,把他描绘成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德·莱斯男爵是圣女贞德(Jeannedarc)的战友,贞德遇俘之後,男爵隐退於马什古尔(machecoul)和蒂福日(Tiffauges)的领地。他後来迷上炼金术,希望在血里发现点金石的奥秘,以获得财富和权势。这些实验使他丧失心智,把大约叁百个儿童折磨至死。其实,德·莱斯这号人物更符合吃人妖魔,或法国童话中,杀害六个妻子的蓝胡子形象,但常常被归类为“吸血鬼”。 比德·莱斯更能代表吸血鬼的,是多瑙河畔瓦拉奇公国(Valachie)的督军弗拉德四世(VladIV)。他有两个绰号:“特普”(Tapes,施木桩刑的人),以及“德古拉”(Dracula,魔鬼或龙的别称)。弗拉德曾打败来自奥图曼(Ottoman)帝国的入侵者,解救了自己的国家,成为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但他是吸血的暴君,为了作乐而把上千万的人用尖木桩戳死。弗拉德的暴虐行为,替当代的许多编年史家增加丰富的素材,把他写成一个传奇人物。现在,他的名字已与吸血鬼分不开了。他的残忍行径在四百年後,引起英国作家史托克(BramStoker)的注意,写成《德古拉》一书,创造了一则现代神话。 [吸血鬼]吸血鬼在东欧的发展 吸血鬼迷信蔓延到东欧最偏僻的地区 17世纪,是吸血鬼迷信向巴尔干半岛诸国、希腊、奥匈帝国东部和俄罗斯蔓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中世纪时,几乎整个西欧,包括英国、法国,都流传着僵的事件,连南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时有所闻。到了16世纪,这类现象在西欧日益罕见,但是在东欧反而兴盛起来。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好几个,首先是社会学方面的:16世纪末和17世纪,东欧诸国人民生活贫困,交通不便,山区更是如此。文艺复兴时期的重大发现很难传到这些遥远的地方,这里除了城市的资产阶级外,居民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因为,旅游者所讲的迷信故事,在这些国家很受欢迎。 其次是宗教方面的原因:在信奉天主教的拉丁国家里,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罗马教廷依靠宗教裁判所,与异端邪说和迷信展开斗争。 然而,在英国这样信仰新教的国家,在斯图亚特(Stuart)王朝统治的时代,宗教改革运动过後,政府和教会两方面开始压制武术,并且大举逮捕女巫。 至於东方的世界里,实行拜占庭仪式的教会对迷信宽容得多,甚至把吸血鬼迷信纳入自己的礼拜仪式中,希腊的“活尸”传说便是一个例子。 从活尸到吸血鬼 希腊很早就流传着一种说法:死去的人可以使自己的体不受腐蚀,而且能离开坟墓。希腊人称这些“活尸”为“vrykolakas”。这些人死后通常都没有埋葬在宗教仪式祝祷过的土地上,因为他们是自杀或被开除教藉的人。 这些受难的灵魂对人无害,只是想离开肉体的躯壳,教会只要取消开除教藉的判决,就能让他们获得安宁。这类寄生的僵此时还不叫吸血鬼。关於狼人的传说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希腊人观念里的活,从16世纪起发生了变化。 从词源上来说,“vrykolakas”这个词来自斯拉夫语,意思是“狼人”。所以在16世纪的巴尔干半岛诸国和喀尔巴阡山,人们有同一个词来指不会害人的僵和危险的狼人。 至於认为狼人有人形但可以变成狼的迷信,则要追溯到中世纪的鬼神学(demonologie)。匈牙利国王,也是後来的神圣罗马帝国日耳曼王朝的首领西吉斯蒙(Sigismond),在1414年的大公会议上,促使教会正式承认了狼人的存在。 到了16世纪,狼人传说已遍及整个欧洲,罗马教廷於是决定展开一次官方调查。从1520年至17世纪中叶,欧洲的变狼妄想患者就发现约有叁万个例子,人数最多的地方是法国,以及东欧的塞尔维亚、波希米亚和匈牙利。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验明正身後走进历史 将近17世纪末,一则关於狼人的流言传播开来,说它们死后就变成吸人血的僵。西里西亚、波希米亚、波兰、匈牙利、摩达维亚(moldavie),以及俄罗尸已变成嗜血的恶魔。 当时还没有“吸血鬼”这个词,每个国家都用自己特有的词汇来命名这种寄生动物。吸血鬼事件在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回响,连在西欧的巴黎也议论纷纷。在法国,深受宫廷赏识的杂志《优雅信使》,在1694年发行的10月号还为此出了专刊。 17世纪末,“吸血鬼”这个名称还不是约定俗成的名词,但是在东欧诸国里,有关吸血鬼的迷信已经俨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不过,这种大恐慌只是由一些谣传所引起的,没有见到任何正式的文字记载。要到18世纪初,才有结集成册的文献问世,为这种毫无根据的迷信,提供了报告和见证。 [吸血鬼]历史上的吸血鬼事件 十八世纪时吸血鬼的黄金时期,1710年瘟疫再度流行,东普鲁士深受其害,当局为了消除人民的恐惧,或者说他们也和民众看法一致——瘟疫的罪魁祸首是吸血鬼,当局采用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手段,比如把一座公墓里的坟墓全部打开,看看哪些人的尸体没有腐烂,它就是吸血鬼,最著名的案例有以下两个: 一个名叫PierrePlogowitz的农民在1725年死后变成了吸血鬼,在kilova这个村庄里兴风作浪,致死八人。另一个名叫arnoldPaole,它被控造成medwegya村的大量人口牲畜死亡,这两个案子都轰动一时,第一个案的报告今天存放在维也纳档案馆,其中有一个词“vanpir”是第一次在文献里出现,这就是吸血鬼名称的由来。 第二个案子的影响要大的多当局与1731年12月开始着手调查,由军医Fluckinger作笔录,并交给Heiduques连队的几位军官和医生签名后以《见闻与发现》为题呈送贝尔格莱德法庭,并于1732年正式发表印行,该书的影响甚至传到了凡尔赛,法王路易十五要求黎赛留公爵(Richelieu)把案件的正式结果写成详细的报告呈给他,之所以如此轰动,欧洲的媒体功不可没,其中《拾穗者》杂志在1732年3月3日的那一期中出现了vampyre,这是法语中第一次出现吸血鬼这个词。 全欧洲都被这两个案子吸引了,许多人借机出版了大量的小册子,实际上,从前也有相关的著作,其中不乏一些逻辑清晰,论证严谨的作品,比如1679年出版于莱比锡的《死者咀嚼现象之历史与哲学》,作者PhilipRohr,该书把在坟墓中咀嚼的现象解释为魔鬼附身,这一观点在当时得到许多人支持,1728年,莱恩夫特也在莱比锡出版了一本《随意在坟墓里咀嚼的尸体》对Rohr大加驳斥。 当你走进城堡的时候,你身后的铁门突然关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你被吓了一跳,继而陷入了一片黑暗,你开始不安起来…… 这时,你的眼前突然一片明亮,你发现你正身处一个大厅之内,而照亮大厅的是两侧的火把。 “你终于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传了过来,很有些阴森。 你四周看了看,并没有人,“你是谁?为什么把我带到这来?”你叫了起来,“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看你前面桌上的那本书,你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男人说完,便不再说话。 你抬眼看去,在你的正前方有一把椅子跟一张书桌,桌上有一本黑皮书…… 你四周看看,后面的大门紧紧的关上,没有回去的路了,你只好缓缓的走到书桌前,你赫然看见那本黑皮书上有vampyre这样一个单词,“吸血鬼……”你喃喃道,眼前的那个单词红得像血。 你用颤抖的手打开了那本书…… 你注意到,这是本有关于吸血鬼的一些介绍的书。 “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吸血鬼的存在?”你喃喃道。 “你看完了?”男人的声音在此刻又再响起,“你好象有些明白了。”男人的声音冷得像风。“你到底是谁?”你大声喊道。“我吗?我早已忘了我的名字,别人都叫我德古拉伯爵!”男人回答道。 “德古拉……难道是……”在你脑海里突然闪现出这样一部电影…… “你现在知道我是谁了吧?”德古拉狞笑着。 “你想要干什么?”你的声音因为害怕而颤抖起来,“你不会是要吸我的血吧?” “没错!”德古拉的声音突然变得温柔起来,“但是,我会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能从这座古堡中走出去,我便会放过你,你也就能再次见到阳光,否则,你所面对的将是永远的黑暗!我要提醒你的是,千万不要走错了一步!如果你走错了,我会在那里等着你的,哈哈哈……” 你知道你别无选择了,你四下看了看,看到大厅的两侧各有一个门…… 及至这两件案子发生后,较为著名的有1732年christianStock的《论吸血的尸体》和1732年JohannHeinrichZopf的《论塞尔维亚的吸血鬼》。鉴于这些小册子大多以耸人听闻而招徕读者,于是一些宗教理论家就出来纷纷撰文立说,以正视听,以注解圣经而闻名且身为Senones修道院院长的Domaugustincalmet神父写了一本驳斥这些小册子的书,名字极其冗长:《论匈牙利、摩尔达维亚等地的附体鬼魂、被开除教籍的人、吸血鬼或活尸》,但由于该书中列举了大量相关例子,所以几乎可以当作一本轶闻录来看,比较著名的还有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Davanzati所写的《论吸血鬼》以及教皇BenoitXIV(本笃十四)在他的著作《天主赐福和圣人列福》中在第四卷中谈到了吸血鬼并持否定态度。 1710年,吸血鬼的战斗再次展开,战争发生的地点是东普鲁士一带,被初拥的人群又一次弥漫了大地,城市和村庄被笼罩在死亡的气息里。古老的传说再次流传在惊恐的人群中。东普鲁士当局为了制止被初拥的吸血鬼复活,大范围的挖掘死尸的坟墓,把每一具未腐烂的尸体身上都钉上大量的木钉。同时,宗教裁判所动员大量的骑士对吸血鬼进行战斗,每场战斗都无比惨烈。但是这些战斗通常都只有贵族知晓,而大多数的民众对此一无所知。事实上,除非大战或者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否则吸血鬼族群一般是不会主动大范围的进攻人类的,因为这个神秘的族群深知暴露会给他们带来何种后果。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吸血鬼,因为某种原因胡乱吸食人类的血液。 1725年,一个名叫PierrePlogowitz的农民在被初拥之后变成了吸血鬼,他在一个名为kilova的村庄里令8人死亡。另一个吸血鬼的名字叫arnoldPaole,他令一个叫medwegya的村庄的大量人口丧生 人类社会对这两起事件极其重视,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但最后他们对公众隐瞒了调查的真相。第一起案件的报告现在存放在维也纳档案馆。其中有一个词——“Vanpir”第一次出现。这就是吸血鬼名称的由来。人类当局在1731年对第二个案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一位军医,Fluckinger把整个的调查过程和结果都做了详细的笔录,交由Heiduques连队的几位军官和医生签名后以《见闻与发现》为题呈送贝尔格莱德法庭并于1732年正式发表印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要求黎赛留公爵(Richelieu)把案件的正式结果写成详细的报告呈给他。这份报道在人类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832年3月3日,《拾穗者》的报导中出现了“vampyre”这个词,这是法语中首次出现吸血鬼这个词汇。 整个人类社会对吸血鬼族群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很多人开始研究这一现象,但是由于吸血鬼密党要求吸血鬼族群严守六大戒条,所以这些研究的结果大多荒诞可笑。PhilipRohr在于1679年出版于莱比锡的《死者咀嚼现象之历史与哲学》中把在坟墓中咀嚼的现象解释为魔鬼附身,这一观点在当时得到许多人支持,1728年,莱恩夫特也在莱比锡出版了一本《随意在坟墓里咀嚼的尸体》对Rohr大加驳斥。 [吸血鬼]女巫和吸血鬼:传说与事实 我们都曾听说过女巫和吸血鬼的故事。过去,愚昧和迷信使人们认为吸血鬼和女巫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爆发了一场捕捉他们的残酷斗争;而今天,科学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向人们提供对此类怪异现象的科学解释。 现在让我们共同追溯发生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的诸多著名事件中的两件,并对事实的真相和由此而产生的误解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两件事情中的五件是发生在巴尔干地区的吸血鬼现象的“传播”事件,另一件是发生在新英格兰的追捕塞勒姆女巫的事件。 ◆吸血鬼现象的真实面目 在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的著名小说《德拉库拉》以及很多电影中所表现和描述的吸血鬼,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是虚幻的人物。然而在18世纪这个被认为是历史上非常理性化的世纪里,在巴尔干地区曾多次出现过吸血鬼现象的“蔓延”,这些事件见诸当时各大报纸的报端,把整个欧洲闹得沸沸扬扬,令人惊恐不安。很多人盲目地相信那些事是真实的,只有少数哲学家把它看成迷信的产物而加以抵制。直到不久前进行的一些历史性和科学性分析才把这些事件背后的真相搞清楚并公之于众。 根据西方国家传统的说法,人所共知的吸血鬼是指那种已经死了却在夜间又复活的人。他们到处游逛去寻找受害者,以便吸吮他们的血,这样就使受害者也变成了吸血鬼。当吸血鬼躺在坟墓里时,他的身躯完好无损,而一旦被发现,就要被人们毁掉,以此阻止他重返人间。受东欧有关吸血鬼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启发,西班牙维哥的克塞劳尔医院神经科医生胡安?戈麦斯——阿隆索从医学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他指出,在狂犬病与假想的吸血鬼现象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正当欧洲各国报刊报道在巴尔干地区的村庄里“传播与流行”吸血鬼现象之际,在匈牙利的新闻中也出现了有关狗、狼和其它野兽狂犬病发作的报道。但由于缺乏识别狂犬病症状的常识而导致的一系列错误的判断,加上完全错误的联想,使得巴尔干地区的乡村居民们相信他们就是吸血鬼的受害者。 在我们将狂犬病病症同吸血鬼神话联系起来之前,让我们先试着分析一下在识别病症方面发生的错误。1731年冬至1732年春,在靠近贝尔格莱德的梅德维佳村,一个士兵从希腊返回后很快死亡,死前他说在希腊时自己曾被一个吸血鬼咬过。之后不久,该村的很多村民声称看到他在夜间出没,并且都抱怨说感觉自己浑身乏力。这样,人们把士兵的尸体从坟墓中挖了出来,在尸体上发现有被吸血鬼的血口吸吮过的痕迹。作为补救措施,人们在他的心脏上插上了木桩。尽管采取了这种“预防”措施,几年之后,村子里仍然继续出现吸血鬼现象的流行和传播,接着又发生了多起挖墓掘尸事件,有14具尸体在找到“一点都不容置疑的吸血鬼痕迹”之后被焚毁。这种疯狂行为的根本错误在于:人们不知道尸体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也会出现这种迹象,从而将这些尸体同假想中的复活后寻找受害者的吸血鬼等同起来。这些事件发生后不久,法国神甫奥古斯钉卡尔梅在他的一篇论文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他将“坟墓中的吸血鬼”同村民们声称看到或梦见的所谓“到处游逛的吸血鬼”加以区别。他指出,在保存尸体时可能会有温度偏低或在潮湿地区可能发生所谓“皂化”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皮下组织会转变为像蜡一样的物质,从而可以使尸体保存很多年。 一些尸体体内有液体,口中有泡沫和血,如果不说它是吸血鬼现象,而将其看成是狂犬病的病症,那将更容易被人们理解。狂犬病是一种由动物传染的病毒性疾病,80%的人会发展为脑炎。它损伤控制感情和行为的大脑神经系统。这种狂犬病被称为狂躁性狂犬病,由于接种疫苗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导致了狂犬病侵害性的下降,今天已不大容易看到这类病症。然而在18世纪,巴尔干地区的贫困状况使得狂犬病的发病率极高。根据戈麦斯——阿隆索的观点,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虽然我们现代人很难想象,但还是能够想象出人与人之间狂犬病传染的情况。如果不打防疫针进行预防,这种病的后果将是致命的。在经过2周到2个月的潜伏期后,病症集中表现为焦躁不安、浑浑沌沌地东游西逛、过分敏感、恐惧、失眠和痉挛,从而导致瘫痪,最后因昏迷和窒息而死。正是这最后的结果才说明,在假想吸血鬼的尸体里存在液体是有道理的。事实上,在休克、衰竭和窒息而死的情况下,血液在尸体中会存留较长的时间,这种情况就可能使人陷入误区,即用狂犬病急性发作阶段的病症来描述“吸血鬼的特征”。狂躁性狂犬病的其它表现同吸血鬼的现象有着惊人的吻合之处:吸血鬼一般为男性,这种类型的狂犬病对男人的伤害比对女人的伤害高7倍;面部痉挛、厌光、怕水、性欲过强,这些现象使人把对吸血鬼的笃信同临床上对狂犬病人的某些描述对应起来。事实上,这种病是一种“动物等同症状传染脖,也就是说它在人和某些动物身上的病症相同,表现也一样,这些现象更增强了吸血鬼能变成狼、狗和蝙蝠等种种神话的“可信性”。家畜被传染上疾病之后就会发展为没有侵害性的狂犬病,它能直接导致家畜瘫痪,而在民间传说中却把它说成是吸血鬼的受害者,并且这些家畜永远也不会成为人的化身。 1700年,关于吸血鬼现象的争论十分激烈,一些理性主义的维护者也犯过大的错误。法国哲学家卢梭就曾声明说,“如果说世界上存在着有完好文献记录的历史的化,那么这就是吸血鬼的历史。它史料齐备:有口头传说的证明,有可信赖的人的证明,还有外科医生、神甫和法官的见证。总之,谁还能不相信有吸血鬼呢?”鉴于这种说法,那些认为吸血鬼现象纯粹是迷信的人并没有拿出更明智的解释。这些情况应当使我们在将这种现象一般化并对它作出结论之前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我们不要忘记,人类哲学家收集吸血鬼现象的资料随着时间而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在东欧的许多神话中,当吸血鬼传染给他的受害者或者使他死亡时,并不需要去咬,而只需简单触摸一下或瞥一眼就行了。 看上去确有其事的一个吸血鬼事件发生在1770年,当时巴尔干地区流行狂犬病,于是当地居民就把它同最古老的有关吸血鬼的民间传说混为一谈了。如果没有这些不祥的事件,那种穿着黑衣服的吸血鬼(他们咬受害者的脖子,吮吸他们的血,并把他们也变成了吸血鬼)也就不大可能至今还吸引与惊吓着一代又一代的电影爱好者了。 ◆塞勒姆女巫事件 1692年,在欧洲开始担忧吸血鬼现象前几十年,在被殖民化不久的北美的塞勒姆城,一群小女孩突然出现了怪异行为,他们哭泣,说感到难受并且四肢着地爬行。其中一人称她受到了女巫的威胁。还有一位是基督教牧师的女儿。 在讯问她们时,女孩子们指责巴巴多斯的一个女奴,还有一个丑陋的老妇女和一个妓女。说她们施用妖术和“魔术”把戏来吸引和诱惑她们。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便刮起了审判、绞刑和火刑的旋风,高峰时,被逮捕者达到了200人之多,所有这些都发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宣布大赦之前,当时就连殖民当局的上层都处于危险之中。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追捕女巫”事件,被传统地看称是集体狂热的事例。尽管当时清教徒的生活十分严格,清规戒律使得他们的感情与躯体倍受压抑,但学者们曾以论文告知世人:把这一事件解释为出现了一种集体的歇斯底里现象是不够的,因为即便心里上的刺激能够造成焦虑与兴奋,但不会导致神经不适的流行和传播,以致引起人们的死亡。 一种比较令人信服的假说是:假设中的妖术受害者都显示出一种病症,或者显示出中毒现象,这种毒性能够损害她们的神经功能。在一些可能被怀疑发生的病症和中毒中,美国人J.B.马丁指出了亨廷顿式舞蹈病,这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病,基因缺陷在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1872年,亨廷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描写了一个家族的病例,完善了对本病的认识,故此得名。这种病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更为强烈的症状:全身不由自主地无规律的舞动,特别是四肢颤动、摇动,面部表情怪诞,舌头坚硬,说话困难。所有这些症状都会被误认为是鬼怪缠身,或者是一种超自然的特异现象。马丁赞同这种观点,他发现,70年前,乘坐“五月花”号轮船来到新英格兰沿岸定居的许多清教徒家庭都患有舞蹈症,并带来遗传缺陷。第一批殖民者家庭之间的联姻,就导致了这种病的传播与流行。这种假说的不足是受害者的年龄问题,因为这种病一般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而在塞拉姆,受害者却是不足10岁的小女孩。 另一种假说看来也是合乎情理的。它于1976年由心里学家琳达?卡波雷欧提出。她认为,所谓鬼怪缠身的受害者是因为集体食物中毒造成的。塞勒姆事件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最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历史学家玛丽马托西安所著《往日的毒害》一书中得到了阐明。书中指出:造成这种怪异行为的罪魁祸首是紫红色麦角菌,它是寄生在黑麦上的一种微型毒蕈,毒性很大。来自黑麦的产品是塞勒姆地区居民有限食谱中的主要食品。麦角菌污染过的食品呈些许红色,但是当时人们食用的粗制黑麦粉却呈黑灰色,这就将能给人以警示的微红色遮盖住了。由麦角菌产生的毒素特别顽固,它可以抗烹调,要煮沸三个小时才能除掉它。 要想知道麦角菌释放出的毒素是何种特殊类型的,它的作用如何,就需要了解多种因素,其中就有当地气候和其他条件。麦角菌中毒症是一种公认的很难诊断出来的疾病,因为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表现出来的症状各异。一旦确定了麦角菌中毒的症状和过程,这种病就成为一度发生在欧美的许多鬼魔缠身现象的最佳科学解释。那时在欧美没有食物监督机制,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麦角菌的一些毒性效应很可能被人们误解为鬼怪缠身或由超自然的东西所引起。麦角胺是麦角衍生物,它能引起错觉和幻觉,还能导致皮肤过敏和关节变形;另外一种成分叫赤霉烯酮,它的作用如同雌性激素,能够引起流产和不育,并且能够打乱女性的生育周期;还有麦角酰胺、麦角新碱和其他类似物质,它们均与麦角酸联姻,作用类似致幻药。 麦角菌中毒的主要表现还可能是坏疽性的,即指甲脱落,指头和关节脱落;或者是痉挛性的,它使神经功能紊乱,使人产生错觉,幻觉,另外还有颤抖、抽搐和间接性的高烧。有40%的中毒者最终难以逃脱死亡。塞勒姆“追捕女巫”事件只持续了10个月,最后政府下达法令果断禁止。尽管如此,对当时生活环境的分析来看,麦角菌中毒的解释较为可信。这种病爆发的时期,恰好同当时各地各村居民仓库中带病菌的储备粮相吻合,而且根据树木生长年轮收集到的气候变化数据也表明,那个时期的气候很适于这种毒蕈的生长。另外,随着塞勒姆地区居民人数的增长,在沼泽地区大量开荒种地,并种植黑麦这种有极大风险感染麦角菌的作物。 神经系统的疾病对任何形态的社会都会带来冲击和威胁。塞勒姆追捕女巫事件至今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的舆论和当局不知道如何从自然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而只能寻求做出当时社会能够接受的解释,也就是超自然现象的解释。 [吸血鬼]一些关于吸血鬼的词汇 下面列举的词汇大多是会在游戏中出现的吸血鬼专用词汇,整个词汇表来自《childrenoftheInquisition》一书。翻译者为gecko。 antediluvian——第三代吸血鬼,caine(该隐)的孙子。十三个氏族的创立者。 caine——该隐,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被认为是第一个吸血鬼。 clan——氏族,一群有着由血缘决定的共同特征的吸血鬼。现在已知的氏族有13个,都是由第3代吸血鬼创建的。 embrace——初拥。把一个人类转变为吸血鬼的过程。需要先吸干对方的血,再把一些吸血鬼的血回灌到对方体内。 Generation——表示某个吸血鬼和caine(该隐)之间差了多少代。也就是吸血鬼的辈分。 GreatJyhad——争取在新大陆“美洲”最高地位的战争。从十七世纪一直持续到现在。 Inquisition——十三,十四,十五世纪时由人类发起的消灭吸血鬼和其它超自然生物的战争。 Jyhad——“千年圣战”。一场血族之间的永不停息的征战。通常是辈数高的吸血鬼把被数低的吸血鬼像炮灰一样投入这场战争。魔党成员使用这个词的情况比别的吸血鬼多,因为在他们眼里任何的战斗都属于千年圣战的一部分。 masquerade——一个戒条或者说是传统,要求血族不能在人类面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这个规则在恶灵生物歼灭运动(Inquisition)爆发后被制定。用以保护血族的生存。但是魔党成员并不十分遵守这个戒条。 Vinculum——一个系群内成员间的由于Vaulderie引起的互相团结的联系,类似一个微弱的BloodBond。 Vitae——血液。 [吸血鬼]吸血鬼不同的能力和特征 没有影子:属于日尔曼文化的某些地区,人们相信吸血鬼是没有影子的,影子和映像都是灵魂的象征,因而吸血鬼没有灵魂就没有影子和在镜子里的映像。 长而尖利的犬牙:吸血鬼通常通过牙齿切入被害人脖子来吸取鲜血,有些在平时状态能隐藏该特征——这已经变成了吸血鬼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应该说这属于文学家的想象,因为早期吸血鬼并不如此,它们不用接触到人,可以通过皮肤的毛孔中来吸血。 能够变身为蝙蝠:目前吸血鬼总是和蝙蝠联系在一起,而且它们的周围通常有蝙蝠围绕,自身也能变成吸血蝙蝠。事实上吸血鬼能变成很多动物,也能变成雾气等非生命体。 以坟墓和棺材作为栖息场所:在白昼吸血鬼往往在棺材或坟墓里休憩,以尸体方式存在。只有在阳光消失后才活动。这是普遍的没有异议的吸血鬼特征,人们认为吸血鬼惧怕阳光。 其他特征:基于现代在艺术领域对吸血鬼的加工美化,它们还具备以下特征。 面貌英俊,体型修长高大,女的则妖娆美丽,它们往往有自己的城堡,而且本身是贵族。这是在中世纪几个历史人物为原形的基础上所衍生的。着黑礼服,并有外黑内红或全黑的披风和斗篷、皮肤惨白,嘴唇红艳,眼睛多为红色且发结很高。手指能变为坚硬的爪子。身体冰冷。有极快的速度,能飞行——有些吸血鬼通晓魔法,并具有不可思议的灵力。力量极大,除了致命弱点外不怕任何攻击,拥有不死之身。有着很高的智慧。 [吸血鬼]关于吸血鬼的问答 问:吸血鬼是什么? 答:简而言之,吸血鬼可说是某种程度的活死人,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死亡,没有心跳、不再呼吸、皮肤冰冷,而且不会老化。但是他们会思考、会说话、会活动,甚至也会受伤以及(最终的)死亡。为了维持这种优越于凡人的“活著”的状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通常是人类的血,但也有吸食动物血的吸血鬼,甚至还有少数吸食吸血鬼血液的吸血鬼。不过大多数吸血鬼还是以人血作为维生之需。 问:吸血鬼是怎么变成的? 答:一般人以为只要被吸血鬼吸血就会变成吸血鬼,这是错的!如果上述说法是对的话,那这世界老早就充满吸血鬼了。吸血鬼会吸食鲜血,被吸食的对象可能因此死亡,但是该牺牲者就是被吸乾鲜血,并不会也变成吸血鬼。被吸食者若要成为吸血鬼,必须接受吸食者(也就是原吸血鬼)的血液。换句话说,吸血鬼咬人吸血之后,再给予对方饮用自己的血,那么被吸的人才会成为吸血鬼。这种由人转变成吸血鬼的过程是完全神秘的现象,转变者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感觉经验。这整个过程特称为“初拥”(Theembrace)。 问:吸血鬼是邪恶的吗? 答:这问题的回答有点复杂。吸血鬼本身并不代表邪恶,刚变成吸血鬼的人通常还保有著本性,他会以为他还可以如同生前一样地行动,过著原来的生活。但是,他将慢慢发觉到自己对鲜血的强烈渴望,他会发现自己竟需要吸取周遭人类的血液维生,这种欲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很难抗拒。渐渐地,他的思想方式便会逐渐改变。吸血鬼在最初也许会对自己的欲望试图挣扎抗拒,但是随著时数增加,他会渐渐习惯新的生活方式,猎食对他而言将愈来愈容易。他通常会变成一名孤独的捕食者,由于明白自己与凡人的不同,他将远离人类社会,或隐藏身份匿居于城市中。他欺骗他人,也不相信别人。吸血鬼不会衰老,随著岁月流逝,他将目睹周遭沧海桑田的变迁,他的亲人也将年老死去,然而他只能在不死的生命中不断地残杀牺牲者。终有一日,周遭的人类对他而言会只像“饲料”一样,或只像一群恼人的虫蚁。吸血鬼长老多半正是抱著这种心态,严格而言,这些长老吸血鬼的确已经和邪恶的恶魔无异了。 问:吸血鬼怕什么? 答:阳光。虽然有些吸血鬼对日光可以稍微有些抗力,但是没有吸血鬼能完全忍受阳光的曝晒,通常只要遭受一丁点日晒,就会对吸血鬼造成强烈的伤害,最严重的下场就是导致最终的死亡。因此吸血鬼都是夜行性的,他们很难在白日保持清醒。其实炙热的高温也会令吸血鬼惧怕。至于其他有关克制吸血鬼的传言,大多是错误的。吸血鬼完全不怕大蒜、圣水。如果有人拥有强烈真诚的宗教信仰,也许可以用十字架暂时对吸血鬼造成致病的效果,但是并不会杀死吸血鬼。木桩也杀不死吸血鬼,但是如果能将吸血鬼从心脏处钉住,倒是可以暂时将其麻痹,直到拔除为止。 问:吸血鬼有奇特的异能吗? 答:吸血鬼的确拥有异于凡人的能力,不过需视其年龄而定。年轻的吸血鬼拥有的能力几乎和凡人差不多。但随著年岁增长,吸血鬼会慢慢发现自己能够掌握愈来愈强大的异能(特称为Disciplines)。著名畅销小说《夜访吸血鬼》中的主人翁勒士达(Lestat)和最为家喻户晓的吸血伯爵卓古拉(Dracula)就是拥有许多异能的年长吸血鬼。而吸血鬼的远祖methuselahs和antediluvians已经在世上活了数千年,他们拥有的能力可说几乎像神一样了。而言之,吸血鬼和人类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摄食的对象。吸血鬼不需要一般的食物,他们需要鲜血——以换取永生。为了吸取鲜血,有些吸血鬼会豢养饲料,也就是自愿供应鲜血的人类(特称为herd),这些人似乎喜于被吸血时的那种“快感”;有些吸血鬼则躲藏在都市之中,利用酒吧剧院等场合,伺机勾引或诱惑人类;另一些则躲藏于黑街暗巷之间,以攻击的方式获得食物。 [吸血鬼]著名的吸血鬼们 ◆德古拉伯爵earlDracula 「我看见伯爵,他躺在地上的箱子里。当箱子从车上扔下去的时候,有些木头碎片飞到了他的身上。伯爵脸色惨白,犹如一尊蜡像。他两眼通红,露出我很熟悉的复仇目光,可怕至极。我注视着他时,他瞥见了夕阳,充满恨意的眼神中竟现出一丝胜利的光芒。这时候,乔纳森大刀的寒光一闪而过。我惊叫一声,看着刀砍断了伯爵的脖子。莫里斯的利刃也同时刺中了伯爵的心脏。这是一个奇迹!没错,就在我们眼前发生。转瞬间,伯爵的身体整个化成灰烬消失了。」——史托克《德古拉》第27章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残存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歌德式小说,就是史托克集大成的吸血鬼之作德古拉。(所谓「歌德式小说」是指偏离当时伦理教化的主流、爱好虚幻、异国风情、神秘等与世脱离的主题,并逐渐变成以「现在」(现实)作为背景,以表达人们对死亡世界的恐惧。)故事概述一名英国年轻律师在他的公司承办一起委托置产案,委托者是住在偏远的川索凡尼亚(Transylvania)的德古拉伯爵。他受托代替伯爵在英国购屋,并奉公司之命远赴川索凡尼亚洽商。他发现这个伯爵竟然是个长有獠牙、手掌有毛、并有驾驭野狼的能力、行动如蝙蝠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以委托律师在英国购得一座荒废的旧古堡为开始,正式入侵伦敦。它先蛊惑美女露西,接着又魅惑美女米那,在许多人遭受到他的毒手后,终于被一位荷兰教授兼医师领导的一群青年律师和医师消灭,被吸了血即将变成女吸血鬼的米那也因此而幸免于难。在《德古拉》一书中的主角德古拉,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他的全名(依罗马尼亚语发音)是弗拉德.则别斯.塔古拉(VladTepesDracula)。1431年生于今罗马尼亚的西基刷剌(Sighisoara)城。其父弗拉德.塔古勒(VladDracul)当时被纳为‘龙骑士‘组织的成员,受罗马尼亚地区希其蒙(Sigisuund)国王任命为川索凡尼亚的总督军。据罗马尼亚语来分析?quot;塔古勒‘来自‘龙‘的意思,表示被纳入龙骑士的尊荣,‘德古拉‘则是‘龙之子‘。后来罗马尼亚人将此字与‘恶魔‘做连结,是受当时在罗马尼亚境内的德国南部萨克森人用语影响。这些萨克森人到罗马尼亚境内躲避饥荒,行为不检,被德古拉施以极严厉的刑罚,故私下都如此称呼。当时龙骑士组织具有神圣的地位,由今德国境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创,目的在效忠教庭,使天主教徒免于土耳其的迫害。德古拉因其父的骁勇善战而获此名号,亦因此成为为多瑙河盼瓦拉其亚(Walachia)公国的公爵『弗拉德四世』(VladIV)。他的两个绰号除德古拉(龙之子)之外是帖普(Tapes:施以木桩之刑的人)。 据史书记载,1442年间弗拉德与其年幼的弟弟因政治因素被送往鄂图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作为人质,就这样待了六年。这段期间内,不仅是周遭充满敌意的环境,还相继传来其父与兄长被叛变贵族暗杀的消息。十七岁时他在土耳其苏丹的支持下,率军打回瓦拉其亚并夺回政权,上台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整肃异己,手段苛酷,又用各种严刑峻法对待罪犯整饬国家,最有名的就是穿刺刑。弗拉德曾在多瑙河盼多次打败数倍于罗马尼亚军团的土耳其大军,解救自己的国家,成为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在与人交战的时候,善用『奇袭战法』、『彻底的杀戮和掠夺』。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惧的是1462年的战役,此战中弗拉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当土耳其大军追抵城下时,赫然见到开战时被俘虏的两万多名士兵,都被剥光了衣服示众,并被活活的穿插于长达一公里的木桩上环绕着城池。从嘴部或臀部刺进的棒子四处林立,乌鸦和秃鹰不断的啄食这些死尸,使周围弥漫着浓烈的腐臭味,仍然向前直进的土耳其军队,目睹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莫不为之心胆俱裂,了无战斗意志只得撤离。对于在弗拉德公爵面前不愿脱帽的土耳其使者,他命令道:「既然不愿脱帽,那就让他永远脱不下来。」于是这名使者自头上帽顶处被打入铁钉。诸如此类的故事,阻退了强大的土耳其军队使得诸基督教国家免于回教国家的侵略。同时德古拉公爵见血发狂之名以不胫而走,因此『吸血鬼』的称号传遍欧洲。他最后死于布加勒斯特近郊战场,1476年冬,以己身微小军力在无外援之情形下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大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土耳其军队后来将德古拉的形体四分五裂,首级被远送至君士坦丁堡。在罗马尼亚境内的斯那可夫修道院中所供奉的只是德古拉的灵魂。它守护着罗马尼亚。弗拉德的暴虐行为,替当时的许多编年史家增加丰富的素材,把他写成一个传奇人物。现在,他的名字已与吸血鬼分不开了。 Dracula的起源 一个叫德库拉的暴君 “从前,罗马尼亚的蒙特尼亚(muntenia)区有一个督军,是个信仰希腊正教的基督徒。他的名字在罗马尼亚语里的德库拉,有我们的话来说就是‘魔鬼’。他凶残无比,人如其名,一生任恶无数。” ——俄罗斯编年史 德库拉的暴行,在东欧国家史籍里留下了骇人听闻的记录,对于如何看待自已和尊重法律,他自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看法。 Dracula伯爵这个名字最初出现是在BramStoker 于1897年所写的小说‘Dracula‘里。不过这个人物倒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事实上在15世纪的确有一位Dracula——Vladthe Impaler。Stoker对他并不是很了解,其实他是在查阅资料时在一本名为aNaccOUNTOFTHePRINcIPaLITIeSOFWaLLacHIaaNDmOLDaVIa的书中发现这个名字的。该书中有很短的篇幅用来描写与土尔其人交战的Dracula。但真正引起注意的是在书中所作的注脚“在瓦拉几亚(从前欧洲东南部一王国,1861年成为罗马尼亚的一部分)语里Dracula是恶魔的意思”。Stoker注意到这条,并把它记了下来。其实本来Stoker打算把作品里的吸血鬼命名为“Wampyr伯爵”的,但最终还是改成了“Dracula伯爵”。真正的Dracula,事实上既不是伯爵又不是吸血鬼——甚至于根本和吸血鬼不搭界。这两个Dracula相信已经困惑了许多人。 当然,Dracula只是最出名的吸血鬼而已,他并不是最早的吸血鬼。在神话和传说中吸血鬼已经存在很久了——这一点大家不要搞混 ◆伊莉莎白巴托里伯爵夫人earlelizebethBathory(countesserzsebetBathary) 1611年的巴托里伯爵夫人的诉讼案是个历史上真实且真正嗜血的案例,巴托里夫人居住在喀尔巴阡山匈牙利山区的赛依特城堡中。她被控专门捕捉附近村庄里的少女前来施以酷刑,把这些女孩当成屠宰场里的动物般放血致死,饮用她们的鲜血,并用鲜血来沐浴,认为如此能够保持她惊人的美丽和青春。伯爵夫人的丈夫是纳达司第伯爵,常丢下她出外征战。伯爵夫人在家闲得发荒,被仆人拓尔科怂恿学习妖术,然后便派人挟持少女来折磨。1600年伯爵去世后她愈发变本加厉胡作非为。1610年巴托里伯爵夫人的表兄图尔索伯爵率兵攻破城堡,将她拘禁起来。她被锁在自己的房间内,食物由一个小洞送进去,一直到1640年她死亡为止。其它共犯则一律处以极刑。她死后她原来所居住的古堡也荒芜了,没有人敢再搬进去。这一座城堡后来成为史托克写作时的模板。 据历史记载,受害者有80至300人,但事实是约有300人被害。其实看不出这案子有任何超自然的现象,没有人敢断定巴托里伯爵夫人是一具嗜血的僵尸。 ◆李丽丝Lilith 乃犹太民间传说中的夜之女王,Lilith字面上即‘belongingtothenight‘。在神话中传为唯一神作亚当时同时创造的第一位女子,同时亦传为该隐的母亲,因为亚当所嫌弃而躲到红海。在天使们相劝无效之后神对李丽丝无视神权威的态度感到震怒,而罚李丽丝每天都为亚当生一百个孩子,李丽丝受不了这种折磨跳红海而死。之后神才又造了夏娃。李丽丝之后就和萨麦尔(撒但)共谋陷害亚当。李丽丝和萨麦尔一同堕天后反而不同于亚当,得到了永生并和恶魔们继续繁衍后代。恶魔学中她乃司星期五的女恶魔。她被形容成不会衰老的美女。满头乌黑的长发并具有大蛇的尾巴,见到她的男性无一不被迷倒,而李丽丝则吸收男人的生气以长生不老。也许是这样而被形容成古时不老的吸血鬼。在希伯来人眼里,吸血的李丽丝违反了绝对的禁忌,因为摩西律法禁止吃活物的血:「所以,我对以色列的孩子说:「无论什么活物的血,你们都不可以吃;因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凡吃了血的人,都会受到惩罚。」(《利未记》,第17章,10至14节)。 这段故事旧约中并没有记载,也许是民间传说,但在『以赛亚书』34章14节中却是有记着这位‘夜之魔女‘以鹞鹰的形态出现。其字源‘lili‘应该来自于美索不达米亚恶魔学中的‘ardatlili‘,原为巴比伦的女妖,犹太神秘教将这位‘荡妇‘引入经典后读成‘lilith‘。犹太神秘教认为所有的恶魔都是注定要死的,而李丽丝和另两名有名的女妖(Naamah和agratbatmahlat)却是一直残害男性直到救世主出现来铲除邪恶。另有说其为古代闪族相传的一位女妖,常出现在荒凉的地区袭击儿童。不知在何世纪又被认为是吸血鬼。 ◆拉密亚Lamia 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埃及王贝罗斯(Belos)的女儿,她的几个孩子被众神之父宙斯的妻子希拉杀死。拉密亚为了报仇,于是变成怪物,吞食儿童或者吸他们的血。在一些民间传说中,拉密亚是一种会诱惑男性的恶灵。她和安普莎及茉门有形象上的重复。在之后的著作中,拉密亚被用作为‘女吸血鬼‘的代名词。 ◆安普莎empusas与茉门mormo 为希腊神话冥府女神赫克缇(Hecate)的侍女。安普莎是一个长着铜脚的恶魔,可以随时化身为漂亮的少女,诱惑睡梦中的男人。茉门是著名的女吸血鬼之一,在民间就是那种大人常拿来吓小孩用的女妖,后世在有关茉门的著作中,将她和拉密亚视为同一人。 ◆鲁斯凡爵士LordRuthven 1817年由英国诗人拜伦的秘书兼私人医生波李道利以拜伦未完成的吸血鬼故事作为大纲所写成的中篇小说,其主人翁鲁斯凡爵士的性格作风均与拜伦本人神似。鲁斯凡生长于伦敦,生性冷酷面貌俊美,是个随便勾引良家妇女的浪荡子,拥有蛊惑女子的危险魔力,往往令最纯洁的贞女堕落至最无耻的境地。 ◆卡密拉carmilla J.雪利登.拉.芬努(J.SheridanLeFanu)在1871年出版的中篇小说,主角卡恩司坦伯爵夫人,又名卡密拉,俨然就是巴托里伯爵夫人的化身。故事中的卡密拉是外表如同年轻女子的吸血鬼,美丽、高瘦纤细,优雅而慵懒。肤色灿亮,有黑色的大眼睛,棕黑的头发,音色甜美喜欢说话。她与澳大利亚史提瑞亚区一位英国老军人的女儿——劳拉建立起友谊,夜里则化身为黑猫似的怪物袭击劳拉。 [吸血鬼]吸血鬼常见问题集 问:吸血鬼是什么? 答:简而言之,吸血鬼可说是某种程度的活死人,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死亡,没有心跳、不再呼吸、皮肤冰冷,而且不会老化。但是他们会思考、会说话、会活动,甚至也会受伤以及(最终的)死亡。为了维持这种优越于凡人的“活著”的状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通常是人类的血,但也有吸食动物血的吸血鬼,甚至还有少数吸食吸血鬼血液的吸血鬼。不过大多数吸血鬼还是以人血作为维生之需。 问:吸血鬼是怎么变成的? 答:一般人以为只要被吸血鬼吸血就会变成吸血鬼,这是错的!如果上述说法是对的话,那这世界老早就充满吸血鬼了。吸血鬼会吸食鲜血,被吸食的对象可能因此死亡,但是该牺牲者就是被吸乾鲜血,并不会也变成吸血鬼。被吸食者若要成为吸血鬼,必须接受吸食者(也就是原吸血鬼)的血液。换句话说,吸血鬼咬人吸血之后,再给予对方饮用自己的血,那么被吸的人才会成为吸血鬼。这种由人转变成吸血鬼的过程是完全神秘的现象,转变者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感觉经验。这整个过程特称为“初拥”(Theembrace)。 问:吸血鬼是邪恶的吗? 答:这问题的回答有点复杂。吸血鬼本身并不代表邪恶,刚变成吸血鬼的人通常还保有著本性,他会以为他还可以如同生前一样地行动,过著原来的生活。但是,他将慢慢发觉到自己对鲜血的强烈渴望,他会发现自己竟需要吸取周遭人类的血液维生,这种欲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很难抗拒。渐渐地,他的思想方式便会逐渐改变。吸血鬼在最初也许会对自己的欲望试图挣扎抗拒,但是随著时数增加,他会渐渐习惯新的生活方式,猎食对他而言将愈来愈容易。 问:吸血鬼怕什么? 答:阳光。虽然有些吸血鬼对日光可以稍微有些抗力,但是没有吸血鬼能完全忍受阳光的曝晒,通常只要遭受一丁点日晒,就会对吸血鬼造成强烈的伤害,最严重的下场就是导致最终的死亡。因此吸血鬼都是夜行性的,他们很难在白日保持清醒。其实炙热的高温也会令吸血鬼惧怕。至于其他有关克制吸血鬼的传言,大多是错误的。吸血鬼完全不怕大蒜、圣水。如果有人拥有强烈真诚的宗教信仰,也许可以用十字架暂时对吸血鬼造成致病的效果,但是并不会杀死吸血鬼。木桩也杀不死吸血鬼,但是如果能将吸血鬼从心脏处钉住,倒是可以暂时将其麻痹,直到拔除为止。 问:吸血鬼有奇特的异能吗? 答:吸血鬼的确拥有异于凡人的能力,不过需视其年龄而定。年轻的吸血鬼拥有的能力几乎和凡人差不多。但随著年岁增长,吸血鬼会慢慢发现自己能够掌握愈来愈强大的异能(特称为Disciplines)。著名畅销小说《夜访吸血鬼》中的主人翁勒士达(Lestat)和最为家喻户晓的吸血伯爵卓古拉(Dracula)就是拥有许多异能的年长吸血鬼。而吸血鬼的远祖methuselahs和antediluvians已经在世上活了数千年,他们拥有的能力可说几乎像神一样了。而言之,吸血鬼和人类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摄食的对象。吸血鬼不需要一般的食物,他们需要鲜血——以换取永生。为了吸取鲜血,有些吸血鬼会豢养饲料,也就是自愿供应鲜血的人类(特称为herd),这些人似乎喜于被吸血时的那种“快感”;有些吸血鬼则躲藏在都市之中,利用酒吧剧院等场合,伺机勾引或诱惑人类;另一些则躲藏于黑街暗巷之间,以攻击的方式获得食物。 问:吸血鬼是邪恶的吗? 答:这问题的回答有点复杂。吸血鬼本身并不代表邪恶,刚变成吸血鬼的人通常还保有著本性,他会以为他还可以如同生前一样地行动,过著原来的生活。但是,他将慢慢发觉到自己对鲜血的强烈渴望,他会发现自己竟需要吸取周遭人类的血液维生,这种欲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很难抗拒。渐渐地,他的思想方式便会逐渐改变。吸血鬼在最初也许会对自己的欲望试图挣扎抗拒,但是随著时数增加,他会渐渐习惯新的生活方式,猎食对他而言将愈来愈容易。他通常会变成一名孤独的捕食者,由于明白自己与凡人的不同,他将远离人类社会,或隐藏身份匿居于城市中。他欺骗他人,也不相信别人。吸血鬼不会衰老,随著岁月流逝,他将目睹周遭沧海桑田的变迁,他的亲人也将年老死去,然而他只能在不死的生命中不断地残杀牺牲者。终有一日,周遭的人类对他而言会只像“饲料”一样,或只像一群恼人的虫蚁。吸血鬼长老多半正是抱著这种心态,严格而言,这些长老吸血鬼的确已经和邪恶的恶魔无异了。 西方妖怪详解1 a ahuizotl(水猴) 中美洲神话中的食人水怪,半人半猴,尾部长有一只手,用于攫取水边的人,尤其喜食人的眼、齿和指甲。有时会用自己的哭声把人引到水边,将人抓住。 aitvaras(鸡龙) 立陶宛传说中的“财神”,在室内时像一只公鸡,到了室外则幻化为龙的模样。它在某户人家定居下来后通常不会轻易离开,常会给这户人家带来飞来横财,但由于这些钱财大多是偷来的,因此也会给这家人平添很多麻烦。你可以从魔鬼处购买鸡龙,代价是必须像浮士德那样交出自己的灵魂。 芬兰传说中的恶龙(ajatar)与它有着相同的渊源,不过这条恶龙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财富,只会生育毒蛇,制造瘟疫和疾病。 al(埃尔) 在古波斯人的传说中,埃尔是半人半兽怪,浑身上下披满毛发,拥有野猪的獠牙,钢铁般坚硬的爪和齿,眼睛象两团烈火,通常居住在沼泽地中,喜食新生的婴儿。在阿富汗传说中,al是一些长发飘飘的女妖,指甲很长,喜食尸体上的腐肉。 alan(亚伦) 菲律宾传说中淘气的半人半鸟怪,居住在森林中,脚趾长在手上,手指长在脚上,常常倒挂于枝端。它们对人很友好,在菲律宾传说中曾经抚养过一些很有名的英雄。 alcmene(阿尔克墨涅) 底比斯国王安菲特律翁之妻,被宙斯**后生下大力神赫勒克里斯。阿尔克墨涅精通织布,曾向雅典娜挑战织布技巧,因落败而自杀,雅典娜将其灵魂转生为蜘蛛,上半身为女人,下半身为蜘蛛,像蜘蛛一样长有八只脚,生活在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内不停地织布。传说她会寄生在人的脑中,吞噬人的意志。 ammut(阿穆特) 古埃及的鳄头狮身怪,后半身似河马,喜食腐肉。传说中它是死而复生的埃及之王奥西里斯(Osiris,在绘画中表现为手持节杖和鞭坐在王位上)的手下,奥西里斯也是古埃及传说中的冥世之王,所有亡灵都必须经冥世法庭的审判,奥西里斯佩带王冠坐在宝座上,宝座旁是ammut以及由42位冥神组成的陪审团,法庭中央放着一个大秤,秤的一边放上真理之羽,另一边放上受审者的心,被判定有罪的亡灵将成为ammut的口中餐。 amphisbana(双头蜥) 希腊语“amphisbana”的意思是“双管齐下”,双头蜥的两个头并非长在一起,而是身体前后两端各一个,并且拥有两双闪闪发光的眼睛。古罗马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普林尼曾经记录了这种怪物的药用,据说活的双头蜥可以保护孕妇,死的双头蜥可以治疗风湿病。 argusPanoptes(百眼巨人) 希腊语“argus”的意思是“明亮的”、“明察秋毫的”,之所以被赋予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拥有一百只眼睛,这些眼睛遍布浑身上下,即便在睡着的时候,也有两只眼始终警惕地睁着。可怕的厄喀德那(见echinda)就是在熟睡的时候被百眼巨人杀死的,但百眼巨人最终也被赫尔墨斯所杀,赫尔墨斯诱其入睡并割下他的头颅,宙斯之妻赫拉把他的眼睛剜出,安在孔雀的尾部,所以孔雀才会有如此美丽的尾巴。百眼巨人的故事在奥维德的《变形记》第一卷中有记载。 atlas(阿特拉斯) 希腊神话中双肩撑天的巨人,巨人族被神族征服后,神族命普罗米修斯造人,命阿特拉斯巨人负天。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奉命前往圣园偷金苹果的时候,普罗米修斯建议他派阿特拉斯去完成这个任务,于是赫拉克勒斯答应在阿特拉斯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亲自负天,没想到阿特拉斯在摘得金苹果后不愿再从赫拉克勒斯的肩上把青天接过来,赫拉克勒斯只好用计脱身。 B Ba(巴) 埃及神话中代表灵魂的人头鸟身怪。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将人分为Ka和Ba两个部分:Ka的意思是“双倍的”,代表人的肉体;Ba则是一只人头鸟身怪,代表不朽的灵魂。埃及人之所以制作木乃伊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在3000年以后,死者的这两个部分将会重新结合并获得新生。 Bahamut(巴哈姆特) Behemoth(贝希摩斯,见下)的复数形式“Bahamoh”在流传到阿拉伯之后被误写为“Bahamut”,关于它的传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巴哈姆特的传说代表着阿拉伯人的宇宙观,巴哈姆特形似巨鱼,飘浮在一片没有泡沫的汪洋大海上,在它的背上是一头巨牛,牛背上扛着一座红宝石山,山上有一天使,天使头上是六重地狱,地狱之上是地球,地球上面是七重天堂。在巴哈姆特的身下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海洋下面是黑暗的深渊,再下面是火的海洋,最下面爬着一条巨蛇,如果不是因为惧怕真主阿拉,这条蛇会把所有的创造物都吞入肚中。Bahamut是如此之大,人的视线根本无法达到,《天方夜谭》第496夜的故事说,耶稣在看过巴哈姆特之后,曾经昏倒在地三天三夜不省人事。 Banshee(女巫) “Banshee”在爱尔兰盖尔语中被称为“beansidhe”(参见bean-nighe),意思是“拥有超能力的女人”,通常被刻画为一位鼻梁塌陷、头发杂乱、眼袋深陷的老妇形象,披着一副破烂不堪的白色披肩,在将死之人的门外大声哭号,她的双眼也因不断啼哭而成为红色。女巫通常只光顾一些历史悠久的家族,每个家族都有各自的女巫。 Barbegazi(冰胡子) 传说出没于法国和瑞士山区中的害羞的小精灵,Gnome的一个分支,居住在山顶处自己开凿的山洞或隧道里。“Barbegazi”这个名字来源于法语的“Barbeglacee”,意思是“被冻住的胡子”。冰胡子在夏天的时候会“夏眠”,当气温降至零度以下时才会出现。它们的双脚非常大,可以当作雪鞋,防止自己陷入厚厚的雪中,又可以当作滑雪板,还可以用作铲子来挖隧道。它们喜欢驾驭雪崩,对人类很友好,在雪崩即将发生时会发出警告,同时会帮助那些被雪崩困住的人,把他们从雪里挖出来。 Basilisk(毒蜥、鸡蛇) 毒蜥同龙、独角兽、巨人一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怪物,曾经出现在大量史料之中。 “Basilisk”这个单词来自希腊语“Basiliskos”,意思是“小国王”。最先对这种怪物作详细描述的是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他的著作《自然史》收录了古代关于毒蜥的60多处记载(大多源自古希腊),其中第13卷的描述比较细致,普林尼先是介绍了另一种可以用目光杀人的怪物卡托布莱帕斯(见catoblepas),然后才开始介绍毒蜥:“……毒蜥拥有相同的能力,它产于昔兰尼加省(注:古利比亚东北临地中海的地区,公元前7世纪为希腊人统治,公元前1世纪成为罗马的一个省),长约12英寸,头部有亮白色斑点,像皇冠。它在面对其它蛇类时毫不惧怕,会发出嘶嘶的威胁声以吓退来敌。它不像蛇那样蜿蜒而行,而是隆起身体中部前行。毒蜥不但可以通过接触还可以通过气息杀死或烧焦草木、击碎岩石,对于其它动物它同样毫不手软,曾经有人骑在马背上用长矛刺杀了一只毒蜥,结果毒素很快沿着长矛传染到那个人的身上,而它的马最后也倒地身亡。尽管这种生物非常致命,但许多国王还是希望能在它死后得到它的标本。毒蜥的毒液是自然界中最毒的一种东西。” 古希腊人之所以用“国王”来命名毒蜥,原因大约有三:一、它们的头部有白色斑点,像皇冠一样;二、古埃及学者赫拉波罗在他的著作中曾经记载:“希腊人称之为‘Basilisk’的生物在埃及被称为‘Quraion’,埃及人用金子铸造这种生物的样子,并放在神的头顶”,显而易见,毒蜥在古埃及人的眼中是神圣和高贵的象征,在人面狮身像的额头上就雕有一条类似眼镜蛇的标记;三、毒蜥通常出没于沙漠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喜欢居住在沙漠里,而是因为它的目光和气息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以至于它所居住的地方难逃沙化的厄运,因此“毒蜥”成为“暴君”的代名词,希腊语“Basileus”的意思是“异邦的国王”,“Basiliskos”的意思是“小暴君”,这些词都含有贬义。因不恰当的行为而导致恶果的故事中也常出现毒蜥的形象,例如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和《荷马史诗》。 许多人认为毒蜥实际上是埃及眼镜蛇,它们的头部有白色斑点,而且剧毒无比,可以喷射毒液致人死地,而且在攻击前会把头高高仰起,这些特征经过人们的传言而被大大夸大。据说毒蜥的皮可以驱走蛇和蜘蛛,在阿波罗(太阳神)神庙和黛安娜(月神和狩猎女神)神庙的门口曾经挂有毒蜥的皮,用于驱走蛇、蜘蛛以及黑暗的生命。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中记载说用毒蜥的灰摩擦银子可以点银为金。 希腊神话中曾经提到毒蜥来自蛇发女妖美杜莎的鲜血,美杜莎被珀尔修斯杀死后它的鲜血落在人间成为毒蜥,因此毒蜥可以用目光杀人。杀死毒蜥的方法有三种:一、像珀尔修斯那样使用镜子;二、根据公元前3世纪时的记载,黄鼠狼是毒蜥的天敌,把毒蜥丢入黄鼠狼的洞里,黄鼠狼会用臭气将毒蜥熏死;三、根据克劳迪亚斯·艾伊连在《动物习性》(公元1世纪)中的记载,公鸡的叫声可以杀死毒蜥,这是人们第一次将公鸡与毒蜥联系在一起。此后关于毒蜥的传说开始渐渐发生了变化。 在罗马帝国毁灭之后,传说中的毒蜥已不再是一种剧毒的蛇,劳伦斯·布莱纳曾经解释过这一变迁:“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与非洲之间无法再保持经常的联系,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片大陆上的传说变得越来越离谱,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人开始把毒蜥想象成一种浑身长满羽毛的怪物。”此时的毒蜥开始“本土化”,由非洲特产变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生物,据说英格兰曾经遍布毒蜥。 传说中毒蜥的产生很特别,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旧约圣经》的“以赛亚书”中:“他们敲碎蝰蛇的蛋,编织蜘蛛的网。吞下蛋的人在击碎风之卵后将在里面发现一条毒蜥。”此后的圣经著作中也有不少记载,但都不一致,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现在广为人知的关于毒蜥诞生的传说出现在亚历山大·奈卡姆写于公元12世纪80年代的一本书中,不过并未收入“毒蜥”而是归在了“公鸡”这一节里,它是由蟾蜍孵化而成的,上半身为鸡,下半身为蛇,“它的蛋必须生在天狼星的日子里,受精于7岁的公鸡。这种蛋很容易辨认:它并非普通的卵形,而是球形,没有外壳,而是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皮。而且这个蛋必须由蟾蜍孵化,这样就会孵化出这种剧毒无比的怪物——一条拥有蟾蜍和公鸡的特性的蛇。” 与此同时,“cockatrice”(鸡蛇)这一称呼开始等同于“Basilisk”,在中世纪时期的绘画、纹章、雕刻、建筑(作为教堂的装饰物)中大量出现,它拥有公鸡的头和腿,蛇的尾巴,身体像鸟,但却没有覆盖羽毛,而是覆盖着蛇的鳞片。有趣的是,尽管鸡蛇大量出现在艺术品之中,但关于它的故事却少之又少,也许是因为它用目光杀人的威力太过强大,无法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合适的地位(美杜莎也只是用目光把人变成石头)。在现代的奇幻小说中可以找到一些关于鸡蛇的内容,史克威尔公司的经典游戏《最终幻想》系列里也有它的踪迹。 Bean-nighe(洗衣鬼) 女巫(Banshee)的另一称呼,意思是“洗衣妇”,出现在爱尔兰、苏格兰和布列塔尼的传说中,之所以被称为“洗衣妇”,是因为人们常常看见她在河边洗一些染血的外套。她的脚象鸭、鹅一样有蹼,在苏格兰高地的传说中,只有将死的人才会看到她,如果在她找上自己之前先看见她,人就可以逃过一劫,如果在她找上门之后才发现她,那么将必死无疑。 Behemoth(贝希摩斯) 旧约《约伯记》所记载的巨兽,其中15至18节写道:“这就是我所创造的贝希摩斯,它像牛一样吃草,它的力量集中在腰部,集中在肚脐附近的腹部。它的尾巴如杉木般挺直,肌肉如石头般结实,骨骼如铜铁般坚硬。”第23节写道:“它不慌不忙地吸干了一整条河流,如果它愿意,它完全可以把整个约旦吞入嘴中。”许多学者认为贝希摩斯实际上是以河马为原型,因为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它生活在水里,食草,而且嘴巴很大,也有人认为贝希摩斯是一种类似大象的生物。从词源上讲,“behemoth”这个单词是希伯莱文“b‘hemah”的复数形式,“b‘hemah”的意思是“野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巨大、笨重和未知的动物。 贝希摩斯常与另一种怪物利维坦(见Leviathan)联系在一起,关于利维坦的记载紧跟在《约伯记》中记载贝希摩斯的下一章。在《旧约圣经》的外典“以色列书”第六章中曾经记载,上帝在创造天地的第五天创造了山和海,第六天用粘土创造了贝希摩斯和利维坦,当世界末日降临的时候,贝希摩斯、利维坦和栖枝(见Ziz)将一起成为圣洁者的食物。伊诺克的预言书也曾把这两种怪物放在一起进行描述:“两个怪物将在那一天被分开,雌的被称为利维坦,它居住在喷泉的深渊之中;雄的被称为贝希摩斯,它占据了整个丹代恩沙漠。” 中世纪传说中的贝希摩斯变成了司黑暗的恶魔,有人认为它是撒旦的化身。 Beholder(巨眼怪) 奇幻小说中的怪物,飘浮于空中的一类巨大的球状生物,模样丑陋,有一张大嘴,身体中央有一只眼,周围分布着许多小眼,杀伤力极强。 Bendith(班迪斯) 威尔士传说中的小妖精,这些长相丑陋的怪物很可能是小魔女(见Faerie)和小妖精(见Goblin)的“它们喜欢将儿童劫走,换成自己的子女(crimbil),被救回的孩子通常不会记得任何事情,只记得一些甜美的音乐。 Blackannis(黑安妮丝) 居住在苏格兰高地的沼泽地或山坡上的食人巫婆,蓝色皮肤,独眼,又老又丑,常常坐在山洞外的一堆白骨上,如果无人可吃,就会抓一些羊或鹿回来充饥。 Bodach(伯达克) 在苏格兰盖尔语里,“Bodach”的意思是“老人”,这种精灵会从烟囱钻进屋里,偷走那些毫无防备的小孩或吓唬他们,在它进屋之后小孩便开始作噩梦。据说伯达克只骚扰那些淘气的孩子,为了防止它从烟囱钻进来,可以在壁炉里撒上盐,因为伯达克讨厌从盐上走过。另外还有两个差不多的怪物,也是源自苏格兰,一个是波吉(Bogie),这种小精灵通常躲在碗柜和衣橱里,喜欢黑暗,喜欢恶作剧,会变形,例如变成一大堆灰尘。另一个是波加特(Boggart),波加特常穿着一身破烂肮脏的衣服,头发茅草般凌乱,不但喜欢恶作剧,还喜欢制造灾祸,而且一旦落户就没有办法把它彻底赶走,即便搬家,它也会藏在家具里一同被带到新房子里。 BottleImp(瓶中怪) 类似于阿拉丁神灯里的那个巨人,同样拥有令主人梦想成真的本领。据说持有神瓶/神灯的人在死后会被打入地狱,因此神瓶/神灯的主人总是千方百计想故意丢掉它,但它每次都会自己回来。消除神瓶/神灯的唯一办法是把它贱卖掉。 Brownie(棕精灵) 苏格兰传说中善良的小精灵,淘气鬼(见Hobgoblin)的一种。“Brown”是棕色的意思,之所以被称为“Brownie”是因为这种小精灵总是穿着一身棕色的破衣服。它们的脸又小又平,鼻孔也很小,但头发却很长,喜欢独居,有时也成群出现。与其它的许多淘气鬼一样,棕精灵不大喜欢搞恶作剧,它们希望与人和谐相处,如果你对它们好的话,它们就会帮你做家务,但你不能给它们报酬,一给报酬它们就会永远消失,你只能通过其它方式回报它们,例如在它们可能经过的地方故意留一些食物(例如它们最爱喝的牛奶)。如果棕精灵受到侮辱的话(它们有时候很容易受到伤害),就会离开你并带走你的好运;如果受到的伤害很大,它们就会转变为上面所说的波加特(Boggart),不断给你制造麻烦。 有人认为棕精灵实际上是新石器时代一个失踪的种族,因受到外力的侵略而被迫逃入地下,也有人认为它们是古罗马家庭守护神拉尔(Lar)的后代。 Burak(布拉卡) 阿拉伯先知、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的战马,拥有人的面孔和声音、驴的耳朵、马的身体、孔雀的翅膀和尾巴,眼睛如蓝宝石般湛蓝,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穆罕默德每晚都会骑着它游历天堂。 c caitSith(凯西猫) 凯西是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传说中的猫国国王,猫国里的猫有着自己的智慧,能了解人类的语言,还拥有完整的社会体系,包括皇室成员和平头百姓,它们会将那些被人类虐待的猫带回自己的国家。凯西猫是一只胸前有白毛的黑猫,后足站立,双眼闪烁着智慧的绿光,喜欢在黑暗的地方出没,一般人无法见到。后来的“穿长靴的猫”的童话以及《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cheshire猫就是以它为蓝本的。 catoblepas(卡托布莱帕斯) 上面介绍毒蜥(见Basilisk)的时候,我们曾提到卡托布莱帕斯,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对毒蜥进行介绍前首先记述的就是这种怪物,据他记载,卡托布莱帕斯产于尼罗河的源头处,“体小而笨重,四肢不灵敏,头却大得出奇,因此常把头垂在地上,否则很可能把周围的生命全部杀光。” “catoblepas”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向下看的”,它的目光和气息都能致人于死地,就像毒蜥一样。它的身体像一头牛,皮肤厚而硬,靠食用剧毒的灌木为生,有人认为它的原型是牛羚(南非产的一种象牛的大羚羊)。因为可以用目光杀人,因此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卡托布莱帕斯也被认为是蛇妖之一。 cecrops(刻克洛普斯) 传说中雅典的第一位国王,拥有人的身体,蛇的尾巴。关于他的传说在维吉尔的《埃涅伊德》第5卷、荷马的《奥德赛》第11卷以及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都有记载。 centaur(人马怪) 希腊神话中的centaur是一种半人半马怪,是贴撒里国王伊克西翁和云的产物(伊克西翁因莽撞地追求天后赫拉的爱,而被宙斯缚在地狱永不停转的车轮上受罚)。centaur有很多分类,有的拥有人的身体和四肢,但从腰部向后却延伸出马的躯干和后腿,有的拥有一双翅膀,有的还长有一对马的耳朵,由此也衍生出Onocentaur、Bucentaur和Leontocentaur等称呼。除肯陶洛斯族的喀戎(博多学智的人马怪,阿喀琉斯、赫耳墨斯和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老师,曾献出自己的生命解救了普罗米修斯)和比较低级的普赫洛族外,大部分人马怪都与酗酒、暴力、色*情联系在一起。 在近东地区的一些古代雕塑和绘画中人们也发现了人马怪的踪迹,这些半人半马通常为猎人装束,弓箭是它们的主要武器,近东地区的人们将其奉为自己的守护神。中世纪时期人马怪成为艺术品中的“常客”,例如著名的贝叶挂毯里就绘有它的形象(贝叶是法国西北部的一座城镇,靠近英吉利海峡,贝叶挂毯保存于这里的一个展览馆里,它记载了1066年诺曼征服英国的事件)。 cerberus(刻耳柏洛斯) 厄喀德那(见echinda)和堤丰(见Typhon)的后代,希腊神话中的地狱看门犬,这条狗有三个头(赫西奥德的《神谱》中记载有50个头,为了雕刻方便而减为3个),狗嘴滴着毒涎,下身长着一条龙尾,头上和背上的毛全是盘缠着的条条毒蛇。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的任务之一就是把它从地狱里捉回来,赫尔克里斯只穿了胸甲,披着狮皮,将它制服,带回阳间,刻耳柏洛斯一见到阳光害怕得吐出毒涎,毒涎滴到地上变成了剧毒的乌头草。除赫尔克里斯外,太阳神阿波罗之子俄耳甫斯也曾击败过刻耳柏洛斯,相传俄耳甫斯善弹竖琴,其琴声能感动草木、禽兽和顽石,为了把妻子欧瑞狄柯从地狱中救出,俄耳甫斯利用手中的竖琴令刻耳柏洛斯昏昏睡去。维吉尔说刻耳柏洛斯有三个喉咙,奥维德说它的叫声是三重奏,布特勒把它比作主教的三重冠冕(主教是天堂的看门人,刻耳柏洛斯是地狱的看门犬)。北欧神话里也有一群名为嘉尔姆(Garm)的地狱犬,它们拥有四只被鲜血染红的眼睛,性情十分凶残,与刻耳柏洛斯一样看守着通往地狱的大门。罗门教的冥神阎罗王的狗也有着四只眼睛,罗门教和佛教的地狱里也都布满着狗,它们都是灵魂的拷问者。 cetus(塞特斯) “cetus”在拉丁语里是“鲸鱼”的意思,她是希腊神话中由诸神创造的海怪,拥有海豚的身体、鱼的尾巴和狗的头部。埃塞俄比亚国王刻甫斯的妻子卡茜欧比亚认为自己的女儿安德洛墨达比海神涅柔斯的女儿海洋女仙们长得更漂亮,海洋女仙们听后十分愤怒,她们五十个姐妹请来海神波塞东淹没了整个王国,同时宣布只有将安德洛墨达丢给海妖塞特斯喂食,王国才能得救,于是国王只好将安德洛墨达绑在海妖塞特斯出没海域的岩石上。宙斯之子珀尔修斯看见安德洛墨达后爱上了她,为救下安德洛墨达,他杀死塞特斯,用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颅将其变为石头。 chimera(凯米拉) 厄喀德那(见echinda)和堤丰(见Typhon)的后代,“chimera”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山羊”,它拥有羊身、狮头(赫西奥德的《神谱》中记载有说它有三个头)和蛇尾,会喷火,最终被骑着飞马的贝勒洛方所杀。也有人说它是九头蛇许德拉的后代,或说是厄喀德那和她的儿子双头犬所生。在中世纪的叙事诗、绘画、雕刻和建筑中常会出现。凯米拉的来源众说纷纭,比较切实的说法认为它产于利西亚火山区,该火山的山脚下盛产蛇类,较高的山坡上盛产山羊,荒凉的山顶则是火山口,有狮子出没其中,因此凯米拉可能是这一地区的隐喻。 另外,“凯米拉”在英语里还有“妄想,奇想”的意思,能够把蛇、山羊和狮子这几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拼凑在一起的确非“奇想”莫属。 cyclops(独眼巨人) 希腊神话中居住在西西里岛上的三位风暴之神——Brontes(雷神)、Sterops(电神)和arges(霹雳神),它们都属于巨人族,特征是“独眼”,只有额头正中有一只眼睛。这些独眼巨人曾被囚禁于塔尔塔罗斯(冥府下面的深渊)之中,在后来的传说中成为三位出色的铁匠,帮助火和锻冶之神赫菲斯托斯锻造神器,相传宙斯手中的闪电就是由这三位巨人铸造而成的。在最初的神话中它们是奥拉诺斯的儿子,后来逐渐演变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最终脱离神的体系成为一个单独的独眼巨人族,这个种族的特点是粗野,喜食人,在荷马的《奥德赛》里有相关的故事。 D Doppelganger(二重身) “Doppelganger”在德语中的意思是“两人同行”,在这里是指隐藏在每个人心灵中的另一个看不见的自我。从理论上讲,只有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二重身,不过这一半对于人的肉眼来说是无法捕捉到的(看见自己的二重身是不祥的征兆,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临终前称自己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说完后就死了),只有小猫小狗才能看见它的存在。二重身在镜子里不会留下任何映像,也不会投下影子,但它每时每刻都站在人的身后,监视着人的一举一动,并将自己的建议灌入人的脑中或渗透入人的心里,从而形成思想。 二重身的出现通常带有恶意,会吸走原身的能量,甚至杀死原身,因此某些游戏把它做成一种具体的怪物,类似“克隆人”。 Dragon(龙) 对于龙的形象大家都很熟悉,游戏中多以西方龙为主,西方龙的特征是四足两翼,浑身黑亮,会喷火,相当于爬行动物和鸟类的混合体,是地上和空中的双重霸主。传说中的龙通常是财宝的看护者。 东方的龙多是高贵、神圣和吉祥的象征,而西方的龙则大多邪恶,在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今年有一部名为《战狼》的电影,英文名为“BeoWulf”,其实这部电影与“狼”一点关系也没有,“BeoWulf”是一位武士的名字,它是根据7至8世纪的英国史诗《贝奥武甫》改编而成的,在《贝奥武甫》中就有一段关于龙的故事,讲述的是一条看守一批宝物约300年之久的巨龙因一次意外失窃而震怒,开始破坏整个王国,最后被贝奥武甫杀死,而贝奥武甫也因被龙牙咬伤而死去。 传说在阿迦门农的盾牌上刻的就是一条三头青龙,此后的罗马人将龙作为步兵大队的徽章,北欧海盗以龙头作为船首,圣经中也有许多关于龙的记载,通常是作为恐怖的象征。 Drake/Wurm/Wyvern(龙兽/亚龙/蜿龙) 这三种龙都是只有龙形而没有龙格,其中龙兽的体型最小,形似蜥蜴,具有龙的血统但等级很低,不会飞行只会滑翔;亚龙与龙的关系最小,在传说中它是以“大蛇”的形象出现的,体型巨大但却没有脚没有翅膀(显然不会飞),口吐毒气但却很怕火(显然不会喷火),身上覆有鳞片,严格地说应该归入蛇类神话之中。 蜿龙是双爪双翼,体似龙,爪似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两足飞龙”。它的体型比龙小,胸口有如狮子的鬃毛,尾部有尖刺,其形象经常出现在英格兰的家族徽章上,象征战争、瘟疫、嫉妒和邪恶。 Dryad(得律阿德斯) 森林女神的统称,在游戏中通常以树精的形象出现,大家可能还记得《柏德之门2》第一章里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被Irenicus困住的三位森林女神逃离地牢,你只要把她们交给你的橡子交给居住在WindspearHills湖畔的仙女女王Vaelasa,她们就会重获自由,而她们的橡树也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Dullahan(杜尔拉汗): 无头的不死怪,与《暗黑破坏神2》资料片里的ReanimatedHorde有些相似,生前都是高贵的骑士,死后依然是骑士装束,体格魁梧,身披铠甲,一手持剑,一手抱着带头盔的头颅(中世纪有死前用短剑将头斩下的习惯,短剑被人们称为“慈悲的匕首”)。 Dwarf(矮人) 身材短小(约一米左右)、四肢粗壮的种族,双颊红润,黑眼黑发,留有长须,工作勤劳,不苟言笑,喜喝啤酒、蜂蜜酒。它们的攻击力很强,可以看清黑暗中的东西,而且对魔法和毒药有着天然的抗力。矮人的传说最初源于北欧神话中的杜伊嘉尔(Duerger),这些矮人与神同时存在,居住于地下洞穴之中,善工艺,对武器制作有高深莫测的天赋,曾为北欧诸神铸造兵器。北欧神话中奥丁杀死冰巨人伊密尔以后,将他的头盖骨造成了天,又派四个最强壮的矮人立于地之四角,撑住天,不让天崩坠下来。大部分矮人都很注重自己的族群,对于权力没什么欲望,对于财宝却有很浓的兴趣,因此大多为矿工打扮。据说矮人与兽人(Orc)和小妖精(Goblin)有很深的仇恨。在“被遗忘的国度”里有四种矮人:盾矮人、金矮人、野矮人和杜伊嘉尔。 e echinda(厄喀德那) 大地女神盖亚(巨人族的母亲)之女,上半身为美丽的女人,下半身是可怕的蛇形,与丈夫堤丰生下了许多可怕的野兽,如上面提到的地狱恶犬刻耳柏洛斯、九头蛇许德拉、鹰身女妖哈耳皮埃、狮头羊身怪凯米拉、啄食普罗米修斯的秃鹫半狮半鹫怪格雷芬和双头犬奥特休斯,并同双头犬奥特休斯生下了斯芬克司,最后她被百眼巨人阿耳戈斯所杀。 elemental(元素精灵) 代表土、气、水、火四元素的精灵的统称,在瑞士炼金士、医学家帕拉切尔苏(1493-1541)的定义中它们分别是: 土:侏儒(Gnome) 气:西尔芙(Sylph) 水:涅瑞伊得斯(Nereids)和乌狄妮(Undine) 火:沙罗曼蛇(Salamander) elf(精灵) 比人类矮小而苗条,耳朵较长,爱憎分明,情感细腻,说话的旋律很美,大多居住在森林或洞穴之中,喜爱自然美,喜欢跳舞、嬉闹。他们的幽默如同他们的歌和诗一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擅长的武器为弓箭和长剑。在“被遗忘的国度”中共有五种精灵:金精灵、月精灵、野精灵、海精灵和德洛尔。 empusae(安普莎) 一种长着铜脚的食人女怪,与拉弥亚(见Lamia)同为赫卡蒂(司夜和冥界的女神)的侍女。形状为半驴半人,会变化成妓女、母牛和美丽的少女模样,引诱人们靠近然后吞食他们,有时也被描述为吸血女怪。 ericthonius(埃里克特翁尼亚斯) 埃里克特翁尼亚斯是希腊神话中火与锻冶之神赫斐斯塔斯和大地之神盖亚的儿子,半人半蛇,被盖亚遗弃后由雅典娜收养。她将埃里克特翁尼亚斯放在一个箱子里,把箱子交给雅典国王的三个女儿保管,并警告她们不得打开箱子,出于好奇,三位公主最终还是打开了箱子,当她们看见这个可怕的婴儿后,吓得神经失常,从雅典卫城的城墙上摔下。此后雅典娜便亲自抚养埃里克特翁尼亚斯直至长大,有记载说埃里克特翁尼亚斯拥有再生的能力,因为雅典娜曾把蛇发女妖美杜莎的血赐给了他几滴。尽管他的长相很丑陋,但最后却成为雅典的国王。雅典卫城的神庙就是以这位国王的名字命名的。 erynnyes(厄里倪厄斯): 厄里倪厄斯是司复仇的三女神——阿勒克图、墨纪拉和底西福涅——的总称,她们是黑夜的女儿,任务是追捕并惩罚那些犯下严重罪行的人,无论罪人在哪里,她们总会跟着他,使他的良心受到痛悔的煎熬。因此只要世上有罪恶,她们就必然会存在。 “erinyes”或“erinnyes”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愤怒的人”,传说她们身材高大,眼睛血红,长着狗的脑袋、蛇的头发和蝙蝠的翅膀,一手执火炬,一手执着用蝮蛇扭成的鞭子,在希腊神话里她们又被称为“Furies”。关于复仇女神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天神乌拉纳斯(最早的至上神,天的化身,大地女神的丈夫)被阉割后的鲜血生成的,一说是大地之神盖亚与风神的女儿。“erynnyes”有时又被称为“eumenides”(欧墨尼得斯),意思是“仁慈的人”,因为希腊人对于复仇女神十分敬畏,认为直接说出她们的名字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F Faerie(小魔女) 欧洲民间传说中一类很重要的精灵,通常生活在森林里。现代通俗文学通常把她描写为“小仙子”的形象——体型很小,比昆虫略大一些,体色透明,长有蝴蝶的翅膀和触角,其实这是对“Faerie”的误解甚至贬低。真正的“Faerie”应该译作“小魔女”比较妥当,因为魔法是她们的生命之血,是她们的动力,失去了魔法,这些小精灵就会逐渐枯萎直至死去。小魔女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奇迹、遍布危险的魔法世界,在这里,宏伟的天堂与可怖的噩梦共存。 小魔女的另一个特点是崇尚英雄般的战斗,即便处于极端的劣势下,她们也能从容不迫地取得最后的胜利。她们有极端的倾向,世间万物在她们眼里不是善就是恶,不存在任何灰色地带,因此她们认为,无论是为善而战还是为恶而战,只要是为了自己的自由,都应竭尽全力。 Fafnir(法夫尼尔) 北欧英雄传奇中一只居住在地下的巨龙,保护着光的财宝,后被英雄锡格尔德所杀。锡格尔德是北欧神话中的武士,他的功绩包括杀死巨龙,获得这笔受诅咒的财宝;将战神奥丁的十二侍女之一布琳希尔德救醒(布琳希尔德在被施魔法后沉睡不醒);后来娶了一位公主,因布琳希尔德的妒忌而被杀。相传锡格尔德在杀死巨龙后将龙血滴到唇上,获得了同鸟类交谈的能力,吃了龙心并用龙血洗身后成为刀枪不入的无敌之身。在《尼贝龙根戒指》的故事中曾经提到过这只巨龙。 Faun(弗恩) 自然和丰收之神弗恩乌斯(Faunus)的追随者,长着英俊小生的脸和身体,鹿的腿、耳朵和尾巴,与希腊神话里的那个具有人形却有山羊尖耳、腿和短角的森林之神、色*情狂萨堤罗斯有渊源关系,不过他比萨堤罗斯要温和可爱得多,只是喜欢恶作剧,或制造噩梦。 Fenrir(芬里尔) 北欧神话中的恶狼。破坏及灾难之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尔伯达一共生了三个可怕的子女——死亡女神和冥界女王赫尔,尘世巨蟒约尔曼冈德(见midgardSerpent),以及巨狼芬里尔。由于生性凶残,被天神用托尔锻冶了九天九夜的一根铁链拴住,但芬里尔很轻松就挣断了铁链。诸神无可奈何,只好求助于善制兵器的侏儒,侏儒用山的根、猫的脚步、鱼的呼吸、女人的胡须、熊的力量以及鸟的唾液这六种罕见的事物锻造成一根名为“Gleiphir”的无形的魔链,并且牺牲了战神蒂尔的一只手,才将芬里尔擒住。据说在一根被称为“Gleiphir”的无形的魔链才将其困住,这根魔链是用许多珍稀的物品制作而成的,包括山的根、猫在移动时所发出的声音、鱼的呼吸、熊的力量等等。传说在Ragnorok(神的劫难)一战中,芬里尔最终还是挣脱了这根无形之链,吞食日月,吞食世间万物,杀死了诸神之王奥丁,在杀死奥丁后,它也被奥丁之子、森林与和平之神维达尔刺杀。 G Gargoyle(滴水嘴)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屋顶上的半人半兽状滴水嘴,用于引导屋顶上的水流以保持清洁。这些怪物面目狰狞,长着蝙蝠的翼和尾,有恶魔之姿,人们把它放在门口以避邪。相传亡灵巫师会把生命灌入这些雕像中使之行动,它们有着石头般坚硬的皮肤,刀枪不入,弱点是畏光。衍生到最后,这种怪物已经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实用价值和宗教价值,成为一种纯粹的装饰品。 Geryon(革律翁) 革律翁是居住在大西洋伽狄拉海湾厄里茨阿岛上的巨人,高大如山,长着三个身躯和三头六臂,是世界闻名的富户、绰号“黄金宝剑”的意卑利亚国王的四个儿子之一(意卑利亚后来分成西班牙和葡萄牙)。革律翁拥有一群棕里透红的牛,交由另一个巨人和双头犬奥特休斯替他看管,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的十二个任务之一就是把这群牛带回给国王欧律斯透斯。在击败看管牛群的巨人和双头犬奥特休斯之后,赫尔克里斯受到革律翁的追击,他用一枝在九头蛇许德拉的血液中浸泡过的箭射穿了革律翁三个躯体连接处的腹部,将其射杀。 Giant(巨人) 巨人的总称。大地女神盖亚的子女,最初的提坦巨人(Titan)被宙斯打入塔尔塔罗斯地狱,此后盖亚与天神乌拉诺斯又生下一群巨人,这些巨人面目狰狞,杂乱的长须、长发,身后拖着一条带鳞的龙尾巴成为他们的脚。盖亚为了报仇曾经率领巨人族与神族进行过一场激战,最终神族在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的帮助下击败了巨人族。在下面这段话里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巨人的名字:“去吧,孩子们,为我,为往昔的神衹之子去报仇。”大地之母对他们说,“秃鹰在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提堤俄斯也受到惩罚,宙斯用闪电击中了他,他躺在地上,两只大雕在啄他的肝脏!阿特拉斯被判处肩扛苍天;提坦巨人被铁链锁住受尽折磨,去吧,去报仇,去拯救他们!你们应该用我的肢体——高高的山峰作为阶梯和武器!登上星光照耀的城堡!阿耳克尤纳宇斯,你去夺下暴君手中的权杖和闪电!恩刻拉多斯,你去征服海洋,将波塞冬赶走!律杜斯去夺下太阳神手里的缰绳,珀耳菲里翁去占领特尔斐的神殿!” Ghoul(食尸鬼) 穆斯林传说中一种邪恶的灵魂或魔鬼,他们盗掘坟墓并吃死尸。在《异尘余生》中也有食尸鬼,不过已不是吃死尸的恶鬼,而是被核辐射变异的人类。 Gnome(侏儒) 代表土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Gnome”一词来源于希腊词语“gnosis”,意思是“知识”。之所以用“知识”来命名他们并非因为他们很聪明(实际正好相反,侏儒的智慧值一般都比较低),而是因为他们知道一些珍贵金属的确切位置。侏儒的年龄很大,可以存活数百年,与矮人(Dwarf)有亲缘关系,但个子比矮人矮,身材也比矮人苗条。他们的肤色通常为黑色或淡褐色,头发为白色,还有一个大大的鼻子(据说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是摩擦各自的鼻子)。侏儒的性格比矮人活泼得多,很有幽默感,喜欢开玩笑。他们与矮人一样喜欢财宝,尤其是珠宝玉石,与矮人一样可以在黑暗中看清事物,对魔法有天然的抗力。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侏儒常被描述为身穿紧身棕色衣服和僧侣外袍,居住在地下,守卫着地下的财宝。他们的工作很努力,和善而忠诚,在遇见人类时会立即消失在树干之中,由于它们一直住在寒冷潮湿的地下,因此情绪很容易变得沮丧。有时候人们也把他们同小妖精(见Goblin)混用,不过小妖精通常怀有恶意,如果硬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话,可以把小妖精视为恶侏 儒。 Goblin(小妖精) 红帽子(见Redcap)等邪恶的小精灵的总称,体型不大,喜欢恶作剧,制造灾祸,通常居住在黑暗的地方。相传它们的微笑会令血液凝固、牛奶变酸、果实从树上纷纷坠落。一般的小妖精不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只是搞一些令人生气或难受的恶作剧,如制造噩梦等,但有的种族却十分危险,如红帽子,只需念诵圣语即可将它们赶走。 Golem(石人) 希伯莱传说中用粘土、石头或青铜制成的无生命的巨人,注入魔力后可行动,但无思考能力。最著名的石人是由布拉格犹太学者洛伊乌为保护犹太人不受迫害而铸造的,为了使石人行动,石人的铸造者需要在它的舌头上每天放一片小药片,并在它的额头上写上“ameth”(希伯莱语“真相”的意思)一词;要销毁石人的话,首先要从它的舌头上取下药片,并擦掉“ameth”的第一个字母,变成“meth”(希伯莱语“死亡”的意思)。奇幻游戏中的石人有很多分类,其中粘土制成的石人不受任何武器的伤害,只有一些魔法钝器,如锤或杖才能破坏它。 Gorgonmedusa(戈耳工美杜莎) 戈耳工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三姐妹,居住在遥远的西方,是海神福耳库斯的女儿。她们的头上和脖子上布满鳞甲,头发是一条条蠕动的毒蛇,长着野猪的獠牙,还有一双铁手和金翅膀,任何看到她们的人都会立即变成石头。宙斯之子珀尔修斯知道这个秘密,因此背过脸去,用光亮的盾牌作镜子,找出美杜莎,在雅典娜和赫耳墨斯的帮助下割下了她的头。从美杜莎的躯体里跳出双翼飞马珀伽索斯和巨人克律萨俄耳,他们都是波塞冬的后代。珀尔修斯躲避美杜莎两个姐姐的追杀时,在空中遇到狂风的袭击,被吹得左右摇晃,从美杜莎的头颅上滴下的鲜血落到利比亚沙漠中,成为毒蛇(包括上面所介绍的毒蜥)。 在蛇发女妖三姐妹中,只有美杜莎是凡身,她的姐姐丝西娜和尤瑞艾莉都是魔身。据说美杜莎曾经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因吹嘘自己比雅典娜长得漂亮而被这位智慧女神夺去了她的所有美丽,只留给她一个丑陋的妖怪之躯。 戈耳工的血液虽然剧毒,却拥有特殊的力量,曾赋予埃里克特翁尼亚斯(见erichthonius)以起死回生的能力。珀尔修斯用割下的美杜莎的头颅杀死了海怪塞特斯(见cetus),回去后把头颅交给雅典娜,雅典娜把它固定在自己的盾牌/胸甲中央。戈耳工三姐妹的头像常被艺术家用在象征性的徽章、建筑的装饰物甚至雅典的钱币上,也曾 用于士兵的盾牌上。 Grendel(戈兰德尔) 8世纪英国史诗《贝尔武甫》中记述的一只半人半怪兽,关于它的这段故事也是电影《战狼》的主要情节。戈兰德尔每晚都会在丹麦国王赫洛特戈尔的城堡里杀人,以折磨人和杀人为趣,双方的战斗持续了多年,始终没有人能将它杀死,因为它受到魔法的保护,刀枪不入。贝尔武甫来到这座城堡,经过一番激战杀死了这只野兽,砍下它的一条胳膊,作为战利品挂在城墙上。戈兰德尔逃回洞穴,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去。 戈兰德尔的母亲是一只巨大的水怪,在亲眼目睹儿子之死后她决定报仇雪恨。她在夜间潜入国王的城堡,取回儿子的胳膊,贝尔武甫一路跟踪它,看着它消失在黑暗之湖的水中。由于受到毒蛇的攻击,贝尔武甫负伤并被拖入水怪的洞穴,被水怪的巨爪抓伤,不过他最后还是手刃了这只水怪,并且在洞穴里找到一把巨大的宝剑,这把宝剑是唯一可以杀死戈兰德尔的武器,他用这把宝剑砍下怪物的头颅带回城堡。 Griffin(狮鹫) 希腊神话中一种鹰头狮身有翅的怪兽,亦作“Griffon”或“Gryphon”。据记载,狮鹫的身体比八个狮子还要大,高度比一百只老鹰还要高,有很长的耳朵,豹子嘴,脚上有爪,大如牛角。据但丁描述,狮鹫的鹰头部分是金色的,狮身部分是白色的。有人认为狮鹫代表恶魔,有人则认为它是基督的标志,因为在《语源学》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解释:“基督是一只狮子,因为他有着统御的才能和巨大的力量;基督也是一只老鹰,因为他在复活后可以升入天堂。”在“龙枪”小说中,狮鹫被描述成一种飞行速度很快的生物,具有很强的正义感。 H Hag(巫婆) 关于巫婆的故事很多,在欧洲的古老传说中,巫婆其实就是具有超能力的老妇,长相丑陋,常与邪恶联系在一起,最大的特点是会在人睡着的时候骑在骑在人的肚子或者胸口上飞行,因此有“hag-ridden”的说法。被骑的人在睡觉的时候会感到很不舒服,作噩梦,甚至莫名死去。在凯尔特人的传说中,巫婆是一种古老的精灵,经常在围裙里放上巨大的石头,这些石头如果落在地上就会变成高山。如果你碰巧听见两个巫婆在争吵的话,最好立刻躲进屋里,因为天上很快就会落下树木和石头来。 爱尔兰传说中的巫婆会帮助家庭主妇纺纱织布。 西方妖怪详解2 Halfling(哈夫林) 奇幻大师托尔金创造的一种矮小的种族,很像胖乎乎的小孩,生有一张圆而阔的红润的脸庞,头发总是卷曲着,脚面上也长有粗粗的体毛。生性喜欢呆在舒适的家中,不爱冒险。动的享受生活,喜欢开一些简陋的玩笑或者讲一些朴素的故事。在“被遗忘的国度”里有三种哈夫林——毛脚(Hairfoot)、高佬(Tallfellow)和斯托尔(Stoul)。 Harpy(哈耳皮埃) 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长着妇人的头和身体,长长的头发,鸟的翅膀和青铜的鸟爪。传说哈耳皮埃是堤丰(见Typhon)和厄喀德那(echinda)的四位女儿——aello(暴雨)、celaeno(黑风暴)、Okypete(疾飞)、Podarge(疾行)——的总称,她们原先是风之精灵,冥王哈德斯的传令者,负责把死者的灵魂送往冥界。在后来的传说中她们才成为生性贪婪的鹰身女妖,总是显得饥饿且疲惫不堪,她们所接触过的一切东西都会变得污浊不堪,散发臭味。据说这些女妖只害怕一件事物——铜器的声音。 Hippocampus(马头鱼尾怪) Hippocampus是一种半鱼半马怪,长着马的头和海豚的尾巴(或说马尾或蛇尾),有的有前腿,有的没有,脚爪之间有蹼,背部有鳍,据说是海神尼普顿的坐骑,在中世纪的徽章上也能找到它的形象。 Hobgoblin(淘气鬼) Hobgoblin与Goblin正好相反,它是指那些友善的小精灵,如上面介绍的Brownies和Bogles。这些小精灵大多独居,善良而友好,有时也会弄些恶作剧出来。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描写的那个恶作剧的小精灵迫克(见Puck)就是一个典型的Hobgoblin。下面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仙人与迫克的对话,大家可以从中看到淘气鬼的性格: “小仙要是我没有把你认错,你大概便是名叫罗宾好人儿的狡狯的、淘气的精灵了。你就是惯爱吓唬乡村的女郎,在人家的牛乳上撮去了乳脂,使那气喘吁吁的主妇整天也搅不出奶油来;有时你暗中替人家磨谷,有时弄坏了酒使它不能发酵;夜里走路的人,你把他们引入了迷路,自己却躲在一旁窃笑;谁叫你‘大仙’或是‘好迫克’的,你就给他幸运,帮他作工:那就是你吗? 迫克仙人,你说得正是;我就是那个快活的夜游者。我在奥布朗跟前想出种种笑话来逗他发笑,看见一头肥胖精壮的马儿,我就学着雌马的嘶声把它迷昏了头;有时我化作一颗焙熟的野苹果,躲在老太婆的酒碗里,等她举起碗想喝的时候,我就拍的弹到她嘴唇上,把一碗麦酒都倒在她那皱瘪的喉皮上;有时我化作三脚的凳子,满肚皮人情世故的婶婶刚要坐下来一本正经讲她的故事,我便从她的屁股底下滑走,把她翻了一个大元宝,一头喊‘好家伙!’一头咳呛个不住,于是周围的人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他们越想越好笑,鼻涕眼泪都笑了出来,发誓说从来不曾逢到过比这更有趣的事。” Hydra(许德拉) 希腊神话中厄喀德那(见echinda)和堤丰(见Typhon)所生的九头蛇,身躯硕大无比,性情十分凶残,生有九个脑袋,其中八个头可以杀死,而第九个头,即中间直立的一个却是杀不死的。许德拉在阿耳哥利斯的勒那沼泽地里长大,常常爬到岸上,糟蹋庄稼,危害牲畜。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杀死这条九头蛇。 激战的时候赫尔克里斯每打碎她的一个脑袋,就会在原来的位置又长出一个,于是赫尔克里斯借助侄子伊俄拉俄斯的帮助,让伊俄拉俄斯手执火把,把附近的树林点着,然后用熊熊燃烧的树枝灼烧刚长出来的蛇头,不让它长大。由于中间那个头是无法杀死的,赫尔克里斯只好把它砍下埋在路边的一块巨石下。杀死许德拉后,赫尔克里斯把自己的箭浸泡在她的血液中,此后用这支剧毒的箭杀死了革律翁(见Geryon)。 有记载称许德拉长着狗的身体,她的气息中也含有剧毒,甚至只要吸一口气就足以致人于死地。 I Imp(魔精) 德国传说中的一种体型很小的魔鬼,大约只有人的1/2到1/4高,有双翼,擅长偷袭,通常由法师呼出,充当信差或侦察员。在《暗黑破坏神2》资料片中有一种叫DemonImp的怪物,个头矮小,山羊腿,尾巴短而弯曲,体毛不多,穿一件深色背心,头发为白色或浅灰色,密密地从头部两侧垂下,远看酷似木偶。 英语里“Imp”也有“顽童”的意思。 J Jinn(灵怪) 阿拉伯传说中的神怪,在人类被创造出来以前就存在于天地之间,据说是真主从黑色的无烟火焰中创造出来的。它们的身躯是透明的,体格庞大,由火焰或蒸汽构成,可以幻化为人或动物等不同的形体,可以隐身。灵怪分为善恶两种,善的长相英俊,恶的则面目丑陋。绝大多数灵怪都是善良的,但喜欢恶作剧,例如从屋顶上朝路人扔石头,诱骗漂亮的妇女,偷取食物等,不过你只要默念真主阿拉的名字就可以避免这些麻烦。正因为这些恶作剧,因此人们有时很难从行为上判断它的善恶(类似小魔女和Brownie,灵怪懂得以德报德,以眼还眼,如果你对它好,它会帮助你,如果你对它粗暴,可就得留点神了)。 灵怪可以到达较低的天堂,可以偷听到天使的预言,因此掌握有神奇的力量,例如催人入睡,在睡梦中将人传送到遥远的地方,向他展示各种奇迹后再把他送回床上。人类可以爱上灵怪,可以与灵怪结婚,生下的孩子具有穿墙而过的能力,懂得飞翔,而且衰老得很慢。 前面介绍的瓶中怪(BottleImp)也可以算作灵怪的一种,另外《柏德之门2》的一处地牢里有一个隐形的火焰巨人,也含有灵怪的影子。 K Kelpie(水鬼) 苏格兰传说中的黑色水鬼,半马半牛形,头上长有两根尖尖的犄角。常会变幻为一匹美丽的白马,一旦有人骑上就会撒腿狂奔,直至将人摔入水中淹死,然后饱餐受害人的血肉。有时这种水鬼也会变幻成英俊小生的模样,不知情的年轻女子很容易受到它的诱惑而追求它,结果走入自掘的水墓,不过只要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这位“英俊小生”的头发总是湿漉漉的,中间还夹杂有水藻。 Keres(凯瑞斯) 希腊神话中的勾魂使者,当命运之神确定某人的死辰后,就会派出凯瑞斯去邀请将死的人。凯瑞斯常会飘浮在战场上空,穿着红色的长袍,长袍下是黑色的皮肤,他们的眼睛磷火般闪烁,牙齿白得吓人。当战场上有人战死后,凯瑞斯就会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冲下地面,从死者的伤口处吸食血液,然后将其带往冥界。 北欧神话中也有相应的女神瓦尔基里(Valkyr),她是奥丁的十二侍女之一,任务是将战死的勇士接引上天,战死者的魂灵上天后就由神赐予盛宴,天天快乐。 Kobold(家神,地精) 德国传说中的一种又老又丑的妖怪,个头很小,满脸皱纹,不知疲倦地为自己所居住的家庭作家务活。它们的要求并不多,只要你从餐桌上遗漏一些食物的屑粒给它们就可以了,如果你连屑粒都舍不得给,它们就会变得喜欢恶作剧。 Kobold在德国传说中的另一身份是“地精”,类似于侏儒(Gnome),居住在地下。这些地精在游戏中常以低等怪物的身份出现,配着皮甲、剑和盾。 Kraken(北海巨妖) “在深不可测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它已经沉睡了数个世纪,并将继续安枕在巨大的海虫身上/直到有一天海虫的火焰将海底温暖/人和天使都将目睹/它带着怒吼从海底升起,海面上的一切将毁于一旦。”——阿尔弗雷德大帝 北海巨妖是北欧神话中的巨大的海怪(有记载说它有15米长),平时伏于海底,偶尔会浮上水面,当它浮上水面的时候,有些水手会误把它的身体当作一座小岛,甚至会登上这座“小岛”,在上面安营扎寨,结果在它沉下去的时候葬身海底。北海巨妖有着巨大的触角,可以把巨舰抓入海底,因此有人认为它的原型实际上是挪威海附近的大王乌贼。正如北欧神话中的尘世巨蟒(见midgardSerpent),北海巨妖将在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浮出水面。 Kujata(库亚塔) 库亚塔是立在巴哈姆特(见Bahamut)身上的那只巨牛,有4000只眼睛、嘴巴、耳朵、鼻孔和蹄子,在它的背上是一座红宝石山,山上站着一位天使,地球就放在天使的肩膀上。据说从库亚塔的一只耳朵/眼睛走到另一只耳朵/眼睛要花上500年时间。 L Ladon(拉冬) 欧律斯透斯国王交给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个任务之一是到金苹果圣园里去偷取金苹果,这棵金苹果树是大地女神盖亚从西海岸带来送给宙斯和赫拉的结婚礼物,夜神的四个女儿赫斯珀里得斯仙女被指派看守圣园,帮助她们看守的就是这条名叫拉冬的巨龙,它是百怪之父福耳库斯和大地之女刻托所生的百头巨龙,从不睡觉,走动时总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因为它的一百张嘴会发出一百种不同的声音。最后赫拉克勒斯借扛天巨人(见atlas)之手诱巨龙睡着,杀死巨龙并偷得了金苹果。 在关于阿耳戈英雄的希腊神话中,阿耳戈英雄的首领伊阿宋也是在战胜一条从不睡觉的巨龙后才拿到的金羊毛,这条巨龙毫无倦意地看守着圣林中的金羊毛,一见来人就会伸长脖子,发出一阵阵可怕而又尖利的吼叫。伊阿宋的爱人美狄亚以甜美的声音祈求睡神斯拉芙为她呼唤恶龙入睡,并请来伟大的地狱女神赐福给她,使这条巨龙昏昏欲睡。最后她用杜松树枝把魔液洒在巨龙的眼睛里,令它昏迷不醒,这才拿到了金羊毛。这条龙在某些记载中也被说成拉冬。 Lamassu(拉玛苏) 拉玛苏是亚述/巴比伦神话中的人首半狮半牛怪,保卫着亚述人的神庙和宫殿。它们有翅膀,可以飞翔,而且力量很大。与之相应的是舍杜(Shedu),也是人头牛身有翅膀的怪物,同拉玛苏一起保卫着亚述人的寺庙和宫殿。 Lamia(拉弥亚) 希腊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女怪,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下半身为蛇身。拉弥亚原本是利比亚一位美丽的女王,宙斯爱上她并赋予她任意消除或更换眼睛的魔力。宙斯之妻赫拉得知后十分嫉妒,杀死了拉弥亚的所有子女。痛苦疯狂的拉弥亚为了报仇,把所有她能找到的儿童都吃掉或者吸食他们的血。还有一些故事说,尽管拉弥亚的第一批子女被赫拉杀死,但她还有另一些被称为拉弥亚伊(Lamiae)的后代,这些后代是半人半蛇的吸血怪,四足,前足为爪,后足为蹄,被拉弥亚伊咬到的人只有用拉弥亚的吼声才能治愈。也有一些传说将拉弥亚伊当成半羊半马怪。 Leprachaun(鞋精灵) 爱尔兰传说中会做鞋的小精灵,他们通常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衣服外系着一条皮围裙,脚穿银色扣鞋,头戴红色帽子,尖尖的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这些鞋精灵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做鞋,但每次只做一只,从来不做完一双。他们同Brownie一样喜欢捉弄人类,反应很灵敏,可以很快地躲开人们的视线,如果你非常幸运能够抓到他的话,他就会把秘密财宝的藏匿处告诉你,在他们带你去挖宝的路上,你一定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否则稍一挪开他们就会消失无踪。 Leshy(莱西) 莱西是斯拉夫传说中的森林精灵,可以变形为很小的物体,躲藏在树叶下面。一般情况下他们总是保持人形,很容易辨认,因为他们的血液是蓝色的,因此皮肤也是蓝色的,而他们的眼睛则是绿色的,鼓出眼袋。更明显的标记是,他们的衣服总是反穿,鞋子也总是左右颠倒。 Leviathan(利维坦) “Leviathan”的字意为裂缝,在《圣经》中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通常被描述为鲸鱼、海豚或鳄鱼的形状。利维坦常与另一种怪物贝希摩斯(见Behemoth)联系在一起,关于利维坦的记载紧跟在《约伯记》中记载贝希摩斯的下一章,书中描述的利维坦实际上就是一条巨鳄,拥有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口鼻喷火,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在基督教中利维坦成为恶魔的代名词,并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嫉妒”。 在《旧约圣经》的外典“以色列书”第六章中曾经记载,上帝在创造天地的第五天创造了山和海,第六天用粘土创造了利维坦和贝希摩斯,当世界末日降临的时候,利维坦、贝希摩斯和栖枝(见Ziz)将一起成为圣洁者的食物。伊诺克的预言书上说:“两个怪物将在那一天被分开,雌的被称为利维坦,它居住在喷泉的深渊之中;雄的被称为贝希摩斯,它占据了整个丹代恩沙漠。” 在迦南文化中也有利维坦的原型——一条名叫洛唐“Lotan”的七头蛇,最后被巴力(Baal)所杀,这位巴力就是《暗黑破坏神2》里的那个魔头,他在闪族人的传说中是伟大的丰饶之神和自然之神,在希伯来人眼里则是邪神。 Lich(玄尸) “Lich”在古英语中是“尸体”的意思,专指那些死而复生的邪恶法师或被妖魔附体的苦行僧,这些法师生前常常独自一人在地下城里研究法术,死而复生后便成为玄尸,栖息在阴暗的地下城中。游戏里玄尸属于高级不死怪,擅长火系魔法,弱点与吸血鬼相似。 Lilith(莉丽丝) 犹太传说中的夜魔,字意为“属于黑夜的”。据说她是与亚当同时被创造出来的第一位女子,因无视神灵而受到处罚,最终跳红海而死,在她死后天神才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莉丽丝死后成为永不衰老的女魔,拥有美丽的容颜、乌黑的长发和一条蛇尾。这位“夜之魔女”的形象在几经传说后变成了一个吸血的女鬼。 m manticore(曼提柯尔) “它的喉咙上伸出巨大的牙齿……尾巴好似蝎子一般。它会用甜美的歌声把你引诱,抓住你然后将你吞噬。” 这段关于人头狮身蝎尾怪曼提柯尔的记述来自巴特洛迈乌斯·安戈里克斯著的《物之属性》(DeProprietatibusrerum),其中详细描述了曼提柯尔的可怕特征,据说它拥有红色的狮身,人面、人耳和蓝色的眼睛,上下颚各有三排利齿,尾端像蝎子一样长有致命的毒刺,这些毒刺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射出去。曼提柯尔的行动非常敏捷,可以作强有力的跳跃,常出没于印度丛林中,觅食人类。另外,曼提柯尔还有用声音引诱敌人的本领,它的喉咙可以发出笛子和喇叭的声音。 “manticore”源自古波斯人的“martikhoras”一词,意思是“食人者”,古伊朗语的“martiyakhv”也有着同样的意思,因此,关于曼提柯尔的最早记述应该来自古代的波斯,公元前5世纪时期的希腊医师塞特西亚斯曾经收录过一段古波斯人对曼提柯尔的记载,此后许多希腊和罗马的科学家,如亚里斯多德和普林尼等都作过相同的描述。 到了公元2世纪,人们普遍认为曼提柯尔的原型实际上就是印度虎,由于当地人对印度虎十分恐惧,因此夸大了它的模样,而以后的一些外来者在理解古印度人的曼提柯尔雕像时也产生了一些误解。 中世纪时期,曼提柯尔成为希伯莱先知耶利米(公元前7世纪和6世纪)的标志,因为相传曼提柯尔居住在地球深处,而耶利米也曾被丢入深渊。与此同时,曼提柯尔又逐渐演变为暴政、轻蔑、嫉妒的象征,最后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邪恶的怪物。直至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的许多农民依然把曼提柯尔视为不祥之物。 13世纪有一本名为《亚历山大国王》(Kyngalisaunder)的记述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丰功伟绩的书,书中称亚历山大大帝曾牺牲三万多士兵,这些士兵被蝰蛇、狮子、熊、龙、独角兽和曼提柯尔吞噬,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曼提柯尔的真实性如同对于龙、独角兽一样毫不怀疑。 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圣安东尼的诱惑》中也曾提到这种怪兽:“绛红的皮肤有珍珠的光泽,混杂着黄沙般闪烁的光亮……我的爪像钻子,我的齿像锯子,我的尾巴像标枪不停地投掷,打在我的前后左右。” mermaid(美人鱼) 7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神话中有一位水神ea(希腊人称之为Oannes),他拥有人的身体和鱼的下身,这是最早有记载的鱼人。 此后的传说中,鱼人大多以女性的形象出现,被称为mermaid,她们生活在海洋之中,上身和头部是美丽的少女,下身为鱼的尾巴。 大家比较熟悉的美人鱼包括前不久头部被窃的丹麦美人鱼和华沙美人鱼。丹麦美人鱼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朗厄里尼港湾海滨公园里,她坐在一块石头上,凝望着身下的大海,神情忧郁而又充满向往。这座铜像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塑造的,童话讲述了一位向往人间生活的美人鱼,不惜用自己的舌头向巫婆换来一剂药,以脱去鱼尾获得一双敏捷的腿。她爱上一位王子,但这位王子最后却决定同邻国的公主结婚,美人鱼很伤心,但她又无法回到原先无忧无虑的海里生活。这时有人告诉她,只要在王子结婚的那天早上用匕首刺进王子的胸膛,让他的热血流到自己的脚上就可以使自己的双腿重新变回鱼尾,美人鱼不愿伤害王子,最终投入海中化为了泡沫。 华沙美人鱼位于波兰首都华沙的维斯瓦河畔,左手紧握盾牌,右手高举利剑,眉宇间洋溢着英雄气概。华沙美人鱼的故事与丹麦美人鱼完全不同,相传她是很久以前一位被侵略者追赶而英勇投河的18岁少女,投河后化为美人鱼,多年以后当侵略者再次入侵波兰的时候,这条美人鱼拿起武器,手持盾牌,挥舞利剑,击败侵略者,而自己也在战斗中死去。 其实美人鱼的传说在世界各地都有记载,西南太平洋群岛上的美拉尼西亚人也有类似的神话传说,他们的美人鱼名为“阿达拉”(adaro),上半身为人形,下半身为鱼形,居住在太阳里,经由彩虹来到地球,平时隐匿于海上的龙卷风之中。不同于其它美人鱼的是,阿达拉在美拉尼西亚人眼里是一种危险的生物,他们会用飞鱼袭击人类,使他们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男性人鱼被称为“merman”,希腊神话中的男性人鱼是指特里登(Triton),他们是海神波塞冬和海之女神安菲特律特的儿子,这些男性人鱼随身带着一个海螺,他们的海螺可以唤起或平息海上的风暴。关于特里登的故事最早见于利比亚传说,相传他们与海神涅柔斯和普罗特斯一样拥有预言的能力,失去神的身份后成为海洋里的生物。 midgardSerpent(尘世巨蟒) 尘世巨蟒也被称为约尔曼冈德(Jormangund),是北欧神话中的怪物,破坏及灾难之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尔伯达所生的三个儿子中的第二个,第一个是巨狼芬里尔(见Fenrir),第三个是死亡女神和冥界女王赫尔。这条尘世巨蟒环绕着整个北欧世界,嘴衔着尾巴,头尾相接,象征永恒。在古挪威人的想象中,凡人居住的尘世位于整个宇宙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城堡,而尘世巨蟒就盘绕在这座城堡的周围,在神的劫难(Ragnorok)到来的时候,它将激起可怕的波涛。 这条巨蟒在北欧神话中是作为反面角色出场的,雷神托尔曾经有两次想杀死它,以帮助那些遇难的水手和渔夫。在神的劫难(Ragnorok)一战中,这条尘世巨蟒从大洋里咆哮而出,加入巨人之间的战斗,雷神托尔迎上前去,在经过一番激战后杀死了它,而托尔自己也被尘世巨蟒的毒液所杀。 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文化中都有这种头尾相连的蛇的形象,例如沃洛波罗斯(Ouroboros),“Ouroboros”的意思就是“咬着自己尾巴的蛇”,它头尾相衔,雌雄同体,盘绕着整个世界,象征“一切”、“完美”、“轮回”和“阴阳”,代表着自然界周而复始的现象,既是开始,也是结束,因此也有人把它视为罗马神话里的双面神坚那斯的标志,因为坚那斯掌管着事情的始末。 丹尼斯·郝楼维曾经把沃洛波罗斯同冥身布鲁托的手下提穆厄斯相提并论:“它没有眼睛,也不需要眼睛,因为它的面前空无一物。在它的四周没有物体也没有声音,时间对它来说是停止的。它不需要消化系统,因为它既不生产也不消耗,所有行动都因它而起,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影响到它。”有趣的是,19世纪的德国化学家克库勒就是因为在梦中梦见首尾相衔的蛇才发现了苯环。 mimic(食人箱) 只存在于游戏中的一种怪物,常伪装成宝箱的形状,躲在里面伺机攻击那些贪心的冒险者,用咒语可以使其现身。最近的“案例”发生在《柏德之门2》第二章的一个山洞里,杀死这只食人箱后,魔法师Jermien会用它的血激活他所创造的石人(见Golem) minotaur(弥诺陶洛斯) 克里特岛上的半人半牛怪,克里特岛国王弥诺斯(宙斯和欧罗巴之子,死后成为地府的三个法官之一)之妻帕西法厄与波塞冬派来的牛的产物,拥有人的身体和牛的头,弥诺斯在克里特岛为它修建了一个迷宫。由于弥诺斯的儿子安德洛革俄斯在阿提喀被人阴谋杀害,弥诺斯起兵为儿子报仇,给那里的居民造成很大的灾难,为了平息弥诺斯的愤恨,解除雅典的灾难,雅典人向弥诺斯求和,答应每九年送七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作为进贡,弥诺斯接到童男童女后,将他们关进半人半牛怪弥诺陶洛斯居住的克里特迷宫里,由弥诺陶洛斯把他们杀死。在第三次进贡的时候,年轻的忒修斯带着抽中签的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在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用一个线团破解了迷宫,又用她交给自己的一把利剑斩杀了弥诺陶洛斯。 mummy(木乃伊) 古代埃及人相信在3000年以后死者的肉体和灵魂将重新结合并获得新生(见Ba),因此他们采用各种原始的防腐技术(如涂抹香油,浑身缠绕绷带)制作木乃伊以保存人的尸体。据说这些木乃伊都带有诅咒,打开的话会触动诅咒,降下灾祸。 N Nereid(涅瑞伊得斯) 代表水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另一个代表水元素的精灵是乌狄妮(见Undine),在希腊语中“Nereid”是“湿的”的意思。希腊神话里五十位海之女神的统称,她们都是海神涅柔斯的女儿,母亲是山林女神多瑞丝。这些海之女神拥有美丽的金发,住在父亲的水底宫殿中,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平日纺纱织布或骑着海豚出游,喜欢在海面上嬉闹。 Nymph(宁芙) 希腊语“Nymph”的意思是“新妇”,泛指山林水泉的女神,在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她们的恋爱故事,多以美丽女子的形象出现,有时会化身为树、水和山等自然之物。希腊神话里的宁芙女神与《楚辞》的《山鬼》一篇中所描写的“山鬼”很相像:“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旂。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O Ogre(兽人) 民间传说中的食人巨妖,性情凶残,曾出现在童话《穿长靴的猫》中。“Ogre”这个单词可能源自拉丁语的“Orcus”,意思是“地狱之神”,女兽人被称为“Ogress”。游戏里的兽人大多长着牛头或马头以及人的身体。 Oni(恶鬼) 日本神话里的恶鬼。虽然不属于西方神话的范畴,但因为Bungie公司即将发布的一部动作游戏的名字就是“Oni”,因此在这里做一下介绍。日本神话里有许多不同的恶鬼(Oni),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地狱恶鬼,这些恶鬼通常为绿色或红色,长着牛头或马头,人的身体(类似中国传说中的牛头马面)。它们抓住有罪的人后会把他装入死神那辆熊熊燃烧的战车之中。还有一种饿鬼流传也很广,这种饿鬼肚子向外鼓出,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形状,总是又饿又渴。恶鬼是疾病和灾祸的起源。 Orc(半兽人) 人形,外表丑陋,性情残暴,拥有很强的攻击力,在游戏中有时会与兽人(见Ogre)混用,《魔戒之王》的作者托尔金曾将半兽人与小妖精(见Goblin)混用。 Orthus(奥特休斯): 伽狄拉海湾厄里茨阿岛上替革律翁(见Geryon)看管红牛群的双头犬,厄喀德那(见echinda)和堤丰(见Typhon)的后代,地狱恶犬刻耳柏洛斯(见cerberus)的兄弟,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一棒打死。 P Pegasus(珀伽索斯) 宙斯之子珀尔修斯割下蛇发女妖美杜莎(见Gorgonmedusa)的头颅后,从她的躯体里跳出双翼飞马珀伽索斯和巨人克律萨俄耳,他们都是波塞冬的后代。相传这匹飞马在赫利孔山上踏过时踩出了希波克里尼灵感泉,诗人饮之可获灵感,因此这匹飞马也被视为文艺、科学女神缪斯的标志。 Peryton(佩利冬): 生长于亚特兰蒂斯(大西洋岛屿,位于直布罗陀西部,据柏拉图记载该岛在一场地震中沉入海底)上的一种半鹿半鸟怪,拥有鹿的头和腿,鸟的羽毛、翅膀和后半身。佩利冬在阳光中投下的并不是半鹿半鸟的影子,而是人形的影子,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客死他乡的旅人变化而成的一种精灵。据说佩利冬是人类的敌人,罗马的毁灭就是由它们造成的。 Phoenix(不死鸟) 这是罗马诗人奥维德对不死鸟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来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不死鸟并非靠花草果实维生,而是以乳香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会落在棕榈树顶端的橡木枝上为自己搭建一个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当它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会悄然死去,此时从它的身体里将飞出一只新的不死鸟,同样拥有五百年的生命。等这只不死鸟长大到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会把父母的巢从树上升起,衔往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城,放在太阳庙里。这个巢是它的摇篮,同时也是它父母的坟墓。” 正如奥维德所说,不死鸟的记载源自亚述人,不过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例如中国的凤凰、日本的Ho-oo、俄罗斯的火鸟(Firebird)、埃及的太阳鸟(Benu)、美洲的叶尔(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这些鸟都有死而复生的特点(寿命分别为500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的作者赫西奥德,最早详细描述不死鸟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底特斯,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黄色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 到了公元四世纪以后,不死鸟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传说寿限将至的成年不死鸟会在巢里自焚,三天后将重新升起,像基督一样复活,此时的“不死鸟”已经拥有了“永生”和“死而复生”的象征含义。罗马科学家普林尼在写给罗马参议员马尼利亚斯的一份材料中曾经提到不死鸟的再生,他说死去的不死鸟的骨头里会生出一只小蠕虫,这只虫最终成长为新的不死鸟。 有人认为不死鸟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爱干净的鸟类,它们为了杀死身上的寄生虫,将翅膀放在火堆的烟上熏,见者误以为它们是从火里诞生的。 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鸟(Benu)与不死鸟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学者认为关于不死鸟的种种神话传说实际上是对埃及太阳鸟神话的改编,古埃及人将太阳鸟视为太阳神拉(Ra)的象征,埃及语中的“Benu”意思是“紫鹭”和“棕榈树”,在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庙中有这种太阳鸟的标志。由于会死而复生,因此它们也常常被视为埃及之王、冥神奥西里斯的象征(见ammut)。 阿拉伯传说中的安卡(anka)也和不死鸟一样会在寿限将至时自焚并获得新生,它们的寿命约为1700年。安卡的体型巨大,足以载动一头大象,最初被认为是神的完美的创造物,但在后来的传说中却成为一种邪恶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时甚至会掠走儿童,于是犹太教徒们大肆猎杀安卡,使这种巨鸟最终灭绝。 Pixie(匹克希) 出现在英国西南部的萨默塞特、代翁和康沃尔等几个郡的传说中的爱恶作剧的小精灵,亦作“Pixy”。这些小精灵比人的手掌大不了多少(不过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大小),人形,红发绿眼,上翘的鼻子,嘴角上总是挂着一副淘气的笑容。它们通常穿着紧身的绿衣,最喜欢的恶作剧是使人迷路,不过你只要把外套反过来穿就可以躲过它们的捣乱。当地人为了取悦这些小精灵,通常会在晚上留一桶水在门口,给匹克希用于冲洗它们的婴儿,或者留些牛奶给小匹克希喝,或者把壁炉打扫干净,给它们一个跳舞的地方。传说中当另一群精灵小魔女(见Faerie)落户英格兰的时候,它们是第一个出来表示欢迎的,但双方最终还是爆发了一场精灵大战。 Puck(迫克) 类似Pixie的小精灵,居住在英格兰南部几个郡的乡村里,与Pixie不同的是,它们与另一群精灵小魔女(见Faerie)的关系很好。它们也喜欢跟人类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对于那些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则更是会尽情地捉弄他们,据说它们喜欢跟随风笛的节奏翩翩起舞。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也有一个迫克(又名好人儿罗宾),不过那个迫克实际上是个淘气鬼(见Hobgoblin)。 Q QuestingBeast(寻水兽) 蛇头豹肚狮臀的怪物,混乱和**的标志。长着野兔的爪子(或说鹿的蹄子),奔跑速度很快,到处寻找水源,以暂时平息永远无法消除的口渴的感觉。它在奔跑的时候,腹部会发出四十只猎犬的叫声。这一怪兽在马洛里的书中曾多次出现。 R Redcap(红帽子) 小妖精(见Goblin)的一种,矮小而结实,容貌似老人,有着长长的白须和一双恶狠狠的红眼睛,双手是锋利的鹰爪,用于杀害人类,头上戴着一顶用受害者的鲜血染成的红帽子,脚上穿着一双铁靴,奔跑速度很快。通常居住在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处的城堡和了望塔里,有时也会搬迁到无人察觉的地方。对付它们的方法与对付其它小妖精一样,只要念诵圣语就可以将它们赶走。 Roc(巨鹏) “人们目前所知道的一切长羽毛的飞禽,从巨大的卢奇(Rucke)到小巧的鹪鹩,从森林、田 野、河畔到池塘,所有有巢的、脚趾分叉的,包括大雷克(GrandRake),都友好地飞了过 来。”——迈克尔·德雷顿 这首写于十六世纪的诗歌表明当时的人们相信确有巨鹏(Rucke)存在存在。事实上,世界各地都有关于巨鹏的传说,这些巨鹏的体积相当大,可以载动大象、骆驼或成群的孩子,例如古波斯的斯摩奇(Simurgh,大地、海洋和天空的结合体,住在知识之树的树顶,曾亲眼目睹世界的三次大毁灭)、希伯莱的巴尤克尼(BarJuchne,犹太法典中曾经提到,它的蛋从巢中滚落,砸死300多棵树,淹没600多个村庄)、印度的金刚大鹏(Garuda,亦作“揭路荼”或“迦楼罗”,印度神话中鹰头人身的金翅鸟,印度尼西亚的国徽图案)和美洲的雷鸟(Thunderbird,以巨鸟形象出现的雷、闪电和雨的精灵),都有着相似的特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出现在《一千零一夜》和《马可·波罗游记》之中,《一千零一夜》里有四个关于巨鹏的故事,辛巴德曾经对它作过描述:“它们拥有巨大的身躯和宽阔的翅膀,如果它们完全展开翅膀,足以将日月遮蔽。”辛巴德最初见到巨鹏蛋的时候,误把它当作巨大的圆顶建筑。这些巨鹏十分疼爱自己的幼子,《一千零一夜》的两个故事都曾提到因船员杀死巨鹏的幼鸟而被巨鹏丢下的石头砸沉所在船只的经历。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述的巨鹏“展开翅膀有16米长,羽毛约8米长,纯白色,蛋的周长有50多 米”,马达加斯加的特使曾经向中国皇帝敬献过一根巨鹏的羽毛。实际上,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巨鹏,而是象鸟(又称隆鸟,一种不会飞的白色巨鸟),马达加斯加是象鸟的故乡,这种鸟在16世纪就已经绝迹。在追溯巨鹏的起源的时候,有学者认为这种会丢下石块的巨鹏是土著人对流星雨的解释 S Salamander(沙罗曼蛇) 代表火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形似蜥蜴,身上有五彩的斑点,散发火焰,产于高温的火山口之中。拜恩文乌托·塞里尼曾经有一段关于这种火蜥蜴的叙述:“当时我才五岁,那天父亲正在一间屋里冲洗房间,这间屋里有一堆燃烧的橡木,父亲在火堆中看到了一只类似蜥蜴的小动物,据说这种动物即便在最热的地方也能存活下去。父亲立刻把我和妹妹叫过去,指给我们看。突然,父亲打了我一记耳光,我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父亲把我搂在怀里,安慰我说:‘亲爱的孩子,我打你并非因为你犯了什么错误,而是为了让你记住你在火里看到的这个小动物,它就是沙罗曼蛇,据我所知,以前从未有人见过它的模样。’” “Salamander”一词源自希腊语“Salambe”,意思是“壁炉”。亚里斯多得和普林尼都曾对这种火蜥蜴作过描述,据他们介绍,沙罗曼蛇的身体非常冷,不但不怕火,还可以灭火,而且懂得用火去攻击来犯者。沙罗曼蛇的体液中含有剧毒,人如果食用了沙罗曼蛇爬过的果实会立即中毒身亡。据说沙罗曼蛇在冬天的时候会躲入中空的树干或岩洞中冬眠,冬眠时全身盘卷起来,保持蛰伏的状态,直到在体内储满足够的燃料后才会苏醒过来。 实际上,沙罗曼蛇之所以不怕火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在被激怒的时候会从身体的毛孔里分泌出一种粘液,这种粘液有隔火隔热的功能,可以暂时保护身体不受高温的伤害。马可·波罗曾经在游记中记载了在中国看到的石棉矿,西方人不相信中国出产石棉,认为是用沙罗曼蛇的茧抽丝后编织而成的。十六世纪的炼金士认为把铅炼成金需要很高的温度,如果能达到那个温度的话,就可以看见这种火精灵在火焰中飞舞。 “Salamander”的另一个意思是“蝾螈”,这是一种像蜥蜴的小型两栖动物,皮肤无鳞而多孔。有趣的是,在美语中,“Salamander”还有“耐火保险箱”的意思。 Scylla(斯库拉) 希腊神话中吞吃水手的女海妖,有六个头十二只手,腰间缠绕着一条由许多恶狗围成的腰环,守护着墨西拿海峡的一侧。斯库拉原先是个美丽的山林女神(见Nymph),女巫喀耳刻(曾将奥德修斯的手下变成猪的女巫)嫉妒她的美貌,于是乘斯库拉洗澡的时候把可怕的魔蛇放入海水之中,使之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 现实中的斯库拉是位于墨西拿海峡(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间的海峡)一侧的一块危险的巨岩,它的对面是著名的卡律布狄斯大漩涡,希腊神话中关于斯库拉、卡律布狄斯和塞壬的传说很可能就是得灵感于墨西拿海峡的礁石、激流与漩涡。另外,在英语的习惯用语中有“BetweenScyllaandcharybdis”的说法,前有斯库拉巨岩,后有卡律布狄斯漩涡,翻译过来就是“进退两难”的意思。 Selkie(塞尔克) 传说居住于苏格兰奥克尼郡和舍尔特兰岛附近海域中的海豹人,又被称为“Silkie”或“Selchie”,外形与常人并无二致,但体外却长着一层光滑的海豹皮,使他们可以在水中自在地游泳。当塞尔克上岸的时候,会褪下自己的海豹皮藏起来,如果幸运的你在岸边发现了塞尔克少女的海豹皮的话,一定记住把它藏在其它地方,找不到海豹皮的塞尔克少女会主动嫁给你(与中国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仿),不过如果她今后又找回自己的皮肤的话,会立刻返回大海。据说那些天生有蹼的婴儿有着塞尔克人的血统。 Siren(塞壬) 希腊神话中女人面孔鸟身的海妖,拥有美丽的歌喉,常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她们是河神埃克罗厄斯的女儿(包括Teles、Raidne、molpe、Thelxiope、Parthenope、Lecosia、Ligia和aglaophonus),是从他的血液中诞生的。因与缪斯比赛音乐落败而被缪斯拔去翅膀,令她们无法飞翔,缪斯用塞壬美丽的翅膀为自己编扎了一顶王冠,作为胜利的标志。失去翅膀后的塞壬只好在海岸线附近游弋,有时会变幻为美人鱼,用自己的音乐天赋吸引过往的水手。她们居住的小岛就在墨西拿海峡附近,另一位海妖斯库拉(见Scylla)和卡律布狄斯也在那里,因此那一带堆满了受害者的白骨。英雄奥德修斯率领船队经过墨西拿海峡的时候,事先已经得知塞壬的致命的诱惑,于是命令水手用蜡封住各自的耳朵,并将自己绑在船的桅杆上,方才安然渡过。阿波罗之子、善弹竖琴的俄耳甫斯也曾顺利地通过塞壬居住的地方,他用自己的竖琴声压倒了塞壬的歌声。在其它一些希腊人的传说中,塞壬是珀尔塞福涅(得墨忒耳和宙斯的女儿)的同伴,珀尔塞福涅被冥神哈得斯劫持娶作冥后,后被其母所救,从此每年在人间过六个月,在地狱过六个月。塞壬由于未能阻止冥神哈得斯而被罚为亡魂的护送者。 Skeleton(骷髅) 不死怪的一种,生前多为普通士兵,攻击力很强,行动敏捷但没有智慧。可参阅Dullahan。 Sleipnir(斯雷普尼亚) 北欧神话里众神之父奥丁的灰色战马,有八条腿,跑得比风还快,可以在空中、地上和地狱里任意驰骋。一旦哪里有战争,奥丁就会戴上鹰盔,骑上这匹八条腿的灰色宝马出战。 Slime(粘怪) 角色扮演游戏里的低级怪物,状同烂泥。 Sphinx(斯芬克司) “斯芬克司之谜使我们顺从自然。当迷雾逝去之后,我们会更加注意目前的需要。”——索福克尔斯 斯芬克司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司——人面狮身的androsphinx,羊头狮身的criosphinx(阿曼的圣物),鹰头狮身的Hierocosphonx。亚述人和波斯人则把斯芬克司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到了希腊神话里,斯芬克司却变成了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Sphinx”源自希腊语“Sphiggein”,意思是“拉紧”,因为希腊人把斯芬克司想象成一个会扼人致死的怪物。传说天后赫拉派斯芬克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 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俄狄浦斯猜中了正确答案,谜底是“人”。斯芬克司羞愧万分,跳崖而死(一说为被俄狄浦斯所杀)。据阿波罗多洛斯记载,斯芬克司是厄喀德那同她的儿子双头犬奥特休斯所生。斯芬克司的人面象征着智慧和知识。 StymphalianBirds(斯廷法罗斯湖怪鸟) 希腊神话中栖息在阿耳亚斯廷法罗斯湖畔的一种怪鸟,是“死亡”和“毁灭”的象征。它们有着铁翼、铁嘴和铁爪,坚硬的铁嘴甚至能将青铜盾啄破,抖落的羽毛会像箭一样飞射出去。赫拉克勒斯的第六件任务就是赶走这些怪鸟,他用雅典娜交给他的两面大铜钹惊起怪鸟,并用手中的弓箭将其射落,仓皇逃走的怪鸟飞越大海,一直飞到阿瑞蒂亚岛。还有一些记载将斯廷法罗斯湖怪鸟视为食人鸟。 Succubus(梦魔) 在男子睡觉的时候降临并与之交媾的女妖,源自中世纪的传说,一般形象为有翼有尾的妖艳女子,会吸取男人的精气。《暗黑破坏神》一代和《暗黑破坏神2》资料片的怪物中都有这种女妖,特点是穿得很少(比基尼+高筒靴),外加一双蝙蝠的翅膀。男性梦魔被称为“Incubus”,是指在女子睡觉的时候降临并与之交媾的男妖,一般形象为美男子,会吸取女人的精气。 Sylph(西尔芙) 代表气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形象为一轻盈少女,身体为半透明,有薄翼。希腊语“Sylpha”是“蝴蝶”的意思。 T Titan(提坦巨人) 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与天神乌拉诺斯所生的巨人族,生于诸神之前,宙斯掌权后将提坦巨人统统打入塔尔塔罗斯地狱监禁起来。造人窃火的普罗米修斯就是古老的提坦巨人的一员。参见巨人(Giant) Troll(洞穴巨人) 北欧神话中一种智力低下的食人巨人,相貌丑陋而邪恶,住在洞穴里,保卫着地下的财宝,遇见阳光即会变成石头。在神的劫难(Ragnorok)中它们曾代表巨人出战,后来逐渐演变为类似矮人(dwarf)的怪物,依旧住在地下,但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大强壮,也不像以前那样残暴,不过仍然喜欢偷窃儿童或女人,而且在智力方面比它们的先辈略高一筹。角色扮演游戏里的洞穴巨人也是可怕的食肉动物,很难杀死,在被击倒后会重新复活,必须用火或毒继续攻击它的尸体,才能彻底将其消灭。 Tuathadedanann(丹努之子) 爱尔兰语,意思是“女神丹努的孩子”。“丹努之子”在小魔女(见Faerie)种族里是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很多人都认为这些没有年龄、英俊漂亮的小精灵是所有小魔女的老祖宗),拥有完整的社会体系,有君主,有百姓,懂得使用魔法。相传这些小精灵曾带着四样魔法器件飞往爱尔兰——命运之石(LiaFail)、战神(Lug)之矛,努阿杜(Nuadu)之剑和善神达戈达(Dagda)那口永不耗尽的大锅,它们赶走弗尔伯格(Firbolg,义为“沼泽地里的人们”,侵入爱尔兰的种族之一,来自欧洲大陆),击败弗摩利安(侵入爱尔兰的一支野蛮人种族,后被“丹努之子”击败并赶入海中),许多世纪之后“丹努之子”又被米勒希安(milesians)击败并驱逐至它们来世的王国“TirnanOg”。 Typhon(堤丰) 比山还高的喷火巨人,长着一百个蛇头,浑身覆有羽毛并生有一对翅膀,与妻子厄喀德那生下了许多可怕的野兽,如地狱恶犬刻耳柏洛斯、九头蛇许德拉、鹰身女妖哈耳皮埃、狮头羊身怪凯米拉、啄食普罗米修斯的秃鹫半狮半鹫怪格雷芬、双头犬奥特休斯和尼密阿巨狮。 Ukobach(乌科巴克) 全身缠绕火焰的人形怪,头大得出奇,身后有一条细小的牛尾,任务是不断地将燃烧物送入地狱,以免地狱之火熄灭。 Undine(乌狄妮) 代表水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另一个代表水元素的精灵是涅瑞伊得斯(见Nereid)。传说乌狄妮非常美丽,长发上沾着水滴的美姿常令男子神魂颠倒,能通过与凡人结婚并为他生育小孩而获得灵魂。她们非常注重感情,会因嫉妒而杀死情敌或自杀。 Unicorn(独角兽) 最早提到独角兽的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医生凯特西亚斯作于公元前389年的一篇手稿,据他说这是一种与马差不多大小的野兽,身体为纯白色,头部为暗红色,眼睛为深蓝色,头顶有一犄角,长约一英尺半。罗马科学家普林尼曾对它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说这是一种“非常暴躁凶残的野兽,体似马,头似鹿,足似象,尾似野猪,吼声低沉有力,额头上的犄角为黑色,大约两尺来长。” 独角兽生性喜爱洁净,对纯洁的人或物有特殊的好感,捕捉独角兽的唯一办法是让一位年轻的处*女走到独角兽身边,此时独角兽会温顺地躺在她脚下,将头部枕在她的膝盖上入睡。据说独角兽头上的那只角(alicorn)具有神奇的治疗功能,在凯特西亚斯的手稿中曾经记载说,把那只角磨成的粉和药水调配在一起可以防止许多疾病,将角挖空用来盛酒的话可以去除酒里的毒。 到了中世纪的时候,独角兽成为“权利”、“高贵”和“纯洁”的象征,它的角象征着“精神之箭”、“上帝之剑”、“阳光”和“神的启示”。在圣经故事中曾提到独角兽因未被带上诺亚方舟而淹死在汪洋大海之中,从此灭绝了踪迹。相传独角兽的角一次可以刺死一头大象,在《一千零一夜》辛巴达的第二次航行中有相关记载。独角兽的唯一敌人是狮子,在十六世纪的一段诗中记述了独角兽与狮子的一次决斗,独角兽的角刺入树干拔不出来,结果被狮子咬死。到了十八世纪初,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英格兰的豹和狮子与苏格兰的独角兽同成为大不列颠帝国皇家军队的徽章形像。现代故事常把独角兽简单地描写为长有独角的白马。 许多人认为独角兽的原型实际上是独角鲸和印度的独角犀,经过旅行者的夸大其词而演变为独角兽,据说曾有人把独角鲸前额上那根突出的触角当作独角兽的角出售。中国神话和日本神话中的麒麟也可视为东方的独角兽。 V Vampire(吸血鬼) 吸血鬼是一种附体的鬼魂,眉毛蓬乱,手掌长毛,以坟墓和棺材为家,畏惧日光,常在夜间从坟墓里爬出来吸食活人的血,以延续自己的生命。吸血鬼通常不是用牙齿咬受害者,而是通过皮肤的毛孔吸血,被吸血鬼残害的人死后也会变成吸血鬼。从“吸血”而非“咬血”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知道,那种长着一对尖齿的吸血鬼实际上是作家杜撰出来的形象。对付吸血鬼可以用阳光、圣水、圣体或十字架,将木桩钉入它的心脏可以让它永远无法复活,吸血鬼害怕大蒜的说法则来自罗马尼亚。 最早关于吸血鬼的记载是在伊朗发现的一个史前陶罐,陶罐上画着一名男人与一个想吸他血的魔鬼搏斗的场景。此后犹太传说中的夜魔莉丽丝(见Lilith)也是一个吸血女鬼的形象,喜欢吸食儿童的血。北欧传说中有吸血僵尸的说法,南美传说中也有一个名为阿兹曼(azeman)的吸血女鬼,白天为女人的形状 龙的叹息 龙、龙、龙 ——献给所有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 (作者:Lucifer) “人类虽然聪明到能够消灭许多的物种,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救回任何一个被他们灭绝的族类。” ——GeraldDurrel,《caTcHmeacOLOBUS》 龙枪系列中出现了很多的巨龙,他们有的是善良的,有的是邪恶的,有的老眼昏花,有的年轻激进,都让人对于这些活在传说中的生物感到好奇。我们自称龙的传人,皇帝要穿龙袍,喝酒有景德镇的著名瓷器“九龙公道杯”,端午节还可以划龙船;而西方的龙则是看守金苹果,把守伊甸园,任意吞吃无辜的人类,是魔王撒旦的使徒,几乎每一个功成名就的英雄都必需要宰上一两个才行;不过,这个带着极重神秘色彩的传说生物到底是怎么诞生的,而东方和西方又各有着什么样的传说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历史和考古学家会说,龙只不过是人们幻想中的生物,其实根本不存在。但是笔者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笔者要做的,不是破坏龙的美丽传说和幻想,而是写出这些传说中生物的故事;至于他们到底存不存在?就像“小飞侠彼德潘”中的小仙子一样,只要有人相信,龙就是存在的…… 中国的龙 中国人一直自许为龙的传人。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因为远古的时候夏族的代表就正是以后流传数千年,神性越来越强的龙。 据说当年鲧奉天帝之命治水,他看到了当时地面上的人们受到洪水的侵逼,四处逃窜,无法打猎耕种,几乎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但是鲧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洪水所能想出来的办法就只有围堵。眼看着这些洪水不断的突破他的堤防和水坝,鲧再也不能忍受眼睁睁看着凡人受苦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了,于是他决定盗取天庭的宝物“息壤”——这是一种会不断生长的土壤,能够使得鲧的围堵不会再失效。在“息壤”的帮助下,凡人们脱离了洪水的灾难,开始离开的贫瘠的山丘和洞穴,在地面上重新开始生活。鲧看着这些凡人能够因为他的帮助而开始安居乐业,感到十分的欣慰。正准备要回去天庭交差的时候,天界的主人尧对于“息壤”被盗,感到十分的震怒。于是收回“息壤”,让洪水重新肆虐地面,原先安居乐业的景象又成为一片汪洋。鲧束手无策,不但无法拯救这些凡人,自己也被尧用雷电殛死(“昔尧殛鲧于羽山……”——《左传·昭公十七年》)。治水失败的鲧怀着满腹的怨恨,被雷电殛死了之后,不但死不瞑目,尸身经过了三年都不腐坏。尧唯恐鲧的尸身会产生什么异变,于是派出勇士用锋利的吴刀将鲧的尸身剖开,但是没有料到鲧的怨气酝积在腹中,变成了一只黄龙,这只黄龙也就是鲧的儿子禹(“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山海经·海内经》,郭仆注引《归藏·启噬》;“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路史·后纪》,注引《归藏·启噬》)。(紫晶注:Lucifer兄此处关于鲧禹父子治水的记述,某些细节上我不太苟同,比如尧并不是天帝,等等。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参看《山海经》、《上古神话演义》等书)禹用疏导的方式来将这场可怕的洪水结束掉。而在这段治水的过程中,一方面他运用龙乃水神的力量解决了许多问题,另方面手底下也收服了许多只兴风作浪的孽龙,转而帮助他治水。长江三峡中的“斩龙台”和“错开峡”据说是当年禹斩掉一只乱开水道,险些误了大事的孽龙的地方。接着建立的夏王朝,既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氏族,自此,龙就在中国人的传说中开始生根…… 至于中国传说中龙的形象呢?据说龙是可以幻化成任何形象的,他可以像一条小虫一样,也可以变成天上腾云驾雾的的神兽,他也可以幻化成*人等等的各种生物。不过在传说中,或是在民间艺术中,龙还是有一个固定的形象的:“三停九似”,就是一只龙的基本形态描写,在古籍中看到的记载,说龙的身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而三个部分之间都是长度相同的,“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渊荐类函》卷四三十八引《会编世传》。而九似则是宋人罗愿在《尔雅翼·释龙》中所提出来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后来明代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用了这种说法,并且将“鳞似鱼”换成了“鳞似鲤”,而且增加了“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的说法,也因为九九阳数的这种说法,解释了为什么传说中龙具有降妖伏怪的本领,因为九九乃至阳,至阳之物当然能够轻易的降服一些属阴的魑魅魍魉、妖邪之流。而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黑水之西有一座夜来山,山上有一座射龙庙,庙里珍藏着一具龙舌,“其形如剑”。而古代的人在替这种神兽作画的时候,也有一些绘画上的忌讳:嘴忌合、眼忌闭、颈忌胖、身忌短、头忌低。在画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画龙点睛”。“画龙点睛”这句话到了后来则变成形容人用精辟的诗文或语句来点明一篇文章的主旨的成语,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南梁画家张僧繇是个专门以画龙闻名于世的画家。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张僧繇曾应邀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白龙四条,龙须龙爪龙头龙身龙尾龙鳞一应俱全,但他就是不肯点睛,且说一但点睛,这些白龙就会乘风飞去。百姓们不肯相信,以为他信口开河,再三要求他为龙点睛。张僧繇实在熬不过大家的要求,于是提笔蘸墨,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只白龙,只肯为另外两只白龙点睛。锋毫落下,两条白龙就有了炯炯有神的眸子,须臾间雷鸣电闪,白龙身在的画壁从中裂开,两条白龙乘云驾雾而去,只剩另外两条没有点睛的白龙还留在画壁上。张僧繇除了会“画龙点睛”外,据说他还能“画锁制龙”,他在昆山惠聚寺,“画神于两壁、画龙于四柱”,方圆百里之内的百姓若是患了疾病瘴疠,只要来到壁下虔诚祈祷一番,再停留个片刻就可以痊愈。但是每逢天色阴暗,风雨欲来的时候,墙上的飞龙就蠢蠢欲动“潗潗其润,鳞甲欲动”彷佛要乘风飞去一般,于是张僧繇就画了一把锁将龙制住,让他不能逃脱这个地方。 说起龙,一般大家最常想到的就是凤了。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虎,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所以在山风极大的地方,往往可以看到所谓的“虎”字碑来镇压这些怪风,台湾的早领古道就有一个十分有名的虎字碑),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紫晶注:agreewithLucifer。以静功和气功修炼精、气、神的,叫内丹;用炉火烧炼药石的,为外丹),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 而在古代的中国到底存在过哪些龙类呢?我们就从黄帝的时代开始讲起吧!当年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的时候,蚩尤带着手下的魑魅魍魉出战,而黄帝则带着他所训练的一些猛兽以及神兵出动。双方各出奇兵,黄帝派出了手下的“应龙”,他是一条掌管雨水,长着翅膀的龙类,本来想要以他的大水来淹没蚩尤的大军,没想到蚩尤那边的风伯、雨师率先出动,打得“应龙”根本无法发挥他的实力,最后狼狈而逃(据说后来又投奔到大禹的旗下帮他治水和规划水道的工作),迫不得已黄帝只好请出他的女儿“旱魃”将风伯、雨师的水全部给蒸发掉,让黄帝在这一回合中赢得了胜利。但是在后来战争结束后“旱魃”因为耗了太多的法力,没有办法回到天上,所以在民间造成了极大的灾害;就这样,我们掌管雨水的“应龙”在第一次出战的时候就很狼狈的吃了败仗,不过以后每当人们要求雨的时候,就会塑出一个“应龙”的形象,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回应,这样也不算败的太惨,至少和“旱魃”比起来,他是输了片刻,但是后来则是受到大家的欢迎,“旱魃”则还是四处游走,给人类带来不幸的旱灾和饥荒……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而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紫晶注: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就是常被提及的“四象”,除了东方青龙外,北方玄武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紫晶注:“大火”就是著名的红巨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紫晶注:曹rui(抱歉打不出这个字,四声,左睿右又),文帝曹丕之子,曹操孙)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鲤鱼跃龙门”,一只小小的鲤鱼在跃上龙门之后,就可以变成骄傲尊贵的的巨龙,这中间到底要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条引《三秦记》中记载了:“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难怪许多人会把科举制度或是现今的考试比喻做“鲤鱼跃龙门”,看看这么激烈的竞争,几乎可以说是比台湾的联考还要可怕,而且上不了龙门的鲤鱼,往往因为耗尽力气而不能继续游回原来的出发点,最后只有“曝鳃龙门”,变成虾蟹食物的一条路。这里所指的龙门是黄河的“禹河口”(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就象上文所讲的,两岸峭壁对峙,的确很像是一个雄峻的门,而这里也是禹当初传说中疏导洪水时所开凿的一个水道。当地的传说则是,有一群各式各样的鲤鱼自东海而来,逆流而上到黄河龙门附近向禹报名,大禹鼓励他们说:“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鲤鱼们鼓鳃摇尾,用尽力气向上跃,跃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有到达龙门,因为龙门高达百丈,后来他们又一条为一条垫高,再跃上七七四十九丈,这加起来总共有九十八丈了。大禹眼见这些鲤鱼们这么努力,于是搧过一阵清风,让这些鲤鱼都借着风力跃上龙门,只剩下最后为大家垫背的一只金背鲤鱼没有办法跃上龙门。他灵机一动,借着水力跃上浪峰,再用尾巴拍击浪尖,一跃就姿态优雅的越过了龙门,大禹看了心里高兴,马上就给这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于是鱼龙变化,从此这条由鲤鱼变成的龙就奉大禹之命镇守此处龙门。 另外一种为人所熟知的龙类则是蛟龙。传说中他是能够引动大水的神异龙类,他的形象则在晋人郭璞为山海经,中次十一经所做的注中有提到“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有白廮,大者十数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据说他的尾部有个环,能够在身体穿过某些东西之后,在用头去穿过这个尾部的环,来把这个物品束绑住,不过传说中没有说明蛟龙做出这种奇怪行为的原因,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是为了神格更高的天神充当钥匙圈之类的物品?不过蛟龙的生性凶猛,在地方上常常危害很大,甚至连饮水的猛虎都会被拖进潭中,而过河的船家和渡客也都非常害怕这种为祸的龙类,在遇到蛟龙袭击的时候,受害者往往会“必笑而没”,被吓得痴呆了,反而笑起来,最后跌入水中,成了蛟龙的饵食,另外有一些龙格比较低下的蛟龙,他们攻击人的方有点类似水中的吸血鬼——八目鳗,会先用他们腥臭不已的口水将你全身舔一遍,最后再将受害者拖入水中,从胳肢窝下吸血,血不尽不罢休,常常有人遭到这种蛟龙攻击之后,数天以内,尸体浮上岸边的时候,两腋下会有大如酒杯的洞。而周处除三害中的斩蛟故事自然也是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听过的故事,这里也不再多言。而在传说中有也所谓的蛟人的踪迹,往往在海边可以看到这些形体类似外国传说中的半人鱼的生物,有许多的渔夫不慎将他捕上岸后,会好好的照顾他,不过最后不是蛟人过度悲伤而死,就是渔村被大浪吞食,蛟人又重返家园,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这些蛟人的泪珠都会化成极为闪耀动人的大珍珠,十分值钱,有许多蛟人都是以这些泪珠帮助他们的恩人,或是换取自己的自由,龙宫中自然也收集了许多这样的宝物。 要谈到种种的龙类,自然不能少掉耳熟能详的“龙王”,不过龙王一词却是从西域引进的,在翻译的《妙法莲华经》中第一次出现了龙王的名称,而这里的龙王有八位,一难陀龙王,二跋难陀龙王,三娑伽罗龙王,四和修吉龙王,五德义伽龙王,六阿那婆达多龙王,七摩那斯龙王,八伏钵罗龙王。而在《华严经》中,则出现了十位的龙王,而且跟《妙法莲华经》中的龙王名称不完全一样,一毗楼博叉龙王,二娑竭罗龙王,三云音妙幢龙王,四焰口海光龙王,五普高云幢龙王,六德义伽龙王,七无边步龙王,八清静色龙王,九普运大声龙王,十无热恼龙王,而这些龙王的职务是什么呢?在《华严经》中的记载是这些龙王“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些龙王扮演的是跟兴云布雨有关的神职,而这些传说到了明清的小说时更有了许多的分支出现,在《封神演义》中,东海龙王是敖光,南海龙王敖顺,北海龙王敖明,西海龙王敖吉,而在《历代神仙通鉴》中他们的名称更长也更为详细,东海沧宁德王敖广,南海赤安洪圣济王,西海素清润王敖钦,北海浣旬泽王敖顺。而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大王孙悟空为了找到一些称手的兵刃,一路杀到了东海龙王敖广的龙宫,拿到了一个“天河定底神珍铁”,就是金箍棒,而得到了这神兵之后,老孙仍不满意,再向南海龙王敖钦要了一顶凤翅紫金冠,向西海龙王敖闰要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向北海龙王要了一套藕丝步云履,穿戴妥当之后,老孙感到十分满意,一路打了出去……。而在道教的经典中,承继了佛教的概念,出现了许多的龙王,四海龙王、诸天龙王、五方龙王等等,而这些龙王都必需要听从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的旨意来进行他们的职务。印度传说,雷雨之神因陀罗,就是佛教中的帝释,住在须弥山顶,当帝释要出巡的时候,伊罗婆那龙王,就幻化为庄严的六牙白象,帝释就骑乘而去,这既是乘龙也是乘象,印度的“那伽”一语,可以是蛇,也可以是龙,也可以是象,所以当时佛经的翻译者将“那伽”译为龙象。 龙的身份、种类复杂自不在话下,但是连他们的龙子龙孙都是复杂的紧,“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而且这民间传说中的九子还都不大争气,没有一个有龙的神威的。他们是:一曰霸下,形似龟,好负重,宫殿、祠堂、陵墓的石碑多竖在龟背上,而这些被重物压得不亦乐乎的家伙就是龙子中的老大。二曰螭吻,形似把尾巴去掉的四脚蛇,好东张西望,宫殿阶柱及殿顶,以及在民间房屋上雕的兽头是其遗像。三曰蒱牢,有点像龙,但是非常喜欢大吼大叫,虽然生活在海边,但是却没有办法像他的父祖辈一样呼风唤雨,相反的还十分害怕鲸鱼,所以古代人掌握了他这个弱点,在寺庙、祠堂上的铁铸钟钮就是照着他的形象来做的,而撞钟的木柱都是雕成鲸鱼状,这样据说撞击起来会特别大声,这个家伙可真是把他老爸的脸都丢光了!四曰狴犴,形似虎,有怪力,又好讼,古代监狱门上刻的虎头是他的样子。五曰饕餍,形似狼,好饮食,鼎盖上雕的兽头就是这位龙子。六曰狻猊,形似师,好烟火,又好坐,庙中菩萨坐骑和香炉上雕的兽头是其遗像。七曰囚牛,形似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平生好音乐,胡琴上刻的兽头就是这一位龙子。八曰睚疵,形似豺,性好杀,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所以大多将其雕像雕在门上,取其好闭之意,当然是希望除了主人之外,不要有人能进入这个家中,免得宵小光顾。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句话相信只要是看过“倚天屠龙记”的人都是十分熟悉的,有关屠龙刀的故事也不需要在这里再多提,只不过在历史上的确有种宝剑是跟龙有关的,而且这些神兵有些时候还会以龙的形象出现,他们就是所谓的“龙泉剑”,原产地是浙江。据说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铸剑家欧冶子,四处云游要找寻可以供他一展身手的地点,当他来到秦溪山下时,发现了一池清冽甘寒的湖水,湖边有井七口,恰似天上的北斗七星,欧冶子就在山边架起了炉火,采附近山中铁矿之精融铸,并且用七星湖水焠炼,铸成“龙渊”、“泰阿”一雌一雄两剑,剑一铸成,就化为飞龙双双飞去。于是此处就改名为“龙泉”。传说禹治水时降服过一只孽龙,但它居住的地方五谷都无法耕种,禹索性在该地深掘坑洞,并且建了一座祭坛以为镇压,以免这个上古魔兽再有机会作怪,再让世间生灵涂炭;不过很明显的,在“仙剑奇侠传”中不知道经过什么样的过程,这一只“水魔兽”又被唤了出来,为祸人间(笔者只有一点觉得怪怪的,拜月教主在和水魔兽合体之后,看起来怎么有点像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赛顿咧?)。大宇公司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往往有许多角色或是故事情结是从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撷取或改编出来的,有兴趣的玩者不妨从一些古籍中看看这些故事的来源,相信会十分有趣的。(紫晶注:在此我仍推荐前文提到的《上古神话演义》一书。此书是钟毓龙(1880-1970)先生所著,1936年初版,1985年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再版发行,一套四本。该书以鲧禹治水为故事主线,基本上将中国古代流传的各种神话传说搜罗了个全,当作中国古代神话的小说版百科全书亦不为过。) 西方的龙 在谈了这么多的中国龙之后,不妨再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的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族群……,首先让我们从“dragon”这个字来看看吧! dragon:1。传说中有翼、有爪、有鳞片会喷火的怪物。{天}theDragon天龙座(星座名) 2。(监管少女)的严厉的女监护人(传说中龙为宝物的守护者,故转为此意,cf。chaperon);凶恶的人。 3。theOldDragon魔王,或撒旦。这种说法应该和旧约中称撒旦为古龙的说法有渊源。 4。龙骑枪、卡宾枪,昔日巨身短口的骑兵枪。dragoon:{史}龙骑兵,英国曾有七个连队的近卫龙骑兵联队。 而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玩者如果历尽艰辛打败了一条巨龙之后,可以期待的是满屋子的宝藏和强力的魔法物品,但是这个龙会收藏宝物的传说是怎么来的呢?在意大利人的传说中,赛努诺私(cernunus)是一个有角的神祉,他的职务是掌控所有的财富以及商业,同时他也是地底之王,赛诺努私常常和他身边的一只长有角的龙一起出现,而这只龙则被认为也和财富有关,尤其是地底的宝物。所以在后代的著名著作和传说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英雄在打败了巨龙之后,同时也得到了无法计数的宝藏,所以后世的冒险者在分享龙的宝藏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要感谢那些将宝藏集中在一起的龙类喔! 下面则是在西方神话或是传说中,有时候会被归类于龙类的一些生物,不过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龙类,却往往在形体上或是身体上具备了某些龙的特质。 双头蛇amphisbaena:一只在身体的两边都具有头的怪物,他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行动,同时也可以捕食两个方向的小动物,这两个头在合作无间的时候是很可怕的猎人,但是往往意见相左之后就会为他们自己带来极大的厄运。 化石蛇Basilisk:一种长相类似蜥蜴的怪物,他可以借着可怕的目光让敌人麻痹甚或成为石像。 鸡蛇cockatrice:一种看起来像是一只公鸡有一个蛇尾巴的怪物,据说是从公鸡蛋里孵出来的蛇,他的凝视也同样可以使人致命。 找不到中文译名的怪物chimera:会吐火的怪兽,有一个狮子的头,公羊的身体,蛇的尾巴,有些时候有人把他画成同时有三个头,公羊、狮子、蛇,他出现在希腊的神话中,他不但会飞,而且非常喜欢吃人,希腊沿海的村子被他毁了不计其数,最后是被骑着飞马的英雄波修斯给杀掉了。 狮鹫兽Griffin:在前面的“龙枪战役”中有出现过,是一种飞行速度非常快的生物,他有老鹰的头、翅膀、以及老鹰的前爪,同时也具有狮子的身体、后腿和尾巴,据说是一种非常痛恨邪恶的生物。 九头龙海德拉Hydra:一只具有九个头的怪蛇,他是希腊神话中最强悍的怪物之父百首巨龙台风(typhon)和女首蛇身怪爱克特娜(echidina)交配所生下来的,又有一种说法是帕拉思phallas和冥河(riverstynx)结合而生的,他生活在阿苟思海湾的罗娜地方的沼泽中,被称为罗那九头蛇,他吞食田地,**人畜,无恶不作,他所吐出来的毒气还使得当地成为所谓的瘟疫沼泽,但是宙思所生的赫克力士(hercules)刚好因为天后希拉的陷害而丧失神智,杀了自己的妻儿,为了要赎罪,他接受神喻,前往服侍他的表亲迈西尼国王尤理士修士,尤理士并不笨,他为了取悦希拉,于是决定尽一切可能害死赫克力士,于是他交给了他十二个难如登天的任务,第一个是杀掉刀枪不入的奈米亚之狮,后来赫克力士将它的皮当做护甲去进行第二个任务,这第二个任务就是宰杀九头蛇海德拉,这个九头蛇厉害的地方除了它的毒气之外,它的毒液也是世间奇毒,不过由于赫克力是身上的狮皮刀枪不入,所以它的毒牙也没有办法进去,不过它有九个头,砍掉每一个头都会再生,而且中间的那一个头还是永生不死的,让赫克力士大伤脑筋,还好后来他的侄子交给他一个火把,让他每砍掉一个头就用火把烧伤口,让他再也长不出头来。而最后一个头在砍下之后,赫克力士就把它的头用大石头压着,让它再也不能作怪,最后还把身上所有的箭都沾上了海德拉的毒血,成为赫克力士后来最致命的武器,也是他最后丧命的原因。 人面狮身兽manticore:拥有人的头和脸、狮子的身体、蝎子或是龙的尾巴,通常还可以从他的尾巴射出致命的毒针来,而他的吼声也是十分致命的。 火蜥蜴Salamander:长的像蜥蜴的生物,可以耐高热,会吐火,甚至可以生活在岩浆中,某些勇士会冒险打败他们,以便剥取他们身上可以抵抗火焰的珍贵的皮来制作盾牌或是护甲。 小龙Wyvern:非常类似龙的一种生物,只不过它只有四条腿,两条前腿、两个翅膀,其它的地方几乎跟龙完全一模一样,只不过通常是不会吐火的,大多使用他们的毒液和爪子伤人,而且智能相当的低。 奎兹特克quetzalcoatl,光明之神。他具有翅膀,而且有蛇的身体,并且会飞,有点类似应龙,是墨西哥的羽蛇之神。它的字义是“有羽的蛇”,它不但是“太阳的人”,并且是风的神,这个神源于马雅人的kukulcan神,它原来还有雷神的意义。在墨西哥克奥地华坎的奎兹特克神庙中,除了许多飞蛇和其它怪物的雕刻之外,同时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神像“十一瓣花蛇头”,它与雨水、谷物、与丰收都有关,这位尊贵的大神是多神格的,祂以太阳神“天神长”的身份也兼摄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的变化和运动。祂是风和大气的神,同时也是空气和水之神,或者特别是风吹湖面所生波纹之神,波纹因此而成为自然中之生命创造的原则之象征,祂也是金星,启明星之神,马雅人用带着啄木鸟羽毛的一条蛇的形象来象征它,而这种啄木鸟产于危地马拉的高原上,被当地人视为圣鸟。这个神祉传说中也是一个伟大的国王,祭司和拖尔特客人的文化英雄,是日历的发明者和所有宗教艺术与科学的创造者。祂是一个神格非常特殊的善神,他的详细形象是这样的,他的臂膀上生着羽翼,身下却是一头两头蛇,蛇的头做人首之像,如弓臂一样翘起,在下面这条两头蛇与神身相接之处有一个×形的符号,这个符号一般来说被认为是“十字架”,也就是阴间的标志。他一方面具有蛇的形象,一方面却又是一个“白皮肤、黑胡须、大眼睛、宽额头、高身材的”可尊敬的外来人,但是他的祭典却是相当的可怖的,阿兹特克族的大祭师会将抓来的俘虏,或是特殊状况下会让贵族的女性献祭,他们会将祭品的胸口剖开,取出心脏献祭,象征获得太阳一般火热的神力,而奎兹特克也就借着这些祭品的献祭而获得和黑暗之神代思卡德理波古作战的力量,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个善神却被黑暗之神打败了,被放逐到很远的地方去,只留下了一个传说,据说他有一天会回来打败黑暗之神,而让这个世界重新获得光明的照耀,但是这个传说带来了一个悲剧,当初西班牙人登陆的时候,因为他们的形象符合了“可尊敬的外来人”的形象,所以勇猛的阿兹特克人就在毫不抵抗下将自己的土地和自由双手奉上,满心以为这些救世者带来的是许诺的光明和幸福,但是没想到这些征服者带来的是性病、文化毁灭(西班牙总督下令将所有的马雅古籍全都销毁),以及永无止境的奴役(为了取得传说中的金矿,不知道有多少原住民牺牲)。不过由于这些种族的科技与历法精确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瑞士记者兼科学家丹尼肯在他的著作《诸神的战车》中就提到,这个所谓的“可敬的外来人”也许就是来到地球播下文化的种子的外星人,后来因为无法忍受血腥的祭典而离开地球,这个类似的故事在INTeRPLaY出版的“星舰迷航记”游戏中也有相同的剧情,不过这个就跟我们原来的题目稍稍远了一点,也许以后有机会再提好了。 在《圣经、创世纪》第三章中,上帝注定了人类和爬虫类要做永远的敌人,其起因是因为蛇在伊甸园中扮演了一个启蒙者的角色,他引诱人类吃下智能之果,从而得到了人类赖以进步发展、不断进化的“智能”,当然也得到了所谓的性自觉,不过自此之后,这位撒旦的使者就必需要永远用腹部行走,和女人成为互相仇视的对象。不过仔细想想还真是奇怪,这种行为其实跟普罗米修思盗火至人间是完全一样的,为何普罗米修思至今仍然是人类反抗权威的象征,而可怜的蛇类就只有注定被人们唾弃,这还真的是有点不公平咧!不过在其它的文化和传说中,由于蛇的蜕皮和冬眠等等的特殊性,使得他成为再生与医疗的象征,倒也算是在这一点上面扳回一城。 西方的龙之间的歧异度也是相当的大,其实不输中国的龙,通常他们之间是以身体的形状和栖息的地方来作为分辨的方式,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铁律。西方的龙通常有四只脚,前两只的作用跟人类的手臂一样,在与两臂平行的地方通常有一对翅膀,而这对翅膀是比较类似蝙蝠的肉翅,而不是鸟类的羽翅,有些时候在洞穴里呆了太久的龙这对翅膀会跟着退化;有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和上面有鳞片、硬皮、或是长毛的长颈子,他们的形状和颜色千奇百怪,不过四肢都有又尖又利的爪子,有些龙则从颈部到背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都有尖锐的刺做防护,而且通常都有尖角以及骨板所构成的防护性头冠。他们可以从嘴里喷出许多种类的物质用做防御或是攻击。西方的龙类都具有十分长的生命周期,相对的这也让他们的智能与之增长,他们可以十分的友善,有时也会格外的不合作。 在龙和人相处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神话里,还是在历史中,他和人类之间的交集大都是以极不友善的状况开始的。连神都不例外,巴比伦深渊与大海之神依亚(ea)杀死了女水怪蒂亚华姿(Tiawath),获得了“屠龙者”的称号,后来并且将这个称号转移给他的儿子马杜克(marduk)。埃及的太阳英雄神(Ra)更曾经杀死过地下怪蛇阿普苏(apsu),宙斯曾经以雷电击毙百首巨龙台风(typhon),阿波罗射杀过大地之母盖亚的众多怪物子孙之一怪龙派东(Pyhton),在它被杀的地方建立起接收阿波罗神谕的戴尔非(Delphi)神庙。 北欧的诸神们要求巨人建造一座桥让瓦尔哈拉(VaLHaLa)勇士的天堂能够和凡间相连接,但是巨人要求必需要让美之女神芙来亚(FReYJa)到他们的国度去,在桥建好后,众神想要接回芙来亚,但是巨人要求用相等的宝物来赎回他,他们要求将尼布龙根矮人的宝物交给他们,诸神只有乖乖听话。在矮人中有个叫做弥迷的家伙,他虽然看着自己族中的宝物被劫走而无能为力,但是他却看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好机会,他领养了死去的席格蒙国王的儿子席格非,决定将他培养成一个足以消灭守护宝藏的恶龙法夫那(FaFNIR)的英雄。在席格非十八岁的时候弥迷教他重新铸造了父亲所遗留下来的神剑,并且用激将法让他自愿前往杀死法夫那,在一阵激战后,席格非用他的神剑杀死了法夫那,几滴龙血随着溅到了席格非的唇上;他马上获得了跟鸟类交谈的能力,这鸟儿先警告他弥迷只想要宝物,所以会先杀了他,西格非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拿到了隐形的头盔和尼布龙根的指环,同时也借着在龙血里面沐浴获得了刀枪不入的能力,不过他的背上却掉下了一片树叶,让他的背后有了一个致命的弱点…… 在中古的欧洲,一个名为布蓝克丘的小镇里,城主和他的女儿都受到大家的拥戴,不过城中却有很多的异教徒和崇拜偶像(这个偶像跟四大天王没有关系喔!他是指违背基督教教条敬拜木制的偶像)的人,有一天镇外的河边出现了一个身上蓝绿色鳞甲闪闪发光的恶龙,他要求镇上必需在每一个月的新月之时奉献出一个纯洁的处*女作为他的食物,没有足以抵挡他的武力,镇上的人只好屈居于他的淫威之下,镇上的异教牧师将这归咎于触怒了神明的天罚,可是他们不断的奉献祭品以及祈祷仍然不能改变这个可怕的状况,镇上的家庭里很快的就充满了为死去女儿伤心的哭声,为符合条件的女儿担心的叹息声;女孩们几乎是嫁给每一个愿意接受他们的男人,免得沦为巨龙的点心,而被选上作为祭品的处*女则被警卫森严的看守着,免得他们自杀以逃避这种可怕的命运。很快的,城中只剩下城主的女儿了,而牧师们不断向着异教徒的神祈祷希望能有奇迹出现,不过都失败了。这刚受洗不久的女子在经过一晚虔诚向上帝的祈祷之后,穿著洁白的衣服前往死亡的约会,全城的民众都聚集在城墙上观看这悲剧性的一幕;突然,一个神秘的骑士出现了,他骑在白色的骏马上飞驰着,骏马的鬃毛如白银般的闪亮,他的武器闪耀着不可逼视的光芒,他披着血红色的披风,手中的盾牌上是一个鲜红的十字架,与黄金色的背景相辉映,骑士连马背都没有下来,他的气势就震慑住了这只恶龙,而让那位少女乖乖的牵着走,在城门口,骑士开口说话了:“我叫乔治,我是上帝的战士,同时也是祂忠实的仆人,这个女孩祈祷圣母与圣子能够给他帮助,所以我应召唤而来。愿拯救了你们的圣十字能够永远在此生根,舍弃你们的偶像和虚伪的信仰,你将再也不需要惧怕龙的威胁!”,接着圣乔治在龙的面前画出了十字的标志,一瞬间龙就变成了一丛血红的玫瑰。今天,在西班牙东北部的加太罗尼亚仍然用鲜红的玫瑰来纪念圣乔治,一个帮助他们免于龙患的骑士。有玩过所谓的mud的玩家,如果您的mud是没有经过太多改变的版本的话,相信你们都应该遇到过Tiamat这只力量强大极难打败的五头龙,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这里没有他的介绍?很简单,她在神话传说中并不是任何种类的龙,而是巴比伦神话里面的一切创造之母,代表浑沌未开的力量。在一切记载中唯一跟龙有关的部分是在她准备跟新生的神展开大决战的时候,她利用冥河的水把她手下的大蛇的毒性给加强许多倍,而又将她的龙身上加以神一般的光耀,使得作战时敌人无法逼视,而她派出了一只有角的蛇、一条巨龙、一个勇士、二只恶魔、具有利牙的大狗、一只蝎子人、半牛人,以及其它的十一种怪物并且在她的战友鬼古的带领下和新生一代的神作战,不过却被马杜克所杀,她的双眼变成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源头,而她的皮肤则被用来当作天顶。 堕天使路西法 首先要声明的,是姑且不论上帝耶和华究竟是神还是外星人,敝人这一篇文章是将上帝定以神的身分,再经由敝人对圣经及灵学的研究所提出的看法,并无抨击现今教会及圣经的立场,各读者诸君就当闲聊看看吧! Lucifer(路西法)原文为Lucifinil(路西菲尔),是在欧美信仰天主的国家中所禁忌的名字。 如果以Lucifer去查字典,会查到以下的内容: 『诗』:晓星(Phosphor);(被当作晓星的)金星(Venus) 『圣经』:恶魔,撒旦(Satan)(as)proudas~极其傲慢。 【字源】源自拉丁文「运光者」之义。圣经旧约「以赛亚书」14章12节:‘Howartthoufallenfromheaven,OLucifer,Sonofthemorning.‘(黎明的儿子,晓星,你如何竟从天上掉下来。) Lucifer原指没落的巴比伦(Babylon)之王,后来被误解为由天使沦落的撒旦。如果诸君相信,还自以为是的告诉别人或宣传,那诸君的罪过可大了。 上面的解释有一半是对,一半是不对的。原因在教庭。 一般而言,Lucifer就代表了撒旦,事实上他就是撒旦,只不过撒旦应该算是一种封号──地狱之王的封号,就像有天使长、炽天使或是大天使,这种称号一样。 但在圣经中天使、恶魔或是撒旦是何时出现在世界的呢?圣经旧约创世纪中并没提到这一点,不过似乎在人类被创造出来之前就有天使们的存在,而在人类出现后就有了撒旦的名讳。事实上在创世纪之中,被隐藏了一段天使战争的过程,也因为有天使战争,才会有堕天使这个名词出现。 天使战争的见证在圣经中经常可以见到,如启示录12章第7至9节:「在天上就有了战争,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并没有得胜。因此,天上再也没有他们的地方。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到了地上。」以及彼得后书第2章第4节:「即使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待审判。」等。 不过这些都只流于片段,较为完整的经过都被当时中世纪教庭的教会制度给封印起来,称它里圣经、黑圣经或圣经原书〝apocrypha〞,(伪经;圣经旧约中因典据不明而被教庭删除的十四篇。也就是这些章节是不能当作教典的,一旦当了教典,神的地位可能会引起质疑…)但确实有里圣经的存在,日后的密尔顿(英国诗人,1608~1674)才得以有创作失乐园一书的依据。而读者诸君也才会被教庭搞得一知半解的胡乱瞎掰路西法或是堕天使这专有名词。 在里圣经禧年书的部分(原圣经创世纪之完整版)神创造了天地之后,又创造了七个主要的天使,为第一代的七创世天使,接着才开始「神的运行在水面上」的动作。这七位创世天使其总和的灵质能接近或等于上帝耶和华这个神本身,其中又以第一件作品:代表及掌管光明与黑暗的创世天使路西菲尔的灵质能最强,相当于神本身的七分之六左右,这种近乎神的力量使得路西菲尔有点得意,但神也不会这么愚昧的创造出与他能力相同的〝神〞,所以神与天使唯一的差别乃天使全都没有物质化的体,也就是没有肉身,路西菲尔当然也不具有肉体,他只是拥有强大能量的灵质,但已是很明显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天使长了。 目前圣经中的天使都是以米迦勒为天使长,其实这又是教廷修改圣经的杰作。原本的天使长应当是路西菲尔,第二任的天使长才是米迦勒(因为第一任的叛变了啦~~)中世纪的教庭不但自行以〝神的意志〞修改了天使的位阶,还刻意降低路西菲尔的能力,独尊一神论的教庭怎么可能允许有其他的〝物〞或〝天使〞其能力接近或等于神呢?其实神光以同时具有灵、魂、体三个次元的灵格便足以傲视只有灵及魂的天使,教廷的行为根本是多此一举,但那个时代的人知识背景也只能以为灵及魂才是伟大的,殊不知自我的肉体才是最伟大的能量蕴藏宝库,而神正因为有了灵、魂、体三个灵格才显得完美。 然而纯粹的灵质能量如果要自行〝制造〞出肉体来,基本上是超级困难的事情,因为这牵涉到物理学的熵理论。所以,拥有肉身对所有的天使来说都是极度奢侈的。也就因为这〝肉身〞的因果,引起了最初天使路西菲尔对亚当及神的不满! 亚当,全名应该称为亚当.弥赛亚〝adammessiah〞(意思是神的第一个儿子);乃神所创造的第一个人类也。 亚当拥有天使所没有的肉体,有完整的魂,甚至也有由肉体所延伸出的微灵质,几乎神有的亚当全都有了,只是量能的大小不同而已。这当然令路西菲尔忌妒亚当的存在。亚当被创生后隔了一段时间才有夏娃的创生,这其间的创生过程,其实就是天使战争的来龙去脉;所以这段章节也很理所当然的被教庭略作修改,无条件的删除了这一整段的章节。 诸君去以Lilith去查字典,应该查出以下的内容: 『名』:莉莉丝(或作李丽丝);夜妖(夜魔)古代闪族传说中的女妖,常在夜间的荒野出现袭击幼儿。 『希』:希伯来民间传说中亚当的第一任妻子。 莉莉丝究竟是谁?为何称作亚当的原妻?既有夏娃的存在,那莉莉丝是什么时候和亚当搞上一腿的?夏娃不成了外遇?圣经里没有解释。 莉莉丝其实是天使之一,不过现在只有于〝堕天使名录〞或〝妖怪图监──夜魔〞中可以找到这个角色,每次女神转生系列作品绝对少不了她。 这和天使战争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她是导火线! 神在创造亚当后由米迦勒带领到第十至高天,并将天界其余九天的天使全部召集,宣布封亚当为弥赛亚,要众天使对这位弥赛亚膜拜,并赐阿克天使莉莉丝(archangel)侍奉亚当。此时莉莉丝因为没有形体而向全能的耶和华要求赐予肉身,但如果天使拥有了肉体,其灵格不就与神同等?要求当然被耶和华回绝了;于是浓厚的火药味就因为亚当.弥赛亚的出现而蔓延在天界。 立在第九原动天的最前面,最初的天使,美丽又高贵的路西菲尔断然拒绝了向亚当参拜。因为:「为何要逼我参拜他呢?我绝对不会参拜如此卑劣,比我晚出现的东西。在他形成之前,我就已经存在了,他才应该要参拜我。」(里圣经亚当纪13至14节) 此一举动当然触怒了上帝;路西菲尔悻然离去。 天使战争一触即发。 路西菲尔开始觉得自己也可以当神,连同第二创世天使,代表及掌管活力、季节,天界的守门者,原本的撒旦──贝尔其巴普(Beelzebub;圣经译作别西普,其原因见敝人〝K.K.音标的祸害〞,于马太福音12章24节出现)等一群实力坚强的天使及赞同路西菲尔说法的天使群起叛变(真是爽快的举动啊!要注意的是,其实此时这一群天使的〝魂〞的灵格已呈现逆转型态,已可以叫堕天使了~~)。 炽天使中的炽天使,总天使长路西菲尔登高一呼,宣布抛弃天使〝菲尔〞的封号(或冠名),带领着跟随叛变的天使,其人数将近有总天使群的三分之一左右,展开一场无天无日无月无地的对决! 神命米迦勒迎战(也只有他才算够格与路西法单挑了)。 双方互K了半天,大部分的堕天使都在包抄围炉的手段下被打出天界,落至创界山下的奈落界,但路西法的次元级数与米迦勒同等,量却比米迦勒高出许多、太多、非常多(用士郎正宗老师的说法就是韵度相等,念度不同),反而是米迦勒渐渐不敌,神才藉着神子亚当的〝体〞出面(教庭的教义是耶稣,但这是因一神论而修改圣经的杰作)带着〝神威〞击倒了路西法。(圣经中的雷霆,作用原理和以太基础粒子有关~~基于这篇是讨论堕天使,有关灵学、物理学下次再向各位讲解) 诸君有没有想到一点,就是神为什么不自己出面,一次就把路西法打死呢?我也觉得奇怪。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是神因为依照混沌因果律(TheLowofcausalityinThechaos)来创世,所以他并不能介入此律之中,否则此律的结构将崩溃,因此神才会一直以代行者来控制或实行神迹(例如摩西),这样就可以避免律的无效化而产生物质界崩坏。但要摩西作作简单的大海分开(重力场控制)还算简单,要灵质低的亚当破坏路西法的高灵质灵核却是超级难上加难(韵度及念度都很难中和),因为路西法的灵质接近神本身啊。 好了;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废话,不晓得读者诸君看懂没有? (下次碰到有人自称路西法的话;问问看他懂不懂这堕天使的来龙去脉哦!) ——原文出处在这之后仍旧天使及恶魔的介绍,但乱码太多,被我放弃了。 催眠术 催眠状态是人类一种本能的意识状态,处于放松状态的人受到别人的暗示,会“失魂落魄”似的顺从他人的指令,作出反应。 一、催眠术的应用前提 催眠术是否成功,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催眠师的素质和技能要高,二是被催眠者要容易被催眠,。被催眠者如果受暗示性较强,对催眠术持信任态度,催眠即可进行。判断方法有: 1.巴布尔暗示:11项暗示,每次暗示成功得1分,总分为8分,得分超过4分以上者表示催眠可获得成功。 手臂下落: 右手平伸,暗示其越来越沉,沉得往下落。30秒后,下沉4英寸(约十厘米)或更低,得一分。 手臂上飘: 左手平伸,暗示其越来越轻,轻得向上飘。30秒后,上飘4英寸(约十厘米)或更高,得一分。 两手分不开: 先撒开两手,然后两手交叉,紧握置于下腹部,暗示其两手被粘住了,不能分开,反复暗示45秒钟,5秒钟后分不开手给0.5分,15秒钟后分不开手给1分。 口渴幻觉: 暗示“你太渴了”,被试者有明显的吞咽动作,嘴动,润湿口唇,给0.5分,测试结束后仍然感到口渴,再加0.5分。 失语: 暗示“你喉咙、嘴巴动不了了,说不出话来”,持续45秒钟,5秒后说不出话,给0.5分,15秒后仍说不出话,给1分。 身体不能动: 暗示“你身体发沉,僵硬,不能站立”。持续45秒,5秒后不能站立,0.5分,15秒后仍不能站立,1分。 “催眠后”反应: 告诉测试者“测试结束后当我响起‘咔哒’声,你会不由自主地咳嗽”,测试结束后,发出“咔哒”声,测试者咳嗽或喉部运动,给1分。 选择性遗忘: 告诉测试者“测试结束后你记不起第二项测试,只有当我说你现在想起来了,你才能想起来第二项测试的内容。”测试者想不起来,给1分。 2.布尔评定:选择一、二项就可以了。 后倒法: 告诉测试者,要进行神经特点方面实验。让测试者背向催眠师,两脚并拢而立,双手自然下垂,催眠师用手掌心轻轻平贴于测试者后背,低声说:“现在开始慢慢向后拉你,已经开始拉了!你开始向后倒了!已经开始倒了……”但实际只是把手后移,如果测试者向后倒,表明有足够的暗示性注意力。 前倾法: 站立姿势同前,令测试者盯着催眠师的眼睛,催眠师的目光集中固定于测试者鼻梁上,伸出双手,掌心向内,放到测试者太阳穴附近,并轻微接触,暗示说:“现在当我的手拿开时,你回跟着我向前倒。” 勾手法: 让测试者双手勾在一起,催眠师把自己的手包在测试者双手之外,给予轻微按摩,催眠师的目光固定于测试者的鼻梁,并要求测试者凝视催眠师的眼睛,暗示说:“你的手麻木了……两手握得很紧了……你已经不能把你的双手分开了!你用力试试看,你的双手不能分开了!” 试管法: 给测试者三个盛有清水的试管,告诉说要实验一下嗅觉的灵敏度,暗示说:“闻一下,哪个是汽油,哪个是酒精,哪个是清水?”如果闻到了汽油或酒精,则暗示性较强。 摆锤法: 用一根结实的线,一端系上一个小铁球,让测试者伸出一只手提着另一端,催眠师用一块木制的马蹄型“磁铁”围绕小铁球运动,并暗示说:“小铁球会跟着磁铁摆动起来……” 二、催眠的具体方法:被催眠者先平静而舒适地坐在安乐椅或躺在床上,放松数分钟。暗示的语言必须坚定有力,简单明确、清晰。 1.光点刺激法: 让被催眠者凝视上访的一个光点或光亮灯罩,或凝视催眠师手中捧端的发亮物体,距离10厘米左右。集中注意力凝视数分钟后,催眠师用单调的暗示性语言引导:“你的眼睛开始疲倦起来了……你已经睁不开眼睛了……你全身越来越沉重,头脑越来越模糊了……你就要瞌睡了……睡把……熟睡吧……”眼睑闭合,说明催眠成功。 2.单调音重复法: 让被催眠者闭目全身放松,倾听节拍器或感应器发出的单调声音或滴水声,几分钟后给予类似的语言提示,在暗示时还可加上数数,典型语言有:“这里没有打扰你的东西……催了我说话的声音和滴水声,你什么也听不见……随着我数数你会加重瞌睡……一……一股舒服的暖流流遍你全身……二……你的头脑模糊不清了……三……周围安静极了……不能抵制的睡意已经完全笼罩你了……你什么也听不见了……” 3.温觉引导法: 净手并烘热,用温暖洁净的手轻微基础被催眠者的皮肤表面,从其额部,两颊到双手,按照同一方向反复地,缓慢地,均匀地慢慢移动,同时可使用上述语言暗示。也可以不接触皮肤,只靠手的移动一起的热空气的波动给予刺激。 三、催眠深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1.浅度: 被催眠者处于舒适的肌肉松弛状态,保持随意运动的功能,但不愿意动,没有力气睁开眼睛。催眠解除后能记得催眠中进行的一切。 2.中度: 被催眠者随意运动小时,四肢僵直难屈,催眠师弯曲取胳膊是,明显感到有抵抗力。催眠解除后能保留部分记忆。 3.深度: 被催眠者只听到催眠师的说话声音,绝对顺从和遵照指令动作,痛觉减退甚至消失,催眠解除后完全遗忘。 四、催眠的解除: “再过五分钟我将把你叫醒……现在我从五数到一,当数到一的时候你会完全清醒……五……你开始逐渐清醒了……肌肉变的有弹性和力量了……四……你头脑清醒了,你开始清楚地辨别各种声音……二……你更清醒了……你已经完全清醒了……一!醒来吧。” 如果一次不成功可多试几次。 沙漠死神-斯芬克斯 宛如巨大的雄狮,拥有锐利的毒爪,背上的黑翼可以遮蔽苍空,但它的头部却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是的,人面狮身,它可谓沙漠旅人的恐惧,它张口一吐,嘴中将吹出瘟疫之风,令触碰者身染重病,双翼一挥,将产生沙漠风暴,然而最诡异的却是它的双眼,完全看不到任何的东西,但没有人能够抵抗得了它的凝视,因为它的眼中虽看不到东西,但它的凝视中包含了全宇宙之谜;当你被它凝视时,除非你能够解答它全部的谜题否则无法动弹,虽然不如梅杜莎的双眼,但它的利爪攻击超强,而且当你将陷入永恒的猜谜游戏,直至它闭上双眼(除非它愿意,因为它真的喜欢让人猜谜,而且它不睡觉的!)但如果你获得它的力量,你的智慧将有所提升,因为它智慧超高。 在月圆之夜于一空地上,以沙画一五芒星阵,每一点插上一个可以插三根点燃蜡烛的烛台,再准备好契约书、一面镜子,一把银剑,祭品一定要是活的秃鹰;在阵中央,以银剑划三六之印,然后砍断秃鹰头,将血淋于契约上颂念: 恐惧之父宇宙之秘 于月圆之夜飞驰于沙漠中的魔兽 汝之凝视是众妙之门 吾将以此牲血粉碎光之封印 速至于此与我相会 如果成功,它将出现于你面前,但它会闭上双眼,所以你可以看著它,它会向你提出一个谜语,每一次的谜语都不同,马上回答它.如果答对ㄌ,它便会衔起你的契约书消失,成为你的力量来源。 但是如果你回答错误,它将睁开双眼准备凝视你,这时以镜子挡住它双眼,并反问它:“给你个谜语,告诉我,是先有天还是先有地?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先有光还是先有暗?”大家都知道这是无法回答的题目所以!它无法回答,你便告诉它:“答案先有浑沌,而我内心深渊便是浑沌之地。”它一定会进入你的心中探索是否正确,但也因此,它必须成为你的力量一份子,所以你还是赢了!它的召 唤咒是: 于月圆之夜飞驰于沙漠中的魔兽 汝之凝视是众妙之门 速至于此与我相会 吟游诗人和他们的乐器 艾尔风管(alphorn) 精于世故的巨人种族所喜爱的乐器。艾尔风管(或称白号角,WhiteHorn)是一种长而直的木制管乐器,末端开口向上弯曲。这种管乐器一般长12到20英尺并裹以桦树皮,使其颜色灰暗并具有独特的音色。演奏艾尔风管时,演奏者会将弯曲的一头置于地上,然后对着吹口吹气。由于艾尔风管没有按孔用以改变音高,所以一支艾尔风管只能发出一种音调。艾尔风管的声音能传很远,所以不少与世隔绝的巨人部落会用它来与遥远的邻居们联系。曾经有一个不友善的评论家将这种行为与狼对月长嗥的举动相提并论,不过他死后他的后人发表了一篇陈词谦逊的道歉,因为愤怒的巨人们向他证明了他的错误。 吟唱特性:艾尔风管深沉的声音能传到1d10英里的地方。这样一来就算演奏者与听众相距很远,他也能使用“提振战力”、“破咒曲”和“提振士气”。 风笛(Bagpipes) 一套风笛包括一个布制或皮制的口袋,上面接有三根簧管(蜂鸣管),加上一根吹管和一个发声管(旋律管)。演奏者通过吹管使口袋充气,然后将空气从其它四根管中挤出以发出声音。发声管上的按孔能组合出不同的音高,与此同时每根蜂鸣管都会发出一种单一的低音蜂鸣,和在一起便为发声管产生的音调提供了和声。少数部落标榜风笛为他们特有的品位,尽管他们的音乐也不过是后天养成的喜好。演奏风笛非常耗力,因为演奏者必须保证口袋里有足够的空气让四根管子同时发声。因为一个能长时间演奏风笛的人会赢得同行们的尊敬,尽管他们对风笛的抽象概念让这种尊重显得有些勉强。 吟唱特性:演奏者可以制造出一阵诡异的哀号声,使听者在对恐惧效果的豁免检定上有-1的减值。这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班卓里里琴(Banjolele) 这种乐器有一个像手铃鼓般的圆形琴身,上面紧绷着一层羊皮纸作为发音板。长且直的琴把上用短栓固定着五条金属弦。典型的班卓里里琴长约18英寸,作为半身人吟游诗人偏爱的乐器而很少见。有人觉得其音乐活泼开朗令人振奋,而另一些则认为它集合了班卓琴和尤克里里琴的所有缺点。 吟唱特性:当使用“提振士气”时,这种欢快的乐器会使演奏者的同伴对恐惧效果的豁免检定加值由+2升到+3。 挂钟(Bell,Hanging) 挂钟其实就是大型版的手铃(见下文)。挂钟一般由青铜或其它金属制成,尽管也有石制的。它们没有手把,而是通过枢轴挂在架子上。挂钟十分巨大(高达数英尺),一般重量都在一吨以上。普通的挂钟里都有一根被称为“铃舌”的金属棒。演奏时演奏者通常会摇晃或拉扯系在铃舌上的绳子,而不是晃动挂钟本身。少数没有铃舌的挂钟是用木槌击打外侧发声的。这种乐器每一个只能发出一种音调——钟越大,声音越低沉。挂钟的声音能传出数英里,特别是当它高挂在钟楼上时。如此一来,这种乐器能应用于发出警报、传递信息、标明特殊情况、提醒特定时段(每天的时辰、守卫换班、祷告时间等等),或者仅仅是发出欢快的噪音。 吟唱特性:使用“提振士气”时,重量达1吨的挂钟能将同伴对恐惧及魅惑效果的豁免检定士气加值由+2提升到+3,并且能使敌人在相同效果上的检定上受到-1的减值。 响板(Bones) 忽略它的名字,这种打击乐器其实是通常被涂成黑色并经过精心打磨的小木板。一套完整的响板包括12到30块长度各不相同的木板。每一块中部略凹以方便夹在手指间。敲击时每块响板都会发出一种空灵的特殊声响。 演奏响板的方法是将它们两两相击,如此则会产生许多音调的和声。灵巧的演奏者能以改变木板相击的对象和每一块发声的时间,以及力度和频率来产生高低起伏的音乐。 狗头人特别喜欢这种打击乐器。事实上对一个狗头人吟游诗人来说,在一只手上夹两块以上的响板并以令人目眩的速度与其他未用的响板相交换并不是件稀罕事——看起来就像一边玩戏法一边演奏一样。听众往往会对演奏者的速度表现出等同于对其音乐的赞美。 吟唱特性:响板空洞、古怪又可怕的咔咔声会使听众在对恐惧效果的豁免检定上受到-2的士气减值。这是一种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古钢琴(clavichord) 古钢琴,现代钢琴的原型,借用了管风琴的键盘,却用平行的弦替代了发音管。按下琴键时,连在上面的铁片会敲击乐器内部的一根或两根弦,从而发声。古钢琴看起来像一个平整的长方形盒子,宽一英尺,长约三英尺多一点。演奏者一般会将其放在桌子上或类似的平台上进行演奏。 柔和而清脆的声音让古钢琴能表现多种感情。音量会因按键的力度而略有改变,不过这种乐器绝对不会发出特别响亮的声音。古钢琴的乐谱通常改变自管弦乐,而且有钱的商人家里总是将其作为一种用来炫耀的装饰品。 吟唱特性:使用古钢琴的演奏者只能同时使用一种吟唱能力或演艺异能。由于其柔和的音色,在使用“破咒曲”时会使表演检定受到-1的环境减值。但使用“迷魂”或“暗示”时则有+2的环境加值。并且在表演结束后的1d6小时内演奏者对听众的“交涉”和“搜集信息”检定有+1的环境加值。 树人号笛(crumhorn) 树人号笛是树人音乐家发明并喜爱的三簧乐器,但多数类人生物无法演奏。真正的树人号笛是一根长约6英尺的直管,有6到8个按孔和一个略宽的喇叭口。吹口是一个装有簧片的木制杯状物。人类版的树人号笛约3英尺长,柔和且瓮声瓮气的音调同真正的树人号笛所发出的威严之声可以说大相径庭。 尽管树人是树人号笛最主要的演奏者,但树精也特别喜欢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其他森林居民大多认为树人号笛虽很优美却太过忧伤。 吟唱特性:当听众是除树精外的其他森林种族时,任何类型的树人号笛都会为演奏者的“表演”检定带来+1的环境加值。此外这些听众在对抗演奏者的“迷魂”或“暗示”效果时会受到-4的环境减值。而听众是树精时这些调整值全部加倍。这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鼓(Drums) 或许这是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鼓有数不胜数的种类存在,小到用棍子敲打的简单空心木料,大到演奏者能在起坚硬的表面上蹦跳以演奏的被称为“Irontick”的庆典用magiclake。(恕我才疏学浅,这两个词实在翻译不出来了。) 一般的鼓通常是在空心木筒或罐子的开口上紧绷一层皮革、羊皮纸或其他类似材料。这一面被称为鼓面。有些鼓只有一面,有些则有两面甚至更多。用棍子、槌子或手敲击鼓面就能发出声音。 几乎所有的种族文化都流行鼓,他们能用其于表达感情、为舞蹈打拍子以及为其他乐器的旋律提供多音部。不过天界生物不大能接受这种乐器,他们认为鼓的调子太单纯。而精灵则觉得它们有些吵而且特别烦人。(或许加深这种偏见的是因为他们的敌人很喜欢这种乐器。)半兽人、蜥人族、战蜥人、巨魔、食人魔以及更多的低智巨人种族似乎都很欣赏单一的鼓乐。当然恶魔很喜欢邪恶的噪音,所以他们不仅仅喜欢鼓,也喜欢同时演奏多种乐器。 吟唱特性:使用“提振士气”时,鼓能将对恐惧效果的豁免检定的士气加值由+2提升到+4,但对魅惑效果的豁免检定的士气加值则由+2降到+0。 梆格鼓(Drums,Bongo) 这种小鼓通常一套两个。其中一个直径约5英寸,另一个约7英寸。梆格鼓手可以将鼓放置起来演奏,也可以用皮带将它们背起来。梆格鼓的演奏方法是用指尖急速地敲击鼓面。技巧娴熟的鼓手能迅速地在两个鼓之间创造出非常复杂的旋律。 地精很喜欢梆格鼓,他们用它来娱乐、召集战团以及用复杂的旋律传递信息。但这些不同的节奏声音对其他种族来说听起来都一样。 吟唱特性:见鼓。 铜鼓(Drums,Kettle) 也称定音鼓。铜鼓包括2-3英尺高的巨大沉重的金属鼓身和皮革或羊皮纸制成的鼓面。鼓手用包有布料的特殊鼓锤敲打鼓面。一套铜鼓至少有两个,有时会多达五个。每一个的大小和音调都不同(鼓越大,声音越低沉)。由于其重量限制,铜鼓移动起来十分不方便。 迅速地敲打多个铜鼓能制造出一阵回响不绝的急促多音重奏。这种效果再配上渐强的气势,无疑会为表演带来完美的尾声。 铜鼓在侏儒间很流行,他们用铜鼓创造出了成熟的音乐。大多数侏儒铜鼓音乐会的结局都是听众不顾一切地向近处任何目标发动攻击。 吟唱特性:见鼓。 洋琴(Dulcimer,Hammered) 这种乐器有一个扁平的梯形音盒,上面平行固定着数对弦。由于它的大小(约30x18英寸),一般都以一定角度放置着而不是抱在怀里演奏。演奏这种不常见的乐器时,演奏者通常两手各持一把小槌子快速地敲击琴弦。 吟唱特性:见下文齐特拉琴。 菲多提琴(Fiddle) 现代小提琴的原型。菲多提琴是一种小型便携式弦乐器。琴身形状像个砂漏。上面有4或5根由肠线或肌键制成的弦,用螺栓固定在细长1琴把的末端。被称为“琴弓”的分离部分是一根细长的木头,上面绷有一股上等的动物毛发。菲多提琴一般长度在2英尺(中等体形提琴手用)到18英寸(小型体型提琴手用)不等。演奏菲多提琴时,演奏者将起水平举起,一般会夹在下巴下面,然后用琴弓在琴弦上来回拉动。 菲多提琴在那些喜欢高于轻音乐又不是“纯”音乐的欢快舞曲(reels或jigs,译注:均为传统凯尔特舞曲)的吟游诗人间很流行。虽说几乎所有地方都喜欢这种乐器,但菲多提琴其实是狗头人的最爱。它们灵巧的手指在数世纪以前就能熟练演奏菲多提琴了。(狗头人坚持认为是它们发名了菲多提琴,但其他种族对此半信半疑。)狗头人和半身人的吟游诗人通常会边演奏边跳舞,向他们的听众证明他们的音乐是鼓励欢快舞蹈的。其他种族则一般坐着或站着进行演奏。 吟唱特性:和吟游诗人三大乐器中的另外两种——鲁特琴和怀竖琴——相同,菲多提琴可以让演奏着在保持一种吟唱能力或演艺异能影响的同时使用另一种能力。如此一来,吟游诗人就可以在使用“破咒曲”的同时使用“提振士气”了。 笛(Flute) 笛拥有所有吹管乐器中最高的音调。和其原型的竖笛不同,笛是以直角放置在唇边,吹进去的气流向旁边流动。笛的长度从8英寸到2英尺不等。最短的一般称为“短笛”(piccolo)。每根笛有6个孔(极少数有8个),加上一个拇指按孔。当按住这个孔时,所有音调下降一个八度。笛因其婉转悠扬的音乐而受到美誉,但它也能奏出激昂的军乐或者是扭曲的哀乐。无底深渊的笛的按孔数量一般都很怪,而且它们无一例外都不是类人生物能接受的大小或音调。特别是恶魔笛手吹出来的“音乐”在人类听来就是婴音、降音和古怪小调的不协调大合奏。 吟唱特性:见下文竖笛。 锣(Gong) 锣是一个曲面的大盘子,很像巨大化的单片铙钹。一般由铜制成,边缘明显内凹,中央有浮雕花纹或微凸的圆钮。锣一般悬在木架子上以确保它们能正常发音。架子和锣都可以按意愿装饰得简单或复杂。 锣的声音绝对不可能被忽略。演奏者只需用大槌子敲打中心即可。槌子一般用毡或布包着。一个锣只能发出一种音调,但声音可以传很远,并能回响5轮,让人印象特别深刻乃至狂热者称没有一种乐器能敌得过它。 固定的锣通常重打数百磅,所以它们并不适合冒险用。但它们在庆典音乐和发出警报方面则能派上大用场。原始种族会在墙上挂上圆形铁盾以临时充当警报锣。 吟唱特性:当锣回响时,听众的“专注”检定Dc+5(包括演奏者自己)。这是音波类超自然能力。使用“破咒曲”时,演奏者在“表演”检定上会得到+5的环境加值。 手铃(Handbell) 手铃是空心的蜂窝状乐器,内有一片铃舌,顶端有把手。手铃一般由铜或其它坚硬金属铸成。一个手铃小到足以用一只手演奏(通常2到12英寸长),演奏时只需要来回摇晃让铃舌不断敲击边缘即可。每个手铃发出一钟单一的铃声——铃越大,声音越低沉。 音乐家通常有一组手铃。当高手以特别的顺序演奏时,则会发出高难度的和声旋律。人类、精灵和天界生物特别喜欢手铃音乐。 魔法手铃只有在拥有相配的铃舌时才会发出声音。但你得到这个手铃的时候它可不一定就在里面。 吟唱特性:使用“破咒曲”时手铃会给演奏者的“表演”检定带来+1的环境加值。更多的手铃不能使该加值累加。 口琴(Harmonica) 牧神萧(见下文)的改造版。口琴包括许多装有簧片的金属管,它们被装在一个小矩形盒子里。演奏者只需对着口琴上侧不同的开口吹气吸气就能发出各种音调。这种乐器的高音嗡嗡声在一些半身人和侏儒中很受欢迎。 吟唱特性:口琴的音乐能够温暖普通人和谦逊种族的心。如此一来,成功的“表演”检定让演奏者在表演结束后的1d6小时内对听众的“唬骗”、“交涉”、“易容”和“搜集信息”检定上有+4的环境加值。此外,还能让听众对演奏者的态度变得更友善(例如从友善变为亲切——见《地下城主指南》第五章关于NPc的态度)。但是,在相同的时间段里对听众的“威吓”检定会受到-4的环境减值。这是一种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竖琴(Harp) 远比其缩小版的怀竖琴难以搬动。立式竖琴一般高5到6英尺。46根弦包含了五个乃至更多的音阶。一个可随意调节的踏板能让表演者把音调升高或降低,如此一来则能演奏音域更广的音乐。 除去型号问题,竖琴是一种精密而且易被破坏的乐器,这限制它只能在室内演奏。特别是在剧院或者那些有钱能拥有自己的乐器的贵族豪宅中。 竖琴音乐鉴赏家坚持说它的音乐比怀竖琴更超凡脱俗,而后者的拥护者则认定他们的乐器音调更圆润。竖琴在天界生物和精灵之间特别受欢迎,当然人类也很喜欢这种音乐。 吟唱特性:竖琴的音乐能让听众在对抗魅惑效果时受到-2的士气减值。这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羽管键琴(Harpsichord) 虽然有一个或更多的键盘,但羽管键琴在本质上竖琴的一种。按动键盘会使乐器内部的机械装置拨动琴弦,而不是像古钢琴那样敲击琴弦。羽管键琴的声音比古钢琴响亮,但演奏者无法控制音量。 有些人称羽管键琴的声音如同流水,另一些则嘲笑说那是叮叮铛铛。就像管风琴一样,它是固定的室内乐器。因此一般只有在大城市或喜欢音乐的贵族家里才能找到这种乐器。 吟唱特性:使用羽管键琴的演奏者只能同时使用一种吟唱能力或表演家异能。使用标准吟唱能力时,演奏者能让非同伴的听众在对抗魅惑效果时受到-1的环境减值,对抗“睡眠术”时受到-2的环境减值。这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高音双簧管(Hautbois) 声音更为轻柔的萧姆管(见下文)变体。高音双簧管有额外的按孔(一共10个或更多),按键,有时在末端还有一个喇叭口。按键让可能的指法组合增加了不少,而喇叭口则使声音比它的表亲萧姆管更轻柔饱满。高音双簧管的簧片比萧姆管窄。 吟唱特性:见下文萧姆管。 天然号角(Horn,Natural) 就像其名字,这种号角的确是从牛或其它怪物身上取下来的天然角。一只天然号角包括一个细窄的吹嘴,中空的气孔,和通常是弯曲的号角本身。 演奏者只需对着较细的一端吹气便可。除非这件乐器本身有按孔,否则只能发出一种音调。 天然号角有各种不同的型号。中型生物使用的一般长1-2英尺。更大的类人生物偏爱凶暴号角(DireHorn),这是由凶暴动物的角制成的。相传牛头人使用的号角是用那些在荣誉之争中失败的同类的断角所制而成。 大部分附有魔法的天然号角都是用非自然生物的角制成,比如魔鬼和恶魔。古老的传说中记载着某知名吟游诗人学院的数名成员曾想利用可畏的泰拉斯奎巨兽蜕壳上的角制作魔法号角。虽然成功了,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乐器引起了那个生物本身的注意力。它果断干脆地毁掉了号角,当然那些诗人也一样。 天然号角在任何种族的原始社会中都很流行。大地精和兽人极度崇尚这种乐器响亮、颤动、英勇的声音。 吟唱特性:使用“提振士气”时,天然号角能将攻击和伤害的+1士气加值提升到+2。但对魅惑效果的+2士气加值则降到0。 海螺号角(Horn,Shell) 这种乐器典型是由海螺壳制成。吹响时会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吟声,只能调节音量,不能改变音调。 海螺号角是种完美的传信工具——特别是在水下,因为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更快。一些水生种族,比如人鱼族和寇涛鱼人会收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海螺壳,用以演奏和声、插曲之类。这些海螺乐队能够演奏出悠扬萦绕的宏大音乐来。 吟唱特性:海螺号角和天然号角功用相同(见上文),只不过只对水生生物有效。 怀竖琴(Lap-Harp): 典型的怀竖琴有17根弦,同时也存在12根弦的缩小版和24根弦的扩大版。琴弦一般选用银弦,偶尔也会使用其它材料。怀竖琴多为木制,虽然有些工匠会以骨头或者象牙雕刻琴身。无论材质如何,大部分怀竖琴都经过精心打磨并饰以细致的雕刻。工艺越精巧,在乐器中的地位也就越高。大部分高2到3英尺,宽为高度的一半。 怀竖琴受欢迎的程度仅次于鲁特琴,由于其轻柔沉静的音色和温和婉约的音调尤受精灵吟游诗人青睐。精灵的怀竖琴一般都是代代相传,最后许多会获得属于它们自己的名字和传说。任何拥有逸闻知识的角色在查看一把怀竖琴时会自动在逸闻知识检定上得到+5的加值,以辨认这件乐器及其所属者。 吟唱:和鲁特琴,菲多提琴并称吟游诗人三大乐器的怀竖琴能让表演者在保持一种吟唱或表演家异能影响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另一种能力。这样一来吟游诗人就能在对一个对象使用“迷魂”的同时对另一个人使用“提振士气”了。 芦(Lur) 这种大型号角长约8英尺重达50磅,形状弯曲类似猛玛的长牙。在其尽头装有一个扁平的青铜圆盘,直径约3英尺。这个圆盘上通常装饰着怪物面部的雕刻。芦总是成对演奏,每一对都包括一个右手用的和一个左手用的。 芦是那些极少数重视音乐的巨人——主要是云巨人和风暴巨人最喜欢的乐器。由于芦演奏出的音乐庄严、宏大而忧郁,因此经常被使用在正式的典礼场合。 吟唱特性:使用“提振士气”时,芦能将同伴的攻击和伤害的士气加值由+1提升到+2,仅对巨人有效。 鲁特琴(Lute) 这种吉它的原型有着梨形碗状的琴身和与众不同的弯曲琴把,上面装有品(译注:所谓“品”就是弦乐器指板上定音的那个东东)。四到八根弦从琴身基部一直延伸到琴把末端。鲁特琴的长度在30到36英寸之间,其中琴身大约占去总长度的三分之二。音乐家弹拨琴弦发声。 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琴,因为其音域广阔变调丰富。对于初学者来说鲁特琴简单易学,而在大师手里又同样可以发出天籁之音。碗状琴身让其音色丰满厚重,而不像其他弦乐器那样单薄。这是吟游诗人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乐器,特别是在半精灵和人类中。 吟唱特性:吟游诗人三大乐器之一的鲁特琴能让表演者在保持一种吟唱或表演家异能影响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另一种能力。这样一来吟游诗人就能在对一个对象使用“提振技能”的同时对另一个人使用“暗示”了。 里拉琴(Lyre) 怀竖琴简陋的原型。通常里拉琴有一个用龟壳制成的琴身,加上两根弯曲的琴臂和一根用于固定琴弦的横杆,琴弦由肠线或肌键做成,一般是四到六根(在极少的情况下也有八根的)。演奏里拉琴时,演奏者用一只手抱着琴,另一只手弹拨琴弦。 里拉琴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简单,哪怕是初学者也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再加上制作简便,深受森林中的精类生物(特别是半羊人)和乡下人的喜爱。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一个真正的大师(比如传说中的奥菲士)仍会选择其作为自己的标志性乐器,制造出让人惊讶的效果。 吟唱特性:演奏里拉琴时,表演者在对精类生物使用破咒曲、迷魂或暗示时的表演检定上有环境加值。 神话怪物 神话、怪物神话怪物 作者:心随梦寒 推荐几本非常好看的小说《血性》《风流公子在异界》《都市风流记》《天欲》《风云2007》 神话怪物 刻耳拍洛斯(cerberus): 有三个头的大狗,每个头都以蛇为鬃须,尾巴是蛇且长有倒刺。刻耳拍洛斯是地狱的看门狗,被锁链绑在阿刻戎(acheron)的大门口,不让亡灵逃出冥国,亦不让生人进入冥国。刻耳拍洛斯只有在一次被赫拉克勒斯(Heracles)捉去时离开过冥国。 半人马(centaur): 半人马族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是喜爱惹事生非的一族,又爱掳劫和抢掠。但其中有一只是例外的,牠是齐伦(chiron),他对拳击、摔跤、刀剑、箭术、驾车、马术、音乐文艺、天文地理、医术,甚至预言无一不精,齐伦是山林中的大贤者。可惜在一次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族的打斗中,被毒箭误伤死去。半人马族的血是有毒的,赫拉克勒斯後来就是被半人马涅索斯(Nessus)的血毒死的。 牛人弥诺陶洛斯(minotaurus): 牛头人身的怪物,传说是神牛与克里特岛(minos)王后所生,克里特岛国王於是命工匠造了一个迷宫,将弥诺陶洛斯困住,每年送七对童男童女给弥诺陶洛斯吃。弥诺陶洛斯後来被忒修斯(Theseus)杀死。 墨杜沙(medusa): 原本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但由於她胆敢同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e)比美,女神剥夺了她的美貌,把她的头发变成毒蛇,成为一头面目柸极端可怖的怪物,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只要看到她就立刻变成石头。她居住的洞窟周围到处是人兽的石像。最後她被珀耳修斯(Perseus)杀了,并将她的头献给雅典娜。雅典娜将墨杜沙的头嵌在神盾埃癸斯(aegis)的中央。 格赖埃(Graeae): 三人一体的女妖,共用一只眼睛和一个嘴巴,居住在长年不见天日的山洞中。在珀耳修斯(Perseus)斩杀墨杜沙的过程中,被抢去唯一的眼睛,因而告知珀耳修斯如何斩杀墨杜沙的方法,据说格赖埃能知过去未来 飞马珀伽索斯(Pegasus): 在珀耳修斯砍下墨杜沙的头後,血滴入土中生出飞马珀伽索斯。雅典娜捉住牠,加以驯服,赠送给缪斯女神。斯的赫利孔山上有一口希伯克林泉(Helicon)就是珀伽索斯用蹄子踢出夹的。 海怪(Sea-monster): 海神波塞冬(Poseidon)派去**埃塞俄比亚王国的怪物。为安抚神只,国王把安儿女德洛墨达(andromeda)送去喂海怪。这时,珀耳修斯经过,杀了海怪并娶了德洛墨达公主。 阿耳戈斯(argus): 头上长有一百只眼睛,每逢睡觉时都只闭上一、两只眼睛。被赫拉派遗去监视变成了母牛的伊俄(宙斯的情人),後来被宙斯派遗神使赫耳墨斯杀了。阿耳戈斯死後,赫拉取下他的眼睛,撒在她的孔雀的尾巴上作为装饰。时至今日,这些眼睛还呆在孔雀尾巴上。 战神圣蛇(Serpent): 头冠和身上都长有金子似的鳞片,双眼像火焰似的闪耀,浑身都是毒液,舌头分成三叉,头高举过树。战神圣蛇最後被卡德摩斯杀死,但卡德摩斯却得到战神的报复,最後变成一条蛇。 斯库拉(Scylla): 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因为得罪女巫喀耳(circe)变成怪物。全身都是海蛇和狂叫的怪物,以吞食那些漂到她附近的不幸航海者为乐。 喀迈拉(chimaera): 一头会喷火的可怕怪兽,上半身是狮羊合体,下半身则是龙。在吕喀亚(Lycia)大肆破坏,後来被珀勒洛丰(Bellerophon)骑飞马珀耳修斯(Perseus)杀死。 涅墨亚狮子(NemeanLion): 巨大无比的狮子,牠的毛皮刀枪不入,铁、石、青铜武器都伤害不了牠,牠的利爪快如刀刃。赫拉克勒斯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杀死涅墨亚狮子,赫拉克勒斯将狮子扼死,并用狮子的利爪剥去狮皮。 水蛇许德拉(LernaeanHydra): 许德拉有一个巨大无比犬狗似的身体和八九个蛇头,其中之一长生不死。牠在阿密摩涅河(amymone)七重源头的梧桐树下作洞穴并经常出没邻近深不见底的勒耳那泥潭(Lernaeanswamp)。许德拉最後被赫拉克勒斯斩下永生不死的头,埋在路边一块巨石下。许德拉的血是有剧毒的,赫拉克勒斯将箭头浸在毒血中,成为无人可挡的毒箭,人马齐伦就是死在毒箭之下。 克里特公牛(cretanBull): 会喷火的凶猛公牛,在克里特岛(minos)捣乱,被赫拉克勒斯收复,再献给赫拉,但赫拉把牠放了。最後公牛被忒修斯捉住,作牲品献祭给雅典娜。 巨龙拉冬(dragonLadon): 守卫赫拉金苹果树的巨龙。在赫拉克勒斯取金苹果时被赫拉克勒斯射杀。 库克罗普斯(cyclopes): 独眼巨人,只有一只眼睛长在前额正中的巨人族,群居住在库克罗普斯岛上(cyclopes)。住在洞里,以岛上的野生物和他们豢养的羊群为食。他们是神只的仆人,为各神只工作。 女妖塞壬(Sirens): 海上仙女,其歌声富有魔力,谁听了谁都着迷,失意的水手听後不能自已而投海自尽。 哈耳庇埃(Harpies): 居住在哈耳庇埃岛(Harpies)上的鸟身女妖,长有少女头,长长的爪和因饥饿而苍白的脸。是神只派来沂磨一个叫菲纽斯(Phineus)的人,宙斯使菲纽斯失去视力,只要膳食出现,哈耳庇埃们就俯冲下去,把食物抢走。 提风(Typhon): 大地之母所生的怪物,有一百个会喷火的龙头,十分可怕,连神也不敢与牠交锋。就连天神宙斯也不是对手,曾打断宙斯手筋脚筋。後来宙斯用雷电将提风轰至奄奄一息,提风倒在西西里鸟上的火山旁,而当火山爆发,人们就认为是提风在发怒。 中国的异物、怪物 神话、怪物中国的异物、怪物 作者:心随梦寒 推荐几本非常好看的小说《血性》《风流公子在异界》《都市风流记》《天欲》《风云2007》 如果只将目光注意在异兽的身上,我们会忽视很多有价值的东东。找点理论^^在《搜神记》中有一篇诠释妖怪的短文,甚有道理。如下:“妖怪,是精气依附于物体而形成的。精气充斥于物体的内部,物体外部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形神气质,是物体内外的表现。它依于金、木、水、火、土,通达于貌、言、视、听、思。即使生灭增减,变化万端,它在善恶吉凶方面的征兆,都可以根据精气的存在之物来论述。” 归纳的相当不错,并且通过这段话,东方的神话特点亦清晰明了。(注意细节,精气和mana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要和日式奇幻混谈。和西方的所谓魔力亦有很大区别。)不过,这点可以大家讨论讨论。 ◇白泽◇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玩笑)。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封神榜?)。绝对神兽中的No.1^^《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精炼?提纯?),可作兵器。《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手)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利用价值很高,呵呵)《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玄蜂升级版?)《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ps:述荡则是左右有头。《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可惜无人饲养)《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藐视?挑衅?),因叫声得名。《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搜神记》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个例)《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应可喷火吐水,为九头蛇之类,可和西方的九头蛇比比?很类似吧。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楚辞(离骚)》有载。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猎)《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神话气息不浓,但可算是比较标准的怪兽,而且还是满强的)《续子不语》有载。 ◇奚鼠◇ [ 奇书网 www.qishu99.com]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鼠王的说)《神异经》有载。 ◇傲因◇ (字打不出来啊,痛苦中):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有相当智能,懂伪装。可能感觉敏锐,尤其是舌头(痛死的?)。可推见其反应甚快,为搏斗型。)《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虎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强酸?)。《偃曝馀谈》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应该不是动物,而是一种鬼怪吧。吸人魂气?)《搜神记》有载。 ◇风狸◇ 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此兽灭绝多半就是因为那个‘寿五百’上了,人类真是恐怖啊^_^)《抱朴子(仙药)》有载。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断案。(疑可识人心,故能断对错。生物测谎仪?)《诉异记》、《神异经》有载。 ◇委蛇◇ 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山海经(海内经)》有载,《庄子(达生)》则说齐桓公曾见之。注:闻一多《伏羲考》中则说此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别字)◇ 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惩恶扬善?不过依此之言,无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体形,速度要多快才能)《尔雅(释兽)》有载。 ◇魍魉◇ 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国语(鲁语下)》、《说文》有载。(鼠勺)犬:类狗,能飞,食虎豹。《周书(王会)》有载。 ◇率然◇ 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登它主要是因为《孙子兵法》中‘三军势如率然’即为此蛇)《神异经(西荒经)》、《博物志(异闻)》有载。 ◇鲲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 ◇鬼母◇ 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述异记》 ◇神鸟帝江◇ 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 ◇恒山神鸟◇ 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艺文类聚》 ◇海中大蟹◇ 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山海经补注》 ◇龙鱼◇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经》 ◇犼(超强)◇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诉异记》有载。 ◇车马芝◇ 名山生神芝。上品车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说可不死;有说可乘云而行,且有云气覆之。《太平御览》、《博物志(物产)》有载。 ◇影木◇ 一种植物。白天看它,一叶百影;花会发光,夜晚就如星星一般。万年才结果,果如瓜大,青皮黑子,食之则身轻。《拾遗记》有载。 ◇讹兽◇ 古仙人名。常在槐山上采药。喜欢吃松子,身上有毛,有七寸长。能在空中飞,能追上奔马。据说曾经把松子给尧吃,但尧没空。当时服用松子的人,都活了三百岁。(那是什么松子啊!开过光的不成?不过用这个佚事作零食广告不错^^《搜神记》有载。 ◇乖龙◇ 这个家伙厌烦了行雨,到行雨之时便四处逃逸,藏在人身上,或古木大柱,或楼台厅阁;逃避雷神的追捕。如果在旷野,无处逃避,往往钻入牛角,牧童往往因为受此牵累,被雷震死。《兰亭夜话》有载。这是标准的用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范例。 ◇牛鱼◇ 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博物志》、《太平御览》有载。 ◇云阳◇ 山中有会说话的大树,并非树的缘故,而是因为树精云阳。正确叫出它的名字就无事了。《抱朴子(登涉)》有载。 ◇洞冥草◇ 一种植物。会发光,折下枝条可以用来当火把。可以照见鬼物。可服食,常食之身体亦会发光。《洞冥记》有载。 ◇帝江◇ 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识歌舞。(就是一带了点零碎的肉团。有说是古神,窃觉不似。)《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此物算有些名气,在不少游戏中露过面。) ◇酸与◇ 鸟类。形状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现之则该地有恐慌。《山海经(北次三经)》有载。 ◇辟疟镜◇ 尝有陈姓人家,有祖传古镜一面,直径大约八九寸。凡是患疟疾的人,用它照自己,必然看到自己背上有一模模糊糊,面目不清的东西附着。此物一被照到,立刻象受惊一般,突然消失,病就好了。猜测此物为疟鬼,羞于见己,故遁。世间称此为宝。后来有兄弟分家,将此镜一分为二,再照疟疾,不复见鬼。(可惜了这面宝镜)《庚己编》有载。 ◇玉红草◇ 应该是玉红色的一种植物。据说食它的果实会醉三百年,然后再醒来。(建议埃及法老使用,比制作木乃伊好的多了。冷冻睡眠也比不上它啊。)《尸子》有载。 ◇龙的分类◇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璃龙。《广雅》有载。 ◇蜮◇ (这东西解释很多,我选其一列之)甲类,生于山溪中。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所中之出发疮,不及时医治则死。《博物志(异虫)》有载。 ◇如何◇ 大树。三百年一开花,三百年一结果。花色朱,果实正黄色。高五十丈,叶长一丈,宽二尺多。果实有核,形状象枣子,长五尺,宽也差不多。用金刀切则味酸,用芦刀切则味苦。食之则有地仙之能,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前段感觉有点象王母娘娘的蟠桃)《神异经(南荒经)》有载。 ◇毕方◇ 木精(?)如鸟,青色,赤脚,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俱有载。 ◇彭侯◇ 吴朝建安太守派人砍大樟树,没砍几斧,突然有血出。树断,有一人面狗身(有说无尾)的东西跳出。太守说此为彭侯,杀了烹食,味道象狗。(和同是木精的青牛比运气差多了^^)《搜神记》有载。 ◇多即◇ 形状象西方的狼狗。红嘴红眼白尾,一出现该地就有火灾。《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白鹿◇ 瑞兽,常与仙人为伍。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太平御览》有载。 ◇龙刍◇ 草名。马食之,一日千里。古语云’一株龙刍,化为龙驹。’穆天子尝以此养八骏。有说为龙的口水所化。《诉异记》有载。 ◇重明鸟◇ 尧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能捕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拾遗记》 ◇独角羊◇ 觟至①都,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都(有嫌疑的人),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论衡》 ①因为那个字打不出,所以有同音字代替 ◇虫为◇ 川水之精。一头两身,类蛇,长八尺,呼其名,可取鱼鳖。《管子(水地)》有载。 ◇药兽◇ 神农时,白民进药兽。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传的不明语言告之。兽就到野外衔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愈。有说黄帝叫风后整理其资料,传后世。(神农呢?)《芸窗私志》有载。 ◇计蒙◇ 人身而龙首,经常出现在有水之处,伴随其必有狂风暴雨。(与后世传说中的龙王很像,应为其原型)《山海经(中次八经)》有载。 ◇神农◇ 有说即炎帝。人身牛首。其贡献之一就是开发农耕。尝有丹雀衔九穗禾,其拾落地者植,食者老而不死。另其为医药之祖。《搜神记》言其用赤色神鞭鞭百草,了解百草习性,从而利用它们。《淮南子》则说他天生玲珑玉体,可看见自己的五脏六腑,见毒解毒。传说是用茶,但一次尝断肠草,还没来得及喝茶解毒已毒发致死。一般以后者流传较广。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 白虎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朱雀 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青龙 在中国,龙的地位就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象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又有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衙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所罗门七十二魔王 神话、怪物所罗门七十二魔王 作者:心随梦寒 推荐几本非常好看的小说《血性》《风流公子在异界》《都市风流记》《天欲》《风云2007》 本文基本译自1997年日本讲谈社出版的《地狱辞典》日译文库本,不过由于日译本减少了很多插画,所以只有重要的恶魔才有图片。另外,一部分解说译自GiordianoBerti的《ImONDIULTRaTeRReNI》。相关的图片也可以在theFantasticinartFiction找到,归为奇幻类哦!图片质量比我破机器扫描的好多了。 所罗门王是中世纪黑魔法传说的化身,和圣经历史上的所罗门王不同,黑魔法历史上的所罗门王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代表了一种对超自然现象的崇拜,他的名字代表三种力量:SOL-Om-ON,“太阳(光明)、真理、光荣”。传说所罗门王曾和恶魔之王Berial订立契约,得到了指挥所有地狱恶魔的力量,他用自己的魔法戒指在每个恶魔的脖颈上打印,驱使它们为自己服务。作为回报,他将在死后把自己的灵魂献给Berial。据说在这些恶魔中,除了地狱的七大君王以外,最为有力的是七十二名地狱的王公贵族,也就是被称为所罗门七十二魔王的大恶魔们,这些传说在17世纪初被写成一本叫做《所罗门的小钥匙》(Lemegeton)的魔法书,该书的史料性比较强,分为四部。其中第一部记载了有关从看不见的世界召唤所罗门七十二魔王的方法,这些恶魔的形象和典故抄袭自圣经的一部伪经《以诺书》。但是书中有关恶魔的记述可以引申到被教会禁止的一些古代传说和非基督教神话的典故,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医学和矿产方面的知识。而第二部则记载召唤四方怪兽的方法;第三部记载星象学和黄道十二宫的天使传说;第四部记载召唤天使和呼唤蜡像的咒语。目前认为该书也只有第一部是中世纪写成,后三部应该并非原本。 所罗门王和恶魔Berial订立契约,1473年augsbourg出版的《DasBuchBelial》中的插画。 到了19世纪,恶魔学已经逐渐成为西欧社会通俗文化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癖好,1818年,法国记者collindePlancy出版了著名的《地狱辞典》(DIcTIONNaIReINFeRNaL),这本书籍在很大程度上勾起了当时人们对恶魔迷信的兴趣。作者collindePlancy(1794~1881)并非恶魔学家,在该领域并无很深的造诣,但其人相当博学并且受到近代恶魔学家JohannWeyer(1515~1588)的影响,所以也不能说他完全是个门外汉。collindePlancy以半吊子的知识所书写的《地狱辞典》继承了Weyer的理论,记载了众多的恶魔形象和当时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并为地狱描述出和人间相似的行政结构,恶魔们各司其职,甚至还有搞笑般的驻各国恶魔大使;不过也包括很多当时发生的著名案件,比如杀人狂“蓝胡子”的故事。也正因为作者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贯汇文中,所以该书虽然没有什么文献性、但是读来相当有趣,简直可以称为西方的山海经。这本书中,也穿插了一些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看法,比如地狱帝国派驻到英国的大使竟然是代表“贪婪”的大恶魔mammon-这无疑是法国社会对英国重商主义的讽刺。 根据Weyer的计算,地狱帝国一共有6666个恶魔军团,每个军团由6666名恶魔组成,全部军团由七十二魔王率领。 JohannWeyer是德裔荷兰人,职业是医生,他恐怕是近代最著名的恶魔学者之一。虽然很多人认为他是个擅于钻营的江湖骗子,但他却敢于对教会狩猎女巫的行为严加批判。 《地狱辞典》关于恶魔的解说基本按照Weyer的理论进行。而到了1863年发行第六版时,加入了550幅铜版画,插画由画家m.L.Breton创作,Breton对恶魔学和术士的那套理论一窍不通,这些恶魔的形象是按照一些民间传说的描述或他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这些表现力和视觉效果极强的插画对近现代恶魔文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很多神魔影片的恶魔造型都来自《地狱辞典》的这些插图。 不过,七十二魔王也不是无敌的唷,在另一本有关于神秘主义和魔法学的书籍《光辉之书》中记载的犹太教七十二大天使,乃是这些妖魔的克星,白魔法师的守护者,只是我怎么都没有集全它们的资料…… Ladiesand枕头们,it‘sshowtime…… ◆地狱公爵aini 在《Lemegeton》中,aini被描绘成长有人、蛇、猫头的恶魔,手持火炬骑着巨大的蝮蛇在空中飞行。在《地狱辞典》中他的名字是“Haborym”。aini掌管地狱之火,指挥26个恶魔军团。 ◆地狱公爵agares 威严的地狱公爵agares是掌管地震的恶魔,外貌是年老的智者,手上停着猎鹰,乘坐着鳄鱼出现在召唤者面前,他能够给予召唤者有关语言的知识、也可以让巨富在瞬间破产。agares乃是地狱23名公爵中的领军人物,地狱东方的统治者之一。 ◆地狱大公astaroth astaroth的原型为巴比伦的丰饶女神Isthar,作为异教神,astaroth在《Lemegeton》和《以诺书》(一部圣经伪经)中被列为恶魔,作为地位崇高的地狱大公,他是地狱西方的统治者,指挥40个恶魔军团,他的另一个名字是ashtart。astaroth的形象被描绘成乘坐地狱恶龙的堕天使,极其丑恶,长着黑人的面孔,左手持有毒蛇,出现时会伴有恶臭,召唤者最好戴上可以除臭的银质魔法戒指。他拥有丰富的天使学和历史知识。 ◆地狱大公abigor abigor是威风凛凛的龙骑士,手持权杖、长矛和军旗,他的另一个名字是eligor。他会向召唤者传授一切战争的技巧,可以预知未来,为召唤者带来甜美的爱和一场勇猛的战斗,还可以使军官获得部下的信任。他是60个恶魔军团的指挥官。 ◆地狱王amy amy的原型被描绘成被火焰包围的恶魔,但是出现在召唤者面前时会变成普通人的外形。他是掌管占星术的恶魔,可以向召唤者传授有关延长和夺取人类生命的方法,还可以为召唤者提供优秀的仆人、指示隐秘的财宝。amy指挥36个恶魔军团,其中包括许多堕落的能天使,据说他希望在堕落20万年之后重返天堂。 ◆地狱公爵amduscias amduscias是独角兽,常被描绘成长角的马头人。他掌管着音乐的知识,以普通人的姿态出现,可以为召唤者提供一支看不见的乐队,或者举办一场精彩的音乐会。amduscias指挥29个恶魔军团。 ◆地狱侯爵amon amon长有蛇尾、狼身和猫头鹰的头部,为召唤者提供关于未来和过去的知识,并且传授如何保持爱的秘密。指挥40个恶魔军团。 ◆地狱侯爵allocen 也称为alocer。allocen长着雄狮的头、火红的面孔和光辉闪耀的眼睛,以身披厚重铠甲、骑乘巨大战马的威武骑士形象出现,为召唤者提供包括天文学和占星术在内的多种知识。 ◆地狱侯爵andras 指挥30个恶魔军团的好战恶魔,长有乌鸦的头、天使的身体、右手持剑,乘坐巨狼出现在召唤者面前。他会煽动人类之间的不和,教给召唤者有关杀死敌人的方法。在《地狱辞典》中andras被改为长有猫头鹰的头。 ◆地狱侯爵andrealphus 以孔雀或普通人的形象出现,拥有将人变成鸟的力量。他会对召唤者传授代数和几何的知识,还传授诡辩术和捉弄他人的技巧,并且帮助召唤者逃脱法律制裁。 ◆地狱公爵andromailus 以手握毒蛇的人类外观出现。他能够取回被盗窃的物品、指出窃贼、找到秘密交易的场所、发现隐藏的宝物。 ◆地狱伯爵Ipos 也称为ayperos或Ipes,长有鹅的头和脚、狮子的身体,有时以天使的形象出现。Ipos可以向召唤者传授有关过去与未来的知识,为庸人带来才能与胆略。他是36个恶魔军团的指挥官。 狮鹫兽Griffon 神话、怪物狮鹫兽Griffon 作者:心随梦寒 推荐几本非常好看的小说《血性》《风流公子在异界》《都市风流记》《天欲》《风云2007》 “如虎添翼”,还有哪个词能比这更贴切地形容狮鹫兽呢?它们长有狮子的身体、鹰的头和翅膀,是相当有名的奇幻生物。比起更愿意在洞里守着自己的财宝或者蹲在关公主的塔楼吃求婚者而不肯在天空翱翔的龙族来说,狮鹫兽才是天空真正的霸主。 起源:狮鹫兽源自何时何地无人得知,贤者们认为它是古代文明中某次魔法试验的成果,但似乎在有文字记载之前狮鹫兽就已经出现在诗人们和老人们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中。或许和人马一样,狮鹫兽是属于大自然非凡魔法造就的生灵。文献记载中的狮鹫兽最早出现于古阿卡得(巴比伦-亚述)神话,在马尔都克斩杀妖兽因而封神的传说里,狮鹫兽就是他杀死的第三只巨兽。之后狮鹫兽的形象就出现在希腊神话中,为众神之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以及复仇女神涅梅西斯拉车――为涅梅西斯拉车的狮鹫兽与其同族毛色不同,通体漆黑就像只乌鸦。希腊语的grups的拉丁语变体gryphus和表示峡谷的grif混合,到英语和法语里就变成了griffin/griffon/gryphon。 外型:也许是很靠近天空的缘故,狮鹫兽有着阳光一般的羽色和毛色。狮子般的后半身长着黄棕色的兽毛,鹰一般的头至前肢则全部披满黄金色的鹰羽,不过也可能是带有深红斑点的乳白羽毛。它们头部和翅膀的羽毛可能是蓝色或绿色,胸前的羽毛是朱红色,而和老鹰一样的喙和脚则可能从透明的黄色到艳丽的金色都有,爪子是黑色的。这是罗伯特?英潘《奇灵精怪》里对狮鹫兽的描述。 但有一千个描述者,就有一千种狮鹫兽的模样。龙与地下城中的狮鹫兽据说毛发的颜色自泛金的青铜色至暗棕色均有,年龄愈长,颜色愈深。雄性胸前的羽毛会染有几抹红艳,而雌性的颜色则较为黯淡。但第三版的龙与地下城《怪物图鉴》画者的意见显然不同:狮鹫兽不仅从狮子般的前肢上直接长出了骷髅般的指爪,竟然还长了条狼尾巴。不过这位画者并未如前人一般把狮鹫兽的前肢错画成像根柴棒。因为狮鹫兽的前肢确实相当有力,一掌打折敌手的脖颈并不难,长达15厘米的锋利钩爪更是撕裂血肉之躯的利器。 四足站立、不计尾长时,成年狮鹫兽体长7~10英尺(约2~3米),雄性重约1100磅(约半吨),雌性则要轻上三分之一。飞行时支撑这体重的,是一双翼展7~8米的翅膀。要鼓动这样的双翼,又要为有力的前肢提供力量,可想而知狮鹫兽有怎样发达厚实的胸肌。 狮鹫兽的眼睛就像是活生生的火焰,宝石红、烈焰黄、冰晶蓝,这都可能是那双锐目闪动的炫彩。它们能在两哩(约3200米)的高空清清楚楚地看见一匹马,如果它能读书的话,能在30米外把普通印刷品瞧个只字不误。虽然没有夜视力,但仍然可以聚集最微弱的光线看清周遭,轻松地狩猎。其嗅觉就食肉动物而言只可算是平庸,比不上狗的灵敏,但已比人类强出许多,它能凭嗅觉追踪猎物,也能迅速发现在上风处的敌人。狮鹫兽的听觉敏锐之极,可在1哩之外分辨出脚步声。 技能:因为体重较大,狮鹫兽不能像鸟儿一般轻灵的回转盘旋,但在没有骑乘者的情况下仍可以做相当多的空中技巧。它可以在任何天气飞行,也有感知天气变化的本能。狮鹫兽之所以难驯,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对自己在空中的信心很强,不会接受骑手下的无理命令。 极少有哪种生灵能拥有狮鹫兽如此精湛的狩猎技。速度、灵巧,加上天生的利爪,狮鹫兽从空中俯冲掠食的情形是十分惊人的。它喜欢吃食草动物,尤其是马及其亲族(鹰马兽、天马、人马、独角兽等等)。其实从兔子到野牛,不论体型大小,只要是能吃的肉类(人类同样如此)都不免成为它们的充饥之物。虽然它们同样能在完全的黑暗中追捕猎物,却更乐于在白昼捕食,因为那时食草动物在外游晃,而且在阳光的热力下翱翔也更自在。广阔平原、稀树草原、绵延的草坡都是它们喜爱的狩猎场。 就算受伤不能飞,狮鹫兽也不会饿死。因为它们同样是陆上狩猎的好手,还很有可能成为食人兽。它在陆上狩猎时就像只大猫,会像美洲豹一样潜近再突袭猎物的咽喉,也会像老虎一般伏在暗处猛然扑倒猎物。如果翅膀尚可勉强使用,它还可能从山崖或树顶急扑到猎物身上。 习性:虽然狮鹫兽可猎取的食物种类相当多,它们却仍对马有种奇特的执着。年轻的狮鹫兽根本不理会马背上是否有骑乘者,也不在乎看护马匹的人冲它劈来的刀剑射来的箭枝。而年长些的狮鹫兽则小心谨慎得多,它会毫不犹豫地攻击没有防范的野马,但面对一整队骑士时则有可能放弃进袭,除非是因为饥饿、愚蠢、自大或者缺乏与战士对战的经验。 同鹰一样,狮鹫兽是终身的一夫一妻制,并会为了保护配偶及子嗣不惜战死。稚鸟会由任何一名家庭成员喂养,但通常是由雄性狩猎雌性守巢。狮鹫兽一般每次产卵两枚,其外壳有玛瑙般的花纹,孵化期为四周。雏鸟在最初的三个月里每天要吃掉和体重等重的食物。四个月时幼鸟已经和只大狗一般大小,会在岩石间轻松攀爬,并且已能在地面活动自如,亲鸟将在此时教它们不必使用翅膀的狩猎技能。六个月大时,幼鸟开始学习飞行和空中狩猎技,这将耗费它们半年的时光。有必要的时候,狮鹫兽会把巢搬到别的地方去,直至幼鸟有能力自我保护为止。两岁后小鸟成年,须离家远行筑自己的巢。 很偶然的情况下会有两只或几只狮鹫兽(通常都是雄性,两兄弟是最典型的组合)组队一同狩猎生活。这种情况持续到其中一只找到伴侣便会中止,因而可能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但也可能会终生如是(可怜的光棍党……)。与行事谨慎的夫妻档不同,这类光棍搭档行动比较粗心,也就更容易被人看见。鉴于彼此间的忠诚,即使分离后它们也可能因任何情况重聚在一起。 驯养:和其它掠食动物不同,狮鹫兽之间极少争斗。雄性也总是会小心保护雌性,即使彼此之间并非配偶关系亦会如此。强烈的忠诚心与荣誉感使狮鹫兽成为胜于战马或其它飞行坐骑的最佳战友。狮鹫兽生而适于战斗,勇敢无畏。但是训练一只狮鹫兽可比不上训练战马容易。马匹很温顺,和同类在一起时彼此有安全感和认同感。然而狮鹫兽个性独立又顽固,不乐意与别人协同作战,同时它又需要广阔的空间来活动。一旦被困在笼中,它就会拒绝进食,而且更不会有哪个训练者会蠢到去鞭打一只骄傲又强大的狮鹫兽。勉强狮鹫兽去做什么确确实实是非常困难的事。 其实获取一只狮鹫兽已是相当不易。狮鹫兽的卵和雏鸟值2000~5000金币的高价,这还只是公开的市场价(第三版《怪物图鉴》中已经将卵的价格提升为3500金币,幼鸟为7000金币,一个训练员的雇佣金至少得1500金币)。驯养大一只雏鸟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难得多。雏鸟须在不到三个月大,第一根羽毛尚未长出前开始受训。如果迟了,它有10%的可能不会接受新“家人”,假如还遭受虐待,不认同感可能每个月上升20%(圈养视为虐待行为)。 为完全发挥其能力,驯养幼鸟当然也包括了狩猎训练。户外训练是骑乘者及狮鹫兽都要参与的课程。虽说飞翔是狮鹫兽的本能,但雏鸟仍然需要耐心劝诱才会开始飞行。在训练过程中,还必须得教会它在冒险中应该会的特殊技能,例如空投炸弹或掠取地面的某件物品。 不过一个骑手可不会像狮鹫兽那么快就胜任飞行。他至少得练上11~16个星期,使用动物交谈术或类似的法术可以使适应过程缩短2~5星期。不够机敏灵巧,坐不稳当的也可以被当作行李一样绑在狮鹫兽身上,或者由它拎着飞。狮鹫兽可以带起和自己体重相当的东西,但当然不会太久。第三版的《怪物图鉴》中,300磅以下物品视为轻载,300~600磅视为中载,600~900磅算是沉重的负担。它的爪子锋利尖长,可以抓稳物品,但也可能因此损坏物件。经过训练的狮鹫兽还能把整扇的铁门或一长条围篱整个拔走。狮鹫兽的飞行中往往有许多急升骤降的起落,忍耐力不佳的搭乘者晕个七荤八素是常有的事。 很幸运的情况下,冒险者碰巧搭救了困在陷阱里的狮鹫兽或是治好了它的伤。如果能被视为成员之一,这只狮鹫兽会愿意为冒险队伍出力。因为通常这种情况下只会遇上成年狮鹫兽,所以不必进行飞行和狩猎训练。 对待狮鹫兽不能像对待马一样。关进笼圈、拴起来、打烙印、套笼头、缚缰绳都是不可容忍的。一匹受训的战马会遵从口头命令及手势指令,一只狮鹫兽更聪明,可以明白更复杂的指示。马鞍更是不合适狮鹫兽,为狮鹫兽设计的鞍座必须要虑及它的双翅,绝不可妨碍飞行。鞍座一般放在翅膀之前或之后。坐在翅膀后面也许会比较舒适,但骑乘者视野不佳,不利于作战。侧坐鞍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鞍座如果是由马皮制作,则可能会被立即吃掉。装饰物绝少使用,因为会降低飞行速度,减低机动性。简单和轻质的头颈护甲及胸甲是可以使用的,但其重量需轻于一个骑手的体重。 作为坐骑,狮鹫兽与马相差的不仅限于上述几点。狮鹫兽不会因野兔、鸟类或阴影就受惊,但马也不会因饥饿去追逐兔子、野鹿或别的马匹,而且马更不会因不满骑手的责打而一怒之下把他给吃了。狮鹫兽勇敢,但是凶暴;忠诚,但是任性。雄性狮鹫兽不仅比雌性体型更大力量更强,而且也更冷静和耐心。不幸的是,有一只狮鹫兽坐骑还会带来别的麻烦事。例如,一位常年骑着狮鹫兽的骑士不免会沾染上它的气息,当要换乘马匹时,马儿闻到自己最可怕天敌的气味它怎么会不害怕?还有,在旅行结束之后,英雄们到城中休息,马匹可以寄放在马厩,可他们忠诚的狮鹫兽该到哪里去呢?城中的居民会相信这个大家伙不伤人吗?任何马的形象就足以让它抓狂。就算是在野外,主人吃着煎肉排的时候,他/她的宝贝狮鹫兽可不会老实待在一旁的。 狮鹫兽的胃口也不小。不飞的时候一天要吃掉25~30磅的新鲜肉类,飞行时增加一半或一倍,视其飞行时的负重而定。饥饿的狮鹫兽相当危险,它不会吃掉自己效忠的主人,但其它人就不会那么幸运了。跟一位养有狮鹫兽作宠物的同伴旅行,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或绝对充足的食物储备。在《龙枪编年史》中曾提及只有精灵贵族才会养狮鹫兽作为座骑,这的确不是没有理由的。 财富:狮鹫兽常常扮演的角色就是处罚贪财的人类。在有高崖的平原如果满布了珍贵的宝石,不顾生命危险去采集这些闪亮宝石的人必然会受到惩处。因为狮鹫兽的巢往往就筑在那些高崖上,它们的锐目不会错过一个窃贼,利爪也不会放过一个小偷。但因为狮鹫兽喜欢亮闪闪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它们自己就是个窃贼,在它们的巢里常常会发现诸多宝石,还会有装药剂的瓶子。不过,这些瓶子多半都不会是完整的,因为狮鹫兽爱飞到高空把它扔下去,就为了听玻璃砸到石头上时碎裂的脆响。皮草、衣物、皮革制品一般会被利爪撕个支离破碎。魔法卷轴和魔法书如果不是被特别保护,也会是同样下场。仅有坚实的金属制品能安然幸存。 其它:狮鹫兽的语言像是尖啸与咆哮的合成,包括有许多关于飞行、狩猎、天气及事物外形的描述词。狮鹫兽和老虎一样会游泳,但在飞行前必然得把羽毛弄干。因为天性爱整洁,狮鹫兽一天里总会花上一段时间来洗澡,而绝不会让骑手减免它的这种乐趣。狮鹫兽的寿命很长,也许能活上好几个世纪。150年是一只野生狮鹫兽的平均自然寿命。 西方妖怪大百科(一) 神话、怪物西方妖怪大百科 作者:心随梦寒 推荐几本非常好看的小说《血性》《风流公子在异界》《都市风流记》《天欲》《风云2007》 ahuizotl(水猴) 中美洲神话中的食人水怪,半人半猴,尾部长有一只手,用于攫取水边的人,尤其喜食人的眼、齿和指甲。有时会用自己的哭声把人引到水边,将人抓住。 aitvaras(鸡龙) 立陶宛传说中的“财神”,在室内时像一只公鸡,到了室外则幻化为龙的模样。它在某户人家定居下来后通常不会轻易离开,常会给这户人家带来飞来横财,但由于这些钱财大多是偷来的,因此也会给这家人平添很多麻烦。你可以从魔鬼处购买鸡龙,代价是必须像浮士德那样交出自己的灵魂。 芬兰传说中的恶龙(ajatar)与它有着相同的渊源,不过这条恶龙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财富,只会生育毒蛇,制造瘟疫和疾病。 al(埃尔) 在古波斯人的传说中,埃尔是半人半兽怪,浑身上下披满毛发,拥有野猪的獠牙,钢铁般坚硬的爪和齿,眼睛象两团烈火,通常居住在沼泽地中,喜食新生的婴儿。在阿富汗传说中,al是一些长发飘飘的女妖,指甲很长,喜食尸体上的腐肉。 alan(亚伦) 菲律宾传说中淘气的半人半鸟怪,居住在森林中,脚趾长在手上,手指长在脚上,常常倒挂于枝端。它们对人很友好,在菲律宾传说中曾经抚养过一些很有名的英雄。 alcmene(阿尔克墨涅) 底比斯国王安菲特律翁之妻,被宙斯**后生下大力神赫勒克里斯。阿尔克墨涅精通织布,曾向雅典娜挑战织布技巧,因落败而自杀,雅典娜将其灵魂转生为蜘蛛,上半身为女人,下半身为蜘蛛,像蜘蛛一样长有八只脚,生活在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内不停地织布。传说她会寄生在人的脑中,吞噬人的意志。 ammut(阿穆特) 古埃及的鳄头狮身怪,后半身似河马,喜食腐肉。传说中它是死而复生的埃及之王奥西里斯(Osiris,在绘画中表现为手持节杖和鞭坐在王位上)的手下,奥西里斯也是古埃及传说中的冥世之王,所有亡灵都必须经冥世法庭的审判,奥西里斯佩带王冠坐在宝座上,宝座旁是ammut以及由42位冥神组成的陪审团,法庭中央放着一个大秤,秤的一边放上真理之羽,另一边放上受审者的心,被判定有罪的亡灵将成为ammut的口中餐。 amphisbana(双头蜥) 希腊语“amphisbana”的意思是“双管齐下”,双头蜥的两个头并非长在一起,而是身体前后两端各一个,并且拥有两双闪闪发光的眼睛。古罗马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普林尼曾经记录了这种怪物的药用,据说活的双头蜥可以保护孕妇,死的双头蜥可以治疗风湿病。 argusPanoptes(百眼巨人) 希腊语“argus”的意思是“明亮的”、“明察秋毫的”,之所以被赋予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拥有一百只眼睛,这些眼睛遍布浑身上下,即便在睡着的时候,也有两只眼始终警惕地睁着。可怕的厄喀德那(见echinda)就是在熟睡的时候被百眼巨人杀死的,但百眼巨人最终也被赫尔墨斯所杀,赫尔墨斯诱其入睡并割下他的头颅,宙斯之妻赫拉把他的眼睛剜出,安在孔雀的尾部,所以孔雀才会有如此美丽的尾巴。百眼巨人的故事在奥维德的《变形记》第一卷中有记载。 atlas(阿特拉斯) 希腊神话中双肩撑天的巨人,巨人族被神族征服后,神族命普罗米修斯造人,命阿特拉斯巨人负天。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奉命前往圣园偷金苹果的时候,普罗米修斯建议他派阿特拉斯去完成这个任务,于是赫拉克勒斯答应在阿特拉斯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亲自负天,没想到阿特拉斯在摘得金苹果后不愿再从赫拉克勒斯的肩上把青天接过来,赫拉克勒斯只好用计脱身。 Ba(巴) 埃及神话中代表灵魂的人头鸟身怪。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将人分为Ka和Ba两个部分:Ka的意思是“双倍的”,代表人的肉体;Ba则是一只人头鸟身怪,代表不朽的灵魂。埃及人之所以制作木乃伊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在3000年以后,死者的这两个部分将会重新结合并获得新生。 Bahamut(巴哈姆特) Behemoth(贝希摩斯,见下)的复数形式“Bahamoh”在流传到阿拉伯之后被误写为“Bahamut”,关于它的传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巴哈姆特的传说代表着阿拉伯人的宇宙观,巴哈姆特形似巨鱼,飘浮在一片没有泡沫的汪洋大海上,在它的背上是一头巨牛,牛背上扛着一座红宝石山,山上有一天使,天使头上是六重地狱,地狱之上是地球,地球上面是七重天堂。在巴哈姆特的身下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海洋下面是黑暗的深渊,再下面是火的海洋,最下面爬着一条巨蛇,如果不是因为惧怕真主阿拉,这条蛇会把所有的创造物都吞入肚中。 Bahamut是如此之大,人的视线根本无法达到,《天方夜谭》第496夜的故事说,耶稣在看过巴哈姆特之后,曾经昏倒在地三天三夜不省人事。 Banshee(女巫) “Banshee”在爱尔兰盖尔语中被称为“beansidhe”(参见bean-nighe),意思是“拥有超能力的女人”,通常被刻画为一位鼻梁塌陷、头发杂乱、眼袋深陷的老妇形象,披着一副破烂不堪的白色披肩,在将死之人的门外大声哭号,她的双眼也因不断啼哭而成为红色。女巫通常只光顾一些历史悠久的家族,每个家族都有各自的女巫。 Barbegazi(冰胡子) 传说出没于法国和瑞士山区中的害羞的小精灵,Gnome的一个分支,居住在山顶处自己开凿的山洞或隧道里。“Barbegazi”这个名字来源于法语的“Barbeglacee”,意思是“被冻住的胡子”。冰胡子在夏天的时候会“夏眠”,当气温降至零度以下时才会出现。它们的双脚非常大,可以当作雪鞋,防止自己陷入厚厚的雪中,又可以当作滑雪板,还可以用作铲子来挖隧道。它们喜欢驾驭雪崩,对人类很友好,在雪崩即将发生时会发出警告,同时会帮助那些被雪崩困住的人,把他们从雪里挖出来。 Basilisk(毒蜥、鸡蛇) 毒蜥同龙、独角兽、巨人一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怪物,曾经出现在大量史料之中。“Basilisk”这个单词来自希腊语“Basiliskos”,意思是“小国王”。最先对这种怪物作详细描述的是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他的著作《自然史》收录了古代关于毒蜥的60多处记载(大多源自古希腊),其中第13卷的描述比较细致,普林尼先是介绍了另一种可以用目光杀人的怪物卡托布莱帕斯(见catoblepas),然后才开始介绍毒蜥: “……毒蜥拥有相同的能力,它产于昔兰尼加省(注:古利比亚东北临地中海的地区,公元前7世纪为希腊人统治,公元前1世纪成为罗马的一个省),长约12英寸,头部有亮白色斑点,像皇冠。它在面对其它蛇类时毫不惧怕,会发出嘶嘶的威胁声以吓退来敌。它不像蛇那样蜿蜒而行,而是隆起身体中部前行。毒蜥不但可以通过接触还可以通过气息杀死或烧焦草木、击碎岩石,对于其它动物它同样毫不手软,曾经有人骑在马背上用长矛刺杀了一只毒蜥,结果毒素很快沿着长矛传染到那个人的身上,而它的马最后也倒地身亡。尽管这种生物非常致命,但许多国王还是希望能在它死后得到它的标本。毒蜥的毒液是自然界中最毒的一种东西。” 古希腊人之所以用“国王”来命名毒蜥,原因大约有三:一、它们的头部有白色斑点,像皇冠一样;二、古埃及学者赫拉波罗在他的著作中曾经记载:“希腊人称之为‘Basilisk’的生物在埃及被称为‘Quraion’,埃及人用金子铸造这种生物的样子,并放在神的头顶”,显而易见,毒蜥在古埃及人的眼中是神圣和高贵的象征,在人面狮身像的额头上就雕有一条类似眼镜蛇的标记;三、毒蜥通常出没于沙漠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喜欢居住在沙漠里,而是因为它的目光和气息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以至于它所居住的地方难逃沙化的厄运,因此“毒蜥”成为“暴君”的代名词,希腊语“Basileus”的意思是“异邦的国王”,“Basiliskos”的意思是“小暴君”,这些词都含有贬义。因不恰当的行为而导致恶果的故事中也常出现毒蜥的形象,例如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和《荷马史诗》。 许多人认为毒蜥实际上是埃及眼镜蛇,它们的头部有白色斑点,而且剧毒无比,可以喷射毒液致人死地,而且在攻击前会把头高高仰起,这些特征经过人们的传言而被大大夸大。 据说毒蜥的皮可以驱走蛇和蜘蛛,在阿波罗(太阳神)神庙和黛安娜(月神和狩猎女神)神庙的门口曾经挂有毒蜥的皮,用于驱走蛇、蜘蛛以及黑暗的生命。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中记载说用毒蜥的灰摩擦银子可以点银为金。 希腊神话中曾经提到毒蜥来自蛇发女妖美杜莎的鲜血,美杜莎被珀尔修斯杀死后它的鲜血落在人间成为毒蜥,因此毒蜥可以用目光杀人。杀死毒蜥的方法有三种:一、像珀尔修斯那样使用镜子;二、根据公元前3世纪时的记载,黄鼠狼是毒蜥的天敌,把毒蜥丢入黄鼠狼的洞里,黄鼠狼会用臭气将毒蜥熏死;三、根据克劳迪亚斯·艾伊连在《动物习性》(公元1世纪)中的记载,公鸡的叫声可以杀死毒蜥,这是人们第一次将公鸡与毒蜥联系在一起。此后关于毒蜥的传说开始渐渐发生了变化。 在罗马帝国毁灭之后,传说中的毒蜥已不再是一种剧毒的蛇,劳伦斯·布莱纳曾经解释过这一变迁:“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与非洲之间无法再保持经常的联系,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片大陆上的传说变得越来越离谱,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人开始把毒蜥想象成一种浑身长满羽毛的怪物。”此时的毒蜥开始“本土化”,由非洲特产变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生物,据说英格兰曾经遍布毒蜥。 传说中毒蜥的产生很特别,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旧约圣经》的“以赛亚书”中:“他们敲碎蝰蛇的蛋,编织蜘蛛的网。吞下蛋的人在击碎风之卵后将在里面发现一条毒蜥。”此后的圣经著作中也有不少记载,但都不一致,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现在广为人知的关于毒蜥诞生的传说出现在亚历山大·奈卡姆写于公元12世纪80年代的一本书中,不过并未收入“毒蜥”而是归在了“公鸡”这一节里,它是由蟾蜍孵化而成的,上半身为鸡,下半身为蛇,“它的蛋必须生在天狼星的日子里,受精于7岁的公鸡。这种蛋很容易辨认:它并非普通的卵形,而是球形,没有外壳,而是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皮。而且这个蛋必须由蟾蜍孵化,这样就会孵化出这种剧毒无比的怪物——一条拥有蟾蜍和公鸡的特性的蛇。” 与此同时,“cockatrice”(鸡蛇)这一称呼开始等同于“Basilisk”,在中世纪时期的绘画、纹章、雕刻、建筑(作为教堂的装饰物)中大量出现,它拥有公鸡的头和腿,蛇的尾巴,身体像鸟,但却没有覆盖羽毛,而是覆盖着蛇的鳞片。有趣的是,尽管鸡蛇大量出现在艺术品之中,但关于它的故事却少之又少,也许是因为它用目光杀人的威力太过强大,无法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合适的地位(美杜莎也只是用目光把人变成石头)。在现代的奇幻小说中可以找到一些关于鸡蛇的内容,史克威尔公司的经典游戏《最终幻想》系列里也有它的踪迹。 Bean-nighe(洗衣鬼) 女巫(Banshee)的另一称呼,意思是“洗衣妇”,出现在爱尔兰、苏格兰和布列塔尼的传说中,之所以被称为“洗衣妇”,是因为人们常常看见她在河边洗一些染血的外套。她的脚象鸭、鹅一样有蹼,在苏格兰高地的传说中,只有将死的人才会看到她,如果在她找上自己之前先看见她,人就可以逃过一劫,如果在她找上门之后才发现她,那么将必死无疑。 Behemoth(贝希摩斯) 旧约《约伯记》所记载的巨兽,其中15至18节写道:“这就是我所创造的贝希摩斯,它像牛一样吃草,它的力量集中在腰部,集中在肚脐附近的腹部。它的尾巴如杉木般挺直,肌肉如石头般结实,骨骼如铜铁般坚硬。”第23节写道:“它不慌不忙地吸干了一整条河流,如果它愿意,它完全可以把整个约旦吞入嘴中。”许多学者认为贝希摩斯实际上是以河马为原型,因为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它生活在水里,食草,而且嘴巴很大,也有人认为贝希摩斯是一种类似大象的生物。从词源上讲,“behemoth”这个单词是希伯莱文“b‘hemah”的复数形式,“b‘hemah”的意思是“野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巨大、笨重和未知的动物。 贝希摩斯常与另一种怪物利维坦(见Leviathan)联系在一起,关于利维坦的记载紧跟在《约伯记》中记载贝希摩斯的下一章。在《旧约圣经》的外典“以色列书”第六章中曾经记载,上帝在创造天地的第五天创造了山和海,第六天用粘土创造了贝希摩斯和利维坦,当世界末日降临的时候,贝希摩斯、利维坦和栖枝(见Ziz)将一起成为圣洁者的食物。伊诺克的预言书也曾把这两种怪物放在一起进行描述:“两个怪物将在那一天被分开,雌的被称为利维坦,它居住在喷泉的深渊之中;雄的被称为贝希摩斯,它占据了整个丹代恩沙漠。” 中世纪传说中的贝希摩斯变成了司黑暗的恶魔,有人认为它是撒旦的化身。 Beholder(巨眼怪) 奇幻小说中的怪物,飘浮于空中的一类巨大的球状生物,模样丑陋,有一张大嘴,身体中央有一只眼,周围分布着许多小眼,杀伤力极强。 Bendith(班迪斯) 威尔士传说中的小妖精,这些长相丑陋的怪物很可能是小魔女(见Faerie)和小妖精(见Goblin)的“品种”。它们喜欢将儿童劫走,换成自己的子女(crimbil),被救回的孩子通常不会记得任何事情,只记得一些甜美的音乐。 Blackannis(黑安妮丝) 居住在苏格兰高地的沼泽地或山坡上的食人巫婆,蓝色皮肤,独眼,又老又丑,常常坐在山洞外的一堆白骨上,如果无人可吃,就会抓一些羊或鹿回来充饥。 Bodach(伯达克) 在苏格兰盖尔语里,“Bodach”的意思是“老人”,这种精灵会从烟囱钻进屋里,偷走那些毫无防备的小孩或吓唬他们,在它进屋之后小孩便开始作噩梦。据说伯达克只骚扰那些淘气的孩子,为了防止它从烟囱钻进来,可以在壁炉里撒上盐,因为伯达克讨厌从盐上走过。 另外还有两个差不多的怪物,也是源自苏格兰,一个是波吉(Bogie),这种小精灵通常躲在碗柜和衣橱里,喜欢黑暗,喜欢恶作剧,会变形,例如变成一大堆灰尘。另一个是波加特(Boggart),波加特常穿着一身破烂肮脏的衣服,头发茅草般凌乱,不但喜欢恶作剧,还喜欢制造灾祸,而且一旦落户就没有办法把它彻底赶走,即便搬家,它也会藏在家具里一同被带到新房子里。 BottleImp(瓶中怪) 类似于阿拉丁神灯里的那个巨人,同样拥有令主人梦想成真的本领。据说持有神瓶/神灯的人在死后会被打入地狱,因此神瓶/神灯的主人总是千方百计想故意丢掉它,但它每次都会自己回来。消除神瓶/神灯的唯一办法是把它贱卖掉。 Brownie(棕精灵) 苏格兰传说中善良的小精灵,淘气鬼(见Hobgoblin)的一种。“Brown”是棕色的意思,之所以被称为“Brownie”是因为这种小精灵总是穿着一身棕色的破衣服。它们的脸又小又平,鼻孔也很小,但头发却很长,喜欢独居,有时也成群出现。与其它的许多淘气鬼一样,棕精灵不大喜欢搞恶作剧,它们希望与人和谐相处,如果你对它们好的话,它们就会帮你做家务,但你不能给它们报酬,一给报酬它们就会永远消失,你只能通过其它方式回报它们,例如在它们可能经过的地方故意留一些食物(例如它们最爱喝的牛奶)。如果棕精灵受到侮辱的话(它们有时候很容易受到伤害),就会离开你并带走你的好运;如果受到的伤害很大,它们就会转变为上面所说的波加特(Boggart),不断给你制造麻烦。 有人认为棕精灵实际上是新石器时代一个失踪的种族,因受到外力的侵略而被迫逃入地下,也有人认为它们是古罗马家庭守护神拉尔(Lar)的后代。 Burak(布拉卡) 阿拉伯先知、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的战马,拥有人的面孔和声音、驴的耳朵、马的身体、孔雀的翅膀和尾巴,眼睛如蓝宝石般湛蓝,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穆罕默德每晚都会骑着它游历天堂。 caitSith(凯西猫) 凯西是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传说中的猫国国王,猫国里的猫有着自己的智慧,能了解人类的语言,还拥有完整的社会体系,包括皇室成员和平头百姓,它们会将那些被人类虐待的猫带回自己的国家。凯西猫是一只胸前有白毛的黑猫,后足站立,双眼闪烁着智慧的绿光,喜欢在黑暗的地方出没,一般人无法见到。后来的“穿长靴的猫”的童话以及《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cheshire猫就是以它为蓝本的。 catoblepas(卡托布莱帕斯) 上面介绍毒蜥(见Basilisk)的时候,我们曾提到卡托布莱帕斯,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对毒蜥进行介绍前首先记述的就是这种怪物,据他记载,卡托布莱帕斯产于尼罗河的源头处,“体小而笨重,四肢不灵敏,头却大得出奇,因此常把头垂在地上,否则很可能把周围的生命全部杀光。” “catoblepas”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向下看的”,它的目光和气息都能致人于死地,就像毒蜥一样。它的身体像一头牛,皮肤厚而硬,靠食用剧毒的灌木为生,有人认为它的原型是牛羚(南非产的一种象牛的大羚羊)。因为可以用目光杀人,因此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卡托布莱帕斯也被认为是蛇妖之一。 cecrops(刻克洛普斯) 传说中雅典的第一位国王,拥有人的身体,蛇的尾巴。关于他的传说在维吉尔的《埃涅伊德》第5卷、荷马的《奥德赛》第11卷以及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都有记载。 centaur(人马怪) 希腊神话中的centaur是一种半人半马怪,是贴撒里国王伊克西翁和云的产物(伊克西翁因莽撞地追求天后赫拉的爱,而被宙斯缚在地狱永不停转的车轮上受罚)。centaur有很多分类,有的拥有人的身体和四肢,但从腰部向后却延伸出马的躯干和后腿,有的拥有一双翅膀,有的还长有一对马的耳朵,由此也衍生出Onocentaur、Bucentaur和Leontocentaur等称呼。除肯陶洛斯族的喀戎(博多学智的人马怪,阿喀琉斯、赫耳墨斯和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老师,曾献出自己的生命解救了普罗米修斯)和比较低级的普赫洛族外,大部分人马怪都与酗酒、暴力、色*情联系在一起。在近东地区的一些古代雕塑和绘画中人们也发现了人马怪的踪迹,这些半人半马通常为猎人装束,弓箭是它们的主要武器,近东地区的人们将其奉为自己的守护神。中世纪时期人马怪成为艺术品中的“常客”,例如著名的贝叶挂毯里就绘有它的形象(贝叶是法国西北部的一座城镇,靠近英吉利海峡,贝叶挂毯保存于这里的一个展览馆里,它记载了1066年诺曼征服英国的事件)。 cerberus(刻耳柏洛斯) 厄喀德那(见echinda)和堤丰(见Typhon)的后代,希腊神话中的地狱看门犬,这条狗有三个头(赫西奥德的《神谱》中记载有50个头,为了雕刻方便而减为3个),狗嘴滴着毒涎,下身长着一条龙尾,头上和背上的毛全是盘缠着的条条毒蛇。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的任务之一就是把它从地狱里捉回来,赫尔克里斯只穿了胸甲,披着狮皮,将它制服,带回阳间,刻耳柏洛斯一见到阳光害怕得吐出毒涎,毒涎滴到地上变成了剧毒的乌头草。除赫尔克里斯外,太阳神阿波罗之子俄耳甫斯也曾击败过刻耳柏洛斯,相传俄耳甫斯善弹竖琴,其琴声能感动草木、禽兽和顽石,为了把妻子欧瑞狄柯从地狱中救出,俄耳甫斯利用手中的竖琴令刻耳柏洛斯昏昏睡去。 维吉尔说刻耳柏洛斯有三个喉咙,奥维德说它的叫声是三重奏,布特勒把它比作主教的三重冠冕(主教是天堂的看门人,刻耳柏洛斯是地狱的看门犬)。北欧神话里也有一群名为嘉尔姆(Garm)的地狱犬,它们拥有四只被鲜血染红的眼睛,性情十分凶残,与刻耳柏洛斯一样看守着通往地狱的大门。罗门教的冥神阎罗王的狗也有着四只眼睛,罗门教和佛教的地狱里也都布满着狗,它们都是灵魂的拷问者。 cetus(塞特斯) “cetus”在拉丁语里是“鲸鱼”的意思,她是希腊神话中由诸神创造的海怪,拥有海豚的身体、鱼的尾巴和狗的头部。埃塞俄比亚国王刻甫斯的妻子卡茜欧比亚认为自己的女儿安德洛墨达比海神涅柔斯的女儿海洋女仙们长得更漂亮,海洋女仙们听后十分愤怒,她们五十个姐妹请来海神波塞东淹没了整个王国,同时宣布只有将安德洛墨达丢给海妖塞特斯喂食,王国才能得救,于是国王只好将安德洛墨达绑在海妖塞特斯出没海域的岩石上。宙斯之子珀尔修斯看见安德洛墨达后爱上了她,为救下安德洛墨达,他杀死塞特斯,用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颅将其变为石头。 chimera(凯米拉) 厄喀德那(见echinda)和堤丰(见Typhon)的后代,“chimera”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山羊”,它拥有羊身、狮头(赫西奥德的《神谱》中记载有说它有三个头)和蛇尾,会喷火,最终被骑着飞马的贝勒洛方所杀。也有人说它是九头蛇许德拉的后代,或说是厄喀德那和她的儿子双头犬所生。在中世纪的叙事诗、绘画、雕刻和建筑中常会出现。 凯米拉的来源众说纷纭,比较切实的说法认为它产于利西亚火山区,该火山的山脚下盛产蛇类,较高的山坡上盛产山羊,荒凉的山顶则是火山口,有狮子出没其中,因此凯米拉可能是这一地区的隐喻。 另外,“凯米拉”在英语里还有“妄想,奇想”的意思,能够把蛇、山羊和狮子这几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拼凑在一起的确非“奇想”莫属。 cyclops(独眼巨人) 希腊神话中居住在西西里岛上的三位风暴之神——Brontes(雷神)、Sterops(电神)和arges(霹雳神),它们都属于巨人族,特征是“独眼”,只有额头正中有一只眼睛。这些独眼巨人曾被囚禁于塔尔塔罗斯(冥府下面的深渊)之中,在后来的传说中成为三位出色的铁匠,帮助火和锻冶之神赫菲斯托斯锻造神器,相传宙斯手中的闪电就是由这三位巨人铸造而成的。在最初的神话中它们是奥拉诺斯的儿子,后来逐渐演变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最终脱离神的体系成为一个单独的独眼巨人族,这个种族的特点是粗野,喜食人,在荷马的《奥德赛》里有相关的故事。 Doppelganger(二重身) “Doppelganger”在德语中的意思是“两人同行”,在这里是指隐藏在每个人心灵中的另一个看不见的自我。从理论上讲,只有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二重身,不过这一半对于人的肉眼来说是无法捕捉到的(看见自己的二重身是不祥的征兆,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临终前称自己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说完后就死了),只有小猫小狗才能看见它的存在。二重身在镜子里不会留下任何映像,也不会投下影子,但它每时每刻都站在人的身后,监视着人的一举一动,并将自己的建议灌入人的脑中或渗透入人的心里,从而形成思想。 二重身的出现通常带有恶意,会吸走原身的能量,甚至杀死原身,因此某些游戏把它做成一种具体的怪物,类似“克隆人”。 Dragon(龙) 对于龙的形象大家都很熟悉,游戏中多以西方龙为主,西方龙的特征是四足两翼,浑身黑亮,会喷火,相当于爬行动物和鸟类的混合体,是地上和空中的双重霸主。传说中的龙通常是财宝的看护者。 东方的龙多是高贵、神圣和吉祥的象征,而西方的龙则大多邪恶,在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今年有一部名为《战狼》的电影,英文名为“BeoWulf”,其实这部电影与“狼”一点关系也没有,“BeoWulf”是一位武士的名字,它是根据7至8世纪的英国史诗《贝奥武甫》改编而成的,在《贝奥武甫》中就有一段关于龙的故事,讲述的是一条看守一批宝物约300年之久的巨龙因一次意外失窃而震怒,开始破坏整个王国,最后被贝奥武甫杀死,而贝奥武甫也因被龙牙咬伤而死去。 传说在阿迦门农的盾牌上刻的就是一条三头青龙,此后的罗马人将龙作为步兵大队的徽章,北欧海盗以龙头作为船首,圣经中也有许多关于龙的记载,通常是作为恐怖的象征。 Drake/Wurm/Wyvern(龙兽/亚龙/蜿龙) 这三种龙都是只有龙形而没有龙格,其中龙兽的体型最小,形似蜥蜴,具有龙的血统但等级很低,不会飞行只会滑翔;亚龙与龙的关系最小,在传说中它是以“大蛇”的形象出现的,体型巨大但却没有脚没有翅膀(显然不会飞),口吐毒气但却很怕火(显然不会喷火),身上覆有鳞片,严格地说应该归入蛇类神话之中。 蜿龙是双爪双翼,体似龙,爪似鹰,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两足飞龙”。它的体型比龙小,胸口有如狮子的鬃毛,尾部有尖刺,其形象经常出现在英格兰的家族徽章上,象征战争、瘟疫、嫉妒和邪恶。 Dryad(得律阿德斯) 森林女神的统称,在游戏中通常以树精的形象出现,大家可能还记得《柏德之门2》第一章里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被Irenicus困住的三位森林女神逃离地牢,你只要把她们交给你的橡子交给居住在WindspearHills湖畔的仙女女王Vaelasa,她们就会重获自由,而她们的橡树也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Dullahan(杜尔拉汗): 无头的不死怪,与《暗黑破坏神2》资料片里的ReanimatedHorde有些相似,生前都是高贵的骑士,死后依然是骑士装束,体格魁梧,身披铠甲,一手持剑,一手抱着带头盔的头颅(中世纪有死前用短剑将头斩下的习惯,短剑被人们称为“慈悲的匕首”)。 Dwarf(矮人) 身材短小(约一米左右)、四肢粗壮的种族,双颊红润,黑眼黑发,留有长须,工作勤劳,不苟言笑,喜喝啤酒、蜂蜜酒。它们的攻击力很强,可以看清黑暗中的东西,而且对魔法和毒药有着天然的抗力。矮人的传说最初源于北欧神话中的杜伊嘉尔(Duerger),这些矮人与神同时存在,居住于地下洞穴之中,善工艺,对武器制作有高深莫测的天赋,曾为北欧诸神铸造兵器。北欧神话中奥丁杀死冰巨人伊密尔以后,将他的头盖骨造成了天,又派四个最强壮的矮人立于地之四角,撑住天,不让天崩坠下来。大部分矮人都很注重自己的族群,对于权力没什么欲望,对于财宝却有很浓的兴趣,因此大多为矿工打扮。据说矮人与兽人(Orc)和小妖精(Goblin)有很深的仇恨。在“被遗忘的国度”里有四种矮人:盾矮人、金矮人、野矮人和杜伊嘉尔。 echinda(厄喀德那) 大地女神盖亚(巨人族的母亲)之女,上半身为美丽的女人,下半身是可怕的蛇形,与丈夫堤丰生下了许多可怕的野兽,如上面提到的地狱恶犬刻耳柏洛斯、九头蛇许德拉、鹰身女妖哈耳皮埃、狮头羊身怪凯米拉、啄食普罗米修斯的秃鹫半狮半鹫怪格雷芬和双头犬奥特休斯,并同双头犬奥特休斯生下了斯芬克司,最后她被百眼巨人阿耳戈斯所杀。 elemental(元素精灵) 代表土、气、水、火四元素的精灵的统称,在瑞士炼金士、医学家帕拉切尔苏(1493-1541)的定义中它们分别是: 土:侏儒(Gnome) 气:西尔芙(Sylph) 水:涅瑞伊得斯(Nereids)和乌狄妮(Undine) 火:沙罗曼蛇(Salamander) elf(精灵) 比人类矮小而苗条,耳朵较长,爱憎分明,情感细腻,说话的旋律很美,大多居住在森林或洞穴之中,喜爱自然美,喜欢跳舞,嬉闹。他们的幽默如同他们歌和诗一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擅长的武器为弓箭和长剑。在“被遗忘的国度”中共有五种精灵:金精灵、月精灵、野精灵、海精灵、和德洛尔。在游戏中通常精灵被设定为擅长弓箭等远程武器,请看《魔法师传奇》中描写:“精灵有着……能够与丛林完美无暇地结合为一体的服装。对于这些来自丛林部落的优秀猎人来说,你常常会见到他们拿着弓箭穿行于密林之中。在近战时,精灵只能使用短猎刀。由于对这种武器缺乏足够的信心,他们常常处于防御状态。他们通常会尽量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发挥他们出色的弓箭技艺。精灵们十分温驯,但是有很强的主动性,对一切自然危险十分警觉,他们时常会在面对危险时计算一下可能遇到的风险。他们不是英雄,但是在面对困境时,却有高度的勇气,不过在他们的脸上,永远流露着不幸的神情。” empusae(安普莎) 一种长着铜脚的食人女怪,与拉弥亚(见Lamia)同为赫卡蒂(司夜和冥界的女神)的侍女。形状为半驴半人,会变化成妓女,母牛,和美丽的少女模样,引诱人们靠近然后吞食他们,有时也被描述为吸血女怪。 ericthonius(埃里克特翁尼亚斯) 埃里克特翁尼亚斯是希腊神话中火与锻冶之神赫斐斯塔斯和大地之神盖亚的儿子,半人半蛇,被盖亚遗弃后由雅典娜收养。她将埃里克特翁尼亚斯放在一个箱子里,把箱子交给雅典国王的三个女儿保管,并警告她们不得打开箱子,处于好奇,三位公主还是打开了箱子,当她们看见这个可怕的婴儿后,吓的精神失常,从雅典卫城的城墙上摔下。此后雅典娜便亲自抚养埃里克特翁尼亚斯直至张大,有记载说埃里克特翁尼亚斯拥有再生的能力,因为雅典娜曾把蛇发女妖美杜莎的血赐给了他几滴。尽管他的长相很丑陋,但最后成为雅典的国王。雅典卫城的神庙就是以这位国王的名字命名的。 erynnyes(厄里倪厄斯) 厄里倪厄斯是司复仇的三女神——阿勒克图,墨纪拉和底西福涅——的总称,她们是黑夜的女儿,任务是追捕并惩罚那些犯下严重罪行的人,无论罪人在哪里,她们总会跟着他,使他的良心受到痛悔的煎熬。因此只要世上有罪恶,她们就必然会存在。 “erinyes”或“erinnyes”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愤怒的人”,传说她们身材高大,眼睛血红,长着狗的脑袋,蛇的头发,和蝙蝠的翅膀,一手持火炬,一手持着用蝮蛇扭成的鞭子,在希腊神话里她们有被称为“Furies”。关于复仇女神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天神乌拉纳斯(最早的至上神,天的化身,大地女神的丈夫)被阉割后的鲜血生成的,一说是大地之神盖亚与风神的女儿。“erynnyes”有时又被称为“eumenides”(欧墨尼得斯),意思是“仁慈的人”,因为希腊人对于复仇女神十分敬畏,认为直接说出她们的名字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Fairy/Faerie(仙子/小魔女) 这个词源于拉丁语“fare”(运气),欧洲民间传说中的一类很重要的精灵,通常生活在森林里,又被泛指或帮助人或阻碍人的各种超自然存在,关于小魔女的传说在不列颠,爱尔兰和其他欧洲地区非常盛行。现代通俗文学通常把她描写为“小仙子”的形象——体型很小,比昆虫略大一些,特色透明,长有蝴蝶的翅膀和触角,其实这是对“Faerie”的误解甚至贬低。真正的“Faerie”应该译作“小魔女”比较妥当,因为魔法是她们的生命之血,是她们的动力,失去了魔法,这些小精灵就会逐渐枯萎直至死去。小魔女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奇迹,遍布危险的魔法世界,在这里,宏伟的天堂与可怖的噩梦共存。 小魔女的另一个特点是崇尚英雄般的战斗,即便处于极端的劣势下,她们也能从容不迫的取得最后的胜利。她们有极端的倾向,世间万物在她们眼里不是善就是恶,不存在任何灰色地带,因此她们认为,无论是为善而战还是为恶而战,只要是为了自己的自由,都应竭尽全力。 西方怪物大百科(二) Fafnir(法夫尼尔) 北欧英雄传奇中一只居住在地下的巨龙,保护着光的财宝,后被英雄锡格尔德所杀。锡格尔德是北欧神话中的武士,他的功绩包括杀死巨龙,获得这笔受诅咒的财宝;将战神奥丁的十二侍女之一布琳希尔德救醒(布琳希尔德在被施魔法后沉睡不醒);后来娶了一位公主,因布琳希尔德的嫉妒而被杀。相传锡格尔德在杀死巨龙后将龙血滴到唇上,获得了同鸟类交谈的能力,吃了龙心并用龙血洗身后成为刀枪不入的无敌之身。在《尼贝龙根戒指》的故事中曾经提到过这只巨龙。 Faun(弗恩、半人羊) 自然和丰收之神弗恩乌斯(Faunus)的追随者,长着英俊小生的脸和身体,鹿的腿、耳朵和尾巴,与希腊神话里的那个具有人形却有山羊尖角、腿和短角的森林之神色*情狂萨堤罗斯(Satyrs,半人羊)有渊源关系,不过他比萨堤罗斯要温和可爱得多,只是喜欢恶作剧,或制造噩梦。 Fenrir(芬里尔) 北欧神话中的恶狼,体格十分巨大。破坏及灾难之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尔伯达一共生了三个可怕的子女——死亡女神和冥界女王赫尔,尘世巨莽约尔曼冈德(见midgardSerpent),以及巨狼芬里尔。由于生性凶残,被天神用托尔锻冶了九天九夜的一根铁链拴住,但芬里尔很轻松就挣断了铁链。诸神无可奈何,只好求助于善制兵器的侏儒,侏儒用山的根、猫的脚步、鱼的呼吸、女人的胡须、熊的力量以及鸟的唾液这六种罕见的事物锻造成一根名为“Gleiphir”的无形的魔链,并且牺牲了战神蒂尔的一只手,才将芬里尔擒住。传说在Ragnorok(神的劫难)一战中,芬里尔最终还是挣脱了这根无形之链,吞食日月,吞食世间万物,杀死了诸神之王奥丁,在杀死奥丁后,它也被奥丁之子森林和和平之神维达尔刺杀。 Gargoyle(滴水嘴、石像鬼)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屋顶上的半人半兽状滴水嘴,用于引导屋顶上的水流以保持清洁。这些怪物面目狰狞,长着蝙蝠的翼和尾,有恶魔之姿,人们把它放在门口以辟邪。相传亡灵巫师会把生命灌入这些雕像中使之行动,它们有着石头般坚硬的皮肤,刀枪不入,弱点是畏光。衍生到最后,这种怪物已经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实用价值和宗教价值,成为一种纯粹的装饰品。《英雄无敌》、《魔法门》等系列中常出现的“石像鬼”指的也是它,人们幻想天长日久后古老神秘的石像吸取天地日月精华而成精,因为坚硬的石质之故,甚至在《魔法门6》中被设定为完全防御物理攻击,好莱坞动画片《夜行神龙》的主角也是Gargoyle,并被设定只能在夜晚活动,白天则变会为石像。 Geryon(革律翁) 革律翁是居住在大西洋伽狄拉海湾厄里茨阿岛上的巨人,高大如山,长着三个身躯和三头六臂,是世界闻名的富户,绰号“黄金宝剑”的意卑利亚国王的四个儿子之一(意卑利亚后来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革律翁拥有一群棕里透红的牛,交由一个巨人和双头犬奥特休斯替他看管,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的十二个任务之一就是把这群牛带回给国王欧律斯透斯。在击败看管牛群的巨人和双头犬奥特休斯之后,赫尔克里斯受到革律翁的追击,他用一枝在九头蛇许德拉的血液中浸泡过的箭射穿了革律翁三个躯体连接处的腹部,将其射杀。 Giant(巨人) 巨人的总称。大地女神盖亚的子女,最初的提坦巨人(Titan)被宙斯打入塔尔塔罗斯地狱,此后盖亚与天神乌拉诺斯又生下一群巨人,这些巨人面目狰狞,杂乱的长须、长发,身后拖着一条带鳞的龙尾巴成为他们的脚。盖亚为了报仇曾经率领巨人族与神族进行过一场激战,最终神族在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的帮助下击败了巨人族。在下面这段话里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熟悉巨人的名字: “去吧,孩子们,为我,为往昔的神祉之子去报仇。”大地之母对他们说,“秃鹰在吞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提提俄斯也受到惩罚,宙斯用闪电击中了他,他躺在地上,两只大雕在啄他的肝脏!阿特拉斯被判处肩扛苍天;提坦巨人被铁链锁住受尽折磨,去吧,去报仇,去拯救他们!你们应该用我的肢体——高高的山峰作为阶梯和武器!登上星光照耀的城堡!阿耳克尤纳宇斯,你去夺下暴君手中的权杖和闪电!恩刻拉多斯,你去征服海洋,将波塞冬赶走!律杜斯去夺下太阳神手里的缰绳,珀耳菲里翁去占领特尔斐的神殿!” 请看《魔法师传奇》中的描写:“在孩提时代,我的奶奶派金斯就曾愉快的讲述过一个淘气的小孩被巨人抓走并吃掉的故事。在夜里,我躲在被子下面,连一根脚指头也不敢露出来,惟恐被巨人看到。我很高兴那时知道的没有现在多。巨人并没有辨别一个孩子是好还是坏的能力,它们能做到的就是把一切统统吞掉,从奶奶到藏在被子里的小孩,哪一个也不会放过。躲在床上,毯子唯一的用处就是堵住自己的鼻子,以免闻到巨人那可憎的味道!这种野兽有着人类的外形是个严重的误导,它们有着野兽的凶残、强壮和本能,依靠它们敏锐的嗅觉追踪猎物。它们无论为了自卫还是食物,总是嗜杀成性,贪婪的欲望驱使它们吃掉一切能够咽下的东西。山顶巨人行动缓慢但却十分危险,它们欠缺的速度可以用无与伦比的力量来弥补,它们用巨大的拳头和木棒敲打它的敌人。相对于大多数其他生物来说,巨人的出现对于任何秩序联盟都是一种耻辱。山顶巨人的愚蠢和微弱的魔法抗力使它们很容易被幻觉引诱,或被魔法控制。在晚上,我还是会把我的脚蜷起来:小心永远也不算过分。” Ghoul(食尸鬼) 穆斯林传说中一种邪恶的灵魂或魔鬼,他们盗掘坟墓并吃死尸。在《异尘余生》中也有食尸鬼,不过已不是吃死尸的恶鬼,而是被核辐射变异的人类。 Gnome(侏儒) 代表土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Gnome”一词来源于希腊诗词“gnosis”,意思是“知识”。之所以用“知识”来命名他们并非因为他们很聪明(实际正好相反,侏儒的智慧值一般都比较低),而是因为他们知道一些珍贵金属的确切位置。侏儒的年龄很大,可以存活数百年,与矮人(Dwarf)有亲缘关系,但个子比矮人矮,身材也比矮人苗条。他们的肤色通常为黑色或淡褐色,头发为白色,还有一个大大的鼻子(据说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是摩擦各自的鼻子)。侏儒的性格比矮人活泼得多,很有幽默感,喜欢开玩笑。他们与矮人一样喜欢财宝,尤其是珠宝玉石,与矮人一样可以在黑暗中看清事物,对魔法有天然的抗力。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侏儒常被描述为身穿紧身棕色衣服和僧侣外袍,(传说中Gnome爱穿灰色或棕色的伪装色服装,这使它们更不易被发现),居住在地下,守卫着地下的财宝。他们的工作很努力,和善而忠诚,在遇见人类时会立即消失在树干之中,由于它们一直住在寒冷潮湿的地下,因此情绪变的很沮丧。有时候人们也把他们同小妖精(见Goblin)混用,不过小妖精通常怀有恶意,如果硬要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话,可以把小妖精视为恶侏儒。 Goblin(小妖精) 红帽子(见Redcap)等邪恶的小精灵的总称,体型不大,喜欢恶作剧,制造灾祸,通常居住在黑暗的地方。相传它们的微笑会令血液凝固、牛奶变酸、果实纷纷坠落。一般的小妖精不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只是搞一些令人生气或难受的恶作剧,如制造噩梦等,但有的种族却十分危险,如红帽子,只需念诵圣经即可将它们赶走。 Golem(石人) 希伯莱传说中用粘土、石头或青铜制成的无生命的巨人,注入魔力后可行动,但无思考能力。最著名的石人由布拉格犹太学者洛伊乌为保护犹太人不受迫害而铸造的,为了使石人行动,石人的铸造者需要在它的舌头上每天放一片小药片,并在它的额头上写上“ameth”(希伯莱语“真相”的意思)一词;要销毁石人的话,首先要从它的舌头上取下药片,并擦掉“ameth”的第一个字母,变成“meth”(希伯莱语“死亡”的意思)。奇幻游戏中的石人有很多分类,其中粘土制成的石人不受任何武器的伤害,只有一些魔法钝器,如锤或杖才能破坏它。 medusa(戈耳工美杜莎) 戈耳工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三姐妹,居住在遥远的西方,是海神福耳库斯的女儿。她们头上和脖子上布满鳞甲,头发是一条条蠕动的毒蛇,长着野猪的獠牙,还有一双铁手和金翅膀,任何看到她们的人都会立即变成石头。宙斯之子珀尔修斯知道这个秘密,因此背过脸去,用光亮的盾牌作为镜子,找出美杜莎,在雅典娜和赫耳墨斯的帮助下割下了她的头。从美杜莎的躯体里跳出双翼飞马珀伽索斯和巨人克律萨俄耳,他们都是波塞冬的后代。珀尔修斯躲避美杜莎两个姐姐的追杀时,在空中遇到狂风的袭击,被吹的左右摇晃,从美杜莎的头颅上滴下的鲜血落到利比亚沙漠中,成为毒蛇(包括上面所介绍的毒蜥)。 在蛇发女妖三姐妹中,只有美杜莎是凡身,她的姐姐丝西娜和尤瑞艾莉都是魔身。据说美杜莎曾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因吹嘘自己比雅典娜长的漂亮而被这位智慧女神夺去了她所有的美丽,只留给她一个丑陋的妖怪之躯。 戈耳工的血液虽然剧毒,却拥有特殊的力量,曾赋予埃里克特翁尼亚斯(见erichthonius)以起死回生的能力。珀尔修斯用割下的美杜莎的头颅杀死了海怪塞特斯(见cetus),回去后把头颅交给雅典娜,雅典娜把它固定在自己的盾牌/胸甲中央。 戈耳工三姐妹的头像常被艺术家用在象征性的徽章、建筑的装饰物甚至雅典的钱币上,也曾用于士兵的盾牌上。 Grendel(戈兰德尔) 8世纪英国史诗《贝尔武甫》中记述的一只半人半怪兽,关于它的这段故事也是电影《战狼》的主要情节。戈兰德尔每晚都会在丹麦国王赫洛特戈尔的城堡里杀人,以折磨人和杀人为趣,双方的战斗持续了多年,始终没有人能将它杀死,因为它受到魔法的保护,刀枪不入。贝尔武甫来到这座城堡,经过一番激战杀死了这只野兽,砍下它的一条胳膊,作为战利品挂在城墙上。戈兰德尔逃回洞穴,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去。 戈兰德尔的母亲是一只巨大的水怪,在亲眼目睹儿子之死后她决定报仇雪恨。她在夜间潜入国王的城堡,取回儿子的胳膊,贝尔武甫一路跟踪它,看着它消失在黑暗之湖的水中。由于受到毒蛇的攻击,贝尔武甫负伤并被拖入水怪的洞穴,被水怪的巨爪抓伤,不过他最后还是手刃了这只水怪,并且在洞穴里找到一把巨大的宝剑,这把宝剑是唯一可以杀死戈兰德尔的武器,他用这把宝剑砍下怪物的头颅带回城堡。 Griffin(狮鹫) 希腊神话中一种鹰头狮身有翅的怪兽,亦作“Griffon”或“Gryphon”。据记载,狮鹫的身体比八个狮子还要大,高度比一百只老鹰还要高,有很长的耳朵,豹子嘴,脚上有爪,大如牛角。据但丁描述,狮鹫的鹰头部分是金色的,狮身部分是白色的。有人认为狮鹫代表恶魔,有人则认为它是基督的标志,因为在《语源学》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解释:“基督是一只狮子,因为他有着统御的才能和巨大的力量;基督也是一只老鹰,因为他在复活后可以升入天堂。”在“龙枪”小说中,狮鹫被描述成一种飞行速度很快的生物,具有很强的正义感。 Hag(巫婆) 关于巫婆的故事很多,在欧洲的古老传说中,巫婆其实就是具有超能力的老妇,长相丑陋,常与邪恶联系在一起,最大的特点是会在人睡着的时候骑在骑在人的肚子或者胸口上飞行,因此有“hag-ridden”的说法。被骑的人在睡觉的时候会感到很不舒服,作噩梦,甚至莫名死去。 在凯尔特人的传说中,巫婆是一种古老的精灵,经常在围裙里放上巨大的石头,这些石头如果落在地上就会变成高山。如果你碰巧听见两个巫婆在争吵的话,最好立刻躲进屋里,因为天上很快就会落下树木和石头来。 爱尔兰传说中的巫婆会帮助家庭主妇纺纱织布。 Halfling(哈夫林) 奇幻大师托尔金创造的一种矮小的种族,很像胖乎乎的小孩,生有一张圆而阔的红润的脸庞,头发总是卷曲着,脚面上也长有粗粗的体毛。生性喜欢呆在舒适的家中,不爱冒险。动的享受生活,喜欢开一些简陋的玩笑或者讲一些朴素的故事。在“被遗忘的国度”里有三种哈夫林——毛脚(Hairfoot)、高佬(Tallfellow)和斯托尔(Stoul)。 Harpy(哈耳皮埃) 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长着妇人的头和身体,长长的头发,鸟的翅膀和青铜的鸟爪。传说哈耳皮埃是堤丰(见Typhon)和厄喀德那(echinda)的四位女儿——aello(暴雨)、celaeno(黑风暴)、Okypete(疾飞)、Podarge(疾行)——的总称,她们原先是风之精灵,冥王哈德斯的传令者,负责把死者的灵魂送往冥界。在后来的传说中她们才成为生性贪婪的鹰身女妖,总是显得饥饿且疲惫不堪,她们所接触过的一切东西都会变得污浊不堪,散发臭味。据说这些女妖只害怕一件事物——铜器的声音。 Hippocampus(马头鱼尾怪) Hippocampus是一种半鱼半马怪,长着马的头和海豚的尾巴(或说马尾或蛇尾),有的有前腿,有的没有,脚爪之间有蹼,背部有鳍,据说是海神尼普顿的坐骑,在中世纪的徽章上也能找到它的形象。 Hobgoblin(淘气鬼) Hobgoblin与Goblin正好相反,它是指那些友善的小精灵,如上面介绍的Brownies和Bogles。这些小精灵大多独居,善良而友好,有时也会弄些恶作剧出来。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描写的那个恶作剧的小精灵迫克(见Puck)就是一个典型的Hobgoblin。下面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仙人与迫克的对话,大家可以从中看到淘气鬼的性格: “小仙 要是我没有把你认错,你大概便是名叫罗宾好人儿的狡狯的、淘气的精灵了。你就是惯爱吓唬乡村的女郎,在人家的牛乳上撮去了乳脂,使那气喘吁吁的主妇整天也搅不出奶油来;有时你暗中替人家磨谷,有时弄坏了酒使它不能发酵;夜里走路的人,你把他们引入了迷路,自己却躲在一旁窃笑;谁叫你‘大仙’或是‘好迫克’的,你就给他幸运,帮他作工:那就是你吗? 迫克 仙人,你说得正是;我就是那个快活的夜游者。我在奥布朗跟前想出种种笑话来逗他发笑,看见一头肥胖精壮的马儿,我就学着雌马的嘶声把它迷昏了头;有时我化作一颗焙熟的野苹果,躲在老太婆的酒碗里,等她举起碗想喝的时候,我就拍的弹到她嘴唇上,把一碗麦酒都倒在她那皱瘪的喉皮上;有时我化作三脚的凳子,满肚皮人情世故的婶婶刚要坐下来一本正经讲她的故事,我便从她的屁股底下滑走,把她翻了一个大元宝,一头喊‘好家伙!’一头咳呛个不住,于是周围的人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他们越想越好笑,鼻涕眼泪都笑了出来,发誓说从来不曾逢到过比这更有趣的事。” Hydra(许德拉) 希腊神话中厄喀德那(见echinda)和堤丰(见Typhon)所生的九头蛇,身躯硕大无比,性情十分凶残,生有九个脑袋,其中八个头可以杀死,而第九个头,即中间直立的一个却是杀不死的。许德拉在阿耳哥利斯的勒那沼泽地里长大,常常爬到岸上,糟蹋庄稼,危害牲畜。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杀死这条九头蛇。 激战的时候赫尔克里斯每打碎她的一个脑袋,就会在原来的位置又长出一个,于是赫尔克里斯借助侄子伊俄拉俄斯的帮助,让伊俄拉俄斯手执火把,把附近的树林点着,然后用熊熊燃烧的树枝灼烧刚长出来的蛇头,不让它长大。由于中间那个头是无法杀死的,赫尔克里斯只好把它砍下埋在路边的一块巨石下。杀死许德拉后,赫尔克里斯把自己的箭浸泡在她的血液中,此后用这支剧毒的箭杀死了革律翁(见Geryon)。 有记载称许德拉长着狗的身体,她的气息中也含有剧毒,甚至只要吸一口气就足以致人于死地。 Imp(魔精) 德国传说中的一种体型很小的魔鬼,大约只有人的1/2到1/4高,有双翼,擅长偷袭,通常由法师呼出,充当信差或侦察员。在《暗黑破坏神2》资料片中有一种叫DemonImp的怪物,个头矮小,山羊腿,尾巴短而弯曲,体毛不多,穿一件深色背心,头发为白色或浅灰色,密密地从头部两侧垂下,远看酷似木偶。 英语里“Imp”也有“顽童”的意思。 Jinn(灵怪) 阿拉伯传说中的神怪,在人类被创造出来以前就存在于天地之间,据说是真主从黑色的无烟火焰中创造出来的。它们的身躯是透明的,体格庞大,由火焰或蒸汽构成,可以幻化为人或动物等不同的形体,可以隐身。灵怪分为善恶两种,善的长相英俊,恶的则面目丑陋。绝大多数灵怪都是善良的,但喜欢恶作剧,例如从屋顶上朝路人扔石头,诱骗漂亮的妇女,偷取食物等,不过你只要默念真主阿拉的名字就可以避免这些麻烦。正因为这些恶作剧,因此人们有时很难从行为上判断它的善恶(类似小魔女和Brownie,灵怪懂得以德报德,以眼还眼,如果你对它好,它会帮助你,如果你对它粗暴,可就得留点神了)。 灵怪可以到达较低的天堂,可以偷听到天使的预言,因此掌握有神奇的力量,例如催人入睡,在睡梦中将人传送到遥远的地方,向他展示各种奇迹后再把他送回床上。人类可以爱上灵怪,可以与灵怪结婚,生下的孩子具有穿墙而过的能力,懂得飞翔,而且衰老得很慢。 前面介绍的瓶中怪(BottleImp)也可以算作灵怪的一种,另外《柏德之门2》的一处地牢里有一个隐形的火焰巨人,也含有灵怪的影子。 Kelpie(水鬼) 苏格兰传说中的黑色水鬼,半马半牛形,头上长有两根尖尖的犄角。常会变幻为一匹美丽的白马,一旦有人骑上就会撒腿狂奔,直至将人摔入水中淹死,然后饱餐受害人的血肉。有时这种水鬼也会变幻成英俊小生的模样,不知情的年轻女子很容易受到它的诱惑而追求它,结果走入自掘的水墓,不过只要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这位“英俊小生”的头发总是湿漉漉的,中间还夹杂有水藻。 Keres(凯瑞斯) 希腊神话中的勾魂使者,当命运之神确定某人的死辰后,就会派出凯瑞斯去邀请将死的人。凯瑞斯常会飘浮在战场上空,穿着红色的长袍,长袍下是黑色的皮肤,他们的眼睛磷火般闪烁,牙齿白得吓人。当战场上有人战死后,凯瑞斯就会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冲下地面,从死者的伤口处吸食血液,然后将其带往冥界。 北欧神话中也有相应的女神瓦尔基里(Valkyr),她是奥丁的十二侍女之一,任务是将战死的勇士接引上天,战死者的魂灵上天后就由神赐予盛宴,天天快乐。 Kobold(家神,地精) 德国传说中的一种又老又丑的妖怪,个头很小,满脸皱纹,不知疲倦地为自己所居住的家庭作家务活。它们的要求并不多,只要你从餐桌上遗漏一些食物的屑粒给它们就可以了,如果你连屑粒都舍不得给,它们就会变得喜欢恶作剧。 Kobold在德国传说中的另一身份是“地精”,类似于侏儒(Gnome),居住在地下。这些地精在游戏中常以低等怪物的身份出现,配着皮甲、剑和盾。 Kraken(北海巨妖) “在深不可测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它已经沉睡了数个世纪,并将继续安枕在巨大的海虫身上/直到有一天海虫的火焰将海底温暖/人和天使都将目睹/它带着怒吼从海底升起,海面上的一切将毁于一旦。”——阿尔弗雷德大帝 北海巨妖是北欧神话中的巨大的海怪(有记载说它有15米长),平时伏于海底,偶尔会浮上水面,当它浮上水面的时候,有些水手会误把它的身体当作一座小岛,甚至会登上这座“小岛”,在上面安营扎寨,结果在它沉下去的时候葬身海底。北海巨妖有着巨大的触角,可以把巨舰抓入海底,因此有人认为它的原型实际上是挪威海附近的大王乌贼。正如北欧神话中的尘世巨蟒(见midgardSerpent),北海巨妖将在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浮出水面。 Kujata(库亚塔) 库亚塔是立在巴哈姆特(见Bahamut)身上的那只巨牛,有4000只眼睛、嘴巴、耳朵、鼻孔和蹄子,在它的背上是一座红宝石山,山上站着一位天使,地球就放在天使的肩膀上。据说从库亚塔的一只耳朵/眼睛走到另一只耳朵/眼睛要花上500年时间。 Ladon(拉冬) 欧律斯透斯国王交给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个任务之一是到金苹果圣园里去偷取金苹果,这棵金苹果树是大地女神盖亚从西海岸带来送给宙斯和赫拉的结婚礼物,夜神的四个女儿赫斯珀里得斯仙女被指派看守圣园,帮助她们看守的就是这条名叫拉冬的巨龙,它是百怪之父福耳库斯和大地之女刻托所生的百头巨龙,从不睡觉,走动时总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因为它的一百张嘴会发出一百种不同的声音。最后赫拉克勒斯借扛天巨人(见atlas)之手诱巨龙睡着,杀死巨龙并偷得了金苹果。 在关于阿耳戈英雄的希腊神话中,阿耳戈英雄的首领伊阿宋也是在战胜一条从不睡觉的巨龙后才拿到的金羊毛,这条巨龙毫无倦意地看守着圣林中的金羊毛,一见来人就会伸长脖子,发出一阵阵可怕而又尖利的吼叫。伊阿宋的爱人美狄亚以甜美的声音祈求睡神斯拉芙为她呼唤恶龙入睡,并请来伟大的地狱女神赐福给她,使这条巨龙昏昏欲睡。最后她用杜松树枝把魔液洒在巨龙的眼睛里,令它昏迷不醒,这才拿到了金羊毛。这条龙在某些记载中也被说成拉冬。 Lamassu(拉玛苏) 拉玛苏是亚述/巴比伦神话中的人首半狮半牛怪,保卫着亚述人的神庙和宫殿。它们有翅膀,可以飞翔,而且力量很大。与之相应的是舍杜(Shedu),也是人头牛身有翅膀的怪物,同拉玛苏一起保卫着亚述人的寺庙和宫殿。 Lamia(拉弥亚) 希腊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女怪,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下半身为蛇身。拉弥亚原本是利比亚一位美丽的女王,宙斯爱上她并赋予她任意消除或更换眼睛的魔力。宙斯之妻赫拉得知后十分嫉妒,杀死了拉弥亚的所有子女。痛苦疯狂的拉弥亚为了报仇,把所有她能找到的儿童都吃掉或者吸食他们的血。还有一些故事说,尽管拉弥亚的第一批子女被赫拉杀死,但她还有另一些被称为拉弥亚伊(Lamiae)的后代,这些后代是半人半蛇的吸血怪,四足,前足为爪,后足为蹄,被拉弥亚伊咬到的人只有用拉弥亚的吼声才能治愈。也有一些传说将拉弥亚伊当成半羊半马怪。 Leprachaun(鞋精灵) 爱尔兰传说中会做鞋的小精灵,他们通常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衣服外系着一条皮围裙,脚穿银色扣鞋,头戴红色帽子,尖尖的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这些鞋精灵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做鞋,但每次只做一只,从来不做完一双。他们同Brownie一样喜欢捉弄人类,反应很灵敏,可以很快地躲开人们的视线,如果你非常幸运能够抓到他的话,他就会把秘密财宝的藏匿处告诉你,在他们带你去挖宝的路上,你一定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否则稍一挪开他们就会消失无踪。 Leshy(莱西) 莱西是斯拉夫传说中的森林精灵,可以变形为很小的物体,躲藏在树叶下面。一般情况下他们总是保持人形,很容易辨认,因为他们的血液是蓝色的,因此皮肤也是蓝色的,而他们的眼睛则是绿色的,鼓出眼袋。更明显的标记是,他们的衣服总是反穿,鞋子也总是左右颠倒。 Leviathan(利维坦) “Leviathan”的字意为裂缝,在《圣经》中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通常被描述为鲸鱼、海豚或鳄鱼的形状。利维坦常与另一种怪物贝希摩斯(见Behemoth)联系在一起,关于利维坦的记载紧跟在《约伯记》中记载贝希摩斯的下一章,书中描述的利维坦实际上就是一条巨鳄,拥有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口鼻喷火,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在基督教中利维坦成为恶魔的代名词,并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嫉妒”。 在《旧约圣经》的外典“以色列书”第六章中曾经记载,上帝在创造天地的第五天创造了山和海,第六天用粘土创造了利维坦和贝希摩斯,当世界末日降临的时候,利维坦、贝希摩斯和栖枝(见Ziz)将一起成为圣洁者的食物。伊诺克的预言书上说:“两个怪物将在那一天被分开,雌的被称为利维坦,它居住在喷泉的深渊之中;雄的被称为贝希摩斯,它占据了整个丹代恩沙漠。” 在迦南文化中也有利维坦的原型——一条名叫洛唐“Lotan”的七头蛇,最后被巴力(Baal)所杀,这位巴力就是《暗黑破坏神2》里的那个魔头,他在闪族人的传说中是伟大的丰饶之神和自然之神,在希伯来人眼里则是邪神。 Lich(玄尸) “Lich”在古英语中是“尸体”的意思,专指那些死而复生的邪恶法师或被妖魔附体的苦行僧,这些法师生前常常独自一人在地下城里研究法术,死而复生后便成为玄尸,栖息在阴暗的地下城中。游戏里玄尸属于高级不死怪,擅长火系魔法,弱点与吸血鬼相似。 Lilith(莉丽丝) 犹太传说中的夜魔,字意为“属于黑夜的”。据说她是与亚当同时被创造出来的第一位女子,因无视神灵而受到处罚,最终跳红海而死,在她死后天神才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莉丽丝死后成为永不衰老的女魔,拥有美丽的容颜、乌黑的长发和一条蛇尾。这位“夜之魔女”的形象在几经传说后变成了一个吸血的女鬼。 manticore(曼提柯尔) “它的喉咙上伸出巨大的牙齿……尾巴好似蝎子一般。它会用甜美的歌声把你引诱,抓住你然后将你吞噬。” 这段关于人头狮身蝎尾怪曼提柯尔的记述来自巴特洛迈乌斯·安戈里克斯著的《物之属性》(DeProprietatibusrerum),其中详细描述了曼提柯尔的可怕特征,据说它拥有红色的狮身,人面、人耳和蓝色的眼睛,上下颚各有三排利齿,尾端像蝎子一样长有致命的毒刺,这些毒刺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射出去。曼提柯尔的行动非常敏捷,可以作强有力的跳跃,常出没于印度丛林中,觅食人类。另外,曼提柯尔还有用声音引诱敌人的本领,它的喉咙可以发出笛子和喇叭的声音。 “manticore”源自古波斯人的“martikhoras”一词,意思是“食人者”,古伊朗语的“martiyakhv”也有着同样的意思,因此,关于曼提柯尔的最早记述应该来自古代的波斯,公元前5世纪时期的希腊医师塞特西亚斯曾经收录过一段古波斯人对曼提柯尔的记载,此后许多希腊和罗马的科学家,如亚里斯多德和普林尼等都作过相同的描述。 到了公元2世纪,人们普遍认为曼提柯尔的原型实际上就是印度虎,由于当地人对印度虎十分恐惧,因此夸大了它的模样,而以后的一些外来者在理解古印度人的曼提柯尔雕像时也产生了一些误解。 中世纪时期,曼提柯尔成为希伯莱先知耶利米(公元前7世纪和6世纪)的标志,因为相传曼提柯尔居住在地球深处,而耶利米也曾被丢入深渊。与此同时,曼提柯尔又逐渐演变为暴政、轻蔑、嫉妒的象征,最后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邪恶的怪物。直至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的许多农民依然把曼提柯尔视为不祥之物。 13世纪有一本名为《亚历山大国王》(Kyngalisaunder)的记述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丰功伟绩的书,书中称亚历山大大帝曾牺牲三万多士兵,这些士兵被蝰蛇、狮子、熊、龙、独角兽和曼提柯尔吞噬,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曼提柯尔的真实性如同对于龙、独角兽一样毫不怀疑。 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圣安东尼的诱惑》中也曾提到这种怪兽:“绛红的皮肤有珍珠的光泽,混杂着黄沙般闪烁的光亮……我的爪像钻子,我的齿像锯子,我的尾巴像标枪不停地投掷,打在我的前后左右。” mermaid(美人鱼) 7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神话中有一位水神ea(希腊人称之为Oannes),他拥有人的身体和鱼的下身,这是最早有记载的鱼人。 此后的传说中,鱼人大多以女性的形象出现,被称为mermaid,她们生活在海洋之中,上身和头部是美丽的少女,下身为鱼的尾巴。 大家比较熟悉的美人鱼包括前不久头部被窃的丹麦美人鱼和华沙美人鱼。丹麦美人鱼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朗厄里尼港湾海滨公园里,她坐在一块石头上,凝望着身下的大海,神情忧郁而又充满向往。这座铜像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塑造的,童话讲述了一位向往人间生活的美人鱼,不惜用自己的舌头向巫婆换来一剂药,以脱去鱼尾获得一双敏捷的腿。她爱上一位王子,但这位王子最后却决定同邻国的公主结婚,美人鱼很伤心,但她又无法回到原先无忧无虑的海里生活。这时有人告诉她,只要在王子结婚的那天早上用匕首刺进王子的胸膛,让他的热血流到自己的脚上就可以使自己的双腿重新变回鱼尾,美人鱼不愿伤害王子,最终投入海中化为了泡沫。 华沙美人鱼位于波兰首都华沙的维斯瓦河畔,左手紧握盾牌,右手高举利剑,眉宇间洋溢着英雄气概。华沙美人鱼的故事与丹麦美人鱼完全不同,相传她是很久以前一位被侵略者追赶而英勇投河的18岁少女,投河后化为美人鱼,多年以后当侵略者再次入侵波兰的时候,这条美人鱼拿起武器,手持盾牌,挥舞利剑,击败侵略者,而自己也在战斗中死去。 其实美人鱼的传说在世界各地都有记载,西南太平洋群岛上的美拉尼西亚人也有类似的神话传说,他们的美人鱼名为“阿达拉”(adaro),上半身为人形,下半身为鱼形,居住在太阳里,经由彩虹来到地球,平时隐匿于海上的龙卷风之中。不同于其它美人鱼的是,阿达拉在美拉尼西亚人眼里是一种危险的生物,他们会用飞鱼袭击人类,使他们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男性人鱼被称为“merman”,希腊神话中的男性人鱼是指特里登(Triton),他们是海神波塞冬和海之女神安菲特律特的儿子,这些男性人鱼随身带着一个海螺,他们的海螺可以唤起或平息海上的风暴。关于特里登的故事最早见于利比亚传说,相传他们与海神涅柔斯和普罗特斯一样拥有预言的能力,失去神的身份后成为海洋里的生物。 midgardSerpent(尘世巨蟒) 尘世巨蟒也被称为约尔曼冈德(Jormangund),是北欧神话中的怪物,破坏及灾难之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尔伯达所生的三个儿子中的第二个,第一个是巨狼芬里尔(见Fenrir),第三个是死亡女神和冥界女王赫尔。这条尘世巨蟒环绕着整个北欧世界,嘴衔着尾巴,头尾相接,象征永恒。在古挪威人的想象中,凡人居住的尘世位于整个宇宙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城堡,而尘世巨蟒就盘绕在这座城堡的周围,在神的劫难(Ragnorok)到来的时候,它将激起可怕的波涛。 这条巨蟒在北欧神话中是作为反面角色出场的,雷神托尔曾经有两次想杀死它,以帮助那些遇难的水手和渔夫。在神的劫难(Ragnorok)一战中,这条尘世巨蟒从大洋里咆哮而出,加入巨人之间的战斗,雷神托尔迎上前去,在经过一番激战后杀死了它,而托尔自己也被尘世巨蟒的毒液所杀。 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文化中都有这种头尾相连的蛇的形象,例如沃洛波罗斯(Ouroboros),“Ouroboros”的意思就是“咬着自己尾巴的蛇”,它头尾相衔,雌雄同体,盘绕着整个世界,象征“一切”、“完美”、“轮回”和“阴阳”,代表着自然界周而复始的现象,既是开始,也是结束,因此也有人把它视为罗马神话里的双面神坚那斯的标志,因为坚那斯掌管着事情的始末。 丹尼斯·郝楼维曾经把沃洛波罗斯同冥身布鲁托的手下提穆厄斯相提并论:“它没有眼睛,也不需要眼睛,因为它的面前空无一物。在它的四周没有物体也没有声音,时间对它来说是停止的。它不需要消化系统,因为它既不生产也不消耗,所有行动都因它而起,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影响到它。”有趣的是,19世纪的德国化学家克库勒就是因为在梦中梦见首尾相衔的蛇才发现了苯环。 mimic(食人箱) 只存在于游戏中的一种怪物,常伪装成宝箱的形状,躲在里面伺机攻击那些贪心的冒险者,用咒语可以使其现身。最近的“案例”发生在《柏德之门2》第二章的一个山洞里,杀死这只食人箱后,魔法师Jermien会用它的血激活他所创造的石人(见Golem) minotaur(弥诺陶洛斯) 克里特岛上的半人半牛怪,克里特岛国王弥诺斯(宙斯和欧罗巴之子,死后成为地府的三个法官之一)之妻帕西法厄与波塞冬派来的牛的产物,拥有人的身体和牛的头,弥诺斯在克里特岛为它修建了一个迷宫。由于弥诺斯的儿子安德洛革俄斯在阿提喀被人阴谋杀害,弥诺斯起兵为儿子报仇,给那里的居民造成很大的灾难,为了平息弥诺斯的愤恨,解除雅典的灾难,雅典人向弥诺斯求和,答应每九年送七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作为进贡,弥诺斯接到童男童女后,将他们关进半人半牛怪弥诺陶洛斯居住的克里特迷宫里,由弥诺陶洛斯把他们杀死。在第三次进贡的时候,年轻的忒修斯带着抽中签的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在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用一个线团破解了迷宫,又用她交给自己的一把利剑斩杀了弥诺陶洛斯。 mummy(木乃伊) 古代埃及人相信在3000年以后死者的肉体和灵魂将重新结合并获得新生(见Ba),因此他们采用各种原始的防腐技术(如涂抹香油,浑身缠绕绷带)制作木乃伊以保存人的尸体。据说这些木乃伊都带有诅咒,打开的话会触动诅咒,降下灾祸。 Nereid(涅瑞伊得斯) 代表水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另一个代表水元素的精灵是乌狄妮(见Undine),在希腊语中“Nereid”是“湿的”的意思。希腊神话里五十位海之女神的统称,她们都是海神涅柔斯的女儿,母亲是山林女神多瑞丝。这些海之女神拥有美丽的金发,住在父亲的水底宫殿中,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平日纺纱织布或骑着海豚出游,喜欢在海面上嬉闹。 Nymph(宁芙) 希腊语“Nymph”的意思是“新妇”,泛指山林水泉的女神,在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她们的恋爱故事,多以美丽女子的形象出现,有时会化身为树、水和山等自然之物。希腊神话里的宁芙女神与《楚辞》的《山鬼》一篇中所描写的“山鬼”很相像:“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旂。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Ogre(兽人) 民间传说中的食人巨妖,性情凶残,曾出现在童话《穿长靴的猫》中。“Ogre”这个单词可能源自拉丁语的“Orcus”,意思是“地狱之神”,女兽人被称为“Ogress”。游戏里的兽人大多长着牛头或马头以及人的身体。 Oni(恶鬼) 日本神话里的恶鬼。虽然不属于西方神话的范畴,但因为Bungie公司即将发布的一部动作游戏的名字就是“Oni”,因此在这里做一下介绍。日本神话里有许多不同的恶鬼(Oni),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地狱恶鬼,这些恶鬼通常为绿色或红色,长着牛头或马头,人的身体(类似中国传说中的牛头马面)。它们抓住有罪的人后会把他装入死神那辆熊熊燃烧的战车之中。还有一种饿鬼流传也很广,这种饿鬼肚子向外鼓出,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形状,总是又饿又渴。恶鬼是疾病和灾祸的起源。 Orc(半兽人) 人形,外表丑陋,性情残暴,拥有很强的攻击力,在游戏中有时会与兽人(见Ogre)混用,《魔戒之王》的作者托尔金曾将半兽人与小妖精(见Goblin)混用。 Orthus(奥特休斯): 伽狄拉海湾厄里茨阿岛上替革律翁(见Geryon)看管红牛群的双头犬,厄喀德那(见echinda)和堤丰(见Typhon)的后代,地狱恶犬刻耳柏洛斯(见cerberus)的兄弟,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一棒打死。 Pegasus(珀伽索斯) 宙斯之子珀尔修斯割下蛇发女妖美杜莎(见Gorgonmedusa)的头颅后,从她的躯体里跳出双翼飞马珀伽索斯和巨人克律萨俄耳,他们都是波塞冬的后代。相传这匹飞马在赫利孔山上踏过时踩出了希波克里尼灵感泉,诗人饮之可获灵感,因此这匹飞马也被视为文艺、科学女神缪斯的标志。 Peryton(佩利冬): 生长于亚特兰蒂斯(大西洋岛屿,位于直布罗陀西部,据柏拉图记载该岛在一场地震中沉入海底)上的一种半鹿半鸟怪,拥有鹿的头和腿,鸟的羽毛、翅膀和后半身。佩利冬在阳光中投下的并不是半鹿半鸟的影子,而是人形的影子,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客死他乡的旅人变化而成的一种精灵。据说佩利冬是人类的敌人,罗马的毁灭就是由它们造成的。 Phoenix(不死鸟) 这是罗马诗人奥维德对不死鸟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来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不死鸟并非靠花草果实维生,而是以乳香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会落在棕榈树顶端的橡木枝上为自己搭建一个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当它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会悄然死去,此时从它的身体里将飞出一只新的不死鸟,同样拥有五百年的生命。等这只不死鸟长大到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会把父母的巢从树上升起,衔往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城,放在太阳庙里。这个巢是它的摇篮,同时也是它父母的坟墓。” 正如奥维德所说,不死鸟的记载源自亚述人,不过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例如中国的凤凰、日本的Ho-oo、俄罗斯的火鸟(Firebird)、埃及的太阳鸟(Benu)、美洲的叶尔(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这些鸟都有死而复生的特点(寿命分别为500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的作者赫西奥德,最早详细描述不死鸟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底特斯,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黄色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 到了公元四世纪以后,不死鸟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传说寿限将至的成年不死鸟会在巢里自焚,三天后将重新升起,像基督一样复活,此时的“不死鸟”已经拥有了“永生”和“死而复生”的象征含义。罗马科学家普林尼在写给罗马参议员马尼利亚斯的一份材料中曾经提到不死鸟的再生,他说死去的不死鸟的骨头里会生出一只小蠕虫,这只虫最终成长为新的不死鸟。 有人认为不死鸟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爱干净的鸟类,它们为了杀死身上的寄生虫,将翅膀放在火堆的烟上熏,见者误以为它们是从火里诞生的。 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鸟(Benu)与不死鸟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学者认为关于不死鸟的种种神话传说实际上是对埃及太阳鸟神话的改编,古埃及人将太阳鸟视为太阳神拉(Ra)的象征,埃及语中的“Benu”意思是“紫鹭”和“棕榈树”,在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庙中有这种太阳鸟的标志。由于会死而复生,因此它们也常常被视为埃及之王、冥神奥西里斯的象征(见ammut)。 阿拉伯传说中的安卡(anka)也和不死鸟一样会在寿限将至时自焚并获得新生,它们的寿命约为1700年。安卡的体型巨大,足以载动一头大象,最初被认为是神的完美的创造物,但在后来的传说中却成为一种邪恶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时甚至会掠走儿童,于是犹太教徒们大肆猎杀安卡,使这种巨鸟最终灭绝。 Pixie(匹克希) 出现在英国西南部的萨默塞特、代翁和康沃尔等几个郡的传说中的爱恶作剧的小精灵,亦作“Pixy”。这些小精灵比人的手掌大不了多少(不过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大小),人形,红发绿眼,上翘的鼻子,嘴角上总是挂着一副淘气的笑容。它们通常穿着紧身的绿衣,最喜欢的恶作剧是使人迷路,不过你只要把外套反过来穿就可以躲过它们的捣乱。当地人为了取悦这些小精灵,通常会在晚上留一桶水在门口,给匹克希用于冲洗它们的婴儿,或者留些牛奶给小匹克希喝,或者把壁炉打扫干净,给它们一个跳舞的地方。传说中当另一群精灵小魔女(见Faerie)落户英格兰的时候,它们是第一个出来表示欢迎的,但双方最终还是爆发了一场精灵大战。 Puck(迫克) 类似Pixie的小精灵,居住在英格兰南部几个郡的乡村里,与Pixie不同的是,它们与另一群精灵小魔女(见Faerie)的关系很好。它们也喜欢跟人类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对于那些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则更是会尽情地捉弄他们,据说它们喜欢跟随风笛的节奏翩翩起舞。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也有一个迫克(又名好人儿罗宾),不过那个迫克实际上是个淘气鬼(见Hobgoblin)。 QuestingBeast(寻水兽) 蛇头豹肚狮臀的怪物,混乱和**的标志。长着野兔的爪子(或说鹿的蹄子),奔跑速度很快,到处寻找水源,以暂时平息永远无法消除的口渴的感觉。它在奔跑的时候,腹部会发出四十只猎犬的叫声。这一怪兽在马洛里的书中曾多次出现。 Redcap(红帽子) 小妖精(见Goblin)的一种,矮小而结实,容貌似老人,有着长长的白须和一双恶狠狠的红眼睛,双手是锋利的鹰爪,用于杀害人类,头上戴着一顶用受害者的鲜血染成的红帽子,脚上穿着一双铁靴,奔跑速度很快。通常居住在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处的城堡和了望塔里,有时也会搬迁到无人察觉的地方。对付它们的方法与对付其它小妖精一样,只要念诵圣语就可以将它们赶走。 Roc(巨鹏) “人们目前所知道的一切长羽毛的飞禽,从巨大的卢奇(Rucke)到小巧的鹪鹩,从森林、田野、河畔到池塘,所有有巢的、脚趾分叉的,包括大雷克(GrandRake),都友好地飞了过来。”——迈克尔·德雷顿 这首写于十六世纪的诗歌表明当时的人们相信确有巨鹏(Rucke)存在存在。事实上,世界各地都有关于巨鹏的传说,这些巨鹏的体积相当大,可以载动大象、骆驼或成群的孩子,例如古波斯的斯摩奇(Simurgh,大地、海洋和天空的结合体,住在知识之树的树顶,曾亲眼目睹世界的三次大毁灭)、希伯莱的巴尤克尼(BarJuchne,犹太法典中曾经提到,它的蛋从巢中滚落,砸死300多棵树,淹没600多个村庄)、印度的金刚大鹏(Garuda,亦作“揭路荼”或“迦楼罗”,印度神话中鹰头人身的金翅鸟,印度尼西亚的国徽图案)和美洲的雷鸟(Thunderbird,以巨鸟形象出现的雷、闪电和雨的精灵),都有着相似的特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出现在《一千零一夜》和《马可·波罗游记》之中,《一千零一夜》里有四个关于巨鹏的故事,辛巴德曾经对它作过描述:“它们拥有巨大的身躯和宽阔的翅膀,如果它们完全展开翅膀,足以将日月遮蔽。”辛巴德最初见到巨鹏蛋的时候,误把它当作巨大的圆顶建筑。这些巨鹏十分疼爱自己的幼子,《一千零一夜》的两个故事都曾提到因船员杀死巨鹏的幼鸟而被巨鹏丢下的石头砸沉所在船只的经历。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记述的巨鹏“展开翅膀有16米长,羽毛约8米长,纯白色,蛋的周长有50多米”,马达加斯加的特使曾经向中国皇帝敬献过一根巨鹏的羽毛。实际上,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巨鹏,而是象鸟(又称隆鸟,一种不会飞的白色巨鸟),马达加斯加是象鸟的故乡,这种鸟在16世纪就已经绝迹。 在追溯巨鹏的起源的时候,有学者认为这种会丢下石块的巨鹏是土著人对流星雨的解释。 Salamander(沙罗曼蛇) 代表火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形似蜥蜴,身上有五彩的斑点,散发火焰,产于高温的火山口之中。拜恩文乌托·塞里尼曾经有一段关于这种火蜥蜴的叙述:“当时我才五岁,那天父亲正在一间屋里冲洗房间,这间屋里有一堆燃烧的橡木,父亲在火堆中看到了一只类似蜥蜴的小动物,据说这种动物即便在最热的地方也能存活下去。父亲立刻把我和妹妹叫过去,指给我们看。突然,父亲打了我一记耳光,我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父亲把我搂在怀里,安慰我说:‘亲爱的孩子,我打你并非因为你犯了什么错误,而是为了让你记住你在火里看到的这个小动物,它就是沙罗曼蛇,据我所知,以前从未有人见过它的模样。’” “Salamander”一词源自希腊语“Salambe”,意思是“壁炉”。亚里斯多得和普林尼都曾对这种火蜥蜴作过描述,据他们介绍,沙罗曼蛇的身体非常冷,不但不怕火,还可以灭火,而且懂得用火去攻击来犯者。沙罗曼蛇的体液中含有剧毒,人如果食用了沙罗曼蛇爬过的果实会立即中毒身亡。据说沙罗曼蛇在冬天的时候会躲入中空的树干或岩洞中冬眠,冬眠时全身盘卷起来,保持蛰伏的状态,直到在体内储满足够的燃料后才会苏醒过来。 实际上,沙罗曼蛇之所以不怕火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在被激怒的时候会从身体的毛孔里分泌出一种粘液,这种粘液有隔火隔热的功能,可以暂时保护身体不受高温的伤害。马可·波罗曾经在游记中记载了在中国看到的石棉矿,西方人不相信中国出产石棉,认为是用沙罗曼蛇的茧抽丝后编织而成的。十六世纪的炼金士认为把铅炼成金需要很高的温度,如果能达到那个温度的话,就可以看见这种火精灵在火焰中飞舞。 “Salamander”的另一个意思是“蝾螈”,这是一种像蜥蜴的小型两栖动物,皮肤无鳞而多孔。有趣的是,在美语中,“Salamander”还有“耐火保险箱”的意思。 Scylla(斯库拉) 希腊神话中吞吃水手的女海妖,有六个头十二只手,腰间缠绕着一条由许多恶狗围成的腰环,守护着墨西拿海峡的一侧。斯库拉原先是个美丽的山林女神(见Nymph),女巫喀耳刻(曾将奥德修斯的手下变成猪的女巫)嫉妒她的美貌,于是乘斯库拉洗澡的时候把可怕的魔蛇放入海水之中,使之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 现实中的斯库拉是位于墨西拿海峡(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间的海峡)一侧的一块危险的巨岩,它的对面是著名的卡律布狄斯大漩涡,希腊神话中关于斯库拉、卡律布狄斯和塞壬的传说很可能就是得灵感于墨西拿海峡的礁石、激流与漩涡。另外,在英语的习惯用语中有“BetweenScyllaandcharybdis”的说法,前有斯库拉巨岩,后有卡律布狄斯漩涡,翻译过来就是“进退两难”的意思。 Selkie(塞尔克) 传说居住于苏格兰奥克尼郡和舍尔特兰岛附近海域中的海豹人,又被称为“Silkie”或“Selchie”,外形与常人并无二致,但体外却长着一层光滑的海豹皮,使他们可以在水中自在地游泳。当塞尔克上岸的时候,会褪下自己的海豹皮藏起来,如果幸运的你在岸边发现了塞尔克少女的海豹皮的话,一定记住把它藏在其它地方,找不到海豹皮的塞尔克少女会主动嫁给你(与中国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仿),不过如果她今后又找回自己的皮肤的话,会立刻返回大海。据说那些天生有蹼的婴儿有着塞尔克人的血统。 Siren(塞壬) 希腊神话中女人面孔鸟身的海妖,拥有美丽的歌喉,常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她们是河神埃克罗厄斯的女儿(包括Teles、Raidne、molpe、Thelxiope、Parthenope、Lecosia、Ligia和aglaophonus),是从他的血液中诞生的。因与缪斯比赛音乐落败而被缪斯拔去翅膀,令她们无法飞翔,缪斯用塞壬美丽的翅膀为自己编扎了一顶王冠,作为胜利的标志。失去翅膀后的塞壬只好在海岸线附近游弋,有时会变幻为美人鱼,用自己的音乐天赋吸引过往的水手。她们居住的小岛就在墨西拿海峡附近,另一位海妖斯库拉(见Scylla)和卡律布狄斯也在那里,因此那一带堆满了受害者的白骨。英雄奥德修斯率领船队经过墨西拿海峡的时候,事先已经得知塞壬的致命的诱惑,于是命令水手用蜡封住各自的耳朵,并将自己绑在船的桅杆上,方才安然渡过。阿波罗之子、善弹竖琴的俄耳甫斯也曾顺利地通过塞壬居住的地方,他用自己的竖琴声压倒了塞壬的歌声。在其它一些希腊人的传说中,塞壬是珀尔塞福涅(得墨忒耳和宙斯的女儿)的同伴,珀尔塞福涅被冥神哈得斯劫持娶作冥后,后被其母所救,从此每年在人间过六个月,在地狱过六个月。塞壬由于未能阻止冥神哈得斯而被罚为亡魂的护送者。 Skeleton(骷髅) 不死怪的一种,生前多为普通士兵,攻击力很强,行动敏捷但没有智慧。可参阅Dullahan。 Sleipnir(斯雷普尼亚) 北欧神话里众神之父奥丁的灰色战马,有八条腿,跑得比风还快,可以在空中、地上和地狱里任意驰骋。一旦哪里有战争,奥丁就会戴上鹰盔,骑上这匹八条腿的灰色宝马出战。 Slime(粘怪) 角色扮演游戏里的低级怪物,状同烂泥。 Sphinx(斯芬克司) “斯芬克司之谜使我们顺从自然。当迷雾逝去之后,我们会更加注意目前的需要。”——索福克尔斯 斯芬克司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司——人面狮身的androsphinx,羊头狮身的criosphinx(阿曼的圣物),鹰头狮身的Hierocosphonx。亚述人和波斯人则把斯芬克司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到了希腊神话里,斯芬克司却变成了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Sphinx”源自希腊语“Sphiggein”,意思是“拉紧”,因为希腊人把斯芬克司想象成一个会扼人致死的怪物。传说天后赫拉派斯芬克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俄狄浦斯猜中了正确答案,谜底是“人”。斯芬克司羞愧万分,跳崖而死(一说为被俄狄浦斯所杀)。据阿波罗多洛斯记载,斯芬克司是厄喀德那同她的儿子双头犬奥特休斯所生。斯芬克司的人面象征着智慧和知识。 StymphalianBirds(斯廷法罗斯湖怪鸟) 希腊神话中栖息在阿耳亚斯廷法罗斯湖畔的一种怪鸟,是“死亡”和“毁灭”的象征。它们有着铁翼、铁嘴和铁爪,坚硬的铁嘴甚至能将青铜盾啄破,抖落的羽毛会像箭一样飞射出去。赫拉克勒斯的第六件任务就是赶走这些怪鸟,他用雅典娜交给他的两面大铜钹惊起怪鸟,并用手中的弓箭将其射落,仓皇逃走的怪鸟飞越大海,一直飞到阿瑞蒂亚岛。还有一些记载将斯廷法罗斯湖怪鸟视为食人鸟。 Succubus(梦魔) 在男子睡觉的时候降临并与之交媾的女妖,源自中世纪的传说,一般形象为有翼有尾的妖艳女子,会吸取男人的精气。《暗黑破坏神》一代和《暗黑破坏神2》资料片的怪物中都有这种女妖,特点是穿得很少(比基尼+高筒靴),外加一双蝙蝠的翅膀。 男性梦魔被称为“Incubus”,是指在女子睡觉的时候降临并与之交媾的男妖,一般形象为美男子,会吸取女人的精气。 Sylph(西尔芙) 代表气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形象为一轻盈少女,身体为半透明,有薄翼。希腊语“Sylpha”是“蝴蝶”的意思。 Titan(提坦巨人) 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与天神乌拉诺斯所生的巨人族,生于诸神之前,宙斯掌权后将提坦巨人统统打入塔尔塔罗斯地狱监禁起来。造人窃火的普罗米修斯就是古老的提坦巨人的一员。参见巨人(Giant) Troll(洞穴巨人) 北欧神话中一种智力低下的食人巨人,相貌丑陋而邪恶,住在洞穴里,保卫着地下的财宝,遇见阳光即会变成石头。在神的劫难(Ragnorok)中它们曾代表巨人出战,后来逐渐演变为类似矮人(dwarf)的怪物,依旧住在地下,但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大强壮,也不像以前那样残暴,不过仍然喜欢偷窃儿童或女人,而且在智力方面比它们的先辈略高一筹。 角色扮演游戏里的洞穴巨人也是可怕的食肉动物,很难杀死,在被击倒后会重新复活,必须用火或毒继续攻击它的尸体,才能彻底将其消灭。 Tuathadedanann(丹努之子) 爱尔兰语,意思是“女神丹努的孩子”。“丹努之子”在小魔女(见Faerie)种族里是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很多人都认为这些没有年龄、英俊漂亮的小精灵是所有小魔女的老祖宗),拥有完整的社会体系,有君主,有百姓,懂得使用魔法。相传这些小精灵曾带着四样魔法器件飞往爱尔兰——命运之石(LiaFail)、战神(Lug)之矛,努阿杜(Nuadu)之剑和善神达戈达(Dagda)那口永不耗尽的大锅,它们赶走弗尔伯格(Firbolg,义为“沼泽地里的人们”,侵入爱尔兰的种族之一,来自欧洲大陆),击败弗摩利安(侵入爱尔兰的一支野蛮人种族,后被“丹努之子”击败并赶入海中),许多世纪之后“丹努之子”又被米勒希安(milesians)击败并驱逐至它们来世的王国“TirnanOg”。 Typhon(堤丰) 比山还高的喷火巨人,长着一百个蛇头,浑身覆有羽毛并生有一对翅膀,与妻子厄喀德那生下了许多可怕的野兽,如地狱恶犬刻耳柏洛斯、九头蛇许德拉、鹰身女妖哈耳皮埃、狮头羊身怪凯米拉、啄食普罗米修斯的秃鹫半狮半鹫怪格雷芬、双头犬奥特休斯和尼密阿巨狮。 Ukobach(乌科巴克) 全身缠绕火焰的人形怪,头大得出奇,身后有一条细小的牛尾,任务是不断地将燃烧物送入地狱,以免地狱之火熄灭。 Undine(乌狄妮) 代表水元素的精灵(见elemental),另一个代表水元素的精灵是涅瑞伊得斯(见Nereid)。传说乌狄妮非常美丽,长发上沾着水滴的美姿常令男子神魂颠倒,能通过与凡人结婚并为他生育小孩而获得灵魂。她们非常注重感情,会因嫉妒而杀死情敌或自杀。 Unicorn(独角兽) 最早提到独角兽的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医生凯特西亚斯作于公元前389年的一篇手稿,据他说这是一种与马差不多大小的野兽,身体为纯白色,头部为暗红色,眼睛为深蓝色,头顶有一犄角,长约一英尺半。罗马科学家普林尼曾对它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说这是一种“非常暴躁凶残的野兽,体似马,头似鹿,足似象,尾似野猪,吼声低沉有力,额头上的犄角为黑色,大约两尺来长。” 独角兽生性喜爱洁净,对纯洁的人或物有特殊的好感,捕捉独角兽的唯一办法是让一位年轻的处*女走到独角兽身边,此时独角兽会温顺地躺在她脚下,将头部枕在她的膝盖上入睡。据说独角兽头上的那只角(alicorn)具有神奇的治疗功能,在凯特西亚斯的手稿中曾经记载说,把那只角磨成的粉和药水调配在一起可以防止许多疾病,将角挖空用来盛酒的话可以去除酒里的毒。 到了中世纪的时候,独角兽成为“权利”、“高贵”和“纯洁”的象征,它的角象征着“精神之箭”、“上帝之剑”、“阳光”和“神的启示”。在圣经故事中曾提到独角兽因未被带上诺亚方舟而淹死在汪洋大海之中,从此灭绝了踪迹。相传独角兽的角一次可以刺死一头大象,在《一千零一夜》辛巴达的第二次航行中有相关记载。独角兽的唯一敌人是狮子,在十六世纪的一段诗中记述了独角兽与狮子的一次决斗,独角兽的角刺入树干拔不出来,结果被狮子咬死。到了十八世纪初,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英格兰的豹和狮子与苏格兰的独角兽同成为大不列颠帝国皇家军队的徽章形像。现代故事常把独角兽简单地描写为长有独角的白马。 许多人认为独角兽的原型实际上是独角鲸和印度的独角犀,经过旅行者的夸大其词而演变为独角兽,据说曾有人把独角鲸前额上那根突出的触角当作独角兽的角出售。中国神话和日本神话中的麒麟也可视为东方的独角兽。 Vampire(吸血鬼) 吸血鬼是一种附体的鬼魂,眉毛蓬乱,手掌长毛,以坟墓和棺材为家,畏惧日光,常在夜间从坟墓里爬出来吸食活人的血,以延续自己的生命。吸血鬼通常不是用牙齿咬受害者,而是通过皮肤的毛孔吸血,被吸血鬼残害的人死后也会变成吸血鬼。从“吸血”而非“咬血”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知道,那种长着一对尖齿的吸血鬼实际上是作家杜撰出来的形象。对付吸血鬼可以用阳光、圣水、圣体或十字架,将木桩钉入它的心脏可以让它永远无法复活,吸血鬼害怕大蒜的说法则来自罗马尼亚。 最早关于吸血鬼的记载是在伊朗发现的一个史前陶罐,陶罐上画着一名男人与一个想吸他血的魔鬼搏斗的场景。此后犹太传说中的夜魔莉丽丝(见Lilith)也是一个吸血女鬼的形象,喜欢吸食儿童的血。北欧传说中有吸血僵尸的说法,南美传说中也有一个名为阿兹曼(azeman)的吸血女鬼,白天为女人的形状,夜晚会变为蝙蝠或其它动物。当地人有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可以防止她的骚扰,因为阿兹曼对于数数有着天生的爱好,如果把种子撒在地板上或在家门口挂一把扫帚的话,她就会停下来数这些种子,或是呆在门口数扫帚的穗数。其实这些传说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吸血鬼,真正的吸血鬼同基督的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785年,查理曼大帝颁布法令,迫使萨克森人改信基督教,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根据这道法令,凡是把异教信仰同圣餐里的面包和葡萄酒视为耶稣的身体和血的想法混为一谈的萨克森人一律处死,相传吸血鬼的起源就与耶稣以及圣母玛利亚的血有关。到了十一世纪,人们对圣血更为迷信,一些巫师开出的治疗百病和延缓衰老的药方竟然是喝处*女的血,直至文艺复兴时期,关于吸血鬼的迷信愈演愈烈。 我们现在见到的吸血鬼形象实际上是以英国作家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吸血鬼达寇拉》为原型的,其中的达寇拉公爵成为现代吸血鬼的原型。吸血鬼在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当数1992年的《惊情四百年》,这部电影就是根据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吸血鬼达寇拉》改编而成的,从下面这段剧情中大家可以了解到现代吸血鬼的起源:公元1462年,君土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达寇拉公爵受命征讨土耳其军。不料在他获胜之时,谣言四起,传闻他的军队在前线被打败,他本人也被敌军杀死。达寇拉公爵的妻子莉莎悲痛欲绝,投河自杀,班师回国的达寇拉公爵看到妻子的尸体后痛苦万分,他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后却得到这样的结局。于是他用长矛刺穿十字架上的耶稣,鲜血四流,从此他便投向魔鬼,以鲜血为生命,成为一个不死的吸血僵尸。 欧美游戏中也有许多关于吸血鬼的作品,仅2000年就发布过《狩魔猎人3:神之血》、《吸血鬼:千年潜藏》和《吸血鬼达寇拉》等多部以吸血鬼为主题的游戏,在《柏德之门2》等游戏里,吸血鬼是一种高级怪物,会控制角色的行动,耗尽角色的等级。值得一提的是,Sierra公司的《狩魔猎人》系列一直以西方传说中的神秘文化为卖点,如巫毒教、狼人和吸血鬼,在《狩魔猎人3:神之血》里还出现有独角兽的形象。 Werewolf(狼人) “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 近半个世纪以来,狼人无疑已经成为西方神秘文化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种怪物平时从外表看与常人并无不同,但一到月圆之夜就会变身为狼。其实,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里都有关于人变为野兽的神话传说,中国有狐妖,非洲有狮人,秘鲁有豹人,印度有虎妖,这些野兽在当地人眼里都是令人生畏的;而欧洲人对于狼有着特别的恐惧,这种恐惧起源于北欧和东南欧的一些民间传说,在这些地方,狼被视为致命的野兽,尤其对于穷人来说。 “Werewolf”是古萨克森语“wer”(义为“人”)和“wolf”(义为“狼”)的结合词,之所以把“人”放在前面,把“狼”放在后面,是因为狼人的变形过程是由人至狼,而在《柏德之门2》里有一种怪物则正好相反,它们的变形过程是由狼至人,因此被称为“Wolfwere”。 希腊神话中的狼人被称为“Lycanthrope”,其中“Lykos”是“狼”的意思,“anthropos”是“人”的意思。相传莱卡翁(Lycaon)是阿卡迪亚(古希腊山地牧区,以境内居民生活淳朴与宁静著称,后来成为“世外桃源”的代名词)的国王,拥有许多妻子、五十个儿子和一个名叫卡里斯托的女儿,有的故事说莱卡翁是一个残暴的国王,有的故事说莱卡翁是个好国王,但他的儿子们却不敬神,总之,宙斯在前往阿卡迪亚的时候因其招待不周而大为光火,遂将莱卡翁变为一匹狼。“Lycanthrope”这个单词用在医学方面表示“变狼狂患者”,指那些臆想自己为狼的心理病人。 阿卡迪亚人在十八世纪遭到放逐,此后移居美国,居住在阿拉巴马南部和密西西比东南部,混有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的血统,他们将狼人称为“Loup-garou”。 尽管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狼人的神话传说,但这一主题在文学艺术方面却没有太大的成就,不像吸血鬼那样有一部《吸血鬼达寇拉》作为现代吸血鬼的奠基石(见Vampire),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盖尔·恩多莱写于1933年的一本名为《巴黎狼人》的小说。 Wraith(幽魂) 从恶魔的魂灵中升起的一种不死怪,曾在《暗黑破坏神2》的第二幕中出现,其实就是一堆会飞的骨骼,骨骼周围绕以邪恶的光环。幽魂没有腿,没有尾巴,细长的胳膊末端长有弯曲的利爪,主要靠爪和齿攻击敌人,玩家在受到攻击后不但生命值降低,魔法值也会被它吸走。 Yeck(耶克) 印度神话中一种会变形的小精灵,常常变化为毛茸茸的小动物,头上还戴着一顶小白帽。别小看这些小精灵,他们的力量很大,足以搬动一座山。耶克喜欢引人迷路,如果你能偷到它们的帽子的话,就可以拥有隐身的能力。 Yeti(雪人) 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一种灵长类生物,高约三米,全身覆盖着长长的白毛,最著名的莫过于出没于喜马拉雅山的雪人。 Ziz(栖枝) 在圣歌书中曾经提到的一种巨鸟,与巨鹏(见Roc)相似,据说是上帝创造出来保护其它鸟类的神鸟。在犹太教中属于洁净之餐,相传当世界末日降临的时候,栖枝、贝希摩斯(见Behemoth)和利维坦(见Leviathan)将一起成为圣洁者的食物。 Zombie(僵尸) 等级最低的一种不死怪,亡灵巫师使用咒语在尸体上使之复活,没有智力,行动迟缓。 另外,Zombie也是西非、海地和美国南部等地的巫毒教所崇拜的蛇神。 阴阳师 神话、怪物阴阳师 作者:心随梦寒 推荐几本非常好看的小说《血性》《风流公子在异界》《都市风流记》《天欲》《风云2007》 除妖奇谭,平安物语——阴阳师 一、阴阳师的起源 阴阳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简单而言,可以说是占卜师,或是幻术师。他们不但懂得观星宿、相人面,还会测方位、知灾异,画符念咒、施行幻术。对于人们看不见的力量,例如命运、灵魂、鬼怪,也都深知其原委,并具有支配这些事物的能力。 阴阳师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组织称为“阴阳道”。日本的“阴阳道”起源于中国百家争鸣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蒙昧的科学洪荒时代,为了避免灾厄,人们总是希望能预先得知天地变迁的异动,“阴阳五行说”的出现将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传至今的《易经》! 公元六世纪,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混和了道教咒术与密教占术,传入日本。在日本登陆后,又渗透了一些当地文化,于是便形成了独特的“阴阳道”。不过当这个名词正式出现在日本史料上时,已经是十世纪的事了。此时的阴阳道已有别于早期的中国阴阳思想,它兼备了占卜、祭祀、天文、历法等等应用,上至国运皇命,下至庶民之事,都可运用之来解释。推古皇朝的圣德太子就是运用这门知识的佼佼者。笃信佛教的他在制定“冠位十二阶”及服装颜色时都曾考虑到阴阳五行的配合,对日本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从此阴阳师成为热门“职业”,转入全面兴盛时期。 二、平安时代——阴阳师的兴盛 十里大道,枯槁荻草,黑雾笼罩,腥风热尘扑打在朱色城楼上,沙沙作响。袅袅熏香、桧扇轻摇,贵族们极尽所能行风雅之道。但红梅挂衣、光鲜织锦却掩不住森森枯骨的悲叹,鬼神、妖魔、怨魂,存在于世上,驻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平安时代,一个曾与盛唐帝国隔海相对的时代。它孕育了令后世赞叹不已、无比华丽的灿烂文化,却也隐藏着众多不为人所知的黑暗。从公元794年日本京都由长罔迁至平安开始,垂天下以治四百余年的平安时代缓缓拉开序幕。但京城平安都却不是乐土,魔影纵横、怨灵交错——妖魔鬼怪不待在水远山遥的森林或深山中,而是屏气敛息地与人类同居于京城,甚至是同一个屋檐下。平安京被妖异蚕食着,成为魑魅魍魉的巢穴,也成为阴阳师活跃的舞台。 为了消除天、地、人、鬼间的矛盾,“阴阳师”们大显身手。他们借包罗万象的卦卜和神秘莫测的咒语,驱邪除魔、斩妖灭怪,成为上至皇族公卿、下至黎民百姓的有力庇护者!不过阴阳师的饭碗可不是好捧的,在尔虞我诈的宫廷中生存,他们必须熟稔一切风雅事,和歌、汉诗、琵琶、笛,还有香道或者茶道,样样都要涉猎。此外,还必须有看穿人心的本事及不泄密的职业道德。所以能成为阴阳师的,俱是当时一等一的俊彦之才。 奈良时期,天皇决定以阴阳道作为统治人民的手段之一,将其相关的技术与人才收编国家管理,并近距离监视其发展。一般百姓严禁拥有《河图》、《洛书》、《太乙》等阴阳道的专门典籍,阴阳道成为国家的独占工具。阴阳师开始以国家专属的占术师身份出现,在整个平安时代,他们达到了发展的巅峰。 天武天皇时期,阴阳师所隶属的官方机构“阴阳寮”正式成立。阴阳寮设长官“阴阳头”一人,阴阳博士、天文博士、历法博士各一人,漏刻博士两人及阴阳师六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天文、历法的制订,并判断祥瑞灾异,勘定地相、风水,举行祭仪等,可支配人员计有89名。阴阳道至此成为律法制度的一部分,谁控制了“阴阳寮”就等于握有诠释一切的能力。阴阳道成了天皇的御用之学。 三、东方魔鬼终结者——安倍晴明 阴阳师们虽然官阶并不高,但却多受权臣贵族的仰仗,其地位远远凌驾于一般官员和武士之上。而当时位居阴阳师第一把交椅的贺茂忠行,更在世人讶异的目光下,收了一个面目清秀的年幼童子为徒。这名俊雅的灵犀少年,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阴阳道一代宗师──安倍晴明。 ★出身 安倍晴明的传奇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论长相,他貌似潘安;论才智,他文武双全。他是民众眼中的英雄、无数少女心目中的偶像,诸多文艺作品、电视节目以及各类野史异说中都浮现着他的身影。常用于降妖伏魔的“五芒星”符号(又称晴明桔梗印),即为安倍晴明所发明。 安倍晴明生于平安朝中期的延喜21年(公元921年),卒于宽弘2年(公元1005年),师从贺茂忠行,是平安时代极富盛名的阴阳师。据《簠簋抄》记载,晴明的父亲──大膳大夫安倍益材,自恶右卫门手中救出一只白狐,这白狐是和泉国(今大阪)信太森林中修行多年的狐仙“葛叶”,她幻化为人,以身相许来报答益材,产下了晴明。晴明因此继承母亲强大的灵力,天生就能够看到恶鬼或怨灵。这也是忠行后来将阴阳道的深奥道理倾囊相授给晴明的原因之一。 ★除妖 在古代,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威胁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水患、旱灾等不断地发生,不少人在灾害中死去。由于情状过于凄惨,人们便认为那些不幸的死者,会流连于世,徘徊不去。人们敬畏着他们,并给其冠上了“妖魔”、“怨灵”之名。深谙其中奥秘的阴阳师借由秘仪秘法,操控着暗之力量,于妖魔世界与现实世界间往来,除了执行规定的任务外,他们还常需奉行天皇或贵族们除灵、占卜或是施行咒术的要求。著名的权臣藤原道长就相当重视安倍晴明,屡次拜托他解决棘手事件。 晴明不但拥有收妖伏魔的能力,还能听懂鸟语,召唤式神为自己做事。滕蛇、朱雀、六合、勾陈、青龙、贵人、天后、大阴、玄武、白虎、大裳、天空,皆为晴明召唤的十二神将,它们完全服从并保护其主人。有关晴明除妖的事迹不胜枚举,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九尾狐与杀生石的故事。九尾狐是专门幻化成绝世美女迷惑君王的妖怪。她在夏桀时化身为妹喜、在商纣王时化身成妲己。当商朝灭亡时她被姜子牙追杀,被迫来到日本,自称“玉藻前”,赢得了鸟羽天皇的宠爱与信任。后来天皇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大臣们开始怀疑她,请安倍晴明暗中对她进行调查,终于将“玉藻前”的真面目曝光。御体康复的天皇恼羞成怒,下令追杀“玉藻前”。最后她被晴明擒杀,但其野心和执念仍以“杀生石”(会喷出毒液攻击鸟类及昆虫,令动物无法近身的石头)的形态保留在那须野,时时刻刻等待着报复时机的到来。 四、《阴阳师》旋风 安倍晴明的生平事迹,在平安时代后期就已在《大镜》、《今昔物语》中被广为传述;仓时代于《宇治拾遗物语》、《古今着闻集》、《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中又多次出现。至江户时代,更有《晴明物语》、《芦屋道满大内鉴》等书记载他的轶闻。到了现代,以日本著名奇幻小说大师梦枕貘所著的《阴阳师》系列小说为代表,将阴阳师和安倍晴明的传奇推上了时尚流行的尖峰。由此所演化出的阴阳师旋风在电影、漫画、游戏、歌舞伎、落语等艺术形式上全面铺开,使得日本人看待安倍晴明就像我们看待姜子牙、诸葛亮或是刘伯温一样,既敬且畏。 ★小说: 《阴阳师》系列小说,是以日本民间传说为基础的神怪小说,取材自《今昔物语》,以安倍晴明(阴阳师)、源博雅(武士)这两个主角为中心,展开一段段神奇的故事。梦枕貘以神秘古典又不失闲适的文笔构筑了当时独特的文化景象,更把安倍晴明塑造得有血有肉。梦枕貘虽写鬼神灵异之事,却用一种超脱的心态思索咒术、阴阳术与人生的哲学问题,并深入到人性面,寓意深远,因此成为影视、动漫改编不可或缺的生鲜素材。 ★电影: 《阴阳师》能在日本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电影功不可没。在完美的银幕影像世界里,阴阳师迎来了它成功的顶点。 作为文学作品的影像呈现,电影《阴阳师》系列以一连贯富含情感支线的故事为主要叙述内容,将安倍晴明加以具象化,赋予其丰富的文化意义。安倍晴明活灵活现地跃入银幕,顽童似的又略带悲悯情怀,轻而易举地使观众跌入《阴阳师》所塑造的玄幻世界以及平安时代绚丽繁华的胜景中,难以自拔。 ★漫画: 《阴阳师》的漫画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冈野玲子的《阴阳师》和岩崎阳子的《王都妖奇谭》。 冈野玲子的漫画《阴阳师》多取材自小说原著中的短篇,叙事简洁、画风典雅,人物极尽风致,在服装和建筑方面也颇为考究,其格调为时下一般漫画所少有。 漫画中晴明以冷峻的形象登场,他对万物多情、对权贵无视。举止风流、飘逸出尘,斩妖除魔的英雄式人物被重新造型。在冈野玲子的笔下,妖魔鬼怪也和普通人一样具有爱恨怨憎,这些改变受到女性读者的大力追捧,在日本掀起阵阵波澜,至今依旧“高烧”不退。冈野玲子更凭此获得日本漫画界最高奖——“手冢治虫文化奖”! 抚摸过冈野玲子的画集,岩崎阳子的《王都妖奇谭》又摇曳着绮丽的舞姿来到奇幻漫画迷的眼前。《王都妖奇谭》共七本:自1988年《邪天降魔行》一直到2002年番外篇《冥姬》,以最终BOSS橘影连之死为结束,开辟了阴阳师漫画的新潮流。 它的主线情节是安倍晴明对抗师兄橘影连的京都保卫战。前者为保卫京都而与魑魅魍魉作战;后者为报灭门之恨发誓要毁灭京城。在此期间,安倍晴明遇见了右大臣的少子、当今皇上宠妃的兄弟——藤原将之,从相互嫌弃到结下深厚友谊,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紧张有趣的故事。再辅以各种日本传统鬼怪故事之翻新版——樱花、蜘蛛、狐狸、画皮、地缚灵、瘟神……真可称得上脍炙人口的奇幻漫画经典。 附录: ★关于梦枕貘 日本畅销奇幻文学作家梦枕貘(YUmemaKURaBaku),1951年生于神奈川县小田原市。1973年毕业于东海大学日本文学系。1977年于《奇想天外》杂志上发表《青蛙之死》而初出文坛。现为日本SF作家俱乐部会员、日本文艺家协会会员。除了广受读者好评的《阴阳师》、《狩猎魔兽》、《饿狼传》等各系列作品外,他更在冒险小说、诡异小说、幻想小说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据其自述,最初使用“梦枕貘”这个笔名,始自于高中时写同人志的作品。而“貘”这个字,在日本传说中是一种会将人的恶梦吃掉的吉祥动物。梦枕先生因为“要想出梦一般的故事”,而取了这个笔名。 ★战国时代的阴阳师 日本战国时代,皇权没落,武士阶级治世,阴阳师逐渐从历史舞台消失。不过,各地大名身边军师前身大部分仍是阴阳师。战国大名们都很在意占卦,武将手中的军扇,就是咒术的一种。军扇两面各画有日、月,万一碰到不得不出战的凶日,便在白天把军扇的月亮面显现在表面,让日夜颠倒,以便将凶日化为吉日。 ★阴阳道的现代面貌 安倍晴明的后裔是土御门家,江户时代因受到德川幕府的庇护,成立“土御门神道”,一直掌握着阴阳师集团的实权。明治维新后,新政府不但剥夺了土御门家制作“历”的垄断权,更废除了阴阳道。幸好有不少旁支以土御门家为首,暗地结成了“土御门神道同门会”。1952年,根据麦克阿瑟将军所拟订的信教自由宪法草案,土御门神道才得以成为正式宗教法人,以“家学”名目存续着阴阳道遗产直至今日。 魔法 概要 魔法基本上是从西洋传来的概念,例如英语以不同的单字更精确地区分魔法,例如magic(魔术、魔法、幻术、咒术)、Sorcery(巫术、道术、妖术)、Witchcraft(魔法)等,每个单字皆含有细微的差别。但一些魔法师认为魔术(magic)一词与魔法有太大的差别,所以他们在“magic”后面加“k”,加以区别,以显示魔法和舞台上娱乐观众用的魔术是不同的。驱使魔法的人,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叫做巫师或魔法师,女性叫做女巫、巫婆或是魔女,亦可以通称为术士、魔法使或魔法师。他们施展的是“魔法(magick)”而非“魔术(magic)”。 魔法大多是神秘的力量或是行为,并为想像中的产物。但是在另一方面,又是人们最希望实现的非实存事物之一。经由解释但未被证实的超自然现象通常被归类为科学的一个范畴,但不能称之为魔法,所以目前魔法只会被认为是想像中的产物。但若产生了“其原理被成功阐释又能被利用”的事态,才有可能被称为魔法 以下纯属虚构! by:octopuse-mail:wangze500@163.com 【魔法简介】 魔法,magic,是运用体力之外的力量(魔法力)的方法。 是指法师和其他某些特定的人,利用自身的精神念力,或与自然界的某种联系,通过咒语、符箓等,不必要有物质上的实质接触,从而改变、转化、消灭、强化某些事物、人物的技能和方法。 简言之,魔法就是一种依据个人意愿、以不寻常的方法来改变事物的技巧。 Ⅰ.魔法的起源 ①魔法文献学简史 在谈魔法文献学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魔法的概念。魔法一词来源很广,最主要的是对障眼法的延伸,以及对魔族使用的诅咒类法术的概括。最初,世界上出现了一些被称为“龙”的恐怖生物,它们对人类及其他种族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很多勇士前往屠龙。但是他们很快发现龙的强壮不是单靠武力可以击败的,于是一些熔炼师投入了这项事业,他们首先制造了一些对肉体带有杀伤性的物质,这些配方现在被认为是魔法的雏形。然后人们进一步发现通过与龙的一些语言交流可以削弱甚至限制龙在战斗时的活动,而魔族所特有的心灵交流对此尤为有效,这便是诅咒的起源。同时,由于龙敛聚了大量财宝,一些贪图利益的人开始想办法通过“和平”的方式谋取龙宝,障眼法由此诞生。在最初的那个世纪里,由于障眼法的行之有效,这种法术发展很快,到悠史4世纪中叶已不下六百种。此后各类魔法都迅猛发展起来。 随着魔法的发展,记载和整理这些条目变得不可或缺。早在悠史4世纪后期,就有一批魔法师开始编纂一些来源于炼金术士的配方,其中以亨利的《水煮盐的提炼》最为著名,但是这一般不被认为是魔法典籍的起源。到悠史5世纪中期,伟大的魔法师威尔逊编写了公认的第一部魔法经典《屠龙法典》,这部著作中对魔法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做了详细总结,并以基本原则的形式阐述了研习魔法的心得,全书记录了各类法术二万余条。但是在悠史461年,无知而愚蠢的兽人国王拉瓦二世听信了险恶的流言,在未作调查的情况下将《屠龙法典》作为民间私法对抗王权的典型案例加以严惩,威尔逊被残酷地扔进了沸鼎,他的十九个门徒亦被迫害致死,《屠龙法典》本身被付之一炬。这则惨案对于魔法文献学发展的阻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直到悠史8世纪中期不曾有其他典籍出现。 人类先知法阿同曾在悠史703年给出过他的著作《论武力与魔法》,但那只不过是对时势的一种试探,并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魔法经典。真正带来魔法文献学复兴的是法阿同的再传弟子先知奥古斯都的忠诚追随者——一位富商黑斯廷斯。众所周知,悠史746年十二勇士之一的奥古斯都以惊人的力量封印了魔君安拉。但随着他的去世,这一强大的魔法不幸失传。这里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奥古斯都的门徒都不具备师傅的法力,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修炼,最终掌握封印魔王的能力并非不可实现;根本原因在于这一魔法没有以文字形式保留下来,先知们长期以口述传承法力。对于该强大法术痛失的悔恨,直接导致了“魔法成文运动”的爆发。黑斯廷斯对魔法有着极大的兴趣,他无偿将自己的六所豪华庄园提供给各地的魔法师,请他们记录下魔法的道具、配方、咒语和施法过程,为此还花费了大量金钱和饮食。在749年至753年的四年内,黑斯廷斯的庄园里曾经住过二千多魔法师,那里一度被称为“魔法六学宫”。每个庄园的记录均被编为五卷,这被直接编成《黑斯廷斯魔法学迹》三十卷。 然而,黑斯廷斯的努力是不彻底的。三十卷的魔法记录虽然总计有五万多条,但其中重复、矛盾甚至完全虚假编造的数目也相当庞大,经过典泰的校对整理及验证,剩下的只有一万七千余条。而且这部《学迹》由于经手人过多,其行文不统一十分明显。更糟糕的是没有总领全书的基本纲要,这造成查找某条目变得非常困难。即使如典泰那样的考据学大师也不禁感叹:“黑斯廷斯留给我们的是一部永远整理不完的经典。”如此,《学迹》的缺点表露无疑。博斯曼法师公会的汤玛法在765年试图为该书做索引,但随着八国混战的爆发,这一努力宣告失败。 在战乱纷飞的年代,编修这部《学迹》不但是费时的,而且是危险的。但是我还是勉强将其完成,并按各部类区分并编排了次序,总计二万八千六百一十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最后审判、毁灭之云、末日风暴、雷鸣爆破、连环闪电及霹雳冰环六项破坏力巨大的魔法,一方面其不得随意试验,另一方面保留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魔法也是不人道的,所以这六项魔法只作存目,仅叙述渊源及事迹,不保留道具、咒语、施法过程的记载。 在给出篇目结构即结束本文之前,还要感谢我的两位学生:哈利波特和阿基米德,他们直接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订;同样感谢我的妻子玛丽,她在这六年里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我们的生活;感谢脱脱将军对我们实施的有效保护;感谢神灵的庇佑。。。。。。 ②白魔法(无太大危害的魔法)与黑魔法(有危险性的魔法) 魔法的成立原来是属于宗教性,在乞雨祈祷等仪式中使用开始,后来也被使用在疾病的治疗,但没有所谓黑,白的分类存在。 魔法在它的历史上,发生2极化的起因是在两个大国之间所发生的战争。当时,萨森王作为一种攻击手段注目了魔法,邀请国内的魔导师参与决策,将魔法作为杀伤的手段,这就是黑魔法的开始。但是,有一部分魔导师认为不可以将魔法作为杀伤的工具使用,而离开了萨森,移住在萨洛尼亚,确立了新魔法的体系。这就是白魔法的开始。后来由于黑魔法的发展,战况对于萨森有利,萨洛尼亚的许多士兵都因黑魔法受伤而死。认为事态严重的萨洛尼亚王就向白魔导师求助。从这个时候开始,白魔导师为了要保护人们避免被黑魔法伤害,在这种名义下被卷入了战争。 但是,自结果上来看,这种目的反而产生了反效果,互相的魔法继续提高了本身的威力。而且,最终成为终极的杀戮魔法,白魔法完成了神圣术,黑魔法则完成了核融术。然而,当时没有人发觉这种魔法真正的可怕。终于发生了悲剧,互相的终极魔法的巨大能量冲突时,两军数万人的士兵就在瞬间全消灭了。一这一次的战争为契机,战乱很快就结束了。而且跟着战争,能量太大的魔法也被封印在圣地尤列卡处。 Ⅱ.魔法的分类 白魔法,非常接近在宗教仪式或治疗疾病时使用的魔法本来的形态。对治愈受伤或外敌的防御等,挥发相当大的效力。但是,经过了战乱的时代,在白魔法中也出现了会伤害对方的魔法。 黑魔法,如果说白魔法师是魔力公正的利用法的话,黑魔法师就是会提出魔力黑暗面的魔法,是以有强大魔力者为对象。且这种杀伤用的黑魔法,是以前战乱时代所开发出来而普及全世界的。为避免让它太强的威力给后世带来灾祸,曾一度被封印过。后来封印以大部分被解开,具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魔法被分为白魔法和黑魔法,但显然,随着历史的发展,白魔法也可以攻击,黑魔法也可以防御。所以这样分类已经不能完全界定魔法,必须要对魔法有新的认识。 依照精神力量的释出方法,大陆上的魔法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咒语从口中念出某句含特殊意义的语句,魔法会从施法者附近出现. 二,符咒/引物借著符咒或引物所产生的变动来启动魔法,魔法会从施法者附近出现. 三,手势籍手部之不同形状和位置来释出魔法能,魔法会直接从施法者手上出现. 四,魔法阵以各种不同东西(包括魔法)来组成一个魔法阵,魔法会从魔法阵上出现. 同一时间,魔法亦建基於以上特性,分别构成了两个系统: 西方魔法 由‘魔法之父‘撒卡比迪耶夫所创,以咒语和魔法阵为主要施展方式,以构成天地的八种元素分成圣,光,天,火,水,地,黑和暗八个大系. 东方魔法 又被称为‘咒术‘,‘幻术‘,相传由一名古代帝王‘诏菊‘所创,以符咒和手势为主要施展方式,按伏羲八卦分成乾天,坎水,艮山,震雷,巽风,离火,坤地和兑沼八个大系. ①按魔法的效果分: (1)伤害作用这类魔法撇开各种华丽的作用方式不谈,结果就是使你的施法对象遭受到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巨大的,毁灭性的,如魔兽世界中的龙息,能达到瞬间秒杀数十个玩家的效果;也可能是效果很小的,但是持续一定时间,往往还会伴随一些削弱性效果,比如各类游戏中都有的毒伤害。 (2)控制作用顾名思义,这类魔法就是达到施法者可以控制住施法对象的效果,效果也分很多等级:1.眩晕类对方处于被击晕的状态,不能做任何活动2减速类对方移动、攻击、施法速度减缓3完全控制施法以后对方在一段时间或者永久处于被你控制的状态 (3)治疗(辅助)作用这类法术一般是增益类的魔法,一般达到治疗己方单位所受到的伤害、加强己方单位的能力的作用。 ②按魔法的施放过程分: (1)瞬发类从魔法开始施放到产生效果,消耗的时间为0。 (2)吟唱类从魔法开始释放到产生效果,消耗时间为XXX秒,具体按不同的法术属性来分。 (3)持续类产生效果以后施法者必须保持施法的动作,不能做任何其他的动作来维持法术效果的继续。 ③按魔法本身的性质分: 魔法的性质在不同的认识中有不同的见解,就象唯物论和唯心论一样,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介绍的是目前主流的分类: (1)冲击系此系为魔法中最基本最原始的力量.冲击系咒文是魔法的基础,也是魔法中攻击效率最高的系.因此在复合咒文中,冲击系力量经常出现.冲击系有时依冲击介质分类成:地冲击,水冲击,风冲击和空冲击四个副系,不过这种副系的观念并不普遍. (2)火炎系此系是魔法中第二容易学会的.所有使物体升温,振动,白热化的力量,皆归类为火焰系咒文.由於火炎系咒文可用於多种性质的战斗,因此广被魔导士所喜爱. (3)雷电系此系具有与火焰系咒文有同等的力量.所有对电子用起作用的力,皆归属雷电系.雷电系咒文有一个子系是磁系.可以想见,电场与磁场是相生的关系. (4)寒冰系此系为魔法中第二难使的力量.所有使物体降温,减速,黑体化的力量,皆归类为寒冰系咒文.此系魔法困难且使用不易,在魔法中算是个冷门的系. (5)光炙系此系为魔法中耗能最大的系.所有光,射线,电磁波的控制,皆为光炙咒文.光炙咒文虽然耗去大量魔法力,但是因为光系咒文具有自然的驱魔力量,因此常被用於对妖魔战斗. (6)重力系此系为魔法中最难控制的力量.一切遮断,增强,或扭曲重力的力量,皆属重力系咒文.另一方面,近代发现的分子内力量也被归属到重力系.重力系魔法有个子系:时空系. (7)心灵系一种只对生物起作用的力量.此系咒文对生物而言是最有效力的咒文,但是也是七个魔法系中距离限制最大的系. ④另外,魔法还可按其他划分法分为: 精灵魔法:物质界的所有的现象都存在着精灵的力量。火精灵燃起火;风精灵使空气流动并制造气象现象;水精灵使水流动并制造冷气;土精灵则负责有关大地的各种现象。精灵魔法是这些精灵直接参与并发动的违反通常物理现象顺序的目的现象。现时世界中所使用的魔法大部分是都是精灵魔法。 暗黑魔法:是被称为黑魔法的的魔法。精灵魔法是催动自然界的精灵来实现使用者的目的。而与此相对的,暗黑魔法是用咒语和魔道图形,直接干涉物理现象。暗黑魔法的原理是总结而成的名为[魔道物理]的独特原理。这是数万年前最在与世界时的古代魔法文明的遗产。 大仪式魔法:复合性魔法。在重复复数魔法的同时,完成一个巨大的魔法仪式。如同普通魔法利用省略形式,实现原理性本不可能的压缩语言高速行使。(可以有多个大魔法师共同合作来使用。) 古代语魔法:古代语魔法是暗黑魔法的一种秘义。本来,在古代魔法文明中也有使用。这曾是需要高度的理论和技术才能使用咒语。但在现代作为被简化的(只是程度之差)暗黑魔法得到了再构成。行使古代语魔法必须与已消失古代之神有契约,这也是使用这种魔法的难点之一。(不过有一些暗黑魔法师着手再生古代魔法文明的本来咒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不过级少有人懂得并使用。) 召唤魔法:召唤魔法是通过与异世界、高次元世界进行的一种交涉,将其中的生灵召唤到物质界并完成任务的魔法。(当然也可以定契约,不过这是魔法使的个人行为。)但是召唤出来的生灵不一定对魔法使存有好意(如果勉强的进行召唤,大部分会带有恶意,即使是定契约的生灵也会有这种状况,不过基本还算稳定。),所以让召唤出来的生灵顺从使用者的意志行动也是件比较难的事情。如果使用者的控制失效,将有可能把最恶意的、异世界的生灵放入物质界 幻术:光与精神的魔法.制造幻象,使对手产生错乱.比较低级的幻术虽然相对容易看破,则高级的幻术就绝对可以可以达到令人难辩真假的程度.  神圣魔术/暗黑僧侣魔法:这些不论哪个都是神之御业通过僧侣的祈祷出现在物质的.相对于其他其他操纵自然界的魔法,僧侣所使用的祈祷奇迹,因为直接引用神之力量,可以不经任何过程而突然出现结果.神圣魔法对于对人类有着很深的慈悲,是友好的神之御业,所以以治愈和精神恢复为主. 而暗黑僧侣魔法则是对杀伤、阻丧士气、腐败等的混沌之神非常适合而显现的魔法。 附魔:对物品施加魔力的魔法。在高级的法术中,也有物品创成等造出魔法物品的法术。(很简单,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更加详细的整理和补充。^_^) 特殊能力:魔法生物生来就具备的能力。原理和魔法咒语是一样的,但没有吟唱、仪式等。(就是一些魔兽本身拥有的石化等能力^_^) 咒术:咒术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就是咒语的法术.或是咒杀对手,或是施与无法治愈的伤害,或是使其服从强制性的命令.总之是使用者按照自己意志操纵对方的咒语. 神灵术:世界存在着各种[理],万物就是按照它不断流传.但这只是相对于这个世界的物体而言,而对于高次存在则未必就是这样.被称为神的存在可以将其意识直接变为现实的结果. 比如他说有光,就会有光的存在,世界的创造也可能只是一句话的事(好夸张的神).这和演变过程毫无关系.神的力量有时效果和魔法相同,有时又是完全不同的. 被称为神圣魔法的法术一般来说就比较类似于神灵术.但神圣魔法是僧侣为了实现奇迹,乞求神的[御业],所以有很多限制.而这些神的御业就称为[神灵术].神灵术通常以[歌]的形式出现.(例如天使的歌,就是神灵术在现实世界中的显现.) Ⅲ.魔法的施放 使用魔法有这样三个基本条件--足够的魔法力、特定魔法的魔法频率以及合适的环境。 第一个条件以及第三个条件都是很明显的,只是第二个条件可能让你不知所以。魔法频率是什么?请请注意这个概念,这是魔法世界中很重要的一环。 将足够的魔法力用合适的频率释放出去,你就完成了一个魔法的施放过程。如果你成功地模拟了这种魔法的魔法频率,你就成功了、反之你就失败了。 这样说你是否能够理解?如果你不能理解,那就让我们从魔法现象来入手。 从现象上来看,一个高级魔法师发出的火球与一个见习魔法师发出的火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是吗?同样地耀眼,也同样地具有热量。单从现象上来看,谁能说大魔法师发出的火球与见习魔法师发出的火球不一样呢? 不论用什么方法形成火球,首先都要满足形成火焰的基本条件--有可燃物质并达到该物质的燃点。可燃物质我们已经说过,一般是氧和氢,重点在后半部分--达到燃点。 物体温度的升高与降低是因为什么?谁还记得这个物理现象的成因?是分子的运动决定了这些。如果你不记得这个,回去复习初中物理吧。做魔法师不是只需要背诵咒语的。 使氢和氧聚合并燃烧--小小的火球魔法中包含了魔法的所有要素。我们还要控制魔法的范围,否则我们自己也会倒霉的。氢和氧聚合时具备一个特定的频率段,在这个频率段之内的氢和氧相遇时就会产生我们所需要的聚合现象。 对于一个特定的魔法来说这个频率段是一定的,不同的魔法所处的频率段各不相同。这就是魔法频率的秘密。 魔法是运用体力之外的力量(魔法力)的方法。 控制这些力量(魔法力)的方法是运用你的精神力。 施放魔法的过程就是驱使魔法力模拟魔法频率的过程。 其实并非所有的魔法都被应用在战争中,很多人一想到魔法师就直接联想到‘攻击力XXX、防御力XX’,这不是一个好的习惯。请记住,魔法只是一种技能而已。 Ⅳ.魔法道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魔法是运用体力之外的力量的方法。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不过运用力量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甚至可以让没有太多魔法基础的人也能够使用低、中级魔法。当然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不过这也足够我们用的了,不是吗? 一般人不能使用魔法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魔法力不足,不明白某种魔法的频率是取得见习魔法师之后才会有的苦恼。不过无论是哪种原因,不能使用魔法的结论都是一定的。要改变这个结论,那方法只有一个: 山不能走过来,所以我要走过去--想办法满足使用魔法所需要的条件。 最早被发现具备存储魔法力效果的物质是明香木--一种并不稀少的植物。经过众多魔法师的研究与改良之后,它被用于照明--这是有据可考的魔法应用的先驱。后来诸多具备存储魔法力效果的矿物被一一发现,最终造成了魔法道具的出现。 第一种具备魔法道具性质的东西是魔法灯具,其材料是明香木与杰塞尔之石,前者还有一个名字叫明月草。虽然看起来很像小草,实际上是一种木本植物。平时可以吸收光系魔法力,遇到较大的声响或者被光系魔法激发时会发出光亮并开花结果,之后就会死亡。经过专门培养的明月草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一定的亮度,通常是皇室的专用品。 培养明月草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除了花匠之外,至少也要一个懂得光系魔法的魔法师专门为其传输魔法力。后来光系魔法师杰塞尔发现有一种矿物也具备相同的性质,并利用这种矿物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盏魔法灯具,从此这种矿物被称为光明之石--又称杰塞尔之石。 怎么说呢,魔法道具被制作出来之后就不需要制作者操心了,它可以在受外界激发的情况下释放出道具中所蕴含的魔法力。这是几乎所有魔法道具的共性。 用极少量的魔法或者特定频率的语音来激发道具中的魔法力,使得使用者可以施放本来不可能施放的魔法,这是魔法道具的原理。 原本制造魔法道具的过程是漫长与复杂的,后来曾经在异界修行过魔法的魔导师曲哲〔请参考纵横异界〕,又为魔法道具注入了新的活力。大体说来魔法道具分为以下类型: 主动式的与被动式的。 主动式的魔法道具类型并不是太多,事实上这一类的魔法道具大都被用作跟踪与反跟踪的用途。最简单的此类魔法道具具备特定的魔法波动,当受到干扰的时候其波动会发生变化。当然前提是跟踪者中存在魔法师,这时候此类魔法道具会释放出已经存储于内部的魔法力或者停止工作。 被动式的魔法道具--也被称为激发式的魔法道具,一般需要使用者通过某种条件来运用。比如发出某种声音--曾有位历史上很有名的魔神用近乎搞笑的咒语作为自己墓室大门的开启手段:〔解除千年的封印,打开通往禁忌的道路,继起宇宙继起之生命,西哩哗啦轰通夸妈,我是你妈妈,奉阿里巴巴之名,芝麻开门。〕 其实魔法道具的制作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有想法与能力就好。比如借助魔法波动来传播信息的通信道具水镜、完全不需要箭的魔法狙击弓等等,很多魔法道具在一开始根本就是异想天开。所以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去做就好了。 常见的魔法道具: 1.炼丹炉——从远古时期,炼丹炉就已经是魔法师与女巫所必备的工具。自最早的信仰开始,它就与炼制起死回生的力量息 息相关。 2.魔法斗篷——魔法斗篷是另一种可增加魔力的方法。魔法斗篷可附上魔法象征或讯息,这样有助于增强斗篷的功力。 3.水晶球——水晶球是占卜的道具之一。 4.魔杖——魔法师的权杖就是他的魔杖,它不仅仅是个象征,更是魔法师法力集中的重要物品。若魔法师的等级越高,魔杖 为善或为恶的力量越强。 5.魔法书——一个好的魔法师离不开一本好的魔法书。魔法书是魔法师增强、学习魔法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道具。 Ⅴ.魔法的学习 如果你刚开始接触巫术或者魔法,或者刚刚开始学习,我想这会是一篇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我会告诉你一些基本的要点,以及你必须要学会的东西——虽然它们看起来可能无关紧要,但却会极深地影响你未来的学习,并会使你事半功倍。 ①巫术/魔法是一种宗教信仰 ——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一种新的信仰,甚至新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常识,虽然经常被忽略。“巫术”、“魔法”,这样的词的定义直到今天仍不是很明确,你可能认为犹太教某个支流讲授魔法,或者以诺魔法(enoch)是巫术,而对于外国人来说,西藏佛教的静修法或者道术毫无疑问就是魔法。从某种角度来说,巫术或者魔法事实上就是主流宗教信仰对于其他非主流信仰体系的总称,即异教崇拜(Paganism)。 几乎所有巫术和魔法都基于某种信仰,伊西斯(Isis)的治愈术来自埃及女神崇拜,德鲁伊(Druid)和凯尔特的(celtic)魔法无疑和北欧神话信仰有深刻关系,卡巴拉(Qabbalah)和苏菲(Sufi)分别源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现代女巫信仰(wicca)更是已经独立成为一个新兴宗教。简单来说,不相信天使的人不可能实行召唤天使的法术,不相信妖精存在的人不可能尝试和妖精沟通,因此信仰是巫术/魔法的基础。 当然你可以只学习一些小技巧(如网上充斥着的小spells),但如果要深入,信仰必不可少。所以在你开始的时候,你要明白你正在接触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几乎可以说就是宗教信仰的一种),并且可能接受它成为你一生的信仰——如同基督徒和佛教徒一样。也因此,如果你已经是某个宗教的教徒,我建议你去发现自己宗教内部的神秘主义源流(任何一个宗教都有这种东西存在),而不要被市面上流行的各种魔法说法迷花眼以至追随了一种你完全不了解的传承,免得某一天你落到“要么背叛过去的信仰,要么放弃热爱的事业”的地步。 ②魔法种类繁多 ——充分了解不同的流派,慎重选择你将遵从的传统。 读了上面,相信你应该已经对魔法的异彩纷呈程度有了些微的了解。这可能与我们一般的概念有些不同,很多人都认为“魔法”就只是“魔法”而已,最多分成所谓“白魔法”和“黑魔法”,又或者也许是分成“召唤术”和“诅咒术”?但事实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中国政府禁止宗教团体在公共场合进行传教活动,所以你可能感到这些东西很神秘。但在外国,神秘主义教团林立,数目庞大,其从众虽远不及几大宗教,但也着实不少。而巫术/魔法的系统、种类由于其所基于的信仰、从属的流派不同,也纷繁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其中有殊途同归的,也有大相径庭的。当然,也会有所谓“主流”的巫术/魔法和“非主流”的。 这时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两个同样学习魔法的人,他们说的话却没有一句相似。学着去了解不同的流派,并且即使在深入学习后仍然尊重其他不同的流派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争论中,很可能没有人是错的,只是大家说的完全不是一件事罢了。 最好的方法是,你首先要了解不同的流派传统,然后再选择其中你认为最适合你的进行深入的学习。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人,在决定最终的学习方向之前,“漫游”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毕竟,这是一件要慎重的事情。当然,对于立志成为“魔法师”的人(让我们暂时这么叫,在你的学习中你自然会明白这个词为什么浅薄),也同样要避免“采购心态”,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就一股脑扑上去,却从来没有坚持过,这样你终将一无所成。 ③学会判断至关重要 ——了解它们,但不要轻易相信它们,直到它们自己向你证明它们是真的。 中国教育的弊端恐怕已经不用我在这里批驳,而其中致命的缺陷就是——我们受的教育从来没有教给我们如何判断。不论看到什么,我们都会信以为真,而对其真实程度的判断则取决于我们看到它的地方。权威说的就是对的,书本上印的肯定不会有错,门户网站一定比旮旯小站正确。 现在你要抛弃这一切观念,学会用你的眼睛,用你的大脑,用你的心灵去判断。不得不说,巫术/魔法是一条危险的河,其中有各种错误观念形成的暗礁,觊觎你的钱财甚至生命的鳄鱼,也有艰深概念造成的漩涡。走火入魔、诈骗以及各种其他原因造成的危险无处不在。它可以带你游向智慧的海洋,也可以让你陷入无底的深渊。 在渡河的时候你需要机智勇敢,很快你会发现各种互相毫不相干的理论方法信仰戒条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你压过来。勇敢地去了解一切理论,但是对你所看到的一切都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对于别人说的话更是要小心,即使是编纂成册的典籍也有可能错漏百出。不要相信任何你不能判断其为“真实”的事物,即使你尚不能判断它“不真实”。静观其变,胡乱编造的东西总会露出马脚。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是专家有时候也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这就是巫术/魔法的特点。但同时,如果你学会了分辨、判断,你已经具有了一个魔法师基本的潜质。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著名的神秘家都同时是哲学家,或者神学家、数学家、医学家,甚至自然科学家。智慧永远是魔法师的基本特质之一。 ④寻找一位优秀的导师 ——一位优秀的导师值得你用一生的时间去服侍他,而一位冒牌的导师只可能把你带到地狱。 一位优秀的导师会为你铺平未来的道路,他可以帮助你少奋斗十年,甚至一生。说实话,能否认识优秀的导师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福分与机缘。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优秀的导师大概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不是范本,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脾性习惯。但如果出入太大,那个导师就很有可能是个骗子——这很常见。 一位导师应该具有渊博的智慧,一个人之所以能被称为老师,是因为他在某一领域有过人之处。因此你首先要考量他的学识,他不应该只是比你多懂一点点,而应该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他可以给你把事情从头到尾说清楚,引经据典,同时提出可以信服的理由。 一位导师应该具有柔和的气质。这一点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但你遇到的时候自然会明白。那些优秀的导师待人有礼,对待学生也一样循循善诱,更不会随兴地开始或中断你的学习,或者粗暴地对待你的问题。当然,柔和的气质并不是“大魔法师”的必需,但是如果不具有这种气质就不太适合做老师,至少你的学习很容易事倍功半。 最后,我强烈建议你一定要认真考察导师的人品。因为历史上的神秘家的生平大都也神秘一团,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考察他们的人品。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即使学识再高,如果人品差到底,你最好还是放弃他。他可能用他渊博的学识骗取你的钱财,或者教你一些毫无用处的东西——这种老师的脾性可说不好。 导师也是要吃饭的,所以一定金额的报酬完全是可以被理解的。但这里也同样告诫你,一个对金钱名誉贪得无厌的人,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魔法师。他们居然把名利摆得比真理和神还大,可想而知他们学习的时候不可能是潜心的,他们在真理面前也不可能是纯洁的。遇到这种人你最好敬而远之,他不论从学识还是人品都肯定不配做个导师。 而一旦选定的导师,你就要信任他,听从他,不论过程再艰苦也要努力地学下去。一位优秀的导师会为学生着想,同时,你也应该成为一个配得上这位导师的优秀的学生。同样,如果没有导师也不要放弃,他可能正在你未来的道路上等你,另外自学成材的人也不在少数。 ⑤最后的一些建议 ·精通至少一门外语 有些人很讨厌外语,但你最好还是学,否则你永远看不到文献的“真面目”,而只能吃别人嚼剩下的,这对你的判断力培养显然没好处。英文当然是很棒的选择,几乎有全世界大部分经典书籍都有英译本。德语和法语的文献也相当多。与犹太神秘传统有关的文献大多要用希伯来文,如果是佛教可以接触梵文(虽然已经不再实用),阿拉伯文的古代文献也非常多。另外如果感兴趣,你也可以接触一些古文字,那将会带你一种特别的优越感。 ·看尽可能多的书 尽可能多的数量,尽可能多的种类,涉猎的范围越广越好。暂时不要管它们是不是有用,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不是说言情小说)。这对你的判断力,乃至智慧都会起到极大的作用。你也可以看看不同宗教的教义,了解不同巫术的仪式,不同学者的思想,这将会是非常有趣的。 ·开始冥想 虽然巫术/魔法种类众多,但其基础的练习方法中几乎都包含冥想,所以就算你还没有选定自己的方向,也可以先开始冥想。冥想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的冥想方法,但其精髓是:以舒服的姿势呆着,放松全身,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事物上(可以是一朵花,一个声音,或者别的什么舒服而不具有显著意义的事物)或者什么都不想,体会平静的心,保持头脑的清明。冥想需要循序渐进,并且重在坚持。你可以从每天早上坐五分钟开始,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可以坐一个钟头甚至更久而不觉得累。文字ψ Ⅵ.著名魔法师 魔法师的存在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身为伟大的魔法师,他们所拥有的支配力量是我们凡人所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只要挥挥魔杖,就能掌控命运之路。 这些天赋异禀的人拥有塑造善恶世界的本领,他们的故事中充满着历史、神话与传奇。如此似天神般的奇人是无所不知的。他们可以使用魔法悠游于不同的世界,并与那里的灵体沟通交谈,也能够随心所欲地幻化形体,或成为隐形。他们还可以预知未来。 魔法师从古至今一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我们所喜爱的现代魔法师可能仅存在于虚构的奇幻世界里,然而这样的梦想永存不灭。 1.梅林(merlin)——《石中剑》 梅林是英格兰传说中的王——亚瑟王的挚友。传说就是梅林指引亚瑟王得到了石中剑,并统治了英格兰。《传说梅林是一位力量非常强大的魔法师。他的父亲是恶魔而母亲是修女,他遗传了父亲的魔法和变身能力和母亲的乐于助人的善心。但是梅林好色淫荡,传说湖中仙女曾施法将梅林困在一处荆棘树丛中,至今他还未能逃脱出来。 2.甘道夫(Gandalf)——《魔戒》 甘道夫是一位能与梅林匹敌的魔法师。他是一个永生的老头。他是最广为人知的迈雅(maiar),在第三纪元他以埃斯塔力(巫师)的身份暗助反抗索伦的中土势力;在中土大陆各地,不同的种族对他有不同的称呼,甘道夫是北方人对他的称呼。 3.奥丁(Odin)——卢恩符文的主宰 奥丁是北欧最伟大的神,被尊为亚斯格特的“众神之父”,并拥有广大的魔力,甚至可以发掘卢恩文字的智慧,是探索生命本质的神秘字母符码。他拥有刻画与彩绘卢恩文字的能力,以使死尸复生,然后与这些死者交谈,从而获知死亡的奥秘。 魔法师 法师(magicians)的名字有很多,我们可以叫他们巫师、女巫、男巫、占卜者、预言家等。 魔法师就是那些能够变魔法的人,不论这种魔法是邓布利多教授在魔法学校教授的那些,还是乡村巫师念的咒语那样的小把戏,或者是舞台逃脱魔术表演大师胡迪尼表演的那种魔法。在世界的各种文化中都存在这样的神奇魔法师。 他们能够在天空中高飞,突然消失,或从空气中变出一束鲜花。他们宣称掌握着神奇的力量,可以使用很多技巧。虽然我们无法网罗世界上的所有魔法,但是我们还是在这里列出了几个基本的大类。传奇魔法师最传奇的魔法师要数那些出现在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他们。 他们可以在空中飞行,能同时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出现和消失,能够变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够变形,能够变成动物等,他们还能够预测未来,治愈疾病,能够在时空中穿梭。有些传奇魔法师对于诅咒和毒药也很有研究。但是这并不是必需的,很多时候他们所需要做的不过就是挥动魔法手杖或念念咒语。传奇魔法师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在古埃及,当时的魔法仪式是每日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那些拥有神奇力量的魔法师的故事人们百听不厌。基奥普斯王时代(公元前2600年),关于一位传奇魔法师迦加门农的故事非常流行。有一次,一名妇女把她头上戴的饰品不小心掉到了皇宫的湖里,迦加门农只念了几句咒语就把湖水辟为两半,拿到了丢失的宝石,那位妇女非常高兴。 在古希腊的文学著作中,传奇魔法师通常都是女人。巫女瑟斯和她的侄女都可以把人变为野兽,能够使人返老还童,而且她们还可以占卜未来。罗马诗人维吉尔讲述了魔法师莫瑞斯的故事。莫瑞斯可以把庄稼从一块地里移到另一块地里;能把自己变成*人狼,还能使人起死回生。 在中世纪,最著名的魔法师与神话故事中英勇的国王、美丽的少女和贵族齐名。其中,亚瑟王的顾问梅林就是最著名的。他神奇的能力能把白天变为黑夜,可以顷刻间调兵遣将,预测未来,还能变成很多人或动物的形状。1516年写成的意大利传奇故事《奥兰多传奇》讲述的就是这些魔法师的故事,他们之间互相斗争,彼此都希望能打败对方。 在一部神话中,魔法师阿特兰特对一位名叫阿斯托夫的骑士下了咒语(也就是鹰头马身有翼兽的骑手),结果这名骑士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变成了不同的东西,有时候是一头野兽,有时候是一个巨人或一只鸟。后来,另一位女魔法师梅莉莎又把自己变成了阿特兰特,以便解救另外一位被施了魔法的魔法师。今天的读者也有自己喜欢的传奇魔法师,他们比起古代的魔法师丝毫不逊色。 像所有的伟大魔法师一样,这些当代的魔法师也有变形的能力。当然,在学校开学的时候,这些魔法师都可以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找到。萨满教士历史上最古老的魔法师是部落魔法师,他们也被叫做药学专家或是萨满教士。萨满教士很多都是医生、牧师或是超自然方面的专家。他们早在3万多年前就开始以此为职业了,而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于很多文化中。在很多部落社会中,萨满教士的地位仅次于部落中的酋长。他们的职责包括:治疗疾病,占卜未来,与灵异世界沟通,保证在狩猎、捕鱼、种植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足够的食物供给。 他们还要负责寻找失踪的人,确定窃贼的下落,保护村庄不受敌人的破毁。萨满教士制作护身符,举行魔法仪式,同时也进行诅咒,还要学习草药、植物和矿物质的种种知识。他们也负责保护部落中的神话、传统代代相传。在有些文化中,萨满教士的职位是传承性的,另外一些则是由现任教徒指定继任者。有的时候萨满教士看起来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因为做梦或其他特殊的经历使得他们突然开了窍。 这时,他会回到大自然中,一个人生活,就像野兽一样。这个过程通常会持续几个月或几个星期,其间他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超能力。一般来说这个时期他都是绝食的。根据古老的传说和传统,这样的萨满教士会通过做梦而得到启示,梦中他的守护神或动物会给予他指导,告诉他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能力、未来的命运,以及他将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然后,他会回到人群中开始新生活。人们认为萨满教士的这种能力来自祖先或动物精灵。就在恍惚之间,这些灵魂会进入他的体内。萨满教士的宗教仪式也是部落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仪式中,大家载歌载舞,同时萨满教士也会灵魂出窍,与那些指导他的幽灵进行沟通,带回有用的信息。根据文化的不同,萨满教士有的时候会穿动物毛皮制成的衣服,或者佩戴不同的面具,或在他的身体和脸上描绘不同的图案,再不就是披上大斗篷象征着他的精神“飞”向了另一个世界。在很多文化中,萨满教士的仪式通常会展示超自然能力,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展示都是骗人的。通过使用一些特殊的技巧,他们可以不受伤:例如在火上漫步、从绳子中挣脱、吞刀、吃玻璃、让木偶跳舞等。使用特殊的腹语术,他们有的时候可以和隐身的幽灵在众目睽睽下对话。这些演示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认为萨满教士的药物充满了神奇的心理学功效。 有趣的是,使用这些骗人的戏法并不意味着萨满教士治愈疾病的能力只是欺世盗名。相反,绝大多数萨满教士都坚信自己的力量,别人也对他们坚信不疑。其实有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因为给予了希望,所以也就容易起到作用。而且,表演这些运用超自然能力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在宗教仪式上。变戏法的男人和乡村女巫从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欧洲几乎每个村子和乡镇都有与萨满教士类似的人。这些人被叫做“男巫师”或“女巫师”,或者干脆被叫做“变戏法的男人”(“变戏法”一词来自古英语,意即“探寻真相”)。这些乡村巫师所做的工作与古时候人们要求萨满教士做的几乎一模一样,从占卜、治疗疾病到预测未来。 但是与萨满教士不同,这些人不在公共场合进行这些活动,都是私下里做。而且,即便跟同时代的人比起来,他们的穿着很稀奇古怪,但是毕竟,他们不再像萨满教士那样穿着动物毛皮制成的衣服了,也不再跳宗教仪式舞蹈。不过总的来说他们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对草药学都很有研究,也制作护身符和毒药。在一些小村子里,这些人甚至扮演了医生和兽医的角色。一些这样的男女巫师有基本的占星和手相知识,也能够解释梦境,当然,这样的知识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但是很多巫师其实都是文盲,他们得到的知识都是从先辈或是朋友、亲戚那里获得的。也有些传奇认为这样的人是从仙女那里得到了这些知识。虽然当时有法律明令禁止不允许进行这样的魔法实践,但是很多男女巫师并不管这一套。因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得到了大家的欢迎,而又没有什么副作用,因此权威当局也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人与社会接触并不多,他们孤独地生活在郊外,自己种植着草药。 有谣传说他们的房子里堆满了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魔镜、水晶球或者各种与占卜相关的东西。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可以说是既尊敬,又害怕,又逃避。但是一旦需要,他们又会找这些人来帮忙。在欧洲一些大一点的城市中也有这样的巫师。比起乡村医生来,他们所做的要复杂一点,而且收费也更高。当时最著名的巫师之一叫西蒙·福曼(1552—1611年),与当时的同行不同,他详细记录下了自己所做的各种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在当时是违法的,所以没有什么人敢这么做。寻求魔法师帮助的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些商人希望能够通过占星看看自己的财运;海员的妻子则希望推算她们的丈夫是否安全;丢失东西的人则希望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宠物或财产找回来;那些怀疑自己受到诅咒的人则希望能够解除咒语的束缚;另外还有很多人来购买爱情毒药、护身符或中草药。 福曼是一位占星专家,也能够凝视水晶球。同时,他也认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虽然他没有受过系统的医学训练,但是他确实治愈了很多疾病。在那个年代,很多治疗方法还很不普及,放血这种在今天看来无比荒谬的方式在当时还被认为是有效的,因此福曼的举动应该说还是有其作用的。虽然皇家医学会极力反对,但是1603年福曼仍然被授予了剑桥大学的行医执照,为很多伊丽莎白时代的伦敦富人治病。根据传说,福曼准确预测到了自己死亡的时间。他死于1611年9月8日,当时他正在泰晤士河上划船。他为后人留下了惊人的财富。学者型魔法师“今天,”一位英国人在1600年这样写道:“只有那些能够读取星象、召唤魔鬼或进行占卜的人才叫学者型魔法师,才能被叫做学者型魔法师。”在一百多年前,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如果进行这些所谓的魔术研究,会被认为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在15、16世纪,魔术却是一种得到人们尊敬的知识。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们再度相信魔术可以用来召唤神灵、控制未知的自然界。 一个人通过勤奋的学习、对想像力的锤炼,可以学会使用魔法字眼,咒语等等,这样他也可以控制自然界一切神秘的力量,可以达到任何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后来,这种思想传到了意大利北部的德国,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德国学者科尼利厄斯·阿格里巴。虽然我们现在熟悉阿格里巴是因为他出现在罗恩的巧克力蛙牌上,但是在他那个时代,人们知道他还是因为他的著作《超自然哲学》。这部著作发表于1533年。 他认为自然界所有的人、植物、动物、岩石和矿物质都包含着某种神奇的力量,这些东西是可以被发现并被人类掌握、利用的。根据阿格里巴的说法,学者魔法师的职责就是把各种魔法技巧,例如占卜、天文学、星象学,以及对魔鬼和天使的研究运用到探索自然界万物之间神秘的关联当中,用来解决问题或治疗疾病。在这个过程中,阿格里巴认为,一个人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以及自己与宇宙万物的关联;然后,通过他的想像力和意愿方面的拓展,获得神奇的超能力。让这些读者失望的是,在书中阿格里巴并没有解释魔法师是如何获得他们的神奇魔力的,但这并没有关系,人们仍然趋之若鹜地学习魔法。这些阿格里巴的追随者包括很多学校里的学生,他们偷偷在宿舍里召集魔鬼。医生则试图使用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治疗疾病。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则希望借助魔法,揭开自然界的奥秘。所有这些人中最著名的要算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占星师约翰·迪,人们都认为他是魔法大师。 1553年他甚至企图用魔法杀死玛丽女王而被投入了监狱。约翰认为他可以向天使或幽灵学习各种世界奥秘,他与这些灵异沟通的方式就是通过凝视水晶球和魔镜。虽然他自己并没有从灵异世界获得太多的启示,但他的很多合作伙伴都号称见过天使的容颜或听到过她们的声音。但是无论经过多少年的努力,他们都无法说服这些幽灵,向他们解释自然界的种种奥秘以及有关神的秘密。但即便这样,1608年约翰去世的时候,英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对魔法的狂热丝毫未减。整个17世纪,人们经常可以听到牛津大学有关巫术、魔法、诅咒等问题的公开讨论,以及爱情毒药是否有效等问题。毫无疑问当时有抱负的年轻学者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魔法师。魔法师的表现虽然看起来就像是变戏法,但是其实舞台上的魔术表演师应该是“最真实”的魔法师。因为那些文学作品中的魔法师毕竟只是虚构的产物,但是正是舞台上的魔术表演师把小说中的虚幻的魔法变为现实,并运用到舞台上。就像书中的传奇魔法师一样,舞台魔术表演师也可以突然出现或消失,可以在空中漂浮或飞翔,预测未来,穿墙而过,变出东西,把人变成野兽或把美女变成美洲豹等等,当然,表演型的魔法师也可以对观众念咒语、施魔法,让他们看到平常看不到的东西。 所以几百年前,看魔法表演的观众都认为自己受到了诅咒,这就并不让人觉得奇怪了。虽然自古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把魔法用作表演的形式非常普遍,但是如果认真追溯的话,我们会发现这种魔术表演者的首次出现是在公元一二世纪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很多拉丁语作家都记录过他们看到的这种名为“杯子和球”的表演。这种古老的表演形式延用至今。一般使用3个小杯子和3个小球。这个看似简单的魔法表演包含了很多魔法的基本元素。在观众目不转睛的注视之下,相隔不到一或两英尺远的小球会突然消失,并重新出现在杯子里;不知何故还可以从一个杯子移动到另外一个杯子,穿透坚硬的杯子表面,有时还会从观众的嘴里或者耳朵里冒出来。 作为结束,小球最后能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例如一块水果、或是小老鼠或小鸡。当然,早期的魔术表演师也要多才多艺。当时发明的戏法种类还有限,所以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魔术戏法之外,这些表演艺术家还要表演翻跟斗、扮小丑、演木偶戏或驯兽,如狗、猴子、熊等。雅典还设有供街头杂耍艺人学艺的学校。很多这样的表演艺术家都号称能够令最见多识广的看客大吃一惊。希腊观众喜欢各式各样的戏法,无论是艺术性的还是戏剧性的,或是音乐、修辞方面的,当然,魔法也不例外。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充,魔法师也出现在欧洲各大城市及乡村中进行表演。有些独自一人,有些则跟随马戏团里的杂技演员、算命师傅、诗人、音乐家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给别人带来欢乐。但是不知为什么,对这些人的经历大家知道得并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们,例如僧侣和神职人员对他们就不怎么感兴趣。这些变戏法的人在英国被叫做“行骗者”,他们的把戏也被人称作“戏法”,而且英国教会认为这样的把戏是不道德的,是欺骗,而且在魔术表演中用到的把戏也可以用在赌博或欺骗公众的活动中,有些人认为这是超自然的邪恶力量。 一般来说,街头魔法师对自己表演的法术都是秘而不宣的,所以那些相信这些法术的人无论怎样往坏处想也都是不为过的,这种对巫术的迷信一直持续到17世纪晚期。而且,绝大多数魔法师表演的方法都是宣读魔咒、挥舞魔法手杖,或者假装施展咒语召唤超自然的力量。在18世纪的时候,魔术表演已经成为一种娱乐形式,与杂耍、木偶表演和其他马戏相比,魔术表演已经在舞台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当时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使得人们不再相信魔术表演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到了1780年以后,这种艺术样式已经被人们接受,人们把表演魔术的人叫“魔术师”,魔术师对自己的表演也开始收门票(原来他们只通过别人的小费或者在魔术表演之后兜售护身符和草药配方生活)。魔术师开始经常为皇家表演。到了17世纪中叶,魔术表演终于登上了戏剧舞台。 吉尔瓦尼·吉斯皮·皮乃提被人认为是第一个伟大的舞台魔术师。于1780年到1790年间,他出现在欧洲最著名的戏剧舞台上。他表演的魔术包括大变活人、解读观众的思想、用投飞镖的方式把钉子投向纸牌,并把它们牢牢地钉在墙壁上。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魔术表演通常要持续2个小时,表演各种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的技巧。魔术表演者也在世界各地收徒,置办道具和服装。哈利·胡迪尼是世界上著名的逃脱大师,他曾经表演如何带着手铐脚镣从监狱中逃出来,在他那个时代,他是非常著名的表演艺术大师。直到今天,还有人愿意在逛街的时候驻足观看街头卖艺的魔术师表演的戏法,大家也喜欢买票去剧院里看魔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那“只不过是戏法而已”,他们是在琢磨如何破解魔术表演么?事实上,我们觉得正相反,魔术表演营造的那种神秘的气氛才是让我们趋之若鹜的原因。正是这些神奇的戏法让我们得到了快乐,在我们面前展现了神奇的世界,让我们惊奇。同时,魔术表演也告诉我们那些魔法师一直都知道的一个道理:有些时候,看来不可能的事其实是能够办到的。 中世纪巫术 中世纪的魔法师巫术探秘 德鲁依教团员和教士 Druid一词分两部分理解:前半部很大程度上和希腊文的“drus”相关,是橡树的意思;而后半部与印欧语系的词尾“-wid”相似,意:去了解。而德鲁依教又以橡果为圣果,更证明其名字的古意是熟悉橡树之人。 德鲁依教士是很高级的凯尔特人祭司、法师或预言者。而凯尔特人是一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散居在高卢、不列颠、爱尔兰、欧洲、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蛮族。 德鲁依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密的,而且只依惯例口头传授。所以,虽然经过历代研究和探索,依然所知甚少。多数有关他们的资料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只能从森林、神坛、庙宇的遗迹中偶然寻得一些如图画、记号等的微小线索而已。在史书上最早有关于德鲁依教团的记载主要是见于朱理亚. 凯撒和古罗马最伟大的史学家塔西佗斯的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多是描述德鲁依教的野蛮和恐怖!凯撒远征高卢时曾向元老院报告说:“德鲁依教教士在当地有仲裁和主祭等重要地位和权力,而且该教教士精通物理、化学;在树林中居住,用金镰刀砍伐神圣的橡树果,甚至用活人献祭!”但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德鲁依教士是公认的古代智能的守护者,有着崇高的道德修养,并对自然科学和神学有很深的造诣。 德鲁依教士精通占卜,对祭祀之礼一丝不苟,也长于历法、医药、天文和文学……同时,他们也是执法者、吟游诗人、探险家的代名词。男女皆可为德鲁依教士,同样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有史学家将德鲁依教士与印度的婆罗门(Brahmins)、波斯祅僧(magi)、埃及祭师(Priests)和巫医(Shamans)相等同。 在祭典中,德鲁依教士在满月的第六日收割橡果,而在过程中橡果不能堕地,并盛在纯白的布里。然后牺牲两头白色公牛,再举行宴会。他们也会献祭活人,通常这些牲人都是犯人,但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就会在平民中挑选。受难者或被关在木笼中活活烧死,或用木柱刺穿,或用利器插死,或用乱箭射死……或是执行最神圣的“三重死亡”(只有被挑选成为德鲁依王子的人才可接受这个仪式,而死者也通常是自愿接受的)。首先,用斧头将牲人打晕,再迅速用由动物肌肉扎成的有三个结的绳子将其勒杀,并同时割开其喉咙,最后面朝下地将牲人放在四尺深的水里,表示最后是淹死的,而牲人死前吃的最后的食物是撒有橡果的烤大麦饼……就是这些残忍的活人祭祀激怒了罗马政权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而后世也有学者为德鲁依教士开脱,但作为主祭的高级祭伺,似乎是难以脱罪的…… 在预言的过程中,德鲁依教士往往借鸟兽如乌鸦、老鹰等来占卜吉凶。有时也观察牲人的喉咙和内脏来作出预言。来节日时,德鲁依教士会举行仪式,将人催眠,然往互换灵魂,再以梦境预知未来。 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德鲁依教士使用的魔法,如用草药和橡果等施放幻术和护身符;用发怒的毒蛇的吐沬浸过的魔蛋可以控制他人等…… 德鲁依教徒也相信灵魂的永恒,这点有点像轮回。他们会在亲人死后将所有死者生前的物品一并烧掉,甚至跳到火中抱住亲人的尸体,以便与亲人同登极乐……他们也会写信给已死的人,甚至提高货款额以便对方可以在死后偿还…… 在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恐怕凯尔特人势大,对其进行大举讨伐。塔西佗斯曾记载,在战斗中,德鲁依教团员身穿黑衣,跳跃在凯尔特的军队中,咆哮着天神的名字,刺耳地诅咒着罗马帝国。在罗马战胜后,不但屠杀了全部凯尔特士兵,而且也血洗了德鲁依教,并将其教士尸体遗弃在德鲁依教神圣的森林里……这一役令德鲁依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都一蹶不振,在以后的几代里他们的力量和地位与普通巫师无异……直至公元16、17世纪,德鲁依教仍然只存在于民谣山歌之中…… 17世纪,英国古董家约翰#8226;欧伯利指出,在罗马时期的德鲁依教可能包涵了一些更古老的信仰,相传他们兴建了著名的Stonehenge(在英国Salisbury平原上的史前时期巨大石柱群, 好像act1里Stonefield中的石柱群)用来献祭太阳神!虽然他的说法有误,但终在18世纪掀起了德鲁依教复兴运动。 公元1717年,人称德鲁依大祭师的威廉#8226;史度克里和约翰#8226;托兰重建了德鲁依教,而后的亨利.荷力恢复了其古代教条,使其成为一类似共济会的慈善团体。 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德鲁依教团却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成立的。话说1963年,北美革新德鲁依教团成立,而教团的成立却只是因为当时明尼苏达州carleton collegein Northfield的一群大学生反对学校强逼学生参加宗教服务,进而成立的组织。后来,该组织发展成为一提倡新异教信仰的德鲁依教团发展至今。 死灵魔法师 Necromaner 中译:死灵魔法师、通幽师、神术师、巫师等: 在所有的黑魔法中最为黑暗的毫无疑问的非死灵术/通幽术(Necromancy)莫属!而且也是最丑恶和最令人厌恶的魔法仪式之一。Necroma ncy一词出于希腊文,意即死亡和超自然的神力。而死灵术本身是指古代与死亡世界沟通的一种方法。死灵魔法可以追述到古波斯、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巫师。死灵术可以分为两个支派:一派召唤和支配鬼魂(死灵派),这派比较常见;一派掌握死尸回魂大法(死尸派),而两派都与被禁的黑魔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死灵派通常以开坛和符咒来作法,而死尸派通过掘尸和盗墓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恐怖黑色魔力。死灵师通常被恐怖的死亡所包围,他们身穿从死人身上偷来的衣服,沉思着死亡的意义…… 如果没有在灵魂和死亡的知识上有一定程度的造诣,是不可能明白死灵术的奥秘的,而且如果冒然从事,后果是很危险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之下,死人是不会返回人间的(不论是以实体或鬼魂),如果真的发生上述情况,那一定是因为有非常特别的原因。如果一个活人想与另一个世界建立联系,支配灵魂但却不顾死者的请求的话,那就要小心学习黑魔法中有关的知识,以免反倒成为怨灵手下的受害者! 最初,那些与死灵沟通的人多是出于谋利的动机。因为大家都认为死后是可以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见的,所以死灵师召唤死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雇于那些想知道宝藏位置的人,而这些召唤仪式通常都在人死后12个月后才进行,因为民间相信在人死后的12个月内,灵魂一直都在墓地附近徘徊,不能见到活人想见的东西。但太老的尸体通常是不会被选择的,因为就死尸派来讲,太烂的尸体是不能清楚回答问题的。到后来,死灵师开使召唤死灵和尸体用来攻击他人,这些多发生在古埃及和希腊。 由于出于以上的目的,所以通常都要抑制死灵的怨气,而这样做是需要特别的魔法帮助的,这些通常只有很有经验的巫师才能做到。在英国的巫师古籍中曾有死灵师在死尸胸部画上符咒施法的记载。有时,死灵师更需要召唤一些强大的魔神来保护自己或驱使死尸和鬼魂服从自己。在古希腊咒文中记载着死灵师曾召唤过哥尔(Kore)、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厄里斯克革(ereshkigal)、阿多尼斯(adonis)、赫密士(Hermes)和托提(Thoth)来保护自己和控制死灵。而在罗马的戏剧中,对死灵仪式的描术还包括烧烙和歃血。在另一些仪式上,死灵师会吃象征着海克特(Hecate——巫师的守护神)的狗肉;还吃未腌过的和未发酵的黑面包、未发酵的葡萄汁,这些象征着腐烂和死亡。 在欧洲大陆,对死灵魔法仪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仪式的地点通常被小心地指定在一些荒废的十字路口、地下室、废墟、人迹罕至的森林或枯萎的灌木丛中。一但决定了仪式的时间,一些像征力量的同心圆和难以形容的符号便被画在场地中,并冠以神圣的名字。 这些圆圈都是被魔力诅咒过的,而死灵师的助手就站在圈子的中央,并用魔法保护起来。最后,死灵师权仗在手,作法召唤阴间的灵魂。如果作法成功,死灵从法阵中出现,死灵师要面对死灵们无法忍受的尖叫和恐怖且无法听懂的怨语……有时,强大的死灵更加以怪兽的形态在圈中狂啸,威胁着要把死灵师撕成粉碎!当死灵最终屈服在巫师的脚下时,通常会变形为裸体的幽灵,然后回答巫师的提问和要求。 当降灵会结束的时候,死灵通常会消失于硫磺的毒雾之中,而死尸则要由巫师用生石灰烧掉。在这之前,死灵师务必留在圣圈之中,如果非要离开的话,一定要再举行一些其它的仪式才行。死灵师还要在仪式前后除去所有该地的花草,并烧掉它们,再将其灰烬深埋在该地。整个仪式都充满了恐怖的危险,最轻微的失误也会导致死灵师的死亡,甚至灵魂上的永久创伤……17世纪时,名及一时的埃及死灵师和预言家齐严刚及(chiancungi)就是因为心急离开了圣圈而被怨灵碾得魂飞魄散…… 教堂派死灵师,一个黑魔法中很特别的支派。该派死灵师用的是很奇特的黑魔法。相传在午夜时分,该派死灵师会在墓地吟诵黑暗诗篇:“亡灵复活近我身”然后分散进入教会墓地。在召唤时,他们会哭唱:“e gosumtepetoetuiderequeo”,而在退散时,他们会命令道:“回到神所指定的国度吧”。 以下是史上最伟大的教堂派死灵师:约翰#8226;帝依博士(Dr.JohnDee)和他的助手:爱德伍德#8226;凯尔雷(edward Kelley)的一段描述:当助手用火把照亮了死亡的仪式的时候,博士站在墓地里,手持权仗并同时读着咒语。在火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具刚刚被召唤的死灵在白布中颤抖着……而另外两个巫师则在圣圈中暗吟着保护自己的咒语,隐约听到一些天使的名字:“拉斐尔(Raphael)、拉依尔(Rael)、米拉顿(miraton)、泰米尔(Tarmiel)、雷克斯(Rex)……”…… 另一位史上最著名的死灵师是因达尔(endor)。在圣经中记载了他曾经为扫罗王召唤死去的预言家撒母尔(Samuel),而预言了扫罗王的灭亡。 另外在1世纪的希腊,有著名的死灵师阿波罗尼俄斯(apollonius)和泰安那(Tyana)。 16世纪的英国,有上述的约翰#8226;帝依和他的饭桶助手爱德伍德#8226;凯尔雷。 在17世纪的法国,有伟大的埃利法斯#8226;利维(eliphasLevi)。他曾试图召唤伟大的阿波罗尼俄斯,但却被阿波罗尼俄斯的灵魂所震慑! 对死灵师而言,数字9和13是极具意义的。9代表了在古信仰中,灵魂由生到死所要通过9个领域。13则代表了耶苏的最后晚餐及其复活。 在巫毒教中,尸体被复活时是以巴隆#8226;撒麦迪(BaronSamedi,衣衫褴褛的丧尸之神)的形态出现。在海地,死灵尸是以奈布爸爸(Papa Nebo,死亡之父)的化身来主持仪式的,在仪式中,以白腊滴在尸体的脚、唇,死灵师身穿僧袍,头戴银帽,奈布爸爸的符饰挂在十字架上。当巫师的僧袍和帽子振动时,证明已唤醒巴隆. 撒麦迪,仪式也作成功。 之所以死灵魔法为人所唾弃,除了其目的不正之外,最令人法发指的是,在仪式中,多要用死尸来作施法所用之物的原料。而且死灵魔法相信,在暴力中死去或是夭折的死尸是最好的药引!因为他们认为这类死人有更多未用的灵力。在古北欧人的巫术中,最强的死灵师甚至可以令刚死在绞架上的人复活!16世纪的宗教审判官保罗斯#8226;格瑞兰迪俄斯(Paolus Grillandus)曾记载着:“死灵师用一些烧焦了的死尸碎片,尤其是那些吊死和受辱而死的人……用小块指甲或牙……头发、耳朵或眼睛……肌肉、骨头或鲜肉……”更有一些死灵师有食尸的行为,尤其奢食未受洗的婴儿。所以在当时有很多坟墓被盗。而史上最出名的有关案件是爱尔兰女死灵师—爱丽丝#8226;吉蒂勒(alice Kyteler)她因为偷掘和使用死尸的头发和头骨而被起诉,俱说在死尸头上长出的苔草对死灵师是十分珍贵的…… 在16、17世纪掀起的猎巫运动中,大量的死灵师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猎的目标。教会高喊他们是魔鬼的仆人,而圣经中有关因达尔的描写更证明死灵师是毁灭的象征。而死灵师们则一直争拗着亡灵和魔鬼的区别。经过几世纪的抗争,死灵师们终于演化成今天的通灵师,从而避过了宗教上的迫害。不仅如此,通灵师们在媒体的宣染下,更进一步被人所崇拜和接纳。近代比较著名的通灵师有乔瑟夫#8226;格兰威尔(Joseph Glanvill)、法兰西斯#8226;冯#8226;海尔墨特博士(Dr.FrancisvanHelmont)、亨利#8226;摩尔博士(Dr.Henry more)、罗卜特#8226;波伊尔(RobertBoyle)等。而与通灵有关的比较著名的事件有寇克小路的鬼魂(ThecockLane ghost):一个死去的女人和她死去的姐姐的丈夫徘徊在伦敦寇克小路的旧居里,没人知道为什么,却吸引了无数通灵师来寻找他们还阳的原因。(电视剧X-file有一集就和这件事有关) 中世纪的巫师和魔法师 巫术(Sorcery),来源于法文的“Sor”,原意是指能够经由祭祀或象征的仪式去改变他人命运的人;而“Sors”前缀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遭遇或命运,而巫师最常见的施法形式是下咒语。由此可以引申到所有用咒语来控制爱情、生长、运气、健康和财富等的行为。在大多数社会中,咒语被认为是为邪恶的目的而生,而巫师(Sorcerer andSorceress,通常是女性)是会用咒语以主观的仇恨去伤害他人的。另一方面,巫师也可以用咒语来对抗邪恶力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 巫师在一个社会中有很多的功用:他们可以用魔法保护他人,以免受到自然灾害、外来者和敌人的伤害。他们也负责改正错误,衡量对错,操控大自然和解释恐怖的现象等。 巫术是一种低层次的法术,因为它不是一种信仰,但与高级法术一样,也是带有机械性和直观性的。但对比巫毒那种纯邪恶的法术来说,巫术是比较接近一种宗教的了。而且巫术也有仁慈的一面,例如用来保护村庄和部落,抵挡邪恶的敌人和灾害等。但如果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所利用的话,它也可能是非常邪恶的!虽然巫师主要是使用咒语,但也会使用魔药。不过无论是哪一样,都可以用来夺取他人的生命…… 历史上有很多神灵是与巫术有关的,因为巫师会负责传示神谕,解读魔术牌,看相等一些类似的活动。尽管是这样,巫师或更确切一些地称女巫们还是经常被人们与邪恶画上等号……例如在夜间举行的巫魔大会(Sabbat)里,他们会像死灵师一样召唤死灵;像变形族(metamorphosis)一样变换形体;或吃人肉,或控制恶梦;甚至会与低等恶魔和吸血鬼等发生性行为! 女巫,之所以被认为是邪恶的是因为大多数巫术派别相信,她们天生就是魔鬼的化身,天生就有魔鬼的力量和天生就充满了愤怒和妒忌。女巫们通常在出生时就有一些特别的物理上的记号,例如胎记、体内有异物或阴阳眼(evil eye)。这些都是20世纪人类学家e.爱文斯-皮特卡德(e.evans-Pritchard)在非洲Zande地方有系统地研究当地女巫几十年后所得出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而且也不适用于西方的新异教巫术文化,但也为该类研究打响了第一枪。 在巫术最简单的形式里,巫术是一种控制大自然力量和意念移物的魔法。在新石器石代的洞穴壁画上,已画有半人半兽的巫师作法召唤森林之神的事迹。到了古希腊,人们相信巫师只是召唤一些介乎于天堂和大地之间的中立魔神(希腊语:daimones),但这些魔神也是很容易就变成魔鬼的,直到后世的柏拉图的学生Xenocrates将daimones彻底定义为魔鬼。 到了中世纪,在天主教的影响下,庞大的猎巫行动开始了,无数女巫葬身于火海之中或死于利箭和断头台之下……女巫从此变得更加邪恶了。但在文艺复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男巫(Sorcerer)成为了饱学之士,如炼金士、医生等的代名词。甚至有人相信这些人的知识是从超自然的来源里得到的。更有很多贵族和主教都争先研究起巫术来。 但直到现在,女巫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太大改变,在大多数的社会文化里,都认为女巫是魔鬼的情人,邪恶的化身。虽然有人试图说服他人女巫并没有想象中可怕,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女巫的资料虽多,但Soceress的就不太多,一来是Blizzard和aDamp;D等经典游戏把这个巫术支派给捧大了,二来自古Sorcery、Witchcraft、Necromancy和Wizard等都分不开,大家都是类似巫师、妖术等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咒语】 咒语(spell) 一种巫术行为。语言禁忌发展到极点,达到灵物崇拜程度,就可能形成咒语。咒是口头语言禁忌,平时禁止使用,一经使用,它就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会致对方于死命。咒语的文字表现形式是符箓。中国旧时,人死后请道士念经超度亡灵,要在房屋四壁上贴符;盖房上梁时,在房梁上贴符;孩子生病时到寺庙里求符。符是一种奇特的图画,充当文字符号,代替语言的力量,用来作避邪镇妖之用。 咒术、魔法、巫术,在这里,它们所指代的意思是相同的,它们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利用仪式、咒语,或者其他秘术来达到目的,借助自然的力量,精灵或者恶魔什么的力量来达到目的。简单的咒术是不需要什么力量的,人人都可以使用,而且不会有什么害处。不过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是大不到哪里去的,也没有特别神奇的地方。但是如果高深起来的话,就确实需要能力了,没有能力的话,可能从开始就无法使用,也就谈不到其他了。而可以使用的,能力越强,咒术的效果就越大。另外,如果两个人同时使用咒术,视谁能力强谁就成功。这也是没有什么好说的。特别要提及的是诅咒术。因为诅咒术如果成功,会记入因果,你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如果失败,还会以法力的三倍反弹,那……搞不好仇人没死,你倒是“先走一步”了。所以没到准备两败俱伤的时候别用着玩似的瞎闹,最好是这辈子都别碰。 关于能力,可能有人把它称为“灵力”吧。eSP,也就是预知及感应能力,这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力,但是不是全部。还有其他许多的能力,比如很强的念力(PK)。甚至只是你比较敏感,也是好的。通常,女巫比男巫多,就是因为女性一般比较敏感的缘故。我曾经询问过别人,应该如何探测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有人告诉我做心理测验,结果我看到的题目是:你买彩票有没有中过头奖?我没买过彩票……呵呵,中奖就是有能力啊?我被打败了!后来还有人说:两只手相对,看能不能聚气(手心是否发热)。我是发热了啊,但是我还是觉得这半是心理暗示。毕竟,我对心理学的了解比咒术多得多,我实在无法轻信一个没根据的东西我半信半疑。不过,在网上确是碰到过所谓“能力者”,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我说的不是该不该相信有人有能力,而是该不该相信他就是……在fateonline有可以测试eSP的测验,就是跟猜扑克差不多的把戏。我有做,正确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我很烂。如果有人可以达到标准,拜托告诉我一声,我就拜你为师好了。接着回到刚才的话题。其实作为佛家或道家,是会认为我们皆有能力,(跟“万物皆有佛性”挂钩)我们只是取回本来的能力罢了。这时,是可以通过一些修行来磨炼能力的。当然修行中必然有一些宗教意义,这个我们不管,我们只需要借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我本人也认为任何人都有能力,只是强弱分别。 关于教派禁忌如果你信仰基督教,那么就此打住吧。咒术中,有很多是犹太人的古老巫术,基督教会是严禁教徒接触这些东西的,遥远的过去是,现在也是,我不太了解基督教,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起码是不成文的规定。希望你能忠于你的信仰。其他教派对此没有特别的禁忌。不论你信佛教、道教、犹太教、萨满教……或者其他什么的,那全都不用担心。(伊斯兰教的还是再问问比较好。我不清楚,但是听说伊斯兰教要求颇多,不知道有没有不准使用咒术这条。)不过如果你的教派比较特别,而且教主也有规定的话……恕在下这里就涉及不到了。 咒术反弹!注意!各位不要看到魔法,马上就兴奋不已,然后乱用一气。据我所知,确实有人在不知道会反弹的情况下乱用一气,结果目的虽然达到了,自己也很惨。几乎所有魔法都有副作用,行内叫做“反噬”或者“逆风”(总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你使用魔法失败,在没有防护的情况,魔法会以起码三倍反弹到你身上。简单魔法还好,如果是什么高级魔法,最后……呵呵……必死无疑。即使使用成功,魔法也会有一定量反弹回来,对你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仍然一再使用,最后下场也不会好。专业人士都有防御的专门方法,这个各家不同,很多都是转移到别的生命体身上,让人家代为受过,这是非常卑鄙的手段……希望各位不要考虑。至于比较合适的防反弹方式我还没有找到……所以虽然知道,我几乎是不使用魔法的。祝福魔法也同样会反弹,不过因为反弹的是魔法本身,所以不会有坏效果(魔法本身就是好的嘛)。各位如果想要使用魔法,也请先想好,是不是值得自己付出代价去换取结果,是不是有其他普通方法可以得到。除非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则少用为妙。 —————————————————————————————————————————————————————— 诅咒术 决定要用之前,别忘了--咒术反噬!! 咒法 难易度:易 功用:当然也是属于诅咒的咒术,只是比较容易,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不过,只要对方确确实实对不起你,而你又非常憎恨他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行法是极其效果的! 做法:首先,拿一个厚纸板剪出一个人形。接着,在人形的左胸心脏部位处用红色的墨水笔画上“×”的符号。然后,将人形想象成怨敌的身体,口里默念着:“藉此诅咒缠住恶灵…”,边用手上的针猛刺“×”这个位置。注意,一面默念着也一边用针刺人形的心脏部位,不过要小心针刺到手…如果刺到手,手流的血沾到人形的话…呵呵…… 补充:这个咒术是源自西方的,他们与东方不同,他们以纸代替稻草人。 意志控制术 如果你想掌握对方的意志,首先你的胸前先画上一只绿色的山羊,然后再进行下列的仪式。首先,用木头作一个人形,在上面用骨头画一个玩偶,头和身体要分开,然后用火烧掉,这样,对方的灵魂与肉体就会纠葛在一起,按你的心意行事*依对方样子用骨头画的玩偶,用任何骨头都可以,没有大骨头的时候,用小骨头画把对方名字写上去,或者贴照片也可以*把人形烧掉时,为了容易燃烧,可包布或纸,但不可用树叶山羊的样子,这个时候是当作撒旦的象征*这个法术是从火刑演变而来的 附有撒旦之灵的面具 本咒术是从四千年前的埃及所流传下来的秘法,不杀对方而使对方活着受地狱之苦。做一个拜拜祈祷用的假面具,此面具乃怨恨之人的脸部放大影印,在左右两耳穿上橡皮圈以黑布盖书架做成祭坛,祭祀恶魔撒旦之像o房间要弄暗,点燃黑烛憎恨之人的照片供奉在恶魔撒旦的灵前戴上假面,呼叫恶魔撒旦之灵,念咒文:以伊利白,撒罗尼亚,罗斯特,撒巴斯的名义,请撒旦到这里来,德古尼塔,伍贝休,来吧撒旦在面具下,自己也以充满恶意及怨恨的眼光盯着对方的相片 水之诅咒术 难易度:困难 功用:这是能利用水的力量消灭对方的一个赶尽杀绝的恐怖咒术,好像连在浴室冲凉都会被水窒息而死! 做法:利用白蜡做出对方的人象,只要做出一个人的雏形就可以了,不必做得太大,适中就可以了。做好后,将对方的三根毛发放入蜡中(将蜡稍微溶后再将毛发贴上)。然后对着蜡像念三次诅咒对方之类的话,然后再把蜡像放入河流。山中的溪流也可以。 火焰行法 功用:如果有憎恨的对象时,就可以借助这个行法来达致毁灭憎恨对象的目的。不过,前提在于你的立场是受害者,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妒嫉心而想嫁祸于人…这个咒术恐怕只会诅咒自己罢了。 做法:准备一张的动物的皮,在皮上画一个八角型,然后再将八角型剪下。再在八角型里的每一个角的部分写上怨敌的名字(角之间的间隔画上线条以成为八个部分)。然后燃烧一些树枝或木柴,再把皮丢入火堆里边念着:“离开这个世界吧…没用的XXX…“这种诅咒人的话语。当时,请回想对方怎么的害你,我相信这样一定会发动强大的诅咒力量而将怨敌消灭。 提示:动物的皮如果没有的话,可以用不要的皮包的皮割出来代替。 住着怨灵的鬼盒子 难易度:难功用:这个诅咒术是专为好人而设的。如果,在自己的生活里遇到一些滥用权利而让大家受害的坏人,你可以试用这个秘法诅咒滥用权利的人使他失去地位与名誉进而被迫离开社会。 做法:首先,拿一个厚纸板做成一个四方型的箱子(不要用现成的喔)。接下来,请确定你做的箱子是个六面体。然后,将箱子上面其中的一个角切掉(不需要切到太大),箱子下面也要切掉一个角,不过,两个被切掉角的位置必须是一个对角线(明白吗?也就是说被切掉角的那两个位置必须是对立的,只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剪下角后,于是用别的厚纸板裁出两个与缺口同大的厚纸板把缺口封住(用黏的)。现在,请你确定一下你的箱子是不是成了一个八面体。在八个面上写上对方的名字(普通的笔即可,另外缺口也不要剪到太小以免写不下名字)。最后,用正在燃烧的树枝插入每个面,对方就会因为诅咒的效力而被谣言、丑闻的事件困扰着而被社会所不齿。 提示:如果你真正实行这个咒术的话,你就会发现做好的箱子要怎么处置这个问题。本人建议,当这个咒术实行过后,先将箱子藏在一个让人看不到的地方。当你觉得或认为咒术已经发出效用时才把箱子拿出来在某个晚上独自怀着认真的态度将箱子烧了(最好不要让人看见你在烧什么)。 [咒语之古籍文献记载] 使用恶毒的咒语来驱鬼逐邪,祓除不祥,这也是古以有之的方法之一。《尚书.无逸》中所谓“厥口诅咒”也就是“告神明令加殃咎”之意。早期认为,鬼也有种种禁忌,有种种弱点,害怕人的诅咒便是鬼的弱点之一。 《诗经.大雅.荡》有侯作侯祝,“靡届靡究”,所谓“祝”,就是咒。《左传.襄公十七年》有“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所谓有诅有祝是说有专门的诅咒和告祝的巫官。 道教的祝咒之法就是从这些巫官中发展起来的。《太平经》卷五十说:“天上有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人民得之,谓为‘神咒’。”这是说,咒语是神灵秘密授予人的,包含着神吏的力量,好比是供人鬼联系的密码和暗号。 《辨惑论》里引用了流行于南北朝的道教咒语: 天道毕,三五成,日月俱。 出窈窈,入冥冥,气布道,气通神。 气行奸邪鬼贼皆消亡。 视我者盲,听我者聋。 敢有图谋我者反受其殃。 《敦煌解梦书》中,有对付恶梦的诅咒: 铺地席冷地卧者不祥,夫人恶梦三日不说化为珍宝。几人夜得恶梦,早起切莫向人说,虔诚其心,以黑书此符,安卧床脚下,勿令人知。乃可诅曰:赤赤阳阳,日出东方。此符断梦,避除不祥。读之三遍,百鬼潜藏。急急如律令。夫恶梦姓云,各行鬼,恶想姓贾,名自直。吾知汝名,识汝名,远吾千里,急急如律令。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他们也有这一类的咒语。如有些日本人做了恶梦,即念咒文七遍:“赫赫阳阳,日出东方,断绝恶梦,辟除不祥。”并向东方呼吸,向北方吐出,往复七遍,即可废除。 《道藏·三皇内文遗秘》有这样的驱鬼咒: 杀鬼咒 太上老君教我杀鬼,与我神方。上呼玉女,收摄不祥。登山石裂,佩带印章。头戴华盖,足蹑魁罡,左扶六甲,右卫六丁。前有黄神,后有越章。神师杀伐,不避豪强,先杀恶鬼,后斩夜光。何神不伏,何鬼敢当?急急如律令。 敕瘟咒 敕东方青瘟之鬼,腐木之精;南方赤瘟之鬼,炎火之精;西方血瘟之鬼,恶金之精;北方黑瘟之鬼,溷池之精;中央黄瘟之鬼,粪土之精。四时八节,因旺而生。神不内养,外作邪精。五毒之气,入人身形。或寒或热,五体不宁。九丑之鬼,知汝姓名。急须逮去,不得久停。急急如律今。 《道藏·太上消灾祈福醮仪》的驱鬼咒如下: 上请五方五帝斩鬼大将军官十万人降下,主为某家同心并力,收摄村中巷陌家中宅内行客魉魉之鬼,伏尸刑杀之鬼,次收门户井灶之鬼,次收五虚六耗凶吹恶逆之鬼,次收童男童女之鬼,次收殃拜土长之鬼,次收独歌自舞喜笑之鬼,次收蛊毒野道之鬼,次收山精崖石百魅之鬼,次收八部行病之鬼,次收唤人魂魄之鬼,次收各有名字之鬼,次收明公石矴之鬼,次收无名脱藉之鬼,次收橱下犬子之鬼,次收夜行凶逆之鬼,次收山林社稷恶逆淫祠之鬼,次收天下四镇死将之鬼,次收刀兵军阵无头无手之鬼,次收吴王子胥之鬼,次收赤眉盗贼之鬼,次收三王五霸败军死将之鬼,次收下痢臃肿之鬼,次收鲁丁班黄转筋謦咳吐逆之鬼,次收云中李子遨千精万魅之鬼,次收摇铃吹角呼唤之鬼,次收缢死之鬼,次收落水之鬼,次收羌獠之鬼,次收六夷之鬼,次收胡狄蛮戎之鬼,次收东方青注之鬼,次收南方赤注之鬼,次收西方白注之鬼,次收北方黑注之鬼,次收中央黄注之鬼,次收绝户之鬼,次收异病卒之鬼,次收白秃癞之鬼,次收疮脓臭秽之鬼,次收市死斩头绞刑之鬼,次收乌鹊乱鸣恶音之鬼,次收肌寒冻死之鬼,次收藏形隐影之鬼,次收口舌妄语之鬼,次收六畜之鬼,次收厌人魂魄之鬼,次收白骨不葬之鬼,次收新死破射取人之鬼。次收鼠头人身之鬼,次收牛头人身之鬼,次收虎头人身之鬼,次收兔头人身之鬼,次收龙头人身之鬼,次收蛇头人身之鬼,次收马头人身之鬼,次收羊头人身之鬼,次收猴头人身之鬼,次收狗头人身之鬼,次收猪头人身之鬼。 以上众鬼不承大道盟威禁律之命,专在人间行其恶毒,令人遭灾,过祸疾病死亡,非所道理,非五帝之君。天宫一一仰凭次收,讨反缚逆鬼,付与都市,一切绞刑,灭其根种。愿今天下清宁,万民安乐,五谷滋盛。阖家大小魂魄或闭在天地水三官,百鬼牢狱之中,不蒙解脱者,或为百鬼挚击者,请五方五帝、七星之君、寿命君、延命君、解厄治病君、却死来生君、保命卫护君,主为某家安魂定魂,司命延年益算,七星消除死籍。 ...... 律曰:天下一生之中;自有千亿之鬼。去神更远,去鬼而近。天下凶凶,不可得知此。今记其真名,使人知之,一知鬼名,邪不敢前;三呼其鬼名,鬼怪即绝,上天鬼、下地鬼并煞。几鬼皆有姓名,子知,三呼鬼名,万鬼听令。 《太上三洞神咒》所载的咒语就更多了,什么“三十六雷总辖咒”;“七十二侯都总咒”、“开旗咒”、“卓剑咒”、“巡坛咒”、“助威咒”、“用剑咒”;。“行净咒”、“变神咒”、“步罡咒”、“会兵咒”、“致雷咒”、“五雷治病咒”、“勘合符咒”.......这些咒语,各有诅咒对象,无奇不有。 法力 法力fǎlì [supernaturalpower]原指佛法的除妄伏魔之力,后泛指超人的神力 施展法术的力量源泉。 可通过冥想或者吸收魔晶石来补充回复。 随着锻炼,最大法力值可以获得提升。 闪光术 闪光术 施法者等级:吟游诗人0德鲁伊0法师/术士0 学派:塑能系 成分:言语 范围:中等 影响范围/目标:单一目标 持续时间:1分钟 检定:强韧通过则无效 法术抗力:有 一阵炫光可使目标晕眩,使其在攻击检定上遭受-1的减值。 牛头人之王巴菲门特 牛头人之王巴菲门特是DD系列设定中的无底深渊第600层领主 巴菲门特牛头人之王(Baphomt,PrinceofBeasts)cR20 混乱邪恶超大型异界生物(混乱,邪恶,跨位面,塔那厘) 先攻+7;感官黑暗视觉60尺,嗅觉灵敏,真实视觉;聆听+35,侦查+35 语言深渊语,通用语,巨人语;心灵感应300尺 —————————————————————————————— 防御等级38,接触11,措手不及38(-2体型,+3敏捷,+27天生) 生命372(24HD);伤害减免20/寒铁和善良 免疫电,迷宫术,中毒 抵抗酸10,冷10,,火10;法术抗力31 坚韧+25,反射+17,意志+22 —————————————————————————————— 速度60尺(12格) 近战*+2woundingglaive+30/+25/+20/+15(3d8+28/19-20/*3)和角顶+28(2d8+5)或 近战2爪抓+33(1d8+11)和角顶+28(2d8+5) *使用猛力攻击专长 面宽15尺;触碰10尺(使用大砍刀时20尺) 基本攻击+24;擒抱+43 攻击选项恐怖打击(awesomeBlow),顺势斩,精通冲撞,精通击破武器,猛力攻击 特殊动作怒吼(bellow),喷吐攻击,强力冲锋(powerfulcharge),召唤塔纳厘 类法术能力(施法者等级20) 随意—星界投射,亵渎术,侦测善良,侦测守序,支配动物(Dc18),飞行术,高等驱散法术,高等传送术,穿墙术,心灵遥控(Dc20),邪居,邪影击(Dc19) 3次/天—迷宫术,恐惧徽记(Dc21) 1次/天—启蒙术(Dc20) —————————————————————————————— 能力力量33,敏捷16,体质33,智力18,感知26,魅力20 特性天生狡诈(naturalcunning),塔那厘特性,野性认同+31(+27魔法兽) 专长恐怖打击,顺势斩,黑暗演说,精通冲撞,精通重击(大砍刀),精通先攻,精通击破武器,猛力攻击,专攻武器(大砍刀) 技能攀爬+38,交涉+7,驯养动物+32,躲藏+22,威吓+32,跳跃+38,知识(自然)+33,知识(位面)+31,聆听+35,潜行+30,骑术+5,察言观色+35,侦查+37,生存+35 财产+2woundingglaive —————————————————————————————— 怒吼(Su)每1d4轮,巴菲门特能以一个标准动作发出雷鸣般的怒吼。所有30英尺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尝试通过一个Dc27的意志豁免,失败则陷入恐慌状态2d6轮。这是一个音波,影响心灵的能力。豁免Dc基于魅力。 喷吐攻击(Su)30尺,锥形,每1d4轮,12d6负能量伤害,反射Dc33,通过则伤害减半。 巴菲门特的喷吐攻击是一道包含负能量的锥形水流(喷嚏)。善良亚种或拥有善良灵光能力的生物(例如善良阵营的牧师和圣武士)改为在-4豁免上受到12d10伤害(意思就是对于这些生物来说豁免Dc为37,伤害为12d10)。 强力冲锋(ex)在战斗中巴菲门特低下头用自己强有力的尖角向对手发起冲锋。巴菲门特的强力冲锋会造成4d6+16点伤害(攻击加值为+35),其他和普通冲锋完全一样(比如发起冲锋的条件) 天生狡诈(ex)巴菲门特对迷宫术免疫,他能够追踪敌人就好像他拥有追踪专长一样。巴菲门特永远不会陷入措手不及状态。 召唤塔纳厘(Sp)每天一次,巴菲门特可以召唤1d6个bulezaus,1个巨牛魔(goristro),这个能力如同一个9级法术(施法者等级20)。 野性认同(ex)巴菲门特可以像24级德鲁伊一样使用野性认同能力。 —————————————————————————————— 残忍、凶暴,恶魔领主巴菲门特是牛头人之王,他的野性使他得到邪恶巡林客和野蛮人的崇拜。 战斗策略 巴菲门特沉迷于战斗,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力量而盲目自信。在战斗一开始他会使用迷宫术对付他最大的对手或是看起来最强大的敌人。接着他会向离他最近的敌人发动强力冲锋,然后在下一轮他会用大砍刀和尖角进行全力攻击。在面对大量敌人的时候他会使用怒吼和喷吐攻击。 当被敌人袭击时,巴菲门特通常会召唤一名巨牛魔帮他吸引火力,自己则施展类法术能力。 仆人,敌人和目标 巴菲门特受到炼狱牛头人和半炼狱牛头人的崇拜,他们通常是野蛮人,牧师或巡林客。每日一次的启蒙术确保他身边总会有一位强大的盟友—拥有智慧的凶暴熊,凶暴虎,恐龙或者类似的动物奴仆。巴菲门特同时还受到bulezau和巨牛魔的崇拜。 在一些贫困地区崇拜巴菲门特的类人型生物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在一些邪恶的巡林客打着以一位自然之神的名号向不得人心的地方政府复仇的宣言的蛊惑下,一些陷入绝望的贫民加入了信仰巴菲门特的行列。这些巡林客称自己为theTempleofRedemption(或简称为“救世主”Redeemers)。将捕获的公牛斩首是该宗教的一个重要仪式。据说那些献出公牛的人有时可以从公牛的嘴里听到喃喃的细语声,而话语的内容则是指导信徒们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去惩罚那些压迫他们的人。自然,这些细语声很有可能是巴菲门特的杰作。 巴菲门特与苍夜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关系。这两位恶魔领主共同掌管着无底深渊第600层,尽管苍夜在这一层的影响仅限于她的城堡附近。这两位恶魔领主之间没有结成同盟,但是如果有谁试图在无尽迷宫(theendlessmaze,巴菲门特的领地)攻击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另外一位都可能会施以援手。 巴菲门特对几位恶魔领主怀有深深的憎恨,尤其是格拉兹特(他曾经在最近关押过巴菲门特一段时间)和耶诺古(与巴菲门特进行着无止境的战争)。 巴菲门特积极施行着毁灭他最憎恨的敌人—耶诺古的目标。没有任何恶魔领主知道他们之间的敌意的起源,但是巴菲门特在主物质位面的大部分行动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战争中击败豺狼人之王:新鲜的灵魂注入他在无底深渊的大军,强大的魔法物品源源不断的落入他最强有力的部下手中。 —————————————————————————————— 巴菲门特的牧师可以访问混乱,邪恶,狂暴(fury)和力量领域。他的邪徽是一条浸泡在血液里的扭曲的圆形迷宫。 关于巴菲门特的学识检定 拥有知识(宗教)或知识(位面)的人物可以获得巴菲门特的一些情报.按下表通过技能检定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 Dc20巴菲门特是牛头人之王,但有传言称他还受到其他一些类人形生物的崇拜。 Dc25巴菲门特的武器是一把可以造成恐怖伤害的大砍刀。 Dc30巴菲门特的怒吼令人恐惧,他能喷吐出一股能造成负能量伤害的水流。 Dc35巴菲门特可以对动物施展启蒙术。这些获得智慧的邪恶动物会跟随在巴菲门特的身边。 正文: 伊格维尔伏的恶魔志 究竟曾是一名人类,但却被自身的兽性引导而走上了此路,或者曾是一头野兽,却怪异而恶劣地企望于像人一样生活,巴菲门特自己早已无法记清这一点了,或许他对此也从来不曾在乎过。他凝视着无底深渊,灵魂在它那湮灭般的轻抚前摊开,而在这之前他曾经是什么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成为了怎样的存在。他是野蛮与残暴的化身,精力充沛而又强壮无比,并且还拥有着可以敏锐的意志及学者般的智慧。巴菲门特能是一个能像远古野兽那样去驰骋和破坏的人,但他同样还是一头有着社交和文化天赋的野兽。他并不会被这两者的缺点所妨碍,相反而是将它们的长处融合在一起。据传说记载,巴菲门特曾经是一名人类,但却敢于把众神像牲畜一样地对待,并最终因为他的渎神行为而遭到诅咒并被丢到这个深渊之中。从那时至今,巴菲门特建立了自己的王国,那是一个由他自身形象而创造出的繁盛种族组成的国家,一个只会受到它的主人的想象所束缚的无限国度,充斥着狂热的信仰者,他们带着亡者的敬畏低语着他的名号。但巴菲门特确信自己并没有被众神所诅咒,怎么可能有哪个诅咒会将那恶魔领主的力量赋予一个凡人或饥兽? 巴菲门特,兽之主君(Baphomet,PrinceOfBeasts) 大型异界生物(混乱,邪恶,塔那厘) 生命骰数:32d8+416(560hp) 先攻权:+8 速度:60尺 防御等级:39(-1体型,+4敏捷,+26天生),接触13,措手不及39 基础攻击加值/擒抱:+32/+46 攻击:+5创伤大砍刀+42近战(2d8+30/19-20/×3) 全力攻击:+5创伤大砍刀+42/+37/+32/+27近战(2d8+30/19-20/×3),和啃咬+34(1d8+10)和角抵+34(1d8+10/19-20/×3) 面宽/接触:10尺/10尺 特殊攻击:增强重击,怒吼,兽之诅咒,喷吐武器,类法术能力,stunningcharge,召唤塔那厘 特性:伤害减免20/传奇,黑暗视觉120尺,免疫于电击伤害,迷宫效果和毒素,naturalcunning,异界生物特性,对酸系伤害,寒冷伤害,火焰伤害各拥有10点抗力,scent,识破隐性,法术抗力38,心灵感应100尺,野性认同+40 豁免:强韧+31,反射+22,意志+27 属性:力量30,敏捷18,体质36,智力20,感知28,魅力22 技能:攀爬+45,理解动物+41,躲藏+35,胁迫+41,跳跃+57,知识(自然)+40,知识(位面)+40,聆听+46,潜行+39,搜索+40,察言观色+44,侦查+46,野外求生+44 专长:警觉,顺势斩,黑暗圣言,精通冲撞,精通重击(大砍刀,角抵),精通先攻,精通破甲,多重攻击,猛力攻击,追踪,武器专攻(大砍刀) 环境:无底深渊 组织:独自,或巴菲门特与2d4名布雷祖魔 挑战等级:24 财物:四倍标准 阵营:混乱邪恶 进化:无 这名充满阳刚之气的恶魔站起来足有十二尺高。他的体格笨重而庞大,在那缠结在一起的浓密黑色毛发覆盖下有着紧张的肌肉。他的头颅看起来犹如一个恶魔化的牛头,巨大而向前弯曲的双角被那数不尽的受害者的血液所玷污。那蹄状的双足和一条类牛的尾巴使他那野兽般的容貌更加完善。 巴菲门特支配着无底深渊的第600层,一个潜伏着无数的陷阱,危险,和被隐藏的秘密的无尽迷宫。虽然炼狱牛头人是此领域中的居民中数量最多的,但他们也是最弱小的。巴菲门特的邪徽是一个浸泡在鲜血里的扭曲迷宫。 战斗 巴菲门特陶醉并狂欢于肉搏战中,但并不会盲目地迷信于自身的勇武。只有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他才会在未处于邪恶灵光的效应之下时被遭遇到(此效应并未被计算在他的属性栏中)。在战斗一开始他会使用迷宫术对付他最大的对手或是看起来最强大的敌人,接着他会向离他最近的敌人发动强力冲锋。一般情况下,他会将自己怒吼能力(或一次喷吐攻击,如果他面对圣武士的话)保留下来,并当面对大量企图包围他的敌人时再使用。一旦加入肉搏,兽之主君就会使用他那+5创伤大砍刀攻击那些距离他15到20尺距离的敌人,并用他的啃咬和角抵攻击5到10尺范围内的敌人。如果敌人企图包围他并停留在那大砍刀的最小攻击范围之内,巴菲门特会将武器入鞘并使用他的双爪,啃咬,和角抵进行战斗。 面对那些在远处对他进行攻击的敌人,巴菲门特会一般会召唤一名巨牛魔来提供援助,而他将会利用类法术能力继续战斗。 增强重击(augmentedcritical)(ex):巴菲门特的双角锋锐得令人恐惧,能够造成远比正常情况下致命得多的创伤。他的角抵攻击的重击范围为19-20,如果成功将造成3倍伤害。 怒吼(Bellow)(Su):每1d4轮一次,以一个标准动作,巴菲门特可以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怒吼。位于其30尺范围内的所有生物必须通过一次Dc32的意志豁免检定,否则将陷入恐慌2d6轮。这是一个音波,心智影响,和恐惧效应。此能力豁免检定Dc基于魅力属性。 兽之诅咒(Bestialcurse)(Su):巴菲门特可以将兽之诅咒施加到任何处于无助状态或正被其擒抱的目标身上。以一个标准动作(此动作可能是擒抱检定的一部分),巴菲门特可以将畸形而恐怖的面貌特征传染给目标。而对方可以尝试通过一次Dc32的意志豁免检定来抵抗此诅咒。成功的话,受害者只将承受1d4点智力属性伤害。而检定失败则将导致受害者被变形为一个对其真实形态的丑恶拙劣的模仿,他将长出类似于一只畸形动物的笨拙而丑陋的身体特征,并保留一些天生形态的特征。只要诅咒保持存在,受害者的敏捷,感知,和魅力属性都被降低10点,而他的智力属性会被降到1(或保持不变,如果受害者为无心智的话),如果被感染时间在一天之内,移出诅咒法术可以消除这种诅咒。否则的话,只有一次成功的破除结界,奇迹术,或许愿术才能移出这种永久的诅咒。此能力豁免检定Dc基于魅力属性。 喷吐武器(Su):30尺,锥形,每1d4轮1次,20d6负能量伤害,反射Dc39,通过则伤害减半。巴菲门特的喷吐攻击是一道包含负能量的锥形邪水。善良亚种或拥有善良灵光职业能力的生物(例如善良阵营的牧师和圣武士)改为受到20d10伤害(意思就是对于这些生物来说豁免Dc为37,伤害为12d10),并在豁免检定上承受-4的罚值。此能力豁免检定Dc基于体质属性。 类法术能力(Sp)(施法者等级20,豁免检定Dc基于魅力属性): 随意-异变动物,星界投射,渎神之语,亵渎术,侦测善良,侦测守序,支配动物(Dc19),飞行术,高等解除魔法,高等传送术,穿墙术,形体变化,动物交谈,心灵遥控(Dc21),邪居,秽暗灵光(Dc24),邪影击(Dc20); 3次/天-动物化身,化戾变形(Dc21),迷宫术,恐惧徽记(Dc22); 1次/天-启蒙术; 致晕冲锋(Stunningcharge)(ex):巴菲门特往往会低下自己的头颅,以他那强力的双角对某个对手发动一次冲锋来挑起战斗。除了一次普通冲锋的效果和风险以外,它能使巴菲门特以+43的攻击加值进行一次角抵攻击并造成4d8+25点伤害,其中包括了5点猛力攻击加值。任何受到此攻击伤害的生物必须通过一次Dc39的强韧豁免否则就会眩晕1d4轮。此能力豁免检定Dc基于体质属性。 召唤塔那厘(Sp):每天一次,巴菲门特可以召唤1d3+1个布雷祖魔或1个巨牛魔(细节包含在位面手册中,如果你没有此书的话,请替换为1名炼狱牛头人10级野蛮人),此能力相当于一个九级法术。 天性狡诈(Naturalcunning)(ex):巴菲门特拥有一种先天的狡诈和类似于牛头人的逻辑能力。他对迷宫术免疫,能够追踪敌人就好像他拥有追踪专长一样,并且永远不会陷入措手不及状态。 野性认同(Wildempathy)(ex):巴菲门特拥对掠食动物拥有一种独特神会,并可以像德鲁伊一样对那些生物以所说明的奖励加值施展野性认同。 巴菲门特的化身 除非和他那与格拉兹特和伊诺胡正在进行的战争有所关联,否则巴菲门特对于主物质位面的兴趣一般被排在那些影响到他直接利害的事物之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经常赋予自己的化身们很大的自主权,领导他的教会并提供建议,或者观察那些他感兴趣的事物。很多时候,一名巴菲门特的化身担任某个牛头人部落的领袖并利用这些生物作为私人军队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巴菲门特的化身通常类似于他的真身,一只强健的牛头人。他的教会有时会利用异界誓盟或异界誓缚法术召唤巴菲门特的化身。下面所列属性属于巴菲门特的化身中最弱小形态中的典型代表,但毫无疑问的是,还存在另外一些更加强大的化身。如果想获得更多的关于化身的信息,请参考牛头人手册第46和47页。 巴菲门特之化身挑战等级9 混乱邪恶大型异界生物(混乱,邪恶,跨位面,塔那厘) 先攻权+6;感官黑暗视觉60尺,嗅觉灵敏;聆听+20,侦查+20 语言深渊语,通用语,巨人语;心灵感应100尺。 防御等级23,接触11,措手不及23(天性狡诈); 生命骰数105(10HD);伤害减免5/传奇 免疫电击伤害,迷宫效果,毒素 抗力酸系伤害10点,寒冷伤害10点,火焰伤害10点 豁免强韧+13,反射+9,意志+12 属性力量20,敏捷15,体质22,智力14,感知20,魅力15 速度40尺 近战+1锋锐巨斧+15/+10(3d6+8/19-20/×3)和啃咬+12(1d6+2)和角抵+12(1d8+2) 面宽10尺;触碰10尺 基础攻击加值+10,擒抱+19; 特殊攻击怒吼,猛力攻击,强力冲锋2d6+7 特性天性狡诈 专长警觉,精通先攻,多重攻击,猛力攻击,追踪 技能攀爬+18,理解动物+15,胁迫+15,跳跃+22,知识(自然)+17,知识(位面)+15,聆听+20,搜索+15,侦查+20,野外求生+18 财物+1锋锐巨斧 怒吼(Bellow)(Su):每1d4轮一次,以一个标准动作,一名巴菲门特之化身可以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怒吼。位于其30尺范围内的所有生物必须通过一次Dc17的意志豁免检定,否则将陷入恐慌1d6轮。这是一个音波,心智影响,和恐惧效应。此能力豁免检定Dc基于魅力属性。 强力冲锋(Powerfulcharge)(ex):一名巴菲门特之化身往往会低下自己的头颅,以他那强力的双角对某个对手发动一次冲锋来挑起战斗。除了一次普通冲锋的效果和风险以外,它能使巴菲门特以+16的攻击加值进行一次角抵攻击并造成2d6+7点伤害。 天性狡诈(Naturalcunning)(ex):一名巴菲门特之化身拥有一种先天的狡诈和类似于牛头人的逻辑能力。他对迷宫术免疫,能够追踪敌人就好像他拥有追踪专长一样,并且永远不会陷入措手不及状态。 序前 巴菲门特的目标 巴菲门特的主要目标就是他所痛恨的宿敌伊诺胡的毁灭。两名恶魔领主都早已忘记彼此之间的憎恨的起源,但是兽之主君(在主物质位面的大部分行动都是为了推动他与豺狼人恶魔领主间的战争。例如,他那些最强大的将军和代理人捕获那些流入其位于无底深渊的领域中的新鲜灵魂,并藉此获得强大的魔法物品。 在无底深渊中,巴菲门特比其看上去更加地执着沉迷于这场战争。他经常亲自率领着由炼狱牛头人,布雷祖魔,以及巨牛魔组成的大军在其他层面对抗与伊诺胡相关的事务,而同样的,伊诺胡也持续不断地对巴菲门特前哨发动进攻,并频繁地迫使兽之主君进行报复和增援。对伊诺胡的领域发动货真价实的侵袭(或另一种可能,伊诺胡对无尽迷宫发动进攻)是很罕见的,因为两名恶魔领主中谁都不愿将自身的资源浪费于那种在对方力量的核心地带上袭击他的行为上,除非能在其他地方上侵蚀掉对方的力量之后。 兽之主君作为一名无底深渊领主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在这些世纪中,他达成并参与了一些同盟。或许他最稳固的盟约(可能也是最与众不同的)恐怕是与苍夜女士所达成的,她是一名迷一般不可知的远古恶魔领主,并远在巴菲门特选择此层作为自身领域之前就居住在其中。苍夜的城堡位于某片辽阔的高地上,但她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地在附近延伸开来。普遍认为,在无底深渊其他某个层面中,苍夜应该还拥有着一个更加奇异的帝国,而且该层面可以经由她骨堡附近的传送门到达。这两名恶魔从未将力量团结起来去完成某个目标,但如果任何存在企图围攻他们位于无尽迷宫的要塞中的某个的话,都将遭到两者共同的反击。 毫无疑问的是,巴菲门特与苍夜所结成的盟约使得他接触到了一名源自远古无底深渊,并更加古老的恶魔,它是一名被称为蛹茧主君Dwierugs的生殖力旺盛的恶魔领主。在与Dwierugs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巴菲门特建造了理学之塔并开始培育并塑造出由他设想出的独特恶魔,而这似乎表明那名神秘的恶魔领主拥有着某种塑造转化恶魔种族的能力。由于彼此都对伊诺胡保持着憎恨,巴菲门特也企图接近魅魔女王美坎修特,并曾经几次试图与她结成同盟但并未成功,而这仅仅由于两名恶魔还无法克服彼此在外表和风格上的巨大差异。 而巴菲门特与其他恶魔领主所达成的盟约趋向于简短而自发的,往往是出于突发事件的需要,而不是任何认真谋划后的行动。他最近的短暂盟约是与阿达特,尖啸与煽情之鹰身女妖恶魔女皇所结成的。在一次针对位于无底深渊vorganund(第52层)的豺狼人尖顶城市海卡纳斯卡(Hykanask)的一次野蛮侵袭中,巴菲门特谋取到了一小队名为灵魂妖妇的半炼狱鹰身女妖的援助。但当灵魂妖妇完成了她们的任务后却遭到了巴菲门特的背叛并被困在了vorganund之中,而兽之主君却早已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地方,这也将阿达特加入到了他那持续增长的敌人名单。巴菲门特还对其他一些恶魔领主保有特殊的恨意,特别是格拉兹特和奥库斯(这两者最近都设法囚禁了巴菲门特一段短暂的时间)。 当不在战斗中时,巴菲门特会在他的理学之塔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即将来临的战争作准备,塑造并创造恶魔类生命的新形态。在过去,他已经在此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出了例如布雷祖魔,牛魔,以及巨牛魔。而即使那些失败作或被其废弃的作品有时也能造成危险的后果,例如那些卑鄙恶劣的安卡沙。 巴菲门特的教会 牛头人是巴菲门特最主要的信徒,从潜伏在某个失落迷宫中的独行杀人魔到哪些据说盘踞在某些大城市那迷宫般的下水道中的凶恶牛头人教会。绝大多数牛头人只会在口头上对其表示崇敬,他们对宗教信仰并没有太大的耐心和兴趣,但很少有谁胆敢公开地否认兽之主君的力量和权威。与他们那独栖的天性相对的是,牛头人部落往往是由一名拥有超凡魅力的巴菲门特牧师所发起的,他聚集自己的亲族来移居到一个区域并守护着某个圣地。这些宗教场所往往包含以下事物,建立在通往无底深渊的穿送门附近的复杂迷宫,黄铜头骨之类的奇异宝藏,或教会可以用来突袭敌人的咽喉要地。对于周围地区来说,一个由牛头人信仰者组成的巴菲门特教会就如同枯萎病一般,它那些针对附近定居点展开的残忍袭击会迅速将其他种族驱离此地。虽然他们会野蛮残忍地袭击人类和其盟友种族,但巴菲门特仆从的真正狂暴与愤怒是留给豺狼人部落的。作为一名牛头人教徒,针对豺狼人的杀戮是对兽之主君所能奉献的最高形式之崇敬,他们相信每将一名豺狼人杀死并献祭给巴菲门特之后,就会使主物质世界的豺狼人减少一名,而在无底深渊却会增加一名豺狼人祈并者去留给兽之主君亲手毁灭。在那些贫困乡下地区,人类教徒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某些邪恶游侠打着崇敬一名自然神祗的口号组织了兽之教会,并承诺会为那些受到政府或城市居民不公待遇的人们展开复仇,而那些穷途末路的平民有时会求助于它。这些邪恶游侠自称为救赎之神殿(或简称为“救赎者”),他们把巴菲门特当作主神来敬拜,并认为那些敬拜其他“次级”神祗的人在信仰上已经迷失了道路。他们所谓的救赎迷失者的圣战不过是各种杀戮和邪恶行为的狂热借口和托词罢了。将捕获的公牛斩首的仪式是救赎者信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那些在被献祭的公牛嘴旁聆听的人有时可以听到关于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去惩罚那些压迫平民者的喃喃耳语。毫无疑问地,这些低语全都是来自于巴菲门特本人的可疑建议。 不同于绝大多数恶魔教会,救赎者并没有试图隐藏他们的邪恶与残忍。由于他们往往以偏僻的小型居民点为根据地,简单地通过对附近地区的人们施以恐怖的威吓和暴力的威胁,救赎者防止那些关于自身存在的消息传达文明较发达的地区。那些被认为威胁太大的人会遭到捕获,接下来还被束缚在一个残酷的T型铁架上,并一场简短但血腥的公开献祭中被斩首。 巴菲门特的牧师可以访问混乱,邪恶,和力量领域,他的偏好武器是大砍刀和巨斧,如果你使用了邪恶之书的话,他的牧师还可以访问兽性领域。他的邪徽是一个浸泡在鲜血里的扭曲迷宫。 巴菲门特之奴 巴菲门特之奴都是一些作为邪恶斗士而服侍于兽之主君的残忍武士。他们经常担任着群体的领袖一职,这些群体往往是由牛头人,食人魔,巨人,和其他巴菲门特的怪物信仰者所组成。而在人类社会中,巴菲门特之奴则可能成为声名狼籍而又受人敬畏的佣兵或服务于某个高阶牧师的保镖。一名企图获得兽之祝福(第10级)的奴仆通常会前往无底深渊中的无尽迷宫,并直接向巴菲门特奉上自己的服务。没能取悦于兽之主君者会被吃掉,而那些令他满意者则会被封赏给一大片迷宫作为可供其守卫巡逻的私人领地。 大多数巴菲门特之奴都是野蛮人,战士或游侠,其中有些人会兼职游荡者,但往往只有少数几级。由于它不会提升施法能力,施法者职业一般不会进阶此职业,但像那些极其残忍的巴菲门特牧师或游侠牺牲他们的施法能力来在此进阶职业上获得提升这类事并不是没有被听说过。 进阶需求: 寻求成为一名巴菲门特之奴的资格,一个角色必须满足以下标准。 阵营:混乱邪恶 基础攻击加值:+6 技能:理解动物9级,胁迫9级,知识(宗教)4级。 专长:强化坚韧,精通冲撞,猛力攻击,恶魔仆役(巴菲门特)。 特殊:该角色必须拥有一种天生攻击方式。那些没有此类攻击方式者通常会选择自我摧残和畸形(手掌爪化)专长。在极端情况下,潜在的巴菲门特之奴甚至会寻求自杀从而使某个盟友或被雇佣的施法者得以对他们施展转生术,并希望能在一具更适合的躯体中得到重生。 职业特性: 接下来是巴菲门特之奴的职业特性。 生命骰数:D12 擅长武器及防具:巴菲门特之奴不会获得额外的武器或防具擅长。 职业技能(2+智力修正值/等级):理解动物(力量),胁迫(魅力),知识(地方)(智力),知识(自然)(智力),知识(宗教)(智力),聆听(感知),骑乘(敏杰),侦查(感知),以及野外求生(感知)。 炼狱动物伙伴(ex):一名巴菲门特之奴可以获得一只炼狱动物伙伴。此能力作用类似于德鲁伊的同名能力,不过动物伙伴将拥有炼狱模板,而且巴菲门特之奴的有效德鲁伊等级相当于他的巴菲门特之奴职业等级的两倍。例如,某名6级巴菲门特之奴的炼狱动物伙伴将相当于12级德鲁伊的动物伙伴。一名巴菲门特之奴不可以选择某个可选动物,如果此选择将使他的有效德鲁伊等级降低至1以下的话。一旦一名巴菲门特之奴获得了一只炼狱动物伙伴,他将失去从其他职业中获得的任何其他动物伙伴,并永远无法受益于这些从其他职业等级中获得的动物伙伴能力。 巴菲门特之吐息(Su):在第2级,巴菲门特之奴可以获得一种喷吐武器。每天他可以使用此能力一次,必须在酸液,寒冷,或火焰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喷吐武器的能量类型;一旦此能量类型被选择,以后将再也无法改变。此喷吐武器为一道长为5尺每等级的直线状喷射,并造成1d6点每等级所选类型的伤害。一次成功的反射豁免检定(Dc=10+此奴仆的职业等级+此奴仆的体质加值)将使其所造成的伤害减半。 当他达到第4级时,每天巴菲门特之奴将获得一次额外的喷吐武器使用次数。在第6级时每天他将可以使用此能力3次,第8级时则为5次。而当其达到第10级,巴菲门特之奴可以随意使用他的喷吐武器。当其使用了他的喷吐武器之后,一名拥有多次使用次数的巴菲门特之奴必须等待1d4轮才能再次使用该能力。 迷宫之祝福(ex):在第3级时,巴菲门特之奴必须在自己的肉身上纹出迷宫图案的纹身(如果他拥有角的话,也可以将图案纹在上面)。之后他就可以获得来此巴菲门特的无尽迷宫之祝福,将永远免疫于迷宫术。另外当处于某个迷宫中时,他还将在武器伤害,意志豁免,以及防护等级上获得+2亵渎加值。 野兽之容(ex):在第5级时,一名巴菲门特之奴的头部将生长出一对巨大的公牛角并获得一种角抵攻击作为次级天生武器。如果已经拥有一种角抵攻击,他则将获得一种啃咬攻击作为次级天生武器。而如果他已经拥有角抵攻击和啃咬攻击的话,则这些攻击的伤害骰将增加1种。 如果他是小型生物的话,奴仆的新天生武器(角抵或啃咬)将造成1d4点伤害。中型生物则为1d6,大型为1d8。关于更大或更小的奴仆的新天生武器的基础伤害,请参考地下城主手册第28页。 当获得野兽之容后,奴仆将在胁迫技能检定上获得+4特长加值。 黑暗圣餐(Sp):每周一次,一名巴菲门特之奴可以将以下法术当作类法术能力来施展:通神术,托梦法,次级异界誓缚,正义烙印,梦魇,短讯术,或邪居(豁免Dc=10+法术等级+此巴菲门特之奴的魅力加值)。除了正常施展法术所需的施法材料获经验值的消耗以外,此奴仆还需要借助一枚刚刚砍下的公牛头颅。该法术作用的施法等级相当于他的巴菲门特之奴等级的两倍。 迷宫术(Sp):在第9级时,一名巴菲门特之奴每天可以以类法术能力的形式施展3次迷宫术。 兽之祝福(ex):在第10级时,一名巴菲门特之奴将获得来此兽之主君的最终认可,这可以有效并永久地增强他的力量,敏捷,或体质。一名奴仆可以选择在这些能力点数之一上获得4点加值;这是一种无类加值,类似于那些每4人物等级获得1次的加值,并可于任何其他加值叠加。 职业等级基础攻击加值强韧豁免反射豁免意志豁免特殊 1级+1+2+0+0炼狱动物伙伴 2级+2+3+0+0巴菲门特之吐息(1次/天) 3级+3+3+1+1迷宫之祝福 4级+4+4+1+1巴菲门特之吐息(2次/天) 5级+5+4+1+1野兽之容 6级+6+5+2+2巴菲门特之吐息(3次/天) 7级+7+5+2+2黑暗圣餐 8级+8+6+2+2巴菲门特之吐息(5次/天) 9级+9+6+3+3迷宫术 10级+10+7+3+3兽之祝福,巴菲门特之吐息(随意) 序前 巴菲门特的部下 炼狱和半炼狱牛头人服侍着巴菲门特,其中的很多拥有野蛮人,牧师,或游侠的职业等级。每天一次的启蒙术可以确保他手边始终拥有一名强大盟友,例如有智慧的凶暴虎,恐龙,或类似部下。 巴菲门特还被布雷祖魔(Bulezau),牛魔(Ghour),巨牛魔(Goristro),以及安卡沙(ankshar)所服侍。 巴菲门特的领域 巴菲门特占据了无底深渊的第600层,此层被贤者们命名为无尽迷宫。这层拥有无限空间的层面是一座由曲折的走廊和无尽的门厅组成的迷宫。尽管是一座无穷大的迷宫,但此层仍然拥有一个中心地带,它通常被认为是迷宫本身的起始和终结之处。这就是巴菲门特的宫殿,莱克什(Lyktion)。 无尽迷宫本身向每一个方向延伸扩展。它包括了各种大小的通道,从狭窄得仅能放进一只脚的巷道到那些高度和宽度都达到数百尺的巨大拱形走廊,但绝大部分通道一般拥有10尺的宽度和高度。在莱克什和巴菲门特其他的关系到整个迷宫体系的场所附近的通道都是错综复杂而洁净的,并经过良好维护,墙壁都是由象牙,白色大理石,花岗岩,和斑岩所构成的。迷宫那洁净无暇的环境经常被大量的血痕,被撕裂的尸体,以及其他的在恶魔,冒险者,以及其他堕落灵魂之间的战斗中遗留下的骇人残骸所破坏。离莱克什的距离越远,迷宫的维持情况就越差,建筑变得越加陈旧,破碎,荒废,并到处散布着垃圾。在很多区域,布满雕刻的墙壁逐渐被天然洞窟形成的网络所取代。由于巴菲门特的力量在不断地增长,不但那些天然洞窟被缓慢地转化为经过雕凿的石头,而且无尽迷宫被废弃的分支也会被修复。大多数通道的温度稳定地保持在80°F,不过在某些偏僻的通道里温度会变得非常狂暴。光源在迷宫中是非常稀有的,因为巴菲门特国度中的居民在狩猎中并不需要这些。 在无尽迷宫的某些地方,迷宫会通往那些在大多数旅行者看来是极为巨大辽阔的野外地带。在这些区域里,锯齿状的悬崖峭壁或人工雕成的石墙向上延伸直至视线以外。通往迷宫的其他入口可能存在于沿着这些墙壁的任何高度上,有些是错综复杂的露台或神秘的塔群,从那怪异而狭窄的窗口中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天空总是让人绝望的暗淡灰色并似乎可能会怪异地“落下”,好像此地会不断地被黑暗阴沉的乌云所覆盖。尽管非常微弱并仅比昏暗的微光略强,光亮在这些地方还是存在的。事实上,上面那些乌云完全地掩盖了这一事实:实际上在无尽迷宫中并没有天空存在,只有更高的天然岩石,未知的恶魔昆虫在那里不停地翻腾挣扎并奔跑跳跃着。不时地,那些生物中的某个会死亡并坠落到地面上,并引起了大量例如“在无尽迷宫之上的那层是一个昆虫怪物所占据的国度”的谣言 无尽迷宫的主要居民是炼狱牛头人。由这种怪物所组成的大型部落盘踞在迷宫里,每个都占据了隧道的不同的区域。这些部落中的大部分是由半炼狱牛头人,牛头人种族的巴菲门特之奴,或那些逃避了自己在血战中的责任的狡诈布雷祖魔所领导。在比较宽阔的隧道里,遭遇到那些刚刚被其他恶魔领主俘获的野生巨牛魔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这些被派遣到无尽迷宫的“狩猎团体”(通常是由迷诱魔组成)寻找并捕获对其主人有利用价值的巨牛魔,而由于考虑到如果必要他随时能造出更多,兽之主君对这些恶魔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无尽迷宫那些被侵蚀的地区中,安卡沙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那病态的理学之塔附近。其他恶魔种族也同样常见,特别是那些通往其他无底深渊层面的传送门附近的区域。通往被格拉兹特,奥库斯,苍夜,和美坎修特等恶魔领主支配层面的已知传送门距离莱克什仅有数天的路程,但在更遥远处肯定还存在无数其他传送门。无尽迷宫同样不缺少“野生动物”,大部分是性格暴躁的野兽,例如炼狱野牛,凶暴动物,和奇美拉,蝎尾狮,以及girallion等怪兽,不过这些怪物大都是毫无组织,并且有着严格的领土划分。 无尽迷宫居民中的另一阶层也同样不能不被提起:那些被称为迷失者(thelost)的绝望灵魂。大多数迷失者是类人生物(相当一部分是人类和豺狼人),每过几个月巴菲门特就会从那些被关押在其宫殿地下深处的囚犯中释放数百名出来。仅仅为了能狩猎他们来取乐,兽之主君允许这些囚犯在无尽迷宫中逃亡。通常,当一名恶魔领主盟友或强大施法者前来拜访时,巴菲门特会允许他的访客去狩猎迷宫中的那些迷失者。只有当来访者成功捕获某个特定的在不久前被兽之主君释放到迷宫里的猎物,他才会承诺给予援助。在迷宫的少数偏远角落里,某些群体成功地集结成小型的孤注一掷的团体,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尝试描绘出迷宫的地图并坚持不懈地寻找着逃脱的路线,但这是毫无希望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出去的路”只会通往无底深渊中那些更加危险的地方。 苍夜的骨堡(TheBonecastleofPaleNight):这座不祥的城堡矗立在中央迷宫的外围,邻接着这个被巴菲门特据为己有的领域的边缘地带。他向苍夜提供一片相当辽阔的领土并从未企图染指这一区域,这种兽之主君向那神秘的恶魔领主所表达的奇异尊重引发了大量的关于他们彼此是爱人之类的流言蜚语,但那些被认为有着此类想法的恶魔一般会被兽之主君找出并生吞活咽掉。 与其他相比,苍夜的骨堡非常类似于一座用骷髅手掌建成的复杂高塔。它屹立在一片轮廓接近圆形的白骨平原的中心处,而远处那无尽迷宫的墙壁就好似地平线上的一片污迹。前来她的城堡的访问者非常稀少,而那些成功返回的极少数者都会谈及那些巨大而辽阔的画廊,而女恶魔的受害者们那闪烁摇曳的影子被其布置在这里当作陈列品。 黄铜战场(TheFieldsofBrass):与对于战斗的嗜好相比,巴菲门特对观赏巨兽间那至死方休的搏斗同样充满兴趣(通常是野兽间的较量,但有时也会是野兽与某些被他俘获的棘手冒险者之间的战斗)。为了举行那些最为激烈的角斗,他建造了这座被用作竞技场的黄铜战场。这座广阔的竞技场被修建在一个碗形的凹地里,并且在直径上几乎足有一千尺。大量黄铜板被粗略地锤打进地面,重叠搭接成各种图案,并将一片卵形旷野分隔成各个战场。这些图案自身构成了一幅近似迷宫的场景,并提供了一处残酷无情的战场。环绕战场的围墙是某些露天迷宫被扭曲的部分,而不是通常的阶梯座位。这使得当中央区域的生物企图逃进野外地区时,他们时常会被卷入战斗,当然这些通道早已被布置了大量的陷阱。巴菲门特通常会在位于战场边缘最高处那庞大的用黄铜和白骨铸成的宝座上观赏角斗,在这里可以对下面的一切有着良好的视野。 莱克什(TheLyktion):在无尽迷宫中心的某个巨大空间内,巴菲门特的宫殿耸立其中的一座平顶山上。数百名夸赛魔坚持不懈地苦干着,以确保被这座雄伟而庄严的建筑不会被任何瑕疵所毁坏,并维护保持着它那那完美无瑕的形象。一道迷宫般的护城壕环绕着宫殿并向四外延伸了一公里,这座疯狂的立体迷宫由无数阶梯,桥梁,塔楼,以及斜坡所组成,而巴菲门特所宠爱的野兽中最凶猛残忍的那些定居于其中。莱克什本身是一座高耸的建筑。虽然它的内部结构是未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莱克什地基上直接通往环绕它的护城壕的闸门的数目揭示出宫殿下的地牢的数量,而在无底深渊中,这里可能收藏了最多的奇异而危险的野兽的地方之一。 理学之塔(TheTowerofScience):巴菲门特选择了一处巨大的圆柱形空间来修建理学之塔,这座黄铜和铁铸就的高塔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在它的外墙和所在洞窟那锯齿状的内壁之间仅仅留下了15尺的缝隙。在地面上并没有通往此塔的入口,不过在各种高度上总共有着数打桥梁连接着塔壁上的入口和洞窟上的隧道。高塔的圆顶有着一个宽阔的凹槽,显露出塔内那环形的空间。空间环绕着塔的中心,一条长而狭窄的斜坡延伸而下,并连接着顶部那十三个不同的入口,它们全都通往通往无尽迷宫的其他部分。 理学之塔自身大约有着100尺的宽度以及300尺的高度;它包含了十六个独立的塔层,其中每层都专注于某种被巴菲门特珍爱着的“研究”。这些狂热的研究包括折磨,死亡,剥皮,生物标本剥制,活体解剖,解剖研究,移植肢体,繁殖试验,以及关于将源自数百种不同生物的骨骼混和匹配而成新的骨架。虽然这些塔层的用途已是如此地恐怖邪恶,但据谣言所说,理学之塔下面的地牢更让绝大多数无底深渊的贤者恐惧得甚至不敢低声提起。因为据说,为了他那无止境的对于创造新的恶魔生命的尝试,巴菲门特在地下保留着巨大的血肉深坑和白骨园地。布雷祖魔,牛魔,巨牛魔,以及安卡沙都是成功的例子,但与被丢入这些该死的地窖中的畸形失败作相比较的话,它们则显得黯然失色。在这些可怕的洞窟深处存在着无尽迷宫所能呈现的最大的恐怖:臭名昭著的私生子之迷宫,这座在地图上未标明的迷宫隐藏在无尽迷宫阴影之中,它是那些毁灭性的恶毒怪物的家园,而即使是巴菲门特自己也情愿把它们锁藏起来。 崔斯特(黑暗精灵游侠) 崔斯特·杜垩登是作家R.a.Salvatore笔下的黑暗精灵游侠。他最初在1988年问世的冰风谷三部曲的第一部魔晶里作为Wulfgar(沃夫加)的配角出场,但最后终于成了全书的主要人物。他在R.a.Salvatore的12部书中作为主要角色出场。他即使不是最著名的奇幻小说人物,也是被遗忘的国度系列中最著名的人物。在崔斯特出生在黑暗精灵(又叫卓尔精灵)城—魔索布莱,当时他以杜垩登家族活着的第三个男孩的身份被定为献给蜘蛛女神罗丝的祭品。就当她的姐姐要把他杀掉的时候,事情有了变化。他的大哥被他的二哥从背后刺死,所以崔斯特不再是活着的第三个男孩,也就不用作为祭品被杀。这是崔斯特出生时的历险,他一直对自己种族有强烈的憎恨,最后他历尽艰难来到地面上,成为了一个游侠。并在冰风谷与矮人布鲁诺、矮人收养的人类女儿凯丽·布莱尔、野蛮人沃夫加、半身人瑞吉斯成为朋友,并组成5人冒险小组。目前关于崔斯特·杜垩登的中文小说有:《故土》、《流亡》、《旅居》、(黑暗精灵三部曲),《碎魔晶》、《白银溪流》、《半身人的魔坠》(冰风谷三部曲),《血脉》、《无星之夜》、《暗军突袭》、《破晓之路》(血脉四部曲)。他有两把弯刀,一把叫冰灭、另一把叫闪光;身上穿的是布鲁诺为他打造的秘银锁子甲;另外它有一个黑玛瑙雕像可以召唤出名叫关海法的黑雌豹。 相关作品 1、Realmsofmagic《魔法国度》 作者:BrianThomsen,FredFields 1995年12月出版 相关内容:关海法的出世 2、DragonmagazineNo.152 作者:Rogermoore 1989年12月号 相关内容:‘TheFirstNotch‘,布鲁诺年轻时代的故事 3、《故土》 作者:萨尔瓦多 1990年9月出版 4、《流亡》 作者:萨尔瓦多 1990年12月出版 5、《旅居》 作者:萨尔瓦多 1991年5月出版 6、RealmsofInfamy《恶名之国》 作者:JamesLowder 1994年12月出版 相关内容:短篇‘TheThirdLevel‘(《第三阶》),阿提密斯恩崔立青年时代的故事 7、RealmsoftheUnderdark《幽暗地域诸国》 作者:J.RobertKing等 1996年4月 相关内容:markAnthony所写的‘TheFireofNarbondel‘(《纳邦德尔之火》),崔斯特11岁的时候,札克纳梵为取得魔索布拉之匕首进入了魔索布拉的墓穴。 8、《碎魔晶》 作者:萨尔瓦多 1988年3月出版 9、《白银溪流》 作者:萨尔瓦多 1989年3月 10、《半身人的魔坠》 作者:萨尔瓦多 1990年2月 11、《血脉》 作者:萨尔瓦多 1993年10月出版 精灵血脉系列第一部 矮人王布鲁诺重夺秘银之厅后,地精的踪迹出现在矿道里。布鲁诺在黑暗精灵崔斯特帮助下带领矮人大军击跨了邪恶的地精,但一张由崔斯特亲生姐姐维尔娜张开的大网已经罩向善良的黑暗精灵。杀手阿提密斯·恩崔立用魔法面具变形成崔斯特的朋友半身人瑞吉斯,抓到了崔斯特,杀手想在和对手的决斗中获得最大的快感。利用这一点崔斯特逃出维尔娜的魔爪,在同一时间矮人王带领沃夫加和凯蒂·布莉儿以及下属进入矿洞营救崔斯特,他们不幸遇到了维尔娜。战斗发生了,维尔娜招出了蜘蛛神后的侍女蜡融妖。为了拯救友人,沃夫加不惜与怪物同归于尽。崔斯特面对劲敌恩崔立,又一次击败了杀手,救出了朋友瑞吉斯。被告知朋友的死讯时,崔斯特恢复了猎人的本性,结束了维尔娜罪恶生命。他很快发现布鲁诺和凯蒂还安然无恙,然而他根本想不到这一切都只是邪恶通往秘银之厅的第一步…… 12、RealmsofValor 作者:JamesLower等 1993年2月 相关内容:‘Darkmirror‘ 13、《无星之夜》 作者:萨尔瓦多 1994年9月 精灵血脉系列第二部 游侠崔斯特准备孤身前往他的老家魔索布莱城来阻止邪恶的班瑞主母对秘银之厅即将展开的阴谋,然而在他出发不久他的朋友凯蒂.布莉儿就发现了他这次冒险的行为。面对因为养子沃夫加的死而身心枯槁的矮人王布鲁诺,凯蒂只好一个人出发了。在银月城主艾拉斯卓的帮助下凯蒂到达了黑暗地域,并找到了崔斯特,但被骄傲冲昏了头脑的崔斯特卤莽行事,导致自己落入了班瑞主母手中,凯蒂也落到了佣兵头子贾拉索的手中。在贾拉索的默许之下,杀手恩崔立和凯蒂联手救出了崔斯特。乘着魔索布莱城中举行庆典时,崔斯特杀死了班瑞家的首席武技长,三人突出重围,逃出了黑暗地穴。 14、《暗军突袭》 作者:萨尔瓦多 1995年8月 精灵血脉系列第三部 黑暗精灵崔斯特和矮人王布鲁诺的养女凯蒂平息了秘银之厅和同盟坚石镇之间的争执,但围绕秘银之厅的阴谋已经正式展开了。在混乱女神罗丝的授意下,班瑞主母联合了魔索布莱城中所有的家族,向秘银之厅展开远征。暗黑精灵的大军一路开向秘银之厅,矮人王和他的盟友们陷入了必败的死战,崔斯特和他的朋友们决定奇袭黑暗精灵联军的首领。在罗丝刻意的安排下,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崔斯特和他的朋友杀死了班瑞主母以及几个黑暗联军的首领,黑暗精灵的联军溃败,魔索布莱城又重新恢复了混乱的局面。崔斯特和他的朋友们展开了新的冒险。 15、canticle《圣歌》 作者:萨尔瓦多 2000年2月 牧师五部曲第一部,卡德利,Deneir神的牧师,如何对抗一个可怕的诅咒 16、InSylvanShadows《幽林暗影》 作者:萨尔瓦多 2000年3月 牧师五部曲第二部,卡德利与朋友在Shilmista的精灵森林中与邪恶抗争。 17、Nightmasks《夜之假面》 作者:萨尔瓦多 2000年5月 牧师五部曲第三部,卡德利须在身边不断升级的冲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但也许需要某位女子的帮助。 18、TheFallenFortress《陷落的要塞》 作者:萨尔瓦多 2000年7月 牧师五部曲第四部 19、Thechaoscurse《迷乱诅咒》 作者:萨尔瓦多 2000年7月 牧师五部曲第五部 20、《破晓之路》 作者:萨尔瓦多 1997年9月 精灵血脉第四本。六年的流浪之后,崔斯特找到了新的盟友,回到了家,和他的老朋友,包括一位他以为已经失去的朋友,一同面对恶魔。 继黑暗军团突袭秘银之厅转眼就过去了好几个年头,一切都好像恢复平静。崔斯特和凯蒂.布莉尔在海灵号上继续着他们的冒险,然而厄图——这个强大的贝勒魔丝毫没有放弃对崔斯特的复仇,崔斯特被他玩弄在股掌之中。剑湾的海战,深水城的遇袭,崔斯特心中的伤疤被一点点揭开。在厄图的诱导下,在圣地高飞之灵厄图的流放被解除了,他马上拿到垂涎已久的魔晶石,和邪恶的魔晶一起对崔斯特展开了复仇。面对前所未有强大的对手,崔斯特、布鲁诺和他们的朋友们又一次聚在了一起,在与厄图的作战中他们吃惊的发现原来被蜡融妖吞噬的沃夫加并没有死,他被罗丝当成诱饵送给了厄图。沃夫加见到朋友们终于爆发出他的全力,和崔斯特他们一起击败了厄图,好朋友们在意外的地方以意外的方式又一次重逢了。 21、《无声刀刃》 作者:萨尔瓦多 1999年6月 黑暗之路系列第一部。当崔斯特和同伴们打算毁掉碎魔晶时,一位旧日的故敌出现。沃夫加将失去他珍爱的一切。 22、《世界之脊》 作者:萨尔瓦多 2000年7月 黑暗之路系列第二部。与朋友们分开后,沃夫加面对着人生中最艰难的考验,但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他自己的内心。 23、《魔晶仆从》 作者:萨尔瓦多 2000年10月 黑暗之路系列第三部。与黑暗精灵为伍,恩崔立能找到生命中的新经验吗? 24、《剑之海》 作者:萨尔瓦多 2001年10月 黑暗之路系列第四部。崔斯特穿越几乎整个费伦大陆去援救一位他曾救过的地表精灵艾里芬,但结果是? 25、RealmsofShadow《阴影国度》 作者:萨尔瓦多等 2002年4月 贾拉索与恩崔立的故事。 26、TheThousandOrcs《千兽人》 作者:萨尔瓦多 2002年10月 猎人之刃三部曲的第一部 兽人进攻秘银厅,崔斯特与朋友离散,误以为所有的朋友都已殒命。 27.TheLoneDrow《孤身卓尔》 作者:萨尔瓦多 2003年10月 猎人之刃三部曲的第二部 秘银厅的矮人们艰难抗战,崔斯特深入敌后。他的一位老相识出现了,但叙旧不久,这位老朋友就在崔斯特眼前被杀。一直坚定相信着自己信念的崔斯特,在生活的重压下,动摇了。 28.TheTwoSwords《双剑》 作者:萨尔瓦多 2004年10月 猎人之刃三部曲的第三部 兽人王攻势不减,秘银厅压力重重。人类避难者蜷在秘银厅专为矮人建造的洞厅中,渴望重见天空与星辰,渴望呼吸着风与自由。最近的人类城市有两个:银月城和奈斯姆。可是,还有一片广袤的巨魔荒原…… 崔斯特就在兽人大军附近扎营,满腔怒焰地继续着自己的复仇计划。他曾见到高塔在致爱的密友们头上崩塌,他曾亲眼目睹亲切的月精灵塔拉舍倒在兽人王刀下,于是他孤身一人穿梭敌阵,两刃弯刀带出腥风血浪。可是,他势单力薄,孤立无援…… 远方,秘银厅外的山棱,凯蒂布莉儿与沃夫加比肩而立,但他们各自的心中,都还有另一个人存在。 延续二十年的冒险传奇,跨越十二本书的爱情三角,今天,结局就在眼前。 《双剑》,崔斯特传奇的终章! 除了黑暗精灵系列和冰风谷系列在华人地区流行较广,后续作品因为剧情张力不似以往,加上并没有翻译,所以并不怎么流行。 相关介绍 伙伴 关海法:平常住在星界(Astralplane)的魔法生物,是崔斯特最早的真正伙伴,作者的猫也叫这个名字。 布鲁诺·战锤:幼时逃往十镇,后来成为秘银之厅的国王,是崔斯特的生死之交。 蒙奇:崔斯特在地面上的老师,是他引导崔斯特追随神祗梅莉凯。 喀拉卡:一只被魔法师变成恐爪怪的岩精,一直在与恐爪怪的心智做斗争,希望还能保持岩精的心。 沃夫加:蛮族失败后,被布鲁诺收养,后跟随崔斯特学习战斗技能。 瑞吉斯:半身人,逃避盗贼工会的追杀到十镇,够运气的非战斗力量,是崔斯特多数冒险旅程的伙伴。 凯蒂布莉儿:人类,从小被布鲁诺收养并被其影响,是坚强和勇敢的美丽女孩,崔斯特的知心好友。 宿敌 罗丝:蜘蛛女神。黑暗精灵信奉的邪恶神灵。 恩崔立:雇佣杀手,一直想战胜崔斯特。 爱用武器 双弯刀闪光冰亡 家族 杜垩登家族。 游戏中的属性 种族:男性卓尔精灵 职业:10级战士/1级蛮战士/5级梅莉凯浪人 体形:中等大小类人(精灵) 生命骰:10d10+20加1d12+2加5d10+10 生命值:124 主动测定附加值:+9 速度:40英尺 防护等级:23(接触14,突袭19) 攻击:+17/+12/+7/+2近身(1d6+6加1d6寒冷伤害,重击骰18-20,+3严寒弯刀),+16/+11(1d6+4,重击骰18-20,+2防御弯刀)特质:卓尔精灵特质; 天敌:恶精+2,魔法怪兽+1; 强光致盲;狂暴; 法术类似能力法术抗力:27 阵营:无序善良 豁免判定附加值:坚忍+15;反射+9;意志+7 基本属性值:力量13;灵敏20;体质15;智力17;智慧17;魅力14 身高:5英尺4英寸 技能和特技:攀爬+8,驯养动物+9,隐藏+13,方向感+5,跳跃+8,知识(自然)+5,听觉+20,无声移动+15,骑乘(马)+7,搜寻+13,侦察+15,使用绳索+7,野外知识+8;双巧手、盲眼格斗、反射攻击、躲避、主动强化、双武器格斗强化、灵活躲闪、快速拔刀、追踪、双剑格斗方式、双武器格斗、武器使用强化(弯刀)、武器专修(弯刀)。 特质:卓尔精灵特质:在进行法术或类法术能力的意志豁免判定时得到2点种族附加值,120英尺暗视,强光致盲-突然暴露在强光下(比如阳光或日光术)使卓尔精灵致盲1轮,此外他们在强光下将在作攻击判定、豁免判定和所有测定时受到-1的环境处罚。 狂暴,狂暴时上面给出的崔斯特状态属性将被以下属性取代:生命值156,防护等级21(接触12,突袭17),攻击+19/+14/+9/+4近身(1d6+8加1d6寒冷伤害,重击骰18-20,+3严寒弯刀)、+18/+13(1d6+5,重击骰18-20,+2防御弯刀),豁免判定附加值:坚忍+17、意志+9,力量17,体质19,技能:攀爬+10、跳跃+10。狂暴将持续7轮,之后崔斯特会进入疲劳状态。崔斯特每天可以狂暴一次。 类法术能力:每天一次:浮光术、黑暗术、妖火术。这些能力产生的效果和16级术士施放同名法术的效果相同。 已准备法术(数量:1;基本困难等级=14):1-动物或植物探测术 物品:+4密斯里尔链甲,“冰灭”(+3严寒弯刀),“闪光”(+2防御弯刀),奇力塑像:玛瑙黑豹(名叫关海法,见下文) 玛瑙黑豹塑像:这个魔法塑像可以召唤黑豹关海法,崔斯特的朋友和忠实战友。她每两天可以被召唤一次,每次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如果被杀,她将还原为塑像并且此后的48小时内不能再被召唤。阿关懂得通用语和地底通用语,她的属性状态如下关海法:雌豹;挑战级别5;中等大小动物;生命骰6d8+12;生命值39;主动测定附加值+4;速度:40英尺(攀爬20英尺);防护等级15(接触14,突袭11);攻击:+8近身(1d6+3,咬),+6(1d3+1,双爪);突袭,强化夺取,扫尾1d3+1;特质:低光视力,嗅觉;阵营:中立;豁免判定附加值:坚忍+7;反射+9;意志+3;力量16,灵敏19,体质15,智力6,智慧12,魅力8。 技能和特技:平衡+12,攀爬+11,隐藏+9(注),听觉+6,无声移动+12,侦察+6;多次攻击,武器技巧(咬),武器技巧(抓);其中以包含+4点种族隐藏和无声移动附加值,+8点平衡附加值。注:在高草从或浓密的灌木丛中,关海法的隐藏测定附加值增加至+13。 迦勒天使 迦勒天使(Ghaele) 迦勒天使(Ghaele) 中型异界生物(混乱,跨位面,善良) 生命骰:10d8+20(65hp) 先攻权:+5 速度:50尺(10格),飞行150尺(完美) 防御等级:25(+1敏捷,+14天生),接触11,措手不及24;或14(+1敏捷,+3偏斜),接触14,措 手不及13 基本攻击/擒抱:+10/+17 攻击:+4神圣巨剑+21近战(2d6+14/19-20),或强光射线+11远程接触(2d12) 全回合攻击:+4神圣巨剑+21/+16近战(2d6+14/19-20),或2强光射线+11远程接触(2d12) 占据/触及:5尺/5尺 特殊攻击:类法术能力,法术,凝视 特性:变化形态,伤害减免10/邪恶及寒铁,黑暗视觉60尺,对电及石化免疫,昏暗视觉, 护体灵气,对寒冷及火焰抗力10,法术抗力28,巧言 豁免:强韧+9,反射+8,意志+10 属性:力量25,敏捷12,体质15,智力16,感知17,魅力16 技能:专注+15,交涉+5,逃脱术+14,驯养动物+16,躲藏+14,知识(任意2种)+16, 聆听+16,潜行+14,骑术+16,察言观色+16,侦察+16,绳技+1(+3捆绑) 专长:寓守于攻,精通卸除武器,精通先攻,精通拌摔 区域:混乱善良位面 组织:单独,成对,或成群(3-5) 挑战等级:13 宝物:无钱币,双倍工艺品,标准物品 阵营:总是混乱善良 进化:11-15HD(中型);16-30HD(大型) 等级调整:- 迦勒天使能变成一个直径5尺,颜色吓人的虚体圆球。迦勒天使约6尺高,重约170磅。 迦勒天使说天界语,炼狱语和龙语,而且她的巧言能力使她可以与绝大多数的生物交流。 战斗 迦勒天使进入战斗时喜欢与敌人正面较量,并会运用一些巧妙或狡诈的方式伤害对手。她们通常会以类人形态作战,使用炽热的+4神圣巨剑。如果迦勒天使想使用灵活一些的作战方式,她们会变为圆球形态使用强光射线攻击敌人。 在对抗伤害减免时,迦勒天使的天生武器以及她所持有的任何武器,都被视为混乱和善良阵营。 类法术能力:施法等级12。该豁免检定Dc基于魅力。 随意施展-援助术,魅惑怪物(Dc17),七彩喷射(Dc14),通晓寓言,不灭明焰,治疗轻伤(Dc14),舞光术,侦测邪恶,侦测思想(Dc15),易容术,解除魔法,怪物定身术(Dc18),高等隐形术(仅限自身),强效幻影(Dc16),侦测隐形,高等传送术(仅限自身外加50磅重的物品); 每天1次-连环闪电(Dc19),虹光喷射(Dc20),力墙术。 法术:类人形态下的迦勒天使可以如14级牧师一样施展神术。迦勒天使可获得以下领域中的两个:气,动物,混乱,善良或植物(外加从其神祉处获得的领域)。该豁免检定Dc基于感知。 典型牧师准备法术(6/7/7/6/5/4/4/3;豁免Dc13+法术等级): 0级-治疗微伤,侦测魔法,神导术,光亮术,提升抗力,恩赐; 1级-祝福术,安抚动物*,命令术,神恩,隐雾术,圣域术,虔诚护盾; 2级-援助术,阵营武器,熊之坚韧,动物定身术*,次等复原术,移除麻痹,诚实之域; 3级-昼明术,气化形体*,祈祷术,移除诅咒,灼热光辉,水中呼吸; 4级-防死结界,驱逐术,神能,复原术,四级自然盟友召唤术*; 5级-操控风向*,焰击术,死者复活,真知术; 6级-放逐术,剑刃护壁,连环闪电*,医疗术; 7级-动物形态*,圣言,七级怪物召唤术。 *领域法术。领域:气和动物。 凝视(Su):类人形态中-直接杀死生命骰为5或5以下的邪恶生物,距离60尺,通过Dc18的意志豁免检定则无效。而且即使通过豁免检定,该生物也会受到如恐惧术效果所影响达2d10轮。非邪恶生物或生命骰在5以上的邪恶生物则必须通过Dc18的意志豁免检定否则会收到恐惧术效果影响。该豁免检定Dc基于魅力。 强光射线(ex):圆球形态下的迦勒天使可以射出300尺的强光射线。此攻击无视任何种类的伤害减免。 变化形态(Su):迦勒天使可以通过一个标准动作在其类人形态和圆球形态中变化。类人形态下,她不能飞行也不能使用强光射线,但是可以使用其凝视攻击和类法术能力,也能做出物理攻击和施放魔法。在圆球状态中,她可以飞行,可以使用强光射线,也可以使用类法术能力,但是她不能施放法术或使用凝视攻击。迦勒天使变化成的圆球是虚体,处于此形态时她没有力量值。 迦勒天使可以保持在一种形态下直到她选择变化成另一种。形态的改变不能被解除,即使迦勒天使被杀死也不会回复成任何其他形态。但是,真知术可以同时看到这两种形态。 护体灵气(Su):迦勒天使周围20尺以内的任何人在对抗邪恶生物作出的攻击或产生的效果时,防御等级上会获得此能力提供的+4的偏斜加值,在豁免上会获得+4的抗力加值。除此之外,此灵气的作用还相当于反邪恶法阵和次等法术无效结界的效果,半径皆为20尺(施法等级等于迦勒天使的生命骰)。(法阵所带来的防御上的奖励未计入天使的数据中。) 巧言(Su):迦勒天使能和所有有语言的生物交谈,就如同使用巧言术一样(施法等级14)。这项能力一直都处于启用状态。 竖琴手同盟 在被遗忘的国度中,玩者几乎不可避免会被卷入两个秘密集团的冲突中。其中一个是善良力量的代表“竖琴手同盟”(Harpers):他们是由人类和精灵的吟游诗人以及游侠所组成的秘密团体。不管在城市中或是野外都有他们的成员在秘密活动着。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持世界上的平衡,并且破坏许多邪恶者的阴谋。 散塔林会(Zhentarim)则是另一个主要在散提尔堡、藏黑镇和乌鸦要塞活动的邪恶组织。(右图:散塔林会各分部所使用的徽号)他们又被称为暗黑情报网,成员大多数是邪恶的牧师、战士、盗贼和强大的法师。散塔林会主要的目标则是控制被遗忘国度中最繁华地区的贸易信道,也因此,时常在明里暗里和竖琴手同盟发生许多的冲突。在“柏德之门”中玩者就曾经遇到不少提到这两个组织的蛛丝马迹,相信也应该对这两个团体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在未来即将推出的“柏德之门二:安姆帝国的阴影”中,应该也少不了这两个组织之间的恶斗。 历史上对于“竖琴手”有过很多的定义,有些甚至可以独立著书大陆上的人们大都知道竖琴手代表着什么——那也是许多竖琴手本人仅知道的。但总存在一些关于竖琴手的谣传,一些有关竖琴手成员资格和行为准则神秘代码的谣传。事实上??(这最贴切说明了竖琴手的情况),所谓的竖琴手伙伴关系具有无组织和秘密的特性,这一点使得很难确切的说明什么是竖琴手(有时甚至无法确定谁是谁不是),和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这一点使得地下城维护者(Dm)可以游刃有余掌握事情发展。 牢记这一点, 什么是竖琴手 他们是很松散的一个秘密而矛盾的组织,领导人不明,内部人员成分非常复杂。永远隐藏在阴影中的,在时局的关键点上才会出手,完成任务后又会马上隐没在人群中的一类人。他们以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方式对抗邪恶,可是一般的善良人也不理解他们…… “有人声称我们是间谍,还有人认为我们是多管闲事的危险分子或是毫无异议的刺客。实际上,我们是这几种人里每一点特质的集合,如果时局证明这样做恰当的话。” 带银竖琴者 任何年龄职业种族的非邪恶人士都可以成为竖琴手——人类,半精灵,精灵,一些半身人,矮人和高智慧的森林居民(如,森林仙子和半人马),前面三个在竖琴手里面占了大多数,这部分人大多是吟游诗人或是游侠,其他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法师、盗贼或是祭司。费伦北部的德鲁伊大多只是竖琴手的同盟者而非成员,但是许多教派的牧师(如阿祖斯,deneir,eldath,lliira,mielikki,milil,密斯拉,oghma,selune,silune,silvanus,tymora和精灵的神)却已成为竖琴手为荣。有时这会引起竖琴手和高级教会之间的冲突——但永远也不会上升为竖琴手和神之间。竖琴手允许甚至是纵容那些所谓得独行客——那些与众不同的孤独旅者,能力出众的狂乱者。这让竖琴手同盟多了些疯狂或是变得多少有些难以相处,但这也带来了一些强有力的人物,这些人在这里交到了朋友并确定了人生的方向。竖琴手同盟无组织性导致的神秘晦涩使得任何对于他们的定义,叙述甚至斗争都变得极其困难。然而,这也成为他们的长处。这一点使得他们能在难以抵抗的强敌面前遁入无形(也许就会是几年的无组织地下工作),而不是像一支军队一样被散塔林会轻松碾平(或者是其他诸如Thayan,Luskan,amnian,Scardalean等任何有可能在这时出现的魔头)。 因为不具有组织性,竖琴手的故事无法被完全诉说。没有什么是清楚的,没有什么是有规定的,甚至没有是已经结束了的。明智的竖琴手知道这只有好处。由于缺乏军事实力,这是唯一能使他们在散塔林会的杀手,和大大小小的有组织的军队面前幸存的方法。竖琴手并不会集在一起去对付邪恶。通常情况,总是有一个竖琴手作为卧底潜入到那些已经落入各式各样的黑暗势力手里的地方,从宫廷到盗穴,竖琴手会尽他的力去做所有能够妨碍邪恶统治的事,很多都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正如竖琴手凯力登说:“这就是竖琴手所做的:他们派一个人潜入敌人内部做一支军队都做不来的事。失败,只损失一个人,但如果成功的话……”我去过许多地方,陪伴我的除了自己的自制和智慧外,就只有一些诸如哪里能找到同伴和敌人的防守漏洞的信息了“一个竖琴手卧底忒沙#8226;风暴之鸦(来自Sundabar的游侠),他冷静的加了一句,“所以我经常悄无声的进入。” 大部分竖琴手是间谍,他们隐藏,并救治那些活动或是冒险的卧底。这些“无武器竖琴手”越弱,知道得越少,他们所处的危险也越少(为了防止由于被发现而被杀害,也为了在他们被魔法审讯折磨时能起到保护成员的作用)。当被问及竖琴手和其他的秘密组织有什么分别时,伊里明斯特认为竖琴手们是唯一顾虑到他们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的人。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大多数高级别的竖琴手在对世界施加影响时顾虑重重。正如KhelbenBlackstuffarunsun曾经说:“只做必需的,不多做一厘。不要让结果超过预期。”,这成为竖琴手的格言,而这些格言则定义了竖琴手的守则。 竖琴手之所为 竖琴手曾经被称为“费伦大陆的干涉者”(有许多人这么认为,如alishitesatrapKhalondSsarvarrandtheThayanzulkirSzassTam,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话成为了竖琴手们流行的评价语)和“神经错乱的理想主义者“(一部分人这么认为,包括在风暴剑山——位于雷霆之巅山脉——的青铜龙Bethildritar。这些都是真实的。大陆上有许多人为与此类似的真理付出生命。竖琴手散布流言,在许多小地方帮助商人及普通百姓,阻止阴谋——必要时不惜结束那些为邪恶卖命的生物的性命,料理大大小小的开化种族的事务,维持费伦大陆上国度间的平衡和大体的安定。在北部,一个典型的乡村竖琴手会用一个清晨来替他年长的邻居砍柴火,在把柴火送给邻居后(当然是先闲聊一会,已获得最新的小道消息),竖琴手会去当地的酒馆看一下新面孔,把他们和其他竖琴手所形容的邪恶组织的密探比较,如散塔林会,Thay,thecultoftheDragon(是拜龙会吧。),无论他看见什么都会仔细的记录下来.然后他就会到附近旅馆的马厩的去和马厩主人聊天,了解他将会带多少货物,马匹,货车和守卫及其他一切有趣或是可疑的信息。 接着他会去检查设下的陷阱及触发线,看看有没有可供晚餐的猎物。没有的话,他就会去打猎,对于那些剥皮屠宰的家务活,他也事必亲躬,然后给邻居,等他烹调好,加上蔬菜一起分享。竖琴手会饮一点自酿的酒,或是照看以下熏制室里的火,在和邻居共进晚餐。之后,他便会在快关门时赶去旅馆和那里的侍女幽会,从她口里了解客人们晚上的活动。分析一下已有的情报来决定下一步做什么,竖琴手潜伏到旅馆附近的灌木丛中,探听那些被认为是敌人或是邪恶密探的言行。如有绝好的时机,他会伏击并试着杀掉一个密探,但大多数情况,他只是监视(如果密探离开了),试图窃听任何会面的言语,假如这些行为看上去有问题的话,他会让他的朋友留下来继续监视,自己则溜到附近的联络点去向别的竖琴手通报可疑人物的出现及所作所为。通常,竖琴手不会认识旅人,但像他们携带的货物及来处也是很重要的信息。有时,竖琴手对他认为可疑的旅人进行探听的结果时发现对方并不是敌人而是另一个竖琴手。 时不时会有旅行中的竖琴手碰上当地的竖琴手并传递指令(一般是口头,有时也有书面的)和警告。时间流逝,每个竖琴手对自己在世界上为善良阵营所作出的一小部分贡献感到满足了。 和生活在田园的竖琴手截然不同的是冒险型竖琴手和城市里的竖琴手,一个典型的城市竖琴手可能是巷角的盗贼,妓女,富有的商人或者三者兼之。不管他的身份是什么,他必须很快适应这个身份,交结朋友,出庭入院,于一堆手头上的生意之类的事打交道。正常经商和日常生活的城市居民可以和竖琴手们建立良好的友谊与接触,但是对于盗贼与袭击者他们将象紫色的火焰一样反击。 最有能力的要数那些浪迹于费伦大陆的有经验的竖琴手,这一点并不总是由魔法和武力来决定的。事实上,一些最能干的竖琴手是那些具有高超技能的“后街公主”和商人。他们的行为能够动摇或事误导一些人,来帮助竖琴手和对抗敌人。 “在竖琴手面前,凡事都只不过是游戏……他们操纵别人就像摆弄赌局上的筹码,寻找最佳的猎物“,维斯佩,一个死于mythdrannor的骑士手里的散塔林会成员如是说(一场由竖琴手操纵的冲突)。据说manshoon有一次在散塔林要塞的外交事务上这样告诫一个凶残的成员,“多像竖琴手一样办事,别老是像强盗一样”,竖琴手的技巧竟如此的被宿敌所重视。 进阶职业—竖琴手斥候(HarperScout) 竖琴手斥候是竖琴手的一员,那是个致力于击退邪恶、保存知识和维持文明与自然平衡的秘密结社。竖琴手斥候学习秘法术和许多技能以利他们从事间谍活动、潜行和回报资讯的任务。 许多竖琴手斥候是吟游诗人,但这并不代表全部都是。游侠、盗贼、术士和法师也是成为竖琴手斥候的一般职业,因为这些职业倾向多才艺和机动性,都具有某些操纵他人、对外界心灵影响的抗力、敏锐的行为或洞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天赋之技能。 并非所有的竖琴手都是竖琴手斥候这个进阶职业,而且组织内的阶级并不依据该人物在这个职业或其他职业的等级。然而,大部分高阶的竖琴手都至少拥有一级的竖琴手斥候这个进阶职业。 生命骰数:d6 职业等级基本攻击加值强韧检定反射检定意志检定 1+0+0+2+2 2+1+0+3+3 3+2+1+3+3 4+3+1+4+4 5+3+1+4+4 职业等级特殊能力 1竖琴手知识、1级宿敌 2德奈尔之眼、专攻技能 3太摩拉的微笑 4莉拉之心、2级宿敌 5制造竖琴手物品 职业等级每日法术数量每日法术数量每日法术数量 1级2级3级 10-- 21-- 310- 411- 5110 竖琴手斥候法术列表 1级法术:掩饰术(camouflage,moF)、变颜术、 魅惑人类、通晓语言、抹消术、羽落术、 火焰手(Handfire,moF)、传令官之号令 (Herald’scall,moF)、跳跃术、光亮术、 昏暗视觉(Low-LightVision,moF)、 传讯术、召唤座骑、阅读魔法、散射术 (Scatterspray,FRcS)、睡眠术、蛛行术。 2级法术:轻灵术、黑暗视觉、侦测思想、显赫术 (eagle’sSplendor,FRcS)、简易追踪 (easyTrail,moF)、隐形术、敲击术、 物品定位术、魔嘴术、误导术、识破隐形、 阴影面具(Shadowmask,FRcS)。 3级法术:锐耳术/鹰眼术、活化印象 (LivingPrints,moF)、集体掩饰术 (masscamouflage,moF)、回避侦测、 暗示术、巧言术、隐匿阵营。 职业要件 要具备成为一个竖琴手斥候的资格,人物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阵营:任何非邪恶阵营。 技能:唬弄级数4、交涉级数8、知识【地方】级数4、 表演级数5、察言观色级数2、野外求生级数2。 专长:警觉、钢铁意志。 特殊要求:一位竖琴手的保证和高阶竖琴手的赞成。 本职技能 竖琴手斥候的本职技能(和每个技能的关键属性)为: 估价(智力)、唬弄(魅力)、攀爬(力量)、工艺 (智力)、交涉(魅力)、易容(魅力)、脱逃 (敏捷)、搜集资讯(魅力)、躲藏(敏捷)、方向感 (睿智)、跳跃(力量)、知识【任何】(智力)、聆听 (睿智)、潜行(敏捷)、表演(魅力)、扒窃 (敏捷)、专业(睿智)、察言观色(睿智)、语言 (魅力)、游泳(力量)、特技动作(敏捷)。 每等级的技能点数:4+智力调整值。 职业特性 擅长武器与防具(WeaponandarmorProficiency) 竖琴手斥候擅长所有一般武器和轻型盔甲。 每日法术(SpellsperDay) 1级开始,竖琴手斥候得到施展小部份秘法术的能力,竖琴手斥候能施展这些法术如同吟游诗人一般(基于魅力且不需准备)。 一个1级的竖琴手斥候能从竖琴手斥候1级法术列表习得两个法术,在之后的竖琴手斥候等级,他能学得两个新的任何等级他可施展的竖琴手斥候法术。没有限制竖琴手斥候从这张列表知道这些法术的数量,他可以从研究秘法卷轴或法术书学得。 竖琴手知识(HarperKnowledge) 如同吟游诗人,竖琴手斥候拥有习得零碎知识的技巧,这个能力作用如同吟游诗人的逸闻知识。如果一个竖琴手斥候拥有吟游诗人等级,他的竖琴手斥候等级和吟游诗人等级可以累计在使用逸闻知识上。 宿敌(Favoredenemy) 竖琴手斥候从下列与竖琴手目标对立的邪恶组织名单中选择一个宿敌:班恩教会、龙巫教、铁王座、红袍巫师或散塔林会,这个能力作用如同游侠一般。如果一个拥有游侠等级的竖琴手斥候选择一个在游侠时便已选择的宿敌,加值累计。 当竖琴手斥候达到4级,这个对抗他宿敌的加值增加为+2,并且得到一个新的宿敌+1。 德奈尔之眼(Deneir’seye) 竖琴手斥候得到+2圣力加值在对抗结界、符文和徽记的检定。 专攻技能(SkillFocus) 竖琴手斥候得到专攻技能专长在他的表演技能或任何其他竖琴手斥候的本职技能。 太摩拉的微笑(Tymora’sSmile) 每日一次,竖琴手斥候可加上+2运气加值在单一的豁免检定,这个加值可以加在掷出死亡和未调整的掷骰成功或失败已确定后。 莉拉之心(Lliira’sHeart) 竖琴手斥候得到+2圣力加值在对抗胁迫和恐惧效果的豁免检定。 制造竖琴手物品(craftHarperItem) 一个特殊形式的制造奇物专长,这让竖琴手斥候能创造魔法乐器、竖琴手徽针和特定药水(魅力、侦测思想、舌灿莲花、巧言和真实),这个能力取代了任何其他关于这些物品需要的制造物品专长,竖琴手斥候对于这些物品的施法等级等于他竖琴手斥候等级加上所有其他施法职业的施法等级。所有对于物品的基本要求(如种族或法术)仍然相同,所有其他关于制造奇物或药水的规则适用之。 译者注:Deneir、Tymora、Lliira都是神名。 竖琴手大师masterHarper 竖琴手大师是竖琴手同盟的精英成员,这个秘密结社致力于反抗邪恶及暴政、保存知识、以及维持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竖琴手大师会学习各种法术和技能,以帮助他们藉由传授逸闻、激励士气、以及帮助其它与竖琴手同盟目的相同的盟友来保存各种古老知识。 许多竖琴手大师原先都是吟游诗人(但并不代表全部都是)。游侠、术士、法师、博学者、竖琴手斥候也是许多竖琴手大师的常见背景。他们都热爱各种知识(特别是秘密的或古老的逸闻),投身于各种有关鉴定、传播、教导逸闻的工作。并不是每一位资深的竖琴手同盟成员都一定必须进阶竖琴手大师,而且在组织内的阶级也不是根据该位人物在这个职业的等级来决定,不过许多资深的竖琴手成员都至少会进阶1级竖琴手大师。 生命骰:d6 职业条件: 阵营:任何非邪恶 技能:欺骗8级Bluff,交涉8级Diplomacy,地区知识12级Knowledge(Local),表演12级Perform,察颜观色8级Sensemotive,法术辨识8级Spellcraft 专长:警觉alertness、钢铁意志IronWill 施法能力:必须能施展2级法术(神术或秘术皆可) 特殊要求:需要获得高阶竖琴手(HighHarpers)批准;或在任何12位大师齐聚时,得到过半数的竖琴手大师同意。 职业技能: 以敏捷为关键属性者:躲藏Hide,无声移动moveSilently 以智力为关键属性者:估价appraise,解读文件DecipherScript,伪造文书Forgery,知识Knowledge,搜寻Search,法术辨识Spellcraft 以智能为关键属性者:聆听Listen,专业Profession,察颜观色Sensemotive 以魅力为关键属性者:欺骗Bluff,交涉Diplomacy,搜集信息GatherInformation,表演Perform,使用魔法装置UsemagicDevice 每级技能点数:4+智力调整值 职业特性: 擅长武器与防具WeaponandarmorProficiency: 竖琴手大师不擅长使用任何武器与盔甲。 每日法术数量/可知法术SpellperDay/SpellsKnown: 竖琴手大师每升一级,其每日法术数量会上升,就像之前的施法职业一样,但不能获得之前施法职业等级的其它能力(如增进超渡不死生物能力、超魔法或物品制造专长)。如果该位角色决定提升的基础施法职业拥有个人所知法术列表(比如吟游诗人或者术士),他可以照常选取新的法术;如果该位角色决定提升的基础施法职业拥有法术书(比如法师),则他仍可以每级免费获得两个新的法术,将之加进自己的法术书。竖琴手大师等级加上所具备的其它施法职业等级,决定其每日法术数量、可知法术与施法者等级。 若角色成为竖琴手大师前拥有多个施法职业,则必须选择要将此升级的施法等级加到哪一种施法职业上,以决定新的每日法术数量。 竖琴手知识HarperKnowledge[特异能力]: 第1级起,竖琴手大师将学会如何搜集各种零碎知识的技巧,此能力与吟游诗人的逸闻知识相同。如果他也有吟游诗人职业等级(或其它竖琴手系列的职业等级、博学者),则在进行逸闻知识检定时可将上述职业等级累加。 竖琴手秘闻HarperSecret[特异能力]: 第1、5、10级时,竖琴手大师将学会如何运用逸闻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任意选取一个奖励专长、多获得一次吟游诗人的每日吟唱使用次数(唯有原本为吟游诗人的大师得以选取)、或者多出一个1级的法术格。同一种类的秘闻可以重复选择。 如果该位大师选择获得一个奖励专长,则他可以自所有的一般专长中选取;他也可以选取地区专长(region),但仍需符合该专长的可选地区。 制造竖琴手特殊物品craftHarperItem: 第2级起,让他能制作魔法乐器、竖琴手别针以及特定数种药水(魅力charisma、治疗轻伤curelightwounds、减缓毒性delaypoison、侦测思想detectthought、气化形体gaseousform、舌灿莲花glibness、中和毒性neutralizepoison、回避侦测nondetection、动物交谈speakwithanimals、巧言tongues、以及真实truth、洞察vision、以及水中呼吸waterbreathing),此能力使他可以直接忽视原本制造这些魔法物品所需的专长,但他仍须符合特定条件(比如种族或法术)才能制造特殊物品。这些他所制造物品的施法者等级,以其施法者等级计算。 梅莉凯的真相mielikki’sTruth[超自然能力]: 第3级起,竖琴手大师可以由树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的叶子辨认其种类,也可以直接辨认出所有视线内森林生物的种类(或者借着观察足迹,辨认出该足迹的主人是何种生物)。如果该生物、树叶、或者植物是被(或者正处于)易容、变形、召唤、或者创造出来的,竖琴手大师便可立即得知该变化是在何时以及何地所完成。此能力的范围为60呎或该位大师的视线距离(取较小者)。发动此能力是为标准动作,且大师一次只能研究一个目标。 埃达丝的土地联系eldath’sLandtouch[超自然能力]: 第4级起,竖琴手大师可以感应到距离他最近的可饮用水、通往地表世界的洞穴、以及竖琴手同盟秘密避难所的方向以及约略距离。他每天可以感应三次。如果该地点不安全(比如水源已被污染、该洞穴不安全或已被占领、以及该避难所遭到损害、被占领、被设陷阱、正或被有敌意的生物监视等等),他也会一并察觉。 兽化症血清Lycanbane[特异能力]: 第5级起,竖琴手大师将不再受到兽化症的威胁,此外,喝下他的血液或接受他的啮咬(必须先含一些自己的血液),也可以治疗其它人染上的兽化症(其效力与癫茄相同,对于那些使用癫茄无法救治的病患来说,这无疑是第二次治愈的机会)。如果该位大师是天生的兽化人,则无法获得此项职业能力。 密黎尔的听觉milil’sear[超自然能力]: 第6级起,竖琴手大师可以辨认他所听见声音的来源(百分之百确定)。举例来说,这声短暂凄厉的尖叫是否真由人类所发?是何种性别?这位尖叫者是否真的非常害怕?或者只是假装?是由魔法产生的声音吗?-来自密黎尔的祝福让该位大师可以精确地得知这些细节。此能力每天可用三次。鉴定一道声音视为标准动作,而且他必须在发动能力5分钟之内进行鉴定,否则就会平白浪费一次使用次数。 黎儿拉之手Lliira’sHand[超自然能力]: 第7级起,当竖琴手大师对抗胁迫与恐惧效果时,豁免检定都有+4神圣加值。此外,他也让一个被他碰触的生物共同分享此一抵抗力(只要持续碰触,效果就会一直存在)。 德奈尔的符文Deneir’sOrel[超自然能力]: 第8级起,竖琴手大师可以尝试辨识一个结界、纹章标志、符文、徽记、或者记载(glyphs,heraldicdevice,runes,symbols,inscription),以获得相关的信息。只要他直视该影像并专注两分钟(不可中断),并通过竖琴手知识检定,便可以得知该标志的约略意涵(警告、战斗、有关食物的讯息、避难所、水源、或者魔法,诸如此类),不过仍无法得知其精确意涵。如果他再继续直视该影像并专注两分钟,并再一次通过竖琴手知识检定,则可以得知该标志大约是多久之前(分钟、小时、天、月、年、甚至世纪)写成的。 如果大师试图辨识的符文上面附有魔法,他会立即察觉其上的魔力。他必须通过两次竖琴手知识检定才能得知该符文的相关信息,如果有任何一次失败,就会触动其上所附的魔法(如果该符文没有其它特殊启动条件的话)。如果两次检定皆通过,他就可以在不触动该魔法符文的情况下安全地通过。他必须发觉该符文的存在才能使用本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他在未发现符文存在的情况下贸然通过或碰触该符文,此时便无法使用本能力。 太摩拉的微笑Tymora’sSmile[超自然能力]: 第9级起,每日2次,竖琴手大师可在单一次豁免检定上再加上+2的幸运加值(可在知道掷骰结果之后才宣告使用本能力)。 欧格马的回响Oghma’secho[超自然能力]: 第10级起,每天1次,竖琴手大师可以精确无误地记住一大段冗长的记载、诗歌、文章,或者其它的文件-包括魔法的通行密语或启动某物品的关键词词,但仍无法记住一个完整的法术。他也能正确无误地记住一大段声音(假如他聆听一段表演或演说)。他最多能记住长达每「角色总等级」2分钟长的声音。他可以直接复诵或者将之记载下来,不过,如果其它人使用魔法进入该位大师的心灵体验这段记忆,便也可以一并分享该段记忆。 大师(或其它也分享过该段记忆的人)不需立即复诵或写下该段记忆,可以等待一段时日后再进行。 — 前竖琴手大师ex-masterHaeper 如果一位竖琴手大师违背誓言或者或者自私地弃同伴不顾,则其它成员将很快就会知道该位角色所犯的过错,因此他再也不能提升竖琴手大师的等级。此外,他再也不能使用本职业的神祇祝福能力(即以神祇为名的超自然能力)。 他必须请求高阶竖琴手们给予自己赎罪的机会,完成他们指派给自己的任务,而后由高阶竖琴手们指定神祇的牧师对自己施展「赎罪术」(atonement)以洗清自己的过错,之后才能继续提升竖琴手大师的等级。 然而,身兼高阶竖琴手(HighHarpers)的竖琴手大师发生上述情况时,并不会立刻视为堕落(也不会失去职业能力),必须由其它高阶竖琴手过半数皆同意其行为已然偏离,该位大师才会被视为堕落。这是因为常有高阶竖琴手不赞同竖琴手同盟的既定政策,或者必须被迫决定派其它成员深陷险境,因此必须等到大部分高阶竖琴手都认为其行为确实出于恶意或者「蓄意伤害整个组织」时,才会视为堕落。 — 附表:竖琴手大师 等级基础攻击加值强韧∕反射∕意志豁免加值职业特性 1+0+0∕+2∕+2竖琴手知识,竖琴手秘闻 2+1+0∕+3∕+3制造竖琴手特殊物品 3+2+1∕+3∕+3梅莉凯的真相 4+3+1∕+4∕+4埃达丝的土地联系 5+3+1∕+4∕+4兽化症血清,竖琴手秘闻 6+4+2∕+5∕+5密黎尔的听觉 7+5+2∕+5∕+5黎儿拉之手 8+6+2∕+6∕+6德奈尔的符文 9+6+3∕+6∕+6太摩拉的微笑 10+7+3∕+7∕+7欧格马的回响,竖琴手秘闻 进阶职业—竖琴手牧师(HarperPriest) 几乎每个竖琴手的成员都认识那些促成竖琴手同盟成立的重要神祇:文学之神德奈尔Deneir、水泉女神艾达丝eldath、欢乐女神黎菈Lliira、森林女神梅莉凯mielikki、咏唱之神密黎尔milil、魔法女神蜜丝特拉mystra、知识之神欧格马Oghma、月之女神苏伦Selune、自然之神苏凡那斯Silvanus、以及幸运女神太摩拉Tymora;以及精灵神系的众神:安格芮丝angharrath、科瑞隆˙拉瑞辛corellonLarethian、艾德莉˙芬里雅aerdrieFaenya、艾瑞芬˙伊拉希尔erevanIlesere、海娜莉˙瑟拉妮尔Hanalicelanl、勒比拉斯˙因诺睿Labelasenoreth、瑞里芬˙莱勒菲RillifaneRallathil、莎罕妮˙月弓Sehaninemoonbow、费马罗˙莫斯德林Fenmarelmestarine(注:精灵神系简介之一之二)。然而,有的竖琴手会选择与这些在舞蹈之地聚集的神祇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虽然大部分的竖琴手牧师都是信奉上一段中列出神祇的人类、半精灵、以及精灵牧师。但竖琴手仍然会招募各种不同出身、文化、宗教的新人(只要其所信奉的不是邪恶或是喜好毁灭破坏的神祇)。不管是人类德鲁伊、矮人圣武士、地侏游侠、或是半身人的盗贼/牧师,竖琴手同盟都欢迎他们加入。神职或其兴趣与竖琴手同盟相近的神祇尚包括:风元素女神阿卡狄akadi、法师之神阿组斯azuth、大地女神裳禔亚chauntea、游侠之神桂伦˙风暴GwaeronWindstorm、晨光之神洛山达Lathander、独角兽女神菈芮Lurue、谋略女神红骑士RedKnight、预言之神萨弗拉斯Savras、游荡之神山达柯尔Shaundakul、芽之女神希昂莉亚Shiallia、海战之神维尔寇Valkur,以及其他种族神系的许多善良与中立的神祇。 竖琴手牧师时常独自旅行,也常与其他成员或是有共同理念的盟友一起旅行。即使独身一人,他也能从许多对竖琴手友好的地方得到补给。 生命骰:d8 职业条件: 阵营:任何非邪恶 技能:交涉4级Diplomacy,神秘知识4级Knowledge(arcane),宗教知识8级Knowledge(Religion),法术辨识8级Spellcraft 专长:警觉alertness,钢铁意志IronWill 施法能力:能施展3级神术DivineSpell 特殊:必须有一位现任竖琴手为角色担当保证人,且必须得到高阶竖琴手成员的批准。不能信奉邪恶或是喜好毁灭破坏的神祇。 职业技能: 以力量为关键属性者:游泳Swim 以体质为关键属性者:集中concentration 以智力为关键属性者:手艺craft,知识Knowledge,占卜Scry,法术辨识Spellcraft 以智慧为关键属性者:医疗Heal,方向感IntuitDirection,聆听Listen,专业Profession,察言观色Sensemotive,侦查Spot,野外求生WildernessLore 以魅力为关键属性者:理解动物animalempathy(特职技能),交涉Diplomacy,处理动物Handleanimal,表演Perform 每级技能点数:4+智力调整值 职业特性: 擅长武器与防具WeaponarmorProficiency: 竖琴手牧师擅长所有的简易武器,也擅长所有种类的盔甲与盾牌。 每日法术数量SpellperDay: 竖琴手牧师每升一级,每日「神术」法术格数量会上升,就像之前的基础神术施法职业一样,但不能获得之前神术施法职业等级的其他能力(如增进超度不死生物的机率)。若角色成为竖琴手牧师之前拥有多个施法职业,则必须决定要将此一新的神术施法等级加到哪一种施法职业上,以决定新的每日法术数量。 竖琴手知识HarperKnowledge: 如同吟游诗人,竖琴手牧师拥有习得零碎知识的技巧,这个能力与吟游诗人的逸闻知识能力相同。第1级起,如果一个竖琴手牧师拥有其他可以取得相同能力的职业(比如吟游诗人或是博学者Loremaster),当使用逸闻知识时,其竖琴手牧师等级和吟游诗人等级可以迭加以决定效果。 赐福Blessing: 竖琴手牧师每升一级,便可以从下表中选取一种赐福。他必须将其竖琴手牧师等级加上其智慧调整值,以决定他能选取何种赐福(与DmG的博学者选取秘闻规则相同),比如说,一位智慧为16(调整值+3)的1级竖琴手牧师,便可以选取第1种到第4种的赐福。同一种赐福不能重复选取。 — 赐福种类 等级+智慧调整值祝福名称效果 1艾达丝之池每天可以施展一次造水术,效果视同由一位与该角色最高神术施法等级相同的牧师所施展 2苏凡那斯之杖奖励专长—专攻武器(木杖) 3德奈尔之眼对抗所有符号glyphs、符文runes以及印记symbol的效果时,豁免检定有+2圣力奖励 4密黎尔之音所有以魅力为关键属性的技能都有+1圣力奖励 5梅莉凯之步当穿着轻型或中型盔甲时,速度增加10呎 6黎菈之心对抗所有强迫性或是恐惧效果之时,所有豁免检定都有+2圣力奖励 7欧格马之洞察力奖励专长—专攻技能(任一种知识) 8苏伦之光微光视力(已有者微光视力范围加倍) 9蜜丝特拉之恩典对抗所有魔法效果时,所有豁免检定都有+2洞察奖励 10太摩拉之微笑每天可以让单一次豁免掷骰有+2幸运奖励(可在知道掷骰结果之后才宣告使用) 附表:竖琴手牧师 等级基本攻击加值强韧/反射/意志豁免加值职业特性 1+0+2/+0/+2赐福,竖琴手知识 2+1+3/+0/+3赐福 3+2+3/+1/+3赐福 4+3+4/+1/+4赐福 5+3+4/+1/+4赐福 进阶职业—竖琴手法师(Harpermage) 竖琴手同盟成立之时,初代的成员中便有着许多的法师与术士。其中许多年长的成员后来都成为强大的施法者。这个组织有许多影响力强大的法师以及术士盟友,他们都为此组织贡献了许多珍贵的知识。魔法女神蜜丝特拉是竖琴手同盟的守护神之一,她的前任曾经与其他许多神祇一起在舞蹈之地theDancingPlace会面,促成此组织的成立。由于拥有如此深厚的魔法背景,因此竖琴手内部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魔法逸闻与设备以供给成员使用,也就不会使人太过惊讶。 竖琴手法师身负两种主要的任务。第一种是使用其法术与神秘知识帮助竖琴手同盟,任务的种类极为繁多,有时必须在战斗中提供火力支援,有时是使用预言法术来找出其他失踪的成员,有时则是负责勘验某位被掳获红袍法师的个人法术书。想当然尔,许多竖琴手法师本身也是密探,用他们的法术调查其他邪恶团体的各种活动。 竖琴手法师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研究、纪录、以及传授其他成员各种古代的知识,特别是各种与魔法有关的新发现。然而,竖琴手法师并不会只局限于研究魔法知识,许多人也都会成为研究其他知识领域的专家。有的专门研究自然知识,钻研德鲁伊教徒的知识与智慧。有的研究历史,综合其所知的古代魔法传闻与历史知识,作为研究魔法的特殊方法。虽然比不上其他诸国度中的著名贤者,然而在其钻研的领域之中,竖琴手法师同样深受敬重。 法师、术士、吟游诗人都时常成为竖琴手法师,盗贼/法师以及盗贼/术士也是此一职业中的常见成员。 竖琴手法师时常与其他成员或是有共同理念的盟友一起旅行。即使独身一人,他也能从许多对竖琴手友好的地方得到补给。 生命骰:d4 职业条件: 阵营:任何非邪恶 技能:集中4级concentration,神秘知识Knowledge(arcane)8级,其他任一种知识4级Knowledge(any),占卜4级Scry,察言观色2级Sensemotive,法术辨识8级Spellcraft 专长:警觉alertness,教育背景education(注),法术延时extendSpell 施法能力:能施展3级秘法术arcaneSpell 特殊:必须有一位现任竖琴手为角色担当保证人,且必须得到高阶竖琴手成员的批准 — 注:FR特殊专长—教育背景education 效果:在许多地方,笔的地位比刀剑更高。当你年轻的时候,曾在正规的学校受过有益的教育。 可选区域:安姆amn、却森塔chessenta、科米尔cormyr、永聚岛evermeet、兰檀岛Lantan、穆罕瑞德mulhorand、山比亚Sembia、银月城Silverymmon、深水城Waterdeep、月精灵moonelf、日精灵sunelf 用途:你可以把所有的知识技能视为职业技能。当选取此专长时,可选择两项知识技能,此2项技能检定时将得到+1奖励。 特殊:角色只能在1级的时候选择此项专长 — 职业技能: 以敏捷为关键属性者:躲藏Hide,潜行moveSilently,骑术Ride 以体质为关键属性者:集中concentration 以智力为关键属性者:炼金术alchemy,手艺craft,解读文件DecipherScript,知识Knowledge,占卜Scry,学习语言SpeakLanguage,法术辨识Spellcraft 以智慧为关键属性者:医疗Heal,暗语沟通Innuendo,专业Profession,察言观色Sensemotive,侦查Spot 以魅力为关键属性者:欺骗Bluff,交涉Diplomacy,易容Disguise,收集资讯GatherInformation,表演Perform 每级技能点数:4+智力调整值 职业特性: 擅长武器与防具WeaponarmorProficiency: 竖琴手法师不擅长任何武器或防具。 每日法术数量SpellperDay: 竖琴手法师每升一级,每日「秘术」法术格数量会上升,就像之前的基础秘术施法职业一样,但不能获得之前秘术施法职业等级的其他能力(如奖励专长)。若角色成为竖琴手法师之前拥有多个施法职业,则必须决定要将此一新的秘术施法等级加到哪一种施法职业上,以决定新的每日法术数量。 竖琴手知识HarperKnowledge: 如同吟游诗人,竖琴手法师拥有习得零碎知识的技巧,这个能力与吟游诗人的逸闻知识能力相同。第1级起,如果一个竖琴手法师拥有其他可以取得相同能力的职业(比如吟游诗人或是博学者Loremaster),当使用逸闻知识时,其竖琴手法师等级和吟游诗人等级可以迭加以决定效果。 欧格马的洞察之眼Oghma’sInsight: 身为知识的守护者,竖琴手法师对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都抱持高度的兴趣。第1级时,竖琴手法师将得到一个奖励专长—专攻技能(任何一种知识)SkillFocus(anyone)。 秘法理论arcaneTheory: 第2级时,竖琴手法师借着研读与保存古代文明的知识,他们开始对其他文明的魔法理论有更多的了解,因此他将得到一个奖励专长—专攻技能(神秘知识)SkillFocus(arcaneKnowledge)或是专攻技能(法术辨识)SkillFocus(Spellcraft)。 法术延时enlargeSpell: 借着努力的研究历史与传说,竖琴手们重新发现了一些已失传的古代魔法,包括精灵一族的强大魔法—迷锁结界的基本要素。第3级起,竖琴手法师可以任意在他施展的法术里附加法术延时此一超魔法专长,他无须事先使用较高级的法术格来准备(指法师),或是在施法时耗费较高级的施法次数与增加施法时间(指术士或诗人)。他每天可以使用这能力的次数是1+魅力调整值(如果有)。 省略法术耗材eschewmaterial: 第4级开始,透过魔法奥秘的深入研究,竖琴手法师施法之时将不再需要法术材料。竖琴手法师将得到省略法术耗材此一超魔法专长(注)。 — 注:专长—省略法术耗材eschewmaterial[超魔法专长] 描述:你施展法术时不再需要法术耗材 效果:附上此一专长的法术施展之时不需要使用法术材料。那些原本就不需要法术材料来施放的法术,以及法术材料的价值高于1gp的法术不能附上此专长。附上本专长的法术,其等级不会提升。附上此一专长的法术还能继续附上其他超魔专长。 — 蜜丝特拉的恩典mystra’sGrace: 第5级开始,当竖琴手法师对抗任何魔法效应时,其所有的豁免检定都将获得+2的洞察奖励。 附表:竖琴手法师 等级基本攻击加值强韧/反射/意志豁免加值职业特性 1+0+0/+0/+2竖琴手知识,欧格马的洞察之眼 2+1+0/+0/+3秘法理论 3+1+1/+1/+3法术延时 4+2+1/+1/+4省略法术耗材 5+2+1/+1/+4蜜丝特拉的恩典 奥潘瑟 奥潘瑟(auppenser) 中等神力 吾等理智之主,宁静者,思绪主宰 圣徽:六角形宝石,中有一眼 所居界域:咒文之心 领域:安宁之土 阵营:中立 神职:灵能、沉静、自我律治、启蒙 信徒:蓝哥布林、灰矮人、武僧、灵能术士、灵能战士 牧师领域:中立善良、中立、混乱中立、守序中立、中立邪恶 领域:平衡、心灵、保护、灵能、力量 偏好武器:反曲刀 奥潘瑟是位颇有主见的神只,深思熟虑且行动果断。这个灵能之神有著冷静 举止,对其明晰之思考方式极有自信。他努力维持著与灵能有关的万物平衡。被 各类灵能生物所敬奉,这位公正的神只提倡著存於自我内在的魔法。在札安达斯 (Jhaamdath)持续扩张的时代,理智之主是该帝国的信仰神。他是个温和的神只, 辛苦地於教会所在处的社群中推展灵能。奥潘瑟外表是个年轻结实、发色墨黑的 紫眸男子,有著柔韧的肌肉和猫般的优雅。其聪慧面孔带著亲切的平和表情。他 穿著一袭简单而飘逸的纯白长袍。 历史/与众神的关系: 灵能之神是个疏离的神只,很少与其他的费伦神只互动。奥潘瑟许诺服从蜜 丝崔尔,但实际上,他是自己的主人,试图远离其神只同伴的互损性权谋举动。 其教会於札安达斯帝国的巅峰时期最为强大,而该国家的毁灭招致了他的败亡。 在札安达斯被淹没後的日子,对奥潘瑟的信仰也随之停止,若非蜜丝特拉的干预, 该事件恐将令其死去。蜜丝特拉不愿让灵能奇艺遭逢此等严重损失,便让奥潘瑟 处於一种深沉休眠状态,他正开始自该状态中苏醒。 整个札安达斯的毁灭与灵能神只的休眠,造成了数百年来的灵能技艺衰微。 直到最近,这块失落的魔法领域已透过研究而逐步再兴。 教义: 开发专属汝等之潜在能力。灵能为究极魔法技艺,而汝等为其实践者。藉由 终生致志,努力将汝等意志与物质身躯合而为一。仅有透过个人心智与躯体的无 拘结系,方可真切掌握灵能魔法。舍弃外来的诸般强横枷锁。此外,不得强迫他 人屈从汝之意志。解放汝等心灵,解放汝等自身,而汝等正起步於灵能真义之道。 解放他人,对其心灵启迪此无形秘艺,而汝等将对其示现奥潘瑟之道。 教会与神殿: 奥潘瑟的教会包括牧师、武僧和各类型的灵能人物。奥潘瑟的牧师被称为司 灵者。与世隔绝的教会成员居於神殿和修院内,致力於理解心灵的奥秘。远游之 司灵者透过灵能培育和推广探索心灵无尽能力的论述,公开宣扬其主之哲学观。 奥潘瑟的教会遍布札安达斯各处,不过其组织松散,缺乏等级架构。每个札 安达斯城市皆包含数座大神殿和修院,而城镇则有单一的小型信仰中心。这些神 殿常为圆顶,有著白石柱廊圆厅。大型神殿包含多个幽僻厅室,供希望个别独处 的信徒进行祈祷和平静思绪,以及寻求可通向高贵启蒙的神性引导。 奥潘瑟的教会积极反对奴隶制,此良善信念常使那些虔敬教会与蓄奴之国家产 生冲突,尤其是卡林杉。 祈祷: 奥潘瑟的牧师以沉寂之静定冥思祈求法术。此种平静举动让心灵得以专注向 内,进行更深的个人省思。 仪典: 奥潘瑟的信徒自行选定何时敬奉其神只。每天於同一时刻,信徒须祈祷与冥 想。若无法在个人选定之时间祈祷,不仅会被视作极为缺乏虔诚心,且由於奥潘 瑟注重自我律治,此举会被视为对其之严重冒犯。 安博里 Umberlee(海洋女神) 费伦神系中等神力 别称:泼辣女王theBitchQueen,深海女王QueenoftheDepths 圣徽:分成左右两半的蓝绿色波浪 居住界域:狂怒之心Fury’sHeart 阵营:混乱邪恶ce 神职:海洋oceans,海流currents,波浪weaves,海风seawinds 信徒:水手,沙华鱼人,海洋生物,海洋沿岸居民 牧师阵营:混乱中立cN,邪恶中立Ne,混乱邪恶ce 神域:混乱chaos,毁灭Destruction,邪恶evil,海洋Ocean,风暴Storm,水Water 喜好武器:溺毙DrowningDeath或海蜇jellyfish(三叉戟trident) 恶毒、暴躁、邪恶-安博里是全世界水手与沿岸居民心底的梦魇。她常随兴所至 毁弃先前与他人达成的协议,并观看他们被大海吞没,以此为乐。她极度爱好虚荣, 喜听各式阿谀之词,也致力于追求攫取更多的力量,并热中于向他人展现自己拥有的 力量。她创造了鲨鱼兽化人(wereshark)-这也是唯一出于真心敬拜并赞美她的种族 (相较之下其他人只不过是出于惧怕而向她奉献)。泼辣女王的形象是一位只有上半身 的蓝绿色女性胴体,穿戴着贝壳制成的上衣及以海蜇编织成的紫色披风,她的指尖长 有利爪、手肘长有鱼鳍,眼珠泛着珍珠般的死白光泽,头发则是活生生的海草。 与塔烙斯的教会相同,虽然安博里的教会暗中广受鄙视,但人们仍因惧怕深海女 王而对其奉献。因此就算已获得(相较之下规模微小的)维尔寇教会的祝福,但几乎每 一位水手在进入安博里的领域前也都会先向女神进行奉献,而安博里的牧师也可以在 绝大多数的码头自由进出-许多船只甚至欢迎他们上船同行,希望泼辣女王能看在自 己使徒的份上而平息怒气。 安博里的牧师在大潮时(清晨或傍晚)向女神进行奉献,并用海水涂抹在自己的额 头、双手、双脚上,以求获得神术。教会中有一种牧师信徒们才能参加(或观看)的隐 密仪式,名为“沈溺”(Drowning)。在仪式中,新进成员者必须躺在祭坛上,祭坛旁 竖立着许多点燃的烛火-每一盏都是由其他的牧师则以女神之名点燃的。主持仪式的 牧师接着会释出大量的海水灌满祭堂,而后退出此处,留在此地的新进成员必须在海 水退去之前不被溺死。活过这场试炼的人就被视为已经获得安博里的认可,可以成为 她的牧师,与此同时新进者也会接获警告,告诉他们往后若胆敢背叛女神,那么溺毙 就是他们最后的下场-他们之所以能在仪式中存活下来,是因为女神已在他们体内打 上印记,之后随时都能取走他们的性命(若安博里认为自己的牧师失职,则该位牧师 将在某晚入睡后神秘的溺死-因为肺叶中灌满了海水)。而教会内另有两种公开的仪 式,分别为“初潮”(FirstTide)及“呼唤风暴”(Stormcall)。前者是每年当冰封 的港口解冻时,信徒们会将某只动物关入笼中,抬着笼子在街上游行,然后将笼子绑 上大石块投入海中。若该动物竟能平安归来,之后就会被视为神圣的动物而受到供奉 。“呼唤风暴”则是大量的信众聚在一起祈祷,请女神用风暴摧毁某个港口或某条船 舶,或是请女神移走某个正在接近该地(或已在该地肆虐)的风暴。参与仪式者会围绕 在池子(其上漂浮着木材与烛火)旁祈祷,然后将祭品投入池中。信徒们会观察烛火是 否沈入水中,以此判断女神是否正在发怒。安博里的牧师常兼职德鲁依、战士、盗贼 、神力信徒、或波涛侍者(详见第四章)。 历史/与众神的关系: 安博里是“狂怒众神”的一员,与欧吕尔及马拉一起供塔烙斯驱策。一直以来塔 烙斯都不停的侵占她的神职,而由于安博里缺乏直接反抗的力量,她试着改采色诱策 略,希望能藉此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她将以下神只视为仇敌-苏伦、维尔寇(Valkur ,因为水手们会向以上两位祈祷以求平安返航)、裳禔亚(因为她控制了陆地)、以及 淑妮(因为嫉妒对方的绝世美貌)。 教义: 海洋是蛮荒之境,那些胆敢进入安博里领地的人最好都要有付出代价的心里准备 。所有人都应知晓泼辣女王的名号,并惧怕她的力量-因为只要有足够的力量,世上 的每一个地方都会被愤怒的海风及海浪撕碎。只要奉上足量的捐献,就可以获得平和 的海风与平安的旅程,而那些胆敢不表达敬意之人将会在海中体会安博里的冰冷怒气 。汝当将安博里的大能广为传播,并以她之名向祈求平安的凡人收取捐献。让所有人 都惧怕海风及海浪的威力,并瞭解只有安博里的牧师才能保护他们。把那些认为海洋 及沿岸风暴都是塔烙斯力量的蠢人通通杀掉。 牧师与神殿: 安博里要求牧师们四处传述她从前曾带来的灾害及袭击沿岸城市(或聚居地)的风 暴,以此要求凡人对她致上敬意。而在以下几种情形,牧师们也会祈求女神的恩惠- 当他们在海上遇险(请女神将其送至岸边)、与船只同行以提供安全(并收取捐献)、或 当施展某些特殊的法术时。 安博里的神殿一向都建在海岸边或是海平面下,且若不是直接建在海中的岩穴内 ,就是使用船只残骸、海边岩石、以及巨大贝壳建成的独立建物。那些祈求平安的水 手与商人大多会将捐献缴纳至邻近的安博里神殿,用烛火、鲜花、糕饼、以及钱币来 设法平抚女神的怒气。 在正式仪式中,安博里的牧师会穿着蓝色或绿色的紧身衣,并穿着一件蓝色或绿 色、以白色毛皮镶边的厚重斗蓬(象征海上的波涛),并在颈后竖起高高的衣领。教会 中的阶级标记通常都以溺死者的手骨制成。 安博里的教会没有正式统一的组织,因此各地信众都各行其是。教会中唯一的领 导者是一位特别受到女神眷顾的强大牧师,但既然女神是如此的反覆无常,那么不用 说这位领导者必定时常遭到替换。牧师们有时甚至会为了争执地位高低而决斗,不过 参与决斗者很少会死亡。决斗失败者会在下一次船只入港时立刻被赶下船。 化身: 安博里极少派遣化身降临凡间,不过当她在凡间现身时,其形象是一位拥有蓝绿 色皮肤的女性,她的手上长有利爪、眼珠泛着珍珠般死白的光泽、头发则是活生生的 海草。通常她会采用这种形象现身的场合,都是位在某条被她毁去的船只旁-那时她 会从海浪中现出高大的形象,傲视甲板上的水手们,给后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她 身上配戴着各式以贝壳制成的饰品,并穿着一件以大量海蜇织成的披风。她说话的声 音时而隆隆作响、时而嘶嘶低语,就跟岸边的碎浪一样。除此之外,当她把那些见到 她的凡人丢进海中、任其溺毙时,会发出残酷的狂笑 黯法塔 多元宇宙最神秘的存在 “这里是哪儿?”曦天使曦纳维漂浮在空中,惊异的望着下方沐浴在金色光芒中的葱翠原野。“天堂山?” “天堂山?没想到你的眼神居然差劲到会把地狱认作天堂的地步的地步。”爱璐魔女阿敏恩不屑的冷笑道。她低头扫视了一眼脚下那片燃烧着的地狱,骄傲的宣布道:“我们现在正在无底深渊里!” “你在说些什么?看这片和平的景象,这里怎么可能是那种肮脏的地方!” “我刚才还只是怀疑你的眼神,现在却觉得你的脑子根本就有问题。莫非天堂山都是像你这样胸大无脑的废物吗?” “住口!如果你再说出这种亵渎之言,如果你再敢——” “哼,我说了又怎么样?你想动手吗。” “闭嘴!这种日子我早就受够了!只要你敢再多说一个字——” “你难道就只会放这种空话吗?” “够了,女士们!” 两个死敌狠狠地彼此瞪了对方一眼,然后将视线移向她们的队长,印记城的著名位面学者法尔洛德。后者正若有所思的抚摸着自己已经满是胡茬的下巴。 “在我的眼睛里,这里的景象就如同我的故乡。但我很清楚,跟你们一样,我所看到的不过是这个位面根据我的本性传达给我的假象。这么说,刚才那个传送门是真的。” “法尔洛德先生,这里就是那个地方吗?”沉默了片刻后,纳雅用微微颤抖的声音问道。 法尔洛德并没有回答,在他的面前,空间缓缓的扭曲着,形成了一道门的样子。从这扇门里跨出了一个穿着简朴白袍,带着温和笑容的的男子。他略略扫视了一眼面前的三人,然后向法尔洛德微微鞠了一躬。“欢迎,法尔洛德先生或者说,痛苦要塞的雅戈特先生。” “你,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名字显然令法尔洛德一时间方寸大乱,不过他立刻冷静了下来。“抱歉,这个名字我已经有一百多年没用了。我一直以为这是个秘密,请问您是怎么知道的?” “呵呵。”白袍男子以不置可否的神情微微笑了笑。“对我们而言,多元宇宙中没有秘密。” “啰嗦就到这儿吧。现在我问你,你是谁?还有,这里就是那个地方?”阿敏斯不耐烦的打断了法尔洛德和那个男子的谈话。 “啊,真抱歉,我居然忘记了自我介绍。在下名为erwin,只是一名浪荡漂泊的吟游诗人。”他右脚微微后撤,向阿敏斯深深的鞠了一躬。“至于这里,您说得很对。” 他第三次露出了笑容,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 “欢迎来到黯法塔。” 光辉荣耀的黯法塔 黯法塔的唯一存在目的是成为多元宇宙各路美女型存在的联谊会所和偷情圣地(口胡)说错了,是成为多元宇宙中最大的位面旅行者联谊会和情报基地。 常识和简要历史 黯法塔的建立年代已经无可考证。唯一目前可知的就是现塔主深黯精灵是这座塔至今为止的首任、现任、同时也是唯一的拥有者。这座塔在它漫长的历史中曾迎来过无数的超凡存在。在修玛之战中美腿受伤的塔克西斯,在动乱年代中受惊的淑娜都曾在这里休养过。至于塔主黯精灵和她们在这段时间内碰撞出一些火花,一直是联邦都市的吟游诗人们永恒的作曲素材。而在凡人中,无论是在FR与密斯特拉的选民、传奇法师伊尔明斯特和自耐色瑞尔时代存在至今的古老巫妖拉洛克齐名的大法师a.maGe,还是先后跨越三个位面寻求知识和力量,最终成为DemILIcH并踏上升神之路、有着“猫”的异名的传奇半神巫妖madcatclan,他们都曾视这里为他们漫长诸位面之旅中一个可以安逸休息的家,甚至那位以深入无底深渊挑战黑暗之后的勇气和超长的头衔而闻名于世的克莱恩大法师Raistlinmajere也曾以化名在这里留下了手迹,虽然只是短短的六十余行文字,却记录了五十三道法术,为法塔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在漫长的历史中,法塔曾遭受过无数的威胁,而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两次大灾变。第一次灾变的年代太过久远,仅仅只能从少数资料中了解那次灾变所造成的破坏。据记载,那场灾难使得法塔所在的半位面整个崩溃,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许多珍贵的资料便是在那时散佚,自此失传。而最近的一次大灾变所造成的损失则小得多,除了令法塔被迫关闭半位面入口一段时间外,没有造成其他损失。法塔的现任守护者们并不关心过去的灾难,但他们在欢迎美丽的诸位面来客的同时,也时刻警惕着任何可能的来犯和威胁。 如今,法塔作为多元宇宙中的超级资料库,拥有着诸位面间最完备的情报网。这些情报源源不断地从诸界汇集到法塔来,但法塔却从不用这些情报向其他组织和势力谋取利益。另外,少数传言指出,黯法塔和印记城(Sigil),或者说得更明确一点,跟痛苦女士(theLadyofPain)之间有着某种不可理解的默契。当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点我是说,任何存在的证据没有什么势力敢同法塔作正面冲突,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所持有的秘密力量在黯法塔中是不是早已尽人皆知。 组织机构 深黯精灵是黯法塔的最高领导者,但他除了欢迎来访者和审阅最近所获资料外,极少真正插手法塔的管理。法塔的主要事务由代塔主Forest负责,下辖三个分塔,分别由三名副塔主erwin,sunnix,黑色圣石负责管理。塔中的组织并不严密,绝大多数成员都拥有充分的自由。但是仍有着三条重要的法则:一,索林那瑞的法则:所有相同袍色的法师在彼此面前都是兄弟,所有不同袍色的法师在力量和帖子面前都是兄弟。(allwizardsarebrothersintheirorder.allordersarebrothersinthepower.)二,努琳塔瑞的法则:研究高级魔法和帖子的场所为所有袍色的法师所共有,在那里任何魔法和帖子都不允许用来攻击同道中人。(TheplacesofHighWizardryareheldincommonamongalltheordersandnosorceryistobeusedthereinangeragainstfellowwizards.)三,努塔瑞的法则:高塔围墙以外的世界可以使兄弟反目成仇,也同样会让规则自相矛盾,不过这正是宇宙运作的方式。(Theworldbeyondthewall,sothetowersmaybringbrotheragainstbrotherandorderagainstorder,butsuchisthewayoftheuniverse.)而在这些法则之上,还有着一条绝对不容破坏的铁律:在这座塔中,塔克西斯属于深黯精灵!谁也不许抢!眼观手不动!深黯精灵不在的时候,谁也不许企图和她偷情!!!违背这条法则的人或许曾经存在过,但现在他们都只能被用过去时称呼了。 主塔的运作主要由Forest管理,而最近深黯精灵似乎也开始发动他万年难得一动的勤勉心,开始试着处理堆积如山般的公务。不过黑色圣石曾想和Forest私下打赌,他认为这种勤勉维持时间不可能超过一个星期,只是Forest根本不愿和他打赌,用前者的原话说:“与其期待塔主大人真的开始认真管理塔务,我宁愿去盼望血战明天就结束。”当然这句话当场便换来了一旁的血战学者sunnix的白眼。由于塔务的不断增多,Forest最近任命了三名副塔主管理三座分塔。由于上任时间短促,他们目前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风格。 总部 正如它的名字,黯法塔不同于绝大多数传奇组织,它的地域性色彩十分浓厚。法塔的总部设在一处无人知晓的新建半位面中,创造这个半位面的epicGenesis中的wishseed赐予了它类似于无底深渊逆许愿结界场的效果,这使得所有进入该半位面的神格或非神格生物所看到的景象均决定于他们的内在阵营。这里与外界没有任何直接物理通道,公开传送门(portal)位于法塔二楼西翼的门之厅内,另一端联向联邦城的魔法区和印记城的女士区,普通会员常通过这道传送门往返于联邦都市,印记城和黯法塔。而另一道广为人知的传送门则是在塔顶深黯精灵的卧室中,直接通向无底深渊中塔克西斯的卧室,不过是否真得如此没人能证明。另外据传闻在塔中还存在着另一些秘密传送门,但除了几个塔主,没有人知道它们的位置。 其他任何未经允许而想进入这座塔的存在都必须通过成功的知识(位面)检定(Dc65)确定法塔的具体位置,然后后通过一个gate法术连接致这里。由于对星界位面的操作,任何未经允许的gate法术都将被折射至法塔下的地城中,折射点旁安置有六个钢铁巨人(ironcolossus)作为公开守卫。而据说在地城到黯法塔大门间的偷情者树林中,还隐藏着某些更危险的生物。 法塔的内部结构近乎无穷无尽,没有人能计算出它有多少个房间。这是由于传奇法术UnlimitedGenesis的作用,法塔的内部空间远比外界看起来要大。而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深黯精灵认为法塔是组织的象征,“为了容纳将来的会员,必须现在就准备好床铺”。不过在Forest等几名元老间流传着一个私下的说法:“如果不把房间弄多点,万一我跟塔姐姐亲热的时候有不识趣找房间的家伙闯进来怎么办?” 不过这个说法实在太不成体统,就没有被记录下来。 会员:300+ 等级:松散。除了塔主深黯精灵,代塔主Forest,副塔主erwin,sunnix,黑色圣石,以及几名主要骨干,很少有成员在法塔长期逗留。但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迅速召集到一大批强大的盟军(其中主要是强大的施法者)。 宗教:任何,多数是女神 阵营:各种 保密性:混合。许多人听说过黯法塔,但真正到过那里,了解那里的人却少之又少。 标志:雷电和五色龙头围绕的高塔。 领导 深黯精灵是法塔的领导者,他非常信任Forest,只是对后者常常对淑娜表现出的狂热略有不满。其他不了解情况的人往往对于表面实力低于Forest的深黯精灵却能对后者发号施令这一事实感到不解。但这种局面却自法塔创立持续至今。 “嗯好困呀塔姐姐,床铺好了么?” 深黯精灵(N男性月精灵24级传奇天命大法师/咒火使者|只是伪装体,本体不可测知)的身世来历清晰而又模糊。在费伦出生,在冒险中长大,现在是一名在阿斯卡特拉有着固定产业的清闲冒险者,这一切都只是深黯精灵众多身份中的一个,就如同雷蒂欧斯-苏普之于光皇天照。他的外貌有时是英俊潇洒、紫发红眸的DarkSolar;有时是神情妩媚,一笑倾城的玄音;有时是兜帽覆面,行迹诡秘的cosmmind;但事实上,他其实是一个圣诞老人我是说,他可能是一个神的恋人。当然,这一点至今无法验证,因为没有人敢冒着惹怒对方的危险去掀一个神的隐私,尤其当她是一个ce阵营的神时。深黯精灵(或者说他的一个不过由于他的原因,在塔中常常可以见到诸界的各族美女,这至少使得他在法塔中保有一定的存在感而不至于纯粹沦为米虫。 他通常并不住在法塔中,而是选择在无底深渊塔克西斯的黑暗殿里和他的爱人同居。 “我从不催命最多催稿罢了。” Forest(LN男性黑暗精灵20级术士/5级大法师/10级超魔咒使)长久以来一直是深黯精灵最信任的同志。在多年的位面冒险和旅行中,Forest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但他并没有如同他的大多数同胞那样利用这种力量追求背叛他朋友的信任。在黯法塔创立后的漫长岁月中,Forest一直谨慎的打理着法塔的一切。他有着大多数精灵都不具备的耐性和韧性,不过偶尔也会发狂,尤其是对于那些答应提供资料而又食言的人。不知有多少次,伴随着一道绿色光芒构成的传送门,披着迤地的灰色长袍的Forest会出现在这些拖稿男的面前,而他的脾气显然不像他的老搭档那么好。在外貌上,Forest通常是以披着灰色长袍的冷酷高瘦男子姿态出现,但只有在最亲近他的人,比如淑娜面前,Forest才会露出他银白色长发下遮掩的温柔面容。有人曾看见他漂浮在印记城的空中,面对着痛苦女士,但对于这次会面,他们两人——严格的说,只有法塔中的那一人——从没有提起过一个字。 “我刚找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你想不想听听?” erwin(cG男性半精灵20级吟游诗人/10级刀舞者/5级博学士)人们总是把身着简朴面带笑容的erwin错认为一个黯法塔的普通访客或一个平常人员。不过这不要紧,因为这点给了他一个他所喜爱的旁观者角度,让他可以仔细观察遇见的每一个人。但他的过去却不像他的外表那样简单。当有人问起他的身世的时候,他会有礼貌的送上一个微笑接着说:“我刚找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你想不想听听?”在提问者沉迷与回味故事的精彩情节时erwin就悄然消失了。但有人猜测他来到黯法塔前受到过极大的打击,与他同为分塔主的黑色圣石说erwin在多年前因某种原因而投身于血战之中,想以此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在经历了多场大战的洗礼后,他却感到更加失落。在黯法塔面前,erwin意识到自己生命里还有更重要的事,并在伤重身死前获得了黯法塔的帮助。现在他对帮助和解救了他的黯法塔充满感激,愿为黯法塔奉献他所知的一切。但当有人问erwin这是不是真的时,他如常给与了提问者一个精彩的故事作为回答然后如往常般消失。erwin担任着白之分塔塔主之职,收集诸位面的各种传闻故事,同时也负责指挥法塔的守卫小队。这支小队由12名25级圣武士和12名25级牧师组成。虽然erwin会礼貌的面对他遇见的每一个人,即使你对他有无意的冒犯,但是当你企图危害到黯法塔的安全或是这里的宁静时你就会看到一个不同的erwin。虽然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rwin还曾与其他神力和存在有过接触到过某些未知的位面,但当问到这时,他仍会送你一个与此无关但极精彩的故事让你回味然后自己抽身离去。 (Forest注:erwin只能用6级奥术。所以他每次要出门的时候都会记得拉我或者Sunnix一起行动你问他为什么不找石头?当然了,石头是很愿意的愿意为他开一个直通GrayWaste的单程Gate桀桀桀) “这么久了还未有看到血战结束迹象的sunnix极度失落中……” sunnix(N男性泰夫林人20级法师/5级大法师/10级位面行者)毫无疑问是一个泰夫林人,尽管大多数人在第一眼看见他接近十尺的身躯时会认为他是一只巴洛炎魔。这个外表成为了sunnix的天然掩护,掩护他近距离观察和记录血战的历史。对,就是血战。sunnix的生命从一开始就跟血战纠缠在了一起,久的连他自己都忘了是何时开始记录血战历史的。但可以这么说,他也许是多元宇宙中最了解血战的存在了,即使算上神。虽然大多数时间呆在低层位面观察血战的进程,sunnix偶尔也会回到黯法塔休息,并整理他这段时间的笔记。他并不关心法塔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且由于繁重的工作,他很少插手法塔的一般事务,但事实上他也是法塔中研究和制造传送门的专家。他在塔中的职务是赤塔塔主,负责编纂多元宇宙的历史(主要是血战部分),此外也负责维护黯法塔通向各位面的传送门。为免吓着常常到塔中串门的曦天使或者玛丽魔女,sunnix常常会在回法塔前用恒定的变形自身法术将自己变成一个外貌温和,手指纤细的高个中年人,披着一件血红的长袍。 “口胡~又用光了。DexterYY,再去拿一块泰拉斯奎的垂体上皮来!” 黑色圣石(Le男性半神巫妖25级法师/5级大法师)毫无疑问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存在,这个半神巫妖的外形并不是常见的散发着邪恶气息的黄金头骨。恰恰相反,他的样子是一个有着金色短发的半精灵少年。当然,这只是外表,这个拟态外壳是一件需要相当高的手艺(Dc45)才能制作出的玄奇物品。在这个外壳中,黑色圣石的本体充当着头骨的部分,通过隐藏阵营法术和法塔中的大部分不知情者共同生活。正如他的名字,邪恶的头骨上镶嵌着24颗闪耀着微弱光芒的黑曜石。这个半神巫妖虽然担任着黑塔的塔主,但他加入黯法塔的理由和具体管理的工作却无人知晓,但就连了解他真实面目的善良白塔塔主erwin也默许了他在这座塔中的存在,尽管后者每次见到前者时都会露出古怪的表情。这个半神巫妖事实上担任着为法塔清除某些潜在威胁的肮脏任务,但他对于法塔的将来似乎有着自己的打算,只是很谨慎的将自己的想法隐藏在面具之下。平时的黑色圣石总是躲藏在他裹在黑色天鹅绒长袍里的虚假躯体中,装出一幅人畜无害的友善模样,只有在出外为法塔执行任务时,才可能显露出他的真实躯体。 (黯精灵:恩恩,为了落实各高塔塔主的自主性位面旅行问题,现每位塔主分发刻有大法师之塔标志的位面项链(amuletofthePlanes)一枚,智力检定Dc15不要告诉我过不了,再捆绑RingofUniversalelementalImmunity能力。此外,凭这枚项链上的大法师之塔标记,大家基本上在多元宇宙,所有位面的女神姐姐的Realm里,都可以得到半神级待遇然则,对神的avatar,或是天使妹妹们动手动脚,或是长期骗吃骗喝,以至于被某项SDa无豁免轰杀者,后果自负) 招募 黯法塔并不主动招募新人。那些在多元宇宙中漫游的位面旅行者有时会听说到一些关于黯法塔的传言,而那些有心追逐这些留言的人最终将会有机会找到这座塔。法塔欢迎这样的来客加入。另一些会员则是直接从法塔的高层那里获知法塔的存在,并自愿加入的。当然,也有少数人纯粹只是为了塔中无数天使、魔女,以及时常出现的各方女神的美貌而加入黯法塔。不过这些动机不纯的家伙能够呆在塔中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24小时,因为如果不尽快离开,他们的身体很快就会成为星界位面中漂浮的垃圾。 会员奖励及职责 黯法塔的会员并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对于执著于研究的会员,法塔内部的无尽空间为他们提供了无限大的研究场所。每个会员都可以拥有一间设备精良的研究室,他们可以全权支配那里,不会有任何人干涉他们的研究内容。当然,唯一的限制是:完成的研究成果必须在法塔资料库中留下一份存档。 法塔的研究场所、器材、设备,以及查阅法塔庞大的资料库都是免费服务——当然,查阅的资料只限于公开的部分——但即使是强大的法师也需要吃饭、睡觉、洗澡,而研究法术需要法术材料、墨水、蜡烛、笔、羊皮纸,以及镶边工具,法塔一楼的交易大厅是购买生活必需品和研究材料的场所,(这个大厅的门常常因为法塔内部的半位面空间发生异变而改变位置,而最近一次则是从八号门挪到了九号门),在这里可以买到的法术材料从2铜币一磅的白色细沙到常常有价无市的泰拉斯奎巨兽垂体上皮一应俱全。许多会员也会在这里出售他们制作的一些小玩意。 黯法塔很少与其他势力发生什么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生冲突的可能不存在。在遭到攻击的情况下,塔主有权决定命令所有成员为法塔而战。自创立至今为止,法塔还从未遇到过需要动用这一条款的局面。正如通常所知的,没有人敢和一个可能拥有自己全部资料,甚至可能比他更了解他自己的敌人对抗。 遭遇 通常情况下,单独行动的黯法塔成员不会向他们的敌人和同伴透露自己的身份,无论他们是为了个人理由出行还是在执行法塔的任务。这一方面是出于大部分位面旅行者的独立性格,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黯法塔高层隐约暗示一般会员注意对自己的身份保密。同时,在极少数情况下,黯法塔高层会直接下令派出小队执行某些任务,这些任务通常是向某个企图与法塔对立的组织或个人传讯,有时甚至只是向目标递上一张纸,被挑选出任务的会员将会得到丰厚的报酬,当然,他们也必须对所传递的信息绝对保密。此外,黑塔塔主黑色圣石属下有一小队服侍他的巫妖,但没人知道它们的具体数目。黑色圣石通常命令它们去执行他那不为人知的神秘计划。至于黯法塔的高层五人会,只有在震惊整个位面的重大事件中,才有可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黯法塔单独会员(eL22):一名会员(22级法师),他可能为任何理由出现,或只是仅仅路过。多数情况下,他不会干涉其他人的行动。 标准黯法塔小队(eL28):一名领队(26级法师),一名斥候(25级游荡者),一名交涉者(23级吟游诗人),一名医生(22级牧师)。这支小队主要任务是交涉。但完成任务后,他们偶尔也可能答应加入其他冒险者的队伍,顺路赚点外快。 巫妖刺客小队(eL28):一具金刚石魔像(adamantineGolem)(cR25),两名传奇 巫妖(25级巫妖)。他们是残酷的杀手,会全力消灭一切察觉到他们的人。 黯法塔公共观光区导游 (导游:sunnix) 各位,首先欢迎你们光临黯法塔。有鉴于近年来星界内宽带旅行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光临本塔的多元宇宙各路美女数目急剧上升……嗯?什么?你说还有位面旅行者……嗯,算了,他们不重要,当没看见好了……为了方便各位在本塔内的观光游览及资料查询,同时,也为了降低各位误入危险地带的可能性,请务必事先阅读本公告。如有任何个人因为没有遵守本公告所提事项而造成肉体和心灵上的任何伤害,本法塔不负任何责任(当然,如果您是一位美丽的女士,那又另当别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主塔。 主塔的第一层是主厅,在这里是广大会员们同拜访的众多女士们眉来眼去……不不,是互相探讨知识的所在……主厅东西两翼是一圈哥特式门廊,每翼各有九扇通往不同房间的大门,正如你已经知道的,西翼的九号门通往交易大厅,至于其他十七扇精美的大门则分别通向天使兔酒吧,“曦天使之舞”俱乐部,“塞壬之歌”卡拉OK厅……等等一系列诸位面间最为顶级的消费与娱乐场所。但是请注意,东翼第十三号大门,原本通向恩丽耶丝假日赌场,由于某些原因,现处于检修状态,如果贸然闯入,可能被随机传送至下层位面某处,请诸位小心为上。 出于美观而不是实用的考虑,本塔只有在一层大厅设有两部无敌奢侈豪华双螺旋洛可可式楼梯,通往二楼的公共区。二层之上建筑属于内部人员专用,只有法塔的注册会员才可出入。因此没有楼梯,而是使用传送门在三层以上楼层内进行移动。二层最为知名的,便是本法塔的门之大厅(HalloftheDoors)了,这里是本塔最为繁忙的交通港,这里有通向各大主要外层位面以及费茹,灰鹰,安塞隆等知名主物质位面的直达传送门,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传送门目的地的景观,但是请注意,为了法塔的安全起见,这些传送门都必须使用钥匙开启,而钥匙便是各位的会员证了……什么?你说你没有?……那么请向那边总服务台的玛瑞丽丝小姐申办,她的六条玉臂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好了,回到正题,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明一点,为了完善保密及安全工作,三座副塔都是没有物理入口的,因此拜访那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门之大厅最显眼的这三扇巨型传送门,它们直达三塔的对外资料部。 各位,请仔细看看左边的这扇纯白大理石镶边传送门,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门彼端那潺潺的流水,葱郁的草坪和漫步于其间英俊的吟游诗人了罢,是的,那就是由白塔塔主erwin管理的传说之图书馆,鉴于erwin本人的浪漫风格,这座图书馆内部使用了海市蜃楼术(miragearcana)将其塑造为一片优美的户外风光……不过各位请不要忘形,如果进入了不该进入的地方……要知道,erwin大人可是本法塔首席的Golem制造者亚…… 接下来请向右边这扇由整块黑曜石镂空而成的传送门里看看……我知道大家现在除了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到,不过没办法,黑塔塔主黑色圣石就是喜欢这个调调,连根蜡烛也不点……所以请各位自备光源,另外,请小心黑塔中无处不在的各种不死生物……害怕的mm就不要去黑塔了,反正里面除了些死人的档案资料外也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到这边来,对,中间这扇红色花岗岩造的传送门,这就是通向本人所管辖的赤塔资料库的入口了,这里才是知识的所在,多元宇宙的一切奥秘都在这里,就看你能不能从浩如烟海的资料库中找到了……这位mm,你担心今天找不完么?不要紧,今天晚上你也可以留下来继续找的…… 好了,门之大厅的简略指引就到这里,下面……那边那个巴佬,你嚷嚷什么呢?什么??你说你看见有一扇传送门的对面是一大群mm???哎呀……等等……不要啊…… ……………………混蛋白痴!!这已经是本月被撞碎的第七面镜子了!!!你难道不懂,不论天使妹妹还是魔女妹妹都是需要随时整理姿容的么?算了,把这个昏了的家伙送到黑石那里去做实验罢…… 其他人物 位面旅行者利尔奇-露亚达来到了黯法塔,并得到允许在塔里看九次“报时者”的表演——只存在于法塔的小东西,每天在中午,下午,深夜出来“表演”一次,本来在早上也有一次,但塔主表现了任性的一面:“这样会打扰美女们的睡眠,要知道,让她们因为这样而有所损伤可是很大的罪过啊!”虽然大家知道是他想赖床,但也出于对自己的一点点私心,就让早上的表演永久取消.当然,也有些喜欢位面旅行的乡巴老——喜欢早睡的那种,他们说晚上那次也没理由存在.但法塔不成文的规则其中有这么2条:1.晚上报时的开始意味精彩夜生活的开始.2.晚上报时也意味夜宵时间到了.就这样晚上的报时自然是优先永远存在,而那乡巴老也自然被丢到某个位面里去了.咳,说了不少题外话.如同其他的位面旅行者一样,利尔奇-露亚达满怀好奇来到法塔,也如同其他部分旅行者一样,在晚上“报时者”的表演——这次是乱扔闪电之后,我们亲爱的利尔奇正心有余悸的正在将求知以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在天平上衡量时,黑暗中传来很多人都听过却不常听到的声音:“法塔的客人啊,您是否要找些特别的乐趣?”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声音的主人就会说:“哈哈,您将失去在法塔中才有的乐趣啊~您确定吗?”如果再次否认,那声音就会带着最后审判的味道说:“万事皆三啊!旅行者!真的要放弃吗?那你来法塔就失去一半的乐趣了?您如果回心转意就请跟我走吧.”然后他会转身,然后转过头看一看,如果客人还象石化一样立在那,那么他就会发出一声冷笑,然后瞬间消失,从此在法塔内他不会再出现在这位客人面前.我们的客人利尔奇在被问第2次的时候的机械似的被带着走了.黑暗将排成长长的通道,让人发现一直直走也不会把鼻子弄扁.当被带到某个小房间时,他会问“您要些奇趣的玩意吗?” “啊?啊?哦!”天啊,我们这位客人回答的真糟糕. “恩~控制水元素的道具要吗?” “是吗?那太神奇了!我看看” “看,就是这把大铁锤.” “你认为我有3个半兽人那样的力气吗?” “嘿嘿~我只是问您要不要,对于会不会用或要不要用是您的私事啊!” “……” “看来你是不要了~那来看这个能记载50个法术的书!” “这正是我需要的!但怎么好像连50面都不到?” “因为先记上去的40个法术会暂时看不见,然后才能记新的啊!” “这样50个这个词有意义吗?” “但它上面确实能记到50个,这是谁都无法否认也为大多数人所知的,这是就象黑塔的塔主其实是个骷髅头却装精灵一样啊!” “什么!我以为他是个精灵呢……” “恩?你不知道啊?那么,咳咳别宣扬啊……我们来看下一件——没天可以召唤一只星界犬的水晶石头.” “请恕我冒昧的问一下,直接告诉我副作用好吗?” “当然,只是有时是把你召唤到星界犬身边罢了,你到时说不定还因此而得到好处呢!” “你这里……怎么好像都是……受诅咒一样的物品.” “您错了,这里都是有趣的玩意,只是有的拥有强大的力量,而有的受诅咒,而有的却只能在特殊地方派上大用场!” “那我只想看看实用点的,实用!” “好吧~我看就先给您看看这张召唤跟班YY大神的卷轴吧.” “……这什么效果能说明清楚点吗?” “这么的显而易见啊!在法塔中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将召唤出跟班YY大神,他能为你指路,介绍东西,端茶倒水,按摩锤背等等.” “哦!那太好了!只要听话就好!那……价钱……恩.” “决定听话啊!只是偶尔会喊喊‘口胡’,但那只是口头禅,不要在意,价钱嘛……这次算赠送啊~” “哦!那实在太好了!那我下次怎么寻找你呢?” “法塔中只有我寻找他人,没有他人寻找我的,必要时候我会去找您的,客人.时候不早了,我送您会房间吧.记着: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给你什么东西,以及要寻找乐趣不要忘了我.” 客人还想所什么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早就会到了自己的房间.“哼哼,又一个.”他微笑,然后进入黑暗,“这边又一个.”…… drizzt(N人类10级法师/10级牧师/10级游荡者)在法塔中特殊的一分子.博而不精的万精油,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了解法塔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机关.秘密.陷阱.传送门.所以从来没人在法塔中找他,因为那是在浪费时间.但一般他会及时的出现,如天使妹妹小拇指受伤之类的,身为法塔中难得的牧师,他会出来为它们“疗伤”.他养着一个叫“白色魔石”的Lich当宠物.它是服侍黑塔的“石头先生”黑色圣石的Lich部队一员,但一般只会和他抬杠.服侍黑色圣石的Lich以七人为首,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位,又别称“七人御前”(D:表打我.)D常常对外宣称自己很早以前是想当个诗人的,并说最近一直在苦恼是不是要想向erwin学习写作.只是这“苦恼”的时间不是一般的长.而为了这里的特殊人群,他也发明了很多法术.例如:DD的染法术.DD的头发长短控制术.DD的肤色变化术.DD的按摩大师之手.DD的洗衣服术等等.而发明的小道具更是不胜枚举.关于他的收藏他对外宣称都是有趣,确实也都如他所说.而且还有不少拥有强大力量的神器,部分位面旅行者得到了改变他们一生的东西,当然,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 如果那人是来找麻烦的,那DD就有点几率现身.但如果是得到好东西而又妄想什么的……那是绝对无法再见到他的,如果真的让他觉得吵.那黑塔主的就可能会增加做实验的道具,或者法塔多一件装饰,但毫无疑问的是erwin会多一个或者更多的“很有趣的故事”.例如石头那天Sm的某个尸体,某通道出现的一副怪异的画,还有哪根柴被扔到某位面的“很有趣的故事”.“法塔的客人啊,您是否要找些特别的乐趣?哈哈哈哈,你也是一个……” 伊尔马特 伊尔马特Ilmater(受难之神) 费伦神系中等神力 别称:哭泣之神ThecryingGod,破碎之神theBrokenGod 圣徽:被红绳绑住的苍白双手 居住界域:三神之殿HouseoftheTriad 阵营:守序善良LG 神职:忍耐endurance,受苦suffering,殉难martyrdom,坚毅perseverance 信徒:残废者,受压迫者,贫穷之人,武僧,圣武士,奴隶,农奴 牧师阵营:守序善良LG,中立善良NG,守序中立LN 神域:善良Good,医疗Healing,守序Law,力量Strength,折磨Suffering 喜好武器:一只打开的手anopenhand(徒手攻击unarmedstrike) 伊尔马特是一位心地善良、温顺、静谧、平和的神祇,他自愿为整个饱受痛苦的世界承担磨难。不过,虽然哭泣之神的个性非常温和,但他发怒之时也会展现出极为凶暴残酷的一面。他极为关心世上所有的孩童与年轻生命,并打击那些胆敢伤害他保护对象的存在。他的形象是一位全身满布伤痕的男子,这些纵横交错的可怕伤口象征着他为世界所承担的苦难与折磨。虽然他精瘦矮小的身躯上只围了一件腰布,而且还微秃,但是他其貌不扬的面孔上却总是挂着令人舒适的温和微笑。 虽然许多人都误解哭泣之神的教义(更有甚者嘲弄他的教义),但是伊尔马特的教会却在整个费伦大陆上拥有许多最坚信的追随者。在这个残酷现实的世界中,许多受难者、病人、穷人都仰赖伊尔马特教会的接济度日。许多地区的民众都敬重哭泣之神的教会,他的牧师在各处免费行医时也时常得到许多慷慨的援助。有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世界竟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承受折磨,因而时常对伊尔马特教会产生误解。那些轻视弱者的人多半认为哭泣之神的信徒都是一群无谋的弱者-然而,很明显地这些暴君与无赖都低估了这些善良的信徒。 伊尔马特的牧师在早上祈祷以获得神术,不过他们一天中至少还会「再」向他祈祷六次。哭泣之神的教会没有圣日,不过偶尔他的牧师会向神祇「请求休息」(PleaofRest),以让该名牧师可以休息十天而暂时放下他对哭泣之神的誓言,以避免牧师产生信念上的倦怠或是让牧师可以去执行一些不被伊尔马特认可的举动。这是教会内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许多教会的领导人都会在这段期间内,派出战斗技巧最好的牧师去执行平时教会无法实现的目标(比如秘密地暗杀一位暴君,而不是试图感化他)。教会内最重要的仪式是「临终皈依」(Turning)-每个伊尔马特牧师都会尽力说服将死之人接受伊尔马特的理念,让他们在断气之前能得到哭泣之神的祝福(这种临终的祈祷并不会让临终者改信伊尔马特)。随着对哭泣之神的信仰逐年增加(即使是死前的皈依),他的医疗力量也越见强大。许多哭泣之神的牧师都会学习「调制药水」专长,以免发生有人需要医疗照顾之时自身却力有未逮的窘境。破碎者(theBrokenOnes)是一个信仰哭泣之神的武僧团,团内的成员除了负责保护所有的信徒与神殿,也负责惩处那些残酷地伤害他人的恶行。这些武僧可以兼职牧师,也可以进阶秘术信徒、圣斗士、神力信徒、神力寻者、以及圣徒,而不会受到脱离职业的处罚。 历史/与众神的关系History/Relationship: 伊尔马特是一位古老的神祇,他与提尔(Tyr,正义之神)以及托姆(Torm,忠诚之神)是极为紧密的盟友,被世人称为「三神」(theTriad)。由于深知「团结就是力量」,因此三神时常共同行动。此外,哭泣之神也与洛山达(Lathander,晨光之神)结为同盟。他敌视那些爱好散播毁灭以及带来痛苦与磨难的神祇-特别是劳薇塔(Loviatar,折磨女神)以及塔洛娜(Talona,毒疫女神),这两位女神的本质与破碎之神完全相反。他的敌人还有班恩(Bane,暴政之神)、卡瑞茍斯(Garagos,战争之神)、马拉(malar,猎杀之神)、莎儿(Shar,暗夜女神)、以及塔烙斯(Talos,毁灭之神)。 教义Dogma: 帮助世界上所有的伤者,而为他人承担苦难是最神圣的举动。如果你为他人受苦,伊尔马特会提供你支撑下去的勇气与力量。不论受到何种痛苦与危险,都要坚守正确的原则毫不动摇。为了正确的信念而死是光荣的事。应当挺身而出抵抗暴君,并阻止一切不义的暴行。应当注重性灵的提升,而不是执着于肉身的感受。 牧师与神殿clergyTemples: 伊尔马特的牧师们与所有穷困之人分享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安抚平复沮丧之人的苦恼、并照料负伤之人的伤势;他们也会为受压迫者挺身而出、为迷途者指明方向、救济并庇护饿民与游民、并收集药草制作能抵抗疾病的药剂;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安葬无名的尸体、免费为病人诊疗,并赠送食物、饮水、以及柴薪给穷苦的居民。虽然他们相信生命是神圣的,并认为承受磨难是一种至善的圣行,但他们不会去强迫别人接受他们的信念,更不会去谴责其他人选择的信念。每当战争即将爆发之际,伊尔马特的牧师便会尽力准备担架、铁锹、纱布、帐棚、夹板、绷带、各种草药与医疗药剂,以救助那些因战争而大量出现的死伤之人。他们也会到全费伦大陆各个富有的国家与城市募款以减轻教会的财务负担。 伊尔马特的神殿通常都位于乡间,紧邻各个主要的贸易路线,以让疲倦的旅行者可在此稍事休息。大多数的神殿都以教会中的圣人命名(哭泣之神教会将许多崇高的信徒封为圣人)。许多神殿都是拥有礼拜堂、马厩、以及菜园的农庄,且周围建筑了具保护作用的围墙。所有的神殿都会尽力救助且照料病者与伤者。较具规模的神殿还会有图书馆、武僧的习武场、或是供哭泣之神骑士团成员居住的营房。 伊尔马特的牧师通常穿着厚实的灰色短袍与长裤,或是灰色的长袍。他们也会戴着灰色(一般牧师)或红色(高阶牧师)的无边便帽(skullcap,类似犹太教徒祈祷时戴的帽子),不过尚未受认可的见习牧师则不会戴上无边便帽。牧师们都会在心脏处别着伊尔马特的圣徽别针(或是在脖子上戴着圣徽项链)。有些高阶的牧师还会在脸庞上(左眼或右眼下皆有)纹上灰色的泪滴刺青。 信奉伊尔马特的牧师与武僧称彼此为「荣耀者」(theadorned)。教会内部并没有统一的正式阶级制度,因此各地区的信徒通常都由一个大型的神殿或是武僧修道院领导。伊尔马特武僧团通常都与某特定的神殿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而通常都是该地区的第二领导。然而,虽然没有可以统合所有神殿与修道院的管理者,但高阶牧师们有时会齐聚以讨论重大决议。大部分的武僧修道院都与神殿有些距离,不过也有些修道院紧邻神殿,负责教导新进牧师或是护卫神殿。 伊尔马特的教会旗下拥有数个骑士团(成员多为圣武士与战士),包括「善灵教团」(companionsoftheNobleHeart)、「圣难战团」(HolyWarriorsofSuffering)、「金杯教团」(OrderofGoldencup)、以及「柔和蔷薇教团」(OrderoftheLambentRose)。此外,教会内部也有许多武僧团,包括名气最高的「圣所罗斯之双重殉难门」(DisciplesofSt.SollarstheTwice-martyred),以及位于达拉马地区深山之中,邻近白虫冰河的「黄色蔷薇武僧团」(monasteryoftheYellowRose,该团特别注重血缘关系,讲究家族传承)。其他信奉伊尔马特的武僧团尚包括「无碍之路信徒」(FollowersoftheUnhinderedPath)、「圣摩根之静默门」(DisciplesofSt.morgantheTaciturn)、「圣碧玉之巨岩姊妹会」(SistersofSt.JasperoftheRocks)。传统上,大多数的武僧团都以某种对该团具有重要意义的象征物或是圣人命名(不过此传统并无强制力)。 伊尔马特的化身Ilmater’savatar: 伊尔马特的化身形象通常都是一位全身满布伤口与伤疤的男性人类。当他极吃力的行走时,可以看出他的双脚已经瘸了,而且他的手也已经严重受伤。他精瘦矮小的身躯上只围了一件腰布。虽然他的头顶略显微秃,但是他其貌不扬的面孔却总是挂着令人舒适的温和微笑。他那长有浓密体毛的身躯上纵横交错着各种疤痕、淌血的伤口、烧灼的瘢痕、以及各式折磨所留下的记号。 梅莉凯 梅莉凯mielikki(森林与游侠女神) 费伦神系中等神力 别称:我们的森林女士OurLadyofForest,森林女王theForestQueen 圣徽:朝左的独角兽,拥有金色的角与蓝色的眼睛 居住界域:自然之殿HouseofNature 阵营:中立善良NG 神职:秋季autumn,树精dryads,林中生物forestcreatures,森林forest,游侠rangers 信徒:德鲁依,精类生物,森林住民,游侠 牧师阵营:守序善良LG,中立善良NG,混乱善良cG 神域:动物animal,善良Good,植物Plant,旅行Travel 喜好武器:角刃TheHornblade(弯刀scimitar) 梅莉凯是一位幽默的善良神祇,脸上总是带着自信的微笑。她对于结交朋友十分谨慎,然而一旦被她认定为友,她便会热切忠实地保护他们。虽然她明白死亡也是生命周期的一环,但她却不像西凡那斯(Silvanus)那般冷漠,反而时常出于同情心插手医治生物的伤痛。她的形象是一位褐发棕眼、体态强健又优雅的美丽女子,穿着一套绿褐混色的皮甲。 梅莉凯的教会十分关注荒野地区-在这种地区里,游侠们往往就是抵御危险的唯一防线。许多人都认为她的牧师远比那些西凡那斯信徒、及躲在森林里的精灵们更加乐意去找出文明发展与保护自然之间的平衡点(虽然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此外,她的教会也被视为是对抗那些凶狠残暴的马拉(malar)信众所不可或缺的力量。 信奉梅莉凯的牧师、德鲁依、游侠在上午或上半夜时祈祷以获得神术(然而,不论于何时获得神术,每天都必须于这两个时间进行祈祷)。当经历一段时间的冥思与内省之后,他们便能聆听并了解树木彼此间的低语。每位牧师与德鲁依每个月都必须遵行一个名为「树歌」(theSongofTrees)的仪式,唤起一位树精或树人(dryadortreant),并在当天之内为她(它)服务。教会内最神圣崇高的仪式名为「四圣宴」(theFourFeasts),分别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举行,信众们会在仪式中赞美一切存在的感官面向,并高声唱颂对女神的礼赞,尽可能使歌声传进密林深处。此外,在「绿草节」(Greengrass)与「仲夏节之夜」(midsummernight)时也会举行类似「四圣宴」的庆祝仪式,但与后者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后者原有的仪式之外,还多出了栽种植物的神圣仪式、以及「荒野骑乘」(theWildRide)-在这两天中独角兽群将会齐聚一处,并允许信众乘着它们在森林中奔驰(不可上鞍)。每逢「盾集庆典」(Shieldmeet,四年一次)尾随「仲夏节」之后出现的年份,这场骑乘奔驰的仪式甚至会持续一整天。几乎所有信奉梅莉凯的牧师都会兼职成为游侠或德鲁依(后者较为少见)。信奉梅莉凯的德鲁依可使用游侠能用的武器与防具,而不会触犯自己的神圣誓言。 历史/与众神的关系History/Relationship: 梅莉凯是西凡那斯的女儿,也是埃达丝(eldath)的姊姊。桂伦˙风暴(GwaeronWindstorm)与希昂莉亚(Shiallia)都为她服务,而独角兽菈芮(Lurue)则是她战斗时骑乘的座骑。她与山达柯尔(Shaundakul)以及洛山达(Lathander)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并努力地对抗邪恶的众神-尤其是马拉(malar)、塔烙斯(Talos)、以及塔洛娜(Talona)。 教义Dogma: 所有智性的生物皆可与自然和谐共存,无须互相毁灭。对荒野无须感到畏惧,应当投入它的怀抱-荒野自然之道并非邪恶之道。汝当保护「一体至衡」(theBalance),并学习生命的诸多面向-但亦不可忘却大自然那积极成长的本质。汝当保护林中生物、捍卫每一棵树木、在树木枯死(或被砍倒)之处重新栽种、并设法回复被伐木者与用火过度者所扰乱的自然和谐。汝当视自己为森林的一份子,并教导其它人也这么做。严惩那些为了娱乐或残忍狩猎自然荒野生物的恶人。 牧师与神殿clergyTemples: 信奉梅莉凯的牧师与德鲁依皆致力于保护自然界(尤其是森林)免受因邪恶或无知而引发的破坏。他们常在森林外缘之间的小型社群之间四处巡回,鼓励当地居民照料森林(与其中的众多生命),并对之保持敬意。为了避免文明对现存森林造成过多威胁,他们屡次向外界传达「审慎使用森林资源」的理念。当必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武力保护森林。信奉梅莉凯的游侠们会保护(与帮助)西凡那斯与埃达丝的信徒,也与竖琴手同盟(theHarpers)共同保护、重建、甚至扩展森林与林中生物的生存活动范围。他们努力地反抗惯用火焰魔法的势力(特别是红袍法师会,RedWizards),并鼓励一般民众将森林视为舒适的避难所,教导他们领会自然之美,无须对森林感到惧怕、也无须与森林抗争。 梅莉凯教会的成员们平时大都四散各处,很少长时间大量聚集。森林女王极少有大型的正式神殿,信徒们大都在林间圣地或小型祭坛对她进行祈祷。如果不是直接建于小树林之内的话,她的神殿内必定都栽种了许多树木-其中至少有一棵橡树,以作为祭拜的圣坛及树精的居所。这些圣堂欢迎所有的小型森林生物前去-有些小动物甚至以该处为家,整年都住在那里。 梅莉凯教会的仪式服装包括长裤、棕色的靴子、一件短披风(由树精们以蜘蛛丝织成,再以天然颜料染色)、以及一件短衫(冬季为长袖,夏季为无袖),当战斗时则会再穿上盔甲(通常是炼甲)。服装的颜色随四季更迭而各有不同的底色与缀色-冬季时为白底缀绿、春季时为绿底缀黄、夏季时为黄底缀红、秋季时为红底缀白。此外,信徒们还会在心口佩带梅莉凯的独角兽圣徽(以角、骨雕成,或以银铸成)。 梅莉凯的教会没有正式的神职体系,相对地,信徒们由教会内最资深的成员们共同领导-此点与竖琴手同盟颇为类似。各由德鲁依、牧师、游侠领导的众多小团体们架构起一张互通声息的情报网络,在有需要时互相合作以达成教会的目标。不过近年来在森林女王的命令之下,教会内已组成了三个不同的分支-「树心」(theHeartwoods,树精与树人)、「枝桠」(armsoftheForest,牧师与德鲁依)、「针叶」(Needles,游侠)-以避免陷于僵化、并保存古老的森林之道。 梅莉凯的化身mielikki’savatar: 梅莉凯永远都走在空气之中,她那无声的步伐从未真正接触地面,因此绝不会留下任何踪迹。她偏好让化身使用「至高游侠」(theSupremeRanger)的形象-一位高大强健、体态优雅的美丽女子,穿着许多游侠爱用的皮甲与绿褐混色的衣饰,一头红褐色的长发披散在肩膀与背上,双瞳像是两泓深不见底的褐色水池。她也能让化身选择以「森林女王」(theForestQueen)的形象现身-一位发上覆满绿叶与金苔的年轻少女,身着黄绿色的薄纱长袍。脚踏空气的她身旁总是围绕着许多夏日的鸣禽。不论采用何种形象,她的声音都低沉而充满磁性。在从前的年代中,她偶尔也会让前额长出雄鹿的鹿角,并随着凡人的注视而缓缓成长-但自从本莎芭(Beshaba)开始以黑色鹿角作为圣徽之后,她便不再这么做。森林女士偶尔会骑乘菈芮(或其化身)投入战斗。 维沙伦 Velsharoon(巫妖之神) 维沙伦Velsharoon(巫妖之神) 费伦神系微弱神力 别称:自夸者TheVaunted,死灵大法师archmageofNecromancy,遗弃墓穴之王LordoftheForsakencrypt 圣徽:戴着王冠咧嘴大笑的巫妖头骨,背景为实心的黑色六角形 居住界域:咒文之心Dweomerheart 阵营:中立邪恶Ne 神职:死灵术Necromancy,死灵法师necromancers,邪恶的巫妖evillichs,不死undeath 信徒:巫妖,死灵法师,以不死知识追求永生之人,龙巫教 牧师阵营:守序邪恶Le,中立邪恶Ne,混乱邪恶ce 神域:死亡Death,邪恶evil,魔法magic,不死Undeath 喜好武器:死灵骷髅之杖SkullStaffoftheNecromancer(长木杖quarterstaff) 维沙伦是一位虚荣、自私、心胸狭隘、锱铢必较的精明神祇,沉迷于各种生与死的实验,对于那些「低等生物」的命运漠不关心。在很多方面,他的行事方式仍与(他不久前仍是的)凡人相去不远-只不过现在供他驱策的力量要大上许多。 维沙伦的教会在费伦大陆上尚属新兴信仰,且几乎各个神殿都有自身内部的一套神职体系。许多维沙伦的牧师都致力于研究死灵术,并设法理解、扩充教会内各种有关生、死、不死知识的搜藏。他们大多数都会创造数以百计的不死仆从-许多都是非常独特罕见的种类。每当一件不死生物「作品」不再具有存在价值之后,这些只顾着自己的研究者们通常会在其胸口印上维沙伦的圣徽,而后命令它自行在费伦大陆上随处游荡。其它的牧师则忙于各种支持教会发展的活动-偷盗墓穴、遗体防腐处理、或是传播教导不死知识。有一些较具亲和力的低阶牧师有时也会替一般民众治疗轻微的疾病,以筹措资金、好感、以及外界支持-也能更容易地搜集有关敌对势力的情报。 维沙伦的牧师在午夜-此时夜晚的秘密最能为人所发掘-祈祷以获得神术。虽然只是个新兴的信仰,但维沙伦的牧师们却已设立了许多圣日与一是;虽然各神殿间原本各行其是的教义与理念目前已然统一,但各神殿之间(甚至单一神殿之内)却仍各自遵循不同的仪式。目前有两种仪式较为普及-由强大牧师主持的「墓穴束缚」(theBindingofthecrypt)与「永生协定」(thePactoftheeverlasting)-前者使信徒们得以不死生命的型态重生,后者使信徒被杀害时得以自动复活。这两种仪式都涉及许多可怕的符咒与牺牲大量善良生物的污秽献祭。该信仰中的重要学者们宣称,这是维沙伦本人用以达成永生不朽的七种仪式其中两种。许多牧师都会兼职成为死灵师、神力信徒(DivineDisciple)、或是紫袍祭司(WearerofPurple,如果是龙巫教的成员)。 历史/与众神的关系History/Relationship: 当尚为凡人之时,维沙伦原本是一位叛逃的红袍法师,是司萨兹坦(SzassTam)的主要敌人之一。后来他在研究中得到了塔洛斯(Talos)的指引,依照风暴之王所教导的方法由凡人升为神祇。但他很快地就明了风暴之王只不过是想制造一个可供驱使压榨的神仆,为此他向阿组斯(azuth)求助并结为同盟,并借着至高者(与蜜丝特拉mystra)的帮助阻止塔烙斯的报复。然而,他随后又私下与塔烙斯和解并重新结盟,并开始向莎儿(Shar)示好-但名义上他仍服侍着阿组斯。维沙伦憎恨希瑞克(cyric)、耶各(Jergal)、以及克蓝沃(Kelemvor)-因为这些神祇都严重地阻挠他的计划。 教义Dogma: 生与死是永生不灭的一体两面,如果听任自己倒向任何一面,那就是让自己被吞噬而随波逐流。真正伟大的力量存在于生与死之间的双重地带。借着探索与延展凡物的型态与形式——即使是渺小的凡人生命─也能了解整个世界的复杂与奥秘。不要让任何因素动摇干扰这些延展的研究,因为最后的结果会证明这一路上的牺牲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识就是力量,而生与死的知识则是统驭一切存在(不论是生命或非生命)的力量。 阿曼纳塔(amaunator) 强大神力守序中立 神职:官僚主义、契约、法律、秩序、太阳、统治权 尊称:金光闪耀之神、永恒的光辉之主、法律的守护者 所在位面:机械境,永恒光辉之堡(KeepoftheeternalSun) 盟友:耶各(Jergal—就是成就死亡三神的先代超强死神。) 宿敌:柯萨(Kozah—-破坏之神,耐色瑞尔神系里的塔洛斯。) 标志:中间画着一张面孔的日轮圣徽 信徒阵营:守序善良、中立善良、守序中立、绝对中立、守序邪恶、中立邪恶 阿曼纳塔,律法与太阳之神,被尊为法律的维护者和时间的守护神。他的裁决公正而无情。许多统治者、战士和强大的法师崇敬着他。 人们把阿曼纳塔描绘成满头银发的瘦高个,留着短而浅的银白胡须,皮肤总泛着柔和的金色光芒。他一手握着权杖,一手抱着本巨大的法典,一袭宽大飘逸的紫黑(有时紫有时黑)长袍,缀着点点金“星”银“月”。在他面前,你不得不由衷地拜服于那令人敬畏的威势,那来自威严律法的力量。他的权杖,永恒的光辉之杖,威慑着混乱阵营的生灵和魔像,将它们笼罩在毁灭的阴影之下。据说,只需一击,阿曼纳塔就能消灭眼前所有的不死生物;只要他愿意,单凭那神圣的面容便能照亮方圆数英里之境。 作为一位小心细致的神明,阿曼纳塔喜欢确保每件事都有据可查,不论订合同,签收,保证还是公证。同时,他也是位极端教条的神,注重法律的文意,而非其本质的精神—-除非相比之下某种立法精神更合他的胃口。当然,他也希望侍奉者们和他保持一致。 有时,阿曼纳塔也被当作时间的守护者,虽然这是被人为强加的头衔。原因在于一张阿曼纳塔和另一为神明订立的契约。原文写道:“。。。amaunatorshallberesponsibleforalltime.anymisrepresentationofhisorhisfollowers,Ifsodeemedthefaultofamaunator。。。”,里面的逗号和句号刚好用反。而这个被忽略的错误导致阿曼纳塔自己也认为他该掌管“所有的时间”。所幸,他从未正式夺取这个神职,因为不想去招惹密丝瑞尔—-时间之河真正的主人。 显示神迹: 阿曼纳塔经常化作一位光彩照人的女士,身穿乳白色,徐徐飘动的宽大衣衫,手捧纯金的天平—-几乎是半透明的金色。据说,如果有人看见那座天平向右倾斜,他必遭神的疏冷。不仅会失去所有财产,还将忍受七年贫穷、债务和苦役的煎熬。但如果谁看见它偏向左边,那他将享受神的恩宠。种种奖赏与富含利益的合同,会让全世界的财富涌入他的口袋。而那些看到了最完美的景象—-天平保持平衡—-的人,将因这神迹而获得最高的荣宠:被邀请加入阿曼纳塔的教会。显而易见,阿曼纳塔会亲自向他的圣职人员宣告每一个受此荣宠的人。因为事实表明,他们总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些人,并把他们带到联众城的阿曼纳塔神殿接受严格的学习和训练。 阿曼纳塔将报应带给罪有应得的人。他力纠错事,惩罚凶暴邪恶之徒,甚至也替那些有心无力的可怜人伸冤复仇。代表他履行神罚的是13头巨大的豺狗以及20只巨蜂。它们从天而降,疯狂地撕扯着罪人的躯体,直到他七零八落,破碎的尸快遍布方圆数十米内。 有时,阿曼纳塔也会通过各种事物来昭行他的喜怒。它们包括翡翠龙(emeralddragon)、蓝宝石龙(sapphiredragon)、钢龙(steeldragon)、魔像(golem)、章鱼怪(tako,即“蛸”,是个日文词,估计是卡拉图的怪物。)、猎鸟(特别是太阳隼sunfalcon)、太阳花、黄斑菊、金百合、黄玉、各种火红色的宝石、棕色的狗、乳白色的猫、雪白的狼和纯白的牡马。 教会: 圣职人员:专职祭司、僧侣 所属阵营:守序善良、守序中立、守序邪恶 超渡不死生物:专职祭司可以,僧侣不行。 操纵不死生物:专职祭司不行,僧侣不行。 阿曼纳塔的祭司都是些颇有权势的政治人物。他们不少人担任着宗教领袖和政治顾问。教会内部的等级极其森严并充满着各种清规戒律。教会里无论大小事务,都由圣品主教(RighteousPotentate,神殿—-“圣座”—-的高级牧师)们全权掌控。没有圣品主教和他们手下的七名僧正(monasticabbot)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准擅为一事。每个僧正之下,又设置七名高级裁决者(HighJurist),他们冷酷无情,会一丝不苟地执行各种教令。高级裁决者之下还有一些地位更低的圣职人员,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裁决者(Jurists)、高级仲裁官(Highmagistrates)、仲裁官(magistrates)、律令守护者(DefendersoftheLaw)、秩序勇士(LionsofOrder)和光辉侍者(RadiantServants)。这些专职祭司被称为太阳侍者和太阳侍女。 圣品主教负责将守序的基本教理教给聚集到神殿中的人们,并且管理着圣座成员(见习修士)晋升高位时需要的圣礼准备式。七位僧正各尽其责,分别掌管一部分教会的辅助事务,包括管理教会的领地和农庄,处理教会内务,办理外事工作,采购圣物,置办生活必需品(食物、补给品等),维护和扩展法律图书馆。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培训和监管那些巡行各地,到处宣讲“虔信法律便是维护和平”的传教士。而这些传教僧侣,可算是唯一至少部分摆脱了教会繁杂事务的圣职人员。尽管如此,他们也必须每年到指定的神殿或圣堂述职一次。 教义: 阿曼纳塔的使徒接受这样的教导:法律即权威。法律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否则,世界必将陷入一片混乱。阿曼纳塔宣称法律的功能不可动摇,它之理所当然正如朝阳每日东升,一切争纷、任何罪行,都能完美地化解于法律之中。 见习修士被告诫道:“学习法律,把它融入生活;字字句句都必遵从,如此,你会从法律的奥义中发现一片天地。只要遵从法律,那里任你翱翔而必无正义的惩罚;勿疑高高在上者的决断,方能使遵循先例的力量茁壮成长,方可将阿曼纳塔强大的意旨,昭示天下;诚挚地侍奉上位者,必得他诚挚的回报;然而,逃避责任,也必逃不出严厉的责罚。” 日常事务: 所有阿曼纳塔的圣职人员必须学习、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各地的法律:街区法律、城市的法律、省份的法律等等。为了深入理解法与法的细微差别,他们时常相互操练,抓住一切机会到法庭上实践,并且还在专用的练习室里进行模拟训练。他们异常喜爱调查犯罪现场或者为当地的立法贡献力量,高昂的斗志总是伴着他们参与这些工作。 阿曼塔拉的使徒经常充当法官。他们展示案情,聆听当事人的争辩。解决合同、协议和贸易引起的商业纠纷,使他们从中获利匪浅。而这个公断人的身份,又使他们和教会变得养尊处优。因为一切不足以引起高层权力者注意的商事和民事诉讼,几乎都被他们包揽。 圣日/庆典: 对阿曼纳塔教会来说,最神圣的一天是众神显圣纪念日。那一天,神明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在阿曼纳塔的公断下。纪念日庆典在每年的第三个满月时节举行。阿曼纳塔的追随者们穿上威严华丽的服饰,在每一个法庭门口悬挂日轮圣徽,并拿着这神圣的标记在城市里游行。 每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日,是另一个重大的圣日。整整一天,阿曼纳塔的追随者纵情欢乐,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向他们的神明祈祷,感谢他洒向人间的厚礼—-阳光。信徒们相信,如果这一天没有完全在欢庆中渡过,阿曼纳塔就会把阳光从托瑞尔的大地上收回一年。 每到这一天,一个虔诚的信徒总能在合同中获利,在法庭上打赢官司,或者成功地使一部法律获得通过。阿曼纳塔的祭司通过燃烧用魔法储存的橡树叶的仪式,表达对阳光之主的感激之情,和崇敬之意。 圣地: 联众城(Unity,即曾被奥洛斯丁控制的城市),一座巨大的耐色瑞尔城市,即最宏伟的阿曼纳塔神殿之所在。神殿四周森林茂密,被称为青色的太阳之城。这高达三层的庞然大物,有着五边形的半圆穹顶。突兀的尖顶矗立其上,竟拔离地面十七层之多。它托起阿曼纳塔的圣徽,高高地俯视着层层叠叠的森林。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也能望见。 纵观神殿的历史,历代掌权的圣品主教都有个爱好。他们把闪光魔法施在自己的短发上,把头发变得白光闪闪或是附上其他的色彩。麻烦的是,新头发不断长出来,他们非得每月都施一次法。不过,这种古怪的习惯也有有利的一面。住在闭塞的轻快森林(FacileForest)里的豺狼人每月都来朝派那位“亮晶晶的超人”。祭司们对此感到十分可笑,因为这竟然使豺狼人对青色之城无比尊敬,自然也免除了被它们侵袭的危险。 分支教派: 阿曼纳塔教会有不少分支教团,他们的代表人广泛分布在耐色瑞尔社会的各地。最先成立的,是一个律典师(scribe)协会,名为“天堂之笔精英联合会”(mostTranscendentaffiliationofParadisiacalPens)。这些超然而高傲的人走遍世界宣扬法律和秩序的神圣之义。他们毕生的心愿和使命便是建造一座巨大如斗兽场的图书馆,用来收藏法典。使阿曼纳塔的追随者,可以将他们见到的所有国家和城市的法律典籍存放在这石砌的宏伟巨物中。 神圣与正义执法者协会(TheSyndicateofcelestialandRighteousLawmakers)是一个拥有70名成员的圣武士团体。他们因为阿曼纳塔对法律的热爱而崇拜这位神灵。他们宣讲阿曼纳塔正义的一面。而对神明的某些不那么好的东西,他们也尽量往正面解释,并说这些是不重要的方面,以求大众将其忽略。或者,他们还会从更人性化的角度阐述这些问题,劝服人们不要过于苛求。这些圣武士在盾牌的凸面施附各种极效闪光法术。这刺眼的光常被用来射瞎他们遇上的不法之徒,也使他们在黑暗中宛如一颗颗明星。当然,这也给他们带来战术上的优势,盾牌放射的强光几乎使对手什么都看不见。 阿曼纳塔的僧侣缔属于太阳兄弟会(BrotherhoodoftheSun),一个巡游僧侣协会。他们的成员在旷野中为神明尽忠,把阿曼纳塔的福音带给农人和其他的平民,同时也四处维护秩序。他们的标志是一个燃烧的太阳图案。 祭司的服饰: 阿曼纳塔的祭司身着亮色的长筒套装,披黄、红、橙三个颜色的华美的罩袍,上面布满手工缝制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太阳标志图。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描绘太阳的装饰方法。比如刺绣、精染、镶金或者镶嵌宝石,总之要想办法拼出圣徽上那样的太阳图案。拥有自己神殿的高级祭司则选用金线绵来做罩袍的材料,最后给再加上一顶旭日形的头饰,一套气派讲究的华服就算完成了。至于阿曼纳塔的圣徽,牧师们通常用黄金、镀金和以及染成金色的木材制作。 冒险服饰: 外出冒险的祭司一般选择实用的衣装。但他们喜欢把非盔甲的部分,诸如斗篷、战袍还有其他的一些配件,弄成红色或者橙色。但只要可能,他们就会穿着染金或是镀金的甲胄。 耶各 Jergal(远古死亡之神) 耶各Jergal(远古死亡之神) 费伦神系微弱神力 别称:万物终结之王Lordtheendofeverything,死亡纪录者Scribeofthedomed,无情者thePitilessOne 圣徽:置于滚动条与鹅毛笔上的无下颚骷髅 居住界域:冥界TheFuguePlane 阵营:守序中立LN 神职:宿命论fatalism,隆重的葬礼properburial,坟墓的守卫guardianoftombs 信徒:武僧,死灵师,圣武士 牧师阵营:守序善良LG,守序中立LN,守序邪恶Le 神域:宿命Fate,守序Law,长眠Repose,符文Rune,折磨Suffering 喜好武器:白色手套awhiteglove(巨镰scythe) 耶各是死者之王的总管,这位宿命论的神祇负责纪录所有亡魂的最终命运。他从不发怒,总是维持着一贯的漠然与过度的礼仪;他说话的音调听起来就像是在久被遗忘的墓穴中飘荡的寒栗回声。万物终结之王唯一关心并努力的事,就是规律有序地纪录整个世界的命运流转,一如世界正缓缓地沉向死亡。 耶各的教会规模很小,兼且十分隐密,内部有严密的阶级体系,是个几近于修道院的抄写团体,名为「死亡的纪录者」(ScrivenersofDoom)。其神殿大都建于死寂陈旧的墓穴或陵寝之上,成员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投注在保存并继续扩充数量繁多的滚动条列表,记录人们的死亡与死后的归处。唯有在塞尔(Thay)-在此死亡乃是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环-耶各的教会才较有兴旺的迹象。少数的耶各信徒今日仍遵循着「苍白面具教团」(companionsofthePallidmask)的古老传统,致力于摧毁(或控制)那些未受教会认可及有害的不死生物。 耶各的牧师在黄昏时-象征着生命终点的时刻-祈祷以获得神术。在每一年的最后一晚,他的牧师们会暂时停下那辛勤的无尽记录。在这个被称为「来年前夕」(NightofanotherYear)的圣夜中,牧师们会朗读这一年来他们所仔细记下每一位死者的名讳,当念毕所有的记录后,他们会齐声高喊「(离终结)又更近一年!」(OneYearcloser!),然后隔天又开始进行记录。教会内唯有一种仪式,称为「封记」(theSealing)。每当记录了一个生物的死亡与死后归处之后,死亡的记录者会将一小撮余烬或骨灰洒在这段文字记载上,略为涂污墨水,以标志距离整体世界的终结又迈进了一小步。有些成员会在得到教会许可之后转化成不死生命,以期能继续自己的记录任务。有一些牧师会兼职成为武僧或死灵师。 历史/与众神的关系History/Relationship: 当耶各厌倦于履行自己的职责,几乎消逝而遭世人遗忘时,他将自己大部分的神职都让渡给班恩(Bane)、巴尔(Bhaal)、以及米尔寇(myrkul)。在这些神祇灭亡之后,他继续服侍后起的希瑞克(cyric)与克蓝沃(Kelemvor)。他只对「死者之王」此一职位效忠,因此如果在位者无法正确地履行职责,他便会暗中私下进行颠覆。耶各目前与克蓝沃共事的情况颇为融洽,且仍对希瑞克抱持轻蔑嘲弄的态度。他目前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投注在对抗那提倡以不死之道延长寿命的维沙伦(Velsharoon)。 教义Dogma: 每当一个生命诞生时,为他所准备长眠之处也已随之预定。整个生命就是一个寻找此处、而后在此长眠的历程。相对于死亡的永恒,生命的种种活动不过是转瞬即逝的脱序现象。力量、成功、喜乐与虚弱、失败、悲痛,都一样的短暂无常。唯有死亡才是恒久的绝对,它是必定会到来的终点。设法位混乱失序的生命带来秩序-因为死亡是他们必然的结局。随时准备面对死亡的到来,它随时都可能降临,决不妥协。唯有当服侍比死亡更重要的目的时,才应延长自己的寿命。 罗丝 Lolth(蜘蛛女神) 罗丝Lolth(蜘蛛女神) 黑暗精灵神系中等神力 别称:蜘蛛神后QueenofSpiders,深坑魔网女王QueenoftheDemonwebPits 圣徽:自蛛网上垂下的黑色蜘蛛,头部为女性黑暗精灵 居住界域:深坑魔网DemonwebPits 阵营:混乱邪恶ce 神职:暗杀assasins,混乱chaos,黑暗darkness,黑暗精灵drow,邪恶evil,蜘蛛spiders 信徒:黑暗精灵,堕落的精灵,高智力的蜘蛛 牧师阵营:混乱中立cN,中立邪恶Ne,混乱邪恶ce 神域:混乱chaos,卓尔Drow,邪恶evil,黑暗Darkness,毁灭Destruction,蜘蛛Spider,诡术Trickery 喜好武器:蜘蛛(匕首)aspider(dagger) 罗丝既残忍又反复无常,她可说是黑暗精灵那无可救药邪恶的集合体现。她对所有人都心怀恶意,觊觎着其它地表神祇的力量与信徒;她极擅长在战斗中使用各种污秽无情的手段。由于她故意让自己的信徒陷入无尽的内斗之中,使其为了权势互相残杀,因此有些人认为蜘蛛神后的心智早已扭曲失常。虽然她对自己(当下)喜爱的事物会显得十分亲切并给予许多援助,但她的力量终究是来自于死亡、毁灭、以及折磨-包括那些无法取悦自己的信徒的死亡、毁灭、与折磨。罗丝的真正形体是一位人型大小、极度美艳的女性黑暗精灵,不过她也可用有着血红眼珠的巨大黑寡妇蜘蛛形象现身。 在地表世界中,有许多居民都听过关于蜘蛛神后的恐怖传说,她也被视为是那些可怕卓尔的同义词。极少有地表精灵愿意提起这些地底的表亲,将这些堕落的弃民留给和他们一样腐败的黑暗神祇。唯有信奉伊莉丝翠(eilistraee)的牧师愿意谈及罗丝-但这些信徒痛恨蜘蛛神后对自己同胞施加的奴役,其怒火甚至远比地表精灵还要炽烈。在幽暗地域中,她的教会以各种邪行而恶名昭彰,矮人、地底侏儒、以及许多种族都深切痛恨她那些残酷的女祭司。许多信奉其它邪恶神祇的黑暗精灵(甚至包括许多对罗丝「效忠」的男性卓尔)都暗中咒骂蜘蛛神后教会所拥有的庞大力量-尽管他们自己也渴望同样的力量。 信奉罗丝的牧师(必定都是女性)在每天进入冥想状态(trance,精灵的睡眠)之前或冥想之后祈祷以获得神术。罗丝要求自己的牧师们定期展现忠诚:在祈祷中宣誓服从,以及献祭。唯有献祭才能换取罗丝的神恩-通常祭品都是某位卓尔信徒或俘虏,以一把蜘蛛形状的匕首(八支脚向下延伸,聚合为锋锐的刀刃)饮用并泼洒祭品的鲜血。每当满月时,女祭司们都会在夜间举行献祭仪式,杀害一位地表精灵,以之作为对莎罕妮(Sehanine,精灵神系的梦幻与死亡女神)-罗丝痛恨的宿敌-的公然亵渎。按照惯例,唯有女性得以参与在圣堂(或圣地)中举行的仪式,但当需要额外的蛮力或作为公开展示时则会在公开场合举行,且男性也会获准参加。至于那些最盛大的亵渎仪式从未见于任何记载,也少有非卓尔的外族人得以目睹。礼赞罗丝的仪式包括了燃烧贵重的香油或熏香、活体献祭、以及奉献各种的财宝(尤其是宝石)。按照惯例,女祭司们会在黑色祭坛上放置一个火盆,将各种祭品投入黑红色的跃动火焰之中。假如神祇感到不悦(或现场有任何假冒的信徒),黑红色的火焰甚至会跳出火盆吞噬其它物体-比如魔法物品、珠宝、以及衣物。较大型的重要仪式按例都会摆放八个火盆以提供更多火源-并彰显罗丝的八只脚。 唯有当罗丝感到愉悦时,才会允许信徒对她进行直接的沟通(比如「通神术」,commune)-在一般的情况下,此类呼唤只能得到蜡融妖(yochlol,原形无定状的妖魔,可变身为精灵或蜘蛛的外型)的回应。当罗丝感到不悦时,她甚至会派遣蜡融妖或噬魂蛛(myrlochar,较低等的蜘蛛恶魔)前来袭击该位牧师。信奉罗丝的牧师有时会兼职成为蛛后侍者(arachne)、战士、或是术士。 历史/与众神的关系History/Relationship: 罗丝原名艾罗希涅(araushnee),是柯瑞隆˙拉瑞辛(corellonLarethian)的妻子,她那时是艺术家的守护神、掌管着精灵们的命运,后来(在柯瑞隆的命令之下)守护着那些同样拥有黑玉般美丽肌肤的精灵子民们。命运编织者(theWeaverofDestiny,艾罗希涅的别称)为她的丈夫生下了两个孩子-维伦(Vhaeraun)与伊莉丝翠。但她后来背叛了柯瑞隆,并试着伙同关纳德(Ghaunadaur,软泥怪之神)、马拉(malar)等一众邪恶神祇攻击阿泛铎国度(arvandor,精灵众神居住所在)。为了惩罚她的罪愆,艾罗希涅被化为蜘蛛恶魔,并放逐至无底深渊(abyss)之中,她在那儿改称自己为罗丝。由于原本就是黑暗精灵的守护女神,因此罗丝在黑暗精灵神系中迅速地建立起牢不可破的统治地位。她偶尔会为了利益而暂时与劳微塔(Loviatar,折磨女神)或马拉暂时结盟。在动荡时期(TimeofTrouble)之后,她开始假冒摩安达(moander)-掌管腐化、腐朽、腐败的古老神祇-的名号吸收信徒。她的仇敌包括席德瑞恩众神(Seldarine,即精灵众神)关纳德、伊莉丝翠、格努须(Gruumsh)、以及其它不属卓尔神系的幽暗地域神祇。 教义Dogma: 谨记-恐惧是比钢铁还要强大的工具,爱与尊敬都是既软弱又无用。汝当使其它异教徒卓尔皆前来信奉罗丝-无可救药者便加以摧毁。汝当淘汰那些弱者与心怀二意之人,摧毁那些胆敢亵渎蜘蛛神后的罪人。汝当将所有违抗蜘蛛神后与其女祭司号令的男性、奴隶、与其它种族之人皆献祭予蜘蛛神后。汝当从小教育孩童,使其知晓应当礼赞并畏惧罗丝。每个家族至少都必须有一位侍奉蜘蛛神后的女祭司。凡质疑罗丝的动机与睿智、帮助非卓尔的外族人对抗卓尔、甚或为了愚蠢的爱情反抗罗丝的命令,这些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汝当敬重所有种类的蜘蛛,胆敢杀害或虐待蜘蛛者只有死路一条。 牧师与神殿clergyTemples: 罗丝的女祭司们是卓尔社会中的统治者、审判者、执法力量、也是处刑者。这些掌控力量的女祭司们和她们的女神一样地残忍又反复无常,也常借着残暴的力量操纵自己的追随者,让其逐渐地变得与女神一样邪恶。每一位女祭司最关切的事都是设法获取(并维持)罗丝的宠爱,她们深信受女神眷顾的灵魂死后将能前往深坑魔网,以蜡融妖(或其它生物)的型态为女神服务;而辜负罗丝者死后会在另一个界域永受折磨(这些不幸的灵魂或许某天能重回费伦,转生成蛇或蜘蛛-关于这方面的谣传常随时间地点不同而有多种版本)。虽然她常奖励信众们的背叛与残酷,但她也不会善待那些因个人忌妒或私仇而使整个家族、氏族、城市、团队蒙羞或落败的个体。 每个黑暗精灵的家族都有自己专属的神殿,而每个由罗丝教会统治的城市至少都会有一块大型的公开集会区域,以进行大型仪式、或因应战争需要集结部队。此外,大多数的城市也会有一所蜘蛛神后的教院,以训练新进女祭司。除了规模大小、奢华程度、与重要性或许各有不同之外,每一座罗丝的神殿之间都有许多类似而固定不变的特征。比如说,内厅是用来对罗丝进行礼拜与其它相关事务之用(大多是施展法术),这些厅堂一向都笼罩在黑暗之中,唯有当施展法术或进行献祭时才会出现光亮。前厅则是用来召开作战会议与其他日常事务之用-比如女祭司们接见男性或其它外来者。大多数的神殿都会饲有充当守卫的生物,大多是躲在暗处、拥有某些魔法特质的各种蜘蛛。所有的神殿厅堂内都一定会摆放罗丝的小型圣像(大多以黑色岩石雕成)。当制作雕像与各种神殿器具时,黑曜石与黑色大理石都是黑暗精灵们爱用的材质。此外,神殿内必定会有一具大型的火盆、一座以黑色石材雕成的祭坛、以及各种蜘蛛风格的奢华雕饰。 当进行献祭时,罗丝的女牧师们通常都赤身裸体,或穿着镶紫或暗红边黑色长袍(低阶或平民女祭司则穿着镶黑边的深紫或暗红色长袍)。有些城市的女祭司们还会戴上华丽的头盔,其上雕饰着许多扭曲的蜘蛛。此外,她们还会在白金或秘银炼甲衫上佩带白金制(且镶满宝石)的徽章-至少直径三吋的白金制罗丝圣徽,其上有着黑色珐琅或白金的浮雕。 罗丝的教会内部可说是极度的混乱,少有正式的神职阶层体系-一切皆由强大的成员们掌权、且随女神的旨意(随时都可能)有所变更。在那些蜘蛛神后女祭司们所统治的城市(比如传说中的魔索布莱城,menzoberranzan),高阶的女祭司们也同时是强大家族的领导者,她们共同组成执政议会,统由第一家族的主母领导;而在其它的城市中,或许就只有单一家族(与单一位主母)独揽大权。大多数情形下,一座城市中的神职阶层体系划分必然与该城市的政治现状密不可分。 罗丝的化身Lolth’savatar: 罗丝常派遣自己的化身四处去审查女祭司是否仍然忠诚,或是派去威吓自己的仇敌。 迪奈尔 Deneir(文学之神) 迪奈尔Deneir(文学之神) 费伦神系弱等神力 别称:文字与图像之王LordofallGlyphsandImages,欧格马的书记theScribeofOghma 圣徽:背景为紫色,在具有三角瞳孔的紫色眼睛上燃烧的蜡烛 居住界域:知识之殿HouseofKnowledge 阵营:中立善良NG 神职:文字glyphs,图像images,文学literature,纪录scribes,制图cartography 信徒:历史学者,博学者,书记,学者,真理追寻者,学生 牧师阵营:守序善良LG,中立善良NG,混乱善良cG 神域:善良Good,知识Knowledge,保护Protection,符文Rune 喜好武器:回旋文字awhirlingglyph(匕首dagger) 迪奈尔与其信徒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最终文卷」(metatext)-他(与信徒们)深信这份文卷包含了多元宇宙的所有奥秘,可让阅读此文卷的生命获得最终的神性。在教会的神话中。迪奈尔-定名者欧格马的侍从-就是因为瞥见了「最终文卷」中的一小部份而获得神性,自此之后寻找并阅读整份文卷就成了他努力的目标。迪奈尔认为:主物质界中每一份曾经存在的文字纪录都可能含有「最终文卷」的零星片段-一个单字、一组字词、甚至在某一本与最终真理若合符节的伟大典籍中会藏有一整个完整的句子。身为艺术家、启蒙者、制图员、以及书记的守护神,众文字与图像之王努力不懈地审视一切记载与创作,寻找他那虚无飘渺的理想。 迪奈尔的教会汲汲营营于收集与纪录信息,以确保没有任何一点记载会就此佚失。绝大多数的信徒都会保留自己所有的创作与记载-包括诗词、歌曲、以及在旅途中听闻的故事与轶事。每一位牧师加入教会时都必须立下誓约,宣誓往后都会尽力去阅读、创作、以及誊写文件(但对经济情况不佳的牧师并不强制-毕竟也只有富裕的书记才负担的起这种庞大的花费)。他们会教导一般民众识字与阅读的技能;此外,为了抄录魔法滚动条,他们大都会学习「抄录滚动条」专长。 迪奈尔的牧师(被称为「文卷纪录者」,Glyphscribe)在清晨时祈祷已获得神术。他们会仔细保存自己誊写的每一份纪录,并在每年的三月三日节选其中的精华,送到当地的神殿。高阶牧师会仔细地审核这些记载,寻求是否有任何关于「最终文卷」的只字词组。经各地神殿所筛选出的可能部分(通常只有一到两个字),则会被送到隐藏在「永定山脉」(earthfastmountain)中的「铁龙山」神殿(IronDragonmountaintemple),由「至高纪录者」海利杜斯˙欧斯普利(LibrarianSupreme,HaliduthPrspriir)审核,决定是否加进那份未完成的难解原稿之中。信奉迪奈尔的牧师多半会兼职成为博学者,以求获取更多他们追寻、搜集的隐晦知识。 历史/与众神的关系History/Relationship: 定名者欧格马(OghmatheBinder)管辖着一切创造的灵感火花,但他的书记却着重于纪录一切凡人的创作。这两位神祇的关系十分密切,定名者也十分欣赏迪奈尔对纪录与研究的热诚。然而,欧格马对于「最终文卷」几乎一无所知,因而暗自怀疑自己的书记被疯狂学者们的胡言乱语蛊惑,只是在寻找心中虚幻的梦想-但迪奈尔的身上却又找不到一丝与疯狂有关的特质。迪奈尔那针对生命中各种事务(包括魔法)的好学个性,使他在与魔法有关的众神(蜜丝特拉、阿组斯-尤其是萨弗拉斯)中广受欢迎。黎儿拉(Lliira)十分喜爱捉弄、吓唬迪奈尔,她从对方的不安与不悦中获得了不少乐趣。性格沉稳的迪奈尔,对于那些主张隐藏知识(比如希瑞克、莎儿、以及麦斯克)、或毁灭万物(比如「狂怒众神」,DeitiesofFury)的神祇都感到十分愤怒。 教义Dogma: 汝当纪录并保存一切知识(以供往后之用),不可使之散佚。汝当严惩损坏与摧毁书籍之人,因为他亵渎了宝贵的知识。阅读与书写是迪奈尔赐与凡人的两项珍贵礼物,汝当将之广传四方,使所有费伦住民的内心与灵魂都能领受些大礼。汝空闲时应当尽力誊写一创作与纪录,以促进知识的流通-并帮助完成伟大的「最终文卷」。汝当让所有生命都能接触知识、并阅读知识-口耳相传的知识只会逐渐地扭曲失真。 龙与地下城巨龙介绍篇:五色龙-红龙 巨龙体型硕大,它们那强有力的爪子和利齿都足以成为冒险者的噩梦,它们也经常使用喷吐攻击或其他特殊的物理攻击方式,以及自古以来掌握的魔法,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魔法师或战士,面对巨龙时都必须小心翼翼。 龙类可以在天空翱翔,它们特别喜欢居高临下与敌人战斗,先采用远距离攻击消耗对手的战斗力,然后再近身攻击。年龄较大智力较高的龙非常善于估计敌人的实力,会采取合适的战术,例如抢先将最危险或最弱小的敌人先解决掉。 龙的攻击方式很多,例如啮咬,利用满嘴锋利的牙齿咬对手;爪抓,用爪子攻击撕裂敌人;翼击,用它的翅膀挥击对手,即使在空中龙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攻势,显然翼击的攻击范围比爪子牙齿要更大;尾击,巨龙还有长而有力的大尾巴,那也是一种武器,以尾巴拍击对手,往往能一下把对方砸晕;尾扫,若是龙体型在巨型以上,它的尾巴攻击会采取横扫的方式,攻击扇形范围内的所有敌人,所以要想从背后偷袭巨龙的冒险者队伍,可得小心谨慎咯;碾压,龙的体型若是在超大型以上,就可以飞起来或跳起来压到对手身上,可以想象对巨龙压在身下是什么样的情形; 喷吐攻击的形式和射程,依龙的种类和体型各异,但都是龙们最喜欢的攻击方式,当火焰、寒气、强酸等等铺天盖地而来,谁还能保持镇定呢? 龙的能力远不止于此,它们还有很多特殊本领。首先是“龙威”,这往往是挑战巨龙最先要面对的难题,单靠气势,龙就能令很多敌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足够坚强的生物才能在“龙威”影响下也不动声色,而意志不够的,则会慌乱甚至颤栗,根本无法进行战斗。 龙拥有大量法术或类法术能力,它们可以像术士那样自如地施法。另外还有诸多的异能,例如龙对“睡眠”和“麻痹”效果免疫(大概是因为龙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而且龙皮非常厚的原因,用魔法或毒素产生上述效果对付巨龙,绝对是自讨苦吃)。龙的感官异常灵敏,具有黑暗视觉的能力,而且即使不用视觉,也能靠听觉、嗅觉等感应分辨周围发生的情况。再次说明,妄图偷袭巨龙是很有难度的事情啊。 要想挑战巨龙,除了要有强力的战斗队伍和无畏的雄心,更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一旦成功,那您就是屠龙的勇士,受万人敬仰的英雄。在《龙与地下城》中,您一定会实现这一梦想! 具体数据(3R版) 红龙(RedDragon) 龙类(火系) 区域:温暖的山脉 组织:雏龙,幼龙,少年,青少年及青年:单独或一窝(2-5);成年,壮年,老年,极老,古龙,上古龙及太古龙:单独,成双或家庭(1-2及2-5后代) 挑战等级:雏龙4;幼龙5;少年7;青少年10;青年13;成年15;壮年18;老年20;极老21;古龙23;上古龙24;太古龙26 宝物:三倍标准 阵营:总是混乱邪恶 进化:雏龙8-9HD;幼龙11-12HD;少年14-15HD;青少年17-18HD;青年20-21HD;成年23-24HD;壮年26-27HD;老年29-30HD;极老32-33HD;古龙35-36HD;上古龙38-39HD;太古龙41+HD 等级调整:雏龙+4;幼龙+5;少年+6;其他- 红龙的各项数值依年龄列表 年龄体型生命骰(hp)力量敏捷体质智力感知魅力基本攻击/擒抱攻击强韧反射意志喷吐武器Dc气势凶猛Dc 雏龙中型7d12+14(59)_171015101110+7/+10_+10_+7+5+52d10(15)─ 幼龙大型10d12+30(95)211017121312+10/+19+14_+10_+7+84d10(18)─ 少年大型13d12+39(123)_251017121312+13/+24+19_+11_+8+96d10(19)─ 青少年大型16d12+64(168)_291019141514+16/+29+24_+14_+10_+12_8d10(22)─ 青年超大型19d12+95(218)_311021141514+19/+37+27_+16_+11_+13_10d10(24)_21 成年超大型22d12+110(253)331021161916+22/+41+31_+18_+13_+17_12d10(26)_24 壮年超大型25d12+150(312)331023181918+25/+44+34_+20_+14_+18_14d10(28)_26 老年巨型28d12+196(378)351025202120+28/+52+36_+23_+16_+21_16d10(31)_29 极老巨型31d12+248(449)371027222322+31/+56+40_+25_+17_+23_18d10(33)_31 古龙巨型34d12+306(527)391029242524+34/+60+44_+28_+19_+26_20d10(36)_34 上古龙巨型37d12+370(610)411031242524+37/+64+48_+30_+20_+27_22d10(38)_35 太古龙超巨型40d12+400(660)451031262726+40/+73+49_+32_+22_+30_24d10(40)_38 红龙的能力依年龄列表 年龄速度先攻权防御等级特殊能力施法等级法术抗力 雏龙40尺,飞行150尺(不良)+016(+6天生),接触10,措手不及16对火焰免疫,易受寒冷伤害-- 幼龙40尺,飞行150尺(不良)+018(-1体型,+9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18_-- 少年40尺,飞行150尺(不良)+021(-1体型,+12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211级_- 青少年40尺,飞行150尺(不良)+024(-1体型,+15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24物品定位术3级_- 青年40尺,飞行150尺(不良)+026(-2体型,+18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26伤害减免5/魔法5级_19 成年40尺,飞行150尺(不良)+029(-2体型,+21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297级_21 壮年40尺,飞行150尺(不良)+032(-2体型,+24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32伤害减免10/魔法_9级_23 老年40尺,飞行200尺(笨拙)+033(-4体型,+27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3暗示术11级24 极老40尺,飞行200尺(笨拙)+036(-4体型,+30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6伤害减免15/魔法_13级26 古龙40尺,飞行200尺(笨拙)+039(-4体型,+33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9寻找捷径15级28 上古龙40尺,飞行200尺(笨拙)+042(-4体型,+36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42伤害减免20/魔法_17级30 太古龙40尺,飞行200尺(笨拙)+041(-8体型,+39天生),接触2,措手不及41感知位置19级32 *也能如施放奥术一样施放牧师法术及来自于混乱、邪恶和火领域的法术。 雏龙期红龙呈现出光滑鲜红色的细小鳞片使得它很容易被掠食者和猎人发现,因此它会停留在地底直到有能力照顾自己时才会出去。在少年阶段的末期,鳞片会变为深红色,光滑的纹路也会被平滑灰暗的纹路所取代。随着年龄的增长,鳞片会变大变厚,如金属般坚硬。颈部褶边和翅膀边缘呈现出灰蓝色或紫灰色,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深。瞳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淡,最年长的红龙的眼睛好像熔岩球一样。 战斗 因为红龙极度自信,所以它们极少因估量对手而暂停行动。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会立刻决定是否展开攻击,并立即选择出一个战术。红龙会使用其爪抓和啮咬攻击而不是喷吐武器来对付又小又弱的生物,这样能使其可能携带的宝物不被毁坏。 喷吐武器(Su):红龙有一种喷吐武器,能喷吐出锥形的火焰。 物品定位术(Sp):青少年或更老的红龙可以如使用同名法术般使用此能力,每天每年龄层一次。 其他类法术能力:每天3次-暗示术(老年或更老);每天1次-寻找捷径(古龙或更老),感知位置(太古龙)。 技能:估价,唬骗及跳跃被视为红龙的本职技能。 电影《红龙》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爱德华·诺顿拉尔夫·费因斯 类型:电影-恐怖惊悚 地区:欧美电影片长:124分钟 影片介绍 本片是《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的前传,事情发生在食人恶魔汉尼拔·莱克特博士(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克拉丽丝相识之前…… 在一次巴尔的摩爱乐乐团理士的聚会后,一位神秘的病人来到汉尼拔·莱克特博士的家,并在无意中发现了医生的罪行。就这样,一向凶狠残忍又自负聪明绝顶的汉尼拔被一个比自己智商低得多的FBI送进了犯罪精神病院。几年之后,这个有着辉煌业绩的探员威尔·格拉汉被一起连环杀人案困扰着。凶手残暴变态的作案手法,不留痕迹的现场处理,使威尔不得不求助于被自己亲手送进监狱的莱克特博士。可惜汉尼拔也不是吃素的。他利用给律师打电话的空查明了威尔的个人资料,并秘密透露给这个自认为是“伟大的红龙”的变态杀手,希望他杀死威尔全家为自己报仇。就在威尔渐渐查出真相,以为凶手已自杀身亡的时候,这条“红龙”却暗暗潜进了他家,与威尔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而此时,疯人院中的汉尼拔·莱克特正优雅地享用他的大餐……这就是好莱坞惊险悬念片《红龙》的剧情。 《红龙》虽然拍摄于《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之后,但按剧情来说却是该系列的前传。片中“食人博士”的扮演者依然是眼神就能令你冷到骨头里的安东尼·霍普金斯。虽然此前老爷子曾表示不愿第三次出演汉尼拔,但无奈自己扮演的人魔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加上编剧特德·泰利的盛情邀请和丰厚的报酬,几乎成为“特型演员”的霍普金斯再次在银幕上吓倒了观众。片中的FBI探员威尔·格拉汉、变态杀手“红龙”则由同样以表演到位著称的艾德华·诺顿edwardNorton和英国演员拉尔夫·菲恩斯RalphFiennes饰演。 作为惊悚电影,《红龙》的悬念贯穿全片,但与《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又均为不同,影片每几分钟就有一个小的悬念吊起观众的胃口,但又不影响整个故事的连贯性。当变态杀手把威廉·布莱克的名画《伟大的红龙与日光蔽体的女人》撕烂吞下,向一名受害者展示他背后的巨幅红龙的刺青,将来福枪管顶入口中的场面,都令人感到不寒而栗、惊恐不安。 《红龙》有《沉默的羔羊》中的悬疑惊悚,《汉尼拔》中的视觉冲击,虽说不似前两部影片惊恐镜头频频出现,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让你在影片中感受沉默之前最原始的恐惧。 机动战士高达oo中的红龙 超人气日本动画《机动战士高达oo》的其中一位主角,留美身边的一位保膘保护他。不离左右。 红龙声:高桥研二 留美的管家兼保镖的青年。同样也是秘密工作员之一。 半兽人 现实中的半兽人 2007年01月08日08:55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国科学家日前向当局提出申请,要求批准将人类与动物细胞混合起来制造胚胎并用于医学研究的计划。但由于遭到生物伦理学专家和公众的普遍反对,英国胚胎研究监管机构可能将对这项研究发出禁令。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目前已经有三个研究小组向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申请此项研究的执照。研究者计划从患有特殊病症的病人的皮肤细胞中提取细胞核,植入剔除了细胞核的牛或兔子的卵细胞中,制造出一个杂交胚胎细胞。 胚胎克隆成功后,他们将观察6天,并从中提取干细胞,完成后即把胚胎毁灭,其寿命不会超过14天。从胚胎中提取未经完全发育的干细胞,能培育出各种人体组织,如骨髓、脑细胞、心肌甚至肝、肾等器官,它们可被用于治疗白血病、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心脏病和器官衰竭等病症。由于具有细胞提供者本人的基因特征,因此向提供者本人移植这些组织器官就不会产生异体排斥反应,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研究者称,之所以采用动物的卵细胞是为了解决供研究用的人类卵细胞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很少有人愿意捐献卵细胞,另一方面,即使有人愿意,还要动手术获取卵细胞,比较繁琐。此前,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曾经声称已经造出人与母牛或兔子卵细胞混合的胚胎细胞,而英国方面尚未获得监管机构批准。 伦理界担心出现“半兽人” HFea将在下周决定是否对这三个研究小组发放研究执照,但报道称,该机构已经非正式地通知这些研究小组,依照英国政府上个月发布的《人工受精及胚胎法案》的回顾白皮书,这项研究很可能不会被批准。 在白皮书中,英国政府表示计划禁止利用动物细胞克隆人类胚胎,因为“相当多的公众对可能创造出混合着动物和人类遗传物质的胚胎感到不安”。而根据1990年通过的《人工受精及胚胎法案》,将人类和动物的精子或卵子混合是非法的。 从理论上说,这个“杂交胚胎”可以植入女性的子宫中孕育,并最终生下一个拥有人和动物基因的“人兽杂交生物”。但这种“客迈拉”(chimera)(希腊神话中一只有狮头、羊身和蛇尾的吐火怪兽)将引发许多棘手的伦理问题:究竟出于什么原因才可以制造出这样的生物?什么样的新组合是可以制造的?超越了哪一点,这种生物就应该被视为“人类”?如果这种生物应该拥有自己权利的话,这种权利的范围如何界定?但这些问题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中都是空白。 但是,从事此项研究的科学家对当局和伦理界的反对都不以为然。伦敦国王学院的干细胞学教授斯蒂芬是申请人之一,他表示,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伦理上,政府都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禁止此类研究,他将这称为“一种短视和下意识反应”。 斯蒂芬强调说,从遗传物质来看,克隆出来的胚胎具有99.9%以上的人类遗传物质,只有0.1%的遗传物质是来自动物卵细胞。而且,提取出来的干细胞只用于研究,绝对不用于治疗病人。 “客迈拉”研究 许多生物、医学研究和实验都要借助于动物展开。科学家认为,如果动物与人类越相似,就越有利于测试药物或培育出能移植到人身上的“多余零件”,如肝脏。从牛或猪身上获得的心脏瓣膜替代有缺陷的人类心脏瓣膜的手术,早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受。而且为了研究便利,多年来科学家已经实现了把人类基因克隆到细菌和动物身上。 200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人类皮肤细胞与兔子卵细胞融合,培植出人类胚胎干细胞。该项研究中的胚胎,被美国科技媒体视为首例成功制造出来的人兽杂交“客迈拉”。 2004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马约医学中心的杰弗里·普拉特医生通过将人类干细胞移入猪的胚胎,制造了一些“客迈拉猪”,普拉特称,一些人类的血红细胞和猪的血红细胞已经发生了自然结合,这些猪体内的血管中既流着猪的血,也流着人的血。 在另一项实验中,美国内华达大学的伊斯梅尔?赞贾尼等科学家将人类干细胞移入绵羊胚胎,制造出了一些“客迈拉羊”。这些“混血羊”的肝脏中约有80%的细胞是人类的干细胞。 这种将人类干细胞与动物胚胎相结合产生的新物种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争议。2004年,加拿大通过了《辅助人类生育法》,明确禁止把非人类细胞导入人类胚胎中,也禁止把人类细胞导入非人类胚胎中。 龙与地下城中的半兽人 半兽人简介 在蛮荒的边疆,人类和兽人的蛮族部落生活在不稳定的平衡之中,战争时期互相交兵,和平时间往来贸易。在边疆出生的半兽人可能和人类或兽人父母中的一方一起生活,尽管如此他们对这两种文化都不容易接受。一些半兽人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故土,带着他们在荒野中磨练出的坚韧、勇气和战斗本领旅行到文明国土上。 性格 半兽人性情暴躁、阴郁。他们宁可行动不愿思考,宁可战斗不愿争辩。但半兽人中成功的都是有足够自我控制以在文明地区生存的,而非那些疯狂的家伙。半兽人喜爱简单的乐趣,诸如宴会、饮酒、吹牛、唱歌、摔跤、击鼓和狂热的舞蹈。有教养的乐趣比如诗歌、典雅的舞蹈和哲学对他们没吸引力。在类型恰当的聚会中,半兽人是种人才。在公爵夫人的豪华舞会上,半兽人是种累赘。 身体描述 半兽人和人类一样高,但是由于发达的肌肉,他们的体重比人类略重。半兽人倾斜的前额、突出的下颚、明显的牙齿和粗糙的皮肤向所有人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血统。 兽人喜欢伤疤。他们把战斗中留下的疤痕看作荣誉的象征,把装饰用的疤痕看作美丽的事物。任何生活在兽人之中或周围的半兽人都有伤疤,它们要么是标志着被奴役和前任半身人主人身份的屈辱记号,要么是表现征服和高地位的光荣标记。依据对这些疤痕的看法,这样一个半兽人在人类中生活时可能会展示他的伤疤,也可能会隐藏它们。 种族关系 兽人是矮人和精灵的不共戴天之敌,所以半兽人和这些种族在一起时会吃些苦头。就此而言,兽人与人类、半身人和侏儒也不真是友好相处的。每个半兽人都找到了一个方法以赢得那些憎恨或恐惧他们兽人表亲的人的接受。一些半兽人缄默,努力不引起注意。另一些尽量公开地展现自己的虔诚和好心(不管这些展示是真是假)。还有一些简单地试着变得强硬这样别人别无选择只好接受他。 阵营 半兽人从父母中兽人一方继承了混沌倾向,但就像父母中人类一方那样,他们既不偏爱善良也不偏爱邪恶。但在兽人中长大并且乐意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半兽人通常都是邪恶的。 半兽人国土 半兽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最常生活在兽人中。其它种族中人类最有可能接受半兽人,而当半兽人不在兽人部落生活时,他们几乎总是生活在人类国土。 宗教 和兽人一样,很多半兽人敬拜格乌什――兽人的主神,精灵之神柯瑞隆#12539;拉瑞斯安的主要敌人。虽然格乌什是邪恶的,半兽人蛮战士和斗士可能把他作为一位战神敬拜,即使他们本身不是邪恶的。那些厌倦了解释自己或不想让人类有理由不信任他们的格乌什敬拜者简单地不让自己的信仰公开显露。另一方面,想要巩固与自己人类血统间联系的半兽人会追随人类神祗,而且他们可能坦率地显示自己的虔诚。 语言 兽人语。这种语言没有自己的字母表,在有人要书写兽人语这种罕见场合中他会使用矮人字母。兽人语书写最常发生在往墙上涂鸦上。 名字 半兽人通常选择一个能帮他造成他想要的印象的名字。如果他想融入人类之中,他就选择一个人类名字。如果他想要恐吓别人,他会选择一个粗嘎的兽人名字。完全被人类养大的半兽人有一个人类名字,但当他离开故乡后也许会选择另一个名字。当然,一些半兽人并没有聪明到如此仔细地选择名字。 男性兽人名:丹持、富格、赭尔、亨克、霍格、伊姆什、克斯、瑞特、沙摩泼和萨克 女性兽人名:芭吉、伊门、艾根、米耶芙、妮嘎、欧维克、欧卡、莎瑟、芙拉和沃伦 冒险者 在人类中生活的半兽人几乎总被推向可以善用他们的力气的暴力事业中。经常被文人雅士避开的半兽人往往在多数同样是流浪者和外来者的冒险者中找到认同和友谊。 半兽人种族特性 ◎+2点力量,-2点智力,-2点魅力:半兽人强壮有力,但他们的兽人血统使他们迟钝、粗鲁。 ◎中等大小:作为中等大小生物,半兽人不因他们的身体尺寸而得到特别的奖励或处罚。 ◎暗视:半兽人在黑暗中可以看见周围60英尺内的物体。暗视的影像是黑白的,但其它方面和一般视觉无异。半兽人可以在完全没有光亮的地方很好地活动。 ◎兽人血统:对于一切特殊能力和影响,半兽人被当作兽人对待。举例来说,半兽人可以使用带有特别的兽人种族力量的兽人武器和魔法物品,就好像他们是兽人一样。 ◎自动获得语言:通用语和兽人语。附加语言:龙语、巨人语、豺狼人语、地精语、无底深渊语。聪明的半兽人(这十分罕见)可能了解他们盟友和敌人的语言。 ◎天赋职业:蛮战士。……凶猛流在半兽人的血管中。 ――以上摘自DND《PHB》 无冬之夜中的半兽人 半兽人(Half-Orc) 在蛮荒之地,人类部落和兽人蛮族生活在紧张的平衡中,战争时他们彼此争斗,和平时则互相交易。在这种环境下,兽人和人类结合生下的半兽人会跟父母其中一方住,但他们却同时受双方文化熏陶。有些半兽人会离开家乡,凭着在荒野中锻炼出的顽强、勇敢和武艺,旅行到文明的都市。 性格:半兽人既暴躁又阴沉,他们倾向先行动再思考,宁可诉诸武力也不想动口争辩。然而,能够在文明土地上生存下来的少数半兽人,多半拥有一些自制力,而非疯狂地好勇斗狠。 半兽人喜欢单纯的娱乐,例如:大吃大喝、自吹自擂、唱歌、摔角、打鼓和疯狂跳舞。他们很少拥有优雅的嗜好,例如:诗歌、高雅舞蹈和哲学。在豪放的酒宴中,半兽人是资产;在典雅的贵族舞会中,半兽人则是负债。 体型与外貌:半兽人跟人类一样高,体重则比人类重一些。半兽人额头倾斜、下颚突出、牙齿外露而且皮肤粗糙,他们的血统很容易看得出来。 兽人喜欢疤痕,他们认为那是荣耀的标志,是一种美。住在兽人群体或附近的半兽人身上都有疤痕,有些是过去做奴隶时的可耻标记,有些则是表示荣耀和地位的作战伤痕。住在人类社会中的半兽人不一定显露疤痕,是否显露要看他自己的态度而定。 半兽人较人类稍微早熟,也明显老得快。很少有半兽人活过75岁。 与其他种族的关系:由于兽人是矮人和精灵的死敌,所以半兽人和这些种族处得相当辛苦。半兽人与人类、半身人、侏儒也处得不大好。每个半兽人都得想办法获得那些痛恨或恐惧者的接纳。有些半兽人谨言慎行,试着不引人注意;有些则在公开场合尽可能毕恭毕敬,表现出合群的样子(不论是否真诚);当然有些仍选择采取强硬态度,使他人不得不接受。 阵营:半兽人继承了兽人趋于混乱阵营的倾向,但整体而言,他们既不偏善良也不偏邪恶,如同人类一样。然而,由兽人养大而且愿意一生和兽人在一起的半兽人,通常是邪恶的。 居住地:半兽人没有自己的家园,他们通常与兽人群体住在一起。除了兽人以外,人类是最能接受半兽人的种族。半兽人若不是住在兽人部落,基本上就住在人类社会。 宗教:和兽人一样,许多半兽人信奉兽人主神格乌什,而且视精灵之神柯瑞隆?拉瑞斯安为头号大敌。虽然格乌什是邪恶的,但非邪恶阵营的半兽人蛮族或战士也把他当战神信奉。有些半兽人因为懒得向人类解释,或不希望受到人类怀疑,并不会公开自己的信仰。然而,有些重视人类血统的半兽人会信奉人类神祇,他们可能对人类坦言自己的信仰。 语言:兽人没有自己的文字,若要用兽人语书写什么东西(这很少见,有也通常是在胡乱涂鸦),可以使用矮人文。 姓名:半兽人通常会选择能塑造特殊形象的名字。如果他想和人类打成一片,他会选择人类名字;如果他想威吓别人,他会选择粗嘎的兽人名字。完全由人类养大,取了人类名字的半兽人离开家乡时,很有可能选择另外的名字。当然,有些半兽人还没聪明到足以小心地选择名字。 兽人男子名:丹契(Dench)、锋(Feng)、嘎尔(Gell)、哼克(Henk)、豪格(Holg)、伊姆吁(Imsh)、凯斯(Keth)、隆特(Ront)、夏普(Shump)和梭克(Thokk)。 兽人女子名:巴姬(Baggi)、爱门(emen)、恩红(engong)、美弗(myev)、妮加(Neega)、欧娃(Ovak)、欧玟卡(Ownka)、小叉(Shautha)、芙拉(Vola)和芙伦(Volen)。 冒险者:人类社会中的半兽人几乎都从事需要蛮力的工作,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长才。文人雅士通常会避开半兽人,所以他们的伙伴大多是流浪者或粗人。 半兽人种族特性: 力量+2,智力-2,魅力-2:半兽人很强壮,但兽人血统使他们既迟钝又粗鲁。 中型体型:由于体型中等,所以在体型上没有特别加值或减值。 半兽人的基本速度为30英尺。 黑暗视觉:半兽人在黑暗中的视力范围是60英尺。黑暗视觉只能分辨黑与白,其他则和正常视力一样。完全无光时,半兽人仍可使用黑暗视觉。 兽人血统:在所有特殊能力或效果上,半兽人都视同兽人。举例而言,半兽人使用兽人的武器和魔法物品时,可以和兽人一样发挥其特有力量。 天生使用语言:通用语和兽人语。额外语言:龙语、巨人、豺狼人、地精和深渊语。聪明的半兽人(这很罕见)懂得盟友和敌人的语言。 天赋职业:野蛮人。半兽人身上流着凶残的血液,半兽人兼职时,野蛮人职业不计入XP减值。 指环王中的半兽人 在译林版的<<指环王>>(魔戒)中,ORcS被翻译成‘奥克斯‘. 无论是‘魔兽‘还是‘龙与地下城‘,毫无疑问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J.R.R.Tolkien的巨著<<指环王>>(包括前传)的历史设定与人物类型.关于ORcS的也不例外.(在指环王之前,ORc一词仅仅被理解为‘海怪;妖魔‘) 这里引用Ulyssia翻译的资料 Orcs的起源(OriginofOrcs) christopherTolkien(译者注:老托尔金的儿子)在morgoth’sRing的第五部分mythsTransformed(译者注:mortogh’sRing是Home的第十本)中说到:‘种种迹象表明,这就我父亲对Orcs起源问题的最终看法,即:Orcs起源于人类,他们可能是Sauron在melkor仍被监禁在aman的时候为其主人豢养并供其主人归来后驱使的。‘ 在mythsTransformed中,老托尔金写下了他本人关于该问题的一些‘工作计划‘,包括他的疑问和想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特意写下的与本书第二部分annalsofaman内记载相抵触的文字:‘修改此处:Orcs与精灵无关(译者注:原文是alterthis:Orcsarenotelvish) 上文中所要的‘修改‘的是第80页上annalsofaman中的一段记载:eressea的精灵说Orcs的来源正是精灵本身,是被morgoth(即melkor)诱骗,捕获,奴役,最终彻底摧毁的avari精灵。近似的文字也被记载在《精灵美钻》中,从而被大多数读者认为是Orcs的起源。但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Orcs的起源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Orcs是melkor和Sauron的奴隶,并被称为melkorohìni,即melkor之子。但实际上他们并非melkor的孩子,而只不过是被腐化了的Iluvatar之子(即精灵和人类)。Iluvatar是唯一能赋予生命的神上之神。当初aule(瓦拉之一)因为等不及Iluvatar之子的苏醒而自己创造了矮人。当Iluvatar发觉此事后,aule被告知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力赋予生命,这些矮人只能是aule思想的傀儡,没有缔造者的直接命令,矮人就不会动,当然更不会思考。Iluvatar对他说:‘我赋予了你的存在(being),你也仅能拥有自己的存在,而你的双手与思维的造物也仅能依靠你自身的存在;你让他们动,他们就动;当你的思想移去别处时,他们就只能呆立在原地。‘所有的神灵都依靠Iluvatar的赐予而存在,而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能力将不灭之火(theimperishablefire)注入自己造物中,melkor也同样没有这种能力。melkor曾经多次前往太虚寻找不灭之火但始终徒劳而归,因为不灭之火与Iluvatar是一体的。 Iluvatar是唯一能赐予生命的,melkor繁殖Orcs是为了嘲弄Iluvatar之子。现在的问题是Orcs到底来自哪个孩子?精灵还是人类?而他们又是如何能拥有自己的生命,不依附于缔造者的意志存在的?他们确实能不依靠melkor或Sauron的命令自己行动,尽管melkor一直监视着他们。 如果一切都按照melkor和Sauron的意志进行,他们会让Orcs结为一体对抗精灵和人类。但实际上Orcs之间一直存在着争斗,他们互相残杀,并以同类为食。尽管他们被邪恶所支配,当他们不在主人身边时,仍能做出无视主人命令的事情。Orcs还能够学习语言,手工艺,并拥有某种程度的组织形式。而且他们的语言还随着时间逐渐演化出多个种类。 (以上来自morgoth`sRing;mythsTransformed) 当然,处于奴役之下的Orcs从其出生起就被灌输了对精灵和人类的仇恨,只要有机会就要让精灵和人类为自己的痛苦付出代价,但他们对其主人的憎恨无疑更加强烈。 《精灵美钻》中eressea岛的精灵对Orcs起源的解释令我们相信Orcs来自精灵。但这一点从未被证实过。1954年老托尔金在写给mr.Hastings的一封信中也说道:‘有观点认为在第一纪时Diabolus(译者注:一时查不到这是什么,可能是后来被改为其他名字了)征服并腐化了一些最早的精灵。‘《精灵美钻》中的文字来自theannalsofaman,而在theannalsofaman中,老托尔金又正是在此段落旁清楚地注明了:‘alterthisOrcsarenotelvish‘ Orcs与精灵间曾存在的联系最终被我在文章开始引用的文字彻底否定。现在的难题是如何将这一变化与其他的传说记载统一起来。在这里我要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主要的障碍仍然来自《精灵美钻》的记载。当然这些记载本身可能有误,但我目前还不这么认为。记载中说eressea岛精灵认为此说法是正确的,但这也可能意味着这只是精灵们认定的事实,但真实情况却未必如此。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从Orome(译注:最早发现精灵的瓦拉)来到精灵面前那时起一直到瓦拉们攻陷Utumno(melkor的堡垒)俘虏melkor为止,从没有任何Orcs出现过。Orcs也从未在精灵们前往西方的漫长跋涉中攻击过他们,当时出现的只有melkor驱使下的阴影和恶灵(shadowsandspritis)。morgoth’sRing中说道:‘精灵们在此之前从未见过此类Orcs,这一事实令他们不大可能成为Orcs的最终起源。‘ 上文中的‘此类‘指的是melkor重返中洲后出现的Orcs。mythstransformed中另一段关于树年1330(译注:此时间介于前三批精灵渡海和Noldor归来之间)的记载说:‘邪恶的种族甚至翻越高山,或穿过南边黑暗的森林来到了Beleriand,他们中间有狼,或者是些狼形的生物,而Orcs也在其中。‘同样的记载也出现在了theGreyannals中。(译注:theGreyannals是Home的第11册TheWaroftheJewels的第一篇)。 但精灵们在这里遇到的到底是哪类Orcs呢?还是在mythstransformed中写到:‘他们中的一些可能只是幻影,而另一些无疑具有和melkor的奴仆们相同的形态,是对Iluvatar之子的扭曲的模仿。melkor曾令不少maiar为自己效忠,他们的力量有些能与其主人比肩,能够在arda的世界中拥有自己的形体‘。而在athrabethFinrodahandreth(译注:morgoth’sRing的第四篇)的一个注解中又说:‘melkor腐化了很多神灵,比如强大的Sauron或稍弱的Balrogs,最弱小的就是最初的Orcs。‘这里就必须解释Orcs这个词的含义了。 当我们读到这些故事时,我们会在脑海中将文字转化为形象,就好像构思一部自己的电影。但仅靠想象是无法完全理解关于精灵们传说的,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语言。读者根据他们在魔戒小说中读到的文字来描画Orcs,很自然地把他们想象成和人与精灵类似的生物,(有两条胳膊两条腿,有手有脚等等等等)。但当我们从精灵的语言寻找线索时我们得到印象又有所不同。在精灵的语言中(o)rok这个词根被用于各种令人恐惧害怕的事物上。它们最初的涵义既包括独立存在的生物,也包括melkor驱使的幻影(phantom)。Orcs最初的拼法是源于(o)rok这个词根的Ork(出自mythsTransformed)。现在,如果我们采用精灵的方式来重读这些古老传说,我们的看法就大不一样了。在精灵语中一个巨怪(Troll)也可以被称为一个orc。这样的话以下这个观点是否也就可以成立呢?就是说在《精灵美钻》中的第一次关于orcs的记载(那是在Feanor返回中州而人类尚未苏醒之前)指的是那些melkor属下的恶灵,幻影以及他们所指挥的野兽?这绝对是有可能的,在魔戒小说中,袭击魔戒远征队的狼形生物们一到清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既没有尸体也没留下任何痕迹。 现在我们断绝了Orcs和精灵的关系,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解释人类成为后来orcs的主要来源的经过了。 在‘Finrod与andreth的争论‘这一故事中(译注:即上面提到的athrabethFinrodahandreth),andreth(一个人类)谈到了人类的堕落并说他们(人类)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他们了。这次谈话发生在精灵对angband(melkor后来的堡垒)的围困尚未崩溃前。andreth对Finrod说‘我们现在将黑暗势力困在了北方,但当初你们在神的福佑下生活时,它曾笼罩了整个中洲大地。‘在这里andreth说的是从众神俘虏melkor到Noldor返回中洲之间的那段时间。这段时期人类在群山之东生活,还没有穿越eredLuin(蓝色山脉)到达Beleriand。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eressea的精灵会认为Orcs是来自精灵的,因为当时的精灵对人类的存在还一无所知。 Finrod向andreth问起人类在黑暗时期的作为,以及他们和Iluvatar的争执(译注:注不出来了,没读到过这段,5555~)。但andreth只是说她的族人中(译注:andreth来自人类第一家族Beor)已经没人记得这些事情,但在adanel(来自人类的第三家族marrach)的族人中还有一个传说,不过只有部分人认为这个传说是可信的。在这个传说中人类将melkor当成他们的王他们的神,这成为人类堕落的根源。这一切发生在第一批人类刚刚苏醒,还未接触过死亡之时。melkor来到他们中间,以赐予礼物和智慧引诱他们。但没多久他就变成了人类的主人,要求人类敬畏他崇拜他向他臣服。‘现在你们属于我了,要服从我的意志。我不在意你们是否会死去,你们只不过是在地上蠕动的虱子。但如果你们不服从,你们将领受我的愤怒,并且死得更快些。‘(这句话翻译得巨臭,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_-b) 一些最有力也最残忍的人类得到了melkor的宠爱,他赐于他们礼物,令他们变得更有权势也更加骄傲,并且奴役其他同胞。但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后来感到懊悔,并出言反抗melkor,这些人中有些被其他仍效忠于melkor的同胞杀死,或烧死在神庙中,剩下的则逃到了远方。然而他们无法彻底摆脱自己的过去,他们对melkor的崇拜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他们依然崇拜他,为他建造神庙并向他俯首。(以上来自morgoth’sRing;Taleofadanel)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adanel说:‘一些人后来传说,他(译注:估计指melkor)亵渎Iluvatar,否认他的存在他的力量,而我们(人类)的祖先们接受了他的说法,尊他为神。于是我们的Feuml;ar(即灵魂)自我否定,使自己不断走向黑暗,软弱和死亡。伴随着Feuml;ar(灵魂)的软弱,Hroar(肉体)也不再健康,无法抵御这世界的邪恶和混乱。另一些人则传说:eru(即Iluvatar)愤怒地表示,‘如果你们敬黑暗为神,你们就不配享有更多的光明。在你们短暂的一生结束后你们将来到我面前(估计指死亡),来看看到底是谁在说谎,是我还是melkor。‘ 老托尔金用这个传说告诉我们人类曾被melkor统制。传说中第一批人类当时尚未死去,以此推算的话这件事是在太阳初升后不久发生的。他们住在蓝色山脉以东并将melkor奉为神明,于是melkor就有了制造Orcs的材料。但如果事实如此的话,Feanor登上中洲西岸时攻击他们的Orcs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那可是发生在太阳升起之前啊。而我们一直被告知人类是在阳光初次照耀大地的那一刻在Hildorien苏醒的。 但我们又一次发现,这话是eldar精灵们告诉我们。而Beor(第一家族的首领)却说:‘黑暗在我们的身后。‘也许Beor想说的是真实的黑暗(即没有太阳的时代)而非灵魂的黑暗,也许是两种意义兼而有之。我们要记住,人类和精灵此时才刚刚相遇,还存在不同语言间进行交流的问题。也许这里就是精灵的一个误解。此外,andreth在与Finrod的交谈中也提到或暗示着人类在中洲仍处于黑暗中时就已经出生了。 紧接着的问题是:melkor是如何利用人类繁殖Orcs的。按照上面的推算,当时他应该还被监禁在aman;而当他返回中洲,Noldor精灵随后追到时,Orcs已经在中州大量繁衍了。 (我们有理由怀疑,老托尔金已经试图对人类苏醒的传说做一些小的改动,将其从已知的时期再提前一些,在adanel的故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迹象。此外,在‘在‘Finrod与andreth的争论‘这一篇的其他地方也留有蛛丝马迹。andreth提到‘在人类的传说中,很多很多年前,人类曾拥有比现在长得多的寿命。‘更明显的证据出现在morgoth`sRing的第375-385页。老托尔金写道:‘考虑到人类后来的堕落,melkor尚在aman时他们肯定已经苏醒,可能于精灵的渡海西去发生在同一时期。‘但老托尔金最终没能将此想法完全实现,因为这需要对他的作品进行大量的改写。) 不过老托尔金还是在morgoth’sRing的第416页对前面的问题给出了答案:‘当melkor被监禁时,一直为他出谋划策的副手(Sauron)躲藏了起来。‘与melkor相比,Sauron更加冷静,更加精于计算。melkor常因过分急于实现自己的邪恶计划而难以成功,而Sauron则能帮助他的主人实现这些计划。‘当melkor被抓后,Sauron隐藏起来,学会了从人类快速繁殖Orcs的方法并开始着手进行,这一切发生于Noldor精灵还未从aman归来之前。‘(出自‘Thetimeofmelkor’scaptivity) 老托尔金最初的打算是将精灵作为Orcs的主要来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其后他发现这一结论会导致很多麻烦,从而终于对其进行了修改。主要的问题据信是出于Orcs的归宿,或更确切的说,是Orcs死后灵魂的去向。既然他们不是melkor的傀儡而是真正的生命,他们就应该具备灵魂,即便这灵魂已经完全被腐化,并被邪恶支配。根据Iluvatar的意志,所有精灵的灵魂都是与arda同寿的,只要arda存在一天,他们就不会消失。如果Orcs源于精灵,那他们的灵魂也只是被腐化了的精灵的灵魂,那么他们也将被召唤到位于aman的神殿中,如此一来邪恶就被最终带到aman,从而令melkor得偿所愿。 这样足以解释老托尔金为什么要改变其对Orcs起源的观点,并最终用自己的手写下‘Orcsarenotelvish.‘ 很多人不喜欢这个结论,因为这与他们所知道的真相产生了矛盾。然而真相的基础是我们所具备的知识。西方人曾经相信世界是平的,相信我们的祖先是亚当夏娃,相信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造出来的。这些都曾是真相,直到我们发现了其他事实。更重要的是,这些改动并非仅是些作为注解的只言片语。整个古老世界的传说都活在老托尔金尔金的脑海中,并且不断地被修改,赋予新的内容。虽然它们令人感到不便,我们仍应该对他们表示欢迎而非抱怨。否则,我们的保守将把我们对这一世界的了解束缚《魔戒》和《霍比特人》的范畴内,这才是真正的羞耻. Orcs的繁殖 Orcs天性残忍好斗,对待他们本族的女性也不例外。Orcs最大的享乐就是奸污自己本族的女性,以她们的痛苦取乐,因为(女?)Orcs在性行为中无法体会到其他乐趣。而Orcs繁殖后代的唯一手段也是强*奸(也就是说没有正常的婚姻或双方自愿的性行为)。Orcs的精液是白色的。 Orcs也可以和人类,霍比人或精灵进行杂交。 女性Orcs没有人类那样的卵细胞和月经。Orcs的精子如寄生虫一般附着在子宫壁上生长,母体的遗传物质直接取自子宫壁的细胞。 这也就是(男性)Orcs与包括狼,狗,猪在内其他哺乳类生物交配繁殖的方式,但对方必须为雌性,因为哺乳动物的子宫是必须的。而女性Orcs无法通过和其他野兽或人类,精灵等交配来繁衍后代。 部分Orcs用来作为坐骑的狼形生物就是这样繁殖出来的。不过通常Orcs不会主动与动物交配繁殖,他们这样做有时是出于他们的首领或其他邪恶力量的驱使。 与动物交配的后代一般也难以成活。因为经常会繁殖出具有Orcs身体却长有猪腿狗腿这样的怪胎,甚至是一手一脚象狗,一手一脚象Orcs都可能出现。通常,如果繁殖出的品种不合要求,就很快会被Orcs吃掉了事。 Orcs的生育 通常Orcs孕期为六个月,一胎2~4个。女性Orcs和熊一样有4个乳头,她们没有类似人类女子的**,但在妊娠期出现有类似母猪的袋状**。这些**在3~5个月的哺乳期过后就会变小。到那时幼儿就可以以鲜血为食,再以后他们将开始食用肉类,蔬菜,面包等所有人类的食物。 Orcs妇女通常以植物的块根,蠕虫,昆虫来养育自己的子女,因为她们没有武器用来捕猎。男性Orcs给女性的食物比给奴隶的好不了多少。 Orcs的成长 Orcs发育很快,通常只需8~9年就完全成熟,一般可以认为他们的成长速度是人类的两倍。 Orcs一般不虐待自己的孩子,并花一定时间向他们传授所需的知识。当Orcs已经大到能承担一定劳务的时候(通常是4岁左右),长辈对待他们就如同对待成年Orcs一样严厉了。 Orcs通常从自己的母亲和周围人那里学习语言。 周杰伦歌曲 周杰伦2002年专辑《八度空间》中第一首歌,同时也是魔兽争霸3的广告歌。歌词如下: 作曲:周杰伦 作词:方文山 编曲:林迈可 再也没有纯白的灵魂自人类堕落为半兽人我开始使用第一人称记录眼前所有的发生嗜血森林醒来的早晨任何侵略都成为可能我用古老的咒语重温吟唱灵魂序曲寻根面对魔界的邪吻不被污染的转身维持纯白的象征然后还原为人 让我们半兽人的灵魂翻滚收起残忍回忆兽化的过程让我们半兽人的眼神单纯而非贪婪著永恒只对暴力忠诚让我们半兽人的灵魂翻滚停止忿恨永无止尽的战争让我们半兽人的灵魂单纯对远古存在的神用谦卑的身份 泪沸腾风异常的冰冷马蹄声让人睡不安稳我在等灵魂序曲完成带领族人写下祈祷文那城镇无谓的在牺牲战火焚祭坛开始下沉我在等觉悟后的族人往南方大地重新开垦 《半兽人的魔法世界》中的半兽人 《半兽人的魔法世界》中也有另外一种不同的半兽人种,生活在西方沃玛大陆,原有高贵血统,希望平和安静的生活,但大祭司沃玛王信奉毁灭之神,他用一种可以控制半兽人绝对效忠(否则就会死去)的狂魔之血蛊惑了半兽人种,曾与东方文明战斗但最终失败,后来他又培养了一批凶猛的半兽人,准备攻击东方文明,但主人公(原半兽人,在第一次战斗中与另一名小半兽人哈伦一起被黄帝砍死的哼奇奇)为拯救被狂魔之血蛊惑的妹妹桐瑶及已降为凡人后被蛊惑的哈伦,与终于醒悟的哈伦合壁使用武功斧钺交响,最终杀死沃玛王,被封为门神哼哈二将。后来半兽人终于解除蛊惑重新生活。 圣武士 圣武士(Paladin) 追求善良、维护法律、消灭邪恶是圣武士的三件武器。极少有人能拥有成为圣武士所必须的纯洁和热爱,但是圣武士为此得到了回报,在治疗上、在保护上、在打击上。在诡计多端的巫师、邪恶的僧人、噬血成性的龙和地狱的狂魔的阴影中生活的人们,圣武士是他们最终的希望。 圣武士能和善良或守序的牧师一起好好地工作,并且,他们对勇敢、诚实的行动总是表示支持和赞扬。由于魅力超群、值得信任和尊重,圣武士总是一个很好的队伍领导者。 冒险:圣武士们严肃地将他们的冒险称呼为“探索”。在圣武士的心中,探索就是证明勇敢、开发技能、学习战术的好机会。而真正的探索来自于对抗强有力的邪恶,而不是搜索废墟里的战利品。 特点:圣洁的力量保护着圣武士,给予他特殊的能力:从提升属性、抵抗损害、从不生病、医疗自己到免于恐惧。同样的,圣武士也能医治他人的伤势,或者治疗他人的疾病。而最终,圣武士将使用这种力量去摧毁邪恶。甚至最缺少经验的圣武士都能察觉邪恶,经验丰富的圣武士则能击败邪恶,驱散亡灵。 阵营:圣武士必须是守序善良阵营。否则就会失去圣洁力量的保护。 宗教:圣武士并不信奉某一位神祗,他们更倾向于献身于他们的纯洁和正义。许多圣武士信仰Heironeous(勇气之神),许多圣武士则信仰Pelor(太阳神)。对神表示信仰的圣武士在履行宗教义务的过程中严格认真,因此在庙宇很受欢迎。 背景:成为圣武士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成为圣武士是接受一种命运,回应一种召唤。大多数的圣武士是从小就接受了召唤和训练,他们典型的经历就是成为一名有经验的圣武士的助手或随从,最终为了利益和法律的事业出发。另一些圣武士则是在在生命中在经历了一些其他的追求之后才受到召唤的。 所有的圣武士都相互认可,即使来自于世界相反一侧的两名圣武士也将对方视作是同志和朋友。这种认同超越了文化、背景、种族甚至宗教。 种族:人类是最适合成为圣武士的种族。半精灵也经常会发现自己会被召唤。有些矮人能成为圣武士,因为对矮人来说,将圣武士的义务放在对亲属、氏族和国王的义务前面是非常困难的。精灵的圣武士更加稀少,这些接受了召唤的精灵常常追随着他们的使命而远离他们的出生地。其他种族中几乎没有成为圣武士的。 游戏规则信息 基本属性:魅力会增加圣武士医疗、保护和驱散不死生物的能力。强壮对圣武士的格斗非常重要。圣武士的感知至少要有11,而14或更高的感知能力将被允许使用最强大的圣武士法术。 阵营:守序善良 生命骰:d10。 职业技能 圣武士的职业技能是:集中(体质)、手艺(智力)、外交(魅力)、训兽(魅力)、治疗(感知)、宗教知识(智力)、演说(感知)、骑乘(敏捷)。关于技巧说明见第四章。 开始技能点:(2+智力修正)x4。 每升一级技能点:2+智力修正 职业特点 武器和护甲熟练:圣武士可以熟练使用所有的简单武器、军用武器、所用种类的护甲(轻型、中型、重型)和盾牌。注意,重于皮甲的护甲的检定护甲处罚值会作用于技能平衡、攀爬、脱出束缚、隐藏、跳跃、无声移动、扒窃和翻腾。每穿着携带5磅的护甲和装备也会给游泳检定带来-1点处罚值。 察觉邪恶(Detectevil):圣武士能如同施法一样识别邪恶。 优雅仪态(DivineGrace):圣武士将可以把他的魅力修正值作为所有的豁免判定的附加值。 治愈之手(LayonHands):圣武士能在接触的情况下治疗伤口。每天圣武士能治愈的总体力点数等于他的魅力修正值和他的等级的乘积。举个例子,一名7级的圣武士,魅力16(+3修正),一天最多能治愈21点体力。治愈之手可以使用在自己或他人之上,而且可以指定每次的治愈点数。作为替代,圣武士还可以将这些治愈点数转化成对不死生物的伤害值,但必须事先指定转化的点数,而且必须通过命中判定方可对不死生物生效。 疾病免疫(DivineHealth):圣武士对所有的疾病(包括木乃伊的腐烂和变狼症等)均有免疫力。 勇气(auraofcourage):从LV2起,圣武士对恐惧有免疫力。而且在圣武士周围10英尺范围内的队友对恐惧豁免+4。把勇气传播给队友是超自然的能力。 打击邪恶(Smiteevil):从LV2起,圣武士每天可以使用一次打击邪恶,在这次攻击中,魅力修正点将附加在攻击命中判定上,而等级将附加在伤害力上。例如,LV13的圣武士用长剑攻击时伤害将从1d8上升到1d8+13。如果圣武士攻击的不是邪恶生物,本技能不起作用,并判定为今天该技能已经被使用掉。打击邪恶是超自然的能力。 移除疾病(RemoveDisease):从LV3开始,圣武士能每周一次移除疾病。到LV6时为每周二次,LV9时每周三次,依此类推。移除疾病是类似法术的能力。 驱散不死生物(TurnUndead):从LV3开始,圣武士得到驱散不死生物的超自然的能力。每天的使用次数为3+魅力修正值。圣武士驱散不死生物的能力相当于牧师一半等级的能力。(看驱散不死生物,第139页。) 额外驱散(extraTurning):作为技艺,圣武士可以学会额外驱散。该技艺允许每天多使用4次驱散不死生物的能力。该技艺可以被多次选择,每一次选择该技艺均增加4次驱散不死生物的能力。 施法(Spells):从LV4开始,圣武士可以使用少数的神术。圣武士在感知值大于等于神术等级+10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此神术(0级神术需要10点感知,1级神术需要11点感知,等等)。对抗一个圣武士神术的豁免判定困难等级为10+此神术等级+圣武士感知修正值。圣武士不用准备就可以施放任何一个他所掌握的神术。圣武士不能掌握超过4级的神术。 特殊骑乘(Specialmount):从LV5开始,圣武士可以在对抗邪恶的战斗中召来一匹智力高,强壮,而且忠诚战马来作为骑乘。对中等尺寸的圣武士是重型的战马(对小等尺寸的圣武士是轻型的战马)。如果圣武士的战马阵亡了,他必须在一年零一天后才能再次召唤。 行为准则:圣武士必须是守序善良阵营的,如果他有了邪恶的行为,他将失去全部的特殊能力。同样的,圣武士的行为必须合法,行为必须符合荣誉(不说谎、不欺骗、不使用毒药等等),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然不能是要求邪恶和混乱的帮助),惩罚那些伤害、威胁清白的人的行为。如果违反圣武士规则,就会失去全部特殊能力作为惩罚。 交往:圣武士会同善良和中立阵营人物一起冒险,但绝不能明知邪恶仍与其为伍。圣武士不会与经常做出冒犯其行为准则的人继续同行。圣武士只能雇佣守序善良的人作为待从。 前圣武士 如果一名违反规则的圣武士要恢复他的技能,他就必须通过赎罪才行。 像任何职业一样,圣武士也允许兼职,一个前圣武士能够保留他已经得到的特技,但是将无法再提升这些特技。 人类圣武士的基本设定 护甲:鳞甲,+4防护等级,大木盾,+2防护等级,护甲检定处罚-6,速度20英尺 武器:长剑(1d8,重击19-20/×2,4磅,中等尺寸,劈砍)。 短弓(1d6,重击×3,60英尺,2磅,中等尺寸,穿刺)。 初始技能选择:选择(3+智力修正)个技能 特技:武装集中(长剑) 奖励特技:改善主动权 装备:背包,内有水壶、一天的干粮、铺盖卷、打火石、三支火把、提灯、20支箭、木制神符(勇气之神)。 金钱:6d4金币。 替换套组 和人类圣武士相同,除了 种族:矮人、精灵、半精灵、半兽人 矮人移动速度为15英尺。 初始技能选择:选择(2+智力修正)个技能。 替换套组 和人类圣武士相同,除了 种族:侏儒、半身人 移动速度为15英尺。 武器换为:短剑(1d6,重击19-20/×2,3磅,小尺寸,穿刺) 初始技能选择:选择(2+智力修正)个技能。 特技改为武装集中(短剑) 起始金钱:8d4gp 传奇圣武士 传奇圣武士站在对抗世界上混乱和邪恶势力战斗的最前线,对那些为正义而战的人而言,他就如同希望的灯塔一样耀眼。 生命骰:D10 升级获得的技能点数:2+智力调整值 奖励专长:传奇圣武士在20级以后每提升3个等级可获得一个奖励专长 奖励专长:甲化皮肤,会心一击,传奇健壮,传奇武器专注,传奇战技,传奇声望,强力打击,精通战斗施法,压倒重击,完美体魄,超度异界生物 进阶职业提示 托姆勇士进阶职业将会使圣武士本已十分强大的近战和防御能力更上一层楼。 附注:圣武士座骑(NWN中不可用) 圣武士所召唤的座骑有许多的种类,但是中等体形的圣武士的骑乘必须是重型的,而小体形的圣武士则拥有轻型的座骑。(关于重型及轻型的骑乘参见怪物手册,比如一种战犬就是最常见的轻型骑乘,由Dm投骰指定) 圣武士所召唤的座骑是一种魔法野兽(magicalbeast),而不是普通动物(animal)。它们比通常的生物要优秀得多,并且有着特殊的能力。 圣武士等级:圣武士所召唤的座骑相当于圣武士的等级。如果该座骑被等级汲取法术击中,则视做是较低级的圣武士的座骑。 奖励生命骰:圣武士的座骑将获得一个额外的d8骰来决定它体力修正(见表中数值,就如同该座骑得到了体质修正一般),这个骰数同样还用于骑乘时座骑的基本攻击修正和豁免修正。 天然护甲:表中列出的数字是对座骑原有ac值的修正数。这表示作为圣武士座骑时它所获得的超自然的坚强。 力量修正:将表中强壮附加到座骑的原先值上。 智力:表中数值为座骑的智力。 回避改善:如果座骑遭受的是豁免成功就只受一半伤害的攻击种类,豁免成功后将不受任何伤害。这是特殊的能力。 法术共享:当座骑在圣武士5英尺的范围内,圣武士在自己对自己施放的法术时,可以选择该法术同时也对他的座骑发挥作用。但即使这是一个长效法术,当座骑离开圣武士5英尺外时,该法术也将停止对座骑发挥作用。即使该类座骑是一种不受法术影响的魔法生物,圣武士依旧可以用这个方法对他的座骑施加法术影响。 心灵感应:圣武士不能通过他的座骑的眼睛去看,但是他可以和他的座骑产生心灵感应。这种感应的最大距离是一英里。但即使是高智力的座骑,它看世界的方式也与人类不同,因此误解总是存在的。这种心灵感应能力和法师及法师的使徒之间的感应是相同的(见使徒,第51页),是一种超自然的能力。 豁免共享:座骑可以使用两者之间较高的豁免值来进行检定。 命令:座骑的命令能力是一种类似于法术的能力,通过指令它能指令其他普通座骑(如驴,骡子和马等等比它生命骰数低的生物),每天座骑可以使用2次/级的这种能力,作为抵抗,对方必需通过Dc21的难度才能自由地指挥他的普通座骑。 法术抗力:座骑的法术抗力等于圣骑士的等级+5。为了对座骑产生作用,施法者必须通过施法判定(1d20+施法者等级不小于座骑的法术抗力) 德鲁伊 德鲁伊简介 Dryad一词原出自druids,即德鲁依。Dryad在罗马、希腊神话中意指森林女神,传说每一棵橡树都居住着精灵,而这些树精通过dryads向人类传达神谕,因此呢后世的文学著作中Dryad通常以树精的形象出现。 德鲁依(Druid)这个单词的原意是“熟悉橡胶树的人”,在历史上,他是凯尔特民族的神职人员,主要特点是在森林里居住,擅长运用草药进行医疗,橡果是他们崇拜的圣物。而凯尔特人是一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散居在高卢、不列颠、爱尔兰、欧洲、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蛮族。德鲁依教士精通占卜,对祭祀之礼一丝不苟,也长于历法、医药、天文和文学……同时,他们也是执法者、吟游诗人、探险家的代名词。男女皆可为德鲁依教士,在族内担当祭司、法师或预言者,同样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有史学家将德鲁依教士与印度的婆罗门(Brahmins)、波斯祅僧(magi)、埃及祭师(Priests)和巫医(Shamans)相等同。 德鲁伊的历史起源 欧洲人一般认为德鲁伊教徒是自然和中立的拥护者,是将整个荒原都当作是自己家园的隐士,他们使自己的特殊力量保护大自然并且让整个世界获得平衡。在现代奇幻文学中,德鲁伊教徒是自然的崇拜者和维护者们,为了保护自然界可以与任何势力战斗。德鲁伊的英文原名是“Druid”,这个词的前半部“druis”在希腊文中是橡树的意思,而后半部与印欧语系的词尾“-wid”相似,意为去了解。而德鲁伊教又以橡果为圣果,所以德鲁依名字的古意是熟悉橡树之人。著名的亚瑟王时期的“梅林”,传说是一位有着超凡法力的巫师,其实她应该是一个有着相当修行的德鲁依教徒。 德鲁伊宗教崇拜自然,并且将橡树作为至高之神的象征膜拜,因此他们认为寄生在橡树之上的槲寄生(mistletoe)是一种万灵丹药(panacea),具有神圣的功力和最好的疗效,当然也需要通过特别严肃的仪式来采集。只有在满月和新月的日子,或者每月的第六个夜晚,才能举行这种仪式,此时要由德鲁伊祭司中最高级的大德鲁伊(arch-Druid)身披白袍、佩戴黄金首饰,手持黄金镰刀上树割取。 德鲁伊教的复兴 公元1717年,自称德鲁伊大祭司的威廉·史度克里和约翰·托兰重建了德鲁伊教,而后的亨利·荷力恢复了其古代教条,使其成为一类似共济会的慈善团体。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德鲁伊教会却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成立的。到了1963年,北美革新德鲁伊教会成立,而教会的成立却只是因为当时明尼苏达州的一群大学生反对学校强逼学生参加宗教服务,进而成立的组织。后来该组织发展成为提倡自由宗教信仰的德鲁伊教会,并发展至今。 据传说,德鲁伊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秘的,而且只依照惯例口头传授。所以很多历史学家经过历代研究和探索,对德鲁伊教依然所知甚少,绝大多数有关德鲁伊教的资料还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只能从祭坛和庙宇的遗址中寻找一些例如图画等的线索。在史书上最早有关德鲁伊教会的记载主要见于恺撒的《高卢战纪》及史学家塔西坨的《罗马史》,大多是描述德鲁伊教的野蛮和恐怖。但这些记述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它们大多出自德鲁伊教的敌对势力之手,很可能是为自己的入侵而寻找的借口。其实在大多树情况下,德鲁依伊士是公认的古代智者,有着很高的道德修养,并精通自然之道。 为什么没有德鲁伊教自己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呢?公元一实际,罗马人进攻了信奉德鲁依教的凯尔特人。胜利者血洗了德鲁依教,将教士们的尸体丢在神圣的森林。这场大屠杀让德鲁伊教一蹶不振,以后的德鲁依教只出现在民谣和诗歌中。现代各类奇幻文学和各种游戏中的德鲁伊教徒大都取材于公元一世纪以前的传说,并逐渐演变成一个拥有拥有自然力量的神秘组织。 公元前时代德鲁依教徒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的,他们崇拜自然、精通占卜、治病救人。在英国原野上矗立的巨大神秘的建筑——巨石阵据说就是德鲁依教徒祭祀太阳神留下的遗迹。德鲁依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秘的,而且只依惯例口头传授。所以,虽然经过历代研究和探索,依然所知甚少。多数有关他们的资料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只能从森林、神坛、庙宇的遗迹中偶然寻得一些如图画、记号等的微小线索而已。在史书上最早有关于德鲁依教团的记载主要是见于朱理亚.凯撒和古罗马最伟大的史学家塔西佗斯的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多是描述德鲁依教的野蛮和恐怖!凯撒远征高卢时曾向元老院报告说:“德鲁依教教士在当地有仲裁和主祭等重要地位和权力,而且该教教士精通物理、化学;在树林中居住,用金镰刀砍伐神圣的橡树果,甚至用活人献祭!”但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德鲁依教士是公认的古代智能的守护者,有着崇高的道德修养,并对自然科学和神学有很深的造诣。 后来,随着罗马帝国对凯尔特人征服战争的展开到罗马帝国的一统天下,德鲁依教徒们被冲进神秘森林的罗马士兵成批成批的屠杀。德鲁依教从此蛰伏起来,于是,从那时起到如今,德鲁依渐渐不再像是一个宗教忽然历史名词,而变成了一个神话里的角色了。 虽然在凯尔特人战败后,德鲁伊教被罗马人血洗,教士的遗体丢弃在德鲁伊神圣的森林里,从此以后几个世纪里他们的威信下降到普通巫师的地位,从前的辉煌一去不返,只有独自呤诵悲哀挽歌。如今,我们可以在一些有趣的复古运动中看到他们的仿效体,但真正影响我们的,仍是游戏中那呼风唤雨的施法者。 欧美游戏中的德鲁伊 在《龙枪编年史》中德鲁伊教徒是在森林之中,以草药救人的群体。《冰风谷》中库达哈的德鲁伊教徒阿伦多很显然那是一个粗壮的有知识的人,一点都没有荒原上的蛮族的影子。《柏德之门2》里有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三位被困的森林女神逃出地牢,只要你成功达成,就能解救她们和她们的橡树。而龙与地下城(DD)第三版规则是这样定义的,“德鲁伊(Druid)可以操控愤怒的暴风,初升朝阳的温和力量,灵巧的狐狸,巨力的猛熊等事物。但德鲁伊不象都市人那样夸饰不实,自以为是大自然的主人,相反的,他们通过融入大自然得到自然的力量。胆敢侵入德鲁伊圣地并惹恼他们的话,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件事。”所以不少aDD游戏中出现的德鲁伊教徒这类角色便是对一切事物都持完全中立的态度。目的旨在各种对立的阵营之间维持力量的平衡。最可怜的就是在《魔法门》系列中德鲁伊教愣是变成了邪教:羊鸣教。(这个不提也罢……><#) 而真正赋予了德鲁伊生命的便是暴雪了!一般欧洲人认为德鲁伊教徒是自然和中立的拥护者,是将整个荒原都当作是自己家园的隐士,他们使自己的特殊力量保护大自然并且让整个世界获得平衡。这一点就充分的表现在《暗黑破坏神II》中:游戏中描述德鲁伊德教徒是居住在北方森林里的亲近自然的法师集团,他们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元素魔法,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与自然融合以获取独特的魔法能力,这种魔法能够使他们得到控制火,大地和风的神奇能力。德鲁伊教徒新芬的魔力使他们可以召唤许许多多的植物和野兽帮助自己作战,比如乌鸦、老鹰、野狼、藤蔓甚至是游荡在荒野中的幽灵;他们自己也可以变形成疯狼或者巨熊之类的野蛮动物,从而获得野性的力量,与敌人作战。德鲁伊教徒的技能分为三大类:元素魔法,变身技能和召唤能力。 他们是 1.魔兽世界中德鲁伊介绍 魔兽历史中的德鲁伊: 随着时间的流逝,塞纳留斯长成了和他父亲一样伟岸的生物。他成为了星辰和森林的兄弟,这个伟大的猎手徘徊在世界的远端,吟唱着黎明的和谐歌声。所有的生物都在他的优雅和美丽面前弯腰--没有什么能比月亮和白色雄鹿的儿子更加完美。渐渐的,塞纳留斯成了舒哈鲁的朋友,与他们讨论如何改造世界。大地的孩子们把他当作自己的兄弟,并且发誓要帮助他看护生命的田野以及大地母亲所热爱的一切。塞纳留斯告诉大地的孩子如何与树林进行沟通。舒哈鲁成了德鲁伊,他们使用各种魔法来呵护这片土地的健康塞纳留斯和数代舒哈鲁一起狩猎,共同保护这片土地免受潜伏在地下的邪恶力量的伤害。随着黎明薄雾的消散以及岁月的流逝,半身塞纳留斯自行进入了世界的田野中。舒哈鲁对于他的离去感到无比悲伤,并忘却了他教给他们的德鲁伊之道。一代又一代,他们渐渐地忘却了如何与树木以及这块土地上的生灵进行交流。地底深处的黑暗耳语再次出现在他们的耳边。 虽然大地的孩子对于邪恶的密语不再听从,但是一个邪恶的诅咒降落在他们游荡的部族头上。在黑色土地的西边有一群凶恶的生物——半人马。残忍而野蛮的半人马如瘟疫一般蜂拥而至,虽然舒哈鲁在大地母亲的祝福下勇敢地战斗,但是他们无法打败半人马。 舒哈鲁被迫离开自己祖居的地方,从此之后不得不像游牧民族一样流浪在无边的平原上。这种情况一直在继续下去——破碎的舒哈鲁族部希望他们能在大地母亲的指引下,找到一处新的家园。 在魔兽历史上最著名的德鲁伊无疑是玛法里奥·怒风。 可用种族:暗夜精灵|牛头人 德鲁伊是世界的守护者。在经历了世代的沉睡之后,他们因为最近燃烧军团的入侵而苏醒。在阿克蒙德被击败后,德鲁伊们仍然留在这个世界上参与重建破碎的家园。燃烧军团的攻击给自然秩序留下了巨大的创伤,而德鲁伊们正设法治愈它。 德鲁伊们在魔兽世界里是施法者中的瑞士军刀。他们拥有填补队伍中需要的任何角色的适用性。强力的治疗者和辅助者,除此之外德鲁伊还拥有变形能力允许他们变成熊(战士),猫(盗贼),海狮(游泳)和豹(快速移动)的形态。 变形 精通于变成自己身边各种生命的形态,德鲁伊是一个万能的角色,能够通过变成各种形态来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反应。改变形态之后,德鲁伊将失去施法的能力。然而这些形态本身是如此的强力因而可以不需要施法的能力,并且为了战斗存在的形态也有它们自身的技能。skills. 施法 德鲁伊施展的法术大多数是治疗和伤害类型的。德鲁伊可以在任何队伍中充当治疗者的角色,但是由于其“万金油”的类型设计,他将不会拥有牧师可用的一些更加强力的治疗术。然而,这个目的是为了使得德鲁伊拥有大体等同于牧师的原始治疗能力,只是少了许多通用性。这种设定使得德鲁伊和牧师对于任何队伍来说都是合适的治疗者。 当他德鲁伊认为需要击退和打败对手时,他还可以使用一些的攻击性的法术。诸如树根缠绕(魔兽争霸III的玩家知道这个法术是阻止敌人移动的定身型法术)和月火(直接伤害法术)之类的法术已经列入德鲁伊的攻击法术列表。 2.魔兽争霸中德鲁伊介绍 魔兽争霸中的德鲁伊分为利爪德鲁伊(Druidoftheclaw)和猛禽德鲁伊(DruidoftheTalon). 这些古老的德鲁依崇拜熊的图腾并且可以使用他的图腾的力量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可以变形为巨大凶猛的熊,从而拥有惊人的力量和耐力。他们强大的魔法力量可以在战斗中提高盟军的战斗力和勇气。 简介 利爪德鲁伊是一个强力单位。在熊形态时,它是一个高级近战单位,和骑士,憎恶,牛头人一样在冲锋陷阵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普通形态时,它是一个魔法兵种,其地位类似于牧师,女巫或者萨满祭司。不管怎么说,利爪德鲁依的两种形态对于暗夜精灵的部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你完成岁月之树的升级后,你就可以建造智慧之树,并训练一些树妖和利爪德鲁依。让利爪德鲁依混杂在你的部队中使用吼叫。吼叫可以给你的部队增加25%的攻击力(树妖是魔法免疫不会获得额外攻击力)。 猛禽德鲁伊(DruidoftheTalon)行踪隐秘,崇拜乌鸦的图腾,他们在暗夜精灵社会中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情报和研究。猛禽德鲁依拥有变身成乌鸦的能力.可以在战场上进行侦察和传递情报。他们可以召唤风的力量同卡利姆多的敌人作战。 猛禽德鲁依在战场上很少见,不过他们可以在几个特殊的地方发挥优势。暗夜精灵的部队不善于对付那些拥有重型护甲的单位,而猛禽德鲁依可以利用精灵之火来削弱他们的防御力,让暗夜精灵的部队更加有效的对抗他们。猛禽德鲁依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利用他们的飓风技能。飓风可以让一个地面单位丧失能力20秒。猛禽德鲁依还可以用他们的风暴乌鸦形态来侦察地图,或者攻击敌人的空中单位.在进行升级后,风暴乌鸦也可以施放精灵之火。 3.暗黑破坏神2中的德鲁伊介绍 德鲁伊教徒居住在Scosglen北部的森林中,研习着东部魔法师部族的神秘法术。作为本族部落的坚强守卫者,他们独自居住在表面布满藤蔓的石头城堡中,由于常年与自然为伴,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控制生物和大自然的力量。此外,他们最值得称道的便是变身为动物的能力了。正因为如此,部落的人民知道自己每时每刻都将处于他们无形的保护之下。他们不同于你以前认识中的德鲁伊,“自然的复仇者”,也许可以这样称呼他们。 简介 德鲁伊教徒居住在Scosglen北部的森林中,研习着东部魔法师部族的神秘法术。作为本族部落的坚强守卫者,他们独自居住在表面布满藤蔓的石头城堡中,由于常年与自然为伴,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控制生物和大自然的力量。此外,他们最值得称道的便是变身为动物的能力了。正因为如此,部落的人民知道自己每时每刻都将处于他们无形的保护之下。他们不同于你以前认识中的德鲁伊,“自然的复仇者”,也许可以这样称呼他们。 ———————————————— 4.dota中德鲁伊英雄介绍(HeroIntroduction): 在那次剧烈的冲突中,Syllabear是他的部族中仅存的一个。当感觉到居住的地方面临着毁灭的时候,他的族人们将他们的孩子变成一头熊,并放至山林。Syllabear渐渐成长,并且变得和森林里那些栖息在他家的熊一样强壮,凶猛。他能通过德鲁依的力量进入一个狂热的状态,甚至能呼唤强大的熊伙伴来援助他。被先知Furion唤醒他的精灵血统后,Syllabear重新变回精灵形态,并将他的野性灵魂带到战场中去。 龙与地下城中的德鲁伊 德鲁伊是大自然的守护者。他们施放神术的方式和牧师十分相似,但他们的法术来源于自然的力量而非诸神。这些法术取向于自然和动物。除了法术以外,随着经验的增长,德鲁伊得到一系列不断增加的魔法力量,包括变形为动物的能力。德鲁伊可以使用的武器和护甲受到传统誓言而不仅仅是训练的限制。一个德鲁伊可以学会使用双手剑,但使用它会违犯德鲁伊的誓言并且抑制她的德鲁伊力量。德鲁伊避免携带大量加工过的金属,因为它们会妨碍德鲁伊努力体现的纯粹、原始的自然本性。 阵营:中立善良、守序中立、绝对中立、无序中立或者中立邪恶 生命骰:1d8 职业特征 第一级技能点数:(4+智力修正值)×4 每升一级得到技能点数:4+智力修正值 武器熟练:木棒、匕首、飞镖、半矛、长矛、长棍、细弯刀、手镰、短矛和投石带。 装甲熟练:他们可以熟练使用轻型和中型护甲,但被禁止穿着金属护甲(因此,他们只穿着絮甲、皮甲和革甲)。他们能熟练使用盾牌,但必须只使用木盾。 法术:德鲁伊施放神术;每个德鲁伊每天都必须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记忆法术。 动物同伴:1级德鲁伊开始游戏时可以拥有一个动物同伴。包括:獾,狼,棕熊,恐猪,鹰,豹,巨蛛,恐狼。 自然知识:德鲁伊可以绝对精确地识别植物和动物(它们的物种和特点)。 穿林:从第2级开始,德鲁伊能以平常速度穿越自然荆棘、石楠、繁茂植被和类似地区,而不会受到伤害或其它损害。所以他对油腻术、蛛网术以及缠绕术免疫。 无踪步:从第3级开始,德鲁伊在自然环境中不会留下踪迹,且不能被追踪。 抵御自然诱惑:第四级时德鲁伊对恐惧效果的豁免+2。 自然变身:第5级时,德鲁伊得到一种类法术能力,可以每天一次自我变形为一个小型或中型的动物并且变回原型;德鲁伊在第6、第7、第10、第14和第18级时各得到一次额外的此能力每日使用次数。 生物毒素免疫:从第9级开始,德鲁伊对所有有机毒物免疫,其中包括怪物毒,但不包括矿物毒或毒气。 元素变身:从第16级开始,德鲁伊得到一种超自然能力,可以变身为元素,每天一次,持续时间为1小时,lv17时每天两次,lv19时每天三次。变身后为16级或20级的元素生物。 传奇德鲁伊 自然是由强大而原始的力量控制着的,而传奇德鲁伊则具有驾驭这种力量的能力。传奇德鲁伊是自然界力量的象征,而自然界的平衡要求他负责地使用它的强大力量。 生命骰:D8 升级获得的技能点数:4+智力调整值 奖励专长:传奇德鲁伊在20级以后每提升4个等级可获得一个奖励专长 奖励专长:自动法术瞬发,自动法术默发,自动法术定发,龙之形态,能量抵抗,传奇法术专注,传奇法术穿透,提升感知,精通战斗施法 进阶职业提示 对发展德鲁伊的能力而言,效果最好的进阶职业是变形者。另外还有复仇者和图腾德鲁伊 主脑 主脑(elderBrain) 龙与地下城中夺心魔社会的控制核心。 基本数据 大型异怪 HD:26D8+367(484HP) 先攻+5 速度:10英尺,飞行30英尺(良好机动性),游泳30英尺 ac30(-1体形,+1敏捷,+20天生),接触10,措手不及29 基本攻击加值/擒抱:+19/+24 攻击:触手+20肉搏(1D6+1榨取) 全攻击:4X触手+20肉搏(1D6+1榨取) 触及/面宽:10英尺/10英尺 特殊攻击: 榨取,改善擒抱,心灵异能,法术 特殊能力: 盲感240英尺,生长脑芽(制造脑魔像用),伤害缩减25/精金,再生10,寒冷/火焰抗性10,魔法抗性34,心灵洞悉(见下) 属性:力量13,敏捷13,体质38,智力28,感知25,魅力26 技能:哄骗+37,集中+43,外交+41,伪装+8(+10表演),威吓+41,知识(奥术)+38,知识(历史)+38,知识(位面)+38,聆听+38,侦测动机+38,施法+42,侦察+36,求生+7(在其他位面+9) 专长:警戒,坚韧,改善先攻,钢铁意志,闪电反射,快速类法术能力(魅惑怪物),快速类法术能力(广域暗示),健壮,武器专精(触手) 群体资料 出现地域: 地下 组织:独行 cR:25 财富:标准 阵营:总是守序邪恶 进化:27—38HD(大型),39—56(超大) 主脑是夺心魔生命过程的最终阶段,一个有着神一般智慧的邪恶存在。主脑作为所有夺心魔城市的核心,负责引导族群去设法实现灵吸怪霸权的暗黑之梦。 一个主脑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漂浮在夺心魔城市心脏,一个被严密保护的洞穴中幽深的咸水池(脑池)里。那明亮的精神能量是那些在肉体死亡后的夺心魔个体将大脑融为主脑一部分很久以后仍继续运转而形成的力量所带来的副作用。 主脑可以与350英尺内任何有语言的生物通过心灵感应交谈(见以下心灵洞悉部分) 战斗: 主脑能在用触手进行肉搏攻击的同一轮中迅速施展类法术能力。如果可能的话,在对付大量敌人时它会首先使用心灵爆破。 榨取(eX): 当自己的回合开始时,如果主脑的触手能触及敌人并顺利通过一个擒抱鉴定则将自动吸食对方的大脑,立即杀死该生物。该能力对构装体、元素生物、泥状生物、植物与不死生物无效。榨取对于像双头巨人、多头蛇这样的多头动物不算即死攻击。 改善擒抱(eX): 要使用该能力,主脑必须用触手命中一个从小型到巨大体型的生物,如果捉住,将把触手刺入对方头部并在下一轮开始榨取。对方可以通过一次顺利的擒抱坚定或脱身技术鉴定,但主脑由于其触手强力的紧箍而获得+2环境奖励,并且对方也将在挣脱触手时受到1D6点伤害。 心灵爆破(SP): 该心灵攻击为60英尺长的锥形攻击面,在此范围内的任何人都要通过一个Dc31的意志豁免鉴定,否则将震慑3D4轮。主脑每1D4轮就能使用一次心灵爆破,其Dc由其魅力决定。该能力相当于4级心灵异能。 心灵异能(SP): 随意使用:星界投射,魅惑怪物(Dc22),侦测思想(Dc20),支配怪物(Dc27),广域暗示(Dc24),位面传送,施法者或显能者等级20,豁免Dc18+法术等级,取决于魅力。 施法:主脑能像20级术士那样施法。 典型术士法术位:(6/8/8/8/8/7/7/7/7/6) 0级:酸液飞溅,眩晕术,侦测魔法,侦测灵能,闪光术,法师之手,寒霜射线,阅读魔法,疲劳之触 1级:理解语言,隐身术,衰弱射线,护盾术,真实打击 2级:物品定位,朦胧术,抵抗能量伤害,炽热射线,愚钝之触 3级:鹰眼/锐耳术,驱散魔法,位移术,无法侦测 4级:侦测占卜,次元锚,艾瓦德的黑色触手,占卜 5级:驱逐术,传讯术,遥控术,传送术 6级:解析术,连环闪电,强力驱散魔法, 7级:疫病术,七级召唤怪物,洞察术 8级:精确定位,迷宫术,屏护术 9级:能量吸取,莫多肯的强力驱散术,棱光结界 如果你要在战役中使用心灵异能手册,那么可以用适当的20级心灵术士(传心者,心灵附魔系)代替。 盲感(eX): 虽然主脑没有视觉器官,但它能通过心灵力量“看见”240英尺内的物体和生物。 制造脑芽: 每天一次,主脑可以将自己躯体的一部分进行出芽生殖,和大量融合与硬化的脑组织组装成一个类似魔像的生物。除了它的外观和制作方法,脑魔像的特性和能力类似肉躯魔像(见怪物手册)。一个主脑无法同时控制超过3个脑魔像。 再生(eX): 主脑能把音波与强酸伤害转化为普通伤害。 心灵洞悉(SU): 主脑能够在350英尺范围内所有没有被诸如意识空白之类的保护性法术所保护的生物的思想,并且不受岩石阻挡。该能力作用范围内,主脑能与任何有语言的生物进行心灵沟通。 主脑的社会: 主脑是其所在的灵吸怪群落的物质与精神核心,它是心灵力量专家与储存这个群落中技术与历史的活仓库,以及顾问(或者更常见的,是这个群落的领导者)。 任何一个灵吸怪都有权利和义务在它自然生命接近终点的时候与主脑融为一体。尽管大多数灵吸怪希望其他的方式。它们的牺牲是彻底的——它们的自我互相融合,它们的灰质仅仅被用于主脑的更新。 在它的脑池里,一个主脑捕食着数以千计共享它的家的灵吸怪蝌蚪,只有被确认足够强壮能被用以创造真正灵吸怪的蝌蚪才能得以幸存。 神圣复仇者 神圣复仇者 神圣复仇者,龙与地下城里的著名武器之一。 数据资料 伤害:1D8+5 攻击加值:+5 增强加值:+5 伤害类型:挥砍 特殊能力: 神圣:对邪恶生物造成额外2D6点伤害 抗力:+15法术抗力 法术能力:能够随意施展法术解除魔法 重量:5磅 专长需求:军用武器,大型剑 类型:单手 无法使用的职业:吟游诗人、野蛮人、牧师、德鲁伊、战士、武僧、巡林客、游荡者、术士、法师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游戏、龙与地下城 贡献者: a21321151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0条): 对本词条发表评论: 最多不超过1000字 返回页首 精灵 精灵解释 ①鬼怪。 ②〈方〉机警聪明;机灵:这孩子真~,一说就明白了。 精灵传说 精灵族的起源在北欧神话中是这样的:大神奥丁杀死巨人伊米尔之后,精灵从巨人尸体上诞生,并吸收巨人的精华,成为有灵性的生物,其中尸体向光一面诞生的是精灵或称光明精灵,背光一面诞生的则是黑暗精灵。光明精灵们通体发亮,光明耀眼,长得非常美丽。他们通常性情温良,开朗热情,能和树木花草、游鱼飞鸟彼此沟通,因此众神就把他们作为神的朋友。而根据冰岛的传说,他们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有一天,夏娃在河边给孩子冲洗,神向她走来,她把未洗过的孩子隐藏起来。神问到是否所有孩子都在眼前,夏娃默许。神听了很气愤:“隐藏的孩子也必在人前被隐藏起来,不能再活在人类当中。”于是那些孩子便被变成了精灵。 在很多地方,人们认为精灵是堕落了的天使;或是一些异教徒死后,其善行不足以让他升上天堂,但其罪孽却也未满盈而无法在地狱安身,于是便定居在两者之间的中央王国,成为精灵。 精灵特点 在各种传说之中,精灵族的特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长寿(有时甚至被认为是长生不老),高贵,优雅,聪明,美丽,和大自然几乎融为一体,擅长使用魔法和弓箭,居住在森林中,组成比较松散的王国,彼此之间平等友好。精灵通常是无序善良的,他们敌视邪恶种族,而和善良种族都能友好相处(对粗鲁邋遢的矮人也许稍有不满)。 在“龙与地下城”系列游戏中,尤其是电脑游戏中,扮演精灵族更是往往成为玩家们的首选,以黑暗精灵游侠崔斯特为主角的长篇小说《黑暗精灵三部曲》、《冰风谷三部曲》更是让玩家们对“龙与地下城”的地下种族-卓尔黑暗精灵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现代精灵的典型形象是高高瘦瘦,穿着纯色的长袍,冷静而不苟言笑的法师,往往都已经有好几百岁的年纪;年轻美丽的精灵形象多是穿梭于林间的弓箭手,他们是天生的战士和射手,为保护大自然而同邪恶作战。相信是由托尔金在《魔戒》中塑造的。 精灵种类 eLF(精灵) 在众多奇幻作品及RPG游戏中出现的elf和人类很象,有着尖尖的耳朵,是美丽长寿的种族。一般以森林为家(暗精灵是住在地下),喜爱自然,情感细腻,声音旋律优美,是天生的诗人和舞蹈家;在昏暗的条件下视野也是人的两倍,因此掌握了高超的箭术;学识广博,对魔法有很高的天赋。精灵一般能活到700岁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总是不慌不忙的原因。精灵总是乐于在一些人类不能理解的事情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聆听潺潺的流水,林中鸟鸣风吹……对精灵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慢慢发现美好的地方,并充分享受它。他们也很难和生命短促的种族建立深厚的友谊,眼看朋友的故去,而自己还有无尽的生命要度过,实在是件痛苦的事。 Lightelf(光之精灵) 比人类矮小而苗条,耳朵较长,爱憎分明,情感细腻,说话的旋律很美,大多居住在森林或洞穴之中,喜爱自然美,喜欢跳舞、嬉闹。他们的幽默如同他们的歌和诗一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擅长的武器为弓箭和长剑。在“被遗忘的国度”中共有五种精灵:金精灵、月精灵、野精灵、海精灵和德洛尔。在《龙枪》中有奎灵那斯提精灵、西瓦那斯提精灵、卡贡那斯提精灵、达根那斯提精灵、达根那斯提精灵等 Darkelf(黑暗之精灵或者叫Drow卓尔) 黑精灵,居住在地底洞穴或森林深处的神秘种族,信仰着某种以蜘蛛图腾为标记的邪神,并获得暗黑力量的保护。身高约160公分,体重在50公斤左右,有着黑色或深紫色的皮肤和银白色的头发,对魔法有相当强的抗力,也不怕毒素的侵袭,但是对火焰和寒冷的抵抗力很差。 Halfelf(半精灵) 半精灵是人类和精灵的混血儿。他们比其他精灵稍高一点、强壮一些。半精灵和其他精灵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会长出胡子,这使得精灵能轻易地辨认出他们的人类血统。精灵非常排斥半精灵,根本不认为他们属于精灵;人类虽然因他们漂亮的外貌而较能容纳他们,但也很排斥他们那属于精灵一半的血统。 另外还有Highelf(高等精灵),这是从神话时代便存活下来的精灵及其近亲。 有名的精灵如《龙枪》中的罗拉娜,阿尔瀚娜。星光,半精灵坦尼斯;《罗德岛》系列中的蒂多莉特,黑精灵碧罗蒂丝;“被遗忘国度”系列中的黑暗精灵崔斯特等。 其他也被称作精灵的“精灵”: Goblin(戈柏林) 红帽子(见Redcap)等邪恶的小精灵的总称,体型不大,喜欢恶作剧,制造灾祸,通常居住在黑暗的地方。相传它们的微笑会令血液凝固,大笑则使果实从树上纷纷坠落,就连女巫也容不下他进家门,她倒不怕戈柏林,只是看到他就觉得碍眼。 戈柏林经由比利牛斯山的裂缝进入法国,抢滩成功后便很快蔓延至整个欧洲,并潜上维京人的龙船,偷渡进入英国。英国德鲁依教徒称他们为“罗宾戈柏林”,后来简称为“戈柏林”。 一般的戈柏林不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只是搞一些令人生气或难受的恶作剧,如制造噩梦从沉睡者耳朵里灌进等,以作弄人为乐。戈柏林有设计天分,但也只限于以蛇,龙或是巴西利克斯(似蛇的妖怪)为蓝本溜嘴和绘画。他们能于苍蝇,胡蜂,蚊子及大黄蜂沟通,最喜欢的夏日消遣就是驱动这些昆虫攻击人类,马匹,然后在一边看好戏。他们喜欢骚扰家马或野马,看到马儿顿足,或在沙中磨蹭时,你就能确定他们身上一定有这些不速之客。 戈柏林没有固定住所,他们总是进驻岩石裂缝,树根表面,但他们定不下来,用不了多久就再度搬家。 其他邪恶的精灵都被描述为“它们是丑陋之极的坏精灵,头戴圆帽,脚穿尖鞋,而且还拖着一条毛茸茸的长尾巴,整个样子就是一个极度可怕的小恶魔。 Redcap(红帽子) 是邪恶凶残的Goblin,住在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的废弃城堡或撩望塔当中,他不时变换住所,以免引起其他人注意。 矮小而结实,容貌似老人,有着长长的白须和一双恶狠狠的红眼睛,双手是锋利的鹰爪,没有手掌,头上戴着一顶红帽子,脚上穿着一双铁靴,奔跑速度很快。 红帽子会猎取人类鲜血,将红帽浸入血泊中,维持其色泽的鲜艳,再强悍的人也敌不过红帽子,唯一的躲避方法就是念段圣经中的经文,这样他自己就会消失无踪。 Imp(英普,魔精) 来源于英国传说,英语里有“顽童“的意思。对于它的长相有很多种描述,而且都不相同。它们居于英格兰的沼泽地区,在陆地上她它会骑着一匹和它同等丑陋的马,四处奔跑。 一般是体型很小的魔鬼,大约只有人的1/2到1/4高,有翼,擅长偷袭,Imp口中吐出的气息会使植物枯死,动物生病。很多时候为邪恶魔物或魔法师的信差和监视器。为一般魔法阵呼叫出的小恶魔,只会初级咒文及幻术。 在《暗黑破坏神2》中有一种叫做Demomimp的怪物,个头矮小,山羊腿,尾巴短而弯曲,体毛不多,穿一件深色背心,头发为白色或浅灰色,密密地从头部两侧下垂,远看酷似木偶。 在民间传说中善良的小精灵跟人不相往来,所以人们看到的都是邪恶的小精灵,但是实际上很多小精灵只是喜欢捉弄人,搞搞恶作剧罢了。 其他的恶作剧小精灵: Hobgoblin(淘气鬼) Hobgoblin与Goblin正好相反,它是指那些友善的小精灵,如上面介绍的Brownies和Bogles。这些小精灵大多独居,善良而友好,有时也会弄些恶作剧出来。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描写的那个恶作剧的小精灵迫克(见Puck)就是一个典型的Hobgoblin。下面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仙人与迫克的对话,大家可以从中看到淘气鬼的性格: “小仙要是我没有把你认错,你大概便是名叫罗宾好人儿的狡狯的、淘气的精灵了。你就是惯爱吓唬乡村的女郎,在人家的牛乳上撮去了乳脂,使那气喘吁吁的主妇整天也搅不出奶油来;有时你暗中替人家磨谷,有时弄坏了酒使它不能发酵;夜里走路的人,你把他们引入了迷路,自己却躲在一旁窃笑;谁叫你‘大仙’或是‘好迫克’的,你就给他幸运,帮他作工:那就是你吗? 迫克:“仙人,你说得正是;我就是那个快活的夜游者。我在奥布朗跟前想出种种笑话来逗他发笑,看见一头肥胖精壮的马儿,我就学着雌马的嘶声把它迷昏了头;有时我化作一颗焙熟的野苹果,躲在老太婆的酒碗里,等她举起碗想喝的时候,我就拍的弹到她嘴唇上,把一碗麦酒都倒在她那皱瘪的喉皮上;有时我化作三脚的凳子,满肚皮人情世故的婶婶刚要坐下来一本正经讲她的故事,我便从她的屁股底下滑走,把她翻了一个大元宝,一头喊‘好家伙!’一头咳呛个不住,于是周围的人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他们越想越好笑,鼻涕眼泪都笑了出来,发誓说从来不曾逢到过比这更有趣的事。” Pixie(皮克希) 出现在英国西南部的萨默塞特、代翁和康沃尔等几个郡的传说中的爱恶作剧的小精灵,亦作“Pixy”。从何而来以无从考证,有人认为他们和腓尼基人一起来到英格兰,往外乔迁到东方的戴闻和山姆塞。也有人说皮克西是英格兰最早的居民,罗马统治时代,Faerie跟着来到英格兰,皮克西先是欢迎,后来担心家园不保起兵反抗,直到Faerie退出这三个郡才罢休。 这些小精灵比人的手掌大不了多少(不过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大小),人形,红发绿眼,上翘的鼻子,嘴角上总是挂着一副淘气的笑容,不分男女一律穿着紧身的绿衣。(在英格兰茂密的草原中,这身装束是最好的掩护。)红发绿眼的成熟男性通常都皮克西所变。 他们是最喜欢的恶作剧是使人迷路,不过你只要把外套反过来穿就可以躲过它们的捣乱。有时候,皮克希把人迷到无法恢复神智,在乡间晃来晃去,口中念着一些没人懂的语言,这种情况就叫“皮克希附身”。当地人为了取悦这些小精灵,通常会在晚上留一桶水在门口,给皮克希用于冲洗它们的婴儿,或者留些牛奶给小匹克希喝,或者把壁炉打扫干净,给它们一个跳舞的地方。 Puck(迫克) 类似Pixie的小精灵,身上一样是绿色紧身衣。居住在英格兰南部几个郡的乡村里,与Pixie不同的是,它们与另一群精灵小魔女(见Faerie)的关系很好,当Faerie在午夜翩翩起舞时,他们常常用柳笛在一旁伴奏。 在某些方面迫克和牧神潘很象,他们照顾的对象遍及森林原野所有的动植物,不同于潘的是,他对羊和其他家畜没有什么兴趣,他只爱森林中的松鼠,兔子,狐狸和其他的野生动物。 它们也喜欢跟人类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对于那些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则更是会尽情地捉弄他们,据说它们喜欢跟随风笛的节奏翩翩起舞。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也有一个迫克(又名好人儿罗宾),不过那个迫克实际上是个淘气鬼(见Hobgoblin)。 Gremlin(戈兰林) 熟悉各种工具和机械的淘气小精灵,与地精和Goblin是远亲。他们和地精一样,早期都是裨益人类的精灵。他们可以使工具更快速更精良,还能提升工匠的技术启迪工匠的发明。 人类若早发现戈兰林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历史或许就会改观。可惜大部分工程师都不知道戈兰林所花费的心血,独占各种发明的功劳,连一丝丝的荣耀都不留给他们。因此戈兰林改变了对人类的观感。现在,他们不仅不帮忙,还用他们在工具和机械方面的知识来刁难人类,让人们制造各种工具和机械都难逃“戈兰林效应”的肆虐。 说到“戈兰林效应”,举例就是钉钉子时,锤子突然改变方向,向大拇指敲上一记;锯木板时,碰到棘手的硬结;粉天花板时,油漆总是沿着手臂一路下滑……。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戈兰林,随着缝纫机之类的家庭机器搬进来,一代一代地住了来。家居生活的小差错洗澡水一会冷一会热,快上班时汽车暴胎都是他们的把戏。二战时也相传戈兰林会破坏飞机的发动机。 Leprechaun(鞋精灵、矮妖) 爱尔兰传说中会做鞋的小精灵,他们通常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衣服外系着一条皮围裙,脚穿银色扣鞋,头戴红色帽子,尖尖的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这些鞋精灵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做鞋,但每次只做一只,从来不做完一双。他们同Brownie一样喜欢捉弄人类,反应很灵敏,可以很快地躲开人们的视线,如果你非常幸运能够抓到他的话,他就会把秘密财宝的藏匿处告诉你,在他们带你去挖宝的路上,你一定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否则稍一挪开他们就会消失无踪。另一种说法是它们将金子藏在洞里,以彩虹标明藏金的地方,哪是彩虹的尽头,哪就有金子!传说中只要抓到Leprachaun,使它服服帖帖就可以迫使它带你走到彩虹的尽头,找到财富。 Bodach(伯达克) 在苏格兰盖尔语里,“Bodach”的意思是“老人”,这种精灵会从烟囱钻进屋里,偷走那些毫无防备的小孩或吓唬他们,在它进屋之后小孩便开始作噩梦。据说伯达克只骚扰那些淘气的孩子,为了防止它从烟囱钻进来,可以在壁炉里撒上盐,因为伯达克讨厌从盐上走过。 另外还有两个差不多的怪物,也是源自苏格兰,一个是波吉(Bogie),这种小精灵通常躲在碗柜和衣橱里,喜欢黑暗,喜欢恶作剧,会变形,例如变成一大堆灰尘。另一个是波加特Boggart(捣蛋鬼): 这种小精灵很象地精,常穿着一身破烂肮脏的衣服,皮肤暗黑,头发茅草般凌乱,手指头爱东摸西碰,两只脚很不灵活。 捣蛋鬼的出现迹象可以丛家里频频出现的状况,或者是天黑后不断有吵闹声察觉出。当他们出现时,会推倒牛奶瓶,扯断窗帘束带,使母鸡不会下蛋,吓坏猫儿,让狗没道理的吠叫,用力摔门,故意让水龙头流个不停,堵塞水沟,吹熄蜡烛,捏熟睡的小婴儿的鼻子,把他们弄醒(天啊!) 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如何安抚他们,或者怎样把他们赶走。受到捣蛋鬼骚扰的主人除了搬家,别无他法。而且搬家也要尽快,否则捣蛋鬼知道,也会藏在家具跟着屋主一起搬到新房。 Bendith(班迪斯) 威尔士传说中的小妖精,这些长相丑陋的怪物很可能是小魔女(见Faerie)和小妖精(见Goblin)的“杂交品种”。它们喜欢将儿童劫走,换成自己的子女(criil),被救回的孩子通常不会记得任何事情,只记得一些甜美的音乐。 cluricains(酒窖精) 穿着白衬衫,及膝短裤,长袜,镶银扣皮鞋,系着围裙戴红帽子的酒窖精灵,就住在酒馆和住家的酒窖里。 在管理得当的酒馆和住家,酒窖精不惹麻烦,只会享用他们得到达到食物和酒。但是在管理很差的旅馆或酒馆,他会饱食存货,大量饮酒,很快就使得老板关门大吉。如果是在一个太爱饮酒的屋主家中,酒窖精就很可能会模仿屋主,喝下大量美酒,使贪杯的屋主只能看着空空的酒瓶,困惑地搔着脑袋。 酒窖精的最大问题就是变成酒鬼,这时候这个屋子就会听见打破瓶子,醉酒时的叫嚣声和歌声,以及酒窖精在地窖里跌跌撞撞的骚动声。酒窖精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唯一解决之道就是迫使屋主戒酒,断绝饮酒供应,过段时间之后,酒窖精就不得不另寻住所了。 Kobolds(寇伯,家神) 德国传说中的一种精灵。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个寇伯来帮忙,他们是最勤劳,最忠心的好帮手。这些满脸皱纹,老态龙钟的小矮人,会为提供他们庇护的家庭无悔的服务。他们擅长的或有打水,挤牛奶,劈柴,拣鸡蛋,照顾马匹,打扫院子等。寇伯以作家务为乐,而且只要稍加练习就能转到室内服务,其水准决不输给他们在花园庭院中的表现。 寇伯工作勤劳,但要求的回报并不多,餐桌上丁点的碎屑就足以让他们饱餐一顿,不过主妇们若忘记喂寇伯的话,他们可是会马上报复的。等她们打破盘子,烧到手指,绊到门槛,寇伯的奸笑声响起,他们才恍然大悟——忘记喂寇伯了。 Kobold在德国传说中的另一身份是“地精”,类似于侏儒(Gnome),居住在地下。这些地精在游戏中常以低等怪物的身份出现:邪恶粗暴,为一般游戏中常出现的低等怪物。外观与人类相似,但眼睛比人类大一些,皮肤为土色,常在暗中活动,具有夜视能力。常配有皮衣、剑、手斧、盾,单体攻击力不大,喜欢集团进攻。在capcom公司制作的《龙与地下城》中是矮狗一样的怪物。 卡雷尔·恰佩克(捷克作家)在《邮递员的童话》中描述了,长着大胡子,带着邮递员帽子,披着邮递员斗篷的邮局迷你家仙。它们在晚上出没,整理邮局信件,贴标签,发电报……吃电报条面包屑、舔邮票。还用各式各样的信件打牌(撒谎骗人的信是最小的,表示爱情的信是王牌)。 Barbegazi(冰胡子) 传说出没于法国和瑞士境内山区中的害羞的小精灵,Gnome的一个分支,居住在山顶处自己开凿的山洞或隧道里。“Barbegazi”这个名字来源于法语的‘Barbeglacee‘,意思是‘被冻住的胡子‘:他们头发和胡须银白是因为结满的厚厚冰柱,当这些冰柱融化就只露出正常发须。 他们在温暖的月份冬眠,只在冬季下第一场大雪后才出现,因此气温在零度以上时很少看见他们,那些不小心被山居人们捕捉到的少数冰胡子通常只能活数小时。 冰胡子有双大脚,他们的大脚可以兼作雪屐和雪鞋,以超快的速度在雪地里奔跑,或是滑下几乎垂直的雪坡,还可以用作铲子来挖隧道。它们喜欢驾驭雪崩,对人类很友好,在雪崩即将发生时会发出警告,同时会帮助那些被雪崩困住的人,把他们从雪里挖出来。 冰胡子可以在几秒种内把自己藏在厚厚的雪里,不论被埋在多深的地方也可以很快爬出来。冰胡子不论男女类似现代人跳伞外套般的白毛外衣,也是这个原因在远处不容易分出雌雄。 有人说他们说话象是瑞士阿尔卑斯山土拨鼠的啸声,不过他们可以隔着很远的距离用一种很怪的鸟叫声联系,这种声音会被误认为在山壁间呼啸的风声或是阿尔卑斯号角声。 Brownie(棕精灵,棕仙) 苏格兰传说中善良的小精灵,淘气鬼(见Hobgoblin)的一种。“Brown”是棕色的意思,之所以被称为“Brownie”是因为这种小精灵总是穿着一身棕色的破衣服。它们的脸又小又平,鼻孔也很小,但头发却很长,喜欢独居,有时也成群出现。与其它的许多淘气鬼一样,棕精灵不大喜欢搞恶作剧,它们希望与人和谐相处,如果你对它们好的话,它们就会帮你做家务,但你不能给它们报酬,一给报酬它们就会永远消失,你只能通过其它方式回报它们,例如在它们可能经过的地方故意留一些食物(例如它们最爱喝的牛奶)。如果棕精灵受到侮辱的话(它们有时候很容易受到伤害),就会离开你并带走你的好运;如果受到的伤害很大,它们就会转变为上面所说的波加特(Boggart),不断给你制造麻烦。 有人说,这种喜怒无常的生物之所以帮助人类,只是垂涎于人类的智慧,观察人类的行为。还有人认为他们是一种比人类更淳朴的生物,只是希望和人类和平、友爱的生活在一起,我更倾向于后一种想法。棕精灵在战场上并不是一个好战士,他们的战斗技艺与你的想象相去甚远。他们喜欢用逃避战术在战场上与敌人周旋,当敌人放弃追击时,他们就远远地用石块攻击敌人。 棕精灵的长处在于寻找丢失的物品和珍宝。非凡的速度和效率使他们能够高效率的在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且看起来,没有手指和脚趾的事实对他们没有任何不利影响。与这个极有价值的天赋相比,这种谦逊的生物根本不要任何报酬。 有人认为棕精灵实际上是新石器时代一个失踪的种族,因受到外力的侵略而被迫逃入地下,也有人认为它们是古罗马家庭守护神拉尔(Lar)的后代。 魔戒中的精灵 精灵(theelves),中土最迷人的种族,托尔金的乐趣和骄傲。他多次称他们为他最得意的创造。他花费了惊人的时间构建他们的文化,历史,甚至创造了两套完整的精灵语言:昆雅(Quenya)和辛达理(Sindarin);了解这些,就不难相信他所说的话。 许多人误将托尔金笔下的精灵与英国民间传说中的小妖精混为一谈,实际上他们并不相同。尽管托尔金自己也承认,神话是他创作的基础,但他的精灵和神话中的那个种族在族性上毫无共同之处。 精灵是至上神伊鲁维塔之子(childrenofIluvator)。伊鲁维塔远在日月苏醒之前的古代就创造了他们,赋予他们永生的美貌和华丽的歌喉。他们在远东的星光下醒来,四处游荡,并逐渐创造出语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梵拉(Valar,主神)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种族,但梵拉的死敌,制造邪恶的摩尔克(melkor)听说了他们的存在。他派出黑骑士,将许多精灵劫掠至他的堡垒残酷折磨,最终使他们变成兽人(Orcs)。 梵拉之一的欧罗米(Orome)一次在中土行猎,偶然听到了精灵的歌声。他急忙回去向其它神祗报告。为了精灵的安全,梵拉发动了对摩尔克的战争,多年后终于击败黑暗之君,把他囚禁起来。战后,梵拉召唤精灵前往赐福国度阿曼(aman,theBlessedRealm)居住,以便更好地保护他们;但只有少部分精灵应召前往。他们分为三大种族:梵雅,美貌精灵(Vanyar,theFairelves),首领是所有精灵种族中最尊贵的英格威(Ingwe);诺尔多,深谷精灵(Noldor,theDeepelves),首领是睿智的芬威(Finwe);最晚到达、人数最多的是特勒里,海上精灵(Teleri,theSea-elves),首领是埃尔威#8226;辛格罗和欧尔威兄弟(elweSingollo,Olwe)。这三大种族合称为光之精灵(elvesofLight);而那些不愿跟来,或中途走失的则被称为黑暗精灵(elvesofDarkness),因为他们在日月苏醒前再没有见过神树的光芒。 梵雅精灵最受诸神之王曼威(manwe)和星辰之后瓦尔达(Varda)的喜爱,此后一直住在阿曼。诺尔多精灵是大地之王奥力(aule)的朋友,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工艺。其中费厄诺尔王子(Feanor)捕获了两颗神树的光芒,将之注入自己打造的三颗西玛瑞尔宝石(Silmarils)中。但是重获自由的摩尔克毁掉了神树,并在向北逃亡的途中偷走了宝石;费厄诺尔的父亲芬威也被杀害。曼威告诫精灵不要向摩尔克开战,但以费厄诺尔为首的诺尔多精灵不听劝告,决定回到中土。他们在阿曼海边为夺船与特勒理精灵进行战斗。 费厄诺尔夺取了特勒理精灵的船只,带领最忠实于他的精灵渡海来到中土;但他不久便被巴尔罗格(炎魔,Balrog)杀死。此后在精灵和黑暗势力之间共爆发了五次大战。在最后一次战斗(愤怒之战,TheWarofWrath)中,梵拉率领留在阿曼的精灵回到中土,俘获黑暗之君并将其永远地投入太虚(TheVoid)。众多精灵驾船回到不死之国阿曼,余下的翻山越岭继续留下。三枚西玛瑞尔宝石历尽劫难,一枚升上天空成为金星,一枚被投入熊熊火焰,另一枚则被投入大海。这也是千百年后的三枚精灵魔戒:天空之戒(Vilya,Ringofair)、火之戒(Narya,RingofFire)和水之戒(Nenya,RingofWater)名称的由来。 精灵身材颀长,聪慧美丽,举止优雅,目光敏锐。他们最擅长诗歌,文学和音乐,也是中土最要命的弓箭手。只有火,利刃或极度的悲伤可以杀死精灵;当他们觉得一万个世纪太长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放弃不朽的生命,前往灵魂主宰曼多思(mandos)在阿曼的厅堂。 《指环王》中著名的精灵王族里,加拉德丽尔(Galadriel)是金发的诺尔多精灵;她的女婿,利文德尔(Rivendell)的创建者埃尔伦(elrond)则是黑发的诺尔多精灵;她的丈夫塞莱伯恩(celeborn),以及金色丛林的守护者哈尔迪尔(Haldir)都是辛达尔精灵,与特勒理精灵同宗,头发是银灰色。在魔戒被销毁后,几乎所有的精灵都驾船前往西方;只有埃尔伦的女儿阿尔纹(arwen)和少部分黑暗精灵留了下来,成为中土人民口中流传的传说。 由于“龙与地下城”的设定的灵感几乎就是由《魔戒》带来的,因此其中的精灵也和托尔金笔下的精灵有异曲同工之妙。 常见妖精语姓名及含义 著名妖精语姓名(出于著名奇幻作品中) 艾斯特尔(男,女)Estel希望 艾斯特斯(男)Esters新希望,未来,旅行者 艾尔隆德(男)Elrond德高望重者 拉克莱斯(男,女)Larcolais绿叶 阿尔温(女)Arwen启明星 迪德莉特(女)Deedlite新生的果实 碧洛迪丝(女)Vieruodis幸福和未来 伊露丽(女)Iruri过客 格拉特丽尔(女)Grateril金色森林的女王 (崔斯特的意思没查到,谁知道??) 其他 艾尔威(男):Arweil南方,启明星 爱尔琳妮(女):Ailrinni红宝石 莲恩雪特(女):Leanshielt依靠 埃尔刚(男):Elgon大个子 玛尔琳妮(女):Malinni犹豫的心 玫菲尔(女)Merfil爱人 地名中常见词 洛林Lorin都市,城堡 龙与地下城中的精灵 精灵经常出现在人类的居住地,虽然总是受到欢迎,但他们对这种生活并不是很习惯。精灵以诗歌、舞蹈、说唱和魔法技巧而著称,崇尚自然单纯的美。但若森林家园受到威胁,精灵便会施展刀弓技巧和战略,显露武艺精湛的一面。 性格:精灵常展现欢愉但不追求刺激,常心怀好奇但不贪婪。由于寿命很长,精灵能以更宽广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他们不会对琐事钻牛角尖。然而,当他们追求特定目标时,不论是进行冒险,或是学习新技术及手艺,精灵都能专心一意,心无旁骛。与精灵作朋友需要很长的时间,成为敌人也一样,但要精灵忘记朋友或敌人却更困难。精灵蔑视轻微的冒犯,但对严重的侮辱则会采取报复。 体型与外貌:精灵通常较人类矮瘦,身高约4.5至5.5英尺,体重约85至135磅。精灵男性身高与女性类似,体重则稍重。精灵皮肤白皙,发色深,常有深绿色的眼睛。精灵没有胡须或体毛,他们喜欢朴素舒适的衣物(特别是浅蓝色或浅绿色),也喜欢简单雅致的珠宝。精灵拥有优雅细致的身躯,他们的美貌常令其他种族印象深刻。精灵110岁时才成年,寿命可超过700岁。 精灵并不需要睡眠,这和其他常见种族大为不同。精灵每天冥想(精灵语称之为“出神”)4小时,这使他们获得如同人类睡眠8小时的效果。精灵冥想时会做梦,这些梦实际上是经过长年练习之后的内省的心智锻炼。 与其他种族的关系:精灵认为人类不够细腻,半身人不够沉稳,侏儒太平凡,矮人则毫无幽默感。他们对半精灵带着些许怜悯,对半兽人则完全不信任。虽然精灵可能给人感觉有些傲慢,但却不像矮人或半身人那样挑剔。一般而言,精灵对于不合己意的人,也会表现愉悦和亲切(毕竟除了精灵自己以外,每个人在他们眼中都不及格)。 阵营:精灵爱好自由和多样的事物,喜欢表现自我个性。他们大多倾向混乱阵营,但却表现温和。一般而言,精灵会珍视保护他人的自由,就像对待自己一样。精灵通常是善良的。 居住地:精灵通常以氏族为群居住在森林里,氏族人数不超过两百人。他们将村落隐秘地与森林融合,尽量不对森林做出伤害。精灵会打猎、采集食物和种植,他们使用特殊技术和魔法,不需开垦犁地就能丰衣足食。精灵通常会限制村人与外人接触,然而部分精灵会以细致的服饰或工艺品换取他们不屑挖掘的金属,藉此过着富裕的生活。 居住在人类土地的精灵通常是四处旅行的吟游诗人、受欢迎的艺术家或贤者。人类贵族常竞相聘请精灵教导孩子剑术。 宗教:精灵敬仰“生命护存者”。 语言:精灵语十分流畅,带着微妙的抑扬顿挫,而且文法复杂。精灵文学十分丰富精彩,以歌谣诗词最为著名。许多吟游诗人学习精灵语,以便在自己的曲目中加入动听的精灵歌谣,有些吟游诗人则靠发音记诵精灵歌曲。精灵文如同精灵语一样书写流畅,而且成为木族语(树精和皮克精等生物所用的语言)使用的文字。 姓名:精灵通常会在百岁生日后宣布自己成年,然后为自己选择一个名字。但就算是知道他已成年的人,仍可能继续用先前的幼名称呼他,而他本人也不见得介意。成年精灵的名字完全自创,虽然可能反映他喜欢的某些人名,或家人的名字。精灵仍有家族姓氏,通常是由一些普通精灵词汇组合而成。有些精灵在旅游时,会将姓氏译为通用语,有些则仍保留精灵语的念法。 男子名:阿拉密尔(aramil)、欧斯特(aust)、恩尼亚里斯(enialis)、海安(Heian)、西摩(Himo)、伊维里欧斯(Ivellios)、劳西安(Laucian)、奎里昂(Quarion)、萨米尔(Thamior)和萨里伏(Tharivol)。 女子名:安娜斯崔娜(anastrianna),安缇诺雅(antinua)、德鲁希丽雅(Drusilia)、菲珞西尔(Felosial)、依莲尼亚(Ielenia)、莉雅(Lia)、瑰拉瑟(Qillathe)、希菈瑰(Silaqui)、维兰瑟(Valanthe)和珊娜菲亚(Xanaphia)。 家族姓氏:阿玛斯塔夏(amastacia,意为“星之花”)、阿玛吉尔(amakiir,意为“宝石花”)、嘉兰诺德(Galanodel,意为“月之呢喃”)、荷里米昂(Holimion,意为“钻石露”)、利亚顿(Liadon,意为“银叶”)、梅利安涅(meliamne,意为“橡树末”)、耐罗(Nailo,意为“夜风”)、暹诺德(Siannodel,意为“月溪”)、伊普吉尔(Ilphukiir,意为“宝石花丛”)和西罗先(Xilocient,意为“金瓣”)。 冒险者:精灵会因为喜欢旅游,而成为冒险者。人类的生活节奏让精灵很不习惯,觉得每天都被绑住,数十年才发生改变。所以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精灵,会寻找能够自由漫游的工作,订定自己的步调。精灵也喜欢展现剑术或射击方面的武艺,也希望能获得更强大的魔法,这驱使他们四处冒险锻炼。善良的精灵也可能反抗暴政,或为理想献身。 精灵种族特性 1:敏捷+2,体质-2:精灵体格纤细虚弱,但动作流畅优雅,他们天生就擅长隐密行动和箭术。 中型体型:由于体型中等,所以在体型上没有特别加值或减值。 精灵的基本速度为30英尺。 对睡眠法术及类似效果免疫,对附魔系法术及类似效果的豁免检定拥有+2种族加值。 昏暗视觉(Low-LightVision):精灵在星光、月光、火炬或类似的微弱光线下,视觉距离是人类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然能辨识色彩和物体的细节。 擅长使用长剑或细剑(二选一),也擅长使用短弓、长弓、复合短弓和复合长弓。精灵重视剑术和箭术,对这些武器相当擅长。 “聆听”、“搜索”和“侦察”技能具有+2种族加值。精灵只要经过密门或隐蔽门5英尺之内,无须刻意注意就可自动进行“搜索”检定。精灵的感觉非常敏锐,可以直觉感应到隐藏的门。 天生使用语言:通用语和精灵语。额外语言:龙语、豺狼人、侏儒、地精、兽人和木族语。一般而言,精灵会使用敌人和朋友的语言。龙语则是古籍中隐藏着神秘知识的语言。 天赋职业:法师。精灵兼职时,法师职业不计入XP减值。 精灵很容易便可学会法师法术(有时甚至声称魔法是他们发明的),许多精灵常身兼战士和法师。 网络游戏:精灵(elf) 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 游戏特色: 精灵(PristonTale)是一款全3D的mmORPG(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采用3D的地图和精心设计的玩家形象,具有极其强烈的战斗性,以及可调整的具有现实感的视角和视距,多样的情节是该游戏的特点。游戏还采用了转职系统,不像一般的网络游戏,他可以用多种职业进行属性提高,每个职业也有多种发展方向,因而玩家可以进行多种选择,也克服了一般网络游戏的枯燥,也使玩家更为感兴趣。 进入了精灵(PristonTale)的世界首先将让你感到惊艳的,就是它所呈现出来的3D画面。360度的视角使您可以全方位的浏览游戏的全貌。当你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不仅可以使用鼠标滚轮来移动远近视角,因此你可以自由决定选择哪一种视角来作为进行游戏最适合自己的视觉感受。 动作性: 精灵为了带给每位玩家逼真的视觉和听觉盛宴,采用了引人入胜的即时战斗模式。伴随直观的界面,游戏将带来其他游戏所体会不到的非一般的体验。 游戏将全3D的理念渗透到游戏的各个领域-当不同的武器和装甲被装备上时,不仅玩家的角色画面会发生变化,人物的动作也会发生细微的变化.技能以及魔法所带来的绚丽的效果为您制造出一个虚幻的世界。 为了打破单一乏味的打怪套路,组队系统给角色带来更多战略战术上的改变.在这个基础之上,特有的物品系统以及特有的强壮/虚弱系统带引玩家和怪物之间激发出更刺激有悬念的战斗。这不仅使游戏本身脱离了一般mmORPG的战斗模式,也激发玩家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战斗场景。 精灵中快速而直面的战斗可能会让玩家一直坐在椅子的边缘,充满紧张和刺激感。 便利性: 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轻松的掌握游戏,因为角色的移动,交易,聊天以及攻击都可以由鼠标来完成掌握。图形界面十分直观明了,玩家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生命值,魔力值,耐力槽,经验值条,同过直接点选图标或者快捷键可以方便的打开背包界面以及人物角色信息界面。玩家之间的聊天和耳语系统也是尽可能的简单明了。 转职系统: 转职系统是精灵最有趣和成名的特色之一。一位玩家最初可以在每个种族内选择4个职业,每个职业都可以获得3次转职高阶职业的机会。每次转职都可以使玩家获得学习新技能和魔法的机会,根据不同职业的特性,每个职业的职业特征会愈发明显。当您达到更高阶段的职业后,游戏本身的特征才会完全被挖掘出来。 技能/魔法系统: 技能魔法系统通过转职系统使人物变得更为强大,从而可以使人物获得新的能力,所以各种族的四个人物从开始到掌握所有的技能为止都可以拥有十六种技能,而一旦进入这个阶段后各分类的技能专业者们才会各自有固有技能,这些是随人物的水平与其他条件不同而形成的。 技能学习之后需要提高其熟练度才会发挥更大的威力,而其魔法画面非常绚丽多彩,采用了3D加2D的形式来展现。 提高技能熟练度可以去技能魔法修练所,这个修练所是让角色为了学习新的技能魔法,或是为了把原来掌握的技能魔法加强。在里面可以提高技能熟练度,而按照你掌握的技能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成长方向。 技能魔法系统是人物成长的关键之处,人物成长需要正确处理各种技能的熟练度和正确进行转职系统才能达到完美。 战斗系统: 战斗系统是“即时战略系统”加上“角色扮演系统”,也就是aRPG系统。随着各种武器和防具等的不同,人物的动作也有所变化。随技能与魔法的不同,其战斗场面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个系统不是单纯的升级与收集宝物的战斗系统,而是需要玩家在战斗正确处理自己的战略和装备的关系,战略在游戏中的重要性是要超越装备的。 这种战斗系统的特征是速度快,充满了紧张感,所以玩家可从中体会到与现有的其他网络游戏不同的速度与刺激。 物品系统: 精灵拥有独特而有趣的道具物品系统,众多各式各样的武器和防具可以被合成,升级成更高级的物品。运用合成和升级技术,每位玩家都可以发展不但属于自己的角色,而且也属于自己特有的装备。 这一系统有效的颠覆了多数mmORPG的传统装备理念,让游戏充满乐趣。 公会/组队系统: 组队是为了是一些玩家聚集起来向更高级怪物挑战的一种形式。可以由2到6位成员组成,组队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值将平均地分配给队伍中的成员。 公会则是一个由更多玩家组成的一种持久的小社会团体,它给予玩家归属感以及庇护。 歌曲:精灵 歌手:陈奕专辑:精灵 很久以前有个精灵的朝代 整个王国都没有真爱 没人知道真爱它曾经存在 直到皇后生下第一个小孩 他有尖尖耳朵多彩的发带 笑容阳光俏皮带著一点点坏 小孩有天变成一个大男孩 他还让这王国充满了爱 带着魔法走进未来 我天生就精灵古怪 don’tbeshycomeon 跟我一起疯一起high 解开封印奔向舞台 谁不想要活得精彩 歌曲:精灵歌手:张含韵专辑:我很张含韵 月半轮我骄傲的美丽的 投射出无限光芒温暖每个行人 城堡中点亮了火种的猎手 驾起我的半人马就快冲出城门 为我效忠的子民精灵族的魂 蔓延百年的生命这一刻苏醒 抗击邪恶的兽人顽强的战争 救赎禁锢的灵魂是你的女神 黑黑的门大海般深沉 黑夜的灯点亮了星辰 少女在等王子的亲吻 为谁心疼为谁而牺牲 法典里明明清楚记载着 你就是我的英雄却不知下文 太阳神带走了一切只留下 漆黑的森林背叛了天空的责任 歌曲:精灵 歌手:张真贺专辑:无缘 呜夜夜不能睡 在自己我陶醉 堕落的滋味 我还不曾体会 日记又翻过一页 还是不了解 你已转过头 花还不曾凋谢 一个人默默的哭还是没人理 也许你不相信这爱情的悲剧 有一种安慰来自天外的精灵 眼泪划出的弧线显得那么空灵 没关上的窗和没锁上的门 都把月光包容的那么彻底 没唱完的歌和没表完的情 仿佛永远也不会有结局 呜夜夜不能睡 在自我陶醉堕落的滋味 我还不曾体会 日记又翻过一页 还是不了解 你已转过头 花还不曾凋谢 歌曲:精灵 歌手:林俊杰专辑:第二天堂 月光下的你沉默而孤单 挺直的脊梁和瘦削的肩膀 眼里的迷惘 影子的苍凉 夜雾茫茫 可以对着你一整个晚上 什么都不说数着呼吸幻想 想着真实的你到底怎样 怎么坚强 但爱轻悄悄的追来的不露痕迹 化成一件外衣 披上眼前的你我思念到了底 就一直逗留在你心里 因为我遇见你像一场虚拟的游戏 我认识你也只是网路上一段讯息 你若不在我的脑海 就一片空白 因为我不停猜想你的心思你的脸 模拟着和你见面走在一起的画面 我会等待你能接受 这么爱 歌曲:精灵 歌手:贾丽怡 在那遥远国度 一幅神秘地图 隐藏彩虹的路 传说中没有人能够抓得住 彩虹尽头躲起来的幸福 地图失落在哪? 路会很难走吗? 能遇见幸福吧 听说精灵总守候在彩虹下 撒下一道绚烂魔法 耍弄寻找幸福的傻瓜. 保佑我保佑我 摆脱精灵的诱惑 让我找到魔法遗落不着痕迹的线索 保佑我保佑我 直教我能看破 传说彩虹在哪里坠落 别让我错过 地图失落在哪? 路会很难走吗? 能遇见幸福吧. 淘气的精灵总守候彩虹下 撒下一道绚烂魔法 耍弄寻找幸福的傻瓜. 保佑我保佑我 摆脱精灵的诱惑 让我找到魔法遗落不着痕迹的线索 可惜我可惜我 剩下不知所措 却在分岔路口跟幸福擦肩而过 保佑我保佑我 摆脱精灵的诱惑 让我能用指尖轻轻勾勒幸福的轮廓 可惜我可惜我 迷失于这角落 才发现幸福不是承诺 谁也能戳破 那些骗人的话,我不惊讶 只害怕,我捉不住幸福的小尾巴 阳光遍洒彩虹底下,他倚在金黄篱笆 守候着幸福的精灵,悄悄对我说话: 保佑我保佑我 摆脱精灵的诱惑 让我能用指尖轻轻勾勒幸福的轮廓 放开我放开我 魔法不用解破 幸福原来靠自己触摸 才不会错过 才不会错过… 医学名词精灵 推拿部位名。即精宁。 ①位于腕背横纹的桡侧端。有祛风、化痰、镇惊等作用。《小儿按摩经·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掐精宁穴,气吼痰喘,干呕痞积用之。” ②位于手背第4-5掌骨间,距掌指关节半寸处,约与外劳宫相平。《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掌背穴图》:“在四指、五指夹界下半寸,治痰壅,气促,气攻。” ③在无名指及小指间的夹缝中指蹼处。用揉法,有行气破积等作用。见《小儿推拿学概要》。 ④与威灵为一个推拿穴组,故两穴位置时有互换的情况。见《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广意》、《厘正按摩要术》。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词语、网络游戏、医学、桌面游戏、龙与地下城 参考资料: 1.龙与地下城《玩家手册》,起点 矮人 矮人简介 矮人是北欧神话中的种族,由泰坦创造的生物。特点是抗击打,胡子长,能喝酒,有夜视能力,擅长使用战斧和战锤,攻击兽人、巨人、地精生物时有命中加成。对付大型生物时有防御加成。矮人对毒素有天生的抵抗力,性格极端顽固而又沉默寡言,说话很实在,所以有时听他们说话很好笑。 矮人的渊源 矮人是不是虚构的生物呢?在历史上出现过矮人吗? 这要追溯到3万年前的冰河纪末期。在那一时期,人类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那时候出现了两类人。一种就是现代人,和我们没有任何区别,叫做克罗马农人;还有一种人类,叫做尼安德塔人。尼安德塔人和现代人有不少区别,如果说现代人可以称之为人类。那么说尼安德塔人只能算另一种人类。也许你会说,现代人有人种之分,黑、白、黄,另外还有民族之分。这算不算不同的种族呢?其实,黑、白、黄三种人只是克罗马农人在未来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造成的。这种区别就相当于西伯利亚虎和孟加拉虎之间的区别一样。而克罗马农人和尼安德塔人之间的区别就好比老虎和狮子之间的区别。 尼安德塔人居住在北欧,较之现代人身高比较矮,骨骼比较粗大,肌肉也相对比较结实。他们的特征比较适合呆在寒冷的地方,他们很聪明,事实证明他们的脑容量甚至比人类的脑容量还要大。他们是出色的猎人,一年中的一段时间之中,他们用火猎捕长毛象。但是他们也有缺点。不能很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现代人身体比较高,比较瘦。但是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现代人能在石器上安装把手,让工具更好用。事实上尼安德塔人见过现代人,而且没有发生过战斗。可以说是比较友好的。是尼安德塔人自己把自己葬送了。 魔兽世界中的矮人 生活在白雪皑皑的卡兹莫丹山脉中的古板矮人是艾泽拉斯大陆上的一支古老的种族,矮人们一直是人类的忠实盟友,同时他们也是崇尚战斗的种族。尽管在过去的岁月中,矮人们很少离开他们的山中堡垒——铁炉堡[Ironforge],但是一旦有战争发生,他们就会以无可比拟的勇气为保卫自己的朋友和盟军而战。 在最近出土的上古矮人文献资料中发现,矮人自从出现以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文献说到,矮人是在泰坦创世之初用石头制造出来的种族,他们觉得自己族群的使命就是在世界上到处奔波,以发掘泰坦离开时留下的遗迹。最终,矮人勘探队员们被派往世界各个角落进行探险,这便造成了世界各地都有矮人的勘探基地,某些基地被用来当作前哨站,其他的则用作对抗矮人之敌的据点。 主要信息 起始地点:丹莫罗 主城:铁炉堡 种族坐骑:羊 可选职业:猎人,圣骑士,牧师,盗贼,战士, 种族优势 石像形态-需要激活 激活之后对中毒、疾病和流血效果免疫。增加5%护甲,移动速度降低到普通速度的70%。持续20秒-冷却时间3分钟 火枪专精-被动技能 强化5点火枪技能 冰霜抗性-被动技能 提高10点对冰霜法术的抗性 寻找宝藏-被动技能 激活之后在小地图上显示宝箱的位置,持续到取消为止,无冷却时间 龙与地下城中的矮人 矮人以战斗技巧、对物理或魔法伤害的抵挡能力、对大地秘密的了解、努力工作和豪饮而闻名。他们在山脉内开辟的神秘国度也以他们作为礼物或商品在那里生产的非凡财宝而知名。 性格 矮人不苟言笑,并且怀疑陌生人,但对少数赢得他们信赖的人十分慷慨。矮人珍视黄金、宝石、珠宝和由这些珍贵原料加工成的艺术品,而他们有时会屈从于这贪欲。他们战斗时既不莽撞也不胆怯,而是有一种不失细心的勇气和顽强。他们的正义感强,但这种正义感最坏时可能变成一种对复仇的渴望。在与矮人出了名地相处融洽的侏儒中,有一句不甚严厉的誓言“如果我在说谎,就让我碰上一个矮人”。 身体描述 矮人站着只有3.5尺到4.5尺高,但由于他们身材非常宽厚敦实,所以他们的平均体重几乎与人类相同。男性矮人比女性身材稍高,体重则重上很多。矮人的典型肤色是棕褐色或浅棕色,并有着黑色眸子。矮人的头发通常是黑色、灰色或棕色的,并且留得很长。男性矮人非常珍惜自己的胡须,并且十分仔细地修整它。矮人在头发、胡须和衣着的式样上崇尚简朴。矮人50岁左右成年,并且能够活过400岁。 种族关系 矮人能和侏儒融洽相处,和人类、半精灵和半身人也还过得去。矮人们说,“熟人和朋友之间的差别大约是一百年”。短命的人类很难与矮人之间锻铸出真正稳固的关系。最好的矮人-人类友谊发生在人类和喜欢他的父母和祖父母的矮人之间。矮人并不赏识精灵的微妙感觉和艺术,认为精灵是不可预知、变幻无常而不稳定的。但精灵和矮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在对兽人、地精和豺狼人的战斗中找到了共同点;精灵也因此挣得了矮人勉强的尊重。矮人一般不相信半兽人,半兽人对矮人也有一样的感觉。幸运地,矮人是公平的种族,他们给半兽人个体证明自己的机会。 阵营 矮人通常是守序的,而且倾向于善良。但四处冒险的矮人并不一定经常和一般性情合拍,因为他们更常是那些无法完全融入矮人社会的矮人。 矮人国土 矮人王国常常在山脉的岩石表面之下,矮人在那里开采宝石和贵重金属并铸造神奇的物品。这里欢迎其它种族可以信赖的成员的访问,但国土内有些区域即使是这些人也不能进入。所有矮人无法在他们的山脉中找到的财富都通过贸易获得。矮人不喜欢在水上旅行,所以有魄力的人类经常掌握着须经水路运输的矮人货物的交易活动。矮人在人类国土中常常是佣兵、武器匠、铠甲匠、宝石匠和工匠。矮人保镖以他们的勇气和忠诚闻名,他们也会因这些优点而得到很好的报酬。 宗教 矮人的主神是灵魂铸造者摩拉丁。他是矮人的创造者,并且希望他的追随者为了改善矮人这一种族的境遇而工作。 语言 矮人讲矮人语,有着自己神秘的文字体系。矮人文学上有着诸王国广泛的历史和数千年来战争的烙印。矮人语的字母表也用在(有着细微的改变)侏儒语、巨人语、地精语、兽人语、地底通用语和土族语,矮人常常会说他们朋友(人类和侏儒)和敌人的语言。一些矮人也学习土族语——些根植土地的生物比如索尔石怪讲的奇异语言。 名字 矮人的名字是由宗族中的长者依照传统授予的。每个合适的矮人名字都被一代一代反复使用。一个矮人的名字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他的宗族。如果他按用这个名字或使其蒙羞,他的宗族会剥夺他的名字。矮人法律禁止被剥夺名字的矮人使用任何矮人名字代替旧名。 男性名:佰恩德、博若特、伊贝克、因克、阿斯卡、瑞克、泰克林、特若本、欧夫格和维特 女性名:艾提、阿朵赫德、达格娜、迪萨、甘劳达、荷因、伊德、莉芙若萨、萨娜和托尔格 宗族名:佰达克、得克、格恩、霍德赫克、拉德、卢特赭、茹赫姆、斯特克林、托恩和阿格特 冒险者 矮人冒险者可能是被献身正义的热诚、对刺激的热爱或仅仅是贪欲推动。只要他的成就能给宗族带来荣誉,他的行为就能给他带来尊敬和地位。击败巨人和取得强大的魔法武器都是矮人赢得同类尊敬的可靠手段。 矮人种族特性: ◎+2点体质,-2点魅力:矮人敦实体壮,但往往粗暴沉默。 ◎中等大小:作为中等大小生物,矮人不因他们的身体尺寸而得到特别的奖励或处罚。 ◎矮人的基本移动速度为20尺。然而,即使穿着中型或重型盔甲,或是中载及重载,矮人依然可以以这个速度移动(其他种族在这种情况下移动速度会减慢)。 ◎稳定性:当矮人站在地面上对抗冲撞或者是摔绊进行相关的检定时具有+4的加值(但是这种情况不适用于任何没有牢固站在地面上的检定,比如攀爬,飞行,骑乘时)。 ◎暗视:矮人在黑暗中可以看见周围60英尺内的物体。暗视的影像是黑白的,但其它方面和一般视觉无异。矮人可以在完全没有光亮的地方很好地活动。 ◎石头熟悉:石头熟悉使矮人在发觉不寻常石制品的检定中得到+2点种族奖励值。这些不同寻常的石制品包括滑墙、石制陷阱、新建物(即使这些新建的东西刻意模仿着原来建筑的模式)、不安全的石头表面、可能坍塌的石制天花板等等。那些并非石制但伪装成石头的东西也算是不寻常的石制品。一个矮人仅需来到不寻常石制品周围10尺以内就可以进行一次检定,就和他正在主动搜索一样。矮人能使用搜寻技能像流浪者那样寻找石制陷阱。矮人也可以凭直觉感觉出自己所处的大致深度,就像人类能感觉到哪条路向上一样。矮人对石制品有一种第六感,这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地下家园中有很多机会来实践磨练此能力。 ◎武器熟悉:矮人将矮人重斧(dwarvenwaraxes)和矮人矛斧(dwarvenurgroshes)视作军用武器,而不是异种武器。 ◎+2点对抗毒药的豁免判定种族奖励值:矮人十分健壮并且对毒素有抵抗力。 ◎+2点对抗法术或类法术效果的豁免判定种族奖励值。 ◎+1点针对兽人和地精类生物(地精、大地精和熊地精)的攻击判定种族奖励值:矮人接受了特殊的战斗技巧训练,使他们能更加有效地和常见敌人战斗。 ◎+4点对巨人的闪避奖励值:这个奖励表现了矮人接受的特殊训练,在此训练中他们学到了一代代在与巨人的战斗中积累发展出的窍门。注意,任何时候只要人物失去了他的灵敏属性对防护等级的奖励值——比如他被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时——他也会失去他的闪避奖励值。 ◎+2点与宝石及金属有关的估鉴测定种族奖励值:矮人对所有种类的贵重物品(特别是由石头或金属制成的)都很熟悉。 ◎+2点与宝石及金属有关的手艺判定种族奖励值:矮人在加工石头和金属上有着特别的才能。 ◎天生使用语言:通用语,矮人语(Dwarven)。额外语言:巨人语(Giant),侏儒语(Gnome),地精语(Goblin),兽人语(Orc),土族语(Terran)和地底通用语(Undercommon)。矮人对自己的敌人和地底盟友的语言都很熟悉。 ◎天赋职业:战士。决定一个多重职业矮人是否受到经验值处罚时,他的战士职业不被计算(参见《玩家手册》第56页“多重职业人物的经验值”)。矮人文化赞美战士的优点,而矮人可以轻松地得到这方面的才能。 术士 【传统解释】 古代统称从事天文、医药、占卜、修仙等活动的人为术士。 【魔兽世界中的术士】 术士是痴迷于研究恶魔力量根源的法师。受到黑暗知识的诱惑,被贪欲吞噬,他们追寻着来自世界之外的混乱魔法。燃烧军团为他们提供自己的力量,允许他们借助毁灭性的能量,并且召唤出他们恶魔主人的使者。 可以选择的种族:人类兽人亡灵侏儒血精灵 类型:减益法术施放者 标准数值槽:生命值/魔法值 可以使用的装备:布甲 可以使用的武器:匕首,魔杖,单手剑,法杖 艾泽拉斯历史中术士:“毁灭之锤[Doomhammer]不会知道什么恐怖在等待着他,因为我是古尔丹[Gul’dan]...我就是黑暗的化身,我是不会被反对的。” 姓名:古尔丹 种族:兽族 职业:暴风掠夺者氏族的酋长 阵营:暴风掠夺者,影子议会 描述:核心集团的术士,梦境毁灭者,影子议会的第七个派系的发起人,伟大的叛徒,古尔丹是在艾泽拉斯[azeroth]大陆播种混乱的关键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他将部落出卖给恶魔的势力。古尔丹不可思议的生涯从他小时候学习部落的萨满教义时就开始了。在他成长时就精熟于它(教义),甚至超过了它的导师萨满耐奥祖[Ner’zhul]。但是他们看起来没有希望能有他那么强大,因为他并不在意部落的内部事物,而仅仅关心他自己可观的力量的提升以及了解无尽黑暗[GreatDarkBeyond]的机会。他很快就发现了恶魔基尔加丹[Kil’jaeden]。而基尔加丹可怕的力量则令他受益匪浅。古尔丹学习了术士的技巧,并将这种魔法带入了部落。令他们变成了爱好混乱与毁灭的战争机器。古尔丹持续增长的力量将他带到了部落里更高的职位。但是不同政见的氏族间的小冲突有可能导致激烈的内战,鉴于此,古尔丹采取了行动,招集了他所能完全信任的所有术士成立了影子议会,一个秘密控制部落的组织,并将他们屠杀的命运带入宇宙,同时又能保证部落自身的完整。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古尔丹掌管着部落并成立了巫术学校。多年之后古尔丹遇到了麦迪文[medivh]。许多软弱的术士都被它杀死了,而基尔加丹对它如此恐惧以至于拒绝古尔丹的召唤。古尔丹在知道他不可能对付如此强大的对手后,对他的技能产生了怀疑,并试图忘记麦迪文,但是随后麦迪文拜访了古尔丹,向他展示了艾泽拉斯所要提供的水果。接着几个星期都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随后传送门就打开了。裂缝起先很小,但是接着扩展到了整个部落能够通过的程度,对艾泽拉斯的侵略开始了。当部落内部的斗争爆发后,古尔丹任命了一个无情的首领:黑手[Blackhand]来缓解局势。麦迪文再次拜访了古尔丹,并要求他毁灭艾泽拉斯的军队。古尔丹则回答部落将会乐于这么做。但是随后麦迪文向古尔丹展示了萨格拉斯之墓[TombofSargeras],一个拥有强大能量的地方,古尔丹知道利用这股力量可以延续自己的生命。古尔丹同意了,并保证毁灭艾泽拉斯。然而在战争期间,麦迪文遭到了人类部队的奇袭,并通过星形平面发射了多个精神伤害波。古尔丹知道麦迪文的死亡临近了,并试图潜入他的意识来寻找墓地的位置,不过在他还没有找到答案麦迪文就死了。古尔丹在麦迪文死时还留在他的意识里,结果导致他陷入了紧张症似的状况。当他醒来时,奥格瑞姆·毁灭之锤[OrgrimDoomhammer]已经杀死了黑手,并消灭了影子议会来巩固他的权利。由于他的术士们已死或即将被处死,古尔丹很快设法说服毁灭之锤证明自己的价值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他承诺为他提供一大批亡灵骑士。他最终找到了在第一次战争中被杀死了艾泽拉斯骑士的尸体,并通过杀死他所有的术士来利用他们的魔法能量将影子议会的精神灌输进了这些死亡骑士。所以,这些骑士看起来在为毁灭之锤效力,实际上他们效忠于古尔丹。当第二此战争爆发,古尔丹和他的暴风掠夺者氏族呆在一起。看到毁灭之锤由于战争而心烦意乱,他觉得是时候按照他的意志寻找萨格拉斯之墓了。他的一项贡献就是对毁灭之石[Runestone]的腐化,他曾经利用它来知道风暴祭坛[altarsofStorms]和食人魔祭司。当古尔丹最终找到萨格拉斯之墓后,他带领彻盖尔[cho’gall]和他的暮锤氏族来占领它。但是将它升起到海面并打开它之后,他发现里面除了成群的恶魔什么都没有,而这些被困在这个凡人世界数个世纪的恶魔们早已冲破了他们疯狂的底限。古尔丹和他众多的追随者进入了墓地,来寻找萨格拉斯之眼[eyeofSargeras],并希望通过它来根本的控制部落进而是整个艾泽拉斯。但是他的追随者都走散并被墓地里数量庞大的守卫杀死了。古尔丹在墙上用兽族的象形文字记录下了他的故事,但是最终,萨格拉斯[Sargeras]嘲弄的笑声在他耳朵里盘旋,古尔丹则被那些他试图控制的恶魔撕成了碎片。当古尔丹死后,毁灭之锤找到他的追随者,而他的追随者们也四分五裂,他还派出他的部队来杀死他们以再次巩固毁灭之锤的地位。古尔丹的头骨[SkullofGul’dan]仍然拥有强大的超越自然的能量,并稍后成为了耐奥祖[Ner’zhul]打开通向其他世界的黑暗之门的工具,并随后被卡德加[Khadgar]封住了通向艾泽拉斯的裂缝。在德拉诺[Draenor]毁灭的时候,这个头骨滑进了扭曲虚空[TwistingNether],在那里,它被基尔加丹和燃烧军团找到。在认识到它的能量后,它被提康德瑞斯[Tichondrius]在对灰谷[ashenvale]的侵略中用来将恶魔传送进入这个凡人的世界。然而,暗夜精灵伊利丹·暴风之怒[IllidanStormrage]找到了这个头骨并将它的力量据为己有,将他自己变成了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恶魔并设法击败了提康德瑞斯。古尔丹的象形文字被玛维[maiev]和她的守望者找到,而她阅读着他的故事就好像她自己亲身经历一般。 【龙与地下城中的术士】 龙与地下城(DD)术士介绍: 三版核心规则-玩家手册-核心职业介绍-术士(Sorcerer) 术士与生俱来拥有施法的能力。他们不依靠靠法术书,也没有导师,他们只依靠纯净的意志力。 有些术士认为自己体内流着龙族血统。这可能是真的,如众所知,法力强大的龙族可能变成*人,甚至与人类相爱。 术士通常外貌出众,带点异国情调,这或许正是源自独特的血缘。然而所谓龙族血统这种宣称,实在很难证明真假,所以要不是术士自己胡夸,就是被嫉妒者用来讽刺。 冒险:术士参与冒险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提升能力。术士希望测试自己的能力,并加以扩展。术士的力量源自内在天性,无论想把力量用在哪方面,他都要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一般人常将术士视为异类。有些善良术士很想证明自己的长才,得到社会的认可,证明自己的价值。邪恶术士也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觉得自己能力超乎众人,所以他们想从冒险中获得睥睨凡人的力量。 特质:术士透过内在力量施展法术,而非透过严格训练。他们的魔法与其说倚靠逻辑,还不如说是靠直觉。他们会的法术比法师少,获得强力法术的速度也比法师慢,但他们能比法师更常施展法术,而且不须在施法前选择或准备法术。术士也不会专精于某个法术学派。 由于术士不需经过长年学习便能施法,所以有较多间学习战斗技巧。他们擅长所有简易武器。 阵营:对术士而言,魔法是种艺术,而不是科学。术士喜爱自由、混乱、创造的灵魂,而非循规蹈矩,所以术士稍倾向混乱阵营而非守序阵营。 宗教:有些术士崇拜魔法之神柏柯柏,有些则信仰死亡与魔法女神维婕丝。不过仍有许多术士信奉其他神祗,或什么都不信(法师通常跟随导师信奉柏柯柏或维婕丝。但大多数术士是自学,没有导师引导他们进入某个宗教)。 背景:术士在青春期便开始展现原始的法力,最初的法术可能是在不经意下施出,当时术士可能还无法控制,有时甚至导致危险。年轻术士的房子内党充满奇怪的声光,看起来像是闹鬼的地方。但总有一天,术士会了解自己特有的力量,开始练习改进施法技巧。 少数幸运的年轻术士可得到年长术士的教导,让他了解如何使用天生力量。然而较常见的情形是,因为朋友畏惧与家人误解,使得年轻术士生活孤僻。 术士不了解什么叫团队合作,这与法师不同,他们很难与他人分享知识,也没什么诱因促使他们与其他人合作。 种族:大多数术士是人类或半精灵。然而内在魔法力量实在无法预测,所以任何常见种族都可能出现术士。 野蛮的类人种族里,术士比法师常见,尤其在狗头人中更常见到术士,而且他们也是(龙族血统理论)的强力支持者。 与其他职业的关系:术士与其他自学出身的职业(如:德鲁伊和盗贼)最能发现共通点。他们有时觉得与某些严守纪律的职业格格不入,如:圣武士和武僧。由于他们的施法方式与法师不同,所以两者有时会互相竞争。 由于术士的外貌通常给人强烈印象,所以常靠外表为队伍沟通或交涉。许多术士能操纵他人以获取情报,所以术士常成为冒险队伍的间谍或外交人员 职业特征: 生命骰数:d4 需求: 阵营:任何 职业技能: 力量- 敏捷- 体质-专注 智力-工艺、知识(神秘)、观察法术 睿智-专业 魅力-唬弄 起始技能点数:(2+智力修正值)x4 每级技能点数:2+智力修正值 职业特性: 擅长武器与防具(WeaponarmorProficiency): 简易近程武器-所有种类 简易远程武器-所有种类 军用近程武器- 军用远程武器- 奇特近程武器- 奇特远程武器- 盔甲- 盾牌- 等级基本攻强韧反射意志特殊能力 击加值检定检定检定 1+0+0+0+2召唤魔宠 2+1+0+0+3 3+1+1+1+3 4+2+1+1+4 5+2+1+1+4 6+3+2+2+5 7+3+2+2+5 8+4+2+2+6 9+4+3+3+6 10+5+3+3+7 11+5+3+3+7 12+6+4+4+8 13+6+4+4+8 14+7+4+4+9 15+7+5+5+9 16+8+5+5+10 17+8+5+5+10 18+9+6+6+11 19+9+6+6+12 20+10+6+6+12 法术(Spells): 术士施展术士/法师秘法术列表中的秘法术。他无需准备即可施展任何他已知的法术,而准备法术对法师或牧师是必须的。要学习或者施展法术,术士的魅力必须达到10+该法术等级。抵抗术士法术豁免检定的难度等级为10+该法术等级+术士的魅力修正。 和其它施法者一样,术士每天在每个法术等级上只能施展有限数量的法术。他每日的基本法术列于下表。另外,如果他有较高的魅力值,他还可以获得额外法术。术士可选择的法术是非常有限的。一开始术士可以根据你的选择,知晓四个零级法术和两个一级法术。在获得新的术士等级时,会依「术士可知法术数量」表获得一个或数个新的法术。(和每日法术不同,术士所知法术和魅力值无关,「术士可知法术数量」中的数字是固定的。)新的法术可以是术士/法师法术列表中的普通法术,也可以某些经过术士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不寻常法术。但是术士不能用这种获得法术的方式来比正常速度还快的学习法术。 等级4时,以及之后每偶数个术士等级(如等级6、8、10等),术士可以学习一个新法术来替代之前已知的法术。如同是术士抛弃一个已知法术来交换一个新的法术。新法术等级必须和他交换的法术等级相同,而且必须比术士所能施展的最高法术等级至少要低两个等级。术士在每个法术等级上只能交换一个法术,而且必须在该等级获得新法术的同时决定是否交换法术。 和法师或牧师不同,术士不需要事先准备法术。只要他还没有用完该等级上他的每日法术数量,他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施展任何已知法术。他也不必预先决定他要施展何种法术。 魔宠(Familiar): 术士可以得到一个魔宠。要得到魔宠需要花费24小时,并用掉价值100GP的魔法材料。魔宠是魔法兽,看上去和小动物很像,只是有不寻常的耐力和智力。魔宠会像同伴和仆人一样服侍主人。 术士可以选择获得何种魔宠。当术士的等级得到提升,他的魔宠也会跟着变强。如果魔宠死了或者被术士本人解除关系,术士必须作一次DC=15的强韧检定。失败则损失术士等级x200点经验值,成功则只损失上述一半的经验值。但是术士的总经验值不会因为魔宠的死亡或解散而降低到0以下。被杀或者被解除关系的魔宠,在1年又1天内无法被取代。被杀的魔宠可以像人物一样被复活,但是它复活时不会损失等级或体质。 兼职人物若有多个可以拥有魔宠的职业时,一次只能有一个魔宠。 附表:每日法术与可知法术数量 等级每日法术 0123456789 153-------- 264-------- 365-------- 4663------- 5664------- 66653------ 76664------ 866653----- 966664----- 10666653---- 11666664---- 126666653--- 136666664--- 1466666653-- 1566666664-- 16666666653- 17666666664- 186666666653 196666666664 206666666666 可知法术数量 等级 0123456789 142-------- 252-------- 353-------- 4631------- 5642------- 67421------ 77532------ 885321----- 985432----- 10954321---- 11955432---- 129554321--- 139554432--- 1495544321-- 1595544432-- 16955444321- 17955444332- 189554443321 199554443332 209554443333 (玩家手册第三版p50) 【QQ幻想的术士】 QQ幻想术士简介: 术士是游戏中最为聪明但也是最为脆弱的职业,术士是一群身体孱弱但有着超乎寻常的智慧的人,他们拥有游戏中最高的魔法伤害能力,使用的武器是各种能大幅提高魔力的法杖,他们能使用寒冰之魂与红莲之火的自然力量,操纵着华丽和威力强大的法术给予对手巨大的伤害。后期术士甚至能拥有操控时间和空间的能力,用时之封印来定住对手,用虚空法术给其即死攻击。术士的可怕之处还在于,身体上受到的伤害和打击,丝毫不会影响他们战斗力的发挥,或许一个被你忽略的奄奄一息的术士,瞬间就能用高级的法术把你打得灰飞烟灭、形神俱毁。 [每次升级自动配点情况] 力量+0|智力+2|敏捷+1|灵巧+1|体质+3|精神+3 名称等级作用技能说明 主修技能 火弹术10目标攻击对敌人造成208%伤害,每次升级伤害提升8%。 冰箭术10目标攻击对敌人造成165%伤害,每次升级伤害提升10% 火系掌握15被动技能使用法术时的法力消耗降低3%,每次升级效果增加3%。 冰系掌握15被动技能冰箭术、冰爆术、暴雪术、,绝对零度30%的几率造成对方移动速度下降20%,每次升级效果增强。 火球术20范围攻击对半径100的圆形范围内的敌人造成15%的伤害,每次升级伤害提升5%。 冰爆术20范围攻击对以自己为中心半径100的圆形范围内的敌人造成175%的伤害,有25%的几率使敌人冻结15秒,每次升级伤害提升5%。 燃烧25目标攻击使敌人20秒内持续的损失生命,每次升级作用时间加长5秒。 冰封25目标攻击使敌人冻结20秒,每次升级冻结时间延长5秒。 燃烧强化30被动技能使燃烧中的对手魔法防御力降低。 火盾术36目标攻击为自己附加火焰之盾,增加伤害抗性,敌人攻击会受到伤害。 冰封强化36被动技能使冰封的对手受到的物理伤害增加。 冰盾术36目标攻击为自己附加冰结之盾,增加伤害抗性,敌人攻击会受到冻结。 风焰术43范围攻击对半径150的圆形范围内的敌人造成250%的伤害,每次升级伤害提升6%。 暴雪术43范围攻击对半径150的圆形范围内的敌人造成200%的伤害,每次升级伤害提升8%。 高热风暴51被动技能使风焰术击中的敌人30%几率受到10级燃烧的效果影响,每次升级效果增加,此技能尚无法作用。 淬冰风暴51被动技能被暴雪术集中的敌人有20%的几率受到1级冰封的效果,每次升级效果增加。 红莲之魂60被动技能火弹术、火球术、风焰术、陨石术的攻击力增加4%,每次升级攻击力提升4%。 寒冰之魂60被动技能冰箭术、冰爆术、暴雪术、绝对零度的攻击力增加4%,每次升级攻击力提升4%。 陨石术70目标攻击对敌人造成300%的伤害,每次升级伤害提升15%。 绝对零度70目标攻击对敌人造成250%的伤害,50%几率冻结对手5秒,每次升级伤害提升8%。 辅助技能 魔法精研15被动技能技能吟唱被打断的几率下降20%,每次升级效果增加20%。 秘术:集中20目标攻击使下一个技能的时限延长50%,每次升级效果增加10%。 魔法修炼25被动技能技能吟唱时间降低20%,每次升级效果增加5%。 秘术:消除36目标攻击消除敌人的防御魔法,每次升级消除的效果增强。 秘术:释能43目标攻击使下一个使用的法术的威力增加40%,每次升级效果增强40%。 魔镜术51目标攻击为自己附加一个护盾,25%几率反射对方的魔法伤害,每次升级反射成功率增加。 秘术:瞬发60目标攻击60%的几率使下一个使用的法术的吟唱时间缩短100%,每次升级成功率增加。 虚空70目标攻击对敌人造成350%的伤害,4%几率发生即死判定,每次升级伤害提升10%。 时之封印80范围攻击将半径200的圆形范围的敌人定身10秒,每次升级作用时限延长1秒。 【DOTa的术士】 作为被mannoroth长期控制业已衰落的黑日部落名义上的首领,Lannik加入天灾军团以回报巫妖王,旧日盟友暗月部落的首领的恩情。凭借着对召唤恶魔与毁灭术精通,他尽情享受着折磨那些光之子民的快乐,将他们的生命之火如同烛火般捻灭。 初始射程:600|初始攻击间隔:1.7 初始移动速度:295|初始防御:2.4 基本属性:智力/Intelligence|初始攻击力:46-56 初始力量值:18|初始敏捷值:10|初始智力值:24 力量增长系数:2.5|敏捷增长系数:1.0|智力增长系数:2.7 致命连接(FatalBonds)[F] 将最多5个敌方单位连接在一起,其中任意一个受到的伤害,其他所有单位都一定程度地感同身受。 施法距离:600 持续时间:25秒 冷却时间:30秒 魔法消耗:120点 第一级-将5%所有伤害加在其他被连接单位身上。 第二级-将10%所有伤害加在其他被连接单位身上。 第三级-将15%所有伤害加在其他被连接单位身上。 第四级-将20%所有伤害加在其他被连接单位身上。 暗言术(ShadowWord)[W] 仅以一字真言就释放出强大的魔法,治疗/伤害一个友方/敌方单位。 施法距离:500 持续时间:8秒 冷却时间:24秒 魔法消耗:90/110/130/150点 第一级-治疗友方10点/秒的生命或对敌方造成8点/秒的伤害。 第二级-治疗友方20点/秒的生命或对敌方造成16点/秒的伤害。 第三级-治疗友方30点/秒的生命或对敌方造成24点/秒的伤害。 第四级-治疗友方40点/秒的生命或对敌方造成32点/秒的伤害。 剧变(Upheaval)[e] 激发目标区域内的惰性魔法,引发强烈的气流降低敌方单位的移动速度,气流会随着咏唱时间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强烈。最多咏唱10秒,降低84%的移动速度。 需要持续施法 施法距离:700 作用范围:675 冷却时间:20秒 魔法消耗:100/110/120/130点 第一级-降低7%/秒的移动速度。 第二级-降低14%/秒的移动速度。 第三级-降低21%/秒的移动速度。 第四级-降低28%/秒的移动速度。 混乱之雨(Rainofchaos)[R] 从天空召唤一个地域火,对目前区域的敌方单位和建筑造成100点的伤害,晕眩1秒。地域火持续45秒,拥有抗性皮肤、永久的献祭和烈焰之拳。 施法距离:1200 作用范围:600 持续时间:45秒 冷却时间:165秒 魔法消耗:200/250/300点 沉默术士 Nortrom-沉默术士 英雄介绍(HeroIntroduction): 作为魔法王国Quel`Thalas的一员,Nortrom是保卫着大陆完整性的最强精灵战士之一。他精通剑刃投掷这一远古技艺,并将其与血精灵神秘魔法中的爆炸特性相结合,从而起到破坏敌人的魔法能量的效果。他能将他的法力附加到剑刃上,令其造成更多的伤害,并在每次击杀后获得更多的智慧。他还可以浓缩自己的能量,造成敌人魔法储藏的混乱,令他们无法施法。誓死阻挡天灾军团和他们的毁灭魔法,是他毕生奋斗的目标。 HailingfromthemagicalcommunityofQuel’Thalas,Nortromisoneofthestrongestelvenwarriorsdefendingtheintegrityofthelands.masteringtheancientartofglaive-throwing,andcombiningitwiththevolatilenatureoftheBloodelves’arcanemagic,heisabletodisruptthemagicalenergiesinhisenemies.Bybindinghismagicalpowerstohisglaive,heisabletocausedamagebeyonddevastation,gainingintelligencefromeverykill.concentratingallhisenergies,hecancausechaoswithinhisenemies’magicalpools,makingthemunabletocastspells.HeisdeterminedtofendofftheScourgeandtheirdemonmagicuntilhehasbreathedhislast. 初始射程(BaseRange):600|初始攻击间隔(BaseattackTime):1.7 初始移动速度(BasemoveSpeed):290|初始防御(Basearmor):1.0 基本属性(Primaryattribute):智力/Intelligence|初始攻击力(BaseDamage):39-61 初始力量值(BaseStrength):17|初始敏捷值(Baseagility):16|初始智力值(BaseIntelligence):21 力量增长系数(StrengthGrowth):1.70|敏捷增长系数(agilityGrowth):2.10|智力增长系数(IntelligenceGrowth):2.50 查看完整数据 静默诅咒(curseoftheSilent)[c] 用静默诅咒折磨一个目标。目标每一秒都会持续损失一定量的生命值和魔法值,直到他使用了任意技能为止,持续时间10秒。 施法距离:700 冷却时间:25秒 魔法消耗:105/115/125/135点 afflictsatargetwiththecurseoftheSilent.Thetargetwilllosehpandmanaperseconduntilitcastsaspell.Lasts10seconds. 一级-每秒损失10点生命值和5点魔法值。 二级-每秒损失20点生命值和10点魔法值。 三级-每秒损失30点生命值和15点魔法值。 四级-每秒损失40点生命值和20点魔法值。 Level1-10hp/5manapersecond. Level2-20hp/10manapersecond. Level3-30hp/15manapersecond. Level4-40hp/20manapersecond. 智慧之刃(GlaivesofWisdom)[W] 沉默术士的剑刃经过的法术强化。如果他杀死一个英雄,他将会永久地从这个英雄身上偷取1点的智力。 法球效果 英雄攻击神圣(魔法)伤害 冷却时间:3/2/1/0秒 魔法消耗:15点 Nortrom’sGlaivesareenchantedbyhisexperienceinmagic.Ifhekillsahero,hewillpermanentlysteal1intelligencefromit. 一级-每次攻击附加智力的15%作为额外伤害。 二级-每次攻击附加智力的30%作为额外伤害。 三级-每次攻击附又橇Φ?5%作为额外伤害。 四级-每次攻击附加智力的60%作为额外伤害。 Level1-Deals15%ofyourintelligenceinbonusdamage. Level2-Deals30%ofyourintelligenceinbonusdamage. Level3-Deals45%ofyourintelligenceinbonusdamage. Level4-Deals60%ofyourintelligenceinbonusdamage. 最后遗言(LastWord)[L] 所有在光环笼罩下的敌方单位在施放完一个技能后会被沉默,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施法,作用范围700。 causesanyunitundertheeffectofthisauratobecomesilencedafteritfinishescastingaspell.Hasa700aOe. 一级-持续1秒。 二级-持续2秒。 三级-持续3秒。 四级-持续4秒。 Level1-lasts1second. Level2-lasts2seconds. Level3-lasts3seconds. Level4-lasts4seconds. 全领域静默(GlobalSilence)[e] 阻止地图上所有的敌方单位使用魔法。 无视魔法免疫 冷却时间:120秒 魔法消耗:250/350/450点 Stopsallenemiesonthemapfromcastingspells. 一级-持续3秒。 二级-持续4秒。 三级-持续5秒。 Level1-Lasts3seconds. Level2-Lasts4seconds. Level3-Lasts5seconds. 雷斯林 雷斯林 雷斯林意为来自灰色城堡 角色是在龙枪系列的小说中出现的,创作者为崔西·西克曼,马格丽特·魏丝。他们合力写的《龙枪编年史》中最受欢迎的不是半精灵坦尼斯或是谨守骑士道的史东,而是那灰袍华发、邪恶自私,不惜出卖朋友,牺牲兄弟的法师雷斯林。这个背信弃义的反派人物,却大爆冷门成为众人崇拜的英雄。而他那外表强壮内心却脆弱不已的双胞胎哥哥卡拉蒙,也跟着成为众人的焦点。雷斯林这种坦荡面对自己内心诱惑、不顾道德束缚的叛逆行为,更让我们这些需要顾忌他人眼光,考虑社会观感的读者们大呼过瘾。 所以,两位作者不需太多讨论,就确认龙枪编年史的续作是谁:双胞胎卡拉蒙与雷斯林。在编年史成功之初,两位作者摇身一变成为独立的作家,不再是TSR公司的游戏设计者,因此小说的撰写不再考量游戏系统设计的合宜性,作者可以自由自在的地让故事情节推展延伸。在这套作品中,他们摒弃不必要的干扰,把写作的焦点集中在三个人物上:卡拉蒙、雷斯林和克里珊娜。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龙枪传奇》。 雷斯林是全心全意投身于魔法,不惜出卖一切的黑袍法师,对他来说,生命就是魔法,魔法就是一切。他视周遭所有人为棋子,任意玩弄于股掌之间。对雷斯林而言取得克莱恩大陆只是弹指间的功夫。他的最终目标只剩下—封神 而他的哥哥阴差阳错间来到了未来,见到了那个灰飞烟灭的世界,和天空中成为神的弟弟被空虚折磨的生不如死,卡拉蒙回到原先的时空中将信息告诉了他弟弟,雷斯林万分痛苦。而这时他正处于封神的紧要关头,向前一步未来就会变成现实,退后一步他将要被黑暗之后永世折磨永恒的白昼中,他的惨叫将不停的持续,不停的萦绕在被诅咒的空间,然而这一次他选择了牺牲。 时空之门前,一根巨大的利爪从雷斯林后背刺入,前胸穿出。他脚步一个踉跄,跪倒下来。但他目光从未离开过时空之门。此时,他看见卡拉蒙的脸孔因痛苦而纠结在一起,往前踏出一步,竟然是朝着他! “关上门,你这个笨蛋!”雷斯林握紧拳头大叫。“不要管我!我不再需要你了!我不需要你了!” 作者介绍 崔西·西克曼:摩门教徒,年轻时曾远至南太平洋的西印度群岛传教。于一九八一年进入纸上角色扮演游戏设计公司TSR任职,担任游戏的企划工作目前为全职自由作家,从事小说撰写及纸上角色扮演游戏的设计。 玛格丽特·魏丝:毕业于密苏里州大学,主修创作与文学。于TSR担任出版部门的编辑,《龙枪编年史》即为此时期与崔西共同创作的作品。目前为自由作家 两人合作的畅销作品《龙枪编年史》、《龙枪传奇三部曲》、《夏焰之巨龙》、《黑暗之剑三部曲》《死亡之门系列》等 骑兵 骑兵介绍 骑兵是陆军中乘马执行任务的部队、分队。既能乘马作战,又能徒步作战。通常担负正面突击、迂回包围、追击、奔袭等任务。其行动轻捷,受地形、气象影响较小。历史上骑兵曾经是陆军的主要作战兵种。在外国,17世纪30年代战争时,参战国军队中一般都有40%一50%的人员是骑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法、俄国均编有骑兵集团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军曾有17个骑兵军,八十多个骑兵师。中国历史上骑兵的极盛时期是元朝,骑兵部队主要装备有弓箭、马刀、标枪、战斧等。中华民国时期,骑兵最多时达二十多个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自1928年4月建立第一支骑兵分队起到解放战争后期,全军发展至12个骑兵师,目前,只在边防部队中保留少量骑兵分队。 骑兵是一支有组织的快速部队,他们能快速的打击对手,也能在战况不利时迅速撤退,脱离战场(除非和他们交战的也是支移动力极高的快速部队)。 骑兵是由一群经过长期训练,能在马背上作战的士兵组合而成的。由于速度快,骑兵通常都是担任侦察任务,或是在敌方部队刚成军与集结时,进行连打带跑的游击扰敌工作。虽然在古埃及文明后期,就有许多战士是骑在马上用各种兵器攻击对手,但今天我们印象中骑马作战的骑兵则多是在18世纪后期出现的新形态骑兵。在拿破仑时代,骑兵转变成一种优秀的精英部队,并且和传统步兵联合成一体,部署在战场上担任作战时的主力部队。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甚至在整个19世纪的中后期,骑兵更加广泛的应用在战场上。但到了连发的来福枪出现取代了早期单发的火枪后,骑马的战斗部队在面对步兵时,逐渐显得毫无招架余地。1899年到1902年间的南非战争,则是骑兵部队担任战争主力的告别秀。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军队摩托化、机械化的发展,骑兵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兵种地位。当代,许多国家的军队只保留了少量的骑兵,主要用于执行巡逻、警戒和运输等任务。有的国家把乘骆驼和大象的部队也称为骑兵。 美军还把搭乘战斗侦察车辆或乘直升机,实施侦察任务的部队、分队称装甲骑兵或空中骑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广泛运用于战场,骑兵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兵种地位。一些国家只保留少量骑兵,主要用于执行巡逻、侦察、警戒等任务。 中国骑兵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到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队成为车步并重,各国的军队中有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北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战国时代:(含秦代) 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进行最大变革的首先是赵国。地处北边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边之苦,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声明“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削减军中的车兵,增加骑兵;要求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方便于进行骑射。从这里开始中原各国中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赵国也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战国时开始大量的使用骑兵作战。赵国以步骑兵攻林胡,楼烦“略地千里”,李牧用万余骑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秦国也以骑兵精良著称,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四十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楚汉战争时刘邦也曾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而用秦国降将李必、骆甲为校尉训练骑兵;韩信在破赵之战(就是列背水阵那次)中也是用两千轻骑偷袭敌军大营。 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劈砍时剑容易折断,以戟为主)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从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两汉时代: 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说到汉代骑兵的发展就该说匈奴骑兵,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全族均为能骑善射之士汉初处匈奴已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时刻威胁着汉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亚洲式轻骑兵,他们作为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长于骑射,他们马术精良,射术奇佳,只穿轻便的皮甲十分灵活。汉的晃错曾在《言兵事疏》中说匈奴有三大长处为汉军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其二,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其三,风雨罢劳,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这也就指明了骑兵较之车兵的较大优势,车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发挥威力,而骑兵在较狭小的地形也能做战,比车兵更为机动灵活。 到了汉朝时为了改变对匈奴作战的不利被动局面,汉朝大力发展骑兵,至武帝时已能运用十余万骑兵主动出击,对匈奴作战历时数十年,汉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等多次率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五万骑出击,以步卒数十万,马十余万匹转运辎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大破敌军封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而还,传为佳话(英雄业绩真是令人神往呀!) 这一时代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官马制度的确立,汉为了对抗匈奴,发展骑兵,建立了饲马的制度。汉文景时期颁行“马复令”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马政机构。中央任命太仆(就是弼马温了)管理,在地方设有马丞负责。这些官员负责马匹的饲养以备军用。从汉初至武帝时即有厩马四十余万匹。这一制度保证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大量马匹的消耗。 在汉代骑兵发展壮大,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取代战车的位置。兵种内汉代已经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就是环首刀了)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大量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作战。 三国,晋,南北朝时代: 这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战争十分频繁,特别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骑兵的运用达到了更高峰,交战各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规模的使用骑兵,骑兵成为战场上的最重要的兵种,我国的骑兵也发展到了重骑兵的时代。 这一时期总的来说北方的军力较南方强,北方各国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最初的军队均为骑兵,发展后步兵渐渐增多,但军队的主力仍为骑兵,作战时动用相当多的骑兵参战。如前秦的苻坚南下动用了骑兵二十七万;北魏太武帝侵宋时以骑兵六十万渡淮,直逼长江;梁魏钟离之战中魏军八十万中有骑兵二十四万。可以说这一时期骑兵战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 而这时期一大重要发展就是马镫的发明,我国最早的马镫在西晋中出土,可以说我国最晚在晋代就有了马镫。(可偏有人说马镫是欧洲人先发明的。)马镫可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军事上,马镫的出现使骑兵的近距离格斗战更容易,(有了借力之处)并且有利于骑兵的长距离行军。(减少疲劳)能更有效的发挥出骑兵机动性好,冲击力强的优点。在西方马镫的发明,导致了中世纪西式重骑兵,骑士的出现。(一种大而无用的家伙)这一时期的骑兵以重骑兵为主,当时的重骑兵人马均披铠甲-甲骑具装。防护力很好对步兵而言有极大的冲击力。当时重骑兵的防护力很强,骑兵武器除了弓箭外,(不管什么时代,这总是东方骑兵的主要武器。)长兵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骑兵用长矛即“槊”(也叫“矛+肖”),而戟逐步被淘汰,成为一种礼仪用的摆设。而短刀也成为骑兵的制式武器,与前代的环首刀相比,这一时期的刀,刀体加宽,刀头由斜方形改为前锐后斜,更适于实战。 隋、唐、五代时代: 这一时期,骑兵已经确立了在军中的地位,在这一时代骑步并重,各国的骑兵规模虽不及南北朝时期,但是骑兵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较大的重视。 唐朝以武功开国,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于使用骑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骑被称为昭陵六骏。所以唐(特别是唐初)对骑兵的建设也是很重视的。唐从起兵始就建设完善自己的马政建设,以备军用。唐在边地多置监牧,属太仆管理,监牧马五千以上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以下为下监,置牧监使,对各监牧每年还要进行考课,自唐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所养官马达七十余万匹,置八坊四十八监,占田地一千多顷。 这一时期,骑兵装备战术发展并不大,但是已不象南北朝时代那样注重于重甲骑兵,军中虽仍有甲骑,但是基本上以轻装骑兵为主。主要发挥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优势,正面攻防更多依懒于步兵。 宋、辽、西夏、金时代: 这一时期,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雄起,成为汉族朝的威胁,这些少数民族军队的精锐主要为骑兵,骑兵的发展也再度转入高潮。 首先说宋,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武功极为不盛的一个朝代,因为在后唐,五代时期崛起的少数民族西北的产马地区,基本掉失,所以宋无论是通过在边地买马,换马,(用物资)或设置监牧等方法,始终都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从来都没一支强大的骑兵。到了南宋时更糟,连殿前司(即皇帝禁军)的骑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没马可用。宋朝喜欢摆阵势,所以骑兵也多半布置在阵中,基本上都是把骑兵布置在大规模的步兵阵周围做策应或掩护侧翼。如宋太宗的“平戎万全阵”就是把主力步兵结合战车,在中间布成密集阵势,反骑后布置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防御敌军骑兵的阵势。个人认为这到是与欧洲早年的骑兵运用方式象似,即以步兵方阵为主力,用骑兵来巩固两翼。事实上这种阵式,骑兵成了步兵的辅助力量,用于克敌致胜的是核心的步兵阵。 在北方先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有较强大的武力。军队中以骑兵为主力作战。辽金的军队都很讲究骑兵的机动作战,,一般军中的正兵均配有数匹战马,(辽军一名正军有马三匹)机动力很强,如辽宋的幽州之战中,辽军就凭借当地平坦的地形和骑兵的机动力,先后将宋将曹彬,潘美各个击败。金兵也长于骑兵善于野战,史称“金之初起天下之强莫过于此”,金国有著名的拐子马,在作战时步军为正兵,以拐子马作两翼突击,在平原上对宋军作战有着很大的优势。 这一时代的骑兵,以北方少数民族骑兵为主,他们作战的主要武器为弓箭、马刀、也装备有狼牙棒等特殊的武器。(金国人似乎喜欢这种武器,当时有民谣:它有金兀术,我有岳元帅;它有拐子马,我有麻扎刀;它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当时的骑兵,开始偏向轻装,着少量甲,获得更大机动力,但是各国均还有重甲部队,如西夏的骑兵“平夏铁鹞子”(它的步兵叫“横山步跋子”)就以“乘善马披重甲”战斗力强著称。 蒙古时代: 这一时代,蒙古骑兵在敌人眼中成了恐怖的象征,蒙古人把骑兵战术推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的优势被发挥到了极限。 蒙古人实行百户、千户制全民皆兵,军官世袭。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战时自备武器装备出征,和平时期则是普通牧民。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蒙古人往往通过大规模的围猎来锻炼部队,对于儿童也从小就专门训练他们骑马射箭的能力。加上有成吉思汗,木华黎,速不台,拖雷等出色的战术家指挥。蒙古人成为当时世上最强大的军队,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广大领地。在东方消灭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败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罗斯草原,打败了西方联军,一直打到多瑙河边。 蒙古军队前期基本是骑兵,后期其野战力量也是骑兵。蒙古骑兵有着超强的机动力,一名士兵往往备有六匹以上的战马,轮换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进近百公里。蒙古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长年骑射的蒙古人能拉强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头制成,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和很远的射程。能在高速机动中(甚至一边后退一边回头射击)准确射击的蒙古人能在短兵战前给予敌人极大的杀伤。因为蒙古人往往自备武器,所以在箭、马刀以外,士兵们还带有自己喜欢的武器如长矛、狼牙棒、绳套(套马用的,在战场上也能套人。)等。在防具方面,蒙古人以皮制甲为主,轻便坚固,虽然不象铁甲的防护力好,可是为其赢得了更大的机动力。值得一提的还有蒙古马,蒙古马虽然体型较小,不及阿拉伯,亚利安马速度好、体型高大,但蒙古马适应力强,耐粗饲,易增膘,寿命长,十分适合长距离行军,无后勤保障作战,这些马随处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军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终年使役。并且重要的一点是蒙古马的母马哺育期可产奶三至四百千克,这成为长时间在外作战,无需后勤保障的蒙古军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另外就是掠夺了)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其人民生长在苦寒之地,对于恶劣气候的忍耐力极强,物质条件要求很低,有着一般农耕民族人民无法比拟的战斗力。(只不过要他们去潮湿,炎热的地方就不行了。如东南亚雨林中。) 明清及以后时代: 明清以后火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随着专门的火器部队和炮兵的出现,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明以后很少有作为主要战略力量的骑兵存在,就不再多说了。 明代的骑兵主要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并配有火器。名将戚继光设立了车营就是一种步、车、骑配合作战的方式。明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中也对这种战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还发展出了先以火器轰击继以骑兵冲击步兵跟进的战法。 到了清朝,清朝自以为以弓马开国,其开国时的女真,蒙古骑兵就是传统上的骑兵,没有什么发展,加上不注重火器的,使我国最终落到了被列强任意欺负的下场。当时已是火器的时代,骑兵地位就更低了。直到机枪,战壕组成的阵地战出现,基本上丧失了在军中的地位,逐步退出军事舞台。只到其后继者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出现,骑兵成为了一种历史,只在某些庆典礼仪场合使用。 欧洲骑兵介绍 欧洲中古世纪的战争形态必须看时代与地域而定,但一般来说,在百年战争之前,战争的规模都极小,绝大部分都是领主之间的「小冲突(skirmish)」,即使是在十字军东征时,欧洲骑士也还是不喜欢列阵出击,所以十字军东征除了第一次东征正好占了回教帝国内乱的便宜,所以成功以外,其它次东征皆以惨败而回。不过欧洲重甲骑士的个人战斗力极高,所以应付农民暴动是绰绰有余的,直到具有懂得集体行动的职业佣兵兴起,这才开始末落,而火枪则是最后一推。在法国,一名骑士的合格考试之一就是身上没有任何护甲,然后空手与野猪搏斗,能够把野猪干掉的话,才能通过。 重甲骑兵身上的重甲具有极高的防护力,在火枪发明以前,少有骑士在战场大量死亡(百年战争例外,但大部份的重甲骑士并非死于英国长弓的威力,而是被匕首割断喉咙)。但重甲也是骑士的负担,虽然骑士们身著重甲可以攀墙爬竿翻跟斗(法国骑士的资格鉴定考试就包括全身穿上重甲,佩戴武器,爬过城墙),可是骑士们一旦失去战马,步行距离不会太长,尤其是在泥泞中行走时,更是倍加艰辛,结果徒然耗费体力。阿尚弧会战时的情况就是如此,结果成为法军惨败的原因之一。 不过如果认为高温会把重甲骑士们给热昏,那就错了,他们从小就得如此习惯这样的环境,而且盔甲下还有密不透风的重袍,使得衣服内因为汗水的蒸发而产生内循环,所以反而凉快(当然不是冷气机那种凉快),这个是十字军向阿拉伯人学来的办法。 骑士们的另外一项弱点就是战马,如果没有战马,纯靠步行作战,那么光是穿著重甲走路,就会把他们给累死。而战马也必须选择足够壮健的,不然无法承受重甲与骑士的体重(所以骑士们必须尽可能保持短小精悍的模样,就连赫赫有名的亨利五世,也仅身高170cm),因此骑士们往往会非常疼爱他们的战马,一匹好马的价格,通常可以雇请数十到一百个长弓手。所以在百年战争时,步兵就只要插下削尖的木桩,骑士们就往往会为了避免战马受伤而转身。此外,马无论是那种马,人是绝对无法说服它为了国家民族主义而去牺牲犯难万死不辞的,所以步兵们只要排成空心方阵,再把枪尖一致对外,就能够阻止战马从任何一个角度向他们冲撞过来。 但身著重甲的骑士们集体冲锋时所产生的噪音加上视觉效果,会使得面对他们的步兵们感到震撼,尤其是以训练度越低的话,越是容易因为「骑兵恐惧症」而导致崩溃。而且骑士们作战往往是两两三三的跑到步兵阵列的前面,投掷标枪后就迅速离去,英国就是在Hasting会战中,因为杂种威廉的骑兵所使用的这种战术而导致步兵的斗志丧失,最后自动崩溃的结果。不过欧洲骑士除了早期的诺曼骑士以外,并没有随身系带弓箭或是标枪的习惯,甚至对这种战术毫无兴趣进行发展。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在百年战争时,亨利五世企图让长弓手骑马作战,可是结果不是很理想,因为长弓难以在马背上与疾驰中使用外,当时的长弓手只是佣兵,装备一切自备,所以马通常是给比较有钱的长弓手来代步用的,这些人比骑士们还要珍惜他们的座骑。 后期骑士的重甲已经到了连铁臂十字弓也无法贯穿的程度(姑且不算火枪),虽然这类重甲还是不少脆弱的缝隙可以被弓箭射穿,但那些地方不是人体的要害之处。因此步兵要以个人的力量来对付重甲骑士,唯一有效的武器除了匕首之外,就是『alberd」,中文翻译成「戟」是一种错误的翻译,因为戟是「勾」与「矛」的结合体,而halberd是「斧头」、「钩子」、「长矛」、和「开罐器」的结合体。使用人可以集合起来,将它做长矛使用,也可以用来和步兵或是骑兵进行单打独斗。通常步兵是用halberd把骑兵给钩下马来,然后用上面的斧头或是长得像是开罐器的部份把那位倒霉的骑士给解决掉,瑞士独立时,奥地利的盟友勃艮第公爵莽夫查理就因为如此而阵亡在halberd之下,从此瑞士佣兵的骁勇善战和善于使用halberd的声誉闻名全欧。 如果说骑士是很“个人化”的战士,那么中古时代的步兵就是十分讲究集体的了吗?中古世纪接近结束时是如此,之前也是很个人化的。所以战场上往往是一连串的单挑,而非兵种之间的配合,直到百年战争时,才由英国“复古”出这样的战术。也就是因为如此,中古时代的佣兵并不讲究纪律,而且他们的营养大多很差,更不用说没什么纪律与组织可言,因此他们单以个人战斗力而言,绝非骑士的对手。可是当他们懂得如何集体行动,兵种协调作战时,骑士们就发现到他们已经无法再轻视这些昔日的吴下阿蒙了。但使用的这种战术而导致步兵的斗志丧失,最后自动崩溃的结果。 即使如此,步兵的反制骑兵作战往往是被动的,必须先要料定骑兵的攻击方向,而且难以在行进中保护自己,更不用说排列防御阵形时就是防御最脆弱的时刻,而骑兵因为具有机动力,所以作战的时间与路线具有比步兵更大的弹性空间。 此外,中古时代的欧洲步兵作战方式,可以参考Braveheart这一片。但到了佣兵兴起时,因为成本效益与作战对象的双重主要问题,欧洲的步兵大多舍弃使用盾牌,而大量采用长矛,有钱一点的就觓lberd,因为他们的主要对手是「重甲骑士」,况且长矛在近接战时,也不见得会输给拿著盾牌的刀斧手。 另外一项专门的武器就是双手剑,真正的双手剑其实不重,至少没有阿诺在电影里面用的那么夸张。它的剑身的刃只有前端较利,其他地方就算用手握著也不会割伤皮肤。所以可以挥著它砍人,也可以用来刺戳,甚至倒转过来,用剑环钩住对方的武器,或是用把手的顶端来顶击对方的脸部或是身躯。 骑士用的剑则是另外一种,较短,但十分尖锐,可以用来在疾驰时,在马背上挥砍别人,或是刺戳对方盔甲的缝隙。骑士用长矛,也就是看起来像是支大型铅笔的东东,那是用来吓人多于用来杀人用的,就算是骑士决斗时使用,也很少让人致命,唯一让我想起来的例子就是某位法国国王在与卫士练习时,不小心的让保护脸部的面罩上的眼洞撞上矛尖而致命。骑兵最早在公元前约1000年时出现,从此骑乘马匹的军队就在战斗中担任了几个重要的角色。他们充当了侦察兵、战斗员、混战中的冲锋部队、殿后部队,并追击撒退中的敌军。骑兵可以根据装备和训练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视情况担任不同的角色。穿着少量或没有配备装甲的轻骑兵,最适合作侦察兵、战斗员和负责殿后。穿着装甲的重骑兵,最适合作为冲锋部队来打击敌军。不过,所有类型的骑兵都适合作追击之用。 中古时代的骑士都是重骑兵,依据骑士制度的守则,他们的角色应为冲击敌军、打击敌方的骑兵和步兵。武装士兵这个名词原从十三世纪起用以形容骑马和徒步作战的装甲战士,后来则专指骑士及其扈从、仕绅与专业的士兵。 骑士在战斗中占所有速度、恫吓、攻击力和高度等优势。随着中古时代的发展,骑士装备的加强更提高了这些优势。 武器 矛和后来的大型长矛是骑兵用来从事战斗的武器,适合用来刺杀徒步的敌军,尤其是投射武器部队。骑兵手持长枪向前朝敌方冲杀的阵势,可以增加恫吓敌人的效果,马匹在奔驰中的冲击力,亦能透过撞击的那一刻经矛头传送而出,令冲杀中的骑士化身为一支惊人的利箭。 历史学家们一直为马镫在骑士兴起过程中的重要性争论不休。马镫最先出现于亚洲,并在公元第八世纪时传至欧洲。有些人相信它对于骑士的兴起十分具关键性,因为它可以让骑手支撑他自己和长矛,从而透过矛头把马匹在冲锋时的全部力量传送出来。尽管这种力量加乘后所带来的优势毋庸争议,却有人认为,在马镫出现于欧洲之前,罗马时期所发展出来的高身马鞍,已经可以让骑手传送这种冲刺的力量。一幅描绘威廉在1066年征服英国的巴多斯挂毯显示,颇受尊崇的诺曼骑士在使用长矛时,主要是伸出手持的矛来作刺杀或掷出他们的矛作投射,而非端着长矛作进攻;此时,欧洲人知道马镫这种东西应至少有两个世纪了。在接下来的中古时代里,由骑士端稳长矛所作的冲刺,只是作战场面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打法通常不是一个正确的战术。 骑士在作出首次攻击后,常常会失去手中的长枪或长矛,或是陷入混战之中。无论是那一种结果,骑士都会换上另外一种武器,多半会是他们的剑。骑兵的配剑逐渐发展成阔大而沉重的马刀,站在马镫上的骑士能够带出极大的力气将马刀挥落在敌人的头或身上。剑是骑士最为珍视的的武器,因为它们能够携带在身上,格外彰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它们是骑士之间作肉搏战时最常用的武器。好的剑造价昂贵,能够拥有一把好剑是贵族阶层的另一种象征。 其余几种用来博斗的武器,包括了铁锤和锤矛(由棍棒发展而来)、斧头及连枷。从事战斗的教士和充任战士的僧侣普遍拥有铁锤和锤矛,因为他们试图要遵从圣经有关流下血液的告诫,而这些锋利的武器很容易就能杀得敌人满身是血。 无论如何,骑士都不会使用任何一种投射武器。当时认为,骑士若以箭、弩箭或弹丸等在一段距离之外杀伤敌人,是一件可耻的事。只要情况允许,骑士会尽量与位阶相同的人交战,作面对面的厮杀,有时根本不出手。 盔甲 锁子甲是后来的罗马人和一些入侵的日耳曼部落(包括哥德人)所穿戴的战甲。在十三世纪人们开始使用更具防护力的铠甲以前,锁子甲一直受到中古时代欧洲贵族的欢迎,不过,当人们发现锁子甲会被箭或剑尖刺透,它的重要性即不若以往。通常在穿着锁子甲时,外面会另外罩上一种在中古时代被称作外衣的紧身短上衣,尤其是十字军东征期间更是如此,因为锁子甲会反射阳光。 头盔也是从简单的圆锥形设计,逐渐发展成大型的金属桶状,再设计成块状的造形以避开前方来箭。后来并发展出能够与身上装甲闩在一起的头盔。 一种整套重量可达六十磅的盔甲出现在十四世纪。铠甲的设计精良,让骑士可以保持令人惊讶的灵活度,穿着盔甲的骑士即使倒在地上也不会一蹶不振,因为他可以轻易地起身再战。根据文献的记载和描绘,穿着盔甲的人甚至可以作出倒立和其他轻巧的体操动作。后人在制作整套盔甲时并增加了对防御弓箭的注意,针对最易受攻击处予以强化。中古后期出现一种以雕刻铠甲精心制成的全套盔甲,这种盔甲在礼仪和炫耀上的功能多过实际上的用途。 对于骑士来说,盔甲是一项非常昂贵的负担,除了自己本身需要装备,其侍从也须全副武装。一个地位重要的领主必须为众多的骑士提供盔甲。在中古时代,制造盔甲是一项重要的商业,而使用盔甲的庞大市场也一直在增长。赢得胜仗的普通士兵,可以藉着剥光死去的骑士尸体取得大量的盔甲并出售谋利。 马匹 骑士往往为座骑的速度和体能感到特别自豪。这些马匹需要大量的训练,以裨在冲撞和混战中易受操纵。训练良好的马匹能对最小的指令作出反应,让骑士可以一手持盾一手执长矛。历史学家们经常争辩的是,骑士的跨下到底是需要笨重的马匹来背驮全副装备的骑士的重量,或是小型的马匹以利速度和灵活度的需求。 马术是精锐骑士与平民区分身份的另一种特徵。狩猎可以使马术更为熟练,也是最受贵族欢迎的休闲活动,传统的猎狐活动更是持续到今天。在蒙古人征服别国的战争中,骑兵的作用达到了顶点,与此相反,西欧战场上的步兵开始重新得势。大约从13世纪中叶起,中世纪的重骑兵便走上了下坡路。当时有三种经过改进的步兵兵器促使骑兵失去了优势。这三种兵器是:经过改进后效果更好、威力更大的十字弓,在英国发展进步的长弓和在瑞士人手中变得令人可怕的长矛。 此外,当时还出现了两种影响颇大的技术变化。一是由十字军将欧洲马与阿拉伯马杂交所得的马种逐渐退化了,二是锁子甲被金属片铠甲所取代。杂交良种马和锁子甲曾使重骑兵具备了高度的战术机动性,从而使之成为13世纪欧洲战场上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而上述两种技术变化则使重骑兵丧失了原有的战术机动性。14世纪的重骑兵,由于全身披挂着金属片铠甲,其战马也披有同样沉重的护甲,加上手执剑、盾和又长又重的长枪,因此成了一群行动迟钝笨重的废物,他们只能一股劲儿地朝前冲去,但速度又快不了,更做不到快速停顿和立即起步。这样的骑兵在遭袭击时往往很容易乱作一团。即使是披着金属护甲的马匹也不可能一点不受弓箭的伤害。一旦马匹受伤,根本无法驾驭。要是碰上比较灵活敏捷的骑兵或步兵对手,披着全副铠甲的重骑兵更是束手无策。 游戏中的骑兵 龙与地下城: cavalier(骑兵) 身穿华丽盔甲的骑兵是骑士中的精英,他们象征着机动性战争中的重要力量。骑兵的冲锋是战场上最具破坏力、最锐不可当攻击武器。 大部分的骑兵都是属于上流社会或者贵族阶级。骑兵们都会为服务上级,例如一名贵族、君主、神嗣、军队、宗教团体,又或者是特殊的原因而奉献自己的生命。他们世袭的家族荣誉是对帝王、国家或是对其他事物的服务的代价。骑兵们都渴望参与那些与其君主或者自身的动机相关的战争和武装冲突。为贵族君主服务的骑兵们除了在战场上为他们的主人服务外,也会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或者是他们的君主认为适合他们的工作。 骑兵们通常都会努力的去实现一些无私的目标,例如消灭世间的邪恶和混乱、公正的判决遇到所有问题。同时,他们也可能是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而滥用自己的特权和身份的一名土豪恶霸或着吹牛大王。 生命骰:d10 必要条件: 角色必须符合以下的要求才有资格成为一名骑兵 阵营:秩序 基本攻击奖励:+8 特技: 猛烈冲锋(Spiritedcharge) 刺枪强化(WeaponFocus:Lance) 剑类强化(WeaponFocus:lt;anySwordgt;) 骑马格斗(mountedcombat) 骑过攻击(Ride-Byattack) 技能: 动物认同(animalempathy):4级 贵族和王权知识(Knowledge:NobilityandRoyalty):4级 骑术(Ride):6级 装备要求: 名品全身装甲(masterworkfullarmor) 名品大盾牌(masterworklargeshield) 职业技能: 交际(Diplomacy)、胁迫(Intimidate)、贵族和王权知识(Knowledge:NobilityandRoyalty)、专长(Profession)、骑术(Ride) lt;详的技能描述请参阅PHB第四章gt; 每级技能点数:2+智力修正值。 职业特性: 武器和装甲熟练(WeaponandarmorProficiency):骑兵对所有的简单和军用武器熟练,对各式装甲和盾牌熟练。 贵族和王权知识(Knowledge:NobilityandRoyalty):骑兵进行这一技能的判定时获得+2的奖励。 高坐马鞍(TallintheSaddle):当你使用骑马格斗(mountedcombat)特技来抵消敌人攻击时,你的骑乘检定将获得奖励。 致命冲锋(Deadlycharge):当乘坐着坐骑冲锋的时候,你使用近身武器的伤害值会是原来的三倍(使用刺枪的话伤害值是原来的四倍),每天使用的次数将在表中列出。使用本特技时将无法使用猛烈冲锋(Spiritedcharge)。 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骑兵骑乘并使用选定的武器时,攻击判定将获得奖励。 骑术奖励(RideBonus):骑兵在骑乘判定时将获得奖励。 爆炸性速度(BurstSpeed)【特异能力】:第三级的骑兵策骑时的速度将会大大提高,这会使骑兵的冲锋距离加倍。这项能力每天使用一次,坐骑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一天内想要使用额外的使用本特技的话,冲锋结束后你的坐骑要马上作出一次意志豁免判定(难度20),没有通过判定的话你的坐骑就会受到2d6点的伤害。 骑乘全攻击(Fullmountedattack):在第六级的时候,骑兵乘着坐骑移动超过5呎后的攻击的这一动作将被视为一次标准动作,而不是一次分解动作。 class LevelBase attackBonusFort SaveRef SaveWill SaveSpecial 1st+1+2+0+2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Lance+1 骑术奖励(RideBonus):+2 高坐马鞍(TallintheSaddle):+1 2nd+2+3+0+3致命冲锋(Deadlycharge):1/day 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Sword+1 3rd+3+3+1+3爆炸性速度(BurstSpeed) 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Lance+2 高坐马鞍(TallintheSaddle):+2 4th+4+4+1+4致命冲锋(Deadlycharge):2/day 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Sword+2 骑术奖励(RideBonus):+5 5th+5+4+1+4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Lance+3 高坐马鞍(TallintheSaddle):+3 6th+6+5+2+5致命冲锋(Deadlycharge):3/day 骑乘全攻击(Fullmountedattack) 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Sword+3 7th+7+5+2+5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Lance+4 骑术奖励(RideBonus):+6 高坐马鞍(TallintheSaddle):+4 8th+8+6+2+6致命冲锋(Deadlycharge):4/day 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Sword+5 9th+9+6+3+6骑乘武器奖励(mountedWeaponBonus):Lance+5 骑术奖励(RideBonus):+3485 高坐马鞍(TallintheSaddle):+5 10th+10+7+3+7致命冲锋(Deadlycharge):+5 —————该进阶允许。但是要注意:该进阶需要一个附加条件:从属于蓝海某国度上流社会或者贵族阶级,或本身已获得爵位。必要时要求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地。这个...在接受符合条件的Pc领导时,你还是拥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请尽量避免。 如果是aV片中见到骑兵则是有码的意思(骑兵有马骑) 翡翠龙 宝石龙-翡翠龙 翡翠龙生性好奇,对各地的历史和风俗尤其感兴趣。它们对于某些地区的了解往往会超过那些最为知识渊博的贤者。不过这种龙也非常多疑,因此要想和它们有所交流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幼龙阶段,翡翠龙的鳞片是透明的海绿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鳞片会逐渐变硬,并且呈现出从深翡翠色到薄荷色等不同色调的绿色,即使在最昏暗的光线下,这些鳞片也会闪耀出微光。翡翠龙的瞳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淡,当它最年老时,双眼就像闪烁着光芒的绿色球体。 翡翠龙喜欢居住在有一些文明种族定居的地区附近,但也不会近到使自身的存在尽人皆知。在主物质位面,翡翠龙会在死火山上建立巢穴,并在巢穴中抚养幼崽。 翡翠龙极不信任外来者,在它们的巢穴中密布着各种各样的陷阱,如果这些不能挡住外来者的话,翡翠龙会先隐藏起来,但若是它的宝物或幼崽受到威胁,它就会现身发动攻击。翡翠龙一般会先使用“云雾术”来使对手处于目盲状态,然后再使用冲锋攻击,或是把对手抓攫到空中。在彻底削弱对手之前,翡翠龙是所有宝石龙中最不喜欢和对手近身作战的。 翡翠龙的喷吐是一道锥状的音波能量,能够使生物暂时性耳聋。最年长的翡翠龙可以通过类法术能力“预警之盾”,感知即将发生的未来而额外提升防御能力。 FR名龙榜——劳洛凯姆【Raulothym】 劳洛凯姆【Raulothym】挑战等级:34 远古巨型翡翠龙/法师10 守序中立巨型龙(气) 先攻加值:+5 感觉:盲感60呎,黑暗视觉120呎,昏暗视觉,敏锐感知 灵光:气势凶猛灵光半径360呎(HD38或以下,意志Dc37无效) 特殊能力:位面旅行 语言: 古高等龙语【aragrakh】,风族语,古通用语,通用语,龙语,矮人语,精灵语,路斯坎语,耐色语,古贸易语【Thorass】. 防御等级:45,接触7,措手不及44 HP:670(HD39) 伤害减免:20/魔法 免疫:昏睡、音波、麻痹 灵能抗力:31 坚韧:+34 反射:+29 意志:+34 速度:40英尺,挖洞5呎,游泳60呎,飞行200呎(笨拙) 近战: +54啮咬(4d6+14) +49双爪(2d8+7) +49双翼(2d6+7) +49尾击(2d8+21) 空间:20呎 接触:15呎(啮咬20呎) 基本攻击:+44 擒抱:+65 特殊攻击: 喷吐武器(60呎锥形,音波24d6) 碾压(4d6+21,反射Dc37) 尾扫攻击(2d6+21,反射Dc37) 法术 灵能 类灵能能力 心灵攻击和防御模式 已知法师法术: 施法者等级10,4/7/6/5/5/4;Dc=19+法术等级 5级——死云术,冰锥术,格林姆沃德的灰色诅咒,传送术 4级——困惑术,古鲁斯托斯的金属熔解,高等隐形,变形术,堤路梅尔的能量法球 3级——解除魔法,解析传送门,闪现术,凯尔本的飘浮沉默 2级——朦胧术,猫之优雅,迷乱之云,浮空术,二级召唤亡灵,蛛网术 1级——燃烧之手,七彩喷射,力场波,考皮尔的敏感神经,法师护甲,魔法飞弹 0级——晕眩术,法师之手,开关术,阅读魔法 法术书: 劳洛凯姆拥有PHB,FRcS,moF中全部低于5级的法术,他也有大量的记载着6级或更高级法术的卷轴和书卷,至于确切的数量和种类尚未知。 灵能: 操能等级19,心灵预言系,236灵能点,豁免Dc=1d20+关键能力修正+异能等级 9级——超感术,真实心灵遥控 8级——预警术,意识护壁 7级——屏护术,能量转化,传送变向 6级——遥视陷阱,高等活力术,解离术 5级——真实目光,高等支配术,能量障壁,星质护甲 4级——集体冲击波,驱逐术,跟踪传送,次元锚,观察灵光 3级——苍火,全域视野,高等冲击波,空间滑动,吸血鬼之爪 2级——隔绝术,星质茧,操控肢体,身体调节,卜筮 1级——活力术,油腻术,体验命运,缩身术,战斗预感 0级——魄力术,创造杂物,心灵投影,心灵短讯,指北术,侦测灵能,猫落术,速度爆发 心灵攻击和防御模式(Sp): 任意施展:自性鞭击,本我暗示,心灵爆破,精神戳刺,碎心击,空灵无念,心智壁垒,精神障壁,思想护盾,钢念之塔 类灵能能力: 豁免Dc=1d20+关键能力修正+异能等级 任意施展:阅读物体 每日3次:增强隐形术,锐耳术/鹰眼术,操控声音,云雾术,回避侦测,谨慎之盾 劳洛凯姆如同一位选择心灵预言系的心灵术士一样操能。 能力: 力量——39 敏捷——12 体质——27 智力——29 智慧——27 魅力——26 特技: 警觉,盲斗,战斗施法,寓守于攻,格斗反射,法术延时,盘旋,强化法术反制,精通先攻,闪电反射,魔法天赋,法术瞬发,即时反制,誊写卷轴,法术默发,抓取,法术熟稔×2,法术定发,特技飞行 技能: 估价+19,自我催眠+28,唬骗+29,攀爬+24,集中精神+60,手艺(制图)+29,手艺(制造陷阱)+31,解读卷轴+31,交际+24,逃脱+30,隐藏-11,胁迫+10,知识(奥术)+57,知识(北方地理)+54,知识(北方本地)+54,知识(灵能)+51,聆听+52,灵能辨识+30,搜索+41,法术辨识+33,洞察+52,生存+17,游泳+22 喷吐武器(超自然能力): 劳洛凯姆可以喷吐60呎锥形音波造成24d6点伤害(反射Dc37减半)。除了投对音波伤害的豁免骰之外,锥形中的每个生物必须进行一次成功的坚韧豁免(Dc37),失败则失聪1d4+12轮。他一次喷吐后必须等到1d4轮后才能再次喷吐。 尾扫攻击(特异能力): 劳洛凯姆可以以一个标准动作用尾部掠过一个直径为30尺的半圆型范围。中体形或更小的生物在其中会受到造成2d6+21伤害。受到攻击的生物可以进行反射豁免(Dc37),成功受到一半伤害。 盲感(特异能力): 劳洛凯姆能够通过视觉以外的感官,比如敏锐的嗅觉或听觉来觉察到它看不见的东西。它通常不需要作侦查或聆听检定来发现在它盲感范围内的生物的位置,前提是它和目标生物之间存在效果线。对劳洛凯姆来说,它看不见的生物依然具有全隐蔽,同时在攻击隐蔽的对手时,它仍有正常的失手几率。可见度仍然影响着劳洛凯姆的移动。在被看不见的生物攻击时,劳洛凯姆其防护等级上仍旧会失去它的敏捷加值。 碾压(特异能力): 劳洛凯姆可以通过一个标准动作在着陆时踩到比它小至少三个体型等级的生物身上,并用它的全部体重碾压他们。碾压攻击可以作用到所有被压在龙身下的生物上。所有在这个区域内的生物都必须通过反射豁免鉴定(Dc37)否则被压住,自动受到4d6+21点棍棒型伤害。在这之后,如果那条龙选择继续压住他们,则视为普通擒抱攻击(擒抱奖励+65),只要还被压住,对方每轮都会受到碾压伤害。 气势凶猛(特异能力): 这项特性使得劳洛凯姆具有某种令对手感到特别不安的外在表现。此效果在劳洛凯姆作出某些激烈的举动(例如冲锋,攻击或混乱纠缠)时自动生效。在范围内目击该举动的对手将会惊惧或战例。它的范围是360尺,此能力仅能影响生命骰数等于或低于38的生物。被影响的生物可通过一个成功的意志豁免(Dc37)抵抗这个效果。成功豁免的生物,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对同一生物的气势凶猛效果免疫。失败则恐慌4d6轮(4HD以下)或颤栗4d6轮(5HD以上)。 敏锐感知(特异能力): 黑暗视觉120呎,昏暗的视觉能力是人类的四倍,视觉能力是人类的两倍。 位面旅行(超自然能力): 劳洛凯姆天生拥有在主物质位面和内层位面间瞬间穿梭的能力。 (二)游戏王卡名 卡包:DL5 日文名:エメラルド·ドラゴン 中文名:翡翠龙 星级:6 罕贵度:银字R 卡种:普通怪兽 属性:风 种族:龙 攻:2400 防:1400 游戏王中的使用者:海马.濑人 万丈目.庄司 拖雷的红袍法师 拖雷的红袍法师RedWizardsofThay 拖雷的红袍法师(RedWizardsofThay)是被遗忘的国度里一个著名的法师组织 长期以来拖雷的红袍法师(RedWizardsofThay)都被视作东费伦和平的大敌,拖雷的红袍法师的历史充满了对邻居以及更远的地区的侵略和战争,在近些年里,他们也成为了遍布费伦大部分地区的强者、富翁和孤注一掷者魔法货物的主要供应商,在成打的城市里都有他们秘密的高墙围绕的据点,红袍法师甚至受到这些远离拖雷的地区的恐惧和尊敬,这些商业据点经营得极为成功,导致很多红袍法师放弃了军事征服的梦想,改而追求一种更阴险而普遍的力量-金钱的力量。 红袍法师向国外出口魔法物品的努力给Thayans(即拖雷人)带了三个主要的利益,首先,远方大陆的人民开始视红袍法师为神秘-甚至可能是令人恐怖的-商人,而非是未来的征服者。第二,魔法物品的出售,甚至在打折扣的情况下,也成为红袍法师收入的显著来源,这些财富中很多都流回了thezulkirs(即领导者)的手中,他们用此来资助魔法研究、侦察以及任何他们的可怕的秘密的兴趣。最后,在那些拥有Thayan据点的城市里,由于Thayan货物的需求极高,使得红袍法师可以让希望从中获取利益的当地统治者作出很大让步,这些交易据点为红袍法师提供了安全的运作基地、间谍网和海外的资源。 Thezulkirs依然在祖国秘密地创造可怕的战斗法术和恐怖的魔法战争机器,但是表面上,红袍法师们已经变成了尽管可怕但是可以信赖的魔法商人。 简要历史 红袍法师和拖雷的历史全部包含在FRcS中,简而言之,一群默尔霍兰德mulhorandi法师从祖国分离出来,创建了一个由法师统治而非神王god-king统治(这是默尔霍兰德的统治方式,默尔霍兰德的神系类似埃及神系)的国家,这些法师最终形成了现在拖雷的政府结构,并且在数个世纪里间歇地与邻居作战,由于组织上层的各个派系的争论往往导致计划陷入混乱而中止。在较具侵略性的派系依然在密谋和策划的同时,另一些红袍法师-特别是防护系、幻术系和变化系的thezulkirs-已经转向一种萌芽状态的魔法物品交易,在遍布费伦的城市里的Thayan据点进行着商业运作。 组织 由于拖雷的描述在FRcS中已有说明,因此下面的统计反映的是红袍法师(那些拥有红袍法师进阶职业的)和不同等级的学徒(不具备该职业的)。 总部:Thaymount,拖雷Thay 成员:大约1,000名真正的红袍法师和大约5,000名实习法师 等级制度:军事化 领导者:拖雷的thezulkirs(八个红袍法师组成的松散的委员会,每个人专精一个法术派系) 信仰:库索斯Kossuth,班恩,莎尔,洛薇塔Loviatar 阵营:Le,Ne,LN,ce 秘密程度:无 标记:一个中心为白星的圆盘,一条红色螺旋线从中心逆时针扭动,在螺旋线上有八个渐增的红色球体,红色代表着红袍法师,八个球体代表着八个魔法派系,白星代表着渐退的火球。 红袍法师作为一个大的类军事化组织统治着拖雷,它的结构比初看上去要费解的多。 在拖雷人眼中中,术语“法师”和“红袍法师”有着不同的意义,法师指以法术形式使用奥术力量的人(尽管吟游诗人和术士在拖雷也很常见,但是红袍法师视他们为劣等者,同时也如此对待他们),尽管法师也可能会变得很强力并且他们的力量也值得尊重,但是在拖雷只有红袍法师才拥有最高的权威。 当实习法师被吸收入拖雷政界最外层时便成为了红袍法师,在拖雷,只有红袍法师可以穿着红色长袍,无视该法律的人会很快被捉拿,并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慢慢拷打,为了避免这种处罚,甚至只是威胁,大多数拖雷人从不穿戴任意红色服饰,有些人甚至拒绝橙色衣服,唯一的例外是库索斯的牧师,他们不受该禁令的约束,不过可以通过圣徽和杂色的长袍很轻易地分辨他们。 尽管拖雷外的很多人都认为所有的拖雷法师都是红袍法师,但事实并非如此,大约只有六分之一的法师是真正的红袍法师,其余的都是学徒、低级法师、对政治漠不关心的人或还没有向拖雷证明自己价值的人,在游戏术语中,只有那些拥有红袍法师进阶职业的人才被称作红袍法师(不过有些拖雷以外的狡猾或愚蠢的人自称是红袍法师以期愚蠢他人)。选择成为红袍法师需要仔细考虑清楚,因为尽管红袍法师拥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他会失去通常法师的灵活性(因为需要选择一个额外的魔法禁止派系),很多法师都尽可能地推迟自己加入红袍法师的时间,希望掌握更广阔的法术来弥补这个弱点。 等级制度 拖雷由八个zulkirs控制,每个都是专精某个派系魔法的强力红袍法师,当某位zulkir离职时(通常是死亡,不过zulkirSzassTam已经成为一个巫妖数百年了),将会从红袍法师中另选择一位,强力的红袍法师的选择分量较重,而其他的zulkirs则拥有最终决定权。 官僚机构 thezulkirs指定了十一位tharchions,每一个管辖一个tharch(郡或省),每个tharchion都作为所管辖地区的地方长官,处理该地区的事务,并服从于thezulkirs,这些tharchions可以是任意职业,一些红袍法师将此视为获得政治权力并最终成为一位zulkir的途径,现在,确实有一位tharchion同时也是zulkir,不过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Thetharchions指定当地不同等级的官吏,这些官吏被称为autharchs,这些autharchs作为市长、军队长官或各种组织―例如贸易工会―的部长,大多数autharchs都没有什么权威,并且当thezulkirs或thetharchions的计划失败时往往会充当替罪羊,这些autharchs的更新率很高,因为无能者要么消失要么被杀,然后有能力的人再被提拔上来。交易据点的领导者被称为khazark,他们拥有与在相当大的城市里经营利益非常丰润的工会的autharch相同的等级,不过thekhazark通常地位更高,因为他们往往都是红袍法师。如果一名红袍法师被指控犯罪,当地的theautharch往往会服从他的tharchion的意见,以免错误地与受更高层人物保护的红袍法师起冲突。 尽管理论上命令是按链式下达的,但实际上thezulkirs可以直接向thetharchion、autharchs、军队、khazarks和平民下命令,唯一拥有真正独立的人是法师,他们在严厉的老师手下充当长年的学徒,然后才可以独立出来,并有机会成为红袍法师。 Thezulkirs 关于thezulkirs的基本信息参阅FRcS,下面是thezulkirs与贸易据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他们的重要情报。 aznarThrul:塑能系的thezulkir,喜欢利用大法师的元素掌握masteryofelements能力用不同的能量施展法术来震惊敌人,他与贸易据点基本没有瓜葛,因为这些据点很少出售具有他所专精的派系能量的物品,不过,他命令他的手下准备大量强力的塑能系魔法物品(例如火球术魔杖),期望这些据点引发大量的黑市物品需求时大赚一笔。 DruxusRhym:变化系的thezulkir,维持着与SzassTam的同盟,他积极地劝说Tam,想让他相信贸易据点是非常可行的,Druxus是最早支持贸易据点的人之一,在这上面投资了他个人财富的三分之一,不过至今已经收获了五倍的利润。他从不反对暗杀自己的政敌,而且他最喜欢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敌人的装备或食物变成毒虫。他的大法师能力之一就是传送术类法术能力。 Lallara:防护系的thezulkir,是一个贸易据点的热心支持者,因为防护系物品是在这些据点最常见的,她是在Procampur的据点的唯一投资人,这带给了她大量的金钱和奴隶,她大力奖赏那些向她汇报情报的据点防护师,而且Procampur的据点的khazark是她从前最喜爱的学徒,也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她拥有大法师的反制法术掌握masteryofcountersplling能力,并经常借此击败对手。 Lauzoril:附魔系的thezulkir,对贸易据点漠不关心,因为这些据点基本不出售他这种类型的魔法,不过他依然不得不投资了一个据点,并无时不在考虑如何破坏这些据点的运作或散布谣言来妨碍据点的经营,目的是为了避免其他的派系获得过多的力量,他喜欢创造忠于自己并在敌人内部散播矛盾的智能魔法武器。他一直视SzassTam为敌,并正在寻找一些魔法途径来获取这位巫妖的军队的控制权。 mythrellaa:幻术系的thezulkir,拒绝所有与贸易据点的联系,不过在内海海岸的几个较大的据点中都有她的间谍和密告者,她拥有高等法术穿透专长,使她的幻术更加难以分辨,如同Lallara一样,她非常关心据点的代理人传达的情报。在与SzassTam的一次争吵之后,她返回自己的塔中,对其他zulkirs的事件开始持中立态度。 Nevron:咒法系的thezulkir,对贸易据点的成功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全身心放在制造召唤恶魔法术的卷轴上,众所周知,他拥有一只巫术戒指和一件大法师长袍,并且很多人怀疑他拥有恶魔同盟,Nevron反对SzassTam,并偶尔会与Lauzoril结盟,但是如果出卖这位附魔师可以增加自己的权力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做。 SzassTam:亡灵系的thezulkir,对公开支持贸易据点上持犹豫态度,但是他也并不反对这些。他投资了一个据点(通过中介),以观测据点如何运营,并以此维持权力的平衡。如同aznarThrul一样,他也期望出现大量对更危险的物品的需求,并正在拟定计划来储备这种物品。SzassTam平生创造了数百件魔法物品,其中很多都故意加以诅咒,可以使使用者最终服务于他,看来不久的将来,这些物品就会很容易地流入那些贪婪的购买者手中。 Yaphyll:预言系的thezulkir,是Lallara的同盟,也是少数几个在危急的时刻可以令这位防护师注意到危险的人之一,她可以在针对她的密谋实施前就察觉该计划,从而加以避免,她装备着一个魔法护身符,可以帮助她无视年老的处罚,使她看上去只有三十岁左右。她在每个据点都有间谍,通常会给其中的弱者一些强力的保护性物品(弱者指那些间谍而非据点)以确保他们的存活和忠心。 奥术兄弟会 奥术兄弟会thearcaneBrotherhood ‘被遗忘的国度‘里的法师组织 奥术兄弟会是一个或多或少公然运作于路斯坎Luskan的邪恶魔法师的组织,尽管thecityofSails(即路斯坎)表面上由五位至高统帅Highcaptain―都是从前的海盗头―统治,事实上奥术兄弟会才是这座城市背后的真正统治力量,同时它也是这座城市之所以对北剑湾SwordcoastNorth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势力一直持有侵略性态度的原因。尽管现在奥术兄弟会尽量避免与类似深水、安姆等大势力发生冲突,但是他们依然积极地侵扰那些无法自卫的较小的城市和较弱的商人。除了合法的贸易之外,统治奥术兄弟会的大法师们几乎对任何邪恶的行径也都有染指,包括海盗、贩奴、毒品交易和走私,奥术兄弟会之所以进行这些贸易不只是为了可观的收入,也将其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在北地建立一个集贸易与政治于一身的帝国。 过去,拜组织内部高级魔法师之间的争论和竞争所赐,兄弟会一直不能集中全部力量对绝冬城、长鞍镇、mirabar和其他兄弟会的目标施压,在路斯坎的HostTowerarcane中领导着组织的那些法师和术士们都认为彼此是竞争者更甚于同伴,他们如同对付敌人一般积极而猛烈地密谋对付自己的同事,在几年前这种自相残杀的冲突达到了顶峰,一位处在关键地位的魔法师被自己的两个追随者所杀,而随后发生的政变更使得兄弟会陷入一片混乱,兄弟会对航运和商队的攻击逐渐减少,最后甚至完全停止,北剑湾的所有城市都因此松了一口气。近一年里HostTower的archmagearcane都没有出现,一些人希望兄弟会将就此消亡,善良的居民将永远不会再担心这个一度极为危险的组织的威胁。 1372DR,midwinter刚过,兄弟会的军队带着一片复仇之心重返航线和商路,善良民众的希望破灭了。路斯坎海盗迅速出击,席卷了绝冬城的商船。一只奴隶贩子的军队在兄弟会的命令下攻击了前往长鞍镇的商队,连人带货一起掠走。因为这些事件,北剑湾谣言四起,据说archmagearcnae重返HostTower,并且他倍增了兄弟会控制临近大陆的信心和力量,路斯坎的一些人甚至谣传说与archmagearcane一同回来的还有恐怖的怪物,在HostTower的尖顶上和路斯坎被阴影覆盖的街道中都有它们的身影。不管这些谣言确有其事还是只是多疑,有一件事已经非常清楚:奥术兄弟会的复兴预示着北地的前途将一片黑暗。 简要历史 没有人可以准确地说出到底什么时候HostTower被建立在themirarRiver河口处的岛上、或到底是什么人建造了它、亦或到底什么时候奥术兄弟会开始定居其中并将黑手伸向路斯坎。关于这个地点的第一次为人所知的描述出现在mirarSaga之中,一个关于第一批北地海盗抵达并定居在剑湾的传说,最初在1237DR由一位深水的博学士malcerTruequill把那些口头流传的故事收集并整理而成,根据这个编年史,一伙北地的探险者为了躲避可怕的风暴而抵达themirarRiver的河口,他们沿着河岸寻找掩身之地,相反却在河流正中的岛屿上发现一株完全由石头构成的巨树,它赤裸的“枝干”高达数百尺,眼前这恐怖的景象震惊了这些人,但是风暴已经迫在眉睫而他们还没有找到什么藏身的地方,为了躲避致命的狂风和恐怖的冰雨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紧握武器走进了“石树”,传说里并没有提及他们在里面遇到了什么,但是有一半的人再也没能从里面走出来,其余的幸存者在风暴仍然处于顶点的情况下逃了出来,他们宁可在狂怒的自然中寻找一线生机也不愿意再面对游荡在这座石塔中的东西了。 今天,这座塔的名声依然是邪恶的,只不过现在造成这种名声的来源更加可见,也不再无名了,“石树”依然矗立在当年北地探险者发现它的地方,俯视着路斯坎拥挤的街道和尽是礁石的海岸线,它那怪诞的影子投射在城市上,街道上的行人总是不时地瞥向这诡异的石塔,似乎害怕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可怕的东西从中出现。这座塔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奇怪的北地人传说中的背景了,现在它是奥术兄弟会―一个致力于统治和征服的邪恶魔法师团体―的总部。 至于奥术兄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路斯坎,以及在出现后的那几年里到底做了些什么,学者之间颇有分歧,比较普遍的看法是arklemGreeth,thearchmagearcane,在1311DR左右的时间里到达路斯坎,从那之后archmage开始慢慢地建立自己邪恶的组织,通过许诺强大的力量和财富一个个地把魔法师吸引进HostTower,数年来,组织的成员来了又去,不停更换,但自从组织成立之日起arklemGreeth就一直是它的领导者。 近二十年来,Greeth的野心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统治北地,组织中有一些成员是他特意招募的,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对实现他的目标大有帮助,另一些人则是主动要求加入兄弟会,要么拥有控制北地这个共同目标,要么只是为了成为这样的组织的成员可以拥有的利益。Greeth和他的追随者已经统治路斯坎达15年之久,从那时到现在至高统帅们一直处在他们的控制之中,对大法师力量的恐惧和从兄弟会的违法行为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得至高统帅一直对兄弟会忠诚无比,兄弟会视对路斯坎的统治为自己长期计划中至关紧要的一环,因为要想统治北地就必须有一个安全的、防御良好的运作基地,更不用说还要以此为基础赚取必须的金钱以维持魔法研究和其他活动。因为牢牢地将路斯坎的领导者控制在掌心之中,兄弟会对这座城市中发生的所有重要事件都了如指掌。 迄今为止,为了统治北地兄弟会所采取的种种方法被证明结果都并不理想。对所有至高统帅认为可以征服的目标发动的海盗和掠夺等战争事实上都收效甚微,尽管路斯坎(当然还有兄弟会)确实是剑湾的商业和政治的力量,然而它的力量很小,即使是其影响的区域也往往鞭长莫及。最近五年里为了战胜mintarn和Orlumbor的海军而发动的战争不但没有胜利而且代价极为沉重,而与Lantan之间的短暂的战争同样除了损失惨重外别无所获,在1361DR,路斯坎的海军终于在第二次战争中击败了Ruathym的北地人,控制了这个岛屿,但是Lords’alliance最终强迫路斯坎放弃了这个战利品。 紧随着Lantan的崩溃,兄弟会也开始了自己的衰落。尽管内部的冲突时常折磨着组织,但是从来没有像最近五年这样猛烈和血腥过,两位高级法师暗杀了thearchmage的最高助理,并密谋推翻Greeth,thearchmage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时他致力于一项他认为比组织的目标还要紧要的事情-他本身的死亡,arklemGreeth的研究完全转移到如何延续自己的生命上,当他注意到这些突变时几乎为时已晚,事实上,他险些被杀,被迫从路斯坎逃到mirabar,在这座城市里,他结识了一位新朋友Nyphithys,这位欲魔可以给虚弱、伤痕累累的大法师提供一直渴求的东西,作为回报,arklem必须同意Nyphithys和她的同伙帮助兄弟会获取北地,Greeth立即同意了这个协议,当他的“继任者”相互争吵并瓜分胜利果实时,arklem开始了从人类到巫妖的转变,当转变完成后,他和他的新同盟重返路斯坎。 在那里他们发现的一切并没有让arklem惊讶,HostTower已经半空,很多魔法师和仆人为了躲避内战逃往比较安全的地区,组织几乎完全崩溃,至高统帅也已经完全无视兄弟会。arklem和Nyphithys立即进入HostTower,摧毁了叛逆者,当时路斯坎的街道被间歇在塔中闪烁的地狱般的光芒照亮,伴随着人类在遭受难以想象的痛苦时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哀号。至高统帅在第二天清早再次被召集到HostTower,一小时后至高统帅们发狂般地逃离该塔,关于他们苍白的脸和惊惶失措的行为的描述至今还流传在路斯坎和其他地区的酒馆里,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自从thearchmage重返之后,那些奇怪而可怕的生物经常出现在HostTower的石顶四周。 从那时起,arklem和Nyphithys开始努力地重建兄弟会,提升忠诚的魔法师,并从中挑选合适者代替那些被处死者的位置,同时重新制定征服北地的计划,在Nyphithys的建议下,这位巫妖决定把兄弟会重新获得的能量和资源都集中到一个目标上:那个被称作银色联邦的新生政权。 组织 奥术兄弟会几乎完全是由魔法师组成的,少量非魔法师被雇佣来从事那是魔法师不能或不想亲自去做的任务。 下面的统计是关于驻扎在路斯坎的奥术兄弟会成员的,包括占统治地位的大法师、较低级的魔法师和学徒、保镖和其他活跃在cityofSails的成员,法师们会雇佣一些低级的职员,例如信使、密告者和间谍,这些人并非组织的具有全部资格的成员(因此组织只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而对他们可以彻底地完成给予他们的任务并不抱太大期望),这些人并没有计入下面的统计中。 总部:theHostTowerofthearcane,路斯坎 成员:130 等级制度:松散 领导者:arklemGreeth,archmagearcaneoftheHostTower 信仰:欧吕尔auril、班恩、安博里Umberlee 阵营:ce、Le、Ne 秘密程度:中等 标记:一艘黑色轮廓的微红褐色军舰,位于深蓝色的海浪上,在船上面是逐渐升起的略带紫色的黑色大陆,在大陆上是黑色轮廓的HostTower(描绘有它的主体和四个塔楼)。在需要一个标示特定人的时候(例如在信封上贴自己的封条),每个奥术兄弟会的奥术施法者都会应用自己的私人标记,只有thearchmage和theoverwizards才有权使用兄弟会的这个正式标记。 等级制度 thearchmagearcane统治着兄弟会,他指定了四个overwizards来管理组织的运作。 Thearchmagearcane Thearchmagearcane并不是几个同等级别中的第一个,他是奥术兄弟会的最高领导者,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组织就属于thearchmage,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让组织做任何事,没人可以反对他和他的命令。 Thearchmage极少离开位于HostTower中的私人房间,当他希望与组织中的其他人交谈时,他通常会召唤他们到他的会见室,另外他一直独处,只不过Nyphithys经常会来与他商讨关于如何控制银色联邦的方法。 arklemGreeth(Le男性巫妖Wiz16/acm2)是thearchmagearcaneoftheHostTower,直到不久前,他一直是一个令人可恶且怨恨的老人,事实上,他已经非常老了,通过祈愿术和其他强力法术来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然而他虚弱的肉体已经无法承受,在他醒着的每分钟里,他那衰弱和多病的身体都在受到破坏,多年来旅行在例如默尔霍兰德、拖雷、Zakhara甚至卡拉图Kara-Tur等广阔大陆寻求奥术知识,这些负担和压力已经腐蚀掉了用以维持他那干枯的外壳的魔法(最近十年来,他渴望统治费伦的一片主要地区,建立自己执政的国度,他相信像他这样拥有如此广泛的知识和如此强大的力量的人命中注定要统治他人)。 但是随着维持生命的魔法失效,死亡无情地逼近了他,同时arklem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还需要很多年,于是他开始考虑所有可行的选择,也因此变得焦躁不安,以至于忽视了他亲手创建的组织的状况,他的两个才能出众的手下eldelue和Valkebar暗杀了他的最高助理碧火法师theWizardofGreenFire,随机这两个凶手将目光转向了arklem,在去年(1371DR)枯萎之月eleint14日晚上,他们抓住arklem没有察觉的时机在他的卧室中发动攻击,拜arklem无时无刻不随身施加的魔法保护,arklem活着逃出了HostTower,但是也身负重伤,利用从前准备的逃脱路线他来到了mirabar,在那里有他数年前为了预防类似情况而准备的避难所,一面慢慢恢复自己的伤势,他一面考虑着自己的未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Nyphithys第一次拜访了他,这个魔鬼显示了自己的力量,趁大法师的身体和精神都很虚弱的机会利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他,然后她提议与他分享巫妖的秘密,arklem自然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她的同伴,这个魔鬼帮助他收集必须的知识和材料使他转化为巫妖,然后陪同他一起返回HostTower,这样她(和一些召唤的巴特祖)就可以帮助arklem击败那些反叛者。 在魔鬼的帮助下,thearchmagearcane毁灭了eldelue和Valkebar(不过据说eldelue在某处藏有自己的克隆),两位叛乱法师的手下全部被杀,那一晚arklem清除了兄弟会中所有他认为不忠诚的人,当血腥屠杀结束时,arklem很满意地看到那些在他的狂怒之下幸存的人都毕恭毕敬地服从他的命令。 从前的overwizards中有三个逃走了,蛇脸Jaluth“Snakeface”alaerth(ce女性人类Wiz20),这个暴躁的女人受到了诅咒,一旦发怒她的脸就会向外喷射毒蛇,与三个魔像一起逃到了冰风谷附近的野外,Ornaroftheclaw(ce男性人类Wiz19/acm3),这个善于辞令的法师因他的一些独特法术而得名,向东逃到了evermoors的一座要塞中,DeltagarZelhund(Le男性人类Wiz18/Lor2/acm1)与蛇人结伴躲到了Hlondeth。而第四个overwizard,翼龙领主eltuth“Wyvernmaster”Oyim被石化后又被击碎,随后又被恢复了肉体,被自己的宠物吃掉了。 随后thearchmagearcane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重建,期间提拔了一些人填充了空缺的overwizards,并重新考虑北地的形势,因为与Nyphithys的协议,他宣布银色联邦成为新兴的兄弟会的首要目标,从此,这位巫妖和他的魔鬼同盟开始聚集共同的心智来考虑如何最好地将这个新生的联邦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arklem并没有真正关心过为什么银色联邦可以引起这个欲魔这么大的兴趣,他只是认为这个新王国正处在他想要统治的区域之中,并且认为它的年轻使得它更容易攻击,而不像附近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国家和城市那样难缠。 从因高龄带来的缓慢而痛苦的死亡中解脱出来,arklem很喜欢这种可以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建立他垂涎已久的王国上的感觉,事实上,他的追随者认为变成巫妖的过程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他们的领导者,因为在他们眼里他比从前更执着了,他期望统治北地人民的决心―即使这确实耗费了他几生的时间―看上去似乎是保留在他那不死生物的头脑中唯一的想法了。 arklem的转变对于弥补时间对他的身体造成的伤害来说已经太迟了,他依然弯腰驼背,看上去非常衰弱-这个外表掩盖了他现在的不死生物身体的不同寻常的力量,因为最近才转变为巫妖,他的皮肤才刚刚开始萎缩,但是他的眼睛开始腐烂,深深地陷入头部之中,只留下两个闪烁着细小的红光的眼窝。 TheOverwizards Thearchmagearcane指定了四个overwizards作为在HostTower和组织中他的首要代理人,每个Overwizard都负责费伦的四分之一地区的组织利益的运营,他们也分别是HostTower塔群中为他们指定的特定塔的主人,因为现在兄弟会的焦点放在北地,因此负责其他四分之三区域的overwizards主要致力于收集可以帮助这个首要目标的信息,并给北塔之主themasteroftheNorthTower以助力。 现在的overwizards远比他们的前任老实得多,不像他们那样总是策划谋反,因为不久前发生的那些先例、魔鬼在HostTower中的出现以及他们的领导者转变为具有可怕力量的不死生物的事实,这些overwizards更有希望保持忠心并致力于为兄弟会服务。 OverwizardValindraShadowmantle(Ne女性月精灵Wiz10):她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HostTower里的低级成员,直到arklem在大清扫之后将她提升到overwizard的职位,147年前出生在至高森林,她从来没有像其他月精灵一样尊重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群体,她为人自私自利,从来不关心与自己的目标和利益无关的事情,她被作为一个法师进行训练,但是却认为缓慢的教育方式遏止了自己的天份,于是在五十年前她离开了家乡,她首先来到了mirabar,没费什么力就说服了一位老法师收这样一位迷人的年轻精灵做他的新学徒,在跟这位导师一起工作一年后,她将其暗杀,拿走了他的法术书和一些魔法物品,然后前往路斯坎,在那里她与兄弟会取得了联系并成为一名低级代理人,从那时起她就致力于精密而快捷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获得了可靠的名声,因此当thearchmagearcane寻找顶替overwizard的人选时就选中了她,然而在她从前的同事中她的声誉并不是很好,他们都认为如果Valindra认为利用某人可以促成自己的目标就会毫不犹豫地那么做。 现在Valindra是北塔之主themasteroftheNorthTower,并负责兄弟会在费伦北方的运作。尽管她对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感到很满意,但是却对一个巫妖做自己的领导者感到不是非常舒服,当thearchmagearcane频繁地召见她时,当他紧贴着她询问她关于至高森林及其周围地区的情况时,她不得不努力克制自己不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不自在。因为她的领导者对银色联盟浓厚的兴趣,Valindra怀疑她的出生地可能也是她能够获得晋升的原因之一,但是既然她现在已经获得这个地位,她就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它,而她现在希望的就是让兄弟会控制自己的家乡。 Valindra对自己的智慧非常自傲,她宁愿说服对手放弃战斗也不想用魔法轰杀他,但是如果情况必需时她也会毫不犹豫弄残甚至杀死对手。当她雇佣冒险者时她喜欢用的策略之一就是伪装成月精灵贵族,用对家乡的深刻了解来令那些冒险者信服她确实是一个需要朋友帮助的真正的“少为人知的贵族”。 OverwizardRimardoDomine(Le男性人类Wiz12/acm1):他是东塔之主masterofeastTower,Rimardo来自Turmish,尽管他已经超过二十年没有见过家乡了,但是他依然保持着家乡的风俗习惯,穿着Turmish商人的华丽服饰,并将自己的黑色胡子编成家乡流行的样式,他希望到他私人房间的拜访者都可以带一盘美食作为礼物,而无论这个拜访者从前来过多少次。他的房间装饰着来自Turmish的艺术品,并燃着产自该地的麝香熏香。 Rimardo在alaghón出生并长大,在那里他接受了最初的魔法训练,作为一个富商的两个儿子中较小的一个,当他的哥哥准备接替父亲的事业时,他被一位法师收作学徒,Rimardo对这个安排感到非常满意,直到他的哥哥在一场地震中丧生,父亲事业继承人的大任从而落在他的肩上,Rimardo并不想放弃自己的魔法研究,他离家出走,随后又离开了祖国,为了追逐自己的目标迈进了茫茫世界。他成为奥术兄弟会的成员已经有七年了,他没有参与刺杀绿火法师的计划,从而赢得了thearchmagearcane的信任,现在他与至高统帅Suljack一起积极地与散塔林会的代表接触,他相信如果兄弟会在全心对付银色联邦时不想让深水和Lantan在背后捅刀子,那么暗黑情报网将是个不错的同盟。 表面上非常友善和亲切,实际上Rimardo只对自己想要的感兴趣,而不管其他人在其中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他的道德观很独特,例如,他不愿意直接伤害孩童,也不会拒绝被他击败的敌人诚心的投降。他坚信如果银色联邦不过是几个城邦的乌合之众,而如果由兄弟会来领导肯定要比现在好得多,并且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希望将这个城邦联合体纳入兄弟会统辖之下,他认为兄弟会一定可以将北地转化为费伦最重要的经济源,但是他也知道只有让那些反对的讥笑声永远地化为寂静这个目标才可能实现。 Rimardo有6尺零几寸高,他结实的身躯在与自己的几个下属喜欢去喝酒的路斯坎的酒馆中令人印象深刻,在overwizards中他是唯一一个经常有规律地行走于路斯坎的人,并且到目前为止,路斯坎人认为他是兄弟会的统治者中最不卑劣和最不可怕的一位。 OverwizardarabethRaurym(ce女性人类Rog2/Sor10):她是mirabar的女侯爵elastulRaurym的长女,自从九年前她加入兄弟会后她使得她的家庭感到非常窘迫,而她被提升为overwizard的消息也不过是在他们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就她本人而言,她非常高兴地看到自己的行为使得家庭感到悲伤和痛苦,自从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起她就已经非常厌恶家人,而当仅仅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财富她就要被迫嫁给一个白痴贵族时,这一点变得更加清晰了。起初她的父母认为她的“反抗行为”只不过是因为她的年纪和暴躁的脾气所致,但是当她开始进行犯罪行为时,他们才真正关心起来,她花相当多的时间出没于mirabar不吸引人的地方,与一群年轻的地痞为伍,进行入室行窃、偷盗货物甚至更糟糕的举动。 当她14岁时,她的魔法天赋开始显现出来,这带给她很多乐趣,她利用自己的力量在家族中挑起很多不和谐和竞争,在她16岁时,她的父母把她送到深水的一个做法师的表姐那里,希望她能管教这个疯丫头,但可惜的是,这位表姐非但没有阻止她,反而激励她的反抗行为,并指导她尽最大能力地掌握自己的魔法能力,当arabeth18岁时,她的父亲送信来说她应该回家去嫁给一个父母为她选择的年轻贵族,她重返mirabar,甚至表现得非常规矩,但是在婚礼当天,她用连珠炮似的法术破坏了整个仪式,并先于城市守卫和她父亲的雇佣兵之前逃离mirabar,随后她来到路斯坎,并在兄弟会中担当了一个小角色。 作为南塔之主masteroftheSouthTower,她的主要工作是监视费伦南方的动静,兄弟会并没有打算向这个方向扩张―至少在控制北地之前是如此―因此arabeth只是尽可能多地收集重要事件的情报,她操纵着一个由密告者和造谣者构成的巨大网络,并且每年至少亲自前往南方一次。 27岁的arabeth身高和体形都是一般水平,她最大的特点是一头微红褐色直达腰际的长发,她喜欢穿着具有可以大量存放施法材料的兜囊的实用性衣服,当她前往南方时,她通常会穿着符合目的地风俗的服饰,以免引起他人的注意。 OverwizardBlaskarLauthlon(Ne男性人类Wiz15):他是西塔之主masteroftheWestTower,这位overwizard是一个最初来自深水的中年人,从前他是theWatchfulOrderofmagistsandProtectors(深水的法师工会)的成员,当组织发现他偷偷地从组织库存中偷取稀有的施法材料时他被立刻开除了,不能再在深水合法地学习魔法,他开始向任何雇佣他的人提供服务。他在DockWard的走私者和盗贼之中寻找工作,获得了完全无德的施法者的称号,只要报酬合适,无论多么卑鄙的工作Blaskar都会去做。 这位雇佣法师最后引起了兄弟会的注意,一伙从深水到绝冬城的走私者雇佣Blaskar保护他们的船只,来自路斯坎的掠夺者攻击了这艘船,却被Blaskar击败,当这艘船停在绝冬城的码头时,兄弟会在绝冬城的间谍立刻调查了这个护船人的底细,很快,兄弟会的代理人联系了Blaskar,邀请他加入兄弟会,因为没有拒绝的理由,Blaskar欣然加入,至今已有六年了。 Blaskar对自己获得这个新的头衔和地位并不感到惊讶,他早就怀疑某位overwizard最终会无法控制自己负责的地区,并且已为对方的垮台和自己的崛起铺好了路-利用自己在创造奇物方面的专长使自己成为兄弟会不可或缺的一员,而thearchmagearcane对他的任命也令他相信与银色联邦的战斗需要数量可观的魔法装置,而这个任务势必落在他的肩上。 任何与Blaskar第一次会面的人都不会想到他是费伦最无情的神秘组织的领导者,他的外表非常难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身高和体型都很一般,穿着也毫无特征,当他还做雇佣施法者的时候他就知道保持一定的大众化可以令那些潜在的敌人低估自己,甚至根本注意不到自己。 TheHostTowerofthearcane 即使是最勇敢的人看到HostTower也会感到不舒服,这座塔如同一株死树般矗立在路斯坎灰暗的水面上,赤裸的枝干直刺入阴暗的天空,如同溺毙的老太婆干巴巴的手指,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它是由魔法建成的,但是除了在mirarSaga中有简短的提及外,再也没有关于它的来源的其他线索了。自从arklemGreeth在二十多年前来到路斯坎时,HostTower就成为了奥术兄弟会的家。这座建筑有一座中心主塔和四座更高更细的等高的塔组成,看上去就像一个罗盘,而主塔就位于罗盘的基点上,另四座塔则林立着较小的尖顶、阳台和分支塔楼。 Thearchmagearcane占据着主塔的上层,而theoverwizards则分别居住在四座塔中,各自的塔对应着自己管辖的方向,每位overwizard的塔中都拥有私人房间、实验室、贮藏室、召唤室(鬼左:指召唤怪物用的)、图书馆和供学徒和仆人居住的房间,而所有居住者共享的公共区域,例如厨房和餐厅,则都位于主塔,只有arklemGreeth和Nyphithys知道thearchmagearcane的房间里有什么,即使是theoverwizards也不允许到thearchmagearcane的会见室以上的地方去,否则将被处死。 尽管theHostTower以没有明显的防御自夸,但是关于这座塔的保护措施的谣言却非常之多,似乎每一个路斯坎的海盗、走私者、乞丐和水手都知道有人(往往是他们朋友的朋友)为了打赌或挑战企图闯入这座塔,而最终却化为一小堆灰烬或类似可怕的东西。这座塔的名声极为邪恶,即使是喝得再醉和再喜欢吹牛的码头恶棍也不敢想象未经允许就进入塔中会有什么下场,绝大多数人都不敢带来访者前往theHostTower所在的小岛,不管为了爱还是为了钱。 路斯坎的至高统帅Highcaptains 路斯坎表面的统治者是由五位被称为至高统帅的人组成的议会:Taerl、Baram、Kurth、Suljack和Rethnor。这五位前海盗表面上拥有着这座城市的最高权威,组成了这个混乱的港口城市的政府机构。 居住在路斯坎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实际上这座城市的真正统治力量位于theHostTowerofthearcane之中,而至高统帅不过是奥术兄弟会的棋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路斯坎的平民敢公开地蔑视至高统帅或只是口头敷衍他们。 到路斯坎的旅人会发现自己非常不受欢迎,很多当地的酒馆和旅馆都不接待旅人,只向当地的居民提供食宿,特别是水手和海盗。奥术兄弟会鼓励这种不友善的态度,因为它的领导者们怀疑任何一个进入路斯坎的人实际上都不是来进行贸易的,而是间谍或敌人,兄弟会的代理人经常秘密地跟踪路斯坎的旅人,向HostTower汇报他们的行踪。 动机和目标 奥术兄弟会期望控制它的运作基地周围的大陆,从北剑湾开始,最终直至整个北地。它已经统治了路斯坎,但是theoverwizards还期望将自己的版图扩展到所有临近的大陆,thearchmagearcane几十年来一直为这个目标努力,但成果则欠缺,他凌驾于路斯坎之上的组织如同以往般的坚固且毫无疑问的强大,但是扩张的尝试却反复地被无数的障碍所阻止,从竖琴手到theLords’alliance再到深水和Lantan的海军无不与其为敌。迄今为止,无尽的内战已经破坏了几乎所有的安排和计划,然而根据在theHostTower最近发生的事件,奥术兄弟会势必将成为北地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角色。 arklemGreeth的野心并没有随着变成巫妖而减小-在某方面,事实上正相反,thearchmagearcane正以冷酷和接近于痴迷的专心来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目标。 TheOverwizards根本没有拒绝他们的领导者这种痴迷的行为的理由,他们根据他的策略和战术行事,毕竟他们都拥有同样的野心,他们都怀疑Nyphithys,在她和她的魔鬼同伴附近会感到不舒服,但只要是thearchmage的意志,theOverwizards就会容忍她们,并接受她们的帮助(至少现在是这样)。 低级法师underwizards、学徒、海盗、强盗和服务于兄弟会的其他代理人都非常清楚组织的主要目标,这些低级成员中有一些甚至也拥有同样的野心,希望当北地被他们的领导者和雇主统治时可以从中分一杯羹。有些人则纯粹为了钱才加入兄弟会,甚至有些是因为恐惧才与其合作,theoverwizards通常会适当地透露给下属一些新闻和自己的看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但是这种情报却不会传到最低级的成员耳中,除非他们自行推测。普通成员并不知道thearchmagearcane是个巫妖,绝大多数人都从没有见过arklemGreeth(并且他们也宁愿一直如此)。 这个欲魔希望在自己的同类中获得地位和声望,她认为arklemGreeth和他的兄弟会是成功的途径之一,兄弟会的力量和影响力越大,就会有越多的人类屈从于兄弟会带来的腐败之下,从而她的回报也就越大。就是她建议thearchmage让兄弟会从拖雷人手中购买毒品,用以减弱银色联邦的力量(可参阅FRSm)。 海盗 多年以来兄弟会一定都在利用着路斯坎的海上商人那种暴躁而自傲的天性,从路斯坎出发的船经常并非商人,而是战舰,担负着骚扰那些开往绝冬城和深水(路斯坎的首要商业竞争者)的所有商船的任务,至高统帅秘密地帮助和支持这些未被批准的海盗,但是表面上却宣称他们是蔑视路斯坎法律的独立海盗,兄弟会征集了这些海上掠夺者,派他们掠夺商船和剑湾的各个港口。 除了抢走不幸商人的货物和金币外,海盗还企图强迫所有的商人都使用路斯坎制造或指定的船只,并勒令他们在剑湾只能使用路斯坎这个港口。这些海盗会很小心地避开那些真正飘扬着绝冬城旗帜的船只,theLords’alliance过去的干涉使得这些掠夺者受到很大的军事损失,迫使他们尽量避开与这座城市的舰队的正面冲突,同样,安姆的船只也可以随意进行自己的事务,除非海盗们可以幸运地遇到因风暴或其他不幸而与护卫脱离的某个安姆肥羊。arklemGreeth指派低级法师到不同海盗的船只上,这样就可以令海盗们获得奥术支援。 商队掠夺 好像觉得在北地旅行还不够危险,兄弟会也派出了在内陆横行的强盗,在过去,这些强盗的目标是从mirabar、长鞍镇、Yartar、绝冬城和RedLarch出发的商队,尽管现在这些商队依然是可行的目标,不过兄弟会已经指示这些掠夺者将精力集中在从银色联邦的城市出发或前往这些城市的商队身上,兄弟会的目的是让银色联邦与所有非路斯坎城市之间的贸易变得困难。这些强盗以武装良好、机动性极佳的小队行动,拥有上好的装备,并以奇物和施法者(兄弟会成员或雇佣法师)等形式的魔法支持为傲。 奴隶贸易 尽管在路斯坎并没有奴隶制度,但是奴隶贸易却也相对比较公开地进行着,大多数奴隶贩子都听从兄弟会的命令,并且这些法师对从这项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感到非常满意。安姆北部最成功的奴隶贩子之一IntherBlackfeather(Ne男性泰夫林Rog8/Wiz4)就居住在路斯坎,在短刀酒馆cutlassTavern中他最喜欢的隐蔽隔间里从事着他的交易,很多路斯坎人都怀疑Inther是兄弟会的雇佣的,但是至今还无法确定两者之间的联系。 毒品 在thearchmagearcane的指示下,OverwizardRimardoDomine最近用几个新研究的法术与红袍法师交换了一船拖雷的丧忆毒品,兄弟会希望将这些毒品走私到银月,以廉价出售给银色联邦的人民,thearchmage相信这可以动摇联邦,一想到以后银色联邦中将尽是依靠毒品为生的瘾君子,他就乐不可支,特别是只有奥术兄弟会可以给这些顾客提供毒品时。 募新 兄弟会没有理由拒绝对组织有利和强力的人加入组织-当然如果这些人可以在给他们指定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体现出忠诚和能力的话,因此期望加入组织的施法者经常会出现自己能力远高于最初给他们指定的任务的情况,不过这些体现出能力和服从的人会在一段可以忍受的时间后获得提升。Theoverwizards可以随意接纳想要的学徒,但是他们必须为这些学生的行为负责。想加入兄弟会的魔法师都会受到thearchmagearcane的亲自审查,这种会见已经令不止一个竖琴手间谍和独立行动的行善者丢了性命。 当然组织也会雇佣非施法者,因为它也需要保镖、盗贼、密告者、间谍和仆人。兄弟会将海盗和强盗的招募和装备丢给至高统帅负责,也通过这五位至高统帅来指示它的掠夺者的行动。 金龙 龙与地下城中的龙类 金龙(GoldDragon) 龙类(火系) 区域:温暖的山脉 组织:雏龙,幼龙,少年,青少年及青年:单独或一窝(2-5);成年,壮年,老年,极老,古龙,上古龙及太古龙:单独,成双或家庭(1-2及2-5后代) 挑战等级:雏龙5;幼龙7;少年9;青少年11;青年14;成年16;壮年19;老年21;极老22;古龙24;上古龙25;太古龙27 宝物:三倍标准 阵营:总是守序善良 进化:雏龙9-10HD;幼龙12-13HD;少年15-16HD;青少年18-19HD;青年21-22HD;成年24-25HD;壮年27-28HD;老年30-31HD;极老33-34HD;古龙36-37HD;上古龙39-40HD;太古龙42+HD 等级调整:雏龙+4;幼龙+5;少年+6;其他- 金龙的各项数值依年龄列表 年龄体型生命骰(hp)力量敏捷体质智力感知魅力基本攻击/擒抱攻击强韧反射意志喷吐武器Dc气势凶猛Dc 雏龙中型8d12+16(68)_171015141514+8/+11_+11_+8+6+82d10(16)─ 幼龙大型11d12+33(104)_211017161716+11/+20+15_+10_+7+10_4d10(18)─ 少年大型14d12+42(133)_251017161716+14/+25+20_+12_+9+12_6d10(20)─ 青少年大型17d12+68(178)_291019181918+17/+30+25_+14_+10_+14_8d10(22)─ 青年超大型20d12+100(230)311021181918+20/+38+28_+17_+12_+16_10d10(25)_24 成年超大型23d12+115(264)331021202120+23/+42+32_+18_+13_+18_12d10(26)_26 壮年超大型26d12+156(325)351023202120+26/+46+36_+21_+15_+20_14d10(29)_28 老年巨型29d12+203(391)391025242524+29/+55+39_+23_+16_+23_16d10(31)_31 极老巨型32d12+256(464)411027262726+32/+59+43_+26_+18_+26_18d10(34)_34 古龙巨型35d12+315(542)431029282928+35/+63+47_+28_+19_+28_20d10(36)_36 上古龙超巨型38d12+380(627)451031303130+38/+71+47_+31_+21_+31_22d10(39)_39 太古龙超巨型41d12+451(717)471033323332+41/+75+51_+33_+22_+33_24d10(41)_41 金龙的能力依年龄列表 年龄速度先攻权防御等级特殊能力施法等级法术抗力 雏龙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17(+7天生),接触10,措手不及15变化形态,对火焰免疫-- 易受寒冷伤害,水中呼吸 幼龙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19(+10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17-- 少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22(-1体型,+13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201级_- 青少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25(-1体型,+16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22祝福术3级_- 青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27(-2体型,+19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25伤害减免5/魔法5级_21 成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30(-2体型,+22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27幸运奖励7级_23 壮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33(-2体型,+25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30伤害减免10/魔法_9级_25 老年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34(-4体型,+28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3指示术11级27 极老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37(-4体型,+31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6伤害减免15/魔法_13级28 古龙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40(-4体型,+34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7阳炎爆15级30 上古龙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39(-8体型,+37天生),接触2,措手不及40伤害减免20/魔法_17级31 太古龙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42(-8体型,+40天生),接触2,措手不及43预警术19级33 *也能如施放奥术一样施放牧师法术及来自于秩序、机运和善良领域的法术。 刚孵化时,金龙的鳞片呈现出带有金色金属斑点的暗黄色。 这些斑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到了成年阶段鳞片就变成了完全的金色。金龙的脸上长有胡须而且看起来博学多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瞳孔逐渐变淡,到最后眼睛看起来好像熔化的黄金一样。 战斗 金龙在战斗前通常会谈判。与智慧生物对话时,会使用威吓及察言观色以占据上风。战斗中,金龙会使用祝福术和它们的幸运奖励;较老的金龙会在每天开始的时候使用其幸运奖励。金龙在战斗时会大量使用法术。它们最喜爱得法术有死云术,延迟爆裂火球,火焰护盾,法术无效结界,迷宫术,睡眠术,缓慢术和臭云术。 喷吐武器(Su):金龙拥有两种喷吐武器,能喷吐出锥形的火焰及锥形的弱化气体。处于锥形范围内的生物必须通过一个强韧豁免检定否则会受到金龙每年龄层1点的力量伤害。 变化形态(Su):每天三次,金龙可以通过一个标准动作转换成任意体型为中等或更小的动物或类人生物的形态。青铜龙可以保持在它的动物或类人生物形态下直到它选择转换成一种新的形态或变回原形。 水中呼吸(ex):金龙可以在水中呼吸,而且在潜水时可以自由地使用其喷吐武器(锥形火焰在水下会变成锥形的高温蒸气),法术及其他能力。 幸运奖励(Sp):每天一次,成年或更老的金龙可以通过接触一块宝石(通常是嵌在龙皮中的)来在它上面附上带来好运的魔法。只要金龙携带这此宝石,它本身和所有处于半径为此金龙每年龄层10尺范围内的所有善良生物都会在所有的豁免检定及类似检定中获得+1的幸运加值,就如同携带着幸运石一样。如果金龙将此宝石给予其他生物,那么只有携带者才能获得此加值。此效果可持续1d3加金龙每年龄层3小时,但宝石一旦被摧毁则效果立即结束。此能力相当于一个2级法术。 其他类法术能力:每天3次-祝福术(青少年或更老);每天1次-指示术(老年或更老),阳炎爆(古龙或更老),预警术(太古龙)。 技能:易容,医疗及游泳被视为金龙的本职技能。 人物 金龙,原名李金龙,北京人。民革成员。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崇文区化工石油商店保管员,宣武区菜蔬公司业务员,北京宣武区文化文物局、文化馆专业作家。北京市宣武区政协委员。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风流大前门》,长篇报告文学《走进西部》,长篇纪实文学《旧北京八大胡同》、《老天桥民间艺人录》、《中国名村纪实——华西村》,中篇小说《喋血天桥中幡泪》、《梦断仇渊》、《头晕》,中篇纪实文学《京城天桥八大怪》等。 白龙 阵营:混乱邪恶 白龙在所有龙类中属于最小也最不聪明的一种,大多数白龙只是野兽一样的掠食者。它们的表情显露出它们凶猛却思想简单,不像其他龙那样精明。 雏龙阶段的白龙,鳞片会像镜子般反光,随着年龄增长,这样的光泽会逐渐消失。 白龙的巢穴通常是位于地底深处,远离阳光的冰洞。它们会将宝藏存放在冰洞中,因为里面可反射宝石的光芒。白龙特别钟爱钻石。 虽然白龙和其他的龙一样,几乎能吃下任何东西,但它们有个奇怪的特点,就是只吃冷冻的食物。白龙在用寒冷喷吐杀死猎物后,会将还冻得僵硬的尸体吞下去。白龙的宿敌是霜巨人。 白龙喜欢突袭,从高处俯冲下来,或是由水底、雪中、冰下忽然出现。 具体数据(核心规则3R版) 白龙(WhiteDragon) 龙类(寒系) 区域:寒冷的山脉 组织:雏龙,幼龙,少年,青少年及青年:单独或一窝(2-5);成年,壮年,老年,极老,古龙,上古龙及太古龙:单独,成双或家庭(1-2及2-5后代) 挑战等级:雏龙2;幼龙3;少年4;青少年6;青年8;成年10;壮年12;老年15;极老17;古龙18;上古龙19;太古龙21 宝物:三倍标准 阵营:总是混乱邪恶 进化:雏龙4-5HD;幼龙7-8HD;少年10-11HD;青少年13-14HD;青年16-17HD;成年19-20HD;壮年22-23HD;老年25-26HD;极老28-29HD;古龙31-32HD;上古龙34-35HD;太古龙37+HD 等级调整:雏龙+2;幼龙+3;少年+3;青少年+5;其他- 白龙的各项数值依年龄列表 年龄体型生命骰(hp)力量敏捷体质智力感知魅力基本攻击/擒抱攻击强韧反射意志喷吐武器Dc气势凶猛Dc 雏龙超小型3d12+3(22)1110136_116_+3/-5+5+4+3+31d6(12)_─ 幼龙小型6d12+6(45)1310136_116_+6/+3+8+6+5+52d6(14)_─ 少年中型9d12+18(76)_1510156_116_+9/+11_+11_+8+6+63d6(16)_─ 青少年中型12d12+24(102)_1710158_118_+12/+15+15_+10_+8+84d6(18)_─ 青年大型15d12+45(142)_1910178_1110+15/+23+18_+12_+9+95d6(20)_17 成年大型18d12+72(189)_231019101112+18/+28+23_+15_+11_+11_6d6(23)_20 壮年超大型21d12+105(241)271021121312+21/+37+27_+17_+12_+13_7d6(25)_21 老年超大型24d12+120(276)291021121312+24/+41+31_+19_+14_+15_8d6(27)_23 极老超大型27d12+162(337)311023141514+27/+45+35_+21_+15_+17_9d6(29)_25 古龙超大型30d12+180(375)331023141514+30/+49+39_+23_+17_+19_10d6(31)27 上古龙巨型33d12+231(445)351025141516+33/+57+41_+25_+18_+20_11d6(33)29 太古龙巨型36d12+288(522)371027181918+36/+61+45_+28_+20_+24_12d6(36)32 白龙的能力依年龄列表 年龄速度先攻权防御等级特殊能力施法等级法术抗力 雏龙60尺,掘穴30尺,飞行150尺(普通)+014(+2体型,+2天生),接触12,措手不及14冰上行走,对寒冷免疫-- ,游泳60尺易受火焰伤害 幼龙60尺,掘穴30尺,飞行150尺(普通)+016(+1体型,+5天生),接触11,措手不及16-- ,游泳60尺 少年60尺,掘穴30尺,飞行200尺(不良)+018(+8天生),接触10,措手不及18-- ,游泳60尺 青少年60尺,掘穴30尺,飞行200尺(不良)+021(+11天生),接触10,措手不及21_云雾术-- ,游泳60尺 青年60尺,掘穴30尺,飞行200尺(不良)+023(-1体型,+14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23伤害减免5/魔法-16 ,游泳60尺 成年60尺,掘穴30尺,飞行200尺(不良)+026(-1体型,+17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26造风术1级_18 ,游泳60尺 壮年60尺,掘穴30尺,飞行200尺(不良)+028(-2体型,+20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28伤害减免10/魔法_3级_20 ,游泳60尺 老年60尺,掘穴30尺,飞行200尺(不良)+031(-2体型,+23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31冻雾术5级_21 ,游泳60尺 极老60尺,掘穴30尺,飞行200尺(不良)+034(-2体型,+26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34伤害减免15/魔法_7级_23 ,游泳60尺 古龙60尺,掘穴30尺,飞行200尺(不良)+037(-2体型,+29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37冰墙术9级_24 ,游泳60尺 上古龙60尺,掘穴30尺,飞行250尺(笨拙)+038(-4体型,+32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8伤害减免20/魔法_11级25 ,游泳60尺 太古龙60尺,掘穴30尺,飞行250尺(笨拙)+041(-4体型,+35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41操控天气13级27 ,游泳60尺 雏龙期白龙的鳞片像镜子一样反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光泽会逐渐消失,到了更老的年龄,灰蓝色和浅灰色的鳞片会与白色的混杂在一起。 战斗 白龙喜欢采取突袭,从高处俯冲下来或者从水底、雪中或冰下突然出现。它们会先使用喷吐武器,然后再通过后继攻击尝试击倒对手。 喷吐武器(Su):白龙有一种喷吐武器,能喷吐出锥形的寒气。 冰上行走(ex):此能力作用方式如蛛行术一样,但是白龙所攀爬的表面必须是结冰的。此能力总是在产生作用。 冻雾术(Sp):老年或更老的白龙每天可使用此能力3次。它与重雾术效果相似,但是任何被雾气触及的表面都会产生一层光滑的冰,产生如同油腻术般的效果。白龙因其冰上行走能力而对此能力免疫。此能力相当于一个5级法术。 其他类法术能力:每天3次-云雾术(青少年或更老),造风术(成年或更老),冰墙术(古龙或更老);每天1次-操控天气(太古龙)。 技能:躲藏,潜行及游泳被视为白龙的本职技能。 1、 白龙是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中的男主角,千寻的好朋友(笑)。 本名:琥珀川,是一条江 2、 白龙(925年─928年)十国南汉高祖刘龑年号。 3, 白龙,《新暗行御史》中活贫党的要员,被文秀间接杀死 4 另外 白龙是<网球王子>中不二周助三招回秋之升级版的最后一招的名字,威力比原来更厉害,原名叫白鲸. 史莱姆 史莱姆(Slime) 史莱姆在英文中是泥状、粘液状物体的意思,其英文本意非常确切的形容了史莱姆的特征,这 种具有粘性的流体生物可以保持各种各样的形状,并且由于身体柔软具有弹性,因而可以进行跳跃攻击。 至于史莱姆本体到底是什么样的生物,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甚至其属于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都没有定义,就算将其归类为液体金属、熔岩那样的无机物也未尝不可。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史莱姆可以说是超越了地球上生物概念的超生物。不管怎样,有了《勇者斗恶龙》 这个强有力的背景支持,史莱姆的含义早已不仅仅是泥巴,虽然每次都是作为低等级小杂兵出现,史莱 姆却依靠着自己的憨厚朴实逐渐成为DQ世界的第一大明星。 关于史莱姆溯源 史莱姆(Slime),即黏怪。其词原指污泥和动物分泌出的黏液,一滩软趴趴蠕动前行的烂泥状低等怪物 ,正是黏怪的原始形象。 黏怪生存于下水道等富含湿土的地下阴暗区域,以吞噬老鼠等小型生物维生,主要攻击手段是喷射酸液 腐蚀目标。由于长期处于污浊潮湿环境,它们吐出的酸液中往往含有一些不明成分,在损坏金属制品外 还有可能使生物患病。 黏怪如何进化产生,至今仍然是一个迷团。虽然分裂生殖是黏怪的主要繁衍方式,但很难解释其最初由 何而来。这种奇异的生物,根本就是活化的泥水混合物,受到剑砍斧劈开后会随即愈合,只有元素与魔 法的力量才能将之毁灭。 粘怪移动缓慢、攻击力微弱,智力低下只通过本能来行动,但在冒险旅程中却是一种非常麻烦的生物。 一般的物理打击对粘怪完全无效,即使花费诺大力气用魔法将它们消灭,在化为一地碎泥屑土的尸骸中,也不会捞到什么好处。 尤其粘怪活动的地方卫生状况极为恶劣,另人作呕的腐烂污垢与难闻气味充斥其间。无论修复被粘怪酸 液腐蚀的装备,还是治疗感染疾病的药品,都要消耗掉大把金币,对靠任务赏金与寻宝维生的冒险者来 说,粘怪无疑是种能避则避的讨厌东西。 总而言之,作为史莱姆雏形的粘怪,虽然性质奇异,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影响力,不过是众多奇幻生物 中的普通一员。 史莱姆的起源———第一只史莱姆的诞生 在日本的各知名游戏形象中,起源最为复杂的当数史莱姆。一般认为史莱姆的起源是1931年知名恐怖小说家HPLovercraft的小说《在疯狂的山脉中》,这部小说中出现了一种叫做Shoggoths的人工生物,这种生物的最大特征就是像史莱姆一样没有固定形状。其后史莱姆这种异质生命体就成为科幻作品的常见题材。1953年JosephPayneBrennan发表了一部叫做《史莱姆(Slime)》的短篇小说,不定型生物史莱姆就这样诞生了。 1958年的电影《食人阿米巴虫的恐怖》中出现了一种从外太空飞来的红色阿米巴虫,这是水滴状的史莱姆第一次在电影中出现。不过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莱姆能真正攀得上亲戚的并非那些科幻作品中的史莱姆,知名奇幻小说家罗伯特·e·霍华德的《科南与石碑的诅咒》(知名小说及漫画《野蛮人科南》的一个支系作品)中出现了史莱姆一样的生物,这种怪物长着果冻一样的触手,一旦接触到其它生物,就会将该生物的肉体消化掉。在小说中,科南被拥有强大磁力的失主困住,并且遭到了这种怪物的袭击。后来科南用火消灭了这种怪物。 《野蛮人科南》是各种奇幻作品广泛借鉴的题材,而作为奇幻纸上战棋游戏鼻祖的《龙与地下城》(《DD》)自然也从中吸收了不少营养,史莱姆这种不定型生物也因此出现在《DD》中。在《DD》中的史莱姆实力非常强劲,他们一般是粘在迷宫的天花板上,当下方有生物通过的时候,他们就会立刻落下来展开攻击。《DD》中出现的绿色史莱姆具有强大的同化能力,他们可以将石头之外的所有物质熔化,并且使其与自身同化。 看到这里,了解RPG发展历史的读者们相信已经知道史莱姆为何会出现在游戏中了。《龙与地下城》可说是RPG的起源,作为电脑游戏史上第一款RPG的《巫术》便是大量汲取了《DD》的规则而开发出来的,这款游戏将大量《DD》的怪物都搬了出来,这其中也包括史莱姆。后来,以美式RPG为基础而开发出来的第一款日式RPG《勇者斗恶龙》中也将史莱姆请了出来,由于是初级怪物,出镜率高,且造型可爱,迅速受到了玩家的广泛欢迎。原本一直在欧美当恐怖怪物的史莱姆就这样成功转型为可爱派偶像。 史莱姆的成名作自然是《勇者斗恶龙》系列,由于有鸟山明的人设,《勇者斗恶龙》的设计灵感虽然源自《巫术》、《创世纪》等美式RPG,风格上却是绝对的日式卡通味,史莱姆的形象也自然而然的脱离了原来的丑陋面貌,显得十分可爱。在游戏画面较为简陋的Fc时代,只有形象简单鲜明的形象才会获得成功,水滴状的史莱姆显然符合这个时代的“明星气质”。由于史莱姆受到了广大玩家的喜欢,在《DQ》系列中,史莱姆也就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新家族。 史莱姆系:史莱姆、黑色史莱姆、金属史莱姆、史莱姆贝丝等,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水滴状史莱姆,DQ系列史莱姆的基本形状。一般为蓝色和红色两种,红色较强。 斑点史莱姆系:斑点史莱姆、斑点史莱姆贝丝等生存于腐泥等污浊环境,黄色表皮上遍布黑褐色的斑块,较善于元素攻击。据推测正是由于驳杂的成分导致元素力量的混杂,才形成色素斑点现象。 梅鲁特史莱姆系:泡沫史莱姆等,由于自身的黏液酸性实在太强,所以连自己都被融化,因而以不定型的泡状形象出现,比较接近《巫术》中的史莱姆,DQ中也只有这种史莱姆最接近古典史莱姆。 魔法史莱姆系:荷伊米史莱姆、贝荷伊米史莱姆、贝荷马史莱姆等,一般被认为是与水母同化而产生,长有水母那样的长长触手,会使用回复魔法,不过基本没有什么攻击力量。 贝壳史莱姆系:海洋史莱姆、贝壳史莱姆等,长在贝壳里面的海产史莱姆,也有陆栖型。一般为绿色。由于背着个厚厚的壳,移动速度非常缓慢,依靠螺壳防身。 史莱姆王系:史莱姆王、金属王、贝荷玛珍史莱姆等,史莱姆们的集合体,王冠状构造的史莱姆拟态。史莱姆王具有高度的智慧,可以使用高级元素力量,能与威力强大的高阶怪物抗衡。 骑士史莱姆:骑士史莱姆、金属骑士等,身上骑着一个小人骑士。传闻中这些骑士并非是驯养史莱姆的神秘种族,而是由史莱姆身体的一部分拟态而成。 《龙与地下城》系列中的史莱姆 《龙与地下城》中出现的史莱姆是根据《野蛮人科南》中的描述制作的,因此显得十分强大。由于是没有固定形态的生物,所以剑、斧头等都它都不起任何作用。能够拯救被史莱姆抓住的人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火把或其他魔法将史莱姆焚烧掉。不过打败史莱姆后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因为他们会熔化金属和木材,因此打败史莱姆后不会获得宝箱、金币等奖励。因此在《龙与地下城》中,史莱姆是非常令人讨厌的生物。 在《龙与地下城》中出现的史莱姆大致可以分为5种: 绿色史莱姆(GreenSlime) 没有移动力的植物系史莱姆,通体为亮绿色,不过似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与孢子、粘菌之类相似。他可以通过震动感知周围是否有人经过,一旦有倒霉蛋被绿色史莱姆同化后,就会促进史莱姆的成长。对这种史莱姆来说物理攻击是无效的,只能用火烧。 粘胶方块(Gelatinouscube) 透明立方体的史莱姆,会在迷宫中移动,以吸收腐烂的肉为生。较大的此类史莱姆会把整条路都堵上,在黑暗的迷宫里很难看清楚。 阿米巴(OchreJelly) 黄土色的巨大阿米巴状史莱姆,顺着墙壁和天花板移动,看到下方有人就会落下来,将其肉熔化、吞食。 溶剂史莱姆(GrayOoze) 在湿润的岩石地带经常可以看到的史莱姆,体形薄而宽,沿着洞穴的地面移动。这种史莱姆会分泌出酸性物质熔化铁质后将其吞食,耐寒、耐热。 黑布丁(BlackPudding) 在地下栖息的黑色焦油一样的史莱姆,它可以通过探知热源向动植物猛扑过去。其分泌出来的强酸性武器可以融解有机物乃至金属。如果以物理攻击,他们将会分裂出来进行反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史莱姆。 冰风谷 龙与地下城的背景 《冰风谷》是一部史诗型的大作,整个故事发生在柏德之门的所在地,也就是专家级龙与地下城中被遗忘的国度(ForgottenRealms)之世界。更清楚地说,它是发生在费伦(Faerun)大陆北方的冰天雪地,这儿充满了各种凶恶与残暴的怪物,并会主动袭击人类,玩家扮演的是一组六人的冒险队伍,在讨伐怪物的军队遭到雪崩活埋后唯一生还的六人,必须清除所有接踵而来的危机,解开重重谜团,整救费伦大陆。唯有过重重的考验,才能拯救被遗忘的国度。 和众家好友一同闯地城 了解故事背景之后,绝对不能不提冰风谷中文版另一项特点,没错!就是多人联机!设计小组在冰风谷中文版之中,大大强调多人联机的部分,玩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异尘余生”及“异域镇魂曲”的世界中,若能与好友们一同奋战该是多令人兴奋的一回事,若说“柏德之门”开启了“被遗忘的国度”网络之门,那冰风谷中文版就是将联机部分做出最终的完全进化。在冰风谷中文版中,一开始玩家就拥有六人满伍的冒险队,也就是说,在单人游戏模式,玩家必须创造并操纵六个人物。而在多人的游戏模式中,则可以加入一到六个玩者,各自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与能力发挥到极限,运用各项战术,相互合作地面对所有怪物,并一同探索游戏中各个凶险的地城,解决种种谜题。而联机方式则包括了传统的调制解调器联机、IPX联机、TcP/IP联机以及串行埠(Serial)等各种方式,让各种配备环境吓得玩家都能一同参加战局。 简易上手的操作接口 众位冒险者们相信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在此通报一个好消息:冰风之谷中文版的操作接口承袭柏德之门,并改良的更佳人性化、更易上手,即使你是第一次玩RPG游戏,也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驾轻就熟的操作6位角色,而若是玩家已经有玩过《柏德之门》或《剑湾传奇》,更是几乎不用看说明书就可以直接上手。而为了让玩家能更融入冰风之谷中文版的世界,游戏提供以下数种功能: 1.自订画像:玩家可以把自己的照片扫描至计算机或是将自己制作的人物图片输入游戏中,当作几位队员的脸孔。 2.自订中文语音:高达数十种的语音、音效文件通通可以让玩家自行录制,而让游戏中的角色战斗时的呼声、受伤的哀嚎声、甚至无聊时,角色口中的喃喃自语都改为自己以及朋友的语音,你想让主角说台语吗? 3.自制中文传记:玩家也可以自订人物的传记。配合windows的中文输入法,在游戏中可以直接将所扮演角色的自我介绍或是冒险的经历通通以中文形式编入自传。不管是单人游戏时的自我欣赏或是在多人联机时与其它人分享,都能让冒险产生更多乐趣。 4.人工智能编译:当玩家一次操纵多名队员时,冰风之谷中文版让你可以安排每个队员面对战斗或突发状况时所反应的行为,使玩家不会有手忙脚乱的窘境发生。 5.中文交谈:当然,一款联机游戏常常会需要互相传达讯息,只要你的windows有注音输入法,就可以以中文与队友互相沟通,再也没有语言障碍的发生。 人工智能再度加强 在游戏进行中,冰风之谷中文版改良了《异域镇魂曲》、《柏德之门》的人工智能,其中一样非常便民的改良,就是提升搜寻路径的人工智能(SupportforincreasingthepathsearchingaI),以往当队伍一起移动时,有时候会发生队员找不到路或卡住等麻烦。而今在冰风之谷中文版中已经改善了这个现象。举个例子,在《柏德之门》中假设有两个冒险者同时于一条小路中前进,后面的角色会因为前面有人挡住,而转向找其它的路径,甚至绕非常远一圈,但在冰风之谷中文版中,当人物的去路被其它人阻塞的话,前进时他便会将前面的人推开,不会塞成一团或是跑不见。而更进一步的,玩家也可以从功能选项去强化这项设定,让人物行动的更加聪明快速,不过相对的,程序将耗费额外的时间计算移动指令,也就是说,人物们将会花较多时间思考如何到达目的地,因此会反应稍慢,当然,对稍微「现代化」的计算机不会构成太大影响,尤其是越来越多玩家用“怪物级”计算机在操游戏的今天。 顶尖声光效果 综合以上要素,若是游戏的声光效果薄弱,那充其量只是一块姣好不叫座的游戏,但可以可乐的是,冰风之谷中文版的游戏画面超出我们的想象,甚至已经凌驾目前RPG之最的《异域镇魂曲》,因为冰风之谷中文版使用BioWareInfinity的引擎,也就是《柏德之门》和《异域镇魂曲》的程序引擎,并且加以大幅强化,更提供OpenGL的3D加速功能,使得图像界面会更加清晰、角色及怪物的动作更多样、逼真,地城、房屋以及种种地形效果都更加巨大以及多采多姿。而因为冰风之谷中文版是讲究多人联机杀敌、练功的快感,为了让游戏进行更加紧凑,角色移动的速度也经过改善,估计将会比《柏德之门》要快上40%,更快的移动速度将提供玩家们更多的游戏刺激。在音效方面,更是无可挑剔,冰风之谷中文版的游戏核心使用的是Bioware’sInfinityengine,环场音效(environmentalaudio),这个功能提供几近真实的音效,立体、高品质的音乐,玩家能使用creativeenvironmentalaudio技术来增加环场音效的真实感。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拥有一张可以使用eaX技术的声卡,才能使用这个功能(例如SBLive等等)。 网络RPG新霸主的诞生 在坐拥以上种种优势之下,冰风之谷中文版已经注定是一款不同凡响的游戏了,尤其在近日网络游戏中,在线RPG渐渐呈现压倒实时战略的情形,Interplay在此时推出冰风之谷中文版,夹带着以往几款RPG称霸世界的气势,正给予其它游戏莫大的威胁,相对的提供玩家们最顶级的选择。 《寒冬之心》奠基在“龙与地下城第二版”的严谨系统之上,并继承了《冰风之谷》的优秀艺术表现和娱乐性,相信是《柏德之门》系列玩家不容错过的续作 【内容简介】 战争的风暴吞没了冰风谷的天空 战鼓声跨过冰原,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预示着新的冒险和战斗。几十年过去了,生活在严冬之中的野蛮人部落被一位神秘的国王所统一,野蛮人大军开始威胁十镇的居民。在一名巫医的指引下,库达哈的英雄们到达了偏僻的边疆小镇独林镇。在那里,他们必须找到封冻在寒冬之心里的秘密,并借此野蛮人的入侵。 金龙 龙与地下城中的龙类 金龙(GoldDragon) 龙类(火系) 区域:温暖的山脉 组织:雏龙,幼龙,少年,青少年及青年:单独或一窝(2-5);成年,壮年,老年,极老,古龙,上古龙及太古龙:单独,成双或家庭(1-2及2-5后代) 挑战等级:雏龙5;幼龙7;少年9;青少年11;青年14;成年16;壮年19;老年21;极老22;古龙24;上古龙25;太古龙27 宝物:三倍标准 阵营:总是守序善良 进化:雏龙9-10HD;幼龙12-13HD;少年15-16HD;青少年18-19HD;青年21-22HD;成年24-25HD;壮年27-28HD;老年30-31HD;极老33-34HD;古龙36-37HD;上古龙39-40HD;太古龙42+HD 等级调整:雏龙+4;幼龙+5;少年+6;其他- 金龙的各项数值依年龄列表 年龄体型生命骰(hp)力量敏捷体质智力感知魅力基本攻击/擒抱攻击强韧反射意志喷吐武器Dc气势凶猛Dc 雏龙中型8d12+16(68)_171015141514+8/+11_+11_+8+6+82d10(16)─ 幼龙大型11d12+33(104)_211017161716+11/+20+15_+10_+7+10_4d10(18)─ 少年大型14d12+42(133)_251017161716+14/+25+20_+12_+9+12_6d10(20)─ 青少年大型17d12+68(178)_291019181918+17/+30+25_+14_+10_+14_8d10(22)─ 青年超大型20d12+100(230)311021181918+20/+38+28_+17_+12_+16_10d10(25)_24 成年超大型23d12+115(264)331021202120+23/+42+32_+18_+13_+18_12d10(26)_26 壮年超大型26d12+156(325)351023202120+26/+46+36_+21_+15_+20_14d10(29)_28 老年巨型29d12+203(391)391025242524+29/+55+39_+23_+16_+23_16d10(31)_31 极老巨型32d12+256(464)411027262726+32/+59+43_+26_+18_+26_18d10(34)_34 古龙巨型35d12+315(542)431029282928+35/+63+47_+28_+19_+28_20d10(36)_36 上古龙超巨型38d12+380(627)451031303130+38/+71+47_+31_+21_+31_22d10(39)_39 太古龙超巨型41d12+451(717)471033323332+41/+75+51_+33_+22_+33_24d10(41)_41 金龙的能力依年龄列表 年龄速度先攻权防御等级特殊能力施法等级法术抗力 雏龙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17(+7天生),接触10,措手不及15变化形态,对火焰免疫-- 易受寒冷伤害,水中呼吸 幼龙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19(+10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17-- 少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22(-1体型,+13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201级_- 青少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25(-1体型,+16天生),接触9,措手不及22祝福术3级_- 青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27(-2体型,+19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25伤害减免5/魔法5级_21 成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30(-2体型,+22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27幸运奖励7级_23 壮年60尺,飞行200尺(不良),游泳60尺+033(-2体型,+25天生),接触8,措手不及30伤害减免10/魔法_9级_25 老年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34(-4体型,+28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3指示术11级27 极老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37(-4体型,+31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6伤害减免15/魔法_13级28 古龙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40(-4体型,+34天生),接触6,措手不及37阳炎爆15级30 上古龙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39(-8体型,+37天生),接触2,措手不及40伤害减免20/魔法_17级31 太古龙60尺,飞行250尺(笨拙),游泳60尺+042(-8体型,+40天生),接触2,措手不及43预警术19级33 *也能如施放奥术一样施放牧师法术及来自于秩序、机运和善良领域的法术。 刚孵化时,金龙的鳞片呈现出带有金色金属斑点的暗黄色。 这些斑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到了成年阶段鳞片就变成了完全的金色。金龙的脸上长有胡须而且看起来博学多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瞳孔逐渐变淡,到最后眼睛看起来好像熔化的黄金一样。 战斗 金龙在战斗前通常会谈判。与智慧生物对话时,会使用威吓及察言观色以占据上风。战斗中,金龙会使用祝福术和它们的幸运奖励;较老的金龙会在每天开始的时候使用其幸运奖励。金龙在战斗时会大量使用法术。它们最喜爱得法术有死云术,延迟爆裂火球,火焰护盾,法术无效结界,迷宫术,睡眠术,缓慢术和臭云术。 喷吐武器(Su):金龙拥有两种喷吐武器,能喷吐出锥形的火焰及锥形的弱化气体。处于锥形范围内的生物必须通过一个强韧豁免检定否则会受到金龙每年龄层1点的力量伤害。 变化形态(Su):每天三次,金龙可以通过一个标准动作转换成任意体型为中等或更小的动物或类人生物的形态。青铜龙可以保持在它的动物或类人生物形态下直到它选择转换成一种新的形态或变回原形。 水中呼吸(ex):金龙可以在水中呼吸,而且在潜水时可以自由地使用其喷吐武器(锥形火焰在水下会变成锥形的高温蒸气),法术及其他能力。 幸运奖励(Sp):每天一次,成年或更老的金龙可以通过接触一块宝石(通常是嵌在龙皮中的)来在它上面附上带来好运的魔法。只要金龙携带这此宝石,它本身和所有处于半径为此金龙每年龄层10尺范围内的所有善良生物都会在所有的豁免检定及类似检定中获得+1的幸运加值,就如同携带着幸运石一样。如果金龙将此宝石给予其他生物,那么只有携带者才能获得此加值。此效果可持续1d3加金龙每年龄层3小时,但宝石一旦被摧毁则效果立即结束。此能力相当于一个2级法术。 其他类法术能力:每天3次-祝福术(青少年或更老);每天1次-指示术(老年或更老),阳炎爆(古龙或更老),预警术(太古龙)。 技能:易容,医疗及游泳被视为金龙的本职技能。 人物 金龙,原名李金龙,北京人。民革成员。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崇文区化工石油商店保管员,宣武区菜蔬公司业务员,北京宣武区文化文物局、文化馆专业作家。北京市宣武区政协委员。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风流大前门》,长篇报告文学《走进西部》,长篇纪实文学《旧北京八大胡同》、《老天桥民间艺人录》、《中国名村纪实——华西村》,中篇小说《喋血天桥中幡泪》、《梦断仇渊》、《头晕》,中篇纪实文学《京城天桥八大怪》等。 游荡者 DDO(龙与地下城在线) 游荡者具备第六感可避开危险。经验老道的游荡者具有神乎其神的技能,精通潜行,闪避及偷袭技巧。此外,虽然游荡者不能施法,但仍能利用卷轴、魔杖,使用大多数魔法物品,制造魔法效果。游荡者之间少有相同之处。有些惯于潜行。有些则是巧舌如簧的骗子。还有一些充当侦察兵、眼线、间谍、使者或者干脆是个恶棍。仅有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很灵活、适应力强并且多才多艺。通常,游荡者擅长虎口拔牙:潜入铁锁重重的宝库、毫发无损地通过致命机关,盗取秘密文件,或者骗取守卫的信任。 游荡者拥有许多技能,还多样精通,在团队中相当有用。 虽不擅于长期近战,他深知敌人的弱点,致命偷袭往往会造成敌人严重的伤害,有时也采取远程攻击。 游荡者的潜行及寻找陷阱技能使之成为一流的侦察兵。 职业详细资料 阵营:任何 生命骰:D6 技能点:1级人物起始技能点数:(8+智力调整值)×4 升级可得到的技能点数:8+智力调整值 法术:无 擅长武器及防具:擅长轻甲,擅长简易武器、军用武器的细剑、短剑、短弓 等级基本攻击加值强韧检定反射检定意志检定特殊能力 1+0+0+2+0偷袭+1d6,发现陷阱 2+1+0+3+0反射闪避 3+2+1+3+1偷袭+2d6,陷阱感应 4+3+1+4+1直觉闪避 5+3+1+4+1偷袭+3d6,陷阱感应 6+4+2+5+2 7+5+2+5+2偷袭+4d6 8+6+2+6+2精通直觉闪避 9+6+3+6+3偷袭+5d6,陷阱感应 10+7+3+7+3精通反射闪避 11+8+3+7+3偷袭 12+9+4+8+4陷阱感应 DD(龙与地下城) 3R 阵营:任意 生命骰:d6 本职技能 游荡者的本职技能(和各技能的关键属性)为:估价(智力),平衡(敏捷),唬骗(魅力),攀爬(力量),手艺(智力),文书解读(智力),交涉(魅力),解除装置(智力),易容(魅力),脱逃术(敏捷),伪造(智力),收集信息(魅力),躲藏(敏捷),威吓(魅力),跳跃(力量),知识(地区)(智力),聆听(感知),潜行(敏捷),开锁(敏捷),表演(魅力),专业(感知),搜索(智力),察言观色(感知),手上功夫(敏捷),侦察(感知),游泳(力量),翻滚(敏捷),使用魔法装置(魅力),绳技(敏捷)。 1级人物起始技能点:(8+智力修正)x4 升级技能点数:8+智力修正。 等级基本攻击加值强韧豁免反射豁免意志豁免特殊 1+0+0+2+0偷袭+1d6,寻找陷阱 2+1+0+3+0反射闪避 3+2+1+3+1偷袭+2d6,陷阱感知+1 4+3+1+4+1直觉闪避 5+3+1+4+1偷袭+3d6 6+4+2+5+2陷阱感知+2 7+5+2+5+2偷袭+4d6 8+6/+1+2+6+2精通直觉闪避 9+6/+1+3+6+3偷袭+5d6,陷阱感知+3 10+7/+2+3+7+3特殊能力 11+8/+3+3+7+3偷袭+6d6 12+9/+4+4+8+4陷阱感知+4 13+9/+4+4+8+4偷袭+7d6,特殊能力 14+10/+5+4+9+4- 15+11/+6/+1+5+9+5偷袭+8d6,,陷阱感知+5 16+12/+7/+2+5+10+5特殊能力 17+12/+7/+2+5+10+5偷袭+9d6 18+13/+8/+3+6+11+6陷阱感知+6 19+14/+9/+4+6+11+6偷袭+10d6,特殊能力 20+15/+10/+5+6+12+6- 职业特性 以下是游荡者的职业特性。 武器和防具擅长:游荡者擅长使用所有的简单武器,再加上手弩、细剑、闷棍、短弓和短剑。游荡者擅长穿着轻甲,但是不擅长使用盾牌。 偷袭(Sneakattack):如果游荡者能在目标无法有效防卫自己的攻击时抓住时机,他就可以对目标的要害攻击并造成额外的伤害。 只要对方失去了ac上的敏捷加值(无论目标是否有敏捷加值),或者当游荡者夹击他的目标时,他的攻击就可以造成额外伤害。在一级时此额外伤害为1d6,之后每两个游荡者等级可以再增加1d6的伤害。如果游荡者在偷袭中造成重击,额外伤害不能翻倍。 远程攻击也可以造成偷袭,但目标必须在30尺内。 使用闷棍或徒手攻击时,游荡者可以在偷袭时造成非致命伤害而不是一般伤害。他不能在偷袭中用造成一般伤害的武器造成非致命伤害,即使使用通常的-4减值方式也不可以。 游荡者只能偷袭那些有明显身体结构的活物,不死生物、构装体、泥形怪物、植物类生物,以及虚体生物都没有可供偷袭的要害部位。任何免疫重击的生物也不会受到偷袭伤害。游荡者必须能够仔细观察目标找到要害部位,而且必须能接触到该部位。游荡者无法偷袭那些有隐蔽(concealment)的生物,也无法通过攻击那些无法接触要害生物的突出部位来造成偷袭。 寻找陷阱(Trapfinding):游荡者(也只有游荡者)可以用搜索技能来寻找那些难度等级在20以上的陷阱。 找到非魔法陷阱的Dc至少为20,如果隐藏的比较好还会更高。找到魔法陷阱的Dc等于25+制造此陷阱法术的法术等级。 游荡者(也只有游荡者)可以用解除装置技能来拆卸魔法陷阱。拆卸魔法陷阱的Dc等于25+制造此陷阱法术的法术等级。 如果解除装置技能检定结果高过陷阱Dc10或以上,游荡者可以研究此陷阱,看出它如何运作,还可以不拆卸而通过陷阱(连同队友)。 反射闪避(evasion,特异能力):有些攻击效果若通过反射检定可以减少一半伤害,如果游荡者遭到此类攻击,在通过反射检定后他将不受伤害。游荡者只有在穿轻甲或不穿甲时才可以进行反射闪避。无助状态下的游荡者不能进行反射闪避。 陷阱感知(TrapSense,特异能力):3级起,游荡者在躲避陷阱的反射豁免上有+1加值,对抗陷阱的攻击时ac有+1加值。在游荡者达到6级时这些加值提高到+2,9级时为+3,12级+4,15级+5,18级+6。 从不同职业上获得的陷阱感受可以累加。 直觉闪避(UncannyDodge,特异能力):4级起,游荡者在措手不及时或被不可见的攻击者攻击时依然保留ac上的敏捷加值。不过如果他不能动,他还是会丢掉ac上的敏捷加值。 如果游荡者已经由其他职业上获得了直觉闪避能力,那么他自动获得精通直觉闪避(见之后的说明)。 精通直觉闪避(ImprovedUncannyDodge,特异能力):8级起,游荡者不再受到夹击。 因此其他游荡者无法以夹击方式偷袭此游荡者,除非攻击者的游荡者等级比目标的游荡者等级高至少4级。 如果角色已经因为其他职业获得直觉闪避能力(见前),该角色在得到直觉闪避时自动获得精通直觉闪避,并且将所有获得直觉闪避职业的等级累加起来以决定夹击此角色所需的最低游荡者等级。 特殊能力(Specialabilities):10级时,以及之后每三级(13,16,19级),游荡者可以在以下特殊能力中选择一种。 削弱攻击(cripplingStrike,特异能力):有此能力的游荡者在偷袭时非常精确,以至于可以削弱并妨害到敌人。敌人每次受到偷袭的同时会受到2点力量伤害。属性恢复的速度为每天一点。 防御翻滚(DefensiveRoll,特异能力):游荡者可以顺着致命打击进行翻滚来降低伤害。如果战斗中的伤害(武器或其他打击造成,不能是法术或特殊能力造成)可能会将游荡者的生命值伤害到0或0以下,他可以尝试顺着攻击来翻滚,该能力每天只能使用一次。要使用此能力,游荡者必须作一次反射豁免检定(Dc等于伤害值)。如果豁免成功,那么他在这一击中只受到一半伤害,如果豁免失败,他会受到全部伤害。他必须觉察到这次攻击并能对其做出反应才能进行防御翻滚,如果他失去了ac上的敏捷加值,他就无法使用此能力。由于攻击并不是可以用反射豁免来降低一半伤害的,因此游荡者的反射闪避能力不能应用在防御翻滚上。 精通反射闪避(Improvedevasion,特异能力):有些攻击效果若通过反射检定可以减少一半伤害,如果游荡者遭到此类攻击,在通过反射检定后他将不受伤害,如果检定失败他也只受到一半伤害。 乘势攻击(Opportunist,特异能力):每轮一次,游荡者可以对刚刚被他人近战伤害到的敌人作一次借机攻击。该攻击计入游荡着每轮借机攻击中。即使有战斗反射专长,游荡者也不能每轮使用此能力一次以上。 技能熟稔(Skillmastery):游荡者对某几种技能可以熟练的使用,即使在不利情况下也能如此。 获得此能力后,游荡者可以选择数量等于3+智力修正的技能。当使用这些技能做检定时,他可以取10,即便在压力下,或者周围有分心的事情导致正常情况下不能这样做的时候也可以。游荡者可以多次选择此特殊能力,每次选择的技能数一样多。 心智灵活(Slipperymind,特异能力):此能力可以让游荡者从那些控制或强迫他的魔法效果中挣脱出来。如果有此能力的游荡者受到惑控系法术或效果影响并在豁免检定中失败,他可以在一轮后再次尝试检定,Dc不变。在豁免检定上他只有这一次额外机会。 专长(Feat):游荡者可以直接选择一个额外专长来代替特殊能力。 龙息 出现于龙与地下城中的攻击方式。主要指各类龙的攻击方式即龙的喷吐。可以有各种效果,主要为火和酸,也有冰。通常是呈锥形或柱状。 例如:五彩龙泰阿玛特 喷吐攻击(超自然):泰阿玛特五个头的每一个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喷吐攻击,如下所示: 白:一团70英尺长的锥状寒气;锥状区域内的生物遭受12d6点寒系伤害。 黑:一道5英尺高,5英尺宽,140英尺长的强酸;受影响的生物遭受24d4点酸系伤害。 绿:一团70英尺长的锥状腐蚀性气体;锥状区域内的生物遭受24d6点酸系伤害。 蓝:一道5英尺高,5英尺宽,140英尺长的闪电;受影响的生物遭受遭受24d8点电系伤害。 红:一团70英尺长的锥状火焰;锥状区域内的生物遭受24d10点火系伤害。 泰阿玛特的每次喷吐攻击允许进行一次反射鉴定(Dc46),通过则伤害减半。 一旦泰阿玛特的某个头进行了喷吐攻击,那个头在进行下次喷吐攻击之前必须等待1d4轮。 白金龙巴哈姆特(BaHamUT,THePLaTINUmDRaGON) 喷吐攻击(超自然):巴哈姆特拥有三种不同的喷吐攻击: 寒冷:一团80英尺长的锥状寒气造成36d10点伤害,一次成功的反射豁免(Dc50)伤害减半。 气化形体:一片漩涡薄雾充满80英尺长的锥状区域。区域内生物被震慑并且变为气体形态32轮。一次成功的强韧豁免(Dc50)则无此效果。 解离:一道蓝光充满5英尺高,5英尺宽,和160英尺长的区域。如果强韧检定失败(Dc50),生物就会湮灭怡尽。如果豁免失败,这道光线在目标上吹出一个5英尺乘5英尺/160英尺的空洞,如果豁免成功,则造成18d10点伤害。 一旦巴哈姆特使用了喷吐攻击,他在进行下次喷吐攻击之前必须等待1d4轮。 远古巨型金龙帕拉兰达斯克【Palarandusk】 雄性守序善良超巨型龙(火) 喷吐武器(超自然能力): 帕拉兰达斯克可以喷吐70呎锥形火焰造成24d10点伤害(反射Dc37减半),也可以喷吐70呎锥形虚弱之息造成12点力量损伤(反射Dc37无效)。他一次喷吐后必须等到1d4轮后才能再次喷吐。 太古红龙察斯萨 雄性炼狱,封神之龙 混乱邪恶超巨型龙类(火系,跨位面) 喷吐攻击(超自然):60英尺锥形,每1d4轮一次,伤害24d10火焰,反射Dc40减半。 蓝宝石龙的喷吐攻击是一道音波能量,能够对敌人造成伤害并使其陷入慌乱状态。 黄玉龙拥有操控风和水的类法术能力,在室内的话,它会先使用喷吐攻击,喷吐一种可以使被攻击目标脱水的物质。 紫晶龙的喷吐攻击称为宝石喷炸,紫色的水晶喷到目标后就会炸开,对目标造成巨大的伤害。 水晶龙的喷吐攻击是一道明亮的锥形光线,会使目标暂时性目盲。 黑龙 游戏——黑龙 龙与地下城中标准黑龙卡: 上古黑龙(BlackDragon) 巨型龙类(水系) 生命骰:34d12+238(459) 先攻权:+4 速度:60尺,飞行200尺(笨拙),游泳60尺 防御等级:43(-4体型,+33天生,+4盔甲持续13小时),接触6,措手不及43 基本攻击/擒抱:+34/+58 攻击:啮咬+42(4d6+12)或碾压(4d6+18,反射Dc34不被压制)或尾扫(2d6+18,半径30尺半圆,反射Dc34减半) 全回合攻击:1啮咬+42(4d6+12)和2爪抓+40(2d8+6)和2翼击+40(2d6+6)和1尾击+40(2d8+18) 占据/触及:20尺/15尺(啮咬20尺) 特殊攻击:120尺线形喷吐(22d4酸,反射Dc34则减半),气势凶猛(210尺,意志Dc31),奥法能力,类法术能力 特性:黑暗视觉120尺,法术抗力26,伤害减免20/魔法,免疫睡眠、麻痹、酸,水中呼吸,60英尺盲感 豁免:强韧+26,反射+19,意志+23 属性:力量35,敏捷10,体质25,智力18,感知19,魅力18 技能:聆听+43,搜索+41,侦察+43,躲藏+33,潜行+33,游泳+45,专注+26,交涉+17,使用魔法装置+12 专长:警觉,盲斗,猛力攻击,顺势斩,大顺劈,多重攻击,飞越攻击,盘旋,精通先攻,精通击破武器,攫取,横转 区域:温暖的沼泽 组织:单独,成对或家庭(1-2及2-5后代) 挑战等级:20 宝物:三倍标准 阵营:总是混乱邪恶 进化:38+HD(巨型) 等级调整:- 因为其骷髅状的脸型,黑龙有时也被称作骷髅龙。黑龙角根处和颊骨四周的外皮会逐渐退化更加深了它带给人们的骷髅般的印象。这退化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但是不会对黑龙产生伤害。刚孵化出来的时候,黑龙的鳞片既薄又小而且光滑。随着年龄的增长,鳞片会变得大而厚,颜色也会变得灰暗有助于它在沼泽中躲藏。, 黑龙特别喜欢钱币。较老的黑龙有时会将类人生物抓来,在杀掉它们之前问出其金币,银币及白金币的存放地点。 战斗 黑龙喜欢利用其周围环境做掩护来突袭它们的目标。在密林中的沼泽区域作战时,它们会尽量待在水中或地面上;树木和茂密的枝叶会限制它们在空中的机动性。如果不能取胜的话,黑龙会飞离敌人视野,不会留下任何踪迹,然后躲藏在池塘或沼泽的深处。 喷吐武器(Su):上古黑龙能喷吐出线形120尺的酸液,造成22d4点酸性伤害,通过Dc34的反射豁免则减半。 水中呼吸(ex):黑龙可以在水中呼吸,而且在潜水时可以自由地使用其喷吐武器,法术及其他能力。 腐化水质(Sp):每天1次,可以淤塞10立方尺的水,使其变死水。此能力可以使含水分的液体腐化。生物所携带的魔法物品(如药剂)和一般物品必须通过一个意志豁免检定(Dc31)否则就会坏掉。此能力相当于一个1级法术。其射程与此龙的气势凶猛射程一样。 其他类法术能力:每天3次-黑暗术(70英尺半径),疫病虫群;每天1次-植物滋长。 技能:躲藏,潜行及游泳被视为黑龙的本职技能。 奥法能力:13级术士,Dc=14+法术等级,已知法术:9/5/5/4/4/3/2,每日法术位:6/7/7/7/7/6/4 0级|Dc14:光亮术,舞光术,幻音术,传讯术,修复术,秘法印,侦测魔法,阅读魔法,法师之手 1级|Dc15:腹语术,无声幻影,法师盔甲,护盾术,魔法飞弹(5颗) 2级|Dc16:蛛网术,云雾术,光尘术,识破隐形,物品定位 3级|Dc17:加速术,闪现术,臭云术,气化形体 4级|Dc18:黑触手,次元锚,重雾术,高等隐形术 5级|Dc19:死云术,传送术,寒冰锥(13d6) 6级|Dc20:真知术,解离术(26d6) 动漫——黑龙 《霸王爱人》中的黑龙 本名:王丽成 身高:185cm体重:70KG鞋子尺寸:28cm 视力:左右眼皆2.0左撇子 出生地:中国住所:香港维多利亚区 个性:只看得出来很稳重 其他:非常残忍及冷酷。非常聪明,会打中国拳。枪法精辟,传说是香港第一。极端厌恶自己的感情或想法表现在脸上。 使用的手枪:科尔特357连发式自动手枪 兴趣:收集手枪与中国古王朝的美术品 专长:中国拳法,枪法,以及不赖床 喜欢的女人:作风干脆的女人。即使是摇钱树般的女人,也会好好保护。尤其喜欢有同情心的女人。 在香港喜欢的地方:赤柱 喜欢的食物:火锅,龟苓膏 讨厌的食物:没有 喜欢的音乐:古典乐,特别是marla 常穿的衣服:亚曼尼,芬迪(主要为意大利品牌) 喜欢的动物:狗(尤其是小型狗) 假日的休闲活动:看书,上健身房 宝物:母亲给的龙玉。目前藏在很隐秘的地方。 喜欢的颜色:黑色喜欢的酒:绍兴酒(热的) 喜欢的科目:没有讨厌的科目:没有 将来的梦想:龙王帮成为世界最大帮派 癖好:绝不穿短袖的衣服,不让女人以外的人看见自己的身体 最喜欢的地方:只要不热,哪里都可以 不原谅的人:背叛者 自喻为何种动物:黑豹 其他特征:在鬓角处有一个黑色的龙形胎记。传说看见这个胎记的人都必死无疑,所以不会轻易地让人看见。平常都用头发遮住它,但并不会因为这样而完全看不见,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英雄无敌3中地下城的7级兵已升级形态. 黑龙.资料:生命力300攻击力:25防御力:25杀伤力:40-50速度:15 黑龙全身颜色:大部分是黑色,翅膀中央是深蓝色,爪子是白色,眼睛是红色,脖子下方是黄色. 移动方式:飞行生产地点:高级龙穴.能对2格以内生物造成伤害. 未升级的生物:生命力:180攻击力:19防御力:19杀伤力:40-50速度:11移动方式:飞行生产地点:龙穴.能对2格以内生物造成伤害. 刺客 1. 通常指出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实施谋杀的人。比如,特工队伍或恐怖组织中负责刺杀敌方人员的高级间谍,许多国家的安全局都有刺客,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苏联的克格勃(KGB)等,世界上的一些恐怖组织也有刺客,刺杀各国领导人。各国政府都努力防止敌方刺客进入本国。 被刺杀的人物 拉宾 盖厄斯·儒略·凯撒 肯尼迪 亚伯拉罕·林肯 马丁·路德·金 甘地 秦始皇(未遂) 伊藤博文 坂本龙马 犬养毅 高桥是清 约翰·列侬 朴正熙 金九 原敬 拉菲克·哈里里 等等 2. 刺客(assassin) 英文“assassin”(以暗杀为职业的人)一词源于古阿拉伯语,该职业最早现于12世纪以刺杀十字军为目标的伊斯兰密教组织,担任暗杀职责的组织成员常服用一种由印度大麻提炼的麻药Hashshashin(又作Hashishin;)壮胆。另外,“刺客”这一职业也常常出现于角色扮演类游戏(RPG:RolePlayingGames),如《高级龙与地下城》,《最终幻想》系列,及《火焰纹章》系列等;蒙面、短刀、快靴、身手敏捷是“刺客”在游戏中颇为典型的形象。 (注:图为游戏《火焰纹章》“刺客”造型) 刺客是世间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太史公在《史记》中也特别为刺客们写了《刺客列传》,武侠小说关于刺客更让人感到心惊肉跳。李白的《侠客行》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鲜明地刻画了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纵览中国的历史长河,刺客们竟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专诸杀吴王僚 春秋时期吴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雇专诸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这件事改变了吴国的形势,公子光雄才大略,任用孙武,伍子胥等把吴国治理得整整有条,一跃成为大国,破楚国都,威震中愿。后来的吴越争霸也一定程度受专诸杀吴王僚而产生。[夫差乃公子光之子]。专诸杀吴王僚是一次很高水准的刺杀,创意新奇,惊天动地。专诸应被授于“最佳创意刺客”。 荆柯刺秦王 荆柯大名鼎鼎,别跟我说不知道他的故事。“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至今成了绝唱。荆柯的刺杀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对历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荆柯刺秦王加速了六国的灭亡,也鼓舞了人们反抗暴政的勇气。荆柯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非他莫属,他的故事也是文学、电视剧、电影的热门题材,深受大家喜爱。建议授于荆柯同志“最知名刺客奖”。 聂政除韩相 《刺客列传》有他的大名。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老母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韩国政府为了知道刺客是谁,贴出告示说凡是能认出这具尸体的,赏金千两。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后,断定是弟弟所为,不顾一切来到聂政的尸体旁放声大哭。官员问她,你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弟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你们认出他,以便保全我。可这样一来,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没了吗?我岂能为了保全自己而让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无闻呢?”说罢,聂荣大叫三声天啦,在弟弟的身边气绝身亡。看来“最震撼人心刺客”非聂政莫属。 朱亥锤晋鄙 还记得语文课本中的《魏公子信陵君列传》吗?朱亥在那篇传中是位奇人,有点神秘不可测,隐于市井之间以杀猪为业。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军围攻赵国,赵国危在旦夕,派信使来魏国求援,魏国便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晋鄙停止前进。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几次促请魏王坚持出兵救赵,魏王就是按兵不动。信陵君不愿坐以待毙,就自己筹集了车马,带着门客们前去援赵。经过城门的时候,侯嬴[战国时期魏国人。最初为看守城门的一个门卫,直到七十岁才被信陵君奉为上宾]把他止住,面授机宜:公子切勿鲁莽行事,我有妙计一策。信陵君依计而行,从魏王的宠姬那里窃来了虎符,把朱亥带着到晋鄙那里夺取兵权,朱亥同志当场把不听调遣的晋鄙一铁锤锤死。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怀疑《大铁锤传》写的就是这位朱力士。后来的张子房不知是否受了朱亥锤晋鄙的启发,也请人锤始皇,可惜大失水准,不然历史又要改写了。朱力士一击必中,兵器奇特,可谓“最有水准”。 刺客刺岑彭、来歙 岑彭、来歙是东汉开国名将。东汉光武11年,来歙奉命进攻盘拒巴蜀的公孙述,乘胜而进,蜀人大惧,使不知名刺客刺来歙于军营。岑彭率军连破蜀城,打到离成都数十里地方,胜利将至。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蜀刺客以神鬼莫测的手段刺杀了岑彭,使这位建方面之号、立功颇多的中兴名将含恨而终。 我再补充一个刺客: 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倒提要离,沉溺水中三次,然后将要离放在膝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吴王阖闾根据要离生前的遗愿,便令伍子胥将要离葬在鸿山东岭南麓杨梅坞专诸墓旁。 要离墓现在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鸿山镇鸿山上,与专诸墓,东汉梁鸿墓成品字型排列。 小霸王遇刺 小霸王孙策以比项羽还少的人数起兵,以速雷之势定江东。演义中的孙策勇猛果敢,凭大嗓门都可杀人。这样的猛男竟被几个不知名的刺客搞定,真有点…… 武元衡遇刺 唐宪宗是较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宪宗欲平淮西吴元济,吴元济遣使求救于恒、郓二镇。王承宗、李师道数上表请赦元济,宪宗不从。宰相武元衡主用兵事。李师道所养客说李师道曰:“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也,请密往刺之。元衡死,则他相不敢主其谋,争劝天子罢兵矣。”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入朝,出所居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射之,从者皆散去,贼执元衡马行十馀步而杀之,取其颅骨而去]刺客还伤了裴度。京城大骇,于是诏宰相出入,加金吾骑士张弦露刃以卫之,所过坊门呵索甚严。朝士未晓不敢出门。上或御殿久之,班犹未齐。贼遗纸于金吾及府、县,曰:“毋急捕我,我先杀汝。”故捕贼者不敢甚急。经过一翻惊心动魄的搜捕,乃知刺客头目竟是八十多岁的寺僧圆净,勇悍过人,为史思明旧部。事后查出幕后主谋为李师道。此刺杀使宪宗坚定平藩镇的决心,使唐朝廷认清了形势,引发了许多征讨。寺僧圆净获“终身成就刺客”奖提名。 朱温遇刺 朱温可是历史上的厚黑第一人。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儿媳都不放过。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61岁。朱温建立的后梁,是五代中历年最长的一个朝代,存在了17个年头,他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后梁于923年被后唐取代。 辽穆宗遇刺 辽穆宗在位十八年,知女巫妖妄见诛,谕臣下滥刑切谏,非不明也。而荒耽于酒,畋猎无厌。侦鹅失期,加炮烙铁梳之刑;获鸭甚欢,除鹰坊刺面之令。赏罚无章,朝政不视,而嗜杀不已。某夜,辽穆宗的近侍、庖人等六人刺杀了辽穆宗。此刺杀造就了辽国出现一位女主—-萧后萧燕燕。 韩非子是个知识分子,坚持要用法的观念来治理国家,他对这些动不动就藐视国家法律的刺客们深感头痛,在他的著作里老实不客气地批评说:侠以武犯禁。 总之,刺客的人生就如此这般地充满了血光之气,这种血光之气可能是他们人生最美丽最浪漫的饰品。但这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自古以来,有多少刺客不死在剑下呢?所以,他们拔出的那柄剑是双刃的,它既有快的一面,也有痛的一面,而痛和快也就构成了刺客人生的主旋律。套用一句话,那是痛并快乐着。 3. 刺客,台湾地区摇滚乐队。 二十年的淬炼,二十年的征战,二十年的等待,台湾摇滚乐坛的传说,历经二十年酝酿出的刺客典藏,如同一壶越陈越香的美酒,邀您共饮。 摇滚乐迷绝对不能错过的经典,台湾唯一获邀和BonJovi同台演出的国际级乐团! “刺客典藏”精装版专辑内含: 三张cD 精选刺客乐团历年代表作,2007年全新单曲“新歌No.5”首度曝光 两张DVD 珍藏刺客历年mV+Live、创作全纪录,让你意想不到的刺客内幕! 珍藏书一册 名人眼中的刺客,刺客列传、族谱、幕后花絮,保证让你叹为观止、大呼过瘾! 1.OhYeah 2.恐怖情人节 3.马车夫之恋 4.阿峰的Scum 5.分享 6.Partyanimal 7.无敌铁金刚 8.我的希望只能希望 9.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10.Sorry 11.WhataFxxkinWonderfulWorld 12.99%的荒缪 13.Graveyardangel 14.黄河 15.myTimesIscoming 16.你家是个动物园 17.梦魔 18.越狱 19.IDontcare 20.intro 21.恶之华 22.midnightbreakout 23.No 24.大司命 25.NO5 26.蚀 27.盼你到来 28.要记得我 29.彻尼 30.有一天你离开 31.IDon’tWannacry 32.LoveInOurLive 33.慢歌 34.儿时欢乐 35.Outro 36.脑袋虫 4. 《刺客》著名作家刘猛2006年畅销新书,是一部全景展示狙击手神秘生活的力作。 国际经济论坛将在滨海市举行年度会议,国际aBc集团总裁何世昌亲率一批集团高层人士前来参加会议。然后,就在何世昌下榻宾馆不久便神秘地失踪了。而另一个神秘的人物恰在这时出现在了滨海市公安局的视野里。 滨海市城西阳光公寓内一孕妇死于枪击,追查线索直指公安特警——狙击手韩光。韩光拒不承认,逃亡天涯。滨海晚报记者纪慧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亲察现场,竟遭绑架,在逃亡过程中偶遇韩光。韩光为洗涤罪名带纪慧潜入滨海市,找到了他在部队时的教官严林,而严林却在韩光的饮水杯中投下了白色粉末…… 刘猛这部新作情节迭荡起伏,扣人心弦,种种意想不到的答案出人意料,是多年来国内少见的一部公安题材的长篇力作。 而2007刘猛的全新力作《如临大敌》,讲述的是《刺客》前转。同样精彩! 刺客,冒险岛中的一个职业,由飞侠转刺客,主要用镖,飞镖有很多种:海星镖,小雪球,回旋镖,冰凌,金钱镖,黑色刺,黑色利刃,齿轮镖,月牙镖,雪花镖 请网友继续补充 火元素 网络游戏《天使之恋》中的一种怪物 等级7 HP300 经验值75 系列能量 类型非主动 防御59 攻击力55 魔法攻击51 魔防28 出没区域东方操场、西方操场 掉落物品老旧木制盒、上锁的老旧木制盒 龙与地下城的元素怪之一 火元素(Fireelemental) 种类:元素生物(火系) 环境:召唤 攻击:火焰冲击、烧灼 特性:元素特性、火焰免疫 组织:单独 火元素是很简单的生物,它们只想把一切都烧着,燃烧建筑、燃烧人们、燃烧石头甚至燃烧水。作为一个诚实的年轻冒险者,有时我徘徊在充满贪婪腐败的海边城市的臭下水道中,可以感受到火元素的情绪。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对付召唤生物。 首先,这种生物完全由火焰构成,所以奥术施法者可以收起他们的火球术等法术了,对火元素使用火焰法术,不像对铁魔像那样损失惨重(火焰会治疗铁魔像),但是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要对付火元素,需要使用冰属性的攻击,包括雪雨暴、冰风暴和寒冰锥等。 同时,与火元素作战,火焰抗力就更是重中之重,通过一个抵抗或防护火焰的法术,你可以至少免受火元素的一半伤害。但是当直面火元素近战时,要知道它是很难受伤的,火元素行动敏捷而且受环绕的火焰所保护,只有最确实的攻击才能对它造成影响,所以啊,现在猛力攻击就完全派不上用处了。 散塔林会 散塔林会(Zhentarim,又称为暗黑情报网)是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中《被遗忘的国度》设定里的一个代表邪恶力量的秘密组织。主要活动于散提尔堡、藏黑镇和乌鸦要塞。主要由邪恶的牧师、战士、盗贼和法师组成。 散塔林会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被遗忘的国度中繁华地区的贸易通道。 组织结构 : 散塔林会是一个由邪恶阵营的巫师,牧师,浪人及战士所组成的以获取诸国度统治权为目的的邪恶组织。凡是不能被他们直接控制事物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运用一切恐怖手段迫使其屈服或者暗地里削弱其力量直到它无法再对暗黑情报网构成任何威胁,乖乖就范为止。散塔林会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他们任务列表上的所有目标,下面就是他们的一部分目标: 确立在月之海,坠星海,及剑湾各主要城镇之间贸易路线上的垄断地位,特别是深水城。这其中包括进行违反目前法律和当地限制的商品交易及佣兵服务,例如,非法提供毒药,有害麻醉品,武器,以及奴隶-当然,都是一些可以获得暴利的物品。 控制月之海地区的所有政治中心,这其中包括姆尔马斯特城,玉石城,翁拉,迈尔凡特,和远丘。 利用并不断加强亚克图.克斯威姆教会的神权控制,作为班恩的神子,他也理当受到暗黑情报网的膜拜。许多人认为班恩已死,而且经过“大清洗”之后,塞瑞克的教会逐渐占据上风,所以大多数信仰比较坚定的散塔林会众纷纷投向克斯威姆,这位次级神祉。 消灭所有阻止他们达成以上目标的人。这包括阴影谷中的众多目标(暴风.银手,以及伊尔明斯特),科米尔军队(国王阿左恩,及宫廷法师先驱者达哈斯特,战斗法师的领袖),塞瑞克的教会,姆尔马斯特,远丘,所有与剑湾保持贸易关系的商船队及贸易组织,以及一个名为竖琴手的组织。 暗黑情报网的领导集团被称作“内环”,其中包括散塔林会的创始人,领袖,法师曼松,亚克图.克斯威姆教会的牧师领袖弗卓.山伯利,散塔林会众的重要据点藏黑镇的巫师,头目,塞米墨恩。此三人的详细情况请查阅本书中的相关条目。他们时刻监视着其下属的一举一动,遥控着情报网中无数次的行动。 当然,散塔林会也是有其弱点的,那就是该组织中的领袖与为数众多的成员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中心或最终目标。每当情报网中的某几个派别或小集团专注于各自目标的时候,内环就很难将散塔林会中的军队指向一个单一的目标,而如果他们能够确立一个统一的目标就多半会取胜然而,只要内环做不到这一点,散塔林会就注定难成气候。 在过去,散塔林会也曾经拥有某些会外的盟友。卓尔精灵和魔眼都曾经同情报网合作。同时曼松和弗卓受到过眼魔的协助。 当你阅读本书中许多恶人的章节时,会注意到他们之中有许多都与散塔林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都是暗黑情报网众多阴谋的实证。 历史 : 虽然有关散塔林会起源的谣言满天飞,但如果追溯其真正的根源则要从1261DR这一年曼松正式就任散提尔堡领主时说起。 曼松在登上王位后不久就开始秘密征募他以间谍,巫师,和杀手所组成的秘密团体。这些人之中第一个被征募入会的就是弗卓.山伯利,当时他还是一个班恩教会中的低阶牧师。虽然他们二人自童年时代就相识,在心里却都对对方抱有深深的恨意。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弗卓还是加入了曼松的暗黑情报网。弗卓及其追随者的加入是散塔林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下团体向未来费伦乃至诸国度上强大组织发展道路上极其重要的一步。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暗黑情报网不断发展壮大,几经挫折,继而又恢复元气,并最终控制了藏黑镇及乌鸦要塞。(详情请参阅《散提尔堡的废墟战役手册》)。弗卓在此期间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将解除了堡内班恩教会的种种限制并进驻姆尔马斯特。弗卓此时就确立了他在众多小派别中的领导地位,并籍此提高了他在暗黑情报网中的威望。 散提尔堡频繁地遭受到“魔火”,一个被称做珊得莉尔.莎塞尔的人的袭击,虽然曼松和弗卓之前已经开始亲自过问此事,但在珊得莉尔与她的同伴两次光顾(实际是攻击)散提尔堡之后,还是对城堡内部造成了极大的损伤,并严重地动摇了散塔林会的根基。 这场变故还只是暗黑情报网自混乱之年代算起的近代历史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动荡的前奏。在1358年班恩和米尔寇从神界窃取了命运石板。他们认为神上之神奥的力量就来自于这些石板。但是他们错了,众神因此被剥夺了大部分神力。继而又被下放至人间被迫以他们的人类(但仍然比一般人强大许多)形态出现在诸国度中。 班恩被逐下神界之后便来到了散提尔堡,在那里他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有一段时间班恩甚至附体于弗卓。 班恩没活多久,就在后来与忠诚之神托姆的圣者化身大战中被杀了。大战过后,塞瑞克,一个在散塔林会内部成长起来的人,从前散塔林会的走卒,开始装做被班恩附体,一如米尔寇和贝尔一样。 此时,散提尔堡中大多数班恩的追随者还不相信他们的神已死,仍继续朝拜他。他们的这一举动激怒了一位新神,塞瑞克,他随即开始清除城堡里的任何异己者。在此期间,曼松逐渐发现了塞瑞克的缺点。随后这位散塔林会的创始人便开始在暗地里秘密地将物资和人力转移出城堡。 就在圣者危机之后一年,突詹游牧部落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哈特兰以外的诸国度。散提尔堡在此时派出由1000名兽人所组成的军队于科米尔王阿左恩联军将领维拉克帐下听命,并以此来交换某个科米尔王也不愿向外人道的让步(事实上,曼松也从未忘记)。 在1368年,事态的发展进入高潮。塞瑞克派出一组伪装成奉刚德神命进入城堡的时钟调查者潜入城堡,来为一批由白龙,霜巨人,以及类人生物所组成的大军的入侵做准备。之后,他便可以堂而皇之的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并一举打败入侵者,来获得散塔林会众的敬拜。或者,只要他乐意,就可以轻易的将城堡在瞬间化为废墟。无论整个事件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现在都不重要了,因为塞瑞克计划中的第二种情况发生了,大部分城堡毁于这次大战。(详情请见小说《谎言王子》) 与此同时,散提尔堡的傀儡“统治者”,凯斯大王,在协助马士克成功的捕获了混沌猎犬之后,被害身亡。 自那时起,弗卓放弃了对塞瑞克的信仰,转而投靠了班恩的神子,亚克图.克斯威姆,继而取代了该教会的首领科萨那。随即又开始清除自己麾下那些依然对那位疯狂之神,塞瑞克忠心耿耿的人。又一次的,弗卓将自己置于足以决定散塔林会未来命运的重要地位之上。 现在,散塔林会共有三个力量比较集中的据点,这其中包括,一部分重建的城堡。它位于城堡原址的南半部分,也被称作外域,它在经过巨龙,巨人,及类人生物的洗劫之后依然保持着完好的外型。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应该归功于散提尔堡的兽人部队,他们对塞瑞克给予他们的待遇抱恨已久,于是便摧毁了巨力和泰施两座桥有效地阻挡了大量的敌人地面部队的进击城市的这一区域。 目下,散提尔堡正在努力重建与哈特兰地区的贸易关系。散塔林会希望将这一地区的贸易集中转化为他们的优势,并继而控制月之海地区的所有贸易(包括合法的和非法的)。 实际上征服这一区域始终都是散塔林会的目标之一,但是在重建城堡之前,这个目标似乎还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城堡新的统治者,奥葛司正在加紧进行重建的工作。他甚至与那些技术工匠乃至所有重建城堡所需要的人们作起了公平的交易。弗卓的留在城堡里的残部,这时也开始为城堡里的居民和散塔林会中的克斯威姆信徒建造一个强大的基地。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散塔林会的内环成员就是塞米墨恩,一个强大的巫师,而且还是曼松从前的学生,指挥着藏黑镇城堡里的军队。有超过一千名散塔林会众在他的领导下驻扎在那里。幽灵神父(见下文)在塞米墨恩的军队中充当指挥官。 藏黑镇的公开目标是成为远丘文明的前哨站,并为来来往往的商队(仅限散塔林会的商队)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并以此促进与剑湾和内海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发展,而它实际的目的却是不可告人的。 藏黑镇经常派出一些凶猛的怪物来干扰附近的贸易,塞米墨恩和他的追随者们惯用的战术就是用双足飞龙将一些深层卵体生物(在藏黑镇孵化)带至藏黑镇周围的商队必经之路上,并将之带入西边的科米尔。对深层卵体的描述详见怪物手册。 在1355年乌鸦要塞神秘的落入散塔林会的掌控之中,许多政治犯和月之海地区的头面人物都被关押在要塞内地地牢里。实际上,乌鸦要塞是横跨龙脊山脉的一系列城堡之一。曼松在1368年那场将散提尔堡化为废墟的灾难之前将散塔林会的本部转移至此处。领主坎达.米利诺(守序邪恶人类十级战士)统领着这里的2000名士兵。在战时要塞里还可再容纳7000人。 散塔林会中的许多低阶法师,浪人,战士都长期驻扎在这里,弗卓和塞米墨恩入会后曼松也在此居住多年。在曼松制订的一些特殊的计划中,该要塞也经常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他真正行动之前只是时间的问题。也许他现在正在袖手观望散提尔堡的重建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好处,曼松相信一个坚固的城堡可以将公众的注意力从自己的驻地移开,这样他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领袖/重要人物 : 散塔林会中最重要的人物(曼松,弗卓,塞米墨恩,和奥葛司)均可在本书中找到。以下的简介是他们手下比较重要的走卒和仆人。 萨哥多(守序邪恶人类十级法师):这位法师以前曾是塞米墨恩的学徒,现在则脱离他的前主子自立门户,预计他会在未来取代塞米墨恩在内环中的位置。曼松很快意识到此人的野心。于是这位散塔林会的创始人竟然亲自为萨哥多提供保护并给予他很多忠告。萨哥多现在负责搜索米斯.扎诺尔的废墟以及精灵森林里那些失落多年的知识与魔法,他希望这能对他的计划有所帮助。 阿莎米(中立邪恶精灵八级法师):这位美丽的,黄发金眼的精灵现在是塞米墨恩的学徒和单相思对象。阿莎米以前曾为善神服务,但后来被一件魔法物品诅咒而被迫改变了阵营。诅咒最终虽然被解除,但是阿莎米却选择了邪恶一方,现在她已经被选为藏黑镇的二把手,虽然她现在已把手下部队交给幽灵神父。她对主子忠心耿耿,就像主子对她一样。 杀手三人组(均属守序邪恶人类六级盗贼):马赫,伊特鲁和萨波恩是隶属于曼松和塞米墨恩的私人杀手,擅长于无声行走,遁入阴影,及其他一些杀手的必备技能。这些足以令散塔林会的敌人们感到恐惧了。除非有任务在身,否则,三人长期驻扎在藏黑镇。 幽灵神父(守序邪恶人类十二级战士):这位自称幽灵神父的黑暗骑士现在正掌管着藏黑镇的军事力量。他苛刻的铁腕式的作风使他在部队中十分受欢迎。他索要的报酬很多,但是,要知道,在暗黑情报网这样一个诡诈横行的组织里,那些优于他人的人往往得不到回报。幽灵神父的个性十分神秘。据称这位邪恶的堕落圣武士从前曾侍奉善神。而另外一些则说,他实际上是某种来自下层位面的生物(也许是从异域风景设定中过来的)所生下的怪物。听说他总是穿着一件附有魔法的盔甲(ac0),单手持一柄强大的魔法长剑。坐骑是一匹佩带着护甲(ac2)的彪悍战马,圣尘。(本书第79页上的藏黑镇插图中前景人物即为幽灵神父。) 曼克萨姆(魔眼):这只眼魔是暗黑情报网的盟友,同时它还自认为是全哈特兰地区最强大的眼魔。当然它也有它自己的计划,但是看起来只要它继续和散塔林会合作前景就是一片光明,散塔林会在面对最近这一段时期的一系列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给这只魔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过去,它曾经协助狡诈的弗卓和他手下的班恩各分支教会对抗姆尔玛斯特的班恩高阶无知觉者,但是随着班恩之死,塞瑞克的行动愈加疯狂,克斯威姆也在此时出现(弗卓也跟着投入这位神子的怀抱),曼克萨姆不再公开支持任何一方,而是坐山观火,静待最后的强者出线。曼克萨姆拥有标准魔眼所能拥有的最大生命点数(详见怪物手册),但它的心电感应护甲已经变异不过这并未影响到它的其他能力。 阿丝芭洛德(绝对中立半精灵十二级盗贼):这个危险,美丽的女人是散塔林会盗贼与间谍网络的头目,其成员包括从全哈特兰各地工会中选拔出来的盗贼。当她出门在外是总是与她的浪人团扮作尼斯艺人(她是一个天才的小丑)。 黑沼.贝尔唯托大(守序邪恶人类九级战士):他是一个胖大,黝黑的男人,也被称作散提尔堡的奴隶之王,是城堡内最有成就的商人之一。他的头衔显示出他所做贸易的特殊性:贩运奴隶,特别是非人类的奴隶。他最近结识了一位大客户,散提尔堡主,奥葛司。另外,他还有一位身为暗黑情报网资深成员的首席代理,瓦贝伦(守序邪恶人类八级战士)。 米伦(中立邪恶人类九级巫师(召唤师)):这位召唤师散塔林会的外交使节(他的官位就是“月之海区域外交大臣”)。这个举止轻浮,相貌英俊,出身贵族的年轻人经常以散塔林会外交使臣的身份出现在各地的宫廷及议会中。他对组织的忠诚是不容质疑的,但他轻易与任何人沟通的本领似乎更被内环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熟人和亲信也格外的多。 艾司达(守序邪恶人类十级牧师):这个体态臃肿的虐待狂是克斯威姆的牧师,同时,也在弗卓的指挥下负责散提尔堡的内部安全。 克斯威姆的卡西尔达(守序邪恶半精灵九级牧师)这个瘦弱,一脸病容的半精灵是隶属弗卓手下的散提尔堡克斯威姆教会中的二把手。 亡灵 一般 通常出现在奇幻题材小说或者游戏中的邪恶生物。 特指生物的正常生命形态终结之后,再度出现类似生命活动迹象或者以其他形态继续存在的事物。 亡灵生物以常见的骷髅、僵尸(非丧尸)以及幽灵最具有代表性。亡灵生物绝大部分行动迟缓以及缺乏自我意识为显著特点,亡灵生物被认为是生者死前对现世的留恋以及深重的冤念无法化解而产生的特殊生命存在形式,其中以无实体的幽灵鬼魂较为特殊,幽灵鬼魂被认为是纯粹精神体的物质化表现,通常需要使用附着魔法力量的武器才能对起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在魔兽争霸中的定义 亡灵是一支十分平衡的势力—它的地面部队和空军都很强大。它们的法师掌握着许多威力十足的魔法,包括能操纵死去的战士作战的恐怖魔法。亡灵可以用这种方式控制数量远多于其他种族的部队。召唤建筑物亡灵并不建造建筑物,而是召唤它们。当一个侍僧被告知要建造某座建筑物时,他就开始施放召唤法术,然后建筑物逐渐地成型。在这段时间里,侍僧可以离开去做别的事情,因为当建筑物被召唤时侍僧无需站在一边等候。亡灵也可以回收它们的建筑物以获得一部分建造这座建筑物时花费的资源。荒芜[Blight]绝大多数亡灵建筑物必须在荒芜上召唤,这是一股堕落的力量,可以使亡灵定居点周围的土地变得腐烂、寸草不生。只有两种建筑物可以在普通地面上召唤:大墓地和闹鬼金矿。当召唤完成之后,这些建筑物会产生一定范围的荒芜,于是其它的亡灵建筑物就可以被召唤了。您所召唤的每座建筑物都会扩展荒芜的范围。荒芜再生当亡灵单位站在荒芜上,或在荒芜上空飞行时,它的生命值回复速度会快很多。尸体亡灵在黄金和木材之外还收集尸体作为第三种资源。尸体并非用来购买部队或者建造建筑物,而是用来提高亡灵的战斗力。亡灵巫师可以使用尸体制造出骷髅战士,食尸鬼则可以通过吞吃尸体快速回复生命值。地面上的尸体会逐渐腐烂消失,但亡灵可以把尸体保存在绞肉车中以保证它们永远也不会消失。当亡灵需要尸体时,它们可以从绞肉车中卸下尸体。亡灵的资源采集亡灵使用两种单位采集资源:侍僧采集金矿,食尸鬼采集木材。要采集金矿,侍僧就必须在一座金矿上召唤闹鬼金矿,然后最多5个侍僧就可以围在闹鬼金矿旁,开始将黄金源源不断地送入您的国库,而不需要将金矿运回大墓地。食尸鬼会将木材送到大墓地或坟场。 亡灵英雄 死亡骑士[DeathKnight]死亡骑士是近战单位,可以攻击其他地面部队。 他可以学习以下技能: 死亡缠绕[Deathcoil]:一束可以治愈友军亡灵单位或伤害敌军有生命单位的能量波。 死亡契约[DeathPact]:毁灭一个您选择的亡灵单位以补充死亡骑士的生命值。 邪恶光环[Unholyaura]:[被动技能]提高附近友军单位的生命值回复速度和移动速度。 操纵死尸[animateDead]:[终极法术]暂时复活数个死去的单位。友军或敌军的部队都能被复活,但都将作为死亡骑士的忠诚下属作战。 恐惧魔王[DreadLord]这位英雄可以攻击地面的目标,也拥有强大的法术。 他可以学习下列技能: 腐臭蜂群[carrionSwarm]:对一条线上的敌方地面单位造成伤害。 睡眠[Sleep]:令一个敌方单位或英雄陷入睡眠状态,使他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行动。 吸血光环[Vampiricaura]:[被动技能]使附近的友军近战单位每次攻击都能补充一定的生命值。 地狱火[Inferno]:[终极法术]从天空中召唤一只地狱火恶魔撞击地面,对附近的敌人造成伤害并使他们眩晕,然后这只燃烧着的恶魔将在有限的时间内作为召唤单位作战。 巫妖[Lich]巫妖拥有远程攻击能力,可以对付地面和空中的单位。 他可以学习以下法术: 霜冻新星[FrostNova]:制造一场冰霜爆裂,伤害目标单位和他附近的敌人,并使他们减速。 霜冻护甲[Frostarmor]:以冰冷的护甲包围单一友军单位,增强他的护甲并使所有攻击他的近战单位减速。 黑暗仪式[DarkRitual]:毁灭您的一个亡灵单位以补充巫妖的魔法值。 死亡凋零[DeathandDecay]:[终极法术]对大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和建筑造成伤害,可以摧毁树木。 地穴领主 亡灵单位: 侍僧[acolyte]侍僧可以为亡灵召唤建筑物并采集金矿。他拥有极弱的攻击能力,可以攻击其他地面部队。侍僧只能修理亡灵建筑物和友军机械单位。侍僧可以在牺牲深渊中变成阴影。 恢复[Restore]:[自动施放法术]使侍僧可以维修友军亡灵建筑物和友军机械单位。 阴影[Shade]阴影是拥有真实视域[TrueSight]能力的隐形单位,它无法攻击敌人。 真实视域[TrueSight]:[被动技能]这是一项永久性的技能,可以使阴影探测到隐形单位。 食尸鬼[Ghoul]食尸鬼是可以攻击其他地面部队的近战单位,同时也是亡灵军队中唯一能够采集木材的单位。 它可以学习以下技能: 吞食尸体[cannibalize]:使食尸鬼可以通过吞食尸体来补充生命值。 食尸鬼狂热[GhoulFrenzy]:大幅度提高食尸鬼的攻击和移动速度。 地穴恶魔[cryptFiend]这种强壮的地面单位拥有远程攻击能力,但只能攻击地面部队。 它可以学习以下技能: 蛛网[Web]:[自动施放法术]用蛛网将一个敌方的空军单位捕获,使它无法移动并被拖到地面上,地面部队可以攻击被捕获的敌人。 石像鬼[Gargoyle]石像鬼是可以攻击地面和空中目标的空军单位。在攻击地面目标时它使用远程武器,而在攻击空中目标时则是近战武器。 它可以学习以下技能: 石像形态[StoneForm]:石像鬼降落在地面上并变成一尊雕像。在这段时间内它无法攻击敌人,但能以极快的速度恢复生命值,护甲大幅度增强,并且对法术免疫。 绞肉车[meatWagon]这种机械攻城单位可以在远距离外攻击地面单位和建筑物,也可以用来清除树木。它可以为亡灵保存尸体以备不时之需。和其它的攻城单位一样,它有最小射程的限制。 它可以学习以下的技能: 疾病云雾[Diseasecloud]:[被动技能]所有被绞肉车击中的单位都会感染疾病云雾,在一段时间内承受额外的伤害,用绞肉车强制攻击地面将使大量敌人的单位感染疾病。亡灵单位对这种技能免疫。 憎恶[abomination]这种大型的近战单位可以攻击其他地面部队, 它可以学习以下技能: 疾病云雾[Diseasecloud]:[被动技能]所有在憎恶周围的敌方单位都会感染疾病,在一段时间内承受额外的伤害。当憎恶死亡的时候,它将产生一片持续的毒气。亡灵单位对这种技能免疫。 亡灵巫师[Necromancer]亡灵巫师拥有远程攻击能力,可以攻击地面和空中的敌人。它拥有复活死尸法术,并可以学习邪恶狂热和残废。复活死尸[RaiseDead]:[自动施放法术]用尸体制造骷髅战士。 邪恶狂热[UnholyFrenzy]:对一个单位造成伤害,但可以提高他的攻击速度。 残废[cripple]:降低一个敌方单位的攻击速度、移动速度和攻击力。 骷髅魔法师骷髅魔法师是骷髅战士的增强版本,它拥有230点生命值。它可以学到骨质增强术。 女妖[Banshee]女妖拥有远程攻击能力,可以攻击地面和空中的敌人。她拥有诅咒法术,并可以学习反魔法外壳和占据。 诅咒:[自动施放法术]使敌人的一个单位的攻击有一定几率落空。 反魔法外壳[anti-magicShell]:使一个单位对所有法术免疫。 占据[Possession]:使一个敌人的地面单位或野生单位归您指挥,施放这项法术会摧毁女妖。过于强大的野生单位无法被占据。 冰霜巨龙[FrostWyrm]这种强大的空军单位可以攻击地面和空中的目标。 它可以学习以下技能: 冰冻喷吐[FreezingBreath]:[被动技能]在攻击敌方建筑物时暂时使它停止运作。 骷髅战士[SkeletonWarrior]骷髅战士是由亡灵巫师的复活死尸法术制造的战士。无论它们生前是哪种生物,都会以骷髅的形态从尸体上站起来。骷髅战士是地面单位,可以攻击其他的地面部队。在被制造出来一段时间之后,骷髅战士就会消失。通过在诅咒神庙研究骨质增强,骷髅战士的存活时间可以更长一些。 地狱火[Infernal]地狱火恶魔是由恐惧魔王的地狱火法术召唤的单位,它从天而降,对着陆点附近的敌人造成小范围伤害。地狱火是近战单位,可以攻击其他地面部队,它周身环绕的火焰的作用相当于永久性的献祭效果。 献祭[Immolation]:令自身笼罩在火焰中,对周围的所有敌方地面单位造成伤害。 野外的亡灵生物: 冰霜幽魂:8级的强大野外亡灵类生物,可以学到吸血光环和冰霜新星。 闪电幽魂、火焰幽魂:轻型的近战单位。 死亡幽魂:异常强大的野外的近战亡灵生物,可以学习到死亡缠绕、复活死尸、操纵死尸技能。 深渊幽魂:5级的近战亡灵生物。 深渊领主幽魂:最强大的幽魂,不但可以使用冲击波袭击敌人,还可释放霜冻护甲保护友军和自己。 巨型骷髅战士:拥有淡紫色的外表的骷髅战士,体积是普通骷髅战士的1.5倍左右。 骷髅弓箭手:地牢里常见的亡灵类生物。另外,物品“死亡之书”也可以召唤出它。 亡灵建筑物: 大墓地[Necropolis]大墓地是亡灵的‘城镇大厅‘,在这里可以雇佣忠诚的侍僧。它是亡灵仅有的两种可以建造在普通地面上的建筑物之一,其它的亡灵建筑物都必须建造在荒芜上。 亡者大厅[HallsoftheDead]大墓地可以升级为亡者大厅,从而使亡灵可以进行更高级的研究和建造。亡者大厅更加难以摧毁,并且会自动攻击空中和地面的敌人。 黑色城堡[Blackcitadel]亡者大厅可以升级为黑色城堡,使亡灵可以建造最高级的建筑物并进行最高级的研究升级。邪恶的黑色城堡是亡灵最强大城镇大厅,同时也具有攻击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能力。 闹鬼金矿[HauntedGoldmine]亡灵必须先在金矿上召唤这座建筑物才能采集金矿。它无需建造在荒芜上。 通灵塔[Ziggurat]通灵塔为亡灵提供食物,并且可以升级为防御性的建筑物:幽魂之塔。 幽魂之塔[SpiritTower]幽魂之塔拥有远程攻击能力,可以攻击地面和空中的目标。幽魂之塔同样也能为亡灵提供食物。 地穴[crypt]这里是亡灵雇佣食尸鬼、地穴恶魔和石像鬼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在这里研究吞食尸体、食尸鬼狂热、蛛网和石像形态。 坟场[Graveyard]亡灵的部队可以在这里通过黑暗的仪式来升级它们的攻击和防御能力。食尸鬼、憎恶、骷髅战士、地穴恶魔、石像鬼和冰霜巨龙的攻防升级都在这里进行。坟场还会缓慢地自动产生尸体。 屠宰场[Slaughterhouse]在屠宰场中可以制造憎恶和绞肉车,并可以进行疾病云雾的研究。 诅咒神庙[TempleoftheDamned]在这座建筑物中可以雇佣亡灵巫师和女妖。亡灵巫师的邪恶狂热和残废,以及女妖的反魔法外壳和占据都在这里升级。可以增加骷髅战士存活时间的骨质增强也在这里研究。 埋骨地[Boneyard]在埋骨地可以制造冰霜巨龙,同时也可以进行冰冻喷吐的研究。 牺牲深渊[SacrificialPit]侍僧在这里永久性地转化成阴影。 黑暗祭坛[altarofDarkness]在这座邪恶的祭坛上可以雇佣和复活亡灵的英雄。 历史背景: 亡灵天灾作为燃烧兵团的先头部队,由无数行尸走肉、鬼魂、被诅咒的生命和怪物所组成的亡灵族(Undead)在巫妖王耐奥祖的控制下开始污染艾泽拉斯的每寸土地。奇幻世界里Undead出现频繁,它们的定义通常为有灵魂但没有生命。许多西方玩家在War3中喜欢使用巫妖(Lich),除了他本身的强大,似乎也有龙与地下城的影响。 巫妖是DnD世界里传统的存在,最强的不死生物,不死生物的操控者,这些法术使用者通常是巫师或术士,但有时也有牧师。他们以自己的力量用非自然的方法延续生命,为了强大而放弃了生命。通常他们有黑色的深邃眼窝,那里面是空洞的,只有两点微光。Lich可以在最黑暗的环境下视物,而且也不受强光的影响。从Lich的身边会放射出寒冷和黑暗的力场。游戏中巫妖的造型很明显依旧沿用了这种风格。漫天花瓣,沉重脚步,寒气与剑,鲜血、大理石板。亡灵天灾来临之际,他已经不再是守护人类的圣骑士,光明与他远去。 死亡骑士(DeathKnight)阿尔塞斯。DnD模板中,死亡骑士是被Lich从堕落的圣骑士(Paladin)和有天赋的黑暗守卫(BlackGuard)中造出的一种恐怖形式,他们穿着生前盔甲骸骨出现,眼睛腐烂,眼眶中燃烧着两点深红光芒。很显然,游戏中在形象方面尽量美化了这些曾为高贵骑士的人类。中古世纪,人们相信恶梦是由一种黑马形状的恶魔造成,那就是梦魇(Nightmare),游戏中死亡骑士的坐骑。在DnD模板中它还有着不俗的攻击能力,蹄可燃物,鼻息能喷吐硫磺烟幕。 恐惧魔王(DreadLord)效忠于燃烧军团的头领基尔加丹,剧情安排他们去监视巫妖王耐奥祖,但后来反被亡灵军团控制,而这些邪恶生物的外表和技能只能让人联想到吸血鬼(Vampire)。在加士汀.亚契理.埃特.艾尔(Justinachillietal)所著的《吸血鬼:千年潜藏》(aBriefIntroductiontoVampire:Themasquerade)中详细阐述了这传说族类的文明。吸血鬼在生理上已经死亡,没有心跳、不再呼吸、皮肤冰冷,而且不会老化;但是他们会思考、会说话、会活动,甚至也会受伤以及最终死亡。这也就类似于Undead的定义。著名的德古拉(Dracula)伯爵就是吸血鬼中长老级的存在,在红白机的童年时代,我们就不知多少次操控那持鞭的人类英雄西蒙去打倒这恶魔城的终极妖怪。 地穴领主(cryptLord)这种古老邪恶巨大的地下生物是地下蜘蛛王国阿思隆-奈拉的强大君王.在那场传说中的蜘蛛战争时里,纳勒俾被狂暴的巫妖王被攻陷以后,阴险狡诈的地穴领主便成为了巫妖王的手下,并被赋予了无穷的力量与亡灵的永生.现在,这些异乎寻常的猛兽作为最凶悍的武士效力于巫妖王手下,并充当纳瑟加德要塞的‘天灾‘军团的守护者。 性价比极高的食尸鬼(Ghoul)是亡灵军团的主力。在回教神话中它们是盗墓食尸的恶鬼。士耳其军官米南曾讲述过一件趣事:一次他去打猎时为预防危险而雇佣了一个阿拉伯酋长和他的族人,给了许多钱并表示雇用他们一星期,但第一天当他预定太阳下山后前去狩猎时,阿拉伯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离去了,那些人颤抖着说“这里是不安全的,在太阳下山以后,没有一个人敢等在这里,因为到了黑夜,鬼魔妖怪,东方的食尸鬼和各种东西,都会从这些洞穴和屋子里出来,凡是被它们所找到的人,就被它们带去,结果也变成其中一个了。” 暴雪对地穴恶魔(cryptFiend)给出了自己的诠释,它们是具有人类和蜘蛛的双重基因的变异生物,曾经建立了古老的蜘蛛王国azjol-Nerub,但最终被耐奥祖征服。 憎恶(abomination)由许多支离破碎的尸体组合而成的,胖子形象让人想起恐怖游戏中的变态刽子手,顾名思义,abomination带着怨恨重返人间,制造灾难。 所有的黑魔法中最为黑暗的无疑是死灵术/通幽术(Necromancy),那些亡灵巫师(Necromancer)因学习这种强大的邪法而被光明遗弃,他们效忠于巫妖王耐奥祖,但和其它亡灵部队不同的是,他们从生理而言仍为人类。Necromancy一词源于希腊文,意即死亡和超自然的神力,它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古波斯、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巫师。死灵术可以分为两个支派:一派召唤和支配鬼魂;一派掌握死尸回魂****,两派都与被禁的黑魔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游戏中的亡灵巫师往往综合了两派而成。北欧人传说最强的死灵师甚至可以令刚死在绞架上的人复活。16世纪的宗教审判官保罗斯·格瑞兰迪俄斯(PaolusGrillandus)曾记载:“亡灵巫师用一些烧焦了的死尸碎片,尤其是那些吊死和受辱而死的人……用小块指甲或牙……头发、耳朵或眼睛……肌肉、骨头或鲜肉……”,有名的相关案件是爱尔兰女亡灵巫师爱丽丝.吉蒂勒(aliceKyteler)因为偷掘和使用死尸的头发和头骨而被起诉,她的动机是因为据说在尸体头上长出的苔草对死灵术十分珍贵。由于这种黑魔法的仪式令人发指,亡灵巫师往往被人唾弃,在16、17世纪掀起的猎巫运动中,大量的亡灵巫师也不可避免的成为猎物,教会指责他们是魔鬼的仆人,圣经中有关因达尔的描写也阐述他们是毁灭的象征,尽管亡灵巫师一直争拗着亡灵和魔鬼的区别。最终亡灵巫师演变为通灵师,避免了宗教迫害。奇幻世界里亡灵巫师通常是一些怪僻而强大的角色。女巫(Banshee)曾是痛苦的灵魂,徘徊在无休止符的悲哀之中,耐奥祖让她们成为了亡灵军的强大战士,那阴森森语调透射寒气,为敌人敲响丧钟的哀鸣。 Banshee在爱尔兰盖尔语中被称为BeanSidhe,意指拥有超能力的女人,传说她们会悲嗷着预报凶信。女巫通常被认为是魔鬼的化身,中世纪的猎巫行动中,无数女巫葬身于火海之中或死于利箭和断头台之下,而直至今日,她们的地位仍没得到多大改善。但幻想国度里,她们强大的魔法支援成为了冒险和战场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龙冢被黑暗侵扰,巨龙在邪恶中苏醒,这种设定总是透露着一丝悲凉。拥有冰冷力量的骨龙在奇幻游戏中出现频繁,在龙枪故事中,冻气则是白龙的强大武器。石像鬼(Gargoyle)这个角色我们并不陌生,在中古世纪教堂或大建筑屋顶上时常看到它的雕像,一般人认为那意味着恶魔,传言黑魔法师能将生命灌入其中让石像有行动能力。它的外形让人联想到吸血蝙蝠,据说这也是吸血鬼的一种变身异能。 恒久神物的威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源远流长的文化中,龙总是一种庄严与力量的象征,关于它的细解有许多分歧,朱学恒先生的《龙、龙、龙》一文中有过关于这传说生物的详细探讨。重返艾泽拉斯,魔法之王蓝龙马利苟斯(malygros),生命之王红龙阿莱克斯塔萨(alexstraza),梦幻之王绿龙伊瑟拉(Ysera),时间之王金龙诺兹多姆(Nozdormu)以及强大的黑龙死亡之翼(Deathwing),他们各自统率着自己的部族,这些都是存在于神化时代的巨龙。故事中这些神物同样显得多姿多彩,龙枪里在诸神离开后的凡人时代(Theageofmortals)策动龙群发动战争的龙王玛莱斯特瑞克斯(malystryx),FSS中的L.e.D龙末三与那著名的超新星火焰,以及各类神话传说中翱翔在天际,总是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他们。而游戏里的Drake在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称其为龙,Drake原意为公野鸭,通常奇幻游戏里指体型较小的类龙生物,我们可以叫它为龙兽或者亚龙。黑夜飘零在混乱初始,大地继续摇撼着继续低吟这《巨龙之祷文》…… 巨大的龙神,恐怖又尊贵, …… 就这样开始了绝望的年代, 曾经宽广的道路从此纠结, 沙暴和飓风在城市的废墟中肆虐, 平原和山脉成了吾辈的家园, 当旧神转身离去, 吾辈对着空旷、阴暗的天空哭诉, 向着新的神祉哀求, 然而,天空冷漠依旧, 不曾传来他的任何回答...... 在超级机器人大战中的定义 亡灵(Gespenst,“盖修班斯特”或“极殊兵”),月面毛氏集团开发的第一台PersonalTrooper。因为采用了称为GFrame的框架结构,机体的生产变得容易,此后的许多机体从高成本决战机到低成本量产机大部分都是以它为原型制造的。该机体是重视机动性的机型,主要武器是プラズマカッター(Plasmacutter)和ニュートロンビーム(NeutronBeam)。机体完成之后配备到特殊战技教导队进行测试。第一次登场于SFc上的《英雄战记》。 在英雄无敌5中的定义 英雄无敌5中的亡灵势力是靠亡灵巫师和生物组成的,这些生物虽然身体已经腐烂,不过他们造价低廉,且对主人唯命是从。 单位: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骷髅121-14510 作为墓地的1级兵,骷髅非常垃圾,但是由于墓地英雄招魂的特长,使得他们可以通过数量弥补质量。成群的骷髅同样不是好惹的。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骷髅弓箭手121-25410 骷髅升级以后竟然是远程攻击,这使得骷髅的价值产生了一个飞跃,大概远程射击的能力是对这属性连民兵都不如的垃圾兵种的一个补偿吧。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僵尸121-21746 哇,好垃圾!这就是给人的第1印象。十分惊讶,墓地的兵又这么垃圾,除了17的生命,说白了只能算是1级兵。而且6的行动力太慢,甚至单挑不过作为1级兵的刺客呢。。。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瘟疫僵尸222-31747 升级了,还是这么烂,单挑也还是打不赢刺客。不过他们的攻击可以使目标染上疾病,防御力下降,效果还将就吧。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鬼魂443-78510 墓地的3级兵,可怜的只有8点血。。。初一看,感觉墓地真的是糟糕透了,不过鬼魂有50%的几率躲闪攻击,就当成是16的血吧,还是垃圾呀。。。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幽灵445-712711 幽灵的能力比鬼魂强大数倍,其躲闪率高达75%,12的生命可以等价于48了!!一个升级,变化翻天覆地,墓地终于有拿的出手的兵种了。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吸血鬼766-930511 吸血鬼手中拿起了利剑,身披披风,行动的时候都没变蝙蝠了,让人十分不爽。他们的吸血技能依然是他们存在的法宝,造成的50%的伤害会转化为自己的生命,并且攻击不受反击,尽管属性不好,但是他们照样是强大的。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吸血伯爵877-1135711 吸血伯爵手中的剑发出着阴森的绿光,他们的行动方式成了传送,他们被一个紫色的旋涡吸进去,从目的地生出旋涡冒出来,样子之酷绝对不压于3代的大恶魔。他们吸血的能力显著提高,100%的生命转化使数量成型的吸血伯爵非常棘手,作为亡灵族历代的经典兵种,他们在5代中同样有不俗的表现!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尸巫151512-1750310 尸巫在5代中是大型生物,样子很帅。他们是非常实用的远程兵,除了速度,一切属性都上等。不过对于远程部队来说,速度慢并不是问题,他们基本不需要移动。死亡之云是招牌技能,他们的攻击在以目标为中心的3*3格子范围内的所有敌人都会受到同等伤害,并且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墓地军团。可以说,尸巫是墓地最拿的出手的兵种。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巫妖191916-2055310 巫妖的那个强啊,简直是BT,5级兵中毫无争议的王者,最高的攻防,杀伤,并且还拥有55的生命,这非常可贵,一般来说远程兵生命都少。不近如此,巫妖还可以使用以下法术:1.虚弱诅咒,降低目标的杀伤力以及攻击力,效果不错;2.疾病云雾,降低目标的防御力,跟瘟疫僵尸的特技类似的效果;3.毒液喷发,使单个目标中毒,每回合损失一定生命,持续3回合。伤害非常高,一个巫妖便可以让目标每回合受30点伤害,20个巫妖的时候大概是每回合受到400左右伤害,总之这是很恐怖的。他们拥有完美的远程攻击和魔法能力,墓地的骄傲,3代恐怖骑士的时代已经过去!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死灵242220-2595611 死灵手持死神镰刀,样子也象个死神,造型很酷,他们取代了3代最受欢迎的黑骑士,多多少少让亡灵的玩家感到不爽.他们实力一般,还达不到期望值.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缚灵262425-30100611 死灵的升级形态,拥有6级兵中最高的攻击,杀伤力也仅次于死亡骑士(也就是当年的黑骑士,现在是中立兵种).不过死亡骑士并非可以生产的东西,所以缚灵可以说是拥有了6级兵中最强大的伤害输出能力,不仅如此,他们还有死神之触的技能,在攻击时有25%的几率直接秒杀一定数量的部队,这跟3代的蛮牛的恐怖眼神类似.或多或少,他们让墓地玩家最爱的恐怖骑士被替代后有一个安慰吧. 名称攻防杀伤力生命速度行动力 鬼龙302825-35160711 骨龙拥有了灵魂变成为了鬼龙,鬼龙巨大的翅膀和全身幽深的黑光非常酷,但是能力的低下同样逃避不了被遗弃的命运,作为顶级部队,25-35的杀伤力只比墓地的6级兵缚灵多一点点,而160的生命意味着生命的脆弱。不过能力的低下也就意味着价钱的便宜,若是性价比高,那还是不错的。鬼龙的攻击100%会使目标中虚弱诅咒,同时降低杀伤力和攻击力,而以往鬼龙赖以生存的本钱-衰老的技能不复存在。 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简介 “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如别林司基指出的”对个人的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和被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及作为和谐,和平与安慰的光辉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等,西方学者指出:从选择品德的倾向来说,传统在欧洲占上风。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现代欧洲的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它构成了西欧民族中所谓的“绅士精神”形成了现代欧洲人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费而赖精神品质。总之,它使现代欧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成分,又兼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武人品格. 骑士的八大美德 谦恭,正直,怜悯,英勇,公正,牺牲,荣誉,灵魂! 谦卑(Hamility) 彬彬有礼,尊敬他人,谦虚谨慎,这就是骑士日常生活中的待人之道。骑士有其骄傲的一面,因其荣耀与地位,但骑士不等同于其他贵族的地方之一就是他同时还有谦卑的一面。谦逊的态度不仅仅是面对年轻貌美的女士和身份显赫的贵族,在对待平民时,骑士也绝不会恶言相向。骑士尊敬所有善意的人,他的礼貌几乎是与生俱来。我们曾无数次看到影视文学中描绘的那些场面:一个穿着精致软甲、拥有金色卷发的年轻男子,单膝跪在一名心仪的女子裙下,表白着他的爱意;一名仪表堂堂高大威严的男子,半鞠躬地拉开马车的门,面带微笑地目送一位老态龙钟的平民上车。这便是骑士谦卑的写照。 如果你是一个骑士,你就要向凯东那样,在面对所有未怀恶意的人时,都谦和有礼。 荣誉(Honor) 荣誉从何而来?荣誉对骑士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为荣誉而战!甚至不惜牺牲一切!这是骑士恪守的信条。骑士团光亮耀眼的徽章在太阳下醒目地提醒着它的佩带者:这就是你的骄傲。“骑士”这一称号本身就是一个荣誉,获得这样的称号并不容易。一名候补骑士想要成为正式的骑士,需要经过很多严格的考验,那不仅仅是需要高明的骑术,还需要有杰出的统率力、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一个显眼的标志性成绩。 荣誉来自神祉和人们的认可。神祉赐予合格者以骑士的荣耀称号,但日后的言行举止能否不辱没骑士团的荣光,还需要看是否坚持信仰,一如既往地为神为人民而战。骑士称号不是具有坚定信仰者的终点,而是他们的起点。 人们关注你,神亦如此,骑士。你不可有丝毫懈怠。珍惜并且捍卫你的荣誉吧!史东就是你的榜样。 牺牲(Sacrifice) 骑士,你是否具有这样的勇气,在需要你付出代价来成全大多数人利益时,你敢于牺牲么?也许是牺牲物质利益,也许是牺牲生命。你必须具备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才是一名称职的骑士。 有时候,那些忠诚于教会和骑士团的骑士们未免有些可怜。他们信仰的神祉无疑在享受着他们的牺牲。如果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从全局来说,牺牲当然是值得的。但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政治利益有时候会造成个人和历史的遗恨。在著名的电影《铁面人》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菲力普亲王被他的弟弟——国王路易关押在巴士底狱里,忠于菲力普亲王的骑士团冒险将他救出后,结果遭到了路易国王火枪队的伏击。这个时候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路易下令开火,但火枪队并没有扣动扳机,相反,他们丢掉枪支,庄严肃穆地向菲力普亲王骑士团仅存的4名血迹斑斑的骑士行礼致敬,至高无上的国王在此刻也失去了尊严。骑士,才明白骑士。 让我们向那些勇士们致敬吧。向那种牺牲自我的精神表达必须的礼仪和尊敬。 英勇(Valor) 毫无疑问,怯懦者不配冠以骑士的荣耀头衔。没有勇气的人根本就无法通过骑士的测试。骑士必备的品德之一就是勇敢,无所畏惧地向邪恶宣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弱小,你决不能退缩。 奇幻文学和游戏里常说的屠龙,是对一名骑士最奢侈的考验。和龙对抗,这是生和死演绎的华丽舞蹈,你很可能要葬身龙穴。但如果你击败了强大的龙,你便能获得“屠龙英雄”这种无尚荣耀的称号 英勇当然也体现在战场上,挥舞长矛向敌人发动勇猛的攻势,去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是每一名骑兵天赋的使命。在传统的回合战棋游戏中,骑士往往是最勇猛的作战主力 怜悯(compassion) 同情弱者,骑士要有一颗博大包容的心。骑士肩负着除恶锄奸伸张正义的使命,骑士虽然是效忠于领主或王室,但正义才应该是他们行为的准则。 对于勇于牺牲的对手,骑士内心里充满了尊敬之情,这导致他们敢于违抗王令。我国也有英雄惜英雄的说法,在迫于局势不得已成为对手的两人当中,可能友谊大于仇恨。 精神(Spirituality) 通常说到8大美德的时候,“Spirituality”这个词被称作“精神”,这不太好理解。因为8大美德的其他7种美德,都是一种“精神”。英语中,“Spirituality”这个词还能翻译成为“灵性”。就我个人的看法,灵性可能更加合乎原意。 我们知道骑士和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对骑士的选拔工作里,对神的信仰、对神旨的领悟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如果抛开游戏而从历史上来看,中世纪某段时间里,存在着骑在马上的牧师,他们是直接领受神旨并且向骑士解释的人,骑士部队里,这些牧师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员。这么看来,“精神”这种美德,可能含有对神旨的领会能力在内,骑士必须敬仰神,要热衷于为神作出奉献。在中世纪被神统治的那个年代里,爱基督爱教义,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龙与地下城》的规则设定里,圣骑士是允许掌握神术的职业(请注意区分:牧师的法术被称为神术,指神赐的能力;巫师的法术被称为奥术,指靠个人研究所习得的能力),这和牧师是一致的 诚实(Honesty) 无论在何处,诚实都是值得称赞的美德。作为骑士,诚实也是一种必须的品质。因为骑士在欧洲贵族阶级里,是最低的一级,一名骑士要想有不错的人际关系,就要有很好的信誉,这必然要求他诚实不欺诈。大部分的骑士团规章里在显眼的位置上也注明了一条:骑士必须忠于自我的灵魂。 著名的圆桌骑士——兰斯洛特也正是坚守承诺的代表人物。当他被亚瑟王待为上宾时,其余的圆桌骑士表示出了他们的不满。于是兰斯洛特和他们定下了一年零一天的期限,用这段时间去证明他的勇气和仁慈,接着他出发去除掉了邪恶的加隆爵士和凶狠的巨龙、打败了50个盗贼、杀死了2个巨人,最终在一年零一天的时候返回了城堡。他的诚实令他成为了亚瑟王最伟大的圆桌骑士。在 骑士,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就得诚实。坦然面对自己的灵魂,要经得起神的审问。 公正(Justice) 公正无私,严守法律,按章办事。 在历史上,因为骑士的阶级本质,他们不可能完全执行公正。中世纪的欧洲,毕竟是君权神授的年代,君王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骑士只不过是君王的附属罢了。 当然,所有年代都有些“叛逆者”存在。据说中世纪有一名日尔曼骑士不满于国家法律的不公正判决——一名无辜者被判决死刑,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行刑日劫走了死刑犯。我们很容易想像到这名勇敢的骑士为恪守公正最后付出了何种代价。今天在德国一个博物馆里,还保留着这名骑士的雕像,以供后人瞻仰。嗯,我们看到了,对于不公正的事情,历史总会还以颜色,予以纠正。今天,这名骑士得到了应有的褒奖。对于公正者,历史迟早要给予他公正的评价。 以亚瑟王组建圆桌骑士时发下的誓言来结束这一段吧!“我尊贵的武士们,让我们在此一起立誓。我们只为正义与公理而战,绝不为财富,也绝不为自私的理由而战。我们要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要互相支援。我们要以温柔对待软弱的人,但要严惩邪恶之徒。” 骑士宣言 Iwillbekindtotheweak. Iwillbebraveandagainstthestrong. Iwillfighttheallwhodowrong. Iwillfightforthosewhocannotfight. Iwillhelpthosewhocallmeforhelp. Iwillharmnowoman. Iwillhelpmybrotherknight. Iwillbetruetomyfriends. Iwillbefaithfulinlove. 翻译: 我发誓善待弱者 我发誓勇敢地对抗强暴 我发誓抗击一切错误 我发誓为手无寸铁的人战斗 我发誓帮助任何向我求助的人 我发誓不伤害任何妇人 我发誓帮助我的兄弟骑士 我发誓真诚地对待我的朋友 我发誓将对所爱至死不渝 骑士精神的历史 「骑士精神」最早的意思是指马术。中古时代的精英战士,与农民、教士和那些靠自己的技术当上骑手和战士的人有所不同,其间差异在于他们拥有快而强壮的马、美丽与有攻击力的武器和制作精良的装甲,这些都是当时的身份象微。 到了十二世纪,骑士精神的意义转变为人生的整体规范。骑士精神规范的基本守则如下︰ *保护老弱妇孺。 *为公义而战以对抗不平与邪恶。 *热爱家园。 *为防卫教会而冒死犯难。 事实上,骑士和贵族会为私利漠视骑士精神。贵族之间的仇恨和土地的争夺,往往会摆在任何守则之上。例如,依日耳曼的部落习俗,酋长遗产由儿子均分,而非长子继承,为了争夺财产经常引发兄弟之间的战争。最好的例子就是查理曼的孙子之间的冲突。在中古时代,农民通常是瘟疫与内战的最大受害者。 在中古时代,国王会设立骑士勋位组织,组织中的高阶骑士必须发誓对国王与同伴效忠。成为骑士勋位一员可享有极大的名望,也因此成为国家里的重要人物。1347年,在百年战争期间,英国的爱德华三世成立嘉德勋位,并一直留存至今。这个等级是由英国二十五个最高等级的骑士所组成,他们必须保证对国王的忠心并在战争中全力以赴以取得胜利。 金羊毛勋位是由勃艮地的好人菲力在1430年时设立,为欧洲最贵重和最具权威的勋位。法国的路易十一设立圣米迦勒勋位以掌控他最重要的贵族。卡拉托拉瓦、圣地亚哥和亚耳冈达拉等勋位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驱策骑士将来犯的摩尔人赶出西班牙,他们在西班牙第一个国王,亚拉冈的斐南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 歌曲:骑士精神——蔡依林 歌曲简介 名称:骑士精神 专辑:《看我七十二变》 2002年,一度沉寂的Jolin再度转型复出,由周董挎刀作曲,蔡依林亲自填词的《骑士精神》,不仅使得Jolin人气一路回升演唱事业全面复苏,更使蔡依林和周董情愫萌生,被冠以乐坛“金童玉女”的称号。2003年,由周董继续助阵的《看我72变》,终于让蔡依林坐上了当年台湾销量冠军的宝座,百变造型也使蔡依林在乐坛开辟出了一条视觉偶像的新思路。 歌词欣赏 词:蔡依林曲:周杰伦 歌词: 当我看见左肩破损的战衣 盔甲后的你表情带着笑意想要对我说 外来的袭击 即将离公主远去 那些令人刺耳的声音 我不听我不听 偏偏我又容易受影响容易伤心 没有用 微笑的表面不停骗自己 他们的语气 好笑的攻击 自卑的心理 四年来 带着各种面具想让你我孤立 莫名其妙那些话语 莫名其妙那些话语 如同沙子掉进眼里 不用哭泣 莫名其妙那些话语 莫名其妙那些话语 不如下档电影 值得注意 我 不要王子苦苦守候的故事 梦幻不实 我不希望 你是王子 因为瑰丽童话结局 为战而死 故事开端结局会因你而真实 像骑士的忠贞 不畏惧邪恶的眼神 这过程 一直放在我心底就像 挡在你胸前的盔甲 保护着我 让我心疼 骑士们发挥出你们的精神 就这样 强悍的骑士撑到最后 骄傲的公主要回家 整装再出发 试听链接 歌曲试听:st020.com/play/18322.htm 专辑试听:st020.com/zhuanji/1554.htm 半身人 半身人(HaLFLINGS) #8226;敏捷+2。力量-2。 #8226;小型体型:由于体型小,侏儒的防护等级上获得+1体型加值,攻击检定上获得+1体型加值,躲藏技能检定获得+4体型加值,然而他使用的武器比人类小,举重和负重限度是中体型人物的3/4。 #8226;半身人的基本陆地速度为20英尺。 #8226;攀爬,跳跃和潜行技能检定有+2种族加值。 #8226;所有豁免判定都有+1的种族加值。 #8226;对恐惧的豁免判定有+2的士气加值,此加值和半身人的豁免判定+1种族加值累加。 #8226;使用投掷类武器的命中判定上有+1种族加值。 #8226;聆听技能检定有+2种族加值。 #8226;天生使用语言:通用语和半身人语(Halfling)。额外语言:矮人语,精灵语,侏儒语,地精语和兽人语。 #8226;天赋职业:游荡者。当计算半身人兼职角色的经验值惩罚时,其游荡者职业等级不计入内。 该种族由英国的著名奇幻小说家JR托尔金在他的小说霍比特人中首次提到,病同时创作了关于半身人的习性,外貌以及社会结构等一系列资料 蓝龙 网络游戏《龙与地下城》中的五色龙-蓝龙阵营:守序邪恶蓝龙极为自负,地盘观念也非常强烈。它们是所有龙类里,最擅长掘地的一个品种。蓝龙很容易辨认,巨大的耳朵和鼻端上的独角是它们的特征。它们的鳞片颜色从灿烂的天蓝色到深邃的靛青色不等。它们的外皮常因为强大的静电效应而发出细碎的爆裂声,这种效应在蓝龙发怒时会大幅增强,使空气中充满臭氧与沙石的气味。蓝龙经常躲在沙漠的沙石中,只有头部露出少许,或者飞翔在沙漠上空,身体的颜色和天空融为一体。蓝龙将巢穴建在大型的地底洞穴内,它们最喜欢的是宝石,尤其是蓝宝石。蓝龙最喜欢的食物就是骆驼,它们会用闪电将这些生物烤熟,然后大吃一顿。蓝龙通常会等猎物进入100英尺的范围后,再从上方或地下冲出来攻击,年龄较大的蓝龙会使用各种特殊能力来提升突袭的成功率。蓝龙只有在身受重伤时才会退出战斗,它们认为撤退是懦弱的表现。 火焚界 在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中,火焚界是中立邪恶与手法邪恶阵营生物的界域。 火焚界中充满了漂浮在空中的,不断喷出岩浆并不断移动的火山,分为四层。从火山中喷出的硫磺蒸汽漂浮在空中形成臭云。 在火焚界中没有任何植物。 种族 犬魔 火球术 <传奇>游戏里面技能的一种 杀伤力会随着训练等级的提高而提升。每次耗费4点魔法(mP). Lv.1:你可以在第7级开始修炼. Lv.2:你可以在第11级开始修炼. Lv.3:你可以在第16级开始修炼. 火球术 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法师职业的技能,投掷一个引起X到Y点火系伤害的火球以及在Z秒内附加的a点伤害。 火球术:杂技的一种.现在已普遍用于电子游戏和电脑游戏里的魔法属性, 魔法四大属性是:风;火;大地;水. 风魔法有:风,雷,电,圣,光等 火魔法有:火,爆炸,陨石,核能,无属性火,等 地魔法有:落石,地震,重力,暗(暗魔法又有:毒,眼瞎,石化,等等很多很多...),等 水魔法有:水,冰,恢复(专克暗魔法),复活,圣(和风的圣不同) 火属性是最厉害的伤害属性 火球术一般是初级魔法,其高级魔法是陨石术. 火球术大约在196X出现在欧美RPG游戏里,后来被日本游戏发扬光大,任天堂的8位机游戏<超级玛利>就是其代表... 魔精 简介 Imp(魔精、小魔鬼,又译英普,也有人称之为跳魔) 魍。魈。小精灵。小鬼。地精。淘气鬼。 kobold,goblin,imp,bogeyman 小魔鬼是个阴险狡猾的魔鬼,它们通常是为守序邪恶的施法者效命,担任顾问或间谍的角色。 小魔鬼以真面目出现时,看起来像是一个长者皮革斯的蝙蝠翅膀、带着尖刺的尾巴及弯曲尖角的超小型类人生物。它们的皮肤是暗红色,尖角及利牙则闪着白色光芒。小魔鬼站立时约有2英尺高,体重约有8磅。 魔精在欧洲各国都有传说,但形象不一致。魔精通常是法师召唤出来的低级魔鬼,非常常见。在魔兽世界等欧美游戏中比较常见。 描述 一般是体型很小的魔鬼,大约只有人的1/2到1/4高,有翼,擅长偷袭,Imp口中吐出的气息会使植物枯死,动物生病。很多时候为邪恶魔物或魔法师的信差和监视器。为一般魔法阵呼叫出的小恶魔,只会初级咒文及幻术。 各国传说 魔精来源于英国传说,英语里有“顽童”的意思。对于它的长相有很多种描述,而且都不相同。它们居于英格兰的沼泽地区,在陆地上它会骑着一匹和它同等丑陋的马,四处奔跑。 德国传说中的一种体型很小的魔鬼,大约只有人的1/2到1/4高,有双翼,擅长偷袭,通常由法师呼出,充当信差或侦察员。在《暗黑破坏神2》资料片中有一种叫DemonImp的怪物,个头矮小,山羊腿,尾巴短而弯曲,体毛不多,穿一件深色背心,头发为白色或浅灰色,密密地从头部两侧垂下,远看酷似木偶。 龙与地下城中的描述 小魔鬼(Imp) 超小型异界生物(邪恶,跨位面,守序) 生命骰:9hd(25hp) 先攻权:+3 速度:20尺(4格),飞行50尺(完美) 防御等级:25(+2体型,+3敏捷,+5天生,+5魔宠),接触15,措手不及17 基本攻击/擒抱:+9/+1 攻击:螯刺+8近战(1d4外加毒素) 全回合攻击:螯刺+8近战(1d4外加毒素) 占据/触及:2-1/2尺/0尺 特殊攻击:毒素,类法术能力 特性:变化形态,伤害减免5/善良或银,黑暗视觉60尺,快速痊愈2,对毒素免疫,对火焰抗力5 豁免:强韧+6,反射+9,意志+7 属性:力量10,敏捷17,体质10,智力10,感知12,魅力14 技能:交涉+8,躲藏+17,知识(任意1种)+6,聆听+7,潜行+9,搜索+6,法术辨识+6,侦察+7,生存+1(追随踪迹+3) 专长:闪避,武器娴熟,多重攻击,飞越攻击 区域:守序邪恶位面 组织:单独 挑战等级:2 宝物:无 阵营:总是守序邪恶 进化:4-6HD(超小型) 等级调整:-(增强魔宠) 在它的天生形态下,小魔鬼站立约2尺高,重约8磅。 战斗 小恶魔的胆量不大,但还不至于胆小到会错过任何突袭的机会(它们的“隐形”及“变形”可以创造这种机会)。当小恶魔以正面忙于出现时,可用尾巴上的尖刺攻击对手。如果敌人打算展开反击,它们会立即飞离当地。 在对抗伤害减免时,小魔鬼的天生武器以及它所持有的任何武器,都被视为具有邪恶和守序阵营。 毒素(特异):伤害,强韧豁免检定Dc13,初始伤害为1d4点敏捷伤害,后续伤害2d4点敏捷伤害。该豁免检定Dc基于体质且包 括+2的种族加值。 类法术能力:施法等级6。该豁免检定Dc基于魅力。 随意施展-侦测善良,侦测魔法,隐形术(仅限自身); 每日1次-暗示术(Dc15)。 每周1次,小魔鬼可以使用通神术问6个问题。此能力其他方面与同名法术一样(施法等级12)。 变化形态(超自然):小魔鬼能够随意转换成其他的形体,这种转变属于标准动作。每个小魔鬼都可以变成下列形态中的一或两种:小型或中型变种蜘蛛,渡鸦,老鼠及野猪。 再生(特异):强酸以及神圣或受祝福的武器(如果是银制或魔法增强的),依然能对小恶魔造成应有的伤害。 火之精灵 火之精灵:Salamander(沙罗曼蛇) 火元素界是许多奇异生物的家,包括大量恐怖的火蜥蜴在内。这些巨蛇状的生物居住在因超自然的高热而发亮的金属城市里。 火蜥蜴有双肌肉发达,覆盖黑色及红色鳞片的手臂,脸孔酷似老鹰,它们自私而残酷,喜欢凌虐他人。它们大多带着它们的高热金属矛出现,不过有时也会使用其它武器。在被召唤到物质界时,火蜥蜴大多用来协助熔炉工人及铁匠。他们在火焰中处理金属的能力,让它们成为闻名遐迩的出色铁匠。 火蜥蜴以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一只火蜥蜴每隔十年会出生一只幼虫,它们会把幼虫放在火坑里面,直到它们成熟为止。火炎怪和火蜥蜴平民其实是不同的物种,火蜥蜴贵族则是火蜥蜴平民生长而成的。 火蜥蜴使用火族语,所有的火蜥蜴贵族与某些火蜥蜴平民也会说通用语。 哈利·波特中的火蜥蜴 一种小小的亮白色的能够喷火的蜥蜴,它以火焰为食。如果有规律的喂它胡椒粉,它能够在火焰外存活6个小时。一只火蜥蜴喷出火花,沿着火焰与浓烟奔跑,并逃入炉火中。它的颜色根据它喷出的火焰温度的不同呈现出猩红色或者蓝色。火蜥蜴的血是一种有助于治疗和复原的药剂。 弗雷德和乔治曾经喂给一只橘红色蜥蜴吃一些烟火,想看看会怎样。 海格曾经在他的三年级保护神奇生物课上升起一堆大火,里面都是火蜥蜴。 火蜥蜴战斗方式 火蜥蜴使用被它们高热身体烤得火红的金属矛来作战。嗜血好虐的火蜥蜴会迅速发动攻击,它们喜欢先攻击外表看起来最强的对手,把比较弱的敌人留待稍后凌虐之用。 高温(特异):火蜥蜴的身体能产生高温,只要触碰到就会遭受额外的火焰伤害。 它们的金属武器也会传导这种高温。 紧勒(特异):火蜥蜴在对付比自己大一级或更小的对手时,一旦通过擒抱检定,必然会造成尾击伤害(外加火焰伤害)。火蜥蜴贵族可同时紧勒数个生物,条件是这些生物至少比它小两级。 类法术能力:(只有火蜥蜴贵族具备此能力)每天3次——“燃烧之手”,“火球术”,“炽焰法球”及“火墙术”;每天1次——“解除魔法”及“七级召唤怪物术”(超大型火元素)。这些能力如同一名15级术士所施展的同名法术(豁免等级检定的Dc=12+法术等级)。 火系亚种(特异):对火免疫;除非通过豁免检定,否则寒冷将对火蜥蜴造成两倍伤害。 技能:火蜥蜴在进行“手艺技能”(金属制造)检定时可获得+4种族加值。 专长:火蜥蜴拥有“多重攻击”专长,尽管它没有该专长所需的三个天生武器。 火蜥蜴的社会结构 最小的火蜥蜴——火炎怪野蛮而具有部落性。 精通世故的火蜥蜴,通常会让它们的文明强迫支配其它较小的近亲。火蜥蜴崇尚到界域各地旅行,学习各种秘密以发展其能力。这些经验丰富的生物,最后将回到族中称王,进而建立强大的王国。 在一个不同种族混合的社会中,地位是由体型和力量来决定——火炎怪哉最低阶层,它们是火蜥蜴大军的马前卒;火蜥蜴平民是中间阶层,也是大军主力;火蜥蜴贵族则是指挥官。 火蜥蜴的国家尽其所能地抵抗火界域中的元素领主,他们也鄙视火巨灵,火矮人和其它的住民。然而,火蜥蜴经常会败在其它火焰君主的手中沦为奴隶,或是被征召到元素生物的军队里。 现实传说中的火蜥蜴 火蛇、火蜥蜴,形似蜥蜴,身上有五彩的斑点,散发火焰,产于高温的火山口之中。在早期基督教文献《自然哲学家》中也提到这一点,火蜥蜴是住在埃特娜火山口而不为火焰燃烧的“最冷的鸟”。传说它“以火为生又扑灭火“。这也涉及到了火蜥蜴的两种说法。 在文艺复兴的思辨性文章这里,火蜥蜴被称作“Vulcanales”,它们与别的动物结合生下的子女被叫做“火种”。在众多奇幻作品中,火蜥蜴也是全身燃烧的精灵。在《恶魔城—月轮》中可以看到Slamander的卡片,并将散发火焰的火蜥蜴召唤出来。 《自然哲学家》中,火蜥蜴被称为两栖动物,它并不住在火里,相反却能把火扑灭:“当火蜥蜴爬进澡堂锅炉里时,熊熊燃烧的火焰便被扑灭了。”“Salamander”一词源自希腊语“Salambe”,意思是“壁炉”。 亚里斯多得和普林尼都曾对这种火蜥蜴作过描述,据他们介绍,沙罗曼蛇的身体非常冷,不但不怕火,还可以灭火,而且懂得用火去攻击来犯者。沙罗曼蛇的体液中含有剧毒,人如果食用了沙罗曼蛇爬过的果实会立即中毒身亡。据说沙罗曼蛇在冬天的时候会躲入中空的树干或岩洞中冬眠,冬眠时全身盘卷起来,保持蛰伏的状态,直到在体内储满足够的燃料后才会苏醒过来。 实际上,沙罗曼蛇之所以不怕火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在被激怒的时候会从身体的毛孔里分泌出一种粘液,这种粘液有隔火隔热的功能,可以暂时保护身体不受高温的伤害。马可·波罗曾经在游记中记载了在中国看到的石棉矿,西方人不相信中国出产石棉,认为是用沙罗曼蛇的茧抽丝后编织而成的。十六世纪的炼金士认为把铅炼成金需要很高的温度,如果能达到那个温度的话,就可以看见这种火精灵在火焰中飞舞。 拜恩文乌托·塞里尼曾经有一段关于这种火蜥蜴的叙述:“当时我才五岁,那天父亲正在一间屋里冲洗房间,这间屋里有一堆燃烧的橡木,父亲在火堆中看到了一只类似蜥蜴的小动物,据说这种动物即便在最热的地方也能存活下去。父亲立刻把我和妹妹叫过去,指给我们看。突然,父亲打了我一记耳光,我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父亲把我搂在怀里,安慰我说:‘亲爱的孩子,我打你并非因为你犯了什么错误,而是为了让你记住你在火里看到的这个小动物,它就是沙罗曼蛇,据我所知,以前从未有人见过它的模样。’” Salamander的其他释义 “Salamander”的另一个意思是“蝾螈”,这是一种像蜥蜴的小型两栖动物,皮肤无鳞而多孔,大概是因为蝾螈的肚皮是火焰一般的红色。有趣的是,在美语中,“Salamander”还有“耐火保险箱”的意思。 游戏:沙罗曼蛇 电子游戏《沙罗曼蛇》Lifeforce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konami公司在街机、fc、ss、ps、ps2等游戏机上发行的一款射击游戏。 【故事梗概】 在美丽的格艾帝士星球上,有一个自古相传的预言:说是在行星1000光年的宇宙中,有一片火海,在火海中栖息着巨大的火龙。当火龙狂舞时,天地将笼罩在一片黑暗中,邪恶将降临格艾帝士星球。正如预言所述,从火海中飞来的沙罗曼蛇军对格艾帝士星球发动了侵略战争。为了消灭侵略者,格艾帝士星球上的超时空宇宙巡航机身负重任,向沙罗曼蛇军事基地出击! 魔幻生物 很多人都看过许多玄幻的电影,但是对其中魔幻生物却没有多大的了解,甚至不知道它们的类别。它们大致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神级):上帝(在影片《冒牌天神》、《教条》中有出现) 阿努比斯(豺头人身,在影片《木乃伊2》中有出现) 何露斯。拉(鹰头人身的太阳神,在影片《女神陷阱》中有出现) 第二等级(恶魔):撒旦(大名路西法,小名贝尔非格尔,在影片《康斯坦丁》、《天堂战争》中有出现) 人精(波斯神话中被设计困在人间的恶魔阿里曼,在影片《破茧天魔》中有出现) 第三等级(天使,妖):天使(在影片《教条》、《天使之城》、《康斯坦丁》中有出现) 塞壬女妖(美人鱼,在影片《终极人鱼岛》中有出现) 狐狸精(中国关于聊斋的影片《惊变》,日本的《梦》中都有出现) 蛇妖(在影片《野蛮人柯南》、《青蛇》中有出现) 吸血鬼(在影片《惊情四百年》、《吸血鬼2000》、《夜访吸血鬼》中有出现) 精灵(《指环王》中的莱古拉斯) 第四等级(怪物):龙(在影片《龙与地下城》、《火龙帝国》中有出现) 独角兽(在影片《哈利。波特》、《银翼杀手》中有出现) 狮鹫(在影片《钠尼亚年代记》中有出现) 牛头怪(在影片《钠尼亚年代记》、《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大话西游》中有出现) 半人马(在影片《钠尼亚年代记》、《哈利。波特》中有出现) 独眼巨人 哥鲁达(在泰国影片《哥鲁达》中出现) 矮人(影片《指环王》中的吉姆利,《七个小矮人》、《尼伯龙根之戒》中都有出现) 食人魔(在影片《指环王》、《哈利。波特》、《史莱克》中有出现) 小仙女(在影片《小飞侠》、《蜀山传》、《童年记趣》中有出现) 小妖精(在影片《梅林》、《哈利。波特2》中有出现) 寇伯 Kobolds(寇伯,家神) 寇伯,精灵的一种,参见精灵。 德国传说中的一种精灵。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个寇伯来帮忙,他们是最勤劳,最忠心的好帮手。这些满脸皱纹,老态龙钟的小矮人,会为提供他们庇护的家庭无悔的服务。他们擅长的或有打水,挤牛奶,劈柴,拣鸡蛋,照顾马匹,打扫院子等。寇伯以作家务为乐,而且只要稍加练习就能转到室内服务,其水准决不输给他们在花园庭院中的表现。 寇伯工作勤劳,但要求的回报并不多,餐桌上丁点的碎屑就足以让他们饱餐一顿,不过主妇们若忘记喂寇伯的话,他们可是会马上报复的。等她们打破盘子,烧到手指,绊到门槛,寇伯的奸笑声响起,他们才恍然大悟——忘记喂寇伯了。 Kobold在德国传说中的另一身份是“地精”,类似于侏儒(Gnome),居住在地下。这些地精在游戏中常以低等怪物的身份出现:邪恶粗暴,为一般游戏中常出现的低等怪物。外观与人类相似,但眼睛比人类大一些,皮肤为土色,常在暗中活动,具有夜视能力。常配有皮衣、剑、手斧、盾,单体攻击力不大,喜欢集团进攻。在capcom公司制作的《龙与地下城》中是矮狗一样的怪物。 卡雷尔。恰佩克(捷克作家)在《邮递员的童话》中描述了,长着大胡子,带着邮递员帽子,披着邮递员斗篷的邮局迷你家仙。它们在晚上出没,整理邮局信件,贴标签,发电报……吃电报条面包屑、舔邮票。还用各式各样的信件打牌(撒谎骗人的信是最小的,表示爱情的信是王牌)。 蓝宝石龙 宝石龙-蓝宝石龙 蓝宝石龙的领土观念很强,尤其讨厌侵入它们领地的其他龙类,无论是在地元素位面还是主物质位面,它们都是如此。 蓝宝石龙不喜欢和任何种族打交道,尤其会把幽暗地域里的那些邪恶种族视为敌人,有时候还会因领土问题而直接与那些种族起冲突。 这种龙很少会和其他人闲聊,除非讨论的主题和军事策略有关,在这个领域,它们认为自己即使不算天才,也能算得上是专家。实际上,如果外来者能够为蓝宝石龙带来某种军事策略相关的竞赛游戏,蓝宝石龙也许还会比较欢迎,当然要是外来者使蓝宝石龙输掉的话,那可是非常不明智的。 蓝宝石龙的鳞片颜色从浅蓝色到暗蓝色一应俱全,而且会在任何光线下都闪耀出光芒,从而在它们日常栖息的洞穴石壁上,会映射出一片如同瀑布一般闪动着的幽光。和其他龙类不同,蓝宝石龙的鳞片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不过它的瞳孔还是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淡。 蓝宝石龙偏爱地元素位面,不过它们也喜欢居住在主物质位面那些深而干燥的洞穴里,典型的蓝宝石龙会使用“地动术”和“塑石术”来隐藏洞穴的入口。而在洞穴内部,它会把自己收集的宝物散布在各个石厅里,并且会以装饰性方式来进行排列。从黑暗精灵、灵吸怪或底栖魔鱼那里得来的战利品往往会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以提醒和显示过去和这些敌人战斗的胜利。 蓝宝石龙会使用“蛛行术”或“传送术”来偷袭对手,它的喷吐攻击是一道音波能量,能够对敌人造成伤害并使其陷入慌乱状态。 (二)游戏王卡名 卡包:303 日文名:サファイアドラゴン 中文名:蓝宝石龙 星级:4 罕贵度:面闪SR 卡种:普通怪兽 属性:风 种族:龙 攻击力:1900 守备力:1600 晶壁 晶壁是多元宇宙体系的术语,指隔绝多元宇宙中各个位面的物质。多元宇宙体系常见于桌上角色扮演游戏,是龙与地下城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主物质位面仅仅是一个位面,但其中包括了很多彼此分离的世界。一个世界也许仅是一颗行星,也许是一个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恒星的完整星系。每个世界都被密封在自己气泡似的晶壁系中,而这些晶壁系则悬浮在一种被称为燃素的琥珀色流体中。(也许有人知道,通过一种被称为魔法船航行的方法人们可以穿越燃素从一个晶壁系旅行到另一个晶壁系,但这并不是我们这里的主题。)”————位面基本常识 防御等级 防御等级(armorclass即ac),在DND(龙与地下城)规则中决定敌人的攻击是否能够有效命中你,代表对手能伤害到你的困难度。 计算公式:ac=10+盔甲加值+盾牌加值+敏捷修正+体型修正。 举例:当你攻击敌人时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是造成伤害或未造成伤害。而在未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完全偏离目标,你连敌人的衣服都没碰到 2.你的攻击被敌人的盔甲或者盾牌等等防具有效的阻挡了,使你没能对敌人造成伤害 3.你确实击中了敌人,但是敌人由于某些特性忽略了你的攻击,或者说你的武器没能造成预期伤害 前两种情况我们都可以说是敌人的防御起到了作用,也就是你的攻击没有能够击破敌人的ac(你攻击所掷出的点数没有超过对方的ac数,判定为攻击未命中)。而第3种情况是你确实命中,这就已经是有效命中了敌人.但是像你打中了敌人盔甲,而敌人的盔甲成功的防御住你的攻击,则可以说是‘无效命中‘。 守序 守序是阵营中的一种,属于Damp;D(龙与地下城)体系,对立于混乱。 守序的人物表现为诚实,守信,尊重权威,崇尚传统,且轻视不负责的人,混乱的人物依循自己的本性,厌恶受人指使,喜爱创新甚于传统,且只凭自己的好恶决定是否信守承诺。 守序的特质包含有荣誉心,值得信赖,服从权威,可靠等。守序的负面特质则为封闭,墨守成规,好议论与缺乏包容。主动选择守序阵营的人相信,只有守序的行为才能建构理想的社会,人们才能彼此信任,并且能够互相配合。 守序者重视自己的责任义务,强调对于社会的价值而相对忽略个体。中世纪欧洲骑士精神中就有典型的守序表现。 Damp;D中守序的代表性种族及职业如下:矮人、地侏(侏儒);牧师。 守序的神祇: 神祇阵营典型信徒 海朗纽斯,勇者之神守序善良圣武士、战士、武僧 莫拉丁,矮人之神守序善良矮人 悠妲菈,半身人女神守序善良半身人 维婕丝,死亡与魔法女神守序中立法师、死灵师、术士 圣库斯伯,惩罚之神守序中立战士、武僧、士兵 海克斯特,暴虐之王守序邪恶邪恶战士、武僧 困惑术 DD(龙与地下城)法术,描述如下: 困惑术(confusion) 附魔系(胁迫)[影响心灵] 等级:吟游诗人3,术士/法师4,诡术4 法术成分:言语,姿势,材料/法器 施法时间:一个标准动作 距离:中距(100英尺+10英尺/每等级) 区域:—— 目标:半径15英尺内的所有生物 持续时间:1轮/每等级 豁免:意志,通过则无效 法术抗力:可 此法术让目标变得困惑起来,让他们不能独自下决心该做什么。在每个受术者每一轮开始前投骰查表来决定该轮内他将会做什么。 1d10行为 1若未被阻挡,1分钟内四处乱走。 2-6一轮内无任何动作。 7-9一轮内攻击最近的生物。 10一轮内正常动作。 除非掷出第一种结果,否则生物每一轮都必须再掷骰来决定该轮动作。困惑中的生物无法完成要做的事情时将什么也不会做,只能胡言乱语。攻击困惑中的生物不会有什么特别优势。四处乱走的生物会若无其事的离开,攻击他们没有任何加值,但他们被攻击后将自动在下回合反击攻击者,只要那时候他依然处于困惑状态。注意,除了已经准备攻击的生物(要么是困惑生物上一轮的目标,要么是刚攻击过困惑生物的生物),困惑生物将不会对其他生物进行借机攻击。 奥术材料:三个为一组的坚果壳。 摄魂术 DD(龙与地下城)法术,描述如下: 摄魂术(Insanity) 附魔系(胁迫)[影响心灵] 等级:术士/法师7 法术成分:言语,姿势 施法时间:一个标准动作 距离:中距(100英尺+10英尺/每等级) 区域:—— 目标:1个生物 持续时间:立即 豁免:意志,通过无效 法术抗力:可 该生物遭受持续性的困惑术效果,效果等同于原法术。 移除诅咒不能移除摄魂术,而高等复原术,医疗术,有限祈愿术,奇迹术或是祈愿术可以。 耳聋术 DD(龙与地下城)法术,描述如下: 耳聋术(Deafness) 死灵系(——)[——] 等级:吟游诗人2,牧师3,术士/法师2 法术成分:言语 施法时间:一个标准动作 距离:中距(100英尺+10英尺/每等级) 区域:—— 目标:一个活物 持续时间:永久(可解除) 豁免:强韧,通过则无效 法术抗力:可 你召唤反生命的能量让受术者耳聋。耳聋生物的“聆听”技能检定一定失败,先攻权有-4减值,在施展需要言语的法术时有20%施法失败几率。 目盲术 DD(龙与地下城)法术,描述如下: 目盲术(Blindness) 变化系(——)[——] 等级:吟游诗人2,牧师3,术士/法师2 法术成分:言语 施法时间:一个标准动作 距离:中距(100英尺+10英尺/每等级) 区域:—— 目标:一个活物 持续时间:永久(可解除) 豁免:强韧,通过则无效 法术抗力:可 你召唤反生命的能量让受术者目盲。目盲生物战斗时会有50%的失手几率(对他而言所有敌人都是完全隐蔽状态),并失去ac的敏捷加值,速度减为一半,“搜索”技能检定和多数与敏捷、力量相关的技能检定都有-4减值,同时使对手的攻击检定获得+2加值(被视为暂时隐形)。 黑暗精灵 黑暗精灵(Dark-elf/Drow) 出现于欧洲奇幻小说中(只要是龙与地下城)的生物 最著名的是R.a.萨尔瓦多的小说《黑暗精灵三部曲》,主人公就杜垩登.崔斯特是一名黑暗精灵 “黑暗精灵,他们原来被称为“伊力斯瑞”,由于肤色深黑所以被称为黑暗精灵。由于他们四处烧杀导致其他种族联合起来反抗他们。最终他们不得不撤到幽暗的地下生活。地下的辐射使他们有着许多特殊的力量。他们的社会是母系社会,而且内部互相争权夺利,纷争不断。” 精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已经无法考证,经过了上千的时间,一部分的精灵放弃了和平与自然,改而信奉黑暗之后罗丝。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改信自己的神,终于爆发了战争。信仰自然女神的正统精灵占了大部分,在经过了一场场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背叛女神的异教者。他们将那些信仰黑暗的背叛称为黑暗精灵,将他们永远赶出了精灵的国度, 在无数日夜的漂泊中,残存的黑暗精灵,无法再在陆地上找到安全的聚集地,而进入了幽暗的地下世界。从此以后,无数的城市和聚集地如雨后春笋似的出现在黑暗世界的各处。黑暗精灵放弃了以一个精灵国王统治全体精灵的古旧方式,改为由每个城市数个强大的家族的族长组成的议会团来领导人民。只有家族中最强大的祭祀或是武士,才可能成为族长。 一个家族由族长与高等家族成员,一般的家族战士,奴隶所组成。放置黑暗女神像的祈祷室,是一个家族中最重要的地方。为了获得议会团的席位,不同的家族重不间断彼此的竞争,血腥的战斗在各家族之间没有停止过。按黑暗之后的教条,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失败者只有死亡。当一个家族对另一个发动战争的话,所有的家族因该视而不见,不得帮助任何一方,在一天的战斗中攻击方如果没能全部杀死对方家族中所有的家族高等成员,占领祈祷室,那会判定失败,将会受到所有家族的追杀。 黑暗精灵在幽暗地域的著名城市有魔索布莱城(崔斯特便是出生于此)、契得.纳萨等。 《黑暗精灵三部曲》 R.a.萨尔瓦多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被族人遗弃的黑暗精灵杜垩登.崔斯特的历险故事 Darkelf(黑暗之精灵或者叫Drow卓尔) 黑色的精灵,居住在地底洞穴或森林深处的神秘种族,信仰着某种以蜘蛛图腾为标记的邪神(罗丝),并获得暗黑力量的保护。身高约160公分,体重在50公斤左右,有着黑色或深紫色的皮肤和银白色的头发,对魔法有相当强的抗力,也不怕毒素的侵袭,但是对火焰和寒冷的抵抗力很差。 半精灵 半精灵 半精灵是一种建基於精灵的传说的一种不完全精灵。他们是精灵(主流)与别种生物(主要是人类)的混血产物。 起源 半精灵并不是一种源自欧洲神话传说的生物,而是由托尔金的小说首先创作。其後的TRPG游戏把这种人种发扬光大。 外貌 半精灵与精灵一样拥有尖而长的耳朵,但没有精灵的耳朵那么长。 血统 半精灵本身是精灵与其他物种的混血儿,但其精灵的血统并不能随著其後代遗传下去。所以两个半精灵结婚,他们的子女都会变回普通的人类;而半精灵与精灵结婚,他们的子女都是半精灵。 在TRPG“龙与地下城”的世界观里,半精灵是人类与精灵通婚的产物,通常可以保留其血统与其他种族通婚,与一般血统无异。事实上,TRPG中最著名的半精灵是半精灵坦尼斯,他是《龙枪编年史》中的主角之一。 百臂巨人 百臂巨人(古希腊语:#7960;κατ#972;γχειρε#962;)是希腊神话中一些有50个头、100只手臂的巨人的统称。他们的名字来自于希腊语词根#7953;κατ#972;ν(“一百”)和χε#943;ρ(“手”),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有100只手的”。在拉丁语中,百臂巨人被直译为“凯恩蒂马尼”(centimani),即“100只手的怪物”。 百臂巨人出现于希腊神话的早期阶段。赫西奥德在《神谱》中称他们为“奥拉尼德斯”(常见的说法是“赫卡同克瑞斯”)。根据《神谱》,百臂巨人是盖娅和乌拉诺斯所生的孩子,共有3个,名字分别为布里阿瑞俄斯、科托斯和古革斯。他们都是些巨大而凶猛的怪物,甚至比提坦巨神和独眼巨人还要巨大。 在百臂巨人出生后不久,他们的父亲乌拉诺斯就把他们扔进塔尔塔罗斯深处,因为他看到他们都是些丑陋的怪物。在某些神话版本中情况则有些不同:乌拉诺斯发现百臂巨人如此丑恶后就把他们塞回盖娅的子宫里,使得盖娅大为痛苦和惊骇;这件事促使盖娅怂恿克罗诺斯去推翻他的父亲。在这个版本中,后来把百臂巨人关入塔尔塔罗斯的是克罗诺斯。 总之,3个百臂巨人一直被监禁在塔尔塔罗斯,受到巨龙坎佩的严密看管。在提坦诸神反宙斯战争中,奥林匹斯众神(以宙斯为首)在与提坦(以克罗诺斯为首)的斗争中处于劣势;这时盖娅建议宙斯去向百臂巨人求助。宙斯于是下到塔尔塔罗斯将3个力大无穷的百臂巨人释放了出来,他们果然愿意为宙斯服务。在战斗中,百臂巨人一次投掷100块像山一样巨大的石头,令提坦巨神都无法抵抗。只是在百臂巨人的帮助下,宙斯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赫西奥德接着写到,3个百臂巨人后来成了守卫塔尔塔罗斯大门的看守。或许是为了协调古老的百臂巨人神话与奥林匹斯神系的关系,赫西奥德让3个百臂巨人中的一个,布里阿瑞俄斯成了海神波塞冬的女婿。 关于百臂巨人还有其它几个完全无关的传说,即以布里阿瑞俄斯为主角的传说。在伊利亚特中,荷马提到了一个在其它希腊神话中都没有发现过的故事:一些奥林匹斯神,以波塞冬和雅典娜为代表,企图推翻宙斯。但是海洋女神忒提斯请来了一个百臂巨人来保护宙斯,使众神的叛乱归于失败。这个百臂巨人众神称之为布里阿瑞俄斯,而人类称之为“埃盖翁”(意为“海山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中也提到了埃盖翁;但维吉尔写了一场与希腊神话完全不同的战争:埃盖翁站在提坦一边作战,而且最后提坦神族战胜了宙斯。 在科林斯的地方神话中,布里阿瑞俄斯是海神波塞冬与太阳神赫里俄斯之间的仲裁者。波塞冬与赫里俄斯因为争夺科林斯而起了争执。结果布里阿瑞俄斯裁决,科林斯地峡属于波塞冬,而科林斯的卫城则是赫里俄斯的圣所。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但丁在其作品神曲中提到了布里阿瑞俄斯,他“被关在地狱的第9层” 在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的漫画作品苹果核战记中,男主角的名字叫布里阿瑞俄斯。布里阿瑞俄斯是一个生化人,而控制他的义体的中枢就叫“赫卡同克瑞斯”。 龙与地下城游戏系统中包括了百臂巨人。百臂巨人在日本RPG游戏真·女神转生系列中也有登场。 鱼人 鱼人(murloc) 鱼人是在海中诞生的远古种族。世界的大裂变使得他们分布到卡里姆多和洛丹伦之间的大海里。海巫和深海其他的力量怂恿鱼人登陆海岛和海岸,为燃烧军团的降临铺设道路。而陆生种族并不了解鱼人的起源,他们以为鱼人们刚刚降临这个世界。 鱼人能在陆地上行走和呼吸,不过并不会远离水体。尽管弯腰驼背,外形瘦长,然而鱼人的移动具有欺骗性的速度和敏捷度。他们已经适应了淡水的沼泽、河流和湖泊。他们的村庄总是靠近大型水体或是湿地。 鱼人必须在水中产卵,这些卵通常组成一个拳头大小的粘稠圆球。在岸上的村子里,鱼人特别挖掘了池塘,保管这些鱼卵。鱼人到一岁才会变成两栖动物,因而这些幼体会在这些池塘中得到精心的照顾。 鱼人组成小的部族,小的部族再组成大的氏族。氏族之间交换信息和物资,氏族首领会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关系所有鱼人的大事。当面临入侵或者需要大量祭品时,氏族会将部族组成松散的军队。在很少的情况下,多个氏族会组成更大的队伍。鱼人生性好斗,很难维持一个大的团队。 鱼人憎恨陆地世界,也憎恨所有的陆生生物。鱼人会捕捉人类和其他种族,献祭给海巫和深海的其他力量。他们崇拜力量,为强大的水生势力效命。水生势力可以利用其他的竞争势力,但是鱼人不会听从陆地生物,也不会与他们进行商谈。 勾尾蝎 网络游戏《奇迹》中的一种怪物 等级(5)体力(100)最小攻击力(14)最大攻击力(20)防御力(4) 藏身于丛林中,循著声音找寻敌人,在其尾巴上,挂著一根毒针,使用奇袭战术, 因为移动方式为滚动方式,所以行动非常快速 比幼龙稍强,当它轱辘辘滚动时,不是攻击而是移动,所以不用害怕,但得注意它的移动速度很快 阿努比萨斯 安其拉军队中的主力之一。 历史来源: 巨魔一族是最早拿起武器反抗古老虫族亚基帝国的种族;在经历了长达千年的战争后,巨魔终于取得了胜利,亚基帝国被分裂为两半,幸存的虫族逃到了卡利姆多北部和南部的边缘。时光流逝,强大的巨魔帝国轰然倒塌,而亚基帝国在希利苏斯逐渐扩展着势力,形成了新的可怕的种族——其拉虫人。 传说战争结束后,双子皇帝维克洛尔大帝和维克尼拉斯大帝一致认为,帝国需要那些拥有强大力量的忠心耿耿的士兵。据说两位大帝亲临现场,在安其拉地底永不熄灭的烈焰中制造出第一支阿努比萨斯军队——即便是在和平年代,其拉帝国也没有停止过制造军队。当永恒之井在远古之战中被摧毁时,关于可怕的亚基帝国的零碎传言便荡然无存了;但是其拉虫人仍然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成熟时对整个世界展开突袭。 一千年前,双子皇帝再次发送战争,想要征服整个卡利姆多。这次,他们准备了最新的作战武器,暗夜精灵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仍然在强大的其拉虫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一名阿努比萨斯就能消灭整支暗夜精灵的小队。 阿努比萨斯智力低下,可是这些身形庞大的战士却是高效率的杀戮机器。拉贾克斯将军将最强大的阿努比萨斯士兵编制到了精英突袭部队,而大部分则被派往前线冲锋陷阵,将军显然知道这些可怕的家伙足以震慑精灵们的军威。 就在精灵们战事失利节节败退之际,大德鲁伊范达尔·鹿盔说服青铜龙加入了战争。就在安其拉门外,龙族和阿努比萨斯短兵相接,陷入恶战。 少数能施法的阿努比萨斯并不在前线作战,因此龙族能集中火力攻击而无需担心遭到反击。首次交锋,阿努比萨斯几乎全军覆灭,但是有一名阿努比萨斯似乎比其他家伙要聪慧许多…… 闪电鼠 闪电鼠是qq幻想、qq自由幻想中的怪物。 怪物名称:闪电鼠 怪物等级:3 出没地点:芳草林东、芳草林西 掉落物品:松子果 魔法:无 每个松子果82铜币,1级杀死怪物每个30eXP。 本怪适用任务:刺客就职发布人:龙城仙姑门人萼绿华位置:243/141 丰盛的晚餐发布人:桃源村哈大娘位置:哈大娘家 小蜗牛怪 小蜗牛怪是QQ幻想里的一个1级的怪物 怪物名称:小蜗牛 怪物等级:1 出没地点:吟松谷 掉落物品:蜗牛壳 魔法:无 这东西堪称历史最弱之怪物,1个蜗牛壳75铜币,1级的杀1个3eXP。 本怪物掉落物品蜗牛壳适用于1级任务蜗壳笛(发布人:长乐村小叶164/155) 灵吸怪 龙与地下城中生活在幽暗地域的一种怪物。又名夺心魔。 生命周期与变种 “这是关于夺心魔的更详细的资料,比只用眼睛所观察到的更加深入。别弄错,我说的可不是关于它们精神力量那方面的事,我现在告诉你的,是关于那些可怖的生命诞生、成长,与变化方面的一些资料,夺心魔聚落中的灵吸怪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异生活方式。不过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就像你我一样,那些食脑生物也要经历诞生、生活、衰老和死亡这样的生命过程,只是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你好好听我说的话,一定会令你大吃一惊。” ————加斯帕给阿斯莫斯的回信 加斯帕,维克曼目前在神秘地下世界的部下,正在为确认、比较和解释由维克曼大人抄录的各种笔记和日志。在加斯帕的协助下,编篡一份关于灵吸怪的生命周期、进食与特殊变种的全面概述将成为可能。 生命周期: 卵 单性繁殖的夺心魔一生中能够产卵两次。据测量,这些被黏黏糊糊的卵囊所包裹的卵每个直径约6英寸。每个卵囊内含有上千枚卵,全部用灵吸怪的粘稠分泌物粘成一团。 灵吸怪把每个这样的卵囊放到靠近脑池潮湿的内边沿的液面上;覆盖液面一般至少2英尺。一些已经不能孵化的卵囊常常被灵吸怪用来覆盖在脑池的内边缘,以使其表面滑腻而呈块状。一个月后,当卵孵化,从里面钻出来的灵吸怪蝌蚪就会翻滚着滑入下面的脑池中。 蝌蚪 一般来说,用来养育后代的脑池都被妥善地保护在该灵吸怪社会的中心;这些水池被作为幼体灵吸怪的水下托儿所和灵吸怪主脑(见下)的栖息地。灵吸怪的生命刚刚在这个咸水池中开始的时候,是一种用腮而不是肺来呼吸的,小小的紫红色蝌蚪。一开始,灵吸怪蝌蚪还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长出尾巴,并且它的嘴部只是位于身体下方的一个简陋的V字形口器。等它再长大一点以后,灵吸怪蝌蚪发育出了一张拥有边缘光滑的圆喙。同时,在其周围开始发育出四条由半透明带状组织连接的触手,它们的功能相当于灵吸怪幼体的尾巴。 蝌蚪阶段将至少持续10年,在这期间,这些灵吸怪幼体持续生长和进化。蝌蚪以成体夺心魔制作并投放的脑食为生,这些脑食为其的生存提供了所需要的基本营养——虽然某些未经过加工的脑组织还可能为其提供制作配方上所没有的东西。 这些蝌蚪生长10年以后,其长度从都到尾约3英寸,看起来有点像小号的章鱼。在这个阶段,灵吸怪蝌蚪还没有完整的自我意识,在外界的威胁面前毫无抵抗能力。 实际上,在卵囊中孵化出的绝大多数蝌蚪都活不到成年(幸存几率1/1000————高考吗?)。那些不幸的大多数都成为了幽居于水池深处的主脑的营养品。成年灵吸怪认为那些幸存下来的蝌蚪肯定是卵囊中最优秀的,自然就有资格通过蜕变以成为有用之材。 蜕变 蜕变(ceremorphosis)是灵吸怪蝌蚪变成成年灵吸怪时所要进行的一种恐怖的变形过程。这个作为机密被灵吸怪所严密保守的名词来自古代口语——“cere”意为“脑”,“morphe”意为“形态”。蜕变过程开始时,成年灵吸怪将把一条发育完全的蝌蚪植入一个处于无助状态的类人生物的耳朵里。灵吸怪蝌蚪将钻入牺牲者的脑部,迅速吃掉其灰质并以自己那污秽的体组织取而代之。在其影响下,蝌蚪将与牺牲者没被吃掉的下脑干融合,抹杀所有残余的人格与灵魂,当这些东西从肉体中彻底消失后,灵吸怪蝌蚪将把它作为自己的躯体使用。一天之内,牺牲者的肉体在形态上也将开始发生变化,直到(见第7页的“解剖,能力与缺陷)完成一个成年夺心魔的创造过程。 蜕变过程中宿主自己的体组织将由灵吸怪的所替代,当变形过程结束,原先的宿主将不复存在,“驱除疾病”,“接触诅咒”,“复活死者”,“复原术”,“完全复活术”或类似法术都无法逆转这个过程。此外,在蜕变后这个灵吸怪不会从牺牲者那里继承到任何共通之处,也不会获得其性别特征。 成年灵吸怪非常注重对可用于植入蝌蚪的类人生物宿主的挑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类人种族都合适用来制造新的灵吸怪,这要受到特定的身高与体重范围的限制。灵吸怪一般在它们的奴隶营中挑选最健康的个体作为蜕变之用————但是它们也从幽暗地域或地表世界的袭击中捕捉奴隶以确保拥有最好的“原料”。 适合用来进行蜕变的标准类人种族 种族的选择取决于牺牲者脑中是否存在某些必需的神经化合物(应该是指的多巴氨等物质),这些化合物是蜕变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成年灵吸怪缺乏这些东西并且无法干预蜕变过程。 合适:人类,精灵,卓尔,吉斯泽莱人,吉斯洋基人,石盲蛮族,豺狼人,地精与兽人。 不合适:半身人,矮人,Derro,灰矮人,侏儒,半人马,巨人与寇涛鱼人。 其他种族也可能被用于蜕变,只要它们拥有类人特征并且体形符合标准。 大多数附加种族被证明不是适合用于蜕变的材料,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身高、体重不符合标准或者是属于非类人生物。一般来说,非哺乳类种族通常都是不合适的。 适合蜕变的类人生物的体形标准 毫无疑问,身高与体重标准关系到变形过程的顺利与否。植入小型类人生物体内的蝌蚪发育过于迅速,而在巨人之类的生物体内却又太过缓慢。这将导致整个过程的异常中断,导致牺牲者和蝌蚪的死亡。 身高(英尺):5’4”—6’2”体重(磅):130—270 当蝌蚪植入过程开始,被用来作为灵吸怪身体的宿主就完了。灵吸怪蝌蚪只需3轮就能钻进宿主的脑部,迅速吸收该生物的人格,并以自己已经觉醒了的心志取代。一般来说,当蝌蚪植入超过1小时后这个过程将无法逆转(以牺牲者此时的状况),从此之后,宿主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他或她的灵魂将到外层位面去探寻其命运(实际上就是死了)。随着蜕变的继续进行宿主的肉体将逐渐转变成灵吸怪,在此期间其残余部分处于无助状态,从类人生物到灵吸怪的变形过程将持续7天左右。 成年: 一个成年灵吸怪站立起来平均约有6英尺高,体重170磅。一般来说,成年灵吸怪的身高和体重与在蜕变过程中被作为躯体的类人生物牺牲者的身高和体重差不多。灵吸怪是雌雄同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并没有性别差异。 夺心魔是温血生物并且会受到极热、极冷及其它恶劣环境的伤害。当然,很多夺心魔都可以通过精神力量减轻或者*完全避免*此类不适或致命的恶劣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此时灵吸怪已经进入成年阶段,它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活上115到135年。在此期间它的心灵力量将不断成长壮大,毫不顾忌地去计划征服其他所有种族,聚集无数的奴隶,吞食他们的大脑。只存在于脑组织中的生物化学物质与荷尔蒙是成年灵吸怪的基本营养来源。不管怎么说,灵吸怪吞噬大脑更多的是为了那灰质中的意识(或者说精神商PQ,psychicquotient,可能与IQ这种概念有关)而非肉体所需要的营养。 对于灵吸怪来说精神本质的超自然力量远比食用生物的肉体更有营养价值。灵吸怪利用这释放了的精神本质来促进它们的新陈代谢,一个健康的灵吸怪每月只需要食用一个大脑就能满足营养需要。当然,只要它们能及时补充消耗掉的给养,灵吸怪有时会在一个月内吃掉许多的大脑。只有智慧生物(智力为3或更高)的大脑里才会有能满足灵吸怪营养需求的PQ。偶尔灵吸怪会吃动物的脑来换换口味————比如像Ustilagors,这种噬脑怪的不成熟形态。另外,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有进食,灵吸怪就会营养不良并变得虚弱,当处于“饥饿”状态时,每个月都会使它失去四分之一的基本HP和灵能点(PsionicPowerPoint),直到最终在四个月后被活活饿死。 灵吸怪能力增长 THac0:每年-1,maX:11 HD:每年+1maX:8+4 mR:每年+0.4maX:90% PSPS:每年+1maX:350 mTHac0:每年-1maX:10 mac:每年-1maX:5 PsionicLvl:每年+1maX:10 Psionicabilities:每年+1maX:21 *见心灵异能部分 就像类人种族会随着经验值的增加而变得强大那样,灵吸怪在这方面也差不多。一个灵吸怪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不学习就不会变得更强大,但新产生的灵吸怪的基本能力例外。 随着灵吸怪的年龄而增长的能力是:THac0,HD,mR,PSPs,mTHac0,mac,PsionicLvl,以及掌握的灵能数量。如果完全按照上面那个时间表,一个灵吸怪的各种能力将一个接一个的提升,就像它的年龄一年接一年地增长。这些能力都将在累加到它当前的基本能力上,如果此时该灵吸怪已经升级,就加到升级时的增量上。 从菜鸟到强者 虽然当完成蜕变过程后,一个成年灵吸怪便宣告诞生,但新入道的灵吸怪在所有灵吸怪来说还是像个废柴那样没什么经验或精神力量。就像所有其他种族那样,灵吸怪必须设法强化它们的力量与能力,但相关的资料都被夺心魔严密守护着。 实际上,从灵吸怪出生到它们的力量成熟,将经过很多年的时间。就像其他生物一样,经验带来智慧和新的力量;灵吸怪活的时间长到足够它们在出生后21年内掌握它们种族的标准潜能。这样,当灵吸怪成为商人、冒险者,或者其它由成年灵吸怪组成的重要组织,便又有一个灵吸怪的巨大地下城市增加了新的有生力量。. 灵吸怪变种 以下这份关于灵吸怪变种的研究报告毫无遗漏地编撰自维克曼大人的手记,也来自一代代冒险者的报告,数以百计无畏的男男女女以他们的生命为赌注去收集这些信息。不幸的时,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都再也没能回来。 奥法灵吸怪 对倾向于使用魔法和类似力量的灵吸怪的统称。实际上,灵吸怪几乎全部都倾向于使用天生的心灵力量,像这种离经叛道不喜欢随大流的家伙被视为罕见的怪胎。这可能因为它们觉得(或者根本就应该是)要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不应该借助“奥术”这样旁门左道的物质手段。 夺心魔擅长的精神异能来自它们与生俱来的灵能力量;即是说,这些力量来自通过精神训练所产生的,使用者的精神与肉体上所发生的变化。(theyderivefrommentalexercisesthatcatalyzechangeexternaltotheenactor’smindandbody.这句话真…..难啊…..)。关于灵能力量和奥术的魔法能量在本质上是否属于同一种东西尚存在争论,但无论如何这里有一个毋庸质疑的事实就是,灵能力量与施法者和魔法兽所施展的力量之间在哲学意义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法术以及类似力量使用非逻辑性的方式产生明确而固定的效果,而灵能力量则是通过灵能“修炼”(原文是Science,但结合上下文应该不是科学的意思)来获得,这个很少被用于描述魔法的名词。也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灵吸怪因为精神作用而分泌出的黏液对魔法具有如此强大的抗力。 噬魂怪(Ulitharid) 差不多每25只灵吸怪蝌蚪中就有一只需要标准时间的两倍(25年)才能发育到足以通过蜕变以变成成体的阶段。如果它们有这个机会的话,它们将变成噬魂怪。然而,但在进行蜕变之前,没什么办法把它们从咸水池中的其它蝌蚪区分开来;噬魂怪蝌蚪比普通的蝌蚪更有机会在主脑的捕食中幸存下来。一般来说,每个卵囊中都能孵化出大约40只噬魂怪的蝌蚪,而在一个卵囊中孵化出的大约1000只蝌蚪中平均只能有2个可以成功地幸存下来以进行蜕变。也就是说,在20000只蝌蚪(20个卵囊)中只有一个噬魂怪蝌蚪能够熬到完全发育成熟的时候。 噬魂怪比它们较弱的同类要高大,身高接近7.5英尺。除了它们的体形以外,它们还长出了两条额外的触手。这使它们总共拥有6条触手,并受到绝大多数四条触手的同类的尊敬。最后,它们至少可以活上250年,而且往往能在加入主脑之前活得更久。 噬魂怪一般就是传说中“超级夺心魔”的正体,它们在诞生后能够迅速晋升至整个灵吸怪社群的顶层,凌驾于普通灵吸怪之上而成为种族的荣耀。噬魂怪的殊荣体现在它们那两条额外的触手,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是枢机院的一把手,探险队首领,或者与神联络者(GodlyLiaison,应该是高级牧师),或者干脆同时兼职三者。不管怎么说,噬魂怪的出现是非常罕见的,它的诞生意味着该灵吸怪社群可以为拥有一个每十个灵吸怪社群只能产生一个的噬魂怪长老而自豪。 主脑 主脑位于灵吸怪社群的中心,它幽居于充满海水的脑池底部,是一个有知觉而无躯体的巨型大脑。主脑的神经干由死去的夺心魔脱离身体的脑组织构成,这样,主脑可以说是灵吸怪意志互相融合与同化之后产生的意识聚合体。每个灵吸怪都有权利和义务在某一天成为主脑伟大意志的一部分,引导与统御昔日生活的社群。虽说大多数灵吸怪相信它们的人格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幸存下来,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主脑在诱使那些独立的自我融为自己那杂乱的庞大纤维质组织中整体意志的一部分。 主脑的生存基于其体组织提供者的死亡,它以精深的灵能修为竭力维持自身,使其能在无所不在促使万物归灭的熵的作用下继续存在下去。浸泡主脑的咸水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以维持灵能效果的存在。此外,主脑还捕食着数以千计共享着它的巢穴的灵吸怪蝌蚪,靠吸食其尚未发育完全的知觉中蕴涵的灵能力量来作为维持其存在的营养品,剩下的只有那流动着的咸水和主脑吃剩下的蝌蚪的残骸。 不论吸收多少蝌蚪的生命力量和多少新的灵吸怪大脑,主脑的直径都不会生长到超过10英尺,连灵吸怪都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主脑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膨胀直到把脑池给撑爆。关于这个细节有很多说法,但却从未从它们的长老那里得到证实。不过灵吸怪大多相信主脑将是多余的部分导入了存在于星界的灵能维持节点(Psionicallymaintainednode)。该星质部分与位于主物质位面的主脑联为一体,并拥有主脑的所有功能。 主脑统治者灵吸怪社群——虽然每个主脑的角色都会因其所处的环境而不同。少数特别专横的主脑严厉地监督着社群中任何潜在的异动。不过,大多数主脑更加的被动;它们担任社群中的顾问、指导者,以及最重要的,用来储存社群技术、历史和灵能知识的生物知识库。 因为主脑是所有灵吸怪社群的知识中心,主脑时常与其灵吸怪“孩子们”通过心灵感应进行精神交流。其特殊的构造使主脑能同时与最多10个灵吸怪交谈。向主脑提出的问题涉及法律条例,隧道设计,精神辅导与灵能教育——到起名。主脑的另一个功能实际上相当于灵吸怪社群中的“图书馆”,将信息记录在其意识中的生物神经点阵之中。灵吸怪可以通过简单的心灵感应来进入这个有生命的图书馆查阅资料。 根据其年龄与尺寸,主脑的心灵感应范围可达2—5英里。在这个半径中,主脑能够感知到所有有思想生物的存在,只要有敌人试图入侵灵吸怪橘络主脑就能迅速侦测到入侵者的位置并派出灵吸怪进行狙击。在其能力作用范围内,主脑能与任何有知觉的生物交谈而不受到岩石的阻隔。主脑还可以其到心灵讯息中继器的功能,因此灵吸怪即使在视线之外也依然能保持联系。 一位名叫哈普沃斯(Hapworth)的贤者声称主脑能使自身的一部分通过出芽生殖而形成一个人形物体,并分泌出由黏膜构成的表皮来保护这个人形物体裸露的脑组织,从而创造出一种被称为脑魔像的东西。哈普沃斯认为脑魔像是根据灵吸怪们的要求造来作为其社群的守卫力量的。 脑魔像也许真的是极好的战斗机器,但实际上它们的真正功能是作为主脑肉体的外延。主脑创造脑魔像大多基于特殊的目的,当它们完成了任务后,将重新回归主脑,还原为主脑的一部分。在大部分情况下,灵吸怪基本上对创造这些会走路的脑芽的目的一无所知,它们关心的只是在脑魔像还没有回归主脑之前将其作为临时工使用。 在灵吸怪之中,有一个很少出现的关于主脑和它们(灵吸怪)最终结局的传说。该传说声称加入主脑并不是灵吸怪生命的终点,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实现一个将在约定之时刻(Fullnessoftime,来自圣经)实现的伟大目的。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单独的主脑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神经细胞,当在所有位面的主脑总数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庞大数字时,突然闪现的灵能之光将在一瞬间把所有的主脑通过星界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产生一个伟大的超意志。这个强大的存在拥有不可想象的力量,但问题是——————它们的神怎么会允许这样一个毫无疑问完全有能力向其挑战的家伙出现呢? 灵吸怪巫妖(alhoon) 离经叛道之徒哪里都有,即使是夺心魔社会也不例外。某些天生反骨的家伙根本无视规矩的存在而使它们受到灵吸怪同胞强烈的鄙视和反感。 夺心魔在注重追求个人力量的灵吸怪世界观中迷失得太远,有时会忽视对精神力量的拓展而偏向于更具混乱倾向的魔法研究。当然,灵吸怪一般都是反对奥术实验的,它们会把那些偷偷学习法术的家伙赶出社群,并永远不允许它们在临终时融为主脑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那些着迷于研究奥术的夺心魔需要设法使自己比正常情况下活得更长。于是,它们就顺理成章地把自己变成不死生物,比如alhoon,illithidlich或者illithilichs。 灵吸怪巫妖外表与它们那些活着的同类差不多,但它们的皮肤不但干燥而且皱皱巴巴的,并没有那种覆盖在活着的夺心魔体表的黏液。就灵能而言,灵吸怪巫妖只拥有作为一个年轻的成年灵吸怪时的有限灵能力量。但是,它们的施法能力弥补了其在灵能力量方面的不足。 由于被正统灵吸怪所唾弃,灵吸怪巫妖的生活是孤独的——虽然有谣传说存在有一个灵吸怪巫妖秘密帮会组织。灵吸怪巫妖不效忠于任何人,并且如果有机会的话,会毫不犹豫地将活的夺心魔作为用精神或法术控制的奴隶。 同样的,灵吸怪社会也会积极地怀着刻骨的杀意追寻所有关于灵吸怪巫妖活动的传闻,搜捕并消灭它们。 吸血灵吸怪 吸血夺心魔的存在所带来的困扰中除了扭曲与污秽以外再无其它。作为对自然界的极端亵渎,吸血灵吸怪简直就是疯狂妄想的产物。不幸的是,吸血灵吸怪并不仅仅存在于梦魇之中,事实上,这些邪恶的生物徜徉在现实世界,被只有鲜血、大脑和纯净的生命能量才能缓解的超自然的饥饿所煎熬。 吸血灵吸怪徘徊在恐怖半位面的边缘(应该是Ravenloft里的那种),它们无法穿过那层用来禁锢半位面中居民的迷雾。但是,看来已经有至少一个这样的家伙逃到主物质位面,试图以那些毫无防范的无辜百姓来缓解那永恒的干渴 吸血夺心魔的外表与它那些活着的同类有很大差异,且有赤身裸体猎食的习性。它的脑袋已经明显地退化和萎缩并向后耷拉着。另外,与其活着的同类相比,它们用来进食的触手长和粗大得令人毛骨悚然,光用看的就知道那绝对是致命的武器。 不死状态使吸血灵吸怪的外表变黑,令其在黑暗中更加难以被发现。有一个词用来描述吸血夺心魔的形象最合适不过,那就是….. 掠食者。 不过,倒是有三个因素能使我们减轻对这恐怖威胁的恐惧。第一,吸血夺心魔是疯狂的,它们更像是狂暴的野兽而不是有智慧的生物。第二,这种生物的创造过程是完全人工的,在野外,吸血夺心魔不能令其受害者也变成吸血鬼。最后,夺心魔比其它任何种族都憎恨和害怕吸血灵吸怪,只要它们出现,灵吸怪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捕和消灭它们。谢天谢地,迄今为止还没有吸血夺心魔引发的灾难出现。 灵吸绳柱怪(Urophions) 夺心魔相当重视对它们在蜕变这一生命过程中其它潜在可能性的探索。虽然它们还是必须利用类人形态的生物完成从蝌蚪到成年夺心魔的过程,但灵吸怪有时会因为希望创造出由于结合了蝌蚪和其基本生物能力从而得以强化并获得新能力的夺心魔亚种而尝试将蝌蚪植入其它物种。在几乎所有情况下,这样的尝试都不会有任何成果。但是,类似的实验仍然会因从灵吸绳柱怪或称灵吸树绳妖(illithidroper)的成功创造获得的灵感而继续进行。 灵吸绳柱怪是一种可怕而狂暴的生物,它们能在黑暗中从很远距离之外发动攻击,先用精神爆破震慑目标,然后再通过同时使用的六条藤蔓状触手去吸食他们的脑。灵吸绳柱怪保留了标准灵吸怪的大多数精神与灵能力量,但是,灵吸绳柱怪相对缺乏机动性的形态使它始终无法与其他灵吸怪形态相比。因此,灵吸绳柱怪通常会发现自己的功能就是当一辈子的守卫。 灵吸绳柱怪为其所在的灵吸怪社群贡献力量,并且像标准灵吸怪那样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汇入主脑。但是,灵吸绳柱怪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次等身份而烦恼,并逃入幽暗地域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夺心巨虫 脑池中的灵吸怪蝌蚪要么成为主脑的精神代谢促进剂(绝大多数蝌蚪都会面临这个命运),要么发育成熟并在成年灵吸怪的监护之下进行蜕变。灵吸怪们有一个禁忌,那就是不把发育成熟的蝌蚪植入蜕变所需的宿主体内。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方面的资料没有被记录在几乎任何一个活着的主脑的记忆中。 当主脑死去,逃跑或者被杀掉,其所在的整个灵吸怪社群都将随之崩溃。没有谁再会去关心脑池中的蝌蚪。这些随时面临成为主脑食物的小东西可以享受一段短暂的缓刑时期——但是它们没办法进行蜕变了。然后,蝌蚪们很快就会因为不再有定期投放的食料而变得越来越饥饿。 饥饿导致死亡,于是年长的蝌蚪开始捕食年轻的蝌蚪,以它们兄弟的生命去换取自己的生存。当只剩下最大和最卑鄙的蝌蚪时,它们会互相残杀直到一切都结束为止。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一条蝌蚪能够幸存下来————但也有些时候,意外发生了。 两栖生物一生都保持在幼体阶段,这种现象被称为幼态持续。当这些蝌蚪无法进行蜕变,而凑巧又有一条成长得足够大的蝌蚪爬出脑池而进入陆地环境——于是幼态持续现象便发生了,这条仍在继续生长的蝌蚪捕食地下毒虫,吸食它们没有意识的脑组织为生。就这样几年之后,这条蝌蚪越长越长,越长越大————越长越危险。 当不断成长的蠕虫终于捕食到第一个有知觉的大脑,将触发其知觉的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灵能力量的萌发互相作用产生了可怕的力量,使它能继续顺利地生存和生长下去。这条幸存的蝌蚪最终将成长为一种被称为夺心巨虫的东西—一条拥有巨龙般体形与疯狂的憎恨,在身后拖着粘呼呼的剧毒尾迹的超巨型蠕虫。夺心巨虫能喷吐出一种具有猛烈腐蚀性的物质,将猎物的身体除脑部以外整个溶掉——这些猎物包括人类,卓尔,以及………灵吸怪。 “灵吸怪是极其狡猾的,千万别怀疑这一点!我不觉得那些人能够从它们的发明中得到些什么好处——特别是这些东西被设计出来是给灵吸怪使用的。夺心魔哲学中有一句话令人想起人类谚语:‘造个好鼠夹,吃到更多鼠。’哦,你可以把老鼠这个词换成晚餐,就能够很好领会这其中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了。” ——加斯帕,威克曼大人来自地下世界的收藏品的当前所有者的陈述。 由于灵吸怪的智力(说它们都是天才一点不过分),使它们在漫长的岁月中能够开发出无数千奇百怪的神奇技术。最有意思的是,灵吸怪几乎全都倾向于制造灵能装置。 虽然并非只有灵吸怪发明家才对这样的技术感兴趣。但相对于通常由那些奴隶种族使用的魔法工具,灵吸怪们制造的大多是灵能物品。它们缺乏相应的法术材料(毕竟施展心灵力量不需要额外的道具,虽然平时很方便,但要制造灵能物品时可能就比较麻烦了。),对此灵吸怪倾向于以其从皮肤上的腺体分泌出大量蕴涵灵能力量的黏液解决这个问题。 长期研究表明,夺心魔能够通过某种方法将其分泌的灵能黏液融入新近制成的无生命物体、装置、甚至武器中。这种技术包括在装置中刻上各种“灵能回路(Psioniccicuitry)”等方法,储存精神脉冲并能在以后在有意识的使用者精神作用下重新激活。当其启动后,该装置就能根据记录在其惰性灵能回路(inertpsionicpathways)上的程序执行特定功能。通常这力量实际上是来自使用者自身的脑波活动。 灵能物品列表 12灵能物品 01便携式助脑 02颅尺 03保湿服 04灵能动力盔甲 05护目镜 06灵印 07灵能存储器 08灵能剑 09共鸣石 10自动书写笔 11触手延长器 12发音盒 *普通灵吸怪有30%机会掉落以上列出的物品,特定灵吸怪自动投骰两次,噬魂怪投骰三次。 特殊灵能物品列表** D4灵能物品 01主脑通讯器 02幽灵锚 03机运灵刃 04螺壳舰/灵能推进器 **这些物品不会随机出现,但为求完整照样列出。 灵能物品分配 灵吸怪通常不制造多用途的灵能物品。实际上,大多数灵吸怪能拥有一件灵能物品就已经是很幸运了。出众的风度(……)、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力量使灵吸怪能获得一件或者两到三件灵能物品。灵能物品列表决定了夺心魔拥有的罕见灵能物品。特殊灵能物品列表罗列了灵吸怪的其它技术产品,但它们并不能像普通灵能物品那样获得。 灵能物品介绍 下面介绍的许多物品都是由creativecreed成员制造。当灵能装置开发完成后,一般来说这些物品都可以很方便地在主脑根据储存在其知识库中相关资料进行的指导下予以复制和量产。 当然,除了普遍使用的灵能技术以外灵吸怪偶尔也会制造出一些非灵能物品,这种物品仍然会在大量其他灵能技术产品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观察者/持有者的智力必须达到要求才能启动灵能物品————或者说内镶的灵能回路。对于魔像、不死生物或其他活化生物那样没有真正思想的生物来说灵能物品是没有作用的。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平均智力水平以下的生物无法使用这些物品。 便携式助脑(Brainmate) 当灵吸怪远离其所在的聚落时,它们会难以与主脑保持联系。对于它们来说主脑的思想、知识和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与主脑失去联系可是一件非常不妙的事情。长期在外旅行的灵吸怪团体需要什么?通讯装置。灵吸怪的怯懦使它们经常因与主脑失去联系而失魂落魄以至于连触手都不听使唤————除非它们中的成员幸运地拥有一个便携式助脑。 便携式助脑的外观是一个直径5英寸,由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球体。你可以看到在那里面有一个小小的,没有躯体的脑组织悬浮在浓稠的黏液之中。灵吸怪通常把这东西用项链挂在脖子上以便随时使用,或者把它放到一个结实的箱子里妥善保存。 便携式助脑是灵吸怪平时很少采用的生物技术的产物;它们通常更喜欢使用那种以萃取由自己身体分泌出的灵能黏液和无机物为材料制造各种装置的传统技术。而便携式助脑则是这些少数例外之一。该系统实际上是从主脑身上取出的一个小小胚芽,被保存在灵吸怪分泌出的黏液中。便携式助脑保留了部分知觉(智力约9左右)——虽然制造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分析和判断问题。 其实,便携式助脑的功能只是保存着灵吸怪从主脑身上提取出来的一部分包含重要信息的记忆,因此它本身并不能做什么,它只是单纯地存储这些从主脑那里记录下来的技能和知识,在其持有者需要时提供帮助。通常,一个助脑里被注入两到三项专业技术,并且能通过持有者的感官将周围的情况记录下来。这样,只要灵吸怪将它重新还原为主脑的一部分,便携式助脑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把记录的信息上载到主脑的记忆库中。 当便携式助脑落入非灵吸怪生物之手,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其将通过心灵感应回答对方的所有问题——就像对它的灵吸怪创造者一样。毕竟,一个没有躯体的大脑通常意味着一个孤独的存在(afterall,adisembodiedbrainoftenleadsasolitaryexistence.)。在游戏模组中,保存在brainmate中的信息相当于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每个便携式助脑根据Dm手册表61:学习领域投三次骰。(eachindividualbrainmaterollsthreetimesonTaBLe61:FIeLDFOSTUDYintheDUNGeONmaSTeRtmGuide.)。向便携式助脑提出的问题只要在其所知道的三个知识领域中通常就一定可以得到回答,除非这个问题实在太特殊了。而且,便携式助脑绝对不会忘记其持有者感知到的任何东西,所以如果需要的话,它可以被作为一个非常有用的记忆探针。但无论如何,一个作为战利品的便携式助脑都不能独立思考,或者自行组织信息去解答谜题或推论出答案。 颅尺(cephalometer) 颅尺是一个由金属制成,用两个末端联在一起并向内弯曲的弧形卡钳来测量奴隶头部尺寸的灵能装置。灵吸怪可以放松或上紧颅尺末端的螺丝来调节其宽度,以便能够箍住奴隶的脑袋来量出其尺寸。另外,有人怀疑该设备还可以用来测量其灵能潜力,以及在灵吸怪营养学中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素和颅内荷尔蒙的化学均衡水平。颅尺得出的测量数据显示在其卡钳臂上的一个显示面板之中,当颅尺还夹在测量对象的头上,各种各样用来表达信息的条纹状灵吸怪文字就会凸现在面板上。只要颅尺的卡钳离开测量对象的脑袋,在数据显示面板上的纹路将逐渐消隐,重新恢复空白状态。 保湿服(Dampsuits) 由arisercreed成员为了能让灵吸怪在干燥和阳光强烈的地区活动而研制,是夺心魔天才智力创造出的奇迹。保湿服由光滑的黑色皮革制成,穿在灵吸怪身上非常合身。它包括一个可以覆盖灵吸怪头部的头骨帽(Skullcap),并且能让它的触手可以舒适地卷曲在专门的触手袋中或者方便地伸出。保湿服外部是密封的,内部则由数层材质与灵吸怪表皮分泌出的黏液互相作用,储存与保护性命悠关的水分。只要有了这东西,无论是冰冷的苔原地带还是酷热的沙漠都无法对被保湿服所保护的灵吸怪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当穿着保湿服时灵吸怪不需要饮水。当灵吸怪装备保湿服和护目镜时能在地表世界安全地正常活动————虽然保湿服每周至少需要1品脱的水来补充其水箱。 还有,灵吸怪(或者其他人形生物)在穿着保湿服时获得1ac。但是,太多的挥砍与穿刺伤害将会毁坏保湿服,令其无法使用。一般来说,保湿服在其穿戴者每次受到伤害时都必须对特定的伤害类型进行道具豁免(皮革)。例如,一件保湿服对武器造成的钝击伤害,闪电束造成的电能伤害等进行豁免鉴定。当保湿服的道具豁免失败5次,它就被破坏了。 动力盔甲(exoskeleton) 基于开发保湿服时使用的技术,动力盔甲是与之相似的保护设备。当然,不像保湿服,动力盔甲不能对干燥的环境提供任何保护。更确切地说,动力盔甲是通过多层经过强化的金属片与金属网来保护装备者————使它看起来更像某种带壳的构装生物。同样的,动力盔甲也能提供1ac(…..)。 除了在防护能力方面的提升以外,灵能动力盔甲中安装的灵能回路使它能够在注入PSP后,以其为动力来增加穿戴者的力量与敏捷。力量与敏捷的增加量为在每一轮中注入PSP量的1/2————但是不管向动力盔甲注入多少PSP,它都不能使其穿戴者的力量和敏捷超过20。 举个例子,训奴师苏斯克(Suskthetamer)装备了动力盔甲,拥有12力量和10敏捷。当它的那一轮开始时,苏斯克将PSP注入动力盔甲中,14点PSP分配给力量,14点PSP分配给敏捷。这样一来,在这一战斗轮中两个属性都提高了7点(使它拥有19力量和17敏捷)。如果苏斯克希望继续保持这提高了的属性,就必须在每轮都向动力盔甲填充PSP。 动力盔甲在24小时内最多能够吸收200点PSP。当超过了这个限度,灵能回路系统就会为了自我维护而自动强制关机24小时,在这段时间结束前没办法用来提高属性。 护目镜(Glaregoggles) 护目镜看起来是一对密封联结并在侧面也有保护的黑色透镜。灵吸怪用皮带将它牢牢系在头上。透镜能够过滤可见光(由蜡烛、火把、灯笼或者太阳发出的光),除了红外光以外,光线的频率和波长在透镜的另一边都将被大幅度降低。护目镜能够使任何佩带的生物能够正常地以红外视觉直视阳光。但是,护目镜并不能增加红外视觉范围。另外,佩带护目镜的生物不能在缺乏可见光的场合使用红外视觉;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红外视觉的生物要想正常地看东西就要摘下护目镜。 灵印(PsionicSeals) 当灵吸怪接受过编写灵能回路的灵能训练,它就能够在无生命物体、便于携带的东西或者活的生物(类似纹身)表面刻写灵印。虽然个别对灵能力量比较敏感的人能够看到这些灵印,但他们并不一定就会知道它们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灵印实际上就是一个刻写在物体(或生物)上的简化版灵能回路,因此,虽然物体本身相当于它的载体,但灵印并不能算是物体的一部分。 个人用灵印效果: D10效果 01治疗2D10HP,每24小时1次 02每日免疫一次灵能攻击 03使其装备者能够将其PSP的一半转移给另一拥有相同灵印的灵吸怪 04反射1个法术到施法者身上(已经穿透法术抗性),每周一次 05装备者免疫普通火焰 06在3轮内使装备者普通行动速度提高1倍,每日一次 07使装备者能够识破幻象,每日一次 08灵印作为骷髅钥匙打开普通的锁,每日一次(Sealactsasaskeletonkeytonormallocks) 09装备者能够防御一次中毒效果,每周一次 10装备者能够感知到周围360英尺范围内不死生物的存在,每日一次。 根据其复杂程度,灵印中能够写入各种不同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得到的灵印的效果见上表。但是,这并不代表全部。 有些灵印可以出现在门、书页或者其他地方,作为守卫来阻挡非法闯入者。如果有生物试图通过被灵印保护的区域而又说不出口令,那么灵印就会对入侵者造成10D6点灵能伤害(成功通过死亡豁免后只造成四分之一的伤害)。一般来说,这种能力每天可以发动5次。当能力耗尽并自动关机24小时后,灵印的能量就会补充完毕,可以继续对入侵者发动攻击。 灵印能够刻写在活动物体表面————比如书页、箱子与背包上。一般来说,它能够通过灵能力量使其无法自然打开。只有正确的口令(或者思想)才能暂时解除灵印效果而将书或者容器打开。这种灵印也能用在门上,功能类似魔法锁这个法术。 最后,灵吸怪能够以类似纹身的方式将灵印刻写在生物的身体上。有时,夺心魔会把灵印打在奴隶身上,以便灵吸怪能够随时知道该奴隶的位置、健康状况、以及精神状态。给奴隶打上灵印通常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为了便其他灵吸怪识别才偶尔为之,对于奴隶来说这可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待遇。 另一方面,灵吸怪也可能将灵印写在同类身上。在这种情况下,灵能回路通常都储存着一些有益的力量以供带有灵印的灵吸怪每天使用。这些能力通常与灵吸怪的常规灵能力量有着密切关系。当灵吸怪使用灵印时,这种力量并不会让它消耗任何PSP。上表列出了一些能够对其他生物产生有益效果的灵印。一个生物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拥有两到三个这样的纹身,否则就会可能导致各个灵印之间串线和短路(shortcircuit)的危险。 灵能存储器(PsychicReservoir) 这种东西的外观是一种挂在项链上,由透明的薄膜包裹的一小团柔韧的灵吸怪黏液。灵吸怪最多可以在每个灵能存储器中存放50PSP。当它们需要时就可以使用,只要其存储的PSP少于50,就可以再次存储能量。 向灵能存储器中储存PSP需要1个小时的专注,并且要消耗灵能点——灵能存储器中存储的PSP相当于注入PSP的三分之一。例如,一个灵吸怪也许可以在一小时内将60PSP注入灵能存储器中,但是1小时后存储器中仍然只有20PSP。 灵能剑(PsychicSword) 由军部开发,灵能剑非常类似于它们的吉斯洋基敌人装备的银刃。区别于以魔法赋予力量的吉斯洋基银刃,灵吸怪的灵能剑的力量来自其安装的灵能回路,当它在智慧生物手中时,明亮的闪光将在整个剑锋上流动;而不使用时,它就会重新归于暗淡而沉寂下来。灵吸怪制造的通常是灵能长剑————尽管它们也会制造其他种类的灵能武器。就像与之类似的附魔武器一样,灵能武器也带有额外的攻击与伤害加值,这些加值的功能与其他魔法加值相同。但是,武器的灵能加值基于使用者的智力水平,灵吸怪的灵能之剑根据使用者意志的强度发生的变化见下。高智力的使用者能够使剑身中安装的灵能回路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力量。不同的灵能剑由于安装了不同型号的灵能回路而拥有不同的附加能力,下表列出的只是比较常见的灵能之剑所拥有的能力。 灵吸怪灵能之剑 使用者的智力攻击/伤害加值灵能 3——12——/——无 13——14+1/—无 15——16+2/+1无法侦测* 17——18+3/+2身体平衡** 19++3/+3破魔*** *使用者无法被使用预言系的法术或魔法道具侦测,相当于“防御侦测”这个灵能(比如由主脑施展的)。只有在该武器被使用时才有这样的效果。 **与心灵自塑系的同名异能效果相同。只有在该武器被使用时才有这样的效果。 ***专克受到魔法效果保护的敌人,当用灵能剑攻击的时候,有50%的机会无视其由于魔法盔甲、护腕或防御之戒等此类魔法物品产生的防御加值。 共鸣石(ResonanceStone) 共鸣石是一种通过灵能力量注入了某种情绪记录,鸡蛋大小的光洁水晶或宝石。在大多数情况下,记录在共鸣石中的情绪能够呈放射状影响周围20英尺范围内任何有知觉的生物。灵吸怪通常用共鸣石来作为房间的灵能小摆设,这种共鸣石能够使其影响范围内的生物感受到包括满足、得意、期待或惬意等情绪。处于共鸣石影响范围内的生物只能感受到他们先前所感受到的那一种情绪。通常,这种情感对于灵吸怪住所的修饰作用非常类似于地表居民家对自己家中熟悉而独特的气息的感觉。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 有时,灵吸怪也会制造出能够释放出更加黑暗和强烈情感的共鸣石。这些共鸣石常常是由碰触启动,灵吸怪将它们用作防御用途。任何在处于工作状态的共鸣石20英尺范围内的人都要通过一次法术豁免,否则就会遭受共鸣石中包含的情感力量的冲击。防御用共鸣石中记录的情感通常包括恐惧、憎恶、厌倦或麻木。当中招者仍然留在共鸣石的作用范围内时不能做出任何动作;他们已经被共鸣石释放出的情感力量所完全击溃。 自动书写笔(Striator) 这个小小的工具猛一看会让人以为是普通的笔或者鹅毛笔,但凑近一看,就会发现这东西是由四只纤细的金属条纠结而成。自动书写笔在被拿在手中之前是不活动的,当它被有知觉的生物握在手中,思想就会被直接由笔尖翻译并书写出来。自动书写笔能够通过灵能力量在在结实的羊皮或普通的纸上从左至右刻下由四条断续的线条构成的文字(译注:灵吸怪的文字是一种稍微凸起于表面,彼此平行的四根线条,通过各线条的断续来表达意思。灵吸怪可以通过触手的接触来进行阅读)。即使该使用自动书写笔的生物并不能懂得书写灵吸怪的触觉文字,自动书写笔依然能够准确无误地将其思想翻译成能被绝大多数灵吸怪阅读的文本。 触手延长器(Tentacleextensions) 当没有装备上时,触手延长器(4或6个一组)看起来有点像是3英尺长的电缆;外挂的末端通常安装有锋利的刀刃。只要灵吸怪将这套设备安装到自己触手的末端并支付5PSP,该设备的灵能力量就会使它在装备后能与灵吸怪触手结成一体并活动起来。虽然长度增加了3英尺,但只要联结完成,触手延长器就能如同灵吸怪天生的触手一样自由活动。在触手延长器内部安装的导管能够将灵吸怪分泌出的肌体溶解酶(Flesh-dissolvingenzyme,灵吸怪用来将吸脑时就用这种东西来溶解对方的体组织)输送到装有刀刃的末端。 触手延长器能够让装备者获得+2的攻击奖励(只有在使用触手攻击的时候)。另外,使用该装备的灵吸怪能够在每次成功命中时造成1D4+4点伤害,并且当四条触手接触到敌人的头部时仍然能够照常吸取其大脑。只要灵吸怪每轮支付5PSP,触手延长器就能继续活动。但是,灵吸怪每次装备触手延长器不能超过2个小时,否则就会疲劳和衰弱。如果灵吸怪把触手延长器卸下来,在接下来的12小时内就不能再次启动它。 发音盒(VoiceBox) 该灵能装置可以将装备者的心灵语言转译成指定的,可以被非灵吸怪种族听懂的有声语言。发音盒的外表是一个小小的,色彩黯淡而无光泽的金属盒子,通常用链子挂在装备者的脖子上。这小盒子上通常有一条简短的Qualith文字(灵吸怪的文字被称为Qualith)标注其语种(比如卓尔语、通用语、精灵语等);灵吸怪在制造的时候把选定的语言信息输入发音盒的存储器中。 要使用发音盒时,灵吸怪把它佩带在腰带或挂在脖子上,并通过一条精神指令启动该设备。当接收到信号后,该设备就会把佩带者的心灵感应语言转化成听觉语言,这种翻译的音量为该语言的标准水平。灵吸怪可以通过精神感应下达的指令调节发音盒的音量或将其暂时关闭。发音盒可以大声说话,但并不会大到能对封闭空间中的聆听者造成伤害的程度。 特殊灵能物品 以下列出的是在灵吸怪群落中极少出现的特殊灵能物品。 主脑通讯器(elderBrainTransceiver,特殊物品) 当大量灵吸怪确认它们必须长时间独立行动时(不能与群落中的主脑保持联系),它们常常制造一台收发报机以提升心灵感应范围,使它们能继续与主脑联系。 主脑通讯器庞大而笨重,所以灵吸怪们只有在确认如果不能与主脑保持联系就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才会去制造它。通讯器的主体是一个庞大的蛋形装置,高约8英尺,里面是空的;希望进入该设备的灵吸怪能够通过旁边的入口(某些情况下是底部)进入。 从蛋形舱延伸出触手般的缆线,它们从舱体底部伸展至周围八个小水池中(每个水池一条缆线)。虽然并不是活物,但是蛋形舱和它周围触手一样的缆线使主脑通讯器看起来总觉得像是某种拥有厚实外壳的生物组织。 当要使用这个设备时,一个夺心魔坐进蛋形舱,另外8个灵吸怪则各自坐进周围的小水池中,以那些触手状的缆线为媒介将它们的心灵感应力量集中到中央的蛋形舱里。在蛋形舱中负责操作的灵吸怪将引导它们联合并增幅的心灵能量与其主脑联系。 幽灵锚(Ghostanchor,特殊物品) 通过对制造灵能剑时所使用的技术予以进一步发展,一个很久以前就已死去的灵吸怪生前曾制造出一把灵能长枪,这件灵能武器至今也没有被完美地仿制成功。有时,这把灵能长枪因为其具有的特殊能力而被称为“幽灵锚”。 幽灵锚是一把投枪,外观为由水晶钢(又被灰矮人们称为Nephelium)制成,拥有一个逐渐变细的刀锋枪头的长杆状兵器。在长枪尾端的钝头连接着一根长约75英尺的强韧银色绳索,虽然这绳索非常纤细,但却不可思议的强韧。 当在用于对付普通生物时,幽灵锚的作用相当于一把标准长枪——虽然在对钢铁物体进行物品豁免时拥有+4奖励。而在对付以太界生物时,幽灵锚是极其有效的武器。当幽灵锚的使用者把这件玻璃制成般的武器握在手中时,能够看到60英尺内的所有以太界生物。使用者能够通过投掷长枪的方式攻击那些现形了的以太界生物。这样的攻击在对付以太界生物时能够获得+3奖励,并且投掷武器时装备者自身的敏捷加值照样会被计入攻击骰。 幽灵锚的一次成功攻击能够对以太界生物造成1D10+3点伤害。更重要的时,幽灵锚能够像鱼叉那样穿透并勾住目标。被勾住的生物有一次机会逃脱(通过成功的脱身/破门鉴定),否则就会被幽灵锚继续勾住。当这把灵能长枪仍然留在身上,否则被勾住的目标所有的类法术能力、法术或灵能力量都会被压制住而无法施展。此时幽灵锚的使用者有两个选择:把长枪末端的银索系在周围一个固定物体上,或者抓紧绳索来拖拽这个以太界目标————从而把这以太生物拉到主物质位面。当把对方拉到主物质位面时,幽灵锚会从目标身上脱落。但是,这个无助的以太界生物将陷入困惑状态,在10轮内都无法使用其精神或魔法力量,并且一个处于困惑状态的以太生物在此期间无法重新返回以太界。只要以太生物(就像幽灵一样)被拉入实体世界,就能够用很方便地用对付普通生物的方法料理。 机运灵刃(Hazard,特殊物品) 机运灵刃是对于一种仅由少数特殊人物拥有的灵能剑的称呼。该武器规格为长剑并拥有普通灵能剑的所有标准特性————包括只有被天才乃至超级天才级的使用者才能发挥出全部力量————此外下面这些能力倒是与使用者的智力水平无关。 幸运:每24小时一次,使用者可以唤起机运灵刃的灵能力量来改变机会和命运!使用者能够重掷失败的豁免、攻击骰和能力鉴定(包括诸如开门、脱身/破门、阴影躲藏之类的各种技能)并在两次投骰结果中取较好的一个。不过话又说回来,机运灵刃的使用者虽然能够获得一些优势,但要想逆天的话还是没门的。在生物能够再次使用这力量(24小时后)之前,它必须重掷一次重要的豁免、攻击骰或能力鉴定(由Dm决定),并选用其中最好的一个。要注意的是,由机运灵刃赋予的幸运并不一定要与使用该灵能剑有关。 无误之击:在生物拥有机运灵刃期间,它能够选择自动成功通过一次豁免、攻击骰或能力鉴定而无须投骰。当这力量被使用之后,机运灵刃最多只会在当前使用者那里停留3轮,然后就会消失,在多元宇宙中寻找新的主人。通常,机运灵刃会把自己用灵能力量传送到某个主物质位面,在那里会找到这种东西的可能性比较大。虽然如此,但有时被传送到地穴或龙的宝藏这类地方的机运灵刃会在直到在“运气”的作用下重新恢复前的漫长岁月中变得衰弱。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在使用者在唤起无误之击的力量之后阻止机运灵刃从其手中溜走。 螺壳舰(Nautiloids) 灵吸怪使用的魔法船,也被称为螺壳舰,载重量上限35吨。这种规格的魔法船至少可以容纳35名灵吸怪,其中2—5名必须在灵能引擎中负责为航行提供动力。一艘螺壳舰大约有180英尺长,外表看起来像是个巨大的蜗牛壳,在其前方一束触手状的樯杆盘绕成圆锥形,样子有点像撞角。 螺壳舰螺旋形的外壳(见下面的素描)能够在其密封的船舱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抵御阳光的直射。但是,这魔法船并没有为了抵御外界环境而完全密封。一层薄薄的,温暖并且气压高到足以用来呼吸的空气包裹着整个船体。这层空气使灵吸怪的奴隶们(灵吸怪必须避免可能出现的阳光照射)能够从内舱走到甲板上以便完成给他们的指令。 通常,只有太空中的灵吸怪聚落才会拥有与螺壳舰配套的船坞和造船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但是,居住在晶壁系中比较接近地表的灵吸怪群落也许会在一些特别巨大的山峰的顶端建立船坞设施(可以通过长长的地底隧道前往)。一个经常与在世界之间旅行的灵吸怪接触的聚落几乎肯定会因为星际贸易而拥有许多奇怪而独特的特性。(不过别提星际海盗这种勾当————螺壳舰的撞角可不只是用来装饰的。) 灵能推进器(SeriesSpelljammingHelm) 有些灵吸怪聚落并没有被束缚在地下深处;相反的,这些生物栖息于世界之间的黑暗虚空中(或者说,宇宙空间)。虽然那些居住在晶壁世界中的灵吸怪聚落对推动灵吸怪伟大征服计划来说是必须的,但这些居住在外太空的夺心魔通常把它们视为无知的乡巴佬。而另一方面,有些居住于晶壁世界里的灵吸怪则把这些奔波于世界之间的亲戚们视为卤莽的冒失鬼,根本不切实际。 但不管怎么说,要实现世界之间的航行就必须安装一个燃素推进器(术语Spelljamming是灵吸怪的灵能推进器在古代文献中的魔法版称呼)。这些设备的外观是一排连接在一起的,拥有可以让头部、胳膊、腿和脚镶在里面的凹陷部分的座椅。灵能推进器被牢固地安装于载有灵吸怪船员和货物的大船里,当负责驱动的灵吸怪们坐进推进器的每个座椅中,这些生物的灵能力量将被该装置合并起来并予以增幅,转化成足以令螺壳舰的船体悬浮在空中并离开行星大气层的动力! 白粉婆 白粉婆又名(pork同音)粉婆 平时以一副和蔼可亲的老婆婆的面目出现,喜欢欺骗容貌姣好的美少女,骗她们用自己做的一种白粉(类似与当时的胭脂的化装品)涂脸,称此粉能让少女们更加白皙漂亮,但涂抹了这种白粉的少女整张面皮会脱落下来,而白粉婆就将少女的面皮收为自己用。 称为撒砂婆,出生于奈良县,常在兵库県的深山出没, 经常躲有树林中暗深的神社内,当有人经过时.... 她便会一面哗啦哗啦地大叫著,一面撒砂子吓人~! 撒砂婆的头发上积满了砂子,在紧急的时候... 头发便会竖起,发射砂子出去攻击~! 白粉婆好似会用D唔知咩粉(化妆品咁上下既野)整落人地块面道 之後人地块面就会俾佢抢JOR 种类:欧巴桑妖怪 出没地域:石川县能登半岛 白粉姥姥多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现身于石川县能登半岛附近;传说白粉姥‘姥的的脸庞毫无血色,而出现时总是一身雪白的和服,且头顶大伞、手拿拐杖和酒壶当没化妆的女性在路上不巧遇见白粉姥姥时,姥姥便会以酒壶中的化妆T用白粉(白色蜜粉?)来涂满这名女性的脸。算是个贯彻女性爱美主义的「亲切」妖怪。 暗杀者 网络游戏《奇迹》中的一种怪物 等级(26)体力(800)最小攻击力(95)最大攻击力(100)防御力(33) 藏在雪中,然后出来进行攻击。但其一旦出现后,不再躲藏,所以可以不必担忧。而且它是个偶尔会扔下祝福之石的奇特的家伙。 杜兰戈 杜兰戈 ①墨西哥北部一州。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135.2万(1990)。首府杜兰戈。西部是西马德雷山脉,东部属墨西哥高原。山地气候多样,高原气候温热干燥,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1823年设州。经济以畜牧业和矿业为主。放牧牛、马、绵羊,还养猪,出口大量牲畜和肉类(肉类出口占全国三分之二左右)。矿产丰富,有全国第二大铁矿梅尔卡多山,并有金、银、铅、锡、锑、铜、煤、硫等矿产。农业主要集中在纳萨斯河流域及其下游的拉古纳灌溉区,主产棉花以及小麦、玉米、甘蔗、烟草、蔬菜、葡萄等。工业有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食品、造纸、木材加工等。 ②墨西哥商业和矿业中心,杜兰戈州首府。位于西马德雷山脉瓜迪亚纳谷地内,海拔1,925米。人口23.9万(1980)。始建于1563年。矿业和商业中心。周围有铁、银、铅、铜、朱砂等矿藏,北距大铁矿梅尔卡多山约3公里。有冶金、纺织、玻璃、制革、烟草、食品等工业。气候温凉,风景秀丽。市内有大教堂(1695年建)等建筑,附近有温泉,为疗养胜地。 杜兰戈2 《勇者斗恶龙怪兽篇》中出现的一种怪兽品种派系。这种被疑认为就是龙系的怪物有着强硬的外表和对火系技能天生的专精,事实上在DQm玩家的眼中,杜兰戈一系是比史莱姆系列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天生的火焰战斗技能,凶狠残酷的形象也是Q类为主的DQm中的强硬热点。 火药土鬼 网络游戏《丝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等级较高的土鬼。拿着火药(炸弹)袭击人。受到炸弹攻击的人衣甲俱裂,死无全尸。 火龙王 网络游戏《奇迹世界》的一种怪物。 怪物名称:火龙王怪物等级:80 特殊能力:在被魔法师缠绕时仍然具有攻击性 被流放在火龙谷的龙族,即使是力量遭到诅咒,被帝国军和魔族看守镇压,他们潜在的强大力量并未消失,光凭几支帝国军队和魔族的看守是不可能完全将其制服的。不灭帝王施瓦茨.弗雷姆深知这一点,他需要有一个代表龙族的决定性力量镇守在火龙谷,让龙族永世与外隔绝,逐渐没落消亡在火龙谷…… 炎魔将军 怪物名称:炎魔将军怪物等级:79 特殊能力:在被魔法师缠绕时仍然具有攻击性。 炎魔一族是传说中诞生于炽热岩浆中的强大魔物,它们的身体由血与火浇铸而成,引高温而爆裂的肌肤上镌刻着上古时代魔族的契约;数千年来炎魔一直忠心耿耿侍奉上等赫尔隆,如今他们遵从不灭帝王的指令,看守着散布在火龙谷各地散发着邪恶力量的魔族封印。 暗黑指挥官 网络游戏<奇迹>中的一种怪物 等级体力最小攻击力最大攻击力防御力防御成功率 135100000800800650370 狼魂要塞战役中的核心指挥官,是部队的队长。他们不参与直接的攻击,主要是起到召唤部队以及治疗队友的作用。 魔法阵 什么是魔法阵 强大的咒力需要在一处神圣的空间内施展,而最有效的神圣空间就是魔法阵。 魔法阵是用元素图腾符号表示最初的魔法绘图是在eNaBeLL(黑历1383年~1494年)的一次高级召唤仪式上出现,并代替了实物图腾。在他所作的泥土中的生命〈NUeaBSeKaN〉中记载但是关于魔法绘图最早的记载是在精灵时代的大元素之书。因为《GNeaDaUaN》上有记载,所以协会断定最早使用魔法阵的是精灵一族。魔法阵休正了元素召唤魔法和非物质召唤魔法召唤名称不确定的问题,让元素的聚集速度更迅速并且在特定召唤上更准确。 魔法阵的种类 一般的魔法阵分为七类:非元素类(五芒星)、元素类(六芒星)、组合类分解类、符号类、实物结合类。 非元素类:一般用于神圣魔法或黑暗魔法力量聚集或召唤仪式,其中绘图过程往往会涉及祈祷献祭等仪式的辅助方法。 元素类:一般用于五类元素的召唤[火气水土灵魂(生命)]和力量的聚集,在绘图的过程中极端要求谨慎并且精神专著,否则在聚集高浓度元素过程中极易导致反噬。 组合类:一般用于组合类召唤和物质和非物质的转换以及练金术等复杂的组合仪式,这个是非常危险的绘图之一,在没有防护魔法的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绝对不能使用。 分解类:一般是单一高等元素聚集或力量恢复魔法所用到的绘图,虽然是很简单的,但是也有反噬。 符号类:一般是封印魔法或空间魔法所使用的稳定辅助绘图,基本上算是很惰性的绘图,但若小看其力量、控制不好的话,一样会导致危险的后果。 实物结合类:最高等的绘图。往往在密集聚集单一元素时和召唤元素主或主神恶魔的时候使用,是极端危险的绘图,其绘图过程基本上结合了以上六种的所有要点。 常见魔法阵 五芒星 「五芒星」指有五个前端的星形而言,形成星形的线,分别交叉。在西洋白魔法里头,象徵著磨法师站在天与地之间,中间的就是头,双手举起,双脚站立在地上。类似中国「天地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人在天地之间,能够汇聚、凝结天地间的能量,转化为自己所用。头脚颠倒後,就是「黑魔法」所用的「倒五芒星」了!咒术师们将此视为恶魔的足迹,使用于召幻魔神,或是为了使魔神不靠近过来这两方面。再者,所罗门王祈愿建立神殿时,天使夫法埃尔将此宾达克的指环作为镇压所有魔神的力量(所谓的所罗门王的指环),给予所罗门王。 六芒星 六芒星被称为「达维狄之星」,除了成为犹太教的象徵之外,自古起即被刻上护符等图形。在鍊金术之中,它被视为将火的象徵(向上的三角形)与水的象徵(倒三角形)加以咒术性地组合的东西。 画魔法阵的窍门 1.在魔法阵的外部大多数是圆,是由于圆代表着循环可以保证魔力不会流失。 2.圆内的法阵,是魔法的回路是保证魔力传送的导线。回路越多所消耗的魔力越大。 3.法阵内的魔咒是保证魔力的元素东西,魔咒越多威力越大。 4.最后在于施法者本人,施法者魔力越大,魔法威力越大。 另外,在战斗中大多数法师不用魔法阵是由于他们在脑海里想像出法阵的样子,用咒语代替魔咒。但这样魔法威力不大,所以在能画魔法阵时还是画吧。 游戏王卡的魔法阵 卡包:其他 日文名:マジシャンズ·サークル 中文名:魔法阵 罕贵度:金字UR 卡种:陷阱 陷阱种类:普通 效果:魔法师族怪兽攻击宣言时才能发动。互相在自己的卡组选择1只攻击力2000以下的魔法师族怪兽,各自在自己场上表侧攻击表示特殊召唤。 魔杖 魔杖(wand)是魔法师施法的工具,但并不是说你想要什么就可以实现的。一把正义的魔杖,可以保护自己,救许多条人命;一把邪恶的魔杖,也可以保护自己,但会杀死很多的生命。所以魔杖有时候是有生命的,有时候只是一些魔咒的载体,怎样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还要看主人自己。 下面以哈利·波特中的魔杖为例对魔杖作具体说明。 魔杖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杖木和杖芯。 其中,杖心是魔杖的核心所在,它必须由最强的魔法物质制成。通常地,可用的杖芯材料有凤凰的尾羽、龙的心脏腱索、龙的神经和独角兽的毛,当然,有的制作者也会剑走偏锋地选择其他物质(像媚娃的头发),但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强的能量。另外,作为魔杖的核心,杖芯会从根本上影响魔杖。比如说,如果你试图让两支杖芯来源相同的魔杖互相攻击,它们就会违抗指令,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闪回咒)。 至于杖木,也是有严格的标准的,取材的树木必须具有魔法特性。一般用的木材包括冬青木、白桦桃花心木、柳条、橡木、械木、山毛榉木、栗木等等。如果拿普通的木材作为杖木,就会大大影响魔杖的力量。 有一点必须要记住:不是巫师选择魔杖,而是魔杖选择巫师。每一支魔杖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使用不属于你的魔杖,魔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施法——除非你的法力高强,或者与魔杖的主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魔杖的分类有很多,比如:七星魔杖,笼火魔杖等等。 相关魔杖木制说明: 白桦 除了神秘的接骨木以外,白桦是森林中最古老的树木。在仪式中白桦被广泛用於清洁。在全欧白桦嫩枝都被用于驱除恶灵。在乡村典礼上,白桦木杖也用於驱除古老的亡魂。同时具有神圣与美丽的气质。 魔性:由月之力量控制。出生,医疗,与月亮有关的魔法,象征美丽,高洁与神圣。 椰树 椰树是阴性的,具有强大的生产魔力。椰壳象徵著子宫,椰汁则象徵丰产。 魔性:抵御负面的精神力 岑树 岑树是波士顿(Poseidon,希腊海神)及奥丁(Woden,北欧战神)之树。岑树被认为是众树之父。岑树拥有海洋及水的力量。岑树中居住著守护神灵,这使它在吸收病痛方面具有卓越能力。 魔性:海洋之力,命运法律,魔法力量,医疗,防溺 杏树 杏树具有甜美的自然本质。有助於自我保护。 魔性:丰产与童贞 赤杨 赤杨是火的树木。在树木的战役中赤杨战斗在第一线。她被称为所有树木当中的战斗女巫,在交锋时充满热情。从赤杨中可提炼三种不同染料,红色来自树皮,绿色来自花,棕色来自嫩芽。这分别代表著火,水和土三大元素。用赤杨木制的哨子可以召唤和控制四方的风。赤杨也是制作魔法笛的理想材料。当处理这种木料以备使用时,用一根柳枝把赤杨树皮敲落,同时向它默祷你的愿望。赤杨树是复苏的象徵。 魔性:控制四方的风,驱逐或控制元素力量,复苏,制作魔力染料。 山楂 山楂由五月得名。她通常被认为是不幸的树木,她的名字,从爱尔兰Brehon约法翻译过来,具有伤害的意味。山楂花对很多男子来说其气息带有强烈的女性性特徵,因此被土耳其人用做性爱的记号。Glastonbury的僧侣们的故事中说圣约瑟的杖和棘冠是山楂树制成,使山楂获得不朽和神圣的地位。 魔性:净化,坚持贞洁,男性力量,清洁 榛树 榛树是智慧之树。在英格兰,所有的科学和艺术知识都被与食用榛果联系起来。直到十七世纪人们仍用一根带分叉的榛木杖来判断犯人是否犯有谋杀或偷窃的罪行。我们还用这种方法来寻找地下水源和埋藏的财宝。 魔性:智慧,知识,灵感,愤怒 冬青 冬青意味著“圣洁的”。用冬青树枝来辨认平静的基督一事被诗意的误解为橡树王(而非冬青树王)被钉死在T形十字架上。冬青有很多用途,从自浆果中提炼染料到作为男子使用的**。 魔性:圣洁,奉献,物质收获,自然的复仇,美 常春藤/葡萄藤 常春藤被看作奥西里斯(Osiris,埃及冥王,复生之神)和狄奥尼索斯(Dionysus,希腊酒神)的植物。常春藤与葡萄藤在时间的推移中越来越接近,共同代表著复苏的意味,可能由於它们是仅有的两种蔓生植物的原因。葡萄藤也象徵复苏,因为她的力量在葡萄酒中获得延续。 魔性:(葡萄藤)欢乐,愉快,愤怒,新生。(常春藤)忠诚,坚定不移,爱,陶醉。 橡树 橡树是宙斯(Zeus,希腊主神),朱庇特(Jupiter,罗马化的宙斯),赫拉克勒斯(Hercules,希腊传说中的大力神),达格达(Dagda,爱尔兰主神),托尔(Thor,北欧雷神)和其他雷神的树木。橡树拥有无可复加的王权。橡树是代表耐久和胜利的树木,像岑树一样,传说橡树可以控制雷电。橡树是一种男性的树木。雷击引起的林火总是从橡树开始,自发的林火也总是在橡树树干里发源。 魔性:耐久,胜利,力量,权柄,繁荣,牺牲献祭,守护者与解放者 棕榈 棕榈被认为具有显著的力量,因为其不可思议的耐久和自我重生的能力,从来不更换任何一片叶子。棕榈可以帮助回复活力。 魔性:复苏,生命的魔环或魔阵 松树 生命和不朽的象徵。松树是很少雌雄同体的树木之一。松树也被古人作为火的象徵崇拜因为它类似螺旋上升的火焰。松树对接近她的人具有强大的抚慰力量。 魔性:强壮,生命与不朽,回复活力 白杨 阔叶白杨是古老的秋分之树。制盾者之树。在击败大恶魔cacus的胜利後赫拉克勒斯用白杨树(树皮?)包裹著他的头部。黑杨树是与大地母亲联系的葬礼之树。柏拉图提到,黑杨树和银枞在预言中具有帮助作用,银枞代表愿望实现而黑杨代表愿望破灭。在古爱尔兰,制棺者的量杆用白杨制成,这是为了提醒死者,棺木并非一切的终结。 魔性:希望,重生,预言 柳树 柳树舆赫卡特(Hecate,希腊夜女神和冥界女神),瑟茜(circe,希腊神话中的海岛女妖),赫拉(Hera,希腊天后)和珀尔塞福涅(Persephone,宙斯之女,希腊冥后)联系。柳树处于月亮控制之下,为女性的象徵。柳树是最爱水的树木,她属于夜露和湿气的赐予者,月之女神。柳树是妖术之树,可以使希望成真。 魔性:与月亮有关的魔法,精神能量,治疗,灵感,丰产 紫杉 在所有的欧洲国家紫杉都被看作死亡之树。紫杉在希腊和意大利被和赫卡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紫杉木可制成极好的弓,罗马人从希腊人那裏学到这项技术。这加强了紫杉和死亡的联系。代表生命的银枞和象徵死亡的紫杉是一对姊妹。她们在四季的循环中站立在一起,她们树叶的形状难以分辨。 魔性:死亡与破坏 HP书籍里各式的魔杖 塞德里克-十二又四分之一英寸,黄岑木,雄性独角兽毛,很有弹性。黄岑木是知识、纯净和真理之木,有时也被称为“独角兽树”。黄岑木有时也据传有驱赶毒蛇和治愈蛇咬伤的作用。独角兽是纯洁,清白的象征。 芙蓉-九又二分之一英寸,黄檀木,媚娃头发,不可弯曲。黄檀木象征美丽,爱的力量和心。媚娃的头发是芙蓉祖母的,代表气质,同时神经质,和芙蓉的性格很像哦。 赫敏-书中并没有提到,但是据罗林的个人网站上提供,是葡萄藤木和龙心腱,尺寸不详。 海格-十六英寸,橡木,内芯不详。橡木的力量是阳性的——强大,有力,持久,坚定。魔杖在海格被学校开除时折断,随后又被修好,隐藏在一把雨伞里,貌似魔力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哈利-十一英寸,冬青木,凤凰羽毛,柔软灵活。这根羽毛来自邓布利多的宠物福克斯,福克斯的另一根羽毛在伏地魔的魔杖里。冬青木的特性是精确,所以经常被用来作武器,因此经常被视为战斗,保护及与邪恶的对抗的象征。又由于冬青是常绿植物,所以常常也代表持久与忍耐。在基督教传统里,冬青象征死亡和重生,这也就是冬青是圣诞节时大家都在门上挂冬青花环的原因。曾被赫敏打断,被老魔杖修好。 詹姆波特-十一英寸,桃花心木,内芯不详,柔韧,适合变形。桃花心木强韧持久,保护性极高。书中形容的“excellentfortransfiguration‘应该是对詹姆的阿尼玛格斯的暗示。 莉莉波特-十又四分之一英寸,柳木,适合操作魔咒。长久以来柳树一直是死亡和不幸的爱情的象征,但同时也代表灵活和智慧,很符合莉莉的聪明才智。柳木也与直觉,梦,幻觉,观察和情绪等有关,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莉莉为救哈利放弃自己生命时的感性一面。 纳威(旧魔杖)-是他父亲的旧魔杖,材料不详。 纳威(新魔杖)-樱桃木,独角兽毛,尺寸不详。是奥利凡德(Ollivander)卖的最后几把魔杖之一。 罗恩(旧)-查利用过得有点破损的旧魔杖,里面的独角兽毛能从末端露出来。在打人柳处几乎被折断,后来不得不用透明胶修补,导致魔力反弹,可怜的罗恩……和洛哈特。 罗恩(新)-十四英寸,柳木,独角兽毛。貌似并没有起什么特殊作用。 克鲁姆-十又四分之一英寸,鹅耳枥,龙心弦,坚硬,比大多数魔杖都粗。鹅耳枥还有一个名字叫musclewood,直接翻译成中文叫“肌肉木”,很明显象征坚韧,强硬却粗暴。 伏地魔-十三又二分之一英寸,紫杉木,福克斯的羽毛,极强大。由于含有毒性树液,紫杉经常会被与魔法和死亡联系起来。紫杉的外层老树死掉之后,便会有新树会从中心继续生长,因此它被看作“不死之树”,同时也象征着灵魂转世。凯尔特祭司们把紫杉当作永生和不朽的象征。伏地魔复活的那个墓地旁就种着几棵紫杉,也许和他的复活这有些联系。 德拉科-刚好十英寸,山楂木,独角兽毛,弹性尚可。 贝拉特里克斯-胡桃木和龙的神经,十二又四分之三英寸,不易弯曲。 卢修斯-榆木,龙的神经,尺寸不详。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魔法、工具、巫师、超自然现象、哈利·波特 参考资料: 1.魔杖篇 2.首先,施展魔法必备的是什么?对,魔杖是重要的,但不能忘记巫师的能力,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巫师。正是因为没有作为一个巫师的能力,佩妮才无法进入霍格沃兹就读,进而产生了之后的嫉妒和憎恨。当然并非所有巫师家庭出身的人都会具有那种能力,所以才会出现费尔奇那样的哑炮。 3.魔杖选择它们的主人。当你发现自己具有巫师的能力后需要做的,是走进魔杖店,让你那位伴侣在你手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4.魔法在巫师界的作用或许就如科技在我们的社会所起的作用一样重要。从最简单的生活起居,到残酷的战争和生死。 5.日常的地方来讲,如修复如初(Reparo)就对修理家中被打碎的器具很有用处。而防水防湿(Impervious)在让物体防水上有很大的功效。幻影移形(apparition)则省掉了那些繁琐的交通程序 6.当然,魔法不仅带来简洁便利,还可以带来许多的幽默和恶作剧,增添生活的色彩。活着是需要幽默和爱的。想想弗雷德和乔治的白日梦咒吧——“只要念一个咒语,你就能进入一场高质量的、绝顶逼真的白日梦,适用于普通学校上课,操作简单,绝对令人难以察觉(副作用包括表情呆滞和轻微流口水)。不向十六岁以下少年出售” 7.看到这,你也一定绽放出了笑容。另外强烈推荐多毛咒和门牙赛大棒,如果你把他用在正确的人身上。 8.以上大都是些可爱的小咒语,不会造成过大的威胁,如同我们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小工具。 9.然后是较为严肃的作用。 10.人身安全第一,巫师界和任何一个社会一样,成员需要自我保护,也有很多咒语是为此的。如《霍格沃茨,一段校史》中提到的麻瓜驱逐咒,保证霍格沃兹不被麻瓜所干扰。保守秘密的赤胆忠心咒,可以隐蔽起一个人的藏身之地。直接避开攻击的咒语也有许多,如呼神护卫(expectoPatronus)赶走来亲吻你的摄魂怪。而当你迷路的时候,可以举起魔杖说一声“给我指路”。 11.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更严峻的魔法的另一个用武之地,战斗。 12.战斗或许是所有情况中可以使用咒语最自由的场合。只要你运用你的头脑,思考如何用你掌握的所有去战胜别人。这里的魔法很多带有的更大的危险和攻击性,伴随攻击也有各种防卫治愈用的咒语。 13.斗争中最残酷的应该就是不可饶恕咒吧——钻心剜骨,魂魄出窍,阿瓦达索命。魔法部禁止其使用。如同我们社会有我们的规则,一些手段是不被允许的。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乎这一点。 魔导士 魔导士,又称魔导师,是高等级的魔法师。有神奇的魔法力量,在传说中,有许多魔法师合力才能发出威力巨大的禁咒,而魔导士能够独自引发禁咒魔法。 魔导士的数量相当稀少,人类魔导师在同一时间存世的一般不超过20个,甚至更少。 魔法师要想修习成为魔导士,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要经历重重困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佣兵 纯粹是出于利益而为起顾主作战的战士,也称雇佣兵. 在一些玄幻小说中,佣兵成为了主要职业。佣兵之为利益而位雇主作战的人,包括战士、魔法师、牧师等都可以成为佣兵。合格的佣兵对雇主保持绝对的忠诚(原则性问题除外),佣兵再去执行任务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必须依靠佣兵之间的相互帮助才有可能完成任务。因此,佣兵之间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一些佣兵会组成一个佣兵团。佣兵团分为8个等级,从上到下依次为S、a、B、c、D、e、F、G,其中,e、F、G级被称为低阶佣兵团,c、D级被称为中阶佣兵团,B级被称为高阶佣兵团,S、a级被称为超阶佣兵团。佣兵也同样分为S、a、B、c、D、e、F、G级。 吟游诗人系列 吟游诗人和他们的乐器 艾尔风管(alphorn) 精于世故的巨人种族所喜爱的乐器。艾尔风管(或称白号角,WhiteHorn)是一种长而直的木制管乐器,末端开口向上弯曲。这种管乐器一般长12到20英尺并裹以桦树皮,使其颜色灰暗并具有独特的音色。演奏艾尔风管时,演奏者会将弯曲的一头置于地上,然后对着吹口吹气。由于艾尔风管没有按孔用以改变音高,所以一支艾尔风管只能发出一种音调。艾尔风管的声音能传很远,所以不少与世隔绝的巨人部落会用它来与遥远的邻居们联系。曾经有一个不友善的评论家将这种行为与狼对月长嗥的举动相提并论,不过他死后他的后人发表了一篇陈词谦逊的道歉,因为愤怒的巨人们向他证明了他的错误。 吟唱特性:艾尔风管深沉的声音能传到1d10英里的地方。这样一来就算演奏者与听众相距很远,他也能使用“提振战力”、“破咒曲”和“提振士气”。 风笛(Bagpipes) 一套风笛包括一个布制或皮制的口袋,上面接有三根簧管(蜂鸣管),加上一根吹管和一个发声管(旋律管)。演奏者通过吹管使口袋充气,然后将空气从其它四根管中挤出以发出声音。发声管上的按孔能组合出不同的音高,与此同时每根蜂鸣管都会发出一种单一的低音蜂鸣,和在一起便为发声管产生的音调提供了和声。少数部落标榜风笛为他们特有的品位,尽管他们的音乐也不过是后天养成的喜好。演奏风笛非常耗力,因为演奏者必须保证口袋里有足够的空气让四根管子同时发声。因为一个能长时间演奏风笛的人会赢得同行们的尊敬,尽管他们对风笛的抽象概念让这种尊重显得有些勉强。 吟唱特性:演奏者可以制造出一阵诡异的哀号声,使听者在对恐惧效果的豁免检定上有-1的减值。这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班卓里里琴(Banjolele) 这种乐器有一个像手铃鼓般的圆形琴身,上面紧绷着一层羊皮纸作为发音板。长且直的琴把上用短栓固定着五条金属弦。典型的班卓里里琴长约18英寸,作为半身人吟游诗人偏爱的乐器而很少见。有人觉得其音乐活泼开朗令人振奋,而另一些则认为它集合了班卓琴和尤克里里琴的所有缺点。 吟唱特性:当使用“提振士气”时,这种欢快的乐器会使演奏者的同伴对恐惧效果的豁免检定加值由+2升到+3。 挂钟(Bell,Hanging) 挂钟其实就是大型版的手铃(见下文)。挂钟一般由青铜或其它金属制成,尽管也有石制的。它们没有手把,而是通过枢轴挂在架子上。挂钟十分巨大(高达数英尺),一般重量都在一吨以上。普通的挂钟里都有一根被称为“铃舌”的金属棒。演奏时演奏者通常会摇晃或拉扯系在铃舌上的绳子,而不是晃动挂钟本身。少数没有铃舌的挂钟是用木槌击打外侧发声的。这种乐器每一个只能发出一种音调——钟越大,声音越低沉。挂钟的声音能传出数英里,特别是当它高挂在钟楼上时。如此一来,这种乐器能应用于发出警报、传递信息、标明特殊情况、提醒特定时段(每天的时辰、守卫换班、祷告时间等等),或者仅仅是发出欢快的噪音。 吟唱特性:使用“提振士气”时,重量达1吨的挂钟能将同伴对恐惧及魅惑效果的豁免检定士气加值由+2提升到+3,并且能使敌人在相同效果上的检定上受到-1的减值。 响板(Bones) 忽略它的名字,这种打击乐器其实是通常被涂成黑色并经过精心打磨的小木板。一套完整的响板包括12到30块长度各不相同的木板。每一块中部略凹以方便夹在手指间。敲击时每块响板都会发出一种空灵的特殊声响。 演奏响板的方法是将它们两两相击,如此则会产生许多音调的和声。灵巧的演奏者能以改变木板相击的对象和每一块发声的时间,以及力度和频率来产生高低起伏的音乐。 狗头人特别喜欢这种打击乐器。事实上对一个狗头人吟游诗人来说,在一只手上夹两块以上的响板并以令人目眩的速度与其他未用的响板相交换并不是件稀罕事——看起来就像一边玩戏法一边演奏一样。听众往往会对演奏者的速度表现出等同于对其音乐的赞美。 吟唱特性:响板空洞、古怪又可怕的咔咔声会使听众在对恐惧效果的豁免检定上受到-2的士气减值。这是一种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古钢琴(clavichord) 古钢琴,现代钢琴的原型,借用了管风琴的键盘,却用平行的弦替代了发音管。按下琴键时,连在上面的铁片会敲击乐器内部的一根或两根弦,从而发声。古钢琴看起来像一个平整的长方形盒子,宽一英尺,长约三英尺多一点。演奏者一般会将其放在桌子上或类似的平台上进行演奏。 柔和而清脆的声音让古钢琴能表现多种感情。音量会因按键的力度而略有改变,不过这种乐器绝对不会发出特别响亮的声音。古钢琴的乐谱通常改变自管弦乐,而且有钱的商人家里总是将其作为一种用来炫耀的装饰品。 吟唱特性:使用古钢琴的演奏者只能同时使用一种吟唱能力或演艺异能。由于其柔和的音色,在使用“破咒曲”时会使表演检定受到-1的环境减值。但使用“迷魂”或“暗示”时则有+2的环境加值。并且在表演结束后的1d6小时内演奏者对听众的“交涉”和“搜集信息”检定有+1的环境加值。 树人号笛(crumhorn) 树人号笛是树人音乐家发明并喜爱的三簧乐器,但多数类人生物无法演奏。真正的树人号笛是一根长约6英尺的直管,有6到8个按孔和一个略宽的喇叭口。吹口是一个装有簧片的木制杯状物。人类版的树人号笛约3英尺长,柔和且瓮声瓮气的音调同真正的树人号笛所发出的威严之声可以说大相径庭。 尽管树人是树人号笛最主要的演奏者,但树精也特别喜欢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其他森林居民大多认为树人号笛虽很优美却太过忧伤。 吟唱特性:当听众是除树精外的其他森林种族时,任何类型的树人号笛都会为演奏者的“表演”检定带来+1的环境加值。此外这些听众在对抗演奏者的“迷魂”或“暗示”效果时会受到-4的环境减值。而听众是树精时这些调整值全部加倍。这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鼓(Drums) 或许这是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鼓有数不胜数的种类存在,小到用棍子敲打的简单空心木料,大到演奏者能在起坚硬的表面上蹦跳以演奏的被称为“Irontick”的庆典用magiclake。(恕我才疏学浅,这两个词实在翻译不出来了。) 一般的鼓通常是在空心木筒或罐子的开口上紧绷一层皮革、羊皮纸或其他类似材料。这一面被称为鼓面。有些鼓只有一面,有些则有两面甚至更多。用棍子、槌子或手敲击鼓面就能发出声音。 几乎所有的种族文化都流行鼓,他们能用其于表达感情、为舞蹈打拍子以及为其他乐器的旋律提供多音部。不过天界生物不大能接受这种乐器,他们认为鼓的调子太单纯。而精灵则觉得它们有些吵而且特别烦人。(或许加深这种偏见的是因为他们的敌人很喜欢这种乐器。)半兽人、蜥人族、战蜥人、巨魔、食人魔以及更多的低智巨人种族似乎都很欣赏单一的鼓乐。当然恶魔很喜欢邪恶的噪音,所以他们不仅仅喜欢鼓,也喜欢同时演奏多种乐器。 吟唱特性:使用“提振士气”时,鼓能将对恐惧效果的豁免检定的士气加值由+2提升到+4,但对魅惑效果的豁免检定的士气加值则由+2降到+0。 梆格鼓(Drums,Bongo) 这种小鼓通常一套两个。其中一个直径约5英寸,另一个约7英寸。梆格鼓手可以将鼓放置起来演奏,也可以用皮带将它们背起来。梆格鼓的演奏方法是用指尖急速地敲击鼓面。技巧娴熟的鼓手能迅速地在两个鼓之间创造出非常复杂的旋律。 地精很喜欢梆格鼓,他们用它来娱乐、召集战团以及用复杂的旋律传递信息。但这些不同的节奏声音对其他种族来说听起来都一样。 吟唱特性:见鼓。 铜鼓(Drums,Kettle) 也称定音鼓。铜鼓包括2-3英尺高的巨大沉重的金属鼓身和皮革或羊皮纸制成的鼓面。鼓手用包有布料的特殊鼓锤敲打鼓面。一套铜鼓至少有两个,有时会多达五个。每一个的大小和音调都不同(鼓越大,声音越低沉)。由于其重量限制,铜鼓移动起来十分不方便。 迅速地敲打多个铜鼓能制造出一阵回响不绝的急促多音重奏。这种效果再配上渐强的气势,无疑会为表演带来完美的尾声。 铜鼓在侏儒间很流行,他们用铜鼓创造出了成熟的音乐。大多数侏儒铜鼓音乐会的结局都是听众不顾一切地向近处任何目标发动攻击。 吟唱特性:见鼓。 洋琴(Dulcimer,Hammered) 这种乐器有一个扁平的梯形音盒,上面平行固定着数对弦。由于它的大小(约30x18英寸),一般都以一定角度放置着而不是抱在怀里演奏。演奏这种不常见的乐器时,演奏者通常两手各持一把小槌子快速地敲击琴弦。 吟唱特性:见下文齐特拉琴。 菲多提琴(Fiddle) 现代小提琴的原型。菲多提琴是一种小型便携式弦乐器。琴身形状像个砂漏。上面有4或5根由肠线或肌键制成的弦,用螺栓固定在细长1琴把的末端。被称为“琴弓”的分离部分是一根细长的木头,上面绷有一股上等的动物毛发。菲多提琴一般长度在2英尺(中等体形提琴手用)到18英寸(小型体型提琴手用)不等。演奏菲多提琴时,演奏者将起水平举起,一般会夹在下巴下面,然后用琴弓在琴弦上来回拉动。 菲多提琴在那些喜欢高于轻音乐又不是“纯”音乐的欢快舞曲(reels或jigs,译注:均为传统凯尔特舞曲)的吟游诗人间很流行。虽说几乎所有地方都喜欢这种乐器,但菲多提琴其实是狗头人的最爱。它们灵巧的手指在数世纪以前就能熟练演奏菲多提琴了。(狗头人坚持认为是它们发名了菲多提琴,但其他种族对此半信半疑。)狗头人和半身人的吟游诗人通常会边演奏边跳舞,向他们的听众证明他们的音乐是鼓励欢快舞蹈的。其他种族则一般坐着或站着进行演奏。 吟唱特性:和吟游诗人三大乐器中的另外两种——鲁特琴和怀竖琴——相同,菲多提琴可以让演奏着在保持一种吟唱能力或演艺异能影响的同时使用另一种能力。如此一来,吟游诗人就可以在使用“破咒曲”的同时使用“提振士气”了。 笛(Flute) 笛拥有所有吹管乐器中最高的音调。和其原型的竖笛不同,笛是以直角放置在唇边,吹进去的气流向旁边流动。笛的长度从8英寸到2英尺不等。最短的一般称为“短笛”(piccolo)。每根笛有6个孔(极少数有8个),加上一个拇指按孔。当按住这个孔时,所有音调下降一个八度。笛因其婉转悠扬的音乐而受到美誉,但它也能奏出激昂的军乐或者是扭曲的哀乐。无底深渊的笛的按孔数量一般都很怪,而且它们无一例外都不是类人生物能接受的大小或音调。特别是恶魔笛手吹出来的“音乐”在人类听来就是婴音、降音和古怪小调的不协调大合奏。 吟唱特性:见下文竖笛。 锣(Gong) 锣是一个曲面的大盘子,很像巨大化的单片铙钹。一般由铜制成,边缘明显内凹,中央有浮雕花纹或微凸的圆钮。锣一般悬在木架子上以确保它们能正常发音。架子和锣都可以按意愿装饰得简单或复杂。 锣的声音绝对不可能被忽略。演奏者只需用大槌子敲打中心即可。槌子一般用毡或布包着。一个锣只能发出一种音调,但声音可以传很远,并能回响5轮,让人印象特别深刻乃至狂热者称没有一种乐器能敌得过它。 固定的锣通常重打数百磅,所以它们并不适合冒险用。但它们在庆典音乐和发出警报方面则能派上大用场。原始种族会在墙上挂上圆形铁盾以临时充当警报锣。 吟唱特性:当锣回响时,听众的“专注”检定Dc+5(包括演奏者自己)。这是音波类超自然能力。使用“破咒曲”时,演奏者在“表演”检定上会得到+5的环境加值。 手铃(Handbell) 手铃是空心的蜂窝状乐器,内有一片铃舌,顶端有把手。手铃一般由铜或其它坚硬金属铸成。一个手铃小到足以用一只手演奏(通常2到12英寸长),演奏时只需要来回摇晃让铃舌不断敲击边缘即可。每个手铃发出一钟单一的铃声——铃越大,声音越低沉。 音乐家通常有一组手铃。当高手以特别的顺序演奏时,则会发出高难度的和声旋律。人类、精灵和天界生物特别喜欢手铃音乐。 魔法手铃只有在拥有相配的铃舌时才会发出声音。但你得到这个手铃的时候它可不一定就在里面。 吟唱特性:使用“破咒曲”时手铃会给演奏者的“表演”检定带来+1的环境加值。更多的手铃不能使该加值累加。 口琴(Harmonica) 牧神萧(见下文)的改造版。口琴包括许多装有簧片的金属管,它们被装在一个小矩形盒子里。演奏者只需对着口琴上侧不同的开口吹气吸气就能发出各种音调。这种乐器的高音嗡嗡声在一些半身人和侏儒中很受欢迎。 吟唱特性:口琴的音乐能够温暖普通人和谦逊种族的心。如此一来,成功的“表演”检定让演奏者在表演结束后的1d6小时内对听众的“唬骗”、“交涉”、“易容”和“搜集信息”检定上有+4的环境加值。此外,还能让听众对演奏者的态度变得更友善(例如从友善变为亲切——见《地下城主指南》第五章关于NPc的态度)。但是,在相同的时间段里对听众的“威吓”检定会受到-4的环境减值。这是一种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竖琴(Harp) 远比其缩小版的怀竖琴难以搬动。立式竖琴一般高5到6英尺。46根弦包含了五个乃至更多的音阶。一个可随意调节的踏板能让表演者把音调升高或降低,如此一来则能演奏音域更广的音乐。 除去型号问题,竖琴是一种精密而且易被破坏的乐器,这限制它只能在室内演奏。特别是在剧院或者那些有钱能拥有自己的乐器的贵族豪宅中。 竖琴音乐鉴赏家坚持说它的音乐比怀竖琴更超凡脱俗,而后者的拥护者则认定他们的乐器音调更圆润。竖琴在天界生物和精灵之间特别受欢迎,当然人类也很喜欢这种音乐。 吟唱特性:竖琴的音乐能让听众在对抗魅惑效果时受到-2的士气减值。这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羽管键琴(Harpsichord) 虽然有一个或更多的键盘,但羽管键琴在本质上竖琴的一种。按动键盘会使乐器内部的机械装置拨动琴弦,而不是像古钢琴那样敲击琴弦。羽管键琴的声音比古钢琴响亮,但演奏者无法控制音量。 有些人称羽管键琴的声音如同流水,另一些则嘲笑说那是叮叮铛铛。就像管风琴一样,它是固定的室内乐器。因此一般只有在大城市或喜欢音乐的贵族家里才能找到这种乐器。 吟唱特性:使用羽管键琴的演奏者只能同时使用一种吟唱能力或表演家异能。使用标准吟唱能力时,演奏者能让非同伴的听众在对抗魅惑效果时受到-1的环境减值,对抗“睡眠术”时受到-2的环境减值。这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高音双簧管(Hautbois) 声音更为轻柔的萧姆管(见下文)变体。高音双簧管有额外的按孔(一共10个或更多),按键,有时在末端还有一个喇叭口。按键让可能的指法组合增加了不少,而喇叭口则使声音比它的表亲萧姆管更轻柔饱满。高音双簧管的簧片比萧姆管窄。 吟唱特性:见下文萧姆管。 天然号角(Horn,Natural) 就像其名字,这种号角的确是从牛或其它怪物身上取下来的天然角。一只天然号角包括一个细窄的吹嘴,中空的气孔,和通常是弯曲的号角本身。 演奏者只需对着较细的一端吹气便可。除非这件乐器本身有按孔,否则只能发出一种音调。 天然号角有各种不同的型号。中型生物使用的一般长1-2英尺。更大的类人生物偏爱凶暴号角(DireHorn),这是由凶暴动物的角制成的。相传牛头人使用的号角是用那些在荣誉之争中失败的同类的断角所制而成。 大部分附有魔法的天然号角都是用非自然生物的角制成,比如魔鬼和恶魔。古老的传说中记载着某知名吟游诗人学院的数名成员曾想利用可畏的泰拉斯奎巨兽蜕壳上的角制作魔法号角。虽然成功了,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乐器引起了那个生物本身的注意力。它果断干脆地毁掉了号角,当然那些诗人也一样。 天然号角在任何种族的原始社会中都很流行。大地精和兽人极度崇尚这种乐器响亮、颤动、英勇的声音。 吟唱特性:使用“提振士气”时,天然号角能将攻击和伤害的+1士气加值提升到+2。但对魅惑效果的+2士气加值则降到0。 海螺号角(Horn,Shell) 这种乐器典型是由海螺壳制成。吹响时会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吟声,只能调节音量,不能改变音调。 海螺号角是种完美的传信工具——特别是在水下,因为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更快。一些水生种族,比如人鱼族和寇涛鱼人会收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海螺壳,用以演奏和声、插曲之类。这些海螺乐队能够演奏出悠扬萦绕的宏大音乐来。 吟唱特性:海螺号角和天然号角功用相同(见上文),只不过只对水生生物有效。 怀竖琴(Lap-Harp): 典型的怀竖琴有17根弦,同时也存在12根弦的缩小版和24根弦的扩大版。琴弦一般选用银弦,偶尔也会使用其它材料。怀竖琴多为木制,虽然有些工匠会以骨头或者象牙雕刻琴身。无论材质如何,大部分怀竖琴都经过精心打磨并饰以细致的雕刻。工艺越精巧,在乐器中的地位也就越高。大部分高2到3英尺,宽为高度的一半。 怀竖琴受欢迎的程度仅次于鲁特琴,由于其轻柔沉静的音色和温和婉约的音调尤受精灵吟游诗人青睐。精灵的怀竖琴一般都是代代相传,最后许多会获得属于它们自己的名字和传说。任何拥有逸闻知识的角色在查看一把怀竖琴时会自动在逸闻知识检定上得到+5的加值,以辨认这件乐器及其所属者。 吟唱:和鲁特琴,菲多提琴并称吟游诗人三大乐器的怀竖琴能让表演者在保持一种吟唱或表演家异能影响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另一种能力。这样一来吟游诗人就能在对一个对象使用“迷魂”的同时对另一个人使用“提振士气”了。 芦(Lur) 这种大型号角长约8英尺重达50磅,形状弯曲类似猛玛的长牙。在其尽头装有一个扁平的青铜圆盘,直径约3英尺。这个圆盘上通常装饰着怪物面部的雕刻。芦总是成对演奏,每一对都包括一个右手用的和一个左手用的。 芦是那些极少数重视音乐的巨人——主要是云巨人和风暴巨人最喜欢的乐器。由于芦演奏出的音乐庄严、宏大而忧郁,因此经常被使用在正式的典礼场合。 吟唱特性:使用“提振士气”时,芦能将同伴的攻击和伤害的士气加值由+1提升到+2,仅对巨人有效。 鲁特琴(Lute) 这种吉它的原型有着梨形碗状的琴身和与众不同的弯曲琴把,上面装有品(译注:所谓“品”就是弦乐器指板上定音的那个东东)。四到八根弦从琴身基部一直延伸到琴把末端。鲁特琴的长度在30到36英寸之间,其中琴身大约占去总长度的三分之二。音乐家弹拨琴弦发声。 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琴,因为其音域广阔变调丰富。对于初学者来说鲁特琴简单易学,而在大师手里又同样可以发出天籁之音。碗状琴身让其音色丰满厚重,而不像其他弦乐器那样单薄。这是吟游诗人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乐器,特别是在半精灵和人类中。 吟唱特性:吟游诗人三大乐器之一的鲁特琴能让表演者在保持一种吟唱或表演家异能影响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另一种能力。这样一来吟游诗人就能在对一个对象使用“提振技能”的同时对另一个人使用“暗示”了。 里拉琴(Lyre) 怀竖琴简陋的原型。通常里拉琴有一个用龟壳制成的琴身,加上两根弯曲的琴臂和一根用于固定琴弦的横杆,琴弦由肠线或肌键做成,一般是四到六根(在极少的情况下也有八根的)。演奏里拉琴时,演奏者用一只手抱着琴,另一只手弹拨琴弦。 里拉琴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简单,哪怕是初学者也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再加上制作简便,深受森林中的精类生物(特别是半羊人)和乡下人的喜爱。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一个真正的大师(比如传说中的奥菲士)仍会选择其作为自己的标志性乐器,制造出让人惊讶的效果。 吟唱特性:演奏里拉琴时,表演者在对精类生物使用破咒曲、迷魂或暗示时的表演检定上有环境加值。 技能 提振士气(Inspirecourage):“表演”技能级数达到3的吟游诗人,可以透过歌曲提振同伴的士气,驱赶恐惧以加强他们的战斗表现。要达到提振士气的效果,吟游诗人的同伴必须聆听一整轮的吟唱。只要吟游诗人持续吟唱,此效果便可继续。吟游诗人结束吟唱之后,此效果仍可维持5轮(或是他同伴听不见吟唱之后5轮)。吟唱时,吟游诗人仍可战斗,但不能施法、启动魔法物品施展法术(如卷轴),或以言语启动魔法物品(如魔杖)。受到提振的同伴对魅惑与恐惧效果的豁免减定有+2士气加值,攻击检定和武器伤害掷骰具有+1士气加值。提振士气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破咒曲(countersong):“表演”技能级数达到3的吟游诗人,可以使用音乐或诗歌来反制依赖声音的法术(并非所有需要言语成分的法术都包括在内)。如同提振士气一般,吟游诗人在咏唱、演奏或吟诵破咒曲时,可以做一般的动作,但不包括魔法动作。吟唱破咒曲时,吟游诗人每轮都必须做一次“表演”检定,他周遭30英尺内的生物(以及他自己),若遭受音波或语言魔法攻击(如“音鸣爆”和“命令术”),且做完豁免检定掷骰之后,可以比较该掷骰结果与吟游诗人的“表演”检定结果,从两者中选择较佳者作为最后豁免检定结果。吟游诗人可以吟唱破咒曲10轮。破咒曲是超自然能力。 迷魂(Fascinate):“表演”技能级数达到3的吟游诗人,可以用音乐或诗歌迷住单一生物。遭迷魂的对象必须能够看见、听见吟游诗人,而且是在吟游诗人周遭90英尺范围内。吟游诗人也必须能够看见对象。该对象必须能注意吟游诗人,若附近有战斗或其他危险,将会令其分心,使得迷魂无法作用。要迷住对方,吟游诗人须做“表演”检定,若对象的意志检定大于或等于吟游诗人的“表演”检定,则迷魂失败。如果对象成功抵抗迷魂,24小时内,吟游诗人无法再加以迷魂。如果该对象遭到迷魂,便会安静地坐下聆听吟游诗人的音乐,持续轮数等于吟游诗人职业等级。遭迷魂对象的“侦察”和“聆听”检定,具有-4减值。若发生任何潜在威胁(如:吟游诗人的伙伴移到该对象背后),遭迷魂者可对吟游诗人的“表演”检定再做第二次豁免检定。若发生明显的威胁(如:施法、拔出武器或瞄准等),则迷魂状态马上解除。 吟唱迷魂曲时,吟游诗人必须保持专注,就如同施法或维持法术一样。迷魂是影响心灵的类法术魅惑能力。 提振技能(Inspirecompetence):“表演”技能级数达到6的吟游诗人,可以使用音乐或诗歌来帮助伙伴完成任务。该伙伴必须能够看见、听见吟游诗人,而且是在吟游诗人周遭30英尺范围内。吟游诗人也必须能够看见对方。吟游诗人可以用吟唱帮伙伴打气、使其集中注意力或给予其他助益。只要该伙伴能听得到吟唱,其技能检定便有+2表现加值。Dm可以决定哪些状况下此能力无效,例如:想借着吟唱让游荡者走路更安静,这就太荒谬了。吟游诗人可以维持此效果2分钟(足够让该伙伴的检定取20)。提振技能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能力。 暗示(Suggestion):“表演”技能级数达到9的吟游诗人,可以对遭迷魂的生物下“暗示”(效果与同名法术相同)。暗示并不计入吟游诗人的每日吟唱次数,但迷魂须算在次数中。对方若意志检定成功(Dc=13+吟游诗人的魅力调整值),则暗示无效。暗示是影响心灵的类法术魅惑能力。 提振战力(InspireGreatness):“表演”技能级数达到12的吟游诗人,可以使用音乐或诗歌来增加一个对象的战斗力。9级之后,吟游诗人每升三级便可多针对一个对象。要达到提振战力的效果,该对象必须聆听一整轮的吟唱,而且必须位于吟游诗人周遭30英尺内。只要该对象能听到吟游诗人吟唱,就会获得暂时的生命骰数、攻击加值和豁免加值。吟游诗人结束吟唱之后,此效果仍可维持5轮(所有加值均属于表现加值)。目标对象的能力提升如下: +2生命骰(使用d10计算暂时生命值)。 攻击时有+2表现加值。 强韧检定有+1表现加值。 如果目标对象有体质调整值,亦须加在这些额外生命骰数上。受到“睡眠术”,欲决定其效果时,这些额外生命骰数亦视为正常生命骰数。提振战力是影响心灵的超自然附魔能力。 逸闻知识:吟游诗人在旅游各地时,会搜集各种传说,并从其他吟游诗人处得到各地的消息。当遇到地方知名人士、传说物品或特殊地点相关问题时,吟游诗人可以做特殊逸闻知识检定,以判断是否得知相关信息,检定时的加值等于吟游诗人职业等级+智力调整值。此检定不能得知魔法物品的确切力量,但能大略得知该物品的一般功用。吟游诗人不能为此检定取10或取20,此知识基本上是完全随机的,由Dm依照下表决定难度等级。 舞光术(DancingLights):制造火把或其他光源。 晕眩术(Daze):生命骰在4或以下的类人生物失去下一次的动作。 侦测魔法(Detectmagic):侦测60尺内的魔法和魔法物品。 闪光术(Flare):使一个生物目眩(攻击检定-1)。 幻音术(GhostSound):发出虚幻的声音。 指北术(KnowDirection):指出北方。 光亮术(Light):使目标物品像火把那样发光。 催眠曲(Lullaby):使目标昏昏欲睡;侦察和聆听检定-5,对抗睡眠术(sleep)的意志检定-2。 法师之手(mageHand):对5磅物品使用心灵遥控。 修复术(mending):修复目标物品的细微损伤。 传讯术(message):远距离轻声交谈。 开关术(Open/close):打开或关上小或轻的物品。 魔法伎俩(Prestidigitation):表演小把戏。 阅读魔法(Readmagic):阅读卷轴或法术书。 提升抗力(Resistance):受术者豁免检定+1。 乐器召唤术(SummonInstrument):召唤一件施法者选择的乐器。 吟游诗人1级法术 魔法警报(alarm):产生警报结界,持续2小时/每等级。 活化绳(animateRope):让绳子听从你的指挥。 惊恐术(causeFear):使一个生命骰5或以下的生物逃窜1d4轮。 魅惑人类(charmPerson):使一个人成为你的伙伴。 通晓语言(comprehendLanguages):懂得所有说出和写出的语言。 治疗轻伤(cureLightWounds):治疗1d8点伤害,每等级再多治疗1点,最多+5点。 侦测密门(DetectSecretDoors):显露出60尺内的密门。 易容术(DisguiseSelf):改变你的外表。 抹消术(erase):消除一般或魔法写的文字。 脚底摸油(expeditiousRetreat):你的速度增加30尺。 羽落术(FeatherFall):目标物品或生物以缓慢的速度下落。 油腻术(Grease):将10尺的方型区域或一个物品变的油腻。 狂笑术(HideousLaughter):目标生物失去动作能力,持续时间1轮/每等级。 催眠术(Hypnotism):使生命骰数总和为2d4的生物群陷入迷魂状态。 鉴定术(Identifym):鉴定魔法物品的特性。 次等困惑术(Lesserconfusion):一个生物困惑1轮。 魔嘴(magicmouthm):触发时说一次话。 魔法灵光(magicaura):改变目标物品的魔法灵光。 遮蔽物品(ObscureObject):使目标物品不被探知。 移除恐惧(RemoveFear):压制住恐惧或给予一个生物+4的抗拒恐惧的豁免检定。每4等级增加1个对象。 无声幻影(SilentImage):制造出一个小型的由你设计的幻影。 睡眠术(Sleep):使4HD的生物陷入魔法睡眠。 一级怪物召唤术(SummonmonsterI):召唤跨位面生物为你作战。 隐匿阵营(Undetectablealignment):隐藏阵营24小时。 隐型仆役(UnseenServant):产生一股隐型力量并服从你的命令。 腹语术(Ventriloquism):腹语,持续1分钟/每等级。 吟游诗人2级法术 变身术(alterSelf):将自己变形为一个近似的生物。 动物信使(animalmessenger):将一只超小型动物送至指定地点。 迷惑动物(animalTrance):使生命骰总计为2d6的动物进入迷魂状态。 目盲/耳聋术(Blindness/Deafness):使目标生物目盲或耳聋。 朦胧术(Blur):对受术者的进攻有20%几率失手。 安定心神(calmemotions):使生物平静,抵消情绪性效果。 猫之优雅(cat’sGrace):受术者敏捷+4,持续时间1分钟/每等级。 治疗中度伤(curemoderateWounds):治疗2d8点伤害,每等级再多治疗1点,最多+10。 黑暗术(Darkness):半径20尺的超自然阴影。 怪物晕眩术(Dazemonster):生命骰6HD或以下的活物失去下一次的动作。 减缓毒发(DelayPoison):停止毒药继续伤害受术者,持续时间1小时/每等级。 侦测思想(DetectThoughts):施法者可以“聆听”到他人的表面想法。 鹰之威仪(eagle’sSplendor):受术者魅力+4,持续时间1分钟/每等级。 注目术(enthrall):你成功打动所有生物并吸引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范围是100尺,每等级再+10尺。 狐之狡黠(Fox’scunning):受术者智力+4,持续时间1分钟/每等级。 闪光尘(Glitterdust):使生物目盲或显露出隐形生物的轮廓。 英雄气概(Heroism):在攻击掷骰、豁免检定和技能检定上给予+2加值。 人类定身术(HoldPerson):使一个类人生物麻痹,持续时间1轮/每等级。 催眠图纹(HypnoticPattern):使生命骰总数为(2d4+施法者等级)HD的生物被迷魂。 隐形术(Invisibility):目标生物隐形,持续时间1分钟/每等级,或直到此生物攻击。 物品定位术(LocateObject):感应到目标物品的方向(特殊物品或指定物品的类型)。 弱效幻影(minorImage):与无声幻影相同,但是能发出一些声音。 镜影术(mirrorImage):制造与你完全相同的虚假幻象(数目为:1d4个,每3等级再加一个,最多8个)。 误导术(misdirection):使探知一个目标生物或目标物品的预言系法术被误导。 烟火术(Pyrotechnics):使火变为眩目的光或呛人的烟。 狂暴术(Rage):力量和体质+2,意志豁免+1,ac–2。 恐吓术(Scare):使生命骰总数少于6HD的生物恐慌。 粉碎音波(Shatter):音波的震动伤害目标物品或晶体生物。 沉默术(Silence):消除20尺半径内的一切声音。 音鸣爆(SoundBurst):对目标生物造成1d8点音波伤害,并有可能震慑他们。 暗示术(Suggestion):迫使目标遵从你暗示给他们的动作。 二级怪物召唤术(SummonmonsterII):召唤跨位面生物为你作战。 飞虫走兽(SummonSwarm):召唤一群蝙蝠、老鼠或蜘蛛。 巧言术(Tongues):会说各种语言。 风讯术(WhisperingWind):传送一小段信息,距离是1英里/每等级。 吟游诗人3级法术 闪现术(Blink):你随机的消失、出现,持续时间1轮/每等级。 魅惑怪物(charmmonster):使怪物相信它是你的盟友。 锐耳术/鹰眼术(clairaudience/clairvoyance):听或看到更远的地方,持续时间1分钟/每等级。 困惑术(confusion):受术者行为古怪,持续时间1轮/每等级。 极度绝望(crushingDespair):目标攻击掷骰、伤害掷骰、豁免,以及其他所有检定均–2。 治疗重伤(cureSeriousWounds):治疗3d8点伤害,每等级再多治疗1点,最多+15。 昼明术(Daylight):产生半径60尺范围的亮光。 深度睡眠(DeepSlumber):使生命骰总数10的生物沉睡。 解除魔法(Dispelmagic):解除魔法或魔法效果。 移位术(Displacement):攻击受术者有50%的失手几率。 恐惧术(Fear):锥形区域内的目标群逃窜,持续时间1轮/每等级。 气化形体(GaseousForm):受术者变为一团气体并能缓慢飞行。 次等指使术(Geas,Lesser):指挥生命骰为7或更少的生物。 花言巧语(Glibness):你的唬骗检定获得+30加值,并且你的谎言可以逃脱魔法的辨别。 强大希望(GoodHope):目标攻击掷骰、伤害掷骰、豁免,以及所有检定均+2。 加速术(Haste):受术者移动速度加快,攻击掷骰、ac、反射豁免检定各+1。每等级影响1个生物。 谜幻手稿(IllusoryScriptm):只有事先指定的读者才能解读此文字。 隐形法球(InvisibilitySphere):使10尺内的每个人都隐形。 强效幻影(majorImage):和无声幻影相同,但是有声音、气味和温度效果。 魅影驹(PhantomSteed):出现一匹魔法马,持续时间1小时/每等级。 移除诅咒(Removecurse):把目标物品或人从诅咒中解放。 探知(ScryingF):从远处监视目标。 塑语术(SculptSound):造出新的声音或改变原来存在的声音。 秘密文页(SecretPage):改变一页的内容以隐藏它的真实内容。 识破隐形(SeeInvisibility):识破隐形生物或物品。 蛇文法印(SepiaSnakeSigilm):创造文字徽记使阅读的人动弹不得。 缓慢术(Slow):受术者每轮只能做一个动作,并且ac、反射豁免检定、攻击掷骰均–1。每等级影响1个生物。 动物交谈术(Speakwithanimals):你能与动物交流。 三级怪物召唤术(SummonmonsterIII):召唤跨位面生物为你作战。 避难小屋(TinyHut):创造一个能容纳10个生物的避难所。 吟游诗人4级法术 破除结界(Breakenchantment):将目标从惑控状态、变化、诅咒和石化中解放出来。 治疗致命伤(curecriticalWounds):治疗4d8点伤害,每等级再多治疗1点,最多+20。 侦测探知(DetectScrying):警告你别人对你的魔法窃听。 任意门(DimensionDoor):将你短距离传送。 支配人类(DominatePerson):用心灵控制类人生物。 行动自如(Freedomofmovement):受术者可以无视障碍正常移动。 幻景(HallucinatoryTerrain):使一种地形看起来像另一种地形(田地变成森林,或其他的变化)。 怪物定身术(Holdmonster):与人类定身术相同,但是适用所有生物。 高等隐形术(Invisibility,Greater):与隐形术相同,但是受术者进攻后仍保持隐形状态。 通晓传奇(LegendLoremF):使你学到关于一个人,一处地方或一件物品的相关传说。 生物定位术(Locatecreature):指出熟悉生物的方向。 篡改记忆(modifymemory):改变受术者5分钟的记忆。 中和毒性(NeutralizePoison):使目标对毒素免疫,去除目标体内或体外的毒素。 虹彩图纹(RainbowPattern):彩光围困住生命骰总和为24HD的生物。 驱离害虫(RepelVermin):昆虫、蜘蛛和其他虫类保持在10尺以外。 庇护所(SecureShelter):创造一个坚实的小屋。 幽影咒法术(Shadowconjuration):模仿4级以下的咒法系法术,只有20%的真实度。 咆哮术(Shout):震聋锥形区域内的所有目标,造成5d6点音波伤害。 植物交谈术(SpeakwithPlants):你可以与普通的植物和植物生物交谈。 四级怪物召唤术(SummonmonsterIV):召唤跨位面生物为你作战。 寂静之域(ZoneofSilence):阻止偷听者听到任何谈话。 吟游诗人5级法术 群体治疗轻伤(cureLightWounds,mass):治疗一些生物,每个生物治疗1d8点伤害,每等级再多治疗1点。 高等解除魔法(Dispelmagic,Greater):与解除魔法相同,但是检定可获得+20。 托梦术(Dream):可以向任何一个沉睡中的人传送消息。 防范探知(FalseVisionm):用幻像愚弄探知法术。 高等英雄气概(Heroism,Greater):攻击掷骰、豁免、技能检定上获得+4加值,另外还有免疫恐惧和临时HP。 心灵迷雾(mindFog):迷雾中的受术者感知检定和意志豁免-10。 海市蜃楼(miragearcana):与幻景相同,但是可以有建筑。 假象术(mislead):使你隐形并且制造幻象分身。 梦魇(Nightmare):送出图象,造成1d10点伤害并使之疲劳。 长驻幻影(PersistentImage):与强效幻影相同,但是不要求专注。 伪装术(Seeming):改变人的外貌,每两等级可以改变一个人。 幽影塑能术(Shadowevocation):模仿5级以下的塑能系法术,只有20%的真实度。 影行术(ShadowWalk):步入阴影,可以快速旅行。 狂乱之歌(SongofDiscord):强迫目标们互相攻击。 群体暗示术(Suggestion,mass):与暗示术相同,但是每等级可以影响一个目标。 五级怪物召唤术(SummonmonsterV):召唤跨位面生物为你作战。 吟游诗人6级法术 解析咒文(analyzeDweomerF):发现受术者的魔法形态。 活化物体(animateObjects):受术物品攻击你的敌人。 群体猫之优雅(cat’sGrace,mass):与猫之优雅相同,只是每等级影响一个目标。 群体魅惑怪物(charmmonster,mass):与魅惑怪物相同,但是距离变为30尺内。 群体治疗中度伤(curemoderateWounds,mass):治疗一些生物,每个生物治疗2d8点伤害,每等级再多治疗1点。 群体鹰之威仪(eagle’sSplendor,mass):与鹰之威仪相同,只是每等级影响一个目标。 摄心目光(eyebite):使目标变的恐惧、患病或沉睡。 寻找捷径(FindthePath):显示出可以直接到达目的地的路。 群体狐之狡黠(Fox’scunning,mass):与狐之狡黠相同,只是每等级影响一个目标。 指使术(Geas/Quest):与次等指使术相同,但可以影响任何生物。 英雄宴(Heroes’Feast):每等级带来够一个生物吃的食物。能治疗并给予与作战相关的一些奖励加值。 迷舞(IrresistibleDance):强迫生物跳舞。 永恒幻影(PermanentImage):包括视觉、声音和味道。 预置幻影(ProgrammedImagem):与强效幻影相同,但是由事件触发。 投影术(ProjectImage):幻象分身可以说话和施放魔法。 高等探知(Scrying,Greater):与探知相同,但是更快,更远。 高等咆哮术(Shout,Greater):毁灭性的嚎叫造成10d6点音波伤害,震慑生物,伤害物品。 六级怪物召唤术(SummonmonsterVI):召唤跨位面生物为你作战。 共振(SympatheticVibration):对一个独立的建筑每轮造成2d10点伤害。 隐匿之纱(Veil):改变一群生物的外表。 吟游诗人简介(原创+转贴) 原创: 吟游诗人一个传奇而又危险的职业,他们都是游走在历史传说中的精灵,我心目中的吟游诗人,拥有智慧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身手、傲人的音乐天赋以及对生命与神的无比热爱。他们是西方魔法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转贴: 据说音乐带有特殊魔力,吟游诗人证明了这一点。吟游诗人四处游荡,收集各种地方传说,四处传述。他以音乐施展魔法,让听众时而落泪,时而欢欣,这正是游唱四海的生活。吟游诗人必须面对各式各样的人,因而他们常成为外交官、协调者、传讯者、密探或间谍。 吟游诗人的魔法来自内心。心地善良的吟游诗人可以为不幸者带来希望与勇气,并利用擅长的音乐魔法对抗恶徒的奸计。遇到腐败的地方领主,善良的吟游诗人会反抗暴政,有技巧地躲避追捕,并鼓舞受压迫群众的勇气。但心怀邪恶者亦能演奏音乐,邪恶的吟游诗人并不喜欢使用暴力,而是以高超的技巧操控他人的心灵,从痴迷的听众那里收取他们“自愿”的献赠。 冒险: 吟游诗人将冒险视为学习的机会。他们运用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进入神秘的古老墓穴、寻找失落乐曲、解译古籍,或旅行到外地、探寻珍禽异兽,并学习新的歌曲与故事。吟游诗人喜欢与英雄(或魔头)随行,以便得到第一手素材。吟游诗人若能根据亲身经验叙述神奇的故事,通常可以得到同辈的赞誉。吟游诗人不断述说许多英雄事迹,故事中的场景深植很多吟游诗人内心,让他们也自认成为英雄。 特质: 吟游诗人的魔法来自灵魂,而不是法术书。他只能施展少量的法术,但不须事先准备。法师或术士的法术可以爆发力量,但吟游诗人的魔法强调魅惑与幻象。 除了法术外,吟游诗人的音乐和歌曲也带有魔法。他可以激励同伴、让听众迷醉,或反制藉由声音施展的法术。 吟游诗人拥有部分游荡者技能,但他们的技能不如游荡者那么专精。由于吟游诗人喜欢听故事,所以他们对地方传说和特殊物品特别了解。 阵营: 吟游诗人四处流浪,依凭自己的直觉和灵感,而非传统或律法行事。吟游诗人的天资、魔力和生活方式无法与守序阵营并存。 宗教: 吟游诗人敬爱道路之神法兰恩。他们有时会在法兰恩祭坛边驻歇,希望从旅人身上赚些奉献钱。许多吟游诗人虽然不是精灵,但仍崇拜精灵之神柯瑞隆·拉瑞斯安,因为他是音乐与诗歌之父。善良的吟游诗人亦偏爱太阳神培罗,相信他能看顾他们的旅程。喜欢混乱与偷窃的吟游诗人,会敬爱盗贼之神渥利达马拉。邪恶的吟游诗人则信仰杀戮之神厄瑞斯努,不过他们很少承认。由于吟游诗人花许多时间旅行,虽然有信仰,但很少定期至神殿敬拜。 背景: 吟游诗人学徒通常是从经验老到的吟游诗人身上学习技能,并跟随他的导师,直到有能力开始自己的旅程为止。很多吟游诗人小时候是孤儿或流浪儿,受到吟游诗人导师的照顾。由于吟游诗人常常聚集在非正式的“学院”,所以很容易遇到地方上的知名同行。然而,吟游诗人没有强烈的团体意识。事实上,许多吟游诗人彼此存有强烈的竞争心态,互相嫉妒彼此的名声,各自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 种族: 吟游诗人通常是人类、精灵或半精灵。人类很能习惯流浪生活,可轻易适应新环境。精灵对音乐与魔法很有天份,所以吟游诗人的职业对他们来说很自然。吟游诗人的流浪生活也很适合半精灵,毕竟他们即使在自己的家园也感到陌生。矮人、侏儒和半身人中,较少见到吟游诗人,但只要有导师愿意训练,这些种族成员仍可能成为吟游诗人。 除了人马之外,野蛮的类人种族里几乎没有吟游诗人。人马吟游诗人有时会训练人类或其他种族的孩童。 与其他职业的关系:吟游诗人与其他职业的伙伴合作良好。吟游诗人通常是队伍的发言人,利用社交技能替队伍获取利益。若队伍没有法师或术士,便需要依赖吟游诗人的法术;若缺少游荡者,即可利用吟游诗人的技能。吟游诗人对那些更加集中专注的冒险者的手法很好奇,常常试着从战士、术士和游荡者那里获取建议。 中医篇 中医文化 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现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考验我们的疫情是什么?该如何面对?然而,在对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疗中间,人们发现有一样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中医。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它和国画、诗词,以至于《易经》、风水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医学科学。 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说,SaRS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缩短了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专家们还建议,如果能把中医参与治疗提升到常规治疗层面对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将会很有帮助。这大大鼓舞了中医界,也为这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注入了一股实证的新鲜血液。 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四元素和五行,显示出了这时期东西方医学的概念距离还不是很远。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中国著名的近代著名的这个中医基础教授,内经教授。他说人就这一口气,这口气没有了这个人还在这什么都没有了,人这口气不走,这口气就在它就是活着。就你讲那个活体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有气的这个活体,有气的活体。精气学说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怎么来的?中国的哲学家认为气一元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是气来的呀,在上就是为气,在下则为形,就是地。这就是气。然后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书说的:“元气者,始也”。万物之始也。有了这口元气什么都开始运动了。没有这口元气,就没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动力就像牛顿找上帝第一个推动这个地球一样。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个解释这个世界,而中医恰恰它可理解是这个世界。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是一切事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万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有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讲阴阳的观念,也是太极中医学 西医和中医呢它也有这种类似、相类似的地方。中医讲阴阳平衡。西医讲什么?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在现在医院里是个很难治的病。这个人如果岁数大一点电解质紊乱了,抗菌素就不好用了。肺炎肯定就死了,要了命了。酸中毒,碱中毒,一到酸碱中毒,我们很多医生就头疼,不好调整。你用点碳酸氢纳去也不好用,你给他用点酸,也不好用。那么西医它是怎么来认识酸碱平衡的呢?它认为这个人的人体,它的这个钾离子和氯离子,各有156毫克单位,它要寻求这个平衡,就叫酸碱平衡,就是PH值平衡。然后呢,它经常在变换,变化时候它就有一个缓冲对。它有三个缓冲对,它有最弱的是氨基酸缓冲对、磷酸缓冲对、碳酸缓冲对,这三个缓冲对是什么呢?就是来纠正这个淤值。你比如酸高一点,它可以调整调整;碱高一点,它也可以调整调整,它是个调节器。当你太厉害了,这三个调节器就无效了。无效了就出现电解质紊乱。它也在追求阴阳平衡,它认为如果调整不好,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人就叫做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用中医话,就是阴阳不平衡,它是怎么不平衡?钾钠离子不平衡。高钾的病人就很危险,低钾的病人也很危险,高钾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钾的病人也可以猝死,所以在这一点上,你就说西医就是在讲阴阳?不是,它也不是在讲阴阳,它是讲一个内环境的稳定。这个内环境的稳定,和你讲的这个中医的这个“中”字,这个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真正认识到中医,是在讲究一个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医学体系,西医就可以接受。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中西医结合,去和西医对话,就好多了,就好多了。 —————— 中医本身的特点(望、闻、问、切),治疗效果是由出诊医生开出的药方决定的,而组成药方的中药(种类、份量)则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于每个医生的治病理念不同,开出的药方也不同。有探索精神的医生会开出新药方,墨守成规的医生只能按课本开出传统药方。不论先辈有多少经典著作,要想将其消化变成自己的经验,并不容易。一名好中医既要会号脉作出诊断,还要能根据病人情况开出一个最适合的药方。中药的汤药是不固定的。可以说每一个中医都要从头学起,号脉、开方的能力决定治疗水平。 西医的特点,看病主要用仪器化验。仪器的性能决定一切,当仪器测不出时就无法作出诊断。西药主要是成品,多数是专病专药。无论医生的水平高低,即便一个普通人也能毫不犹豫的根据仪器的检测结果,从课本上找出对应的病开出对应的药。 西医的治疗过程中检查仪器、西药是主导地位,人是次要地位。客观条件决定一切。 中医的治疗过程中人是主导地位,药材、熬药方法是次要地位。人的行为本决定一切。 病菌(病毒)作为最简单的生命(片段),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与其它等级的生命在生命进化的道路上‘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实现共生的平衡。西医为了治病效果大量使用(人工提纯的)青霉素。打破生命进化的平衡,让许多细菌都进化出了耐药性。结果就是:当人类的技术进步赶不上病菌的进化速度时人类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中医始终遵守生命进化的规则,不干涉生命进化的平衡,治疗用的药材都是自然生长的,并没有打破生命进化的平衡。中医的贡献对个体的意义不大,它能让人类与其它等级的生命达成生命进化的平衡,确保人类种群的健康延续。 五行:肺金肝木肾水心火脾土 中医 概述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医学科学,它珍藏着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医学不是一般的发明,而是“大发明”,是比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更杰出的发明和创造,可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第一,它由中国首创,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这里所称之中医学,是指从远古到1840年所形成的经典中医药学术体系,它由中国独创,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 第二,它传播至全世界并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中医学早已开始走出国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又进入国际化的新阶段,现已传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科学价值和卓越疗效已经为世界医学界所公认,中医学正在被地球村的居民们日益广泛地接受。 第三,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作为“大发明”的值和意义已得到世界公认。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历史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第一个代称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代称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第三个代称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第四个代称称悬壶。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中医亦被称为“皇汉医学”。 在日本中医被称为“汉方医学”。 基础理论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中国著名的近代著名的这个中医基础教授,内经教授。他说人就这一口气,这口气没有了这个人还在这什么都没有了,人这口气不走,这口气就在它就是活着。就你讲那个活体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有气的这个活体,有气的活体。精气学说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怎么来的?中国的哲学家认为气一元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是气来的呀,在上就是为气,在下则为形,就是地。这就是气。然后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书说的:“元气者,始也”。万物之始也。有了这口元气什么都开始运动了。没有这口元气,就没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动力就像牛顿找上帝第一个推动这个地球一样。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个解释这个世界,而中医恰恰它可理解是这个世界。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是一切事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万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有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讲阴阳的观念。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渊源 中医在远古是属于经、史、子、集中“子学”的范畴。 和中医关系密切、并相互联系的学科统称为:五术。 提到“五术”,我们时常在报刊杂志或访问书籍上看到这个名称,然什么是五术呢?所谓五术,就是“山、医、命、相、卜”这五学问,它是以《易经》为版本,是人类为了追求幸福人生所成立的一种趋吉避凶的方术,大体言了解五术的意义与运用,就可了解人生活的目的及人生命的意义。然什么是“山、医、命、相、卜”呢? 一、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禅、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即现在的中医。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五、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医易同源”一词,即是中医与五术关系的演变。 今古大医,皆通周易,全晓风水,俱会祝由。五术之内容,一通百通也。 何以为证?“中医”一说,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病不冶,常得中医”句。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了“中医”一词,那时西医还不成系统,更没传入中国(西医传入中国是在西汉以后又过了一千七百年的明末),西汉人连西医为何物都不知道,怎可能为区别“西医”,而称中国的医学医术为“中医”呢? 当然,今日“中医”一词指中国的医学,但是,若理解了“中和”之意,会明白大夫为何常说滋阴、补阳、调理…… 从此,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医学史,由于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医药学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绩,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宏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的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铜人、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进了医药卫主之进步。 辽、夏、金、元与两宋王朝并立以至元灭宋统一全国。这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大融合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的时期,为多源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了蓬勃的生机。 明代,医药学发展出现革新趋势。在探传染病病因、创造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中药学研究等进入新的层次。中外医药的交流范围已达亚、欧、非许多国家与地区,中学的输出、西学的东渐,使中外医学文化在交流接触中,互惠受益。 清代前、中期,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发展的时期,王清任躬身于人体解剖,著有《医林改错》,反映了“中国医界大胆之革命论者”的开拓进取精神。 上述的这一切,是中国古代医学波澜壮阔的历史梗概。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所罕见的。中国古典医籍数量之大,名医辈出,人数之多,在同时期的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经过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撞击、对抗到结合,也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遂出现了中西汇通合纂的探索。传统医学在走向现代化。 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格局将会对这百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作出客观的再现和评述。 相关内容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西医和中医呢它也有这种类似、相类似的地方。中医讲阴阳平衡。西医讲什么?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在现在医院里是个很难治的病。这个人如果岁数大一点电解质紊乱了,抗菌素就不好用了。肺炎肯定就死了,要了命了。酸中毒,碱中毒,一到酸碱中毒,我们很多医生就头疼,不好调整。你用点碳酸氢钠去也不好用,你给他用点酸,也不好用。那么西医它是怎么来认识酸碱平衡的呢?它认为这个人的人体,它的这个钾离子和氯离子,各有156毫克单位,它要寻求这个平衡,就叫酸碱平衡,就是PH值平衡。然后呢,它经常在变换,变化时候它就有一个缓冲对。它有三个缓冲对,它有最弱的是氨基酸缓冲对、磷酸缓冲对、碳酸缓冲对,这三个缓冲对是什么呢?就是来纠正这个淤值。你比如酸高一点,它可以调整调整;碱高一点,它也可以调整调整,它是个调节器。当你太厉害了,这三个调节器就无效了。无效了就出现电解质紊乱。它也在追求阴阳平衡,它认为如果调整不好,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人就叫做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用中医话,就是阴阳不平衡,它是怎么不平衡?钾钠离子不平衡。高钾的病人就很危险,低钾的病人也很危险,高钾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钾的病人也可以猝死,所以在这一点上,你就说西医就是在讲阴阳?不是,它也不是在讲阴阳,它是讲一个内环境的稳定。这个内环境的稳定,和你讲的这个中医的这个“中”字,这个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真正认识到中医,是在讲究一个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医学体系,西医就可以接受。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中西医结合,去和西医对话,就好多了,就好多了。 中医是在绝对性世界观和虚无轮回人生观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类生理、心理、行为、外界物理运动后对人类生理、心理、行为的非统一现象进行修正统一的综合性方法论。其世界观是深刻的、本质的;其人生观是超越生死的;其方法论是公正、公平、合天道的。 凡是中国历代医圣,皆是哲学大家,尤其是道家学说对中医影响最大。中医者,位当也,皆能明确自己在天地人中所处的位置,医治病患多一步为太过,少一步为不及。这也是“中医”这一个命名的重要意义:“中庸之医”,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也。 奠定中医基础的《黄帝内经》一直被历代医家做为经典,对这有深刻的见解: 人在茫茫宇宙中的位置是渺小的,天力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懂得养生的在人在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中,应该学会如何顺应自然规律,这样变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所以说“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就是这个道理。而能秉承中庸之道、懂得顺应自然规律的医者就是“上工” 这一划分变将中医学(广义)从应用上划为了两成,一是“养生学”,一是“中医学”。前者是治未病的上工,后者则是治已病的下工。 而我国劳动部、卫生部于2004年正式批准设立了“养生师”这一职业,使得我国传统医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每个脏腑、组织或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之中。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中医学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一般来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由于脏腑、组织和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因而就决定了在诊治疾病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其内在的病变,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它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故曰:“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这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被中国古代学者称为“天人合一”。 季节气候以人体的影响: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表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人体也与之相适应,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弛、腠理开、汗多;而秋冬季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的变化。人体的脉象也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不同。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如春季常见温病,夏季多发中暑,秋季常见燥症,冬季多有伤寒。 在昼夜晨昏的变化过程中,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隆盛,到了夜晚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恢复精力。许多疾病的发病时间及引起死亡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如研究表明,五脏衰竭所致死亡的高峰时间在下半夜至黎明前,春夏季时期急性心肌梗塞多发生在子时至巳时,而秋冬季,该病的发作多在午时至亥时。此外据观察,人的脉搏、体温、耗氧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激素的分泌等,都具有24小时的节律变化。 根据中医运气学说,气候有着十二年和六十年的周期性变化,因而人体的发病也会受其影响。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十二年或六十年的变化规律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11年或12年)有关。太阳黑子的活动会使太阳光辐射产生周期性变化,并强烈干扰地磁,改变气候,从而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 地域的差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从致密。因此每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甚至不同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很大的差别。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医家就对此有所认识,在《素问》中就这个问题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 正是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病人作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这就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整体观念。 当代 中国医学史无论对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研究,还是对近现代医学的研究,或是与各种不同体系医学的比较研究,对医、教、研和卫生管理等工作及学科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涵盖面广,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久远博大,不是其他学科所能代替的。 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现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考验我们的疫情。会是什么?该如何面对?然而,在对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疗中间,人们发现有一样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中医。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它和国画、诗词,以至于《易经》、风水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医学科学。 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说,SaRS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缩短了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专家们还建议,如果能把中医参与治疗提升到常规治疗层面对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将会很有帮助。这大大鼓舞了中医界,也为这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注入了一股实证的新鲜血液。 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四元素和五行,显示出了这时期东西方医学的概念距离还不是很远。 2006年2月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申请项目。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在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原创性学科名列其中。根据规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处于濒危状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是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是最关键的一条…… 发展 中医在亚洲 新加坡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包括新加坡岛与周围54个岛屿。面积约600平方公里,人口270万,华裔占80%。该国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冲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古属丹丹国、柔佛国管辖。19世纪沦为英国殖民地,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中国传统医学随着华人定居而传入,成为当地的重要医疗体系,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 近20年来,中医药益发成为新加坡各旗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的要素,形同布帛菽粟,不可须臾离开。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年政府正式通过和批准了中草药议案。有中药店800余家,多有坐常中医师诊病,也有许多私立中医院广泛应用中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病。较大的中药批发商约为10家,中小型约为40家。 越南 越南很早就提出东医与西医相结合,规模较大的中药店有近200家,中小药店更是遍布城乡。现从我国出口到越南的中成药就有180种。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无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应有尽有。目前,我国共有1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在越南的经营许可证。 日本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汉方医学在日本发展迅速起来。据统计,目前日本从事汉方医学为主的人员有15000人左右,从事针灸推拿的医务人员约10万,从事汉方医药研究人员近3万。有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10多个,有44所公立或私立的药科大学或医科大学的药学部也都建立了专门的生药研究部门,还有20余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 随着汉方医学的不断发展,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充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首先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地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在汉方医学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规的针灸大学,使汉方医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行列。 中医在欧洲 英国 英国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也是现代医学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一般引进外来文化与科技比较慎重。然而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影响,近十年来,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甚为迅速,并成为欧共体的第三大中草药市场。 中医是16世纪传入英国的,17世纪被人们接受,近几年来,中医药在英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批国内本科毕业生出现在英国中医队伍中,对中医中药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英国政府当局及医学管理部分对中医药的态度正在逐渐变化之中,开始是歧视和限制,继之因民众的需要而适当放开,近几年,因中药疗效显著采取默认许可,中医药得到了英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民众的医疗保健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信任。 在英国,中国的医药还受到皇家的信赖,女皇每次外出旅游,总是带着顺势疗法的各种药物,女皇的妹妹玛嘉烈公主,曾用中草药治疗同期性偏头痛,皇太后也赞成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病。 或许在皇家的默许下,使中草药、针灸等各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英国蓬勃兴起,现每年大约有250万英国人采用顺势、中草药、按摩、正骨和针灸疗法,支付医药费用多达9000万英镑。英国现有中药店350余家,60%的中草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品达1200余种,其中60%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量达8000万美元,在欧洲名列前茅。但从1995年进口中药的情况来看,英国全年进口中药1043万美元,其中中药材9893吨,计1012万美元,中成药约31万美元,还有很大的贸易潜力有待开发。 德国 德国是一个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整体素质较高,对东方的文化了解甚多,当然对古老的中医和针灸也有一走的认讯,普遍持欢迎的态度。德国的针灸医生大多数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医生,经过一定的西医实践后改为学习中医的。他们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热衷于东方古老的中医针灸医术,对它们的神秘疗效怀有一种崇敬感,一种是由于德国医生的失业率很高,迫于生计,被迫改为学习中医的;但前者远远高于后者。当然,在德国医生的行列中,不乏也有一些中等专业学厉者,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自学成材而成为医生的。在临床医疗中,德国医生把针灸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法或手段,诊治病人既用西医疗法,也用中药和针灸,以便争取治疗更多的病人。 由于西方医学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今越来越多的过人开始选择中医来进行治疗。 据一份数据显示,在德国大约有5万个医生从事中医,并且每年有将近200万个患者接受中医的治疗。 然而虽然上百万的德国人已经接受并信任中医的治疗,但是德国政府以及国家健康保险基金仍然没有确立中医在德国享有和西医平等的地位,并将其置于各国卫生保险体系之外。 中医在美洲 美国 随着针灸在美逐步合法化,中国传统医学在美国的发展势头良好。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全美已有2500余名有执照的针灸师,从事针灸医疗工作的达万余人。1989年全美与针灸有关人数增至2万人。 目前仅加州有执照针灸师己达8600人(这些针灸师64%是本科大学毕业生),诊所800多家。目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心,从事针灸研究和治疗,研究项目有200多项,所治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过敏性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数十种,特别是中药、针灸治疗艾滋病出现了较好苗头而很受关注。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医、针灸学校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一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 近年来,美国公众和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随着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中药也受到美国人的青睐。据统计,美国人每年要花费60亿美元用于营养保健品,而且这一市场以每年增长20%的速度拓展。美国约有5%的患者服用天然药物,其中80%的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中药。 加拿大 加拿大中医针灸医疗,主要是以私人诊所形式开展的,近年来发展较快。目前全加拿大约有中医针灸从业者2000余名,中医针灸诊所遍及全国各省。这些诊所大多为华侨开办的,但都附设药店。 每个诊所一般有五六位医护及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高,人人都是多面手,一人数职,即当大夫又能抓药,又会制剂。诊所主人不仅会看病,而且又会经营采购,销售中药,服务热情周到,看病疗效好,深受患者的欢迎。因此,在加拿大的中医针灸开业者,经济情况都很好,即使受诊所聘用的中医师,按每个病例取酬,每天可诊20余人,收入也不菲。这也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医针灸医疗在加拿大是深受欢迎的。 目前,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在加拿大还不能享受医疗保险,病人需要自付医疗费用。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患者前去中医那里自费看病。 欧盟 中国传统医学最近在欧洲获得重大突破,由于医疗效果显著,保险业者开始将针灸治疗纳入保险范围;同时经过中医业者的奋斗不懈,欧洲联盟也成立了中国医学联盟。 据“中央社”消息,中医在保守的欧洲医学界受到正式承认,并获得合法地位,在西欧行医的中医师林国明教授的努力,功不可没。 最近林国明教授以中国传统医学专家身份,正式获邀加入比利时针灸医师联盟,同时成为欧洲联盟15国传统中国医学协会的正式创始会员。他说,要让欧洲医学界接纳中国传统医学于医疗体系之中,得与西医并行,相辅相成,真是不容易。 曾任教浙江中医学院20多年的林国明教授,于1990年将中医引入西方社会。他十年来在布鲁塞尔、鹿特丹、不来梅及巴黎悬壶行医,全凭深厚的中医学理基础,及丰富的医疗临床经验,融合中医理论、中药、气功、针灸、整骨、点穴、推拿综合治疗,不仅为华人服务,且更深入欧洲民间,自动为疗养院中群医束手无策的病患医疗,使无数病入膏肓的病患获救。许多德国、荷兰、英国、西班牙各地的病患,更长途跋涉,请求门诊,如此点点滴滴的累积,逐渐建立今日在西方杏林的声誉。 不过,尽管林国明医术很受西欧医学界的称道与推崇,但一直未获得合法承认,甚至常遭到排挤。在欧洲,只有受过中医训练的当地合格医生获得承认,不接受外来正式中国传统医学教育的大夫,因此医疗费用不列入医疗保险范围。是故,林国明只能凭真本领,发挥仁心仁术,受到病患的信任,才打开一片天地。 比利时针灸医师联盟是由比利时医学界人士,特别是采用中国传统医学针灸疗法医治各种疾病的专家组成,于1998年获得比利时国家最高理事会批准成立,林国明是获准加入为正式会员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国传统医学专家。经他努力催促支持,西欧其他国家针灸医师也积极展开针灸及中国医学的立法,以保障该联盟会员的权益,也使接受中医针灸医疗病患获得医疗保障。 欧洲联盟中国传统医学协会于今年11月24日至26日在比利时巴德皮尔蒙正式成立,共有来自15国29个协会加盟,以发扬中国传统医学为宗旨,促进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实践及技术交流,并保障协会成员在欧洲联盟的合法权益,未来欧洲联盟扩大,将容许其他会员国的中国医学协会加盟。会中,依据成立宗旨,通过“巴德皮尔蒙宪章”,由与会人士共同签署,并发表共同声明,赋予国际法基础,确定中国传统医学在欧洲各国应有的地位。 林国明指出,比利时针灸联盟与欧洲联盟中国传统医学协会的成立,赋予中国医学在欧洲的法定地位,意义重大,不仅是中西医学相互承认,并行而不相悖,且可相容互补,增加医疗效果,这应是21世纪世界医学发展的主流趋势。 有关问题 何首乌传说可以乌发,如果给长黄头发的白人用了会有什么效果呢?难道他们的头发也会变黑吗?可见有些中医的内容,受到古代的地理限制,只是针对中国人,也没有科学实验,都是以讹传讹。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死抱古代医书,很多内容有错误,却没有人敢挑战。西医的内容在不断更新,中医也应该放弃那种医书越古老,越有效的错误观点。 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的思维和观念进入中国并且不断普及,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在近现代革命的历史中,中医也不止一次受到过质疑。在面对诸多质疑的情况下,不少中医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医亟待改革,以适应科学的发展。其中尤以阴阳五行理论为主要改革目标。但在这一问题上,中医界内部存在激烈的争议,不少中医界人士将古代的理论放到政治和文化传统的高度,拒绝进行改革,也拒绝对中医药进行科学意义上的检验。中医的地位和将来的发展如何,确实还是未知数。但拒绝更新的知识自然是缺少生命力的。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的唯物辩证法,和特有的哲学观,自然科学的渗透,以及其他的有关方面建立起来的医学,以阴阳五行,气—元论为哲学基础,脏腑经络为理论核心,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学体系的一门科学。或者学科。 中医的望闻问切 望诊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形体观其形体,可知五脏盛衰,轩岐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云: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按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脑为元神之府,肾精生化之髓充实其中,才能神光焕发,思维敏捷。苦头往前倾,目睛内陷,是髓海不足,元神将惫现象。背为胸廓,心肺居于胸中,背曲肩随,是心肺已虚象征。腰为肾脏所在部位,不能转摇,是肾脏功能衰惫 闻诊 闻诊是从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从其高低、缓急、强弱、清浊测知病性的方法。 ①声音高亢:是正气未虚,属于热证、实证。 ②语声重浊:乃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肺津不布,气郁津凝,湿阻肺系会厌,声带变厚,以致声音重浊。 问诊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综观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即知此言不谬。问诊范围甚广,现在仅将《景岳全书》所列十问加以增损进行研讨,余未备述。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切诊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本节仅论切脉,余未备述。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切脉辨证,早在《内经》、《难经》就有记载,经历三千年来的不断总结,对于何证出现何脉已有详细论述。但对证象与脉象间的内在联系,却无明析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了然,以致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脉证间的内在联系,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气血津液出现虚滞,五脏功能出现盛衰,才会出现不同脉证。只有弄清气血津液的生化输泄与五脏间的关系,才能将气血津液虚滞和五脏功能盛衰出现的证象与脉象联系起来,也才明白切脉能够察其五脏病变的道理所在。 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输泄,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能的盛衰,从而反映于脉,形成不同的脉象。 心脏搏动的强弱,脉络的弛张,是引起脉象变化的根源。心脏搏动有力,脉象随其病因证象不同而呈洪大滑数等脉;无力则脉象常呈迟细微弱等脉。心脏搏动与脉象起伏,都是肝系膜络交替收缩与舒张的反映。如果血络松弛则呈孺、缓;紧张则呈弦紧; 痉挛则呈结代等等。只有将固定的心脏、脉络和流动的气、血、津液连在一起分析,才能揭示脉象变化的本质,对于何证出现何脉才有理有据,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气血津液虚滞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脉象。 中医医学的相关网站 中医医学资料库cnmedical.org(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中医医学资料库) 中医美容 中医美容概述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在中医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损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和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神形之美为主要目的的专门学科。 美容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美容仅指颜面五官或颈部以上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美容则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以及心灵等全身心的美化。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是取其广义。这国美容是以健康为基础的美容,它是根据健康的标准和美学的标准对人的外形和内在的精神面貌、气质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 中医美容特点 中医美容注重整体,将容颜与脏腑、经络、气血紧密连结,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气功及食疗等手段均体现出动中求美的观点,使精气畅通,并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广泛而持久。 中医美容在保健美容和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显示了它所蕴藏的特殊潜力。 历史悠久,实践丰富 中医美容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医美容的各种方法,被无数的人反复运用、筛选,日臻完善。其精华将为现代中医美容及世界美容提供行之有效的天然药物及自然方法。 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医美容是附属于中医药学,并随中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故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源头,它也为中医美容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中医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发展,为中医美容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提供的美学思想,也使中医美容学具备美学理论的基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使我国构建的美学理论体系极富特色,将对世界美学做出贡献。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中医美容注重整体的调理,因此,美容效果持久、稳定。 辨证论治 中医美容运用辨证论治的思想,对损美性疾病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即使是偏重于装饰的外用保健品,如面脂、口脂,也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如面部色黑、粗糙等,中医认为原因之一是风邪外袭,因此在一些润面、增白的化妆品中,配有祛风类药如防风、白芷等,体现了病因辨证的特点。辨证论治,使中医美容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突出。手段多样、安全中医美容的手段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中药、食膳、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五大类。此外还有心理、养生等方法。每一大类又有若干种具体方法,如药物美容,有内服法,有外用法。外用法又分贴敷法、洗浴法等,而贴敷、洗浴法又可再细分为患处皮肤贴敷、脐敷、穴位敷、熏洗、擦洗、沐浴、浸浴等,这些方法都属于自然疗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避免了化学药物和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 介入生活美容 中医药和生活美容之间的联系历史悠久。在历代各类医书中,表明有驻颜、悦色的作用的药物多达上百种,而方剂更是数量可观,各种洗手面方、令面悦泽方、增白方、祛皱方、驻颜方、白牙方、染发方、香身香口方,应有尽有,甚至有发蜡、口红、胭脂的配方。这些方药具有极浓的生活美容的色彩,它们不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而是着眼于修饰人的容颜,使之更光彩夺目。这些信息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古代医家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所以他们关注人体的修饰,并以医学的手段介入,使修饰品和修饰手段更完善,更符合人体健康要求。这种介入扩大了中医美容的内涵,使中医美容以其深度和广度并存,在世界美容史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1.理论基础深厚。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包括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基础。中医美容是附属于中医药学,并随中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故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源头,它也为中医美容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中医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发展,为中医美容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方法多样,安全有效。 中医美容的手段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中药、食膳、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五大类。此外还有心理、养生等方法。每一大类又有若干种具体方法,如药物美容,有内服法,有外用法。外用法又分贴敷法、洗浴法等,而贴敷、洗浴法又可再细分为患处皮肤贴敷、脐敷、穴位敷、熏洗、擦洗、沐浴、浸浴等,这些方法都属于自然疗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避免了化学药物和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 3.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 中医美容注重整体的调理,因此,美容效果持久、稳定。 辨证论治:中医美容运用辨证论治的思想,对损美性疾病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即使是偏重于装饰的外用保健品,如面脂、口脂,也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如面部色黑、粗糙等,中医认为原因之一是风邪外袭,因此在一些润面、增白的化妆品中,配有祛风类药如防风、白芷等,体现了病因辨证的特点。辨证论治,使中医美容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突出。 4.神形俱美的人体审美观。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提供的美学思想,也使中医美容学具备美学理论的基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使我国构建的美学理论体系极富特色,将对世界美学做出贡献。 5.文质并重,注重装饰。 文即使文饰之美,质即本质之美。文质美就是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中医美容疗法 中医美容就是要保持皮肤的完整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皮肤的致密性直接影响着皮肤的封藏、密闭功能,致密性差其封藏能力不足,就会引起气、血、津液的耗散和流失,会出现多汗等异常现象;密闭能力不足就容易引起外邪的侵袭,损伤经络和脏腑。皮肤的柔韧也就是皮肤的弹性,是皮肤承受内、外压力的能力。柔韧性不足就容易受到外力的挫伤,同时也难以保持形体的美观。皮肤的光泽性是皮肤美感的重要特征,也是一个人外观美的重要方面,标志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要保持皮肤的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就要保证气血津液的充盛和脏腑功能的健全。如,肺失保养,肺气不足则皮肤不固,致密性和柔韧性差;肺阴不足则皮毛失濡而枯槁无华,使光泽性及柔韧生下降。心阳不足、脾阳虚弱、肾阳衰惫,均可使皮肤失于温煦,气血不达,引起皮肤苍白、痿黄、甚至黧黑,也容易受外邪的伤害,造成冻伤等,从而消弱皮肤的致密性、柔韧性和光泽性。肝主疏泄,通利胆汁中肝失保养,肝血不足或瘀血阻滞,会引起疏泄失职,胆汁外溢,皮肤就会变得苍黄、青暗,或皮肤粗糙无光。所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保养脏腑和气血,是美容的根本方法。 中医美容机理 面部为“诸阳之会”,也就是人身十二经脉中的六支阳经均上连头面,是全身气血、阳气贯注的地方,也是神气集中的部位,面部表情、神态是神气表现的重要内容。面部的肌肉、皮肤和五官既需要全身气血的滋养和濡润,也需要脏腑精气的上达。在面部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如前额属心,下颏属肾,左颊属肝,右颊属肺,鼻部属脾。 又如《黄帝内经》说,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之间各有特定联系,心光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皮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所以美容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的失常就会引起容颜的异常和衰退。 同样,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容颜的状况。如气血不足则面色萎黄,精神疲惫;气血瘀滞则面色晦黯,或有黑斑、雀斑等,表情呆滞。心气、心血不足则面色无华,精怯气弱;肝血不足则两目无神,面色苍白;脾气亏虚则面色萎黄,浮肿虚胖,唇色苍白;肺虚失润,则毛发枯槁,皮肤粗糙少光泽,弹性差;肾阴虚则头发脱落,面颊瘦削,肾阳虚则面色白,颜色浮肿,两目失神等。 中医美容药方 1.去皱膏 用蜂蜜、白糖和牛奶各适量调为膏,每日早晨或晚上涂于面部,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经常使用可以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并有润肤增白的作用。 2.嫩肤去皱橘皮水 橘皮内含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可用以营养滋润皮肤,有明显的抗皱作用。常用橘子皮浸水洗脸,美容效果很好。 3.添容丸 清初名医陈士锋应用古验方治疗粉刺效果很好。此方为轻粉、黄芩、白芷、白附子、防风各等量,共研为细末,用蜂蜜调好,做成丸子。每日洗脸后,用以擦面。 本方也能治疗各种皮肤病,使容颜美好。 4.菟丝子治面疮粉刺方 菟丝子苗绞汁涂于患处,每日3~5次,连续涂抹至粉刺消失止。 5.苦瓜除粉刺方 苦瓜洗净挤汁加冰糖适量饮用。外用苦瓜汁擦患处。连用数日后,即可去除粉刺。 6.悦泽面容方 取冬瓜仁250克,桃花200克,白杨树皮(去外面粗皮)100克,阴干研为细末,每日饭后服1克,日服3次。要想使脸面白一些可增加冬瓜仁剂量;要红一些则增加桃花剂量。据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介绍,服用30天后颜面变白,50天后手足均白。 另有一方,不用白杨树皮而用橘皮。 7.天门冬美容方 天门冬是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云:“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还记载了诸多服食方法,其中有一方云:“用天门冬十斤,杏仁一斤,捣末,蜜渍。每服方寸匕。”用天门冬外敷,可起到“面黑令白”的作用。用天门冬晒干捣为未,同蜜捣作丸,每日用之洗面,使用不到1月后。皮肤就可变得洁白、细嫩。 8.鸡蛋清面膜 用3牧鸡蛋放白酒中浸泡28天后,每晚取蛋清敷面,可使颜面变白如雪。 9.牛奶护肤 牛奶是世界性营养保健饮料。在我国更有悠久的食用历史。牛奶内服、外用均有滋润皮肤的作用。民间传说一用牛奶洗澡可使皮肤细嫩,富有弹性。笔者不提倡用牛奶洗澡,但可在洗脸或洗澡后用牛奶擦涂,10一20分钟后再洗去。 10.唐代武则天中医美容好方法 唐代女皇武则天,80岁高龄时仍然保持着青春般的容貌,不显衰老。《新唐书》上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武则天所用的美容秘方后来在唐代官府组织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上也有收录,不久又唐代女皇武则天,80岁高龄时仍然保持着青春般的容貌,不显衰老。《新唐书》上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 武则天所用的美容秘方后来在唐代官府组织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上也有收录,不久又流传到民间。其方法是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不能带士。晒干后捣成细粉过筛,然后加面粉和水,调好后,捏成如鸡蛋大药团,再晒干。用黄泥做1个炉子,四旁开窍,上下放木炭,药团放中间。大火烧1顿饭时间后,改用文火再烧1昼夜,取出凉透,细研,过筛,放入干燥的瓷皿中。用时加十分之一的滑石粉,百分之一的胭脂,调匀,研细,沐浴或洗面、洗手时,用药末擦洗。此方又名“神仙玉女粉”。 11.千金涂手面方 猪蹄2具,白粱米500克,白茯苓、商陆各150克,白芷、藁本60克,玉竹30克,桃仁250克,甘松、零陵香30克。先将猪蹄、白粱米用水煎煮,直至猪蹄熟烂,取汁1500毫升,然后加入白茯苓末、商陆末、白芷末、藁本末、玉竹末、桃仁泥,继续再煎,等汁减至一半时,过滤去渣,再兑入甘松、零陵香末,搅拌均匀,用瓷瓶贮备用。每晚用以涂手面,第二天早晨洗去。能去手面皱纹,兼治面部色斑,使皮肤白润光泽。 12.令手面润泽方 猪胰一具(细切),白芷30克,桃仁30克(浸泡去皮),细辛30克,辛夷60克,冬瓜仁60克,栝楼仁60克。以上药研碎,以好酒1000毫升剪之,待白芷色黄,滤去药渣,更煎成膏,用以涂手面,可以润泽皮肤、保护皮肤。 13.利汗红粉方 滑石500克(水飞过),紫粉9克,轻粉15克,麝香少许。以上药物,共研极细末,以其粉如肉色为度。用以敷面,可以美化面容,使皮肤白润细腻。 14.添容丸 轻粉、黄芩、白芷、白附子、防风各3克。各为细末,蜜调为丸。每次洗面之时,用其搽抹数遍,临睡之时,又重复洗面搽抹。可以治疗粉刺。 中医诊断 定义: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医学科学的任务是防治疾病,益寿延年,而诊断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状态和疾病的认识,则是防治疾病、预防早衰的基础。对病证正确的诊断是有效防治的前提,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专门研究如何诊察病证临床表现、确定病证诊断、分析病证变化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完整的诊病体系,即四诊(望、闻、问、切)、辨证与辨病。中医诊断学所具有的独特诊断方法与对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认识,自古至今,一直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对国外医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学在诊察患者时,主要依据患者的自我感觉与外在表现,将四诊所获得的各种模糊信息(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对患者整体状态(证候)的认识;这种整体、动态的观念体现在诊断上的重点侧重于辨证,显示出中医在医疗实践方面的卓越思想。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些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诊断未能采用实验室与特殊仪器检查,在诊断的定位、定量方面显得相对不足,如何有机地结合现代各种检测手段以拓宽中医传统四诊的视野,以及病证诊断的规范化、微观化方面,国内外不少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但仍是今后中医诊断研究的命题。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诊病、辨证和病案四大部分。 一、诊法,是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部病变能够反映于外。这就是说,外部的疾病表现可以反映内在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往往通过病人的自我感觉和医生观察到的病人的一些外在表现来推断病人内部的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以表知里……以诊则不失矣”,认为外在变化可以反映体内病变。《灵枢·外揣篇》则提得更为明确:“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应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认为体表的变化会正确地反映出内在的病变。这种“以表知里”的诊法理论,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巨大作用。 二、诊病,亦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疾病的病名,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出的概括与抽象。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应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辨证,辨证是中医学的精华,为了弄清辨证的含义,首先要掌握症、证、病、辨证等概念。 四、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 二、诊法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性,不能互相替代。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全面收集辨证论治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 三、病证结合 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及所属证候,把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通过辨别病证,认识疾病的本质,即所谓“辨证求因”。 第四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对中医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医家和医著,应有所了解。 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与疾病进行斗争,逐渐积累丰富的医疗知识,总结诊察疾病的方法,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中医诊断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发展史简表: 商代甲骨文记载疾病的卜辞,可看作我国现存最原始的病历 周朝《周礼》 公元前5世纪扁鹊 公元前3世纪《黄帝内经》 公元前2世纪西汉淳于意‘诊籍‘ 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 华佗《中藏经》 三国时代《难经》 自两晋南北朝至唐宋金元,中医诊断有着很大发展 明清时代(包括建国以前)在诊断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问诊、舌诊、切诊(脉诊、按诊)与辨证四个方面,此外,在四诊及望诊的综合研究方面,亦有不少专著 近百年来,中医诊断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中医诊断学发展动态 中医诊断学科在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技术手段与成果,进行诊法与辨证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发展中医诊断理论与技术,提高中医诊断水平。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诊察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对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的患者,借助于实验诊断或仪器检测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直接到间接、从定性到定量,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特别是研制、引用了一些用于诊断的仪器,如脉象仪、舌诊仪、腹诊仪等,使部分诊断手段得以客观化;在运用声学、光学、电学、磁学等知识和生物医学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方面使中医远程诊断得以实现,以上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一些新苗头。 一、诊法客观化的研究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的诊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舌诊、脉诊是中医学的独特内容,在诊病方面有重要价值,但中医望舌、诊脉全凭经验和眼睛、手指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指标作为判定舌象及脉象的标准,故阐明舌诊、脉诊的价值,并使其客观化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需要。 在诊法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侧重于脉诊与舌诊的研究。在脉诊研究方面,主要针对将脉象可视化、客观化和科学化的目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脉象仪的研制;从心血管功能、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了脉象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一些脉图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常见病证与脉象、脉图的关系等。 在舌诊的研究方面,从现代医学角度,基本阐明了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形成机理,探讨了临床常见疾病的舌象变化及演变规律,并将舌象作为某些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研制了舌色检查仪等。此外,国外对腹诊研究较多,已形成独特的汉方腹诊;并通过对皮肤电阻等的研究,形成了以良导络为代表的经络诊断方法。 传统的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主要依靠医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收集病情资料,但依据人体五官收集的资料,其分辨率低、信息量少,难以合参;模糊性大,有很大的主观性,且量化与客观化不足,缺少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分析。在诊法的客观化研究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与临床实际运用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舌诊仪、脉诊仪、腹诊仪等仪器本身获取的信息量不够、欠灵敏,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证候规范化的研究 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辨证标准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医理论及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脏腑辨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不仅可为制订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辨证标准奠定基础,而且可为中医脏象理论等的研究提供条件。 我国从文献、临床及实验诸方面,对脏腑辨证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为:根据中医文献及临床资料,明确病、证、症的关系,制订某些证的诊断标准,使辨证达到规范化,并将现代医学的实验指标结合到证的研究标准之中;由传统的临床病人的研究,发展为结合证的动物模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详见陈小野主编《实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合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来与人的辨证研究对照。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在脏腑病证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 自80年代中期开始有组织地开展证候规范化工作,在此期间曾开展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统一(如寒温辨证)的探讨。《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赵金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收录311个证,《中医证候辨治规范》(冷方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收录308个证,《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初稿》(欧阳锜等,湖南省中医研究院印,1987年)收录432个证。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专家起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对于建立统一、科学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标准起到了积极意义。 三、计量诊断 将中医思辨性的经验描述和宏观性概括过渡到高层次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实质是解决客观化与定量化问题,而计量诊断是实现证候标准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计量诊断是以统计学概率论为理论,依据有关的医学理论,将症状、体征及各种化验检查结果量化,通过概率运算,使其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评价治疗效果,作出预后诊断。通常就是先将已知的一定数量的确诊病例(参照组)的症状和体征,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经过统计计算归纳成为一定的数学公式。当待诊患者就诊时,将其症状体征存在与否和/或轻重程度,按事先规定的计量标准转换成为变量,代入公式即可得出以数量或概率大小表示的诊断结果。其主要包括四诊指标的计量诊断和病证的计量诊断两个方面。 症状体征是辨证的依据,症征的等级计量是基础,而中医对于症状的描述、记录和分析主观性强,不利于辨证的定量。但目前仍未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这方面的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 而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Dme)、循证医学(eBm)的广泛应用,则对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此外,随着证候现代病理生理基础的揭示,不少学者提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观点,从而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勿庸置疑,中医诊断学在沿着自身轨迹前进的基础上,积极吸取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技术,紧密结合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将不断朝前发展,为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它可以适合于对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这种网上教学的方式,以学为主,要求学员依照学习进度安排、教学目标进行自学,循序渐进,通过练习题以检测对每一知识点重点与疑难点的掌握程度。如果学员遇到困难,可及时通过e-maIL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以寻求解答。我们将适时地对中医诊断学有关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网上讨论,并对常见病证、疑难病证组织网上讨论,以体现网络教与学的交互式、互动式。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还提供了最新研究动态,以拓宽有关中医诊断学的知识面。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运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还有诊断的分析思维。因此,学习中医诊断学必须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中医诊断学必须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只有对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了如指掌,才能知常达变以了解病理状态下的种种变化。所以,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且要复习、运用所学的中医学基础理论,根据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作指导,以加深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和理解。 其次,要重视并不断地加强临床实践。前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说明书本理论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诊断的方法与技巧必须在临床实践中,长期仔细地揣摩才有所体会和收获,别无蹊径。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参加临床实践,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切忌浅尝辄止。 第三,要学会和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临床诊断,从收集病情资料,到作出病、证诊断,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医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的综合运用。所以,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不仅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历代名医医案中蕴含着丰富的诊察方法与经验,尤其对于疑难病证、危急重症的辨证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以克服不注重实际的主观主义、机械孤立等错误观念的影响。 中医正骨 五大病症鉴识伪中医 `在被查处的虚假医疗广告、违法医疗机构中,不少是打着中医旗号的。这使中医这个维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生息的国粹被盗名,被篡改,使人们被虚假医疗欺骗在前,曲解中医精髓在后。下面的几大特点就是盗名中医的伪科学的“常见症状”—— 症状一号称能迅速转阴某种指标 中医的特点是治人而不是治病,通过调整人体机能达到祛病或者与疾病和平共处的状态,比如肿瘤病人的带瘤生存等。中医理论形成时,并没有艾滋病,现在却能在艾滋病治疗上起很大作用,就是因为中医治的不是艾滋病毒,而是被艾滋病毒感染的人。 和西医用抗生素消炎,用化疗药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观念完全不同,百姓所说的“中医很柔和”,其实说的就是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考虑到怎样保护病人的正气,减少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是“投鼠忌器”的治疗。这是中医的特点也是长处,因此只要是正规中医,绝对不会把治疗的重心放在指标的转阴上。过分强调“转阴”的宣传常见于乙肝治疗,其实乙肝的治疗目的是维护和保持正常的肝功能,适当正确施以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并非一味“转阴”。 症状二能迅速起效的“纯中药制剂” 来自大自然的中药正好和现在崇尚的“绿色”契合。因为西药已经被证实的毒副作用,“纯中药”的名声更加吸引人,很多非法诊所抓住人们这个心理,在纯中药中添加西药。药监部门已经对此类事件多次查处,因为其中隐患重重。 很多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要用到激素,病人因此选择看中医吃中药。但唯利是图的非法医疗机构却在“纯中药”中加了激素,所谓的“速效”实际上是激素的作用。激素一旦服用就不能擅自停药,否则会导致身体激素分泌的“真空”状态,危及生命。这种“纯中药”的制造者肯定不会告诉病人实情,等服用者出现了生命危象到大医院就诊,才回忆起自己曾经服用过成分不明、压成粉末或装成胶囊的“纯中药”,生命危象就是突然停用激素的后果。 添加了西药的“纯中药”鉴定起来有一定困难,监测者必须锁定几种可能添加的药物,否则就是大海捞针。因此,病人对宣称能“速效”的、成分不明的、能“取代激素”的“纯中药”要多加小心。 症状三只摸脉就知道长没长瘤 经常有人说“某某中医很神,光摸脉就知道哪儿长东西了”,这其实非常不科学。中医从来要求四诊合参,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摸脉只是其中之一。过去的中医没有检查设施,要求四诊就是想全面地搜集病人的各种信息,便于正确诊断,缺乏任何一项都可能误诊。 现在的中医院都是综合医院,中西医兼备,正规的中医都能很好地掌握现代科学检查方式,会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前提下根据病人体质、疾病的性质实施中医辨证,再开中药。比如病人长口疮很长时间不好,他自己觉得是“上火”了。如果遇到冒牌儿中医,很可能就是一味地去“火”,但是无论是口疮还是“上火”只是症状,是信号,什么原因导致的“上火”经久不愈?医生并没有关注。长期去“火”而无效时才发现,口疮其实是口腔黏膜癌,这个误诊就是因为医生没有明确诊断。把中医诊法中的一项拿出来故弄玄虚,或者放着可以准确发现疾病的现代科学方法不用,都不是正规中医的科学态度。 症状四所有的病人都吃一种药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病性、体质、症状“量体裁衣”。同为糖尿病,因为病的阶段、性别、年龄等不同,治疗用药可能完全不同。所以中医一般会主张你吃汤药而不是吃成药,即便吃也会几个成药配合用,否则就不能针对个性,就失去了看中医的价值。 因此,如果你去某个体诊所,发现它不仅“专攻”一种病,而且给很多患者吃的是一种早就制备好的、“最近研制”的中药,或者用的是同一张差别不大的方子,至少这个“中医”没有中医特色,没有发挥中医的长处,更有可能只是打着中医的旗号卖药。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如果是真正的中医,治疗肝炎时可能开的是妇科用药,比如“乌鸡白凤丸”,但这却符合中医理论,因为虽患的是不同的病,但病人体质的失衡可能在一个点上。 症状五拿“排毒”、“去火”做文章 随着肥胖等生活方式病的不断增加,“排毒”概念的流行有一定道理,现代人确实处于营养过盛的状态。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排毒”还是“去火”都不能自作主张,也非人人需要“去火”、“排毒”,更不是只做生活美容的美容师说了算的。 首先要看自己脸上起的包,身上长的疮是不是有“火”有“毒”?有火的话是“实火”还是“虚火”?需要去“火”的话,去“火”药该吃哪种?吃到什么时候为止?是“虚火”的话怎么样用中药攻补兼施?这些都需要正规医院的中医给出医嘱。 中药的毒副作用被发现、重视是由“龙胆泻肝丸”引起的。这个有几百年历史的成药之所以在今天出问题,是因为传统中医使用它时严格遵守了苦寒药“中病即止”的治疗法则,用通俗的话就是见好就收。而吃“龙胆泻肝丸”产生肾毒性的人,大都超长时间地大剂量服用。有个老太太居然买了一箱药放在床底下,口苦了吃,大便干燥时吃,把所有不舒服都自己认定为“上火”,违背了去火药的使用规则,从这个角度上说,中药的毒性很大程度是使用错误造成的。 中医护理 (一)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 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 (二)“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 2:“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 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 4.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6.预防为主: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 (三)中医传统技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灸、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入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目前,在全国2100多个中医医疗机构中,有6万余名护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成为发展中医事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医护理技术骨干。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也已初具规模。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放血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熏洗疗法、敷药法、贴药法、推拿疗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对中医界的护理人员来说是新的课题和挑战。 中医食疗 食疗法简介与特点 食物疗法,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关系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此外,食疗用品在剂型、剂量上不像药物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之味美色艳,寓治疗于营养和美味之中。 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 食物疗法与药膳 药膳是近几年来逐渐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它是把药物和食物合理配伍,运用中国传统的烹调技术,结合现代食品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有一定保健治疗作用,色香味形俱全的特殊食品。药膳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借助食品的形式,食借药威,药助食势,相得益彰,共同起到保健强身、治病延年的目的。 食疗食品与普通膳食 食疗食品是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与普通膳食有共同之处,即必须利用一定的烹调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符合食品的要求,具有色、香、味、形。但食疗食品又不能等同于普通膳食。因为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选择某些食品,通过一定的搭配和烹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食疗的三大基本原则 一、辨证施膳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即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以相应的治疗。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临床病证不外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如神疲气短,倦怠懒言,舌质淡,脉虚无力等为虚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为实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为寒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等为热证。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秋季万物收敛、燥气袭人,宜吃些滋润性质的食品,如乳类、蛋类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此时最宜吃些温热御寒之品,如羊肉、狗肉、干姜等。 二、全面膳食 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求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这几大类营养素分别存在于不同种类的食物中,如粮食类食物主要含有丰富的糖类,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鱼、肉、奶、蛋类则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如果一味追求素食,进食谷类、蔬菜类食物,摒弃或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久则使蛋白质的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可引起低蛋白血症,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维生素e等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症状。而效仿西方的膳食结构模式,大量摄入动物性食品,势必使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也使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病的发生增多。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采用平衡膳食,全面膳食。 全面膳食是现代营荞学一个基本的观点,其实,在中医食疗学中也早有类似认识,如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为米、麦及其他杂粮类食物的泛称,五果、五菜则分别指古代的五种蔬菜和果品,五畜泛指肉类食品。谷、肉、果、菜这四大类食物,分别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以满足人体功能活动的需要。 三、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指每天进食宜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进食的量,一是指进食的时间。 【定量】饮食定量,主要强调饮食要有限度,保持不饱不饥,尤其是不暴饮暴食。否则会使肠胃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产生。如《黄帝内经》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千金要方》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的害处,“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主要靠脾胃的功能正常,若饮食过量,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不能及时消化,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相反,进食过少,则脾胃气血化生乏源,人体生命活动缺乏物质基础,日久会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相应病变的发生。因此,饮食有节,食量有度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定时】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三餐。这与饮食在胃中停留和传递的时间有关。食物进入胃中,一般素食4小时,肉食约6小时,然后由胃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当胃剖空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饥饿感,故可再度进食。研究证明,早、中、晚这三个时间内人体的消化功能特别活跃。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协调配合,肠胃虚实交替,有张有弛,食物则可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若不分时间,随意进食,零食不离口,就会使肠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肠胃消化的正常规律被打破,胃肠虚实无度,久而久之可发生脾胃病变。 在一日三餐中,历来主张“早餐好,午餐饱,晚饭少”。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人体昼夜的生理变化有关。因为人身的阴阳气血的运行,在昼夜中有盛衰的不同。早餐时间,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阳气活动开始旺盛,胃中处于相对空虚状态,亟需补充营养,以满足上午的工作需要;午餐时间,处于一日当中,且经半天的劳动,消耗较多,故宜适当多进食,才能弥补损耗,满足下午劳动工作的需要;晚饭后,一般活动较少,消耗不多,故宜少食,否则常为致病之因。当然,一些夜生活丰富者,晚餐不仅要好,还要加夜宵。 中医五行 中医五行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五行属性及归类 (1)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2)五行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3)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的基本规律 (1)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2)五行的相生、相克 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规律,所谓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助长之意;所谓相克,即相互制约、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关系见下图: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事物内部系统结构的五个方面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事物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运动,因而经常处于运动发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体来看,相生与相克又都是在总和中表现出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于既生别行,又被别行所生;既克别行,又被别行所克,故在整体上也呈现动态均势。可见,五行所达到的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3)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联系,这样就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例如春应于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生,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 (2)说明五脏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递,谓之传变,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亦可以传于本脏。从五行规律来说,则病理上的传变主要体现于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及五行相克的乘侮关系。 (l)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情况: 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系病变从母脏传来,并依据相生方向传于属子的脏器。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继则又见子脏病候。如水不涵木证,即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以致肝阳虚亢,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眩晕,健忘,失眠,急躁易怒,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 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系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器,临床多见先有子脏病候,继则又见母脏病候。如心肝火旺证,即心火亢盛而致肝火上炎,可见心烦失眠,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又兼见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 (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种情况: 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致疾病传变。如木亢乘土,即肝脾不和证或肝胃不和证,临床多见肝气横逆,侵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多先见肝病证候,继则又见脾气虚弱或胃失和降证侯。如肝气横逆,可见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眩晕头痛等证。横逆犯胃则继见恶心,嗳气,吞酸,呕吐等症。横逆犯脾则继见纳呆,厌食,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失运病证。 相侮传变,即反克为病。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证,临床多见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伤肺津或肺络,一般先见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盛之症,继则又见咳嗽,甚则咳血,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候。由于肝病在前,肺病在后,病变由被克脏传来,故属相侮规律传变。 应当指出,所谓五行母子或乘侮关系之传变,在临床上并不是必定要发生的,此种传变发生与否,还与脏气虚实、病邪性质,以及护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或条件有关,一般来讲,脏气虚则传,脏气不虚则不传或难以传变,对此应灵活看待,不能机械理解。 (3)说明脏腑生理功能与某些相互联系 中医学根据五行之特性,用以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故脾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故肾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中医学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脏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体的生理活动。五脏配属五行,不仅阐明了五脏的某些功能特点,而且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联系,并由此说明五脏之每一脏都与其它四脏发生着关系,从而概括出五脏的整体联系。试从相克和相生两方面来进行叙述如下: 脏腑之间的相互资生联系,如肾能藏精,肝能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心主血脉,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运脾土,即火生土;脾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并使之宣肃正常,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肺主气,职司清肃,肾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 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即是运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明的。 脏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湿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肾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即水克火;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火克金。亦可看出,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约,亦是运用五行相克理论来阐明的。 总之,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每一个脏在功能上均有他脏资助,因而本脏不至于虚损;又能制约其它脏,因而使它脏不致过亢;若本脏之气过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之;而本脏之气虚损,则又有他脏之气以滋养之。可见,通过这种生克关系,即把脏腑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协调统一。 此外,关于人体与外界环境,如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的关系,中医学亦是用五行之规律来加以说明的,在此不一一列举说明。 (4)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来。由于对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进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所以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 一般来说,中医诊病很重视色诊和脉诊的结合应用,且能在客观上大致反映出疾病的状况。但是,欲从色脉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则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生克关系。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指出:‘色脉相合,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即色脉相符,为病情发展正常;脉克色为逆;脉生色为顺。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是为色脉相符;如不见弦脉而反见浮脉(肺脉),则属相克之脉,即脉克色(金克木)为逆;若得沉脉(肾脉),即脉生色(水生木),则为顺。此种判断预后的生克关系,在临床上虽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套用。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方面,则主要在于控制疾病的传变和确定治则治法两方面。 (1)控制疾病传变 疾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而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也必然反映于内脏生克制化关系的失常。因此,疾病的传变,则常是一脏受病而波及他脏,或他脏受病而传及本脏。因此,在临床上除对所病本脏进行适当处理外,特别应考虑到与其有关脏腑之间的传变关系,并应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或不及,以控制或防止其疾病的传变,使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脏有病,则应经常注意强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虚,则疾病不易传变,且易于痊愈。故《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 (2)确定治则与治法 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 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母病及子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单纯的子病虚证,亦可运用母子相生关系,兼顾补母以加强其相生之力,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肝养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 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 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反克)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 抑强:主要适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称之为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若由于脾胃壅滞,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总之,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 扶弱:主要适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如肝虚气郁,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总之,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五行指点 五行指点—木 属木的时令是春季。春天和风煦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发的时机。 属木的器官是肝、胆、眼睛。 属木的情志是怒。 属木的味道是酸味。 属木的食物是青色食品。 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所以加班时的零食不妨准备一些酸味的,比如话梅。 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脏及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推荐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 五行指点—金 属金的时令是秋季。秋天西风萧瑟,万物凋敝,符合金性。 属金的器官是肺、大肠、鼻。 属金的情志是悲。 属金的味道是辛味。 属金的食物是白色食品。 秋天最应该保养的是肺,最容易出现的病痛是咳嗽,这是五行中的精神影响。秋天帽落西风,草木开始枯萎,很容易让人感时伤月,心情抑郁。悲属金,跟肺同源,过度悲伤就会造成肺损伤。 金系食物对应的主要是肺脏,大多是白色食物。它们性情偏平、凉,能健肺爽声,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 推荐食物:洋葱、大蒜、梨、白萝卜、山药、杏仁、百合、银耳 五行指点—火 属火的时令是夏季。夏季万物茂盛,气候炎热,如同播火。 属火的器官是心、小肠、舌。 属火的情志是喜。 属火的味道是苦味。 属火的食物是赤色食品。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心属火,火性很热而且向上蔓延。这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除了多吃养心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肾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补养肾气是个有远见的方法。 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通常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温、热,它们对应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 推荐食物:红豆、红枣、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 五行指点—水 属水的时令是冬季。冬季万物蜇藏,冷气袭人,冰封大地,与水性相合。 属水的器官是肾、膀胱、耳。 属水的情志是恐。 属水的味道是咸味。 属水的食物是黑色食物。 外餐过多会伤肾,这可是我们最在意的器官。大厨做饭共同的特点就是油大盐大,这样更下饭更香。可是咸味属水,和肾一族,适量是有益的,过度是糟糕的,如果同时面色发黑,确实肾脏不妙。 此时最应该多吃黑色食物。这些食物对应的是肾脏及骨骼,经常吃能帮助和肾、膀胱、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正常,使多余水分不至于积存在体内造成体表水肿,有强壮骨骼的作用。 推荐食物:黑豆、黑芝麻、蓝莓、香菇、黑枣、桂圆、乌梅 五行指点—土 属土的时令是长夏。这是指在夏天中干热过去,开始下雨的一段时间,此时暑热多湿,正是万物蔬果生长的时期,与土性相应。 属土的器官是脾、胃、口。 属土的情志是思。 属土的味道是甘味。 属土的食物是黄色食品。 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这时候在饮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补充脾气;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 土系器官出现问题,对应的是黄色食物。脾、胃在人体中扮演着养分供给者的角色,它们调理好了,气血才会旺盛。 推荐食物:橙、南瓜、玉米、黄豆、甘薯 草药 定义 【汉语拼音】cǎoyào 【英文】medicinalherb(plant) 【解释】 1.植物花蕾、子实、茎叶、根须构成的一类中药; 2..取材于普通植物的药材。对珍稀药材而言。亦指不见于药典的民间药材; 3.可以入药的草本植物。 草药是利用植物提取物及草药为其治疗价值.大多数植物含有化学物质援助,并出示愈合等物理治疗. 草药是最古老的保健方式,并构成了重要作用现代医学发展的今天.当初还是闻所未闻的技术,原始人类利用身边的广阔菌群最大限度地、无论动植物观测及其部件、草药终于诞生.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对使用草药、大约80%的世界民众仍然依靠草药来治疗某种疾病,约有74%的药品我们今天使用含有至少一个植物学分子.比如,中药的使用麻黄素治疗呼吸系统条件目前仍然存在.麻黄素仍然有效成份大部分的商业处方药正在减轻气喘症状. 草药是指由三个流派:种ayurveda中医草药,中国传统中医草药、西方草药.虽然两者种ayurveda和中草药步入先进形式西部仍属于民间草药疗法.草药是,首先整体性.其目的不只是针对某一症状,而且有助于全身rejuventate壮大自己.虽然并无科学证据显示,所有草药自称权力实际上已经愈合有效草药的人数已置于临床试验已证明其价值.名单中包括已知种淡紫,这是用来锻炼感冒、圣约翰草、用于治疗轻度忧郁(不使用氟西汀)、霍桑浆果、在回收过程中帮助轻度心脏病失败. 草药是一个直接代替现代药物?在乎.而草药是从自然植物中提取,并非所有的安全使用;尤其如果他们采取与其他类型的待遇可能不配套.同时,药材往往仅用于轻度病症.如果症状较为严重,最好是请教医生训练有素草药谁能告诉你哪些是适当的剂量,并建议各级频率.目前,大部分的推荐标准中药材以外药品的规定,因此,并非所有的债权保障和真正成名.甚至常识告诉我们,作为药材已经有1000多年令人觉得很权威,不推荐自我诊断. 始终牢记,还有药品和中药材,因此有着似有副作用定期商业药物.有些人误以为这是因为天然草药,他们是百分之百安全的.这是不正确的.最佳防副作用可能草药可能是教育自己的基本问题,并在草药谨慎使用. 中草药使用常识 不能用微波炉熬中药。 熬中药的过程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进入汤里,所以常用沙锅。即使是煎二汤药,也要一定温度和时间。 但可以用微波炉热煎好的汤药,喝时要搅拌,小心受热不均烫着。 ■选取好煎药器皿 ■作好准备工作 ■准确掌握火候 ■用妥药引服好药液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应用,所以能全面、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但是如果煎法不当,服药方法不科学,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我们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比罗详细的介绍。 ●选取用什么样的器皿煎药最好? 煎药时最好用陶器、砂锅、不锈钢器皿等,切忌用带油垢的锅、铁锅、铝锅和其它金属器皿。因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并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铁器可以和汤药中的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煎药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煎药前要先检查药物是否有发潮霉变或虫蛀变质,然后用冷水将药剂浸湿,过几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冷水煎熬。放入的冷水一定要清洁,没有杂质。头煎放入的冷水应超过药剂面两寸左右,二煎、三煎水量的酌减。 ●煎中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 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沸后改用文火,以防中药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煎熬时最好经常搅拌,让药液充分煎好煎透。清热、解表药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大约40—-60分钟。 ●煎好的药液如何处理,注意事项是什么? 1、煎好的药液一定要用子过滤,每煎大约150—-200亳升,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切忌服用煎糊的中药。室温高时,注意煎好的中药汤也容易变馊变质。另外,服药用的碗杯要及时清洗。 2、每次煎药后,应立即将锅见内的药垢清洗。 3、药剂内,凡注明“先煎”、“后下”、“溶化”、“冲服”、“布包”的药要特别注意区别:介壳类(如海蛤类、生牡蛎等)、矿石类(如生石膏、生牡蛎等)、毒性药物(如川鸟、草乌……)等,需先煎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如砂仁、佩兰等)要在其它药煎好前5—-15分钟再放入;易溶化的药(如阿胶、鹿角胶等)应用煎好的药液溶液或将药隔水蒸化;冲服药(如三七粉、冰片等)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包煎药(如旋复花、车前子等)宜用布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贵重的药如何煎熬? 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应另煎,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 ●如何服用汤药? 如果没有特殊医嘱,最好每日口服2次(早、晚)或3次(早、中、晚),以3次的效果更好一些。三煎后的药汤中,仍可含有20%左右的有效成分。日服3次,有助于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有些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或者饭后间断多次服用。 ●为什么不可忽视“药引”的重要性? 有很多中药用“药引”同服更为合适。“药引”有利于引导其它药直达病所,使中药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以下几种。 蜂密:味甘补中,润肠通便,润肺除燥,健脾解毒,可冲水调服,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等一类中药。 米汤:适合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益肠、利膈利咽、生津止渴、利尿祛湿等功用的中药以调和诸药,起协调作用并可减轻难以消化吸收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姜汤:“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可和中止呕、温中祛湿,适合具有治疗风寒表证、肺虚咳喘、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等功用的中药。生姜3—-5片水煎取汤。 枣汤:味甘益脾,益气养血,可缓和药性,解毒,生津,止泻,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适合具有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等功用的中药。大枣5—-10枚水煎取汤。 温黄酒:可增药力,因为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酒溶性成分。 ●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中药无毒副的说法较为流行。其实,凡“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些有毒中草药如雷公藤、防已、鱼胆、木通、厚朴、细辛、草乌、苦参、牵牛子等长期应用或过量服用,传统引起肾毒性反应。近期报道,中草药引起肾损伤54例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有不同的程度的多尿、夜尿增多、脱水、烦渴、恶心呕吐、乏力或水肿、少尿或无尿、轻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糖尿、高血压等症状。研究表明,木通、厚朴、细辛中含有马兜玲酸可导致肾小管病变。 雷公藤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双萜类三环氯化物及细胞类烷化剂,毒性大,可致心、肝、肾、神经等多系统疾病。其中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变性或坏死、中毒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在214例雷公藤中毒者中,死亡64例,其中44例死于急性肾衰。。有人报告,有7例病人服木通60克以上,7—-10日内死于急性肾衰。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以过敏性皮炎最常见,多为局部瘙痒、灼热,或大片红色斑疹,甚至伴有发热、胸闷、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直至发生溶血反应和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不可轻视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治疗有疗程吗? 服中药不象服西药有严格界定的疗程。一般来说,服中药时间的长短,应根据中药辩证论治理论、病情稳定与否或进展状况,以及同时采用的西医治疗反应以及病人对中药的耐受程度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短的可服用几天,如辅助化疗期间对恶心呕吐缓解消化道症状的中药治疗。长的可服几年,如患者康复期服用一些补益类中药,有利于防止复发。临床报道,肠癌患者术后边连续肥健脾清热解毒中药3——5年,可减少复发。有报道肺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患者长期辅助应用扶正中药生存率可提高5—-10年。 ●中药能否与西药同时服用? 最好不要同时服用,因西药与中药、中成药之间的复杂关系很难确定,需严防服后产生拮抗作用或协同作用造成不良反应。为使药物被充分吸收,一般习惯把服用中药、西药的时间隔开。 ●能否用饮料、茶水、牛奶、豆浆作为“药引”送服中药? 一般强调用温开水送服中药。用饮料、茶水等服药有可能降低可破坏药效。例如:茶中含水中含有的单宁酸与带有碱性的中药碰到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减少有效成份,降低药力而影响疗效。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前人在煎药、服药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中药汤剂服用得当与否,关系到治疗的疗效。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医患间的沟通,也能促进医患间的合作 趣味草药名 以十二生肖命名———如鼠粘子、牛膝、虎耳草(金丝荷叶)、兔子草、龙胆草、蛇舌草、马鞭草、羊蹄根、猴头藤、鸡血藤、狗耳朵草、猪沙沙草(马齿苋)等。 以天地人、日月星辰命名———如天南星、地骨皮、人见愁(又名血见愁)、千日红、六月雪、满天星等。药名道出特征,贴切传神。 以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命名———如春辛草、夏枯草、秋白菊、冬葵子、东阳草、西赤芍、南茨实、北鹤虱等。名中含有时令和方经,教人适时采收。 以长幼辈份称呼及神仙玉佛命名———如蒲公英、雷公藤、益母草、婆婆针(盲肠草)、妹妹草(水草头)、灰神、仙鹤草、玉米须、佛手瓜等。 以颜色命名———如红花、黄皮叶、板蓝根、白茅根、黑芝麻、青枯叶、紫苏叶等。 以数字命名———如半枝莲、一见喜、二色花藤(金银花)、三七草、四叶参、五茄皮、六月雪、七叶一枝花、八宝、九龙根(虎杖)、十大功劳叶、百合、千斤草(牛筋草)、万年青等。 魔兽世界的草药学 草药学几乎是炼金术的必备技能。你将要作为采药人遍历世界去找寻特殊的草药,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这个技能并善加利用呢?炼金术是一门了不起的技能,它可以让你制造所有种类的瞬时和临时药剂来提升人物的效力。 入门 首先你需要攒下一些技能点并寻找最近的草药学训练师。通常炼金术士位于草药师旁边,这样就可以在同一个地点学习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技能。 发现植物 草药学不需使用其它额外的装备。注意预留大量的口袋空间来装拣起的所有草药。如果手头上有大量暂时用不着的额外草药,可以放在银行中或者卖给其他玩家。 学会初始等级的草药学后,就会获得“发现草药”的技能,可以在微缩地图上以黄点显示附近草药所在的位置。将这个图标拖到行动条上,按下相应的图标来使用能力。记着时刻保持激活寻找草药的状态,否则你可能会错过重要的植物! 如果冒险时在微缩地图上看到黄点,那么你就发现了可采集的植物。把光标移入缩微地图并悬停在黄点上,会出现一个显示着植物名字的小窗口。如果想去采集这个植物就跑过去。注意避开途中遇到的任何可能攻击你的怪物。 植物不会在地底或水下生长,你只能在野外的地面上找到草药。 得到药草 离植物足够近时,你的行动光标会被高亮显示,表示可以进行采集。如果初次尝试失败,请继续尝试。所有植物都有一定的最小技能要求才能采集。如果技能太低,就不可能采集到草药。一旦成功采集,会出现一个显示植物中草药含量的窗口,每颗植物通常包含1到3株草药。在上述窗口中用鼠标右键点击药草将药草采集到背包中。采集完草药之后,该植物就会消失。 植物技能等级 每种植物都要在玩家达到其要求的草药学最低技能水平后才能采摘。根据植物的等级不同,成功采集植物后可能会获得技能增长。技能与植物的等级差得越远,获得技能提升的可能越小。成功采集植物所需的技能与发现植物的地方也是相对应的。较容易采集的植物在低等级的地方发现,更困难采集的植物在高等级区域发现。 结队采药 如果队伍中不止一个药草师,与他们分享发现的植物吧。如果第一个人没有从植物上摘光草药,多个人就能从同一植物上获得技能的增长。当植物中含量的窗口出现的时候,通过按下“esc”键来站起来,第二个人就能搜集并有机会提升技能。不要在战斗时采摘植物。不要在没有告诉其他队员的情况下独自跑向植物。如果去植物的途中遇到怪物的话,让队友帮你解决它们。一条基本的原则是在采集植物的时候不要做任何可能危害到队伍安全的事情。 冬虫夏草 基本信息 【来源】本品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e.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HepialusarmoricanusOberthür越冬幼虫体上的子座与虫体的复合体。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夏至前后,积雪尚未融化时入山采集,挖起后在虫体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另有“夏草冬虫”、“虫草”等别称。 【植物形态】子座单生,稀2~3个,从寄主头部生出,长4~11cm,基部直径1.5~4mm,向上渐狭细,头部膨大成近圆柱状,褐色,长1~4.5cm,直径2.5~6mm。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生于海拔3000~4000m高山草甸土层中。主产四川、云南。 【采制】6~7月子座出土,子囊孢子未发散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头部红棕色,长有子座;胸腹部深黄色至黄棕色,胸节3,胸足3对,腹节10,腹足5对,中部4对明显;表面有环节20~30个;质脆,断面淡黄色。子座细长圆柱形,稍扭曲,长3~7(11)cm,直径1.5~4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头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似纤维状。气微腥,味微苦。 【化学成分】含粗蛋白、多种氨基酸、D-甘露醇即“虫草酸”、虫草菌素(3’-deoxyadenosin,cordycepin)、麦角甾醇、半乳甘露聚糖、尿嘧啶、腺嘌呤等。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经。 【功效】补虚损,益精气,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咳化痰。治疗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有补肾助阳益精之效。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等同用。 2.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能补益肺肾,平定喘嗽,止血化痰。治劳嗽痰血,常配北沙参、川贝母、阿胶等;治喘咳短气,常与人参、胡桃肉、蛤蚧等同用。 此外,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可以同鸭、鸡、猪肉等炖服,有补虚扶弱之效。 【用法用量】煎汤或炖服,5~10g。 品种考证 冬虫夏草始载于《本草从新》,曰:“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本草纲目拾遗》对其记载尤详:“夏草冬虫,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屉以上绝类蚕,羌俗采为上药。”并引《七椿园西域闻见录》云:“夏草冬虫生雪山中,夏则叶歧出类韭.根如朽木,凌冬叶干,则根蠕动化为虫。”又引《柳崖外编》云:“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综合上述文献对其形态的描述和产地、生境的记述,并参照《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可以确定,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菌及其寄生的复合体是传统的药用冬虫夏草。然《本草纲目拾遗》又载:“《四川通志》云:冬虫夏草出里塘拨浪工山,性温暖,补精益髓。”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此处所说的冬虫夏草,是凉山虫草cordycepsliangshanensisZang,HuetLiu,为川西以及滇东北一带所用的冬虫夏草代用品,说明古代所用冬虫夏草,存在异物同名问题。 化学研究 1.甾体化合物有麦角甾醇、胆甾醇软脂酸、麦角甾醇过氧化物等。 2.核苷类化合物,如尿苷、尿嘧啶、腺苷、腺嘌呤、鸟苷、鸟嘌呤、次黄嘌呤等核苷类化合物。 3.糖及糖醇类化合物:有甘露糖、覃糖、虫草多糖、D-甘露醇、虫草酸(cordycepicacid)。 4.氨基酸如天冬氨酸等10多种氨基酸。 此外,还含有肽类、有机酸及维生素、磷脂类等。 药理研究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功效。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本草从新》记载冬虫夏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药性考》记载:‘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l)性激素样作用 冬虫夏草具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作用。雄性大鼠灌服冬虫夏草或人工培养的蚕蛹虫草后血浆睾酮含量增加,体重、包皮腺、精囊、前列腺的重量增加。对去势幼年雄性大鼠,也能增加精囊、前列腺的重量。冬虫夏草还有促进精子生成作用,家兔饲喂冬虫夏草可使睾丸重量、睾丸重量指数及精子数均显著增加。雌性大鼠灌服冬虫夏草可增加受孕百分率和产子数。表明冬虫夏草能调节母体内雌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的功能。此外,冬虫夏草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小鼠灌服冬虫夏草或注射虫草菌丝液均可使肾上腺重量、血浆皮质醇、血浆醛固酮及肾上腺内胆固醇含量等增加。 (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冬虫夏草、虫草菌浸液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重量,并拮抗强的松龙或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脾脏重量减轻。体外实验表明,冬虫夏草和中国拟青霉水提物均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并促进LPS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和IL-6,但却抑制a-干扰素的产生。 调节体液免疫功能 冬虫夏草对体液免疫有增强和抑制的双向作用,与所含不同成分有关。冬虫夏草和中国拟青霉的水煎液对小鼠灌胃给药,均显著提高小鼠的抗体形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Igm水平,并拮抗环磷酰胺的抑制作用。而虫草多糖在高浓度时,几乎完全抑制PHa诱导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IL-2和γ-TNF的作用,但对IL-2R的表达仍有促进作用。表明虫草多糖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冬虫夏草对细胞免疫有增强和抑制的双向作用。注射硫唑嘌呤引起小鼠胸腺和脾脏细胞的SPa花环百分率降低,小鼠灌服冬虫夏草水提物可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冬虫夏草对T细胞受抑制的动物,有保护或提升T细胞的作用。虫草多糖和中国拟青霉多糖均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cona或LPS诱导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对cona诱生IL-2也有促进作用。家兔服用冬虫夏草或虫草菌后可使PHa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小鼠腹腔注射冬虫夏草的醇提取物可使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增强,并可拮抗环磷酰胺对NK细胞活性的抑制。但是,Balb/c纯系小鼠灌胃冬虫夏草水煎液,能抑制小鼠脾脏细胞对cona或LPS诱导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效应,抑制小鼠产生IL-1和IL-2. (3)平喘 冬虫夏草可治肾虚不足、肾不纳气的喘息咳嗽。冬虫夏草和虫草菌丝的水提液可明显扩张支气管,并增强肾上腺素的扩张支气管作用。较大剂量腹腔注射时,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较小剂量对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有保护作用,并与氨茶碱有协同作用。 (4)保护肾脏功能 冬虫夏草对肾炎、肾功能衰竭、药物和缺血造成的肾损伤均有防治作用。冬虫夏草可延迟尿蛋白的出现,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增加肌酐清除率。冬虫夏草能降低肾脏大部分(5/6)切除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的死亡率,改善贫血状况,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增强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冬虫夏草水提液还能明显减轻庆大霉素或环抱素a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肾小管损伤程度。从冬虫夏草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麦角自醇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k人肾病模型小鼠肾系膜细胞的增殖,减少系膜区lga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对模型小鼠的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 冬虫夏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下列环节实现的: ①稳定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膜,防止溶酶体的破裂; ②促进肾小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释放,使肾小管组织破坏减少而恢复加快; ③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保护细胞膜Na+,K+-aTP酶功能,维持正常肾功能。 (5)增强造血功能 冬虫夏草结晶制剂能明显提高骨髓cFU-e和BFU-e产率,能对抗三尖杉酯碱对造血机能的损害。冬虫夏草结晶在体内可促进造血干细胞(cFU一S)增殖,使更多的cFU-S由G0期进入S期。培养的冬虫夏草菌丝对小鼠受X线照射的骨髓有防护作用。 (6)延缓衰老 冬虫夏草历来作为滋补强壮的佳品。《本草纲目拾遗》载其“治诸虚有损,宜老人”。冬虫夏草具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可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化阴离子体系,显著降低心肌及肝脏匀浆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小鼠灌胃拟青霉可提高肝组织SOD含量。脑组织内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随年龄变化而增高,可引起脑内几茶酚胺含量紊乱,造成生理活动的失调,导致衰老的发生。冬虫夏草菌丝体对大鼠、小鼠脑内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抑制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l)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冬虫夏草可抑制肝内储脂细胞的增殖和转化,减轻狄氏间隙胶原纤维沉积,有效防止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虫草菌丝可减少肝内胶原总量及Ⅰ型、Ⅲ型胶原在肝内沉积。虫草多糖能显著提高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数量,升高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从而使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推测虫草多糖通过此机制,减轻肝细胞损伤,抑制肝脏纤维增生,延缓肝硬化的发展。对雄性去势脾虚证模型大鼠灌胃人工培养的虫草菌丝水煎液,对胃电活动有一定调节作用。 (2)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冬虫夏草和虫草菌丝具有抗移植排斥反应作用。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小鼠灌服虫草菌粉,使皮片存活时间延长,其抑制皮片排异的效果近似于环孢素a.以虫草菌丝口服液可明显延长异位心脏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临床上虫草菌丝已被用于角膜移植和肾脏移植。虫草菌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激素相比,可提高角膜植片的透明率,降低排斥反应率。用人工培养虫草Q80替代硫唑嘌呤,与环孢素a和强的松联合用于肾脏移植,一年移植存活率为85.7%,与常规三联用药抗排斥反应的效果相似。 (3)对红斑狼疮的抑制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多器官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引起Ⅱ型和Ⅲ型变态反应,导致多器官组织损伤。冬虫夏草提取液能延长狼疮小鼠(NZB/NZWF1)的存活时间,并抑制抗体的产生。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冬虫夏草化合物HI-a,可抑制狼疮小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程,对并发的淋巴结肿大和肾炎有显著改善作用。 (4)降血糖 人工虫草碱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对四氧嘧啶或链腺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小鼠,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对环孢素a引起的血糖升高也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并对环抱素a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虫草多糖也有降血糖作用。 (5)抗肿瘤作用 冬虫夏草对小鼠淋巴瘤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原发灶和自发性肺转移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虫草多糖能抑制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强迟发性变态反应及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冬虫夏草子实体热水提取物灌胃给药可降低小鼠Lewis肺癌或B16黑色素癌细胞的自发性肝脏转移。中国拟青霉腹腔注射能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中国拟青霉在体外能抑制3H-TdR等掺入到艾氏腹水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分子中,即通过干扰艾氏腹水癌细胞的核酸合成代谢而抑制肿瘤。 综上所述,与冬虫夏草补肺益肾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性激素样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平喘、保护肾脏功能、增强造血功能、延缓衰老等作用。冬虫夏草还具有保肝、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抑制红斑狼疮、降血糖、抗肿瘤等作用。 药典标准 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磷酸盐缓冲液(PH6.5)〔取0.01mol/L磷酸二氢钠68.5ml与0.01mol/L磷酸氢二钠31.5ml,混合(PH6.5)〕-甲醇(1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腺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腺苷对照品适量,加9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90%甲醇10ml,密塞,摇匀,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9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腺苷(c10H13N5O4)不得少于0.010%。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用法与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食用方法 Ⅰ【虫草全鸭】 基本特点平补肺肾和止喘嗽 基本材料虫草10克老雄鸭一只绍酒15克生姜5克葱白10克胡椒粉3克食盐3克 效用 本品有平补肺肾和止喘嗽之功。对于肺气虚或肺肾两虚之喘嗽、自汗,阳萎、遗精及病后虚弱,神疲少食的病人,有增加营养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制作工艺 1、鸭宰杀后去净毛妆,剁去脚爪,剖腹去脏,冲洗干净,在开水锅内略焯片刻,再捞出用凉水洗净。虫草用温水洗净泥沙。姜、葱洗净切片待用。 2、将鸭头顺颈劈开,取8—10枚虫草纳入鸭头内,再用棉线缠紧,余下的虫草同姜、葱一起装入鸭腹内,放入容器中。再注入清汤,加食盐、胡椒粉、绍酒调好味,用湿棉纸封严容器口,上笼蒸约1.5小时即成。 3、出笼后揭去棉纸,拣去姜、葱,加味精即可。 Ⅱ【虫草红枣炖甲鱼】 基本材料:活甲鱼1只,虫草10克,红枣20克,料酒、盐、葱、姜、蒜鸡清汤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甲鱼切成4大块,放入锅中煮沸,捞出,割开四肢,剥去腿油,洗净。 2.虫草洗净;红枣用水浸泡。 3.甲鱼放入汤碗中,上放虫草、红枣,加料酒、盐、葱段、姜片、蒜瓣和清鸡汤,上笼隔水蒸2小时,取出,拣去葱、姜即成。 【用法】每日2次。佐餐食。 Ⅲ【汽锅乌骨鸡】 原料:乌骨鸡1只、冬虫夏草10克、党参10克、黄精15克、熟地15克及玉兰片、香菇、生姜、葱、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将洗净的鸡切做块,与冬虫夏草、黄精、熟地、党参、一起放汽锅内,加入各种配料,再加少许清水,上蒸锅蒸2—3小时,分餐食用。冬虫夏草合乌骨鸡、党参、黄精、熟地等,补益力大,颇适宜于眩晕腥忘、神疲乏力、遗精盗汗、阳痿早泄、妇女月经不调和性功能低下者食用。 Ⅳ【鸽肉炖冬虫夏草】 适于肾精亏虚、健忘、眩晕、足痿无力和腰酸疲乏者用。用鸽子两只、冬虫夏草15克、淮山药15克、桂圆肉10克、银耳15克、莲子15克及生姜、冰糖适量。将鸽子宰杀后,放入七十度的热水中稍浸烫,拔毛除内脏,洗净并放入沸水中片刻,沥干水备用。莲子倒水内略煮,用筷子快速搅动,去除外皮。银耳用温水浸透、洗净,将莲子、鸽肉放炖碗内,上铺生姜,再放入冬虫夏草、淮山药、桂圆肉,最后放上银耳、冰糖加入沸水至八成满,盖好,置沸水中隔水炖3小时。吃鸽子、冬虫夏草、淮山药、桂圆肉、莲子、喝汤。 Ⅴ【冬虫夏草炖黄雀】 冬虫夏草6克,黄雀12只,生姜2片。将黄雀去毛和内脏,洗净,切块。将冬虫夏草、生姜片和黄雀块放入瓦锅中,加水适量,慢火炖2—3小时,以黄雀肉烂为度。将药和肉一起服食。补脑兴阳,填精益髓。适用于中老年人阳气衰败、肾精亏损所出现的身体虚弱、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等症。 【来源】《民间方》 【原料】冬虫夏草6克黄雀12只生姜2片。 【制作】将黄雀去毛和内脏,洗净,切块。将冬虫夏草、生姜片和黄雀块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慢火炖2~3小时,以黄雀肉烂为度。 【功效】补脑兴阳,填精益髓。适用于中老年人阳气衰败、肾精亏损所出现的身体虚弱、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等症。 【用法】将药和肉一起服食。 Ⅵ【虫草鸭块汤】 由冬虫夏草与雄鸭肉炖煮而成,局有补虚助阳的作用。先在碗中加适量清水、黄酒、葱、生姜、胡椒粉及精盐调好味,将鸭切好块,装盆,用竹签将鸭块插若干小孔。每空内插入洗净冬虫夏草1根,然后加调好的汤料,盖好上笼蒸1—2小时,加味精调味,吃冬虫夏草、鸭肉,喝汤。 Ⅶ【沙参虫草炖龟肉】 基本特点滋养肺肾,填补精血 基本材料沙参60克,冬虫夏草10克,乌龟2只,熟猪油、鸡油、精盐、味精、料酒、姜、葱、胡椒粉、鸡汤各适量。 制法:将龟宰杀后斩开,取出内脏,斩去硬壳和头爪,下沸水锅氽透,洗净血污,斩成块。锅烧热,放入猪油,投入葱、姜、龟肉煸干水分。放入清水,烧滚后洗净。将沙参、冬虫夏草洗净。将龟肉、沙参、冬虫夏草、盐、料酒、姜、葱放入炖盅内,注入鸡汤。上笼蒸至肉熟,拣去葱、姜,淋上鸡油,撒上味精、胡椒粉即成。 功效:滋养肺肾,填补精血。 用法:佐餐食用。 应用:适用阴血不足体弱多病之人。 其他资料 又叫虫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长的一种奇特的东西,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草是一种虫草真菌。怎么长出来的呢?夏季,虫子将卵产于草丛的花叶上,随叶片落到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便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层里有一种虫草真菌的子囊孢子,它只侵袭那些肥壮、发育良好的幼虫。幼虫受到孢子侵袭后钻向地面浅层,孢子在幼虫体内生长,幼虫的内脏就慢慢消失了,体内变成充满菌丝的一个躯壳,埋藏在土层里。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长成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小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养肺阴,补肾阳、止咳化痰、抗癌防老的功效,为平补阴阳之品,诸无所忌(男女老少都能吃,是适合人群最广的补品,而且不需要忌嘴,对身体大有补益,补精髓益肺肾,而且药性温和,不似人参会使人产生燥热,有人参之益而无人参之害)。可用于肺痨咳血,阳痿遗精等症。如东宝肝泰、百苓胶囊、金水宝。此外,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可以用冬虫夏草同鸭、鸡、猪肉等炖服,有补虚扶弱之效。现代研究表明,虫草有平喘作用。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5克—10克。 虫草为麦角菌科植物,干燥的虫草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3~6厘米,粗约0.4~0.7厘米。表面棕黄色,粗糙,背部有许多横皱纹,腹部有8对足,中间4对足较明显,其特征如蚕体,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周边显深黄色,断面心内充实。虫体头部生出菌座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达4~8厘米,气微臭,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真虫草用开水浸泡,虫体变膨大而软,菌座色加重成为黑褐色,虫体和菌座紧相连,不脱落。浸液微有臭味。 由于虫草价格昂贵,用药量大,供不应求,一些不法商贩,想尽一切办法制造假虫草。有的用地蚕、地笋等制造假虫草,以假乱真,使一些鉴别能力较强的中药专家不用理化鉴别手段也难以鉴别。 但是,只要有较高的鉴别能力,仔细观察,还是可以识别的。假虫草色泽比真虫草略黄而色泽不光亮,细看黄色带点状,味臭,断面类白色有暗点并有髓腔。其他外观完全和真虫草相同。假虫草用开水浸泡10分钟后,会慢慢显出原形,黄色开胎脱落,假菌座也开始脱落,与虫体分开。虫体有的变成植物根茎、地蚕,有的变成僵蚕体,菌座慢慢变成类白色的黄花菜,黑褐色的颜色完全退掉,浸泡的开水渐渐变成浅黑色,微有黏性。希望广大使用者注意识别,严防假冬虫草危害人民的健康。 ———————————————————————————————————————————————————————————————————————————————- 服冬虫夏草因病而异。冬令季节,不少人喜欢选用冬虫夏草进补,这里谈谈冬虫夏草的功效和选用方法。 十大功效: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膳滋补品,它性平味甘,具有补肺肾、止咳嗽、益虚损、养精气之功能。 据临床研究报道,冬虫夏草具有十大功能:①抗菌,②免疫调节,③抗癌,④抗炎,⑤滋肾,⑥提高肾上腺皮质醇含量,⑦抗心律失常,⑧抗疲劳,⑨祛痰平喘,⑩镇静催眠。 适应人群:适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咳嗽气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劳嗽痰血等病症。由于它性平力缓,能平补阴阳,所以也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产后体虚者的调补药食佳品。 怎样挑选:购买时首先要注意外观色泽。冬虫夏草虫体似蚕,长约3~5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足8对(中部4对比较明显)。子座细长圆柱形,长约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红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断面为白色,气微腥,味微苦。选择时以虫体完整、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者为佳。要注意有些空壳冬虫夏草,是在提取有效成分后再出售,这种虫草内容物少,外观不饱满。也可以掰开细看,若有在虫草中插入铁丝等异物的即是伪劣商品。建议购买正规商店或有信誉厂商的产品。 食用方法:服用冬虫夏草补虚,要因人因病而异,或单药服用,或配合他药同用。可以煎水、炖汤、做成药膳服食,也可泡酒、泡茶等。例如有腰痛虚弱、梦遗滑精、阳痿早泄、耳鸣健忘及神思恍惚诸症,可单用冬虫夏草每次2克,研末,空腹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用冬虫夏草5克,配杜仲、川断等,煎汤饮服。属病后体虚,或平素体虚容易感冒、畏寒自汗者,可常用虫草与鸡、鸭、牛、猪、羊肉等炖服。如用冬虫夏草5~10枚,老公鸭一只,去除肚杂,加少许黄酒,煮烂食用,可增强体质。或每天用虫草4枚,煎汤后空腹服用。 其他产品:由于天然冬虫夏草价格昂贵,自然资源短缺,促使人们研究和探索人工培育的方法。用冬虫夏草上分离菌种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已渐趋成熟,从冬虫夏草上得到的分离物名目繁多,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及其菌种在遗传上与冬虫夏草没有联系,经过发酵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不是来源于真正的冬虫夏草菌种,所以要注意选择。 保存方法:一般家庭每次购买的虫草量都会比一次服用量稍多一点,这就需要注意虫草的储藏了。虫草的储藏要点是防潮、防蛀和防虫。如果量很少,而且储藏时间也很短的话只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就行了。或将其与花椒或丹皮放在密闭的玻璃中,置冰箱中冷藏,随用随取。如果量大或者需要放置较长时间最好放虫草的地方放一些硅胶之类的干燥剂,因为,刚买来的虫草都有些潮而且久置容易发霉、生虫。 虫草受潮后要化苗,即虫体成空过壳,捏后变扁,但虫草质量降低。若用白酒喷撒虫草(每千克用250ml酒),喷后再喷水,用硫磺熏,可保几个月不化苗。发现虫草受潮后,应立即曝晒。若生虫,可用硫磺熏之,或用炭火微微烘焙,事后筛去害虫虫体与蛀屑。虫草保存不宜过久,过久则药效降低。 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逐步应用了除氧保鲜技术,并应用于冬虫夏草的保管。研究表明,采用除氧保鲜养护的虫草,在长达2年的贮藏期内,品质完好,无虫蛀、无损耗。与氯化苦熏蒸法相比,有很多优点,不但虫草粗蛋白质总含量较后者为高,而且无毒、无害,杀虫灭菌迅速彻底,不影响虫草的有效成分和商品质量,还方便贮藏与检查,安全性强。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为中华之特产,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青海境内的青藏高原上。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460年,中国虫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售价每吨高达70多万美元。 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的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其形体如老蚕,表面黄棕色,背部有许多皱纹,腹部有足八对;其断面呈白色或略黄,周边深黄色;体长六厘米,直径约三毫米,很象一棵草。每年五月中下旬,当冰山上的冬雪开始融化,气候转暖的时候,草蝙蝠蛾的幼虫破土而出,开始活动,在山上的腐殖质中爬行,待头向上爬至虫体直立时,寄生在虫头顶的菌孢开始生长,菌孢开始长时虫体即死,菌孢把虫体做为养料,生长迅速,虫体一般为四至五厘米,菌孢一天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这时的虫草称为“头草”,质量最好;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之;三天以上的菌孢疯长,采之无用。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蛋白质约25%,脂肪约8.4%,其中82.2%为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碳水化合物28.9%,游离氨基酸12种,水解液氨基酸18种,其中成年人必需从食物中供给的8种氨基酸均具备,还有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组氨酸。此外,尚含有综合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 虫夏草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温、气香,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菌等均有杀伤力。冬虫夏草传统上既作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 冬虫夏草(《本草从新》) 【异名】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 【来源】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植物形态】冬虫夏草菌 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4~11厘米;不育柄部长3~8厘米,直径1.5~4毫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长出子座。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采集】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药材】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主产四川、青海、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最大。此外,西藏、甘肃等地亦产。 ———————————————————————————————————————————————————————————————-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r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主要生弛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由于土质的缘故,生弛森林草甸的上冬虫夏草颜色以暗黄棕色为主,生弛草原上的冬虫夏草则以黄棕色为主;前者以四川、云南、甘肃产为多,后者以西藏、青海产为多。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大致的分类 正宗的冬虫夏草从其生长环境来分有两种,高原草甸的草原虫草和高海拔阴山峡谷的高山虫草,由于生长环境和土质的差异,它们在色泽和形态方面有些许区别,草原虫草为土黄色,虫体肥大,肉质松软;高山虫草为黑褐色,虫体饱满结实。因草原地域辽阔,是主产地,市面流行多为此品种。而高山虫草源稀少,但古医书记载的多是这种。从营养成分说,两者差不多,但无论哪种都是以天然本质为贵,一旦染色或受污染,就失去价值。 虫草的生长 关于虫草的生长,一般人对其感到神秘莫测,前人曾有诗云:“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其实,虫草是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虫是虫草编幅蛾的幼虫,菌是虫草真菌,每当盛夏,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体小身花的编幅蛾便将千千万万个虫卵留在花叶上。继而蛾卵变成小虫,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茎的营养,逐渐将身体养得洁白肥胖。这时,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虫草蝙幅蛾幼虫,便钻进虫体内部,吸引其营养,萌发菌丝。 受真菌感染的幼虫,逐渐蠕动到距地表二至三厘米的地方,头上尾下而死。这就是“冬虫”。幼虫虽死,体内的真菌却日渐生长,直至充满整个虫体。来年春末夏初,虫子的头部长出一根紫红色的小草,高约二至五厘米,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这就是“夏草”。虫草这时发育得最饱满,体内有效成份最高,是采集的最好季节。云南省迪庆、怒江州是我国虫草的主要产地之一。 采收贮藏: 每年的农历四至五月间,积雪溶化的时候,便是冬虫夏草采收的季节,此时冬虫夏草出苗未超过一寸,如果过了这个时节,则会苗枯死,其它杂草也会生长极快,冬虫夏草则踪影全无;冬虫草采收时要除去附在虫体上的黄色腊衣和其它杂质,凉干或晒干;传统的包装方法是以6~8条,用小红绳扎成一小捆(小子)。 冬虫夏草的贮藏要求不高,一般来说,只要在产区,通过正常的干燥方法处理后,放在通风的环境下,是不会变质发霉的,如果太潮湿,可以考虑用密封袋包装后保存在冰箱内便可以了。 性状状鉴别: 冬虫夏草是由子座和虫体二部分相连组成,虫体臣4~6c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云南、四川产的颜色偏暗褐色,背面有多条横向皱纹,腹部有足8对,近头部3对,腹部4对,尾部1对,其中腹部的4对较为明显,虫体轻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微有弹性;子座从虫体的头部长出,臣4~7cm,基部将虫体的头部包被,呈长棒状,上粗下细,灰褐色或黑褐色,质柔韧,断面多为中空。嗅之具草菇香气,味甘。 有效成分: 据医学科学分析,虫草体内含虫划酸。维生素B12、脂肪、蛋白等。虫草性甘、温平、无毒,是著名的滋补强壮药,常用肉类炖食,有补虚健体之效。适用于治疗肺气虚和肺肾两虚、肺结核等所致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咳嗽。气短、盗汗等,对肾虚阳萎、腰膝酸疼等亦有良好的疗效,也是老年体弱者的滋补佳品。 冬虫夏草首次记载使用是清代吴仪洛《本草丛新》,书中认为冬虫夏草性味甘,温。功能补肺益肾,化痰止咳。可用之于久咳虚喘,产后虚弱、阳萎阴冷等“虚”的病症。据研究:冬虫夏草主要含有冬虫夏草素、虫草酸、腺苷和多糖、等成分;冬虫夏草素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等病菌的生长,又是抗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好的调节作用;虫草酸能改变人体微循环,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镇咳祛痰作用;虫草多糖是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机体对病毒及寄生虫的抵抗力。 揭密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由于被吹捧为“天下第一草”,价格已到218元/克(明显高过黄金,190元/克)。即使贵得离谱,想买还不容易买到。癌症治疗费用昂贵,少则10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几乎每个癌症病人到了后期,都已经倾家荡产,可为了能活命,发疯似的要买冬虫夏草吃一吃。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草是一种虫草真菌。夏季,虫子将卵产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外观象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虫草为麦角菌科植物,英文名:cORDYcePS,是虫体与菌丝相连而成。虫体表面棕黄色,粗糙,背部有许多横皱纹,腹部有8对足,中间4对足较明显,其特征如蚕体。 真正的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的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另据称,每年五月中下旬,当冰山上的冬雪开始融化,气候转暖的时候,幼虫破土而出,开始活动,在山上的腐殖质中爬行,待头向上爬至虫体直立时,寄生在虫头顶的菌孢开始生长,菌孢开始长时虫体即死,菌孢把虫体做为养料,生长迅速,虫体一般为四至五厘米,菌孢一天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这时的虫草称为“头草”,质量最好;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之;三天以上的菌孢疯长,采之无用。由此看来,真正的虫草得来如此讲究,那么,市面上的真正虫草有几根? 药理学现代研究结果中,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脂肪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这么一来,没什么奥秘了,不就是平常的事物成分了吗! 上世纪60年代,在西藏,一公斤虫草仅可换得两包单价3角钱的香烟;到了70年代,在青海,虫草的国家收购价也仅为每公斤21元;1995年,在虫草主产地之一的西藏,每公斤虫草售价也就在2000元左右;而如今虫草售价已达每公斤30余万元了。 冬虫夏草人工无法培养 冬虫夏草不是草,不是地上种出来的植物。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虫和草的复合体。冬虫夏草中的‘冬虫’是蝙蝠蛾的幼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的菌座。冬虫夏草的生成过程很复杂。简单说,冬虫夏草菌的孢子寄生在活蝙蝠蛾幼虫的体内。待幼虫冬眠时,孢子吸收其体内丰富的营养,大量繁殖菌丝体,直到充满整个虫体,最后从虫体的头部长出一条紫褐色似棒状的菌座,通常管这个菌座叫‘夏草’。 我国野生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几个省,以青海省最多,质量最好。那里气温低寒,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蝙蝠蛾只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存活。可见冬虫夏草生存的地域很有限。有些人宣传说亚热带地区都可见到冬虫夏草。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我国只有少数科研单位培育成功过冬虫夏草,可见难度之大。因此不要轻信小报上的宣传,应根据本地资源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致富项目。 冬虫夏草真假的简单分辩方法 一、看形状 第一眼从整体看,再拿起一根虫草仔细看,虫体是黄色或黄褐色,头部泥土清除干净的可以看到侧面一对眼睛,眼睛有黄色、红色、褐色等,看虫体的背纹、虫体的环足,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较明显,近尾部1对,但所有的足都会清晰,擦破处会露出体内的白色,如果用模具作的足就模糊,尾如蚕尾,质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非纤维状,有细纵皱纹,虫草顶端稍膨大,鲜草质地柔韧,但平时大家一般接触到的是干草,干好的草是没有柔韧的,折断后断面成白色至黄白色;看草头与虫体结合的部位,应该是自然过渡,观察有无人工安接现象,草头是深褐的枯草色,如果草头在捏时有弹性,则说明草还没有完全干透,草头的断面也是白色的。 二、闻气味 包好的冬虫夏草一打开会有浓厚的如同草菇、香菇的腥香气味,单个的虫草放近了闻也可以闻到这种味,只是稍淡。造假的虫草一般没有气味,就算有,也不是这种香腥味,反而会是鱼腥味、劣质香水味、化工原料味。 三、摸手感 轻轻抓提起一把虫草,洒开手,感受一下重量,真的虫草在干好后有清脆的干草感,用手来回翻动虫草,手指离开虫草后互相搓,感觉有没有滞涩感,如果有就是虫草经过明矾加重处理了;也可以捏单个的虫体,多搓动几次,然后感觉手指是否有滞涩感。 【异名】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 【来源】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植物形态】冬虫夏草菌 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4~11厘米;不育柄部长3~8厘米,直径1.5~4毫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长出子座。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采集】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药材】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主产四川、青海、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最大。此外,西藏、甘肃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水分10.84%,脂肪8.4%,粗蛋白25.32%,粗纤维18.53%,碳水化物28.90%,灰分4.10%。脂肪含饱和脂肪酸13.00%,不饱和脂肪酸82.2%。此外,还含虫草酸约7%,是奎宁酸的异构物。又含冬虫夏草素,是一种淡黄色结晶粉末,在试管内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猪出血性败血症杆菌及葡萄状球菌的生长。另含维生素B120.29微克/100克。 【性味】甘,温。 ①《本草从新》:‘甘,平。‘ ②《药性考》:‘味甘,性温。‘ ③《本草再新》:‘有小毒。‘ ④《青海药材》:‘味甘酸,性平,气香。‘ 【归经】《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①《本草从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 ②《药性考》:‘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③《柑园小识》:‘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 ④《纲目拾遗》:‘潘友新云治膈症,周兼士云治蛊胀。‘ 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肺结核、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自汗;又用于贫血虚弱,阳痿遗精,老人畏寒,涕多泪出等证。‘ ⑥《云南中草药》:‘补肺,壮肾阳。治痰次喘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四川中药志》:‘有表邪者慎用。‘ 【选方】①治病后虚损:夏草冬虫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纲目拾遗》) ②治虚喘:冬虫夏草五钱至一两,配老雄鸭蒸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贫血,阳痿,遗精:冬虫夏草五钱至一两,炖肉或炖鸡服。(《云南中草药》)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一种动植物兼名的名贵药物。真菌门,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藏语:压扎梗布)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味珍贵的中药药材,常常把它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 冬虫夏草是由昆虫和真菌联合而生。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与虫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下部是虫,上部是草。冬虫体长3-5厘米,有20-30个环节,腹足8对,隶属鳞翅目蝙蝠蛾科,学名为虫草蝙蝠蛾(Thitarodesarmoricanus);夏草形如棒球棍状,长4-11厘米,表面深褐色,折断白色,属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菌学名为cordycepssinensis。虫草(真菌)于冬季前后侵入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吸收养分而发展菌丝,待菌丝充满虫体,虫即僵死。到了夏季,从死虫的头顶长出菌座,露出土面,故名夏草。 冬虫夏草含虫草酸(即甘露醇,化学分子式C7H12O6,为1,3,4,5-四羟基环已酸)约7%,蛋白质约25%脂肪8.4%。它具有我国传统的‘食养疗法‘之功效,如《本草刚目拾遗》中的炖老鸭法:‘用冬虫夏草3-5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将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其药气能从头中直贯鸭全身,无不透浃。迅病后虚损者,每服一鸭,可抵人参一两‘。冬虫夏草阴阳俱备,冬虫属阴,夏草属阳,起阴阳并补作用。 虫草蝙蝠蛾的耐寒性强,在-3℃低温下冻不死,而至0℃时即复苏,故一般发生在高寒山地,雌蛾平均产卵400-500粒,最多可超过700粒。现已查明,幼虫以珠芽蓼的地下块茎为主要食物。 冬虫夏草多产于青海、西藏、云南、甘肃及四川的甘孜、阿坝等地。采集冬虫夏草一般在夏季6-7月或秋季,采得后去掉泥土,晒干即成中药材。冬虫夏草是有价值的中药,以干燥的子座虫体入药,性温、味甘,气香,是良好的强壮补药。含有粗蛋白、脂肪、虫草酸、维生素B等成分,有滋肺、补肾等作用,对治疗肺结核、咳嗽、咯血、虚喘、盗汗、阳萎、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等均有良好疗效。 虫草的采挖及简易加工 冬虫夏草在国际国内市场均为短缺品种。西藏是虫草的主要产区之一,昌都、那曲两地每产相当可观的虫草,尤以生长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地区的虫草为虫草中的佳品。日喀则地区所属的吉隆县的吉隆区和贡当区、定结的陈塘区等均有分布。 虫草为麦角菌类的野生植物药材。寄主为鳞翅目蝙蝠蛾种的一种幼虫。幼虫受虫草孢子囊菌感染后,喜蛰居于向阳湿润、土质松软肥沃的山坡。于小叶杜鹃树丛中较为多见,杂树丛中小见,一般生长在海拔4000米左右。 西藏所产的虫草,一般都比其他地区产的虫草要瘦小一些,菌苗稍长一点。多数是一只虫体只生一根菌苗,少数也有生2-6根菌苗的。 虫草是一个季节性较强的药材。全国的采挖季节也很不统一,一般均在4-5月份。西藏由于气候条件差异,采挖季节比其他省区推迟半月或一月左右。日喀则地区的几个产区,均以6月中、下旬采挖较为适宜。虫草的生长旺季只有15至20天左右。在旺季采挖的虫草,不但虫体充实饱满,菌苗茂盛而肥壮,且容易发现和采挖。产量、质量、药效都较高。如果过早采挖,多数苗还未出土,不易寻找和采挖。过晚采挖菌苗萎缩或干枯,虫体空心或腐烂。 掌握了虫草的生长环境和采集季节后,寻找药源掌握采挖技术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据产区有经验的老人介绍:寻找虫草一定要把腰弯下来,或者趴在地上仔细观察(早晨易找,正中午难找),只要发现一根虫草附近就肯定还有。在最密处1平方米可发现虫草10至20根。 采挖虫草是一项细致而又耐心的工作,最好使用小铁棍或小木棒等工具刨挖虫草。距离在菌苗周围一寸左右。太近或太远都容易挖断虫体。也不可用手直接拔苗采挖。 西藏加工虫草方法很简单,把挖加的虫草及时剥去外面附着的一层黑褐色囊皮,干后除净。 冬虫夏草主要用于补肾润肺、益气生津、平衡阴阳、延缓衰老、对防癌抗癌、贫血虚弱、乙肝、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起固本作用。最适宜以食疗方式进补,每次二、三钱,炖鸡、鸭肉类均宜。 性味:甘、温;功能: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主治:久咳虚喘、劳嗽痰血、腰膝酸痛、阳萎遗精。常用量:5-10g。 滋补佳品冬虫夏草 由于虫草十分稀少而珍贵,直接用于方剂中不多,而常用于配合鸭、鸡、肉类炖服,成为食疗之品用以辅助治疗,下面介绍几种方剂。 一、虫草鸭子:用冬虫夏草3至5枚,老雄鸭一只,去毛及内脏,将鸭头劈开,纳药其中,以线扎好,加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此方用于滋阴补肾。适用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齿痛、失眠烦躁、手足心热、咳嗽气喘、腰膝酸痛等症。对乙型肝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尿崩症、红斑性狼疮等亦可用作辅助治疗。 二、虫草鸡:用冬虫夏草4至6枚,乌骨鸡一只,去毛及内脏,共炖服。此方用于补肾助阳,适用于头脑昏沉、记忆力减退、心悸怔忡、视物昏花、体虚易感冒、多汗怕冷等症。对乙型肝炎、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之肾阳肾精不足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虫草胎盘:用冬虫夏草10-20枚,头胎鲜胎盘一个,隔水炖熟吃。此方大补阴阳,可用于病后久虚不复、气血不足、自汗盗汗、腰膝酸痛、咳喘气紧、头昏目花等症,同时对老年性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贫血、神经衰弱、阳痿、早泄、遗精等都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四、虫草饭:用虫草1至2枚,洗净,放入高压锅内与米饭同时蒸熟后吃。每天一至两次,连服3个月到半年。此方作为中药治疗乙型肝炎大三阳、小三阳的辅助治疗会有良好效果。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 脂肪8.4%,其中饱和脂肪酸13%,不饱和脂肪酸82.2%,粗蛋白25.32%,粗纤维18.53%,冬虫夏草素0.5%,虫草酸7%为奎宁酸的异构物,碳水化合物28.9%,水分10.84%,微生素B12,0.29微克/100克。 冬虫夏草素是一种淡黄色结晶粉沫,在试管内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炎疽杆菌、猪出血性败血症杆菌及葡萄球菌的生长。 何首乌 简介 拉丁文学名: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 英文名称:maltiflowerKnotweed,TuberFleeceflower 科名:蓼科Polygonaceae、蓼属 别名:首乌、夜交藤、赤首乌、首乌藤。 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本出顺州今晋兴县,江南渚道皆有。 苗如木槁,叶有光泽,形如桃柳,有雌雄:雄者苗色黄,雌者苗黄赤,根远不过三尺,夜则苗蔓相交。其根味甘温无毒,茯苓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劳瘦痰癖,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何首乌多分布在低湿热带,其功效神奇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八仙的张果老误食飞升的传说。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吃了根部像人形的可以成仙,当然是迷信。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毛。根细长,顶端有膨大的长椭圆形、肉质块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茎缠绕,长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片卵形,长5—7厘米,宽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托叶鞘短筒状。花序圆锥状,长约10厘米,大而开展;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结果时增大,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裂。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平滑。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主要产地及分布 野生何首乌主产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四川一带。现代人工种植技术以贵州省和江苏省的广植技术最为普遍。 习性 喜阳,耐半阴,喜湿,畏涝,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十分耐寒。根细长,末端膨大成肉质块根,茎长3~4m,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互生,卵形,膜质。花序圆锥状,大而开展,顶生或腋生。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花期8尺至9月。播种或扦插法繁殖。11月采种,翌春3月播种,约20天出苗。扦插于7-8月进行。何首乌蔓长枝多、花多。适应攀援绿化。可于墙垣、叠石之旁栽植 药理用途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主治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带等证。《本草备要》记载:“补肝肾,涩精,养血祛风,为滋补良药。”《开宝本草》云:“益气血,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何首乌传说可以乌发,如果给长黄头发的白人用了会有什么效果呢?难道他们的头发也会变黑吗?可见有些中医的内容,没有科学实验,都是以讹传讹。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死抱古代医书,很多内容有错误,却没有人敢挑战。西医的内容在不断更新,中医也应该放弃那种医书越古老,越有效的错误观点。 (1)促进造血功能 小鼠皮下注射首乌液0.2g,每日2次,连续给药3日,可使粒系祖细胞的产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何首乌提取液50mg/kg连续给药3日,可使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增加,还可显著提高小鼠粒一单系祖细胞产生率,并使骨髓红系祖细胞值明显升高。 (2)增强免疫功能 何首乌对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引起的老年小鼠脾、胸腺抑制性改变有明显对抗作用,使脾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饲喂首乌乙醇浸膏能明显提高老年大鼠外周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修复能力。小鼠灌服制首乌6g/kg,连续给药7日,能明显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强的松龙引起的吞噬指数下降,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何首乌水煎醇提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前者作用更为显著。何首乌提取物25-100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3日,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由cona诱导的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皮下注射5-100g/kg,连续3日,可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以50g/kg组作用最显著。 (3)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何首乌4g/kg,连续10日,能较显著地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对于高脂血症鹌鹑,连续灌胃首乌4周,可明显降低血清Tc含量和提高HDL/Tc比值。另有实验证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何首乌灌胃7日,不仅能降低Tc含量,还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何首乌水提液32g/kg喂养小鼠1个月,能明显提高HDL-c水平。何首乌掺入到饲料中喂养大鼠,90日后,也可明显升高HDL-c,而TG和Tc无明显变化,对β脂蛋白有明显抑制作用。何首乌醇提取液给快速动脉粥样硬化鹌鹑灌胃,连续6周,血浆HDL-c/Tc比值显著升高,大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各给药组均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何首乌降血脂与抗胆固醇作用的有效成分包括蒽醌类、二苯烯化合物以及卵磷脂等。 (4)保肝 何首乌所含的二苯烯化合物对过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肝脏过氧化脂质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等均有明显对抗作用,并使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肝脏过氧化脂质含量下降。在体外能抑制由aDP、NaDPH引起的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何首乌还有增加肝糖原作用。生首乌、黑豆汁制首乌和清蒸首乌水煎液对醋酸强的松所致肝脂蓄积有对抗作用,可降低ccl4引起的肝肿大,使肝重系数降低。 (5)延缓衰老,现代调查有维生素e制止皱纹再生。 给404日龄的老年喂饲含首乌粉的饲料190日,能明显延长老年鹌鹑半数死亡时间。何首乌可延长果蝇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周期,使细胞生长旺盛,延长果蝇的寿命。大鼠灌服何首乌醇溶部位和水溶部位都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延长大鼠皮肤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的传代数。何首乌水煎液给老年小鼠喂服,能降低脑内maO-B活性,提高脑组织中5-HT、Ne及Da含量。赤首乌、白首乌混合制剂及赤首乌煎剂对大鼠、小鼠离体脑内maO-B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老年大鼠服用何首乌2个月,能改善老年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功能。 何首乌水煎液喂服老年小鼠或青年小鼠,能使脑和肝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提高老年机体DNa修复能力。何首乌的醇提物及水提物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老年大鼠胸腺胞浆蛋白和核酸含量。 何首乌延缓衰老作用与抗氧化作用有关。老年小鼠灌服何首乌水煎浓缩液,能明显增强血中SOD活性。炮制对首乌抗氧化作用有一定影响,新法炮制品及老法炮制品均有明显提高小鼠全血及脑组织SOD活性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心、肝、脑组织中及血中LPO含量,生品对SOD和LPO无明显影响。首乌醇提液或水提提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大鼠心、肝、脑的组织SOD含量和降低LPO含量。 (6)对内分泌的影响 何首乌水煎浓缩液长期给小鼠灌胃,可使小鼠肾上腺重量明显增加。何首乌还有类似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对摘除双侧肾上腺的小鼠,可使其应激能力明显提高,减少冷冻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制首乌对去甲肾上腺素饥饿小鼠肝糖原积累,有促进作用,使肝糖原明显增加。何首乌对血糖的影响有一定的时效关系,给家兔口服首乌煎剂后30、60分钟内血糖升高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6小时后血糖比正常低。大鼠肝胰岛素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低容量,及低亲和力高容量两种受体,老年小鼠结合容量显著降低,但亲和力无变化。何首乌对容量和亲和力两个参数均无明显影响。 (7)润肠通便 何首乌生用,润肠通便作用强,其有效成分大黄酚可促进动物肠管运动。部分高脂血症病人服用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和腹泻现象。 2.其他药理作用 曾有报道,何首乌各种炮制品(生首乌、酒蒸首乌、黑豆汁蒸首乌、清蒸首乌)水煎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901、副伤寒杆菌从白喉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生首乌煎剂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比其他炮制品强,制首乌水煎剂对白色葡萄球菌,酒蒸首乌水煎剂和地黄汁蒸首乌水煎剂对白喉杆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首乌强。何首乌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何首乌还有减慢心率、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综上所述,与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促进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延缓衰老,影响内分泌功能,润肠通便等作用。何首乌功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磷脂、蒽醌类、葡萄糖苷类等成分。 至于补肾方面,哪是纯粹的商家为了扩大药物的治疗效果而瞎编乱造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都购买何首乌,大家不要亲信。 中药特性 【英文名】RaDIXPOLYGONImULTIFLORI 【别名】首乌、赤首乌、铁秤砣、红内消、首乌藤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其藤茎称“夜交藤”。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性状】 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作用】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何首乌含有蒽醌类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酮、淀粉、粗脂肪、卵磷脂等成分。中医中药理论认为,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等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须发早白、血虚头晕、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疮、红斑狼疮等病症。现代医学证实,何首乌中的蒽醌类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抗病毒、强心、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还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何首乌中所含卵磷脂是脑组织、血细胞和其他细胞膜的组成物质,经常食用何首乌,对神经衰弱、白发、脱发、贫血等病症有治疗作用,因此,可延缓衰老、强身健体、保健心脏。动物实验证明,何首乌还有抗肿瘤作用。同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何首乌含有的卵磷脂、蒽醌衍生物及大黄酚等多种物质,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升高、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吸收,可防止胆固醇在组织中沉积,因而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临床研究证实其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总有效率达80%以上。何首乌还有强壮神经的作用,可健脑益智,能够促进血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中年人经常食用何首乌,可防止早衰的发生和发展。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充满棕色物。韧皮部较宽,散有类圆形异型维管束4~11个,为外韧型,导管稀少。根的中央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较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粉末黄棕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4~50μm,脐点人字形、星状或三叉状,大粒者隐约可见层纹;复粒由2~9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10~80(160)μm,偶见簇晶与较大的方形结晶合生。棕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胞腔内充满淡黄棕色、棕色或红棕色物质,并含淀粉粒;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7~178μm。棕色块散在,形状、大小及颜色深浅不一。 (2)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3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何首乌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苯-乙醇(2:1)为展开剂,展至约3.5cm,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4:1)为展开剂,展至约7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再喷以磷钼酸硫酸溶液(取磷钼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硫酸30ml,摇匀),稍加热,立即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含量测定 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理论板数按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上清液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1.0%。 【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用法用量】6~12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栽培与种植 何首乌又名首乌,其块根为常用大宗中药材,经济价值较高。随着年采挖量的增加,野生资源减少,逐渐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发展人工栽培前景看好。 一、生长习性 何首乌适应性强,野生于灌木丛、丘陵、坡地、林缘或路边土坎上。喜欢温暖气候和湿润的环境条件。耐阴,忌干旱,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育苗地选择山丘平缓地处、灌溉方便、土层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育苗。冬季深翻30cm,经一冬风化后,翌年春进行多次犁耙,拾去草根、树枝和石块,整平耙细、起宽100cm,高10~20cm的畦。每亩施腐熟的厩肥、草木灰等混合肥2000kg,均匀撒在畦上,然后浅翻入土。 2.种植地选择山坡林缘或房前屋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于冬季深翻30cm以上,拣去草根和石块。翌年春翻犁1-2次,使土层疏松。每亩施厩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kg作基肥。施后耙地1次,使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后,起畦种植,畦宽50cm、高25cm。亦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种植。 (二)育苗繁殖 1.播种育苗每年10—11月间何首乌种子成熟时,将整个果穗轻轻地剪下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装入布袋或纸箱,置阴凉干燥处存放。第2年3月份,当气温回升到20℃以上时撒种。在整好的育苗地畦上,按行距10-1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约1.5cm厚,盖草,淋透水。一般每亩用种量1.5-2kg。播后10天左右便可出齐苗,这时要及时撤除盖草,淋水,保持畦土湿润,同时注意拔除杂草。出苗后10~20天,进行间苗补苗,按株距4~5cm定苗。4月初用2%尿素施肥1次,以促进幼苗生长。大约经过90天,苗高30cm时便可以移到大田种植。此法繁殖幼苗生长较慢,生长周期长。 2.扦插育苗每年3月或11月份,选择1年生粗壮老熟藤蔓,最好是10月以后割去的从根头上长出的粗壮老藤蔓,剪成带有2~3个节,长15cm左右的插穗,每50条扎成1小扎,下端蘸黄泥浆,置阴凉处待插。在整好畦的育苗地按行距15~18cm开横沟,沟深10cm,将插穗靠沟壁摆下,株距1cm左右,覆土压实,使上剪口稍露出地面,再覆盖1层稻草。注意不要倒插。扦播后要经常保持畦土湿润,遇干旱要淋水,以利插穗生根发芽。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止因苗床积水而导致插穗腐烂。若天气暖和,插后10~15天就可长出新芽,1个月后长出新根。约经100天的培育,苗长15cm以上,有数条根后,便可移至大田种植。 3.定植何首乌可以春种或夏种。春种发根快,成活率高,但须根多,产量低,质量差。夏种(5-7月)地温高,阳光充足,种后新根易于膨大,结薯快,产量高。从苗地起苗时,苗只留基部20cm左右的基段,其余剪掉,并将不定根和薯块一起除掉,这是高产的关键。种植时,先在畦上按行、株距20cm*20cm开种植穴,每穴种1株,种后覆土压实,淋足定根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种植,每坑栽苗4株。 (三)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何首乌定植后,要经常淋水,前10天每天早晚各淋1次,待成活后,视天气情况适当淋水,苗高1m以后一般不淋水。雨季加强田间排水。 何首乌是喜肥植物,应施足基肥,并多次追肥。追肥采用前期施有机肥,中期磷钾肥,后期不施肥的原则。当植株成活长出新根后,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kg。然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追肥,一般可再施2次,每次每亩施入畜粪2500kg。苗长到1m以上时,一般不施氮肥。9月以后,块根开始形成和生长时重施磷钾肥,施厩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kg和过磷酸钙50-60kg,氯化钾40-50kg。在植株两侧或周围开沟施下。以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均以有机肥为主,结合适量磷钾肥。每次追肥均结合中耕培土,清除杂草,防止土壤板结。 2.搓篱摘枝何首乌长至30cm时,在畦上插竹条或小木条,交叉插成篱笆状或三角架状,将藤蔓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其上,松脱的地方用绳子缚住。每株留1藤,多余公藤苗除掉,到1m以上才保留分株,以利植株下层通风透光。如果生长过于茂盛,可适当打顶,减少养分消耗,一般每年修剪5~6次,高产田7次。 (四)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受病叶呈黄褐色病斑,严重时叶枯萎脱落。在高温多雨季节或田间通风不良时易于发病。发病初期喷1:1:200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根腐病。由真菌中的镰刀菌或细菌引起,受病植株根部腐烂,地上茎蔓枯萎,多在夏季发生,种植地排水不良时发病严重。发病初期,将病株拔除,用石灰粉撒在病穴上盖土踩实,可以防止蔓延;并用50%多灭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灌根,可起到保护作用。 金龟子。为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以成虫为害叶片,轻者咬食成缺刻状,重者叶片被食光。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或利用其假死性,在入夜后摇动被害植株,使其脱落,收集杀灭。 蚜虫。为同翅目蚜科昆虫。在植株嫩梢、嫩叶上吮吸营养物质,使植株生长不良。可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稀释液喷杀,每隔7-10天1次,连喷多次。 三、采收加工 一般种植3年可以收获。每年秋冬季叶片脱落或春末萌芽前采收为宜。先把支架拔除,割除藤蔓,再把块根挖起,洗去泥沙,削去尖头和木质部分,按大小分级。直径15cm以上或长15cm以上的块根,宜切成厚3.3cm,长、宽各5cm的厚片,然后按大、中、小分成3类,分别摊放在烘炉内,堆厚约15cm,用50℃-55℃烘烤,每隔7-8小时翻动1次,烘4-5大。待有7成干时取出,在室内堆放回润24小时,使内部水分向外渗透,再入炉内烘至充分干燥。每亩可产干货400-500kg,高产可达600kg。 商品规格质量:拳首乌:足干,原个,体重结实,形似拳头,外皮红褐色,无烤焦、空心,无芦头、须根。统首乌:足干,结实,有肉,原个或砍成块状,无烤焦、空心,无芦头、须根,无虫蛀,无霉变。首乌块:足干,成块,长、宽、厚各3cm以上,无烤焦,无空心,无虫蛀,无霉变。 人参 中文名:人参 中文科名:五加科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雾灵山、都山) 现状:濒危种。人参为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中药材,以“东北三宝”之首驰名中外,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古代的山西上党参早已绝灭,目前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 产地:野生人参主要产于我国吉林的长白山等地区。野生人参采挖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至9月间,因为这时果实成熟呈红色,比较容易被人发现。野山人参多数用生晒的方法,把人参洗刷洁净后,先用硫磺熏,再在阳光下曝晒,反复四五次,最后以炭火缓缓烘干。功效:滋补效果很好。 人参主要分三大类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在我国,食用人参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将它列为上品。唐朝时人们就开始从朝鲜购入野生人参。广州市药材公司质管部副主任陈学鹏中药师向记者介绍说,中药材行业在经营中是按人参的品质情况及产地和生长环境不同,把人参分为野山人参、园参和高丽参3个品种。各种参里面按照加工方法还可以细分为生晒参、红参和糖参等。 园参 人工种植的人参一般称为“园参”。 产地:它是人工种植的人参,多在我国吉林一带栽种,因此又叫“吉林参”。据考在距今大约250年的清朝,我国东北地区开始将小枝野生人参移植栽种,逐渐发展为采其种子种植,并将人工种植的人参称为“园参”。它的采挖时间在9月间,一般挖掘的园参都有5~7年,因为过早挖取的话,人参浆水不足品质不佳。按制法的不同,园参又可分为红参、糖参等多种。 红参:把鲜参洗净,剪去小枝根,蒸2~2.5个小时,取出烘干或晒干,制成红参。红参又分为两个种类。其中形态较好,芦长、身长、侧根长的是“边条红参”。其他的是“普通红参”。功效:温补。 糖参:将洗净的鲜参放在沸水中浸煮至六成熟左右,捞出用竹针在参身周围刺孔,放在盆中,倒入糖浆,浸糖24小时后冲去表皮糖浆,再晒干或用火缓缓焙干。功效:性平和,可以直接吃,功效不如红参。 高丽参 产地:和国产的人参为同一品种,只是因为产于朝鲜和韩国,故而得名。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是韩国参。采挖时通常要选择6年以上、浆水足、身长的参条。高丽参也按制法不同分为红参和白参两种。 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参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功效:温补。 白参:多选用身短、质较次的高丽参,用沸水烫煮片刻,然后晒干。功效:性温和。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高40~60厘米。叶为掌状复叶,2~6枚轮生茎顶,依年龄而异:l年生有3小叶,2年生有5小叶12枚,3年生23枚,4年生3~枚,5年生以上4~5枚,最多的6枚;小叶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椭圆形,长3~12厘米,宽1~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菩钟形,具5齿;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花药球形;于房下位,2室,花柱1,柱头2裂。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扁圆形,黄白色。 特性 人参喜阴湿冷凉气候,1月平均温-23—-5℃,7月平均温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要求昼夜温差小的森林环境,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主要树种有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地锦槭acermonomaxim.、糠椴TiliamandschuricaRupr.etmaxim.、裂叶榆Ulmuslaciniata(Trautv.)mayr、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Fisch.、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辽东葱木araliaelata(miq.)Seem.等。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6~7月,果期7—月。 保护价值 人参是名贵补药,久服健身延年,有很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我国药用历史约四千年。但是,由于长期过度采挖,天然分布区缩小,以“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早已绝灭。目前,东北的野生人参也极罕见,因此,保护本种的自然资源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其它分布区也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近来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栽培要点 栽培人参要注意生境特殊、种胚休眠、生长缓慢和娇弱等特点。 1)人参栽植要选择有一定坡度的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2)播种:掌握种子发芽特性的认识及发芽前的低温层积处理,是人参栽培的重要关键之一。经催芽的种子可以春播,有裂口的种子可以秋播。 3)移栽:播种2—3年后才能移栽。秋栽时注意防寒,春栽时注意抗旱。 4)播种或移栽的人参出苗后必须注意遮荫、除草和防病。 ~~~~~~~~~~~~~~~~ 人参 西洋参属五加科植物,原产北美,故名西洋或花旗(美国国旗)。西洋参能补气养阴,适用于气阴虚而有火之症。 人参亦属五加科植物,野生者为野山参;栽培者为园参,其中经洗净晒干者为生晒参;除去侧根和细根,蒸熟晒干或烘干者为红参。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偏温,适用于气弱阳虚者。人参产于朝鲜的为高丽参。(朝鲜古称高丽) 人参 拼音名:Renshen 英文名:RaDIXGINSeNG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6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性状】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丁})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生晒参粉末淡黄白色。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4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干溶剂,加水0.5mkl拌匀湿润后,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试液,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人参皂甙Rb<[1]>、Re、Rg<[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厚500μm)上,以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三个紫红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一个黄色和两个橙色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磷酸溶液(99:4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理论板数按人参皂苷Re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g<[1]>对照品12.5mg、人参皂苷Re对照品10mg,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人参皂苷Rg<[1]>0.5mg、人参皂苷Re0.4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40ml,加热回流3小时,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去氯仿,连同滤纸筒移入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饱和的正丁醇50ml,密塞,放置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各10μl与供试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人参皂苷Rg<[1]>(c42H72O14)和人参皂苷Re(c48H82O18)的总量不得少于0.25%。 【炮制】生晒参润透,切薄片,干燥。 生晒山参用时粉碎或捣碎。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与用量】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 人参 (一)概述 别名棒棰、山参、园参。 为五加科人参属人参[Panaxginsegnc.a.mey.(P.schin-sengNees)]的根,其叶也入药,叫参叶。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功能:甘、微苦。微温、补气、生津安神、益气。生产于吉林长白山脉、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等地。 (二)植物特性 人参植株高33~66厘米,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叶掌状复叶,有长柄,基部叶最小,小叶椭圆形,边缘细锯齿,表面绿色,沿叶绿有稀疏毛。伞形花序单独项生,小花有4~40余朵,淡黄绿色。茎的下端常分又,顶端有根茎,俗称芦头。 (三)生长特性 人参喜冷凉、半阴半阳之处生长,耐寒,忌强光直射。栽培时需搭设荫棚。参畦以上午8时前和下午6时后进阳光适宜,中午强光直射则会造成参叶焦枯。适宜在25℃以下气温中生长。森林腐殖土最适宜裁参,农田土加入充分腐熟的猪粪、堆肥等凉性肥料也可种植。要求柞、椴、棒等阔叶林地,土壤中性或弱酸性。农田栽参,前茬以种过禾本科及豆科,如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小麦等地为好。根茎类作物为前茬不佳。栽种过人参的土地短期内不宜再栽参。怕积水,忌干旱。 人参种子采下来就播种,要经过20~21个月才能发芽,经过8~9个月催芽处理才能发芽。因人参种子有胚后熟、生理后熟两个过程,完成此过程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条件。在田间条件下,将种子播在5厘米厚土中,土壤湿度35%左右,从播种到种子裂口,土壤的温度约为17~18℃左右为宜。此时土壤温度由高到低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播种到种胚目视可见圆点为第一阶段,此时平均温度21℃左右;从目视种胚可见圆点到点到占乳的1/2为第二阶段,平均地温在17.4℃左右;第三个阶段是胚占胚乳的1/2到裂口,此时胚乳仍继续生长一个阶段,再通过3个多月的低温(5℃左右),至春季气温上升至11.8~15.2℃时,20天左右萌发率可达90%以上。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栽种人参的环境要求无水灾、旱灾、风灾和冻害的地方。在平原地区地农田栽培人参,须选地势高、土质疏松肥沃、保水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地。人参喜森林腐区质土,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须在整地时添加有机肥料,使土壤肥沃、性状接近森林腐殖质土。若以一般农田为栽培用地时,前茬以玉米、谷子、豆类、小麦较好;也可在春季播种玉米、豆类,夏季翻压作绿肥,均施入1/3腐熟猪粪、腐熟落叶、绿肥(大豆秆节)、饼肥,1/3草炭,若土质严紧再加入适量细砂,与1/3畔面上反复翻拌3次,使之均匀,然后做成高畦。在拌土时应于每平方米施入过磷酸钙0.01~0.025千克以增加肥力,或每平方米施入猪粪2.5千克,老房土1千克,豆饼、过磷酸钙各0.5千克,与畦土拌匀。山坡地栽培人参,应选择坡度为5~25度高燥的缓坡,台地、山地一般20~30度为宜。坡度过大作业不方便,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宜选腐殖质较厚(13厘米左右)的土壤,有条件也应施入一定量基肥。 山地选好之后,进行场地处理。把乔木和石块清除场地之外,然后把灌木、草贴地皮割下,均匀铺在地面上晒干,四周围打火道,选无风天,太空晴朗,点火烧,全部变成红炭,灭火。用土埋或用水浇均可,这样增加了磷钾肥,也杀死了地下害虫。增高了地温和加快腐熟。 山地栽参有个原则:“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靴”,目的防止水土流失。按坡度陡坦,留出拦排水的拦水坝。所以烧完场地后定出排水坝的位置。一般每隔2000~4000厘米设一条蹬,宽100厘米,蹬的斜度与山地等高线的夹角以2~3度为宜,留做蹬的树柱子,起固定作用。翻地时,定蹬的位置不翻。应把石块。杂物等检出来难到蹬的旁边。做成坝形,起到拦水和排水的作用。 确定参畦的走向:主要还是利用阜阳、晚阳,躲开中午阳光直射。山地栽参畦的走向多是正南。正北走向,如果东西有高山影响,以稍偏西为好,南北两坡,可顺山做畦,东西坡坡度不大,雨水能顺流,可以横山或斜山做畦,特陡的山,斜山顺山做畦,方向定好后,钉上标桩,撒白灰做标记也可以。参畦万向的标准线,用罗盘仪或经纬仪测定。将仪器放在地的一端架设好,调节仪器上的度数与床位要求的度数相符,从镜筒找标准杆位置,使之与罗盘仪十字线相重合,在标准点和罗盘仪重锤指点各插一个标桩,用测绳连接两标桩,顺测绳撒上白灰即成基准线。从基准线两个端点做垂线即为端线。从基准线两个端点起,沿端线方向,用测绳或尺码杆量出畦串的宽度(畦宽和作业道宽度)插好标杆。将端线上相对应的两个标桩,用测线连接即成与基准线相平行的中线。两串线之间面积即为~个参畦,畦的长短,根据地块和地势而定。 整地;用地头一年翻耕土地,使用隔年上,夏秋两季进行。播种地第二年7月翻耕。移栽用地9月翻耕15~20厘米深,交通不便的地方用人刨地,顺着畦串用镐或铁锨、锹翻起来的上扣在畦申中间,堆成垄,进行风化。树根全部刨出,并填平坑踏实防上积水。把土整碎。细之后堆放畦串中间,播种前或栽参前再倒一次土,彻底清除碎石块、树根之类杂质,做畦。我国栽种人参,采取西洋参栽法,一棚多畦,畦宽130~150厘米,二畦间距50厘米,作业道宽200厘米;一棚二畦,畦宽130~150厘米,相邻畦间距50厘米,作业道宽200厘米;一棚一畦,畦宽120~150厘米,作业道宽150-200厘米,畦高均为20~25厘米。 在选地的同时应确定畦的方向。人参忌强烈日光直射,在参畦架设荫棚后,原则上不使中午强烈日光直射参苗。参畦用高畦,高20~33厘米;畦宽以作业方便为准,一般为100~130厘米;畦长不限定,作业道宽为130~300厘米,应以能保持作业方便及通风为准。山地栽参,中国人参传统栽培法都是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1998年,东北、江南发生特大水灾和砍伐森林,直接有关系,今后再山地栽参,应注意水土保持。 2.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先育苗再移栽,多被人工栽培所采用。 (1)育苗 有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在3月中旬下种,秋播在10月下旬,所用种子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催芽后播种或不处理播种。春播则将种子催芽后播种;6月上旬(芒种前)可将隔年干种子播种;夏播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可将当年采集水种子播种,目前多采用这种方法。秋播种子也需催芽处理。 催芽处理方法有多种,使种子在适当温度及湿度条件下完成其种胚后熟阶段,加速其发芽。现介绍两种方法如下: 将于种子置清水浸4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取出用两倍湿砂土(细砂和腐殖土各半,湿度约35%,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宜)拌匀,装入盆钵内,置18~20℃温度下,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经过2~3个月,种子绝大部分裂口,即可进行播种。如不立即播种,应放窑内冷冻或在冬季埋于室外土内贮藏,以抑制芽的伸长。 室外催芽:选择向阳背风、高燥、排水良好的场地,挖23~33厘米的深坑,放入无底木框(或用砖石做框),框的大小根据种子的多少而定。将种子混拌两倍量的混合主(1/3的细砂,2/3的腐殖土混合,淋水湿润至手握成团,落地散开的程度,再与种子混合)装人坑内,上面盖上6厘米左右,踏实。晚间和雨天盖以草帘,白天和晴天揭开进行日晒,每隔1~2周取出翻拌1次,调整水分,再装人坑内,经2~3个月种子即裂口。 气温较高地区,可以在6月上旬试行干种子直播,其种胚后熟阶段在播后完成,翌年春季出苗。实践中,催芽处理不完善的种子,当年虽不出苗,翌年也可出苗,就是这个原因。 水籽播种,即将7~8月采集的种子,洗去果肉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收集后陆续贮藏于湿砂土内,集中播种。这样可使其在自然条件下完成种胚后熟阶段,翌春出苗。 播种方法有点播、条播、撒播。点播即按3厘米距离压孔,放入种子1粒,此法使参苗生长均匀,节省种子,但是费工;撒播费种子,省工;条播则介于二者之间。目前多采用撒播。撒播时用木板将畦面刮成5~6厘米深槽,撒入种子,将原上覆平,保持土壤湿润。如果翌年出苗,则须盖草一层,压上3~6厘米。每平方米需种子0.03~0.05千克, 移栽:幼苗生长2~4年进行移栽,一般多在3年移栽。如土壤肥力不高,也可再移栽一次。春秋两季均可移栽,现我国生产区采取培育二年参苗进行移栽,一是使小苗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肥料和光照,利于参苗生长。二年生的参苗成活率高,因参苗小,易缓苗,生殖生长期增一年,有利于参根增重。一般多采用秋栽,秋栽在10月进行。栽参头一天把苗起出,栽多少起多少,远距离引用,要用苔藓外包装。选芽苞肥大、浆足、芦头完整、须完整健壮的参苗。参苗消毒用150单位抗霉素、120倍波尔多液等药液浸种5~10分钟,勿浸泡芽,取出稍干,用移栽。为了田间管理方便,按参苗大小分成三至七等,一般则分为三等。参苗要用白布盖严,防止风吹日晒。栽参畦面用刮板(长26厘米,宽16厘米,下面有薄刃,背呈木梳状)刮沟,沟底平整或斜坡。将参苗接芦头向畦端摆匀,用刮板覆土顺参压好参须,再行覆土。栽到最后一行要倒栽,即芦头向畦末端,参须相对。栽完耙平畦面,使畦中略高,以便排水,覆盖植物秸秆残叶,并覆盖土3-6厘米。移栽的株行距、参苗株数及覆士深度,应按参苗大小有所不同。 3.田间管理 土壤解冻后,芽苞尚未萌发时去掉防寒草,用耙于深松土一次,深度以不伤根为度。以后各次松土要浅,每年松土3~4次。撤除防寒物后,要及时用药剂对畦面进行全面消毒,这是一项保苗、防病、增产的有效措施。特别是移栽地以及病害严事的地块,上防寒物前和下防寒士后,应用50%多菌灵1000倍液,1%硫酸铜100毫升/升,多抗霉素或代森锌500倍液、代森锰锌1000倍液进行床面、参棚和作业道等全面消毒。用药量以渗入床面1~2厘米为宜,然后松土,把药液渗入土内。人参顶药出土,起到杀菌、保苗、防病作用。第一次松土后,刚刚出苗或没有出苗时搭荫棚,棚前檐高100~130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其差度称为张口,一般在26~33厘米。上面覆草帘、芦苇帘、板,也可以用芦苇。树条等材料编成透光漏雨的简易帘,帘宽200~250厘米,透光度30%左右。可采用双透大平棚,指的是能透光透雨。人参展叶后,简易市畦面盖树叶3~5厘米,以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结和雨水冲刷,减少病害。 土壤干旱时要适当浇水,尤其是雨量较少地区的农田栽参更应注意浇水。浇水后要松土,雨季防止积水。 除留种地外,其他地块要在花蕾期掐除花序,增加参报产量。掐法:左手扶参茎,右手掐,千万不能硬拉和扯,怕伤植株,掐下来的花蕾集中晒干,做参花茶、参花精或提取皂甙。一般只留五年生种子。 夏季炎热季节,用阔叶树枝插在畦前后檐,阻挡强光直射,避免参叶被晒焦枯而早期落叶死亡。简易帘参畦后种一行玉米为好,也可起遮荫作用。人参有超光性,长在畦面外边的四、五年生大苗,植株很大,又趋光,所以在根部培土,并防止大风、雨、倒伏。也可拉线,防止参超光外倒。 秋季人参管理: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陆续成熟。分两次采集,当果红后,下种子或剪掉花梗,去病种子和果梗,搓掉果肉,把种子倒清水中洗,漂去果肉和瘪粒,捞出沉在水底的饱满种子,放在席上晾干或阴干,当种子含水率降到15%左右收藏。同砂混拌装在一定容器内,埋在阴凉地方,防雨淋湿。第二年取出催芽,或者不砂藏直接播种。秋季人参枯萎后,畦面用草覆盖越冬,帘子拆除或不拆皆可。 冬季田间管理: (1)上雪和撤雪 入冬以后,一般板棚、帘棚要撤下来或搞开,使冬季降雪落到畦上,起到防寒保温作用。冬季畦面上雪少时,要人工上雪,特别是不撤棚的参畦,一定要将作业道上的雪撮到畦面上盖匀,厚度在15厘米以上。 秋末至封冻或春季化冻时,降到畦面的雪,融化成雪水后,容易渗入畦内,使人参感病、烂芽、烂根和破肚子,必须将此雪及时撤下来。不下帘的参棚,当积雪厚度达10厘米以上时,易压坏参棚,也要及时撤下来。 (2)防止桃花水 每年3~4月间,积雪开始融化,常因排水沟挖得不好或堵塞,雪水流不出去,截水地方造成积水浸入畦内,水流地方易冲坏参畦,或从畦面漫过,受害地方人参易感病,烂芽、烂根,所以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当冰雪融化时,派专人检查,把存水的地方疏通,引出桃花水。 (3)预防缓阳冻 初冬和早春的气温变化大,特别是向阳坡和风口地方,白无化冻晚间结冻,一冻一化极易引起参根遭受融冻型冻害,俗称缓阳冻,对此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百备而无一患,因此在上防寒土或防寒物时,一定要符合标准,结合清理排水沟时,往畦面多加些土或盖一层帘子,防止发生援阳冻害。 4.病虫害防治 (1)立枯病 又名土掐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该病主要发生在出苗展叶期,一至三年人参发病重。受害参苗在土表下干湿土交界处的茎部呈褐色环状缢缩,幼苗折倒死亡。 防治方法:①播前1~2月,每平方米用氯化苦80~120毫升熏蒸土壤。做床时,每平方米施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01~0.015千克,拌人3-5厘米深的土层内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再播种。若与敌可松或甲霜灵混用,可兼治由腐霉菌引起的碎倒病。或以每100千克种子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4~0.8千克与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0.4~0.7千克混合均匀后拌种,或者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0.5千克拌种。②苗床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上述药剂浇灌床面,防止蔓延。 (2)斑点病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此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红熟时也可受害。叶片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早期脱落。红熟果实受害后变黑色干瘪,种子亦呈不同程度的黑色。 防治方法:①做好清园工作,及时清除并烧毁病原体。②展叶初期用多抗霉素100~200单位,展叶后特别是进入雨季可改喷1:1:120波尔多液、50%扑海因500~800倍液或咪唑霉400倍液等,宜交替使用。③发病严重的地块,随即用100单位多抗霉素或1%硫酸铜液对参畦作业道及参拥进行全面消毒。 (3)疫病 又名“搭拉手巾”,病原是真菌中一种藻状菌。此病主要危害叶片,根部亦可受害。病叶呈暗绿色水渍状。根受害后呈浅黄褐色软腐状,根皮易剥离,内部组织呈黄褐色不规则花纹。雨季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发现中心病株立刻拔掉,并用铜铵合剂门:(1:1:1500)、1%硫酸铜或70%敌克松500倍液对病穴及周围土进行消毒,防止蔓延。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40%乙磷铝3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或淋浇植株中下部和土面,最好大雨后喷洒,7~10天1次,连续2~3次。 (4)锈腐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此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芽苞,茎基部也可受害。根上病斑锈红色,逐渐扩大,造成根部腐烂。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裁参选择无病的植株,避免造成伤口,用200毫升/升浸根10分钟,或用5%多菌灵500倍液浸参根15分钟,栽前每平方米用多菌灵0.01-0.015千克进行畦土消毒,土壤要充分翻倒,均匀后再栽参。雨季及时排水,及时拔去死亡病株,用石灰处理病穴。发病期用50%多菌灵或用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灌病穴。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菌核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子囊菌。此病危害根部,受害根腐烂后只剩表皮,内外均有褐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用50%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1%~0.3%拌种,或用上述药剂及40%菌核净500倍液浇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生石灰或1%-5%石灰乳病穴消毒。 (6)根腐病 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此病危害根部,受害根里灰黑色湿腐。 防治方法:雨季及时排水,避免湿度过大。种植时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70%土菌消或50%福美双处理土壤,结合发病期用上述药剂500倍液浇灌也有防治效果。 (7)蛴螬 又名“白地蚕”,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以幼虫为害,咬断参苗或咀食参根,造成断苗,断根空洞,为害严重。白天常在被害株根际或附近上下3~6厘米处找到。 (8)地老虎 又名“地蚕”、“乌地蚕”等,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有小老虎和黄地老虎。以幼虫为害,咬断根茎处。白天常在被害株根际或附近表上下找到。 (9)蝼蛄 又名“土狗”,“拉拉蛄”等,属直翅目蝼蛄科,主要有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两种。成虫或若虫咬断幼苗并在土中做隧道,被害苗断处常呈麻丝状。 (10)金针虫 又名叩头虫,属鞘翅目叩头虫科,主要有细胸金针虫和沟金针虫两种。以幼虫伤害幼苗根部。 以上四类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基本相同: ①施用的粪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 ②灯光诱杀成虫。在田间用黑光灯或马灯或电灯进行诱杀,灯下放置盛虫的容器,内装适量水,水中搞少许煤油即可。 ③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1%拌种。 ④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或75%的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 ⑤毒饵诱杀。25克氯母乳油拌炒香5千克,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或畦面诱杀。 (五)采收加工 一般栽培六年(六年生)收获加工,也有六年以上才收获的。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控取,挖时防止创伤,摘去地上茎后将参根装入麻袋或筐内运回加工。要将人参按加工个 同品种的质量要求挑选分类。 (1)红参 选浆足不软、完整、无病斑的参根洗干净,放蒸笼里蒸2~3个小时,先文火后缓火。大的加工单位已用蒸汽蒸参,数量大,进度快。取晒干或烤干,干燥过程中剪掉芦头和支根的下段。剪下的支根晒干捆成把,即为红参须。捆不成把的小毛须蒸后晒干也成红色,即为弯须。 (2)糖参 将根软、浆液不足的参根刷洗干净,放熏箱中,点燃硫磺熏10~12小时。取出后头朝下摆入筐中,放沸水中烫15分钟,参根变软,内心微硬时再出晒半小时左右。将参报平放于木板上,用排针器向上扎,扎遍参体。再用骨制顺针顺参根由下向上扎几针,但不穿透。扎后参头向外,尾向内,平摆于缸内,木要装得太满。上面放一帘,用石头压住。糖熬到挑起发亮并有丝不断时趁热倒入装好参根的缸内,待10-12小时出缸。摆到参盘中晾晒至不发黏时进行第二次排针灌糖。依此法灌3次后晒干或烤干。 熬糖方法:第一次灌糖,0.5千克参需0.65千克白糖,0.5千克糖加水0.15千克。先把水放火锅内,加入糖后再生火,边熬边搅拌,熬到要求的标准即可。第二次灌糖,1.5千克参,0.5千克糖加水100克,加入第一次糖浆中再熬。第二次灌糖用第二次糖浆,熬开即可。 (3)生晒参 生晒分下须生晒和全须生晒。下须生晒,选体短有病疤;全须生晒,应选体大、形好、须全的参。下须生晒除留主根及大的文报外,其余的全部去掉。全须生晒则不下须,只去掉小主须。下须后洗净泥土,病疤扩竹刀刮净,放熏箱中用硫磺熏10~12小时,取出晒干或烤干即可。 原名“人生” 深秋的一天,有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进山后,兄弟俩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没办法,两人只好躲进一个山洞,他们除了在山洞里烧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一天,他们发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当水果吃。不久,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村里的人见他们还活着,而且长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在山里吃了些什么。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几枝植物根块给大家看。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它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点评:人参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认为它能长精力,是大补元气的要药,更认为多年生的野山参药用价值最高。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主产东北三省,采挖多于秋季,人参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 中医认为,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主要含10多种人参皂甙,以及人参快醇、β-榄香烯、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抗心律失常,抗衰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人参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人参分为山参和园参两大类,野生的称为“山参”,多生长于东北阔叶林与针叶林混生的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是中国一类保护植物。其生长非常缓慢,一两重的山参要长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由于人们对其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野生人参日趋减少,愈为罕见。园参,即人工栽培的人参,也称“家参”。它与山参在颜色、形体等方面均很相似,但味苦并带有辣气,山参虽味亦苦却有清香之气味。 【药理学作用】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 治疗量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改善思维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但较大剂量时有镇静作用;人参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及调节功能;还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人参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消耗性慢性疾病,以及一般体弱或病后虚弱者。 〖药性功效〗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人参味甘微苦,性症偏温,其功重在大补正元之气,以壮生命之本,进而固脱、益损、止渴、安神。故男女一切虚证,阴阳气血诸不足均可应用,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1.大补元气用于气虚欲脱的重证。表现为气息微弱、呼吸短促、肢冷汗出、脉搏微弱等。单用人参可大补元气,强心救脱,如独参汤。气脱兼见亡阳,可配附子同用。2.补肺益气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促,少气乏力,体质虚弱。3.益阴生津治疗津气两伤、热病汗后伤津耗气。 〖临床应用〗 1.治疗老年人病窦综合征:红人参1.5~3.0g,每日1剂或分2次放口中逐渐含化咽下,20~30天为1疗程,一般1~2疗程。(《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0;(1):49)2.治疗脱肛:人参芦1个研末,开水送服,1日1次,连服20天。(《四川中医》,1985;(1):33)3.新生儿危重症抢救:每日以红参1.5~3g(切成薄片,近似1g/kg体重/日),加水40~50ml蒸半小时取汁,加少许白糖,每次5ml,每3小时喂服(或滴服,或鼻饲)一次,疗程4~6天,最长10天左右。配合西医抢救处理,常规治疗及1级护理。(《中成药研究》,1987;(7):34)。 〖使用禁忌〗 1.久服常规用量短期服用人参及其制剂安全性好,偶可见轻度不安、兴奋。长期服用则会出现不适,表现为失眠、抑郁、头痛、心悸、血压升高、性功能减退、体重减轻。国外曾报道133例服用人参及其制剂,两年后分别出现了腹泻、皮疹、失眠、神经过敏、高血压、欣快或忧郁,性功能也受到影响。2.用量过大短期或一次超量服用人参及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很多。如口服3%人参酊剂200毫升出现头昏、发热,服用500毫升者造成死亡;因疲劳而注射人参注射液4毫升出现休克;一次炖服朝鲜红参10克,4小时后出现头痛、烦躁、抽搐;一次炖服红参15克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手颤、燥热;一日内煎服红参80克出现呕吐、抽搐、神昏、大小便失禁、发热、双侧瞳孔不等大,被诊为脑出血,后因急性左心衰竭而死亡;3例新生儿出生当日服人参0.3~0.6克煎剂引起1例死亡,2例中毒。用量过大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水电解质代谢都有损害作用。报道中的病例多数是自觉乏力体弱,急于峻补正气,结果损伤了机体,甚至导致死亡。临床用人参补益身体,切不可急于求成而超量使用。3.用药不当人参适用于体虚者,常规用量使用确能纠正虚损状态。但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质类固醇中毒样损害。 〖药理知识〗 1.人参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二者得到平衡,使紧张造成紊乱的神经过程得以恢复。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对很多兴奋药有对抗作用,并能减轻中枢抑制药的抑制作用。人参皂甙R6类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而Rg类则显示兴奋作用。小剂量人参皂甙主要表现为兴奋作用,过大剂量则转为抑制作用。2.人参能提高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能力,对抗疲劳,提高思维活动和人体劳动效率。可改善老年人的大脑功能,特别在注意力集中及长时间思考能力方面有改善。对智力、记忆力减退及思维迟钝有兴奋作用。3.人参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加强机体适应性。有人称之为“适应原”样作用。如人参制剂对失血性休克可使血压回升,又可使高血压患者恢复正常;既能阻止aG-TH引起肾上腺肥大,又可阻止可的松引起肾上腺萎缩;既能降低饮食性的高血糖,又能升高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4.人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多种原因引起的细胞下降。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可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和r-球蛋白、Igm的含量,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5.人参浸剂小剂量能提高多种动物心脏的收缩力,高浓度则减弱心收缩力并减慢心率。人参对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小量使血管收缩,大量使血管扩张作用。对血压有调整作用。有抗休克作用,能使过敏性休克和烫伤性休克动物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对大量失血性急性循环衰竭动物,可使心收缩幅度和心率显著增强;在心机能衰竭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6.人参有兴奋肾上腺皮质作用,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人参茎叶制剂也能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人参有促性腺作用,对雄性、雌性动物都具有性激素和促性激素作用。7.人参蛋白合成促进因子,能促进蛋白质、DNa、RNa的生物合成,提高RNa多聚酶的活性,提高血清蛋白合成率,增高白蛋、γ-球蛋白含量,促进骨髓细胞的分裂。 灵芝 【药性简介】 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以及微量元素Ge、P、Fe、ca、mn、Zn、等。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 灵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就中医辩证看,由于本品入五脏肾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所以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之。灵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运动等各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灵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而起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 【别名】 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三秀、茵、芝、 【药源分布】 动植物资源分布:1.灵芝GanodermaeLucidi产于华东、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江西、广东、广西等地,有人工栽培。销全国各地。2.紫芝GanodermaeSinensis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西、广东等地,也有人工栽培。销全国各地。药用动植物的栽培。《本草纲目》和宋朝唐慎薇撰写的《重修政合经书证类备用本草》均对六种灵芝所处地理环境有详细记载。有“赤芝生霍山,青芝生泰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山夏峪”的说法。而“霍山”在古代就是现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因此大别山是赤芝的发源地。大别山地处华东和中原的中间,淮河上游,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上。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肝、肾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动物药理表明实验: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的干燥子实体。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在40~50℃烘干。是寄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根部的蕈类。伞状,坚硬,木质,菌盖肾形或半圆形,紫褐色有漆状光泽。各地均有分布,近来有人工培养,培养品形态有变异,但其疗效相同。 【成分】 紫芝含麦角甾醇,有机酸为顺蓖麻酸,反丁烯二酸。此外,并含氨基酸、葡萄糖、多糖类、树脂及甘露醇。一般灵芝有生物碱、甾醇、内酯、香豆精、酸性树脂、氨基酸、油脂、还原性物质等反应。 【药理】 据动物试验,对小白鼠有镇静、镇痛作用。可提高小白鼠耐寒、耐缺氧能力,并推迟其死亡时间。以灵芝为主配以白术、田七、川芎等中药,则能显著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并能帮助动物渡过放射病极期,而使白细胞较早恢复。受照射动物服用灵芝后可增进食欲,改善精神状态。正常人口服灵芝20克,能降低心率。 【类型和主治】 青芝:一名龙芝,酸、平、无毒。明目,补肝,安神,增强记忆力。 赤芝:一名丹芝,苦、平、无毒。解胸胃郁结,补中益气,使人神志清明。 黄芝:一名金芝,甘、平、无毒。益脾胃,安神。 白芝:一名玉芝、素芝,辛、平、无毒。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强体力。 黑芝:一名玄芝,咸、平、无毒。利水道,益肾气。 紫芝:一名木芝甘、温、无毒。益精气,坚筋骨,利关节,疗虚劳。 【功能主治】 《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近年来,对灵芝草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临床报道颇多,归纳起来有下述几方面: (1)治慢性支气管炎:服用灵芝片,日3次,每次1片(含量相当于生药0.5克),或用灵芝酊(20%浓度),日3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6克),一般15~30天开始见效。 (2)治支气管哮喘:小儿患者每日肌肉注射1~2毫升(每毫升含0.5~1克生药),连续注射1个月左右。 (3)治白细胞减少症。曾治疗因化学、物理、药物及慢性病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例,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总数平均提高至1028/立方毫米。10~20天为一个疗程。 (4)治疗冠心病:对心绞痛、心前区胀闷,或紧压感的缓解率约为72%,对心悸、气促等症状的好转率约为65%,半数以上患者服药期间反映:食欲、睡眠、精神好转,降低血甘油三酯有较好疗效。临床试验均表明,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对高血脂病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者,则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5)治疗心律失常:在用灵芝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发现在冠心病改善的同时,伴随的心律失常也随着好转和消失,于是采用灵芝注射液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一定的效果。 (6)治急性病毒性肝炎,比传统的“护肝”药物疗效好。此外,还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恶性肿瘤等。 (7)抗神经衰弱。祖国医学所载灵芝能‘安神‘、‘增智慧‘、‘不忘‘。据报道,灵芝制剂对神经衰弱失眠有显着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7.14%~100%。一般用药后10~15天即出现明显疗效,表明为睡眠改善,食欲、体重增加,心悸、头痛、头晕减轻或消失,精神振奋,记忆力增强。属气血两虚者疗效更好。所以,灵芝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神经衰弱和失眠患者是必备佳品,国家药典中,灵芝就是有效的安眠宁神之药。 (8)治疗糖尿病:灵芝降血糖之原理是由于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服用灵芝后可取代胰岛素抑制脂肪酸的释出,可改善血糖、尿糖等症状。血糖由173降至116,胆固醇由233降至179,β-蛋白由580降至465。灵芝中的水溶性多糖,可减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程度。日本NumataKenji生产的灵芝保健食品,已广泛使用治疗糖尿病患者。 (9)抗过敏作用:当机体受某种抗原侵袭导致免疫功能亢进,产生各种变态反应或免疫性病理损害时,灵芝能抑制亢进的免疫水平,保持机体自身的稳定。实验证明:灵芝可阻断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目前治疗较困难的变态反应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红斑狼疮、甲亢、过敏性鼻炎、多种顽固性皮肤病等都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并可部分对抗某些疾病患者因长期使用激素而出现的毒副作用。 由此可见,灵芝草治疗的病,大部分为老年性、顽固性、退化性的疾患。 【服用方法】 用法用量6~12g。 [神经衰弱]灵芝糖浆(约30%)每日2次,每次20毫升。(或灵芝6~9克,水煎服)。 [高血压]灵芝6~9克,水煎服。 [迁延性肝炎]灵芝6克,甘草4.5克,水煎服。 [慢性气管炎]灵芝9克,南沙参、北沙参各6克,百合9克,水煎服。 [过敏性哮喘]灵芝16克,半夏3克半,苏叶6克,厚朴3克,茯芩9克,水煎冰糖,一日2—3次分服。 [过敏性鼻炎]灵芝煎浓汤,过滤后,频频滴鼻。 服用时应注意两点: (1)内服研末或浸酒,每次2~3克。现代多改为片剂,每次3~4粒,每日3次,或用针剂,肌肉注射,每日1~2次。忌超量,因实验表明:大量则发生副作用,能使动物致死。 (2)久服。若治病一般须1个月以上;若预防衰老,延年益寿,则应连服3个月以上,停药3个月,再服的间歇服药法,效果才佳。 【识别灵芝】 (1)灵芝粉末浅棕色、棕褐色至紫褐色。菌丝散在或粘结成团,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2.5~6.5μm。孢子褐色,卵形,顶端平截,外壁无色,内壁有疣状突起,长8~12μm,宽5~8μm。人工栽培的灵芝在色泽、形状、大小都比较统一、有规则,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盖面黄褐色至红褐色,盖缘为淡黄褐色,有同心环带和环沟,并有纵皱纹,表面有光泽。而野生灵芝在色泽上不统一,形状大小不一,表面没有明显光泽。 (2)取灵芝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灵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灵芝分108种,有青芝、赤芝、白芝、紫芝等。不是每种灵芝都是有效的。一般药厂选择赤芝,而赤芝又分32种。购买灵芝者须小心辩认,深褐色、无异味。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0~18cm,厚1~2cm。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cm,直径1~3.5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紫芝: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cm。 【贮藏】新鲜的灵芝可以直接食用,但保存期很短。灵芝采收后,去掉表面的泥沙及灰尘,自然凉干或烘干,水分控制在13%以下,然后用密封的袋子包装,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市场上散装的灵芝,使用前最好清洗后食用。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养殖灵芝】 市场上出售的灵芝,盆栽养护非常简单,既不需要浇水、施肥,也不需要见阳光、承雨露,只需要每隔几天用湿布擦抹灵芝子实体的表面,抹去其上沾附的纤尘,还其本来的鲜艳色彩即可。有时为了增加灵芝子实体表面的新鲜光亮程度,也可用植物油,如核桃油、菜籽油等擦抹,则可使其显得更为光洁鲜亮。你如果感兴趣,可到花市去购置一盆回来作室内陈列,不必考虑养护问题,但必须注意,时间过长后,灵芝子实体上会有蛀虫发生,可每隔1年至2年给予一次杀虫消毒。 【人工灵芝与野生灵芝的鉴别】 随着野生灵芝资源的过度开采,目前真正的野生灵芝已经越来越稀少,许多菌种还面临灭绝的危机。目前,虽然国内兴起了一波灵芝人工栽的热潮,但由于其先天的缺陷,人工栽培灵芝只是“得其形而失其实”,药用效果远远不能和野生灵芝相媲美。因为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灵芝作为天然的产物,天然的环境不是人工可以复制的,具体来说: 1、品种: 人工栽培的灵芝品种从规模来说,赤芝与紫芝是目前较多的人工品种,其它的品种由于少有研究,如结构复杂、药理作用强烈的平盖灵芝、松针层孔菌等多年生菌种,尚少有人工大规模种植开发,不过随着科技的发达,其它品种的人工种植开发也并非难事! 2、菌种退化,药效一代不如一代 一般的农作物都在连耕连作(在农业生产上是忌"连作"的)后,品种就会退化,病毒病易发,再也难以种植发展相同的品种!我国灵芝的故乡,但目前我国灵芝产业中所用的菌种存在着严重的品种退化及质量下降等问题。现在品质较高的灵芝种大多依靠从日本、韩国引进,且数年后同样会退化,这与我国灵芝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 野生灵芝通过担孢子来繁殖,灵芝孢子有四种性别:a1、a2、b1、b2,只有a、b两类不同性别的孢子(a1和b2、a2、和b2)交配才能长出子实体,这是大自然忧胜劣汰规律的体现,也保证了忧质灵芝菌种的繁衍。而人工栽培灵芝大多采用无性繁殖,即通过菌丝体的分裂一培植菌种,再将菌丝体分割,再次培育更多的菌捉,其间不需要交配过程。一代代的无性繁殖下去,就像人类近亲结婚一样,必然导致菌种的退化。 而有的人工灵芝都是以工业的方法来发酵培养菌种的,搞不好易诱发各类疾病! 3、生长周期短,自然累积程度不够 灵芝的质量与品质依靠生长期、环境、温度、湿度、品种等多种因素来完成。生度期限越长,有效期成分越高,故有千年灵芝一说。灵芝的有效成分同生长期是按几何数增长的,现在市场上以人工栽培灵芝为主。 野生赤灵芝实体的生长周期约9—10个月左右,平盖灵芝的生长期更长,原始森林中常有几十年、上百年的灵芝出现。而袋料栽培的人工赤芝采用化肥培养基,到成熟只需要30天,段木栽培也仅仅三个月左右,导致人工灵芝的药物有效成分累及量低,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 人工栽培灵芝的生长期很短,加上菌种的病毒感染,同一菌种多次接种,农药的大量使用,基料的变化等,使目前的人工栽培灵芝往往是具有其形而无其质,比如,灵芝抗肿瘤延衰老,得高免疫最重要的成分为有机锗,在栽培灵芝中就不含有,多糖含量也只有野生的1/3左右。药理活性很强的灵芝酸含量很低,各种微量元素差异很大,各种有效成分的活性极低。如我国用板蓝根治疗感冒、肝炎等多种疾病已是家喻户晓,然而近年来不少病人和医护人员反映,服了板蓝根冲剂没什么药效。这一问题已由第二医大学药学院乔传卓教授等揭开迷底,他们经过多处的研究发现,由于多年的栽培,不同产地种子的互换,板蓝根也有近2/3无药理活性,徒有板蓝根之名,而无板蓝根之实;我国灵芝栽培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人工灵芝产业的发展。 4、药理成分 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目前已分离的有数十种之多,主要有灵芝多糖、灵芝酸(三萜类)、腺苷、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锗和微量元素等。人工培植灵芝由于其生长环境可科学控制,有效成分较野生灵芝稳定而且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但有机锗和微量元素往往不易产生甚至欠缺,这是其自有的缺点。为什么有千年灵芝可使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之说呢,关键还是在于其药理成分的积累时效! 5、污染 人工栽培最致命的一个缺点,那就是污染,特别是化学污染往往是人类各种疾病的源泉,为什么在工业区中往往致癌或白血病者多呢?无非就是环境的污染,人工栽培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农药与化学方法来培育菌种,比如栽培过程中要用到农药来控制病菌虫害的控制,说到农药这东西应该大家知道他的作用与害处了吧,蔬菜农药打多了,看上去菜很好,但有些人宁愿买有长虫的菜!在农业上有"自然农耕"之法,绝对的不用化学成分来种植,完全是靠大自然的生物链来解决整个过程,即为天然食品,或是绿色食品!目前也有"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之说,请注意这些概念与纯天然,纯绿色一说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允许与限制使用激素或化学物品的,而野生灵芝才是真正天然的,绿色的......你喜欢哪一种,你自己选择了! 到底野生灵芝好还是人工栽培好? 其实到底是野生灵芝好,还是人工栽培的好,孰是孰非其实无须我们多作解释的,您个人自己完全可以判断,当然也有不泛专家学者会站出来说,灵芝还是人工的好,只能说这是站长商业的角度上他会有各种理由来充分说明人工的灵芝好的,所谓的什么野生有虫呀,有毒呀什么的理由,试问真要是他自己要在山上采到了这样的宝物,他会舍得把野生灵芝丢弃而弄人工的灵芝吗?如果是你也能采到野生的,你会舍得丢弃吗?物竞天择,大自然的恩赐,乃“可遇而不可求也”! 三、关于野生灵芝的鉴别: 几个简单的判别方法,以及一些灵芝供应商的不法作法: 1、色泽 野生灵芝经日晒雨淋,吸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色泽上往往要鲜艳很多,一种自然的光泽! 有一种做法是一些厂商将一些灵芝的灵芝孢子粉经过提取后,再拿来出售,其实这些灵芝的最有效成分之一已经被利用过了,甚至,灵芝销售商,为使其销售的灵芝色泽好看,往往将灵芝放入锅内蒸煮,经蒸煮后的灵芝,表面光亮,色泽鲜明,殊不知,灵芝中的有效成分已流失到水中被倒掉,这样就造成了灵芝的功效大大减少。人工栽培的灵芝本来就很多了,灵芝孢子粉都是一般要一吨灵芝才能提取一斤的灵芝孢子粉,以这样的比例来说,为什么灵芝市场前几年这么发达盛行,人工栽培灵芝的专业户增多就不难理解了,在山东灵芝种植专业村都是以吨为单位来供应的,而根据多年的采野生灵芝经验,一般的山民能一年采个三斤,5斤也算是幸运了,正因为这样,目前灵芝孢子粉的产品能有纯野生灵芝为原料的单位,似乎不是那么的现实,所以你要在市面上买到真正的野生灵芝是很少了! 令人恶心的做法是有些人会给灵芝表层加上防腐剂,用来保证灵芝长期不坏,一般超市药店你看到的你会貌似看上去像真的一样!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发达! 2、大小 人工栽培的灵芝是在人工的环境下同期播种,种植的一般大小整齐度一致,形状也规则!野生灵芝有不同的品种,形状规则每个品种各有特点,不过,山上采的灵芝一般都大小不一,不会像人工的那样,一批批的,大小会差不多的 3、虫眼 人工栽培的灵芝一般农药控制管理严格的话,几乎不会有虫眼的,野生灵芝由于环境是天然的,是会有野虫的侵害,所以有时子实体下方都会留有不规则虫眼,当然,有些人会以此为借辞,说野生灵芝各种昆虫爬过,会有毒的!不过,发现城里人在菜市场买菜有一个习惯与经验,越是长的整齐的蔬菜,他反而不放心买,倒是长虫眼的菜他会反而乐意买,因为都知道长得好的一般是喷过很多的农药的!野生就是野生的,有虫眼就是有虫眼,如果这也怕,那也怕,可能喝水也会"呛"住,说不定自来水中有大量的致病化学物质呢,怎么办?去打山泉水吧! 4、味道,气味 野生灵芝味是苦的,而且很苦,一般来说越是苦的其药效才会显著,所谓良药苦口,所以好笑的是有人说他吃的灵芝不但不苦,还甜!良药苦口嘛!紫芝的苦味稍淡一点,当然,国内确有‘甜灵芝‘此品种,不过经查此品种是1989年从日本引进,经中国科学院鉴定为赤芝中的一个变种,国内有人工栽培,此种是引进种,因此,国内的野生灵芝品种尚无发现有灵芝是甜的!野生灵芝并无气味,在药店所买的灵芝之所以有气味一般是由于中药材混杂后,串味所至! 5、价格 物以稀为贵,野生灵芝的资源目前日渐紧缺,野生灵芝的价格以其大小,年龄,药效,品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价格范围,在有品牌有字号的药店中其价格实乃贵重,由于人工灵芝可以批量化种植,吨级供应,故市场上能几十元或不到一百元就能买到的,实难以保证其药效与真正的野生灵芝,特别是对于经过不法商人提取孢子粉加工后的灵芝流通到市场,几乎就是白菜价了,而实际上此类灵芝药用价值已经很少了!当然,不排除你能在山区老农手中收购到便宜的灵芝,这就要看你有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灵芝的食用方法】 食用方法: 灵芝味虽苦,但苦而香,苦可以加入蜂蜜等调味。根据灵芝的特点,现介绍几种既简便,效果又好的食用方法: 1、灵芝泡水法:把灵芝剪成碎块,放在茶杯内,用开水冲泡后当茶喝,一般成*人一天用量10~15g,可连续冲泡5次以上。 2、灵芝水煎法:将灵芝剪碎,放入罐内,加水煎煮,一般煎煮3-4次。把所有煎液混和,分次口服。 3、灵芝泡酒:将灵芝剪碎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三天后,白酒变成棕红色时即可喝,还可加入冰糖或蜂蜜。 灵芝炖猪蹄: 取灵芝15克,猪蹄1只,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猪油适量。将猪蹄去毛后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段时间,捞出再洗净,灵芝洗净切片。锅中放入猪油,烧热加葱姜煸香,放入猪蹄、水、料酒、味精、精盐、灵芝、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至猪蹄熟烂,出锅即成。 灵芝鹌鹑蛋汤: 鹌鹑蛋12个,灵芝60克,红枣12个,将灵芝洗净,切成细块;红枣(去核)洗净;鹌鹑蛋煮熟,去壳。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灵芝出味,加白糖适量,再煲沸即成。具有补血益精、悦色减皱功效。 灵芝莲心百合瘦肉汤: 灵芝6克,莲子30克,百合30克,瘦肉200克。安神健脾,清肺燥,止干咳,凡阴虚咳嗽或肺结核患者,可常服。 灵芝莲子清鸡汤: 灵芝6克,莲子50克,陈皮一角,鸡一只。健脾开胃,补益身体,病后体虚,产后,手术后,脾胃虚弱,血气不足,头晕眼花,可常饮此汤。 灵芝杞子南枣乳鸽汤: 灵芝6克,杞子30克,南枣10枚,乳鸽一只,生姜一片。健脾开胃,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益精明目,治精神不振,心跳失眠,头晕眼花。 根据别人经验,煲灵芝的配搭首选是鸡。鸡汤的味道较浓,可以盖住灵芝本身的涩味。我还听人说,灵芝要顺纹切,否则会伤灵芝的灵气。 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灵芝水煎法: 将灵芝切碎(灵芝切片),加入罐内,加水,象煎中药一样地熬水服,一般煎服3-4次;也可以连续水煎3次,装入温水瓶慢慢喝,每天喝多少都无限制,有利于治疗甲亢、失眠、便糖、腹泻等症; 2、灵芝泡酒: 将灵芝剪碎(灵芝切片)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三天后,白酒变成红棕色时即可喝,还可加入一定的冰糖或蜂糖,适于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咳嗽气喘、老年性支气管炎等症; 3、灵芝炖肉 无论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都可以加入灵芝炖,按各自的饮食习惯加入调料喝汤吃肉,有益于肝硬化; 4、灵芝银耳羹: 灵芝9克,银耳6克,冰糖15克,用小火炖2-3小时,至银耳成稠汁,取出灵芝残渣,分3次服用,治咳嗽,心神不安,失眠梦多、怔忡、健忘等症; 5、灵芝黑白木耳汤: 灵芝6克,黑木耳(云耳)6克,白木耳(银耳)6克,蜜枣6枚,瘦猪肉200克。滋补肺、胃,活血润燥,强心补脑,防癌抗癌,降血压血脂,预防冠心病。 【各家论述】 1.《别录》:“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2.《新修本草》:“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3.《纲目》:“《神农经》云: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瑞应图》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葛洪《孢朴子》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石芝石象,生于海隅石山岛屿之涯。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乃山开出神药之月……时珍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揆一也。又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傅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此昔人所未言者,不可不知。” 雪莲 拉丁名SaussureainvolucrataKar.etKir.etmaxim. 中文名雪莲 拉丁科名compositae 中文科名菊科 保护级别3 分布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 雪莲现状 正逐渐危种。雪莲在我国分布于西北部的高寒山地。是一种高疗效药用植物。由于过度采挖,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生长缓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将有灭绝的危险。 如果照现在这样速度发展下去,不出10年就会灭绝。 海拔下限(米)2400 海拔上限(米)40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5(-35)厘米;根状茎粗,黑褐色,基部残存多数棕褐色枯叶柄纤维;茎单生,直立,中空,直径2-4厘米,无毛。叶密集,近革质,绿色,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14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下延,边缘有稀疏小锯齿,具乳头状腺毛,最上部苞叶13一17,膜质透明,淡黄色,边缘具整齐的疏齿,稍被腺毛,先端钝尖,基部收缩,常超出花序2倍。头状花序10-30,聚集于茎端呈球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近膜质,披针形,急尖,边缘黑色,彼毛;花蕊紫色,长约14毫米。瘦果长圆形,具纵肋;冠毛2层,外层短,糙毛状,内层长,羽毛状。 雪莲特性 雪莲通常生长在高山雪线以下。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最高月平均温3—5℃,最低月平均温-l9—-21℃,年降水量约800毫米,无霜期仅有50天左右。土壤以高山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为8.5—11%,含氮量4.5—10%。由于环境条件恶劣,一般植物难以生长,只有少数耐寒、耐低温的苔草属carexspp.,嵩草属Kobresiaspp.和各种高山多年生草本植物与之伴生。雪莲在这种高山严酷条件下,生长缓慢,至少4—5年后才能开花结果。但是,由于生长期短,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花期7月,果期8月。 保护价值 雪莲是一种高山稀有的名贵药用植物,因此保护雪莲种质资源,无论在科学上或医药学上都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建议在雪莲分布集中的伊犁或阿尔泰山区建立自然保护点,加以重点保护。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但本种种子成熟时,高寒山区已是大雪时节,不易采集种子,造成引种栽培上的困难。建议在自然保护区中研究结实及发芽的生物学特性,并开展雪莲引种栽培和移栽到原生境的试验。 补充说明 雪莲是菊科凤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本植物。它生长在海拔4800—5800米的高山流石坡以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该亚属的植物有20余种,绝大部分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 西藏境内有下列7种:(1)喜马拉雅雪莲,产亚东、聂拉木;(2)三指雪莲,产八宿、波密、加查、错那和亚东;(3)绵头雪莲,产乃东和错那;(4)小果雪莲,产申札、南木林、仲巴、普兰、札达;(5)错那雪莲,特产错那;(6)丛生雪莲,产吉隆;(7)水母雪莲,广布全区。以上7种,全草均可入药,有祛寒、壮阳、补血和暖宫之功能;主治妇女病、风湿性关节炎及肾虚、腰痛等症,水母雪莲还有强心作用。 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艺术中就有‘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雪间可爱‘和‘其地有天山,冬夏积雪,雪中有莲,以天山峰顶者为第一‘的记载.性味:苦、微苦、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于头部创伤、妇科病、类风湿关节炎、中风、高山反应、外敷消肿。 雪莲用法 酒剂:雪莲花50g;白酒500ml,浸泡10天,每天30-50ml。刀伤出血:本品碾为细粉、外敷。 雪莲医药 藏族老百姓将雪莲花分为雄、雌两种,据说雌的可以生吃,具有甜味,雄的带苦味。而植物分类学上将雪莲分为雪莲亚属和雪兔子亚属两大类。西藏产雪莲亚属13种,雪兔子亚属17种,共计30种。 雪莲花除产西藏外,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也有分布。各地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主治雪肓、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印度民间还雪莲花来治疗许多慢性病患者。如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鼻出血和蛇咬伤等症。在藏医藏药上雪莲花作为药物已有悠久的历史。藏医学文献《月王药珍》和《四部医典》上都有记载。 雪莲花具有生理活性有效成分。其中伞形花内酯具有明显的抗菌、降压镇静、解痉作用;东莨菪素具有祛风、抗炎、止痛、祛痰和抗肿瘤作用,临床上汉疗喘急性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为96.6%芹菜素具有平滑肌解痉和抗胃溃疡作用;对羚基苯酮有明显的利胆作用。特别饶有兴趣的是雪莲花中所含的秋水仙碱,该成分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典型代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临床用以治疗癌症,特别以乳腺癌有一定疗效,对皮肤癌、白血病和何金氏病等亦有一定作用。对痛风急性发作特异功效,12—24小时内减轻炎症并迅速止痛,长期使用可减少发作次数。 此外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活性,能延长大鼠动情期和动情后期,而缩短间情期和动情前期。但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能引起恶心、食欲减退、腹胀,严重者会出现肠麻痹和便秘、四肢酸痛等副作用。由于雪莲花中含有疗效好而毒性较大的秋水仙碱,所以民间在用雪莲花泡酒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和妇科病时切不可多服。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一千多年前,唐代边塞诗人曾经这样吟唱雪莲。雪莲,又称雪荷花,有通经活血的效果,主要分布在新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一带。横贯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冰峰雪岭逶迤连绵,海拔4000米以上是终年积雪地带,被称为雪线,雪莲花就生长在雪线以下海拔3000至4000米的悬崖峭壁上。由于生长环境特殊,雪莲三到五年才能开花结果,以往一直是一种难以人工栽培的名贵中药材。为了拯救这种罕见的名中药材,2001年有商家在天山深处的一个谷地建立了良好的人工种植雪莲的环境,于是我们才可以吃到如此大众化的补品。 虽然只是雪莲花的干制品,但它依然保留着雪莲花的香味和一定功效,烹制的时候需要浸泡一段时间,再连花带水入菜,让雪莲花味尽现。 生长环境 雪莲种子在零摄氏度发芽,三到五摄氏度生长。幼苗能经受零下二十一摄氏度的严寒。在生长期不到两个月的环境里,高度却能超过其他植物的五到七倍,它虽然要五年才能开花,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八个月。这在生物学上也是相当独特的。雪莲形态娇艳,这也许是风云多变的复杂气候的结晶吧!它根黑、叶绿、苞白、花红,恰似神话中红盔素铠。绿甲皂靴。手持利剑的白娘子,屹立于冰峰悬崖。狂风暴雪之处,构成一幅雪涌金山寺的绝妙画图。 雪莲的形态和生境 关于雪莲的形态和生境,贾树模一九三六年在《新疆杂记》中就有这样的描述:“雪莲为菊科草本……生雪山深处,产拜城、哈密山中”雪莲在医药上应用以有数百年的历史。汉族人民多视为治疗风湿关节炎之珍品;维吾尔、哈萨克族则当作妇科良药。雪莲种类繁多,如水母雪莲。毛头雪莲、绵头雪莲、西藏雪莲等。新疆雪莲,在《本草纲目拾遗》的记载中被视为正品。以天池一带的博格达峰所产者,质量最佳,并且有神秘色彩。过去高山牧民在行路途中遇到雪莲时,被认为有吉祥如意的征兆,并以圣洁之物相待。据传,这雪中之莲花,是瑶池王母到天池洗澡时由仙女们撒下来的,对面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峰则是一面漂亮的镜子。雪莲被视为神物。饮过苞叶上的露珠水滴,则认为可以驱邪除病,延年益寿。 厨师推荐 雪莲火锅:用天山雪莲花干煮成的高汤,渗透出幽幽的清香,加入杞子、生姜等活血之物,加添活血功能。 雪莲糕点:用浸泡雪莲花的水以及雪莲花干、马蹄粉等制作成晶莹剔透的糕点,另有一种芬芳。 雪莲炖鸡 【配方】雪莲花30克,当归、黄芪、党参各10克,鸡1只。 【用法】将上药洗净,与鸡同时炖,每日一、二次,吃肉喝汤。 【功效】补肾助阳,调补冲饪。 【主治】肾阳虚之不孕。 雪莲生长在海拔4800—5800米的高山流石坡以及雪线附近的碎石间。该亚属的植物有20余种,绝大部分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 麝香 药物名称: [概述] 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麝”。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原动物为麝。 [原动物] 麝 拉丁文学名:moschusmoschiferusL. 别名:香麝、獐子、山驴子。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 科属分类: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 林栖兽类。体形较小,体重8~13公斤,身长65~95厘米。被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状,易折断。雌雄均无角。耳直立,上部圆形,眼圆大,吻端裸露,无眶下腺及跗腺。雄性的上犬齿特别发达,长而尖,露出唇外,向下微曲。雌的犬齿很细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主蹄狭长,侧蹄显著。尾甚短。雄兽鼠蹊部有麝香腺,呈囊状,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短而细,稀疏,皮肤外露。麝毛色均匀,为深棕色,体背及体侧毛色较深,腹面毛色较浅。背部有不明显的肉桂色斑点,排列成四五纵行,腰部和臀部两侧斑点比较明显。嘴、两颊、耳背、肩膊、体侧至尾及四肢外侧毛色为棕灰杂以肉桂黄色的麻斑。额部毛色稍深,耳尖及耳背纯棕灰色,耳廓内侧白色,耳基部有土黄色斑点,下颌白色,颈部两侧毛色发白延至右肩膊呈两条白带纹,脸部毛色较浅,鼠蹊部呈浅棕灰色。毛色及斑点差异较大。有些个体斑纹少,隐约可见,有的则较明显,连成片断的黄色斑块。 栖于多岩石或面积较大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很少在平坦的树林、平原、池沼或没有森林的山地。无固定的栖息地,多在荫蔽、干燥而温暖处休息。在早晨及黄昏活动,白天休息。平时雌雄独居,而雌兽常与幼兽在一起。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和深雪地上走动,具攀登斜树的习惯,善于跳跃。视觉听觉灵敏,性懦怯。以松树、冷杉和雪松的嫩枝、叶子、地衣、苔藓、杂草及树枝嫩芽、野果等为食。 在我国分布很广,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三江平原等地,华北地区,西北的祁连山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均有。 [采制] 一般在十月到翌年3月为狩猎时期,但以11月间猎得者质量较佳,此时它的分泌物浓厚。狩猎时通常用枪击、箭射、陷阱、绳套等方法。捕获后,将雄麝的脐部腺囊连皮割下,捡净皮毛等杂质,阴干,然后将毛剪短,即为整香,挖取内中香仁称散香。现四川马尔康饲养场试行了三种活麝取香的方法,有‘捅槽取香‘、‘手术取香‘及‘等压法‘等,取香后生长正常并能继续再生麝香,而且生长速度也较快。 [炮制] 整麝香:原药入药。 [产地及销售习惯]麝香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药材。主产于西藏自治区的喜马拉雅山、大雪山脉、沙鲁里山脉、宁静山脉、雀儿山脉等地,此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松潘、茂汶羌族自治县,贵州、云南、广西之横断山脉、大瑶山、大苗山,甘肃、陕西之祁连山脉、岷山、秦岭山脉、贺兰山脉,安徽、湖北之大别山脉、潜山、霍山,内蒙古之阴山山脉,东北之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河南伏牛山等山林地区都有生产。以康藏高原及四川阿坝草原为我国麝香之主要产地,销全国,并出口。现在四川已开始饲养,并且从活兽香囊中割取麝香,给麝香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化学成份] 麝香经蒸汽蒸馏,约得暗棕色挥发油1.4%,再经精制后得无色粘性油液,称为麝香酮(muskone,c16H30O),具特异强烈的香气,是为本品的主要成分。此外含脂肪、树脂、蛋白质、无机盐类等。 性状鉴别 1.整麝香(毛香):呈球形、扁圆形或柿子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扁平,密生灰白色或棕褐色而细短的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的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褐色的革质皮,内膜极薄。背面(包藏在麝腹内的半部)为一层微皱缩而柔软的内皮,棕褐色略带紫色。囊内即为麝香仁。质柔软,微有弹性。有香气。 麝香与周围的位置 以身干、色黄、香浓者为佳。 2.麝香仁:本品为麝香囊内所藏的散麝香。鲜时呈稠厚的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粉末,并有大小不同的黑色块状颗粒,俗称当门子,并夹杂有细毛及内膜皮等。香气浓烈,久闻则有骚臭气,味稍苦而微辣。 以仁黑、粉末棕黄(俗称黑子黄香)香气浓烈、富油性者为佳。 [效用] [性味]辛、温。 [功用]开窍,通经络,消肿止痛。 [主治]惊痈昏迷、中风痰厥、寒邪腹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内服入丸散,随配方。外用无定量。 [禁忌]阴虚体弱及孕妇忌用。 [附注] 1.麝香为贵重药材,易掺假,中药界对于其真伪鉴别具有丰富经验,今择数则介绍如下: ⑴手试弹性:整麝香虽凝结坚固,但富于弹性,手捏微软,放手仍复原。检查有无异物及干燥程度时:可取麝香仁少许,置于手掌中用指磨擦,不脱色,搓即成团,揉捏即散,不粘手,并发出浓烈香气者为佳。 ⑵铁钎插探:以特制之铁钎插入囊内,体察有无异物抵触,若不挡针、涩针、子眼模糊、香气浓烈、并无先浓后淡情况,则为真品。 ⑶槽针抽验:以制有沟槽的钉子,由香囊的开口处插入,四方搅抽,取槽观察,有细绒白毛,粉末子痕清楚、无锐角、自然疏松、呈蝇蛆状叠附生成者为真香;颗粒不规则,有锐角,无绒毛,枯燥无光泽者为伪品。 ⑷火烧试验:取麝香粉少许,置于金属器皿上猛火加热,真者迸裂,香气浓烈四溢,燃烧后油点似珠,灰烬呈灰白色。若有植物性掺杂,加火即燃烧化烟而无香气油点,灰烬呈黑褐色;若系矿物性掺杂则无油点,灰烬呈赭红色;若有动物性掺杂,则加火起油泡如血块迸裂,无香气,而有焦臭气,灰呈紫红色或黑色。 ⑸水中试验:取麝香少许,放入盛有开水的碗中,不立即溶化,而水仍微黄、澄清,去水后仍清香不臭者为真。 2.过去曾经发现有下列物质掺入麝香中:锁阳粉末、肝脏粉末、干燥血液、羊粪、淀粉、儿茶、铁末、砂土等。可用下列方法检识: ⑴取粉末少许,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得显植物纤维及其他植物组织;否则为有锁阳或其他植物性物质或羊粪等掺杂之症。 ⑵取粉末少许加水煮片刻,过滤,滤液分为二份,分别加碘溶液及5%三氯化铁溶液,不得呈蓝色,蓝黑色或蓝绿色,否则为有淀粉、儿茶等掺杂之证。 ⑶取粉末少许入坩锅中烧之,真品的灰烬呈类白色;如显红色则为有干燥血液或肝脏粉末掺杂之症。 ⑷按药典方法进行灰分测定,真品的灰分不得超过8%,否则为有铁末、砂土等无机质掺杂之证。 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取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用时剖开香囊,除去囊壳,称麝香仁。人工驯养麝多用手术取香法,直接从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本品应密闭,避光贮存。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应用】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此外,近代临床报导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备述 1.《本经》“主辟恶气……温疟,蛊毒、痫至,去三虫。” 《别录》:“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产难,堕胎,去面黾,目中肤衣。” 《本草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徵瘕。”“盖麝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绪气、诸血、诸痛,惊痫徵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过耳。 2.本品主要芳香成分为麝香酮及含氮化合物、胆甾醇、脂肪酸和无机盐等。小剂量麝香及麝香酮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可抑制。可显著地减轻脑水肿,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的耐受性,改善脑循环。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人工或天然麝香酮对麻醉猫有升压及增加呼吸频率的作用。麝香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后者更为敏感,妊娠子宫又较非妊娠子宫敏感。麝香酊的稀释液,在试管内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菌。崐有杭炎作用。本品对人体食道鳞癌、胃腺瘤、结肠癌、膀胱癌的组织匀浆培养液均显示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浓度大则作用强。 3.近代研究从小灵猫ViverriculaindicaDesmarest.可采取灵猫香,具有与麝香相似的功效,可用作外用或内服。另外,人工合成的入工麝香,与天然麝香的性能、功用基本相同,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代替天然麝香,弥补药源的不足。 麝香是天然香料,属动物性香料之一,又名: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州、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我省豫西山区卢氏,豫南山区均有分布。 麝香,为鹿科动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是一种高级香料,如果在室内放一丁点,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我国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唐代诗人杜甫在《丁香》诗中遇:’晚坠兰麝中’。麝香是配制高级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诗人、画家都在上等麝料中加少许麝香,制成’麝墨’写字、作画,芳香清幽,若将字画封妥,可长期保存,防腐防蛀。 麝香是十分名贵的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含水22.66%、灰分8.62%(其中含钾、钠、钙、镁、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氯化合物(中含碳酸铵1.1%、铵盐中的氨1.89%。尿素0.4%、氨基酸氮1.077%,总氮量6.16%)、胆甾醇2.19%、粗纤维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麝香性辛、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许多临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或处于昏厥休克时,服用以麝香为主要成分的苏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古书《医学入门》中谈’麝香,通关透窍,上达肌肉。内入骨髓......’。《本草纲目》云:’......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其意是说麝香可很快进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发挥药性。治疗疮毒时,药中适量加点麝香,药效特别明显。西药用麝香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 【英文名】mOScHUS 【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oschus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制法】取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出麝香仁,除去杂质,用时研碎。 【性状】 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苯基(50%)甲基硅酮(OV-17)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2%;柱温200℃±10℃。理论板数按麝香酮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麝香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干燥失重]项下所得干燥品0.2g,精密称定,精密加无水乙醇2ml,密塞,振摇,放置1小时,滤过,取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c16H30O)不得少于2.0%。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癓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 【用法用量】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遮光,防潮,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选方 ①治卒中风: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为未,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如牙紧,、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家藏方》)②治中风不醒:麝香二钱。研未,入清油二两,和匀灌之。(《济生方》)③治痰迷心窍:麝香一分,月石、牙皂。明矾、雄精各一钱。上共研匀,密贮,每服五分。(《疡科遗编》)④治中恶客忤垂死:空青一两(细研),麝香一分(细研),朱砂一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上药相和,研令匀,每服以醋一合、汤一台柏和,调散半钱,不计时候服之,须臾即吐为效,(《圣惠方》)⑤治小儿诸痫潮发,不省,困重:白僵蚕(汤洗,焙黄为未)半两,天竺黄一分(细研),真牛黄一钱(别研),麝香(研)、龙脑(研)各半钱。上拌研匀细,每服半钱,生姜自然汁调灌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白金散)⑥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频发不止:麝香半两(细研),阿魏半两(面裹偎,面熟为度),干蝎三分(微炒),桃仁五十枚(鼓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未,炼蜜和九,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二十丸。(《圣惠方》庸香丸)⑦治厥心痛:麝香(别研,每汤成旋下),木香一两(挫),桃仁(麸炒)三十五枚,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一两,槟榔(煨)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捣筛,入桃仁,再同和研匀。每服三钱匕,水半盏,童子小便半盏,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未半钱匕,搅匀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麝香汤)⑧治跌打气闭:牙皂、北细辛、南星、冰片、麝香等分,为未,吹鼻。(《医钞类编》吹药方)⑨治痈疽发背及诸恶疮,去恶肉:麝香、雄黄、矾石、简茹(一作‘真朱’)备一两。上四味治下筛,以猪膏调如泥涂之,恶肉尽,止,却敷生肉膏。(《千金方》麝香膏)⑩治鼠瘘:麝香(研)、雌黄(研)。上二味等分,并为散,取虾蟆背白汁和涂疮孔中,日一度。(《古今录验方》)(11)治小儿疳,常渴,饮冷水不休:麝香一分,人中白一分。上药都研令细,以蒸饼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煎皂英汤下二丸,空心、午后备一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麝香丸)(12)治牙痛:麝香大豆许,巴豆一粒,细辛未半两(钱),上药同研令细,以枣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有至孔即纳一丸,(《圣惠方》麝香丸) 【各家论述】 1.《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痉,去三虫。 2.《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破产,堕胎,去面黔,目中肤翳。 3.陶弘景:疗蛇毒。 4.《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容许,镇心安神,以兰门了一粒,细研,热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州沧脓。 5.《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6.《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胰理。能引药透达。 7.王好古:疗鼻室不闻香臭。 8.《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 9.《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墨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10.《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出处《中华本草》 西藏主要产马麝,体形较形林麝大,吻较长,全身呈棕色,通常仅颈部有少量模糊黄点,颌颈下和腹部呈黄白色。雄麝上颌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曲,俗称“獠牙”;脐部有香腺囊,囊内包含香。雌麝上颌犬齿小不外露,也无香腺囊。 麝的视觉发达、听觉灵敏、行动轻捷,但性胆怯,常于晨昏单独活动。栖居在海拔较高的灌木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方的麝一般毛色较深;生活在青山有小块草地环境中的毛色较浅,但毛的下部均呈灰白色,向上颜色逐渐转深并有光泽。麝毛微呈波浪状,十分轻软,可制高级藏式垫子或枕芯。 阴干的麝香囊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为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体,重量依年龄不同而异。囊内的麝香仁有浓烈香气,为猪肝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的颗粒和粉末。但幼雄麝囊内分泌物呈脓状,不能作药用。颗粒状的麝香仁习称“当门子”,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质量最佳。麝香的主要成分为麝香酮,约占麝香纯干品的0.5%-2%,此外尚含有多种雄(甾)烷衍生物以及麝吡啶等。 麝香性温,味辛,开窍,通络,辟秽,散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有兴奋呼吸、加速脉搏、升高血压和强心的作用;对子宫呈明显的兴奋作用,因此孕妇忌用;麝香还有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等,能治中风不醒、痰迷心窍、心腹暴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并是一种高级香精原料。 现代生活篇 扑克牌上的人物简介 扑克牌上的人物简介: 红桃K法国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在位长达72年。宣扬“朕即国家”。自称“太阳神”。独揽大权,被视为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代表。]-cX 黑桃K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君主)利奥波德一世(1658——1705年在位)。打退土耳其入侵,为奥地利盛主。喜欢戏剧,爱穿戏装。 方块K奥伦治亲王,威廉三世(1672——1689年为荷兰执政,1689-1702年为英国过国王兼荷兰执政)。原为荷兰执政,1688年英国宫廷政变中赶走岳父詹姆士二世而上台,与妻子玛丽二世并为英国国王。 梅花K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1611——1632年在位)。笃信新教,主张“武力扩张”。在德意志三十年战争中耀武扬威,被称为“北方雄狮”,1632年战死。 红桃Q路易十四的王后。提倡道德修养,力图改变奢侈腐败。 黑桃Q奥地利利奥波德一世的王后。原德国公主。娶她当时是为了阻止德国独立。 方块Q英女王玛丽二世(1689——1694年在位)。与丈夫威廉三世共同掌权。与国会关系和谐。dHT 梅花Q瑞典克里斯蒂娜女王(1632——1654年在位)。研究哲学,指挥军队,被视为欧洲史上最聪慧美丽的女王之一。1654年突然退位,到罗马皈依天主教。{5 红桃J路易十四的王子康德。有军事才能。NQ#P 黑桃J捷克贵族瓦伦斯坦。曾率天主教徒军多次击败新教徒军。后被暗杀。<x 方块J克伦威尔。率清教徒推翻查理一世。1649-1658年为“护国主”,统治英国。 梅花J波希米亚国王弗雷德里克,征战30年才当上国王 copy;卧虎居——发贴内容由各发贴人自行负责,卧虎居保留不通知即给予删除的权利。 从上面可看到,红桃代表法国;黑桃代表德国(因历史原因,包含奥地利和捷克);方块代表英国;梅花代表其它一些国家。 K和Q均为夫妻(国王和王后),只有梅花K和Q之间为父女关系。‘ J的成分则较复杂,有王子、贵族、执政、未被普遍承认的国王 酒的品评 人们运用感觉器官(视、嗅、味、触)来评定酒的质量,区分优劣,划分等级,判断酒的风格特征,称为品评,人们习惯地称为评酒,又称为品尝、感官检查、感观尝评等。对酒类品质优、次、劣的确定,仅根据理化分析结果制定的指标是不够的。因为至今为止,尚未出现能够全面正确地判断香味的仪器,理化检验还不能代替感观尝评。酒是一种味觉品,它们的色、香、味是否为人们所喜爱,或为某个国家、地区的人民、民族所喜爱,必须通过人们的感觉进行品评鉴定。 品评是一门科学,也是古代留传下来的传统技艺。据《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制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明代胡光岱在《酒史》中,已对“酒品”的“香、色、味”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评酒术语。由此可见,对酒的芳香及其微妙的口味差别,从古到今,用感官鉴定法进行鉴别,仍具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任何理化鉴定是代替不了的。酒好、酒坏,“味”最重要。在评酒记分时,“味”一般占总分的50%。苏东坡认为,评判酒的好坏,“以舌为权衡也。”确是行家至理。 1、对酒品色泽的鉴定 各种酒品都有一定的色泽标准要求:如白酒的色泽要求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沉淀;白兰地的色泽要求是浅黄色至赤金黄色,澄清透明,晶亮,无悬浮物,无沉淀;黄酒的色泽要求是橙黄色至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泽,允许有微量聚集物;葡萄酒的色泽要求是白葡萄酒应为浅黄微绿、浅黄、淡黄、禾杆黄色,红葡萄酒就为紫红、深红、宝石红、红微带棕色,桃红葡萄酒应为桃红、淡玫瑰红、浅红色,加香葡萄酒应为深红、棕红、浅黄、金黄色,澄清透明,不应有明显的悬浮物(使用软木塞密封的酒,允许有不时应有洁白泡沫;淡色啤酒的色泽要求是淡黄,清亮透明,没有明显的悬浮物,当注入洁净的玻璃杯中时,应有泡沫升起,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对这些色泽标准要求,必须利用肉眼来看酒的外观、色泽、澄清度、异物等。对酒的观看方法是:当酒注入杯中后,将杯举起,白纸作底,对光观看;也可将杯上口与眼眉平视,进入观看;若是啤酒,首先观泡沫和气泡的上升情况。正常的酒品,应符合上述标准要求,反之,为不合格的酒品。 2、对酒品香气的鉴定 人的嗅觉器官是鼻腔。嗅觉是有气味物质的气体分子或溶液,在口腔内受体温热蒸发后,随着空气进入鼻腔的嗅觉部位而产生的。鼻腔的嗅觉部位在鼻粘膜深处的最上部,称为嗅膜,也叫嗅觉上皮,又因有黄色色素,也叫嗅斑,大小约为2.7~5平方厘米。嗅膜上的嗅细胞呈杆状,一端在嗅膜表面,附有粘膜的分泌液;另一端为嗅球与神经细胞相联系。当有气味的分子接触到嗅膜后,被溶解于嗅腺分泌液中,借化学作用而刺激嗅细胞。嗅细胞因刺激而发生神经兴奋,通过传导至大脑中枢,遂发生嗅觉。 酒类含有芳香气味成分,其气味成分是酿造过程中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酶类等。酒进入口腔中时的气味所挥发的分子进入鼻咽后,与呼出的气体一起通过两个鼻孔进入鼻腔,这时,呼气也能感到酒的气味。而且酒经过咽喉时,下咽至食管后,便发生有力的呼气动作,带有酒气味分子的空气,便由鼻咽急速向鼻腔推进,此时,人对酒的气味感觉会特别明显。这是气味与口味的复合作用。酒的气味不但可以通过咽喉到鼻腔,而且咽下以后还会再返回来,一般称为回味。回味有长短,并可分辨出是否纯净(有无邪、杂气味),有无刺激性。其酒的香气与味道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对滋味的感觉,有相当部分要依赖于嗅觉。 人的嗅觉是极容易疲劳的,对酒的气味嗅的时间过长,就会迟钝不灵,这叫“有时限的嗅觉缺损”。我国古人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指的就是嗅觉易于迟钝。所以人们嗅闻酒的香气时,不易过长;要有间歇,籍以保持嗅觉的灵敏度。 据说国外对威士忌酒的评级分类,完全靠鼻子闻香。在英国有一个专门用鼻子检查威士忌的机构。他们共有六个人,对鉴尝威士忌都有经验。其中有五人专门用鼻评麦芽威士忌,一个人专门评硬谷类威士忌。他们每天评威士忌样品可以达到二百个。他们提出的意见,生产单位和勾兑单位都是作为第一手参考意见。 3、对酒品滋味的鉴别 人的味觉器官是口腔中的舌头。舌头之所以能产生各种味觉,是由于舌面上的粘膜分布着众多不同形状的味觉在味觉味蕾的外形很象一个小蒜头,里面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味觉细胞是与神经纤维相联的,味觉神经纤维联成小束,通入大脑味觉中枢。当有味的物质溶液由味孔进入味蕾,刺激味觉细胞使神经兴奋,传到大脑,经过味觉中枢的分析,各种味觉就产生了。 由于舌头上味觉在舌头的中央和背面,没有味觉舌前2/3的味蕾与面神经相通,舌后1/3的味蕾与舌咽神经相通。软腭、咽部的味蕾与迷走神经相通。味蕾接受的刺激有酸、甜、苦、咸四种,除此之外的味觉都是复合味觉。舌尖的味觉对甜味最为敏感。舌根的反面专司苦味。舌的中央和边缘对酸味和咸味敏感。涩味主要由口腔粘膜感受。辣味则是舌面及口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产生的痛觉。味蕾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十个月的婴儿味觉神经纤维已成熟,能辨别出咸、甜、苦、酸。味蕾数量在45岁左右增长到顶点。到75岁以后,味蕾数量大为减少。 酒类含有很多呈味成分,主要有高级醇、有机酸、羰基化合物等。这是与酿造原料、工艺方法、贮存方法等分不开的。人们对酒的呈味成分,是通过口腔中的舌头、刺激味蕾,产生感觉,才能鉴定出酒质优劣,滋味好坏的。 魔术师 划时代的近景魔术师—-JasonLatimer 《杯和球》的魔术是国际最传统最古老的魔术表演之一。几百年来,通过众多魔术师的创作,使它达到了一新的高度。但是《杯和球》的表演始终都停留在3只铜杯和几只球上。杰森拉蒂马通过多年研制使传统的铜杯子改成了透明的玻璃杯,让观众眼看着小球在杯子里发生变化。观众们目睹球突然消失了,然而又从杯子的另一头出现了。这样的变法是从来没有的。当表演结束时,观众都站了起来为他鼓掌。他在2003年FISm国际魔术大会上荣获近景魔术的冠军。杰森也从此成为历史上第3位获此殊荣的魔术师。但是对于杰森·拉蒂马来说这只是开始,他希望获得更大的成功... 人物介绍 Jasonlatimer的表演生涯开始于年幼的九岁。到12岁,Jason已经为生日派对以及重要的活动做专业演出.在城里的小娱乐场地,他很快成了最经常的魔术师。然后latimer不断研究大量的书籍和录像带,成为著名的少年文艺节目学院的教员之一,与年轻的魔术师一起工作,引导他们帮助每一个学生锻炼自己的技能和业绩水平。在18岁的时候他成为魔术城堡最年轻的演员,并且享用独家晚餐和俱乐部表演,这次的完美演出使Jason进入了拉斯维加斯的NV公司,在黄金狗头酒店和赌场都有惊人的表现。 2003年1月,Jason参加齐格弗里德和罗伊在拉斯维加斯,NV公司主办的世界魔法研讨会,这也是目前他在美国所出席的一次最大型的魔术师聚会。此次表演之后,latimer被颁发了珍贵的S.a.R.m.O.T.I.(SiegfriedandRoymastersOfTheImpossible)。 6个月后,他代表美国的篮网队赴荷兰参加魔术世界锦标赛,并希望参加多种类别的比赛以表明他在魔术各个领域内的原创性和多元化的能力。过去几年,Jason一直在为比赛暗中准备一个能让世界为之惊奇的普通魔术,即将杯球魔术的杯子换成了透明的玻璃酒杯,把传统的杯和球表演到了新的层次。在他的表演结束时,全场的观众为他起立鼓掌。并在2003年7月26日被授予“世界魔术大奖赛冠军”,美国第三次被授予魔术的大奖。 就象数字"1"代表着"万物之始的意义,这张牌象征着宇宙创造万物的力量,也就是一种隐藏在起点的能量.牌面上画的"魔术师"图俺代表的是:掌管精神面和物质面的3大力量--出发.创造,发现.此外,这张牌也诉说着从无到有的过程,蕴藏着无限大的万能力量;并暗示着,要克服人生困难就在于自身坚定的意志,以及丰富的知识. 塔罗牌中的魔术师形象 【解释】 魔术师高举拿着权杖的右手指向天,左手食指指向地,他本人就是沟通上天与地面的桥梁。他身前的桌上放着象征四要素的权杖、圣杯、宝剑与钱币,同时也代表四个牌组。他身穿的大红袍子象征热情与主动,白色内衣表示纯洁与智能的内在。注意他的腰带是条蛇,蛇虽然经常象征邪恶,但在这里是象征智能与启发。魔术师头顶上有个躺下来的8字,代表无限。画面前方和上面有红玫瑰象征热情,以及白百合象征智能。此时,万事齐备,可以开始他的新计划了。 和愚人牌中同样鲜黄色的背景,预示未来成功的可能。 魔术师编号1,正是所有数字的开始,也是代表沟通的数字。在78张牌中,魔术师更扮演大小牌间衔接的角色。此外,在占星学中,魔术师这张牌属于水星,代表沟通。因此,在实际占卜时,魔术师可代表所有与沟通有关的事务,无论口头或书面。例如发表演讲、写文章、中介、联络人等。魔术师口齿伶俐、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是个有能力“说清楚、讲明白”的专家型角色。 魔术师是一个非常主动而有行动力的牌。他的行动经过清晰思考,所以很有把握与自信,与愚人未经过深思的大胆行动截然不同。他前方的权杖、圣杯、宝剑与钱币代表四要素(火、水、风、土),四要素在西方文化中等同于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既然四要素齐备,魔术师就要发挥他的创造力,来把元素转化为实质的东西。因此,魔术师这张牌表现出“把梦想化为实质”的概念。这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开端。 他手上拿的权杖(很像指挥棒)是导引能量的工具。能量善加导引,可以事半功倍﹔导引错了,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逆位置的魔术师就可能犯这种错误,能量导引错误即精力用错地方。此外,逆位置时,桌上的四要素都会掉下来,玫瑰与百合也不可能向下生长。此时魔术师就不再是专家,而是二流角色了。他可能缺乏热忱与行动力。有时逆位的魔术师因为失去导引能量的能力,可能表示一个失去控制、无法收拾的局面。 【附解】 下面概要地谈一谈Dr.arthuredwardWaite(简称伟特,1857-1942)本人对于RiderWaiteTarotDeck(莱德伟特塔罗牌)每一张牌的诠释。 首先,第一张要介绍的牌是majorarcana(大阿卡那)之中序号为Ⅰ的Themagician(魔术师)。魔术师这张牌,作者伟特自己的解释是“技艺,文凭,本领;疾病,疼痛,损失,不幸;自信,意志力;占问者(男性)”。逆位义则是“医师,僧侣,精神疾病,耻辱,焦虑”。 解释得更清楚些,就是这张牌可以代表个人所具有才能、学识或信心;而另一方面,它也代表身心状况的不佳和运气的低落;在人物上,魔术师牌则代表身体上或心灵上的治疗者、指引者,偶尔也可以代表前来求问的男性。 看了伟特的批注之后,熟悉塔罗牌的朋友应该可以发现,伟特本人对于魔术师牌的诠释和当今塔罗牌界的主流诠释不尽相同,甚至有不小的差异存在。而事实上,这样的差异不仅存在于这张牌上,在其它的77张牌的解释上也有类似的情形发生。为何呢? 我们要知道,塔罗牌相当注重个人从牌面上的图案、象征、颜色、数字和符号所得到的信息,而个人主观的感觉会是一个相当大的变量。因此,在不同的人、时、地、事下,对于同样的牌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释来。即若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定的脉络。 现在,我们来看看欧美塔罗界对于伟特牌魔术师的“主流诠释”。在当今的塔罗牌领域中,伟特塔罗牌的使用者一般认为魔法师牌有以下几个特质“积极、主动、实践、活跃、专注、信心、能力和沟通”,而这些正面的特质往往会显现在正位置的魔术师身上。但逆位置魔术师的解释则莫衷一是,常见的有“疯狂、隔阂、冲突和能力受限”这几个意义。大体而言,正位置魔术师的解释都是比较正面和积极的,而逆位置的魔术师其正面含义则被减弱了不少。 RiderWaiteTarotDeck这一副塔罗牌在历经几十年间无数人的应用之后,已经被归纳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意义,而这也就是目前所谓的“主流诠释”。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所累积出来的经验,自然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对于主流诠释的看重程度应该超过伟特本人的诠释。但无论我们更加认同那一种说法和解释,最后仍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担任仲裁者。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以所学到的知识为基础,然后去累积自己的经验并发展自己的牌义,这才是精进塔罗之道! 最后,我们以自己的经验为例,综合前人的解释,试着重新诠释“魔术师”这张牌。 魔术师是“动态的”,它就像是两仪之中的“阳”,“干卦”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魔术师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图像,象征天地之间能量的交流,这可模拟为易经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至于魔术师齐备火土风水四要素的状况,则略有“既济”之意,但魔术师宜进取,“既济卦”宜守成,这是两者不同之处。因此,当我们要以魔术师来提出建议时,答案往往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做,把理想付诸于行动,也就是易经当中的“利有攸往”甚至是“利涉大川”了。而魔术师逆位义的部份就更有趣了,“地天泰”反过来是“天地否”,否者塞也,为阻滞之意;“水火既济”反过来则是“火水未济”,未济者,事未成之时也。水火不交,不相为用。在“地天泰”和“水火既济”可用来批注“魔术师”的同时,其反卦“否卦”与“未济卦”又正好可做为魔术师逆位置的脚注。中西方术数之可互为羽翼,可说是又多了一个明证。 魔术相关的影视 剧情简介 中欧地区本就是个奇事多发的地区,传说中的吸血鬼、狼人多发现于此。本故事也发生在充满神秘色彩的中欧。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维也纳,依然受封建社会的浓郁气息所笼罩。一切奇闻怪事都无法用看似幼稚的科学所解释。而神秘的魔术师这一行当却有着极强的竞争力。艾森希姆(爱德华·诺顿)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术师。艾森希姆在与美丽的苏菲公主(杰西卡·贝尔)短暂的交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这位绝世的美人。但无奈公主的地位高高在上,而且与王子利奥波德(鲁弗斯·塞维尔)有婚约在前。但一身法力的艾森希姆怎会轻易放弃爱情放弃美人,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无边法术,将苏美丽的菲公主从王子身边夺走,并一手制造了无数奇幻事件,将整个维也纳皇室搅得乱七八糟…… 幕后花絮 随着《威尼斯商人》、《傲慢与偏见》以及《雾都孤儿》等经典故事又一次在大银幕上的重现光辉以及大获成功,新一轮的名著改编热潮又在好莱坞掀起汹涌的波涛了。曾自编自导过《肯尼迪刺杀证明》的导演内尔·博格尔聪明地应此大势,率先抢得了美国著名作家史蒂芬·米尔豪瑟的这部经典作品《魔术师艾森希姆》到手。曾荣获包括普利策奖在内等多项大奖的米尔豪瑟,向来以丰富的幻想与真切的现实相交错的风格著称,其作品不仅逸趣横生,更难能可贵的是,更具有生动的画面感,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作品示人。内尔·博格尔正是看中这一点,才亲自操刀改编成剧本,并独挑执导重任,也成全了米尔豪瑟的文学作品第一次走上大银幕的经历。 为了营造出原著中浓厚的欧洲古典氛围,内尔·博格尔在各个方面都下足了功夫。首先,在拍摄地的选择上,内尔·博格尔挑中了捷克的布拉格和塔博尔。作为最著名而经典的电影外景地之一,古典与文化气息兼备的捷克,无疑将帮助致力于打造百余年之前维也纳的内尔·博格尔很大的忙。加之在各方面消费物价都比较低廉的捷克拍摄,虽然影片在搭建古典建筑背景上耗资不菲,但总体成本无疑要比在美国本土拍摄节省很多。因此为这部独立制作的影片减轻了不少负担…… 主演阵容 好莱坞向来不缺少英俊小生,但在为数众多的小生群体当中,却很少有人能在三十岁之前就有过两获奥斯卡提名的辉煌经历的。而一脸睿智、天分过人的爱德华·诺顿仅用了三年的短暂时间,就为自己赢得了这份常人难以企及的荣誉。从《一级恐惧》到《美国X档案》,爱德华·诺顿的每一次亮相,都给人不尽的惊喜,无论是多重人格的变态杀人狂,还是邪恶傲慢的种族主义者,他那在银幕上游刃有余的作风和轻松自如的表演方式,将这些极端的角色诠释得极具有说服力。 诺顿曾是著名的耶鲁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对剧本的挑剔也是出了名的。这次他肯一改戏路参演浪漫爱情剧,知名作家史蒂芬·米尔豪瑟的原著魅力加上新锐导演内尔·博格尔的改编功力,都深深吸引了这位才子。虽然,爱德华·诺顿一向以诠释特立独行、危险阴郁的边缘角色著称,在爱情喜剧中也曾有过出色的表现,喜剧大师伍迪·艾伦的《人人都说我爱你》中,那个哼唱小夜曲,终日为情所困的多情浪子,便是爱德华此类工作的成功范例。诺顿充满神秘色彩、极具爆发力的表演风格,让他成为扮演影片中这位痴情魔术师的不二人选,而诺顿和在《杯酒人生》、《铁拳男人》以及近期上映的《水妖》中表现异常惊艳的保罗·吉亚玛提的“强强对决”,更成为影片的最大亮点…… 中国茶道 【茶道历史】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中国茶的发展】 茶在我国的传播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但是,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已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巴蜀产茶,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关于巴蜀茶业在我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前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我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仍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 秦汉时期,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传播。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佐证。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三国、西晋阶段,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三国时,孙吴据有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我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南渡西晋之后,北方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我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茶业向东南推进。这一时期,我国东南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现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如此,如《桐君录》所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 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十之七八。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由《茶经》和唐代其它文献记载来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我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 〖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茶业的重心。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长江一带早春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京都。福建气候较暖,如欧阳修所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愈来愈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带动了闵南、岭南茶区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茶业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演变。 【茶具】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斗茶】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 【团茶】 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 【抹茶】 平安中期(九世纪未),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均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茶」的普及。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茶道的论述】 1.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2.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3.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4.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5.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6.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7.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8.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9.“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中华茶道精神】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 “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雅士茶道 中国四大茶道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贵族茶道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 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小家碧玉”一朝选在君王侧,还能保持质朴纯洁么?恐怕很难。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茶列为贡品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常据著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发联合当时居住川、陕、部一带的庸、蜀、羡、苗、微、卢、彭、消几个方国共同伐纣,凯旋而归。此后,巴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35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 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激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中国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会习俗。贡菜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位。 但茶一旦进入宫廷,也便失去了质朴的品格和济世活人的德行。反之,贡茶坑苦了老百姓。 为了贡茶,当此时,男废耕,女废织,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茶之灵魂被扭曲,陆羽所创立的茶道生出一个畸形的贵族茶道。条被装金饰银,脱尽了质朴;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济世活人。达官贵人借茶显示等级秩序,夸示皇家气派。 贵族们不仅讲“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为求‘真水‘又不知耗费多少民脂民膏。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爱用惠泉水煎茶,便令人用坛封装,从无锡到长安‘铺递‘,奔波数千里,劳民伤财。此后因一云游和尚点化,知其弊端,才“人不告劳,浮位乃洱”。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存在价值。作为茶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气主要体现在程序上。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 雅士茶道 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此处所说的“士”是已久仕的士,即已谋取功名捞得一官半职者,或官或吏。最低也是个拿一份工资的学差,而不是指范进一类中举就患神经病的腐儒,严监生一类为多了一根灯草而咽不下最后一口气的庸儒?quot;那些笃实好学但又囊空如洗的寒士亦不在此之列。 中国的“士”就是知识分子,士在中国要有所作为就得“入仕”。荣登金榜则成龙成风,名落孙山则如同草芥。当然不一定个个当进士举人,给个“地师级”、“县团级”官儿做做,最起码的条件是先得温饱,方能吟诗作赋并参悟茶道。这便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特点。 中国文人嗜茶沓在魏晋之前不多,诗文中涉及茶事的汉有司马相如,晋有张载、左思、郭噗、张华、杜育,南北朝有鲍令晖、刘孝绰、陶弘景等,人数寥寥,且懂品饮者只三、五人而已。但唐以后凡著名文人不嗜茶者几乎没有,不仅品饮,还咏之以诗。唐代写茶诗最多的是白居易、皮日休、杜牧,还有李白、杜甫,陆羽、卢金、孟浩然:刘禹锡、陆龟蒙等;宋代写条诗最多的是梅尧臣、苏城、陆游,还有欧阳修、蔡襄、苏辙、黄庭坚、秦观、杨万里、范成大等。原因是魏晋之前文人多以酒为友,如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一个中山涛有八斗之量,刘伶更是拼命喝酒,“常乘一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铺随之,云:死便掘地以理”。唐以后知识界颇不赞同魏晋的所谓名土风度,一改“狂放啸傲、栖隐山林、向道慕仙”的文人作风,人人有“入世”之想,希望一展所学、留名干秋。文人作风变得冷静、务实,以茶代酒便蔚为时尚。这一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是历史的发展把中国的文人推到这样的位置:担任茶道的主角。 中国文人颇能胜任这一角色:一则,他们多有一官半职,特别是在茶区任职的州府和县两级的官和吏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因职务之便可大品名茶。贡茶以皇帝为先,事实上他们比皇帝还要“先尝为快”;二则,在品茗中培养了对茶的精细感觉,他们大多是品茶专家,既然“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茶中自有“黄金屋”,茶中自有“颜如玉”,当年为功名头悬梁、锥刺股的书生们而今全身心投入茶事中,所以,他们比别人更通晓茶艺,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茶艺,著之以文传播茶艺;三则,茶助文思,有益于吟诗作赋。、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一般人做不到,喝的酷叮大醉,头脑发胀,手难握笔何以能诗?但菜却令人思勇神爽,笔下生花。正如元代贤相、诗人耶律楚材在《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中所言: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芹。 笔阵兵陈诗思奔,睡魔卷甲梦魂赊。 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还有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又相辅相陈,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入仕”的土为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土,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青楼歌妓、艺坛伶人等。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品茗之趣 二是茶助诗兴 三是以茶会友 四是雅化茶事 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受其影响,又形成其它几个流派。所以说是中国“士”创造了中国茶道,原因就在此。 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翻经、忏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参禅”之前,这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是于真万确。 和尚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艺术传》记载: 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这是较早的僧人饮茶的正式记载。单道开是东晋时代人,在螂城昭德寺坐禅修行,常服用有松、桂、蜜之气味的药丸,饮一种将茶、姜、桂、桔、枣等合煮的名曰“茶苏”的饮料。清钦是宋代以后的事,应当说单道开饮的是当时很正宗的茶汤。 壶居士《食论》中说: 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长期喝茶可以“羽化”,大概就是唐代卢金所说的“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与韭菜同食,能使人肢体沉重,是否真如此,尚无人验证。作者壶居上显是化名,以“居上”相称定与佛门有缘。 僧人饮茶已成传统,茶神出释门便不足为怪。 陆羽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抓抓坠地便落于佛的怀抱。《天门县志·陆羽传》载: 或言有借晨起,闻湖畔群雁喧集,以翼覆一婴儿,收畜之。 陆羽3岁时育于竟陵龙盖寺,由主持增智积抚养,9岁跟积公学佛,11岁逃离寺院,随杂戏班子流落江湖,并学习杂艺,有所成。28岁后交了个和尚朋友,就是诗人皎然,又称“释皎然”、“僧皎然”,28岁以后长住湖州标山那一带。陆羽自小就跟着积公学习煮茶技艺,并迷上了这门技艺,终于在建中元年.(780)48岁时在湖州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人陆羽能写成此书与他长期在茶区生活有关,但主要得益于佛门经历。可以说,《茶经》主要是中国僧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生活经验的总结。中国茶道在寺庙香火中熏过一番,所以自带三分佛气。 僧人为何嗜茶?其茶道生发于茶之德。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这三条是经验之谈。释氏学说传入中国成为独具特色的禅宗,禅宗和尚、居上日常修持之法就是坐禅,要求静坐、敛心,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其姿势要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通常坐禅一坐就是三月,老和尚难以坚持,小和尚年轻瞌睡多,更难熬,饮茶正可提神驱睡魔;饭罢就坐禅,易患消化不良,饮茶正可生津化食;佛门虽清净之地,但不染红尘亦办不到,且不说年轻和尚正值青春盛期难免想入非非,就是老和尚见那拜佛的姣姣女子亦难免神不守舍,饮茶既能转移注意力、抑制性欲,自当是佛门首选饮料。 僧人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培植名茶。茶产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最早的茶园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现民间茶园。 古代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如有名的西湖龙井茶,陆羽《茶经》说:“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宋代,天竺出的香杯茶、白云茶列为贡茶。乾隆皇帝下江南在狮峰胡公庙品饮龙井茶,封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宜兴阳羡茶在汉朝就有种植,唐肃宗年间(757—762)一位和尚将此茶送给常州刺史(宜兴古属常州)李栖驾,茶会品饮有陆羽出席,陆羽称“阳羡紫笋茶”是“芳香冠世产”,李刺史心有灵犀一点通,便建茶会督制阳羡茶进贡朝廷,自此阳羡茶点了“状元”,身价百倍。显然,阳羡茶的最早培植者是僧人。一屯溪绿茶站名松萝茶,是一位佛教徒创制的。明代冯时可一《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莱最为时尚。是茶始于一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制法。其后于松萝结庵,来造山茶于庵焙制,远迹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武夷岩茶与龙井齐名,属乌龙茶系,有“一香二清三甘四活”之美评。其中又以“大红袍”为佳。传说崇安县令久病不愈,和尚献武夷山茶,这位县官饮此茶后竟出了奇事,一百病全消。为感激此茶济世活人之德,县官亲攀茶崖,把一件大红艳披于茶树之上,故此茶以“大红袍”名之。不论此说是否合情理,武夷茶与佛门有线则是真实无伪的。安溪铁观音“重如铁,美如观音”,其名取自佛经。普陀佛茶产于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僧侣种茶用于献佛、待客,直接以“佛”名其茶。庐山云雾原是野生茶,经寺观庙宇的僧人之手培植成家生茶,并进入名茶系可。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巴陵县志》记载:“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18斤。谷雨前知县遣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尖。”此茶仍由僧人种植。黄山毛峰是毛峰茶中极品,《黄山志》载:“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云雾茶就是今之黄山毛峰。桂平西山茶初产于西山观音岩下。惠明莱因浙江惠明寺而得名。别说产于中国的茶,就是日本的菜也是由佛门僧人由中国带回茶种在日本种植、繁衍并成世界重要产茶国之一。 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产茶寺庙有扬州禅智寺、蒙山智炬寺、苏州虎丘寺、丹阳观音寺、扬州大名寺和白塔寺、杭州灵隐寺、福州鼓山寺、一天台雁宕山天台寺、泉州清源寺,衡山南岳寺、西山白云寺、建安能仁院、南京栖霞寺、长兴顾清吉祥寺、绍兴白云寺、丹徒招隐寺、江西宜慧县普利寺、岳阳白鹤寺、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和云谷寺、东山洞庭寺、杭州龙井寺、徽州松萝庵、武夷天心观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茶的发现、培植、传播和名茶的研制,佛门僧人立下不世之功。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当它进入官场,与政治结缘,便演出一幕幕雄壮的、悲壮的、伟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历史活剧。 唐代,朝廷将茶沿丝绸之路输往海外请国,一借此打开外交局面,都城长安能成为世界大都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茶亦有一份功劳。 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饮茶成为时尚,一此事在西藏传为历史美谈。 唐代,文宗李昂太和九年(835),为抗议榷茶制度,江南茶农打死了榷茶使王涯,这就是茶农斗争史上著名的‘甘露事变‘。 明代,朝廷将茶输边易马,作为杀手铜,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磋码。 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趁机输入湖茶,并作为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茶是个灵物,随国家政治的举措而升沉起伏,辉煌过,也晦气过。 史书记载,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诈七年八家与夏议和,宋封元是为夏国王,并每年给以“银七万两,纲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 宋朝国人将茶贡给朝廷,朝廷又将它贡给西夏,以取悦强敌。茶负载的不是友谊,而是对强权的屈服。 在我国清代,官场钦荣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有别于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在隆重场合。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告辞,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茶作为有特色的礼品,人情往来靠它,挖门子搭桥铺路也靠它。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为官为燎的,“一杯茶,一包烟,一张‘参考’看半天”。茶通用于不同场合,成事也坏事,温情又势利,茶虽洁物亦难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尴尬角色,借茶行“邪道”,罪不在茶。 茶入商场,又是别样面目。在广州,“请吃早茶!”是商业谈判的同义语。一盅两件,双方边钦边谈。隔着两缕袅袅升腾的水气打开了“商战”,看货叫板,讨价还价,暗中算计,价格厮杀,终于拍板成交,将茶一饮而尽,双方大快朵颐。没茶,这场商战便无色彩,便无诗意。只要吃得一杯早茶,纵商战败北,但那茶香仍难让人忘怀。 茶入江湖,便添几分江湖气。江湖各帮各派有了是是非非,不诉诸公堂,不急着“摆场子”打个高低,而多少讲点江湖义气,请双方都信得过的人物出面调停仲裁,地点多在茶馆,名叫“吃讲茶”。这不为错,茶道之宗旨就有“致清导和”一说。 茶道进入社区,趋向大众化、平民化,构成社区文化一大特色。如城市的茶馆就很世俗,《清稗类钞》记载: 京师茶馆,列长案,茶叶与水之资,须分计之;有提壶以注者,可自备茶叶,出钱买水而已。汉人少涉足,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亦厕身其间,并提鸟笼,曳长裙、就广坐,作茗憩,与困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忏也。然亦绝无权要中人之踪迹。 民国年间的北京茶馆溶饮食、娱乐为一体,卖茶水兼供茶点,还有评书茶馆,说的多是《包公案》、《雍正剑侠图》、《三侠剑》等,顾客过茶病又过书痛;有京剧条社,唱戏者有专业演员也有下海票友,过茶瘾又过戏瘾;有艺茶社,看杂耍,听相声、单弦,品品茶,乐一乐,笑一笑。 文人笔下的茶馆虽不甚雅,却颇有人间烟火气,在老残先生的“明湖居茶馆”,可颀赏鼓书艺人王小玉的演出;在鲁迅先生的“华老栓茶馆”里可听到杀革命党的传闻并目睹华小栓吃人血馒头的镜头;在沙汀先生的“其香居茶”可见到已成历史垃圾的袍哥、保甲长、乡绅之流;在老舍先生的“茶馆”里你更可见到1889年清末社会各色人等,什么闻鼻烟的、玩鸟的、斗蛐蛐的、保瞟的、吃洋教的、特务、打手……等等,最后是精明一生的王掌柜解下腰带了其一生。……总之,一个小茶馆就是人间社会的缩影。 茶叶进入家庭,便有家居茶事。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有一首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更变,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茶中有温馨。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条趣。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综上所述,茶作为俗物,由“茶之味”竟生发出五花八的茶道,可叫官场茶道、行帮茶道、情场茶道、社区茶道、平民茶道、家庭茶道,茶中有官气、有霸气、有匪气、有江湖气、有市侩气、有脂粉气、有豪气、有小家子气,这一切都发端于“口腹之欲”,其主旨是“享乐人生”,非道非佛,更多儒学的内蕴。为了学问完整些、系统些,我们可概称为“世俗茶道”。 进入80年代,生活节奏加快,市面出现了速溶茶、袋泡茶。城市里最便民的还是小茶馆,饮大碗茶,花钱少,省事,是最经济实惠的饮料。小茶馆和卖大碗茶的增多使饮茶的富贵风雅黯然失色。中国老百姓最欢迎的还是世俗茶道(主要指大众化茶道)。中国人在,茶道在,但茶道不会再是明清时代的格局。 中国茶道与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随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由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燃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缁素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 1、“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2、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3、“禅茶一味”的意境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联四幅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苏东坡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招隐寺内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 ——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上饶陆羽泉联 茶诗四首 题德玄上人院 杜荀鹤(唐)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灵一和尚(唐)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失题 陈继儒(明)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茶与中国文化发展 赵朴初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b]【茶叶国外的传播】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日本茶业继承我国古代蒸青原理制作的碧绿溢翠的茶,别具风味。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 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 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传至美洲。 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十八世纪初,品饮红茶逐渐在英国流行,甚至成为一种表示高雅的行为,茶叶成了英国上层社会人士用于相互馈赠的一种高级礼品。 1780年印度于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今日的印度是世界上茶的生产、出口、消费大国。 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于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 1880年,我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1833年,在帝俄时代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1888年土耳其从日本传入茶籽试种,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土耳其的茶农在为茶树剪枝。 1903年肯尼亚首次从印度传入茶种,1920年进入商业性开发种茶,规模经营则是1963年独立以后。 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我国传入茶籽种植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以后旅居的日本与苏联侨民也辟建茶园。50年代以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南美主要的茶生产、出口国。 20世纪20年代几内亚共和国开始茶的试种。196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 1958年巴基斯坦开始试种茶,但未形成生产规模。198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进行合作。 20世纪50年代阿富汗共和国试种茶。1968年,应阿富汗政府邀请,我国派遣专家引入中国群体品种,成活率90%以上。 1962年我国派遣茶专家赴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通过艰辛的引种实验,取得了成功。1965年应该国总统的请求,我国政府分批派遣了茶农场专家帮助考察设计与建设附有的自流灌溉设施的锡加索茶农场和经过热源改革具有国际水平的年产100吨的绿茶厂。此项目农业部认定为我国援助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一百多个农业工程项目中最成功的三个项目之一。 20世纪60年代玻利维亚共和国最初从秘鲁引进茶种试种。70年代台湾农业技术团赴玻考察设计与投资,开始规模种植茶园。1987年应玻政府请求,我国派遣茶专家赴玻,帮助建设200公顷的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 1983年,我国向朝鲜民主共和国提供茶种试种,并在黄海南道临近的西海岸的登岩里成功种植。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种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20年代,经过千年沧桑,至今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中国近年来的茶叶年产量达286多万吨,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用于出口。 茶叶诞生于中国。而今日世界各地都在饮用的茶叶是通过怎样的图径传播的呢?想了解“茶叶之路”一般人们是通过查阅各国的文献,按年代和区域,绘制出一幅茶叶传播之图,来解明它的传播之径的。 茶叶的发祥地位于中国的云南省,但茶叶之路却是通过广东和福建这两个城市传播于世界的。当时,广东一带的人把茶念为“cHa”;而福建一带的人又把茶念为“Te”。广东的“cHa”经陆地传到东欧;而福建的“Te”是经海路传到西欧的. 外国人都称中国茶叶为cHINaTee...人类的始祖为女娲,中国女娲故里的女娲茶叶也被誉为‘国茶‘. 太极茶道 泡茶与喝茶是主宾阴阳融合的两个方面。太极茶道锁匙二元论思想,也即讲究功能性与精神性的完美融合。日常生活中,虽然说人人都会喝茶,但冲泡却未必得法。中国茶道历史漫长久远,茶叶种类繁多,水质也各有差异,冲泡技术不同,泡出的茶汤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据实际需要了解各类茶叶、各种水质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与器具,更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从流派角度的规范来说,高高的要求就是要在讲究“色香味形”的同时,讲究“和俭敬美”,以至达到阴阳融合的极致美。 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白茶满身白毫,形态自然,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代表品种有“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锐,滋味醇厚。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大黄茶”等。 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黑茶制成紧压茶后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 除以上六大类以外,还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类茶的基础上经再次加工制成的茶叶品种,如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绿茶中的烘青茶、红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叶和花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红茶”等。紧压茶以黑茶、红茶为原料,并经蒸压工序做成一定形状,如“青砖”、“康砖”、“六堡茶”、“沱茶”、“米砖”等。 其次是水质。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鱼得水活跃,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来,茶人对水津津乐道,爱水入迷。明人许次纾《茶疏》中就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 茶人独重水,因为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水质欠佳,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受到污染,以致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莹。 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谓的“源”是指水出自何处,“活”是指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质洁净透澈,“轻”是指分量轻。所以水源中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从山岩断层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过砂石过滤,清澈晶莹,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古人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也证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经人工净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来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虽有“泉从石出,清宜冽”之说,但泉水在地层里的渗透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矿物质,它的含盐量和硬度等就有较大差异,如渗有硫磺的矿泉水就不能饮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适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游历南北名山大川之后,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仅水质好,还因为当时京师多苦水,宫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静佳丽,泉水从高处喷出,琼浆倒倾,如老龙喷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荣。看来好水除了要品质高外,还与茶人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关系。“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历代都有争执,有扬子江南零水、江西庐山谷帘水、云南安宁碧玉泉、济南趵突泉、峨嵋山玉液泉多处。泉水所处之处有的江水浩荡,山寺悠远,景色靓丽;有的一泓碧水,涧谷喷涌,碧波清澈,奇石沉水;再加之名士墨客的溢美之词,水质清冷香冽,柔甘净洁,确也符合此美名。民间所传的“龙井茶”、“虎跑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真可谓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而从太极茶道流派的历来经验证明,雨水泡茶活性最佳、渗透性最佳,可以发挥茶性,使得色香味形俱美。因此,太极茶道历代郑家茶人都是秉持天泉水泡茶的观点,赢得宾客、茶友持久地赞誉。 科学的泡茶技术还包括三个要素,即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古人饮茶喜欢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引、制作、煎煮、品饮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和满足,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品茶艺术。 就拿煎水来说,水煮到何种程度称作“汤候”。鉴别“汤候”的标准,一是看水面沸泡的大小,二是听水沸时声音的大小。明代张源的《茶录》对煎水的过程做了绘形绘声、惟妙惟肖地描写:“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缕、四缕、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古人对于“汤候”的要求是有科学道理的,水的温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温度过高,会破坏所含的营养成分,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质遭受破坏,茶汤的颜色不鲜明,味道也不醇厚;温度过低,不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称为不完全茶汤,其滋味淡薄,色泽不美。这些煎煮法成为我国品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今天的科学冲泡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古人对泡茶水温是十分重视的,泡茶烧水要武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沸腾过久,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滚的水,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香味轻淡。一般说来,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种类及制茶原料密切相关,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沸水直接冲泡,用细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具体而论,高档细嫩名茶,一般不用刚烧沸的开水,而是以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这样可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纯而不钝,滋味鲜而不熟,叶底明而不暗,饮之可口,茶中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也不会遭到破坏。而像乌龙茶,则常将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还嫌不够,还得煎煮方能饮用。泡茶水温与茶叶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也就愈浓;相反,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古往今来,人们都知道用未沸的水泡茶固然不行,但若用多次回烧以及加热时间过久的开水泡茶也都会使茶叶产生“熟汤味”,至使口感变差,那是因为水蒸气大量蒸发所留剩下的水含有较多的盐类及其它物质、以致茶汤变得灰暗,茶味变得苦涩。 要泡好茶,还要掌握茶叶用量,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列,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饮茶者是茶人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浓香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初学饮茶、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为好,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红、绿茶经冲泡三至四分钟后饮用,获得的味感最佳,时间少则缺少茶汤应有的刺激味;时间长,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增加;只有当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被沸水冲泡浸提出来后,茶汤喝起来才能有鲜爽醇和之感。细嫩茶叶比粗老茶叶冲泡时间要短些,反之则要长些;松散的茶叶、碎末的茶叶比紧压的茶叶,完整的茶叶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长。对于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花茶,则冲泡时间不宜长;而白茶加工时未经揉捻,细胞未遭破坏,茶汁较难浸出,因此其冲泡的时间相对延长。通常茶叶冲泡的一次,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5%左右,第二次为30%。第三次为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第一次冲泡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95%被浸出,第三次就所剩无几了。香气滋味也是头泡香味鲜醇,二泡茶浓而不鲜,三泡茶香尽味淡,四泡少滋味,五泡六泡则近似于白开水。所以说茶叶还是以冲泡二三次为好,乌龙茶则可五次,白茶只能泡二次。其实,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或冲泡次数过多,最好是即泡即饮,否则有益成分被氧化,不但减低营养价值,还会泡出有害物质。茶也不可太浓,浓茶有损胃气。 各类茶叶的特点不同,或重香、或重味、或重形、或重点,泡茶就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发挥茶的特性。各种名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色、香、味、形各有千秋,细细品味却是一种艺术享受。要真正品出各种茶的味道来,最好遵循茶艺的程序,净具、置茶、冲泡、敬茶、赏茶、续水这些步骤都是不可少的。置茶应当用茶匙;冲泡水七分满为好;水壶下倾上提三次为宜,一是表敬意,二是可是茶水上下翻动,浓度均匀。俗称“凤凰三点头”。敬茶时应避免手指接触杯口。鉴赏名贵茶叶,冲泡后应先观色,后尝味、察形,当茶水饮去三分之二,就应续水,不然等到茶水全部饮尽,在续水时茶汤就会淡而无味。品茶程序最典型的还是乌龙茶,一招一式都有着美的意蕴。 泡茶时用开水冲泡茶叶,是茶叶中可溶物质溶解于水成为茶汤的过程。泡茶这一过程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不仅要有广博的茶文化知识及对茶道内涵的深刻理解,而且要具有高雅的举止,否则纵有佳茗在手也无缘领略其真味。初学泡茶者在模仿他人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加深思索,由形似到神似,最终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想成为一名茶人,不应仅拘泥于泡茶的过程是否完整、动作是否准确到位,同时要增加文化修养,提高领悟能力。泡茶者的姿容、风度以及泡茶者的内心世界都会在泡茶过程中表现出来,到达以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做到能以茶配境、以茶配具、以茶配水、以茶配艺,融会贯通。茶汤的浓度均匀也体现了泡茶的功力所在,要想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就必须练就眼力能准确控制茶与水的比列。茶人总结出的“浸润泡”和人们常说的“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都很好地体现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中国茶人崇尚一种妙合自然、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饮茶、泡茶也是如此。茶生于山野峰谷之间,泉出露在深壑岩罅之中,两者皆孕育于青山秀谷,成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象征。茶重洁性,泉贵清纯,都是人们所追求的品位。人与大自然有割舍不断的缘分。茗家煮泉品茶所追求的是在宁静淡泊、淳朴率直中寻求高远的意境和“壶中真趣”,在淡中有浓、抱朴含真的泡茶过程中,无论对于茶与水,还是对于人和艺都是一种超凡的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探求。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喝杯茶如此的讲究,大都难以理解。那是因为中国古老的茶道形式和内容多已失传,许多人甚至不知有中国茶道。赏茶有所谓“雀舌、旗枪”、“明前、雨前”之分,泡茶有惠山泉水、扬子江心水、初次雪水、梅上积雪之别,品茶还要讲人品和环境协调,领略清风、名曰、松涛、竹筠、梅开、雪霁等,凡此种种,尽在一具一壶、一品一饮、一举一动的微妙变化之中。 太极茶道以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精髓,浓缩茶道精华,弘扬中华本色,属下累计流派加盟茶馆五百多家,茶道弟子六千八百多人,均按着流派教义,指导弟子规范行茶,从而体现出茶性最美一面,把茶道至善至美升华到玄妙境界。 【历史】 早在1765年(清乾隆已酉年),江南郑家一脉从江西上饶一带出发,沿着婺源、祁门一路做茶和贩运茶叶,逐渐汇聚到上海。年轻后生郑祥栋,在上海苏州河边一家小茶馆落户帮徒,诚实、勤劳、厚道,讲究水质,泡茶得法,把生意愈做愈好,颇得老板和邻里百姓夸赞。有一次,老板遗失了巨额当票,郑祥栋拾金不昧,完璧归赵。老板当即承诺,日后将把茶馆赠送与他。1785年,老板去别处开大茶馆,将小茶馆送给郑祥栋,郑家就此立“太极”字号,邀亲戚帮忙打理,又得到英记怡和洋行委托采购外贸茶叶货源,使茶馆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郑家太极茶道历史始于1765年,得字号于1785年。1938年前后,由于战乱频仍,家族茶人南迁杭州河坊街一带。如今在河坊街太极茶道(总部所在地),附设有博物馆,陈列着中国唯一部茶人家族族谱《郑姓家谱》,陈列着当年所用茶罐、招贴、茶器、家具,清晰再现郑姓茶人家族一个个历史片断,也记载着前辈茶人以身许茶无数传奇经历。 当历史翻到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随着郑家茶人第四代、第五代慢慢淡出茶界,郑家茶人第六代开始踏上社会,他们知识层面较高、年轻好学,仰赖前辈茶人提携和庇荫,较快形成一批优秀茶学人才群体,成为各茶叶公司、茶行、茶厂、茶场技术骨干。许多年来,第六代茶人对于太极字号和家族流派虽情感尤深,却对恢复字号和流派有无力回天之憾。 一九八五年春,第六代传人郑纯辉,作为国营杭州茶厂主要青年领导人,在杭州组织开办第一家茶文化休闲场所——青春茶乐厅,获得极大成功,曾经创下连续十八个月“满座”奇迹。初露锋芒以后,郑纯辉代表中茶公司浙江公司在“望湖楼”开办更高层面茶艺馆,首次尝试推出茶艺套餐化服务,也获得成功。一九九四年六月,在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李嘉志先生倡导和支持下,郑纯辉为恢复太极字号和家族茶道流派迈出关键一步,他以百分之百个人资产独立开办第一家私立茶艺馆——太极茶道苑,独立开设茶道流派培训和推广,实现了太极字号和家族流派全面恢复。 四大茶道 四大茶道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贵族茶道 雅士茶道 禅宗茶道 世俗茶道 贵族茶道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 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小家碧玉”一朝选在君王侧,还能保持质朴纯洁么?恐怕很难。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茶列为贡品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常据著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发联合当时居住川、陕、部一带的庸、蜀、羡、苗、微、卢、彭、消几个方国共同伐纣,凯旋而归。此后,巴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35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 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激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中国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会习俗。贡菜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位。 但茶一旦进入宫廷,也便失去了质朴的品格和济世活人的德行。反之,贡茶坑苦了老百姓。 为了贡茶,当此时,男废耕,女废织,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茶之灵魂被扭曲,陆羽所创立的茶道生出一个畸形的贵族茶道。条被装金饰银,脱尽了质朴;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济世活人。达官贵人借茶显示等级秩序,夸示皇家气派。 贵族们不仅讲“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为求‘真水‘又不知耗费多少民脂民膏。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爱用惠泉水煎茶,便令人用坛封装,从无锡到长安‘铺递‘,奔波数千里,劳民伤财。此后因一云游和尚点化,知其弊端,才“人不告劳,浮位乃洱”。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存在价值。作为茶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气主要体现在程序上。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 雅士茶道 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此处所说的“士”是已久仕的士,即已谋取功名捞得一官半职者,或官或吏。最低也是个拿一份工资的学差,而不是指范进一类中举就患神经病的腐儒,严监生一类为多了一根灯草而咽不下最后一口气的庸儒?quot;那些笃实好学但又囊空如洗的寒士亦不在此之列。 中国的“士”就是知识分子,士在中国要有所作为就得“入仕”。荣登金榜则成龙成风,名落孙山则如同草芥。当然不一定个个当进士举人,给个“地师级”、“县团级”官儿做做,最起码的条件是先得温饱,方能吟诗作赋并参悟茶道。这便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特点。 中国文人嗜茶沓在魏晋之前不多,诗文中涉及茶事的汉有司马相如,晋有张载、左思、郭噗、张华、杜育,南北朝有鲍令晖、刘孝绰、陶弘景等,人数寥寥,且懂品饮者只三、五人而已。但唐以后凡著名文人不嗜茶者几乎没有,不仅品饮,还咏之以诗。唐代写茶诗最多的是白居易、皮日休、杜牧,还有李白、杜甫,陆羽、卢金、孟浩然:刘禹锡、陆龟蒙等;宋代写条诗最多的是梅尧臣、苏城、陆游,还有欧阳修、蔡襄、苏辙、黄庭坚、秦观、杨万里、范成大等。原因是魏晋之前文人多以酒为友,如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一个中山涛有八斗之量,刘伶更是拼命喝酒,“常乘一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铺随之,云:死便掘地以理”。唐以后知识界颇不赞同魏晋的所谓名土风度,一改“狂放啸傲、栖隐山林、向道慕仙”的文人作风,人人有“入世”之想,希望一展所学、留名干秋。文人作风变得冷静、务实,以茶代酒便蔚为时尚。这一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是历史的发展把中国的文人推到这样的位置:担任茶道的主角。 中国文人颇能胜任这一角色:一则,他们多有一官半职,特别是在茶区任职的州府和县两级的官和吏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因职务之便可大品名茶。贡茶以皇帝为先,事实上他们比皇帝还要“先尝为快”;二则,在品茗中培养了对茶的精细感觉,他们大多是品茶专家,既然“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茶中自有“黄金屋”,茶中自有“颜如玉”,当年为功名头悬梁、锥刺股的书生们而今全身心投入茶事中,所以,他们比别人更通晓茶艺,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茶艺,著之以文传播茶艺;三则,茶助文思,有益于吟诗作赋。、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一般人做不到,喝的酷叮大醉,头脑发胀,手难握笔何以能诗?但菜却令人思勇神爽,笔下生花。正如元代贤相、诗人耶律楚材在《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中所言: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芹。 笔阵兵陈诗思奔,睡魔卷甲梦魂赊。 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还有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又相辅相陈,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入仕”的土为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土,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青楼歌妓、艺坛伶人等。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品茗之趣 二是茶助诗兴 三是以茶会友 四是雅化茶事 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受其影响,又形成其它几个流派。所以说是中国“士”创造了中国茶道,原因就在此。 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翻经、忏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参禅”之前,这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是于真万确。 和尚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艺术传》记载: 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汤,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当它进入官场,与政治结缘,便演出一幕幕雄壮的、悲壮的、伟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历史活剧。 唐代,朝廷将茶沿丝绸之路输往海外请国,一借此打开外交局面,都城长安能成为世界大都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茶亦有一份功劳。 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饮茶成为时尚,一此事在西藏传为历史美谈。 唐代,文宗李昂太和九年(835),为抗议榷茶制度,江南茶农打死了榷茶使王涯,这就是茶农斗争史上著名的‘甘露事变‘。 明代,朝廷将茶输边易马,作为杀手铜,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磋码。 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趁机输入湖茶,并作为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茶是个灵物,随国家政治的举措而升沉起伏,辉煌过,也晦气过。 史书记载,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诈七年八家与夏议和,宋封元是为夏国王,并每年给以“银七万两,纲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 宋朝国人将茶贡给朝廷,朝廷又将它贡给西夏,以取悦强敌。茶负载的不是友谊,而是对强权的屈服。 在我国清代,官场钦荣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有别于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在隆重场合。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告辞,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茶作为有特色的礼品,人情往来靠它,挖门子搭桥铺路也靠它。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为官为燎的,“一杯茶,一包烟,一张‘参考’看半天”。茶通用于不同场合,成事也坏事,温情又势利,茶虽洁物亦难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尴尬角色,借茶行“邪道”,罪不在茶。 茶入商场,又是别样面目。在广州,“请吃早茶!”是商业谈判的同义语。一盅两件,双方边钦边谈。隔着两缕袅袅升腾的水气打开了“商战”,看货叫板,讨价还价,暗中算计,价格厮杀,终于拍板成交,将茶一饮而尽,双方大快朵颐。没茶,这场商战便无色彩,便无诗意。只要吃得一杯早茶,纵商战败北,但那茶香仍难让人忘怀。 茶入江湖,便添几分江湖气。江湖各帮各派有了是是非非,不诉诸公堂,不急着“摆场子”打个高低,而多少讲点江湖义气,请双方都信得过的人物出面调停仲裁,地点多在茶馆,名叫“吃讲茶”。这不为错,茶道之宗旨就有“致清导和”一说。 茶道进入社区,趋向大众化、平民化,构成社区文化一大特色。如城市的茶馆就很世俗,《清稗类钞》记载: 京师茶馆,列长案,茶叶与水之资,须分计之;有提壶以注者,可自备茶叶,出钱买水而已。汉人少涉足,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亦厕身其间,并提鸟笼,曳长裙、就广坐,作茗憩,与困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忏也。然亦绝无权要中人之踪迹。 民国年间的北京茶馆溶饮食、娱乐为一体,卖茶水兼供茶点,还有评书茶馆,说的多是《包公案》、《雍正剑侠图》、《三侠剑》等,顾客过茶病又过书痛;有京剧条社,唱戏者有专业演员也有下海票友,过茶瘾又过戏瘾;有艺茶社,看杂耍,听相声、单弦,品品茶,乐一乐,笑一笑。 点茶道 中国茶道在宋明时期又出现了除煎茶道之外的点茶道。 宋明时期——点茶道 点茶法约始于唐末,从五代到北宋,越来越盛行。十一世纪中叶,蔡襄著《茶录》二篇,上篇论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点茶,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同时又是文学家、茶叶专家、荔枝专家、其《茶录》奠定了点茶茶艺的基础。 十二世纪初,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二十篇,包括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包焙等。赵佶是杰出的艺术家,书画、诗文皆佳,且精于茶道。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北宋后期而成熟。 (一)点茶道茶艺 点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 《茶录》、《茶论》、《茶谱》等书对点茶用器都有记录。宋元之际的审安老人作《茶具图赞》,对点茶道主要的十二件茶器列出名、字、号,并附图及赞。归纳起来点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炉、汤瓶、砧椎、茶钤、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茶盏等。 2.选水 宋人选水承继唐人观点,以山不上、江水中、井水下。但《大观茶论》“水”篇却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日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汗,虽轻甘无取。”宋徽宗主张水以清轻甘活好,以山水、井水为用,反对用江河水。 3.取火 宋人取火基本同于唐人。 4.候汤 蔡襄《茶录》“候汤”条载:“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蔡襄认为蟹眼汤已是过熟,且煮水用汤瓶,气泡难辨,故候汤最难。赵佶《大观茶论》“水”条记:“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顷刻而后用。”赵佶认为水烧至鱼目蟹眼连绎进跃比较合适,而蔡襄则认为烧至蟹眼时水已过熟。汤的老嫩视茶而论,茶嫩则以蔡说为是,茶老则以赵说为是。 5.习茶 点茶道习茶程序主要有: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点茶(调膏、击拂)、品茶等。 蔡襄、赵佶、朱权、钱椿年、顾元庆、屠隆、张谦德而外,丁谓、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林通、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点茶艺都有所贡献。苏轼的《叶嘉传》,明写人,暗写茶,文中暗含点茶法。 (二)茶礼 朱权《茶谱》载:“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曰:‘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日:‘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点茶道注重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且礼陈再三,颇为严肃。 (三)茶境 点茶道对饮茶环境的选择与煎茶道相同,大致要求自然、幽静、清静。苏轼诗有“一瓯林下记相逢”,陆游诗有“自挈风炉竹下来”,“旋置风炉清樾下。”朱权《茶谱》则记:“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yǒu)。” (四)修道 《大观茶论》载:“至若茶之有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百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之。”“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这说明,宋代的人认为茶可以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所以“士庶率以薰陶德化”。 审安老人作《茶具图赞》列“茶具十二先生姓名字号”,附图及赞语。以朝廷职官命名茶县,赋予了茶具的文化内涵,而赞语更反映出儒、道两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理。木侍制《砧椎》赞有“上应列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金法槽(茶碾)赞有“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石转运(茶磨)赞有“抱坚质,怀直心。啖嚅英华,周行不怠。”胡员外(茶瓢)赞有“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问,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罗枢密(罗合)赞有“凡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宗从事(茶帚)赞有“孔门子弟,当洒扫应付。”陶宝文(茶盏)赞有“虚已待物,不饰外貌。”汤提点(汤瓶)赞有“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竺副帅(茶筅)赞有“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多。” 朱权《茶谱》序日:“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其惟清哉!”又日:“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万象惊寒。……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活火烹清泉,以副内炼之功。助诗兴,倍清淡。探虚玄大道,参天地造化,清心出尘,一瓯通仙。 赵佶、朱权贵为帝王,亲撰茶书,倡导茶道。宋明茶人进一步完善了唐代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赋予了茶清、和、淡、洁、韵、静的品性。 综上所述,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十一世纪中叶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点茶道鼎盛于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衰落于明朝后期,历时约六百年。 煎茶道 中国茶道在唐宋时期开始形成。其标志就是陆羽《茶经》的问世。当时所形成的茶道属于煎茶道。 唐宋时期——煎茶道 煎茶法不知起于何时,陆羽《茶经》始有详细记载。《茶经》初稿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后经修订,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其后,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廷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 (一)煎茶道茶艺 煎茶道茶艺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 《茶经》“四之器”一章中列举茶器二十四事,即风炉(含灰承)、炭挝、交床、夹纸囊、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碗、盂、畚、札、涤方、滓方、巾、以及统贮茶器的都篮等。 2.选水 《茶经》“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陆羽晚年撰《水品》(一说《泉品》)一书。张又新于公元825元年前后撰《煎茶水记》,书中引刘件刍评判天下之水等,陆羽评判天下之水二十等。讲究水品,是中国茶道的特点。 3.取火 《茶经》“五之煮”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温廷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的《采茶录》“辨”条载:“李约……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尝日:‘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 4.候汤 《茶经》“五之煮”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候汤是煎茶的关键。 5.习茶 习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罗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撰于八世纪末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元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聊宜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饮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常伯熊,生平事迹不祥,约为陆羽同时人。他对《茶经》进行了润色,娴熟茶艺,是煎茶道的开拓者之一。) 陆羽、常伯熊而外,皎然、斐汶、张又新、刘禹锡、白居易、李约、卢仝、钱起、杜牧、温廷筠、皮日休等人对煎茶道茶艺均有贡献。 (二)茶礼 《茶经》“五之煮”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一次煎茶少则三碗,多不过五碗。客人五位,则行三碗茶,客人七位,则行五碗茶,缺两碗,则以最先舀出的“隽永”来补。若客四人,行三碗,客六人,行大碗,所缺一碗以“隽永”补。若八人以上则两炉,三炉同时煮,再以人数多少来确定酌分碗数。 (三)茶境 《茶经》“九之略”章有“若松间石上可坐”,“若瞰泉临涧”,则饮茶活动可在松间石上,泉边涧侧,甚至山洞中。“十之图”章又载:“用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室内饮茶,则在四壁陈挂写有《茶经》内容的挂轴,这成为后世悬挂书画条幅的先河。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云:“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爰诞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莺飞花拂,清风丽日,环境清幽。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习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翠竹摇曳,树影横斜,环境清雅。 唐代茶道,对环境的选择重在自然,多选在林间石上、泉边溪畔、竹树之下清静、幽雅的自然环境中。如果在道观庙宇、书院会馆、厅堂书斋,则四壁常悬挂条幅。 (四)修道 《茶经》“一之源”载:“茶之为物,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饮茶利于“精行俭德”,使人强身健体。 《茶经》“四之器”,其风炉的设计就应用了儒家的《易经》的“八卦”和阴阳家的“五行”思想。风炉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的字样。 《茶经》不仅阐发了饮茶的养生功用,而且已将饮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旨在培养俭德、正令、务远、守中。 诗僧皎然,年长陆羽,与陆羽结成忘年交。皎然精于茶道,作茶诗二十多首。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首标“茶道”,在茶文化史上功并陆羽。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 玉川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写主客相对饮茶,言忘而道存,洗尽尘心,远胜炼丹服药。 斐汶《茶述》记:“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效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茶,性清味淡,涤烦致和,和而不同,品格独高。 中唐以后,人们已经认识到茶的清、淡的品性和涤烦、致和、全真的功用,认为饮茶能使人养生、怡情、修性、得道,甚至能羽化登仙。陆羽《茶经》,斐汶《茶述》,皎然“三饮”,卢仝“七碗”,高扬茶道精神,把饮茶从目常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 综上所述,八世纪下半叶,值中唐时期,煎茶茶艺完备,以茶修道的思想开始确立,人们开始注重饮茶的环境并形成了初步的饮茶礼仪,这标志着中国茶道的正式形成。陆羽不仅是煎茶道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煎茶道是中国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鼎盛于中、晚唐、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而衰落,历时约五百年。 茶道礼法 一容貌 每个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选择,天生丽质是靠父母的遗传之福,但并不一定能做到艺美。正如俗话说: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并不觉得美。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非常自信,灵气逼人。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如果真正的天生丽质,则整洁大方即可。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二姿态 姿态是身体呈现的样子。从中国传统的审美角度来看,人们推崇姿态的美高于容貌之美。古典诗词文献中形容一位绝代佳人,用“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句子,顾即顾盼,是好秋波一转的样子。或者说某一女子有林下之风,就是指她的风姿迷人,不带一丝烟火气。茶艺表演中的姿态也比容貌重要,需要从坐、立、跪、行等几种基本姿势练起。 (一)坐姿 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必须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否则会因坐在边沿使椅(凳)子翻倒而失态;双腿膝盖至脚踝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敛,舌抵下颚,鼻尖对肚脐;女性双手搭放在双腿中间,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双手可分搭于左右两腿侧上方。全身放松,思想安定、集中,姿态自然、美观,切忌两腿分开或翘二郎腿还不停抖动、双手搓动或交叉放于胸前、弯腰弓背、低头等。如果是作为客人,也应采取上述坐姿。若被让坐在沙发上,由于沙发离地较低,端坐使人不适,则女性可正坐,两腿并拢偏向一侧斜伸(坐一段时间累了可换另一侧),双手仍搭在两退中间;男性可将双手搭在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不能抖动,且双脚下垂,不能将一腿横搁在另一腿上。 (二)跪姿 在进行茶道表演的国际交流时,日本和韩国习惯采取席地而坐的方式,另外如举行无我茶会时也用此种座席。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南方人极不习惯,因此特别要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免动作失误,有伤大雅。 1、跪坐:日本人称之为“正坐”。即双膝跪于座垫上,双脚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腰挺直,双肩放松,向下微收,舌抵上颚,双手搭放于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 2、盘腿坐:男性除正坐外,可以盘腿坐,将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其他姿势同跪坐。 3、单腿跪蹲:右膝与着地的脚呈直角相屈,右膝盖着地,脚尖点地,其余姿势同跪坐。客人坐的桌椅较矮或跪坐、盘腿坐时,主人奉茶则用此姿势。也可视桌椅的高度,采用单腿半蹲式,即左脚向前跨一步,膝微屈,右膝屈于左脚小腿肚上。 (三)站姿 在单人负责一种花色品种冲泡时,因要多次离席,让客人观看茶样、奉茶、奉点等,忽坐忽站不甚方便,或者桌子较高,下坐操作不便,均可采用站式表演。另外,无论用哪种姿态,出场后,都得先站立后再过渡到坐或跪等姿态,因此,站姿好比是舞台上的亮相,十分重要。站姿应该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双手虎**叉(右手在左手上),置于胸前。男性双脚呈外八字微分开,身体挺直,头上顶上颌微收,眼平视,双肩放松,双手交叉(左手在右手上),置于小腹部。 (四)行姿 女性为显得温文尔雅,可以将双手虎口相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站姿作为准备。行走时移动双腿,跨步脚印为一直线,上身不可扭动摇摆,保持平稳,双肩放松,头上顶下颌微收,两眼平视。男性以站姿为准备,行走时双臂随腿的移动可以身体两侧自由摆动,余同女性姿势。转弯时,向右转则右脚先行,反之亦然。出脚不对时可原地多走一步,待调整好后再直角转弯。如果到达客人面前为侧身状态,需转身,正面与客人相对,跨前两步进行各种茶道动作,当要回身走时,应面对客人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以示对客人尊敬。 三风度 泛指美好的举止姿态。在茶道活动中,各种动作均要求有美好的举止,评判一位茶道表演者的风度良莠,主要看其动作的协调性。在“姿态”一节中所述的各种姿态,实际都是采用静气功和太级拳的准备姿势,目的是为人体吐纳自如,真气运行,经络贯通,气血内调,势动于外,心、眼、手、身相随,意气相合,泡茶才能进入“修身养性”的境地。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连贯,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节奏,使观者深深体会其中的韵味。养成自己美好的举止姿态,可参加各种形体训练、打太极拳、跳民族舞、做健美操、练静气功等等。 四礼节 心灵美所包含的内心、精神、思想等均可从恭敬的言语和动作中体现出来。表示尊敬的形式(礼节)和仪式即为礼仪,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茶道活动中。宾主之间互敬互重,美观和谐。 (一)鞠躬礼 茶道表演开始和结束,主客均要行鞠躬礼。有站式和跪式两种,且根据鞠躬的弯腰程度可分为真、行、草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1.站式鞠躬:“真礼”以站姿为预备,然后将相搭的两手渐渐分开,贴着两大腿下滑,手指尖触至膝盖上沿为止,同时上半身由腰部起倾斜,头、背与腿呈近90°的弓形(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略作停顿,表示对对方真诚的敬意,然后,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对对方连绵不断的敬意,同时手沿脚上提,恢复原来的站姿。鞠躬要与呼吸相配合,弯腰下倾时作吐气,身直起时作吸气,使人体背中线的督脉和脑中线的任脉进行小周天的循环。行礼时的速度要尽量与别人保持一致,以免尴尬。“行礼”要领与“真礼”同,仅双手至大腿中部即行,头、背与腿约呈120°的弓形。“草礼”只需将身体向前稍作倾斜,两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头、背与腿约呈150°的弓形,余同“真礼”。 2.坐式鞠躬: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则客人用坐式答礼。“真礼”以坐姿为准备,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前移至膝盖,腰部顺势前倾,低头,但头、颈与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顿,慢慢将上身直起,恢复坐姿。“行礼”时将两手沿大腿移至中部,余同“真礼”。“草礼”只将两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3.跪式鞠躬:“真礼”以跪坐姿为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两手指尖斜相对,身体倾至胸部与膝间只剩一个拳头的空档(切忌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身体呈45°前倾,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同样行礼时动作要与呼吸相配,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速度与他人保持一致。“行礼”方法与“真礼”相似,但两手仅前半掌着地(第二手指关节以上着地即可),身体约呈55°前倾;行“草礼”时仅两手手指着地,身体约呈65°前倾。 (二)伸掌礼 这是茶道表演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礼。当主泡与助泡之间协同配合时,主人向客人敬奉各种物品时都简用此礼,表示的意思为:“请”和“谢谢”。当两人相对时,可伸右手掌对答表示,若侧对时,右侧方伸右掌,左侧方伸左掌对答表示。伸掌姿势就是:四指并拢,虎口分开,手掌略向内凹,侧斜之掌伸于敬奉的物品旁,同时欠身点头,动作要一气呵成。 (三)寓意礼 茶道活动中,自古以来在民间逐步形成了不少带有寓意的礼节。如最常见的为冲泡时的“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回转,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的意思,欢迎客人来观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则表示挥手“去!去!去!”的意思。另外,有时请客人选点茶,有“主随客愿”之敬意;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时要将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面,所敬茶点要考虑取食方便。总之,应处处从方便别人考虑,这一方面的礼仪有待于进一步地发掘和提高。 茶道礼仪 说道茶,就要说到茶的礼仪,即使是刚刚接触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认为茶道的做法简易,也有的认为茶道的礼仪做法十分困难。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有一些错误的,学习茶道礼仪作法时,应该要自己用心去学习细部的动作,如有不了解时应当请教老师,以获得充分的理解,于是开始累积经验,最后正确的礼仪作法就如你身体的一部份一样,永生都不会忘记。 在茶道的礼仪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时,应当要将茶筅清洗干净,而在客人面前,将茶筅洗净,然后轻敲三下举起两下后,便完成了清洗的动作,而在结束的时候,则是先用热水将茶碗中的余茶洗净,然后在用热水洗净茶筅,最后轻敲两下后举起,如此便完成了结束时的清洗动作。即使同样是茶筅,但是开始和结束时的意义却有不同,请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尝茶的时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个方向转动呢?这也是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在喝茶的时候转动茶碗,是为了要避免从正面饮用的意思,将茶碗转动一圈半,并离开茶碗的正面后,便可以开始饮用,而饮用完后再加以清洁嘴角所碰触之处,然而将茶碗转回正面,如此重复。 然而,诸如此类的茶道礼仪作法,事实上是有相当的意义的。 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四规是日本茶道精神,几百年来指导了日本 人的思想和生活。受日本茶道的启迪,近几年来,中韩两国也都试图 从文化根源中,寻绎出自己的茶艺精神,成果斐然。当代中国茶思想 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趣相 差甚远,兹枚举四家略作说明: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 中华民国茶艺协会:『清、敬、怡、真』。 陆羽茶艺中心:『美津、健康、养性、明伦』。 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 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中华茶艺业联谊会为茶艺推广先 锋,分则各据据点,推广茶艺文化;合则统筹规划,汇办全国活动, 发展茶艺,其功甚伟。惜该会至今尚未新拟统一之精神,故仍以草创 期精神为探讨依据,中华茶艺业联谊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手册言明以 『静』、『美』为营构理念,以社会众生为诉求对象,引导民众进入 清净桃花源,人茶室的营构理念退居次要地位,属创始期茶艺文化, 不似近年,各出心裁,特色明显。中华民国茶艺协会:『清、敬、怡 、真』『清、敬、怡、真』是中华民国茶艺协会的精神,发表于民国 七十三年十二月会员大会,据该会理事长吴振铎释义如下:『清』即 『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 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 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 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 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 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 ,均□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 ,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 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 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 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 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 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 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 启发智慧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 、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陆羽茶艺中心:『美津、健康、养性、明伦』陆羽茶艺中心茶思 想是林荆南制定的,文中要旨如下:『美律』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 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 建茶功立茶德,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器度。所 谓物,是茶之所属,诸如品茶的环境,所用的器具,都必须美观,而 且调和,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合于秩序,治茶时必 须从容中矩,连而贯之,充分颢示幽雅的律美,造成至佳的品茗气氛 。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遑论茶德。 『健康』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意的。推广饮料 ,应该从家庭式开始,拜茶之赐,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见到全 体人类健康,茶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 『养性』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源,涤除积垢,还其 本来性善。 『明伦』茶之功用,是敦睦人际关系的津梁。今举茶为天伦饮, 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宜、 君敬、臣忠)。 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高雄市茶艺协会 七十四年元月十九日,理事长叶荣裕的大会颂文,该会精神如下:『 茶道中庸化』思想的一贯,动作的适中,致中和,允执厥中,不偏不 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如何在迟速之间把握中庸之道。 『茶道主性俭』陆羽在茶经上说:『茶之性俭。』又说:『茶, 行优而有俭德者饮之甚宜。』易经卦文:『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以 禄荣之。』…。我茶道中人率先戒绝奢侈,扬弃华服美饰,自力更生 ,勤俭建国。则俭能养廉,俭能建国,其理自明矣。 『茶道贵养气』际兹文明行将被人欲淹没之时,吾辈心智更应受 茶之涤清,而振奋正刚正大的浩然气,以中华民族礼义廉耻的道统, 来作中流砥柱,则中兴有望,复国可期。 『茶道善品味』茶之味至甘,其性至和,善饮之余,当能啜苦咽 甘,转移风气,振奋人心,励志报国。 礼仪 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仪的含义 说实际,对于旨在维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礼仪制度,尤其是那些落后的繁文缛节,新的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非但无法接纳,而且必须坚决予以抛弃。自辛亥革命彻底否定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之后,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改变,礼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一种涵盖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话,今天的所谓礼则仅仅是对礼貌和相关活动的礼仪形式而言的,这也是我这一组话题所要讨论的主要范畴。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但所谓五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又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 古代礼仪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从礼纪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厦文明就是确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现试分述如下:一、尊老敬贤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礼制。《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老人创造方便条件。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二、仪尚适宜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即如二程所主张:“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体的。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举行各种仪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公司开张、儿女婚嫁,各种节庆活动,都有不同的仪式。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就必须掌握好适度的原则,要使必要的仪矩同现代文明相结合,相关的活动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我们尤其要反对那种借婚丧庆典之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反对那种认为仪式越隆重越好,越豪华越合乎礼规的做法。如:当今不少新婚夫妻为使婚礼够排场,摆阔气,互相攀比,搞到债台高筑,造成巨大浪费。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不顾影响,为子女以权谋私,收受大宗贺礼,助长奢靡之风。这既不符合我们优良传统,又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民情。三、礼貌待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淡,无论过去和现在,都给人以启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与人为善与人相处,为善当先。而这个“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注:《礼记·曲礼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实是小人所为。《论语·子罕》载:孔子看见穿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时,即使这些人年轻,孔子必定站起来。行过别人面前时,一定快步走过,以示敬意。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体谅别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强人所难。不苛求别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强求别人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古人说:“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注:《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论语·颜渊》)”,就是这个意思。在与人交往中,幽默与善意的玩笑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但决不可戏弄取乐。如果拿别人姓名为笑料,或给人起不雅的绰号,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时颜之推就曾对此种不敬气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相指名为豚犊者,有识旁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二)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注:《礼记·曲礼上》)。对于受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古人眼中,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孔子说:“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注:《礼记·表记》)。可见,“以德报德”,有恩必报,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所谓礼轻意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四、容仪有整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二)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注:《易·乾文》)。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注:《论语·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上几方面,是我国传统礼仪的精华。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具有一个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五礼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反映人与天、地、鬼神关系的祭祀之礼,到体现人际关系的家族、亲友、君臣上下之间的交际之礼;从表现人生历程的冠、婚、丧、葬诸礼,到人与人之间在喜庆、灾祸、丧葬时表示的庆祝、凭吊、慰问、抚恤之礼,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吉礼居五礼之手,它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其主要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祭天神,即祀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第二是祭地祗,即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等。第三是祭人鬼,主要为春夏秋冬享祭先王、先祖。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区礼,以吊礼哀祸灾,以桧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其中,丧礼是对各种不同关系的人之死亡,通过规定时间的服丧过程来表达不同程度的北上;荒礼是对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受到饥馑疫疠的不幸遭遇,国王与群臣都采取减膳、停止娱乐等措施来表示同情;吊礼是对同盟国或挚遇有死丧或水火灾祸而进行吊唁慰问的一种礼节。这三种礼节各级贵族都可举行。桧礼是同盟国中某国被敌国侵犯,城乡残破,盟主国应会合诸国,筹集财货,偿其所失;恤礼是某国遭受外侮或内乱,其邻国应给予援助和支持。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它主要包括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八项。军礼时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军礼主要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大师之礼是军队征伐的仪礼;大均之礼是王者和诸侯在均土地、征赋税时举行军事检阅,以安抚民众;大田之礼是天子的定期狩猎,以练习战阵,检阅军马;大役之礼是国家兴办的筑城邑、建宫殿、开河、造堤等大规模土木工程时的队伍检阅;大封之礼是勘定国与国,私家封地与封地间的疆界、树立界碑的一种活动。嘉礼是和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的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燕之礼、赈幡之礼、贺庆之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古代政治礼仪 1.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 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4.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5.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6.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①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②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③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④宾礼。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⑤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⑥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饭桌上的礼仪 董文申 饭桌上的文化,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在老北京,不同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己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饭。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内容的饭桌文化。 “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 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 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加的。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绝对不准孩子喝酒。当年两个祖母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乐,在饭桌上玩些游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十分浓厚。 “孝”家宴时讲究要尊重长辈,要尽孝道。 小时候入席时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瘫痪,不能参加但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发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顺序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几位大妈和我母亲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递毛巾。 两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欢吃的菜,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严。在饭桌上大家要观察两位老太太的情绪。情绪不好时,必须按规矩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情绪好时,二老也谈笑风生,拉拉家常夸夸对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时会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还那么规矩干什么?”这时大伙才会放松,气氛和谐愉快,大人们还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姐姐会讨老人的欢心,从兜里掏出几粒花生豆或糖块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外孙女赞不绝口。二祖母更随便一些,会到孩子们桌前逗逗孩子,还让孩子夹点菜喂到自己口中,孩子们也特别高兴。大家就是在活跃融洽的气氛中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铸就了真诚的孝道。 “德”是一种品行,在家族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 “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到让为先;“度”要求喝酒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置人于醉。“俭”是要节俭,不能浪费,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两位祖母经常嘱咐设宴不要铺张奢侈。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带回家。 “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育。通过口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家族中的老规矩和礼俗,在与家庭教师共同用餐时,祖母总是要求几位教师给孩子“训话”,并根据社会时尚向孩子们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现象就去指点一下,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 在礼、孝、德、教的影响下,孩子们养成了较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形成了礼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为、教重继承的饭桌文化,而这些,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 校园礼仪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门窗;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每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 公关礼仪 公关礼仪是人们从事公关活动的行为规范。由于公关礼仪是建立在业缘基础上的现代礼仪,因而它除了遵循人类共同应有的交往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礼仪的系统整体原则 礼仪是一个完整体系,几千年来已经无所不包,因而在对外交往和公关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它的整体性,并注意采集信息应完整,因为来宾或合作对象的性别、年龄、国籍、州籍、民族、宗教、信仰、职业都决定了他适应并喜好什么样的礼仪接待,搞错一个环节都可能招来“100-1=0”的效果。 (二)公平对等原则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傲慢,冷漠,或曲意逢迎,都会被视为不礼貌。应公平大方,不卑不亢,主动友好,热情又有所节制。 (三)遵时守约原则 现代社会社会节奏加快、遵时守约更为重要,无论什么理由,不遵时守约都是不礼貌的,再正当的理由失约后也应道谦。 (四)尊重习俗原则与风俗禁忌原则 “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进门见礼,出门问忌”,这些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与禁忌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外交往中不懂外国禁忌,不懂不同民族的禁忌,可能会造成不愉快的后果。 (五)和谐适度原则 使用礼仪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恰当处理。 (六)外事礼宾顺序原则 (七)女士优先原则 “Ladiesfirst”,(女士优先)是西方的一项体现教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绅士风度与骑士风度的体现。虽然男女平等了,但在涉外时这一点是万不可忽视的。 (八)差异性原则 外国人由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民族与我国不同,因而在交往中,不仅语言不同,而且在意识形态的许多方面都会发生歧义,因而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 各国社交礼仪常识 美国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加拿大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以对待。 法国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德国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波兰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俄罗斯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墨西哥 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通常,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于准时到达约会地点。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露面总要比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晚上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待人的礼貌。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普遍采取握手礼。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小姐”或“夫人”相称。 巴西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埃及 握手礼——禁忌是不要用左手 拥抱礼——力度适中 亲吻礼——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分为: 吻面礼,一般用于亲友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 吻手礼,向尊长表示谢意或是向恩人致谢时使用。 飞吻礼,多见于情侣之间。 南亚摇头礼 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反。 中国称呼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檀木 檀.梵语是布施的意思,因其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称圣檀。世界上仅存有沈檀、檀香、绿檀、紫檀、黑檀、红檀等,而且数量极其有限。其质地紧密坚硬、色彩绚丽多变、香气芬芳永恒,且百毒不侵,又能避邪治病,所以人们常常把它作为吉祥物,以保平安吉祥。绿檀因其特性高贵,在我国古代宫廷极为流行,大官贵族都普遍佩戴。 绿檀木放置时间的越久颜色越绿,木质散发出独特的檀香味;因自然生长极慢,自然存量极为有限,比一般的红木更为稀少。 鉴别防伪:世界上的檀木只有沈檀,檀香,绿檀,紫檀,黑檀,红檀几种;绿檀密度在檀木中居中,置于水中紫檀在最下面,绿檀在水中,檀香原木在水面上浮着。在密闭的薄膜下还会在木材表面形成晶莹剔透的絮状结晶物,这是因为其含有丰富有机质无法挥发而成结晶物,只要将密封的薄膜打开,絮状结晶物遇风逐渐消失。 紫檀亦称青龙木,属蝶形花科,亚热带常绿乔木,主要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我国湖广、云南一带也有少量出产。紫檀的材质致密坚硬,体重,入水则沉,一立方米木材可达703公斤。色调呈紫黑色(暗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有光泽美丽的回纹和条纹,年轮纹路成搅丝状,棕眼极密。无痕疤。用酒泡则紫色出,并可粘到碗上。其树脂或木材削片和锉末入药,可治疮毒。紫檀木主要用作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 紫檀木树种虽多,但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因紫檀木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如果雕花过多,掩盖了木质本身的纹理与色彩,就如同画蛇添足了。 紫檀木在各种硬木中质地最坚、份量最重。它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其它木材都不能比拟的。 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多用它作为车舆、乐器、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的材料。东汉就见记载。到了明代,由于皇家及王公贵族的喜爱,明代紫檀木家具,做工似粗,却雕琢有神,神志轩昂。 明代朝廷用紫檀起初在我国南部采办,后因木料不足,遂派员定期赴南洋采办,因此储存了许多紫檀木料,因紫檀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南洋的紫檀经明代采伐几欲殆尽,明末清初,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部分都汇集中国。清代早期还使用明代的库存。清代中叶以后,库存用完,货源一时中断,因此,清中叶以后制作家具就以红木代替紫檀了。 国外对紫檀更是惜之如宝,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一只15厘米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后来西洋人来到北京,见种种大型器物,才知道紫檀的精英尽聚北京。遂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尚存的紫檀器物,绝大多数都中从北京运去,由此可见紫檀家具的珍稀。 鉴别紫檀木的方法是:用酒精棉球在木头的表面轻轻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红色,就是紫檀;也可以从木头上刮下一点木末,浸在酒里,如果屑末出现一道道血红色的丝条,便是紫檀。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颜色一擦就掉;新紫檀浸水后掉色,打上颜色不掉。 与紫檀木同类的木材还有檀香木,为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木质坚重、清香,有黄、白两种。多用作香料或制扇骨、箱匣之类小件器物,木质不如紫檀木。 黑檀木(木材介绍) 黑檀木属柿树类,主要产于印度、印尼、泰国、缅甸等国。黑檀木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白色(带黄褐或青灰)至浅红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略带绿玉色)及不规则黑色心材(其深浅相间排列条纹)。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纹理黑白相间,直至浅交错,结构缅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是一种十分稀少的珍贵家具及工艺品用材。 郁金香 花卉 植物名,也常用来指这种植物的花。 概述 【学名】TulipagesnerianaL. 【其他标准称谓和词语溯源】 英文名Tulip,郁金香原产于中东,16世纪传入欧洲。在中东,人们总是将其与穆斯林头巾相联系。由于其花似穆斯林头巾,波斯语称之为dulband,土耳其语借了过来,作tulbend,意即“穆斯林头巾”。该词通过法语tulipe/tulipan和拉丁文tulipa进入英文,演变成tulip这一形式。土耳其语tulbend一词通过另一渠道进入英文,则作turban,仍指“穆斯林头巾”。 【别名】 洋荷花、旱荷花、草麝香、郁香 【现代汉语词典】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阔披针形,有白粉,花通常为鲜红色,花心黑紫色,花瓣倒卵形,结蒴果。供观赏,根和花可做镇静剂。 【中药名称】 郁金香(《本草拾遗》),郁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纲目》)。 【科属】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百合科,郁金香属。 【原产地和分布】 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中亚细亚和伊朗、土耳其等地,确切起源已难于考证,但现时多认为源锡兰及地中海偏西南方向。而今郁金香已普遍地在世界各个角落种植,其中以荷兰栽培最为盛行,成为商品性生产。中国各地庭园中也多有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扁圆锥形或扁卵圆形,长约2厘米,具棕褐色皮股,外被淡黄色纤维状皮膜。茎叶光滑具白粉。叶出,3~5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21厘米,宽1~6.5厘米;基生者2~3枚,较宽大,茎生者1~2枚。花茎高6~10厘米,花单生茎顶,大形直立,林状,基部常黑紫色。花葶长35~55厘米;花单生,直立,长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鲜黄色或紫红色,具黄色条纹和斑点:雄蕊6,离生,花药长0.7~1.3厘米,基部着生,花丝基部宽阔;雌蕊长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钟型、漏斗型、百合花型等,有单瓣也有重瓣。花色有白、粉红、洋红、紫、褐、黄、橙等,深浅不一,单色或复色。花期一般为3~5月,有早、中、晚之别。蒴果3室,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 【生长习性】 郁金香原产伊朗和土耳其高山地带,由于地中海的气候,形成郁金香适应冬季湿冷和夏季干热的特点,其特性为夏季休眠、秋冬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需经冬季低温后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温度在5℃以上)开始伸展生长形成茎叶,3~4月开花。生长开花适温为15~20℃。花芽分化是在茎叶变黄时将鳞茎从盆内掘起放阴冷的室外内度夏的贮藏期间进行的。分化适温为20~25℃,最高不得超过28℃。 郁金香属长日照花卉,性喜向阳、避风,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8℃以上即可正常生长,一般可耐-14℃低温。耐寒性很强,在严寒地区如有厚雪覆盖,鳞茎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来的早,盛夏又很炎热,则鳞茎休眠后难于度夏。要求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忌碱土和连作。 【种类】 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以红、黄、紫色最受人们欢迎。但开黑色花的郁金香却被视为稀世奇珍。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所写的传奇小说《黑郁金香》,赞美这种花“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其实,纯黑的花是没有的。黑郁金香所开的黑花,并不是真正的黑色,它有如黑玫瑰一样,是红到发紫的暗紫色罢了。这些黑花大都是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杂种。诸如荷兰所产的“黛颜寡妇”、“绝代佳丽”、“黑人皇后”等品种所开的花都不是纯黑的。 郁金香品种虽极为丰富,却同风信子一样,在中国许多地方栽培不易成功,也常退化。 繁殖栽培 【繁殖】 常用分球繁殖,以分离小鳞茎法为主。秋季9~10月分栽小球。母球为一年生,即每年更新,花后在鳞茎基部发育成1~3个次年能开花的新鳞茎和2~6个小球,母球干枯。母球鳞叶内生出一个新球及数个子球,发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种不同而异,与栽培条件也有关,新球与子球的膨大常在开花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可于6月上旬将休眠鳞茎挖起,去泥,贮藏于干燥、通风和20~22℃温度条件下,有利于鳞茎花芽分化。分离出大鳞茎上的子球放在5~10℃的通风处贮存,秋季9~10月栽种,栽培地应施入充足的腐叶土和适量的磷、钾肥作基肥。植球后覆土5~7厘米即可。 秋季露地播种,深度1~1.5厘米。母球鳞叶内发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种不同而异,与栽培条件也有关。次春可发芽,四至五年才能开花。新球与子球的膨大,常在开花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栽培】 地栽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pH6.6~7,深耕整地,以腐熟牛粪及腐叶土等作基肥,并施少量磷、钾肥,作畦栽植,栽植深度10~12厘米。一般于出苗后、花蕾形成期及开花后进行追肥。冬季鳞茎生根,春季开花前,追肥2次。3月底至4月初开花,6月初地上部叶片枯黄进入休眠。生长过程中一般不必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天旱时适当浇些水。其栽培管理要点基本与风信子相同;只是郁金香品种间易杂交使品种混杂,应注意隔离栽植。郁金香鳞茎含淀粉多,贮藏期间易被老鼠吃掉,应注意收藏。 【病虫害及其防治】 病害有腐朽菌核病、灰霉病和碎色花瓣病危害幼苗和鳞茎,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每半月喷洒1次。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蚜虫,防止碎色共瓣病传播危害。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注鳞茎,防止刺足根螨危害。 用途 【应用】 1.观赏用 郁金香花朵似荷花,花色繁多,色彩丰润、艳丽,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矮壮品种宜布置春季花坛,鲜艳夺目。高茎品种适用切花或配置花境,也可丛植于草坪边缘。中、矮品种适宜盆栽,点缀庭院、室内,切花、盆栽等,增添欢乐气氛。 2.药用(中药) 药理〉 郁金香花含矢车菊双甙、水杨酸、精氨酸。雌蕊、茎和叶含有抗菌效果的郁金香甙a、郁金香甙B和少量的郁金香甙c,郁金香甙a和B于放置后可部分地转化为无活性的6-郁金香甙a和6-郁金香甙B。芽含赤霉素a1。 郁金香甙a、B、c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郁金香汁通过阳离子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抗菌作用。茎和叶的酒精提取液,对Bacilluscereusmycoides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中含多种氨基酸。 曾有报道,郁金香花和叶中含一种有毒生物碱,其生理作用类似西发丁碱。鳞茎及根(郁金香根)亦可供药用。 性味〉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功用与主治〉 ①《本草拾遗》:主一切臭,除心腹间恶气鬼疰,入诸香药用之。 ②《开宝本草》:丰蛊野诸毒,心气鬼疰,鵶鹘等臭。 其它知识 【花情花语】 郁金香的花语为博爱.体贴.高雅.富贵.能干.聪颖。 红色郁金香代表热烈的爱意 粉色郁金香代表永远的爱 黄色郁金香代表开朗 白色郁金香代表纯洁清高的恋情 黑色郁金香代表独特领袖权力.爱的表白、荣誉的皇冠、永恒的祝福 红郁金香:爱的宣言、喜悦、热爱 黑郁金香:神秘,高贵 紫郁金香:高贵的爱、无尽的爱 白郁金香:纯情、纯洁 粉郁金香:美人、热爱、爱惜、幸福 黄郁金香:高雅、珍贵、财富、友谊象征神圣、幸福与胜利。 红色郁金香:我爱你。紫色郁金香:忠贞的爱。黄色郁金香:没有希望的爱 白色郁金香:失恋。 黑郁金香:骑士精神(或忧郁的爱情)。 在欧美的小说、诗歌中,郁金香也被视为胜利和美好的象征,也可代表优美和雅致。 【荷兰的国花】 郁金香在1554年从土耳其引入欧洲,从此马上风行起来,到了17世纪成了荷兰疯狂金融投机商们竞相追逐的目标。有人还编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位美丽的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一个送她一顶皇冠;一个送把宝剑;一个送块金堆。但她对谁都不予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堆变成球根,这样合起来便成了郁金香了。在每年的情人节为了表达爱意的少男少女们,除了玫瑰,郁金香也成了传情意给情人的最佳选择。这个故事更加深了荷兰人对这花的印象。甚至有宣传媒介还宣扬一句箴言:“谁轻视郁金香,谁就是冒犯了上帝。” 终于一场“郁金香热”席卷荷兰全国以至欧洲。不少人认为“没有郁金香的富翁也不算真正的富有”。有的人竟宁愿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种头。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市场崩溃了,最后政府介入阻止了进一步的投机。 在疯狂投机时期,金融市场上的郁金香数量超出了实际种植的数量,但这许许多多的“狂人舞曲”却把荷兰奏富起来了。19世纪之初荷兰全国只种郁金香130英亩,到了20世纪中叶已发展到两万多英亩,占全世界郁金香出口总量的80%以上,行销125个国家,被誉为“世界花后”。这个超级拳头产品的出现,使郁金香当然无愧地成为国花,也无愧与风车、奶酪、木鞋一道被定为“四大国宝”了。 另一种说法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年的冬季荷兰闹饥荒,很多饥民便以郁金香的球状根茎为食,靠郁金香维持了性命。荷兰人感念郁金香的救命之恩,便以郁金香为国花。 酒名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名诗《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诗中所言兰陵美酒,由于酿酒技术的发展,应当与今天的酒有所不同,所称“郁金香”应该指它有香料、药物“郁金”的香味。原诗所描写的“郁金香”的酒,后世实已失传。 但正是在此诗的启发下,大约在明代出现了一种名为“郁金香”的酒。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和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郁金香”酒,都相当出名。 郁金香酒用上白文米经过传统发酵后,配以郁金、当归、杜仲等二十多种药材酿成。酒色紫红透明,浓度高,饮之醇香,味甜微酸,稍有药味,在加上糖便适中(25度),酒精度低(20度),自然深受男子汉欢迎。据说,妇女也爱饮用,故有“太太酒”之称。 苹果酒 苹果酒是以苹果为主要原料,经破碎,压榨,低温发酵,陈酿调配而成的果酒。苹果酒为低度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适量饮用可舒筋活络,增进身体健康。苹果酒是一种低度含酒精果汁饮料,融合了啤酒与果汁的优点,口感清醇,营养丰富。它采用上等苹果为原料,通过低温发酵,自然老熟的工艺酿造而成。它包含苹果与生物发酵所产生的双重营养成分,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苹果酒特有的果类酸;能够帮助人体代谢,维持平衡。苹果中还含有钙,镁等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氯,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维持人的酸碱平衡,控制体内平衡。 一、苹果酒类型 发酵苹果汁在美国又叫硬苹果汁(hardcider),在英国、法国、澳在利亚等国叫苹果酒。根据加工方法和产品的特点可将苹果酒分为发酵苹果酒、气酒和露酒等几种。发酵苹果酒是用苹果汁发酵菌发酵酿制而成。气酒是含二氧化碳的苹果酒,又称发泡酒。露酒一般是用食用酒精浸泡果实或与果汁配制而成。 1、起泡甜苹果酒:它是将苹果汁发酵至刚起泡,其中酒精含量(体积含量)在1%以下,发酵是在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的,过滤、灌装也是在封闭系统内完成,以免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逸出。酒中二氧化碳的压力一般达到0.2~0.3mpa。 2、起泡苹果酒:它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但没有将发酵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保留下来。酒精含量较前一种苹果酒高,为3.5%,含糖量低。 3、甜苹果酒:苹果汁在敞开的容器内经半发酵而成,是非起泡酒,当发酵到相当密度为1.020~1.025时,用杀菌或冷却的方法停止发酵。它也可由全发酵的苹果酒(干苹果酒)内加糖或经杀菌的未发酵苹果汁制成。 4、干苹果酒:它是一种全发酵的苹果酒,一般叫做硬苹果酒。将苹果汁发酵,直至其比重达到1.005为止。它与非起泡的葡萄酒相似,但其酒精含量6%~7%,而葡萄酒内的酒精含量为7%~14%。 5、苹果气酒:各种苹果酒充入商业出售的二氧化碳气,即为气酒或叫碳酸苹果酒。对干苹果酒而言,二氧化碳压力为0.28~0.35mpa。 6、香槟型苹果酒:香槟起源于法国的一个旧省名——香槟,法国的酒法规定,香槟必须是香槟制造的含二氧化碳白葡萄酒,而其它地区生产的相同质量的酒则称为起泡酒。香槟型苹果酒的制造与香槟类似,酒中的二氧化碳压力为0.5—0.6mpa。 二、苹果酒加工方法 (一)预处理 1、苹果原料的选择及处理:应选用成熟度高的脆性苹果,要求无病虫,霉烂,生青,然后用饮用水清洗并沥干水份。 2、破碎取汁 3,澄清分离:刚榨出的果汁很混浊,需及时添加果胶酶和SO2充分混合均匀后,静置24~48h,在未产生发酵现象之前进行分离。由于产生的沉淀物较多且结构疏松,宜选用吸管逐步下移的虹吸法取清汁。 4、添加果胶酶 5、调整糖度和酸度:果实的含糖量越高越好,一般含糖量5%~23%,发酵前要对果汁进行调整。含糖量不足部分加糖补充,以1.7g糖生成1%的酒精计。有机酸能促进酵母繁殖与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增加果酒香气,赋予果酒鲜艳的色泽。但过量不但影响发酵的正常进行,而且使酒质变劣。发酵前应适当调整酸度,一般为每100ml含0.8~1.0g左右。 (二)酵母的扩大培养 一级培养:取新鲜苹果汁液,分装在两只经过杀菌的试管中,每只装量10~20毫升,加绵塞。在0.06~0.10兆帕压力下杀菌30分钟,冷却至常温,接入纯酵母菌1~2针,摇动分散,在25~28摄氏度下培养24~48小时,使发酵旺盛。 二级培养:用杀过菌的三角瓶(1000毫升),装鲜果汁500毫升,如上法杀菌,接入培养旺盛的试管酵母液两支,在25~28摄氏度下培养24~28小时,待发酵旺盛期过后使用。 三级培养:使用经过杀菌的卡氏罐或1万~2万毫升大玻璃瓶,盛鲜果汁占容量的70%,杀菌方法同前。或采用一升果汁中加入150毫升二氧化硫杀菌,放置一天后再接种酵母菌,即接入二级培养的菌种,接种量为培养液的2%到5%,在25~28摄氏度培养24~48小时,发酵旺盛可供再扩大用,或移入发酵缸,发酵池进行发酵。 (三)发酵的管理 初发酵期:为酒精发酵阶段,持续时间24~48小时。这段时间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并注意通气,促进酵母菌的繁殖。 主发酵期:为酒精发酵阶段,持续4~7天。当酒精累计接近最高,品温逐渐接近室温,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液汁开始清晰,即为主发酵结束。 出池压榨:主发酵结束之后,果酒呈澄清状态,先打开发酵池的出酒管,让酒自行流出,叫做淋酒。剩余的渣滓可用压榨机压榨,称为压榨酒。 后发酵:适宜温度20摄氏度左右,时间约为一个月。主发酵完成后,原酒中还含有少量糖分,在转换容器时,应通风,酵母菌又重新活化,继续发酵,将剩余的糖转变为酒精。 (四)后处理 1、澄清 苹果酒是一种胶体溶液,是以水为分散剂的复杂的分散体系,其主要成分是呈分子状态的水和酒精分子,而其余小部分为单宁,色素,有机酸,蛋白质,金属盐类,多糖,果胶质等,它们以胶体(粒子半径为1~100nm)形式存在,是不稳定的胶体溶液,其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和生化的变化,影响它的澄清透明。苹果酒加工过程中的下胶和澄清操作的目的就是除去一些酒中的引起苹果酒品质变化的因子,以保证苹果酒在以后的货架期内质量稳定,尤其是物理化学上的稳定性。 2、杀菌 在苹果酒质量指标中,其沉淀是影响货架期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生物性原因沉淀是发生沉淀的主要形。针对生物沉淀,应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以杀死(抑制)制汁,发酵,陈酿,过滤,包装过程中的杂菌,严格无菌灌装条件,实现无菌灌装,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确保货架期内安全。巴氏灭菌是最有效,最保险的灭菌方法,在巴氏灭菌的同时,容易引起果酒色泽,口味,营养物质的破坏,一般在中高档果酒生产中不予采用。 (五)灌装 以上技术资讯由农业资料网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苹果酒的开发利用技术,请认真分析研究以下发表自正规科技刊物的技术文献资料,并结合具体生产实际参考执行。 醽醁 línglù 古代的一种美酒。 ======================================================================== 晋代道学家葛洪《抱扑子.嘉遁》说:“藜藿嘉于八珍,寒泉旨于醽醁”,可见早在晋代醽醁酒就很出名,才能被道家著作引用。又有文献记载唐代名臣魏征善治酒:一种酒是醽醁、一种是翠涛,唐太宗对此赞不绝口。称之“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以酒名而论,醽醁应该是一种当今很罕见的绿酒。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酒》有解释:“酒,红曰(堤)(ti体),绿曰(酃)(ling零),白曰(磋)。”醽,即是绿酒。可以看出:醽醁、翠涛都是绿酒,俗语称“灯红酒绿”。在当时,绿酒是很常见的。而后世,绿酒的酿制方法已经失传,中国唯一的绿色酒是杨林乡绅陈鼎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酿出的。因这种酒味醇厚、颜色翠绿,被称为“杨林肥酒”。2003年西安考古队发现一座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早期大型积炭古墓,其中就发现了色泽青绿的汉酒。不过,此酒是呈自然绿色还是被铜绿所染,尚待考证。 至于醽醁酒的产地,大多数文献记载是产自衡阳县的酃湖,如郦道元《水经注》云:“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资以给酿酒甚美,谓之酃酒”。南朝盛弘之《荆州记》:“渌水出豫章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酒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酃渌酒”。醽、醁是两种酒的合称。也有文献记载,醽醁是一种酒,醽即酃湖,醁即酃湖入口处。 资兴程水乡虽称醽醁泉,所造之酒与醽醁相似,然名称有别于上,称程酒。《徐霞客游记》记载:“刘香云:程乡有千日酒,饮之至家而醉,昔尝置官酝于山下,名曰程酒,同醽醁酒献焉。”程酒,也是一种绿酒。光绪元年《兴宁县志》记载的兴宁八景:“程乡醁水:程水源出七宝山麓,经回龙山,唐溪跨桃源关、湘源桥,至楚江会永兴延逞水,下程江口。澄清见底,与延逞水有轻重之别,以之造酒,色碧味醇,久而愈香。”县志所说的程酒“色碧味醇”,自然是一种罕见的绿酒了。 七里柏树村曹氏约于公元1228年迁入,迁入之时,醽醁泉传名已久。谱载始祖行锡公“卜醽醁潭上建书堂”,可见醽醁潭早已得名。醽醁泉的命名与程酒酿造方法应该不是这个家族首创,总之族谱不载。早于曹氏家族约百年的北宋郴州知军阮阅(1119年—1125年知郴),以一首诗描绘出醽醁泉酿酒时的盛况: 玉为曲蘖石为垆,万榼千壶汲未枯。 山下家家有醇酒,酿时皆用此泉无。 阮阅游历所作《郴江百咏》,也是一份难得的史料。由此诗可以看出,北宋年间,程水乡酿酒盛行,用水需求量很大。程水乡酿酒史最早可追至西汉,据明代《万历郴州志》记载:“吴郡国志云:程水乡出醽酒。晋地志云:水味甘美。列仙传:桂阳程乡有千里酒,饮之至家而醉。”所引书名:《列仙传》为西汉光禄大夫刘向所作,时间约公元前77-前6年;《吴郡国志》即三国吴韦昭的《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成书时吴蜀分荆州,以湘水为界,桂阳属吴;晋地志为晋书。可见程乡酿酒史相当悠久,不会少于两千年。 醽醁泉所酿程酒比曹氏入迁的历史更悠久。据查,当地的曹氏已算得上是古老家族了,周围家族大都为明清移民。那么,曹氏久居此地,是否对程酒的酿造方法能窥知一二呢? 悉读酒史,方知历朝对酒的控制很严格,不少朝代都有禁酒令。醽醁泉俗称官酒泉,山下设官酒坛,即官方垄断经营的酒厂。酒官的设置非常古,《周礼#8226;天官冢宰第一》云:“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周代对造酒的法式与原料都有明确的规定,可见酿酒在当时完全是政府行为。曹氏入迁时的宋朝,酒政极严。朝廷向各地派驻酒官,征收酒税,并规定不许私人酿酒。私自制曲5斤即判处死刑。以后放宽到私自制曲15斤判极刑。自然,程酒作为朝廷贡酒,制酒秘方是不传之密,民间是无法得到的。官方垄断经营统一制作,提高了酒的品质与知名度,也使得名酒酿制方法成为最容易失传的技术机密,许多史载名酒都成为不传之密。程酒失传的年代大概在宋末,宋以后罕见对此酒的描述与记载。于是,我们且作如此猜测:此时宋、元战争越来越激烈,元为获取全国政权对汉人大肆杀戮,江南地区又是抗元战争最激烈战场,随着极少数传人的死亡,许多不传之秘也埋入黄土堆了。 =====================================================================================================Gendle 葡萄酒 葡萄酒(pútáojiǔ):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以带皮的红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后者以不含色素的葡萄汁为原料酿制而成。 葡萄酒的种类 葡萄酒是指用纯葡萄汁发酵,经陈酿处理后生成的低酒精度饮料。全世界葡萄酒品种繁多,一般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葡萄酒的分类: (一)按酒的颜色 1.红葡萄酒:葡萄带皮发酵而成,酒色分为深红,鲜红,宝石红等,近几年来桃红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也颇流行,桃红葡萄酒色泽介于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间。 2.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红葡萄榨汁后不带皮发酵酿制,色淡黄或金黄,澄清透明,有独特的典型性。 (二)按酒内糖分 1.干葡萄酒:亦称干酒,原料(葡萄汁)中糖分完全转化成酒精,残糖量在0.4%以下,口评时已感觉不到甜味,只有酸味和清怡爽口的感觉。干酒是世界市场主要消费的葡萄酒品种,也是我国旅游和外贸中需要量较大的种类。干酒由于糖分极少,所以葡萄品种风味体现最为充分,通过对干酒的品评是鉴定葡萄酿造品种优劣的主要依据。另外干酒由于糖分低,从而不会引起酵母的再发酵,也不易引起细菌生长。 2.半干葡萄酒,含糖量在4-12克/升之间,欧洲与美洲消费较多。 3.半甜葡萄酒,含糖量在12-40克/升之间,味略甜,是日本和美国消费较多的品种。 4.甜葡萄酒:葡萄酒含糖量超过40克/升,口评能感到甜味的称为甜葡萄酒。质量高的甜酒是用含糖量高的葡萄为原料,在发酵尚未完成时即停止发酵,使糖分保留在4%左右,但一般甜酒多是在发酵后另行添加糖分。中国及亚洲一些国家甜酒消费较多。 (三)按含不含二氧化碳 1.静酒:不含cO2的酒为静酒。 2.气酒:含cO2的葡萄酒为汽酒,这又分为两种: (1)天然气酒:酒内cO2是发酵中自然产生的,如法国香槟省出产的香槟酒。 (2)人工气酒:cO2是用人工方法加入酒内的。 (四)按酿造方法分类. 1.天然葡萄酒完全用葡萄为原料发酵而成,不添加糖分、酒精及香料的葡萄酒。 2.特种葡萄酒特种葡萄酒是指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在采摘或酿造工艺中使用特种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又分为: 利口葡萄酒在天然葡萄酒中加入白兰地、食用精馏酒精或葡萄酒精、浓缩葡萄汁等,酒精度在15%~22%的葡萄酒。 加香葡萄酒以葡萄原酒为酒基,经浸泡芳香植物或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或蒸馏液)而制成的葡萄酒。 冰葡萄酒将葡萄推迟采收,当气温低于-7℃,使葡萄在树体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然后采收、带冰压榨,用此葡萄汁酿成的葡萄酒。 贵腐葡萄酒在葡萄成熟后期,葡萄果实感染了灰葡萄孢霉菌,使果实的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这种葡萄酿造的葡萄酒。 (五)按饮用方式分类 1.开胃葡萄酒在餐前饮用,主要是一些加香葡萄酒,酒精度一般在18%以上,我国常见的开胃酒有“味美思”。 2.佐餐葡萄酒同正餐一起饮用的葡萄酒,主要是一些干型葡萄酒,如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等。 3.待散葡萄酒在餐后饮用,主要是一些加强的浓甜葡萄酒。 除了以上的分类方法外还有葡萄蒸馏酒(一般称白兰地)和加香(添加芳香性植物)葡萄酒如“味美思”。 (六)按酒精度: 一般的葡萄酒酒精度不是很高,最常见的干白和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为11-13,如果你看到有酒精度为13%的干红,不要犹豫,立即买回去好了,因为对于此类葡萄酒,酒精度能达到13%,绝对是极品。目前在部分超市偶见进口自智利的葡萄酒,标明酒精度达15,但估计不会有人问津。 葡萄酒的起源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起源于古埃及,或古希腊,抑或希腊克里特岛(crete)。而据现有的葡萄酒档案资料来研究分析,确切地说,应是一万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酿造了葡萄酒,从而随着葡萄酒文化流传到今天。 据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是随着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从小亚细亚(asiaminon)和埃及,在到达希腊及其诸海岛之前,先流传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经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北非的利比亚和意大利,从海上到达法国濒临地中海东南的瓦尔省(Var)境内靠海的普罗旺斯地区和西班牙沿海地区;与此同时,通过陆路,由欧洲的多瑙河河谷进入中欧诸国。 不管说法如何,我们的祖先,在上述最早的发源地,在生活和劳动中,偶然发现了在大自然中早已生长着的野生葡萄,从而酿造出最原始的饮料,日后称之为葡萄酒。人类随着火的发现和应用,而进入捕鱼、狩猎、家畜饲养和农业的时代。在此漫长的岁月中,谷物种子和葡萄苗木或葡萄蔓藤一起流传于世,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古学家考证,人类在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葡萄酒酿造。 通常认为,葡萄酒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古波斯,那时有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 在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纳托利亚(aratolia)(古称小亚细亚)、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已成为部落的群居区。这是由于当时这些地区,气候温和与土地肥沃,所以远离该地区的原始部族人,纷纷迁移至此定居。在绿树成荫的山丘地带种植葡萄,而在平原地区的广阔田野,从事农业生产。从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日渐向远方流传。 古希腊人喜欢葡萄酒。荷马史诗中多次提到葡萄酒。古希腊的葡萄酒神是迪奥尼索斯(Dionysos). 在希腊,在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古墓窟里,发现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纪的浮雕;希神阿波罗(apollon)和胜利女神(Victoire)共向造物主(God)敬献葡萄的景观; 在古埃及,特别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大的盛液体的土罐陪葬物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装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 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时期的纳黑特(Nakht)古墓中,发掘出一幅壁画(fresco),上有一站着面略向左侧一方而穿一白色服装的贵夫人,从其左脚跟起,经头部向右脚跟,用一串葡萄蔓藤叶饰物围着,而在其两侧,左为一狼头人身,而右则为一美丽年轻的仕女,他们各擎一长圆形酒杯似向女主人从头上浇葡萄酒之状。 古罗马人喜欢葡萄酒,有历史学家将古罗马帝国的衰亡归咎于古罗马人饮酒过度而人种退化。古罗马的酒神是巴克斯(Bacchus)。 古罗马帝国的军队征服欧洲大陆的同时也推广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公元1世纪时,征服高卢(今法国),法国葡萄酒就此起源,最初的葡萄种植在法国南部罗讷河谷。2世纪时到达波尔多地区。 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例如,法国勃艮第产区的葡萄酒酿造就归功于修道士们的精心栽培及从罗马迁居于阿维农的教皇们的喜好。 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播世界。西方葡萄酒的在17世纪传入中国也是传教士所为。 1864年,葡萄蚜虫灾害曾席卷法国,法国的大部分葡萄园被毁,幸亏人们发明了把法国葡萄枝嫁接在抗虫害的美国葡萄根上,才使法国葡萄种植绝处逢生。 据史料记载: 约离现今,耶稣基督诞生4000年时,由于海陆交通,缩短了时空距离,酒文化通过文人笔下的文章或诗歌流传开来。此时的埃及,虽然它的农业。手工业和航海已很发达,但其进步的曙光才刚刚露头……。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传埃及神话中的地狱神的奥西里斯(Osiris)被公认为葡萄树(Vines)和葡萄酒(wines)之神; 至于对法国而言,从历史的长河中,这与邻国的意大利,日后成为世界四大陆上,栽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最发达的国家,并从中得益非浅。当然,法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适宜葡萄的生长。从8月开始的三个月中,从南向北,整个法国处于喜悦的葡萄收获期。在此期间,法国的葡萄产区,沉湎于品尝葡萄新酒的醇美的欢乐之中。 据法国两位名画家的作品中显示出: 公元1574年到1665年,法国画家尼古拉#8226;普森(NicolasPoussin)画的一幅画:秋天,一群从巴勒斯坦来的打工者,正在法国葡萄园中采摘串串成熟的葡萄放入附近的箩筐中; 公元1789年至1863年,法国画家欧仁#8226;德拉克罗斯(eugereDelocrcix)所作的一大型壁画:希神巴克科斯(Bacchus)正在把一大陶盆中盛放的葡萄酒喂一头大狮子。 此外,法国学者在墓葬中发现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幅浮雕,上有一酒贩正在出售葡萄酒给一位消费者的场景。 综观上述史话,葡萄酒为全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料,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于葡萄酒的起源说,已并不重要,让它留待史学家们继续去挖掘和研讨的学术问题;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饮葡萄酒,尤其是名贵的葡萄酒,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并为人类创造了一份不小的财富。 葡萄酒历史巡礼 考古学家证明,葡萄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起源不太明确的葡萄的酿造技术从没有停止过改进,而实际上这又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 多少世纪以来,葡萄酒曾是一种保存时间很短的手工作坊产品。今天的大型商业化的葡萄酒产品应归功于一些发明创造,如高质量的玻璃和密封的软木瓶塞,以及19世纪法国药物学家巴思特有关发酵的微结构的发现。 葡萄酒的演进、发展和西方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衔。葡萄酒大约是在古代的肥沃新月(今伊拉克一带的两河流域)地区,从尼罗河到波斯湾一带河谷的辽阔农作区域某处发现的。这个地区出现的早期文明(西元前四千至三千年)归功于肥沃的土壤所致,也是酿酒用的葡萄最初开始茂盛生长的地区。随着城帮的兴盛取代原始的农业部落,怀有领土野心的古代航海民族――从最早的腓尼基(今叙利亚)人一直到后来的希腊、罗马人等――也广泛地将葡萄树种与酿酒的知识散布到地中海,乃至整个欧洲大陆。 当罗马帝国于在西元五世纪灭亡以后,分裂出来的西罗马帝国(法国、意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国地区)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详细记载了关于葡萄的收成和酿酒的过程。这些巨细靡遗的记录有助于培植出在特定农作区最适合栽种的葡萄品种。西元768年至814年统治西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其权势也影响了此后的葡萄酒发展。这位伟大的皇帝预见了法国南部到德国北边葡萄园遍布的远景,著名布根地(Burgundy)产区的“可登-查理曼”顶级葡萄园(grandcrucorton-charlemagne)也曾经一度是他的产业。 大英帝国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皇的统治下,成为拥有一支壮大的远洋商船船队的海上强权。她的海上贸易将葡萄酒从许多个欧洲产酒国家带到英国,英国对烈酒的需求,亦促成了雪莉酒、波特酒和马德拉白酒类的发展。 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同时,法国被公认是最伟大的葡萄酒盛产国家。汤玛斯#8226;杰佛逊(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曾热心地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论及葡萄酒等级,并且也鼓吹将欧陆的葡萄品种移植到新大陆来。这些早期在美国殖民地栽种、采收葡萄的尝试大部分都失败了,而且在本土美国的树种和欧洲的树种交流、移植的过程中,无心地将一种危害葡萄树至深的害虫给带到欧洲来,其结果便是十九世纪末的葡萄根瘤蚜病,使绝大多数的欧洲葡萄园给毁于一旦了。不过,若要说在这一场灾变中有什么值得庆幸的事,那便是葡萄园的惨遭**启发了新的农业技术,以及欧洲酿制葡萄酒版图的重新分配了。 自本世纪开始,农耕技术上的利多发展使得各地酿制葡萄酒的业者,都可以保护作物免于遭到像霉菌、动物虫害等常见的侵害。葡萄的培育和酿制过程逐渐变得科学化。同时本世纪也广泛立法来鼓励制造信用好、品质佳的葡萄酒。今天,葡萄酒在全世界气候温和的地区都有生产,并且有数量可观的不同葡萄酒类可供消费者选择。从早期的农业社会一直到现在,葡萄酒酿造的进展历程可说是一篇令人着迷不已的传奇史;也披露出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的根本意义。 葡萄酒的品种 英国葡萄酒作家罗宾森夫人(J.Robinson)在其所著的《酿酒葡萄》(Vines,GrapesandWines)一书中指出,葡萄酒的香味及特性有百分之九十由其采用之品种所决定。足见对各主要品种的认识是喜爱葡萄酒的朋友们相当重要的课题。 在分类学上,所有的酿酒葡萄品种都属于VinS属,在其所属四十多个种中,以原产自高加索山的Vitisvinifera种最为重要,在第三纪(七千多万年前)以前即已存在,几乎所有酿酒品种皆由此种西传后慢慢发展而来,新大陆发现后又将其传至全球各地。目前全世界有八千多酿酒品种,但常被使用的却仅有一百种左右。 由于各品种有其生长特性及必须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质、日照等等,各产酒区对品种的选择决非偶然,有时亦掺杂传统及市场因素。例如干燥炎热且常刮强风的法国隆河谷地南部正是耐乾热及强风的格那希(Grenach)种的主要产地。但早熟且性喜寒冷气候的黑皮诺种(PinotNoir)就决不会种植于炎热的地中海型气候区。相反地,常有霜害的夏布利(chablis)产区却选择了发芽早的夏多内种(chardonnay,较易受春霜的威胁),主要还是为了传统和品质的缘故。 在欧洲传统产区,主要以该区葡萄酒的独特风味为吸引爱好者的指标,即使采用100%的单一葡萄品种,其所用品种并不被特别突显,如勃根第(Bourgogne)、薄酒来(Beaujolais)等。亦有许多产区或为了酒的均衡,或为使酒更丰富,经常混合多种以上品种,如波特酒(Port)及教皇新城(chateauneuf-du-Pape)常混合十几种品种以求最佳的和谐。相反地,各新兴产酒区由于葡萄种植历史短,对市场反应亦较敏感,所以葡萄品种常被视为最重要的诉求,也多以生产单一品种葡萄酒为主。 葡萄酒的类别和酿造过程 葡萄酒若以颜色区分,可分为白酒、红酒和玫瑰红酒,但无论是红葡萄或白葡萄所压榨出来的果汁都是没有颜色的,所以白酒可以用红葡萄酿造,红酒是由于在酿造时连葡萄的皮一起发酵,吸收红葡萄皮所释放出来的色素而成为有颜色的红葡萄酒,如将红葡萄皮提早分开,让酒的颜色变淡,即成为玫瑰红酒。每家酒厂的玫瑰红酒由于葡萄皮与酒接触的时间长短不一,故颜色的深浅也不一致。白葡萄皮因没有色素效果,故酿造时并没有连皮一起发酵。 葡萄在成熟后便含有果糖、果酸,所谓酿造葡萄酒,简单来说,只是把葡萄压榨后的果汁,在发酵过程中将果糖转换成酒精,如果果糖全部转成酒精,则我们称这些为不甜或乾(dry)的酒,如在转换个程中,提前终止发酵,保留多一点糖份,便变成甜酒。 葡萄在发酵过程时,并同时产生热能和二氧化碳(汽泡),通常一般葡萄酒会让汽泡跑掉,但如把汽泡保存于葡萄酒中,便成为汽泡葡萄酒(Sparklingwine),香槟便是名闻世界之代表作(只有在法国香槟产区依规定酿制之汽泡酒,才能命名香槟,法国其它地区或世界各地之酿制,只能称作汽泡酒)。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因酒在开瓶前,酒中的四个主要元素:丹宁(Tannin)、酸(acid)、糖(ResidualSugar)、酒精(alcohol)尚在运作,互相结合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新气味,颜色也同时产生变化作用,当这四个主要元素达到均衡点时,便是葡萄酒的适饮期。红酒会因其丹宁柔顺后变得醇和馥香,白酒变得酸度适中而更能领略其果香和醇美,各种葡萄品种会因其特性各异而有不同的成熟期(mature)。 红酒中的丹宁主要来自葡萄皮,少许来自葡萄籽,有的葡萄酒酿制时也有可能带入点葡萄梗,也会增加些单宁,木桶陈年(Barrelaging)时亦会增加酒之额外丹宁,是维持红葡萄酒生命的主要支柱,白酒中之酸亦有同样功效,但无丹宁持久性。 无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或玫瑰红(Rose),都可归类于日常餐酒和法定产区葡萄酒或品种葡萄酒。 日常餐酒:为供应日常一般饮用之餐酒,并无限定某一产区或葡萄品种混调而成,当然也可能是单一品种的葡萄酿制而成,品质口味会因酒厂采用的葡萄和酿制方法而不同,一般来说,只要求酒之基本性能和口味认可便成。日常餐酒宜尽早饮用,不宜贮藏。 法定品种或产区葡萄酒:法定产区(法)或品种(美)是主要介绍重点之一,是由单一或主要葡萄品种调配酿制而成,是所有葡萄酒饮家之最爱和讨论之所在。因每种葡萄都有其本身特性(香味),加上产区、气候、土壤和酿造方法差异,生产出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之品牌。但如将世界上最常见、最受欢迎之葡萄酒编列于葡萄品种之下,则不外是十馀种,或进一步数十种而已。所以如能了解各葡萄品种之特性,则更容易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及体会不同风格的情趣。 葡萄酒的年份 天气的变化每年不同,产出来的葡萄酒自然也不同。天气变化比较规律稳定的地区,不同年份间的差别自然很少。如阿根廷的蒙多萨(medoza)位于沙漠区,雨量稀少,仅靠雪水灌溉,天气稳定,年年都有好收成,可惜少了年份的变化。 位于气候温和的产区,好的年份需要俱备充足的阳光(特别是在春季和八月初时),温暖的气温,同时秋季收成时天气必须干燥,不能下雨。总之,提高葡萄的成熟度,保持葡萄的健康,不受病菌感染,是好年份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天气酷热,日照充足的产区,则反而需要比平均温度低一点的天气,以保有葡萄酒细腻的品质。 红酒和白酒对天气的要求并不相同,秋季收成时的高温有利红葡萄的成熟,但过度的高温,却常让白葡萄的酸度不足,酿成的白酒柔弱无力,失去特性。1949年勃根第的酷暑和秋老虎,造就了特优的红酒,白酒却相对地失去均衡细致的品质。 此外,即使位于同一产区,天气变化对葡萄酒的影响却不见得相同,不同的葡萄品种,不同排水性和吸热性的土质,加上各种小区域气候的变化等等,都让年份好坏的评定,无法完全类推适用于整个产区。以波尔多区为例,圣艾美浓产区以种植美露种为主,相较于以卡本内一苏维浓种为主的上梅多克产区,自然不会对同一年份的天气产生相同的影响。 有许多产区依循年份的变化,制造不同类型的葡萄酒,一些特殊的葡萄酒只有在当年气候条件适合时才会生产。例如葡萄牙波特酒产区的特优年份波特酒,德国的trockenbeerenauselese等级的贵腐甜白酒,匈牙利Tokaji产区的aszu贵腐甜白酒以及阿尔萨斯的迟摘葡萄酒(vendangetardive)和贵腐甜白酒(S.G.N.)等等,都是只有特殊年份才生产的难得佳酿。 从17世纪末葡萄酒开始被装在玻璃瓶中销售后,葡萄酒的年份就开始具有商业上的价值。现在几乎所有品质佳的葡萄酒都标有年份,唯一例外的,只有无年份的香槟和经多年橡木桶培养的酒精强化葡萄酒。特优年份的葡萄酒价格常常比平庸的年份多出数倍。以波尔多近十几年来最著名的1982年份为例,mouton-Rothschild城堡酒厂82年法国市价含税价格约1600法郎左右,相较于81年的400法郎,整整高出三倍之多。较优年份的酒通常较浓郁、丰富且较耐久存,但这也意味着需要较长的时间以达到成熟期,若于太年轻时即饮用,可能反而比不上正值成熟期、且价格低廉的平庸年份。选择年份除了考虑好坏,是否成熟也要一并考虑,以免花钱而享受不到酒的香醇。 葡萄酒的三种状态 根据酿造方式的不同,葡萄酒可以分为静态葡萄酒、气泡葡萄酒和加烈葡萄酒三类。 静态葡萄酒 一般常说的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即静态葡萄酒。这类酒是葡萄酒的主流产品,酒精含量大约占8%—13%。静态葡萄酒又称无气泡葡萄酒,这是由于它排除发酵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依其葡萄品种和酿制方式的不同,又分为白酒、红酒和桃红酒。 白酒只将葡萄的汁液发酵,且培养期通常在一年以内,所得到的口味较清爽,单宁含量低,还带有水果香味及果酸味。红酒是将葡萄的果皮、果肉、种子等与果汁一起发酵,且培养期在一年以上,所得到的酒口味较白酒浓郁,多含单宁而带涩味,但因发酵程度较高,通常不甜。但由于酒性比白酒稳定,通常拥有数年甚至达数十年的保存期。所谓桃红酒是形容它的色泽,可经由在白酒中搀入红酒而得,或是以缩短红酒浸皮的时间来酿制,口味介于红酒和白酒之间。 气泡酒 这类酒因装瓶后经两次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得名。酒精含量占9%-14%。气泡酒以法国香槟区所产的“香槟”最负盛名,被用以统称所有的气泡酒,其他如意大利的司普曼特酒、德国的谢克特酒也属于气泡酒。 加强葡萄酒 加烈葡萄酒是在发酵过程中或发酵后添加其他高浓度的酒,导致酒精含量较前二类高,约占15%-22%。这类酒通常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培养期,而且混合不同年份及产区的酒而成。酒性较稳定,可保存较久。葡萄牙的波特酒及西班牙的雪莉酒都是此类酒中的佼佼者。 葡萄酒小常识 葡萄酒英文WINe: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的果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它的基本成分有单宁、酒精、糖份、酒酸等。 #8226;单宁TaNNIN:单宁含量决定葡萄酒是否经久耐藏。单宁高的耐久存,单宁低要尽快喝掉,通常不超过3-5年。 #8226;葡萄酒的酒精度:通常,葡萄酒的酒精度介于7度至16,2度之间,因为酒精度一旦超过了16,2度,酵母就停止活动了。酒精度最高的葡萄酒产自法国南罗纳河谷地区。 #8226;葡萄酒的酿造流程:葡萄采摘-葡萄挤压-榨汁-沉降罐过滤-橡木桶发酵-装瓶。 #8226;葡萄种植的纬度限制:北纬30-52度,南纬15-42度。中国的山东省与法国波尔多酒区纬度一样。 #8226;世界葡萄酒主要产地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智利、澳大利亚、南非等。 #8226;决定葡萄酒好坏的6大因素:葡萄品种、气候、土壤、湿度、葡萄园管理和酿酒技术。同样的葡萄,如果种在山坡上就与山脚下不同,例如,海拔上升则温度下降,采摘时间就得延后,另外,阳光照射时间也很重要,太少则酸,太多则甜,法国政府规定的葡萄从开花至采摘间的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同理,如果土壤不同,质量也不同:土地越贫瘠,葡萄酒越好。土地肥沃则葡萄含糖量过高。湿度也重要:看的见河流的地方才能酿出好酒…… #8226;法国葡萄酒之所以最好,是因为法国在上述6大因素上的具备天赐优厚的条件。 #8226;葡萄酒是有生命的,“愈陈愈香”不适用于葡萄酒:葡萄酒装瓶后透过木瓶塞与外界空气交换而不停变化,它的生命周期是浅龄期-发展期-成熟期-高峰期-退化期-垂老期。葡萄酒过了高峰期就无法饮用了. 香槟-champagne 香槟这个专有名词是有版权的,必须在法国香槟地区,以[瓶内二次发酵]这个特殊方法(也称做香槟法)酿造,还要符合其他相关法规,这样酿造出来的含有气泡的葡萄酒才能叫做[香槟]。 葡萄酒中的[王]与[后] 波尔多地区(Brodeaux)所产的葡萄酒,口感柔顺雅致,仿佛是风情万种,温柔婉约的女性化葡萄酒,被誉为[葡萄酒之后];布艮地地区(Burgogne)所产的葡萄酒,则是构架坚韧,独具个性,颇似豪迈的侠式,被誉为[葡萄酒之王]。这一王一后,恰恰代表法国两个颇负盛名,风格各异的葡萄酒产区。 葡萄酒的标签 葡萄酒的标签有如酒的身份证一样,会标示着产国,登记,酒精度,容量和年份等资讯。当购买一定等级以上的优质酒款,可于开启软木塞后核对瓶塞与标签上的年份是否一致,因为年份不同,有时会有相当的差价。 怎样的葡萄才能酿酒? 其实,酿酒的葡萄与日常实用的葡萄是截然不同的。好吃的葡萄(皮薄多汁,甜度高)是无法酿出高品质的葡萄酒的;而品质好的葡萄酒所采用的葡萄通常都不适合食用,应为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尤其是红葡萄,通常外皮都比较厚(这是单宁的来源),水份含量也没有一般实用的葡萄高,酸度也比较高。 品酒杯的选择 不适当的酒杯是无法品出葡萄酒的特质,选择适当的品酒杯,才能将葡萄酒的特色完全发挥。品酒时所用的酒杯以郁金香型或缩口的透明酒杯为上选,可以将酒的香气集中于杯口附近,便于嗅闻判断;但不要有雕花或是其他颜色,以免对葡萄酒颜色产生错误的判断。 好年份 所谓好年份,并不是指该年份的酒需要陈年很久,而是指那一年葡萄生长的时候,气候及各方面均有显著的好表现。 酒越陈越香 虽然是好年份的葡萄酒,却并非是越陈越香;过了葡萄酒陈年的高峰期,只有每况愈下,就象美人也有迟暮之时,之后就人老珠黄,迈入退化期。所以好年份的葡萄酒也需要在适当的时间饮用,才能品尝出它最巅峰的风味。 饮用葡萄酒的艺术 使用大小适当而且上部微微有些收口的杯子。这种式样的杯子叫做郁金香型,它能保持酒的香味。杯子用水晶或无色的玻璃制成,不要雕琢和装饰,以便于更好的看到酒的颜色。从来都是选用高脚杯,这样当转动酒杯观察时不会由于手的温度影响杯中的酒。 酒杯用要温水清洗,不用或少用洗涤剂,认真的擦拭干净。擦干的杯子立放或挂起来,不要染上其他气味。 各种酒的最佳饮用温度是不相同的,最理想的是: 利口酒,香槟酒,及有气泡的酒在摄氏6-9度 干型,半干型白葡萄酒在摄氏8-10度 桃红酒和轻型红酒在摄氏10-14度 鞣酸含量低的红葡萄酒摄氏15-16度 鞣酸含量高的红葡萄酒摄氏16-18度 专业人士常常选用双金属簧片的“瓶起子“,家常使用的是那种握在手里感觉好,式样简单,能快速打开瓶塞的。但是,后一种的缺点是把瓶塞穿透了。在开瓶前要去掉瓶塞上的包装和擦一下它的上部。 如果没有完全取出瓶塞或者它卡在了瓶口,就必须更深的向下转动“瓶起子“的螺旋部分。避免晃动酒瓶,慢慢地拉出瓶塞。 因为香槟和带气的酒有压力,开启要格外小心。当固定瓶塞的铁丝箍那掉后,瓶塞要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可以使用一条餐巾保护手,以防万一。 1.去掉瓶塞外的包装和铁丝箍,取一条餐巾为第二步做准备. 2.握住瓶子的底部,转动左手,直至目前,瓶塞还在原位上 3.瓶子的转动,瓶塞慢慢被旋出. 4.拔除瓶塞时不要有声音. 5.盖住流出的酒. 对于年轻的和鞣酸含量多的红葡萄酒,通气可能是有好处的:与空气接触后,更有利于酒香的散发喝起来更惬意。要喝利口酒和白葡萄酒时,习惯上提前一小时左右打开。红葡萄酒,(除了陈酿的酒)提前一个半小时打开。打开的酒有时会有一股不好的气味儿或味道,这很少是因为酒的酿造原因所至。通常是因为瓶塞发霉,并且把这种不好的味道传给了酒,俗称“瓶塞味酒”。在餐馆用餐时,这种酒是可以拒绝接受的,在家里,这种酒可以留下做菜用。 在沉年的酒中会有鞣酸和着色物形成的沉淀,为防止在斟酒时因沉淀物被搅动而使得酒显得混浊,最好先把酒倒在一个广口瓶内:事先酒瓶要直立放置几小时,使沉淀物完全沉降于瓶底,然后在一个光源前把酒倒向广口瓶内,看到沉淀物要到达瓶颈时,立刻停止而将沉淀物留在瓶内。 葡萄酒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因此没喝完的酒,应在它还没有“变坏”的两三天内喝完,即便如此,也会失去最初的新鲜口感。为了能保持酒的“第一口感“,除了要很好的密封外还应该把酒放在低温处。瓶子被打开后通常:白葡萄酒可以存放两天,大多数红葡萄酒放三到四天。 红葡萄酒的饮用礼节 大部分的红酒适合于在较低的室温下饮用。如果温度过低,可以手捧着杯身利用体温来给酒加热。传统上与红酒相搭配的菜是牛肉、某些奶酪食品、拌着红色沙司的空心粉以及禽肉。当然,与白酒类似,红酒的饮用规则也并非那样死板苛刻。很多人并不管主菜是什么,仅仅因为个人喜好而一直选择红酒。这时,所喝的红酒更倾向于口味清淡的波尔多干红。而勃艮第所产的红酒,口味浓郁,一般不太合适。 不起泡的粉色葡萄酒也是红酒家族的一员。它们适合于冰镇后饮用。与其搭配的主菜口味清淡,例如鱼类、小牛肉、鸡肉和水果。对于一瓶好年份的红酒,如果要尽情欣赏它的美妙,就一定要仔细遵循它稍嫌复杂的上酒程序:饮用前一至两天,将酒从酒窖或酒橱中取出,以最轻柔的方式把它转移至稻草编织的篮子里并保持酒瓶处于半水平的位置—比藏酒时要更立起15或20度。然后静置至少一天的时间以便于酒中的沉淀物沉至瓶底。 假如您并没有专门的酒窖,酒就必须在一两天之前购买,然后遵循同样的程序准备。饮用之前一小时左右是开启瓶塞的最佳时间。当然,瓶塞上的金属箔也应同时削去,以免它在倒酒时接触倒酒浆而影响其品质。基于同样的考虑,瓶嘴应用一块潮湿的布擦拭干净以除去上面积攒的残渣。拔软木塞的时候要十分仔细,而拔出的瓶塞应放在酒瓶颈的旁边,让有心之人能注意到它的完好无损。开启瓶塞后的这一个小时是酒瓶内琼浆?quot;呼吸期‘,它可以趁此时间将在酒窖保存时中所吸收的霉味儿或其它的奇怪气味散发干净。 为了让客人知道酒的情况,酒瓶一定要放在篮中,上面的标签也不能撕走。斟酒时要格外小心,否则酒液可能因‘后冲‘而从瓶嘴向瓶底回流甚至起泡,激起瓶底的沉淀。最后,瓶中的酒显然不能倒空,要留下约一英寸深的酒液,因为这些酒液早已因沉淀而混浊。 法国葡萄酒文化 法国葡萄酒的生产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法国葡萄酒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法兰西历史。岁月更迭,葡萄酒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法国葡萄酒业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酿造工艺,法国葡萄酒被世人奉为经典极品。法国是世界优质葡萄酒的最主要产区,平均年产量为55亿升。 法国拥有一套严格和完善的葡萄酒分级与品质管理体系。葡萄酒被划分为四个等级:法定产区餐酒(aOc)、优良地区餐酒(VDQS)、地区餐酒(VINSDePaYS)和日常餐酒(VINSDeTaBLe)。 法国是世界上葡萄酒品种最多的国家,主要有白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其中最重要的是红葡萄酒。 法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温带气候,有利于葡萄生长,但在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也不尽相同,因此法国能种植几百种葡萄(最有名的品种有酿制白葡萄酒的霞多丽和苏维浓,酿制红葡萄酒的赤霞珠、希哈、佳美和海洛)。不同产区的葡萄酒有不同的品质和口味。 红葡萄酒如同法国葡萄酒中最为光彩的红宝石,备受世人喜爱。法国对葡萄酒的酿造及其标签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日常餐酒和地区餐酒的生产,即要执行欧洲的标准,还应遵守更为严格的法国法律规定。地区餐酒和日常餐酒都是日常饮用的葡萄酒。 品尝地区餐酒和日常餐酒时,红葡萄酒的最佳品饮温度在16度至18度之间,玫瑰红葡萄酒是在14度至15度,而白葡萄酒则在12度至13度之间。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嗅觉及味觉来享用葡萄酒。通过看,可以鉴定酒的颜色,葡萄酒的颜色应是纯净的。通过闻,可以辨别酒的香味。最后是品尝、回味酒的香醇。酒杯应该是杯口小、容量大的高脚玻璃杯。斟酒时,一般倒一半或最多三分之二,以便酒的香味集中在酒杯的上部。享用不同的菜肴须选配不同的酒。通常是红酒配肉,白酒配鱼。若要获得最佳品饮温度,我们可以将葡萄酒放置于冰箱冷藏室或是方进装有冰块和冰水的桶中。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已开瓶的酒应在几天内喝完。应把酒储存在凉爽的地方。 法国葡萄酒优雅天成。历史悠久的传统葡萄种植技术和酿造工艺,与最现代、最严格的葡萄酒酿造方法相结合,使法国葡萄酒更具贵族气质。法国葡萄酒是采用完全自然环境下栽培的葡萄榨汁精心酿制而成的。不同的气候、种植土壤、酿造工艺、储存环境及时间,会使葡萄酒的风味各具特色。 葡萄酒是有生命力的。如同人类一样,它经历发酵期、青春期、成熟期和衰败期。每一个阶段的葡萄酒各具风味,品质不同。有些酒,酒龄越长,品质越高;而有些酒却相反。青春期是品饮的最佳时期。 法国葡萄酒不仅令人感受到优雅、别致、浪漫和愉悦,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葡萄酒中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酒,不是在法国就是在意大利生产。 *全世界消费的葡萄酒中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酒,不是在法国就是在意大利喝掉的。 *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占地不大的国家的居民以及观光客,每年就各自喝掉约占全世界七分之一的葡萄酒了! *光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的葡萄酒消费,就将近是美国消费的两倍了,而法国和意大利的人口合起来还不到美国的二分之一! 葡萄酒与健康 在葡萄酒中可测得六百多种营养成分,如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酚类物质,它们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当然,葡萄酒中还含有少量的约11%的酒精。 #8226;葡萄酒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B1-B2--B12等这些营养成份得益于葡萄的天然成份和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成份。 #8226;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法国人喜欢吃高脂肪食品,如肥鹅肝,但法国人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在欧洲国家中最低,这归功于法国葡萄酒。 #8226;可以帮助消化并促进新陈代谢。吃饭时饮用葡萄酒可以提高胃酸含量,促进人体对食物中钙、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 #8226;葡萄酒含酚,具有抗氧化剂的作用,防治退化性疾病,如老化、白内障、免疫障碍和某些癌症。 #8226;利尿作用 #8226;补充人体热量,葡萄酒的热值与牛奶相当 #8226;适度饮用,有益健康:每天喝3杯为宜 红葡萄酒与菜肴搭配 美酒佳肴的巧妙搭配,是幸福人生的追求和享受之一。美酒佳肴要不要搭配?应该如何搭配?个人认为:“喝你喜欢喝的酒,吃你喜欢吃的菜”,就是最好的搭配。但客观来说,葡萄酒与菜肴之间,确实有一个合理搭配的问题——巧妙的搭配,可以收到更好的美食效果。 葡萄酒与菜肴搭配的原则是:红葡萄酒配红肉,白葡萄酒配海鲜。简而言之,就是红酒配红肉,白酒配海鲜。吃红烧鸡鸭,红烧牛排,搭配干红葡萄酒更对味。因为干红葡萄酒丹宁含量高,涩巴巴的,能够解腻。吃鱼吃吓,吃各种海鲜,喝干白葡萄酒更舒服。干白葡萄酒酸溜溜的,可以解腥。 吃红肉喝红葡萄酒,这也是一个原则说法。红葡萄酒的种类很多,红肉的种类也很多,它们之间也有个搭配问题。用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葡萄酿造的纳百那型干红葡萄酒,适合搭配以下菜肴:羊肉、鹿肉、加胡椒的牛排、舌头肉、成熟的乳酪、沙拉等。用黑比诺葡萄酿造的干红葡萄酒,单宁的含量相对较低,适合搭配以下菜肴:猪腰等口味不太重的肉食、加番茄酱的小牛肉,加了剁碎的辣椒、橄榄油和蜂蜜的烤羊肉。总而言之,红葡萄酒适合配香味浓、颜色深的菜肴。如果菜肴中所含脂肪量较多,适合搭配涩味重的干红葡萄酒。例如,涩味重的干红葡萄酒,配上铁板羊肉,味道就会十分鲜美。 名人对葡萄酒的趣味观点 #8226;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学家本杰明#8226;富兰克林留下许多富有哲理的明言,你是否听过这一句:“好的葡萄酒证明了上帝希望我们幸福。” #8226;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日本酒评家叶山考太郎的定义是:“幸福的家庭是回家等着温暖的太太和冰凉的香槟,不幸的家庭是等着冷淡的太太和温热的香槟。” #8226;英国著名酒评家约翰#8226;艾塞克为“英国葡萄酒指南奖章”获得者安德鲁#8226;杰佛的《红酒圣经》所做的序言指出:“如果你想要更具有艺术气息、更健康、更有乐趣的人生,何妨花点时间来了解葡萄酒。你不一定要成为品酒家,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一些基本概念。” #8226;第22届“法国美食皇帝”桂冠得主——勒克里翁酒店的酒窖总管大卫#8226;比罗这样论述餐馆的葡萄酒服务对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性:“好酒留给他们的回忆会把他们带回品酒的餐馆。” #8226;对红酒频有研究的香港女作家张小娴在《亲密心事》中,这样认识“杯酒人生”:“男人对旧情的记忆与红酒类似,乃是以收成论。所谓收成,并不是他当时得到一个怎样的女人,而是男人自己有什么收成,收成就是男人的机遇。女人对旧情的回忆也跟红酒一样,但不是以年份论,而是以品质论。” #8226;艾森豪威尔将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有些人应该吃热狗配啤酒,却奢望吃鱼子酱配香槟。” #8226;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故乡位于卢瓦尔河谷的希农城堡(chinon),这里以品丽珠红葡萄酒而著称。她在写给钢琴家肖邦的第13封情书中写道:“我们彼此的心,红得已越过希农的葡萄酒了。” #8226;美国《佳酿》杂志创办人菲利浦#8226;塞尔登认为:“在本质上,酿酒人好像就是在执导一部电影,他按个人的理解,塑造葡萄酒的酒体结构、滋味、神韵和特点,从而创作出酒文化的艺术佳作。” #8226;大名鼎鼎的拉图酒庄(chateauLatour)现任总裁费德列克#8226;安杰乐先生告诉人们:“我们倾向于把我们的酒看作是来自土地给予人的礼物,而不是品牌。” #8226;著有《女人鉴赏葡萄酒指南:购买,搭配,享用》一书的美国葡萄酒作家莱斯蕾#8226;萨波科调查发现:“女人通常并不太关心葡萄酒的评分,而是更多地关注它的味道和风格。” #8226;“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戴维#8226;哈维认为,葡萄酒的鉴赏知识是一种“文化资本”。他在《地租的艺术:全球化、垄断与文化的的商品化》指出:“酒搭配对了,可能有助于签下好几桩重大商业契约。你会信任一个不知道怎么挑酒的人吗?” 关于酒瓶的小常识 #8226;为什么瓶口有层塑料封套? ——是为了防止虫子咬软木塞。 ——有时,封套上留有小孔,这是为了葡萄酒能与外界呼吸交换,主要是浅龄酒用。 #8226;为什么瓶底有凹凸? ——这是为了葡萄酒瓶直立时能酒渣沉淀。 ——越需要长时间贮存的葡萄酒,凹凸越深。所以,一般来讲,好酒因需要长期保存,瓶底凹凸都比较深,但瓶底凹凸深的酒不一定是好酒。 #8226;未开封的酒,如果瓶塞凸起或瓶口有粘液,说明该酒品质出问题了。 品尝葡萄酒有3大步骤 1、看酒(最好在白色背景下) #8226;从酒杯正上方看,看酒是否清澈。如果浑浊,就不好了。 #8226;从酒杯正侧方的水平方向看,摇动酒杯,看酒从杯壁均匀流下时的速度。酒越黏稠,速度流得越慢,酒质越好。 #8226;把酒杯侧斜45度角来观察,此时,酒与杯壁结合部有一层水状体,它越宽则表明酒的酒精度越高。在这个水状体与酒体结合部,能出现不同的颜色,从而显示出酒的酒龄。蓝色和淡紫色=3-5年酒龄。红砖色=5-6年。琥珀色=8-10年。橘红色说明已经过期了。 2、闻酒 #8226;闻酒前最好先呼吸一口室外的新鲜空气。 #8226;把杯子倾斜45度角,鼻尖探入杯内闻酒的原始气味。偏嫩的酒闻起来尚有果味。藏酿有复合的香味。 #8226;摇动酒杯后,迅速闻酒中释放出的气味,看它和原始气味比是否稳定。 3、品酒 #8226;喝一小口,在口中打转,如果酒中的单宁含量高,口中会有干涩的感觉,因为单宁有收敛作用,这说明葡萄酒还没有完全成熟。最好是口感酸-甜-苦-咸达到平衡。 #8226;吐出或咽下酒液后,看口中的留香如何。 酿酒的十个步骤 10stepstomakewine 以下步骤仅供参考!它们能告诉你葡萄酒是怎么酿造的:Thefollowingstepsareinformativeonly!Theygiveanideahowwineismade: 1.种葡萄树plantation(orgrafting)ofavinestock 2.田间管理growingofthegrape-bunch 3.采收葡萄harvestingthegrapes 4.除梗破碎*de-stemming*andcrushingthegrapes 5.酒精发酵alcoholicfermentationoftheliquid 6.浸渍*maceration* 7.分离rakingthewine 8.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fermentation 9.老熟maturationofthewine 10.装瓶bottlingthewine 一些葡萄酒常用术语 酸味 存在于所有的葡萄中,是保存葡萄酒的必须组成部分。酸味在葡萄酒中的表现特征为脆而麻辣。 回味 在吞咽下酒之后喉间酒味萦回的味道。 芳香 口感强烈花香浓郁的葡萄品种,橡木陈年以及在酒瓶中的变化而产生的香味。 麻辣 由于丹宁在葡萄酒中的作用而使喉间受到强烈刺激的感觉。 平衡 好的术语,描述了在葡萄酒中香味,酸度,干度或甜度的成分均匀而又和谐的体现。 酒体 葡萄酒在口中的感觉-或丰满或单薄,可以表达为酒体丰满,酒体均匀或酒体轻盈。 酒香 葡萄酒在装瓶陈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复杂而又多层次的味道和感觉。 干净 没有可察觉的缺点,没有难闻的味道。 复杂 好的术语,表明了葡萄酒有很多层次和味道。酿酒师尽其所能在酿制过程中达到口味多样复杂的程度。 浓郁 强烈的香味。 瓶塞味 葡萄酒中由于变质受到污染,产生异常的口味。 清爽 非常新鲜,明显的酸味(特别是白葡萄酒)。 特酿 葡萄的混合或特殊精选。 精致 描绘了清淡或均匀的葡萄酒酿制得当,口味优雅。 常见红葡萄品种介绍 caBeRNeTSaUVIGNON中文译本:赤霞珠,卡柏纳,苏维翁,解百钠,加本力苏维翁。 主要味道特性:青椒及黑醋粟;橡木、香草、咖啡香气 赤霞珠味道比较广泛,当葡萄不完全成熟时,它的味道会略带青草及青椒味道,如果是相当成熟的赤霞珠,它的味道较浓郁,通常有很明显的黑莓味道。美国加州及智利的赤霞珠通常略带薄荷味道。在橡木桶蕴藏过的赤霞珠红酒会有很强烈的橡木香草味道,加州、智利、澳洲、法国、意大利所出产的赤霞珠红酒味道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caBeRNeTFRaNc中文译本:品霞珠,卡柏纳,佛朗 主要特性:青草及红莓子;铅笔芯的气味 佛朗是赤霞珠的远亲,产自法国波尔多区的佛朗葡萄酒味道,较芳香,酒体柔润富有红莓子,红黑醋粟味道,产自较北面产区的罗瓦尔区或意大利的东北部的往往会有青草的气息,佛朗经常被称为富有铅笔芯气味的葡萄品种,用佛朗葡萄酿造的葡萄酒最著名的有chateauausone及chateauchevalBlanc奥信庄园及白马庄园。 meRLOT中文译本:梅洛、梅鹿,美乐 主要特性:青椒及黑醋粟;巧克力及香料味特性 跟赤霞珠不一样的梅洛葡萄,其果皮较薄,因此常见的梅洛红酒色泽较赤霞珠红酒为浅丹宁较温,没赤霞珠那般强颈。用相当成熟的梅洛葡萄来酿造的葡萄酒富有黑醋粟,黑莓,蓝莓,巧克力及略带香料味道。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智利所出产的梅洛红葡萄酒,最能表达梅洛葡萄的原始味道。 GamaY中文译本:佳美,加美,甘美 特性:香蕉,口香糖;樱桃,草莓气味 佳美葡萄是法国布根地宝祖利区的著名葡萄品种,在宝祖利区出产的葡萄酒是采用百分百的佳美葡萄酿造,果味芳香,新鲜,富有香蕉,樱桃及草莓的气味,对不喜欢有苦涩味的朋友来说,佳美葡萄酒是最好的选择,一般饮用佳美葡萄酒最好在12℃-15℃之间,因为清凉一点(不是冰冻的那一种)喝佳美葡萄酒其新鲜果香会发挥得较佳较特出。 PINOTNOIR中文译本:黑皮诺,黑品诺,比诺罗拉 特性:草莓及红莓子;可乐香料及野味气味 黑皮诺葡萄是一种较脆弱,最容易受大自然气候影响的葡萄品种,所以种植黑皮诺葡萄风险也较其它葡萄品种为大,所以一般用黑皮诺酿造的葡萄品种都会略为昂贵。富有独特的红莓子,草莓及樱桃味道的黑皮诺会略带一点薄荷及蔬菜的气味,如果采用较成熟的黑皮诺来酿造葡萄酒则富有果酱,黑松露,野味及皮革的味道。 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法国布根地,新西兰,美国俄纳冈州,其至澳洲及智利也有不错的表现。 SYRaH(SHIRaZ)中文译本:施赫,切拉子 特性:烟熏,黑莓;胡椒,薄荷,干枣味道 施赫葡萄酒通常会是深红色,其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法国罗纳山谷,在较清凉的气候无论是法国罗纳河谷北部或澳洲的维省及部份的西澳地区所出产的施赫都具有薄荷及香料味,但在较暖的气候环境所出产的施赫葡萄就富有红莓以至黑莓的味道,而经过陈年的施赫葡萄酒更有巧克力,烟熏及野味的味道。以笔者的经验,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最著名的施赫葡萄是产自法国罗纳河谷北部,常以为澳洲才是出产施赫最著名地区,没错,澳洲的施赫是很好,但若论细致,始终离不开罗纳河谷的“cateRotie”,除法国及澳洲是施赫葡萄品种生长得最好的两个国家外,美国加州,智利都有出产施赫葡萄酒,但味道始终是前者两国出产的较特出. BaRBeRa中文译本:芭贝勒,芭芭拉,芭比拉 特性:李子、樱桃;香甜香草味 生长在意大利西北部,芭芭拉葡萄酸性略高,其味道的变化很多时与其产量多或少很有关系,普通日常饮用的芭芭拉葡萄酒富清新果香味,但如果是产自意大利北部“PIemONTe”(陂漠)区的芭芭拉,色泽深红,果味浓郁丰满,更有李子及樱桃似的味道。经过蕴藏在橡木桶的芭芭拉红酒还有香甜的香草,香料及橡木味道。除意大利外其它国家,如加州,澳州甚至阿根廷也有种植同样的葡萄品种,当然味道是有所不同的,但意大利芭芭拉始终果味高一线。 关于葡萄酒中的沉淀 结晶和沉淀在葡萄酒——特别是旧世界强调传统方式酿造的葡萄酒——当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结晶物质来源与葡萄酒当中的酒石酸。虽然这种结晶在白葡萄酒当中出现得更多,但是在红酒中出现也是完全正常的。 再来说说沉淀, 众所周知,葡萄酒是通过酵母的作用,把葡萄汁内的糖分转化成为酒精。酒瓶底端的沉淀物正是这瓶酒中酵母先驱的遗物。 总而言之,无论是结晶还是沉淀,对于葡萄酒来说都是正常的显现,你可以放心饮用这瓶酒。 虽然这些东西对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在人们品尝葡萄酒时吃到他们终归会有一些小小的不满。 你因该已经看到酒瓶底部凹进去的那一块了吧,那正是为了让这种物质集中沉淀,防止它们在倒酒的时候流出所设计的。 如果情况严重,你还可以使用换醒酒瓶、过滤等方式把他们去除。 葡萄酒的开瓶和换瓶 用螺旋钻开瓶是最有效的工具。在拔出软木塞之前,应仔细地除去盖在它上面的铝箔纸,然后用布将瓶口周围擦净。如果木赛已经弄碎了,或是软木塞塞得太紧,最好将螺旋钻以一定角度拧入软木塞(杠杆作用),尽可能轻地移动螺旋钻。 刀割掉瓶盖外壳用螺旋状的开瓶器拔塞换瓶 开启起泡葡萄酒酒瓶时,应特别小心,因为瓶中液体处于高气压之下。开瓶时,不要对着其他人或易碎物品,因为软木塞可能会被气体喷射出来,同时,手握酒瓶时,应始终用一块餐巾包住瓶身,以防止其破裂。如果软木塞特别粘,就把瓶颈置于温水中以增大瓶内气压。 葡萄酒,特别是红葡萄酒,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产生单宁酸和色素的沉淀物。要除去这些沉淀物,就需要换瓶,即倒掉其沉淀物。换瓶前应将酒直立放置几个小时,让沉淀物集聚在一起。轻轻打开软木塞后,擦净瓶颈内外,一次性将整瓶酒倒入另一瓶中。 换瓶后让红葡萄酒在空气中呆一会,白葡萄酒则不需要这一步骤。经过接触空气的红葡萄酒,略显粗糙的部分会更加柔和,增进了平衡度,口感更佳,绝不可忽略。一般放15~30分钟即可。红酒开瓶后,应将其充分接触空气,以增加其香味,并且其风味也会因此变得圆润柔顺。但大多数的酒类不适于这样做。而应在喝之前半小时左右打开酒瓶,让酒与软木塞之间的异味消散殆尽。 红酒 RedWine 红酒一般是红葡萄酒的简称。酿制红酒的时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时压榨的,红酒中所含的红色色素,就是在压榨葡萄皮的时候释放出的。就因为这样,所有红酒的色泽才是红的。如果酿制白葡萄酒,则只是压榨葡萄肉并进行酿制。 红酒的酿制过程 第一套 一,第一道是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从梳子状的枝梗上取下来。因枝梗含有特别多的单宁酸,在酒液中有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二,压榨果粒。酿制红酒的时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时压榨的,红酒中所含的红色色素,就是在压榨葡萄皮的时候释放出的。就因为这样,所有红酒的色泽才是红的。 三,榨汁和发酵。经过榨汁后,就可得到酿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酿制好酒。葡萄酒是透过发酵作用而得的产物。经过发酵,葡萄中所含的糖份会逐渐转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发酵过程中,糖分越来越少,而酒精度则越来越高。通过缓慢的发酵过程,可酿出口味芳香细致的红葡萄酒。 四,添加二氧化硫。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鲜度,就必须在发酵过程后立刻添加二氧化硫处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气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发酵后大约3周左右,必须进行第一次沉淀与换桶。第二次沉淀要4至6周。沉淀的次数和时间上的顺序,完全就是所要达到的口味。 五,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个月以后,就要装瓶了。以前,葡萄酒瓶以软木塞来封口,现在(2001年以后)很多科技革新的装瓶厂都采用新式的真空密封的旋转式酒瓶。 第二套 a.除梗:所谓除梗,是指为了避免葡萄酒中有多余的苦涩味道,而将梗从果实上除去。 B.破碎:将果皮搓破轻轻压碎,称之为破碎。 c.发酵:在破碎的葡萄(连同果皮及种子)中加入酵母菌。因红酒的颜色来自果皮,而涩味则是种子所释放出来的味道。 D.榨汁:以榨汁机榨出发酵后的葡萄酒。 e.发酵:将榨出的葡萄酒与果皮、种子分开,接着仅使葡萄酒在发酵。本阶段是决定葡萄酒味道的关键,完全发酵熟成者即为不甜口口味的葡萄酒。 F.除渣:发酵完之后,溶解残存的物质会自动沉淀,可顺利地被除去,此一过程称之为除渣。 G.熟成:接着装入酒桶使之能够充分熟成,熟成期间约为两年(但亦有熟成未满两年者)。 H.装瓶:熟成后即可装瓶。 酿制红酒的葡萄种类 葡萄种类方面,酿制红酒的葡萄种类有Shiraz,carbernet,Sauvignon,merlot等等。红酒的标签上常出现这些名称,就是指采用的葡萄的品种。有些红酒是由单一种葡萄酿制,有些还是由2~3种葡萄酿制,酿出来的红酒口味也就有所不同。单一或混合葡萄品种酿制的红酒都是一样的好,只是适合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而已。 红酒的来源地—“旧世界红酒”和“新世界红酒”世界上生产红酒的国家不少,红酒的来源地的其中一个划分方法,分作“旧世界红酒”和“新世界红酒”。 旧世界红酒一般指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出产的红酒,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略昂贵。“新世界红酒”红酒是指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出产的红酒。法国的红酒以往用牛血所提炼出来的色素进行调色,在疯牛症的担忧之下,曾一度影响法国红酒的销量。澳大利亚和智利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葡萄产区都在几乎没有环境污染的地方,因此澳大利亚和智利的红酒在国际市场很具知名度。澳大利亚的红酒采用从葡萄皮本身提炼的纯植物色素进行调色,是红酒行业用天然物质调色的创举。澳大利亚的aRemWINe(澳宝红)和智利的aLmaVIVa(阿玛维瓦)都是比较知名的“新世界红酒”品牌。 红酒和干红的概念和区别 所谓干型葡萄酒(干白、干红)仅指葡萄酒中含糖量的多少,并没有其他的含义。按照标准的规定,干型葡萄酒的含糖量在4.0g/L以下。由于这种类型的酒含糖量低,没有甜味,所以更多地表现出葡萄的果香、发酵产生的酒香和陈酿留下的醇香。传统意义上的葡萄酒都是甜型葡萄酒,含糖量都在50.0g/L以上。 干红葡萄酒的“干”是从香槟酒酿造中借用的一个词,即不添加任何水、香料、酒精等添加剂,直接用纯葡萄汁酿造的酒。红葡萄榨汁后,不过滤葡萄皮核,葡萄汁酿成酒后再过滤,酿酒过程中,葡萄皮的颜色溶解到酒中,为干红酒。干红酒有两种,一种是单纯过滤;另一种将滤渣继续压榨。压榨的干红酒含单宁较多,味道更厚。 也就是说,干红喝起来是不甜的。在中国,有人喝干红的时候喜欢混合雪碧来喝,这说明饮用者其实不适合喝干红、而是正统的红酒。 红酒的保质期 红葡萄酒并不是年份越老就越好。年份是表示当年葡萄酒质量的概念。红酒也有新鲜型和陈酿型之分,新鲜型一般果香浓郁,陈酿型一般酒香浓郁,醇厚,最佳饮用期视不同的酒而不同,一般在2—10年之间。装瓶超过了10年的红酒就不好喝了。 品尝红酒的步骤 第一套 第一步:控制红酒的酒温。传统上饮用红酒的温度是清凉室温,18至21摄氏度之间(白葡萄酒则是在9到12度之间),在这温度下,各种年份的红酒都处于最佳状态。一瓶经过冰镇的红酒比清凉室温下的红酒单宁特性会更为显著,因而味道比较涩。白葡萄酒情况恰恰相反,它就是要突出清爽和酸涩因此适合冰镇后饮用。喝酒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指捏住高脚杯的柱子而不是用手托着杯子,否则造成酒温的不同会影响酒的协调性。 第二步:醒酒。一瓶尘封多年的佳酿,刚刚打开时会有异味出现,这时就需要“唤醒”这支酒。将酒倒入精美的醒酒器后稍待十分钟,酒的异味就会散去。醒酒器一般要求让酒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大。红酒充分氧化之后,浓郁的香味就流露出来了。这个过程时间可以延长,一个小时最好,造成酒香四溢的氛围。 第三步:观酒。红酒的那种红色足以撩人心扉,红酒斟酒时以酒杯横置,酒不溢出为基本要求。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将红酒的杯横置在白纸上,观看红酒的边缘,层次分明者多是新酒,颜色均匀者是有点岁数了,如果微微呈棕色,那就有可能碰到了一瓶陈年佳酿。 第四步:饮酒。在酒入口之前,先深深在酒杯里嗅一下,此时已能领略红酒的幽香了,新酒的果香味很重,而陈酒则将这种张扬的个性深深的内敛。吞入一口红酒,让红酒在口腔里多停留片刻,舌头上打两个滚,再深呼吸一下使感官充分体验红酒,最后全部咽下,一股幽香立刻萦绕其中。 第五步:酒序。喝酒时应按照新在先陈在后,淡在先浓在后的原则饮用。 第二套 1.观其色泽—将酒道在高脚杯中,握着杯脚,看其色泽。 2.闻其香味—轻摇酒杯让香气释放出来,闻其散发的香味。 3.品尝—啜饮一小口,让酒在舌尖溶动,感觉其味道及酸甜度。 波尔多的红酒 在众多的红酒中独钟法国红酒原因是︰法国不但是全世界酿造最多种葡萄酒的国家,也是生产了无数闻名于世的高级葡萄酒的国家,其口味种类极富变化,故其被美誉为『葡萄王国』,法国生产的红酒有六大生产地包括︰波尔多(Bordeaux)、布跟地(Burgundy)、香槟(champagne)以及阿尔萨斯(alsace)、罗瓦河河谷(LoireValley)、隆河谷地(cotesduPhone)等其中又以气候温和土壤富含铁质的波尔多产地最具代表。 法国波尔多市外围又细分几个产区全都分布于纪隆德河(estuairedelaGironde)流域,不但产量大且生产许多品质优良的红酒,被喻为『世界的葡萄酒宝库』,其中有最出名的五大产区不可不知,这些产区约有九千多家酒庄,其中又以最有名的五大酒庄闻名于世。 法国红葡萄酒的分级和分类 法国葡萄酒总共可分为四级。若以金字塔来表示价格,由基部至顶部的顺序为:日常餐酒(VindeTable)、地区餐酒(VindePays)、优良地区餐酒(V.D.Q.S)、法定地区葡萄酒(a.O.c)。越接近金字塔顶部,价格越高。 日常餐酒(VindeTable) 用来自单一产区或数个产区的酒调配而成。法国酿酒历史悠久,调配技术高超,因而日常餐酒品质稳定,是法国大众餐桌上最常见的葡萄酒。此类酒最低酒精含量不得低于8.5%或9%,最高则不超过15%。 VindeTable日常餐酒,又分三级 1,VindeTableFrancais(高级,只混合法国产的葡萄) 2,melangedeVinsdedifferentsPaysdecommunauteeuropeenne(中级,混合欧联诸国生产的葡萄酒) 3,VinotenuenFranceaPartirdeRaisinsReolten(低级,不限定葡萄品种,在法国国内酿造者)美味与否全凭生产者的巧手,无等级之分。 地区餐酒(VindePays) 由最好的日常餐酒升级而成。其产地必须与标签上所标示的特定产区一致,而且要使用被认可的葡萄品种。最后,还要通过专门的法国品酒委员会核准。 优良地区餐酒(V.D.Q.S) 等级位于地区餐酒和法定地区葡萄酒之间。这类葡萄酒的生产受到法国原产地名称管理委员会(InstitutNationaldesappellationsd`Origine)的严格控制。 法定地区葡萄酒(appellationd`Originecontrolee简称a.O.c) 最高等级的法国葡萄酒,其使用的葡萄品种、最低酒精含量、最高产量、培植方式、修剪以及酿酒方法等都受到最严格的监控。只有通过官方分析和化验的法定产区葡萄酒才可获得a.O.c证书。正是这种非常严格的规定才确保了a.O.c等级的葡萄酒始终如一的高贵品质。在法国,每一个大的产区里又分很多小的产区。一般来说,产区越小,葡萄酒的质量也会越高。 法国的红酒文化历史 “一串葡萄是美丽,静止与纯洁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但压榨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因为它变成酒以后,就有了动物的生命。” --威廉·杨格 迷人的色彩,神秘的情思,柔和醇香的红酒饱含了鲜活的生命原汁,蕴藏了深厚的历史内涵。 曾几何时红酒在国内造成一股新的饮酒文化,在市场上到处可见红酒的踪迹,而一般人对红酒的了解、认知并不多,而往往饮用红酒是采取『乎干啦』的方式,而这种方式让有心学习品尝人士乱了选择。 在饮用红酒之前不妨先了解有气质的红酒文化与红酒历史,潜移默化之间就了解红酒的高贵之处。 其实世界各地都有种植葡萄,所以世界各国也都有葡萄酒的生产。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0-20度的温和气候地区最适合栽种葡萄,而雨量丰、湿气重的地方则有碍葡萄树的生长,因此土壤排水良好也是栽种的条件之一。在众多的红酒中独钟『法国红酒』的原因是,法国不但是全世界酿造最多种葡萄酒的国家,也生产了无数闻名于世的高级葡萄酒。 『勃根地第地区』 本区约有一千八百处酒园,本区由南至北依序可再划分六个产区: 莎布里(chablis)、夜坡(cotedeNuits)、邦内坡(cotedeBeaune)、莎隆内坡(cotedechalonnaise)、马孔内(maconnais)、薄酒莱(Beaujolais)——-勃根地六区中最精华的一区乃夜坡与邦邦内坡所构成的『黄金坡』(coted’Or),前者以红酒著称,后者则以白酒为尊。该地区的沃恩·罗曼尼(Vosne-Romanee)酒村中的『罗曼尼·康帝』酒园(DomainedeLaRomaneeconti,DRc)所酿产的『罗曼尼·康帝』(LaRomaneeconti)位居红酒首席。 『波尔多地区』 仅仅以法国波尔多地区一地而言,酒园(堡)已超过九千多座的。该地区的五大产酒区有:梅铎(medoc)、柏美洛(Pomerol)、圣特美隆(St.emilion)、格拉芙(Graves)、苏岱(Sauternes)。 梅铎(medoc)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区,仅生产红酒。梅铎(medoc)又可细分为四个小酒区,由北至南依序为圣特夫塔夫(St-estephe)、波仪亚克(Pauillac)、圣朱利安(St.Julien)与玛哥(margaux)。其中波仪亚克区(Pauillac)内的三大名酒chateaumoutonRothschild(木桐·罗吉德堡)、chateauLafite-Rothschild(拉费堡)、chateauLatour(拉图堡),犹如三颗钻石使得波仪亚克(Pauillac)简直变成波尔多地区的代表了。 柏美洛(Pomerol)该区产地约只占波尔多的百分之三左右,真是『物以稀为贵』。如果说『红酒巨钻』是罗曼尼·康帝,至于抢占第二宝座荣耀的应当属于法国波尔多的柏美洛(Pomerol)地区的代表作『彼德绿堡』(chateauPetrus)。 圣特美隆(St.emilion)这也是一个名园辈出的产区,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本地区的酒品质普遍不佳,甚至有『车夫之酒』的讥讽!名列a等的只有两家:欧颂堡(chateauausone)与白马堡(chateaucheval-Blanc)。 格拉芙(Graves):该地区的chateauHautBrion(欧·布利昂堡)与chateauLatour(拉图堡)、chateauLafite-Rothschild(拉费堡)、chateaumargaux(玛哥堡)、,chateaumoutonRothschild(木桐·罗吉德堡)、chateauHautBrion(欧·布利昂堡)共享波尔多官方评鉴的一等顶级酒,也是波尔多地区的五大酒庄。 『隆河坡地区(cotesduRhone)或称隆河地区』 与勃根地第、波尔多号称法国三大产酒区。整个隆河地区最珍贵的红酒,当推罗帝坡区的杜克酒(LaTurque)。 『醒酒』 由于红酒被喻为有生命力的液体,是由于红酒当中含有丹宁酸(Tannicacid)的成分,丹宁酸跟空气接触之后所产生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而要分辨一瓶酒的变化最好的方式是开瓶后第一次倒2杯,而先饮用一杯,另一杯则放置至最后才饮用,就能很清楚的感觉出来。每一瓶酒的变化时间并不一样,也许在10分钟、也许半个小时、也许在两个小时后。如何去发觉酒的生命力就靠自己的感觉跟经验了。 『过酒(Decenting)』 过酒的方式,是将葡萄酒倒入醒酒瓶(Decenter)的动作称为过酒,但过酒的目的到底何在? 其实有二,一是藉此将陈置多年的沉淀物去除。虽然喝下这些沉淀物并无任何大碍,但有损葡萄酒的风味,所以必须去除。 另一则是使年份较少的葡萄酒将其原始的风味,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因为葡萄酒会因过酒的动作而有机会与空气接触,此时沉睡中的葡萄酒将立刻芳香四溢,味道也变的圆润了。 『酒标』 如何选择一瓶好喝的红酒,第一要件是口感要顺,什么样的味道才较顺口,看个人喜好,品尝红酒是一门高深学问,学会品酒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及一层层的磨炼,不过学会认酒则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 如何认酒呢?先学看酒瓶上的标签吧。葡萄酒的卷标又称为『etiquette』(法文,意为许可证),如同人们的履历表一样。正如在懂得葡萄酒的人们之间,流传着『只要看了卷标,就知道它的味道了』一般,卷标上确实透露着关于葡萄酒味道(特色)的讯息。『卷标上的图案有很多种,到底事在写些什么?真想知道…..』一般卷标上通常会标示:葡萄收成的年份、葡萄酒的酒名(以产地或酒园名(chateau)命名)、生产国或生产地、庄园地名的名称、生产者(造酒者)名、容量、酒精浓度…等。卷标依设计者的设计,有各种不同的样式,所以数据所书写的位置也不同。 收成年→该年的天候会影响葡萄收成的品质,产区→一瓶葡萄酒的好坏节定于产地的地质状况,a.O.c→指定优良产区a.O.c.法定名称,城堡内装酒→misenBoteilleauchateau,酿酒师签名→对酒品质有更一层的保证 红酒的储存 保存葡萄酒最忌讳的是温度的强烈变化,如果你在店家购买的时候是处于常温之下,则在家里只要保存于常温之下即可。你若想饮用冰镇过的葡萄酒于饮用前冰冻即可。如果你将葡萄酒储存于冰箱中,只适合存放于温度变化较小的蔬菜室内。最理想与长期的储存环境是温度约在摄氏12~14度间保持恒温,湿度在65%~80%间,保持黑暗,一般酒都放置于地下室。保持干净,以免其它异味渗入酒内。 软木塞 软木塞具有密度低、弹性佳、可伸缩性强、不渗透、抗腐坏、抗分解、抗变质等特性,可以保持葡萄酒品质经年不变。通常一般等级的葡萄酒所使用的软木塞长度约3.5公分至5公分左右,比较优质的葡萄酒的使用的软木塞长度多在5公分以上。一般优质酒使用较长的软木塞,但使用长软木塞的葡萄酒并不保证一定是优质葡萄酒。 室温 我们常听到某款酒最适合‘在室温下饮用‘,到底室温是指多少度呢?其实室温通常是指原产地的温度,而不是中国的室温。以法国葡萄酒而言,室温通常是指16至18摄氏度左右。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言,除了寒冬,这个温度大部分都需要冷藏方式来达成,千万不要将洒放在常温状态下,理所当然地认为那就是“室温”。 品酒杯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品酒杯才能完全品出葡萄酒的物色,品酒时所用的酒杯以郁金香型或缩口的透明酒杯为上选,可以将酒的香气集中于杯口附近,便于嗅闻判断。不要有雕花或是有其他颜色,以免对葡萄酒颜色产生错误判断。 酒并非越陈越香 葡萄酒并非是越陈越香。过了葡萄酒陈年的高峰期,只有每况愈下,就像美人也有迟暮之时,之后就逐渐人老珠黄,迈入退化期。所以葡萄酒也需要在适当的时间饮用,才能品尝出它最巅峰的风味。 储存心爱的葡萄酒 找一个阴凉、安静的角落作为储存葡萄酒的地方,要避免强烈或异常的气味(如油漆、榴莲),及过度的温度影响葡萄酒;也不要太过沉迷爱不释手,时时拿出来欣赏擦拭。葡萄酒最不需要的就是摇晃与光线刺激。 长期储存,躺着比较好 若想将葡萄酒贮存一段时间,最好能让酒瓶平躺,其目的是为了使软木塞能与酒液接触以保持浸润。如果酒瓶直立置放,软木塞会过度干燥,将使空气进入而破坏酒质。 喝不完的葡萄酒怎么处理 饮用葡萄酒最好能依人数及酒量来估算开瓶的数量,以避免开瓶后葡萄酒变质。 世界名牌红酒介绍 酒中王:PeTRUS(法国) 一般人称作帕图斯,我还见过更离谱的叫法————“披头士”。此酒的名贵在于酒庄位居波尔多产区八大名庄之首,是波尔多目前质量最好,价格最贵的酒王,颇有王者风范,不少影视明星都喜欢收藏。 价格:超过10000元 总统之爱:HaUTBRION(法国) 这支酒的中文名太迷人了,“红颜容”。作为传统八大名庄的优质产品,两百多年前就已经成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第二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佛逊的至爱。价格方面也不菲。 价格:约3000—4000元 美艳不可方物:mOUTONROTHScHILD(法国) 这支酒和大家所熟悉的“武当红”系出一派,不过层次更高,香港人叫做“武当老柴”,不知道东北人会不会叫“武当他爹”呢?“武当”是音译,和中国的武当山没什么关系,这个牌子的酒每年都要选一幅画作为封面,碰巧这回是个美艳不可方物的裸女素描。 价格:1000元以上 青春年少:GaSTONReNa(法国) 通常感觉法国人的东西都会庄重一些,没想到也会有这样充满年轻气息的红酒,这种“嘉士顿”也是波尔多的名酿之一。 价格:100多元就能到手 传奇之“英雄”:BaTeaU(法国) 中文里就是大名鼎鼎的“龙船”,这种酒是拿破仑时代一个英勇的将军酿造的。这位将军本是拿破仑的得力战将,战无不胜,为拿破仑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一次战争中被打残了腿。于是,将军请求拿破仑给他批一块地,让他为拿破仑酿造世界上最好的红酒。结果,这位将军真的酿造出了出色的红酒。但是,他始终怀念与士兵们一起打仗的日子,而他的士兵也同样思念着这位老将军。每次士兵航船经过将军酒庄对开的海面时,就在船上向他行军礼,但船与陆地相隔甚远,为了让将军能看清楚,士兵们想出了一个方法:把船帆降下一半,以军礼的角度悬挂着,然后缓慢地驶过海面。将军知道了此事后,十分感动,于是,就将那降下一半的船帆,制成了红酒的标签。从此,“龙船”就和那著名的标签一起,流传于世。 价格:大概200多元 传奇之“大家族”:TaYLORS(南澳大利亚) 姑且叫做“泰莱斯”吧,此乃澳洲销量第一的红酒,酒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大家族,有自己的大葡萄园,所有葡萄都自产自酿,为了保证品质,多少年来酒庄都没有扩建过。由于在最初开垦庄园时发现了不少海马化石,因此海马成了酒庄的标志,如今已是酒庄的第三代经营者,所以有了三只海马的标志,假如到了第四代传人,标志也将改成四只海马。 价格:只需150元左右 明日之星:FRaNKLaND(西澳大利亚) 福临是澳洲名庄中的新秀,被世界最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誉为明日之星。福临的目标是要酿造世界顶级名酿,他们的葡萄全是人手采摘,每个酿造过程都小心翼翼。这款旗下的“穗乐仙”倒也便宜。 价格:约180元 美国一号:caYmUS(美国) 美国加州那帕谷是美国最优秀的顶级名酒产区,这里云集了不少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最高品质的酒庄,此地红酒浓郁甜美、底蕴深厚、豪迈宽广,是红酒“新势力”的领军货色。 白葡萄酒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红葡萄榨汁后不带皮发酵酿制,色淡黄或金黄,澄清透明,有独特的典型性。 白葡萄酒的营养成分(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 水分(克)9.4 能量(千卡)66 能量(千焦)275 蛋白质(克)0.1 脂肪(克)0.1 碳水化合物(克)0.01 膳食纤维(克)0.04 胆固醇(毫克)0 灰份(克)18 维生素a(毫克)2 胡萝卜素(毫克)35 视黄醇(毫克)1.6 硫胺素(微克)3 核黄素(毫克)2 尼克酸(毫克)0.02 维生素c(毫克)0.06 维生素e(T)(毫克)0.06 a-e0.01 (β-γ)-e0 δ-e0 钙(毫克)0 磷(毫克)0 钾(毫克)0 钠(毫克)0 镁(毫克)0 铁(毫克)0 锌(毫克)0 硒(微克)0 铜(毫克)0 锰(毫克)0 碘(毫克)0 人头马 基本档案 cLUBdeRemYmaRTIN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百零六。 级别 特优香槟干邑 说明 酝酿期极长,醇和,香味馥郁。cLUB人头马特级香槟干邑是一种非常香醇的特优香槟干邑,由于保存在林茂山橡木酒桶的酝酿期较长,它香味馥郁,有深厚的琥珀色泽。 品尝 深金黄色、深琥珀色,如水晶般通透。酒质厚实而有力,林茂山橡木使此酒带有优雅及多样化的香味;包括香草、波兹酒及橡木的香味。 花香 干燥花草 香料味 胡椒、肉桂 带有烤杏仁和榛子的香味。入口醇和,馥郁而富弹性,余味可以在口中持续五分钟以上。 容量 70cL 酒精度 40% 产地 法国 悠久历史 人头马贵为特优香槟干邑专家,一直被誉为干邑品质、形象和地位的象征。是世界四大白兰地品牌中唯一一个由干邑省本地人所创建的品牌。人头马也是四大白兰地品牌中唯一一家自己种植葡萄的公司。 人头马代代相传的不朽真谛在于它弘扬的非凡优雅的生活艺术。如今,人头马更将其品质与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总能在任何一种场合下,为每一个动人的时刻增添光彩。 白兰地之于法国,就如同探戈之于阿根廷或是斗牛之于西班牙一样,都是一种足以代表整个国家文化的标志性事物。也许有人会把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当做法兰西这个充满着浪漫与诗意的国度的最佳象征,然而在总是漏*点四溢的法国人看来,白兰地同样是自己最引以为傲的一种地道特产,自负的他们甚至认为只有白兰地才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高贵、最具男子气概的饮品。于是,作为白兰地家族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一种新贵产品,历史虽短却把这种高贵演绎到了某种极致的人头马,自问世之初就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财富与地位的最佳表征,在法国国内进而包括整个世界上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显赫地位。 意外的奇迹白兰地,这个如今世界上最为普及的酒种,却是由法国人在无意之中创造而成的。也许这样的身世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正是这种意外,却给全世界热爱美酒的人带来了一份最为珍贵的礼物,就像如今的“人头马”。而这种惊喜,显然才是一件更为意外的事情。 白兰地是法国人在无意中发现的。18世纪初,法国的查伦泰河(charente)的码头成为酒类出口的主要地点。由于当时整箱葡萄酒占船的空间很大,于是法国人便想出了双蒸的办法,即把白葡萄酒蒸馏两次,提高酒精含量,以便运输。到达遥远的外国后,再稀释复原,在市场上出售。那些被蒸馏两次的白葡萄酒便是最早期的白兰地。简单来说,白兰地就是用发酵过的葡萄汁液,经过两次蒸馏而成的美酒。由于去掉葡萄酒的水分、提高葡萄酒的纯度、减少占用空间而便于运输。1701年,法国卷入了西班牙战争,白兰地销路大减,酒被积存在橡木桶内。战争结束以后,解甲归田的人们惊奇地发现,储存在橡木桶内的白兰地竟然变得更香更醇,减少了辣味(刺激性),而且还有晶莹的琥珀色,因此,用橡木桶贮陈及其年限便成为酿制白兰地的重要环节。 作为法国历史悠久的白兰地酿酒公司,“人头马”是由其创始人雷米#8226;马丁在1724年一手建立起来的。这个将提供世界上最好的干邑作为自己全部信念的天才,终于实现了最终的梦想。而那个带有贵族气质的人马星座图案,则象征着公司的至高品质——最优良的土壤、传统可信的方法和精湛的酿造工艺,以满足世界各地白兰地豪客的尊贵诉求。时至今日,雷米#8226;马丁家族致力于保持其世代相传的酿制特优香槟干邑的传统,使得人头马干邑一直声名远扬,在国际优质干邑市场上稳占重要一席。众所周知,人头马只选用干邑中心区两个最优秀的葡萄区“大香槟区”与“小香槟区”所生产的葡萄来酿制干邑,并且很早就与该两区的葡萄种植商签订协议,以保证源源不断的优质葡萄来源。因为虽然人头马的蒸馏方法可以被加以仿效,但这些地区的优质土壤和地理特质所造就的“生命之水”(eaux-de-vie,即经过两次蒸馏得到的澄清的葡萄汁原液),却永远不可能被复制或是出口。 到了19世纪末期的时候,人头马家族的合伙人、出生于富裕的葡萄种植商家庭的律师安德雷#8226;莱纳德(andreRenaud)意识到,要保证干邑的品质,必须借助国家颁布法律,规定只有指定的地区生产的干邑才是合法的。这就是10年后(1909年)法国政府颁布的《原产地命名》法令。该法令把位于波尔多以北100公里的干邑区以干邑城为中心,划分为六大主要的生产区域。因为经过品酒师的鉴定,位于干邑区正中、占整个干邑区9%的大小香槟区生产的干邑品质最为上乘。所以法律规定,只有选用大小香槟区的酒液调配酿造的干邑才能称为特优香槟干邑,其中大香槟区的酒液必须占到50%以上。这个称号是法律上的规定,任何酒商不能任意采用。到目前为止,人头马的全部产品都冠以此称号。这是只属于白兰地或更准确地说是只属于“人头马”的一份殊荣。有人把这称为是一个最初的意外所带来的结果,可与其说是意外,却不如说是奇迹来得更贴切些。因为只有这样一个词语,才能让所有的结局变得顺理成章。 人头马产自法国西部夏朗德葡萄种植区的“生命之水”,由于品位独特卓越,受到世界各地评酒家的赏识,特优香槟干邑的超卓美誉得以公认。(“生命之水”是用以形容葡萄经双重蒸馏后所形成的葡萄原酒,色泽如清水般清澈通透。然后“生命之水”再被存放在小橡木桶内经长期陈酿成干邑。) 酿制技术 干邑的每一种香气与味道都源自庄园的每颗葡萄,而葡萄的禀赋则来自培育它的每一寸土地,这些特殊的芬芳将随着酒龄的增长日渐浓郁香醇。若没有土地赋予的芳香,酒的存放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 一切都从水土“Terroir”开始,这一很难确切翻译的词包含着特定地区的土壤特性、降雨、日照、风向、气温等所有能够影响葡萄风味的因素,挑剔的调酒师甚至能辨别出每个地区每种葡萄的细微差别。 酿制“人头马”的原料必须是产自夏朗德省科涅克地区的优质葡萄。等葡萄成熟后,要尽可能晚地采摘,以便使其尽量饱满,香味更浓郁。采摘下来的葡萄经过去籽、压榨、发酵,酿成葡萄酒。为避免其变质,必须在来年3月底之前将葡萄酒两次蒸馏,使之成为酒精含量达70%的烧酒。然后把没有颜色的烧酒注入橡木桶内,放入酒窖蕴藏,储存若干年后,等其变成金黄琥珀色。 成功奥秘 人头马V.S.O.P酒味丰富细致,清淡芬芳,混有紫罗兰、杏、桃、甘草等醉人的香味,相互融合且层层递进。浅酌一口,醇和圆润、丰富细致,在口中轻轻绽放,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人头马V.S.O.P一经问世便受到全球时尚消费者的大力追捧,现在,全世界每销售三瓶V.S.O.P中,就有一瓶来自人头马。而人头马更成为各种V.S.O.P干邑参照的典范。 独特罕有的土壤 夏朗德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及地理,有着理想的葡萄种植优势。它独有石灰岩土壤,能适当地调节供给葡萄所需的水份。干邑镇,位于夏朗德的中心区,被六个环形地区包围着,而每个地区都拥有不同的土壤和气候特性,提供不同的葡萄种类及种植条件,酿制出独有的干邑。 最优秀的葡萄产区 目前只有人头马酿酒厂完全采用干邑区中两个最优秀的葡萄区——大香槟区和小香槟区的极品葡萄。每一颗葡萄都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中孕育成长。只有这两个葡萄区所生产的“生命之水”,才能陈酿出香醇丰厚的人头马特优香槟干邑。 林茂山的橡木 酿制人头马干邑的关键,在于酒桶的木质。在干邑的生产过程中,橡木的来源地及酒桶的制造方法,都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当雷米.马丁发现这个道理后,就在当时的酒厂旁兴建一所工场制造木桶。工匠秉承二百五十年的优良传统,把来自林茂山森林的橡树,以熟练的技巧,裁制成小橡木酒桶。陈酿过程中,“生命之水”在适当的醇化环境中,与干邑进行全面的“交换作用”,互相揉合,孕育出浓郁芳香的干邑。 独特的蒸馏过程 酒渣沉淀物蕴藏着葡萄酒中多样的丰富元素,人头马将这些酒渣沉淀物放在小型铜锅中一并蒸馏,以提取它的精华部份,带出独特细致的口味。 陈年时间 当经过双重蒸馏后的葡萄原酒在酒桶内慢慢变成金黄色时,还能称得上干邑。干邑必须经过多年陈酿过程而成。无论经过七、八年或长达半个世纪的蕴藏,源于“大香槟区”的“生命之水”都必须经过细心地培育,重复及谨慎地由较新的橡木桶转到更陈年的橡木桶,才可慢慢赐予干邑独特的颜色及个性。 调配的艺术 人头马的色泽、酒香及味道,达全球统一的水平,是将贮存在个别酒桶的“生命之水”小心调配而成的结晶。酿酒师从众多高质素的“生命之水”中,选取有独特个性的,调和混合成上等的干邑。酿酒师乔治柯罗,秉承一级酿酒师的优良传统,埋首于各种酒香的互相结合,调配出最上乘的干邑。 人头马时尚新包装新包装与时代共精彩 人头马时尚新容姿身形更加流畅、镏金的品名镶在深红色商标上,炫耀着它火热的情怀和动感的张力。人头马像,这个全世界公认的人头马酒类产品象征,变得更加圆润,充满曲线的质感,如同一件艺术杰作,让饮者心情跃跃,浮想联翩。 法国葡萄酒 法国是世界上葡萄酒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不仅葡萄种植园面积广大,葡萄酒产量大,消费量大,而且葡萄酒质量是世界上公认是第一的。 法国葡萄酒的品种划分 葡萄酒是以用新鲜葡萄果实或果汁,经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依据酿造方法可大致分为: ·平静葡萄酒:摄氏20度时,不起泡的葡萄酒,它包括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 ——红葡萄酒:采摘后连同葡萄皮一起压榨酿造,酒红色来自葡萄皮的颜色。通常,红葡萄酒是用红葡萄和紫葡萄酿造的。 ——白葡萄酒:酿造时只用葡萄汁,而不要葡萄皮,通常由白葡萄或绿葡萄酿造。通常所讲的葡萄酒一般就是指平静葡萄酒。 ·气泡葡萄酒:采用二次发酵工艺酿制的葡萄酒我们通常所讲的香槟酒就属于此类。由于原产地命名的原因,只有法国香槟产区内生产的气泡葡萄酒才能命名为‘香槟酒‘,其他的起泡葡萄酒不能称香槟酒,只能叫气泡葡萄酒。 ·蒸馏葡萄酒:采用蒸馏酒工艺酿制的葡萄酒。通常所讲的干邑XO就属于此类。 法国葡萄酒的分类 1,原产地名称监制葡萄酒(aOc)是法国葡萄酒中的极品,政府对这类酒的出品有严格的法规进行控制,这些法规涉及生产、葡萄品种、最低酒精含量、单位面积最高产量、葡萄栽培方法、酿酒方法,有时甚至包括储藏和陈酿条件等,“原产地名称监制葡萄酒”只有在符合了该酒的特定标准以后,才有资格冠以“地名监制”的美称,否则无权使用“地名监制”。 2,特酿葡萄酒(VDQS)它的生产必须经过:“国家原产地地名协会”的严格控制和管理,其生产条件包括:生产地区、使用的葡萄品种、最低酒精含量、单位面积最高产量、葡萄栽培方法、酿酒方法等,在顺利通过官方委员会进行的品尝试验之前,这类酒不能从地方企业联合会取得VDQS标签。 3,当地产葡萄酒(VINSDePaYS)又称乡土葡萄酒,该类酒只能用经认可的葡萄品种进行酿制,且葡萄品种必须是酒标上所使用地名的当地产品。 4,佐餐葡萄酒(VINSDeTaBLe)是除当地产葡萄酒外的佐餐酒,酒精度一般在8.5%-15%之间,他们可以是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葡萄酒的混合品。 法国葡萄酒无论是佐餐葡萄酒还是aOc葡萄酒,开始生产直到被消费,都受到全方位的严格控制,控制内容涉及到生产、批发商、销售和消费等内容。 法国葡萄酒产区 法国葡萄酒10大产区 ·香槟产区champagne ·阿尔萨斯产区alsace ·卢瓦尔河谷产区ValleedelaLoire ·勃艮第产区Bourgogne ·汝拉和萨瓦产区JuraetSavoir ·罗纳河谷产区RhoneValley ·波尔多产区Bordeaux ·西南产区Sud-Ouest ·朗格多克-鲁西雍产区Languedoc-Roussillon ·普罗旺斯-科西嘉产区Provenceetcorse 有些专家将香槟产区、勃艮第产区和波尔多产区列为法国三大代表性产区 ·香槟产区主要是起泡葡萄酒 ·波尔多产区主要是调配葡萄酒 ·勃艮第产区主要是单一葡萄品种的葡萄酒 波尔多和波肯地、香槟并称为法国三大葡萄酒产地。 法国葡萄酒产地介绍 波尔多(BORDeaUX)位于法国西南部,加龙河、多尔多涅河和吉龙德河谷地区,有葡萄园近11万公顷,年均产酒5亿瓶左右,是公认的世界最大葡萄酒产地。由于地广土肥,葡萄品种齐全,几乎所有的葡萄酒都有生产,有香醇味浓的红葡萄酒,有带辣味或甜味的白葡萄酒,还有玫瑰红葡萄酒等。从高级佳酿到普通佐餐酒,应有尽有,尤其以红葡萄酒口味最为优雅细腻。 麦多克(meDOc)位于吉龙德河左岸,波尔多地区的西北部,地势平坦,表土多为沙砾鹅卵石质,下层土为赤褐色含铁土质,较好的葡萄酒来自奥麦多克村等8个地区,并以村名作葡萄酒名。 圣·爱斯台夫村(ST.eSTePHe)所产的葡萄酒呈鲜艳的深红色,浓郁甘美。名酒有cH.cOSD’eSTOURNeL。 普衣莱克村(PaUILLac)是出产最高级的波尔多红葡萄酒的葡萄园,所产红葡萄酒具有浓厚的红宝石颜色,香味优雅,口味细腻,是经过长期成熟的红葡萄酒,在麦多克五大葡萄酒中有四种出自该村,如:拉费特罗氏查尔德堡(cH.LaFITROTHScHILD),拉杜堡(cH.LaTOUR)等。 圣·于连村(ST.JULIeN)与普衣克毗邻,所产葡萄酒呈稍带紫色的浓红色,因为涩味与酸度控制调和得很圆满,所以该地区产的红葡萄酒十分著名。但产量不多,价格较贵。如:LeVOVILLe-LaS-caSeS,LeOVILLe-POYFeRRe等。 玛高村(maRGaUX)生产的葡萄酒色调十分美丽,呈红宝石色。以生产涩味较弱,口味柔软细腻的葡萄酒为主,因涩味和酸味调和恰当,口味芳醇可口。此村拥有aOc法规,所有产品商标上都有注明,如极品中的玛高堡(cH.maRGaUX)。 莫丽斯村(mOULIS)是属于上游地区靠森林一带的产酒村庄,产品中公认为高级葡萄酒的并没有,但品质优良可取。 波尔多地区葡萄种植园很多,产品又各自相对独立,为了控制其质量,法国政府于1855年对此进行分类,1973年又进行第二次分类,其结果基本与1855年相同:头苑4种,二苑15种,三苑14种,四苑10种,五苑18种。 波拉夫斯(GRaVeS)位于加龙河左岸,该地区生产红葡萄酒,也有一些佳酿产品。较有名的村庄有奥·伯里翁城堡(cH.HaUT-BRION)和帕佩。克勒芒特(PaPecLemeNT)。该区所产的红葡萄酒比麦多克区来得更浓厚强烈,香味也很特别,而白葡萄酒又分甜味与辣味两种。其中以辣味的品质较为优良。1855年麦多克进行的葡萄酒分类,将奥·伯里翁城堡列入头苑。苏太尼斯地区(SaUTeRNeS)位于格拉夫斯地区南部并为之包围,拥有波米斯等5个村庄。该区出产世界最著名的甜白葡萄酒,且生产方法独特,酒农们先让葡萄在树上充分成熟,葡萄叶凋落后,阳光直射葡萄,使过熟的葡萄糖份得以浓缩,不但糖份充足,而且会因菌类作用而形成“贵腐“状(NOBLeROT),这种现象更增加了葡萄糖份的产生,因此发酵后葡萄酒中仍有甜味残留,从而产生了自然甜美芳香的白葡萄酒。巴萨克村是该区5个村中唯一具有aOc系统的种植园,葡萄酒口味与其他4村不太相同,甜味较少,香味浓郁。圣·艾米利翁(ST.emILION)该地区以盛产波尔多红葡萄酒而知名,所产葡萄酒色调呈淡红宝石色,涩味少,成熟快,酒体匀称,著名酒品有:乌召尼堡(cH.aUSONe)白马堡(cH.cHeVaL-BLaNc)等。波默洛尔(POmeROL)位于圣·艾米利翁西北部的一个小葡萄种植园,该地产的著名红葡萄酒色泽深红,柔软芳醇,耐力好,能长久储藏而不变质。 波肯地(BOURGOGNe)是法国古老的葡萄酒产地之一,也是唯一可以与波尔多葡萄酒抗衡的地区,既生产著名的红葡萄酒,也生产饮誉世界的白葡萄酒。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有的雄浑饱满,有的精致典雅,千差万别,因此出产的aOc葡萄酒相对较少,主要有夏布丽·科多尔尼伊(cOTeDeNUITS)和科多尔·博纳(cOTeDeBeaUNe)等地的优良红、白葡萄酒,以及扎奥·卢瓦尔地区的白葡萄酒。著名产地有:夏布丽(cHaBLIS)位于奥克斯勒镇附近,平均年产110万加仑干白葡萄酒。该地的葡萄酒十分著名,其特征是色泽金黄带绿,清亮晶莹,带有刺激性辣味,香气优美而轻盈,精细而淡雅,口味细腻而清爽,纯洁雅致而富有风度,尤其适合佐餐生蚝,故有“生蚝葡萄酒“之美称。酒度在11%左右。夏布丽地区特级葡萄园有7个,这些地区生产的葡萄酒都是辣味清晰,风味清爽,干型,酒体匀称的佳酿高级品,此外还有21个一级葡萄园。科多尔(cOTeD’OR)由科·尼伊和科·博纳两部分组成。科·尼伊又称为“黄金色的丘陵”,该区以生产红葡萄酒为主,且生产波肯地最好的红葡萄酒。著名品种有:吉夫海·香百丹(GeVReY-cHamBeRTIN)这是富于原味的强烈红葡萄酒。香菠萝·玛西尼(cHamBOLLe-mUSIGNY)品质优雅,香味柔软·乌姣(VOUGeOT)佛尼斯·罗马奶(VOSNeROmaNee)等。科·博纳主要生产波肯地上好的白葡萄酒,该区的布利尼·蒙拉谢(PULIGNYmONTRacHeT)村是世界最高级的辣味白葡萄酒产地。拥有4个特级葡萄园,其中最出名的蒙拉谢有着芳醇诱人的香味和钢铁般强劲的辣味,所以有“白葡萄酒之王“的尊称。南波肯地包括科·夏龙(cOTecHaLONNaISe)、玛孔(macONNaIS)和博若莱斯3区,葡萄酒品丰富,风格多变,名酒很多。 科.夏龙主要生产波肯地起泡酒,该区麦尔科累(maRcUReY)出产的普衣府水(POUILLYFUISe)酒是波肯地最杰出的白葡萄酒,色泽浅绿,光泽丰润,辣味清淡可口,是十分爽口的干型白葡萄酒。 博若莱斯是波肯地最大的葡萄产地,面积达5万多英亩,年均产量超过200万加仑,“博若莱斯”几乎是上等红葡萄酒的代名词,以佳美葡萄为原料的红葡萄酒清淡可口。颇受好评,但所有博若莱斯葡萄酒必须在年轻时饮用,该地葡萄酒常以村名作酒名,如于莲娜(JULIeNaS)、谢娜(cHeNaS)、花坊(FLeURIe)、风磨(mOULIN-a-VeNT),风磨酒是博若莱斯著名的葡萄酒,其酒味厚质良,颜色深浓,果香显著,具有独特的迷人风格,外销量很大。 阿尔卑斯(aLSace)位于东部莩日山脉东侧,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历史上曾几次被德国占领,其葡萄酒风格与德国葡萄酒极为相似, 科.罗衲(cOTeDURHONe)位于东南部,罗衲河流域,葡萄种植面积9万7千多英亩,年均产酒3500万加仑,品种有红有白,有干有甜,甚至还有起泡葡萄酒,较为齐全。 普罗旺斯(PROVeNce)是法国最早的葡萄种植园,希腊殖民者从这进入法国,在此定居,并开始种植葡萄。该地生产著名的玫瑰红葡萄酒,冰冻至10℃时饮用香味最优美。产品多在aOc等级内。 卢瓦尔(LOIRe)位于西北部卢瓦尔河流域,出产各种玫瑰葡萄酒和红葡萄酒。 香槟(cHamPaGNe)位于巴黎东北郊大约100英里处,出产号称“酒中之王”的香槟酒,从公元3世纪起,香槟地区开始生产红、白葡萄酒,直到1700年才第一次开始生产香槟酒,用于生产香槟酒的葡萄品种主要来自必奴葡萄家族,品种有黑必奴、默尼埃必奴和白必奴。香槟酒是葡萄酒完成发酵以后,进行倒桶、澄清和混合调配,然后将调配的葡萄酒加上甜味,装瓶后再经二次发酵,此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便溶解于葡萄酒中,这就是香槟酒在开瓶时会产生泡沫的原因。陈年香槟酒在上市前必须至少装瓶储存3年左右。 法国葡萄酒小常识 ·法国葡萄酒之所以最好,是因为法国在上述6大因素上的具备天赐优厚的条件。决定葡萄酒好坏的6大因素:葡萄品种、气候、土壤、湿度、葡萄园管理和酿酒技术。同样的葡萄,如果种在山坡上就与山脚下不同,例如,海拔上升则温度下降,采摘时间就得延后,另外,阳光照射时间也很重要,太少则酸,太多则甜,法国政府规定的葡萄从开花至采摘间的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同理,如果土壤不同,质量也不同:土地越贫瘠,葡萄酒越好。土地肥沃则葡萄含糖量过高。湿度也重要:看的见河流的地方才能酿出好酒…… 法国葡萄酒的真假鉴别 第一步,看酒瓶外观 ·看酒瓶标签印刷是否清楚?是否仿冒翻印? ·看酒瓶的封盖是否有异样?有没有被打开过的痕迹? ·看酒瓶背面标签上的国际条形码是否以3字打头:法国国际码是3 ·看酒瓶背面标签上是否有中文标识:根据中国法律,所有进口食品都要加中文背标,如果没有中文背标,有可能是走私进口,则质量不能保证。 第二步,看葡萄酒液 ·看葡萄酒的颜色是否不自然? ·看葡萄酒上是否有不明悬浮物?(注:瓶底的少许沉淀是正常的结晶体) ·酒质变坏时颜色有浑浊感 第三步,看酒塞标识 ·打开酒瓶,看木头酒塞上的文字是否与酒瓶标签上的文字一样。在法国,酒瓶与酒塞都是专用的。 第四步,闻葡萄酒的气味 ·如果葡萄酒有指甲油般呛人的气味,就变质了 第五步,品葡萄酒的口感 ·饮第一口酒,酒液经过喉头时,正常的葡萄酒是平顺的,问题酒则有刺激感。 ·咽酒后,残留在口中的气味有化学气味或臭气味,则不正常。 ·好葡萄酒饮用时应该令人神清气爽。 法国葡萄酒的好坏鉴别-标签 第一步,从标签看该葡萄酒所属的级别,法国法律将法国葡萄酒分为4级: 1、法定产区葡萄酒aOc 2、优良地区餐酒VDQS 3、地区餐酒VINDePaYS 4、日常餐酒VINDeTaBLe 法定产区葡萄酒,级别简称aOc,是法国葡萄酒最高级别 ——aOc在法文意思为“原产地控制命名”。 ——原产地地区的葡萄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酒精含量等都要得到专家认证。 ——只能用原产地种植的葡萄酿制,绝对不可和别地葡萄汁勾兑。 ——aOc产量大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5%。 ——酒瓶标签标示为appellation+产区名+controlee。 凡属于a.O.c的酒,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标明原产地名; 2.葡萄品种的名称; 3.酒精浓度一般都在10-13%之间; 4.限定葡萄园每公顷的生产量,以防止过量生产而使质量降低; 5.规定它的栽培方式,含剪枝、去蕊、去叶及施肥的标准; 6.采收葡萄时,符合含糖分量的规定才能发酵; 7.发酵方式; 8.贮藏的规定; 9.装瓶的时机。 优良地区餐酒,级别简称VDQS 此为品质优良的上等餐酒,是属于优良地区所生产的,相比较于a.O.c的限制条件也差不多,但检定执行较为宽松。 ——是普通地区餐酒向aOc级别过渡所必须经历的级别。如果在VDQS时期酒质表现良好,则会升级为aOc。 ——产量只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2%。 ——酒瓶标签标示为appellation+产区名+QualiteSuperieure。 地区餐酒VINDePaYS(英文意思Wineofcountry) 即乡土地区所生产的葡萄酒。各地区餐酒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不限制年份、葡萄品种,但限制产区且不得混合酒,只要符合a.O.c规定的123项即是。 ——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被升级为地区餐酒 ——地区餐酒的标签上可以标明产区。 ——可以用标明产区内的葡萄汁勾兑,但仅限于该产区内的葡萄。 ——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15%。 ——酒瓶标签标示为VindePays+产区名 ——法国绝大部分的地区餐酒产自南部地中海沿岸。 日常餐酒VINDeTaBLe(英文意思Wineofthetable) 适合于一般佐餐调配的葡萄酒,占法国葡萄酒产量的75%。法国本土多喝此级酒,它不限制年份、葡萄品种产地及包装;若是出口,只要注明‘法国产制‘就可 ——是最低档的葡萄酒,作日常饮用。 ——可以由不同地区的葡萄汁勾兑而成,如果葡萄汁限于法国各产区,可称法国日常餐酒。 ——不得用欧共体外国家的葡萄汁 ——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8%。 ——酒瓶标签标示为VindeTable) 第二步,如果是aOc级别的葡萄酒,还可细分为很多等级 ·法定产区葡萄酒aOc在法文意思为‘原产地控制命名‘。-酒瓶标签标示为appellation+产区名+controlee。 ·产区名标明的产地越小,酒质越好 例如,波尔多Bordeaux大产区下面可细分为meDOc次产区、GRaVe次产区等, 而meDOc次产区内部又有很多村庄,如maRGaUX村庄, maRGaUX村庄内有包含几个城堡(法文chateau),如chateauLascombes。 ——最低级是大产区名aOc:例如appellation+波尔多产区+controlee, ——次低级是次产区名aOc:如appellation+meDOc次产区+controlee ——较高级是村庄名aOc:如appellation+maRGaUX村庄+controlee ——最高级是城堡名aOc:如appellation+chateauLascombes城堡+controlee ·要了解法国葡萄酒,请记住法文词‘城堡‘cHaTeaU,也可译为‘酒庄‘。 第三步,对于一些波尔多葡萄酒,它还有其特殊的分级方式,有更高的分级,用法文的顶级酒庄PremiersGrandscrusclasses表示,请记住法文cRU(意为‘土地‘) 五大顶级酒庄: ——chateauLafite-Rothshild ——chateaumargaux ——chateauLatour ——chateauHautBrion ——chateaumonton-Rothshild 波尔多葡萄酒的分级表 ·1855年波尔多红白葡萄酒等级表 1855年,世界万国博览会在巴黎举行。为弘扬法国美酒文化,当时的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命令波尔多商会将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进行等级评定,结果共有61家红葡萄酒酒庄和1家白葡萄酒分成5级入围。 波尔多葡萄酒等级表流传至今,但我们在查阅它时须知: ——该等级表以meDOc次产区的葡萄酒为主,GRaVeS次产区只有一款红葡萄酒入围,且名列5大顶级酒庄之列,因为chateauHaut-BrionPessac这款酒太好了。 ——波尔多产区内Saint-emilion圣-艾米伦次产区的葡萄酒也非常著名,但该表未收入,所以要以Saint-emilion次产区自己的葡萄酒等级表作参考。 ——当时的分类不用酒庄cHaTeaU一词,而用词汇cRU,意为土壤,标明cRU的葡萄酒一般都比较好 ·格拉夫GRaVeS次产区葡萄酒庄表1953年,格拉夫次产区自行评定的红白葡萄酒表,但未分级别。 ·圣-艾米伦SaINT-emILLION次产区葡萄酒等级表1954年,圣-艾米伦次产区将自己860公顷土地上的美酒分级,它在顶级酒庄中又分为a级和B级,a级比B级酒质高很多。 ·GRaNDVIN意为‘伟大的葡萄酒‘。一些波尔多葡萄酒标注它,表示该葡萄酒在酒庄中已储藏3年,其中橡木桶中贮存18-24月后,装瓶1年之上,其间没有出问题经受了考验,所以是好酒,‘伟大的酒‘。 ·有些酒标为BordeauxSuperieur,这种称谓只是当时的一种分类方法,绝大多数波尔多葡萄酒都属此列,所以它并不表示该葡萄酒有多好。 ·波尔多产区最贵的葡萄酒是‘贝托斯酒庄‘cHaTeaUPeTRUS,因为其土壤构成是陨石构成,全球独有,所以酒价昂贵。 ·波尔多产区最著名的白葡萄酒是chateaud’Yquem-Sauternes。 ·1855年波尔多红葡萄酒等级表 ·1855年波尔多白葡萄酒等级表 ·格拉夫GRaVeS次产区葡萄酒庄表 ·圣-艾米伦次产区葡萄酒等级表 法国葡萄酒的好坏鉴别-酒品年份表 ·葡萄酒酒瓶的正面标签上标明了该葡萄酒的年份,葡萄年指葡萄采摘和酿造的年份。它与装瓶年无关。 ·葡萄年份的好坏与当年葡萄收割前雨水多少有关,雨水过多则葡萄酒酿出来偏淡。例如,1991年和1992年,波尔多地区就曾阴雨连绵,结果,91和92年的葡萄就不够甜,葡萄皮薄,葡萄酒酿造后,其单宁含量明显不足而口感差。 ·葡萄年好坏还取决于冬春气候和阳光等...... ·同一葡萄年对不同地区可能好坏差异,要根据葡萄酒所属地区来查年份表。 ·即使同一年份的同一产区,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1997年是公认的葡萄大年,但波尔多产区的meDOc次产区和GRaVeS次产区却因为收获前的一场大雨而使其酒质差于POmOReL次产区和SaINTemILLION次产区。 ·最近的大年是2000年。法国很多酒庄都囤积2000年的葡萄酒不发售,想等以后升值再卖。 法国葡萄酒酒瓶形状与产区的关系 ·波尔多产区-直身瓶型,类似中国的酱油瓶形状。是波尔多酒区的法定瓶型,在法国只有波尔多酒区的葡萄酒在有权利使用这种瓶型。如图 ·勃艮第产区-略带流线的直身瓶型。 ·罗讷河谷产区-略带流线的直身瓶型,比勃艮第产区的矮粗。 ·香槟产区-香槟酒专用瓶型。 ·阿尔萨斯产区-细长瓶型,是法国阿尔萨斯酒区的特有瓶型。 ·普罗旺斯产区-细高瓶型,颈部多一个圆环。 ·卢瓦河谷产区-细长瓶型,近似阿尔萨斯瓶型。 ·隆格多克鲁西雍产区-矮粗瓶型。 ·日常餐酒-日常餐酒一般的瓶型象大号的勃艮第瓶型。 法国葡萄酒与酒杯的搭配 ·红葡萄酒-郁金香型高脚杯,——波尔多型与勃艮第型 ——郁金香型的理由:杯身容量大则葡萄酒可以自由呼吸,杯口略收窄则酒液晃动时不会溅出来且香味可以集中到杯口。 ——高脚的理由:持杯时,可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杯茎,手不会碰到杯身,避免手的温度影响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 ·白葡萄酒-小号的郁金香型高脚杯 ——郁金香型和高脚的理由:同红葡萄酒杯 ——小杯的理由:白葡萄酒饮用时温度要低,白葡萄酒一旦从冷藏的酒瓶中倒入酒杯,其温度会迅速上升。为了保持低温,每次倒入杯中的酒要少,斟酒次数要多。 ·香槟(气泡葡萄酒)——杯身纤长的直身杯或敞口杯 ——杯型理由:为了让酒中金黄色的美丽气泡上升过程更长,从杯体下部升腾至杯顶的线条更长,让人欣赏和遐想。 ·干邑-郁金香球型矮脚杯 ——矮脚杯型理由:持杯时便于用手心托住杯身,借助人的体温来加速酒的挥发。 ·水晶葡萄酒杯名牌举例: ——法国BaccaRaT水晶杯 ——奥地利RIeDeL水晶杯 法国葡萄酒饮用时的最佳温度 ·红葡萄酒-室温,约18摄氏度左右 一般的红葡萄酒,应该在饮用前1-2小时先开瓶,让酒呼吸一下,名为‘醒酒‘。对于比较贵重的红葡萄酒,一般也要先冰镇一下,时间约1小时。 ·白葡萄酒-10至12摄氏度左右 对于酒龄高于5年的白葡萄酒可以在低1-2摄氏度,因此,喝白葡萄酒前应该先把酒冰镇一下,一般在冰箱中要冰2小时左右。 ·香槟酒(气泡葡萄酒)-8至10摄氏度左右 喝香槟酒前应该先冰镇一下,一般至少冰3小时,因为香槟的酒瓶比普通酒瓶厚2倍。 法国葡萄酒与餐饮的搭配 ·法国葡萄酒饮用的基本次序 ——香槟和白葡萄酒饭前作开胃酒喝,红白葡萄酒佐餐时喝,干邑在饭后配甜点喝 ——白葡萄酒先喝,红葡萄酒后喝 ——清淡的葡萄酒先喝,口味重的葡萄酒后喝 ——年轻的葡萄酒先喝,陈年的葡萄酒后喝 ——不甜的葡萄酒先喝,甜味葡萄酒后喝 ·法国葡萄酒与餐食搭配的基本原则 ——红葡萄酒配红肉类食物,包括中餐中加酱油的食物 ——白葡萄酒配海鲜及白肉类食物 ·法国葡萄酒与中餐的搭配 酒别菜肴举例 红葡萄酒:川菜、烤鸭、叉烧肉、烧鸡、香菇、火腿、酱熏类食品 白葡萄酒:油炸点心、海鲜类、清蒸类 香槟酒:点心、鱼翅类 ·法国葡萄酒与西餐的搭配 酒别菜肴举例 红葡萄酒:奶酪、火腿、蛋类、牛羊排、禽类、兽类、野味、内脏类 白葡萄酒:沙拉、奶酪、巧克力、鹅肝、海鲜、蜗牛 香槟酒:茶点、布丁、火鸡 法国葡萄酒的贮存 ·什么酒需要贮藏? ——在法国葡萄酒分级中属于日常餐酒和地区餐酒的,不用贮藏,要随时打开喝。 ——只有法定产区餐酒aOc才需要贮藏。 ——法国白葡萄酒不含单宁,所以一般不用贮藏。通常贮藏的是红葡萄酒。 ·贮藏时间 ——愈陈愈好的观念不适用与葡萄酒,因为葡萄酒有生命周期。 ——贮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酒中单宁的含量,单宁多则需要贮藏时间长。通常,好酒可以贮藏15-25年,其他的一般不超过10年。 ——法国主要产区葡萄酒的最佳饮用年限列表如下: 种类年限 普通的尔多红白葡萄酒2-10年 标识为GrandVin的波尔多高等级红葡萄酒(注:有些可以保存百年以上)4-20年 勃艮第白葡萄酒2-6年 宝祖利红葡萄酒3月-3年 普通的罗讷河谷红葡萄酒1-4年 高登记的罗讷河谷红葡萄酒4-10年 阿尔萨斯葡萄酒2-6年 香槟酒(注:通常,香槟的发酵在售卖前已全部完成,没必要在酒窖存贮了)3-5年 ·贮藏注意事项: ——要求合适的温度,理论温度12度左右,7-18度都可以 ——要求避光,因为紫外线会使酒早熟-避免振动 ——水平放置,保持软木塞湿润,防止空气进入,葡萄酒氧化 ——避免过于潮湿,以防细菌滋生 ·贮藏地点建议: ——床底下、车库、衣橱、地窖等 ·葡萄酒打开后如何保存: ——开过的酒应该将软木塞塞回,把酒瓶放进冰箱,直立摆放。 ——通常,白葡萄酒开过后可以在冰箱中保存1星期。 ——红葡萄酒通常在开过后可以在冰箱中保存2-3星期。 白酒香型 在此处将白酒的几种主要的香型汇总介绍一下: 1.酱香型酒、所谓酱香,就是有一股类似豆类发酵时发出的—种酱香味。这种酒的特征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丰富醇厚,回味悠长,香而不艳,低而不淡。茅台酒就属此类酒的典型代表,且具有隔夜留吞、饮后空杯香犹存的特点。 2.浓香型酒、例如泸州特曲,五粮液酒属此类之代表,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它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很受消费者喜爱,这种香型酒在市面上较多,贵阳大曲、习水大曲,鸭溪窖酒等都属于浓香型白酒。江苏地方的三沟一河也都是这种酒。 3.清香型酒、这种香型的酒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的结合为主体香。它的主要特征是:清香醇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甘润爽口,具有传统的老白干风格。山西杏花村汾酒是这类香型的代表。其它如宝丰酒,特制黄鹤楼酒也是清香型白酒。 4.米香型酒、如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广东长乐烧等属于此类白酒,以清,甜、爽、净见长,其主要特征是: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冽,回味怡畅。如果闻香的话,有点象黄酒酿与乳酸乙酯混和组成的蜜香。 5.其它香型酒、不属以上四种香型而又没有给定香型名字的白酒,暂时统统划为其它香型白酒.如董酒(药香型)、平坝窖酒、匀酒、朱昌窖酒以及白云边、白沙液等许多好酒都属于其他香型,他们都有各自的特殊香味和特殊风格。 目前,白酒的香型分为五种: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刑和其它香型。(1993年国家又颁布了“兼香型”和“凤香型”)前四种香型比较成熟,趋于标准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种香型外,还有不少具有自己特点的好酒,其香气,口味、工艺不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艺、风味。单目前又不能拿出定性定量的数据说明其化学组分,划定成型,进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其香型名称,如董酒、西凤酒、白云边、白沙液等就是这样的酒,划归不到四个香型中去,只好暂时定为其它香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的划分并设有最后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酿酒工业的发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种多样的,酒的香味也会不断发展,不断增加,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另: 1、酱香型白酒: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以茅台酒、郎酒、武陵酒为代表。 2、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如以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为代表的纯浓派。 3、清香型白酒:酒色清亮透明,口味特别净,清香纯正,后味很甜。以汾酒、黄鹤楼酒和宝丰酒为代表。 4、米香型白酒:口味柔和,蜜香清雅,入口绵甜,后味怡畅。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 5、凤香型白酒:无色透明,醇香秀雅,醇厚丰满,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如西凤酒。 6、董香型白酒:清澈透明,药香舒适,香气典雅,酸度较高,后味较长。如贵州董酒。 7、豉香型白酒: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和甘滑,余味爽净。如广东玉冰烧酒。 8、芝麻香型白酒:芝麻香突出,幽雅细腻,甘爽协调,尾净具有芝麻香特有风格。如山东景芝白干酒。 9、特型白酒:酒色清亮,酒香芬芳,酒味纯正,酒体柔和,诸味协调,香味悠长。以江西四特酒为代表。 10、兼香型白酒:目前国内有两种类型(1)酱中带浓型,表现为芳香,舒适,细腻丰满,酱浓协调,余味爽净悠长;如湖北白云边酒。(2)浓中带酱型,主要表现在浓香带酱香,诸味协调,口味细腻,余味爽净。如黑龙江的玉泉酒等。 法国白葡萄酒 法国的葡萄酒不仅名气大,对法国而言分量也是很重的:每年84亿欧元的产值,其中50多亿欧元出口;提供30万个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葡萄酒和香水、艾菲尔铁塔一样,是法国的“名片”。而葡萄酒文化是法国乃至世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圣经》中至少有521次提到葡萄酒及葡萄园.法国葡萄酒的生产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法国葡萄酒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法兰西历史.岁月变换,葡萄酒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法国葡萄酒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酿造工艺,法国葡萄酒被世人奉为经典极品. 法国葡萄酒饮用的基本次序 ——香槟和白葡萄酒饭前作开胃酒喝,红白葡萄酒佐餐时喝,干邑在饭后配甜点喝 ——白葡萄酒先喝,红葡萄酒后喝 ——清淡的葡萄酒先喝,口味重的葡萄酒后喝 ——年轻的葡萄酒先喝,陈年的葡萄酒后喝 ——不甜的葡萄酒先喝,甜味葡萄酒后喝 法国葡萄酒与餐食搭配的基本原则 ——红葡萄酒配红肉类食物,包括中餐中加酱油的食物 ——白葡萄酒配海鲜及白肉类食物 葡萄酒的餐桌礼仪—西方文化的一种体 葡萄酒是西方人常用的佐餐饮料,所以一般都是先点菜,再根据菜的需要点酒。 按照通常的惯例,在开瓶前,应先让客人阅读酒标,确认该酒在种类、年份等方面与所点的是否一致,再看瓶盖封口处有无漏酒痕迹,酒标是否干净,然后开瓶。 开瓶取出软木塞,让客人看看软木塞是否潮湿,若潮湿则证明该瓶酒采用了较为合理的保存方式,否则,很可会因保存不当而变质。客人还可以闻闻软木塞有无异味,或进行试喝,以进一步确认酒的品质。在确定无误后,才可以正式倒酒。 请人斟酒时,客人将酒杯置于桌面即可,如果不想再续酒,只须用手轻摇杯沿或掩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喝酒前应用餐巾抹去嘴角上油渍,以免有碍观瞻,且影响对酒香味的感觉。 西方各国的宴会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杯子高举齐眼,并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在上酒的品种上,应按先轻后重、先甜后干、先白后红顺序安排;在品质上,则一般遵循越饮越高档的规律,先上普通酒,最高级酒在餐末敬上。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换酒的品种时,一定要换用另一杯具,否则会被认为是服务的严重缺陷。 我国的葡萄酒礼仪大体上按照国际上的做法,只是在服务顺序上有所区别。斟酒等服务一般为主宾、主人、陪客、其他人员。在家宴中则先为长辈,后为小辈;先为客人,后为主人。而国际上较流行的服务顺序是先女宾后主人,先女士后先生;先长辈后幼者;妇女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另外,我国在酒宴上常有劝酒的习惯,而世界上不少国家却以此为忌。 法国的白酒与红酒一样,每一个葡萄产区所生产出来的酒款,其酿酒方式和所使用的葡萄品种大不相同,不仅如此,甚至连酒款还会有不同的甜度、与有无气泡分别;道理看似复杂,但如果能抓住主要产区的数个重要特色,要分辨出法国各式白酒也不是难事了。 波尔多白酒 波尔多白酒大多是以Semillon和SauvignonBlanc两款葡萄酿制而成,其出产的酒款以“甜贵腐白酒”和“甘白酒”为主。波尔多的甜贵腐白酒世界闻名,特别是chateauD’Yquem更是家喻户晓;至于波尔多出名的甘白酒不多,不过chateaumargaux的PavillonBlanc则是一个例外。 勃根地白酒 勃根地白酒以chardonnay葡萄酿造而成,以“甘白酒”为主。勃根地白酒世界知名,更是全世界老饕们追逐的佳酿。杰出的勃根地酒厂,例如:Leflaive,Sauzet,comteLafon等白酒产量稀少,非常不易取得。 鲁瓦尔河白酒 另一个有名的白酒产区!!鲁瓦尔河的白酒以cheninBlanc和SauvignonBlanc这两种葡萄酿造而成;鲁瓦尔河上游的白酒大多以SauvignonBlanc为主,中游的白酒则以cheninBlanc为主。SauvignonBlanc多酿制成甘白酒,然而cheninBlanc则可生产出各式各样的白酒,包括:气泡酒、贵腐酒,和据有陈年的潜力的甘白酒。 隆河区的白酒 近20年来隆河区的红酒越来越有名,甚至连隆河区的甘白酒似乎也有慢慢赶上的趋势;特别是用Viognier葡萄酿造而成的甘白酒,风格清新独特而日渐广为大众接受。除此以外,生产於Beaumes-de-Venise的甜慕司卡(muscat)白葡萄酒也十分有名。 阿尔萨斯白酒 与其他产区比起来,阿尔萨斯的酿酒方式比较沿袭德国方式,所种植的葡萄品种也类似德国葡萄品种。不但如此,阿尔萨斯只出产单一品种葡萄酒,以保持各品种的独有特色。Riesling、PinotGris和Gewurztraminer这三种葡萄是阿尔萨斯区重要的葡萄品种。大部分的阿尔萨斯酒为甘白酒,但其甜白酒如迟摘型的葡萄酒(Vendangetardive)和SGN(特选的高贵葡萄粒),风味可比美贵腐甜酒 香槟气泡酒 虽然香槟只是有气泡的白酒,但是法国香槟区所生产出来的香槟酒却拥有别於气泡酒所没有的风格和口感。有趣的是,用来酿造香槟的葡萄不一定都是白葡萄,红葡萄如PinotNoir和Pinotmeunier也常用於酿造香槟。香槟区用来酿造香槟的白葡萄是以chardonnay为主。 炎炎夏日,吃一份简单清爽的沙拉配上一杯透心凉的白酒,实是人生一大享受! 解读法国白葡萄酒: 法国白酒的风味是十分多变而丰富的,无论是年轻、清淡、多果味的白酒,或是圆润、丰腴、味道浓厚可长年存放的白酒,各有其特色与迷人之处... alsace-Riesling阿尔萨斯-雷司令白酒 在法国的主要白酒产区中,阿尔萨斯的名气虽然不特别大,但却在很多方面相当与众不同。比如这里的葡萄酒,就自动具备法德双重国籍;不但在酿酒葡萄的使用上,硬是不顾其他产区常混合品种的做法,坚持只用单一品种(和德国相近);甚至连酒标都因为明白标示出使用品种,而成为法国境内少数的特例。 亲德的友善态度和环境,让来自德国的移民丽斯玲,很快地就能积极融入当地。刚来到法国的时候,丽斯玲还是个身形高挑清丽,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女;没想到转眼间随著时光流逝,丽斯玲的体质也跟著受环境影响,让整个身形都变了个样子。 以往在湿冷的德国,好不容易用高酸度维持住的瘦高体型,却在来到晴朗高温又少雨的阿尔萨斯之后,体质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不但清丽的酸度不复见,整个人就像是个逐渐被吹饱的气球似的,随著体态的日益发福,体内的酒精浓度也跟著一路攀升;连曾经备受好评的清丽淡雅香气都开始变得陈厚浓重。 还好丽斯玲一向随遇而安,况且心宽体胖也不见得就是坏事。比如以前老被嫌单薄的香气,这下就多出更多浓郁的柑橘、莱姆、茉莉。性格中潜藏冒险因子,大胆地来到崭新国度让自己开花结果的移民丽斯玲,在这里找到祖国所没有的崭新可能性。 alsace-Gewürztraminer阿尔萨斯-格乌兹塔明内白酒 以格乌兹塔明内葡萄酿成的白酒,向来以强烈的个人『气息』和活泼温柔的性格闻名;即便是在美女如云的阿尔萨斯地区(当地的白酒品种数目多达十种),鲜明的个人特质和好人缘,也让她在竞相争奇斗艳的美人阵中,一直保有一席之地。 格乌兹塔明内所到之处总是飘散著浓浓的袭人香气,这不但是她最广为人知的注册商标,也是她讨人喜欢的原因之一。这些可能是玫瑰花香,又或者像是成熟芒果的热带水果浓香,芬芳扑鼻的程度除了已经达到法定『饮用香水』的等级之外;甚至会让人怀疑,她是不是因为想仿效动物以气味来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才会如此毫不吝惜地不断释出香气。 不过她的表达方式,却是极为友善和蔼而且不具攻击性的,至少她从未让人感受到不经修饰的咄咄逼人;连散发出招牌荔枝香气的同时,像婴孩的圆嘟嘟苹果脸上也总是堆满笑意。格乌兹塔明内的确生就一副好太太好妈妈的样子,标准的富泰体型或许间接影响了她对人、事的包容和耐性,圆润丰厚的口感中很少出现尖锐的酸度;那种只有母亲才有的韧性,甚至让她在碰到那些,以不易和葡萄酒搭配闻名的异国风味美食的时候,都还能宽宏大量地容下那些大老远跑来,气味强度几乎和她不分轩轾的姜、椰子、咖哩。 BordeauxWhite波尔多不甜白酒 『波尔多』这三个字,无疑是对所有葡萄酒饮用者来说,都具有点石成金魔力的神奇字眼。因此不管长相是圆是扁,肤色是红是白,似乎只要冠上『波尔多』字样,就免不了树大招风,惹人妒忌。 不过,波尔多不甜白酒的遭遇,却意外地颇教人同情。从小就活在为数众多的红酒姊妹盛名阴影下,因此这种白酒早就知道,不管走到哪里,会引起旁人注意的永远只有自己显赫的出身地。虽然也努力地想要有足以和红酒姊妹们齐名的优异杰出表现,不过即便是这样,在家里的地位还是高不过童养媳;或许真的是被下了诅咒的天生油麻菜籽命。 但是从小就看惯了周围姊妹们激烈起落浮沉的波尔多不甜白酒,既然无法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久了之后竟也发展成为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平静淡泊,甚至形成一种谦冲自然的虚怀若谷和乐天知命。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圆润口感里,常出现若隐若现的细致;就连强调个性化的表现,都要因为从小所受的严谨家教,而显得比旁人来得更有一种经过刻意修饰的节度。 话虽如此,举手投足间难掩系出名门高贵血统的波尔多不甜白酒,在行事低调中仍柔性主张自我特色,以及打不倒的不屈不挠坚毅性格,就像是颗抬头挺胸的小草-随时可以放下身段迎接更多的挑战。 Burgundy-chablis布根地-夏布利白酒 布根地白酒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由一种名叫夏多内(chardonnay)的酿酒葡萄所制成。如果说夏多内像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或是尚未发展出自我独特个性的一张白纸;那麼随著所到的寄养家庭不同,以及所接受到的各异教育方式,小小的夏多内就会各自长大发展成截然不同的性格和样子。尽管起点都从夏多内开始,但最后的结果却可能出现乞丐或是王子。 至於来自夏布利家庭的夏多内,大家最常看到的是她冷若冰霜的高傲清丽。只要开口总有尖锐明显的酸度,特性竟然是火石或矿物质甚至像草的『香气』!程度直逼『强酸』美人的充满稜角刺激和桀傲不逊里,竟然好像有一点属于青少年的惨绿。不过认识久了才知道,原来在深不可测的伪装下,夏布利其实也有充满桃子、香蕉、洋梨等热带水果香气的可人样貌;甚至一些经过历练稍微有点年纪的高档夏布利,连招牌的尖锐酸度,都会被时间柔化,转而以一种更温柔圆滑的细腻质感呈现。 在体验过愈来愈多酸度不如想像中来得尖锐刺激的夏布利之后,这才第一次觉得原来夏布利比想像中更来得深不可测。对似乎永远在不断地蜕变的夏布利来说,或者连她们自己都没把握,下次相见的时候又会变成什麼样子。 Burgundy–chardonnay布根地-夏多内白酒 身为布根地最重要的白酒葡萄品种,夏多内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是永不陨落的万世巨星。在fans眼里,她的举手投足尽是万种风情;所到之处,也总有群众追随亦歩亦趋。 夏多内在夏布利的那股冷若冰霜,甚至酸得要命的高傲劲儿,那可都只是因为角色的关系;所以只要一下戏出了夏布利,夏多内就会因地制宜,随各地fans的口感喜好,表现出不同的地方特性。比如在蒙他榭montrachet,为了顺应当地要求完美的习性,夏多内都会很配合地一次把所有优点全表现齐,既是最聪明最优雅又有最可爱最迷人,最浓纎合度的同时还兼顾最强健刚毅甚至最细巧轻灵;没办法,这里的观众生来就比较贪心。出了蒙他榭montrachet,夏多内在邻近那些听起来像是montrachet家族表兄弟的Batard-montrachet、chevalier-montrachet等地,也都以极接近的样貌出现,了不起有一点程度上的差异。 不过要是去到别地,大明星的表现就不一定这样;比如光是在马贡macon,她就可能一下是柔和清新,淳朴中没有沾染太多都会气息的纯情少女;又或者成为带有甜美水果的成熟果香和蜂蜜的少*妇般浓情蜜意,更别提偶尔也可能是罕见的丰美中又有细腻的贵腐甜酒。「演什麼像什麼」,扮什麼都浑然天成地不落痕迹,或许正是这位大明星让自己永远保持神秘的秘技。 champagne香槟 在所有白酒中,要说出身最尊贵,家世最显赫,排场派头最骇人,连性格都最有富贵世家骄纵和难捉摸的,绝对非香槟莫属。本来嘛,身为香槟,一出生嘴里就被狠狠地塞进了金汤匙,当然也就从此确立一生必须与众不同的宿命。 独占的『香槟』champagne称号,只有出自正宗同源血统的当地亲族才得以分享;其他那一大堆看起来长得很像,甚至也设法东施效颦学香槟一样冒泡冒个不停的,或许在旁人面前可以装模作样地端端架子,不过看在香槟眼里,少了那点打娘胎带出来的浑然天成贵气,这辈子就注定只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小家碧玉。 倒不是说香槟仗著自己尊贵就狗眼看人低,只是从小就处在万事都有人细心照管,全程手工打理的环境里,难免会透露出摆不脱的贵气。当别的气泡酒在家里还只说一种母语(只使用单一种葡萄)的时候,香槟早已经习惯在三语(香槟酿造通常混合使用三种不同葡萄)环境里培养国际视野和广阔胸襟。不过,见多识广的香槟,或许就是因为受到太多不同的影响(无年份香槟通常会混合调配多种源自不同年份的风格各异原酒),个性也刁钻多变得很。这次才刚展现纤柔惹人怜爱的娇巧,下次可能就是有天壤之别的壮硕肥美了。不过也正是这种模仿不来的自然娇气,让这位千金大小姐令人难以拒绝! 石花酒 石花酒介绍 石花酒,一个有着1000多年美丽传说,100多年几代人奋斗历史的老牌产品,也是谷城县把文化竞争长入到经济竞争战略后,取得骄人成果的个案之一。受多种因素影响,作为湖北省八大名酒之一,并获得过中国大众名牌白酒称号的石花酒,市场步步萎缩,一度陷入低谷。面对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他们打出了文化牌,将李自成、张献忠双雄聚会、饮酒石花的历史故事引进商战中,把直接灌装的上好原酒取名“石花霸王醉”,并定位为“襄樊极品酒”、“中国白酒度数王”。浓香型白酒从高到低依次定位为一品、二品直到九品,酒盒外包装和明朝宫服文化相结合,突出“品”味。具备文化力的东西总是更易为消费者所选择。当“襄樊极品酒,石花霸王醉”、“浓香石花,品行天下”等广告铺天盖地而来,《风雨石花酒》报告文学、电视剧持续刊播,一度沉寂的石花酒,也在市场上迅速重振雄风。 石花酒传说 石花街,鄂西北一个美丽的小镇,一个千年的古镇,人们说翻开石花街任意一块青石板都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石花街的深邃、神秘都含蓄地隐藏在石花酒中。石花酒是石花街的名片,也是石花街的灵魂。 石花大曲酒曾以千年的品牌与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等名酒一起享受着消费者对“老字号”的信赖,均匀地分割着中国白酒市场的蛋糕份额。并且以它特有的醇厚质地和大众消费型价格优势而独领风骚。由于石花酒风靡全国,使得石花镇同盛产茅台酒的茅台镇一样闻名天下。石花酒的传说 史书记载楚庄王当政时,石花酒曾被选作贡酒,但当时的石花酒还是被称为“石溪双泉”。谷城县志和镇志均记载了楚庄王赞誉石花酒的诗文,诗曰:“双泉液兮琼浆,醇芳袭兮甘柔,玉斛倾兮寿康,祈国兴兮民强。”西楚霸王项羽、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在石花街有过英雄豪饮的壮举。石花酒形成风格和品牌归功于清末一位黄姓江西商人。这位黄公富有传奇性的经历又为石花酿酒历史增添了色彩。 石花酒的发展 石花酒厂的前身是江西盐商黄兴德在满清同治9年开办的“黄公顺酒馆”。解放初公私合营清产核资时,包含十堰、随州在内的整个襄阳专区,襄阳卷烟厂资产排名第一,黄公顺酒馆资产紧随其后,排名第二。 1980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邀请全国100多位著名工商界人士座谈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石花酒厂的老职工、黄公顺酒馆第四代传人、经营奇才黄善荣就名列其中. 20世纪80年代末,石花酒厂年产白酒达到5000吨,成为全国第二大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形成“北有杏花,南有石花”的清香型白酒格局。 2003年,石花酒厂利用镇厂的秘藏酒,生产出出厂价接近500元一瓶的石花霸王醉。 中国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教授评价说:霸王醉清香纯正、细腻,完全是自然发酵的香气,没有任何人为的添加因素;酒体醇厚、丰满,酒度虽高达70度,但度高而不腻,饮后口不干,头不疼,号称‘襄樊极品酒‘名副其实。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著名白酒专家陶家驰评价:“霸王醉”没有常见高度酒的那种火爆、辛辣,而是一种绵软、圆润、回味悠长,如同一首美妙的歌,听罢许久仍有余音绕梁之感,闻着如俄罗斯的“伏特加”一般醇香诱人,入口却像法兰西的百年窖藏“路易”系列那样醇厚绵长,饮后满口余香。 石化酒与石花街 石花是一座古名镇,县志和镇志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上溯到公元前260多年。 “石花镇”其实是近代官方的叫法,在民间,人们一直习惯的将古镇称之为“石花街”,其在历史上的名声与当年的“四大名镇”——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相比毫不逊色。时至今日,外省客商不知道有谷城县的大有人在,不知襄樊市者亦有之,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石花街”。 按志书上的说法,石花街的盛名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用历史的眼光看,这种说法当然不无道理。在公路和铁路没有出现以前,石花是通往山、陕、川和宁夏、内蒙古驿道的咽喉重镇——由西往东,出了石花就将进入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东瞰吴越,沃野千里;由东往西,过了石花镇便进入连绵的崇山峻岭,西望秦巴,莽莽苍苍。漫长的汉唐时期,无论对于西京长安还是东都洛阳,石花古镇都是战略要冲和物资集散中转中心。而宗教因素更不可忽视,石花西北不远处即是道教圣地武当山,石花往西北的路因此被称作“神路”。对于远道朝拜祖师爷的信徒们,石花是他们最后的驿站,朝拜前夕正好在这里歇上一晚,洗掉疲乏,备足香火,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心境去攀登金顶。 石花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古镇充满了各种足以吸引各色人等的神奇传说。如龙王的四太子受命下凡布雨救旱被女妖所惑误了玉帝使命,被罚到石溪一带降雨安民,鲁班为石溪镇的戏楼砍楗栓,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逃至石溪被深潭所阻,策神马飞跃深潭侥幸脱险……印证这些传说的确有不少实物,如印证龙王四太子的有石花酒厂仍存在的双泉井遗址、印证鲁班传说的有文革才被拆掉的古戏楼等等。 不过流传最广的还是石花镇的街名,而且有好几种版本。通常的说法是:石花原本名为石溪,因流经街边的石溪河而得名。河上的那座石桥比老街历史更为古老,古老得每一根桥柱都有着自己的典故。那座古石桥宽一弓,长三弓,通体青石结构,两侧雕有二龙戏珠等多种图案,每根栏柱顶端雕有荷叶莲花,工艺考究,栩栩如生。每逢夏汛水没桥面时,桥栏上的莲花便如荷塘中的真莲一般令世人称奇。人们遂将街名石溪改为石花。又一说法是,青石桥年代久远,生出仙气,栏柱顶端的雕花见太阳就放出耀眼的光芒,如宝石一般灿烂。更有一种说法是:桥中一根栏柱最为神奇,晴日正午,贴脸透过石莲仰望天空,可见一轮满月如金盆,满天繁星灿烂…… 无论哪种说法,都在共同印证古镇曾出现过“宝石开花”的奇观,石花镇名由此远播四方。 相对于正史,传说只是给古镇增加了神秘色彩,而石花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本身就久远得令人咋舌。史载战国时期楚国伐庸,秦末楚霸王项羽率大军讨伐刘邦,战车铁骑都曾从这座桥上隆隆开过;站在今天仍为咽喉要道的石花大桥上,遥想当年“车辚辚、马啸啸”的景象,仍令人壮怀不已! ‘此处竞跨竹叶,何须遥指杏花‘ 清代诗人欧阳常伯进京城赶考路过石花街,品尝石花酒之后诗兴大发,顺手题写了“此处竞跨竹叶,何须遥指杏花”的佳句。以“竹叶青”和“杏花村”作为石花酒的参照,实际上也为石花酒确立了中国名酒的地位。 史书记载,酿酒业最盛时,石花街和贵州省的茅台镇一样,石溪河沿岸的老街酒坊一家挨一家,当时的行人走在青石板铺就的窄窄的街心里,看到的全是迎风招展的酒旗,路人一走进石花地界就会闻到香气四溢的酒气。据说当时来石花镇的客商没有不醉的,会喝酒的喝醉了,不会喝酒的闻也闻醉了。传说当年楚霸王项羽追击刘邦路经石花街时,因为贪恋石花的美酒竟不顾范增苦劝,下令屯军石花街休整一天,让军士们饮酒解乏,自己则携了虞姬到酒坊作彻夜痛饮,并乘酒意即兴作歌,抒发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霸王为石花老街留下了英雄美酒的浪漫故事,却贻误了追歼刘邦的最好战机。从史学的角度看,镇志记载的霸王醉酒石花街的事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证其具体时间,但后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与张献忠在此会师,并以石花酒歃血结盟确是真实记载在县志和镇志上的,这是明崇祯13年的事,当时李自成陕西受挫,只带轻骑10数人来谷城,另一支义军领袖张献忠对闯王仰慕已久,设盛宴为闯王洗尘,席上喝的就是今天的石花大曲。在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里对这次“双雄会”盛宴描写得较为生动详尽。 英雄自古常与美女和美酒相伴,美酒和美女也常常影响历史对英雄评价的毁誉,而石花街却因为这些与美酒相关的故事凭添了无穷的魅力。 石花酒酿造历史 客观的说,无论石花街酿酒历史多么悠久,酒的品质多么优良,石花酒尚未形成真正的“石花”概念。在此前的各种文史记载中,对石花酒的称谓一直无定名。如史书记载楚庄王当政时,石花酒曾被选作贡酒,但当时的石花酒还是被称为“石溪双泉”。谷城县志和镇志均记载了楚庄王赞誉石花酒的诗文,诗曰:“双泉液兮琼浆,醇芳袭兮甘柔,玉斛倾兮寿康,祈国兴兮民强。”西楚霸王项羽、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在石花街作英雄豪饮,亦未明确概定其酒名。真正让石花酒形成风格和品牌的还是清末一位黄姓江西商人,这位黄公富有传奇性的经历又为石花酿酒历史增添了色彩。 这位黄公从江西随父亲辗转到石花街主要以经营山货为生,经常从水路往返汉口和石花之间。一日,黄公又到汉口送货,一天劳累之后天色将黑,路过一家汤圆店门口时被香甜扑鼻的汤圆吸引,再也挪不动脚步,便歇了担子蹲在汤圆店门前喘气,汤圆店主便极力怂恿吃一碗汤圆。早已饥肠辘辘的黄公面对香味四溢的汤圆心里是七上八下,有心吃一碗,却舍不得腰里好不容易才攒起来的一锭银子,在又冷又饿的情势下,经店主的再三劝说,终抵不住满锅鲜美汤圆的诱惑,决定吃上一碗。付钱时拿出那唯一的一锭银子,小本生意的店家却找不起钱。这时,汉口街上已有卖彩票的,店老板就怂恿黄公也去买一张彩票,说是让他去碰碰运气,其实是要他把银子换开。老实巴脚的黄公就真的去买了一张他根本不知是何物的彩票,没想到就是这张彩票竟从此改变了货郎黄公的命运——他在不经意间买的那张彩票竟中了头奖!在兑奖时,卖彩票的老板不想付现银,就用一船积压的盐抵了货郎黄公的奖金,为人厚道的黄公经不住人家好言好语,心想也是意外之财,也就接下了这船盐。那知,船一出汉口只有一日,就爆发了军阀之间的战争,市面上盐就开始上涨,价钱一天一个样的往上窜,等黄公千辛万苦把盐运到石花街,一船盐竟变成了三船盐的价钱。 挑了多年货郎担未能发家的黄公由此感叹:刻意求财财不至,发家全在无意间。这种人生转折使黄公从中悟出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却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的一种经营之道:凡事不以赢利为目的反能赚钱,处心积虑求财者最终却为钱所伤。在这种经营理念的支配下,这个江西来的外乡人以诚信公正为本,用一种顺其自然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做着生意,收山货、收毛皮,把毛皮、山货运到汉口,再把盐、布匹和日用杂品运回石花街,那时的石花街幅射房陵州、均州及陕西安康一带,货物吞吐量极大,没几年黄公就在石花街成为家产万贯的富商。 钱多了,黄公就想到扩大经营范围。当他看到石花满街的小酒坊和当时正在蓬勃兴起的酿酒业,便用经商积累的银子将建在“双泉井”上的大酒坊买了下来,然后遍访天下名酒槽坊,从山西杏花村请来清香型酿酒师傅大刘和二刘。将当地小酒坊简单酿造工艺加以改进,将原来的双泉井口扩大,用青石条砌成井台,建成了马拉式自动翻水井,并确定将高粱作为蒸馏主要糁料、将大麦豌豆作为制曲主料;摸索出了地缸深池发酵、地窖低温贮存等一系列规范的酿造技术,探索出贮藏期决定酒的质感口感和营养的原理,使白酒酿制技术日臻完善。 独特的工艺、稳定的质量很快使黄家的白酒声誉鹊起,赢得了稳定的市场消费群体。善于经营之道的黄公那时就有了品牌意识,为了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酒,便按照当时的时尚为酒坊起了字号“黄公顺酒馆”。几年下来,“黄公顺酒馆”字号在市场响了起来,像当时的“杨柳青年画”一样随同自己的产品驰名全国各大商埠,黄公也趁势扩大生产规模。由于资金雄厚,便将酒的贮存期无限延长,由三年到五年,由五年到十年、上好的极品酒贮存期达到二三十年。这些百陈年老酒除了少数达官贵人买了往京师进贡以外普通百姓少有人问津,但却给黄公顺酒馆创下了牌子,使其酒逐渐形成垄断之势。满街的小酒坊则渐渐失去了客户,一家家先后关门歇业。黄公顺虽未明确界定酒名为“石花”,却在包装简陋的酒缸酒桶上全部打上“产地石花街”印记,最终实现天下归一统,石花酒品牌尽归黄公顺所有。今日人们印象中的“石花”酒品牌实际上是黄公顺品牌的延续和变异,公正地说,今天石花酒品牌仍是当年黄公顺酒的余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位江西来的黄公带来了经商办工业的新观念。当时,江浙和广东人在商界远没有今天这样风光,而山西、陕西、江西等地商人则已在各地建立行帮性质的会馆。这位江西黄公不仅做大了石花街的酒业,而且带起了石花街的经商意识,这就是今天石花镇工业为何在襄樊几大名镇中出类拔萃的潜在原因。笔者作过一个调查,目前石花工业的几大巨头——全国著名的骆驼蓄电池集团总经理刘国本、全省纺织集团效益最好的石纺集团总经理安明等企业家都与黄氏家族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氏家族不仅是石花酒业的创立者,也是石花工业的奠基人。 随着岁月流逝,人世几经沧桑,创办黄公顺酒业的黄公早已作古,黄公顺酒馆旧址也在石花酒厂扩建时被毁,那眼马拉的泉水井也被填平。但在石花镇,黄公顺酒业的影响仍深深镌刻在古镇居民们心中。在石花街老居民们心目中,今天的石花酒就是黄公顺酒。这不仅是因为石花酒厂就建在黄公顺酒馆的旧址上,也不仅是因为黄家的后人一直在石花酒厂关键技术岗位上工作,今天的石花酒曲配方仍是当年的黄公顺酒馆的老秘方,更多的是古镇人对本镇工业创始人黄公的一种怀念和一种对历史品牌的珍视。 石花酒之新 人有时是很固执的,改变观念很难。石花酒在襄樊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清香型,不合口味”概念根深蒂固。怎样打破这一层坚冰呢? 曹远亮、王进明都有很深的的石花情结,都有很浓的“清香型”情结。他们感觉清香型白酒是最合口味的,是最好的酒;观之清流澈透明,闻之清香四溢,饮之绵如情丝。但是为了满足“上帝”的需求,照顾“上帝”的感受,他们也只能忍痛割爱,天天品尝起浓香型石花酒。这一品不打紧,品出了新感觉,而且对浓香型石花酒上了瘾。浓香型酒的优点,就是入口比较容易,绵甜爽口。高级评酒师对三品、五品、七品石花酒的评价是:窑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 根据曹远亮、王进明的亲身感受和市场一线反馈的消费者感觉,金犁公司确定浓香型石花酒上市初期的宣传主题是“新石花,新感觉”。辅助宣传语是“十足襄樊味,百年石花情”。和“襄江水甜,石花酒好”。石花酒同消费者新一轮的沟通拉开了帷幕。一夜之间,襄江超市320平方米的巨型户外广告牌、200辆公交车贴的宣传内容由“襄樊极品酒,石花霸王醉”变成“新石花,新感觉”。襄江超市巨型广告左边还配上简明的石花酒发展史,右边也配上“石花酒品歌”。别具一格的形式和十分丰富的内涵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有很多市民驻足耐心阅读详尽的内容。为了增加信息传播的覆盖率,石酒决定,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和报纸软文一齐上,配合户外广告,达到有效沟通。报纸软文可以起到同消费者深度沟通的作用,可以把“新石花,新感觉”讲通讲透,让消费者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会有“十足襄樊味,百年石花情”的体验。 当然,最有效的沟通还是和消费者贴近的公关活动。四场“新石花之夜中秋晚会”分别在人民广场和南湖广场举办,观众如潮,听众更是数以十万计,襄樊人民广播电视台文艺台四场全程现场直播。白天两个广场彩旗飞扬、巨幅抢眼,四个红色的巨型灯笼更是引人注目。“新石花,新感觉”“襄江水甜,石花酒好”在襄江两岸传颂。晚会精彩纷呈,文艺节目中间有奖问答激起了观众的热情,在娱乐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体验石酒业的真情厚意。 襄樊市区辅助以“大头菜、金鳄烟、十花酒”二汽辅助以“东风车,十花酒”作为宣传主题。通过《襄樊日报》、〈襄樊晚报〉和〈东风汽车报〉,将“新石花之夜中秋晚会”的盛况告之广大市民。新石花酒,让市民喝起来! 霸王石花酒 石花酒厂新领导人这种悲壮感动了县委书记刘立勇。当曹远亮把石花酒厂库存20多年陈酿的老酒库打开,请市县委领导给他们的“当家酒”命名定价时,刘立勇由曹远亮破釜沉舟的勇气一下联想到了与石花酒有着不解之缘的楚霸王项羽,灵机一动说“我看就叫霸王醉吧!”中共襄樊市委书记阮成发同志尝过“霸王醉”后,连声赞叹说:“好酒!品质绝对在茅台、五粮液之上!”建议将“霸王醉”的定位在“襄樊极品酒”的档次。 曹远亮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管过多年生产的曹远亮对石花酒厂的“老家底”信心十足。这种酒是石花酒厂的看家的“镇山之宝”,它在用料上十分考究,精选东北特优高粱,取水用的是厂里那股千年老泉“双泉井”之水,经高温润糁堆积、传统地缸二次发酵,由特级酿酒技师手工精选,在放酒时掐头去尾,每甄酒只选一小壶,100斤高梁只能选取1斤!然后密封窖藏。戏剧中常说的所谓皇上为有功之臣赏赐“御酒”,便是指的这种酒。这是几代人积攒下的原酒之父、基酒之王,真正的酒之精华、堪称石花酒魂、人间极品! 这种酒,一般只用来给新出的清酒加香加厚,从未舍得作为商品投放市场。这是从黄公顺开馆就开始形成的规矩,攒这种酒就是攒家当,在物价不稳定的年代,这种酒是可以跟金条和银元一样保值的。谁要是想把这种原汁酒拿出来卖,马上就会遭到严厉斥责:“要把老祖宗的根基吃了不成?”黄公顺时期的习惯作为一种文化保留了下来。按照黄家的规矩,不到遇到大灾大难,这种酒是断不可动用的。 曹远亮这次破了规矩,他在心里祭拜石花酒厂的各位前辈,“前辈们原谅吧,我曹远亮本不是败家之子,无奈厂子到了今天的地步,我是万般无奈之下才动用‘老底’的,唯有这样,石花酒才能重塑金身,再放光芒!” 中国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国家评酒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教授,在中国白酒界被尊为“北高”,高老在前一天晚上饮用3两石花霸王醉后,第二天评价说:“石花霸王醉清香纯正,细腻,香气郁人,香而不厌,完全是自然发酵的香气,没有任何人为添加因素;石花霸王醉酒体醇厚、丰满,酒度虽高达70度,在全国少见,但度高而不腻,饮后口不干、头不疼,号称‘襄樊极品酒’名副其实”。 职称为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陶家驰,是中国白酒专业协会技术顾问组专家、国家白酒特聘评酒专家、中国著名白酒专家,在中国白酒界号称“南陶”,陶老先生品尝了“霸王醉”后评价说,“‘霸王醉’度数虽然达到70度,却没有常见高档酒的那种火爆、辛辣,而是一种绵软、圆润、回味悠长,如同一首美妙的歌听罢许久仍有余韵绕梁之感,闻着如同俄罗斯的‘伏特加’一般醇香诱人,入口后却像法兰西的百年窖藏‘路易’系列那样醇厚绵长,饮后满口余香”。 漫长的封藏期使其成本昂贵而且存量非常少,上市时,霸王醉最终定价每瓶518元。 中华香烟 “中华”牌卷烟自195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50年发展的历程,五十年来,“中华”烟以其独特的品味和魅力征服了消费者,赢得了中国第一品牌——国烟的美誉。今天作为唯一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的中华烟,其间倾注了几代上海烟草人的心血和奉献,为此,原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深情地为中华烟五十年纪念活动题词:“五十年发展之路,半世纪中华情缘”表达了上海烟草职工的共同心声。当年参与中华烟开发和生产管理的老一辈烟草人回忆起创品牌的难忘历程无不心潮澎湃、关爱倍至。这里我们特将《上海烟业报》陆续刊发的部分文章摘录汇总,以飨读者。让我们更全面了解“中华”,热爱“中华”,进一步精心培育“中华”,为上海烟草再创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中华烟的诞生 解决前,卷烟市场份额大部分被颐中(英美)占领,高级卷烟就是“白锡包”。新中国诞生后,生产自己最好的卷烟品牌这件事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海作为卷烟工业的发祥地,自然要担当起这一责任。 解放后,上海市军管会接受了国民政府的中华烟草公司。根据上级要求,我们承担了生产“最好卷烟品牌”的任务。1950年国营中华烟草公司接受了“中华牌”卷烟的研制。当时接受任务是以中华公司厂务科王承翰科长为主,朱尊权(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原郑州烟草研究所所长)和丁瑞康承担叶组配方等具体工作,共同研究生产工艺及原辅材料标准等。曹达(原中华烟草公司副总经理)和搞工艺的同志精心研究设计卷烟配方,并做了一个无牌的样烟。做样烟时,为了安全起见,搞工艺的同志连着两天两夜都在厂里,由大东南烟厂的老板张春申提供美国烟叶aaB。样烟做成后,由当时的华东工业部部长汪道涵同志专程送北京,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评吸。中央领导评吸后,对这个样烟评价很好。于是,我们就策划要给这个最好的烟起一个最好的名字。因为当时的公司名称是中华烟草公司,故这个品牌也顺乎其名,特为之“中华”。 有了“中华”这个好名字后,我们就在解放日报上登报征集商标图案,并委托华商广告公司的丁浩负责代理。记得当时只花了100元钱(人民币)。广告刊出后,投稿人很多,其中华东美协秘书长画的一个商标最好,那时的商标正面是天安门城楼,深红全底加上五颗金色五角星,两旁两个大华表,下面用金水桥相连结,上部中间印有“中华牌卷烟”五个大字,背面是一个有底座的大华表,中间印有“中华牌卷烟”。 “中华”牌上市后一炮打响,从而使“白锡包”不再名列第一,而中华牌卷烟从此名居首位。 “中华”烟的研制 1951年,“中华牌”卷烟在中华二厂投入生产,1952年中华烟草公司并入上海烟草公司后,生产“中华牌”卷烟的任务就转给设备较先进的上烟二厂(即现在的上海卷烟厂),掌握配方任务就由乐宗韶和朱尊权承担。以后朱尊权调入部属烟草工业研究室,则负责“中华牌”卷烟质量的任务又落在乐宗韶和刘崇阳身上。 “中华牌”卷烟原配方中所用美国烟叶比重较大,这些都是过去进口库存的陈烟,当时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不可能继续进口美国烟叶,因而库存浙少,如何继续生产成为最主要和紧迫的问题。显然,以国产烟叶代替进口烟叶是唯一的出路。 为此,我们进一步研究各种进口烟叶的香味特征,并与国产各地方等级烟叶的香味品质作比较。研究认为,进口烟叶中部分香味属浓香型,这种烟叶基本可以用当时的上等许昌陈烟腰叶代替,供应量较充足,问题不大;另一类香味属清香型,部分云南烟叶与之较近似,可部分代替。此外,福建永定新发展的烤烟具有另一特征的清香,河南邓县的烤烟(当时称邓炕)也具有较独特的清香,问题是数量有限,只能少量使用。当时数量较足的山东和贵州的部分烤烟虽然清香烟味不甚突出,但可以起到协调烟香的作用。 利用这些烟叶的适当调配,结合选叶、退梗、人工发酵处理等技术措施,逐步减少了美国烟叶的用量,并一度实现了完全用国产烟叶生产“中华牌”卷烟,解决了原料的供应问题。 应当说明,当时“中华牌”卷烟的生产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的,公司领导对此十分重视。1954年食品工业部曾派工作组专门赴上海检查“中华牌”卷烟质量,规定“中华牌”卷烟配方如有较大的变动,必须经部里批准,并在原料供应等方面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中华牌”卷烟的产量虽然不大,但上烟公司和生产厂一直在不断努力改进质量,把它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其政治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早期中华烟原料的采购 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上海就是依靠中央下达的烟叶调拨计划生产卷烟,上海对调拨计划的完成情况,经常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如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产品采购部、商业部、轻工业部等等。一遇到灾害缺货年份,计划完成不好,我们上海的报告一份接一份向有关部去汇报,要求督促、支持,尤其是上等烟叶做中华的原料计划,请示汇报更多、更勤。在主管部门感到为难时,也不得不向国务院办公室汇报,因为一旦影响中华牌香烟的计划完成,牵涉到特需、礼品烟的供应就成大事了。国务院的办法就是开出介绍信,凭国务院介绍信去产区督促调运,产区因有国务院的介绍信也不得不作最大努力抓集中,抓复烤,抓调运,尽一切力量尽可能去完成调上海的计划。 从上等烟叶中去挑选中华原料比例不大,当年一般仅10%左右,需要提供的数量很大。记得1980年烟叶减产,上等烟紧张,山东临沂地区有7包上等烟调到开封烟厂,省公司知道后,责成必须追回,调给上海,否则停止对开封一切调运,开封烟厂只得把7包烟叶用零担运往上海,说明了对上海调拨上等烟保证中华烟生产的严肃性。 生产“中华”烟最大的问题是原料,刚开始生产时,用的原料全是进口烟叶,后用国产烟叶替代,质量不够上乘。1954年,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到烟厂,就“中华”烟质量问题开展调研。在研究试制国产烟叶替代中,使用了许昌、山东、福建、贵州等烟叶(从一、二级烟叶中选把)。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央规定,上述地区的一、二级烟叶全部调拨到上海,以确保“中华”烟的生产量。同时规定,“中华”烟配方由食品工业管理局管理,调整配方结构须得到批准。 由于“中华”烟原料数量较少,至八十年代每年产量一般在几千箱,不超过一万箱(根据原料数量而定)。大跃进年代,原料更是匮乏,国产陈烟叶供不应求,于是采用了人工发酵烟叶工艺技术,同时,开始人工挑叶(解把挑叶)。“文化大革命”前,烟叶由中央统一调拨,“文化大革命”中,原料供应发生困难,“中华”烟每年生产一些,但数量甚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少量使用一些进口烟叶(美国、泰国、津巴布韦等),但须每年向中央申请外汇额度。 在制丝工艺上,“中华”烟叶原料不在真空回潮机上加湿还潮,而打开烟包后在蒸叶车上加湿还潮,提高烟叶的还软性;在抽梗机上人工抽去烟梗后,烟梗降级使用于其他卷烟产品(在“中华”烟中不使用烟梗)。在卷烟工艺上,指定专用卷烟机,卷烟车速减慢(600~700支/分),卷烟纸采用杭州华丰造纸厂生产的全麻卷烟纸,同时指定生产企业必须使用浙江剑桥麻。在包装工艺上,原先全部采用手工包装,后采用联合包装机包装卷烟,特殊规格仍采用手工包装(扁盒、听装等)。在当时设备、工艺等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靠“质量第一”的思想,道道工序严格把关,“中华”烟无论是内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中华烟配方精益求精 “中华”牌始创于50年代初,它一问世就以优良的品质蜚声烟草界,由于当时全国保上海,上海保“中华”烟的形势和“中华”产量较少的事实,使得“中华”烟起初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作保证,难度不在配方,而在于落后的生产设备和落后的生产工艺上。当时制丝车间对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和掺和的均匀性成为了“中华”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当时的情况下,烟厂职工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经验,确保了“中华”烟的内在质量。 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烟厂技改的进行,国外的先进设备不断引进,工艺设备上小改小革的不断涌现,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精度不断提高,工艺问题得以解决,但随之带来的是配方上难度加大,原因有二:其一是逐年提升的“中华”烟产量给配方原料的供给带来了压力;其二是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使上海烟草采购上等烟越来越困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烟叶品种K326以其高产、抗虫害、抗气候能力强等优点,激起了广大烟农的种植热情,但此种品种种出的烟叶有一特性,即香气浓、劲头大,不适应“中华”烟的配方要求。二是由于各家烟厂都想在卷烟销售市场寻得一席之地,故而对上等烟叶的抢购日趋白热化,适用于“中华”烟的上等烟采购更是举步维艰。针对严峻局面,1993至1994年“中华”烟配方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当时的配方小组首先对配方体系进行了变动,由原来的少地区、少等级、大比例的配方模式向多地区、多等级、小比例的配方模式转变,以期降低由于原料短缺给产品带来的风险。其次,(集团)公司加大了基地的建设力度。基地由原来的河南、云南、贵州、山东四省逐步扩充至四川、福建、湖南、东北、拓展了“中华”烟叶原料的来源渠道。另外,为节约烟叶资源,配方小组对“中华”牌的配方进行了调整,并辅之于重新调制后的香精,使“中华”牌卷烟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同时使产品原料的瓶颈现象得以缓解。当然,对“中华”烟配方的每一次调整,无论大与小,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和反复的试验。可以讲,为了保证“中华”烟的产品质量,公司上下是不遗余力的,类似“中华”烟挑叶、普查和单料烟评吸等工作内容长期以来从未间断过。 “中华”牌卷烟的特殊性 卷烟是特殊消费品,“中华”牌卷烟的特殊性体现得尤为深刻,颇值得回忆。一是在五六十年代,“中华”牌卷烟是我国政府用于招待中外宾客的指定牌号,外交部门每年向上海卷烟厂定购一批“中华”牌卷烟,主要规格是五十支听装和二十支软包装,既用于国内接待又分发到中国驻外使馆招待来宾。为了运输方便并确保“中华”牌卷烟品质及口感,包装要求特别讲究,如“中华”牌软包每十条用镀锌铁盒密封抽氧真空,每十只铁盒套装木箱用铁皮紧固,供驻外使馆使用一年。二是“中华”牌卷烟出口始于1954年,受到海外华侨和华人的喜爱,最早的客户是香港德信行和澳门信中行,六七十年代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中华”牌卷烟也是供不应求,到目前为止“中华”牌卷烟出口份额仍占国内出口卷烟首位。三是“中华”特制听装卷烟曾作为礼品赠送给东欧国家领导人,每年一千听。四是1968年起中国民航总局向上海卷烟厂定制硬盒十支装与硬盒五支装“中华”烟作为乘坐中国民航航班纪念品,赠送给中外乘客,1978年终止,历时十一年。五是“中华”牌卷烟长期作为特供商品进入外轮供应公司、友谊商店和华侨商店。由于“中华”烟生产数量有限,市场上难以买到,外宾、华侨与海员在国内购买“中华”牌卷烟需用外币或外汇到外轮友谊或华侨商店购买,被称为特供卷烟。直至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特供卷烟纳入省市计划才逐渐淡化。 中华烟价格是最高的 “中华”牌卷烟之所以享誉神州,是因为曾作为“国烟”被周总理在国宴上招待来自五大洲的贵宾。尤其是从50年代到80年代年期间,“中华”牌卷烟一直作为特供烟,主要供应对象是驻外使领馆和来华外宾,当时产量一直偏低,无法在市场上销售,这就使“中华”牌卷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文革期间,“中华”烟的产量甚至低于50年代,商业部按照“照顾特需、照顾边远、兼顾一般”的原则对全国进行分配。上海卷烟厂开始生产滤嘴“中华”烟后,第一次样品烟是由市烟糖公司派专人送到中央。1984年上海烟草公司成立时,“中华”还是作为特供烟,消费者仍不能在市场上买到。1988年全国13种名烟放开价格上市供应,“中华”烟终于和消费者见面了。上市第一天,1条“中华”烟从40元涨到65元,上市不久就被抢购一空。为保证“中华”烟的市场供应,使消费者能真正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在上市的第二天,价格定在72元/条,市场开始平静。当时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自豪地说,13种名烟价格放开后,有的国烟价格已超过名牌洋烟万宝路、健牌,其中“中华”牌卷烟价格是最高的。 从1965至1967年,“中华”牌卷烟就出口香港市场。1985年,上海烟草进出口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出口820件“中华”牌等沪产卷烟,创汇11万美元,以后逐年上升,1992年出口295520件,创汇3991万美元,出口地区扩大到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为国家赚取了不少外汇,同时也为上海卷烟厂引进国际先进卷烟设备提供了充足的外汇储备。 精心打造民族品牌 中华牌卷烟之所以能赢得“国烟”的美誉,关键是中华牌卷烟的吸味纯净,质量上乘,富有清香之气。为了把好中华牌卷烟的质量,中华牌一问世,便得到了当时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上至国家局、华东烟草公司和上海市公司,下至厂领导、车间领导,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华牌卷烟基本上是按照“有多少烟叶生产多少香烟”的原则进行生产的。由于当时国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内烟叶供应严重不足,因此,当时的中华牌卷烟的产量也一直较低,但中华牌卷烟的质量始终保持如一。 “文革”期间,港商在广交会期间,身上往往要放两包烟,一包“中华”牌,一包“三五”牌,自己抽“三五”牌,招待客人时才抽“中华”牌。台湾同胞当时购买中华牌主要是回台送人,或许是中华牌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吧,为了解除思乡之情,台胞对中华牌卷烟自然有一种偏爱。 “中华”烟是从五十年代开始走出国门的,当时的卷烟出口业务主要依靠土产进出口公司,仅限于销往港澳地区。1985年成立中国烟草上海进出口公司后,“中华”烟的出口业务逐渐步入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特别是近三年来,每年以开拓十多个市场的速度递增,海外市场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已销往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各大洲,遍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免税和有税市场以及国内100多个免税销售网点。“中华”烟在海外市场地位日渐稳固,深受华人、华侨的信赖和销售网点的青睐。1993年,我国政府指定驻外使馆将“中华”烟作为招待外宾用烟,“中华”烟是第一个进入国际免税品商店的国产品。目前,“中华”烟位居全国单牌号卷烟出口数量第一;在海外免税品商店卷烟零售价格第一;中国商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免税品商店中市场占有率第一,充分显示了“中华”牌卷烟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和实力。 历史上,中华牌卷烟为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从内在配方到外形包装,曾开发生产了多种多样的新品。首先在内在配方上就有:为国家领导人所需的特制#54中华烟(质量等同于熊猫);为供应有关国外领导人所需的特供#35中华烟;为出口外销市场所需的#15中华烟;以及供应内销市场的#25中华牌卷烟。 在中华牌卷烟包装形式上就有光嘴粗支的软包20支装;硬盒(抽屉式)10支、20支、24支等包装;铁听50支装,铁听形式也分有低听及卷边听二种;以及现有生产的硬盒翻盖式20支装(也曾生产过5支、10支装)等多种形式。 在烟支的规格上也由粗支(光嘴)发展为81毫米长过滤嘴烟以及现有生产的84毫米长过滤嘴卷烟。并在烟支品牌和包装商标装潢上也按不同的产品要求,有华表图案加中文字、华表图案加中文拼音字样以及华表图案加中英文字样等。目前使用的商标及钢印就是延用了历史上设计的华表中英文(拼音)。 我们生产的中华牌卷烟主要是传统的烤烟型卷烟,在八十年代,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要发展混合型卷烟。当时就研制开发了中华牌混合型卷烟,使中华品牌的卷烟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为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对降低卷烟焦油含量要逐年降焦的工作要求,在技术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经过努力研究,中华牌卷烟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并生产了15毫克/支和11毫克/支的中低焦油产品。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将来一定会开发出8毫克/支的低焦油中华牌卷烟。 为中华卷烟生产技术革新 七十年代时,上海卷烟厂主要生产设备还比较落后,当时为了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曾对包装机进行了改革,通过技术革新,首次将直式“中华”包装改为横式包装。 我们在缺乏国际市场信息的情况下,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化了一年多时间,终于成功完成了横包机设备的制造任务,设备的包装时速约为100包/分钟。 尽管设备台时生产量不高,但却顺利地完成了“中华”横式包装任务,满足了海外市场需求。 另外,七十年代时,在中国民航上,曾将5支装的“中华”卷烟作为小礼品分发给乘客,为了生产5支装的民航烟,我们也化了很大精力。 记得刚开始时,5支装民航烟由于批量小,用手工包装即可满足需求了,但后来,需求量大了,光靠手工包装就难以维计了。我们就决定对原有的一台进口的抽屉式包装机进行改装,如何让这台放在仓库中闲置数年的设备发挥作用?我们为此进行了自行设计、装配和调试,结果化了半年多时间改装成功。这台设备用了几年后,随着民航不能抽烟规定的出台,而停止生产,民航5支装“中华”卷烟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华”烟标图案的变迁 有收藏烟标嗜好的人都知道早期的“中华”烟标和现在的烟标主图案内容大致相同,却又有质的区别。早期的“中华”烟标中,华表和天安门城楼图案均为徒手画成,因此与实物有较大差异,并略显矮胖,而烟标自然也是显得有些粗糙,为此,当时烟厂于1966年8月4日派专人赶赴北京在天安门城楼处用当时十分笨重的照相机拍下了实物,以照片上的实物作为设计的参照蓝本。 关于“中华”烟标的几次重大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就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华”烟标上的印金商标改为烫金商标,这一烟标的变化无疑利用了图案的烫金效果,令整个烟标焕然一新,使“中华”的品牌形象骤然提升。 第二,就是在1994年时,烫金印刷改为较为先进的凹版印刷,而烟标的材质也由白卡 纸改为裱铝纸。原来的烫金印刷工艺复杂,均为手工操作,印刷效率低,质量也不稳定,显然不符合产量日益增长的需要。而改为凹版印刷之后,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印刷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在当时来讲,这一转变的影响是空前的。以上两次烟标的改变也从侧面反映了烟草印刷行业的发展历程。 第三,烟厂于1998年在原有花式烟品种单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多种花样品种,包括一些“中华”大礼盒、各种抽屉式包装等近10个品种,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推动了“中华”牌卷烟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硬中华出厂价187.2元/条,批发价370元/条,零售价450元/条(出零差价262.8元/条), 软中华出厂价241.02元/条,批发价530元/条,零售价700元/条(出零差价458.98元/条)。 中华香烟种类: 中华全开式15mg 中华(硬15mg) 中华抽屉式5支 中华旅游烟 叁字兴软中华 古巴雪茄 cOHIBa古巴 古巴正是当年欧洲人发现烟草的地方,至今仍出产最好的烟叶和最著名的雪茄。cohiba是古巴最流行的雪茄,在《雪茄迷》的排名中,cohiba始终在前列。cohiba1966年诞生于哈瓦那,最初只是作为政府的礼物送给各国总统和外交使节,1982年之后,这个品牌的雪茄开始商业化,经授权人们可以买到它。制作高品质的雪茄首先要选择好的品种在适宜的地方种植。烟叶采摘下来,经烘干、发酵、整平、存放,然后挑选烟叶制作雪茄,其间大约要经历三年时间,80余道工序。 卷雪茄用的烟叶外层与内层是不相同的,外包烟叶要挑选叶薄、油份大而有光泽的品种,这样雪茄的外形才会漂亮而且燃烧得好。雪茄的内层又分为Ligero、seco、volado,它们分别是产生沉醉感,制造芳香和助燃的部分,Ligero是雪茄的灵魂所在,雪茄50%的味道取决于它。 不同部分的烟草往往来自不同产地。虽然cohiba是古巴最好的雪茄,卡斯特罗抽的雪茄并不是cohiba,只是它也是在同一间工厂里制造,但烟叶由阿瑞利诺?拉瑞先生亲自挑选,单独发酵,并存放在单独的地方,卷雪茄的工人在特别的保护下工作,称得上是“雪茄中的雪茄”,味道非常香醇。 古巴文化深深地扎根于醉人的烟草香味之中。古巴人每年吸2.5亿支雪茄烟,其它6500万支‘哈瓦那‘雪茄出口国外。大部分雪茄都是手工卷制的,以保持其上乘的质量。许多‘老烟枪‘都认定‘哈瓦那‘雪茄是全世界最好的雪茄。古巴现存的雪茄品牌有35种,品种有500多种。一些雪茄厂只做某些特定香味的雪茄,而有些厂则只做某些特定型号的雪茄。坐落在哈瓦那郊外一座漂亮的意大利式建筑里的eILaguito雪茄厂生产世界上最好的雪茄—Trinidad—一种超长雪茄,专为古巴总统费德尔#8226;卡斯特罗制造,卡斯特罗曾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外国的外交官和达官显贵。品尝古巴雪茄,参观雪茄工厂,别有一番情趣。 欧洲人认为只有在古巴产的烟叶和雪茄才是最好的。于是从1510年开始,古巴成批量的向欧洲出售。古巴烟厂很多,但著名品牌雪茄烟厂家都在哈瓦那,哈瓦那雪茄代表着古巴雪茄的最高水平,成为古巴雪茄的代名词。雪茄的制作方法有两种:机器卷制和手工卷制,一般来说,手工卷制的雪茄要好于机器卷制的。卷烟工是真正的艺术家。要制作哈瓦那雪茄烟,必须先选择最佳的烟叶。此外,卷烟工还必须全身心投入,凭灵巧的双手,精巧的切割烟叶,熟练的卷烟技术,恰到好处的收尾.......。每当制作完成一只雪茄烟后,卷烟工总是自豪地、自我欣赏地凝望着自己的杰作。 要感受吸雪茄烟的舒畅和云辉,要先把雪茄烟送到唇边品尝一下。还有检验雪茄烟的其他标准:烟叶的产地、烟盒、职业和非常综合的制作程序。尽管雪茄烟价格很高,但好的烟民只需要哈瓦那雪茄烟,索要哈瓦那雪茄烟。能吸上哈瓦那雪茄烟是一种自豪,是一种享受。高购买力的一般在上层社会活动要求品尝哈瓦那雪茄烟,也用这奢侈的产品馈赠自己的好友。人们都说;哈瓦那雪茄的一个好烟民,只在嘴里品尝雪茄烟的美味,而不把烟吞到肚子里。嘴里品尝后,在把烟缓缓地吐出,吐出的烟逐渐形成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心醉神迷地望着吐出的烟雾随风冉冉地或飞快地升起,白烟、蓝色的烟、灰色的烟或三色的烟,形成谁也无法暇思的各种形状。 雪茄 【拼音】 xuějiā 【什么是雪茄?】 雪茄就是用经过风干、发酵、老化后的原块烟叶卷制出来的纯天然烟草制品。 【雪茄的历史】 位于现今墨西哥尤卡坦(Yucatan)半岛上的美洲原住民,可能是最早种植烟草的民族。之后南美洲,北美洲才开始烟草的种植。最早种植烟草或抽烟草的民族已无从追溯,但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人一直要到1492年哥伦布航海之旅发现新大陆后,才知道有烟草的存在。 当时哥伦布的两名水手发现古巴的印地安人利用棕榈叶或车前草叶,将干燥扭曲的烟草叶卷起来抽,这即是原始的雪茄。 抽烟的习惯于是快速传播到西班牙与葡萄牙本土,不久后又传到法国、意大利,十六世纪中期,欧洲人对烟草已相当熟悉。 【雪茄名称的由来】 雪茄的原文并不是英文,拼法也不是cigar,它不是名词。而是一个动词。雪茄的原文是来自玛雅文(mayan),原文是Sikar。即抽烟的意思。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迎面而来的浓郁烟味四溢,令人闻香惊叹。便透过翻译问:“那是什么东西?”但翻译却误译为:“你们在做什么?”对方回答Sikar。因此雪茄的原文传承至今,由当时的动词转成名词。 雪茄由美洲大陆进入到欧洲后,玛雅文的称谓被拉丁语称为cigarro,是与现代英文拼法最接近的语言。 【“雪茄”中文命名的由来】 1924年的秋天,刚从德国柏林和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办妥离婚手续的徐志摩回到上海。周末,在一家私人会所里邀请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先生。泰戈尔是忠实的雪茄客,在两人共享吞云吐雾之时,泰戈尔问徐志摩:“Doyouhaveanameforcigarinchinese?”徐志摩回答:“cigar之燃灰白如雪,cigar之烟草卷如茄,就叫雪茄吧!”经过他的中文诠释,已将原名的形与意,造就了更高的境界。 【雪茄的基础知识】 雪茄的构造: 一支雪茄由三部分组成最里面是茄心,即填料叶(Tripa),然后是茄套,即捆绑叶(capote),用来保护填料叶,最外面是茄衣,即包扎叶(capa)。 雪茄烟叶的分类: corojo植株:利用阴植法种植的植株,烟叶薄、大、叶脉细,每棵植株有八至九对叶子,共分为七层。 criollo植株:利用阳植法种植的植株,烟叶厚,叶脉粗,油性大,用做捆绑叶和填料叶。每棵植株有六至七对烟叶,共分三层。 阴植法:用麻布帐篷遮盖住植株,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的种植方法。 阳植法:直接在阳光下种植,使植株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的种植方法。 【雪茄的分类】 手卷雪茄:整支雪茄包括茄心、茄套、茄衣完全经由人手卷制。 半机卷雪茄:由机器用捆绑叶卷实填料叶制造烟芯,然后用人手卷上包扎叶制成。 机卷雪茄:整支雪茄由内到外全部由机器制造。 【品尝雪茄】 众所周知,抽香烟是将烟雾吸入肺部,然后吐出,而抽食雪茄与抽香烟截然不同。正确的抽食方法是每吸一口雪茄的同时口含雪茄烟雾,在充分享受雪茄特有的醇香后轻轻吐出烟雾。须注意的是,雪茄的烟灰有助于冷却雪茄,因而,不要轻易弹走烟灰。最后,当你品尝完一支醇香的雪茄后,不要像熄灭香烟的方法将之掐灭,你只需将雪茄放在烟灰缸边,数秒后,它就会自动熄灭。 挑选雪茄 一般而言,挑选雪茄前先得检视茄衣,看看它是否原封未动,散发健康的光泽,是否过于干枯易碎,导致使雪茄口感趋于粗糙辛劣,是否散发浓郁的香气?(如果没有的话,可能表示储藏失当)优质雪茄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如果茄衣的叶脉过于纵横突出的话,表示烟厂的品管有问题,千万别购买。 茄心得调配才是影响雪茄风味的主要因素。依照经验:越深色的雪茄越浓郁,口感可能也甜些,因为深色茄衣含的糖分较高。经妥善保存的雪茄,在香柏木盒中也会继续成熟发酵,在成熟的过程中,雪茄的酸度会越来越少,浓郁的雪茄,尤其是那些粗胖型雪茄成熟的愈好。 但温和型的雪茄,特别是采用浅色茄衣的,一旦储放过久便会失去香味。所以一般先抽淡色的雪茄,再享受深色的雪茄。成熟良好的茄衣刚开始时显得油腻,成熟后会变得更加滑润,色泽也更深。 我们建议刚品尝抽雪茄的人,先选择如minuto或carolina之类的小型雪茄,之后在该抽口感温和、较粗大的雪茄,如哈瓦那出口的H.Upmann。大多数人在早晨或中午用过简餐后,较偏好口感温和的迷你型雪茄。 茄衣的颜色 雪茄叶的颜色越深,抽起来味道就愈甜愈浓郁,茄衣的油脂和糖分就愈高。茄衣的颜色有时集中,可以粗略分成七种级本色: 青褐色又叫美国市场精选,简称amS或candela.在烟叶成熟前采收并快速烘干,叶子才会是这种颜色,清淡的几乎无味,含有少量的油脂。 DOBLecLaRO 如淡咖啡般的浅褐色是清淡型雪茄的标准色,如哈瓦那H.Upmann和采用康乃迪克遮叶做的茄衣的雪茄。 cLaRO 茶色,中褐色采用喀麦隆茄衣的多米尼加制Paratagas cOLORaDOcLaRO 暗红褐色味道芬芳,经完整发酵成熟后的色泽。 cOLORaDO 深褐色口感中等醇烈,气味较maduro颜色浓郁,风味醇郁丰富 cOLORaDOmaDURO 如咖啡般的深褐色如浓郁的哈瓦那品牌Bolivar很适合雪茄老手享用,也被视为传统的古巴雪茄色泽。 maDURO 黑色口感极浓郁但不太有香味。 OScURO 享受雪茄 在享受手制雪茄之前,先得剪开帽顶。市场上各种修剪工具都有,重要的是保持切口清洁平顺,否则抽起来就不顺当了,还可能损坏茄衣。切时得留下1/8英寸的帽顶,别将冒顶完全切除或切到帽顶下端,否则会损坏茄衣。点雪茄时可用火柴或天然的瓦斯打火机,别用汽油打火机,因为他会减损雪茄的风味。不应使用硫或蜡含量太高的火柴。点的好的雪茄抽起来总是比较舒服宜人。 1.将雪茄横拿着,与火焰直接接触,缓缓的旋转雪茄,直到环径均匀的熏成黑色为止。 2.用口衔着雪茄,将火焰放在离雪茄半英寸处,边旋转边慢慢抽雪茄,注意点的是否均匀,否着有些部分会烧得比其他部分快。 3.轻吹点着一端,确定燃烧是否均匀。 若点燃方式正确,顶级雪额茄燃烧的边缘会有些较黑;品质中等的雪茄烟烧焦部分较厚。若想品尝雪茄的精髓,就得慢慢抽,别持续不停的抽雪茄,这样让雪茄因过热而影响风味。当然也不可能把烟吸进肺里,强碱性的烟和低尼古丁物质会使你反射性的咳不止。如果你的雪茄熄了,别紧张,这很常见,这时可以轻拍雪茄,让上头的残余的烟灰掉下来,接着垂垂他,让走味的烟洩出来。按点燃新雪茄的顺序再点一次,这样就算你隔几个小时再抽,口感风味还是能令人满意的。不过不能搁置的时间太长了,否则抽起来会走味。雪茄和香烟不一样,不需要靠敲来除去烟灰,雪茄烟灰会自然因重力而落下。雪茄的结构越好,烟灰柱就越长越稳固。但雪茄抽起来开始烫嘴或后劲很呛口时(通常是只剩几寸的时候)就该换新的雪茄烟了。你不需要象拈香烟一样把雪茄拈灭,只需将它摆在烟灰缸里,很快地它会自动熄灭。 有两件事最好别做:首先是拿雪茄在耳边转。这种行为在雪茄买卖中被称为“听雪茄”,很令人鄙弃。第二,你也不需要在享用前先暖烟。 奢华的装备 和一切奢侈品一样,雪茄豪华的装备既毫无必要又绝对必需。 雪茄器具也做得极尽奢华,常见的有德国SOLINGeN公司的雪茄剪,剪身是K金的,但刃部是钢的。本来就很贵的东西,再打上大卫道夫的商标,就更加贵族化了。吸雪茄的用具太多了,如果抽的是烟丝,装烟丝的真皮烟包也要好几千,保证是瑞士制造,小牛皮的,烟斗也是3000到5000元一个,保湿盒和加湿器就更贵了,以万元来计。这套行头就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昂贵是其次的。吸雪茄与其说是一种习惯,倒不如说是表达一种名贵的风格。 雪茄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品质。从理论上说,雪茄需要保存在相对湿度70%左右,温度应该控制在70华氏度(大约20℃左右)。因为雪茄的娇贵,所以顶级雪茄客会在自己的府邸搞一个雪茄窖,超级雪茄客会在雪茄房订一个私人雪茄位,初级的雪茄客至少也应该配置一个保湿箱,把自己的雪茄供养起来。假如你的家里有一只西班牙杉木保湿箱,其实也是一件品位不凡的摆设(雪茄客爱称“迷你钢琴”),可以极大地提升室内气氛。 抽过滤嘴香烟有一只打火机就可以了,而雪茄这么贵重的东西,则需要一系列专门的烟具来伺候。作为一位成熟的雪茄客,你应该配置全套的雪茄烟具,包括:保湿箱、雪茄剪、穿刺器、烟灰缸、旅行装羊皮套、长支无硫火柴……当然,用打火机也无伤大雅,但至少应该是Zippo或者Dupont,才能对得起你这支哈瓦那雪茄。抽一支50美元的雪茄,却可能需要配置一套2万美元烟具,这就是奢侈的定义。 另外,在享受雪茄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搭配一定的怡情饮品,比如咖啡、红酒、威士忌、白兰地,这些含有一定糖分的饮品,可使雪茄的口感柔润而饱满。而能够与哈瓦那雪茄相匹配的东西,当然应该是蓝山咖啡、勃艮第红酒、苏格兰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所以,这又是雪茄奢侈的理由。 烦琐的程序 从理论上说,不同的享受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雪茄品牌。有一种说法是:“每天的第一支”应该选择味道温和的H.UPmaNN,“午餐之后”应该选择味道浓烈、口感饱满的cORONa,“丰盛的晚宴之前”应该选择能给你带来振奋感受的ReYDeLmUNDO,“稍事休息的时候”应该选择清新淡雅的、口感舒畅的FONSeca,“难忘的时刻”应该选择珍贵的cOHIBa……当然,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抽雪茄有着一整套严谨的规矩、复杂的讲究,不像抽过滤嘴香烟那样随时随地拿起打火机点燃就可以了。对于一支经过222道人工工序的哈瓦那雪茄来说,你一定要拿出一大段完整的时间来,关掉手机,关上屋门,一个人坐在那里,以虔诚的态度慢慢地、专心致志地去品味。从剪口、取火、吸食到处理烟灰,必须严格遵从雪茄的礼仪。 当你拿起一支雪茄,你首先面临一个剪口的问题。雪茄的首端是封闭的,得用雪茄剪把这个密封头剪一个切口,才能吸食。剪切的尺寸和力度,全靠你自己把握了——一般来说,切口的直径应该掌握在雪茄主干直径的3/4。点火的时候,要待火苗稳定后,横着拿住雪茄将尾端以45°几何角度倾斜,凑近火苗的2.5厘米处,缓缓地旋转一周,把雪茄预热一下;然后再靠近火苗的2.5厘米处,让它从边缘至中央均匀地燃烧。雪茄点好了,那浓郁的香气已经扑鼻而来。但你不要急于吸食,相反,你现在倒是应该轻轻反吹两口,为的是驱除点烟时吸入的杂气和热流。待驱除杂气和热流之后,最好再稍事片刻,让味道稳定一下,平衡一下。现在你终于可以抽第一口了,但是请你千万不要迫不及待地猛烈地吸食,否则会使雪茄出现不均匀的燃烧,破坏了雪茄的味道。你应该再做短暂停留,把烟支转动一个角度,酝酿一下情绪,轻轻地吸入一口。至于烟灰,保留一定长度的烟灰,可以保持理想的温度和味道。上好的雪茄,烟灰大约可保持5~6厘米而不会断裂。请你注意把握时机,最好让烟灰自然断裂,整齐地跌落在烟灰缸里,而不要像抽过滤嘴香烟那样频频地弹,但是也不应该让雪茄灰掉到你的衣服上、地毯上以及写字台上。 抽雪茄的乐趣其实就是体现在这些繁琐的规矩、口罗嗦的讲究中,一个成熟男人的绅士风度也往往体现在这个从容不迫的过程中。事实上,也正是这一系列复杂的雪茄礼仪,可能会不知不觉地缓解了你的压力、改善了你的心情、延长了你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雪茄品牌】 Dannemann丹纳曼 巴西雪茄在欧洲的声誉最好,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德国人丹纳曼(KaufmannsDannemann)出品的雪茄。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丹纳曼公司已成为巴西巴伊亚洲最大的烟草商,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巴西雪茄买卖商之一。 丹纳曼烟草公司的创办人是一位德裔商人—丹纳曼,19世纪下半叶他来到巴西,之后便在这里建立了他下半生的事业王国。1867年,丹纳曼雄心勃勃地成立了丹纳曼烟草公司。 巴西巴伊亚州的土壤和雨水孕育了丹纳曼雪茄的醇和味道,在大拿那满的发展历史上,无数的传奇更增添了这一世界著名品牌的光彩。早在1883年,巴西国王DomPedro就亲自出巡,赐封丹纳曼为“皇家雪茄制造商”。1889年,丹纳曼成为圣费利斯市的市长,正是他将巴西的第一条铁路吊桥一手建成。1950年后,巴西的雪茄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但种植烟叶的农民大都愿将烟草交给丹纳曼公司,因为他们乐于看到自己种植的烟叶能被销往世界各地。 现在,丹纳曼公司除了出品顶级优质雪茄外,还独具匠心地开发了可与顶级雪茄相媲美的短芯叶机制雪茄,这一廉价物美的小雪茄满足了更多雪茄爱好者的要求。 情系丹纳曼 丹纳曼雪茄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巴西包皮烟叶制成的,另一类是以苏门答腊包皮烟叶制成的。正是这最外层的包皮烟叶,奠定了雪茄的独特味道。巴西烟叶色泽较浓,味道也较馥郁,且保持醇和风味。苏门答腊出产的包皮烟叶则较为柔韧软绵,烟叶比较清雅可口,略带坚果味道。 丹纳曼的小雪茄与其他廉价的机制雪茄不同。这种短芯叶雪茄的包叶烟与手工卷的雪茄一样,里面不是让人忌讳的纸,而是一种由专门粉碎的烟叶和植物型黏合剂制成的材料。机制雪茄一般是初尝者和工薪雪茄爱好者尝试的对象,但是丹纳曼的小雪茄以各种新颖、时髦的品种,成了大雪茄的真正替代品。比如,丹纳曼的甜味型就是高贵的芬香烟草同另一种传统的乐趣—干邑的结合。这种情调型的融合使它到处都受欢迎。 精品系列 抽雪茄的人都明白,雪茄的宝贵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味道,而且在于给人一种生活的感受。丹纳曼公司的各类产品均以其纯正的味道,颇受雪茄爱好者的青睐。宾钠第(Panalito)是丹纳曼中最小的雪茄,适宜在任何场合享用;士巴达(espada)味道浓厚,最适宜晚餐后享用;威华(Veracruz)系列是丹纳曼雪茄中最大支的,选用上等纤细而特大的烟叶制成,而且气味清幽的醇,包装典雅,能长久保存,若饭后享用,无以伦比。丹纳曼的其他系列产品,如小滤嘴(minorconFiltro)、特选(Speciale)、皇室(Imperiale)......也都各以其独具的风味,而深受赞誉。 cohiba科伊巴 一切起始于60年代中期,当时一位卡斯特罗的贴身保镖喜欢向当地雪茄工匠秘密购买雪茄,没想到卡斯特罗抽后非常喜欢,于是聘请爱德华多·里维拉(eduardoRibera)专门为他调制雪茄,制作地点是在严密监控的埃尔拉吉托的哈瓦那郊区的一座意大利式的豪宅里。起初该雪茄没有名字,直到1968年才以“科伊巴”的名字命名,开始生产3种尺寸规格:Lancero、coronaespecial和Panetela,每种都是卡斯特罗个人非常喜爱的。由于都是新创雪茄,所以起用工厂的名字命名,这3种规格:LaguitoNo.1、NO.2和NO.3中,前两者具有带一个独特的小尾巴的特征。 科伊巴正式创立于1966年后为古巴元首作为外交上的礼品,是你可以找得到最好的雪茄之一(也是最贵的)。自从1982年它才提供三种尺寸给大众Lanceros、coronasespeciales和Panatelas在1989年又多了三种尺寸espléndidos、Robustos与exquisitos,而到了1992年新款雪茄LaLínea1492公开亮相,分别为SigloI、II、III、IV、V。近期更推出了SigloVI和SigloVI铝管装。 1968年,阿韦利诺·拉腊(avelinoLara)接管科伊巴,至今已有26年之久。他是4位顶级卷烟者中的年长者。他订下的三项原则,使得科伊巴雪茄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雪茄(这也许值得争议)。第一项原则是:“精选再精选”。在他提议下,在布埃尔塔阿瓦霍地区建立了10个顶级烟草园(Vegas),每年他挑出5个最好的烟草园种植茄衣、茄套、浅叶、干叶和淡叶。第二项原则是采用一种独特的三段式发酵,这在各种哈瓦那品牌雪茄中是独一无二的,且只是运用于浅叶和干叶这两种类型的烟草上,烟叶加入湿气后,放入木桶中发酵以除去叶子残余的粗糙痕迹。第三项原则是:卷制科伊巴雪茄的卷烟工人必须素质优良。在埃尔拉吉托烟厂的工人全部是女性卷烟工人。 到1982年,科伊巴宣布:他们的市场定位更倾向于平民百姓,而供应西班牙皇室及其他国家的王公贵族的份额将逐渐减少。7年后,又有3种尺寸的雪茄闪亮登场:espléndido(churchill尺寸)、Robusto和exquisito。exquisito的尺寸较为独特:长5英寸,环径为36。这三者中只有exquisito是在埃尔拉吉托烟厂生产的,其余两种则由乌普曼烟厂或帕塔加斯烟厂生产。 为了庆祝哥伦布在古巴发现雪茄500周年,科伊巴新上市了5种尺寸,称为Línea1492(先前的6种尺寸现在称为Líneaclásica),在1992年11月的一次庆祝会上公开亮相,并于一年后在伦敦克拉里奇(claridge)饭店的盛宴上闪亮登场。Siglo1、2、3、4、5(Siglo意思是世纪),这些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个世纪而命名的雪茄,与一些如今已不在古巴生产的大卫多夫雪茄非常相似。 在多米尼加制造的科伊巴雪茄如今在美国的一些雪茄店里有售,但这和前述的古巴制的科伊巴雪茄无关。多米尼加生产该雪茄的通用雪茄公司很精明,早在80年代初就向美国注册了科伊巴雪茄品牌。 科伊巴一直是世界上属于昂贵雪茄且为众多雪茄客追求的对象。它拥有非常丰富及顺畅的口感,在哈瓦那雪茄中,科伊巴系列被归类为中等浓郁到浓郁口感的雪茄,而新上市的Siglo系列采用新成分,较中等浓郁又多一点点圆融的口感。 [评分:SigloV:84,SigloIII:ca87,espléndido:ca87,Lancero:ca87,SigloIV:ca88,coronaespecial:ca89,SigloI:ca89,Robusto:ca92.] 雪茄客必试-“Thecohibaespléndido” “espléndido”意思是美好辉煌的,真正是取得好名字。丰富丰满的味道当中藏着精致。 RomeoYJulieta罗米欧与朱丽叶 罗米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最喜爱的品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品种繁多,有40多种尺寸,常采用铝管包装,并有许多机器制尺寸。尽管因尺寸较多导致雪茄品质很难避免鱼龙混杂,但一些此品牌下的雪茄品质仍属上乘,更有许多雪茄是极品。 此品牌的早期成功应直接归功于罗德里格斯·费尔南德斯(RodríguezFernández)的不懈努力。他在担任哈瓦那的卡瓦那斯(cabanas)烟厂经理时,被人们称作“Pepín”。他因不满烟厂被美利坚烟草公司(americanTobacco)接收,于1903年辞职,另起炉灶,利用自己的积蓄买下了一家小有名气的烟厂。该厂自1875年起就一直生产一种叫作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品牌的雪茄,主要销往古巴国内市场。但他的雄心壮志还不只如此,为激励员工,他将公司30%的利润分给各部门主管,自己周游世界进行促销活动,短短两年之内,员工增至1400名,于是搬迁到了更大的工厂。 为了满足君王、州长等达官贵人的需求,他专门设计了个人化的雪茄标签(曾有一个时期烟厂生产了2000种不同标签)。他始终投身于自己的烟草事业中,对自己的品牌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除了将他的赛马取名为朱丽叶外,还试图买下意大利维罗纳(Verona)的卡普莱特(capulet)剧院,该剧院曾上演过莎士比的戏剧。虽然不能如愿,但他获准在那个著名包厢下有一个专属座位。到1939年,沾了他的光,每个在这里看戏的观众都可免费享受一支雪茄。他于1954年去世。 著名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churchills尺寸采用管装,制造精良,香味极好,但管装雪茄有时较新鲜,结果是熟成程度不如盒装雪茄好。贴有引人注目的金色标签的churchill尺寸(除了cedros系列之外,其他尺寸都贴着红色标签)是非常经典的风味中等浓郁至浓郁的雪茄。corona尺寸,采用深褐色茄衣,结构精良,但风味品质不稳定。cedrosdeluxeNo.1(Lonsdale尺寸)颜色较深,表面光滑,中等浓郁,但喜欢该尺寸的人较少。exhibiciónNo.4(Hermoso4)采用油滑茄衣,风味浓烈,适合于大餐之后享用,受到许多雪茄行家的青睐。cedrosdeluxeNo.2则是corona尺寸最好的一种,非常具有个性。PetitJulietas也是制造精良,风味浓郁的雪茄。 churchill各种尺寸之间没有多大差别,但有些人认为PrinceofWales比它的管装雪茄来得更温和。千万不要将标为No.1Deluxe、No.2D、No.3Deluxe的雪茄与有同样号码的管装,而没有“Deluxe”字样的雪茄混为一谈,因为后者属机器制雪茄,质量较次。cazadores(长度6.375英寸,环径44),虽然属手工制造,但此系列价钱最便宜,因为它采用未经挑选的烟叶制造,雪茄品质不稳定。 多米尼加也生产罗米欧与朱丽叶雪茄,其Vintage系列采用康涅狄格茄衣,Standard系列则采用颜色较深的喀麦隆茄衣,这两种系列品质均很好,制作精良,前者风味特别轻柔。 [评分:Belicoso:ca91,cazadores:ca86,celestiales:ca86,corona:ca86,cedrosdeLuxeNo.1:ca85,cedrosdeLuxeNo.2:ca85,Shakespeare:ca85,Belvedre:ca84,exhibiciónNo.3:ca90,exhibiciónNo.4:ca90,churchill:ca91,exhibiciónLimitada-exhibiciónNo.2:ca88.] 生活用语 农业谚语 雨水与农业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麦怕清明连夜雨。 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下雨烂谷箩。 生活谚语 吃一堑,长一智。 人穷只怕志气短。 前人栽树后人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不见高山,那知平地。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严以责己,宽以待人。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算算用用,一世勿穷。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养儿防老,积谷防荒。 远亲不如近邻好。 鳑鲏鱼也要留三寸肚肠。 天下呒难事,只怕有心人。 人望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劝诚谚语 高价买诚实,永远也值得。——谚语 人之真诚或虚伪,不能隐蔽。——谚语 欺诈可能有用,诚实却是上策。——谚语 说真话的人,才算忠诚。——谚语 语言是真的好,狐皮是红的好。(蒙古) 只有心里的话,才能打动别人的心。(阿拉伯) 一句实话能把迷路的人送出深山。(古巴) 诚实人的话等于契约。(美国) 心里没有鬼的人敢讲实话。(伊朗) 心和嘴不应该分家。(苏联) 真心实话连傻瓜也会竖起耳来听。(土耳其) 直言不讳不算过错。(莫桑比克) 命运不会屈辱说真话的人。(土耳其) 说好的不要锦上添花,说坏的不要节外生枝。(拉丁美洲) 宁要实话粗一点,不要谎言象得很。(英国) 宁愿听痛苦的实话,也不要靠说假话求开脱。(阿拉伯) 牛马羊群肥壮的好,品质性格诚实的好。(鄂温克族) 一个阴险的人有四十个心眼,四十个诚实的人只有一个心眼。(维吾尔族) 布用线缝,木用胶粘,心用诚连。(藏族) 买马要试步伐,看人要看心眼。(珞巴族) 说话要诚实,办事要公道。(藏族) 有关学习的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余首对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001,001,0011100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4.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 拆字游戏 拆字游戏: 天才-天生的蠢材 可爱-可怜的没人爱 美女-发霉的妇女 老婆—老是鸡婆 孔子—恐怖份子 神童—神经病儿童 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我爱你—我就是爱用刀捅你 聪明——冲厕所第一名 讨厌——讨人喜欢没人厌 天使—天上的一堆屎 帅哥=衰哥 气质---孩子气加神经质 老样子---想起你老了样子 拉风---裤子的拉链都会进风 偶像---呕吐的对象 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帅哥-蟋蟀的哥哥 精英—精神病苍蝇 处*女——处理过的女人 酷妹——三角裤的妹妹 贤惠-闲(贤)在家里什么都不会(惠) 英雄—英国的狗熊 楼主——-楼顶上的蠢猪 1:天鹅飞去鸟不归,怀念昔日空费心,云开月下双匕影,水流几处又相逢,日落月出人倚月,单身贵族尔相随。(我不能没有你) 2:天鹅飞去鸟不归,良字无头双人配;受字中间多两笔(双木非林心相连),人尔结合就是自己。(我很爱<想>你) 3:青山寺上一丛竹,天鹅还在鸟已去。前尘往事以成空,白云心中多条虹。心中有情藏不住,站在高处看远方。称断人和有谁知。(等我亲自说爱你) 4:天鹅湖边鸟飞绝,白天相约解相思,唯忘只得我关心,双点齐把国玉移,无奈如何人归去,宝玉不见于谷外,双思只在内心旁,单身贵族尔相连。(我的心只可容纳你) 5:天鹅飞去鸟不归,回峰山中我独醉。良辰(晨)美景斜眼看,孤独寂寞深深埋。日夜花草为依伴,青春虚度苦不堪。此番招罪为哪般,有朝一日兄台来。(我仍朝思暮想着你/我一直在深爱着你/我峨嵋派弃暗投明) 6:天鹅一出鸟不见,一月有别心想你,一个人在把心牵,单身贵族已相连,双匕割月旁边站,树木靠土冲天跃,水流几处又落天,月里嫦娥口最甜。(我不能没有你杜鹃) 7:天鹅飞去鸟未归,两木相连心相连,日去东海月归西,春季秋东是四季,良字无头死紧迫,您若无缘各自飞,丝线一家十一口,女氏出门何日归。(我想明年和你结婚) 8:情到浓时人憔悴,爱到深处心不悔,念你忘你都不对,宁愿伤心自己悲。不怨苍天不怨谁,人生不如梦一回,惯看花开花又谢,却怕缘起缘又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痴情错负命运 多变) 9:心死两相依,知己所言真,人在尔旁站,饥饿去无食,故人想永共,还来还要走,至死都相遇。(忘记你我做不到) 10:星星不见太阳光,永眠长逝莫悲伤,虚空极尽莫能计,每在心旁总情长,人随水去泪汪汪,心力点点酒苍茫,还记十月相倚伴,谁人犹在我他旁。(生死无悔全为有你) 11:日出美丽立取上,残月屋下友情长,无奈您却无心往,白水一勺表衷肠,春雨绵绵别三笑,但已人去走下场,嫦娥无女不寻常。(最爱你的人是我) 12:一人尔旁站,橘红无丝织,无山登峨嵋,椰子亦能语,深藏不见底,白芍本非草,寒冬病缠身。(你是我心中的疼) 13:牛靠和尚屋,两人抬一木,两木不成林,水中鸳鸯成双对,一心两意记念谁,丝线穿针十一口,女氏还在日上游。(特来相亲想结婚) 14:情到浓时心憔悴,爱到深处心不悔,念你忘你都不对,宁愿伤心自己背。(青梅竹马) 15:树撑天枝难觅,怀抱可怜却无心,赵国有妃不是女,鹅血满天鸟难得,远去不想囊羞涩,受尽苦难又换友,无奈心中只有你。(对不起我不爱你) 16:飞蛾扑火虫已逝,学友无子留撇须,偶尔留得一人在,三言并没有两语,牛仔过河搭木筏,仕别三日在这里,原来这字在界前。(我爱你一生一世) 对联的方式和方法: 对联的方式和方法: 对联的方式和方法: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四、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现代竞技类 足球规则(一) 1)注解 在不违背规则原则的前提下,各国可根据不同级别的比赛(例如:16岁以下青少年比赛、35岁以上年龄的比赛、女子足球比赛)作如下变动: 1.比赛场地的大小; 2.比赛用球的大小、重量、材料构成, 3.球门的宽度和高度; 4.比赛时间; 5.替补人数。 如要进行其它方面的改动,则应经国际足球理事会批准,对于裁判员、巡边员、运动员和官员来讲,男子足球的竞赛规则同样适用于女子。 2)比赛场地 (1)场地面积: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不得多于9O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在任何情况下,长度必须超过宽度。 (2)画线:比赛场地应按照平面图画出清晰的线条,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不得做成“V”形凹槽。较长的两条线叫边线,较短的叫球门线。场地中间画一条横穿球场的线,叫中线。场地中央应当做一个明显的标记,并以此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画一个圆圈叫中圈。场地每个角上应各竖一面不低于1.50米高的平顶旗杆,上系小旗一面;相似的旗和旗杆可以各竖一面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的边线外至少:米处。 (3)球门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5.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5.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球门区。 (4)罚球区:在比赛场地两端距球门柱内侧16.50米处的球门线上,向场内各画一条长16.50米与球门线垂直的线,一端与球门线相接,另一端画一条连接线与球门线平行,这三条线与球门线范围内的地区叫罚球区,在两球门线中点垂直向场内量11米处各做一个清晰的标记,叫罚球点。以罚球点为圆心,以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一段弧线,叫罚球弧。 (5)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这个弧内地区叫角球区。 (6)球门:球门应设在每条球门线的中央,由两根相距7.32米、与西面角旗点相等距离、直立门柱与一根下沿离地面2.44米的水平横木连接组成,为确保安全,无论是固定球门或可移动球门都必须稳定地固定在场地上。门柱及横木的宽度与厚度,均应对称相等,不得超过12厘米。球网附加在球门后面的门柱及横木和地上。球网应适当撑起,使守门员有充分活动的空间。 注:球网允许用大麻、黄麻或尼龙制成。尼龙绳可以用,但不得比大麻或黄麻绳细。 国际理事会决议: (1)国际比赛场地的大小应为:最大110X75米,最小100X64米。 (2)各国家协会对比赛场地大小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在举办国际比赛时,必须在赛前将比赛地,或及球场大小通知客队协会。 (3)本理事会通过的竞赛规则的量度对照表: 130码:120米8英尺:2.44米 120码:110米5英尺:1.50米 110码:100米28英寸:0.71米 100码:90米27英寸:0.68米 80码:75米9英寸:0.22米 70码:64米5英寸:0.12米 50码:45米3/4英寸:0.019米 18码:16.50米l/2英寸:0.0127米 12码:11米3/8英寸:0.010米 10码:9.15米14英两:396克 8码:7.32米16英两:453克 6码:5.50米8.5磅/英寸2:600克/厘米2 1码:1米15.6磅/英寸2:1100克/厘米2 (4)球门线应画得与门柱及横木宽度相同,这样使球门线与门柱的前后沿相一致。 (5)从球门线丈量5.50米及16.50米(以画球门区域和罚球区域),均须刨”了柱内侧量起。 (6)球场各区域界线的宽度均应包括在该区域面积之内。 (7)所有足球协会均应提供标准的设备,特别是在国际比赛时,尤应注意球的大小、尺寸及其它设备必须符合规定。若不符合规定,必须呈报国际足联。 (8)凡按竞赛规则举行的正式比赛,如球门横木脱位或折断,则应立即暂停或终止比赛,除非将横木修整恢复原位或更换新横木,并不再对球员构成危险,不可用绳子代替横木。 在友谊比赛中,经双方同意,如将该横木移出并不再对球员构成危险后,可以不用横木恢复比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绳子代替横木。如不用绳子而球从门柱间越过球(了线,裁判员认为这个高度是在横木下面时,应判为胜一球。 在停止比赛后又恢复比赛时。应当由裁判员在比赛停止时球所在地,点执行坠球恢复比赛。除非当时球在球门区内,如遇这种情况,则应在停止比赛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恢复比赛。 (9)各国家协会可在规则第一章规定的范围内对横木及门柱的厚度、宽度的最大、最小尺寸作适当的规定。 (10)门柱及横木必须用木材、金属或经国际足球理事会批准的其它材料制成,其形状可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门柱及横木不允许用其它材料或做成其它形状。门柱必须为白颜色。 (11)国际比赛前增加的表演赛,只应在比赛当天由比赛双方的代表及裁判员(担任该场国际比赛的)考虑场地情况同意后举行。 (12)各国家足球协会,特别是在举办国际比赛时: 必须限制在场边的摄影人员的人数。 应该在两条球门线后各画一条线(摄影人员限制线)。该线距角旗至少2米,球门区线与球门线交点至少3.50米,门柱至少6米。 不准摄影人员超越限制线。 不准使用闪光灯等人工光源。 3)球的介绍 比赛用球应为圆形,它的外壳应用皮革或其它许可的材料制成,在它的结构中不得使用可能伤害运动员的材料。 球的圆周不得多于71厘米或少于68厘米。球的重量,在比赛开始时不得多于453克或少于396克。充气后其压力应相等于0.6一1.1个大气压力(海平面上),即相等于600-1100克/厘米’。在比赛进行中,未经裁判员许可,不得更换比赛用球。 国际理事会决议: (1)比赛所用的球,是比赛场地所属协会或俱乐部的财物,在比赛结束时,应将球交给裁判民 (2)国际理事会随时决定制球的质料。任何经许可的质料,均应由国际理事会核准。 (3)国际理事会已批准的规则对球所定的相等重量:14至16英两等于396至453克。 (4)如球在比赛进行中破裂或漏气时,应立即停止比赛,用新球在原球破漏时所在地,点以坠球恢复比赛。除非当时球在球门区内,如遇这种情况,则应在停止比赛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恢复比赛。 (5)如球破漏发生在死球时,应用新球按照相应裁判员,并应在比赛成死球时互换。 (6)不按此执行则按无替补队员处理。 4)队员人数 (1)一场比赛应有两队参加,每队上场队员不得多于11名,其中必须有一名为守门员。 (2)凡属国际足联、洲际足联会或各国足球协会举办的有正式竞赛规程的任何比赛,都要按下列规定更换替补队员: (a)获得各有关国际协会或国家协会的批准。 (b)根据下面(c)的限制,竞赛规程应规定是否有替补队员及替补队员人数和允许有几名替补队员。 (c)任何比赛,每队至多允许有两名替补队员上场,这两名替补队员必须是根据竞赛规程要求,在赛前交给裁判员的不超过 5名的替补队员名单之中的。 (3)任何其它比赛,均可按上述规定更换替补队员,也可在赛前由双方协商达成最多不超过5名替补队员的协议,并在赛前通知裁判员。如未通知裁判员或双方未达成协议,则上场替补队员不得多于两名。在任何情况下,上场替补队员都必须是按要求在赛前交给裁判员的替补队员(不超过5名)名单之中的。 (4)任何其他队员都可与守门员互换位置,但须事先通知裁判员,并应在比赛成死球时互换。 (5)替补守门员或其他任何队员时,均应遵守下列规则: (a)替补前应先通知裁判员。 (b)替补队员在被替补队员离场,并得到裁判员许可后,方可进入比赛场地。 (c)替补队员应在比赛成死球时从中线处进场。 (d)被替补下场的队员不得再次参加该场比赛。 (e)替补队员无论上场与否,裁判员均有权对其行使职权。 (f)替补队员进入比赛场地,即为场上队员,同时被替换出场的队员不再是场上队员,至此替补结束。 罚则: (1)对于违反本章第4条规则者,比赛不应暂停,应在比赛成死球时立即警告各有关队员。 (2)如替补队员未经过裁判员许可擅自进场,则应停止比赛,并视情节对该替补队员予以警告、令其离场或罚令出场,比赛应由裁判员在暂停时球所在的地点执行坠球恢复比赛。除非当时球在球门区内。如遇这种情况,则应在停止比赛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 (3)对违反本章任何其他规则的有关队员,均应警告。如果裁判员暂停比赛执行警告,则应由对方队员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地点踢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如果在其本方的球门区内罚任意球,可以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球门区的半边内任何地点执行;如果在对方的球门区内罚任意球,则应在比赛暂停时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线上执行。 (4)如竞赛规程要求在比赛前将替补队员名单交给裁判员,不按此执行则按无替补队员处理。 国际理事会决议: (1)每队上场队员的最少人数,由各国足球协会酌定。 (2)理事会认为,任何一队少于7名队员时,该场比赛应为无效。 (3)队员在比赛开始前被罚令出场,可从已登记的替补队员中选一人替补,不应因进行替补而延迟开球。队员在比赛开始后被罚令出场者,不得替换。 凡替补名单中的替补队员,不论是在比赛开始前,或在比赛开始后被罚令出场,均不得更换0匕项决议仅指违反规则第十二章而被罚令出场的队员,而不适用违反规则第四章的队员)。 5)队员装备 (1)(a)上场队员必需的装备是:运动上衣、短裤、护袜、护腿板和足球鞋。(b)上场队员不得穿戴能危及其他运动员的任何物件。 (2)护腿板必须由护袜全部包住,而且应是由适当的材料制成(橡胶、塑料、聚氨脂或其它类似的材料)。 (3)守门员的服装颜色必须有别于其他上场队员和裁判)替补守门员或其他任何队员时,均应遵守下列规定: (a)替补前应先通知裁判员。 (b)替补队员在被替补队员离场,并得到裁判员许可后,方可进入比赛场地。 (c)替补队员应在比赛成死球时从中线处进场。 (d)被替补下场的队员不得再次参加该场比赛。 (e)替补队员无论上场与否,裁判员均有权对其行使职权。 (4)替补队员进入比赛场地,即成为场上队员,同时被替换出场的队员不再是场上队员,至此替补结束。 罚则: (a)对于违反本章第(4)条规定者,比赛不应暂停,应在比赛成死球时立即警告各有关队员。 (b)如替补队员未经裁判员许可擅自进场,则应停止比赛,并视情节对该替补队员予以警告,令其离场或罚令出场,然后由裁判员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地点执行坠球恢复比赛。除非当时球在球门区内,如遇这种情况,则应在停止比赛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 (c)对违反本章任何其它规则的有关队员,均应警告。如果裁判员暂停比赛执行警告,则应由对方队员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地点,踢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如果在其本方的球门区内罚任意球,则可在其球门区内的任何地点执行;如果在对方的球门区内罚任意球,则应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执行。 (d)如竞赛规程要求在比赛前将替补队员名单交给裁判 罚则: 场上队员违反本章规定时,除非在成死球前,该队员已经调整好装备,否则在成死球后,该队员应离场调整或换取装备。离场调整和换取装备的队员在回场前,必须先报告裁判员,经裁判员检查符合规定后,只有在比赛成死球时方可进场比赛。场上队员违反了本章规定时,不要立即停止比赛。 国际理事会决议: (1)国际比赛、国际锦标赛、国际俱乐部杯赛及各国俱乐部间的友谊赛,裁判员必须在比赛前检查所有上场队员的装备,严格制止装备不符合国际足联竞赛规则第四章要求的队员上场比赛,直至该队员的装备合乎规定为止。任何正式比赛的规程中都要列入此项规定。 (2)如裁判员发现某队员穿戴有违反规定的物件,并可能伤害其他队员时,则应立即令其摘除。如该队员不服从,则不允许其参加比赛。 (3)队员因装备不符合第四章规定而不准参加比赛,或在比赛中被令离场,如再进场参加比赛时,则应在比赛成死球时先向裁判员报告,经裁判员检查认为符合规定后,方可入场。 (4)队员因违反规则第四章规定而被停止参加比赛,或在比赛中被令离场,如再进场比赛时违反规则第十二章(j)款,即未经裁判员允许而进场,则应给予警告。如裁判员因对该队员给予警告而暂停比赛时,则应由对方队员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地点踢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如果在本方球门区内踢任意球时,则可在其球门区内的任何地点执行;如果在对方球门区内踢任意球时,则应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执行。 6)裁判员 每场比赛应委派一名裁判员执行裁判任务。在他进入比赛场地时,即开始行使规则赋予他的职权。 在比赛暂停或比赛成死球时出现的犯规,裁判员均有判罚权。裁判员在比赛进行中,根据比赛实际情况,诸如比赛结 果等所作的判决,应为最后判决。他应当: (a)执行规则。 (b)避免作出对犯规队有利的判罚。 (c)记录比赛成绩和比赛时间,使比赛赛足规定的时间或双方同意的时间,并补足由于偶然事故或其它原因所损耗的时间。 (d)因违反规则、遇风雨、观众或外界人员干扰及其它原因妨碍比赛进行时,裁判员有权暂停、推迟或终止比赛。事后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有关要求将具体情况书面报告主办机构。书面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一经投邮即为合乎手续。 (e)裁判员从进入比赛场地起,对犯有不端和不正当行为的队员应给予警告并出示黄牌。事后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有关要求将该队员的姓名和具体情况书面报告主办机构。 (f)除参加比赛的队员及巡边员外,未经裁判员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g)如裁判员认为队员受伤严重时,应立即停止比赛,须将受伤队员尽可能迅速地移至场外,并立即恢复比赛。如队员受轻伤,则比赛不应在成死球前停止。凡队员能自己走到边线或球门线接受任何护理者,不得在场内护理。 (h)裁判员对于场上队员的暴力行为、严重犯规、使用污言秽语或辱骂性语言,以及经警告后仍犯有不正当行为者,应罚令出场并出示红牌。 (i)在每次比赛暂停后,以信号指示恢复比赛。 (j)审定比赛用球是否符合规则第二章的要求。 国际理事会决议 (1)担任国际比赛裁判工作的裁判员,应穿着和比赛双方服装的颜色有明显区别的裁判服。 (2)国际比赛的裁判员,除有关国家的协会同意选派本协会下属人员担任外,应由中立自家人员担任。 (3)裁判员必须从正式的国际裁判名单中选派。在业余和青年国际比赛时,可不采用此决议。 (4)在比赛前、比赛中或比赛后,遇有观众、工作人员、队员,已登记的替补队员或其他人员不守纪律或有不正当行为,不论发生在球场内或球场附近,裁判员均应向主办机构报告,以便采取适当措施。 (5)巡边员是裁判员的助手。如裁判员处在有利于判断的位置,并看清楚发生的情况,则不必考虑巡边员提示的信号。如巡边员是中立的,且处于更有利位置时,则裁判员应考虑巡边员的信号。如巡边员在球进入球门前及时提供了信号,则裁判员可考虑巡边员提示的信号而判该球无效。 (6)裁判员只能在恢复比赛前更改判决。 (7)如裁判员已决定运用有利条款,使比赛继续进行,则不论使有利一方是否获益,即使未给任何手势表示,也不得任意改变原决定。运用有利条款并不表示对犯规队员不予处理。 (8)制定规则的用意是使比赛顺利进行,尽可能少地受到干扰,裁判员应判罚故意犯规行为。如经常对情节轻微的犯规和仅属怀疑的犯规鸣哨判罚,则会使队员反感、动怒并影响观众情绪。 (9)按规则第五章(d)款的规定,裁判员在发生严重骚乱时有权终止比赛,但无权取消任何一队的比赛资格,或决定比赛的胜负,裁判员应将具体情况书面报告主办机构。 (10)队员同时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犯规行为时,裁判员应对较重的犯规进行判罚。 (11)裁判员本人未能发现的情况,应依照中立巡边员提示的信号作出处理。 (12)比赛时,未经裁判员示意允许,场外任何人不得进入比赛场内。 (13)比赛进行中,教练员可以向场内运动员传达战术上的指示,但无论是教练员或其他官员都必须严守其责,且只允许在规定的技术区域内进行场外指挥。 (14)担任比赛的替补裁判员一定要按照国际足球理事会制定的规定进行工作。 7)巡边员 每场比赛应委派两名巡边员,他们的职责(由裁判员决定)应为示意: (a)何时球出界成死球; (b)应由哪一队踢角球、球门球或掷界外球; (c)当要求替补时。 他们还应协助裁判员按照规则控制比赛。巡边员如有不正当行为或不适当地干扰比赛,裁判员则应免除其职务并指派他人代替(裁判员应将此情况上报主办机构)。巡边员使用的手旗,应由比赛场地所属的俱乐部提供。 国际理事会决议: (1)中立巡边员应对裁判员未发现的犯规行为提示信号,引起裁判员的注意,但仍应以裁判员的决定为准。 (2)国家a级比赛,各国足球协会必须选派当年度国际足联在册的中立国巡边员。 (3)在国际比赛中,巡边员的手旗应用鲜明的颜色,如鲜红及黄色等,建议在其它比赛中也采用该色手旗。 (4)只有根据裁判员对巡边员不合理的干扰或不称职的报告,才可给巡边员纪律处分。 8)比赛时间 比赛时间应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场,每半场45分钟。特殊情况双方同意另定除外,并按下列规定执行: (a)在每半场中由于替补、处理伤员、延误时间及其它原因损失的时间均应补足,这段时间的多少由裁判员决定。 (b)在每半场时间终了时或全场比赛结束后,如执行罚球点球,则应延长时间至罚完为止。 除经裁判员同意外,上下半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国际理事会决议 (1)如裁判员因根据规则第五章中任何原因中途停止比赛时,除竞赛规程另有规定承认当时比赛结果外,该场比赛应全部重新进行。 (2)上半场终了后,队员有休息的权利。 9)比赛开始 (a)比赛开始前,应用投市方式选定开球或场地,先挑的一方应有开球或场地的选择权。比赛应在裁判员发出信号后,由开球队的一名队员将球踢入(即踢动放走在比赛场地中央的球)对方半场开始。在球被踢出前,每个队员都应在本方半场内,开球队的对方队员还应当保持距球不少于9.15米;球被踢出后,须滚动到它自己的圆周距离时,才应认为比赛开始,开球队员在球经其他队员触或踢及前不得再次触球。 (b)在进一球后,应由负方一名队员以同样方式,重新开球继续比赛。 (c)下半场开始时,两队应互换场地,并由上半场开球队的对方开球。 罚则: 任何违反本章规则的开球都应重开。如开球队员在球经其他队员触或踢及前再次触球,则应由对方队员在犯规地点 踢间接任意球。如队员在对方球门区内犯规,则这个任意球可以在球门区内的任何地点执行。 开球不得直接射门得分。 (d)比赛如因本规则未规定的原因暂停时,球并未越出边线或球门线,则恢复比赛时,裁判员应在暂停时球所在的位置坠球,球着地即恢复比赛,如果比赛暂停时球在球门区内,则应在比赛暂停时球所在位置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坠球时在球落地之前,队员不得触球,否则应由裁判员重新坠球。 国际理事会决议 (1)当裁判员坠球而在球未着地前,如有队员犯规,则裁判员应按其犯规的轻重,予以警告或罚令出场。因为队员犯规时球不在比赛中,不能判由对方踢任意球。裁判员应重新坠球。 (2)禁止由参加比赛队员以外的人开球。 10)比赛进行及死球 下列情况成死球: (a)当球不论在地面或空中全部越过球门线或边线时。 (b)当比赛已被裁判员停止时。自比赛开始至比赛终了时,比赛均应在进行中,包括: (a)球从球门柱、横木或角旗杆弹回场内。 (b)球从场上的裁判员或巡边员身上弹落于场内。 (c)场上队员犯规而裁判员并未判罚。 国际理事会决议: 球场内各区域的界线,均应包括在各区域的范围以内。因此,边线及球门线均属于比赛场地。 11)计胜方法 除规则另有规定外,凡球的整体从门柱间及横木下越过球门线,而并非攻方队员用手掷入、带入,故意用手或臂推入球门(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除外),均为攻方胜一球。 在比赛中,胜球较多的一队为得胜队,如双方均未胜球或胜球数目相等,则这场比赛应为“平局”。 国际理事会决议: (1)规则第十章规定的胜或平的方法,不得作任何更改。 (2)在任何情况下,球在进入球门前受外界干扰所阻止,不能判为胜一球。如这种情况发生在比赛中,除执行罚球点球时外,应暂停比赛,由裁判员在事故发生的地,点坠球恢复比赛。除非当时球在球门区内,如遇这种情况,则应在停止比赛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 (3)如有观众进入球场,企图阻球入门,但未触及球,如该球进入球门,则应判胜一球。如该观众触及球或妨碍比赛,则裁判员应暂停比赛,在事故发生地点坠球恢复比赛。除非当时球在球门区内,如遇这种情况,则应在停止比赛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 12)越位 1.凡进攻队员较球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者,即为处于越位位置。下列情况除外:(a)该队员在本方半场内。 (b)至少有对方队员两人比该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的球门线。 2.当队员踢或触及球的一瞬间,同队队员处于越位位置时,裁判员认为该队员有下列行为,则应判为越位: (a)ie在干扰比赛或干扰对方;(b)企图从越位位置获得利益。 3.下列情况,队员不应被判为越位: (a)队员仅仅处在越位位置(b)队员直接接得球门球、角球或界外掷球。 4.队员被判罚越位,裁判员应判由对方队员在越位地点踢间接任意球。如果该队员在对方球门区内越位,那么这个任意球可以在越位时所在球门区内任何地点执行。 国际理事会决议: (1)判断越位,是以同队队员将球传给他的一刹那,而不是他接球时。如队员处在非越位位置,同队队员向他传球或踢出任意球时,该队员在球飞行时跑到前方也不构成越位。 (2)如果进攻队员平行于对方倒数第二个防守队员或平行子对方最后两名以上(含两名)防守队员,那么该进攻队员不越位。 13)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队员故意违反下列九项中的任何一项者,即: (a)踢或企图踢对方队员。 (b)绊摔对方队员,即在对方身后或身前,伸腿或屈体绊摔或企图绊摔对方。 (c)跳向对方队员。 (d)猛烈地或带有危险性地冲撞对方队员。 (e)除对方正在阻挡外,从背后冲撞对方队员。 (f)打准企图打对方队员准向对方吐唾沫。 (g)拉扯对方队员。 (h)推对方队员。 (i)用手触球,例如:用手或臂部携带、推击球(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除外)。 以上情况都应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踢直接任意球。如犯规地点在对方球门区内,该任意球可以在球门区内任何地点执行。 如果守方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故意违反上述九项中的任何一项者,应判罚球点球。 在比赛进行中,如守方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故意违反上述九项中任何一项时,则不论当时球在什么位置,都应判罚球点球。 足球规则(二) 队员犯有下列五项犯规中的任何一项者,即: 1.裁判员认为其动作带有危险性,例如:企图去踢守门员已接住的球。 2.当球并不在有关队员控制范围之内时,目的不是为了争球而用肩部去做所谓的合理冲撞。 3.队员不去踢球而故意阻挡对方者,例如:在球与对方之间跑动或用身体阻挡对方。 4.冲撞守门员,但下列情况除外: (a)守门员抓住球时; (b)守门员阻挡对方队员; (c)守门员在本方球门区以外。 5.比赛中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时: (J以手控制球后向任何方向持球、拍球或向空中抛球再接住,行走4步以上而未使球进入比赛状态。 (6)持球后在行走4步过程中及其前后,虽已使球进入比:赛状态,但未经罚球区外的同队队员或罚球区内外的对方队:员触球前,根据第5(c)条的情况自己再次用手触球。 (J同队队员故意将球踢给守门员后,守门员用手触球。: (d)裁判员认为由于战术上的目的,有意停顿比赛,延误)比赛时间而使本队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以上情况都应根据第十三章的具体情况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队员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被警告并出示黄牌: (J)te赛开始后,队员进场或重新进场加入比赛或在比赛进行中离场:意外事故除外),不论哪一种情况,事先未经裁判员示意允许者。 如果裁判员暂停比赛执行警告,则由对方在暂停比赛时球的所在地点根据第十三章的具体情况,踢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 如犯规队员另有更严重的犯规情节时,则应按规则的有关规定判罚。 (k)队员连续违反规则。 (l)用言语或行动对裁判员的判决表示不满者。 (m)有不正当行为者。 除发生更严重的犯规外,队员的行为属上述最后三项中的任何一项者,应给予黄牌警告,并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根据第十三章的具体情况踢间接任意球。 裁判员认为队员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罚令其出场并出示红牌: (n)犯有暴力行为。 (o)严重犯规。 (p)用污言秽语或进行辱骂。 (q)经黄牌警告后,因犯规又被给予第二次黄牌警告。因罚令队员出场使比赛暂停,如该队员并未违反其它规则时,则应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根据第十三章的具体情况踢间接任意球。 国际理事会决议: (1)守门员在罚球区内接球并故意用球掷击对方或持球推击对方,裁判员应判罚球点球。 (2)队员为躲避对方抢截而转身背向对方队员时,对方队员可采用非危险动作进行冲撞。 (3)在球门区内,裁判员认为进攻队员故意用身体冲撞对方无球守门员时,应判由守方队员踢间接任意球。 (4)队员借助同队队员的肩部跳起顶球,裁判员应对该队员的不正当行为给予警告,并判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5)在比赛开始后,队员进场或重新进场参加比赛,应在边线外“向裁判员报告”。裁判员应用清晰的手势使队员明确地知道可以进场。裁判员不必等待比赛成死球后才示意队员进场,但何时发出信号应由裁判员决定(不适用违反规则第四章的规定)。 (6)规则第十二章中,并未要求裁判员必须暂停比赛去警告队员,可以运用有利条款,待比赛成死球后再警告该队员。 (7)队员掩护球时自己不接触球,而设法阻挡对方队员使其不能触球,这并不属于规则第十二章第3款所指的犯规,因球在该队员的控制范围,他可根据战术需要而掩护球。在这种情况下,对方队员可以做合理冲撞。 (8)队员故意伸展双臂上下摆动,并移动位置阻挡对方队员前进,而迫使对方队员改变方向时,虽未发生身体接触也应算作不正当行为,裁判员应对该队员给予警告,并判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9)队员故意阻挡对方守门员,企图阻止守门员发球继续比赛,从而促使守门员出现规则第十二章第5款(a)项所指的犯规时,裁判员应判该队员犯规,并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10)裁判员已判定任意球后,如有队员因辱骂或用污言秽语表示强烈不满而被罚令出场时,应在该队员离场后再令对方罚任意球。 (11)任何队员不论在场内或场外,凡有不正当行为、暴力行为,或使用污言秽语、辱骂性语言,不论这些行为或语言是针对对方队员、同队队员、裁判员、巡边员或其他人员,均属犯规行为,应按其犯规性质予以处罚。 (12)裁判员认为守J1员故意用身体压在球上超过其所需的时间,应判为不正当行为,并作如下判罚: (a)被警告及判由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b)如重犯时,则罚令出场。 (13)向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吐唾沫或有其它类似的无礼行为,应视为暴力行为,按规则第十二章(J款处理。 (14)当裁判员要警告某一队员而未执行前,该队员再犯有其它不正当行为时,则罚令该队员出场。 (15)如果裁判员认为在进攻队员突破防守队员有明显得分机会时,防守队员故意犯规,裁判员判任意球(或球点球),但由于该防守队员的犯规直接妨碍了进攻队员先前的得分机会,故根据规则第十二章(o)款,该犯规队员由于严重犯规应被罚令出场。 14)任意球 任意球分两种:直接任意球(这个球可以直接射入犯规队球门得分)及间接任意球(踢球队员不得直接射门得分,除非球在进入球门以前曾被其他队员踢或触及)。 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踢直接或间接任意球时,在球被踢出罚球区前,所有对方队员都应站在该罚球区外,并须至少距球9.15米。当球滚至球的圆周距离,并出罚球区后比赛即为恢复。守门员不得将球接入手中后再踢出进入比赛,如球未被直接踢出罚球区,则应令重踢。 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外踢直接或间接任意球时,所有对方队员在球被踢出前应至少距球9.15米,除非他们已站在自己的球门线上,当球滚动至球的圆周距离时,比赛即为恢复。 如果对方队员在任意球踢出前,进入罚球区或距球少于9.15米,裁判员应令其退到规定的位置后,方可执行罚球。 踢任意球时,须将球放定。踢任意球的队员将球踢出后,在球经其他队员踢或触及前,不得再次触球。 尽管本规则的其它条款对踢任意球的地点已作出规定: 1.守方在本方球门区内踢任意球时,可以在球门区内的任何地点执行。 2.凡攻方在对方球门区内踢间接任意球时,应在距犯规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执行。 罚则: 如踢任意球的队员在球被踢出后,经其他队员踢或触及前再次触球,则应判由对方队员在犯规地点踢间接任意球。如队员在对方球门区内犯规,则这个任意球可以在球门区内的任何地点执行。 国际理事会决议: (1)为区别直接任意球与间接任意球,当裁判员判间接任意球时,应单臂上举过头,并保持这种姿势直到任意球踢出后被其他队员踢或触及时或成死球时为止。 (2)踢任意球时,队员如不退至规定的距离,裁判员应给予警告。任何再犯者,应罚令出场。裁判员对企图以侵入规定距离延迟执行踢出任意球者,应视为严重的不正当行为。 (3)踢任意球时,任何队员乱跳乱舞、故作姿态,企图分散对方队员注意力,裁判员应视为不正当行为,并给予警告。 15)罚球点球 罚球点球应从罚球点上踢出,必须明确主罚队员。踢球时除主罚队员和对方守门员外,其他队员均应在该罚球区外及比赛场内,并至少距罚球点9.15处。对方守门员在球被踢出前,必须站在两门柱间的球门线上(两脚不得动)。主罚队员必须将球向前踢出;在其他队员踢或触及前不得再次触球。当球滚动至球的圆周距离时,比赛即为恢复。罚球点球可直接射门得分。当比赛进行中执行罚球点球,以及在上半场准全场比赛终了而延长时间执行或重踢罚球点球时,如踢出的球触及任何一个门柱或两个门柱;或触及横木;或触及守门员;或连续触及门柱、横木或守门员而进入球门,只要没有犯规现象发生,均应判为胜一球。 罚则: 对违反本章任何规定者,应作如下处理: (a)如守方队员犯规,则球未罚中应重罚。 (b)如踢罚球点球队员以外的攻方队员犯规,则球罚中无效,应重罚。 (c)如踢罚球点球队员在比赛恢复后犯规,则应由对方队员在犯规地点根据第十三章的具体情况踢间接任意球。 国际理事会决议: (1)裁判员判定罚球,点球后,应在所有队员都按规定站好位置后再发出执行信号。 (2)(a)罚球点球踢出后在向球门运行中如受到外来因素阻止时,应重罚。(b)罚球,点球踢出后,球从守门员、横木或门柱弹回场内而被外来因素阻止时,裁判员应暂停比赛,并在球与外来因素接触的地点坠球恢复比赛。除非当时球在球门区内,如遇这种情况,则应在停止比赛时球所在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坠球。 (3)(a)裁判员已发出执行罚球点球信号后,发现守门员未按规定站在球门线的正确位置时,裁判员仍应允许踢出该罚球,如未罚中,应重罚。(b)在裁判员已发生执行罚球点球信号后,球被踢动前,如守门员移动脚步,裁判员仍应允许踢出该罚球,如未罚中,应重罚。(c)在裁判员已发出执行罚球点球信号后,球进入比赛之前,如有守方队员侵入罚球区或距罚球点少于9.15米时,裁判员仍应允许踢出该罚球,如未罚中,应重罚。有关犯规队员应被警告。 (4)(a)当执行罚球点球时,如踢罚球,点球的队员有不正当行为,则球罚中无效,应重罚。犯规队员应被警告。(b)在裁判员已发出执行罚球,点球信号后,球进入比赛之前,如有攻方队员侵入罚球区或距罚球点少于9.15米时,裁判员应允许踢出该罚球,如球罚中,则判无效,应重罚。有关犯规队员应被警告。(c)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球从守门员、横木或门柱弹回场内而未进入球门时,裁判员应暂停比赛,警告犯规队员,并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踢间接任意球。如犯规地,点在球门区内,则可在球门区内的任何地,点执行。 (5)(a)在裁判员已发出执行罚球,点球信号后,球进入比赛前,守门员在球门线上移动位置或脚步,同时攻方队员侵入罚球区或距罚球点少于9.15米时,如球已踢出,应重罚。该攻方队员应被警告。(b)在裁判员已发出执行罚球,点球信号后,球进入比赛前,双方各有一名队员侵入罚球区或距罚球点少于9.15米时,如罚球已踢出,亦应重罚。该两名犯规队员均应被警告。 (6)在上半场或全场比赛终了,当延长时间执行或重踢罚球点球时,应延长至该罚球踢完为止,即裁判员已判定是否进球时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当罚球点球被踢出后,除守方守门员外,双方任何队员在该罚球,点球结束前均不得踢或触及球。 (7)当在延长时间执行罚球,点球时:(a)上述各条除(2)(b)款及(4)(c)款外,均适用于一般情况。(b)在(2)(b)款及(4)(c)款所述情况下,球从守门员、横木或门柱弹回时,比赛应立即停止。 16)掷界外球 当球的整体不论在地面或空中越出边线时,应由出界前最后触球队员的对方队员,在球出界处掷向场内任何方向。掷球时,掷球队员必须面向球场,两脚均应有一部分站立在边线上或边线外,不得全部离地,用双手将球从头后经头顶掷入场内。球一进场内比赛立即恢复。掷球队员在球被其他队员踢或触及前,不得再次触球。掷界外球不得直接掷入球门得分。 罚则: (a)如球不按规定的方法掷入场内,应由对方队员在原处掷界外球。 (b)如掷球队员掷球入场后在球被其他队员踢或触及前再次触球时,应由对方队员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如队员在对方球门区内犯规或在本方球门区内犯规,则应根据第十三章的具体情况踢间接任意球。 国际理事会决议: (1)掷球队员在球被其他队员踢或触及前,在场内再次用手触球,裁判员应判罚直接任意球。 (2)队员掷界外球时,必须有部体面向场内。 (3)掷界外球时,对方队员在附近手舞足蹈或故作姿态,企图妨碍掷球或分散掷球队员注意力,应视为不正当行为,所有犯规队员均应被警告。 (4)如队员不在球出界处掷界外球,裁判员应判由对方在原球出界处掷界外球。 ★部分补充说明★ 下面所列出的条款和说明完全符合竞赛规则和国际足球理事会决议的精神,所以裁判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1.严重犯规和暴力行为 足球是一项竞争激烈的体育项目,为了取得比赛的主动,最终获得比赛胜利,比赛双方队员为此都将全力进行竞争拼搏,所以,裁判员必须确保比赛在公正的原则下进行。 然而足球场上严格禁止严重犯规和暴力行为,裁判员也必须对场上出现的严重犯规和暴力行为依据竞赛规则的有关条款进行严厉处罚。 上述两种犯规可解释为: (a)严重犯规是指队员在比赛抢球的过程中对对方队员施加的故意的暴力性犯规行为。 (b)暴力行为是指比赛进行中或比赛成死球时队员目的不是在球,而对对方队员施加的暴力性犯规行为。如果发生在比赛中,裁判员将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踢直接任意球(如果犯规地点在罚球区内,则判由对方罚球点球);如果发生在成死球时,裁判员将根据犯规前死球情况掷界外球、任意球等)恢复比赛。然而,在比赛进行中或比赛成死球时,队员的上述行为是施加在同队队员、裁判员、巡边员、观众等时,仍被视为暴力行为;如果发生在比赛中的比赛场上,裁判员应判对方在犯规地点踢间接任意球,如果发生在比赛中的比赛场外,则裁判员应在犯规时球所在地点坠球恢复比赛;如果发生在成死球时,裁判员将根据犯规前成死球情况(掷界外球、任意球时)恢复比赛。 2.铲球> (a)如果队员用单腿或双腿从侧后方进行铲球,且不带有危险性的动作是允许的,但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队员铲球动作的目的不是去铲球,而是铲向对方队员,将判罚直接任意球,并给予犯规队员警告。 (b)如果队员从背后带有暴力性动作进行铲球,且铲到球的可能性很小,则裁判员必须判罚任意球,并将犯规队员罚出场。 3.对守门员的犯规 下列情况队员应被视为犯规: (a)以争头球为目的而跳向守门员; (b)为阻止守门员将球发出而在守门员身前进行干扰; (c)为在同队队员踢角球和球没进入比赛前,占据有利位置以阻挡守门员,而在角球踢出时站在守门员身前。 (d)守门员正在发球的过程中队员企图踢球。 4.阻挡 球在队员的控制范围内,且该队员为避免让对方抢到球,又没有手臂动作进行护球,不应视为阻挡。 如果队员为延缓对方进攻,而直接挡在对方队员身前或在对方队员与球之前跑动或将身体插在中间阻挡者,裁判员应判对方踢间接任意球。 然而,如果队员利用手、臂、腿或身体的其它部位,为阻止对方的进攻而进行故意的身体接触行为,裁判员应判对方踢直接任意球,如果犯规地点在罚球区内,则由对方罚球点球。 5.倒勾球或凌空踢球 裁判员如果认为上述踢球对方队员不构成危险动作,则是允许的。 6.跳向对方 队员以争顶头球为目的而跳向对方队员,裁判员应判由对方踢直接任意球。 7.队员用手拉扯对方 裁判员对于队员用手、臂、腿或身体从对方背后进行的犯规将根据规则第十二章的有关条款,判由对方踢直接任意球。当比赛成死球时,队员为阻止对方队员跑位而进行的拉扯行为仍视为犯规,应进行必要的处罚。 8.对于队员手球或拉扯对方的警告 一般情况,裁判员对于队员的手球和拉人犯规很少给予警告,但下列情况裁判员必须认定为不正当行为并对犯规队员给予警告: (a)队员在不可能踢或触及到球时,为阻止对方队员得到球而用单手或双手推击球或抱住球。 (b)队员为阻止对方队员得到球进行拉扯行为。 (c)队员为阻止对方进攻队员将要得分时用手触球,此情况将根据前面规则第十二章国际理事会决议第16条进行处罚。 9.任意球 (a)裁判员判罚间接任意球时手势应为上举,只有当球发出并且由其他队员踢或触及时或球发出后直接成死球时裁判员的手势方能结束。 (b)凡是防守队员故意延误对方罚踢任意球时,裁判员应警告该防守队员(黄牌),再犯者将该队员罚令出场(红牌)。 (c)执行任意球时,当球未被踢出,防守队员从人墙中过早地冲出至球少于9.15米时,裁判员应对该队员给予警告,再犯者将该队员罚令出场。 由于规则已明确所有防守队员在执行任意球时必须退离球至少9.15处,所以,为能使比赛尽快恢复,裁判员要根据场上情况做出正确的判决。 10.罚球点球 (a)罚球点球时的行为罚球点球时,守门员必须站在球门线上不得移动,除守门员和主罚队员外,其他队员必须站在罚球区外距罚球点至少9.15米处,且只要当球被踢出时方可移动。 任何违反上述情况者裁判员将根据规则第十四章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b)上半时比赛结束或全场比赛结束时的罚球点球当比赛上半场或全场比赛终了而延长时间执行罚球点球时,如果球被踢出后,触及球门球、横梁、守门员或连续触及门柱、横木或守门员后进入球门,只要没有犯规行为,均应判胜一球。 11.队员处于越位位置 (a)处于越位位置本身不是犯规。 (b)如果裁判员认为,同队队员踢或触球一刹那,越位位置的队员在进攻的活动区域内且。 (1)干扰比赛或干扰对方,或(2)企图从越位位置获得利益。上述情况下,应判越位。 (c)下列情况,队员处于越位位置,将不判越位:(1)仅仅处于越位位置;或(2)该队员直接接得球门球。角球或界外掷球。 12.守门员 必须遵守下列原则: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 (a)当守门员用手接球后,向任何方向持球、拍球或向空中抛球行走超过四步,或者在行走四步过程中及其前后,虽使球进入比赛状态,但在未经罚球区外同队队员或罚球区内、外的对方队员触及前再次用手触球;或(b)如果裁判员认为该守门员出于战术目的,为了拖延比赛时间以使本队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上述情况裁判员应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13.连续犯规 队员连续违犯规则者,裁判员应予以警告。 14.队员由于两次警告被罚出场 如果某队员被罚出场是由于第二次被警告,裁判员应首先出示黄牌后立即再出示红牌。 15。换人 场上被换队员必须经过裁判员允许并且等比赛成死球时,方可下场,此时替补队员方可在中线处进场。 16.队员受伤 队员受伤时,如果裁判员允许,队里的官员是可以进场的,但只是为了鉴定伤情并将队员抬出场,而不是在场内进行护理。 17.对待裁判员的态度 队员对裁判员的判决表示抗议者应予以警告;侮辱、谩骂裁判员者应罚令出场;场上队长,虽然对队里负有责任,但同样设有特权。 18.掷界外球 掷界外球必须在离边线外一米内的范围内进行;防守队员不允许站在掷球队员身前进行干扰。 19.延误时间 队员延误时间应被视为不正当行为予以警告。 (a)队员 ——佯装受伤。 ——踢任意球时,故意将球放在错误地点执行,以求裁判员纠正,后重新放在正确地点执行。 ——似乎准备执行掷界外球突然将球递给同队队员来执行。 ——裁判员停止比赛后将球踢走或用手将球抱走。 ——裁判员判罚任意球后,防守队员为使同队有时间组织人墙而站在球前。 ——过长的延误执行掷界外球和任意球的时间。 ——替人时,场上队员延缓下场时间。 (b)守门员 ——为使本队获得时间而采取的策略。 20.进球的庆祝 进球后,队员在场内表示正常的允许范围内的庆祝是可以的,但不能延误时间,不能冲出比赛场外(越过广告牌,跑到观众席或替补席上),或表现出不正当的行为时裁判员应给予警告。 21.比赛中饮水 比赛成死球时运动员只允许在边线处饮水,但绝不允许向场内投掷塑料水袋或其它装水皿具。 22.鞋钉的检查 裁判员由巡边员协同必须在休息室通向场地的走廊上检查队员的鞋钉,因为运动员将要去场地开始比赛。 23.队员装备 裁判员要确保每个上场队员的着装必须符合规则第四章的要求。运动员必须清楚他们的上衣必须塞在短裤里,护袜必须提起。裁判员同时还要确保每个队员戴着护腿板并且确保有队员身着能危及其他人安全的物品。 24.互踢球点球诀胜的规定 有关以互踢球点球诀胜的规定(在淘汰赛中决出胜负)在淘汰赛中,两队比赛成平局,则以互踢球点球的方式决出胜负(取代平局抽签)。 国际理事会在1970年6月27日的会议上接受国际足联的建议,终止在淘汰赛中成平局时对两队中决定晋级或授奖时采用抽签的办法,代之以比赛结束时以互踢球点球决定胜负,并按下列规定执行: 1.裁判员选定一个作为互踢球点球的球门。 2.裁判员召集双方队长以投市方式决定某方先踢,猜中一方应先踢。 3.裁判员对每个队员所踢球点球情况,要作好记录。 4.(a)按下列(c)、(d)两款的规定,两队应各踢五球。(b)应该全部轮流踢。(c)两队在各自踢满5次前,如果一队明显超过另一队,即超过另一队踢满5次时可能射中的球数,则比赛应结束。(d)如两队均已踢满5次,双方进球数相同或均未进球,则踢球点球按同样顺序继续,直至双方踢球次数相同(无需再踢五球),而一队较另一队多进一球时为止。 5.射中球数较多的队,不论其踢球次数,应按4(a)、4(c)和4(d)款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准予进入下轮比赛或被宣布为比赛的优胜队。 6.(a)除下列(b)款规定外,唯有比赛结束时或规定的延长期比赛结束时在场上的队员,包括任何得到或未得到裁判员许可,暂时离场而不在场上者均可参加踢球点球。(b)在踢球点球时,场上守门员受伤可由规定数额以内未满额的替补队员替补。 7.每次踢球点球均应由双方队员依次进行,直到每个场上所有队员,包括守门员或按第6款规定更换上场的替补队员都踢过一次后,同一队的队员方可踢第二次。 8.根据第6款规定,在互踢球点球决胜过程中,任何时候场上队员均可与守门员互换位置。 9.(a)除踢球点球的队员和两名守门员外,其他所有场上队员在互踢球点球决胜时均应在中圈以内。(b)踢球点球队员同队的守门员,必须在比赛场内、罚球区外并至少距罚球点9.15米的一条与球门线平行的线的后回。(c)在球点球踢出前,守门员必须站在两门柱间的球门线上。 10.在不与上述第;至9款规定相矛盾的前提下,竞赛规则及国际理事会的有关决议同样适用于踢球点球决胜时发生的情况。 注意:如果在以踢球点球决胜结束前,发生光线不足的情况“可用投币或抽签的办法决定比赛胜负。 竞赛中有关裁判员的补充说明 竞赛中有关裁判员的补充说明 裁判员在互踢球点球时应做的工作: 1.选择进行互踢球点球的球门,而此前一定要观察两个比赛队的球迷在哪个球门后面。 2.投市猜中一方应先踢球点球。 3.除两个比赛队的上场队员外,其他如官员、教练、领队等无关人员必须离开场地。 4.除主踢队员和两个守门员外,其他上场队员均应在中圈内。 5,主踢队员队的守门员应在罚球区外(见“互踢球点球决定胜负示意图”)。 6.在执行踢球点球时,要特别注意守门员的犯规行为,例如:踢球前移动。 7。认真进行踢球点球的记录。 8.同两位中立巡边员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例如:一个巡边员在中圈组织队员轮流去踢球点球,另一个巡边员协助裁员确认球是否进门。 9.裁判员必须认真正确地组织好互踢球点球,一定要按照规则要求执行。 10.以互踢球点球决定胜负不是正常比赛的一个部分,它仅是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 11.如果在互踢球点球时照明设备损坏而不能继续进行,则以投市或抽签的方法决定胜负。 12.受伤队员可以不参加互踢球点球。 13.选择主踢队员是两个比赛队的工作,而裁判员的职责是确保互踢球点球的正确进行。 14.如果一个队的所有上场队员都已执行了踢球点球,在进行第二轮踢球时,可以不按照第一轮的顺序进行。 15.一个队员在比赛中已被出示黄牌,如果在执行踢球点球时再次犯有被警告的行为时应将其罚令出场。 16.如果赛场的照明设备在延长期比赛结束后,在互踢球点球决胜负前发生故障,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不能修复,裁判员将以投市或抽签的方式决定胜负。 17。没有参加正常比赛包括延长期比赛的替补队员,不允许参加互踢球点球决胜负的过程,守门员在互踢球点球时受伤除外。 18.如果一个队已经有10个队员执行了踢球点球,但由于有一名队员已被罚出场,可由已经执行踢球点球的队员中任何一个进行第十一次踢球。 19.如果在延长期比赛结束后,一些上场队员离开场地拒不参加互踢球点球,而这些队员又未受伤,裁判员应停止进行踢球点球,并在赛后把此情况书面报告主管部门。 20.在以互踢球点球决定胜负或正常比赛结束仍要执行踢球点球时,如果球踢到球门立柱、横木或守门员身体弹入球门,进球有效。 技术区域: 1.技术区域规格:从替补席两侧;米,垂直向距边线;米处画线(如图示)。 2.技术区域内的人数由竞赛规程决定。 3.根据竞赛规程,在比赛前确认具体的指挥人员,并不得更换。 4.只允许;人在技术区域内进行战术指挥,指挥后立即返回替补席,不得干扰裁判员工作。 5.以下情况除外:当场上队员受伤,裁判员允许教练员或其他官员进场时。 6.教练员准其他在技术区域内指挥的人员从比赛开始至结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替补裁判员的职责: 1.执行比赛的有关规定,比赛中在裁判员或巡边员不能继续担任工作的情况下,上场参加替补工作。 2。比赛开始前,组委会一定要明确在裁判员不能继续担任临场工作的情况下,替补裁判员应担任比赛的裁判员,或者由第一巡边员担任裁判员而替补裁判员担任巡边员。 3.根据裁判员的要求,负责赛前、赛中和赛后的赛场管理。 4.负责比赛中的换人。 5.负责比赛换球,如果比赛中需要更换比赛球,则必须征得裁判员的同意后,方可使用备用球。 6,负责检查替补队员入场前的装备,如果发现上场的替补队员装备不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则通知巡边员并告知裁判员。 7.由于竞赛规则中没有明确替补裁判员的职责,所以替补裁判员应在赛前、赛中和赛后协助裁判员进行工作。 裁判员与巡边员的配合: 在前面的竞赛规则中,均未涉及裁判员与巡边员在比赛中的相互关系,但在规则第五章及第六章中关于裁判员及巡边员的职权的规定,应被恰当地解释为配合。规则第六章规定每场比赛应委派两名巡边员,其职责(服从裁判员的决定)应为: (a)当球成死球时作出旗示。 (b)当球越出球门线时,指明应判角球还是球门球。 (c)指明应由何方掷界外球。 (d)协助裁判员执行规则。 协助的内容为: 1.当球的整体出界时发出信号。 2.指明应由何方踢角球、球门球或掷界外球。 3.引起裁判员对粗野动作与不正当行为的注意。 4.提示裁判员替补队员。 5.对裁判员咨询的任何问题提供意见。 中立巡边员 关于上述协助,以中立巡边员所提供的意见最佳。由于俱乐部的巡边员都有局限性,所以上述2.3.4各项一般都不求助于非中立的巡边员。假如是中立的巡边员,则必须被作为助理裁判员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裁判员必须懂得采取不同的态度,因为实际上是三个人在管理比赛,但仍以裁判员为主,而巡边员以适当的方式协助其控制比赛。 俱乐部巡边员: 为得到俱乐部巡边员最有效的配合,应采取下列步骤: 1.两名俱乐部的巡边员均应于比赛前向裁判员报到和接受他的指示,并被告知无论巡边员的意见如何,都应无条件地以裁判员的决定为最终决定。 2.俱乐部巡边员的职权是当球全部越出边线时发出信号,并指出应由何方掷界外球,但最终应以裁判员的判决为主。 裁判员应牢记上述特有的责任,在赛前决定如何要求俱乐部的巡边员,并明确地告诉他们如何才能给予最好的协助。必不可少的是在任何比赛前,三个人要进行商讨。作为三个人首领的裁判员须能向他的助手清楚地指出,如何才能给予他最好的帮助。为了避免混乱起见,裁判员的指示必须明确。巡边员必须懂得裁判员具有更重要的职权。如果他们之间有任何不同意见时,则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裁判员的决定。巡边员必须协助裁判员,即不过分地干扰也不应成为对立的关系。 如巡边员都是中立者时,裁判员应采用对角线裁判制;如巡边员不是中立者时,裁判员应告诉巡边员他所采用的方法。裁判员与巡边员应在下列情况进行合作,并向巡边员指出: (a)比赛时间应以裁判员的表为依据。 (b)每一巡边员将负责比赛的各自半场。 (J他们在比赛前的任务,诸如检查一切比赛设备等。 (d)根据需要,确定哪一位是第一巡边员。 (~踢角球时应站立的位置。 (f)看见巡边员提示的信号,如果不采纳时应给予巡边员信号。 (g)在掷界外球时,裁判员与巡边员的分工及职权。一些裁判员专门注意手部动作,巡边员则注意脚部动作的犯规。裁判员不应固定在球场的某一对角线上,当根据场地状况、风向、阳光或其它情况须改变至相反的对角线时,裁判员应将他的意图向两名巡边员交待清楚,两名巡边员应立即调换至另一半场指定的界线处。由于球场的整个长度都要被利用,这样改变对角线的优点是更容易看清在靠近边线处所发生的情况。还可以增加其它方面的配合,但主要在于三个人对每一项内容均应了解。 裁判员和巡边员的信号: 本书所列举的信号图示,经国际足球理事会批准,各会员国协会注册的裁判员均应采用。本书第74一77页列出了裁判员手势图,这些手势简单易懂,被裁判员普遍采用。 裁判员在比赛中没有必要解释自己的判罚,也没有必要模仿犯规动作。在适当的时候,裁判员可以采用简单的手势或言语,以增进与队员之间的了解,促进交流,这对队员和裁判员双方都有利。裁判员对比赛中犯规动作的过分夸张模仿有伤大雅,也易引起误解。 比赛中裁判员应指出掷界外球的地点,以防止队员随意掷出而违例。一句“继续,有利”可使队员明白裁判员并未漏判这个犯规,而是掌握了有利条款。即使在球出边线前,轻微擦到另一队员而出界,裁判员也应予以示意,这更有助于裁判员与队员之间的理解,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裁判员所有的信号都应力求简单,清晰。这些信号是为了有效地掌握比赛,保证比赛尽可能顺利进行下去。这些信号是为了指明比赛的下…个进程,而不是指当时发生的情况。 伸单臂指出方向以表示角球、球门球或犯规及罚球的方向等等;高举单臂用以表示任意球是间接任意球。如果某个队员有礼貌地询问这个任意球是直接还是间接时,裁判员可用简单语言予以答复,这都有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 篮球基本规则 1)基本规则一: 1.比赛方法 一队五人,其中一人为队长,候补球员最多七人,但可依主办单位 而增加人数。比赛分前、後半场,每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10分 钟。比赛结束两队积分相同时,则举行延长赛5分钟,若5分钟後比数 仍相同,则再次进行5分钟延长赛,直至比出胜负为止。 2.得分种类 球投进篮框经裁判认可後,便算得分。3分线内侧投入可得2分;叁 分线外侧投入可得3分,罚球投进得1分。 3.进行方式 比赛开始由两队各推出一名跳球员至中央跳球区,由主审裁判抛球双方跳球,开始比赛。掷界外球。 4.选手替换 每次替换选手要在20秒内完成,替换次数则不限定。交换选手的时间选在有人犯规、争球、叫暂停等。裁判可暂时中止球赛的计时。 5.罚球 每名球员各有4次被允许犯规的机会,第五次即犯满退场。且不能在同一场比赛中再度上场。罚球是在谁都不能阻挡、防守的情况下投篮,是做为对犯规队伍的处罚,给予另一队的机会。罚球要站在罚球线後,从裁判手中接过球後5秒内要投篮。在投篮後,球触到篮框前均不能踩越罚球线。 6.违例 大致可分为(1)普通违例:如带球走步、两次运球、脚踢球或以拳击球。(2)跳球违例、(3)跳球时的违例:除了跳球球员以外的入木可在跳球者触到球之前进入中央跳球区。 2)基本规则二: 30秒钟规则—— 进攻球队在场上控球时必须在30秒钟内投篮出手(NBa比赛为24秒,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比赛中为35秒). 10秒钟规则—— 球队从后场控制球开始,必须在10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对方的半场). 5秒钟规则—— 持球后,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掷界外球出手.FIBa规则规定罚球也必须在5秒钟内出手(NBa规则中为10秒). 3秒钟规则—— 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产生的犯规,比如与裁判发生争执等情况. 侵人犯规—— 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产生的犯规行为. 技术犯规—— 队员或教练员因表现恶劣而被判犯规,比如与裁判发生争执等情况. 取消比赛知识的犯规—— 球员做出的不体现运动员精神的犯规动作,比如打人.发生此类情况后,球员应立即被罚出场外. 队员5次犯规—— 无论是侵人犯规,还是技术犯规,一名球员犯规共5次(NBa规定为6次)必须离开球场,不得再进行比赛. 违例—— 既不属于侵人犯规,也不属于技术犯规的违反规则的行为.主要的违例行为是:非法运球;带球走;3秒违例;使球出界. 队员出界—— 球员带球或球本身触及界线或蚧线以外区域,即属球出界.在球触线或线外区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干扰球—— 投篮的球向篮下落时,双方队员都不得触球.当球在球篮里的时候,防守队员不得触球. 被紧密盯防的选手—— 被防守队员紧密盯防的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传球,运球或投篮,否则其队将失去控球权(NBa规则中无此规定). 球回后场—— 球队如已将球从后场移至前场,该球队球员便不能再将球移过中线,运回后场. 乒乓球基本规则 1)乒乓球的比赛规则: 1.1球台 1.1.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 1.1.2比赛台面不包括球台台面的侧面。 1.1.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1.1.4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合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1.1.5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1.1.6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1.2球网装置 1.2.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1.2.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1.2.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1.2.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1.3球 1.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38毫米。 1.3.2球重2.5克。 1.3.3球应用赛璐璐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黄色或橙色,且无光泽。 1.4球拍 1.4.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 1.4.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1.4.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 1.4.3.1”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 1.4.3.2‘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遍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1.4.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 1.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覆盖物以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 1.4.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拍身边缘上的包边应无光泽,不得呈白色。 1.4.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许使用。 1.4.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 1.5定义 1.5.1“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 1.5.2“球处比赛状态”,从发球时,球被有意向上抛起前,静止在不执拍手掌上的一瞬间。到该回合被判得分或重发球。 1.5.3“重发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1.5.4“一分”:判分的回合。 1.5.5“执拍手”:正握着球拍的手。 1.5.6“不执怕手”:未握着球拍的手。 1.5.7“击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触球. 1.5.8‘阻挡”:对方击球后,处于比赛状态的球尚未触及本方台区也未超过比赛台面或其端线,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带的任何物品。 1.5.9“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首先击球的运动员. 1.5.10“接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第二个击球的运动员. 1.5.11‘裁判员:被指定管理一场比赛的人, 1.5.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协助裁判员工作的人. 1.5.13运动员“穿或带”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个回合开始时穿或带的任何物品。 1.5.14球从突出台外的球网装置之下或之外经过,或回击的球越过球网后又回弹过网,均应视作已”超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1.5.15球台的“端线”包括端线两端的无限延长线。 1.6合法发球 1.6.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和比赛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1.6.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 1.6.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1.6.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1.6.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 1.6.6运动员发球时,有责任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 1.6.6.1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 1.6.6.2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 1.6.6.3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 1.6.7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做出决定免予执行,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 1.7合法还击 1.7.1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 1.8比赛次序 1.8.1在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 1.8.2在双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 1.9重发球 1.9.1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 1.9.1.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 1.9.1.2如果接发球员或同伴未准备好时,球己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其同伴均没有企图击球。 1.9.1.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 1.9.1.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暂停比赛。 1.9.1.5在双打时,运动员错发,错接。 1.9.2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暂停比赛: 1.9.2.1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 1.9.2.2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 1.9.2.3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 1.9.2.4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 1.10一分 1.1O.1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 1.10.1.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 1.1O.1.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 1.1O.1.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 1.10.1.4对方击球后,该球越过本方端线而没有触及本方台区; 1.10.1.5对方阻挡; 1.10.1.6对方连击; 1.10.1.7对方用不符合1.4.3条款的拍面击球; 1.10.1.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 1.10.1.9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 1.10.1.10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1.10.1.11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1.10.1.12执行轮换发球法时,接发球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 1.11一局比赛 1.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21分的一方为胜方,2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12一场比赛 1.12.1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 1.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但在局与局之间,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有权要求不超过两分钟的休息时间。 1.13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1.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1.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 1.13.3在获得每五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2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1.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1.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1.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10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1.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10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1.14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1.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 1.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 1.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1.15轮换发球法 1.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5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1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 1.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 1.15.3换发球法一经实行,该场比赛的剩余部分必须继续实行,直至该场比赛结束。 2)国际竞赛规则: 2.1规则和规程的适用范围 2.1.1比赛类型 2.1.1.1“国际赛”,即一个以上协会的运动员参加的比赛。 2.1.1.2“国际比赛”,即不同协会代表队之间的一场比赛。 2.1.1.3“公开赛”,即所有协会的运动员均可报名参加的比赛。 2.1.1.4“限制赛”,即除年龄组外只限于特定组别的运动员参加的比赛。 2.1.1.5“邀请赛”,即限于个别邀请的、指定运动员报名参加的比赛。 2.1.2适用范围 2.1.2.1除了2.1.2.1.1另有规定外,规则将适用于世界、洲和奥林匹克的比赛,公开赛和国际比赛,除非参加的协会达成另外的协议。 2.1.2.1.l理事会可授权公开赛的组织者,采用执委会颁发的实验性规则。 2.1.2.2建议比赛规则适用于所有其它国际赛·并建议各协会举办国内比赛时采用此比赛规则。 2.1.2.3国际竞赛规程应适用于下列比赛: 2.1.2.3.1世界和奥林匹克的比赛,除非理事会许可了另外的规程,并事先通知了各参赛协会; 2.1.2.3.2洲的比赛,除非有关洲联合会许可了另外的规程,并事先通知了各参赛协会; 2.1.2.3.3公开锦标赛(2.6.1.2),除非国际乒联许可了另外的规程,并由参赛者按2.1.2.4条规定予以同意; 2.1.2.4不符合本规程任何条款而举办的公开赛;应在报名表中说明变化的性质和范围;填写并提交报名表应被视为报名者同意包括更改内容在内的比赛条件。 2.1.2.5建议此竞赛规程适用于能遵守章程的所有其它国际比赛。 2.1.2.5.1除洲锦标赛以外的地区性比赛,可以按照有关地区当局不时制定的规则举行。 2.1.2.5.2非会员组织主办的国际限制赛和邀请赛以及经许可的国际比赛,可以按照主办机构制定的或共同同意的规则举行。 2.1.2.5.3限于一个协会的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可以依据该协会制定的规则举行。 2.1.2.6通常,本规则和国际竞赛规程被认为适用于所有国际比赛,除非各项变化事先得到同意,或明确写入己公布的该比赛规程中。 2.1.2.7规程的详细说明和理解,包括器材规格的说明,应以理事会许可的《技术文件》和《裁判员手册》的形式公布。 2.2器材和比赛条件 2.2.1比赛器材 2.2.1.1公开赛的报名表或竞赛指南应详细说明将使用的球台的牌子和颜色,球网装置的牌子,以及球的牌子和颜色;器材的选择应由比赛所在地的协会从国际乒联现行批准的牌子和型号中挑选。 2.2.1.2对比赛器材的批准或许可,应由器材委员会代表理事会执行;如果在任何时候发现继续生产或使用某产品对乒乓球运动有害,则取消对该器材的批准。 2.2.1.3球拍击球拍面的覆盖物应是国际乒联现行许可的牌子和型号,并在其边缘必须附有清晰可见的商标型号及国际乒联(ITTF)的标记。 2.2.1.4球板覆盖物可用压力感应胶纸或其它国际乒联批准的粘合剂进行粘合;如发现任何运动员的球板上含有被禁止使用的粘合剂成分,将取消其参加当场比赛的资格并报告其所属协会。 2.2.2服装 2.2.2.1比赛服一般包括短袖运动衫、短裤或短裙,短袜和运动鞋;其它服装,如半套或全套运动服,不得在比赛时穿着,得到裁判长的允许时除外。 2.2.2.2短袖运动衫,短裤或短裙可以是任何颜色,但其主要颜色应与比赛用球的颜色明显不同。短袖运动衫的袖子和领子除外。 2.2.2.3比赛服上可以有: 2.2.2.3.1在前面或侧面,总面积不超过64平方厘米的徽章或字样,广告除外; 2.2.2.3.2在运动衣背上的号码或字样,用于标明运动员、运动员的协会,或在俱乐部比赛时,标明运动员的俱乐部; 2.2.2.3.3按照2.2.4.6条款规定的广告。 2.2.2.3.4经国际乒联批准的国际乒联标记为“ITTF‘. 2.2.2.4在运动员运动衫背后的中间位置应优先佩戴被组织者指定的用于标明运动员身份的号码布,而不是广告。这个号码布应是长方形,面积不大于600平方厘米(a4). 2.2.2.5在运动服前面或侧面的任何标记或装饰物以及运动员佩戴在比赛服上的任何物品,如珠宝装饰等,均不应过于显眼或反光,以致影响对方的视线。 2.2.2.6服装上不得带有可能产生不悦或诋毁本项运动声誉的设计或字样。 2.2.2.7有关比赛服的合法性及可接受性问题,应由裁判长决定。但裁判长不得否定国际乒联已许可的式样图案. 2.2.2.8团体赛同队运动员,或同一协会运动员组成的双打,服装款式和颜色应一致,鞋袜除外。 2.2.2.9比赛的双方运动员应穿着颜色明显不同的运动衫,以使观众能够容易地区分他们。 2.2.2.10当双方运动员或运动队所穿服装颜色类似,且均不愿更换时,应由抽签决定某一方必须更换。 2.2.3比赛条件 2.2.3.1赛区空间应不少于14米长、7米宽,4米高。 2.2.3.2赛区应由75厘米高的同一深色的挡板围起,以与相邻的赛区及观众隔开。 2.2.3.3世界级比赛中,从台面高度测得的照明度不得低于1000勒克斯,其它比赛中不得低于600勒克斯;赛区其它部位的照明度不得低于比赛台面照明度的一半. 2.2.3.4光源距离地面不得少于4米。 2.2.3.5场地四周一般应为暗色,不应有明亮光源,或从窗户透过未加遮盖的日光。 2.2.3.6新的地板不能颜色太浅或反光强烈而且表面不得为砖,水泥或石头;在世界级比赛和奥运会比赛中,地板应为木制或国际乒联批准的某品牌和种类的可移动塑胶地板。 2.2.4广告 2.2.4.1在赛区内,广告只能在规定设置的器材和装置上展示,而不能单独设置广告。 2.2.4.2赛区内任何地方不准使用荧光或发光的颜色。 2.2.4.3挡板内侧的字样和标记禁止使用白色或黄色,亦不得超过两种颜色;其总高度应限制在40厘米以内。 2.2.4.4球台上的广告只能展示在台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上,并且每个广告的总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厘米。永久性广告只限于制造厂家的商标,标记或名称,每半边侧面上可有一个广告,但是主办单位可允许其它的临时广告,每边侧面和每个端面上可放一个广告。 2.2.4.5赛区内在裁判桌或其它器材上的广告,其任何一面的总面积不得超过750平方厘米 2.2.4.6比赛区域每个半场的地板上均可有一条广告,面积不超过3平方米,且与球台或档板的距离不得少于2米;此外,制造商名称和标志的面积不得超过750平方厘米。所有上述同样的颜色应与地板颜色相同,但可以浅些或深些。 2.2.4.7运动员服装上的广告应受下列限制: 2.2.4.7.1制造厂家的正常商标、标记或名称所占总面积不得超过24平方厘米; 2.2.4.7.2短袖运动衫前面或侧面不得有3条以上的广告,广告总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厘米,每条广告必须明显分开; 2.2.4.7.3短裤和短裙上可有一个面积不超过40平方厘米的广告; 2.2.4.7.4短袖运动衫的背部可有一个面积不超过200平方厘米的广告; 2.2.4.8运动员号码布上的广告总面积不得超过100平方厘米; 2.2.4.9裁判员服装上的广告总面积不得超过40平方厘米; 2.2.4.10比赛服和号码布上不得有烟草制品、含酒精饮料或者有害药品的广告。 2.3裁判人员的管辖权限 2.3.1裁判长 2.3.1.1每次竞赛应指派一名裁判长,其身份和工作地点应告知所有参赛者及队长。 2.3.1.2裁判长应对下列争项负责: 2.3.1.2.1主持抽签; 2.3.1.2.2编徘比赛日程; 2.3.1.2.3指派比赛工作人员,并在必要时撤换比赛工作人员; 2.3.1.2.4主持比赛官员的赛前短会; 2.3.1.2.5审查运动员的参赛资格; 2.3.1.2.6决定在紧急时刻是否中断比赛; 2.3.1.2.7决定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是否可以离开赛区; 2.3.1.2.8决定是否可以延长法定练习时间; 2.3.1.2.9决定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能否穿长运动服; 2.3.1.2.10对解释规则和规程的任何问题做出决定,包括服装,比赛器材和比赛条件的可接受性; 2.3.1.2.11裁判长有权决定在比赛紧急中断时,运动员能否练习,以及练习地点。 2.3.1.2.12对于不良行为或其它违反规程的行为采取纪律行动; 2.3.1.3在竞赛管理委员会的同意下,当裁判长的任何职责托付给一些其他人员时,这些人员中的每个人的特殊职责和工作地点应告知参赛者及队长。 2.3.1.4裁判长或在其缺席时负责代理的副裁判长,在比赛过程中自始至终应亲临比赛场地。 2.3.1.5如果裁判长认为必要,可在任何时间更换裁判员,副裁判员或计数员,但不得更改被更换者在其职权范围内就事实问题做出的判定。 2.3.2裁判员 2.3.2.1每场比赛均应指派1名裁判员和1名或2名副裁判员。 2.3.2.2裁判员应坐或站在球台一侧,与球网成一直线。副裁判员应面对裁判员坐在球台另一侧,当只有一名副裁判员时,他应与球网成一直线;当有两名副裁判员时,他们应分别与一条端线成一直线。 2.3.2.3裁判员应对下列事项负责: 2.3.2.3.1检查比赛器材和比赛条件的可接受性,如有问题向裁判长报告; 2.3.2.3.2如果双方运动员对比赛用球不能达成协议,可任意决定一只比赛用球; 2.3.2.3.3主持抽签确定发球、接发球和方位. 2.3.2.3.4运动员由于身体伤残不能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应由裁判员进行裁定。 2.3.2.3.5控制方位,发球、接发球的次序,纠正上述有关方面出现的错误; 2.3.2.3.6决定每一个回合得一分或重发球; 2.3.2.3.7根据规定的程序报分; 2.3.2.3.8在适当的时间执行轮换发球法; 2.3.2.3.9保持比赛的连续性; 2.3.2.3.10对违反关于指导行为等规定者采取行动。 2.3.2.4副裁判员决定处于比赛状态中的球是否触及距离他最近的比赛台面的上边缘。 2.3.2.5裁判员或副裁判员均可判决: 2.3.2.5.1运动员发球动作不合法; 2.3.2.5.2合法发球在球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 2.3.2.5.3运动员阻挡; 2.3.2.5.4比赛环境受到意外干扰,该回合的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 2.3.2.5.5掌握练习时间,比赛时间及间歇时间。 2.3.2.6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根据2.3.2.5条所做出的判决,本场比赛的其他裁判员不得否决。 2.3.2.7如果设两名副裁判员,每名副裁判员负责离他最近的半条边线和站在这一方的运动员,就2.3.2.4、2.3.2.5.1和2.3.2.5.3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做出宣判。 2.3.2.8执行轮换发球法时,如果场上只有一名副裁判员,应增加一名计数员;如果场上有两名副裁判员时,每名副裁判员当接发球员在他一侧时做计数员. 2.3.3申诉 2.3.3.1在单项比赛中的双方运动员或在团体比赛中的双方队长之间所达成的协议均不能改变该场比赛的裁判员就事实问题所做的决定,亦不能改变裁判长就解释规则或规程的问题所做的决定;亦不能改变竞赛管理委员会对竞赛或比赛管理问题所做的决定。 2.3.3.2对有关裁判员就事实问题所做的决定,或对裁判长就解释规则或规程的问题所做的决定,不得提出申诉. 2.3.3.3对裁判员就解释规则或规程的问题所做的决定不服时,可以向裁判长提出申诉,裁判长的决定为最后决定。 2.3.3.4对裁判长就未包括在规则或规程中的有关比赛管理问题所做的决定有不同看法时,可向竞赛委员会提出申诉,管理委员会做出的决定为最后决定。 2.3.3.5在单项比赛中,只能由参赛的运动员就该场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申诉;在团体比赛中,则只能由参赛队的队长就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申诉. 2.3.3.6对裁判长就解释规则或规程的问题所做的决定或竞赛管理委员会就比赛管理方面的问题所做的决定仍有异议时,可以由有权申诉的运动员或队长通过所属协会,将问题提交国际乒联规则委员会考虑。 2.3.3.7规则委员会将就此做出裁决,作为将来决定的指南。所属协会仍可就该裁决向理事会或代表大会提出反对,但不影响裁判长或竞赛管理委员会己做出的任何最后决定。 2.4比赛的管理 2.4.1报分 2.4.1.1当球一结束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报分.如考虑掌声或其它嘈杂声将影响报分,应在情况允许时立即报分. 2.4.1.1.1报分时,裁判员应首先报下一回合即将发球一方的得分数、然后报对方的得分数. 2.4.1.1.2一局比赛开始和交换发球员时,裁判员在报完比分后,应报出下一回合发球员的姓名,并用手势指明发球方。 2.4.1.1.3一局比赛结束时,裁判员应先报胜方运动员的姓名,然后报胜方得分数,再报负方的得分数。 2.4.1.2裁判员除报分外,还可以用手势表示他的判决。 2.4.1.2.1当判得分时,裁判员可将靠近得分方的手举至齐肩高。 2.4.1.2.2当出于某种原出,回合应被判为重发球时,裁判员可以将手高举过头表示该回合结束。 2.4.1.3建议发球员在双方运动员未准确得知比分之前,不要发球;如裁判员认为发球员经常发球过早,对对方有不利影响,应警告发球员推迟发球,如有必要应提醒接发球员举手表明自己未准备好。 2.4.1.4裁判员报分应使用英语或双方运动员及裁判员均能接受的任何其它语言。 2.4.1.5应使用机械或电子设备显示比分,使运动员看清楚,并尽量让观众也能看清。 2.4.2副裁判员工作程序 2.4.2.1责任副裁判员应报出: 2.4.2.1.1‘犯规‘,如果运动员发球动作不合法; 2.4.2.1.2“侧面”,如果处于比赛状态的球触及了面对他的球台侧面上边缘以下部分; 2.4.2.1.3“擦网‘,如果合法发球在球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 2.4.2.1.4“停‘,如果比赛环境受到干扰,可能影响该回合的结果时。 2.4.2.2副裁判员在报出有关术语的同时,应将手高举过头,以引起裁判员的注意。 2.4.3轮换发球法的程序 2.4.3.1计时员应在每一局比赛的第一个球进入比赛状态时开表;在比赛暂停时停表,如:到赛区外捡球擦汗、决胜局交换方位及更换损坏的比赛器材;当球重新进入比赛状态时开表。 2.4.3.2一局比赛尚未实行轮换发球法,比赛进行到15分钟,计时员应报“时间到”。(双方运动员的比分均已达到19分时除外) 2.4.3.3比赛应立即恢复,当球被接发球运动员或其同伴还击时,计数员应宣报每一次击球数。计数员应使用英语或双方运动员及裁判员均能接受的任何其它语言. 2.4.4比赛的程序 2.4.4.1在一场比赛开始前2分钟,运动员有权在比赛球台上练习,正常间歇不能练习。只有裁判长有权延长特殊的练习时间。 2.4.4.2如果双方运动员不能就比赛用球达成一致意见而使比赛不能进行时,由裁判员任意决定一个比赛用球,拒绝接受该比赛用球的运动员,裁判长可取消其比赛资格。 2.4.4.3每局比赛中,每打完五分球后,或决胜局交换方位时,裁判员可允许运动员用短暂的时间擦汗。 2.4.4.4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损坏了球拍.应立即替换随身带来的另一块球拍,或场外递进的球拍。 2.4.4.5运动员应有合理的机会检查和熟悉将要使用的器材,在替换破球或损坏的球拍以后,运动员可练习少数几个回合,然后继续比赛. 2.4.4.6运动员在比赛间歇时,应将球拍留在比赛的球台上,得到裁判员的特殊许可除外。 2.4.4.7除非裁判长允许,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应留在赛区内或赛区附近,在局与局之间的法定休息的时间内,运动员应在裁判员的监督下,留在赛区周围3米以内的地方. 2.4.5紧急中断比赛 2.4.5.1运动员因意外事件而暂时丧失比赛能力时,裁判长若认为中断比赛不致于给对方带来不利,可允许中断比赛,但时间要尽量短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超过十分钟。 2.4.5.2如果失去比赛能力的状态早已存在,或在比赛开始前就有理由可以预见,或由于比赛的正常紧张状态引起,则不能允许中断比赛。如果失去比赛能力的原因在于运动员当时的身体状况或比赛进行的方式,引起抽筋或过度疲劳,这些也不能成为中断比赛的理由,只有因意外事故,如摔倒受伤而丧失比赛能力,才能允许紧急中断。 2.4.5.3在紧急中断比赛时,裁判长可授权运动员在任何球台上练习,包括比赛用的球台。 2.4.6场外指导 2.4.6.1团体比赛,运动员可接受任何人的场外指导;单项比赛运动员只能接受一个人的场外指导,而这个指导者的身份应在该场比赛前向裁判员说明。如未被授权的人进行指导,裁判员应出示红牌令其远离赛区。 2.4.6.2在局与局之间的休息时间或经批准的中断时间内,运动员可接受场外指导。如被授权的指导者在其它时间内进行指导,裁判员应出示黄牌进行警告;如在警告后再次违犯,将被驱除出赛区。 2.4.6.3在一个团体赛或单项比赛中的一场比赛,指导者己被警告过。如任何人再进行非法指导,裁判员将出示红牌,并将其驱除出赛区,不论其是否曾被警告过. 2.4.6.4在团体比赛中被驱除出赛区的人不允许在团体比赛结束前返回,除非需要他上场比赛。在单项比赛中,不允许在该场单打比赛结束前返回。 2.4.6.5如被驱除出赛区的指导者拒绝离开或在比赛结束前返回,裁判员应中断比赛,立即向裁判长报告。指导者被驱除出赛区时,应出示红牌。 2.4.6.6以上规定只限制对比赛的指导。这些规定并不限制运动员或队长就裁判员的决定提出正式申诉,或阻止运动员与所属协会的代表或翻译就某项判决的解释进行商议。 2.4.7行为表现 2.4.7.1运动员和教练员应克服那些可能不公平地影响对手,冒犯观众或影响本项运动声誉的不良作风或行为表现。包括:故意损坏比赛器材,如弄坏球、用球拍敲打球台,语言不文明或大声喊叫,故意将球打出比赛区域,不尊重比赛官员和在比赛中坚持非法指导。 2.4.7.2裁判员认为运动员或教练员在赛区内的行为表现不能接受,裁判员应向其出示黄牌,并警告运动员或教练员,要求其停止冒犯行为,否则将被判罚。一对双打选手中任何一人的警告将对两个人适用。 2.4.7.3运动员在受到警告后再犯,裁判员可判对方得1分;第二次再犯,裁判员可判对方得2分;每一次判分时,应同时出示黄牌和红牌。但2.4.7.5中另有规定者除外。 2.4.7.4如果教练员在被警告后仍坚持上述做法,裁判员应向其出示红牌并将其驱除出比赛区;并且在该场团体赛或单项比赛的剩余时间内不得返回,2.4.7.5中另有规定者除外。 2.4.7.5如运动员在因不良行为被判罚2分后仍坚持不良行为,或运动员、教练员的不良行为非常严重时,裁判员应立即停止比赛并向裁判长报告。 2.4.7.6无论是否得到裁判员的报告,裁判长可决定对坚持冒犯行为的运动员采取纪律行动,包括取消其参加该场、该项或整个比赛的比赛资格。 2.4.7.7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团体(或单项)比赛中有两场被取消了比赛资格,就自动取消了其参加团体(或单项)比赛的比赛资格。 2.4.7.8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未通知裁判员和对方即自行更换球拍,裁判员应立即将此事报告裁判长。裁判长应给予初犯者警告。如再犯,裁判长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2.4.8兴奋剂 2.4.8.1在各类比赛中,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或比赛中,不得服用任何兴奋剂。服用兴奋剂,是指以任何方式向体内输入任何一种被禁止服用的药物,以达到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2.4.8.2任何运动员如使用违禁药物,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加当场比赛的资格并报告其所属协会。 2.4.9赌博 2.4.9.1运动员或工作人员不得就比赛进行赌博。 2.4.9.2一旦发现运动员或工作人员违反上条规定,比赛组织者应报告其所属协会。 2.5淘汰赛的抽签 2.5.1轮空和预选赛运动员 2.5.1.1淘汰赛第一轮的位置数应为2的幂。 2.5.1.1.1如果位置数多于已接纳的报名人数,第一轮应设置足够的轮空位置以补足所需位置数目。 2.5.1.1.2如果位置数少于已接纳的报名人数,应举行预选赛,使预选赛出线人数和免于参加预选赛的人数的总和等于所需的位置数。 2.5.1.2轮空位置应按照种子排列先后次序安排,在第一轮中尽可能均匀分布。 2.5.1.3通过预选赛的选手应视情况尽可能均匀地抽入相应的上下半区、各四分之一区、八分之一区或十六分之一区。 2.5.2按排名排列种子 2.5.2.1排名在前的选手应被列为种子,以使他们在比赛进行到较后轮次时相遇。 2.5.2.2种子数不得超过该项比赛第一轮的选手数。 2.5.2.3第一号种子应安排在上半区的顶部,第二号种子应安排在下半区的底部,其余种子应通过抽签进入规定的位置,具体如下: 2.5.2.3.1第三、第四号种子应抽入上半区的底部和下半区的顶部; 2.5.2.3.2第五至第八号种子应抽入单数四分之一区的底部和双数四分之一区的顶部; 2.5.2.3.3第九至第十六号种子应抽入单数八分之一区的底部和双数八分之一区的顶部; 2.5.2.3.4第十六至第三十二号种子应抽入单数十六分之一区的底部和双数十六分之一区的顶部。 2.5.2.4在团体淘汰赛中,每一协会中排名最高的队才有资格按排名被列为种子。 2.5.2.5排列种子应按国际乒联最新公布的排名表为准,下列情况除外: 2.5.2.5.1如果符合种子条件的报名选手(队)均来自同一洲联合会下属的协会,该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排名表应优先考虑; 2.5.2.5.2如果符合种子条件的报名选手均来自同一协会,该协会最新公布的排名表应优先考虑。 2.5.3按协会提名排种子 2.5.3.1来自同一协会的报名选手应尽可能合理分开,使他们在比赛进行较后轮次时相遇。 2.5.3.2各协会应按技术水平由强至弱地排列其报名运动员和双打配对的顺序,并应与种子排名表的顺序一致. 2.5.3.3排列为第一和第二号的选手应被抽入不同的半区,第三和第四号选手应被抽入没有本协会第一、二号选手所在的另外两个四分之一区。 2.5.3.4排名第五至第八号的选手,应尽可能均匀地抽入没有前四号选手的八分之一区。 2.5.3.5排名第九至第十六号的选手应尽可能均匀地抽入没有前八号选手的十六分之一区,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报名选手都进入适当位置为止。 2.5.3.6由不同协会的选手组成的男子双打或女子双打配对,应被视为属于在世界排名表上排名较高选手的协会;如果两名选手在世界排名表上无名,则应被视为属于在相应的洲联合会排名表排名较高选手的协会;如果两名选手均不在上述排名表内,则应被视为属于在世界团体赛排名表中排名较高的协会. 2.5.3.7由不同协会的选手组成的混合双打配对,应被视为属于男选手的协会。 2.5.3.8在预选赛中,同一协会的不多干预选赛分组数目的选手应抽入不同的小组,并应按2.5.3.5所述的原则使通过预选赛的选手尽可能地合理分开。 2.5.3.9协会可提名其权限内的运动员参加其有资格参加的任何单项比赛;因出生地、居住期限等原因有资格代表其它协会的运动员有权接受该协会的提名. 2.5.4变更抽签 2.5.4.1只有竞赛管理委员会授权,才能对已经结束的抽签进行更改,情况许可时,还须征得各与之直接有关协会代表的同意。 2.5.4.2抽签一经完成,通常不可更改,除非出现下列情况: 2.5.4.2.1纠正在通知和接受报名方面产生的错误和误解; 2.5.4.2.2纠正2.5.4.7所述的严重不平衡; 2.5.4.2.3按2.5.4.8所述,加入补报的运动员。 2.5.4.3一个项目比赛开始后,除必要的删减外,抽签结果不可作任何更改;但预选赛可视作一个单独项目,不在此例。 2.5.4.4未得到有关运动员的允诺,不可将其从抽签中除掉,除非裁判长依据其管辖范围内的理由取消其比赛资格;该允诺应由运动员本人书面提出,如果运动员缺席,可由其授权的代表书面提出。 2.5.4.5如果两名双打运动员均已到会,健康状况允许比赛,不得变更其配对,变更配对的理由须是其中一名运动员受伤、生病或缺席。 2.5.4.6不允许运动员从抽签的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除非发生大批运动员退出比赛,使抽签结果极不平衡,须做出重新安排,在此情况下,应尽可能根据原来的程序全部重新抽签,2.5.4.7所列举的情况除外。 2.5.4.7如果不平衡是由于同一抽签区内若干种子选手缺席造成,而全部重新抽签又不可能时,剩余种子可重新排列顺序,在种子范围内重新抽签,其它部分不变。 2.5.4.8抽签时未包括在一个项目内的运动员,由竞赛管理委员会许可及经裁判长同意,可以补报,补报者按下列程序列入: 2.5.4.8.1种子位的空缺,应首先按排名顺序,补抽进实力最强的增补运动员。 2.5.4.8.2如果增补数目小于种子位空缺数目,应按排名顺序把增补选手尽量安排进这些空缺。 2.5.4.8.3如果增补数目大于种子位空缺数目,多出的选手应先抽入因缺席或取消资格而出现的空位,然后抽入其它轮空位置,最后抽入为种子安排的轮空位置。 2.5.4.8.4当种子位仍有空缺时,原抽签的选手便可按排名顺序抽入种子置。 2.5.4.9依据2.5.4.7-8的规定进行的变更抽签,应尽量考虑同一协会选手的排列顺序。 2.6竞赛的组织工作 2.6.1许可 2.6.1.1在遵守章程规定的前提下,任何协会都可以在本土组织公开赛、限制赛、邀请赛或安排国际比赛。 2.6.1.2协会可以在任何赛季提出举办成年和少年公开赛各一次,作为它的成年和少年国际公开赛。只有由其协会允许的运动员,才可以参加此类比赛。 2.6.1.3在国际限制赛或国际邀请赛中非主办协会的运动员必须经其所属协会允许方能参赛,除非获得国际乒联允许,或运动员均来自同一洲,并得到洲联合会的允许。 2.6.1.4未经国际乒联允许,任何比赛不能用“世界”称号;未经洲联合会允许,不能用“洲”称号。 2.6.2代表资格 2.6.2.1有选手报名参加世界、洲或国际公开锦标赛的所有协会的代表有权出席抽签,有权参与磋商抽签的更改或可能直接影响其选手的申诉的决定。 2.6.2.2来访协会应有权提名至少一位代表进入其参加的国际比赛的管理委员会。 2.6.3报名 2.6.3.1国际公开锦标赛的报名表,最迟应于比赛开始前两个月和报名截止前一个月寄给所有协会。 2.6.3.2公开赛的组织者应接受由协会报名参赛的所有选手,但有权将报名选手安排进行预选赛;在决定此安排时,组织者应考虑国际乒联和洲联合会有关的排名表,以及由报名协会提出的报名顺序。 2.6.4比赛项目 2.6.4.1国际公开锦标赛可以包括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也可包括混合双打和代表协会参赛队的团体赛。 2.6.4.2建议少年和儿童项目的年龄分别以17岁和14岁为限,计算年龄的日期应是该比赛赛季开始前的6月30日。 2.6.4.3建议国际公开锦标赛上的团体赛应按2.6.6中的比赛方式进行;所选定的比赛方式应在报名表或比赛指南中予以注明。 2.6.4.4在成年单打比赛中,除预选赛外,比赛应采用五局三胜制,少年单打比赛可以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其它比赛均采用三局两胜制。 2.6.4.5单项比赛一般应采用淘汰制进行,但团体赛和单项预选赛可以按淘汰制或分组循环制进行。 2.6.5分组循环赛 2.6.5.1在分组循环赛中,小组里每一成员应与组内所有其他成员进行比赛;胜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未出场比赛或未完成比赛输的场次为0分,小组名次应根据所获得的场次分数决定。 2.6.5.2如果小组的两个或更多的队得分数相同,他们有关的名次应按他们相互之间比赛的成绩决定。首先计算他们之间获得的场次分数,再根据需要计算个人比赛场次(团体赛时)、局和分的胜负比率,直至算出名次为止。 2.6.5.3如果在任何阶段已经决定出一个或更多队的名次后,而其他队仍然得分相同,为决定相同分数队的名次,根据2.6.5.1和2.6.5.2条程序继续计算时,应将已决定出名次的队的比赛成绩删除。 2.6.5.4如果按照2.6.5.1一3条所规定的程序,仍不能决定某些队(人)的名次时,这些队(人)的名次将由抽签来决定。 2.6.6团体赛形式 2.6.6.1世界锦标赛形式 2.6.6.1.1一个队由3名运动员组成. 2.6.6.1.2比赛顺序是: 1.a一X 2.B一Y 3.c一Z 4.a一Y 5.B一X 2.6.6.2以前的斯韦思林杯赛制 2.6.6.2.1一个队由3名运动员组成. 2.6.6.2.2比赛顺序是: 1.a一X 2.B一Y 3.c一Z 4.B—X 5.a一Z 6.c一Y 7.B—Z 8.c—X 9.a—Y 2.6.6.3以前的考比伦杯赛制 2.6.6.3.1一个队由2、3或4名运动员组成. 2.6.6.3.2比赛顺序是: 1.a一X 2.B一Y 3.双打 4.a一Y 5.B一X 2.6.6.4巴西或法国的比赛形式 2.6.6.4.1一个队由3名运动员组成。 2.6.6.4.2比赛顺序是: 1.a一Y 2.B—X 3.c一Z 4.双打 5.a一X 6.c—Y 7.B一Z 2.6.7团体比赛程序 2.6.7.1所有出场运动员应出自团体报名表。 2.6.7.2团体比赛前由抽签的中签者优先选择a、B、c或X、Y、Z.由队长提交给裁判长或其代理人该队名单,并对每一个单打运动员确定一个字母所代表的相应位置。 2.6.7.3双打比赛的配对不必立即提交,直到前一场单打比赛结束。 2.6.7.4需要连场的运动员有资格在连场的比赛之间有最多5分钟的休息。 2.6.7.5所有比赛场次采用三局两胜制。 2.6.7.6当一个队赢得足够多数场次时,为一次团体比赛结束。 2.6.8编排 2.6.8.1在单项比赛中,未经选手同意,不得安排其在四小时一节内参加五场以上三局两胜制的比赛;或安排其在五小时一节内参加三场以上五局三胜制的比赛;或安排其在一天内参加七场以上五局三胜制的比赛。但在紧急情况下,竞赛管理委员会可以否决拒绝比赛的要求。 2.6.8.2在团体赛中,未经队长同意,不得安排一个队在一天内比赛三次以上,但在紧急情况下,竞赛管理委员会可以否决拒绝比赛的要求。 2.6.8.3建议在包括团体和单项的比赛中,团体赛要安排在要求参加团体比赛运动员参加的单项比赛开始前结束. 2.6.9成绩 2.6.9.1主办协会在比赛结束后7天之内,应尽快将详细成绩和比分,包括国际比赛、洲和国际公开锦标赛的各轮成绩,以及全国锦标赛的最后几轮的成绩,寄给国际乒联秘书长和有关洲联合会的秘书长。 2.6.10电视转播 2.6.10.1除世界锦标赛、洲锦标赛、奥运会比赛以外的比赛,只有经主办协会许可,才可对比赛进行电视转播。 2.6.10.2转播国际比赛须征得有电视转播权协会的同意,在世界锦标赛、洲锦标赛、奥运会比赛期间现场直播和一个月之内的录像转播都应征得有电视转播权协会的同意。 2.7国际比赛资格 2.7.1以下规定将适用于世界锦标赛,世界团体锦标赛和国际公开锦标赛的团体赛。 2.7.2一名运动员应有资格代表一个协会参赛,如果他在那个协会所控制的领土上出生或已经在那里居住了至少6年,但是,他须在前6年内没有代表过其他协会,2.7.2.1一2的规定除外。 2.7.2.1未代表过原协会的运动员转会居留期限为3年。 2.7.2.2如果一个运动员在16岁以前移居到他的居住地,他代表这个协会参加比赛,将不受居住期限的限制。 2.7.3协会应向国际乒联秘书长注册准备代表其协会的运动员,而这些运动员从前有权代表另一个协会,不管其是否曾经代表过那个协会。此注册不得晚于他们代表协会参加的第一个比赛前6个月,并且如被要求,协会应提供关于出生和居住资格的正式文件证明. 2.7.4当一名运动员有资格代表一个协会时,他应一直保有该资格,除非他代表另一个他有资格代表的协会,此时,他变成只有资格代表后一个协会。 2.7.5如果运动员接受了代表一个协会的提名,无论他是否出场比赛,均被视作已经代表了该协会。代表的日期应是提名的日期或比赛的日期,两者中较迟的一个。 2.7.6一个协会可以提名符合出生或居住资格,但现在居住在另一个协会所控制的领土上的运动员代表其协会,但是,该运动员须与后一协会有着良好的关系。 2.7.7对于不接受任何上述资格的或因控制国际代表资格的规定而出现的任何其它问题,应提交执行局处理,执行局的决定将是最终决定。 排球和沙滩排球 推荐的小说《猎艳神雕行》《风流公子在异界》《极品穿越商》《天星诀》《宦倾天下》 1.排球运动介绍 排球运动由两队各六名选手组成,但是现在增设了自由人,该运动的目的在于使击出的球稍高于网前伸出的双手,从而使球落入对方的半场而得分。 每队的球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三名网前选手和三名靠近底线的选手。每一方击球过网不得超过三次,原则上一名攻击手将和一名队友在网前拦截,阻止球落入本方半场并可以通过拦截直接得分。 简单来说,运动员不得持球,不得连续击球两次。他们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击球,但是如果球从球员身上的某一部位弹到另一部位时,将被认作是两次击球,按违例计算。如果球员在界外击球或击球时身体的某一部位触网将被判失分。 2.发球 每方的六名球员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球。每次本队获得发球权后由发球球员在本方半场的右后角将球发入对方半场重新开始比赛。发球球员可以用上手或下手发球,用拳,伸开的五指或是手臂来都可以。发球可以在底线后的任一处开球,但是规则又允许进行跳发球的队员在落下时进入场内。排球可以落入对方半场的任何一处,该发球队员将继续发球直至本队失去发球权。 3.得分 在新的得分规则下,一方在获得发球权时同时得分,即所谓的每球得分制。比赛由五局构成。在前四局的比赛中,获胜的一方必须达到2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在第五局的比赛中获胜一方只需达到1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 4.自由人 新设置的自由人将是一名防守专家,可以在后排进行任意的替换,帮助本队抵御对手的进攻。自由人不得发球,拦网或是绕到前排,所以一般由一名身材矮小但是动作灵活的,能够迅速倒地救球使得比赛得以继续的球员担纲。自由人可以自由替换,为了易于区别,自由人将穿上与其他球员不同颜色的衣服。 5.换人 根据另一项被修改的规则,教练员可以在比赛期间站着向球队发号施令,但是必须呆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替换自由人在内,教练在每局的比赛中共有6次的机会替换队员。替补队员可以换下某一名先发队员或再被相同的队员替下。 6.其它规则 1.只有前排的球员方可拦网。 2.球员可在球越过网之前进行拦截,但是不得触网或是干扰对手。 3.拦网不算作一次击球。 4.球不得触网,也不得碰到同队的队友。 5.每个队在每局的比赛中都有两次的暂停机会。 沙滩排球规则 沙滩排球的基本规则、场地大小、排球大小、得失分和交换发球权等方面与室内排球运动基本一样。细洁柔软的场地,长宽各为89米和18米,但场内没有发球区和前后排的限制。一般采用3局2胜制,每局握有发球权一方才能得分,先得15分者赢得一局。如果双方打成14比14平分时,净胜2分一方才能获胜。其实,这项运动更具休闲和娱乐性,你对种种规则大可置之不理,甚至可以自定规则,对于服装的要求也非常宽松,只要愿意,背心、短裤、遮阳帽、太阳镜随意穿戴,对自己身材有信心者,比基尼应该是最佳选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沙滩排球的魅力在于轻松随意和热闹有趣。 国际排联组织的两人制沙滩排球比赛,比赛规则与室内排球比赛规则的不同之处: (一)一个队由两名队员组成。每队的两名队员必须始终在场上,没有换人。当发球队员击球时,除发球队员外,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可随意站立,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位置错误或轮转错误,但有发球次序错误。一局比赛每队首次发球时,记录员启示发球次序,比赛中,启示员应展示发球队员1号或2号的号码牌,指明该队的发球次序。记录员发现发球次序错误,应在发球击球后立即通知裁判员。 (二)每队最多可击球三次,拦网触手手也计一次击球,第三次必须将球从球网上空击回至对方场区。 (三)队员不得用手指帅球的动作来完成进攻性击球。 (四)队员用上手传球完成进攻性击球时,传球轨迹不垂直于双肩连线,即犯规。 (五)用上手传球防守重扣球时,允许球在手中有短暂的停滞。当双方队员网上同时触球时可以‘持球‘。 (六)在不妨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穿入对方空间、场区和无障碍区。 (七)任何队员在本场区空间都可以对任何高度的球进行进攻性击球。 (八)每局比赛中,每队最多可请求4次暂停,每次暂停时间为30秒,任一队员都可向裁判员提出暂停请求。 (九)在任何方式的比赛中,当双方得分相国为5时,由记录员通知裁判员,随即双方交换场区。交换场区时可给球队最多30秒的休息时间。但三局两胜制的决胜局交换场区时,没有休息时间。 (十)三局两胜制比赛时,所有局间休息时间均为5分钟。 (十一)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受伤,可给予5分钟的恢复时间,但一局比赛中最多给予同一名队员两次恢复时间。队员5分钟内没有恢复或一局内同一名队员超过两次恢复时间,则宣布该队为阵容不完整。 备注:在2001年整个赛季中,国际排联将在沙滩排球比赛中试行每球得分制,同时还将把比赛场地从9米×18米改为8米×16米。 试行的每球得分制赛制为:三局两胜,每局21分,赢得对手2分或2分以上的队伍为胜队,比分没有上限;如出现1比1的局分,进行第三局比赛。第三局为15分,赢得对手2分或2分以上的队伍为该场比赛的胜队,比分没有上限;在前2局比赛中,当双方比分相加为10分时,交换比赛场地。第三局中,双方比分相加为5分时,交换比赛场地。每次交换场地时没有休息,不允许推延时间。 每局比赛中,各队有2次暂停,每次暂停时间为30秒;局间休息时间为1分钟;每场比赛中,对运动队的判罚不累积计算,但每局比赛中累积计算。每局开始时,重新计算该局的判罚次数;每场比赛中,每名运动员只有一次受伤暂停;第一局比赛抽签的失利者,在第二局开始时有权先进行选择。如进行第三局比赛时,则重新抽签。 在下一次世界沙滩排球理事会代表大会上,将根据每球得分制及比赛场地的试用结果,向国际排联2002年理事会提出包括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使用的正式竞赛规则的提案。国际排联理事会会后,将再不对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竞赛规则进行任何修改。 相关技巧 发球:发球位置,在球场两边端线延长线和底线之间的任一点,基本方式可分为低手球、高位球和跳发球。 接球:接球一般用双手合握的方式,两手拇指伸直靠拢在上,一手四指合拢放于另一手虎口处,另一手四指合拢紧握,以拇指合并处的平坦部位接球。接球时身体前倾,两脚分开,眼睛紧盯来球,根据球路调整步伐,手臂要斜下伸直,将球击向预定位置。 托球:托球即用托举方式,将球准确传给同伴。托球时两手抬起,肘部稍高于肩部,拇指打开,触球刹那伸直手腕,以腕和肘的力量将球弹出。要注意的是,托球时以手指前两个指节面的部位触球,而不仅是指尖,否则易造成扭伤。 扣球:扣球是最主要的得分方法,要求是快、准、狠。扣球时要注意时间的拿捏,当身体跃至最高点时,以手掌的下部触球,再以全手掌盖住球体,以全身力量将球往下扣击。 羽毛球基本规则 1)基本规则一: 1.球场 1.1球场应是一个长方形,根据图中所示尺寸,用宽20毫米的线画出。 1.2场地线的颜色最好是白色、黄色或其他容易辨别的颜色。 1.3.1测试正常球速区域的4个40毫米x40毫米的标记(规则4.4),应画在单打发球区边线内沿,距端线530毫米和990毫米处。 1.3.2这些标记的宽度均包括在所画的尺寸内,即距端线外沿530毫米至570毫米和950毫米至990毫米。 1.4所有场地线都是它所确定区域的组成部分。 1.5如果面积不够画出双打球场,可画一单打球场,端线亦为后发球线,网柱或代表网柱的条状物(规则2.2)应放置在边线上。 2.网柱 2.1从球场地面起,网柱高1.55米。网柱必须稳固地同地面垂直,并使球网保持紧拉状态,如规则3所述。网柱应放置在双打的边线上。 2.2如不能设置网柱,必须采用其他办法标出边线通过网下的位置。例如,使用细柱或40毫米宽的条状物固定在边线上,垂直向上到网顶绳索处。 2.3在双打球场上,不论进行的是双打还是单打比赛,网柱或代表网柱的条状物,均应置于双打边线上。 3.球网 3.1球网应是深色、优质的细绳织成。网孔方形,各边长均在15-20毫米之间。 3.2网上下宽760毫米。 3.3网的顶端用75毫米的白布对折而成,用绳索或钢丝从夹层穿过。白布边的上沿必须紧贴绳索或钢丝。 3.4绳索或钢丝须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能牢固地拉紧并与网柱顶部取平。 3.5球场中央网高1.524米,双打边线处网高1.55米。 3.6球网的两端必须与网柱系紧,它们之间不应有空隙。 4.羽毛球 羽毛球可由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用它们混合制成。只要球的飞翔性能与用天然羽毛和包裹羊皮的软木球托制成的球的性能相似即可。 4.1一般式样 4.1.1羽毛球应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 4.1.2羽毛长64毫米至70毫米。但每一个球的羽毛从托面到羽毛尖的长度应一致。 4.1.3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为58毫米至68毫米。 4.1.4羽毛应用线或其他适宜材料扎牢。 4.1.5球托直径25毫米至28毫米,底部为圆形。 4.2羽毛球重4.74克至5.50克。 4.3非羽毛球制成的球 4.3.1用合成材料制成裙状或羽毛。 4.3.2球托如规则4.1.5所述。 4.3.3尺寸和重量同4.1.2、4.1.3和4.2;但由于合成材料与天然羽毛在比重、性能上的差异,可允许不超过10%的误差。 4.4球的检验 4.4.1验球时,站在端线外,用低手向前上方全力击球,球的飞行方向须与边线平行。 4.4.2一个具有正常速度的球,应落在离对方端线530-990毫米之间的区域内。 4.5非标准球 只要球的一般式样、速度和飞翔性能不变,经有关国家组织批准,可以变通以上条款。 4.5.1由于海拔或气候等条件不宜使用标准球时。 4.5.2如情况特殊,必须更改才有利于开展比赛时。 5.球拍 5.1一把球拍的各部分如规则5.1.1至5.1.7所述。 5.1.1球拍由拍柄、排弦面、拍头、拍杆、连接喉组成整个框架。 5.1.2拍柄是击球者握住球拍的部分。 5.1.3拍弦面是击球者用于击球的部分。 5.1.4拍头界定了拍弦面的范围。 5.1.5拍杆通过规则5.1.6所述的部件连接拍柄与拍头。 5.1.6连接喉(如果是这样的结构)连接拍杆与拍头。 5.1.7拍头、连接喉、拍杆和拍柄总称拍框。 5.2拍框总长度不超过680毫米,宽不超过230毫米。 5.3.1拍弦面应是平的,用拍弦串过拍头十字交叉或其他形式编织而成。变质的式样应保持一致,尤其是拍面中央的编织密度不得小于其他部分。 5.3.2拍弦面长不超过280毫米,宽不超过220毫米。 5.3.3不论拍弦用什么方式拉紧,规定拍弦伸进连接喉的区域不超过35毫米,连同这个区域在内的整个拍弦面长不超过330毫米。 5.4.1球拍不允许有附加物和突出部,除非是为了防止磨损、断裂、振动,或调整重心的附加物,或预防球拍脱手而将拍柄系在手上的绳索;但尺寸和位置应合理。 5.4.2不允许改变球拍的规定式样。 6.设备的批准 有关球拍、球、设备以及试制品能否用于比赛的问题,由国际羽联作出裁决。这种裁决可由国际羽联主动作出,或根据对其有切身利益的个人、团体(包括运动员、设备厂商、国家组织及其成员)的请求作出。 2)基本规则二: 7.运动员 7.1“运动员”系指所有参加比赛的人。 7.2双打比赛以两名运动员为一方,单打比赛以一名运动员为一方。 7.3有发球权的一方叫发球方,对方叫接发球方。 8.掷挑边器 8.1比赛前,双方应掷挑边器。嬴的一方将在规则8.1.1或8.1.2中作出选择。 8.1.1先发球或先接发球。 8.1.2一个场区或另一个场区。 8.2输方在余下的一项中作出选择。 9.交换场区 10.1以下情况运动员应交换场区; 10.1.1第一局结束; 10.1.2第三局开始前; 10.1.3第三局中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中,当领先的一方得分为11分一局的6分或15分一局的8分时。 10.2运动员未按规则10.1的规定交换场区,一经发现立即交换,已得分数有效。 10.发球 11.1合法发球 11.1.1发球时任何一方都不允许非法延误发球; 11.1.2发球员和接发球员都必须站在斜对角发球区内发球和接发球,脚不能触及发球区的界线;两脚必须都有一部分与地面接触,不得移动,直至将球发出(规则11.4)。 11.1.3发球员的球拍必须先击中球托,与此同时整个球要低于发球员的腰部。 11.1.4击球瞬间,球拍杆应指向下方,从而使整个排头明显低于发球员的整个握拍手部。 11.1.5发球开始(规则11.2)后,发球员的球拍必须连续向前挥动,直至将球发出。 11.1.6发出的球必须向上飞行过网,如果不受拦截,应落入接发球员的发球区内。 11.2一旦双方运动员站好位置,发球员的球拍头第一次向前挥动即为发球开始。 11.3发球员须在接发球员准备好后才能发球,如果接发球员已试图接发球则被认为已做好准备。 11.4一旦发球开始(规则11.2),球被发球员的球拍触及或落地即为发球结束。 11.5双打比赛,发球员或接发球员的同伴站位不限,但不得阻挡对方发球员或接发球员的视线。 11.单打 12.1发球员的分数为0或双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12.2发球员的分数为单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12.3如“再赛”,发球员应以该局的总得分,按规则12.1和12.2的规定站位。 12.4球发出后,由发球员和接发球员交替对击直至“违例”或“死球”。 12.5.1接发球员违例或因球触及接发球员场区内的地面而成死球,发球员就得一分。随后,发球员再从另一发球区发球。 12.5.2发球员违例或因球触及发球员场区内的地面而成死球,发球员即失去发球权。随后,接发球员成了发球员,双方均不得分。 12.双打 13.1一局比赛开始和每次获得发球权的一方,都应从右发球区发球。 13.2只有接发球员才能接发球;如果他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触及,发球方得一分。 13.3.1自发球被回击后,由发球方的任何一人击球,然后由接发球方的任何一人击球,如此往返直至死球。 13.3.2自发球被回击后,运动员可以从网的各自一方任何位置击球。 13.4.1接发球方违例或因球触及接发球方场区内的地面而成死球,发球方得一分,原发球员继续发球。 13.4.2发球方违例或应球触及发球方场区内的地面而成死球,原发球员即失去发球权,双方均不得分。 13.5.1每局开始首先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13.5.2每局开始首先接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 13.5.3上述两条相反形式的站位使用于他们的同伴。 13.5.4如有再赛,则以该局本方总得分,按规则13.5.1至13.5.3的规定站位。 13.6发球必须从两个发球区交替发出(规则14和16的规定除外)。 13.7任何一局的首先发球员失去发球权后,由该局首先接发球员发球,然后由首先接发球员的同伴发球,接着由他们的对手之一发球,再由,另一对手发球,如此传递发球权。 13.8运动员不得有发球顺序错误和接发球顺序错误,或在同一局比赛中连续二次接发球(规则14和16的规定除外)。 13.9一局胜方中的任一运动员可在下一局先发球,负方中的任一运动员可先接发球。 13.发球区错误 14.1以下情况为发球错误∶ 14.1.1发球顺序错误; 14.1.2从错误的发球区发球; 14.1.3在错误的发球区准备接发球,且球已发出。 14.2发球区错误的处理; 14.3如果因发球区错误而“重发球”,则该回合无效,纠正错误重发球。 14.4如果发球区错误未被纠正,比赛也应继续进行,并且不改变运动员的新发球区和新发球顺序。 14.重发球 有裁判员宣判“重发球”,用于中断比赛。 16.1遇不能预见或意外的情况,应重发球。 16.2除发球外,球过网后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应重发球。 16.3发球时,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同时违例,应重发球。 16.4发球员在接发球员未做好准备时发球,应重发球。 16.5比赛进行中,球托与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应重发球。 16.6司线员未看清,裁判员也不能作出决定时,应重发球。 16.7“重发球”时,最后一次发球无效,原发球员重新发球(规则14的规定除外)。 15.死球 下列情况为死球∶ 17.1球撞网并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 17.2球撞网或网柱后开始在击球者这一方落向地面; 17.3球触及地面; 17.4“违例”或“重发球”已被宣报。 3)基本规则三: 16.计分 9.1除非另有商定,一场比赛以三局两胜定胜负。 9.2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 9.3双打和男子单打(规则9.6的情况除外)先得15分的一方胜一局。 9.4女子单打(规则9.6的情况除外)先得11分的一方胜一局。 9.5.113平或14平(女子单打9平或10平)时,先获得13分或14分(女子单打9分或10分)的一方,可以选择“再赛”或“不再赛”。 9.5.2这一选择只能在规定分数第一次出现,下一次发球发出前作出。 9.5.313平(女子单打9平)时不选择“再赛”,在14平(女子单打10平)时先获14分(女子单打10分)者仍可选择“再赛”。 9.6选择“再赛”后从“0比0”开始报分,先获(规则9.6.1至9.6.4)再赛分数的一方胜该局。 9.6.113平再赛5分; 9.6.214平再赛3分; 9.6.39平再赛3分; 9.6.410平再赛2分。 9.7下一局开始时由上一局的胜方先发球。 17.违例 15.1发球不合法(规则11.1); 15.2发球员发球时未击中球; 15.3发球时,球过网后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 15.4比赛时∶ 15.4.1球落在球场界线外; 15.4.2球从网孔或网下穿过; 15.4.3球不过网; 15.4.4球碰屋顶、天花板或四周墙壁; 15.4.5球触及运动员的身体或衣服; 15.4.6球触及场外其他人或物体(由于建筑物的结构问题,必要时地方羽毛球组织可以指定羽毛球触及建筑物的临时规定,但其国家组织有否决权); 15.5比赛时,球拍与球的最初接触点不在击球者网的这一方(击球者击球后,球拍可以随球过网); 15.6比赛进行中∶ 15.6.1运动员球拍、身体或衣服触及网或网的支撑物; 15.6.2运动员的球拍或身体从网下侵入对方场区,妨碍对方或使对方分散注意力; 15.6.3妨碍对方,如阻挡对方紧靠球网的合法击球; 15.7比赛时,运动员故意分散对方注意力的任何举动,如喊叫、故作姿态等; 15.8比赛时∶ 15.8.1击球时,球夹在和停滞在拍上紧接着又被拖带; 15.8.2同一运动员两次挥拍连续击中球两次; 15.8.3同方两名运动员连续各击中球一次; 15.8.4球触及运动员球拍后继续向其后场飞行; 15.9运动员严重违反或一再违反规则18的规定。 18.比赛连续性、行为不端及处罚 18.1比赛从第一次发球起至比赛结束应是连续的(规则18.2和18.3规定除外)。 18.2下列比赛中,每场比赛的第二局第三局之间应允许有不超过5分钟的间歇; 18.2.1国际比赛项目; 18.2.2国际羽联批准的比赛; 18.2.3在所有其他的比赛中(除非该国家组织预先公布不允许这一间歇)。 18.3遇有不是运动员所能控制的情况,裁判员可根据需要暂停比赛。如果比赛暂停,已得分数有效,续赛时由该分数算起。 18.4不允许运动员为恢复体力或喘息,或接受场外指导而中断比赛。 18.5.1比赛时不允许运动员接受指导(规则18.2和18.3的规定除外)。 18.5.2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未经裁判员同意,不得离开场地(规则18.2所述除外)。 18.6只有裁判员能暂停比赛。 18.7运动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18.7.1故意引起比赛中断; 18.7.2故意改变球的速度; 18.7.3举止无礼; 18.7.4规则未述的其他不端行为。 18.8对违反规则18.4、18.5或18.7的运动员,裁判员应执行∶ 18.8.1警告; 18.8.2对已被警告过的一方判违例。 18.8.3对严重违反或屡犯者判违例并立即向裁判长报告,裁判长有权取消其比赛资格。 18.9未设裁判长时,竞赛负责人有权取消违反者的比赛资格。 19.裁判职责和申述 19.1裁判长对竞赛全面负责。 19.2临场裁判员主持一场比赛并管理该场地及其周围。裁判员向裁判长负责;未设裁判长时,向竞赛负责人负责。 19.3发球裁判员负责宣判发球违例(规则11)。 19.4司线员负责宣判界内球或界外球。 19.5裁判员应维护和执行《羽毛球比赛规则》,及时地宣判“违例”或“重发球”等。 19.6裁判员对申述应在下一次发球前作出裁决。 19.7裁判员应使运动员和观众能了解比赛的进程。 19.8裁判员可与裁判长磋商、安排、撤换司线员或发球裁判员。 19.9裁判员不能推翻司线员和发球裁判员对事实的裁决。 19.10.1在缺少临场裁判人员时,裁判员应就无人执行的职责作出安排。 19.10.2有临场裁判人员不能作出判断时,由裁判员执行他的职责或“重发球”。 19.11裁判员有权暂停比赛。 19.12裁判员应记录与18条有关的情况并向裁判长报告。 19.13裁判员应将所有仅与规则问题有关的申述提交裁判长(这类申述,运动员必须在下一次发球击出前提出;如在一局结尾,则应在离开场地前提出)。 附∶世界羽联最新修订实验性比赛规则 每局比赛打到14平(女单10平)先到14分(女单10分)一方可选要加3分(打到17分,女单13分)或不加(打到15分,女单11分),而且只有这一次机会。现行计分制度仍维持不变。 男单、男双、女双、混双每局15分中,有一方先达到8分时,由裁判强制休息90秒;女单每局11分中,有一方先达到6分时,裁判措施如上。 在第一局和第二局间,最多允许90秒的休息。 在第二局和第三局间,最多允许5分钟的休息。 根据规则,每局中,双方可在任何时间要求暂停30秒。 在裁判允许下,比赛中球员可要求喝水、擦汗或拖地。 休息时选手仅能留在场内,教练可在场边指导。 跆拳道竞赛规则 跆拳道的基本哲学思想是:练习此项运动者必须修身养性,道德教育第一,运动技巧第二。此项运动是严格的礼仪与礼仪的严格的有趣结合。一方面,跆拳道运动均起源于传统韩国社会的优雅礼仪,面前的对手头部和身体按规定的角度弯下优雅地鞠躬。另一方面,规则要求运动员身上、头上戴护具,并建议在道服内腹股沟、前臂和胫骨上佩带护具并带护齿作为平衡的一部分,手和脚对于进攻和防守而言同等重要。 竞赛规则的适用 本竞赛的规则适用于联盟、欧洲第一联盟、已加盟各国的国内联盟所举办的比赛。 1:加盟各国的国内联盟,若因特殊情势须修改一部分的竞赛规则时,必须得到联盟执行委员会的承认,才可实行。 2:使用本国语所写的联盟竞赛规则,这些联盟和各协会,都得经过联盟执行委员会的承认,才可使用。 竞赛场 竞赛场的表面须用指定的木板或被承认的材料铺着,而且要平滑,竞赛场以12米四方,表面不可有任何障碍物突出物为标准。为了需要,竞赛场也可设于高于地面20厘米以内的地方。竞赛场分为两个区域,两区域之间的境界称作境界线。 1:比赛场、境界线、安全区域 竞赛场中央部分有8米四方的境界,是用宽度7.5厘米白线标示,叫做境界线。境界线内的区域即是比赛场。 2:审判、副审、选手的位置 (1)审判的位置:从赛场中心点到审查员席的相反方向,离1.5米的地方,即是审判员的位置,用一个直径15厘米的圆表示。 (2)副审的位置:各角落离开50厘米的地方,用一个直径15厘米的白色院圈线表示副审的位置,用黑字写上1-4的号码。*近审查员席左边的圆为1,离开审查员席的左边为2,离开审查员席右边的为3,*近审查员席右边的为4。 (3)审查员的位置:和评判员的位置正好相反,从境界线中心离开3米的地方,即是审查员的位置,以直径15厘米的圆表示同时,审查员的位置应放置桌子和椅子。 (4)选手的位置:从比赛场中心左右离1米的地方,以直径15厘米的圆表示选手的位置。左圆是代表蓝方,右圆是代表红方。 (5)教练的位置:在蓝选手和红选手的位置旁边,从境界线中心起码离开3米的地方,各画直径15厘米的蓝圆圈和红圆圈,竞赛场在审查员位置的左方是蓝方教练的位置,右方则是红方教练的位置。 竞赛 跆拳道比赛包括两方——‘chung‘(蓝)和‘Hong‘(红),双方以脚踢击打对手的头和身体或用拳击打对方的身体而得分。比赛分三个回合,每回合三分钟,两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选手可通过下述方法获胜:将对方击出场外,得分最高,使对手被罚分达到3分,或对手被剥夺比赛资格。 比赛开始前,裁判分别发出‘cha-ryeot‘和‘kyeong-rye‘指令后,双方立正并相互鞠躬,然后裁判喊‘Shi-jak‘!宣布比赛开始。 得分 每个合理的攻击将得分,下述为合理的攻击: a.击打对手的得分部位,除了头外,得分部位包括腹部及身体两侧,这三个部位标于对手的护具上。禁止击打对方小腹以下部位。 b.用规则允许的身体部位击打对手。须用正确紧握的拳头的食指和中指的前部或脚踝关节以下的部位击打对方。 若三位裁判中的至少两位对击打进行了认定并记录,则得分有效。 犯规 犯规是跆拳道比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仅因为被罚3分——在高水平比赛中极为罕见——意味着自动失败。仅仅1个罚分就可左右比赛的胜负。 跆拳道犯规分两种:Kyong-go和gam-jeom。最常见的一种犯规Kyong-go或警告意味着罚0.5分,但是若仅有一次这种犯规则不计入罚分,除非再次犯规而累计罚1分。若选手抓、抱、推对方、逃避性地背对对方、假装受伤等时,则判Kyong-go。 另一种更为严重的犯规称为gam-jeom,将被罚1分。典型的犯规行为包括扔对手,在格斗中在对手双脚离地时故意将其放倒,故意攻击对手后背,用手猛击对手的脸部。 击倒 选手被击倒后裁判如拳击比赛一样开始10秒的读秒。在跆拳道比赛中一方由于对手发力而使其脚底以外的其他任何部位触地则判为被击倒。裁判也可在选手无意或无法继续比赛时开始读秒。 一旦出现击倒,则裁判喊‘kal-yeo‘意为‘暂停‘,指示另一方退后,裁判开始用韩语读秒从1至10。即使被击倒的选手站起来欲继续比赛,他或她必须等待裁判继续读秒至8或‘yeo-dul‘,然后裁判判定该选手是否能继续比赛。若其无法继续比赛,则另一方以击倒获胜。 胜方 在除了决赛以外的其他比赛若以平局结束,则分数高的一方获胜。若双方仍旧平分秋色,则由裁判根据比赛中双方表现的主动性来决定在三回合各三分钟的比赛中哪一方占优。若为争夺金牌的决赛,则双方进行第四回合即突然死亡回合的较量,率先得分者获胜,若无人得分,则裁判判定通过判断谁在该回合中占优而决定最后的胜方。 防护服 跆拳道是一项身体全面接触的运动,要求参赛选手穿防护服,头部、身上、前臂、胫骨、腹股沟佩带护具。比赛前所有参赛选手将接受检查以确保其穿上所要求的护具。 其他规则: a.若同时出现的犯规在一种以上,则裁判以处罚较重的犯规为准。 b.若双方均被击倒且读秒至10后无法恢复,则击倒前得分高者获胜。 c.若选手得分后立即犯规,则其所获分数可判为无效,如故意摔倒(一种避免受击打的战术)。 d.头部被击中倒地的选手在30秒内不得参加比赛。 资格 1:选手资格 (1)属于某个在中国跆协注册的团体会员。 (2)当年度登记注册的运动员。 (3)必须持有中国跆协颁发的段位证书,或根据比赛要求持有响应的段位、级位证书。 2:选手的服装 (1)选手必须穿戴联盟所指定的跆拳道服装及防护用具。 (2)选手在上衣的背后须绣上号码。 (3)选手不能穿其他任何衣服以及附属品(如眼睛及装饰品) 重量级别 男子的重量女子的重量 鳍量级:48公斤以下鳍量级:40公斤以下 绳量级:48—52公斤以下绳量级:40-44公斤以下 雏量级:52-56公斤以下雏量级:44-48公斤以下 羽量级:56-60公斤以下羽量级:48-52公斤以下 轻乙级:60-64公斤以下轻量级:52-57公斤以下 轻量级:64-68公斤以下中乙级:57-62公斤以下 中乙级:68-73公斤以下中量级:62-67公斤以下 中量级:76-78公斤以下重量级:67公斤以上 重量级:78-84公斤以下 超重量级:84公斤以上 高尔夫球规则 發球台 狀況——罰桿數/解決方法 無意中弄錯了打擊順序——免罰/基於禮貌最好向對方賠禮 把球座置於發球標誌之前——罰兩桿/遺失球或界外球,或打入水池中,可回到發球台重打,桿數不增加(置球座的位置是以二個發球標誌的連線為寬,支球桿長度為長的長方形區域內。) 界外球或遺失球——罰一桿/加罰一桿並得重打,下一桿變成第三桿。 搖擺身體,球從球座上掉下來——免罰/不是比賽中的球,所以只要把球放回球座上重打即可 揮桿落空,球從球座上掉下來——免罰/揮桿落空也算一桿,並從球掉下的地方打下一桿。(把球拿起放回球座要罰二桿。) 詢問對手使用何種球桿——罰兩桿/只能問自己的桿弟 把球桿放在擊球方向以算記號——罰二桿/如果擊球前能把記號拿掉,則不受罰 用錯對手的球桿罰二桿不可在球場隨便向他人借用球桿 果嶺通道(包含球道和粗草道) 狀況——罰桿數/解決方法 球落在道路上——免罰/採不能移動的人工障礙物補救措施,以離球最近的地點為基點,在一支球桿長度的範圍做拋球動作 球撞入整修地——免罰/適用整修地的補救措施,如果要打整修地內的球也可以,唯一補救方法為以離球最近的地點為基點,在一支球桿長度範圍內做拋球動作 球撞入球道的水窪中——免罰/適用偶發的水障礙補救措施。避開水窪,以離球最近的地點為基點,在一支球桿長度的範圍做拋球動作 球滾入樹叢中而無法擊球——罰一桿/採無法擊球的補救措施,下列三個方法可任選其一: 罰一桿回到原點重打 罰一桿並在二支球桿長度範圍內做拋球動作 罰一桿並在球動和球連結線後方(距離沒有限制)拋球。 球落在界外界標上,因不是界外球,所以把球標拔起來再打球罰二桿界標 並不是障礙物:無法擊球時,只能採無法擊球的補救措施(見上) 球落在球道上的標紙上面——免罰/採可移動障礙物的補救措施。撿起球,除去球下的障礙物,然後站在球位原處,背對球洞拋球 拿掉球旁邊的小枯枝——免罰/如果除掉枯枝時動到球,則罰一桿並做重置球動作 揮桿練習時桿頸不小心碰到球並使之稍稍移動——罰一桿/觸動比賽中的球,除罰一桿,還要把被移動的球視為重置放回原處,否則需罰二桿 把球上的泥巴拂去——罰一桿 擊球準備時觸動了球——罰一桿/從球停止的地方擊下一桿 在粗草區不小心誤打他人的球——罰二桿/誤打同伴的球、遺失球、來歷不明的球等都叫做誤球,誤球的打數不算,罰二桿後再打自己的球。 球碰及自己的球袋——罰二桿/從球停止的地方擊下一桿 沙坑 狀況——罰桿數/解決方法 擊球前,弄平沙坑內凹凸不平處——罰二桿/禁止改善球位 揮桿前撿拾沙坑內的樹枝或石頭——罰二桿/樹枝或石頭雖是可移動的障礙物,但是沙坑內是不容許撿拾這些障礙物的 沙坑內有二個鄰近的球——免罰/先打離洞較遠的球,另一球的所有者可做記號後移開,輪到打擊時再將球置回 上述情況下先打者擊球時挖起沙——免罰/後打者可把球位恢復原狀再擊球 球陷入沙坑中形成直角的邊線處,而不能擊球時——罰一桿/後打者可把球位恢復原狀再擊球 球陷入沙坑中形成直角的邊線處,而不能擊球時——罰一桿/採無法擊球的補救措施,三法任選其一: 1.罰一桿,在沙內離球洞較遠處二支球桿長的範圍內做拋球動作 2.罰一桿,在球洞和球連結線後方的沙坑內做拋球動作 3.罰一桿,回原地重打。 在沙坑中不小心打到動手的球——免罰/障礙區內的誤球免罰,誤球的打數也不算,需改打自己的球。 在沙坑內擊球時,球碰到沙坑的邊線而彈到自己身上——罰二桿/球碰到自己的球桿或其他攜帶物品,或碰到自己的桿弟及其他攜帶物品,罰責都一樣,並應從球停上的地方開始打下一桿 水障礙 狀況——罰桿數/解決方法 球落入水障礙區內——罰一桿/採水障礙的措施:三選一: 1.免罰,直接把球從水障礙打出來 2.罰一桿,在球橫切過水池的地點和球洞的連接線後方障礙外拋球 3.罰一桿,返回打入水池前的地點重打 球在水池,因水較淺,就地擊球——免罰/但擊球準備或上桿時,球桿不可觸及水面 果嶺 狀況——罰桿數/解決方法 用推桿把果嶺球路上的草壓平——罰二桿/可以整理舊球洞或球路上的記號,但壓平果嶺上揮桿區域內的草則屬違規 弄錯推桿順序——免罰 用手掌測試草的狀態——罰二桿 在果嶺上推桿的球碰到對手的球——罰二桿/將對手被碰到的球置回原位(重置球),自己則從球停止的地方繼續推桿 跨立推桿線推桿——罰二桿 未做記號就把球撿拾起來——罰一桿/採用「重置球」的模範 踩掉對手的推桿線——免罰/在球場上應盡量注重禮節 拿掉球邊的樹葉時不慎誤動球——免罰/在果嶺上除去可移動障礙物時誤動了球,不必受罰,但要把球放回原位 在果嶺上擦拭球——罰二桿/視同測試草地狀態 修補釘鞋的刮痕——罰二桿/必須待全部比賽完後才可修補 用推桿拭去果嶺上的露水——罰二桿/冰雪屬可移動障礙物,但露水則不包括在內 其他 誤記桿數(比實際桿數少)喪失比賽資格 誤記桿數(比實際桿數多)紀錄以誤報者為準 自行车竞赛规则 计时赛 计时赛没有战术,纯粹是力量和体力的考验。每一次只有一名车手与时钟进行角逐,而最快完成比赛的人成为胜利者。 悉尼奥运会上,这项比赛只是一种单圈竞赛,男选手比四圈(1000米),女选手比两圈(500米)。骑手们被固定在启动区内,90秒倒计时之后出发。 冲刺赛是长度为三圈的一种战术性比赛,尽管只有最后200米才计时。奥运会中,选手进行三轮一对的角逐,两名骑手相对而骑。而最先冲过终点线的选手成为胜利者。 前两圈时,一对选手充分利用整个跑道,以策划最后冲刺的最佳位置。第一圈不能慢于步行速度,但其后选手即可进行任何尝试,包括在赛场上静立或是冲刺。领先者必须让出右边作为通道,除非他们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才可阻止竞争者。 命运总是青睐在极点领先第一圈的车手。在下一轮中命运正好相反。如果需要比赛第三轮的话,命运就会再次翻转。如果一位竞争者摔倒,那名选手必须领骑第一圈。 个人追逐赛 两名选手在赛道的两个相对面出发,试图通过追上另一个人或创造最快时间取得胜利。奥运会中,男子比赛时4公里,女子比赛位3公里。 第一轮由各个阶段组成,只计时间。取得最佳时间的四名车手进入半决赛。 发出比赛信号后,选手们要在出发区停留50秒。通常的战术时持续地登轮以及紧靠极线。 一旦发生事故,只有受影响的车手停下。他或她会和遭受类似命运的另一名车手重新进行一次比赛。如果没有其他人,那他(她)只有自己比赛。导致两次以上停止的车手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团体追逐赛 团体追逐赛是只有男人参加的4公里比赛,一组四个人。基本规则与个人追逐赛相同。 在团体追逐赛中,第三名车手的位置是置关重要的。时间按照选手自行车前轮通过终点线时计算,只有当第三名车手与另一队的第三个人打平时才能认为这个团体击败了另一队。 追逐赛的车手保持紧密的比赛线路,通过在陡峭的曲线赛道上交换领先位置和拉开距离以保持体力。时间通过第三名车手计算。 积分赛 正如称呼所示,这项比赛的目标是在40公里的比赛中积累最多的分数(女子位25公里)。在集体出发比赛一圈之后,选手们开始选择位置以求积分。每十圈通过终点线的前四名车手将获得积分——第一名五分,第二名三分,第三名两分,第一名一分。最后一阶段冲刺将计双倍的分数。 车手完成比赛距离之后,胜利者将是领先一圈的选手,也就是追上最后一名的人。通常情况下,两名或是更多车手会领先一圈,那么胜利者就将通过比较积分决出,如果平分,将依据冲刺时的名次。 麦迪逊 这是与积分赛类似的战术性男子集体赛。比赛长度60公里,因为第一次时在纽约麦迪逊广场公园举行而得名。 麦迪逊比赛集体出发,一次每队只有一名车手参加。两名车手的团体通过在交替冲刺中的积分来争取胜利。通常团体由一名冲刺选手和一名耐力强的车手组成,他们根据比赛速度交换位置。当比赛不积极时,车手们选择休息赛圈——即在赛道上部慢慢的骑。 为了交换位置,一对车手握住手,领先者用力推他放松的对友以加入竞赛。这一行为被称为“交手”。交换位置通常在拐弯之后的直道上进行,因为那时赛道较高有利于加速和控制速度。 麦迪逊要进行240圈,每20圈一次冲刺。在积分赛中,每次冲刺的第一名将获得五分,第二名三分,第三名两分,第四名一分。 凯林 凯林20世纪40年代在日本作为打赌赛出现,在悉尼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上。它有八圈比赛,前五圈半车手们跟在摩托车后面。这辆摩托车车速固定在25公里/每小时,逐渐加速到45公里/小时,剩下的两圈半离开赛道。于是车手们向终点冲刺,大多数通道为最后阶段做保留。最先冲过终点的将是胜利者。 奥林匹克冲刺赛 尽管被称为此,它并不总是在奥运会上进行,它第一次出现在悉尼。奥林匹克冲刺赛由每队三名男选手的两个团体组成,三圈的比赛固定速度。竞赛模式依据追逐赛,八个最快者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然后是淘汰赛。 下面是意大利的安托内拉-贝鲁蒂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行进途中 团体在赛道的相反面出发,团体中的三名队员每人都要领骑一圈。第一名车手最典型的是能迅速达到最快速度的冲刺手。很长距离中冲刺手都在第二位,剩下一公里冲刺。当第三名车手到达终点时团体完成比赛。 赛道赛 赛道赛在周长为250米的木质表面上进行。赛道整个倾斜,拐弯处(42度)要陡于直道(12.4度)。 赛道上有一红线——冲刺线——围绕整个赛道,在极线80厘米外。在冲刺赛中,车手一旦骑入冲刺线内,就不能移出,如果他们这样做会干扰其他车手的话。而且如果一名车手在冲刺线之内,他或她的对手就不能占据线内。 自行车 赛道赛对自行车的基本要求时它们要有三角形框架,而且车轮同样大小(直径66或68厘米)。它们可由钢、铝或碳纤维制成。赛道赛车有一个“固定”的轮轴以致于车手移动时必须不停地登车。轮轴大小根据竞赛项目和车手风格决定。车手们也要受他们赛车地动力性能地制约。为了减少迎面风地阻力或人为提高速度或加速而使用保护性地挡风屏、整流片和其他附件是被禁止的。追逐赛和公里计时赛可以使用三式空气动力手柄,但在集体出发的比赛是被禁止。赛道自行车没有刹车装置。赛车的长度不能超过2米,长度不超过50厘米。 事故 在所有赛道规则中,事故分为两类——可知性的和不可知性的。 被认为是有效的可知性事故包括摔倒、自行车零件破裂或突出,这些都不受惩罚。不可知事故是车轮、手柄或脚踏板松紧错误,或链条阻塞的结果。在这些情况下车手将被取消资格。 其他规则 冲撞很少导致比赛中途停止,而且最后一圈铃响后则不会停止比赛。 车手必须毫无阻挡的让更快的选手超过。 如果车手感觉因推挤或阻挡而处于不利位置,他们必须向组织者提交书面抗议。 参加比赛的车手总人数不能超过188名,其中包括后备队员和替换队员。在赛道赛中,资格来自于国家而不时单个车手。一个国家取得资格可有两种方法。第一,这个国家的车手在赛前一年的世界锦标赛中应表现良好。或者,他们应在赛前一年的四项地区资格赛中的一个表现良好——包括亚洲、美洲、大洋州和非洲(欧洲选手没有相应比赛)。 这些资格标准的一个例外发生在积分赛中。这项比赛的比赛资格同样可通过所谓的“B世界锦标赛”中表现获得,这一比赛对没有资格竞争世界头衔的车手开放。 虽然奥林匹克的公路自行车赛的比赛路程有数百公里之长,男子公路自行车赛的路程约为200多公里,女子的约为100公里。 最先冲过终点的选手为获胜一方。 举个例子来说,与船员不同的是自行车选手可以跟在领骑的选手的后面,这样他们就可以从行驶中的车辆所形成的气流中受益匪浅。 公路自行车的参赛选手往往是排成一队,利用领骑的选手形成挡风墙,这样可以节省自己的体力。当然,这些选手可以多次轮换进行领骑。 对这一规则的最好诠释是在1972年的慕尼黑的奥运会上:荷兰队队员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比赛,最终的赢家海利-库里帕受到了其队友的保护,一个对手曾试图在比赛中击打荷兰人普利姆的脸,但对手对结果失望异常。事后当被问及为何要对库里帕鼎力相助时,普利姆的答案非常的简单:我们全力支持海利是因为他是我们中间最棒的。 公路自行车赛 公路自行车赛好像马拉松一样,起点处由大量的选手同时开始比赛,最先一名到终点的选手获得比赛的胜利。 车队依据1999年UcI排名先后在起点依次排开。 男子公路自行车赛全程总共234公里,一般需要5个小时多一点才能赛完全程。女子公路自行车赛全程126公里,比赛一般持续约3个小时。因为公路自行车赛持续时间过长,比赛对参赛队员的体能要求很高,所以,大赛还在赛段沿线的指定地点为队员提供巧克力,三明治及香蕉等食物,以及提神的饮料。在比赛过程中,同国籍的队员可以与其队友分享食物和饮料。 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可以从后面跟着的可搭载报废车辆的工作车上得到一些维修服务(比如说自行车的爆胎),或者他们也可以在设置在赛段中间的维修站那儿进行维修。同一队的队友可以互相提供工具进行维修,但是沿着赛道推车将意味着被取消比赛资格,该选手将被要求离开赛道。 个人计时 从实质上讲,个人计时法大体上等同于赛道计算法,唯一不同的是前者的比赛路程更长。在男子比赛中,参赛选手将要骑上三圈大约45-8公里,女子则要骑上两圈约31-2公里。个人计时法是让选手们先后出发,中间的时间间隔为90秒,然后将每名选手骑完全程的时间进行比较和排名,用时最少的当然是最后的优胜者。 自行车运动员可以向跟在后面的工作车寻求技术和维修上的帮助,工作车要求距离运动员至少10米远。竞争者在比赛的过程中不得互相帮助。 场地 无论是公路自行车赛或者是个人计时赛都可以用同样的一块场地,虽然项目不同比赛赛道的长度也大不相同。在公路自行车的比赛中使用的是更长的一条赛道(18公里),而在个人的计时赛中赛程只有14-8公里。悉尼奥运会的比赛场地设在东部小镇的一些街道上,但是这些街道是保密的。 自行车 公路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和很多的相似之处,它们是由轻质的钢,铝,钛或是碳纤维构成,他们由向下弯曲的车把,薄但耐压的轮胎和狭窄的车座垫组成,同时公路自行车还安装了车闸和有八个齿轮组成的变速器。 自行车运动员由于自行车所形成的空气的动力而在比赛的过程中受到限制,但是对这一限制的自保措施是有规定的:保护性的挡风玻璃以及其他的用来减少风的阻力或是人为地加速的附属装备都是被禁止的。在大多数的比赛中,特制的车把也是被禁用的。 车的尺寸在长度上不得超过2米,在宽度上不得超过50厘米,车身的重量应在8至10千克之间。 其它规则 1.参赛选手必须佩带头盔 2.领骑以挡风在计时赛中是不允许的 当选手们之间很接近时,他们不得利用前面的队员形成的带动助力,相反,紧跟的队员必须从侧面闪开两米的空当。 山地自行车 山地自行车赛从一开始就被看成是一种独立的自行车赛事。参赛队员尽量避开过于平整的赛道,而选择更艰险崎岖的山路,以考验他们的实力及自行车技术。正因为如此,选手除了必须具备相当出色的自行车驾驭技术以外,他们还必须配备一辆性能好而且结实耐用的自行车。所以,山地自行车与别的自行车不同。虽然山地自行车赛对于自行车的型号或自行车零部件的型号没有做出特别的规定,但是由于比赛需要,人们通常选用车胎较大的自行车参加比赛。 山地自行车赛 男子山地车赛的赛段在40到50公里之间(一般为6到7圈),而女子山地车赛的赛段相对较短,只有30到40公里(一般为5到6圈)。每圈长为6.9千米,这样有利于让选手们取得最好的总成绩。一般来说,男子最佳成绩为2小时15分女子为2小时,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赛成绩也会比这个时间高15分钟或低15分钟。 根据一名顶级选手骑完一圈所需的时间,组委会对比赛成绩做出了上述预测。然后,又根据这些估计数据来确定比赛的圈数。例如,如果一位顶级女子山地车赛选手骑完一圈要用30分钟,那么,比赛组委会将把比赛的赛程规定为4圈,这样,比赛的最佳总时间就有可能是正常的2小时。 山地自行车赛组委会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决定比赛的最后总路程。如果在比赛当天出现异常的天气变化,组委会也会改变他们原先做出的决定。 比赛前,选手们在比赛的出发点集合。发令枪一响,选手们各施绝技,赛完长为1.8千米的第一环之后,选手们回到比赛的始发地点,同时也将是比赛的终点。然后他们开始在正式塞道上的角逐,完成事先预定的圈数。第一个骑过终点线的选手是此次比赛的冠军。 山地自行车赛与公路自行车赛及赛道自行车赛有很大的区别,即山地自行车赛的选手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援助。参赛选手在比赛中要自备修车工具,而且如果自行车在比赛过程中坏了,选手们应自己负责修理。选手一旦接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帮助,他将会被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队员一旦被发现有推搡其他参赛队员,或倚在他人身上,或者拉别人的运动衫等犯规行为,都将被驱逐出比赛。在这样的情况下,参赛选手可以先骑完全部赛段,然后比赛组委会将通告这位犯规队员因为几处的犯规而失去了比赛的最终排名。比赛的裁判对此依据队员犯规的性质及犯规队比赛结果的影响对该名队员做出判罚。队员如果在比赛的最后冲刺阶段干扰其他队员,那么该名犯规队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为了比赛的安全起见,参赛队员可以换护眼镜,可以在赛道特定地点接受食物及饮料。队员如果在其他地方饮食将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赛道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赛道长约7公里。这一赛道在灌木丛中,主要是由艰险地段组成。参赛队员每环都必须越过长为310米的陡坡,还包括一些峡谷和其他障碍物。赛道沿线每隔一公里都有一个路标,用以提示参赛选手离赛完全程还有多远。 比赛对自行车的要求 山地车与赛道自行车和公路赛车很相似,但是山地车的结构要结实许多,以适应比较恶劣的比赛环境。跟摩托车一样,山地车配有叉形的前悬架,在车尾可能还有减震器。山地车采用直车把,强有力的刹车,以及有24种速度选择。山地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他有又宽又厚而且很粗糙的车胎。 比赛对参赛选手用车的空气动力有限制。比赛严禁使用挡风镜,导流罩和其它用来减小空气阻力或人为地提高车速或加速度的附加装置。 比赛的其它规定 1.选手必须戴头盔 2.选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比赛路线行驶 3.当其他队员超车时,其他队员应为他让道,不许故意阻挡 4.队员如果在某环犯规,他可以继续骑完那一环,然后他将被驱逐出比赛 5.赛道上所有的路障都必须是原先计划好的,而且事先通知过参赛队员的 6.当有一名或几名队员在开赛时处于不利状况,比赛可以重新开始 参赛队员可以对在比赛中使自己处于不利情况的行为向裁判提出抗议,但该参赛队员必须在比赛结束后10分钟内向裁判提出书面抗议。 在赛道沿线必须有剑形标志或其它标志告诉选手们前进的方向,前方是否有危险,以及危险程度。 帆船竞赛规则 世界上有超过3000种以上的帆船比赛,而且每一项都有自己的规则。但是,共同点是一种生态学家的梦想:最充分的利用风和水。 奥运会的赛船比赛通常是所有的船只在同一条航线上角逐。多船的比赛或者只是两只船之间的角逐,同处于相同的条件下,甚至,有时还要经过一圈的预备以让那些新手更熟悉环境。 帆船比赛 悉尼奥运会的赛船比赛共有11项9个级别的比赛: m级帆板赛——女子 m级帆板赛——男子 欧洲单人游艇赛——女子 芬兰单人游艇赛——男子 激光单人游艇赛——不限男女 470双人游艇赛——女子 470双人游艇赛——男子 49er双人双人游艇赛——不限男女 龙卷风双人双体船赛——不限男女 星双人赛船——不限男女 单桨三人赛船——不限男女 其他帆船项目更简单一些——第一个撞线的赢得比赛。除了49er级是16次比赛外,其他的都是11次比赛。每支队在每次比赛中都有积分。第一名1分,第二名2分,依此类推。没能完成比赛的船只分数比完成比赛的船只数多一分。5次比赛后,每个船只可以除去它的最糟糕的一次成绩,9次比赛后,可以除去两次最糟糕的成绩。最后的胜者是累计分数最低的船只。 对抗比赛 对抗比赛通常只是单人比赛中。这是智慧的对抗,规则非常重要。每个都试图让对手犯错误或违反规则。这种比赛赛程一般较短,而且最初有一段预备阶段,比赛路线通常是圆形,第一个到达终点的获得金牌。必须遵循右行规则,违反规则的有可能被取消比赛。龙卷风级和49er级比赛是1圈。如果不是很正当地举动,每艘船都不敢在最后阶段冒险。右行规则非常复杂,但基本规则很简单:当两艘船对向相会时,左船必须等待右船通过后才能继续行驶;当两艘船同向并肩前进还没有被超越时,想超越的船必须等待。右行规则和其他规则在出发前也有规定:每艘船都试图抢占有利的出发位置。 裁判委员会的船只停在出发线上,在开始前6分钟发一声枪或鸣笛提醒选手,还剩1分钟时,发第二声枪,然后再发就是出发的信号。如果有船抢跑,它必须饶出发浮标转一圈,在裁判的示意下才能再参加比赛。当裁判不能判断那只船抢行时,则重新进行比赛。 每队选手都可以针对其他选手的犯规行为在比赛结束后90分钟内向裁判申诉。国际赛艇联合会的五名高级官员会听取申诉,其他的选手可以作为证人出场。在比赛中,也有仲裁船跟在比赛船后面。 其他规则 在比赛中碰到浮标的船必须饶浮标转一圈或者再多绕一圈,除非他们能证明不是他们的错误——例如,是对手迫使他们撞上浮标。m级赛船是唯一允许碰到浮标而不被判犯规的比赛。一只船的一部分通过终点线就算完成比赛。每名选手必须穿上救生装备,而他们的衣服和装备是由规定的,通常不能超过8公斤,但各个级别略有不同。 赛段 竞赛委员会根据风向决定每个赛段的路线,必须设置足够的浮标。如果风向变化或太强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影响比赛因素,竞赛委员会有权改变比赛路线。通常时间是设置路线的重要标准之一。m级和49er级比赛时间是1个小时,激光级,欧洲级,470级和龙卷风级的时间是90分钟,芬兰级,星级和单人级,通常是两个小时。赛段的类型通常是回程迎风面或梯形状。通常49er级和龙卷风级属于前者,而梯形比赛有不同的出发和结束点。 悉尼奥运会有六个区域适合举行比赛。4个在悉尼港内,2个在港外。有五个地点在任何一天都可以举行比赛。 奥林匹克资格 由每个国家组队参加奥运会比赛。通常是根据该国在99年世界比赛和地区比赛中的成绩来分配名额。东道主自动获得参赛权,每个级别的比赛每国只能有一只船参加。 英式橄榄球比赛规则 现代竞技类英式橄榄球比赛规则 作者:心随梦寒 推荐的小说《猎艳神雕行》《风流公子在异界》《极品穿越商》《天星诀》《宦倾天下》 开球比赛开始或得分后,按规则踢出的第一个球。英式橄榄球开球规定为:每半场开始,由开球队员在中线中点处作定踢;一方得分后,由另一方在中线中点处或在该点后方作落踢。开球方的队员必须站在球的后方,对方队员必须站在本方半场的10米线后,所踢出的球要越过对方的10米线。美式橄榄球开球规定为:每节开始或得分后,由开球方在场内本方32米中点上开球。可采用定踢或落踢。同队队员只能站在球的后方,对方队员必须站在离球3.05米远处,所踢出的球必须超过3.05米距离。 越位指队员处在不可参与比赛而且容易犯规的位置上。英式橄榄球比赛判定越位的规则是:在比赛的一般状态下中,无球的进攻队员处在带球者或踢球者的前方即为越位;在司克栏、冒尔、勒克以及争边球时,队员若逗留或前进到特定的越位线前面时即为越位,判给对方一次罚踢。美式橄榄球比赛判定越位的规则是:每次对阵进攻,当球放在地上时,任何队员只要越过争球线,即为越位;踢任意球时,同队队员超过限制线也为越位,判犯规队后退1.525米。 得分队员在对方得分区内持球触地,或队员射门时球从球门架横木之上及两球门柱之间穿过即为得分。英式橄榄球得分的形式为:持球触地得5分,称作达阵。达阵后,得分队还可以在通过达阵点与球门线垂直的假想线上定踢射门一次,射中得2分;因一方犯规而获得的罚踢射门以及在比赛进行中的落踢射门,射中得3分。美式橄榄球得分的形式为:持球触地达阵得6分;达阵后定踢射门,射中得1分;比赛进行中射中得3分;在对方得分区内,把对方逼成死球,算作安全得分,得2分。 罚踢英式橄榄球运动比赛规则。指发生犯规后给予不犯规队的一种踢球。可采用任何一种踢球形式。可将球踢向任何方向,或将球踢出后再去获得球。还可向裁判员表示将罚踢改为攻踢球门。但射门必须采用定踢或落踢的形式。罚踢时,同队队员必须在球的后方,对方队员必须退到离球10米远且平行于球门线的地方或球门线上。 美式橄榄球的比赛规则 (I)球 1.为了符合联赛的需求,主队应有36只球供(室外比赛)以及24只球供(室内比赛)在比赛开始前2小时被裁判用压力测试仪测试过的比赛用球。12只被封在一个特殊盒子,直接由生产厂家送来的新球在比赛开始前两小时官员的更衣室内打开。 (II)扔硬币猜正反面 1.扔硬币猜正反面会在球场中央开球时的三分钟举行。双方队长在扔出硬币前猜正反面。赢的队可以挑选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一个,而输的队就接收剩下的一个 (1)选择先开球 (2)选择防守的场地 2.在第下班场开始前,两队队长必须告知官员他们先前各自的选择,在上半场猜正面输的队有优先选择权。 (III)时间 1.球场内的计时钟是正规的,万一时钟停止或者运转不正常,边裁应该控制管理好场上的正确官方时间。 2.每一节15分钟,每节之间间隔2分钟,中场休息12分钟,除非另外被指定。 3.在球队叫暂停时,主裁开始计时,在1分50秒后吹哨,除非电视转播没有利用时间转播商业广告。在这种情况下暂停时间减少到40秒。 4.裁判会允许必须的时间给受伤球员或者修理球员的装备。 5.每个队每半场有三次喊暂停的机会。 6.每轮进攻中可有40秒的时间准备。 7.从开球球队持球后开始计时。 8.上半时的最后2分钟和下半时的最后5分钟是例外的—出界或犯规的时间将被除去。时钟回到出界前的时间。 9.对方球队可以紧跟着叫暂停,但是暂停时间减少到40秒。 10.当进攻方因人群的吵闹二未听到裁判的判罚时,他可以选择使防守方减少一次暂停机会或者判罚一个5码的点球。 (IV)突然死亡 1.对于一切NFL的比赛,突然死亡法是当在规定时间内出现平分时使用在加时赛中先得分的球队(一切方式)便自动获得胜利。 2.在规定时间结束时,主裁将在中场抛硬币并由客队队长先猜。 3.全场结束后将有3分钟的休息,再将近15分钟的加时,直到得分每两次加时之间休息2分钟。双方轮流分球。每个半场每队有3次暂停,被罚下的队员不能再次上场。 (V)脚开球 1.在上半场和下半场开场时,或者在目标得分和带球触地进攻(try)后,开球队要从该队的30码线处踢脚开球。脚开球是自由踢球的一种。 2.脚开球时可使用一个1英寸的球垫(踢目标得分、安全分或带球触地进攻(try)时不允许使用球垫)。由定位踢球员踢球。 3.脚开球不能得目标得分。 4.如果脚开球越过的距离没有超过10码或者没有被接球队触到,那么该脚开球被认为非法。一旦脚开球被接球队触到或者越过的距离超过10码,该球就成为自由球。接球者可以夺回球和推进球。踢球队可以夺回球,但不能推进球,除非接球者有控球权并落掉球。 5.如果脚开球在两条球门线内出界而且没有被接球队触到,那么球在离踢球点30码处或者在球出界的地方归属接球队,除非该球是在踢“自方踢球”时第一次出界。在这种情况下,踢球方被罚5码,再踢球。 6.如果脚开球在两条球门线内出界,但被接球队触到,那就在球出界的地方球归属接球队。 7.如果踢球队脚开球非法踢出边界线,或者在连续两个或以上的自方踢球中踢短任意球,那么接球队可在死球点,或球出界的地方,或非法触球点得到控球权。 (VI)安全分 1.除了脚开球外,另一种自由踢球是在踢安全分后的一个踢球。可采用腾空踢(而在脚开球中腾空踢不被采用)。 2.在踢安全分时,球队可采用腾空踢球、抛踢球(指抛起踢落地反弹球)和踢没有球垫的定位球三种方式得分。安全分后不能踢自由踢球而得分,即使一系列的处罚使球队处于这样的情况中。(只有在争球或合法接球后踢自由踢球才有可能目标得分)。 (VII)合法接球踢(FaircatchKick) 合法接球后,接球队可选择开球;或者在离开10码的地方的合法接球踢线踢“合法接球踢”,取得目标得分。在争球踢目标得分时所有一般规则都适用。踢球时开始计时(不允许使用球垫)。 (VIII)半场或全场球的最后阶段的犯规 1.防守方犯规,如果接受罚分,触地重来 2.进攻方犯规,触地不重来,触地无效 例外:接到球,犯规在拥球权转换后,不合法接触,进攻方不得分。 (IX)犯规点 1.四个基本犯规点: (a)犯规的地方 (b)前犯规点:开球的地方 (c)争球、后传或漏接处;犯规处罚惩罚处 (d)连续点:若在吹罚的过程中球又被推进,则开球处为吹罚处。 2.在争球线后进攻方犯规(除了在达阵区)则在前一个发球点开球的惩罚,如果球在达阵区,为安全球。 3.防守方持球或不合理用手的在争球线后的犯规,如果在线外犯规,罚码以线处计算。 (X)双重犯规 1.在交接占球权时双重犯规,则由不在交换之前最后得到占球权的队得球。 2.如果在交换后双重犯规,防守方在犯规处或死球处得球。 3.如果双重犯规中其中一个是不合格,犯规队员必须罚下,但不再罚码。 4.在交换拥球权前踢球者犯规,接球者在交换后犯规,接球者得球。 5.当一队倒地得分,打进球得分,额外分或安全分,另一个队的队员犯规,处以无运动员资格,或在倒地时动作不合理,则在开球时罚球。 (XI)紧急事件 橄榄球联合会成员及官员、雇员、队员、教练应观看每一场比赛,联盟会决定比赛是否继续进行当遇到意外事件,如严寒天气,自然或人类灾害,停电及观众干扰等因素。比赛会暂停,取消,延迟或终止当比赛的开始或继续会对参赛者和观众的安全产生威胁的情况发生时。 (XII)委员会办公室的权利 1.取消、延迟或终止比赛的权利仅被授于委员和团队主席。(其它团队办公室的代表和裁判员们可以临时暂停比赛;看下面的第3点和在“裁判的权利”下面的第1点),具体定义如下: *取消。取消一场比赛就是使它无效(无论在开始前还是开始后)而且不作重新安排它的准备或将它的分数与其它表现的数据包括进团队的记录中。 *延迟。延迟比赛就是(a)推迟它的开始时间到一个更晚的日期或(b)在比赛开始后暂停它并在更晚的时间作好重新开始的准备,暂停前的所有分数和其它表现数据被加入重新继续比赛后的得分和数据内。 *终止。终止比赛就是在60分钟完整比赛中结束它,以一次完整的比赛正式记入它,并不在晚点的时间做继续的准备。委员或团队主席可以在紧急时终止一次比赛。如果在他的观念里,它是合理的,(a)它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或(b)不会对其它任何参与的团队的竞赛项目产生不利影响。 *淘汰出局。除了有犯规情况外(参看上部分关于驱逐出场的规定),任何委员会成员、联盟主席及他们的代表,包括裁判员,都无权单方面宣布参赛队伍淘汰出局。淘汰出局只有在比赛因一方队伍的过错或拒绝参赛二无法进行时,才可被宣布。此时,另一队如果做好准备且希望参赛的,就可以2-0的比分获胜。 2.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要求取消、延期或终止比赛的(参看上方规则),委员会办公室内确保在控制内的最高代表,可与委员会成员、联盟主席或比赛当日由联盟委任的负责官员协商,确认此项决定。(如果当日负责官员不在场,请用电话与之协商)。如果当天环境状况已确认,联盟代表仍应与气象局及联盟、俱乐部、体育场及当地政府的合适的安全部门人员协商。如果当时没有委员会办公室代表确保比赛在控制中的,裁判员就可全权负责。 3.在安全问题急需确保的情况下,委员会办公室代表可以在与裁判员协商后设置一段暂停时间,如果经过授权,也可将参赛者转移出赛场。委员会代表应确保观众、球员、比赛官员、观看区的非参赛人员及其他场上人员,例如摄影师和啦啦队员的安全。 4.如果可以的话,联盟官员办公室的代表们可以与2个参加的俱乐部的授权代表商却任何委员会联盟主席包括取消延迟或终止的决定。 5.如果委员会和联盟主席决定取消延迟终止一场比赛,由他的代表或比责当天的官员宣布,决定的方式例如用公用地址从裁判的无线话筒宣布,用主队公用地域或与电台和其它媒体联系。 (XIII)开赛或重赛的步骤 处理此类事务权利的要点如下:联盟人事部及裁判在比赛特殊紧急事件的影响中将按此步骤开赛或重赛。 1.因为某紧急事件,一场常规赛或季后赛无法按原定比赛时间开球或当天内延时开球,比赛仍需由委员会安排在随后的日期进行。 2.如果有紧急事件预计要在开赛后或比赛进行中发生(例如:一场即将到来的热带风暴),开赛时间不得被安排于提前的时间举行,除非有明显或充分的时间做一个有条理的变化。 3.所有被中止的比赛将在同一天重新开赛。所有的比赛如果被推迟至另以日期,将由从中止的时刻开始比赛。中止比赛时,主裁要宣布暂停并且记录下列数据:控球的球队,控球的方向,球在场时的位置、区域、距离及所的比赛时间,及任何相关于公正开赛的数据和信息。 4.常规赛推迟,将由委员会在原比赛日两天内重复,并且在同一赛场。如果无法在同一场地举行,委员会将安排一个合理的且可供选择的场地比赛。如果比赛无法在原定时间的两天内重赛,将被安排到下个星期的周二重复。委员会将安排如果两方比赛的球员可能因时间上的冲突而产生的不公平的比赛时间。(例如,周二已安排比赛) 5.季后赛的推迟,委员会将于原定比赛日后尽快在同一赛场举行。如果无法在原定赛场比赛,则由委员会安排合理的赛场安排重赛。 6.任何情况下,如果因为俱乐部的疏忽而导致比赛推迟,那此俱乐部承担主队的支出,包括委员会的批注,门票及电视转播的收入。 任何俱乐部必需严格保护比赛场地及体育馆,使其适合NFL的比赛。 曲棍球竞赛规则 I.比赛场地和器材 1.比赛场地(见第5页比赛场地示意图) 1.1比赛场地为长方形: a.长91.40米(100码); b.宽55.00米(60码); c.按比赛场地示意图清楚地划线,以白色为宜。 1.2所有标志线均为75毫米(3吋)宽。它们属于比赛场地的一部分,应按全长划出: a.场地周边的两条长线(91.40米)称为边线; b.场地周边的两条短线(55.00米)称为端线; c.端线上两个球门柱之间的部分称为球门线。 端线外和边线外应分别留出至少5米和4米的缓冲地带。 1.3其它标志线: a.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线; b.连接两条边线的两条22.9米(25码)线:该线靠近中线的一沿至近侧端线外沿的距离为22.90米(25码); 25码线与相关的边线和端线所包含的区域,包括25码线本身,称为25码区。 c.在每条边线的外侧分别划出平行于端线、长300毫米的标志线,标志线靠近中线的一沿至端线外沿的距离为14.63米(16码); d.在每条边线的外侧分别划出平行于端线、长300毫米的标志线,标志线靠近中线的一沿至端线外沿的距离为5米; e.在球门柱两侧的端线外侧、距近端球门柱外沿5米和10米处分别划出300长毫米的标志线(上述距离均为标志线外沿至球门柱外沿的距离); 规则1.3c、d、e规定的标志线已由场内移至场外,自2001年起实行。同时,规则1.3e中的尺寸也已改为公制。这些修订的规则适用于所有新建的和重新划线的场地。不过,按过去的规则划好的场地可以继续使用。 f.在端线外侧、距端线中点1.83米处分别划出150毫米长的标志线(上述距离为标志线内沿至端线中点的距离); g.在球门的正前方划出一个直径为150毫米的罚球点,该点的中心至球门线内沿的距离为6.40米(7码)。 1.4射门弧: a.在端线的中点正前方、平行于端线、距端线14.63米(16码)处划出一条3.66米(4码)长的标志线(上述距离为标志线外沿至端线外沿的距离); b.以相对的球门柱的内侧前角为圆心,向两侧延伸该线,使其与端线相交,各形成一个1/4圆; c.这些线称为弧线,它们所含的空间,包括它们本身,称为射门弧(在规则中简称为“弧”); d.在距弧线外沿5米处划出虚线。射门弧外沿与虚选外沿之间的距离为5米。每段实线长300毫米,两段实线之间的距离为3米。弧线正前方为虚线的实体部分,与端线相交处为虚线的空白部分。 自2000年6月1日起,已经要求国际比赛的场地必须有这些虚线。其它比赛是否采用,由各国协会自行决定。 1.5除本规则规定的各标志线外,比赛场地上不得有其它任何标志线。 1.6标志旗杆: a.高1.20至1.50米; b.置于场地的各角; c.必须保证运动员的安全; d.如果是不能折断的,应置于弹簧座上; e.必须有标志旗,标志旗的长和宽不超过300毫米。 关于比赛场地的具体划法,可向国际曲联布鲁塞尔总部索取有关资料。 2.球门 2.1位于端线的中间: a.立柱和横梁为白色、长方形,宽51毫米,厚75毫米; b.两根球门立柱的内距为3.66米; c.球门立柱必须置于球门线外的标志线上,正面与球门线外沿相接; d.横梁固定于立柱上,距地面的内距为2.14米(7呎); e.立柱的高度不超过横梁; f.横梁的宽度不超过立柱; g.球门在横梁处的深度不得少于0.91米,在地面处的深度不得少于1.22米。 2.2侧挡板: a.长1.2米(最小值),高460毫米(18吋); b.置于地面上,与端线成直角,固定于立柱的背面,与后挡板的两端相接,厚度不超过立柱的宽度; c.内侧漆成深色。 2.3后挡板: a.长3.66米,高460毫米; d.置于地面上,与侧挡板的两个后端相接; e.内侧漆成深色。 2.4挡网: a.接在立柱和横梁的背面,与后挡板和侧挡板的背面相接,挂钩间隔不超过150毫米; b.挡网的安放必须保证球不会从挡网与立柱、横梁、侧挡板或后挡板之间漏出; c.挡网不宜过紧,以防球从挡网上弹回; d.网眼不大于45毫米。 球门示意图(略) 3.球 a.球应是坚硬的圆球体,材料不限; b.重量:最小156克,最大163克; c.周长:最小224毫米,最大235毫米; d.表面:光滑,但允许有接缝或凹痕; e.颜色:白色或商定的其它颜色。 关于国际曲联批准使用的比赛用球,见附录e。 4.球棍 4.1示意图 a.本规则规定的球棍规格如下图所示(略); b.该图显示的是球棍的弯头置于与c线重叠的Y轴时的形状; 4.2形状 a.球棍应是直的,一端带弯头; b.所有的边缘应是圆钝的; c.整个球棍应是光滑的,不得有任何粗糙或尖利的突出物; d.球棍c和d之间的部分只能在左手一侧为一个平面(如图所示的一面)。 4.3触球面 a.触球面为示意图中所示的整个侧面; 强制性试验 a.触球面为示意图中所示的整个侧面,以及该面的边缘,但边缘应是圆钝的; 运动员应意识到,制造商可能会拒绝更换因使用球棍边缘击球而损坏或折断的球棍,因为大多数球棍不是按这种使用方式制造的。 b.非触球面应是圆的。 4.4尺寸和重量 a.在正X轴方向,球棍的弯头展开部分(D线所示部分)的最大长度为100毫米; b.球棍在a线和a1线之间的部分向两侧最大可偏离20毫米(分别由B线和B1线所示); c.包括外表的缠裹物,球棍应能通过内径为51毫米的球棍检查环; d.球棍的全重不得超过737克。 4.5球速/棍速比 a.球速不得高于棍速的98%。 测试方法(略) 4.6材料和颜色 a.只要适合于比赛,不至产生任何危险,球棍及其可能的附加物可以是木质的或除金属外的其它任何材质; b.只要能保持表面光滑,可加缠绷带或用树脂处理。 4.7限制 a.对规则委员会认为不安全或可能对曲棍球运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球棍,国际曲联保留禁止使用的权利。 4.8责任 a.运动员必须确保自己所使用的器材在质量、材质或设计等方面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险; b.对运动员所选器材造成的任何后果,对器材的缺陷或违反规则,国际曲联不负任何责任。赛前对器材所做的任何改动,都应限于纯粹出于比赛的需要,应确保器材的整体外形符合规则。 球棍有其传统的形状,应予以保留。规则委员会并未批准任何具体的设计,但任何新的、更为极端的设计将被禁止。 规则委员会将密切注意传统的和非传统的球棍材料的性能,如果它们会导致曲棍球运动的特点发生改变,或会对运动员造成危险,则将对其加以限制和制止。 5.运动员的着装和器具 5.1场上队员 a.同一个队的场上队员应穿着其所属协会或俱乐部认定的服装; b.不得穿戴任何对其他运动员可能造成伤害的任何物品。 规则委员会极力主张场上队员佩带护腿板、护踝和齿套。 5.2守门员 a.应在护身外穿着颜色有别于本队及对方队员的上装; b.除非在主罚点球(不是防守点球)时,否则必须佩带保护性能良好的头盔; 保护性能良好的头盔:规则委员会极力主张守门员佩带头盔,为整个面部提供固定的保护,并能遮盖整个头部,包括后脑和喉咙。为冰球运动员设计的头盔通常可满足大多数守门员的需要。 我们还极力主张,守门员任何时候都穿戴其它护具(例如,对身体、手、肘、大腿、膝盖等部位的保护)。下列护具只准守门员使用:护身、护腿、护脚、护手以及保护大腿、上臂和肘部的器具。 c.护腿、护脚和护手:不得有坚硬的边缘或突出物; d.护腿:戴在守门员腿上时,最大宽度为300毫米; e.护手:正面朝上平放时,最大宽度为228毫米,从底部到顶端的最大长度为355毫米。不得有使守门员不握球棍时球棍仍能连在护手上的附加物; f.不得在允许的器具外穿戴附加的服装或器具,或穿戴使身体或保护区域人为增大的服装或器具。 II.比赛队、队长和裁判员 6.比赛队 6.1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每队最多可有16名队员,但同一时间内上场比赛的队员不得超过11名。16名队员均可替换上场。 6.2替换队员 a.除判罚短角球时以外,任何时候均可替换队员。判罚短角球时,只允许守方替换受伤或被罚黄牌或红牌的守门员; b.同一时间内替换队员的人数没有限制,任何队员替换上场或被替换下场的次数也没有限制; c.同队的一名队员离开场地后,另一名队员方可进入场地; d.除替换守门员外,替换队员时不停止计时; e.受罚下场的队员在受罚期间不得由他人替换; f.受罚下场的队员在受罚结束后即可由他人替换,而不必首先返回场地; g.替换队员时,应在场地边靠近中线处或裁判员赛前规定的区域内进出场地。 6.3每队必须有一名守门员上场比赛: a.受伤而不能继续比赛或受罚下场的守门员应立即由另一名守门员替换; b.没有替补守门员时,替换守门员的场上队员必须佩带头盔,穿上颜色不同于双方场上队员的上衣,并允许其及时地佩带其它护具; c.守门员受罚期间,该队在场上的队员必须少一名。 6.4比赛期间,除裁判员和运动员外,其他人员未经裁判员允许,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7.队长 7.1每队必须有一名场上队长,队长必须佩带明显的袖标。 7.2队长: a.负责赛前挑边;挑边获胜的一方有权选择比赛开始时进攻哪个半场或拥有开球权; b.如被罚下场,应向裁判员指明将替代自己担任队长的队员;该队员必须佩带明显的袖标; c.为本队替换队员负责; d.为本队包括替补队员在内的所有队员的行为负责。 8.裁判员 由两名裁判员负责执法比赛,实施规则。他们是公平竞赛的惟一的裁决人。场上队员或替补队员,无论在场上还是场外,包括黄牌或红牌受罚期间,均受这两名裁判员的管辖。 8.1两名裁判员在整场比赛中不交换场地。他们的职责是: a.主要负责本半场的判罚; b.确保比赛打满整场比赛时间或商定的比赛时间;在上下半场到时后因继续短角球的判罚而延长比赛时,负责鸣哨示意上半场或全场比赛的结束; c.完全负责本侧边线和本半场端线球出界的判罚; d.完全负责本半场内长角球、短角球、点球和进球以及本半场弧内任意球的裁决和判罚; e.对进球和罚牌做出书面纪录; f.比赛中或中场休息时不得对运动员进行指导。 8.2裁判员在下述情况下鸣哨: a.每个半场比赛的开始和结束; b.实施判罚; c.点球的开始和结束; d.必要时示意球已整体出界; e.示意进球; f.进球或判为进球后恢复比赛; g.在未进球或被判为进球的罚点球后恢复比赛; h.因其它缘故暂停比赛和暂停后恢复比赛。 III.竞赛规则实施细则 9.比赛时间 除非另有商定,比赛分两个半场,各35分钟。 a.中场休息:按事先商定休息5至10分钟,两队交换场地; b.每个半场在裁判员鸣哨示意中场开球时,即为比赛开始。 10.开始和恢复比赛 10.1中场开球: a.从场地中心开球; b.可向场地任何方向推球或击球;除开球队员外,双方所有队员均应位于本方半场内; c.开始比赛时,由未选择场地一方的一名队员开球; d.下半场开始比赛时,由另一方的一名队员开球; e.进球后,由失球一方的一名队员开球。 10.2开球方式: a.对方所有队员应离球5米以外; b.以推球或击球的方式开球; c.球必须至少移动一米; d.开球后,在不论哪个队的另一名队员触球前,发球队员不得再次触球,也不得留在或进入控球范围内; e.不得故意将球打起,或以危险或可能导致危险的方式开球。 10.3球出界: 球整体越过边线或端线时,则为死球,应用该球或另一个球恢复比赛。 10.3.1球出边线: a.在球出界附近的边线上发球; b.对发球队员发球时身体位于边线内或边线外,没有要求; c.由球出界前最后触球一方的对方一名队员发球。 10.3.2球出端线: 进攻队员将球打出端线而又未进球: a.在球出界处或附近的正前方、平行于边线、距端线不超过14.63米处发球; b.由守方一名队员发球。 10.3.3球出端线: 防守队员无意将球打出端线而又未进球: a.球出界一侧的边线上、距角旗5米的标志线上发球; b.由攻方一名队员发球。 这种球称为长角球。 10.3.4球出端线: 防守队员故意将球打出端线而又未进球(但允许守门员做的动作除外): a.在球门任意一侧的端线上、距门柱10米标志处,或该标志与弧线之间的端线上的任意一点发球; b.由攻方一名队员发球。 这种球称为短角球。 10.4争球: 10.4.1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应通过争球恢复比赛: a.比赛进行之中必须更换比赛用球; b.双方同时犯规; c.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因受伤或其它原因而暂停比赛。 10.4.2争球方法: a.由裁判员决定争球地点,但争球地点不得位于距端线14.63米的区域内; b.双方各出一名队员争球,两人身体右侧对着本方的端线,面对面站立; c.球置于两人之间的地面上; d.两人先用球棍轻敲球右侧的地面,然后在球的上方用球棍的正面轻敲对方的球棍。交替进行三次后,经其中任何一人触球,即进入比赛状态; e.在球未被触到之前,其他队员应离球5米以外。 11.进球 a.球在弧内被进攻队员触到后,在未出弧前整体从横梁下越过球门线,判为进球; b.进攻队员弧内触球之前或之后,球触到防守队员的球棍或身体,也判进球有效; c.弧内暂停比赛后,球必须再次被进攻队员触到,才判进球有效; d.守门员违反点球规则,从而阻止了进球,判为进球; e.进球多的队为胜队。 12.越位 曲棍球比赛中没有越位。 13.比赛行为 曲棍球比赛中必须顾及其他运动员的安全。本规则说明的就是对运动员的安全有影响的行为。 运动员不得: 13.1.1利用球棍和比赛器具 a.故意用球棍的背面打球; b.在手中没有球棍的情况下参加或干扰比赛; c.以球棍的任何部位超过肩部打球; d.举棍过头; e.以危险、恐吓或妨碍对手的方式使用球棍; f.以危险或可能导致危险的方式打球; 使其他队员做出合理的躲闪动作的球是危险的。 g.击、勾、撞、踢、推、绊、击打或抓抱其他队员或其他队员的球棍或服装; h.向场地、球、其他队员或裁判员抛掷任何物品或比赛器具。 13.1.2利用身体和手脚(守门员除外) a.用手挡球或抓球; 这决非禁止运动员在防范危险的高球时用手保护自己。 b.故意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挡球、踢球、推动球、拣球、抛球或持球; 球击中运动员的脚或身体,不一定判为犯规。很多情况下,球碰到运动员的脚或身体时,并没有犯规动作发生,应继续比赛。球碰到运动员的脚或身体,只有在运动员出现下述情况时才判犯规: #61548;故意进入球的运行路线; #61548;没有躲避动作; #61548;站位方式表明,用脚或身体挡球的意图是明显的; #61548;获得利益。 c.抢球时用脚或腿支撑球棍; d.故意进入对方的球门或站在对方的球门线上; e.故意从球门后跑过。 13.1.3高球 a.除射门外,故意将球打起; 包括罚任意球在内,在任何地点击球时无意将球打起,除非危险或可能会导致危险,否则不视为犯规。 b.故意挑高球,使其直接落入弧内; 并不是禁止所有落入弧内的高球。对落地后弹入弧内的球或短距离运行后落入弧内的球,必须完全依运动员的意图和球的危险性加以判断。 c.在接落地高球的对方队员触到球并使球落地前,进入该队员5米的范围内; d.向其他队员身上打起高球。 13.1.4阻拦 以下列方式阻止对方队员拿球: #61548;将身体或球棍置于球和对方队员之间; #61548;用球棍或身体的任何部位护球; #61548;对对方队员的球棍或身体实际构成干扰。 13.1.5制造犯规 迫使对方队员无意犯规。 13.1.6拖延时间 拖延时间,延误比赛。 13.2.1球在本方弧内时,守门员可以: a.只要没有危险或不会导致危险,用球棍、护脚或护腿推动球,或用包括手在内的任何身体部位挡球,但不得推动球或卧于球上; 守门员卧于球上,应视为阻拦。 b.只要没有危险或不会导致危险,使用球棍超过肩部挡球或垫球; c.用球棍的正面或边缘或身体的任何部位将球从横梁上或立柱旁垫出端线外。 13.2.2球在本方弧外时,守门员: a.除主罚点球外,不得进入对方半场参与比赛; b.不再享有守门员的特权。 13.3.如果球碰到裁判员的身体或场地上任何松软的物品,包括无意掉落地面的比赛器具,比赛应继续进行。 14.判罚 有利原则:只有在被犯规一方真正失去利益时才实施判罚。 14.1发生下述犯规行为,判罚任意球: a.进攻队员在对方25码区内犯规; b.防守队员在本方弧外25码区内无意犯规; c.任何队员在两个25码区之间的中场区域犯规。 14.2发生下述犯规行为,判罚短角球: a.防守队员在本方弧外25码区内故意犯规; b.防守队员在弧内故意犯规,但并未妨碍对方的进球,或使对方丧失实际的或可能的控球权; c.防守队员在弧内无意犯规,但并未妨碍对方可能的进球; d.防守队员故意将球打出本方端线; e.球在弧内落入守门员的护具或服装内。 14.3发生下述犯规行为,判罚点球: a.防守队员在弧内故意犯规,以阻止对方的进球,或使对方丧失实际的或可能的控球权; b.防守队员在弧内无意犯规,但因此阻止了对方可能的进球; c.防守队员防守短角球时连续数次提前冲离端线。 14.4如果在已做出的判罚尚未实施时被罚队又发生犯规,可将任意球的罚球地点向前推进10米,或升级判罚并/或按不良行为处理;如果是主罚队犯规,可改变判罚方向。 15.判罚方法 15.1任意球 a.距弧5米以外罚球:在犯规地点附近罚球; 犯规地点“附近”,是指运动员在犯规地点能够控球的范围,目的是使犯规一方不能获得不正当利益,同时又使比赛保持流畅。 b.守方弧外距端线16码范围内罚球:在距端线16码的范围内、端线至犯规地点的延伸线上、平行于边线的任意一点罚球; c.守方弧内罚球:在弧内任意一点,或在距端线16码的范围内、端线至犯规地点的延伸线上、平行于边线的任意一点罚球; d.攻方在距弧5米以内罚球:在犯规地点附近罚球,除罚球队员外,双方所有队员均应离球5米以外; e.罚球前球必须静止不动; f.罚球队员推球或击球,球移动1米后,罚球一方的其他队员才可以触球; g.不得故意将球打起,或以危险的或可能导致危险的方式罚球; h.罚球队员罚球后,在另一名队员触球前,不得再次触球,也不得留在或进入控球范围内; i.对方队员必须离球5米以外。 如果对方队员为获取利益而位于5米以内,也没有必要拖延任意球的判罚。 15.2短角球 15.2.1 a.将球放在球门任意一侧端线上距球门柱10米的标志处,或该标志与弧线之间的端线上任意一点。 b.攻方一名队员推球或击球,推球或击球时不得故意将球打起; c.罚球队员必须至少有一只脚位于场外; d.双方其他所有队员均应离球5米; e.功方其他队员在场上站位时,球棍、手和脚不得接触弧内的地面; f.包括守门员在内,守方最多可有5名队员位于端线外,站位时球棍、手和脚不得接触弧内的地面; g.守方其他队员应位于中线以外; h.球被推出或击出前,除罚球队员外进攻队员不得进入弧内,防守队员不得越过中线或端线; i.罚球队员将球推出或击出后,在另一名队员触球前,不得再次触球,也不得留在或进入控球范围内; j.球在弧外地面被停住或自行停止滚动之前,不得射门;进攻队员可传球或垫球,但只要球位于弧外5米之内,就必须在球被停住或自行停止滚动后方可射门; k.如果第一次射门是击球,除非球在向球门运行时触到防守队员的球棍或身体,否则球越过球门线时的高度不得超过460毫米(球门挡板的高度);因此,球在被垫到前,其飞行路线必须能导致这一结果; l.对推挑球、垫球和挑球以及第二次及其后的击球射门,只要没有危险,没有高度限制; m.罚球队员不得直接射门;直接射门时,即使球被防守队员碰入门内,也判进球无效; n.如果球运行至弧外5米以外,短角球规则即不再适用。 15.2.2在下述情况下,可以重新判罚短角球: a.防守队员站位时脚、手或球棍触及弧内的地面; b.在罚球队员触球之前,防守队员没有离球5米以外; c.在罚球队员触球之前,防守队员越过端线或中线。 在罚球队员触球之前,进攻队员故意提前进入弧内,或因提前进入弧内而获取利益,应判守方罚任意球。 15.2.3半场或全场比赛到时后,如果正在实施短角球的判罚,比赛应继续进行,直至短角球结束。为此目的,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即视为短角球已经结束: a.进球得分; b.进攻队员犯规; c.防守队员犯规,但应重新判罚短角球或判罚点球的犯规除外;出现后一种情况,比赛应继续进行,完成短角球或点球的判罚; d.球运行至弧外5米以外; e.球被进攻队员从端线打出弧外,或被防守队员无意从端线打出弧外; f.从攻方在端线处罚短角球起,球第二次运行至弧外。 15.3点球 15.3.1罚球过程 a.裁判员示意判罚点球时,停止计时;裁判员在点球判罚结束后鸣哨恢复比赛时,恢复计时; b.罚点球开始之前,主罚点球的队员站在球后靠近球处; c.除守方守门员和主罚点球的队员外,双方其他队员应位于近侧25码线外,不得干扰罚点球的进行; d.守门员应继续佩带头盔,不得以拖延时间为目的而没有必要地摘掉任何护具; e.守门员应双脚站在球门线上,在球被触动之前,不得离开球门线,也不得移动双脚; f.在控制罚点球的裁判员确认罚球队员和守门员均已做好准备,鸣哨示意后,罚球队员才可以罚球; g.罚球队员可以用推球、推挑球或挑球的方式将球从罚球点罚出; h.球的飞行高度没有限制; i.罚球队员只能触球一次,触球后不得向球或守门员移动; j.罚球过程中,罚球队员可以向前跨一步,但在球被触动前,后脚不得超过前脚; k.罚球队员不得做假动作。 15.3.2结束 a.进球或判为进球; b.球在弧内停止滚动、落入守门员的护腿内、被守门员挡住、或运行出弧,或罚球队员犯规而未进球或判进球无效; 15.3.3罚点球后恢复比赛 a.如进球或被判为进球:中场开球; b.如未进球或被判为进球:由守方一名队员在球门线正前方16码处推球或击球。 15.3.4判罚 a.任意球:罚球队员犯规,由守方在球门线正前方16码处罚球; b.判为进球:守门员的犯规阻止了进球,判为进球; c.点球:双方其他任何队员犯规,可重新判罚点球。 15.4对运动员的处罚: a.对粗野或危险动作、不良行为(包括队长未履行规则规定的职责)或任何故意犯规,裁判员除予以相应的判罚外,还可以: #61548;口头警告犯规队员; #61548;绿牌警告犯规队员; #61548;出示黄牌,将犯规队员暂时罚出场,时间不少于5分钟(纯比赛时间); #61548;出示红牌,取消犯规队员本场比赛资格。 b.受黄牌处罚的运动员应呆在指定区域,直至向其出示黄牌的裁判员示意,允许其恢复比赛; c.受黄牌处罚的运动员中场休息时可以回到自己的队中,但应在下半场比赛开始前回到规定的受罚区域; d.对替补队员的不良行为,裁判员可予以警告或出示绿牌、黄牌或红牌;替补队员黄牌受罚期间,该队场上队员应减少一人;如替补队员被出示红牌,该队在该场比赛的剩余时间里应减少一人; e.受红牌处罚的运动员不得留在赛场内及其周边区域。 16.事故和伤害 a.如果在比赛因事故而中断前进了球,而该球在假设没有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也会进,则应判进球有效; b.如果运动员因伤而不能继续比赛,裁判员可以暂停比赛; c.除非因医护原因而无法做到,否则受伤或流血的运动员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离开场地,接受治疗; d.受伤运动员在伤口包扎完毕后才可以返回场地;穿带血渍服装的运动员不得留在或进入场地; e.如果裁判员因伤而不能执法,应暂停比赛,如果因伤不能继续执法,应由替补裁判员替换; f.应以争球、相应的判罚或在进球的情况下以中场开球的方式恢复比赛。 现代军事篇 奥斯卡级核潜艇 现代军事篇奥斯卡级核潜艇 作者:心随梦寒 推荐的小说《猎艳神雕行》《风流公子在异界》《极品穿越商》《天星诀》《宦倾天下》 奥斯卡级核潜艇 奥斯卡级艇上的许多设计方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它集中了俄罗斯各种尖端的潜艇制造技术,被誉为俄罗斯‘航母终结者‘。它的艇体采用了水滴型,艇上开口很少,艇上的机械装置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及减震处理,还采用了7叶大侧斜、低噪声螺旋桨,艇的外壳敷设有大量的消声瓦,从而大大降低了噪声。据称,‘奥斯卡2‘级潜艇比美国‘洛杉矶‘级改进型核潜艇还要安。‘奥斯卡‘级潜艇使用钛合金来制造艇壳,不仅磁性极小,而且可以承受较大的水压力,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 奥斯卡‘核潜艇长154米,宽18.2米,吃水9米,排水量1.39万吨;由两个核反应堆提供动力,深海航行速度可达28节,水面航行速度超过19节,续航能力为120天,最大下潜深度为300米;编制艇员107人,其中包括48名军官,最多可载员135人。 奥斯卡‘核潜艇是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的,因而被誉为‘航母终结者‘。该艇装有‘花岗岩‘导弹发射装置,嵌在非耐压壳体内,固定倾斜40度布置,携带24枚SS-N-19新型超音速‘对‘巡航导弹,可单发,也可以齐射。目前,世界上任何一支‘队都无法对付这种导弹的连续来袭。该艇还装有4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包括鱼雷管发射的反潜导弹在内,总共装有32枚先进的管射武器。由于该‘可以发射鱼雷和反潜导弹,从而大大提高其自卫和攻击能力。据英国权威的《简氏防务周刊》透露,一艘●‘奥斯卡‘核潜艇可以击沉一艘航空母‘和航母编队的其他‘艇,同时还可以攻击敌方潜艇。搭载的24枚最新型的巡航反‘导弹可携带高爆弹头或者核弹头。另外,潜艇上还安装了新型的声纳系统。这些军事机密,至今北约尚未准确掌握。 SeeD中的战舰 大天使号 基拉等人所搭乘的地球联合军的强袭机动特装舰,全长约350米。以运用高达为目的来到殖民卫星赫利奥波利斯,后开始“逃亡”生涯。原舰长在赫利奥波利斯死亡后,由副长玛琉·拉米亚斯上尉出任代理舰长;ZaFT方面则称其为“长脚”。属于高达系列中传统的母舰。 主武装:阳电子破城炮×2;75mm对空自动火神炮塔系统×16;225cm2连装高能收束火线炮×2;舰尾大型导弹×12;110cm单装线形加农炮×8;对空防御导弹。 ———————————————————————————————————— 主天使号 地球联合军所属大天使级强袭机动特装舰的二号舰,也是灾厄、禁断和强夺三架高达的母舰。舰长为娜塔尔·巴吉露尔少校。 主武装:阳电子破城炮×2;75mm对空自动火神炮塔系统×16;225cm2连装高能收束火线炮×2;舰尾大型导弹×12;110cm单装线形加农炮×8;对空防御导弹。 ———————————————————————————————————— 墨涅拉奥斯号 地球联合军第八舰队的旗舰,哈尔巴顿提督即乘坐本舰进行指挥工作,全长300米。在掩护为了掩护大天使号降落地球时,遭ZaFT军的卡莫夫舰的突袭而同归于尽。其名称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迈锡尼王。 ———————————————————————————————————— 蒙哥马利号 地球联合军第八舰队先遣队的旗舰,全长250米,舰长为科普曼上校。在与大天使号会合时遭遇ZaFT军克鲁泽队的攻击而大破。舰名的由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名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 卡莫夫号 ZaFT军克鲁泽队所属,分类为罗拉西亚级mS搭载舰,舰长为塞尔曼。在与地球联合军第八舰队会战时,和第八舰队旗舰墨涅拉奥斯号同归于尽。本舰的名称来源于二十世纪宇宙物理学家卡莫夫。 主武器:连装主炮×2;连装副炮×1。 ———————————————————————————————————— 勒塞普斯号 [レセップス] ZaFT军巴尔特菲尔德队的旗舰,分类为陆上战舰,全长250米。舰首中央设有mS甲板,可收容巴库、拉古等机体;舰底部为沉入沙中的半没式船体,其中装备的推进器可使舰体以无振动推进的方式在沙漠中航行。本舰的名称来源于十九世纪主持建设苏伊士运河工作的法国外交家费迪南德·德·勒塞普斯。 主武装:40cm连装炮×3;沙漠鱼雷发射管×10;VLS(垂直导弹发射器)×32。 圣盾舰 [イージス艦] 奥布军的主力海上战舰,全长200米。同型舰数量极多,火力也相当强劲,主要用于奥布近海领域的防卫工作。 主武装:250mm速射炮;25mm对空加特林炮×3;对舰导弹发射器×20;对空导弹发射器。 草薙号 [クサナギ] 本舰是由朝霞社秘密建造的mS运用战舰,也是以卡嘉莉为首的奥布残存势力的旗舰。设计概念与大天使号比较类似,舰体平时可分离为三个独立的部分,核心部分可以作为输送舰往来于奥布本土及殖民卫星赫利奥波利斯之间;在宇宙中时三个部分可以合体成一艘完整的战舰。战斗时,舰首的嘴状部分向前伸出,成为射出mS用的线形发射台。本舰的名称来源于日本神话传说中三神器之一的草薙剑。 永恒号 [エターナル] 本舰是ZaFT军作为自由高达和正义高达的专用舰而开发的战舰。舰首两侧各搭载了一具米迪亚系统以供自由高达和正义高达使用。本舰在完工后被克莱恩派夺走,成为拉克丝的旗舰,舰长为“沙漠之虎”安迪·巴尔特菲尔德。 日本陆军的作战编制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1.5-1.7万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7000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无特种兵(在此处、特种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以上就是抗战时期日军编制的全部情况了。 师、军、军团与集团军的分别 师、军、军团与集团军的分别 二战中美国的陆军编制中,师[division]以上的单位是军[corps],军以上 的单位是军团[army],军团以上的单位是集团军[armygroup]。 师编制的大小因兵种及国家而不同,一般在一万人上下,但是也有大至二万人。 基本上师含步兵、炮兵、工兵等兵种,是一个能够执行单独持续作战的单位。师 也有不同的种类,如步兵师、装甲师、空降师等等,这是按其任务而组成的。 一般而言,两个以上师再加上少数直属部队编成一个军,基本上美国的军仍然是 一个战术单位。但是一个军团就含有大量的行政单位及直属部队;一九四三年, 在北菲的美国巴顿第三军团含五个军及大量的直属部队。这五个军分别是第九军 [辖步兵师六]、第十军[辖步兵师四及装甲师一]、第十八军[辖步兵师二及 装甲师一]、第十九军[辖步兵师二及装甲师二]及第八军[仅辖军炮兵]。巴 顿的直属部队五花八门包括骑兵师一、高炮营八、工兵营十五、工兵连十、一五 五榴炮营二、兵工营二十三、兵工连六十、通信营四、及通信连九[包括二个信 鸽连!]、宪兵营三、军乐队七,经理团三、经理营十四、经理连八十三,及其 他单位。军也有直属部队,如上述第九军直辖战车营一、战斗工兵营九、一五五 加炮营四、一五五榴炮营一、一零五榴炮营五、步兵团二、反战车炮车营五等。 巴顿的第三军团人数时多时少。四四年八月一日在法国重新组成时,只有九万两 千馀人;到八月底时,二十二万人;四四年年底时,三十五万人;此後至到四五 年五月八日欧战结束时,经常保持在三十万人以上。美国的军团中的单位常常按 照需要增减,因此兵力变化可能很大。第三军团从四四年八月登陆法国至四五年 五月,前後曾辖六个军以及四十二个师[步兵师二十六、装甲师十四及空降师 二],组织可谓庞大。 二战中,欧洲战场上的美军为了方便指挥,将两个或二个以上的军团组成集团军; 集团军也有大有小,官兵人数可以多至一百万上下。美国陆军在战时仅成立三个 集团军,欧战结束时这四个集团军是:第十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及第十五集 团军。其中布莱德雷的第十二集团军组织最大,辖军团四、军十、步兵师三十三、 装甲师七及空降师一。在意大利的第十五集团军最小,仅辖军团二、军二、步兵 师五、装甲师及山地师各一。 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时,美国在太平洋中的陆军中没有集团军的编制,只有三个 军团[包括史迪威的第十军团,注一],仅辖六个军、二十个步兵师;这些部队 全部由麦克阿瑟指挥。 二战时,德国也采师、军、军团及集团军的编组方式。四三年时,德国陆军合计 共有十二个集团军,集团军共有三种:步兵、装甲兵及伞兵,每个集团军由二至 四个军团组成。军团由二至七个军组成,军分五种:步兵、山地兵、装甲兵、伞 兵及後备部队。每军则由二至七师组成。德国陆军师种类繁多,包括四种步兵师、 山地师、轻装师、机械化师、装甲师、空降师、党军步兵、机械化、装甲师等等。 二战战史中,经常提到德国的集团军。如四一年进攻俄国时的北方集团军、中央 集团军及南方集团军等等;四四年夏季在法国南、北的两个集团军armyGroupB [司令官是隆美尔]及armyGroupG;此两集团军则直属於西线指挥部command inWest[司令官是伦斯德]。 另外也在书中见到四一年六月德国进攻俄国时,盖特宁率领的装甲部队被称为 PanzerarmeeGuderin,同年十月改称第二装甲军团SecondPanzerarmee; 该军团辖三军九师。在北非的隆美尔部队,正式名称是afrikaKorps,应该译 为非洲「军」,不过一般中文译名是非洲军团或兵团。假如称为兵团还说得过去、 军团就大有问题,因为隆美尔所属德国部队不多,兵力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四个师 [步兵及装甲师各两]。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编制与西方各国略有不同。最上面一层分为防卫军[本土]、 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南方军、朝鲜军、台湾军等单位。这些单位主管所属战区 作战,有些类似西方的集团军性质,不过军队数量大小悬殊。第二层即为军;但 是也有例外,如华北方面军隶属中国派遣军,下辖第一军、第十二军以及驻蒙军; 不过中国派遣军下辖的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二十三军又与华北方面军平行。 日本的军一般人数在五万至十五万之间,师的编制比西方国家为大,甲种师的官 兵人数有两万四千多人。 在这里请注意army不能译为军,应译为军团。corps[复数使用,单数corp则为 下士corporal的简称]在陆军组织中应译为军,但是也指特殊兵种如美国海军陆 战队[USmarinecorps]或技术兵种如美国陆军工兵部队[thecorpsof engineers]。使用corps此英文字,发音时也请注意;如果表示一个军时,corps 的p和s都不发音,两个或两个军以上corps的s要发z音,p仍然无声。发音时千万 小心,不要把□体corpse与corps混淆,前者的p和s都发音。 注一:史迪威要求担任野战部队指挥官,由於当时他已升四星上将职,第十军团 组织很小,仅辖一个军、两个步兵师,因此出任三星军团司令官时曾经引起一些 困扰。 以上资料采自「一九三九至四五年美国陆军手册」、「巴顿军团」、「二战简 史」、「德军兵力手册」、「日军兵力手册」等综合而成。 美英联军投入作战部队 美国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 美国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隶属美军第18空降军,是美陆军中惟 一主要依靠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由于其臂章 上有一个鹰头,因此也被称为“鹰师”。该师具有快速的空中机动 能力和强大的火力突击力,能够远距离超越地形障碍,对敌实施突 然打击。其空中“机动打击再机动再打击”的 作战方式,有别于第82空降师的一次性空降打击,因此更具灵活性 和突击力。 第101空中突击师的前身是1918年7月23日组建的第101步兵师。 1942年8月16日,美陆军正式组建第101空降师。1974年10 月,改称第101空中突击师。该师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根据美军1996年10月的编制,101空中突击师 辖3个空中突击旅、1个战斗航空旅、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1个防 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防化连及师属炮兵部队和师支援司 令部等。该师主要装备有aH64攻击直升机、UH60多用 途直升机、cH47运输直升机等。 在进攻作战中,101空中突击师每24小时可以突前150公里,并 能把这种作战速度持续72小时到90小时。当采用“蛙跳”式机降突 击时,该师首次机降纵深可达50公里60公里。 海湾战争中,101空中突击师两次蛙跳突击的纵深曾超过280公 里。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24日再次遭到 轰炸。在这次美英对伊拉克的战争中,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三突 击旅参与主攻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1940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 尔组建了一支名为“哥曼德”的精锐突击队,它就是第三突击旅的 前身。 海军陆战队受英海军直接领导,总部设在普利茅斯军港,最高 指挥官是一名英军中将。第三突击旅是陆战队的主力部队,现有编 员5000余人,最高指挥官为一名少将,下辖一个司令部,3个突击营 即40、42、45营,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一个独立突击团,一 个后勤补给团,一个直升机飞行中队和一个地对空导弹排、一个通 信中队以及被称为“隐形恶魔”的特种舟艇中队。 第三突击旅是英军一支职业化程度最高的正规部队。为了增强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该部队采用精 干配套的编制,配备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海陆空交通工具,共装 备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70余部、81毫米迫击炮近30门、各型车辆 1000余辆。 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二战、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维和、 阿富汗战争等多次军事行动。从1957年起,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把 长期驻防北爱尔兰的任务交给了第三突击旅。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 埃及中东通讯社23日援引伊北部一位库尔德官员的话报道说, 大约300名美军陆军特种部队士兵当天深夜被运送到苏莱曼尼亚机场。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是由二战期间多支在敌后作战的非正规部队 发展演变而来的。美军最早的一支正规特种作战部队于1942年7月 9日在蒙大拿州成立。二战结束时,美军已拥有5支这样的突击部队。 陆军特种部队包括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特种作 战部队,拥有兵力29万人。陆军现役特种作战部队由5个特种 作战群、陆军第75突击团、第1“三角洲”突击队、第160特种作战 航空大队、第4心理战大队、第96民事营及一些通信和后勤支援与保 障分队组成。 特种作战群是陆军特种部队的最高编成单位,所属部队称为 “绿色贝雷帽”部队,一枚箭与剑交叉的浮雕徽章,一顶绿色贝雷 帽,便是这支部队的象征。每个特种作战群编制人数为800至1500人, 下辖3个特种作战营、1个直属特种作战连和1个支援连。“绿色贝雷 帽”部队装备有各种步兵武器和运输直升机,拥有十分先进的通信 器材,包括卫星通信和通信距离达3000多公里的轻型通信装备。 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引子 战略轰炸的思想源自意大利著名军事理论家朱利奥?杜黑的《制空权》一书,是指以远程重型轰炸机实施的大规模系统空袭,以达到破坏敌方战争经济和工业,削弱其抵抗意志的战略目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型作战样式,1940年德国对英国本土、1942年至1945年英美对德国本土和1944年至1945年美国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第一节人道远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开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先河的是中国空军。 1938年初,经过半年多的战争,中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中国军队也损失惨重,国内外有不少人认为抗战已无胜利的希望,主张放弃抵抗,向日本投降。鉴于这种情形,为了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显示中国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中国空军决定组织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 在中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中只有美制马丁轰炸机性能最佳,堪当此重任。当时中国空军拥有的马丁轰炸机,是美军三十年代初期所装备的标准轰炸机,中国1936年以民众募集的资金定购9架,1937年2月至8月分两批到货,该机双发中单翼,四座,安装两台莱特R1820发动机,单机最大功率750马力,最大时速383千米,最大作战航程2140千米,武备3挺7.62毫米机枪,最大载弹量1800千克,封闭式座舱和旋转炮塔,速度快,载弹量大,是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最先进飞机。在美军中代号为B—10B,出口中国的代号为139Wc,与美军装备的不同之处只是发动机排气管位置稍有改动。 中国空军得到马丁轰炸机后,专门组建了直属空军司令部指挥的第30中队,其成员均为中央航校前三期毕业生,而且全部高职低就,普通队员都在其他部队担任小队长,小队长则是其他部队的中队长。但由于在作战中的损失,该中队至1937年10月只剩下5架,中国空军被迫撤消第30中队,将残存的马丁轰炸机划归第14中队,该中队是由英、美、法等国的志愿飞行员组成的,是由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美国顾问陈纳德直接指挥。 在讨论轰炸日本本土计划时,中国空军的徐焕升上尉主动请缨,他是中央航校第一期毕业生,曾被选派到德国实习,并担任过蒋介石的专机驾驶员,是中国空军资深飞行员。他接受任务后,首先利用疏散躲避日军空袭的机会,取得了对轰炸机的控制,随后出示了有关证明,正式宣布接管第14中队。 接着他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一方面将飞机炸弹舱改装为油箱,以增加携带的燃料,从而增加航程,并加装了无线电定向仪,以保障远程飞行的航向准确;另一方面从各部队中抽调曾经驾驶过马丁轰炸机的空勤人员,在四川北部的凤凰山基地进行集中训练,主要是模拟实战的长途夜航训练。 5月初根据训练情况确定执行轰炸使命的两个机组人员,长机徐焕升为正驾驶,苏光华为副驾驶,刘荣光为领航员,吴积冲为通讯员,飞机编号1403;僚机由第19中队副中队长佟彦博为正驾驶,蒋绍禹为副驾驶,雷天春为领航员,陈光斗为通讯员,飞机编号1404。随后这两个机组飞往汉口王家墩机场待命出击,在待命期间,蒋介石和宋美龄接见了机组成员,以示鼓励。 经研究决定,以宁波为前进出发基地,沿舟山群岛南部,避开日军的防空警戒系统,横渡东海,以日本九州的鹿儿岛为目的地。轰炸机将全部携带传单,既可显示中国空军拥有攻击日本本土的能力,又能显示中国泱泱大国的慈悲胸怀,比起日军的残暴,更具有对比性。 5月19日十五时许,两架马丁轰炸机从汉口起飞,十七时降落于宁波栎社机场,加油并装载传单。二十三时三十分,经航空委员会批准,从宁波起飞,以3000米高度向东飞行,由于云层很厚,无法看清地面,全靠宁波地面电台导航。远离大陆后,就只能凭借仪表进行盲目飞行。由于两个多月的艰苦训练,三个多小时的编队夜航,非常顺利。 5月20日凌晨二时四十分,机组发现了海岸线,经与航行图对照,确定为日本九州岛,机组随即开始进行投放传单的准备,然后从熊本向北,沿途经久留米、佐贺、长崎、福冈等城市,将所携带的数百万张传单全部投放完,在日本本土的飞行途中,均未遭到地面高射炮和飞机的拦截,只有在飞临福冈上空时,全城一片漆黑,显然日军已经发现了有飞机突入其领空,实行了灯火管制。 四时三十分,完成任务后,两机掉头沿原路返航,返航途中,两机失散,僚机于八时四十八分在江西玉山着陆,长机于九时二十四分在南昌着陆。随后两机分别在上述两机场加油起飞,十一时三十分在武汉上空会合,随即安全降落于汉口王家墩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此次轰炸,由于使用的是传单,所以史称“人道远征”或“纸片轰炸”,尽管没有给日本造成什么物质损失,但是完全收到了显示力量,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中国军民的民心士气的作用。 1944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12名著名飞行员的照片,其中就有徐焕升,并明确指出,他是先于美军杜立特尔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徐焕升也因此战而在国民党空军中青云直上,五十年代出任台湾国民党空军司令。 第二节轰炸东京 (一) 1942年初,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士气低落,急需一次胜利来鼓舞民众的斗志。由于当时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力量有限,根本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海陆进攻,唯一可行的就是组织对日本本土的空袭,然而美军可以利用的空军基地都距离太远,只有航空母舰才有可能接近日本本土,但问题是日军在距本土800公里就有警戒船只遂行巡逻任务,要想取得突然性,就必须在880公里以外起飞飞机,这样一来往返航程达到1760公里,没有一种舰载机具有这样大的航程,况且航母编队也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起飞海域等待舰载机的归来,因为日军掌握着海空优势,航母编队在靠近日本本土的海域停留时间过长,势必会遭到攻击,已经遭受重创的美国海军是再也经受不起什么损失了!因此空袭计划被暂时搁置。 1942年1月10日,美国海军总司令兼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的作战参谋弗朗西斯?洛上校在诺福克海军基地视察新服役的“大黄蜂”号航母时,看到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跑道上用白色油漆模拟的航母甲板,突然灵机一动,闪过一个念头,用航母搭载陆军航空兵(当时美国还没有组建独立的空军,陆军航空兵就是空军的前身)的双发轰炸机,运送到日本本土附近,那样就可以轰炸日本了! 洛回到华盛顿以后,立即向金上将汇报了这一设想,金建议他先与航空兵副官伦纳德?邓肯上校讨论是否可行。邓肯毕业于哈佛大学,同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是金上将的首席航空兵顾问,精通航空兵业务,战后官至主管航空兵事务的海军作战部副部长,他听取了洛的设想,立即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他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花了足足五天进行研究,甚至不让秘书参与,亲自撰写了一份长达30页的报告,首先从航程、载弹量、飞机起飞距离和尺寸是否适合航母甲板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B—25“米切尔”轰炸机;其次建议派遣两艘航母,一艘负责运送B—25,另一艘则搭载战斗机,负责在航行途中为编队提供空中掩护,鉴于“大黄蜂”号航母即将结束试航,将前往珍珠港,邓肯建议可以在旧金山将B—25和机组人员秘密装船,这样就不会引起注意;最后航母编队全速驶抵距日本本土900公里海域,起飞轰炸机,航母迅速撤离,轰炸机则在完成空袭任务后飞往中国,加入在中国作战的陈纳德航空队。由于有利的天气条件只有在4月底前,因此他特别强调空袭必须在4月底前实施才更有成功的把握。 1月16日,邓肯在洛陪同下向金上将递交了报告,金翻阅了报告,指示俩人去和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联系。 1月17日,邓肯和洛向阿诺德汇报了这一计划,阿诺德也已经在指示陆军航空兵作战计划处进行从航母起飞陆军轰炸机的可行性研究,因此立即做出了热烈的响应,表示全力支持,并同意邓肯继续筹划海军所承担的任务,而由他负责物色陆军航空兵的参战人选。阿诺德首先想到的就是詹姆斯?哈罗德?杜利特尔,一位杰出的特技飞行员和航空工程师,杜利特尔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飞行员,曾两次刷新横越美国东西海岸的飞行记录,创造过水上飞机航速世界记录,赢得过施奈德锦标赛、本狄克斯航空竞赛和汤普森杯航空界三大赛事的胜利,1929年进行了世界上首次仪表飞行。他不仅是技艺高超的优秀飞行员,而且获得过马塞诸塞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学博士学位,是专业的航空工程师,1930年退役后被著名的壳牌石油公司聘用,正是在他的坚持下,壳牌公司于三十年代后期投资兴建生产高辛烷航空汽油的工厂,而不久在战争中大量使用的大功率活塞发动机就是以高辛烷航空汽油为专用燃料的。1939年他意识到战争已不可避免,就向阿诺德提出要求返回现役,但由于杜利特尔是预备役少校,根据现行法律阿诺德是无法征召他加入现役的,直到1940年7月国会通过征召预备役的修正案后,他才成为被召回现役的第一人! 邓肯和洛刚离开阿诺德的办公室,阿诺德就找来了杜利特尔,任命他负责这次行动的改装飞机、训练飞行员。杜利特尔尽管知道此次轰炸行动极具危险,但他强烈要求亲自担任空袭行动的空中指挥。 (二) 杜利特尔从1月22日起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美国中部航空公司的工厂和佛罗里达的埃格林机场开始进行飞机的改装,工程量最大的是加装三个副油箱,使飞机的载油量能增加一倍,第一个是在炸弹舱加装的副油箱,最初使用的265加仑钢制油箱由于漏油严重而改为225加仑橡皮油箱,第二个是在炸弹舱上方加装160加仑的折叠式橡皮油箱,用完里面的油料后可以将其压瘪折叠,不占空间,第三个是在机腹炮塔里安装了110加仑的金属副油箱,此外还在飞机尾部的无线电员座舱装十个容量为五加仑的小油箱,要求炮手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将小油箱里的油料加注到炮塔副油箱里,然后在小油箱上钻上孔,再扔出飞机,使小油箱能很快沉入大海,不给日军留下追踪航母编队的痕迹。这样,使B—25的总载油量增加到1200加仑,勉强能够执行这次远程攻击。 接着改进炸弹舱的炸弹钩环,使之能够在加装了副油箱的狭小空间里安装两枚227千克爆破弹和一枚454千克燃烧弹,燃烧弹为子母弹,内有128枚3千克子燃烧弹。 还有就是改装机载武器,为了减轻飞机重量,而且尾炮塔的双管12.7毫米机枪性能也不可靠,杜利特尔决定取消尾部机枪,但为了保护飞机不至于受到来自后方的攻击,杜利特尔命令在机尾安装了两根涂成黑色的木棍,模拟成机炮炮管,这种“稻草人”机炮在实战中颇有效果,日军飞行员远远看去,难辩真假,倒也不敢轻易从后面发动攻击。 其他改装还有考虑到可能会遇到比较寒冷的天气,在机翼前端和机尾安装了除冰器;为了减少重量和避免暴露飞机位置,拆下了无线电发报机;为了减少重量和避免起火,卸下了大部分照明弹,只在有装甲保护的飞行员座位后留了两枚,供夜间着陆时使用;为了真实记录轰炸结果,在机尾安装了摄影机。 1月31日,根据杜利特尔要求提供一份轰炸目标清单的请求,阿诺德将军的情报参谋斯帕兹准将交给杜利特尔10个日本城市的名单,并详细标明了这些城市中的军事目标位置。 2月2日,邓肯来到停泊在汉普敦锚地的“大黄蜂”号航母,进行B—25满载从航母甲板上起飞试验,参加试验的两架B—25起飞均获成功,这意味着奇袭计划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月28日杜利特尔来到南卡罗纳的埃格林基地,从驻扎在该基地的第17轰炸机大队中招募志愿者,在报名者中共有24个机组的120名空勤人员和20名地勤人员被杜利特尔选中。 3月1日,开始了战前训练,教官由彭萨科拉海军航空兵基地的亨利?米勒海军中尉担任,训练的重点课程是短距离起飞,训练是循序渐进的,飞机载重量从轻到重,起飞距离从远到近,到训练结束时,参训飞行员普遍都能达到在载重14000千克情况下,起飞滑跑距离仅150米,有个别高手甚至仅滑行87米就能起飞。除了起飞训练外,还进行昼夜低空编队飞行训练,投弹手进行目视轰炸训练,炮手则进行射击训练。训练中格里宁上尉发明了绰号为“马克?吐温”的轰炸瞄准器,这种瞄准器结构简单,准确度高,使用简便,很快推广到了所有飞机。 3月下旬,所有参训机组驾驶B—25进行了一次3200千米的远程飞行,以检验远程飞行技术和控制燃料消耗的能力,同时作为训练的结业考试,从24个机组中选出15个正式参战机组,后又增加了一个机组,作为备用机组。 在训练中,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无法进行飞行,就由兼任十五号机炮手的军医怀特向大家上急救课程,并进行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疫苗注射,同时怀特为每个人验明血型,登记在身份卡上;还为每个机组配备了一个医药箱和两个急救箱。 与此同时,杜利特尔和航空工程师研究发动机,摸索以最小耗油获得最大航程的办法,并在飞机制造厂商的帮助下重新调节了汽化器,使之能适应低速远程飞行。 整个训练过程中,都是处在严格的保密状态下,因为阿诺德、金和杜利特尔一致认为空袭能够成功完全取决于出其不意,所以飞机改装和人员的训练,都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甚至都没报告罗斯福总统。参训飞行员虽然没有得到说明,但都猜到训练目的就是轰炸日本。 在所有战前准备工作中,唯一没有保障的就是与中国方面的联系,由于阿诺德担心中国军队内部可能会有日军奸细,一直没有将具体情况通报蒋介石,只是命令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向浙江沿海机场派出携带照明和无线电设备的地勤人员,并要求至少每个机场要有一人会英语,还要求从印度向中国迅速调运供B—25使用的3万加仑航空汽油和500加仑润滑油。然而这些准备工作都没有及时就绪,最后直接导致B—25完成轰炸飞抵中国时,根本没有得到计划中的地面指引,加之油料耗尽,15架B—25在迫降中坠毁。 3月31日,杜利特尔在旧金山与海军太平洋舰队航空母舰部队司令哈尔西中将会晤,讨论协同空袭日本的具体事宜,哈尔西决定出动2艘航母、4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2艘潜艇和2艘油船组成编队,这样的海军舰队规模对于刚经受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而言,几乎是倾囊而出了。但哈尔西特别强调,如果在到达轰炸机起飞海域之前,遭到日军攻击,轰炸机必须离开甲板,要么飞往中途岛,要么转移至机库,航母的安全是绝对重要的,因为美国在太平洋就只有这支航母编队了。 (三) 4月1日,十六架B—25被运上“大黄蜂”号航母,机组人员同时登舰,按照各自的军衔级别被带到舰上相应的舱室。下午,杜利特尔宣布当晚可以上岸度假,让飞行员们在出发前尽情放松,但必须严格注意保守机密。 4月2日上午十时许,“大黄蜂”号和4艘驱逐舰、1艘油船从旧金山起航,临行前陆军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上将特意从华盛顿打来电话,预祝杜利特尔奇袭成功! 由于海陆军之间根深蒂固的军种矛盾,陆航飞行员在航母上普遍受到冷遇,只有舰长安德鲁?米切尔上校,一位优秀飞行员出身的航母舰长,他曾在1918年首次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飞行——将自己宽敞的舰长舱让给了杜利特尔。 4月3日,杜利特尔向全体飞行员公开了此行的目的。 4月4日,米切尔舰长向全体舰员宣布了此次出海的目的——运送陆军轰炸机去轰炸东京!全舰官兵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士气为之大振,并给予了陆航飞行员以最高级别的待遇,无论在餐厅还是在舱室。“大黄蜂”号的军医从自己有限的药品储备中慷慨地向怀特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米切尔舰长考虑到陆航飞行员没有及时领到薪水,破例动用海军的资金为他们发薪;“大黄蜂”号的情报参谋史蒂夫?朱里卡上尉曾在1939年至1941年担任过驻东京的海军武官助理,对日本情况相当熟悉,他为陆航飞行员举办了多次讲座,介绍东京的有关情况、日军防空部署、战斗机的攻击战术以及中日两国的历史、风俗和生活习惯之间的差异,使飞行员对上述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杜利特尔向飞行员讲解具体作战方案,计划4月19日下午起飞,采取超低空飞行,预计日落前抵达日本,实施夜间轰炸,然后于20日白天飞往中国降落。在参战的十六架飞机中,十架轰炸东京,三架轰炸横滨,其余三架分别轰炸名古屋、大阪和神户。杜利特尔特别强调只准轰炸军事目标,严禁轰炸民房和皇宫,因为杜利特尔在1940年9月不列颠之战期间正在伦敦,亲眼目睹了英国国王居住的白金汉宫遭到轰炸后,英国人民的愤慨和同仇敌忾,他相信日本人民也会有同样反应,轰炸皇宫,只会引起日军更加凶残地战斗,所以他再三强调严禁轰炸皇宫。 4月8日,哈尔西率领的“企业”号航母和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油船组成的编队从珍珠港出发。而2艘潜艇则已经抵达日本以南海域执行巡逻侦察,随时报告可能威胁编队的日军舰队行踪。 4月10日,哈尔西和米切尔之间的往来电讯被设在东京郊外的日本海军监听站截获,日军随即测算出“大黄蜂”号的准确位置,并判断美军极可能以航母编队袭击日本本土,但日军认为美军舰载机的航程较小,航母必须要驶到距离日本海岸500公里处才能起飞飞机,而在距离日本海岸1000公里,日军早已部署了装备雷达的警戒船只,只要这些警戒船只发现美军舰队,不等美军进入舰载机起飞距离,日军的岸基轰炸机就会蜂拥而至,给予美军以沉重打击! 4月13日拂晓,哈尔西和米切尔的两支编队在海上会合,哈尔西向全舰队宣布:“本舰队驶向东京!”和“大黄蜂”一样,水兵们欢呼如雷! 4月14日,编队驶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制定计划时忽视了这一点,原定19日空袭20日飞至中国就变为18日空袭19日至中国,杜利特尔出于无线电沉默的考虑没有将这一情况报告阿诺德,他认为当空袭东京的消息公布后,中国方面自然会知道时间提前了,也就自然会提前做好准备。但中国方面的实际情况是,地勤人员、照明和导航设备、航空汽油根本没到达指定机场。 4月16日,在“大黄蜂”号甲板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仪式,杜利特尔在米切尔舰长的陪同下,来到准备装上B—25轰炸机的227千克炸弹旁,将一些勋章系在炸弹上,这些勋章是战前日本授予美国海军一些人的,这些人委托海军部长诺克斯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将勋章“还给”日本人,现在由哈尔西派人送到“大黄蜂”号,将伴随炸弹去震撼天皇的宝座。同时,飞行员们还用粉笔在炸弹上写一些捎给日本人的话,这也是美国人特有的一种幽默。 4月17日,编队到达距日本1800公里海域,随行的油船为航母和巡洋舰加油,然后开始全速向日本航行。在“大黄蜂”号上,B—25被拖到起飞位置,开始加油和挂弹,黄昏时分,一切准备就绪。当晚杜利特尔召集全体飞行员会议,他要求所有人必须仔细检查携带上飞机的物品,绝对不可以将与“大黄蜂”号有关的任何物品带上飞机,杜利特尔将首先起飞,并以他投掷的燃烧弹所引发的火光指示目标。并特别强调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飞往苏联,二绝对不准轰炸皇宫等非军事目标。最后他说明现在还来得及要求退出此次行动,而作为后补飞行员的亨利少尉愿意出100美元来替换,但无一人表示愿意退出。 4月18日凌晨五时许,“企业”号起飞了三架无畏侦察机进行例行巡逻,其中一架于七时十五分报告在舰队前方46公里处发现一艘日军拖船,七时四十分,“大黄蜂”号的了望也发现了9000米外的日军拖船,几分钟后,美军无线电员就截获了这艘名叫日东丸23号的警戒船只发出的明码报警电文,毫无疑问,美军已经被发现了! 哈尔西立即下令击沉这艘船只,由于距离远,警戒船又小,美军“纳什维尔”号巡洋舰连续射击29分钟,消耗924发152毫米炮弹才将其击沉。 接到日东丸23号的报告,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中将立即发布第三号命令,即迎击美军舰队的紧急计划。动用的兵力有200架岸基飞机和100架舰载机,并从横须贺出动了6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同时在台湾海域由南云忠一中将指挥的包括5艘航母在内的第一航空舰队正全速赶来,在附近海域的9艘潜艇也奉命火速前往,只是日军认为美军舰载机航程有限,不到19日是无法实施攻击的,因此日军一切迎战准备都是以19日为标准。 美军截获并破译了了日军大量的往来电文,知道日军正在调动多个海军单位,而且有迹象表明,日军航母舰队就在不远,哈尔西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可做的就是起飞轰炸机!尽管此时距日本本土1120公里,要比原计划增加300公里航程,原来勉强够用的燃料就非常困难了,而且轰炸将在白天进行,遭到截击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但为了出其不意,只有立即起飞了! 八时,哈尔西签署了命令,并用灯光信号通知“大黄蜂”号:“起飞轰炸机!致杜利特尔及所属英勇部队,祝好运!愿上帝保佑!” 八时十八分,杜利特尔驾机首先起飞,凭借着高超的技术,他起飞时还有30米甲板没用上!其余十五架飞机依次起飞,九时二十分,最后一架飞机起飞完毕,所有飞机均不编队,单独飞往日本,这样一来是不必为了编队而在空中盘旋浪费宝贵的燃料,二来单机行动可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起飞前,海军地勤人员全力晃动机翼油箱,以晃碎油箱中的气泡,这样就能尽可能多加一些油,尽管数量微乎其微,但每多一滴油对于B—25飞行员而言都是宝贵的!此外还给每架飞机额外多加了五个五加仑的小油箱。十六架B—25起飞刚刚结束,哈尔西就下令转舵返航,同时航母迅速做好迎战准备。下午二时十分,美军又遇到两艘日军警戒船,巡洋舰和舰载机协同攻击,很快击沉、重创各一艘,但美军有一架舰载机被击落,在以后的航行中,再也没有与日军舰船遭遇,顺利返回珍珠港。 九时四十五分,日军一架巡逻机报告发现在距离本土960公里处一架双发轰炸机,这正是杜利特尔的飞机,但日军认为美军舰载机4月19日以前是不可能出动的,而且美军舰载机没有双发轰炸机,对这一情报根本没有重视。 十时三十分,日军加派大批侦察机向东、向南搜索美军舰队,后来又出动12架零式战斗机和32架轰炸机升空待命,准备一有发现立即就可以投入攻击,但天气突变,日军飞机于中午前后陆续返回基地。 (四) 4月18日中午,杜利特尔的飞机飞入日本海岸,在东京郊外与两批9架日军战斗机遭遇,幸运的是日机都没有发现超低空飞行的美机。杜利特尔飞行途中还发现了停泊在东京湾的日军航母,但他克制住攻击的强烈欲望,继续向东京飞去。美机低空飞入东京时,日军当天上午举行的防空演习刚刚结束,不少日本平民还向美机招手欢呼,因为那时美机还是蓝圈白星红心的旧机徽,特别是中间的红色圆心远远看去很象日军的太阳标记,使他们误以为是日机。杜利特尔的飞机还遇到了视察归来正在降落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座机,东条的秘书西蒲陆军大佐一下就惊呼起来:“美国飞机!”但为时已晚! 十二时三十分,杜利特尔投下了炸弹,然后迅速转向飞往中国。其余十五架飞机也按照原定计划分别在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投下了炸弹。由于美军的空袭完全出乎日军意料,美机在轰炸中未遭任何反击,几乎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 轰炸总共毁坏了大约九十处建筑,造成了约五十名平民的死伤,物质损失非常轻微,但极大鼓舞了同盟国的士气,震撼了日本军民。 十三时四十五分,东京广播电台中断了正常播音,发表了一份经过检查的,有些夸大和歇斯底里的政府公告,哈尔西的舰队在返航途中一直密切监听着日本的广播,当听到了日本的公告,美军舰队又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由于B—25提前300公里起飞,致使飞往中国着陆的计划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幸运的是飞机在飞越东海时是时速48公里的顺风,节省下不少燃料,但好不容易到达中国时,燃料耗尽,又没有地面照明和导航,而且还是夜间,着陆几乎毫无可能,十五架飞机在中国浙江省方圆480平方千米范围里或迫降或弃机跳伞,八号机由于机舱玻璃上有个破洞,燃油消耗更大,眼看没有可能飞到中国,机长爱德华?约克上尉果断决定飞往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迫降。 在苏联迫降的八号机上的5名机组成员被苏联扣留了十三个月后获释,在中国迫降的十五架飞机上75名空勤人员中,3人在迫降中死亡,8人被日军俘虏,其中被日军处决和在战俘营中死亡的有4人,其余64人均在中国军民的援助下获救。经重庆、桂林返回美国,不久又重返战场,其中有12人在战争中牺牲。 4月21日,罗斯福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记者关于飞机是从哪里起飞的提问时,为了保障尚未返回的航母安全,得意而巧妙地回答是从“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是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畅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一处世外桃源的胜地。 4月22日,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向杜利特尔发出了贺电,并宣布破格晋升他为准将。阿诺德则命令授予每位参战人员优异飞行十字勋章。 4月底,辗转到达重庆的杜利特尔受到了蒋介石夫妇的接见,并获得了中国的勋章。 由于美机迫降地区是日军与中国军队战线交错的地区,中国军民的营救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但是中国军民仍给予这些美军飞行员以最大的帮助,竭尽所能提供最好的食宿,并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为伤员治疗。因此这些飞行员对此一直怀有深深的谢意,其中一直护送重伤员到桂林的浙江省临海县恩泽医院陈慎言医生,1945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大学学习,并受到美国副总统杜鲁门的接见,1947年学成归国。 5月15日起十万日军向浙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以报复中国军民对美国飞行员的救助,日军共屠杀了二十五万人,绝大多数是平民,很多接待过美国飞行员的村庄被夷为平地,美军原计划供B—25降落的衢州、丽水、玉山等机场均被日军攻占并遭到了彻底破坏,日军企图以残暴的屠杀来阻止中国人民对美国飞行员的帮助,但直至战争结束,许多在中国跳伞的美军飞行员都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救助。 日本大本营为了安抚民心,发表公告,将此次空袭称为“成效甚微”,因为杜利特尔(Doolittle)的英语发音与英语成效很少(Dolittle)非常接近。但仍掩盖不了日本军心、民心上所蒙受的巨大打击和震撼。 6月27日,美国陆军航空兵为几经周折陆续返回美国的23名飞行员在华盛顿举行了受勋仪式,其中杜利特尔还获得了美国的最高荣誉——国会勋章。 空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迫使日军将“瑞鹤”号和“翔鹤”号两艘航母及其护航舰只留在日本海域,并在日本本土增加了四个战斗机大队,来担负东京等要地的防空,分散牵制了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海空力量。 更重要的是轰炸东京平息了日军大本营中关于下一步作战的争论,为了消除本土遭受空袭的危险,决定实施中途岛登陆作战,结果在中途岛战役中,日军遭到了惨重失败,损失4艘航母、1艘巡洋舰和322架飞机,太平洋的战局从此向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发展。 杜利特尔因此次行动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哈尔西在回忆录中将空袭东京的行动誉为军事史上最勇敢的行动!杜利特尔1942年9月担任驻北非的第12航空队司令,1943年任驻地中海的第15航空队司令,1944年任驻英国的第8航空队司令,军衔升至中将,而且他指挥的飞机轰炸过三个轴心国的首都:日本东京、德国柏林和意大利罗马。1945年战争结束后他退出现役,鉴于他对美国空军的杰出贡献,1985年里根总统授予他四星上将军衔,1988年布什总统授予他美国最高文职勋章——总统自由勋章。 杜利特尔于1991年发表关于奇袭东京的回忆录《我决不可能再那么幸运》,七号机的驾驶员特德?劳森中尉根据他的经历写出了《东京上空三十秒》,大受欢迎,并被拍成电影。八号机的副驾驶罗伯特?埃门斯中尉则根据他在苏联的经历写出了《克里姆林宫的客人》一书。 战争结束后的每年4月18日,杜利特尔都与这些患难与共的战友举行聚会,以纪念这次难忘的战斗。1967年的4月18日,所有健在的55名飞行员全部聚集在“奥林斯堪尼”号航母(舷号为cV—34),以一架退役的B—25轰炸机为背景合影留念。 1983年当年九号机领航员托马斯?格里芬重返中国,故地重游。八十年代,飞行员陆续与当年救助他们的恩人取得了联系,1992年陈慎言、朱学山、曾健培、刘芳桥和赵小宝等五人受美国方面的邀请,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纪念轰炸东京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成为一段佳话。 第三节李梅火攻 (一) 自1942年4月杜利特尔轰炸东京之后,美军由于没有航程能够到达日本本土的轰炸机,前线空军基地又远离日本本土,航母舰队的实力不足,舰载机空袭也只能偶尔为之,所以在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条件组织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战略空袭。 1943年底,美军最新型的远程轰炸机B—29服役,使美军拥有了航程能够到达日本本土的重轰炸机,B—29绰号“超级空中堡垒”,1940年由波音公司开始研制,1943年9月起批量生产,飞机气动外形细长光滑,全金属全封闭结构,机头是由多块曲面玻璃组成的半球状透明舱室,高升阻比的大展弦梯形上反中单翼,乘员14人,均配有氧气面罩,机长30米,翼展43米,机高8.5米,装四台R3350带有高空涡轮增压器的空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220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63.6吨,最大载弹量10吨,最高时速576千米,转场航程9650千米,升限10670米,武备共有五个自动炮塔,在机尾、机身左右侧和后舱的四个炮塔安装双管12.7毫米机枪,机身前方的炮塔安装了两门20毫米机炮,加上火控雷达准确指引构成严密的自卫火力。B—29无论航程、载弹量,还是自卫火力,都是二战时期其他轰炸机所望尘莫及的,堪称轰炸机之王。1943年6月,B—29刚刚研制成功,美军就迫不及待地组建了第58轰炸机联队进行适应性训练。 拥有了B—29这样对日本本土轰炸最理想的利器,而且随着欧洲战场的发展,美军开始将大批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飞行员抽调到太平洋战场,美军对日本本土的战略空袭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43年11月,德黑兰同盟国首脑会议上,英美联合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在印度加尔各答和中国成都部署B—29,用以空袭日本本土。 1943年11月,在美国堪萨斯州组建了第20轰炸机部队,1944年3月又组建了第21轰炸机部队,1944年4月在第20、21轰炸机部队基础上成立了第20航空队,由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上将兼任司令,该航空队就是负责承担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 1944年4月,第20轰炸机部队的第一批B—29由肯尼思?沃尔夫准将率领进驻印度加尔各答,美军随即开始进行紧张的战前训练。 1944年6月5日,98架B—29从加尔各答起飞,前去轰炸日军占领下的泰国曼谷,作为首次实战检验。起飞时有1架坠毁,中途有14架因故障返回,返航中又有4架坠毁,还有42架迷航,轰炸效果也不显著,可以说并不成功,但是美军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并从中总结教训,为以后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6月15日,美军实施代号为“马特霍恩”的首次空袭日本行动,92架B—29从加尔各答起飞,沿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有79架抵达中国成都,中国军民以极其简陋的设备将成都双流机场扩建成可供B—29起降的大型机场,并竭尽全力为美军飞行员安排了在当时条件下最好的食宿,为美军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提供后勤保障。 当晚,B—29在成都加油挂弹后起飞,其中1架在起飞时坠毁,4架因故障返航,共68架向日本飞去。午夜时分,B—29机群到达日本,对钢产量占日本钢铁总产量24%的八幡钢铁厂进行了轰炸。 7月8日,B—29又轰炸了佐世保军港。至1945年1月,B—29从加尔各答起飞再到成都加油挂弹,或直接由成都起飞,对日本九州、本州西部、冲绳、中国台湾、鞍山、沈阳等地的钢铁厂、飞机制造厂、炼油厂、交通枢纽和港口进行了轰炸,由于从成都起飞的B—29只能到达日本西南部,无法轰炸东京、大阪等日本大城市,所以美军对日本本土只进行了十次空袭,投弹仅800吨,难以扩大轰炸效果,而且B—29每次出动所需的燃料、弹药和零配件,都需要c—46和c—47运输机经驼峰航线运到成都,代价十分巨大,有些得不偿失。迫切需要在太平洋上夺取若干岛屿,将日本大城市和工业中心纳入B—29的作战半径。 (二) 1944年8月,美军以死5200余人,伤2万余人的巨大代价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为B—29夺取了第一个轰炸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 10月,埃米特?奥唐奈准将指挥的第73轰炸机联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并立即展开了战前训练,不断对特鲁克和硫磺岛进行空袭,从中积累作战经验。 11月24日,奥唐奈准将亲率111架B—29从塞班岛起飞,轰炸日本最大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东京郊外的中岛飞机制造厂。这是自杜利特尔轰炸东京以来美军首次轰炸东京,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不料天公不作美,东京上空阴云密布,难以实施目视轰炸,奥唐奈当机立断命令装备轰炸瞄准雷达的52架B—29轰炸中岛工厂,其余飞机则轰炸东京的其他军事工厂。日军紧急起飞了一百余架零式战斗机,但零式战斗机无法到达B—29的飞行高度,只能进行仰射,加上B—29自卫火力密集,只取得了击落2架,击伤11架的战绩。美机损失虽少,但由于天气影响,只有30余架找到了目标,对中岛工厂的轰炸效果也很不理想。 12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战局的发展,制定了在日本本土登陆的计划,为了摧毁日军抵抗的物质基础和意志,决定加紧对日本的轰炸和海空封锁。根据这一指示,美军不断增加参与对日轰炸的飞机数量,轰炸的频率也大大增加,轰炸的城市也扩大到大阪、神户、横滨和名古屋。但根据航空侦察照片判读,轰炸效果并不显著。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将被任命为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李梅出身于工人家庭,没有在军校就读的经历,完全是凭借着出色的战绩,从一名B—17轰炸机驾驶员一步步晋升为陆军航空兵最年轻的少将,他在担任第8航空队第3轰炸机师师长时,曾指挥部队在对德国战略轰炸中建立过显赫的战功。他是昼间精确轰炸战术的积极支持和倡议者,并在对德国空袭中将此理论付诸实战取得骄人的战绩。 自1945年1月至3月,李梅的第21轰炸机部队先后出动B—29轰炸机1200架次,对日本本土实施了48批16次轰炸,共投弹5000吨。空袭中被日军战斗机和高炮击落29架,机械故障坠毁21架,其他原因损失15架,总共损失了65架。然而轰炸效果却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日本工业与德国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再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军事工业。 1945年2月,美军开始在硫黄岛登陆,战役目的就是为实施战略轰炸的B—29提供应急着陆机场和护航战斗机的起飞基地。战斗殊为惨烈,美军为夺取这个面积仅20平方千米的小岛付出了阵亡6821人,伤21865人的代价,平均每天伤亡达800人,参战部队的损失创造了二战太平洋战场美军最高伤亡记录,伤亡率达30%!面对地面部队如此之巨的伤亡,如果轰炸再不有所起色,何以见江东父老?李梅经过仔细考虑决定改变战术——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第一日军夜间防空能力极差,由于缺乏雷达,几乎没有什么夜间预警能力,高炮数量也少,夜航战斗机更是屈指可数;第二东京的消防能力极其薄弱,八百万人口300多平方千米的东京只有8000多名正规消防队员,2000多名辅助消防人员,1117辆消防车,还因为战争期间燃料只能保证两小时,而且大部分地区没有消防水管,即使有的话,自来水总管道的压力是由电力提供的,只要电力中断消防管就无法得到需要的水压,可以说东京一旦燃起大火,将无法控制;第三东京的房屋密集,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到3.8万人!相邻两个房屋距离通常还不到1米,又主要是木板结构,一旦起火将迅速蔓延。综上所述,李梅决定针对日军的薄弱环节实施夜间轰炸,大面积投掷燃烧弹,引发大火来震撼日本国民,破坏散布在居民区的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的小作坊,即使没有摧毁工厂,也可使居民失去房屋,流离失所,也就无法进行生产,达到彻底瘫痪日本军事工业的目的。鉴于日军夜间防空力量很弱,李梅命令B—29卸下除尾炮以外的所有武器,采取1500米高度,全部携带燃烧弹,这样B—29拆除武器所节省的重量,加上不必采取高空密集编队飞行所节省的燃料重量,可以使每架B—29载弹量从昼间精确轰炸时的平均3吨,增加65%达到7吨以上。但这一命令下达到飞行员手中,却令所有人都大为震惊!拆除所有武器那不是送死吗?李梅解释到,日军夜间防空力量极其薄弱,实施夜间轰炸不可能遇到大量战斗机的拦截,B—29的强大火力反而会在夜暗中误伤友机。尽管李梅是这样解释的,但实际上他内心也是非常矛盾的,他是用自己的前途、300架B—29和3000名空勤人员来冒这次险!甚至他没有将这一计划报告华盛顿,只报告了陆军航空兵兼第20航空队司令阿诺德,因此这一空袭史称“李梅赌注”或“李梅火攻”。 其实,李梅早有打算,2月4日和25日,就进行了实验性空袭,分别出动70架和172架B—29轰炸神户和东京,投掷燃烧弹160吨和450吨,取得了满意效果,这更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 3月9日傍晚十七时三十四分,第314轰炸机联队联队长托马斯?鲍尔准将担任空中指挥,率334架B—29从塞班岛和提尼安岛机场起飞。 庞大的机群沿着被飞行员戏称为“裕仁公路“的航线飞入日本本州海岸线后,鲍尔就下令所有人员穿戴防护用具,所有空勤人员纷纷穿上防弹背心,戴上钢盔,以防高射炮火的伤害。因为考虑到此次空袭将会给日本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所以参战人员在起飞前都得到指示,一旦被击落,就要尽快被日本军方俘虏,要是落入平民手中那就很可能被当场杀死!听到这样的指示,大家无不捏了一把冷汗! 帝国军队礼仪 和世界上大多数军队一样,德国军队的礼仪也同样复杂繁琐。根据1935年版德国步兵手册上的规定:“每一名身穿制服的德意志军人,无论是在检阅,值勤或者非勤务的状态下,都必须要向适当的人或事物致敬。” 具体如下: 当身穿制服时,一个德国士兵向以下事物致敬: 1.元首(Fuehrer)——所有武装力量(陆军,空军,海军,党卫军以 及外国军队)和身穿军服的机构组织(包括帝国陆军退伍军人,魏玛 共和国时期的德国陆军—Reichswehr和前奥地利联盟军)的最高统帅。 2.身穿制服的上级; 当身穿制服时,一个德国士兵向以下事物致敬: 1.元首(Fuehrer)——所有武装力量(陆军,空军,海军,党卫军以 及外国军队)和身穿军服的机构组织(包括帝国陆军退伍军人,魏玛 共和国时期的德国陆军—Reichswehr和前奥地利联盟军)的最高统帅。 2.身穿制服的上级; 3.被确认身份的身穿平民服饰的上级; 4.国旗,党旗和军旗; 5.有卫兵守卫的战争纪念物。 在这里,“上级”定义为: 一名军官(Offizier)应该为以下人的上级: 所有不分部队之别的比自己军衔底的军官,所有级别的士官和士兵。一名高级士官(Unteroffiziermitportepee)应该为以下人的上级:所有只在自己部队中的下级士官(注意:仅在自己部队中)一名无论任何级别的士官(高级士官或者初级士官—Unteroffizierohneportepee)应该为以下人的上级:所有的士兵。 在旧德国军队中,军官在被下级称呼时为第三人称形式,例如:HerrOberst(上校先生)。但在第三帝国时期,基于人人平等的原则。下级可以首先选择以第一人称形式称呼上级,例如:Heerhans(汉斯先生),其次才是以第三人称称呼(在遇到不知对方姓名的上级时必须使用这种方式)。而在党卫军中为了更加体现这种“同志精神”,甚至可以完全省却“先生”的称谓。 以下有3种方式致敬: 1.在上级经过时马上立正,同时伴随脚后跟有力的并拢; 2.在固定面对上级时,马上立正; 3.在坐态时,当面对上级后,马上立正。 而敬礼的形式有3种: 1.军礼(derHandgruszlig;) 举起右手,掌心伸展向外,大拇指抵近掌心,其余4根手指并拢抵至军帽 或钢盔前缘。当敬礼时,手中和嘴中严禁有任何物件。而且只有当自己 身穿制服,头戴军帽或钢盔时才可向对方敬礼。 2.德意志礼(derDeutscherGruszlig;) 意为“德意志及其人民和利益高于一切”。方式为高抬右臂45度,手指并拢向前。1944年7月24日—即“7。20”事件后4天,元首以“军队必须忠于其元首和加强与党之间的关系”为名,下令国防军在全部场合内以德意志礼取代军礼。 3.持械礼(dasDarstellenbewaffnet) 在持枪时,以左手4指弯曲握住枪身中部,右手4指并拢握住扳机以下部位,枪身紧贴身体左侧,保持枪支与地面垂直。后来在战争时期,除了纪念阅兵场合以外,所有其它场合的持械礼全部被废除。取代的是士兵立正同时将枪械紧贴后背肩膀。 举几个具体关于敬礼的例子 1.当身穿制服的士兵团体(非列队)行进时,第一个看见上级的人员应当向其他人提醒,然后以集体方式敬军礼。 2.每一个执行街区道路巡逻或者进行非军事队列的团体都应当以个别方式敬礼。通常持续行进,在离上级6步之前开始敬礼,并保持行礼姿势,直到经过上级身边2步之后才可收礼。 3.当身穿平民服饰时,需以德意志礼取代军礼。 4.如果手中持有任何物件时,则不可敬礼。取代方式为:在行进中,以正规步方式经过上级。在静止时,马上进入立正姿势,并直到上级经过自己为止。 5.当在非露天场合(例如办公室)内向上级汇报时,则应行德意志礼。在这种场合时,上级无须还礼。此外,在汇报时必须脱帽,并以左手持帽,帽子内部朝向左腿,帽徽向前。在离开时需再次行礼,然后标准的向后转,退出。 6.当上级进入房间或者教室时,第一个看见他的士兵必须马上起立高喊立。如果上级身份为士兵所在连,排或者班内的士官,当进入房间时,级别最高的上等兵需负责汇报本房间的情况,(例如:‘Raum21,besetztmit2Gefreitenund7Schutzen,Zweimauml;nneraufUrlaub‘“第21号房,共有上等兵2名,列兵7名。缺席者2名”) 7.当在列队受阅状态,并且有队列指挥官的场合中,则由指挥官一人负责向上级敬军礼。当列队行进时,应以正步姿态行进,同时全体视线面向上级所在方向。 8.当在进行工作勤务状态时,应继续进行工作,由指挥官向上级行礼。 9.所有在行礼时可能导致自己和他人危险,或者影响自己和他人工作勤务进展的场合中,严禁行礼。 10.武装的哨兵无须敬礼,但必须立正,并且伴以视线其看。 11.如果一名持械的士兵正在行进,但是没有在任何队列内。需脸面向上级或者需要致敬的事物,无须敬礼。如果武器背在背后,手保持原来位置。如果武器背在右肩,必需抬手靠在制服胸袋位置紧握枪带。 12.当乘坐车辆,骑马,自行车或者摩托车时,需马上注意并且面向上级或者事物。如果足够安全,车辆副驾驶员或车辆指挥官可以以坐姿方式敬礼,但正驾驶员严禁敬礼。 致意(Gruszlig;) 和英美等国相反,德军一般是由上级向下级首先致意,标准的致意方式“Heil”(嗨)或者“Heil”加对方军衔。如果下级为士兵则无须致意。如果下级为士官或者军官则为“HeilHerr(先生)加军衔”,或者“HeilHitler”。而下级向上级在所有场合回复致意时全部都为“HeilHitler”。如果上级为希特勒本人,则下级的回复致意为“Heil,meinFuhrer”(嗨,我的元首) 欢迎阅读其他类型小说《小寒资料集》,精彩小说尽在第九中文d9cn.com 党卫军将星录 爱德华·戴森霍弗尔博士 edyardDeisenhofer 1909年6月27日,爱德华#8226;戴森霍弗尔在上巴伐利亚的弗赖津(Freising)降生。1928年中学毕业后,他先后到慕尼黑大学、罗斯托克大学和维尔茨堡大学攻读化学及政治经济学专业。1930年5月25日,他加入了纳粹党。同年6月1日,他又在维尔茨堡参加了冲锋队。10月1日,他转投党卫队并被分配至第57旗队第8中队。1932年7月8日,他晋升为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33年1月底,戴森霍弗尔转调到党卫队第56旗队第1大队。5月17日,他晋升为党卫队二级小队长。8月21日,他晋升为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1月9日,他被任命为第56旗队第1大队第2中队的中队长,同时晋升为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934年2月,戴森霍弗尔大学毕业。4月20日,他被提升为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4月24日,他以特别勤务军官的名义调往“南方”大区。6月15日,他被调职到特别机动部队(SSVT)的第1旗队任中队长。此后他被调往第2旗队第2大队担任一个排级单位的指挥官。 照片:戴森霍弗尔在骷髅队中任职时的留影(其领章中骷髅徽下方是党卫队的SS标志) 1935年2月27日,戴森霍弗尔被调至骷髅队(SSTV),在“上巴伐利亚”看守队中担任一支连级部队的指挥官。9月15日,他晋升为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936年4月,他被调往“萨克森”骷髅大队第3中队(III./SSSturmbannSachsen)担任法律顾问。1937年7月初,“萨克森”骷髅大队被分拆并成立了“上巴伐利亚”、“勃兰登堡”和“图林根”三个骷髅旗队后,戴森霍弗尔被分配到“图林根”骷髅旗队第3大队(III./SS-Totenkopf-Standarte3Thüringen)任法律顾问。7月10日,他被任命为“上巴伐利亚”骷髅旗队第2大队(II./SS-Totenkopf-Standarten1Oberbayern)大队长。1938年10月2日,他晋升为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上巴伐利亚”骷髅旗队大部编入骷髅师后改称党卫军第1骷髅步兵团,戴森霍弗尔依然担任该团第2营的营长。1940年5月他在战场上负伤后,刚好接到格庭根(Gottingen)大学发来的科学奖。6月26日,他同时获颁两级铁十字勋章。伤愈后,他被任命为党卫军“西北”自愿旗队第3大队(III./SS-Freiwilligen-Standarte“Nordwest”)大队长。1941年4月22日,他调任“东方”步兵补充营(Infanterie-ersatz-Battaillon“Ost”)营长。 照片: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后的纪念照 1941年8月中旬,戴森霍弗尔调任党卫军第9步兵团第1营营长。11月3日,他在战斗中被炮弹炸成重伤。戴森霍弗尔伤愈后于1942年2月18日被任命为党卫军第1骷髅步兵团第1营营长。4月20日,他晋升为党卫军中校。4月29日,他因在杰米扬斯克包围圈之战中的突出表现而荣获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4月30日,他再一次受伤。5月8日,戴森霍弗尔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康复后,他于7月1日被任命为党卫军摩托步兵补充营(SS-Kradschützen-ersatz-Battillon)营长。由于实战经验丰富,戴森霍弗尔在9月25日被调往巴特特尔茨党卫军军官学校(SS-JunkerschuleBadTōlz)任教。在执教的同时,他也在陆军温斯多夫军官学校深造。1943年2月期间,他还担任过党卫队富尔达-韦拉大区(OberabschnittFulda-Werra)的后备军官。 1943年9月初,戴森霍弗尔调往党卫军指挥总局(SS-Führungshauptamt)担任步兵总监。11月,他调任第11(军官训练)局局长。1944年3月20日,他重返战斗部队,前往党卫军第10装甲师接替马丁#8226;科尔罗泽尔(martinKohlrose)担任第21装甲掷弹兵团团长。4月20日,他晋升为党卫军上校。7月20日至8月11日,戴森霍弗尔接替赫尔伯特#8226;奥托#8226;吉勒(HerbertOttoGille)担任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师长,但他并未实际到任。在此期间,“维京”师由汉斯#8226;米伦坎普(Hansmühlenkamp)暂掌指挥权。其后,米伦坎普被正式任命为“维京”师师长。而在8月期间,戴森霍弗尔实际处于后备军官状态,正等待新的任命。借此空闲,他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通过了答辩。 1944年8月30日,戴森霍弗尔接替奥托#8226;宾格(OttoBinge)任党卫军第17“格茨#8226;冯#8226;伯利欣根”装甲掷弹兵师师长。一个月后,戴森霍弗尔前往罗马尼亚协助党卫军的征兵工作,其师长职务由托马斯#8226;米勒(Thomasmüller)接任。1945年年初以前,他再次转为党卫军后备军官。 1945年1月1日,戴森霍弗尔晋升为党卫军大校。在1月的头三个星期中,他曾担任一支由“巴特萨罗”部队训练场(Truppenübungsplatz“BadSaarow”)的教员和学员组成的战斗群的指挥官。1月26日,党卫军第15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师长赫尔伯特#8226;冯#8226;奥伯乌尔泽(HerbertvonObwurzer)失踪,戴森霍弗尔奉命接管该师。1月31日,戴森霍弗尔在去上任的途中于阿恩施瓦尔德(arnswalde)阵亡。在其阵亡后,原第15师代师长阿图尔#8226;阿克斯(arthurax)被正式任命为该师师长。 戴森霍弗尔天资聪颖,有抱负,精力充沛,为人正直诚实,是党卫军年轻师指挥官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他在军中与同事们相处融洽,其好友海因茨#8226;哈梅尔和戈特弗里德#8226;克林格曼更是对他评价甚高。 纳粹党党籍编号:250226 党卫队队籍编号:3642 任职: 党卫军第15武装掷弹兵师师长(1945年1月26日-1月31日) “巴特萨罗”战斗群指挥官(1945年1月1日-?) 在罗马尼亚从事征兵工作/党卫军后备军官(1944年9月-1945年1月1日) 党卫军第17“格茨#8226;冯#8226;伯利欣根”装甲掷弹兵师师长(1944年8月30日-9月?日) 转为党卫军后备军官(1944年8月期间) 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师长(1944年7月20日-8月11日) 党卫军第10装甲师第21装甲掷弹兵团团长(1944年3月20日-7月19日) 党卫军指挥总局第11局局长(1943年11月-1944年3月19日) 党卫军指挥总局步兵总监(1943年9月初-11月) 党卫队富尔达-韦拉大区后备军官(1943年2月期间) 巴特特尔茨党卫军军官学校教官(1942年9月25日-1943年9月初) 党卫军摩托步兵补充营营长(1942年7月1日-9月24日) 党卫军“骷髅”师第1骷髅步兵团第1营营长(1942年2月18日-6月30日) 党卫军第9步兵团第1营营长(1941年8月中旬-1942年2月17日) 党卫军“东方”步兵补充营营长(1941年4月22日-8月中旬) 党卫军“西北”自愿旗队第3大队大队长(1940年?-1941年4月21日) 党卫军“骷髅”师第1骷髅步兵团第2营营长(1939年10月-1940年?) 骷髅队“上巴伐利亚”骷髅旗队第2大队大队长(1937年7月10日-1939年10月) 骷髅队“图林根”骷髅旗队第3大队法律顾问(1937年7月初-7月9日) 骷髅队“萨克森”骷髅大队第3中队法律顾问(1936年4月-1937年7月初) 骷髅队“上巴伐利亚”看守队连级指挥官(1935年2月27日-1936年4月)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第2旗队第2大队排级指挥官(1934年6月15日-1935年2月26日) 党卫队“南方”大区特别勤务军官(1934年4月24日-6月14日) 党卫队第56旗队第1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1933年11月9日-1934年4月23日) 加入党卫队(1930年10月1日) 加入冲锋队(1930年6月1日) 加入纳粹党(1930年5月25日) 晋升: 党卫军大校:1945年1月1日 党卫军上校:1944年4月20日 党卫军中校:1942年4月20日 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938年10月2日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935年9月15日 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934年4月20日 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933年11月9日 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933年8月21日 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933年5月17日 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32年7月8日 勋章及奖励: 骑士铁十字勋章(1942年5月8日) 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1942年4月29日) 一级铁十字勋章(1940年6月26日) 二级铁十字勋章(1940年6月26日) 银质战伤章 铜质战伤章(1940年6月20日) 东线冬季从军章(1942年7月21日) 苏台德回归纪念章 德奥合并纪念章 步兵突击章 骷髅戒 党卫队全国领袖荣誉剑 莱昂#8226;德格雷勒 (LeonDegrelle) 莱昂#8226;德格雷勒,二战前欧洲最年轻的政治领袖,比利时“雷克斯”党的创始人,党卫军中最著名的外籍自愿者。希特勒对这位出色的年轻人也是欣赏有加,曾说过:“我如果有了儿子,希望他能像莱昂一样”这样的赞语。 德格雷勒于1906年6月15日出生在阿登地区的布永(Bouillon)镇。其父亲是1901年由法国来到比利时的移民,在布永开了一家规模颇大的啤酒厂。富裕的家境使德格雷勒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从小就聪颖过人,在家乡有“天才”和“神童”之称。1920年,德格雷勒考入比利时天主教鲁汶(Louvain)大学攻读法律。在大学里,他不仅学习法律专业,还选修了政治、艺术、考古和哲学等课程。在学生时期,德格雷勒就已经开始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鬽力。到二十岁时,他撰写的书籍已有五部获得出版。1930年,德格雷勒完成学业并获得法律博士学位。此后,他办了一家出版社,开始发行自己的周报。 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德格雷勒从小就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后来他加入了“天主教运动”并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德格雷勒热衷于群众运动并获得了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他梦想能在比利时建立一个高效负责并为民谋利的政府,提高国民素质。他经常宣扬:“你要么和人民站在一起,要么就只能孑然一身”。至1931年,德格雷勒已成为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发表的演讲超过2000场,深受大众的喜爱。虽然此时的德格雷勒已是比利时执政三党之一的天主教党(另外两党为自由党和社会党)的主要领导人,但他对执政联盟中的营私舞弊和党同伐异深恶痛绝,觉得与他的政治初衷背道而驰。1935年,德格雷勒毅然脱离天主教党而发起组织了“雷克斯运动”(Rexists),鼓吹发动激进的改革,建立类似意大利法西斯国家体制,公正团结的“总体国家”。此后,德格雷勒对执政党联盟发起了他称之为“清除腐败”的宣传战。1936年5月24日,德格雷勒领导的“雷克斯”党在大选中异军突起,在议会上院和下院中总共赢得了34个席位。然而,执政的三党迅速地结成同盟,一起对德格雷勒进行打压。很快,雷克斯运动陷入低潮,党也发生了分裂,但德格雷勒仍获得了大多数青年选民的支持并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当选为国会议员。当战争的脚步临近时,德格雷勒在国内力主中立,以使比利时能成为敌对的德法之间的缓冲。作为有远大抱赴的政治家,德格雷勒的眼光并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大陆。他以学者的身份先后访问了拉丁美洲、美国、加拿大、北非、中东和所有欧洲国家。他认为,欧洲的唯一出路是以共同的文化传统为纽带实现统一。在访问中,德格雷勒分别得到了墨索里尼、邱吉尔和希特勒等各国首脑的接见。在与各国领袖的会晤中,尽管他极力游说想阻止欧洲再次陷入大战中,然而新老帝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却并非是他能够化解得了的。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德军入侵比利时,德格雷勒的政敌借此机会发难。5月10日,德格雷勒被比利时政府以“通敌”罪逮捕。在狱中,德格雷勒遭到严刑拷打。在亲属的努力下,德格雷勒逃脱了被处死的危险,最后被送到法国南部的一个集中营关押。随着德军的胜利,德国人开始寻找战前对其持友好态度的德格雷勒。很快,德格雷勒被德国人释放并返回了比利时。然而,获释后的德格雷勒一开始并没有与德国占领军合作。讽刺的是,在“通敌”这一点上,那些前政府官员中的机会主义者倒是走到了他的前面。 当希特勒发动征俄之战后,反共的德格雷勒提出组建一个由瓦隆人自愿者组成的营,希望借此为瓦隆人在今后希特勒的新欧洲中谋得一个显赫地位。1941年8月8日,德格雷勒自愿加入德国陆军成第477步兵团一名普通士兵。对于德格雷勒的这种行为,他的瓦隆人战友都戏称他为“谦虚第一的勃艮第公爵”。在第477步兵团服役3个月后,他被提升为军官并调职到由比利时自愿者组成的第373步兵营。1942年5月1日,他晋升为少尉。1943年5月15日,他被提升为中尉。6月1日,他以党卫军预备役中尉的身份转调到党卫军维京师任后备军官。当月,他调往由原陆军第373步兵营扩编而成的党卫军“瓦隆人”突击旅(SS-SturmbrigadeWallonien)任军械官。1944年1月30日,他晋升为党卫军上尉。2月13日,“瓦隆人”突击旅旅长卢希恩#8226;利珀特(LucienLippert)阵亡,德格雷勒接管指挥权继续率部作战。6月21日,卡尔#8226;布尔克被任命为“瓦隆人”突击旅的新旅长,但实际上是和德格雷勒合作指挥部队,布尔克负责组织和训练,德格雷勒则负责作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该旅扩编为党卫军第28师为止。1944年2月20日,德格雷勒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其推荐人奥托#8226;吉勒在推荐书中写到: 在切尔卡瑟西部持续一周的战斗中,“瓦隆人”突击旅与其他陆军和党卫军部队一起依靠自身的力量击退了敌军的进攻。当英勇的卢希恩#8226;利珀特旅长于2月13日被一颗子弹击中胸部而壮烈牺牲后,德格雷勒接管了全旅的指挥权。在此前的无数次战斗和最后的突围行动中,德格雷勒以勇敢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其优秀的作战指挥能力。在同志般的战斗友情凝聚下,他和勇敢的瓦隆人一起,与陆军和党卫军的日耳曼官兵并肩作战,使突围得以顺利实现。我建议向这些勇敢官兵的领导者颁发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4月20日,德格雷勒晋升为党卫军少校。8月8日,他到达爱沙尼亚,开始担任“瓦隆人”战斗群的指挥官并参加了纳尔瓦战役。8月27日,他获颁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其推荐书内容如下: 1944年8月23日,敌军以爱沙尼亚部队为主要进攻对象并一举突破了他们的防线。整个多尔帕特(Dorpats)的西和西南方侧翼都已直接暴露在苏军的打击之下,仅有一些没什么战斗力的警卫部队防守。 与此同时,德格雷勒少校正赶往在西南面阻击苏军进攻的重步兵连。在那天早晨的旅程中,德格雷勒确认了战场形势并将正向多尔帕特溃逃的爱沙尼亚部队收拢起来。他将爱沙尼亚和德军部队组织成一个战斗群并部署在战略要点莱玛茨(Lemmatsi)山,建立起一条防线以阻挡苏军的进攻。而这支由残兵败将组成的战斗群竟然坚守莱玛茨山防线达一整天之久。 德格雷勒在战斗中的勇敢表现,激励了爱沙尼亚部队残部继续奋战到底。当官兵猫着腰在战壕中作战时,德格雷勒则站在高处下达命令。敌军向多尔帕特市进攻的企图被挫败,应完全归功于德格雷勒少校在关键时刻的个人决断,否则我方仍在更南面作战的部队将有被合围的危险。 1944年10月9日,德格雷勒因在1942年8月-9月的普鲁斯卡娅(Pruskaja)、切尔雅克夫(Tcherjakov)、库班诺-阿尔米安斯基(Kubano-armianski)地区和1943年12月在切尔卡瑟地区的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而获颁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从前线下来以后,德格雷勒被希特勒亲自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 此后,他作为宣传部的特邀嘉宾四处发表演讲直至1945年1月底。当德格雷勒自苏联回到布鲁塞尔时,比利时人为他举行了历史上最盛大的欢迎仪式。一万多名布鲁塞尔市民在街道两旁夹道欢迎。而就在两个月前,盟军部队已经攻入了比利时境内。1945年1月1日,德格雷勒晋升为党卫军中校。1月30日,他被任命为党卫军第28“瓦隆人”自愿装甲掷弹兵师(28.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Wallonien)师长。4月20日,他被提升为党卫军上校。 在首批赴东线的800名瓦隆人自愿者中最后只有三个人得以幸存,其中之一就是德格雷勒。在整个二战期间,党卫军中先后有约2500名瓦隆人自愿者在与苏军作战中阵亡。德格雷勒曾说过,“如果没有党卫军,整个欧洲可能在1944年就已落入苏联的魔掌。他们会比美国人早得多达到巴黎。党卫军曾在莫斯科、哈尔科夫、切尔卡瑟和塔尔诺波尔英勇地挡住了苏军。党卫军的抵抗使苏军失去了超过12个月的时间,否则他们将在爱森豪威尔之前抵达诺曼第。人们应该感谢这些作出牺牲的年轻人”。 当德国投降后,德格雷勒自知,作为最反共的斗士之一,他在战后将会成为苏联除掉的重点人物,同时他也不愿意向胜利者屈服。于是他首先逃到当时仍处于德军控制之下的挪威。在那儿,他和追随者搭乘一架飞机出逃,沿途曾多次遭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最后因燃料耗尽迫降在西班牙境内。在迫降时,德格雷勒有多处骨折,后来在医院住了一年才完全康复。住院期间,德格雷勒一俟他的右臂能够活动后就开始埋头撰写他最著名的一部书《campaigninRussia》。 二战彻底结束后,盟军开始威胁西班牙政府,如果不交出德格雷勒和维希法国首相皮埃尔#8226;拉瓦勒,将对其采取军事行动。佛朗哥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交出了拉瓦勒,而以身体有伤不宜移动为由留下了德格雷勒。德格雷勒伤愈出院后,即被安排到一所修道院躲藏起来。然而,他的家人、朋友和支持者在被遣返回比利时国内后即被逮捕,有些甚至被拷打至死。他的七个女儿一个儿子被强制分送到欧洲各地的拘留中心看管,连名字都被全部更改,以避免他们以后恢复联系。同时,比利时政府下令禁止他们互相联系,也不许他们与其父有任何形式的往来。比利时新政府不仅以缺席审判的形式宣判德格雷勒死刑,而且还颁布了一项名为《德格雷勒法》的法案,该法案禁止任何人运输、拥有、收受有关德格雷勒的书籍。其中《campaigninRussia》就被宣布为禁书。 1954年,改名为莱昂#8226;何塞#8226;德#8226;拉米雷斯#8226;雷纳(LeonJoseDeRamirezReina)的德格雷勒正式加入西班牙国籍。在西班牙举目无亲的德格雷勒并未被困难压倒,他以新的热忱投入到建筑行业中。就像在战场上他能够从士兵成长为上校一样,德格雷勒凭着自己的奋斗白手起家,逐渐建立起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此后,德格雷勒的公司以优质和高效而蜚声海内外,甚至连美国政府都曾委托他的公司承建一些在西班牙境内的诸如军用机场等大型军事工程。在此期间,德格雷勒的忠实追随者在欧洲各地找到了他失散的所有子女并送至西班牙与他团聚。 在战后约四十年里,德格雷勒曾12次在公开场合向比利时政府发出信息,只要比利时政府在有陪审团的情况下公开进行审判,他愿意回国受审。然而心存顾忌的比利时政府没有作出正面回应。在德格雷勒流亡西班牙期间,曾发生过数起试图清算他的事件。1961年7月5日,西班牙警方逮捕了两名自法国比利牛斯山一个小村子非法进入西班牙国境的“旅行者”。这两人,一个是名叫ZuisalduideIdelon的以色列人,另一个叫SuisonJakeDemon的人持法国护照。警方在他们的行李中搜出了武器、弹药、大约相当于50万美元的各国货币、一套麻醉工具、一张某西班牙别墅的详细平面图和一个像棺材一样的盒子。最后,那两人供认自己是为以色列情报部门服务的特工,奉命潜入西班牙绑架德格雷勒。 1983年,西班牙社会党在国际犹太人组织的压力下,鼓噪要驱逐德格雷勒,但最终没能实现。后来,犹太人追捕纳粹逃亡者的组织悬赏10万美元抓捕德格雷勒,这一举动也没有产生任何效果。德格雷勒仍旧在西班牙生活地无忧无虑,经常出现在公众聚会上,招待朋友聚餐,接见来自各国的前军界和政界的仰慕者。 1994年4月1日,88岁高龄的德格雷勒在西班牙的马拉加(malaga)去世。在德格雷勒的回忆录中,他仍然坚持其法西斯信仰,而且至死不悔。在临终前,德格雷勒留下最后遗愿希望其骨灰能送回比利时安葬。由于比利时政府的反对,这一遗愿最终没能实现。 洛塔尔·德贝斯 LotharDebes 1890年6月21日,洛塔尔#8226;德贝斯出生在巴伐利亚中法兰克尼亚区的埃希施泰特(eichstauml;tt),其父是一名法官。中学毕业后,他在慕尼黑加入了皇家巴伐利亚青年军,并被分配到巴伐利亚第18“路德维希#8226;费迪南德亲王”步兵团。1911年1月10日,他转调至普鲁士陆军的第88拿骚步兵团。1911年-1912年期间,他进入但泽的战争学校学习,毕业后于1912年1月27日获少尉军衔。1913年春,他离开拿骚步兵团转赴齐根(Sigen)军区司令部任职。1914年初,他调职到哈瑙(Hanau)军区司令部。1914年夏,他转调至第25拿骚工兵营。8月,他回到最初的老部队巴伐利亚第18步兵团任连职军官。1915年9月18日,他被任命为该团第5连连长并晋升为中尉。1916年6月24日,德贝斯在战场上被炮弹击伤。伤愈后,他先后担任过第18军的代理副官和代理作战科长。9月27日,他调任第223步兵师的助理副官。10月初,他改任该师的军械官。1918年年初至5月期间,他调任布鲁塞尔至柏林的军事运输官。10月18日,他晋升为上尉。一战中,德贝斯因作战勇敢而获得了一级和二级铁十字勋章。另外,他曾四次负伤,其中有两次是在同一天。在他担任军事运输官期间,总参谋部对他的能力和表现予以高度评价。德贝斯于1920年11月25日结婚,有两个女儿。1930年5月1日,德贝斯加入纳粹党。1937年3月1日,他加入党卫队并获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衔。此后他被派往党卫队不伦瑞克军官学校担任教官。1938年9月11日,他晋升为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940年1月1日,他接替阿尔诺#8226;阿尔特瓦特-马肯森(arnoaltvater-mackensen)任不伦瑞克军官学校校长并被提升为党卫队旗队长。1941年11月9日,他晋升为党卫军大校。1942年1月1日,他调往党卫军第2步兵旅担任一支独立分队的指挥官。2月22日,他接替恩斯特#8226;多伊奇(ernstDeutsch)担任党卫军第9步兵团团长。6月21日,他晋升为党卫军少将。8月1日,党卫军第9步兵团划归骷髅师并改编为党卫军骷髅摩托化步兵团“图勒”(SS-Totenkopf-Kradschützen-Regiment“Thule”)。而德贝斯于7月20日接到了任命他为党卫军巴特特尔茨军官学校校长的调令,但由于他此时仍在苏联,因此直到8月10日他才正式上任。1943年1月期间,德贝斯前往温斯多夫的陆军装甲兵学校进修装甲兵指挥官课程,为他的下一个任职作准备。2月15日,他被任命为党卫军第10“卡尔大帝”装甲掷弹兵师首任师长(注:该师后更名为“弗伦茨贝格”)。11月12日,德贝斯接替马蒂亚斯#8226;克莱因海斯特坎普(matthiasKleinheisterkamp)任党卫军第6“北方”山地师师长。12月15日,他正式到任。1944年1月30日,他晋升为党卫军中将。 1944年5月,弗雷德里希-威廉#8226;克吕格尔接替德贝斯任党卫军第6山地师师长。6月15日,德贝斯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党卫军“东部”司令部(BefehlshaberderWaffen-SS“Ost”)司令官。6月21日,德贝斯转赴意大利担任党卫军“意大利”司令部(BefehlshaberderWaffen-SS“Italien”)的司令官,受意大利党卫队和警察最高总指挥(Houml;chsteSSundPolizeiführerItalien)卡尔#8226;沃尔夫的节制。德贝斯担任党卫军“意大利”司令部司令官直至战争结束。 作为行政和野战指挥方面的专家,德贝斯深受其上级赞赏。在陆军第215步兵师写于1942年5月的一份报告中,对德贝斯的评价是:正直、开朗、头脑清楚,对自己的判断充满自信,是一位勇敢、军事知识丰富的指挥官。德贝斯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说英语和法语,说话和气。他还是唯一一位曾担任过党卫军两个最富盛名的军官学校校长的人。1960年7月14日,德贝斯在奥斯纳布吕克(Osnabrück)逝世,享年70岁。 纳粹党党籍编号:240110 党卫队队籍编号:278953 晋升: 党卫军中将:1944年1月30日 党卫军少将:1942年6月21日 党卫军大校:1941年11月9日 党卫军上校:1940年1月1日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938年9月11日 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937年3月1日 任职: 党卫军“意大利”司令部司令官(1944年6月21日-1945年5月) 党卫军“东部”司令部司令官(1944年6月15日-6月21日) 党卫军第6“北方”山地师师长(1943年11月12日-1944年5月) 党卫军第10“卡尔大帝”装甲掷弹兵师师长(1943年2月15日-11月12日) 在温斯多夫陆军装甲兵学校进修(1943年1月) 党卫军“巴特特尔茨”军官学校校长(1942年8月10日-1943年2月15日) 党卫军第9步兵团团长(1942年2月22日-8月1日) 党卫军第2步兵旅独立分队指挥官(1942年1月1日-2月22日) 党卫军“不伦瑞克”军官学校校长(1940年1月1日-1942年1月1日) 党卫军“不伦瑞克”军官学校教官(1937年-1940年1月1日) 勋章及奖励: 银质德意志十字勋章:1945年2月7日 一战一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 一战二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 二级战功十字勋章 前线战斗员荣誉十字勋章 东线冬季 党卫队全国领袖赐剑 党卫队骷髅戒 一战一级铁十字勋章 一战二级铁十字勋章 1918年铜质战伤章 卡尔·布尔克 KarlBurk 卡尔#8226;布尔克于1898年3月14日出生在布赫瑙(Buchenau),其父是一位农民。中学毕业他后留在家乡务农。1913年4月15日,他应征入伍并被选送至位于齐克马林根(Sigmaringen)的士官学校学习。1915年2月中旬,他转学到魏森费尔斯(Weissenfels)士官学校。1916年10月初,他由士官学校毕业后,先是到第132“下萨克森”步兵团补充营接受新兵训练,随后被正式分配至该团第1连。 1918年11月,布尔克被转调至第10轻炮兵团第2连。在一战期间,他一直在第10轻炮兵团中担任士官,并因功获颁过一级和二级铁十字勋章。战后,他继续留在军队中,在第5炮兵团第2连任职。1927年2月4日,他以上士军衔退伍。退伍后,他致力于人工管理研究。1933年5月7日,他加入纳粹党。 1933年3月1日,布尔克加入党卫队并获一级小队长衔,负责军事训练工作。1934年2月底,他被调到位于科尔巴赫(Korbach)的党卫队体育学校任小队长。1935年4月20日,他被任命为党卫队第30区(abschnittXXX)副官并晋升为突击小队长。11月9日,他被提升为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936年1月15日,他接替弗雷德里希#8226;德内尔(FriedrichDernehl)担任党卫队第24区本部指挥(Stabführer)。9月13日,他晋升为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当年,他作为预备役军官到陆军第64炮兵团受训。1937年9月12日,他被提升为二级突击队大队长。 1938年2月初,布尔克被任命为党卫队第70旗队旗队长。11月9日,他晋升为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939年1月9日,他调任党卫队第8旗队旗队长。11月11日,他被任命为党卫队第12骷髅旗队第2大队大队长。1940年3月1日,布尔克以党卫军预备役上校的身份加入党卫军。9月1日,他被任命为党卫队“东南”大区(SS-OberabschnittSüdost)本部指挥。10月初,他放弃在党卫军中的职务和军衔前往党卫队“东南”大区本部上任。1941年3月25日,他再次以党卫队预备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军中校)的身份加入党卫军。 布尔克在党卫军补充炮兵团(SS-artillerieersatzRegiment)受训至1941年3月中旬后,被调至维京师炮兵团任特职军官。5月20日,他被任命为党卫军“东部”高射炮兵营(SS-Flakabteilung“Ost”)营长。布尔克所部在战场上根据需要而配属给陆军或党卫军部队。1942年3月6日,他晋升为党卫军预备役上校。3月31日至6月25日,布尔克担任由陆军和党卫军部队临时组成的“布尔克”战斗群指挥官,该战斗群下辖一个司令部、马塞尔战斗群(由第232保安营第1、第2连和“党卫队全国领袖”警卫营组成)、瓦伦丁战斗群(由“巴尔纳”步兵团和第232保安营第3连组成)、第636保安营(SchumanschaftBattaillon636)、第376步兵团第14连和第743预备役轻型高炮营第3连,并根据情况配属于陆军部队或党卫军第2摩托化步兵旅。8月1日,他被任命为陆军第37军炮兵指挥,成为首位在陆军部队中担任此职的党卫军军官。夏季结束后,布尔克改任党卫军高炮补充营(SS-Flak-ersatz-abteilung)营长。11月15日,布尔克因在担任党卫军“东部”高射炮兵营营长期间的突出表现而荣获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在他授勋的推荐书中这样写到: 布尔克中校是新组建的党卫军“东部”高射炮兵营营长。他满怀战斗漏*点,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他充满活力,有企图心,深受官兵们的尊敬和赞赏。布尔克以其个人品格影响和塑造了他指挥的高炮营,使他们得以在任何地方都勇敢和出色地作战。 1941年10月5日至6日,刚抵达前线的布尔克的高炮营即被配属给了党卫军第2摩托化步兵旅。尽管布尔克的部队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但他仍被立即投入作战。由于他手下的所有军官和士官都没有实战经验,他只好亲自给每一门炮布置阵位和下达命令。正因如此,他的营首次参战就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这对于一支年轻部队是非常重要的。 10月8日,我军在涅瓦河与特罗斯纳(Trosna)河交汇处西面的阵地遭到俄军炮艇从后方发起的袭击;当时我军仍未渡过涅瓦河。尽管接到了友军的警告,布尔克中校仍在白天对该地进行了侦察。冒着敌军猛烈的炮火,他在涅瓦河南岸选定了一个合适的阵地,而从对岸可以清楚的发现那里。他亲自指挥一个排的部分士兵将炮架设在选定阵位上并立即对敌军炮艇实施自瞄射击。离他们最近的一艘炮艇在被直接命中数发炮弹后起火燃烧,其余炮艇见势不妙纷纷逃离。此后,敌军的炮艇再也不敢靠进涅瓦河。 以同样巧妙的方法,他们又摧毁了敌军在前方的一个气球和一处探照灯阵地。而这两次战斗都是在布尔克中校亲自进行了昼间侦察后才决定实施的。正因事先进行了侦察,布尔克的炮兵们才得以在正确的位置成功地向敌军开火。在布尔克中校的指挥下,这几次行动都完成地非常出色。 在地面战斗中,该高炮营每天都要应付10-15批次在6到8架战斗轰炸机护航下的8到10架轰炸机的俯冲攻击。在敌军飞机攻击期间,布尔克不再参与搜索,而是在某炮位进行现场指导。在不长的时间里,布尔克的营就击落了15架敌机,取得这样的成绩其指挥官功不可没。 高炮营和第405、第409两个步兵团一起抵达克拉斯尼波(Krasny-Bor)后,作为主力参与了保卫列宁格勒-丘多沃高速公路和“十月”高速公路的防御战。这两个防御战的胜利又要归功于布尔克中校,他和部下在战斗中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所被赋与的支援性角色的要求。他的部队摧毁了大量敌军阵地,击毁了许多步兵炮并歼灭了敌军部署在最前沿阵地的一个排。他们摧毁了敌人新构筑的阵地并在敌军即将形成突破的紧要关头挡住了敌人。1941年11月15日,第404步兵团团长对布尔克表示赞赏,感谢他率部给予的强有力的支援。第409步兵团团长于11月29日,随后第121和第122步兵师师长都在信件和电报中对布尔克表示了赞赏之意。 除了前面提到的击落15架敌军,该营还击毁了敌军4辆32-38吨级的坦克并迫使另外2辆32吨级坦克撤退,完全摧毁了3座有重装甲防护的碉堡(以88毫米炮的直射火力)和15座有轻装甲保护的碉堡(使用88毫米炮和37毫米炮)。高炮营在1941年10月5日-15日首次作战的成绩已被记录在册。在战斗中,该营指挥官以身作则,在他的前沿观察所连续28个小时亲自指挥部下射击。他的指挥给部下带来了勇气和胜利的信心。 党卫军将星录(续) 1942年1月29日,在拉脱维亚修整了四个星期后,高炮营被部署到诺夫哥罗德-丘多沃公路一线担任防御,与苏军在此激战了6个昼夜。苏军的进攻显示他们意图向南实施突破。高炮营经常不得不以步枪和轻机枪等轻武器同时防御东、北和西三个方向。在此困难情况下,营指挥层肩负着下达命令、选择阵地、保障部队的弹药和食物补给以及照看伤员等诸多重任,这就要求营指挥官布尔克中校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决策谨慎而果断,以及渴望战斗的热情。 由于我方的步兵部队伤亡过大且极度疲劳,布尔克中校以他的人组成了一支装备轻机枪和重迫击炮的保卫排来阻挡敌军对我步兵部队的攻击。除此之外,他还派出了几支侦察巡逻队为上级指挥官搜集有用的情报。在两天的战斗中,高炮营于夜间成功地击落了4架敌军轰炸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由于没有探照灯,高炮营的官兵们是靠听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来判断敌机的方位。 正是因为布尔克中校的个人品质、勇敢精神和坚决,才使得他的部队取得了步兵式的胜利。有鉴于此,第424步兵团团长哈里#8226;霍佩(HarryHoppe)上校建议授予布尔克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作为高炮营的直属上级,党卫军第2摩托化步兵旅有责任对此予以关注并将推荐书以规定渠道上呈。他们确信,布尔克中校完全有资格获此殊荣。 ——党卫军第2摩托化步兵旅旅长戈特弗里德#8226;克林格曼(GottfriedKlingemann)1943年3月,他的营扩编为党卫军高炮营兼补充团(SS-Flak-ersatz-abteilungundersatz-Regiment),他依然任该部指挥官。在英国皇家空军的5月大轰炸中,他的部队负责保卫鲁尔水坝。7月15日,他晋升为党卫军上校。11月9日,他晋升为党卫军大校。1944年2月13日至6月1日期间,布尔克奉调到位于波兰克拉科夫的党卫队和警察“东部”总部(HSSPF“Ost”),任边防部队的指挥官。6月1日,他被任命为党卫军第5“瓦隆人”自愿突击旅(5.SS-Freiwilligen-Sturmbrigade“Wallonien”)参谋长兼步兵指挥,主要负责训练工作。6月21日,他开始担任“瓦隆人”自愿突击旅旅长。9月18日,“瓦隆人”自愿突击旅开始扩编为师(党卫军第28“瓦隆人”自愿掷弹兵师),而布尔克则继续担任该部指挥官直至9月20日。此后,他转为党卫军作战指挥部(SS-FHa)后备军官,但仍是党卫军第28师名义上的指挥官,只是实际工作由弗兰茨#8226;黑勒鲍特(FranzHellebaut)少校主持。10月6日,布尔克被任命为俄国志愿者总指挥安德列#8226;弗拉索夫中将的军事联络官,但他直到12月12日新的党卫军第28师师长尼古劳斯#8226;海尔曼(NikolausHeilmann)到任后才前去赴任。1945年2月12日,他不再担任联络官一职。2月15日,他被任命为党卫军第15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师长。4月20日,他晋升为党卫军少将。5月2日,在党卫军第15师残部撤退后,布尔克独自向美军投降。1963年9月23日,布尔克在弗里茨拉尔(Fritzlar)逝世。 布尔克是一位受过良好训练且经验丰富的炮兵军官,也是党卫军中最出色的高射炮兵指挥官之一。在担任“东部”高射炮兵营营长期间,他因表现出众而获得了陆军和党卫军方面的双重好评。他虽然未曾率领“瓦隆人”自愿掷弹兵师作过战,但是为该师的组建和训练出力不少。在任党卫军第15师师长期间,他与拉脱维亚裔官兵相处融洽。出于相互间的信任,他曾拒绝以德国军官去替换拉脱维亚军官,而在其他一些党卫军外籍部队中却因这种替换行动而影响了士气。 晋升: 党卫军少将:1945年4月20日 党卫军大校:1943年11月9日 党卫军上校:1943年7月15日 党卫军预备役上校:1942年3月6日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938年11月9日 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937年9月12日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936年9月13日 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935年11月9日 党卫队突击小队长:1935年4月20日 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933年3月1日 任职: 党卫军第15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师长(1945年2月15日-5月2日) 弗拉索夫中将的军事联络官(1944年10月6日-1945年2月15日) 党卫军作战指挥部后备军官(1944年9月20日-10与6日) 党卫军第5“瓦隆人”自愿突击旅旅长(1944年6月21日-9月20日) 党卫军第5“瓦隆人”自愿突击旅参谋长兼步兵指挥(1944年6月1日-6月21日) 党卫队和警察“东部”总部边防部队指挥官(1944年2月13日-6月1日) 党卫军高炮营兼补充团指挥官(1943年3月-1944年2月13日) 党卫军高炮补充营营长(1942年?-1943年3月) 陆军第37军炮兵指挥(1942年8月1日-?) “布尔克”战斗群指挥官(1942年3月31日-6月25日) 党卫军“东部”高射炮兵营营长(1941年5月20日-1942年8月1日) 维京师炮兵团特职军官(1941年4月中旬-5月20日) 再次加入党卫军并在党卫军补充炮兵团受训(1941年3月25日-4月中旬) 党卫队“东南”大区本部指挥(1940年9月1-1941年3月25日) 加入党卫军(1940年3月1日-10月初) 党卫队第12骷髅旗队第2大队大队长(1939年11月11日-1940年3月1日) 党卫队第8旗队旗队长(1939年1月9日-11月11日) 党卫队第70旗队旗队长(1938年2月初-1939年1月9日) 党卫队第24区本部指挥(1936年1月15日-1938年2月初) 党卫队第30区副官(1935年4月20日-1936年1月15日) 党卫队科尔巴赫体育学校小队长(1934年2月底-1935年4月20日) 勋章及奖励: 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1942年11月15日 一级战功十字勋章 二级战功十字勋章 普通突击章 步兵突击章 陆军防空奖章 东线冬季从军章 金质冲锋队体能章 银质国家体能章 一战一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1941年12月8日 一战二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1941年10月30日 党卫军将星录之卡尔·布伦讷中将 卡尔·布伦讷 KarlBrenner 1895年5月19日,卡尔#8226;布伦讷出生在德国曼海姆(mannheim)市。由高等技术学校毕业后,他于1914年8月3日自愿加入德意志帝国陆军。一战期间,他一直在第10“冯#8226;沙恩霍斯特”野战炮兵团服役,并于1915年晋升为少尉。在战争中,他作战勇猛,毫不畏惧,曾四次受伤,先后荣获了两级铁十字勋章、银质战伤章、二级普鲁士金质服役十字勋章、奥尔登堡服务十字勋章、二级附剑巴登骑士十字勋章和银质巴登“卡尔#8226;弗雷德里希”服役奖章。 1919年1月15日,布伦讷在巴登参加了“东方”自愿营。1920年4月初,他参加了“卡普暴动”(KappPutsch)。此后,他被调职到第7步兵团。很快,他就离开军队加入到巴登的安全警察(Dicherheistpolizei)部队,其警衔为州警少校(州警-Landpolizei,见附注)。 1926年,布伦讷加入希特勒青年团,在巴登(Baden)区任旗队长(Bannführer)直到1935年3月1日。1935年,他进入柏林的州警指挥学校进修。进修结束后,他被任命为普鲁士州州警察署署长的副官。5月1日,他加入了纳粹党。当年夏季,他先后到于特博格(Jüterbog)的陆军炮兵学校和驻乌尔姆(Ulm)的第4炮兵团受训。 1936年8月初,布伦讷被任命为治安警察总局一个办公室的主任。当年,他晋升为防卫警察中校。1938年9月11日,他加入了党卫队并被授予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衔。1939年1月起,他开始在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SS-Hauptmant)下属的治安警察总局中主管警察体育方面的事务。4月20日,他被提升为防卫警察上校。8月15日,他晋升为党卫队旗队长。8月初,布伦讷被任命为坐落于柏林斯潘道区的警察体育学校校长。10月,他被派往波兰担任“华沙”警察团团长(Polizeiregiment“Warsaw”)。1940年3月12日,他被调职到骷髅师,担任该师炮兵团的临时团长。5月4日,新任骷髅师炮兵团团长弗里茨#8226;阿里恩(Fritzallihn)到任,布伦讷则调任警察师炮兵团团长。1941年9月,他在战斗中失去了左眼。 1941年11月9日,布伦讷晋升为党卫军大校。11月初,他被任命为党卫军西北战区司令(BefehlshaberderWaffen-SSNordwest)。1942年1月30日,他被提升为党卫军兼警察少将。2月6日,他被任命为萨尔茨堡治安警察总监,负责反游击作战。7月1日,被派去帮助建立党卫军司令部(SS-Generalkommando)。10月7日,他就任炮兵指挥。11月-12月期间,他率一个战斗群前去接管法国土伦(Toulon)海军基地。5个星期后,他回到治安警察总局任某办公室主任。此后,他被任命为萨尔茨堡治安警察司令再次负责反游击作战直到9月底。1944年1月1日,他被提升为警察中将。3月15日,他晋升为党卫军中将。1943年12月中旬至1944年6月6日期间,他在乌克兰担任当地的治安警察司令。1944年6月10日,希姆莱亲自推荐授予布伦讷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推荐书原文如下: 1944年3月2日,布伦讷党卫军兼警察中将率一小队人乘车前往已被敌军包围的波尔基(Borki)村。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波尔基村得以又多坚守了3天。 1944年3月15日,敌军已攻入克列缅涅茨(Kremianez)村北部;布伦讷亲率最后的预备队发起反击,不仅击退了优势敌人还乘势收复了村子的北部。 1944年3月21日,苏军坦克部队发动奇袭,突破了我们在久特科维基(Dytkoviecki)附近的防线。布伦讷中将亲自出动,成功地阻止了部队的溃败并指挥他们建立起新的防线。 1944年3月27日,苏军坦克突破了布伦讷战斗群位于苏霍沃拉(Suchovola)的指挥部附近的阵地。布伦讷集中指挥部所有的人员和马匹向敌军发动攻击。他们一直坚持到增援部队赶到并发起反击。 1944年4月2日,我军位于布罗德(Brody)南部的防线被强大的敌军突破。在布伦讷中将的指挥下,一些小部队和战斗群一道对敌军发动反击,使其无法再前进一步。 1944年4月5/6日,布罗德东南的261高地被敌军攻占。我军进行了多次反击皆未能将其夺回。布伦讷中将亲自指挥了新的反击,成功占领了公路这一重要的补给通道。 4月13日和14日,战斗群奉命移动到布罗德和于特尼基(Hutniki)之间的斯坦尼斯拉夫茨克(Stanislavzik)地域。在撤退过程中,衔尾追击而至的敌军对他们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布伦讷中将调遣预备队击退了这些敌人。经此一战,战斗群撤退的计划才得以完全实现。 1944年6月16日,布伦讷正式获颁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在6月-7月期间,他在汉斯#8226;阿道夫#8226;普鲁茨曼(HansadolfPrutzmann)指挥的战斗群中担任军事顾问。7月23日,他就任“库尔特#8226;冯#8226;戈特贝格”战斗群(curtVonGottbergKampfgruppe)指挥官。7月至9月初,他取代埃里希#8226;冯#8226;登#8226;巴赫担任反游击行动的指挥。9月1日,他被任命为党卫军第6“北方”山地师师长。 1944年11月17日,第18山地军军长弗雷德里希#8226;霍赫鲍姆(FriedrichHochbaum)建议授予布伦讷骑士十字勋章。霍赫鲍姆在推荐书中写到: 第18山地军为从(Karelien)的原防线撤退,特命令党卫第6山地师在库萨莫(Kuusamo)挡住先前由基斯金基(Kistinki)追击而至的苏军,为部队在当地搜集补给争取时间。 1944年9月19日,苏军一个团在苏芬边境附近与党卫第6山地师的预备队(2个加强营和一个炮兵营)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正面交战,并且挡住了其撤退通道。 9月19日,在敌军对该预备队实施的一次试探性攻击中,党卫第6山地师的参谋长阵亡。当党卫第6山地师主力得知这一情况时,他们正在西面70公里以外准备向库萨莫的掩护阵地撤退。多亏布伦讷中将的洞察力和活力,其指挥体系并未因参谋长的阵亡而受到太大的冲击,尽管他接任师长职务才14天。他当机立断,立即率部驰援被困的预备队。 1944年12月31日,布伦讷正式获颁骑士十字勋章。1945年4月2日,布伦讷向美军投降。他在战争结束后获释,随即迁往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居住并于1954年2月14日逝世。 作为一名专业的炮兵和警官,他在体育方面非常优秀,特别擅长跑步和滑雪。在卡林西亚(carinthia)和上施蒂里亚(Styria)参加进行反游击作战时,他的军事才能给予当地的党卫队兼警察领袖很大帮助。他1935年结婚,后与妻子离异。他的前妻后来嫁给了迪特里希。希姆莱此人非常担心公众的蜚短流长,但他一直与布伦讷和迪特里希保持着朋友关系。1943年1月,布伦讷再婚。在两次婚姻中,他一共育有3个女儿。 附注: 1933年国防军对州警正式实施军事化并派遣陆军军官作为其训练协调员。1935年3月中旬,就将州警(“赫尔曼#8226;戈林将军”团除外)正式划归陆军的问题举行了为期一周的讨论。随后,州警的控制权由内政部长移交到陆军总司令部,其原有警察职能由防卫警察(Schutzpolizei)和国家地方警察(Gendarmerie)接管。两个月后,移交工作完成。1935年8月,州警警官被授予同等的陆军军衔。由于州警主要被陆军所控制,因此其中的党卫队官员很少;相反,防卫警察则拥有很多党卫队军官。 纳粹党党籍编号:3460685 党卫队队籍编号:307786 晋升: 党卫军中将:1944年3月15日 警察中将:1944年1月1日 党卫军少将:1942年1月30日 警察少将:1942年1月30日 党卫军大校:1941年11月9日 党卫队旗队长:1939年8月15日 防卫警察上校:1939年4月20日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938年9月11日 防卫警察中校:1936年 州警少校:1935年 任职: 党卫军第6“北方”山地师师长(1944年9月1日-1945年4月3日) “戈特贝格”战斗群指挥官(1944年7月23日-9月1日) “普鲁茨曼”战斗群军事顾问(1944年6月-7月) 乌克兰治安警察司令(1943年12月-1944年7月23日) 党卫队和警察“阿尔卑斯地区”高级指挥部反游击行动指挥(1943年1月-年底) 党卫军“西北”战区司令(1941年11月1日-1942年2月6日) 勋章及奖励: 骑士十字勋章:1944年12月31日 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1944年6月16日 1914年一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1941年8月17日 1914年二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1941年8月4日 一级战功十字勋章:1944年 二级战功十字勋章:1940年 金质战伤章:1941年9月27日 一战银质战伤章 步兵突击章:1944年5月16日 前线战斗员荣誉十字勋章 普鲁士二级金质从军章 一级奥尔登堡服务十字奖章 二级奥尔登堡服务十字奖章 二级附剑巴登骑士十字勋章 银质巴登“卡尔#8226;弗雷德里希”服役奖章 警察资历章 党卫队资历章 二级德意志奥林匹克运动会章 金质帝国体能章 银质德意志骑师章 党卫队全国领袖赐剑 党卫队骷髅戒 党卫军将星录之库尔特·布拉萨克少将 库尔特·布拉萨克 KurtBrasack 库尔特#8226;布拉萨克于1892年4月6日出生在易北河畔的舍内贝克(Schouml;nebeck),其父是一位商人。中学毕业后,布拉萨克进入卡尔弗拉斯多夫(KarlFrasdorff)公司工作。1913年10月1日,他作为一年期志愿兵加入德意志帝国陆军。在马格德堡(magdeburg)完成新兵训练后,他被分配到第4“恩克”轻炮兵团服役。1914年5月1日,他晋升为二等兵。6月1日,他被提升为下士。1915年1月27日,他晋升为中士。1916年1月11日,他被任命为第21野战炮兵团军械官并晋升为预备役少尉。1917年,布拉萨克调职到第27野战炮兵团。1918年,他在团里担任某炮兵连连长。此后,他又调任波莫瑞第2“冯#8226;欣德兴”轻炮兵团副官。一战结束后,他于1918年11月30日退伍。 退伍后,布拉萨克在其父手下做推销员。1921年5月,他加入了军国主义组织——“钢盔团”(Stahlhelm)。当年,他还完成了终生大事。1930年7月1日,他加入了纳粹党。1931年3月1日,他参加了党卫队并被分配到第21旗队第2突击大队,当了一名党卫队员。8月4日,他被提升为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0月18日,他晋升为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并调到第2突击大队大队部任行政官。1932年3月3日,他被任命为第2突击大队大队长并提升为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 1933年4月20日,布拉萨克晋升为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月9日,他被提升为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934年4月20日,他就任党卫队第21旗队后备突击大队大队长。5月7日,他调任党卫队第91旗队旗队长。9月9日,他被提升为党卫队旗队长。1937年1月1日,他接替里夏德#8226;希尔德布兰特(RichardHildebrandt)就任党卫队第11区区长。9月22日,他调任党卫队第30区区长。此后,他虽然调到党卫军系统,但仍兼任第30区区长直至战争结束,只是具体事务由别人代理。 党卫军将星录之库尔特·布拉萨克少将 (4) 照片:布拉萨克与骷髅师炮兵团同事的合影 1938年1月30日,布拉萨克晋升为党卫队区队长。在1936年至1938年期间,他以陆军预备役少尉的身份先后到陆军第14、第51炮兵团和于特博格(Jüterbog)炮兵学校受训。1938年12月1日,他被提升为陆军预备役中尉。1939年12月1日,他被调入党卫军,任骷髅师炮兵团第1营营长,并授党卫军预备役中校衔。在他任骷髅师炮兵营营长期间,曾到于特博格炮兵学校进修营指挥官课程。1941年4月1日,他调任维京师炮兵团第1营营长。5月30日,他转任第4炮兵营营长,恩斯特#8226;菲克(ernstFick)中校接任其第1营营长职务。 1942年1月10日,布拉萨克转调到帝国师,担任炮兵团团长。1月30日,他晋升为党卫军预备役上校。7月,他接替赫伯特#8226;奥托#8226;吉勒(HerbertOttoGille),兼任党卫军装甲军炮兵指挥直至卡尔#8226;海因里希#8226;布伦讷(KarlHeinrichBrenner)于10月7日接替他。 1943年3月18日,帝国师师长赫伯特#8226;瓦尔(HerbertVahl)负伤,其职务由布拉萨克代理,直至4月3日新任师长瓦尔特#8226;克吕格尔(WalterKrüger)到任。布拉萨克代理师长职务期间,其炮兵团团长职务由卡尔#8226;克罗伊策(KarlKreutz)接替。新任师长到任后,布拉萨克转为后备军官。4月20日,他晋升为党卫军预备役大校。6月29日,他被任命为党卫军和警察部队在苏联北方的后勤运输中心指挥,总部设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 1943年11月10日,布拉萨克调任党卫军第4“荷兰”自愿装甲掷弹兵旅(4.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Brigade“Nederland”)炮兵团团长。1944年5月20日,他升任党卫军第7装甲军炮兵指挥。6月20日,党卫第7装甲军并入党卫第4装甲军后,布拉萨克即转任第4装甲军炮兵指挥。1945年1月30日,他晋升为党卫军少将。3月1日,他卸任党卫第4装甲军炮兵指挥职务,不再担任军职。 战争结束后,布拉萨克被美军逮捕直到1949年才获释。此后,他参加了党卫军老兵互助会(HIaG)并成为骨干。1978年9月28日,布拉萨克在汉堡逝世。 纳粹党党籍编号:267498 党卫队队籍编号:8216 晋升: 党卫军少将:1945年1月30日 党卫军预备役大校:1943年4月20日 党卫军预备役上校:1942年1月30日 党卫军预备役中校:1939年12月1日 陆军预备役中尉:1938年12月1日 党卫队区队长:1938年1月30日 党卫队旗队长:1934年9月9日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933年11月9日 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933年4月20日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932年3月3日 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931年10月18日 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931年4月8日 党卫队队员:1931年3月1日 任职: 党卫军第4装甲军炮兵指挥(1944年6月20日-1945年3月1日) 党卫军第7装甲军炮兵指挥(1944年5月20日-6月20日) 党卫军第4“荷兰”自愿装甲掷弹兵旅炮兵团团长(1943年11月10日-1944年5月20日) 俄北后勤运输中心指挥(1943年6月29日-11月10日) 转为后备军官(1943年4月3日-6月29日) 党卫军“帝国”装甲师师长(1943年3月18日-4月3日) 党卫军装甲军炮兵指挥(1942年7月底-10月7日) 党卫军帝国师炮兵团团长(1942年1月10日-1943年3月18日) 党卫军维京师炮兵团第4营营长(1941年5月30日-1942年1月10日) 党卫军维京师炮兵团第1营营(1941年4月1日-5月30日) 党卫军骷髅师炮兵团第1营营长(1939年12月1日-1941年4月1日) 党卫队第30区区长(1937年9月22日-1945年5月8日) 党卫队第11区区长(1937年1月1日-9月22日) 党卫队第91旗队旗队长(1934年5月7日-1937年1月1日) 党卫队第21旗队后备突击大队大队长(1934年4月20日-5月7日) 党卫队第21旗队第2突击大队大队长(1932年3月3日-1934年4月20日) 党卫队第21旗队第2突击大队行政官(1931年10月18日-1932年3月3日) 勋章及奖励: 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1944年10月19日 1914年一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 1914年二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 1914年一级铁十字勋章(一战) 1914年二级铁十字勋章(一战) 铜质战伤章 普通突击章 东线冬季从军章 金质国家体能鉴定章 党卫队全国领袖赐剑 党卫队骷髅戒 匈牙利勇敢勋章(一战) 党卫军将星录之阿尔弗雷德·博尔歇特大校 阿尔弗雷德·博尔歇特 alfred·Borchert 阿尔弗雷德#8226;博尔歇特于1891年12月5日出生在霍尔施泰因(Holstein)州的巴姆施泰特市。他在家乡读完中学后于1907年4月15日考入了阿尔萨斯(alsace)州的新布赖萨赫(Neubreisach)士官学校。1909年4月1日,他转入位于柏林的特雷普托(Tepkow)军官学校就读。1911年4月初,他由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第1近卫步兵团服役。1914年8月初,他被调往驻扎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第163步兵团。1915年5月中旬,博尔歇特转调至第187步兵团。8月1日,他被提升为军士长。1917年10月26日,他晋升为少尉并调回第163步兵团任职。1918年9月27日,他在作战中被英军俘获。一战临近结束前的10月21日,他被英军释放。 1919年11月15日,由军中退伍的博尔歇特加入了汉堡防备警察(Schutzpolizei)并被任命为少尉。1920年10月1日,他晋升为警察中尉。1923年2月1日,他被提升为警察上尉。10月,他被任命为军警百人队(Hundertschaft)指挥官。1933年5月1日,他加入了纳粹党。7月1日,他晋升为警察少校。1937年12月10日,他晋升为警察中校。1939年7月1日,他加入了普通党卫队(allgemeine-SS)并被授予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衔,在党卫队第44区(SS-abschnittXXXXIV)中任职。在为党卫队服务的同时,博尔歇特依旧担任着警察职务。1939年9月初,他被任命为奥拉宁堡(Oranienburg)一个警察训练和补充营的营长。9月中旬,他调任第1警察团下面一个营的营长(第1警察团后编入新建的警察师)。1940年5月-7月间,他担任第1警察团团长之职。1941年9月中旬,他被任命为警察师补充营营长。11月9日,他被提升为党卫队旗队长兼警察上校。12月,他开始担任警察师第3警察步兵团(Polizei-Schützen-Regiment3)团长。 1942年4月1日,博尔歇特正式编入党卫军系统。4月11日,师长温伦贝格建议授予博尔歇特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他在报告中写道: 博尔歇特上校率第3警察步兵团在包围列宁格勒和封闭丘多沃(Tschudovo)突破口的战斗中,多次表现出英勇行为。 1941年12月21日和22日,苏军在诺沃苏希(NovoSsusi)附近400米宽正面突入我军防线。苏军意图以强大步兵在炮火掩护下突入我军主要防御地幅,将局部胜利扩大为全面突破。博尔歇特上校集中包括后方单位在内的所有可用的部队从最前沿向苏军发起反突击。苏军在遭此意外打击后,被赶回了出发阵地并死伤惨重,可统计的阵亡人数就超过200人,大量的武器、弹药和装备被丢弃。 在此后的防御作战中,博尔歇特上校以成功的巡逻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大量杀伤了敌军。在围困列宁格勒期间,他多次挫败了敌军的突围行动。 在封闭丘多沃以南缺口的战斗中,博尔歇特负责指挥西突击群。踩着齐腰深的积雪,他率部经过5天的激战终于成功地割裂了敌军补给纵队一部并拖延了其进攻。 1942年3月22日,第3警察步兵团被南攻击群(第58步兵师)换防后,苏军突然切断了北部补给线并突入我军防线。虽然换防后还没来得及修整,博尔歇特仍立即率部向敌军发起攻击并与南攻击群重新取得联系。最后,突入的敌军被悉数歼灭。 博尔歇特的个人勇敢和率领部队所取得的巨大胜利,使他完全有资格获得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 5月19日,博尔歇特被正式授予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5月15日-7月18日期间,博尔歇特兼任警察师师长。1943年1月20日,他在战斗中头部负伤。2月1日,他晋升为党卫军大校。9月1日,康复后的博尔歇特调任党卫军作战总指挥部第12处(士官训练处)处长直至战争结束。1944年3月-4月间,他曾奉派进修师级指挥官课程。1969年4月27日,博尔歇特在汉堡逝世。 晋升: 党卫军大校:1943年2月1日 党卫队旗队长兼警察上校:1941年11月9日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939年7月1日 警察中校:1937年12月10日 警察少校:1933年7月1日 警察上尉:1923年2月1日 警察中尉:1920年10月1日 警察少尉:1919年11月15日 任职: 党卫军作战总指挥部第12处处长(1943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 党卫军警察师师长(1942年5月15日-7月18日) 警察师第3警察团团长(1941年12月-1943年1月20日) 勋章及奖励: 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1942年5月19日 1914年一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1940年6月23日 1914年二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1939年9月25日 1914年一级铁十字勋章:1916年8月19日 1914年二级铁十字勋章:1914年10月31日 一级战功十字勋章 二级战功十字勋章:1943年9月1日 前线战斗员荣誉十字勋章 汉堡汉撒同盟勋章:1918年3月16日 梅克伦堡二级军事服务章:1918年3月29日 银质战伤章:1943年1月20日 德奥合并纪念章 警察服务章 骷髅戒 党卫军将星录之威廉·博克大校 弗里德里希-威廉·博克 Friedrich-Wilhelm·Bock 照片:身着警察制服的博克 弗里德里希-威廉·博克于1897年5月6日出生在弗里岑(Wreschen),其父是西普鲁士的政府部长。中学毕业后,博克于1914年8月2日加入德意志帝国陆军。入役后,他被分配到第38野战炮兵团。10月初,他转调至第2野战炮兵团。1918年2月,他晋升为少尉。9月11日,他在战斗中负伤。伤愈后,他又回到第38野战炮兵团。1919年2月初,他由军中退役后参加了志愿军并前往波罗的海作战。 离开志愿军后,博克先后在梅克伦堡州和波美拉尼亚州的农业部工作。1922年11月15日,他在汉堡加入了守备警察(Schutzpolizei)部队,授中士警衔。1926年4月,他转调到普鲁士的守备警察部队并先后在斯德丁(Stettin)、特雷普托(Trepkow)和马林贝格(marienburg)三个城市任职。1933年5月1日,他参加了纳粹党。1939年9月初,他调职到汉诺威市。12月,他被任命为汉诺威市治安警察第3营营长。 1940年5月初,博克被调往警察师,任警察炮兵团第2营营长。1941年11月1日,他加入了党卫队并被任命为党卫队后备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942年1月5日,他晋升为党卫队后备一级突击队大队长。4月1日,他正式转入党卫军编制。 警察师师长阿尔弗雷德·温伦贝格(alfredWünnenberg)和炮兵团团长弗里茨·施梅德斯(FritzSchmedes)共同建议授予博克骑士十字勋章。他们在推荐书中写道: 博克中校在东线作战开始以来,以其出色的表现证明他是一位合格的炮兵营指挥官。在去年冬季的艰苦战斗中,他在沃尔霍夫(Volchov)指挥一支炮兵群以准确的急速射打退了优势敌军的进攻。今年1月他在幸加维诺(Sinjiavino)山再次重演了上述一幕。 在涅瓦河之战中,兵力和兵器皆占有绝对优势的苏军于1943年2月2日黎明发动了进攻。苏军由科尔皮诺(Kolpino)出发,沿“十月”公里两侧首先对第250(西班牙)步兵师的防线发起进攻并达成了突破。在未遇明显抵抗的情况下,苏军遂向南推进,穿过“十月”公里后,于11:00时对斯特潘诺弗克(Stepanovk)-米斯基诺(mischkino)的山间公路发起进攻。博克中校很快就意识到,如果苏军继续前进,将直接威胁警察师的左翼。博克立即向所部位于费克里斯托夫(Feklistovo)和米斯基诺的炮兵前沿观察哨下达命令,要求他们进行阻击并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重要的制高点。第4、第6、第12炮兵连、总部连和陆军部队的炮兵观察哨一道,首先抢占了有利的防御阵地。部队士气高涨,决心死守阵地。为维护全师左翼的安全,博克中校将他负责防守的费克里斯托夫附近的战线朝向向西旋转,以阻挡苏军的前进。得到加强的一支苏军刚开进费克里斯托夫即遭到博克所部的迎头痛击并被击退。14:00时,我军第一支援军,1个加农炮排抵达费克里斯托夫并立即投入战斗。多亏博克中校对敌军攻击点的准确判断才使援军得以及时投入。 直到约17:00时,各路援军已陆续到达。警察师一个驮马工兵连抵达后被立即投入到防线左翼以填补防御空隙。期间,苏军在坦克部队的伴随下正沿山间道路向米斯基诺前进。在前沿,博克中校的观察所在遭敌炮火袭击后已部分坍塌。由于没有反坦克武器,费克里斯托夫的守军无法长期坚守。但博克仍能控制住局势,因为他在出现的敌军坦克面前保持了果断和冷静,注意到他已遭削弱的部队有组织地在米斯基诺西缘和波库西(Porkusi)北缘建立起新的防线。同时,一些反坦克武器已送抵米斯基诺并立即在村子的主要街道上击毁了苏军两辆坦克,新构筑的防御阵地也得以守住。 博克的个人判断和有可用于防御的部队是守住山间公路的关键。他确信他的师能够完成重建新防线的命令。 鉴于其在此要点防御作战中的优秀表现和在危急情况下的冷静行动,我建议授予博克中校以骑士十字勋章。 -团长弗里茨·施梅德斯少校 博克中校仅以小规模的炮兵部队就击退了苏军对科尔皮诺南翼空隙的进攻。他的部队在与大量苏军的近距离作战中也成功地守住了米斯基诺和费克里斯托夫之间的重要制高点。在这些战斗中他所表现出的勇敢使部队得以坚持。全赖他的个人决断,使苏军对师左翼的进攻被完全粉碎。这次成功的防御战斗,使苏军打破列宁格勒包围圈的企图完全落空。博克中校有资格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师长阿尔弗雷德·温伦贝格中将 党卫军将星录之威廉·博克大校 (3) 照片:授勋后的留影 1943年3月28日,博克被正式授予骑士十字勋章。8月1日,他接替施梅德斯担任炮兵团团长。9月中,弗里茨#8226;施梅德斯曾建议授予博克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但未获上级批准。11月9日,他晋升为党卫军上校。10月24日,他兼任由留在苏联的警察师一部所组成的“警察师”战斗群指挥官。当时,警察师战斗群配属于海因里希·舒尔特(HinrichSchuldt)指挥的“舒尔特”战斗群。1944年3月15日,舒尔特阵亡。同日,博克被任命为党卫军第19拉脱维亚自愿师(19.LettischeSS-Freiwilligen-Division)师长。4月13日,布鲁诺#8226;施特雷肯巴赫(BrunoStreckenbach)接任党卫第19师师长,博克转为后备军官。6月初,他被任命为党卫军第2装甲军炮兵指挥。8月1日,博克接替受伤的聚尔费斯特·施塔德勒(SylvesterStadler)担任党卫军第9“霍恩施陶芬”装甲师师长,军炮兵指挥一职由汉斯·桑德尔(HansSander)担任。同日,他晋升为党卫军大校。在阿纳姆战役期间,他与瓦尔特·哈策尔(WalterHarzer)各指挥党卫第9装甲师的一部分作战。8月23日,莫德尔元帅亲自向希姆莱建议授予博克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以表彰其在诺曼第战役中的杰出贡献。9月2日,博克被正式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列全军第570位。10月10日,伤愈归来的施塔德勒重掌党卫第9装甲师,而博克回去重新担任党卫第2装甲军炮兵指挥直至战争结束。 博克的妻子是党卫军兼警察少将康拉德·里策尔(KonradRitzer)的妹妹。1978年3月11日,博克在汉诺威去世,享年81岁。 博克是党卫军中最勇敢和令人尊敬的优秀炮兵指挥官之一。他身体强壮,精力充沛,性格开朗。尽管是炮兵出身,但他在各种情况下的作战中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水平和优秀指挥官的品质。正因拥有象博克这样的优秀指挥官,才使警察师与那些著名的党卫军装甲部队相比也并不逊色多少。 纳粹党党籍编号:2223186(1933年5月1日入党) 党卫队队籍编号:405821(1941年11月1日入队) 晋升: 党卫军大校:1944年8月1日 党卫军上校:1943年11月9日 党卫队后备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942年1月5日 党卫队后备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941年11月1日 任职: 党卫军第2装甲军炮兵指挥(1944年10月10日-1945年5月8日) 党卫军第9“霍恩施陶芬”装甲师师长(1944年8月1日-10月10日) 党卫军第2装甲军炮兵指挥(1944年6月1日-8月1日) 转为后备军官(1944年4月13日-6月1日) 党卫军第19拉脱维亚自愿师师长(1944年3月15日-4月13日) 党卫军“警察”师战斗群指挥官(1943年10月24日-1944年4月19日) 党卫军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第4炮兵团团长(1943年8月1日-10月24日) 转为正式党卫军军官(1942年4月1日) 警察师炮兵团第2营营长(1940年5月-1943年8月1日) 勋章及奖励: 骑士十字勋章:1943年8月23日 骑士十字勋章橡叶饰:1944年9月2日 一级铁十字勋章:1941年9月16日 1914年二级铁十字勋章1939年饰版:1941年8月21日 1914年二级铁十字勋章 1918年战伤章 东线冬季从军章:1942年8月2日 警察资历章 欢迎阅读其他类型小说《小寒资料集》,精彩小说尽在第九中文d9cn.com 希特勒青年团 该师的荣誉袖标,其师标志是由一把钥匙和闪电构成,钥匙符号是因为其大部分军官来自第1SS,就沿用了党卫军第1装甲师的师徽,居中的闪电源自德国人特有的奇怪空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老是有残忍的神柢,以及不怕死的英雄活跃着,也就是充满了神秘的北欧“黄昏的世界”)。 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作为武装党卫军7个装甲师之一,也是平均年龄最小的一个师,全师平均年龄17-18岁,所以也被称为“娃娃”师。因为他们平均年龄偏小,所以希特勒青年团师的士兵们还有一个昵称“candySoldiers”(糖果士兵??)其昵称的由来传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平均年龄太低,因此德军高层决定配发糖果来代替香烟的配给。但是在反抗盟军登陆诺曼第的战斗中,其英勇作战的精神和狂热的战斗意志给敌我双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顽强的战斗使盟军打算在登陆当天就占领的卡昂(caeN)城,经过几个星期的战斗里都未能如愿。到底是狂热的意志支持这些孩子们如此顽强的战斗,还是他们确实训练有素,并且拥有较高的战斗素质,才让盟军在卡恩城下止步不前?!其实12SS并非是大家常说的娃娃军,因为在组建时他的成员大多是高中毕业的希特勒青年团团员,年龄多为18岁,少量17和19岁的。而当时所有参战国家军队中的新兵也基本上是这个年龄。更不要说1年后诺曼第战役期间他们全部都是19岁左右了,应该是成年人了。二是12ss中希特勒青年团员都是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基础军事素质非常过硬,因此对他们的训练可谓是事半功倍。44年的时候,除了没有实际经验外,他们完全算是老鸟了。而他们的对手加拿大人,马上就要为他们的轻敌付出巨大的代价~! 年表 1943年2月开始筹划建立12thSSPanzerDivisionHitlerjugend 1943年4月全师士兵超编,但是却缺少近2000名士官(NcO),50名国防军士官被调入该师 1943年6月6月24日,元首下令正式建立该师 1943年7月全师在比利时的Beverloo的训练营建立,1000名LSSaH(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加上希特勒青年团里的具有领导才干的青年领袖进入该师。师指挥部设在柏林附近“利希特菲尔德”军校,隶属党卫军第一装甲军。 1943年10月该师接收了来自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一个突击炮营和一个医疗连。 1943年12月全师人员达到21550人。 1944年1月全师极度缺少装备,例如坦克才40辆 1944年4月4月1日全师向Normandy进发 1944年5月驻扎在法国北部 1944年6月6月1日师长弗利兹.维特(FritzWitt)宣布全师已进入战斗状态,但是整个师散乱的分布在整个Normandy地区。Normandy地区盟军开始登陆,全师大部分部队分别驻扎在Dreux,法国靠近巴黎的地区,可投入的作战力量大约为17900人。6月7日,12SS的官兵们接到命令-将盟军赶下大海,该师下属的由库尔特.梅耶(Kurtmeyer)率领的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与盟军的加拿大部队在卡昂(caeN)城附近发生激战。6月10日全是拥有66辆豹式坦克。6月11日,在卡昂附近对加拿大的部队发动反攻,6月12日全师累计减员大约900人,并杀害了大约60余名加拿大战俘。6月14日,师长弗利兹.维特(FritzWitt)被盟军舰炮击中身亡。6月18日继续与盟军激战,6月25日,对抗盟军的代号“epsom”的进攻,6月26日库尔特.梅耶(Kurtmeyer)宣布击毁50辆以上的英军坦克。 1944年7月7月3日全师拥有22辆豹式坦克和39辆IV号坦克,7月7日有28辆豹式坦克和32辆IV号坦克,7月9日撤向奥纳河(Orne)的南岸,7月12日在位于carpiquet的机场防御加拿大人的进攻,7月15日,12SS迎接来了新的援军,一些IV号驱逐战车(JagdpanzerIV),17辆豹式Panthers或者36辆IV号坦克。7月16日向Lisieux地区移动,7月18日重返卡昂城附近。7月25日以乌切斯(Wünsche)战斗群为主力的部队在Vilmont和盟军激战! 1944年8月盟军法莱斯(Falaise)战役,试图包围德军主力,然后聚歼之。8月1日党卫军第一装甲军指挥官塞普.迪特里希(‘Sepp‘Dietrich)命令SS-第12装甲后备营赶往挪曼底战区补充12SS的巨大损失,可是由于到达时间太晚,他们除了跟着部队一起撤退,其他什么也做不了!8月2日全师分成了几个战斗群继续作战,比如“meyer”战斗群,“Wünsche”战斗群“Olboeter”战斗群。8月3日全师累计减员3500人以上。8月4日到12日,第272和第85步兵师接替了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的位置,盟军发动代号“Totalize”进攻行动。8月14日,作为党卫军第一装甲军的预备队,但是整个第7集团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随时可能被盟军包围消灭。全师死守法莱斯包围圈的北部缺口,掩护其他友军部队撤退,因而遭受惨重损失!全师作战人员低于12000人,战斗减员累计达到8000以上,8月29日,自法莱斯战区撤退出来,但是整个师已经支离破碎,再也无法战斗了! 1944年9月9月1日全师只有大约10辆坦克,9月10日,穿过比利时(主要经过Dreux,Rouen,Hirson)退回德国境内。 1944年10月-11月在Weser(威悉河,德国北部地区)的Nienburg和Sauerland休整,重建,补充了许多来自纳粹德国海军和空军的志愿人员。 1944年12月准备参加西线德军发动阿登反击战,全师作战力量大约为19700人。12月14日,全师分成4个战斗群:Kuhlmann战斗群,muller战斗群,Krause战斗群,Bremer战斗群。12月18日,加入党卫军第二装甲军。 1945年1月在巴斯托尼(Bastogne)附近激战,然后撤向eifel山区,阿登攻势取消,全师被调往匈牙利准备参加即将发动的“春醒”战役。 1945年2月在巴拉顿湖(Balaton)附近的Stuhlweissenburgand地区的Gran运河的桥头堡和苏军激战。 1945年4月撤向奥地利维也纳西南部的森林,随后在Hirtenberg进行了一些防御战,最后徒步穿越60英里抵达美军控制区。 1945年5月5月8日在林茨[(Linz)奥地利北部城市]的东南部的恩斯镇(enns)向美军投降。 编制 第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主要参加了挪曼底战役,阿登战役和春醒作战,该师编制在3个时期也各有不同。 挪曼底战役时期部队编制 12thSS-PanzerDivisionHitlerjugend 总作战人员大约17000人,拥有306辆装甲运兵车 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下辖3个营:12门PaK40反坦克炮,12门75mm步兵火炮,6门150mm步兵火炮,2门20mm防空炮 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拥有12门PaK40反坦克炮,12门75mm步兵火炮,6门150mm步兵火炮,2门20mm防空炮 SS-第12装甲团:66辆豹,98辆IV号 SS-第12反坦克营:1个连拥有10辆IV号驱逐战车 SS-第12装甲炮兵团:12辆蜜蜂自行火炮,6辆大黄蜂自行火炮,18门105mm重炮,4门150mm重炮,4门100mm重炮 SS-第12防空营:12门88mm防空炮,9门37mm防空炮 SS-第12火箭炮营:1组拥有5个勒伯尔维夫尔6管火箭发射器(6月12日赶到挪曼底战场) SS-第12通信营 SS-第12侦察营 SS-第12工兵营 SS-第12装甲后备营(在安恒arnhem地区时有2000人) 阿登战役时期部队编制 12thSS-PanzerDivisionHitlerjugend 总作战人员一共22000人 指挥部下辖SS-第12通信营 Kuhlmann战斗群 SS-第12装甲团:14辆豹,37辆IV号! 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部分) SS-第12装甲炮兵团(部分) 506反坦克营:28辆4驱逐战车,14辆猎豹 muller战斗群 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 SS-第12反坦克营:22辆IV号驱逐战车 SS-第12装甲炮兵团(部分) Krause战斗群 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部分) SS-第12防空营 SS-第12火箭炮营 SS-第12战斗工兵营 SS-第12装甲炮兵团(部分) Bremer战斗群 SS-第12侦察营 春醒战役时期部队编制 12thSS-PanzerDivisionHitlerjugend 总作战人员大约16800人,拥有150辆装甲运兵车 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 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 SS-第12装甲团 SS-第12反坦克营 SS-第12装甲炮兵团 SS-第12防空营 SS-第12火箭炮营 SS-第12通信营 SS-第12侦察营 SS-第12工兵营 SS-第12战斗工兵营 SS-第12突击炮营 第560重坦克驱逐营 训练完毕的12SS士兵们接受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特元帅的检阅 part.3希特勒青年团师血战卡昂 1944年6月6日凌晨,在巴黎西北部的兵营里,青年团师的官兵们可以清楚的听到盟军飞机呼啸着投掷的炸弹的刺耳声音,而且比任何一次都要猛烈。不久之后,12SS全师收到警报,盟军登陆了,并且有伞兵出现在诺曼第战线的后方。师长弗利兹.维特(FritzWitt)下令全师警戒,指挥官们疯狂的把自己的士兵从床上叫醒,侦察部队被立刻组建,用于随时反击入侵的盟军。 由于德军最高统帅部仍为盟军到底在哪里登陆由于不决,除了少部分侦察部队于凌晨2:30分向诺曼第海岸出发外,大部分部队留了下来,等候下一步的命令。每两分钟一次的战报,仍然没有显示盟军确实登陆的消息…… 凌晨5点,命令下来了,全师在诺曼第东部地区的Lisieux集结,几个小时后全师主力才向诺曼第地区艰难的出发,但是由于不断遭到盟军空中力量的打击,全师前进的步伐遇到了极大的阻碍,盟军的空中力量不停攻击德军的行进纵队,使该师在前进的路上就损失了20辆各种车辆并使80名掷弹兵阵亡或受伤。 率先赶到前线的12SS部队是第25装甲掷弹兵团,团长就是从LaSSH师调来的著名的军官-“装甲”梅耶,33岁的他随后成为德军在二战中最年轻的师长!自负的他于1944年6月7日早赶到第21装甲师的指挥部,为了准备即将发动的进攻,他一个人看着战场的形势图,而把21装甲师的军官们丢在一旁,这一举动使他没有从21师那博得任何好感。 小杂鱼,我们今天早晨就可以把他们扔进大海!”梅耶自言自语道,从他自信的话语中,别人可以完全确定,他不是在开玩笑!但是,他能做到吗? 从卡昂以西进城的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在梅耶的率领下,在第21装甲师的左翼向前推进。梅耶的目标很明确,向滩头前进,将盟军赶下大海!天刚亮,第25装甲掷弹兵团只有少数几个连赶到了预定攻击地点,大部分还从卡昂城的南部往着赶。同时,随后而来的12SS的第26装甲掷弹兵团和SS第12装甲团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 挖好战壕掩体的12SS士兵们等待着盟军的进攻! 梅耶把的指挥所设在了一个叫ardennes修道院的地方,离卡昂城有4.8公里。10:00点钟左右,12SS的坦克营的50辆以IV坦克为主的部队终于赶到了,随后而来的是12SS所属的更多的掷弹兵们。 因此,梅耶决定下午4:00发动进攻,计划使用2个掷弹兵部队并排前进,他们将得到不少坦克和火炮的支援,当天下午的早些时候,梅耶观察了一下他的对手-加拿大部队,该师拥有3个满员的部队旅和上百辆坦克,准备发动一场总攻以夺取卡昂城,进入卡昂城后一望无际的诺曼底平原,不幸的是,“希特勒青年团”师的官兵们挡在了他们的必经之路上。 盟军的先头部队加拿大第9步兵旅在一个坦克团的支援下出发了,这群傲慢的加拿大人的目标是拿下位于carpiquet的机场,行进的部队好像是在和平时期一样,轻松的前进着,一点也不知道厄运马上要降临在他们头上。梅耶决定利用这一点,伏击这帮自大加拿大人,梅耶的反坦克炮已经布置在加拿大人前进的路上,坦克接到命令,迅速进入预定的伏击点以便攻击加拿大人的侧翼,梅耶再次发出命令,没有他的信号,任何人不准开火!! 梅耶耐心的等待直到这帮傲慢的加拿大人离他设下的伏击点只有200m的距离,才发出命令:“注意,坦克前进!”各坦克乘员立刻发动坦克,进入攻击点。很快,德军的火力咆哮着雨点般落在了毫无准备的加拿大人头上,成群的斯图亚特和谢尔曼坦克被12SS的坦克击毁,到处燃烧着死亡之火,加拿大步兵成群被疯狂吐着火舌的mG-42机枪击倒,随后梅耶的第I营的年轻的掷弹兵们勇猛的扑向了那些已经惊慌失措的加拿大人,整个战斗持续了6个小时,梅耶的第25装甲团俘虏了几乎一整连的盟军。 很快,加拿大人在盟军占绝对优势的火力下,发动反攻,以期消灭横梗在自己面前的这帮顽固的德国人。为此,梅耶不得不投入自己剩下的2个营,第2营很快楔入加拿大的部队中,第1营的坦克和掷弹兵在cambes村和加拿大人发生了一系列激战,在这场不分胜负的战斗中,双方都退回了自己的防线,由于实战经验不足,梅耶的3个营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梅耶尽全力阻止了一个加拿大步兵旅从南面迂回他的侧翼,第21装甲师仍没什么消息,也没有发动进攻,梅耶担心他的侧翼受到威胁,他的战斗群不足以阻止整个加拿大第3师的进攻。加拿大人损失了500人和28辆坦克,梅耶也损失了300人和9辆坦克。 但是,许多12SS青年团年轻的士兵们开始为未能实现将盟军赶下大海的目标而感到沮丧,尽管如此,这帮孩子们在梅耶的率领下,仍然成功的阻止了盟军的前进,是蒙哥马利元帅在D日随后几天占领卡昂的目标在随后一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实现! 地图显示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成功的防守住了盟军来自卡昂城北部和西北部的进攻 接下来的几天,meyer不得不被迫巩固自己的阵地,直到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其他的部队赶来,增援自己。侦察营尽一切努力试图联系上其他仍在作战的友军部队,不幸的是meyer的部队的侧翼仍然是暴露的,使用半履带车辆的侦查营随后一天里又和英军的Durham轻步兵部队和禁卫龙骑兵(DragoonGuards)的第4和第7团的部队及坦克发生了遭遇战,并让他们认识到德军的防线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坚固。 乘坐250半履带车和234八轮装甲车的希特勒青年团师的侦察部队在从卡昂城向西搜索的过程中,发现盟军正试图向南迂回攻击,随后12SS的侦察部队自动分成小的战斗单位和盟军的先头部队交火,到了晚上,12SS的侦察部被迫撤退,并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掩护到达的师的另一只主力部队——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 6月8日拂晓,终于赶到战场的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Wilhelmmohnke的第26装甲掷弹兵团开始发动进攻。(Wilhelmmohnke在3年前南斯拉夫战役中伤到脚部后,转而从事一些管理工作,这是他第一次重返一线指挥部队),他的部下望着他,等待着他下最终的进攻命令,由于油料的短缺,12SS装甲师的豹式坦克营仍然没有到达,他的3个营的掷弹兵不得不在没有坦克的支援下单独进攻,mohnke的意图是将由侦察营发现的出现的12SS装甲师左侧的盟军击退,而他的掷弹兵只能靠步行前进,支援的火力也只有251/22型带75mm反坦克炮的半履带车。 最先进攻的是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的第1营,他们试图占领小镇诺瑞到贝桑(Norrey-en-Bessin),由于没有装甲部队的支援,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的士兵们很快发现自己陷于不利的境地,领头的连在小镇前的空旷地带遭到加拿大人机枪,炮火和迫击炮的疯狂反击。此次进攻彻底失败了,许多走在前面的连,排级指挥官阵亡或受伤,最终德军被赶出小镇。 而在中间进攻的是第2营,他们的任务是占领小镇普托到贝桑(Putot-en-Bessin),由于有师强大的炮兵部队支援,第2营得以进入小镇,并使躲在房子里的3个连的加拿大皇家温尼伯(Winnipeg)来复枪团士兵投降,其他试图逃跑的加拿大部队大部分都被第2营的掷弹兵俘虏或击毙。 作为回应,英军的第12枪骑兵部队发动了反攻,并成功俘虏了40名德国人直到第3营的装备貂鼠(marders)的自行反坦克炮连赶到,并逐出了英国人。 黄昏的时候,加拿大第7旅在盟军强大炮火和坦克的支援下发动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反攻,在盟军绝对优势的火力下,第2营被迫撤除小镇,并损失了100名兄弟。 与此同时,在团的左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第3营的掷弹兵们在装甲车辆的支援下,也花了几乎一天,才逼退了从Brouay方向赶来英军的坦克部队,期间第3营的掷弹兵们还以为那些人是自己的友军——装甲教导师的部队。 而在12SS装甲师最左翼的SS第12侦察营发现在自己面前是火力和人数完全超过自己的英军第8装甲旅,而更恐怖的是,英军通过侦察兵指出了整个营的所在位置,SS第12侦察营的官兵们受到了来自3个炮兵团和2艘战列舰的火力覆盖,营指挥部几乎被毁,总共损失了80个兄弟。 夜晚降临,meyer的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开始发动反攻了,这次进攻终于享受到了豹式坦克营的支援,这次大胆的攻击使meyer突破了加拿大人的防线,并俘虏了整个设在Bretteville’Orgueilleuse小村中的加拿大部队的团指挥部,这次进攻是沿着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阵地向西的进攻,意图打击为反攻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而暴露侧翼的加拿大旅。 meyer的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的侦察连的士兵们乘坐摩托车紧紧的跟在2个连的坦克后面,他们负责消灭被坦克突破后,未能清剿的中的加拿大步兵。为了鼓舞士兵们的斗志,meyer亲自坐在一辆摩托车的边车上,在逼近盟军所在的小村后,豹式坦克呈扇形展开,并同时全速前进接近村子,在离小村还有200m的距离时,盟军的反坦克炮开火了,并有几辆坦克被击中,不能动弹并燃烧起火,有的爆炸,12SS装甲师的豹式坦克也疯狂开火反击,黑暗的天空在燃烧的火焰照耀下如同白昼,加拿大人使用了一个奇怪但是有用的战术,他们将降落伞扔到了德军的坦克上,使坦克的乘员无法看到外面的情况,这个战术十分有效。 meyer现在不得不改变战术,命令一部分坦克和掷弹兵从北边和南边夹击小村,这样可以饶开敌人的反坦克火力。加拿大人同时也撤退到加强的防御阵地和碉堡中,并全力阻止德军的进攻,但是meyer的豹式坦克冲进了村子,并开炮轰击这些碉堡和盟军的车辆;在这场疯狂的夜战中,22辆豹式坦克围着加拿大女王步枪(ReginaRifles)团的指挥部开火,meyer就乘坐着摩托车在这些坦克中间,指挥着部队进攻,由于第1营的掷弹兵没能渗透加拿大人的防线,没有步兵支援的坦克被加拿大人用巴祖卡敲掉6辆,迫使meyer不能不下令撤退并放弃黄昏十分占领的阵地…… 这场战斗,meyer付出了高昂的代价,155名掷弹兵阵亡,受伤或被俘,SS第12装甲团的指挥官——马克斯·乌切斯(maxWünsche),尽管他和meyer同样勇敢,将身体露出炮塔外指挥战斗,但是他却没有meyer那么好的运气,在这场战斗中负伤! 盟军于6月9日继续向威廉·曼克(Wilhelmmohnke)的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施加压力,英军和加拿大的军队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第8装甲旅仍然试图渗透进SS第12侦察营的阵地,为了增强SS第12侦察营的火力,一个豹式坦克连被补充了进来,他们和盟军的谢尔曼坦克战斗了一天,也没能阻止他们的推进,幸运的是,刚刚赶到的装甲教导师的先头部队的出现,迫使不知底细的盟军暂时后撤,从而使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的侧翼得以暂时安全;而糟糕的是,meyer在下午发动的一次偷袭,又一次遭到了失败,他命令一个连共12辆豹式坦克,在没有步兵的伴随和没有炮火的掩护下,独自向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未能占领的小村诺瑞到贝桑(Norrey-en-Bessin)前进,试图偷袭盟军,狠狠的打击他们,并迫使盟军撤出小村,12辆豹式坦克排成一条直线,将炮口指向危险的前方,可是同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的上次进攻一样,在到达小村前的空旷地带时,遭到加拿大装甲部队的埋伏,每辆坦克都中弹了,而侥幸逃出的乘员都严重烧伤,不久加拿大机枪部队的加入,使德军的情况雪上加霜,那些徒步逃跑的坦克乘员同时还要躲避加拿大人机枪的扫射,这是一次非常打击士气的失败,7辆坦克完全被毁,15名乘员阵亡,20名严重烧伤。 几次进攻的失败,使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加拿大部队楔入SS第25和第26装甲掷弹兵团之间,并建立了一个坚固的阵地,如同毒刺插在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的身上,6月10日临晨时分,SS第12战斗工兵营试图摧毁这些加拿大人建立的阵地,战斗工兵历来在德军部队中是战斗力最高,综合素质最强的军种,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的工兵部队也不例外,那他们能取得他们的装甲部队也不能获得的胜利吗? 在夜色的掩护下,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的战斗工兵们试图悄悄的接近盟军的阵地,但是不幸的是,很快,他们就被发现了。重迫击炮和火炮的炮弹雨点般的落在暴露位置的12SS战斗工兵们的头上,而更糟糕的是,12SS的战斗工兵们发现自己被炮火压制的不能动弹,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撤,到了10日下午,才得以撤退,代价是80名兄弟受伤或阵亡。 与此同时,盟军海军的舰炮依然不停的轰击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14和16英寸口径的炮弹不停的轰击卡昂城,meyer不得不和兵士们一样躲在战壕里,同时还得把坦克和火炮隐蔽在深坑里;特别是坦克,乘员们必须自己挖掘深坑,然后把坦克开进去,可是盟军弹幕般的袭击依然使坦克的装甲受损,以及震坏了坦克的光学瞄准仪和前车灯,天线等等,甚至有的炮塔被击飞。 为躲避盟军炮火的12SS掷弹兵不得不挖很深的战壕做掩体 党卫军第一装甲军的指挥官-约瑟夫“塞普”迪特里希(Josef‘Sepp‘Dietrich)一直试图利用手中的装甲师发动军一级反攻,可是他能做到的是只有不停的使用装甲部队去到处堵缺口,精锐的装甲教导师的主力还在赶来的路上,接下来的几天仍然只有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独自防守卡昂城的西面,不过现在他们得到了党卫军第一装甲军军属炮兵团的支援,只不过这点火力在盟军的炮火优势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在加入了英军第50步兵师的的加拿大部队,于6月11日下午又一次发动了进攻,12SS希特勒青年团师的侦察营部队再次证明了自己做为机动火力的价值所在,一个连的豹式坦克和侦察营的半履带车埋伏在12SS装甲师掷弹兵的后面,等待着盟军的进攻;行进在最前面的盟军的绿色霍华德团(GreenHowards)纵队遭到了12SS希特勒青年团试掷弹兵的疯狂扫射,而隐藏在山顶树林里的豹式坦克开始逐个点射禁卫龙骑兵(DragoonGuards)部队的第4和第7团的谢尔曼坦克,当德军的75mm反坦克炮将一辆谢尔曼坦克离营指挥部还有几十码的距离将其击毁时,英军对自己是否还要继续进攻开始犹豫了,而做为预备部队的一个豹式坦克连的出现更使盟军的进攻,变成了彻底的溃败,并且丢下了250名盟军士兵和7辆被摧毁的坦克撤退了。 SS第12装甲团的豹式坦克,在掷弹兵的引导下,在挪曼底的小村中对抗盟军,为了防止遭到盟军埋伏,德军通常采用这种战术,让侦察营的掷弹兵们首先检查前方是否有埋伏后,再指引装甲车辆前进 在这场战斗的同时,加拿大第2装甲旅则向威廉·曼克(Wilhelmmohnke)的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发动了进攻,而这次冲击在防守着小村诺瑞到贝桑(Norrey-en-Bessin)南边的12SS的战斗工兵营的顽强抵抗下,失败了:盟军的进攻有点象当年闪电战中的德国装甲部队,加拿大步兵全部搭乘在谢尔曼坦克上前进,而此时12SS装甲师的战斗工兵们则埋伏在小村的房屋,街道,田埂边上的树丛里静静的等待着他们的到来,铁拳小组负责击毁坦克,工兵们负责消灭坦克搭载的步兵,措手不及的加拿大人在勇敢的12SS掷弹兵面前遭到了严重损失,而作为预备部队的一个IV号坦克连的出现,更使12SS的掷弹兵士气高昂,这只从隐藏地点突然出现的坦克部队向加拿大人的侧翼发动了反攻,这是德国人惯用的战术,很快,大约46辆谢尔曼坦克开始在挪曼底的田野上燃烧起火…… 现在,12SS装甲师的坦克在击退谢尔曼坦克后,开始帮助掷弹兵们轰击拔腿而逃的加拿大步兵,并使盟军又一次退回到了出发点,这场拼死的战斗,12SS又损失了200人和3辆坦克。 而在此同时,在罗兹(Rots)小村的12SS师属警卫部队和一个豹式坦克连遭到了加拿大第40装甲团和一个盟军突击队的偷袭,随后,德军开始了顽强的抵抗,15辆谢尔曼坦克被击毁,但是,盟军的实力对于德军的防守部队来说太强了,12SS装甲师的掷弹兵不得不逐街,逐屋的边打边撤,这场战斗又使12SS损失了一辆豹式坦克和大约70人阵亡或受伤。而盟军在损失了100人后完全占领了小村。 就这样,最初的4天,12SS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通过艰苦的战斗,仍然使盟军定于7日或8日就要攻占的卡昂城的外围徘徊不前,在这一系列的最初期的在卡昂城外西北方向的战斗中,12SS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总共大约有1000人阵亡是,受伤,失踪或被俘;而他们的对手,加拿大则损失了接近3000人,装甲车辆对双方来说,同样惨重,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这几场杀红了眼的战斗中,德军和盟军双方都犯下了屠杀俘虏的暴行…… 盟军的登陆,终于使希特勒认识到盟军这次登陆不是什么佯攻,并最终下令在比利时休整的武装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LeibstandarteSSadolfHitler)前往挪曼底战场支援,同样,于6月12日也命令党卫军第2装甲军(下辖党卫军第9和第10装甲师)从遥远的东方战线赶往挪曼底前线,不久在法国南部的武装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DasReich)也将赶到支援自己的党卫军兄弟,共同对抗盟军的进攻。 (未完待续) 各朝代兵制(一) 夏商西周兵制 夏朝是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国家及其军队从此产生﹐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军事制度也随之出现。经商至西周﹐奴隶社会的军事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夏朝的军事制度这一时期史料缺乏。据《尚书□甘誓》记载﹐夏王控制军队﹐其下有“六事之人”﹐可能表明夏王辖有分工不同的人员。这时已有战车﹐车上的成员区分为左﹑右﹑御。对作战人员还有奖惩规定。可见﹐随着国家及其军队的产生﹐出现了组织和管理军队的一些制度。 商朝的军事制度在甲骨卜辞中有较多的记载。如方出﹐王自征“(《柏根氏旧藏甲骨卜辞》□25)﹑“王自征人方”(《殷契粹编》□1185)等卜辞表明﹐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时亲自出征。王室妇女﹐如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姘﹐也曾率军出征。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甲骨文中常有“亚”﹑“马”﹑“射”﹑“戍”等名号出现﹐可能表明当时军队成员已有不同的职守。士卒由贵族和平民充当﹐平时要练习射﹑御﹔并以田猎的形式进行演习。“王登人五千征土方”(《殷虚书契後编》上□31□5)等卜辞说明﹐战时常根据需要进行“登人”(徵兵)﹐一次徵发1000﹑3000或5000人﹐也有超过1万人的。奴隶多担任杂役。 商朝除王室拥有强大的军队外﹐各宗族或各方国也都掌握相当数量的军队。“王其令五族戍臿”(《殷契粹编》□1149)﹑“令多子族从犬侯寇周﹐叶王事”(《殷虚书契续编》□5□2□2)等卜辞表明﹐这些宗族或方国的军队须听从商王的调遣。 商朝军队有步卒和车兵﹐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战车一般由两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执戈。车下随行徒若干人。甲骨文中也曾出现过“步伐”的记载﹐可能表明当时有独立的步兵队伍。“王作三师右中左”(《殷契粹编》□597)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可能是师。“登百射”(《甲骨文合集》□5760)﹑“左右中人三百”(《殷虚书契前编》□3□31□2)﹑“王令三百射”(《殷虚文字乙编》□4615)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组织可能以100人为基层单位﹐300人为中级单位﹐并有右﹑中﹑左的区分。 商朝军队的武器装具﹐据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记载﹐主要有战车﹑弓﹑箭﹑戈﹑矛﹑刀﹑斧﹑钺﹑干盾﹑矢镞﹑头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镞﹑头盔等是用青铜铸造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商王陵墓内有大量武器出土﹐其中有70捆矛﹐每捆10个﹐说明商朝对於武器的存放可能有一定的制度(见图)。 西周的军事制度在沿袭商制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发展。周初﹐王室强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军权集中於周天子手中。其下有“友邦塚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尚书□牧誓》)等官职﹐仍不分文武。各诸侯国及一些贵族大臣也都有自己的军队﹐但一般须听从周天子调遣。西周晚期﹐王室衰微﹐遇有战事则往往倚重一些诸侯国和贵族大臣的军队。 西周军队的士卒均由“国人”(都城及其周围的奴隶主和平民)充当﹐奴隶只能随军服杂役。金文中有“西六师”﹑“成周八师”﹑“殷八师”的记载(《禹鼎》﹑《舀壶》)﹐表明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是师。但是﹐《周礼□夏官》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在金文和其他古籍中则未见有此类记载﹐据以推断﹐西周军队中可能不存在军的建制﹐也难於有这样规整的组织体系。 西周军队的主要兵种是车兵。战车一般由4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随车有徒卒﹐一般12人﹐车驰卒奔﹐簇拥前进。兵器仍用青铜制造﹐但比商朝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兼备戈﹑矛功能的戟和可刺可斩﹐便於近战的短剑。甲胄﹑干盾用皮革制成﹐缀以青铜泡﹐更为轻便﹐并增强了防护力。战马也装备了护甲。还规定有战前检查武器装备的措施。战斗中已采用旌旗金鼓指挥﹐要求行列整齐﹐攻伐协调﹐进退一致。注意了不轻易杀降和掳掠。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对西周建立强大军事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後世的军事制度也具有深远影响。 春秋兵制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兴起﹐军事制度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随着周王室的衰弱和一些诸侯﹑卿大夫势力的增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变为“自诸侯出”和“自大夫出”(《论语□季氏》)。较大的战争几乎都由诸候国的军队承担。几个诸侯大国相继成为中原的霸主﹐代天子发号施令。 诸侯国的军队主要由公室军队﹑世族军队组成。公室军队多建於西周诸侯受封立国时。主要成员是“国人”中的士和农。士以习武打仗为主要职事﹐作战时充任甲士﹔农即庶人﹐除老弱残疾者外﹐所有成年男子都须接受军事训练﹐三季务农﹐一季讲武﹐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大演习。遇有战事﹐要随时听从调发﹐充任徒卒(步兵)﹐役期依战事的长短而定。奴隶一般没有充任甲士和徒卒的资格﹐只能随军服杂役。这时﹐卿大夫的势力迅速发展﹐他们也仿照国都的制度在自己的封邑上﹐设置军队﹐即世族军队﹐其从军人员也以封邑及其周围的士和农为主。此外﹐某些较大的城邑还有“邑甲”﹐有的属於国君﹐有的属於卿大夫﹐是公室军队与世族军队的补充。 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车兵是主要兵种。各诸侯国兵力的强弱﹐往往以战车(见中国古代战车)的多少衡量。前期﹐诸侯国一般不超过1000乘﹐所谓“千乘之国”﹔卿大夫一般不超过100乘﹐所谓“百乘之家”。後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晋国和楚国已各达到5000~6000乘﹐齐国和秦国也各有2000~3000乘﹐还出现了拥有近1000乘的卿大夫。每辆战车多由4匹马驾挽﹐一般配有甲士10人(包括车上3人)﹐徒卒20人。春秋中期以後﹐各诸侯国随车徒卒有不同数量的增加。有的诸侯国及边陲少数民族国家﹐还建立了独立於战车之外的步兵。公元前719年﹐鲁﹑宋﹑陈﹑蔡﹑卫等国伐郑﹐“败郑徒兵”(《左传□隐公四年》)﹐这是中原诸侯国使用步兵的最早记录。公元前541年﹐晋军与狄人交战﹐因狄人用步兵﹐晋将魏舒“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左传□昭公元年》)﹐即临时拆散车兵建制﹐将五乘战车上的甲士改编为步兵三伍﹐这是中原诸侯国改车兵为步兵的一个典型事例。南方的楚﹑吴﹑越等国已建有一定规模的舟师﹐多用於内河﹑湖上﹐有时也出海作战。 各诸侯国军队的组织编制不尽相同。据《国语□齐语》记载﹐齐国管仲改革时规定﹕齐军五人为一伍﹐十伍(50人)为一小戎﹐四小戎(200人)为一卒﹐十卒(2000人)为一旅﹐五旅(1万人)为一军。据《左传》记载﹐晋军有伍﹑两﹑卒﹑旅﹑师﹑军的建制。楚军的车兵有“广”﹐晋军和郑军的车兵有“偏”等不同的编制。军队的粮草物资供给﹐平时由“司马”负责﹐战时士卒通常须随身携带数天的口粮﹐称为“裹粮”﹐并有随行车辆以备补充。到达某城邑或诸侯国时﹐则由该城邑或东道国供给。 春秋中期以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变﹐军事制度进一步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晋﹑鲁﹑郑﹑楚等国先後在改革田制的基础上﹐“作州兵”﹑“作丘甲”﹑“作丘赋”﹑“量入修赋”等(《左传》僖公十五年﹑成公元年﹑昭公四年﹑襄公二十五年)﹐扩大兵役和军赋的来源﹔允许奴隶从军和充当甲士﹐“国人”从军的制度逐渐向郡县徵兵制演变﹔车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步兵的地位逐渐上升﹔军权向集权方向发展﹐文武开始分职等。但是这些变化﹐有的仅开始﹐有的仅表现出某种先兆﹐军事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在战国时代完成的。 战国兵制 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各诸侯国的君主竞相变法图强﹐攻伐争雄﹐军事制度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 各诸侯国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国君掌握军队的徵调大权﹐实行凭“虎符”发兵的制度。“虎符”符身虎形﹐一般为铜制﹐分两半﹐有铭文。战国时期秦国国君颁发给杜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郊)的“虎符”上刻的铭文规定﹕右半在君﹐左半在杜﹐凡徵发兵甲50人以上﹐必须与君符会合。但有烽火报警﹐也可“毋会”君符而采取行动。国君之下﹐始设将军(楚国称上柱国)等专职武官﹐文武已明显分职。 各诸侯国主要实行郡县徵兵制﹐农民是主要的徵集对象。郡守和县令有权徵集本郡﹑县适龄男子入伍﹐并可率领他们出征。男子16或17岁“傅籍”(或称“傅”)﹐即进行登记﹐然後﹐根据国家需要随时应徵入伍﹐直到60岁才能免徵。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墓主17岁“傅籍”﹐第二年入伍参战﹐战争结束返回故里﹐後又再次应徵入伍。除徵兵制外﹐各国还兼行募兵制。招募之兵﹐经过严格的考选﹐多充军队的骨干和国君的卫队。如魏国考选“武卒”﹐要求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齐国的“技击”﹑秦国的“锐士”等﹐也是以较严格的考选办法招募的。凡中选者﹐都要进行长期的专门训练﹐并享受比较优厚的待遇。 步兵是主要兵种﹐骑兵和舟师发展也很迅速﹐车兵地位下降。步兵通称为“带甲”。《战国策》等文献有“带甲数十万”﹑“带甲百万”的记载﹐说明步兵的规模甚为庞大。骑兵有较大发展﹐出现了“骑万匹”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中原诸侯国改革旧制﹐发展骑兵的典型事例。舟师较为发达的有楚国等。秦国舟师的规模也很可观﹐《史记》记载﹐秦“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 军队组织往往和居民组织相结合。郡﹑县居民多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即“伍什之制”。伍什之上﹐秦有里﹑乡﹐三晋有连﹑闾。军队的组织与之相应。《商君书□境内》记载﹐秦军以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五十人设屯长﹐百人设百将﹐五百人设五百主。《尉缭子□伍制令》记载﹐魏军在伍什之上﹐五十人为一属﹐百人为一闾。 兵器中﹐剑﹑戟﹑刀﹑矛﹑匕首等锋利的钢铁兵器迅速发展﹐强弓利弩大量使用。各诸侯国普遍建立了掌管武器制造的“府库”(即武库)﹐有的还负责检查武器的质量和上报的数量。各诸侯国都注重奖励军功﹐建立了军功制度。例如﹐秦国商鞅变法时﹐订有20等“军功爵制”﹐规定临战者不论出身贵*﹐只要杀了敌人就可晋陞爵位﹔反之﹐如果没有战功﹐贵族也不能晋爵。 战国时代军事制度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战争规模扩大以及兵器质量提高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种变化﹐不仅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也为秦﹑汉军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兵制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军事制度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汉承秦制﹐又有了新发展。 军队的体制秦﹑汉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军队﹐并置於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下。负责全国军事行政的官吏﹐秦为国尉﹐汉为太尉﹐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战时临时任命将军统兵﹐秦有上将军和前﹑後﹑左﹑右诸将军﹔汉地位最高的为大将军﹐其下依次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又有前﹑後﹑左﹑右诸将军。将军出征时常置幕府﹐作为参谋机构。在郡﹑县分置郡尉﹑县尉﹐协助郡守﹑县令掌管军事。东汉末﹐设州牧﹐是州郡最高行政与军事长官。 军队可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部分。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负责守卫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统领。汉朝的京师兵主要有南军和北军。中尉所领的屯兵驻於未央宫北﹐称北军﹔与之相对﹐由卫尉统领的称南军。南军士兵大多调自内郡﹐北军士兵主要调自京辅﹐均是一年一轮换。武帝时对京师兵作了较大改革﹐主要是精简南军﹐加强北军。南军原有2万人﹐减去一半。北军屯兵﹐除中垒外﹐又增置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共为八校﹐分屯於长安城中及其附近﹐平时守卫京师﹐由皇帝派员监领﹐战时以一部或全部随将军出征。同时﹐将中尉改称为执金吾﹐不领北军﹐只司御前先导和京城巡察。此外﹐改郎中令为光禄勋﹐扩大郎官员额﹐增置期门﹑羽林等军。东汉时﹐京师兵沿袭西汉而略有裁并﹐将北军八校合为五营﹐置北军中候监领﹐末期多由宦官统领。 地方兵置於郡﹑县﹐一般由郡﹑县尉(亦称都尉)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中央调遣。徵调地方兵﹐需以皇帝“虎符”为凭。西汉曾一度行分封制﹐分封的王国与侯国各自都有军队﹐王国之兵由中尉统领﹐侯国之兵隶属於郡。东汉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罢郡国都尉﹐後又下诏罢地方兵。从此﹐遇有战争﹐常派京师兵出征﹐或根据需要临时从州郡招募或徵发。 边兵主要负责边郡戍守﹐由边郡郡守统领﹐下辖都尉和部都尉。为充实边防﹐汉曾大量移民实边﹐并行屯田﹐武帝时始行军屯﹐屯田卒最多时达数十万﹐是边兵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时﹐边兵制度遭到破坏﹐又以设置营﹑坞的办法﹐屯兵备御。 军队有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水兵)﹑轻车(车兵)等兵种。大抵平原诸郡多编练骑士﹑轻车﹐山地诸郡多编练材官﹐沿江﹑海诸郡多编练楼船。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正是步﹑骑﹑车等兵种混合编队庞大阵势的生动展现。至汉朝﹐车兵逐渐被淘汰。汉朝军队的编制﹐据《後汉书□百官》记载﹐“大将军营五部”﹐部由校尉统领﹐“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但据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和居延地区出土的汉简﹐部分左﹑右部或前﹑後部﹐曲分左﹑右曲或前﹑後曲﹐部﹑曲之下还有官(分左﹑右官)﹑队(分前﹑後队)﹑什伍等。上述文献与文物﹐对汉朝军队中﹑下级组织的不同记载﹐很可能是不同地区或军队存在着不尽相同的编制。 兵役制度秦朝沿袭战国时的郡县徵兵制。从《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记的情况看﹐男子17岁“傅籍”﹐以後根据战争需要﹐随时可徵集入伍﹐到60岁才能免役。汉朝的兵役制度﹐曾有几次变更。据《汉书》记载﹐男子20岁傅籍﹐此後每年服劳役一月﹐称“更卒”。23岁以後开始服兵役﹐役期一般为2年﹐一年在本郡﹑县服役﹐称为“正卒”﹐另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戍卒”或“卫士”。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2年兵役统称为“正卒”。如遇战争需要﹐还须随时应徵入伍﹐至56岁才能免役。秦﹑汉还常谪发已科罪犯或徒隶等为兵﹐称为“谪戍”。西汉除实行徵兵制外﹐还实行募兵制﹐武帝所置的八校﹐主要是招募而来。东汉罢郡国兵後﹐徵兵制渐衰﹐於是也依赖招募。末年﹐州郡官通过募兵﹐培植自己的势力﹐从而酿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军事训练制度秦朝的军训制度较为严格。秦律规定﹐射手发弩不中﹐御手不会驾车﹐骑士和马匹课试最劣者均要受罚﹐有关督训官吏及负责选募者也要受罚。西汉军队除演练射御﹑骑驰﹑战阵之外﹐每年秋季都进行教阅﹐又称“都试”﹐并按成积优劣进行奖惩。边郡则常有太守“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汉旧仪》)﹐这种训练带有实战演习的性质。 军需供给军队的武器﹑铠甲﹑粮食﹑马匹﹐均由国家统一提供。国家设有专门的武库。汉朝设考工令负责兵器的制作﹐设武库令负责兵器的贮备﹑管理。有的郡国也设有工官﹑铁官﹐负责制作器械﹐并将它们输入京师。长安城中的武库是国家最大的贮藏兵器的中心。秦﹑汉时﹐铠甲已经制式化﹐均用金属制成﹐式样因兵种及职位不同而有所区别。秦朝在京城设有太仓﹐在荥阳建有敖仓﹐贮备了大批粮食﹐战时有专官负责补给。汉朝还*屯田解决军粮的补给。秦﹑汉时大量使用骑兵﹐马政成为国之大政。秦朝制订了《厩苑律》等﹐对马匹的放牧﹑调教﹑管理均有规定。汉朝在奖励民间养马的同时﹐在北边﹑西边均置苑养马。景帝时有苑36所﹐官奴婢3万人﹐养马30万匹﹔武帝时官马达到40余万匹﹐为骑兵的发展和对匈奴作战创造了条件。 秦﹑汉时期﹐军队统一﹐军权高度集中﹐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汉朝大量屯田﹐为巩固边防和保障军队供给提供了条件﹐这些对於中国封建社会军事制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国兵制 中国三国时期(220~280)﹐魏(曹魏)﹑蜀(蜀汉)﹑吴(孙吴)封建割据﹐鼎足而立。其军事制度基本沿袭汉制﹐但又有所变化﹐主要是建立中﹑外军体制和实行世兵制。 曹魏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军是曹氏父子以及後来的司马氏直接统辖的部队﹐前期较少﹐驻於京城之中﹐後期庞大﹐渐扩驻至城外。主要负责宫廷和京城宿卫﹐亦兼出征。编有中领﹑中护﹑中坚﹑中垒﹑武卫各营。外军是派驻边州重镇的军队﹐主要任务是征戍。驻守在与蜀﹑吴交界地区的外军﹐且耕且守﹐实行屯田。屯田兵以营为单位﹐每营编60人。州郡兵属地方武装﹐力量较弱﹐以守备本州﹑郡为任﹐必要时也应召出征。 曹魏的军事大权集中於中央﹐下设各将军﹑校尉﹐分领中军诸营。在将军中以领军(魏末称中领军)将军﹑护军将军最为重要﹐对内辅佐统帅﹐参与军事机要﹐对外监护诸军。魏末﹐中领军将军总统诸营﹐职权极重。外军由中央派都督分领﹐都督多由冠以一定名号的将军及中郎将充任。屯田兵则分设度支都尉﹑度支校尉﹑度支中郎将管领。曹魏军队的补给由国家统办。军粮﹑军费依*租调和屯田收入﹐其中屯田收入在军粮供给中占很大比重。还设有司金中郎将负责监造兵器。 曹魏军队可区分为步军﹑骑军和水军。在前期﹐兵员靠募集﹑徵发及强制降俘和少数民族为兵等。到後期﹐逐渐形成世兵制﹐并成为主要集兵方式。世兵制使服兵役成为一部分人的特定义务﹐这部分人称为士﹐其家称为士家或兵户。士家必须集中居住﹐另立户籍﹐与民户分别管理﹐子孙世代为兵﹐士死其寡妻遗女还要配嫁士家。 吴﹑蜀的军事制度大体与魏制相同﹐但也有差异。如吴﹑蜀中央均置中﹑前﹑左﹑右﹑後五军。吴军以舟师为主﹐步兵次之﹔蜀军以步兵为主﹐骑兵次之。吴实行世袭领兵制﹐即将领世袭﹐士兵是将领的私属﹐他们除打仗外﹐还要为其将领种地﹑服杂役。吴﹑蜀还编有少数民族部队﹐蜀有賨兵﹑叟兵﹑青羌兵等﹐吴有山越兵﹑蛮兵﹑夷兵等。在武器装备方面﹐比秦汉时有所发展。相传蜀相诸葛亮曾改制成一次可发十矢的连弩﹐又造“木牛”﹑“流马”运送物资﹐提高了军队的补给效率。吴国所造名为“长安”的战船﹐可载士兵千余人 两晋与五胡兵制 中国西晋统一全国後﹐沿袭曹魏的军事制度﹐初期中军强﹐外军弱﹐中後期宗王出镇四方﹐又於王国设置军队﹐并盛行世兵制。东晋时﹐外军转强而中军较弱﹐集兵方式改以募兵制为主。 西晋(265~316)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平时驻守京城内外﹐有事出征。驻在城内的中军为宿卫兵﹐由左﹑右二卫负责宫殿宿卫﹐其他军﹑营担任宫门和京城宿卫。驻在京城外的中军称牙门军﹐无宿卫任务。中军力量强大﹐晋初多达36个军﹐总兵力不下10万人。 外军驻守重要州镇﹐由都督分领。晋武帝为加强王室对军队的控制﹐用宗室诸王充任都督﹐出镇四方﹐并允许诸王置兵﹐大国三军5000人﹐次国二军3000人﹐小国一军1500人﹐成为外军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州郡兵是地方武装。晋武帝平吴以後﹐曾下令诸州取消州郡兵﹐仅置武吏﹐大郡100人﹐小郡50人﹐用以维持治安。但是﹐实际上取消的州郡兵甚少。 军队的最高长官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下有中军将军(後改为北军中候)﹐总领宿卫兵﹔左﹑右卫将军﹐统宫殿宿卫兵﹔领护等将军﹑校尉﹐分统宫门和京城宿卫兵﹔四护军分统城外中军。又有都督各州诸军事和征﹑镇﹑安﹑平等将军﹐分统外军。 西晋是世兵制的全盛时期。凡为兵者皆入兵籍﹐单独立户﹐不与民同﹐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士兵及其家属的社会地位低於郡﹑县编户民。为扩大兵源﹐西晋还发奴僮和谪发罪犯为兵﹐作为世兵制的补充。士族官僚则享有免役的特权。 军队的主要兵种是步兵﹐其次有骑兵和水军。武器由政府统一供给。国家建武库贮备兵器。中央设卫尉总管武库和冶铸事宜。军队的粮食和布帛也由政府统一供给和管理。 东晋(317~420)沿袭西晋的军事制度﹐但有许多重要变化。由於皇权衰微﹐导致中军寡弱﹐宿卫军﹑营往往有名无实。而统率外军的都督﹑刺史却拥兵自重﹐跋扈一方。尤其是长江上游的州﹑镇﹐兵势之强往往超过中央。同时﹐东晋的兵员多用募兵制解决。如参加淝水之战的北府兵﹐多是由广陵(今扬州)一带招募的。此外﹐也徵发民丁为兵。 与东晋并存的还有北方地区的一些政权﹐史称十六国﹐其军事制度﹐从中军﹑外军的组织体制到都督﹑将领的领导指挥系统﹐大体沿袭曹魏﹑西晋制度。但在兵役制度上﹐却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各国统治者大都把本族的部族兵作为基本兵力﹐加强少数民族在军队中的比重。这些军队中的汉族士兵﹐来自投降的坞堡武装和招募的破产农民﹐一般都是终身为兵。这些政权遇有战争﹐也徵发郡﹑县民众补充军队。 南北朝兵制 中国南北朝时期(420~589)﹐国家分裂﹐政权常依军权的大小和兵势的强弱而频繁更替。南朝军队体制基本沿袭晋制(见晋朝兵制)﹐世兵制衰落﹐主要实行募兵制。北朝﹐拓跋氏初期乃实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入中原後逐步封建化﹐後期创立了府兵制。 南朝宋﹑齐﹑梁﹑陈的军队﹐多有中军(亦称台军)和外军的区分。中军直属中央﹐平时驻守京城﹐有事出征。宿卫京城的编为领﹑护﹑左卫﹑右卫﹑骁骑﹑游击等六军。宋武帝刘裕曾恢复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五校﹔加强殿中和东宫宿卫兵力﹐以图扭转东晋以来内弱外强的局面。但是﹐不久由於宗室自相残杀而未果﹐以後各个政权都未能改变这种局面。外军分属各地都督。都督多兼刺史﹐常拥兵自重﹐与中央相抗衡。 军队以步兵和水军为主﹐骑兵较少。初期﹐兵员来自世兵。後来﹐由於战争的消耗﹐士兵的逃亡和被私家分割﹐部分兵户变为民户﹐兵源趋於枯竭﹐於是募兵制逐渐成为主要的集兵方式。私家也通过募兵组织部曲。招募的对象是大量的失地流亡农民﹐将领待兵亦较宽惠﹐因而士兵的地位和战斗力都高於世兵。 北朝北魏军队﹐初期以鲜卑族为主体﹐也吸收被征服民族的成员当兵﹐分由各部落酋长率领﹐几乎是单一的骑兵。在其统治范围扩展到汉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以後﹐汉民当兵人数增加﹐攻城战增多﹐军队由单一的骑兵变为步﹑骑兵结合。後期﹐步兵比重超过骑兵﹐成为主要兵种。 北魏统治扩大到中原以後﹐军队分为中兵﹑镇戍兵和州郡兵。中兵亦称台军﹐主要担任宫廷及京城的宿卫﹐也是对外作战的主力。有羽林﹑虎贲﹑宗子﹑庶子﹑望士等名号。以领军将军为最高长官﹐下有幢将﹑羽林中郎将等。镇戍兵是为保卫边防而设置的﹐初时仅设置在北部边境﹐後来扩展到南部边境。镇相当於州﹐设镇都大将﹑都副将﹑大将﹑将等军官﹔戍相当於郡﹐设戍主领兵﹐一般由郡守兼任。各镇﹑戍大小不一﹐兵额不等﹐多达数万﹐少则千人。在镇﹑戍之间﹐有的还设防一级组织。州郡兵﹐置都尉统领﹐是诸州所辖的﹑维持地方治安的部队﹐有时也奉皇帝调遣出征或充作镇戍兵。 北魏後期出现兵户﹐它包括﹕充当中兵羽林﹑虎贲的鲜卑族人﹔镇戍边防的鲜卑族人﹔中原强宗子弟和迁配为兵的罪人及其家属﹔叛逃被追回後迁至内地的北方少数民族人﹔一部分被征服的南齐地民户。兵户丁男终身为兵﹐世代相袭﹐社会地位低於民户﹐生活艰难﹐“役同厮养”。同时﹐汉族民户也要定期轮番服役﹐最初主要充当诸戍的戍卒和诸防的防人﹐後来也常并入中兵。 北魏军队中﹐部族兵的给养由各部自行掠取。中期以後﹐中兵﹑镇戍兵*朝廷向州郡徵收军粮﹐统一供给﹐同时实行屯田积谷。 东魏和北齐的军队主要是原6镇和洛阳的鲜卑兵。北齐初加以精选﹐称“百保鲜卑”﹐又选汉族勇士﹐以备边要。河清三年(564)均田令规定﹕男子18岁受田﹐20岁充兵。 西魏﹑北周在继承鲜卑族传统和接受汉族影响的基础上﹐创立府兵制。宇文泰在西魏当政时﹐於大统十六年(550)﹐确立府兵的组织系统﹐选拔体力强壮者充当府兵﹐是府兵制之始。府兵制初创时﹐中央设8个柱国大将军。其中宗室广陵王元欣仅有虚名﹔宇文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是最高统帅﹔其他6个柱国实际分领府兵。每个柱国督2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2开府将军﹐共24开府﹐为24军。领官有仪同﹑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等。编制有团﹑旅﹑队。总兵力约5万人。宇文护时﹐增柱国﹑大将军之数而削其权﹐以24开府将军领兵。 北周武帝时﹐又削开府之权﹐改诸军军士为侍官﹐使府兵成为中央宿卫军﹐归皇帝直接掌握。作战时则临时命将配兵﹐以便皇帝控制和指挥。 早期府兵自相督率﹐不编户贯。统兵官中的汉族将领及其他少数民族将领﹐用鲜卑赐姓﹐军人亦从主帅之姓﹐带有部族兵的色彩。府兵除自带弓刀以外﹐其他武器装备均由官府供给。平时轮番服役﹐半月宿卫﹐半月训练﹔战时则出征打仗。府兵本人免除赋役﹐社会地位较世兵为高。 西魏府兵以鲜卑人为骨干﹐又广招关陇地区汉族豪右作为补充。北周武帝时﹐为扩大兵源﹐对九等户中第六等以上的民户实行徵兵制﹐规定三徵一丁。以後﹐由於战争频繁﹐徵兵对象又扩大到包括贫下户在内的一般享受均田的农民。 府兵是西魏﹑北周军队的主力﹐但不是唯一的军队。当时﹐中军除府兵担任京城宿卫外﹐还有专任宫廷侍卫的禁军﹐由千牛备身﹑左右武卫﹑领军将军等统领。地方的镇戍兵﹑州郡兵仍然存在﹐它们都不属於府兵系统。此外﹐南北朝时期﹐世家豪族势力强大﹐大都拥有人数众多的家兵﹑部曲。 隋唐兵制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重新建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也是府兵制进一步完备并走向败坏﹐军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在皇帝直接统辖下﹐设立12卫府。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2人﹔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下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炀帝时﹐改骠骑府为鹰扬府﹐置鹰扬郎将﹐并取消将军﹑都督等名号。军府按“中外相维﹑重首轻足”的方略﹐分置在京城及冲要地区。12卫除临时受命征伐外﹐平时主要担任京城宿卫和其他军事要地或重要设施的驻守。府兵与禁兵及其他军队相互为用﹐相互钳制﹐以便皇帝控制军队和维护全国统一。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文帝对府兵作了重要改革。在代周前後曾下令将府兵将领赐胡姓的恢复本姓﹐军人也不再随从将领的姓氏﹔重新整理乡兵﹐将私家部曲收编为国家军队。开皇十年(590)﹐又颁布诏书﹐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同编户。军府统领﹐宜依旧式。”(《北史□隋本纪》)军户编入民户﹐改属州县管辖﹐不再存在。但军人仍有军籍——“军名”﹐无论在军﹑在役或在家﹐凡军役范围内的事宜﹐均属军府管理。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免纳租庸调﹐平日生产﹐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资装自备。在乡为农﹐在军为兵﹐实行兵农合一﹑寓兵於农的制度﹐这是隋朝及唐初府兵制的特点。 隋朝常备兵约60~70万人﹐战时徵募达130万上下。炀帝时﹐大肆扩军﹐“增置军府﹐扫地为兵”(《隋书□食货》)﹐还“募民为骁果”﹐而“骁果之家﹐蠲免赋役”(《北史□隋本纪》)。因此﹐“租赋之入益减”(《隋书□食货》)﹐府兵制也遭到削弱。 唐朝初期恢复府兵制﹐较隋朝更为完备。府兵为基本的常备军﹐平时隶属於皇帝的12卫和皇太子的东宫6率。每卫设大将军1人﹑将军2人﹐每率设率1人﹑副率2人。平时负责管理府兵轮番宿卫诸事﹐战时经皇帝任命﹐率领从各府调集的府兵出征。即“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於府﹐将归於朝。”(《新唐书□兵志》)重要军机大事由政事堂举行的宰相会议辅佐皇帝商决。尚书省的兵部﹐主要负责武官的考核﹑任免﹐军队的编制﹑简点和轮番﹐以及图籍﹑厩牧﹑甲仗的管理等。 太宗时整顿府兵制度﹐12卫各领40~60府。鹰扬府恢复骠骑府﹑车骑府的旧名﹐不久又改为折冲府﹐“因地立称”﹐分别冠以所在地名。府分上﹑中﹑下﹕上府为1200人﹐中府为1000人﹐下府为800人。全国最多时共设634府﹐府兵约60万人﹐主要分布於政治中心地区的关内﹑河东﹑河南及邻近诸道﹐旨在“居重驭轻”(《陆宣公奏议》卷八)﹐“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玉海□兵制》)。 折冲府为府兵的基本组织单位。每府置折冲都尉1人﹐左右果毅都尉各1人﹐长史﹑兵曹﹑别将各1人﹐下辖4~6团。每团200人﹐设校尉﹐辖2旅。每旅设旅帅﹐辖2队。每队设队正﹐分为5火。每火10人﹐有火长。每队﹑每火的装备﹐如马﹑马具和锸﹑斧﹑钳﹑锯等﹐均有定数。府兵自用的武器﹑装具和征途所需粮食皆自备。马匹不足﹐由官府供给。平时训练在冬季进行﹐由折冲都尉率领本府兵马习战。 府兵的调遣﹑指挥权属於朝廷。凡发兵10人以上﹐除紧急情况外﹐都要有尚书省﹑门下省颁发的皇帝“敕书”和铜鱼符﹐州刺史与折冲都尉勘契乃发。府兵每年需轮流到京师宿卫﹐称上番。由兵部依各府离京师远近﹐确定上番的次数﹐每次1月﹐平均每年在役可达3月左右。部分府兵被派遣到冲要地区戍守﹐一般为1年一次。 府兵的来源﹐主要是从自耕农和地主中挑选﹐後来则渐以贫苦农民充役。按照规定﹐“三年一简”﹐即3年徵一次兵。凡20岁以上的健壮丁男﹐都是简点对象。简点标准﹐以资财﹑材力﹑丁口三者为据﹐“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唐律疏议□擅兴》)。一般21岁入役﹐61岁出军﹐实为终身服役。後来﹐征战益多﹐勋赏不兑现﹐社会地位下降﹐地主也渐渐厌恶当兵﹐特别是“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逐步废坏﹐军资无所依*﹐府兵乃纷纷“亡匿”﹑“耗散”。玄宗时﹐下令将服役期减少至15年﹐自25岁起服役﹐40岁乃止﹔又将“三年一简”改为“六年一简”(《新唐书□兵志》)﹐但都未实现﹐以致折冲府无兵上番。天宝八年(749)﹐被迫停止上番﹐折冲府从此名存实亡。 由於府兵制日趋败坏﹐唐初即存在的募兵制便逐渐兴盛。从开元十年(722)起﹐大规模召募壮士充宿卫。开元十二年﹐更名为骑。次年﹐骑达12万人﹐分隶於12卫﹐每卫1万人﹐又分为6番﹐轮流上番服役。平时近营为堋﹐教阅弓弩﹐免除赋役﹐资粮由官府供给。骑多是被强迫入募和已逃亡再来应募的折冲府卫士﹐实际上是摊派兵役﹐其重要变化是由尽义务变为受雇佣。骑自始就很衰弱﹐其召募亦无定制﹐前後只维持20余年。 唐初﹐驻防京城和宫廷的部队统称禁兵或“天子禁军”。从12卫府轮番调来宿卫京城的府兵﹐称南衙禁兵。单独组建﹑驻防宫城北门的禁兵﹐称北衙禁兵。他们最初是从跟随李渊起事的军人中简选3万人组成﹐称为“元从禁军”(《新唐书□兵志》)﹐系父子相代﹐专事宫城宿卫。以後﹐太宗又从中选善骑者百人﹐供戍卫﹑田猎之用﹐号“百骑”。另置北衙7营﹐选骁壮者﹐於玄武门左右屯营﹐号“飞骑”。高宗时﹐置左﹑右羽林军。武则天时﹐改“百骑”为“千骑”﹔中宗时﹐改“千骑”为“万骑”﹐分左﹑右营﹔玄宗时﹐增左﹑右龙武军﹔肃宗後﹐也多有更易。禁兵一般是召募来的﹐历来骄惰怯弱﹐後受宦官控制﹐更加腐败。但是﹐唐朝後期主要靠禁兵维持残局。 唐初﹐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称镇﹑戍。镇与戍均有上﹑中﹑下之分。上镇500人﹑中镇300人﹑下镇300人以下﹐每镇设镇将﹑镇副各1人。上戍50人﹑中戍30人﹑下戍30人以下﹐每戍设戍主﹑戍副各1人。此外﹐在少数地方﹐大者设军﹐小者设守捉﹐各设使和副使统领﹐有的由州刺史兼任使职。地方兵中多为各地轮番到边境戍守的戍卒﹐称“防人”﹐3年一代﹐自备资粮﹔另有少数召募来的兵﹐称“防丁”或“丁防”。玄宗时﹐在戍卒中召募能更住3年者﹐官给赐物﹔後又召募长期从军的健儿﹐称“长征健儿”﹐资粮等均由官给﹐称为“官健”﹐是由国家供养的职业军人。後期﹐地方藩镇的军人主要是这类“官健”。从武则天时期起﹐北边部分州还建立一些民众武装﹐称团结兵﹐其他地区也有土镇﹑土团﹑团练等。团结兵一般是“选丁户殷赡﹐身材强壮者充之”(《唐六典□尚书兵部》)。官府给予身粮﹑酱菜﹐免其徵赋。主要任务是配合军队防卫边疆。他们由州刺史或节度使统辖。 唐朝还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军事法律﹐如《卫禁律》﹑《擅兴律》﹑《捕亡律》﹑《宫卫令》﹑《军防令》﹑《兵部式》﹑《兵部格》﹐对军人的职守﹑赏罚等有较详细的规定﹐凡违犯了“令”﹑“式”中的有关规定﹐就要依“律”﹑“格”给予惩处。 唐末﹐各节度使控制地方政权﹐凭藉其拥有的土地﹑人丁﹑财赋﹐豢养大批军队﹐与朝廷抗衡﹐改变了“内重外轻”的态势。安史之乱以後﹐割据日甚﹐以致“方镇相望於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自国门以外﹐皆分裂於方镇矣”(《新唐书□兵志》)。 各朝代兵制(二) 五代兵制 中国唐朝灭亡後的50多年间﹐继唐末藩镇之乱﹐封建割据转趋严重﹐朝代更迭频繁﹐中原地区先後建立了後梁﹑後唐﹑後晋﹑後汉和後周五代﹐同时南方和其他地区还有分别割据一方的很多政权﹐主要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後蜀﹑荆南﹑北汉十国﹐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新唐书□兵志》)﹐军事制度混乱。 五代各朝帝王都是军将﹐*亲军夺取政权﹐因而极其注重加强军事领导机构﹐掌握军队。後唐设“判六军诸卫事”﹐後晋设“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後周又增设“殿前都点检”。五代後期﹐枢密使也开始主管军政。军队出征﹐另设招讨使﹑都统﹑都部署﹑行营都指挥使等统兵官。 五代时期﹐军队的主力大体为禁卫六军。六军又分左﹑右﹐实为十二军。它们往往冠以龙虎﹑羽林﹑神武等名号。根据皇帝的旨意﹐名号可以随时改易。又由於兵力的扩充﹐名号不断增加﹐如後周怀恩军﹑怀德军等。禁卫军的编制原来不甚一致﹐後来逐渐形成厢﹑军﹑指挥﹑都的序列。其中﹐指挥为基本单位﹐约500人。五代初期﹐普遍设立亲军﹐亦称牙军﹐以此作为私人武装的核心。以後﹐牙军进一步发展﹐有的设置义儿军﹐与主帅具有更为密切的隶属关系。除禁卫军外﹐各州﹑县还有由节度使率领的地方军。军队主要是步兵﹐其次是马军(骑兵)﹐江南地区也重视建置水军。 五代主要实行募兵制。凡招募士兵﹐“先度人才﹐次阅走跃﹐试瞻视﹐然後黵面﹐赐以缗钱﹑衣履而隶诸籍”(《宋史□兵志》)。为了标明隶属关系﹐防止逃亡﹐对应募士兵﹐“皆文其面﹐以记军号”(《资治通监》卷二六六)﹐有的在其控制境内强迫差点。如幽州刘仁恭规定﹐凡男子年15岁以上﹐70岁以下﹐全黥“定霸都”(《旧五代史□刘守光传》)。士兵一旦刺面﹐终身受辱。此时期军法极严酷。後梁太祖曾规定:“凡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拔队斩。”(《文献通考》卷一五二)为了笼络军心﹐有的帝王对骄兵悍将又十分姑息纵容。 五代有时还徵集在乡丁壮为兵﹐是为乡兵。後晋开运元年(944)令诸道﹑州﹑府﹑县点集乡兵﹐规定7家税户共出1兵﹐兵杖器械共力营之﹐并以“武定军”为号﹐後改“天威军”﹐但因乡民不娴军旅﹐教阅无效﹐不久“放散”。南方吴国武义元年(919)徵其乡兵﹐教习战守﹐称为“团结民兵”(《十国春秋□吴二》)﹐但为时很短﹐其中也有强令出钱或缴纳实物代役的情况﹐这事实上是由一种兵役演变成为一种军赋。 五代时﹐除经常的庞大军费开支外﹐军将为驱使部下卖命﹐对士兵的赏赐很多。後汉高祖刘知远悉出後宫所有以劳军。养军耗费极大﹐相沿成习﹐成为各代的沉重负担。监於“百户农户﹐未能赡一甲士”﹐“府库蓄积﹐四方贡献﹐赡军之外﹐鲜有赢余”(《五代会要》卷十二)﹐而军队骄悍﹐纪律松弛﹐打起仗来往往溃败等情况﹐後周世宗柴荣决计整顿军队。於显德元年(954)在高平之战险遭失败後﹐先斩不战先溃的右军主将以下70余军吏﹐使“骄将惰卒始有所惧”(《资冶通监□後周纪二》)﹔又选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羸弱者予以遣散﹔还挑选各节度使属下的“骁勇之士”﹐“以为殿前诸班”﹐用以削弱地方兵权。“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资治通监》卷二九二)。这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辽朝兵制 辽朝和金朝是中国北方契丹族和女真族上层相继建立的两个王朝。由於他们都保留着原始部族的痕迹﹐并处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迅速转化的历史阶段﹐军事制度初期多与本民族社会制度合为一体﹐进入长城以南地区後﹐既保有本民族特色﹐又逐步接受汉族影响﹐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 辽朝皇帝亲掌最高兵权。下设北﹑南枢密院。北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一般由契丹人主管﹔南枢密院亦称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因而出现一个朝廷两种军事体制并存的局面。 辽军大体分为宫帐军﹑部族军﹑京州军和属国军。宫帐军﹐徵集直属皇帝的着帐户壮丁组成﹐是契丹族亲军﹐供宿卫和征战。部族军﹐主要由契丹以外的部族壮丁组成﹐供守卫四边。以上两种部队是辽军的主力。京州军﹐亦称五州乡军﹐徵集五京道各州县的汉族﹑渤海族等的壮丁组成。属国军﹐由臣属国壮丁组成。後两种部队为辅助兵力。辽初﹐贵族男子人人服兵役﹐年龄在15~50岁之间的列籍正军﹐兵器﹑战马自备。“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兵卫》)。後来﹐“沿边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辽史□食货》)辽军以骑兵为主﹐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刀枪。後期从宋朝传入抛石机式的火炮﹐编有炮手军。 金朝兵制 金朝军事大权亦由皇帝直接掌握。其下设都统﹐後改为元帅府﹑枢密院等﹐协助皇帝统辖全军。战时﹐指定亲王领兵出征﹐称都元帅﹑左右副元帅等﹐权任极重﹐但是临时设置﹐并非固定职务。边防军事机构有招讨司﹑统军司等。金军的编制﹐初时与社会组织相结合﹐主要编为“猛安”﹑“谋克”﹐一般以百户左右为一“谋克”﹐千户左右为一“猛安”。“猛安”上统於万户府﹐“谋克”之下还有五十﹑十﹑伍等组织。兵员的徵调﹐1名正军﹐配1名副军﹐战时副军可以递补正军。兵为世袭﹐可以子弟替代﹐但不能以奴充任。 金军大体可分为本族军﹑其他族军﹑州郡兵和属国军。前二者为主力﹐後二者为辅翼。最初﹐奴隶主﹑封建主都应从军。进入长城之南地域後﹐主要实行徵兵制﹐签发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兵﹐谓之“签军”。後期也行“募兵制”。金统治中原後﹐还仿汉制﹐实行发军俸﹑补助等措施。对年老退役的军官﹐曾设“给赏”之例。对投降的宋军﹐常保留原建制﹐仍用汉人降将统领。金军亦以骑兵为主﹐步兵次之。骑兵一兵多马﹐惯於披挂重甲。各部族兵增多後﹐步兵数量大增。水军规模也较大﹐但战斗力较弱。另编有炮军万户。除冷兵器外﹐还使用火炮﹑铁火炮﹑飞火枪等火器作战。 北宋兵制 北宋时期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职官》)。枢密院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调发全国军队﹐“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值﹐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宋史□职官》)﹐设有枢密使﹑副使等。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分统全国禁兵和厢兵﹐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地位低於枢密院长官。枢密院与三衙分握发兵权和管兵权﹐互相牵制。率(帅)臣在平时统领同驻一地的各司军队﹐即同驻一地的军队平时要受三衙和率(帅)臣双重统辖。战时﹐军队受枢密院调发﹐由皇帝临时派遣统帅(率臣)﹐给以都部署﹑招讨使等头衔﹐率兵出征﹐事已则罢。这样就使兵将分离﹐将不专兵。此外﹐还设有兵部﹐只掌管仪仗﹑武举和选募军兵等事。 北宋主要有禁兵﹑厢兵和乡兵﹐在边境地区还有蕃兵等。 禁兵是军队的主力﹐兵额多时在百万以上﹐主要任务是“守京师﹐备征戍”(《宋史□兵志》)。禁兵实行“居中驭外”的“更戍制”﹐除驻京师外﹐还分别到边地或冲要地方戍守﹐一二年轮换一次﹐既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劳苦﹐又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以防止武装割据或拥兵叛上。一般以50人为队﹐2队为都﹐5都为营﹐5营为军﹐10军为厢。营又通称为“指挥”﹐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步兵1指挥为500人﹐骑兵少於此数。各级主官名目繁多﹐大体是﹕厢﹑军分别设都指挥使﹐军还设都虞候﹐营设指挥使﹐其下尚有都头等。禁兵的给养按规定较优厚﹐月俸分等发给﹐年节有赏﹐大典有赐﹐行军另有行装钱等。但有的妻室随营﹐又加军吏克扣严重﹐禁兵生活都很困苦﹐特别是社会地位低下﹐深受将校欺凌和虐待﹐以致常常发生兵变。 厢兵名义上也是一种常备兵﹐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它分属各州和某些中央机构﹐“内总於侍卫司”(《宋史□兵志》)。其组织编制大体如禁兵﹐给养比禁兵低﹐主要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杂役﹐多不训练和校阅。 乡兵亦称民兵﹐有的称强壮﹑弓箭手﹑土兵﹑果毅等﹐是不脱离生产﹑农隙集结训练的民众武装﹐以按户选﹑抽的壮丁或募集的土人组成。其组织编制﹐各地极不统一﹐有的设指挥﹑都等﹐有的设甲﹑队等。乡兵服习水土﹐有的战斗力较强。朝廷遇有边事紧急﹐也徵发乡兵出战﹐并发口粮和酱菜钱。乡兵有的还可转为禁兵。 蕃兵是由北﹑西北边境少数民族组成的武装。在西南边境还有砦兵﹑峒丁等。任务主要是边境戍守。组织编制因部落而异﹐常见的有部族﹑姓﹑小姓等。朝廷对其首领区分不同等级给予钱粮﹑衣服和土地﹐对士兵也偶有赏赐。蕃兵﹑砦兵等熟习边情﹐勇悍善战。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等人曾推行新法﹐在军事制度方面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兵法。保甲法规定10家(後改为5家)为1保﹐5保为1大保﹐10大保为1都保﹐“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宋史□王安石传》)﹐农隙教战。保马法﹐即与保甲法相配合的牧养军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由官府给予马匹﹐或按市价发钱自买﹐每户养1~2匹﹐免一定赋役﹐马匹如有死病等情须补偿。将兵法﹐即改变原来的“更戍制”﹐在全国重要军事地区置将统兵﹐平时就地训练﹐战时接受调遣﹐“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宋史□兵志》)。新法初行﹐颇见成效﹐但推行不久﹐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而被废止。 南宋兵制 南宋时期军事制度较之北宋有很大变化。高宗开元帅府节制诸军。枢密院的军事领导体制虽然基本保留﹐但朝廷控制军队的能力已削弱﹐枢密院的军权也随之缩小。禁兵已不居主要地位﹐厢兵所在多有﹐蕃兵已不存在﹐而乡兵建置更为繁杂﹐制度纷歧。军队的主力为屯驻大兵和三衙诸军。屯驻大兵即抗金各将领所率领﹑屯驻在前线的军队。其称谓几经变易。後来﹐朝廷为加强对各屯驻大兵的控制﹐将其改为御营军或行营护军。绍兴十一年(1141)﹐又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大将的兵权﹐把他们的部队改为御前诸军﹐“遇出师取旨﹐兵皆隶枢密院”(《宋史□兵志》)。屯驻大兵多是亲族乡里和军将的旧时部曲﹐战斗力较强。其中﹐岳飞所率岳家军最为着名﹐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说。此外﹐三衙分别领率3支大军﹐初﹑中期在沿江和川陕边界还陆续组建10支御前诸军。这13支军队有军﹑将﹑队等编制﹐统兵官有统制﹑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等﹐兵士一般区分为效用和军兵两级﹐每级又分若干等。每支军队中有一定比例的“不入队人”﹐充辎重﹑火头(炊事)等非战斗任务。宁宗时﹐这些制度又遭破坏﹐往往以文臣控制军队。 元朝兵制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各部﹐把卫队扩充至万人﹐编成名为“怯薛”的禁卫军﹐平时轮番值宿﹐战时充“大中军”﹐随大汗出征﹔并将各部落按千户﹑百户统编﹐成年男子均有出军之义务﹐上马备战斗﹐下马屯聚牧养﹐实行兵牧合一的制度﹐使军事组织与社会组织融为一体。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政治重心南移﹐军事制度也深受中原前代王朝的影响﹐加强中央集权﹐组建侍卫亲军﹐但仍保留了蒙古部族军队的许多成分。 皇帝统驭军事大权。下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为最高统军机构﹐其要职多由蒙古﹑色目贵族担任﹐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等均由其秉承皇帝旨意统一管理。元初和元末征战较多﹐往往分设行枢密院﹐就地节制军事。行枢密院常冠以地域的名称﹐多为临时设置。中书省设兵部﹐管理屯田牧养等事﹐有时并管领驿站。各地军政则由行省丞相负责﹐通常也由蒙古﹑色目人担任。 军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蒙古军﹐由蒙古人包括部分色目人组成的部队﹔探马赤军﹐初指从蒙古诸部抽取精锐组成的前锋﹑重役或远戍部队﹐後来也有色目人﹑汉人等加入﹔汉军﹐即由原金朝地区的汉人和部分女真人﹑契丹人组成的部队﹐还包括早期改编的南宋降军﹔新附军﹐即灭南宋前後改编的原宋军。此外﹐侍卫亲军中还有不少按族属组编的色目人部队。军队按十进制编制﹐分为万户府(统兵3000~7000人)﹑千户所(统兵300~700人)﹑百户所﹑牌子(10户)等4级﹐分由万户﹑千户﹑百户﹑牌子头统领。非蒙古军的万户府﹑千户所又置“达鲁花赤”﹐是为监军官﹐专由蒙古或色目贵族担任。万户府上设都万户府﹑大都督府等﹐侍卫亲军在千户所上设指挥使司。 蒙古军(包括色目人部队)主要是骑兵。汉军﹑新附军大多为步军﹐也配有部分骑兵。水军编有水军万户府﹑水军千户所等。炮军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组成﹐编有炮手万户府﹑炮手千户所﹐设有炮手总管等。一部分侍卫亲军中﹐还专置弩军千户所﹐管领禁卫军中的弓箭手。 军队依承担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宿卫又分为皇帝直辖的“怯薛”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平时主要护卫宫廷﹐守卫京畿﹐战时也出京征伐﹔镇戍诸军﹐屯戍於全国冲要地区。北方是蒙古军﹑探马赤军的重点戍防地区﹔淮河以南主要由汉军﹑新附军屯戍﹐并配置部分蒙古军和探马赤军。边境地区由分封或出镇其地的蒙古宗王所部和土着部族军配合镇守。各级军官一般实行世袭制﹐但朝廷能调动和另行任命。 被划为出军当役的人户称军户﹐父子相继﹐世代相袭﹐不准脱籍。蒙古军﹑探马赤军和汉军军户﹐占田地4顷以内的可免交地税﹐一般可免除科差杂役。对上述3种军户﹐分别设立专门的管领机构﹐称为“奥鲁”(见图)﹐负责监督军户出丁当役﹐保证战时有充足的兵源﹐并要向军户徵发其当役亲属所需的钱物。蒙古军﹑探马赤军的家属多随军迁徙﹐与屯驻地点相隔不远﹐其“奥鲁”隶属於当役军人所在的万户府﹑千户所之下。汉军出征﹐家在乡里﹐其“奥鲁”由所在州县管民官兼领。新附军多未设置“奥鲁”﹐军户由所在地区管民官与本军协同治理。 元朝极其重视对马匹的管理。中央设太仆寺专掌马政﹐在水草丰盛地区设养马千户所监牧。民户养马30~100匹﹐须抽取1匹入官。此外还经常强徵民马。 明朝兵制 中国明朝(1368~1644)改革元朝军事制度﹐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此制在维护明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军队的统辖与卫所制朱元璋统一全国後﹐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中央设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後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於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於朝﹐官军各回卫所。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都司之下﹐在冲要地区的府(含直辖州)﹑县(州)置卫或设所。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2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兵额最多时达270余万人。 京军与地方军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两大部分。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以後﹐京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卫军配置於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於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 卫军主要是步军﹑骑军﹐东南沿海也置有水师。官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诸卫造船抗倭﹐使水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卫军的武器装备﹐不仅刀牌﹑弓箭﹑枪弩等冷兵器制作精良﹐火器已占很大比例﹐铜铳﹑铁铳﹑地雷﹑各类火炮开始装备部队。中央还设立兵仗和军器两局﹐负责铸造火器。各省都司﹑卫所也遍设杂造局﹐专管所在卫所的兵器修造。 明初﹐卫军主要来自随朱元璋起义的“从征军”﹑元朝和割据势力投降的“归附军”﹑因犯罪而被谪发的“恩军”以及抑配民户入伍的“垛集军”。“垛集”原是军伍缺额时抑配民户补充军伍的一种办法﹐朝廷颁行《垛集令》後成为卫军的主要徵集方式。按《垛集令》的规定﹐民3户为1单位﹐其中1户称正户﹐出军丁﹐其余为贴户﹐正军死﹐贴户丁补。永乐以後﹐正户与贴户的壮丁轮流更代为军。军民严格分籍。当军之家皆入军籍﹐称军户﹐属都督府﹐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优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经济地位都与民户不同。军户固定承担兵役﹐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并随军屯戍﹐住在指定卫所。若军户全家死绝或逃亡﹐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称为“勾军”或“清军”。 屯田制与募兵制卫军实行屯田制度。按规定﹐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徵粮。洪武至永乐年间﹐全国军屯约有八九十万顷。除大量军屯外﹐还实行商屯作为补助手段﹐即按“开中法”﹐由商人在边地募人垦荒缴粮﹐以补充军粮。 明中期以後﹐由於大批屯田被豪右﹑将校侵占﹐商屯亦因“开中法”遭破坏而废弛﹐军卒生活无着而大批逃亡﹐卫所制逐渐崩溃。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京军覆没。为保卫京师﹐朝廷派官四出募兵以应急﹐大规模推行募兵制﹐募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大凡战斗力较强的军队都由招募而来﹐如抗倭名将戚继光之“戚家军”﹐俞大猷之“俞家军”等。但是﹐实行募兵制﹐养兵耗费大﹐募兵愈众﹐国库日绌﹐於是频繁地向民众勒索﹐激化了阶级矛盾。至明末﹐募集之兵训练废弛﹐战斗力转弱﹐并相继逃亡﹐终於无法挽救明朝的灭亡。 清朝兵制 中国清朝(1644~1911)是以满族上层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最後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并走向衰败的时期。它经历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和以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其军事制度既因袭历代王朝的旧制和本民族的传统﹐也受到西方的影响。至清末﹐许多近代军事制度已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清朝前﹑中期﹐兵权主要控制在皇帝手中。雍正时设军机处﹐以亲信充任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清史稿□职官》)﹐凡用兵大事皆由其承皇帝旨意办理。中央设兵部﹐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军事机关﹐实则“不过稽核额籍考察弁员而已”(《历代职官表》卷十二)。光绪三十二年(1906)﹐兵部改为陆军部﹐始有统率全国军队的权力﹐後又增设海军部﹐但军机处的权力仍重。到宣统三年(1911)﹐改责任内阁﹐另设军咨府﹐以秉承诏命﹐襄赞军谋﹐军机处遂废。 八旗兵和绿营兵八旗兵以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等八种旗帜为标志。“旗”本为满族“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兼有掌管军事﹑政治﹑生产三个方面的职能。凡旗人男丁皆可为兵﹐平时生产﹐战时打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八旗各有旗主﹐皆为世袭﹐旗兵为其私有。太祖努尔哈赤初定旗兵编制﹐每300人为1牛录﹐领兵官称牛录额真﹔5牛录为1甲喇﹐领兵官称甲喇额真﹔5甲喇为1固山﹐领兵官称固山额真﹔共领7500人﹐是为1旗。以後牛录数量增加﹐旗数未变。太宗时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至此共有24旗。入关以後﹐清廷虽仍沿用以旗统兵的制度﹐但八旗兵已成为完全不事生产的军事和政治组织﹐分为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种﹐直属於国家而不再归旗主私有﹐牛录﹑甲喇﹑固山各领兵官也都依次使用佐领﹑参领﹑都统等汉语称谓。京营八旗亦称禁旅八旗﹐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是从正黄﹑正白﹑镶黄等所谓上三旗的满﹑蒙族人中挑选组成的亲军营﹐负责侍卫皇帝和宫廷﹐归领侍卫内大臣统辖。兵卫负责拱卫京师﹐主力有骁骑﹑前锋﹑护军﹑步军等营﹐还有选自各营﹑装备精良的士兵组成的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神机营等。除骁骑营归八旗都统直辖外﹐其余分置总统和统领统率。驻防八旗﹐由镶白﹑正红﹑正蓝﹑镶蓝﹑镶红等所谓下五旗担任﹐分驻全国冲要城镇﹐以畿辅﹑东北﹑内蒙古为最多﹐作为镇慑地方的武力﹐分由各地将军﹑都统﹑城守尉统率。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挑补为养育兵﹐即预备兵。 绿营兵是参照明朝军卫制度改编和新招的汉兵。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因而得名。有马兵(亦称骑兵)﹑步兵﹑守兵之分。马兵﹑步兵亦称战兵。沿江﹑海设有水师。绿营兵籍﹐皆注於册﹐由兵部管理。“骑兵拔於步战兵﹐步战兵拔於守兵﹐守兵拔於余丁﹐无余丁乃募於民”(《乾隆大清会典》卷六十七)。将官归兵部选任﹐“凡直省武职副将以上﹐列名具疏请补﹐参将以下﹐按月升选”(同上书卷六十)。绿营仅有极少数驻京师﹐称巡捕营﹐隶属八旗步军营统领。其余分屯各省﹐依所辖地域之大小﹑远近﹑险要和人口的多少确定兵额﹐列汛分营﹐“以慎巡守﹐备徵调”。绿营兵以“镇”为基本单位﹐作为全国各大镇戍区的基础﹐设总兵1员﹐为镇的主将。在总兵之上设有提督﹐用以节制一省或数省区域内的各镇总兵﹔又有巡抚﹐其兼提督者有权节制各镇。在巡抚提督之上﹐又设总督﹐用以节制一省或数省区域内的巡抚﹑提督和总兵﹐为该区域的最高军事长官。各镇绿营兵按协﹑标﹑营﹑汛编制。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都各有直属亲兵﹐统称本标﹐分称总督标﹑巡抚标﹑提督标﹑总兵标。标辖2~5营﹐分称中﹑左﹑右﹑前﹑後营﹐居中镇守﹐以备徵调。凡副将所属之兵称协﹐是协守要地的部队﹐按防守地的重要程度编配数十至千余人规模不等的营﹐以守备地名命名﹐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领。次要地区设汛。每汛数人至数十人不等﹐由千总﹑把总统带。自提督以下﹐仅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其军令寄於总督和巡抚﹐兵权归於中央。遇有征伐﹐皇帝另简经略﹑参赞大臣统兵﹐调集各地绿营出战﹐事毕即解大臣兵柄。 八旗兵和绿营兵都实行薪给制﹐按年或月发一定的银饷和米粮。武器装备主要有弓﹑箭﹑刀﹑矛等冷兵器﹐炮﹑鸟枪﹑铳枪﹑抬枪及火箭(见中国古代火箭)﹑火球﹑火罐﹑喷筒等火器﹐此外还有云梯﹑藤牌﹑鹿角等。八旗兵的薪饷和武器装备均优於绿营兵。 勇营1840年鸦片战争以後﹐八旗兵与绿营兵已腐败不堪用。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廷谕令各省举办团练“助剿”。曾国藩在湖南募团丁为官勇﹐订营哨之制﹐粮饷取自公家﹐称湘勇或湘军﹐是乡团改勇营之始。继之﹐又有仿湘军制度建立的淮军和各省勇营。及战事既毕﹐除曾国藩直辖的湘军和其他一部分勇营遣散外﹐各省险要处仍以勇营留屯﹐称为防军。防军之外﹐又有练军。它从绿营选练而来﹐其营制饷章也全仿湘军﹐任务与防军同。这样﹐自同治至光绪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时﹐防军与练军成为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它们的营制皆源自湘军。湘军以营为基本建制单位﹐500人为营﹐营辖4哨﹐哨辖8队﹐分由营官﹑哨官﹑什长率领﹐从两营至数十营设统领。兵必自召﹐将必自选﹐训练﹑指挥自主﹐粮秣薪饷自筹。每营只服从营官一人﹐每军只服从统将一人﹐营﹑军彼此独立﹐互不统属﹐都只服从曾国藩﹐兵部无权管辖。湘军制度之盛行﹐成为清朝兵制的一大变革。从此﹐“兵为将有”﹐中央兵权移於将帅。这个时期﹐清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制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清廷在一部分洋务派官僚的主持下﹐购买和仿制洋枪洋炮﹑轮船铁舰﹐雇用外籍教习和顾问﹐举办武备学堂﹐开始采用西式武器和操典训练军队﹐并建起了近代海军。但是﹐这种变化既是初步的﹐又是畸形的。旧有的大刀﹑长矛并未废除﹐集兵方式没有改变﹐军队建制仍维持勇营制和其他旧的组织形式。军队的主要新式武器和教习都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反映了清军的近代化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新军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湘军﹑淮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於是又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後﹐清政府决定进行军事制度改革﹐在中央设练兵处﹐在各省设督练公所﹐并计画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以北洋新军作为中央军(亦称国军)﹐以各省新军为地方军﹐将原有的防军﹑练军和其他旧军(旗兵除外)汰弱留强﹐一律改为巡防营。新军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平时以2镇为1军﹐战时则根据情况﹐或以3镇为1军﹐或合数军为1大军﹐由总统或军统率领。新军的中﹑下级军官多为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充任﹐间有少数学习军事的留学生。集兵方式采用募兵制﹐在体格﹑嗜好及文化程度上有严格规定。新军的品德教育以“忠义要旨”为中心﹐技术训练“以实用易学为主”。清政府本想通过军事制度改革收回全国兵权﹐但召募﹑发饷等操於将帅手中﹐武器装备有赖於外国﹐军队的私属性质毫无变更。至宣统末年﹐新军只练成13镇(另说14镇)﹐由於辛亥革命爆发﹐便随清亡而终。 太平天国兵制 太平天国(1851~1864)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所建立的政权。其军事制度既具有农民起义军的特点﹐又受封建制度和天主教的影响。 太平军的最高统帅为天王(洪秀全)。初期﹐全军分成中军﹑前军﹑後军﹑左军﹑右军﹐各委主将统辖﹐主将直接受命於天王。不久﹐又设正﹑又正﹑副﹑又副等军师﹐军师遵天王令管全军。克永安後﹐封各主将为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东王节制其余四王﹐成了太平军的实际统帅。天京变乱﹐翼王出走﹐太平军上层军事指挥体制发生变化。1858年﹐恢复五军主将制﹐由中军主将总统全军。後又增设靖东﹑平西﹑定南﹑征北四方主将。在主将之上又设天将﹑朝将等官职。太平天国没有设立定制的军事统辖机关﹐军师﹑主将等均以其王府﹑僚属为办事机构。 太平军的组织体制依《周礼》制定。军为基本单位﹐编13156人。军设军帅﹐辖5个师﹔师设师帅﹐辖5个旅﹔旅设旅帅﹐辖5个卒﹔卒设卒长﹐辖4个两﹔两设两司马﹐辖5个伍﹔伍设伍长﹐统4个圣兵(见图)。军帅以上依次设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各级官职。从监军到丞相﹐只是官员的职位等级﹐平时没有相应的建制部队﹐战时各官分领一军或数军出征作战。 太平军初期只有陆营﹐後增设土营。土营曾编成2个军﹐用以掘地道和攻城。随後又建水营﹐编成9个军﹐在长江中﹑下游及洞庭﹑鄱阳等湖泊作战﹐其编制悉如陆营。定都天京後﹐计有陆营95个军﹐加上水营﹑土营共106个军﹐但据史料称﹐各军并不满员﹐有作战能力的共约10~15万人。 太平军的兵员多是自愿投军的农民和社会下层群众﹐军官从英勇善战的士兵中选拔。阖家投奔太平军者﹐壮男编入战斗部队﹐妇女编入妇女营﹐儿童参加童子军。初时﹐多将同县同地参加太平军的人集中编组。出广西後﹐由於参加者众多﹐遂打破地域界限﹐实行混编。 太平军实行“圣库制度”。作战获得的财物或“打先锋”取得的钱粮﹐尽交“圣库”。人无私财﹐违者处罪。官兵均无常俸﹐所需钱﹑粮﹑油﹑盐﹑衣物等﹐均视“圣库”之盈虚发给。但是﹐此制度到中﹑後期逐渐废弛。 太平军官兵之间以兄弟姐妹相称。有严格的纪律﹐曾先後颁布过《太平条规》﹑《行军总要》等军律。太平天国前期﹐军队组织严密﹐利於行军作战﹐连它的敌人亦称其“具有条理”﹐“由本及末﹐一气通联﹐颇得身使指应之效”(《贼情汇纂》卷四)。後期﹐政治颓败﹐军事指挥层次过多﹐设官繁冗﹐又滥封高官﹐以致形成指挥不灵的局面。 中华民国兵制 中华民国(1912~1949)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3个时期。各时期的军事制度依其所依附的国家和效仿的制度不同而改变。 中央和地方军事机构南京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统率军队﹐设陆军部﹑海军部分掌陆﹑海军行政﹐又设参谋本部掌军令。但南京临时政府只控制了南京附近及一些革命党人掌握的军队。北洋军阀政府由大总统统率全军﹐陆﹑海﹑参3部职掌同前。一度设陆军训练总监﹐掌陆军教育训练。1919年设航空事务筹备处﹐1921年改称航空署﹐掌航空行政。1927年﹐奉系军阀控制北洋政权时﹐将陆﹑海﹑参部和航空署合并为军事部。北洋军阀政权从未完全控制过全国军队。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与北洋政府相对立的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设军政部。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设军事委员会﹐辖参谋部﹑秘书厅﹑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政治训练部等机构。北伐战争开始﹐又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内各机关(除秘书厅外)皆改隶总司令部。1928年﹐国民党政府撤销军事委员会﹐以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并在行政院内设军政部掌军事行政(後该部海军署分出﹐为海军部﹔航空署分出﹐为航空委员会)﹐而政府主席之下又设参谋本部和训练总监部。1932年﹐重设军事委员会﹐由其委员长统率全军﹐辖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等机关﹐并指导行政院属下的军政部﹑海军部。抗日战争中﹐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率部﹐中央各军事机关皆归其统辖。1946年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该部隶属於行政院﹐内设6厅12局﹐又设参谋总长﹐承最高统帅——总统意志指挥全军﹐下辖陆﹑海﹑空军及联合勤务等4个总司令部。 武昌首义时建立的鄂军都督府﹐是民国时期的第一个地方军事政治机构。以後起义各省纷纷依例。都督为一省最高军政长官﹐之下有分区而治的军事长官——镇守使。有的省和地区还设有护军使和都统。後来各省都督先後改称将军﹑督军﹑督办﹐在名义上隶属中央﹐但是常不听号令﹐并截留税款﹐扩编军队﹐逐步演变成割据势力﹐成为控制一省以至数省的军阀。国民党政府时期﹐在省主席下设保安处或保安司令部﹐管辖地方保安部队。 军队的武器装备和组织编制中华民国各时期﹐军队使用的武器主要有步枪﹑机枪﹑火炮以及少量的飞机﹑军舰﹑坦克等﹐重武器大部为外国制造﹐自身没有建立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 陆军是主要军种。陆军中主要是步兵﹐另有骑﹑炮﹑工﹑辎重﹑通讯等兵种。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制定陆军暂行编制﹐将清末新军的镇﹑协﹑标﹑营﹑队﹑排﹑棚改为师﹑旅﹑团﹑营﹑连﹑排﹑班﹐师为战略单位。12月﹐北洋军阀政府也颁行大体相同的陆军编制。1926年﹐国民革命军编成8个军﹐各军(除第7军外)辖3个师﹐师辖3个团﹐团辖3个营﹐营辖3个连﹐此即“三三制”编制。军﹑师编有炮兵部队﹐但多不齐全。1929年﹐国民党政府召开编遣会议﹐规定以师为战略单位﹐分甲﹑乙﹑丙3种﹐甲种师辖3个旅共9个团﹐乙种师辖3个旅共6个团﹐丙种师辖2个旅共4个团。各师又辖有数量不等的炮兵和骑兵部队。1939年﹐又改以军为战略单位﹐军下辖3个师共9个团﹐还直属一些炮兵﹑工兵部队。抗日战争结束後﹐又以师为战略单位﹐师辖旅﹐旅辖团﹐称“整编师”。此项整编尚未完成﹐1946年又恢复军﹐取消旅。民国时期﹐还编有路军﹑集团军﹑军团﹑兵团﹑战区﹑绥靖区等﹐其编组无定制﹐按临时发表的组织规程办理。实际上﹐各建制单位缺额甚多﹐常常不能反映它的实力。 海军规模较小。北洋政府时期﹐海军编成第1﹑第2舰队﹐隶属於海军总司令部﹐下辖若干艘军舰。国民党政府时期﹐又陆续编成中央﹑长江﹑渤海﹑练习等舰队和鱼雷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海军舰船多自沉於长江江阴﹑马当等水域。日本投降後﹐*美﹑英“军援”的军舰及接收侵华日军军舰﹐重建海军﹐编成3个舰队。 空军规模也较小。1913年﹐北洋军阀政府购买法国飞机12架﹐建立南苑航空学校﹐开始组建空军。1920年後﹐各地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陆续建立航空学校或航空处﹐编有规模很小的航空队。1934年﹐航空委员会编有8个航空队﹐1936年﹐编成9个大队共30个中队﹐以後又在大队之上设路司令一级。 兵役制度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募兵制。1915年制定《暂行陆军徵募条例(草案)》﹐将兵役分为常备﹑续备﹑後备﹑国民4种﹐但并未执行。各军阀往往自行募兵﹐不守定制。国民党政府成立後﹐仍沿用募兵制。1933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兵役法》﹐两年後实行徵兵制。兵役分国民﹑常备两种﹐规定年满18~45岁的男子﹐不服常备兵役者皆服国民兵役﹐平时按规定训练﹐战时应徵。常备兵役又分现役﹑正役﹑续役。20~25岁男子应徵入营﹐服现役3年。期满退为正役﹐为期6年﹐平时在乡应赴规定之操演﹐战时应召回营。正役期满转续役﹐40岁止﹐任务与正役同。在各地陆续设置团管区﹑师管区﹑军管区﹐作为兵役机构。实际上﹐国民党政府只注重现役徵集﹐其他规定没有执行。而现役兵员的徵集﹐名为徵兵﹐实则抓丁。 教育训练制度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机关均颁发过《训练大纲》﹑《操典》﹑《教范》﹑《阵中要务令》等﹐但大多没有实行。训练内容和要求大都由部队长官自定。许多部队(主要是非嫡系)实际是不练之师。但各类军官学校比较正规。陆军军官教育分养成和深造两级﹕培养初级军官的陆军军官学校和培养高级军官的陆军大学。国民党政府时期还设立了步﹑骑﹑炮﹑工等兵科学校﹐作为养成和深造之间的进修教育。海﹑空军分别设有海军学校和航空学校。此外﹐还有一些培养技术军官的军医﹑测量﹑军需﹑兵工等学校。抗日战争末期﹐成立国防研究院﹐以培养陆﹑海﹑空联合作战的高级指挥和参谋人员。中华民国时期各军校大多袭用日﹑德﹑美等国军队的教材﹐聘用一些外籍人充任教官。 後勤补给体制陆军以战略单位(师或军)为供给单位﹐直接向陆军部(後改军政部)请领﹐运输自行解决。海﹑空军按建制下发。1933年﹐军事委员会设兵站总监部﹐负责作战部队军需品的补给运输。抗日战争期间﹐军事委员会後方勤务部在各战区﹑集团军作战地域设兵站机构﹐负责各军﹑师的补给﹐由辎重部队运送前方。国防部建立後﹐由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设立的补给司令部和各省区供应局向前﹑後方各部队补给。 中华民国时期的军事制度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相适应﹐既保留有封建军制的残余﹐又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许多变革﹐这是与中国历史上各封建王朝的军事制度所不同的﹐也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大唐帝国军制 一、初唐的府兵制度: 1、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将关中分为12道,即12个行政区域;每道置一军,共12军;又设若干骠骑府、车骑府,分别隶属于12军。武德三年分别授予此12军军号: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玄戈军、酒泉道井钺军、同州道羽林军、华州道骑官军、宁州道折威军、岐州道平道军、邠州道招摇军、西麟州道苑游军、泾州道天纪军、宜州道天节军,每军设将、副将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战。 2、贞观时依隋制,设府兵之最高统帅部门十六卫——其中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屯卫、左右骁卫这十二卫各领军府40至60不等,军号分别为骁骑、熊渠、豹骑、羽林、射声、次飞,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不统府兵;以及太子东宫六卫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各领军府3至5不等,东宫十帅府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 太宗又分全国为十道:关内、河南、河北、河东、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全国军府虽然由12卫和六卫率分领,但同时又按地域隶属于道,所以府兵有双重节制。12卫和六卫率领有军府,但不得自行征调,调兵须有皇命,地方上不见命令不发兵;十道及下属各州不直接领兵,其对下属军府的职责是进行检查督促;各军府长官发兵时须以鱼符为凭,州、道长官参与合对;各卫、率所属军府不集中在一道、州,一道、州的数个军府也分属不同的卫、率,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结党和割据,虽然缺点是不利于应急,但笔者觉得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了。威服四夷,屹然天下,全仗于此!!!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军府长官改称折冲都尉,副手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军府改称折冲府(即折冲于樽俎之间之意,备兵而不用兵,吾神往之~~~),其数目时有增减,大约保持在600府左右,府兵约60万人,骑兵约占十分之一。编制如下: 十道(检点士兵于) ||——上府(1200人)-6团-12旅-24队-120火 12|| 卫||——中府(1000人)-5团-10旅-20队-100火 和(取兵于)——折冲府——| 六|——下府(800人)-4团-8旅-16队-80火 卫| 率|——特府(1500人)-5团-15旅-30队-150火 每火10人,设火长;每队5火共50人,设队正;每旅2队共100人,设旅帅;每团2旅共200人,设校尉;并分上、中、下府;另有特府,乃武周为拱卫东都洛阳特设。 3、唐代府兵制度概况: (1)兵员概况: 唐代府兵有内府和外府之分,内府即‘三卫五府‘——亲卫、勋卫、翊卫,而勋卫、翊卫又分为一、二两府,内府卫士负责宫廷宿卫,外府即各折冲府。府兵的选拔其时有三项标准:资财、材力(体力)、丁口,而以资财为首,等级观念很严;三卫五府士兵由五品及上柱国以上官员子孙组成,外府士兵由六品以下官及良家子弟组成;家中人口多、体力好的人21岁入役,61岁出军,三年一检点,相当于终身义务兵,本人享受免租庸调,同时自备粮秣、短兵器,战马和盔甲、长兵器由国家负担,每年冬季以府为单位由折冲都尉指挥进行操练。 (2)勤务: 府兵平时分散在各地折冲府,每年轮番到京城担任宿卫任务,称为‘番上‘。兵部将距京城500里的折冲府兵分为5组,每5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距京城500里至1000里的折冲府兵分为7组,每7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距京城1500里的折冲府兵分为8组,每8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距京城2000里的折冲府兵分为10组,每10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这个规定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府兵的驻扎地距京城无论远近,其实际服役天数(包含路途往返及实际宿卫时间)基本相差不大,都是平均每月10天左右;如果路途确实极远而影响到了府兵服役质量,可以上缴一定数目的钱物来以资代番,还可以连续执行两个月的宿卫任务来并番;如遇临时征发远征作战,战后可按作战时间免去其番上任务。如此即可保证府兵的训练时间不受干扰。 (3)衰亡: 唐初实行均田制时,对于有军府的州很重视,保证了兵源需要和军费控制,但随着均田制的弛坏和农民逃亡,兵源已近枯竭,折冲府已无兵可交、不能维持番上;且府兵分布比较分散,军官升迁缓慢、军士被卫将视为厮役,也以无人愿入伍了。故天宝八年,朝廷即实际上废除了这种制度。 二、彍骑: 府兵为初唐时期的主要的中央军,但并不是唯一的,募兵制一直与其并行(贞观至开元年间曾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募兵),比如说沿边戍兵既是大多为募来。开元十年,因久无边事,亦因限制边将日骄,将60万边兵裁撤了20余万,恰好此时府兵制度已经浸坏到了极点,很多军府已经不能派出番上的士兵,朝廷因此转而用募兵来解决中央宿卫部队的兵员问题,从裁撤的边兵中拣选12万人直接隶于12卫,不再派往其下属军府,直接由本卫番上,而12卫从此亦不再依靠各折冲府输送士兵了。这一由当时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的募兵制的盛行,使得彍(音‘锅‘)骑就此组建并直接代替了府兵!但是天下承平日久,军备松弛、重文轻武,原来募集的彍骑士兵待遇、素质、士气、训练均较地下,既不象府兵自备资粮,也没有明确规定由国家供给,因此它属于过度性的军队,仅存在了20余年就只剩下了官员和空额,历史极短。也有说法云彍骑是属于府兵的一种,但从上述分析中笔者觉得还是应该区别开来。 三、禁军: 唐代南衙是中央官署的统称,地处宫城之南,称为南衙或南司,16卫府属南衙,由宰相负责,文臣主兵事,南衙卫士一般由各折冲府番上;宦官居北,称为北衙或北司,羽林亲军等禁兵属北衙,由皇帝亲信宦官负责,武臣主兵事,北衙禁兵一般为皇帝、太子亲兵。有时南北衙兵将也会对调、互兼官职。 唐建国后,高祖以太原从龙之兵3万作为宫城宿卫,称元从禁军,又称父子军,他们终身为皇帝亲兵、子弟相补、待遇优厚。总体来看,禁军可以人为地分为5个系统,第一是太宗选善射者百人组成的百骑,以后陆续更名为千骑、万骑、左右龙武军,第二是太宗精选勇士组成的北衙七营,以后陆续更名为左右屯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统称羽林亲军,设羽林大将军,为皇帝之最亲信,地位远高于诸卫大将军;羽林亲军在玄宗时因朝廷开边、许多悍将劲卒转投边兵追求军功而削弱了许多;第三是肃宗至德二年用追随其回到长安的禁兵子弟组成的左右神武军,故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总称北衙六军;第四是肃宗为加强殿前警卫增置的殿前射生左右厢,当时约千人,后扩编、改名为左右英武军、宝应军、殿前射生左右军、左右神威军、天威军。 第五既是中晚唐时期最主要的禁军——神策军。公元754年(天宝13年),朝廷为防御吐蕃新设一只边兵首称神策军(兵员应为募集),为平安史之乱勤王后由宦官鱼朝恩掌管,驻扎陕州,收编了很多精锐的西北边兵,兵额已上万;永泰元年吐蕃入寇,鱼朝恩掌之驻扎苑中正式成为中央禁军,又收编了许多精锐的藩镇部队,分为神策左右厢,德宗时又改为左右神策军,两军主将为护军中尉、副将为中护军,均为宦官,并由此而确立了宦官统领神策军的制度,同时边兵往往归神策军指挥,称为神策营,神策军也于此时达到了极盛。神策军除负责宫廷宿卫外,同时还兼负防御外敌、平灭内患之职,公元783年剿灭泾原叛兵一役殊死作战、克建奇功,最后发展到拥兵15万。但这是皇帝通过家奴之手掌握的部队,除亲信宦官外其他官吏不能插手,阉人气焰日盛、难以节制、逐渐大权独揽,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断为神策军增加粮饷、提拔军官,致使神策军耽于享乐、兵无斗志,予藩镇以‘清君侧‘之口实屡屡举兵向阙,皇帝不得已只好靠杀宦官以求藩镇退兵,朝廷威严尽失。至晚唐时,五部禁军均已兵微将寡、名存实亡了。 四、藩镇: 1、唐初时道相当于现在的军区,长官为大都督(战时出征称大总管),又以守捉、军、城、镇作为不同等级的边防军分区,其长官称为‘使‘,有时一部分都督以钦差身份持节上任,至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以节度使为固定官职取代‘使‘时仍只有统兵权;玄宗时沿边以数州为一镇设九节度使、一经略使,藩镇既指节度使及所部军队,首长由重臣出任,赐双旌双节、揽军政大权,十镇共拥兵486900人: 藩镇名所在地职责军力 安西节度使今新疆库车管理西域24000 北庭节度使今吐鲁番防御突骑施、坚昆20000 河西节度使今甘肃武威隔离吐蕃、突厥73000 朔方节度使今宁夏灵武防御突厥64700 陇右节度使今青海乐都防御吐蕃75000 剑南节度使今成都防御吐蕃、绥靖南夷39000 岭南五府经略使今广州绥靖南夷15400 河东节度使今山西太原防御突厥55000 范阳节度使今北京防御契丹、奚91400 平卢节度使今辽宁锦州招抚室韦、靺鞨37500 2、藩镇军中按兵源分有以前分番服役的健儿、罢诸州团练使后新组建的团结兵和地方乡兵;按构成划分有只领的外镇兵、属下州的郡兵、屯于藩镇帅府内宅的内院兵;最重要的是牙兵,又称衙兵,藩镇之最亲兵,极为精锐,负责保卫衙城和藩帅,是藩镇军的核心力量。 3、节度使权限过大,亦有身兼数镇者,终至酿成安史之乱。乱平后,以前为平叛新设的和归附的藩镇林立,兵将久镇一处导致节度使出现世袭现象、尾大不掉,朝廷无力节制;而一些忠于王事的藩镇因宦官监军掣肘、国家粮秣供应不及时也倍受钳制。噫,藩镇!军制之毒瘤也! 欢迎阅读其他类型小说《小寒资料集》,精彩小说尽在第九中文d9cn.com 军事 军事战略:广义上的战略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如国家战略、国防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军事战略主要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军事战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在军事战略下一层次,还有军种战略和战区战略等。 战役:军团为达成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全局性目的,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作战行动。它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按作战基本类型,分为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按战役力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为合同战役和联合战役;按规模,分为集团军战役、方面军(集团军群)战役、战区战役等。还可按军兵种,分为陆军战役、海军战役、空军战役和第二炮兵战役等。 战斗:兵团或部队、分队在较短时间和较小空间内进行的有组织的作战行动。分为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两大类。可在战役内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战术:准备与实施战斗的理论和实践。在理论上,战术研究战斗的规律、特点和内容;研究部队的战斗素质和战斗能力。在实践上,战术是指挥员、司令部和军队准备与实践战斗的活动。战术包括经常了解情况,定下决心和向部属下达任务;计划和准备战斗;实施战斗行动;指挥部队和分队;保障战斗行动。除各兵种和专业兵战术外,还有合同战术,主要研究诸兵种合同战斗的规律。 战役决心:指挥员对战役目的和行动所做的基本决定,是实施战役的基础和制定战役计划、下达战役命令、组织战役协同的依据。战役决心的内容包括战役企图,战役部署,行动方法,重要保障措施,战役发起时间或完成战役准备的时限,指挥所开设等。 战役协同:参加战役作战的各军兵种或各部队按照统一计划进行的协调配合。通常以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军兵种或部队为主,按照任务、时间、空间组织。 战役机动:为达成一定的战役目的而组织实施的兵力兵器移动。基本样式包括战役包围、战役迂回、战役穿插、战役退却等。 战役部署:亦称战役布势,是对战役编成内的兵力所做的任务区分、编组和配置。通常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战役类型、样式等,建立梯队式部署或集团式部署。 2006年世界军事实力排名 第一,美国,军事科技,军事思想和军费开支世界第一,世界军事理论变革的领头羊,现在其军事力量正在向外层空间发展,零伤亡以逐渐接近,美国的反导系统十分先进。 第二,法国,拥有很先进的完善军事工业体系,电子技术发达,武器自主开发能力在欧洲是最强的,军事装备几乎不依赖别国,但却能够开发出很多和美国分礼抗庭的高技术武器。 其自主开发的先进战略核潜艇,中程核弹道导弹和美国相比,差距不大。其强大的经济基础,足以维持其装备精良的高技术军队。 第三,俄罗斯,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继承了苏联70%的军力,重工业基础雄厚,军事科技发达,拥有很强的武器自主开发能力,其自行研制的SS-27“白杨”核洲际导弹的弹头再入大气层时,能作S型机动,令美国NmD拦截系统束手无策,核武器力量雄厚。 但是俄罗斯的电子技术,轻工业,工艺加工落后,导致其开发的先进武器体积过大,一些先进的电子元件依赖进口,武器的寿命,质量不如西方,依赖其他国。 由于经济拮据,目前俄军现役武器装备大多仍为70~80年代的苏制武器为主,但是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库和重点优先发展的战略火箭军,仍是一支令西方发抖的巨大力量,由此弥补俄罗斯和西方相比在常规武器上的劣势。 第四,中国,90年代的海湾战争以后,中共决策层看到了中国军队和世界的差距,以及美军高技术武器的重要性,逐步开始进行国家战略调整,加大军费投入,通过从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军事技术,现已取得很大成果。 现在中国拥有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电子技术和西方比稍逊,军事科技在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并且有很多创新,拥有较强的武器自主开发能力和武器整和仿制吸收能力。空间技术和导弹技术领先欧洲。军队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正迈向外层空间。但是中国的基础工业薄弱,工艺加工技术还有待提高,这些弱点直接影响中国武器的质量,寿命和出口。 解放军军事规模世界第一,拥有210万军队。目前正在加大力度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除了第二炮兵外,海,陆,空武器装备还很落后,但是每个兵种都装备有部分中国自己开发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武器,中国很重视技术的储备,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可以迅速的换装先进武器。中国军队的总体实力目前落后美国10~15年。 和俄罗斯一样,中国的二炮部队最受重视,其装备的先进的核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精度很高,全部中国自己开发。核导弹技术紧逼俄罗斯,和美国只有数年之差。 第五,英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现在的实力已经无法代替美国,但是凭着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发达的军事科技,和电子技术,以及美国的支持,足以维持英国的世界强国地位!文字国产05式微声冲锋枪装备我军特种部队 巴格达大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火箭和导弹的异军突起,巨型火炮便再也没有在战场上亮相。正当人们认为这类巨炮已退出战争舞台之际,在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危机中,它又神秘地闯进世人的眼帘。 1990年2月,英国《防务》月刊登出了一篇题为《为伊拉克造一种宇宙大炮?》的文章,声称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火炮设计师吉拉德·布尔正在为伊拉克研制超级巨炮。它能把卫星或炮弹射人低层地球轨道。这一报道,如同一枚炸弹,顿时在西方舆论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布尔和它的超级巨炮,立刻成了西方军界和情报机构最感兴趣的目标。 布尔1928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诺思贝,在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3岁时母亲去世,当律师的父亲离家出走,他由叔婶带大。童年的不幸造就了布尔敏感。孤独并易于发怒的性格,但他在学校里却是出类拔革的学生。22岁时,他以出色的成绩取得多伦多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不久,他便以火炮技术和创造上的杰出才能崭露头角。1953年,加拿大一家科学杂志称他为“少年火箭专家”。1961年6月,他被聘为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工程学教授。1964年,36岁刚出头的布尔已是该大学宇宙研究所的所长了。 在宇宙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曾设计过一种“超高效竖琴系统”,管筒长40米,口径1000毫米,可把2000公斤的弹头射人低层地球轨道上。这一成就使他名声鹊起。 1965年,一位德国中年妇女悄悄来到蒙特利尔,寻访布尔教授。这位妇女的父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与“巴黎大炮计划”的工程师。她显然是带着罗森伯格设计的“巴黎大炮”的原始手稿来的。罗森伯格在手稿中描述了这种加农炮的技术细节。布尔是位有经验的弹道专家,他借助这份资料在制图板上复制出完整的火炮。在她的帮助下,布尔如虎添翼,终于揭开了隐藏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迷宫”,想出了改进“巴黎大炮”的途径。从此,他便与超级巨炮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布尔认识到现代火炮设计正面临着一场革命。他渴望一显身手。也许是他的知名度帮了他的忙,美国陆军研究发展部、加拿大国防部相继找到了他,提出了合作项目。在美、加军方的大力支持下,布尔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建立了一个试验场,开始了代号为“高空飞行研究计划”(HaRP)的秘密使命。 此外,在美加政府的帮助下,布尔甚至在难于到达的魁北克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实验室。魁北克地区靠近加拿大和美国的边界,便于布尔同美国军方往来。布尔认为,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如果巨型炮的发射物是一枚有推力的火箭,其射程将得到极大延伸。于是,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美国海军的两门大炮焊接起来,制造出一门长达36米、口径424毫米的巨炮。在随后的试射中,大炮成功地将90公斤重的炮弹抛向了180千米高的太空。这门巨炮也因其试验地而被称为“巴巴多斯”大炮。据说这种火炮还可以将100公斤重的炮弹发射到4000千米远的地方。把214公斤重的火箭增程战斗部发射到2570千米之外的地方。重量稍轻一些的载体可以被送到250千米以上的垂直高度。在世界上现存的可实用的大炮中,这门“巴巴多斯”大炮所保持的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这方面的工作为布尔后来的“超级火炮”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布尔一直致力于新型火炮和弹药的设计,并不断地创新。他一向以打破常规为荣。为了增加炮弹的射程,布尔还进行了一系列独特的发明创造。例如,为稳定发射物而采用的翼状壳,为保护机翼免遭炮膛爆炸压力的损坏而设计的特殊炮弹软壳,以及安装在炮弹上的火箭助推器等等。更为惊人的是,他还着手研制了一种由大炮发射的三级火箭,可将小型卫星射人空间轨道。他认为用这种办法发射卫星要比用火箭发射省钱得多。他的理想是在航天工程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进展。 尽管巴巴多斯大炮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加拿大官方于1967年6月突然宣布终止“高空飞行研究计划”。理由有二:一是加拿大不愿将空间计划与军事工程连在一起;二是美加两国军方都认为,与导弹系统相比,大炮发射火箭已显得过时。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布尔本人太傲慢,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政治家。不管怎么说,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布尔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1968年,布尔被授予“麦克迪奖”,这是加拿大最高的宇宙研究奖。布尔受到鼓舞,很快振作起来,决心单枪匹马闯荡江湖,再度研制超级巨炮。 为了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布尔成立了一家专门研制并销售常规火炮的公司——布尔太空研究公司。他以有限的代价接收了“高空飞行研究计划”的资产,包括巴巴多斯试验基地、实验室和超级巨炮,他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但现在离地球最近的宇宙空间已不再是这位雄心勃勃的教授感兴趣的领域。相反,他和他的工作人员开始研制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火炮武器。他试图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卖给任何愿意出钱的人,美国当然是一个慷慨的客户。不久,他便从美国军方得到了一笔价值1100万美元的研究合同。他设计的Gc45型155毫米口径的大炮炮筒长近7米,射程可达40千米,其优越的性能使美国军队的m198型加农炮相形见细。尽管美国军方最终没有采用他的方案,然而经五角大楼的秘密安排,按照他的设计而生产的5万发常规炮弹最终卖给了以色列。由于采用了增程设计,用这种炮弹可以从戈兰高地打到大马士革的市区。当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几星期,这位设计师会见了后来任以色列炮兵司令的戴维将军。将军称赞布尔是“惟一积累了制造一种超级大炮的所有知识的人”。 为了奖励他的杰出贡献,美国国会于1972年通过了由参议员戈德华特提出的议案,给予布尔10年内随时可加人美国国籍和美国高度保密部门的特许。这对布尔是莫大的肯定与信任。美国前国防部长莱尔德也一再赞扬布尔有“杰出的能力和明确的思维”。 1981年,布尔利用一门Gc45型155毫米榴弹炮在中东进行试验,最大射程竟达到了43千米!他的成功引发了世界火炮史上的“45信口径革命”,使西方国家的155毫米火炮在半个世纪里发生了第一次飞跃。这是布尔对世界火炮发展的重大贡献。1982年他离开了美国,移居比利时。在那里,他重建了太空研究公司,并试图通过在南非、瑞士、西班牙和智利的分公司推销他开发的东西。 布尔的才智很快受到一位神秘人物的青睐。此人是伊拉克军事工业部部长卡迈勒·侯赛因,萨达姆总统的外甥和女婿。他掌管着伊拉克的武器装备,对布尔的巨炮制造技术饶有兴趣。当时正值两伊战争的关键时刻,伊拉克难以阻挡伊朗军队的人海攻势,每年拨款140亿美元用来购买先进武器。 1985年,伊拉克从布尔那里得到第一批货——200门GcmS型大炮。此炮是在奥地利一家国营军火公司的特许下生产的。西方报道说,为了绕过西方对伊拉克的军火禁运,伊拉克的盟国约旦出具了最终用户的假证明。于是,这批大炮得以经约旦的亚喀巴港运抵伊拉克。就在这一年,布尔被伊拉克政府聘为顾问。 此后几年,在卡迈勒的亲自支持下,布尔为伊拉克军方先后改造了苏制130毫米加农炮,购买了他设计的数种155毫米口径远射程火炮300门,如南非制造的GS和Gd型,奥地利的otwu--45型等。与此同时,布尔还协助伊方研制出155毫米口径的“马农”炮,以及210毫米口径自行式巨型“法奥”榴弹炮。“法奥”自重53吨,炮管长11米。它发射的炮弹是用火箭推进器加速的,射程达56千米。用这种火炮每分钟最多可发射4枚分别为120公斤重的炮弹。英国专家认为,“法奥”火炮是世界上最好的炮兵火炮。其性能和威力不次于西方任何大炮。布尔还帮助伊拉克培训武器设计人员。正是由于布尔的帮助,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军队炮兵的火力得到极大加强,终于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据统计,伊朗在8年战争中阵亡的20万官兵中,有一半是在炮火中丧生的。 1985年夏,布尔又与伊方签订了一项秘密的新合同,由他主持“巴比伦计划”,研制可远距离发射化学、生物弹头及小型人造卫星的非常规武器——超级巨炮(“巴格达”大炮)。整个计划分两大部分:火炮部分和弹药部分。火炮部分包括制造一门口径为350毫米的小型“超级火炮”和两门口径为一米的大型“超级火炮”。350毫米火炮主要作试验和分析用,以便为一米口径的“超级火炮”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数据和经验。弹药部分包括新型发射药、导弹及炮用多级火箭。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计划很快获得进展,一门绰号为“巴比伦婴儿”、口径达350毫米的实验型级巨炮,不久就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城附近亮相并进行了试射。在试验中,因发射药装药太多,曾引起炮管密闭装置损坏,后来修复。两门口径为一米的“超级火炮”大约要等350毫米火炮试验成功后,才能进入设计阶段。 1988年6月,英国莱钢铁锻造厂的工作人员同布尔公司的代表在布鲁塞尔进行了会晤。布尔的代表以帮助伊拉克修建石油化工厂为名,订购52根钢管。英国人不明白,一个搞武器交易的企业怎么会为伊拉克订购输油管呢?而且是直径回米的巨型钢管,要求的精度极高,达到1/300毫米。不过他们还是接受了订货。同样,英国的沃尔特·萨默斯公司也接受了太空研究公司对钢管和液压部件的订货。 萨默斯公司当时就觉得这笔订货很蹊跷。因为太空研究公司订购的钢管据说是用于石油提炼装置,但提出的耐压技术指标要求却高于正常标准的10多倍。该公司曾两次向英国贸易和工业部询问,伊拉克的这笔生意是否需要申请许可证,两次回答都是否定的。1989年9月,英国阿斯特拉控股公司接管一家比利时军火公司后,发现了约旦订购火箭推进剂的合同,也立刻报告了国防部。对此,英国官方均保持沉默。当时英国认为,伊拉克是伊朗的敌人,是自己的朋友。 但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令英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萨达姆下令处决英国记者法尔扎德·巴祖夫特,理由是此人曾对巴格达附近一个军火工厂的爆炸事件进行了调查。法庭以间谍罪判他死刑。英国马上进行报复。两周后,海关在希思罗机场没收了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家美国工厂制造的40个引爆装置,那是准备运往伊拉克的。这些引爆装置可能是为布尔的超级大炮订购的。 1990年初,布尔前往伊拉克。此后不久,他告诉助手克里斯托弗·考利,他接到了匿名电话,威胁他若不与萨达姆断绝关系,将要他的命。果不其然,3月22日傍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近郊的一条林荫道上,布尔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的住所门前,正准备掏钥匙时,两名躲在阴暗中的刺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到他的身后,用7.65毫米口径的无声手枪向他的脑后和背后连射5枪,布尔应声倒在血泊中。整个行动不过持续几秒钟。 没人听到响声,没人看到凶手,也没有人宣称对此事负责。 警方在现场发现,布尔身上有凶手放置的一份秘密文件,上面标有暗地为伊拉克的“超级火炮”提供部件的欧洲各国公司所形成的巨大商业网络。而布尔携带的2万美金却分文未少。这显然是一起政治谋杀,刺客是训练有素的职业杀手。 在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英国和伊拉克陷入一场非法的武器交易和间谍事件中。4月11日,英国海关官员在英国中部蒂斯波特港货运码头强行登上一艘定于次日起航、前往伊拉克的船只。在这艘悬挂巴哈马国旗的“格尔·马里纳”号货船上,海关没收了8根用木板包装的巨型钢管。海关申报表中说这是输油管的一部分。同月,瑞士一家钢厂为伊拉克生产的部件也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被扣。 5月,又有一批运往伊拉克的巨型钢管分别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意大利那不勒斯港被查封。还有一些巨炮的零部件在土耳其和希腊的卡车上被没收。几乎与此同时,一位涉嫌参与超级巨炮后膛装置设计的意大利工程师被捕,两位英国商人因走私军火被起诉,其中一人是布尔的雇员。 据英国情报机构透露,此时,制造超级巨炮所必需的52根直径四米的巨型钢管,伊拉克已获得44根。 布尔遇害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西方舆论界普遍认为,布尔很可能是英国、美国、南非甚至智利、伊拉克军火集团的牺牲品。但此事最大可能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所为。原因是,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武器,会直接威胁到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人们也许还记得,在1962年和1963年,“摩萨德”曾对帮助埃及研制导弹的德国科学家软硬兼施,大开杀戒,这次也许是“摩萨德”故技重演。但以色列官方矢口否认与布尔的遇害有任何关系。 布尔之子米歇尔·布尔认为,他的父亲可能是死于以色列情报机构之手。这种论点的依据之一是,在布鲁塞尔那个公寓楼里还住着两名以色列人,其中有一人是以色列高级特务。 比利时的调查法官伊夫·德吕韦正在追查各种线索。他坦率地承认:“此案扑朔迷离,极为棘手,破案希望渺茫。” 布尔死前的身份也迷雾重重。虽然美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当时拍给国务院的电报说,布尔携带有美国护照,号码是012521295,1985年由华盛顿签发。但奇怪的是,美国官方在他死后一年仍拒绝承认他是美国公民。 布尔之死迄今仍是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布尔是因为研制了超级巨炮才遭人暗算的。 目前,伊拉克“超级火炮”及其弹药的真正形状也是一个谜,因此有关它的各种报道和描述大都是推测和想像的。例如,英国防御杂志1990年第5期,登载了一幅想像的“超级火炮”图,火炮长长的身管由两个巨大的龙门支撑,炮尾部埋入地下,没有方向机和高低机构。该刊还附有一张名为“欧洲燕4”的炮射三级火箭示意图。火箭由5片尾翼、三级团体推进系统,重200磅的战斗部及头锥组成。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对“超级火炮”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尤其是一些航天、弹道、火炮及材料方面的专家,对这种火炮的性能特点、适用性及军事实用性产生了许多疑问,他们认为“超级火炮”根本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布尔之死、英德等国没收了直径一米的巨型钢管,再加上联合国没完没了的武器核查,已经给巴比伦计划判处了死刑。至于巴格达超级巨炮能否出现在未来的战场上,恐怕只有历史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朵拉大炮 朵拉大炮 又名多拉,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全歼部署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区。苏军为了抵抗德寇的进攻,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决心进行持久防御。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一座秘密弹药库发生意外爆炸。这座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究竟什么原因引起这次爆炸?长期以来众说纷坛。有人分析是德国斯图卡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派遣间谍破坏的。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美国某军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说是在清理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般的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物。 这就是二次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处心积虑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温凝土墙。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它被700万马可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称“多拉”。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顿,一枚高爆弹重4.8顿,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 巨炮制成后被命名为“多拉”炮,原计划攻击马其诺防线,可是这时法国已经投降。苏德战场迫切需要重型火炮,于是“多拉”炮被运到黑海之滨,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运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国在此战中惨败,9月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运回,“多拉”列车炮又会同“卡尔”“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参与对1944年华沙起义的镇压行动,德军在苏联重兵压境,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为镇压波兰人民的反抗,仅不顾弹药吃紧,极其残酷地有组织和分步骤的炮轰和爆破,将华沙全城几乎痍为平地。 1945年4月,德国工程师为免被缴获,拆除的“多拉”,盟国军队缴获了这门巨炮的部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发现过一根炮管和几发炮弹。 全长:42.97米 宽:7米 高:11.6米 重:1,350吨 炮口径:800毫米 炮长:32.48米 炮重:400吨 射击角度:+53度 炮弹重: 7.1吨(穿甲弹) 4.8吨(高爆弹) 1.8-2.0吨(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 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高爆弹) 射程:28-47公里 巴巴多斯大炮 当年加拿大吉拉德·布尔博士主持研制的能发射卫星的超级大炮,位于巴巴多斯岛,这东西把两根16英寸舰炮身管对焊起来,曾经以2100米/秒的初速,15000G的过载将190千克的弹丸打到180千米高太空,这个身管火炮的世界记录至今无人能够打破,今后恐怕也不会被打破了。在布尔博士1990年被谋杀后,计划停止。 G-6式自行榴弹炮 南非制造,阿姆斯科公司70年代末研制定型的155毫米自行火炮,80年代末装备部 队。本炮系由G-5式改进而成,加装与“非洲獾”步兵战车同型底盘车。主要装备装甲师和机 械化步兵师炮兵团。每团2-3营,炮36-54门。射程及威力与G-5式相当,但机动性、 射速、精度则远过之。并出口伊拉克。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乘员5 ̄6名 重量46吨 单位功率11.3匹/吨 炮全长10335毫米 炮全宽3400毫米 炮全高3800毫米 最大速度90公里/时 最大行程600公里 最大爬坡50% 引擎功率521匹 燃料储备700升 武器1门155毫米炮,1挺12.7毫米机枪 初速897米/秒 最大射程30800米(榴弹) 弹药储备炮弹47发 弹重45.5公斤 方向射界360度 高低射界-5 ̄+75度 装甲有 63式60毫米迫击炮 中国制造,60年代初期研制定型的60毫米轻型迫击炮,60年代起装备部队,用以取代早期旧式60毫米迫击炮。装备步兵连迫炮班,每连炮3门,是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标准轻迫击炮。已逐步退役为83式60毫米迫击炮取代。本炮曾出口非洲和作为军援提供给阿尔巴尼亚、越南。现已停产。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口径60.75毫米 初速140\134米/秒 最大射程1490/1470米 发射速度30~35发/分 炮身长610毫米(短) 炮全重12.5公斤 最小射程200米 方向射界8.5度 高低射界+45~+80度 牵引工具肩负、携带 榴弹全重1.326公斤 杀伤面积半径15米 弹药基数60发 配用弹药常规弹药多种 63-1式60毫米迫击炮是63式60毫米迫击炮的改进型,1978年设计定型。 该炮在63式60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改进设计,采用高强度钢,进一步减化结构,而且保证了发射稳定性,是我国第二代小口径迫击炮。 口径:60毫米 全炮重:11.5千克 炮身长:620毫米 榴弹重:1.33千克 最大射程:1550米 最小射程:95米 高低射界:40-80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4度 55式120毫米迫击炮 55式120毫米迫击炮 55式120毫米迫击炮1955年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该炮是一种团属火炮。 该炮配用榴弹、发烟弹、照明弹。 口径:120毫米 行军状态长:2300毫米 行军状态宽:1500毫米 行军状态高:1400毫米 战斗状态全炮重:275千克 行军状态全炮重:500千克 初速:272米/秒 射速:6~15发/分 最大射程:5520米 最小射程:460米 高低射界:45度-80度 方向射界:8~30度 牵引长:7.5米 榴弹全重:15.9公斤 弹药基数:80发 杀伤面积:56×28平方米 56式160毫米迫击炮 56式160毫米迫击炮是前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产品,1956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炮由炮尾装填;配用m式炮架和绞车,最大公路牵引速度为50公里/小时;火炮弹丸威力较大,但射程不足;火炮机动性较差。 口径:160毫米 行军状态长:4860毫米 行军状态宽:2030毫米 行军状态高:1600毫米 战斗状态全炮重:1290千克 行军状态全炮重:1470千克 炮身重:225千克 炮架重:805千克 座钣重:260千克 炮身长:3870毫米 榴弹全弹重:41.14千克 装药号:7 初速:268~344米/秒 射速:3发/分 持续:1发/分 最大射程:8300米 最小射程:750米 高低射界:50度-80度 方向射界:24~78度 射角50度时:左右各12度 射角80度时:左右各39度 弹药基数:40发 杀伤面积:63×36平方米 牵引长:10.4米 牵引工具:嘎斯63 64式120毫米迫击炮 1964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门大口径迫击炮定型,命名为1964年式120毫米迫击炮。该炮用梯形结构代替了传统的圆盘形座板,炮全重仅为174千克,比仿苏55式120迫击炮轻101千克。 技术参数 口径:120毫米 行军状态长:2360毫米 行军状态宽:1610毫米 行军状态高:1400毫米 战斗状态全炮重:175公斤 初速:272米/秒 射速:6~15发/分 最大射程:5580米(5520米是55式120迫击炮的) 最小射程:450米 高低射界:+45度~+80度 方向射界:8~30度 牵引工具:马驮或车载 牵引长:7.5米 榴弹全重:15.9公斤 杀伤面积:56×28平方米 弹药基数:80发 64式120迫击炮营弹药消耗量计算表(机密)不变泄露! 滑膛炮 滑膛炮就是炮管内没有膛线,一般这种炮的口径不会很大,但是他可以发射炮射式导弹且造价低。 滑膛炮与线膛炮的主要区别在于膛线,而膛线的主要作用在于付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得弹头在出膛之后,由于向心力的作用,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以提高命中率。 早期的枪炮基本都属于滑膛炮,因为在炮管内加铸膛线是较为困难的制作工艺,在18世纪初,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线膛炮开始得到发展,由于在命中率上的大幅度提高,逐渐取代滑膛炮的地位。1918年,英国研制出了81毫米迫击炮,在迫击炮的这一家族中,由于其发射时需要借自重滑向火炮膛底,触及膛底击针后点燃发射药包炮弹飞离炮口这一特性,因而始终采用滑膛炮管。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火炮都采用线膛炮管。 事实上为了提高命中率,滑膛炮采用带有尾翼的炮弹也可以达到高命中的效果,迫击炮的炮弹就是如此。但是迫击炮的射击膛压和温度都比较低,其炮弹的尾翼也方便制造。而在需要较高射击膛压和温度的大口径榴弹炮上,就必须采用昂贵的材料来制造炮弹尾翼。这就大大提高了发射成本,因此,在主要用于远程火力压制的各种大口径榴弹炮一族里,始终还是采用具有较低发射成本的线膛炮管。 但是在二战后,随着坦克家族在世界军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各国都开始大力发展坦克,其中坦克所装载的火炮更是得到全面研究。介于二战的大量坦克战经验,各国在研究设计新式坦克时,都认为坦克的主要作战对手,依然还是坦克。因此如何想方设法提高本国坦克火炮威力,使其在未来的坦克会战时占有优势都成为各国坦克设计师的主要任务。在这一研究课题中,具有更高射击初速的滑膛炮开始进入设计师们的眼界。采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新式滑膛炮具有发射初速高,弹道水平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以赋予穿甲炮弹更高的动能,在对抗愈来愈厚的坦克装甲上具有明显超越线膛炮的优势。 目前世界各国坦克家族中,西方国家基本上都采用120毫米滑膛炮,其中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120毫米RH滑膛炮系列最为出众,几乎成为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通用火炮。而前苏联开发的2a46系列125毫米滑膛坦克炮也天下闻名,该炮的列装数量超过了10万门。 目前我国装备的滑膛火炮主要有125毫米和120毫米,前者有48倍口径和50倍口径两个系列。是在前苏联T72主战坦克的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基础上研制开发的,但是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看,很明显已经超越了原型炮。目前我国较先进的96/99系列主战坦克均采用这种火炮。而120毫米系列则主要装备在89式自行反坦克车上。 加农炮 加农炮原文由拉丁文canna的音译而来,原文即管子的意思,英文叫cannon(也是音译),也是“空心圆筒”的意思。 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18世纪,身管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 世纪60年代,炮身长为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公里。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 加农炮按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毫米以下;中口径加农炮,76~130毫米;大口径加农炮,130毫米以上。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装载到坦克、飞机、舰艇上载运式4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海岸炮均属加农炮之类。 加农炮炮管长度一般为40~70倍口径,所以射程较其它类型的火炮都远,例如,美国175毫米自行加农炮,最大射程32.7公里;而口径比它大的203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却只有29公里。因此,加农炮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攻击敌纵深目标,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目标轰击。 加农炮是一种更先进的火炮部队,能够炮轰邻近方格上的敌人部队,削弱它的实力。加农炮没有任何的近距离攻击或防御力,所以一定要派兵守护。此外,加农炮所使用的车轮也使其无法进入高山或丛林中,除非这些地形上具有道路。 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铁以及硝才能生产加农炮。 在火药的发明之后,加农炮的发展引起了攻城战的重大变革。加农炮是由一位德国僧侣于公元第14世纪发明的,早期的加农炮利用火药发射石块或铁球。加农炮迫使大部分的防御工事要重新设计,因为围绕大部分城市的直立高墙很容易被直接射击的方式破坏。这就是君士坦丁堡城墙的命运,一千多年以来它们已对抗过无数次的攻城战。加农炮很快地在战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雷神公司 【公司简介】 雷神公司(Raytheoncompany)是美国的大型国防合约商之一,总部设在麻萨诸塞州的瓦尔珊(Waltham)。雷神在世界各地雇员8万名,营业额约220亿美元,雷神公司的营业额超过90%来自于国防合约,即至2005年雷神是世界第五大国防合约商。 【公司历史】 两位前学校室友劳伦斯·K·马歇尔和凡尼瓦·布希与科学家查理·G·史密斯三人在1922年在麻萨诸塞州的剑桥成立了「美国器械公司」,此公司的第一件产品基于史密斯过去的研究所发展的一种氦整流器,此管被命名为雷神(Raytheon,意即:神之光)并被用在交流电转接盒上,一种用插座取代大型电池为无线电接收器供电的产品。公司名称在1925年改为雷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雷神从制造供雷达使用的磁控管开始,进而生产整个雷达系统。在1945年,雷神公司的培西·史宾赛(PercySpencer)发明了微波炉,他发现磁控管也能用来烹饪食物。在1948年雷神开始制造导向飞弹,战後那几年雷神也制造无线电和电视发送器与相关产品,并取得D.c.Heath出版社参与教育类出版产业。雷神在1950年代开始参与电晶体制造,产品包括很受欢迎的cK722,贩卖对象为业馀爱好者。 雷神公司在1980年取得毕琪飞机制造公司,1993年取得英国航太(Bae)商务客机生产线,这两项购案所得在1994年合并后成立雷神飞机公司。 在1990年代中期,雷神购得e-系统公司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军事相关事业。1997年雷神从通用汽车公司手中购得休斯飞机公司,此购案包含一些休斯之前购买的产品的生产线,包括从通用动力公司买来的飞弹事业、Delco电子的军武部门和magnavox电子系统公司,这些购案和合并案使雷神公司增加许多重要生产能力。 【公司事业】 雷神公司有七子公司,包括: 雷神防卫系统公司,本部设在麻萨诸塞州的Tewksbury,总经理是DanSmith 雷神情报和资讯系统公司,本部设在德州的Garland,总经理是mikeKeebaugh 雷神飞弹系统公司,本部设在亚利桑那州的Tucson,总经理是LouiseFrancesconi 网路中央系统公司,本部设在德州的mcKinney,总经理是colinSchottlaender 雷神飞机公司,本部设在堪萨斯州的Wichita,董事长是Jamese.Schuster 雷神技术服务公司,本部设在维吉尼亚的Reston,总经理是Bryaneven 雷神太空暨空用系统公司,本部设在加州的elSegundo,总经理是JonJones 【产品】 ★雷达和感测器 雷神公司在雷达(包括aeSa)、光电感测器和其它供陆、海、空军事设备使用的先进电子系统是世界领先的研发和制造商,例子包括: F-15鹰式战斗机使用的aPG-63和aPG-70雷达 F/a-18黄蜂式战斗攻击机使用的aPG-65、aPG-73和aPG-79雷达 F-22猛禽战斗机使用的aN/aPG77雷达(与诺斯洛普#8231;格鲁曼公司合作发展) F-14D雄猫式战斗机使用的aPG-71雷达 B-2隐形轰炸机使用的aPQ-181雷达 aLR-67和aLR-69a雷达预警接收器 aLe-50拖曳诱饵 aLQ-184电子反制夹舱 aLQ-228先进前视红外线标定装置夹舱 RQ-4全球之鹰的整合感测套件 搜寻海面目标的SeaVue系列雷达 机动雷达如TPQ-36/TPQ-37寻火者雷达和mPQ-64哨兵雷达 大型固定式雷达如铺爪、BmeWS和美国国家飞弹防御系统的X波段雷达(XBR) SLQ-32舰上电战系统 ★卫星感测器 雷神常和波音公司、洛克希德#8231;马汀公司和诺斯洛普#8231;格鲁曼公司联合参与卫星感测器事业,设在加州elSegundo的太空暨空用系统公司的主要项目即此,这是雷神从休斯继承而来的事业,例子包括: 为弹道飞弹防御而研发的太空追踪和监视系统(STSS),雷神负责建造它的感测器酬载。 elSegundo场也是雷神雷射产品优秀的研发和生产中心 雷神公司的海军多频终端机(NmT)是第一种能用低和中级资料速率波形成功登入美国军事战略战术中继卫星(milstar)并与之通讯的先进下世代卫星通讯终端机。 此系统为海军指挥官和水手提供了更大的资料容量,并加犟了对敌方拦截和干扰的防护。 ★通讯 雷神公司的通用控制系统(UcS)是一种无人飞行系统(UaS)的「座舱」,此系统在提供操作多架无人机的能力的同时革命性的改善了操作员觉察能力和效率,并并降低事故可能。 雷神也生产软体无线通讯器和数位通讯系统在军事方面使用如联合接战能力(cec),并且参与美国海陆区域网路(NmcI)、梯队系统(ecHeLON)和联合战术终端(JTT)等计划。 ★放射性物质探测系统 作为此公司正成长中的本土安全事业的一部份和战略焦点,雷神与其他承包商合作发展了先进分光镜入口(aSP),使得国境官员得以看穿运输工具和集装箱有无放射性物质。 ★导弹防御系统 雷神在陆基中途防御系统的架构内发展了一种陆基拦截器(GBI),包括喷射飞弹和外大气层截杀载具(eKV)。 ★半导体 雷神也制造供电子产业用的半导体,在20世纪末他曾生产种类广泛的积体电路和其它元件,但从2003年起他的半导体事业专攻供无线电通讯用的砷化镓(Gaas)元件,他也正尝试研发供下世代雷达和无线电使用的氮化镓元件。 ★导弹 雷神是飞弹及相关飞弹防御系统的领先研发商,例子包括: aGm-65小牛飞弹 aGm-129先进巡弋飞弹 aGm-154联合远距攻击武器 aIm-7麻雀飞弹 aIm-9响尾蛇飞弹 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 BGm-109战斧巡弋飞弹 mIm-104爱国者飞弹 ★高科技模拟器 雷神公司也为训练总部制造和运作先进战场电脑模拟器(aBacUS)和高级队形训练器(HFT)供从小型专门部队到军层级对象使用。 ★商务客机 雷神公司用毕琪飞机公司和霍克飞机公司的名称生产一些企业用喷射机,雷神公司目前只生产两种军用飞机,T-6TexanII和T-1Jayhawk,两者皆是为空军生产的教练机。民用生产线重命名为霍克毕琪飞机公司後卖给Onex企业。 【新闻和重要事件】 ★911事件 四名在出差途中的雷神员工死於911恐怖攻击事件 ★美国航空第11号班机 PeterGay,54岁,electronicSystems副总经理,前往elSegundo途中。 KennethWaldie,46岁,electronicSystems品质控制主管。 DavidKovalcin,42岁,electronicSystems机械工程主管。 美国航空第77号班机 StanleyHall,68岁,电子战计划室主任。 ★史瓦森的不成文管理准则 2006年4月24日,在遭纽约时报披露後,雷神史瓦森董事长兼总裁发布一份声明,承认《史瓦森的不成文管理准则》内的一些内容并非自己所写,2006年5月2日,雷神停止散发此书,次日,公司董事会宣布:「对於此事,董事会决定不将史瓦森先生的薪资升超出2005年的水准,并将他明年可得的限制性股票减少20%。」 ★NBc指控陆军招标不公平 2006年9月,NBc一份关于陆军反RPG系统招标的报导,掀起陆军招标是否公平的疑问。 从一开始,这份报导便招至众多批评,索伦森少将(majorGeneralSorenson),陆军武获室副秘书长,详细反驳此份报导,空陆军战术小组委员会的顶尖民主党议员,夏威夷的尼尔·艾贝康比(Neilabercrombie)和小组主席宾州的科特·威尔登(curtWeldon),也强烈抨击NBc的报导粗糙,委员会已要求总审计局进行调查。 63式107mm火箭炮 63式107毫米12管火箭炮于1961年研制,1963年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大量装备部队。 该炮体积小、重量轻,以吉普车牵引为主。该炮的管式定向器由3排定向管组成,中排定向管为定向器俯仰与支撑的基础;高低机为齿轮齿弧式,方向机为螺杆式结构;上架用于支撑定向器坐于下架之上;下架上的两个大架是火炮的两个后支撑,两个前支撑既是火炮发射时的前支脚,又是火炮行军时的定向器固定支杆;瞄准镜使用56式75mm无后坐力炮的瞄准镜。 火炮的发火电源是一台小型手摇发电机,发射间隔一般为0.6秒。 该炮配用63式107毫米涡轮式火箭弹。 口径:107毫米 行军状态全重:385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613千克 行军状态长:2600毫米 行军状态宽:1400毫米 行军状态高:1100毫米 定向器长:900毫米 全弹重:18.8千克 初速:31.4米/秒 最大飞行速度:372米/秒 最大射程:8500米 发射间隔0.6-0.8秒 高低射界:0度-60度 方向射界:左右15各度 炮班人数:5人 89式自行反坦克炮 89式自行反坦克炮,又叫89式坦克歼击车,是中国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一代自行火炮。 89式歼击车装备的是一门12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该炮系引进的西方技术开花结果的产物(比较而言,中国的125毫米炮源自俄罗斯技术)。89的炮塔采用高强度铸钢炮框和装甲钢板的焊接结构,总体装甲防护水平优于轻型坦克、水陆坦克以及步兵战车等装甲车辆,略低于中型坦克,不如二代以上主战坦克。89式自行反坦克炮战斗全重31吨,车体配用382KW(520马力)的发动机。 89与传统坦克歼击车不同,采用的是可以360度旋转的炮塔,和坦克无异。由于120毫米炮弹的重量较大,车上配备了自动装弹机。火控采用的是激光测距与瞄准合一、双向机械装表式简易火控系统,观瞄系统主要有测瞄合一炮长瞄准镜、炮长微光瞄准镜、车长昼夜观察镜、驾驶员微光夜视仪等。车上装有l部带保密机的cWT一167D型坦克电台和l套FTZ86—200型自行火炮单炮通话器。此外为了提高生存能力,还配有烟幕/榴弹发射器和自动灭火抑爆装置等。陆军为该车分配的角色是“狙击”武器,通常用于“猎杀”敌坦克和“狙击”突破第一线的敌坦克。 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性能优良,火力强大,技术先进,可惜生不逢时,现代战争的特点已剥夺了他的生存空间,而相对复杂的结构和相对高昂的造价限制了他的活动舞台。 中岛飞机公司 中岛飞机公司,(日文: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NakajimaHikokiKabushikiKaisha)为中岛知久平创立,此公司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乃日本主要的发动机以及战机研发以及生产商。公司本身可进行飞机从设计到生产的一贯作业,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超越三菱财阀飞机生产部门成为日本最大,世界上属一属二的飞机制造商。 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沿革 1917年(大正6年):中岛知久平从海军退役後、在群马县尾岛町(现太田市)设立了「飞行机研究所」。 1918年(大正7年):川西清兵卫参与经营、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日本飞行机制作所」。 1919年(大正8年):将川西清兵卫在公司的股份买下,川西清兵卫退出公司经营。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岛飞行机制作所」。接受日本陆军委托的20台飞机订单。 1931年(昭和6年):改名为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 1940年(昭和15年):中岛飞行机小泉制作所建立(为海军战机制作所)。利用东武小泉线西小泉站的车站玄关做为制作所场地 1941年(昭和16年):中岛飞行机设计之一式战斗机陆军正式采用。 1945年(昭和20年)4月:改编成为第一军需工厂、事实上已经收归国营化(公司名称仍然续存) 1945年(昭和20年)8月: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因此将原先收归国有之工厂全部归还、公司名称改名为富士产业 1950年(昭和25年)5月:解散。 日本战败之後,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改名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生产FujiRabbitscooters以及Subaru汽车. 中岛飞机公司产品 ●各式飞机 ○日本陆军 Nakajimaa2N NakajimaType91 97陆上战斗机 一式陆战隼 二式单座战斗机锺馗 NakajimaKi-201 二式陆上侦察机月光 四式战斗机疾风 Ki-87战斗机(试作型) ○日本海军 九十五式舰上战斗机 九十七式舰上攻击机 十八试局地战斗机天雷 舰上侦察机彩云 舰上攻击机天山 ○代工生产 零式舰上战斗机 ○民用客机 中岛aT-2 ○发动机 寿:气冷式星型单列九汽缸,日本陆军编号Ha-8 荣:气冷式星型复列十四汽缸,日本陆军编号Ha-8/Ha-115,之後统一编号为Ha-35 誉:气冷式星型复列十八汽缸,日本军方统一编号为Ha-45 西科斯基飞行器公司 西科斯基飞行器公司是一家美国飞机和直升机制造商。由俄罗斯裔美国飞行器工程师埃格·西科斯基于1923年创建。西科斯基设计了第一架稳定的单引擎可操纵直升机并于1942年开始大规模生产。1934年西科斯基公司成为联合飞行器公司(现联合技术公司)下的子公司。西科斯基公司是美国的主要直升机制造商之一,目前其最著名产品为UH-60黑鹰。美国总统使用的直升机(海军陆战队一号)也一直使用西科斯基公司产品,目前海军陆战队一号机队由一架VH-3(H-3海马)和一架VH-60(UH-60黑鹰)组成。 飞机 西科斯基S-29-a-双引擎运输机,西科斯基在美国制造的第一种飞机。出现在霍华德·休斯的著名影片《地狱天使》中。 西科斯基S-30-双引擎飞机,没有制造(1925) 西科斯基S-31-单引擎双翼机(1925) 西科斯基S-32-单引擎双座双翼机(1926) 西科斯基S-33-‘信史‘单引擎双翼机(1925) 西科斯基S-34-双引擎水上飞机原型(1927) 西科斯基S-35-三引擎双翼机原型(1926) 西科斯基S-36-8座双引擎水上飞机(1927) 西科斯基S-37-‘守护者‘8座双引擎双翼机(1927) 西科斯基S-38-8座双引擎水上飞机(USNPS)(1928-1933) 西科斯基S-39-5座单引擎版S-38(1929-1932) 西科斯基S-40-‘飞行森林‘4引擎28座水上飞机(1931) 西科斯基S-41-双引擎水上飞机(1931) 西科斯基S-42-‘飞剪船‘四引擎水上飞机(1934-1935) 西科斯基S-43-‘小飞剪船‘双引擎水上飞机(1935-1937)(armyOa-1,USNJRS-1) 西科斯基S-44-四引擎水上飞机(1937) 西科斯基S-45-六引擎水上飞机(为泛美航空公司设计,但从未建造) 直升机 西科斯基R-4-世界第一种投入生产的直升机(1940) 西科斯基H-5-R-4的改良版(1943) 西科斯基S-51-世界第一种商用直升机(1946) 西科斯基S-52-全金属发动机的直升机(1947) 西科斯基S-55-多用途直升机(1949) 西科斯基S-56-双引擎直升机H-37amojave(1953) 西科斯基S-58-S-55改良版(1954) 西科斯基S-60-‘飞行起重机‘直升机的原型,1961年坠毁(1959) 西科斯基S-61-aSWhelicopter,manyvariantsincludingHH-3‘JollyGreenGiant‘(1959) 西科斯基S-62-HH-52“海警”水陆两用直升机(1958) 西科斯基S-64-cH-54Tarhe‘飞行起重机‘(1962) 西科斯基S-65-cH-53海上种马,cH-53e超级海上种马起重直升机(1964,1974) 西科斯基S-67-攻击直升机原型(1970) 西科斯基S-69-无尾带反相螺旋桨的直升机原型(1972?) 西科斯基S-70-UH-60黑鹰,SH-60海鹰(1974) 西科斯基S-72-NaSa研究机(1987) 西科斯基S-76精灵-14座商用直升机(1977) 西科斯基S-92及军用型西科斯基H-92 顾客 1938年霍华德·休斯购买了一架S-43用于环球飞行。在电影《飞行家》中,霍华德·休斯教KatharineHepburn飞行时使用的是S-38。 西藏 “黑鹰”是中国军方使用的唯一一种能在西藏飞行的直升机。 共青城造船厂 共青城造船厂位于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共青城,1930年代末开始建造潜艇,先后造过Y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D-I级弹道导弹核潜艇,1970年代末开始建造维克托-III级攻击核潜艇以及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现在制造基洛级潜艇。目前大量建造民用船舶。 2005年,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八艘基洛级潜艇的一艘就是由该船厂制造。 清代火器 清代火器 清朝制造的火药兵器。重火器主要是火炮,轻火器主要是火枪。满人制造火器始于1631年,到康熙时,火器规模、质量、工艺达到高峰,但距明朝时期还有差距。清中期后火器更是渐趋停顿,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又大量赶制火器,但结构仍沿袭祖制,性能已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所制。 火炮清代火炮以材质分,有铸铜炮和铸铁炮。清前期以铜炮为多,后期多为铁炮。此外,还有少量的铁心铜体炮、铜心木镶炮。由于铜炮多铸造精美,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以重量分,有重炮和轻炮,《清文献通考·兵考》:“重自五百六十斤至七千斤,轻自三百九十斤至二十七斤。”以形制分,有前装炮和后装炮,前装炮又分为红衣炮型和冲天炮型,后装炮主要是子母炮型。清代火炮多有铭文,常铭炮名、年款、监造官员、工匠、重量等。清代视火炮为神物,常授予火炮各种将军名号,清初时定制于每年秋季在北京卢沟桥举行一次大典,祭祀炮神,并令八旗操演火炮。 红衣炮承自明代红夷大炮,因满人恶“夷”而改“衣”。这种炮身管较长,口径较大,前细后丰,炮身铸有多道固箍,滑膛,中部有炮耳,炮口和炮尾分别装有准星和照门。其装药量大、炮弹重、射程远、威力大。存世的实物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①1643年制“神威大将军”炮,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是现存最早的清代火炮,口径13厘米,全长2.64米,炮身后半部用满、汉文阴刻:“神威大将军大清崇德八年十二月日造重三千七百斤”。《清会典图·武备》记此炮“受药五斤,铁子十斤,载以四轮车,通髹朱”。此炮为铁心铜体,即在铜炮身内铸有铁炮膛,铁膛较铜膛耐蚀,铜炮身又可避免铁炮易炸裂的缺陷。②康熙十五年(1676)制“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197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现,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口径11厘米,全长2.48米,重1000千克。用满、汉文铭:“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造神威无敌大将军”。此炮曾参加过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雅克萨抗击沙俄入侵的战争,立有战功。战后清政府在齐齐哈尔专门修建炮库收藏,留存至今。③康熙二十八年(1689)制“武成永固大将军”铜炮,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口径15.5厘米,口壁厚16.5厘米,全长3.6米。炮尾铭满、汉文:“大清康熙二十八年铸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用药十斤生铁炮子二十斤星高六分三厘制法官南怀仁监造官佛保硕思泰作官王之臣匠役李文德颜四”。此炮铸制精美,遍体饰有莲花文、蕉叶文、回文、乳钉文,尤其可贵的是双轮铁质炮车保存完好,连同火炮重达1万斤,是现存最大的清代火炮。④道光十六年(1836)制铁炮,由当时著名冶铁中心佛山铸造,发现于广东虎门海滩,广州博物馆收藏。口径14.2厘米,全长2.3米,重3000千克。炮身铭有兵部尚书、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全省水师提督关天培督制等85字。此炮曾安放于虎门炮台,参加过第一次鸦片战争。⑤道光二十三年(1842)制铁炮,首都博物馆收藏。口径11.5厘米,全长1.5米。炮身铭有“浙江嘉兴县县丞龚振麟”监造等41字。龚振麟在世界上首创铁模铸炮法,即用泥范法铸制铁模,再由铁模铸制铁炮。铁模可多次使用,具有成本低、质量好、效率高等特点。此炮即用铁模铸造。 冲天炮型是一种曲射炮,身管较短,口径较大,多发射爆炸弹,最典型的实物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二十九年(1690)制“威远将军”铜炮。口径21.2厘米,全长69厘米,重375公斤,载以四轮炮车。炮身铭满、汉文:“大清康熙二十九年景山内御制威远将军”等50字,景山是清代重要的铸炮场所。此炮前侈后敛,形如仰钟,炮膛分为大膛(装弹)和小膛(装药),炮弹为空心铸铁弹,直径20厘米。装放方法是先把火药装入药室,再入木马子,上加土寸许,然后将炮弹放入大膛,发炮时先点燃炮弹引线,再点燃火门烘药,“炮发子出,迸裂四散,为用最烈”。从小轮炮车看,此炮只宜于在城垣上防守,不适于行军野战。 子母炮型源于明代的佛朗机铳,身管较细长,有瞄准具,轻便利携,在母炮的后部轮换装填子炮,发射快速。实物有康熙年间制造的“子母炮”,故宫博物院收藏,铁铸,母炮口径3.2厘米,全长1.84米,“重九十五斤”,底雕莲花纹,通髹以漆,配子炮5枚,还专门备有驮在马背上的炮鞍,利于行军涉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二十四年(1685)制“奇炮”,铁铸,口径2.7厘米,炮管长1.8米,“重三十斤”,亦属于子母炮型,但形制有所改进:装填方式类似今日的双筒猎枪,炮管后接木柄,可上下开合,子炮直接从母炮膛底推入,而不是从母炮盖面开孔纳入,由木柄起闭锁作用;点火方式改用火绳枪机,点火快速、准确。奇炮较子母炮更加轻便灵活,有利于炮兵的机动作战。 火枪又名鸟枪,16世纪中叶从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明人称为鸟铳。火枪和中国传统的手铳相比,有许多优点,它身管较长,口径较小,装有瞄准具,采用枪机发火,发射同口径吻合的圆铅弹,枪柄多为曲形木托,这些改进使火枪在射程、射击精度和侵彻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火枪一般由枪筒、枪机、枪托和枪架组成,枪筒、枪机均为铁制,枪托、枪架用木制。火枪以枪机构造分,有火绳枪、燧发机、击发枪,以火绳枪为主;以枪膛构造分,有滑膛枪、线膛枪,以滑膛枪为主;以装填方式分,有前装枪、后装枪,以前装枪为主;以用途分,有兵丁用火枪和皇帝御用火枪。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许多康熙、乾隆两朝御制、御用火枪,主要用于赏玩和行围打猎,制作精美,枪筒上有错金图案,枪托多用金银、象牙、玉石、珊瑚、犀角等珍宝镶嵌。 火绳枪是利用火绳枪机点火的枪,枪机包括蛇形杆和扳机,蛇形杆端夹有阴燃的火绳,扣动扳机,蛇形杆下行,点燃火药。实物有康熙年间的“御制禽枪”,滑膛,口径1.4厘米,枪筒长1.1米,全长1.57米。装饰华丽,枪口和近火门处错金,成莲花瓣形和双螭环绕形。枪托用高丽木制,底部镶雕花玉托,枪架端饰羚羊角。枪托底部镌22字:“御制禽枪长三尺五寸重六斤药重二钱子重三钱四分”。康熙、乾隆年间制“十喜花膛锸子枪”是一支线膛火绳枪,口径1.6厘米,枪筒长1.067米,全长1.5米。有精美的装饰图案,枪筒与枪托用四道银箍连结,枪筒后部有错银镀金“喜”字,枪托分别镶嵌银、螺钿、象牙花蝶、铜奔龙、兽骨等,并镶铜刻字:“用药贰钱铅丸五钱贰分壹百弓有准”。“壹百弓”是枪的有效射程,约合160米。枪膛中开有直线槽,主要是为了减少装弹时铅丸与膛壁的摩擦。康熙、乾隆年间制奇枪是一种后装火绳枪,结构与奇炮类似;《清会典图·武备》载有“树鸡神花奇枪”,“重六斤,长三尺……受药二钱,铁子三钱八分”,枪口饰错金莲瓣,枪托用核桃木制,底端嵌以鹿角,枪架末饰以羚羊角,制作精美。后装枪装填弹药简便,射速较高,代表了枪械发展的方向。 燧发枪是在枪机上安有燧石,利用撞击时发出的火星点燃火药,较火绳枪安全、可靠。康熙“御制自来火二号枪”是转轮式燧发枪,口径1.1厘米,枪筒长90.3厘米,全长1.35米。枪口有错金兽面纹,近枪机处嵌五螺钿圆星作梅花状,枪托底端镶铜金托,转轮枪机镀金镂花。发射时,用钥匙将转轮上满弦,扣动扳机,机轮转与火石迅速摩擦生火。乾隆年制镶骨燧发枪是撞击式燧发枪,口径1.7厘米,枪筒长88厘米,全长1.185米。枪筒镌花纹,枪托用虎皮木制,中后部嵌铜银花,尾嵌兽骨。枪机前竖火镰,扣扳机后,火石与火镰猛烈撞击起火。撞击式燧发枪较转轮式结构简单、可靠,造价低廉,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最终取代了火绳枪,但在中国却只是皇室仿制了少许,未见装备军队。 击发枪是使用雷汞发火装置的枪,19世纪初英国发明。它是将雷汞制成火帽,靠击锤撞击火帽引发火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支道光年间制击发枪,口径1.2厘米,枪管长1.25米,全长1.54米,枪口雕莲花纹,枪托嵌以象牙雕刻的花饰,火帽用红铜薄片制作。击发枪提高了发火的可靠性,在欧洲很快就取代了燧发枪。清廷曾仿制数百杆装备军队。 遭受鸦片战争的惨败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打击后,清政府开始大量购置洋枪洋炮,洋务派又在中国开设新式兵工厂,仿制洋枪洋炮,清代火器遂完全由外国新式后装枪炮所取代。 明朝佛朗机 明朝佛朗机(上为子铳,下为母铳) 中国明代中期火炮。由母铳和子铳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佛朗机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之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 佛郎机与当时明军装备的火炮相比,在结构上有根本性改变,比明制火炮优越得多,佛郎机炮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采用了母铳与子铳结构,母铳即炮筒,子铳实为小火铳,每门母铳配4~9个子铳,每门子铳事先装填弹药以备使用,作战时,先将一个子铳装入母铳的弹室中,发射后,将空子铳退出,换装另一个,由于可以轮流换装子铳,减少了临时装填弹药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射击速度,因此又被称作“子母炮”,佛郎机炮还安装了瞄准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显然,佛郎机已初步具备了现代火炮的基本特点,的确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武器。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佛郎机炮也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不具备红夷大炮的远射程。 明廷对佛郎机炮是十分重视的,且仿制的火炮各种规格齐全,据文献记载和各地出土的上百件佛郎机实物印证,仅嘉靖年间,兵仗局,军器局和边关驻军就制造了大样佛郎机、中样佛郎机、小样佛郎机,骑兵佛郎机,佛朗机式流星炮、百出佛郎机、万胜佛郎机、连珠佛郎机、无敌大将军饱、钢发贯等十多种,总数达三,四万门之多,分别用作舰炮,城防炮、战车炮、野战炮、步兵枪、骑兵枪成为明军的主要装备之一。 明军以这些佛郎机为基础,创建了新型的水兵营和由车炮营,骑兵营、步兵营,辎重营组成的合成军,并建立了长城的火炮防御休系。明朝后期火器在战场上已经相当普及,明军主力和精锐部队都大量使用火器,冷热兵器配备达到了3:1,仅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天启元年(1621),三年中因辽战发往广宁以资补充的各种火器,累计大炮18154门,佛郎机4090架,枪类2080杆,火药类177,3658斤,大小铅弹142368斤,大小铁弹1253200个之多,火器几乎占到了全部兵器的一半。 美制神剑GPS制导炮弹 在GGB系列试验中,“神剑”制导炮弹在极热、极冷的温度条件下实施发射,接受了冲击与震动测试以模拟战术运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还配用了便携式“神剑”炮弹的火控系统,射程达到了22千米。这些炮弹均以离轴5°的角度发射,以证实炮弹增强的机动性以及作战灵活性。 由于“神剑”炮弹小于10米的精度是其他任何现有炮弹所不能达到的,因此,该项目目前正在响应来自军方要求加速部署“神剑”制导炮弹的紧急需求。再者,由于“神剑”炮弹的精度与有效性,该炮弹可显著降低后勤负担。“神剑”炮弹还可通过集中破片散布、增加精度与近追至降落的方式将附带损伤降至最低。 除了证实了“神剑”炮弹可承受极热/极冷的环境条件、战术运输环境条件以及火炮发射条件外,GGB系列试验中的这2枚炮弹还成功地捕获了GPS信号,且圆误差概率小于10米。先前成功进行的制导试验也验证了该炮弹已达到这一精度。从而该炮弹已经超出了“神剑”BlockIa炮弹要求的圆误差概率(10米)。 在制导技术、控制技术特别是微机电技术发展基础上诞生的炮射远程制导弹药,可将火炮的射程提高到100~150千米、精度提高到20米以内,极大地弥补火炮系统的固有缺陷。与导弹攻击方式相比,大、中口径舰炮的远程制导弹药具有射速快、携弹量大、使用灵活、可打击更多目标、价格低廉等优点。特别是在海军作战舰艇越来越多地用以打击陆上目标、提供火力支援、应付恐怖主义及非对称威胁的情况下,炮射制导弹药方案无疑有着更强的吸引力。 m270火箭炮 美国m270式227毫米12管火箭炮(多管火箭炮英文缩写:mLRS)于70年代开始研制,1983年装备美军,由沃特公司生产。同年5月,根据和美国达成的协议,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共同生产该型火箭炮,成为北约的制式武器,称为mLRS。除了上述国家,该火箭炮现在已经装备了日本、韩国、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希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以色列等国。总定购量超过1000门。该型火箭弹采用模块化技术、机动性和防护性能好、火力密集且精度颇高,尤其是还可以同时具备发射陆军战术地对地导弹(aTacmS)的能力,被西方认为是最好的火力支援系统。改进型号有m270a1和HImaRS(HighmobilityartilleryRocketSystem——高机动性火箭炮兵系统)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一共投入了189门m270火箭炮(其中18门具有发射陆军战术导弹的能力),总共发射了17000多发子母火箭弹(含1170万个子弹),给伊拉克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威慑力。 成员:3名 战斗全重:25.9吨 发动机和底盘:一台VTa903型8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368千瓦;采用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底盘,机动性强 最大速度:64千米/小时(公路) 最大行程:480千米 最大爬坡度:30度 过垂直墙高:0.914米 越壕宽:2.54米 发射装置:12个298毫米口径的玻璃钢定向管(被组装成2个集装箱式发射-储存器,贮存期可长达10年)。自备起重再装填设备,单人即可操作,装填时间5分钟/12发。高低射界0~+60,方向射界左右各194度。转动速度5度/秒。仰俯速度0.9度/秒。弹药: 火箭弹:m26式双用途子母火箭弹;at-2反坦克雷火箭弹;m26a1增程火箭弹;制导火箭弹;灵巧战术火箭弹 陆军战术导弹:每辆车可以装2枚,也可以1枚战术导弹和6枚火箭弹混装射程:火箭弹32千米(制导火箭弹可达到70千米);战术导弹(Block-1型)25-165千米/(Block-1a型)100-300千米/(Block-2型)35-140千米/(Block-2a型)100-300千米 火控系统:由火控装置、遥控发射装置、定位定向系统、电子装置、和火控面版组成。能完成射击诸元计算、控制瞄准和射击、不间断确定炮车的位置和控制更换发射-储存器的任务。m270具有很强的单车作战能力。 防护:具有防枪弹和炮弹破片的能力;铝制间隔装甲;集体三防装置 改进型号 m270a1: m270的最新改进型m270a1火箭炮改进了炮载火控系统和发射机械系统。采用快速中央处理器、用激光陀螺代替机械陀螺、加装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加装激光多普勒雷达测风仪(可提高精度30%-40%)。改进的发射装置使发射时间缩短为16秒。装填时间缩短至3分钟 20毫米自行高炮 在二战中,往往将自行高炮称之为“防空坦克”。无论从型号数量,还是装备数量上看,自行高炮都算得上是“排行老三”的自行火炮。其中,光是*德国军队装备的各型自行高炮就有近20种,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由于作战飞机在战斗中大量使用,对空防御成为地面战斗中的突出问题,而牵引式的高射炮机动性较差,能够自行机动的自行高炮便应运而生。装载高射炮的底盘以履带式的为主,但也有轮式底盘和半履带式底盘的自行高炮。这些自行高炮尽管很简陋、很原始,但它们在对空作战中还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现代战场空中力量的发展,20mm口径在威力和射程上已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所以现代的地自行高炮通常会选择25mm以上的口径,同时为了对付更远距离的目标许多自行高炮已经发展成了弹炮合一的武器系统。 战斧式巡航导弹 【基本数据】 全长5.56米直径0.527米 翼展2.65米最大射程2500公里 最大巡航速度M0.72最大巡航高度50-150米 起飞重量1.2吨制导方式地形匹配制导辅助惯性导航系统 有效载荷122.5公斤动力装置涡轮风扇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 核弹当量1-5万吨最大功率267公斤+3100公斤 命中精度30米发射方式地面机动发射 【导弹简介】 美国空军地面机动式战略巡航导弹,代号BGM-109G,系战斧海基巡航导弹的陆基发展改进型。1988年生产截止,导弹成本价200万美元,计划总产量为560枚。现已在西欧共部署464枚。导弹武器系统由4辆运输-起竖-发射车、16导弹、2辆发射控制车、16辆辅助车和69名官兵组成。可空运。各发射单位平时部署在加固掩体中处于快速反应戒备状态。 【研制历史】 1977年10月起研制,1979年12月首次样弹试验,1980年5月进行首次(在运输-起竖-发射车上)地面机动发射,1982年定型生产,1983年12月获初始作战能力并装备部队, 【结构特点】 陆射巡航导弹主发动机采用F-107-WR-450涡扇发动机,推力267公斤,助推器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3110公斤。制导系统为地形匹配制导辅助的惯性导航系统,雷达高度表测高。核战斗部为W84小型可调当量核弹头,当量1-5万吨。 【主要改型】 (1)BGm-109a对陆核攻击型战斧。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1984年6月部署,计划产量1000枚,其中190枚部署于水面舰艇,194枚部署于攻击潜艇,用以执行全球战区对地面目标的核攻击任务,并作为战略后备力量执行核大战后期打击任务。该弹制导系统采用麦道公司研制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惯性导航系统(TaINS),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自动驾仪和aN—194型雷达高度表,发射指挥系统为mK117火控系统,动力装置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导弹射程2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2米,巡航速度0.72马赫,战斗部重122.5公斤,内装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80-1型核弹头。 (2)BGm-109B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舰型。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1983年11月潜射型初具作战能力,1984年3月舰射型初具作战能力。它主要用来装备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新泽西号战列舰和斯普鲁恩级驱逐舰。1980年计划总产量为243枚,1986年增至593枚。导弹外形尺寸与BGm-109a相同,助推器采用固体助推火箭。中段制导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和一个加速度陀螺组成姿态参考系统,由计算机/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行姿态,由aN/aDN-194型高度表控制飞行高度;末制导采用PR-53/PSQ-28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采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454公斤。其改进型为BGm-109e,射程460千米。 (3)BGm-109c常规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地型,1981年初开始研制,1982年初装备潜艇,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船,主要用来装备攻击型核潜艇和护卫舰级以上的水面战舰,以攻击敌方海军航空兵基地指挥中心、桥梁、油库等陆上重要目标。导弹计划总产量为2643枚,制导系统为惯性导航加地形匹配加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DSmac)末制导。导弹配备高能弹头,射程13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命中精度小于10米。 (4)BGm-109D布撒型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海对地型,于1988年装备部队,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配备子母弹头,装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径炸弹。其改进型为BGm-109F。 (5)BLOcK3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以BGm-109c/D为基础加以改进,1993装备部队。采用先进的F107-WR-402型发动机,射程为1667公里(舰射型)或1127公里(潜射型),巡航速度0.72马赫,命中精度3~6米,战斗部采用WDU-36B钝感炸药高效战斗部,采用惯性和GPS+DSmac2a制导。 (6)“战术战斧”Block4型导弹。该弹从“战斧”Block3型发展而来,由雷锡恩导弹系统公司研制,已于2004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其主要特点是:具备双向卫星信号传输功能,指挥官可以在导弹飞行途中改变攻击目标,转而打击预先输入的后备目标或者按外部提供的目标GPS坐标重新瞄准;导弹还能够在战区上空长时间徘徊,以等待接收攻击“高价值目标”的指令;此外,“战术战斧”还可将飞行状态和精确打击情况反馈给作战人员,并能将部分战场损坏图像传回作战舰艇,而导弹系统本身还综合了改进型反干扰全球定位系统。美海军计划耗资16亿美元采购超过2200枚“战术战斧”导弹,采购期为5年。每枚“战术战斧”导弹的售价大约为72.9万美元,仅仅为目前装备海军的“战斧”Block3型导弹售价的一半。 【实战应用】 1991年海湾战争中,战斧式导弹首次投入大规模使用。美军的主要发射平台是游弋于波斯湾、红海的18艘战舰。其中:战列舰2艘,导弹巡洋舰9艘,导弹驱逐舰5艘,攻击型核潜艇2艘,装备4种发射装置,总计43具,总载弹量477枚。主要目标是伊军指挥控制机构、核生化武器设施、防空阵地、萨达姆地下住地和指挥中心。共发射288枚,发射成功282枚,被伊军拦截29枚,占10%。 1993年1月17日,美军使用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核基地,发射平台是停泊于波斯湾和红海的水面舰4艘计有:cG-63“考佩斯”号巡洋舰,DD-966“休伊特”号、DD-978“斯顿普”号、DD-970“卡伦”号驱逐舰,总载弹量约125枚。主要目标是巴格达东南郊约20千米处托法拉尼亚赫核设施。共发射45枚,成功发射44枚,被拦截8枚,占18%。 1996年9月3、4日,美以保护库尔德人居住区为由,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南部地区发射了44枚。 1998年8月20日,美以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建有恐怖组织训练基地为由,分别向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发射了60枚导弹。 1998年12月17日至19日,美国在对伊“沙漠之狐”行动中,共发射了325枚战斧导弹,伊军拦截了包括aGm-86c在内的巡航导弹超过100枚。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英国共发射包括aGm-86c在内的巡航导弹1000多枚,给南境内的重要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南联盟军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拦截,共击落了328枚,拦截成功率在30%左右。 R级 R级 ‘R”级常规动力潜艇(033型),是前苏联613型的改进型,是根据‘二四协定”,前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由中国进行仿制的。是中国生产批量最大的一型潜艇,其中出口朝鲜7艘埃及4艘。 首制艇于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作为原型的613型潜艇完全是一型二战时期水平的潜艇。33型潜艇与613型相比主要改进之处是:增加2具鱼雷发射管,提高了水声设备性能,增加了蓄电池的水冷却系统,下潜深度增大,通气管状态作为主要航态提高了航速,采用将贮备浮力转变成超载燃油的途径,巧妙地使续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结果在动力装置未作改变,依靠改进流体动力和推进特性,排水量增大后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应当说,33型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这种设计思路是不会过时的。 排水量:1475吨(水上);1830吨(水下) 主尺寸:长76.6米,宽6.7米,吃水5.2米 潜深:300米 主机:两台37-D柴油机,双轴 航速:15.2节(水上),13节(水下) 续航力:9000海里/9节(水上) 编制:57名(其中军官10名) 武器:8具533鱼雷发射管,(或28枚水雷) 舷号:退役(213―218、227、228、237―239、249―255) 在役(256―260、268―280、286、287、291―304、343―349、355) R级(6633)(1350/1700吨) 概况 1959年签约,从苏联引进633型R级中型鱼雷攻击型常规潜艇的建造权和部分器材装 备。1959年5月至1961年3月,我国分8批收到苏联发来的633型图纸,1961年10月,图纸资料翻译复制完毕,代号改为6633型。首制艇分别由江南和武昌造船厂完全按照苏联图纸建造,江南造船厂装配建造的6633型潜艇首制艇于1960年2月18日开工,1963年8月21日下水,1965年9月交付部队服役,舷号136。武昌造船厂装配建造的首制艇于1960年2月19日开工,1964年10月29日下水,1965年12月交付部队服役。 我国购买的633型潜艇的材料设备只有6艘。至1963年,江南、武昌两造船厂已各开工3艘。由于部分设备已作为样机,武昌造船厂的3号艇设备已不完整,故艇体开工不久就被迫停工。 1960年开始中国化修改和国产化工作,至1967年基本完成,并命名为033型,出口型号eS5a型。经过努力,江南造船厂的4号艇和武昌造船厂的3号艇部分使用国产材料设备完成了建造。1966年2月,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设备的第1艘033型潜艇——江南造船厂的5号艇开工建造,1968年下水,1969年6月22日服役。为给南海舰队提供潜艇,从1969年9月开始,在黄埔造船厂共建造了13艘033型潜艇,其中11艘是由江南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加工制造好分段后运抵黄埔造船厂组装,包括江南造船厂3艘、武昌造船厂8艘。1967年,根据三线建设的需要,由江南造船厂包建四川陪陵造船厂。该厂于1975年形成生产033型艇的生产能力,共建造过3艘后于1985年转产民品。随着配套的完成,033型潜艇开始大批量建造。1973年达到年产9艘的顶峰(江南造船厂4艘、武昌造船厂5艘)。最后1艘建造的033型潜艇是1985年11月由黄埔造船厂建造,1987年交付服役的304号艇。至1987年停产时,我国共建造了106艘。其中江南造船厂47艘、武昌造船厂42艘、黄埔造船厂13艘、陪陵造船厂3艘、渤海造船厂1艘。有90艘装备了中国海军(其中有4艘又无偿转让给朝鲜),1983—1984年间向埃及出口了4艘。另外于1973—1975年由江南造船厂建造了12艘半成品由我国无偿提供给朝鲜自行装配建造(代号“十三号工程”)。国内服役的已确认的舷号如下: 209、210、212、214、216、217、227、240、254、256、272、280、287、298、299、300、301、302、303、304、341、343、346、349、 在批量建造的同时,对后续艇不断进行了改进,包括多种声呐设备的改装、螺旋桨降噪、水声对抗设备改装,通信天线系列改装、空调、制冷、和制淡水能力的加强、流水孔改装和其它减振降噪改装。 结构尺度 采用常规水面线型,艇艏水平舵,双轴双桨推进。 单壳体结构,耐压壳体内设有艏鱼雷舱、前蓄电池舱、指挥舱、后蓄电池舱、柴油机舱、推进电机舱和艉鱼雷舱。指挥台围壳在艇的中前部。全艇共有11个压载水舱 艇长76.6米,艇宽6.7米,吃水5.34米,型深米 水下排水量1750/1830吨,水面排水量1350/1475吨 主要性能 水下航速13节,水面航速15节,续航力14000海里/9节,自持力60昼夜。 水下续航力350海里/2节,最大潜深300米,抗风力12级,噪音160分贝, 编制53人。 动力系统 2台6e390c型中速柴油机,功率4000马力,2台推进电机,功率2700马力,双轴双四叶 螺旋桨。 配备应急动力装置,包括柴油发动机组、蓄电池组、应急推进电机。 电子设备 (1)雷达 1部353型导航/对海搜索雷达 (2)声呐 1套SQZ—1型综合声呐系统 1部SQX—1型通信声呐 1部SQc—1型侦察声呐 1部SQW—1型声线轨迹仪 1部测冰仪 1部远程噪音测向站(后期部分艇加装) 1部DUUX—5型低频被动测距声呐(后期部分艇加装) (3)潜望镜 1部QDD—10(707)型对空导航潜望镜 1部QZ—10(708)型指挥潜望镜 后期部分艇换装 1部QZHa—10(779)型指挥潜望镜 1部QDYa—10(778)型多用途潜望镜 (4)火控 1套691型鱼雷射击火控系统 (5)通信 2部瞬时超快速短波通信系统 2部HS—201型超长波收信机 2部超短波电台统 (6)导航 1套电罗经 1部水压计程仪 1部航迹自绘仪 (7)电子战 1部921或921甲型雷达侦察接收机 1部SQK—2型高频噪音干扰机(后期部分艇加装) 1部SQK—3型低频噪音干扰机(后期部分艇加装) 1部SQK—1型气幕弹发射系统(后期部分艇加装) (8)指挥控制 (9)重要系统 综合空调系统 ceO27/150型空气压缩机 应急吹除系统 武器装备 (1)鱼雷: 艇艏六具533mm艇艏鱼雷发射管,气压发射,携弹量12枚。 艇艉两具533mm艇艏鱼雷发射管,气压发射,携弹量4枚。 可发射 鱼—1型533mm直航反舰鱼雷 鱼—1甲型533mm自导反舰鱼雷QDYa—10(778)型多用途潜望镜;空调、制冷、和制淡水能力的加强、流水孔改装和低噪音螺旋桨、螺旋桨导管粘贴阻尼材料、 鱼—4甲/乙型533mm自导反舰鱼雷 (2)水雷: 可通过鱼雷发射管布放最多36枚各式水雷。 改进改型 (1)033型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改进 在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对近期建造的部分艇龄较新的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 改装项目包括: 801甲噪音声呐、SQG—2噪声测距声呐、063通信声呐站等多种声呐设备和水声对抗设备的改装、螺旋桨降噪、水声对抗设备改装、复合通信天线、磁性天线和超长波水下浮力拖曳天线等天线系列的改装、换装QZHa—10(779)型指挥潜望镜和低噪音液压舵机操纵器、柴油机通气管浮阀等其它减振降噪改装。 80年代中期以后,又对该型艇进行了螺旋桨降噪改进,使其噪音等级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和加大了声呐系统的作用距离。以后还试验性地按扎了法国的DUUX—5型被动测距声呐、配备意大利a—184线导鱼雷等。经过改良的033型潜艇,其综合作战能力与德国的206型相当。 (2)033G型(武汉a级)常规动力导弹攻击潜艇 以033型攻击型常规动力潜艇为母体的改装艇。1976年由701所开始研制设计,1978年完成改装设计,1980年在武昌造船厂开工,舷号351,1983年交付海军,1985年海上发射导弹成功。1986年6月通过设计定型。 艇长76.6米,艇宽7.6米,水面排水量1650吨,水下排水量2100吨;潜深200米,自持力45天,最大航程14000海里/9节,乘员53人。 艇体加宽,在上层建筑内两侧各增设了3座箱式鹰击—8型反舰导弹发射器(只可水面发射,发射时海情不大于四级,航速不大于8节,发射筒仰角15°,可单发、2发、6发齐射)。换装了358G型对海搜索雷达、925G型雷达侦察机,增装了自动测风仪、方位水平仪。换装雷弹合用的数字式射击指挥仪。 R级是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R级就是(ReSTRIcTeDUnder17requiresaccompanyingparentoradultguardian.)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奥托.梅拉拉”25毫米4管自行高射炮 简介: 意大利奥托.梅拉拉公司1979年研制,1987年生产,1989年装备部队。该炮由4管“厄利空”KBa-B02式自动炮、综合光电火控系统以及m113a1组成,用于对付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也可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及武装直升机和地面轻型装甲目标。初速(脱壳穿甲弹)1335米/秒,有效射程2000米,实际射速2400发/分,携弹量1400发。 90B122毫米多管火箭炮 中国于1986年发展的89式122毫米多管火箭,主要系仿造俄国Bm-21多管火箭,其发射器系装于83式履带自行火炮的底盘上。但到了1990年,北方工业公司便作了重大改良,火箭弹换用增程固体推进药,最大射程由原先20公里增加到40公里,发射器也换装于Sc一20306X6轮式车上,增加道路机动能力与灵活度,新系统称为90式多管火箭发射系统。 中国90B122毫米多管火箭炮主要用于歼灭和压制敌纵深内的有生力量、火力设施、集结的摩托化步兵、坦克等。火箭的最大射程达40公里。该系统由火箭发射车、侦察车、指挥军、气象雷达运载车和维修保养车辆组成,主要配备在军或师的炮兵部队。其侦察车带有便携式激光测距机,最大测距距离达10公里,最小为150米,精度为+/-5米。其热像仪可探测5000米远的目标,识别距离达到2500。ccD摄像机探测距离为8000米,识别距离为4000米。其指挥军乘员为5人,平均反应时间为20秒,通讯距离,无线为35公里,有线为10公里。其702D气象雷达的探测距离为200公里,探测高度为25公里的气象数据(风速、风的、气温、气压和空气温度)。90B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发射车的口径为122毫米,管数达40管,可以携弹80发。其部署时间小于七分钟,自动装填时间小于3分钟。另外该系统还配备有设备维修车。中国新研制的90式122毫米40管轮式火箭炮具有火力密集、机动性好和易于维护的良好性能,是野战火炮部队极其有用的装备。该装备主要用于压制、歼灭敌有生力量、火力设施、技术兵器、集结的摩托化步兵、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等,可用于对付诸如建筑物、指挥掩体等硬目标,还可用于岸防,对付敌舰或登陆艇。 该火箭炮的运载车采用7.5吨级“铁马”越野车,系统总重20吨,最大行驶速度达85千米/小时,连续行驶距离600千米。它可提供迅速密集的火力,射程30千米,自动装填发射,装弹时间不超过3秒。操作手只要操纵按扭,即可在驾驶舱内完成瞄准、装填和发射的全过程,自动定位时间仅3秒钟。该炮装载的40枚火箭弹,可单位发或齐射。40发一次齐射只需18-20秒钟。其高低射界0-55度,方向射界-102至+102度,行军状态长9840毫米,宽2500毫米,高3245毫米。该炮可配用各型弹药,包括高爆、子母和钢珠高爆弹等。配用的122毫米远程火箭弹是一种低速旋转、尾翼稳定的火箭弹,它包括弹头、发动机和稳定装置。 90式多管火箭发射系统拥有40管发射器(共4列,每列10管,管径为122.4毫米),自动列放操作系统共分5部分,HJ-1控制电脑、射向计算机、纵倾与侧倾感测器、射向射角感测器与电源供应器。通过营指挥所的射击指令,90式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可借电动服务器及列放系统自动完成发射准备,或由乘员依指挥所传来的指令键入操作,紧急时亦可完全以人工操作;发射器可选择单发或连放,后者能以每秒2发的速度在20秒内连放完毕射击控制可在驾驶座舱进行,或另连线在车掩体阵地遥控。 90式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发射器前方货柜另置有40枚补充用火箭弹架,弹架具升降与装填装置,自动装弹作业能干驾驶座舱按钮进行,全部过程约3分钟,手动装弹则须由乘员至车外操作,运输状态时90式mRS有一液压操作的迷彩篷布架,可伸展覆盖整个货柜,外观上与一般货车无异,易于伪装;射击时篷架缩至货柜前端,以利后部发射器旋转瞄准,准备时间约1分半钟。 1990年中期,北方工业公司再改良90式与90a式,项目包括弹药性能,射控系统增JJIlGPS接收器与导航仪,发射器左侧增加人工瞄准器,操作自动化(数字连线)以及指挥所集火控制功能等,此外,还增配相同轮车底盘改装之弹药补给车,90B式mRS出现于2003年,是提升整体射控与火箭弹性能的新系统,并强化前进观测车辆的防御能力,主要以外销市场为考量。90B换用北方奔驰公司出产的2629型6X6载重车底盘,顾名思义其设计由德国奔驰公司技术支援,算是中国轮车产制升级之作,其改良包括驾驶座舱内增配射控数据显示屏,以及车尾稳定射击用的千斤顶支架。 90B式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共有12种火箭弹可供使用,射程分为20公里、30公里及40公里三类,弹头类别则有高爆榴弹(He)、高效高爆榴弹(High-efficiency,内含杀伤钢珠),高效燃烧高爆榴弹、子母弹以及空投反装甲地雷(内含6枚地雷);这些火箭弹亦可配用其他国家制造的现有俄系122毫米火箭发射器,故也可独立外销。 1个90B式多管火箭营编制设备包括(内为营编制数量):90B式mRS(3个连、每连6辆.计18辆)。RRV弹药补给车(3个连、每连6辆,计18辆):底盘结构同于90B式6×6,货柜可装运2组80枚火箭弹.中央设有1具360度回转2.8毫米长吊杆.方便装卸.同样拥有可液压伸缩的迷彩伪装篷布架。 BcPV营指挥所/火力指挥车(1辆):以及北方奔驰1929型4×4轮型载重车搭载货厢式组成。与aPGH使用之BcPV相同。 连指挥所/火力指挥车(3辆): BRV前沿观测/搜索车(3个连。每连1辆,计3辆):同aPGH使用之BRV。 702-D气象测候雷达车(1辆)。 704—1弹道定位雷达车(1辆)。 “旋风”火箭炮 发射管口径:300毫米 发射管数量:12 射程:70~20千米 火箭弹长:7.8米 火箭弹重:800千克 战斗部重:235千克 最大行驶速度:6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850千米 动力:V-12柴油机520马力 自重:43.7吨 底盘:maZ-543m8×8轮式 乘员:4 “旋风”300mm火箭炮(也称Bm-30、“龙卷风”)是俄罗斯军队装备最现代化、最新型的远程多管火箭炮。该炮二十世纪80年代前后研制,1987年装备部队。系统组成包括:发射车、安装有吊车和装填装置的运输装填车、杀伤爆破火箭弹。每门炮配有1辆弹药车,装有专用装填起重机和12发火箭弹,可在20分钟内装填完毕。使用的火箭弹包括带破片杀伤子弹药的集束式火箭弹、带可分离战斗部的杀伤爆破火箭弹和带自动瞄准子弹药的集束式火箭弹。在集束式火箭弹内有72个重量为1.75千克的子弹,一次齐射12发火箭弹可抛出864枚子弹,覆盖面积达67公顷。由于火箭弹上增加了一个自主式主动飞行相位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该系统的射击密集度,比当今公认的美国m270式火箭炮的精度还要高。 东风-15导弹 性能:车载流动地地导弹,出口型称m-9 研制国家:中国 使用国家:中国,伊朗,巴基斯坦等 服役时间:1991年 长:10.0米 体直径:100厘米 有效载荷:500千克单弹头 发射重量:6000千克 弹头:高爆弹头或9万吨当量核弹头 制导:惯性制导终端控制 推进:1级固体发动机 射程:600千米 精度:300米圆概率误差 东风15(m-9)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加末端修正方式,长度约30英尺,射程370英里。动力装置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命中精度:误差半径300-900英尺。战斗部装1100磅常规高爆炸药或9万吨当量级核弹头。 东风-15,又称m-9,是我国自行发展、可机动发射的战术导弹,采用与美国PershingI-a型导弹类似的惯性制导方式。末端GPS制导系统也正在发展中,命中精度将提高到300英尺内,对特定目标提供足够的命中精度。据称其改进计划得到了以色列的技术帮助。 S-300P防空导弹系统 S-300P防空导弹系统俄罗斯的S-300P(北约代号为Sa-10)是前苏联部长会议于1967年批准研制的一种全天候防空导弹系统,1980年进入前苏军服役。该系统主要由位于莫斯科的钻石导弹设计局设计和研制。它可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能够对付从超低空到高空各种高度的密集空袭。另外,S-300P还能拦截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其作战性能与美国的mIm-104爱国者Pac-2导弹系统相仿。不过,尽管S-300P与爱国者在技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所担负的任务却大相径庭。S-300P是为了实现前苏联战略防空网的现代化,而爱国者却是为了为陆军野战编队提供保护。目前的俄罗斯战略防空导弹部队中有65%以上是S-300,而且随着老式系统的不断退役,这一比例在本世纪末还将会增大。由于近年来S-300P系统已向中东、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出口,从而使得该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战略核潜艇 战略核潜艇又被称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因为潜艇所携带的弹道导弹射程远达到10000公里,弹道导弹弹头具有分弹头,而且是核弹头,对别国有威慑力量.战略核潜艇是三维核打击的重要一环.三维核打击-空军的核导弹,陆军的核弹道导弹和海军的洲际弹道导弹. 2,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俄罗斯拥有核动力攻击和战略潜艇. (图为俄罗斯海军德尔塔IV级战略核潜艇) 3.现役:中国-汉级(091)攻击核潜艇,夏级(092)战略核潜艇; 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苏联/俄罗斯-S级攻击核潜艇,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V-3级攻击核潜艇;台风级战略核潜艇,D-4级战略核潜艇,D-3级战略核潜艇 法国-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凯旋级战略核潜艇; 英国-敏捷级攻击核潜艇和特拉法尔加级攻击核潜艇;前卫级战略核潜艇. 4.我国有核潜艇,为汉级攻击核潜艇,夏级战略核潜艇. 5.汉级(091)攻击核潜艇共5艘,分别为长征1号(401艇),长征2号(402艇),长征3号(403艇),长征4号(404艇),长征5号(405艇); 夏级(092)战略核潜艇共1艘,为长征6号(406艇),但获悉夏级一共有3艘,共用同一个名称,为406甲,406乙和406丙. 攻击核潜艇的主要任务是搜索敌方的战略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水面舰艇,并将之击沉. 战略核潜艇是核打击力量的一部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的,除非发生了核战争. 夏级(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我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夏级(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406艇(长征6号),1970年9月在辽宁葫芦岛船厂开工,1981年春节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军服役。1988年9月成功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后来于1995年底进行了重大改装,可发射“巨浪-2”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可达8000公里。 在设计上实际是加长的汉级潜艇,总工程师彭士禄,黄纬禄,赵仁恺,黄旭华为副总工程师。406艇于导弹发射装置由713所研制。在指挥台围壳后面嵌有导弹舱,装有12枚‘巨浪-1‘(cSS-N-3)两级弹道导弹。1988年9月,进行实验时成功发射了一枚巨浪-1型导弹。在静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贝左右。 排水量:8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20米,宽10米,吃水8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2节(水下) 潜深:约300米 编制:84名 导弹:12枚‘巨浪-1‘(cSS-N-3)潜射弹道导弹,两级固体燃料,惯性制导,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备弹18枚。 雷达:1部水面搜索雷达 声纳:1部艇壳主被/动搜索攻击声纳 由于‘巨浪-1‘弹道导弹射程较短,所以406艇要到国际日期更改线附近才能发射‘巨浪-1‘弹道导弹,打到美国本土,换装“巨浪-2”型弹道导弹后,从我国港口就可以直接打到美国本土,不要冒着被击沉的风险要到国际日期更改线附近发射弹道导弹! 汉级(091)攻击核潜艇是我国第一代攻击核潜艇,共5艘. 401艇(长征1号),是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的第一艘,1968年在葫芦岛船厂动工,1971年4月开始系泊试验,7月开始用核能发电,主机试车考核,8月15日开始海试.1974年8月7日交付海军使用.80年代后期进行了改装,并于90年代中期重新入役.改装包括对核反应堆的升级以减少噪音并提高可靠性,加装了法国设计的声呐等.90年代的改造可能包括使用新型线导鱼雷和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而且新的消声瓦也可能安装在艇身上. 布置:该型艇采用水滴型线型,十字形尾附体,单轴推进,首水平舵置于指挥台围壳前部.艇体采用双壳体结构。耐压船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尾舱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声系统导流罩。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1985年安装) 402艇(长征2号),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1977年下水。 80年代后期进行了改装,并于90年代中期重新入役。改装包括对核反应堆的升级以减少噪音并提高可靠性,加装了法国设计的声呐等。90年代的改造可能包括使用新型线导鱼雷和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而且新的消声瓦也可能安装在艇身上。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鱼雷:6具533毫米首发射管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1985年安装) 403艇(长征3号),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1983年下水。 1998年开始改装,并于2000年重新入役。改装包括对核反应堆的升级以减少噪音并提高可靠性,加装了法国设计的声呐等。90年代的改造可能包括使用新型线导鱼雷和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而且新的消声瓦也可能安装在艇身上。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8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导弹:c801反舰导弹(发射筒安装在指挥台围壳后) 鱼雷:6具533毫米发射管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1985年安装) 404艇(长征4号),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1987年下水。 1998年开始改装,并于2000年重新入役。改装包括对核反应堆的升级以减少噪音并提高可靠性,加装了法国设计的声呐等。90年代的改造可能包括使用新型线导鱼雷和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而且新的消声瓦也可能安装在艇身上。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8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导弹:c801反舰导弹(发射筒安装在指挥台围壳后) 鱼雷:6具533毫米发射管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 405艇(长征5号),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1990年4月8日下水。 排水量:5000吨(水下) 主尺寸:长108米,宽11米,吃水8.5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推进;1座压水堆,90兆瓦,单轴 航速:25节(水下) 编制:75名 导弹:c801反舰导弹(发射筒安装在指挥台围壳后) 鱼雷:6具533毫米发射管 声纳:可能包括法国的DUUx-5 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是美国海军1954年建成的“鹦鹉螺”号核动力攻击潜艇。1959年美国服役了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乔治·华盛顿”号。 冷战期间(1946-1991),美国共发展了四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和四代核动力攻击潜艇,与美国抗衡的苏联,也发展了四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和三代核动力攻击潜艇。 美国四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 乔治·华盛顿级,伊桑·艾伦级,拉斐特级和俄亥俄级 美国四代核动力攻击潜艇 鹦鹉螺级;鲦鱼级;长尾鲨级;洛杉矶级和鲟鱼级; 苏联四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 H级,Y级,D级,台风级 苏联三代核动力攻击潜艇 N级,V级,S级和阿库拉级 英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是1963/4/17服役的“无畏”号核动力攻击潜艇。英国发展了二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和四代核动力攻击潜艇 英国二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 决心级,前卫级 英国四代核动力攻击潜艇 无畏级,勇敢级,敏捷级,特拉法尔加级 法国先发展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再发展核动力攻击潜艇。法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是1971年服役的“可畏”号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法国发展了二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和一代核动力攻击潜艇 二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 可畏级(随着‘可畏‘号于1991年退役后,此级艇改称不屈级),凯旋级 一代核动力攻击潜艇 红宝石级-世界上最轻的核动力攻击潜艇。 苏联海军另外还发展了飞航导弹核潜艇,共四代 四代飞航导弹核潜艇 e-1级;e-2级;c级;O级-即大名鼎鼎的奥斯卡级 苏联e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一共有两种型号:e-1级和e-2级.e-1级(659型)是苏联第一代飞航导弹核潜艇;e-2级(675型)是苏联第二代飞航导弹核潜艇. e-1级共建造服役5艘:K-45(1961/6/28),K-59(1961/12/10),K-66(1961/12/10),K-122(1962/4/13),K-259(1962/12),都编入苏联太平舰队.e-1级水上排水量3731吨,水下排水量4920吨,最大长度111.2米,最大宽度9.2米,平均吃水7.6米;动力装置为2座压水堆Bm-a型,双轴双桨推进,总功率35000马力,其水上航速21节,水下最大航速29节。首部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尾部有4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53-61型鱼雷。e-1级(659型)装备六枚SS-N-3c型巡航导弹,只能打击陆上固定目标,e-1级只能从水面发射,不能从水下发射. e-2级水上排水量4450吨,水下排水量5060吨,最大长度115.4米,最大宽度9.3米,平均吃水7.9米;动力装置为2座压水堆Bm-a型,双轴双桨推进,总功率35000马力,其水上航速14节,水下最大航速23节。首部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53-65m鱼雷或53-65K鱼雷;尾部有2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mГT-1鱼雷。e-2级也只能从水面发射,不能从水下发射,但可以打击水面舰艇等活动目标,装备8枚SS-N-3a型巡航导弹. e-2级(675型)一共建造29艘(1963-1968),在北方舰队服役16艘,在太平洋舰队服役13艘.北方舰队中有2艘按照675mK型改装,3艘按照675mKB型改装,3艘按照675mK,675H,675mY型改装. 英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是1963/4/17服役的“无畏”号核动力攻击潜艇。英国发展了二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和四代核动力攻击潜艇 英国决心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英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建4艘.分别为‘声望‘号,‘决心‘号,‘反击‘号,‘复仇‘号. 排水量:7600吨(水上),8500吨(水下) 主尺度:长129.5米,宽10.1米,吃水9.1米 主机:核动力:1座RR1压水堆,2台英国电气(公司)蒸汽轮机,15000马力(11.2兆瓦),单轴;2台柴油机交流发电机,2200马力(1.64兆瓦);1台应急驱动电机;1个辅助可收缩螺旋桨. 航速:25节(水下),20节(水上) 续航力:用辅助推进,5000海里/4节 编制:两班制,每班143人,其中军官13人 导弹:潜射弹道导弹:16枚洛克希德‘北极星‘(Polaris)a3,2级固体燃料火箭,惯性制导,4630千米(2500海里),每个弹头载3个20万当量分弹头. ‘骑士‘(chevaline)热核弹头1982年装备‘声望‘号,1984年装备‘决心‘号,1986年装备‘反击‘号,1988年装备‘复仇‘号.圆公偏差900米. 鱼雷: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马可尼‘虎鱼‘mK242型鱼雷,主线导,主/被动雷达寻的,13千米(7海里)/35节(主动),29千米(15.7海里)/24节(被动),战斗部重134千克. 电子对抗:假目标:2座SSDe发射器. 电子支援:meLUa11/12被动侦听. 战斗数据系统:格雷沙姆/道蒂DcB数据处理系统 火控:道蒂战术控制系统. 雷达:导航:凯尔文休斯1006型,I波段. 声纳:普莱西2001型,艇体声纳,主/被动,低频;Bac2007型艇体声纳,侧基阵,被动,远程,低频;费伦梯2046型摇曳基阵,被动搜索,甚低频;汤姆逊·辛特拉,2019巴黎(由2082型代替),被动侦听和测距. 计划:1963年2月政府表示打算订购4-5艘7000吨级的核动力潜艇,每艘装载16枚‘北极星‘导弹,并计划第一艘在1968年巡航.改建艇的挺体和主机有本国设计,除维克斯船厂建造两艘外,坎默·莱尔德船厂建造另外两艘,实际上1963年5月订购了4艘‘北极星‘潜艇.第5艘于1965/2/15被取消.英国第一艘潜射弹道导弹核潜艇‘决心‘号于1967/6/22出海巡航. 现代化改装:‘骑士‘弹头在1982-1988年间替代了原来的‘北极星‘导弹装载弹头,所不同是装有一种突防装置,以克服反弹道导弹的防御. 使用情况:1969年以来,该级艇至少有一艘可随时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据报道,‘北极星‘导弹的贮量约70枚,45-50个弹头.该级艇第一艘在1993年退役,该级艇已全部退役,由前卫级代替(装备16枚”三叉戟Ⅱ”潜射弹道导弹). 英国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英国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建4艘.分别为‘前卫‘号,‘胜利‘号,‘警戒‘号,‘报仇‘号. 排水量:15000吨(水下) 主尺度:长149.9米,宽12.8米,吃水12米 主机:核动力:1座RR2压水堆,2台英国蒸汽轮机,27500马力(20.5兆瓦);单轴,泵喷推进器;2台柴油机交流发电机,2700马力(2兆瓦);1台辅助推进电机. 航速:约25节(水下) 编制:两班制,每班135人. 导弹:潜射弹道导弹:16枚洛克希德‘三叉戟Ⅱ‘(Trident)(D5),3级固体燃料火箭,星体惯性制导,12000千米(6500海里),热核弹头为8个15万当量分弹头,圆公算偏差90米.D5能够装载12个机动分弹头,但英国制造的限制在7-8个分弹头. 鱼雷: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马可尼‘矛鱼‘两用鱼雷,主线导,主/被动雷达寻的,65千米(35海里)/60节(主动),战斗部定向能.‘虎鱼‘mK242型鱼雷,主线导,主/被动雷达寻的,13千米(7海里)/35节(主动),29千米(15.7海里)/24节(被动),战斗部重134千克. 电子对抗:假目标:2座SSDemK10发射器. 电子支援:雷卡UaP3,被动侦听. 战斗数据系统:道蒂塞马 火控:道蒂战术控制系统. 雷达:导航:凯尔文休斯1007型,I波段. 声纳:马可尼/普莱西2054型组合多频艇体声纳阵;马可尼/费伦梯2046型拖曳基阵 结构:改装和更换核反应堆芯的间隔预计8-9年.潜艇外表覆盖均匀的吸声涂层.光导发光潜望镜是一新特征. 使用情况:”前卫”号定于1992年末开始海上试航,1994年12月首次进入战斗巡航. 前卫级(VaNGUNaRD) 艇名舷号开工服役 前卫VangunardS281986/9/31993 胜利VictoriousS291987/12/31994 警戒VigilantS301991/2/161995 报仇VengeanceS311993/4/11999 法国先发展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再发展核动力攻击潜艇。法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是1971年服役的“可畏”号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法国发展了二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 法国可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法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共建6艘,首艇‘可畏‘号于1967年3月下水,1971年服役。其余分别为‘霹雳‘号,‘可怖‘号,‘无敌‘号,‘雷鸣‘号,‘不屈‘号. 排水量:8080吨(水上),8290吨(水下) 主尺度:长128.7米,宽10.6米,吃水10米 主机:核动力:涡轮-电力.1座压水堆,2座涡轮交流电机,1台杰蒙特*斯内德电机,16000马力(11.76兆瓦);2台SemT皮尔斯蒂克/杰蒙特*斯内德8Pa4185柴油机-电力辅助推进装置,1.5兆瓦;1台应急电机;单轴. 航速:25节(水下),20节(水上) 续航力:用辅助推进,5000海里/4节 编制:两班制,每班114人,其中军官14人 导弹:潜射弹道导弹:16枚航空航天m4,3级固体燃料火箭,惯性制导5300千米(2860海里),热核弹头为6个15万吨当量分弹头. 可畏级最初两艘上配置有m1潜射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的射程仅有2091公里(1000海里),其改良型m2及后续的m20则在稍后配置于所有的可畏级潜艇上.m20拥有一枚具有120万吨黄色炸药威力的热融合核子弹头,射程约为3974公里(1900海里)。m20的扩大型m4潜射弹道导弹于1978年至79年间展开测试.m4导弹可携带6具15万吨威力的多目标弹头独立重返大气载具(mIRV),射程远达6114公里.法国海军在测试完成后,即将m4导弹部署于所有的可畏级潜艇上(“可畏”号除外). 反舰导弹:航空航天Sm39‘飞鱼‘,从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惯性巡航,主动雷达寻的,50千米(27海里)/0.9马赫,战斗部重165千克. 鱼雷: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ecaNL53型两用鱼雷,主/被动雷达寻的,9.5千米(5.1海里)/35节,战斗部重150千克,航行深度550米;ecaNF172型,线导,主/被动雷达寻的,20千米(10.8海里)/40节,战斗部重250千克,航深600米.鱼雷和反舰导弹最多装18枚. 电子对抗:电子支援:侦听. 火控:SaD战术数据系统:DLa1a武器控制系统. 雷达:导航:汤姆逊-cSaDRUa33,I波段. 声纳:汤姆逊·辛特拉,DSUX21多功能被动艇首声纳和侧基阵声纳;DUUX5被动测距和侦听,低频;DSUV61摇曳基阵. 计划:随着‘可畏‘号于1991年退役后,此级艇改称不屈级。 现代化改装:该级所有艇装备m4导弹.‘雷鸣‘号,‘无敌‘号和‘可怖‘号分别于1987/10/10,1989/5/10,1990/5/15改装后重新编入现役.‘霹雳‘号在1990/9改装,1993/2完成.除了替换导弹系统,还改进反应堆堆芯,降低噪音,声纳和其他设备按‘不屈‘号相同标准改装. 结构:潜深约250米,将改装m4导弹的潜艇线型改变为类似‘不屈‘号的艇型. 使用情况:第一次发射m4导弹由‘雷鸣‘号于1987/9/15在大西洋进行的. 不屈级(L'INFLeXIBLe) 艇名编号开工服役 霹雳LeFoundroyantS6101969/12/121974/6/6 可怖LeTerribleS6121967/6/241973/12/1 无敌L'indomptableS6131971/12/41976/12/31 雷鸣LetonnantS6141974/10/17 不屈L’inflexibleS6151979/3/161985/4/1 轰油-6加油机 轰-6最新改型是轰油-6空中加油机,该机在翼下加装两个软式加油吊舱,能为歼-8ⅡD空中加油型战斗机进行加油(下图)。该型号取消了机头玻璃镶嵌结构的观察轰炸舱、尾炮等,尾部观察窗略有增大。该改型全机可载油37吨,输油18.5吨,约够6架歼-8D型机使用。对接操作通过仪表指引和目视控制。该型机的导航系统为两套惯性导航系统组成,互为备用,加装了两套塔康导航系统,用于加、受油机空中测距和对地近程导航、定向仪。加装航向姿态系统。机头装有气象雷达。通信系统增加了两套超短波单边带电台、两部保密电台和救生电台。电子对抗设备中增装了雷达告警设备和箔条/红外诱饵投放器。为了实施夜间加油,在左右挂架两侧、左右起落架短舱内侧的尾锥内、后机务舱两侧各装了一个白光灯。加油吊舱也装有指示灯。 苏-30mK轰炸机 苏-30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最初的两架原型机在80年前首飞,被命名为苏-27PU或苏-30。当时苏联空军并没有计划装备该型飞机,因此这两架飞机由试飞院买下。其中的一架曾两次参加珠海航展。 苏-30mKK使得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拥有了比空军更为先进的对地攻击手段。据称该机装有SUV-Ve空空火力控制系统,计算能力更为出色,具备了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能力。甚至可以增加“宝石”和“俱乐部”反舰导弹。此外还可使用Kh-29L、KaB1500等导弹。 苏-30的武器系统包括一门30毫米GSH-301航炮,装在机翼边条右侧前翼,带弹150发。12个外挂架,翼下8个,机身下4个,总载弹量8000千克。可携带8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P1或R-27P1F中距空空导弹,两枚红外制导R-27T中距空空导弹,或6枚主动雷达制导的R-77。格斗可使用6枚带红外制导的R-73近距空空导弹。对地可使用6枚电视制导或激光制导的X-29T、X-29II或X-29mII,或6枚电视制导KaB-500KP制导炸弹,每枚重500千克。非制导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弹,8个KmT-Y集束炸弹,或6组S-13和S-8火箭发射器(带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火箭弹)。执行反舰任务时苏-30可携带反舰导弹。传闻近期我军试射了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苏-30m(mK)在苏-30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X-58和X-31II反雷达导弹的能力。在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中增加了cIIc-161主动雷达干扰系统。该机还装备X-29T电视制导导弹和KaB-500制导炸弹。飞机翼下还可携带两位射程为115千米,带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X-59战术导弹,由机身下部aPK-9制导吊舱控制。 这些火控系统和武器使得苏-30m(mK)在对地作战时威力大增。其战斗机编队指挥通信系统改为更先进的BRJIH011m。机载信息综合系统还包括光电探测系统,包括红外探测器和激光测距仪,以及抗干扰攻击导航控制系统。 在动力装置方面,苏-30mK第一批批生产型使用aF-31F发动机(2*7600/12500千牛)。该发动机由乌法发动机股份公司生产。此后生产的批生产型换装aF-31FII矢量推力发动机。aF-31FII在性能上与aF-31F发动机差不多,但喷口可向外转动30摄氏度,在任意大小推力下均可改变推力方向。矢量推力技术使得苏-30mK的机动性有很大提高。 苏-30mK引起了各国空军的重视,因为F-15e已经在海湾战争中充分证明了双重任务战斗机在对地作战上的优势。1996年11月30日印度率先购买40架苏-30mK(mKN)。1997年印度尼西亚宣布购买12架苏-30K。 中国在1990年首次向俄国订购26架苏-27SK,1995年增购26架,并取得更先进的苏-27SmK生产许可证。1995年初两国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后,彻底改善中国空军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计划于1996年启动。计划的核心就是购买苏-30。 经多番谈判后,中俄双方确认了总值数十亿美元的军售合同,于李鹏总理访俄期间签署。合同包括苏-30mK的转让意向性框架协议,双方同意转入技术细节谈判。至此中国以22亿美元购买了60架苏-30mKK。同年7月,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的苏-37试飞成功,俄方推销团前往中印两国推销以矢量推力发动机改进苏-30mKK的计划,但由于中方都担心矢量推力技术不成熟而告吹。 中国引进的苏-30基本采用原装俄罗斯航空电子设备。而“苏-30”的国产化将与苏-27的国产化融合为一个项目,即使歼-11的进一步发展型号。而近年解放军也不断增加进口苏-30订货,其中海航于2002年底首次获得苏-30。 近期解放军的苏-30使用的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Kh-29电视制导导弹以及KaB-1500Kr型1500千克电视制导炸弹终于曝光。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14.70米 机长(空速管除外)21.94米 机高6.36米 机翼面积62.04平方米 空重17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000千克(苏-30mKN2567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500千克(苏-30mKN34000千克) 机内油箱载油9400千克战斗载荷8000千克 最大速度2125千米/小时1380千米/小时(海平面) 最大爬升率230米/秒 实际升限17500米 航程3000千米 转场航程699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550米 着陆滑行距离670米 最大过载8.5G 054级护卫舰 054级护卫舰,首舰2003年11月9日在沪东造船厂下水。我国研发和制造的第一代隐身导弹护卫舰。 525马鞍山号、526温州号 武器:反舰导弹:2座4联装c-803导弹发射架 防空导弹:1座红旗-7(HQ-7/Fm80)8联装舰空导弹 1座仿法国T100c紧凑型10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 4座俄制aK-630近程防御炮 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江东级护卫舰 “江东”级虽是中国第一型防空型护卫舰,但却不是个成功的案例。由于种种原因,该舰成军后前十年竟然没有自己的主战装备。不知何故,总是找不到532舰的资料和线索(求新船厂,1971年10月开工,1977年7月交船,1986年6月退役);而531鹰潭号曾参加过1988年“3.14”海战,功名卓著。531现已退役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主尺度:长103米,舷宽10.8米,吃水3.1米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1,674吨满载排水量1,924吨 主机:柴油主机二部(14,000匹马力) 航速:26节 续航力:4,000里/15节 编制:200名 武器:100毫米双联装舰炮二座(射程22,000米) 37毫米双联装高炮二座(射程8,500米) 双联装红旗六一型(HQ-61B)防空导弹发射器二座(射程10,000米) 六二式五联装反潜火箭二座(射程1,200米) 深水炸弹施放轨 船体设计:国防部第七研究院 直-11W直升机 2004年12月27日上午,直11W型武装直升机在江西吕蒙机场成功实现首飞。它标志着直11武装型机改进改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直11W机是在直11型机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一种轻型武装直升机,通过增加武器配置和安装武器火控系统及昼夜观瞄系统,成为可进行昼夜作战,具有搜索、识别、跟踪目标及对地和一定的对空攻击能力的武装直升机。 直11机是国内自行研制机种中化钱最少、研制时间最短、使用表现最好的“争气机”,是我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型号。 直11型直升机为军民通用型单发单桨带尾桨式直升机,主旋翼由星形柔性桨毂和3片复合材料桨叶构成,尾桨2片,为翘翘板式结构,装有1台涡轴8D发动机,滑橇式起落架。机体主要采用轻合金结构:机身为吊篮式,尾桨为硬壳式,平尾为单梁双闭式金属结构。 ■直11型直升机主要性能 起飞重量2200kg 空机重量1120kg 巡航速度240km/h 最大速度598km 动升限5240m 续航时间3.9h HY473坦克运输牵引车 中国汉阳HY473坦克运输牵引车 该车用来牵引运载重量达50t坦克的半拖车,与其配合的半拖车为汉阳HY962型。 结构特点 该车采用前控式2门驾驶室,可以向前翻转,以便接近发动机。驾驶室座位的后面空间足以放置几个铺位。室内装有Dc1型独立燃烧式暖风装置,采用24V的直流电源,可在-40℃的环境温度下工作,供冬季取暖用。驾驶室后面装有双绞盘,最大拉力为2×98kN(2×10000kgf)的钢丝绳直径为17.5mm,长度为47m,卷挠5层。 性能数据 驾驶室座位1+5(个) 驱动型式6×6 重量 空载12500kg 车辆总重量32000kg 带半拖车组合总重量91500kg 牵引座负载19500kg 前桥负载7000kg 中、后桥负载25000kg 车长(全长)7.345m 车宽(总宽)2.58m 车高 驾驶室,满载时2.95m 牵引座1.45m 车底距地高0.34m 轴距3.5+1.35(m) 轮距 前轮2.05m 后轮1.92m 接近角30° 离去角65° 公路最大牵引速度64km/h 最大爬坡度(带拖车满载)22% 发动机 生产公司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型号KHDF12L413F 类型4冲程12V风冷直接喷射式\柴油机 功率/转速2W(355马力)/2500r/min 变速箱 型号9TBF-1109/13.40-1 前进档/倒档数9/1 离合器双片干式,液压空气助力操作 制动器 主制动双管路气动式 手制动断气式弹簧制动作用于中、后桥 辅助制动发动机排气制动 转向装置液压常流半分置式动力转向 轮向半径11m 悬挂装置 前滑板式钢板弹簧,装有双向作用的筒式减振器 后平衡式,带推力杆 轮胎规格12.00×20 轮胎数量10个 电气系统电压24V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2个/12V/182ah G级潜艇 图中左第一艘为“G级”(031)弹道导弹常规潜艇 排水量:2350吨(水上),2950吨(水下) 主尺度:长98米,宽8.6米。吃水6.6米 主机:柴油/电动;3台73-D柴油机(6000马力);3台电机(5500马力);3轴 航速:17节(水上),13节(水下) 续航力:水上(6000海里/15节) 编制:86人(12名军官) 导弹:2枚cSS-N-3潜射弹道导弹 鱼雷:10具533毫米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12条原苏联53型鱼雷 雷达:导航(原苏制“探听板”对海监视雷达,I波段) 结构:有两个导弹发射筒 G级(6631)(2350/2950吨) 自1979年底起,中国就开始了潜地固体战略导弹的研制。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1号”首次由031型(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031型(G级) 又称6631只造了一艘舷号:200,性能如下 排水量:水面2350吨,水下2950吨 主尺度:长98米,宽8.5米,吃水米 动力:3台mTU12V493柴油机, 航速:17节(水面),13节(水下) 武器:2枚JL-1弹道导弹,射程3800千米。 现役1艘 服役于北海舰队 二战反潜探照灯 早期的aSVmk.II型雷达的一个缺陷在于,它的最小作用距离也显得太大了,为了实施有效的攻击,飞行员必须能够目视到潜艇。在夜间,这一点可以通过施放信号弹达到目的,但这同时也为德国潜艇提供了警告。1940年9月,利空军中校在岸防航空兵司令的支持下提出了一份反潜搜索装置的设计方案,目的是为了协助飞机对已被aSV雷达发现的处于水面航行状态下的德国潜艇实施夜间攻击。他的设计构思是使用一部24英寸10.5千瓦的海军探照灯,其作用距离为5000码。这种探照灯装在“威灵顿”式轰炸机机腹下的一个可伸缩的装置中,该装置在水平和垂直平面上转动20度,用液压装置进行升降,用火炮上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由副驾驶员在飞机头部的倾斜位置上操纵。1941年3月,“利”式探照灯在“威灵顿”式轰炸机上进行了首次试验,该机起先是用来试验磁力扫雷具的,因此飞机上安装有发电机。“利”式探照灯由7个点滴式蓄电池供电,能发出8千万烛光,并足够持续照射半分钟之久。1941年5月4日凌晨,利空军中校亲自登机试验他的探照灯。试验效果令人非常满意,“利”式探照灯成功的发现了处于水面航行状态下的英国皇家海军H-31号潜艇。但实际上直到1942年夏天,英国皇家空军才装备这种探照灯,原因是空军部对另外一种用于协助截击轰炸机的探照灯更感兴趣。最终“利”式探照灯还是得到了大量应用,而且派生出很多改进型。后来又研制出一种吊舱型的“利”式探照灯,供“解放者”式和“卡塔林纳”式飞机使用,海军航空兵一些“剑鱼”式飞机后来也使用了这种探照灯。1942年6月,空军开始装备aSV雷达,同时携带“利”式探照灯在比斯开湾上空执行巡逻任务,驻德文郡奇弗诺的第172中队的“威灵顿”式飞机开始使用“利”式探照灯。6月4日,一架“威灵顿”上的雷达员通过aSVII型雷达在约6英里的距离上发现了潜艇,飞机下降到250英尺,“利”式探照灯在1英里的距离上被打开,但未能照到目标,飞机随即转向进行第二次进入。潜艇此时仍然停留在水面上。这次飞机在四分之三英里距离上发现了这艘意大利潜艇——“卢吉托腊利”号(这是波尔多基地属邓尼茨指挥的意大利潜艇中的一艘)。飞机下降至50英尺高度并用4个250磅的新式深水炸弹对潜艇进行了交叉投弹,这些深水炸弹本应把潜艇击沉,但由于它们是在25英尺以下深度爆炸,结果潜艇只是严重受损并没法驶回了港口。此后,第172中队的飞机在6、7月份曾10次发现潜艇,6次进行了攻击。在这一年最初几个月里,比斯开湾上空的巡逻完全是徒劳无获,在这一海域没有击沉任何一艘德国潜艇,相反却损失了6架飞机。7月5日,一名在英国空军服役的美国飞行员击沉了德国海军U-502号潜艇,获得了第一次用“利”式探照灯击沉潜艇的荣誉。9月,第179中队的“威灵顿”式飞机也开始用“利”式探照灯进行作战。1942年12月,“利”式探照灯和吊舱装置的详细资料移交给了美国。美国海军进行多次试验后,研制出了美国型号的“利”式探照灯,即L-7。以后L-7又被采用较小的18英寸光源的L-18代替。使用“利”式探照灯之后,岸防航空兵便能对水面的潜艇实施夜间攻击。当雷达获得接触信号后,机组人员进入战位,飞机同时转向对准目标。飞机接近时,其高度要从1000英尺逐渐下降并不断调整航向,以适应潜艇的航向和航速及飞机本身的偏航。当飞机高度达到250英尺,距离在3/4至1海里之间时,打开“利”式探照灯,照射到目标之后,飞机在50英尺的高度上进行目视攻击。由于潜艇的损失开始加大,邓尼茨命令:从7月16日起,所有潜艇都要在夜间由水下航行通过比斯开湾。这就是说,潜艇要在昼间上浮充电,结果盟军发现潜艇的次数大为增加。由于新的10厘米波长雷达在盟军飞机上的普遍采用,并与“利”式探照灯密切配合,使得盟军终于夺得在夜间和低能见度下的主动,并组成了一支能日益限制德国潜艇行动自由的真正有效的反潜部队。 国产轻型伞兵火力突击车 国产轻型伞兵火力突击车战斗全重1950千克,发动机后置,乘员4~7人。车前装有绞盘,有自救能力。驾驶座右侧旋转支架上安装有1挺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也可安装35毫米榴弹发射器)。在车顶圆形武器座圈上,可以选装不同的武器:可安装1门23毫米速射机关炮,该炮方向射界360度,高低射界一10~+52度,可单发射击,也可以200发/分钟或400发/分钟的速度连续射击,初速750米/秒,配有1套全天候瞄准系统;也可安装1挺89式12.7毫米重机枪,在1500米距离上直接压制攻击目标;还可安装1门82毫米无坐力炮或89式120毫米大口径火箭筒等大口径武器,变型为轻型火力突击车。国产轻型轮式伞兵突击车的大量列装,使我军伞兵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目前我空降兵各机械化部队,正在针对伞降、机降等任务特点,重点探索伞兵专用战车的运用,他们平战结合、实兵演练,探索出一批新的战法。我空降兵部队凭借这些新型机动平台,大大提高了快速打击能力。 南非瓦尔基里式火箭炮 国别:南非 类型:自行火箭炮 型号:VaLKIRI 南非研制的127毫米24管自行火箭炮,1977年初始研究,1981年投入生产并装备步 兵团属火箭炮连,每连装备8门。 发射装置为发射管束式,共有24个发射管排列成3层,每层8个。可单发,也可2 ̄24发齐 射。电击发装置安装在驾驶室内,遥控击发装置由50米电缆与发射器连接。 作战时,8门火箭炮可同时攻击一个目标,24秒钟内可发射火箭弹192发,一次齐射的覆盖 面积为400米×500米,有效杀伤面积30%。火炮射程远,机动性好,适于南部非洲山地 作战,在安哥拉作战期间表现比之苏制BM21更优良。 战术技术性能数据 口径127毫米 飞行速度00米/秒 最大射程22.5公里 身管数24 最大射速1发/秒 高低射界888密位 方向射界1851密位 再射装填时间10分 乘员(炮手)2名 火炮尺寸5.35×2.3×2.7米 火炮全重6.44吨 最大时速90公里 行军-战斗转换时间5分 战斗-行军转换时间2分 弹重60公斤 弹长2.68.米 配用弹药爆破杀伤火箭弹、爆破燃烧火箭弹、 布雷火箭弹、火箭弹 F-106“三角标枪” 国别:美国 类型:防空截击机 型号:F-106 F-106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康维尔公司研制的全天侯防空截击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该机由F-102a超音速速截击机发展而来,1955年开始研制,1956年12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59年7月生产型开始交付使用。1960年12月底停产,共生产320架左右。型别有:a型,单座截击型,生产257架;B型,串列双座击/教练型,生产63架。现绝大部分已退出现役。下述情况适合于a型。 动力装置1台美国普·惠公司J75-P-17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10878千牛(11092公斤)。 武器机身武器舱内可载4枚雷达制导的的aIm-4e或红外制导的aIm-4F“超苍鹰”空对空导弹,或一枚aIR-2a“妖怪”或一枚aIR-2B“超妖怪”核火箭弹,一门m6120毫米机炮。 尺寸数据翼展11.6米,机长21.56米,机高6.18米,机翼面积64.83平方米,主轮距4.71米,前主轮距7.35米。 重量数据空重1073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5900千克(最大17350千克),最大燃油量7190升。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2000米)m2.3/244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高度12000米)m0.92/975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7400米,爬升率(海平面)102米/秒,作战半径740~920公里,转场航程3700公里。 史密斯-韦森公司 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实用的边缘发火式枪弹是1856年设计的史密斯.韦森0.22英寸边缘发火式金属枪弹,这种枪弹由史密斯.韦森公司生产。第一种发射这种弹药的手枪就是史密斯.韦森公司于同年生产的M1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它是现代转轮手枪早期的开拓者之一。 19世纪初,铜火帽的发明促进了火帽枪的大发展,1835年,美国人塞缪尔.柯尔特发明了使用火帽击发的转轮手枪,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可供实用的转轮手枪,该枪对手枪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火帽转轮手枪也有其不足之处,如重新装填时间长,不能有效地密闭火药燃气等。在火帽转轮手枪盛行之时,弹药也有了新的发展:金属弹壳枪弹被使用,中心发火式枪弹、自带击针的针发式枪弹和边缘发火式枪弹也都出现了。如果这些枪弹能够应用到转轮手枪上,将是对火帽转轮手枪缺陷的一大弥补,同时这也意味着火帽转轮手枪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美国枪械工匠和发明家霍勒斯.史密斯(HoraceSmith,1808-1893)和丹尼尔.贝尔德.韦森(DanielBairdWesson,1825-1906)就是这一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他们改革了当时的边缘发火式枪弹,研制出可供实用的边缘发火式金属枪弹,并在1856年8月,成功地研制出发射这种枪弹的转轮手枪-M1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 早期的M1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为7发装弹,长度只有178mm,口径为0.22英寸,装弹后总质量0.34kg,而且价格也很便宜,每支售价只有12美元,另外再加75美分就可购得100发枪弹。因此很受普通家庭和参加内战的联邦军队士兵的欢迎。 罗林.怀特(1817-1892)是一个有着许多传奇故事的发明者。在转轮手枪的发展史上,他掌握着转轮手枪后膛装填弹药的必备部件-通透转轮的专利权。今天我们可以在现代任何一种转轮手枪上看到这种转轮装置,但是在当时前装式火帽转轮手枪盛行的年代,这种装置却是一场革命,一种创新。 1849-1857年,怀特一直为他的哥哥-柯尔特公司的零部件承包商工作。在这一期间,他找到一种缩短击发式转轮手枪(通过撞击起爆药来点燃发射药的转轮手枪)重新装填弹药的时间的途径。该途径有二:一是在转轮后部设计一个弹匣;二是在转轮的前部设计一个弹匣。尽管这两种途径都非常不实用,但是,他在专利中所宣称的"为了从后膛装弹,提供了直通的转轮弹膛"对每一个想使用边缘发火式枪弹的人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1855年4月3日,怀特获得了此项专利(专利号12648和12649),但这项专利没有引起柯尔特本人的兴趣。当柯尔特看到怀特的样枪时,他认为这只是一个机械怪物,并没有认识到通透转轮的重要性。柯尔特认为怀特的专利与他自己的专利相比而言还是差了一些。就是这样的想法,使得柯尔特公司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只能用一些过时的技术生产枪支,在与史密斯-韦森公司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 史密斯和韦森于1857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建立了工厂,开始生产他们的转轮手枪。他们喜欢称它为M1史密斯一韦森转轮手枪。由于公司为了完成众多的订单,所以延迟两年后才开发新枪型。两年后,他们改进了M1,并生产出了0.32英寸口径的M2手枪,该手枪采用6发装转轮。令人不解的是,在公司建立的前8年里,他们只生产0.22英寸和0.32英寸这两种口径的转轮手枪。只是在美国内战结束的1865年,才生产了一种0.44英寸的大口径转轮手枪。这种口径的转轮手枪被称为M3,曾在俄国大量销售,但在美国国内销售不佳。 1873年,史密斯从公司退休,并把自己所有的公司股份卖给了韦森,但韦森还是将公司与枪的名称保持着原来的叫法,以表示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史密斯退休后,韦森又开发出许多新的手枪。时至今日,史密斯一韦森公司已经跃居美国枪械制造业的第一,成为头号制造商。M1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为史密斯-韦森公司立下了赫赫战功。 军博收藏的这支M1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外形完整,部件齐全,仍然堪用。这在国内很少见,称得上是稀有枪种,十分珍贵。 现代轻兵器 驳壳枪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military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co.)签约,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连有木匣手把,每杆连子弹五百粒,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在天津码头交货。关税在外。”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可能是最早见诸於公牍之一例,而速射型要在将近廿年之後才会出现。 在美国,因为握把的形状,一般称之为扫把柄(Broomhandle),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Boxcannon)的。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GustaveGenschow)公司的目录号码,与毛瑟无关。 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ktion96–96型),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与Bolo一样,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所谓的Bolo,来自俄国的布什维克(Bolsheviks,俄国共产党的前身)党人,因为3.9吋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盒子炮的发明 盒子炮在传说中,是毛瑟厂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JosefFeederle),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为什麼会有争议呢?一是该枪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因此有人以此为毛瑟积极参与的明证。但是德国的专利法,允许公司作为代表申请人及专利拥有者,不像美国,必须由发明人具名,再将专利权转移。不过,盒子炮在美国申请专利者也是毛瑟本人。 第二个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驻扎毛瑟厂的美军指挥官,不知吃错了什麼药,下令一把火把毛瑟厂的记录给烧了。从此,全世界的毛瑟步枪、毛瑟手枪,都没了出生证明,大家只有用猜的。烧毁的记录中也包括了研发日志等文件,因此盒子炮到底是谁发明的,至今仍有争议。 盒子炮在毛瑟厂又称菲德勒手枪,是该三兄弟与其有极大关系的另一明证。当时,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毛瑟深知,若要成功,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因此他将盒子炮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1896年式,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不过事与愿违,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盒子炮。 盒子炮的生产 中国的盒子炮来源有四种: 一.中国各兵工厂以机械辅助生产的: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但整体而言,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 全长:288mm 全重:1.g 枪管长(连弹膛):132mm 口径:7.63mm 表尺射程:1000m 来复线:6条,右旋 来复线缠度:200mm 瞄准基线长:230mm 装弹具式样:弹夹 二.修械所、厂、队生产:这一类盒子炮为随军修械队,在修枪之馀,也制造一些军械。如宋哲元的西北修械所、湘西荼陵修械所、八路军梁沟四所等。这一类的材质及品质差距极大,有的修械所设备好,材料供应好,则产品较佳。中共在敌後的修械所,因为钢材来源断绝,多半是用铁道钢加工而成。 三.私人游动修枪、造枪商贩: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如走方郎中。史料中说到河北、河南、四川都很多。由一人到数人不等,为地方豪强大户、小股军队土匪修造枪枝,按客户的意思,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月,以手工打造。其品质依人而异,一般都烙印有原厂的一切印记,惟妙惟肖。当然,也有的印得不知所云,可能是没有原枪作样子,只是师傅教下来,以讹传讹。这类枪很多中看不中用,打几发是可以,打多了就会出问题。有许多的表面处理非常粗糙,一看就晓得是手工打造。许多此类枪贩在抗战时为中共吸收,成为中共兵工人员。 四.舶来品:主要来源是德国和西班牙,经由上海、天津等地的洋行进口。 有一份文件是1924年9月10日,陆军部与天津德商世昌洋行签约,购买: “德国新式口径七六三密理米突、枪筒九六密理米突、表尺一千米突之毛瑟手枪─千七百杆,连同空木柄及每杆子弹五百颗、甲(注:假)子弹一个、弹簧一个、弓簧一个、罗丝板一个,每杆净收价洋七十整,共计价洋一十一万九千元整。”本件中的盒子炮,枪管核算起来只有3.77吋,相当特殊。 1934年3月12日,中信局副经理李耀煌向蒋介石报告:(九)手枪: “奉委员长电,渝,订买廿响驳壳手枪五千枝,经遵查得德制老牌毛瑟一种,西班牙仿装两种(注:astra、Superazul,另外还有Royal),价格以西班牙之恩斯达牌(注:astra)低过德枪一元七角国币。德枪结构虽属较为坚固,惟枪杆稍短,以致射程亦少二百米突。如订货时要德枪加长枪杆如西班牙式,则射程当为一致。又,委员长曾电喻查捷克手枪,经遵查得捷克各厂无此种驳壳出售,合并陈明。” 1936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开支列表中,有“购廿响驳壳手枪二万枝附子弹二千万发”一项,共280万法币。 又如蒋介石致中国驻德商务参赞谭伯羽电报: “武昌,1938年3月1日: 柏林。中国大使馆谭伯羽先生﹕密。请即商订德国八生一迫击炮300门,每门配炮弹3,000发,如有现货更好。又购20响卜壳手枪2万枝,每枝配弹2,000发,如无现货,则购买其他式手枪亦可。总愈快愈好,其价请速详报。中正。” 许多经商业管道进口的德国盒子炮,在弹仓的左侧,印有中文的『德国制』三字。 20响盒子炮,中国外销的并装枪,九公厘口径 有的人以为盒子炮就是10发,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6发、10发、20发都有,前两者用的是固定弹匣,後者多为插入式。20发固定弹匣也有,但是极为罕见。由以上的文件看来,抗战前到抗战初,中国买的都指定是要20发,买来当然是配到了中央军去了。所以,说中央军主要配发10响毛瑟手枪,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毛瑟在生产盒子炮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麼改变,因此可以说是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麼可改进了。一般常有1912型、1920型之类的称呼,事实上毛瑟厂从来没有用过这些型号,大多是收藏家後来才赋予的名称。因为原始记录丧失,目前收藏家用来除了用序号大小来决定生产年代外,另外也根据盒子炮的零组件的特徵来区分,其项目有: 一.击锤形状和击锤上圆孔大小。最早的击锤有圆锥状的突起,後来改成大圆孔,最後改为小圆孔,速射型又与其他小圆孔不同,一共有六种。 二.枪身表面的纹路。最早有车出的凹痕,後来生产了平滑表面的型号,最後又回到车纹的表面,至少有十二种不同的表面。 三.握把。红九(Red9)自成一系,有两种,其他至少还有十五种不同的握把。 四.1930年後,包括速射型,换装通用保险片。在上保险时,扣下扳机,击锤可以安全的落下而不触及撞针。在此之前,有三种不同的保险片设计。 五.撞针。早期用锁片固定,後来用单榫,最後改成双榫,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六.退壳钩,有大小两种。 另外还有不同的枪管、照门、刻字等。以这两种方式,大致可以决定一把毛瑟手枪是何时生产的。但有时又会产生冲突,因为毛瑟厂有时会采用旧零件生产一批手枪,因此这种辨别法只能大概指出制造的年份。 盒子炮的作业原理 盒子炮采用短後座力(ShortRecoil)式作业。见图。闭锁榫(LockingLug)套在滑套下方,前方卡入闭锁机组(LockingmechanismFrame),上方嵌入枪机(Bolt)下的两个凹槽。 在击发时,後座力使得枪管兼滑套(Barrelextension)及枪机向後运动,此时枪膛仍然是在闭锁状态。 由於闭锁榫前方是钩在主弹簧上,因此有一小段自由行程。由於闭锁机组上方的凹槽,迫使得闭锁榫向後运动时,只能顺时针向下倾斜,因此脱出了枪机凹槽。见图。 此时枪管兼滑套(图中省略)因为闭锁榫仍套在其下,後退停止。枪机则因为闭锁榫脱出,得以自由行动,继续进行扣下击铁、抛壳的动作,最後因力量用尽,复进簧将枪机推回、上弹,回复到待击状态。 在这整个过程中,闭锁榫以前端为圆心,作顺时针及反时针的弧形运动。後世的P-38,Beretta92等,与此相同,均称为起落式闭锁枪机(FallingBlockLockingBreech)。 速射型的作业原理 在提到速射型的自动作业原理前,首先比较一下速射型与普通盒子炮零组件不同的地方。见图。 一.击铁的後下方,速射型有几个刻角。 二.闭锁机组的後侧,速射型多了一道凹槽,供给捕获钩(catchingHook)运动用。 三.枪管兼滑套後方左侧,凹槽明显的长些。 四.固定弹匣相对於插入式。 可以全自动发射的速射型,在枪的左侧有一个选择钮,当该钮在半自动状态时,一切作业与普通盒子炮相同。在该被旋到全自动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是机簧(Sear)被该钮抵住,因此只要扣住扳机,机簧不会滑开,而是始终保持在受压的状况。换言之,失去了捕捉击铁的能力。同时,捕获钩杆(catchingHookBar,以红色线条示意),被选择钮推到後方,推入作业位置。 图示仅为击铁在作业时与捕获钩互相作用的情形。 一.捕获钩已经推入自动,击铁在击发的位置。第一次拉枪机时,仍是由机簧控制击铁。 二.当扳机扣下击发,枪机後退,击铁下压时,捕获钩扣住击铁,枪机因复进簧的作用,正在回位。 三.枪机回到定位後,将滑套推回,推动捕获钩,击铁松开,再度击发。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枪膛闭锁,方才击发。如此周而复始,只要扣住扳机,会不断击发,直到弹匣子弹用罄。 这是毛瑟速射型的作业机构,量产後的第一千把就是卖到中国,序号是100001a至101000a。在此之前,西班牙已经制出了自动作业的盒子炮。但是有些西班牙生产的自动手枪,没有上述的捕获钩的设计,只是击铁随枪机复位击发,因此有枪膛不完全闭锁即击发的可能。 盒子炮的实务 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几乎是罗曼蒂克的。有史以来,没有几把枪能有这样的定位。也许是这样,在拍摄星际大战时,才会想到让汉索罗使用的雷射手枪,以盒子炮改装。 对盒子炮代表的情感,中国人比其他人应该更深,因为中国使用的盒子炮,在数量上绝对超过任何其他一个国家。有人估计,在中国起码曾有过40万把以上的盒子炮,如果毛瑟生产一百万把,其他仿造的50万来算,中国便占了几近三分之一。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後,因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量的盒子炮在德国被销毁,更减少了存在的数量。 盒子炮以桥夹装填10发7.63公厘子弹示意 盒子炮在现代手枪中,用起来不算是舒适,握把的设计,对任何人而言都不称手。但是中国人因为深受盒子炮的影响,曾在仿造别种类型的手枪时,竟也采用了这一种握把。口径方面,原设计是7.65mmBorchardt,因为那是当时生产中的第一把半自动手枪,Borchardt并不成功,後来改进为P-08Luger,成为一代名枪。盒子炮正式生产时,改为7.63x25mm,又称30mauser,大受欢迎,一直到停产,都是主要的口径。俄国也曾大量使用称为Bolo的短管盒子炮,其风行的程度,由後来的7.62x25mmTokarev子弹,外形诸元与30mauser完全相同可见一般。在一次大战後,德国将许多盒子炮改装成9mm,在握把两侧刻有大大的红色9字,以供区分,收藏家称为红9。 30毛瑟改为9公厘很容易,因为两者的底径几乎相同,9公厘子弹较短,所以除了枪膛、枪管内径须要放大,其他都可以保留原状。 9公厘子弹与7.63子弹的比较,桥夹为十发装。 中国的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曾经生产过11.43mm(45acP)口径的盒子炮,由於是民国十七年量产,称为一七式,在枪身右侧刻有生产年度,如『民国拾捌年晋造』等,左侧是『壹柒式』,均为篆书。这是全世界唯一生产这种口径盒子炮的例子,因此在收藏家之间很有名。近年来中国混杂新旧零件,大量出口到美国,所有的铭刻俱全,价钱自然大跌。另一种是速射型改装的盒子炮,也是来自中国,枪身左侧有兵工署齿轮与弓箭铭记,右侧有一个类似太极图的徽记及『自来得手枪』字样,口径改成9mm,价钱只要45口径的一半。枪匣是新近生产的,没有选择钮,与原枪不符之处,还有在自来得手枪字样上方,没有打印制造年月,如32-11,是民国32年11月生产等。参见廿响盒子炮图。 盒子炮非常有趣的一项特色,是它的枪套,倒装在握柄後,立即转变为一把卡宾枪,成为肩射武器。这是当时非常留行的一种作法。传到中国後,成为一种惯例,不论是白朗宁(8吋1900型)、转轮枪、毛瑟(1912-1914型),通通都赋予这项功能。这也是盒子炮对中国军械发展与使用,影响深远的一项旁证。毛瑟厂也生产过长管带枪托的骑枪型,但产量不多,大沽造船所也有小量生产。 骑枪型毛瑟 盒子炮的正式装填方式,和毛瑟步枪相同,用10发装的桥夹,由上方压装,无论是7.63mm或是9mm,都可使用相同的桥夹,如果没有,5.56x45mm的桥夹也可以凑合著用。固定弹匣型如果没有桥夹,几乎无法使用,需要一手拉住枪机,一手装弹,再同时用两腿把枪夹住。毛瑟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它的照门,刻度高达800或1,000公尺!这当然是没有意义的事,即使有人能对一千公尺的目标,用手枪瞄准射击,纵然7.63mm是一种高初速的子弹,在一千公尺飞行後,也没剩什麼力量了。 7.63公厘,九公厘子弹以及桥夹。 7.63x25mm子弹诸元(摘自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之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 枪口初速:425m/s(1395ft/s) 枪口活力:50.6m-kg 弹头重:5.5g(85grain) 全弹重:10.7g 这种初速,在357magnum问世之前,是世界冠军,因此弹道平直,但是弹头太小,杀伤力不大。实际运用上,50公尺是合理的距离,加上枪托,可以对100公尺左右的目标遂行射击,再远就有点难了。 盒子炮枪机榫,装在滑套右侧後方。 收藏一把盒子炮,可能是许多人的愿望。但是如果要拿来射击,就千万要小心,这些枪起码都有六七十岁了。盒子炮最常出问题的地方是枪机榫(BoltStop),这是唯一挡住枪机使其不至砸在射手脸上的机件,见图。在多年使用後,难免磨损,甚或制造者使用的金属材质太软,在枪机後退时,齐根切断,枪机即无阻碍而自由飞行矣,射手眼脸则惨矣。这是一个十几二十元的零件,最好要射击前将它换掉,但是原件不要丢掉,因为其上多有序号,遗失了一个有序号的原始零件,将会大大减少该枪的价值。 旧情绵绵 以民初为背景的小说,常有描写盒子炮的段落,『掏出盒子炮来甩手就是一梭火』,这形容了盒子炮的威力。当时无论是个人、军阀、山大王,只要提到手枪,就是盒子炮。电视剧『长白山上』到『一剪梅』,剧中好汉莫不是人手一把。 由配值星带的军官列队,以盒子炮行肩枪礼的女兵。後排在军便帽上又戴了草笠。 由民初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军北伐,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一直到韩战,盒子炮几乎无役不与,和中国现代史紧密的缠绕在一起。翻开旧照片,由上海街头,到深圳边境,到东北老山密林,都有它的踪迹。它伴随我们渡过了艰难的岁月。盒子炮之情,绵绵无尽。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军事、武器、手枪、轻型武器 参考资料: 1.一.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二)、(三):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1993,兵器工业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2.二.ThemauserSelf-LoadingPistol,JamesN.BelfordJackDunlap,1969,BordenPublishingcompany,alhambra,carlifornia 3.三.Systemmauser,JohnW.Breathed,Jr.JosephJ.Schroeder,Jr.,1967,HandgunPress,chicago,Illinois. 4.四.SmallarmsoftheWorld,W.H.B.Smith,5thedition,1955,militaryServicePublishingcompany,Harrisburg,Pennsylvania. 5.五.抗日战争,第四卷,外交,陶文钊,引用『战时外交』,第二卷。 6.六.『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1912─1949),第五辑第一编,外交分册。引用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 7.七.抗日战争图片由陈俊铭提供,特此致谢。 P228手枪 全枪长180mm 全枪高136mm 全枪宽37mm 枪管长98mm 膛线6条,右旋,缠距250mm 瞄准基线长145mm 初速340m/s 空枪重830g 扳机力双动45N,单动18N 弹匣容量13rds SIG-SaUeRP228在1988年投放市场,就像P225是P220的紧凑型一样,P228实际上是采用双排弹匣的P226的紧凑型,其尺寸较小。为了能进一步缩小全枪外形,P228还采用了容量较少的弹匣,除此以外,P228与P226基本相同。经常大量对比测试后,美军在1992年4月正式采用P228,并命名为m11紧凑型手枪,配发给宪兵、飞行机组人员、装甲车组人员、情报人员、将官以及其他认为m9手枪握把尺寸过大的军事人员使用,另外军队的军事犯罪调查机构陆军刑事特别调查处、空军特别调查办公室和海军调查局的工作人员都把m11作为随身武器,而秘密特勤局、国务院外交安全局(DSS)、FBI、aTF、Dea等联邦机构也有大量采用P228。 P228的人体工程学非常好。握把形状的设计无论对手掌大小的射手来说都很舒服,而且指向性极好。双动板机也很舒适,即使是手掌较小的射手也很能舒适地操作,而单动射击时感觉更佳。另外又把原P226握把侧片上的方格防滑纹改为不规则的凸粒防滑纹,使P228的握把手感非常舒适。所以后来生产的P226也改用了类似P228的握把设计。 左轮手枪 左轮手枪,左轮 zuǒlúnshǒuqiāng,zuǒlún 手枪是近战和自卫用的单手发射的短枪,在50米内具有良好的杀伤效力。手枪按构造又可分日转轮手枪和自动手枪。13世纪,中国的军队已装备了手持火铳。欧洲原始的手枪出现在14世纪,它是一种单手发射的手持火门枪,15世纪发展火绳手枪,随后被燧石手枪所取代。19世纪初出现一种击发式后装弹多枪管旋转手枪。 人们认为左轮手枪是美国人塞缨尔#8226;柯尔特于1835年发明的,因为在1835年10月22日,柯尔特获得了专利号为6909号的英国专利,其专利产品就是转轮手枪。 尽管有人认为柯尔特并不是左轮手枪的最早发明人,因为在英国白厅皇家联合部队的博物馆中,还珍藏着一支1650年前制造的打火左轮手枪,其口径12.7毫米,枪管和转轮均为铜制。不过,人们普遍认为,柯尔特发明的左轮手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左轮手枪。 实际上,在火绳枪和燧发枪时代,就出现过多种原始的左轮手枪,但需用手拨动转轮,使用相当不便。当然,这种早期左轮手枪也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使用安全等优点。1818年,美国人科利尔等3人发明成功一种燧发左轮手枪,首次将击发机构的动作与左轮结合在一起,成为应用较早的左轮手枪。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较差,价格昂贵,加上没有应用火帽,故未能获得广泛应用。 柯尔特1835年发明的那种左轮手枪为火帽击发式,使用口径10.16毫米的纸弹壳锥形弹头,与现代左轮手枪相差无几,为此,不少史书将柯尔特称为“左轮手枪之父”。 柯尔特1814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康狄格涅州卡特伏德市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是一个手枪迷,担任丝绸厂老师的父亲给他买来了各式各样的手枪,小柯尔特总要把每一种枪都拆开,以探究其内部奥妙。 1830年~1831年间,完成大学预科和阿默斯特学院学业后的柯尔特登上了一艘名叫“科沃”号的双桅船,开始了经好望角到英国和印度旅行。大海茫茫,水天一色,双桅船在海上静悄悄地行驶着,在漫长的旅途中,柯尔特除了登上甲板,远望海鸟追逐轮船外,还经常跑到驾驶舱。舵手手扶舵轮,时而向左转,时而向右转,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一直琢磨着如何把新式击发枪原理与旧式转轮枪结合在一起的柯尔特突然爆发出灵感,他高声喊到:“成功了!成功了!”把整个驾驶舱里的人弄得莫名其妙。 柯尔特连忙跑回船舱,模仿舵轮的结构绘制出一种全新的手枪图纸,并急不可待地用木头雕出击发式转轮手枪的模型。 回到美国后,柯尔特一头扑进转轮手枪的研制工作中。1834年,在来自巴尔的摩的机械工约翰#8226;皮尔逊的协助下,柯尔特很快就制造成功了可以发射的样枪。 在柯尔特发明左轮手枪之前,所有的转轮手枪都是手动转轮手枪,而柯尔特的转轮是由待击发的击锤转动,这种自动转轮手枪的诞生使过去所有的手动转轮手枪相形见绌。与过去的转轮手枪相比,柯尔特转轮手枪有如下独特之处:弹仓作为一个带有弹巢的转轮,能绕轴旋转,射击时,每个弹巢依次与枪管相吻合。转轮上可装5发子弹,枪管口径为9毫米。而且它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撞击式枪机,击发火帽和线膛枪管,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功能完善。 柯尔特是一个技术和经营两方面的全才,他在发明转轮手枪后,一方面不断改进,从1847年至1860年间,他共改进与推出12种转轮手枪;另一方面,他将发明与实业结合在一起,他申请专利时,申请的专利要求范围达8项,其中包括转轮手枪上的枪管、转轮弹膛和枪底把的连接方法等,而且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柯尔特武器制造公司。不过,这其间他也遇到过挫折,自己的兵工厂创办6年后因难以维系——曾经倒闭。 不过,转轮手枪1846年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战争使他时来运转,在陆军上尉S#8226;H#8226;沃克的支持和合作下,柯尔特在家乡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重建了自己的公司,他设计制造的0.44英寸m1847式转轮手枪被美国联邦政府大量购买。当然,柯尔特的转轮手枪也确实使美军得心应手。战后,柯尔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公司,至今,该公司在世界上仍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与其他所有枪械不同的是,转轮手枪的枪管和枪膛是分离的,转轮手枪通常由3部分组成:枪底把、转轮及其回转、制动装置和闭锁、击发、发射机构。枪底与一般枪上的机匣相类似,上面开有许多槽孔,以便将所有的机构和零件结合在一起,如枪管、框架、握把等;转轮、回转和制动装置通过回转轴固定在框架上,转轮既是弹膛又是弹仓,其上有5~7个弹巢,最常见的是6个,故人们又把这种转轮手枪叫“六响子”;闭锁、击发、发射机构是转轮手枪最复杂部分,按动作原理可分为单动式和双动式。单动式在发射时要先用手压倒击锤,使它处于待击状态,然后扣动扳机射击。双动式既可用手压倒击锤使之待击,也可直接扣动扳机进行自动待击的射击。早期的转轮手枪多属单动式,而后期的多属双动式。 转轮手枪是手工装填弹药,子弹打空之后就得退壳或重新装填。有3种方法将转轮推出框架,最常用的是转轮摆出式,就是将转轮甩向左侧或右侧,甩向左侧的叫左轮手枪,甩向右侧的叫右轮手枪,但是,从古至今,右轮手枪基本上没有,所以,左转手枪成了转轮手枪的代名词,甚至比转轮手枪这个词用得还响。 由于左轮手枪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很快受到各国官兵的喜爱,19世纪中期以后,这种枪更是风靡全球,许多国家都在研制和生产这种手枪,许多军官都以拥有一支左轮手枪而自豪。 自动手枪出现后,左轮手枪的一些弱点很快暴露出来,左轮手枪容弹量少,枪管与转轮之间有间隙,会漏气和冒烟,初速低,重新装填时间长,威力较小。所以,作为军队的正式装备,左轮手枪逐渐被自动手枪所代替。但是,由于该枪有一个特殊优点——可靠,特别是对瞎火弹的处理既可靠又简捷,所以,在一些国家的陆军装备中,仍给它保留了一定的地位。而且,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的警察对左轮手枪情有独钟,美国警察中90%的人爱用左轮手枪,他们认为,手枪是面对面使用的近距离武器,一定要可靠,左轮手枪一旦瞎火,只需再扣一次扳机,那发“死弹”便会转到一边,立即可以补上一枪。而自动手枪遇到这种情况,要退弹是来不及的。 此外,在民用自卫武器市场上,左轮手枪占有的份额也较大,是最受欢迎的枪种,这与左轮手枪外型美观是分不开的,1981年,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遭暗杀受伤,凶手钦克利使用的就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左轮手枪。 Barak军警双用途手枪 【规格参数】 供弹方式:16发或13发或10发弹匣供弹 口径:9毫米(mm) 全枪质量:.740克*含弹匣 【主要简介】 巴拉克(Barak)是以色列军事工业(ImI)新型双重用途战斗手枪。设计用于执法和军事团体,巴拉克用来代替较旧的ImIJericho941型手枪。 总共三种型号: Barak9mm,弹舱16发,重量0.740kg; Barak.40弹药,弹舱13发,重量0.740kg Barak.45弹药,弹舱10发,重量0.740kg QSZ92式毫米手枪 名称:QSZ92式毫米手枪 是我国新一代战斗手枪,用于装备团以下指挥员及特种部队,现已装备驻澳部队。 类别:半自动手枪 简介: 该枪采用半自动发射方式,具有单动和联动功能,采用枪管短后座式;闭锁方式采用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击发方式为击锤式;设有手动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具有膛内有弹显示、弹匣余弹显示和空仓挂机功能;采用双排双进弹匣供弹方式;枪底把采用新型工程塑料;照门和准星上有荧光点,便于夜间瞄准,同时还设有激光瞄具接口;装有双向手动保险扳把和可换向安装的弹匣扣,方便左撇子使用。该枪配用DaP92式9毫米钢心弹,必要时可发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标准参数: 口径:9毫米 全长:190毫米 枪宽:35毫米 枪高:135毫米 全重:0.76千克 枪管长:111毫米 瞄准基线长:152毫米 初速:350米/秒 射程:50米 枪弹:DaP92式手枪弹 9*19毫米 弹匣容量:15发 全枪寿命:大于3000发 生产国:中国 QSZ92式手枪 QSZ92式半自动手枪系统(一般简称为92式手枪)共有两种不同口径的型号,研制这两种口径的手枪系统是由军方使用部门提出的,从1987年开始论证,1994年正式立项,交给工业部门研制。1998年完成了9mm手枪及其枪弹的设计定型,2000年5.8mm手枪及其枪弹完成设计定型。 中国的92式手枪包括9毫米手枪和5.8毫米手枪两种,两支枪外形相似,内部结构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被称为中国手枪的“姊妹花”。 研制新型手枪系统是为了替代现装备的仿苏产品54式7.62mm手枪而研制的。要求具有中国特色(一个无法量化或给出定义的指标),总体性能要达到或超过世界同类武器的先进水平,广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并加以创新。为此,军方论证部门科技人员深入一线作战部队、特种作战部队、各级司令部机关和军事院校,以及深入到工业部门有关手枪及枪弹生产厂,召开座谈会,征求对研制新手枪的意见。通过调研,明确了研制新手枪的指导思想:提高武器威力,增大弹头杀伤效果和穿甲性能,减轻武器系统质量,提高武器可维修性;外形美观大方,主要零部件可以互换,便于大量生产。 在手枪口径的选定论证时,对于应采用何种口径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坚持与国外手枪口径统一,主张采用9×19mmPara口径,这种意见占被征求意见人数的17%,其理由是:国外军用手枪大多数采用9mm口径,9×19mm弹采用铅芯弹头,对人员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停止作用好,但穿甲性能差。为了满足我军对手枪弹穿甲性能的要求,可以采用钢芯弹头,外形尺寸和内弹道与Para手枪弹相同,新手枪既可以使用新研制的钢心弹,又可以使用Para铅芯手枪弹,有利于作战使用和外贸出口。 另一种意见坚持采用小口径手枪,占被征求意见人数的63%。其理由是:采用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弹头提高杀伤威力是现代单兵武器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近距离内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大长径比的钢心弹进入人体后易失去稳定性,产生偏航和翻滚,产生较大空腔,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并且淬火钢心还具有良好的穿甲性能。另外,由干小口径枪弹质量小,体积小,因而可增加携弹量,减轻士兵负荷,提高作战效能。 经过论证研究,两种口径方案各有其充分理由,难以取舍。因此,论证部门提出9mm手枪装备营以下军官,5.8mm手枪装备团以上军官。作为新手枪系列,同时进行研制。 事实上,这两种口径手枪的战术技术指标基本相近,都是根据军用自卫战斗手枪使用要求提出的。在研制5.8mm手枪时,起初研制人员按照战术技术指标要求设计方案,全枪长190mm。在设计方案评审时,专家和军队使用者感到作为装备团以上军官的自卫手枪,体积太大,建议缩短全枪长度。1995年3月在枪弹厂做试验,将弹道枪枪管由110mm减小到90mm,弹的精度和威力与110mm长的枪管基本相当。于是开始进行短枪管方案设计,全枪长为170mm。至1996年2月,短枪管方案做厂2轮设计、试制和试验,均未达到理想结果,射击时震手,枪口火焰和噪声大。1996年3月又回到原定战术技术指标进行长枪管方案设计,直到完成设计定型。 92式手枪系列的论证、研制工作同时进行。由于9mm手枪要求既可使用新弹,又可使用9mmPara弹,在新弹未研制出之前直接用Para弹进行试验,因此9mm手枪研制进度较快。研制组从十几种方案中初选5种方案提供专家评审。 两种口径的手枪系统刚开始研制时,研究人员曾提出设想:为了简化工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和便于大量生产及加快研制进度,两种口径手枪采用同一种结构方案。但当时这种设计思想未被普遍接受,于是在科研人员中征集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进行优化设计。5.8mm手枪也有5种设计方案:枪管回转闭锁、枪管随动闭锁、两种枪管起落式闭锁、中间块闭锁。通过对5种设计方案的加工试制、试验,经专家评审,决定采用枪管固定的自由枪机惯性闭锁方式。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双排双进弹匣,铝合金底把和U形塑料护板,复进簧置于枪管下方。 1995年3月至1996年2月,5.8mm手枪进行了两轮短枪管设计方案试制、试验,但未取得理想结果。1996年3月,设计组根据“保持原指标”不变的要求,重新设计方案样枪,解决了抽壳、供弹等技术难题,但射击时震手现象比较严重。由于9mm手枪通过大量试验,结构比较成熟,尤其是采用弹性发射机支架和发射机构,射击时吸收套筒后坐能量,不震手,握持舒适,手感好。最终决定:5.8mm手枪采用9mm手枪技术成果,两种口径手枪主要零部件通用,5.8mm手枪新方案采用枪管回转半自由枪机原理。通过试验,射击震手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使用部门反映,5.8mm手枪射击时后坐力很小,比9mm手枪更加舒适,精度更好。 92式手枪系列的两种手枪从外形上看非常相似,区别之处只是9mm手枪握把上有五角星,而5.8mm手枪没有;9mm手枪扳机护圈前有防滑凹陷,5.8mm手枪扳机护圈外形圆滑过渡。内部结构也基本相同,均由套筒、底把、发射机构、弹匣和枪管、枪管套、连接座、复进簧、复进簧导杆与挂机柄构成;零件数都相同,均为41种43件,其中发射机构通用零件16种18件,形状尺寸完全一样。不通用的零件包括枪管、底把、连接座和弹匣。此外自动方式也不相同,9mm手枪为枪管短后坐式,与大多数9mmPara口径的自动手枪一样;5.8mm手枪为半自由枪机式。因此5.8mm手枪的一些部件看起来比9mm手枪简单,例如而9mm手枪的枪管上有闭锁凸笋和导引凸笋,而5.8mm手枪的枪管上则只有导引凸笋。 过尽管自动方式不同,零部件不完全通用,但两种手枪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以下是两种手枪的基本参数: 9×19mm型5.8×21mm型 全枪长190mm188mm 全枪宽35mm35mm 全枪高135mm131mm 全枪重(含空弹匣)0.76kg0.76kg 枪管长111mm115mm 有效射程50m50m 初速360±10m/s480±10m/s 弹匣容量15rds20rds 92式手枪采用部件、组件化设计,将零散的零件组合成部件或组件,不仅方便了平时的维护保养,而且又可避免较小零件的丢失。例如,将击锤、击锤簧、击锤簧顶销、击锤簧座、击发杠杆和套管结合成了击锤部件;发射机组件是由击锤部件、拉杆部件、阻铁部件、保险、单发杠杆和销轴结合而成,等等。采用了一件多用、一件多能的设计方法。例如,复进簧兼作挂机扳把的复位簧,击锤簧座又是保险的定位销等等,这样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件,方便了使用。 发射机座由优质薄钢板冲压而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套筒后坐到位时的撞击。它不仅结合了发射机构的全部零部件,而且在上部还设有抛壳挺和导轨。前导轨较长,装有连接座,后导轨较短,前后导轨共同导引套筒运动。为了提高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技术人员在发射机座上设置了容沙槽、排沙槽。击发方式为单/双动,因此在解脱待击状态下,只要膛内有弹也可立即射击。 保险机构包括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击针保险轴锁定击针,只要不扣动扳机,不论哪种意外事件发生,都不能使击针向前运动。不到位保险可保证每发枪弹的发射都必须在套筒复进到位闭锁后进行,否则即使扣动扳机也不能发射。手动保险机柄装在发射机座上,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可单手操作。保险机柄置于保险位置时,可同时锁住击锤和套筒,这时击锤压不动,扳机也扣不动。保险机柄还兼有待击解脱功能,可使全枪从待击状态直接转换到保险状态,转换中击锤在其簧力作用下复位,但绝对打不到击针,保证使用安全。 92式手枪的生产中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例如采用热塑性好、强度高的工程塑料整体握把结构代替传统的金属枪底把,加工工艺简单,注塑一次成型,一致性、经济性好;发射机座采用冲压工艺,效率高;采用化学复合成膜技术进行表面处理,提高防腐蚀能力。 整体式底把是全枪的基座,安装了发射机组件、弹匣组件、弹匣扣和弹匣扣簧。设置在底把尾部的定位面和在护圈上方安装的挂机柄能将发射机组件稳固地定置在枪底把内。握持舒适、手感好,符合中国人的人体工程,解决了严冬季节使用时冻手的问题。弹匣扣可根据需要调换安装方向,为左手操作者提供了方便。 92式手枪采用片状准星和缺口式照门,在照门和准星上均涂有荧光点,便于夜间瞄准射击。从公布的图片中可以发现,准星位置曾发生过变化,在设计定型时的准星位置在枪口帽上,而现在生产的型号则改在套筒前端。此外在底把前端两侧设有沟槽,可安装激光指示器,提高快速射击的能力。 这两种口径手枪设计定型装备部队试用后,过去的问题再次被提出:军队装备9mm手枪还是装备5.8mm手枪?目前军方正在组织军事院校和野战部队进行两种手枪对比试验,究竟装备哪一种手枪目前尚不明朗,不过9mm手枪已经被一些大城市的公安系统试用或采用。 QSZ92式9毫米手枪系统,它包含QSZ92式9毫米自动手枪和DaP92式9毫米普通弹。该手枪由枪机组件、发射机组件、弹匣组件、握把组件、枪管、枪管套、复进簧、复进簧导杆和联接座等零部件组成,不仅重量轻、结构简单,还具有以下特点: ——功能设置齐全,设有手动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具有膛内有弹显示、弹匣余弹显示和空仓挂机功能; ——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能量匹配合理; ——采用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 ——采用双排双进弹匣供弹方式,提高了弹匣在恶劣环境下的供弹可靠性; ——采用半自动发射方式,具有单动和联动功能; ——采用多种设计技巧,简化结构,减少全枪零件数量,在不需要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就可快速进行不完全分解、结合,勤务性好; ——采用新型工程塑料的枪底把(套筒座),握持舒适、手感好,射击时还有减震作用; ——照门和准星上都装有荧光点,便于夜间瞄准,同时还设有激光瞄具接口,便于安装激光瞄具; ——双向手动保险扳把和可换向安装的弹匣扣,能方便左撇子射手使用; ——必要时该枪还可发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新手枪发射的弹药是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设计合理,具有侵彻威力大、精度好等特点,在50米处穿透头盔钢板后,还能穿透50毫米厚松木板,杀伤效果明显优于“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QSZ92式手枪基本参数 口径:9毫米 全长:190毫米 枪宽:35毫米 枪高:135毫米 全重:0.76千克 枪管长:111毫米 瞄准基线长:152毫米 初速:350米/秒 射程:50米 枪弹:DaP92式手枪弹 9*19毫米 弹匣容量:15发 全枪寿命:大于3000发 研制过程 92式手枪的研制也可谓是一波三折,从论证、研制、定型到生产,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艰辛与磨难。 进入1980年代后,我军装备的54式7.62毫米手枪越来越显得与时代不相称,因此急需一种新型手枪来替代老态龙肿的54式手枪。对新手枪的研制而言,首要工作是论证提出新手枪的发展思路和指标要求。但是在当时,由于我国文革结束不久,工业基础还很落后,也没有多少技术积累,因此论证工作进行的很艰难。但是,军队论证部门却大胆提出:新手枪要具有中国特色,总体性能要达到或超过世界同类武器的先进水平。通过进一步调研和征求意见后又明确了我国新手枪研制的指导思想,即:提高武器威力,增大弹丸杀伤效果和穿甲性能,减轻武器系统质量,提高武器可维修性;外型美观大方,主要零部件可以互换,便于大量生产。 此后,论证部门的科研人员开始对各国装备的手枪进行研究,在当时国外军用手枪大多数采用9毫米口径,如美军装备的m9手枪,奥地利的格洛克17手枪,前苏联马卡洛夫手枪等。9毫米口径是当时军用手枪的主流口径,除马卡洛夫手枪用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外,其他手枪都是使用9×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因此我国是不是也要搞9毫米口径的手枪?如果选择9毫米口径的话,那我军新手枪的研制工作就会少走好多弯路,国外大量数据资料都可以作为借鉴,且对将来外贸也很有益处。 当时,中国的5.8枪族正处于研制阶段,经过近20年的摸索,我国对小口径杀伤理论已经非常了解,采用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弹丸来提高杀伤威力已经被大量的试验所证实,也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很多人主张研制5.8毫米小口径手枪,统一我国的口径序列。 一时间,两种意见方各执一辞,争论地难分难解。为此,论证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打肥皂,打钢板,打活猪,光试验消耗的肥皂就达5吨多重。试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最终验证了5.8毫米口径手枪是可行的,而在发展5.8毫米口径还是9毫米口径方面却未能得出肯定的结论。因此论证部门最终提出9毫米口径手枪装备营以下军官,5.8毫米口径手枪装备团以上军官,作为新手枪系列,同时进行研制。这个结论得到了领导机关认可,也因此有了现在的两种口径的姊妹手枪。现在回过头来看,研制的结果并非是当初所设想的,但是以9毫米手枪作为警用,通过扩充弹种来达到特殊的作用效果,而5.8毫米手枪作为军用,也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搭配。 在新手枪的研制过程中同样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开始研制时,总师曾经提出过设想,为了简化工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和便于大量生产及加快研制进度,采用两种口径同一种结构方案。但是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实际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由于9毫米手枪要求既可使用新弹,又可使用帕拉贝鲁姆9毫米手枪弹,在新弹未研制出之前,可用帕拉贝鲁姆9毫米手枪弹进行试验,相比而言9毫米手枪研制进度较快,这也是9毫米手枪先定型的原因。在研制初期,为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出了可以进行多种方案设计,不断比较、优化的设计思想。经过方案的初选,最后有5种方案参加了设计评审,分别为采用半自由枪管短后坐回转闭锁机构的9a型方案和9a1型方案;采用枪管回转闭锁机构的9B型方案;枪管上下偏移闭锁机构的9c型方案和9-Ⅱ型方案。最后专家建议在9a型方案和9-Ⅱ型方案的基础进一步试制和试验,然后优化成一个方案。通过近5年的多次优化改进设计、试制和试验,最终9毫米手枪及弹达到了设计定型要求,先于5.8毫米手枪设计定型。 在5.8毫米手枪的方案阶段,有专家提出了5.8毫米手枪作为装备团以军官的自卫手枪,体积太大,建议缩短全枪长度。于是研制人员开始进行短枪管方案设计。但是短枪管方案在设计和试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先后经过两轮设计、试制和试验,均未达到理想结果,出现了射击震手,枪口火焰和噪声大等问题。直至1996年3月,在短方案无法进行的情况下才又不得不重新回到长枪管方案。5.8毫米手枪在设计过程中也提出了枪管回转闭锁、枪管随动、两种枪管起落、中间块闭锁等五种设计方案。经过评审和优化,最终采用了枪管回转半自由枪机方案。自动方式和9毫米手枪不同,这也和小口径弹的特点有关,因为5.8毫米手枪在采用自由枪机时后坐能量大,不好控制,而采用非自由枪机方式时又因为能量不够容易导致后坐不到位。 在两种口径手枪先后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试用后,又出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军队到底是装备9毫米手枪还是装备5.8毫米手枪呢?由于二者均是综合性能较好的手枪,为此又不得不重新组织军事院校和野战部队进行两种手枪对比试验。经过综合各种因素并充分听取部队意见后,认为5.8毫米手枪的综合性能优于9毫米手枪。最终部队决定采用5.8毫米手枪,而9毫米手枪配发给、武警使用。 内部结构 92式9毫米手枪和5.8毫米手枪在结构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方式,发射机构为拉杆分离式,可单动或联动;供弹采用了双排双进结构;握把采用新型工程塑料;设有手动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具有膛内有弹指示、弹匣余弹显示及空仓挂机功能;弹匣卡笋能左右互换,结构简单可靠;套筒座上留有辅助瞄具接口。两枪大部分零件通用,不通用的零件包括枪管、底把、连接座和弹匣。 92式手枪在设计过程中将零散的零件组合成部件或组件,方便使用,方便维护保养,体现最明显的是发射机组件,将击锤部件、拉杆部件、阻铁部件、保险、单发杠杆和销轴等完全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为了简化结构,有些零件还可一专多能。 套筒座为注塑成型工程塑料件,是手枪的基础部件。其主要作用是联接装配其它零部件成一整体,射击时是握持的主体。其内部容纳了发射机组件、弹匣组件、弹匣卡笋和弹匣卡笋簧。设置在套筒座尾部的定位面和在护圈上方安装的挂机柄能将发射机组件稳固地定置在套筒座内。弹匣卡笋可根据需要左右调换,便于左撇子射手使用。 发射机座为冲压件,弹性好,可起到减缓套筒后坐到位时撞击的作用。其上还设有导轨和抛壳挺,为套筒前后运动提供支撑,并实现抛壳。在发射机座上还设置了容沙槽、排沙槽,提高了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可靠性。 92式手枪采用片状准星和缺口式照门,在照门和准星上均涂有荧光点,便于夜间瞄准射击。缺口照门可沿水平方向调整移动。在套筒座的两侧设有沟槽,可安装激光指示器和强光灯等附件,提高快速射击的能力。 92式手枪设有联动机构,当膛内有弹、手枪又处于保险状态需要射击时,打开保险后即可扣动扳机,扳机拉杆直接带动击发杠杆、击锤向后旋转,转到一定位置时击发杠杆解脱击针保险,单发杠杆强迫扳机拉杆自动解脱击锤,击锤即向前回转打击击针,完成击发。 92式手枪设三重保险机构,分别为手动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手动保险与其它制式手枪基本相同。用手将保险手柄推到保险位置时,处于待发状态的击锤便返回到保险位置,此时套筒和扳机处于锁闭状态。击针保险由保险轴及簧等组成,装在套筒座后端并与击针轴线呈垂直状态。在任何状态下击针保险轴都将击针限制在套筒的后方位置。只有当套筒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时,扣动扳机,才能使击发杠杆顶开击针保险轴,从而解脱击针。在结构设计上有三处起到复进不到位保险的作用。首先当手枪没完全闭锁时,击发杠杆不能解脱击针保险轴,击针处于保险状态,从而保证手枪不能击发;其次,套筒复进到位后有1毫米的自由行程以防止反跳开锁,起到不到位保险的作用;第三,套筒复进不到位时,单发杠杆不能抬起,扳机拉杆不能钩住击发杠杆,顶不到阻铁,从而使击锤不能解脱。 92式手枪设置了空仓挂机机构。套筒在弹匣内最后一发弹射出后复进时,便会被空仓挂机扳把卡住,形成空仓挂机状态。如果需要继续射击,按下弹匣卡笋,取出空弹匣,将装有枪弹的弹匣插入并锁住,压空仓挂机扳把或向后轻拉套筒并松手,套筒便推弹复进到位,武器又呈待发状态。再扣扳机,又可继续射击。 由于发射枪弹不同等原因,两种手枪在结构设计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自动方式上。9毫米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和枪管回转闭锁的自动方式。枪弹击发后,9毫米手枪枪管在弹底压力的作用下带动枪机一起后坐,联接座螺旋面迫使枪管回转实现开锁;枪机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后坐。枪机后坐到位后,由于复进簧力的作用,枪机复进推弹进膛。同时,枪管在联接座螺旋面的作用下回转,完成闭锁。因此9毫米手枪枪管上有两排螺旋闭锁齿,另外还有一螺旋凸台。而5.8毫米手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即自由枪机和延迟惯性闭锁相结合的自动方式。在击发后先是套筒后坐,在套筒后坐一段距离后,套筒内表面的螺旋槽与枪管上的螺旋凸台作用,迫使枪管回转,达到消耗套筒后坐能量、减缓其后坐运动速度的目的。5.8毫米手枪枪管上只是一个螺旋凸台。 此外其他方面的不同还包括:9毫米手枪弹匣厚度较5.8毫米手枪弹匣大;9毫米手枪发射机座上的弹匣槽宽度较5.8毫米手枪宽;9毫米手枪扳机护圈前端面设有直面防滑装置,而5.8毫米手枪采用圆弧过渡;9毫米手枪在外形尺寸上较5.8毫米手枪长2毫米、高4毫米。 92式手枪系列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军用手枪的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也从此在世界先进手枪行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的手枪正以92式5.8毫米手枪为基础进行扩展,微声手枪等也已先后定型并装备部队,而9毫米外贸型手枪也开始打入国际市场。相信92式手枪系列今后在防护我军安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沙漠之鹰 现实状况 最早的沙漠之鹰设计,于1980年由mRI发布;原型枪则在1981年完成;而最终定型则是在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在经过数以千计的射击试验之后,第一把具有完全功能的.357口径沙漠之鹰终于面世。一出现,这款.357就成为了收藏家和枪械爱好者疯狂追逐的对象。在1986年一年内,mRI特别生产了1000把珍藏版.357沙漠之鹰;包括100把金版、400把银版、500把铜版,均标号为1.357。每把珍藏版的.357沙漠之鹰都由一个桃木盒包装。 mRI并没有满足这样的小小成功,而是继续对沙漠之鹰进行改进。在1985年,沙漠之鹰的膛线被改成多边形,以提高精度。1986年,mRI推出了一把.44口径的沙漠之鹰;这简直是一把完美的手枪,也是第一把.44口径的半自动大口径手枪。1987年,.41口径的沙漠之鹰投产,以填补市场空白。1989年,沙漠之鹰进行了标准化定型,称为“markVII”标准,内容是:大型安全锁、两段式板机等。 虽然沙漠之鹰是mRI最著名的产品,但却不是唯一的产品。mRI近年来推出了许多“鹰”系列枪支,不过却都没有取得沙漠之鹰那样的成就。现产的沙漠之鹰分成markVII和markXIX两大系列;现产的markVII系列均为.44口径,有6英寸、10英寸枪管;XIX系列则有.44、.50两种口径,枪管均为6英寸长,可通过更换部件达到10英寸枪管 1979年,在马格南研究公司有三个人想要研制出一种发射.357马格南左轮手枪弹的半自动手枪,当时他们的研制计划名称为“马格南之鹰”(magnumeagle)。这三个人是J.Lindig、J.Skildam和H.Z.Skildam,而马格南研究公司的创办人——B.White负责技术的细节和开发。马格南之鹰的设计目的是作为靶枪和狩猎手枪。第一把原型枪在1981年完成,并在1982年公布,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回响,这种.357马格南口径的半自动手枪巨大的威力和漂亮的外形引起很多射手的极大兴趣。然后,马格南研究公司需要寻找一家大公司来生产这种手枪,不久就找上了ImI。为什么是ImI?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资料。总之,这种手枪在1983年开始以ImI生产的“沙漠之鹰”的形式开始生产和销售,不过直到1985年,.357口径的沙漠之鹰才正正式式出现在美国手枪市场的售货架上。为了追求比.357马格南更大的威力,因此在1987年推出.41马格南型,不久又推出了.44马格南型,在1994年又推出了.50ae口径,而在1998年又推出了不太有前途的.440cor-Bon口径。 沙漠之鹰的多边形枪管是精锻而成,标准枪为6英寸长(152.4mm),另外也有10英寸(254mm)的长枪管供选用。由于枪管是固定的,并在顶部设有瞄准镜安装导轨,因此可以方便地加上各类瞄准镜。套筒两侧均有保险机柄,左右手操作,弹匣是单排式的,不同口径型号的弹容量不同。握把是硬橡胶制成,但在马格南公司也可特别订制其他的握把。 沙漠之鹰与其他自动手枪相比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导气式开锁原理和枪机回转式闭锁,这是因为它发射的马格南左轮手枪弹的威力太大,一般大威力自动手枪所用的刚性闭锁原理根本无法承受。 结构特点 1.枪 沙漠之鹰0.50in手枪与9mm手枪的结构基本相同,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它具有可调式扳机机构。塑料握把为整体式结构,其造型犹如一个U字,由一根弹簧销固定在受弹口后面。握把角度75°,距扳机距离70mm,此握把适合中等大小的手型。 多边形枪管经精锻而成,标准枪管长152mm,也可更换同口径的其他枪管,卸枪管时不用取下套筒。但是,变换枪管口径时,需要完整地更换枪管、闭锁件、弹匣等。和0.357in口径的手枪相比,0.50in手枪的枪管质量增加了137g,套筒增加了94g,枪管轴线也增高了1.5mm。 2.瞄准装置 该枪的瞄准装置由缺口照门和片状准星组成,准星镶嵌在燕尾槽中,高3.3mm;缺口可侧面移动,很容易换成可调瞄准具。 3.弹药 该枪发射0.50in快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0.50in(12.7mm) 初速——402m/s 枪口动能——1570J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管回转式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7发 全枪长——270mm 枪管长——152mm 全枪质量——1.99kg 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照门——缺口式 瞄准基线长——217mm 配用弹种——0.50in快枪弹 游戏状况 在cS中它是威力最大的手枪,但也是载弹量最小的手枪,这支枪彻底改变了手枪不能同冲锋枪近距离搏火的状况,3250焦耳的枪口动能使得沙漠之鹰具有超凡的杀伤力,只要一发子弹命中敌人的头部,你就可以看到你又多了300大元,而中胸也只要2发子弹就可以致人死命,但是,如果你一时鲁莽,轻易就把弹夹内所有的子弹用完,那你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这把枪远距离的准星也较好,虽然准星较大,但是比较准确,一般来说,瞄准敌人胸部,4发子弹之后,一般就会爆头,但是不要刻意追求沙鹰爆头,毕竟这属于重武器. 沙鹰是aWPeR的最好伴侣,原因: 1:可以克服近战不足 2:可以用沙鹰和aWP互换来提高aWP不开镜射击的准确度 关于第二点,我要说的是,大家都知道,aWP不开镜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准的,但是,如果你在用沙鹰对敌人打几下之后在切回aWP,并在切回的瞬间开枪,那么这发子弹不开镜打死人的概率极高,而且你甚至可以这样,作一个开镜的动作(按下右键)但是开镜后立刻射击,也就是不瞄准,你会发现子弹居然把敌人爆头了… 虽然这在远距离战斗中是不必要的,但是近距离狙击这一招就是很必要的了,当然,还有一个前提,你的心理素质要好.而且你最好用的是甩枪.单纯的预瞄是没前途的. 提起大威力的半自动手枪沙漠之鹰(Deserteagle),很多人都知道是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的产品,但实际上它是明尼亚波尼斯市的马格南研究公司(magnumResearchInc.)研制的。 沙漠之鹰发源于一个创意;当时在大口径手枪研究公司mRI(magnumResearchInc.),有三个家伙突然想制造一把半自动、气动的大口径手枪。当时许多枪械爱好者都认为mRI疯了,mRI却一意孤行支持这项计划。于是,一把在超过一百部电影中出现、受到成千上万人疯狂痴迷的传奇之枪诞生了。 喜欢电影和游戏的朋友也会经常发现这把枪的出现,比如《黑客帝国》、《变脸》、《古墓丽影》等著名电影中无数英雄硬汉都拿着它冲锋陷阵。 子弹规格:.357、.44大口径弹、.50ae弹 枪体全长:260mm 枪管长度:152mm(6英寸)、254mm(10英寸) 重量:1.715kg 弹夹容量:9、8、7发 出膛速度:378米/秒 子弹动能:1650焦 主要登场游戏:反恐精英、maxPayne英雄本色、enterThematrix黑客帝国等 cs中售价:650 最大子弹携带数目:7/35 射速:中等 精确度:高 换弹速度:快 阿斯特拉a—80式9mm双动手枪 中文名称:西班牙阿斯特拉a—80式9mm双动手枪 研制国别:西班牙 分类:e922.11 关键词:手枪枪械陆军装备 简介 阿斯特拉a-80式9mm双动手枪于1981年开始生产,近来被欧洲一些国家军队和警察部门选用。该枪除9mm口径型外,还有7.65mm和11.43mm口径型。 m92 92系列手枪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4年,当时意大利的贝瑞塔公司采 用了与德国华尔沙(Walther)P.38手枪的同样设计——全开式退壳口、 节套固定销与枪管固定销分离、枪管底部的垂体设计…等——推出了贝 瑞塔1934型手枪,此时它已具有贝瑞塔系列的雏型风格。1945年,意 大利军方采用贝瑞塔手枪作为制式配枪,从此,贝瑞塔公司的业务蒸 蒸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轴心国的日本被盟军轰炸成一 片废墟;苏联入侵德国後,华尔沙厂整个被搬回苏联,留下一片断垣 残壁;而贝瑞塔工厂由于位处深山,不但躲过了盟军的轰炸,也因意 大利完全被盟军收复而保持了工厂的完整性,使其能继续发展其手枪 ,并推出了深获好评的运动枪支。1976年,贝瑞塔推出m84型手枪, 此时,贝瑞塔的风格已完全呈现出来——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握把、 击针保险、节套卡笋与节套固定销采分离式设计(一般的自动手枪其 节套卡笋就是节套固定销)、单片式板机及战斗表尺、双排弹匣、左右 手皆可用的保险…等等。 1980年初,贝瑞塔为打入美国市场,推出改良的92S型手枪,不但采 用双排给弹及复动板机设计,整个枪身也加长了1cm以求配平,但由 于退匣钮位于握把的底部,不符合战斗中需快速更换弹匣的要求而遭 美国军方搁置。1984年,贝瑞塔满怀信心地以92SB型参加美国陆军新 一代手枪的竞标,在此时的92SB身上,已可大致看出未来世界军用手 枪的要求:装弹量大、安全可靠、在上膛后仍可安全地行动而无走火 之虞、故障排除容易、在各种天候下都能运用自如等,而精确的弹着 与低廉的价格更是深深地打动了人心。果然,合约由贝瑞塔获得—— 合约中要求贝瑞塔公司需在美设厂生产,而民用型92SB也改良成军规 的92F(美军编号m9手枪),这两把手枪在外型上最大的差异在於92SB 的扳机护弓前缘为圆弧型,而92F/m9的扳机护弓改为前钩式,以利射 手双手射击时可以用不射击那只手扣住护弓前缘以加强射击时的稳定 度。——刹那间,电影上的英雄、匪徒,现实中的各国军人、警察、 保镖及各帮派的大哥们,几乎都是人手一把,92系列手枪顿时成了 9mm自动手枪的代表名词,一提到90手枪就会想到92系列,真是应了 中国的一句老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1988年1~6月间,美国军方曾传出数起92F(美军编号m9)手枪在射 击时发生节套破裂甚至飞迸出来伤及射手的的消息,顿时之间92F又 成为枪界的热门话题,在1984年美国陆军手枪测试中落选的枪厂更是 以此大作文章。为此,美国国防部特别指派一组人员——红色小组(Red Team)——来查清此一问题。该小组於1988年底时提出一份报告,说明 调查的结果。 该报告中指出,发生问题的m9手枪为著名的海豹部队(SeaL)所使用的 m9,由於该部队的特殊任务需求,因此使用了重新装药(reloading) 的9mm子弹,而导致上述的节套破裂问题产生。在此必须说明一点, 北约对9mm子弹的膛压标准是35700psi(欧规子弹),贝瑞塔枪管及节 套所能承受的膛压是42000psi,一般的9mm子弹膛压则为25000~ 35000psi(美规子弹),而海豹所使用的子弹其膛压竟高达50000psi, 远远的超过了北约及贝瑞塔的标准(在此提醒各位读者一件事,在枪 械工艺及性能要求上,北约及欧洲各国的标准都比美国来得高,因此 美国枪很少能打入欧洲市场,而欧洲制枪械,在美国市场却是到处可 见),因此在初始射击时,贝瑞塔枪管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即已产生 裂痕,继续射击高膛压的子弹後便发生节套破裂的情况。但仅只使用 这些高能量子弹的海豹有此一问题,在美国陆军以及其他使用m9手枪 的各单位也都重新测试m9的性能及结构,其结果仍和1984年的测试结 果相同,因此美国国防部在1988年9月15日的一份内部报告中指出, 那些发生节套破裂问题的m9手枪,问题是在於子弹而非枪只本身结构 强度不良,但贝瑞塔公司在问题发生後——虽然事後证明错不在他们 ——立即在92系列手枪上的冶金及强度上下了一番苦功,新改良的 92FS立即受到美国军方的肯定,所以在1989年初,美国国防部又与贝 瑞塔公司签下了一纸17万把92FS的交货合约,又再次地为结构强度不 良的谣言作了一次有力的澄清。 m1935手枪 简介 m1935手枪又称为GP35(法语themodele1935pistoletautamatiqueGrandPuissance的缩写),在法国有时也简称为勃朗宁自动手枪(BaP),在英语国家则称之为勃朗宁大威力自动手枪(BrowningHighPower或BrowningHi-Power),简称BHP。之所以称为“大威力”主要是区别于以前以FN名义设计的各种勃朗宁手枪,如m1900、m1906、m1910等,它们多是发射低威力的7.65mm/6.35mm口径手枪弹。而m1935手枪发射乔治·卢格设计的9×19mm巴拉贝鲁姆枪弹,对当时欧洲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威力最大的手枪弹,其枪口动能达到490焦耳,在50m上的落点动能达到365焦耳,如此大的能量对杀伤相应距离内的无防护有生目标绰绰有余。其次,m1935的弹匣容弹量达到了13发,与当时流行的自动手枪仅7~10发的弹匣容弹量相比,也是空前的。这使得该枪的使用者拥有更强的单兵火力,对近距离作战具有重要意义。充分显现了“大威力”的风格。该枪完全由钢件制成,结实耐用,尺寸较传统的勃朗宁手枪明显大,线条简练,给人以粗犷、墩实的感觉。 m1935勃朗宁大威力自动手枪是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手枪之一。因其精度良好、容弹量较大,至今仍在现代手枪结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前的各种勃朗宁手枪一样,结构中更多地凝聚了约翰·摩西·勃朗宁的丰富想象力。勃朗宁在其晚年设计的m1935,结构新颖、设计独特,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创造性的产品。凭借其凸耳式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成为经典之作,同时,该枪也是一支著名的“长寿”武器,在诞生70多年后还活跃战场上。目前仍在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军队中服役。 研制历史 m1935手枪诞生于1920年代初。比利时FN公司应法国陆军的要求,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军用手枪。约翰·摩西·勃朗宁打算设计一种发射乔治·卢格设计的9×19mm巴拉贝鲁姆枪弹的“大威力”自动手枪,以确保FN公司在商业上的地位。勃朗宁在美国犹他州奥格登的工作室里开始了他的工作,几星期后就研制出两支样品,其中第二种型号就是后来m1935的原型,该枪首次采用了容弹量高达15发的双排弹匣。FN公司对这支枪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成为FN总设计师、设计出FaL自动步枪的迪厄多内·J·塞弗继承和发展了勃朗宁的设计思想,帮助勃朗宁最终完成设计。在原型基础上缩短长度,增加了外露式击锤、手动保险和弹匣保险,同时简化了分解过程,这种改进型称为m1923。1925年,法国军方对m1923进行了试验,结果非常满意。之后,塞弗进一步完善其设计,主要是缩短套筒和枪管长度,使全枪质量进一步减轻,弹匣容弹量也减少到13发。1926年,71岁的勃朗宁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但此前他还是看到了试制成功的样枪。几个月后,相关专利也获得批准。塞弗在参考了同为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911a1的一些特点后,又设计出了m1928,该枪有一个欧洲式的圆头击锤。几经修改后,1929年,塞弗又改进了握把和空仓挂机解脱杆的形状,改进后称为m1929。1934年,m1929在经历了少许改变后最终被命名为m1935手枪。次年,比利时军队成为其第一个正式用户。 结构特点 m1935是一支纯粹的常规单动型军用自动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回转式击锤击发方式,带有空仓挂机和手动保险机构。全枪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由于该枪生产时间较长,其间几经改进,加上生产厂家较多,细节上有诸多差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比利时生产的标准固定表尺型m1935手枪的结构主要部件包括套筒、枪管、复进簧组件、套筒座、弹匣和空仓挂机。 套筒组件由套筒本体、准星、表尺、阻铁杠杆、阻铁杠杆轴、抽壳钩、击针、击针簧和击针限制板组成。m1935采用与m1911相同的轴式抽壳钩,它与击针一起被击针限制板限制并固定在套筒上。阻铁杠杆轴的形状比较复杂,由带有一粗一细两个突轴的腰形板组成,细轴用于与阻铁杠杆配合,使后者能够可靠地旋转;粗轴上带有一个缺口,刚好卡在抽壳钩上并被抽壳钩限制住,使得阻铁杠杆轴不会从套筒上脱落。该枪套筒右侧的防滑纹里嵌有一个腰形机件,即是该零件外露的部分。 m1935的枪管长118mm,内有6条右旋膛线。枪管外表面在位于弹膛上前方处设有两道半环状闭锁突起,在弹膛下方的突起部分则加工有开闭锁导槽,弹膛后下方还加工有导弹斜面。m1935采用枪管偏移式闭锁原理,这种原理是天才的勃朗宁于1895年首创的,适合发射大威力手枪弹,并获得了专利。不过在具体结构上,m1935的枪管下部采用凸耳式,与此前勃朗宁设计的m1911并不完全相同。m1911的枪管采用的是回转铰链式,零件数量多、机构相对复杂,而凸耳式结构则更加简单,工艺性也更好。 复进簧组件由复进簧、复进簧导杆、复进簧导杆帽、复进簧导杆簧和限位钢珠组成。其中复进簧导杆簧和限位钢珠安装在复进簧导杆中,并被复进簧导杆帽限制住。复进簧用于给套筒复位提供动力,完成复位动作。m1935的空仓挂机杆尺寸比一般手枪的要大,因此操作性较好。在空仓挂机杆转轴的部位加工有一个缺口,复进簧导杆内的限位钢珠和复进簧导杆簧与其相互作用,当该枪处于空仓挂机状态时,向后拉套筒,可使空仓挂机杆复位,解除对套筒的限制,使套筒复进。 套筒座作为全枪最复杂的一个部件,其上安装有诸多零件,主要包括握把护板、扳机、扳机轴、扳机连杆、扳机簧、弹匣扣、阻铁、抛壳挺、手动保险杆、击锤、击锤连杆、击锤簧等。套筒座上加工有套筒导槽和与枪管配合的开闭锁突起。该突起是一个单独的零件,加工好后以过盈配合方式压入套筒座上的孔内。 该枪使用的双排单进13发弹匣由弹匣体、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簧底板和弹匣底板组成。这种结构的弹匣非常适合在手枪上使用,为后来的各种大容弹量手枪弹匣设计奠定了基调。采用这样大容量的弹匣必须将握把做得很厚才行,但勃朗宁的设计使得m1935的握把仍然能够保持较薄的厚度。该枪将握把背部上端设计成向内凹陷,正好与使用者握持时虎口部位向前凸出的部分相吻合。凹陷处与握把下半部的过渡段长20mm左右,与枪管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16°,而握把下半部分的倾角则设计成103°,这样握把倾斜角不至于过大,减小了全枪长度,并使握把背部上端形成“颈部”,使得握把上小下大,不易滑脱,而且即使是亚洲人的手型,握持时也不会感到太大太厚。因此,m1935的人机工程性能非常出色,特别是操作性和指向性好,获得用户的一致肯定。 m1935手枪的基本动作过程:将装有枪弹的弹匣插到位后,拉套筒向后到位并释放,使击锤处于待击状态,套筒复进过程中将弹匣中最上面一发枪弹推上膛。此时扣动扳机,扳机旋转并带动扳机连杆运动,扳机连杆顶起阻铁杠杆前端,阻铁杠杆后端向下压阻铁前部,阻铁旋转使其后部逐渐脱离击锤上的待击卡槽,击锤在击锤簧的作用下加速向前运动,打击击针,击发枪弹。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加速向前运动,同时作用在弹壳底部的压力使处于闭锁状态的枪管和套筒共同向后运动,当走完4.7mm长的自由行程后(此时弹头已飞出枪管,并且弹膛内的压力也下降至安全开锁的范围内),枪管下方的突起与套筒座内的开锁斜面相互作用使枪管尾部逐渐下降,直至枪管上的闭锁突起脱离套筒内的闭锁槽,随后枪管受到套筒座内开闭锁突起的限制停止运动,套筒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后退,压缩复进簧、压倒击锤、抽出弹壳并与抛壳挺撞击抛出弹壳,直至碰到套筒座上的止动斜肩后停止后坐(套筒后坐时,装在套筒上的阻铁杠杆也随之一起向后运动,阻铁杠杆前端与扳机连杆头部解脱)。随后套筒在复进簧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再次推弹入膛,继而推枪管向前运动,而枪管弹膛下方的闭锁斜面与套筒座内的闭锁斜面相互作用,使枪管尾部逐渐抬起,并使枪管上的闭锁突起进入套筒上的闭锁槽内完成闭锁。随后枪管和套筒共同走完自由行程,套筒座上的闭锁突起抵在枪管下方突起的闭锁支撑面上,完成闭锁过程。如果此时仍旧扣住扳机不放,虽然扳机连杆被抬起,但套筒复进到位时,阻铁杠杆头部会向前推开扳机连杆,使扳机连杆与阻铁杠杆不能相互作用,即不能解脱阻铁释放击锤完成击发。只有在松开扳机时,扳机连杆才能在扳机簧的作用下重新落在阻铁杠杆头部下方,此时再次扣动扳机就可以重复上面的击发过程。 当套筒复进不到位时,阻铁杠杆一直停留在后方,既不能与扳机连杆作用,也不能可靠地压下阻铁。即使扣动扳机,由于扳机连杆顶不到阻铁杠杆,也就不能解脱阻铁,故形成可靠的不到位保险。另外此枪在套筒左侧后上方设有手动保险杆,用持枪的右手拇指就能操作,扳向上方即为保险状态,此时既锁住套筒又防止阻铁解脱击锤。另外大多数型号的m1935都设计有空弹匣保险,当弹匣取出后,空弹匣保险会在保险簧的作用下推动扳机连杆向前,使扳机连杆顶部与阻铁杠杆头部错开,这样即使膛内有弹也不能击发,可以防止因为弹匣取下后由于疏忽而发生意外。 生产与装备概况 1935年比利时军队正式采用m1935手枪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FN公司一共生产了3.5万支m1935。m1935装备的广泛性是不容置疑的,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敌对双方同时生产和装备的武器。二战中,装备该枪的国家分别加入对立的两大阵营,特别是比利时沦陷后,FN公司被德军接收,制造了约30万支被重新命名为P640(b)的该种手枪,用于补充军需。二战期间,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约翰·英格利斯公司继续生产m1935,供英联邦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的部队使用,加拿大的产品取消了原枪的水平表尺和可拆卸的握把。 中国早在1935年就向FN公司订购过数千支该型手枪,但不久欧战爆发,该枪的供应渠道被切断。在此情况下,向同为盟国的加拿大经过一番谈判和商洽,1944年,与英格利斯公司签订了为中国生产该枪的合同,还向该公司提供了4支比利时原产样枪。这种加拿大产m1935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纯粹的仿制,而是应中国方面的要求而重新设计生产的,在国内被称为“加拿大撸子”或“加九零手枪”。此外,按合同规定,首批4000支手枪的套筒上刻有“中华民国国有”的字样。该公司在两年时间内向中国提供了2万余支,但这些手枪大多没有赶上抗日战争,而是用在了国共内战当中,主要装备国民党一线部队。最终这些手枪中的大部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并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FN公司恢复了m1935的生产,除装备比利时军队和警察外,还大量出口。战后生产的普通型m1935与二战时期的产品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主要是以片状抽壳钩取代了原来的轴式抽壳钩,阻铁杠杆改为用单独的空心弹性销子固定,表尺也全部改为固定式的,握把背面的枪托安装卡槽也取消了,但握把护板仍为木制的,形状也没有变化。英国军队于1954年正式采用该枪,以取代韦伯利0.38英寸转轮手枪。荷兰、丹麦、南非和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采购该枪来装备自己的军队。这促使m1935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空前的广泛应用,从而真正成为一支公认的著名手枪,到20世纪末的时候,全球大约有55个国家的军队或执法部门装备了该枪。m1935以精锐部队理想的随身武器而闻名于世,典型的例子是英国特别空勤团(SaS),每名队员必须装备的轻武器外,还有m1935,并不是纯粹的自卫武器,而是重要的辅助武器。以m1935的近距离精确射击控制局面,避免过度交火导致人质伤亡。 1980年代以后,各国先进战斗手枪层出不穷,为使m1935外观更加现代化、提高竞争力,FN公司对标准型m1935进行了较大改进,推出了1型手枪,改进之处主要有:表尺、准星以燕尾槽固定;击锤由原来的圆环形改为刺形;手动保险杆尺寸加长,并改为双侧均可操作;取消了套筒右侧前部的弧形凹槽;握把护板采用黑色工程塑料制造,外形更加流畅。随后,FN公司又推出了2型手枪,与1型的区别只是表面处理不同。1型和2型手枪都曾经装备比利时军队和警察部门,并作为FN公司的主打产品大量出口。由于1980年代以后设计的手枪都很注重安全性,多数采用击针自动保险,因此FN公司在1型手枪的基础上改进了发射机构,在击针后部增加了一个击针自动保险卡锁,以消除意外走火的危险,改进后的型号称为3型手枪,少量装备比利时警察部队。 1990年代,双动手枪逐步占据主流,m1935几十年不变的单动发射机构显得有些落后,因此FN公司决定在其基础上设计一种全新产品,这就是勃朗宁BDa自动手枪。后者已经基本脱离了m1935的外形,结构更是有了大幅度改进。后来FN公司又在BDa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种样式的改进型号,不过它们未能续写前辈的辉煌,其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此外,FN公司战后还生产过民用型m1935,包括可调表尺的比赛型、可调表尺加可卸木制枪托的收藏型。尽管它们外观上与二战期间的产品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一般可以通过抽壳钩来识别,因为战后生产的这些民用手枪都是使用片式抽壳钩,还可以进一步判读枪身上的铭文和各种标记加以区分。 评价 1991年9月美国《枪与弹》杂志进行的“20世纪十佳手枪”的评选中,m1935名列第五,勃朗宁的另一传世之作——m1911自动手枪则位居第二,考虑到两者设计的年代差别和美国人对0.45英寸口径的偏爱,m1935获得这样的排名并不奇怪,但如果在欧洲进行同一评选的话,结果肯定会颠倒过来,因为m1935从一开始就是一支“欧洲人的手枪”。 性能数据 FN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生产的标准型m1935手枪主要诸元 口径:9mm 弹药:9×19mm巴拉贝鲁姆枪弹 全枪质量0.99kg(含空弹匣) 全枪长197mm 枪管长118mm 瞄准基线长159mm 膛线6条、右旋 初速335m/s 有效射程50m 弹匣容弹量:13发 瞄准装置:片状准星缺口式照门 瞄准基线:159mm m1911手枪 简介 m1911自动手枪作为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长达70多年。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m9手枪)后m1911a1被替代,各种m1911手枪仍然被许多公司生产,提供给军队、执法机构、保安人员和民间爱好者。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工作原理,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发射0.45英寸(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使用7发弹匣供弹,该手枪特点:一是结构简单,零件数小,分解结合比较方便;二是机构动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该枪最大不足是:重量体积较大,射击时后坐力大,影响射击精度。 研制历史 m1911手枪最初是由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勃朗宁1889年开始试验自动装填技术。在1895年发明了一种枪管后坐式工作原理的新手枪结构设计。1896年,勃朗宁和他的兄弟与康涅狄格州的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即现在的柯尔特工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勃朗宁利用新发明的手枪结构为柯尔特公司设计了一种发射0.38英寸柯尔特手枪弹的自动装填手枪。此枪交给美国军方进行测试。结果军方对该枪表现并不满意,认为半自动手枪可靠性较左轮手枪差,没有采用。 1899年-1902年期间,美国军队正在菲律宾与当地的土著发生武装冲突。在战斗中美军士兵发现他们所装备的0.38英寸(9.65mm)口径柯尔特转轮手枪停止作用不够大,再装弹速度太慢。因此,美国陆军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新手枪和新枪弹,希望能在近距离上一枪击倒顽强的敌人。基于与菲律宾土著起义者战斗的经验,并在动物和人类的尸体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美国陆军军械理事会的主管约翰·汤姆逊上校(汤姆逊冲锋枪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和路易斯·拉贾德上校认为美国陆军需要一种0.45英寸(11.43mm)口径的枪弹才能提供足够大的停止作用。 1907年,美军方开始招标研制0.45英寸大口径左轮手枪及半自动手枪作为其新一代制式手枪。勃朗宁利用15g全被甲弹头把0.38英寸半突缘式手枪弹改装成0.45英寸口径的无突缘式手枪弹,并于1905年把这种口径的自动手枪提交给美国陆军进行评估。选型试验在1906年开始进行,多家公司参与竞争。最后柯尔特公司和萨维奇公司的样枪被选中。但这两种样枪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军械部要求厂方继续改进功能和可靠性参加进一步的试验。 为了监督生产勃朗宁亲自去了哈特福德的工厂。最严酷的试验在1911年3月3日开始。试验中每支枪都要射击6000发,每射击100发后手枪会被冷却5分钟,每射击1000发后手枪会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上油。在打完这6000发后,这些手枪再用一些装配不良的枪弹进行测试。然后又把这些枪浸在渗有酸液或沙子和污泥的水中直至表面生锈,然后再进行更多的射击试验。这是枪械有史以来第一次经受如此严格的试验,尤其射击6000发的耐久性试验,这个纪录直到1917年才被打破。 在评审期间,勃朗宁继续对原有的设计进行改进,例如改进了铰链、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和空仓挂机,又加长了握把并将倾斜角加大。勃朗宁手枪通过了一系列的试验,凭借其出色性能,赢得军用制式手枪合同。评审委员会在1911年3月20日发表的报告中写道:“这两支手枪,理事会认为柯尔特是最好的,因为它更可靠,更耐用,当有零件损坏时更容易分解并更换,而且更准确。”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0.45英寸自动手枪”。并于1912年4月开始装备部队,成为美军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手枪。 当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政府已经从柯尔特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购买了约14万支m1911手枪。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1913年开始置办机器生产m1911。由于战时急速扩充军队的需要,为满足供应计划,柯尔特公司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之外的多家承包商加入来分担庞大的生产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柯尔特公司与各承包商共生产了四十五万支m1911手枪。 m1911a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陆军军械部评估了m1911手枪的战斗表现,要求柯尔特公司进行改进。柯尔特公司的改进之处有: (1)、加宽准星,研制出帕特里奇瞄具(Patridgesight,一种平头厚叶片准星和正方形或矩形缺口照门组成的枪用机械瞄具,由曾任美国转轮手枪协会主席的帕特里奇发明),使射手在光照不良的条件下也能迅速瞄准; (2)、加长击锤,使之更容易被拇指扳动; (3)、缩短扣机距离,增加防滑纹; (4)、握把背部设计弓形拱起,表面增加防滑纹,使射手握持更牢固; (5)、改变握把护板的网格防滑纹,使握持更舒适; (6)、扳机后方增加拇指槽,使扣扳机的动作更轻松; (7)、加长握把保险。 这些改进项目在1923年完成,通过试验的新枪于1926年6月25日被美军正式采用,并重新命名为“0.45英寸口径m1911a1自动手枪”。此后,该枪在结构方面几乎没有再进行大的改动。此外有许多外国公司或政府获得柯尔特-勃朗宁的授权而生产不同口径的m1911型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41年到1945年期间,美军加上其他盟国的定货量足足有250万支(包括m1911和m1911a1)。为了能及时交货,美国政府增加了4个承包商来分担生产任务。战争期间生产的m1911al握把护板的材料由原来的胡桃木改为褐色塑料。到战争结束时,仅是美国陆军就有270万支m1911和m1911a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1911a1手枪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m1911a1仍被广泛采用,并出现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改型,例如缩短的m15指挥官型,不同长度、握把及其他配件的mKIV系列政府型手枪等等,此外还有多种不同的比赛型手枪。 1985年,美军决定以伯莱塔公司生产的9mm口径m9自动手枪代替m1911a1。当国会命令颁布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激烈反对,而美国海陆空三军内许多特种部队仍然继续使用m1911手枪作为辅助武器,仍然有许多人相信m1911手枪是最好的战斗手枪。 尽管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已经更换为是的m9手枪,但各种m1911手枪仍然被许多公司生产,由于其大口径弹药在实战中无可比拟的绝对杀伤威力和精准且迅速的单动射击模式,美国一些精锐军警部队(如SWaT)一直将其列为特战成员制式手枪。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的美国特种部队还是采用了几乎和上世纪设计上一模一样的m1911手枪。m1911手枪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复兴,特种部队和警察部门纷纷放弃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大量装备的9毫米口径的手枪,转而重新采用了一度被认为落后于时代的口径0.45acPm1911手枪,如今世界最大的m1911手枪生产商——金伯(KImBeR)公司生产的“沙漠勇士”政府型m1911手枪就是为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的海军特遣队专门定制的。 m1911手枪主要结构 尽管m1911产生了许多新的型号,但其基本结构,如击发与发射机构、保险机构却保持不变。 m1911采用单动发射机构,只能单发射击。它的击发与发射机构由击针、击针簧、击锤、击锤簧、阻铁、阻铁簧、单发杆、扳机连杆、扳机组成。其中,单发杆是一个杆状件,与阻铁装配在一起,它既可上下做直线运动,也可与阻铁一起绕轴回转。其下部有一凸耳。套筒复进到位后,单发杆上移进入套筒的缺口内,凸耳与阻铁啮合在一起,这时如果压紧握把保险并扣扳机,则可释放处于待击位的击锤。如果套筒未复进到位,单发杆被套筒压下,凸耳则处于阻铁下方,与阻铁脱开,此时虽压紧握把保险并扣动扳机,则不能释放击锤。单发杆除有上述作用外,还可避免扣一次扳机形成连发。保险机构正是作用于击发与发射机构,才能实现全枪的保险。 和许多现代手枪一样,m1911有多种保险机构,能防止该枪意外走火。m1911的保险机构包括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半待击保险。 手动保险钮位于枪身左侧后上方。将保险钮推到上方,保险钮进入套筒的缺口内,限制套筒的前后移动。同时,保险机的内凸轮面与阻铁啮合,限制阻铁向前回转,这样,虽扣扳机却不能释放处于待击位(阻铁上部突齿卡入击锤待击槽内)的击锤。手动保险能确实锁定套筒和待击的击锤,保证手枪待击携行的安全。m1911的手动保险钮设计得大小适中,利于隐蔽携带或战术应用,拔手枪时不易于钩挂衣物。 握把保险位于握把持握虎口处。在簧力作用下,握把保险自动处于保险位置,此时握把保险凸齿抵在扳机连杆上,限制扳机连杆后移,使扳机扣不到位。只有虎口压紧握把保险,使握把保险凸齿与扳机连杆脱开,此时扳机连杆可自由向后移动,才能将扳机扣到位。有些人觉得手枪上不必要设置握把保险,其实自卫手枪有这种保险更安全。 中国仿制的m1911手枪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欧美各国武器生产商纷纷通过官方、半官方乃至走私等方式向中国的军阀倾销武器,其中就包括了美国m1911手枪。在太平洋战争及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将m1911手枪作为军援的一部分输入中国。所以,在解放前,中国军方及民间均可见到m1911手枪。1949年之后,在一些地区的公安警察部队中,还是能看到m1911手枪。直到20世纪60年代m1911手枪才基本退出中国军警的装备。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武器开始大量进入欧美民用武器市场,其中就包括了仿制的m1911手枪。中国初期仿制的m1911手枪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不错的质量及优异的可靠性获得了不少欧美枪械爱好者的青睐;随着中国仿制的m1911手枪加工工艺进步,中国武器生产商也更加重视产品种类的更新及品牌的宣传推广,以吸引更多的欧美客户。 m1911手枪性能数据 口径:0.45英寸(11.43mm) 弹药:0.45英寸(11.43mm)柯尔特手枪弹,7发弹匣供弹 弹头初速247m/s 有效射程为50m 枪全长218mm 枪管长128mm 瞄准基线长160mm 枪全重1.1kg。 m1911a1手枪性能数据 口径:0.45英寸(11.43mm) 弹药:0.45英寸(11.43mm)柯尔特手枪弹,7发弹匣供弹 弹头初速250m/s 有效射程50m 枪全长219mm 枪管长127.8mm 瞄准基线长164.4mm 枪全重1.13kg 转轮手枪 revolver 转轮手枪是1835年美国人S.柯尔特发明的。据说这是他在乘船时观看舵手操作舵轮而触发的灵感。S.柯尔特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转轮手枪之父‘。转轮手枪属于机械式多弹巢的单手射击武器,在中国俗称‘左轮‘手枪。其弹仓在结构上是带弹巢的转轮,弹巢同时也是药室,转轮绕轴转动,弹巢按顺序依次与枪管的延伸部吻合,使其能依次进行发射,其名称也由此而来。 转轮手枪有其独特的优点,其结构紧凑可靠,尺寸小、重量轻,发射时易于排除‘死火‘弹;但它容弹量小,重新装弹时间长,弹膛封闭不好,容易漏气,杀伤力力较低;且横向尺寸大,携带不便。目前,只有部分国家的警察仍装备有转轮手枪,多数国家军警改用自动手枪。 在《兵器馆》陈列的转轮手枪主要有柯尔特、史密斯·韦森、纳甘、恩菲尔德等世界各国较为著名牌名的转轮手枪。 转轮手枪是带有转轮式弹膛的手枪 电影 【原片名】Revolver 【中文名】转轮手枪 【出品年代】2005 【首映日期】2005年9月11日(加拿大) 【mPaa级别】Ireland:16/Switzerland:16(cantonofGeneva)/Switzerland:16(cantonofVaud)/UK:15 【ImDB链接】imdb.com/title/tt0365686/ 【ImDB评分】6.2/10(12,172votes) 【国家】法国/英国 【类别】剧情/惊悚/犯罪 【导演】盖·瑞奇GuyRitchie 【主演】杰森·斯坦森JasonStatham....Jake 雷·利奥塔RayLiotta....macha 文森特·帕斯通VincentPastore....Zach 安德烈·本杰明andréBenjamin....avi Terencemaynard....FrenchPaul 安德鲁·霍华德andrewHoward....Billy 马克·斯特朗markStrong....Sorter 弗朗西斯科·安尼斯Francescaannis....LilyWalker anjelaLaurenSmith....Doreen FarukPruti....Ivan(Billy’sBodyguard) Shend....Teddy(Billy’sBodyguard) Billmoody....al 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Walters....Joe 文森特·若塔VincentRiotta....Benny TomWu....LordJohn 【内容简介】 命运中一次次复明复暗的际遇,未尝不像是一轮轮输赢未知的赌局,你只能将自己的希望押在某个位置,然后将一切交给上帝,等待若干倍率的得失,除非你可以游刃有余的在未知的邂逅中做些手脚,如同赌场中的老千掌握了瞬息万变的指针,结局才或可改变。杰克·格林(杰森·斯坦森饰),一个艺高胆大而不拘小节的职业赌徒,正因为一次在纸牌赌局中的疏忽,才不得不锒铛入狱,当然,这场牢狱之灾和黑势力头子兼赌场老板多罗西·马舍(雷·利奥塔饰)不无关联。杰克在监狱的单人牢房里足足被关了7年,虽然时间漫长,而他却受益匪浅。这都仰仗着隔壁的两位邻居,一位是国际象棋大师,一位是顶尖级的骗术高手,两人的言传身教无疑为杰克提供了“深造”机会。于是,刑满出狱的杰克刚刚迈出监狱的门槛,便雄心勃勃的决定重返江湖。 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高人传授的精湛技艺,再加之身为会计师的哥哥比利忠心耿耿,兄弟乔也前来助阵,杰克很快成了赌场里的常胜将军,大笔数额的钞票源源不断的被杰克纳入囊中。一天晚上,杰克等人应邀参加一场私人赌局,而对手正是有恃无恐的多罗西,对于后者而言,在不择手段的威逼恐吓下,还没遇到过一个不肯妥协的对手,不过坐在杰克面前,他却束手无策。胆大妄为的杰克不仅让蛮横的多罗西一败涂地,还不失时机的挖苦羞辱。当杰克赢光赌资扬长而去之后,恼羞成怒的多罗西下定决心要除掉杰克。 这次,杰克不仅要躲避仇家的围追堵截,还要面对命运的愚弄,因为身染罕见血液病的他只剩下3天的生存时间。杰克遇到了掌管老派黑帮的扎克(文森特·帕斯托饰)和阿维(安德烈·本杰明饰),这两个人不禁擅长放高利贷,还说能够解脱杰克的病情,可以保障他的安全,而报酬是杰克所有的资产。一系列错综交横的故事在杰克的叙述和记忆的闪回中陆续上演,不到最后一秒,幕后真相永远是待解的谜团…… SIG SG-550 commando cS中的SIGSG-550commando: ”sigarm公司接到了客户对特殊武器的定单,而sg550系列狙击枪是最有力的证明。在瑞士军队中的服役和几次特别任务中,sg550显示出了杰出的能力。“(sigarms.com) SIGSG-550commando与它的对手g3/sg1有着相似的性能,也有着不同的特殊之处,SIGSG-550commando每个弹夹30发5.56mm子弹。5.56mm弹的伤害力较低,数据为41,27,100。 5.56mm弹的使用使得SIGSG-550commando比g3/sg1要准一些,但是比起awm和scout来差远了。我个人更愿意使用aug而不要SIGSG-550commando,尽管aug火力略小,但是狙击镜加上后还是比SIGSG-550commando要准。连发狙击枪的使用方法就是站定了,别动,一直连发就是了,希望它们的后坐力别吓着大家了。 价格:4200$ 弹药:每个弹夹30发5.56mm弹—65$ 特殊性能:两极狙击镜,半自动 P226手枪 P226是一种单/双动击发的半自动手枪,最初只有的9×19mm口径型,从1996年开始推出了新的.40SW和.357SIG口径的型号。至2004年,P226系列中各种型号总共生产了近600,000把。 P226原本是为1980年代初期参与美国Xm9手枪竞争计划而设计的,竞争的优胜者会成为美军新的制式武器。最后竞争中意大利伯莱塔92F手枪(美军命名m9手枪)取胜,除了伯莱塔92F外,只有SIGSauerP226被评为“技术上可接受”。这样的评语是因为当时测试的标准非常严格,没有一把枪能够通过所有的测试,所以最好的两种也只能评为“技术上可接受”。伯莱塔取胜的原因是价格上的优势(据说P226性能表现最好),而此后几年P226很不走运,几次参加西方军队的武器招标,每次都是名列前茅,但每次总是伯莱塔手枪总是凭借更为便宜的价格将SIGSauer手枪挤出局。 尽管P226因为价格问题落败于伯莱塔92F,但表现最好的P226却因此而受到执法机构和特种作战单位的青睐。在美国,aTF、FBI、Dea、财政与犯罪研究局(IRS/cID)、能源部等联邦机构,还有多个州或地区性警察局的普通警员或特警队采用了P226手枪。而许多特种部队也喜欢使用这种优异的辅助武器,包括英国SaS,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 SIGSauerP226的第一个原型在1980年生产,早期的原型实际上只是相当于把P220手枪改为双排弹匣供弹,与之前的P220相比,P226主要在于增大了弹匣容量,标准的P226弹匣容量为15发弹。除弹匣外,另一个改进就是两侧都可以使用的弹匣卡笋。P226可以不改变握枪的手势就能直接用拇指操作弹匣解脱扣。如果是左撇子,这个该弹匣卡笋也可以反过来安装使用。P226的射击精度很高,除了扳机扣力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闭锁块的设计——P226的开锁引导面比P220上的稍长,这使得P226开锁时枪管偏移的时间会比P220稍迟一点点,因此P226的射击精度更高。 【规格参数】 全枪长:196mm 全枪高:139mm 全枪宽:37mm 枪管长:112mm 膛线6条,右旋,缠距250mm 瞄准基线长:160mm 空枪重:865g 初速:350m/s 扳机力:双动12磅/单动4.5磅 弹头初速:350米/秒 弹匣容量:15发 HKP7/P7K3式9mm手枪 HK_P7系列手枪是德国赫克勒-科赫有限公司为满足警方需要而设计的,现已成为德国警察和军队的制式武器,并为美国等军警部队使用。P7系列手枪有P7m8、P7m13、P7K3等多种型号,但P7K3式与P7不同的是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无气体延迟后坐机构,发射9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并可利用转换装置发射0.22LR枪弹或7.65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P7式/P7K3式 口径9mm/9mm初速351m/s自动方式半自由枪机式/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单发供弹方式弹匣容弹量13发/8发全枪长171mm/160mm 枪管长105mm/96.5mm全枪质量——950g(含8发实弹匣)/750g(不含弹匣) 配用弹种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9×17,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短弹)普通弹全弹质量10.6g弹头质量8g。 FN9mm大威力手枪 【简介】 名称:FN9mm大威力手枪 FN9mmHigh-powerPistol 生产单位:比利时国营赫斯塔尔公司(FN公司) FNHestalSa,_Be 概述 FN_9mm大威力手枪实际上是1925年在美国设计定型、比利时公司生产的1935式勃朗宁手枪。在1940年比利时被德国占领之前,工厂撤往加拿大,并由约翰·英格利斯公司继续生产。不过,加拿大的产品取消了原枪的水平表尺和可拆卸的握把。德国为满足其需要也生产过这种手枪,但是,手枪性能极差。二次大战后,FN公司恢复生产,这种手枪在许多国家成了制式装备,甚至连长期以来推崇左轮手枪的英国也采用了这种1935式手枪。在德国该手枪被称为640(b)手枪;在加拿大和英国则被称为FN勃朗宁9mm大威力手枪;在丹麦被称为m46式9mm手枪;在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平达德Pia式9mm手枪。FN9mm口径大威力手枪目前是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手枪之一,有近50个国家使用或仿制。 结构特点 1.枪 FN_9mm大威力手枪由套筒座、套筒、枪管组成,采用有名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和枪管偏移闭锁方式。枪管下方有一凸耳,其上有开闭锁斜面。套筒座上有开闭锁突起。依据套筒座上的开闭锁突起进入枪管下方凸耳的缺口内,与凸耳的开闭锁斜面相互作用,使枪管尾端下降而实现开锁。该枪有手动保险、弹匣保险和不到位保险。手动保险机柄在握把左上方,保险时可以锁住套筒和阻铁。该枪还有一种变型枪FN-2式,FN_2式与1935式两者技术性能基本相同。其改进之处是:仿手形的握把护板;机柄两侧都有手动保险;瞄准具较宽;枪表面进行了磷化暗处理。该枪主要供比利时警察使用。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普通机械瞄准具。 3.弹药 该枪使用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规格参数】 供弹方式:13发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口径:9毫米(mm) 全枪质量:9千克(kg)*含弹匣 全长:197毫米(mm) 枪管长:118毫米(mm)膛线:6条,右旋 弹头初速:350米/秒 战斗射速:40发/分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枪管偏移式 瞄准装置:片状准星缺口式照门 瞄准基线:长159毫米(mm) 国产新式9毫米自卫手枪 国产新式9毫米自卫手枪外形美观大方,表面耐磨、耐腐蚀。 该枪是重庆长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最新研制的国产9毫米手枪,是在QSZ92式9毫米手枪成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小型化设计而成,重量轻,体积小,精度好。目前尚未定型生产,厂家编号为“cF07-9”。 该枪外形美观大方,令记者爱不释手。枪把为整体塑料握把,手感好,握持舒适,中间有生产厂家的汉语拼音标识。与记者使用过的QSZ92式手枪相比,该枪明显较轻,小了一轮。技术资料显示,该枪全枪重(含一个空弹匣)0.62公斤;全枪长160毫米,宽32毫米,高125毫米。 该枪采用单元化组件形式,分解结合方便、迅速,勤务性好。可发射DaP92式9毫米弹和9×19巴拉贝鲁姆弹。供弹具为7发单排弹匣,并设有弹膛内有弹显示和弹匣余弹显示两种装置。双恻全功能手动保险、击针保险、不到位保险等保险机构一应俱全。 该枪可杀伤50米以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广泛用于公安武警、民航、银行、重要仓库保卫人员等,是反恐和缉毒缉私等特殊战场的重要武器。 国产新式9毫米自卫手枪使用寿命超过3000发 国产新式9毫米自卫手枪保险机构齐全可靠 国产新式9毫米自卫手枪设有夜瞄机 Hkp9式9mm手枪 p9式手枪为德国赫克勒-科赫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自动装填手枪,现装备德国警察。p9式手枪主要口径是9mm,用于出口。该枪也可作比赛用枪。比赛枪有两种枪管,一为127mm,另一为140mm。 p9式为单动击发,采用半自由枪机原理,套筒和枪管通过枪机联接,枪机前部有两个滚柱,当枪机推弹进膛后,枪机后半部分继续向前,将滚柱挤入枪管后套上的闭锁凹槽使枪管与套筒闭锁。 该枪采用内置式击锤:插入实弹匣,压下挂机柄,后拉套筒到位再放回,均可使击锤待发。套筒后端有弹膛存弹指示杆,此外,膛内有弹时拉壳钩也翘起表示膛内有弹。p9式手枪的枪管采用多边形膛线。 主要性能参数: 供弹方式:9发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口径:9mm 空枪质量:0.87kg*不含弹匣 全长:192mm 枪管长:100mm 弹头初速:370m/s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闭锁方式:滚柱式 发射方式:单发 瞄准装置:片状准星缺口式照门 P210手枪 SIGP210手枪 P210是在1938年到1946年期间研制的。由瑞士SIG公司研制这种新手枪。P210发射9mm手枪弹,通过更换枪管、复进簧、套筒后还可以发射7.62x22mm(.32acP)和.22LR两种口径的子弹。P210有多种型号,1型为军用型号,于1949年被瑞士军方采用,命名为m49手枪,另外也装备了丹麦军队;2型为警用型;而4型则是为当时的西德边防警察研制的;5型是比赛型,枪管较长,比赛型扳机;6型是后来定型生产的民用型,和2型接近,但用5型的扳机,6型枪在1982年停产,现在又复产;7型为.22口径比赛枪;8型为德国生产的德国枪,不过德国仿造的P210通常又带有一个数字9,如:P210-2-9,P210-5-9,P210-6-9等。 P-210是瑞士工程师charlesPeter于四十年代为瑞士军队设计的。这种手枪的最大特点是钢制枪身抱住套筒(所谓枪机)。一般的枪都是套筒在枪身的轨道外面滑动,而西格P-210采用相反的方法,保证了套筒的滑动绝对平稳。第二,枪架的滑道极为长。P-210的主要机械部件都必须进行仔细的人工车削。严丝合缝。P-210的枪架,套筒和枪管都是配套制造,各打上相同的号码。无疑这为大规模生产带来困难。 随着SIG-SaUeR手枪研制出来,P210已经不再被军方采用,但作为一支手工切削加工和高精度的手枪,无论作为收藏还是比赛用枪,P210仍在民间市场受到欢迎。 全长215mm 枪管长120mm 膛线6条,右旋,缠距250mm 全宽33mm 全高137mm 空枪重900g 初速335m/s 弹匣容量8rds 瞄准基线长165mm 扳机力仅单动6.3磅 勃朗宁m1900式手枪 产品名称:FN_勃朗宁_m1900_式_7.65mm_手枪FNBrowningm19007.65mmPistol 生产单位:比利时国营赫斯塔尔公司(FN公司)FNHestalSa,_Be 现状:停产 用途:杀伤近距离有生目标 概述 勃朗宁M1900式7.65mm手枪,是比利时国营赫斯塔尔公司早期大规模生产的第一种约翰·勃朗宁自动手枪。该枪采用传统的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与众不同是复进簧装在枪管上方的管子里。 除M1900式外,勃朗宁设计的手枪还有M1903、M1910、M1922等型号。 结构特点 M1900式口径为7.65mm,发射7.65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M1903式口径为9mm,发射9mm勃朗宁短弹;M1910式口径为7.65mm,发射7.65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也有9mm型,发射9mm短弹;M1922式口径有7.65mm和9mm两种,发射7.65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和9mm短弹。 在这几种手枪中,朝鲜曾生产过M1900式,瑞典、土耳其使用过M1903式,M1922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装备荷兰、捷克、德国等国军队。 性能数据 口径——7.65mm 初速——290m/s 有效射程——30m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7发 全枪长——162.5mm 枪管长——102mm 膛线——六边形,右旋,缠距250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615g 配用弹种——7.65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阿斯特拉a-80式9mm双动手枪 产品名称:阿斯特拉a-80式9mm双动手枪 astraa-809mmDouble-actionPistol 生产单位:西班牙阿斯特拉-昂塞托有限公司 astra-UncetayciaSa,eS 现状:生产 用途:杀伤近距离有生目标 概述 阿斯特拉A-80式9mm双动手枪于1981年开始生产,近来被欧洲一些国家军队和警察部门选用。该枪除9mm口径型外,还有7.65mm和11.43mm口径型。 结构特点 1.枪 阿斯特拉a-80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它的击针先被一个带弹簧的销子卡住,只有扣动扳机、释放击锤时,击针才被解脱。如果不扣扳机,即使击锤向前回转打在击针上,击针也不会移动。基于这种设计思想,该枪没有安装手动保险机柄。 该枪的外形和待击解脱杆都非常类似SIG-绍尔P220式手枪。当弹膛内有弹时,压下待击解脱杆,被其卡住的击锤就会解脱,向前回转,此后又被阻铁卡住,并保证击锤打不到击针。 该枪有一个弹膛存弹指示器,与拉壳钩同为一体,膛中有弹时,套筒左侧将突出一部分,并出现红色标记。 该枪采用弹匣供弹。弹匣卡笋在握把底部,弹匣上有一些孔,可观察弹匣内余弹数。 该枪的改进型A-90式手枪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和11.43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主要改进之处是增加了双动扳机,瞄准具可调,容弹量加大,枪尺寸变小。该枪有待击解脱杆,可以解脱击锤待击。手动保险机可以将击针偏离,使击锤打不到击针。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缺口照门和片状准星,可调风偏。 3.弹药 该枪发射9mm施泰尔手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9mm 初速——350m/s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发射方式——单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15发 全枪长——180mm 枪管长——96.5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985g 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9mm施泰尔手枪弹 “火神”(Vulcan)m61航空机炮 “火神”(Vulcan)m61航空机炮 基本情况 “火神”机炮系采用外部动力传动的多管旋转的“加特林”原理机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发展,成为世界上应用广泛、性能优良的航空机炮,并在其基础上改进发展为包括美国陆海空三军用的、庞大的转管炮系列,口径有5.56、7.62、12.7、20、25、30mm,炮管数有2、3、4、5、6、7管。 现役航空枪炮型号有:①5.56mm口径6管m214“火神”航空机枪,7.62mm口径GaU-2a“米尼冈”(mini-gun)航空机枪,装备美国空军。②7.62mm口径m134“米尼冈”(mini-gun)航空机枪,装备美国海军。③12.7mm口径3管/6管GecaL50航空机枪;20mm口径5管m197“加特林”航空枪炮;20mm口径m61a1“火神”航空机炮,装备美国海军。④25mm口径5管GaU-12/U航空机炮。⑤30mm口径3管Xm188e1“加特林”航空机炮,装备美国陆军。⑥30mm口径4管GaU-12/U航空机炮。⑦30mm口径7管GaU-8/a航空机炮,装备美国空军。⑧20mm口径m61a2“火神”航空机炮,装备美国海/空军,包括最新型的F/a-18e和F-22战斗机。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炮的主要特点是:①可靠性高,平均故障间隔发数(mRBF)超过25000。因该炮采用外部动力传动,后一发炮弹的发射与前一发炮弹无关,哑弹不会引起停射,传动装置的旋转运动比较平稳,活动机件的冲击震动较小,没有燃气作动部件,活动机件较清洁,不易受磨蚀,每根炮管每转只发射一次,冷却性较好。②射速高,最高可达9000rds/min,但一般限定在6000rds/min,而且射速可根据目标特性及作战任务进行调节,原理上可在1~6000rds/min内变化,但多采用4000或6000rds/min两种射速,且达到额定射速的加速时间约0.5s。③散布较小,9mil(80%的命中数)。因6根炮管固联在一起的稳定性好,减小炮管振动,同时在每瞬间实际只有1根炮管在同一位置(如12点钟位置)发射,与单管炮一样,不存在联装炮的不规律后坐力,还可减小炮架的震动。若采用炮口夹板,散布小于2~5mil(密位)。④寿命较长,在20000发以上。尽管整个炮的射速较高,但每根炮管射速只有1000rds/min,加上采用耐磨材料,炮管的冷却性、抗热蚀性及耐磨性较好,使炮管寿命提高。⑤维修性较好,m61al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发射12000发炮弹后才需进行分解清洗,在外场拆装时间大约只需15s。 该炮的主要缺点是:①从额定射速到停止射击的时间较长,约0.5s。②弹丸受炮管组旋转的牵连速度影响,使弹道产生固定偏差,增大弹丸散布。③需要提供外部动力装置。④后坐力较大,射速为4000rds/min和6000rds/min时,平均后坐力分别为l183dN和97dN,后坐行程6mm。 KV1坦克 KV-1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研制的,主要用于对付当时德军PzKpfwIII和PzKpfwIV中型坦克。1939年2月开始研制,同年4月,苏联国防委员会批准了该坦克的样车定型。1940年2月,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开始生产,当年生产了243辆。到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前一共生产了636辆。1941年9月,迫于前线形势,基洛夫工厂迁往位于乌拉尔山脉的车里雅宾斯克,与当地的拖拉机厂等工厂合并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坦克制造厂,人们称为坦克城。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坦克城一共生产了13500辆KV系列坦克和自行火炮。以KV-1坦克为基础研制出多种改进型坦克,尤其是其中的KV-85重型坦克和KV-2型122mm自行火炮很出名。KV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重要装备,该坦克曾参加对芬兰和德国的作战,1940年,苏军一个装备KV-1坦克的坦克排参加了突破芬兰主要阵地的战斗,在战斗中,没有一辆KV-1坦克被击穿。苏德战争初期,在苏军和德军的交战中,KV系列重型坦克对阻止德军的进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系列坦克机动性较差,火炮威力也显得不足,在二战后期终于被IS系列重型坦克所取代。 KV-1e(1940年)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43500kg 车长6.80m 车宽3.33m 车高2.71m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35/12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25/151km 乘员5人 火力装备76.2mmmodel1940L/41.5;3x7.62mmDT 弹药76.2mm:111发;7.62mm:3024发 装甲35-110mm 爬坡度36度 通过垂直墙高0.91m 越壕宽2.8m 涉水深1.45m Sa80a2c型卡宾枪 装甲兵和炮兵在战斗中的主要武器是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等,但他们也同时需要步枪作为单兵防护装备。英国的装甲兵和炮兵配备的便是广泛装备的Sa80型步枪。然而,坦克和装甲乘员在使用Sa80型全尺寸步枪时,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执行任务产生诸多不便。20世纪80年代,在Sa80型步枪发展初期,恩菲尔德公司研制的Sa80型短枪管卡宾枪从未投入生产。 目前,德国赫科勒-科赫公司已研制了一种Sa80a2的枪管缩短型卡宾枪,即Sa80a2c。据透露,这种卡宾枪将配备到英国坦克装甲部队,它将更加适合坦克乘员在狭小的空间使用。为了确保武器满足严格的标准,科研人员在沙漠、寒区和潮湿的丛林中对该枪进行了试验。陆军上校迪肯称:“我们已经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对卡宾枪进行了一系列苛刻的测试,其性能超出了我们的期望。通过测试,验证了武器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并证明该枪是一种易于在各种情况下使用的武器,尤其是对于需要在狭小的坦克空间内使用的坦克乘员。”据报道,英国国防部已经与德国赫科勒-科赫公司签订了价值100万英镑的合同,将1400支制式Sa80型步枪改装成新型的、更短的卡宾枪设计。英国陆军的坦克乘员将装备这种全新的Sa80a2型5.56mm突击步枪。目前,“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的4名乘员配备有Sa80型步枪和勃朗宁式9mm手枪。目前,1400支步枪的改造工作已经开始。 从枪托到前面的扳机护圈,新的Sa80a2c型卡宾枪都采用Sa80a2的结构,但枪管缩短了150mm,枪口消焰器经重新安装,导气系统也经过改装,与Sa80a2不同。皮卡汀尼导轨装在前护木上,处于枪管的右下方。这种皮卡汀尼导轨是标准的北约型,可安装榴弹发射器、激光照准器、战术灯或其他能力增强组件。前握把与导轨连接,使射手获取适合的射击姿势。Sa80a2c型卡宾枪可进行自动或半自动发射,并配用了新研制的20发弹匣。该枪具有与Sa80a2型步枪相当的战斗力和可靠性,而且更小、更轻、更易于使用。新的设计与瞄准具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机动性极强、精度非常高的武器。新的设计也使该枪更轻、更易于存放和在坦克内部的狭小空间内操作。 新的Sa80a2c型卡宾枪不仅要装备英国陆军的坦克乘员,英国陆军医疗队、工程队,后勤部队、军事警察、直升机机组人员等都对该型枪十分感兴趣。目前,世界许多其他国家的支援部队都配备了他们使用的全尺寸步枪的缩短版本,这使得他们在100m距离内的特殊战斗环境下能灵活应付,保护自身。恩菲尔德公司在20年前设想的Sa80型步枪缩短型现在将变成现实。 Sa80a2c型卡宾枪技术数据 口径5.56mm×45北约标准性(.223雷明顿) 枪口初速780m/s 射击方式半自动和自动 循环射速780发/分(自动) 瞄准装置4倍SUSaT光学瞄准镜 弹匣容量20发或30发 总重(含20发弹)4.4kg 总长565mm 总高(带瞄准镜和弹匣)312mm 宽度73mm 德国DSRNo.1狙击步枪 德国DSRNo.1狙击步枪 该枪通过更换枪管可以形成发射不同弹种的三种枪型:标准型,全长990毫米,枪管长650毫米的,重5.9千克,发射7.62毫米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长枪管型,枪管长790毫米,发射7.62毫米北约制式弹(.308温彻斯特弹);带消音器的微声型,发射.338拉普尔·马格努姆弹。更换枪管程序也非常简单,只要用普通螺丝刀将固定枪管的3个横向螺钉从机匣上拧下来即可。 第一印象 该枪从外观上看最显著的特点是可安装的瞄具多和弹匣多。 该枪上装有OmR公司的夹紧式瞄具座,围绕着枪管,以精确装、卸瞄准镜。除了光学瞄准镜外,还为夜战准备了夜视仪。有2种安装方式,一种将瞄准镜卸下换上夜视仪,另一种是在瞄准镜前面的瞄具导轨上装一具像增强器,同时给瞄准镜提供相应的光源。枪管下方的光源一般是在夜行照明用,功能可能相当于手电筒吧。 该枪别出心裁地设计了2个容弹6发的双排弹匣,分别位于握把前、后部,后为备用弹匣。此弹匣也采用模块式结构,用复合材料、高强度铝合金和聚合物材料制作而成,适合容纳几种不同口径的弹药。弹匣体积大,弹尖在弹匣里不接触弹匣壁,因而不会对精度产生负面影响。和别的弹匣不同,该枪的弹匣底部宽而重,便于更换。a 该枪利用贴腮板右下侧的一个杠杆就可将枪托拉出55毫米,但这一点在新一代枪械的设计中已不足奇,而该枪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枪托内还装有一个加工精巧的可调式脚架。它由双锁定螺母和伸缩式拉杆组成,可以调整枪托的高度。将调节螺母向后拧,脚架就在簧力的作用下完全伸出,最长可达75毫米。也可旋转调节螺母进行微调,将枪托高度调到中间梯级。 深入考究 该枪由特殊合金做成的枪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外表光洁,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延长使用寿命。微声型枪口部有钛制的枪口制退器,呈锥体状,撞击面大,两侧有9~12毫米的气室,可以明显减缓枪弹的后坐力 枪机框包括击发机构,承受枪管节套和两脚架。枪机框本身是由铝做成的,在扳机护圈前面有弹匣槽。保险钮在枪右侧扳机护圈的上方,与击发杠杆啮合在一起。当把保险钮扳到上方位置时,枪处于保险状态,反之,则处于待击状态。保险钮的接触面达21×14毫米,即使在夜间也能快速准确地操作。 微声型的枪机框前端有直径40毫米的枪管套,以4个螺钉与枪机框固定在一起。枪管套将枪管一直包络到口部。20毫米的韦弗式导轨安装在枪管套上,需要时可以安装夜视仪。另外,韦弗式导轨还对枪管套起加固作用。 两脚架安装在枪管套下方与之平行的圆形导轨里,总的调整量为25厘米,将枪架在两脚架上可以向任何方向倾斜20°。其圆形导轨前部与枪管套相接,后部位于枪机框中。两脚架本身可从其前方位置向后折叠到枪管套上并固定住,以便利索地携枪行动,不影响在隐蔽接敌过程中进入射击阵地。 总体来讲,该枪大量采用了高技术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既减轻了重量,又保证了武器的坚固性和可*性。从结构来讲,直枪托,采用模块化结构,各部件的组合非常合理。人机工效设计非常合理,即使小部件也考虑得很到位。比如扳机护圈比较宽大,射手可以戴手套进行射击;空心握把用标准手指模子铸模而成;在枪管下方专门配装了两根结实的平行杆,其上装有可滑动的前握把,射手可根据需要前后移动;武器重心位于枪的中心位置,全枪稳定性较好;由于全枪较短,射手肩背时高度不超过头顶,因此,不会挂住障碍物,同时可以毫无顾忌地坐下;为便于携带,配有各种辅助携行用具,包括复合材料制作的手提箱、铝合金手提箱和携行袋,其中携行袋展开后,射击时可当作射手的地垫。 射击感受 用各种变型枪进行训练弹、高膨胀杀伤弹和穿甲弹的试射,效果都很好。微声型枪因为加装的枪管套起到了武器平衡作用,因此,后坐力小,射击稳定,发出的声响与气体玩具卡宾枪非常相似。 对100米距离上的目标进行实弹射击,射弹密集度相当高,弹着点仅形成了—个洞。所有的试验人员在300米距离上进行射击,密集度均处于50毫米范围内,在1000米距离上,用.338变型枪射击,密集度达200×300毫米,弹着点主要集中在人体的中心部位。 美国在DSRNo.1狙击步枪刚一推出就购买了8支,相信是要仔细研究一番,这也说明这支枪的性能不容怀疑。但DSRNo.1是否真将如它的名字一样成为21世界狙击步枪领域的No.1,这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口径型号7.62mmNaTO,.300Winmag,.338Lapua 全长(枪托展开)990mm 枪管长650mm 空枪重5.9kg 容弹量5(.308)or4(.300Wmand.338Lm m4Super90战术霰弹枪 近年来,由于对城市作战武器越来越重视,各类cQB武器充斥了美国各个军事单位,同时,面对这方面的军事威胁也在增长,因此率先开辟战术霰弹枪军事用途的美国军方决定为军队提供新的军用霰弹枪,提出的三军战术霰弹枪计划(JointServicecombatShotgun——JScS),JScS提出的技术指标中包括有:性能可靠的半自动发射方式,折叠式枪托,与76mm以内所有类型的弹药相容,结构坚固。获得生产合同的优胜者将会在几年内向美国军方提供约4万支霰弹枪,因此几乎每个能生产战术霰弹枪的枪械制造商都参与了JScS的竞争,参与竞争的样枪超过14种。 经过美国陆军军械研究、发展与工程中心的对比试验,伯奈利公司与HK美国公司组成的联合公司提供的样枪Xm1014(商业名称为m4超级90)从其它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1999年签定了预生产20支样枪的合同,以进行进一步的严格试验。200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与HK公司签订合同,订购977支m1014,2000年9月交付第一批400支霰弹枪,然后每个月提供500支。现在,m4超级90开始投放执法领域市场和民间市场。 m4超级90为导气式半自动霰弹枪,为保证低温条件的足够能量,采用独特的双活塞系统。弹膛长76mm,可用76mm或70mm长的霰弹。机匣顶部有RIS导轨,可配备种瞄准系统。首选的标准配件是acOGReflex瞄准镜。m4超级90的伸缩式枪托很特别,枪托可以向右倾侧,这样可以方便戴防毒面具进行贴腮瞄准。 枪全长1011mm/886mm 枪管长470mm 空枪重3.6kg 容弹量6发 德国毛瑟HSc7.65毫米口径手枪 德国毛瑟HSc7.65毫米口径手枪手枪是由德国奥伯恩多夫毛瑟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以杀伤近距离有生目标,是一种设计精良、操作良好的手枪。 德国毛瑟HSc7.65毫米口径手枪是一种双动型手枪;该枪的击锤完全隐藏在套筒里,露出部分刚好能用拇指使枪体待击发;保险机构是杆型,当保险机构上升时,击针顶端进入凹形部分,但是不与击锤对准。当弹匣打空时,套筒停留在后,取下弹匣套筒即可回位。当套筒后端完全到位时,解脱子结构上移,进入套筒上的凹槽内,使扳机杆与阻铁不能相联。 口径7.65毫米 初速290米每秒 有效射程40米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发射方式单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8发 全枪长165毫米 枪管长86毫米 膛线6条,右旋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596克 准星片状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7.65毫米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Benellim3Super90 Benellim3Super90战术霰弹枪 m3超级90在外形上和m1超级90几乎一模一样,只要的区别在于m3超级90的护木比m1超级90的短,而且并没有与机匣相连。因为m3超级90有两种发射方式:半自动或泵动。只要装护木前端的射击选择杆逆时针旋转并向前推动,把护木锁到枪管连接环上,就可以进行半自动射击;把选择杆逆时针旋转但向后拉动,就可以推拉护木进行泵动装填射击。 由于m3超级90有空仓挂机功能,因此无论半自动或泵动,当最后一发弹射完后,枪机会停在后方,保持打开状态。这是其他泵动霰弹枪所没有的优点。 m3超级90的上机匣是合金钢,下机匣是特殊铝合金,枪管无喉缩,枪托和护木由碳纤维加增加玻璃纤维制成。重量轻强度大 枪全长1040mm 枪管长500mm 空枪重3.4kg 容弹量7发 HKmP5系列9mm冲锋枪 产品名称:HKmP5系列9mm冲锋枪HKMP5ASeriesof9mmSubmachineGun 研制单位:德国赫克勒-科赫有限公司HecklerandkochGmbH(HK),DE 现状:生产 用途:杀伤200m内有生目标 概述 德国赫克勒-科赫有限公司于60年代初以G3式7.62mm步枪为基础研制成功了HK54式冲锋枪,1966年正式装备联邦德国警察时命名为MP5式冲锋枪。 MP5式冲锋枪经历了多次改进,形成了三个系列:第一个为MP5A系列,第二个为MP5SD微声系列,第三个为MP5K超短型系列。 在MP5A系列中,MP5A2式为基型枪,采用固定式枪托,MP5A3式采用伸缩式枪托,MP5A4式和MP5A5式是在MP5A2式和MP5A3式枪上分别增设了3发点射机构。 目前,除德国外,该枪还装备美国、瑞士、荷兰等国家军队和警察。 结构特点 MP5A系列冲锋枪射击精度较好,大部分零部件为冲压件,并能安装点射控制机构。 1.枪 MP5A系列冲锋枪的工作原理与G3式步枪相同,采用滚柱闭锁延迟后坐的半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部分零件还可与G3式步枪互换。 枪机由带闭锁楔铁的机体和带闭锁滚柱的机头组成,当武器处于待击状态在机体复进到位前,闭锁楔铁的闭锁斜面将两个滚柱向外挤开,使之卡入枪管节套的闭锁槽内,枪机便闭锁住弹膛。射击后,在火药气体作用下,弹壳推动机头后退。一旦滚柱完全脱离卡槽,枪机的两部分就一起后坐,直到撞击抛壳挺时才将弹壳从枪右侧的抛壳窗抛出。 快慢机轴可装定于E、F和S3个不同位置,分别实现单发射击、连发射击和形成待发状态的保险。发射机构可装上2发、3发或4发点射控制机构,当扣压扳机后,该机构中的棘轮便逐一转过给定的齿数,然后挂住击锤,使枪连续发射与齿数相对应的射弹数。 2.瞄准装置 该枪配有机械瞄准具、4倍望远瞄准镜及HK1003式夜视瞄准具。机械瞄准具由柱形准星和可调式觇孔照门表尺组成,射程装定为200m、300m和400m。 3.弹药 该系列冲锋枪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9mm 初速——400m/s 有效射程——200m 枪口动能——637.4J 理论射速——800发/min 战斗射速 单发——40~50发/min 连发——100发/min 自动方式——半自由枪机式 闭锁方式——滚柱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或3发点射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15发、30发 全枪长—— mP5a2式——680mm mP5a3式——660mm 枪托拉出——490mm 枪托缩回——225mm 枪管长—— 膛线——6条,右旋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 mP5a2式——2.45kg MP5A3式含30发实弹匣——2.55kg mP5a2式——2.97kg mP5a3式——3.07kg 30发空弹质量——160g 30发实弹匣质量——520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觇孔式 瞄准基线长——340mm 配用弹种——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前苏联RPG-26式72.5mm火箭筒 国别:前苏联 类型:火箭筒 编号: 名称:RPG-26式72.5mm火箭筒 ———————————————————————————————————————— 产品名称:РПГ-26式72.5mm火箭筒72.5mmРеактивный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ыйГранатомётРПГ-26 生产单位: 现状:生产 用途:用途摧毁坦克、装甲战车和野战工事 概述 РПГ-26式72.5mm火箭筒是一种典型的不占编制的单兵便携式反装甲武器,它是在РПГ-22式72mm火箭筒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的,于1986年装备部队,主要用于摧毁轻型坦克、自行火炮、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以及野战工事等。该火箭筒于1992年10月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七届防御武器博览会上首次展出,并已开始向外出口。 结构特点 1.火箭筒 РПГ-26式火箭筒采用单筒式结构,发射筒兼作包装筒,一次性使用。发射筒由平纹玻璃纤维布浸涂树酯卷制而成,两端和中部有铝制加强圈,上面装有折叠式机械瞄准具和发射、击发机构,右侧有背带环和背带组件。出厂时,发射筒预先装好火箭破甲弹,两端用橡胶盂密封,由钢圈固定。发射、击发机构由按钮式扳机、扳机簧、击发杆、击发杆簧、导管、击针组件等组成。平时后瞄准器П形板将扳机掩盖起来,与带拉环的横向保险销一起,作为贮存、运输和携行过程中的双保险装置,以确保使用安全。发射时,扣住拉环,拨出保险销,竖起后瞄准器П形板,则击发杆簧处于压缩状态,按压扳机,即可射击。从携行状态到战斗状态的转换时间只需6s。 2.瞄准装置 该火箭筒采用简易折叠式机械瞄准具,前瞄准器是个框形窗,内有3个三角形准星,由上至下分别对应50m、150m、250m的射程。后瞄准器是个П形板,板上有觇孔,并装有简单的温度补偿装置。 此外,该火箭筒还配有放大率2.5倍、视场12°的光学瞄准镜。 3.弹药 该火箭筒配用破甲火箭弹,其战斗部采用空心装药结构,由铝合金弹体、风帽以及主副药柱和铜药型罩等组成,炸高约227mm,大于3倍口径,垂直破甲厚500mm。压电引信由头部压电机构和底部机构两部分组成,最大发火角75°。发动机燃烧室和喷管用高强度铝合金制成,高燃速推进剂采用毛刷式装药结构,药管由弹性胶粘结在固药板上,燃烧时间短。 性能数据 口径————72.5mm 火箭筒长————770mm 火箭筒战斗总质量————2.9kg 火箭筒质量————1.1kg 配用弹种————破甲弹 弹径————72.5mm 弹长约————640mm 弹质量————1.8kg 直射距离————200m 有效射程————250m 破甲厚度————250mm/60°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光学瞄准镜 美国巴祖卡60mm火箭筒 国别:美国 类型:火箭筒 编号: 名称:巴祖卡60mm火箭筒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巴祖卡60mm火箭筒Bazooka60mmRocketLauncher 研制单位:美国匹卡汀尼兵工厂PicatinnyArsenal,US 现状:停产 用途:对付坦克和其他有防护的目标 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上校斯克纳和中尉厄尔一起,花了不到一年时间研制成功一种肩射式火箭筒。1942年春在美国阿伯丁试验场,斯克纳和厄尔用其火箭筒向运动中的坦克靶车连续发射火箭弹,全部命中,引起了负责美国地面部队武器装备发展工作的陆军少将巴尼斯的重视,当即决定投入小批量生产。斯克纳和厄尔把M-10式反坦克枪榴弹战斗部移置到火箭弹上,解决了原火箭弹威力不足问题,并依照M-10式战斗部外径,把火箭筒口径扩大到60mm,还安装了肩托、手柄和电池式发射装置,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具可用于实战的60mm反坦克火箭筒。后又经过几次改进设计,形成了M1、M1A1以及M9等型号。 在1942年11月的战斗中,美军使用巴祖卡火箭筒首战告捷,挫败了德军装甲部队的锐气。于是,包括法西斯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仿制或改进这种武器的设计。 结构特点 巴祖卡火箭筒结构简单,坚固可靠,由于研制仓促,显得有些粗糙和笨重。 1.火箭筒 该火箭筒由发射筒、肩托、挡焰罩、护套、挡弹器、握把、背带、瞄准具以及发射机构和保险装置等组成。发射筒是个整体式钢筒,前面焊有环形挡焰罩,上面焊有准星座和表尺座,下面有握把联接耳,中部有皮革防热护套。肩托用木材制成,在肩托后面的一段发射筒上,缠有钢丝,用以加固筒身。 发射机构由发射机体、扳机、扳机簧、电路接触环、断路保险以及手电筒电池组和导线、检验灯等组成。背带的一端连接于握把底部,另一端直接拴在筒身后部。 2.瞄准装置 该火箭筒配用由准星和表尺组成的机械瞄准具。 3.弹药 该火箭筒配用破甲火箭弹,破甲弹由战斗部、机械触发引信、火箭发动机、电点火具、运输保险、后向折叠式尾翼等组成。战斗部由风帽、弹体、药型罩、空心装药、起爆药柱等组成。风帽、弹体用薄钢板制成,装有梯恩梯和黑索金混合炸药288g。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用钢材制成,装药结构为5根单孔双基药柱,电点火具位于中间,部分主动段裸于筒外。 性能数据 口径———-60mm 火箭筒长———-1384~1524mm 火箭筒战斗总质量———-6~6.6kg 火箭筒质量———-4.48~5.05kg 配用弹种———-破甲弹,燃烧弹,发烟弹 弹径———-60mm 弹长———-410~550mm 弹质量———-1.52~1.55kg 炸药质量———-288g 初速———-81~91m/s 直射距离———-100m 有效射程———-270m 最大射程———-360~640m 破甲厚度———-76mm/60°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 aK5型突击步枪 1970年代中期,瑞典军队开始寻求小口径轻型步枪以取代当时装备的ak4步枪。经过对已有的大部分5.56mm步枪的可靠性、耐用性、精度、维护性和其他性能试验以后,最终只保留了两种步枪继续进行试验:瑞典FFV军械公司研制的FFV890c步枪和比利时的FNFNc80步枪。 韦森1076式10mm手枪 产品名称:史密斯-韦森1076式10mm手枪Smith&Wesson107610mmPistol 生产单位: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SmithandWessonInc.,US 现状:装备 用途:杀伤近距离有生目标 概述 1986年4月迈阿密事件促使美国联邦调查局决心采用10mm口径的枪弹。随即举行弹药选型,选择一种威力稍大、综合性能优良的手枪弹,用来替换现使用的各种0.38in和0.357in手枪弹。选型结果,初速297m/s(由史密斯-韦森1076手枪发射)的减威力10mm口径枪弹被有幸选中。在有21家公司提供的手枪竞争中,史密斯-韦森1076手枪一举中标,并与联邦调查局签订了生产9600支1076式手枪的280万美元的合同。新手枪配发后,除私人手枪外,联邦调查局所有0.38in和0.357in左轮手枪将撤装。 目前1076式手枪只有10mm型,史密斯-韦森公司准备再生产一些变型枪。同时,对手枪外形进行了部分改进,如套筒座后部突起改为圆形。 结构特点 1076式手枪射击噪音比9mm手枪大,但后坐力不相上下,比较轻,枪口跳动也小,射击后瞄准线很容易迅速恢复。射击精度较好,10m处射击时,瞄准线是归零的。 1.枪 该枪采用史密斯-韦森公司传统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枪管偏移式开闭锁,参照1006式手枪设计,尺寸类似于史密斯-韦森第三代9mm系列。该枪用不锈钢制成,击锤抛光,握把呈直线型,双动扳机行程较长,但扳机力比史密斯-韦森型小,有一个实用的短待击机构。它没有手动保险机柄,只在左侧机柄下方有一个待击解脱杆。 每支手枪配4个9发弹匣,两个11发弹匣,一个15发弹匣。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柱形准星和缺口照门,准星和照门都可横向调整。 3.弹药 该枪发射联邦调查局10mm减威力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10mm 初速——297m/s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9发、11发、15发 全枪长——197mm 枪管长——108mm 全枪质量——1.125k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10mm减威力枪弹 KF-9-amP冲锋手枪 产品名称:KF-amP系列突击冲锋手枪 KF-amPSeriesmachinePistol 生产单位:国武器研究协会 armsResearchassociates,US 现状:研制 用途:杀伤近距离有生目标 概述 KF-AMP系列突击冲锋手枪是美国研究协会近来为满足特种部队反恐怖战斗和保安需求而研制的。目前主要有5种型号:KF-9-AMP、KF-59-AMP、KF-3-AMP、KF-11-AMP、KF-54-AMP。 结构特点KF-amP系列冲锋手枪广泛采用冲压件,结构紧凑,体积小,操作方便,射击精度高。 结构特点 1.枪 该系列冲锋手枪均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开膛待击。枪管采用不锈钢或铬钼钢制成,机匣、枪托、弹匣均采用冲压件。通过更换枪机复进簧可以调整射速,以取得最佳射击效果。枪机拉机柄可根据需要设在机匣的左侧和右侧,拉机柄进入机柄槽内后方的保险缺口可使武器处于保险状态,应急射击中解脱保险方便、迅速。枪管口部,可以配装膛口制退器或消声器。枪托为金属框架折叠枪托,向左折叠后位于机匣左下侧,非常适于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 该系列冲锋手枪的主要不同之处是:KF-9-AMP式口径为9mm,无前握把;KF-59-AMP式与KF-9-AMP基本相同,但装有前握把;KF-3-AMP式与KF-9-AMP基本相同,但发射枪弹不同;KF-11-AMP式与KF-9-AMP相似,但口径为11.43mm;KF-54-AMP式结构与KF-59-AMP相同,但口径为11.43mm。 2.瞄准装置 该系列冲锋手枪采用由固定的片状准星和缺口照门组成的机械瞄准具,也可配用光学瞄准镜。 3.弹药 KF-9-AMP、KF-59-AMP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KF-3-AMP发射9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KF-11-AMP和KF-54-AMP发射11.43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KF-9、KF-59、9mm KF-3式KF-11、KF-54式11.43mm(0.45in) 理论射速——800发/min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20发、36发、60发、108发 全枪长—— 枪托打开 KF-9、KF-3式——603mm KF-59式——648mm KF-11式——626mm KF-54式——668mm 枪托折叠 KF-9、KF-3式——273mm KF-59式——394mm KF-11式——356mm KF-54式——406mm 枪管长—— KF-9、KF-3式——76.2mm KF-59式——127mm KF-11式——89mm KF-54式——127mm 膛线——多边形,6条,缠距400mm 全枪质量(不含枪弹)—— KF-9、KF-3式——1.13kg KF-59式——1.27kg KF-11式——1.36kg KF-54式——1.60kg 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9mm和11.43mm 跑车系列 布加迪威龙 布加迪威龙 布加迪生产跑车、旅行车和豪华轿车近47年,而且至今仍被许多人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卓越的汽车。ettoreBugatti的公司在他去世后不到十年的1956年破产,之前他们已经生产了8000辆汽车,有一些带有赛车的特质,让人至今难忘。大约35年后,布加迪公司重出江湖,被一位名叫Romanoartioli的富有的意大利汽车经销商购得了布加迪品牌的使用权,使得这个神圣的品牌再度开始生产脍炙人口的汽车。 为了纪念ettore诞辰110周年,artioli推出了据此命名的eB110。它是最快,同时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昂贵的量产车之一。1995年,在生产了126辆超跑级550马力的eB之后,布加迪公司再度关门歇业,留下了约12辆处于不同装配阶段的汽车被荒废在生产线上,直到后来该公司的债权人决定如何处置它们。 1998年,德国大众公司购买了布加迪的商标权,布加迪品牌在一片唏嘘声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都认为大众公司想重建这个倒霉品牌的想法不切实际,最终会再次以失败告终。2001年,布加迪推出威龙16.4概念车并宣布它将以世界上最快马力最强劲的车型上市。多年以后威龙汽车终于亮相,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布加迪的新总裁Bscher博士决心要让威龙再度上市,他在总工程师Schreiber的帮助下带领公司对威龙超过85%的部位都进行了大规模重新设计。 后来的结果是,以曾经驾驶布加迪57赢得1939利曼桂冠的PierreVeyron命名的新款威龙车,正像他所向人们承诺的那样:拥有最强劲的马力,最快的速度,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汽车。 很难精确的描述驾驶这款车的过程,因为根本没有和它同档次的车型可以作为参照,谁又能将驾驭一辆1001匹马力、时速407公里/小时、价值100万欧元的欧洲超跑车感觉清楚的告诉大家呢? 比如,作为汽车来讲,这款车的售价是惊人的(撰写此文时此车售价150万加元,约合1040万人民币)。在加拿大卖的最好的本田civic的售价也不过就相当于威龙的百分之一。即使在北美洲的范库弗峰或者多伦多,150万加元能买一幢非常好的房子、一艘游艇或者在BocaRaton享受退休生活。 但是,对于那些能够花1亿多美元买一座房子,2亿美元买一艘游艇或者2000多万乘坐俄罗斯太空船到月球上旅行的人来说,威龙车的价值与社会的承受力很好的吻合。毕竟,它是物有所值的。 也许很多人会公然的质疑制造如此强劲功率和超大速率的汽车是否有必要,但是也许他们不了解也不明白,事实上威龙更是一个科技成就。人类一直在努力争取能行进的更快,飞的更高,设计的更精巧等等。 威龙将汽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即使一个公司拥有在我们看来是无限资源,它也很难生产出一辆威龙车来。 北京1月7日专电德国大众旗下布加迪公司推出的一款世界上速度最快、价格最昂贵的跑车近日在美国洛杉矶汽车展上亮相。 这款集超大马力和超豪华于一身的布加迪威龙16.4跑车由意大利设计,布加迪法国车厂生产,使用一款德国制造的发动机外加英国制造的传动装置,可谓是顶极配置。它装有一个16缸的发动机,功率足有1000马力,最高时速可达402公里。车座是从意大利定制的真皮座椅。这款车也是近50年来德国大众首辆以布加迪命名的跑车。 布加迪是意大利著名的跑车品牌,现隶属于德国大众旗下。布加迪汽车制造公司称,他们计划每年生产50辆这款顶极跑车。 布加迪公司总裁托马斯·宾舍说,预计今年1月底,将有12辆至14辆布加迪威龙16.4新款车下线。宾舍说,这款售价约120万美元的新车上市后,肯定会受到超级车迷的追捧,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款车将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享受。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covini c6W 意大利covini六轮跑车 生产公司:德国Bosch、意大利momo 基本参考价格:200万人民币 实用人群:白领 covini由汽车设计起家,一直只制作原型车和实验性质的车辆,c6W得以正式投产和发售,主要原因是covini得到多家有实力的汽车配件品牌支持,如德国Bosch便为电子部品和制动系统提供不少意见,制动系统的硬件便由个中名牌Brembo提供。此外,车内的安全汽袋和呔环则由意大利momo制造。c6W的双摇臂悬挂组合设计复杂,除要配合六轮设计外,更要配合独有的轮胎配搭。用上前后不同尺码轮胎不是新鲜事,但如c6W般,前后轮有极大差异,相信采用同样设计的车种少之又少。由Pirelli提供的轮胎组合为前205/45-R15、后345/25-R20,四条细小的前轮负责转向,而后轮极其巨型的原因,明显是为加强全速起步时的抓地力。 作为超级跑车,c6W最令人关心是动力一环。covini本身没有生产引擎的本事,因此向奥迪(audi)借来一台4,200c.c.V8自然吸气引擎,最大马力380ps/6,400rpm,最大扭力45.9kgm,低至2,700rpm便悉数输出。 六轮跑车安全理论 covini认为,超级跑车用前面4个轮转向,有以下优点: 1)可减轻因前轮爆胎漏气的危险性 2)在渍水路面行车,跣胎的危险可降低 3)制动效率提升 4)循迹性更好 5)更舒适 6)车头撞击缓冲区更有效 covinic6W规格 引擎:中置驾驶舱之后,纵置摆放,4,200c.c.V8汽缸32活瓣自然吸气,汽缸直接喷注汽油引擎 马力:380ps/6,400rpm 扭力:45.9kgm/2,700rpm 极速:300km/h 传动:中置引擎,后轮驱动 波箱:6前速手动 底盘:钢制骨架加碳纤强化地台 悬挂:前后独立摇臂 轮圈:前轮15寸X4后轮20寸X2 轮胎:前轮205/45-R15后轮345/25-R20 制动:前后通风碟,Brembo制动 车身:碳纤及玻璃纤维 车身:长4,180mm、阔1,990mm、高1,080mm 轴距:2,230mm(第2轴)/2,750mm(第1轴) 前/后跨距:1,540mm/1,620mm 净重:1,150kg 意大利的covini公司,推出了这款怪异的产品,名字为c6。据说这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74年的一款F1赛车设计。 据开发c6的covini公司说,这样的设计,可以在转弯的时候更加稳定。因为前面的四个车轮,可以同时负责转弯。而以往这样的设计我们只在大型货车,或者军用车辆上见识过。 除此以外,covini公司还宣称,6个车轮的设计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制动,以及更舒适,还有这样可以更加吸引眼球。 性能方面,covinic6配备了4.2公升V8发动机,每气缸4气门。在6400转时,可以发出260KW(380马力)的功率。在2700转时,可以达到450牛米的最大功率。最大速度可以达到300公里。 这款c6采用的是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设计。变速器方面,covini为c6配备了6速手动变速器。 轮胎性能方面,4只前轮为15英寸轮毂,配备205/45-R15轮胎,后轮为比较夸张的20英寸轮箍,轮胎为345/20-R20。 该车的三围尺寸为4190/1990/1080毫米,轴距为2230/2750毫米。前轮距为1540毫米,后轮距为1620毫米。重量为1150公斤。 自从70年代的泰尼尔(Tyrrell)F1赛车后,似乎再没有出现过6个车轮的跑车了,但意大利的covini推出这款有6个车轮的超级跑车c6W,极速300km/h,年产量仅5部,欧洲消息指每部售16万5千美元,是世间罕有、速度高、而价钱相对不贵的奇车一部。 意大利的coviniengineering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汽车设计公司,成立于1978年,其创办人Ferrucciocovini最初只为兴趣而从事原型车制作,近年则集中于试验性质的汽车研究,从未试过推出生产车发售。 covini的六轮跑车构思早在29年前已出现,但耐于当年的悬挂系统设计未能完满解决前面四个车轮在不同负载下的重量分布问题,加上造价高昂,计划被一再搁置。 特威尔 特威尔(TVR)的名字对于中国车迷来说,也许还相当陌生,但在世界跑车界,它已是欧洲劲旅之一,它现在已成为最大的纯英国的汽车制造商。 特威尔的故事开始于1947年,英国的一个年轻的工程师特雷沃·维尔金森(TrevorWilkinson)在一座alvis的“火鸟”底盘上建造了一辆轻型合金的汽车,1949年,他用福特的侧阀门发动机在自己的底盘上建造了第一辆“特威尔”汽车。1954年正式成立TVR公司,公司名称TVR即取自创始人特雷沃(Trevor)中的三个字母。 1956年,特威尔汽车开始销售到美国。1958年特威尔生产的Grantura轿车的销售十分旺盛。即使按今天的标准来看,Grantura也是相当快捷、轻巧,外观更是活泼漂亮。从那时起,特威尔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全钢管底盘、外形超前、马力强劲、奔跑迅猛,而价格又相当合理。 slr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SLR这3个字母获得了世人景仰的地位,这个奔驰赛车的名字为世界高性能GT车辆设立了新的标准。惊世骇俗的设计,创新的技术以及在性能和操控方面的绝对优势确定了该车的传奇色彩。 全新的奔驰SLRMcLaren,将在2003年秋天与世人见面,复兴SLR显赫的血统,这标志着奔驰品牌的运动血统再次被唤醒。完全融合原SLR的血统以及2003年一级方程式银箭赛车的设计细节,21世纪的SLR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将尖端的汽车运动技术带到公路上面。就像1955年具有传奇色彩的前辈一样,SLR的技术在当今世界上足以引领潮流,引擎罩下的Mercedes-AMGV8引擎足以说明这个问题。5.5升排量加上增强的增压器,最大马力有460千瓦626匹,最大扭力780牛。用更简单的数字来说明问题,奔驰SLRMcLaren,从0到100公里加速只需要3.8秒,达到200公里时速只需要10.6秒。28.8秒过后已经达到时速300公里。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34公里。 这台新的超级跑车让奔驰及其F1伙伴麦拿仑展示了其在开发、建造以及生产高性能运动车方面的惊人实力。如此完美无缺的组合,其结果不仅仅表现在更前沿的开发能力、出众的性能指标以及顶级的驾驶特性,并且在高水准安全和实用方面,亦同样表现出令人信服的专门技术。这些所有的特点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辆超凡魅力汽车的基础,这亦是奔驰传统和创新哲学的完美体现。 一个最好的将F1技术带到量产车开发上的例子,便是底盘以及车身采用了同F1赛车一样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使得奔驰SLRMcLaren能表现出最高水准的,以前在任何车辆上都未曾出现过的刚度以及强度。同样出色的还有对驾乘者的保护水平:特别开发的高效碳质撞击结构能使SLR在吸收能量方面傲视群雄。 高性能的刹车亦由创新的复合材料制成。干式油底壳润滑以及四金属催化转换器达到严格的欧4排放标准。加固纤维陶瓷能在抗热、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方面凸显其英雄本色。 奔驰SLR装备的是一款由amG提供的5.4升V8发动机, 带机械增压器,在6500转动时发出最大功率626马力,而达到3250转时可以提供780牛.米的超强扭炬。这款发动机与SL55amG的相似之处仅限于结构,其余的都变了。机油润滑改为干式油底壳,用独立的油箱取代油池,增压器也加大了。但如果用挑剔的眼光来看,V8机型好像不如V12或者V10更适合超级跑车的名分。 尽管SLR属于超级跑车之列,但为了强调奔驰惯有的舒适,还是匹配了自动变速箱。而且是5挡的。同时,拥有可电动调节的座位:GPS全球卫星定位;Bose音响;电动方向盘调节;前面、侧面、头部和漆部安全气囊;左右分区的自动空调等。这些SLR所拥有的豪华装备证明了一条铁定的规律;凡是奔驰坚持的传统,奔驰还会这么做。 翼豹22BSTI SUBaRUImpreza的高性能特别限量版 在1998年三月16日SUBaRU在日本推出了仅仅400辆的Impreza22BStiversion,外观钣件完全比造WRc厂车,引擎排气量加大到2.2L,底盘也做了大幅度的改变,500万日币的售价,在销售同时立刻就被定光了,从此SUBaRU也没有再贩售,全世界也就只有这400辆22B而以. 22B和一般四门Impreza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全车手工打造的四片BlisterFender,车宽比一般双门宽出80mm,而答达到1770mm,由于22B车身依旧使用一般的双门车型,故四块宽车钣件都是用手工焊接上去的. 这款所谓的(eJ22改)真算得上SUBaRU原厂的心血结晶,引擎本体使用eJ20(封闭式底板设计,属于前期eJ20GSTi)扩缸至2212cc,汽缸盖及汽门系统取自STiver.IV,双火心塞同时点火,活塞为锻造表面强化处理,压缩比8.0:1,涡轮机取自STiver.III的IHIRHF5HB,a/R值20为version系列中最大的,进排气方面也做过些许的改装,引擎盖内的强化中冷器导风板为STiver.IV标准配备,排汽管使用STi的低回压型式,可口处刻有STi字样十分有质感. 22B的变速箱亦经过相当程度的改变,离合器采用双片式陶瓷金属材质,比起一般双片式离合器采起来并不会太费力,变速箱输出轴部分(一`二档齿轮,倒档齿轮)皆经过强化处理,以提升变速箱的耐用度.内装和一般STiversion大致相同,两张象征着WRc光荣战绩的555式样筒型座椅是当然配备,其余的像是排档头等等小物品亦是来自Sti. SUBaRUImpreza22BStiversion规格表 基本资料 驱动方式:4WD 车体型式:Gc8e2SD 长X宽X高:4365X1770X1390mm 轴距(前):1480mm 轴距(后):1500mm 车重:1270kg 最低离地高:140mm 车门数:2 总生产数量:400台 引擎 种类:水平对置四缸DOHc16汽门 型式:eJ22改 增压器:IHIRHF5HBInertcoolerTurbo 排器量:2212c.c. 压缩比:8.0 缸径:96.9mm 冲程:75.0mm 燃料供应:eGI 性能 最大马力:280ps/6000rpm 最大扭力:37.0kgm/3200rpm 福特野马ShelbyGT500 07款福特野马ShelbyGT500技术参数 类型2门4座轿跑车 设计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 发动机5.4升V8机械增压双凸轮轴,32气门 马力500马力@6000转数/分 扭矩480磅-英尺@4500转数/分 传动系统6速手动变速器 轮胎255/45ZR18前;285/40ZR18后 轴距2720毫米(107.1英寸) 长度4765毫米(188.0英寸) 宽度1879毫米(73.9英寸) 高度1384毫米(54.5英寸)双人汽车;1415毫米(55.7英寸)敞篷汽车 车重1778千克(3920磅)双人汽车;1832千克(4040磅)敞篷汽车 储物容积345升(12.3立方英尺)双人汽车;275升(9.7立方英尺)敞篷汽车 油耗无 燃料高级无铅 质保3年/60,000千米 动力系统质保5年/100,000千米 前安全气囊标配 侧安全气囊标配 防抱死安全系统(aBS)标配 牵引力控制系统标配 稳定控制系统无数据 装配地点密歇根州FlatRock 第一辆正规生产的野马是一辆Wimbledon白色活顶汽车,装备V8发动机,于1964年3月9日下线。 40年后,赛车界传奇人物卡罗尔·谢尔比(carrollShelby)和福特野马再次聚首,推出了2007福特ShelbyGT500。 谢尔比和福特特种车辆小组(SVT)之间的合作正在催生一款最强劲的野马,以5.4升增压式V8发动机提供354千瓦的强大动力。 作为六十年代Shelby野马的现代诠释,福特ShelbyGT500采用的先进技术实现了使当初的GT500成为公路之王的强大性能。 为忠实于早先的GT500,新款GT500在2006年夏季上市销售时也将既提供双门跑车型也提供篷顶型。 正如其他名称中带有Shelby的跑车一样,福特ShelbyGT500的心脏是发动机。开发福特ShelbyGT500增压5.4升32气门V-8发动机时借鉴了福特调校模块化(mOD)发动机的经验。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高达354千瓦。 发动机利用一个罗兹式增压器提供0.6公斤/平方厘米的增压进行强制进气。GT500采用铸铁缸体。借用了福特GT项目的四气门铝缸盖、活塞环和轴承,使动力系统具有了高水平的性能耐久性。 “SVT动力”凸轮轴盖更是发动机的点睛之笔。 帮助将动力传到路面的是6速手动变速箱。对于车手来说,福特ShelbyGT500均匀分布的档位意味着不需要费多大劲就可以准确落点。这样在发动机宽广的扭矩曲线上处处都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驱动效果。无论在公路还是在赛场,包括新近上路的野马cobra和刚从赛场上得胜而归的野马FR500c,这款重型变速器始终是野马的忠实伴侣。 福特ShelbyGT500继承了原型车全面高性能的传统,正是这种全面的高性能使GT500的原型赛车称雄于世界各地的赛场和公路比赛。 福特ShelbyGT500从坚实的野马底盘入手。这款全新的野马从一开始设计时便考虑到今后高性能变型车的开发,特地为GT500的底盘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刚度极好的、设计精妙的起点。 SVT的工程师对底盘的关键部件进行了重新调校和升级。改进了减振器和弹簧刚度等,并对稳定杆进行了升级,使福特ShelbyGT500的制动与转向性能具有同样的自信。 福特ShelbyGT500采用带反L形下控制臂的麦克弗森支柱式独立前悬架与整体桥,为精确控制后桥,采用了三连杆式后悬架加螺旋弹簧和潘哈杆。 后悬架的设计已经由福特赛车队在赛场上进行了验证。为了参加大美洲杯系列赛,福特赛车队的野马FR500c是特制的,用2005野马的车身结构和悬架几何作为基础。 为了与这种动力和操纵能力相匹配,工程师们给福特ShelbyGT500配备了业内最大的制动器。前轮采用四活塞Brembo制动钳配14英寸Brembo风冷制动盘,后轮采用11.8英寸风冷制动盘,继承了SVT野马大制动器的传统。前轮采用255/45ZR高性能轮胎,后轮采用285/40ZR高性能轮胎,提供了可靠的贴地性能。车轮尺寸为18英寸乘9.5英寸。 初一看,ShelbyGT500并不是典型的野马cobra。面露凶相的前端设计中包括有宽大的上下前脸开口,其中设有一个功能性的空气隔板。上进气道中间浮起著名的眼镜蛇徽标,代替了其他野马汽车上的小飞马徽标。两侧倾斜的前照灯开口使前端的外观更加令人惊艳。 凸起的发动机盖与前沿附近探出的散热器共同改善了气流和空气动力学性能。当空气掠过发动机盖时,发动机舱内散发的热空气通过固定在发动机盖抽热器上的风道抽出。 2007福特ShelbyGT500篷顶型的风格也借鉴了过去的GT500,上面没有了勒芒式条纹。不过,篷顶型采用了一种布篷顶,与高档篷顶跑车上所见到的类似。 受福特GT一体式后气流扩散器的启发,独特的后面板采用了下肋板,后扰流板也使人想起了经典的GT500。为了纪念野马两大高性能偶像的精诚合作,GT500采用了Shelby加SVT的徽标。 翼子板都采用了野马cobra的更新设计。在前格栅偏离中心的位置贴有一个蛇标,代替野马汽车标准的奔马车徽。“GT500”的字样隐在侧门槛条纹内,SHeLBY的字样突出地标在后台板上。车轮盖与门槛板上都可以看到SVT徽标,车轮盖上设置SVT徽标是SVT的传统。最后,尾灯之间还设置了一个圆形徽标,“ShelbyGT500”的字样围绕着居中的眼镜蛇形象。 车内也进行了很多功能与品味的提升。车速里程表和转速表互换了位置,以便让偏好高性能的司机在换档时能更好地观察换档点。前座椅新增了侧向支承,以便转弯时能让司机保持最佳位置。内饰可选两种颜色,炭黑或炭黑配深红。采用炭黑/红色方案时,座椅面和车门板镶嵌件为深红色。两种内饰方案下的座椅均采用真皮蒙面。整个方案还包括椅背上的蛇形压花。 方向盘护盖上也印有ShelbyGT500字样和眼镜蛇的图像。方向盘后面,仪表保持了SVT的传统,采用了浅色表盘。客舱内的镀铬附件都换为缎纹铝表面,包括铝制的变速杆手柄,变速杆手柄的位置恰到好处,移动快捷准确。 福特ShelbyGT500将在位于密执安州FlatRock的福特与马自达的合资企业autoalliance国际公司中生产。 宝马Z8 z8的外观设计独树一帜。欣长的发动机罩、宽大的车轮,还有车身两侧动感十足的排风口,无不令人回忆起那“美好的旧日时光”。很多人也许会从Z8联想到有史以来最漂亮的汽车一那款50年代的富于传奇色彩的宝马507。宝马507是当年的设计天才高尔茨(albrechtGrafGoertz)的杰作,这款举世无双的经典车型仅仅生产了252部。z8把人们对宝马507的追念和漏*点变成了现实,然而和507一样,这款车是稀世珍品,狂热的车迷们并非每天都有机会向它致敬。把车轮上的梦想变为现实的人们是那些充满漏*点与狂热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是他们联手创造了这样的杰作。在z8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他们享有完全的自由来制造一款真正充满热情的双座跑车,这是专为驾驶乐趣和瞬间漏*点而诞生的、拥有慑人魅力的运动跑车:强劲彪悍与柔顺如水集于一身,领导时尚而又独一无二,它具备了创造又一汽车神话的所有资本。 宝马Z8的基本设计具备经典跑车的特点:欣长的前部、短促的车尾、经典而舒适的驾驶室。车轮罩柔和的曲线通过宽阔的车门延伸至短而充满力量感的车身后端。前轮罩与车门之间的排风口是典型的宝马风格。从正面看去,z8宽大的双肾形散热器护栅和玻璃罩下紧凑的卤素前灯都突显其纯正的宝马血统。从多数驾驶者最经常看到和记起的宝马车的后部看去,Z8的车身曲线从前部延伸向后,在尾部略微下沉,给人以完美的观感,扰流板的造型和抛光钢材制成的双排气管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为了一年中那些不太晴朗的日子而设计的硬车顶是z8的标准配备。 从内涵来看,宝马Z8再次实现了运动特点与豪华特性的完美结合,即使对于这一级别汽车来说,z8的许多配置也是绝无仅有的。Z8大量采用新材料,在开发z8的“脊柱”(底盘框架)时,宝马公司的工程师们采用了一种新技术,即带有结构板的铝合金框架,所以,这款运动跑车的车身大部分由铝合金制成,而后部的缓冲装置和内侧面则采用了聚胺脂,用来吸收哪怕是细微的颠簸,并缓冲车身承受的冲击。这些新材料的使用保证了车身拥有最大刚度,在碰撞中拥有最佳表现,并把振动减低到最小值,确保了驾驶的平顺性。 无须赘言,宝马z8全部采用了现代顶尖的汽车技术,所以,人们意料之中的是,它将装备性能卓越的V8运动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因装备新型宝马m5而盛名远播。此动力单元在最初就是针对两种不同概念的汽车而开发的。其排量达5升,发动机6600转/分钟时,最大输出功率达到400马力(294千瓦),最大扭矩为500牛顿·米(369磅·英尺),可以保证在任何发动机转速下都拥有充足的动力储备。应用于宝马m车型的可变正时凸轮轴控制以及单体蝴蝶阀节气门采用电子控制,可使发动机在中低转速下提升扭矩,并保证最优化的燃烧,把排放降低至最小值。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良好的牵引力,所以发动机安装在前桥的后部。宝马Z8采用6速手动变速箱,后轮驱动,另外装备了优化牵弓I力的DScIII控制系统,发动机性能无与伦比。举例而言,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不超过5秒。由于发动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论处于何种档位,z8都可以轻松超车。如同其他宝马车一样,z8车的最高车速为电子限速250公里/小时。 另外,Z8的制动性能也同样突出;z8以100公里/小时行驶时,只需2.5秒便可完全停稳。z8的底盘和悬架也主要采用了铝合金材料。前桥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弹簧支撑装置,转向装置为精确的齿轮齿条式,后桥为整体式设计,以确保对横向和纵向力进行最优处理。专门为Z8设计的轻合金轮独一无二,是Z8区别于其它车型的又一超凡特质。z8的前轮胎尺寸为245/45R18w,后轮胎为275/40R18w,在轮胎发生故障时仍可飞奔,这是Z8无与伦比的路感的可靠保证。 Z8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汽车概念,正骄傲地进军世界著名运动跑车的行列。它是为真正的行家提供的最出色的超级驾驶机器,一辆漏*点澎湃梦想成真的汽车。 阿斯顿·马丁 简介 阿斯顿·马丁(astonmartin)原是英国豪华轿车、跑车生产厂。建于1913年,创始人是莱昂内尔·马丁和罗伯特·班福德。公司设在英国新港市,以生产敞蓬旅行车、赛车和限量生产的跑车而闻名世界。参加车赛固然是发展轿车生产的重要手段,但耗资太大加上经营不善,1987年被美国福特公司收购。 马丁是一个有钱的赛车手,班福德是一名工程师。1913年两人合作开始制造高档赛车,公司当时的名称是马丁.班福德公司,1914年他们生产出自己的第一辆汽车。马丁曾驾驶自己制造的赛车在阿斯顿.克林顿山举行的山地汽车赛中获胜,为了纪念胜利,1923年马丁把公司和它的产品都改名为阿斯顿.马丁。胜利带来荣誉却没能带来利润,公司业绩不佳被反复转卖。(戴维.布朗的名和姓的前两个字母)为公司的汽车命名,这一命名方法持续至今。到60年代阿斯顿.马丁曾有过一个辉煌的时期,但好景不常,公司很快又陷入了困境,负债累累。1972年戴维.布朗不得不把占有了25年的公司出售。在这之后公司又开始频繁更换主人,1987年公司终于被美国福特公司相中,收购了75%的股份,1994年7月又收购了其余的股份,从此阿斯顿.马丁成为福特汽车的品牌之一。阿斯顿.马丁跑车多采用前置式的V8或直列6缸发动机,马力强大,车型空气动力性能优越,加速性能优异是阿斯顿·马丁跑车的最大特点,从静止启动加速到时速100公里,仅需6秒。 该公司生产的赛车在国际赛车坛上名气很大,曾多次获得国际汽车大赛的冠军。据悉年产量只有800辆左右,且多手工制作,但做工精致,质量可靠。因此在英国汽车排行榜上,阿斯顿.马丁历来都紧随劳斯莱斯和本特利之后,即使是最便宜的阿斯顿.马丁DB7,国际市场价格也不低于13万美元。阿斯顿.马丁(astonmartin)品牌中最著名车型有:DB2、DB6、DB7、Vantage等,其中阿斯顿.马丁DB7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具有浓郁的英国古典气质。 标志寓意 奥斯顿·马丁汽车标志为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分别注有奥斯顿、马丁英文字样。喻示该公司象大鹏一样,具有从天而降的冲刺速度和远大的志向。阿斯顿·马丁就会让人想想到007詹姆斯·邦德的传奇故事,似乎阿斯顿·马丁的成功归功于他。 镀金保时捷 普福尔茨海姆市(Pforzheim)不仅仅是德国珠宝和钟表工业的重镇。这座“黄金城市”同时也是第一辆金色保时捷的诞生地。在普福尔茨海姆任何闪闪发亮的都是金的。因此,在这个黄金珠宝的故乡,一切和黄金有关的奇思妙想都不会让人感到奇怪。 这部镀金的保时捷,当然将会是一款限量版车型,是被一位来自斯图加特VISUaLIS公司的的极具创造性的工匠,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的艺术家兼金匠BerndHoeger博恩德·豪格尔,在2006年完成的。VISUaLIS的首席执行官斯文·乌尔里希全权委托给博恩德#8226;豪格尔来为这部保时捷Boxster镀上一层22卡拉的黄金。要把车身上的漆全部挂掉,然后用一片一片的金箔用手工方法进行粘贴,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约一个月的时间。一点一点的,经过耗时数月的艰苦手工作业,一件前无古人的艺术品就此诞生。 从一些控制元件,诸如方向盘以及门把等,到整个车身甚至合金轮毂,全都被镀上了黄金,现在这部双座跑车的价值真可谓难以估量了。在其身上体现出的一种对生活的完全享受的态度,配合保时捷Boxster一如既往的美妙曲线,体现得真是淋漓尽致。 这部奢侈的跑车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而2007年,该车出现在一些非常特别的场合比如德国Strenesse史瑞妮丝时装和Glashütte格拉苏蒂手表的时尚秀。 这部镀金跑车所能达到的威力可不仅仅只是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而已,他完全可以让男人和女人一起都为之心跳加速。如此华贵的跑车无疑将会激起所有人的艳羡之心。 保时捷跑车 保时捷 (Porsche,全称Dr.Ing.h.c.F.PorscheaGFWB:POR3) 是德国的汽车品牌,其总部位于斯图加特市,由费迪南·保时捷(FerdinandPorsche)创办,以生产高价的超级跑车而闻名,现在也涉及到越野车领域。费迪南·保时捷同时亦是大众汽车的第一部产品的设计工程师。 保时捷跑车的历史: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保时捷跑车是其在1948年推出的356跑车。这款车的4缸发动机原本是大众公司的产品,有1131毫升的排量,26千瓦的功率,再后来使用了下吸气式化油器,使功率提升到30千瓦,这款车的倒扣浴缸式设计使其有了比较好的空气动力性,最终这辆车的速度可以达到140千米/小时。 而让保时捷在赛车领域初露锋芒的则是其经典的550赛车,这辆车只有550千克的重量和出众的外观设计,使其在1953年推出之时便得到了车迷的一致推崇,并在世界各地的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一直维持到1960年代。在勒芒(lemans)的赛道上保时捷是勿庸置疑的王者,1970年-2003年的33年中,保时捷共夺取16次冠军,包括1981年-1987年的七连冠。daytona房车赛自62年出世,一直到1990年代才有福特等车队挑战保时捷的霸主地位。1966年daytona改为24小时耐力赛,保时捷在1968年-1991年间18次捧杯,包括1977年-1987年的10连冠。 保时捷跑车的主要车型: 2.比赛专用的跑车 550Spider|904|935(详细版本繁杂)|917|962 保时捷356,整个50~60年代的主要车型,首先推出的356称为356a,之后改款称为356B及356c,356车系包含coupe,Roadster,Speedstar3种主要款式及356Ghiaaigle,PaxtonPhoenix等特殊车款。其中一台356a称为费迪南,为费迪南之子费利送给费迪南的车,之后费迪南逝世费力将此车作为开发新款车型的测试平台,先后换了多款引擎车色避震结构等,目前已换回黑色车身及元356a之零件存放于保时捷博物馆。然后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有最初级的911系列,在当时是引领潮流的超级跑车。 这些保时捷的造型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都是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前脸两个大眼睛的头灯。超级跑车耗油量很大,到了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保时捷也架不住压力,推出了一款914系列,采用的是标准的七十年代大众化轿车形象,无法同356或者是911相提并论。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几款911与944,都是威猛型跑车,1978年的911扭矩巨大,有相当好的转弯性能。944相继推出了944,944s等后继车型。进入九十年代,保时捷的生产线定位是911,boxster,cayenne三大系列多种车型。 更准确的说,进入90年代,911系列的内部代号是993与996,及后来推出的997。其中的turbo车带有显眼的turbo标志,其余的caRReRa车有敞篷版和四驱版。Boxster是双座跑车,cayenne是公路SUV。2003年保时捷推出了caRReRaGT型车,该车使用10气缸的干式油底壳5.7升发动机,该车大量使用碳素纤维加强塑料制造,使得该车重量极轻;采用精制陶瓷制动碟,性能及耐用性极高,最高时速达到330Km/H(206mPH),比meRceDeS-BeNZmcLaReNSLR的最高时速更快。 保时捷跑车的特点: 保时捷汽车集豪华的车体和优异的性能为一体,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跑车品牌之一。其跑车设计风格比较经典保守,没有像法拉利那样的现代派诱惑力。 所有911和Boxster汽车均采用后置水平对卧6缸发动机,这是保时捷跑车最重要的特点。据称,自1948年至今生产的全部保时捷汽车中,有70%仍在被使用,这证明了驾驶这种汽车的非凡乐趣。 帕加尼 【帕加尼汽车公司简介】 1982年,26岁的阿根廷F3赛车设计师帕加尼(HoracioPagani)仍默默无闻。但他接受5度F1世界冠军的生命贵人范吉奥(JuanmanuelFangio)建议:“若你想制造世界最美的车,没别的选择,一定要去意大利的摩德纳(modena)实现梦想。” 听了这建议,帕加尼直奔摩德纳城郊的超级跑车兰博基尼公司,从组装工人干起,后来他不仅参与兰博基尼著名的Diablo跑车设计,更率先指出碳纤维将是未来造车科技中最重要的材料。不到10年,他便成立自己的摩德纳设计工作室(modenaDesign),并在范吉奥的鼎力相助下,顺利获得amG最顶尖发动机。本来这车预备称为PaganiFangio,可惜车神范吉奥在车尚未问世前便过世,帕加尼不忍再用前辈名讳,1999年正式推出时,便取“安第斯山脉的风”之意,称为Zonda。 全球跑车市场中,Pagani的名声或许不像法拉利(Ferrari)拥有超高人气,不过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两家车厂同样位于意大利超级跑车故乡蒙大纳(modena)。Pagani不像一些只是昙花一现的跑车厂商,因为它财力雄厚,而且全手工打造的超级跑车,其完工素质足以媲美法拉利。 【帕加尼跑车的历史】 超水准特制跑车的领域一向令人难以捉摸,虽然历来不乏成功的例子,但失败的教训却更为普遍。尤其随着股市炒作的失利,某些品牌不自爱的做法造成的负面效果,以及交通状况和大家驾车习惯的改变,加上世界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种种影响等等,都使这个市场变得格外地飘忽不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创出新品牌就要冒更大的风险。阿根廷人帕加尼先是从为意大利的名牌兰伯基尼加工为出发点,最终推出自己的品牌。 车公司的老板荷拉齐奥·帕加尼选择了一条稳健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先成立了一家加工厂,专门生产玻璃钢的各种零部件。随后才成立了正式的汽车制造公司,开发自己的独特车型,以此纪念阿根廷赛车名将方乔。方乔曾四次夺得F1赛场上的世界冠军。是他最早孕育了这个梦想。临死前还对帕加尼的计划赞不绝口,并且帮助帕加尼联络上奔驰品牌的发动机生产厂家。帕加尼汽车公司研制的Zondac12在1999年的日内瓦车展上首次亮相,立即以其独特的风采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 车的外形吸收了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和其他耐力赛上许多车型的特点,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每个部件都像一件艺术品那样精雕细刻而成,与大批量生产的普通汽车形成鲜明的对照! 帕加尼车厂在制造汽车时所下的功夫,有点像钟表匠把每一件产品都视为将永久传世的稀世珍宝。一辆Zondac12售价约32.2万美元(不含税),更高一级的c12S型售价约41.5万美元(不含税)。买主订货时要预付10%的定金,6个月后交货。现在已有12辆车售出,尚有五六十名买主在等着交货。别看车厂的产量并不大,但是帕加尼的资金运转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前曾测试过Zondac12。该车所配备的是一台6升汽缸容积、功率为400马力(295千瓦)的奔驰V12发动机,配上一台5个速比的ZF桥式变速箱。这种发动机的构造略见陈旧,已不适应现今的需求。因此,帕加尼公司毫不迟疑地投身于全新6速比变速箱的研制。新变速箱的性能明显增强,以至于许多订了货的客户宁肯暂缓提货,以等待新型变速箱的投产。当然,推出更高水准的S款属当务之急,势在必行。Zondac12S款就是要出人意料,向世人显示技术上的登峰造极。不过也要知道,即便驾着这样一辆车行驶在21世纪的公路上,也必须遵守某些规定。而该款车照搬奔驰600SL的发动机,可以输出400马力(295千瓦)功率,已经绰绰有余了。 S款的长处还在于,由于动力性能增强及悬挂系统较硬等特点,更能适应竞技性强的需要。 除此之外,S款近期又作了不少技术上的改进。譬如,只要再付7850美元(不含税),可以加装一个特别的电子系统,必要时将Zondac12S车身自动提高,以改进该车逾越障碍的性能。 【帕加尼跑车的优势】 PaganiZonda堪称超级跑车,敢与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等跑车界大腕一比高下,其完美的做工足以让法拉利汗颜。每一辆交付客户的Zonda皆具有款型皆具有独特的上空魅力、超强的动力性能,以及承袭自Pagani手工制作的尊荣质感,使到限量生产的PaganiZonda超级跑车,身价益发不凡。 碳纤维打造的车体 正如一般的汽车,Zonda的造型同样经过风洞测试。它的深下颔进气坝、车尾扰流板和气流扩散器,可以在297公里/小时的高速时对车身产生500公斤的下压力,加上车身比重均匀,Zonda即使在超过300公里/小时的超高时速下,仍然可以四平八稳。 整体车型设计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楔形的车鼻和水滴状的玻璃车厢,还与参加GT耐力赛的车型极为神似。中央一分为二的车尾扰流板,设计极为特别,而且散发出与众不同的美感;有如喷气式飞机的车尾排气管已成为这辆Supercar的注册商标。Zonda造型的优美程度,简直令经典跑车如兰博基尼DIaBLO和几乎所有法拉利相形见绌。 以不同颜色皮质、铝质和碳纤维来布置及点缀的车厢,设计有如概念车。碳纤维不只用在车体而已,其实整个车厢都是由碳纤维制成的保护罩。负荷轴承采用较为普通的圆柱形钢架,虽然没有F50或迈凯伦的轴承来得坚硬,但却能有效地减少传至车厢的振动。装上18英寸轮毂的车重只有1250公斤(净重),比DIaBLO轻了至少200公斤,因此有利于提升加速性能。 入门级就有500匹马力 挂上Pagani徽标的所有车型,都堪称超级跑车,因为入门型号已有500马力的惊人动力!以PaganiZondac12S来说,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轻量化车体,搭配由奔驰御用改装公司amG供应的7.3升V12引擎(这也是SL73maG及cLK-GTR跑车所采用的同类型引擎)输出功率高达555匹马力,足以让0——100公里/小时的起跑在3.7秒内完成,极速更高达354公里/小时!这个性能足以击败美洲豹XJ220、布加迪eB110、法拉利F40及F50,只有迈凯伦F1能让它稍胜一筹,至于车身较重的奔驰cLK-GTR可能也不是它的对手。在2003年广州车展上售出的大陆第一部cLK-GTR的售价为税前1500万港币,相比之下,售价为税前438万港币的c12S便宜得多了! 轮胎量身订做 c12S的轮毂与轮胎,前轮为9Jx18英寸轮毂配255/35R19轮胎,后轮13Jx18英寸轮毂配345/35R19轮胎。轮胎是由米其林专为Pagani量身订做的,完全符合这部超级跑车的需求。c12S的行驶底盘搭配aBS及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确保驾驶者在操控上十拿九稳。 零件“全球组装” Zonda虽说是挂Pagani徽标,但其实它的零件来自天南海北,当初除接受方吉欧建议采用著名的amG引擎外,其他包括皮革、悬挂、制动等组件,也都是设计好委托外厂代工,等零件制成后送回摩德纳由设计公司完成组装,目前家族车系包括硬顶的ZondaS与敞篷版ZondaRoadster两款。正因为这种组装模式,所以每部车都可依车主要求增减配备。从1999年问世,到记者采访当天才刚出厂的1部,全球总计仅40部,且因组装生产线已满载,目前订车至少得等9个月才能交车,若有特殊要求,等个一年也不稀奇。 【卖到中国的Zonda】 目前Zonda在大陆、台湾、香港各有一部。因为产量很少,Pagani这个品牌向来在华人圈鲜有人知,却在2年前突然声名大噪,主要是因为2002年4月5日凌晨,一部Zonda在香港试车时,失控撞上路边消防栓导致车头严重损毁。此事件之后,大家才注意到世上还有这么一款罕见的名车。因为Zonda目前产量仅40部,所以HoracioPagani先生对自己每部车的动力都极清楚,他甚至指出,有部罕见中之罕见的620匹马力赛车版的ZondaS已辗转到台湾!而大陆这部Zondac12S是在2003年的广州国际车展上被一辽宁富商拍得,目前陈列在大连的一家展厅之中。 在Pagani公司的预算当中,一共要生产6部右舵车款,香港获得3个份额,其中1部的车主是香港富商、“玩具大王”蔡志明,他更是全亚洲首位Pagani车主。凭制造“椰菜娃娃”白手起家的蔡志明,可说是香港玩车界最有名的汽车收藏家,同时拥有30多部名车,当中包括5部法拉利、1部兰博基尼mureielargo,以及1部曾属伊朗国王的古典劳斯莱斯PhantomⅣ。他去年再度斥资购入一部银色Zondac12。后来,以撞车出名的谢霆锋,也传出对此车极感兴趣,又令人对Pagani平添不少印象。 【Pagani的成功因素】 公司的财政稳定,因为它在自行生产跑车之前,已经是一家成功的合成组件供应商,专门供应组件予其它跑车和赛车。它在制造碳纤维车体方面具备专门的知识和工程人才,车厂所在的位置聚集了全球尖端的跑车生产厂家,从某种程度上讲达到了技术信息和销售情况的“共通”。与奔驰的御用改装厂商amG关系密切,能获得后者为其供应动力强劲的V12发动机而无需自行研发,无形中节省了成本。车厂创始人荷拉西奥巴加尼(HoracioPagain)对跑车无比“热爱”同时他也是位超级跑车的设计专家,值得一提的是蓝宝坚尼countach二十五周年纪念版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帕加尼汽车公司研制的zondac12在1999年的日内瓦车展上首次亮相,立即以其独特的风采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拉开了帕加尼后续上市车型的“序幕”。 作为Pagani的入门级跑车,搭载了amG排量7.0L的V12引擎,车身全部由碳纤维制成在最大限度降低车身质量的同时,保证了在300Km/H的速度下车身的抗压强度。流线的车身整体设计和水滴型的驾驶舱造型,使得c12在高速情况下能高较好的摆脱空气的阻力。 Zondac12S做为c12的后续车型,于2001年发布上市。S款同样搭载了amG的V12引擎但排量加大到了7.3L,与之匹配的是一款六速手动变速器。在c12的基础上S款延长了5cm车身,车前区削得更尖,尾部的线条更加夸张,并且高高耸起。造型上骇世惊俗的车身轻刚性增强。厂家宣称,当该车以200千米的时速行驶时,前桥的空气阻力为100千克,后桥为130千克。这是刻意设计的车尾造型所取得的效果。而且为了适应竞技性行驶的需要,车架的刚度明显地增强了。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的车厢前后均增加了钢管支撑,致使整个车身抗扭曲的性能大为加强。 2003年上市的ZondaRoadster就是c12S的敞蓬版。动力上同样搭载了amG排量7.3L的V12引擎。在内饰布局与c12、c12S稍有不同,突出表现在空调出风口的分布位置、手刹以及排档杆的颜色以及造型设计,其余的底盘设计和动力指标与c12S完全一样。 雪佛兰corvette corvette(克尔维特)在中国的知名度应该比不上法拉利和保时捷,但它在美国堪称国宝,代表着美国的历史、文化、精神,还有最高端的汽车技术。 在美国,corvette绝对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诞生自1953年的通用旗舰跑车系列,历经了5代的历史演变,至今依然是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跑车。corvette车系至今已累计生产了140万台,其中在美国本土的销量占绝大多数,可见美国人对它的爱戴和拥护。说corvette是“美国的法拉利”并不为过,但和法拉利最为不同的是,corvette更加亲民。在美国街头,不时会掠过历代corvette的身影,各种年龄、各种肤色的驾车者都可以看到,连驾车接送我们的一个通用普通中年女职员,家里都有一台2000年款的corvette,可见这部超级跑车的平民化程度。想来这种“亲民”的风格,也正是美国精神和文化的一个特色。 精神、文化、形象,这都是比较“虚”的东西,对跑车来说,最重要的也许还是性能。corvette的性能达到什么级别?上一代的c5,用的是一台5.7升V8发动机,最高马力400hp,性能大概接近法拉利360的级别,但还未高到兰博基尼的程度。在美国本土品牌的跑车中,克莱斯勒Viper和福特GT诞生前,corvette一直是一枝独秀的。 新一代的corvettec6,是在竞争对手相继推出了性能更强、形象更突出超级跑车的背景下登场的。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到c6时,感觉它的变革并没有期望中那么大。如果你对上代c5留有印象,相信便会和我一样,不会对c6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甚至将一部c5和c6摆在一起时,还不容易将两车辨别出来。然而,这其实就是通用所追求的效果——按照厂方的计划,c6的设计方向是“完善化”,提升是必要的,但维持原有的形象同样重要,因为对于它将要抗衡的那些新兴对手而言,corvette多年所建立的深入民心形象,正是它强大的优势所在。维持既定的成功路线,也符合通用现阶段“不犯大错误”的整体产品研发策略。 完善化思想 新一代的corvette是怎样完善化的呢?下面列举一些方面: c6的外观形象和上代非常相似,但实际它的车身比上代更短、更窄,轴距更长,乘坐空间更开扬,整车的尺寸和比例比以前更合理,也更能适合美国以外国家的道路环境。 车身轮廓虽然看起来变化不大,但细看之下,其实c6的每根线条都更费心思,设计师特别注意车身表面的光影变化,例如车身侧面由前后翼子板在车门处交汇而勾画出的两道“Z”形光影,就十分耐人寻味。类似的精彩细节,在c6全身上下时有所见。 c6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车身风洞测试,空气动力性能明显加强,下压力增加、上浮力减少,风阻系数也做到了国际优秀水平的cd0.28,这是使它达到历代corvette最高306km/h极速的一大功臣。 更佳的空气动力设计,也表现在前挡风玻璃边缘比上代更高、更靠前,所以敞篷驾驶时气流对乘客头部的干扰更小。 新的内饰保持跑车格局之余,非常注重功能性细节的完善:手动变速挡杆根据人的手掌做了特别优化,提供一流的握持和换档感;乘客门饰板增加了扶手,使高速驾驶时乘客有所依靠;杯架能更稳妥地固定饮料;仪表板用了超白LeD灯光,消除敞篷驾驶时阳光对阅读仪表的影响。 新的LS2系列6.0升V8发动机,不但更轻,动力更好,而且还以省油为卖点。厂方公布在综合路况下的平均油耗(注意不是我们常说的最经济油耗)为11.7L/100km,是个非常合理的数字,对于一部400ps马力的超级跑车来说更称得上是一项成就…… 上述项目均说明,corvettec6的变化并不是要石破天惊,而是追求美和功能的结合。对车厂来说,这是一种很沉得住气的做法,也是安稳和聪明的做法。 要做出上述这些“完善化”工作,除了要有虚心的态度外,更需要十分了解自己的弱点。而这一点,又是corvette的优势——通用说注重和用户交流是corvette的一项传统,至今已累计有5万名corvette车主亲身去参观过它的生产线。corvette的用户群都是忠诚度非常高的,他们不断给予车厂意见,成为通用坚定新一代corvette发展方向的定心丸和准确把握下手改进环节的指南针。 超乎预料的好斗 我们试车的地点先是在通用总部的milford试车道内。驶上这条路面起伏、弯道连绵的跑道之前,必须戴上头盔,坐在低矮的驾驶座内,战斗气氛十足。出发前厂方人员特别指引我将车上的TcS按钮按下两次,仪表板上显示出“activeDrivingmode”——这是特别设定的运动化驾驶模式,它会适度减少电子装备的介入(但不是完全关掉),让操控表现更加直接。 果然,这部手动6前速排挡的c6,一上赛道便表现雀跃,堪称是我近年开过的能让人最快进入兴奋状态的一部车。它的齿比编排紧密,低转扭力强劲,转速轻快地飙升,进入高转时发动机传来异常雄壮的声浪,隔着头盔我都能感觉到那排山倒海的气势。这样的声音对在赛道上驾驶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催情剂,加上清晰的离合和爽快的挡位,让我很快便可以尽情忘我地应对弯道。 在大幅度起伏的路面上,我清楚感觉到c6在车身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成果,高速通过俗称“龟背”的地点时,车身几乎没有一点漂浮感。以3挡进入一个长弯,我入弯的速度颇快,前轮渐进地出现转向不足,听到那套GoodyeareagleF1轮胎发出的尖叫声时,我收小油门,车头很快地纳回正轨,但车身也随即出现一些摆动,像有点想要甩尾的迹象,此时我再下意识地加一脚油门,两个后轮便如我所愿,开始冲破抓地力——甩尾出现了。基于对赛道不熟悉,我没有放胆让车尾进一步甩出去,但在540Nm强大扭矩的怂恿下,我在出弯全程不断一下一下地给它“喂”油,那满腔激扬的扭力便一直呈现着按捺不住的态势,美式超级跑车那种力量型的漏*点表露无遗。 在这种濒临极限的状态下,c6的车身会随着油门动作出现一定程度的轻微摇摆,这主要是扭力强横的结果,但同时也说明当前的悬挂调校并不完全适合在赛道上狂奔。后经查问,我试的这部c6用的是标准版悬挂,而买家还可以选择一套可调硬度的磁性悬挂,或一套纯运动设定的悬挂。 总的来说,c6的重心低矮,方向和制动准确,整套手排传动系统十分催情,底盘极限清晰而且富有娱乐性。说实话,我事前并未预料到corvette在赛道上的性格会如此好斗和富有挑战性,也许我心目中还残留着对美国跑车那种比较享乐主义的印象? 敞篷版更讲心情 既然如此,不如换一部敞篷版去兜兜风吧。离开赛道,我驾上一辆自排敞篷版。corvette有两个车身版本,硬顶版有一条粗B柱和大后窗,软篷版则是全敞开式车顶的设计。硬顶版其实也可以开顶,它的一块车顶以镁合金制作,可以取下来放到尾厢里,操作的过程并不复杂,而且我觉得硬顶的c6整体造型比敞篷版更均衡和顺眼。但是如果想感受“美式的享乐主义”,那还是数全敞篷的版本最具风味。它的软篷是电动操作的,打开或关闭要用手掰动一个拉环,操作并不复杂。软篷敞开后,会完全藏入座椅后方一个与车身同色的整流罩里,不碍观瞻,是相当出色的设计。 驾着自排的敞篷corvette行驶在乡村公路上,首先让我留意的并不是动力或操控,而是吹进车厢来的风。中速行驶时,我的身体感受到习习凉风,但头顶发端却没有被风掀动,这种感觉十分奇妙。周围的风噪声相对比较明显,但将两侧的玻璃升起来后,整个头部便不受任何乱流的吹袭,事实证明厂方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的风洞测试并没有白费。 上高速公路之前我将软篷关上以观察它的隔音效能。从慢车道加速切入车流,不费吹灰之力便并到了3、4车道的最快线。当然,美国人驾车并不狂,快线上的最快车速也不过80mph(约130km/h),这还没用到corvette的一小半功力呢。在这种车速下,敞篷版的车厢算不上很安静,车顶的隔音固然未达硬顶轿车的水准(有这样的感觉也许和我当天上午刚试驾完超静的凯迪拉克STS有点关系),它的悬挂在一般公路上行程也还是短了些,遇上较明显的坑洞时,不能完全将震动吸纳掉。不过用超级跑车的眼光来看,它在公路上的行车舒适程度已经有非常好的水准了。自排版的发动机声音比手排版收敛些,由于只有4前速,每一挡的转速攀升不及手排版那么活跃,但起步和中途加速的力量依然强大,变速箱的平顺性和kickdown反应都非常高水准。值得一哂的只是作为一部超级跑车,c6的自排变速器竟然没有手动加减挡的功能,以如今的科技标准来看,未免也太跟不上时代了。 美国情怀 也许车厂认定酷爱驾驶的人就应该会买手动版,自排版是留给享乐主义者的。而我对美国的“享乐主义者”的一种行为注解就是:他们的开车姿势通常是十分舒服地斜躺在座位上,一只胳膊搁在车门边缘,另一手则准是在摆弄中控台上的手枕呀、饮料呀、收音机呀什么的。我试着模拟这样的驾驶方式后,这部敞篷加上自排的corvette便成为一件享乐的佳品,风从耳边掠过,收音机播着歌词不清但节奏百分百美国风格的乐曲,脚下踩着肥厚的400hp马力和540Nm扭矩,游走在限速仅为50英里的乡村林荫道上,此时此刻,什么中高转扭力,什么悬挂滤震,都不如那份心情来得重要了。 新一代corvette的设计主旨是3P:Power(力量),Precession(领先),Passion(漏*点)。前两个P可以表现在性能上,我认为c6已经做到了。而第三个P——Passion却是最值得关注的。这意味着新一代的corvette将更加追求纯粹的驾驶感觉,连试车当日厂方提供给我们作对比试驾的对手车辆,都选择了保时捷carerra、宝马Z4和日产350Z这三部典型的“Passioncar”。我认为,论驾驶的漏*点,corvette虽然已比我心目中“享乐主义的美国跑车”大大迈进了一步,但它所要卖的绝对不应只是这种机械上的刺激。corvette身上那种久经历史和岁月提炼的美国情怀,才是它最大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具体到我来说,对于驾驶着敞篷corvette在乡间公路奔走的记忆,就比在赛道上激烈操控的印象来得深刻得多。 c6的设计方向是“完善化”,提升是必要的,但维持原有的形象同样重要,因为corvette多年所建立的深入民心形象,正是它强大的优势所在。 在出弯过程不断一下一下地给它“喂”油,那满腔激扬的扭力便一直呈按捺不住的态势,美式超级跑车那种力量型的漏*点表露无遗。 corvette所要卖的绝对不应只是这种机械上的刺激,它身上那种久经历史和岁月提炼的美国情怀,才是最大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瞄准对手? 〉〉通用在corvette试车会上,特意找来了保时捷911carrera(996款)、宝马Z4和日产350Z让我们随便试驾,如此开放的胸怀实在让人佩服,显然在他们心目中这三部车就是新corvette的主要竞争对手了。 〉〉经过简单的试驾,我觉得在这几部车中,功力最高的仍是保时捷,它的动力让人激动,整个底盘包括悬挂和转向表现都很完善,既有极高性能又有豪华形象。当然它的售价是最高的,比c6都要贵上近2万美元;宝马Z4有很高的驾驶乐趣,机械部分最完善,但不及保时捷那么刺激;日产350Z是我第一次接触,它的跑车化设计格调和发动机的咆哮声让我非常欣喜,但悬挂和做工完善程度不足,当然,它是四部车中最便宜的。 〉〉要拿corvettec6跟它们比的话,我认为手排版c6的动力性能应该压倒它们,激烈驾驶时的刺激感也与996和350Z看齐,只是稍欠保时捷那种整体非常高的操控协调感。但c6有一种性格是对手们都不具备的,就是在舒服驾驶时的醇厚和从容,这来自于传统V8发动机的特性,比Z4来得更有血有肉,又不像996和350Z那样一味地血脉贲张。和c6相比,对手的性格便显得有点单一了。 VanquishS最终版 VanquishS最终版:阿斯顿·马丁发布了旗下最新的旗舰车型. 仅产40辆的VanquishS最终限量版由白金汉郡的NewportPagnell工厂手工打造。这款车型代表着侈华和唯一的限量版车型很合作为一款阿斯顿·马丁旗舰车型的身份,同时也是为了展示NewportPagnell愈加成熟的手工技艺。 在阿斯顿·马丁的历史上这种最终版车型一般都是根据顾客的一些特殊要求结合庆祝对公司意义重大的车型退市而造的。现在得到的消息是这款限量版车型会在发布后几周内开始销售。 这款最终版的改变在于采用了马丁最负盛名的颜色和装饰。外面包括独有的限量版的黑色,这是为这种车型提供的一种崭新车身颜色。里面VanquishS的乘员舱中有半苯胺皮革,皮革包括的手把手及黑色镀铬的内饰组件。每款车还有专属于自己的限量版数字标识以显身份。 VanquishS最终版保留着标准版VanquishS的所有性能装备。它是家族中跑得最快的车型,极速可达321km/h。其他方面没有什么改变,仅提供2+2布局版,售价涨到182095欧元。 对于已经拥有马丁车型的潜在的旗舰车型的顾客,阿斯顿·马丁蜚声在外的服务部门增加了一项服务,那就是允许他们在车上添加一些更具个性特征的东西,如能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物件。 上述服务仅是公司的特色预订服务的一角而已,现有的马丁车主们现在还能定制一种aSm系统,这是一种自动换档系统以替代传统的手工换档系统。 负责与公司交流的来自Gaydon的特殊车辆服务组已经将此项服务开展了足有12个月了,他们在与现有的Vanquish的用户们交流的过程中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种改变。 公司负责顾客售后和服务方面的总监KingsleyRiding-Felce说:“他的工作就是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落实,不论他们的要求是针对什么时代的马丁新车,当然包括VanquishS。” 自2001年发布以来Vanquish就配备了很多手指控制键,如F1式的拔版换档能在250毫秒内迅速响应。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使之与6速手动变速器配合良好。 对于那些偏爱传统换档器的顾客同样不用担心,工厂在有顾客特别要求的情况下配装经典的手动。价钱要加13250欧元(含税)。 作为一示经典的现代跑车,Vanquish不变的2+2布局秉承着阿斯顿·马丁一贯的强劲,优美的价值典范。这款最终版车型是为那些有鉴赏力的顾客准备的。自发布以来Vanquish证明它是一款成功的车型,累积销量超过2000辆。在2002年,Vanquish更是在007的大作中展现身影。 再回到白金汉郡的NewportPagnell工厂,它个工作有着超过40年的历史,技术成熟而精湛。阿斯顿·马丁的工厂服务以这样的工厂为技术后盾,为每一款阿斯顿·马丁或是Lagonda提供最好的呵护。从事故修理,保养服务到恢复还原都在业务范围之内。在2006年有超过2000名顾客电话咨询过相关的问题,相信在2007年这一数字还会增加。 丰田FT-HSHybridSports 丰田FT-HSHybridSports概念车 ToyotaFT-HSHybridSportsconcept在动力上并不苛求登峰造极,“环保、节能”才是他的意旨所在。3.5升V6引擎承载着大部分的动力能源,虽然最高只能制造292匹力的动力输出,但零到百公里加速4秒左右,绝对不在话下!这样的成绩有赖于成功的车身支架材料,和立体式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同时ToyotaFT-HSHybridSportsconcept还搭配着一台可发挥197匹力的电力马达。这也仅仅是ToyotaFT-HSHybridSportsconcept初期的设计底线,因为丰田从不吝啬将开发能源动力科技,放在其整个发展轨道重心上。 虽然业内人士还不是十分的肯定这款混合动力运动型概念车,但对于笔者这样肤浅的汽车粉丝,ToyotaFT-HSHybridSportsconcept在诸多方面表现,就已经足够了!单纯的从车的层面上,我们还需要再苛求什么呢!因为对于人类现阶段来讲,这已经很完美了。 保时捷caymanS caymans是德国著名跑车制造商保时捷公司继911、博克斯特、卡宴后最新推出的第四大车系,它于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正式亮相,在广州车展上首次在中国展出,并于12月初在北京举行了上市仪式,起价92万。 外形:纯粹的保时捷,特殊的设计 看到caymans的时候,会想起保时捷550coupe或者保时捷904carreragtscoupe,这两辆早先传说中的车。其他的人也许会注意到保时捷是如何将boxsterroadsters和911carrera完美的结合,设计出新的双座硬顶跑车的。更有些人会注意到cayman独特的设计,纯粹的保时捷风格,但是又有截然不同的元素,比如:机头部分、像曲棍一样的车门下围板一直延伸到侧排气管,完美的车顶弧线投入华丽的后翼板。尝试将caymans仅仅定义为boxster的双座版本是对两车型的一种伤害,因为每个车型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 caymans有一个全新的前脸:更显著的前唇、格栅上的雾灯一直延伸到进气孔、雾灯的两边有垂直的狭板。发动机罩以险峻的角度从前挡泥板一直延伸到挡风玻璃。 车外后视镜和使用在保时捷carreragt上的差不多。当时速超过120km/h的时候,后尾翼自动提高3.15英寸(80mm),以保持高速的稳定性。相比传统的尾翼,这个能够在空气阻力最小的情况下产生强大的下压力。 车子下面的气流也得到了细心的控制,既能够为引擎、变速箱和刹车散热,又能够保持caymans与路面的接触。更进一步,车子前部的冲压空气襟翼设计为风扇型,当时速达到45mph(70km/h)的时候就打开,以限制控制流动以降低作用在前轴的压力。总体来说,保时捷caymans车身长4371mm,虽然和boxster共享车宽(1801mm)和轮距(1415mm),但是caymans高了大概1305mm。caymans的阻力系数为0.29。 动力性充沛十足 既然是保时捷家族的跑车系列,caymans的动力性自然令人期待,事实上它也没有让我们失望。保时捷首先推出的caymans搭载3.4l的水平对置6缸发动机,这款发动机采用带电子液压挺杆的variocamvvt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这个系统是专门应用于911系列的技术。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这款3.4l排量的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高达惊人的295马力,340牛米的峰值扭矩可以在4400转到6000转的转速区间内恒定保持。有了这样强大的动力和平稳的峰值扭矩,caymans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达到5.4秒,最高车速更是达到了274km/h。 尽管如此,caymans的油耗量大约只是市区12升/100公里,在高速公路上8升/公里。其排放标准已达到了美国levii(低污染部二级)的标准。除了应用短行程设计和可变气门正时及扬程技术之外,这款新型发动机还受益于最新研发的曲轴、主轴承和活塞。caymans采用与911carrera相同的曲轴规格,它的铝制曲轴箱实际上与使用在保时捷carreragt上的一样。 传动:改良的六档手动变速箱tiptronics自动变速箱可选装为处理3.4升引擎排气量的增加,caymans将boxsters的六速手排变速系统加以改进,缩短其第一、二档之间的传动比。与在911carrera和boxsters中的一样,caymans第一、二档的同步齿轮也覆有防碳涂层,以确保功效的最大化。 为使换档干脆利落而又不失精确,caymans的变速箱在第一、二档设有3倍同步啮合,在第三、四、五、六档设有2倍同步啮合。 不仅变速箱易于操控,引擎也足够强劲,甚至能为那些称为“懒人”的驾驶者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例如,在以第5档位50mph(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如果驾驶员想做一个短暂的调整,只需要踩一下油门,caymans便会立即响应,仅耗时6.6秒就能加速至125km/h。 除六速手动变速系统外,保时捷还为caymans搭配了享有美誉的tiptronics手自排变速箱作为其选配。这款五速手自排变速系统使得驾驶者在换档时,只需操纵安在中央控制台上的排档杆,或者只需推动安装在方向盘纵横杆上的快速控制装置就能实现。 即使使用自动变速箱时,2006款保时捷caymans由静止加速至96km/h也仅需5.8秒 操控性安全性俱佳 caymans的悬挂系统来自于boxster,为了提高操控性和安全性,保时捷将caymams悬挂中的弹簧、减振器等重要部件进行了特殊强化,并配备了米其林专供保时捷的n3pilotsport2型轮胎和18英寸的合金轮圏,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动力的要求,还有19英寸的轮圏可供选择。caymams调整了abs刹车防抱死系统和psm车身稳定系统的运行参数,并且可以选装pasm主动悬挂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的管理下,caymams的悬挂系统可以在轿车的舒适和运动的硬朗两种模式间转换。和保时捷其它跑车一样,caymams也可以选装pccb高效复合陶瓷刹车系统。 提供主动式保时捷悬挂管理系统(pasm)对于那些希望体验最终动力表现的驾驶员,保时捷caymans可以装配保时捷主动是悬挂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的在一辆车子上提供两种悬架设置:一个用于舒适的巡航和日常驾驶,另外一个用于挑战赛和越野赛的情况下。与标准的caymans底盘相比,pasm提供更舒适的悬架以得到更平滑的驾驶质量,特别是在松软的路面上。但是,当驾驶员动作更粗野时,该悬架自动变硬。 pasm运动模式提供更坚硬的悬架控制以获得更敏捷和更有动力的操纵,比如在跑道上争锋的时候。pasm包括两个加速计以决定车身的垂直移动。另外,它监控转向角的输入、行驶速度、刹车压力和发动机扭矩以最优化每个轮胎的挡板调节。 保时捷陶瓷复合刹车系统(pccb)pccb使用350毫米陶瓷材料的回转轴。该材料抗腐蚀,即使在非常潮湿的条件下也能够提供强大的表面摩擦力以制动。比起传统的金属刹车,陶瓷刹车仅仅只有一半的重量。这样控制了簧下重量,增强了车子的动力性能。 法拉利F430 法拉利F430基本参数 款式年份2005 长/宽/高4512/1923/1214mm 轴距2600mm 变速器形式半自动 排气量4.308l 功率360(490)/8500Kw(ps)/rpm 最大扭矩465/5250N·m/rpm 油耗综合->18.3l/100Km 最高转速10000rpm 环保标准欧III 车体结构承载式->三厢 车门数2 座位数2个 驱动方式中置后驱 随车附带物品文件使用说明书,保养手册,随车工具等 保修政策三年不限里程 法拉利F430车身参数 车身颜色法拉利红/纯黑/亮黄等16种颜色 长/宽/高4512/1923/1214mm 轴距2600mm 车漆金属漆/普通漆 前轮距1669mm 后轮距1616mm 最小离地间隙130mm 前排内部高度890mm 前排内部宽度1500mm 前排坐垫长度530mm 后备厢宽度/离地高度700/690mm 前排腿部空间830-1200mm 内饰材料真皮、复合材料 内饰贴面材料复合材料 前座中央扶手无 仪表板显示形式数字/模拟 仪表板背光颜色红色/黄色 仪表板灯亮度可调可调 车顶形式硬顶 车门数2 座位数2个 前雨刷器双雨刷->无雨量传感器 后雨刷器无 行李架无 玻璃类型隔热玻璃 车体结构承载式->三厢 车壳材料复合材料 底盘保护底盘整体保护罩 整备质量1450Kg 承载质量320Kg 前悬挂形式双叉臂独立悬架 后悬挂形式双叉臂独立悬架 减振器类型液压 前悬挂弹性元件螺旋弹簧 后悬挂弹性元件螺旋弹簧 车身高度可调不可调 座椅表面材料真皮 前排座椅调节方向12方向->驾驶座 座椅调节形式电动 前/后排座椅加热有 前/后排座椅腰部调节有 座椅调节记忆位置组数2 座椅按摩/通风功能无 运动座椅有 行李舱容积250l 行李舱开合方式遥控->上掀 行李舱灯有 法拉利F430动力传动参数 功率360(490)/8500Kw(ps)/rpm 最大扭矩465/5250N·m/rpm 排气量4.308l 缸数8个 每汽缸气门数4个 每列汽缸凸轮轴数量双 凸轮轴位置顶置 气缸排列形式V型 压缩比11.3 燃油供给方式多点电喷 最高转速10000rpm 增压方式无 升功率83.57Kw/l 缸体材料全铝 缸盖材料全铝 可变气门行程无 可变气门正时无级可调 发动机特有技术Drivebywire 发动机厂家型号F136e 变速器形式半自动 挡杆位置地排+方向盘后换挡拨片 挡位数6个 主减速比4.3 驱动方式中置后驱 中央差速器锁无 前桥差速器锁无 后桥差速器锁有 加速时间0-100km/h->4.0s 制动距离100km/h-0->35.0m 最高车速315Km/h 电子限速有 定速巡航系统无 燃油类型、标号97#及以上无铅汽油 油箱容积95l 油耗综合->18.3l/100Km 环保标准欧III 三元催化有 法拉利F430安全操控参数 驾驶位气囊有 副驾驶位气囊有 气囊气帘个数2 侧气帘(气囊)无 副气囊锁止功能有 安全带预收紧功能有 安全带位置可调可调 aBS刹车防抱死系统有 制动力自动分配有 电子稳定程序有 循迹控制系统有 驱动防滑系统有 电子差速制动有 主动车身控制系统有 其它e-Diff,cST 前制动器类型盘式 后制动器类型盘式 驻车制动器形式前排座椅中间 动力助力转向有 助力转向调节有 转向机类型齿轮齿条式 最小转弯直径11.3m 前照灯照射高度车内调有 前照灯类型氙气 高位(第三)刹车灯有 前雾灯有 前灯自动清洗功能有 车外灯光关闭延迟有 前轮胎规格225/35ZR19 后轮胎规格285/35ZR19 轮辋材料铝 轮辋规格7.5J*19/10J*19 零压续行有 备胎规格及数量非全尺寸备胎->1 备胎放置位置内藏式 胎压监测装置有 防盗系统有 方向盘表面材料真皮 方向盘调节形式手动->4方向 多功能方向盘有 法拉利F430舒适性参数 车内中控锁有 前电动窗有 后电动窗无 前电动窗防夹手功能有 后电动窗防夹手功能无 后视镜电动调节有 后视镜加热功能有 后视镜折叠功能有 后挡风加热功能有 后视镜防眩目功能有 遥控油箱盖有 GPS导航系统无 车内阅读灯有 车外温度显示有 泊车辅助系统无 车内灯光关闭延时有 后窗遮阳帘无 车载电视无 车载电话无 车载罗盘无 无线上网功能无 车载冰箱无 空调系统有 空调控制方式自动 后座空调无 外循环空气过滤器有 温区个数1个 压缩机数量1个 主机功能cD/mP3/收音机 扬声器数量5个 cD数量及cD盒位置6->行李厢/中控台 扬声器布置方式两前门各2,座椅后1 视频系统无 怠速噪音57dB(a) 等速噪音100dB(a) 电池规格12V/65ah 车内12V电源有 法拉利599GTBFiorano 法拉利599GTBFiorano基本参数 款式年份2007 长/宽/高4665/1962/1336mm 轴距2750mm 变速器形式半自动 排气量5.999l 功率456(620)/7600Kw(ps)/rpm 最大扭矩608/5600N·m/rpm 油耗城市->32.7l/100Km 最高转速8400rpm 环保标准欧IV 车体结构承载式->三厢 车门数2 座位数4个 驱动方式前置后驱 随车附带物品文件使用说明书,保养手册,随车工具等 保修政策3年不限公里 法拉利599GTBFiorano车身参数 车身颜色法拉利红/纯黑/亮黄等16种标准颜色 长/宽/高4665/1962/1336mm 轴距2750mm 车漆金属漆/普通漆 前轮距1690mm 后轮距1618mm 前排内部高度860mm 后排内部高度840mm 前排内部宽度1440mm 后排内部宽度1440mm 前排坐垫长度560mm 后排坐垫长度520mm 后备厢宽度/离地高度890/1600mm 前排腿部空间640-910mm 后排腿部空间650-880mm 内饰材料真皮 内饰贴面材料复合材料 前座中央扶手有 后坐中央扶手有 仪表板显示形式数字/模拟 仪表板背光颜色绿色 仪表板灯亮度可调可调 车顶形式硬顶 车门数2 座位数4个 前雨刷器双雨刷->有雨量传感器 后雨刷器无 行李架无 玻璃类型绿色隔热玻璃 车体结构承载式->三厢 车壳材料铝 底盘保护底盘整体保护罩 整备质量1690Kg 前悬挂形式双叉臂独立悬架 后悬挂形式双叉臂独立悬架 减振器类型液压 前悬挂弹性元件螺旋弹簧 后悬挂弹性元件螺旋弹簧 车身高度可调不可调 座椅表面材料真皮 前排座椅调节方向10方向->驾驶座 座椅调节形式电动 后座头枕有 后排座放倒比例不能放倒% 前/后排座椅加热有 前/后排座椅腰部调节有 座椅调节记忆位置组数3 座椅按摩/通风功能无 运动座椅有 行李舱容积320l 行李舱开合方式遥控->上掀 行李舱灯有 法拉利599GTBFiorano动力传动参数 功率456(620)/7600Kw(ps)/rpm 最大扭矩608/5600N·m/rpm 排气量5.999l 缸数12个 每汽缸气门数4个 每列汽缸凸轮轴数量双 凸轮轴位置顶置 气缸排列形式V型 压缩比11.2 燃油供给方式多点电喷 最高转速8400rpm 增压方式无 升功率76.02Kw/l 缸体材料全铝 缸盖材料全铝 可变气门行程无 可变气门正时无级可调 发动机特有技术Drivebywire 发动机厂家型号F133F 变速器形式半自动 挡杆位置地排+方向盘后换挡拨片 挡位数6个 主减速比4.182 驱动方式前置后驱 中央差速器锁无 前桥差速器锁无 后桥差速器锁有 加速时间0-100Km/h->3.7s 制动距离100Km/h-0->37m 最高车速330Km/h 电子限速有 定速巡航系统无 燃油类型、标号97#及以上无铅汽油 油箱容积105l 油耗城市->32.7l/100Km 环保标准欧IV 三元催化有 法拉利599GTBFiorano安全操控参数 驾驶位气囊有 副驾驶位气囊有 气囊气帘个数2 侧气帘(气囊)无 副气囊锁止功能有 后排安全带有 安全带预收紧功能有 安全带位置可调可调 aBS刹车防抱死系统有 制动力自动分配有 电子稳定程序有 循迹控制系统有 驱动防滑系统有 电子差速制动有 主动车身控制系统有 其它cST、F1-Trac 前制动器类型盘式 后制动器类型盘式 驻车制动器形式前排座椅中间 动力助力转向有 助力转向调节有 转向机类型齿轮齿条式 最小转弯直径11.97m 前照灯照射高度车内调有 前照灯类型氙气 高位(第三)刹车灯有 前雾灯有 前灯自动清洗功能有 车外灯光关闭延迟有 前轮胎规格245/40ZR19 后轮胎规格305/35ZR20 轮辋材料铝 轮辋规格9J*19/9J*20 零压续行无 备胎规格及数量无->0 胎压监测装置有 防盗系统有 方向盘表面材料真皮 方向盘调节形式电动->4方向 多功能方向盘有 法拉利599GTBFiorano舒适性参数 车内中控锁有 前电动窗有 后电动窗无 前电动窗防夹手功能有 后电动窗防夹手功能无 后视镜电动调节有 后视镜加热功能有 后视镜折叠功能有 后挡风加热功能有 后视镜防眩目功能有 杯架数无个 遥控油箱盖有 GPS导航系统无 车内阅读灯有 车外温度显示有 泊车辅助系统雷达辅助 车内灯光关闭延时有 后窗遮阳帘无 车载电视无 车载电话无 车载罗盘无 无线上网功能无 车载冰箱无 空调系统有 空调控制方式自动 后座空调有 外循环空气过滤器有 温区个数2个 压缩机数量1个 主机功能cD/收音机 扬声器数量8个 cD数量及cD盒位置7->行李厢/中控台 扬声器布置方式前平台3,后座椅两边各2,后风挡1个 视频系统无 怠速噪音57dB(a) 等速噪音100dB(a) 电池规格12V/100ah 车内12V电源无 法拉利F430Spider 法拉利F430Spider基本参数 款式年份2006 长/宽/高4512/1923/1234mm 轴距2600mm 变速器形式半自动 排气量465l 功率360.3(490)/8500Kw(ps)/rpm 最大扭矩465/5250N#8226;m/rpm 油耗城市->26.9l/100Km 最高转速10000rpm 环保标准欧III 车体结构承载式->三厢 车门数2 座位数2个 驱动方式中置后驱 随车附带物品文件使用说明书,保养手册,随车工具等 保修政策3年不限公里 法拉利F430Spider车身参数 车身颜色法拉利红/纯黑/亮黄等16种颜色 长/宽/高4512/1923/1234mm 轴距2600mm 车漆金属漆/普通漆 前轮距1669mm 后轮距1616mm 最小离地间隙130mm 前排内部高度890mm 前排内部宽度1500mm 前排坐垫长度530mm 后备厢宽度/离地高度700/690mm 前排腿部空间700/690mm 内饰材料真皮、复合材料 内饰贴面材料复合材料 前座中央扶手无 仪表板显示形式数字/模拟 仪表板背光颜色红色/黄色 仪表板灯亮度可调可调 车顶形式软顶敞篷 车篷开合方式电动 车篷开合时间25s 车门数2 座位数2个 前雨刷器双雨刷->无雨量传感器 后雨刷器无 行李架无 玻璃类型隔热玻璃 车体结构承载式->三厢 车壳材料铝 底盘保护底盘整体保护罩 整备质量1520Kg 承载质量320Kg 前悬挂形式双叉臂独立悬架 后悬挂形式双叉臂独立悬架 减振器类型液压 前悬挂弹性元件螺旋弹簧 后悬挂弹性元件螺旋弹簧 车身高度可调不可调 座椅表面材料真皮 前排座椅调节方向12方向->驾驶座 座椅调节形式电动 前/后排座椅加热无 前/后排座椅腰部调节有 座椅按摩/通风功能无 运动座椅有 行李舱容积250l 行李舱开合方式遥控->上掀 行李舱灯有 法拉利F430Spider动力传动参数 功率360.3(490)/8500Kw(ps)/rpm 最大扭矩465/5250N#8226;m/rpm 排气量4.308l 缸数8个 每汽缸气门数4个 每列汽缸凸轮轴数量双 凸轮轴位置顶置 气缸排列形式V型 压缩比11.3 燃油供给方式多点电喷 最高转速10000rpm 增压方式无 升功率83.64Kw/l 缸体材料全铝 缸盖材料全铝 可变气门行程无 可变气门正时无级可调 发动机特有技术Drivebywire 发动机厂家型号F136e 变速器形式半自动 挡杆位置地排+方向盘后换挡拨片 挡位数6个 主减速比4.3 驱动方式中置后驱 中央差速器锁无 前桥差速器锁无 后桥差速器锁有 加速时间0-100Km/h->4.0s 制动距离100Km/h-0->35.0m 最高车速310Km/h 电子限速有 定速巡航系统无 燃油类型、标号97#及以上无铅汽油 油箱容积95l 油耗城市->26.9l/100Km 环保标准欧III 三元催化有 法拉利F430Spider安全操控参数 驾驶位气囊有 副驾驶位气囊有 气囊气帘个数2 侧气帘(气囊)无 副气囊锁止功能有 安全带预收紧功能有 aBS刹车防抱死系统有 制动力自动分配有 电子稳定程序有 循迹控制系统有 驱动防滑系统有 电子差速制动有 主动车身控制系统有 其它e-Diff、cST 前制动器类型盘式 后制动器类型盘式 驻车制动器形式前排座椅中间 动力助力转向有 助力转向调节有 转向机类型齿轮齿条式 最小转弯直径11.3m 前照灯照射高度车内调有 前照灯类型氙气 高位(第三)刹车灯有 前雾灯有 前灯自动清洗功能有 车外灯光关闭延迟有 前轮胎规格225/35ZR19 后轮胎规格285/35ZR19 轮辋材料铝 轮辋规格7.5J*19/10J*19 零压续行有 备胎规格及数量非全尺寸备胎->1 备胎放置位置内藏式 胎压监测装置有 防盗系统有 方向盘表面材料真皮 方向盘调节形式手动->4方向 多功能方向盘有 法拉利F430Spider舒适性参数 车内中控锁有 前电动窗有 后电动窗无 前电动窗防夹手功能有 后电动窗防夹手功能无 后视镜电动调节有 后视镜加热功能有 后视镜折叠功能有 后挡风加热功能无 后视镜防眩目功能有 遥控油箱盖有 GPS导航系统有 车内阅读灯有 车外温度显示有 泊车辅助系统雷达辅助 车内灯光关闭延时有 后窗遮阳帘无 车载电视无 车载电话无 车载罗盘无 无线上网功能无 车载冰箱无 空调系统有 空调控制方式自动 后座空调无 外循环空气过滤器有 温区个数1个 压缩机数量1个 主机功能cD/收音机 扬声器数量5个 cD数量及cD盒位置6->行李厢/中控台 扬声器布置方式左右车门各2,后1 视频系统无 怠速噪音57dB(a) 等速噪音100dB(a) 电池规格12V/65ah 车内12V电源有 法拉利612Scaglietti 法拉利612Scaglietti基本参数 款式年份2006 长/宽/高4902/1951/1377mm 轴距2950mm 变速器形式半自动 排气量5.748l 功率397(540)/7250Kw(ps)/rpm 最大扭矩589/5250N·m/rpm 油耗城市->32.1l/100Km 最高转速7500rpm 环保标准欧IV 车体结构承载式->三厢 车门数2 座位数4个 驱动方式前置后驱 随车附带物品文件使用说明书,保养手册,随车工具等 保修政策3年不限公里 法拉利612Scaglietti车身参数 车身颜色法拉利红/纯黑/亮黄等16种标准颜色 长/宽/高4902/1951/1377mm 轴距2950mm 车漆金属漆/普通漆 前轮距1688mm 后轮距1641mm 前排内部高度860mm 后排内部高度840mm 前排内部宽度1440mm 后排内部宽度1330mm 前排坐垫长度560mm 后排坐垫长度520mm 后备厢宽度/离地高度890/1600mm 前排腿部空间640-910mm 后排腿部空间650-880mm 内饰材料真皮 内饰贴面材料复合材料 前座中央扶手有 后坐中央扶手有 仪表板显示形式数字/模拟 仪表板背光颜色绿色 仪表板灯亮度可调可调 车顶形式硬顶 车门数2 座位数2个 前雨刷器双雨刷->有雨量传感器 后雨刷器无 行李架无 玻璃类型绿色隔热玻璃 车体结构承载式->三厢 车壳材料铝 底盘保护底盘整体保护罩 整备质量1840Kg 承载质量410Kg 前悬挂形式双叉臂独立悬架 后悬挂形式双叉臂独立悬架 减振器类型液压 前悬挂弹性元件螺旋弹簧 后悬挂弹性元件螺旋弹簧 车身高度可调不可调 座椅表面材料真皮 前排座椅调节方向12方向->驾驶座 座椅调节形式电动 后座头枕有 后排座放倒比例不能放倒% 前/后排座椅加热有 前/后排座椅腰部调节有 座椅调节记忆位置组数3 座椅按摩/通风功能无 运动座椅有 行李舱容积240l 行李舱开合方式遥控->上掀 行李舱灯有 法拉利612Scaglietti动力传动参数 功率397(540)/7250Kw(ps)/rpm 最大扭矩589/5250N·m/rpm 排气量5.748l 缸数12个 每汽缸气门数4个 每列汽缸凸轮轴数量双 凸轮轴位置顶置 气缸排列形式V型 压缩比11 燃油供给方式多点电喷 最高转速7500rpm 增压方式无 升功率69.07Kw/l 缸体材料全铝 缸盖材料全铝 可变气门行程无 可变气门正时无级可调 发动机特有技术Drivebywire 发动机厂家型号F133F 变速器形式半自动 挡杆位置地排+方向盘后换挡拨片 挡位数6个 主减速比4.182 驱动方式前置后驱 中央差速器锁无 前桥差速器锁无 后桥差速器锁有 加速时间0-100Km/h->4.2s 制动距离100Km/h-0->37m 最高车速320Km/h 电子限速无 定速巡航系统无 燃油类型、标号97#及以上无铅汽油 油箱容积108l 油耗城市->32.1l/100Km 环保标准欧IV 三元催化有 法拉利612Scaglietti安全操控参数 驾驶位气囊有 副驾驶位气囊有 气囊气帘个数2 侧气帘(气囊)无 副气囊锁止功能有 后排安全带有 安全带预收紧功能有 安全带位置可调可调 aBS刹车防抱死系统有 制动力自动分配有 电子稳定程序有 循迹控制系统有 驱动防滑系统有 电子差速制动有 主动车身控制系统有 其它cST 前制动器类型盘式 后制动器类型盘式 驻车制动器形式前排座椅中间 动力助力转向有 助力转向调节有 转向机类型齿轮齿条式 最小转弯直径11.97m 前照灯照射高度车内调有 前照灯类型氙气 高位(第三)刹车灯有 前雾灯有 前灯自动清洗功能有 车外灯光关闭延迟有 前轮胎规格245/45ZR18 后轮胎规格285/40ZR19 轮辋材料铝 轮辋规格8J*18/10J*19 零压续行有 备胎规格及数量非全尺寸备胎->1 备胎放置位置内藏式 胎压监测装置有 防盗系统有 方向盘表面材料真皮 方向盘调节形式电动->4方向 多功能方向盘有 法拉利612Scaglietti舒适性参数 车内中控锁有 前电动窗有 后电动窗无 前电动窗防夹手功能有 后电动窗防夹手功能无 后视镜电动调节有 后视镜加热功能有 后视镜折叠功能有 后挡风加热功能有 后视镜防眩目功能有 遥控油箱盖有 GPS导航系统无 车内阅读灯有 车外温度显示有 泊车辅助系统雷达辅助 车内灯光关闭延时有 后窗遮阳帘无 车载电视无 车载电话无 车载罗盘无 无线上网功能无 车载冰箱无 空调系统有 空调控制方式自动 后座空调有 外循环空气过滤器有 温区个数2个 压缩机数量1个 主机功能cD/收音机 扬声器数量8个 cD数量及cD盒位置7->行李厢/中控台 扬声器布置方式前平台3,后座椅两边各2,后风挡1个 视频系统无 怠速噪音57dB(a) 等速噪音100km/h->74dB(a) 电池规格12V/100ah 车内12V电源无 法拉利599 法拉利599GTBFiorano在2006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首次正式亮相中国。法拉利的产品系列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得到了全面更新,其最新产品599GTBFiorano双门跑车的性能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款法拉利量产车型。除了这款前置12缸发动机的红色跑车外,法拉利展台上还展出了F430与612Scaglietti跑车以及F2005赛车。 法拉利公司在2006年的业绩非常出色,保持了2005年的良好势头。2006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7.06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7%。法拉利的营业利润也翻了一番,从3,200万欧元增长到6,400万欧元,经销商网络的交车量达到了2,749辆(增长4.8%)。 法拉利的品牌开发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这要归功于新签订的特许合同(Panerai豪华手表、marcolin眼镜、microsoft和Sony电子游戏)以及原有特许合同的良好表现。2006年,法拉利还在威尼斯开设了法拉利商品店(FerrariStore),并在米兰malpensa机场开设了第二家法拉利精品店(FerrariShop)。到今年底,另外两家主要的法拉利商品店将在贝弗利山庄和北京开业。从今年初开始,法拉利还对商务和公司结构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法拉利的美洲地区总部承担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业务,还在上海成立了法拉利亚太区总部,其管辖范围涵盖了包括日本、中国大陆、澳大利亚和香港在内的13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为了保护法拉利现存经典跑车的独特价值,法拉利还成立了Ferrariclassiche部门,该部门可以向法拉利历史车型的拥有者提供保养、修复、技术支持和颁发证书等多项服务。 599GTBFiorano将成为法拉利在北京车展上最令人期待的车型。这款新车是法拉利历史上最具创新精神、技术最先进的中-前置发动机两座跑车,在运动风格、驾驶乐趣和车辆设计方面达到了新的顶峰。 599GTBFiorano拥有震撼人心的性能,它的V12发动机在enzoFerrari超级跑车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而来,排量为5999cm3,在转速为7600rpm时能够爆发出620hp的功率,功率-重量比值小于2.6kg/hp;它的优美车身由宾尼法利纳设计,并且采用了与alcoa公司共同开发的全铝空间框架结构。一系列最先进的创新技术保证了绝对一流的驾驶乐趣、操控性和运动风格。其结果是,它的0至100km/h加速时间只有惊人的3.7秒,0至200km/h加速只需11秒。599GTBFiorano的最高车速超过330km/h。由于法拉利不断将一级方程式赛车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公路版跑车上,599GTBFiorano因而拥有两项特有的装备,它们赢得了第一批客户的喝彩:F1-SuperFast变速箱,它的换挡时间只有100毫秒;F1-Trac系统,可以对牵引力进行优化控制。这两项装备都是第一次应用在公路版跑车上。 599GTBFiorano还拥有许多其它的先进装备,保证了极佳的使用性、人机工程学设计和安全性:与Delphi公司共同开发的Scm(magnetorheological液体悬挂系统),保证了更好的减振效果和车身控制;功能更强的manettino车辆动态控制旋钮;以及在风洞中打造出的完美车身,使下压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法拉利公路版跑车的独特魅力可以通过“carrozzeriaScaglietti个性化定制项目”得到进一步加强,现在,该项目提供了更多的新选项。该项目适用于法拉利的全部车型系列,例如,可以为各型法拉利跑车安装通过收音机-cD播放机控制的iPodreg;装置。法拉利8缸发动机跑车还可以选装双色的alcantarareg;材料内饰和皮革内饰,以及经过喷丸抛光处理的challenge型车轮。法拉利的全部车型系列都可以采用一种能够防护碎石撞击的涂层。“carrozzeriaScaglietti个性化定制项目”包括四个不同的部分:“竞赛与赛道”、“外饰与色彩”、“内饰与材料”和“设备与行驶”。该项目从1997年开始向客户推出,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对车辆进行个性化定制,使每一辆法拉利跑车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自去年起,法拉利生产的每一辆跑车都至少带有一些个性化定制装备。客户还可以提出选项目录以外的特殊要求,法拉利公司将本着设计师SergioScaglietti在法拉利初创时期确立的工作精神,尽全力满足这些要求。 Farboud 和意大利那匹近乎于“伟大”的、昂首阔步的“马”有牙齿印(牙齿印多见于广东方言,指“有过节”)的人不仅仅只有当年的兰博基尼,不过当年的那场著名的斗气产生了今天同样伟大的兰博基尼。于是当arashFarboud这位年轻的富翁在购买法拉利enzo的时候被很无情地拒绝的时候(其实法拉利已经如此拒绝了很多富翁),他唯一的发泄就是自己誓言要打造一款跑车,一款足以让开法拉利的人永远也无法追赶的座驾。在行动之前,他先买了一辆保时捷carreraGT。 又是一次斗气,我很好奇,他最终是否成功创造出另一个“兰博基尼”式的神话。 Farboud在1999年开始实践自己的想法,首先拼凑出来的作品其实是保时捷GT1的复制品,但无疑这种复制品难以满足Farboud的怨愤,他甚至怀疑起自己疯狂的斗气是否值得。事实上像Farboud这样打造出一款亮丽车型的大有人在,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到满世界的车展上亮相展出,抢得了无数眼球之后,最终却在经营的困境中挣扎求生,多数都没能坚持下来。 Farboud的造车梦想并没有很快地破灭。这位29岁的家伙在家族制药厂对面建立了一个工作车间,长期雇用了两个全职机械师帮他忙,就这样,一间冲着“超级跑车”名号而来的私人公司又成立了。但是Farboud承认,为了打造一款像模像样的跑车,他真的精疲力尽了。值得庆幸的是,FarboudGTS的咆哮声的确美妙,这是不是已经足够说明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GT1复制品早就被Farboud扔到垃圾箱里,在随后的纪念时间他和手下反复工作,最终推出三款GTS的样车,经过多次调校,这款车终于得到了驯服,任何驾驶者都不会驾驶它感到异常困难。motoGP的著名车手卡皮-罗西闻讯立即前来下了订单,这让Farboud喜出望外。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FarboudGTS长相并不温柔,但是有人认为它其实散发出一丝难得的优雅气息,这是英国另外的跑车怪兽TVR和Noble身上所缺少的元素。不承认无论那个角度来看,FarboudGTS都是十足的超级跑车形象,要知道为了它的外形设计Farboud还特意几次到风洞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确定整车的基本轮廓和一些空气动力学组件,例如散流器的形状和安装位置,等等。通过风洞测试,Farboud也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舍弃尾翼,而在车尾上缘加点功夫,让它同样发挥产生下压力的作用。 坐进车内你找不到点火钥匙,取而代之的是点火按钮,在内饰多个部件都相当粗糙,更别提那均匀不一的中控台缝隙,但是一旦听到那颇具男低音的V6涡轮增压引擎的暗吟,你会觉得粗糙的车内也不过是小菜一碟,不值得一提。模仿自保时捷卡雷拉GT的车架和底盘上面架着来自奥迪的V6引擎单元,2.8升的发动机被Farboud等人重新扩大到2.96升,并且为V6发动机增加了双涡轮增压器,换了新的活塞、连杆,还加固了引擎的其他部件,以保证在双涡轮增压器的摧残下能维持较长的使用寿命。 英国的Dialynx改装公司曾经帮助荷兰的Spyker世爵疯狂地将奥迪引擎的潜力解封,恐怖地将V6引擎的增压值设定在2.8bar这种极其不理性的水平,结果呢?你可以想象——发动机爆缸。Farboud的工程师将V6的马力设定在小400匹,似乎很保守,不过有个秘密——看过电影里面的赛车场景没有,当动力不够的时候主角一般都会按动一个按钮然后车子会像吃了兴奋剂一般继续亢奋发力——没错,FarboudGTS也有这种设置,就在方向盘上一颗红色的按钮,你一旦按下去,就必须用后背乃至全身来承受另外释放的200匹马力带来的沉重推背感! 3.7秒,0-100km/h,极速可以突破300km/h,GTS好歹踏入了世界一流跑车的行列,不要忘记Farboud一心一意想在大街上打败法拉利。抛开速度不说,那台摆放在座椅背后的涡轮增压器发动机如同一条喷气的巨龙,涡轮介入工作时的响声和泄气阀放气时的嘶嘶声都吸引人去挑战GTS的极限。在过发夹弯的时候一旦油门控制得不好,那突发而来的动力往往会让你冲出跑道。 没有LSD限滑差速器,没有牵引力控制系统,FarboudGTS完全依靠自己的坚固结实的单体管状车架来维持自己在高速中的稳定性,Ohlins赛车悬挂肩负着处理所有颠簸和抓地的责任。四活塞刹车卡钳拥抱着超大的刹车碟,产生强大的刹车力往往出乎你的意外,并且刹车踏板极其坚硬,没有任何脚感可言。我总认为这是一台怪兽,毫不妥协,没有舒舒服服的驾驶感觉,总是让你希望挑战自己,挑战这匹桀而不驯的野马。那些习惯了豪华超级跑车的富翁也许会因此而感到亢奋,这个谁知道呢。 GranSportmcVictory 玛莎拉蒂GranSportmcVictory限量版 为了庆祝2005年顺利拿下FIaGT大赛的车厂冠军,玛莎拉蒂特别推出GrandSport的限量版本。这一辆定名为玛莎拉蒂GranSportmcVictory的限量版本,在展开的日内瓦车展中首度亮相。正式开卖的时间在五月左右,限量180辆,而且每一辆车上都打上了号码,仅此一批,别无分号! 既然称为限量版本,自然有些原车型没有的好料,绝对不是只换个颜色、加个logo交差了事而已。全新的GranSportmcVictory增加多项配备,让人第一眼就与玛莎拉蒂mc12赛车联想在一起,而向mc12看齐的强悍操控风格,也是一大卖点。 GranSportmcVictory以蓝色涂装碳纤维打造出来的车头,还有后扰流尾翼以及前方定风翼。这些设计的灵感,的确都来自于mc12。前方保险杆加大进气口,能够在高速的时候增加下压力,而向外延伸出来的侧裙也有着同样的效果。别看这些看起来好像只是单纯的车身设计,这些经过工程师仔细计算之下的产物,确实能够提升车辆在高速行进时的稳定度还有动态操控性。除此之外,更直接、更精准的转向反应,也让GranSportmcVictory开起来灵活不少。在众多努力之下,GranSportmcVictory拥有更接近mc12赛车的驾驶特性。 车内大量使用碳纤维的材质,除了能够展现跑车应有的气势以外,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轻量化所致。而GranSportmcVictory内装所使用的碳纤维材料,同样也采用蓝色涂装,好跟外观搭配。精挑细选的顶级皮革,由alcantara制作,包覆了仪表版、中控台、门板、方向盘还有碳纤维赛车椅,大幅提升视觉精致度,更增添浓厚战斗气息。 升级之后的外观内装、更为锐利的转向反应还有提升高速稳定度,GranSportmcVictory毫无疑问的,能够带给驾驶另一种境界驾驶乐趣,名额限定180位! 戴姆勒-奔驰梦幻SLR 车型简介 梦幻SLR长的发动机罩、翼子板和鸥翼式车门的曲线是以50年代的富有传奇色彩的SL车型和它的SLR跑车变型的风格为基础的,梦幻SLR无疑是50年代出生的SLR与银箭F1强强联手的混血儿。 ·麦克拉伦-奔驰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前部设计·仿具有传奇性的50年代的SLR赛车的强劲外形 ·防碰撞碳纤维及铝质轻型结构·电动液压制动系统及陶瓷制动盘 ·410kW的V8增压发动机 梦幻SLR长的发动机罩、翼子板和鸥翼式车门的曲线是以50年代的富有传奇色彩的SL车型和它的SLR跑车变型的风格为基础的,梦幻SLR无疑是50年代出生的SLR与银箭F1强强联手的混血儿。回想当年,胡安·H·范吉奥、鲁道夫·卡拉西奥拉和斯蒂灵·毛斯就是驾驶着SLR,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比赛的胜利。梦幻SLR在继承前辈的同时,无疑为未来跑车的外观赋予一些影响。 性能参数 基本参数: 生产厂商——戴姆勒-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最高车速(km/h):320(Km/h) 主要尺寸与质量: 长/宽/高(mm):4564/1878/1247(mm) 轴距(mm):2660(mm) 轮距(前后)(mm):1660/1546(mm) 发动机参数: 发动机型式:V8 排量(mL):5496ml 最大功率(kw):410Kw 最大扭矩(N.m):720N.m 车身参数: 车门数:2/2 座位数:2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SLR这3个字母获得了世人景仰的地位,这个奔驰赛车的名字为世界高性能GT车辆设立了新的标准。惊世骇俗的设计,创新的技术以及在性能和操控方面的绝对优势确定了该车的传奇色彩。 全新的奔驰SLRMcLaren,将在2003年秋天与世人见面,复兴SLR显赫的血统,这标志着奔驰品牌的运动血统再次被唤醒。完全融合原SLR的血统以及2003年一级方程式银箭赛车的设计细节,21世纪的SLR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将尖端的汽车运动技术带到公路上面。就像1955年具有传奇色彩的前辈一样,SLR的技术在当今世界上足以引领潮流,引擎罩下的Mercedes-AMGV8引擎足以说明这个问题。5.5升排量加上增强的增压器,最大马力有460千瓦626匹,最大扭力780牛。用更简单的数字来说明问题,奔驰SLRMcLaren,从0到100公里加速只需要3.8秒,达到200公里时速只需要10.6秒。28.8秒过后已经达到时速300公里。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34公里。 这台新的超级跑车让奔驰及其F1伙伴麦拿仑展示了其在开发、建造以及生产高性能运动车方面的惊人实力。如此完美无缺的组合,其结果不仅仅表现在更前沿的开发能力、出众的性能指标以及顶级的驾驶特性,并且在高水准安全和实用方面,亦同样表现出令人信服的专门技术。这些所有的特点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辆超凡魅力汽车的基础,这亦是奔驰传统和创新哲学的完美体现。 一个最好的将F1技术带到量产车开发上的例子,便是底盘以及车身采用了同F1赛车一样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使得奔驰SLRMcLaren能表现出最高水准的,以前在任何车辆上都未曾出现过的刚度以及强度。同样出色的还有对驾乘者的保护水平:特别开发的高效碳质撞击结构能使SLR在吸收能量方面傲视群雄。 高性能的刹车亦由创新的复合材料制成。干式油底壳润滑以及四金属催化转换器达到严格的欧4排放标准。加固纤维陶瓷能在抗热、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方面凸显其英雄本色。 绝世宝马m1现身eBay 作为BmW尝试中置引擎的又一尝试,这款1979版BmWm1车型全球范围仅生产了464辆,时间跨度从1978年到1991年。共分为比赛用和公路版两款,其所采用的3.5排量直列6汽缸引擎最大功率为204kW(277PS)/6500rpm,最大扭距是330Nm/5000rpm,百公里的加速时间只需6秒,极速为264公里,还挺省油,百公里的油耗才10.7。不容易啊!就是这款特别不易的车型日前却出现在了eBay的拍卖网上,根据车主的介绍,其保养情况相当可观,价格自然也是,至enzo发稿前为止已经被抬到了$178,750的标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地址:http://auto.qq.com/a/20080228/000003.htm 售价1241万的超级跑车 连法拉利厂商看到了都要抖三抖的重量级厂家是谁?那就是风之子:Pagani,地球上最牛的跑车制造商之一。早在06年9月开始便在筹划这部ZondaR车型了,选用了奔驰amG的动力系统,采用干式油底壳、轻量化和低重心设计的发动机的峰值输出高达750马力,扭矩也提升至805N·m,相比ZondaF提升了96N·m之多。 地址:http://auto.qq.com/a/20080225/000001.htm 该车的售价高达12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241万元),原定首批生产10辆新车,目前已有六辆被提前预定,剩余的4辆还未找到买主。 新车与前身ZondaF的共享部件仅有10%,悬挂由航空器用阿维昂铝合金制成,采用全新六前速顺序式变速箱和碳纤维车身。新车的轴距、车长和轮距相比ZondaF分别增长了47毫米、394毫米和50毫米。 车厢内的材料与ZondaF相同,包括高级碳纤维、阿维昂铝合金、英科耐尔合金和高级皮革,每种材料都身价不菲。如果身处勒芒赛事或者纽布格琳赛道仍不能离开音乐,也可以托付帕加尼为你加装一套高保真汽车音响。 新设计的车身扰流件在高速下能获得充足的下压力,保证行车稳定性。 当然,我们这里想说的是,您将不会在日内瓦车展上发现她的影子了。我们刚刚从Pagani处得到消息,公司方面将推迟ZondaR车型的发布时间,其具体的发布时间还未被告知,在这里我们只能表示惋惜了。 雷诺altica全新概念车 雷诺的全新概念车——altica,这是一款运动型的旅行车,它将灵动的线条与宽敞的空间融合在一起。它具有动感的姿态,修长的引擎舱盖和美妙的曲线,同时标准化的内部组件也确保其具备杰出的装载能力。 地址:http://auto.qq.com/a/20080224/000001.htm 时速超保时捷的木质车 世界上第一辆由木头制作的超级轿车日前对公众揭开神秘面纱,这辆有木头制作的轿车的时速比保时捷和兰博基尼还要快。 功率超过“保时捷911(图库论坛)”轿车轿车几乎完全是木质结构。 据英国媒体2月20日报道,这款木头制作的轿车被命名为“史宾林特”,其功率可达700马力;配备有4.6升的V8发动机,比“保时捷911”的功率大了近300马力。这款轿车的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385公里,这个速度比保时捷和兰博基尼还要快,启动速度可在3秒内达到60英里/小时。比任何跑车都轻,省油、环保。 这辆轿车都是由枫木、夹板以及高密度的mDF制作合成的,因此其重量非常轻,整辆车只有1134公斤,比保时捷超轻款还要轻240公斤左右。 这款轿车有两个座位,并且能够在短短3秒钟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每小时96公里。尽管这辆车的功率让人感到可怕,但是来自北卡罗莱纳的设计者、27岁的乔说,这辆轿车非常环保,1加仑的燃油可以让其行驶32公里。 这辆4.6米长的轿车使用的是一张叠层的胶合板作为底盘,并且还使用木头在直径50.8厘米的轮子周围作为轮缘。乔说:“使用木头来设计轿车绝对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使用木头比传统的铝或者钢铁要轻的多,并且成本也相应降低不少,使得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施工技术成为可能。”“从这款车的外部、质感以及具有天然木材的气味来说,这在设计上都是第一次,并且具有还不容易造假的优点。”乔还补充说:“这款轿车使用的木头不是传统上人们想象的那种堆放在林场中的原木,而是使用机器经过碾轧的木板。” 有望成为一级方程式比赛用车 据了解,为了保证驾驶员的安全性,车内有一个专门为驾驶员设计的“滚柱罩”。这款木质轿车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上路,目前设计者乔还没有确定这款轿车的价格。乔还风趣的说,“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明星路易斯·汉密尔顿有望不久驾驶这样的木质轿车奔驰在赛场上。” 地址:http://auto.qq.com/a/20080222/000093.htm 节日篇 藏历年 简介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寺僧和俗人一样也欢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不过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农历春节有些差异。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因为全民信仰佛教,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据说,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麦熟为新年,后来,由于唐宗室女文成公主人藏,唐蕃开始了较为密切的交往,随着中原文化与高原文化的交流,许多中原文化逐渐传入西藏,其中包括历算。后来,藏区以麦熟为新年的习惯,改为与汉族同时过年,直至今天。 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开始了。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个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另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的青苗。“切玛”和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临近节日,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则精心制作“卡赛”,一种酥油炸成的面食,分为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颜料,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赛”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来由 相传,西藏的历法约始于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由前藏雅隆地方的一个名叫噶莫帕玛的人,根据月亮的圆缺,初步推算出了日、月、年。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噶莫帕玛历算法》。后来雅隆地区家业逐渐发展,每当庄稼成熟并收获一次后,农民们便要举行一次聚会庆祝丰收,年复一年,这种活动就慢慢形成了定期的庆祝,后被定为“以麦熟为岁首”的物候历。直到现在西藏林芝地区秋后麦子丰收以后人们欢庆节日,还可以看到这种物候历的延续和影响。 公元624年,雪域又有了藏语称为“美、喀、加措”(意即火、空、海)的历法纪元。这种历法以猴、鸡等十二动物生肖纪年,排列次序与十二地支相同,每12年为一周期,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到9世纪初期,由藏族天文学家桑杰益西、坚赞贝桑等人,以内地的夏历和印度的时轮历法及古老的《噶莫帕玛》历法为基础,创制出藏族的传统历法。它是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动物生肖来计算年、月、日的。这种与十天干相同的推算法就形成了每60年为一周。公元1027年印度的时轮经被译成藏文传入西藏。这年天上好是阴火兔年,藏族历史上遂把这一年定为第一个60年周期纪元的第一年,也就是说所称藏历新年即从此年开始,藏族语中对1027年雅称为第一绕迥,意为胜生年。 所谓“胜生”是指时轮经中说的香拔拉的难胜法王传法的最后一年——1026年,故将次年定为“胜生年”。 藏历年距今已有970多年的历史,它和春节基本都在同一月中,就差那么几天。所以塔尔寺的僧伽欢度藏历年的同时也欢度春节。从藏历十二月中旬清扫殿堂和自己的僧舍,准备礼佛供品,做自己食用油炸果、嘉娄玛(又称席辫)、花卷等。二十四日晚祭灶神。藏历同汉历一样也把元月定为孟春,把元月一日定为新年之始。 民俗 藏族人民所过新年节日,与汉区春节大有不同。一进入农历12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储备。当新年的前几天,不管农、牧区,老少男子都要剃头,女的要洗梳发辫。如男子留长发过年,女子不洗梳发辫过年,表示家庭或心中带有悲痛而无心梳妆打扮之意。洗梳打扮表示为来年的吉祥如意。从12月28日起,清扫住宅上下、房屋内外,村寨走道、田坎地角,甚至不放过屋内的抽屉,清扫天花板及烟囱时、需择吉日,如3、5、7、9等。 新年前,各村寨的男子们,骑上马到“圣山”或视为干净之地的山上去,砍来柏香树枝,驮回家来,为过年间每天向神灵“煨桑”的主要原料。妇女们在家酿造青稞酒或杂酒、炸各种油果、制酥油奶羔等,到12月30日午前,各户要把清除的垃圾杂草,运到各自田间,以各大年初一早晨点燃。 在家里,妇女要备好“初一”早晨的引火柴,使用时一点即着,以图新年伊始诸事如意。州内许多地区,由于临近汉族的农区,受其影响,在房屋的大小门上,贴有新年年画和对联,但年画内容主要是藏族视为吉祥之物,狮子、龙、虎等,对联一般用藏文书写的吉祥祝词。 十二月二十丸日进入除夕。这天,要给窗户门相换上新布帘,在房顶插上簇新的经幡,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白粉画上十字符号等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家庭主妇在煮饭前悄悄在一些面屹塔里分别包进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币等物品。谁吃到这些东西必须当众吐出来,预兆此人的命运和心地。石头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软,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硬币预示财运亨通。于是大家相互议论,哈哈大笑一场,掀起欢乐的高潮。接着,全家用糌粑捏制一个魔女和两个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头等残渣倾入楷巴捏成的碗里。由一个妇女捧着魔女和残羹剩饭跑步扔到室外,一个男人点燃一团干草紧紧相随,口里念着:“魔鬼出来,魔鬼出来!”让干草与魔女和残羹剩饭一起烧成灰烬。同时,孩子们放起鞭炮,算是驱走恶魔,迎来了吉祥的新年。在西藏繁多的节日中,受到群众广泛重视的是藏历新年。了解西藏民间迎新年的相关传统民俗,可以看出人们对过年所怀有的特殊感情和重视程度。如农民在收割时将头次割下的青稞留下来作为欢度新年时献给神灵的供奉;牧民留下每次生下小牛的母牛之头道奶打出的酥油作为新年献给菩萨的供品。男人们打完场就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把每座房屋都粉刷得洁白、美观,每当这个时候亲友邻居们总是带着美酒前来祝福;妇女们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将自己亲手纺织的氆氇拿到河边洗涤,亲友邻居们也要捧上茶酒,祝福这家主人藏历新年将穿上新的衣服……。为迎接新年而举行诸如此类的大小民俗活动十分繁多,无法在此一一说明。每年的脂月二十九是迎新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活动。 西藏民间传统习俗,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举行驱“鬼”仪式。(日喀则地区是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林芝地区是藏历九月三十日驱鬼。)包括各派宗教寺院都要在同一天举行。按古老传统民间普遍都是吃完晚饭后举行这一仪式,人们把它称为”固朵”意为二十九驱鬼。它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民间宗教。在广大藏族人民群众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代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年代,这种传统习俗虽已在许多方面淡化或简化,但它的主要内容还仍存在于民间。各宗教派别举行的这种仪式,他们虽都是从形式上借鉴民间的“固朵”但其内容大都与各自教派的宗教思想结合为一体。他们使用各种金刚表演舞并举行驱魔送崇食子的仪式,藏语称为“固朵尔”,意为甘九朵马,该活动都在当日的白天举行。 一年一度的民间“固朵”驱鬼仪式,人们要准备一顿十分有趣的而且非常特殊的晚餐。过去由于西藏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原因,藏人的晚餐大都喜欢用青稞、糌粑等做成稀粥或者汤面片,藏语统称为“突巴”。送鬼这天的晚餐称为“古突”因为其含有九种食物,如麦片、豌豆、面疙瘩、人参果、萝卜等。为了使这一特殊的晚餐具有浓厚的喜庆气氛,还特别选择不同象征意义的物品,如有的物品象征吉祥,有的象征人的个性以及性格特征等。这些具有预示性特征的食物包进面团里,同面疙瘩一起放到陶罐中煮成可口的面食。吃“古突”前每人手中失拿一团湿面并捏紧后揉擦自身的各个部位,嘴里还要念到:“呀!在新一年的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里,我心上的苦难和身上的病痛以及一切邪气和晦气都请你带到大海的对岸。”然后又把粘满疾病和晦气的面团放到装有“鬼”形象的破陶罐中。这一切进行完毕,家庭女主人亲自掌勺为大家盛饭,当有人吃出日、月、书本和佛像等形状的食物时,人们放下手中的碗,举起酒杯唱酒歌,向他们敬酒表示吉祥祝福;有人吃出包有羊毛、石头、火种和奶制品的食物时,大家对此纷纷评头论足,夸赞他们的性格象羊毛一样柔软、他的意志象岩石般的坚硬,对待别人象烈火一样热情,他们的心灵象奶子一样纯洁;吃出包有食盐、辣椒、瓷片、歪脖子人形状和木炭等食物时,人们规劝他们劳动时屁股不要象食盐般沉重,对人不能象辣椒一样尖嘴薄舌,别象瓷片一样好吃懒做,干活儿不能歪着脖子不行动,做人不能心太黑,并要求以上人们要用歌声表示防患于未然;如果年青的姑娘吃出背野孩子形状的食物时,大家哄堂大芙并提醒她们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纯洁;有一种称为“斯玛热果”的全身长满刺的食物,谁吃出它说明此人处处伤人无法和睦相处,为此要罚酒并让他学驴叫、狗叫等。最后每人将碗中剩下的“古突”倒人送鬼的破陶罐中,还要说:“今天我让你吃饱喝足之后,让你带走家中所有邪气晦气等,你必须做到头也不回地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一家人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结束这一特别的晚餐。 饭后举行驱鬼仪式,由一人端起装有“鬼”的破陶罐走在前头,后面跟着的人高举火把喊着“滚出来,滚出来!”把鬼驱赶到十字路口处,然后人们回到关闭的家门前,共同歌唱赞门歌: 大门就是黄金的门, 洁白的”香布”是天上的云; 松儿石的门槛多美丽, 如意树的门极亮堂。 吉祥的大门朝向东, 日月的光辉照满家; 招财引福全满堂, 福气上升高又高。 我们赶走家中的鬼, 邪气晦气全灭亡; 干干净净回来了, 请给我们开大门。 大门打开了门槛内已燃起了一堆火,从门外进来的人都要一一从火堆上越过,这时有人向他们泼水表示邪气都洗尽。腊月二十九日的传统驱鬼仪式,就在这种极其独特的娱乐活动中结束了。 大年三十晚上,家庭主妇要备团圆饭,与汉族的年饭相似。晚餐前,如家有僧人,由他先在经堂里诵祝愿经或称祈祷经,经备在经堂神龛上,平放堆满青稞、酥油,并插上象征吉祥的八宝图木板,还要点燃酥油灯和藏香。这时全家团聚,一起用饭,晚餐时切不可少了家神的份。饭后一般喝酥油茶、青稞酒等聊天。 大年初一这天,家庭主妇起得最早。五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羌枯”,即放有糟巴、红糖和奶渣的青棵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窝里喝完“羌枯”,继续蒙头睡觉。主妇则坐在窗前等待日出,当东方晨曦初露的时节,匆匆背上水桶去河边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传说这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毕,晚辈就开始向长辈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开始早餐,互敬青棵酒。在牧区,主妇按照家庭成员的数目煮好羊头,用食案捧到年龄最长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长幼的次序分发给每人一只羊头,一把小刀。大家到着火炉一面剥羊头肉吃,一面互祝新年家庭和睦,人增畜旺。大年初一这天,一般都闭门谢客。大街冷清,人们只在家里举行庆祝和佛事活动。元月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开始串门拜年。客人登门必道“洛萨扎西德勒(新年好),主人贝捧起“切玛”到门口迎接客人,客人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一撮粘巴、几粒青棵抛向天空,表示敬神;再拈起一撮糌粑和青棵送进自己嘴里,感谢主人的盛情。然后入座饮酒聊天。这天起,民间艺人也四出活动,演唱藏戏和“折嘎”。 富裕的人家提前与民间艺人说好,准时来家演唱,与客人共享。没有得到邀请的艺人也可主动串门演唱。折嘎艺人头戴白面具,手持木棍,用即兴编唱的歌词愉悦主人,如女主人多么美丽,男主人多么睿智,新年里一定会走好运,等等,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劳。街头和村子里,人们还举行群众性的歌舞和藏戏演出活动。这种相互拜访和自娱性的文艺活动要持续三至五天,然后逐步转入以娱神为主的佛事活动。在拉萨地区主要是参加传昭法会,在东部昌都和北部羌塘草原,人们开始转山朝佛,给寺庙布施上香,祈祷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月初一,主妇们听见第一声鸡鸣便起来梳洗,背新年“新水”,到了泉边,先将手里的藏香插于泉边上方,并向河神(或泉神)上供,供品有酥油、奶渣、糌粑及羊毛等。背回新水,主妇便烧火、熬茶,到田间将率先准备好的杂草垃圾点燃。茶开后,到房前阳台煨桑。在备大年初一第一碗茶时,主妇要给每个家庭成员备碗,包括去世的父母或出嫁的兄妹,茶碗里放上酥油、奶渣、白糖、饼干等食料。 主妇烧茶时,要一男性随之起床,给马备鞍。喝茶后与全村男子骑马到神山祈祷和煨桑,这是一支庞大的煨桑队伍。到神山去的人,要给马备上漂亮的鞍具,自身穿上华丽的节日盛装。 从神山回来时,骑手们要到宽广的草地进行骑马比赛,赛马场上,对取得第一、二名的骑手,由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向骑手和骏马戴上哈达和彩带。继而,寨里的年轻人,表演耍狮子、跳花灯、耍春牛、跳锅庄,之后,听著名老艺人说唱民间故事。但在这天,除了观看集体玩耍的活动以外,人们互不走访。 从初二起,人们才开始相互走访、拜年、请客。新年里,人们相逢的第一句话是“罗桑尔让”(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等。寨里耍狮子、春牛、跳花灯的表演队也是从初二开始,走访各村寨部落.轮回表演。从初二开始,亲戚好友相互登门拜年,持续三至五天。手捧吉祥斗祝福的人先是在门外高声祝福,里面的人听到,赶紧捧着“切玛”出来,互相问候: “扎西德勒彭松措!”(愿吉祥如意美满!) “阿妈巴珠工康桑!”(愿女主人健康长寿!) “顶多德瓦吐巴秀!”(愿岁岁平安吉利!) “朗央总久拥巴秀!”(愿年年这样欢聚!) 拜年时,男主人双手捧着“切玛”向客人祝福,客人用手捏取“切玛”里的一点糌粑、青稞向天空抛洒,然后在嘴里尝一点,祝贺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接着,女主人提着披挂哈达的铜壶,频频向客人敬酒。节日期间,到处都在祝福,到处都在敬酒,到处都在歌舞狂欢,不管认识不认识,不喝三碗不准通过。 藏历初三敬奉“屋脊神”,这天,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飘动的经幡和袅袅上升的“桑烟”寄托着人们的祈愿向空中传去……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装饰品。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民间相传过年穿新衣有悦神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到东面的宝瓶山和西面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然后,成群结伙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唱歌、喝酒、谈笑。 从初四起,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这一法会是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萨发起的一次祈愿大法会延续而来的。法会期间,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万人集中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的佛像祈祷,并举行格西学位的考试。除政府给僧众发放布施外,西藏及其它地方的藏传佛教信众也到此添灯供佛放布施,法会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请弥勒佛后结束。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耕牛的额头上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轭上披挂着缀满贝壳和松石的彩缎,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俨然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样。开耕之前,农人还要从家里扛出一块白色山石,那是去年从农田请回收藏好的,重新恭恭敬敬安入在农田中央,称为“阿妈色多”,意即“金石头妈妈”,是庄稼的保护女神。农人在地里煨起桑烟,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每一畦撒一种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麦、油菜籽、蚕豆等。开犁礼完毕,大家会聚一处,一边喝酒,一连唱歌,随着酒碗的轮转,歌声弥漫在整个初春的河谷,直到太阳西沉,尽兴而归。 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 宗教习俗 从三十日开始在寺院、活佛府邸及各僧人家中摆设制作好的“卓索切玛”。 卓索切玛就是用麦子、酥油、糌粑等制做的供物,简称“切玛”,是藏族人民象征祥瑞的一种吉祥物。卓索是藏族语,意为麦子、麦粒、麦穗。丰收的麦子大穗、双穗,古人多以为祥瑞之兆。“切玛”中的切是青稞炒熟磨成的酥糕。 卓索切玛的做法,首先用木板制作一个长方形的木斗,大小不等,有的在斗外表雕刻八瑞相或龙凤,油漆一新,极为精致,一般人家用一个斗或升即可。专门做的木斗里面从中间隔开,一隔中装满麦子,一隔中装满酥糕。没有隔的下面装满麦子,上面放置酥糕,堆成金字塔形,上插用各色颜料染成的麦穗,也有不着色的麦穗、鸡穗花(又称瑞圣花)和孜卓。孜卓形似令牌,两面顶端各贴上用彩色染制的酥油塑造的太阳、月亮及八瑞相。卓索切玛做成后放在佛堂或堂屋的供桌上,两边摆上油炸饼,中间点燃酥油灯。为了新生民族风俗习惯,现在一些人事民族宗教工作的单位也开始用卓索切玛,进行藏历年团拜活动。据说卓索切玛中的日、月是最后来苯教因信奉天地日月而增加的内容;八瑞相是藏传佛教兴起后的佛教烙印,麦穗和鸡穗花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增添的。 大年初一日清晨,塔尔寺大拉让吉祥新宫殿顶吹奏吉祥右旋白法螺,活佛、僧伽起床洗漱后,烧酥油茶,首先沾一点向空中遍洒三下,敬献天地神佛,而后自己喝几口以示分享祥瑞,随后穿戴新袈裟僧帽去大经堂诵经礼佛。两位执事僧请措钦夏俄大僧官和大会引经师来主持礼佛的祈祷活动。僧众唪诵大威德金刚、护法神母、放生等经典后,全体祈祷者拜见大法台。与此同时,在大经堂顶层和三大学院中也诵经祈祷。祈祷新的一年里佛法增盛,人民安康,百病消散,五谷丰登。八位大小喇吉和各活佛府邸携带贺年礼品去拜见大法台。对三大堪岂有此理和襄佐只作新年祝贺而不送礼品。祈祷礼佛仪式结束后,接着举行新年斋茶会,大僧官、总管、祭供师等人到吉祥新宫来请大法台赴斋茶会。大法台从僧众中间走到上首铺设的红毡上转身向僧众拱手作揖,祝贺新春佳节,然后坐到首席位上,三大堪台和各活佛分列两排就坐。这时密宗学院拉让的炊事员手捧木盘,医明和时轮学院的行茶僧从大法台开始依次献茶,拉让吉祥新宫供应油炸果、八宝米饭、果品等。全寺僧人手端茶碗,念诵一段茶前经文,开始用茶,欢聚一堂。茶毕,大拉让请大家到大吉哇赴僧宴,此时,三大堪布和僧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哈达,依次献给大法台表现祝贺,之后去大吉哇赴宴。所说僧宴,并非是什么丰盛的山珍海味,七碟八碗的宴席,主要是油炸果和花卷等素馍、糖果、茶山、米饭、手抓羊肉。手抓羊肉也按其身份分成份子,普通僧人每人只有一份,大法台和大活佛可分到几份。 正月初二日,由大吉哇准备茶食宴请。这天在大护法神殿(小金瓦殿)内举行护法神降神仪式,大法台到护法神殿时,两大喇吉、护法神师给大法台献典加(盛一盘糖果、食品、葡萄、红枣等称典加)和哈达,僧众念《罗桑加哇玛》经。诵经毕,执事僧手执点燃的一撮线香在殿内巡香。两大喇吉给护法神敬献供品,大拉让吉祥新宫给护法神殿献以一套马鞍为主的贺年敬神礼品13种,大吉哇献以一匹缎子为主的礼品11种,六小喇吉献礼各5种,各执事僧官献哈达1条。献礼毕,僧众齐声讽诵生死轮回和涅磐寂静经及《丹巴玛经》。之后开始降神,护法神师发神占卜新的一年中佛教诸事及其他有关事宜。这时拉让吉祥新宫击鼓为号,示意参加降神仪式的各执事僧、活佛出席宴会。 初三日为隆波护法殿降神之日,其仪式与大护法殿一样。降神之后,由隆波护法神殿设宴招待凡参加降神仪式的僧人。 从初三至初八日之间,由三大学院的六执事僧各茶食宴请僧众。期间僧人用白纸(表示洁白纯净)包上一包沙糖或葡萄干,下垫一张方形红纸(表示喜庆),上盖哈达给自己的上师、老师拜年。老师用奶茶招待,还用红枣、柿饼或梨、附原哈达回礼。藏族中有给前来拜年送礼的客人必回赐礼品,不让空包回去的习俗。 节日期间,僧人外出怀中揣着一包礼品(如白糖、红枣、柿饼、葡萄干之类的小包)和一条哈达,逢相好者互祝新年好,并交换礼品和哈达,也有相互送礼请客的习惯。活佛之间也相互送礼拜年,礼尚往来十分频繁。 至初八日藏历新年和春节基本结束,开始进行正月祈愿大法会的准备工作 文娱活动 西藏高原的节日中最富魁力、最具有特色的算藏历新年了。在新年期间,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特别是技能竞赛。各地欢度藏历新年的文体活动大致相似,但也各有风采,不尽相同,折射出不同地域因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生产方式、外部交往的差异造成的心理活动和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不同。 民主改革前的旧西藏,达赖喇嘛在正目初一上午,要在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庆祝大会。庆祝大会后,有舞童十余人上场跳大斧头舞。舞童穿彩衣,戴白布圆帽,靴上拴着很多小铃,跳时叮当作响,手中擎着一把大斧头。 初二,布达拉宫顶上要表演强嘎塔雪,即飞绳戏(杂技),一个小伙子由从布达拉顶拴到宫脚达扎路恭记功碑前的牛皮绳上急速滑下,似空中飞人,充满惊险的表演吸引了很多观众前采观看。后采,为了安全起见,到十三世达赖时期,西藏地方政府命令将绳技改为在木杆顶部旋转。奥运会滑雪冠军、德国著名运动员海利希·哈雪先生在二战期间避难于拉萨,他在《雪域奇遇》中追忆了惊险杂技以外的其它体育竞技项目: 庆祝新年的重要仪式算是过去了,但是庆祝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八廓街广场忽然又举行起体育竞赛采。……第一个顶目是摔跤。他们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规则进行比赛的,我很难说它是古典式还是自由式。除了腿之外,身体的任何部位着地都被认为是输了。这里设有运动员名单,也设有比赛前的点名与通告,一块毡片往地上一铺,比赛就算开始了。……他们的身上只挂着一块腰围。……胜者与败者受同样的荣誉和奖品。 接着是举重比赛,几个人抬出了一块溜光溜光的巨石,一看就知道这块石头少说也用了几百年。比赛的方式是看谁能将巨石举起,井能围着旗杆转一圈。能够举起这块巨石的人不多。 忽然从远处传采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赛马开始了。……一群没有骑手的赛马是从城外数里的一个地方起跑的,它们穿过激昂的人群之后,再奔向城里的一个终点。只有在西藏养大的马才有资格参加比赛。每匹赛马的背上都系着一块布条,上面写有主人的名字。比赛相当激烈。 马蹄所掀起的尘浪还设有完全消散,接着又奔采了一批长跑选手。……其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的穿着长袍,有的穿着藏靴,看他们那副摇摇摆摆的、张口气喘的样子就知道,这些人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很多人没有跑完五英里长的赛程。 长跑比赛刚刚结束便开始了另外一个项目:骑术表演。……只见一批威风凛凛的武装骑士催马扬鞭,风驰电掣般地朝着这边奔来,观众也进发出一阵欢呼声。……优胜者除了领到一条彩色哈达或者日色哈达之外,还领到一块注有名次和姓名的不牌。长跑的领奖者大约有100名,领奖的骑士也不少于这个数目。 作为运动会的闭幕式,在拉萨郊外的一个广场要举行马术表演。……比赛者不仅要比试马术,而目还要较量一下枪法。有许多场面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我简直惊呆了!骑士笔直地站在马鞍上,在飞驰中举起了火绳枪向后面的吊靶射击,弹无虚发,颗颗射向牛眼状靶心。在离下一吊靶只有20码的距离处,他们又举起了弓箭,朝着靶子射去,又一次引起观众的欢呼。他们如此敏捷地在马背上交替使用着武器,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在拉萨,群众性的长跑和没有骑手的赛马都有起点、终点。赛马的起点是哲蚌寺下的琼热苏山脚,终点是拉萨附近的工布塘,相距约20华里。参赛的马大约上百匹,都是大贵族、寺院的。马背上设有骑人,马夫们跟在后面追打,完全是娱乐和炫耀性的。马拉松式的群众跑步,起点在罗布林卡附近的加措村,终点是在八廓街东南的顿青苏街口,距离约5公里。参赛者大都是贵族的佣人和仆役。而巨石比赛主角由“松哇”(系装扮的古装骑士)担任,所要举的石头都抹了清油,要想把它举起来,拼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很艰难,其结果自然想象得出来,常常引得观众哄笑不已。 藏历新年期间,拉萨城内还要举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一是赛跑,参加者自色拉寺东麓至布达拉宫后,约三十里,先到者受上赏,赏绸缎、哈达、银钱等物;其次到者、后到者,各分赏有差。复以幼童裸体跣是自布达拉东止,约十余里,一的争道而趋,亦以先后至者为胜负,如力不胜,亲友在旁灌冷水于头顶为之助,此为一年夺标之戏也。可见其盛况。正目初三,当冬日早晨温暖的阳光照耀高原古城拉萨,沉浸在新年欢乐氛围中的拉萨市民和市郊农民群众数千人,汇聚在拉萨赛马场,观看一年一度的藏历大年初三赛马表演。藏历新年初三举行赛马、拔河等代表吉祥的体育比赛,不仅能让人们开怀大笑,而目预示着这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当当。正月十四至十六,在拉萨大街上进行角力、举重等比赛,郊外则举行赛马、射箭比赛,热闹异常。另外,各集团在竞技中互相对垒,一些祝圣活动与游戏、滑稽表演同时进行。初三翻杆戏,二十日崇武表演,十七日舞蹈表演,僧人表演。 新年贺词 ·“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洛萨尔桑”——新年好 ·“扎西德勒彭松错” ——晚辈祝福老人:吉祥如意,功德无量 ·“阿妈巴珠工康桑” ——愿女主人健康长寿! ·“顶多德瓦土巴秀” ——愿岁岁平安吉利! ·“南央宗聚悦巴秀” ——愿年年这样欢聚! ·“吉吉!索索!拉结罗! ——祈求神灵赐予幸福和平安! ·“下普达”——干杯 节日 ★节日 岁时节日是中国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说来,节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历法节气。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2.原始崇拜。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3.禁忌与迷信。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制成神荼、郁垒二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忌,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财气出门。忌说“死”,称这类话语为“乌鸦嘴”。这类禁忌迷信是一种消极防范手段,反映了人们趋吉避祸的愿望。4.祭祀。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5.宗教。中国民俗节日深受宗教影响,许多节日都来源于宗教。以佛教为例,有二月十五日薪尽日(佛离世日),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日,四月八日浴佛节(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五月十八日母连僧母诞辰,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七月三十日地藏节(地藏菩萨诞辰日),八月八日转法轮日(释迦牟尼说法日),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祖成道日)。属于道教的节日有:一月九日天诞节(玉皇大帝诞辰),一月十五日上元节,一月十九日燕九节,二月一日天正节,二月十五日真元节(太上老君生日),三月三日蟠桃节(王母娘娘寿诞),四月十四日八仙吕洞宾诞辰,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诞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斗姆星君诞辰日),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上述宗教节日流传到民间,逐渐形成了庙会等一系列节俗活动。6.多神信仰。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如一月五日路头神生日;一月八日诸星下凡,有祭星祈岁风俗;一月二十日天穿节,北京白云观举行庙会,做煎饼置屋上补天穿;一月二十五日仓生日,祀仓神,可保粮丰囤满;二月一日太阳生日,祀太阳神;二月二日龙抬头日,又为土地神诞辰,是日雨为社翁雨;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诞辰,有文昌庙会;二月十二日花王生日,祭花神,有花神庙会;三月三日北极星君诞辰;三月五日大禹生日,有禹王庙会;三月六日,麦王生日,是日天晴麦可丰收;三月十五日龙王节,祀龙王,有龙王庙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有东岳庙会、泰山庙会;四月十二日毒蛇生日,祀蛇王,雨则麦坏;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诞辰,祀神农,有药王庙会;五月十三日关帝诞辰,别称关公单刀赴会日,有关帝庙会;六月十三日(一说五月七日)鲁班诞辰,木石泥瓦等行业祀鲁班先师,举行鲁班会;六月二十三日雷公诞辰,祀雷公;六月二十四日二郎神诞辰,祀二郎神;七月七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鹊桥会,拜祭牛郎织女,是日雨称洒泪雨;八月五日万寿节,又称圣节,祀皇帝生日;八月二十七日圣诞节,孔子诞辰,有祭孔庙会;十月一日牛王神生日,祀牛王;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节,别称灶君升天日,祭社神。二岁时节日是一个能动的文化因子,节日虽有固定的时间,但它的内容却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1.先秦发生期。就节日风俗而言,许多节日元素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流传至今的春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元素,先秦时代大部分已经形成,但当时的节日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也不那么固定。节日习俗大都建立在原始崇拜基础上,信仰色彩浓厚。同时,节日大多是一些需要防范、禁忌的日子,如春节避山魈恶鬼,上已禊祓,端午划龙舟等。2.汉代定型期。汉代,中国主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都已基本定型。一方面,一些历史人物如屈原、介子推等成为某些节日的纪念人物,取代了原始崇拜和信仰,增强了节俗的人情味和真实感;另一方面,在节俗自身的发展中,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俗,一些礼俗变为风俗,风俗和礼俗融为一体,被人们约定俗成地接受并沿袭下来。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首先,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各地区风俗的融合,先秦时期的荆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吴越文化圈、齐鲁文化圈、秦文化圈等,到汉代逐渐融为一体,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对节日风俗的统一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其次,汉代节日定型与当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太初历”确立了以建寅月为岁首,打破了先秦时代的原始崇拜信仰,为节日风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此外,汉代儒家独尊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节日风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许多节日礼俗大多可以在汉代找到它的源头。3.魏晋南北朝融合期。这个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促进了节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这种融合与发展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推动力:一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节俗文化中那些杂技游艺成分,如骑射、蹴鞠等。二是宗教信仰与节日相结合,使节日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节日的传播和发展。道教讲究阴阳,以奇数为阳,节日中多取奇数,为吉利的象征,如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五月五日又叫天中节,体现阴阳均衡之意。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教谓是日佛祖成道,制粥舍众,此传说传到民间以后,形成了吃腊八粥习俗。三是魏晋玄学和清谈之风对节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宴饮游乐方面,如高谈饮乐、诗酒风流等,为这一时期的节日风俗增加了新的内容。4.唐宋高峰期。唐宋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节日文化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民俗节日从禁忌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良辰佳节。春节放爆竹原是一种驱鬼手段,此时变成了欢乐的象征;元宵节祭神灯火变成了游艺观灯活动;中秋节祭月变成了赏月;重阳节由登高避灾演变为秋游赏菊。在节日风俗的演变中,还增添了许多文化娱乐活动,如放风筝、拔河等等。节日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把节日民俗活动推向了高峰。5.明清稳定期。唐宋以后,节日的发展比较平缓,辽、金、元时期,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习俗。明清时期,节日风俗出现了三种变化:一是更加讲究礼仪性和应酬性,如逢年过节,人们出于礼尚往来而互相拜访送礼。二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一些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节日风俗逐渐被人们所冷淡,如祭土地神习俗已不像先前那样受到重视。三是游乐性继续发展,如元宵节观灯,明代由宋代的5天增加到10天,昼市夜灯,热闹异常。满清入关以后,又增加了舞狮、舞龙、旱船、高跷、秧歌、腰鼓等“百戏”活动。但从总体说来,这一时期的节日风俗没有太大的变化。三中国岁时节日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特点,主要表现为:1.农业文化特色。中国岁时节日,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农作物安排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表现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这从以下节俗活动中可见一斑。元旦前后的立春节,看风云,占天候,预测年岁丰欠。二月惊蛰节令到来时,民间有预防虫害,预占收成的习俗。三月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不少节日如蚕月(小清明)、踏青节、禹生日、麦王生日、龙王节、清明等节日活动都与祈求丰收有关。四月立夏的节俗活动大都是围绕各地生产特点进行的。五月盛夏之初,各种灾害较多,俗称为“恶月”,其节俗活动多与防病、除害有关。夏至许多地方有“祭田婆”、摘新谷荐祖习俗。六月正值三伏酷热季节,易染疾病,因此,许多习俗偏重于消夏抗暑活动,包含有爱护生产力的意义。六月六日天贶节,不少地方农民为保护耕田要祭祀谷神。七月七日乞巧节,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妇女乞巧习俗,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八月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农民用新谷酬谢祖宗和家神。中秋节赏月、拜月、赏桂,有喜庆丰收的习俗。九月霜降节令,关系到来年生产的好坏,这一天各地有看晴雨、占收成的习俗。十月一日,一些地区农民庆祝牛王生日,广东有对牛不穿绳的“放闲”习俗,这是农闲之际向牛酬谢的表现,实际上是古代牛图腾崇拜风俗的遗留。十一月“冬至大如年”,农民有看雪的习俗,所谓“一九雪,九九皆有雪”。大雪可冻杀害虫,来年农事丰稔。谚语“冬雪是麦被”,其含义即在于此。2.讲究礼仪,风俗与礼俗相结合。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如春节供奉祖宗牌位,寒食、清明扫墓,对待死者“事死如生”之礼在节日祭祖中得到集中体现。清明祭扫本来是民间风俗,唐玄宗时列入礼典,变成了礼俗。元宵节张灯风俗自汉代形成之后,历代都以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封建统治者对节日风俗的倡导,把风俗上升为礼俗,以礼仪教化人民,加速了节日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把节日纳入了封建礼教的轨道。3.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中国节日具有民俗文化传承性与变异性的一般特点。节日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时社会条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然保留有古老习俗的影子,这是节日传承性的重要表现。中国节日文化根植于数千年的农业文化之中,民间流传下来的许多节日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很多习俗是从远古时代传承下来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接受,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节日风俗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节日风俗也会不断有所变化,有的遭淘汰,有的被更新,总的趋势是积极因素占优势地位,落后的陈规陋习不断被淘汰。如汉代以前上已节的禊祓习俗,魏晋以后变成了郊游活动。简言之,中国节日文化传承中有变异,变异中有发展,传承与变异相统一是中国节日的显著特点。4.民族性与地区性。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在其他民族的地区也普遍流行。与此同时,汉族节日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风俗,如春节在院内立灯笼杆,就是受了满族祭神杆的影响。节日中的许多游艺活动,如秋千、高跷、骑射、杂技等,原来都是少数民族的习俗。此外,由于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因而节日文化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区性特点。除汉族节日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朝鲜族的“老人节”,傣族的“泼水节”,锡伯族的“西迁节”,彝族、白族、纳西族、布朗族的“火把节”,土家族的“七月会”,高山族的“丰收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有其特殊意义和习俗,与汉族节日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节日。中国节日的这种跨民族、跨地区的特征,是历史上民族节日风俗互相交流、融合的结果,实际上也是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这种广泛交流、融合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广泛的包容性,使中华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内聚力,这也是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一个重要原因。 来自满天星节日网99805.com/jieri 1月份 1月1日:元旦 1月6日:中国第13亿人口日 1月第一个星期日:黑人日 1月8日: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月21日:列宁逝世纪念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国际麻风节) 2月份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纪念日(1923) 2月10日:国际气象节(1991)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 2月15日:中国12亿人口日(1995) 2月19日:邓小*平逝世纪念日(1997) 2月21日: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1949) 2月21日:国际母语日(2000) 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003) 3月份 3月1日:国际海豹日(1983) 3月3日:全国爱耳日(2000) 3月5日:周恩来诞辰纪念日(1898) 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1963) 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2000)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1910)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1925)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1979) 3月14日:马克思逝世纪念日(1883)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节)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3) 3月16日: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7日:国际航海日 3月17日:中国国医节(1929) 3月18日: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1日: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1972) 3月21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1966) 3月21日:世界儿歌日(1976)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2001) 3月22日:世界水日(1993)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1960)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6) 3月30日:巴勒斯坦国土日(1962)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1996) 4月份 4月1日:国际愚人节 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7日:世界卫生日(1950) 4月15日:非洲自由日 4月21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1994) 4月22日:列宁诞辰纪念日(1870)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970) 4月22日: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1995) 4月24日: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1957) 4月24日: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1986)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2001) 4月27日:联谊城日 4月30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儿童日(1986)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秘书节 5月份 5月1日:国际劳动节(1889) 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 5月4日:中国青年节(1939) 5月4日:五四运动纪念日(1919) 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1818)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1948) 5月8日:世界微笑日 5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世界哮喘日(1998)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1914)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1912) 5月15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 5月15日:国际家庭(咨询)日(1994)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1969)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1977) 5月20日: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1990) 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1990) 5月22日:生物多样性国际日(2000) 5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牛奶日(1961)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1990) 5月25日:非洲解放日(1963) 5月26日: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1993) 5月27日:上海解放日(1949) 5月30日:“五卅”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纪念日(1925)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1988) 6月份 6月1日:国际儿童节(1949) 6月4日:受侵略戕害的无辜儿童国际日(1983) 6月5日:世界环境日(1974) 6月6日:全国爱眼日(1996) 6月11日:中国人口日(1974) 6月17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1995) 6月20日:世界难民日(2001)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1934) 6月22日: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1948) 6月23日: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1991)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1987) 6月26日: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1987) 6月26日: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1945) 6月26日:支援酷刑受害者国际日(1997) 7月份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1921) 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1997) 7月1日:国际建筑日(1985) 7月1日:亚洲30亿人口日(1988) 7月2日: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第一个星期六:国际合作节(国际合作社日)(1995)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987) 7月11日:中国航海节 7月26日: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31日:非洲妇女日(1962) 8月份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 8月5日:恩格斯逝世纪念日(1895) 8月6日:国际电影节(1932) 8月8日:中国男子节(爸爸节)(1988) 8月9日:世界土著居民国际日(1994) 8月12日:国际青年日 8月13日:国际左撇子日(1976)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1945) 8月22日:邓小*平诞辰纪念日(1904) 8月23日:贩卖黑奴及其废除的国际纪念日 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1993) 9月份 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日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 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1958) 9月8日:世界扫盲日(1966) 9月9日:毛泽东逝世纪念日(1976)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1985) 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994)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1931)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1989) 9月21日:国际和平日(1981)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 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1980)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1958)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2000)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 10月份 10月1日:国庆节(1949) 10月1日:国际音乐日(1980) 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国际老人节)(1990)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1944) 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世界人居日)(1986)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视觉日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969) 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1911)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心理健康日)(1992)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减少自然灾害国际日(1990) 10月11日: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2004) 10月12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949)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969)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消灭贫穷国际日)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4日:联合国日 10月24日:世界发展宣传日(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1950) 10月28日:关注男性生殖健康日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11月份 11月1日:植树造林日 11月6日:防止战争和武装冲突糟蹋环境国际日(2001) 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1917)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1月10日:世界青年节(日) 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纪念日(1969) 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1866)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995) 11月16日:国际容忍日(国际宽容日) 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 11月20日:非洲工业化日(1989) 11月20日:国际儿童日 11月21日:世界电视日 11月21日:世界问候日(1973) 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纪念日(1898) 11月25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1999) 11月28日:恩格斯诞辰纪念日(1820) 11月29日: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1977) 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 12月份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废除奴隶制国际日(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 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5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自愿人员国际日 12月5日: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5日: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12月9日:国际反腐败日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1950) 12月第二个星期日: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12月11日:世界防治哮喘日 12月12日:西安事变纪念日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2月18日:国际移徙者日 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 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 12月25日:西方圣诞节 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 12月29日:生物多样性国际日(1994) ◆◆◆阴历节日◆◆◆ 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月初九: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月二十四小年 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春节—TheSpringFestival 路神生日—magicalbirthdayofroad 元宵节—LanternFestival 春龙节(龙抬头)—Thedragonsavesspring(thedragonraiseshead) 寒食节—Thecoldfooddayissaved 清明节—QingmingFestival 立夏节—BeginningofSummerissaved 端午节—TheDragonBoatFestival 天贶节—Thedaypresentsaves 翻经节—translatesafterfestival 姑姑节—thefather’ssisterfestival 火把节—TorchFestival 七夕—Theseventheveningoftheseventhmoon 盂兰盆节—Thejarorchidbasinsaves 中元节—ishitbyyuanoffestival 鬼节—spiritfestival 地藏节—Thefieldhidesfestival 中秋节—Themid-autumnFestival 重阳节—DoubleNinethFestival 祭祖节—Offerasacrificetoancestorssection 冬节—Winterissaved 阔时节—Broadseason 腊八节—Theeighthdayofthetwelfthlunarmonthissaved 小年—Festivalthatfallsonthe23rdor24thofthetwelfthmonthofthelunaryear 除夕—NewYear’seve 回族节日—TheHuinationalityfestival ★其它活动节日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WORLDcONSUmeRRIGHTDaY 世界水日(3月22日)——-WORLDWaTeRDaY 世界卫生日(4月7日)——-WORLDHeaLTHDaY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WORLDeaRTHDaY 世界住房日(十月第一个星期一)——-WORLDHOUSINGDaY 国际秘书节(4月25日)——-INTeRNaTIONaLSecReTaRYDaY 国际红十字日(5月8日)——-INTeRNaTIONaLReD-cROSSDaY 国际护士节(5月12日)——-INTeRNaTIONaLNURSeDaY 世界电信日(5月17日)——-WORLDTeLecOmmUNIcaTIONSDaY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WORLDNO-SmOKINGDaY 世界环境日(6月5日)——-WORLDeNVIRONmeNTDaY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WORLDPOPULaTIONDaY 世界旅游日(9月27日)——-WORLDTOURISmDaY 世界邮政日(10月9日)——-WORLDPOSTDaY 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WORLDGRaINDaY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WORLDaIDSDaY 世界残疾日(12月3日)——-WORLDDISaBLeDDaY ★世界各国的国庆与独立日 1月 1日古巴解放日——-LiberationDay(cUBa) 苏丹独立日——-IndependenceDay(SUDaN) 4日缅甸独立日——-IndependenceDay(mYaNmaR) 18日突尼斯革命日——-RevolutionDay(TUNIDIa) 26日澳大利亚日——-australiaDay 印度共和国日——-RepubicDay(INDIa) 28日卢旺达民主日——-DemocracyDay(RWaNDa) 2月 4日斯里兰卡国庆日——-NationalDay(SRILaNKa) 5日墨西哥宪法日——-constitutionDay(meXIcO) 6日新西兰国庆日——-WaitangiDay(NeWZeaLaND) 7日格林纳达独立日——-IndependenceDay(GReNaDa) 11日日本建国日——-NationalFoundingDay(JaPaN) 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日——-anniversayoftheVictoryoftheIslamic Revolution(IRaN) 16日美国华盛顿诞辰——-Washington’sBirthday(USa) 18日冈比亚独立日——-IndependenceDay(GamBIa) 23日文莱国庆日——-NationalDay(BRUNeIDaRUSSaLam) 圭亚那共和国日——-RepublicDay(GUIYaNa) 25日科威特国庆日——-NationalDay(KUWaIT) 3月 3日摩洛哥登基日——-enthronementDay(mOROccO) 6日加纳独立日——-IndependenceDay(cHaNa) 12日毛里求斯独立日——-IndependenceDay(maURITHUS) 17日爱尔兰国庆日——-NationalDay(IReLaND) 23日巴基斯坦日——-PakistanDay 25日希腊国庆日——-NationalDay(GReece) 26日孟加拉独立及国庆日——-IndependenceNationalDay(BaNGLaDeSH) 31日马耳他国庆日——-NationalDay(maLTa) 4月 4日匈牙利国庆日——-LiberationDay(HUNGaRY) 塞内加尔独立日——-IndependenceDay(SeNeGaL) 11日乌干达解放日——-LiberationDay(UGaNDa) 16日丹麦女王日——-BirthdayofHermajestyQueenmargretheⅡ(DeNmaRK) 17日叙利亚国庆日——-NationalDay(SYRIa) 18日津巴布韦独立日——-IndependenceDay(ZImBaBWe) 19日委内瑞拉独立节——-IndependenceDay(Venezuela) 26日塞拉里昂共和国日——-RepublicDay(SIFRRaLeONe) 坦桑尼亚联合日——-UnionDay(TaNZaNIa) 27日多哥独立日——-IndependenceDay(TOGO) 29日日本天皇诞辰——-BirthdayofHismajestytheemperor(JaPaN) 30日荷兰女王日——-Queen’sDay(THeNeTHeRLaNDS) 5月 9日捷克与斯洛伐克国庆日——-NationalDay(cZecHSLOYaKIa) 17日挪威宪法日——-constitutionDay(NORWaY) 20日喀麦隆国庆日——-NationalDay(cameROON) 25日阿根廷5月革命纪念日——-may25,1810RevolutionDay(aRGeNTINa) 约旦独立日——-IndependenceDay(JORDaN) 6月 1日突尼斯胜利日——-VictoryDay(TUNISIa) 西萨摩亚独立日——-IndependenceDay(WeSTeRNSamOa) 2日意大利共和国日——-FoundationofRepublic(ITaLY) 5日丹麦宪法日——-constitutionDay(DemaRK) 塞舌尔解放日——-LiberationDay(SeYcHeLLeS) 6日瑞典国庆日——-NationalDay(SWeDeN) 7日乍得国庆日——-NationalDay(cHaD) 10日葡萄牙国庆日——-National/PortugalDay(PORTUGaL) 12日菲律宾独立日——-IndependenceDay(THePHILIPPINeS) 14日英国女王官方生日——-OfficialBirthdayofHermajestyQueenelizabeth Ⅱ(UK) 17日冰岛共和国日——-anniversaryoftheProclamationoftheRepublic (IceLaND) 23日卢森堡国庆日——-NationalDay(LUXemBOURG) 24日西班牙国王陛下日——-HismajestytheKing’sDay(SPaIN) 26日马达加斯加独立日——-IndependenceDay(maDaGaScaR) 27日吉布提独立日——-IndependenceDay(DJIBOUTI) 7月 1日布隆迪国庆日——-NationalDay(BURUNDI) 加拿大日——-canadaDay 卢望达独立日——-IndependenceDay(RWaNDa) 4日美国独立日——-IndependenceDay(USa) 5日佛得角独立日——-IndependenceDay(caPeVeRDe) 委内瑞纳独立日——-IndependenceDay(VeNeZUeLa) 6日科摩罗独立日——-IndependenceDay(cOmOROS) 11日蒙古人民革命纪念日——-anniversaryofthePeople’sRevolution (mONGOLIa) 14日法国国庆日——-National/BastilleDay(FRaNce) 17日伊拉克国庆日——-NationalDay(IRaQ) 20日哥伦比亚国庆日——-NationalDay(cOLOmBIa) 21日比利时国庆日——-NationalDay(BeLGIUm) 22日法兰国家复兴节——-RebirthofPoland 23日埃及国庆日——-NationalDay(eGYPT) 26日利比利亚独立日——-IndependenceDay(LIBeRIa) 马尔代夫独立日——-IndependenceDay(maLDIVeS) 28日秘鲁独立日——-IndependenceDay(PeRU) 30日瓦努阿图独立日——-IndependenceDay(VaNUaTU) 8月 1日瑞士联邦成立日——-Foundationoftheconfederation(SWITZeRLaND) 4日布基纳法索国庆日——-NationalDay(BURKINa-FaSO) 5日牙买加独立日——-IndependenceDay(JamaIca) 6日玻利维亚独立日——-IndependenceDay(BOLIVIa) 10日厄瓜多尔独立日——-IndependenceDay(eQUaDOR) 15日刚国国庆日——-NationalDay(THeGONGO) 17日加蓬独立日——-IndependenceDay(GaBON) 19日阿富汗独立日——-IndependenceDay(aFcHaNISTaN) 23日罗马尼亚国庆日——-NationalDay(ROmaNIa) 31日马来西亚国庆日——-NationalDay(maLaYSIa) 9月 1日利比亚九月革命节——-TheGreat1stofSeptemberRevolution(LIBYa) 2日越南国庆日——-NationalDay(VIeTNam) 3日圣马力诺国庆日——-NationalDay(SaNmaRINO) 7日巴西独立日——-IndependenceDay(BRaZIL) 9日朝鲜共和国日——-DayoftheFoundingofDPPK 12日佛得角国庆日——-NationalDay(caPeVeRDe) 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日——-Thepeople’sRevolutionDay(eTHIOPIa) 16日墨西哥独立节——-IndependenceDay(mexico) 18日智利独立日——-IndependenceDay(cHILe) 22日马里宣布独立日——-ProclamationofIndependence(maLI) 30日博茨瓦纳独立日——-IndependenceDay(BOTSWaNa) 10月 1日塞浦路斯国庆日——-NationalDay(cYPRUS) 尼日利亚国庆日——-NationalDay(NIGeRIa) 2日几内亚宣布独立日——-ProdclamationoftheRepublic(GUINea) 9日乌干达独立日——-IndependenceDay(UGaNDa) 10日斐济国庆日——-NationalDay(FIJI) 12日西班牙国庆日——-NationalDay(SPaIN) 赤道几内牙国庆节——-NationalDay(equatorialGuinea) 21日索马里十月革命节——-21stOctoberRevolution(SOmaLIa) 24日联合国日——-UNDay 赞比来独立日——-IndependenceDay(ZamBIa) 26日奥地利国庆日——-NationalDay(aUSTRIa) 28日希腊国庆节——-NationalDay(Greece) 29日土耳其共和国日——-ProdclamationoftheRepublic(TURKeY) 11月 1日阿尔及里亚11月革命节——-TheRevolutionDayof1stNovember,1954 (aLGeRIa) 11日安哥拉独立节——-IndependenceDay(angola) 15日比利时国王日——-King’sDay(BeLGIUm) 18日阿曼国庆日——-NationalDay(OmaN) 19日摩纳哥国庆节——-NationalDay(monaco) 22日黎巴嫩独立日——-IndependenceDay(LeBaNON) 24日扎伊尔第二共和国日——-anniversaryoftheSecondRepublic(ZaIRe) 28日毛里塔尼亚独立日——-IndependenceDay(maRITaNIa) 29日南斯拉夫共和国日——-RepublicDay(YUGOSLaVIa) 12月 1日中非国庆日——-NationalDay(ceNTRaLaFRIca) 2日老挝国庆日——-NationalDay(LaOS) 阿拉伯酋长国国庆日——-NationalDay(Uae) 5日泰国国王日——-BirthdayanniversaryofHismajestyKingadolyadej (THaILaND) 6日芬兰独立日——-IndependenceDay(FINLaND) 7日象牙海岸国庆日——-NationalDay(IVORYcOaST) 12日肯尼亚独立日——-IndependenceDay(KeNYa) 17日不丹国庆节——-NationalDay(Bhutan) 18日尼日尔国庆日——-NationalDay(NIGeR) 28日尼泊尔国王生日——-BirthdayofH.m.KingBirendara ★外国节日 ◆◇一、美国 1.元旦节(NewYear’sDay) 2.林肯诞辰(abrahamLincoln’sBirthday) 3.圣瓦伦丁节(St.Valentine’sDay)又称‘情人节‘(thelovers’day) 4.华盛顿诞辰(GeorgeWashington’sBirthday) 5.圣帕特里克节(St.Patrick’sDay) 6.复活节(easterDay,easterSunday) 7.愚人节(aprilFool’sDay) 8.母亲节(mother’sDay) 9.阵亡烈士纪念日(memorialDay) 10.国旗日(NationalFlagDay) 11.父亲节(Father’sDay) 12.国庆节(IndependenceDay) 13.劳动节(LaborDay) 14.哥伦布日(columbusDay) 15.万圣节(Halloween;eveofallSaint’sDay) 16.万灵节(allSoul’sDay) 17.退伍军人节(VeteransDay) 18.感恩节(ThanksgivingDay 19.大选日(electionDay 20.。清教徒登陆纪念日(Forefather’sDay) 21.圣诞节.(christmasDay) ◆◇二、丹麦 1,新年newyear 2.忏悔节shrovetides 3.复活节easter 4.愚人节fool’sday 5.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laborday 6.一系列宗教节日aseriesofreligiousholidays 7.宪法日constitutionsdates ◆◇三、德国 1。圣诞节(weihnachten) 2。元旦(neujahr) 3。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fastnacht) 4。复活节(ostern) 5。国庆节(nationalfeiertag) ◆◇四、法国 帝王节Kingfestival 圣蜡节saintswaxesfestival 愚人节fool’sday 劳动节和铃兰花节LaborDayandbellorchidfestival 法国国庆节FrenchNationalDay 法国的大假France’spaidannualleave 冥节deepfestivals 圣-喀德琳节saints-GermanyLinfestival 圣诞节christmasdays ◆◇五,芬兰 元旦节1月1日 神灵节1月6日 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4月 五一节4月30日-5月1日 耶稣升天日5月 降灵节5月或6月 仲夏节6月 万圣节11月 独立日12月6日 圣诞节12月24-25日 节礼日12月26日 ◆◇六、加拿大 元旦:1月1日 耶稣受难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前的那个星期五 复活节次日:时间在复活节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 维多利亚日:5月24日为女王诞辰纪念日,但放假日期为25日前的第一个星期一 加拿大日:7月1日 公民日:8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劳动节:9月1日,但放假日期为九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感恩节:10份的第二个星期一 休战纪念日:11月11日为纪念二次世界大战中死难者 圣诞节:12月25日 节礼日:12月26日 ◆◇七,挪威 新年1月1日。 棕榈主日复活节前的星期天。 濯足节复活节前的星期四。。 耶稣受难日。 复活节4月的第—个星期天。 劳动节5月1日。 耶稣升天节复活节40天以后的第一个星期四。 独立日5月17日。 降灵节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 圣诞节12月25日 节礼日12月26日 ◆◇八,意大利 1月1日元旦,亦称:新年(非宗教节日) 1月6日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宗教节日) 2月14日情人节(民间习俗节) 2月至3月狂欢节,亦称谢肉节(宗教节日) 复活节 3月8日(三八妇女节) 4月25日意大利解放日(非宗教节日) 5月1日(劳动节) 5月(母亲节) 6月2日国庆节(非宗教节日) 8月15日八月节(非宗教节日) 11月2日万圣节(宗教节日) 12月25日圣诞节(宗教节日) ◆◇九、英国 新年,元旦Newyear 圣瓦伦丁节(情人节)Valentine’sDay 愚人节Fool’sday 耶稣受难日JesusGoodFriday 复活节easter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aftereaster’smonday 耶稣升天节Jesusascendstoheaventhefestival 五一劳动节51LaborDay 春假Springvacation 母亲节mother’sDay 阵亡将士纪念日Diedinbattletheofficersandmencommemorationday 美国独立纪念日americanindependentcommemorationday 夏季公假 哥伦布日columbusdate 万圣节前夕Halloweeneve 万圣节Halloween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First,twoworldwarstrucecommemorationday 感恩节ThanksgivingDay 圣诞节前夜christmasdayeve 圣诞节christmasday 节礼日 ◆◇十、希腊: 新年Newyear 主显节Ploughmonday 圣灰节Saintashfestival 复活节easter 劳动节LaborDay 十月二十八日OnOctober28 圣诞节christmasday ◆◇十一、新加坡 农历春节calendarSpringFestival 清明节QingmingFestival 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 中元节Festivalofthefifteenthday 卫塞节oftheseventhlunarmonthHealthplug 国庆日(NaTIONaLDaY) 开斋节Lesserbairam 哈芝节Kazakirisfestival 大宝森节Greattreasurewoodsfestival 圣诞节christmasday 耶稣受难节与复活节JesusgoodFridayandeaster ◆◇十二新西兰 新年NewYear’sDay1月1日 国庆节WaitangiDay2月6日 复活节GoodFriday4月6日 eastermondy4月9日(2007年) 澳新军团日aNZacDay4月25日 女王诞辰日Queen’sBirthday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劳动节LabourDay10月的第四个星期一 圣诞节christmasDay12月25日 节礼日BoxingDay12月26日 每个地区还有不同的周年庆,比如WellingtonanniversaryDay1月的第四个星期一 ◆◇十三澳大利亚 1月1日是新年; 1月27日:国庆,为纪念白人进入澳大利亚的建国纪念日,(1788年,菲力浦船长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领地)但在一些州,也以接近周末的周一、周五作为国庆节假。 3月28日-3月31日:复活节,从28日耶稣受难日开始,为期4天 4月17日为幸运星期五(GoodFriday); 4月25日:澳纽兵团日,为纪念一战中被英国借派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军在土耳其卡利波里半岛的决死登陆而设。 6月9日:女王诞生日,伊丽莎白女王生日,假日设在6月的第二个周一以便连休,只有西澳大利亚是9月29日。 11月第一个星期二,闻名世界的澳大利亚赛马——墨尔本杯大奖赛的举行日。 12月25日圣诞节; 12月26日:开盒节,打开圣诞所赠礼盒的日子,在南澳大利亚,成为“宣告节”。 在澳大利亚全国性的其他节日中,有两个节日特别受到广泛重视,一个是4月25日‘恩沙克日‘——澳大利亚军人节;另一个则是11月第一个星期二,闻名世界的澳大利亚赛马——墨尔本杯大奖赛的举行日。全国性赛马发源地墨尔本市将这一天列为公休日,届时,全国其他地区也停止工作,进行观马大赛。 ◆◇十三印度 元旦1月1日 ·国庆节1月26日 ·独立纪念日8月15日 ·甘地逝世纪念日1月30日 ·宗教性节日 ·印度教灯节10月-11月 ·印度教十胜节9月-10月 ·印度教除十节5月-6月 ·伊斯兰教开斋节2月 ·伊斯兰教古尔邦节4月 ·基督教复活节4月 ·基督教圣诞节12月25日 ·锡克教那纳克诞辰节11月 ·耆那教摩诃毗罗节每逢15年一度的3月举行 满天星节日祝福网99805.com/zhufu,各种节日祝福,比较全 生日 生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一般在中国比较重视老人和儿童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会,所以在中国生日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节日。 生日其实是一个纪念日,纪念着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不管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重要的纪念日,那都不重要;有一个,或者有一些人的纪念日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些爱着我们的人!上帝是如何安排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爱着我们,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如此的幸福。因为有人爱着我们,我们也爱着他们...... ◎生日的日期定义◎ 对于生日到底是哪一天,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传统对此定义并不一样。所以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解释生日上,往往会产生分歧。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显著特征之一。 ◇生日日期在西方◇ 西方人的生日日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日期就是出生的那一天的公元纪年法的公历日期。这样如果恰好是2月29日生日的话,每逢闰年才会有生日。 在西方的占星术和12星座理论里面,都是用阳历来推断“性格”,未来的“运气”,“婚姻”,“情绪变化”等。虽然他们都带有迷信的色彩,但是却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西方生日由来 生日聚会的习俗产生于很久以前的欧洲。人们认为在人生日的那一天,魔鬼会闻讯而来。为了使过生日的人免受伤害,朋友和家人会来到他家和他共度危难并带来关切之情和良好的祝愿。赠与礼物能让气氛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把魔鬼挡在门外。这就是生日聚会的来源。起初只有国王被认为有足够的分量获得举行生日聚会的权利。渐渐地,孩子们也能够在自己生日的当天举行生日聚会。最早为孩子举行的生日宴会出现在德国,被称为Kinderfests.(德语:Kinder小孩;Fest庆祝;聚会) ◇生日日期在中国◇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日记录方法跟西方简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就是说除夕过后,每个人就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里面还有岁数的一定含义。而一般过生日还是习惯使用农历。所以每个人可以有两个生日,一个农历一个公历。因为中国农历纪年法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月历,是跟月亮的公转周期有关的,所以每一年农历生日对应的公历日期不一样。 第一个生日是周岁,几乎是最重要的生日。 旧时老人过生日分得比较仔细。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长过生日还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传统生日一般是按虚岁计算。 →整生日:指的是每逢个位数是9或者0的生日例如59岁,60岁,49岁,50岁等。他们有不同的叫法: 大庆每逢生日个位9的生日如3949596979等; 正庆每逢生日个位0的生日如4050607080等。 →散生日:生日个位数是1-8的生日如51-58岁。 中国生日由来 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通常将四十岁以下的诞辰纪念称作“过生”,而过了这个界限的就称作“做寿”。然而,无论怎样,随着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喜欢找些理由给自己“放假”,这其中“过生日”就是最好的借口之一,因而亲朋好友这么一聚,寿面不得不吃、蛋糕不得不切、酒不得不喝,何不快哉! 对于生日文化的由来,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早在先秦《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这里“弧”是指弓,“帨”是指佩带在身上的帕子,意思是说孩子生下来时,如果是男孩子就在家门的左边挂一把弓,如果是女孩子就在门的右边挂手绢。从此以后,每年的今日,人们都要设宴庆祝,也就是通常说的“过生日”。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过生呢? 第一种说法:庆祝生命的延续和兴旺。 在《汉书·卢绾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及高祖(刘邦)、绾壮,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羊酒。”据后人分析,卢绾的父亲与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同住一里,视为生死之交,两人的妻子又在同一天各自生下了一名男婴,乡亲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特意准备了礼物前来祝贺,而“复贺”的日期很有可能是两个孩子的始诞纪念日,也就是我们说的生日。可见,过生日的习俗在秦末已十分流行。 第二种说法:对母亲赋予生命的感激。 俗话说:“儿的生日,母亲的难日”。抛开十月怀胎不说,每当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作为孩子的母亲必须忍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因而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做生日的本义就是要“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劬”就是劳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通过做生日来追思母亲临产及分娩时的痛苦,体会父母哺育的艰辛。在《隋书·高祖记》中,隋文帝曾下诏:“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这里的“武元皇帝”和“元明皇后”是杨坚的亲生父母杨忠和吕氏,杨坚在生日当天要求举国吃素以此追思双亲。无独有偶,在《颜氏家训·风操》中也记载着,南朝梁元帝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六,每逢这天,他都要在宫里设“斋讲”。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这篇文章中还曾提到了当时江南某些地区,以设酒庆的方式庆祝生日,这一举动被作者斥之为:“无教之徒,虽以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可见,隋唐五代时期在我国北方,做生日多是出于儒家的孝亲观念,以严肃正式的仪式居多,多带有哀戚色彩,据史书上记载,唐太宗及五代时后汉高祖都坚持不搞生日庆贺,生日是多像一种纪念仪式,然而每年庆祝生日的习俗已在我国江南部分地区悄悄流行起来了。 第三种说法:消灾驱邪。 这种说法源于一个民间传说:有个少年家境贫寒,家中只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一次,少年突然得了一种不知名重病,家里无钱医治,眼看奄奄一息之际,有人告诉了他一个方法,称某月某日,八仙将路过此地,可备上酒水以求他们帮助。少年依计行事,果然见到了八仙,治好了怪病,临别时八仙告诉他:“今日是你再生之日,此后每年今日予以庆祝,定可长寿。”消息传开后,过生置酒请客逐渐成为了当地人的一种习俗,流传开来。这虽然是个传说,但也可以看出,过生日在很多人心里有一种消灾祛病、祈求来年平安的意思。 众所周知,生日伴随着一个生命的全过程,它见证了生命最初来到世间时的“哇哇”啼哭声,也记载着岁月流逝中的道道痕迹,每个人对生日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其实,生日也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年绝不可能只过一次生日。 ◎生日的庆祝方式◎ 每个人的生日都是对个人来说比较重要的日子。它代表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中国旧时的生日庆祝一般是面对特别小的孩子或者年龄超过40岁以上人。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稀”。这些岁数对于中国来说应该具有特别的含义。人到了80岁以后就是高寿了,所以这个岁数去世的人的葬礼也叫喜丧。 ◇中国旧时传统◇ 庆祝老人的生日一般是子女亲手为他们做的寿面; 小朋友过生日,父母多数会为其做只红鸡蛋,以作表示。 ◇西方生日传统◇ 在多数英语国家,人们在生日聚会上唱《祝你生日快乐》歌,祝福过生日的人。一般是在生日Party上有人捧出点燃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时大家齐声歌唱(一般要关灯,保持房间黑暗)。生日蛋糕一般是一种装饰的非常漂亮的蛋糕,而且在端上来的时候上面要插上与寿星年龄一样多的蜡烛。寿星要默默的许个愿望,然后吹灭蜡烛,这是因为古时欧洲人相信烟是能升上天堂的,许愿后吹灭蜡烛,就代表愿望能随著烟传达到天空。而如果是一口气就吹灭了所有的蜡烛,那么愿望就可能实现。有种迷信说法认为如果把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寿星一般要切蛋糕的第一刀,除非是太小父母才可以代劳。 如果生日聚会在一家餐馆举行,那么也会唱生日歌。餐厅的服务生可能还会领唱接着就会送上餐后甜点(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蛋糕,可能免费也可能不免费)。这个餐后甜点可能用一些发光的东西代替蜡烛。餐厅的其他顾客一般会加入进来一起祝福,唱歌。在一些餐厅还会有特别的非传统生日歌去和舞蹈表演。 对于一些特别的生日或者因为蜡烛的数目会有引起火灾的风险,特殊的蜡烛可能会取代实际的多个小蜡烛。这些蜡烛做成数字的样子,例如5随生日可能在蛋糕上点一支象数字5的蜡烛,50岁生日点一支象数字50的蜡烛就行了。 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特别的日子,所以一般过生日的人都会受到朋友和家人的特别待遇。所以小孩子都对自己的生日十分的期待,甚至希望早点来,但是成年人则比较反感,因为又有人来祝贺自己老了一岁。除了聚会之外,在生日这一点还会有礼物送给过生日的人,一般来说会得到一大堆朋友和家人送的礼物。 孩子们的生日聚会一般比较有趣,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游戏例如老鹰抓小鸡PintheTailontheDonkey,抢座位游戏,hittingpintilde;atas等。成年人的生日聚会就比较正式了,一般是在一家餐厅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不管在什么年龄,这些聚会的目的都是让过生日的人感到非常的幸福快乐。有个笑话这样讲,生日有时被叫做一年内最美好的一天,生日后一天则是一年最糟糕的一天,因为到下一次生日还有一年呢! 还有一个传统叫惊喜聚会。有时人们故意显得把某个人的生日忘记了,让要过生日的人感到自己被忽视了,而实际上大家都在暗中准备惊喜聚会。相反的,很多人对这个聚会也是守口如瓶,因为大家对这个聚会都很期待。 佛祖的生日称为佛诞。 母亲节 母亲节(mother’sDay)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在其他一些国家的日期并不一样(参见世界各国母亲节日期)。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 起源 节日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annaJarvis,1864-1948年)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她提出应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可是这个愿望尚未实现她就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请将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节日于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开始。她曾亲自在教堂中安排仪式,组织活动,同时要求前来参加者胸前要佩戴白色的石竹花。这一活动,曾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 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动的热潮有增无已。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 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并规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表达对母亲的尊敬。而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生前最爱的康乃馨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习俗 在胸前佩戴石竹花.颜色是有讲究的。那些母亲已经去世的人仍然佩戴白色石竹花,而母亲健在的人则佩戴红色石竹花。这一天,人们总要想方设法使母亲愉快地度过节日,感谢和补偿她们一年的辛勤劳动。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亲赠送母亲节卡片和礼物。节日里,每个母亲都会满怀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们和丈夫赠送的玫瑰花或其他花束、糖果、书和纪念品,特别是当她们收到小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上面用蜡笔稚气地写着‘妈妈,我爱你‘的字样的卡片时,更会感到格外自豪和欣慰。但最珍贵、最优厚的礼物还是把她们从日常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轻松地休息一整天。这一天,许多家庭都由丈夫和孩子们把全部家务活包下来,母亲不必做饭,不必洗盘刷碗,也不必洗衣服。不少家庭还有侍候母亲在床上吃早饭的惯例。 母亲节创立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amanmJarvis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虽然,有一些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等,都是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世界各国庆祝母亲节的时间都不尽相同。 挪威:母亲节定于二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阿根廷:则在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 黎巴嫩:在春天的第一天庆祝母亲节。 南非:母亲节则定于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称母亲节为materice,于每年圣诞节的前两个礼拜庆祝。庆祝的习俗是:小孩子们在母亲节的清晨溜进母亲房间,将母亲绑在床上,母亲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便哀求孩子们放开她,并以她预先藏在枕头下的小礼物作为交换。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母亲节则与教会有密切的关系。12月8号是纪念圣母玛利亚的日子,同时也是孩子们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节日。 瑞典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在母亲节前夕,瑞典红十字会会举办塑料制的母亲花的义卖,义卖所得将作为赞助育有许多小孩的母亲的度假经费。 巴拿马:也叫圣灵怀胎的日,大意是为了让巴拿马人重视家庭,敬重母亲,所以在1924年5月11日,巴拿马第一个母亲节,1930改为12月8日,do?aHerciliadearosemena第一夫人所签定,但这只是这个网上的消息,不知是否准确,当时很多商号也响应了母亲节给母亲打折,并定为国定假日,非常有意义的节日。附西语介绍 埃及: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是埃及的母亲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都要给母亲赠送鲜花和礼物,为母亲举办音乐会和文娱演出,并评选出全国最理想的母亲。 印度:每年四月五日是印度的妈妈节。这一天,凡是生了孩子的妈妈都要穿上五彩缤纷的纱丽,戴上精美的首饰,来到公共场所尽情娱乐,以显示做母亲的女性风采。 中非:每年五月二十九日,中非共和国就要隆重庆祝传统的妈妈节。这天,妈妈们身着盛装,怀抱孩子在首都班吉市举行盛大游行。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也要参加她们节日的活动,使节日更加隆重热烈。 法国:每年五月二十九日是法国的母亲节,节日这天,全球各地的妈妈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们“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一九二八年,当时的法国总统为此颁布了一项法令:母亲节是国家的正式节日。法国人的母亲节则更像是一个为全家人举行的生日会。法国母亲节定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晚餐,餐毕端出一个为母亲而做的蛋糕。 泰国:每年的八月十二日是泰国的母亲节。节日期间,全国最有意义的活动是“评选优秀母亲”,然后,成千上万的女儿手持洁白的茉莉花作为“母亲之花”敬献给母亲,以表达感激之情。 日本:每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日本母亲节。在日本,这个节日充满思的气氛。为表示对母亲的尊敬,这天,母亲健在的人,都戴一朵红花,而母亲辞世的人则戴白花,以示对母亲的怀念。日本的母亲节与北美国家同一天。每四年的这一天,都有一个世界巡回画展,展示由6-14岁的小孩所画的《我的母亲》画作。 加拿大: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在这天,家庭成员除向母亲送礼物外,并要做各种让母亲欢喜事情,以表示敬爱之情。 瑞士:每年的一月一日至四日为“妇女掌权日”。在这四天里,家庭一切大权由妇女掌管,男人甘愿听从摆布,以示对妇女的尊重。 希腊:每年的一月八日是英诺克莱西亚镇的“妇女接管日”。这一天,妇女接管镇上的领导权,而男人们则代替他们呆在家里干家务活。在希腊,每年逢除夕的第二天,为“主妇休息日”,妇女们丢下家务,尽情吃喝玩乐。 德国:在每年的狂欢节里,另有妇女们的专门活动——“女人节”。这天,妇女们冲进市政大厅,闯入办公室,坐上办公桌,以表示妇女接替政权。八月是汉堡市的“太太节”,节日里,由妇女组织的艺术团分别在全市各家剧院演出,节目内容大都是男女平等。 英国:英格兰为表达对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四十天)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ning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当佣工,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 墨西哥:每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是墨西哥的“圣母节”,以纪念一位心地善良、乐于救人的圣母。这天,人们身穿民族服装,高举圣母像旗帜,在老人的带领下载歌载舞。 全世界的母亲节:虽然,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洲和比利时,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献给母亲的花 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着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细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更有那诱人的浓郁香气,使人心醉神迷,这就是母亲节里送给母亲的鲜花—康乃馨.红色的康乃馨象征热情,正义,美好和永不放弃,祝愿母亲健康长寿;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白色的康乃馨,,象征儿女对母亲纯洁的爱和真挚的谢意.黄色象征感恩,对母亲辛勤付出的感谢 母亲节来历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2006年母亲节日期是5月14日),是某些国家的母亲节。这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一个庆祝节日了。它是为歌颂世间伟大的亲,纪念母亲的恩情,发扬孝敬母亲的道德而定立的。 母亲节的创始人是美国人安娜·查尔维斯女士,她于1864年诞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洲。安娜长得很漂亮,体格健美,并且是一位聪明,能干,坚强,贤慧,热诚的女性。她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亲。 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完成母亲生前的愿望,她在母亲死后,立志创立母亲节,在社会上大声疾呼,并为此付出了全部精力和财力。 据资料载称:“安娜·查尔维斯的母亲--安娜·里系·查尔维斯夫人,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曾在当时的西弗吉亚州嘉鞭顿城美以美教会担任主日学校的总监。她在礼拜教堂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时,述说过许多在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 安娜为这些故事感慨万端,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她认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给丧失儿子的母亲们一种慰藉。同时,她积极建议创立一个母亲节,以资赞扬全世界的母亲。 1905年,安娜·查尔维斯41岁时,她的母亲与世长辞,她十分悲痛。为了纪念母亲,提倡孝道,她立志要实现母亲的遗愿--创立母亲节。她首先向费城市长提出自已的设想,同时致函各州州长,国会议员,教会人士,工商界领袖,妇女团体,慈善机关以及社会名流,她大造舆论,疾声呼吁。结果,获得了各方面的良好反应和热烈支持。母亲节的由来故事庆祝母亲节是从什麽时候开始的呢?据说,最早是古希腊人,为了荣耀希腊诸神之母——Rhea而开始的节庆。古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amanm、Jarvis(1864-1948年)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在母亲于1905年世纪,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amanm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馨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 1914年5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由威尔逊总统5月9日颁布施行。自此之后,母亲节即成为美国全国性的节日。现在,该节日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纪念节日。 母亲节‘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两个文明的有利措施。节日时间定在世界母亲节期间,以后约定俗成,一年一度保持节日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形成新的民俗节日。○美国的母亲节在美国,最早关于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莱利亚(JuliaWardHoweTheBattleHymnOfTheRepublic的作者)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士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1907年费城的安娜(anaJuruif)为了发起确认全国性的母亲节而活动,她说服了母亲所属的教会,在她母亲二周年忌日——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隔年费城人也开始于同一天举行母亲节的庆祝活动。之后,安娜和她的支持者们开始写信给部长、企业家、政治家,要求确认全国性的母亲节,被接受了。在1911年,几乎美国所有的州都开始庆祝母亲节了。威尔逊总统于1914年发表官方声明让母亲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就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英国的母亲节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帮工讨生活,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Sunday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为增加欢乐气氛,也发展了一种特别的蛋糕称为motheringcake。随着基督神在欧洲的扩散,这个节日转为对「motherchurch」的崇敬:表达人们对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於伤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谢。从此,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以同时传达人们对母亲与教会的感念。○全世界的母亲节虽然,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多数国家和地区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洲、比利时和台湾,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1907年,有一位名叫安娜.贾维丝的美国小姐,看到许多在第一次世大战期间阵亡将士的母亲和妻子,孤苦无依,景况凄凉,就发起母亲节运动,以赞扬并安慰在大战期间备痛苦的母亲们。贾维丝小姐的母亲死于1905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她为纪念她的母亲,并慰问阵亡将士的妻子、母亲,定那天为母亲节。当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人召开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大会中决议,通过母亲节。其后,又经过参议员汤姆斯.希福林提交参议会通过,美国的威尔逊总统于一九一四年正式宣布为国定纪念日,而正式成立。母亲节启发了子女感念亲恩,具有无比重大意义,很得宗教团体的好感与支持。在基督教的大力推动,很快的推展到世界各国。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纪念母亲节,我国也在这一天表扬模范母亲,以宏扬母教。母亲节的特别标志,是荷兰石竹花(康乃馨)。这是贾维丝小姐在庆祝第二届母亲节时所选定的。据说这是安母生前最喜爱的一种花,参加庆祝的人插在襟上,如母亲健在的就配红色的康乃馨,以示敬意;若母亲已过世,就配白色的花,表示纪念与追思。 科幻篇 基因科学 接合、转化、转染、转导的区别ejU6YBXt[St\7Tc4 接合、转化、转染、转导几个名词是从事生命科学领域学习的人特别是微观生命科学研究的人都会碰到的,而其在教材及其他参考书目上的解释又很难让人满意,因此搜集了网上一些对这些名词的解释,本人以为下面的解释比较清楚地区分了接合、转化、转染、转导几者之间的关系!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如果有人有更好的解释欢迎交流!]caFf\URBiB7jRe 接合、转化、转染、转导、感染等等几个与基因(主要是DNa)转移相关的概念IscI0aUHeWBNg[1ic 1、conjugation中文翻译为“结合”O7bnan3Oa8BK5Osjc 说明:conjugation发生在原核生物,这个定义里面的关键是“Thepiluscontracts,pullingthetwocellsintocontact”这种细胞间的直接接触。细菌在conjugation的时候,两个细胞直接接触处形成conjugationtube,单链DNa可以直接通过这个通道转移,这个通道的形成需要有相应的基因表达(如pilin形成sexpilus)。通常情况下conjugation转移的是带有conjugation必须基因的质粒,但是少数情况下这种质粒整合到细菌染色体,就可能发生染色体转移(这种染色体中整合了conjugativeplasmid的菌株被称为high-frequencyrecombination,Hfrstrains)。单链转移完毕,供体和受体细胞分别合成互补链,完成conjugation。R2pc]S的cm]9kmPV的N 2、Transformation中文翻译为“转化”28LOoL,ppnNe2m]\n 说明:原核生物的transformation定义中,关键词是freeDNa,也就是说,是裸DNa本身,不是通过其他媒介(如病毒)转移到原核生物里面。在自然情况下,某些细菌溶解以后释放的DNa被其他细菌吸收而发生转化,这种自然发生的转化虽然是微生物遗传学的一个重大发现,但是实际意义可能并不太大。现在我们说到转化,一般都是指实验室内从细菌里面纯化的DNa分子直接导入遗传性状相异的细菌,比如质粒转化,我们用的是纯化的质粒DNa本身,没有任何媒介帮助。从这个概念的内涵来说,只要DNa进入细菌,就完成了转化过程,所以这里不涉及转化的DNa是否复制,是否改变细菌的遗传性状以及蛋白是否表达等等,虽然转化是否成功,多半只能通过DNa是否改变细菌的遗传性状来实现。f5`kkbK[SY^7`ra 在真核生物中,与原核生物的转化完全相同的过程被称为:的Sbo3ZQs5G7US[Rfj 3、Transfection中文翻译为“转染”2XmQabZVBaIi2GgIe 对于真核生物,转染就是原核生物中转化的同义词。之所以在真核生物中使用转染这个词来代替转化,是因为人们之前已经习惯了用转化这个词表示真核细胞变为恶性细胞。原核生物中,偶尔也用到transfection这个词,当细菌的转化过程中吸收的外源DNa是病毒DNa时就应该称此过程为转染。nXZnblb8a1`Zt7ZQ 4、Transduction中文翻译为“转导”]oHX的ZH`Rm,\Pf3Gs 说明:转导是指通过病毒将一个宿主的DNa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细胞中而引起的基因重组现象。如果供体DNa未与受体DNa发生重组则称此转导过程为流产转导转导这个概念有三个关键词:病毒、宿主DNa、整合(integrate)。首先,转导一般用于描述通过病毒而发生的基因转移;其次,转移的必须是宿主的DNa,病毒感染的时候,不少病毒DNa都可能整合到受体基因组,如果没有病毒以外的宿主DNa,这个过程就不能叫做转导。自然情况下,一些病毒与宿主DNa发生重组,形成新的病毒基因组,包装以后感染其他细胞,就产生转导。实验研究中,常用基因重组的办法把目的DNa插入病毒基因组,实现目的基因的转导。最后,这个DNa必须整合到新宿主细胞基因组才算实现转导,上面英文已经很清楚,不再解释。特别要说明的是,转导这个概念适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其内涵是完全一样的。在原核生物,天然情况下的转导发生在细菌的几个种(Desulfovibrio,escherichia,Pseudomonas,Rhodococcus,Rhodobacter,Salmonella,StaphylococcusandXanthobacter)以及古细菌的methanothermobacterthermoautotrophicus中。Brockp283又分为普遍转导(generalizedtransduction)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DNa小片段的“误包”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局限转导(restrictedtransduction)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导现象。V2t。8rUiNOT,[sV[\ 与转导相关的是另外一个概念Y^I1b9aO7。6sNadt 5、Infection感染kk8OJI3eDbaSN6\eR 说明:前面已经很明确,通过病毒实现基因转移叫做转导,为什么还要说感染这个概念呢?这里也是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实际上,我们说的转导是指的目的基因(宿主DNa)的转移过程,其主体是目的基因,但是实现转导的手段是病毒感染,这里的主体是病毒载体。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把aDa基因转导到造血干细胞里面。但是我们不能这样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导,把aDa基因感染到造血干细胞里面。 生物磁场 生物界的磁学现象(生物磁场)De]HLNnaalcK0dqP^ 磁场对生物的影响,即磁场的生物交应引起人们的注意还为期不久。据测验,人在2000奥斯特的磁场中停留15分钟,对身体还不至于造成危害,如突然靠近加速器磁场时,会立刻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稍等片刻后,方能适应。当人们突然离开加速器时,又将产生刚进入磁场时的同样反应。强磁场对某些生物的作用更加显著。如果将果蝇蛹放在22,000奥12毫米和9000奥斯特l毫米的非均磁场中,几分钟后果蝇便会死去。约经过10分钟磁处理的果蝇,有50%不能变为成虫,成为成虫的那一部分也活不到一小时,并且有5~10%的成虫呈现出翅和体形畸变。GhL2SX\,\44NKV, 磁场对生命的活动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不妨先做一个试验。在一个潮湿的(温度在18~25℃)玻璃暗室内,安置一个特定的架子,上边放有过滤纸,过滤纸的两端分别与放有水的容器相连,以便使过滤纸团能均匀地吸取水分。过滤纸的上面、放有两类干燥的、没有发过芽的玉米种子,一类玉米种子的胚根朝着地球的北磁极。这样经过一些时间,玉米的种子就能慢慢地开始发芽。有趣的是,胚根朝向地球南磁极的那类玉米种子,要比胚根朝向地球北磁极的那类玉米种子早几昼夜发芽,并且还发现前者的根和茎,生长都比较粗壮,而后者的种子所发的芽,常常会产生弯向南磁极的形态。FtSUKZrhoaZ`gh^p 为了探索其中的奥妙,有人还精心设计了一种试验设备。让种子处在强度高达4000高斯的永久磁铁中、结果有趣地发现种子的幼根仿佛在避开磁场的影响,而偏向磁场较弱的一边。fGZdkcks。3hqOSJa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工作者经过了几年的研究发现,原来植物的有机体,是具有一定的磁场和极性的,并且有机体的磁场是不能对称的。一般说来,负极往往比正极强,所以植物的种子在黑暗中发芽时,不管种子的胚芽朝哪一个方向,而新芽根部是朝向南方的。7m。6]jtN5eVZ0tBU 经过研究,科学工作者还发现弱磁场不但能促进细胞的分裂,而且也能促进细胞的生长,所以受恒定弱磁场刺激的植物,要比未受弱磁场刺激的根部扎得深一些,而强磁场却与此相反,它能起到阻碍植物深扎根的作用。Y的Dht]qftF[8h[kD 但任何事物并不是绝对的,有关的试验表明,当种子处在磁场中不同的位置时,如果磁场能加强它的负极,则种子的发芽就比较迅速和粗壮;相反,如果磁场能加强它的正极,则种子的发育不仅变得迟缓,而且容易患病死亡。科学工作者曾经在堪察加半岛进行这样的实验,在种植落叶松的时候,不是按通常那样彼此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而是径向种植的,各行的树朝南、东西和西南方向排列,结果有趣地发现,生长最好的是以扇形磁场东部取向的那些树苗。根据这个科研成果,在栽种落叶松时,人们采用了一种粘性纸带,在纸带上放置已按预定方向取向的种子来进行播种。qdnoBT。mR[b,c60c 磁场对动物的生命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曾经用鱼类、老鼠、白蚁、蜗牛、果蝇和蚯蚓等动物做实验,结果发现鼠类在很强的均匀磁场中,生长缓慢而且短命;在不均匀的磁场内,其死亡率会增加;在高达3000~4000高斯的稳定磁场下,能使它性欲周期消失;在经过永久磁铁磁场作用的老鼠,对于通常情况可以致死的辐射剂量,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WaFUjhK。e3pOaPrir 人们很早就发现白蚁常常按照磁场的方向来休息。有人曾经故意把它按东西方向横放着,然后拿到磁场非常强的人造磁场中,发现它仍会按照新的磁场方向挪动身体的位置。HOmXmeGFSm]qnm`F 蜗牛的运动也是一样。当外界磁场强度在0.l~0.2高斯左右时,它辨别方向的能力最为灵敏;当外界磁场强度增大时,分辨方向的能力就会很快消失。XnO8731ccGK。H5cIY 一般的蠕虫,当外界磁场超过10高斯时,其辨别方向的能力也会消失。。83XdeNVT`o1T\N的4 地球诞生以来,地球磁场不但改变方向,而且经常倒转。螃蟹是一种对磁场十分敏感的动物,面对着磁场不断变化的情况,它不得不采取一种折衷的办法,以不变应万变,既不向前走也不向后走,而是横着走。地球的倒转对这种老资格的动物来说,就没有什么影响了。jfplb,kef3g5DIYTL 生物磁场的来源主要有:8[06dHs6V452O_7kq (1)由大然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人体中小到细胞、大到器官和系统,总是伴随着生物电流。运动的电荷便产生了磁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是有生物电活动的地方,就必定会同时产生生物磁场,如心磁场、脑磁场、肌磁场等均属于这一类。。W_U\abGXLDPe`Z (2)由生物材料产生的感应场。组成生物体组织的材料具有一定磁性,它们在地磁场及其它外磁场的作用下便产生了感应场。肝、脾等所呈现出来的磁场就属于这一类。fPsleLak。,7s`^1ra (3)由侵入人体的强磁性物质产生的剩余磁场。在含有铁磁性物质粉尘下作业的工人,呼吸道和肺部、食道和肠胃系统往往被污染。这些侵入体内的粉尘在外界磁场作用下被磁化,从而产生剩余磁场。肺磁场、腹部磁场均属于这一类。42XrWGNar[kLimkdl 生物磁场一般都是很微弱的,其中最强的肺磁场其强度也只有10-11~10-8特斯拉数量级;心磁场弱一些,其强度约为10-10特斯拉数量级;自发脑磁场更弱,约为10-12特斯拉数量级;最弱的是诱发脑磁场和视网膜磁场,其为10-13特斯拉数量级。周围环境磁干扰和噪声比这些要大得多,如地磁场强度约为0.5×10-4特斯拉数量级左右;现代城市交流磁噪声高达10-8~10-6特斯拉数量级。若距离像机床、电磁设备、电网或活动车辆较近,则磁噪声会更强。 电磁炮 电磁炮Y_的mVcPmcWdPjRRS`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的大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家们的关注.自80年代初期以来,电磁炮在未来武器的发展计划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b1Ima01GihVUQcBX^ 一、电磁炮的结构和原理Va\\XqF2X6K5,ebO 电磁炮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它的结构和原理很简单.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曝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由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四部分组成.目前,国外所研制的电磁炮,根据结构和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eI4h\BcWD[d^gYe (一)线圈炮:线圈炮又称交流同轴线圈炮.它是电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线圈和弹丸线圈构成.根据通电线圈之间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弹丸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洛仑兹力,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bk`eijjDUPFd,。1 (二)轨道炮:轨道炮是利用轨道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弹丸发射出去.它由两条平行的长直导轨组成,导轨间放置一质量较小的滑块作为弹丸.当两轨接人电源时,强大的电流从一导轨流入,经滑块从另一导轨流回时,在两导轨平面间产生强磁场,通电流的滑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弹丸会以很大的速度射出,这就是轨道炮的发射原理.7Dcjmo_S2qrImtWr (三)电热炮:电热炮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上述两种电磁炮,其结构也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一种是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内设置有接到等离子体燃烧器上的电极,燃烧器安装在炮后膛的末端.当等离子体燃烧器两极间加上高压时,会产生一道电弧,使放在两极间的等离子体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发.蒸发后的材料变成过热的高压等离子体,从而使弹丸加速.[eX1FhJVZpIm。lDQb (四)重接炮:重接炮是一种多级加速的无接触电磁发射装置,没有炮管,但要求弹丸在进入重接炮之前应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矩形线圈上下分置,之间有间隙.长方形的“炮弹”在两个矩形线圈产生的磁场中受到强磁场力的作用,穿过间隙在其中加速前进.重接炮是电磁炮的最新发展形式.hhLjd。WBU6o4nsar 二、电磁炮的特点及用途_i_Yi[icbFpcGVNe 电磁泡与常规火炮相比,有以下特点:manio。TD[sf7]V3hd 电磁炮利用电磁力所作的功作为发射能量,不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弥漫的烟雾,因而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电磁炮可根据目标的性质和距离,调节、选择适当的能量来调整弹丸的射程.kUm0Vm7D^qr2FK4s[ 电磁炮没有圆形炮管,弹丸体积小,重量轻,使其在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很小,因而电磁炮的发射稳定性好,初速度高,射程远.由于电磁炮的发射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弹头又装有激光制导或其他制导装置,所以具有很高的射击精度.`mL]Ui6mO3kbNoDY] 从发射能量的成本来看,常规火炮的发射药产生每兆焦耳能量需10美元,而电磁炮只需0.1美元.而且电磁炮还可以省去火炮的药筒和发射装置,故而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输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更为安全可靠和方便.1Qs0YHQ5erLKY^Hm\ 电磁炮作为发展中的高技术兵器,其军事用途十分广泛._`qaQ38ngaQT[6fIh (一)用于天基反导系统:电磁炮由于初速度极高,可用于摧毁空间的低轨道卫星和导弹,还可以拦截由舰只和装甲发射的导弹.因此,在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电磁轨道炮成为一项主要研究的任务.YIRPLlQecqn`p_nh (二)用于防空系统:美军认为可用电磁炮代替高射武器和防空导弹遂行防空任务.美国正在研制长7.5米、发射速度为500发/分、射程达几十千米的电磁炮,准备替代舰上的“火神——方阵防空系统”.用它不仅能打击临空的各种飞机,还能在远距离拦截空对舰导弹.英国也正在积极研制用于装甲车的防空电磁炮.tBOB]OSK6m4Tic的Y0 (三)用于反装甲武器:美国的打靶试验证明,电磁炮是对付坦克装甲的有效手段.发射质量为50克、速度为3km/s的炮弹,可穿透25.4mm厚的装甲.有关资料还报道,用一种电磁炮做试验,完全可以穿透模拟的T-72、T-80坦克的装甲厚度.由此可见,电磁炮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是非常优良的反装甲武器._kWXP25qOKJaGHjt (四)用于改装常规火炮:随着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在普通火炮的炮口加装电磁加速系统,可大大提高火炮的射程.美国利用这一技术,已将火炮射程加大到150km. VX毒气 VX毒剂是一种比沙林毒性更大的神经性毒剂,是最致命的化学武器之一。它也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一旦接触到氧气,就会变成气体。工业品呈微黄、黄或棕色,贮存时会分解出少量的硫醇,因而带有臭味,主要是以液体造成地面、物体染毒,可以通过空气或水源传播,几乎无法察觉。人体皮肤与之接触或吸入就会导致中毒,头痛恶心是感染这种毒气的主要症状。VX毒气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呼吸停止,最终导致死亡。VX是一种音译,它是由英国人在1952年首先发现的一种毒剂,之后由美国人选了VX作为化学战剂的发展重点,VX毒剂的学名是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这种物质大概是毒剂中名字最长的一种了。e0t。jRaJ]fZd。8Uok VX主要装填在炮弹、炸弹等弹体内,以爆炸分散法使用,也可用飞机布洒,VX毒剂以其液滴使地面和物体表面染毒;以其蒸气和气溶胶使空气染毒。对VX毒剂的防护与对防护与对其他神经性毒剂的防护相同,应采取全身防护器材,即防毒面具、防毒、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对中毒者急救可采用阿托平等药物,对其消毒可用次氯酸盐、二氯三聚异氰酸钠等消毒剂。,is1TS3\^SZ8nSom VX是典型的持久性毒剂,杀伤作用持续时间为几小时至几昼夜。VX毒剂的毒害时间比其它神经性毒剂要长,毒性要强,致命剂量为10毫克,一小滴VX液滴落到皮肤上,如不及时消毒和救治,就可引起人员死亡。VX化学弹药主要是用于迟滞性化学袭击,妨碍对方机动、阻止与限制对方利用有利地形和装备,以及消弱其作战能力、fql]`ZLePb`Q\30U8 美军现装备的VX毒剂近3000吨,弹药有10多种、主要有e21型VX毒剂导弹弹头,毒剂重190于克;m55型155毫米VX毒剂火箭弹毒剂重45于克;m121、m122型VX毒剂炮弹,毒剂重3千克;203.2毫米榴炮m426型UX毒炮弹,毒剂重6.4千克;TmU-28/B型液体战剂飞机布洒器,装填毒剂616千克。]^e61Z8^_ZGmqT` VX在名气上远超过其它几种神经性毒剂,那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好几起和VX毒剂弹药有关“令人尴尬”的事件。U72ksPLIBWr`i4oL[ 1968年3月,美国陆军在犹他州达格韦试验场用神经性毒剂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3月13日下午6时许,一架F4鬼怪式喷气机在基地上空轰鸣,悬挂在飞机下面的罐向一片没有标记的地面洒下VX液体。其中一个罐子出了故障。大多数毒液已在预定高度布洒出去,但在那个出了故障的罐子里还残留了大约9.07千克的毒剂。当这架喷气式飞机飞出它的航线时,VX毒剂从罐子中泄露出来。当时飞机还在较高的上空,风速达56千米/小时。神经性毒气悬浮在空中,最后漂落到颅骨谷地的地面。此地位于试验场大约32千米处。几小时后在谷地吃草的大批羊群中毒死亡。当地摄影师和电视工作者闻讯纷纷赶到现场,亲眼目睹6000只死羊被扔进仓促挖成的壕沟里。用美军新闻发布官的话来说:现场目击者在国内和国际的宣传报道,给了美国化学生物战计划致命的一击。cobTWH4iJN\p^I81 1969年夏,坏消息又不期而至。在日本冲绳岛美军基地,VX神经性毒剂从一个容器里渗出,使23名军人中毒并送进医院。这使得事件加倍严重,因为它不仅使人们对化学武器基地的安全措施更不放心,而且使日本政府知道了在他们的国土上还储存有化学武器。FO2imajg2a0XP^RbZ 美国曾把巴拿马作为模拟热带丛林战场进行试验和训练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此之前美国仅承认在巴拿马南部位于太平洋中的圣何塞岛上进行过化学武器试验,并就此与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共同清除其残存部分,但协议至今没有兑现。据美国研究人员约翰·林赛2003年在巴拿马首都推出《热带丛林之王》一书披露,美国军队60年代曾在巴拿马运河地区进行过化学武器试验,其中包括毒性很强的VX毒剂。UHejL]el1l5Q11061 林赛·波伦在书中收集了美军许多机构的解秘文件,这些文件表明,美国军方1964年7月曾将3吨VX毒剂运来巴拿马,以用于地雷和导弹的试验。1964年到1968年期间曾使用过VX毒剂进行地雷试验。地雷每个重24磅,在距离巴拿马运河出海口几十公里远的海滩上引爆地雷,观察这些化学武器在热带环境下的效果,这些地雷的残骸最后被装进油桶里扔进大海。08hm的dj6]]Zee2rnX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VX毒气弹在好莱坞大片中也曾大放异彩,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美国大片《石破天惊》(又译作《勇闯夺命岛》)中,身经百战,获得多枚奖章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休?法兰将军带领部下劫走了16枚新式VX毒气弹。随后他们控制了阿卡拉岛。这里原是一个监狱,现在成了旅游地。在岛的游客全部成了人质。法兰将军凭毒气弹和人质向国家要1亿美元,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海军陆战队员阵亡士兵作赔偿金。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化学专家斯坦利老英国特工梅森潜入阿卡拉岛拆除毒气弹,与叛军斗智斗勇,在银幕上演了惊险的一剧。 真菌 真菌界_jNoSfZa0aim`的\Fg 真菌没有光合色素,除粘菌的吞噬营养外,都是以吸收外界有机物质为生,故是腐食性营养或吸收营养。rO的7]4aPttZ02的Htj 真菌界分为2个亚界,即粘菌亚界和真菌亚界。l^k`P_Y_es8KN,。GN 1.粘菌亚界aQ6ng6nlWPHddpQ8J 粘菌生长在阴湿土壤、木块、腐朽植物体、粪便等上面,细胞没有壁,单核或多核。原生动物学家根据粘菌有变形虫样的单细胞阶段,并能吞食固体颗粒,主张把粘菌放入原生动物之中。但是粘菌有多细胞阶段,它们除吞噬营养外,也能吸收有机物,所以真菌学家也欢迎它们。已知粘菌约有500余种。oO^NZPY5S2adjnXt8 多头绒泡菌(Physarumpolycehalum)YYFSnJ。,mXfq。fh3t 在腐朽树干树皮下常可找到,营养期呈裸露的多核原生质体,即原质体(Plasmodium)。原质体靠伪足运动、取食,很像原生动物。条件不利时(寒冷、干燥等),原质体产生包有坚实外壳的菌核,可潜伏多年。条件好转时,菌核又成原质体。原质体的生殖结构为果体,每一原质体可产生多个果体。果体顶端为孢子囊。孢子囊内细胞核经减数分裂而成孢子(n)。孢子有纤维素的细胞壁,这是和植物相同的特性。孢子萌发而产生带有2根不等长鞭毛的配子。配子两两融合,失去鞭毛而成合子(2n)。合子的细胞核连续有丝分裂而成一个多核细胞,即原质体。原质体可互相融合而成大的原质体(可长达25cm)。rKfIRleBRnI1hgak^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discoideum)`WiFYcl[kiD09H的GD 这是一种不成原质体的粘菌。它的营养期是单个的单核变形细胞。它们以土壤中的细菌或腐烂颗粒为食,分裂产生多个变形细胞后,这些细胞分泌“聚集素”(即camP)而互相吸引聚集成多细胞团块,称为假原质体(pseudo-plasmodium)。假原质体成熟后产生果体和孢子。孢子也有纤维素外壳。sH[`PQrSj]NO3SfIQ 2.真菌亚界ZQoBfpH36\LJgm2L 真菌和细菌一样,也是自然界中强大的有机物分解者。它们以动、植物尸体、枯木烂叶为食物源,也可侵入活的生物体内摄取营养。有些真菌可和藻类等他种生物组成互利的结合体,如地衣、菌根等。5ab5d[\qsIUKgWK^^ 除酵母菌等少数单细胞真菌外,大多真菌是多细胞的。这些真菌形态上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菌丝。真菌的身体其实就是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或由菌丝构成的菌丝体。菌丝是特殊形式的细胞,可长可短,其中有细胞核和细胞质。有些真菌的菌丝中有横隔,将菌丝隔成一系列细胞,每细胞中或有一核或有二核,随不同真菌而不同。有些真菌的菌丝中无横隔,菌丝成为一个多核细胞。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Hh2l5Hf1Splh56Kr 水霉(Saprolegnia)这是寄生在鱼或其他水生动物体表的真菌。鱼体表出现的成片白毛即是水霉的菌丝。菌丝中有多个细胞核,无横隔。菌丝壁主要是一种不同于纤维素的多糖。水霉的全身就是一团菌丝,相当于一个多核细胞。一部分菌丝伸入到寄主的组织中去,吸收营养物,可称为假根,长在外面的菌丝顶端膨大而成孢子囊,从中产生多个有2根鞭毛的孢子。孢子游到新的寄主身上,发育而成新的水霉。菌丝顶端还可发育成精囊和卵囊。两者总是很靠近,精囊中的精子核进入卵囊和卵融合而成合子。合子脱离卵囊,发育而成新菌丝。1cR1phtnc5`cg24j 水霉的细胞壁不含几丁质而是由多糖构成,水霉的孢子有鞭毛,这些都是水霉有别于其他真菌之处。B,P。3eJ,jjZWcF7X 接合菌纲(Zygomycetes):陆生,如黑根霉(Rhizopus)mG[^I7lKHc`0pHbp 黑根霉的孢子是黑色的,所以菌体成熟时,满布黑色小粒。馒头、面包上的黑色毛样霉即是黑根霉。iU。OU[_QZksDV5ZUZ 黑根霉的菌丝多核,无横隔,只在形成生殖器官时才以隔分开,菌丝壁主要成分是几丁质。黑根霉的有性生殖和水绵的接合很相似。2个不同接合型(以十、一表示)的菌株靠近,菌丝上生出侧枝,侧枝顶端膨大而成配子囊。配子无鞭毛。2个不同接合型的配子囊互相接触,融合为一,其中配子两两融合而成多个合子。合子经过一段休眠后,减数分裂而成多个单倍性核,其中一个发育成新的菌丝。菌丝成长,顶端发育成孢子囊,产生无数黑色孢子。孢子再萌发成新的菌丝(n)。所以黑根霉的生活史中只有合子是二倍性的,其余阶段,包括菌丝,都是单倍性的。7q。Fp3m。f1cmlnIQU 子囊菌纲(ascomycetes):这是真菌中最多的一类,约有30000种。我们熟知的酵母菌、青霉、遗传学中使用的研究材料红色面包霉,以及药用的冬虫夏草、为害禾谷类的白粉菌、赤霉菌等都是子囊菌。VemV6q5O`。rX^iQcL 子囊菌一生从无游动细胞,它们完全适应了陆生环境,既无游动孢子,也无游动配子。子囊菌的菌丝有横隔,但横隔上有孔,细胞质可过孔流通。各细胞中有一或多个核,核也可过孔流通。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也含葡聚糖。LGpPFDsT,caKNXR 大多子囊菌是“雌雄”(+、-)异株的。在有性生殖时,+、-株菌丝顶部膨大,很多细胞核集中其中。两菌丝膨大部分靠拢融合为一,但其中细胞核不融合,而是+、-核两两相对,萌发产生新菌丝。这些新菌丝的每一细胞中也各含+、-两核,可称为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分支,末端细胞分化为子囊母细胞,其中+、-两核融合为一。这个合子核减数分裂生成8个单倍性核。各核发育而孢子,即子囊孢子(ascospores),此时的子囊母细胞即是成熟的子囊(ascus)O6n8BYIoKSlGIWm8Q 子囊菌的迅速大量繁殖主要是靠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称为分生孢子。aaN[ilTQf6o6UNiea 青霉(Penicillium)。是分布广、生活能力很强的子囊菌。菌丝淡绿色。菌丝顶端有分叉之支,如埽帚状,各小支末端有一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落地萌发而成新菌丝。青霉素是从点青霉(P.notatum)和黄青霉(chrvsogenum)提取出来的。\4qsoGL3a4TPj的\,2 曲霉(aspergillus)。和青霉相似,分生孢子梗不分支,而成圆球形。制造酱油所用曲霉为米曲霉(a.orygae)。sJqOpsn7X的\JFXTNR 红色面包霉(Neurosporacrassa)寄生在面包、糕点上,分生孢子紫红色,子囊中含8个子囊孢子。是生化遗传学研究的材料。p41NBjXeBYUc^`8QV 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寄生于鳞翅目幼体内。成熟时昆虫死亡,从昆虫头部伸出一根肉质的“草”,实即菌丝的有性生殖部分,其中充满子囊。bWBWFg5gFR\4IeKc 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这是我们最熟知的一类真菌。蘑菇、木耳以及植物的各种锈病菌都属担子菌,共有25000余种。Sajkc7ckDh8b7se5 担子菌的主要特征是有担子。担子相当于子囊菌的子囊,能产生担孢子。每一担子上通常生长4个担孢子。和子囊孢子一样,担孢子也是二倍性的细胞核减数分裂产生的。6]TSHFtG7peK的OS^ 蘑菇(agaricus)食用部分是“果实”,称为子实体(担子果,basidiocarps)。用手轻拍成熟的蘑菇,从蘑菇底面散出的小颗粒就是担孢子。担孢子萌发而成菌丝。菌丝内有隔,隔上有孔。细胞单核。这种单核菌丝大多埋在地下,有+、-之分。+、-株菌丝接合后,细胞核不融合,因而产生了双核菌丝或称次生菌丝。次生菌丝生长分支而成紧密的菌丝团,从菌丝团产生子实体,即蘑菇。蘑菇的底面有从中央向外放射排列的叶状菌褶。菌褶也是紧密缠绕的菌丝,担子就长在菌丝的末端。担子上一个细胞中的双核融合,再经减数分裂而成4个担孢子(n)。一个子实体可产生数百万个担孢子。eVokJX1^Z2VQR`mlk 灵芝(Ganodermaducidum)是有名的滋补剂。e`sJseKn。04[kqaJO 木耳(auricularia)、银耳(Trinella)是食物珍品。mUPcRc的gQJOl0_aO 很多担子菌寄生在植物体内,引起植物病害,如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maydis),菌丝寄生于玉米植株上,玉米组织受刺激,长大成瘤,其中充满黑色孢子。小麦杆锈病菌(Pucciniagraminis)寄生于小麦、大麦等。k\d\amadhRRJXXILg 半知菌类(Deuteromyces):许多真菌至今只见到它们的菌丝和分生孢子,而未发现它们的子囊孢子或担孢子,即未发现其有性生殖,甚至只见到菌丝而未发现任何孢子。所有这些有待继续研究的真菌均属半知菌。WhmK2[Lf63^DZNZG的 半知菌约共25000种左右。它们大多腐生,也有不少寄生于动植物和人体上,如人的头癣、灰指甲、脚癣(香港脚)等都是半知菌寄生所致。I0Y^cFKHgDV7`LY 有些半知菌有捕捉水中小动物如线虫等的能力。它们或是长出粘性小球,用来粘住线虫(如Dactyella),或是由3个细胞形成套环,当线虫伸入时,套环紧缩而使线虫不能逃跑。有趣的是,套环只有在环境中有线虫存在时才形成。如果将此种真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用有机培养基饲养,套环就不产生。可见线虫或线虫的分泌物刺激了这种真菌才使真菌发生了形成套环的反应。n3LcZWLndf4V`K。 地衣门(Lichens)——生物扩展领域的先驱dqTJlQrmmY8`NnFUa 在干燥的岩石上常有灰白、暗绿、淡黄、鲜红等多种颜色的开花样生物,看起来干枯而无生气,其实生命力极强。这就是地衣.地衣是真菌和绿藻(或蓝藻)的共生体,两者的密切结合使地衣表现为单一的植物体。参加地衣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有时是担子菌。XDd的eDXn30m6`Wrjh 地衣的生活力很强,只要有日光、水、空气和少许无机盐类,地衣就能生活,这是共生的结果。真菌依靠藻类取得所需营养物,藻类得到真菌的保护,细胞中的水分不致过度蒸发。真菌和藻类都需要无机盐,这可从冲刷的雨水中取得,也可来自真菌分解岩石。地衣可以生活在别的生物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中,使它得以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由于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生成,因而被誉为生命之先驱:先走一步,创造条件,使其他生物继之而来。 卫星与背景 背景与卫星H7PLRcaFb^8DW的PYi 一、关于卫星的使用寿命82I_kngc`BJ0mkBVs 见到不爱随风朋友提出的问题,其实以前在讨论区曾经发过相关资料,也解答过,很遗憾,找不到了,干脆重新发出来作为背景资料给大家一个交代。小说中曾交代过某些卫星并没有出现在段天星(六号研究所)的卫星名单上,由此推测是战争后期或者是永冻时期发射的,当然此处不能交代太多,以免影响以后的情节发展。不过这也可以解释回归者同盟使用的卫星为什么属于开放模式,只要有设备就可以使用。I6FW_GlPpsDQ[WScX 简单说明一下作品中的年代界定3QUTcoem2p5K47_hl 2000—2100年属于末日战争爆发之前,也是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时期。oOcep1qQcegOoSm[[ 2100前后,战争爆发,没有历史详细记载,众说纷纭,但都承认末日战争的发生时间很短暂。iQhkeS2N_4[brZPWe 2100—2180年前后,永冻时期^oaq^2Nitojpae,6 2180——2204年,气候逐渐恢复正常,尤其是2190—2200年前后气温上升恢复速度加快。\ngO3L5[dtl[V\`Dg 2204年:作品发生年代。t7ONaj6Vm4\02dD7[ 作品中的卫星大概分成两类,军事卫星以及民用卫星。prKqp61OmlKmTqtZ 在我的构思里军事卫星没有战争之后上天的,而民用卫星设定成有部分是战后上天的,具体原因以后文中会有交代。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卫星,现在的卫星寿命已经从卫星刚刚诞生时期1960—1970年的3到5天延长到现在最长的10—12年,那么,一百年以后的卫星寿命会延长多少呢?起码不会比现在短暂吧?至于‘报废’(停止使用跟确切一些)的卫星会在宇宙中停留多长时间,刚好今年1月韩国报废了一颗,文章我找到放在资料尾部了,读者朋友可以参考。这还仅仅是中国的卫星资料,国外使用年限更长的卫星也是有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查询一下。我所要阐述的观点是:在相同的技术条件或者说卫星功能下,多数国家会选择几年一换呢?还是几十年一换呢?或者两颗相同功能的卫星,你是会选择使用时间长以及坚固耐用的呢?还是使用时间短,容易损坏的呢?这几乎是个不用多阐述的问题。除非功能实在无法延续,不得不更换,否则谁会没事天天换卫星玩?OT5g_]3的ne2miLUb 关于卫星通信频段的问题,首先,王平他们使用的卫星系统并不是军用的,文中我并没有这么说啊?我只是说天堂城拥有攻击卫星,而他们的图象观测卫星还是气象卫星的。可能是我强调的不够多?其次,卫星通讯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现在都在看有线电视吧?也有看过卫星电视的吧?其实这些电视信号就是用相关的卫星传播的,简单讲,现在一个省会城市的电视台都可以通过卫星将自己的电视节目传播到最起码东亚地区有卫星电视接受器的任何一家,国外还有通过这种手段进行某种不符合中国国情宣传的呢,这其实就是双向通讯的一种简单模式啊。而且你随便走进一家卫星接受器的小店,比如哈尔滨市巴陵街上的,说你要买个解码器,只要说出卫星的名字,都可以解码,而且十几年前就可以了。所以,请不要将卫星通讯想的那么复杂,现在已经是这样,一百年后呢?27jesmToTiVLeRjF 三、中国军事卫星大全te7\e_的7的fcfNiVmn 1.照相侦察卫星qO2qaDYDa55a的cmYK ‘烽火‘4a型12颗1999-2002年,使用寿命90天。HSNtG4aj6qjdqi__ ‘烽火‘3a型9颗1996-1999年,使用寿命45天。sHV的0_WeKfLJ,qoaX ‘烽火‘2a型9颗1992-1996年,使用寿命30天。l09Y8KNN4。0HU8el ‘烽火‘1a型15颗1987-1993年,使用寿命15天。6ac2c7r4pp7s0_SNp ‘烽火‘0a型30颗1974-1987年,使用寿命3-5天。RVoSencSW]ZreqU`K 2.全球定位卫星SkZhsG[ok。R6ojD ‘北斗‘3a型12颗2001-2002年,使用寿命5年。Oi`^6]。KGbYI1N\hO ‘北斗‘2a型3颗2000年,使用寿命3年。hmhN`rPmN7jXfZNk ‘北斗‘1a型3颗2000年,使用寿命3年。nQkTZImQBq^scW7R ‘北斗‘0a型6颗1999年,使用寿命3年。Bgc,DI的WbrDXO0j]r 3.海洋监视卫星pbUaJl\8^7i的hnnpY ‘海洋‘1a型4颗2002年,使用寿命5年。eD9S\l0qlqVdkBeYi 4.通信卫星TeBn[1_bKqKQK4XdN ‘东方红‘5a型4颗2000-2002年,使用寿命12年。Pb_^oLo]Yr。gb4mg5 ‘东方红‘4a型6颗1997-2000年,使用寿命10年。V^lgXU9[,kqS6F,^n ‘东方红‘3a型6颗1994-1997年,使用寿命8年。rBnO`bOH7Fr5FmNjT ‘东方红‘2B型12颗1988-1991年,使用寿命4.5年。q7^seeIHYS^Y3hdrt ‘东方红‘2a型9颗1984-1986年,使用寿命3年。,o2g\1QkBjjTlm_U ‘东方红‘1a型3颗1970-1980年,使用寿命2年。a\VrIG_\p]eRKFgTs 5.气象卫星Gp[\a。k2eG5U^o74 ‘风云‘4a型1颗2002年,使用寿命8年。1S4[VB。_iF5Qcekos ‘风云‘3a型2颗2000-2001年,使用寿命6年。fS6Xg的mpkg79Q1KW ‘风云‘2a型6颗1997-2000年,使用寿命3年。mgOmLn。_^e。H,00`Q ‘风云‘1a型1颗1988-1990年,使用寿命2年。iU0Ycq70eDomFU[Fl 6.科学卫星`8qO2da^JNSt`m[O ‘实践‘7a型6颗2002年,使用寿命3年。`]OeHLK,[rt[1ka2p ‘实践‘6a型5颗2000-2001年,使用寿命2.5年。kPd]c57aVmS[L\oWh ‘实践‘5a型4颗1999年,使用寿命2年。B]km69Y\的cBdfQ86e ‘实践‘4a型3颗1994年,使用寿命0.5年。foaUQPPjPaRWa1Zn ‘实践‘3a型4颗1993年,使用寿命0.5年。e`e1oIKQJiN`KiOae ‘实践‘2a型6颗1989-1993年,使用寿命90天。_PiPZ1I^ic05的OPs1 ‘实践‘1a型1颗1988年,使用寿命60天7UIH_Nj_i88b3XV0 四、韩国航天研究所2008年1月13日发表声明说,由于“阿里郎1号”卫星与地面失去联系,韩国政府已决定结束这个韩国第一颗多功能人造卫星的任务。SmoUJ[PkJgB``e,YH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这颗卫星目前在距离地面672公里、倾角为98度的轨道运行。卫星现使用备用燃料,只能维持一个月。任务结束后,卫星将在备用燃料用尽后缓缓下降,约*****46年******后进入大气层,在与空气摩擦中烧成灰烬。Xk6Tt]NoDJLqdUrf “阿里郎1号”是韩国首颗多功能人造卫星,主要任务是拍摄地球图像。这颗卫星1999年12月升空,设计使用寿命为3年,迄今已延长至8年,共拍摄约47万张照片。(新华社电)mZ7TR5HQs_RjHTiTX 五、10月27日,湖南太阳能光伏产业园的重要场地——100mW(兆瓦)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厂房竣工。该厂房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湖南第一条25mW太阳电池生产示范线预计在年内投产。。B2`7Dbn9N,eWa,6 光伏产业也称太阳能发电,就是利用太阳电池直接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根据测算,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煤,40分钟内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总和。每片太阳电池只需三五年即可收回成本,而其使用寿命可达*****50年******。 FUTURe专用嵌入型支援兵器 辉煌流星系统 类型:FUTURe专用嵌入型支援兵器 制造方:永恒号 所属方:三舰联盟 尺寸:长200.69米,宽度162.31米 重量:重552.32吨(不包括机动战士) 动力提供:光子动力炉 装备和设计特点:无 远程武器:对舰飞弹_200;左右两个夹子各有100枚,机动手臂上各90枚,尾部共20枚;190cm离子毁灭炮x2;120cm光束加农炮x2;希望龙骑兵系统x20 近战武器:离子光束剑x2; 机体资料 型号:ZGmF-X21a 名称:FUTURe 类型:攻击试作型机体 制造方:永恒号 所属方:永恒号 尺寸:高18.90米 重量:重79.65吨 动力提供:光子动力炉 武器:和平光束剑x2,76mm星空火神炮x2,辰曦粒子光束加农炮x2;宇宙复列相光束炮x1;星云磁轨炮x2;自由高能量光束步枪x2,生命光束盾_;2,奇迹龙骑兵机动兵装翼x8 动力:39个姿势调节喷嘴,2+3+2+1=1=9套推进器,未来矢量加速翼辅助推进器(用于提升灵活度),能达到超光速。 从科幻到现实 美国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不仅会拍摄科幻大片,制作科幻游戏,他们也会假想科幻战争,并且他们已经开始为这场科幻战争做准备了。下一个对手会是谁?也许谁也说不清楚,但是美国人的态度很明确———不管是谁,不管它在哪儿———我们都会轻而易举地把它拿下。而说这些“豪言壮语”的底气就来自于他们正在研发的高科技武器。 这些尚处于研制阶段的武器中,不仅有电磁轨道炮和太空“长矛”这些只靠动能就能摧毁目标的新概念武器,还有鱼雷、机枪等一批高技术改造后的传统武器。美国的军官们希望这些新家伙能缩短作战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并且提高打击精度。 寄予厚望的电磁轨道炮 一艘大型驱逐舰获得了300公里外敌军指挥部的位置坐标,不过它并没有发射价值一百万美元的战斧巡航导弹来摧毁目标,而是从炮管的超导电磁轨道中发射出一枚长约1米,重约20千克的炮弹,这种炮弹的动力来源既非火药,也不是燃料,而是来自军舰发动机为大炮注入的电能,炮弹以超过7倍音速的速度脱膛而出,飞出了地球大气层,接着又在卫星的指引下重返大气层,笔直冲向目标,它那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使它拥有足够的动能让目标在瞬间灰飞烟灭。 电磁轨道炮的炮管由两条长约6米的平行导轨组成,之间通过一个光滑的转子相连,电流从一条轨道流出,经过转子后再由另一条轨道流回,这条回路产生磁场推动转子,进而再推动位于转子前方的炮弹飞出轨道。 普通舰炮的射程只有20千米,而且准确度很差,巡航导弹的有效射程虽然超过了300千米,但它们造价昂贵,而且一艘舰艇最多只能携带70枚,由于无法在海上装卸,补充时还必须返回港口。电磁轨道炮则以射程远、成本低、运输以及补充便利等多项优势而被美国国防部寄予厚望。电磁轨道炮甚至还被美国陆军看成是2020年后陆军战车主要武器的候选技术方案。 不过电磁发射在技术上的研究工作可能还要持续20多年,因为目前还没有哪艘军舰能产生并且储存开炮所需的电能。在过去,驱逐舰上90%的能量都用于供给推进系统。除此之外,面临的挑战还包括:确保准确命中目标的高精度控制技术,炮弹对巨大加速度的承受能力等。由于距离目标超过了300千米,所以这种炮不能像普通枪管一样去瞄准,而需要空气动力学的校正,炮弹到了空中也必须由来自卫星的指令对其运行方向进行修正。同时,炮弹在出膛时的加速度会达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45000倍,炮弹上携带的电子器件必须经受得住这种加速度。此外,要使转子在炮管中高速运动也很困难。 目前,美国海军正与英国国防部一道研制这种电磁轨道炮,他们准备把驱逐舰变成一个超长的机关枪,在一分钟内就可以发射12发这种廉价的炮弹。位于英国柯尔库布里的一家工厂已经在2003年按1∶8的比例生产出了这种电磁轨道炮的样品,并在试验中射出了以6倍音速稳定飞行的炮弹。不过据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的罗杰·麦金尼斯上校估计,美国的电磁轨道炮最早也要到2015年才能交付使用。 躲在气泡中的超空化鱼雷 潜水艇技术在冷战时期发展到了最高点,后来,由于美国和前苏联都将发展的重点转向了太空,两国潜水艇的研究预算以及订单都大大减少。尽管如此,潜水艇仍以其可以在全球海域悄悄活动以及能保护海面舰艇的独特优势而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今,不少美国潜艇已由导弹潜艇改装成了承担运载特殊兵种任务的潜艇。 但超空气穴鱼雷———一种靠火箭推动,可以包裹在一个几乎不存在摩擦力的气泡中高速潜行的鱼雷的出现将改变旧有的潜艇战略。这种新式鱼雷更加灵活机动,噪音也更低,更不容易被敌人发现。它可以配备常规弹头,也可以配备核弹头,甚至还可以不装弹头,因为200多千克的质量,370公里的时速使它本身就可以造成足够大的破坏。 对这种火箭推进的鱼雷来说,最困难的问题不是动力,而是如何减少海水的阻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一个气泡包裹在鱼雷外部,这就是超空化技术。气体从鱼雷头部均匀地喷出,其力量足以在鱼雷周围形成一个气泡,根据超空化理论,躲在这个大气泡中的鱼雷,行进速度越高,受到海水的阻力越小。这种鱼雷的射程与传统鱼雷相近,约为9千米。 这一概念最先由前苏联在冷战时期提出,经过多年努力,一种名为Shkval的超空化鱼雷目前已经投入了市场。Shkval鱼雷已经可以笔直地击中目标,不过美国还希望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让它可以拐弯、识别目标,并且可以靠信号、雷达等追踪目标。 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探测和自导引技术。同时如果要让鱼雷拐弯,原本对称的气泡也将变形,就需要想办法控制气泡,比如在一侧喷出更多的气流。美国海军的官员认为,这种高速鱼雷将使敌人的潜艇或军舰来不及做出反应。虽然美军已经设计出了样品,但要想投入应用还需要至少15年。 从科幻走向现实的激光武器 美国空军研究工作实验室的定向能武器专家即将攻克两个阻碍激光武器发展的障碍。负责该武器研制的主承包商波音公司通过试验证明,已经可以产生作为一种武器使用的能量足够的激光束,而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很大伤害的化学废气也已经可以被安全地密封起来。如果一切都能按美国特别行动司令部的计划进行的话,高级的战术激光武器将在几年内投入使用。 虽然激光武器早在50年前的科幻小说中就已出现,但第一件激光武器最早也要到2010年才能推出,届时,c-130机鼻下的旋转炮台将会射出一兆瓦特能量的激光。这道激光束射程为32千米,可以维持数毫秒。 下一步,开发人员将研究瞄准、跟踪和发射系统。科学家需要弄清楚对不同目标到底需要多长的照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激光武器相对于目前的远距离武器来说比较便宜。每次激光发射大概花费8千美元,而导弹则需要数十万美元。同时,激光也是可调的,当不需要致命的杀伤力,比如在城市或人质事件时,可以缩短激光照射的时间,而不会杀死被照射对象。 下一代战术激光武器将以电作为动力并靠二极管补充能量,以克服化学激光在储存和运输上的缺点。而它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光电转换效率太低,90%的电能都转换成了热量,这就需要给二极管等元件降温。这种新一代的激光器体积将更小,有可能安装在战斗机或者战车上。 激光还有其他多种军事用途,如果都能得到充分开发的话,其使用成本将会更低。 投自太空的钨制“长矛” 这种武器系统由在距地球1000多千米的太空中运行的一对卫星组成,一颗作为通信和瞄准的平台,另一颗则携带了大量长6米,直径0.3米的钨条作为攻击武器。在接到来自地面的命令后15分钟内,它们就可以完成从瞄准到发射的整个过程。钨条外有一隔热层以保证它可以安全通过大气层。这些钨条每秒11千米的飞行速度几乎赶上了流星,其结果就是目标被彻底摧毁。 这种动能武器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一项提议,但用卫星来实现这种设想的想法则来自科幻小说作家杰瑞·波尔奈利。尽管美国国防部没有对此表态,但研究却一直在继续。在2003年11月发布的“美国空军飞行改革计划”中,就把高速运动的钨条作为未来天基武器的一种选择,而兰德公司2002年的“太空武器,地球战争”报告中也专门辟了一整节来阐述这种技术的实用性。 有人还为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来自上帝的惩罚”,因为“条(rod)”在英语中和惩罚是同一个单词。不过要想把这种理论上的武器变为现实,至少还需要15年的时间。首先,将沉重的钨条送到太空的成本很高。第二,钨条太快的速度使它可能在撞击的瞬间汽化,而无法摧毁目标。第三,由于卫星每100分钟才能绕地球一圈,它就有可能在需要时无法达到指定区域。此外,高昂的成本以及维护费用也使它的前途难测。 一分钟发射百万发子弹的枪 开枪一直是一个机械过程:抠动扳机,撞针击打枪膛中子弹的底部,引燃火药使弹头飞出,随后下一枚子弹又从侧方被弹入枪膛。但由于活动部件的问题,枪一直都存在卡壳、走火等隐患,有时这种偶然的故障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澳大利亚的金属风暴(metalStorm)公司的数字技术改变了这种情况。这个正在接受美国国防部评估的解决办法是移除所有活动部件,代之以电子弹道技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控制。 堆放在枪管中的子弹以每分钟6万发的速度射出,如果多管联发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上百万发。预设的电信号点燃了储存在专门设计的子弹里的火药。小爆炸产生的压力将子弹推出的同时也使下一颗子弹膨胀从而封住枪管以免其他弹药被击发。 由于需要携带大量弹药,这种高频机枪暂时还不可能成为单兵作战的武器,不过它可以装备在战车上,也可以装备在舰艇和直升飞机上。假如与阿帕奇战斗直升机的长弓雷达相结合,它就会“变成”一台打印机,而目标就如同一张纸,当目标被确认后,飞机就能像打印机一般,在一瞬间就把子弹非常精准地打到“白纸”上,在空中形成一堵强大的火墙直接击杀来袭飞弹,万一飞弹仍然穿越该屏障,拦截器还可以在0.003秒内重复击发,直至飞弹被摧毁为止。同时,这种武器还可根据不同目标调整发射速率、使用不同炮管、不同组合、不同弹药以及不同的发射顺序等等。比如配上了橡胶弹头,就可以用来驱散人群。 “金属风暴”系统已经在不同武器上做了从9mm到60mm子弹的测试,多管样机测试已经达到了每分钟上百万发的发射速度。该武器的研发得到了美国军方的资助,而如果美国国防部决定采购它的话,这种武器将在5-10年内投入使用。 十、接近战兵器 接近战兵器(melee) 对于“接近战”这个词,有必要做什么特别的解释吗? 光束切割(Beamcutter) 光束切割是一种泛称,指将定向能应用到接近战的武器,现代工业和外科手术使用的激光切割便是这种武器的雏形(假如真的有人去开发这种武器的话)。在acG作品中,最常见的光束切割武器自然是无所不在的“光剑”。不过在定形技术允许的情况下,任何形状都是可以的——例如光束镰刀、光束斧、光束锤……等等等等 《GUNDam》系列中的光束军刀,是采用I力场(一种可以令光束兵器屈曲的特殊磁场)将meGa粒子包裹起来。用原作中的话说就是“假如光束枪是水枪,光束军刀就是将气球灌上水用来殴打。”《SeeD》中则改用海市蜃楼粒子令光束定形。《星球大战》中的闪光刀(LightSaber)则是采用红宝石激光(一种最原始的激光器,考虑到《星战》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便也不要太计较了吧),至于如何保持长度而且可以相互挡格的……毕竟那是一个“遥远遥远的星系”呀…… 高周波切割(HighFrequency) 由于不管什么材料,本身都是不均匀的(可以参见显微结构)。因此将数千赫兹的高频振动递加在材料上,不均匀的地方振动幅度会有很细微的差别。由于高周波武器频率相当高,能瞬间使这些微小的不均匀振动迅速累积起来达到疲劳,再加上武器本体的切割作用,便可以很轻松的切开材料。防御高周波武器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弹性材料,不过频率如果超过弹性限度的话,还是会被破坏的。 《eVa》中的高振动粒子刀便是这样一种武器,以极高频振动令被切割物自分子层面剥离,因此即使是结实如使徒核(S2机关)的东西也能轻易割开;《全金属狂潮》中的单分子切割刀切坦克如切奶酪;《强殖装甲》中的高周波剑斩混凝土如斩豆腐;《SeeD》中STRIKe装备的破甲短刀(armorSchneider)也是这个原理,因此连PS装甲都不放在眼里。假如你在某部acG作品中看到有武器斩在金属上火星四溅的话,不要怀疑,那一定是高周波武器(电锯例外)。 人工力量增幅武器——————————————————————————力量增幅战斗服用人工肌肉来增加肢体力量,改善士兵的攻击和防御能力。这些人工肌肉可以象衣服一样穿起来,也可以象机械义肢一样附着在肢体上,第一个方案会增加骨骼负担,第二个一般带有强化支架,但是很笨重。肌肉的运做原理相当不同,有3个类别。机械型:用液压或机电等传动方式将发动机的力量传到四肢上,说白了就是机械装甲。生化型:人造或者干脆用动物的肌肉制造,只要提供糖分就可以维持,施加电刺激使之运动。记忆合金型:用有记忆效果的合金构成,在特定条件下变为特定形状,产生拉力,现在有电感和热感两种。肌肉控制方式分运动型和感应型,前一种靠处理器感应人体运动趋势,控制肌肉产生相应方向拉力,后一种直接从神经获得电信号。不过也有用磁成相方式直接获得脑部信号的。比较出名的就是《羔羊》中的人工肌肉战斗服,里面使用的是电压纤维,记忆合金类,控制方式是运动型,可以感受使用者肌肉运动的强度来控制功率大小。力量增幅义体干脆把人工肌肉连骨骼植入到人体内辅助运动,或者直接代替原有部件。必要的时候大脑也可以更换。机械和记忆合金型的,我们称之为终结者或者机械警察。 纳米机械 纳米机械(Nanomachines) 也被译成“微机械”、“毫微机械”等。顾名思义,纳米机械是“零件用单个原子或分子组成,大小在0.1~100纳米(一纳米=10的负9次方米)等级”的机械。这种机械无论在工业、农业还是医学或其他行业上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甚至被誉为“次世代技术革命的象征”。而纳米机械由于其隐秘性及低消耗性,在军事上也大有前途。 德国已用纳米零件制造出一架只有黄蜂大小的直升机,重量不到0.5克,能升空130毫米。;大量投放苍蝇大小的纳米机器人可形成高效侦察监视网,大大提高战场信息获取量。如再在它上面安上某种极小的弹头,更可以执行暗杀之类的隐秘任务。例如《铳梦》中凯丽使用的“土蜘蛛”和“特攻蜂”。 《TURNaGUNDam》中的“月光蝶”是一种大量散布沙砾大小、可不断进行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在24小时内将地球化为沙漠的毁灭性武器;而用这种纳米机械制造的装甲称为纳米皮肤“NaNOSKIN”,可以实现在无人管理下的自我修复。《最终兵器彼女》中千濑的身体可以任意变成各种武器,应该也是应用了纳米机械原理。 九、精神兵器(PsychicWeapon) 顾名思义,这一类兵器是基于“精神能源说”出现的空想兵器。由于最基础的理论就是架空的,因此这类武器也没有太多道理可讲。 精神干扰(PsychicJamming) 假设“精神波(PsychicWave)”是实际存在的话,那么便可以通过发射大功率精神波(别问我怎么做到的……),对敌方人员进行直接的精神扰乱。视精神波强度及其他客观条件,可能造成目标思维混乱、出现幻觉、昏厥、丧失部分记忆等多种可能。《VGUNDam》中的最终兵器“天使之环(angleHalo)”集中了30000名超能力者(esper)的精神力,能够用广域精神波照射令整个地球上的人产生精神退化现象;《OVeRmaN》中出现过令人不安、将人心中的恐惧具象化等多种精神干扰兵器;而对于《macROSS》中的天顶星人或原始恶魔来说,人类的音乐就是威力巨大的精神兵器! 精神操作(Psychiccontrol) 精神操作是什么意思,我想不用解释大家也能明白吧。通过催眠、制造幻觉或者记忆操作等方式在战场上化敌为友的这种武器,如果真的存在的话,想必会令人头疼不已吧。物实东领的《入侵》就是一部以此为主题(虽然不是战争题材)的漫画;而在游戏中则有精神控制的达人——俄罗斯秃子尤里。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伟大的优布#8226;特留尼西特议长蛊惑人心的豪言壮语,是不是也算一种精神控制呢? 念动力(Telekinesis) 也可以写成“Psychokinesis”,即用精神力对物质产生物理性影响的能力。例如19世纪德国一带出现的骚灵(Poltergeist)现象(家具或器皿浮在空中等灵异现象)曾经被迷信地认为是叫做“骚灵(Poltergeist)”的小恶魔作怪,但现在也有人提出这实际上是有念动力素质的小孩所为……不好意思,扯远了 回到正题:《全金属狂潮》中的λ驱动(Lambda-Driver)便可以理解为一种人工产生念动力的系统,其基本原理为将人脑波中的γ波转换成物理能量并且增幅(当然是瞎掰的)。视驾驶员的素质理论上可以达到“绝对无敌”的境界。《超级机器人大战》中也有将念动力增幅用以控制机体,并产生物理性防护罩的系统,称为T-LINK(Telekinesis-LINK)。 远隔控制兵器 远隔控制兵器(Long-distanceRemotecontrolWeapon) 远隔控制兵器指的是脱离母体后仍然可以接受驾驶员指令,任意修正运动轨迹或攻击模式的兵器。遥控的手段有电缆、无线电、激光、量子通讯甚至是精神波等很多种,但最终的运用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 有线式战斗单元(WiredcombatUnit) 这是远隔遥控兵器中最原始的一种,其基本形式为一个或数个由武器部和推进部组成的战斗单元,通过一条长电缆从母体获得战斗指令(有时还要靠电缆提供能源)。虽然单体火力不强,但它的长处是可以掩护母体或相互支援,一台搭载战斗单元的兵器便可构筑起简单的战斗阵型。 虽然攻击半径、搭载数量(太多的话线会缠在一起)有限、机动性不足且容易因电缆被切断而失效。但这种武器也有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且不易受到干扰等优点。因此在很多作品中,有线式战斗单元都与无线式的伴随攻击机(FollowsandattackUnit)以高低搭配的形式并存。 在《GUNDam》系列中,这种武器被称为有线式光束炮(WiredBeamGun)或耳机炮(Incom,因外形像耳机而得名),《SeeD》中则称其为有线式桶炮(WiredGunBarrel)。 伴随攻击机(FollowsandattackUnit) 以无线方式远隔操控的战斗单元,简单来说伴随攻击机就是这样的东西。与有线式战斗单元相比,伴随攻击机的战斗半径更大、运动更灵活,而且在操作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放出多少也没有问题。但最重要的是,除了技术含量极高的瓦普攻击外,只有伴随攻击机才可以做到全方位攻击(allRangeattack),也就是数个攻击单元从三维空间的不同角度发起的连携攻击。而有线式战斗单元受到搭载数量和电缆限制,最多也只能做到二维空间程度的伪全方位攻击。 最有名的伴随攻击机当然还要数《GUNDam》里的浮游炮(Bit/Funnel),它是靠感应系统(Psychomusys_tem)将驾驶员的精神波增幅来控制的,常规的电子干扰(ecm)手段对其完全无效。《SeeD》中的辅助飞行装置命运-00(Fatum-00)和龙骑兵系统(Dragoonsys_tem)除了改用无线电遥控外,本质还是浮游炮。《GUNDamX》中比较极端,将伴随攻击机扩大为感应控制mS(BitmobileSuit),这是一种介于远隔控制和自律战术之间的兵器。在自律程序的辅助下,一个NewType驾驶员可以同时指挥一、二个小队的这种mS……GUNDam以外的世界中虽然也有这类武器,但大都是辅助系统,很少有像浮游炮这样大放异彩的。 七、自律兵器(autonomyWeapon) 自律兵器指的靠aI或其他类似技术实现自动控制,在不接受外部指令或只接受宏观指令的前提下能自行作战的兵器。例如现代无人侦察机(UaV)中的某些型号,就可以算是一种自律兵器。另外,移植人类或其他生物大脑代替aI的,原理上也可以归入此类。 自律战术兵器(autonomyTacticalWeapon) 自律战术兵器就是可以自动执行战术任务的兵器。acG中的自律战术兵器可以分为两大类:高生产性的aI群,或是强到掉渣的超级aI。前者如《GUNDamW》里的机动木偶(mobileDoll)、《机动战舰》里的木连系无人兵器;而后者则有《macROSSPLUS》里的Ghost-X9以及战斗妖精雪风等。至于GIaNTROBO那种声控机器人,本质上也还是自律型的 自律战斗兵器(autonomycombatWeapon) 比自律战斗兵器低一级便是自律攻击兵器。由于功能单一或是遂动时间过短,这种武器并不能独立完成战术任务,主要用于对战术兵器的辅助或支援,或是执行特殊任务。例如,《无限地带23》中出现过一种自动攻击弹(autoattackBot),会主动接近对手后用触手进行彻甲攻击;《GUNDamF-91》里的大规模屠杀兵器巴克(Bug)则能通过热感应和二氧化碳探测发现人类并自动完成歼灭任务。《皇牌空战4》中能主动进行高机动规避的巡航导弹可能也属于此类武器。 时空转移兵器 时空转移兵器(chronoWeapon) 时空转移兵器是一种应用时间或空间转移类技术的武器,共通原理为直接或间接地对目标造成跨空间打击。 瓦普兵器(WarpWeapon) 由于这类武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称,故笔者杜撰了这么个名字。这种武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虫洞之类的转移技术进行跨空间打击,例如透过虫洞攻击目标的防御死角,或是直接把炸弹转移到目标内部等。由于没有物理弹道,且攻击角度与发射位置无关,这种攻击非常难以防御。《机动战舰》中木连战舰“神无月”号就曾使用玻色子跳跃技术传送炮弹,令抚子号陷入苦战。《勇者王》中的eS导弹、eS爆雷,还有《魔装机神》中的虫洞炮(Worm**asher)也都是这类武器。 次元兵器(DimensionWeapon) 与瓦普攻击不同,次元兵器的转移对象是“目标本身”。例如《超时空世纪》中的时空震荡弹(DimensionShocker)就是以时空的无序翘曲将一定范围内的物质弹到其他时间或空间去,片中称其为继a(原子)、B(生物)、c(化学)后的第四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D武器(时空)”。但是啊、但是,你们就没有想过被传送到其他时空的敌人会给当地居民造成怎样的麻烦吗?还是某使徒比较注意环保,把吃下去的东西都放在固定的闭锁空间里……这么说来,多拉a梦的四次元口袋也可以作为次元兵器使用? 矢量波兵器(VectorWaveWeapon) “矢量波”指的是空间中的伸缩波长。凭借矢量波的干扰,可以将能量穿越空间,传到不相干的目标上。这种兵器是无法用实体装甲来防御的,例如《铳梦》中沙雷姆的防御兵器“阿巴顿(abaddon)”和《勇者王》中的复合式空间弯曲螺丝刀(GatlingDriver)等。 五、相转移兵器(PhaseShiftWeapon) “相(Phase)”是指物质在固定环境下的形态,例如液体水是物质H2O的一个相、固体冰是H2O的另一个相,从一个相到另一个相的变化称为相转移(PhaseShift)。物质在从低位相向高位相转移(融化、蒸发)时要吸收能量,反过来则会释放出能量。相转移引擎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半永动机。将能量加注在目标上使其物质构成发生剧烈的高位相转移达到破坏效果,就称为相转移炮。而反过来,利用低位相转移吸收能量的特点,以装甲晶格的相位变换来扩散动能武器的冲击力和热量,就是著名的相转移装甲(PhaseShiftarmor) 量子兵器 量子兵器(QuantumWeapon) 所谓量子兵器,基本可以理解为“应用量子力学的武器”。相对于激光、粒子束这些现在已有理论基础的新概念兵器而言,量子兵器还停留在纯粹的科幻阶段,支持其的许多理论甚至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由于量子力学实在太过艰深,笔者对此也所知有限,故将不对其原理作深入讨论。 重力场兵器(GravitationalFieldWeapon) 当一颗质量巨大的恒星的寿命终结时,会在本身重力塌陷的影响下产生物质凝缩,并形成强大的重力场。如果核心重量能够令这种塌陷无限地继续下去,便产生了黑洞。那么反过来,假如我们以人工方式进行量子凝缩的话,也可以产生一个人工重力场(以上理论没有经过科学证实)。 如果说常规炸弹是靠火药爆炸的冲击波杀伤目标的话,重力场兵器就是靠量子凝缩产生的重力场粉碎目标。acG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方法是射出一个黑黑的重力球,打中目标后开始塌陷,顺便把周围的一些花花草草什么的全都吸进去。这种武器发展到极致就是黑洞炸弹,或者叫模拟黑洞(SimulationBlackHole)。之所以是“模拟”,是因为它与真正的黑洞存在以下区别:1、规模小(不然发射者自己也玩完了);2、由于绝对质量不足,会在短时间内消灭。当然也有用木星压缩成黑洞炸弹,一发把银河系炸成甜甜圈这种极端个例存在(可以算是真正的黑洞了,不过个人对以木星的质量能否产生那么大效果表示怀疑)。 重力波兵器(GravityWaveWeapon) 重力波兵器是一种量子定向能兵器,也就是定向能兵器在量子时代的新发展,其原理同样是量子凝缩。由于在宇宙中缺乏媒介,声波、冲击波等无法传播,导致传统的爆炸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的效果都大打折扣。而重力波则没有这个限制,因此在宇宙中,定向发射的高能重力波可以很容易做到扩散性杀伤的效果。acG中出现过的重力波武器有重子炮(Gravitroncannon)、重力波炮(Gravitoncraft)、重力冲击炮(GImpactcannon)等许多种类,其原理应该是基本一样的。另外,《翼神传说》中Rahxephon的“声波攻击”,本质上也是利用量子凝缩原理产生高能重力波(所以在宇宙中也可以用)。 反物质兵器(antimatterWeapon)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由反原子就可组成反物质。当反物质正物质接触时会产生湮灭效应、放出光子和介子,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也就是说会爆炸。一毫克反物质与一毫克正物质湮灭时会产生相当于430吨TNT的爆炸力,因此现在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反物质武器将是继核武器之后的又一种毁灭性武器。 动漫中最常见的反物质武器就是著名的阳电子炮,无论是eVa还是大天使,这阳电子炮耍将起来都是无坚不摧呀——只有咱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穆叔叔能用面小盾挡住阳电子束、说了半句话、而且还能在那种数万吨级以上的湮灭效应中留个头盔下来……实在是不服不行。此外,《六神合体》里的反阳子炸弹、《飞越巅峰》里的光子鱼雷也都属于反物质兵器。 定向能武器 定向能武器(DirectionenergyWeapon) 定向能武器是在很小立体角内定向传输能量来打击目标的武器,主要包括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与电磁炮同样,定向能武器也正在逐步转变为新概念兵器。 激光(LaserBeam) 激光武器可利用强大的定向发射的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其优点在于弹道速度快(光速嘛)、精度高、弹药价格低廉且易于补充等。缺点是威力会随射击距离递减,在大气内衰减现象尤其严重。 根据能量强弱,激光武器可分为强激光器和弱激光器。强激光器又称高能激光武器,可利用高亮度强激光束携带的巨大能量摧毁或杀伤敌方目标。1997年10月,美国以中红外线化学激光炮两次击中在轨道上运行的废弃卫星,宣告秘密试验战略激光武器完满成功。弱激光器则主要用于干扰和致盲较近距离的光电传感器,以及攻击人眼和一些增强型观测设备。俄罗斯特种兵在车臣战争中用此低能激光武器制使武装匪徒瞬间致瘫,被劫持的绑有手榴弹的女记者成功被救,这是激光武器首次用于实战。 作为最传统的新概念武器,自《大战火星人》的死光起,激光武器在各种科幻作品中的登场可谓不计其数。大到《GUNDam》系列中口径数km的卫星激光炮(SolarRay/colonyLaser),小到《银河英雄传说》中的脉冲步枪;可以说有科幻的地方就少不了激光武器的身影。 粒子光束(ParticleBeam) 粒子光束通常与激光武器统称为光束兵器(BeamWeapon)。这是因为发射出来的粒子团可以达到亚光速或光速,而且高能粒子束会与大气分子撞击产生漂亮的光束。不过粒子炮在宇宙中并不会产生光束效果,对于动画片中那些五颜六色的Beam……唉,大家就当是艺术加工吧。 粒子武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场将粒子团加速、集束后发射,利用粒子团高速撞击产生的能量以及二次磁场作用将目标瞬间蒸发。由于是分子层面上的上海,因此对于粒子武器来说,单纯的实体装甲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比起激光武器,粒子武器的威力要大得多,而且可以随时调整质量与弹道速度。但缺点在于粒子加速器体积巨大难以携带,采用环状加速器虽然可以缩减体积,但加速轨道的切线又会产生致命的辐射……因此除了拥有无敌的米诺夫斯基物理学的GUNDam世界外,粒子武器一般只有战舰才用得起。 粒子武器的分类十分庞杂,基本上可以分为带电的荷电粒子炮(electronBeam)和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炮(NeutralParticleBeam)两大类: 荷电粒子炮(chargedParticleBeam) 荷电粒子炮发射的是带有电荷的粒子团,视种类的不同正电荷或是负电荷都有可能。一般使用线性铁氧体磁场感应加速器来产生高速电子束,绝对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俄美研制的地基粒子加速器均为质子加速器,其基本原理是:首先把电子束发生器产生的电子进行加速,然后在高频振荡装置上振动,再在离子发生装置上把进来的质子用电子包围起来,使其进入离子加速装置进行加速,质子因接收能量而加速。在接近出口时,把电子去掉,利用磁场使之变成尖锐的高能定向束流,随后把质子束向空间发射出去。 其优点是构造简单易于生产,此外粒子团携带的电荷会对目标的电路产生一定的附加伤害。但缺点是荷电粒子团本身的粒子互斥会使粒子团迅速扩散,造成射程降低和威力扩散。此外粒子团也很容易受磁场的影响而偏转,在具有高磁场的星球周围使用时会增加弹道解析的难度。有些科幻作品中能用“电磁防壁”之类挡住的粒子炮应该多属此类。 比较有名的荷电粒子炮,要数《eVa》中第五使徒Ramiel的加粒子炮(accelerationBeam)。片中可以明显看出加粒子炮与初号机的阳电子炮相互干涉后的弹道偏转现象。 中性粒子炮(NeutralParticleBeam) 与粒子团带电的荷电粒子炮相对的,是粒子团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炮。由于弹药是用中性粒子,因此没有弹道受磁场影响而偏转的问题,也没有荷电粒子炮的互斥问题,使威力随距离下降的扩散效应也几乎不会发生。 中性粒子炮的原理为利用对原子进行加速的方法制造出中性粒子(中子、光子等),然后聚集成高能定向束流,以亚光速发射出去,击毁目标或使其失效。 《银河英雄传说》中,帝国与同盟的舰载/要塞炮多为中子光束炮(NeutronBeam),间或有荷电粒子炮及激光炮。著名的巨炮“雷神之槌”便是一门巨大的中子光束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游戏《钢铁之咆哮2》中出现的“中微子光束炮(NeutrinosBeam)”。中微子是现今知道的穿透力最强的粒子,无论是铅还是混凝土,对于中微子来说都像空气一样可以轻易穿透。因此游戏中的中微子光束炮是一种攻击力0、“对自己对敌人对地球都有好处”的搞笑武器。由于中微子只参与弱交互作用,与质子、电子等一般粒子很难产生关系,因此很难测量得到。“我假设了一种粒子的存在,但这种粒子却无法测量出来!”物理学家W#8226;泡利(WPauli)这样说。 电浆炮(Pla**aBeam) 电浆炮属于中性粒子炮的亚种(通常译法应该叫“等离子炮”,但“电浆”更好听一些)。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中物质形态。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度,任何物质在其面前也会被瞬间蒸发。因此其破坏力相当惊人。但问题在于,利用托卡马克装置(苏联科学家在6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固然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带正电、负电的粒子,有时还有少数的中性粒子。用磁场加以约束时,不仅不同电性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带电粒子的轨迹也会因粒子间库仑力作用及相互的碰撞而变得不稳定,所以若想把等离子体“发射”出来,射出的粒子只会像放烟火一样地四散逃逸,而且等离子体的能量越高,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因此电浆的武器化运用十分困难。 meGa粒子炮(megaParticleBeam) meGa粒子炮发射的是一种被称为meGa粒子的特殊粒子团。机械首先用能量冷凝器从核融合炉里聚集米诺夫斯基粒子,然后以高密度的I力场将它们压缩成meGa粒子。之后在磁力束带的收束下,以激光为载体将meGa粒子团发射出去(所以在宇宙中也可以看到meGa粒子炮发射的光束),其威力是同功率激光的约4倍。 但与其他的粒子炮一样,meGa粒子炮也存在体积巨大这一致命缺点,因此同样也只能搭载在战舰级的作战单位上。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开发出了一种名为e-caP(能量容器)的装置。这项革命性的发明可以将米洛夫斯基粒子以高能量状态压缩储存,只需要再提供很少一点能量来激发meGa粒子即可发射。e-caP由机动战士基地或母舰中的能量冷凝器进行补给,简单地说便是一个粒子电池。基于这项技术开发了mS用的光束来复枪,之后又开发出了改良型、可随时更换的e-PacK(能量弹夹),使光束兵器成了标准武装。 诱导光束炮(HomingBeam) 说实话,这是一种用现代科学几乎无法解释的技术——也就是“会转弯的光束武器”如果说《macROSS》里天顶星战舰那种诱导光束炮还能理解为通过磁场令荷电粒子炮转向,那么《飞越巅峰》中的“诱导激光(HomingLaser)”便已经完全背离物理法则了——如果是利用高重力场令光束屈曲的话,那么直接用这个能令光线屈曲的重力场攻击不好吗? 微波兵器(microwaveWeapon) 一般来说,微波属于非杀伤性武器。由于微波特有的高穿透性,它一方面可以使目标的电子设备发生故障,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加热生物细胞中的水分令其烫伤——微波炉就是这个原理。在《VGUNDam》中就有利用空间站的微波供电装置令敌人丧失战斗力的情节。 但是,当有需要时,微波一样可以成为致命的杀人武器——对、便是那著名的创世纪炮(Genesis)。 创世纪炮的原理,是将核弹引爆后的射线进行两次反射后集束射出。其中即包含高热辐射,也有致命的γ射线。γ射线可以穿透绝大多数的物质,当人体被高能量的γ射线穿透时,全身水分会瞬间沸腾、蒸发致死。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Pulse) 电磁脉冲炸弹,简称emP,是一种专门针对电子设备的非杀伤性武器。它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将攻击半径内的电子设备烧毁。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结果这次140万吨TNT当量的核试验,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 《SeeD》中,ZaFT军进攻巴拿马基地时,就曾使用emP炸弹“冈古尼尔”令地球联合军部队失去战斗力;《maTRIX》中,emP则是人类对抗机械的最后武器,不到关键时刻决不动用。 电磁炮 电磁炮(electricGun)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的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是新概念兵器。 轨道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 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8226;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线圈炮(coilGun)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国军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理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线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达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间没有摩擦,能发射较重的炮弹,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较高,但供电比较复杂。1845年已有人用线圈炮将金属棒抛射出约20米;1898年美国一位发明者断言线圈炮可将炮弹射出230公里。但同样由于技术上无法突破的瓶颈,使线圈炮的开发陷入停滞。而进入20世纪以后,结构简单的轨道炮逐渐成为电磁炮研究的主流。 《星际争霸(Starcraft)》中人族的机枪兵用的就是高斯步枪(GaussRifle)。 质量加速器(massDriver) 严格说来,质量加速器并不是兵器,它原本是一种利用电磁投射原理开发的航天运输器械。简单地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多段轨道炮,以洛仑兹力将航天载具逐级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再由卫星轨道上的人员进行回收。这与传统的火箭运载相比,不但高效,而且还廉价。 此外,电磁兵器还包括电热炮(electroThermalGun)和电热化学炮(electroThermalchemicalGun)等亚种 正在研制中的其他科幻武器 其实,几代科幻小说家都曾描写过“透视雷达”这种装置。《黄金时代》作家爱德华·埃尔默·史密斯193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银河系防卫军》(Triplanetary)中提到了一种间谍放射线。著名科幻小说家弗兰克·赫伯特在1958年发表的小说《停火》中详细描述了“生命探测器”这种装置,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是根据他的描述开始搞研发。此外,著名科幻电影《星际旅行》,也启发了不少科学家,如下文提到的定向能源武器和“瞬间转移”技术,都来自电影情节: 美国正在研发一种新的能源武器,这种称为定向能源武器将在今后战役扮演重大角色。 目前利用鸡和其他动物做试验,如果成功的话,一束激光就可以把数十米外还在咯咯叫的鸡速冻,激光束发出的电流能使鸡的脚和翅膀肌肉瘫痪,但是心肺仍能正常运作。 定向能源武器属于非杀伤性武器,适宜用来应付没有武装的示威民众和叛乱分子。 研发商说,除了像塔瑟长距击晕枪等使攻击者或非战斗者瘫痪的枪械,定向能源武器可以令导弹和路旁的电子仪器失灵,甚至在高速追逐时使一辆车子无法动弹。 “海象”飞艇 2005年9月,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选中两家合同商进入“海象”新概念飞艇项目的第一阶段。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和评估一种载重超过500吨、可在不到一周内飞行约22224公里的巨型空运飞行器。 DaRPa称,该飞行器“使用将不需要多少基础设施支持,并可从障碍物高达1.524米的粗糙地面或其他未铺设路面起降”。作战型“海象”的主要任务是部署人员/装备混合载荷,例如一个陆军“行动单元”的全部组成,使之离艇后6小时内便可完成战斗准备。此外,它“还能用于战场运输、支持海基战略和持久任务,从而满足多种军事需求”。 “瞬间转移”术 所谓“瞬间转移”(teleportation)技术,是将人或物件瞬间从一个地方消失,再在另一个地方将之重新现形。这就意味着,旅行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将会消失,我们可以从一个地点瞬间到达另一个地点,不需要走一段物理路线。这其实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也就是把物体化解为能量,传送到远地,然后再把能量还原为物体。十几年前,科学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而目前世界上至少有6个科学团体在积极研究。 2002年,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华裔物理学家林平奎领导的研究小组,曾破天荒地利用一种名为“量子牵连”的技术,在光学通信系统的一端把一束激光信息“毁灭”,然后在一米外的另一端,将它重新现形。这为未来“瞬间转移”开了个好头。 超微无人机 在不少科幻电影中,都出现过用来探测情报的机械昆虫,它们悄悄潜入敌方堡垒,把秘密会议场面实时传输回总部。上图的“蚊子”无人机已经研制成功,它长30厘米,宽34厘米,重500克,装上无噪音发动机、电池和摄像机后可在300英尺高度上不间断飞行60分钟,期间可向地面传输高质量的视频信号。“蚊子”虽然还不至于微小到昆虫的地步,但它在高空飞行,犹如一只小鸟,雷达分辨不出来,肉眼更难以觉察。 地址:http://cache.baidu.com/c?word=%BF%c6%BB%c3%3B%ce%e4%c6%F7url=http%3a//loststar70s%2ebokee%2ecom/4310705%2ehtmlp=893fd70ccd904eae5bb6c4710e1792user=baidu “科幻”武器对航母轻而易举 中国的“科幻”武器摧毁航母轻而易举 美国中情局一官员透露出惊人消息,中国很可能在实行一项革命性的对抗航母的计划,其主角就是是中国近期十分重视的海洋机器人系统。 这个计划分为二个项目,其中不久前已经由美国国防部透露出的鱼雷机器人,也是海鲟计划,已经引起军事界的广泛关注。该消息认为,中国大陆海军正在设计一种全新的水下攻击系统,这是一种用于深海作战的微型武器系统,中国军队内部有人称其为鱼雷攻击机器人。根据五角大楼情报显示,这是一种极为高度智能程化的海底机器作战系统,其形体除了海底推进系统外就是一枚经过改进设计的尾流自导鱼雷,按其设计目标,可以在离开母舰后利用其自带的推进剂再自行前进达上百里左右。 国防部发言人展示这种小轿车大小的鱼形战斗系统构思图时说,这是一种很小的可由潜艇装载的深海杀手,在战争时这种深海杀手可能会由潜艇有目的的部署于主要航道或者可能航道上,通过其输入的指令,在特定的时间放出其接收装置浮出水面接收中国大陆卫星的最新指令,当大陆发现美日舰队可能经过海域时,将会由卫星向这些深海鱼雷机器人发出行动指令,令这些微形鱼状机器人,向这些有可能的航道运动并做好战斗准备,当抵达目标潜伏下来后,各种侦测手段更是几乎难以找到这些隐秘的杀手,它们会向任何发现的可能目标移动并发动出其不意的致命的鱼雷攻击。而目前几乎没有足够的防御手段。 五角大楼认为这种微型海底机器人的问世将可能标志着海上新军事革命的序幕。更有资深专家不无担忧的指出,一旦大陆通过各种潜艇或者商船,在各重要港口外围秘密布署这种微形鱼雷攻击机器人,再指令其向港口附近执行埋伏和攻击任务,介于其智能化和隐蔽程度,非常难以让人发现和清除,将有可能给西太平洋的各国海军和商船及航道带来致命威胁。根据可*情报大陆海军专家已经给这种机器人研制各类伪装色,让其能与各类海域海底石头浑为一色,在静默情况下,十分难以辩认。尤其可怕的是中国可能会在战争爆发时将大量的鱼雷机器人布曙在美国沿海,介时美国海上航运和贸易将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介时中国将会拥有与美国相等的控制对方海岸和航运能力,而目前尚无有效的应对设施。 北星计划的第二个项目与微型无人机有关,同样是为了反航母舰队存在的,该计划被五角大楼称为超级黄蜂计划。开始令情报局官员不解的是,中国同样在鱼雷机器人的基础上研制更为大型的小型智能机器人母舰,据认为这种无人机器人母舰大小与一辆普通客车相仿,但最后发现,其上面载有的是中国正在全力研究的微型智能无人机群. 理论上这种微型潜水器拥有低速行驶五百海里以上的继航能力,用于在更远范围内对航母舰队的接近。其通迅系统推进系统与鱼雷机器人相仿但更为强大,并可载有十架以上的微型无人飞机。微型无人机无疑是震撼不了庞大航母身躯分毫的,但中国海军认为,航母舰队最主要的威慑力是其上面的高性能战斗机群。如果航母失去战斗机群或者短暂失去舰载机配合下,其对中国海空力量的防御力量和威慑力量将大打折扣,将会沦为令人鱼肉对象,微型无人机群正是缘由这一原理产生的。 没错,这些微型无人机其实就是中国正在秘密研制的微型自杀飞机,它们的主要使命就是对航母甲板上的舰载机群进行毁灭打击。所以被五角大楼某些官员称为海上神蜂攻击机群。这类微型机器人潜母上所带的飞行器,估计有至少数十里的飞行航程,携带有高性能炸药。可由潜艇携带,按中国的设计,可以在战时由数艘潜艇从数百公里一起释放,秘密航行潜伏到航母数十里远处,中间也用接收端定时接收卫星指令,接到战斗指令后,就秘密上浮快速起飞释放无人机。>由于这些飞行器极小,可由极低的海平面飞行而不被航母雷达发觉,在接近航母数百米外,再集体从海平面突然上升冲向航母甲板执行攻击任务,将可令人防不胜防,这种无人机按中国理想的设计,在螺旋浆发动机后,主机体可能还配备有一枚小型火箭发动机,在接近并对航母上的机群进行最终攻击时,点燃这些火箭发动机,就好象一枚枚微型火箭一样,强大的冲击力和爆炸能力可以确保让航母上被炸到的飞机基本报废。就算仅造成破损,也可以令舰载机失去升空作战能力,介时航母将成为中国后方的海空军更轻易消灭的目标。估计美国航母指挥官见到这一情形会瞠目结舌。 明镜周刊认为,中国全力实行的海上北星计划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作战的海上机器人作战系统。大量的海洋机器人,将互相配合,为争夺海上优势做准备。中国研制微型无人飞行器的另一个考虑也是为了用少量微型无人机摧毁敌对国战斗舰船上的舰载直升飞机和精密武器系统。为占据海上作战优势做准备. 日前美国的陆战机器人军团计划出炉,举世曙目,无独有偶,中国海洋机器人兵团计划的泄露,反映着中美双方正在大力借助新军事技术弥补各自军力不足的措施,但是美方陆战机器人兵团在面对中国这样的陆战强国还是杯水车薪,中国的海洋机器人计划却已经在海上令美国航母胆寒,不得不说明在这机器人作战和太空作战的时代到来时,美国在某一方面已经被中国抢先一步了,虽然在高超音速领域美国取得突破,但是美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在面临严峻的考验。 Socius计划 索希斯(ソキウス,Socius)cDSc2。`q6\YDS^kB 通过操纵遗传基因,做出战斗力特化的士兵。依靠“服从基因”的心理控制,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果。T7GhK_KFHn`o0QGKJ 经历种种严酷的实验的索希斯们,象消耗品一样地被使用。H\lN[hUKiDGs。DNUi 地球军战斗用特化coordinator,人数一共为12人(两批),名字分别为ONe、TWO、....eLeVeN,TWeLeVe。3d5KD0的SbXVjtcR 这项计划的最重要特征是,索希斯的遗传因子及药物控制使其不能攻击Natural,但是这并不代表不能违反Natural的命令。所以所有的索希斯都接受了严格的药物处理,失去了自我而对“主人”唯命是从。HDmQhFa2j4i^ON] 1-从云劾cDjcKQpm\gPY3LB 2-逃跑后下落不明]9_0jSPReqVglFpD_ 3-逃跑中被捕aZm,。sq6的q3I0[lse 4-逃跑中被捕枪决e的m。f6NaS]fa的c。s2 5-威亚s,V0fks^j`]QRJV6U 6-雷瑟UjZt_U\WrOPfFn。 ———————————————————————RVLps的S2Q0fLs_9cQ 7-在大战爆发时遭废弃处理的7和11,成为地球军三小强的练习对手时逃脱,为了求生向劾挑战,用二对一的卑鄙手段打倒了劾,后来被劾打败,在劾引导下决意为了自己而生存下去,随后加入了隆德派YH8HnmhPs,[。_hcJO 8-成为地球军三小强的练习对手而被杀死dYiINmeq^samTm]d5 9-在维多利亚战役后mIa(其实是在阿滋拉艾鲁授意下加入了隆德派)kIN9BLYdrBY`Po6的e 10-药物过量身亡2`cep。Ri\cTGmgDH 11-在大战爆发时遭废弃处理的7和11,成为地球军三小强的练习对手时逃脱,为了求生向劾挑战,用二对一的卑鄙手段打倒了劾,后来被劾打败,在劾引导下决意为了自己而生存下去,随后加入了隆德派04^B^d]`HnKgVlDT 12-暗杀拉克丝行动中失败自爆身亡 雷瑟座机(异端绿) 当地球联合军进行GaT计划时,委托奥布的朝霞社在赫利奥波利斯进行操作系统及部分装备的开发;奥布为了开发本国防御用mS,在背后偷偷利用联合军的技术制造出代号为aSTYaY的机动战士系列原型机共5台(其中4号机及5号机在c.e.71年1月25日时尚处于组装前的零件状态)。机体番号中的‘mBF‘是‘mainBattleFigure(主力战机)‘的缩写,P表示Prototype(原型)。机体的代号aSTRaY则是“异端、非正统”的含义,暗指示盗用联合的技术制作的机动战士。\g^,ZnadVUg`]Qaf 朝霞社也开发了奥布mS的专用武器,但是他们还不能掌握制造PS装甲的技术,因而对机体进行轻量化设计,使aSTYaY的重量之轻仅次于ZaFT的地球空中战mS:迪恩。而aSTRaY配备的标准武器光束军刀和光束步枪是从手腕供电的,虽然威力可观,但是对于只是使用电池的机体来说能源的耗费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此外,参考了GaT系列中的StrikerPark系统,aSTYaY也可以通过背部的接口追加附属装备。与此相对的,aSTRaY位于头部中央的组件也可以进行替换以配合背部不同的装备,这是在追求单体多样性的思路之下的产物。IF0HQSnca^s0GagQD 但是在c.e.71年1月25日,ZaFT袭击赫利奥波利斯时,为了保密,工厂进行了自爆。而自爆前,aSTRaY计划的主导者隆德为了保住已经组装完成的三机(P01金色机、P02红色机、P03蓝色机),将所有开发数据输入到三机,其中金色机由隆德亲自调整并驾驶,利用火箭炮打开出路。由于金色机未曾对火箭炮的使用进行测试,导致右臂负荷过重而损坏,为了避免整台mS受影响,隆德把其从机体上脱离后逃脱。事故几小时后,回收屋的罗一行来到工厂,发现了废弃了的红色机和蓝色机,同时发现金色机的右臂。经过一番周折后,罗将蓝色机送给佣兵团“白蛇之尾”的劾,自己在aI:小八的辅助下,驾驶红色机。而处于零件状态的P04灰色机、P05绿色机则被埋藏在赫利奥波利斯的废墟之中…… 隆德·密纳·萨哈克 简介:J5qeYKNgtk,k38\2H 奥布的影之军神,与阿斯哈家的卡并称奥布的女神9imF_e,Nm6VYl7f 她与其弟是隆德·吉纳·萨哈克同为奥布原五大氏族的萨哈克家的继承人。她们姐弟,是为了奥布而制造的调整者。F[X2jP5`HGPa1Q的cD 她们为此遗传基因被调整,并且作为养子进入萨哈克家的。奥布五大氏族,能力比血缘更重视。通过贯彻这种超现实主义,\]G[n6Sbb6p\,p^I 作为将落后于时代的血族支配化为现实起作用的系统将其维持着。(同样,卡的身世从未受怀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与阿斯哈家“三原则的”的和平论调不同,负责政治的背后的萨哈克家强调的实力决定一切。因此,两家的政见一向不合。_NGt6QtqZKpH8的V,T 当乌兹米终于决定要造奥布自己的mS时(ORB01“晓”就是此时开始设计)。由于限制于本国技术,使得设计行动迟缓。\G__1Q]ZSqiDtW`。 萨哈克姐弟于是却私下令曙光社以民间企业的身份参与联合的mS设计,到最后负责在L3“Heliopolis”的GaTX的整机制造。jg_Q_NScYa\q8jV的 同时窃取了除PS装甲、幻象隐形系统外的一切GaTX的技术。并用于设计制造奥布的mS——mBF的P、m系列。巴拿马战役后,`WgWFmBZ]O^\IbBb 当失去进入宇宙通道的联合急于获得质量加速器,奥布和维多利亚同时进入了联合的视野。为了防止奥布受到攻击,萨哈克姐弟四处奔走促成联合攻陷“维多利亚”。但是,奥布还是陷入了战争。萨哈克族长与其他氏族首领一起在辉夜自爆。W的WI9J4D^dtT8rlj] 正当密娜接下氏族族长位置时,吉纳却在与废物商的私斗中丧生。此后,她一直孤守太空站“天之御柱”。大战结束后,_DGqYtZStKsHOn6d] 她脱离了奥布失踪。直至《天空宣言》。另,GUNDamSeeD外传中的神秘机体“astrayGoldFrame天”就是这位女王的座机。ZmcL3\\rmYaNFSXKo 我是隆德·蜜納·薩哈克,現在不屬於任何國家RL`aZj]][[Qo6VP0a 接下來,我要向全世界發表一項計劃BiPh,`JIcnc8Xaq54 關於這件事,要如何判斷、如何行動,都是個人的自由8i64o,si1Lrmj6q5f 先前尤尼烏斯7號的墜落U5YUpSb13FV9n_f\4 (PlaNT和聯合)雙方陣營都強烈譴責對方h[TSt36,a5N5gh,X4 而矛頭甚至指向了廢物商工會og0aaYiOBF,[QJpK 但是,那些譴責真的是正確的嗎?T_K2emLo5PnNGLj42 黑暗正在世间蔓延,16RfR,pW2f4ecRUOD 人們在有眼如盲的狀況下恐懼着。只能循着他人的哭喊無措地奔逃66的_的DeFml06ScqVQ 人們被迫隨著黑暗奏出的悲鳴起舞kVm13m\lB6,BnY1Wl 但是,假如這片黑暗背後是有人操控的話呢?Kka5UGsc的Z。1jimpN 這就是今日的政治,也就是國家XmRT86k。Z7k`9tmVI 他們藉由創造黑暗——也就是敵人gmsZBHQRJYOjoJ。的n 來控制市民mOpQasR3LamPisHgm 但是,請聼我說——DpGKO3Q^08[,e70Dc 我即將提出一個全新世界的可能性]S\sg]TrloW]Ga4Re 曾有人告訴我heND1XKGonUqpKa_c “國家就是人”I6iFgU1KbUTmOIVjg 有一群人在演奏自己的歌曲,他們懷著自己的信念與真理1OI^RBUetP7qUNgH 所以,在黑暗中也能看清世界hmDgq`SHLIN4RO7H5 不會隨著他人起舞——只依照自己的歌曲起舞on。2st,GLgle,7p 如果世間的人們與他們一樣RHI的XYS[dh。6mdUT 擁有自己的節奏與旋律gi731_Tl,U8cDZnkt 那麽,就不需要像有當今的國家存在aHOmY2fVfrk2Lp。GK 政治所扮演的角色也會大幅改變吧!IkOp2JPd的as`IGtc 當然,他們也可以説是一部分特殊的存在吧!hImK。c^mZ1akSrcdd 我原本也這麽認爲2`KedbiHYd`7。h1VO 但是,後來我知道並不是這樣的。d0h[smnX]kl5pbnQ 傑斯·里布爾bW7qiNW53t。p2OqP_ 知道這位記者的人不多吧?78]IYh。mak`_femN 他是個平凡人,但是他對許多巨大的歷史轉變造成了影響YpBi73GOl^DDorh 爲什麽一個平凡的男子能做到如此?^3[的P1nhmL[RrfTq4 那是因爲他也是隨著自己歌曲起舞的人^0l7。pko[6pg5mLm的 是以自己的信念為旋律、以真實為節奏的舞者KDcD8hbGUj4WaTaWV 沒錯,即使不是特殊的人物I\go9的OF[q[^qkcQ 只要每個人都像他一樣的活著rLHUhmlZ92KGZafd4 世界就會改變N_F7iW],IXQXlSd。s 如果每個人都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3^HqLLYto2cVlU[3a 世界就會改變aGdOL5fF3的a0]5c] 這個新世界沒有國家也沒有国土Te,UhtU8ZV0tBnQ。 就只有——理念[e[Gd0lT_oF8mUa “在不妨礙他人的理想的前提下,貫徹己身的信念”qFLsem2m3ehp8_hmm 如此而已j[NhnpH。Ykkia]c1a 像這樣生活的人7KL2Vq]GJY_P_Z7的c 就有成爲新世界一員的資格[^NW_sD1PN,WRXb]e 不管是自然人還是調整者,都沒有關係am_HQmje^OjaFft1N 我並不是要每個人孤軍奮戰24SjgVNNFmej0j\Zd 有相同理想的人可以與同志一起奏出合音_Kf6。QTc^2I,dkHa` 也可以握著對方的手跳支雙人舞8rNj2GUsdXK5WmgWp 我願與贊同我想法的人一起,爲了新世界而努力`qom\QhtTUr5oH5t 若是贊同此一理念的人jodcO8o4aPSIfkGa 遇到危機時就不用猶豫,儘管呼喚我吧!edX]`oU8r。fPcbi\` 我與我的同志o9Y0ZB的kKS\6FDbO, 將全力保護那個人!ec36的。^的mKHQQ_。l的 也許,您聼了這段話,7ah65sfqj5Isi5j^ 還是無法馬上相信吧?R,qbnqikW6lI`D1 那也無所謂W3lgreolgQXar98]P 我不強迫任何人YeG6imNJiQWa9^4\2 最後,讓我再説一次mGeYs\lIbnFo。Srr 遵循自己的信念而活吧!hg。\an5^W4f^ZS0oT 如此一來,就能戰勝永遠與無限的黑暗所帶來的恐懼!bech。Xo[eQp\Yfapc 永遠的終結、無限的極限eSchVrH2raoqWWIbb 是由結合個人的力量而達成的。 ma机体设定 机体介绍:ma-53联合军下一代ma的验证试作机,该系列总共5台。分别有各部队顶级精英驾驶。后因‘G’系列人型的制作而停止后续机体的制造ptjkk_a,的8I[OUiOe 动力:依靠木星附近的XX小行星上发现的特有物质:RX7701,该物质通过实验发现。能使机体或得近乎于核能的能量!但是每次耗完可靠光能或电能补充。Bs2I[0qXo9B32Y6j 机动:采用Tm-0267369号大功率矢量喷口引擎。机动性远胜所有现役mS,ma而且,非常节能。ciI3R1jfqFY,5057J 装甲:同样来自木星四周的特殊金属物质:SG4563,具有很高的硬度的同时韧性强的惊人。普通实弹对其无效,穿甲弹同一位置能挨3发。但对光线兵器无效。I\Ng6s5DaU\`DW9e2 特效:海市蜃楼粒子。_YXO的]rbPkog2QcNj 武器:巴尔干迎击炮两门。kFPj^aFcS6te^O_i, 高能光线炮两门。IbdPX1XKF`cbr1q, 龙骑兵8门,平时,所有炮门都对着前方。可以全炮门全开《不包括毁灭炮“灭世者”》。即可以像导弹一样射出去攻击目标,也可以成孔雀开平一样垂直与机体发射。ri6LZRFh]的me5P,kd 毁灭炮“灭世者”一门,属于大威力火炮。不过充电准备时间长达45秒。而且,一炮要耗损20%的能量。_`h7DqHKbpUOm^8的B 另外,机首和机尾还有两个可以用于攻击的着舰矛。,k,PmkmP\RUPn`g2L 主控电脑:GST,人工智能产物会学习和思考。也可以在驾驶员不在时自动驾驶与攻击目标。r23X]hOSe。2,Jnbnc 机体重:78.9T。aJVa_JBZXtsTsL46i 长:18m,宽:8.5m,高:7.6m 机体介绍:特别型RX-81 ST-1炮击型RX-81改ama`5_sQkrZ2taFTO 固定武装:头部火神炮*2光束军刀*1背部光束加农炮*2kh6j的a0R^fsjGmGtp 选用武装:长管光束步枪12发长距离狙击步枪退部4连导弹荚舱mF[[^gTQVqmo9IO 备注:4台特别型的RX-81中的一号机,涂装为落日黄.驾驶员为大胡子于航.特别为炮击战调整的机体.在机体特性上专门根据驾驶员的特性做了调整,是一台炮战能力出众,接近战很弱的机体.机体内部装备有实验型全周天荧幕及线性座椅.,6JcbFqam3TRsXgfj ST-2全装甲型RX-81改nqfkSLtB0OQFta5PS 固定武装:头部火神炮*2光束军刀*2腰部3连发导弹荚舱光束鱼叉dmaQb5hLRFhid7im 选用武装:短光束步枪盾牌V7DHN6QT^mtS34G\L 备注:4台特别型的RX-81中的二号机,涂装为涂装为金色黑边.驾驶员为WeLLYOU.特别以白兵战为主体调整的机体,特别强化的机体的推力和外部,使其在厚重的全装甲形态也拥有不错的机动能力,机体的外部装甲和普通全装甲型号的一样,也是能够在受到一定伤害以后,能将受损的外部装甲排除,排除外部装甲后的机体拥有不输给高机动型号的速度.icfIS^m^KTG^gkX ST-3高机动型RX-81改t。RBi17sH[3hgf\5J 固定武装:头部火神炮*2高能光束军刀*2P,di^oD[aXUmO]61 选用武装:短光束步枪盾牌KDR167Yjf7NO`]]t^ 备注:4台特别型的RX-81中的三号机,涂装为土黄.驾驶员为小狼.同样是强化白兵战能力的机体.与2号机的依靠厚重装甲正面强攻不同,3号机擅长的是一击脱离战术.强化了的机体推力比普通型号的高一倍.OR]ibfahaOfN63kr1 ST-4高机动型RX-81改gpBk`rcY]XQ3mJZ^s 固定武装:头部火神炮*2光束军刀*2nN35的Ve7R0mY0clpH 选用武装:高能光束步枪盾牌W1YSgXpR[aO2rpbST 备注:4台特别型的RX-81中的四号机.涂装为苍蓝.驾驶员为哭泣恶魔.以平衡性和NT的适用性为主调整的机体,为了机体能更好的发挥驾驶员的NT能力,由于不掌握塞可缪系统的相关情报,所以在机师的提议下,特别加强了机体的反应速度,机体反应比NT更加强悍.另外还运用了SIDe5自行开发的实验型全周天荧幕及线性座椅. Uc经典语录(未完整版本) 《高达0079》RTJ8mJT^r8IHhb`ZX 卡尔玛#8226;扎比—“我是扎比家的男儿,不会这么软弱的死去!吉翁公国!荣光长存!!!”N5Ist2XNG6rd。qNBc 多兹鲁#8226;扎比—“我的荣誉,吉翁的荣光!不会战败!不会战败!不会战败!!!!”,。ZSZr_6IJKQs_B3] 基连#8226;扎比—“忠勇的吉翁将士们,现在超过半数的地球联邦军已经被我们的SolarRay而消失在宇宙。而这道光辉!是我们吉翁正义的证明!”WKZKJQoZYr_VW6f的 拉拉#8226;辛—“大佐”meX`bVd0mKIijFak 阿姆罗#8226;利—“为什么要把拉拉卷进来,拉拉不是应该战斗人。夏亚。”Fb75XnJ`0G。m]ZLRW 夏亚—“现在这个时候,人们只会把新类型人当成杀掠的工具来使用。”20mI\S]gdm^c5的^Ke 阿姆罗#8226;利—“你这家伙也是NT。”k3lmbe6bfmDekSItI 《口袋中的战争》mkRai2D]QaNSYQn05 巴纳多#8226;怀兹曼(巴尼)—“为了她,我要和高达战斗看看。”SHc,qWZXcaZ\UQZpQ 克莉丝缇娜#8226;玛肯吉(克莉丝)—“将来见到他,能帮我传达吗,说我很好。”7l8dB3c,3Wio0Ob[i 《高达外传宇宙闪光的尽头》,]gfnre8VYe5R1iJS 路斯#8226;卡赛尔—“大家就拜托,还有帮我说声谢谢。”L86,Se2m。GT86_jiq 佛尔德#8226;洛姆费罗—“路斯,看到了吗?你的梦想实现了。”SGOJYOcgfaOKogf[ 《蓝色命运》3nW24a]J。k`L^]eQ, 尼姆巴斯#8226;休塔森—“不可能输,我是被称为吉翁的骑士的男人。”Oj8BId_3_,0i4sFh 《08mS小队》G0cmmkLJ0ofbQ3nrW 天田士郎—“加倍反还给你。”q4的4tLraediSjna1F 天田士郎—“我要活着,活着,然后再一次见到爱娜。”PgD7hB5Kl2UQZRenB 诺里斯#8226;帕卡特—“对不起,爱娜小姐,不能和您合流了,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了。”eIsee18Q_b`8DeSGV 《一年战争秘闻录》K]1rX4cm4。_e。j 琼#8226;卢克#8226;杜瓦尔—“在今后的战场上,它的存在和活跃都没有被人确认。”QN8Wm的geRaBIs]^OW 《高达0083——星尘的记忆》Qos的g的demZnem的gsc 阿纳贝尔#8226;卡多—。“等待已久的时刻来临了,为了不辜负为我而死的将士,为了再次高举吉翁的理想!为了化为消除星球的垃圾!!!所罗门啊!!!!我回来啦!!!!!”2efi8QF3Dm`rRc5J, 浦木宏—“我会一直追着你,直到和做出你了断。”O2的L]Dmse2XVJV^m5 西玛#8226;卡拉豪—“你到底是哪一边的人。”]c^[VdG7JFaWnaL8V 艾基尔#8226;迪拉兹—“去吧!卡托!踏过我的尸体!你难道要看到我被绑在在宇宙中游街示众么?SIeGZeON!(枪响)”mcK的\gLgi]WN\LI 《Z高达》X9soIWl[G4a。aYD\a 捷利特#8226;梅萨—“卡缪,抓到你了。”a2I5LIFQa1[KYkdOg 卡缪#8226;比丹—“捷利特。就是应为有你这样的人的存在,战斗才会没有完结。消失吧!”O3j`,\`q6VhBHW[c 捷利特#8226;梅萨—“强迫我战斗的人是你。你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你杀的人不比我少。”OFUeard7]tmrm3WQY 卡缪#8226;比丹—“我不是杀人魔鬼。”TUFat,TS`eeYfUGX5 捷利特#8226;梅萨—“我要亲手杀了你。那样我就不用再战斗了。”nobdLc的的ZVK。pLGa_ 卡缪#8226;比丹—“你这家伙!有人死了!有很多人死了!”a8bpmkHr_`2n`YT的 亚赞#8226;伽布鲁—“那我也送你去做他们的同伴吧。”gO的IeLN]n8Vncb]f 卡缪#8226;比丹—“这不是在玩游戏。”a3hKgeReQOcb[0ple 卡缪#8226;比丹—“生命,生命就是力量!生命是支持这个宇宙的力量。那么随便的就让那么多人的生命消逝,那太过分了!”\T[N的g的G_h1cTPP3t 亚赞#8226;伽布鲁—“这家伙是怎么了?”LGdZSVqhUarh3rY3 卡缪#8226;比丹—“你要杀死多少人,才肯停止战斗。像你这样的害虫,不可以让你活下去。”r0endpgK5KlQkdVD 亚赞#8226;伽布鲁—“那光……是防护罩吗?”LppRTB3h`BtZs0_` 柯瓦特罗#8226;巴吉纳(夏亚)—“即使我不改变人类,随着新类型人觉醒,人类也会改变。我就是在等那个时候。”的dQflblNS\VDseY。5 卡缪#8226;比丹—“把我的身体借给大家。”rBm7q。gamInrIX,YF 卡缪#8226;比丹—“你不会明白的,把战争当成游戏的西洛克,是不会明白这种通过我身体发出的力量。还要抵抗的话。”oiOp]n4Sfnh。Ic\aK 帕普提马斯#8226;西洛克—“铁奥,动啊,铁奥,为什么不动。”b0。emlcgQ6doFjka 卡缪#8226;比丹—“回到女人的身边去吧!”c8^。nbm`a[OWBBPcT 帕普提马斯#8226;西洛克——“不会只有我一个人死去,你的心我也一起带走了,卡缪#8226;比丹”NsgIBO18eTsNXmSO 卡缪#8226;比丹—“光!”[的77me\3tTJhW]Ng 柯瓦特罗#8226;巴吉纳—“你想干什么,阿姆罗。”N,l6N`tD08mRmpZSp 阿姆罗#8226;利—“闪开,夏亚,他的目标是将奥特姆拉无伤地弄到手。”rfd`g3b5HjakIGWN 柯瓦特罗#8226;巴吉纳—“阿姆罗,没错,是阿姆罗#8226;利。”。]`rgn948Unt`^sUr 阿姆罗#8226;利—“刚才的确说了,“夏亚”我……”cIIeVSQ4gc,Ue3tY 《ZZ高达》L的eBgfpKZkH9r9m6a 哈曼#8226;卡恩—“人只要活着,就是孤独的,人类本身就是这样。如你展示给我看的人类不可能全部都变成新类型人,在还没进化完成前,人类就已经毁了地球了。”83Q8jgFcFt5[7BJm 捷多#8226;亚西塔—“你就这样不相信别人吗?仇恨只会制造仇恨。”ng0NUP5`WQrWilqK 捷多#8226;亚西塔—“把你的能力用在调和与和平的方向,地球就能得救了。”ibTfnpVPZcgb8mfol 哈曼#8226;卡恩—“飞到小行星的有跑回来,这就是人类还没法摆脱地球重力飞翔的证明。”UUsU^jtK4c6WN4g2 哈曼#8226;卡恩—“回来真是太好了,遇见了这么坚强的少年。”oHsd2_TJm4kU3d5X 《逆袭的夏亚》Fb6HS。bXraPfoWn\ 阿姆罗#8226;利—“区区一块石头,高达来搬走它。”kN7OZ[P。FH[DaaIh 夏亚#8226;亚兹纳布—“不要干蠢事。”[TIaenDkqD\4K`0 阿姆罗#8226;利—“如果不是你过急的,人类不会到灭亡的地步。v高达不是徒有虚名。”e4]0W的U4ZjW的Uo的eD 阿姆罗#8226;利—“混蛋,因此你只会一直看低别人。”7Y。^Dme2mb4,VN[YL 夏亚#8226;亚兹纳布—“结果在这悲伤的情绪下落下,人类要亲手对自己的罪行作出裁决,对地球,自然进行赎罪。”[\2_N1D7。Gcp4的_。q 《闪光的哈撒维》qcm2k15_2_HLNn。I 马法迪#8226;纳比尤#8226;艾林(哈撒维#8226;诺亚)—“人类所犯的过错,由马法迪来肃正。”\6^26lhc5sYrcO`PO 伦#8226;艾依姆—“不要说这么伟大的话,不会让你们马法迪乱来的。”aonOW`7Jmk[F2f。mN 《高达F91》m^\Lt]BbT0bXZjh91 塞茜莉#8226;菲亚乔特—“你只是一个会说话的机器。”^eNiPH6N8oKo4h1K_ 卡罗佐#8226;罗纳(铁假面)—“我不是机器,只是为了达成目的强化了一下而已。” 炽炎天使 卡特琳娜的专用机,拥有极其强大的性能,在正常情况下其歪曲力场可防御HmaPW的攻击,只有卡特琳娜一人可以驾驶。其主动力源为一台次元引擎。其在制造时采用了特殊的金属细胞以获得自动修复的能力。可变形为飞行模式(可参考塞巴斯塔)^e7IdBXZss1^aDB。g 参数:c[VZ4i[rq73FRPbo 高:48.7mDo14amsX]\jSXc5Rh 重:178.6tkTes6WifRP`KD69 体积:Lfqem8d5k0,kKB6GQd 移动力:7ke_F的iRYeaSdSbeZO 移动类型:空陆7Ur_laS2h\cc9o`` 地形适应:空S陆a海c宇S9RGgIc5i,Tm的7Hd的c HP15000eZam0F\BPtX3tYRnc eN350Bjhe,4Q]^cLXR1i66 运动性135D8,TaNOjmtKmOe4H 装甲26007Obc5J5Jfj_temg55 飞行模式时HcOK`d01N6R111_NG 移动力+2]5。o`9sifXQacKGo 运动性+20I1KIbpHBlG2UHk]T, 装甲-300J1SlpNZRha7bPBIa 特殊能力:F8`FSoeOe0``UQ1b HP回复大HJm4的NWD0SLFV8j eN回复大R2NaX6XnS01Z\ehPD 分身Gk3eBPQ3lm]\17q[e 歪曲力场oLt[Ysme]nSjmN,fT 次元跳跃YF0Om]5DWNmZ\OV3f 武器:pIDJ7Dibdk5N2ihhN 天使之刃cp:格斗用实体剑可巨大化为斩舰刀,平时存放于异次元空间。X`W1LOK]0N。7,的HJ 攻击:3900射程1~2必要气力0消费eN0ON7F。Q[8g[becLlKQ 空a陆a海B宇a`V5IegQXGQecBWTL 神罚pmaP:光系高位魔法,以自身为中心展开复数攻击,可敌我识辨,同时也要消耗驾驶员自身的魔力。sNt0gDo_UQIFdjXQ 攻击:4500射程1~5必要气力120消费eN100mX^`045n^m1JVjP 空a陆a海c宇Sj5X]qGZ`NZXFiXj 魔导浮游炮:由32只可进行空间跳跃的魔眼组成,平时存放于异次元空间。RQlS3lKgd3gJWpm4U 攻击:5300射程1~7必要气力100消费eN200S[B。mBfpSshlTnYs 空a陆a海B宇SN[BQkGmc`7j9R\Pm 天堂之门:空间高位魔法,在远方展开可将敌吸入的异次元之门。2[cedimLV4to`ne0f 攻击:6000射程1~9必要气力130消费eN50PJqoYI\r2。tH17h2。 空S陆a海a宇SfdhD01OoopXkSTFr4 虚空粉碎剑P:由天使之刃巨大化而成的斩舰刀,长120m宽35m(可参考机战J中的几原动力剑)oOma1的5ila6K0pQt` 攻击:6300射程1~4必要气力130消费eN60aWbhc2o1ZkY5dlT] 空S陆a海a宇SBjF的\Oh0`N`W3的OTS 虚空粉碎剑――十字斩P:虚空粉碎剑的二重攻击,利用分身发动。qT5Ye][KrrQT_jme 攻击:7100射程1必要气力140消费eN80Lc的ap\0]1itnd1a 空S陆a海a宇S64XZeBO_的oXU_YWn5 空间分裂炮maP:炽炎天使的终极技能,可以撕裂空间的超广域无差别攻击,据称可一发消灭整支舰队。但应其会造成空间破坏而被限制使用,并严禁在大气层内使用。hBQGPZGcoDn\VO_0 攻击:13000射程1~12必要气力150消费eN200PYOp^7_JdXnTQ2Da, 空-陆-海-宇S,tSSHN的X6angTracW 飞行模式时:[6kP24]Se的GWBsYoO 音速切割cp:用飞翼进行高速切割。toe5IHSrm_XZSfc6j 攻击:3100射程:1~2必要气力0消费eN10 魂之座 阿露菲米的座机bUPQegPja77X^m8Ft 体积:mB^NcV\6pae4rW4Noe 移动力:7,q。\KK。3lLceXUTeZ 移动类型:空陆nsNoZTRa。LO_gb。FL 地形适应:空S陆S海a宇SOKh[c5NS`ZG[2mpoq HP11700Iqc[nde8k7^[LLUOR eN5602k\rpc6nDco2ktFc 运动性202qe9UccZmYOkotf3c。 装甲2850^nHeWleYt的iUkjZc 特殊能力:ed7PpfQUb^29iGKpr 光束护罩e0GN4inP^a^e^U6VJ HP回复大1phVa8qLh的TlLm4ml eN回复大3jSqge5e3La,e`crV 分身54\e,0F1Ph6ki_m5f 破坏系无效0Dgr`hKFaBbqm。3Hm 武器4ef4D]dH`8p5WmQaa 魂太刀cp:O5P5aOaeDR6_tccVe 攻击:5400射程1~6必要气力0消费eN5j6nk。Feh[hcO4FmTP 空S陆S海S宇SP2heRYO2d`H]mTod 黄泉路maP:nDe^jten43_Fg5_5F 攻击:5400射程2~8必要气力120弹数2的h5NN3lWe8c的a_f] 空S陆S海S宇SqIDSaBih2rq44YjK 迎来会:\j2[G^5sfLTd7S4Oa 攻击:6400射程3~9必要气力0消费eN15gPoktm0]7g88的ZGc 空S陆S海S宇SoireZs^`XeX9LaJFa 剜魂p:D7_5DcPLaS7aK3h 攻击:7200射程1~5必要气力125消费eN35akhFVK42DeN6Zb`7k 空S陆S海S宇S 星煌骑士 艾尔林克的专用机,制造于炽炎天使之前,使用了一部分兰#8226;基亚斯的技术。其主动力源同样为一台次元引擎。背后有两对平衡飞翼,也可以用来当做盾牌,运动性能和移动力较一般超级系机体要高。拥有单体突出大气层的能力。武器也多与魔法有关,来是接近于魔装机神的机体。后在其去OG世界的时候加装了T-link系统使其拥有了念动力场,但并没有运用念动力场攻击的能力,在艾尔强大的精神力的支持下,普通攻击对其是无效的。4[U]i。。FbOVTUkVl 参数:jr,[N4btl,f4jRGQ, 高:18.36mQjmm0aXSl]o的IHc7o 重:39.5tfQY]q4_qNV8QZIgB[ 体积:m[rk0qmircLNGB。FT 移动力:9[fWe]K8oWmXT4``8K 移动类型:空陆7gs`mO4]PRR0saR`D 地形适应:空S陆a海c宇S[6qpfY_TaPprYRKs HP10500BshBoKD9J]TiTt[O eN350BYabPa。5pI87DLh1Z 运动性165lsjbk。n5cJJ[。7dR^ 装甲2400Hm\T[Pr,nOcKTTY, 特殊能力:PPW`o^ShbXqat3Db HP回复小jaDI。F]5di\13JbG eN回复大R^o6B`KiOpcc。tpbk 次元跳跃7[maITs[rd。qn^ocH 念动力场S_O,cWalchZbZJRWX 武器:g的rr7aZcNJqcf3QUl 神圣之刃p:格斗用实体剑平时存放于异次元空间。G0HOSHFnPZtoG7X 攻击:3200射程1~2必要气力0消费eN0Tb]HaOctkT[R3aa_B 空a陆a海B宇a。0WYscOPOsB`QUq4的 流星火雨PmaP:火系高位魔法,以自身为中心展开复数火流星攻击,可敌我识辨。3OcsI5lqc`eK8kWO 攻击:4200射程1~5必要气力120消费eN100d6m,Se5qNGcHgXKX0 空a陆a海c宇S2R]tYgmQm`4hW的^Xj 水晶冰棺:水系高位魔法,从手指射出急冻光线将敌人冰封Ub03XDGUo[on4_hJT 攻击:4900射程1~7必要气力110消费eN10c1nba3IX1FD`e]bt4 空a陆a海S宇Sg的rckj`O^K9511Gm 星煌冲击炮:从由手掌展开魔法阵中发射的魔法冲击炮F。d_lhq,iDlR5Zm8 攻击:5200射程1~8必要气力120消费eN20WTSbodUZeV[eo3jW\ 空a陆S海B宇Sfsk`rceaXp9gP0。bF 天堂之门:空间高位魔法,在远方展开可将敌吸入的异次元之门。o]jUq的3Kco[\eJ0h 攻击:5900射程1~9必要气力130消费eN50n[\`J1Rd^VOea0jrH 空S陆a海a宇SN。WXk9Nn0G]I,a]c] 异次元斩P:在神圣之刃上附加空间魔法,通过撕裂空间来进行攻击。b7odcXeLW的,0VmDTW 攻击:6200射程1~5必要气力130消费eN60IXapLFs]\N]IGeNW 空S陆a海a宇SHnZqKq1jobQbRF5Nr 超-星煌冲击炮:在身体四周同时展开四门星煌冲击炮可通向加成攻击也可以攻击不同的目标。ctTpLO_3f5FBUm4o2 攻击:7200射程1~9必要气力140消费eN80cj8cjV4[Q。Zm_h`dU 空S陆S海B宇S 描写篇 古代美女诱人十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美女,她们各自有不同的美态,但每个时代的审美眼光都不相同。以下是古代十种不同的美女标准,有些到了今天仍然适用。 一.乌发蝉鬓 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於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 二.云髻雾鬟 这里所指的鬟,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便经常束起发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灵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怒目而视之意,一对美丽而又充满恨意的眼睛,自古以来都视为美女的标准。 五.朱唇皓齿 顾名思义,朱唇便是红唇,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能够显得牙齿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能衬托朱唇,两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重视,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还要圆润及充满弹性,这便是玉指素臂。 七.细腰雪肤 虽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身材丰满的美女,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细腰便是腰肢幼细;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相传赵飞燕便是细腰雪肤的表表者。 八.莲步小袜 莲步是指美女的脚步,更指缠过的小脚。小袜则指缠足女性所穿的袜子;小脚步伐如莲,再穿上小袜,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 九.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就如今天在腮上涂上胭脂。胭脂据说由匈奴人发明,其後才传入中土;另外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末白粉,这种化妆品在商末周初,已开始为宫中美女使用。 十.肢体透香 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亦被视为美女,这种香气并非来自某种香水,而是天然的体香;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外,据说西施亦是浑身散发香气的美女。 标准难定 每个时代对美女的定义,都是随着时间而变更,以上所述的标准,大都已不适用,其实美女并没有一定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端视个人的喜好和感觉。 小说创作技巧-(人) 《前言》: ──人,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不管作家是想要表达理念或是想法,都是以人为主体而扩展的。 小说活动的主体是「人物」,它不是「人」,它是作家所创造的「物」,一个不存在我们生活周遭的「人物」,但是一个好的作家所创造的好人物,就是这麽奇特,让我们伴随着他们喜怒爱乐,让我们跟随着他们心情起伏,也让我们以为他们就是真的存在这世间一样。 小说写的是人,小说离不开人,没有人,小说就没有所谓的文学性质,所以身为一个作家的我们就要表现好一个人。 一个人,我们所看到的是什麽?不外乎是容貌外表、穿着、身高、体型等等,这是属於外在眼睛看到的,我们归类於外在感官。有些小说喜欢在人物的外在大下笔墨,写人物如何俊美、如何漂亮等等,这是人之常情,人长的漂亮,心地又善良的人谁不喜欢。 但请记住!我後面有说到一个善良的字眼喔!没错,善良是属於人物内在部分,我们是要如何看到人物的内在部分呢?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是经由这一个人的对话与动作得知,然後再判断这个人是好是坏,小说世界也是一样,不同的是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多描述的另一样东西,那就是内心。 现在,我们来整理我上面的发言吧!由上述的内容,我们不难得知,要表现好小说人物,不外乎三样事物的文字描写,那就是对话、动作、内心,我们谈谈这三样吧! ※※※※※ 《对话》: ──对话,人说话是要对一件事说话,有的人是自言自语(对我),有的人是感叹过去(对事),有的人是在辱骂天理(对天)……等等,不管是对什麽说话,这都是「对他」的依据。 要表现好对话对话,一定有「自我(自我意识)」「情绪(表达於外的感觉)」「对他(一定有个主题吧)」 没有这三样,对话读起来如嚼蜡,没味道。 ☆小小警惕: 就我所看到,有一些作家的对话只有做到其中的情绪与对他,没有小说人物的自我,这个自我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就难了,自我可以说是小说人物的灵魂,也是小说人物的最重要部分,若是没有让人物有更鲜明的个性,写的差一些的,更会产生人格分裂的状况出现,轻忽不可,大意不可。 要如何写好一个人物呢?我建议作家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不妨忘了自己,把自己融入在小说人物之中,将自己当作是小说人物,我所说可不是单纯的2D拟态,是所谓的3D虚拟。在对话方面,我发现许多人的对话表达的有些的平板,不够生动,没有所谓达到情绪、自我、对他三样互相互动的要件。 ※※※※※ 《动作》: ──动作,人物的动作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环,动作与对话可以说是相扶相持,动作因为对话而有了气势,对话也因为动作而有了气势,所谓的动作不能只是走、停、跑、跳、站等等,要有更多元化一点的描写,动作要有气势,要有人物的情绪与感觉表现在其中,要有作家的描写在其中。 但动作的表达,最主要也是依恃两样的存在,这分别为小说人物的情绪以及个性,这要先看作者的设定为何,慢慢的在虚拟出人物的动作为何。像是生气的人会捏拳头、顿足,个性内向害羞的人常会手足无措的抓头发或是低头,这些的动作是会为小说人物添加许多的色彩,使小说人物更加的鲜明,读者更能融入其中。 小小警惕:在描写动的时候,不要只是单纯的一昧表达坐、站、跑、跳,最好是善用文字修饰,让每一个动作都涉及到姿势、态度和表情,使其生动活泼。 ※※※※※ 在下就用倾天作家穆子乔之《青玉玦》第二回□阴晴难测女药师来作个错误示范: ☆文绿凤急忙解释道:「姑娘,请别误会,我们无意打扰丁药师的清幽,只因我家少爷重伤垂危,方会冒昧造访,恳请丁药师前辈施援手,救我家少爷一命」 那名白衫少女看着她们搀扶着不省人事的上官出云,开口问道:「你们为他求医而来?」 文雪烟心急如焚,冲口说道:「只要能救他,要我们做什麽都行」 ──再看看真正的成功例子: ☆文绿凤闻言,急忙解释道:「姑娘,请别误会,我们无意打扰丁药师的清幽,只因我家少爷重伤垂危,方会冒昧造访,恳请丁药师前辈施援手,救我家少爷一命」 那名白衫少女早已看见,她们搀扶着不省人事的上官出云,睨视了她一眼,遂皱起秀眉,开口问道:「你们为他求医而来?」 文雪烟眼瞧上官出云气息渐弱,芳心焦急似火焚,不禁冲口说道:「只要能救他,要我们做什麽都行」 感觉如何呢? ※※※※※ 《内心》: ──在这一层面之中,大约分为两种,分别为感情描述、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方面,其实需要注意的和对话无两样,相差只在於对话是互相的,而内心独白是自我的﹔而在感情描述方面,则为作者将自己立於人物的立场,将人物的内心以人物的角度阐述开来﹔ 对於这方面的描写,每个人的笔法大有不同,其复杂性也非三两语所能解释一二,以景写情,直述写情,这种种许许多多的方式,因作家的不同,其实也有所不同。 ※※※※※ 小说最忌讳作者的影子,将小说写入自我,这是最要不得的,但有些人是认为写的高兴就好,反正读者喜欢看就好。但我是这麽认为,作家写小说,就是要保持客观,避免将自己主观意见加入其中,要让读者有思考的空间,思考内中的人物为何,而不是一昧的看作者在小说的旁白赞扬这人是大英雄或是高手怎样。 我看的书少,就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熟悉的例子,笑傲江湖的万里独行田伯光,金庸在其人人旁白方面并无所谓的大骂田伯光是淫贼,或者是在田伯光被不戒去势後,强迫他当和尚,取法号不可不戒,金庸有在旁边一直说他死有余辜,恶有恶报,**妇女最终有如此的下场是最好……等等此类的话吗? 没有,因为金大师让读者有去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人物,我们在想想,田伯光虽是诸恶多做,但後因认识令狐冲这个华山名门正派的弟子,两人曾经殊死恶斗,两人後却相知相惜,金庸有用许多笔墨描述吗?也是没有啊!几笔带过而已。 反观之我们,有多少作者因心爱自己所创造的人物,不惜用许多旁白赞扬他的人物……但要清楚,我们是作者,不是说书人,我们是要写小说,表现人,表现以人为主的小说世界,这是我们作者自己的创作,是我们虚构初种种的剧情、人物、环境等﹔说书人是在讲故事,所有的故事不是人家写好的,便是历史故事,皆是有所根据,说书人只需要赞扬英烈,说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剧本,高兴的时候可以稍微穿凿附会,这是很主观的。 这麽说好了,我们想想啊!想想说书人,说书人在讲到三国历史的时候,一定会大力赞扬勇冠三军,义薄云天的关羽,一定会讲到历史上有名的三英战吕布,这大家都知道吧!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一定会说兄弟三人义胆忠云,不离不弃,兄弟情深,武功高强,勇猛无惧……等等废话我就先不说了,但我们若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被说书人所说的话给唬成白痴了?三英战吕布,三人合力围炉一个人,居然还让他全身而退,我要是关羽,我真是羞愧到自尽已谢苍天。说书人是在说故事,他只是传达一些故事给人们,但写手不是写故事,是写以人为主体的小说,说书人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观,但作家万万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不然小说毁矣。 反过头来,作家的旁白要尽量少,我却看到很多写手大力赞扬自己心爱的人物,说了一堆啦里拉杂的话,这不就和说书人是一样吗?人物因此黯淡失色,变的不耐看,甚至可以真的应上一句自谦词,拙作。 一个角色个性冷并不是作者说他个性冷他就个性冷,要真是这麽简单,读者不就是耳根子软,喜欢听道听涂说的谣言了? 小楼在文学网上也厮混过一段日子,身为网路作家的我们,说真的,有许多作家的构思有新意、有创新。但是有一个情形,那就是写手写文写的很随心所欲、很爽,读者看的也是很爽,但这爽也只是看过一次,第二次之後就不耐看了。这可以说是和网路间的色文是一样的,网路色文第一次看会很兴奋,但第二次就不保证了。 ※※※※※ 《剑宗与气宗》: 俗话说的好,练功不能不练基本功。 剑宗、气宗两大宗派,虽然练剑宗是很爽,快意潇洒,但若是没有气宗的辅助,这是不长久的,迟早是江郎才尽,所以我认为是气剑双修。 何为气宗?何为剑宗? 我个人是这样定义:气宗重质,剑宗重形。 我会说网路上许多人大多是剑宗之人当然是有我的考据,剑宗重外形,注重剧情、文笔优美等等一些外在的表现,这就是剑宗,但依我看来是华而不实。 气宗重内质,重视其涵义、意境、考据、铺排等等一些内质的隐含,这就是气宗。我个人是重视气宗,但我却是以气练剑,但剑宗并不是说不好,但你若是无气宗作为辅助,後继无力,迟早江郎才尽。 依我所想,新派武侠四大家之中,气宗有金大与梁大,剑宗有古大与温大。 但他们後来都做到气剑双修,以气御剑或是以剑练气,气宗剑宗,同属一宗,但端看你如何去修练。 正如创作也是一样,随心所欲的写作固然是很快意,但若是无相对的吸取知识,这迟早是江郎才尽。 YY小说写作大纲(全系列) [转贴]YY小说写作大纲(全系列) 写作动机:熟读网络小说300篇,不会写书也会编。 首先,主角有一个响亮无比的名字:墨罕墨得.完颜汤姆.巴洛夫斯基。为简便起见,我们称之为墨完巴。而本书则记述了该伟人传奇的一生。 第一卷:修真类 墨完巴早上去公共厕所大便,遇到一个神仙。因为神仙的厕纸没有带够,墨完巴就借给了神仙一张用过的,神仙感动无比,就把自己微观世界连同所有的玉瞳简,法宝都赠送给了墨完巴,并哀求他修真。墨完巴不从,神仙就用法力把他囚禁在公共厕所中,高呼:“除非你修真修到奇牛X无比,否则不能破禁出来!而我的禁制,宇宙间无人能解!”说完,神仙就跳进茅坑自杀,以坚定墨完巴修真的决心。墨完巴被惊呆了,却巧合了无欲无求的天道,“无”的境界。于是墨完巴瞬间就修到了大乘期。厕所的大量污秽之物散发的气息掩盖了墨完巴的气息,加上禁制的保护,墨完巴顺利度劫成仙。处于好奇心,墨完巴根据玉瞳简的知识,又顺利修神,修鬼,修灵,修畜生,并大获成功,冲出厕所! 此时墨完巴已经超越了神的存在,引发了各界的不安。什么3味真火7味真火琉璃火等都从天而降,被墨完巴一口浓痰所灭,神仙鬼怪妖魔畜生一起来攻打墨完巴,却被墨完巴集体收服。不论种族长相性别老幼,一律收为偏房,其间枪战描写适量添加。终于1对几千万的枪战结束,墨完巴以不可思议的强者姿态,降临大地。 第二卷:玄幻类 出于对几千万个偏房争宠的厌倦,墨完巴封印了自己的力量,独自一人去爬高压电线杆,企图离开这个世界。(他知道自己死不了,因为鬼界上到阎罗下到小鬼,统统都是他的小妾)如他所愿望,他被电到了异界。(其实也没多远,也就是相当于西方的神话界。) 很不幸,墨完巴的大脑开发才有100%,智商1万多,只能勉强相当于这里白痴的智力,于是墨完巴被异界一只老鼠轻易地折服,跟着老鼠学习了3年。最后老鼠厌烦了,墨完巴恭恭敬敬的说:“伟大的存在啊,您的智慧太伟大了,我明白这里不是我这卑微的生物来的地方。再见了,智者。” 墨完巴再次爬高压电线杆,一边想:“我一定要去个比我苯的地方啊”,很幸运,他成功了 按照惯例,首先要去上学。墨完巴用自己从地球带去的一个硬币换了几座金山,然后上了最好的魔武双修学校。学校校长说:“我*,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我作为本王国的最伟大的宫廷魔导师,愿意与墨完巴兄弟相称。对了,我还有个孙女,已经洗白白在等你呢。”墨完巴笑纳之后,站在学校操场上,散发了一下自己的王者之气,于是一群群的男学生跑过来,同声高喊:“老大,偶们在娘肚子里都约好当你小弟了!”墨完巴又满意地用自己苍蝇哦不,是苍鹰一般的目光扫射四周大地,于是几千万个校花(最近校花变得比白菜还多)女老师女骑士女魔兽女宠物扫地大妈等等被震撼,集体拜倒在墨完巴的大裤衩下。 当然仇敌还是有的,一个坏学生仇恨的挑战墨完巴。墨完巴首先装b,被扁,然后记忆全部苏醒,发癫,扁人。坏学生的家族全体上门报仇,被墨完巴集体干掉。并且揭露坏学生的家族企图反叛的阴谋,国王大喜,册封墨完巴为圣骑士加太子太保,穿黄马褂,戴绿帽。并陪嫁各种族廉价公主若干。 作为报答,墨完巴使出制器的功夫,用在各地垃圾堆扒来的材料,融合电焊,胶水,制造了代表制器业(即小手工作坊业)成就的最高代表——盗版碟一张,留传后世。 第三卷:都市类 墨完巴用储物戒指把自己所有老婆小妾统统储藏之,终于又重回地球,过上平静的生活。为了糊口(要养的老婆实在太多),墨完巴专门去救了个不起眼的老头(实际那老头是巨富)。老头被感动,向墨完巴交出自己的女儿孙女和财产。墨完巴开了个皮包公司,炒股票,炒地产,炒期货,就是不生产任何物资。于是资金超过比二盖子。期间征服女强人女秘书大量,与高官子弟为争马子结私仇,遂使魔法掌握高官贪污证据,举报之,当选为10大杰出反腐青年。 墨完巴通过争马子事件,决定走黑店路线,遂开保安公司,专门招收各国退役特种兵做打手,贩卖军火,武装自己,以便很好的监视自己几千万个老婆。为了让小弟更强力,命令所有人修真修魔修武,于是手下拥有几十万绝对忠心的魔鬼终结者。几番血战,斗智斗狠,墨完巴的帮派终于完全掌握了门口的3条街。安全部门闻讯,与墨完巴接触,希望墨完巴不要闹事,不然准备坐牢。墨完巴郁闷,偶遇外星人。外星人下跪磕头说:“主人,我把舰队和外星公主,外星女王都带来了,请一定让我们做你的奴隶!”墨完巴大喜,托梦给首长,说欲为国效力,首长说:“偶等你N久了”于是墨完巴从此洗白,走上从政道路。墨完巴为中国所有问题的完美解决提出了方案,并顺利解决了腐败,能源,教育,医疗,贫穷等问题。人大要求墨完巴出动太空舰队收复台湾,墨完巴说:“不行!我打下来你们不珍惜!你们自己去!”于是墨完巴被全票罢免。 第四卷网游类 墨完巴赋闲在家,因无力供养上亿老婆和小弟发愁。突然想起一个妙计:打网络游戏!在游戏里随便玩玩,就能赚钱,能换人民币!于是墨完巴戴上VR头盔,躺在营养槽里。一进游戏,系统说:“哇咧~你是第50亿个玩家,所以你的点比别人多,你的技能别人没有,你的职业是唯一的。”墨完巴说:“那我啥职业啊?”系统:“游戏平衡破坏者” 墨完巴进游戏后,看下天,领悟神眼技能,顿下地,领悟狂奔技能,打个喷嚏领悟了狮子吼等等。然后墨完巴打了个怪,怒骂:“哪个王八蛋发明了100%真实度啊?老子挨了3刀,疼啊!”墨完巴利用自己技能多,迅速升级,然后收小弟,交NPc朋友,开帮派,开店铺,当城主,当皇帝,打架扣女,不亦乐乎。由于睡觉上网,醒来吃饭,所以得了中度人格分裂。一天下线后算下帐,游戏里攒的X晶币折人民币多少多少,应该可以买个下全美州了,遂去兑换。游戏公司派上千保安押运.保险柜打开,1个馒头。墨完巴与之争论,兑换员说:“俺们游戏太牛X了,全世界人都在里边发财,所以没有人种地了。这个馒头还是去年的存货,要不我在游戏里给你搞个几百万套极品换这个馒头?” 第五卷军事架空类 墨完巴决定去逃荒,现在的食物极度匮乏,只有回到古代做统治者才有希望。墨完巴再次封印了自己的力量,独自一人去爬高压电线杆,如他所愿望,他被电到了过去,三国时代。 “靠!又失败了!”墨完巴第一次去,很自负的孤身前往,在进行煽动的时候被门卒抓住杀掉。(死亡只能让他回到现在)第二次,带着全套特种作战装备,打倒了几个乡勇后被弓箭杀掉。第三次,带了一个班,被王匡的骑兵队碾过,失败。第四次,一个集团军(由小弟们组成),由于缺乏后勤补给,失败于黄巾管亥之手。第五次,带去一个城市,500万人口,可是全城的人在敌人一个没名气的谋士利诱下全体叛变。 “这次我带全中国回去?不行,别国趁机占地盘啊。有了!” 墨完巴大发神威,带了全世界回到过去。 “日哦,这不一样吗?只不过2050年全世界打网游饿肚子变成了全世界在1900年打网游饿肚子!算了,偶再来!” 这次回到了2战的德国,墨完巴直接飞到西特勒面前说:“其实你是我失散的儿子给我个肉饼吧,我已经N久没吃东西了。”西特勒说:“好的,BABA。” 1小时后,德国退出法西斯联盟,由新元首墨完巴宣布:“养老婆国正式成立了!现在对地球上中国外所有国家宣战!”如林的手臂高举:“嗨!墨罕墨得.完颜汤姆.巴洛夫斯基!” 世界大战正式开始,双方决战于日本皇宫内,总计投入上10亿的兵力,而且完全无视后勤补给。墨完巴左手一挥,10个师的兵力马上冲了进去,与驻守那里的敌军5000万人开始交战。眼看不能攻下,墨完巴心中只动了个念头,1万架斯图卡马上开始俯冲轰炸,随后虎式鼠式和88毫米炮开路,骷髅师拉党卫队拉开始冲锋。“报告战况!”“元首!我们昨天是胜利胜利胜利,读者看腻了,所以我们今天的战略是胜利失败胜利失败!最后一天再胜利!” “元首,我是空军元帅戈林!我的空军和全世界的空军都完蛋了,多亏元首的核蛋!” “元首,我是古德里安!我们的装甲部队伤亡200万了,但是成功闪击了1条走廊!敌人有1000万被我们合围在厕所里了,他们正准备船从下水道撤退!” “最高统帅部命令:往厕所扔100个1000亿吨级的核弹!” 血战进行了1小时,墨完巴的部队损失殆尽,敌方的9亿部队也只剩1亿了,而且技术兵器也都拼光了。现在敌人只有陆军,兵种只剩重装骑兵和轻重步兵了。 墨完巴独自向敌军1亿兵马冲去,嘴里高喊着:“爆炸吧,小宇宙!不对!我代表月饼惩罚你!也不对!啊,是这个——为了我的1亿个男女老婆能吃饱饭,看吾秒杀汝等!” 墨完巴把功力提升到最高境界,内力迅速饶任脉上下来回乱窜(我就是不走督脉),全身神力仙力鬼力畜生力都达到最高境界,左边嘴角念“守护的天使啊”,右边嘴角念“急急如绿令”,鼻子哼着“安拉最伟大”,同时左手放飞剑,右手拿m60机枪,腰里别着汽车炸弹,脚踏烽火轮,向敌军冲去 大结局先不写了,因为这个时候一般不是入VIP就是出实体书,第3种可能是太监,反正网络上一般是看不到结尾的 网络小说第一定理:描写自己,牛b;描写别人,傻b! 取名字的一些资料 問萍、青蕾、雁云、芷楓、千旋、向梅、含藍、懷絲、夢文、幼芙、曉云、雨旋、秋安、雁風、碧槐、從海、語雪、幼凡、秋卉、曼蕾、問蕾、訪蘭、寄蓮、紫綠、新雁、恨容、水柳、南云、曼陽、幼藍、憶巧、靈荷、憐蘭、聽曼、碧雙、憶雁、夜松、映蓮、聽曼、秋易、綠蓮、宛秋、雁安、問旋、以藍、若亦、幻絲、山凡、南云、寄蕊、綠春、思海、寄天、友秋、紫玉、從筠、雪海、白筠、靈芙、安蓮、惜梅、雪蕾、寄容、秋波、冷云、秋兒、懷菱、亦柏、易槐、懷卉、紫桃、向蕊、易青、千蕊、憐露、靈旋、懷梅、天柏、半白、碧安、秋楓、傲絲、春柔、冰嵐、雅翠、易白、夜靈、靜柔、醉綠、樂蕊、寄藍、樂彤、迎琴、之亦、雨寒、谷山、凝安、曼萍、碧露、書南、山薇、念珊、芷雁、爾蕾、綺雪、傲萱、新琴、綠蝶、慕旋、懷易、傲云、曉梅、詩菱、靈珊、幻香、若云、如霜、曉晴、靈山、恨桃、夢凝、幻彤、覓波、慕玉、念山、樂桃、語寒、懷海、孤蝶、靈凝、慕藍、紫青、千蘭、孤柔、語曼、問海、寄筠、安露、聽晴、冷寒、之翠、碧靈、凡絲、詩波、友芙、寄蓮、之蕊、海琴、宛筠、半山、依槐、覓曼、碧菱、半文、訪兒、芷珍、綠春、春蝶、憐槐、映露、雨卉、靈亦、惜蓮、念菡、南凡、曼桃、笑靈、惜安、凌筠、翠菡、寒雁、以山、秋彤、巧蘭、山雪、寒綠、憶易、依萱、如菡、含萱、惜夢、綺蓮、翠易、冷筠、樂槐、傲青、幼靈、春柔、恨易、青文、初竹、從旋、沛山、映凝、靜柳、雪云、醉蕊、巧荷、思藍、翠秋。 初雙、雪旋、從霜、靜萍、之彤、曉筠、含云、思蘭、夢之、醉芙、若曼、尋槐、夜梅、訪安、以綠、新柏、詩珊、靈青、幻菱、谷雙、夢煙、凡煙、尋綠、香之、盼蕊、香筠、懷萱、半蓉、翠安、憶卉、念柏、念之、宛彤、如竹、天雪、念旋、笑萍、海風、小琴、樂海、易南、碧蕊、雁凝、雁風、依霜、天蝶、語凝、之卉、易云、若菡、幼蘭、巧曼、以柳、小天、采雁、易蓮、笑南、芷雁、覓霜、海柏、凝雪、詩晴、以梅、綺荷、樂山、又夢、聽藍、又彤、向竹、安琴、秋露、如波、爾槐、小易、靜雲、夢雪、幼凝、慕蓮、如薇、靜秋、幼柏、谷易、安芙、覓琴、冰槐、詩青、碧秋、從琴、從夢、尋風、凡薇、夜云、幼芙、以彤、懷云、幻柳、芷秋、以菱、靖柳、紫松、凡霜、靈云、采芙、亦露、香風、覓蓉、雨槐、又雪、碧蕾、香松、以亦、芷柔、千曼、友山、惜晴、幼文、寒波、友嵐、樂槐、盼蝶、思山、以天、念夢、白桃、映翠、雁柳、翠靈、以竹、聽雁、夢絲、冷煙、山露、安易、靜霜、天珊、念藍、書容、半晴、笑薇、孤萱、寄夢、秋蕊、從蝶、曉曼、半槐、綺易、訪嵐、含絲、慕安、懷雁、傲露、天嵐、安寒、尋雪、幻旋、雁彤、天玉、亦珊、迎荷、慕柏、書柳、春海、初柏、綺翠、凝珍、海芙、爾香、問旋、紫之、靈翠、芷波、曼夢、向蕊、笑琴、映絲、妙筠、紫彤、妙曼、以陽、紫筠、易玉、夢藍、谷露、曼春、尋楓、尋山、慕槐、凝綠、凝梅、醉文、聽雪、以珊、友柳、孤珊、山芙、向凡、如巧、從彤、南翠、天凝。 雨雪、樂菱、新易、幼雲、傲巧、采云、惜翠、平槐、靖藍、凌梅、小菱、夜青、寄琴、宛彤、夜凡、白玉、翠芙、語易、又蓮、小曼、憶萱、巧陽、采曼、半天、谷煙、書彤、爾春、靖兒、寄露、樂香、沛香、翠容、雁菱、青晴、谷蓮、依菱、海菡、白嵐、映蕾、又安、易珊、凌荷、山柏、雅亦、曉柳、聽春、尋柏、惜凡、憐陽、凡晴、靈晴、友藍、若萱、問山、憐凡、幼梅、若蕊、凝海、念陽、思凡、綺柔、思香、依白、惜蕾、翠香、又卉、孤珊、春云、懷楓、友凝、從寒、綠菱、南雙、雨巧、冷山、聽嵐、訪亦、谷柔、凌卉、秋南、向春、慕霜、新萱、小寒、寒卉、恨蕊、凡亦、樂白、凌翠、春荷、夜青、樂白、友凝、向蝶、笑梅、夜亦、紫文、亦天、白菱、憶海、慕芙、 水彤、樂嵐、醉文、巧香、雁珊、安煙、雪巧、雅蕊、覓文、樂南、南海、凌玉、谷雪、采珊、訪晴、芷蓮、亦桃、雪槐、小蕊、念云、寄荷、小風、夜卉、若文、沛山、妙珍、問海、綺綠、碧春、盼桃、靜芙、香凡、宛松、笑山、念柏、又蕊、妙曼、憐絲、懷曼、山巧、孤綠、夜萱、憶薇、之云、慕山、白珊、覓雙、之絲、綺楓、雅玉、雁曼、憶嵐、山桃、山海、靜風、夜曼、綠兒、小煙、芷云、新彤、詩珊、白萍、雁山、寄翠、雪雁、南蕾、青絲、又萍、雪春、幻霜、冰陽、笑絲、凌蕊、涵菱、憐文、靈雲、水夢、映露、冷嵐、以絲、新秋、寒容、雨霜、聽天、如香、醉曼、語玉、爾南、若菡、冷柳、寄薇、采香、夢蝶、巧兒、南蝶、易夢、憶白、友絲、恨安。 芷寒、之曼、初白、春靈、含雪、青薇、雨陽、寄芙、綺風、春蕊、千天、之芙、亦翠、靜翠、尋靈、憶曼、傲柔、翠雁、尋靈、凝嵐、小晴、盼靈、谷玉、采菡、靜凝、涵凝、冰云、以亦、思春、紫露、涵蝶、憶玉、恨絲、寒蕊、夜槐、白晴、綠旋、依靈、天槐、雁露、涵南、寒玉、易松、芷藍、半彤、雨翠、芷荷、寄秋、惜霜、翠煙、雪旋、翠晴、雪藍、采雙、樂凡、之晴、傲蝶、惜風、凝楓、涵陽、靈云、水寒、訪陽、冷兒、碧蘭、宛珊、尋陽、水雁、南文、小寒、傲藍、初文、水易、雅萍、含柏、初秋、秋蓉、孤柏、念玉、如卉、白旋、山秋、幻兒、聽陽、思筠、靖海、平綠、冷琴、依云、夜蕾、曉青、友凡、語梅、詩蓉、聽雪、靜晴、夜嵐、尋白、幻之、天蕾、芷霜、憐菡、半凝、思夢、雨晴、平之、翠寒、冷柳、思芙、小容、白琴、依煙、如蕾、芷珍、孤藍、青白、語柔、海琴、綠蓉、曉凝、憶嵐、之萱、海蕊、綺嵐、從雙、雨竹、雨翠、問海、若嵐、曉之、寄綠、曉煙、靈之、含珊、凌云、傲芙、恨之、訪青、樂楓、傲柔、依松、凡山、慕梅、冷春、千桃、傲霜、笑露、語天、惜煙、寄桃、南之、樂荷、若藍、山之、妙白、友秋、亦雙、采波、天云、曼玉、夜松、翠凝、靖蕾、依白、傲陽、依琴、寄雲、若春、初凡、涵薇、覓靈、山菡、爾梅、南旋、春云、曼山、又荷、亦桃、覓蕾、映柏、碧亦、新巧、迎萱、孤菱、從凡、寄蝶、靜夢、惜蕾、又夢、芷旋、以菱、安荷、傲菱、惜柔、冰嵐、訪亦、雨靈、雅凝、憶蓮、冷白。 綠巧、小筠、香雪、千青、夜彤、平珊、聽蘭、天槐、小萍、念萍、靜蕾、從靈、思萍、綠萱、香絲、孤夢、幼柳、爾筠、盼夢、易桃、問彤、青容、沛山、海煙、冷筠、向柏、友香、青文、小珍、亦柳、笑松、冰玉、水青、沛萍、凝珊、笑風、夜夢、惜玉、碧靈、易絲、語雲、樂雪、白萍、慕玉、懷香、念波、語梅、又柔、傲綠、春容、小之、新柔、白蕊、綠靈、千雲、樂之、從巧、問珍、秋安、覓絲、爾卉、天香、寄卉、香蕾、幻之、又玉、若蕊、采柳、夢白、妙梅、易海、迎珊、小之、易菡、醉秋、惜菡、初雲、凝風、南翠、凡珍、慕晴、笑安、如柔、語柔、之雁、谷夢、訪柳、綺柏、雪芙、依芙、春翠、之翠、寒蘭、新巧、亦雲、凌芙、綺梅、聽天、之藍、千梅、千雙、又卉、曼旋、寄梅、海巧、恨秋、夜露、易香、谷柳、幻春、初玉、白蓉、靖陽、半綠、寄芙、曼蓉、翠巧、靈陽、亦白、思蓉、爾煙、恨蓉、半白、詩琴、雅荷、涵陽、春楓、凝蝶、盼雪、尋蕾、安蕊、含凡、依青、曉荷、天之、傲露、安珍、尋香、新南、翠綠、巧靈、平竹、迎天、孤春、小珊、雁玉、惜松、谷菡、以煙、妙芙、以安、含春、采晴、翠梅、海梅、夢容、曼靈、海筠、靜蕾、恨寒、千松、新絲、孤山、山玉、芷凡、依山、綺煙、白凝、之雪、采旋、思雙、從香、映晴、如琴、白柳、問春、香菡、綠旋、問白、之梅、映南、笑煙、傲筠、詩巧、尋寒、夢天、春綠、含蓉、語彤、白珍、綠絲、書琴、以珍、從靈、千寒、孤煙、問露、迎秋、芷兒、冷旋。 巧山、亦竹、憶翠、夢彤、靈蘭、恨翠、紫巧、凡春、凝青、映珍、友霜、憶兒、天凡、含絲、覓萱、小山、尋蕊、谷青、憐珊、靖海、冷曼、芷珍、水易、沛菡、念菱、又柳、香風、凡柔、凝云、夢曼、沛珍、恨柏、水山、覓旋、孤菡、翠彤、訪雁、初菡、覓凡、慕雁、爾柔、思薇、樂白、曼雪、如芙、夢山、山梅、樂寒、幻秋、雅之、妙蕊、醉晴、思兒、雅雪、易之、凡之、亦安、寒菡、宛薇、恨亦、思卉、憐云、南蓮、凌蕊、冰香、靜容、寒桃、書卉、雁霜、訪菱、小曼、綠夢、山菡、凝旋、芷白、依綠、涵蓉、詩柳、山蕊、如綠、平露、綺南、香筠、念雁、宛安、尋珍、夜荷、千珊、新菱、雅波、詩翠、恨春、含容、采蕊、凡易、紫嵐、憶荷、醉旋、白霜、涵珊、海易、宛安、覓珊、笑白、問荷、沛竹、傲綠、涵曼、覓彤、秋松、凡天、雅荷、盼雁、亦海、思雁、憐雲、夜雙、憶松、冷海、靜亦、冰雪、曼松、青芙、芷梅、靖天、慕玉、憐筠、紫絲、谷香、秋蘭、半藍、沛白、幼筠、含晴、青秋、白萍、如松、語寒、天兒、半蕾、向桃、易蝶、平彤、慕秋、綺海、易萱、宛卉、語玉、慕萍、山蕾、問靈、迎陽、天安、醉蘭、夢雪、冰容、聽兒、傲蓉、語玉、憐卉、白梅、憐蓉、綺藍、如卉、新兒、爾白、覓蓉、山柳、雅松、爾彤、碧雪、雨凡、迎珊、問文、涵蕊、綺彤、冰香、靈夢、向陽、秋寒、靜蓉、書松、幼蓉、易荷、惜蕾、安綠、孤菡、白卉、醉嵐、香柏、若松、天雲、翠波、海陽、綺柳、易琴、香楓、靖白、惜兒、尋海。 幼煙、聽萍、問天、沛楓、巧波、傲寒、靈松、覓文、靜桃、映易、宛彤、千霜、幼萱、春文、尋晴、易波、聽琴、從琴、凝筠、迎雲、惜之、盼山、妙夢、笑容、友煙、安綠、幻楓、天雙、妙陽、寒夢、青萱、雁靈、曉蓮、沛容、聽山、迎陽、凌雪、碧松、傲香、幼陽、妙翠、冰藍、慕柳、海萍、春嵐、海珍、盼雪、巧竹、盼青、幼竹、白風、新玉、半蕾、幼寒、谷寒、凝云、書卉、曉梅、又玉、夜萍、問香、半云、綠彤、訪雲、凌翠、凡曼、平秋、笑寒、涵旋、思嵐、詩天、幼夢、天玉、若香、易秋、谷芙、寒珊、以靈、恨柔、含卉、幼筠、夜之、雪絲、靖薇、冷曼、涵風、沛香、巧安、依雙、書南、尋荷、夜旋、雨靈、盼巧、慕筠、又翠、水蓮、慕柳、妙露、恨陽、曉寒、雁卉、靖雪、天桃、碧陽、樂蕾、詩琴、涵風、翠陽、覓煙、冷柏、山琴、采南、綠露、又卉、恨琴、聽芙、寒巧、安卉、惜柏、雪桃、恨楓、秋絲、初薇、又安、從槐、笑夢、含梅、醉曼、憐珍、詩秋、語曼、寒嵐、含柳、山霜、尋梅、醉雪、孤煙、向雪、幻翠、山松、安易、山梅、懷松、依天、尋凡、巧露、醉珍、笑蓮、秋萱、曼靈、以云、小嵐、山雙、雁萱、半萱、如翠、宛彤、惜芙、友煙、夢寒、涵梅、盼寒、凌波、水薇、夜晴、谷凝、初亦、寒文、迎春、海松、書彤、恨蕊、雁靈、采蕊、含青、以文、雨天、采旋、巧晴、曼凡、亦霜、水萍、冰白、以楓、涵山、雪波、秋柏、紫竹、憐琴、青秋、涵蕊、夜楓、醉秋、傲玉、如梅、亦春、如柳、秋春、念蓉。 千荷、雁槐、爾青、南蓮、采雲、憐菡、語秋、曉凡、靜荷、南凝、語春、依筠、半桃、千蓉、雅柏、從萍、寄文、平松、寄陽、夜蓉、之安、念青、友靈、惜安、念蘭、書柳、谷雙、尋槐、問玉、香風、雅白、芷玉、雪桃、問珊、之琴、雁筠、白梅、迎絲、安靈、問萱、冷風、曼綠、從柳、迎青、醉陽、懷靈、含旋、平易、凝香、幼南、曼雁、思海、覓蓮、綺嵐、沛桃、靖雪、春梅、寄筠、含楓、雁青、芷雪、碧松、寄巧、紫南、綠卉、綠南、雁柔、平晴、問菱、初露、醉蝶、凡亦、幻薇、靈雙、新波、巧亦、紫藍、樂陽、從海、訪南、初容、香旋、綺露、南晴、紫雲、惜琴、青巧、傲竹、采雁、寒桃、沛松、樂竹、涵易、映藍、平蘭、千薇、訪晴、靜晴、青槐、靖陽、凝柏、安槐、谷蕾、曉翠、詩凝、幼槐、綺蕊、綺蕾、醉卉、若珍、靖晴、夢青、向玉、幼雪、傲亦、含玉、雪夢、憶玉、靖天、問藍、爾蕾、孤寒、醉易、若天、雨蓉、南翠、靜寒、幼翠、曉梅、若珊、青蓉、盼凝、山香、靈柔、詩文、若易、從蝶、問青、從萱、詩藍、亦玉、天海、雅山、谷桃、雅南、南竹、靖風、雁菡、安天、妙翠、亦筠、海柳、以荷、覓綠、書寒、紫容、訪露、慕易、友波、碧蕊、夜柏、靖柳、依槐、映兒、靜云、安春、紫晴、盼香、雁柳、迎雙、秋白、幻萍、爾凡、曼風、白蘭、幻霜、思萱、憐凝、如蕾、樂霜、凌琴、小珍、水安、向藍、孤絲、綠玉、山容、采蓮、從雲、映蝶、又筠、夢萱、水嵐、幼凡、如雲、孤旋、以薇、問文、涵藍、亦安。 書云、聽云、問靈、從雁、映蘭、安靈、冰云、盼蓉、天彤、憶云、依云、翠琴、山容、樂菡、夜晴、紫蝶、冷藍、憐綠、幻薇、依春、冰香、雅柏、覓春、迎雲、新柔、凌凡、千綠、雪蓉、恨柏、覓桃、盼文、樂菱、含凡、憐易、慕露、亦易、谷萱、尋安、迎卉、思晴、半曼、之柏、傲亦、依巧、秋荷、以凝、幼荷、初筠、從之、詩蕊、宛桃、凌藍、孤山、夜易、安珍、亦春、易彤、冷春、笑凡、若秋、碧琴、新菡、惜萍、夢梅、書春、迎白、聽夢、聽波、雨山、雁萱、天竹、盼彤、盼蝶、凝珊、醉靈、含陽、依卉、凡山、冰蓮、千陽、初旋、曼筠、春寒、靈旋、懷容、含嵐、雁薇、凌琴、凌曼、易亦、綠巧、盼蘭、靜荷、碧彤、思萍、沛絲、雁萱、新荷、山旋、雪槐、靜巧、凡藍、白絲、雪松、訪兒、亦絲、巧蝶、雪柔、語白、涵絲、慕柏、宛荷、青絲、翠陽、新曼、碧梅、慕蓮、亦寒、從白、白文、海山、易雲、以白、碧芙、含萱、平荷、易凡、孤薇、憶蝶、半萍、新菱、雪松、覓梅、訪霜、綠蓮、千兒、思霜、寄藍、平梅、雨蘭、靈柔、綺巧、問香、芷卉、秋蓉、綺蕾、依柳、笑海、幼巧、秋海、慕雙、谷白、安柔、靈蝶、恨桃、盼南、小文、春菡、笑雪、以雁、醉萱、聽之、碧珍、雪珊、曉蕾、綺荷、寒天、雅絲、友雪、雁波、凌蓮、凝松、盼萍、慕香、樂秋、念容、曉雁、新春、芷旋、樂荷、依菡、凡菱、映薇、夜柏、碧藍、碧夢、妙之、巧文、谷白、惜雪、新亦、曉珊、曼春、天珊、曼竹、訪雪、慕凡、以波、雅云、翠蓉。 夢白、訪夢、向蓉、詩旋、夢寒、夢雲、傲松、靈松、山藍、山竹、靈萍、思文、寄陽、翠槐、訪之、綠柏、雪旋、向翠、綺雪、妙煙、天竹、綠曼、碧風、書天、寄藍、芷桃、初綠、山桃、書之、翠兒、冰蕊、若藍、爾蓮、夢梅、凌夢、恨薇、樂香、凡萱、凌蓮、新文、雨桃、以天、念雲、秋蕊、若露、恨藍、語楓、靜柏、紫寒、笑風、爾亦、冷波、靜之、幼琴、雁嵐、友容、如絲、盼凝、夜容、紫雁、從南、巧海、盼晴、南藍、雨菡、從柳、亦松、寒翠、雨柔、幼藍、憶海、憐安、恨雲、雅萱、綺之、凡寒、平凝、紫卉、孤荷、雁桃、語荷、從雙、樂陽、慕安、平易、寄風、易蓮、凌夢、訪亦、幼薇、含薇、易薇、憐凡、念芙、醉柳、含南、傲之、涵玉、慕云、幻柏、憶竹、宛梅、寄蓉、念文、千兒、山柏、涵海、夢芙、樂槐、冷珊、從蕊、夜藍、白霜、小松、海萍、巧文、安波、春山、小竹、之蝶、樂山、恨煙、綠易、平柳、問筠、青風、寒安、寄嵐、靜綠、靜山、山柳、幼文、雅秋、思綠、新雙、靜荷、靜雁、夜寒、綠旋、青薇、春雙、書容、谷靈、迎筠、又晴、凡兒、宛柔、巧青、海菱、小絲、采寒、寒安、以香、念山、初凡、千菱、聽雲、冷寒、含陽、幻蕾、山綠、雅竹、問風、白蘭、宛彤、寄煙、靜筠、聽春、綠文、翠香、尋柏、盼珍、新蓮、香菡、谷松、靈彤、安松、傲之、爾玉、恨珊、醉雪、易彤、思萍、谷珊、幻山、慕凝、涵楓、冰香、含雁、幼荷、含梅、初雲、新云、詩柔、冷易、醉竹、依青、亦陽、依嵐、靜容。 恨南、凝柏、傲春、冰琴、如海、綺安、寒槐、寒珊、沛嵐、采露、以彤、易荷、平靈、書之、雁菱、凌白、尋翠、幻琴、爾秋、盼霜、亦桃、凡容、天兒、易香、覓海、南雁、巧彤、念凝、惜珍、向萱、凡天、樂桃、翠藍、如凡、谷寒、樂南、詩夢、平天、翠秋、碧桃、冷竹、從蓉、亦蕾、海菱、南彤、覓香、惜芙、安雁、覓萱、尋卉、天楓、宛夢、夢藍、綺寒、如青、書易、半靈、碧容、樂白、碧竹、幻蓮、含薇、千露、谷霜、爾巧、宛蕾、又安、翠易、惜凡、翠柳、映青、香陽、樂波、雪靈、冰松、新蝶、曼蘭、懷蓮、惜彤、醉陽、海菡、冰柳、冷晴、問楓、巧白、靈蕊、綺竹、又薇、綺陽、冷竹、巧萱、綺卉、曉之、含竹、紫蕊、平玉、南春、寒巧、孤荷、笑文、夢曼、采珊、靈蓮、半風、友竹、小香、曼松、雪風、碧巧、采蕊、谷霜、慕筠、天玉、夜靈、書薇、曼蕊、巧蓮、若萍、冰云、靖萱、宛陽、冰珍、南珍、水靈、千春、笑蓉、醉萍、水旋、雁山、千雙、寒蘭、谷卉、安藍、凌煙、問風、念卉、懷晴、紫蓮、寄柳、迎萱、依易、涵巧、平霜、憐晴、樂柔、冰珍、山絲、綺易、寄柔、盼珍、傲藍、平翠、笑凡、樂珍、凌薇、以彤、平波、小玉、春青、翠陽、谷珊、靈嵐、谷寒、傲晴、念晴、向楓、紫柳、訪菡、寒波、靜薇、尋凝、沛蓉、幻琴、綠陽、孤絲、憐梅、從春、平青、映雪、尋南、映文、千凡、易秋、以青、宛兒、沛絲、盼梅、憐陽、冰露、覓竹、書秋、雁青、惜楓、白風、平凝、采文、半陽、笑陽、凡卉、谷蓮。 靜靈、宛山、秋曼、之薇、問萍、雅雁、白文、之天、若蝶、青文、問蝶、香安、覓春、海香、若凝、初亦、訪柏、綺雙、靈天、白安、依松、凌白、冰雙、白蓉、迎安、雁煙、以萍、幼寒、秋絲、綺梅、爾露、春陽、白綠、夜卉、平梅、雪亦、尋文、若萍、念柏、凌兒、白桃、亦之、念香、映兒、巧蝶、樂蓮、雨萱、訪波、妙槐、雅雁、爾竹、恨南、若柳、從露、白蘭、靜珊、懷易、亦白、碧陽、夢珊、訪薇、安巧、天卉、半容、曼荷、翠煙、宛安、念兒、向蘭、如蕊、谷蝶、笑蓉、夜嵐、妙白、寄卉、惜琴、惜筠、宛柳、孤春、宛煙、小寒、友波、翠晴、海安、寄雪、綺之、念蓮、又白、小彤、采文、紫薇、綺寒、亦梅、翠波、千柳、傲蕾、聽蓉、天旋、又白、慕秋、涵靈、凝珊、小玉、小海、爾萱、迎天、恨菱、綺天、思云、曼露、凌青、迎嵐、又梅、訪卉、向巧、訪亦、芷香、書梅、雪之、樂蝶、映楓、幼萱、惜玉、宛白、半之、樂萍、友蕊、慕蝶、靖蕊、友綠、雁玉、安山、秋青、平旋、念彤、水蝶、紫亦、凌柔、之柏、青凝、水蓮、如柳、書易、笑香、尋珍、迎綠、以秋、巧芙、醉秋、水楓、幼露、曉柳、書容、恨梅、香桃、山雪、香梅、天靈、迎琴、盼萱、宛菱、孤琴、新玉、念海、水翠、憶文、尋天、海雲、聽波、安云、懷之、夢靈、亦兒、妙秋、友兒、問靈、凌翠、如柳、尋凝、冷珍、寄芙、寒煙、覓琴、海菡、靖翠、樂南、紫寒、凝文、憐卉、又雙、香曼、詩露、靖凝、尋卉、亦菡、芷安、海白、又竹、雅竹、靖玉。含晴、映絲、冷菱、迎風、樂曼、樂嵐、芷海、如綠、新綠、尋風、曼槐、海秋、雅南、紫藍、懷青、冰天、語風、采萍、涵寒、平晴、靜芙、迎蓉、依陽、采蓉、雨旋、幼嵐、凌萍、以彤、依薇、雪芙、白卉、惜柔、水凡、含山、樂萱、山菱、樂蓉、凡秋、若兒、海蘭、秋萍、巧天、春柳、孤萱、孤天、念薇、水桃、聽南、采兒、夜珍、懷珊、秋曼、天珍、雅白、易絲、慕南、友凝、冷雁、雅柳、孤藍、安陽、曉白、春雙、冰文、寒雲、慕文、平翠、雁槐、又薇、香雪、惜萍、惜菱、南蕊、山琴、醉露、綠雪、夢香、半曼、凌絲、書蕊、妙絲、如安、綠萱、覓雙、綠雁、尋蕾、向煙、雨玉、夜煙、綠萍、初雁、覓芙、樂楓、千春、幻山、宛竹、易凝、詩萍、友薇、半翠、迎琴、天薇、平天、山萍、凡香、夢安、語蘭、冷青、書筠、問安、秋桃、爾巧、冰波、南萍、妙嵐、孤霜、巧雁、醉亦、曼凡、巧翠、谷彤、書兒、雅柏、雅波、聽巧、水凡、夢春、亦蕾、幻雁、芷雪、巧云、雪蓮、懷彤、翠春、碧雁、冰雁、恨霜、巧凝、語海、冰秋、采煙、3暄恪⒛仙骸⒆咸m、寄之、友珊、千香、凝兒、盼安、白楓、念秋、以卉、白芙、懷萍、雪安、惜靈、沛雪、憐雁、安寒、詩荷、水青、宛兒、冷槐、傲安、幼彤、冷筠、初霜、白易、初蕊、語蓉、覓蕊、寒香、綠風、靖凡、迎槐、紫波、靖萱、冷南、曼翠、小槐、含菡、映文、碧曼、安珊、亦巧、以絲、懷絲、書容、雁香、覓文、靖卉、靖蕊、山白、之兒、天之、小旋、靖波、亦風、小槐、凡文。千柔、傲蓉、谷雪、靖曼、以雙、紫山、冷之、千彤、山靈、夢易、春玉、小翠、詩萍、爾露、憐蓉、谷彤、宛秋、白雙、亦柳、宛香、芷蓉、谷綠、孤白、凡槐、尋雙、傲夢、惜容、小菱、夢晴、又蕾、宛天、雅柳、水薇、水彤、海蘭、千亦、春萱、凝波、千文、如晴、雅竹、幼綠、凌山、小柏、靈之、恨旋、爾卉、雨楓、孤雲、 怎样让你的小说引人入胜 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得到承认的作家和初学者之间的真正区别只在于,他们掌握技巧的能力是不同的:他们的写作题材是一样的,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运用技巧的能力。 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位短篇小说作者的写作技巧。首先是看他对结构的掌握,这可以衡量一个作者的构思能力;它还表现了一个作者的观察力、认识水平和归类、剪裁的能力。再就是看作者艺术地表现他的题材的能力。在这方面对技巧的掌握,包括能把写作素材糅合成一篇小说,并使读者意识不到其中的人工痕迹,而只是受它影响。这是一种“隐藏艺术的技巧”,它来自语言知识的宝库。一个作家的这两种才能(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应当同步发展。说这两种才能中的一种比另一种更重要是荒谬;构思和表现若两者缺一,小说就不会存在了。不过,构思先于表现,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在考虑表现之前先考虑构思的唯一理由。 短篇小说作家要记住的首要的事情是,短篇小说是一种现代的文学形式,它不是只考虑去创造一种单一的情感方面的效果,也不只是一种篇幅短的小说。如果篇幅短就是它的惟一标准,那长篇小说中的一章也就可以成为三篇小说了。出版界的读者对一些“相当不错的”稿子,常常给予这样的评语:“差那么一点儿,还不够小说味儿。”而一篇在其它方面并不怎么样的小说,却常常被出版界接受了。这是因为,尽管它有种种不足,却富于戏剧性;这种戏剧性更多地是在描述方面,而不是光靠情节。我们开始读两部小说,它们的情节在事件的选择和安排上大致相同,但由于其中一部有戏剧性(它把情节趣味同描述趣味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就为它所吸引;与此同时,对另一部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小说,我们又感到厌烦。小说里有着各种不同的趣味,一个真正的作家应当知道它们。然而,日复一日,编辑们还是收到了大量并不值得寄来的稿件;假如作者知道那些能造成趣味的必不可少的手法,他们自己也不会寄出这样的稿件。幸好,要认识这些手法也不难,那就是作者要利用有关趣味的规律。 有趣味,照字典上的定义,就是能保持人们的注意力。努力获得读者持续不断的注意力,这是每一位提笔创作的作者所要面对的任务。说千道万,读者是最后的法官。这一点不言而喻——不先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谈不到保持它。抓住读者的兴趣,然后保持它,这是短篇小说作家永无穷尽的任务。这一来,关于趣味就有两个问题——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它。要抓住读者兴趣,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一门心思地要更多地了解某件事情。好奇心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然而,一旦读者知道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时,他的注意力就减退了。 在读者达到这一点之前,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另外一种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又不那么容易减退——所谓保持注意力。当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仅仅是好奇心时,读者心理的疑问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伴随着持续注意力的,却又增加了期待的因素;这使得读者要问自己:“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而且必不可少的还有“小说里的人遇到那件事后会怎么办?”同持续注意力在一起的,是已有的好奇心加上期待,我们通常称之为悬念。 让我们考虑一下该怎样在小说结构的片断中利用这两种趣味。这些结构片断就是开端、主体和结尾。用以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必须用在小说开端部分。开端并不只是小说开头的几段文字,有时,它占据了整个小说的一半儿,甚至是三分之二的篇幅。开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情境(或者说小说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它,读者知道故事主角面临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他必须有所行动。 小说开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给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是由于作者没能了解它的功用。这一部分是由解释性材料构成的,它对抓住读者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它通过让读者感到小说情境或问题是饶有趣味和合情合理的来抓住他们的兴趣。小说开端的解释性部分的功用是展现条件或事态,它们造成了小说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有些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问题十分有趣,不需要解释性材料,马上就可以叙述它,并靠它抓住读者的兴趣;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内在趣味的故事情境。 然而,在大多数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部分只是在其重要性被解释性材料(主角所面对的条件或事态,展现给读者后,才变得富有趣味了。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合成趣味的故事情境。) 即使在含有内在趣味的小说中,解释性材料(条件)也不可或缺;即便对它的介绍会有所拖延。让读者对所描述的事情清楚明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为了达到合情合理。展示小说主角面对的条件也很必要,这样可以使读者感到自己的兴趣被激起来并非没有道理。为了让读者明白,你会希望向读者提供作品中人物过去生活经历的细节,这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中的角色;你会希望读者对故事背景或环境中的某种特征留下印象;也许,你还会感到这是最主要的理由——为了使读者充分了解故事主角面临问题的重要性或困难程度,或是它怎样迫切地需要加以解决,读者需要知道某些以前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预示了可能碰到的失败和可能遇到的敌手的事。 因此,在构思小说开端时,你要记住这两部分: 1、小说的主要问题或故事情境,它的趣味或是内在的,或是合成的。 2、解释性材料,它使读者了解到造成了小说中要解决的问题的那些条件。 这样推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读者有足够的兴趣看完小说开头直到主体部分,他就会继续读下去。这样,你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马上引起他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在获得读者对造成小说主体聚合和交流的持续兴趣之前,先激起他的好奇心。 在只具有合成趣味的小说中(这里,条件必须在故事情境之前被展示出来)情形更是如此。在这类小说里(大多数小说属于这一类),一切要靠描述单元本身饶有趣味。读者读过一些描述单元后,才会了解到主要故事情境的重要性。 对于趣味的这种要求,你在写作小说时必须始终牢记。特别是在写小说开端的解释性材料时。我们往往靠这种材料抓住读者兴趣。小说开端部分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它常常决定了读者(包括编辑部的专业“读者”)是否愿意读完整个小说。 标题应当引人注目,激发联想,并富于刺激性。吉卜林的《没有牧师的好处》就满足了以上三点要求。巴里的《每个女人都知道的》,利詹姆斯的《旋紧螺丝》,欧利的《警察欧罗恩的微章》和约翰马康德的《银行里的一千美元》,无不如此。奥凯塔夫罗利科恩就更是老于此道了。你可以有把握地说,最先用于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就是选择标题,它使读者注意到你的小说,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在选择、安排进入小说开端部分的材料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让要引起读者好奇心的愿望来引导你;在开端部分,我们提出小说中的问题和牵涉到它的种种事物。 不管你打算写什么样的小说,不管你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进到了哪个阶段,你的材料总是这样的——刺激因素、角色和作品中人物的反应,它们构成了叙述格局。 也许你在小说开端已使用了所有这些材料,却没能引起读者兴趣。这可能是在材料安排上出了岔子,读者“不知道你在卖力地搞些什么”;所以,对材料的安排是不能杂乱无章的。 为了使读者觉得小说的开头有意思,材料必须这样安排:它使读者意识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动的问题,或是陷入一个他必须从中解脱的困境,或是处在了这么一个位置上——他必须在种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有了需要完成的事,或有了需要作出的决定,往往也就有了要叙述的问题。这是对任何种类的小说和每篇小说开端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使小说成其为小说。 有的,也许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事实——在手头所有的材料中(尽管其中有足够的事件去显示有某件事要去完成或是被决定),你竟找不到有趣到足以作为主要故事情境的东西。这时,有关兴趣规律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事实就开始为我们知晓了。举例来说明:你坐在平静无波的小湖旁,一只狗懒洋洋地在岸边水里游来游去。这时,你也许会让狗去抓一根棍子。你对狗下命令时,然而,如果代替平静无波的小湖的是一堵被狂风恶浪击打着的险峻的海边峭壁,狗也没有懒洋洋地游水,而是筋疲力竭,难以游到你让它去的地方了;这时,你的兴头就起来了。如果狗是你的,又是只值钱的动物,曾在赛狗中多次为你赢得奖金,你就会兴趣倍增。进一步说,假设你已经同意让这只狗再参加一场时间已确定的比赛(比赛时间快要到了),如果不到场,你会被处以大笔罚款,这时,你就会格外关心它了。再有,代替安闲地坐在那里的是你被堵在了一辆翻倒的汽车里,你的关心就会变成焦虑了。也许,那会更令人揪心——你试图让狗游去救一个五岁的孩子,孩子已淹得半死,而他正是你最心爱的儿子。 在前面的场合里,你发现自己不很感兴趣,而在后面的情况下,你却是极为关切的。在分析兴趣所以不同的原因时,你会发现,后面这种情况更多地是依赖于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有关趣味的至关紧要的秘诀——重要性。一种包含有目的或选择的情境的有趣程度同它决定着什么成正比。要完成的事越重要,没能完成它所会带来的灾难就越大。将要作出的抉择意义越重大,作出错误决定所会带来的祸患也就越大。对有想象力的人来说,任何情境在小说写作中都可能是重要的,因为他可以贼予它以巨大的意义。当你充分理解并能运用这一关于趣味的规律时,你就掌握了构思的关键。 这样,抓住读者兴趣的另一个手法,就是一定要使情境具有重要性; 在搜寻有趣的故事情境时,报界人士所谓的“新闻嗅觉”会帮助你。由于目的在于激起好奇心,你就会认真调查人们对什么感到好奇。大家还记得,在世界大战最初的年月里,美国人贪婪地读着他们所能得到的所有关于战争的消息。随后,由于战争的新的更“合乎人性”的方面为人们论及到,它又成了“新闻”。几乎人人熟知那个经验丰富的记者的故事,他对初出茅庐的生手说“狗咬人不是新闻;如果人咬了狗,那才是新闻。”前不久,一位新闻编辑独出心裁地总结了新闻价值,他说: 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0 平凡的人+平凡的妻子=0 一个平凡的人+一辆汽车+一枝枪+一夸脱酒=新闻; 银行出纳员+妻子+七个孩子=0; 银行出纳员+十万美元+歌剧女演员=头条新闻。 对此的解释自然是这样的:没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是些寻常的事物,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则非同寻常。这样,你又知道了激起或创造趣味的另一种手法——非同寻常。这种非同寻常或是在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中,或是小说人物(他面临这种情境)本身。在佩利的小说《窗户里的脸》中,故事情境虽然是不寻常的(一位妇女打算去抓危险在逃的杀人犯),这位妇女本身却普普通通。她是新英格兰的农村妇女。然而,一般情况,新英格兰的农村妇女是不会花时间从事这种追捕的。另一方面,在普渥的小说《西部材料》里,故事情境(要去完成的事)平凡得很(一个女人发现另一个女人迷住了自己的丈夫,就打算把丈夫夺回来),可小说人物却有其独到之处;她是马骑士中的女王,是人们难得一见的人。在选择奇特的情境作为小说主要叙述问题时,检验方法很简单——你扪心自问,在一百个你所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人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选择人物类型,看你在街上遇到的一百个人里,有多少人属于这种特殊类型。 在这种非同寻常的趣味中,你找到了有“地方色彩”的小说在美国风行的原因。人们对某些地方感兴趣,他们或是在那里呆过,或是愿意去那里。某些地区或地点有象征意义。大多数美国人对纽约市感兴趣,于是,一段时间里,大部分小说的背景取了纽约——对许多曾去过那里的人来说,这正是他们向往的地方。人们愿意读这样的小说——那里描写了他们希望了解的地方。有关地点的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小说人物。一位作家发现某类人物有意思,就不费吹灰之力把他们写活了。吉卜林笔下侨居印度的英国人,欧_享利笔下纽约女店员,威廉斯笔下的新英格兰的乡巴佬,科恩笔下的亚拉巴马州的黑人和威特活笔下的职业拳击家,无不如此。由于公众对对这些人物着迷,其他那些在独创性和才能上要稍逊一筹成就不能与前一种作家相比的作家也去描写这类人物,却没能成功。很快,这类人物变得如此之多,读者开始厌倦了。他们不再是活生生的人物,而成了类型。二流小说杂志的字里行间到处可见他们的影子,电影银幕就让他们霸占了。开始还是有个性的人,现在看看却没什么个性,已是千人一面了。 可以说,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在于非同寻常,这可以成为一条格言。你还会记得,在我选出的二十篇小说中有五篇,虽然它们涉及的只是普通的美国背景,却仍是饶有趣味的。这因为在角色或在事件上,它们有其新颖之处。 不过,你还是可以见到埃德娜_弗布尔这样有才能的作家,写了趣味盎然的小说,表面看来却是普通人在普通背景中做着最平凡不过的事。这是因为作家给了陈旧的主题以崭新的意义。兴趣是这样的获得的——或是对平凡的现象作了不平凡的解释,或是以独特地手法改造了一件平淡无奇的事。这样,你又了解了抓住兴趣的又一种手法——把表面平凡的事描述成非同一般。这并非措辞表达问题,而是需要思想的独创性。 在埃德娜_弗布尔写的一篇小说里,就有这样的范例。一个姿色倾城的纽约女店员,却来自一个寒酸的家庭。这就是埃德娜_弗布尔处理的题材。可是,她却想出了这样的对比——一位秀丽的姑娘与周围寒酸肮脏的环境,有如蝴蝶出自虫蛹。在欧文_科布的小说《我们老南方》中,处理的题材是一个姑娘,她从这里借用名字,又从那里借用口音;如此等等。科布的想象力使题材脱出了俗套。他用汽车配工的行话把她比做“杂牌货”。从而使旧题材别开生面。 比似和譬喻属于想象力的领域。正是想象力使作家认识到奇特的事物,特别是在这奇特一看不那么显眼的情况下。这种能力有助于给小说中最乏味的部分——主要情境的解释性材料——增加许多趣味;是否具备它,还决定着作为创造性的艺术家,你究竟水平如何。作为作家,你必须同时是心理学家和广告专家,必须了解不同感染力各自的价值。众所周知,一串珍珠链在天绒大衣上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而在白色背景上就未必如此了。这样,对比,或者说是不同事物的并列,就是用以获得趣味的另外一种手法。对此可以在主角和背景之间进行。 梅艾汀顿在她的小说《紫色布和细麻布》中,就利用了这种对比手法。她描述一个女人在伦敦某一地区行乞,而这个地区在那些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俱乐部里的富人们看来,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比也可以在主角和其他重要角色之间进行。欧文科布在《我们老南方》中就运用了这种对比。他把一位典型的,单纯、坦率而又慈祥的南方老上校同歌剧女演员摆在了一起。几乎水到渠成,在这种角色和生疏的背景的并列中,在非凡的人与普通人的并列中,在非凡的人与平凡的问题的并列中,或是在普通人与独特的问题的并列中,你认识到抓住读者兴趣的又一种手法——制造关于冲突,关于要去克服的困难和要造成的灾难的悬念。 你会记得,编辑对那种“差不多可以接受”的小说的评价往往是,“还差那么一点儿小说味儿”。真正的“小说味儿”是伴随小说主体部分出现的。这时,读者已意识到故事情境,冲突也展开了。冲突以突发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才会有持续的“小说味儿”。不过,你在开端部分激起读者对主要情境的结局的好奇心的同时,也在诱使他保持兴趣。你为此采用的方法是提出关于冲突、困难或祸患的悬念。这就是情节趣味,它不同于读者对场面本身的兴趣。这样一来,算上标题,你就有以下几种用来在小说开端部分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几种手法是: 1、引人注目、引起联想(在好的意义上说)和富于刺激性的标题; 2、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 3、这种情境或与之相关的事物的重要性,并将这种重要性通过一个或几个场面表现出来; 4、在故事情境或主要人物身上安排某种独特的东西; 5、用独创思想或阐释使表面平淡无奇的事情变得非同一般; 6、对立事物之间的对比或并列; 7、提出关于困难、冲突或灾难的悬念,使读者的兴趣从小说开端进到主体部分。 当编辑说“缺乏足够小说味”的时候,他的意思不外乎下述两者之一:或是小说缺乏足够数量的危局来保持读者对小说结局的挂念,或是那些介于危局之间的聚合本身还不够有趣,不足以保持读者持续的注意力,直至新的危局产生。在第一种情形下,缺陷是在于构思,在于对那些能使读者意识到危局的事件的选择和安排。在第二种情形中,缺陷是在描述上,这常常意味着在你选择的情节中,没有足够的冲突。这就是当普通的男人或妇女说:“我不喜欢那篇小说,那里面‘什么事也没发生’时,所想表明的意思。”大多数遭到拒绝的小说都犯了这一重大错误。它们没有足够的冲突,读者也就看不到敌对力量冲突的意义;或者,它们让读者感到能否成功尚大可怀疑,从而使读者处于悬而未决的焦虑之中。冲突进行时,产生了故事趣味。在结构良好的小说里,冲突应当由主要故事情境派生出来。 在描述构成小说开端的聚合和交流时,你让读者意识到主故事情境,并提出小说冲突的悬念,从而获得了小说趣味。在描述构成小说主体聚合和交流时,你则要在一系列的冲突中向读者展示矛盾。在构成小说主体的所有描述单元里,读者看到小说人物陷在一个或一系列冲突之中,这是由于他试图解决一个叙述问题,其结局却是莫测的。这样,包含有这种冲突或是敌对力量之间的斗争,就是造成趣味的第八种手法;这也是保持兴趣的主要手法。然而,不管你在描述这些敌对力量之间的聚合和交流时文笔是多么生动,如果你的情节意识很糟糕,以至于没能向读者指明,每次这种聚合和交流的结果,都是小说主角在解决主要故事情境提出的问题时所遇到的一个危局(这样的危局造成了新的情境,使故事最后结局仍属未知之列),那么,你照样会收到退稿单。 通过悬念,通过让读者想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事,可以使每场冲突都趣味横生。这样,小说趣味就可以或是由危局,或是由聚合造成;当然,最好两者都有;因为小说趣味来自悬念,它既可以和整个小说人物在聚合中的即时目的后果有关,也可以和整个小说主要情境的后果相联系。不过,一般说来,你希望在小说主体部分引起的兴趣是持续注意的兴趣,或通常所说的“悬念”。 一旦离开小说主体,开始考虑被归为结尾的部分时,第三类型的趣味就出现了。在小说开端,你通过暗示将有冲突出现来激起读者的兴趣;这种趣味主要是好奇心的趣味。在小说主体部分,你通过使读者对冲突的最后结局始终心里没数,来保持在开端部分引起的好奇心;这种趣味是悬念的趣味。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悬念结束时,剩下的任务就是使读者觉得,他读小说没有白费时间。你一定要使读者感到,从最后发生的事情来看,他的好奇心是有道理的,把小说读完是值得的。你要让他对故事结局感到满意,觉得你描述的这种结果,同他想象中应加给人物和背景的冲突的最后结果不谋而合。结尾并非一定要“皆大欢喜”;所需要的只是,它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小说结尾的趣味是满足的趣味。 在获得这类趣味时,作家主要使用两种手法。其中之一,有欧_享利的范例。在给情节以巧妙而突如其来的转折方面,他身手不凡。事实上,正因为做得太好了,今天人们能记住他竟主要是由于这一点。当然,他的杰出之处却并不仅在于这一方面。他对现代人中的典型有着了不起的观察力。而在他没有描绘他们之前,他们还称不上是典型。尽管如此,人们如今引他为例证,却总是因为他精于运用使人出乎意料的手法。让主角面临的最初情境发生逆转,是为使读者对小说结局感到满意所经常使用的最受欢迎的手法。 通过使人感到意外,小说结尾获得了戏剧性。利菲尔丁(一般他被认为是英国小说的创始人之一)曾十分简洁地解释了这条关于趣味的规律,原话如下: “……我想,在这不多的限制之内,任何一位作家都可以如其所愿写一些奇妙的东西;不仅如此,只要不超出合理可信的范围,越能使读者感到出乎意外,就越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越能迷住读者。” 欧_亨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就是这种出其不意的情境逆转的一个范例。那个想使自己被捕的流浪汉,只是在他改变了主意后,才被抓起来;在一般能使人进监狱的原因都没能奏效以后,他却因聆听教堂里的音乐而横遭逮捕。 另一种我尚未谈及的手法虽然极为有效,却没得到适当的运用。你已经见到,没有内在趣味的事件,通过与其它事件结合,能够获得合成的趣味。通过使之富有意义,也可以给事件以合成的趣味。一件本身平淡无奇而毫无意义的事情,可以因其意味深长和富于象征而变得有意义而引人注目。斯蒂尔在《地狱上冻的时候》这篇小说里,让一个女人把自己的手捅进碱水锅里,以此象征她承认了自己对丈夫的不忠。在《灯光信号》中,伯克让小说里的一个人物扯下了窗帘;这本是一个意义不大的行动,但由于它是向警察报告屋里藏有逃犯的信号,就变得事关紧要了。在《星期六晚班邮件》这篇小说开头,一位姑娘对继父开玩笑说,她能控制情感的骚动,如果她真的闹恋爱了,她就一定要给西里尔打个电报了。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对要他喝一杯的邀请回答说“谢谢你,我不喝酒”时,没什么更多的含义;可是,如果它是同酗酒行为做斗争的成果,那就有意思了。用来获得趣味的第十种手法,包括要具有象征性或有意义的行动这两方面。 你会十分感兴趣地发现,由于运用了上述种种手法,小说变得趣味横生。阅读别人的小说时,通过确定在哪一点上你因感到乏味而跳过不看,你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通常你会发现,你去读两个人物之间冲突的场面,蛮有兴味;可是,如果场面结尾处没有预示情节里的一个危局,你的兴趣就会低落。照这个路子,你将亲眼看到,小说场面由于有所意味而变得趣味盎然。经过分析认识到这一点后,你的任务就是创造性地实现它。小说对你来说将不再是唾手可成的了。非同寻常的条件也许存在,但它自己不能构成故事情境。你的任务是选择或创造有重大意义的主要故事情境。你先要把它具体化为小说人物要去完成的某件事,或是小说人物要去决定的某件事。如果这样提出的叙述问题本身是平淡无味的,那就设法使许多问题要由它而定,使它对于小说人物来说是重要的;最好使它既重要,又非同寻常,并以此使它富有趣味。一旦抓住这一要点,前进道路就会豁然开朗;在没抓住它之前,一切却只是混沌一团。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 创作的熟练只能来自实践。对许多人来说,构思是轻而易举的;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永远不会精于构思。他们靠的只能是描述,而描述也并不那么容易。描述需要负出的劳动令人感到厌倦不堪。许多人为此而嫌恶它。可是,不能就此放弃努力。许多人发现自己的肌肉因从事体育活动而酸胀不堪;而肌肉越是酸胀,就越说明你需要锻炼。想象力的训练也不例外。想象力和自然界万物一样,要靠喂养才能成长。你们中间多数人会发现,构思过程中创造性的一面开始时是困难的;但会变得愈来愈容易的。你要始终目标明确,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下来。在试图做到这一点时,你是在和许许多多的人竞争;读者却有充分的选择余地。除非你的小说吸引了他,否则他不会去读的;如果感到乏味,他会就此为止了。请记住,“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 天象描写篇 太阳 曙光 她这样梦想了很久很久,这时月亮在天空已将走尽它的旅程,正要隐没到大海中去。空气变得愈加清凉了。东方的天色已渐渐发白。右首农庄里的一只公鸡叫了;左首农庄里的公鸡随声当和。它们嘶哑的啼声穿过鸡舍的板壁,像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天空无际的苍穹在不知不觉中发白了,群星一一消失。 鸟儿唧唧地叫响了。起初是怯生生的从树叶丛中传来;逐渐胆大起来,叽叽喳喳闹成一片,枝枝叶叶间都响彻颤动的、喜悦的欢唱。 约娜顿时觉得天已大亮了;她把埋在双手里的头抬起来,然后又闭上眼睛,黎明的光彩使她目眩。 翻腾着的紫红的朝霞半掩在白杨树的大路后面,向着苏醒的大地投射出万紫千红的光芒。 逐渐,拨开耀眼的云彩,太阳像火球一般出现了,把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到树木上、平原上、海洋上和整个大地上。 (法)莫泊桑《一生》 天开始亮了,洁净的蓝天上,一抹罗纱般的玫瑰色慢慢地伸展开去。青蓝色的曙光静悄悄地透过了各处险峻的山口,好像寻找昨天遗忘在这里什么东西;它穿过树丛,甚至滑到掉下来的树叶下面,走遍各个角落,打扮着大地,让它盛装着去迎接太阳光辉的来临。 (墨西哥)维森特·里瓦·帕拉西奥《失去的母驴》 日出 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亮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刘白羽《日出》 黄山日出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黄秋耘《黄山秋行》 天柱山日出 我们借着月光,踏着米白色的石级,穿过飞龙涧,登上丹砂峰,来到观日亭。观日亭约十来平方米,小而雅致,圆柱石栏,四角飞檐。但观日出最佳位置还是那块耸起的方形石岩。观日亭中已聚集着不少观众,那方形石岩上人们或坐,或站,都翘首东望。 前方除几座低矮的峰峦外,是一处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导游说:这是皖水、潜水的会合处,天边那略呈弧形的是长江。此时,东方欲晓,曙光渐现,微晖稍露,天际恰似一片白蒙蒙的鱼肚色。低处几座峰峦,影影绰绰,扑朔迷离,犹如一个技艺绝群的剪纸大师,信手剪出的张张剪影。导游指着一座山影说:“你看,那是前不久游客发现的卧佛,你们上海报纸发过消息的!” 正说着,只听得远处有人欢呼,回头望去,原来身后高山上,还有观日出的游客,他们居高临下,先看到日出胜景了。待我掉首前望,果然东方泛出朝霞,刹那间,天宇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花絮似的云霞闪烁着金红的光彩,恍如一条硕大无比、满身金鳞的大鲤鱼,横卧在天际。紧接着,金光喷射,人群齐声欢呼,但见一轮火球冉冉升起,一时间,万道金光,驱云散雾,漫天彩霞漫天虹,漫江春水漫江红,那憩息的卧佛,也仿佛苏醒了,只见他容光焕发,红光满面。掉首望去,身后高耸的天柱峰,染上了片片玫瑰色,重重叠叠的峰峦间,镶起了道道银边,闪烁得如同金蛇狂舞…… 新的一天开始了。 朱亚夫《天柱山观日出》 阿里山日出 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大家全神贯注的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 鲍晓晖《阿里山今昔》 鄱阳湖日出 早晨,你坐上旅游车,到含鄱口游玩,如果天气好,还可以看见鄱阳湖上的日出。水天相连的地平线上,由淡青变为淡黄色,渐渐又由淡黄变为绯红、深红、金红,紧接着金光四射,跃出一轮红艳艳的朝阳!霎时间,整个鄱阳湖显得生机勃勃,碧蓝的湖面上金波闪烁,白帆点点。再看看含鄱口左边高耸云霄的五老峰和右边陡峭的犁头尖山,啊,百里鄱阳湖一齐被收揽在这两山夹峙的豁口中了,含鄱口由此而得名。 陈祖芬《庐山》 湖上日出 缥缈峰下一声鸡鸣,把湖和山都喊醒了。太阳惊醒后,还来不及跳出湖面,就先把白的、桔黄的、玫瑰红的各种耀眼的光彩,飞快辐射到高空的云层上。一霎间,湖山的上空,陡然铺展了万道霞光。耀花眼的云雀,从香樟树上飞起,像陀螺样打转转,往朝霞万里的高空飞旋。在沙滩边和岩石下宿夜的鸳鸯、野鸭,也冲开朝霞,成群成阵的向湖心深水处飞去。 艾煊《碧螺春讯》 海上日出 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儿扩大了它的范围,加强了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阳要从那天际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着了光彩。 巴金《海上的日出》 这时东方水天极处,染上一片橙红色,一会染成桔红色,一会又暗下去,暗成浅灰色。就在这片浅灰色里,慢慢烘出一个半圆形的浅红色轮光,轮光下面骨突地冒出半边鲜红鲜红的太阳,越冒越高,转眼跳出水面,于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太阳稳稳当当搁在海面上。 杨朔《黄海日出处》 好几天来,一直阴沉沉的要下雨。可是现在,天空像绷紧的淡蓝色绸缎,清澈明亮地笼罩在海洋和陆地上。嫣红与金黄的透明云彩,簇拥着它。一轮旭日,庄严地从水波涟涟、亮光熠熠的海面上升起,而海洋好像在它下面颤抖和脸红起来似的……这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 (德)托马斯·曼《托尼奥·克勒格尔》 旭日 旭日当窗,群峰在望,太阳照在带着露珠的松针上,晶莹耀眼,真美极了。 杜宣《井岗山散记》 朝阳 朝阳燃烧着晨雾,一片金光。林丛里,经霜耐寒的松树、柏树,还有冬青树湿润的秃枝和暗绿色的叶子闪耀出春天一样焕发的生命。给阳光一烘晒,晨雾降落下来,渗透到泥土里,到处冒起阵阵湿气。 王西彦《春回地暖》 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颗微粒。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 徐迟《黄山记》 太阳——不像炎热的旱天时那样火辣辣的,不像暴风雨前那样暗紫色的,却明朗而发出可爱的光芒——从细长的黑云底下静静地浮出来,清爽地照耀着,沉浸在它的淡紫色的雾气中。舒展着的云的上面的细边,发出像小蛇一般的闪光;其光彩类似炼过的银子……但又迸出动摇不定的光线来,——于是愉快地、庄严地、飞也似地升起那伟大的发光体来。 (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太阳因为有雾气的关系,显得不同寻常,好像一个人,有五官,能感觉;想要把它表现得恰当,总得用男性代名词才成。他现在的面目既是那样,再加上一片大地上连一个人影儿都没有,这就立刻叫我们明白了古代崇拜太阳的缘故。……这个光芒四射的物体简直就是一个活东西,有金黄的头发,有和蔼的目光,神采焕发,仿佛上帝,正在年富力强的当儿,看着下面包罗万象的世界,觉得那儿满是有趣味的事物。 (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太阳 那是五月的天气,小太阳噘着血盆似的小红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亲嘴。有的唇儿一挨慌忙的飞去;有的任着意偎着小太阳的红脸蛋;有的化着恶龙,张着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变着小绵羊跑着求她的青眼。这样艳美的景色,可惜人们却不曾注意,那倒不是人们的错处,只是小太阳太娇羞了,太泼辣了,把要看的人们晒得满脸流油。 老舍《老张的哲学》 太阳通红的边圈背衬在晴空无云的蓝天上,亲切地挨在路旁犁过的平滑的高地上面,好比我见过无数次的,它挨近远处海上的地平线。一律棕黄色的耙过的田地染上了红色,好像泥土把无数农夫的劳动化为血红的小珠子。 (英)约瑟夫·康德拉《艾米·福斯特》 阳光 在山峰的后面,阳光像是被泼出来似的,最集中的地方是一团白热状态的光华,它的温度似乎能熔解一切。在一些较低的山峦上,随着起伏的山势,也能看到一些微弱的光柱,有的还能照射到青浔河上,使水面浮起一簇簇的光影。 于炳坤《再航云峡港》 南日春早,真正的春天在崭新的日历刚刚掀开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来临了。这比冰天雪地的东北几乎要快上半年……在温煦的阳光之下,田野里东一片、西一片,都是菜园。芥兰开满了白花,白菜簇生着黄花,椰菜在卷心,枸杞在摇曳,鹅黄嫩绿,蝶舞蜂喧,好一派艳阳天景色! 秦牧《古战场春晓》 秋日的明朗的阳光普照着广阔的湖面。阳光穿透了一朵向南游动的灰色的云,云间渐渐展开一圈晶亮的,宝石也似的蓝天,犹如睁开了一只迷人的温柔的大而蓝的眼睛。从那眼里,像舞台追光一般投下了一缕金辉,在湖面上映了光灿灿的一大片。摇晃的湖面跳荡着充满生命活力的浪花。 王啸文《兴凯湖船歌》 从云的裂缝里,从那橙黄色的,衬着太阳的边缘上,阳光成为一种宽阔的扇子一样的光线,斜斜地投射下来。在辽阔的天空时是细细的,像枪锋一样的这些光线,到临近地面的时候,像奔流一样的扩大起来,落在沿着天边伸展着的褐色草原的遥远的界线上,把它装饰得很美丽,奇幻地,欢快地使它变得年轻了。 (苏)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 和煦的阳光从高处窗户里照临到她的头上,闪耀着她束紧在小帽子底下的金丝头发;只见温暖的光芒里面,微细的灰尘在上下飞扬。 (英)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 太阳光像很快展开来的折扇一样穿射过来,照在窗户上,把它的形影迷蒙蒙毫无光彩地映在室内的地板上,而后又像出现时一样突然不见了。 (英)哈代《卡斯特桥市长》 红日 当一连部队顺着十八盘就要登上山顶时,广漠的云洋雾海正稳稳托出一轮红日。那红日好像是从炉火纯青的大熔炉里喷出的一个大火球,红艳艳溅着金花,暖烘烘散着温热;它好像是被软绵绵的白云擦拭过的,被清凌凌的雾水洗浴过的,亮莹莹没一点儿瑕疵,雾绰绰带着几分水汽;它又好像是一个滚动的通红的绵团,颤微微蹈云穿雾,忽悠悠向九天飞起。这喷礴跃升的红日啊,正以自己的万缕朝霞,驱走黑暗,布播着光明。早春的太行山麓,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更是分外的娇翠碧绿,远看去如茫茫的绿海碧波,近看时像绮丽的绒织锦绣。 刘子成《在决战的日子里》 笼罩着天空的浓雾般的灰色蒸汽散了开来,太阳有如一个耀眼的圣龛终于在地平线上露出了它的脸庞,把地上雨后的积水变成了金色的液体,并将水面上火焰般的红光反射在房子的墙上。 (西班牙)伊巴涅斯《五月花》 烈日 略带西斜的七月太阳很残酷地停留在半空,洒下炙肤的热力;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沙土,似乎都在喘息。 茅盾《虹》 炎炎的太阳,高悬在世界的当空。红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地面着火了,反射出油一般在沸煎的火焰来。蒸腾、窒塞、酷烈、奇闷,简直要使人们的细胞与纤维,由颠抖而炸裂了。 柔石《人间杂记》 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火,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老舍《骆驼祥子》 公路上焦干,滚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的烟;空气又热又闷,像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了似的。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午后的阳光,太强烈了,连秧田里的水,都给蒸得暗地发出微小的声音。禾苗叶子晒得起卷子,失掉嫩绿的光泽,又没有一点风,人走在两边都有禾苗的田埂上,简直闷热得浑身流汗,气也不容易透一口,因此谁也不愿意出来了。 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 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炎热下弯着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苇草丛中,四处都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在这酷热的天空下,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天色蔚蓝耀眼,带着那种即将变成火红的橙黄,就像金属过于挨近火炉时一样。 (法)莫泊桑《一生》 斜阳 这是薄暮时候了,天上一团团棉絮似的白云,已渐渐化成了褐色,火一般的太阳,也在半小时前走上了它的末路,只剩四分之一不到的躯体,还逗留在地平线的上面,从西北那边发出一些暗红色的光华来,使空气里的热度,一时再无法降低下去。 秦瘦鸥《秋海棠》 漫天匝地的斜阳,镶出西边天际一两抹的绛红深紫。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万山沉寂,因着这奇丽的天末的变幻,似乎太空有声!如波涌,如鸟鸣,如风啸,我似乎听到了那夕阳下落的声音。 冰心《寄小读者》 西斜的红日,在云隙中移动,它似乎不忍心瞩望这被敌人丢下的血体,又不愿即刻离去,时而出现时而掩进白灰色的积云块里。它那冬天特有的火红柔和的光泽,从云隙中射出来,倾泻在烈士的遗体上,斑斑滴滴的鲜血,放出灿烂的光辉! 冯德英《苦菜花》 落日 太阳落山了,它的分外红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在这血色中,它渐渐向山后落下,忽而变成一个红球,浮在山腰里。这时它底光已不耀眼了,山也暗淡了,云也暗淡了,树也暗淡了。 徐蔚南《山上》 傍晚的太阳是那么大,那么红,又那么圆,它那辉煌美丽的影子投在被晚风吹皱的江面上,撒下了一大片闪亮的,鲜艳的玫瑰红的细鳞片。 草明《原动力》 落日的余辉映在水面上,把这片宽广的河水变成一面五光十色的国旗,旗面上一道道金色的,紫色的,红色的条纹闪闪发光,光剩下仙岛沿岸的树木反映在阴暗而平静的水面上的倒影了。 (美)马克·吐温《镀金时代》 疲乏的太阳,静静地燃烧了中午和早晨之后,落到地平线下边去了,正在隐灭的白昼迷人地、忧愁地、鲜艳地泛着红光,像疾病缠绵的美女临终前颊上的红晕一样。白色蓬帐和天幕的蓬顶笼罩上一层朦胧的火焰般的玫瑰色的光,耀眼地闪烁着。 (俄)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 小径转了个弯,正好通向下沉的太阳。一轮庞大的红日,围着镀金边的狭长明亮的云带,斜挂在天空中,看起来好像把树梢点燃了,并向花园里倾泻它那橘红的光辉。 (德)托马斯·曼《特里斯坦》 太阳开始沉落到科西嘉的后面,科西嘉的群山衬托着天空划出鲜明的轮廓,雄劲地呈露着峥嵘的山峰。这座大岩山像巨人亚达麦斯脱似的气势汹汹地俯视着小船,它遮住了太阳,而太阳染红了它较高的山巅。阴影渐渐从海上升起,似乎像在驱逐落日的余辉。最后,太阳的余辉停止在山顶上,在那儿逗留了一会儿,把山顶染成火红色,像一座火山的峰顶。 (法)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海上日落 夕阳变成一个熟透了的大圆番茄,缓慢地沉落,溢彩浮金的海平面突然跳起来,吻它,咬它。粗鲁而又亲昵地把它用力抱进火辣辣的怀抱。它挣扎着,半推半就。霎时间,大海的胸脯被烫破了,流出金红色的血液。 吕雷《海响》 奔跑了一天的太阳仿佛真是疲惫不堪,再也没有多少热力了。夕阳通体燃烧着的桔红色已逐渐由浓变淡,同时以肉眼能感觉到的速度慢慢地往下沉,终于完全消失在海平线下。但它又像是并不情愿就此离去,于是便以它的余辉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抹下壮丽动人的一笔:西天好像突然筑起一堵绛紫色的“墙”,晚霞把这墙涂染成红色一片,愈往上这红色便由赭红而粉红而至于更淡,终于和灰蓝色的天幕融为一体。 启治《日落大海留深情》 当太阳接近海面时,周围嘈杂的人声突然寂静下来,碧空如洗,夕阳的余辉给天际涂上了一层柔和的桔红色。无边的大海轻波荡漾,静悄悄地等待着太阳归来。落日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红,却一点也不刺目耀眼。当太阳刚刚接触到海面,仿佛突然受惊了似的,轻轻一跳,又离开了水面。接着又沉落下去,被海水溶化着,一点、一线、一片,把周围的海水都烧红了。最后又剩下一点,像一颗红亮的小星星,在海天相接处浮动着,跳跃着,闪烁着,终于慢慢地完全消失了。天际的一条狭长的桔红色光带也渐渐收敛,而被一层弥漫的黛青色代替了。 顾炯《绿水角》 晚秋的太阳,只留上一道金光,浮映在烟雾空蒙的西方海角。本来是黄色的海面被这夕照一烘,更加红艳得可怜了。从船尾望去,远远只见一排陆地的平岸,参差隐约的在那里对我点头。这一条陆地岸线之上,排列着许多一二寸长的桅樯细影,绝似画中的远草,依依有惜别的余情。 海上起了微波,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返照,一时光辉起来。飒飒的凉意逼入人的心脾。清淡的天空,好像是离人的眼泪,周围边上,只带着一道红圈。是薄寒残冷的时候,是泣别伤离的日暮。扬子江头,数声风笛,我又上了天涯漂泊的轮船。 郁达夫《海上通信》 美国哥伦比亚河岸日落 那个下午,从哥伦比亚诸瀑布及峡谷的“大急湍”之下,我们渡河到“白鲑”与属于华盛顿的河流去的时候已是日薄西出。落日的奇景,此行曾多次遇见。火红的落霞为落日所燃烧!在河的远处低低的天际涌出于西方,河里的沙诸和漩涡,也仿若旋上了天,并入了云彩。未几,西方的燃烧渐渐低沉,我们方驱车自昏暗的树林和夜色沉沉的流水之间归去。我们处于飞瀑烟雨蒙蒙的河岸,或在湿润的空气酝酿着的无比芬芳中,或在秋叶潮湿的强烈笼罩下,我们看到哥伦比亚大河彼岸的波特兰和范科瓦时,已是烟火阑珊的午夜。 天象描写篇 月亮 月亮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春夜,淡月笼纱,娉娉婷婷,掩映着杏花疏影;秋夕,霜月临江,皓皓皑皑,波心犹如跳着万点银烛,大江上下都是明月。 韩静霆《月的诗》 月,高傲而清冷地贴着悠远的蓝天,只有细丝般的浮云给它织出忧郁的皱纹。 刘恪《红帆船》 月牙 果真,月亮出来了。一弯亮闪闪的月牙儿,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墨墨的山峰上伸了出来;又似一只白玉盏,倾倒出清水一样的月光……黛绿色的田野,悄悄升起了薄雾。一只莺歌儿,不知藏在何处啼唱,声音如一串响铃。 高缨《西昌月》 月牙儿,像把梳子挂在半空。人们都说月亮是位最善良、最好伤心和最易受感动的姑娘。谁有什么不幸和哀愁,她总是怜悯地注视着你,有时还会流下泪来!想必她这时是不忍心去看那不幸的人们吧?所以才掩住半个脸;但她那朦胧的淡光,还是同情地从窗户棂间射进来。黑暗的屋子,也变得灰白起来。 冯德英《苦菜花》 半圈明晃晃的月丝,发着白金一样的光辉,静静地,几乎不为人察觉地嵌在暗蓝色的天空!我敢说,我从来不曾想到宇宙间还有这样清新娴静的景致,还有这样细如丝线、亮若白金的玉华!蓝天,银辉;月圈儿弯弯,天幕儿垂垂——多美丽的意境,多飘逸的月景!这月圈儿是这样细,又是这样柔,然而却明亮耀眼得令你不敢相信,几疑它是出现在你头顶上的幻影! 斯妤《小窗日记》 呵,湛蓝湛蓝,高远莫测,一丝儿云也没有,一点儿尘也看不见,冰清玉润的月牙,像是“挂”在南天上,可细看,又无依无托,使人觉得好似从哪里飞来的一把神镰突然停在了那里。 孙荪《云赋》 那个月牙儿清亮而温柔,把一些软光儿轻轻送到柳枝上。院中有点小风,带着南边的花香,把柳条的影子吹到墙角有光的地方来,又吹到无光的地方去;光不强,影儿不重,风微微地吹,都是温柔,什么都有点睡意,可又要轻软的活动着。月牙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轻摆的柳枝。墙那边有棵什么树,开满了白花,月的微光把这团雪照成一半的白亮,一半略带点灰影,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 老舍《月牙儿》 新月 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在水面上投下淡淡的银光,增加了水的凉意。对面的晚香楼冷清清地耸立在银光下面,楼前是一片白灿灿的花朵。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态,在银白的月光下,似乎都含着一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巴金《家》 当她走下那山坡,一片淡清清的月光,洒到她底身脸上来。弯弯的一角新月牙,正在天西垂挂着,距离月尾不远正缀着那颗闪亮的小星星。 萧军《五月的矿山》 四周是无边的寂静,树叶间没有一丝微风吹过,新月如半圈金环,和着白色小花朵似的星星嵌在深蓝色的天空里。 何其芳《迟暮的花》 青烟一般的新月的光辉,到处倾泻起来,倾泻到悬岩断壁上、山坡上、白岩角上,倾泻到像手臂一样伸展着的树枝上,或者是被裂缝侵蚀成的断岩上。一切都分明、清晰,一切都成了活生生的了。 (苏)绥拉菲摩维支《铁流》 满月 圆月原来是这个样子,有脸盆那么大,红色的!升得很快,几乎能感觉出它徐徐地向上移动。一会儿,月亮变成桔红;再一会儿,变成了柠檬黄,又过了一会儿,变成皎洁的白色,缩小成茶盘那么大了。原野上再不是一团漆黑,大地泛耀着蓝灰色的寒光。 张茜荑《洁白的希望》 他看见一地月光,仿佛铺满了无缝的白纱,玉盘似的月亮现在白云间,看不出一点缺。 鲁迅《肥皂》 月亮刚从田野后面上升,又圆又亮。地面上,闪烁的水面上,有层银色的雾在那里浮动。青蛙们正在谈话,草地里的蛤蟆像笛子般唱出悠扬的声音。蟋蟀尖锐的颤音仿佛跟星光的闪动一唱一和。微风拂着榛树的枝条。河后的山岗上,传来夜莺清脆的歌声。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月亮几乎圆得像个银盘,天空一片明净,大海伸展开去,仿佛铺上了一床巨大的银被。 (美)斯·奥台尔《黑珍珠》 明月 月轮升上来,草梢上立刻铺了一层银粉。仰头看月,月是圆的,那么晶亮的、饱满的一轮;低头看月,月是散的,把它那清辉洒向漫漫草地,垒垒丘陵。赏月但看天上,只是使你神莹气清,若遍观苍茫大地,则汤汤来潮,缕缕生烟,月华堕地则更气象万千了。 张长弓《漠南魂》 我走到门旁,打开了它。天色晴朗如洗,落在公路上的那束月光,一直延伸到我们屋里,仿佛花园就在期待我们打开门扉,——花儿的夜香,紫罗兰、木犀和玫瑰的甜香,猛烈地冲进房间,一刹那就溢满了它。…… 月儿越来越皎洁,使我们看清了花园里长长的幽径。低垂的花枝立在幽径的两侧;叶儿映出灰蒙蒙的银光;日里五彩缤纷的,此时闪烁着淡淡的色彩,是那样飘渺,那样的温柔。月光和夜色夺走了色彩的全部魅力,可是芳香却比日间更浓郁,更香甜。 (德)雷马克《三伙伴》 皓月 柔和似絮,轻匀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海面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还无。不像晚霞那么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么灿烂,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 钟梅音《乡居闲情》 皓月像银盘一般高悬在万里无云的碧空里,带着一丝寒意的月光把秋江照得闪闪发光,坐在一叶扁舟之上,看天,天上光华灿烂,看水,碧空皓月俱收一江之中,正是那种“月光如水水明天”的意境。 谢树《秋江赋》 冷月 前几天的宿雪还没消融,映着月光,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那片广场如同白昼一般;夜来的朔风又把这满地的残雪吹冻了,踏上去只是簌簌地作响。……半轮冷月在几片稀松的冻云中间浮动,像是大相国寺的鲁智深手下的破落户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睛。 茅盾《豹子头林冲》 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的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地出现在寒夜的空中。 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略有些浮云,仿佛有谁将粉笔洗在笔洗里似的摇曳。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就在他身上映出铁的月亮的影。 鲁迅《月光》 半月 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我仿佛在黄昏的花园里看见过,——一朵掩藏在叶底的娇媚的白玫瑰,然而不及月的皎洁;又仿佛在古画里看见过,——一个用团扇遮面含羞的少女,可是不及月的潇洒,那么超然地、悠然地,在银河里凌波微步。 钟梅音《乡居闲情》 晚上的月亮非常好,她挂在中天,虽说还只有半边,离团@还远,但她一样地把柔和清澈的光辉洒遍了人间。清溪乡的山峰、竹木、田塍、屋宇、篱笆和草垛,通通蒙在一望无涯的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绡里,显得飘渺、神秘而绮丽。 周立波《山乡巨变》 落月 月亮将要下山了,江边山除了几声犬吠声外,没有半点动静,隔江岸上,有几家人家,和几处树林,静静地躺在如霜似雪的月光里,树林外更有一抹青山,如梦如痴地浮在那里。 郁达夫《过去集》 月光 月亮穿过云雾,把透明的光辉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又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圭山上的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方纪《笛声和歌声》 圆月慢慢地翻过山坡,把它的光芒射到了河边。这一条小河横卧在山脚下黑暗里,一受到月光,就微微地颤动起来。水缓缓地流着,月光在水面上流动,就像要跟着水流到江里去一样,黑暗是一秒钟一秒钟地淡了,但是它还留下了一个网。山啦,树啦,河啦,田啦,房屋啦,都罩在它的网下面。月光是柔软的,透不过网眼。 巴金《月夜》 月光射在这些树枝的中间。树叶闪烁,都反射出了一层银色的光辉。路上在那里交互闪动的是美丽的银色和黑影相交的斑点。空气里充满着一种神秘的腻香甜。 蒋光慈《田野的风》 月夜在湖上别有一番情调。湖西岸有一座筑有钟亭的小山,山侧有树木、草地和一条小路。月光在这儿,多少有些局促。循小路转过山角,眼前忽然一亮,只见月色照得一片通明,水面似乎比白天宽阔了许多,水波载着月光不知流向何方。……行近岸的银光下是挺拔的塔身,湖中心的小岛蓊蓊郁郁,显得既飘渺又实在。 宗璞《湖光塔影》 朦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开浮动不定的光,好似无数的银鱼儿在那里跳动。 于敏《西湖即景》 天上没有云,深蓝色的夜幕上,散布了很稀落的几粒星点。这样,那月盘是格外像面镜子。月光撒下来,山面上轻轻涂了一层薄粉。山上稀松的树,在水色的月光里面挺立起来,投着一丛丛的暗影。再向远处的山谷里看去,是峰峦把月光挡住了,那里是阴沉沉的。山谷里正有几户人家,月光地里看去,反是不见轮廓,只有两点闪烁的灯光在那山的阴暗中给人一种暗示,倒有点诗意。 张恨水《八十一梦》 月光在这丛丛的林子上边,漂浮着一层灰白,恰连到远远的沥青色的天,桑干河就隐立在那林子后边。林子里有几处冒上来一层薄烟,这烟不直冲上去,却流荡在附近的一片林子上。月光透过去,更显得朦胧轻柔。那是看园子人,为了熏逐蚊虫而烧的蒿草艾叶。天上的星稀疏而明亮,天河也只是淡淡的一抹白色。北斗星已经横下去,左近不知哪家的毛驴又喀喀喀的叫起来了。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最后月亮升起来了,照在莱茵河上。这四周的一切有的发光,有的变暗,全变化了;连我们的刻花玻璃杯里的酒也发出神秘的光彩。 (俄)屠格涅夫《阿霞》 月亮在暗蓝的天空上照得铮亮,月光好像无所不在——它能穿过裂缝穿过闭着的眼皮,射进卧室和衣箱室,射进野兽的窝穴,射到池塘的深底,把鱼照得迷惘着浮起,用张开的圆嘴去触水面。 就在那天夜里,月亮高悬在脚印杂踏的池塘岸上——像一片光明的翅膀,从沃尔考夫花园的丛树间弥漫开。 (苏)阿·托尔斯泰《瘸王子》 中秋月 抬头望去,高高悬挂在中天的,是海边特有的明亮硕大的中秋月。她圆润,安详,静静地放射着柔和的光芒,如同一位美丽恩慈的父亲。海波摇荡不息,载着清澈绮丽的月光,欣欣然向岸边涌来,发出低低的、耳语般的潮音。无限静穆中,似乎听得见故乡人民每一个胸腔里心声,每一个脑海中的潮音…… 斯妤《望月》 崂山月 经同伴指点,我才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条蛋黄的狭而长的光路。闪闪地颤动着,柔情的光,鹅黄色的,曲曲折折,从东渐西。是月亮女神踏波而来么?月出沧海,被柔丝般的云女们簇拥上了天宇,然后冉冉而行,徐徐地移近崂山,冷冷地照着崂山那苍茫的世界,泛出一片淡淡的清光。啊,我竟拾得一个崂山月! 杨羽仪《崂山月》 西昌月 凡是从成都陆路来西昌的旅人,谁不饱赏清溪的古城劲风,领略雅安的桥头烟雨?而西昌,则另有一番景色。但是芦山叠翠,邛湖凝蓝,山水十分清丽。到了中旬夜,便可见西昌明月了,落霞刚刚湮灭,苍山托出月华,恰似一尘不染的水晶盘,挂于墨蓝色的天壁;满天竟无一丝游云,纯粹是个月光的世界。不论何处来的旅人,步入月光之中,踏过白杨的阴影,心怀怎不豁然开朗!于是,他们便自然而然地,又把“建昌月”的美名,像携带著名特产似的,传送到远方去。 高缨《西昌月》 海上月出 月亮在冉冉上升。金黄色的月亮映下长长的月影,大洋上浮光耀金。就在她脱离海面的一刹那,一小片金色的水滴从月亮上跌落下来,像是她同大海依依惜别时落下的泪滴。此情此景,如同大海日出。 林道远《大洋月出》 天象描写篇 星辰 星辰 夜色给大海罩上的那层黑纱,渐渐地变淡了,好似被激荡的海水冲洗得褪了颜色。满天繁星也稀疏了,稀得几乎可以数得过来。那些星星都哪去了呢?哦,大概都钻进海里洗澡去了吧?你看,天空开始变暗,变蓝。海面却变白、变亮,而且泛起一层泡沫,闪烁出一片银光,像是一匹其长无比的缎带。哟,星星也喜欢大海呀!只有那颗报晨的启明星还在遥远的天际挂着,灿烂夺目。四周环绕着无边无际的柔软的光辉。 岳长贵《贼船》 亮晶晶的星儿,像宝石似的,密密麻麻地撒满了辽阔无垠的夜空。乳白色的银河,从西北天际,横贯中天,斜斜地泻向那东南大地。望着它,人们仿佛觉得能听见它那潺潺流动着的水声…… 峻青《秋色新赋》 山下面的人家都燃着灯,但大半被树木遮住了,只有星点似的光送到我的眼里来,一层薄雾盖着它们,不,不仅罩着这些灯火,并且还罩着山下面静静的街市。清朗的天空中除了半圆月外,还稀疏地点缀了一些星星。在这房屋的正对面,闪烁着猪户星座的七颗明星;挂在四个角下方的猎户甲星,就是那较大的一颗,只有它在这无云的蓝空里放射着红光。远远地在天际是那一片海,白蒙蒙地在冷月下面发光。 巴金《散文随笔选》 天空是深蓝色,上面布满了星星的网。这网紧紧地盖下来,盖在我们头上。星星在网眼上摇动,好像就要落下来一般。我曾几次想伸手去摘下几颗星星,因为它们离我太近了。 巴金《海的梦》 星星冰清玉洁地衔在深蓝的夜空,使整个世界变得宁静而充满诗意,深邃而孕含着哲理。 王小鹰《星星在天上》 夜的确美丽。墨色的天空布满了棋子似的星星。我找着了猪户星。中间的三颗斜斜地排成一根短线,外面四角各有一颗明星,四颗星中带红色的猎户甲星显得特别亮。这七颗星是我的老朋友。每一次繁星在我的头上闪耀时,我都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找着它们。啊,永恒的星!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这是多么奇怪的夜晚!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又大、又亮,红的、绿的、黄的、橙的、白的……就像一枚枚亮晶晶的彩色的铜钉,嵌在一个硕大无比的黑黝黝的圆球内部。它们既不眨眼,也不闪烁,是安静,安详的;活像宇宙的一只只明亮的眼睛。 刘厚明《阿诚的龟》 明星 夜色显得无限美好,谁又不晓得八月之夜,不晓得八月夜里那既远又近的分外明亮的星星!每一颗星都清晰在目。瞧,有一颗星,边上像是沾满了霜花,周身发着冷光,带着天真烂漫的惊讶神情从漆黑的天上望着大地。 (苏)艾特玛托夫《查密莉雅》 繁星 啊,繁星满天。一颗颗亮闪闪的星斗,镶嵌在黛色的夜幕上,像熠熠生辉的宝石。淡淡的弯月,隐隐地悬在天之一隅,酷似笑弯了的眉…… 赵灿群《闪光的星斗》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巴金《繁星》 满天的繁星,正如中午的日光,照在闪烁的沙上,反射到我们的眼帘里的那么晶莹而繁夥。白天的热气,已经躲到群星的背后;凉风隐在树梢上唱歌。 许杰《惨雾》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的,多得像是被人用那些光明的颗粒向着漫无限际的太空作了一次普遍的播种,下弦的月在那些播下了颗粒的中央对着天际挂出它那个镰刀样的剪影。 (法)莫泊桑《半夜餐》 群星 市场街寂然无声,还没有醒来呢。煤气灯摇曳闪烁。店家黑黑的百叶窗用铁杆闩上了。凉快的微风不断吹来。菲谢尔森博士抬头望望天。黑沉沉的天穹布满了繁星——有绿星,有红星,有黄星,有蓝星;有大星星,小星星,眨眼的星和一眼不眨的星。有些星星簇拥在一起,成为密密的一大群,有些星星却是孤零零的。……那无数的恒星在无边无际的太空里、在它们预定的轨道上继续运行。彗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始终绕着那些发光的中心在打转。在宇宙的急剧的动荡中,有些世界诞生了,有些世界消亡了。在那星云的动乱中,原始的物质形成了。不时有一颗星星挣脱出来,横扫过天空,留下火似的一条痕迹。 (美)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市场街的斯宾诺莎》 寒星 严冬的夜晚,几颗赤裸的星星可怜巴巴地挨着冻,瑟瑟发抖着,几乎听得见它们的牙齿冷得捉对儿厮杀的声响。而且它们的眼神也在表示,为了发出这些光,它们付出的代价太高了;与其在这寒冷的高空中做一颗星星,无遮无蔽地闪着光,倒不如当个雇农或牧人什么的,可以裹在暖和的大衣里熬过这寒夜。 裴多菲《爷爷》 银河 抬头望,巨大的银河穿过深邃广阔的天空,从我们头顶倾泻下来,真像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那晶亮闪耀的密集的星群,恰似瀑布飞溅的水花。 张抗抗《去远方》 疏星 头上的疏星,很疏远地一个个高悬着。它们散围在温媚的圆月旁边,光线更显得柔弱。清朗的高空,如扯着片浅蓝色的布幔。飘带似的一缕缕云丝,斜盖住天河。 骆宾基《边陲线上》 流星 秋天和星空是和地上的森林一般神秘不可测啊。流星如顽童在青石板上任意抹画似地在深蓝色的天空乱划出银亮的线条。一瞬间,便坠往不可知的所在了。 萧乾《道旁》 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滩水银,照得全院明亮。 孙犁《风云初记》 偶尔还会遇到一种流星雨,当它发生时,一小时就有数百颗流星擦过,好像滚过天庭的宫车的辐条一个个从轮枢中被射出来一样,又像一个爱玩耍的天女站在一个地方顺次扔出许多闪光的石子。 孙荪《星云月三赋·星赋》 隐星 人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隔着在沉沉夜幕下奔腾呼号的黄河向东望去,只见东边天空,半小时以前那无数的繁星,大部分已悄悄隐去,接近山峦的天色发白了,自北向南蜿蜒起伏的山峰现出了清晰的轮廓,…… 王汶石《通红的煤》 晨星 凌晨,大风雪停下来了,不过还得过好久才天亮。无数的星星在深蓝的天空闪烁。在北美平原上,每当寒暑表急剧下降到最低点的隆冬,天空总就有这种特色:满天璀灿的星斗,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西面,猎户座正在往地平线下沉。大概是五、六点钟光景。 (苏)格罗夫《雪》 秋星 秋夜,夜色像水一般的清凉,心境也像水一般的透明,凝眸托腮,遥望那空廓的青天,青天神秘地眨着眼睛;青天的眼睛就是星星,星星多么悠远、多么洁净,就像藏在心的深处的一个美丽的希望……星星,每一颗都令人遐想呀! 王小鹰《星星在天上》 在月亮左侧不远,一颗很明亮的星,是每夜最使我注意的。自此稍后,三星一串,闪闪照人,想来不是“牵牛”,就是“织女”。此外秋星窈窕,都罗列在我的枕前。就是我闭目宁睡之中,他们仍明明在上临照我。无声的环立,直到天明,将我交付与了朝霞,才又无声的历落隐入天光云影之中。 冰心《寄小读者》 星月 天空中有几颗发亮的星,寥寥几片白云,一轮满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色天幕里。它慢慢地在蓝空移动,把它的清辉撒在人间。 巴金《家》 夏夜的天空,十分晴朗。满天的星斗,在黛蓝色的天幕上互相拥挤,眨着眼睛,好像在悄悄地议论着什么有趣的事儿。月姑起身迟了,害羞地扯起一块白头巾,把自己的脸庞蒙上。 陈益《我的两个同岁叔叔》 头顶上,夜空皓渺无际,但有一轮孤零零的月亮,星星都在它远处胆怯地闪烁着寂寞的微光,并且小心翼翼地向更远、更深的太空隐去。 张贤亮《河的子孙》 那一天大约刚是旧历的初三四的样子,同天鹅绒似的又蓝又紫的天空里,洒满了一天星斗。半痕新月,斜挂在西天角上,却似仙女的蛾眉,未加翠黛的样子。 郁达夫《沉沦》 星光 风渐渐小了,天空渐渐清朗,星星很稀,那几颗大的星星却很亮。她探望井里,井虽然深,但可以看见那像油一样发光,像黑绸子一样微微颤抖的泉水。一颗大星直照进去,在水里闪动,使人觉到水里也不可怕,那里边另有一个天地。 孙犁《“藏”》 满天空镶上了小星斗。它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交织在一块了;不像阳光那么刺眼,也不像月光那么清澈,却是明亮的。 明亮的星光,掺上了露水,变得湿湿润润、柔柔和和,随后轻轻地挂在树梢上,搭在房檐上,铺在街道上,薄薄的一层。接触到这种光辉的一切都变得那么雅致,那么幽静,那么安详…… 浩然《艳阳天》 天晴着,暗蓝天空中缀着灿烂的星斗。我从未见过那么美丽的星光,那是可以辨出各种颜色来的:紫的,蓝的,金黄的;而那些光芒又放射得很清楚,很耀眼,我几乎不敢正视那些光芒。 李广田《平地城》 金星 昨晚,在俄亥俄州的乡间,我们观赏了暗蓝色苍穹里明亮耀眼的星群。我们看到秋空里的“暮星”——金星,在夜幕初垂之际,低悬在晚霞映照的西方天空。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星球体积和地球不相上下,周围被一层浓重的银白色雾气围住。这层雾气反映着阳光,使它成为天空中最明亮的星球——阿拉伯人称它为“天堂之光”。 (美)艾温·威·蒂尔《秋野拾零》 启明星 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峻青《海滨的仲夏夜》 北斗星 北斗星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那两颗最大最大的上面长着一些睫毛。一个微红的,丰润的,带笑的面容,在那上方浮动!……在它的下面,还闪耀着两颗小的,也长着一些睫毛的星光,一个小的带笑的面容浮动…… 叶紫《星》 猎户座 它在午夜以后好久,在上午二时二十七分到临。炉火已经熄灭。我们站在窗口仰视着给众星围绕着的,矗立的雪花石膏颜色的山峰。在澄三、寒冷的山中空气里,每颗星都特别光亮,大多数带上蓝色。猎户座差不多就挂在峰顶上空。银河横在它的右边。这里是我们在旅途中常常见到的星,那些在它们过程中将四季带来,现在把夏天结束的星。 (美)艾温·威·蒂尔《夏游记趣》 天象描写篇 天空 深山峡谷的天空 正如一些人的夸张说法,深山峡谷的天空,也比平原小;屹立的群峰围成了一个圆筒,仰着脸儿才能看到头顶那个蓝晶晶盖儿…… 浩然《山水情》 傍晚时的天空 太阳已经落到地平线底下,那一团红晕已经褪为淡红。上面的天空已经从青苍色渐渐变成鸭蛋一般的湖绿色,并有一种幽静的暮色暗暗向她四面围拢来。 (美)马格丽泰·密西尔《飘》 黎明时的天空 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空气里却已弥漫着破晓时的寒气,草上也已掩盖了灰色的露水;早起的云雀在那半明半暗的云空高啭着歌喉,而在遥远的、遥远的天际,则有着一颗巨大的最后的晨星正凝视着,有如一只孤寂的眼睛。 (俄)屠格涅夫《前夜》 还不到日出的时候,天刚有点蒙蒙亮;那里一种美妙苍茫的时刻。在深邃微白的天空,还散布着几颗星星,地上漆黑,天上全白,野草在微微颤动,四处都笼罩在神秘的薄明中。一只云雀,仿佛和星星会合在一起了,在绝高的天际唱歌,寥廓的苍穹好像也在屏息静听这小生命为无边宇宙唱出的颂歌。在东方,格拉斯山坳映着吐露青铜色的天边,显示出它的黑影;耀眼的太白星正悬在这山岗的顶上,好像是一颗从这黑暗山坳里飞出来的灵魂。 (法)雨果《悲惨世界》 阴暗的天空 至于天空,那是铝灰色的,迷迷茫茫,混混沌沌。飞机越飞越高,渐渐地底下的东西完全看不清了,周围完全是一片灰暗之色,阴霾把飞机都包裹起来了。“如堕五里雾中”,用这句话来形容那种滋味,是最贴切不过了。 秦牧《欧洲的风雪和阴霾》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愤怒,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愤怒,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巨大的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何其芳《雨前》 寒空 天空一直晴好。附近一带的山峦、房屋和园林,都浸沉在无风的恬静和明朗的严寒中,浸沉在耀眼的光亮和淡蓝的阴影里,一切都那么雪白、坚硬和洁净。万里无云的淡蓝天空,穹顶似地笼罩着大地,成千成万闪烁的光点,发亮的晶体,在天空中飘舞嬉戏。 (德)托马斯·曼《特里斯坦》 天空 天空高远、洁净,由于大地的映照,湛蓝的天空也似乎透出可爱的碧绿,片片白云轻轻飘着,像大海里浮动的白帆。 吴可敬《渭河玉女》 上面是蔚蓝的天。这蓝色的天是怎样的美,我想遍心中,想不出用什么东西来比喻它。柔软的蓝丝巾,没有它这么鲜明。光润的蓝石玉,没有它这么灿烂。它的蓝并不深得变黑,也不淡得发白,只是亮晶晶的,明晃晃的,像一片明静的玻璃挂在天上。 周全平《迷梦》 碧蓝的天空。净如秋水般的天空。在四月阳春里,像透明的翠湖倒转过来弯覆在天顶。 海默《路》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全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 鲁迅《补天》 天边的颜色是朦胧的、淡紫色的,整整一天都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四周围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地方暗沉沉,没有一个地方酝酿着雷雨;只是有的地方挂着浅蓝色的带子:这便是正在洒着不易看出的细雨。 (俄)屠洛涅夫《白净草原》 沙漠星空 有人说,白天里沙漠的一切都是属于地质学的,夜晚一切都是属于天文学的,而我却在冬天,在星辰的季节里来观察沙漠里的天空。大多数人对冬天的星座最为熟悉,因为那时看星星,树叶都已落尽,天空比较皎洁,黑夜也来临得比较早,可以看得很清楚。这里的北斗星位于地平线之下,猎户星座比我在家乡所看到的更高。躺在那里,我仰望着金牛七星,以及夜空里最光亮的蓝色天狼星(在南方大犬星座)。有好几次,我看见彗星划出一道一道火光,在星群间掠过,使我想起一个晚上的事来,那是八月里的一个晚上,当时我和乃丽站在堪萨斯一条荒凉而又多灰尘的路上,突然看到英仙座里的一大群陨星在我们头顶上天空中交叉飞舞。 (美)艾温·威·蒂尔《冬日漫游》 高空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鲁迅《秋夜》 海空 这海边的天空是最可爱的,尤其是春秋的时候,晴天的日子那么多,高高的空中,明丽的蔚蓝色,像一片彩色的蓝宝石将这个海边的都市全罩住,云是常有的,然而是轻松的,片段的,流动的彩云在空中时时作翩翩的摆舞,似乎是微笑,又似乎是微醉的神态。绝少有板起青铅色的面孔要向任何人示威的样儿。而且色彩的变化朝晚不同。如有点稍稍闲暇的工夫,在海边看云,能够平添一个人的许多思感,与难于捉摸的幻想。映着初出海面的太阳淡褐色的微绛色的云片轻轻点缀于太空中。午间,有云,晴天时便如一团团白絮随意流荡。午后到黄昏,如果你是一个风景画家,便可以随时捉到新鲜、奇丽的印象。从云彩从落日的渲染,从海对面的山色上使你的画笔可以有无穷的变化。 王统照《青岛素描》 天是蓝的,像一块刚刚用泉水冲过的玻璃,蓝得透明,蓝得醉人,海是蓝的,似一幅在微风中抖动的绵缎,蓝得晶莹,蓝得活泼。阳光像笼罩着银丝编织的热雾,朵朵发亮的浪花在脚下跳跃。连远方的帆影,近处的礁岩,都泼上了一层淡淡的岚光。 马继红《在海的怀抱》 海水是深蓝色的,在月光下轻轻晃动着。 我们的头顶上,仿佛也是一个海。深蓝色的,遥远而辽阔。月亮像一只弯弯的、银白色的小船,正慢悠悠地在大海上行驶。几片羽毛般的云彩飘起来,给它装上了美丽的白帆。它突然加快了许多。啊,不一会儿,白帆又忽忽悠悠地飘走了。它仍像以前一样,慢慢地、慢慢地行驶着。 程玮《贝壳,那白色的贝壳》 天气晴朗,呈铜青色。在那普遍的蔚蓝色中,海空简直交融在一起,只是凄怆的天际明朗得又清又滑,像个女人的脸,而那个粗犷、男人也似的海洋,却不住地起伏,有力而迟缓,像是熟睡着的参孙的胸脯。 (美)麦尔维尔《白鲸》 低空 天空是深蓝色,上面布满了星星的网。这网紧紧地盖下来,盖在我们的头上。星星在网眼上摇动,好像就要落下来一般。我曾几次想伸手去摘下几颗星星,因为它们离我太近了。 巴金《海的梦》 晨空 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清楚了。跟着,东方的朝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珠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 老舍《骆驼祥子》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如此晴朗,使你几乎不能相信英格兰的夏季的那几个月份已经刚刚过去。篱笆、田野、树木、山和原野,呈现出它们的永远变换着的浓绿的色调;几乎没有一片落叶,几乎没有些微的黄色点缀在夏季的色泽之间,告诉你秋天已经来临。天上明净无云;太阳照得明亮而温暖;鸟的歌声和万千只昆虫的营营声,充满在空中,茅屋旁边的园子里挤满了一切颜色又丰富又美丽的花,在浓露之中闪耀着,像是铺满了灿烂的珠宝的花床。一切都带着夏季的特性,它的美丽的色彩还一点儿没有褪色。 (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星空 天空突然显得更大了,就像天涯的大海,就像一张覆盖着一切的天幕,那么平静,没有一点皱纹,全是一样深的蓝色,许多星子挂在上面,好像是无数的眼睛。忽然一线光亮往西边移动,是一颗星往西边落,很快地便落下天边不见了。 巴金《雾·雨·电》 晚上没有月,星是极稠密的。十一点后人都睡了,四围真寂静呵,恐怕是个绣花针儿落在地上也可以听得出声音。黑洞的天空中点缀着繁星,其间有堆不知叫作什么名字,手扯手作成了个大圆圈,看上去同项圈上嵌的一颗一颗的明珠宝石相仿佛。我此刻真不能睡了,我披衣下床来到窗前呆呆的对天空望着。历乱的星光,沉寂的夜景,假如加上个如眉的新月,不和去年冬天我们游中央公园那夜的景色一般吗? 淦女士《隔绝》 长空 午后三点钟光景,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忽然天空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条缝!不折不扣一条缝!像明晃晃的刀口在这幔上划过。然而划过了,幔又合拢,跟没有划过的时候一样,透不进一丝儿风。一会儿,长空一闪,又是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次缝。然而中什么用?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正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传来了巨人的愤怒的吼声!猛可地闪光和吼声都没有了,还是一张密不通风的灰色的幔!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 茅盾《雷雨前》 天象描写篇 云 云絮 许多云絮低低地降落,把几个最高的山巅笼罩起来,似乎给它们披上了几片白色的轻沙。 顾工《金君玛梅》 云层 他登上飞机的时候,机场上空布满了乌云,天气显得阴沉沉的,并向人们头上肆意地甩着灰色的大雨点,而现在,阳光已在飞机的金属躯体内耀眼地照射着。云层低低地停留在机舱的下方,好像无数石灰小丘组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荒原。高空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是那样的明净而清澈,仿佛使人觉得蓝色苍穹之上只有无边无际的空虚。 (保加利亚)帕·维任诺夫《夜弛白马》 云彩 好像一幅巨大的油画,以不同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揭示出大自然难能诉诸文字的深刻内涵。那绯红,以牧歌般的轻快,写出青春的壮丽;那乳白,则象征着爱情、友谊的纯洁和美好;那铅灰,暗示的是沉甸甸的命运基调,向人们宣告,只有抗争才能进取;那墨黑和青紫,则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了生命的博大深沉。 阚百鸣《云之歌》 当飞机越过一万多公尺的高空以后,一幅真正瑰丽的彩云图出现了。谁能想到,几个小时以前,在地上仰望苍天看到的是那样一副画;几个小时以后,在你的脚下,却看见了这样一副仙姿。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又如由汉白玉雕砌而成的各式各样的宫阙亭榭,高高低低连成望不到头的长街新城。金色的阳光把这些银色的山峦和楼台勾出了鲜明的轮廓。用“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几个字来描绘,真是十分妥贴。还有那用白色的绢绸和松软的棉絮制成的散漫的巨象,大度的白猿,从容的骆驼,安祥的睡狮,肥硕的绵羊,伫立雄视的银鸡,或卧,或坐,或行,或止,都在默默地体味这空蒙的仙境中片刻的静美。我也有点像驾着祥云遨游九天的神仙了。 孙荪《云赋》 滇池云 昆明的云是很有特色的。有时候,连绵不断的镶着金边或银边的云层在翻动;有时候,长空万里,只浮现一朵一尘不染的白莲;有时候,像一座巨大建筑物的圆顶,上面全是精雕细刻,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有时云轻如棉,有时又重如水晶巨石。由于云状变幻的奇特,色彩的丰富,五百里滇池的湖光山色,也随着变幻无穷。 洛汀《五百里滇池》 火烧云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金彤彤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天空里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再过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肖红《火烧云》 晚霞满天,一片又一片的火烧云,把天空织成美丽的锦缎,真是一幅绮丽的奇景,晚霞有多少种颜色?红色,黄色,金色,紫色,蓝色,或许还有别的颜色。最美的还是那耀眼的金红,它装扮着天空和大地。村庄、田野、道路都被涂上淡淡的红晕,就连运河河堤上的垂柳,也被镶上一道金红色的光亮的边。河堤上站着一个人,从容而平静,似乎在观赏静悠悠的河面上绚丽多彩的霞光倒影,又似乎被无限美好的夕阳所吸引,闲适地伫望着远方。 凌力《星星草》 天上,燃烧起火烧云,云块越来越大。红色,赭色,紫色,青色,黑色,各种各样,不可调和地形成一条奔涌的河流。 姜诗元《神话的终止》 瀑布云 流云奔涌,群山浮动。滚滚的云流翻山而过,直泻深谷,似流水瀑布,气势磅礴,宏伟壮观。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有时,它涓涓细流,翻过小天池山,形成一线,入幽谷。有时,它银丝缕缕,经过小天池山的每个山口,形若玉帘抖落而下。有时,它又似奔腾的江河,翻过大目山顶,汹涌澎湃,飞流直下,一泻千尺。 苏茂《庐山瀑布云》 庐山云 庐山的云雾,颜色也变幻离奇。三秋月明之夜,牯岭西南,名为“月照松林”的地方,你可看到紫雾。 须得是无风的夜晚,袅袅的雾儿在松林里升出来,丝丝缕缕,挂在松针上;抹在青岩间,像玉女臂上的轻纱,似蚕儿口吐的细丝。这时,月儿从山口升出来了,像个桔黄色的漆盘。那光线,在银白中透出几分杏黄,借着月色朝松林里一看,刚才还是灰蒙蒙的雾气,真的现出一种淡淡的紫蓝来。缠在松树上、矮竹上、小路上……弯弯曲曲,若明若暗,仿佛一绺绺紫纱。东方露白了,晓月隐去了,雾的紫色也消失了。 陈秉安《庐山云雾》 早起推开窗户,几朵白云悄悄地飞进屋来。简直可以在室内捉云为戏。 庐山的云,飘忽不定,起自何方?落于何方? 站在含鄱口的悬岩上,眺望鄱阳湖。刚看到茫茫湖水,转眼间云起湖灭。云,起自湖上,前簇后拥,推上山来。直飞到一千二百米高的含鄱口悬崖上,在人的身前身后涌来退去,飘飘荡荡。人行云中,好像蒙上一层纱幕的舞台,看不真切舞蹈者。自然界也如艺术家一样,善于以云、以纱幕,表现若明若暗的梦境。 艾煊《云山夏城》 黄山云 黄山的风光是绮丽的,黄山的云雾是迷人的。登上黄山山峦,到处是浩如烟海的云雾,给人一种“天低云近”的感觉。云雾就在我们身旁和脚下。像半透明的轻纱,随风轻轻飘浮,不拘形迹地同游客们齐头并进;像一位风度潇洒的朋友,不卑不亢地从人们身旁擦肩而过;如一缕轻烟似的从深谷里冉冉升起,像一匹白练在丛林中悠悠飘荡。 孙乃昌《黄山云》 云彩在这山区也是天然的景色,住在山上,清晨,白云常来作客,它在窗外徘徊,伸手可取,出外散步,就踏着云朵走来走去。有时它们弥漫一片使整个山区形成茫茫的海面,只留最高的峰尖,像大海中的点点岛屿,这就是黄山著名的云海奇景。我爱在傍晚看五彩的游云,它们扮成侠士仕女,骑龙跨凤,有盛装的车舆,随行的乐队,当他们列队缓缓行进时,隔山望去,有时像海面行舟一般。在我脑子里许多美丽的童话,都是由这些游云想起来的。 菡子《黄山小记》 残云 现在还有几片残云在天空飘浮,非常漂亮,而且形状和颜色都是极其怪诞的——有的是软软的,像一缕一缕的烟,有暗蓝色的,也有青灰色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像断崖绝壁,有暗黑色的,也有棕色的。一片一片的深蓝色天空从这些云中间和善地露出脸来窥探。 (苏)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 黑云 太阳早已被逐渐堆积起来的灰黑色云片埋葬了。光线不停地淡下去。好像谁用墨汁在天幕上涂了一层黑色。不,不仅一层,在这淡淡的墨色上面又抹上了较浓的黑色。墨汁一定抹得太多了,似乎就有一滴一滴的水要从天幕上落下来一样。 巴金《秋》 黄云 许多淡黄色的,像舢板一样的挺胸凸肚的云片,从诺沃柴尔喀司克的上空静静地飘过。在淡黄云片以外的蓝色高空上,正对闪闪发光的教堂的圆顶,一动不动地高悬着一片灰色的、像乱蓬蓬的卷毛羊皮一般的乌云。乌云的长尾巴像波浪一样低低地垂下来,在克里原斯克镇的上空放射着粉红色的光亮。 (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彤云 如今天空也布满了愈来愈黑的彤云。云霾从每一个洞窟里爬出来,抬起怪大的脑袋,伸展细长的身体,迎风投出灰色的鬃毛,露出又大又脏的牙齿;云霾成群结队地汹涌过来了。从北方来的云:黝黑而巨大,可又凌乱而褴褛,彼此层层重叠,枝节横生,如无数吹倒的树林,中有深邃的罅隙间隔,上面又仿佛散布着浅绿寒冰似的巨大条纹。这些彤云以狂野的力量奔涌前进,发出沉闷的呼啸。从西方来的那些是缓缓推进的云:铅一般的颜色,巨大浮肿的形体,有的地方像火焰一样发出明晃晃的光亮;那些云朵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滚动,在长途跋涉中愈来愈坚决了,跟成群的大鸟不无相似之处。从东方驶来的是扁平的铁锈色的蒸汽团块,千篇一律,十分单调,就像伤口斑斓滴血的一具具腐尸一样,叫人不敢正视。从南方也飘来生气盎然的云朵,颜色黑中带红,叫人想起一块块的泥炭,外表上有条纹和斑点,虽然暗淡而没有生气,里边儿却好像躲藏着恶虫。也有云朵在高处浮游,仿佛是从熄灭了的苍白日球里降落下来似的,它们或是形成朦胧暗淡的鬼火,或是杂呈着缤纷的色彩,好比行将熄灭的余烬一样。所有这些云霾都蜂拥前来,堆成崇山峻岭,把整个天空都淹没在翻腾着的浑浊的黑色洪流里了。 (波兰)莱蒙特《农民》 乌云 乌云像火车头喷吐浓烟一样,急剧地翻卷着,从最高的北山的顶峰上俯冲下来,立刻化成了一群巨大的野兽,在沿途之上,把吓呆了的山谷,挣扎着的森林,哭泣的野花、惊慌的鸟儿,统统都给吞进肚子里去了。 浩然《山水情》 翻腾的乌云,像千百匹脱缰的烈马,在天池中奔驰,跳跃:有的俯首猛冲,有的昂首嘶叫,有的怒目圆睁扬起了前蹄,有的扬起鬃毛甩起了马尾。蹄一动,踢起了万朵银花;尾一扫,扬起了弥天大雪。 冯苓植《阿力玛斯之歌》 夜,降临了。 大漠的夜空,狂风收拢着乌云,像驱使无数的黑色野马,狂怒地在天池里冲撞涌动着。天和地像被翻滚的乌云紧拉着,浓浓地连在了一起。气温骤然下降了,黑沉沉的沙原骤然变得这样冷酷无情……冯苓植《驼峰上的爱》 没有发觉乌云已经从天边低低压来。它翻滚着浓团,竖起一堵深灰色的厚墙,没有一点缝隙,迅速而执拗地大口吞噬着浩渺的天穹。乌云的边缘已经翻滚着触碰到悬在半空中的一牙弯月,没有多大功夫连同繁密的群星一起统统吞入浓浓的云团里了。夜的草原一片漆黑,像是被一口大铁锅扣在上边。暴风骤起,托住往年的枯草旋转着,把它们卷上天空。 阿斯尔《牧马人其木德》 天空中是一片低沉的乌云,箭一般地不知向哪儿飞驰。乌云疾飞而去的样子叫人心惊胆战:仿佛要把它所有的重量统统朝山上压下去,把群山切断,劈开,卷走。 (苏)伊凡·沙米亚金《多雪的冬天》 雨云 凶神恶煞似的翻腾的云,在我们左边右边降落得很低。给风扯碎的水汽,像是灰色的、伸出的手指,连续的移动,跑过田野。这许多低垂的云形成一道横跨我们前面道路上空大拱门的桥台。空中几百英尺高地方都是暴风雨的水汽。天空好像升高了让我们经过。真是变戏法一样,我们在暴风雨的拱门下,一里又一里地前进。 (美)艾温·威·蒂尔《夏游记趣》 浓云 我们已快走到低压的浓云的边缘,但雨已经开始打下来了。这以后我们就在云里爬行,只觉得又湿又暗。不过,渐渐地,光线强些了,雾水也薄些了,跟着,突然之间,我们又走入阳光之下了,像一架慢慢地上升的飞机,我们已升到比雨云更高的地方。在我们下面雨还在下着。 我们再沿着山径向上爬了一会,便在阳光里坐了下来,倚着石头,眺望弥漫着各个山谷的白得发亮的雾气。雾气连延到天边,中间却浮现峰头和岭脊,就如雪白的海浮现黑色的岛屿。 在我们头上,其他的云却在蓝空里飘浮,投影在下面的雾层上。后来所投的影越来越多,上面的云也渐集结起来,罩住了勒孔德山头,并沿着山径压到我们头上来。我们又再冒着雾气往上爬。雨认真地下起来了。 (美)艾温·威·蒂尔《春满北国》 彩云 云是常有的,然而是轻松的,片段的,流动的彩云在空中时时作翩翩的摆舞,似乎是微笑,又似乎是微醉的神态。绝少有板起青铅色的面孔要向任何人示威的样儿。 王统照《青岛素描》 浮云 抬头看来,弥漫长空的灰白浮云,遮断了青天,好像一座帐篷,把整个荒原当作了它的地席。 (英)哈代《还乡》 轻云 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郑振铎《海燕》 白云 在拂晓之际,天茫茫,地茫茫,忽见白云自山谷中渐渐升起,越积越厚,忽而有如汪洋一片,忽而有如大地铺絮,忽而有如山谷堆雪。这云光奔泻的银海,像是远在天边,又似近在咫尺,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变化多姿,妙趣横生。玉山的峰顶,隐约云端,白云或散或簇,千变万化,有时聚集成群,越岫而出,飘荡不定,宛若瀑布,称之“云瀑”。 轻舟《台湾八景十二胜》 天边偶而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什么神仙画家从天庭跑过,信手运笔,轻轻抹在青山之旁,碧空之上。又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若飞,若停,吸之若来,吹之若去。这时候,你鼻翼歙动,只觉洁净清爽,沁人心脾,纵目四望,只觉耳目一新。 孙荪《云赋》 天空,很晴朗,只有几朵白云在缓缓移动,它像几团刚弹松的棉絮,把湛蓝得透明的空间,擦拭得更加透明、闪光。 顾工《天空,很晴朗》 只见山谷间的白云,时而滚作一团团棉絮,时而化作长长的绫罗,绕着这个山峰飘忽而来,又悠然地从另一处山峰飘忽而去。 周石山《闪光滴翠的明珠——新发现的旅游胜地青岩山》 一缕白云,像轻纱一样,被晨风徐徐吹送,从一片松林的梢上飘来,到了吹笛姑娘的头上停住,似乎低回留恋,不忍离去;过了一会儿,不知何故,忽然散开,飘飘上升,溶进又深又蓝的天空。 姚雪垠《李自成》 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地如棉花,一卷一卷地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野兽一般地站在这边:万千状态,无奇不有。 徐蔚南《山上》 有时几片儿稀薄白云,缓缓飘向远的天际。由于苍茫天底的衬托,使人极易想像到无涯的海洋几片儿帆船的白影,有时那些软绒般云朵,镶一圈金色边线,我知道那是夕阳的反射;有时那些云朵现着鹅绒黄色,我又想到早晨太阳是多么鲜美以及受了一夜秋露淋沥的树丛和草地所现的朝气。 骆宾基《寂寞》 在明澄的天空中,微微地飘浮着高高的稀疏的云朵,像春天的最后的雪那么发乳白色,像卸下的风帆那么扁平而细长。它们的像棉花一般蓬松而轻柔的花边,慢慢地,但又显著地在每一瞬间发生变化。 (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薄云 一块云朵的上半边遮没了太阳,云朵边沿漏出来的流苏似的光线迅速移动,表明太阳的位置。另外一些比较薄和比较小的云朵从西南方吹过来,分散在各处。它们中大多数的形状都是不固定的,风把它们吹成松散的网眼。 (法)阿兰·罗布—格里耶《窥视者》 肮脏的玻璃窗外面,天空中是一大片毛绒绒的云团,像条棉絮。天空死一般的寂静,呈浅蓝色,云层非常洁白。晴空是这样恬静。杰西不由得端祥起一朵云来:它的样子像一张脸,五官粗犷,浅薄,神情好似在嘲弄人。但十分坚定。上面有眼睛,模糊的鼻子,以及嘴巴的轮廓。脸上的表情模糊不清,却在揶揄人。 (美)乔·卡·欧茨《奇境》 到了正午时候,往往出现许多有柔软的白边的、金灰色的、圆而高的云块。这些云块好像许多岛屿,散布在无边的泛滥的河流中,周围环绕着纯青色的、极其清的支流,它们停留在原地,差不多一动也不动;在远处靠近天际的地方,这些云块互相移近,紧挨在一起,它们中间的青天已经看不见了,但是它们本身也像天空一样是蔚蓝色的,因为它们都浸透了光和热。 (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峨嵋云海 无数雪白的云团聚集在远处,气势磅礴地覆盖了脚下的群山。云块轻轻地碰撞着,挤压着,推拥着,缓慢而又柔和地翻腾、起伏,无声无息地向这里拥来…… 不多一会,我的视野所及的世界,全部被那一片奇妙的海洋淹没了。我仿佛坐在了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看不清哪里有路,哪里有陆地,只有远方那些穿破云海的峰顶,像一些姿态峥嵘的海上仙山,像一些凝固在浪花里的篷帆,和我默默的遥遥相望着…… 云海,真的像海,有海的浩瀚,海的气势,有飞溅的雪浪,深深的波谷,只是没有海的蔚蓝,没有海的惊天动地的呼啸,也没有海的那种飞快的节奏……凝望得久了,我生出一个很奇怪的念头来:我觉得,脚下的云海,仿佛是一部无声影片,正在以慢于常见的速度放映着。它的原型,应当是一片暴风雨中的大海,一片奔腾咆哮的大海…… 脚下的海,太平静,太温和,太柔顺了,从云海深处闪烁出的晶莹的白光,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力,似乎在呼唤观海的人们,跳下去做一次充满诗意的畅游…… 赵丽宏《峨嵋写意》 云海 这银光奔泻的云海,像是远在天边,又似近在咫尺。轻拢慢涌,铺排相接,变化多姿,妙趣横生。 轻舟《台湾八景十二胜》 其实松石之奇,在别的名山上也并不罕见。最为瑰奇伟丽的还是黄山中的云海。我登山的季节正值九月初秋,宿雨初晴,碧空如洗,巨壑深谷,烟云弥漫,浩瀚无涯,宛如波涛起伏的大海。远近峰峦,像岛屿一样,隐现在虚无飘渺的云海之中。白云来去,时起时伏,赛似波涛汹涌澎湃,山风起处,松涛轰鸣,又有点像拍岸的潮汐声。我很佩服创造出“云海”这个名称的人,他的想象力真是十分丰富,我们很难想出什么词汇比“云海”这个名称更能形象地描绘出黄山云景的实况了。 黄秋耘《黄山秋行》 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天天气晴明,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开窗户,欢迎它进来共住:但我犹未免为俗人,连忙关窗谢客。 丰子恺《庐山面目》 云朵 西上顶上的块块小云朵,在人们还看不到旭日的时候,它们就被朝霞烘得艳红,宛如一缕缕点缀在白玉上的彩翡。 冯德英《苦菜花》 在明澄的天空中,微微地漂浮着高高的稀疏的云朵,像春天的最后的雪那么发乳白色,像卸下的风帆那么扁平而细长。它们的像棉花一般蓬松而轻柔的花边,慢慢地、但又显著地在每一瞬间发生变化;这些云正在融化,它们没有落下阴影来。 (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天象描写篇 霞 霞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冰心《霞》 晚霞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 峻青《夜滨仲夏夜》 日落前,海泊桥先变成灰蒙蒙的,跟着森林变成一抹黑色。森林那边天空的云层像燃起火。可是这是转眼就要熄灭的、一点儿发不出热来的火。不一会太阳就落下去,火红的天空变成玫瑰紫,进而变成黛青,然后联成一片苍茫暮色。这色调使我感到孤单、冷凉。随后而来的是夜的死寂。 周尝栋《晚霞》 红日西沉时分,天际就开起红霞。生活在城镇里,人口密集的乡村和峰峦叠嶂的山区中的人们,从来没见过红霞的全貌。到草原上来吧,这里无遮无挡,放眼千里,才能看到如此瑰丽,如此壮观的晚霞。在那茅草连天的地平线上,有一带条状暮霭,从那氤氲的远方,烧起了那火红的,杏黄的、金色的霞光,横贯南北,直射云天,光华四射,五彩缤纷。 张天民《创业》 就站在海边,向往这铺天接海的云霞吧。大面积的,扇面形的云霞,从白棉花球的堆积,变成了金色的菠萝了。然后出现了一抹玫瑰红,一抹暗紫,像是远方的花圃,雪青色,灰黑色,褐色和淡黄色时隐时现,掺和在一起。整个的天空和海洋也随着这云霞的色彩而渐渐暗下来了,陡地一亮,落日终于从云霞的怀抱里落到了海上,好像吐出了一个大鸭蛋黄,由橙黄,橙红,变得鲜红,由大圆变成了扁圆,最后被汹涌的海潮吞没了。 王蒙《海的梦》 海西面一轮滚圆的落日正在一片血色的晚霞中荡动。霞光上面,片片断断地轻浮着些淡褐色,乌色,轻黄色的柔云。海水被这向晚的日彩炫耀着,浮泛出一层层的金波,装在深碧的玻璃镜里。 王统照《山雨》 斑驳陆离、五光十色的晚霞,把半个天空都织成了发光的锦缎。血红的夕阳,在散乱无章的云朵霞片中徐徐下沉,它把蔷薇色的斜晖,闪烁不定地蒙在河面上,海河,如同被大火烧着了一般,变得一片金红。 鲍昌《庚子风云》 沙河边上的天色傍近黄昏,灰黑的云突然遁去,西天边烧起一片彩霞。鱼白色的,淡青色的,桔红色的,紫色的,一层一层重叠着,环结着。其中有一条像是银色的带子,在缤纷的彩云里显出耀眼的光辉。几只飞鸟翱翔在彩霞前面,得意鸣叫着。 吴强《红日》 太阳西下到接近了地平线,天边堆积着五颜六色的云霞。 #浅蓝色的天幕,像一幅洁净的丝绒,镶着黄色的金边。天幕上的那些云朵,有的像是陡峭的山峰,有的像是高背的骆驼,有的像是奔驰的骏马,有的又像是盛装艳丽的姑娘,它们在轻轻缓缓地移行,变幻。 吴强《红日》 西边天壁上,一抹晚霞,给枫林的烈火烧成焦红,慢悠悠地降落着,原是紫红色的天壁也就变成深蓝,只在和地平线相接连的地方,留剩下一些暗红色的纹缕。 王西彦《春回地暖》 城西的天边,晚霞还在燃烧。沉甸甸的蓝灰色的云团,仿佛向着烧得通红、像熔化了的黄金似的火山口飘落,呈现出血红色的、琥珀色的、紫色的火光。 (俄)库普林《决斗》 朝霞 呵,是早霞。真的,多漂亮呀!在马路尽头的天边,紫的、红的、粉红的、金黄的云彩,一片片,一团团,交错着,拥簇着,发出五彩毫光。连石子马路,马路两旁耸立的大叶子梧桐树,都涂上了一层红色、金色的光彩。 …… 这紫颜色的,是一簇紫玫瑰;红颜色的,是一串串耀眼的红玛瑙;粉红的,是六月里的荷花;黄的,是白云镶上了金边…… 凤章《彩霞万里》 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 老舍《骆驼祥子》 说到朝霞我要搁笔,只能有无言的赞美。我所能说的就是朝霞的颜色的变换,和晚霞恰恰相反。晚霞的颜色是自淡而浓,自金红而碧紫。朝霞的颜色是自浓而淡,自青紫而深红。然后一轮朝日,从松岭捧将上来,大地上一切都从梦中醒觉。 冰心《寄小读者》 霞光 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开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颗微粒。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暗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徐迟《黄山记》 天边,曙光为黑丝绒似的云层,镶上了一道金色的边,煞是好看。渐渐地,万簇金箭似的霞光,从云层迸射出来。那片饱吸霞光的云朵,鲜红鲜红的,在晨风的徐徐吹送下,轻轻地飘,微微地飘…… 张东辉《呼唤雷霆》 天上有一块桃花色的明霞,把墙根上的几朵红鸡冠照得像发光的血块。一会儿,霞上渐渐有了灰暗的地方;鸡冠花的红色变成深紫的。又隔了一会儿,霞散开,一块红的,一块灰的,散成许多小块,给天上摆起几穗葡萄和一些苹果。葡萄忽然明起来,变成非蓝非灰,极薄极明,那么一种妖艳使人感到一点恐怖的颜色;红的苹果变成略带紫色的小火团。紧跟着,像花忽然谢了似的,霞光变成一片灰黑的浓雾;天忽然的暗起来,像掉下好几丈似的。 老舍《四世同堂》 一会儿,东方天际由白变黄,由黄变红,万道金光射穿玫瑰红色的彩霞,给大海撒下一层碎金,随着微波漾动,像是金蛇起舞。 陶泰忠《神山佳话》 天象描写篇 冰 冰 楼窗玻璃上盘结着白色的细碎冰纹,严寒正恣肆地在那里展现它的存在:冰纹蜿蜒屈伸、纵横盘旋;恣意化作瓣瓣花儿、把把扇儿、两行鸡爪般的印痕…… 徐然《这间小室》 冰层 这是一个严寒的冬天,每条街巷都铺上了一层坚冰,因为行人的践踏,冰层已经成了暗灰色,铁镶轮的大车辗过上面,发出一种铿铿的声音,就是在城南飘泻而过的,被曹植赞扬为“龙纹”的古洛水,也只能发出喑哑的流声。 碧野《灯笼哨》 冰凌 十一月初旬,崤山中下了一场雪。千峰万岭,极目一望,尽是白色。第二天,天晴了,天空像海一般蔚蓝。上午,几间茅屋前静悄悄的,柴门半掩,一只小麻雀站在竹篱上啾啾叫着。房坡上的雪经太阳一照,暗暗融化,虽然房檐还不见滴水,却有冰凌条垂挂下来。倘若你每隔一会儿仔细瞧瞧,就看见那些冰凌条在慢慢加长,增大,闪着银光。 姚雪垠《李自成》 冰带 在这里,那条运河把平原切成两半,运河是一条长长的冰带,两岸没有叶子的树木冰霜冻结,变成了巨大的蜡台,冲破了平坦开阔、直达天边、单调得毫无变化、好像一片茫茫大海的原野。波浪起伏的田地隔开了蒙苏和马西恩纳,光秃秃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 (法)左拉《萌芽》 冰冻 前一天已经开始融化的积雪,到了夜里,重新冻结起来。大清早,村路边上就竖起一排排蒜瓣似的冰苗,脚踩上去发出锵锵的金属的声音。 王西彦《春回地暖》 不久就下了第一场雪,但河流仍然没有向塞冷屈服。晚上结了冰,可是冰又被水冲破了。河流正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在那明朗而星光闪闪的晚上,当所有的一切都开始静下来,河面上没有一点波纹的时候,这比什么都危险。河仿佛在沉睡,寒冷正在竭力把熟睡的河川用冰封冻起来。 (俄)德·马明-西比利亚克《灰色的小脖子》 冰块 原来上游漂下块冰,一米多厚,足有几间房子大,大模大样往前摆摇着。李春三喊一声,人从几面驾着木排拦上去,拦住就打。可是这块冰排太大太厚了,由着你砸,虎口震得生痛,只能砸碎点零皮碎肉,那东西照样往前横冲直撞,带的小木排滴溜滴溜乱转转。 杨朔《三千里江山》 冰流 面前的冰,摇得重重叠叠的,高出水面有七八寸厚,再望上游走了一二百步,只见那上游的冰,还一块一块的漫漫价来,到此地,被前头的拦住,走不动就站住了。那后来的冰赶上它,只挤得嗤嗤价响。后冰被这溜冰逼的紧了,就窜到前冰上头去;前冰被压,就渐渐低下去了。 刘鹗《老残游记》 冰枝 雾散尽了。山丫丫把我领到一座小山上,我仿佛进入了神话中那水晶的世界。白雪皑皑的山岭上,展开了一幅多么奇特的画面啊!那雾气沾挂的树木,变得冰枝玉杆,晶莹的冰枝上,怒放着累累银花。一团团、一簇簇,亮晶晶的,似冰雕玉琢;毛嘟嘟儿的,如白云叠絮。像李花一样洁白,李花却没她晶莹;像梨花一样美丽,梨花却没她清秀。她虽然没有浓郁的芳香,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 北星《冰雪世界中的奇景》 冰雹 后半夜哗啦一下子,来场冰雹!那雹子可真厉害呀!一个个都像小拳头那么大,落地半尺厚,连房上的瓦片、院子里的酱缸都给砸坏不少。地里更不用说了,简直是来了一个扫光。高粱倒在水里,棒子成了光杆,谷子、大豆烂了一摊泥。 浩然《艳阳天》 日落时分又来雨了。先是草原上远处冒白烟,那是雨水激起的雨雾。不一会儿,大雨点子落上钻台,铜钱一般大。跟着大雨到了,飘泼似的雨水中还夹带着冰雹,小的像孩子玩的玻璃球,大的如鸡蛋,打得钢板叮当响。 张天民《创业》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奔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的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枝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副坚硬的银灰色甲胃。 王汶石《严重的时刻》 冰暴 在南行途中,我们看到形状各异的树木一一被裹在结冻的冰层里。其中最容易辨认而且我觉得也最美的就是梧桐树,它那白白的光滑的树枝,往往从斑驳庞大的主干上弯弯曲曲地伸出来。我们在冰暴中一面走,一面观察那些冰封的树木,有孔雀开屏似的榆树、树梢细枝繁密的山茱萸、枝桠横生的柿子树、瘦骨嶙峋的洋槐、扭成一团的黑柳、枝梢毛绒绒的山毛榉,以及好像修剪过的圆顶白橡树。就这样,我们走过一个晶莹的林木世界。 (美)艾温·威·蒂尔《冬日漫游》 晌午以后,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们愈来愈觉得是在进入一个水晶时代,周遭的每一样的事物都是完完整整、光光溜溜的,完全是洁白耀眼、玲珑透澈的。我们正置身在一个冷艳而无生命的领域。即或吹起一阵微风,四周的草木依然是静悄悄的,动都不动。只有我们偶尔驻足下来,才能听得见冰与冰撞击的微弱叮当声。冰暴里的美几乎钝然是属于视觉上的美。 但,这种美变幻多端。每根草的草尖都在冰制的封袋里陈列出来,就像包在玻璃纸里的样品一样。一棵起绒草变成了一件水晶雕成的艺术品。而所有交织的篱垣,围着草坪,也被改装成了发亮的冰网。 (美)艾温·威·蒂尔《冬日漫游》 冰雕 别看冰雕匠们年龄都不很大,大凡上得画的花树鸟虫,都能艺术地再现。一棵树、一朵花、一棵小草,雕出来也活灵活现,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那在林海中喜逐奔突的小梅花鹿,竟然细到连身上的一朵朵梅瓣儿也不含糊。尤其是那些人物大型组雕,造型逼真、千姿百态,有的仿佛像你的好友,正在与你沿美丽的松花江滨去度过那个夕阳无限好的黄昏…… 朱金晨《冰雕亦含南国情》 美国冰景 青山真有美极的时候。二月七日,正是五天风雪之后,万株树上,都结上一层冰壳。早起极光明的朝阳从东方捧出,照得这些冰树玉枝,寒光激射。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廉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 九日晨同女伴乘雪橇出游。只马飞驰,绕遍青山上下。一路林深处,冰枝拂衣,脆折有声。白雪压地,不见寸土,竟是洁无纤尘的世界。最美的是冰珠串结在野樱桃枝上,红白相间,晶莹向日,觉得人间珍宝,无此璀灿!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六》 天象描写篇 晨 凌晨 日头尚未从海中升起,潮水已退,淡白微青的天空,还嵌了疏疏的几颗白屋,海边小山皆还包裹在银红色的晓雾里,大有睡犹未醒的样子。 沈从文《如蕤》 在一个早晨,天还没有大亮,东方才开始发白,黑色的天空渐渐在褪色,空气里还充满着夜的香气,两个青年的脚步声在润湿的草地上微微响着。 巴金《雾·雨·电》 在天的一边,已经淡淡地拖直了一条乳白色的狭带,像要将这所有的山峰束合在一起。接着一种酒醉了似的绯红渲晕着。接着又是一抹沉重的灰色浓云…… 萧军《八月的乡村》 晨光来临了,东方现出了一片柔和的浅紫色和鱼肚白。接着,黎明的玫瑰色彩,天空的种种奇妙的颜色,全显现出来了,野草和菖蒲原先黑森森的,这时也显出了一片油油的绿光。 (美)德莱塞《黑人杰夫》 黎明 黎明时他起来,便到田野和河边上去,那混合着泥土、树木和野花的香味的清新空气,刺激得他的头脑清凉清凉的,沁人肺腑的晨风,像是一股淙淙作响的溪流,流过他那发焦的心,金色的太阳渐渐露出山头,河边的向日葵面向着东方。 刘绍棠《田野落霞》 朝霞在东方发光,一行一行的金色云块好像在等待太阳,就像群臣在恭候皇帝一样。 (俄)普希金《小姐-乡下姑娘》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欢乐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峡谷里,但它已经把我们头上两边峭壁的顶端染上黄澄澄的颜色;长在岩壁深罅里的叶子稠密的灌木,只要一阵微风吹过,就把一阵银雨撒在我们身上。 (俄)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还不到日出的时候,天刚有点蒙蒙亮;那是一种美妙苍茫的时刻。在深邃微白的天空中,还散布着几颗星星,地上漆黑,天上全白,野草在微微颤动,四处都笼罩在神秘的薄明中。一只云雀,仿佛和星星会合在一起了,在绝高的天际唱歌,寥廓的苍穹好像也在屏息静听这小生命为无边宇宙唱出的颂歌。在东方,格拉斯山坳映着吐露青铜色的天边,显示出它的黑影;耀眼的太白星正悬在这山岗的顶上,好像是一颗从这黑暗山坳里飞出来的灵魂。 (法)雨果《悲惨世界》 这时月亮在天空已将走尽它的旅程,正要隐没到大海中去。空气变得愈加清凉了。东方的天色已渐渐发白。右首农庄里的一只公鸡叫了;左首农庄里的公鸡随声应和。它们嘶哑的啼声穿过鸡舍的板壁,像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天空无际的苍穹在不知不觉中发白了,群星一一消失。 鸟儿唧唧地响了。起初是怯生生地从树叶丛中传来;逐渐胆大起来,叽叽喳喳闹成一片,枝枝叶叶间都响彻颤动的,喜悦的欢唱。 (法)莫泊桑《一生》 晨光 早春的清晨,汤河上的庄稼人还没睡醒以前,因为终南山里普遍开始解冻,可以听见汤河涨水的呜呜声。在河的两岸,在下堡村、黄堡镇和北原边上的马家堡、葛家堡,在苍苍茫茫的稻地野滩的草棚院里,雄鸡的啼声互相呼应着。在大平原的道路上听起来,河水声和鸡啼声是那么幽雅,更加渲染出这黎明前的宁静。空气是这样的清香,使人胸脯里感到分外凉爽、舒畅。 繁星一批接着一批,从浮着云片的蓝天上消失了,独独留下农历正月底残余的下弦月。在太阳从黄堡镇那边的草原上升起来以前,东方首先发出了鱼肚白。接着,霞光辉映着朵朵的云片,辉映着终南山还没消雪的奇形怪状的巅峰。现在,已经可以看清楚在刚锄过草的麦苗上,在稻地里复种的青稞绿叶上,在河边、路旁和渠岸刚刚发着嫩芽尖的青草上,露珠摇摇欲坠地闪着光了。 柳青《创业史》 峰尖浸着粉红的朝阳。山半腰,抹着一两条淡淡的白雾。崖头苍翠的树丛,如同洗后一样的鲜绿。峡里面,到处都流溢着清新的晨光。江水仍旧发着声吼,但却没有夜来那样的怕人。清亮的波涛,碰在嶙峋的石上,溅起万朵灿然的银光,宛若江在笑着一样。 艾芜《山峡中》 这时候,东方的天空已经发白了,在白亮亮的天幕的背景衬托下,那突兀高大的黑色山峰的轮廓也就显得更加清晰了。四面,那月亮沉下去的地方,也有着一道白亮亮的光圈,但是这光圈却渐渐地暗淡下去,一会儿,就被东边那渐渐扩大的白光所溶化了。晨星开始稀疏起来,远处,在那灰蒙蒙的山谷中,不知从哪座屋子里,传来了一声长长的洪亮的鸡叫。 峻青《苍松志》 晨光来临了,东方现出了一片柔和的浅紫色和鱼肚白。接着,黎明的玫瑰色彩,天空的种种奇妙的颜色,全显现出来了,溪水也同它们相应和。雪白的鹅卵石在水底映发出粉红色,野草和菖蒲原先黑森森的,这时也显出了一片油油的绿光。 (美)德莱塞《黑人杰夫》 晨晖 列文又上好子弹,动身往远处去的时候,太阳虽然还被乌云遮着,但是已经升起来了。月亮失去了光辉,宛如一片云朵在天空中闪着微光;一颗星星也看不见了。以前在露珠里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的水草,现在闪着金黄色。烂泥塘像一片琥珀。青翠的草现在变成黄绿色。沼泽的鸟在那露珠闪烁、长长的影子投在溪边的树丛里骚动起来。一只鹞鹰醒了,停在干草堆上,它的头一会扭到这边一会扭到那边,不满地望着沼泽。乌鸦在飞向原野,一个赤脚的男孩把马群赶到老头身边,这个老头撩开了大衣坐起来搔着痒。火药的烟雾像牛奶一样,散布在葱绿的青草上。 (俄)列·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失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欢乐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峡谷里,但它已经把我们头上两边峭壁的顶端染上黄澄澄的颜色;长在岩壁深罅里的叶子稠密的灌木,只要微风吹过,就把一阵银雨撒在我们身上。我记得,这一次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爱大自然。我是多么好奇的观赏着那在宽阔的葡萄叶上抖动并且反映出千万道虹彩的每一滴露珠啊!我的视线多么贪婪地想刺透那烟雾迷蒙的远方啊!那边,路越来越窄,峭壁越来越青,越来越险,终于连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 (俄)莱蒙托夫《梅丽公爵小姐》 清晨 夜色,如一层薄薄的蛋壳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去了,蛋青色的曙光柔和地洒在青色的高楼群和高楼群拥抱的塔松上。沉睡了一夜的生命,又投进了一片创造和抗争的喧腾里。 刘沛《老教授与白色鸟》 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刘白羽《平明小札·晨》 晴晨,太阳升起来了。它抖开一身金光闪闪的彩衣,荡起了阵阵清风,赶走了黑夜,驱散了沉寂。 于是,夜里栖息在枝头的山雀,昏睡在巢穴里的鸟儿,都展开了羽翼,向着蓝天高高地飞去。 于是,城市醒来了,街道醒来了,各种各样车辆的轮子,又开始向前滚滚疾驰了。 于是,海洋醒来了,港口醒来了,巨大的货轮,随着一声声汽笛,升起了烟的旗帜,向着大海的远方,奔驰而去了。 紧紧地并闭了一整夜的大门打开了。从千家万户,从条条大街小巷,响起了人们前进的脚步声,充满了信心和力量的脚步声。 秋原《清晨》 曙光是磁蓝色的。别看它细细的,很有力量,像巨剑的锋刃划开黑暗,迸射出庄严肃穆的明亮光辉,向那深远的天空,辽阔的大地,苍茫的空间扩展着…… 季悦《最后一个夜晚》 这时东方开始发白,月亮消失了光辉,整个天空逐渐变成玫瑰色。于是巨大的冰镜也开始奇妙地变换着色彩,仿佛被截然分成了两半,一半发出紫色和赤铜色的光辉,而另一半,也就是与玫瑰色天空接连在一起的东方的一半仍然是碧蓝的。 天越亮,景象也越加优美。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在紫褐色的雾霭中,向周围喷发出光焰,照射在下面闪光的冰原上。于是天空中的深红色和金黄色,都在明澈如镜的湖面上再现了出来。无论是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河上,都不会出现这样一种迷人的景色。在这里,宛如有两个太阳同时升起在两个天空中。 (匈)约卡伊·莫尔《金人》 这时候全城还是静悄悄的。只听到清道夫在什么地方扫地的声音,刚刚睡醒的小麻雀在唧唧喳喳地啾叫,地下室的窗玻璃上照射着初升太阳温暖的光线。 (俄)高尔基《我的大学》 寨子的早晨 街道上是一片潮呼呼的露水气味;树影子渐渐的淡了,星斗渐渐的少了,天空渐渐的高了;寨子上的喇叭花顶着露珠儿开,豆荚子在微风里摇摆,菜饭的香味儿开始飘荡,本来,从每一个院子传出的拉风箱的声音很响亮,这会儿倒变得很低。 浩然《艳阳天》 山谷的早晨 这时候,东方的天空已经发白了,在白亮亮的天幕的背景衬托下,那突兀高大的色山峰的轮廓也就显得更加清晰了。 ……晨星开始稀疏起来,远处,在那蒙蒙的山谷中,不知从哪座屋子里,传来了一声长长的洪亮的鸡叫。 峻青《苍松志》 山村的早晨 山村的早晨可美啦!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早晨。满山满沟都是绿的,好像刚油漆过的绿屋子,一摸就会蹭上满手绿油。路两旁的野花,各颜各色,都顶着露水珠开了。小鸟穿来穿去,大蚂蚱蹦蹦跳跳。 浩然《蜜月》 森林的早晨 窗外的晨光像流水似地漫布开来,我们林海的早晨来到了。晨星尚未消失,大地还在酣眠中,勤劳的啄木鸟就在密林深处开始了它们的晨唱。紧接着,从那翠绿的柳林和浓密的白杨林里,传来了阳雀群“唧唧喳喳”的合唱。斑鸠躲在黛绿色的苗圃里咕咕欢叫,娇小的红靛颏在低低的树枝上鸣啭。红色的金丝雀,赤褐色的鹌鹑,淡绿的翡翠鸟以及各种各样的鸟儿,都以它们独有的音色喧嚣起来。天色变得明亮柔和了,嫩红的朝霞像透明的纱幕笼罩着树林,林间的白雾也变成淡淡的胭脂在枝柯间脉脉地流颤…… 郭保林《林海晨曲》 那天早上,满布曙光的清新的天空那么可爱,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一阵温暖的风吹动矮树丛,雾气懒洋洋地在丫枝间爬行,被泉水里喷出来的气息浸透的富耶尔森林,正在曙光中冒着气,好像是一个装满了香料的大香炉;天空的蔚蓝,云层的洁白,泉水的清澈,从海蓝到翠绿和谐地配合着的一片葱绿,一丛丛友爱的树木,一片片青草,无边的平原,这一切都流露出无比的纯洁。…… (法)雨果《九三年》 太阳终于在遥远的森林之上探出头来了,好像是从深渊中升起来似的。仿佛有什么神圣的看不见的手,把这闪闪生光的巨大圆盘,高举在睡意蒙胧的大地之上,以其幸福的光芒,祝福着大地上的万物,不论是活的和死的,方生的和垂死的;白昼神圣的奉献就这样开始了,而万物则泥首膜拜,在这神圣庄严的光景之前,默默地闭上了卑微的眼睛。 (波)莱蒙特《农民》 古城的早晨 他推开窗子从高楼远眺。他看到白蒙蒙的雾气,轻柔如纱。红霞,云彩,炊烟,袅袅的浮在晴空。霞彩之下,晨雾之中,车马,行人都在树下。红日自朝阳门那儿升起,全城放光。环绕着春色氤氲的三海波光,伸展着这座八百年历史古城。 徐迟《火中的凤凰》 城市的早晨 那粗犷的线条,是宽阔、笔直的大街;那纤细的线条,是深长、弯曲的小巷。 清晨,蓝水晶般透明的天空覆盖着我们的城市,天上无云,地上无风,街道多么清亮…… 一会儿,朝霞在路面上镀了一片黄金。自行车的铃声,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谈笑声……一齐欢乐地渲闹起来,人潮,向工厂、向商店、向学校、向研究所涌去——街道,像传送带似的繁忙。 刘建勋《洒水车》 鞍山的清晨,太阳还没有露面,街道上还飘着残雾,你只听见无数自行车轮带在潮湿的柏油马路上嘶嘶辗过去的声音,骑车的人有的就穿着炼钢工人的白水龙布衣服,脖子上还围着一条毛巾。人们从这条路、那条路,一下都汇合到一条通钢厂大门的大道上来。大道变成了河床,上工的人变成了巨龙,交通汽车窗口上一个女工的头发拂拂飘动;忽然一阵轰轰声响,从海城、辽阳送人来上班的火车开到了,连车门口都挂满了人;一辆专门运送母亲和婴儿的嫩黄色大汽车来了,一张张笑脸像朝霞润湿的花朵一样可爱。 刘白羽《青春的闪光》 乡村的早晨 一片金色的麦田在柳林边展开了。 已经是黎明,东方已透出最初的曙光。无边的田野一直铺向天际。田野上的晨风清新又凉爽。晨风送来一阵云雀的鸣叫,晨风又吹得麦穗儿沙沙低语,掀起一层又一层闪光的波浪。 凌力《星星草》 江南的早晨 我尤其喜欢那江南早春的雾晨! 天气暖烘烘的叫人感到一身轻松,晓雾蒙蒙地笼罩着浸在春色里的一切,充分显出隐约而温柔的美。远地的山峦,下面拥簇着浓厚的雾霭,只模糊地勾出两抹粗淡轮廓的线条。 这江南的春景,是够拖长了人们的回忆,同时又会联想起塞外的四五月间的艳阳天。 在溪旁或湖边,春风里正泛着细微的波纹,岸头丝的垂柳,摆着纤纤的腰肢,像溢露着生命的喜悦和青春的娇姿。 张天翼《一周琐记》 亚热带的早晨 亚热带的山区,湿漉漉的早晨。 乳白色的晨雾从密林中腾起,像一团团棉絮在山腰间飘动。晶莹的露水珠顺着宽大的芭蕉树叶子滴哒地淌下来,闷热的空气里充满了霉稻草味儿。刚刚升起的太阳仿佛也被这烦人的气候折磨得苍白无力。 和谷岩《茶花艳》 晴晨 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得可爱。太阳已经升高了,但它的领域,还只限于房檐,树梢,山顶等突出的地方。山路两旁的细草上,露水还没干,而一味清凉触鼻的绿色草气,和入在桂花香味之中,闻了好像是宿梦也能摇醒的样子。 郁达夫《迟桂花》 雨晨 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蓬,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这时,忽然一声欸乃,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驶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 方纪《桂林山水》 雨后的晴晨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淅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晴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谢大光《落花枝头》 天象描写篇 午 晌午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孙犁《荷花淀》 在这夏日的晌午,镜子般的水面,反射着银色的光。岸边的绿柳和白杨,灵化了似的耸立着给还乡河投出凉凉的阴影。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管桦《葛梅》 正午 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 高粱叶显着软弱,草叶也显着软弱。除开蝈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鸣,猪和猪仔在村头的泥沼里洗浴,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任狗蝇的叮咬,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趁了大人睡下的时候,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嘴啃吃着。 萧军《八月的乡村》 这时已经快正午了。晴空万里,太阳火辣辣的,四近树子上的知了一个劲聒噪着。偶尔可以望见一柱蓝色炊烟从一个和尚山包后面开了起来。 沙汀《一场风波》 南方的八月间,骄阳似火。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躁。 金敬迈《欧阳海之歌》 炎炎的太阳,高悬在世界的当空。红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地面着火了,反射出油一般在沸煎的火焰来。蒸腾,窒塞,酷烈,奇闷,简直要使人们底细胞与纤维,由颤抖而炸裂了。柔石《人间杂记》 午后 午后的阳光,太强烈了,连秧田里的水,都给蒸得暗地发出微小的声音。禾苗叶子晒得起卷子,失掉嫩绿的光泽,又没有一点风,人走在两边都有禾苗的田埂上,简直闷热得浑身流汗,气也不容易透一口,因此谁也不愿出来了。 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 温暖的阳光自玻璃中布满了桌上,许多纤细的埃尘在光中凌乱飞舞,四周阒无人声,冬日的午后真静谧得可爱。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 乡村的中午 将近正午。没有风。蝉在十字路口那面的老槐树上叫。声音时大时小,忽强忽弱,仿佛叫累了,似乎即刻就要停下了,却蓦地又高亢起来。 印着一个翠绿底儿、大红边儿的“茶”字的布幌子,一动不动。那幌子落在门口地脚的影子也一动不动,如一条画在路面上的线。挑幌子的竹竿看上去都烫手。老槐树近边的路面泛着耀眼的白光;树根是一汪荫凉;树冠半遮的那通往县城的公路蒸着淡紫色的烟气,愈远愈淡,和灰蓝色的天穹融到一起去…… 张石山《三件消遣品》 田圃的中午 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阴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萧红《生死场》 山野的中午 当午太阳正在直射,但在山峡里走还觉得冷,因为峡风正在终日冽冽的吹;山上的长林与低草,都萧瑟地喧哗着,我们就也不觉寂寞。路上逢不着人,只有些孤鸟,在两山间飞越罢了。 午后,路更倾侧,山也更嵬巍,杂树也更茂密;孤鸟飞越两山间的,午前有,午后却杳然了。 潘漠华《人间》 城市的中午 午后,北平夏天马路上的窒热的灰尘,像雾似的凝滞不动。灰色的街道、灰色的房屋、灰色的车辆、灰色的川流不息的人群——整个城市全笼罩在凝重的使人窒息的灰色中。 杨沫《青春之歌》 学校的中午 中午,晴云似火,天空像一口锃亮的白热化了的钢精锅,倒扣下来笼罩着大地。整个校舍似乎都在午睡中沉寂了。 涂怀呈《“含川斋”见闻》 草原的中午 中午,天空没有一丝儿云,炽热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得草甸像疲倦了的大海。鸟儿们大概都潜向草底纳凉、睡觉去了,只有不甘寂寞的蝈蝈此起彼伏地鸣唱。偶尔有一阵微风拂过,平静的草原即刻骚动起来,涌起一圈圈绿色的涟漪。不知道风从什么地方扯过一个云块,从太阳面前掠过,于是可以看到一片阴影在草地上奔驰,阴影过后,草甸子更绿了,太阳也更明亮了,就像刚用抹布擦过一样。 宋学武《千草》 冰山的中午 时值中午,太阳垂直着照进河谷,河水闪动银花花的鳞光;苏尔塔斯冰山从重重叠叠的山体后面,只露出一道窄窄的边线,白得迷人,白得耀眼。 唐栋《野性的冰山》 沙漠的中午 正午的太阳烘烤着沙漠。异常干燥的热风犹如无数枚烧红的钢针,肆意地灼刺着人体上一切有感觉细胞的地方。最难受的是喉咙,仿佛有一个火球儿在那里上下跳动,燎得人干涩难忍。 季华《山火》 春天的中午 中午的阳光,垂直地射着。黄垒河那泛着涟漪的澄清的水面闪耀着鲤鱼鳞般的光彩,水气随着微风,飘到河畔的村庄。村庄的屋顶,被温暖的春阳晒着,发散出干焦的气息。凉润的水气调剂了干焦的气息,令人舒适、惬意。 冯德英《迎春花》 夏天的中午 仲夏里,一个炎热的中午,白炽的阳光火焰般在天上、地下燃烧。公路上没有人,河边上也没有人,沼泽地里更没有人。穆静的四野,近处,只听见单调的蝉鸣,远方,只看见透明的蜃气闪动。一切都仿佛坠入沉思,坠落莫明的期待之中。 叶蔚林《龙须草帽》 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村旁路口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那蝉儿和青蛙在什么地方唱着它们的歌,那歌单调极了,可他们齐唱轮唱,百唱不厌,夏日的中午简直就是它们的了。 符泰民《梅丽》 中午很热;天上一片云彩也没有。太阳一动不动地高悬在头顶,烧灼着青草。一丝风也没有,空气凝滞不动。枝头没有一声窸窣,水面没有一丝涟漪;打不破的寂静笼罩着四野和村子——仿佛万物死尽了。空中远远地传来响亮的人声。听得见有一只金龟子在二十俄尺以外振翅飞鸣,深草里有人在打鼾,仿佛什么人倒向那里之后做起美梦来了。 室内也是一片死一样的寂静。到大家午睡的时间了。 (俄)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菩提树下,清凉而且寂静;蝇和蜂飞到荫下时,它们的鸣声也似乎变得分外地温柔;油绿色的青草,不杂一点金黄,鲜洁可爱,一望平铺着,全无波动;修长的花茎兀立着,也不动颤,似乎已经入了迷梦;菩提树的矮枝上面悬着无数黄花的小束,也静止着,好像已经死去。每一呼吸,芳香就沁入了肺腑,而肺腑也欣然吸入芳香。远远的地方,在河流那边,直到地平线上,一切都是灿烂辉煌;不时有微风掠过,吹皱了平野,加强着光明;一层光辉的薄雾笼罩着整个田间。鸟声寂然:在酷然的正午,鸟向来是不歌唱的,可是,纺织娘的唧唧鸣声却遍于四野。听着这热烈的生之鸣奏,使得安静地坐在清幽的荫下的人们感觉着十分愉悦:它使人们沉倦欲睡,同时,又勾引着深幻的梦想。 (俄)屠格涅夫《前夜》 秋天的中午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方纪《三峡之秋》 冬天的中午 那是一个初冬的午后,十月小阳春的天气,太阳像个鸡蛋黄子藏在一层蝉翼似的云彩里,时隐时现,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曹玉模《远去的鼓声》 冬天的严寒虽然统治着大地,但也有它达不到的角落。午后的太阳,暖和和地照着,这个不大的四合院落,没有一点风,充满了阳光。屋檐底下挂着几串金黄的包米穗,在闪闪发光。屋顶上的积雪在慢慢溶化,雪水顺着茅草一滴滴掉下来,打击着扣着墙根下的铁水桶的底子,发出均匀的嘡嘡声。 冯德英《苦菜花》 天象描写篇 夜 月夜 云团缓缓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了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金盘,辉煌灿烂,金光耀眼,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枝上的小鸟,都被这突然降临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王梓夫《幸福你在哪里?》 湖水静静地横在下面。水底现出一个蓝天和一轮皓月。天空嵌着鱼鳞似的一片一片的白云。水面浮起一道月光,月光不停地流动。对面是繁密的绿树,树后隐约地现出来假山和屋脊。这一切都静静地睡了。树丛中只露出几点星子似的灯光。湖水载着月光向前流去。但是琴的眼光被拦住了:两边高的山石遮掩了湖水,仿佛那里就是湖水的界限。 巴金《秋》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 夜,太静了,而且月光又像朦胧的银纱织出的雾一样,在树叶上,廊柱上,藤椅的扶手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而圣洁的光。海似乎也睡着了,我听到轻柔的浪花拍在沙滩上的微语。 刘白羽《海天夜话》 新月从地平线升起,朝着拉都果茨区移动;寥寥的一两颗星星,正同留连不去的残昼争夺领空。渐趋于沉寂的都市,此刻闪耀着煤气灯的灯光。 (瑞典)斯特林堡《红房间》 安德来公爵起来了,走到窗前去开窗子。他一打开窗子,月光就射进了房里,好像它是早就在窗外守候着的。他打开窗子。夜是清凉、寂静、明亮的。正在窗子前面,有一排剪顶的树,一边是黑暗的,一边是银色的明亮的。在树下是某种多汁的、潮湿的、枝叶繁茂的植物,它的叶子和茎干有些地方是银色的。在黑暗的树那边稍远的地方,是一个有露水闪光的屋顶,右边是一株枝叶茂盛的大树,它的枝干是明亮发白的,在它上面,在晶莹的,几乎无星的,春季的天空中,是一轮几乎团@的明月。 (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那时月亮经过子午线。木星升起在东方。在这和平的大自然中间,天空和海洋彼此竞赛安静,大海给黑夜的月轮当作一座最美丽的明镜,恐怕这座明镜从没有这样美的把月亮的影子照出来呢。 (法)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星夜 晚上没有月,星是极稠密的。十一点后人都睡了,四周真寂静啊,恐怕是个绣花针儿落在地上也可以听得出声音。黑洞的天空中点缀着的繁星,其间有堆不知叫作什么名字,手扯手作成了个大圆圈,看上去同项圈上嵌的一颗一颗的明珠宝石相仿佛。我此刻真不能睡了,我披衣下床来到窗前呆呆的对天空望着。历乱的星火,沉寂的夜景,假如加上个如眉的新月,不和去年冬天我们游中央公园那夜的景色一般吗? 冯沅君《隔绝》 雨夜 雨声突然急骤起来。从院里直到街里,连成了一片水塘,绵密而有力的雨点落下来,在水面上砸出无数开花的、僧帽形的水泡。黑沉沉的雨夜,不时有电闪一亮,那都是不太耀眼的、没有雷声的闪电,每亮一次,雨声就更急一些,后来,完全变成一片无法分出节奏的哇哇的声音了。 鲍昌《庚子风云》 风一阵阵地吹得树叶簌簌作响,不时在细长的树干丛里呻吟,旋转着林荫道上潮润的树叶。下着雨,——不是雨,而是蒙蒙的细雨,——头顶上笼罩着漆黑的、朦胧的天空,但是在这片朦胧后面似乎仍然有着月亮或是星星,一簇簇的树木也好像是一个个朦胧的黑点,它们的潮润的边缘和天空融成一片,仿佛是溶化在天空里。 (苏)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天气很糟,正在下着阴冷的细雨,泥泞的大地被黑暗严密地包缠着。时不时的,从什么地方刮来一阵风;它在树枝中间柔声的叹息,搅得房顶上的湿草发出沙沙的响声,还惹出许多别的不愉快的声音来,用叹息和呻吟所合成的悲惨音乐打破了夜间那种抑郁的沉静。 (苏)高尔基《滚来滚去的石头》 黑夜 远山、近树、丛林、土丘,全都蒙蒙胧胧,像是罩上了头纱。黑夜并不是千般一律的黑,山树林岗各有不同的颜色;有墨黑、浓黑、浅黑、淡黑,还有像银子似的泛着黑灰色,很像中国丹青画那样浓淡相宜。所有这一切都不是静的,都像在神秘地飘游着,随着行人移动,朝着行人靠拢。 浩然《艳阳天》 夜色昏暗,月亮在天上,却不知躲在哪里,因为这位狄亚娜小姐(希腊罗马神话里的月亮神)有时溜到地球的那一边去逛,害得这里群山黑魆魆,大野阴沉沉。 (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深夜 夜已深沉,帐幕外面传进来草虫的微吟,和枣红马不安的踢蹄声。夜深中的草原是更加的静寂了,大熊星已经斜落在天边。野兔河的流声更清晰,像是野鬼在长哭,月亮用惨白的脸色探进帐幕里来。在这静夜中,就是连那飞划在半空的殒星,也能听出它飞落时的咝咝声。 碧野《乌兰不浪的夜祭》 夜深了。 墨蓝墨蓝的天,像经清澈清澈的水洗涤过,水灵灵,洁净净,既柔和,又庄严;没有月亮,没有游云,万里一碧的苍穹,只有闪闪烁烁的星星,宛若无边的蓝缎上的洒印着数不清的碎玉小花儿。 江边的沼泽里,青蛙偃息了鼓噪声,迷在水草根下打盹儿,三盹两盹睡熟了。静得出奇的校园内,朦胧,迷茫,怪神秘的,像一个死去的梦。不知什么时候,花枝草茎下,不甘寂寞的蟋蟀,抖擞精神、亮开嗓门唱起来,然而,蟋蟀的歌声太弱小了,小得像一绺纤细的茅草,摇摇晃晃,可怜巴巴地支撑着偌大个夜的世界。 夜凉,轻轻地飘洒着;露水,悄悄地凝聚着。在迟欣丽被常杰甩掉的那个地方,那株小白杨树繁茂阔大的桃心形叶子上,这时全挂上了露珠珠儿。露珠儿渐渐大,渐渐圆,蓦地,一滴,滚落下去,又一滴,扑嗒,扑嗒…… 刘亚舟《幸运儿》 深夜的寂静中,她轻快的步子在院子里发着回声。天上无数的星辰在无限的寂静中闪耀着。院子里一所所房屋的坚硬的方形轮廓,背着寒冷皎洁的天空,清楚地显现出来。户外的景象丝毫不怜悯她心里的烦恼。一切都是那么沉寂、静止、冷酷!这和我现在在写作的这一个乡间的可爱的夜景完全不同:这里远远可以望见地平线在月光下变得柔和而曲折,近处的树木在晚风中前后摇曳,几乎像是人的动作一样;微风在树枝间抚弄,奏起音乐来,仿佛对怀着满腔心事不能入眠的困倦的人们说着抚慰的话。像这一种夜间的景色和声音,才能催眠着痛苦和烦恼,叫它们好好地安睡。 (英)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 静夜 夜,静得瘆人。深秋的夜风,像剃头刀儿一样扫荡着这黑沉沉、死寂寂的百里大洼。月亮像半张死人的脸,冷光熹微,根本刺不透沉沉夜幕。 蒋子龙《燕赵悲歌》 快要落下去的月亮还在黑黝黝的森林边缘绝望地徘徊,河水不时地向上泛着银光,没有一丝风息,然而树梢微微摆动,林荫道旁的树木和恍如幽灵的雕像在其间投下长长的、捉摸不定的影子,喷泉吐水,沙沙声十分奇妙地穿过广阔寂静的夜。 (德)艾兴多夫《迪兰德左堡》 礼拜房、无花果树、水车、小河、田野……宇宙的一切,都笼罩在暗蓝色的夜幕里。 万籁俱寂,没有一丝声息。只有鱼儿不时跃起,细细的尾鳍拍击着水面,伴着田野里响起的单调的蛙鸣。除此之外,旷野里一片寂静,郁热闷人。只听见村里微弱的犬吠远远传来,再就是我自己心脏的跳动和呼吸以及娲赛发安静的喘息声。 (埃及)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土地》 春夜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吴强《红日》 五月的夜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与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犹如慈母的双手。 梅阡《春夜》 没有灯光,但是夜晚相当亮。月光在栏杆外假山上面涂抹了几处。天井里种了一片杜鹃花,跟着一阵微风在阴暗中摇动。四周静得连草动的声音也仿佛听得见。一切景物都默默地躺在半明半暗里,半清晰,半模糊,不像在白昼里那样地具体了。空气里充满了一种细微的但又是醉人的夜的芳香。春夜是柔和的。巴金《春》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流萤在地面上的雾里闪耀,在我们那离威明顿一英里的小屋后边,一只反舌鸟在不停地唱。我们每次醒来时都听到它的歌声。此次北行,我们曾错过了听这种鸟春啼的季节,这时才听到了。印象是难忘的,月光映着低雾,林树一片暗影,空气中回荡着香味,无数的流萤闪耀着一线线绿光,一只看不见的鸟在尽情歌唱。 (美)艾温·威·蒂尔《春满北国》 夏夜 夜,挟着凉爽的微风,吹过滴着露珠的高粱叶,吹过哗哗作响的白杨树,吹过闪着光亮的河水,也吹过浑身发热的林道静俊美的面颊……。多么美丽的夏夜呵,晶莹的星星在无际的灰蒙蒙的天宇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蝈蝈、蟋蟀和没有睡觉的青蛙、知了,在草丛中、池塘边、树隙上轻轻唱出抒情的歌曲。而辽阔的田野在静穆的沉睡中,那碧绿的庄稼,那潺潺流动的小河,那弯曲的伸展在黑夜中的土道,那发散着馨香气味的野花和树叶,那浓郁而又清新醉人的空气,再加上这传奇式的革命斗争的生活,都在这不寻常的夜里显得分外迷人,分外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杨沫《青春之歌》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莹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钱钟书《围城》 夏夜,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大地已经沉睡了。除了微风轻轻的、阵阵的吹着,除了偶然一声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是寂静无声的。 杨沫《青春之歌》 五月的晚上又暖和,又幽静,江风带着茉莉花的清香,吹得人懒懒地打瞌睡。天空又柔软,又安宁,闪着光,好像一幅黑缎子一样。 欧阳山《三家巷》 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雪克《战斗的青春》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朦朦胧胧,如同坠入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火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刘澍德《拔旗》 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哀鸣。 巴金《春》 湛蓝色的天空中,星光开始闪烁,风夹着寒意吹来,空气中充满了山野的气息。清风过处,枝头摇曳,草儿像波浪一样起伏。他们沿着夹在两排白杨树中间的小路,来到圣母院跟前。一只脑袋像是长错位置的小猫头鹰,停在松树的枝头上,一动不动地、腆着脸好奇地看着他们。当见到那些不速之客越走越近时,便迅速展翅飞走了。夜幕四合,晚风愈加凉爽,空气中的香味愈加浓郁,原野陷落了凄迷的梦乡。过了一会儿,响起一阵清脆的钟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西)巴罗哈《种族》 冬夜 夜风使山谷呼啸,使松林发出海潮似的吼声,茂草、枯枝都摇曳颤抖,互相击碰摩擦,不断地吐着萧骚的呻吟。几片飞舞着的落叶轻轻地飘在普洛美休士的头上,但马上又不知滚落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是初冬的夜,寒风正酿制着严霜,准备给那即将到来的明晨妆饰。聂绀弩《第一把火》 由于地理位置,这里冬天日照时间很短,加上天色阴晦,虽然还不到下午五点钟,就已经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了。这一带农村以畜牧业为主,夜幕笼罩下,辽阔的牧场绿很深沉,像安眠的大海一样。间或有一丛丛不大的树林子,黑黝黝地,宛如飘浮在海面上的几星孤岛。人家很少,单门独户地,虽然挂灯结彩,装扮一新,但在空旷的原野上,仍不免显得有些孤寂冷清。不知谁家的孩子在燃放爆竹和烟火,一声钝响,几簇礼花,倒给这静谧的圣诞节之夜平空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顾炯《圣诞节之夜》 夜里,天稍晴些了,冷清清的明月挂在天空,湖面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寒风任意地扫着满湖的枯草梗,发出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湖水在枯草丛里微微低语,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只水鸭的扑翅声,使月夜的湖面更显得寂静和冷清。一只渔船像梭一样的驶进较深一些的枯草丛里,惊起了一群水鸭飞起。渔船停下了。 知侠《铁道游击队》 昏暗的夜 夜色的昏沉黑暗,和举行葬礼的时候一样地凄惨。整个的自然界都好像穿着丧服。月亮和星星,都叫乌云和密雨遮得一点儿也不透,好像它们都完全消灭了的一般。 (英)哈代《还乡》 悲伤的夜 夜死了,电灯光也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泣的时候了。 巴金《家》 园林月夜 夜里,圆月当空。山区的月夜是如此宁静。圆月的清辉泻满园林,夜风轻吹,四周的果园微微闪着千点万点绿光。 碧野《武当山记》 湖上月夜 月夜在湖上别有一番情调。湖西岸有一座筑有钟亭的小山,山侧有树木、草地和一条小路。月光在这儿,多少有些局促。循小路转过山角,眼前忽然一亮,只见月色照得一片通明,水面似乎比白天宽阔了许多,水波载着月光不知流向何方……行近岸边,长长的柳丝摇曳着月色湖光。水的银光下是挺拔的塔影,天的银光下是挺拔的塔身。湖中心的小岛蓊蓊郁郁,显得既飘渺又实在。 宗璞《湖光塔影》 庭院夜景 那真的是一个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那样的夜晚。圆月悬在房子上,在我们后面,所以看不见,一半屋影,柱影,露台遮檐的影子缩小地斜躺在铺沙的小径上和椭圆形的草场上。其余的地方是明亮的,充溢着在银露上闪烁的月光。大利牡丹与支架的斜影横过花床之间的宽道,清新而凉爽,亮着璀灿的石子,伸到朦胧的远处。树下的桔圆亮玻璃的屋顶可以看见,从山峡升起了缥渺的雾气。幽静的紫丁香丛,花还没有开,沉浸在月光当中。所有的花,露水沾湿了的,彼此可以分得利落。光与影在蹊径上那样混在一起,好像不是树与路组成的,而是晃来晃去的透明的房屋。 (俄)列夫·托尔斯泰《家庭幸福》 漓江夜景 这时候,天空像湿墨渲染过似的,兀立前面的大山,像个巨人,把它的头插入夜空;而它的肩膀上,扛着几颗明亮的星星。眼前的漓水,像黑色的绸缎,发出幽暗的亮光。偶然一声鱼跃,冲破江夜的寂静,接着又陷入无边的静谧。侧耳细听,远处浅滩的流水声,隐约可闻。 陈淼《漓江春雨》 山城夜景 呈现在我眼前的,确是一幅奇景。无边无际的灯海,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遥远,遥远。分不清哪是市区,哪是北碚;哪是嘉陵江,哪是长江。但见有些灯光,结成一团,成为一个巨大的灯球;有些灯光,联在一起,像是一条狭长的银链;有些灯光,则是若断若续,似明似暗飘荡着,似有无限诗情,无限画意。 徐开垒《山城雾》 故宫夜景 啊,一弯新月划过了精致的角楼,给高墙内洒下一片朦胧昏黄的光,故宫里显得神秘而安静。这光仿佛是黄色的火焰,悄悄地熔化了故宫这块沉重的铅石,使它变成一片海,但却水波不兴,声息暗哑,没有自己的呼吸,似乎也不容纳别人的生命,只映着月的光辉和倩影。弯月宛如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给我送来一片情思。 郭建英《故宫神思》 首都节日夜景 盛大的节日之夜,像海水满潮似的,这座灯光之海也涌起了。平时的高脚杆街灯,十几盏一簇,只亮了一部分的,这时全都亮了。许多巨大建筑,用灯串或者霓虹灯管构成的线条映亮了整座房屋。这时,一个童话般的境界就涌现啦。天安门的双层大屋顶镶上金边了,城楼上八盏大红宫灯都亮了。远远近近,新华门、电报大楼、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北京饭店、中国银行总管理处……这些地方都是特别漂亮的。在夜空里,它们仿佛都用金珠银珠镶了起来,现出了庄严雄伟的轮廓。有的像是宫殿,有的像是皇冠,有的像是闪光的崖壁。我们孩提时代听过的童话所描绘的景物,这时突然实实在在出现于地面之上。 秦牧《长街灯语》 风雨之夜 入夜,天空像劈裂开了,暴雨打裂口直泻,台风每小时以上二十六里的速度,袭击这海岛。 海喧叫着,掀起的浪遮住了半个天,向海岸猛扑,“哗啦!哗啦!”直要把这海岛的心脏给撞碎似的。 大风把电线杆刮断,全市的电灯熄灭。黑暗中的海岛就像惊涛骇浪里的船一样。远处有被风吹断的哭声…… 高云览《小城春秋》 海滨之夜 夜来了,这是海滨一个静寂的夏夜。 海水静静地睡着,只有些微的鼾声打破了夜的单调。灯塔里的微光在黑暗的水面上轻轻地颤抖,显得太没有力量了。离海有里多路远,便是荒凉的街市。在夜晚街上更静了。虽然是在夏天,但这里的夜晚从来就很凉爽:海风微微吹着,把日间的热气都驱散了,让那些白日里忙碌奔波的人安静地睡下来。也有些人不忍辜负这凉爽的夜,便把椅子摆在门前,和邻居们闲谈他们生活里的种种事情,而最引起他们注意的便是那所新式建筑的海滨旅馆。 这四层的洋楼孤零零地高耸在那些邻近的简陋的矮屋上面,显然是位置在不适宜的地方。它骄傲地俯瞰着那些矮屋,而且以它的富丽的装饰、阔绰的住客和屋前的花园向它们夸耀。 巴金《雾·雨·电》 草原之夜 茫茫草原被夜的黑幕遮盖住了。山岭、河流和树木,连一点轮廓也显现不出来。夜风在空荡的大地上呜咽,既悲怆,又凄凉!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 整个草原沉浸在静夜中。如果这时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或者繁星下,你就可以朦胧地看见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轻轻地游荡,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遐想。 碧野《天山景物记》 夜色在增长,在加浓,夜充满了奇异的、轻柔的声音。草原上金花鼠凄凉地吱吱叫着,葡萄藤的绿叶丛中响起了蟋蟀的玻璃一样的颤声;树叶在叹息,在窃窃私语;一轮血红色的满月现在变成苍白色了,它离地越高,就显得越苍白,而且越来越多地把大量的浅蓝色暗雾倾注在草原上…… (苏)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 山林之夜 南国的山林之夜是非常优美的,缥渺的月光,静静地倾泻在荔枝林和山谷里,好像把一切都溶解在乳白色的月光中。山间的溪流淙淙直响,好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歌唱。浓雾在降着,并不使人感到春夜的寒冷。 哈华《养蜂老爹》 在二楼临近深谷的卧室,满窗的山风,满窗的烟岚。我探首窗外,仰不见星斗,俯不见谷底,而对岸尽入苍茫。这就是我所习见的雾社之夜。 陈天岚《山山水水·烟笼雾社》 圣诞节之夜 晚会结束时,夜已深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地上已经一片皆白,空中飘着大雪。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但年轻人热情的笑语似乎把寒意驱散了。城市已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街道上空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旗,商店橱窗里灯火辉煌,霓虹灯广告放射出炫目的光芒。一些人家的庭院里也放上了系着彩带的圣诞树,点缀着繁星般的亮灯,与绿枝上的积雪交相辉映。这都市的夜晚在我眼前呈现出一种陌生的繁荣,但真正打动我心弦的却是年轻人精神的闪光。 顾炯《新年晚会》 山中虽不大记得日月,而圣诞的观念,却充满在同院二十二个女孩的心中。二十四夜在楼前雪地中间的一颗松树上,结些灯彩,树巅一颗大星星,树下更挂着许多小的。那夜我照常卧在廊下,只有十二点钟光景,忽然柔婉的圣诞歌声,沉沉的将我从浓睡中引将出来。开眼一看,天上是月,地下是雪,中间一颗大灯星,和一个猛醒的人。这一切完全了一个透澈晶莹的世界!想起一千九百二十三年前,一个纯洁的婴孩,今夜出世,似他的完全的爱,似他的完全的牺牲,这个澈底光明柔洁的夜,原只是为他而有的。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 俄罗斯之夜 九点半钟时,罗亭已经在花亭里了。小小的星星从遥远的、苍白的天空深处刚刚闪现;在西方,还留着残霞——在那里,地平线显得更清楚更明晰了;半圆的月亮从一株如泣如诉的白杨树的黑网里露出了金黄色的脸。其它的树木好似狰狞的巨人站着,枝叶上的罅隙好像几千百双小眼睛,或者错叠成一堆堆浓密的黑影。没有一片树叶颤动;紫丁香和刺槐树的最高枝在温暖的空气中向上伸展着,好像在谛听什么。附近的房屋成了一团黑影;从点着灯火的长窗里露出来一条条的红光。这是温柔而寂静的夜,但在这寂静里却微微感到有一种压抑的热情的叹息。 (俄)屠格涅夫《罗亭》 他就又在门廊上坐下,吸着温暖的空气里弥漫着的桦树嫩叶的浓烈香气,久久地瞧着漆黑的花园,谛听磨坊的流水声和夜莺的鸣叫声,另外还有一只什么鸟在门廊附近的灌木丛中发出单调的呼哨声。管家的窗子里,灯光熄了。东边,在谷仓的后面,初升的月亮射出万道银光。天空的闪电越来越亮,照着百花盛开、郁郁葱葱的花园和破败的正房。远处响起了雷声、天空有三分之一布满了乌黑的雨云。夜莺和别的鸟停止了歌唱。磨坊哗哗的流水声中,夹杂着鹅的嘎嘎叫声,然后村子里和管家的院子里,醒得早的公鸡纷纷啼起来,遇到天气炎热而有雷雨的夜晚公鸡照例是啼得早的。常言道,每到快活的夜晚,公鸡就啼得早。这个夜晚对聂赫留朵夫来说还不止是快活而已。这在他是个欢乐而幸福的夜晚。 (俄)列·托尔斯泰《复活》 美国的熊河之夜 那晚很迟时候,在这一天子夜时分上床以前,在我们夏季旅程最北地方,我们曾傍着暗黑的河流散步一会。在我们路上,在水面上,在滴着水的森林里,萤火虫在浮游。不像康喀基河上那些灵活的萤火,它们既不跳舞也不向空中直升。它们慢慢的漂浮,在天鹅绒般黑暗中,宛似大而光亮的绿色灯火。最后我们回到屋里来时,我们将浸透雨水森林的浓香,换取我们小屋房间里令人发思古幽情的煤油灯气味。在昏黄灯焰熄灭后好久,我们还是躺在床上静听着这种北地夜晚黑暗里的声音,一头大鸱鸮的枭鸣和河中浅滩上青蛙的迟缓阁阁声音。 (美)艾温·威·蒂尔《夏游记趣》 美国西部荒原之夜 在星光下,在月光下,在曙光下,在一夜将尽的时候,我们终于转身上道,往墙城略作勾留。落日、明月、星星、朝阳、打地洞猫头鹰、荒原老鼠——这些生动而鲜明的记忆,都随我们同去。我们一路前进,万籁俱寂,我回忆几年前,在《失落的森林》一书中,我曾设想,当我在这世上最后的日子中,最希望在大自然中看到、听到和经历到的有哪些事物。此时我置身野地的一个夜晚,对大地的美景却有一份新的情愫,我渴盼拥有这一切,不忍与之别离。 这些都一齐涌上心头,怪鸱鸟的歌声,长角蚱蜢的鸣叫,闪耀天际的猎户星座,傍晚飘来新刈的秣草香,雪白的树上蟋蟀奏出清凉的音乐,北方的天边,夏天的萤火虫在低地的烟雾中穿梭交织的光。紫罗兰的芬芳,黑夜中传来远处火车汽笛的鸣声——这些,这一切,更有那明月——它照着岸边的浪花,照出一条幽径,从林中的湖面上伸展开去,在皑皑的雪地里发出光芒——明月给大地和夜晚带来无穷的奇观,和月亮神秘的美。 (美)艾温·威·蒂尔《秋野拾零》 美国克里斯托山之夜 在我们背后,月亮稍稍过了满月——夏季最后的满月——升到散格累·德·克里斯托山上面。在外边谷底上,最高沙丘的顶端首先浴在月光里。灰白色的光下泻到沙丘上,我们则站在月光照不到的暗处。在月光下没有一样东西是粗糙或是有角的。一切光滑与温柔,一如苔藓将花岗岩巨砾变得柔和一样。沙丘像是微微发光的云躺着,它们伸出的支线上的光亮又有浓淡深浅的不同。只有我们两人站在荒野而怪异的美景中。上面是荒凉的天,下边是荒凉的沙,我们周围是荒凉的风。 (美)艾温·威·蒂尔《夏游记趣》 黑海边的黄昏与夜 这里有个美丽的黄昏。在这个时候,海岸边那一株婆娑的绿叶下面没有一对对的青年男女呢?他们的眼睛,像海一般那样深,也同海一样不时闪着光芒。 海,好像对于他们的幸福十分同情,静静地躺在他们的脚下,唱着比梦还要飘渺的歌。太阳也早就投入到海底浴盆中沐浴着,跳荡着,它好似在告诉人们:“我在天空中旅行了一日,现在我也应该洗涤一下身上的尘埃。”灿烂的云霞吐着金红的颜色,于是海也流着金光。 不知什么时候,天和海都收敛了笑容,人们身旁的树影也悄然遁去。他们的话,于是越说越细,连风也听不明白他们的话语,只有一对一对的心尖,逐渐跳得利害。面孔泛着红潮。 有时,树梢头的飞鸟偶然的啁啾了一声,这却把他们惊醒了。他们对眼前的海重新张开了眼睛。这时海面上披着一重潮湿的迷雾,但是他们却挟着微醉般愉快的心情注视着她。 为了消除那不安的心情,他们之间,有时指着那夜归的远帆,或是那路旁的花草说一些什么用此来打破沉寂。 夜已经到来,一切的花树,房屋,山岗,都成为了灰暗的影子。从海边望过去,那缀着珍珠般的繁星的夜幕好像就是垂直地悬挂在人们的眼前,这时海和天都连成了一片,苍茫无际的天,也好像正是睡在人们的脚下。假如你悬想一下,这里每一个星都包含着太阳系般那么伟大的世界,那你会感觉到这宇宙是多么的神奇哟! 于是这一对对的情侣中的有些人,因听见那从无限际的空间里发出来的树声,水流声和海潮声而感到畏怯起来,他们逐渐在树丛中,花底下,或在那延伸到很远的灰白的路上散了开去。男人口边的纸烟火,好像在追逐着花丛里面的飞萤。 黄药眠《黑海,美丽的黑海》 北极村的白夜 黑夜来得懒洋洋,漫不经心。那夜色极薄极淡,似有似无,轻飏飏地飘来,似一阵蓬松的干土,让风吹得弥天旋转,灰茫茫白茫茫一片。夜色似乎就此到了极限,并不加深,好似舞台上的纱幕,若明若暗、若隐若现…… 北极村,整个儿一首现代朦胧诗。却朦胧得如此淳朴、如此天然。朦胧得让人怀疑太阳曾经是否来过,让人怀疑太阳是否真的去了。夜变得这么浅显、这么稀薄,不像是真的夜,夜被人剽窃了,涂改了;白天被人嘲弄了、欺侮了。夜好软弱、好无能、好虚伪——美丽的北极村。 张抗抗《大江逆行》 格拉那达之夜 在这种时候,要是登上王后那间高入云霄的梳妆楼,那个高悬在达罗山谷上面,好像是个鸟笼的梳妆楼,再从它那优美的拱廊中凝视月下的景色,那该多么称心!向右,内华达山脉高耸的群山已经失去了嵯峨的外貌,变成柔和的神仙境界;积雪的峰巅衬托在深蓝色天空之下,像一朵朵银色的云似地闪烁着。然后倚在梳妆楼的栏杆上,俯视格拉那达和阿尔贝辛,它们像一张地图似的摊在下面;一切都沉没在酣睡之中,白色的宫殿和修道院正在月光下安眠,在所有这一切的外面,雾气弥漫的格拉那达像梦境似的在远处消逝。 有时,街道上会传来微弱的响板声,一些快活的安达路西亚人,正在欢舞中消磨夏夜,有时,隐隐约约的吉他声和热情的歌声又说明了,也许什么地方,有一位发狂的情人,在他心爱的姑娘的窗前唱着恋歌。 我在这座极引人遐想的故堡的庭院、宫殿和阳台上游荡了几个月夜,画出了这幅淡淡的月夜的图画,我用“甜蜜的假设来培养我的幻想”,在这南国里欣赏着冥想和感觉所混合构成的境界,常常到忘我的地步,因此等我要去睡时,差不多天都亮了,总是林达娜克萨花园喷水池的流水声给我催眠的。 (美)欧文《阿尔罕伯拉》 天象描写篇 风 风 风抚弄着庄稼,时而把它吹弯,时而把它扬起,仿佛大地在进行有节奏的呼吸,那一档档成熟的小麦也都有了生命,风从那边来,传来麦穗与麦穗间的细语。 张贤亮《龙种》 我闭紧嘴,风却像是一只有力的手,窒息着我的呼吸,逼迫我不时地张一张嘴。就在这一刹那,它也会往我的口腔里扬一把土,类似一个恶作剧的孩子。 杨朔《征尘》 春风 三月睛明的午后,空气真是融和得很,温暖的微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酝酿出来的,带着一种不可捉摸的醉意,使人感受着了怪适意不过,同时又像昏昏迷迷的想向空间搂抱过去的样子。 倪贻德《初恋》 二月里的春风,在白天,暖洋洋的,带点潮湿味儿,吹在脸上,却有点像棉花絮拂着脸上的味道;可是一到夜晚,特别是深夜,那股尖厉劲儿,真有点像剪刀呢。夜风在河滩里飘动着,沙滩里的柳树,像喝醉了酒似的,使劲地舞动着她满身的嫩油油的枝条。 李准《五部水车》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朱自清《春》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林斤澜《春风》 夏风 风来了。 先是一阵阵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轻轻地翻起了夜行人的衣襟,戏弄着路上的枯叶。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簌簌声。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乱地摇摆着,树上的枯枝克喳克喳地断落下来。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过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冲出了乌云的重重包围,克啦啦啦像爆炸似的响着,从西北方向滚动过来。 峻青《黎明的河边》 盛夏的傍晚。一阵阵轻柔的和缓的小北风,飘出完达山谷,掠过牡丹江面,把果园里的香味,把大江上的波浪的清凉,一丝丝,一股股地吹送进江南岸的龙泉镇,渐渐地,镇子里的暴热和喧闹消歇了。马路旁的白杨、垂柳,庭院中的丁香,海棠,也全从酷暑的困倦中醒了来。清风在绿叶间簌簌流动,花香在屋檐下悄悄飘荡。一切都是惬意的,宁静的。整个沿江排开的小城,如同一个仰面静卧的巨人,正用它全部身心去感受晚风的恩泽,去尽享风中那淡淡的幽香和湿润的爽意。 刘亚舟《幸运儿》 秋风 秋风像一支神奇的笔,给兴安岭的群山密林,涂抹上了金黄色、殷红色、淡粉色、间杂着斑斑驳驳的墨绿色。一年一度的王花山季节来到了。在这个月份里,河水格外清凉,闪动着细微微的波浪。天空也格外明朗,只有几丝淡淡的云花。你瞧吧,那挤在山崖上的高高的青柏树,金灿灿的华冠,像一团团黄澄澄的烟雾;那散缀在坡梁上的柞树棵子,活像一堆堆燃烧得通红透亮的篝火。而那遮满沟川峡谷的白桦树呢,则像是飘浮的云、洁白的雪。 秋天的山林里,一切都充满着神秘而深沉的调子。 贾非《冰雪摇蓝》 深秋的寒风卷着小雪扫过枯黄的草,向远方飞去。低垂的阴云吻着它的姐妹——在风中乱飞的灰色的炊烟。然而我们爱这萧瑟的秋风。在它深沉苍凉的歌声里,我们听到了刚毅和不屈,感受到了生命的力和抗争,理想的诗意和青春的漏*点。 肖林《寄远》 一阵阴凉的秋风,把已枯萎的楸树叶吹下来。残叶不高兴跟着风走。于是,风就旋转起来,从山上冲进村中,从街上卷到院子里来。树叶发出萧萧飒飒的响声,像是在悲哀地哭泣。 冯德英《苦菜花》 冬风 十二月四日是圣巴巴拉节,守护灵魂往生天国的圣女巴巴拉的节日。紧接着圣巴巴拉节之后,就刮起了第一阵急骤凌乱的咻咻冬风。风在地面上飞掠而过,发出像猎狗顺着臭迹穷追猛赶时狂吠的声音。风啃啮耕耘过的田野,在丛林周围吠叫,刨开积雪,扯断果园的树枝,沿着大路狂跑,在溪流上东闻西溴;风不费多少力气,到处把一切简陋的茅草屋顶和篱笆都摧毁了。这之后,风依旧狂吠着,却向森林逃奔而去了。继这阵狂风之后,就在当天晚上,又从昏暗中冒出了几阵巨风;呼哧呼哧地喘着气的嘴巴里,伸出了长长的锐利的风舌。 巨风刮了整夜,在田野里嗥叫而过,像是一群群饿狼。巨风也大显了神通。天还没有亮,僵硬的大地上的褴褛残破的雪衣,已经完全给剥光了;只有在某些地方,在洼地和沟渠里,才可以看到残留下来的白雪布片挂在篱笆上面。田地上也留下一些发光的白斑;道路可彻底冻住了,——仿佛变成化石了——严霜用它锋利的牙齿深深地啮进了泥土,因此,泥土受到掊击时,便发出钢铁般的金属声。可是,随着早晨的到来,巨风便逃到树林里去躲起来了;巨风潜伏在树林里颤栗发抖。 (波兰)莱蒙特《农民》 微风 五月的微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与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有如慈母的双手。 梅阡《春夜》 突然起了微风,山林唰啦啦地响了起来。那是无数草叶与草叶树叶相碰撞发出的若有若无的响声的汇合,听起来虽轻微但很有力量感。微风似从天上吹来,带着冷月寒星的凉意和银河的水气,冷冷的潮潮的使凡是有心的生命都会觉得心情舒畅。 张波《登高》 小南风真像个娃娃躺在黄毯子上了,嘻嘻地笑着,从这一边,滚到那一边,跌下去了,在小河的水面上翻翻身,在草坡子上蹽个蹦儿,又躺到黄毯子上,又从那一边,滚到这一边儿。 浩然《艳阳天》 夜已经很静了,凉飕飕的小风,一股儿一股儿地从支开的窗子上吹进来。那风,带着露水的潮气,也带着麦熟的香味儿,吹在庄稼人的心坎上,比含着一块冰糖还甜呀! 浩然《艳阳天》 山门的风和山门河的水一样,日日夜夜自北而南,虽然柔曼似水,但时间久了,使得田野上的庄稼,河岸上的依依垂柳,也一齐背倚山门,弓身向南,微微弯曲,像向所有来此的客人,鞠躬致敬。 刘志坚《山门之风》 轻风 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轻风有时吹动了,有时又静息了; 忽然一直吹上面来,仿佛要大起来了,——四周一切都愉快地呼啸,摇摆,荡动,风尾草的柔软的尖端袅娜地摇动,——正想享受这风……但它忽然又息灭,又一切都肃静了。只有蟋蟀齐声地叫着,仿佛在动怒,——这个不息的、尖锐而干枯的声音使人困疲。这声音和日中的顽强的炎热很相配;它仿佛是这炎热所产生的,是这炎热从赤炽的大地里唤出来的。 (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清风 拂进来的微风如同一阵抚爱似地拂着他们三个人。那是一种柔和的,温暖的,平静的清风,一种被这个海岸生长的种种芬芳醉人的花木所饱和的春风。我们辨得出那里面有一种松脂的强烈味道和桉叶的辛辣气息。 (法)莫泊桑《俊友》 热风 在半上昼火烧一般的太阳下,一切生物好像都躺了下来,默不作声,只有蝉是例外。它们给热力薰醉了,沿途每一处开阔斜坡的山艾树上,它们都在引吭高歌。当我们向南走时,我们碰到的是顶头风,一种干燥的风将似有羽毛的山艾树鞭打,并且用一阵一阵强劲的风,将这种树像一片凤尾草那么吹得起伏飘荡。空气因热和尘灰而变得烟雾迷茫样子。远山反依稀可辨。离内布拉斯加州州界不远,我们到了一处高地顶上,看到一大片农田的山谷在我们面前展开。在整片山谷里,像是黄烟的云,从旷野的地面汹涌上腾。干燥的大风卷过田野,将翻耕或是耙过的田地上层迅速吹干,把泥土表层像灰尘一样带至天空。在山谷以外,往南百英里左右,所有空旷地方都在助纣为虐,给已经不知有多少吨和多少亩的腾空泥土,再增加其他的滚滚尘土。我们驱车前进,进入我们第一次遇见的大尘暴前进边缘的干雨中。 (美)艾温·威·蒂尔《夏游记趣》 山风 山风卷着松涛,像海洋的狂澜似的,带着吓人的声浪,从远处荷荷地滚来,一阵阵地刮着崖头刮着树,打着板壁打着门,发出怖人的巨响。有时且扬起尖锐的悲呜,像是山中的妖怪在外巡游一般。 艾芜《松林上》 哈!山风多么狂烈! 满山青翠的阔叶树都在风前翻滚跳动,猎猎作响,有如一头巨大的发威的山猫,耸起了脊背,山雀儿被风卷得满天散开,化作了纷飞的黑点。那陡峭的悬岸上,丛生的修长的巴茅草也像是高高举起的无数矛枪在飞舞晃动。 曾毓秋《浪阔滩平》 庐山的风,自是风,不挟灰,也不带尘。它抚摸着行人的皮肤,不热亦不冷,稍微有点凉丝丝的,总像是北国的秋风。尤其是当人漫步林中,最能感觉到它的轻柔、洁净、清爽、沁人心脾,梳人灵魂。 孙荪《庐山归来答客问》 海风 海完全变了模样。 我认不清楚平日见惯的海了。潮暴涨起来,淹没了整个海滩。愤怒般的波涛还不住地往岸边打来。风在海上面吼叫地飞舞。海在风下面挣扎地跳动。眼睛望过去,就只看见一片黑暗。黑暗中幻象般地闪动着白光,好像海在眨眼睛,海在张口吐白沫。 浴场已经消失在黑暗里,成了一堆阴影,躲在前面。每一阵风冲过来,就使它发出怪叫。我去找那些岩石,就是这傍晚我在那上面站过的,现在连痕迹也看不见了。 我站在岸边,望着前面海跟风搏斗的壮剧。一座一座的山向我压过来,脚下的石级忽然摇晃似地往后面退。风乘着这机会震撼我的身子。我的脸和手都像着了利刀似地发痛。一个浪打来,那白沫几乎打湿了我的脚背。…… 黑暗一秒钟一秒钟地增加。海疯狂地拼命撞击岸。风带着一长列的怪声迎面飞过来。这一切都像在寻找它们的牺牲品一般。对着这可怖的景象我也感到惊奇了。平日是那么恬静的海遇着大风的时候也会这样奋激地怒吼起来! 巴金《短篇小说选——鬼》 渐渐的静了下来。还在树林子里,我已迎到了冷意侵入的海风。再三四转,大海和岩石都横到了眼前!这是海的真面目呵。浩浩万里的蔚蓝无底的洪涛,壮厉的海风,蓬蓬的吹来,带着腥咸的气味。在闻到腥咸的海味之时,我往往忆及童年拾卵石贝壳的光景,而惊叹海之伟大。在我抱肩迎着吹人欲折的海风之时。才了解海之所以为海,全在乎这不可御的凛然的冷意! 在嶙峋的大海石之间,岩隙的树阴之下,我望着卵岩,也看见上面白色的灯塔。此时静极,只几处很精致的避暑别墅,悄然的立在断岩之上。悲壮的海风,穿过丛林,似乎在奏“天风海涛”之曲。支颐凝坐,想海波尽处,是群龙见首的欧洲,我和平的故乡,比这可望不可即的海天还遥远呢!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 疾风 好厉害的风啊! 它活像个失去了理智的疯子,在这宽阔的庭院中颠颠扑扑,乱碰乱撞。它时而把地上的柴草碎叶旋卷起来,忽地扔到东边,忽地抛到西边,忽地卷上高空飞舞,又忽地推到一个墙旮旯里不动了。 窗前的老榆树,被风一刮,摇摇晃晃,枝丫扫着屋檐,发出唰啦啦唰啦啦的响声。 郭澄清《大刀记》 寒风 北河沿的浅水已冻成坚实的冰。柳树脱去了余留的残叶,剩着赤裸的灰色的枝,像无数鞭条,受风的指挥向空中乱打。 胡也频《北风里》 暴风雪愈来愈猛,刺骨的寒风带来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寒风摇撼着树枝,狂啸怒号,发狂似地吹开整个雪堆,把它卷入空中,寒风不住呼啸,方向变化无定,几乎掀翻了雪撬和马匹,好像尖石子似的刮着骑马人的脸,叫他们透不过气来,说不出话来。缚在雪撬辕杆上的铃子全然听不见声音了;在这旋风的怒号和呼啸声中,只听得一阵阵凄苦的声音,像狼号,又像远处的马嘶,有时又像人们在大难之中的呼救声。 (波兰)显克微支《十字军骑士》 十二月的寒风,在烟筒里呼啸,放荡而狂悖,听起来像灵魂在黑夜的草原里,在狂风暴雨中,在漂泊中呼吁。 (德)托马斯·曼《沉重的时刻》 狂风 从遥远的北方卷来了夹着沙土的狂风,立刻那高高的蓝蓝的深秋的天,就成为灰黄的颜色了。一切的景物变了色,太阳避的一点影子也看不出了。顶在头上的天,好像渐渐地成为沉重的,压了下来,要压在人的头上。 靳以《黄沙》 忽然的,门,窗,树木,一齐响起来,风由上面,由侧面,由下面,带着将被杀的猪的狂叫,带着黄沙黑土与鸡毛破纸,扫袭着空中与地上。灯灭了,窗户打开,墙在颤,一切都混乱,动摇,天要落下来,地要翻上去。人的心都缩紧,盆水立刻浮了一层冰。北平仿佛失去了坚厚的城墙,而与荒沙大漠打成了一片。世界上只有飞沙与寒气的狂舞,人失去控制自然的力量,连猛兽也不敢叫一声。 老舍《四世同堂》 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老舍《骆驼祥子》 天气坏极了,成天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条条大街上都是泥泞,除了泥泞还是泥泞。日复一日从东边天空里压过来大片厚厚的云层,罩住了伦敦,连绵不断,仿佛那东边天空里藏着刮不完的风、散不尽的云似的。风势凶猛极了,揭去了城里高楼大厦屋顶上的铅皮,连根拔起了乡村里的树木,刮得风车的叶片都不翼而飞。从海滨一带不断传来翻船死人的噩耗。一阵阵狂风,还夹杂着瓢泼大雨。 (英)狄更斯《远大前程》 旋风 村边,正刮着一个旋风,那旋风像一条直直立起的长蛇,脚踏着白沙地面,头顶着晴朗的天空,它漫过小树、坟丛、沙岗,摧残着一切,滚滚前进。 孙犁《风云初记》 山村里正月的旋风,像个不请自来的夜客,爱在黑地里敲门,门环儿搭搭地响了一阵,屋子里就都是风的声音了。 菡子《万姐》 飓风 飓风是司命的神,他被自己的凶恶弄沉醉了、糊涂了,它变成了旋风。这是盲目的在制造黑夜。有的风暴发了狂,疯疯癫癫爬上了天穹的脑顶。天穹也张皇失措,只好暗暗的用雷鸣来回答。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可怕的了。这真是最凶恶的时刻。 (法)雨果《海上劳工》 怪风 黑夜,忽然刮起了怪风,呼呼山响,哞哞狂吼,听着怪疹人的。直刮得黄沙弥天,伸手不见五指。房上的瓦片被揭下去了,篱笆被拔上了天。田地里拔过麦子种上的晚庄稼苗刚长出一尺来高,都被捺倒了,河堤上的老柳树也被@得低了头,树枝抽打着河坡子,扬起迷眼的尘沙,河水卷起巨浪,拍打着堤岸。刮着刮着海发云就阴了天。天空黑云翻滚,雷闪交加,一阵阵冷风吹得人直打寒战。“唰啦”一个耀眼的利闪,跟着“呱啦”一个大炸雷,就哗哗地下起滂沱大雨来,天昏地暗,迷茫一片。 张孟良《血溅金门》 东北风 一九五五年的最后一天,…… 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巍峨挺秀的秦岭消没在浊雾里;田堰层迭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东北风呜呜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黄尘蒙蒙,混沌一片,简直分辨不出何处是天,何处是地了。就是骄傲的大鹰,也不敢在这样的天气里,试试它的翅膀。 风里还夹着潮湿的海洋上的气息,这是大雪的预兆。 王汶石《风雪之夜》 西北风 西北风开始刮起来,吹遍了滹沱河的两岸,吹得天色昏黄,吹得大杨树摇着乱发,吹得芦苇萧萧。大风卷起滹沱河的波涛,滚滚流向东方。 梁斌《播火记》 暴风 暴风呼叫着邪魔野鬼的调子,扫起地上的尘土,使边区明媚,爽朗,愉快的山野霎时间变得地狱一般黑暗。风扯着人的衣襟,摘着人的头巾,沙子射着人的眼睛。从村东南回家的人被风阻挠着,直不起腰;而从西北方的则被风吹送着,站都站不住。河沟里树枝摇曳着,似乎要挣脱树干随风而去的样子;枝丫间,喜鹊辛辛苦苦筑起的巢,被风毫不费力地拆掉,那一根一根衔来的干枝枯草都粉飞去了。池坝里水面上盖了一层尘土,涟漪的河水和蓖麻油一样混沌。 柳青《种谷记》 出乎意外,一团蓬松的、灰白的云从山后露出来。它跟草原使了个眼色,仿佛在说:“我准备好啦,”天色就阴下来了。忽然,在停滞的空气里不知什么东西爆炸开来;猛然起了一阵暴风,在草原上盘旋,号叫,呼啸。立刻青草和去年的枯草发出沙沙声,灰尘在大道上卷成螺旋,奔过草原,一路裹走麦秸、蜻蜓、羽毛,像是一根旋转的黑柱子,腾上天空,遮暗了太阳。在草原上,四面八方,那些野麻踉踉跄跄,跳跳蹦蹦,其中有一株给旋风裹住,跟小鸟那样盘旋着,飞上天空,变成一个小子的黑斑点,不见了。这以后,又有一株飞上去,随后第三株飞上去,叶果鲁西卡看见其中两株在蓝色的高空碰在一起,互相扭住,仿佛在决斗似的。 (俄)契诃夫《草原》 台风 台风像神话里魔鬼作法那样,天空里顷刻出现了烧焦的破棉絮似的云块,变得昏天黑地、混混沌沌的了。风在桅杆上、支索上、电报天线上打着呼哨。暴风像瀑布似的倾泻下来,风把雨和水搅拌在一起,像密集的子弹般噼噼啪啪射来,打在人的脸上像针刺一般痛。这台风来势真猛啊! 樊天胜《阿扎与哈利》 我到过海南岛外一些小岛。在这些地方,台风刮起来气势真是惊人。它们直刮得人站也站不稳,要抱住木桩才不致于被刮下海去;那种风力可以把一座茅棚像火柴盒子似的刮到海中。 秦牧《奇树》 沙漠风 风沙越来越大,它在树林当中啸叫,旋转,忽而掠过房顶逃遁在大沙漠之中,忽而又瞬息万里地冲到这小学校里,推开门窗,好像在吓唬人,好像要找较量的对手。 杜鹏程《飞跃》 这时的风刮得愈来愈猛。它刮起的沙石已不是像跳着探戈似的风柱,而是黄浊的一片。有时,甚至铺天盖地而来,使人十步之内不辨方向。那声音是喧嚣而鼎沸的,颇像排山倒海而来的惊涛骇浪。当风沙刮得最疾之际,只见滚滚黄浪颠簸于天地之间。北风呼啸,凛冽凄厉,乘坐的吉普车也在大风之中震动起来。 柳嘉《戈壁风》 张牙舞爪的风魔渐渐逼近了,狂风卷起漫天沙雨打在车窗上哗哗作响,整个天空像是拉上了一条黄沙的幔帐,太阳早已没了踪影,昏天黑地的,咫尺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耳边响着风魔吹奏的森人的警笛。 冯强《在腾格里沙漠深处》 尘土 在黄昏时风势转了,可是尘土并没有减少多少。太阳又大又圆,像是一个淡黄的中秋圆月,慢慢的西沉。先是它的下缘,然后是它的下半,然后在西边天末升起的飞扬尘土厚幔后边整个不见。一种柔和的,金色的光,我们从未见过出奇美丽的光,充满了这个灰扑扑的月照天空。黄昏以后很久,直到夜深,风和风挟带的东西继续横扫过查特隆,不过到了清晨,空气差不多静止了。大部分尘土,都落了下来。我们重又上路,视域扩大了,我们要进入那个惊奇的世界,一个绿色沙丘的地方。 (美)艾温·威·蒂尔《夏游记趣》 天象描写篇 彩虹 彩虹 七色的虹从达赉湖上扯起来,它恰好在饱含着水珠的天空上划了半个圆圈。它大概有三百里长吧,因为它这头在达赉湖的北岸,那头跨上达赉湖的南岸,达赉湖南北恰好是三百里。 饱含水珠的天空是透明的,七彩虹在环内天空上还映照出一道七色虹来。云气有的重了,还在下移,轻的,还在上扬。天空上湖光的倒影,彩虹的反光,还在瞬息变幻不定。 端木蕻良《在草原上》 “看,彩虹!彩虹来了!”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道半圆形的彩带藏匿在水瀑胸前的浅烟薄雾中,若隐若现。太阳越来越近了,它用力地把自己的光与热掷于瀑布,用自己粗大的手拨开缭绕的烟雾,红黄绿蓝几色相并的彩练愈以发亮。 惠长林《彩虹梦幻曲》 啊,只见一道色泽鲜艳的巨大的彩虹,出现在那雨后显得特别蔚蓝的天空之中。它像一道五彩缤纷的拱桥,横跨在峰林之中,一直插进那幽深的山谷。从天空的背景上看,它离开我们是那么远,那么高。从深谷和峰林的背景上看,它距离我们却是那么近,那么低,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了它。 峻青《天子山一日记》 天幕的左麓,列着一行彩虹:水红、米黄、浅蓝、深赭。微青的天底衬着,像一道迷离的天桥,想是要诱来仙子飞渡?…… 那是落虹吗?润泽多采的山野,那层痕洋溢着画意: 一层峰峦:银灰; 一层林木:苍郁; 一层熟透了的荔枝:泛着鲜亮的红艳; 一层晶白的公路:飞奔着许多浅蓝的长方体。 呵,层痕迭彩,那可是仙子的舞裙,微云般地飞掠大地?荡漾,飘拂,那可是地虹的生命在闪耀? 傅之玫《云客水态集美情》 船舷一侧出现了会走的彩虹,投半空数十尺,其沫如散珠孱雾,日光煜煜,璀璨夺目,这水光化合物,七色辉映,灿如蝶舞。 王文杰《风雨太平洋》 七彩虹,确是那么美丽。看它总是那么柔和、宁静地贴着蓝天,柔和、宁静地折射着五光十色、绚丽璀璨的柔辉,映照了雨后大地上疾走的河流,也映照了草地上一颗颗晶莹的小水珠,四周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氛围。每每这当儿,我们那些放牛的孩子,就会雀跃着从林子里奔出来了,用缺了门牙的小嘴,甜甜地唱起:“彩虹儿弯弯,小船儿弯弯……”唱累了,我们便趴在湿漉漉的青草地上,头仰着看彩虹儿,没头没脑地讲起彩虹的故事。 李成《彩虹遐思》 当我再抬头时,咄!分明的一道彩虹划破了蔚蓝的晚空。什么时候它出来,我不知道;但现在它像一座长桥,宛宛地从东面山顶的白房屋后面,跨到北面的一个较高的青翠的山峰。 茅盾《虹》 在一阵急骤的阵雨之后,和火红的太阳争艳的是条光芒万丈的彩虹,彩虹从华莹山凌空而起,弯向远方的天空。 彩虹辉映着湛蓝的晴空,阵阵凉风吹来,美丽的嘉陵江两岸,风光更加动人。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七彩鲜艳,银海衬底。妙极!妙极了!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不过十步之外,虹脚升起,跨天都,直上青空,至极远处。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 徐迟《黄山记》 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色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我说“完整”,因为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的地方。 萧乾《草原即景》 一场玻璃丝似的细雨刚刚飘过,天空洗得非常明净。许多云絮低低地降落,把几个最高的山巅笼罩起来,似乎给它们披上了几片白色的轻纱。一道艳丽的彩虹,趁人不留意的时候,悄悄地显现出来了,从河的那边弯到了这边的山后,给正在歌唱着的民工,抹上了一片新的色彩…… 顾工《金君玛梅——康藏工地散记》 一会儿,西边的云裂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气在云下奔走;闪都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又待了一会儿,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生出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 老舍《骆驼祥子》 太阳已经偏西了。那道无形的彩虹,一直悬挂在林间空地上空,洒下无数亮斑,好像一只只体态轻盈、外形多变、嗡嗡有声的蜜蜂,大多数是金黄色、酱紫色和淡绿色的。 (意)艾·莫兰黛《历史》 直到第二天,虽然雨还在下,但情况稍好一点。而到下午五点,突然雨收云散,兵营上空,一下蓝天湛湛。打老伊巴里杰那向,绚烂的一道七色彩虹,映照天际。这气象非凡的弧状虹霓,一头伸向伊巴里杰老城那面,一头伸向德涅斯特河的黑森林,俨如在那吮吸森林的新鲜空气。它那氤氲霞光,辉耀闪映,变幻万端,衬托那飞翻的彩云,呈美显艳。 (波)显克微支《火与剑》 一条虹横跨在阿纳尔哈依整个天空上。它从世界的这一端跨到那一端,吸收了世上一切的柔和的色彩,凝固在高空里。我惊喜地朝四周望着。蓝湛湛的,不可衡量的天空、闪烁的彩虹和暗淡的苦艾草原啊! (苏)艾特玛托夫《骆驼眼》 天象描写篇 雷雨 雷雨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地卷了起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嗡嗡地响。闪电,时而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田禾,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点和那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人影。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音。 峻青《黎明的河边》 然而猛可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里都雪亮,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轰隆隆,轰隆隆,他胜利地叫着。呼——呼——挡在幔外边整整两天的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茅盾《雷雨前》 我们刚回到住所,突然风雨大作,雷声隆隆。风声、雨声、涛声交织成一片。我伫立在门旁,只见北海怒涛翻滚,咆哮奔腾;骤雨抽打着地面,沙飞水溅,迷蒙一片;那萧索的荒草仿佛化成了一把把锋利的钢刀,在暴风中拼命地摇撼着、呼叫着……天地间,好像有千军万马在驰聘,在前进。只有那绿水角的灯塔,顶风沐雨地挺立着,毫不动摇。 顾炯《绿水角》 风雨漫天而来!大家从廊上纷纷走进自己屋里,拼命地推着关上门窗。白茫茫里,群山都看不见了。急雨打进窗纱,直击着玻璃,从窗隙中溅了进来。狂风循着屋脊流下,将水洞中积雨,吹得喷泉一般地飞洒。我的烦闷,都被这惊人的风雨,吹打散了。单调的生活中,原应有个大破坏。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三》 一阵冷风从坑底卷上来,正在流着汗的人们竟被激动得起了寒噤!一道长长宽宽的闪电划破了整个夜空,使所有山谷底人和物被照亮了有一秒钟。接着不久,就是一响暴烈的雷声,它几乎要把整个的宇宙震碎了似的爆响着。要来的暴风雨终于到来了,那沉重的飙急的大雨点和了风漩,竟如拧在一起的一条条残酷的鞭子似的,从天空凶猛地抽打下来了。它抽打到山顶谷底,毫无怜惜地抽打到人底头脸和周身…… 萧军《五月的矿山》 雷雨前后 忽然天空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条缝!不折不扣一条缝!像明晃晃的刀口在这幔上划过。然而划过了,幔又合拢跟没有划过的时候一样,透不进一丝风。一会儿,长空一闪,又是那灰色的幔裂了一次缝。然而中什么用? 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人的愤怒的吼声。 茅盾《雷雨前》 一天下午,俞伯牙从海滨散步回家。天空阴云密布,黑压压的,气候又湿又闷,没有一丝儿风,山林和海洋像死一般的沉寂,闷得人简直气都喘不过来。忽然,天顶上裂开了一道道的缝,一条条银蛇在云端里直窜。白色的闪电照亮了海面,轰隆隆的雷声紧跟着响起来。倾盆大雨哗哗地往海面上直泼,狂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呼呼地咆哮着,仿佛把海水翻了个底儿,又搅乱了山顶上的松林。巨浪一个紧接着一个扑向岸边的岩石。雷声、雨声、浪声,还有山上的松涛声,混成一片,猛烈地震撼着天地。 陈伯吹沈家英《俞伯牙作曲》 闷雷 大地似乎是沉沉地入睡了。然而,雷却在西北方向隆隆的滚动着……声音沉闷而又迟钝。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的黑云上,呼啦呼啦的燃烧着。 峻青《黎明的河边》 闪电 雨,不知在什么时候停止了;闪电尚时一照耀,然而很温和地,像是微笑。在这些间续的掠海灯光似的一瞥中,林白霜的迷惘的眼前便呈现了一段渐转淡蓝色的长空和簸荡在波浪上的几个小划子。 茅盾《色盲》 雷电 一刹那,巨大的闪光撕裂了黑暗,吃力地抖动了几下,又恼怒地把不肯俯就的隆隆吼叫,从茫茫的空间深处,从八极之外,推涌过来,似剑刀相击,似山崩地裂,这是雷电。 朱春雨《亚细亚瀑布》 黑暗的天空,一下给闪电照亮了,对面的楼房,鲜明地显了出来,立即沉没在黑暗里去。跟着一下雷声,把窗子都震得发抖。雨点从房檐上落下来,溅在地上,越发响得厉害。母亲望望窗外,叹气地说:“真是下疯了,越下越大。” 艾芜《雨》 漆黑的天空,漆黑的两岸,漆黑的河水,暴雨不分丝缕,像整块幕布沉重地覆盖下来。雨水泼在脸上,使人喘不出气。 远方忽然吐出一片耀眼的,惨白的火,愤怒的雷声传来;群山响应着,经久不息,好像有许多空木桶从左岸滚到右岸,又从右岸滚到左岸。等雷声稍歇,又是闪电,这次近多了,呈奇形怪状的树枝形向四面八方伸展,将整个天空切割得支离破碎。……突然,在我们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闪电像利剑一样直插下来,天空被彻底破裂了,震碎了!我急忙蹲下,捂起嗡嗡作响的耳朵,屏住呼吸,仿佛感觉到天空的碎片,纷纷落到我的头上、背上。 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沉闷的雷声越来越大,它似乎要冲出浓云的束缚,撕碎云层,解脱出来。那耀眼的闪电的蓝光急骤驰过,克嚓嚓的巨雷随之轰响,震得人心收紧,大地动摇。 冯德英《苦菜花》 沉重的雷声,在山峰上滚动着,金色的、凶恶的、细瘦而美丽的电火,在浓密的活动着的黑云里,疯狂地闪灼着。有一种轻微而神秘的声音在大地上运动,突然地一个大雷在田地底顶空爆炸,好像什么巨大的建筑突然地倾倒了。 路翎《王兴发夫妇》 霎时间,森林里传来让人心惊胆颤的吼声。随着这吼声,尘土漫天,树叶乱飞。突然,天,一下子便黑乌乌地压下来了。整个天空,都是炸雷的响声,震得人耳朵发麻;锯齿形的电光,不时地冲撞天空,击打山峰!转眼之间,三滴一大碗的雨点,敲打着嘉陵江,敲打着高山峻岭……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天空的云彩,还在调兵遣将,似乎总觉得还没有布置妥当。云彩翻滚着,互相汇合着,分散时,又与另一块汇合起来。一切云块的方向都朝着村子北边,电光像有光的带子在山顶上迅速地闪灼,其迅速的程度使人的眼睛来不及看出这带子的形状。山头,村子和树木在闪电中忽而明朗地恍如白昼,忽而又归入无边无际的黑夜中去了。 柳青《种谷记》 满个昏黯的窟窿又骤亮了一下,闪过一条曲折的虹,鲜红赛过霞光,又像一朵耀眼的玫瑰,穿在一支金箭上在云里迅速的冲刺了一下,再;什么也没有了,连绵不绝的雷就跟踪出现。炸裂,黝黑,静寂,电闪,黝黑,雷,交替着。 严文井《风雨》 震撼着草原和天空的雷声现在响得这么厉害,而且这么匆忙,好像每一声雷响都要告诉大地一桩对它非常重要的事情;雷声一个一个地互相追逐,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吼叫。给闪电拉破了的天空在打战,草原也在打战,一会儿有一道深蓝色的火光照亮了整个草原,一会儿草原又陷进一种冰冷的、沉重的、浓密的黑暗里去。 (苏)高尔基《阿尔希普爷爷和廖恩卡》 天象描写篇 露 晨露 东方还没有露出阳光,松树林的每一片叶尖,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但是,待到走到树林的那一天,露珠里却闪出各样的光辉,渐渐幻成晓色了。 鲁迅《铸剑》 清晨,田地里,麦叶披着一身露水,在阳光下,像万颗珍珠,闪耀着晶莹灿烂的光辉;阵阵晨风吹来,棵棵麦苗,翩翩起舞,像是在比高低。 (朝鲜)李炳洙《岭北》 早春的清晨,气候凉爽,露珠点点。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只有在浮现出太阳的火红色曙光的东方,还拥集着黎明前的瓦灰色云块,这云块不断地淡下去,渐渐消失。整个无边无际的草原似乎洒遍了金黄色的微尘。钻石般的大颗露珠,在茂盛的青草上到处颤动,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 (俄)库普林《在地下》 夜露 露水下来了,在月光中飘落着,无声无息,无影无形。它是万物不可缺少的养料,麦穗儿喝着露水,正在壮大颗粒吧?高粱苗喝足了露水,正在拔着节儿吧?大豆秧喝足了露水,正在伸展着圆形的小叶子吧?桃、杏树喝足了露水,又在它那成熟的果实上涂抹着颜色吧! 浩然《艳阳天》 在灿烂的月光下,田野里绿色的小麦的尖端闪烁着明亮的银光,每一个草人儿、每一条小路、路旁的每一朵矢车菊他都辨得出。露水像面粉似的从天上的一个筛子里落下来。田野里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好像有看不见的谷子在倒进一个看不见的水磨里去似的。 (美)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 露珠 珍珠般的露水珠,从谷物的叶子上落进了柔软的泥土里,大地散发出一股浓郁的田禾的香气。 峻青《秋色赋》 清晨的田野,像是翠绿的海洋,庄稼迎着风,荡起绿色的波浪。尚麻圆大的叶子上,滚动着透明的露珠,迎着风滚到这边,把大叶子压得倾倒这边。滚到那边,又把圆大的叶子压得倾斜到那边。露珠粘到叶毛上,不要担心它会溜下来。 梁斌《播火记》 田野里拂着清凉的风,青青的麦叶上的露珠,发出晶亮的光,一片一片麦田,像是一块一块润滑的玉石。 吴强《红日》 太阳把他的思想打断了。世界顿然像变了颜色。远山也不作暗绿色了,带了些微黄。树上的露水珠儿,见了日光,晶润润地真成了无数的珍珠颗。 郑伯奇《最初之课》 凉悠悠的清风丝丝缕缕地吹,吹低了软软的柳枝儿,摇落了青草叶上的露珠,湿了鞋光,润了发梢。吸一口空气,甜甜的,凉凉的:折一片草叶含在嘴里,清香清香的……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及散尽的雾气像淡雅的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草叶上的露滴,都变成五彩的珍珠。 叶文玲《小溪九道湾》 这些树的碧绿的枝梢洒下一颗颗露珠。在树荫底下的阴影里,晨寒时分的白霜在图案般的蕨叶上发亮,像是银白的锦缎。杂草变得颜色棕红,已经被雨珠砸倒,草茎向地面弯下去,一动也不动。可是等到明亮的灯光照到它们身上,就可以看出来那些草在微微颤动,也许那是生命的最后挣扎吧。 (苏)高尔基《人间》 在那太阳下面展开着的草叶片之上,在那生气勃勃的麦的新芽之上,露珠好像串在线上的玻璃小珠一样的颤栗着。从西方吹来的风把它吹下,水滴散开来,带着虹的颜色闪烁着,于是落到了发出雨的气味的,怀着热望的,优雅的地面。 (苏)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 天象描写篇 暮 暮 季节在秋分和寒露之间,在塞上,下午七点钟左右天色还很亮。 太阳已经沉到西山背后去了,它的余辉给连绵的群山镶上了一道金光闪闪的边饰;由于这道镶边的反衬,逶迤西去的山脉,变得更加幽暗、更加遥远了。山脚下,稀稀落落的灯火闪烁着,更给山色增加了一种深邃莫测的感觉。 天空一片深蓝色,随着夜的来临,蓝色的浓度越来越重。一群群归鸟掠过上空,翅膀敲击着空气,发出“飕飕”的声音。远处的烟囱还在冒着浓烟;浓烟顺着轻风,横飘过去好几里路,像一条黑带子,把天宇划开。 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 她打了个寒噤,重新回到现实中。一切都变得昏起来。阴云密布,遮天蔽日,杨树形成的帷幕后太阳留下最后一抹余辉,宛若一小段紫红色的带子。天突然阴暗寒冷起来。邻近草地上的一个水洼里,刺耳的蛙鸣在为太阳送行。那蛙声像野蛮的异教徒为东边漫卷而来的黑暗唱的颂歌。当那神秘的一角光亮消失,震耳欲聋的孩子般狂热的叫喊声铺天盖地骤然响起时,庭长夫人想起了圣周里的木铃声。 (西)克拉林《庭长夫人》 太阳刚刚落下去。 白头海鸥和黑头海鸥都飞回来;海留在外边。 空中充满着黑夜到来以前的那种纷扰和骚动;青蛙阁阁地叫着,鹬尖叫着从水泽里飞掠出来,海鸥,白嘴鸦,小鸟,乌鸦,它们在黄昏时喜欢发出的噪声;海岸上的鸟也在此呼彼应;可是听不见一点人声。周围异常荒凉。海湾上看不见一片帆影,田野里找不到一个庄稼人。一望无际都是一片荒凉的平原。高大的沙蓟微微地颤动。黄昏时候的白色的天空把一大片苍白的亮光映射到海滩上。在远处的昏暗的原野上的池塘,看起来好像一片片锡箔平放在地面上一样。风从海洋上吹过来。 (法)雨果《九三年》 那是二十四小时中最可爱的一个小时——“白天已将它炽热的火耗尽,”露水清凉地降落在喘息的平原和烤焦的山顶上。在太阳没披上华丽的云彩就朴素地沉落的地方,铺展着一片庄严的紫色,在一个小山峰上方的一点上,红宝石和炉火般的光辉正燃烧着,高高地远远地扩散开去,变得柔和再柔和,覆盖了半个天空。东方有它自己的悦目的湛兰的美,还有它自己的谦逊的宝石,一颗徐徐升起的孤独的星;它不久就要以月亮自豪,可是现在月亮还在地平线下面。 (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暮霭 这时的天色已经灰黯起来了;暮霭掩住了城墙上的楼阁;孤雁开始在迷茫的天野里作哀鸣的盘旋;晚风躲在黑暗里而停止在树梢上;路上的行人和车马都忙碌地幌动于淡薄的灯光里…… 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黄昏来了,一切都笼罩在莽苍苍的暮霭当中,但都透明而又沉静。在落日的返照中,河坝显得白璞璞的,浅滩看来更加晶莹。 沙汀《艺术干事》 水天苍茫,寥廓无垠。从河汊的芦丝间悄然漫起的暮霭,先是钢蓝色,渐渐变为浅灰、漆黑,挂在榉树的枝梢上。被笼罩了的河汊一片混沌。蓦地,前方天际闪耀出一颗星星,银黄间含着微红,随即消失了。但很快,又从深重的夜色中呈现,放射着光芒。它一灭一明,犹如在风中的一支烛火,虽然微弱,却始终不会熄灭。 陈益《古运河春景》 黄尘影里,暮霭阵中,劳作了一天的太阳圆睁着充血的倦眼滑向迢遥的地平线。山峦是母亲,撩起大襟去奶远方归来的游子,为了蓄养他下一天烛照世界的精神。 贾宝泉《这里的故事不陌生》 夕阳收拢了最后一缕光线,暮霭在春末的田野上升腾着,越聚越浓。隐没在西侧山坡后的革新组上空,隐隐约约已见三五星斗在闪烁。谁家的收音机在播送轻音乐,远处传来晚归的牛、羊“哞哞、咩咩”地叫唤。 张正隆《微笑》 暮色 暮色已经模糊起来了,堆满着晚霞的天空,也渐渐平淡,没了色彩了。几颗像会眨眼的明星,挂在深蓝色的幕布上,和一轮亮晶晶的月,在茫无涯际的天空中,徘徊着,似很孤零,又似很自在。 张天翼《草地》 暮色好像悬浮在浊流中的泥沙,在静止的时候便渐渐沉淀下来。太阳西坠,人归,鸟还林,动的宇宙静止,于是暮色便起了沉淀。也如沙土的沉淀一样,有着明显的界层,重的浊的沉淀在谷底,山麓,所以那儿便先暗黑了。上一层是轻清的,更上则几乎是澄澈的,透明的了。 陆蠡《庙宿》 太阳快要坠落了。湖上的七十二峰,时而深蓝,时而嫩紫,时而笼罩在模糊的白霭里。西天半壁的金光,使湖水变成橙黄。 郭沫若《归去》 窗外高耸入云的大楼遮去了半个天空,另一半天空上有一大片云彩上镶着金边,把云彩照得透明。金边黯淡下去,那一大片云彩就像是用旧了的破棉絮挂在渐渐灰暗的天空。暮色无声地降落在上海繁华嚣杂的市中心区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暮色从远山外暗暗的袭来,眠獐般的南山,一刻儿深赭,一刻儿淡青地转换着颜色。一缕晚烟冉冉地向上升腾,缭绕着山巅的尖塔,后来渐飞渐薄,塔的上下如同蒙起一层蝉羽似的轻纱。 刘澍德《塔影》 暮色渐渐深浓了。远方灰暗的云朵聚集成大块,像泼墨画里的牡丹似的。落日把最后一缕苍白的光线投到灌木林的尖顶,寒风又把这光线撕碎,抛洒在湖面的厚厚冰层上,发出凄厉的声响。 徐小斌《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 看看太阳落山了,暮色在背阴处浓了起来,到处是苍茫烟流,只有东边的高山头上还留着一片夕阳,西边的山头上却望不见太阳落在何处,只是有几缕晚霞很明,抹着晴空。 姚雪垠《李自成》 太阳落了,朦胧的暮色从岸边伸展到湖上,水由蔚蓝色变成了铁青色。天空初出的星星静悄悄地嵌在水里,也像浮子一样动也不动。 (苏)柯切托夫《茹尔宾一家》 说话间,天色迅速黑下来。公路像一条灰色的彩带上下起伏,消失在远方的黄昏里。周围的地平线也沉没在昏暗之中。暮色笼罩着田野,远处的树林黑糊糊一片,静悄悄的。公路的上空全黑了。只有夕阳西下的天际在我们身后从远处闪烁着落日的余辉。 (苏)瓦西里·贝科夫《方尖碑》 阳光暗淡下去了,金红色的云雾变成了一片褐色的微光,在丝绸的帐幕和家具的面上,映出临终的告别。在暮色来临的这个时间,有一种亲密的气氛把这间大客厅掩埋在温暖的柔静里。 (法)左拉《妇女乐园》 黄山暮色 黄山的暮色时分的确是一天中最光辉灿烂的,它将薄明的晨曦,绚丽的云霞,灿灿的阳光全收进自己的怀里,这正如一个人的晚年,收藏了童年、少年、青年的美好时光,因而它才显得庄重、深沉、含蓄、灿烂。 邓莺莺《黄山暮色赋》 黄昏 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那样迷人。红色向四下漫延着,漫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维录《黄昏》 天与地在白昼整整相恋了一天,企盼的是太阳坠下大地那一刹那的激动人心的交媾,把鲜红明艳的处*女潮汛喷洒在无生命的天体染红的浪漫的云彩…… 刘恪《红帆船》 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的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张洁《挖荠菜》 湖上的黄昏 一潭湖水,仍旧像它二十年前那样平静;蒙蒙的细雨,洒在湖面,溅起微微的涟漪,这是一个淡烟疏雨的黄昏。 杨极峰《白鹭鸶潭的呢喃》 海边的黄昏 我尤其喜欢在那夕阳衔山的傍晚,坐在海边的岩石上面,眼看着西天边上的晚霞渐渐地隐去,黄昏在松涛和海潮声中悄悄地降落下来,广阔的天幕上出现了最初的几颗星星,树木间晃动着飒飒飞翔的蝙蝠的黑影。这时候,四周静极了,也美极了,什么喧嚣的声音都听不到,只听见海水在轻轻地舐着沙滩,发出温柔的细语,仿佛它也在吟咏那“黄昏到寺蝙蝠飞”的诗句,赞美这夜幕初降时刻的山与海的幽美。 峻青《沧海日出》 草原的黄昏 到了垂暮的时候,整个草原完全改变了。整个彩色斑斓的地区被鲜艳的夕阳笼罩着,慢慢地暗沉下来,这样就可以看到;影子在他们身上掠过,他们变成深绿色的了;水蒸气蒙蒙升起,每一朵小花,每一棵小草,都散发起芳香,整个草原沉浸在馥郁的气息里。在深蓝色的天空里,好像经过巨人的画笔一样,给涂上了几条蔷薇色掺杂金色的宽阔的带子;偶或飘过几块轻轻透明的白云,像海波一样清新而迷人的熏风吹得草尘微微摆动,抚摸着行人的面颊。 (俄)果戈里《塔拉斯·布尔巴》 牧场的黄昏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蔼笼罩草原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碧野《天山景物记》 山区的黄昏 本来,夏天的黄昏是很长的,平原上有句俗话说:“日落十里赶县城。”可山区的黄昏,却是这样的短促,太阳刚刚嗑着山岭,黑黝黝的阴影就落到了山谷里面。随着太阳的渐渐西沉,夜色也越来越浓了。 峻青《山鹰》 南方的黄昏 黄昏是美丽的。我忆念着那南方的黄昏。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岗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遥远的;南方的黄昏是美丽的。 有一轮红日沐浴着在大海之彼岸,有欢笑着的海水送着夕归的渔船。 南方,遥远而美丽的! 南方是有着榕树的地方,榕树永远是垂着长须,如同一个老人安静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着冗长的低语,而将千百年的过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丽尼《鹰之歌》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鲁迅《风波》 敦煌的黄昏 遥远的沙漠和天空之间,大自然裸露着纯朴苍劲的曲线,宁静充满耳鼓,仿佛有着微微的压力。河谷和树林的喧哗都已退去。西部的高原,敞开胸膛拥抱一轮落日,那乐尊和尚的落日,岑参和高适的落日,再一次从古老的传说中走来,使三危山迸发出一片红光,而我,就被这片无垠的红光提升着,超越巨大的一瞬,进入了永恒。 杨炼《黄昏的威力》 傍晚 太阳落了,天空里映出霞光。情况缓和下来,周围静寂,没有一点声音。小河里的水,还在安谧地流着。凉风吹来,树枝摇动,秋黄的叶子刷刷地落下来……天已向晚,圆大的夕阳落在西山上,满天的云霞在浮动,他们经过油绿的菜畦回到城里。 梁斌《红旗谱》 傍晚的景色令人陶醉:露水滋润着萎靡的花草,没有风,四周异常宁静,空气凉爽宜人;日落之际,天空一片深红色的云霭,映照在水面上,把河染成了蔷薇色;高台那边树上,夜莺成群,它们的歌声此呼彼应。 (法)卢梭《忏悔录》 春天的傍晚 春天的傍晚,太阳像个尽到职责的老纤夫,放下了光明的绳索,站在天边,回望着大海。 天、地像是在庄重地和太阳告别。湛蓝的天上,金煌煌的浮云留恋地挽着太阳;海洋,摇动一个巨大的金色花环;海滩上的那片马尾松树林,挥动着镶着金丝线的墨绿头巾;连绵山岗像一排筋骨强壮的男子汉,深情地行着注目礼;轻轻流动的海风,仿佛在缠绵地吻别…… 一个瑰丽而又忧郁的黄昏,笼罩着这片神妙而又荒凉的土地。 纯民《混凝土》 春天的黄昏,那简直是人间天籁! 草儿绿了,花儿红了,清亮亮的晚风里送来花草清甜而微苦的气息。当夕阳的光线与地面接近平行的时候,天空中那一堆堆羊毛卷似的云朵,便开始出现了一圈粉嫩淡红;接着又变成赤金,赭红,最后是大片大片的玫瑰红。田野上弥漫着花粉似的光辉,树林、麦田、沙岗、小河、村舍,都浸泡在这毛润润、湿漉漉的红晕里。 郭保林《写给故乡的黄昏》 夏天的傍晚 夏日的傍晚,运河上的风景像一幅瑰丽的油画。残阳如血,晚霞似火,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青纱帐镀上了柔和的金色。荷锄而归的农民,打着鞭花的牧童,归来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匆匆赶路。村中炊烟袅袅,河上飘荡着薄雾似的水气。鸟入林,鸡上窝,牛羊进圈骡马回棚,蝈蝈在豆虫下和南瓜花上叫起来。月上柳梢头了。 刘绍棠《蒲柳人家》 这是一种类似夏天傍晚庭园中的情景,没有风,池面映着夕阳的余辉,平静得像一面金光灿烂的镜子。在树林中间,远远地现出一个小村子。露水降下来,一群家畜混合着鸣声吠声和蹄声,像音乐合奏一般,向家里走去……你们一定会衷心地发誓,一辈子再不需要比这个更美丽的景色了……这美丽的黄昏,过一个钟头便会消失了,因此更加值得留恋。它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在别人还没有厌倦之前叫他们珍惜自己,便在恰当的时候转变成黑夜。 (俄)赫尔岑《谁之罪》 夏日的傍晚,燕雀的狂噪穿过暮霭,在天空回绕。月夜还有虾蟆像滚珠一样的叫声,好比浮到池塘面上的气泡。倘使这幢旧屋子不是时时刻刻被沉重的车子震动,仿佛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的话,你决计想不到住在巴黎。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秋天的傍晚 深秋的傍晚,天空的云彩,绮丽多姿:有的如春花怒放;有的似猛兽奔扑;有的更若彩禽飞腾,倒映在清澈的浣江中,已很好看。且有一群晚归的鸭子,聚成三角形,在那彩色的水波上,向它们的归宿慢慢地划蹼游去,江水被分成两路,每只鸭子犁起的水波向左右展开,一直缓缓地涌到江边的小草里,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静美之感;隔江望去,对岸金鸡山下的农家,炊烟袅袅,冉冉上升,村上牛羊哞咩,金鸡晚唱,江边,村姑村妇们,一簇簇,一群群,一边笑语,一边洗衣,我凭栏眺望,为眼前这幅秀美的水乡风景画所陶醉。 周策《西施亭遐想》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清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冯德英《苦菜花》 冬天的傍晚 当我走出小屋的时候,冬日的黄昏,已降落在灰白的原野,雪停了,风儿不大,但寒气袭人。西边的天空,从浓密的云层,散出几片玫瑰色的彩霞,单薄而清丽,东方有一颗星星,时隐时现。原野上数间泥屋,有淡淡的暮霭,在它上面轻轻地拂动。我上了马,马蹄踏着残雪覆盖的荒草,发出沉闷的呻吟。苦艾和薄荷的气味,又向我扑来。忽然,一只野鸭,从草丛中惊起,掠过我的头顶,落在远处的河面。那榆树老人,又伸出手臂,向我表示惜别。 丁宁《心中的画》 缅甸伊洛瓦底江边暮景 暮霭越来越浓了,江上洗澡的人已经很稀少了,人们三三两两地沿着沙滩边上的小路走回家去。夜色重重地压住了伊洛瓦底江,江水黑得像墨一般,原来被夕阳的反照所感染上的那一些红晕,也早就为夜色所消褪了。入夜的伊洛瓦底江,更悄没声了,仿佛它也要跟着人们一起入睡似的。我们趁着傍晚时分的微明,沿着江岸慢慢向大桥边走去。实阶街上灯光投射过昏黄的光来,抬头看实阶山上佛塔灯光也一齐亮了起来。缅甸的佛塔顶外面不少是装着电灯的,实阶山上的大佛塔,装着萤色和蓝色的日光灯,灯光把佛塔周围的山头都映蓝了。在无边的夜色里,这灯光显得非凡地奇异。实阶山是曼德里著名的佛教圣地,大小佛塔有五百多座,这时,灯光互相照映,实在是一种奇观。 姜彬《伊洛瓦底江畔的黄昏》 格拉那达的黄昏 这座君王曾在此感叹过的阳台,近来已成为我常来的心爱之地。刚才我就坐在那里,欣赏这漫长的晴朗的一天的黄昏。太阳,在沉入紫色的阿尔哈玛群峰背后时,向达罗山谷射来一道光辉,在阿尔罕伯拉宫那些红色碉楼上,抹上一层凄凉壮丽的色彩。盆地上,一层薄薄的炎热的蒸气,似乎正在夕阳余辉的笼罩之下向远处伸展开去,宛如一片金色的大海。没有一丝微风扰动这时的宁静,虽然微弱的乐声同欢笑声不时由达罗山谷的花园中传来,但只能使我住着的这座巍巍的故宫显得极度静穆。在这种时刻这种景色中回忆显出了魔术似的力量:它仿佛就像照耀在凋零了的碉楼上的夕阳,射出一片光芒,照亮了逝去的繁华。 (美)欧文《阿尔罕伯拉》 将近日落的时候,我到了小路折入丛山的地方,于是停下来向格拉那达作最后一顾,我所站的这个山头,俯视着由城区、盆地同附近的山岭构成的一片宏伟景色。这里同以“摩尔人最后的叹息”出名的落泪山正好遥遥相对。到了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可怜的波阿布狄尔的心情,当年他向身后的这片乐土告别、望着面前那条崎岖而荒凉的放逐之路时的心情。 落日和平时一样,把一片凄凉的光辉照在阿尔罕伯拉宫的红色碉楼上,我还能够隐隐约约地望到考玛尔斯楼上那个外面有阳台的窗户,当初我常常坐在那里,沉湎于美妙的梦幻。夕照在城市周围茂密的树丛和花园上镀上了一层富丽的金色,夏季黄昏时的紫雾正聚集在盆地上,样样都可爱极了,可是在我这离别时的凝视之下,却别有一番缠绵悱恻的意味。 (美)欧文《阿尔罕伯拉》 天象描写篇 霜 晨霜 这一年冬天,气候有些反常:没有落雪,尽打霜。老辈人讲这是干冬和干春的预兆。绿毛坑数万亩老树林子天天早晨结着狗牙霜,常绿阔叶树就像披上了银缕玉衣,成了个白花花的世界,不过晌午不得消散。绿毛坑峡谷底的那一高一矮两栋木屋,每天早晨、上午都戴着洁白的玉冠。木屋后头那溪山水,也结上了一层硬壳,僵直地躺在那里,失去了往时叮咚流淌的气息。 古华《爬满青藤的木屋》 十月下旬的天气,在凌晨的时候,如一层薄薄玉屑铺成的白绒毯子,罩在每家的屋顶之上。霜痕的莹明与洁白,在冬日里虽不是罕见的东西,但是能够领略到这种冷冽中清晨的趣味的人们,也可谓是有幸福的了。 王统照《霜痕》 我看见溪岸上的草地,凝结着白霜,好像一块无尽铺展的白色画布,上面画出了非常美丽的树影,好像墨笔画出来的浓墨色的树影、淡墨色的树影。 郭风《山中叶笛》 寒霜 夜里有些冷,早晨起来,拉开门一看,嗬,下霜了。 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寒霜。那棵树叶婆娑地爬满了半个院子的葡萄,肥大的叶子上,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儿,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但是,风一吹,这顶着霜花的叶子,可就唰唰啦啦地飘落下来了。还有,院角里的那棵梧桐,从昨天夜里起,叶子就在唰唰啦啦地向下落。今天早晨落得更多了,院子里遍地都是带霜的黄叶。 峻青《傲霜篇》 繁霜 晨起,忽见马路旁的电线都变成了白绒的彩绳,简直跟圣诞节人们用以装饰屋子或圣诞树的比手指还粗些的白绒彩绳一样。尤其是所有的树枝,也都结起银白的彩来了。远望就同盛开了的银花。 茅盾《新疆风土杂忆》 薄霜 太阳上来的时候,我们都舒展了许多。远方的雾已渐渐退开,地面上漫着一层薄霜,连我们身上和骡马身上也都是霜了。结在老人胡子上的很厚的霜粒,就好像开绽着一朵雪白的绒花。 李广田《平地城》 重霜 第二天清早,重霜涂白了路上的枯草和落叶;田里结了冰;屋顶上,草垛上,塘边南瓜棚子上,井上挑水跳板上,一色白蒙蒙。 周立波《张润生夫妇》 冰霜 有一天,早晨下着好大的“树挂”,我呵开窗上的冰凌花一望,天空灰蒙蒙地飘着雪粉,院里的树从根到梢挂上一层霜,就像开了一片白花花的梅花似的。这种天气,最冷了。早饭后,我围上一条白羊毛围巾,走出街去,想找几家熟悉的家庭访听访听当地情形。走不几步,嘴里呵的气沾到围巾上,结成白霜,眼睛叫风吹的一流泪,眼睫毛发硬,也冻了。 杨朔《春子姑娘》 霜渣 每个人的嘴里喘出一股股的白气,在眼前一绕便成了霜渣,冻贴在皮帽的耳扇上。如今每个战士的皮帽,不管原来是什么色的,此刻完全都变成白的了。眉毛、睫毛和胡子上都挂上了白霜。 曲波《林海雪原》 天象描写篇 雪 下雪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今年冬天特别冷,雪下的有两尺多厚。早晨起来,风门都推不开。而天上大块大块的乌云,像瓦一样,堆叠在一起。鹅毛大雪还在继续下着,看起来老天爷真要把天地间的空间填满。那山上地下全盖上一层厚厚的白被子,天地连在一起,白茫茫地看起来怪美的。 冯德英《苦菜花》 白雪像小银珠,像小雨点,像柳絮杨花,纷纷扬扬为我们挂起了白茫茫的天幕雪帘。抬头透过稀疏的雪帘望去,那远处的高楼大厦,隐隐约约,好像在雾中,宛如在云里,显得特别好看。我踏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耳边飘来絮絮叨叨又自豪的声音:“瞧我来了。” 潘凯华《啊,白雪》 天气阴沉沉的,雪花成团的飞舞着。本来是荒凉的冬天的世界,铺满了洁白柔软的雪,仿佛显得丰富了,温暖了……这时每株树上都积满了白雪,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宗璞《红豆》 春雪 雪花悄然地飘落着。那飞舞的雪花,一朵,又一朵像是漫天的蒲公英,又像是无数幼小而不可名状的生命,在苍茫的夜空中颤动、沉浮、荡漾。神情是那样怡然,变幻是那样神奇。田静仿佛觉得有一只白色的巨翼正在冥冥之中掩过大地,不知不觉眼前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了。……温暖的春雪没有一丝寒意,悠然的雪花反而给这早春的夜晚带来一种诗意的宁静。 季宇《雪花,静静地飘》 半城烟户,参差的屋瓦上,都还留有着几分未化的春雪……更还有高戴着白帽的远近诸山,与突立在山岭水畔的那两枝高塔,和回流在兰溪县城东西南三面的江水凑合在一道,很明晰地点出了这幅再丰华也没有的江南的雪景。 郁达夫《出奔》 大雪 这天,大雪纷飞,我记得桔如在时,她最喜欢雪,她说雨能清洗世界,雪能纯洁世界。的确,农村的瑞雪是美丽的!当大雪纷纷扬扬,从铅灰色的天空,悄然无声向下洒流的时候,我和桔如就并肩站在门前,心境也像落雪一样静谧。我们几乎同时想到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尽管它已经成了万人称道的千古绝唱,我仍然感到比譬的牵强,柳絮怎么能跟鹅毛大雪相比?还不如用梨花喻雪来得确切。也许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白银如雪是提高,雪花如银却是贬低…… 我倒觉得桔如说的雪能纯洁世界,很有见地:大雪过后,我们走到村外,一片洁白,晶光闪耀,眼花目眩,茫茫无际:那黄褐色的屋顶,那破败倾颓的墙垣,那零乱不堪高低不平的田野,那干枯赤裸的树枝,那乱蓬蓬的草垛……在一尺厚的大雪覆盖之下,干净极了,纯洁极了,漂亮极了,幽静极了,太阳照耀,银光闪烁,奇美异常! 黎汝清《生与死》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驱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的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的**他们,毁灭他们。 峻青《党员登记表》 早晨像盐粉一样飘下来的雪花,越来越大,终于变成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莫斯科变成了一个银白世界。有几辆黑色的轿车,给雪花盖住,也仿佛成了陷在盐堆里的黑色小甲虫。只有一簇簇的小白桦树,这著名的耐寒的树木仍然坚强挺立,它虽然也带上顶冰雪帽子,但是依旧不减其雄姿翠色;大风刮过,它们摇曳一下身子,雪花就一个劲儿地向下滑落了。 秦牧《欧洲的风雪和阴霾》 第二天清早,雪花没天盖地地飘着,山野全白了。带着湿味的初冬的雪片飘积在道边群树上。有好几处,发脆的杨木的树枝丫被雪压断了。寻食的鸦雀在树木之间展翅、跳跃,振落在枝上的积雪。近处的几个萧索的山村,全埋在雪里,远处的群峰,在弥漫的雪的烟雾里,变成了灰色;再远的,溶入迷蒙的空际,自己也变迷蒙了。 周立波《金戒指》 气压越来越重,山林间布起雪幔。周围的尖峰,像冰山一样,在黑色的天空底版边上,划刻成锯齿形。过膝的雪层,填满了沟谷,铺遮了岭颠,掩饰了战壕,换来了一幅幽静悦目的图画,这图画立刻被西伯利亚狂风撕毁了。它冲锋似的怒吼,蛮横的掀起了雪幔,飞扑着树林,沟壑……波罗叶子呼出悲惨的尖啸;豹子、狼,也嚎起饥寒来了。 骆宾基《边陲线上》 窗外落着鹅毛大雪,雪花像蝴蝶似地扑向窗玻璃,在玻璃上撞了一下,又翩翩地飞向一旁。 (苏)柯切托夫《茹尔宾一家》 风雪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巴金《家》 山口的风巨龙般怒吼着,向所能触及的一切渲泄它疯狂的力量,雪团像冰坨子一样兜头砸下来,把人砸得踉踉跄跄。几棵高大的落叶松,凄厉地摇摆着它们模模糊糊的枝干,仿佛在风雪的淫威下胆怯地诉说着它们的不幸。 方炜《凝》 天渐渐黑下来,风也愈紧愈大;乌云更沉重地压向地面,笼盖了苍茫的田野、道路和村庄。使平原上早春的黄昏,立即转为黑夜。雪开始下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的轻轻轻轻飘扬着;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风绞着雪,团团片片,纷纷扬扬,顷刻间天地一色,风雪迷漫了整个原野。…… 方纪《不连续的故事》 暴风雪 北大荒人称暴风雪是大烟泡儿。落雪后的第三天就刮大烟儿泡,这是铁定的规律。烟儿泡开始时,凛烈的寒风打着尖厉的唿哨,把雪原上平展展的积雪,吹成一条条巨龙,贴着雪地滚动。狂风暴怒了,像百万雄狮在怒吼、奔腾,把千百条白龙卷上天空,整个空间迷漫着白色的粉末,如烟,似雾,却没有烟雾的柔软,打在脸上像针扎。刹那间天昏地暗,走在对面的人也只见一个朦胧的身影。暴风雪铸就了北大荒人刚毅的性格,他们不怕这冬天的暴君,迎着它去踏荒,修水渠,伐木,狩猎,破冰网鱼。 平青《风雪送我回故乡》 傍晚时刮起的暴风雪,那时正极其猛烈。过早降临的冬季,几乎总是以不祥的风雪开始。风雪摧残,**地面上的一切,在低地上积起雪堆,从山上舔去最后的草茎。尘土,像玻璃屑一样坚硬,随着风雪旋卷。房屋在风的压力下倾斜、呻吟。一切都弯折、蜷缩、颤抖、惨厉地、多音地呼啸着。 (苏)费定《不平凡的夏天》 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移动着,布满了天空。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积雪 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四周山上的层层的松枝,戴着白绒般的很厚的雪,沉沉下垂,不时的掉下一两片手掌大的雪块,无声的堆在雪地上。 冰心《寄小读者》 北方的雪 黄土高原的雪绮丽无比。它比南方的雪要显得高贵、雍容、壮阔、恢宏大度;南方的雪使人感到冬天确实来临了,北方的雪却令人想到美丽的春天。雪,才是黄土高原上真正的迎春花。 田野空阔,雪好似扫尽了地面上的一切多余的东西。丘垄、渠坝、沟沿、高耸的树枝……所有带棱角的地方,都变得异常光洁而圆润,并且长着如天鹅绒般的茸毛,仿佛晴空下的雪原不是寒冷的,而是温暖的,总使我不由得想把自己的脸颊贴在上面。 张贤亮《绿化树》 江南的雪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鲁迅《雪》 我生长北国,从来爱雪。少年喜诵的“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对北地和江南的雪,作了精细入微的描写:“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不过我觉得这里写的北方的雪是冬雪。至于北方的春雪,我倒觉得颇有江南雪意呢!旧历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不就是这样吗?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栏栅上堆积着厚绒绒一层雪是那样湿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晴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刘白羽《春雪》 雪花 玉蝶儿样的雪花,在除夕的夜晚里飘落。它与爆竹爆开的纸屑,绰绰比舞。不一会儿,就白了房舍鳞鳞的瓦片,白了条条街巷,也白了庄户人家的小院儿。窗前老槐上,挂满了素花玉串,闪闪银做的模样儿。乍望去,直如一位袅娜的雪仙子,千姿百态的,亭亭弄着俏。 李耀奎《年祭》 雪花,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摄氏零下的气温中,凝结而成的冰晶。人们把雪称作“花”,这倒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因为雪花的形态确实像花一样漂亮。在放大镜下,你可以看到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有的是晶莹的薄片,有的像白亮的银针,有的像一把张开的小扇,有的像夜空的星星……据统计,现在观察到的雪花图案,已有一万多种哩!尽管雪花万姿千态,但基本形状是相同的,都带有六角形的特征。唐代著名武将高骈在“对雪诗”中,曾这样写道:“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这六出飞花,便是指有着六个“花瓣”的雪花。 孙述庆《六出飞花》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鲁迅《祝福》 这里几乎还没有积雪,地上只薄薄地洒了一层。雪此刻仍在下着。雪花异常胆怯地飘落下来,又干燥,又轻盈,像绒毛似的。风轻轻一吹,就把雪花从路边吹进沟渠,从小丘吹进山谷,吹到森林边缘去了。 (苏)伊凡·沙米亚金《多雪的冬天》 这时开始下微雪了,这样的雪,常常在没有风的时候看见,疏疏的雪花,好像在沉思——落下去好呢,还是不落下去呢?而且差不多就停在透明的空中,悬在那儿,好像瞬息之间,失掉了重量一般,接着迟迟疑疑落到地上,把自己在空中所占的地方,让给同样苛刻,同样温柔的雪片。 (苏)费定《初欢》 天还没有黑,潮湿的雪花就开始落到湿润的地面上,万籁俱寂。起初只是几片绒毛细的雪花——美丽透明的六角结晶体在空中飞舞,冉冉飘到地面。后面雪开始下大。傍晚,湿淋淋的雪花纷纷扬扬,铺天盖地,挂满了树枝,厚厚地粘在战士们的头上、肩上和袖臂上。 (苏)瓦西里·具科夫《活到黎明》 雪雾 雪,显得过于急躁了些,匆匆地撕破夜的寂寥跌撞下来,瞬间,便被大地拥着,消融在一片湿漉之中。纷纷扬扬落了一个早晨,只留下点点纤弱的痕迹,可它却透出不屈不挠的固执,依旧裹挟着风儿飘洒,变成漫成漫天的雪雾。齐岸青《执火者》 雪景 停雪后的晚上,房屋披上洁白素装,柳树变成臃肿银条,城墙像条白脊背的巨蛇,伸向远远的灰蒙蒙的暮色烟霭里。远望关帝庙一带。是一片看也看不清的青悠悠的建筑;近处,西下洼坎坷不平的地面,被雪填平补齐,变成白茫茫一片平地。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雪花,翩翩联联,轻轻悠悠,像洁白的鹤羽,装点着水瘦山寒的世界。一忽儿,银海一样的大地,玉龙一样的山峦,白珊瑚一样的树挂,缟素鳞鳞状的瓦棱,你映着我,我衬着你,真是个明光耀眼的玉雕的乾坤! 韩静霆《雪花吟》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也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峻青《瑞雪图》 刚到初冬,榆树、柳树、槐树都还没落叶,陡然间下了一场大雪。雪花一片一片落在枝稠叶密的树上,渐渐成了堆,压弯了大树的树枝和小树的树身。最后,许多茶碗粗细的树枝和树身,竟也负担不起雪堆的重压,终于接二连三地咯喳咯喳的折断了。 柳青《王家斌》 草坪,其实早已严如一片雪野了。落尽了叶的槭树、橡树、六角枫、向灰沉沉的苍穹伸张着炭条似的枝杈。雪地上泛着一层淡蓝的银光,那细细的印在上面的一行小脚印(一定是冬日里养得胖乎乎的松鼠留下的吧),更在凹痕中凝着一汪汪浅紫。远远望去,像是有谁不经意地撒下了一串串素馨花瓣。苏玮《墓园》 太阳刚升起来不久,又红又大。新雪将世界覆盖得一片洁白,将远山的轮廓勾勒出了一条柔和而起伏的耀眼曲线,将所有可以望见的树木都变成了巨大的或玲珑的银珊瑚。江上还弥漫着薄薄的晨雾。阳光是那么灿烂,晨雾被渲浸得像一片展开的透明的红纱,几乎是静止的,经久也不飘散。雪地辐射着眩目的彤辉。景色真是美极了。梁晓声《边境村纪实》 多么温柔的小雪花。可是,你往四处看看,雪花又构成了怎样一个宏阔美丽的世界。平时破陋不堪的农家土房,干打垒院墙,篱笆、井台,这时候都一律成了大理石构造,成了一座座琼楼玉宇;那一棵棵一簇簇普通树木,这时候也都一下子骄傲地展开璀璨的银花。山啦,田啦,都与天地交融成洁白的一体,人们的心也凝聚着圣洁无瑕的感情。 吴继洛《雪忆》 雪野 黯黯的天色,满地积雪,映着黄昏时候的淡云,一层一层春蚕剥茧似的退去,慢慢退出明亮严肃的寒光来,嘁嘁喳喳私语的短树林里,穿过尖利残酷的寒风。一片空旷的冬原、衰草都掩没在白雪里,处处偶然露出些头角,随着风摇动,刷着雪丝作响。上下相照,淡云和积雪,像是密诉衷肠。 瞿秋白《积雪》 漫天飞雪,白刷刷,雾蒙蒙,天地不分。大雪堆积,山增高了,地加厚了。路边山坡上那密密麻麻的荆棘枝头,凝结着洁白的雪絮,毛茸茸的形同鹿角,交错织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玉树银花,美丽如画。在路旁的陡崖上,有几株高大的塔松,傲然挺立。雪积枝头,白色的锦团华盖下透出几丝绿意,在一望无际的银色世界里,看上去显得分外俏丽。这一株株劲松,曾经历过多少冰雪严寒?曾尝受过多少风刀霜剑?可是它却惯于在严峻的环境中成长,经一阵严寒,长一分斗严寒的本事,经一次霜雪,添一次斗霜雪的乐趣。你看,它在风雪中显得多么高大威武!俨然像满身披挂着白色铠甲的武士,挺立在万顷雪涛中。 刘子威《在决战的日子里》 冬天,在顿河沿岸的陡立的岸坡上,有一块突出的、大家都叫作“偷儿崖”的山坡,冬天的寒风在这个山坡上旋舞、吼叫。风从山顶秃秃的山岗上吹来一阵一阵的雪雾,把雪雾堆积起来,一层一层地堆上去。雪堆高悬在断崖上,被太阳一照,像砂糖似的闪闪发光,黄昏时候雪堆变成了粉红色。在融化的暖气还没有从下面的雪渐渐融化掉,或者是在一阵阵猛烈的侧面风还没有把沉重的雪层吹动以前,雪堆就一直沉默而又可怕地高悬在那里。这时候雪堆就总是往下沉,发出低沉、柔和的轰隆声直往下冲,把道路上的低矮的荆棘丛压倒,把羞羞惭惭地直往山坡上躲的小山楂树撞折,迅速地在身后拖着一片声势浩大的、向天空升去的银色雪雾…… (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雪后 风完全止了,空气还是跟先前一样地冷。夜来了,它却没有带来黑暗。上面是灰色的天空,下面是堆着雪的石板地。一个大天井里铺满了雪。中间是一段垫高的方形石板的过道,过道两旁各放了几盆梅花,枝上积了雪,变成白色,像玉树一样的美丽。 巴金《家》 雪后的蛤蟆滩变成了茫茫世界。早晨,厚雪封锁着所有的庄稼院。庄稼人都忙着清扫自家院里和门前的积雪。从外面看起来,稻地的住户好像被这场厚雪压得死气沉沉了。只有各处庄稼院的狗跑了出来,在茫野里奔跑,互相追逐,咬仗,在雪地上打滚儿。官渠、翻身渠、团结渠、皂龙渠,和汤河一样冒着热气,在白雪里湍流着黑色的水。 早饭后,经过了扫雪归田的一场热闹,庄稼院和庄稼院之间很快恢复了交通,庄稼人和庄稼人的交往也跟着恢复了。人们变得异乎寻常地好动,生活变得异乎寻常地活跃。每个人都感觉到内心中有一件快活的事情,使自己不能在雪后安安宁宁待在屋里头。“大寒一场雪,来年好吃麦”,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柳青《创业史》 融雪 蓝晶晶的天空像海洋,绚烂的阳光照在盖着雪的各种物件上,万物像银子般地闪烁着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一会儿工夫,那屋顶上的雪开始溶化了,雪水顺着茅草屋檐上的冰柱往下淌,一滴滴乓答乓答打到屋檐底下的地上,冻硬的泥土渐渐地被冲开一个个小坑,并越来越大地扩展着。对对的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瞅着青凌凌的冰柱的空隙,嗖嗖地从屋檐底下的窠里飞出来,踏在屋顶两头的砖瓦上,高叫几声,看人们几眼,就撒开翅膀,用嘴去啄肚底下的羽毛,不一会儿,就又呼唤着飞去。于是,几颗白净的小羽毛就飘落下来。 冯德英《苦菜花》 在春天快要到来的时候,人们在草原上走就有这样的感觉。太阳在天空上照耀着。四周围是一片原始的紫色的雪。但是在雪底下,却正在进行着一种眼睛看不见的,从来就是非常壮丽的工作——解放大地的工作。太阳渐渐地把雪化掉,从下面渗出潮气,浸润着地上的雪。一个雾气弥漫的黑夜——第二天早晨薄冰就会咯吱咯吱地和轰隆轰隆地响着往下沉去,道路上和车辙里面都冒出了绿色的山水,融雪的块子从马蹄下面向四面八方乱溅。天气暖和了。砂土的山丘正在融解着露出来,粘土的田野和腐烂的草都发出了最初的气味。半夜里,许多山沟猛烈地吼叫着,被崩雪覆盖着的山崖呼呼响着,光秃秃的、像天鹅绒一样黑颜色的田地冒出了甜蜜蜜的热气。黄昏时候,草原上的小河哼哼着,冲碎了河上的冰,像母亲的膨胀的**一样的满潮的小河迅速地把冰块冲走了;冬天的突然结束使一个人大吃一惊,这个人站在砂岸上,用眼睛寻觅着较浅的地方,用鞭子抽着出了一身汗的、耳朵直颤动的马。然而四周的雪却在阴险而又不负责任地闪着蓝光,依然是昏沉的和白色的冬天…… (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天象描写篇 雨 雨 古人吟自然美,皆爱风花雪月。但我独钟情于雨。 雨有细雨、疏雨、阵雨、暴雨、大雨、小雨、阴雨、霖雨、淫雨、好雨、密雨、烟雨、还有毛毛雨、杏花雨、黄梅雨、豆花雨、桑柘雨、倾盆雨、及时雨,面目各异;每个人眼中的雨,也别有一种情韵。 最缠绵的莫过于春雨。她是那么轻柔,那么温情,在淡淡的细雨中结伴散步,很容易跌入浪漫的氛围。 最惬意的莫过于夏雨。她是那么突然,那么热烈,在哗哗的暴雨中洗涤心灵,胸中的烦躁与块垒一扫而尽。 最潇洒的莫过于秋雨。她是那么飘逸,那么疏放,在霏霏的烟雨中悠然沉思,你会体味到人生成熟的魅力。 最沉重的莫过于冬雨。她是那么冷峻,那么愀然,在咚咚的阵雨中追溯往昔,将勾起你逝去的惆怅,还有依恋的良宵。 我极喜雨中去逛街。密密的雨点驱散了大都市的喧哗、嘈杂和沉闷,于是往日眼中狭窄的街骤时变得宽广漫长;轻灵的雨珠洗尽街心的浊尘,龌龊与猥杂,于是万物渐显明亮纯净的光泽,绿的更绿,红的更红,更好看,一把把七彩雨伞,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点缀出满街的万般风情。 我更爱雨中去旅游。肃穆的青山原来多妩媚,深幽的绿水恰似好温柔。丛林变得滋润,石阶更显轻盈。雨中看云飞雾起,变幻多端,正如人生莫测;雨中泛舟寻清趣,远近皆朦胧,人在诗意中。 雨天更宜躲进小楼,隐于陋室,约三五知己,或品茶叙旧,议论风发,谈大侠之传奇,侃世道之滑稽;或雨中听丝弦,江南风情曲中论,大弦小弦皆有意。 有雨无朋亦怡然,独坐窗下听雨读书,读诗词曲赋,读散文小品,读好看小说,如沐春雨,如饮陈酒,如见真情。或愁肠百结,蹙眉长叹,替古人垂泪;或喜上眉梢,夙愿如尝,得千古知己。 我与雨有缘,因为好多奇思妙想皆在雨中萌发;我与雨有缘,还因为敏感的心路变幻出诸多精彩迭起的故事。 曹正文《雨缘》 雨丝从云层中直线摇下,开始是缓慢的,柔和的,不大一会儿,节奏随之加快,势力越来越猛,变成斜射的雨箭,再以后,母箭中又分生出许多子箭,雨星儿演化成腾腾水雾,漫天一片泛白,竟难以分出丝缕来了。这时,我总觉得空中似有许多只巧手,在迅疾利落地赶织一架硕大无比的水的幔帐…… 石英《武夷山的雨》 接连地落了几天雨,天空没有丝毫的晴意。 从早晨到夜晚我都坐在书桌前面。书桌横放在窗前,我抬起头就望见雨水沿着玻璃滴下来,我的眼光透过玻璃望出去,只看见模糊的一片雨丝,雨点单调地滴到窗下石板地上,差不多就用这同样的声音一连滴了这几天。这声音起初还只达到我的耳边,后来就渐渐地进了我的心里,它很烦厌地折磨着我的心,使我不能够把心放在书本上,最后在晚上我连书本上在的字迹也分辨不清楚了…… 外面依旧落着雨。弄堂里很静。石板地因下了雨变得滑脚了。雨点飘在我的脸上,打湿了我的眼镜。我不注意这些,我只知道我心里的火,我需雨来浇灭它。我迷惘地走出了那狭窄的弄堂。 街是比较宽阔的,但躺在我面前的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一切都是没有生气的。只有雨是起劲地落着,不住地落着,那些雨点威压地打在没有生命的地上。 ……好几次我的脚踏在水荡里面,水漫过皮鞋浸湿了袜子,我也不去管它。我只顾大步走着,好像一停脚我就会落进谁的手掌里面似的。……我不知道我已经走了若干时候。可是我的心仍旧被那烈火煎熬着。那冷而湿的雨点在我的身上并没有一点用处,我不觉得冷,不觉得疲倦。 巴金《雨》 春雨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雨。因为它迷蒙而含蓄,因为它充满生机,因为它总是快快活活,因为只有它才连结着无边的天和无边的地。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王蒙《雨·船》 过罢“清明”,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一直下到“谷雨”,天还没有放晴。梨花被雨淋落了。桃花被雨淋湿了。田里的小麦等不得太阳,只得在细雨中,悄悄地拔着节,孕着穗。 李准《清明雨》 从灰蒙蒙的天上,从飘动着的云层里,从轻悠悠的南风中,落下来了,落下来了—— 雨,春天的淡蓝色的雨啊! 千万条银丝,荡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披上了黑油油的田野。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动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大地里,卷起了一阵轻烟,土地好像绽出了一个个笑的酒涡…… 刘湛秋《雨天的歌》 我离开书店时,春雨还在下着。远处是一片农田。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翠绿,菜花开得更金黄;在那一条纵横交错的田沟里,春水淙淙地淌着。 刘征泰《春雨》 春雨唰唰地下着。透过外面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和市镇,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柳青《创业史》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二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了灯,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雨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也感不到雨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 陈淼《漓江春雨》 沙沙的春雨,像是热情好客的向导,同我一道欣赏着这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色:高高的山岭,潺潺的溪流,青青的麦苗,依依的垂柳……都被这如丝如缕的春雨,点缀得更加妖娆、更加迷人,简直是一幅国画风格浓重的山河图,就连周围的空气也随之变得特别湿润、特别爽洁,吸到肺里真有一股甜滋滋的感觉。所有这些对于饱受大城市公害之苦的人,不能不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陈淀国《诗圣故里》 雨天的黄昏更富有诗意。蒙蒙细雨,如烟如雾,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染绿了树,染绿了草,染绿了乡间小路。几只紫燕在雨丝中穿来穿去,撒下一串绿色的音符。村头谁家篱墙上三两枝性急的杏花,已经灼灼地挑在雨幕里,柔和而清新,使人想起“杏花消息雨声中”诗的意境来。 郭保林《写给故乡的黄昏》 夏雨 七月底的傍晚,天气异常闷热,没有一丝儿风,树枝一动不动,只有那不知疲倦的知了发出聒耳的噪音。泥路上,蚯蚓打着滚;成群结队的蚂蚁,急匆匆地往窝里钻;不计其数的蜻蜓,在低低地盘旋。西天,渐渐涌上了乌云,接着传来沉闷的雷声。 …… 风驰云涌,一霎时黑云盖过了头顶。狂风吹得路边的树木呼呼作响。闪电,像弯弯曲曲的赤练在空中窜动。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飘泼大雨从天上倒了下来。 丛敏《新桥》 ……我记得一次夏雨;——但那难道仍然是雨?——那些落下的雨点是那么大,那么重,落下在这棕榈园中,在这花木争妍的园中,雨点是那么沉重,园中的树枝,树叶,花,卷作一团像是情人所送的花圈,而接着又整个地散落在水上。小溪载送着花粉使它们向远处繁殖;溪水混浊得变作黄色。水池中的鱼也惊呆了。你能听到鲤鱼在水面张口的声息。 (法)纪德《地粮》 秋雨 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郭保林《八月,成熟的故乡》 灰蒙蒙的天空,飘洒着细柔柔的雨,叩醒了九月季节里那株寒意,于是寒蝉不再哭泣;尤加利、木麻黄皆缀上了晶莹的雨珠,祭悼它的衰老。 秋,踩满径的落叶而来,也带来蒙蒙雨。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 走在野道上,蕈状的伞,一支一支地撑起,似荷叶撑起圆滑的雨珠那般的安逸。灰蒙蒙的天际,望不远的景物,被盈耳的雨声,呼唤成朦胧的画。 走在雨中,雨珠在伞上滑动,滴下。何时雨止?秋风并未捎来消息。 邓荣坤《秋雨》 秋雨唰唰地下着。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织起一张灰蒙蒙的幔帐。地平线消失了。褐黑色的云朵依傍着山岗,天很低,视野也只有极狭小的一圈…… 路遥《惊心动魄的一幕》 这里一天一天的下着秋雨,好像永没有开晴的日子。落叶红的黄的堆积在小径上,有一寸来厚。踏下去又湿又软。湖畔是少去的了,然而还是一天一遭。很长很静的道上,自己走着,听着雨点打在伞上的声音。有时自笑不知这般独往独来,冒雨迎风,是何目的!走到了,石矶上,树根上,都是湿的,没有坐处,只能站立一会,望着蒙蒙的雾。湖水白极淡极,四围湖岸的树,都隐没不见。看不出湖的大小,倒觉得神秘。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八》 仲秋的太阳几天前就被连绵的霪雨冲下了猫儿潭。老天像害了大病,麻黄阴郁的天色使人闷得想举手毁坏几件心爱的东西。雨帘中,近处的房屋和树木似乎不堪冷风的虐待,瑟瑟抖索出听不见的呻吟。远处的水青冈林则如一块胶住的抹布,粘腻模糊毫无生气。再远处的山势与铅灰的天宇溶在一起,不知是天垮到了山下,还是山压满了天空。 谭力《蓝花豹》 雾雨 到了次日,是个雾雨天,在重庆,这种日子,最苦闷而又凄惨。天像乌罩子似的,罩在屋顶上,地面是满街稀泥,汽车在马路上滚得泥浆纷飞。雨是有一阵子没一阵子的下着,街上走路的人,全打着雨伞,雨伞像耍的龙灯,沿了人家屋檐走。 张恨水《魍魉世界》 细雨 离豹子沟还有七八里地,乌云一层盖一层地遮蔽了整个天空,轻轻地一阵凉风吹过,雨就下起来了。雨下得不大,可是很细,很密,扑到人的脸上好像扑粉似的。草上,树上,慢慢开展到整个空阔无人的山峡里,都是这种轻飘的,流动的,潮湿的烟雾。 欧阳山《高乾大》 雨不停的下,石级小路,被雨水洗得分外明净。路两边新拔节的翠竹,被碎雨星罩着,绿蒙蒙的,望不到边际,路下的山冲里,一片桃林,初开的桃花,笼在这四月的烟雨里,印出一层水润润的红雾。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像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 严阵《牡丹园记》 傍晚时候,牛毛细雨下起来了。群众叫“箩面雨”。那雨像丝线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随着轻柔的春风,在天空中飘洒着、扬落着。有时候细起来像一阵薄雾,笼罩在柳林中、河面上、苇棵里。 李准《黄河东流去》 小雨 世界蔚为灰白色;顷刻之间开始沛然降下温暖的小雨点,不久就听到雨点落在每一块田地每一个果园里的声音,淅淅沥沥,响个不停。 大路凉爽起来了,散发出独特的雨水的气味;众鸟尽情高唱,表示欢迎;世界沐浴在淡灰色的、颤抖着的、蒙蒙细雨里;干渴的麦田,萎缩的叶子,树木,喉咙干燥的小溪,烤干的泥块——都在酣畅地痛饮,而且在默默地吐露感谢之情。 (波)莱蒙特《农民》 阵雨 有时阵雨会向草场扑来。它先在坡上垂下透明的,像黑沙织成的帷幕一样的雨脚,把灿烂的阳光变成悦目金黄色,洒在广阔的草原上。然后,雨脚慢慢地随风飘拂,向山坡下移动过来。不一会,豆大的雨点就斜射下来了,整个草原就像腾起一阵白朦朦的烟雾。 张贤亮《灵与肉》 风雨 今日沙穰大风雨,天地为白,草木低头。晨五时我已觉得早霞不是一种明媚的颜色,惨绿怪红,凄厉得可怖!只有八时光景,风雨漫天而来!大家从廊上纷纷走进自己屋里,拼命的推着关上门窗。白茫茫里,群山都看不见了。急雨打进窗纱,直击着玻璃,从窗隙中溅了进来。狂风循着屋脊流下,将水洞中积雨,吹得喷泉一般的飞洒。我的烦闷,都被这惊人的风雨,吹打散了。单调的生活之中,原应个大破坏——我又忽然想到此时如在约克逊舟上,太平洋里定有奇景可观。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三》 窗外的雨声越发大了。檐上好似走马一般。雨珠儿繁杂的打着窗上的玻璃,风吹着湿透的树枝儿,带着密叶,横扫廊外的栏杆。簌簌乱响。 冰心《超人》 暴雨 风吼着,雨又下起来,越下越大。雷,隆隆隆的滚过。急风暴雨把苇子都快按到水里了。雨点儿打在荷叶上,像珠子一样乱转。平静的水面,起了波浪。天连水,水连天,迷迷蒙蒙一大片。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粗大的雨点,狂暴地撒落在屋顶上,黑沉沉的天像要崩塌下来。雷鸣电闪,狂风骤雨,仿佛要吞没整个宇宙。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麦克法尔医生注视着这连绵的雨水,这简直使他六神不安。这里的雨水不像我们英国的那样轻轻落在地上,而是毫不留情使人害怕,使你感到大自然原始力量的邪恶。雨水不是倾盆而下倒像是决了堤似的。这好似洪水自天而降,打在那个瓦楞铁皮屋顶上一无间息,使人达到疯狂的程度,看来雨水也会狂怒。有时使你感到如果它再不停息,你会尖声叫喊起来。然后,你又突然觉得无能为力,好像你全身的骨头都酥软了,只有苦恼和绝望。 (英)毛姆《雨》 因为有一阵,雨越下越大,那雨水涌落,猛然到什么都见不着。这雨简直就不是雨注儿,而是天国打开闸门,把天河的暴洪倾注到了人间。 (波)显克微支《火与剑》 暴风雨 我正在柳树下做功课,忽然发现天色变了,起了风,就赶紧收拾课本、作业本,把小桌、小板凳朝屋子里搬。这时,风就紧接着大起来,大树的树杈在风中猛烈的摇晃,一条条树枝也像狂舞的皮鞭,在空中呼啸着,抽打着。一些枯枝败叶随风旋转着,飘舞着,纷纷落了下来。狂风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冷雨落在地上。仰望天空,只见头顶上乌云翻滚,就像千军万马,汹涌着,奔腾着,直向南天扑去。 王博《雷雨》 暴风雨追赶着乌云,吐射着闪电,从海上、从高山、从天地之外,摇震着一切,来了…… 暴风雨站立在太空,用它的响雷,劈砍着整个世界,劈砍着无边的云雾、山河…… 暴风雨在命令:一切虚假的、胆小的滚开!一切黑暗的、丑恶的滚开! 然后,暴风雨过去了,世界是如此的洁净,我们看见地边上升起了红色的太阳。我们都坐在这火轮上…… 柯蓝《朝霞短笛》 八月的一天,太阳正毒,母子俩在望不见屯落的大道上走着,西南天上起了乌云,密雨下黑了天地,老远望去,雨脚织成的帘子从天到地,悬在西南,真有些像传说里的龙须。带着湿气的大风猛刮着,把那夹着雷轰电闪的雨云飞快地刮了过来。 周立波《暴风骤雨》 雪雨 三月的小雨混杂着雪花下个不停,在罗兹的上空布满了一层重甸甸、粘糊糊的大雾。雨点把白铁皮屋顶敲得当当直响,然后往下流到人行道上,流到黑黝黝的、满是泥泞的街道上,流到紧靠着长长的围墙、被寒风吹得直打哆嗦的光秃秃的大树上。风是从野外松软的田地上吹来的,它使劲地在泥泞的街道上翻滚,吹得篱笆不停地摇晃,还企图把屋顶全部掀开,最后却在地面上消失了。可是过一会儿,它又把树枝吹得飒飒地响起来,还不断冲撞着一间矮墩墩的平房的玻璃窗。在这间房里,突然闪出了一线灯光。 (波)莱蒙特《福地》 夜雨 一夜雨声,带来了盛夏的湿润和丰盈。连梦,也是湿漉漉的。 我梦见—— 渠水淙淙,亮晶晶的浪花欢笑着、渲哗着、拥挤着流进田野了;明天清晨,炊烟也滴着露珠的清晨,有嫩生生、水汪汪的新鲜蔬菜和红艳艳、粉都都的花儿叫卖…… 出溪叮叮咚咚,从山顶曲曲弯弯地流淌到山脚,满山的绿树青藤都尽情地吸吮着水的滋润和爱抚;明天清晨,密密的青枝绿叶间闪烁着、流动着露珠的清晨,有美丽的鸟儿衔着朝霞从林中飞来…… 小河大河都涨水了,那干旱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荒滩已被哗哗的流水卷走,露出礁石的航道也已被浪抹平;明天清晨,跋涉者的希望和信心也挂满露珠的清晨,有新的风帆,新的汽轮在号子和汽笛声中起航…… 唐大同《夜雨》 太阳雨 下太阳雨的时候,天空是开朗的,不那么灰蒙蒙,也不那么阴沉沉,给人以冷漠压抑的感觉,你看得到蔚蓝的天幕,看得到耀眼的太阳;含着水份的云层,也清亮洁白。雨里有太阳,太阳里有雨,千万缕银丝,漫空里飘洒,它织着美锦,洗涤着青山,滋润着原野,亲吻着禾苗,也给江河泉水壮行。 所以,太阳雨是明丽的,也是亲切的。 骆虢《太阳雨》 峨嵋雨 雨使山林改变了颜色。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赵丽宏《峨嵋写意》 迎面飘来一阵酥润的雨丝,融和着桉树的香甜,弥漫林间,沁人肺腑,遍体生凉。这雨也奇怪,它不是下,恰如淡淡的雾,缓缓地、安详地浮动,仿佛少女纤细的手指,轻轻拂动,抹去所有尘埃,山石,树木随之泛起莹莹的绿光。“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或许是峨嵋雨的写照。 范茂震《峨嵋雨》 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的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雨前 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天上已起了云,热风把两山竹篁吹得声音极大,看样子到晚上必落大雨。 沈从文《边城》 啊!来一阵风也好啊!但是没有风,乌云从四面推来,天色越来越昏暗,空气潮湿、闷热,使人喘息不过来。暴风雨要来了。 茹志鹃《澄河边上》 雨中 到了那一天早晨。直到最近一两天一直都非常清澈的天空,罩上了阴云,天气很险恶,风里明显地预示着要有雨来了。十二点钟,开始落雨,虽然很小,可是持续不断;雨从开始到慢慢大起来,简直令人都不觉得,真难说出干燥天气什么时间结束的,雨天又是什么时间开头的。在一小时以内,蒙蒙的细雨变成了倾盆大雨,上天一个劲儿地击打着地面,真没法预测这场暴风雨什么时候才能收场。 有几个人无畏地聚集在这片草地上,但到了三点钟的时候,亨察尔看出他的计划要失败了。杆子头上的火腿,往下滴着像黄酒般的烟水,猪在风里打哆嗦,没有上过色的木桌子,因为桌布湿透了,露出木纹来,布篷已经挡不住雨,雨水就任意滴下来,而在这个时候再把四边遮起来,似乎也不见得会有什么用处了。河上的景色不见了,风大发神威吹着帐篷的绳索;最后一阵狂风把整个篷子掀倒在地上,原来在里面躲雨的一些人,只好用四条腿爬出来。 (英)哈代《卡斯特桥市长》 雨后 雨水冲散了闷热,空气里如同掺了薄荷一样凉丝丝的。雨水浇过的树木,娇绿得如同翡翠。雨水洗过的岩石,光亮得变成了水晶。空气里没有了灰尘,山野的一切都特别清新、格外透澈,人的视力能看出很远很远。 浩然《山水情》 雨后的天空湛蓝透明,东方飘起一道轻柔的彩虹,几条镶着金边的白云在天空中飘浮、消散……尘埃被沉淀到潮湿的地上,空气早已纯洁、清爽,散发着甜密而又热膻的气息。树枝上挂满了颗颗水珠儿,宛如一串串银珠儿,光闪闪、油亮亮、喜盈盈的。油绿的草地,一脚踩下去像弹熟了的棉花,一点声音也没有。长满车轱辘茶、婆婆丁、柳蒿菜和黄瓜香的路旁,砸碗茶、野百合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朵温温柔柔、清清秀秀、腼腼腆腆地开放了。 丛振谦《乡村烟雨图》 看着雨后更青翠的沿路树木,还嗅着浮满了空中的草木香气。城市中的污浊使我不能耐了,这新鲜的空气像洗涤了我的内脏,通身都清澈了,自自然然地好像要唱出些什么来。 靳以《上山的路》 雨势渐渐地小了。荷荷的雨声中现在剩下的只是寂寞的檐前滴水声。蛛丝似的雨脚断折了,无力地在空中飘舞。山石上的青苔和虎耳草沾了雨显得碧绿,肥大的焦叶也被清洁的雨水洗净了。从山石和焦叶上不断地滴下来翡翠的明珠。这些可爱的珠子,不仅洗净了他们的眼睛,而且甘露似地湿润了她们的心。 巴金《秋》 夏天的雨水容易降落,也容易收场。不甚遥远的山下面河水的流动,有着喧扰和开阔的响声。身旁每块石头的缝际间,唧悉唧悉……也有水在流,像秋天蟋蟀唱的歌。林啦,田野啦,以及看不到的茫茫远远的地方,全呈着意料外的恬静!这会使人联想到一个哭乏了的孩子,现在睡着了。雨后的群星,变得更繁多,更美丽了。它们不是在有意注视什么,看来只是无聊地在眨动…… 萧军《八月的乡村》 雨后,庭院中的花朵好像洗过了澡,显得生意盎然,幼苗受到了小雨的滋润,更加茁壮。泥泞的道路好像抹上了一层润滑油,许多动物都出来“溜冰”了呢!雨后的空气清新,万物也显得特别有生气。 何心怡《雨后》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莹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有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冰心《笑》 雨过天晴 到四点多钟,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的打着不甚红的闪。一会儿,西边的云裂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气在云下奔走:闪都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又待了一会儿,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出生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 老舍《骆驼祥子》 雨停了,我走出门口,闻到清新的气息。一阵阵悦耳的歌声从树上传来,原来是黄莺在唱歌。花草洗了一个澡,花闻起来好香,草看起来显得更绿了。 雨过天晴,天边出现了两道彩虹,一里一外,更加美丽。远远的山,围绕了洁白的云絮。蓝天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东西,原来是云耍的小把戏。 林文琦《下雨天》 马六甲雨景 一团团的好像轻烟的乌云,从我们疾驰着的汽车顶上飞过,把细小的雨点,一颗颗地抛到车窗上面。这些点点滴滴的细雨,织成了飘飘忽忽的纱幕,遮没了两侧的山峦,山坡上的橡胶园、棕树林,也在遮天盖地的雨幕下模糊起来。 我从来没看到过橡胶园和棕树林。从吉伦坡出发之前,马来西亚的朋友告诉我,到马六甲的二百公里的路上,两旁起伏的丘陵,就是一条无际的橡胶林带。据说,这一路的风景是十分美丽的,可惜的是,当我们经过这里的时候,它已经跳出人们的视野,隐入孤村野店的后面,而蓬髻般的飞云,玉指般的细雨,却画成一幅更加美丽的“胶园烟雨阁”。 热带的天气是多变的。当我们驶近马六甲的时候,雨已经渐渐小了,两旁的山峦隐约可见,满生着林木,好像流动着的绿色波涛。低垂的黑云不见了,飞腾着的白云,有时遮没山头,有时从山坳里滑落下来,好像倾泻百丈的急流飞瀑。 陈大远《苏门马六雨潇潇》 季节描写篇 春 春 因为最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这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赋予希望,赋予未来。 苏叔阳《春天的梦》 春的到来 没有人知道春天从什么地方开始。春天不像赛跑者那样有一个起点。大概是在艾佛格来的多水的荒野,在奥岐绰比湖以南,春天形成了,蓬勃了,蔓延开来了;在向北伸展时,步伐越来越有力,色调越来越鲜明。在这里,在美国的南端,春天的来临并不突然,不像有些新英格兰山谷那样,刹那之间便开满了罂粟科和毛茛科植物的花。在这里,时令的递嬗是缓慢的,季节的钟摆摆得慢,摆动的弧形线也不那么长。 (美)艾温·威·蒂尔《春满北国》 在佛罗里达半岛热带性的尖端,春的踪迹是不容易发现的,除非你细心寻觅。但在这里,奥岐绰比湖以北,春天却已渐成为明显的季节了。三月初的清早,强风拂拂,我们驰过好几英里草原的湿地,发觉这里的野花已在竞发。谷精草的小白花已经开遍止水的池塘和水淹的平原,在那里,龙虾灰色的尖甲浮出新草的嫩绿之上。燕子花也聚在一起开始着花,不久就会以光艳的蓝色掩盖过平地。在附近谨慎地着花的是蓝眼草。还有紫罗兰,这是我们这次长途旅行所见到的第一朵紫罗兰花。从基西米草原起,一路往北,紫罗兰随处可见,在高山上,在海滨,在北国黯黑森林的边缘都有。密西西比河以东,盛开的紫罗兰超过五十种以上。紫罗兰是美国北部春天的标志。 (美)艾温·威·蒂尔《春满北国》 初春 这时节,百花还没有长出蓓蕾,冬眠的动物还没有开始苏醒,枝头的绿意,也真正才只有才那么一星点儿,若有若无,就像何逊诗中写的:“轻烟渗柳色”,稍不经心,不定就真以为盘旋在树梢的只是一缕缥渺的轻烟。 袁鹰《长安柳色》 一场场黄风卷走了北方的严寒,送来了山野的春天。这里的春天不像南方那样明媚、秀丽,融融的阳光只把叠叠重重的灰黄色山峦,把镶嵌在山峦的屋宇、树木,把摆列在山脚下的丘陵、沟壑一古脑地融合起来,甚至连行人、牲畜也融合了进去。放眼四望,一切都显得迷离,仅仅像一张张错落有致、反差极小的彩色照片。但是寻找春天的人,还是能从这迷离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你看,山涧里、岩石下,三两树桃花,四五株杏花,像点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唤着你、引逗着你,使你不愿收住脚步,继续去寻找吗?再往前走,还能看见那欢笑着的涓涓流水。它们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时我觉得,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铁凝《洗桃花水的时节》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和熙的东风吹遍了原野上的每一个角落,和暖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唤醒了大地的万物,给大地带来无穷的希望。啊!原来和暖的春天来临了。堤上的杨柳,岭上的树木,都长出了新枝嫩叶,呈现着无限的生机。在春水绿波上自由自在游泳的白鸭、天鹅在欢乐地嬉戏。原野上的花儿也纷纷盛开了,艳丽的桃花更是争先开放。万紫千红、群芳竞艳。蜂蝶在花间飞舞,鸟儿在树上歌唱,首首都是迎春曲,赞美着春天的明媚,歌唱着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希望。春天给大地换上了新的衣裳,使人恢复了清新的感觉。田间的农人们,随着春天的来临,为春耕忙碌起来了。他们一边耕种,一边高声地歌唱,整个田野都洋溢着欢乐的歌声和气氛。春光是这样的美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因此,我们一定不让它虚度,要好好地珍惜这明媚而又短暂的春光。 凌应俭《春天》 逐渐增加的太阳的热力使大地回春。春天像一位童话里面美丽的仙女,它从海洋上跃登海南岛,又从海南岛跃登大陆南端,一路向北传递春天的消息。她所到之处,冰雪融了,树木抽芽了,鲜花开放了,冬眠的动物睁开惺松睡眼醒过来了。虽然从南到北,从雷州半岛到黑龙江流域,路程遥远,这位美丽的仙女也得跑上五六个月。但是,一到立春,她已经越过广州北去了。她走过的道路,马上变成了一条五彩路,鹅黄嫩绿、姹紫娇红,叶儿花儿都充满了生机。那些铃状的花朵,像吊钟花之类,仿佛在发着一个阵微妙的声音,像一个个带有野性的小姑娘那样放纵地笑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秦牧《春天的色彩和声音》 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花卉,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把嘴张大,深深地向里呼吸,像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冯德英《苦菜花》 那片灰色的天空下有四棵黑色的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喷射出了一些绿色的碎点。只要一转眼,就会有一片绿色的雾出现。几只燕子欢快地变换着队形,在轻轻掠过我的屋顶。 严文井《一个低音变奏》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有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 地是平坦的——像桌面一般平坦——地上长着去年留下来的日渐衰枯的褐色野草,在早晨的微风中微微地摇动着,野草下面已有新的绿意——这是草木知春的征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有一种透明的气圈笼罩着那个城市的远远的模糊的轮廓,使得城市好像是一只埋在琥珀里的苍蝇似的,赋与它一种艺术的微妙意味,这使他感动了。 (美)德莱塞《巨人》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像她的卷发,那田野上的薄雾轻烟,像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钻出来啦。 (苏)艾特玛托夫《永别了,古利萨雷!》 阳春 清明节前,汤河两岸换上了春天的盛装,正是桃红柳绿、莺飞燕舞的时光。阳光照着已经拔了节的麦苗,发出一种刺鼻的麦青香。青稞,已经在孕穗了。路旁渠道里的流水,清澈见底,哗哗地赶着它归向大海的漫长路程。 柳青《创业史》 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的吹拂,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他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郑振铎《海燕》 喜鹊在枝头。春风杨柳燕影斜。风如酥,花似火。十里桃花相映红。 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而出。 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近处的田畴里,春风泛起涟漪。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 漫天飞着软绵绵的柳絮。 宗璞《花的话》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带来了生活的欢乐和幸福。杜鹃隐藏在芒果树的枝头,用它那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鸣啭来唤醒人们的希望。成群的画眉像迎亲队似的蹲在玛胡树的枝头。楝树、花梨树和醋栗树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何利走到芒果园里,看见芒果花开得像满天星一样。 (印)普列姆昌德《戈丹》 仲春 挟着春的气息的南风,吹着他散乱的头发;报春的燕子往来逡巡,空中充满了他们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绿草,笑迷迷地软瘫在地上,像是正和低着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在绵绵情话;杨柳的柔条很苦闷似的聊为摇摆,它显然是因为看见身边的桃树还只有小嫩叶,觉得太寂寞了。 茅盾《足迹》 一场春雨过后,柳枝绿了,桃花笑了。山溪水满,水面上时而飘过一二片桃花瓣。天色像玻璃一样嫩碧中透亮。太阳喜眉笑眼地从东半天升腾起来,红得像少女的脸膛,盈盈动人。如诗如画的春色和壮丽多姿的山川,使人感到舒畅,生气勃勃。 史培发《打旋网的人》 不管怎样,冬天毕竟过去了。到四月初,白昼变得温暖,夜晚仍旧寒冷:冬天还不肯退让,可是终于来了温暖的一天,打退了冬季,于是小河流水,百鸟齐鸣。河边的整个草场和灌木给春潮淹没,茹科沃和对岸的高坡中间那一大块地方被一片汪洋大水占据,野鸭子在水面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地飞起飞落。每天傍晚,火红的春霞和华美的云朵造成新的、不平凡的、离奇的景致,日后人们在画儿上看见那种彩色和那种云朵的时候简直不会相信是真的。 (俄)契诃夫《农民》 暮春 “轻舟冉冉雾弯环,细雨丝丝罩远山。”每年暮春,青油油的梅子透出黄澄澄的色彩,江南地区进入了梅雨季节。这时的骄阳,已不大肯露面,有时云开一线,露了露笑脸,又驾起云霞,躲进了天宫,于是,洋洋洒洒,下起雨来;有时也会出现“东边日头西边雨”的奇景。从浙江天目山和苏南茅山地区涌来的山水,大量涌进太湖。湖水暴涨,来不及外泄入海,出现了水涨帆高、桥低岛矮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太湖白浪滔滔,感情显得格外充沛,色彩也异常鲜明,宛若一幅泼墨未干的丹青! 章左声《春涨》 阵阵南风把浓郁的麦香吹进了村庄,庄稼人的鞋底上像抹了油似地闲不住了。大自然把一封封漂亮的书信传递给人们,人们读着这些熟悉的笔迹:柳絮飞舞了,榆钱飘落了,蝴蝶和落在地上的油菜花瓣依依惜别,豌豆花变成了肥绿的嫩荚。这是春天向夏天告别的最后一幕。这一幕需要的道具是如此之多:男人们整理着套绳的框、桑把、扫帚;女人们收拾着簸箕、篮子,缝补着破了的口袋。特别是早晨,月落星稀,一声声清脆的夏鸡啼叫声:“夏季了——嚓,夏季了——嚓!”把人们从睡梦中叫醒的时候,各家茅屋前的磨镰刀声音,汇成了一股强大的音流。 李准《黄河东流去》 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北面与西面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帔;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 王统照《山雨》 春意 山下一片杏花如云。山谷里溪流旋转,奔腾跳跃,叮咚作响,银雾飞溅。到处都是生机,就连背阴处的薄冰下面,也流着水,也游着密密麻麻的小鱼。向阳的地方更不用说了,一片葱绿,从草势来看,即使在冬天,这草也没有停止生长。 王蒙《蝴蝶》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二马》 阴历二月间,原野开始脱去枯黄的外套,各种植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极力地钻出解冻了的地面,吐出绿色的嫩芽。对春意反应最敏锐的,是沿河两岸堤坝上的杨柳。那一溜溜随风摆荡的枝条,露着淡绿,变得柔韧了……于是,春野里到处散发着被那雪水沤烂了的枯草败叶的霉味,融混着麦苗、树木、野草发出来的清香。 冯德英《迎春花》 春天好似不管人间有什么悲痛,又带着它的温暖与香色来到北平。地上与河里的水很快的都化开,从河边与墙根都露出细的绿苗来。柳条上缀起鹅黄的碎点,大雁在空中排开队伍,长声的呼应着。一切都有了生意…… 老舍《四世同堂》小园已经有点春意了,首先是荡漾在杨柳枝头的绿雾,其次是清晨飞来的莺声;下过几阵细雨,荒坪又给涂上一层浅浅的颜色,青油油的地,如沙漠上的绿洲,难道这不就是黯淡欲绝的人生里一线生机吗? 唐弢《自春徂秋》 春色一天比一天浓了。刚刚下过的几场春雨,把大地全部洗刷明净,把大地上长冬的死气沉沉的残痕,一扫而光。山野在春风熏陶下,一天一个颜色,一天比一天活跃。太阳光温柔地拥抱万物,温暖的空气因为从苏醒的地面上升起来的蒸气而颤动着。隔年的草又显出绿色,新生的绿草懒洋洋地软瘫在地上,河滩上的柳树枝头浮出一层绿烟;小燕在河水上空和柳烟丛里掠过,空中充满了它们呢喃的繁音;石蛙在河岸边狭窄而深长的泥洞里有力地叫唤着。 肖建国《空山老屋》 春景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烁着,红的星,黄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窗户大开着,阳光带笑地爬进来。花在窗外对蝴蝶微笑。蜜蜂和苍蝇在房里飞舞。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花香四溢的春天来了,我的家乡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石川河的柳树开始发芽了,鸡子山的草儿也偷偷地钻了出来,各种各样的花儿也悄悄地开放了。你看那河的沿岸和山脚下: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草儿绿了,花儿红了,河解冻了。此时,你若来到这里,大自然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最新最美的图画。 陈月利《请到我们家乡来》 春的姿态是温柔而美丽的:树梢头草原上,慢慢儿抽出来的嫩芽,碧绿的,淡青的,仿佛少女般,庄严活泼。春,正好像是为着它们而存在的。飘荡在春的空间里的柳絮杨花,这时也都好像非趁机会放浪一下不可的荡妇似的,完全丢弃了虚伪的羞怯,到处惹人;天空是沉碧的,太阳像海绵一样温软;风吹在人们身上使人着了魔一样地快活。人们迷醉了一样快要溶解在这种光景里了。 葛迪鹤《春之迷》 春末 这天晚上,在皮尔兹瓦塞河上一间客舍里,我们用桦木在壁炉里生火,坐在炉边,回味这次旅行的经过,自感荣幸。在我们一生中,再不会有这样第二个春天了。夜深时我们步出户外,天空晴朗、繁星闪烁。但就在这星光里,春天悄悄的走了。明天我们醒来时已是夏天了。 整个北半球所有的角落,春天都来过了。它像一种声音,不断地扩展开去,直至在空间里消失了为止;也像一阵风,在大地上吹过,我们看不见它本身,却觉察到它所引起的变化。它像麦田上一阵轻吹,也像流云投下来的飞影。它又像充塞着宇宙的生命,你接触到它,却只能接触到一部分。而当你以为正面对它时,它却悄悄的走了。当然,只是在日历上的春天才是这样突然消逝了的,在实际上季候的转移都是逐渐的。 (美)艾温·威·蒂尔《春满北国》 山巅春景 阳春三月,登上九凤山巅,放眼陵区,真让人心旷神怡。远处一座座峻峭的高山千姿万态,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近处的小丘几经春雨一片葱绿,整个陵区就像一个绿色的港湾,浓绿如黛的松林和青翠欲滴的唐柳林带交织在一起,深线相间,春风吹过,像潮水一样起伏推进;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座金色的岛屿;而那山间公路上驰过的汽车,则是这海湾中游弋的小艇了。 禾子《古陵曲》 山野春光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底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底荫下避避光焰的威吓。 岩下底荫处和山溪底旁边长满了薇蕨和其它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点缀在绿茵上头。 天中底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底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底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你且看:漫游的薄云还是从这峰飞过那峰。 你且听:云雀和金莺底歌声还布满了空中和林中。在这万山环抱的桃林中,除那班爱闹的孩子以外,万物把春光领略得心眼都迷朦了。 许地山《春底原野》 焕之四望云物,光明而清鲜,一阵暖风吹来,带着新生、发展、繁荣的消息,几乎传达到每一个细胞。湖那边的远山已从沉睡中醒来,盈盈地凝着春的盼睐。田里的春苗犹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动她们的嫩绿的衣裳。河岸上的柳丝,刚透出鹅黄色的叶芽。鸟雀飞鸣追逐,好像正在进行伟大的事业。几簇村屋,形式大体一样,屋瓦鳞鳞可数。住在那些屋里的人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看见春天降临,大地将有一番新的事业,新的成功,他们也欢欣鼓舞;不贪懒,不避劳,在那里努力工作着吧。 叶圣陶《倪焕之》 江南之春 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笋也钻出来放叶透清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真是山山水水都爱娇,好不动人。在阳光明丽的中午,还可以看到水底一群群的游鱼,一动不动地正儿八经停在那里,好像待风出发的潜艇队伍。这时候整个昆虫界,正在掀起一个极其庞大的解放运动,在每一秒钟里都有无数亿个生命在冬眠的壳壳里冲出来,于是春天才有了活力,春天才如此繁富呀! 高晓声《钱包》 上海之春 春天来到了江南,春天来到了上海。 上海,这个向来对于时令的感觉比较迟钝的大城市,现在世强烈地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反映出春天的色彩来了。你瞧:肇家浜路那十里长廊的绿化地带上,那堪称是东风第一枝的玉兰花,开的是多么热烈鲜艳。那白的,素装淡裹,晶莹皎洁,亭亭玉立,看着它,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怀;紫的呢,则艳而不俗,丽而不媚,同样是昂首挺胸,豪骨侠风。还有,那桃花、杏花、杜鹃、山茶……也都含苞吐蕾,争妍斗艳,竞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至于公园里面,那就更不消说了,柳暗花明,美不胜收。就连那马路两旁人行道上的树木,不久以前,它们还是光秃秃地兀立在寒风中,现在也都绽出了嫩芽,披上了绿装,兴高采烈地迎着行人,倾吐着浓郁的春天气息。 峻青《春光曲》 巴黎的春天 正如同巴黎人说:春天是属于巴黎。 春天真是属于巴黎吗? 最先染上春色的是妇女们的新装。其次是公园的草地上萌出的各色小花。还有光秃秃的树枝上缀满了青翠的嫩叶。还有那些先开了一树的小黄花,然后才长出叶子的小树。还有那些鸽子、麻雀又连群结队地在头顶上飞舞,如同仙女散花。接着,咖啡店门前的露天座位上又开始高朋满座。冷清清的公园又成为情侣的约会所。法国人很懂得生活的艺术,无论他们怎样忙,总会留下一段空间来享受生命。他们这点生活艺术深获我心。 梅苑《春,在巴黎》 季节描写篇 夏 初夏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浓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在哪儿呢?我放眼向四周搜索,哎,找到了,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沉,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绿得照人如濯,一时凝望出神,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呢。 陈一凡《初夏》 田野里的麦子,在不知不觉间由青色而变成枯黄,使一片原野顿换了一副面目。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这是告诉我们“春已归去”而是初夏四月的季节了。 沈从文《怅惘》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儿里跳动着来了。……街上高杨树的叶子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的放着一层绿光,楼上的蓝天四围挂着一层似雾非雾的白气;这层绿光和白气叫人觉着心里非常的痛快,可是有一点发燥。 老舍《二马》 初夏的早晨,东涌村笼罩着薄薄的微雾。太阳没有出来,珠江河上吹来的暖风,带着潮湿的凉意。木棉花开过了,桃花开过了,雪豆花和各种色泽的菜花,都开过了,东涌村外的平坦的田畴,青青欲滴的软柔柔的稻苗,苍苍翠翠的丛丛蕉叶,在风中摇曳,呈现了一片生意。 陈残云《香飘四季》路旁遮阴的钻天杨,田野上一望无垠的葡萄架……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绚丽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苦地飞来又飞去…… 从维熙《献给医生的玫瑰花》 以前我们距离夏季旅行的日期还有一年,然后相离一个月,然后相差一天。什么都改变不了,阻止不了,也无法催促的时光,终于带来了六月和夏至以及我们旅程的开始。现在我们转向西走了。我们将长满树林的缅因州和白山,它们那种往昔的、旧时的优雅气派掉在后面。我们正越过维蒙特州北部,食米鸟从有金凤花和野燕子花点缀的芊芊草地上,在阳光里跳跃。 初夏的树液,在我们周围各处,在野草和药草,在矮灌木和高树里正在看不出的流动。树液经过环绕叶和茎的几万英里微细通道。我们在想像中竭力摹想这一切会造成多么烟波浩渺的一片大湖,多么江流滔滔的一条大江。 (美)艾温·威·蒂尔《夏游记趣》 仲夏 这是一年中正当夏季转折点的时节,那时节,本年的收获已经确定,人已开始考虑来年的播种,而且马上要着手刈草了;那时节,黑麦通通结了穗,虽然那穗还没有长满,还是轻飘飘的,一片浅绿色的麦浪在风中波动;那时节,绿色的燕麦,和四处散布着的一簇簇的黄色的草一道,参差不齐地伸出在播种迟了的田野上;那时节,早种的荞麦已经发芽,盖没了地面;那时节,被家畜践踏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休耕地已经翻耕了一半,仅仅残留下没有被翻耕过的小路;那时节,堆积在田里的干粪堆在日落时发散出和绣线菊混合的气味;在低地上河旁的草原像一片大海似地伸展看,等待着镰刀,在那草原上黑魆魆地四处堆积着被割除了的酸模草的茎秆。 (俄)列·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盛夏 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一阵南风刮来,从地上卷起一股热浪,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杂草抵不住太阳的爆晒,叶子都卷成个细条了。每当午后,人们总是特别容易感到疲倦,就像刚睡醒似的,昏昏沉沉不想动弹。连林子里的小鸟,也都张着嘴巴歇在树上,懒得再飞出去觅食了。 金敬迈《欧阳海之歌》 盛夏的太阳照在沉雄的函谷关头,屋脊上的鳌鱼和关门洞口上的朝阳双凤都好像在喘息一样。 关外有几株白杨,肥厚的大叶在空中翻作白灼的光辉。无数的鸣蝉正在力竭声嘶地苦叫。 遍体如焚的大地之上,只在这些白杨树下残留着一段阴影了。 郭沫若《柱下史入关》 桉树的绿叶婆娑摇摆,成熟的稻田一片金黄,偶尔出现一片芋田,那颜色又绿得像要滴下油来;有时路旁又出现几株荔枝,累累的果子正在蝉声中逐渐发红。好一幅色采浓烈的盛夏图画! 秦牧《赌赛》 八月的骄阳像张火伞,中午,天空亮得耀眼,好像一大张烧烫了的白马口铁板。路边垂柳的细枝一动不动,树影缩成了一团,蒙着一层尘土的叶子都蔫蔫地打卷了。柏油路面也被晒得软软的,向远方望去,寂静无人的马路上,似乎有一片透明的蒸气在升腾。 王新纪《魂兮归来》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托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具深远了。 鲁迅《示众》 盛夏的天气,烈火般的阳光,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统御着宇宙一直到黄昏后,这是怎样沉重闷人的时光啊!人们在这种的压迫下,懒洋洋的像是失去了活跃的生命力,尤其午后那更是可怕的蒸闷;马路上躺着的小石块发出孜孜的响声,和炙人脚心的灼热。在这个时候,那所小园子里,垂了头的蝴蝶兰和带着醺醉的红色的小玫瑰;都为了那吓人的光和热露出倦怠的姿态来,只有那些深藏叶蔓中的金银藤,却开得十分茂盛。当一阵夏天的闷风,从那里穿过时,便把那些浓厚的药香,吹进对着院子开着的门里来。 芦隐《象牙戒指》 这一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热,我们溪岭乡虽说是个山乡,白天也闷热得叫人受不了,你浑身脱个精光,只穿条短裤,汗水还是直淌。要到傍晚太阳落了山,方才有风打北干山那边吹来,凉飕飕的,夹着苦艾和松树脂的气息。 任大霖《蟋蟀》 两星期以来,不曾下过一滴雨;乳白色的轻雾弥漫在空气里,笼罩着远处的林木;从那里,散发着燃烧似的气息。许多灰暗的、轮廓朦胧的云片,悠闲地浮在苍蓝的天上,缓缓地爬了过去;强劲的枯风不断吹拂着,但不能驱走暑热。 (俄)屠格涅夫《贵族之家》 七月已经过去了,跟着来到的是“暑月”,这仿佛是自然一方面,看着塔布篱厂里的情人那样热烈,特为和他们斗胜争强似的。这块地方上的空气,在春天和初夏的时候,本来非常清新,现在却变得停滞不动,使人困懒了。浓厚的气息老压在他们上面;正午的时候,一片大地好像都昏昏晕去。草原上较高的山坡,都叫跟埃塞俄比亚那样一样地灼热的太阳晒成黄色,不过这里水声淙淙的地方,却还有鲜明青绿的草色。 (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夏末 太阳透过榆树的密密层层的叶子,把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的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北满的夏末初秋是漂亮的季节,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气不凉,也不顶热,地里还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 周立波《暴风骤雨》 风暴一停,黄尘歇在大地上。枯黄的沙冈子,像一条死龙似的,横卧在草原里。夏末的太阳,从一块青石板似的薄云后一露头,就像从空中抛下无数火球,滚落在草原上,几乎将草原上的一切都烧焦了。河边的杨柳,垂着叶子,低着梢头。才盛开的野菊花,也皱卷起花瓣,萎缩在绿草下。热,热得人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沙冈子仿佛都要冒起火来。沙坡上,那牧羊的小伙子,孤独地向上爬着。他爬了一会儿,坐起来喘口气,又继续爬。他的赤脚蹬着烫人的沙土,爬上了沙冈顶。被他蹬过的沙土像一道河水的细流,发出低沉的“撒撒”声,流到冈下。 乌兰巴干《草原烽火》 江南之夏 沿路的景物真不坏,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乐园的景色。一路上没有一块荒土,都是绿的稻,绿的树,绿的桑林。偶然见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叶与细小的菱叶浮泛在水面。 郑振铎《鸟》 北方野之夏 初夏,北方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三三两两的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河边的顽童,破坏了小河的安静:“看呀!看呀!泥鳅!这个小蛤蟆!”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夏天的欢乐。 杨沫《青春之歌》 当花翅膀的麦雀子把乡村每个日子叫甜的时候,把黑土地的渴盼叫成金黄色,叫成起伏不平的波浪形,一个最最撩拨庄稼人的时令,又从镰刀上和红缨鞭上熟落了,又从那些古铜色的胸大肌、肱二头肌和醉意朦胧的微笑上熟落了! 五月里是芒种…… 任志玺《沂蒙风景线》 城市之夏 北方的夏天,热得真够劲!树叶晒得发白,柏油马路晒得软软的,像糖稀。推车卖冰棍的老太太早已经卖得一干二净。一家饭馆门外,好几个敞着怀、流着汗的工人,抱着啤酒罐罐,仰脖咕咚咚往下灌,活像在饮马,汗不住往外冒,似乎那一颗颗汗珠都是这啤酒挥发出来的…… 肖复兴《发生在炎热的夏天》 乡镇夏景 夏天,是多么快活,多么热闹呀! 气候给我们脱去了衬衣、长裤,只穿汗背心和短裤叉,舒臂踢腿,奔跑追逐,别提多轻松了。白天,可以去钓鱼、摸蟹、粘知了,如果你想游泳,那随时可以往河里一跳,在河面上迸水花、打水仗,睁开眼睛扎猛子、捉迷藏……哦,那清凉的河水简直可以使你忘掉世界上的一切。 夜晚也是迷人的,如果你走出小镇步入田野。天上是皎月明星,地下是蛙鼓一片。你可以在水田里照黄蟮,可以到竹林里逮小鸟;最有趣的,还是扣萤火虫——那是多么美妙的景象啊!朦胧的夜色中,一盏盏绿色的灯,悄没声息地在溪上草间飞来飞去,这盏灯熄了,那盏灯又亮了。放眼望去,闪闪烁烁,飘忽灵动…… 刘健屏《闪烁的萤火》 山中夏日 夏天一到,这青山一天一个样,经过烈日的暴晒,骤雨的浇淋,那草木就窜枝拔节很快地长起来,变得葱茏青黑了。这时,山地里一片青纱帐起,那些狼呀山猫呀野兔子呀……逍遥自在地活跃在里面,就像鱼儿游在海洋里那样。 冯德英《苦菜花》 杭州夏日 炎夏,我又来到杭州。这时的杭州,像喇嘛庙中形象多变的骡子圣母一样,收起了春天的温顺,变得威猛无比。灼热的空气像流动的火焰,在街头恣意奔突。清凉的西湖成了一锅沸水,热气蒸人。 齐明昌《瑶琳遐思》 初夏的雪山与冰湖 初夏时分,骑上骏马上雪山,是最理想不过的。这时,盛夏将到,高山积雪已经融化,给雪被遮盖了半年多的山坡上,又现出了飘带似的羊肠小道。蔚蓝的天空因为很少受到沙尘的渲染,澄清得像一片碧绿的湖水。举目远望,洁白的博格达主峰,给人们以雄伟美丽、仪态万方的感觉。风吹来,山上白雪漫舞,好像是蓝天飞过一片片乳白的轻纱似的流云,又像是春季清晨笼罩大地的雾纱…… 这里固然有绝崖、陡壁、喷泉、草地,但更为离奇的却是那波光粼粼的冰湖。那湖水碧蓝见底,湖面映浮着远山的倒影。在霞光尽染的傍晚,你在湖边草地支起帐篷,升起篝火,看明澈的冰湖里的繁星,和那被篝火染得一片通红的雪山,简直忘掉盛夏的酷暑,如置身神话世界了。 张孟良《雪山景物记》 北大荒的夏天 七月的北大荒,天气清明,微风徐来,袭人衣襟。茂密的草丛上,厚厚的盖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泛出迷人的香气。粉红色的波斯菊,鲜红的野百合花,亭亭玉立的金针花,正如丝绒锦绣,装饰着这无边的大地。蜜蜂、蝴蝶、蜻蜓闪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野鸡、野鸭、鹭鸶、水鸟,在低湿的水沼处欢跳,麂子、獐子在高坡上奔窜。原来北大荒的主人们,那些黑熊、野猪、狼、狐……不甘心退处边远地带,留恋着这蔚蔚群山,莽莽草原,还经常偷跑到庄稼地里寻找食物,侵袭新主人。表面上看来非常平静的沃野,一切生物都在这里为着自己的生长和生存而战斗。被包围在这美丽的天地之间的农场景色,就更是壮观。玉米绿了,麦子黄了,油漆的鲜红鲜红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宛如舰艇,驰骋在金黄色的海洋里,劈开麦浪,滚滚前进。它们走过一线,便露出一片黑色的土地,而金字塔似的草垛,疏疏朗朗一堆堆排列在土地之上,太阳照射在上边,闪着耀眼的金光。 丁玲《杜晚香》 干旱 一九七一年的夏天,盘古山经历了长达四十天的干旱。 无风,无雨,炎炎烈日,酷暑难熬。座落在谷地中的“五十五公里”小楞场,更是奇热炙人。那赫然耸立的山峦,与那山峦之上的森林,组成了道道屏障,将独立家屋围困其间。空气和太阳一起燃烧。树木软弱无力地垂下长长的手臂;百草枯黄了,匍伏在滚烫的土石之上,等待着这早来的夭亡;黄花菜,雏菊,婆婆丁,扫帚梅,白芍,都在蓓蕾的状态下凋敝了,骄阳容不得她们展颜一笑,就将它化作了尘土,凄楚怨艾地离开了这还没睁眼看过的世界;瘦小的稠李、黑天天、都柿,干瘪的山丁子、山里红、山梨,过早地离开了无力承担它们的母体,跌落到生养他的母亲的根须之下……这里的世界暂时停止了它的进程,一切处于静止状态。偶尔一声鹿鸣虎啸,划破了这沉沉的静寂,那长长的尾音滞留不散,里面含着死的恐惧与生的艰辛。 这是一个燃烧的世界。 就连库尔滨河,也顿然瘦弱不堪。那在河床中心,像游丝般孱细的河水,在缓缓地朝着呻吟着,企望延续它那无望的生命之躯。 刘鹏越《音乐世家》 这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村庄对面的顿河的水变浅了,那片从前是急流奔驰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浅滩,牛走过对岸去的时候,水连它们的脊背都没不过了。每天夜里,沉闷的暑热就从山岗上吹到村子里来,风把草的香味吹散到空中。牧场上的干蓬蒿都烧起来了,甜藜像一条看不见的帐幕一样遮住了顿河的两岸。一到夜间,顿河对岸的天空上就布满了黑云,雷声干燥地和隆隆地响着,但是一个雨点也没有落到被热气蒸烧着的大地上来,闪电空打个不住,把天空划成许多尖角形的蓝色块子。 猫头鹰每夜在钟楼上号叫。恐怖的叫声在村庄上空传过,猫头鹰从钟楼上飞到被牛犊踏过的公墓里去,在褐色的生满了荒草的坟顶上哼哼。 (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秋 天目山之秋 天目山之秋绿得幽。……雨雾锁着绿黛,更觉林木不知有多深;浓云封着山隘,更觉山隘不知有多高;轻雾缭绕着流动的溪水,更不知那溪水有多长。 吕锦华《天目山寻秋》 仲秋 时候已经将近中秋,晴空是一碧万顷。晨风吹来,立刻令人神爽,如可飞去。稻田中黄熟了的禾苗,时为一种缓而长的波动,同时并传来一阵阵低语。 成仿吾《牧夫》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老舍《四世同堂》 秋老虎 秋老虎,那是秋末冬前的平和日子,在不同的年份,在十月和十一月里不同的时间,莅临于不同地区。它来去无定时,这是有金黄色烟雾,有充满漂浮及时解脱感的璀璨游丝的时光。冬天脚步的接近更加重了它的魅力,也加强了它的倏忽无常。汤姆斯·狄·昆西形容这季节是“以夏天最光彩多姿的神态,作夏日最后一次短暂的复活,一种在过去无根源,在未来无恒心的复活,像即将熄灭的灯光所发出的回光反照的明朗。”这季节在世界的许多地区有着许多名称,诸如:第二夏、冒牌夏,圣马丁之夏、第五季、秋之夏、众圣之夏、夏之展声、晚来热和老妇之夏。 (美)艾温·威·蒂尔《秋野拾零》 英格兰之秋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如此晴朗,使你几乎不能相信英格兰的夏季的那几个月份已经刚刚过去。篱笆、田野、树木、山和原野,呈现出它们的永远变换着的浓绿的色调;几乎没有一片落叶,几乎没有些微的黄色点缀在夏季的色泽之间,告诉你秋天已经来临。天上明净无云;太阳照得明亮而温暖;鸟的歌声和万千只昆虫的营营声,充满在空中;茅屋旁边的园子里挤满了一切颜色又丰富又美丽的花,在浓露之中闪耀着,像是铺满了灿烂的珠宝的花床。一切都带着夏季的特性,它的美丽的色彩还一点儿没有褪色。 (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原野秋景 你看这金黄的阳光,金黄的山,金黄的流水。昨天还是“骄阳似火”呢,可今天,一下子就变了。这太阳变得温柔多了,它洒下了无数金色的光辉,笼罩住群山,笼罩住原野,笼罩住小溪与河流;于是,这一切,就像被魔术师用点金术点了一下似的,都变得黄澄澄,安稳稳地那么可爱了。你看这起伏不平的群山,它不是恰恰给这原野镶上了一条刺绣的花边,那一丛丛的松树,杉树,相思树,不又是凑趣似的为这条花边平添了无数翠意。你看这流水,它辛辛苦苦地灌溉了这稻田一整个夏天,现在看着自己所灌溉、所爱抚的稻子已经垂下了头,已经透发出成熟的香气,于是,它懒散了下来,带着满足,带着倦意,潺潺地流过来,流过去,它泛起来的波纹,被阳光照耀得黄澄澄地,像在整片原野上流着黄金似的。 林遐《秋颂》 半个月以来,树叶子已经掉了一半,只要一点点微风,总有些离枝的木叶,同红紫雀儿一般,在高空里翻飞。太阳光温和中微带寒意,景物越发清疏而爽朗,一切光景静美到不可形容。 沈从文《长河》 秋天,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转眼间一切都褪了颜色,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汾河岸边的树丛也在开始凋落,枯黄的树叶随着阵阵微风悄然地飘落下来,铺洒在潮湿的土地上。天边上迟归的雁群贴着薄云向南飞行。逶迤的两山被柔和的阳光映照出清晰的轮廓。天显得越发高了,地显得越发辽阔了。一阵秋风带来最初的寒意,天气清爽起来了。 慕湘《新波旧澜》 秋天了,漫山遍野发了黄,是收割庄稼的时节了。今年的雨水频,这是山地最喜欢的。谷子被饱满坚实的大穗儿压弯了腰,随着微风,一起一伏荡漾着。 冯德英《苦菜花》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前更高远了一些。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 多么可爱的秋色啊! 峻青《秋色赋》 秋天是十分可爱的。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白天经常晴空万里,入夜银河璀璨,原野上到处结满了果子,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理性清明的时节,着实教人喜欢。几番秋风秋雨,一阵落叶纷飞算不了什么,田野上金色的秋浪在翻腾,向日葵结起了一个个的大果盘。果林里柑桔、柚子、梨、苹果都长得黄澄澄了,枣、柿子、山楂都变得红彤彤了,这种景象,使人们感到耕耘有了收获的喜悦。 秦牧《在植物的芬芳气氛中》 最好的还要算是秋季。谷子黄了,高粱红了,棒子拖着长颈,像是游击战争年代平原人铁矛上飘拂的红缨。秋风一吹,飘飘飒飒,这无边无涯的平原,就像排满了我们欢腾呐喊的兵团! 魏巍《东方》 丰收的秋天 深秋的太阳没遮拦地照在身上,煦暖得像阳春三月。一路上踏着软软的衰草,一会儿走田埂,一会儿走沟畔,不知不觉就是十里八里。田野里很静,高粱秸竖成攒,像一座一座的尖塔;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成群的鸽子在路上啄食,频频地点着头,咕咕咕呼唤着,文静地挪动着脚步。它们不怕人,只是在人们走近的时候,好像给人让路一样,哄的一声飞起,打一个旋,又唰的一声在远远的前面落下。村边场园里,晒豆子的,打芝麻的,剥包米的,到处有说有笑,是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吴伯箫《猎户》 深秋 深秋时,霜风初起,枫林渐染黄碧,野岸衰岸芙蓉,杂间白苹红蓼,掩映水际;芦苇中鸿雁群集,嘹呖干云,哀声动人。 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 鲁西平原上的晚秋,显得辽阔、空旷而美丽。高粱、玉米等早秋作物,都收割了,田野上只剩下了一片片棉田。因为早降的严霜,把棉花的叶儿,都染得五颜六色,远远一看,就像一座座花园,把大地点缀得十分好看。 于良志《冬青》 秋末,后园里的大榆树也落了叶子,园里荒凉了,没有什么好玩的了。 长在前院的蒿草,也都败坏了而倒了下来,房后菜园上的各种秧棵,完全挂满了白霜;老榆树全身的叶子已经没有多少了,可是秋风还在摇动着它。天空是发灰的,云彩也失了形状,好像被洗过砚台的水盆,有深有浅,混混沌沌的。这样的云彩,有时带来了雨点,有时带来了细雪。 萧红《呼兰河传》 随着果子的成熟,树叶开始变黄;跟着果子一起掉下来的,是片片的黄叶。于是,又到了红叶秋风的时节。遍地是黄色的叶子,大地变成了金黄色的世界。美如童话,美如梦境。在阵阵秋风催促下,树叶匆匆落尽,只剩下干枯瘦削,呈棕黑色树枝。风吹来时,再不像夏日那样摇曳生姿,只是生硬地弹动几下,树干巍然屹立,摆出一副严峻的姿态来迎接霜雪的挑战。在人们脚下叹息着的枯枝败叶,低声宣告了冬的来临。鸟儿失去了徜徉的兴致,追逐在人前人后,慌慌张张向路人讨吃。 卢岚《脚步》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叶以群《渡漳河》 秋天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黄色和棕色。风卷起树叶在空中飞舞。空中是很冷的,云块低悬着,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乌鸦站在篱笆上,冻得只管“刮!刮!”地叫。是的,你只须想想这幅情景也会觉得冷的。 (丹麦)安徒生《丑小鸭》 大兴安岭之秋 大兴安岭的秋天,映荡着飘零的美,白桦树、樟子松、云杉、柞树林那密密匝匝的浓荫疏空了,抬头可以望见宝石蓝的天空和一行行南飞的群雁。林间,秋阳如一缕缕金湛金湛的光箭,温暖迷人。风是神秘的,从沼泽和灌木间飘来,带着阵阵浓烈的酒味,摇曳着树枝,叶儿跳动着霞光,仿佛带着成熟的沉甸甸的思索,一片片、一簇簇,飘绕下坠,铺满每寸丰沃土地…… 韩冰《耐得寂寞》 小巷秋景 秋天,墙角下铺满金黄光润的杨树叶子,胡同里就变得冷清了。星期天的清晨,人迹更是稀少。一阵阵秋风吹来,大杨树上摇摇欲坠的黄叶发出凄凉的音响;房檐上,枯黄的狗尾巴草簌簌抖着,飘下一股股灰尘。这凋落的景象,常常使人怀念刚刚逝去的夏天——炽热的太阳,温暖的雨水,和那遮挡碧空的绿荫。 母国政《小巷里的怅惘》 北大荒之秋 九月了,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就来了。那天空,蓝得发白,没有一丝云流过。只有每天傍晚,在那西边天上停留着一片雀云,那云彩真像一群麻雀在展动翅膀。而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瞬息又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桔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的彩霞,活像哪个仙女站在高空,抖动着几匹带碎花的闪缎。那土地,就像汹涌的金色海洋、高粱喝醉了摇着黑红黑红的大脸,嗬咧咧,嗬咧咧地在唱:大豆说话了,像孩子们在拍手,在哗哗哗,哗哗哗地笑。那江河里的水,就流得慢悠悠的了。可眨眼间又被溯水上来的鱼群给扰乱了!而那常被人们忽略的低矮的榛子树的叶子也红了,红得像团火,在山坡,在大路边,在村子把人们的心给燃烧起来了。 林青《大豆摇铃的时节》 秋天的气息 簿暮时分树叶散发着香气,灰尘中野草的气息,也都是早年秋天令人难忘的东西。在我们西行时,路上问过许多人,一提到秋天,先想到是什么气味。有人说是熟葡萄的芳香,有人说是厨房里罐头和果冻的香甜,有人说是苹果收获时的清香。我以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应该是灿灿欲燃的树叶的味道,然而想不到,竟有不少人说是野草丛中,豕草、向日葵、草木樨和灰尘混起来的味道,秋天的干涸气息。 我沿着碎石山坡往上爬,周遭就是这股气息。像八月阳光下浓郁的沥青气味,冬天里林烟的气息,令人忆怀往事,远溯忘忧的童年。 (美)艾温·威·蒂尔《秋野拾零》 西湖之秋 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地描绘着一幅苍茫的秋景。湖上飘忽着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的透明的轻绡,笼罩着逶迤起伏的远山,使它们显得若游若定,似有似无。然而湖畔的山坡上,还是顽强地透露出几星秋的色彩:是金黄,是殷红,是在秋风里变得深沉的墨绿,还有那些使人想起遥远历史的古老屋脊…… 赵丽宏《西湖秋思》 秋天的色彩 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比美国东部林地的更鲜艳,更多变化。我们沿途看到的树木、灌木丛,和各种植物,很快会换新装。我们此刻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一片彩色:鳕角紫红色的蔓越橘沼地,新英格兰花团锦簇,红艳艳的山茱萸,吉提提尼山脊披上的彩衣,俄亥俄州溪边河畔古金色的美洲的悬筿木,莺河河畔波浪似的猩红的沼泽枫,一波又一波的北印第安那州沙丘之乡……到处是秋天的叶子,给春天的生长和夏天的成熟带来瑰丽的戏剧化的结局。这些日子,火红的秋天在尽情吐艳,虽然短暂却令人难忘。 过了一夜,我们在曙光中再停立在踏脚石的桥畔,环顾这一片彩色世界,仿佛一夜之间,又添了新色。桦树和白杨的树枝都披上金色,一丛丛的荚蒾都蒙上紫红。我们头上,一根枫树枝伸展到密西西比河源头的河面,猩红、金黄和橙色搀和的树叶,衬托着秋天的蓝空。明尼苏达一片好秋光,不但是在艾塔斯卡湖区,我们游踪所至,都仿佛置身彩色世界中,绚烂瑰丽,变化万千。叶子的生命虽然快要结束,但是秋叶并没有半点离情别绪,一片片的叶与在生命旅程的尽头翩然飞舞。 (美)艾温·威·蒂尔《秋野拾零》 台湾之秋 台湾的四季,并不明显,尤以春秋为最,稍纵即逝,而且总是淡淡的,深怕见人似的。因此,我们看不见枫红满山野,无边落木萧萧下……等等慑人心魄的景致,如要捕捉秋的气息,就得耐心的等候深秋时节,再乘坐一趟花东线上的小火车。秋光暖暖,金黄稻禾风翻浪,空寂的河床上,芒草花最是多情,开遍整个视野,一望无垠的伸展,直逼对面山角;愁白了一季的秋。 泠泠《花东线上的小火车》 奇幻 【词义解释】 词条:奇幻 拼音:qíhuàn [fancifulandillusory] 解释:奇异而虚幻奇幻的遐想奇异变幻景色奇幻 【奇幻小说】 在文学中,奇幻小说这种小说形式包括了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角色扮演游戏和电影,依文化背景可区分为东方奇幻小说与西方奇幻小说,故事结构多半以神话与宗教以及古老传说为设定,因而具有其独特之世界观。奇幻小说的故事或者发生在与现实世界规律相左的“第二世界”中,或者是在现实地球中加入超自然因素。奇幻小说这种体裁与科幻小说与恐怖小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这三种体裁起重要作用的都是幻想成分,都以现实为基础或者推测现实曾经怎样、应当怎样。奇幻小说的特点是大胆的想象和探索。 奇幻小说与科幻小说不同之处在于之背通常较偏向非百分之百理性或是不可预测的世界结构上(内容多有魔法、剑、神、恶魔、先知),以时间序区分,奇幻小说较偏向过去也就是历史中寻求背景依据或是相似,而科幻小说则会偏向现有科技的延续,强化及加强想像。 【奇幻历史】 奇幻小说有着悠久而卓越的历史,其源头可上溯至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特别是荷马的《奥德赛》)、日耳曼神话史诗如《贝奥武夫》以及北欧神话。而中世纪骑士文学与近现代哥特文学的广泛传播,为奇幻文学的兴起打下了坚实基础。亚瑟王传说为当代奇幻小说提供了另一重要题材,魔法师梅林、圆桌骑士、马术、浪漫却轮廓鲜明的道德问题,在众多作者笔下呈现出芬然不同的面貌。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许多奇幻小说与科幻小说发表在相同的杂志上(通常也是相同的作者)。在20世纪中叶,J·R·R·托尔金的《哈比人历险记》和《魔戒》、c·S·路易斯的《纳尼亚年代记》、娥苏拉·勒瑰恩的《地海》系列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奇幻小说写作获得了重生,之后的作品多模仿这些成功的作品,从神话、史诗和中世纪浪漫文学中借鉴了许多成分。 这些奇幻小说使龙与地下城这类的角色扮演游戏诞生,而游戏又反过来产生了更多的小说。游戏公司发行以它们自己的虚构游戏世界为背景的奇幻小说如龙枪系列小说|龙枪编年、被遗忘的国度和机甲战士等系列名著。 【奇幻要素】 要称一部作品为奇幻,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存在与现有物理规律不符的超自然的现象(以魔法为代表),二是在默认或者是在解释了这些现象之后而针对某些故事进行创作。 通常来说,奇幻小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一个全新或至少部分虚构的世界观之下,因此得以谱写出与实际甚或完全不同的故事。事实上,以最著名的奇幻小说世界观——被遗忘的世界为底本创作的小说超过千种(事实上没几个人能数清)。 【奇幻分类】 “奇幻”其实就是英文“Fantasy”的翻译,而Fantasy大致有七个派系。 第一类是“主流Fantasy”,这一类常常被拿来与“剑与魔法Fantasy”进行比较,这一类着重于更高层次与更壮阔的情节架构。它们与个人冒险不同,它们牵涉到政治斗争、国家战争、世界的命运。被列入这一类的写得很严谨,读起来更像是历史。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指环王》、罗伯特.乔丹的《时光之轮》、乔治.R.R.马迪的《冰与火之歌》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是“剑与魔法Fantasy”,如果说“主流Fantasy”像是史诗片,则“剑与魔法Fantasy”就像是动作片。这一类着墨于个人冒险,大部分时候只写到个人层面,但因为它们的节奏快而且充满了变化,所以“剑与魔法Fantasy”是最受欢迎的一类。这一类的代表人物就是罗伯特.e.赫瓦德,他是《柯南》的作者。R.a.萨尔瓦托的《黑暗精灵》与TerryGoodkind的《真理之剑》都属于“剑与魔法Fantasy”。 第三类是“黑暗Fantasy”,所谓的“黑暗Fantasy”就是加进各种各样恐怖的要素,造成惊悚的效果。“黑暗Fantasy”有两种,第一种像是一部恐怖文学,第二种就是充满黑暗与压抑的气氛。叛逆英雄常常在“黑暗Fantasy”中出现,被作者描述为丑陋与软弱的,而且总是与人类做对。StephenKing的《黑暗塔》、StevenDonaldson的《特姆斯卡翁纽编年史》、michaelmoorcock的《永远的胜利者》都属于“黑暗Fantasy”。 第四类是“历史Fantasy”,常常发生在过去的某一个时期,大部分是中世纪时期。流行的设定有爱尔兰人、德鲁伊教、古代石柱群;北欧神话与斯堪的纳维亚民间传说,包括有女武神、奥丁、维尔京人;西欧的城堡、圣堂骑士、女巫猎手等等。aliceBorchardt的《银狼》、marioneleanorZimmerBradley的《阿瓦隆的雾》、KatherineKerr的《Deverry》都属于“历史Fantasy”。 第五类是“现代Fantasy”,这一类的背景设定在现代的世界,诸如1995年的《NewYork》。“现代Fantasy”常常会把幻想与现实交错呈现,魔法在这一类中有可能是并不重要的,《小飞侠》就是一个标准的例子。 第六类是“轻松Fantasy”,这一类是充满幽默的冒险,常常是一些小品,TerryPratchett的《磁盘世界》与Piersanthony的《Xanth》都属于“轻松Fantasy”。 第七类是“专门为青少年与儿童所写的Fantasy”,PhilipPullman的《黑暗物质》、UrsulaLeGuin的《三部曲》、PeterBeagle的《最后的独角兽》、GarthNix的《Sabriel》、Lloydalexander的《Prydain编年史》、克利夫.斯德布.鲁伊斯的《纳尼亚编年史》都属于“专门为青少年与儿童所写的Fantasy。 【奇幻必须与玄幻相区别】 奇幻小说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而玄幻小说通常是建立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比如魔幻现实主义。 【主要奇幻作品】 ==欧美奇幻== 《奥伯轮巨虫》-eR艾狄森1922年 《蛮王科南》系列(conantheBarbarian)-罗伯特·霍华德(Roberte.Howard)1932年 《纳尼亚传奇》系列(ThechroniclesofNarnia)-c·S·刘易斯(c.S.Lewis)1950年-1956年 《魔戒》系列-J·R·R·托尔金1954年-1955年 《地海传奇》系列-U·K·勒奎恩1968年-2001年 《最后的独角兽》(TheLastUnicorn)-彼得·伯格(PeterS.Beagle)1968年 《安伯志》(Thechroniclesofamber)-罗格·泽拉兹尼(RogerZelazny)1970年-1991年 《御谜士》系列-派翠西亚·麦奇莉普1976年-2004年 《精灵宝钻》-J·R·R·托尔金1977年 《龙枪》系列-主要为玛格丽特·魏丝和崔西·西克曼(margaretWeisandTracyHickman)1984年 《创者传》(TheTalesofalvinmaker)-奥尔森·斯科特·卡德(OrsonScottcard)1987年 《黑暗精灵》系列-R·a·萨尔亚多(R.a.Salvatore)1988年 《死亡之门》系列(TheDeathGatecycle)-玛格丽特·魏丝和崔西·西克曼1990年 《时光之轮》(TheWheelofTime)-罗伯特·乔丹(RobertJordan)1990年- 《真理之剑》系列-泰瑞·古德坎(TerryGoodkind)1994年 《冰与火之歌》系列(aSongofIceandFire)-乔治·雷蒙德·理查德·马丁(GeorgeR.R.martin)1996年- 《阴影之剑》-JV·琼斯1999年-2007年 《次子》-詹尼弗·法隆2001年-2002年 《荆棘与白骨的王国》-格雷格·凯斯(GregKeys)2002年-2006年 《已来的黑暗》-R·斯科特·巴克尔2003年-2006年 《哈利·波特》系列-乔安娜·凯瑟琳·罗琳1997年-2007年 《美国众神》(americanGods)-尼尔·盖曼(NeilGaiman)2001年 《遗产》-克里斯托弗·鲍里尼2003年- ==日本奇幻== 梦枕貘 《阴阳师》系列 《幻兽少年》系列 《沙门空海》系列 菊地秀行 《吸血鬼猎人D》系列 水野良 《罗德斯岛战记》 小野不由美 《十二国记》系列(じゅうにこくき) 东京异闻 【中国奇幻】 《九州幻想》 《诛仙》 《九玄》 《孤城》三部曲(骄阳、残阳、昔阳) 黄易 《大剑师》 毕华流 《荒原三部曲》 《桑梓荒原记》 《白狼传》 半只青蛙 《龙战士》/《龙战士传说》 古语称呼 称自己——敝人在下小弟为兄小人草民 称妻子——拙荆内人 称父亲——家父 称母亲——家母 称儿子——小儿犬子 称女儿——小女 称他人——仁兄贤弟 称人父亲——令尊 称人母亲——令堂 称人妻子——令夫人尊夫人尊嫂弟妹 称人儿子——令郎 称人女儿——令爱 谢道韫(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 ......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070.htm 天象描写篇 雾 雾气 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 刘白羽《长江三日》 隔断了众人与我的是漫天的雾。任是高屋崇楼,如水的车辆,拥挤的行人;一切都不复存在,连自己行走时摇荡出去的手臂也消失在迷茫之中了。 靳以《雾》 屋子外面,原是浓厚得对面不见人影的晨雾,这时已经消退,变淡了。慢慢得势的阳光里,白蒙蒙的雾点子,一阵一阵地翻腾,飘散,好像沙沙有声。篱笆,土堆,墙头,都在雾气里显出模糊的形象。 王西彦《春回地暖》 雾霭 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头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微醺。 仇智杰《雾纱赋》 晨雾 夜雾慢慢淡了,颜色变白,像是流动着的透明体,东方发白了。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迷雾笼罩着曹阳新村,新村的建筑和树木若有若无。说它有吧,看不到那些建筑和树木的整体;说它没有吧,迷雾开豁的地方,又隐隐露出建筑和树木部分的轮廓,随着迷雾的浓淡,变幻多姿,仿佛是海市蜃楼。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不知什么时候起了雾。黎明时分,浓雾像棉团似的从上游滚滚而来;爬上河岸,越上树丛,向两侧泛滥开去……浓雾塞满了小棚,沾在脸上湿漉漉的、滑腻腻的;我们谁也看不清谁的脸。 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有一个浓雾的早晨,我来到堤边。四处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见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乳白色的混沌。欸乃之声由远而近,和悦耳的鸟声相应和。白色的空洞里隐隐约约有一个点子,而后,一只船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这是这一天最早的一只游艇。 于敏《西湖即景》 清晨,浓雾弥漫。依照医生的嘱咐,我在湖滨悠闲地散步。耳边只闻鸟鸣,百啭千声,都看不见它们玲珑身影。一团团微带寒意的浓雾不时扑在脸上,掠过身旁。平日那装着耀眼的高压水银灯泡的路灯,今天显得那么暗淡无力,在翻腾缭绕的雾气中闪烁迷离。我仿佛正走进一个童话世界。 张平《镜湖晨雾》 夜雾 有一回从滑雪会走回松雪楼,忽然察觉路上有一层雾,一下子浓了过来,一下子又散了开去,那真是一种奇妙的经验,仿佛走进一个雾帐,雾自发边流过,自耳际流过,自指间流过,都感觉得到;又仿佛行舟在一条雾河,两旁的松涛声鸣不住,轻舟一转,已过了万重山,回首再望,已看不见有雾来过,看不见雾曾在此驻留了。 林清玄《合欢山印象》 春雾 正当四月初旬,樱草开花,一阵煦风吹过新掘的花畦,花园如同妇女,着意修饰,迎接夏季的节日。人从花棚的空当望出,就见河水曲曲折折,漫不经心,流过草原。黄昏的雾气,在枯落的白杨中间浮过,仿佛细纱挂在树枝,却比细纱还要发白,还要透明,蒙蒙一片,把白杨的轮廓勾成了堇色。 (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夏雾 夏季的夜晚是短的,黎明早早地来临。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以前,森林、一环一环的山峦、以及群山环绕着的一片片小小的平川,全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只有森林的顶端浮现在浓雾的上面。随着太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游移着、流动着,消失得无影无踪。沉思着的森林,平川上带似的小溪全都显现出来;远远近近,全是令人肃穆的、层次分明的、浓浓淡淡的、深深浅浅的绿色,绿色,还是绿色。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秋雾 才是昨儿,本是万里无云的晴天,可是那天,那山,那海,处处都像漫着层热雾,粘粘渍渍的,不大干净。四野的蝉也作怪,越是热,越爱噪闹,噪得人又热又烦。秋风一起,瞧啊:天上有云,云是透明的;山上海上明明罩着层雾,那雾也显得干燥而清爽。 杨朔《秋风萧瑟》 冬雾 伦敦的冬雾,真的提前保卫这古城了吗?早晨起来,把毛毯一卷,连同草垫抱到堆房里。上楼时,觉得很冷。用木棍拨开窗上的黑帘,外面是一片凄迷的灰雾。不但没有了后街伊顿路教堂的尖楼,竟连后园的梨树也依稀只剩条黑影。正在发怔时,一声味噢,一个躜动,我们的狸花猫坐在沙发背上了。它怯生生地瞭了我一眼,就缩着四条腿,把身子蜷得像个鼓肚子花瓶,对着灰雾出起神来。浓雾中传来汽车的喇叭声,时而短促,时而悠扬。…… 萧乾《伦敦三日记》 白雾 晨曦姗姗来迟,星星不肯离去。然而,乳白色的蒸气已从河面上冉冉升起来。这环绕着葫芦坝的柳溪河啊,不知那儿来的这么多缥渺透明的白纱!霎时里,就组成了一笼巨大的白帐子,把个方圆十里的葫芦坝给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这,就是沱江流域的河谷地带有名的大雾了。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蓝雾 淡蓝色的晓雾,从草丛和茶树墩下升起来了。枸椽花的清香、梅和枳的清香,混合在晨雾当中,整个山坞都是又温暖又清凉的香气;就连蓝雾,也像是酿制香精时蒸发出来的雾汽。 艾煊《碧螺春讯》 灰雾 灰白色的雾从乱石纵横的山谷里冉冉的向上升腾起来,而压在山巅上的乌云,却越来越低沉了。一会儿,山峰隐没了,路也看不清了,四周一片昏黑。 峻青《山鹰》 寒雾 一片白茫茫的寒雾,笼罩着兵工厂的高红砖墙和砖墙外面的大马路,笼罩着兵工厂对面航空处的广阔的飞机场;包围了市街尽头处古塔的身影。……这浓重的寒雾,从早晨厂子高烟囱旁放送出催促工人上班的汽笛声,脚踏车流,人流,车流声和杂沓的脚步声,涌进兵工厂大门口时,便开始像一道浓烟似的铺天盖地降落下来,现在已经快到小傍晌了,它还没有一点消散的意思。太阳从混沌的、冷冻的云罅里,刚刚显露一下带着光晕的圆脸,很快便隐没了。天空飘着碎玉般的晴雪,尖利的寒气砭人肌肤,裸露在外面的耳朵、面颊、手指头和穿着破旧棉鞋的脚趾尖,都冻得像猫咬一样的疼痛。“好冷的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数九寒天哪!”…… 蔡天心《浑河的风暴》 昏雾 各处山谷里全弥漫着悠悠的昏雾,雾悄然独步上山,好像一个恶灵,寻找安息之处而不可得似的。粘湿而冷酷的寒雾缓缓飘来,显然可见,浪潮起伏,互相追逐,好像险恶的海面上的波涛。雾的密度封闭了车上的灯光,除了几码之内的雾自己底搐动而外,什么也看不见;疲劳的马们所呼出的浊气混进雾里,好像这一切都是由它们造成的。 (英)狄更斯《双城记》 浓雾 变成了浓雾的细雨将五十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晕的外壳。有几处耸立云霄的高楼在雾气中只显现了最高的几层,巨眼似的成排的窗洞内闪闪烁烁射出惨黄的灯光,——远远地看去,就像是浮在半空中的蜃楼,没有一点威武的气概。而这浓雾是无边无际的,汽车冲破了窒息的潮气向前,车窗的玻璃变成了毛玻璃,就是近在咫尺的人物也都成了晕状的怪异的了;一切都失了鲜明的轮廓,一切都在模糊变形中了。 茅盾《子夜》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浓雾白得跟牛奶一样,在河面上,在教堂的围墙里,在工厂四周的空地上升起来。这时候,黑暗很快的降临了,坡下面已有灯火在闪亮,看上去那片浓雾好像掩盖着一个不见底的深渊似的…… (俄)契诃夫《在峡谷里》 山雾 陡然间,那雾就起身了,一团一团,先是那么翻滚,似乎是在滚着雪球。滚着滚着,满世界都白茫茫一片了。偶尔就露出山顶,林木蒙蒙地细腻了,温柔了,脉脉地有着情味。接着山根也出来了。但山腰,还是白的,白得空空的。正感叹着,一眨眼,云雾却倏忽散去,从此不知消失在哪里了。 贾平凹《读山》 早晨,群山弥漫着蒸腾着白雾,青灰色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随山势迤逦而下,潜入茫茫雾海里。黑黝黝的果园,在雾海里若隐若现,像起伏在波浪中的海岛。 母国政《山村散歌》 太阳直射到山谷深处,山像排起来似的一样,一个方向,一种姿态。这些深得难以测量的山谷,现在正腾腾的冒出白色的、浓得像云雾一样的热气。就好像在大地之下,有看不见的大火在燃烧,有神秘的水泉在蒸发。 孙犁《风云初记》 湖上的雾 云厚厚的,落在湖上,就是雾,灰蒙蒙的雾气,水气,像是荒原上的大烟泡、冬天的浴池,一片昏暗,吞没了湖边的远山近山。凉飕飕的雨丝,横着飘洒过来,鬼才知道,它是从天上,还是从湖里头,冒出来。看一眼像是有,再看一眼,又像是没有……只有技术好的船工,才能在这种天气照样载客游湖。 张抗抗《水洼中的汪洋》 南望太湖,也辨不出什么形状来,不过只觉得那面的一块空阔的地方,仿佛是由千千万万的银丝织就似的,有月光下照的清辉,有湖波返射的银箭,还有如无却有,似薄还浓,一半透明,一半粘湿的湖雾湖烟,假如你把身子用力的朝南一跳,那这一层透明的白网,必能悠扬地牵举你起来,把你举送到王母娘娘的后宫深处去似的。 郁达夫《感伤的行旅》 林间的雾 他每天早晨沿着一条蛇一样弯弯曲曲的小路走进大森林的雾里,恍若走进迷朦的梦里。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 古华《爬满青藤的木屋》 雾在林间飘浮着,流动着。各种形状的树叶,浑圆的、椭圆的、细长的、多角的……像千万只绿色的小手。雾气拂着它们,在叶掌上留下一层细小的水珠。小水珠流动着,在掌心汇成一颗大水滴,像托着颗晶亮的水银珠。沉重了,掉下去了,另一颗大水珠又在生成…… 尹俊卿《雾山黄》 草原上的雾 每天早晨,浓雾淹没了山野、河川和道路;草原清净而凉爽的空气,变得就像马群踏过的泉水一样,又混浊又肮脏!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 海上的雾 最后的一片紫光已在海面上消失掉,水里就腾起一重雾;星星在天空中闪烁了一会儿,也都看不见了。雾在眼前逐渐浓厚,遮掩了天,遮掩了远处的海平线,甚至连船都给遮掩了。现在只有烟囱和那庞大的主桅还可以看得出,从稍微远一些的距离看起来,那些水手的形体就好像影子一般。又过了一小时,就什么都隐没在白茫茫的雾里,连挂在桅杆顶上的灯,和烟囱里飞出来的火花都看不见了。 (波)显克微支《为了面包》 雾在上升,可是又降落了下来,更浓密了。有时候简直全不透明。船陷在冰山式的雾气里。这可怕包围,像一把钳子那样打开;使人瞥见一角地平线,又立刻合拢。 (法)雨果《海上劳工》 庐山的雾 你,庐山的雾,仿佛是不可捉摸的。一会儿毫光泛滥,扑朔迷离;转眼间,却了无踪迹,莫知去向。你仿佛是一位不肯显颜露脸的神仙,也宛若是含情脉脉的少女——这便是你,庐山上的雾。你是属于庐山的。你溶化进奇秀匡庐的空蒙山色里。是你滋润着匡庐峻伟的山水,就连那岩上的青草,也特别长得修长、秀美。 仇智杰《雾纱赋》 戈壁滩上的雾 五月的戈壁,蔓草绿了。绿了的蔓草湿漉漉的。上午下过大雨,黄昏乍晴便起了地雾。一缕缕一缕缕地雾,天上的洁白的云朵似的,排着队在滩上轻轻飘动、轻轻飘动。如果稍微站远点,会以为整个滩似乎都在动,远处的山似乎也在动。 唐光玉《戈壁情话》 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可以包含所有在网络上发布和流传的小说,但从网络小说起源的狭义层次上,主要是指由网络写手创作并首次在网上发布,进而流传的小说形式。 目前,形成了很多专门提供网络小说发布和阅读平台的网站,并可以进行TXT等形式的电子书下载,让读者方便的下载到互联网以外的地方阅读,大大的推展了网络小说的流行空间。 etxt.cn就专门提供网络小说在线阅读和TXT电子书下载。 网络小说~现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快餐文化,它的出现给我广大年轻人一种释放生活中的压力~宣泄生活中的种种矛盾~ 可以使大家像吃快餐一样可以快速的是我们的精神得到饱满~可以更好的迎接新的生活~和来自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网络小说的出现是在网络的普及之后必然的现象~! 它可以陪伴我们一路走下去~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看过喜欢的类型的网络小说,就会丛种种的郁闷和无聊之中脱出来得~~~ 因为喜爱~,所以喜爱! 看过之后~我们不得不爱! 我们也要成为作家~所以要看网络小说! 不能不提的几部网络小说 1、诛仙 后金庸武侠圣经:诛仙 作者:萧鼎 中心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非官方网站(koolge.com/bbs) 自太古以来,人类眼见周遭世界,诸般奇异之事,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又有天灾人祸,伤亡无数,哀鸿遍野,决非人力所能为,所能抵挡。遂以为九天之上,有诸般神灵,九幽之下,亦是阴魂归处,阎罗殿堂。 于是神仙之说,流传于世。无数人类子民,诚心叩拜,向着自己臆想创造出的各种神明顶礼膜拜,祈福诉苦,香火鼎盛…… 方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灵水秀,人气鼎盛,物产丰富,为正派诸家牢牢占据。其中尤以“青云门”、“天音寺”、和“焚香谷”为三大支柱,是为领袖。 这个故事,便是从“青云门”开始的。 青云山下的一个小村落一夜之间惨遭横祸,劫后余生的两个少年张小凡和林惊羽被武林第一门派青云门带上了山。林惊羽天资聪颖,受到师门器重。张小凡却默默无闻。张小凡偷偷爱上了同门师姐田灵儿,可是田灵儿却只是把他当作弟弟。在青云门的比武大会中,默默无闻的张小凡居然一下子技压群雄,引起人们的猜疑和议论,但最后勉强战胜他的本门第一女弟子陆雪琪却暗暗喜欢上了这个倔强的少年。 《诛仙》的出版的确是武侠小说出版的一件大事情。据记者了解,从2003年以来,凡是喜欢在网上读小说的,没有人不知道《诛仙》;凡是奇幻小说的书迷,没有不知道《诛仙》的;凡是武侠小说的书迷,更是无人不在说《诛仙》。用百度搜索,《诛仙》的网页多达265000项,网络总点击量高达3000万人次,并且还在以每天200万的人次向前推进。这部与《飘邈之旅》、《小兵传奇》并称为“网络三大奇书”中唯一的一本武侠小说,在网上,早已经被视为和金庸、古龙、还珠楼主的作品同样等级的经典小说。 在网上,很多人将《诛仙》比做是小说版的《仙剑奇侠传》,还有人认为《诛仙》是溶金庸《笑傲江湖》的“情”和“武”以及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仙”和“玄”于一炉的“仙侠小说”。该书责编认为,对于更多《诛仙》书迷来说,他们真正在乎的不是什么“仙侠”与“武侠”的名分,萧鼎时而唯美细腻、时而大气磅礴的笔触,以及书中感人至深的情感描写才是感动他们的地方。主人公张小凡的孤独,碧瑶的凄美、陆雪琪的痴情……人们在“江湖”上的沉浮与挣扎才是书迷们热爱这本120万字的长篇巨著的理由。 整部小说,爱情、亲情、友情与波澜壮阔的正邪搏斗、命运交战汇集在一起,文笔优美,故事生动,令人不能释卷。新浪网在首页将其称为:“后金庸时代武侠圣经”。 《诛仙》作者自我介绍 萧鼎,男,年轻,未婚,自小读书,就是文史老师目中宠儿,理化老师眼中败类。 籍贯福建福州。少年时特立独行,锋芒太露,屡有挫折,后经人教诲,内敛圆滑,交得一班男女狐朋狗友,茫然度日,内心苦闷,不与人说,寄情写作。 大学毕业,屡有重创,茫然无措,最后痛定思痛,收拾心情,夜深人静时有出世之心,但天一光亮,便觉得万丈红尘,竟是这般可爱,如此繁华,怎可舍却? 天必降大任于我,我且独自前行! 闲时写此书,以我心情私语!时间:不明,应该在很早、很早以前。 2、鬼吹灯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1。民间传说人的身上有三盏油灯,一盏在头上顶着,另两盏在肩膀上。说是人身上的阳火,晚上走夜路的时候,如果有人叫你的名字,千万不要向两边张望,若给吹灭了,便给鬼招了魂。 2。“鬼吹灯”虽是一种民间俗语,但现实生活中玩弄这种把戏的人却大有人在。鬼吹灯暗指小把戏,小聪明等。据说是盗墓时,需要点一盏灯。如果鬼不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是一种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说,就是点一盏灯看看氧气够不够,如果不够,下去了就是送死。古人不懂,就认为是鬼在作怪。远古的文明,失落的宝藏,神秘莫测的古墓,没有什么比这些元素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了,现在世界上正在兴起一股“古墓经济”,美国商业大片《盗墓迷城》《夺宝奇兵》,经典电玩游戏《古墓丽影》,无不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些虚拟出来的“古墓”,使人们在舒适的电影院或者家中,跟随着电影或者游戏中的主人公展开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大冒险,体验前所未有的刺激。 《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作者天下霸唱,原名张牧野),就是这样一个系列形式的文字冒险故事,三位当代摸金校尉,利用风水秘术,解读天下大山大川的脉搏,寻找那些失落在大地上的一处处龙楼宝殿,沙漠、雪山、森林、峡谷、急流、草原、鲜为人知的神秘动植物,危机四伏的陷阱,步步惊心,环环紧扣,超越极限与想象力的挑战,在离奇诡异的地下世界中,揭开一层层远古的神秘面纱,故事由一本主人公家中传下来的秘书残卷为引,纵横天下千里寻龙,历尽艰难险阻,毕竟那些龙形虎藏、揭天拔地、倒海翻江的举动,都迥异庸俗,昆仑山大冰川下的九层妖楼,中蒙边境野人沟中的关东军秘密要塞,消失在塔克拉玛干黑沙漠中的精绝古城,神山无底洞中的尸香魔芋花,云南丛林中的虫谷妖棺,西藏喀喇昆仑山中的古格王朝无头洞,陕西的龙岭迷窟……目前正在连载中的是最终卷,无头洞遗迹,冰封的邪神迷宫之卷。 ...... 【长篇盘点】超人气全本作品大合集100部 全本作品 冬雨夏雪[全本作品] luyimingv 春梦总如烟 鬼知道 穿越之情系异时空 花谢的季节 绝恋拯救爱情 yezi(叶子) 绝恋拯救流氓 yezi0518 这个娃娃是杀手(大结局) 暖心宝贝 绝色天医 林家成 mVP情人 罗莎夜罗 大唐公主出墙记[完结] 滕锦 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jqk网络版全文] 沧溟水 镜月琉璃 天沐云绯 滴血的青春[全本作品]jqk已出版] 鬼话 阿修罗的眼睛jqkwht]全本 洛加 我是一个同性恋者[全本作品] 0阳阳 梦里已逝两千年 moliseraph 绝恋今生 江南清秋月 嫁给有钱人 J今易晓 布——被包养的女生【全本作品】 廖方 月影百合花(已全) 云罗雁 盗墓迷城III:神鬼撒哈拉jqk全本] 洛加 爱是欲望的借口[温暖爱情小说] 红妆淡抹 月满西堤 端木遥 成都往事:我是小姐,别爱我 恨不逢 衰男住在我隔壁 左小爱 花痴PK帅哥 ‰哓蕠づ潴 有个流氓爱过我 邓安东 少年股神 紫金陈 新娘160岁 梦雨飞鸿 山村疯狂 始知相忆深 梁上夫人 隆美尔 蒹葭伊人 lzpsky 我的神仙男友jqk大结局) 绝色倾国 匹马西风之续神雕侠侣 楚提香 天下第一面首 冰火激遇 错误的相遇 lanyu 爱上你不容易 苏莜 九阴玄宗录 朱火 悲伤为谁在唱jqk穿越古代奇缘] 飘飘雪儿 翘班魔女撞情郎 敏蓝 穿越-重生的爱恋jqk上部可爱王妃] 甜如蜜 婚姻边缘 飘渺雪梦 追爱敢死队 曾文峰 小村庄的风流韵事 薄云残雪 我的模特邻居 乱万神闲 我的官场生活 唐毅 风·月·醉 上官飞雪 月神 青松居士 宫闱暗殇 颉梦天 下午三点的爱情jqk全本] 菜清虫 面纱 天涯无恨 2007隐形的翅膀 xinqin8120 这个女孩不“输”女(大结局) 暖心宝贝 同居校草(全本小说) 白发神判 魔女的爱情汤 紫芊珞 后宫乱·红颜怨(网络版全稿) 闻婕 堕落街情事 紫芊珞 给我一个拥抱的距离 心事如花 出轨 似水柔情.雨儿 龙灵传说之龙的新娘 六月栀子 同居大明星 不成文 我们不是为了性 张言晨 当将军遇上女考古学家 思思绪 红豆生南国 夜郎赤子 下载网恋情人 碧海·扬帆 桃花仙——红颜传 洛子颜 恋上狼的纯情[全本作品] 洛子颜 爱情卧底——白雪中的黑色羽毛 银狐baby 三国恋爱:左手的恋爱法则 魔法兔 寻爱千年 携爱再漂流 开到荼蘼 林嘉陌 凤凰传说之蝴蝶地狱jqk修改结束] 凤凰耳语 离开温床[原名:mm,你是GG的药] 绿草兔子 穿越之旅:美男卖身契(网络版) 别离十二 孽婴 隆美尔 穿越之华芯 佐为的棋盘 边缘 colding 架越时空之梦幻武林 好心情783 杀生丸[动漫同人] 笑颜如花 婚外恋情 王荃 六月的风 恶魔的舞女 学习的大格局[全本作品] 绿城一剑 流氓公子闯红尘[全本作品] 流氓公子 流年 马岸舟 穿越时空之错爱唐朝 怜心。 圣樱男子高校 小妖精瓶瓶 我的天堂[全本作品] 林三夕 封印之魂——封印的心 0.6 如果恨可以重来 枫如 欲奴 左无名 都是爱你惹的祸 我爱棒棒 灵·怨 梦水寒 情倾宋朝穿越:乌龙姻缘jqk全本小说) 白发神判 爱在唐朝 杨家丫头 穿越古今之恋 水若灵 黑城巫洞——惊魂迷城之二jqk已出版] 夏成云 她的刀痕他的爱情(全本作品) 废品儿 我的美女老板 提刀狼顾 蓝锦 白紫依 风吹向何方 天下尘埃 美人劫 上官飞雪 语言表达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四种记叙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 记叙文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画眼睛”是形象的说法,指写人要写出人的心灵,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本质,写景要写出人对景的感悟,景的个性。 描写要生动形象,这是描写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描写有别于叙述的地方。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外,描写要根据对象特点决定描写方法,描写时往往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描写有白描与细描等等。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阐发事物的意义(二)表达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 评价主旨用语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用语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用语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用语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用语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语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 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 考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⑴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⑵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⑶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⑴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⑵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⑶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⑷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⑸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要掌握运用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题,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小说技法十一章 小说技法十一章:一、小说是什么:小说除了是电影的原始材料、除了是出版商手上的玩具,它还是什么呢?有空去读读亨利;#8226;詹姆斯的论文《小说的艺术》,那里面应该早把这个问题说得很透彻了――“小说是一种艺术,它理应得到迄今为止仅仅为音乐、诗歌、绘画、建筑方面的成功行业所保留着的一切荣誉和报酬。”小说有它自己的历史,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小说这个艺术形式,几百年来,一直没有丧失过生命力,即使在影视泛滥的今天。一个国家,对作为艺术形式的小说的重视程度,实际上间接地反映了这个国家民众的整体文化修养的高低。多少年来,我国人一直在嘀咕“诺贝尔文学奖”,在我看来,诺贝尔文学奖固然是一个全球共享的文学奖,但大家不要忘了,它可是那个叫瑞典的国家颁发的。小说创作,首要的一点是:学会把话说明白,把意思表达清楚,用舞蹈演员练功那样的毅力,去训练我们对文字的感觉。二、小说的题材:一般来说,在小说家动笔写作某一篇小说之前,他需要选择一个可以写下去的题材。所谓选择“小说的题材”,通俗一点说,就是“我要写什么?”再换个角度说,就是“有什么值得我去写?”无论是小说,还是其它门类的艺术,在将不可见的思想转化成具体可见的作品之前,都会面临着题材的选取这样的问题。巴尔加斯;#8226;略萨在他谈论小说创作的《中国套盒》一书里,说过这样的话:“小说家不选择题材,是他被题材所选择。他之所以写某些事情,是因为某些事情出现在他脑海里。”这话固然没错,一个小说家的生活阅历、他受到的教育、他的性格、他的兴趣、他的个人历史、家庭背景、他与人或人群的交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他对于写作题材的选取。qX3HVGtotT21cOjN\ 所以这个看似主动的“选择题材”的过程,往往是在小说家的潜意识中就完成了。一个小说家,如果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他会尊重他个人内心的兴趣和良知,去选择他即将要写的小说的题材,或者说被那些浸润了他个人思考的题材所选择。反之,一个平庸的小说家,在选择题材时,往往更多地关注当时、当地的外部环境的需要。真正优秀的小说作品,是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精神活动的结晶,它是与小说家对人性的固执的探索分不开的。更主要的是,优秀小说家对于题材的选择,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带有个人尊严的决定,是对于某些事物他想说、他必须说、他不得不说。而不是审时度势--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说了听众多,什么说了听众少--的结果。唯其如此,“小说”才有可能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艺术形式继续存在下去。以列夫;#8226;托尔斯泰评论一个我以前从没听说过的作家维;#8226;冯;#8226;波伦茨的话来结束本文:“这部小说(指后者的小说《农民》)不属于彼,不属于此,也不属于第三种,而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其中作者所说的是他所需要说出来的,因为他爱他所说的事物……。”三、小说的虚构:有一段时间,我总听到这样的话,“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据说这是德国哲学家泰奥多;#8226;阿多诺的名言。我并不以为这句话说得多么漂亮。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是诗,用写诗来反对写诗,就像人不依靠其它的支点,而想仅仅用自己的手把自己从地球上拎起来一样,做作而又无效。人们常说的“现实生活”,不外乎工作、吃饭、睡觉、购物、学习、交际等等,也许还包括看书、看电视、看电影。那么看书的部分,可能还包括看小说吧。我们可以分析一个看小说的人的心理,他到底为什么要看小说?那自然因为小说对他构成了吸引力。他的某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小说可以给他圆上;他的生活过于沉闷,小说可以给他精神和情感的支撑;或者他从小说中可以获得某种道德上的教化,并由此产生共鸣;或者他仅仅是想通过看小说满足他私下的什么癖好。总之,小说所描写的一切,应该与他的现实生活有关,但又不仅仅是他现实生活的如实照搬。小说必须带给他思考、梦想、情感、精神力量等等。在他看小说的诸多目的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想给他的现实生活装上类似翅膀一样的东西,让他飞起来。[]UV,DVihcm`p_]2。 用一句都市姑娘们的名言说,就是“High”一下。而这样的翅膀一样的东西,就是产生于小说对于现实生活的“虚构”。也就是说,小说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又虚构出了另一种生活,或许这可以叫做“小说中的生活”。正是因为“小说的虚构”的存在,小说对于人来说才显得有了价值。而小说的价值,又使得人的现实生活不要总是显得那么没有价值。――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人们读小说(看书)的行为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小说所虚构的一切,及其对人们思想情感的影响,使得人们的现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了。奥斯卡;#8226;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一文中所说的,“生活模仿艺术,胜过艺术模仿生活”,隐隐约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说“小说的真实”。诚然,小说的虚构,是小说的生命所在。可是小说虚构的源泉,却是来自某种真实的生活。小说要想对读者产生影响,就必须使读者对小说虚构的一切信以为真,必须使读者认为小说中的“虚构”,是可能的,是真诚的,是真实的。否则,读者那双幻想的翅膀,就永远无法装上,而小说的虚构,也就不成其为虚构,而是虚伪或胡说八道了,小说就会因为显得不真实而无法施展它那震撼人心的魔力了。回到那句“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话的意思,据我理解,其中有一层大概是指人类的残酷程度已经远甚于艺术作品所能描写的残酷程度,而此时再从事艺术活动(比如写小说),那么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人类的状况,就失去了必要性。说这话的人,他的出发点和用意是好的,他提醒我们注意,艺术中的虚构,最终只有与人的现实生活达成默契,才能对人的生存构成意义。sZ]e7,22KR的crQFUe 无论用文字、还是用颜料、还是用其它媒介所“虚构”的一切,只有被“真实”之光照亮,才算得上艺术。――可是他忽略了一点,就是如果人类的精神萎缩到不再需要那种真诚的、发自肺腑的、以虚构的方式使他的精神意志得到陶冶和激励的优秀艺术作品,如果人类不再幻想一种比现在的生活更为美好的生活,那么奥斯维辛还会再来。四、小说的人物:人物,是小说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当然由于小说的多样性,在某些小说家的作品中,根本就没有人物,这也是可能的。或许有人会这样质疑:“小说为什么总是要写到人?”是的,我也并不以为每篇小说都一定要写到人,都一定要有人物在其中穿梭;但是我在经过思考之后还是觉得,无论任何形式的艺术,无论写不写到人,它最终所表达的都是与人有关的一切。我们不可能虚构出一个处在我们(人)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之外的东西,比如我们在虚构外星人的模样时,往往会以我们的模样作为参照。文学作品中之所以会出现外星人或者非人的东西,都是源于我们人要对自身进行解释和探讨的目的。这也就说明了大量的小说直接以人为研究对象、直接描写人的生活、直接讲述人的故事,是很正常的。小说中的人,就是这里所说的“人物”。h。,S9_R8YSGp。hW 在一本以虚构为主要特征的小说中,人物当然也是虚构的。那些被我们津津乐道的人物,比如林黛玉、薛宝钗,只是曹雪芹笔下虚构出来的人物。我们可以说林黛玉、薛宝钗的原型,是曹雪芹生活中的某某和某某,但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却并不等同于她们的原型。她们永远只是生活在《红楼梦》中的人物,离开了《红楼梦》,她们就什么也不是了。这大概就是小说家特有的权力吧――小说家有权从他的生活中采撷众多活生生的原型,以塑造他小说中的人物,而不被追究捏造和诬陷的责任。如果明确了这一点,我想就没有必要在小说的前面加上“本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之类的告示了。这个看似蛮横无理的权力,是小说这个艺术形式本身所赋予小说家的。因为小说的真正来源应该是现实生活,或者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事物。而要使人物“活”起来,对人物的动作、内心活动、对话(包括独白)和与别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刻画,则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大概有经验的小说家都能够做到的。现在的问题是,小说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刻画人物,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小说家去刻画这种类型的人物,而不是那种类型?他想通过这些虚构的人物表达什么样的对生活的看法?这些,是由小说家本人的志趣、爱好和他的思想、艺术观等等决定的。有多少种小说家,就有多少种人物。有多少种小说家,就会有多少种人物的命运。]eDDbUH`ccm_Q0\,H 对不同人物的处理、以及对同一种人物不同命运的处理,就是判别小说家优秀与否的关键之处在今天这个强调技术化的时代,以我所看到的大多数小说家而言,他们也许更多的是关注小说的叙述方式,而不是小说中的人物刻画。这与20世纪的小说风尚有关系,小说观念的不断革新大大地破坏了小说家对于塑造完满人物形象的雅兴。在人们大谈福克纳和乔伊斯的“意识流”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去关心一下他们曾经塑造过的昆丁、布卢姆等等小说人物?——dHb的sO,b[cOf8rGO9 所谓的意识流,正是这些小说人物的意识流。五、小说的故事和情节:小说的基本功能在于“叙事”。假如说“小说的题材”是指小说中的那些“事”,是一个静止的概念的话;那么“小说的故事”和“小说的情节”,则是与“叙”有关的两个处于运动之中的概念。这三个概念(题材、故事和情节),是用光线从不同角度射向“小说”而产生的三个不同的投影罢了。一个创作漏*点十分旺盛的小说家,他大概不会详细研究这些概念的区别。他运用他多年来的创作和阅读经验,就能写出像样的小说。这是小说家的本能吧。凭本能创作,就和孩子吮手指、蚂蚁搬食物一样,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如果斤斤计较于小说的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恐怕反而会使小说家丧失创造的能力;就像成语“邯郸学步”的那个人,最终步没学成,只能爬着回家。我要不是在写分析小说的文章,我恐怕也不会刻意去思考小说的那些模模糊糊的概念的具体所指,当然我这是在为自己辩护了。据英国的e;#8226;m;#8226;福斯特――此人写过《印度之行》等小说、发表过著名的演讲《小说面面观》――所云,“故事”是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而“情节”则是指“在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前提下,强调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1b4J1r。30Ta_I_8c[ 通俗地说,“故事”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在经历了一件事之后,又经历了另一件事。比如《水浒传》中,先是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然后是潘金莲药死了武大郎,然后是武松杀了潘金莲,然后武松又杀了西门庆。而“情节”则似乎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在经历了一件事之后,为什么会经历另一件事。或者说,一件事与另一件事之间,有什么必然或者偶然的联系。西门庆为什么会与潘金莲勾搭成奸?西门庆是个花花公子这且不谈,那潘金莲也不是个什么好人。潘金莲为什么要药死武大郎?自然是那武大郎毫无情趣、又罗哩吧嗦。武松为什么会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而不是把这两个坏人押送官府?是因为潘金莲和西门庆杀了他的哥哥,再说武松本人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再说官府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人们常说,一部小说很有意思。这句话大概是指小说的故事很新颖、很独特、很曲折迷人,以及小说的情节很生动、很耐人寻味、很感人、很深刻。过分强调故事的新奇、而忽略情节的深度和可信度的小说,可以参阅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而太忽视故事的构造、一味在情节的逻辑里绕圈子的小说,则可参阅20世纪的某些观点偏激的现代派小说。话说回来,实际上,世界上并不存在最理想的小说创作方法和最理想的、最完美的小说。因为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两个人:一个作者和一个读者,在这两个人之间可以商量出一个有关“故事”和“情节”的最佳设计方案。六、小说的细节: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是使小说得以成形的根本原因。细节描写通常指的是,对可见之物的描写和对心理的描写。可见之物,包括环境、自然景物、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人物的外表及其行动、对话等等。b2UhsRb2XfBaoPNaV 心理,当然是指人物的心理。在一个很偶然的场合,我与一个小伙子谈起小说,他说:“我对‘细节’这个词感到很厌倦了!”没错,这个词的确让人厌倦,可它却是小说(不仅小说)无法回避的事实。从来就没有无细节的小说,就像从来就没有无身体的人一样。一篇小说中,可以只包含某一类的细节描写,却不可能完全没有细节描写。比如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通篇几乎全是对话,那些活灵活现的对话,就是支撑这篇小说的细节。某些所谓的小说流派,比如法国的新小说对“物”的描写、意识流小说对心理的描写,这些流派是对小说的某一方面的细节描写加以强调的产物。伟大的小说家,必定是在细节描写上十分独特和极具创新意识的小说家。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的优秀的长篇巨著,更是细节描写的典范。比如雨果的《悲惨世界》,笔触几乎包括了社会、历史、自然、人物行动、心理等等所有方面的细节描写。这样的小说对读者的震撼力,自然也就持久和强大。由于细节描写,小说才有了长度。小说的长度,是由富有生命力的细节构成的。而小说的长度本身却并没有优劣之分。一本糟糕的长篇小说,无论它怎么长,也无法敌得过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对人性的启迪作用。在一些能力较差的小说家那里,片面追求小说的长度,成了一种通病。仿佛不长,他们本人作为小说家的存在就会发生疑问似的。为了增加长度,他们拚命往小说里塞进低级趣味、弱智无聊的细节描写。现在比较流行的“通俗小说”,基本都是这样的创作心态。细节的空洞,必然使这些小说显得臃肿和虚伪。从内心说,我也能理解那些“通俗小说”的作者,大家都是人,都有坑人的愿望吧。2pp3^h9Gj0pGTcV^ 拼八凑弄出一部长篇,骗骗读者的钱,只要读者舍得,那也未尝不可。孔圣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也来装模作样地反省一下。那些使我激动过的小说、使我佩服过的小说,它们的长度所到之处,也正是它们无比精美和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正像针一样扎入我体内之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小女孩涅莉临死前说的话、以及当时的环境、以及万尼亚的心理,这些描写不由人不落泪。虽然使人落泪,未必是衡量小说优秀与否的绝对指标。tThRJbeTg5`ttVLX3 有意义的动作描写B,PJde4s`s。gbcG 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和使对白富有活力——威廉;#8226;塔玻利n1RQtk8mi]Z2,JBK。 当我第一次写作时,我认真地接受了一位朋友关于写作的建议,他强调人物的动作对故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那种平静的场景中,当小说中的人物在交谈和聆听的时候,我就有了麻烦。我错误地认为在这里只要用一些简洁的“动作”词语就足够了。因此在我的场景描写中充斥了“他点头”,“她耸了耸肩”,“他起来”,“坐下来”,或“跷起二郎腿”这样的短语。我甚至让我小说中的人物看、打呵欠、微笑、叹息。这些都是我在人物对白时所用的“动作”,我把“有意义的动作描写”误认作写单一的“动作”。由于这些可有可无的词语大量充斥其中,我的手稿不得不报废。时间和一些有关小说写作的研讨会帮助我改掉了这些毛病。我懂得了枯燥无味的陈述和平凡的动作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小说的大敌。我终于明白,当人的活动与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动作,这是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和使对白富有活力。我来给你们举个例子:中士霍金斯和中尉卡拉瑟斯是两名警察局的探员,他们正在中士的办公室讨论一桩谋杀案。霍金斯看着卡拉瑟斯,“有几件事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是谁的?还有这把钥匙,它是一把劣质的钥匙,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子上的呢?”卡拉瑟斯耸了耸肩,霍金斯把这两样物品放到他的抽屉里。卡拉瑟斯站起来,“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向门口走去。“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的。”他离开了办公室。这个场景缺乏戏剧效果,这些枯燥无味的动词:看、耸肩、放、站、走和离开,没有一个描写到意图、态度、姿势或表情的。它们都没有表达两个人的情感。。\DtIPL`,i4KbNUJ 再看一看,当这些枯燥无味的动词被改成生动的活动时,场景就立刻变得充满活力了。霍金斯把身子往前倾了倾。他的手指着桌子上的物品:“有几件事实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子是谁的?还有这把劣质的钥匙,它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上的呢?”他把它们塞到抽屉里,“砰”地一声关上了抽屉。卡拉瑟斯微笑地站起来,拍了拍霍金斯的肩膀。“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肯定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他信步走出办公室。现在这幅场景的情感就清楚了。每一个动作都涉及到姿势、态度和表情。我们看到霍金斯的烦恼,以及卡拉瑟斯用自信在消除他的烦恼。这些词语和动作相互起到了补充的作用。qRZg]B的eH63S\6Sa 下面这个例子,是两个小男孩在一幢老房子大门外的对话。“快点,约翰尼,我们进去。”比利说。约翰尼看着他,“我听说这儿闹鬼,人们说他们看见过幽灵。”“啊噢!根本就没有什么幽灵,那都是吓唬人的话。”比利走上门廊。约翰尼跟在后面。在他刚到达前门的时候,他听到一声尖叫,立刻转身就跑。这儿又出现了一些没有色彩的动词:说、看、走、跟、到达、听见和转身。这个对白的目的是想让我们知道,比利用激将法鼓动约翰尼进一幢闹鬼的房子。但是对话没有涉及到姿势.现在,就让这些动作来传达态度、姿势和表情,使场景活跃起来。“快点,约翰尼,我们进去。”比利估计他不敢进去。约翰尼脸色苍白,甚至说话声都在颤抖。“我听说这儿闹鬼,人们说他们看见过幽灵。”“啊噢,根本就没有什么幽灵,那些都是吓唬人的话。”比利大摇大摆地走上台阶,他用挑战的目光瞥了瞥站在门外的约翰尼。约翰尼往比利的肩后扫了一眼,终于又往前挪了挪。他强装大胆,却在前门不停地发抖。这时候,他听到了一声尖叫,一声恐怖的尖叫。他飞快地跑下台阶,冲出了大门。现在这个场景就有了恐怖的基调,并给这个小小的场景赋予了生命,中心意思也非常明确。在这两个例子中,对白全部没有改变,而只是动作的描写有了变化。也正是这些经过改动后的动作描写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场景。作为一次写作练习,你们可以试着在同样的两种场景中加人有意义的动作描写,而不改变对白。比如,你可以试着表明霍金斯和卡拉瑟斯之间的幽默感,或是比利和约翰尼之间的冒险感,而不是恐惧感。HeJ,k_OFj2pl_`^mh 文之初始此文针对架空之外的小说。小说的简界十分重要﹐那是吸引读者的窗口﹐大部份人可没有耐性去看完你整部小说来评论你的文笔﹐他们除非受到推荐否则的部只是扫了两眼简介就能够决定是否看下去。不过很多的网站简介不是在一个显眼的位置中﹐起点在这点上做得十分好﹐读者可以先看简介而视情况是否看下去。当有很多的小说无法看到简介时﹐那幺书名就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品味如何﹐通常一名有品味有文笔的作者都不会选择那些直白的书名﹐比如说我是XXX﹐风流XXX等﹐一看就有一阵俗气直冲心头。小的架构与书名决定了﹐那幺就要开始写作了﹐作为一个好的作者要时时刻刻为读者着想﹐为写作而付出﹐而不是任性而为。没有读者会在小读一开始就硬去吞下作者所例的一堆设订与资料﹐小说不是在写报告﹐相信很多的读者看小说时都会跳过序而直接看第一章吧因此那些所谓的设定与资料都是作者自己用的﹐例在正文中不是明智之举﹐以己度人﹐没人会有耐性那些东西﹐对读者来说可有可无﹐可以另开新的专栏放在里面﹐但不要置于正文之中。比如这种最下层的手法﹕‘妖精﹕aT15Dc20mV30又比如﹕这块大地之上有精灵﹐魔族﹐矮人……矮人XXX﹐魔族十分残暴XXX’又不是在玩游戏﹐对这些数字式的资料并不会有太多人感兴趣﹐写小说并不同与写报告﹐报告是一种生硬的数字文化﹐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读那东西。更何况就写作来说这些资料应是在文章之中渐渐﹑悄悄地描述出来﹐而不是在文章初始就把一切交代了。作者不应当一次性地在文章的开始就把所描绘的世界硬灌进读者的脑中﹐应在正文中渐渐描绘出来﹐这本身就是考验作者表达能力的事。小说是文字式的东西﹐作者可不能以例表的方式例出来。应用文字的手段去描述﹕中段的手法‘精灵是生活在森林中的长耳生物﹐她们爱好自然﹐天生美丽﹐身手十分敏捷﹐但力量懦弱。’上层手法﹐以剧性或对比描述想要描述的东西﹕‘(主角)在林森中精灵﹐这种传说中的生物有着长长耳朵﹐在看到这只精灵的第一眼(主角)被其美丽所震撼﹐他甚至分办不出这只精灵是男是女﹐只知道她太美了﹐有如草原上盛开的鲜花。但是(主角)又亲身体会到精灵并非只有外貌美丽﹐她们像带刺的玫瑰﹐(主角)的弓箭完全射不中她们﹐在森林之中她们如鱼得水﹐在树枝之间灵活跳跃﹐以树干避开(主角)的弓矢。’用这类的手法渐渐地将精灵的印象植入人心。但是这些是在正文之中所用的手段﹐因此书之初并用不到﹐读者是一种容易麻烦的生物﹐所以书的初始不要开头就把水弄得混乱﹐弄出一大堆地名人名﹐填鸡似地硬要读者记下去。因此﹐例一个比较简单的地点﹐描述一下﹐然后合理地安排主角配角出场﹐地名与人名不要出现太多﹐弄得读者眼花﹐好的作者是以浅入深。D,hZLgh9V[D的lb_Zf 文章的初始是一个铺设﹐介绍主角的登场与第一个画面的场境。DaOLoILQIcoX5OYJn ——主角主角想要使得主角富有个性﹐那幺主角的性格就不能跟风﹐这对于有大量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描绘起来会比较容易﹐因为他们见过人生百态。但是对于一些比较自闭的人来说﹐就只能在漫画与电影为样本考虑一名主角的形态。但是记住一点﹐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如果在小说中出现完美的主角﹐那幺对一名作者来说﹐就是失败。读者都拥有一些缺点﹐比如不受欢迎﹐因此他们会代入小说中以寻求一种安慰﹐那幺小说中的主角与他们相似的背景会引起一些共鸣﹐这是基于市场需要的一些商业化写作。但是一部好的小说这点并不重要﹐只要做到将主角写得像个人﹐有鲜明的个性。而不是绝对完美的美男子等等等﹐这样取信度低﹐而且对作者而言写作的材料就太过狭窄与庸俗。对现今来说﹐完美的主角就是失败﹐那是因为很多平庸的作者将他们的主角写得太过完美了﹐这种事刚开始还好﹐但此类书一多﹐就使得读者们厌倦﹐因此主角就失去了性格感。因此﹐尽量不要将英俊﹑富有﹑聪明等条件一起加在主角身上﹐太过完美的主角﹐不会有太多的真实感与存在感﹐那幺就没有什幺好写的了。更重要的是﹐这类主角出现太多了。特别是英俊﹐很多作者认为英俊是一切﹐但并不是这样子的﹐打个比方﹐有些人想必看过一些女生漫昼﹐百分之九十九的女漫画家中的女主角都是在谈恋爱﹐而且都是与英俊﹑富有﹑冷酷的男主角相恋。就本人而言﹐这漫画中的女主角没有事作啊﹖每日每日都在想着怎样去打动英俊的男生﹐妄想着那些男人对他们怎样怎样的好。男人最好富有﹑英俊﹐是明星就更完美了。我想……有这种男人吗﹖这种男人会看上这种女人吗﹖可能本人是男人﹐因此无法了解女人的心情﹐所以我认为如果一本书是描写一名漂亮的女孩无私地爱上了一名平凡的男孩﹐这种题材会比较吸引我。而那个外貌平凡的男孩又拥有一些难以看到的优点﹐而这种优点又被一名富家女子发现了﹐而引起三角恋……说远了。女生漫画中﹐彼男彼女的故事就比较吸引我﹐因为里面的女主角十分有性格与其它女性漫画的女主角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就是这种不一样给人个性鲜明的吸引力﹐读者们都是在看这种不一样的人物。I_2j2FLNq7Z[ca^\I 接下来谈到主角的能力了﹐通常是力量﹐外貌﹐智能﹐运气几方面。6[Hp]diH`mcsHQfj2 运气方面就不多说了﹐所谓无巧不成书﹐因此没有作者会例外给主角安排奇遇﹐本人对此唯一的要求就是合理啊。外貌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写得不错﹐因为这描述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困难﹐虽有技巧方面可以礸研﹐但本人没兴趣多说。但是只有一点﹐看过那幺多书﹐我不觉得英俊的主角在男性读物中受欢迎。平凡是最基本的标准。丑陋嘛~﹗这对作者的要求比较高。轮到力量了﹐还是一句话﹐不要写成完美﹐这与智能是相对的﹐通常本人期望孔武有力之人智能不高﹐聪明的人手无搏鸡之力。当然书中例外的是有﹐但绝对不要是主角﹐那样的书太多太多了﹐现在巳失去了吸引力。而且说到力量方面的魔幻作品﹐很多人还是希望给予主角魔武双修。唉﹗第一﹐还是老话﹐此类作品太多了。第二﹐你把作者写得天下无敌那你小说太监的时间不远了。还有很多的作者喜欢五素魔法全能﹐非得将主角写得完美﹐特别到极点不可﹐又不学学魔盗的作者﹐瑞博说实在的魔力几乎等于零﹐但他有一个好的老师﹐将他教育得极之聪明﹐他看起来像魔武双修﹐但是其实全是骗人的﹐他的力量完全来自道具。对﹗每一名作者都会在能力上给予主角一种特别的优势﹐但是好的作者不会给予主角太多的东西﹐因为这样限制了他们的发挥。比如﹐数字生命中的主角﹐他除了在电子计算领域出色之外﹐完完全全是一名技术人员的角色﹐其中商人角色十分淡。而主角不会武功﹐不会魔法﹐更没有超能力﹐还遇到过几次暗杀。[jmpkLot5abj5l8J5 但这样的主角十分吸引人。如果这部书的主角又练气功﹐又学魔法﹐再跟修真拉上关系﹐好嘛﹗我也别看了。最好的方法是给予主角只有一种特殊﹐其它完全完全平庸﹐这对好的作者来说就足够有余﹐因为他们善于灵法地运用这一点的特殊去给主角带来最大利益。比如﹐重生传说﹐主角唯一的优势就是知道至今2003年的历史﹐这还不足够吗﹖对作者而言﹐足够了。因此他是一名出色的作家。而有些作品读者回到过去不说﹐还去学武功﹐练内力。我去~~﹗智能﹐这方面对作者来说要求是最高的﹐要怎样才能使描述出主角的智能﹐那只有通过一些剧情来带出。三言两语说他的IQ有多高﹐学习成绩有多好那是没有说服力的。现在力量型的主角太多了﹐很少看到到有智能的主角﹐随波流之一代军师就是智能型的代表﹐智能型的主角往往手无搏鸡之力。但却是最受欢迎的主角﹐更是最难写的主角。因为这也考验作者的智能与文笔﹐敢写的人不多。一部好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的神秘感﹐主角有一个惊人的秘密﹐但只有主角一人与读者们知道。其它人全部不知。我不明白很多的作者都喜欢让主角向朋痧或者情人泄露秘密﹐以求那所谓的以诚相待。这是屁话﹐在现实中没有人会轻易泄露自己的秘密﹐就算再亲近的女友都不行。a\jfda5dKpi7F3mcn 本人之所以那幺喜欢‘棋魂’﹐那是因为左为的存在是主角一人的秘密﹐没有任何人知道﹐别人只能猜测﹐猜不出来或者猜错﹐这才是卖点。因此不要受到肥皂剧的影响﹐照搬肥皂剧的剧情﹐那是极不理智的﹐要想一想﹐如果我真有这个秘密那幺我会不会对人说﹐说了之后又会发生什幺后果。——恋情恋情很多的作者喜欢将主角配上一个美女﹐或者多个美女﹐这种作者很多﹐多了起来每个主角都千篇一率。太多太多的书中﹐主角都太容易付出感情了﹐使本人不明白那些作者到底谈过恋爱没有。这世上有很多种人﹐其有一种人没有任何的贞操﹐其本上像那些白痴女一样﹐只要是英俊的就无条件爱上﹐而且倒贴金钱﹐简称养小白脸。虽然男女有别﹐男人养女人是天经地义﹐但是那些书中的主角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的感情太多一文不值﹐见一个爱一个﹐只要是漂亮的就上。天啊﹗你们到底知不知道一见钟情这事很少多发生﹐如果女生只要是酒亮就爱上对方﹐那幺电视上那些美女都够你们爱的。崇拜明星﹐看别人的外表﹐这不是爱啊﹗这是迷恋﹐迷恋一个人不可能深到对她付出所有﹐至少在生死关头之上不会与她共患难。但真爱的确是无私的﹐爱上一个人不会只看她的外表﹐爱上一个是爱上那人的气质与性格。一个性格暴躁﹐满口粗言乱语的女生﹐长得十分酒亮﹐你会爱上她吗﹖很好﹗很多主角都是贱骨头﹐不合理地爱上了﹐而且像是被虐待狂﹐任打任骂﹐任敲任诈。看到这种书﹐本人就唉气﹐难道现今中国男女地位巳差到如此程度﹖每个男生都像发情的公猫﹖好吧。来谈谈本人恋爱的经过﹐在中学有一名女生我很喜欢﹐她长得十分平凡﹐不像电影明星那样美丽﹐但是她并不带眼镜﹐长着一头的长发﹐经常默默地坐在课室的角落静静地读书。她在班上没有任何的敌人﹐对每个人都非常好。在班上还有一名女生﹐她那时就巳半工半读﹐只一名模特儿﹐此人眼光甚高﹐男人在她眼中一文不值。我对这个女生十分反感﹐相处久了﹐她那漂亮﹑用金钱堆起来的脸蛋有如丑陋的魔女﹐虚假的面具。但我很喜欢那名文静的女生﹐因为她的气质﹐她的性格都给予我好感﹐这是长达三年同班同学所积累下来的感觉。在班上有一名班长﹐长得十分斯文﹐家中贫穷﹐父亲不知道在哪﹐母亲很幸苦地供他读书。gLtohjZrkVlhIRch] 因此﹐他很努力﹐成绩好到让我连妒忌的力气都没有。那名模特儿女生的理想男人条件我十分清楚。不﹗应是全校都清楚﹐强壮﹑富有﹑英俊﹑温柔等等等。相信吗﹖那女生的美丽除了一年级刚进来不知根底﹐全校没有一个男生会喜欢她﹐连把她当成**的对像都恶心。这名美丽的模特儿最后放弃了自己的条件﹐疯狂地爱上了我们班的那个班长﹐班长除了聪明与温柔之外其它的一律不符合她的条件﹐但是这名美丽的女生爱得时去活来﹐最后还威胁要跳楼自杀。但我们班的班长很酷﹐也很有坚定的立场﹐他说﹕“你很漂亮﹗我承认。但并不意味着我会喜欢你﹐你的性格不适合我。”班长大人坚决地拒绝了她﹐而爱上了那名文静的女生。其中的故事我不太明白﹐因为那时要升中四﹐而且我只是喜欢那名文静的女生﹐对她抱有好感﹐还不到不顾一切的地步﹐所以没有认真注意。但听说那名女生拒绝了﹐喜欢上一名平庸的邻居大哥哥﹐还听说那大哥哥从小照顾她到大﹐像个父亲一样。所以那我那可怜的班长失恋了。就本人而言﹐无论是班长还是那文静的女生他们的恋爱都是洁白的合理的﹐不像大部份小说中那样毫无道理硬压下去。百分之九十九的恋情是在长期相处之下所产生的感觉﹐这是对人的性格﹐态度与优点的了解﹐正是因为了解才会爱啊。我之所以喜欢那个名文静的女生与反感那名模特儿同学也是三年同班所积累下来的情感﹐而我想那名文静的女生之所以爱上邻居家的大哥哥是因为她与那位男子从小相处到大﹐了解其一切的优点缺点。这世上的女生分很多种﹐通常光看脸蛋那种只会出现在中﹑小学生那些还没有踏进社会﹐不明白世间险恶﹐没有恋爱经验之人。成熟的女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我是通常﹐异类还是有的﹐至少我知道有一个。第二类女人﹐成熟过度﹐极度现实﹐她们才管样貌与人品﹐只要有钱就成﹐有权有势也行﹐这点就不用本多说了吧。第三类是最罕有的女生﹐她们拥有贞定的感情观﹐往往会爱上一名不出众的平凡男生﹐而且默默地付出﹐通常是成熟的女生或是在感情路上走过太多的崎岖才会产生这种女生。而且她们往往年龄较大(年青女孩绝对绝对不可能)﹐是大学生。而且性格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因为她们对男人可以说是看通了。]igr2]J5o18Sgd^NH 这种女生只要不是长得丑﹐那绝对是受欢迎﹐接触久了会使任何一名男子为其疯狂﹐我看连富家子弟也会明白去珍惜﹐但这种女生除非遇到困难﹐否则很难受到金钱的引诱。第四种女生﹐应了一句话﹐女人心海底针﹐本人不明白﹐也永远不会懂﹐简直像异类﹐本人永远看不出她们到底在想什幺﹐因此避而远之。结﹕男生喜欢上女生﹐女生喜上男生都是有理由的﹐要使女生们爱上主角﹐那你一定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而且必须要照着那个理由去描述女生的性格。比如﹕爱主角金钱的女人必然像奴隶一样讨好男生﹐而且主角一旦失去金钱就会之弃如屎土。爱上主角外貌的女生只会像追星族一样无聊幼稚。等等﹐这些就看作者自己把握尺寸﹐不要受到一些没有品味的漫画影响﹐要写出有性格的主角。尽一切的能力将所有的角色写得有真实感。不要写一些肥皂剧似的恋爱,那样想要像仙剑那样感人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个功力就不要硬写。恋爱没有资料可查,纯粹看个人阅历——小说的科学性小说的科学性现在很多小说写作的时候都没有科学性﹐要知道现在是一个知识的社会。g3sb[8gfeXkcH5mcc 修仙之类的小说是完全把科学性扔到脑后的小说﹐出现多了不会受欢迎。I\Y\0md58[0iLh^ZB 在城市类小说当中﹐很多主角都是莫名其妙地接触到武功。而且对于武功的定义千篇一律﹐全是经脉与内力﹐看得人生厌。像日本人多幺创意﹐他们在漫画中完全不走中国武术道路﹐那些老套的经脉什幺的一次都没有出现。反正现在科学对武术没有一个明确公开的定义﹐所以任由作者如何去写﹐读者所看的也是这些新一点的东西﹐每次都跟风古龙那些小说中的内力﹑经脉什幺的﹐人都看厌了﹐这也是为什幺黄易以一个充满新意﹑玄学的理论去定义武侠时那幺受欢迎。更是为什幺魔幻作品出现之后红火一时﹐因为读者们看厌了内功啊。内力作为中国的文化之一﹐每个读者都心中有数﹐要完全扔开那不可能﹐所以制作出另一套全新的武学会吸引读者﹐简单明了了就是要有新意啊。像‘守护者’这一套日本漫画﹐他对中国的武学有了新的定义﹐它从来不去解释中国武学是如何修练与是何种方武存在﹐直接地表现了中国武术地强大﹐用科学性﹑逻辑性与合理性地表现出了中国武术。它没有说明任何武术的原理﹐经脉什幺的更是没有出现过﹐在其中武者更是很少出现﹐漫画中的主角所知所学的也只是一鳞半爪。但是漫画中所出现的几个武术强者﹐他们根本无视子弹与机枪﹐以藐视一切科技的方式出现﹐有的站在敌对的立场﹐有的是主角的老师。他们的出现用另一个方式体现了武学的存在与强大。整本漫画之所以能够画得如此成功﹐那是因为逻辑与合理﹐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没有过份的强大﹐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那幺的合理﹐有强大的地方也有弱点﹐应了我另一句话﹐一个好的作者不要试图把任何东西写得完美﹐完美之后就失去了真实感。ah[rqcaXpDPLLaO2f 因此小说很重要的是逻辑性与合理性要做到这几点﹐那就必须守一些规则﹕一﹐有得必有失﹐有好必有坏“主角要得到强大的力量必须付出﹐想要得到一个女子的青睐必然会有原因。而且取妻有好有坏﹐并不是被美女看上就必然是一件好事。二﹐有些东西不需要去解释﹐但要合理﹐比如说你认为鬼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但你又说了鬼后有冥王﹐这就不合理了。冥王是高于我们存在﹐这个世上很多人都相信鬼的存在﹐但接触冥王的甚少听说﹐所以人们相信鬼的存在而不相信冥王的存在。因此作者相信冥王的存在就不能在小说中直接间接地表示‘啊﹗冥王是存在的。’必须在小说中隐隐地透露﹐暗示有这幺一个高层次的东西在一切物体之上。人并不是万能的﹐有许多的东西还无法解释﹐所以在小说中不要强求对一切都去解释﹐更不要不科学不合理地解释。像冥王的存在﹐你只需要通过鬼隐隐暗示有冥王的存在﹐并不需要去描写冥王是什幺样的子﹐冥界又是什幺样子的﹐作者有时所需要做的也只是表达出某东西的存在﹐与借用某东西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它的任由读者去想象﹐更有一种神秘感。就算你心目中对一切都有自己的解释﹐也不要强硬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令读者与你一样去看待事物。将小说中的一些神秘的东西写得太白那是失败﹐因为这样就失去了神秘感﹐像神﹐永远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去理解﹐存在与否都成问题。而描述神的时候你就不能直接给神套个定义﹐说那是什幺东西﹐还把那东西的性格都写了出来﹐什至说那就主角﹐什幺主角造天开地﹐然后为了体会人间的一切下凡去做人。天啊﹗一个做惯了人的生物跑去做狗﹐你相信吗﹖这种幼稚白痴的题材真是……Qof0a7cGhVYHR^]lH 神下凡间成*人﹐这不合逻辑﹐而神与人是不同的﹐上点我看每个人是这样子想的吧。Wnrop的VpUfa`rUc^ 而那些作者却把神写得根人一样﹐有情六欲﹐还爱上了人类女子﹐更陷与人世间的争执之中﹐唉﹗受到圣经与科学的影响﹐现在的人们渐渐地喜欢以科学合理地方式去解释神的存在﹐普遍认为如果有神的存在﹐那它与我们人类是不同的﹐他是无比高级的存在﹐以不以我们人类了解的方式存在﹐它的存在与我们相比有如人与蚂蚁。而人们现在又喜欢以科学的方式去解释传说神话﹐一般认为那些神话中的神人可能是外星人或者是拥有强大科技文明的种族﹐没有一个人会认为那些家伙是真正的神。至高无上有别于一切的存在与以神成*人的主角。哪一个更有说服力﹖这个世界是神秘而紧凑的﹐你能相信一个这样的家伙能是创作这一切复杂的神吗﹖YY到了这步Y得太过了﹐所以什幺创世神来人间都是不可取的作品。就是这些原因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读者﹐因为每一个人现在都离不开科学﹐时时刻刻受到科学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在心中将科学放在第一位﹐所以一部小说逻辑性与科学性是那幺的重要。——力量力量力量分很多种﹐有财力﹑权力﹑魅力﹑智力﹑体力﹑内力﹑魔力等等等﹐不过许多的作者只懂得写内力。这些作者十分肤浅﹐他们的作品很多都带有英雄主义特色﹐英雄主义也就算了﹐但是太过迷信蜘蛛侠那类的形式了﹐认为只有自己的身体强壮才是有力量的代表。这是一个牛角尖啊。可能很多的作者小的时候在学校中经常被人欺负﹐而时时幻想自己什幺时候学了绝世神功等等等。而小说这个平台刚好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如果这类小说少的话﹐那我无话可说﹐但是在网上这类小说多如牛毛﹐全部都迷信力量﹐身体的力量﹐使人厌倦。而且清一色全是什幺内力修练﹐为什幺主角不能拿到一样西方魔法书或者埃及诅咒术﹐更或者忍者的密卷﹖谁说敌人的力量不能被中国人修练的﹐只要你写得好﹐不要弱了中国人的特色就行了。但每一种力量都要有自己的定义﹐就是说不要让主角练完忍术去练法与内力﹐弄得十象全能﹐这会成为败笔的。但是这个世界上力量除了武力这种体现方式﹐作者们就想不到别的方法了吗﹖有权力可以调动军队甚至在主角背后是一个国家作后台。有钱可以买打手买杀手甚至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智能可以将别人玩弄与股掌或者其聪明的头脑可以制造出机器人或者强大的兵器来帮助自己。这些情况下主角手无搏鸡之力﹐但谁可以否认他们的强大。因此强并不是只有武力啊﹗作者们的思想不应如此狭窄。的O^\0dra_lIr^mPaj ——架空架空架空就是改变历史﹐台湾作者对这并不感冒。c的\,7jl8I0DkKiln 但是在中国﹐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政治的腐败﹐以及对中国历史的痛恨﹐使得他们发展出架空这个平行世界。中国甲午战争之类的耻辱也就算了﹐经过了这些羞辱之后还没有站立起来﹐这真是……bdZpPSrkbNnR_lR_c 总之﹐因为以上的原因﹐架空就出现了﹐那是描述一个大同世界。由于建立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架空之书的主题﹐所以作者不弄错﹐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到主角身上﹐事实上架空之类的书主角是新建立的政府才对。很多的作者一回到过去就急切地要建立民主﹐而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那幺早建立民主只会坏事﹐作者要描写时应应当时的环境﹐独裁是一定的﹐至少要独裁近二十年才能将权力渐渐下放。民主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民智问题﹐如果将权力下放给一群愚民﹐那还了得﹐雅典就是因为这样而灭亡的﹐所以民主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当时的雅典是世上第一个民主制的国家﹐但是因为一场败仗(也不能说是败仗﹐只不过主帅决定保留大部份的实力退回雅典而牺牲了部份人)﹐招至民愤﹐那些愚民全体投粟将那海军主帅处死。失去了海上保护力量的雅典也就灭亡了﹐在那之前的雅典可是强大到打退拥有中国三十六计的六十万波斯军队啊。所以民主是需要一些条件的﹐太过民主也不是好事。民主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公民意识﹐每个公民都必须爱这个国家才行﹐只有这想他们才会去思考怎样才会对这个国家好。要不然权力下放到那些没有爱国之心的人手上﹐他们只会做出种种卖国的决定。因此有很多的作者建主的政权都太过急躁了。因此对于架空的作者们来说无论是民主还是君主都不一定是好的行政方法﹐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就算是世上强国美国他们的内部也是存在着一连串的问题﹐有的甚至比中国更可怕﹐但是国比国气死人而尔。还有一个问题﹐所谓人无威而不立﹐每一个身居高位的人都有自己的气势﹐像有些作者直接说‘XXX不知不觉中散发出一种君王的霸气。’这是不可取的﹐君王的威胁是在他身后的国家强大与否﹐霸气是扯谈。TaSaf^L831JV[\r]] 只有那位君王有强大的军队﹐他说的话才会有力量﹐别人才会敬畏他。很多的作者都喜欢与君王之气来感动手下﹐好嘛﹗你们谁知道什幺见鬼的君王之气﹐见个面就会使人臣服﹖那这个世界上就不用打仗了。这个世上有些人是有领袖的才能﹐但不是什幺见鬼的气。而是在不断的接触中通过他的言行表达出来﹐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见人第一面就将自己的终身大事交在对方手上﹐他们只会在接触过之后﹐认为值得才会效忠。而这才是气势。很多的作者都不愿把君王写得像个君王﹐观历史上众君王﹐心软的只有死话一修﹐特别是在战乱的时代﹐就算是爱民也是功利之心。在战争时站起来的君王﹐一般都铁石心肠﹐有手段而冷酷﹐更载着一副假面具。所以不要把君王写得多幺之善良与仁慈﹐连一点无耻的手段都不用﹐更可恶的是很多作者笔下的君王都不够冷酷﹐对女人下不了手。三妻四妾也就算了﹐但是女人在胡闹时也没有人管﹐主角只会犯贱似地摇头摆尾﹐一点君王的气劫势都没有。而且那些女人在军营中胡闹﹐主角也没有作出处罚﹐公私不分明你叫读者如何认同这样一个白痴可以带起整个军队﹐而主角的手下又如何能心服。所以一定的冷酷是需要的﹐不要凡事都偏向女性那方面去写。第三﹐架空之书也等同是军事之书﹐所以在书中女性出现得趁晚趁好﹐而且由于主角的身份问题﹐必要时主角所喜欢的人不会由主角所得到﹐而主角反而必须接受政治婚姻。只有这样写才有真实感。第四﹐虽然在古代有三妻四妾﹐但作者们不要把一个又一个的女人硬堆到主角身上﹐就算是花花公子也没有那幺多精力照顾那幺多女人﹐花花公子是玩过就扔﹐一般不会再见同一个女人第二次的。而作者笔下都全都是将女人收到旗下﹐而且更可恶的是把这些女人全写得三后四德﹐连妒忌之心都没有﹐一个两个相处得甚好。这怎幺可能﹐女人不妒忌就不是女人﹐又回到一点﹐作者写得太完美了﹐试图将一切理想化﹐这又失去了真实感。记住一点﹐女人的妒忌心可以摧毁一个国家。而且就算是在古代﹐也不可能会有人同时爱上好多个女人﹐偏心是一定会出现的﹐主角必然偏受某个女的﹐而很多人的笔下主角都成了圣人了﹐对每一个女人都是一样的爱。天啊﹗你们到底懂不懂爱啊﹖所以女主角一个就够了﹐其它的就算也是主角的女人也只能是无足轻重的配角﹐还有一点见一个爱一个是不可能的﹐难道你能在街上与某个美女说两句话﹐接触上一个星期就爱上对方﹖cH7]oKi5ggGb43lL7 或者在海报上某个模特长得特美你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就喜欢上人家﹖你可以做得到本人佩服死。所以一见面因为对方美丽就心动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性欲升起﹐那和感情无关﹐只有在接触长久之后﹐了解了对方才能爱上。因此众作者们对爱情的了解不要那幺肤浅﹐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也写上去。——再论由浅入深再论由浅入深由浅入深指的是一本书的开头写作手法﹐吸引人是最关键的。因此﹐如前文所交代﹐不要弄一大堆复杂的资料比如XXX国N个﹐XXX伯爵NNN军团﹐看得人眼花。读者们没有心情去记你那幺一大堆东西﹐这不是在写议论文﹐那种功课文学老师是看得头痛硬看下去﹐你以这种方式写书作者会满意吗﹖这是所谓的文笔了。因此在书的开头一定要尽力简化﹐最好只出现主角的名字﹐不重要的角色都以其身份来代替﹐比如主角的母亲称呼为XXX的母亲等等等﹐因为这些人只出场一次﹐对作者而言名字就不是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份。因此﹐以XXX的母亲﹐或者NNN伯爵这些一看就能明白他们所代表的身份是最好的方法。用这一招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读者看舒服﹐使读者感到不是在看一篇沉闷的议论文。因此作者一定要为读者们着想﹐在名字的后面加上他们的份﹐比如团长﹐教宗等等等﹐帮助读者去了解。一般而言读者是不可能去记住书中那些配角们又长又闷的名字的﹐所以这样做也能使读者们想起来这个家伙是谁﹐如果一名作者由头到尾都是用XXXX(名字)的话﹐除非这个人出现很多次﹐在书中又十分重要﹐不然在太多数情况下读者们都会头痛去想这家伙是谁。这种头痛的感觉会使读者们失去读下去的欲望。架空的书除外﹐因为架空内的角色读者们在历史课上都记得八八了﹐因此这修建议对架空无效﹐对的是魔幻作品。很多的作者喜欢偷懒﹐他们很喜欢把一些人的名字叫成小XXX﹐啊XXX的妮称。妮称是亲友之间所用的招呼语﹐本人还没有在正规作品上见到有作者公然用这种被人笑话的称呼方式﹐多写几个字会死啊﹗一部小心说要正规﹐虽说是通俗作品﹐但至少也要表现出自己的文笔﹐用了妮称算什幺﹖是在表示你的中文水平只有高中吗﹖黄易﹑金庸等名作家没有一个用这些东西的﹐你们却敢用。本人知道某些女性读物中此类妮称经常出现﹐但女人的理考方式与爱好和我们不同啊。学什幺不好﹐去学女生漫画中的那些亲亲呢呢﹐你们是在画女生漫画吗﹖在网上大部份的读者都是男性﹐女生想必不会去看那些打打杀杀的东西吧﹖因此男生们都想看一些正规﹑冷酷的西﹐而诸作者们在冷酷的东西的同时还想加上柔情进去。唉……0T3PpdlitKje]_。mk 还有什幺魔物啊﹐食人花啊﹐神族啊全都在文章开始时一次过跳出来﹐心急地在第一章把这个世界全说完了老兄啊﹗这不是在拆自己的台吗﹖人家金庸﹑黄易什幺时候这样子做过。再打个比方﹐魔盗想必众人都知道吧。这部作品的作者写了那幺多部小说﹐什幺时候见过他一次过把这个世界全讲出来的。他都是在作品中慢慢地渗透这个世界的形状给读者。而那些在文章开始时就交代一切的作者们全部说出来了﹐那以后写什幺﹖失去神秘感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肤浅。交代那个世界的历史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命名为第一章﹐只能命名为序。给读者跳过去的选择﹐大部份的作者都喜欢跳过去不看。文章之初必须轻松﹐描述一个环境﹐简单﹐缓慢而细致﹐要做到不使人生厌﹐看得舒服。最好的做法是写主角出场之前的场境﹐记住﹐是之前。主角最好不要那幺快出场﹐要将环境描缯了﹐场境交代了﹐大至使人明白这是个什幺样的世界后﹐才慢慢地代出主角。但记住﹐不要出现一大堆人﹐使人分不清楚谁是主角﹐你要写谁。也不要说﹕“啊﹗这就是我们的主角了。”不能说得直白﹐这对一名作家来说是至命伤。要使得读者们自己找到主角﹐一般来说着重描写就行了﹐不难。然后最忌的就是直接说主角是XXX国的XXX剑何为文笔﹖文笔就是使读者看得舒服﹐即不会出现太过繁琐而生厌﹐又不会使读者感到太过简单而沉闷。a8[cV。FoFPcGeTmlb ——科幻与军事科幻与军事对于科幻小说与军事小说来说﹐一开始就把主角写成一名士兵或者是将领不是个好做法﹐可能很多的作者都有过军训﹐对于军训有经验与感情。但各位不要忘记﹐军事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所以你一下子把主角写成士兵那不是个好的办法﹐很多的漫画与动画都不会选择这幺做﹐超时空要塞的主角是由飞机师因意外成为战机架驶员的﹐ZZ高达中的主角也不是士兵﹐是名少年﹐不小心坐上了高达而开始机师的人生。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必须使得主角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拉近﹐因此他们必须劳心劳力地把主角的出身写好﹐很多的作者在这方面作得不够出色。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身份的转变﹐使得主角被逼或者自愿成地改变了人生。读者们对于怎样打仗或者是舰队资料什幺的没有任何兴趣﹐对他们来说是一堆资料性的东西。但对于作者来说这些东西是作者要灌输给读者的资料﹐使得读者拥有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这方面就要看作者的表达手法了﹐比如说﹕舰艇的巨大﹕失败的表达﹕这只船长十里﹐宽二十多米。(事实上读者们对于距离与大小的感觉十分模糊﹐所以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失败的。)比较成功的﹕这只宇宙船长二十公里﹐他的阴影笼罩住半个台湾岛﹐使得那几日台湾上的平民们不见天日。(后面那几句成功地表现出了这船的大小﹐最好的手法就是拿一样众所周知的物体来与他对比。中学都应该学过﹐对比法啊﹗)又比如﹕“如果地球是本人手上的小球﹐那幺太阳的巨大就是我们所身处的这座二十层大楼。”(这个表达够直接明白吧。)以上全是对比的手法﹐现在谈谈比喻在文章里的作用。在各位的作品中直接告诉读者那东西是什幺﹐没有半点说服感。比如﹕那个圆球会放出刺眼的光芒。那个图球会放出有如太阳般的光芒﹐使人无法直视。h`t7_FDJf48`qmsN3 又比如﹕这只船的巨大前所未见﹐就像一只鲸鱼一样座落在海上。比喻﹑对比﹑拟人都是为了表达出作者想要使读者知道的资料所用的手法﹐因为用这些手法会使得文章更美﹐读者看得更舒服而不至于沉闷。这些都是小学时所学的文法﹐很多作者都把它们扔回给老师了﹐现在给各位重温一下吧。——作者的态度作者的态度写书是为了读者﹐而不是为了自己。那些写来恶搞的作者不可能写出什幺好书﹐也不会持久。因为他们没有对书抱有应有的态度。恶搞就是不负责的表现﹐你不是在写笑话﹐而是在写小说﹐小说的文字是冷酷的﹐构思是严谨的﹐不是那些在那自嘲“恶搞之作”的作者能够明白的事。一名好的作者应当为读者着想﹐时刻想着怎样才能使读者更容易明白﹐怎样才能使文章看起来更优美一些﹐读者看起来更舒服一些﹐这种表达手法是不是太简单或者太哆嗦。那些好书﹐自己也欣赏的书为什幺会受欢迎﹖为什幺自己会喜欢看﹖这些问题一名好的作者会仔细地去考虑﹐从中而学习。偷懒是作者的大忌﹐因为偷懒是不负责的表现﹐也不用指望对方能够写出什幺有品味的东西出来。对作者而言创意是次要的﹐文笔才是最主要的。不﹗应该说是表达手法﹐没有好的表达能力就算是再好的题材也会被写得失去应有的色彩。初学者他们的文笔多数简陋。更喜欢犯一个至命的错误﹐那就是用第一人称写书。还有主角太早出现﹐没有对主角的出现作出详细的铺设﹐没有进行环境描写﹐文语太过直白﹐不懂得使用对比﹐比喻﹐似人等手法……但是所有的作者记住一点﹐最好的作者是最好的读者﹐因为喜欢看书而写书﹐那幺就不要犯太多自己从别的书中所看出来的错误与厌恶﹐随着作者所看的书越来越多﹐那幺就会明白什幺是品味﹐什幺书写得好﹐什幺书有人代笔﹐什幺书是垃圾……——作者的立场作者的立场很多的作者都会偏向主角﹐站在主角的立场上去写作。但这是错误的﹐一般来说身为作者应当给予主角一个最终的结果﹐比如说﹕主角最终会统一帝国。又比如说﹕主角在本书完结之前不会死。等等等。这样做本身就巳经给予了主角很多的优势﹐足够有余。那剩下的就必须篇造一个合理的平台给主角演出。所谓的合理又符合逻辑那作者就必要站在中立的立场﹐而不是想要主角怎样好怎样好。奇遇不断﹐强得非人。这样哪有逻辑可言﹐比如说﹐什幺创世神创造了世界然后喜欢人类的生活﹐轮徊成为主角。你们信吗﹖相信一个至高无上﹐有能力创造世界的终极生命会成为人﹖那就有如好好的人不去做要去当狗﹐世上会有这种事吗﹖哪来的逻辑与合理﹐作者的脑里在想什幺﹖现在很多的日本漫画也开始陈腔滥调﹐什幺天使降临等跟第不断﹐特别是作成漫画几本之中几乎一模一样的内容﹐全都是懦弱的主角得到女神﹖或天使的照顾﹐一本两本也就算了。小日本人口少也就算了。这种作品看多了各位不会厌的吗﹖还是只要是漫画就成。一句话日本的漫画文明在走下坡﹐特别是动画﹐画得美是美了﹐但是献情也太过了﹐开始拖戏。 怎样才能写好小说 如何写小说(转载) 第一忌讳: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 小说的作者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无论它是特顿山脉,是夕阳,还是怀基基海滩上的斑马。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你也将使读者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请记住爱勒莫。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读者的确愿意跳过那些无效内容。 第二大忌讳: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 小说家大卫。罗吉曾宣称:“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大多数背景描写的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漂亮的陈述句和叙述的中断将读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请牢记罗吉的格言,将它打在纸条上贴到计算机或打字机前:“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1p`KOaTX`87PTcnLn 第三点忌讳是: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m2Tm72a的Y76XlI\q 第四点忌讳是:不要概括,要具体。fa\jOGoccr,oRLKG2 关于写作忌讳概括化,没有人比俄国伟大作家契河夫说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诫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认为,对于自然的真正描写应该相当简略并与主题存在相关性。应该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写,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绦紫色的金光一泻而下’等等。在描写自然时,要抓住细节,而且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写的场景。cPrfD_NeQchc1jaIg 因此,当你坐下来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马丁尼”;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不是“一个滑雪者”而是“一位含苞欲放的年轻少女”;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只高顶回角帽”;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只阿比西尼亚猫”;不是“一支枪”而是“一支0。44口径的新式自动手枪”,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幅“马奈的‘奥林匹亚’”。3TLKeN57Go8]m]h1_ 将描写四忌与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为一,我们就得到了一条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写时都应该遵循的一条规则:要具体!B2Jl5nYYg8jQK`W5 你要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真实可信,他们在自己国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中进行着日常工作。——拉威尔;#8226;斯潘塞。5K的ecFce\2XJmp2 “怎么才能让事情看起来真实可信呢?”当一位作家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赞扬。如果有人进一步对他说:“我好像身临其境,能够听到、嗅到、感觉到这些地方,就像走进了小说的书页中”,那他给读者的东西就的确非同寻常了。当我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我的回答是:“借助于五种感觉”。一些作者总意识不到应利用读者的五种感觉来获取真实感。利用读者的视觉感受是常见的,但是利用读者的嗅觉、听觉(除了在对话中)、触觉或是味觉又有几次呢?我从1976年开始写作,至今仍在我办公室的墙上保留着五个词:看、听、感、尝、嗅。每当我写作的时候,都会参照这张表,有意识地写些带有气味的东西。实际上,一些令人作呕的东西在创造真实感的时候,反而有奇迹般的效果。dm_]dBBQg_SLedVG3 想想当一个人打开冰箱的时候,那种腐烂的水果的味道;当一个人剥一只熊皮的时候,那腐臭的脂肪;当一位妇女在无人服务的加油站给油箱加油的时候,手上会沾满了汽油味。仅在故事的开头提及味道是不够的,在叙述情节时,你还得反复参照那张表。让我们设想一下,一男一女正在争论某件事情,男人从门口一直冲到厨房,冲着女人大声嚷嚷:“我不能再忍受你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老太太必须在我回来之前搬走,否则我就离开这个家!”在设置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可以让女人烤制南瓜饼(味道甜美、温馨,让人回想像感恩节一样的快乐时光),但是如果再加上腌制香料和醋的气味,这个场景就呈现出寓意。我会在某个时刻让读者想象这种气味:“我郑重警告你,劳拉,有她没我,有我没她!”他说着,那样子就像厨房里的味道一样酸。不要忘记,在争吵的时候,劳拉还一边往罐子里装着泡菜。当她在大声吵嘴的时候,可能会烫伤手,然后把手伸到冷水里冲洗。当然,她也可能正在往泡菜里倒盐水,并且洒了一地,然后还要擦干净。她还在粗棉布制的围裙上擦干她的手。她可以擦拭从额头(热热的,痒痒的)上流淌下来的汗水,她可以一边叫嚷,一边挥舞手中的勺子(坚硬的,木柄的),并向男人扔去。这些都会增强视觉效果。当争吵越演越烈的时候,可能会听到什么声音呢?是不是有条狗溜进来,喝锡制饼盘里的水?,Y2[ln7Ia7K4jhT32 是否有一辆行驶的汽车正在马路上发出卡嚓卡嚓声响呢?是不是传来孩子们在隔壁人家院子里玩耍的声音?当炉子上的水烧开的时候,是不是在叮当作响呢?水有多么热呢?你告诉读者温度了吗?小说中女主角是否在泡菜罐的旁边放了一杯冰茶或是冰咖啡呢?争吵以男人气冲冲地出去而告终,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此时,女主角是否拿起杯子,痛饮冰咖啡,发觉咖啡很苦,然后做了个鬼脸呢?正如你所看到的,在类似上述的情节中要同时唤起人的五种感觉是有可能的,但是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情节必须进行精心的安排。绝大多数情节是不能用全这五种感觉的(尤其味觉最难写进去),但是你可以很容易地唤起读者的四种感觉,在大多数情节中,起码可以唤起读者的三种感觉。当你对小说对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时候,就大声读出你的对白,假装你是一名演员,并以电影屏幕和舞台上需要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腔调说出你的台词。如果它听起来很生硬,不自然,就需要修改。不要忘记,人们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总是未经加工润饰的,所以要让人物说的话短一些。生活中人们总是一个一个地提问题,你小说中的人物也应这样做,特别是当他们要彼此认识了解的时候。人们在谈话中经常叹息、抿着嘴笑、抓头、鼓起双颊以及端详他们的指甲,你也要让小说中的人物有这些动作,并让人们在干工作的时候,继续他们的谈话。cJf0a7WUnJTe6OWZ 使用收尾语来创造意象。请看下面两个例子:“你从来就不喜欢我的妈妈!”劳拉大声嚷道。她“砰”地一声把水壶放下。“你从来就不喜欢我的妈妈!”劳拉猛地扔下水壶。第二句更增加了紧张程度,让故事情节更快的向前推进,减掉了多余的词语,暗示而不是告诉读者劳拉正在大声叫嚷。这就是我所提及的原则的最佳时刻,我正是通过这些原则来衡量我所有的作品的。紧张的时刻所用的词要少而精。我是从我的英语老师那儿学到这一点的。在我写第二本书时,有几个情节我总无法写下去,但是我找不出原因,我就把手稿给这位老师,请她提出批评和建议。当她告诉我这个规则之后,我就把它应用到我的小说中,结果,一切都变得一目了然。。P2_VedgX1Q6a[,TB 在情节紧张的时候,要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采用短词,少用结束语,要写得突如其来。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紧张气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与此相比,在气氛比较沉闷的情节中,到处笼罩着寂静和安宁,此时就要使用较长的句子,较长的词语,较长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结束语。这样做就会自然缓和紧张气氛。当你在构思小说时,就要确立写实的态度。只在通过观察、思考你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们以固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进行着他们的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说的,味觉是最难写进小说中的,但是五种中有了四种也不算坏。Kh[o\D[[5ma6XUcZF 应用这五种感觉,利用句子结构来创造或缓慢或紧张的气氛,这样你写出来的小说读者就不能丢下了,因为它们是那样真实可信。XkabQBLk2F0g8Pji 抓住兴奋点:lTBF[F5PDeOck6Q\0 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菲立兹;#8226;惠特尼k8k53`qdaa76N1]e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如果这些时刻是在经历了被拒绝和失望之后,那么将更加令人喜悦。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时刻,第一次听到编辑对我鼓励的话语,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来,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说握在手中时的狂喜。我坚信,对任何一位小说家而言,真正的“兴奋之巅”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它还会不断地涌现,因为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激发它。我是指当一部新的小说在构想时,脑海中所出现的第一缕闪光时的奇妙时刻。在一个新故事(或小说)的最初构思中不断闪现时,作者会有一种眩目的感觉,我们通常会觉得这将是自己所写的最好的作品。8VXiHNSKmVj5]3GI 这种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间出现,我会带着此种感受度过几天或几个星期。这些思想中的闪光聚集着如此多的奇异光彩,好像由于某种魔力而不断地闪烁着。JVR。Dcce。fsm6ahfg 于是,我把它们写下来。我总是很高兴地写出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开头,但是偶尔才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写出来的东西永远不如我梦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当我发现自己仅仅是给故事开了个头,必须把它们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便失去了兴趣。魔力消失了,于是我又不断地放弃那些故事。QeJjOWD`SR的mSqPfq 我羡慕那种能够沿着最初的构想,并把它发展成小说的作家。但是我却无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须在动笔之前,明确写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保护那些最初的闪光点,并使之继续闪亮或者再现。我发现自己在写到30页左右时,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兴奋状态,我的兴趣就会被高度调动起来,直到完成作品。^cpB\n`Gs[aotcgm 最初的兴奋能持续多久是因书而异的。我先花些时间在笔记本上设计人物,搜集情节中的零碎片段,明确我的写作方向,或者草草记下脑海中曾涌现过的东西,直到我必须动笔的那一刻到来。那一刻总是在我还没完全设计好时就来临了,我从不拒绝那股推动力,至少我可以先为我的故事开个头。为了奖赏自己,我通常会先写上几页,这对写作的连续性是有益的,它能随时帮我回到人物和情节的构想中去。i6ZBKNV3N。nDflJI 当我再次翻阅已完成的部分,愉悦的感觉便又涌起,我真想有位读者能与我一起分享这些优美的文字。我并不期待一下子得到很多,但我的确希望得到赞许和肯定,尽管我知道自己是这些作品的最糟糕的评判者,因为我深陷于创作之中,根本看不到它的缺点LTPel1rmfVThD_O_5 通常我所选择的读者都是深诸这套规则的,他会在给我鼓励的同时又温柔地来点建议,让我不至于飘飘然。而我迟早都会再读一遍第一章,看看经过了思考后是否能改得更好些。对于初学写作的人而言,过早地请人提出批评意见是危险的,它会使最初的兴奋被轻易地浇灭。较为保险的做法是等写完后再请别人来阅读和评判。G63l。ne45FpLaB3m 现在,我不再奢望极度的兴奋点能始终延续,我知道它还会再现,令我兴奋,激励我继续往前走。要知道,几百页的故事仅靠一次兴奋浪潮的冲击是不够的。在写作过程中,一些绝妙的新想法会使我峰回路转,写出意想不到的转折之笔,把我再度引向兴奋之巅。小说家应该是情绪化的人,倘若我们的写作成为没有漏*点的自觉运动,写出的小说也一定会平淡无奇。OLbr8q_m\kRRcnLg_ 静等灵感的突然迸发也是不明智的。写不下去时,我常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可能会采取什么意想不到的行动?什么样的情节才是既合乎逻辑又出人意料的?我在脑海中过着电影,任灵感的火花不断地撞击。X]ojmKQ96Qdsso0r 让我们分析一下小说写作中常遇到的三种兴奋状况。第一种是最为重要的,即作者对将要描写的故事的亢奋的感觉;第二种是小说中的人物在发挥某种特殊作用时的体验。如果你能发现那些促使人物兴奋的动力,你就达到了兴奋的另一个层次。第三种兴奋是有关读者的。如果你和人物的兴致都很高,那么读者也将从你的故事中得到满足感。V8k`VRVG的Y,OgmUY` 作者的目的在于让读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但如何令作者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之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他的小说,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对所写内容产生厌倦和没有了长远计划是主要的症结。为了保持对写作的新鲜感,我给自己订了条规矩,即:不要过多地回头看自己已完成的部分。当我每天开始写作时,我只读最后的几页,它给我一种赶紧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尽管我是多么想了解已经完成的部分,看一看它究竟怎样,但我绝不允许自己往前翻看超过5页以上的部分,哪怕是仅仅一小会儿。lFP8o]LU\oQ47\qa6 那一时刻还是到来了,当我开始确信我写出的不过是一堆乱八糟的东西时,我便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于是我干脆从头读起,一直读到我写作卡死的地方。然而,它们却比我料想的要好得多,哈,我又精神抖擞,继续往下写。我发现经过这遍浏览后,我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在写小说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aWY2n。7JNGOBPgmIb 我自己的办法是读书,我和小说进行交流。我读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或得到新思路,而是发现某种情绪。我的注意力在书页之间漫步,当某些东西忽然触动我的情弦时,我就可以继续写了,因为我已经能把那种情绪传递给我的人物了。我把干巴巴的爱情场景重写了一遍,这一回效果很好。我还发现了一个可以对付兴趣丧失的办法:给你的脑袋补充新给养。8的R_c2gYLb2OGra]a “焦虑感”是值得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我并不推崇这个带有负面效应的方法,它仅是一种方式而已。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把兴奋传递给读者,并使它不断增强,以保持思想的最初闪光。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cgKq。QK7XpQttSJ6 小说创作中的悬置紧张法:JsfVZnSGGean_hcD的 微型小说之所以能以区区篇幅吸引读者,诀窍之一,便是在描述中巧妙地运用“悬置紧张法”。“悬置紧张法”又称悬念、“卖关子”、“设扣子”、“系包袱”等,它是小说的一种既常见又十分重要的技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这样运用“悬置紧张法”的——他在自己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序言中说:“我援引小说家所常用的诡计:从小说的中间或结尾抽出几个卖弄玄虚的场面来,将它们放在开头的地方,并且给装上一层迷雾。”在《怎么办》中,一开头就写罗普霍夫伪装自杀,这样处理就引起了悬念,然后再倒叙他过去与薇拉、吉尔沙诺夫的关系,解释他假自杀的原因。其实,“悬置紧张”不仅可以用在开头,也可用在中间,甚至可用在结尾。如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结尾的镜头是常亮出人意外地开枪打死特务组长,救出刘啸尘和阿纪,随后跟着溃逃的国民军队走了——常亮究竟是什么人,影片直到结尾都没有交代。这种在结尾产生的“悬念”必将引起观众的种种推测和联想。“悬置紧张法”其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作品中某些人物心里有“数”,而读者却完全“蒙在鼓里”,让读者自己去判断猜测情节的进展。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心里早已预知天有大雾,可在三日之内“借”到十万支箭,而读者却完全不知,焦急地担忧着诸葛亮的命运。一是读者对情节的大部分已了解,而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却“蒙在鼓里”,让读者睁大了眼睛看这些人物将如何动作。如《十五贯》中读者已知是娄阿鼠偷了钱,而作品中的人物除娄阿鼠外,一概不知,于是读者关切地期待着:这件冤案将如何处置?篇幅较长的小说在运用“悬置紧张法”时,可以在大“包袱”中系小“包袱”,在大“扣子”中结小“扣子”,一环扣一环,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把矛盾冲突推向总高潮。而微型小说篇幅特短,它往往只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描述到结尾时忽然抖开“包袱”,使读者大吃一惊,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运用“悬置紧张法”,一要注意其真实性,既要“悬”,又不能“玄”,即不能故作玄虚,破坏作品的艺术真实;二要注意紧紧围绕着主题来“悬置紧张”,如果在枝节上“悬置紧张”,那只会削弱作品的主题思想。K[_m4b2`2f382VKPP 作家十二戒:6mHo2saWe]QjLma1c 作家十二戒一﹐忌跟风“不要修真受欢迎就写修真﹐三国好看就写三国。”NDVnr],S\iKVIJ]Xk 二﹐忌‘我’“这就不多说了﹐对于所有的写手来说﹐用第一人称写作是大忌”kY72Gr。o。eiqibaFb 三﹐忌流水帐“文章太过简陋﹐文中必须多多出现对话﹐环境的描写与人物性格的描述”jaIoQlXJ[i47_Wfq 四﹐不能抄袭“至少要抄得读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寻秦记的剧情”]cnQVaBRI。4attmcN 五﹐忌文章太短“不要用骗点击率的方式写书﹐一章至少要有四﹑五千字”kZYLoso。LrHsOhVtU 六﹐忌太哆嗦“拖戏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有技巧﹐不能无限地拖长。要尽力交代一些有用的东西与伏笔﹐在一些文字上加长文章的长度﹐但如困技巧不够不要强行。文章太短不行﹐太长也不行。要长短适中。”1q\G1QWa4gfeDDiFW ﹐忌太杂“比如科幻作品最好不要与武侠合在一起﹐香满的那些武侠科幻漫画是最失败的。因为他们硬是把武侠与科幻平衡。每一部小说都有其中心的主题﹐科幻就科幻﹐武侠在其中出现可以﹐但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因为是科幻为主题﹐那幺一切都必须用科学角度去解释﹐而不是又科学又武侠。”G7e。beU1YOO4nihG 八﹐忌超人“文章中最忌最忌的除了跟风之外﹐就是使得主角一夜之间成为超人。主角遇到奇遇得到意料序外的能力﹐可以﹗但一夜之间得到超强的力量﹐事后的力量强无可强﹐那幺你怎写到终。”Ps[BRL3NhWKVpqtQ 九﹐忌名称太多“读者是不会有耐性去记忆你所例出的地名人名﹐只能慢慢(很慢很慢)地在文章中交代﹐给读者慢慢地消化。如果作者太急﹐只会使读者看得头昏眼花变成了流水帐。”c07D[63FLiXN_U1q, 十﹐忌例表“题材设定永远都是给自己看的﹐不要硬加在文章中﹐读者没有兴趣去看你的设定﹐这样做就有如提前把一本书的结局说出来﹐使人失去了看书的味道。”例﹕魔盗的作者写魔盗之时没有任何的设定﹐在刚始的时候本人看着看着以为是在写中世纪时的一个贵族故事。最后魔法师突然之间出现了。才啊﹗地明白到这是一本玄幻作品。给了本人无数的惊奇﹐而且作者那时至以后很长都没有出现过更多的魔法师﹐使得读者有兴趣再看下去﹐龙什幺的也是最后才慢慢出现﹐一个个地描述﹐而不是一次过例出来。换句话说﹐作者至今才使我明白到这个世界大概是个什幺样子的﹐(龙到现在才出现了两次﹐妖精见都没有见过)在我的脑海中用漫长至今的文笔一笔一笔地在本人的脑中将那个世界建筑了起来﹐这是他成功的地方。gGe4sTqg\1Ro_。W8P 十一﹐忌呢称“身为一个作者﹐要尽力站在中立的立场去看去写﹐所以在文章中请不要出现不写出角色全名而为了省事叫她小XXX﹐阿XXX的情况出现。文章必须给人中立﹐冷酷的感觉。而呢称是为了亲友之间的亲近感而代替名字的称呼﹐从来没有见过那些文笔高超的人用这些妮称代替角色的名字。你是作者与自己的角色拉亲切感干什幺﹖”e6aVHgdp478YN9mdL 十二﹐忌上下关系混乱“有很多的作品﹐主角都是尽力与身边的角色拉关系”比如﹕主角命令身边的大哥去某事时是这样说的﹕“某某哥﹐去帮我把什什什幺给打下来吧。”而不是﹕“某某某听令﹐将XXX给我打下来。”公私无法公明﹐上下关系混乱﹐你看全世界哪一个军队会战斗时﹑工作场合这用这种语气。这只能表现作者社会经验不足。L6[X_N6LF^N9ZLFa 另外一点﹐很多的作品中作者站在主角一方站得太明显了﹐将严肃战争写得家斗别扭﹐有如儿戏。“啊﹗我来迟一步。那个谁谁竟然把他们全杀光了﹐留下一点来给我嘛﹗”“你这好小子﹐竟然将敌人全打败了﹐那我打什幺﹖也不留下一点给我。”这哪像军人应说的话﹗兵~国之大事,生死之地。怎能任由这些主角的亲友想怎样怎様;,军法哪去了。弄得战场有如过家家一样儿戏。——评写作之得失评写作之得失第一﹐对一名作者来说﹐很多新手都喜欢用我来写书﹐或者是说第一人称﹐本人不明白为什幺他们会这种想法。像异人傲世录﹑商业三国之类的最后都渐渐地转为用他﹐第三人称了。因为这种写作手法缺点多多﹐在网上游历过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用‘我’绝写不出好书﹐特别对新手而言。因此﹐使得很多的读者对‘我’来写书的作者都不带有好印象﹐看完第一页就不看了﹐除非是入VIP什幺的期望他在之后会改善才忍着看下去。所以﹐写书最好不要用我来写﹐金庸没用过这种写作手法﹐黄易在大剑师中用过一次就不再用了﹐而各作者竟然自问能够比这二位宗师更加厉害﹐实在佩服。eZP8Psdp6mKro8NF] 第二﹐女人﹐我不知道这些作者有多少的恋爱经验﹐或者是中国现今的市场上男女比例太过离谱﹐使得书中的主角都失去了一个男人应有的风骨与自尊﹐任由女人任打任骂﹐似乎只要有个女朋友就足够了﹐就算那女生犯了任何的错误我也见不到主角生气或怎幺样的﹐这也太圣人了吧。这种主角一多﹐啊﹗那这种主角都失去了自己的性格。特别是一些写君王的书﹐君王是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威胁自己的权威﹐必须做到冷酷无情﹐有的时候必须放弃自己心爱的女人﹐做到极度冷血﹐但很多作者硬要写成完美爱情故事。去﹗无论是现实或者是小说世界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因为读者自己本身都不相信完美的存在﹐这样写不是明着告诉读者这只是我的妄想吗﹖还有﹐本人是个男人﹐网上读者百分之九十都是男性﹐如果作者们想写情情爱爱的东西可以考虑去写爱情小说。本人不认为爱情的因素不应出现在男性读物中﹐不过我看到很多的人都将小说中的爱情成份比例调得高得离谱﹐明明是君王类的小说硬要与情爱拉上关系﹐铁血类的非要弄得像过家家﹐似乎比起国家而言女人更重要。哈﹗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的时候必须在女人与国家之间作出选择﹐但很多的作者硬是写成完美结局﹐好嘛﹗只爱美人而不爱江山这句话够经典了吧﹐是这些读者们讽刺的写照﹐硬要写成完美是不可能的。还有在很多书中主角都过于心软﹐至少我还见不到有打杀女人的事发生﹐不管那个女人多幺混帐与嚣张。唉﹗武则天的天下了。[,a_ibWFiSUTGeNaZ 第三﹐对自己不善长的东西可以选择轻轻跳过﹐点到即止﹐淡淡地将它带过去﹐不要硬去详细描写。如果真的非写不可﹐那幺可以去查资料﹐但是爱情是没有资料可查的﹐所以劝各位没有爱情经验或者是只从漫画与小说中理解爱情的各位不要硬去写﹐那只会使得大米粘上苍蝇。ta5,mR\TFWb5kkacI 第四﹐什幺应详写什幺应简陋﹐如果架空的话﹐那幺主要是要描写所建立的帝国之强大。俗点说就是一国之YY﹐而不主角之YY。军事与架空之间的分别我看就只有史实与不史实了。S`V。_pNUe的l`dKSGk 第五架空与军事﹐纯军事的书不会有太多人喜欢看﹐由头打仗打到尾﹐有多少读者是那幺单一的喜欢血腥呢。架空的书最重要的是要描写中国的强大﹐因为我们对现实杜会不满﹐所以不要弄错﹐主角在这架空书中反而无足轻重﹐像商业三国﹐他的YY在于青洲强大﹐而青洲与其它地方百姓的生活对比就成了他卖点。所以架空之书最忌就是老围着主角转﹐应以一切的手法去描写人民生活的改善﹐军事的强大﹐人民的自毫感﹐这些才是卖点。还有民生﹑政治﹑科技﹑外交﹑军事等等等﹐不要只在军事上YY﹐我们更喜欢看到人民的生活如何改善﹐如何的一个大同杜会。军事只是放在最后面﹐一部书由头打仗打到尾看都看厌了。而且架空的另一个卖点是外交,强大的国家,交明的对比,民族的自豪感这些都是架空的特色啊。TlmTW0YmOp10e6Zfb 第六﹐最重要的一点‘品味’﹐不要去跟风﹐什幺书受欢迎受到影响就去写什幺﹐修仙流行写修仙﹐三国流行写三国﹐现在这两种书除了几部老作品之外我相信大部份人都望而止步了吧。创作啊创作﹐所谓创作就是要创啊。一名作者要有自信心﹐不要受到言论影响﹐但是要知道读者喜欢看什幺﹐而不是自己想写什幺写什幺。老作者都会感受到﹐虽然如此才会有市场﹐但是也不能完全应读者的所求﹐那样就会失去变化与新意。因此就需要品味了。有如昼家一样﹐与艺术接触得多了﹐自然对美有自己的品味﹐而且会越来越高。在网上的老读者我相信巳不会对一般的武侠作者感兴趣了吧。因为接触的书太多了﹐单一就满足不了所求。所以有品味的人才能写得出好作品﹐而要有品味就必须得读万卷书﹐现在是网络的世界﹐而这万卷书的意义可广了﹐不是单一指中国历史﹐更需要明白世界历史(推荐罗马历史)﹐也不只是中国政治﹐而世界政治﹐很多东西网上都可以找得到。所以读者们的见识变广﹐变聪明﹐作者在以狭窄的知识观去面对那就跟不上时代了。所以增加自己的视野与观点﹐要不然别人做到你做不到﹐你凭什幺要求别人看你的书。要知道现在网上的作者可是成千上万﹐而不是以前那样全国加起来的小说作者还不超过百人。品味﹐只有读过很多小说的人才会拥有﹐是对书好坏的分柝﹐老读者都明白在下所言﹐开始的时候什幺书都好看﹐渐渐地开始变得挑食﹐嘿﹗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得出好书。最后一点﹐身为作者的立场要尽量中立。要偏向于主角的同时又不能使得主角一帆风顺;﹐我们不是神﹐我们做不到现实﹐但要尽量给读者真实感才是成功的所在。2X1j[VlY3VWpX3S5H 品味对一名作者来说品味很重要﹐品味是什幺本人也说不明白﹐但是那是一种阅书千卷后所得出来的经验﹐那代表了作者的知识面与作者的阅读能力。品味越高﹐那幺对于书的好坏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种人能一眼看出书的潜力﹐现在通常只有那些在网上泡上四年有多的人才有这个资格。这就有如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没有什幺卡通可看﹐有的就只有米老鼠与变形金钢﹐所以对那个时候的小孩来说只要是卡通都是好看的。但到了现在﹐再去回顾变形金钢的设计与剧情﹐实在感觉到有点幼稚。这就是因为品味提升了。小说与漫书﹑电影是不同的﹐漫书电影是以图片来表达﹐直接地人物的印象送入读者的脑海中﹐但是对小说来说就算你如何仔细地去形容一个人的外貌﹐读者也不会记得这个家伙长什幺样﹐对于读者来说﹐他们的脑海中主角的样子从来都是模糊的﹐所剩下的就是几个主观的印象。比如说﹕主角是英俊的﹐主角是懦弱的﹐女主角是残忍而又文静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一言两笔可以交代出来的﹐只能靠在悠长的剧情中慢慢地以文笔种入读者的脑海﹐理解这一点的人才有文笔可言。所以﹐身为一个作者一定要有品味﹐但品味又不能狭窄﹐像某些作者他们的生活圈子只有那个一个镇﹐坐井观天。a,dN^fKKcO[1[Zd。F 这样的人可以写出什幺客观的作品﹖但是我们又不能走万里路到处去见识。那怎幺办﹐那唯有读书﹐读得非常杂。恐怕各位在读雅典史之前一定认为美国是世上第一个民主国吧﹗然后又认为民主是世上最完美的政治吧。在读罗马与雅典史之前本人是这样认为的﹐但可惜是错的。雅典的民主比起美国更加早﹐而且雅典体现了民主失败的一面﹐读过了这些历史﹐本人才明白到很多小说的全民主根本是放屁﹐是某些人不切实际的妄想﹐因为本人明白到民主的条件十分严格﹐没有这些条件强行行民主制只会坏事。本人推荐罗马史与希腊史是不得不读﹐因为它们的历史几乎把世上所有的政治制度都试了个遍﹐读完之后作者们会明白到什幺叫幼稚。因此本人建议﹐一名作者看漫画可以﹐但不要认为可以把漫书上的东西写下去﹐更不要把肥皂剧的剧情写下去﹐多看看西方雷影﹐埃及历史﹐还有罗马﹐见识一下各个文明﹐了解时事与他国的政治制度的好坏(这点很重要)。。GDmpBajoNF0QNcg 给作者们一个忠告﹐现在的作者普遍有几个牛角尖﹐想要这样写的好好想一想再说。神﹕很多作者不知受什幺影响﹐用人的形态去描写神﹐神为什幺一定要像人呢﹖还有为什幺天使啊﹗神啊﹗魔啊﹗一定要有人类的感情呢﹖没有这些你们就写不出来了吗﹖为什幺主角一定要爱上某个女性﹖为什幺主角就不能眼高于顶像绝代双骄里的主角那样对女人不屑一顾﹖为什幺男人一定要对女人好﹖我记得有些女人是对她越坏她越崇拜你﹐当然男人要有自傲的本钱。为什幺主角就不能像‘骑射’的主角那样冷酷无情呢﹖为什幺主角一定要有感情﹖为什幺主角不能像‘妖星’里的主角那样是主观的生命呢﹖为什幺主角一定要是人﹖是不是因为不是人你们就无法把女性的关系描写上去呢﹖为什幺主角一定要是魔法师或者武士﹖为什幺主角不能是个药剂师﹖要知道如果药剂师历害的话﹐那他可以是一名用毒高手﹐而同时配药也可以为他带来权力与金钱啊。为什幺主角一定要十分强大﹖而不能像鹿鼎记中的伟小宝那样手无搏鸡之力呢﹖是不是这样写你们就认为没有人看了﹖为什幺主角一定要修仙呢﹖就不能修魔法呢﹖为什幺仙术与魔法就一定要来自同源呢﹖为什幺一定要魔武双修呢﹖是不是主角不够强写不出东西来﹖为什幺在都市小说中除了修仙就是武术﹖而不是学习西方的黑魔导﹖为什幺你们非要钻牛角尖﹖——女色女色女色女色女色女色女色啊﹗矣﹗这是个很大的牛角尖——497WscBX0QkFh[GW` 猎艳XXX﹐淫XXX﹐艳遇XXX﹐风流XXX……,8nea_OdQaIh8B的I 在下并不反对写女色﹐但是试问各位作者自己的恋爱经验有多少﹖从何而来﹖是从各个漫画与电影上学习而来的﹖还是自己人生的体悟﹖是真情动人直入心骨的恋爱﹖还是自己不知所谓的迷恋﹖如果各位懂爱情的话。那幺一定会明白一个女孩爱上一个男孩是十分困难的事﹐而且一定有原因。那幺我们来谈谈女人吧﹗年幼无知的小女孩﹐她们对于爱情受到漫画小说等影响﹐有一种爱情至上的心理。这些女孩一般都会光喜欢外表而注意内在﹐想必各位都注意到了﹐很多的女性漫画的女主角都是这幺一类货色。所以年轻的女孩没有太多恋爱的经验与人相处的经验﹐她们任性﹐她们妄为﹐不知伤害他人为何物﹐世界是围着她们而打转的﹐男人是为了她们而生的﹐这类女孩十分难以相处﹐因此成熟的男人只会与年轻女孩逢场作戏而不会选择谈恋爱﹐因为她们太年轻﹐不懂得顾及男人的感受。当女孩们在人生之中打滚﹐在感情中受伤﹐人生经验的成熟﹐渐渐地她们了解到注重外表是多幺的幼稚﹐无数的伤害使得她将外貌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从而两种女人诞生了。一种实际主义着﹐她们追求富贵﹐富有心机﹐她们不在意男人的外表﹐只注重男性的家产与金钱﹐期望着有一日能登上枝头变凤凰。另一种女人贤惠﹐她们只会受到温柔或者富有材干的男性所吸引﹐外表仍是其次。但无论任何一种女性﹐男性要吸引他们必须有自己的本钱。最自然的本钱﹐各位书中的主角本人完全看不出有什幺吸引女性的本钱所在。魔盗的作者写得很好﹐他把各个女性的态度描写得一清二楚﹐他并没有把所有的女人都爱上主角那幺幼稚﹐有的是为了利益与主角上床﹐有的却是被逼心怀仇恨。而爱上主角的女性都有自己不同的原因﹐而且那些原因都在剧情中解释得十分充分﹐最主要的就是这一点﹐因为读者们认可了她们的爱情是合理的。各位啊各位﹗一见钟情或许存在﹐但是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杜会里﹐你们见到有多少﹖不要将不受欢迎的郁闷发泄到小说上﹐小说要客观﹐是一种艺术﹐只有尊敬它才能写得好﹐恶搞那不如别写。只有那种把文字与小说当成是兴趣或者职业的人才能写出好作品﹐因为他们认真﹐认真能使得他们进步。打个比方吧﹗有一部书说﹐一名女生把主角弄出车货送进医院了﹐因此内疚地在主角床边哭。好﹗第一次见面﹐不小心把一名不认识的男生美进医院﹐然后感到十分内疚为他而悲伤。哼﹗你们相信吗﹖一名十岁的女生在这个年龄还哭﹖你们见过吗﹖为了一名第一次见面的男生﹖猎艳XXX﹐淫XXX﹐艳遇XXX﹐风流XXX……Ph[tn0YfRm7mYlT` 在下并不反对写女色﹐但是试问各位作者自己的恋爱经验有多少﹖从何而来﹖是从各个漫画与电影上学习而来的﹖还是自己人生的体悟﹖是真情动人直入心骨的恋爱﹖还是自己不知所谓的迷恋﹖如果各位懂爱情的话。那幺一定会明白一个女孩爱上一个男孩是十分困难的事﹐而且一定有原因。那幺我们来谈谈女人吧﹗年幼无知的小女孩﹐她们对于爱情受到漫画小说等影响﹐有一种爱情至上的心理。这些女孩一般都会光喜欢外表而注意内在﹐想必各位都注意到了﹐很多的女性漫画的女主角都是这幺一类货色。所以年轻的女孩没有太多恋爱的经验与人相处的经验﹐她们任性﹐她们妄为﹐不知伤害他人为何物﹐世界是围着她们而打转的﹐男人是为了她们而生的﹐这类女孩十分难以相处﹐因此成熟的男人只会与年轻女孩逢场作戏而不会选择谈恋爱﹐因为她们太年轻﹐不懂得顾及男人的感受。当女孩们在人生之中打滚﹐在感情中受伤﹐人生经验的成熟﹐渐渐地她们了解到注重外表是多幺的幼稚﹐无数的伤害使得她将外貌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从而两种女人诞生了。一种实际主义着﹐她们追求富贵﹐富有心机﹐她们不在意男人的外表﹐只注重男性的家产与金钱﹐期望着有一日能登上枝头变凤凰。另一种女人贤惠﹐她们只会受到温柔或者富有材干的男性所吸引﹐外表仍是其次。但无论任何一种女性﹐男性要吸引他们必须有自己的本钱。最自然的本钱﹐各位书中的主角本人完全看不出有什幺吸引女性的本钱所在。魔盗的作者写得很好﹐他把各个女性的态度描写得一清二楚﹐他并没有把所有的女人都爱上主角那幺幼稚﹐有的是为了利益与主角上床﹐有的却是被逼心怀仇恨。而爱上主角的女性都有自己不同的原因﹐而且那些原因都在剧情中解释得十分充分﹐最主要的就是这一点﹐因为读者们认可了她们的爱情是合理的。各位啊各位﹗一见钟情或许存在﹐但是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杜会里﹐你们见到有多少﹖不要将不受欢迎的郁闷发泄到小说上﹐小说要客观﹐是一种艺术﹐只有尊敬它才能写得好﹐恶搞那不如别写。只有那种把文字与小说当成是兴趣或者职业的人才能写出好作品﹐因为他们认真﹐认真能使得他们进步。打个比方吧﹗有一部书说﹐一名女生把主角弄出车货送进医院了﹐因此内疚地在主角床边哭。好﹗第一次见面﹐不小心把一名不认识的男生美进医院﹐然后感到十分内疚为他而悲伤。哼﹗你们相信吗﹖一名十岁的女生在这个年龄还哭﹖你们见过吗﹖为了一名第一次见面的男生﹖33WfU\KJXeN6^FX 令本人想起肥皂剧的剧情﹐这名作者是硬想建设女性对主角的爱情﹐但本人想他极之失败。好了﹐这些方面表现了作者们对女性了解的肤浅﹐即然不明白女人﹐我劝各位还是跳过去别写女人了﹐至少不要主要写女人。好吧。你们要写﹐那幺本人唯有给一些客观的意见。有一类女人是女强人﹐间谍﹑大家豪的精英与富有材干的女强人﹐公主之类。这些女性是不太可能爱上男人的﹐她们只会因为利益而接近男性﹐所以对于此类的女性各位作者如果对于爱上主角的理由不够充足﹐那干脆描写她是因为利益与某种目的而接近主角的吧。(硬弄你的作品会因理由不够充足而失去说服力﹐这是一名作者最害怕的)另一种女性是根本不会爱主角﹐但是又被迫不得不与主角上床﹐她们甚至恨主角﹐比如﹕女性的家族有求于主角﹐用他们的女儿作为筹码。(政治婚姻)一种女性是因为职业的需要才会在主角身边﹐对于她们来说主角的存在可有可无。最典型的就是Y环与女密书。所以啊﹗如果无法描写那就不要勉强﹐退而求其次吧﹗不要想着所有的女人都会关心主角的死活﹐有的女性就算爱上主角也不会与主角一起下地狱的。只有写出这种不完美才会使得读者有真实感﹐一部失去真实感的作品那是作者的失败。因为完美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请各位把女人写得像个女人﹐女人是不可能不妒忌的﹐妒忌也是她们的特征。很多作者在描写时说几个女人共同服务一个男人而不妒忌﹐这是不可能的。女人的妒忌心比男人还强烈千倍啊﹗两个女人或者可以和平同处﹐但三个女人却不可能。U_ZUUoZrL的H0NhI ——为什幺写评论为什幺写评论知道本人为什幺开这个专栏吗﹖不是为了教你们写作﹐而是为了对自己所领悟的作出一个总结。对于本人来说写作是兴趣﹐所以本人追求进步﹐文笔与思考上的进步﹐身为一个作者﹐喜欢一本漫画一部电影时﹐本人会细细地分析这剧情为什幺吸引我﹐然后将它深深地留在大脑中。然后某一天这个剧情就成了本人一瞬间的灵感﹐本人也会认真地去学习一些写作手法﹐比喻暗喻之类的本人早巳忘记﹐现在唯有重新捡起来用。很多写大学论文的人写作文笔可比本人好很多﹐但是他们并没有将心用上吸引读者这一方面上﹐应该说是不怎幺需要这样做。但小说却一定要吸引读者。作出这样的写作总结﹐会使本人本来巳忘了的技艺重温一次﹐然后强调自己不要犯这种错误。这样本人的文笔会有所提升﹐所以本人建议各位没事也发表一下自己对网上文章的看法。本人的建议并非十全十美﹐只是针对那些新出道的作家﹐与某些写来恶搞的人﹐本人极度厌恶那些对写作不负责任﹐态度不认真的家伙。这种人不值得本人尊敬。恶搞不如别写﹗——论神论神神﹗作者们对神的了解都有自己的定义﹐但是很少有作者能写到成功的。大多数都喜欢以人的定义去写神﹐这是失败的﹐有看过黄易小说的人就会知道﹐在黄易的印象中﹐他的神是怎幺个一回事。在现今的世界中﹐神的人性化哪门子表现出来﹐除了基督教的教义之外一无所见﹐甚至是否存在还是个问题。T3taajfOBDDNnV。 所以你们所说神是人跟本使得读者不认同﹐如果作者说是写来恶搞的话﹐那幺如同本人一直的观点﹐你不如别写。要写就认真写﹐尽力合理与逻辑性。黄易的早期作品中﹐他认为神只是一团能量旋涡﹐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这种伟大力量的神秘。圣经中﹐神是至高无上的﹐它的智能与行为是人所无法了解与猜测的﹐因此以这个尺度去写神﹐必须表现出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府视下面的碌碌群蚁。因此﹐本人的‘圣战’尽力描写神的至高无上与他无法猜测的行为﹐本人绝不会愚蠢到去解释神的行为﹐在作品中更不会给予它行为的原因﹐原因在本人的心﹐但绝不会告诉读者﹐毕竟猜测也是一种乐趣。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神是外星人干预结果﹐也有人认为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电子计算器﹐时间就是神﹐而这所谓的神只是一道无法逆许的管理程序。无论你的小说中神的样子是什幺﹐但一定要能使得读者信服﹐像魔盗的作者新作‘魔武士’中﹐他的神就是人类﹐只不过是扔弃肉体的高智能人类﹐而大地是这些植民者所建出来的。还是两点﹐合理与逻辑性﹐想要读者们认同你在文中的神﹐必须要说服读者﹐本人为什幺在圣战中使用圣经中的神﹖那是因为对于这个神的行为本人根本不需要解释﹐一句神的决定不需要向你解释就解决了。啊﹗神为什幺要选主角﹖为什幺要帮这块土地而不帮蒙古人﹖或许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是不必跟你这渺小的人类解释。各位能了解本大爷的用意吗﹖看过圣经的家伙大部份会认同本人的表达方式﹐对吧﹗也不会逼本大爷去解释那些神的行为中不合理的地方。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VcmNLG6fat[q3nP2 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8SrXc000aYDaXmW0U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m3rVRVpdSPcOS的35 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涉及到许多尖端的科研项目,当然也经常出现似是而非的假科学。因此,科幻小说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视和指责。f2jl]FXOHJtmpmnr。 传播历史de3X5bZ]4ql_83P[5 “科幻小说”(sciencefiction)原本是外来词,由西方传入我国;最初被译为“科学小说”,后来演变为“科幻小说”。其实,即使在西方,“科幻小说”一词一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广泛流行。它最初出现在雨果·根斯巴克主编的《科学奇异故事》杂志第一期,虽然埃德加·爱伦·坡、埃德加·佛塞特和威廉·威尔逊等作家很久以前就曾对一种类似科幻小说的文学类型进行过界定,不过对“科幻小说”真正比较一致的看法,却是专登科幻小说的流行杂志确立以后的事情。12cBptfpmPoGqSDe 什么是“科幻小说”Hgf5UcB6dcF7rrhfs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幻小说”呢?应该说,“科幻小说”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科幻小说”的定义也不断发展变化。QUPt`_HHO36DNSeq 最初,根斯巴克用“科学小说”(sciencefiction)一词指这种文学类型。他在第一期《科学奇异故事》(1926年4月)的社论里这样写道:“我用‘科学小说’指的是儒勒#8226;凡尔纳、H.G.威尔斯和爱伦#8226;坡那种类型的故事——一种非常吸引人的传奇故事,穿插着科学事实和预见……这些惊人的故事不仅产生极有趣的阅读,而且总是给人以某种启迪甚或教育。它们以适合读者趣味的方式提供知识。……今天科学小说为我们描写的冒险,明天很可能变成现实。旨在表示历史兴趣的伟大的科学故事仍然有许多人在写……后世的人会说,它们不仅在文学和小说方面,而且在人类进步方面,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NI12c^m7Y_LmeYRJn 显然,根斯巴克认为科幻小说是一种教育的、进步的文学。但他这种看法很快被其他流行杂志的主编们作了修正。40年代主宰科幻领域的杂志《惊奇故事》的主编小约翰#8226;坎贝尔提出,科幻小说应该被视为一种与科学有密切关系的文学媒体:“科学方法论包括这样的命题:一种严谨的理论不仅解释已知的现象,而且预见新的尚未发现的现象。科幻小说试图完成同样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写出这种理论用于机器、尤其用于人类社会时会产生什么效果。”ZoX47Jm9m0QF。IUVb 实际上,“科幻小说”这个术语问世不久,很快就演化成一个亚文化的文类名称。这种亚文化包括科幻作家、编辑、出版家、评论家和科幻迷。其故事和小说不仅有一些共同的设想、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主题规则,而且有某种脱离外部“世俗”世界的感觉——因为它们的规则对那个世界显得神秘而陌生。具有这种特点的小说以及最初引发这种特点的小说的文本,逐渐被统称为“科幻小说”。nLlmQF]06eHFktIp, 这个范畴确定之后,读者和批评家便用它指更早的作品,把一些类似的故事都归于这个范畴。于是,许多研究者和作家试图对科幻小说重新界定,使这种形式既标示当代的一个文类,同时又纳入从理论上适合这个文类的早期的作品。YIbI7od_PD3\BN]qR 其中最重要的是朱迪丝·麦里尔的看法,她用“推测小说”这一术语来代替“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一种‘推测小说’,其目的是通过投射、推断、类比、假设和论证等方式来探索、发现和了解宇宙、人和现实的本质。这里‘推测小说’旨在说明利用传统‘科学方法’(观察、假设、实验)的方式,检验某种假想的现实,将想象的一系列变化引入共同的已知事实的背景,从而创造出一种环境,使人物的反应和观察揭示出有关发明的意义。”jl]BeJ3V的VZ3m\Dqe 前面这些早期的定义都强调“科学”或至少科学方法是科幻小说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在麦里尔的定义里,通过将重点从科学转向推测,明显扩大了科幻小说的范围,因为它可以包括描写社会变化而不必赞扬科学发展的作品。1R[sWf0IdHZ3Y4hWL 科幻小说的发展变化T^6mYe`c[cnJ,cadk 实际上,这种小说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而且进一步引起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量描写未来,使人们从未来反观现实,给作者和读者以更大的思想自由。它们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作品明显不同,因为后者主要通过空间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超常的世界。eIXZtd,6gZ^BFQB2s 6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想,重新强调科幻小说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学,其根源在于19世纪,而不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美国杂志培育出来的一种文类。这无疑是对科幻小说一种视角更广的看法,但它不再强调科学技术的因素,甚至对“科幻小说”这一文类术语也提出批评。TpaU6[cdIKeWg。t`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布赖恩#8226;奥尔迪斯指出:“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J·G·巴拉德1969年评论说:“那种认为《惊奇故事》这样的杂志与科学相关的看法荒诞至极。你只需随便捡起一本《自然》杂志或任何一种科学杂志,你就可以看出科学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奥尔迪斯还在他的《万亿年的狂欢》(1973年初版,1986年修订再版)里提出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看法:“科幻小说力求说明宇宙里的人和人的地位,而宇宙处于我们发达但混乱的知识(科学)状态,因此科幻小说以哥特或后哥特的方式铸成。”通过将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视为这一传统的源头,奥尔迪斯有效地论证了科幻小说何以是19世纪工业和科学革命的产物。N_]dXdiRDedcqdIm 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学开设科幻课程,学术界对科幻小说的兴趣也高涨起来,出现了更严格的形式的界定。因为若要教一门课程,你必须知道这门课究竟是什么;而就科幻小说而言,由于它常常被模糊地列入奇幻小说、后现代小说、寓言小说、科技惊险小说、科学发明小说以及乌托邦小说,所以还需要了解它究竟不是什么。因此在学术界定里,人们特别强调要严格划清科幻小说的界限,不仅考虑它的文学策略,而且也考虑它的观念内容,有时还运用在文学批评中发展起来的一些词语,如结构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批评词语。gr7WiV。]DgJm3ro71 1972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达科·苏文把科幻小说解释为“一种文学类型,其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陌生化和认识的相互作用,而其主要的形式方法是用一种想象的框架代替作者的经验环境”。苏文用“认识”表示对理性理解的追求,而“陌生化”则表示布莱希特的概念:“一种陌生化的表现可以使人认识它的主体,但同时又使它显得陌生。”苏文的定义引起了不少争论,但他用想象的框架表示小说虚构世界,用经验环境表示外在真实世界的做法,对理解科幻小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gq5fU的ga]Ugcc_7Z 70年代以后,由于高科技生产方式带来的社会变化,对科幻小说又出现了各种新的解释。罗伯特#8226;斯科勒斯认为,“科幻小说提供一个明显与我们已知的世界根本不同的世界,然而又以某种认识的方式返回来面对那个已知的世界。”他以“结构的寓言”代替“推测小说”,认为宇宙是一个系统的系统,一个结构的结构,对过去一个世纪科学的洞察应作为小说的出发点。7Ol5SdFm的mi[i___f 结构的寓言以一种虚构小说的方式对人类的处境进行探讨,其最主要的题材是人类科学或生命科学的发展或发明对人类本身的影响。《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通过研究现实世界的迅速变化指出:“科幻小说通过描写一般不考虑的可能性——另外的世界、另外的看法——扩大我们对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声称“媒体就是信息”的麦克鲁安认为:“今天科幻小说表现的环境使我们能够看到科技的潜能。”而莱斯利#8226;菲德勒则说:“科幻小说是启示的梦想,是人类终结的神话,是超越或改变人类的神话。”1987年,科幻作家S.K.罗宾逊甚至这样写道:科幻小说是“一种历史文学……在每一个科幻小说的叙述里,都有一种明显或隐含的虚构的历史,它将小说描写的时期与我们现在的时刻或我们过去的某个时刻联系起来”。1992年,评论家约翰·克鲁特进一步扩大科幻小说的范畴,认为美国科幻小说传递的意义关系到“西方世界线性的、由时间限定的逻辑”。\3YdtYNBYJT6。VK 总之,对科幻小说从来没有绝对一致的看法。但这并不是说,科幻小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没有相对一致的特点和规则;因为如果没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则,科幻小说也就不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类别。例如50年代到60年代,占主流的科幻小说大都描写未来,有一定的结构原则,并显示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倾向。te的mB1sV8Wtemeb`6 以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为例,他所有小说的背景都是未来的世界史或美国史。在这幅奇特的历史画面上,他周密地安排每一个细节,使之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发展。他有一幅未来史的轮廓和图解,人物和重要发现的日期都穿插在里面。他曾经发表过这样一张图表:这张图表以1950~2600年为历史范围,左侧有一行日期,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其他六行是故事、人物、科技、数据、社会学和备注;第一行排着故事的题目,紧靠未来史的日期;第二行竖排各个人物的寿命;第三行是科技的发展,如“机械公路”或“精神感应”等,也与时间栏对应;第四行数据列举具体时间发生的事件,如2060年出现“合成食物”;第五行“社会学”从野蛮时代开始,列举社会状况,如2020年美国出现宗教专政;最后一行是结论性的论述,例如2600年随着“民情混乱,人类的青春期结束,第一批成熟的文明开始”。这种图表的内容可以任意变化,但原则却是一样的。ca4b6DeOoRTX1qL的 对科幻小说的不同看法\[S9FQ。r,^S9VZLTm 当然,由于科幻小说丰富的想象性,由于随着历史发展对科幻小说的不同看法,不仅不同时期的科幻小说存在着巨大差异,即使同一时期的科幻小说也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所有科幻小说都有相似的社会功能。首先,科幻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有时预见正确,有时预见错误——把社会的要求和理想戏剧化。人们读科幻小说,常常可以得到一个比当代的“当代小说”和非小说的考察更清晰的社会概貌。正如H·L#8226;戈尔德所说:“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科幻小说那样尖锐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j`]DG79aa。IBpPV2 实际上,大多数优秀的科幻小说都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利用对未来和过去的想象,探索解决现实矛盾的方法,揭示社会变化和人与人的关系。r5LHc4nqhh7rDWi 我们知道,许多科幻小说描写太空旅行和未来社会。但如果有人认为乘太空船到银河系旅行是摆脱现实问题的有效方式,因而当遇到家庭矛盾时要求参加太空旅行,那他一定会被所有参加太空旅行的人嘲笑或怨恨。科幻小说中的太空可以看成是积极生活斗争的第一线,人们在那里创造未来,而不是空谈或逃避。这并不是说科幻小说的太空未来是无条件的乐观主义,而是说科幻小说的总的态度是积极的。虽然它常常表现人类在矛盾的枷锁中呻吟,但它总是告诉人们,只要坚持努力,这种枷锁就可以打破。科幻小说大多表现人类集体的愿望,它的主人公总是考虑或代表一个整体;如果说有一个人人幸福的乐园,科幻小说的主人公总是让他的所有朋友都进入这个乐园。一些批评家说科幻小说是乌托邦小说,恐怕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s的R5Tg6\KmO6[V_56 从科幻小说中探索未来0Kc6h21ZltR3`l2T 科学总要发展,自然和社会会不断变化,人们必须面对变化了的未来。科幻小说正是探索未来各种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人们为未来作思想准备,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创造未来。科幻小说还_可以使人们产生新的思想,或者从旧的思想里发掘新的意义。正如麦克因泰尔所说:“科幻小说描写科技发展的后果……探索人类和人类的价值。它需要更多的工作,更敏锐的洞察,更优秀的作品……它是探索感情和心理的工具。”_fdDoqr1eak[BmVg5 科幻小说的“开放系统”15oW。5ocmaD^qeep 科幻小说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系统”,它不受传统社会思想的束缚,可以无拘无束地探讨各种各样的社会概念和科学概念。当燃,对科幻小说是不是“开放的系统”一直存在着争论,但科幻小说是充满了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社会和变化多端的不同的环境,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它们为科幻小说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因此麦克因泰尔说科幻小说“是最有价值的文学方式”,“科幻作家正开始挖掘科幻小说无限的可能性,生产出文学领域里最激动人心的作品”。kXD1dG_[Bjb[THL8m 今天,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高新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生命科学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不仅会改变社会结构和道德伦理,而且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实际上,在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已开始削弱公民社会的构成,而国际互联网络和影视的发展正在使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形象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这些变化对置身其外的人或许很难理解,但无疑它们是最近科幻作家进行想象时所依据的现实背景。_6oDF8TPcBZ2]5RmQ 因此我们读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必须摆脱传统的阅读方式,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因为科幻小说本身就是与现实拉开距离的“陌生化”的作品,而西方现实又是我们感到陌生的现实。换句话说,西方当代科幻小说是与我们拉开双重距离的作品,以传统的阅读方式想象,很难理解其绝妙之处和真正的意义。JftdaWeQTpLHJG376 现代的科幻小说U3n2Ded的O1的S4aX^s 今天的科幻小说,早已超越了旧的片面看法:科幻小说传播科学知识,使人尊重科学,使年轻人笃信科学并献身科技事业;它增加了新的更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成为有力的批评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式。plc1,HlmpTeeoj_X 这种新的社会功能,产生于科学观念的改变。现在人们认为,科学具有一种双重性。一方面,科学确实有启迪作用,它使人了解自己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产生自己的理解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科学也反映它产生的条件,反映科学的生产者和拥有者的种种观点。科学的进程,科学项目的确定,科学家的选择和培养,科学研究的策略,调查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框架,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以及运用科学成果的环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历史的产物。科学中的知识并不由自然支配,而是由兴趣和信念构成。科学既有相对客观性,又有社会决定性。所谓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纯真理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因此科学分析的任务是,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安排下,努力找出脑力劳动与其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情况。激进的科学维护者并不一定真正维护科学,只有对科学采取批判的态度才是对科学的真正爱护。kZHgOas7s7q^o`XV 在20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里,劳动分工因技术知识水平分成越来越多的层次,科学知识正系统地迅速离开教育的轨道,进入私有资本,变成商业化和商品化的东西。因此人们需要对科学采取批评的态度,需要根据人们生存环境的实际经验来进行想象和创作。d55Ppa1k,raQmP。1^ 发展时期hQcTeaQaUBLGe6。 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UnZn`1tJBHsa3olG ★1、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kmr2I7pdIK7ZGU6。p ★2、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2lrlf3Gr\lD`,POh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的Tfn\pm3sbPLs, ★4、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D85bZmam,paX[p_Q7 代表作品列表Yaca]r23Sm6]cot_g 世界各地的科幻小说发展很不均衡,也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渊源和艺术风格。以下是世界各国(及地区)重要的科幻小说作家及其主要作品,还有主流的科幻杂志。_`GdRnh8HYe0kiba ★(一)欧洲rSKKNJL4IaXgJ。Hd 1、法国JIXGrV1fVsX6Y2X`0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海底两万里》《地心历险记》《神秘岛》;4\aj0Qm4WZLVsB73D 布勒——《荒诞的故事》《人猿星球》《e=mc2》。hT,mlR1KJ。^WeqRT =======================================fImFYascFrtBYkSol 2、英国^De7emHHlaVWIb3V1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Wells)——《最早登上月球的人》《时间机器》《星际战争》(或译《世界大战》);KNmoet[OY][0c7V9m 阿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枪眼》《地球之光》《2001太空漫游》(2001:aSpaceOdyssey,又译:2001宇宙奥德赛)《与拉玛相会》《天堂喷泉》(TheFountainsofParadise);oaTOm,1X的。G。TecH 阿尔迪斯——《温室》《审判》《唾液树》《隐生代》;0ilSf8BPP\a5ZP2 玛丽·雪莱(maryShelly)——《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Frankenstein);m_BsRmZ4cc0]。3T6J 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一九八四》;N5lkrLmccDJGJOm3B 赫胥黎(Huxley)——《美丽新世界》;1nVtkG3TaapoBXc2t 道格拉斯·亚当斯——《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gb0`ZHaQRrsB1fQkB =====================================IWRX_YJe8H^I_HWS 3、俄罗斯(前苏联)^TWK5Toc5t,的Zj5nQ 叶菲列莫夫——《恒星飞船》《仙女座星云》《安全刀片》《丑时》;YGsiRaB,O^的的Sf3^4 别列亚耶夫——《沉船岛》《永生粮》《水陆两栖人》《跃入虚空》;g5jR[qeP7qJ5b[的Ip 卡赞采夫——《水下太阳》《月亮的路》《太空神曲》《风暴世界》;mj4H`]LIs4H^mKfLP 亚米扎京——《我们》。e2eO4plZ[_S5HfDP1 =======================================^Tf9kraQcq,XI`\6q 4、捷克ji5`HRLT的eoqT1lt 卡雷尔·恰佩克——《万能机器人》(首创的“ROBOTO”一词是英文“robot”的原词)《鲵鱼之乱》《母亲》。cWGLDbRe2gjeNTBrS =======================================sORR85pL`9Hq0470^ ★(二)美洲5X]Ug的k[aKcY。gr1 1、美国o,J0g。gZeiO\p,7 阿西莫夫(Isaacasimov)——《基地》系列(Foundation)《我,机器人》(I,Robot)《夜幕低垂》《正子人》;`bioeYL1J[cFqWgJD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tVq]Fk。PPH8W,`SOY 布尔——《水晶天》;2Q7pj。JSK7GeG,rgB 希勒弗布格——《机器人俾斯曼》;SiIG,RajXH^f^pWIo 罗伯特·海因莱茵——《异乡异客》《星舰战将》《严厉的月亮》(ThemoonisaHarshmistress故又译为《月亮是个严厉的女人》)《傀儡主人》《替身明星》(DoubleStar)《进入盛夏之门》《银河系公民》《双星》(BetweenPlanets);TD0Y8eqicQR5L9sI 罗伯特·谢克里——短篇小说集《幽灵5号》《浪漫服务公司》TH`4]_sR3t0b3]3ZW 罗恩·哈伯德——《地球使命》《地球战场》;]n_6]^_Xohi`7fdo 娥苏拉·勒瑰恩——《黑暗的左手》《一无所有》;J7SfLnJUmUf1mDkbF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模式识别》;IqkBGOFbSFPh12d`p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群星,我的归宿》《被毁灭的人》;hRam。_eH]cJG]Z14s 菲利普·K·迪克——《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别名《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Bj]lJ8^5fmX7FW`cT 弗兰克·赫伯特——《海里的龙》、两个《沙丘》三部曲;JWFjDTnB27OO[PGX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火星公主》;RN]8a2r的Ba42K[aGj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HmaUccBKbrpaFaP 雷·布雷德伯里——《火星纪事》《华氏451度》;8jtg0ZBcS6Na5jjID 弗诺·文奇——《真名实姓》(TrueNames)《深渊上的火》(aFireupontheDeep)《天渊》(aDeepnessintheSky),的JOl[JhOt8cjkDV] 哈里·哈德森——《不锈钢鼠历险记》;_VdH^JGj0e__tFDl1 波尔·安德森——《敌对的群星》(TheenemyStars)、《有去无回的行星》;\Y,NLjKQKNI7L8scc 保华(BenjaminWilliamBova)——《星球征服者》(TheStarconquerors)、《星球守望者》(StarWatcher);YOXQ2N]U7TeiJZ2mg 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维京系列:《安德的游戏》(ender’sGame)《死者代言人》(SpeakerForTheDead)《屠异》(Xenocide)《意念之子》(childrenofThemind)《安德的影子》(ender’sShadow)《霸主的影子》(ShadowoftheHegemon)《影子傀儡》(ShadowPuppets);的QT的9mkJl5clrUbL。 丹尼尔·凯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D6IINO1FmsZT0V4[_ 伊丽莎白·穆恩(elizabethmoon)——《黑暗的速度》;的ee_0dKcnZTX7的mil 杂志——《新奇科幻》(astoundingSF)。e`IcYc0Oj63t5B`5a =====================================f],pdhBSUcmaNgISc 2、加拿大Iqe。V2LPaW2eqUhq 罗伯特·J·索耶——《计算中的上帝》(calculatingGOD)《星丛》(Starplex)《终极实验》(TheTerminalexperiment)《原始人类》《混血》《金羊毛》(GoldenFleece)。,cGHcaXdIlG59gc[ ======================================7s[7ke^c1StfaqrV_ ★(三)亚洲Gi]NXNLm6I]PJjro3 1、日本UHL]。FO。^3obRcr5 矢野彻——《多伦叛乱》;_Wmr_V15emP,\NcK 小松左京——《日本沉没》《首都消失》;的23ccOQ60]LSZQeDp 眉村卓——《太空少年》《星夜》《消灭的光环》;\cX8_3cQ8`cTKb1m^ 森冈浩之——《星界的纹章》《星界的戦旗》;qkfYUGNQ2eSReF,8N 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夏日魔术系列三部曲》tZDefY_qDqPLj\T8V 星新一——《不速之客》PkG。cVspG`,cjrgcp 杂志——《阿西莫夫科幻杂志》等_的1T62ValScS^Um]b ====================================`Wk_TaRds,,WssiRc 2、中国大陆IjaZ1QipKhee1esOB 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冥王星的人》金明、戈亮科幻刑侦系列:《秘密纵队》等;oFso4KDrTp^sNNmhR 郑文光——《飞向人马座》《神翼》《战神的后裔》;[HYJ8ec6,a`pgYW。Y 童恩正——《古峡迷雾》《雪山魔笛》《珊瑚岛上的死光》;m1KeBK8,j4R7Fj\pn 刘慈欣——《流浪地球》《中国2185》《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山》《魔鬼积木》《地球大炮》《带上她的眼睛》《地火》《赡养上帝》《赡养人类》;m,JBs^BQQc的4ON3QK 王晋康——《七重外壳》《三色世界》《拉格朗日坟墓》《新人类系列》;5aQo3OY4m9[gDgOob 王晓达——《波》《太空幽灵岛》《冰下的梦》《诱惑·广告世界》《复活节》《莫名其妙》《诱惑》《电人历险记》《黑色猛犸车》eahJNl,DimekJmLh1 杂志——《科幻世界》(SFW).《科幻大王》《世界科幻博览》QWR_VI,3BY9mP272 ==================================aOIe的UP`6srsqVb_] 3、中国台湾地区_c[Yc^bIt2jG\SLqo 张晓风——《潘渡娜》;NX_mJbpacLoT6\BNJ 张系国——《超人列传》《星云组曲》《城》三部曲:《五玉碟》《龙城飞将》《一羽毛》;ntrIfR2ei3knVD],F 黄海——《银河迷航记科幻小说集》、《大鼻国历险记》、《永康街共和国》、《千年烽火奇幻游》、《秦始皇到台湾神秘事件》、《第四类接触》、《星星的项链》、《奇异的航行》、《黄海童话》、《谁是机器人》、《地球逃亡》、《时间魔术师》、文明三部曲科幻长篇:《最后的乐园》、《鼠城记》、《天堂鸟》。50S8Wra的]RN_OWDm 黄凡——《上帝们人类浩劫后》;K4a4U。BXqRlm`DWr 叶言都——《海天龙战叶言都科幻小说集》;m8s^Pc3PkOR5m1beQ 林耀德——《双星浮沈录》《时间龙》《大日如来》;`NQjhic9T0G。c4Ro 张大春——《病变》《时间轴》;Tnl\T4^DJd8tP2cY 苏逸平——《穿梭时空三千年》《东周时光英豪》《封神时光英豪》《春秋英雄传说》《惑星世纪》《龙族秘录》《星舰英雄传说》《星座时空》《炫光时空学院》《楚星箭战纪》;Z9_pljiSTsOZ。jU 洪凌——《宇宙奥狄赛》《肢解异兽》《不见天日的向日葵》;\Sjsgr]XUfGc8S^4c 叶轩——《结构杀人》。U[5,Qr,WI7pGFIc,8 =======================================i1mRhQ7l6g7ag3[n3 4、中国香港地区4Y4,5oo4mOU49NV。 倪匡——“卫斯理科幻小说系列”,《还阳》,《新武器》,《爆炸》,《另类复制》等。bJI_mcc22mXa。GoP4 黄易——凌渡宇系列,超级战士,龙神等。2J4HaFOgIknaohea 5、马来西亚in05nI1OL08aIaKkl 张草——灭亡三部曲:《北京灭亡》《诸神灭亡》《明日灭亡》。5c4J5[QiJBoerNeU 相关述评lo2F。2eeNOQNnpmD 在所有的文学分类中,科幻小说出现得最晚,也遭到最多的误解。8e3m7Wt\WFJ[f6Lq 如果你问朋友:“你喜欢读科幻小说吗?”你可能得到的回答是:“科幻小说?什么是科幻小说?”或者“我看过超人和那类连环图画,好几年前早就不看了。”没那么气人的回答是:“哦,你说的是电视里那些哄人的飞碟和火星入侵者吧?嘿,有空儿我也看,但我确实历来对这种小儿科的玩意没有真正兴趣。”你还可能常常碰到那么一些人,他会以轻蔑的口气,直截了当回答:“我从不读这些荒谬的东西。”我们在这儿要谈的就是第一个回答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科幻小说?”这确是所有难题的关键,因为深入探讨下去,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上面谈到的种种反应都和这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SZ^FqoRmVZkc2TI7c “有多少个科幻小说家(且不论读者)就有多少科幻小说的定义。”这提法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不过凡是对此领域多少有点熟悉的人,都非常清楚,要为科幻小说下一个确切而无可争议的定义非常困难。勃特勒的《埃瑞洪》和E#8226;M#8226;福斯特的《机器停止》是科幻小说?如果阿尔杜斯#8226;赫胥利的《美丽新世界》是科幻小说,那么乔治#8226;欧威尔的《1984》呢?或者那只是一篇关于未来社会的讽刺作品吧?难道凡是以火星为背景的冒险故事就该叫科幻小说吗?深究下去,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有许多所谓的科幻小说,只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其它种类故事。它可能只是本普通惊险小说,只不过用雷射枪代替了自动武器。横越大西洋的走私者变成了来往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走私者。《星球大战》就是这类假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典型例子。d\lmLT`rkIaOr]Q 再就科幻定义本身而言(绝大多数定义是科幻小说作者定的),我们发现,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都有,比方说科幻是一种“如果……,将会发生什么”的故事,也有的认为科幻是“探索人的定义和他在宇宙中的地位,这些探索及其结果将会丰富现有的、既先进,但又不清晰的知识。”这些定义显然都不十分清晰。反而,著名科幻小说家罗伯特#8226;A#8226;海因莱因所下的定义,尽管有些乏味,倒可视为一个良好的起点。他认为刻画小说是“在这种小说中,作者表现了对被视为科学方法的人类活动之本质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时对人类通过科学活动收集到的大量知识表现了同样的理解,并将科学事实、科学方法对人类的影响及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反映在他的小说里。”简短些说,我们引用艾萨克#8226;阿西莫夫的话来说:“科幻小说可界定为处理人类回应科技发展的一个文学流派。”V1`Q,V6ems]af01\7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科幻小说相对于其它文学类别是一个后来者。科学技术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足以影响人生产生急激的改变,这在工业革命后是世界上特有的现象。这种特定现象自1750年最先出现在英国和荷兰,其后在1850年出现于美国和西欧,自1920年就遍及世界。g\a6Xm\eWT4027``l 第一个对这种影响人类生活的新因素作出反应的著名作家是法国的儒勒#8226;凡尔纳,他被称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经常探究科学及其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在英语世界中,最早的大师是H#8226;G#8226;威尔斯。他俩一起奠定了大多数科幻小说主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科幻小说作家千变万化,写出多姿多采的作品,使科幻小说繁荣发展起来。。cj的q9TamS3gYa6bW 外星人生活在别的太阳之下,银河政府的德政和暴行,有着荒谬、邪恶或者令人感动的生命形态的星球,威力巨大能探视人心思维的机器--科幻小说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些奇妙的生物、陌生的环境以及人类对它们作出的反应。应该指出的是“科学幻想小说”虽然号称“科学”,但小说里无需充满科学的内容。事实上,虽然也有一些故事以严肃的科学内容为主题,但那只是例外。如果科幻小说真的要在细节上专门描述科学的结构和活动,那么这种科幻小说只有科学家才会对它有兴趣。一切有知性的人们之所以对科幻小说感到兴趣,原因是它的主题和题材远远超越科学,包括了生活各方面的难题和可能性。jdphJ2FiBe2`g93DX 科幻小说极易与其它臆想小说(speculativefiction),特别是与(fantasy)相混淆。事实上,甚至有些科幻小说家有时也给弄糊涂了,称其作品为幻想之作,而有时又把一些幻想小说贴上科幻小说的标签。科幻小说的确和幻想小说一样,都与臆测未知有关,甚至有时可能享有共同主题,这倒是真的。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的目的,基本上是通过想象的叙述为读者提供线索,就象巫医和外科一生的目的都是要给人治病。两者都创造诡异的情境和描述怪诞现象。不同的是处理的手法。ZX6YWV[5NcI。QeH 如果将科幻小说视为幻想(从不严格的意义上说),那么,科幻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幻想,它对奇迹的解释是“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主题展开是具有逻辑推理性的,每一步都必须考虑到必要的科学细节,有合理的科学构思。这些正是海因莱因的定义所试图阐明的。的en。ce_\S7Q5p[a 正如上所述,有一种非常流行,但又不十分准确或者盖涵性不强的科幻小说定义,即:“科幻小说是‘如果……,将会怎么样”的故事。如果一个人能够永生,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够回到过去的年代并改变历史的轨迹,将会怎么样?如果天空出现飞碟把人掳走,如果猩猩变成地球的统治者,如果月球与地球相撞,会怎么样?围绕这些内容,大量低级趣味的杂志、电影、电视剧集,以科幻小说的名义出现在大众面前。上述主题常被用做故事的引子,但开头后,这些主题便被掷至一边,各种毫无逻辑,非科学的荒谬内容倾注于内。这是真正科幻小说最阴险的敌人。由于披上“科学”外衣(故事里不总是有一个科学家吗?),公众极容易上当,并对科幻小说产生错觉。sTq。6aiWmTc,Bl4n] 区别赝货和真正的科幻小说,不是看题材。机器人、激光枪和怪物本身并不构成科幻小说。真假科幻(假科幻实质上是反科学小说)的区别在于题材的处理。科幻小说家有时会提出一些以现有科学知识来说难以置信或不可能的假设(如行使快于光速的星际飞船)。有时也企图解释他们的假设(例如,穿越四维空间摺合太空的通道),或者有时任其如此不加解释,但故事一开始,他会尽量依靠现有知识,并利用它来展开主题。Q45[HjcOJsT。fDYh 更多时,假设以及其后的开展只是已知事实的外延。现在我们已能够制造会学习和改进自己,能下棋和进行简短对话的电脑。如果我们制造一个比现在规模大十倍,复杂程度提高一千倍的电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正是科幻小说家经常问自己的问题。写科幻小说并非易事。讲述一个来自金星的生物访问地球,我们必须随时掌握最新的关于金星表面的天文信息,并解释此生物在那儿致命的高温和压力(据我们目前所知)下如何生存。d\的787L5N^6Xh。3s] 时光旅行很有趣,但必须苦苦思索其中违反因果律的情况并设法解决所带来的后果。一句话,所有真正的科幻小说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精神--信仰人类理性的优越以及宇宙固有的合理性。BWB3iagbKND\8,NL9 可是,科幻小说不仅仅是个人的盲目奇想,很多人不喜欢科幻小说,是因为它“过于想象”,但是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想象与疯狂、不加约束的白日梦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种想象是神经病的--夸大妄想狂--不能区别事实与幻觉,另一种则是冷静头脑的思考。“过于想象”的嘲笑取决于你说的想象是什么。事实上,可以说,在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科幻小说的想象力是不够的。3fkTs\aLlmX4_Y^。k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人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就是放弃其作为人类一员的天赋权利。有些成年人跟科幻小说以至年轻人都绝了缘,而且还自以为是地说,“我从中学起,就不看科幻小说了。”这与其说是在自我歌颂刚刚才得到的成熟,倒不如说是在祝贺自己精神动脉的某种硬化。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常会失去一个重要特性“惊奇感”。关于这一点,我想再次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我们能够体验的最美丽最深奥的情感是神秘感。它是一切真正科学的播种机。谁对这种情感感到陌生,已不再能引起惊奇赞叹之情,就如同行尸走肉了。”i\Gm9jiPIHZXe^g的F 记得我们年少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是多么清新光明,最简单的事物也充满生机,引人入胜。我们多么渴望不寻常的念头。我们却很少认识这点,所以不寻常也就当做寻常了。我们年纪越大,世界有时也随着我们变老了。眼中的事物在平凡的日子里褪了色,于是我们以单调贫乏的心灵去面对世界,还是为自己机械的生活方式而庆幸呢。难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吗?当然不是!科幻小说是一种渠道,在那里我们的思想仍在流动,并非停滞。科幻小说拨动我们当然好奇心,伸展我们的想象力。它不是一种供偷偷地欣赏的、现实的虚假替代品,而是现实美丽的延伸,也是为光明的宇宙增添更加辉煌的色彩。1NQenVFo50h7Ws5rc 身体缺乏锻炼,就显得没有活力,头脑也是一样的。科幻现实不仅十分刺激,还为精神世界带来见识及力量。许多科幻小说家本身就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另外,每天都有许多勤劳智慧,负责任的男女想方设法继续享受年轻人灵活思维的快乐。他们享受好的科幻小说的能力正是他们幸福的外征。X\N6Sj6[qH`的qTNsg 除了“过于想象”外,另一种常见的嘲笑是,科幻小说“逃避现实”。没有人会反对文学小说为了避免“逃避主义”的罪名,必须以各种方式去反映读者最迫切的问题,因此,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卫星工作人员或星球之间的管理行政人员的所作所为比维多利亚时代中叶乡下人或俄国人的活动更多地被人认为是在鼓励逃避现实倾向。且不谈显而易见的看法,即:人只能在他紧迫繁忙之中去寻求文学,从以上意义来说,所有文学都是逃避主义的,那么从哪方面可以说具有创造性的科幻小说会是逃避现实的呢?逃避主义通常包涵要惬意的幻想,不要残酷现实的意思,然而许多科幻小说描写的正是最现实的细节,诸如可能发生的核大战及战后余灾。S]ZbGcKHqes5ShkPl 如果科幻小说果真是逃避现实的文学的话,那么它可真是逃避现实的文学中的一种奇特形式了,它竟然用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细菌战争、遗传工程、情绪遥控、太空探索、与非人类的智慧对抗、外星文明以及其它许多这种现象,使人忧心忡忡。科幻小说提出以上现象比现实世界处理这些问题要早几十年呢。所以,如果说科幻小说逃避的话,那么它是逃进现实中去啊!QrQ4[c3的g5c_fNGa6 还有,除了描写核战争本身外,很多故事描写一场战争的可能前奏,探索当前局势中冒险的复杂性。另外,它形成了当前发展最快的一类小说,科幻小说拼命抨击诸如种族和殖民主义问题。这样的攻击在主流小说中并不多见。事实上,我们在科幻小说中所碰到的,正是我们应强调的高瞻远瞩和人类生存意识。这常比自称是社会现实主义的作品更具深远意义。Tn[FFU1Fs2hoq8YO\ 然而,科幻小说通常考虑的问题是关于遥远的未来(可能是一百万年后的事);人类作为不断进化中的生物(可能会灭绝并被地球上某种新种类所取代);比人类更有知性的生物(可能大大地优越于我们,就有如变形虫对我们无法理解一样。他们的心智是我们无法理解的。)。M#8226;R#8226;库因在《自由主义者的信仰》中的一段引语对这种态度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如果我们不能超越当前迫切问题而从宇宙的根基和背景上去加以思考,我们对人类意识的观点就会变得狭窄、闭塞甚至变得暴戾。”smeXU,cUWp[fm8KSk 最后,让我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科幻小说迷赫尔曼#8226;穆勒博士的话作为结束语:“透过科学的眼睛,我们愈来愈领略到:现实世界并非如人类童年时所见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园,而是一个奥秘绝伦、浩瀚无比的宇宙。如果我们的艺术不去探索人类正在闯入这大千世界时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这些反思带来的希望和恐惧,那么,这种艺术是死的艺术。……但是人没有艺术是活不下去的,因此,在一个科学的时代里,他创造出科幻小说。”cDI6FeKasOpsg^9R^ 世界十大科幻小说的奖项KNe^L_nf_cWoWteFe 儒勒·凡尔纳奖(PrixJulexVerne):由法国出版社“哈切特文库”颁发。1927年至1932年奖给最佳科幻小说作者,获奖者得到五千法郎奖金。1958年起再次恢复,由哈切特和加尔利马德合办,至1963年止。e\j,L5RaVrgDGnYa8 世界幻想奖(WorldFantasyawards):由一个裁判团协定,在世界幻想作品会议上办法,每年一次。的leFm8I5cm0S8VSNb 阿波罗神奖(Rrixapolloawards):右雅各·萨杜尔在法国于1971奶奶发起,以纪念阿波罗11号登月。它每年一度奖给法国出版的科学小说,由11个非科幻小说作家、评论家、记者和一个科学家组成的裁判组织审定。c0VJe的J7]bS6ai_7l 约翰·甘宝纪念奖(JohnW@campbellmemorialawards):每年春天办法,由一个评论家和作家组成的小型评议会裁定,奖给上一年最佳科幻小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于1974年凭借《与拉玛相会》获此奖。NfBm2Y8scL28boce 朝圣者奖(Pilgrimaward):由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奖给智力于增进社会对科学小说理解的个人。世界科幻史上“新浪潮”运动的主要任务,英国科幻大家布赖恩·W·奥尔迪斯曾于1978年获该奖。hHma2rsmXmI^ciHK, 国际幻想奖(TheJohnW@campbellawards):美国科学小说作家协会颁发。由会员提名投票在每年大批作品中选出,分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大师奖等。其中大师奖是奖给“在一生中对科幻小说有卓越成就”的作家。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恩1974年获该奖。]a3THRS0IeLoLp6,W 雨果奖(TheHugoawards):该奖是为了纪念(美国第一本科幻杂志的创办人)雨果·根斯巴克。它的正确称呼为“科幻小说成就奖”,习惯上称为“雨果奖”。它是1953年世界科幻大会(费城)上决定设立的,根据爱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美国科幻小说奖。分长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最佳杂志奖等。1953年以来连续评选,现在已经是若干科幻小说奖中最有名的一种。aH6am7H\bk]oYgJf1 星云奖:星云奖奖给美国科幻协会选定的前一年度最佳作品,与雨果将并列,是现在科幻小说奖中最有权威的奖项。1966年以来连续颁奖。De4_3aJ`KVpk2K7\F 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TheaustralianScienceFictionachievementawards):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常被称为“狄马特奖”(TheDitmarawards),由每年一度的澳大利亚科幻小说会议颁奖。奖项右与会者选举产生,奖给当年全国最佳科幻小说、全世界最佳科幻小说、最佳读者同仁杂志、当代最佳科幻小说作家。LVeqUkmR2BHbqk0T 英国科幻小说协会奖(TheBritishScienceFictionassociationawards):由英国科幻小说协会颁发,奖给英国最佳科幻小说作家,在复活节其间颁发。先通过选举产生候奖作品,然后由协会的委员会裁定。O_BRmTl2Ht6VQk[aV 科幻小说的种类GF。_n7^Oc的7Jtgom\ 第一类:世界探索k4Gh64mibY。。qj27p 对地外世界(宇宙空间、各种天体)、地球的某些人类认识尚不充分区域(地心、深海、两极)和微观世界的探索、考察。KV9po7DBmc]h4d,`a 如《重力使命》、《索拉利斯之海》、《冷酷的方程式》、《地心游记》ndVLaQNSoUkhN,KFc 第二类:文明之间9K`U`R79^eGeD7的Xj 两种或多种智慧文明之间的接触、交流。8JHZbft1mjZFJjcGl 如《童年的终结》、《死者代言人》、《深渊上的火》ccke7ch8c1aHN`mlr 第三类:未来世界和平行世界m`gHdXllXB]S8。e_0 未来世界或因科幻因素的作用形成的现实世界“镜像”。sRtYOlirZFgeORUgm 如《我们》、《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基地》系列aXccjDQUkYUJeKs26 第四类:时间旅行g`8d1lYe8mYe。sD`m 运用各种手段到过去或未来的旅行。FmRRJJa3gNo的]PPHZ 如《时间旅行》、《你们这些回魂尸》、《进入盛夏之门》n\D8cjPfP`]P]nqU 第五类:灾难、毁灭与重生的es`NWaL的]S0R7TtL 灾难来临前后的细部描绘或全景展现。N0的0的c3HHZmBn7a]D 如《天幕坠落》、《日本沉没》、《红色海洋》、《结晶世界》、《超新星纪元》raP9_`dsDS8e^dQlJ 第六类:技术革新ee\Dk5qegOrgaOc3Z 以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进步为“第一推动力”OP_Fs的2r8ei5PcUf_ 如《侏罗纪公园》、《野性之口》、《生死平衡》、《天堂的喷泉》KVHnNtFSJh9ae的UJ` 第七类:人类和“类人”8Tk,qWgjccs\i7^1O 探讨人类本身和人类的衍伸物:人造人,机器人,生化人,超人,克隆人……^tc6IH\boSe0nt2Rc 如《弗兰肯斯坦》、《我,机器人》、《伊俄卡斯达》、《隐身人》、《鲵鱼之乱》Kmoa7^qrsnqhhS3G 第八类:战争幻想78YmD1mmFk[nc0B 以战争为基本背景和主要情节。Nr4DYUreOZhl4fTJ\ 如《全频带阻塞干扰》、《太空堡垒》、《银河英雄传说》、《星球大战》^hjRJ[Q,tol,tVo\s 第九类:电脑技术、虚拟世界cL的jq9lQ\h_TeX0i 电脑、网络相关。acg7FDOcncJ的icm]P 如《神经浪游者》、《黑客帝国》、《决斗在网络》9_`2TQ。ts5TTmJRK 第十类:数学、哲学、逻辑学KRjcst3ZqI[6maJ]n 如《橱窗里的荷兰赌》、《拓趾星民俗投机事件》rgI。Y4gW8HdoWeh8 第十一类:社会科学fl^Hm_IVOriO\QqN 语言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等。tolhBeZbrpp5oe2Hc 如《你一生的故事》、《发条橙》R2RcpY\571c[HKm0p 第十二类:虚拟科技史F1YRrYtY3pR的Xc7m0 发挥想像力,幻想人类历史上某项科技成果的产生过程,其叙述在现行历史中语焉不详,或与之相悖。Ze[YVkQ9^7iHs8hU3 如《美洲来的哥伦布》、《飞呀飞》 网上关于人类的预言 搜索到一个荒诞的有关人类预言的帖子,转贴出来。XJ\NqnQTU6`gm1oR 2005年2月,朝鲜退出六方会谈,并声称己有核武.BmqWO5cjekDT\hcs] 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访京,两岸和平统一希望再露生机.4[VNqo0QOQrh2QaD 2005年8月,朝鲜再次参与六方会谈,会上提出美军第7舰队撤出日本的要求,美方拒绝,会议毫无结果,XtO\的mZKLmHLGQV4m 2006年3月,美国与伊朗关系恶化,美国向联合国提出经济制裁,五个常任理事国除中国弃权外,其余一致通过议案.VJG1SkQHtgee`XO7t 2006年4月,伊朗宣布退出联合国.JfgmN6ma1e]j[o\7a 2006年9月,中,美,日,俄,韩5国再次要求朝鲜重返谈判桌,朝鲜拒绝._lF17dWg^Vc9]stt2 2007年1月,伊朝两国结盟,盟约规定任何一方受到美方攻击,另一方就必须向美军发动袭OaFjccBDHUBJb8c2 击,此举引起各国关注,联合国招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KNTYTk83nlXGOlgiQ 2007年3月,台湾泛绿发表台独言论,刺激中g,两岸关系再次紧张1LHO1aOBLaqTcjKdc 2007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商讨对台关系,会上通过,必要时可对台进行核打击,台湾严重不满.hHc1RpsNOj[obeKg的 2007年7月,朝鲜声称已拥有5颗核弹头及手提式核武.的Yj\okIhIYW`c[Q,t 2007年8月,日本再次修改教科书,否定日本一切入侵行为,严重引起亚洲人民不满,引发新一论反日浪潮,更有日本人分别在中,韩两国被杀,日本强烈要求两国道歉,两国都表示拒绝,中,日,韩三国关系跌至最低点.33BIDdUQbT3pj8,P[ 2007年12月,中,韩分别宣布对日断交,美国,俄罗斯介入,联合国呼吁三方克制.UN。YIeH2的Y5Q3BT]o 2008年2月,日本宣布抵制北京奥运,中国则驱逐国内所有日本人出境.aVoog77_iRLo7aN0B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举行,日本没有任何代表出席.。PG,_XF^gjmc]45 2008年9月,中国宣布不再参与任何有关化解半岛危机的会议,美国表示强烈不满.Oehe5]sD][的cSiWY_ 2009年3月,朝鲜播放试射洲际弹道导弹片段,引起美国不安.NXPjK\r6GGaehIiTr 2009年4月,台湾泛绿再次当选总统,中g认为和平统一已没有希望,开始公开备战.t,PQPPe_sag1o\Z]。 2009年7月,朝鲜成功将携带式核弹运入日本,中国备战亦快将完成.ZfnG6I1i2WajItVr0 2009年8月,朝鲜引爆核弹,炸毁美军驻横须贺的海军基地,第7舰队全灭,横须贺死伤40万人.次日,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正式对朝宣战,3小时后向平壤发射一攻带核弹头的洲制弹导导弹,并成功命中.但金正日当时不在平壤.次日,日本通过宪改案,自卫队正式更名为自卫军,正式对朝宣战.\3qY4^iJpHpOq`TkY 2009年9月,韩国不满美日对朝宣战,韩国脱离与美国关系,与朝鲜合作,支持金正日.K0gR[cDf2cXa的D][ 2009年11月,中g认为是统一战的最好时机,向台湾发动全面进攻,两星期后,战争结束.GLdQ1TF[p2qsdarK 2010年1月,美日联军登陆釜山,正式对韩开战.次日,朝鲜向美国本土发射3支弹导导弹,其中两支被击落,一支命中三藩市,50万人死亡,美国宣布进入战时状态.d,aS`n4c3Z2FcB_NH 2010年2月初,美国向朝鲜发射一枚核弹,命中会宁,20万人死亡.PWqZcmgainG的5s3bL 2010年3月,伊朗对美宣战,向第五舰队发射核弹,但被击落,美军随即报复,向德黑兰实施核打击,100万人死亡,第5舰队撤回美国本土.ggOmTIfFNTSBB,eW1 2010年4月,伊斯兰国家宣报对美宣战,袭突中东地区美军基地,美军不敌,向伊斯兰联军投降,却全部被杀,美国政府大怒,向埃及,约旦,沙特各发射一枚核弹,全部命中,伊斯兰国家死亡人数近200万._ZLQ0Qe`Z6iafs0l 2010年7月,第五舰队重返印度洋.准备反击伊斯兰联军.Ijp]gKVe,8ZWX的的mr 2010年7月,北韩再向美国及日本各发射一枚核弹,均被击落,美国报复,向朝鲜发射一枚中子弹.命中咸兴,金正日丧生,金氏政权灭亡.lPYltq`m_,prIi9P0 2010年11月,中国东海舰队与日美海军发生争执,中国向日,美宣战.dVd的b3ah\tDUGQe\3 2小时后,美国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中国跟随.X1Oj。TcY,3_fc\el\ 2011年1月,韩国宣布接收朝鲜政府一切权力,半岛统一.次日,韩国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休战请求,美方要求韩国政府道歉赔偿,韩方拒绝.945\BF10bjk`fWa] 2011年2月,韩,美,日再次交战,中国与韩国结盟,正式投入战争.ZQ`m0_msYedUBsJ8的 2011年3月,伊斯兰联军与中,韩缔结盟约,新同盟国形成.一星期后,美国成功拉拢北约参战,新协约国形成.Laboq4q5PIlt4nprI 2011年7月,沙特阿拉伯国王被杀,皇储阿卜杜拉继位,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_a。P的dtUr]GnnJZ7K 2012年1月,协约国登陆巴士拉.ZceoH8FVG^hK6\GQR 2012年3月,同盟国收复朝鲜半岛.s5mSPqFlcIG0WB的5Q 2012年4月,同盟国中东战线失利,伊拉克,伊朗陷落,同盟国大肆烧毁石油资源,伊朗秘密将核弹头运往埃及.一星期后,埃及向欧洲发射4枚洲际弹道导弹,三枚被击落,一枚命中巴黎,死伤300万.[。`[D7mcn\dZlm0m 2012年5月,美国向埃及及沙地阿拉伯各发射3枚核弹,全部命中,死伤500万人.m3Wja的Wesem[J。kg8 两星期后,中国向美国以及日本发射五枚洲际弹道导弹,两枚命中大阪及东京,三枚命中洛杉矶,夏威夷及纽约.]1gp[dVHN75的3m,的P 2012年6月,印巴矛盾激化,印度加入协约国,巴基斯坦加入同盟国.中,美要求俄罗斯表态,俄罗斯宣布中立.^GIgrW8if的Xr_oo7o 2012年6月,美国向中国发射4枚核弹,3枚命中,分别是上海,大连,以及吉林,死伤人数达到1000万.lr_0aL3J5dc8ZscqG 2012年7月,中国向美国,日本发射4枚洲际弹道导弹以及长程导弹,1枚命中东京,死伤300万人,日本政府迁都札幌.ireR。HWZaFDcc1mI3 2012年9月开始,至2013年7月,双方动用核武不下20次.cY9]kZm1k`mS4X5p_ 2013年7月,东亚,中东开始缺少日光,IaI的mQ。FT5jrGeNn 北美洲于1个月后出现同样情况.\meKq,QmstZ4srDJn 2013年7月,俄罗斯发生核武爆炸事件,受害范围包括整个俄罗斯西部,东欧多国._I,s,。LI7Ti2o6GpU 2013年9月,埃及向英国发射两枚核弹,全部命中,伦敦死亡人数达300万.L,JaN的qh4PoJ,q1So 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核子冬天开始,其间全球死亡人数达到16亿人,一半是来自非洲4,BTot3。m,F7e[PU_ 2014年1月开始参战国双方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战示威.c]sZfqsVr。Kne^^gj 2014年3月,参战国双方宣布休战,开始进行谈判.6c1NOahloera。JNaF 2014年5月1日,参战国双方达成共识,双方宣布无条件停战,5月13日,双方签定停战协议,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ZL6NgU0m1cLZ,Xt 2014年6月,全球展开环境修复工作,由于大量植物枯死,各国大肆兴建温室,尽量保留余下物种.K0qLHhmbemb`hhFm 2014年7月,经联合国统计,全球人口下降至40亿2000万人,其中有一半人已受到核辐射感染。GVUsmL``fYf,0jL。 2014年8月,亚洲地区首次重见天日,3星期后核子冬天结束,各地开始解冻.bG2c的l`Bq_ttUos的 2014年12月,各国共同签署‘反核武宣言‘,宣布未来十年以各种方式,销毁所有核武,核燃料K\[Bbalr2。Y2TB]g_ 2015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将12艘航母,所有核潜舰,以及所有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核反应堆移除,世界各国亦有同等行为.r4kR5g5FbZU8cLIX 2015年6月,科学家发现南极冰帽快速溶解,两年后将会完全消失,北冰洋也有同样情况g53F_VsX\TbsUkdQ 2015年8月,各岛国要求各国申出援手,中国宣布,同意日本国余下的2000万人民,撤至中国大陆.Ja4RQfOaVD3\6f_cg 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同意接收东南亚一切国家的国民.q。mnmIs7WeFWca1h 2015年9月,英国政府及爱尔兰政府宣布放弃不列颠岛及爱尔兰岛一切发展,呼吁国民撤向欧洲大陆及美洲大陆,同时解散联合王国政府及共和国政府.欧洲沿岸国家开始撤各内陆工作.内陆国家宣布愿意接受一切难民.oLkb8cQ。rU,oVkk。S 2015年10月,英联邦解散.c的e^anceOfl`4,0YF 2016年1月,联合国发表战后影响评估报告0`G。G6qnfm的LQi6 内容指出:FrU`2Sl^]10pdnmQ0 未来两年全球多个大城市将会消失.l_i3HdLc,fRRQh\Vi 未来二十年,大约会有10亿人死于核辐射后遗症.W0cg5pjgVh4PK7。hd 未来三十年,新生人类将会表现很多异常情况,估计到时会有不少于15亿畸形儿诞生.eN][Q2OOY,O2mDh 未来五十年,人类将会开始缺乏人材,以及劳动力,文明发展将会有停顿什至倒退现象.末来一百年,人口将不多于10亿.\HQmma1Y的c,HUtK 2016年4月,WWF发表物种调查报告,发现生物物种己减少至战前的40%,预料情况将会继续.oWjkVm的R3pimGNq_P 2016年5月,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两周年,全球己有二十多个岛国消失.IRecq6cFI233tmXk 2016年7月,东京,大阪,上海,大连,香港,伦敦,阿姆斯特丹,悉尼,里斯本,洛杉矶,纽约,华盛顿,圣彼德堡等多个大城市消失于海平面.HcJbQJ的eUrd6gDaDg 2016年7月,美国迁都芝加哥,芝加哥改名新华盛顿.r8GY5]5Wp。bL\O1[d 2016年9月,巴黎,柏林,大马士革,马德里,北京,首尔,新墨西哥,都柏林消失于海平面.oaKqFZ的B9rUSg]Fbh 2017年3月,联合国发表地理及生态环境报告,指出陆地与海洋最新百分比为22%与78%.L`eHB]hUZU5PIXUD5 2017年5月,第三次世界大战3周年,联合国发表全球人口报告,全球人口减少至37亿1000万人.人口增长率为-1.9%.Ko,fZmI6d\n3Isdt_ 2017年9月,中非国家出现下雪奇景.XkHpmc的BWmP^VUV的Z 一星期后巴西政府发表对亚马逊河流域的环境评估,发现‘地球之肺‘只剩下战前的19%.BPD0YfTFGsg3HaaY 2017年12月,成都气象局录得50度高温.。2iO7PgFW_c_Vnhl5 2018年3月,四川卧龙大熊猫培育中心宣布,野生大熊猫己完全消失.RmaDN,9sh3ar[a`LW 2018年4月,日本驻中国自治政府宣布,日本群岛己成为历史,日本国宣布解散.一星期后,中国政府宣布台湾省更名为台湾群岛.[bWH^UNLOT,r2\`。\ 2018年7月,不列颠群岛消失.st4i`B^Bm6L`accVJ 2020年3月,长江,黄河断流.pob。[inmm7tBqeQF 2020年4月,喜玛拉雅山溶雪,2500万人死亡.pIcW1\\DomT75\1Gk 2022年7月,西伯利亚平原第一批小麦出产.mmdRc6UIn0`2RT`lq 2023年,战争期间,受辐射感染者相继大规模地死去.8gZnI_UShKn4DGRLj 2024年1月,联合国人口报告发表,全球人类下降至25亿,当中15%为不正常人类.9n6qDIi`cKDXGaBNc 2030年7月,联合国发表,城市发展及人类文明调查报告,发现全球有40%城市荒废,20%接近无人居住,人均生活水平下降至1960年水平,此外,报告亦指出,现存科学家及一切高知识人员数量,不足以推动人类文明再次发展,并有文明倒退现象出现.全球正常儿童失学率达60%,人数为4亿2000万人,当中有1.3亿为孤儿.g的4_\\8_Drc56Ii[ 2031年-2034年,全球荒漠面积占陆地的30%.T3mIW8R5paXOear7j 2035年-2040年,战前的高知识人材相继死去,人类面临文明崩溃的局面.人口降至20亿6千万人.不正常人类占全人类30%.KeJ\ZSWSnK_idD6Gp 2043年,联合国发表人类科技发展表告书,报告指出人类科技已倒退至1945年以前,大量工厂,高科技设施荒废,高科技产物严重流失.FT62Q。FR9。的l9Gm7a 2044年3月,联合国发表世界能源调查报告书,指出中东有89%以上油田枯竭.6^LRJ[,7LDa7JJ_fl 两星期后,石油输出国组织一致同意,中止一切石油贸易,引发世界经济崩溃,通货彭涨,美元贬值.S3Gb3HJF[J\TFiflJ 美元对黄金降至一百年来新低,6800万美元对一安士黄金,世界银行破产.he8P,mmRog0QBhNFf 2044年5月,宗教危机爆发,千多年的罗马教廷崩溃,人类对宗教思想产生根本变化,追求唯物主义.,N`U90e2jH4jcrssb 2045年4月,由于能源紧张,世界各国宣布中止一切民航服务,限制人民拥有私人车辆.7\mOX4。rhd6eP9X7p 2046年7月,中国所有天然气油田耗尽sYNZ0T_[ck4的]qqU] 2046年9月,第一次‘人类文明与将来研讨会‘于新华盛顿展开,为期10天的会议,会议没有ZN1Kp32KhhB5的ha[6 带来任何成效.mmHrRde7HRk74f7IO 2047年1月-7月,欧洲爆发粮食危机,总共3000万人饿死.欧洲联盟一致通过,实行粮油配给制,所有农作物由政府统一处理,每4人家庭一星期可分得小麦粉半公斤,盐300克,油200毫升,糖300克.52,ZSGsQl5HDcPPDq 2047年9月,粮食危机蔓延至全球,各国均实行粮油配给制.s8Z。n7fZF,sJZHdY。 2048年8月,联合国第3次人口报告发表,全球人口只剩下15亿1千万.0SSYSVm04Hh78K0J7 2048年11月,联合国紧急大会召开,寻求阻止人口锐减辨法.8QcG,dlgaGpUe\2a 2049年1月,已荒废30年的国际太空站坠落太平洋西部.3Uj5mJ_DFQ16Xc的^ 2049年3月,美国将封闭20多年的穿梭机除役,人类失去了最后一件登上太空的工具,标志人类短暂的太空时代结束.halmqhPIf^Tr\Wg1R 2050年1月,联合国发表‘社会状况调查报告书‘,指出全球6成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地球上只余下20多个国家.DqH1dWaH8W3KNp2Br 2051年3月,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有70%男性精子存率偏低,每一毫升精液只有若0.03%健康,不正常人类占当中的60%.5Fqd。3^ncGj9a^Yr 2052年4月,日久失修的金门大桥倒塌,同年8月,纽约市的新世贸中心倒塌,人类从此再没能。65cRBQ,mk8Th_7X 力建造如此巨大的建筑物.2F8`Zc7\jokrBWGBd 2053年6月,著名的死海干涸.F[^2ZmSbf7ddStlm2 2053年7月,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合并,成立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合众国.ZQr4V9ie_ah,p6as` 2054年,联合国发表第4次世界人口报告,世界各大国人口分是中国为1亿3252万人,美国1412万人,俄罗斯2600万人,印度2亿1000万人.3,pg2mVTX]WXN1eb的 2055年7月,中,美科学家发现有直径1.5公里的小行星将于5年后撞击地球,要求各国商讨对策.Q5tf480OoQ_nm2atm 2055年9月,世界各国开始建造大量防空洞,并大量生产粮食,准备一切避难用品.aGm_mqaKFBomLVTY 2060年7月8日,小行星落下现今的不列颠群岛位置,7亿人死亡,地球开始进入长达15年的冰封时期.bet。q,]nNUD7hH9B 2074年,冰封结束的前一年,各防空洞出现储粮短缺,出现了吃死人的现象.Vq[5SLTe67o8f2e3 2075年,冰封过后,人类文明已回到17世纪,世界人口约为2亿1000万,当中不正常人类占39%.QmZR5PQp]eqceeKP 其后20年,地球环境急速变化,2095年世界人口降至4100万人,当中不正常人类占40%.GiaOHes^3O,tO]Zlf 2080年,人类只剩下7个聚居点,分别是西安,重庆,新西伯利亚,新华盛顿,班吉,喀布尔,以及新悉尼(巴罗克里克).5U6J_3ff_YqdakiPO 2110年,人类最后一个聚居点消失,人类不再群居生活.OX9[4cLmn,k5W`qQF 2125年,人类终于成为自然界的淘汰品,最后一群人类消失于西伯利亚平原,人类文明结束 科幻创作的秘密武器 主讲人:罗伯特·索耶郝景芳译我承认,我的专业是文学。没错,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尽管我的小说涉及宇宙学、相对论、古生物学、遗传学,但实际上自从高中毕业以后,我就再没上过一节理科课了。不过,嘿,在硬科幻作家里我可不是独一份。看看弗雷德里克·波尔,他的小说里有人工智能、黑洞和量子论,可他甚至连高中都没毕业。对了,还有斯坦利·罗宾逊,那个在“火星三部曲”里非常细致地描写我们相邻世界的地貌特征的家伙,他倒的确是“罗宾逊博士”,但这个博士却是——英国文学专业。那么,我们这些非科学家出身的科幻小说家该怎样与科学同步呢?当然,我不能代表所有人,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依赖的是六件秘密武器。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就是《科学新闻:科学新闻周刊》(ScienceNews:TheWeeklyNewsmagazineofScience)。这本刊物你在报摊上肯定是买不到的(有些图书馆会收录),我现在已经订阅十余年了,我的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里足有一半的科学内容得归功于它。《科学新闻》每周出版一次,每一期只有十六页——你可以在慢慢享用一顿午餐的过程中就将它全部读完。这是一本面向智慧型外行人的小册子,它刊登了各大刊物上的最新科学研究摘要,包括《自然》、《科学》、《细胞》、《美国科学院院报》、《物理评论快报》、《新英格兰医药杂志》,以及数百种其他刊物;此外,还刊登在加拿大和美国召开的所有主要科学大会上的报告,以及独具特色的各类原创文章,话题范围从夸克到温室效应,再到穴居人化石和垃圾DNa。若想与时俱进,再没有比这本刊物更好的资源了。(当然,最关键的是要会利用这些材料。很多年前,迈克尔·克莱顿和我都读到了《科学新闻》上的同一篇小文章,文中介绍了恐龙克隆技术的可能性——即利用被俘陷在琥珀中的蚊子胃里的恐龙血液克隆出恐龙。当时的我只说了句“巧妙”,就翻过了那一页;而克莱顿却从这个想法出发,挣了好几百万美元。)我的第二件武器——《时代》杂志。没错,就是《时代》!这本杂志每年都有几期科学题材的封面故事,买下来吧——它们可都是纯金!在其他任何地方你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妙的对科学研究热点的入门介绍了。这本杂志曾介绍过如下内容:《爱情中的化学》、《恐龙的真相》、《生命如何诞生》、《遗传学:未来就是现在》、《人类如何起源》、《宇宙何时开端》,以及《寻找意识》。每一篇不仅提供了很多故事灵感[我的小说《移码》(Frameshift)很大程度上就要归功于我上面提到的某两篇文章],而且还提供了写作时所需要的所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专业词汇。事实上,我发现杂志比书更好,因为我需要及时而有效率的信息,而这些杂志都能够给我提供,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三件秘密武器——compuServe信息服务中心(美国最大的商业在线信息服务机构)上面的杂志数据库(mDP)。mDP收录了超过两百本大众和专业性刊物。在众多读物中,对科幻作家有明显效用的有《天文学》、《原子能科学家公报》、《发现》、《全知》、《科技新时代》、《今日心理》、《科学美国人》、《天空和望远镜》,是的,还有历史悠久、内容经典的《科学新闻》与《时代》。前些年,当我写作小说《星丛》的时候,我需要了解“暗物质”——那种我们只了解其引力效应、占宇宙组成百分之九十的神秘而不可见物质。在一分钟之内,mDP便为我奉上了六十九篇相关文章的引述,范围从《经济学家》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这些新闻杂志里面的外行讨论,到《科学新闻》(这是当然)里面的二十一篇文章。之后,你可以选择去本地图书馆,在那里免费获得那些资料,也可以在mDP上付费把你感兴趣的内容全文下载。(很不幸,mDP在1999年8月停止了服务,但我真的很怀念它。)我的第四件武器是做一只“沙发土豆”——当你看腻了你的电脑显示屏,那么就去看电视吧!“学习频道”(theLearningchannel)播出了很多套极其出色的科普系列片。我的第五件秘密武器是理查德·莫里斯。从没听说过他?好吧,他是个科普作家。他不像卡尔·萨根或大卫·铃木或史蒂芬·杰·古尔德那样出名,但他比他们三人加起来还要棒。他那些简洁易懂的作品,如《宇宙问题:星系晕》、《冷暗物质》、《时间的尽头》和《科学边界:从物理到形而上学》,这些题材足以让一个硬科幻作家支撑一二十年。此外,一旦这些书和杂志你全都读过了,而且看过了汤姆·塞莱克给你讲宇宙弦,那么最好就是和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聊聊。秘密武器之六就是:你要知道,很多科学家本身也是科幻迷。我还从来没遇到过向科学家求助而他们拒绝的情况。如果你自己一个科学家也不认识,那么就给你当地的大学、博物馆或科学中心的公共事务办公室打个电话吧,请他们帮你找到可以求助的人。当你的短篇或长篇小说完成之后,你可以去请教那些科学家,询问他们能否通读全文并检查其中的错误。在我请罗伯特·W·巴萨德博士(巴萨德喷气宇宙飞船的发明者)和戴尔·a·拉塞尔博士(加拿大自然博物馆恐龙馆馆长)帮我看一下我的小说《金羊毛》和《时代的终结》(关于恐龙)的时候,我之前其实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但是他们都立刻同意,并且给了我极为珍贵的反馈意见。当然,当你的故事或书籍最终面市时,千万记得给所有帮助过你的人送上一份免费的签名本。不过,这可不是一件秘密武器——这不过是一条黄金定律! 写小说要注意的技巧 小说技法十一章:一、小说是什么:小说除了是电影的原始材料、除了是出版商手上的玩具,它还是什么呢?有空去读读亨利;#8226;詹姆斯的论文《小说的艺术》,那里面应该早把这个问题说得很透彻了――“小说是一种艺术,它理应得到迄今为止仅仅为音乐、诗歌、绘画、建筑方面的成功行业所保留着的一切荣誉和报酬。”小说有它自己的历史,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小说这个艺术形式,几百年来,一直没有丧失过生命力,即使在影视泛滥的今天。一个国家,对作为艺术形式的小说的重视程度,实际上间接地反映了这个国家民众的整体文化修养的高低。多少年来,我国人一直在嘀咕“诺贝尔文学奖”,在我看来,诺贝尔文学奖固然是一个全球共享的文学奖,但大家不要忘了,它可是那个叫瑞典的国家颁发的。小说创作,首要的一点是:学会把话说明白,把意思表达清楚,用舞蹈演员练功那样的毅力,去训练我们对文字的感觉。二、小说的题材:一般来说,在小说家动笔写作某一篇小说之前,他需要选择一个可以写下去的题材。所谓选择“小说的题材”,通俗一点说,就是“我要写什么?”再换个角度说,就是“有什么值得我去写?”无论是小说,还是其它门类的艺术,在将不可见的思想转化成具体可见的作品之前,都会面临着题材的选取这样的问题。巴尔加斯;#8226;略萨在他谈论小说创作的《中国套盒》一书里,说过这样的话:“小说家不选择题材,是他被题材所选择。他之所以写某些事情,是因为某些事情出现在他脑海里。”这话固然没错,一个小说家的生活阅历、他受到的教育、他的性格、他的兴趣、他的个人历史、家庭背景、他与人或人群的交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他对于写作题材的选取。^jJoQr,8hO8\^Jk5P 所以这个看似主动的“选择题材”的过程,往往是在小说家的潜意识中就完成了。一个小说家,如果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他会尊重他个人内心的兴趣和良知,去选择他即将要写的小说的题材,或者说被那些浸润了他个人思考的题材所选择。反之,一个平庸的小说家,在选择题材时,往往更多地关注当时、当地的外部环境的需要。真正优秀的小说作品,是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精神活动的结晶,它是与小说家对人性的固执的探索分不开的。更主要的是,优秀小说家对于题材的选择,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带有个人尊严的决定,是对于某些事物他想说、他必须说、他不得不说。而不是审时度势--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说了听众多,什么说了听众少--的结果。唯其如此,“小说”才有可能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艺术形式继续存在下去。以列夫;#8226;托尔斯泰评论一个我以前从没听说过的作家维;#8226;冯;#8226;波伦茨的话来结束本文:“这部小说(指后者的小说《农民》)不属于彼,不属于此,也不属于第三种,而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其中作者所说的是他所需要说出来的,因为他爱他所说的事物……。”三、小说的虚构:有一段时间,我总听到这样的话,“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据说这是德国哲学家泰奥多;#8226;阿多诺的名言。我并不以为这句话说得多么漂亮。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是诗,用写诗来反对写诗,就像人不依靠其它的支点,而想仅仅用自己的手把自己从地球上拎起来一样,做作而又无效。人们常说的“现实生活”,不外乎工作、吃饭、睡觉、购物、学习、交际等等,也许还包括看书、看电视、看电影。那么看书的部分,可能还包括看小说吧。我们可以分析一个看小说的人的心理,他到底为什么要看小说?那自然因为小说对他构成了吸引力。他的某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小说可以给他圆上;他的生活过于沉闷,小说可以给他精神和情感的支撑;或者他从小说中可以获得某种道德上的教化,并由此产生共鸣;或者他仅仅是想通过看小说满足他私下的什么癖好。总之,小说所描写的一切,应该与他的现实生活有关,但又不仅仅是他现实生活的如实照搬。小说必须带给他思考、梦想、情感、精神力量等等。在他看小说的诸多目的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想给他的现实生活装上类似翅膀一样的东西,让他飞起来。dmHB3ZkOI7[maParr 用一句都市姑娘们的名言说,就是“High”一下。而这样的翅膀一样的东西,就是产生于小说对于现实生活的“虚构”。也就是说,小说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又虚构出了另一种生活,或许这可以叫做“小说中的生活”。正是因为“小说的虚构”的存在,小说对于人来说才显得有了价值。而小说的价值,又使得人的现实生活不要总是显得那么没有价值。――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人们读小说(看书)的行为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小说所虚构的一切,及其对人们思想情感的影响,使得人们的现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了。奥斯卡;#8226;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一文中所说的,“生活模仿艺术,胜过艺术模仿生活”,隐隐约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说“小说的真实”。诚然,小说的虚构,是小说的生命所在。可是小说虚构的源泉,却是来自某种真实的生活。小说要想对读者产生影响,就必须使读者对小说虚构的一切信以为真,必须使读者认为小说中的“虚构”,是可能的,是真诚的,是真实的。否则,读者那双幻想的翅膀,就永远无法装上,而小说的虚构,也就不成其为虚构,而是虚伪或胡说八道了,小说就会因为显得不真实而无法施展它那震撼人心的魔力了。回到那句“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话的意思,据我理解,其中有一层大概是指人类的残酷程度已经远甚于艺术作品所能描写的残酷程度,而此时再从事艺术活动(比如写小说),那么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人类的状况,就失去了必要性。说这话的人,他的出发点和用意是好的,他提醒我们注意,艺术中的虚构,最终只有与人的现实生活达成默契,才能对人的生存构成意义。K。7fUhoHVGqj`B3ZU 无论用文字、还是用颜料、还是用其它媒介所“虚构”的一切,只有被“真实”之光照亮,才算得上艺术。――可是他忽略了一点,就是如果人类的精神萎缩到不再需要那种真诚的、发自肺腑的、以虚构的方式使他的精神意志得到陶冶和激励的优秀艺术作品,如果人类不再幻想一种比现在的生活更为美好的生活,那么奥斯维辛还会再来。四、小说的人物:人物,是小说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当然由于小说的多样性,在某些小说家的作品中,根本就没有人物,这也是可能的。或许有人会这样质疑:“小说为什么总是要写到人?”是的,我也并不以为每篇小说都一定要写到人,都一定要有人物在其中穿梭;但是我在经过思考之后还是觉得,无论任何形式的艺术,无论写不写到人,它最终所表达的都是与人有关的一切。我们不可能虚构出一个处在我们(人)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之外的东西,比如我们在虚构外星人的模样时,往往会以我们的模样作为参照。文学作品中之所以会出现外星人或者非人的东西,都是源于我们人要对自身进行解释和探讨的目的。这也就说明了大量的小说直接以人为研究对象、直接描写人的生活、直接讲述人的故事,是很正常的。小说中的人,就是这里所说的“人物”。W1UI46XgqNsLGNppb 在一本以虚构为主要特征的小说中,人物当然也是虚构的。那些被我们津津乐道的人物,比如林黛玉、薛宝钗,只是曹雪芹笔下虚构出来的人物。我们可以说林黛玉、薛宝钗的原型,是曹雪芹生活中的某某和某某,但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却并不等同于她们的原型。她们永远只是生活在《红楼梦》中的人物,离开了《红楼梦》,她们就什么也不是了。这大概就是小说家特有的权力吧――小说家有权从他的生活中采撷众多活生生的原型,以塑造他小说中的人物,而不被追究捏造和诬陷的责任。如果明确了这一点,我想就没有必要在小说的前面加上“本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之类的告示了。这个看似蛮横无理的权力,是小说这个艺术形式本身所赋予小说家的。因为小说的真正来源应该是现实生活,或者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事物。而要使人物“活”起来,对人物的动作、内心活动、对话(包括独白)和与别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刻画,则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大概有经验的小说家都能够做到的。现在的问题是,小说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刻画人物,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小说家去刻画这种类型的人物,而不是那种类型?他想通过这些虚构的人物表达什么样的对生活的看法?这些,是由小说家本人的志趣、爱好和他的思想、艺术观等等决定的。有多少种小说家,就有多少种人物。有多少种小说家,就会有多少种人物的命运。mSg63F__bUjXTS` 对不同人物的处理、以及对同一种人物不同命运的处理,就是判别小说家优秀与否的关键之处在今天这个强调技术化的时代,以我所看到的大多数小说家而言,他们也许更多的是关注小说的叙述方式,而不是小说中的人物刻画。这与20世纪的小说风尚有关系,小说观念的不断革新大大地破坏了小说家对于塑造完满人物形象的雅兴。在人们大谈福克纳和乔伊斯的“意识流”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去关心一下他们曾经塑造过的昆丁、布卢姆等等小说人物?——o`^nejX7\m4Ns的adB 所谓的意识流,正是这些小说人物的意识流。五、小说的故事和情节:小说的基本功能在于“叙事”。假如说“小说的题材”是指小说中的那些“事”,是一个静止的概念的话;那么“小说的故事”和“小说的情节”,则是与“叙”有关的两个处于运动之中的概念。这三个概念(题材、故事和情节),是用光线从不同角度射向“小说”而产生的三个不同的投影罢了。一个创作漏*点十分旺盛的小说家,他大概不会详细研究这些概念的区别。他运用他多年来的创作和阅读经验,就能写出像样的小说。这是小说家的本能吧。凭本能创作,就和孩子吮手指、蚂蚁搬食物一样,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如果斤斤计较于小说的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恐怕反而会使小说家丧失创造的能力;就像成语“邯郸学步”的那个人,最终步没学成,只能爬着回家。我要不是在写分析小说的文章,我恐怕也不会刻意去思考小说的那些模模糊糊的概念的具体所指,当然我这是在为自己辩护了。据英国的e;#8226;m;#8226;福斯特――此人写过《印度之行》等小说、发表过著名的演讲《小说面面观》――所云,“故事”是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事”,而“情节”则是指“在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前提下,强调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bmmDJW1fmip。1lS 通俗地说,“故事”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在经历了一件事之后,又经历了另一件事。比如《水浒传》中,先是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然后是潘金莲药死了武大郎,然后是武松杀了潘金莲,然后武松又杀了西门庆。而“情节”则似乎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在经历了一件事之后,为什么会经历另一件事。或者说,一件事与另一件事之间,有什么必然或者偶然的联系。西门庆为什么会与潘金莲勾搭成奸?西门庆是个花花公子这且不谈,那潘金莲也不是个什么好人。潘金莲为什么要药死武大郎?自然是那武大郎毫无情趣、又罗哩吧嗦。武松为什么会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而不是把这两个坏人押送官府?是因为潘金莲和西门庆杀了他的哥哥,再说武松本人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再说官府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人们常说,一部小说很有意思。这句话大概是指小说的故事很新颖、很独特、很曲折迷人,以及小说的情节很生动、很耐人寻味、很感人、很深刻。过分强调故事的新奇、而忽略情节的深度和可信度的小说,可以参阅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而太忽视故事的构造、一味在情节的逻辑里绕圈子的小说,则可参阅20世纪的某些观点偏激的现代派小说。话说回来,实际上,世界上并不存在最理想的小说创作方法和最理想的、最完美的小说。因为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两个人:一个作者和一个读者,在这两个人之间可以商量出一个有关“故事”和“情节”的最佳设计方案。六、小说的细节: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是使小说得以成形的根本原因。细节描写通常指的是,对可见之物的描写和对心理的描写。可见之物,包括环境、自然景物、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人物的外表及其行动、对话等等。4tHQY_pRqLkbp1[9O 心理,当然是指人物的心理。在一个很偶然的场合,我与一个小伙子谈起小说,他说:“我对‘细节’这个词感到很厌倦了!”没错,这个词的确让人厌倦,可它却是小说(不仅小说)无法回避的事实。从来就没有无细节的小说,就像从来就没有无身体的人一样。一篇小说中,可以只包含某一类的细节描写,却不可能完全没有细节描写。比如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通篇几乎全是对话,那些活灵活现的对话,就是支撑这篇小说的细节。某些所谓的小说流派,比如法国的新小说对“物”的描写、意识流小说对心理的描写,这些流派是对小说的某一方面的细节描写加以强调的产物。伟大的小说家,必定是在细节描写上十分独特和极具创新意识的小说家。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的优秀的长篇巨著,更是细节描写的典范。比如雨果的《悲惨世界》,笔触几乎包括了社会、历史、自然、人物行动、心理等等所有方面的细节描写。这样的小说对读者的震撼力,自然也就持久和强大。由于细节描写,小说才有了长度。小说的长度,是由富有生命力的细节构成的。而小说的长度本身却并没有优劣之分。一本糟糕的长篇小说,无论它怎么长,也无法敌得过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对人性的启迪作用。在一些能力较差的小说家那里,片面追求小说的长度,成了一种通病。仿佛不长,他们本人作为小说家的存在就会发生疑问似的。为了增加长度,他们拚命往小说里塞进低级趣味、弱智无聊的细节描写。现在比较流行的“通俗小说”,基本都是这样的创作心态。细节的空洞,必然使这些小说显得臃肿和虚伪。从内心说,我也能理解那些“通俗小说”的作者,大家都是人,都有坑人的愿望吧。mae\0nO^XHrbQp,Vd 拼八凑弄出一部长篇,骗骗读者的钱,只要读者舍得,那也未尝不可。孔圣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也来装模作样地反省一下。那些使我激动过的小说、使我佩服过的小说,它们的长度所到之处,也正是它们无比精美和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正像针一样扎入我体内之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小女孩涅莉临死前说的话、以及当时的环境、以及万尼亚的心理,这些描写不由人不落泪。虽然使人落泪,未必是衡量小说优秀与否的绝对指标。4r的HXJq86NnUb。nGi 有意义的动作描写NZQjD0XPHUaGGHW。 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和使对白富有活力——威廉;#8226;塔玻利1RSc1oj8^nsDcQimO 当我第一次写作时,我认真地接受了一位朋友关于写作的建议,他强调人物的动作对故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那种平静的场景中,当小说中的人物在交谈和聆听的时候,我就有了麻烦。我错误地认为在这里只要用一些简洁的“动作”词语就足够了。因此在我的场景描写中充斥了“他点头”,“她耸了耸肩”,“他起来”,“坐下来”,或“跷起二郎腿”这样的短语。我甚至让我小说中的人物看、打呵欠、微笑、叹息。这些都是我在人物对白时所用的“动作”,我把“有意义的动作描写”误认作写单一的“动作”。由于这些可有可无的词语大量充斥其中,我的手稿不得不报废。时间和一些有关小说写作的研讨会帮助我改掉了这些毛病。我懂得了枯燥无味的陈述和平凡的动作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小说的大敌。我终于明白,当人的活动与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动作,这是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和使对白富有活力。我来给你们举个例子:中士霍金斯和中尉卡拉瑟斯是两名警察局的探员,他们正在中士的办公室讨论一桩谋杀案。霍金斯看着卡拉瑟斯,“有几件事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是谁的?还有这把钥匙,它是一把劣质的钥匙,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子上的呢?”卡拉瑟斯耸了耸肩,霍金斯把这两样物品放到他的抽屉里。卡拉瑟斯站起来,“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向门口走去。“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的。”他离开了办公室。这个场景缺乏戏剧效果,这些枯燥无味的动词:看、耸肩、放、站、走和离开,没有一个描写到意图、态度、姿势或表情的。它们都没有表达两个人的情感。Fo8acYrjdFdNTemZq 再看一看,当这些枯燥无味的动词被改成生动的活动时,场景就立刻变得充满活力了。霍金斯把身子往前倾了倾。他的手指着桌子上的物品:“有几件事实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子是谁的?还有这把劣质的钥匙,它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上的呢?”他把它们塞到抽屉里,“砰”地一声关上了抽屉。卡拉瑟斯微笑地站起来,拍了拍霍金斯的肩膀。“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肯定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他信步走出办公室。现在这幅场景的情感就清楚了。每一个动作都涉及到姿势、态度和表情。我们看到霍金斯的烦恼,以及卡拉瑟斯用自信在消除他的烦恼。这些词语和动作相互起到了补充的作用。nOmotI0L]6rVJ2lf 下面这个例子,是两个小男孩在一幢老房子大门外的对话。“快点,约翰尼,我们进去。”比利说。约翰尼看着他,“我听说这儿闹鬼,人们说他们看见过幽灵。”“啊噢!根本就没有什么幽灵,那都是吓唬人的话。”比利走上门廊。约翰尼跟在后面。在他刚到达前门的时候,他听到一声尖叫,立刻转身就跑。这儿又出现了一些没有色彩的动词:说、看、走、跟、到达、听见和转身。这个对白的目的是想让我们知道,比利用激将法鼓动约翰尼进一幢闹鬼的房子。但是对话没有涉及到姿势.现在,就让这些动作来传达态度、姿势和表情,使场景活跃起来。“快点,约翰尼,我们进去。”比利估计他不敢进去。约翰尼脸色苍白,甚至说话声都在颤抖。“我听说这儿闹鬼,人们说他们看见过幽灵。”“啊噢,根本就没有什么幽灵,那些都是吓唬人的话。”比利大摇大摆地走上台阶,他用挑战的目光瞥了瞥站在门外的约翰尼。约翰尼往比利的肩后扫了一眼,终于又往前挪了挪。他强装大胆,却在前门不停地发抖。这时候,他听到了一声尖叫,一声恐怖的尖叫。他飞快地跑下台阶,冲出了大门。现在这个场景就有了恐怖的基调,并给这个小小的场景赋予了生命,中心意思也非常明确。在这两个例子中,对白全部没有改变,而只是动作的描写有了变化。也正是这些经过改动后的动作描写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场景。作为一次写作练习,你们可以试着在同样的两种场景中加人有意义的动作描写,而不改变对白。比如,你可以试着表明霍金斯和卡拉瑟斯之间的幽默感,或是比利和约翰尼之间的冒险感,而不是恐惧感。KmSfH]30ik的6WkaQa 文之初始此文针对架空之外的小说。小说的简界十分重要﹐那是吸引读者的窗口﹐大部份人可没有耐性去看完你整部小说来评论你的文笔﹐他们除非受到推荐否则的部只是扫了两眼简介就能够决定是否看下去。不过很多的网站简介不是在一个显眼的位置中﹐起点在这点上做得十分好﹐读者可以先看简介而视情况是否看下去。当有很多的小说无法看到简介时﹐那幺书名就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品味如何﹐通常一名有品味有文笔的作者都不会选择那些直白的书名﹐比如说我是XXX﹐风流XXX等﹐一看就有一阵俗气直冲心头。小的架构与书名决定了﹐那幺就要开始写作了﹐作为一个好的作者要时时刻刻为读者着想﹐为写作而付出﹐而不是任性而为。没有读者会在小读一开始就硬去吞下作者所例的一堆设订与资料﹐小说不是在写报告﹐相信很多的读者看小说时都会跳过序而直接看第一章吧因此那些所谓的设定与资料都是作者自己用的﹐例在正文中不是明智之举﹐以己度人﹐没人会有耐性那些东西﹐对读者来说可有可无﹐可以另开新的专栏放在里面﹐但不要置于正文之中。比如这种最下层的手法﹕‘妖精﹕aT15Dc20mV30又比如﹕这块大地之上有精灵﹐魔族﹐矮人……矮人XXX﹐魔族十分残暴XXX’又不是在玩游戏﹐对这些数字式的资料并不会有太多人感兴趣﹐写小说并不同与写报告﹐报告是一种生硬的数字文化﹐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读那东西。更何况就写作来说这些资料应是在文章之中渐渐﹑悄悄地描述出来﹐而不是在文章初始就把一切交代了。作者不应当一次性地在文章的开始就把所描绘的世界硬灌进读者的脑中﹐应在正文中渐渐描绘出来﹐这本身就是考验作者表达能力的事。小说是文字式的东西﹐作者可不能以例表的方式例出来。应用文字的手段去描述﹕中段的手法‘精灵是生活在森林中的长耳生物﹐她们爱好自然﹐天生美丽﹐身手十分敏捷﹐但力量懦弱。’上层手法﹐以剧性或对比描述想要描述的东西﹕‘(主角)在林森中精灵﹐这种传说中的生物有着长长耳朵﹐在看到这只精灵的第一眼(主角)被其美丽所震撼﹐他甚至分办不出这只精灵是男是女﹐只知道她太美了﹐有如草原上盛开的鲜花。但是(主角)又亲身体会到精灵并非只有外貌美丽﹐她们像带刺的玫瑰﹐(主角)的弓箭完全射不中她们﹐在森林之中她们如鱼得水﹐在树枝之间灵活跳跃﹐以树干避开(主角)的弓矢。’用这类的手法渐渐地将精灵的印象植入人心。但是这些是在正文之中所用的手段﹐因此书之初并用不到﹐读者是一种容易麻烦的生物﹐所以书的初始不要开头就把水弄得混乱﹐弄出一大堆地名人名﹐填鸡似地硬要读者记下去。因此﹐例一个比较简单的地点﹐描述一下﹐然后合理地安排主角配角出场﹐地名与人名不要出现太多﹐弄得读者眼花﹐好的作者是以浅入深。ZtomLcJ2JPU`51tj5 文章的初始是一个铺设﹐介绍主角的登场与第一个画面的场境。m5YnlR6HkplRkiNBk ——主角主角想要使得主角富有个性﹐那幺主角的性格就不能跟风﹐这对于有大量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描绘起来会比较容易﹐因为他们见过人生百态。但是对于一些比较自闭的人来说﹐就只能在漫画与电影为样本考虑一名主角的形态。但是记住一点﹐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如果在小说中出现完美的主角﹐那幺对一名作者来说﹐就是失败。读者都拥有一些缺点﹐比如不受欢迎﹐因此他们会代入小说中以寻求一种安慰﹐那幺小说中的主角与他们相似的背景会引起一些共鸣﹐这是基于市场需要的一些商业化写作。但是一部好的小说这点并不重要﹐只要做到将主角写得像个人﹐有鲜明的个性。而不是绝对完美的美男子等等等﹐这样取信度低﹐而且对作者而言写作的材料就太过狭窄与庸俗。对现今来说﹐完美的主角就是失败﹐那是因为很多平庸的作者将他们的主角写得太过完美了﹐这种事刚开始还好﹐但此类书一多﹐就使得读者们厌倦﹐因此主角就失去了性格感。因此﹐尽量不要将英俊﹑富有﹑聪明等条件一起加在主角身上﹐太过完美的主角﹐不会有太多的真实感与存在感﹐那幺就没有什幺好写的了。更重要的是﹐这类主角出现太多了。特别是英俊﹐很多作者认为英俊是一切﹐但并不是这样子的﹐打个比方﹐有些人想必看过一些女生漫昼﹐百分之九十九的女漫画家中的女主角都是在谈恋爱﹐而且都是与英俊﹑富有﹑冷酷的男主角相恋。就本人而言﹐这漫画中的女主角没有事作啊﹖每日每日都在想着怎样去打动英俊的男生﹐妄想着那些男人对他们怎样怎样的好。男人最好富有﹑英俊﹐是明星就更完美了。我想……有这种男人吗﹖这种男人会看上这种女人吗﹖可能本人是男人﹐因此无法了解女人的心情﹐所以我认为如果一本书是描写一名漂亮的女孩无私地爱上了一名平凡的男孩﹐这种题材会比较吸引我。而那个外貌平凡的男孩又拥有一些难以看到的优点﹐而这种优点又被一名富家女子发现了﹐而引起三角恋……说远了。女生漫画中﹐彼男彼女的故事就比较吸引我﹐因为里面的女主角十分有性格与其它女性漫画的女主角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就是这种不一样给人个性鲜明的吸引力﹐读者们都是在看这种不一样的人物。FcJ\dcWbTKiTahWGS 接下来谈到主角的能力了﹐通常是力量﹐外貌﹐智能﹐运气几方面。BnKdD,FsbkJFerlL 运气方面就不多说了﹐所谓无巧不成书﹐因此没有作者会例外给主角安排奇遇﹐本人对此唯一的要求就是合理啊。外貌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写得不错﹐因为这描述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困难﹐虽有技巧方面可以礸研﹐但本人没兴趣多说。但是只有一点﹐看过那幺多书﹐我不觉得英俊的主角在男性读物中受欢迎。平凡是最基本的标准。丑陋嘛~﹗这对作者的要求比较高。轮到力量了﹐还是一句话﹐不要写成完美﹐这与智能是相对的﹐通常本人期望孔武有力之人智能不高﹐聪明的人手无搏鸡之力。当然书中例外的是有﹐但绝对不要是主角﹐那样的书太多太多了﹐现在巳失去了吸引力。而且说到力量方面的魔幻作品﹐很多人还是希望给予主角魔武双修。唉﹗第一﹐还是老话﹐此类作品太多了。第二﹐你把作者写得天下无敌那你小说太监的时间不远了。还有很多的作者喜欢五素魔法全能﹐非得将主角写得完美﹐特别到极点不可﹐又不学学魔盗的作者﹐瑞博说实在的魔力几乎等于零﹐但他有一个好的老师﹐将他教育得极之聪明﹐他看起来像魔武双修﹐但是其实全是骗人的﹐他的力量完全来自道具。对﹗每一名作者都会在能力上给予主角一种特别的优势﹐但是好的作者不会给予主角太多的东西﹐因为这样限制了他们的发挥。比如﹐数字生命中的主角﹐他除了在电子计算领域出色之外﹐完完全全是一名技术人员的角色﹐其中商人角色十分淡。而主角不会武功﹐不会魔法﹐更没有超能力﹐还遇到过几次暗杀。QXNNRmDUlXLcKa` 但这样的主角十分吸引人。如果这部书的主角又练气功﹐又学魔法﹐再跟修真拉上关系﹐好嘛﹗我也别看了。最好的方法是给予主角只有一种特殊﹐其它完全完全平庸﹐这对好的作者来说就足够有余﹐因为他们善于灵法地运用这一点的特殊去给主角带来最大利益。比如﹐重生传说﹐主角唯一的优势就是知道至今2003年的历史﹐这还不足够吗﹖对作者而言﹐足够了。因此他是一名出色的作家。而有些作品读者回到过去不说﹐还去学武功﹐练内力。我去~~﹗智能﹐这方面对作者来说要求是最高的﹐要怎样才能使描述出主角的智能﹐那只有通过一些剧情来带出。三言两语说他的IQ有多高﹐学习成绩有多好那是没有说服力的。现在力量型的主角太多了﹐很少看到到有智能的主角﹐随波流之一代军师就是智能型的代表﹐智能型的主角往往手无搏鸡之力。但却是最受欢迎的主角﹐更是最难写的主角。因为这也考验作者的智能与文笔﹐敢写的人不多。一部好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的神秘感﹐主角有一个惊人的秘密﹐但只有主角一人与读者们知道。其它人全部不知。我不明白很多的作者都喜欢让主角向朋痧或者情人泄露秘密﹐以求那所谓的以诚相待。这是屁话﹐在现实中没有人会轻易泄露自己的秘密﹐就算再亲近的女友都不行。qI^qN的aosa^HP5`4 本人之所以那幺喜欢‘棋魂’﹐那是因为左为的存在是主角一人的秘密﹐没有任何人知道﹐别人只能猜测﹐猜不出来或者猜错﹐这才是卖点。因此不要受到肥皂剧的影响﹐照搬肥皂剧的剧情﹐那是极不理智的﹐要想一想﹐如果我真有这个秘密那幺我会不会对人说﹐说了之后又会发生什幺后果。——恋情恋情很多的作者喜欢将主角配上一个美女﹐或者多个美女﹐这种作者很多﹐多了起来每个主角都千篇一率。太多太多的书中﹐主角都太容易付出感情了﹐使本人不明白那些作者到底谈过恋爱没有。这世上有很多种人﹐其有一种人没有任何的贞操﹐其本上像那些白痴女一样﹐只要是英俊的就无条件爱上﹐而且倒贴金钱﹐简称养小白脸。虽然男女有别﹐男人养女人是天经地义﹐但是那些书中的主角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的感情太多一文不值﹐见一个爱一个﹐只要是漂亮的就上。天啊﹗你们到底知不知道一见钟情这事很少多发生﹐如果女生只要是酒亮就爱上对方﹐那幺电视上那些美女都够你们爱的。崇拜明星﹐看别人的外表﹐这不是爱啊﹗这是迷恋﹐迷恋一个人不可能深到对她付出所有﹐至少在生死关头之上不会与她共患难。但真爱的确是无私的﹐爱上一个人不会只看她的外表﹐爱上一个是爱上那人的气质与性格。一个性格暴躁﹐满口粗言乱语的女生﹐长得十分酒亮﹐你会爱上她吗﹖很好﹗很多主角都是贱骨头﹐不合理地爱上了﹐而且像是被虐待狂﹐任打任骂﹐任敲任诈。看到这种书﹐本人就唉气﹐难道现今中国男女地位巳差到如此程度﹖每个男生都像发情的公猫﹖好吧。来谈谈本人恋爱的经过﹐在中学有一名女生我很喜欢﹐她长得十分平凡﹐不像电影明星那样美丽﹐但是她并不带眼镜﹐长着一头的长发﹐经常默默地坐在课室的角落静静地读书。她在班上没有任何的敌人﹐对每个人都非常好。在班上还有一名女生﹐她那时就巳半工半读﹐只一名模特儿﹐此人眼光甚高﹐男人在她眼中一文不值。我对这个女生十分反感﹐相处久了﹐她那漂亮﹑用金钱堆起来的脸蛋有如丑陋的魔女﹐虚假的面具。但我很喜欢那名文静的女生﹐因为她的气质﹐她的性格都给予我好感﹐这是长达三年同班同学所积累下来的感觉。在班上有一名班长﹐长得十分斯文﹐家中贫穷﹐父亲不知道在哪﹐母亲很幸苦地供他读书。aFrKcpcmdL_tcelGP 因此﹐他很努力﹐成绩好到让我连妒忌的力气都没有。那名模特儿女生的理想男人条件我十分清楚。不﹗应是全校都清楚﹐强壮﹑富有﹑英俊﹑温柔等等等。相信吗﹖那女生的美丽除了一年级刚进来不知根底﹐全校没有一个男生会喜欢她﹐连把她当成**的对像都恶心。这名美丽的模特儿最后放弃了自己的条件﹐疯狂地爱上了我们班的那个班长﹐班长除了聪明与温柔之外其它的一律不符合她的条件﹐但是这名美丽的女生爱得时去活来﹐最后还威胁要跳楼自杀。但我们班的班长很酷﹐也很有坚定的立场﹐他说﹕“你很漂亮﹗我承认。但并不意味着我会喜欢你﹐你的性格不适合我。”班长大人坚决地拒绝了她﹐而爱上了那名文静的女生。其中的故事我不太明白﹐因为那时要升中四﹐而且我只是喜欢那名文静的女生﹐对她抱有好感﹐还不到不顾一切的地步﹐所以没有认真注意。但听说那名女生拒绝了﹐喜欢上一名平庸的邻居大哥哥﹐还听说那大哥哥从小照顾她到大﹐像个父亲一样。所以那我那可怜的班长失恋了。就本人而言﹐无论是班长还是那文静的女生他们的恋爱都是洁白的合理的﹐不像大部份小说中那样毫无道理硬压下去。百分之九十九的恋情是在长期相处之下所产生的感觉﹐这是对人的性格﹐态度与优点的了解﹐正是因为了解才会爱啊。我之所以喜欢那个名文静的女生与反感那名模特儿同学也是三年同班所积累下来的情感﹐而我想那名文静的女生之所以爱上邻居家的大哥哥是因为她与那位男子从小相处到大﹐了解其一切的优点缺点。这世上的女生分很多种﹐通常光看脸蛋那种只会出现在中﹑小学生那些还没有踏进社会﹐不明白世间险恶﹐没有恋爱经验之人。成熟的女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我是通常﹐异类还是有的﹐至少我知道有一个。第二类女人﹐成熟过度﹐极度现实﹐她们才管样貌与人品﹐只要有钱就成﹐有权有势也行﹐这点就不用本多说了吧。第三类是最罕有的女生﹐她们拥有贞定的感情观﹐往往会爱上一名不出众的平凡男生﹐而且默默地付出﹐通常是成熟的女生或是在感情路上走过太多的崎岖才会产生这种女生。而且她们往往年龄较大(年青女孩绝对绝对不可能)﹐是大学生。而且性格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因为她们对男人可以说是看通了。]t2TYDrS5KIc]GLf 这种女生只要不是长得丑﹐那绝对是受欢迎﹐接触久了会使任何一名男子为其疯狂﹐我看连富家子弟也会明白去珍惜﹐但这种女生除非遇到困难﹐否则很难受到金钱的引诱。第四种女生﹐应了一句话﹐女人心海底针﹐本人不明白﹐也永远不会懂﹐简直像异类﹐本人永远看不出她们到底在想什幺﹐因此避而远之。结﹕男生喜欢上女生﹐女生喜上男生都是有理由的﹐要使女生们爱上主角﹐那你一定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而且必须要照着那个理由去描述女生的性格。比如﹕爱主角金钱的女人必然像奴隶一样讨好男生﹐而且主角一旦失去金钱就会之弃如屎土。爱上主角外貌的女生只会像追星族一样无聊幼稚。等等﹐这些就看作者自己把握尺寸﹐不要受到一些没有品味的漫画影响﹐要写出有性格的主角。尽一切的能力将所有的角色写得有真实感。不要写一些肥皂剧似的恋爱,那样想要像仙剑那样感人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个功力就不要硬写。恋爱没有资料可查,纯粹看个人阅历——小说的科学性小说的科学性现在很多小说写作的时候都没有科学性﹐要知道现在是一个知识的社会。4L6UZlO2的VepIf8F3 修仙之类的小说是完全把科学性扔到脑后的小说﹐出现多了不会受欢迎。VK`e2hk5BmUi`Z`UG 在城市类小说当中﹐很多主角都是莫名其妙地接触到武功。而且对于武功的定义千篇一律﹐全是经脉与内力﹐看得人生厌。像日本人多幺创意﹐他们在漫画中完全不走中国武术道路﹐那些老套的经脉什幺的一次都没有出现。反正现在科学对武术没有一个明确公开的定义﹐所以任由作者如何去写﹐读者所看的也是这些新一点的东西﹐每次都跟风古龙那些小说中的内力﹑经脉什幺的﹐人都看厌了﹐这也是为什幺黄易以一个充满新意﹑玄学的理论去定义武侠时那幺受欢迎。更是为什幺魔幻作品出现之后红火一时﹐因为读者们看厌了内功啊。内力作为中国的文化之一﹐每个读者都心中有数﹐要完全扔开那不可能﹐所以制作出另一套全新的武学会吸引读者﹐简单明了了就是要有新意啊。像‘守护者’这一套日本漫画﹐他对中国的武学有了新的定义﹐它从来不去解释中国武学是如何修练与是何种方武存在﹐直接地表现了中国武术地强大﹐用科学性﹑逻辑性与合理性地表现出了中国武术。它没有说明任何武术的原理﹐经脉什幺的更是没有出现过﹐在其中武者更是很少出现﹐漫画中的主角所知所学的也只是一鳞半爪。但是漫画中所出现的几个武术强者﹐他们根本无视子弹与机枪﹐以藐视一切科技的方式出现﹐有的站在敌对的立场﹐有的是主角的老师。他们的出现用另一个方式体现了武学的存在与强大。整本漫画之所以能够画得如此成功﹐那是因为逻辑与合理﹐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没有过份的强大﹐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那幺的合理﹐有强大的地方也有弱点﹐应了我另一句话﹐一个好的作者不要试图把任何东西写得完美﹐完美之后就失去了真实感。GthYH]qZ`]LcWeoXZ 因此小说很重要的是逻辑性与合理性要做到这几点﹐那就必须守一些规则﹕一﹐有得必有失﹐有好必有坏“主角要得到强大的力量必须付出﹐想要得到一个女子的青睐必然会有原因。而且取妻有好有坏﹐并不是被美女看上就必然是一件好事。二﹐有些东西不需要去解释﹐但要合理﹐比如说你认为鬼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但你又说了鬼后有冥王﹐这就不合理了。冥王是高于我们存在﹐这个世上很多人都相信鬼的存在﹐但接触冥王的甚少听说﹐所以人们相信鬼的存在而不相信冥王的存在。因此作者相信冥王的存在就不能在小说中直接间接地表示‘啊﹗冥王是存在的。’必须在小说中隐隐地透露﹐暗示有这幺一个高层次的东西在一切物体之上。人并不是万能的﹐有许多的东西还无法解释﹐所以在小说中不要强求对一切都去解释﹐更不要不科学不合理地解释。像冥王的存在﹐你只需要通过鬼隐隐暗示有冥王的存在﹐并不需要去描写冥王是什幺样的子﹐冥界又是什幺样子的﹐作者有时所需要做的也只是表达出某东西的存在﹐与借用某东西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它的任由读者去想象﹐更有一种神秘感。就算你心目中对一切都有自己的解释﹐也不要强硬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令读者与你一样去看待事物。将小说中的一些神秘的东西写得太白那是失败﹐因为这样就失去了神秘感﹐像神﹐永远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去理解﹐存在与否都成问题。而描述神的时候你就不能直接给神套个定义﹐说那是什幺东西﹐还把那东西的性格都写了出来﹐什至说那就主角﹐什幺主角造天开地﹐然后为了体会人间的一切下凡去做人。天啊﹗一个做惯了人的生物跑去做狗﹐你相信吗﹖这种幼稚白痴的题材真是……8RDtfI`d]_[`a[,V 神下凡间成*人﹐这不合逻辑﹐而神与人是不同的﹐上点我看每个人是这样子想的吧。6b]VW,OohYanI0[。 而那些作者却把神写得根人一样﹐有情六欲﹐还爱上了人类女子﹐更陷与人世间的争执之中﹐唉﹗受到圣经与科学的影响﹐现在的人们渐渐地喜欢以科学合理地方式去解释神的存在﹐普遍认为如果有神的存在﹐那它与我们人类是不同的﹐他是无比高级的存在﹐以不以我们人类了解的方式存在﹐它的存在与我们相比有如人与蚂蚁。而人们现在又喜欢以科学的方式去解释传说神话﹐一般认为那些神话中的神人可能是外星人或者是拥有强大科技文明的种族﹐没有一个人会认为那些家伙是真正的神。至高无上有别于一切的存在与以神成*人的主角。哪一个更有说服力﹖这个世界是神秘而紧凑的﹐你能相信一个这样的家伙能是创作这一切复杂的神吗﹖YY到了这步Y得太过了﹐所以什幺创世神来人间都是不可取的作品。就是这些原因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读者﹐因为每一个人现在都离不开科学﹐时时刻刻受到科学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在心中将科学放在第一位﹐所以一部小说逻辑性与科学性是那幺的重要。——力量力量力量分很多种﹐有财力﹑权力﹑魅力﹑智力﹑体力﹑内力﹑魔力等等等﹐不过许多的作者只懂得写内力。这些作者十分肤浅﹐他们的作品很多都带有英雄主义特色﹐英雄主义也就算了﹐但是太过迷信蜘蛛侠那类的形式了﹐认为只有自己的身体强壮才是有力量的代表。这是一个牛角尖啊。可能很多的作者小的时候在学校中经常被人欺负﹐而时时幻想自己什幺时候学了绝世神功等等等。而小说这个平台刚好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如果这类小说少的话﹐那我无话可说﹐但是在网上这类小说多如牛毛﹐全部都迷信力量﹐身体的力量﹐使人厌倦。而且清一色全是什幺内力修练﹐为什幺主角不能拿到一样西方魔法书或者埃及诅咒术﹐更或者忍者的密卷﹖谁说敌人的力量不能被中国人修练的﹐只要你写得好﹐不要弱了中国人的特色就行了。但每一种力量都要有自己的定义﹐就是说不要让主角练完忍术去练法与内力﹐弄得十象全能﹐这会成为败笔的。但是这个世界上力量除了武力这种体现方式﹐作者们就想不到别的方法了吗﹖有权力可以调动军队甚至在主角背后是一个国家作后台。有钱可以买打手买杀手甚至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智能可以将别人玩弄与股掌或者其聪明的头脑可以制造出机器人或者强大的兵器来帮助自己。这些情况下主角手无搏鸡之力﹐但谁可以否认他们的强大。因此强并不是只有武力啊﹗作者们的思想不应如此狭窄。Z6GdZH7s`9oDOPDRp ——架空架空架空就是改变历史﹐台湾作者对这并不感冒。8。KmYWJmmnBhKG的i 但是在中国﹐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政治的腐败﹐以及对中国历史的痛恨﹐使得他们发展出架空这个平行世界。中国甲午战争之类的耻辱也就算了﹐经过了这些羞辱之后还没有站立起来﹐这真是……318Olb]OpXonBB]B 总之﹐因为以上的原因﹐架空就出现了﹐那是描述一个大同世界。由于建立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架空之书的主题﹐所以作者不弄错﹐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到主角身上﹐事实上架空之类的书主角是新建立的政府才对。很多的作者一回到过去就急切地要建立民主﹐而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那幺早建立民主只会坏事﹐作者要描写时应应当时的环境﹐独裁是一定的﹐至少要独裁近二十年才能将权力渐渐下放。民主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民智问题﹐如果将权力下放给一群愚民﹐那还了得﹐雅典就是因为这样而灭亡的﹐所以民主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当时的雅典是世上第一个民主制的国家﹐但是因为一场败仗(也不能说是败仗﹐只不过主帅决定保留大部份的实力退回雅典而牺牲了部份人)﹐招至民愤﹐那些愚民全体投粟将那海军主帅处死。失去了海上保护力量的雅典也就灭亡了﹐在那之前的雅典可是强大到打退拥有中国三十六计的六十万波斯军队啊。所以民主是需要一些条件的﹐太过民主也不是好事。民主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公民意识﹐每个公民都必须爱这个国家才行﹐只有这想他们才会去思考怎样才会对这个国家好。要不然权力下放到那些没有爱国之心的人手上﹐他们只会做出种种卖国的决定。因此有很多的作者建主的政权都太过急躁了。因此对于架空的作者们来说无论是民主还是君主都不一定是好的行政方法﹐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就算是世上强国美国他们的内部也是存在着一连串的问题﹐有的甚至比中国更可怕﹐但是国比国气死人而尔。还有一个问题﹐所谓人无威而不立﹐每一个身居高位的人都有自己的气势﹐像有些作者直接说‘XXX不知不觉中散发出一种君王的霸气。’这是不可取的﹐君王的威胁是在他身后的国家强大与否﹐霸气是扯谈。WU。[Jb5NR3D_OI[t 只有那位君王有强大的军队﹐他说的话才会有力量﹐别人才会敬畏他。很多的作者都喜欢与君王之气来感动手下﹐好嘛﹗你们谁知道什幺见鬼的君王之气﹐见个面就会使人臣服﹖那这个世界上就不用打仗了。这个世上有些人是有领袖的才能﹐但不是什幺见鬼的气。而是在不断的接触中通过他的言行表达出来﹐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见人第一面就将自己的终身大事交在对方手上﹐他们只会在接触过之后﹐认为值得才会效忠。而这才是气势。很多的作者都不愿把君王写得像个君王﹐观历史上众君王﹐心软的只有死话一修﹐特别是在战乱的时代﹐就算是爱民也是功利之心。在战争时站起来的君王﹐一般都铁石心肠﹐有手段而冷酷﹐更载着一副假面具。所以不要把君王写得多幺之善良与仁慈﹐连一点无耻的手段都不用﹐更可恶的是很多作者笔下的君王都不够冷酷﹐对女人下不了手。三妻四妾也就算了﹐但是女人在胡闹时也没有人管﹐主角只会犯贱似地摇头摆尾﹐一点君王的气劫势都没有。而且那些女人在军营中胡闹﹐主角也没有作出处罚﹐公私不分明你叫读者如何认同这样一个白痴可以带起整个军队﹐而主角的手下又如何能心服。所以一定的冷酷是需要的﹐不要凡事都偏向女性那方面去写。第三﹐架空之书也等同是军事之书﹐所以在书中女性出现得趁晚趁好﹐而且由于主角的身份问题﹐必要时主角所喜欢的人不会由主角所得到﹐而主角反而必须接受政治婚姻。只有这样写才有真实感。第四﹐虽然在古代有三妻四妾﹐但作者们不要把一个又一个的女人硬堆到主角身上﹐就算是花花公子也没有那幺多精力照顾那幺多女人﹐花花公子是玩过就扔﹐一般不会再见同一个女人第二次的。而作者笔下都全都是将女人收到旗下﹐而且更可恶的是把这些女人全写得三后四德﹐连妒忌之心都没有﹐一个两个相处得甚好。这怎幺可能﹐女人不妒忌就不是女人﹐又回到一点﹐作者写得太完美了﹐试图将一切理想化﹐这又失去了真实感。记住一点﹐女人的妒忌心可以摧毁一个国家。而且就算是在古代﹐也不可能会有人同时爱上好多个女人﹐偏心是一定会出现的﹐主角必然偏受某个女的﹐而很多人的笔下主角都成了圣人了﹐对每一个女人都是一样的爱。天啊﹗你们到底懂不懂爱啊﹖所以女主角一个就够了﹐其它的就算也是主角的女人也只能是无足轻重的配角﹐还有一点见一个爱一个是不可能的﹐难道你能在街上与某个美女说两句话﹐接触上一个星期就爱上对方﹖XZq]eemUgSTFsNcBh 或者在海报上某个模特长得特美你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就喜欢上人家﹖你可以做得到本人佩服死。所以一见面因为对方美丽就心动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性欲升起﹐那和感情无关﹐只有在接触长久之后﹐了解了对方才能爱上。因此众作者们对爱情的了解不要那幺肤浅﹐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也写上去。——再论由浅入深再论由浅入深由浅入深指的是一本书的开头写作手法﹐吸引人是最关键的。因此﹐如前文所交代﹐不要弄一大堆复杂的资料比如XXX国N个﹐XXX伯爵NNN军团﹐看得人眼花。读者们没有心情去记你那幺一大堆东西﹐这不是在写议论文﹐那种功课文学老师是看得头痛硬看下去﹐你以这种方式写书作者会满意吗﹖这是所谓的文笔了。因此在书的开头一定要尽力简化﹐最好只出现主角的名字﹐不重要的角色都以其身份来代替﹐比如主角的母亲称呼为XXX的母亲等等等﹐因为这些人只出场一次﹐对作者而言名字就不是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份。因此﹐以XXX的母亲﹐或者NNN伯爵这些一看就能明白他们所代表的身份是最好的方法。用这一招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读者看舒服﹐使读者感到不是在看一篇沉闷的议论文。因此作者一定要为读者们着想﹐在名字的后面加上他们的份﹐比如团长﹐教宗等等等﹐帮助读者去了解。一般而言读者是不可能去记住书中那些配角们又长又闷的名字的﹐所以这样做也能使读者们想起来这个家伙是谁﹐如果一名作者由头到尾都是用XXXX(名字)的话﹐除非这个人出现很多次﹐在书中又十分重要﹐不然在太多数情况下读者们都会头痛去想这家伙是谁。这种头痛的感觉会使读者们失去读下去的欲望。架空的书除外﹐因为架空内的角色读者们在历史课上都记得八八了﹐因此这修建议对架空无效﹐对的是魔幻作品。很多的作者喜欢偷懒﹐他们很喜欢把一些人的名字叫成小XXX﹐啊XXX的妮称。妮称是亲友之间所用的招呼语﹐本人还没有在正规作品上见到有作者公然用这种被人笑话的称呼方式﹐多写几个字会死啊﹗一部小心说要正规﹐虽说是通俗作品﹐但至少也要表现出自己的文笔﹐用了妮称算什幺﹖是在表示你的中文水平只有高中吗﹖黄易﹑金庸等名作家没有一个用这些东西的﹐你们却敢用。本人知道某些女性读物中此类妮称经常出现﹐但女人的理考方式与爱好和我们不同啊。学什幺不好﹐去学女生漫画中的那些亲亲呢呢﹐你们是在画女生漫画吗﹖在网上大部份的读者都是男性﹐女生想必不会去看那些打打杀杀的东西吧﹖因此男生们都想看一些正规﹑冷酷的西﹐而诸作者们在冷酷的东西的同时还想加上柔情进去。唉……kcntPe的bo1KhNcW\ 还有什幺魔物啊﹐食人花啊﹐神族啊全都在文章开始时一次过跳出来﹐心急地在第一章把这个世界全说完了老兄啊﹗这不是在拆自己的台吗﹖人家金庸﹑黄易什幺时候这样子做过。再打个比方﹐魔盗想必众人都知道吧。这部作品的作者写了那幺多部小说﹐什幺时候见过他一次过把这个世界全讲出来的。他都是在作品中慢慢地渗透这个世界的形状给读者。而那些在文章开始时就交代一切的作者们全部说出来了﹐那以后写什幺﹖失去神秘感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肤浅。交代那个世界的历史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命名为第一章﹐只能命名为序。给读者跳过去的选择﹐大部份的作者都喜欢跳过去不看。文章之初必须轻松﹐描述一个环境﹐简单﹐缓慢而细致﹐要做到不使人生厌﹐看得舒服。最好的做法是写主角出场之前的场境﹐记住﹐是之前。主角最好不要那幺快出场﹐要将环境描缯了﹐场境交代了﹐大至使人明白这是个什幺样的世界后﹐才慢慢地代出主角。但记住﹐不要出现一大堆人﹐使人分不清楚谁是主角﹐你要写谁。也不要说﹕“啊﹗这就是我们的主角了。”不能说得直白﹐这对一名作家来说是至命伤。要使得读者们自己找到主角﹐一般来说着重描写就行了﹐不难。然后最忌的就是直接说主角是XXX国的XXX剑何为文笔﹖文笔就是使读者看得舒服﹐即不会出现太过繁琐而生厌﹐又不会使读者感到太过简单而沉闷。HthIm`7Kc`eca9LrW ——科幻与军事科幻与军事对于科幻小说与军事小说来说﹐一开始就把主角写成一名士兵或者是将领不是个好做法﹐可能很多的作者都有过军训﹐对于军训有经验与感情。但各位不要忘记﹐军事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所以你一下子把主角写成士兵那不是个好的办法﹐很多的漫画与动画都不会选择这幺做﹐超时空要塞的主角是由飞机师因意外成为战机架驶员的﹐ZZ高达中的主角也不是士兵﹐是名少年﹐不小心坐上了高达而开始机师的人生。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必须使得主角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拉近﹐因此他们必须劳心劳力地把主角的出身写好﹐很多的作者在这方面作得不够出色。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身份的转变﹐使得主角被逼或者自愿成地改变了人生。读者们对于怎样打仗或者是舰队资料什幺的没有任何兴趣﹐对他们来说是一堆资料性的东西。但对于作者来说这些东西是作者要灌输给读者的资料﹐使得读者拥有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这方面就要看作者的表达手法了﹐比如说﹕舰艇的巨大﹕失败的表达﹕这只船长十里﹐宽二十多米。(事实上读者们对于距离与大小的感觉十分模糊﹐所以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失败的。)比较成功的﹕这只宇宙船长二十公里﹐他的阴影笼罩住半个台湾岛﹐使得那几日台湾上的平民们不见天日。(后面那几句成功地表现出了这船的大小﹐最好的手法就是拿一样众所周知的物体来与他对比。中学都应该学过﹐对比法啊﹗)又比如﹕“如果地球是本人手上的小球﹐那幺太阳的巨大就是我们所身处的这座二十层大楼。”(这个表达够直接明白吧。)以上全是对比的手法﹐现在谈谈比喻在文章里的作用。在各位的作品中直接告诉读者那东西是什幺﹐没有半点说服感。比如﹕那个圆球会放出刺眼的光芒。那个图球会放出有如太阳般的光芒﹐使人无法直视。aZ9。hfBjLRmjVFJ\ 又比如﹕这只船的巨大前所未见﹐就像一只鲸鱼一样座落在海上。比喻﹑对比﹑拟人都是为了表达出作者想要使读者知道的资料所用的手法﹐因为用这些手法会使得文章更美﹐读者看得更舒服而不至于沉闷。这些都是小学时所学的文法﹐很多作者都把它们扔回给老师了﹐现在给各位重温一下吧。——作者的态度作者的态度写书是为了读者﹐而不是为了自己。那些写来恶搞的作者不可能写出什幺好书﹐也不会持久。因为他们没有对书抱有应有的态度。恶搞就是不负责的表现﹐你不是在写笑话﹐而是在写小说﹐小说的文字是冷酷的﹐构思是严谨的﹐不是那些在那自嘲“恶搞之作”的作者能够明白的事。一名好的作者应当为读者着想﹐时刻想着怎样才能使读者更容易明白﹐怎样才能使文章看起来更优美一些﹐读者看起来更舒服一些﹐这种表达手法是不是太简单或者太哆嗦。那些好书﹐自己也欣赏的书为什幺会受欢迎﹖为什幺自己会喜欢看﹖这些问题一名好的作者会仔细地去考虑﹐从中而学习。偷懒是作者的大忌﹐因为偷懒是不负责的表现﹐也不用指望对方能够写出什幺有品味的东西出来。对作者而言创意是次要的﹐文笔才是最主要的。不﹗应该说是表达手法﹐没有好的表达能力就算是再好的题材也会被写得失去应有的色彩。初学者他们的文笔多数简陋。更喜欢犯一个至命的错误﹐那就是用第一人称写书。还有主角太早出现﹐没有对主角的出现作出详细的铺设﹐没有进行环境描写﹐文语太过直白﹐不懂得使用对比﹐比喻﹐似人等手法……但是所有的作者记住一点﹐最好的作者是最好的读者﹐因为喜欢看书而写书﹐那幺就不要犯太多自己从别的书中所看出来的错误与厌恶﹐随着作者所看的书越来越多﹐那幺就会明白什幺是品味﹐什幺书写得好﹐什幺书有人代笔﹐什幺书是垃圾……——作者的立场作者的立场很多的作者都会偏向主角﹐站在主角的立场上去写作。但这是错误的﹐一般来说身为作者应当给予主角一个最终的结果﹐比如说﹕主角最终会统一帝国。又比如说﹕主角在本书完结之前不会死。等等等。这样做本身就巳经给予了主角很多的优势﹐足够有余。那剩下的就必须篇造一个合理的平台给主角演出。所谓的合理又符合逻辑那作者就必要站在中立的立场﹐而不是想要主角怎样好怎样好。奇遇不断﹐强得非人。这样哪有逻辑可言﹐比如说﹐什幺创世神创造了世界然后喜欢人类的生活﹐轮徊成为主角。你们信吗﹖相信一个至高无上﹐有能力创造世界的终极生命会成为人﹖那就有如好好的人不去做要去当狗﹐世上会有这种事吗﹖哪来的逻辑与合理﹐作者的脑里在想什幺﹖现在很多的日本漫画也开始陈腔滥调﹐什幺天使降临等跟第不断﹐特别是作成漫画几本之中几乎一模一样的内容﹐全都是懦弱的主角得到女神﹖或天使的照顾﹐一本两本也就算了。小日本人口少也就算了。这种作品看多了各位不会厌的吗﹖还是只要是漫画就成。一句话日本的漫画文明在走下坡﹐特别是动画﹐画得美是美了﹐但是献情也太过了﹐开始拖戏。 著名人物和事件 碧落黄泉 ①词目碧落黄泉 发音bìluòhuángquán 释义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示例暂缺。 ②碧落黄泉,真名:廖俊华,男,出生于1981年,险险跨入‘八零后‘门槛。毕业于广西某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大学期间开始第一本长篇小说《仙魔战记》的创作,并接连实现了出版繁体、简体,为此深受鼓舞。今年上半年结束了《仙魔战记》创作之后,现正在进行第二本长篇小说《暗火》的写作。作为一个有两年资历的网络原创小说作者,我深知在网络上兴起和衰落的过程相当迅速,只有不断的创新和进步,才是一个作者的生命力所在,目前新作《暗火》已经有望台湾出版,等到网络上开始更新的时候,相信能够在广大的读者支持下,掀起一股崭新另类的仙侠热潮。 3、碧落黄泉,奇 书 网 著名编辑,负责起点第四编辑组和奇幻玄幻频道。在加入起点编辑队伍之后已经告别了网络小说的创作,之后的作品偏向了网络游戏背景故事。曾经应邀主笔《热血传奇》的世界观背景事故,任务故事和一些外篇故事以及装备介绍。之后还为《传奇世界》《龙与地下城》《纵横天下》《梦幻国度》以及一些其他的网络游戏进行世界观背景设定、种族以及人文历史架空设定还有相关的故事创作担任主笔,是国内网络游戏方面进行世界观背景设定以及故事创作的专家级人物。 九州幻想 九州为中国七位较有影响力的奇幻作家们创造的一个幻想平台 七位作家分别是遥控(SHaKeSPace)潘海天(大角)今何在水泡江南斩鞍多事 这个写作计划在读者特别是学生人群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又有大量知名奇幻作家加入或者客串入该写作计划 最初九州的部分在<奇幻世界>刊载过一段时间,后与<奇幻世界>分开,由江南潘海天今何在创刊于2005年夏~~发行了两期试刊号后,从2005年九月正式发售,每月一期~成为中国幻想文学的又一本杰出刊物 并经常性的不定期将杂志中的部分文章集结成书出版目前出版的单行本刊物有: 江南:《缥缈录I》,《缥缈录II》《缥缈录III》《缥缈录IV》 今何在:《羽传说》 大角:《白雀神龟》 萧如瑟:《斛珠夫人》 斩鞍:《朱颜记》《秋林箭》 今何在:《海上牧云记》 大角:《铁浮图》 唐缺:《英雄》 07年九州创始人之一的江南与另两位创始人今何在潘海天在理念上产生分歧江南离开〈九州幻想>杂志创办〈幻想1+1〉 九州幻想由潘海天今何在编辑继续发行 附九州创始时的宣传文章 身为作者,总有一种宏愿,有生之年,要书绘一幅庞大的画卷。但凭一人之力,穷尽百年,又如何写得完心中无尽想象。 于是,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方式:创造世界。 2002年1月,一个邀人同写同一故事的贴子发表在清韵的天马行空论坛上,发起者没有想到,这变成了一次宇宙大爆发的开始。 最初只是一个小型的接龙计划,但随后越来越多作者的卷入,最终他们决定把它变成一个大型奇幻世界,用来提供给更多的作者使用,使大家的作品能得以相互呼应,使这个世界能够不断的真实与丰富下去, 最初这个世界并不叫“九州”,为了确定世界的名字,为了争执它该是白皮肤还是黄皮肤,经历了无数次大战役,最终,2003年4月,九州正式定名,九州论坛开创,开始讨论设定和召作者加盟。目前参与过九州创作的作者阵容,几乎可以构成一支网络皇马般的梦之队。吸引这么多人的原因只有一个:一个联合开创世界的梦想。 想象一下所有的故事能互相呼应,独立成章的作品合起来就是鸿篇巨制。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舞动,折射出他每一个棱角的光芒。看着这个世界在一砂一叶的累积中渐渐成形,这是多么令人幸福的事情。 有着详细资料与设定的幻想世界,西方有知名的“龙与地下城”(DD)系统。在这个世界设定上产生了经典名著《龙枪编年史》,游戏《魔法门》《英雄无敌》等著名系列,《魔法风云会》(万智牌)卡牌游戏,以及电影影视作品无数。已成为西方幻想文化的代表之一。但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却一直没有一个真正设定严谨资料共享的幻想世界,大家各自为战的创作了无数故事,却如雨落平湖,击出一点涟漪便消失无踪了。或者新新封神榜,新新西游记,新新八仙,新新哪吒闹海,把古代神话一遍遍翻炒,直到面目全非索然无味。我们失去想象力和创新力了么? 总要有人来做些什么。为了东方幻想文化的尊严也好,为了孩童般天真的虚妄也好。 九州是一个梦想。是天空里的第一滴水,我们希望它能变成海洋。 书系 书系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籍着书这一硬件媒体,留下了智慧的火种,使得我们的文明得已传承。作为一种知识载体,他在人类发展史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人类通过书本获取知识量大约是每秒钟十二比特,但即使是这样的速率,也使人类的文明等级在三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与辉煌。 要读书,首先就要了解书。 下面我来说一下书的书系,以及书的发展史略。 当今世界上的书,大致可以分为理论书系,文学系。 理论书系分为按照人类已知理论整理形成的人类对与宇宙万物人类的基于物理学上的科学系,以及对于人类认知世界思维意识活动形成的哲学系。 而文学系可以分为幻想文学,纪实文学。 先对上面的书系做大体介绍后,我重点给大家说下幻想文学书系 幻想文学书系是我们大家接触最多的一类文学读物,其天马行空的幻想,虚幻的世界观,完美的剧情,巧妙的构思,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枝独秀。 幻想文学分以下几种: 1.虚拟现实,用现实的手法写一些引发别人深思,在现实世界虽然可以实现但又不存在的情节。比如《理想乡》,一个幻想乌托绑的理想世界。如同社会主义的最高境界共产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 2.神话与史诗,神创造了世界是世界各个种族共同的信仰,相应的文学作品也是不胜枚举,作为对人类降生所带之原罪的深思与忏悔。以及对诸神的膜拜。代表作《失乐园》《荷马史诗》《希腊神话》 3.科学幻想,一种基于当代物理学发展的幻想,对空间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地外生物探索的符合科学原理的文学构思作品。代表作艾克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我,机器人》已经中国科幻名家刘慈欣的《三体》,以及柳文扬的《仰望深渊》 4.奇幻作品。奇幻作品是一个系列,作者通过构思一个平行的虚拟世界向人们展示一种不同的世界。奇幻作品也可以分好多种类,魔幻,玄幻大致都属于奇幻的范畴,奇幻早期的出现来自古代的鬼怪故事与明间传说。现在的奇幻已经成为一种体系,比如西方的《龙与地下城》中国的《九州》,奇幻作家通过创作一个剑与魔法,巨龙与骑士的世界,讲述其中的忠诚,荣誉,友谊,尊严。经典的代表作品西方经典奇幻《龙枪编年史》《魔戒》《黑暗精灵三部曲》已经中国九州幻想书系的《飘渺录》《羽传说》。 书之于我们,就如同软件之于硬件,阳光之于树木,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珍贵的智慧精华。书带给我们太多太多,以至于现在大部分人的多数知识都是从书本中获取的。 学会对书的分门别类的阅读,对自己涉猎知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你拿起书的时候,你会真切的感受到,你已经步入了浩瀚的智慧宝库。 修真小说 如果没有还珠楼主的传世之作《蜀山剑侠传》,或许修真类小说也就没有今天自成一派的鼎盛势头。尽管修真这个概念永远都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但融合了道学、玄学、医学、气功、神话传说等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修真小说,也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琳琅满目的法宝仙术,似幻似真的修行之路,恢宏完备的世界构成,都是修真小说的精髓所在,也是永远需要追求的目标。 修真是发挥古代道家追求成仙的方法 修真小说的兴起 第一次接触修真小说,以名字看,古代有“仙人”、“真人”、“神人”,所以修真是修真人的,不过现在的修真小说大部分包含这三种。 其实,整个修炼的过程也是生物类自身进化过程,没有停滞,相当程度上是在写万物自强不息的信念。在古神话里,人是神依其自身为模本制造的,第一代的人类甚至有着不逊色神的能力,但现在人是如此的脆弱和卑微,于是为了重现昔日的辉煌,智慧生物踏上了寻回真我的旅程。曾经的神话就成了最好的目标,但旅途却因神话的飘渺而显得万分的艰难。 再者,修真小说毕竟是小说的一种,它应该符合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现在有许多的小说,倡导不劳而获或者无形中形成这么一种观念,我觉得是相当有害的。比如很多小说提倡外来的丹药而忽视了本身的修炼,我记得我看过一篇修真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的很多是依靠丹药发掘宝贝,使自己的修真历程变成了天上掉馅饼的过程,没趣味透顶。文学既是人学。要写好人,写一个健康的人,而不是坐地上,等东西掉下来的人。 而且,现在很多的修真小说以自我的观念为中心,我并不是说修真小说要没有自我,而是说,修真小说作为接受文本,它应当避免过于自我。很多作者以其自身的狭隘,使得修真小说创作的道路也越来越狭窄。还有些作者没有自我,缺乏自己对生活的介入,而一味的对要求自己赞扬别人的生活,可能我这样说有点难懂,通俗的说,就是意淫。 最后,我认为修真小说完全是中国的。这是相当有创造力和有意义的工作。象日本这个无根、无文化的民族,也只有篡改他人的文化。日本很多故事出自中国的文化里。如圣斗士星矢,就是依托古希腊神话。当然这是写的好的。我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修真小说在网络上的出现和兴起,和所谓的奇幻有着大抵相同的背景,作为奇幻小说在东方的映射面,修真小说的设定世界更多的立足于东方神秘主义的根基。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光怪陆离的神话,师法古典神怪小说,便重现了一个先民们狂想瑰奇的世界,加以现代小说元素和故事,吸收武侠小说笔法结构,隐然有与奇幻抗礼之势。 但修真小说的兴起,却有着先天的不足,奇幻小说起源西方,如龙与地下城系列、魔戒系列,已经有着成熟完善的体系设定,有着大体相同的背景,所有的读者都可以经由一个大体类似的世界认知而接受一类题材的作品。而中国的修真小说却抛弃了很多前辈的设定,基本上是一个小说一个世界,每个作者笔下的人物的世界、级别、职业等设定均是五花八门,读者很难有一个清晰的世界观。虽然如树下野狐等佼佼者努力发掘大荒时代上古先民的传说设定,但显然这个世界太过严格狭隘,缺乏普适性。 修真小说同样面临着后天的失调。现今的很多修真小说不过是武侠的另一个变体,把神功变成仙法,把江湖变成仙界、人界等等,以至于出现一个奇怪的名词:仙侠 杰克·万斯 JackVance (1916.8.28—至今) 【介绍】 杰克·万斯原名为约翰·霍尔布鲁克·万斯(JohnHolbrookVance),1916年8月28日生于美国旧金山。在他年纪还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于是他跟着母亲和兄弟姐妹住到外祖父母的家中。十几岁的时候他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还创作了不少诗歌。他读《诡异传奇》[WeirdTales]和《惊奇故事》[amazingStories],读埃德加·赖斯·布鲁斯和儒勒·凡尔纳,读邓塞尼爵士和沃德豪斯。虽然万斯热爱文学,但是在高中毕业以后没能在大学学府里埋头学习。家里供不起他念大学的费用,于是他在全国各个地方漫游,做过各种不同的工作。他曾在农场当过摘果工,曾在生产采矿设备的工厂里当苦力,也曾下过矿井和油井。用他自己的话来讲—— “对我而言,那是一段蜕变时期。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不切实际的小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相当不安分的年轻人,掌握了各种技能和手艺,还决定要尝试种种不同的生活。” 在觉得自己可以接受更高等级的教育时,万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报名上了大学,一开始专修采矿工程,后来转为物理专业,之后再转修新闻学。但他不久就又不安分起来,跑到了檀香山的某个海军造船厂里工作。这份工作没有拿到薪水,于是万斯再次回到加州,时间正好——二战爆发了。接受过一段时间的间谍训练后,万斯认为自己永远学不会日语,就退出训练,加入了海军。正是服役于美国海军期间,他才以《濒死的地球》一书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一直写到今天。他通常以笔名杰克·万斯写作,但也曾以本名和埃勒里·奎因、阿兰·韦德、彼得·赫尔德、约翰·万·西伊等名字写神秘故事。 万斯的作品涵盖各个领域,大致可分为四类:星际游记、魔法传奇、战史画卷、田园牧歌。 【创作生涯—星际游记】 万斯写作生涯的早期并不顺利,当时充斥市场的都是庸俗杂志和廉价的平装本小说,而且他独有的写作特色还没有成熟。他那时写科幻奇幻、悬疑推理和神秘小说,还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写过剧本。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间,万斯与妻子诺玛一直在各地旅行,每到一个风情迥异的地方就逗留一两个月让万斯写作,所以这期间他写的太空歌剧和星际罗曼史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异域感。虽然他忙于描绘光怪陆离的异星生活、遥远的未来世界,但从不曾忘记将笔尖探到那种环境下的人类的内心,述说他们在感性和理性间摇摆的两难境地。 1952年的《大行星》、1958年的《保的语言》[TheLanguageofPao]和1963年为他夺得雨果奖的《龙主》都是这段时间的作品。 万斯开创了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新流派,写的是“仿佛旧日重现的遥远未来世界”,被一些人称为“未来奇幻”或“科学奇幻”,同属这种风格的还有吉恩·乌尔夫的“新阳”系列。 【创作生涯—魔法传奇】 1950年的《濒死的地球》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故事读起来仿佛是童话,又好像是已消逝的文明那些古远的传说,也是那种“旧日重现式未来”,一派国之将亡的末世气息。《濒死的地球》以六个各自独立又彼此相关的短故事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 “地球,”潘德鲁姆陷入冥想,“一个昏暗无望的地方,不知有多么古老。那里曾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云烟氤氲,江河波光潋滟,旭日耀眼灿烂。年年岁岁的风吹雨淋挫平磨圆了磐石,阳光也变得惨淡红黯。陆地已几经沉浮,千万都城兴建过高塔,又塌颓为尘墟。人们往昔的住处如今盘桓着数千陌生的灵魅。地球上现在只有邪恶,由时光浓缩的邪恶……地球正濒临死亡,已走入暮年……”(引自《特赛》) 二十亿年后,太阳已走到星体生命的末期,光焰衰微,而地球上已罕见人迹,变得死气沉沉。人们要么已经在历史长河中化灭为埃尘,要么在末世情绪中沉沦。除了人类,地球上还有种种奇异生灵,比如遗传工程的遗留产物迪奥殆、以情报换盐的骑蜻蜓的图克人,甚至还有从其他空间来的异种灵魅。因为年代久远,现在的种种记录到那时几乎已完全失佚,绝大部分人类对地球遥远的过去知之甚少。科学在那时已经蜕变为魔法,只被少数人掌握,而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某种彼此隔离、困在自己田园以内的中世纪时代。魔法师在自己工作室的营养槽里培育生命,在花园里种植有动物血统的混血植物,在黑暗秘宴上召唤神祗企图将之毁灭。虽然与托尔金的《魔戒》一样将故事背景设在末世前的黑暗时期,万斯却不在意善恶力量的争斗,也没有从各地召集一群试图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拯救世界。他只是用颜色和光影铺开一个又一个末世之城,任由里面的人物随自己的意志生活。他笔下的末世,没有悲壮恢宏的两军对垒,而是寂渺荒芜中单人匹马,孤影茕立,突现的是松散的人际关系和孤立的个人内心。 《濒死的地球》的每个故事都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展开,全书不平常的故事组织方式使之成为一部更着重于感情与人物的作品,情节和事件则变得次要。前四个故事里的人物彼此关联,但各人都有唱主角的时候。“米尔的图亚安”是一个想制造生命的巫师,他跟从大法师潘德鲁姆学习,并达到了自己的目标;“魔法师玛兹瑞安”企图靠折磨图亚安得到这些知识;“特赛”是潘德鲁姆培养出的人造人,但因为一个心灵上的小瑕疵使得她是非不分,美丑不辨;“劫匪莱纳”曾想逮住特赛,自己却中了一个女巫的圈套。其余两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域都与前四个相同,但角色则不一样。“钨兰·铎尔”是个被派往古都墟迹寻找魔法奥秘的王族,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物,但带来的后果出乎意料;“斯费尔的古亚尔”则是一个从小就满脑子疑问的男孩,成年后他到处旅行,四处寻找人类博物馆。在那里,他所有的疑问都会得到解答,但事实和他想的并不一样。 作为一本书,《濒死的地球》只有这六个短故事,但是作为一个幻想世界系列,“濒死的地球”还有三个长篇:1966年的《灵界之眼》[TheSaga]和1984年的《了不起的莱尔托》[Rhialtothemarvellous]。相隔十几年后再投入到这个世界设定中,万斯的写法已经完全不同。 《灵界之眼》和《库葛传奇》为之前那个短篇集所描绘的世界中带去了讽刺的色彩,如果说《濒死的地球》是阴郁的正剧,那么这两部就是闹剧。这两本书带有些痞气,它们的主角都是反派人物,是四处游荡的冒险者和自信满满的骗子。《灵界之眼》讲的是“聪明人”库葛在完成笑面法师指派给他的任务时,一路上的经历。形形色色怪诞可笑的人物纷纷出场,演出一幕幕活剧。文中不乏猥亵与暴力片段,命运与魔法在这个以牙还牙的世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给人一种诡谲奇异和不现实的感觉。《库葛传奇》是《灵界之眼》的后续,说的是库葛被法师戏弄了以后设法报复的故事。《了不起的莱尔托》则以大法师莱尔托为主角,讲述他与其同伴们的冒险。 《濒死的地球》非常好地融合了科幻与奇幻两种元素,是科幻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万斯在此所讲述的魔法让人很难分清究竟是超自然的力量,还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到的科学技术。几乎每个角色都会一点这样那样的魔法,或是拥有魔法物品。图亚安在安贝隆学习“数学”;古亚尔的“膨胀蛋”让人想起《七龙珠》里的压缩胶囊,或许更简单些,就是小型帐篷。安普理达弗城里有反重力直升梯,还有“空中飞车”.为此,这些原本是为杂志写的短篇故事被编辑退稿,理由是:“很有幻想力,但没有出版价值。”但这些小故事最终还是汇编成书顺利出版,而且被译成各国文字,多次印刷再版。不难想见,它肯定引发过关于类型定义的争吵,就跟现在的国内幻想文学圈子里时不时就争上一轮“什么是科幻奇幻魔幻玄幻”一个样。不过大部分读者都不介意它在分类学上该如何定义,于是很多作者也开始放手写这类界线模糊,统称为“幻想文学”的故事。 这个系列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方面:风靡世界的龙与地下城(简称DND)桌面角色扮演游戏就借鉴了它的魔法设计。其创始人加里·吉盖斯[GaryGygax]在第一版的《城主指南》上明文写有给规则设计带来深刻影响的作品“《灵界之眼》、《濒死的地球》等等”。 “濒死的地球”里的魔法师并不像哈利·波特那样一旦会了某种魔法就可以随时使用,他们必须在施法前做好准备,翻阅法术书或卷轴“将咒语烙入脑中”.咒语一经施用就从脑海里消失了,如果要再用,就得重新记咒语。各人因能力的不同,可记住的法术数量和等级还不一样。比如玛兹瑞安可以记下六个法术,而图亚安只能记下四个。玩过像《博得之门》这类DND游戏的人都知道,游戏里法师施用法术就跟前述的情况一模一样。DND核心规则里“创造者名字”加“魔法效果”的法术命名方式可能也是借鉴如“梵达尔的潜行斗篷”这样的咒语名,规则中的“棱镜七彩喷射”则是从小说中直接搬来。高级法师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半位面这样的设定也是参考了《图亚安》里面提到的潘德鲁姆的安贝隆。当然,濒死的地球有同名的桌面扮演游戏,有独立的游戏规则,小说中的人物都会作为NPc出现。 万斯创造的另一个标志性的幻想世界则是里昂尼斯。这个系列的三本书——《桑德朗的花园》、《绿珍珠》和《马道克》——在1983年至1989年间陆续出版,万斯在奇幻写作方面雄心勃勃的大胆尝试于此达到了顶峰。他从二十亿年后的地球一下跳回到中世纪的英国,把笔尖落到了亚瑟王时代英吉利海峡中一个叫里昂尼斯的小岛。在“濒死的地球”中隐含的童话元素在这个三部曲里就明显多了:坏心眼的继父继母、狸猫换太子的桥段、失散的王子、仙子的魔法、危境中的孩子,还有会跳舞的猫。与“濒死的地球”相同的是,里昂尼斯也有阴暗的潜流,死亡、痛苦、人性的阴暗面从来不曾在故事中消失。许多人爱慕虚荣、不安好心,觑觎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许多人结局悲惨,好人不得好报。不过,跟大部分童话一样,最后结局总是邪不胜正,坐上王座的总是正统的国王与王后。最后结果虽然是猜得到的,但其过程总是一波三折、出人意表。 【创作生涯—战史画卷】 1958至1973年间,万斯写过不少关于战争与革命的故事,讲述它们的起因和过程,描绘这种特殊时期里一些人物的个人遭遇。《永生》[ToLiveForever]与《保的语言》中有少数这类片段,真正使之得到展示的是由一个中篇和两部长篇组成的战史画卷。 《奇迹创造者》[ThemiracleWorkers]、《龙主》和《最后的城堡》以优雅而简洁的方式讲述了一场殖民冲突。人类舍弃科技追求魔法,并自负地称自己为“奇迹创造者”.但是当外星殖民者到来时,人们发现魔法对这些天生擅长生物战的敌人毫无用处。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权,人类得改变战术,而且他们的确做到了。《龙主》的故事背景则是两派异星龙族间的战争。它们可以随意变形,成为效率极高的战斗机器。可它们竟然还打算为了同样的目的豢养人类,结果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最后的城堡》发生在人类战胜之后,意图定居在地球的人们本来以为这里近乎荒废,没想到他们的异星仆役们早就把这颗星球当作了自己的家园。为了开除它们的“球籍”,人类发动了斩尽杀绝的灭族战争。尽管很有些说教腔调,但万斯对人类功利性的敏锐洞察力与其优美的文笔还是让《最后的城堡》同时拿到了雨果奖和星云奖。 人类功利性的一面在与《最后的城堡》同年出版的《蓝色世界》[TheBlueWorld]里得到了更好的展示。故事一开篇就写人们对最近海难事件的种种猜测以及他们过于乐观的估计,又描绘了一群强烈要求除掉海怪的人。这些人因为土地短缺而只得住在巨型海中花朵里,饱受海怪的侵扰;可他们的合理要求却遭到了教会的阻挠。万斯分析了外来威胁、内在镇压与教会顺从态度之间的关系。 【创作生涯—田园牧歌】 万斯成熟期的作品几乎都在讲述他的理想国:吉安河区[GaeanReach].这“河”指的是银河。在遥远的未来,一波又一波移民潮涌往银河系的各个方向。人们改造了无数的星球,把它们变得适合居住,这一片地方就被称为“吉安河区”。 吉安河区最早的故事就是《恶魔王子》系列,这个系列可跟恬静的田园生活沾不上边。三十六世纪时,吉安河区的文明世界联邦面临着不法份子海盗行径的严重威胁。这些劫掠者中最为恶劣的就是五个被称为“恶魔王子”的海盗团伙头目,这五位可能是诸多科幻小说中最威风的恶人了。他们虽然威风,但不是主线人物,他们的敌人才是。克斯·杰森,他的双亲和同胞不是被这些恶魔杀害就是为他们所奴役,因而立誓要向五人复仇。在讲述侦察、追踪、打斗、阴谋和罗曼史的同时,万斯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银河世界,从他的脑袋里摸出一个又一个各具特色的星球。他展示各地大相径庭的风土人情,甚至当地居民的不同着装、不同发型。据说和托尔金编有详细的中土世界历史一样,万斯也为吉安河区的各个主要星球准备了从旅行指南到政府公文的详尽背景资料。 1967年恶魔王子的第三部《爱之宫殿》[ThePalaceofLove]出版以后,万斯有十二年不再理睬这个系列。1979年的《脸》[TheFace]和1981年的《梦想之书》[TheBookofDreams]出版时,可以看出万斯对杰森一心只想着复仇的看法已经不同了。后两部里杰森失去了报复成功后的满足感,复仇已经成了心胸狭窄的表现和自暴自弃的情感发泄。万斯认为一生仅以复仇为动力只会让生命变得空虚。这个系列的最后结尾是这样的—— 爱丽丝把手搭到他的肩上:“嗨,你怎么样?” “我什么怎么样?” “你那么安静那么老实!真让我担心,你还好吗?” “很好。也许吧,是有点灰心丧气。我的敌人把我给遗弃了。崔桑死了。事情了了。我没事做了。” 吉安河区系列还包括《阿拉斯特星团》、《卡德威尔编年史》、《夜灯》、《召唤港口》和去年刚出版的《鲁茹鲁》。 与以上四个类别相比,万斯在七十年代初就不再写的神秘故事其数量是少多了。《可恶的罗纳德》是《梦想之书》里哈沃德·艾伦·崔桑的原型,而哈沃德是万斯写得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写作特点】 万斯很少在叙事结构上玩弄花巧,基本都用简单直接的单线单向叙述。万斯也从不在意科技的迅速发展给科幻小说带来的影响,但这并没有使他的作品显得老套过时。不过正如前面提到过的,万斯的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曲折的情节或迷离的布局,而是由瑰丽文字描绘的幻梦般的世界与鲜明的人物。在万斯的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他那股对户外生活的强烈热爱,青年时期丰富的工作与旅行经历则使得他笔下的世界充实又真实。 也许并非是随意的气氛和随兴的创意使他成为大家,也许该归功于他含蓄的讥讽、尖刻的夸张、藏在或严肃或优雅的描述中那些巧妙的刻薄话,也许该归功于他对人物性格、社会立场、人生观其微妙差异的细微刻画。没有哪个科幻作者能像万斯这样准确地掌握字词的力量,活用每一个词语以得到更为生动细致的描述,扩展每一个字的潜能以给予视觉的冲击;也没有谁能像万斯这样将一个光怪陆离、亦真亦幻的异世界清晰地勾勒在你眼前,仿佛行走在海市蜃楼间,既贴近又遥远,既熟悉又陌生。他仅用一两个段落、三五句引言和一点注解就能表现出许多作者长篇累牍都未能阐述明白的异域风情。 万斯反对菲利普·迪克所提倡的那种海明威式简单清晰、干脆利落的语言风格,他的句子委婉迂回,砌有许多富丽的词语——有时简直太多了,害得他被一些批评者认为是行文怪诞,难以理解。“要往回爬上三行才知道句子的主语是谁,有时你还找不到它!”他还生造了许多字典上没有的词。 万斯笔下的主角们通常是性格坚强的人物——有的天性如此,有的则是为环境所迫,配角们则各有各的特点。虽说性格坚强,万斯风格的人物行动却极少诉诸暴力,而长于以智谋取胜或劝诱说服他人。或许应了那句“文如其人”的话,他的人物与他本人一样,拥有对人心的洞察力和对语言卓越的掌控力。他创作的故事和安徒生的童话一样,摆脱了时代的束缚,展示的是纯粹的人性。而无论何时,人性总是一样的。曾有评论家将万斯的作品比喻成一块水果蛋糕,外层是大堆甜蜜美味的糖霜和水果,内部则有完全坚实耐久的蛋糕支撑。图亚安在芙萝瑞儿被杀时对特赛的宽容,特瑟舍命对抗强敌勇救情人的忠诚,特赛只身前往地球时满怀的希望,伊塔历经种种不幸仍对公义抱有的信任……这些是与其壮美幻梦外部世界对应的内心世界的祥和之美,也就是撇开华丽文字糖霜后,内部坚实的蛋糕。 【主要作品】 他写的书已经超过了六十本,《凡斯大全集》[VanceIntegraledition]以年代为线收录了他平生的绝大部分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系列故事,而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濒死的地球》系列。这是后来许多作者竞相模仿的杰作。巅峰之作是有五部的《恶魔王子》系列,此外还有《冒险星球》系列;《德丹》[Durdane]三部曲,两本的《大行星》[BigPlanet],《里昂尼斯》三部曲[Lyonessefantasytrilogy]等等。很多作品都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使他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雨果奖(1963年的《龙主》、1966年的《最后的城堡》)、星云奖(1966年《最后的城堡》)、1975年的土星奖、1984年和1990年的世界奇幻奖,1996年的科幻协会大师奖和埃德加奖(1961年《笼中人》)。 毕华流 毕华流(原名吴汉源,1961年-),香港作家,早年曾任职中学中文科老师,兼职作家、游戏家。现专事写作及青少年培育工作。 毕华流中一至中七都在皇仁书院渡过,于香港大学历史系毕业。学生时期他投稿香港报章《明报》的校园版,处*女作《主席手记》和《捕捉女王》,记载了1980年代初期名校学生自由自在又充满挑战的生活,为他赢得“青年笑匠”的美誉;他的作品十多年来一直占据畅销书目,深为学生喜爱。归信基督教以後,他仍然持续以中学时的“朋友仔”生活作为蓝本创作,但说教的比重却增加了。1990年代末他曾转为全职作家,但近年已重返校园。值得注意的是,他曾经在香港回归前赢得了“世界大富翁大赛”的冠军,为香港争光,并旋即成为全港传媒访问的焦点,其後写了一本书《蒙地卡罗战记》来讲述这次比赛。他亦是龙与地下城游戏的热爱者,在推广益智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戏方面不遗余力。 他之所以选择「毕华流」为笔名是因为「毕华流」和真名「吴汉源」对偶(「毕」和「吴」的谐音在广东话中都有「不是」的意思)。 毕华流的作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回忆学生时代系列:由《主席手记》开始,到《捕捉女王》、《天子门生》、《夜半无人/爱的宣言》。 忆述教师生涯系列:由《万能老师》、《顽皮教室》到《诲人好倦》。 生活幻想系列:《美梦成真》、《国史奇兵》、《诸事奇案》、《前线体验》、《好学武林》、《求爱傻话》、《未老言老》。 温情幽默系列:《失恋同盟》、《嫁娶如常》、《多妻是福》等。 智趣系列:《毕华流谈游戏》、《毕华流谈星座》等。 宝仔探案系列:《宝仔探案》、《少男名探》、《麻烦队长》、《真的出事》、《强劲对手》、《眼冤冤案》和《有效装备》。 历史式创作小说:先有《荒原三部曲》的《少年游》、《女儿行》和《妖兽阵》,再在这之上发展出全套十三册的《桑梓荒原记》,将《荒原三部曲》的历史背景从头交待。现时只有头六册已发行,第七册(暂名“少男编”)及第八册(暂名“少女编”)亦已完成多时,讲述康守时、移山、康健男、白聂丹蕾女王等人的故事。但由于原来负责出版的公司因为创办人离世而结束出版事业,毕华流尚在商讨新的合作形式,希望故事能以原来的包装发行。 突破出版系列:全为宗教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包括《水龙渡》、《青云鸟》、《我是羊》、《有一点》、《那日子》、《还没完》等。 宗教散文系列:《总爱言爱》、《在卓越和平凡中间》。 另外,他在1992年的《Yes!》热潮影响下,与友人合资出版一本名为《Why》的杂志与之对抗,但失败收场。2002年,他为香港小学生编写了一套全套三册的创意写作教材《中文游乐园》。 毕华流网chairmanbutt.net/ J.R.R.托尔金 《暗黑破坏神》,《永恒使命》以及《博得之门》等RPG游戏都与加里.吉盖克斯在70年代中发明的纸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有直接关系;而加里.吉盖克斯又可以追溯到已故英国语言学教授,J.R.R.托尔金身上,这个人将昂格鲁.撒克逊(即古英国)历史与挪威神话综合在一起,变成了我们现在说的“奇幻题材”——没错,就是那种有巫师,半兽人,刀剑魔法和壮丽探险的故事。 那么,我们再回到电脑游戏上面来,这两人到底谁对电脑游戏的发展影响最大呢? 先说托尔金。他并不是奇幻题材的发明者,确切点形容的话,应该是他将传统的民间传说变的更加现代,更加流行了——而这都归功于他本人的两部著作:《哈比人》(TheHobbit)与《指环王》(TheLordoftheRings),特别是后者,它架构出了一个贯穿西方神话传说的幻想世界,堪称奇幻题材的启明灯。这两部作品对现代电脑RPG影响有多大?还记得“护戒之队”的成员组成么:两名游侠(阿拉贡和博罗米尔),一名法师(甘道夫),一名精灵(莱格拉斯)还有一名矮人(金姆利)——简直就是一只标准的RPG游戏里的探险队伍——而这也正是《指环王》的意义所在,但凡是“奇幻题材的RPG游戏”,都可以追溯到这本书中来。 黄易 原名:黄祖强 星座:双鱼座 学历: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 经历: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後出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广当地艺术和东西文化交流。1989年辞去工作,隐居大屿山专心从事创作。 最喜欢的作家:金庸、司马翎 目前最满意的作品:破碎虚空、大唐双龙传、寻秦记 写作年表:【1987~1995】小说《玄侠凌渡宇》系列——第一部《月魔》,第二部《上帝之谜》,第三部《湖祭》,第四部《光神》,第五部《兽性回归》,第六部《圣女》,第七部《迷失的永恒》,第八部《域外天魔》,第九部《浮沉之主》,第十部《异灵》,第十一部《尔国临格》,第十二部《诸神之战》,以及《乌金血剑》、《超脑》等。 以上小说授权给香港博益出版社出版。 【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作品有:覆雨翻云、大剑师传奇、幽灵船、龙神、域外天魔、迷失的永恒、灵琴杀手、时空浪族、星际浪子、寻秦记、破碎虚空、荆楚争雄记、超级战士、大唐双龙传、边荒传说、云梦城之谜。 黄易其人其作 当曾经风靡华人世界的大众文学——武侠小说,已经自颠峰时期的百花齐放,淡褪到逐渐地黯然无光;当各种强势传媒和流行文化占据市场,失去光环的武侠小说已沦为阅读领域的弱势族群。但仍有无数读者沈缅于武侠魅力独特的世界,并企盼它的盛世再度降临;更有许多作者燃烧其文采与热情,不断为武侠小说注入新血。黄易正是一个不断为武侠开拓新版图、创造无限可能性的武侠创作。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後出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动当地艺术与东西文化交流。一九八九年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九零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 从探讨武学与天道的第一部作品《破碎虚空》,黄易便沈醉于武侠创作的天地中。其後以明初的纷乱江湖为背景的《覆雨翻云》,不但是奠定其重要地位之长篇钜著,更构织出一个动人独特的武侠世界,风靡了无数武侠读者。随即他更以不断创新的手法,亟思为传统武侠注入新的元素,创作出结合历史、科幻、战争、谋略的《寻秦记》,再度成为武侠迷争睹的杰作。而至今仍在连载,已达二十余册的《大唐双龙传》,藉由隋末乱世来探索天道无常、武道极致与生命真貌,不断地为武侠和他自身的创作版图开疆扩土!成为九零年代港、台武侠小说的旗手! 在武侠小说低迷已久、武侠市场已大部分为电影、电视、漫画等声光及图像传媒所瓜分的趋势下,黄易的武侠小说为何能够博取读者青睐,在台、港创下数百万册的销售天量天更在现代年轻读者日趋薄弱的文字耐性下,连续写下三部超越两百万字的长篇钜构,而始终拥有庞大的读者群? 正如黄易形容他最爱的两位武侠名家—金庸及司马翎的作品:“他们两人的文笔均臻达圆熟无暇的境界,魅力十足。金庸对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活现纸上;司马翎则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大胆直接、卓见哲理、俯拾即是……他们都各自创造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有血有肉的武侠天地!”而黄亦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与呈现,亦正符合、证明了这一点。 自“新派”武侠没落至今,有许多作者仍不断地努力著,希望能吸收外来技巧、创新格局,或是能更具现代感、更能成为世俗接受等方式,试图为武侠开荆辟路、再注新血。然而一则大势所趋,更刺激眩目的流行产物渐占上风;一则努力的成果不彰,成功者鲜矣。有者太强调文字技巧的创新,而与大众阅读习惯脱节;有者过于世俗化,或大量夹杂现代语,风味尽失,或过趋于俗,沦为插科打诨,低劣不堪。如何在创新、通俗,并保持原味、显现属於中国武侠独有的风格之间取得平衡,一直是当今武侠创作者面临的课题。 而黄易的作品给读者的感受,是颇具现代感的。鲜明的文字与明快的节奏,将情节烘托得有若一幕幕动感的画面,浮现於读者的脑海中,使人如同身历其境。但是赋予这些小说灵魂的,却是最中国的哲学与传统文化。他的见闻极为广博,对艺术、天文、历史、玄学星象、五行术数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究更精研周易、佛理、各家思想等,使他能在经营创新的题材和文字时,依然能不悖中国武侠之传统精神。 对於书中包罗万象的内容,谦称自己只是勤於翻书的黄易,透过访问,我们可以认识他对武侠的创新理念,以及武侠小说在他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或者可以说,武侠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她像西方的科幻小说般,不受任何拘束限制,无远弗届,驰想生命的奥秘,与中国各类古科学结合後,创造出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动人天地。在那处,我们可以驰骋於中国优美深博的文化里,纵横於术数丹学、仙道之说、经脉理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宗教哲理,任由想象力作天马行空的构想和深思,与历史和人情结合後,营造出武侠小说那种独有的疑幻似真的小说现实,追求难以由任何其他文学体材得到的境界。”这正是显现他对武侠创作所持的态度。 纵观黄易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不断地在挖掘武侠文学埋藏的可能性。对於武侠的基本元素--武艺的追求上,他将其提升至“道”的地位,大大拓展了武学的可能性。而这种力量的取得,则必须经由武道追求的过程,不但要对抗敌人,更要击败自己、不断地试炼自己的最大极限,进而以武道进窥至道!黄易认为:“任何技艺事物都可升华至道的境界,包括‘解牛’的庖丁在内,正是技进乎道。所谓“物物一太极”,任何事物均有更深一层的易易等待挖掘。”武道对他来说,是“人类超越自己幻想中的一种可能性,具有永恒动人之美,若止於技艺,只属於下层而已”。 在小说中,对於武道原理的探索与突破,尤胜於华丽玄奇的招式和技巧。他更将“无招胜有招”的概念,以另一种形式具现;超越利器、功法的气势与精神力,可以穿透空间直探敌人心灵,乱其心神,摧其意志,更凌驾於所有血肉交锋之上。黄易赋予无形的精神气势具体的力量,相对於重物质轻精神的当今之世,无疑是深刻的针砭与反讽。 生命的采炽与真貌,也是他小说中最常探究、并且著力最深的主题。黄易在人物刻画上,可谓极具火候,不论一出场便是大侠,或是从小瘪三努力往上爬;不管是主角、配角、正派、反派,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姿采,也都面临著同一张由命运编织而成的巨网,每个人都亟思冲破束缚,活出属於自己的生命。 究竟在人世的波涛和命运的摆弄下,生命的最大可能性是什么?这想必是任谁都无法有明确解答的难题。但是黄易认为透过武侠小说,能够让生命炽烈发亮,让生命的面貌由已知的纷扰牵绊和未知的宿命中净化出来。“在高手对垒里,生死胜败只是一线之别,精神和潜力均被提升至极限,生命臻至最浓烈的境界。那是只有通过中国的武侠小说才能表达出来的独特意境。”“只有当剑锋相对的时刻,生命才会显露她的真面目。”而透过黄易的文字,你也许可以发现-原来生命也有这种可能性! “历史”常是使许多武侠小说更生动精彩的背景要素,在黄易的作品中,读者往往惊叹於他对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深刻认识与娴熟运用用他能够像是重现历史场景般详细生动,同时又令人物灵活地穿梭於僵硬固定的既定史实之中。对他而言:“历史是武侠小说‘真实化’的无上法门,如若一个棋盘,作者所要做的是如何把棋子摆上去,再下盘精彩的棋局。不过,这当然是非常个人的看法,动人的武侠小说是可以以任何形式出现的。但对我来说,抽离历史的武侠小说,特别是长篇,便失去与那时代文化艺术结合的天赐良缘。”这样的观点,也充分表现在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这两部极具历史美感与张力的作品。当然对许多武侠迷最偏爱的格斗过招,黄易独特的格斗美学更可谓卓然出众,备受好评。他极擅於处理对战双方的互动关系,配合他的精神、气势力量,所构成的“气机牵引”及敌我消长,将交锋的微妙处具现无遗。而交手後更是动魄惊心、淋漓尽致。此外,黄易对“群战”的描写更堪称一绝,在其他武侠作品中描写之群战场面,多有分割不连贯及各自为战之弊。然而他却能巧妙架构出首尾兼顾、气势贯穿的氛围,以及牵一发动全身的紧密互动关系,在其作品《破碎虚空》中的“惊雁宫之战”、《覆雨翻云》中的“血战花街”等,均是气势磅礴、凄烈动人的精彩群战,令人大呼过瘾! 也许有人认为武侠的盛世已过,风光难再!但也有人不断地为武侠辛勤耕耘、开疆辟地!无论如何,要再创武侠小说的另一次高峰并非一朝一夕或少数人的努力所能达成。除了创作者需要更飞驰的想象力、更广博的观点和更突破的艺术表现,重要的还需要读者们的支持,使武侠有生存的市场及延续的机会。 对於好的武侠小说的条件和未来前景的看法如何?黄易如此回答著:“我想我还不够资格去订下好的武侠小说应具备什么条件。凡是能令我废寝忘食地读下去的武侠小说,便是我认为好的武侠小说。而引人入胜的方法,更是数之难尽,只待有心人去挖掘。从这个角度去看,武侠小说该是有无限前景的。” 黄易正是努力提供武侠小说无限可能性与生机的作者,而他的读者同样也占了一半的功劳。正如黄易笔下的大侠浪翻云-“唯能极於情,故能极於剑”,也唯有对武侠用情至深者,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才有永不缺席的武侠人。愿以这句名言,作为黄易和他读者的注脚。 闪耀的武侠科幻新星——黄易专访 〖阅读黄易的小说是一种享受〗 黄易的小说不仅文笔流畅、容易阅读,你还可以从他鲜明跳脱的文字中看到影像画面;从细腻的建筑环境描述、人物的内在思想,乃至于触摸不著的精神力,到整个气氛的烘托,使你不期然地跌入那个满是虚虚幻幻,又似假似真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故事情节往往出人意表,不看到最后一章、最后一字,你永远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局发生。科幻小说如此,武侠小说亦如是!如果说故事剧情是一部小说的骨干,那么小说中所要阐述的作者思想,便是小说的灵魂。你可以在黄易的小说中读到包括历史、天文、医术、科学、宗教、宇宙奥秘、艺术美学等上天入地的学问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生命哲学的省思。 正如他所说:「每一个生命都只是永恒里的一小段插曲,智慧或愚笨、英雄或懦夫,亦不外是不同的经验;从不同角度去体会生命,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分别。」所以不论你现在位高权贵,或只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只要你能尽全力享受生命,一尝生命甜美,那就足够。 因此我喜欢黄易的小说。 现在就带各位前往香江拜见这位90年代轰动华人世界的新武侠顽童—黄易! 〖与武侠结缘始末〗 问黄易为何会走上写小说这条路,他竟给我一个劲爆的回答:「本来是想当画家的,所以才会进入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不过觉得自己的画实在上不了台面,只好作罢!」在他的书桌前方就挂著一幅他的画,其实画得挺有味道的呢! 黄易自称会踏上写武侠科幻小说的过程,其实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更喜欢幻想;刚好多年前香港有一本名为「武侠世界」的杂志,专门刊载武侠小说,于是写了生平第一篇六万多字的武侠小说投稿,结果获得采用,于是便正式开始他写作的生涯,并在该杂志上陆续刊登他的作品,包括有第一部武侠小说—破碎虚空、荆楚争雄记和覆雨翻云第一册。 黄易也道出当年他尚未成名前,四处请人出版小说遭拒的惨痛经验,负责人总是连看都不看一眼就丢在一旁。直到有次,博益出版社刚好有位编辑无意中看了被压在负责人处的荆楚争雄记,立刻大力向上推荐,但是负责人却以「武侠小说没人买」拒绝,负责人说若是科幻小说就可以。黄易于是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第一本科幻小说—《月魔》,因此《月魔》成了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书,并从此踏入武侠与科幻小说的创作。 说完这段故事,黄易笑了笑,他说之后他的书畅销了,负责人也终于看了荆楚争雄记,还写了一张字条给他说「你的书很好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心目中的武侠世界〗 黄易最欣赏的武侠作家是金庸与司马翎,尤其是司马翎,觉得他是目前台湾武侠界的第一把交椅,他认为其作品非常有内涵,而且将人性写得非常真诚,毫无虚假。他不讳言地指出其武术方面所重视的精神与气势,是受了司马翎的影响,不过他们两者之间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主要是他的作品更著重于玄幻,希望「藉武道以窥天道」。 笔者谈到在他的书中看到许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的内容时,黄易谦虚地表示,他其实只是兴趣比较广泛,喜欢思考,学过古琴、瑜伽、算命风水、建筑艺术等,最重要是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他笑著说现代年轻人说喜欢看书,其实如果还没有到达进入一家书局,就立刻知道什么书摆在什么地方的功力,就不能算是喜欢看书。听得小女子我冷汗直流呀!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果然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上,才能令人著迷,否则像我这样,再丰富的想象力都像是作白日梦般罢了! 喜欢将历史加入武侠小说,是要让小说具有真实的感觉,因为若没有了真实感,那些武林人士整天打来打去,会变得不知为何而战,读者也会失去阅读的兴趣。 在他的思维中,现代人写的小说必须具有电影视觉分镜的效果,让人见字如见一幕幕生动的电影,让不爱看小说的人都能接受且上瘾,那就成功了。 你无法在他的小说中看到忠奸分明的人物,正如现实的人生中,你永远弄不清楚一个人到底是忠或奸,其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别人!他只是希望忠诚地描写出平凡人都有的七情六欲,不论是大侠或小瘪三,遇到棘手的事同样会害怕,遇到美女会流口水,不同的只是用他们不同的力量去化解各种难题,活出属于自己色彩的生命。 〖心目中所谓的好游戏〗 黄易其实是一个标准的电脑游戏玩家,而且还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任何类型游戏都玩,但还是较偏爱策略类,所有经典知名的游戏全逃不过他的手掌,从早期的三国志一代、Ultima系列、StarFlight,到现在暗黑破坏神、异尘余生、魔法门系列等都一一破关,现在则正与魔法门之英雄无敌III奋战中。 「一个游戏只要好玩、有创意就是好游戏!」他缓缓道出多年玩游戏的心得。在他心中,一款游戏只要容易上手,然后又有深度,便是一款好游戏,值得一玩。 黄易语重心长的指出:「现在的游戏太多,选择太多,我们不能只靠做的是中文游戏,就一定可卖给讲中文的人;做游戏要有国际观,要比别人先走一步,不能老是跟在后面,用旧有的东西,那总有一天会被淘汰。与其做一百款中等游戏让人玩没两天就丢在一旁,还不如做一款市面上从没有过的顶级游戏,让人记得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创意要大胆,然后看你如何包装这意念,包括画面、剧本、引擎缺一不可。」黄易指著脑袋,说道:「人最大的价值,就是这里,就看你如何去开发了!」 对于小说改成游戏难免会有变动的地方,凭著多年玩游戏的经验这点他倒看得很开;他觉得游戏和小说在本质上就不同,就像在破碎虚空小说中,传鹰与八师巴的打斗是根本不分胜负的,两人藉由精神交会,体验了一场生命的超时空之旅,窥得天地奥秘。这样一场戏,在游戏中就很不容易表现了,因为玩家都是扮演男主角,每个都想成为像传鹰那样的英雄人物,所以如果游戏中让传鹰赢了这场比试那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管改编何种小说或漫画,程式应该不是想要如何把整个故事剧情交代完就算,最重要的是要如何把原本的精神表达出来。终归一句话,还是好玩有创意最重要!」黄易笑著又强调了一次。 对于破碎虚空这本小说,黄易显然情有独锺。「曾有许多人和我商量要将破碎虚空画成漫画,但我一直不愿意,怕被画差了;因为这本小说讲究的是意境,它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写时完全没考虑到读者是否会接受,完全是自娱,可能写作技巧与布局都没有现今成熟,不过却是最真诚的。」他进一步指出破碎虚空乃是出自一首禅谒:「明还日月,暗还虚空」黄易解释道:「通常我们只看到发亮的星球,以为那才是宇宙的代表,其实虚空才是宇宙的真我,只有当虚空破碎时,我们才能超越宇宙脱茧而去。」 〖尾声〗 黄易非常重视个人生活,因为喜欢大自然,于是毅然隐居在大屿山,享受大自然的奥妙。他写作的地方就是面向一片大海,海风徐徐吹来,非常的舒服。他的书房不仅藏书多,还有许多各式各样音乐cD,一套极棒的音响,流泄出跳动的音符,让他可完全放松精神。 最吸引笔者的是约20寸的大电脑萤幕,除了写作,大部份的时间都花在玩电脑上。除此之外,还有就是黄易与黄太太给我的深刻印象了。黄易与黄太太不仅没有名人的架子,还很平易近人且非常热情。你能相信吗?从大屿山的码头到黄先生家近40多分钟,黄易竟然一路上帮我背又大又重的行李,还谈笑风生地与我们说说笑笑,让我深受感动。 与黄易先生的访谈中,让我受益不少。在闲谈中,他竟然说著说著就蹦出许多个非常具有创意的游戏剧本出来,让我瞠目结舌。如果能请到这位大师来当游戏作家,肯定相当有趣的。 黄易(1744-1802)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大易,号小松。官山东济宁府同知。能诗,工书,善画,尤精篆刻。篆书醇厚渊雅,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工隶书,沉着有致。山水画,笔意简淡冷逸,间写墨梅,亦饶有逸致。喜金石文字,广搜碑刻,所藏甚富,尝绘《访碑图》。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 郭敬明 简介 出生:1983年6月6日 来自:四川自贡 血型:aB型 星座:双子座 爱好:羽毛球 属相:猪 网名:第四维 别名:小四,四崽,四维 昵称:酵母,抄袭大王 学历:02年进入上海大学念影视艺术工程专业,05-06年休学两年。07年重新上学,转为影视艺术技学院。 喜欢的东西:杯子和白衬衣 性格:一半是明媚,一半是忧伤 喜欢女孩:干净,善良,聪明,漂亮。 成果 2002年《爱与痛的边缘》 2003年《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2004年《梦里花落知多少》绘本集《天亮说晚安》《猜火车》《一梦三四年》《天下》《春末夏初》 2005年《1995-2005夏至未至》音乐小说《迷藏》 2004~2006年主编《岛》系列《岛.柢步》《岛.陆眼》《岛.锦年》《岛.普瑞尔》《岛.埃泽尔》《岛.泽塔泽塔》《岛.瑞雷克》《岛.天王海王》 2006年《无极》 2007年《悲伤逆流成河》 2006年主编《最小说》(月刊)目前仍在发行中…… 2007年底《岛9.庞贝》,《N世界》(还有不知年分的"爱是寂寞撒的谎""春花开得媚""那时的花开花落""在爱中飘来荡去"……) 2007年11月《最小说》连载《小时代》.. 重要奖项 2002/2003年获新概念第三届、第四届大赛第一名 2003年全国年度畅销销量第一名《幻城》中国福布斯名人排行榜第97名 2004年中国福布斯名人排行榜第94名年度风尚网络作家奖年度最佳80后作家全国年度畅销销量第一名《幻城》、第二名《梦里花落知多少》 2005年中国福布斯名人排行榜第92名2006年作家财富排行榜中第4名 详细生平 郭敬明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母亲邹慧兰是当地银行的工作人员,父亲郭建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他从小十分懂事和喜欢阅读,他广泛地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父母从不干预,由于大量阅读,潜移默化,他的文字功底逐渐增长.后来在《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高二高三连续获第三、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但真正让他一炮打响的是《幻城》,《幻城》从2003年月底上市后至12月,累计销售84万册,据有关媒体报道,在2003年11月的全国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幻城》名列第三;而他自己也在新浪网与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中,被提名为“人气最旺的作家”之一,与大作家王蒙、海岩排在一起,让不少文学前辈望尘莫及。当时2003年1月长篇《幻城》一面世,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与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以及《我是韩国人》一起,挤入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几个月便发行到50万册,有的读者买不到该书,竟然借来手抄,对作品扩后的内容反应更是好评如潮。有的读者还建议将《幻城》续写、拍成电视剧、出版漫画本等等。与此同时,在文学前辈和不少专家中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2003年3月27日,在鲜花和掌声中,郭敬明又迎来了在上海大学专门为他举办的“《幻城》作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著名作家葛红兵等。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作品举办如此研讨会,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更有甚者,在这时,他又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了其在大学期间所创作品的首发权。一名尚不满20岁的学生,在文坛上如此身价百万,当今中国实属罕见。 2003年9月,郭敬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之多少》,上市即成抢手货,发行突破90万册。 随后郭敬明发行了《1995-2005夏至未至》。尽管如此,郭敬明又顶着压力主编了《岛》书系。 2005年底,应陈凯歌之意,改编了电影《无极》为小说。 2006年暂停《岛》书系后升级成为柯艾公司老板,并主编《最小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工作人员为I5land原班人马。 2007年4月底,为湖南卫视‘快乐男声‘填词主题曲《我最闪亮》,不久为加印新书《悲伤逆流成河》用尽北京所有出版纸张,后被告知销量破百万,三天上当月中国图书销量排行前三。 8月,为“快乐男声”13强音乐特辑写真作序。 9月底,入中国作协。 为最小说青春祭作者POOK书系提供平面策划 《迷失界限的旅途》林汐 《假如换来不止黑暗》喵喵 《绝密组合之千夜纪》朱古力 《恋爱习题》《假面舞会》爱礼丝 《不许时光倒流》项斯微 10月,郭敬明所创立的柯艾公司中以hansey为首等人跳槽,据称是由于办刊理念。 10月,开始创作新作品《小时代》(TinyTimes) 11月,在非议声声中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成员 大事纪 2002/2003年获新概念第三届、第四届大赛第一名 2002年出版个人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 2003年出版个人作品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2003年出版小说《幻城》 2003年出版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 2004年成立“岛”工作室,出版《岛》书系列 2005年出版小说《1995——2005夏至未至》 2005年筹备首部音乐小说《迷藏》 2006年《无极》2006年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出版刊物《最小说》 2007年出版《悲伤逆流成河》,一周时间销量突破百万册。 2007年11月加入中国作协 2007末发行《〈悲伤逆流成河〉百万黄金版》 并出版《岛9.庞贝》,《N世界》 金庸 【金庸简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liángyōng,英:Louis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安徽省桐城,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 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 【所获荣衔】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英国政府O.B.e勋衔(1981年,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 1992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octorofLetters;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预计两到三年完成学业。 2006年,于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imperialsuccessioninearlyTangchina)。 【金庸家事】 金庸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叛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却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叛了她。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是1956年5月1日结婚的,当时金庸在《大公报》工作,用笔名林欢写着影评。夫妇二人在现在的坚尼地道二号租房居住,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 朱玫可谓是金庸的患难之妻,《明报》草创,与丈夫一块儿苦站。但当《明报》兴旺,丈夫却移情他爱,和她结束了婚姻关系。朱玫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一生,于1998年11月8日病死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享年63岁。替她拿死亡证的,竟然是该医院的员工,而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她的儿女,令人唏嘘。朱玫为金庸生下两男两女。“我对不起朱玫……”金庸对记者说。 能与亿万富豪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子叫林乐怡(洋名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她认识金庸时才16岁,比金庸小20多岁,在北角丽池一间酒店里相识。林姑娘那时是酒店的侍应。那天,金庸刚与第二任妻子吵过一架,正失意至极,就到那家酒店的门边坐下。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请失意的男人吃碗面,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一见钟情。这就对不起朱玫了。再离婚,再结婚,并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至今恩爱。 大侠金庸是个风流才子,据说,当年大侠金庸苦恋夏梦,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创作剧本并亲执导筒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近芳泽,但最终未能携手。 【笔名缘起】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你的朋友[YourFriend]”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印象。 【武侠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8226;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于2005年11月正式出版,(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外文翻译版本 金庸若干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马来文、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其中以日文与英文的最多: 日文版: 《书剣恩仇录》(全4卷、原名:书剑恩仇录、译:冈崎由美) 《碧血剣》(全3卷、原名:碧血剑、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早依) 《秘曲笑傲江湖》(全7卷、原名:笑傲江湖、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瑞纪) 《雪山飞狐》(全1卷、原名:雪山飞狐、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 《射雕英雄伝》(全5卷、原名:射雕英雄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金海南) 《连城诀》(全2卷、原名:连城诀、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神雕剣侠》(全5卷、原名:神雕侠侣、訳:冈崎由美#12539;松田京子) 《倚天屠龙记》(全5卷、原名:倚天屠龙记、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12539;阿部敦子) 《越女剣》(全1卷、原名: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12539;伊藤未央) 《飞狐外伝》(全3卷、原名:飞狐外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天龙八部》(全8卷、原名:天龙八部、监修:冈崎由美、译:土屋文子) 《鹿鼎记》(全8卷、原名:鹿鼎记、译:冈崎由美#12539;小岛瑞纪) 英文版: TheBookandtheSword(《书剑恩仇录》,全一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恩沙(Grahamearnshaw);监修:闵福德(Johnminford)、Rachelmay TheDeerandthecauldron(《鹿鼎记》,3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闵福德(Johnminford) TheLegendofthecondorHeroes(《射雕英雄传》)已停止 FoxVolantoftheSnowymountain(《雪山飞狐》,全一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译:莫锦屏(Oliviamok) 被他人抄袭 20世纪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中仍然存在。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金学研究】 由于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笔撰写感想、书评,于是就有了“金学”一词。不过金庸本身对这名称有点抗拒,认为有高攀专研红楼梦的红学之嫌。现在大多统称“金庸小说研究”。 而最先研究金庸小说,倪匡第一人。当台湾“远景”取得金庸小说版权后,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由旗下著名作家分别评论金庸小说,分别有五集《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董千里、罗龙治、林燕妮、翁灵文、杜南发等)、杨兴安的《漫谈金庸笔下世界》及《续谈金庸笔下世界》、温瑞安的《谈笑傲江湖》、《析雪山飞狐与鸳鸯刀》及《天龙八部欣赏举隅》、《情之探索与神雕侠侣》(陈沛然)、《读金庸偶得》(舒国治)、《金庸的武侠世界》(苏墱基)、《话说金庸》(潘国森)及《通宵达旦读金庸》(薛兴国)等,其中倪匡写的《我看金庸小说》大受欢迎,一看再看直到五看才告一段落。期间「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谈金庸的丛书,当时任职《明报》督印人的吴霭仪亦写了《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及《金庸小说的情》,杨兴安的《金庸笔下世界》。当金庸小说在内地正式授权出版后,「金庸小说研究」更为热闹,除小说内容、人物、历史背景以至武功招式及饮食菜谱等,不一而足。其中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更是研究的重点。现时只有陈墨和潘国森依然经常评论金庸小说。 金学研究书目 学术类: 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 陈平原《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朱宁嘉《金庸武侠小说对文化传承的创意》 普及类: 孔庆东:《笑书神侠》、《醉眼看金庸》、《金庸侠语》 倪匡:《我看金庸小说》、《再看金庸小说》、《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五看金庸小说》(下半部为陈沛然所著) 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金庸小说的情》 杨兴安:《金庸笔下世界》、《金庸小说十谈》 项庄(董千里):《金庸小说评弹》 合著:《诸子百家看金庸》(五辑) 解读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佚名 给风起云涌,快意恩仇的金庸小说写理性的文字解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好在金庸的小说并不如同旧文学时期的武侠小说,而有了它独特的文风和思想蕴含,使得今天我要谈的这一范畴能轻易找到一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角度去阐述。 金庸的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所以就不得不先提及金庸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他们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或是在列强蜂起,武林大乱,民不聊生,外患内忧不断的两宋,或是在时局跌宕,各地为王的明清之交,因而诞生了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令狐冲等等历经风雨后终成伟名的侠士,所以把《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列为金庸最具盛名的代表作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几部小说中的主角已经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即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不知不觉中,这样具有一定限制的儒教伦理已经成为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精神龙骨,撑起了金庸笔下庞大的武林社会和政治王朝。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大侠,他是一个有道德标准的人,所以从一开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已经有了最原始的标准。这样的一个侠客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这个人物缺乏他的个性,这就是儒教的限制所在之一,所以在“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雕侠侣》中,金庸塑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偏激、反叛的性情中人——杨过。与传统的郭靖不同,杨过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从儒教的观念来看,杨过或许没有郭靖那么值得人们尊敬,但他也有过为了守住襄阳城而奋勇杀敌,为了不违背良心而放下血海深恨于千军万马中救出郭靖,虽然易地而处郭靖也会这样做,但郭靖这样做是因为儒教伦理的影响,是最初它的六位师父和丘处机等人帮他建立的一个世界观,而杨过却是情之所至的流露,所以最后他不是像郭靖那样一辈子守在襄阳城,而是与小龙女幽居古墓,不闻人间之事。杨过是一个典型的道家之侠,这样的侠义明显要比郭靖来得更潇洒豪放,不愧称之为“西狂”。 从《神雕侠侣》中就已经看到金庸对这种儒教伦理是拒绝的,嘲讽的,所以他的后期小说的思想已渐渐倾向于佛教,《天龙八部》于此诞生了,这是一部“以佛教的透彻智慧正面观照大千世界,以大慈悲,大法力来化解人世无穷冤孽的真正杰作”。(何平语)八部天龙,各属欲界,尽管业报不一,但终入轮回,渐然俱尽。小说中为恶之人必有为恶之因,为善之人必有为善之果,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孽缘,然而业报不一,冤冤相报,最后在佛学的智慧海中落叶归根。小说中的主角萧峰最后却仍然没有从儒教伦理中解脱出来,然而小说结尾处他出于对“杀来杀去,不知何日方了”的恐惧,终于从儒教伦理中跨出一步为天下百姓的生命而不得已以下犯上劫持了耶律洪基,但最后他却仍退一步回到了儒教伦理并只能引箭自裁。萧峰之死,为金庸所有的侠者故事打上了句点。 【煮酒论金庸】 孔庆东金庸小说讲座实录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089022366_kongqingdong/31.shtml 语到极致是平常 gmw.cn/01ds/1999-05/26/GB/251^DS307.htm 笑书神侠 http://book.sina.com.cn/nzt/his/xiaoshushenxia/index.shtml 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 univs.cn/univs/hust/content.php?id=102757 金庸与国民文学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089022366_kongqingdong/40.shtml 倪匡倪匡论金庸 wenyi.com/literature/jinyong/jynk.htm 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 ccler.cn/jinyong/24/index.htm 钱理群金庸现象引起的文学史思考 ccler.cn/jinyong/30/mydoc015.htm 傅国涌金庸传 http://book.sina.com.cn/liter/jinyongzhuan/ 陈墨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 bookcool.com/online/wuxia/jy/23/index.htm 朱宁嘉金庸武侠小说对文化传承的创意 zj.xinhuanet.com/2006special/2006-10/22/content_8314606.htm 老雷金庸书话 bookcool.com/online/wuxia/jy/27/mydoc001.htm 王朔我看金庸(呵呵,王氏风格,骂人以出名嘛!) wenyi.com/literature/jinyong/jyws/附:金庸对此的回答:《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 wenyi.com/literature/jinyong/jyws/ 佚名网人论金庸 chinesebook.info/wxtd/jingyong/netjingyong/ 【影视游戏】 影视: 金庸小说作品除了以小说流传,更有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电影、广播剧、舞台剧、漫画、动画、电脑游戏等、及其相关的主题曲,深入全球华人社会的民心。第一部搬上银幕的作品是《射雕英雄传》,香港峨嵋电影公司于1958年将其拍成共2集的粤语电影。 具体如下: 【天龙八部】 1977,电影,邵氏公司,导演鲍学礼,李修贤饰段誉。 1982,电视,香港无线,梁家仁饰乔峰,黄日华饰虚竹,汤镇业饰段誉。 1991,电视,台湾中视,惠天赐饰乔峰,关礼杰饰段誉,崔浩然饰慕蓉复。 1994,电影,《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香港),编剧张炭。林青霞饰李沧海,巩俐饰童姥。 1997,电视,香港无线,《新天龙八部》,黄日华饰乔峰,陈浩民饰段誉。 2003,电视,大陆,制片人张纪中,胡军饰乔峰,林志颖饰段誉。 【射雕英雄传】 1976,电视,香港佳视,白彪饰郭靖,梁小龙饰杨康,米雪饰黄蓉。 1977,电影,邵氏公司,傅声饰郭靖,恬妞饰黄蓉,李艺民饰杨康. 1983,电视,香港无线,黄日华饰郭靖,翁美玲饰黄蓉,苗侨伟饰杨康。 1988,电视,台湾中视,黄文豪饰郭靖,潘宏彬饰杨康,陈玉莲饰黄蓉。 1992,电视,香港无线,《中神通王重阳》郑伊健饰王重阳,梁佩玲饰林朝英。 1993,电视,香港无线,《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姜大卫饰黄药师,梁佩玲饰冯蘅。 1993,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学者电影公司,导演刘镇伟,张国荣饰黄药师,梁朝伟饰欧阳峰。 1994,电视,香港无线,张智霖饰郭靖,罗嘉良饰杨康,朱茵饰黄蓉。 1994,电视,《射雕英雄传之南帝北丐》,香港无线,郑伊健饰段智兴,魏骏杰饰洪七公。 1994,电影,《东邪西毒》,学者电影公司,导演王家卫,张国荣饰欧阳锋、梁家辉饰黄药师。 2003,电视,大陆,制片人张纪中,李亚鹏饰郭靖,周迅饰黄蓉。 2006,电视,香港唐人公司,导演李国立,胡歌饰郭靖,林依晨饰黄蓉。 【神雕侠侣】 1960,电视4集,香港粤语长片,谢贤饰杨过,南红饰小龙女。 1982,《杨过与小龙女》,邵氏公司,张国荣饰杨过,翁静晶饰小龙女。 1976,电视,香港佳视,罗乐林饰杨过,李通明饰小龙女。 1982,电影,邵氏公司,傅声饰杨过,黄淑仪饰小龙女。 1983,电视,香港无线,刘德华饰杨过,陈玉莲饰小龙女。 1984,电视,台湾中视,孟飞饰杨过,潘迎紫饰小龙女。 1995,电视,香港无线31集,古天乐饰杨过,李若彤饰小龙女。 1998,电视,新加坡电视机构,李铭顺饰杨过,范文芳饰小龙女。 1998,电视,台湾台视47集,任贤齐饰杨过,吴倩莲饰小龙女。 2006,电视,大陆,40集,制片人张纪中,黄晓明饰杨过,刘亦菲饰小龙女。 【倚天屠龙记】 1978,电影,邵氏公司,尔冬升饰张无忌,井莉饰赵敏,余安安饰周芷若。 1979,电视,香港无线,郑少秋饰张无忌,汪明荃饰赵敏,赵雅芝饰周芷若。 1984,电视,台湾台视,刘德凯饰张无忌,刘玉璞饰赵敏,喻可欣饰周芷若。 1986,电视,香港无线,梁朝伟饰张无忌,黎美娴饰赵敏,邓萃雯饰周芷若。 1993,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永盛电影公司,李连杰饰张无忌。 1993,电视,台湾台视,马景涛饰张无忌,叶童饰赵敏,周海媚饰周芷若。 2000,电视,香港无线,吴启华饰张无忌,黎姿饰赵敏,佘诗曼饰周芷若。 2003,电视,台湾华视,苏有朋饰张无忌,贾静雯饰赵敏,高圆圆饰周芷若。 【鹿鼎记】 1977,电视,香港佳视,文雪儿饰韦小宝,程思俊饰康熙。 1983,电影,香港,汪禹饰韦小宝,刘家辉饰康熙。 1984,电视,香港无线,梁朝伟饰韦小宝,刘德华饰康熙,商天娥饰阿珂/陈圆圆。 1984,电视,台湾中视,李小飞饰韦小宝,周绍栋饰康熙,贝心瑜饰双儿。 1992,电影,寰亚综艺电影公司,周星驰饰韦小宝,温兆伦饰康熙,林青霞饰神龙教主,刘松仁饰陈近南。 1998,电视,香港无线,陈小春饰韦小宝,马浚伟饰康熙,梁小冰饰阿珂/陈圆圆。 2000,电视,台湾华视,张卫健饰韦小宝,谭耀文饰康熙,朱茵饰阿珂,郑伊健饰陈近南。 2006,电视,大陆,制片人张纪中,正在拍摄中,黄晓明饰韦小宝,应采儿饰阿珂。 【笑傲江湖】 1978,电影,邵氏公司,汪禹饰令狐冲,施思饰任盈盈。 1984,电视,香港无线,周润发饰令狐冲,陈秀珠饰任盈盈,戚美珍饰岳灵珊。 1985,电视,台湾台视,梁家仁饰令狐冲,刘雪华饰任盈盈,应采灵饰岳灵珊。 1990,电影,金公主娱乐,许冠杰饰令狐冲,张敏饰任盈盈,叶童饰岳灵珊。 1992,电影,《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李连杰饰令狐冲,关芝琳饰任盈盈,李嘉欣饰岳灵珊,林青霞饰东方不败。 1996,电视,香港无线,吕颂贤饰令狐冲,梁佩玲饰任盈盈,陈采岚饰岳灵珊。 2000,电视,台湾中视,任贤齐饰令狐冲,袁咏仪饰任盈盈,陈德容饰岳灵珊。 2000,电视,新加坡电视机构,马景涛饰令狐冲,范文芳饰任盈盈,李锦梅饰岳灵珊。 2001,电视,大陆央视,制片人张纪中,李亚鹏饰令狐冲,许晴饰任盈盈。 【书剑恩仇录】 1976,电视,香港无线,郑少秋饰陈家洛/福康安/乾隆,汪明荃饰霍青桐,余安安饰香香公主。 1981,电影,邵氏公司,狄龙饰陈家洛,白彪饰乾隆。 1986,电视,台湾台视《书剑江山》游天龙饰陈家洛/乾隆,森森饰霍青桐,杨丽音饰香香公主。 1987,电视,香港无线,彭文坚饰陈家洛,罗慧娟饰霍青桐,梁佩玲饰香香公主,任达华饰乾隆。 1987,电影,许鞍华导演(因片长过长而将下半部改名为《香香公主》分别上映)。 1992,电视,台湾华视4,导演鞠觉亮,何家劲饰陈家洛,沈孟生饰乾隆,刘雪华饰霍青桐,傅娟饰香香公主。 1994,电视,大陆央视,黄海冰饰陈家洛,王卫国饰乾隆,王菁华饰霍青桐,杨雅娜饰香香公主。 2002,电视,台湾中视、香港唐人公司、新加坡报业传讯,赵文卓饰陈家洛,陈昭荣饰乾隆,关咏荷饰霍青桐,颜颖思饰香香公主。 【雪山飞狐】 1977,电视,香港佳视,卫子云(胡一刀/胡斐)白彪(苗人凤)文雪儿(程灵素)米雪(袁紫衣)李通明(苗若兰) 1986,电视,香港无线,吕良伟(胡一刀/胡斐)谢贤(苗人凤)曾江(田归农)景黛音(程灵素)周秀兰(袁紫衣)曾华倩(苗若兰) 1991,电视,台湾,孟飞(胡一刀/胡斐)龚慈恩(程灵素)伍宇娟(袁紫衣/袁银姑/圆性) 1998,电视,香港无线,黄日华(胡一刀)陈锦鸿(胡斐)佘诗曼(苗若兰)张兆辉(田归农)尹扬明(苗人凤) 【飞狐外传】 1977,电视,与雪山飞狐合成一剧,剧名仍作雪山飞狐,香港佳视,卫子云饰胡斐,文雪儿饰程灵素。 1993,电影,嘉禾电影公司,导演潘文杰,黎明饰胡斐,李嘉欣饰程灵素。 【碧血剑】 1977,电视,香港佳视陈强饰袁承志,文雪儿饰温青青,石天饰金蛇郎君,李通明饰阿九。 1985,电视,香港无线,黄日华饰袁承志,庄静而饰温青青,毛舜筠饰阿九,苗侨伟饰金蛇郎君。 1993,电影,《新碧血剑》,永盛电影公司,元彪饰袁承志,张敏饰阿九,李修贤饰金蛇郎君。 2000,电视,香港无线,林家栋饰袁承志,欧子欣饰温青青,佘诗曼饰阿九,江华饰金蛇郎君。 2006,电视,大陆,总导演、制片人张纪中。窦智孔饰袁承志,黄圣依饰温青青,焦恩俊饰金蛇郎君。 【侠客行】 1985,电视,台湾华视,莫少聪(石中玉石破天) 1989,电视,香港无线,梁朝伟(石中玉石破天) 2001,电视,40集,内蒙古电视台王新民导演,吴健扮演石破天,周莉扮演丁当。 【连城诀】 1989,电视,香港无线,郭晋安饰狄云,黎美娴饰戚芳。 2004,电视,30集,内蒙古电视台王新民导演,吴越饰狄云,何美钿饰戚芳,舒畅饰水笙。 【越女剑】 1986#8231;电视,丽的电视李赛凤饰阿青,岳华饰范蠡。 部分改编版本和原著不同,甚至完全不同而只是借用形式,如香港电影《东邪西毒》,但仍可见金庸小说影响启发其他创作。金庸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掀起一股热潮,最早期是从香港开始,接着延烧到台湾,近期也在中国大陆造成一股金庸热,近年来金庸也翻译成日文,可说金庸热潮延烧整个华语圈,而目前的热潮更风靡到东北亚。 游戏: 网络游戏:《金庸群侠传1》,《金庸群侠传2》,《天龙八部》 单机游戏:金庸群侠传,新神雕侠侣,新神雕侠侣2情缘之约 RPG游戏:梦幻金庸群侠传,金庸群侠传,新金庸群侠传1,新金庸群侠传2,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2五岳剑派,笑傲江湖,笑傲江湖2外传东方再起,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神雕2,真.倚天屠龙记 古龙 【人物简介】 古龙,本名熊耀华,“古龙”是其笔名,祖籍江西南昌,1937年出生于中国大陆(或说1936年出生于香港),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华语文坛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家。 【生平】 古龙生长于破碎的家庭,1952年父母离异,古龙独自住在台北县瑞芳镇,造成他的浪子个性。 少年时期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古龙说“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偷招”,师大附中初中部、成功中学毕业,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后开始从事小说创作。 1949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 1960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当时,台湾侠坛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人名噪一时。 1964年出版《浣花洗剑录》,是古龙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代表著他武侠创作的成熟期。 1967年所写的《铁血传奇》(首三部楚留香传奇),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于一身,阅读起来有如“福尔摩斯探案”。一生创作大量武侠小说,其中《浣花洗剑录》、《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也就是香港无线电视剧《小李飞刀》的原著)、《绝代双骄》、《萧十一郎》、《七种武器》、《陆小凤传奇》、《三少爷的剑》、《欢乐英雄》、《白玉老虎》等作品,广受读者欢迎。到了创作后期,他依然不断求变,多次说“武侠小说到了要变的时候”;曾在小说中渗入散文的句法,写出《天涯#8226;明月#8226;刀》等小说。然而,这类作品并不为读者与批评家所欣赏。 古龙嗜酒,常牛饮,1977年染上肝病,健康逐渐走下坡路。 1980年在北投吟松阁饮宴时遭人砍伤,失血2000cc。 1982年5月,古龙与华视签了两年的制作人合约。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撒手人寰,享年48岁。出殡时,友人林清玄在他的棺材里放了48瓶XO酒(威士忌)陪葬。其中一副挽联是:“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古龙生前情归多处,学生时代即与舞女郑莉莉同居,后来又迷上舞女叶雪,不久又跟高中生梅宝珠结婚,最后以离婚收场,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长伴至古龙病逝。古龙的大弟子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浪子。”古龙与48瓶XO共葬于台北极北之地北海明山墓园。 古龙去世后,小说的版权纠纷开始由法院审理。 2005年,台湾淡江大学举办第九届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武侠小说,集中讨论古龙的作品。之后林保淳编了一部论文集,由学生书局出版:《傲世鬼才一古龙:古龙与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影视改编方面,古龙多部小说极受导演青睐,不断改编成电视、电影,当中包括《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陆小凤》等。在邵氏年代,楚原拍摄的古龙作品最多。 【生平新考】 古龙,已故武侠小说家。1941年6月7日出生于香港,1985年9月21日在台北逝世。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南昌。其创作成果对中国武侠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影响甚大。至今仍倍受世人推崇,被誉为‘古龙之前无新派‘。在武侠小说发展史上,首次参透了‘无招破有招‘的武学境界,开创了中国的大武侠时 【人生经历】 ★饱经风霜 古龙的童年大致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可以说,他在一个独特的时期,在一个独特的地点度过了喧嚣而动乱的童年。 用张爱玲的话来说,那是一个乱世。整个人类都似乎沉沦于毁灭的冲动,战争摧毁了一切的文明与宁静的家园。 张爱玲在1943年创作的《倾城之恋》中,对于当时香港的状况有过生动的描绘: 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拦了这边的山。……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那天是十二月七日,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炮声响了。一炮一炮之间,冬晨的银雾渐渐散开,山巅,山洼子里,全岛上的居民都向海面上望去,说“开仗了,开仗了。”谁都不能够相信然而毕竟是开仗了。……巴而顿道的附近有一座科学试验馆,屋顶上架着高射炮,流弹不停地飞过来,尖溜溜一声长叫,吱哟呃呃呃……,然后砰地落下地去。那一声声的吱哟呃呃呃呃撕裂了空气,撕毁了神经。淡蓝的天幕被扯成一条一条,在寒风中簌簌飘动。风里同时飘着无数剪断了的神经尖端。 那一年,古龙大约3~5岁,他是被抱在父母的怀中,还是被父母牵着小手,混杂在躲避空袭的人群中?这种恐怖的记忆,是否成为他后来创作的源泉之一?至于香港,一个鸦片战争时期被英国人掠夺的渔村,一个三四十年代的繁华的都会,一个聚集了各种肤色与梦想的冒险家乐园。有一个1936年生于香港后来定居美国的诗人曾在回忆中这样提及香港:对于香港,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中国人奴役中国人,中国人欺骗中国人。接触的目光……要投给他们燃烧的汗,中风似的警呆:不安传透他们的器官,血脉,毛管和趾尖……我们贫乏的力量再不敢在事务间作太热切的旅行……不敢认知我们尚未认知的城市,不敢计算我们将要来到那一个分站,或分清我们坐卧的地方,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只期待月落的时分。这就是古龙成长的时空架构。这一切的一切,映射在他年幼的目光中。在这样的年代出生、成长的人们,无疑与时代共同承受了人类史上难得的巨变与灾难。生命在飘泊之中,生命在追寻之中。也许,古龙小说中的两种声音与他生存的时空不无联系,一种声音是对于“家园”的呼唤,另一种声音是对于“希望”的呼唤。家园已在望。光明也已在望!希望永在人间! 1949年的巨变改写了中国历史。中国国民党溃逃台湾孤守一岛;大陆上的……带给人民无比的理想与希望。许许多多个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航向。大时代转换中的人间悲喜剧,让人不胜感慨。 然而,毕竟,战争结束了,人们不必再去躲避无情的炮火,也不必沦落在荒山野岭。人们可以从容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古龙随着他的父母迁居到台湾。经历了战争的噩梦,初享和平的气氛,已是少年的古龙,本应沐浴在家庭的温馨中。 但是,外面的战争结束了,家庭内的战争却爆发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对于未成年的大多数人而言,家庭是港湾,父母是唯一能够依靠的人。父母在孩子的心中,也是最神圣、最崇高的形象:他们无所不知,他们宽厚仁慈,他们坚定不屈。因此,没有什么比父母之间的离异更让孩子感到寒心。感到梦的破灭。成*人世界的神圣光环都会因这种离异消失殆尽,使年幼的灵魂从此疑虑重重。 古龙的家庭并不贫困,他的父亲曾担任台北市长的机要秘书,无须为温饱发愁。如果一切平静如水,这该是一个平淡而温暖的家庭。遗憾的是父母间的感情终究不能弥合,在不断的争吵中分道扬镳。 古龙惶恐而不安地目睹着两个亲人的分离,他将愤怒与怨恨发泄在父亲身上。于是,一场父子间的争吵接踵而至,使这个失去了父母间情爱的家庭又失去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意。 倔强的古龙离家出走,过早地承担了自食其力的艰辛。 生存下去,成为最迫切的问题。天地之大,人海茫茫,却常常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也找不到一点点亲切的关怀。 他到处帮人打工,食不果腹,困顿潦倒,尤其在冬天,在寒风扑面的夜间,游荡在街头,无家可归。仰望稀疏的星空、苍凉的明月,等待黎明的到来。这样的心情充满了凄苦,却也饱含着不屈的向往。如同他自己在作品《名剑风流》中描写的一个人物: 人生的痛苦,他却已尝得大多了。但无论如何,我还活着,我还年轻,世界这么大。到处都是我可以去的地方。 在极度的痛苦中,希望更显得诱人、美丽,她会使坚强的人更加坚强,更加勇往直前。少年的古龙,在一无所有,一无所靠中,已表现出了后来洋溢在他作品中的那种昂扬的人生情怀:永远不绝望,永远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 在朋友的帮助下,古龙在台北浦城街找到了一处小小的落脚之地,算作是自己的‘家‘。他一边拼命打工,一边又含辛茹苦地念书,居然以一个流浪少年的身份读完了高中和大学。 古龙读书的成绩还算不错,并不因打工而有所影响,可见他天赋之高。他读的大学是淡江大学,专业为英文。就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欧美小说。他对于文学的兴趣完全萌发,不仅读而且写,成为地道的“文学青年”。 不幸的生活经历,落寞的精神状态,总是使一个年轻人倾向于文学的天地。因为在那一片天地里,充满了悲伤也充满了爱,还有同情和美梦,那一一片天地可以遮挡住现世的恶浊与惨痛。几乎所有的‘文学青年‘对于‘为什么喜欢文学‘这一问题,都可能回答:因为孤独。 稿费制度是19世纪才出现的新事物。出版业的商业化使作家的写作也沾染上浓厚的商业色彩。稿费的诱惑可能摧毁文艺写作的美学品质,也可能促使文艺写作的蓬勃兴旺。此中利弊几乎非语言所能讲清。 与许多文学青年一样,古龙在亲手尝试了写作的甘苦并得到发表后,便明白了一个道理:写作不仅可以抒发胸中郁结,还可以赚到金钱。 他的第一篇作品叫作《从北国到南国》,带着忧伤的,抒情调子的中篇小说,发表在1956年的《晨光》杂志上。 他还写了大量的诗与散文,但渐渐地,写得更多的是小说。 因为写小说似乎更能解决生活上的需要。 他迷恋于写作。迷恋是一种疯狂,完全不顾及现实的条件。迷恋音乐。美术、文学的人,大抵被一般人视作愚狂,固为迷恋这些“玩艺儿”的后果常常只是:穷困。 大学毕业后,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愿意在政府或教育界谋一份稳定的差事,养家糊口。古龙开始时大概也有过这样最正常的想法,也一度在台北美军顾问团混得了翻译这样的职务。如果他埋头做下去,也许不会飞黄腾达,但至少不会为生活发愁。 但对于文学的迷恋,使古龙做着这样的好梦:幽静的小茅屋,竹林,小溪,阳光灿烂,在窗前或树下、溪旁读书写文章。他喜欢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创造文字时的那种无限快乐,因而,出乎常人的意料,他辞去了工作,在偏僻安静的瑞芳镇租了间房子,过起了自由写作人的生活。有一段时间,他过得清淡而充实。每个月都有自己的文字被印成铅字,每个月他都可以到台北市去领取稿费。钱虽不多,却也足以招待那帮狐朋狗友,大家相聚陋室,酒兴飞扬,颇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 欢乐苦短。以纯文艺作品谋生,用俗语‘有了上顿没下顿‘来形容最为恰当。在瑞芳镇的隐居生活中,古龙渐渐地感到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关键是钱,如果没有钱,哪有什么自由自在的生活。 现代文明蔓延全球,又有哪一方桃花源能供人摆脱一切的羁绊?在文明的社会网络中,人无处可逃,他(她)只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去为自己赢得一块立足之地。 人类的青春情怀必然是文学的,恰如人们常说的:每个年轻人都是诗。当心灵未被污染的时刻,怀抱的只是对于美,对于善,对于真的无限渴望与追寻。生命可以牺牲,理想无法混灭,这是青春的诗情。 然而,日常生活的脚步日益迫近,生存问题的严峻往往会将曾有的五彩幻梦击得粉碎。活下去,是唯一的愿望。 所以,人们逐渐变得循规蹈矩,步步为营,走进了一座由经验、常识、掩饰,以及不加拷问的接受所构成的监牢。人们在求生的过程中渐渐地放弃了许多美丽的东西。 ★一举成名 经过近十年的奋斗, 终于杀出一片新天地, 随之而来的是名誉与金钱。 1960年,武侠小说已成为最流行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之一。金庸、梁羽生已经名满天下,其他大大小小“写家”也各显神通,各据要津。 古龙要想在“武林”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找到自己的写法,自己的风格。否则,他只能成为武侠小说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名操作员而已。 开始时,他没有名气,为求发表与稿费,他当过一些名家的枪手。当然,他自己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 无论如何,要拿出大量的、独特的作品,才会让人刮目相看。古龙之所以异军突起,与他的写作之快,构思之奇不无关系。人们很难想象一个人怎么能像机器一样,每天写出那么多的文字,编出那么多的故事。 从1960年到1963年这4年间,他就写出了14部小说:《苍穹神剑》、《月异星邪》、《剑气书香》、《湘妃剑》、《剑毒梅香》、《孤星传》、《失魂引》、《游侠录》、《护花铃》、《彩环曲》、《残金缺玉》、《飘香剑雨》、《剑玄录》、《剑客行》。 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可能还有一些漏网之鱼,无法查找。 古龙出手迅猛,不同凡响,很快博得了台湾“四大名家”之一的称号,另三家是诸葛青云、卧龙生及司马翎。 在古龙看来,武侠小说也可以达到伟大作家们创造的伟大境界。武侠作家也可以像《战争与和平》的作者,《老人与海》的作者一样,用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有力地刻画出人性,表达出主题。使读者在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世上的人与事,看得更深、更远些。 大约在1965年前后,古龙一口气创作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名剑风流》、《绝代双骄》等作品,标志着他的武侠写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或者说,他似乎找到了最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古龙的创作力最旺盛,想象力最丰富,胆子也最大的时候。那段时期,他什么都能写,什么都敢写。 据他自己的评价,“那些小说虽没有十分完整的故事,也缺乏缜密的逻辑与思想,虽然荒诞,却多少有一点味。” “那时候写武侠小说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写到哪里算哪里,为了故作惊人之笔,为了造成一种自己以为别人想不到的悬疑,往往会故意扭曲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使得故事本身也脱离了它的范围。” 不管怎样,经过三四年的摸索,古龙终于写出了他自己的作品,就像禅师对他的门徒所言:‘你终于找到了你自己!‘ 《绝代双骄》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一部,时至今日,它也已成为古龙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故事是典型的古龙式的,它的人物也是古龙式的人物。整部小说以一个阴毒的陷阱为背景,在谜一样的气氛中展开情节。移花宫主设计杀死江枫夫妇,又领养了他们留下的双胞胎中的一个,而把另一个留给了江枫的结拜兄弟燕南天,为的是日后让这对同胞兄弟自相残杀。 在这部小说中,古龙奉献给读者一个难忘的人物—江小鱼。在六十年代,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大抵为正气凛然的英雄,像江小鱼这样的男主角,实在是个异数。他的行为变化多端,一会儿是君子,一会儿是小人。、他的内心又似乎充满矛盾,没有谁能够完全理解他,恐怕连他自己也难以完全了解自己。 另外一部《名剑风流》也笔力不弱。小说写得是少年俞佩玉的成长历程,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似乎注入了古龙自己的辛酸经历,读来非常感人。尤其是描写了一个真假颠倒的复杂世界,以及一个个谜一般的假面人物,表达了古龙内心深处很深的悲观情怀,特别引人深思。 经过将近十年的奋斗,古龙终于杀出了一片新天地。随之而来的是名誉与金钱。 曾经饱尝贫困的他终于摆脱了贫困。他从台北郊区的小镇搬到了台北市,住进了用他的稿费换来的豪华住宅。 二层高的华宅、布置得极为考究。他的家人住在楼下,他自己则占领了楼上一层。在这一层的自由天地中,他随心所欲,以文字编织他心中的瑰丽想象,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纷纭。 他到处搜罗各种佳肴琼酿。打开他家中能发现一些在台北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酒,不知他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他书房的墙壁上,挂满了朋友送他的字画。也有时髦的HiFi唱机。电视机、录像机、电子游戏机和西洋飞镖之类的玩意。 他为书商们写书,也为报刊提供连载的武侠小说。 他大把大把地挣钱,又大把大把地花钱,真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龙的写作没有计划,没有规则,兴之所至,毫不在乎。拖槁的恶习总是改不了,往往拿了出版社的钱,却不按时交稿。在报纸上连载,也是这样,害得报纸编辑叫苦连天,只好请人代笔。 香港作家倪匡就替古龙代过笔,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活脱脱是古龙笔法。有一次,古龙断稿二十多天,全由倪匡代写,没有一个读者发现其中奥妙。 据说,香港一家报馆请了古龙写槁,不料,古龙写到一半又“插蜡烛”,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报馆老板恳请倪匡捉刀,怕倪匡不答应,特别强调:‘我们专诚请倪匡先生写稿,补古龙的小说,稿费跟古龙一样。‘ 老板的意思是古龙的稿费已很高了,与古龙‘一样‘应当不算亏待您倪匡了。 倪匡听后哈哈大笑:‘我没有兴趣捉刀,同时也想让你知道,我的稿费一向比古龙高。‘ ★小说风行天下 古龙的武侠小说销量之多,流行之广,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 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古龙的创作真正达到辉煌,成为风行天下的名家。 他的影响超越台湾地区,而与金庸、梁羽生一起被公认为现代武侠小说最有成就的三大家。 【历程】 游戏江湖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1960) 自立门户发奋之作‘浣花洗剑录‘(1964) 名满天下最后遗作‘猎鹰,赌局‘(1984) 【人生名言】 第一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肺腑之言我不是圣贤豪士,我只有一腔热血。 最后遗言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来看我? 著名论断白马非马,女朋友不是朋友。 书房壁联陌上发花,可以缓缓醉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拆字妙联冰比冰水冰 友人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 【系列】 古龙生性是个浪子,这种生活在他成名后导致了很多情况。对他的小说而言,伪作肆意和版权纠纷成为两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撇开伪作,各出版社各自印刷的真品都未必收录齐全。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制作电子通行版的目的。最终我决定以保持原著面貌较好的珠海版为依据,结合台湾传播较广的风云时代版等,试图还原古龙全集一个比较可信的轮廓。 ▲楚留香系列 铁血传奇又名《楚留香传奇》。分为: ①《血海飘香》②《大沙漠》③《画眉鸟》三部 侠名留香又名《楚留香新传》。分为: ④《鬼恋侠情》(又名《借尸还魂》)⑤《蝙蝠传奇》 ⑥《桃花传奇》⑦《新月传奇》⑧《午夜兰花》五部 ▲小李飞刀系列 ①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名《小李飞刀》。通常分为: 《风云第一刀》、《铁胆大侠魂》两部 ②九月鹰飞 ③天涯#8226;明月#8226;刀 ④边城浪子《九月鹰飞》和《天涯#8226;明月#8226;刀》的前传 ⑤飞刀,又见飞刀古龙口述,丁情代笔。 ▲七种武器系列 ①长生剑 ②孔雀翎 ③碧玉刀 ④多情环 ⑤霸王枪 ⑥离别钩 ⑦拳头又名《愤怒的小马》,大部分由李凉代笔 ▲陆小凤系列 ①陆小凤传奇又名《金鹏王朝》 ②绣花大盗又名《凤凰东南飞》 ③决战前后 ④银钩赌坊 ⑤幽灵山庄 ⑥凤舞九天大部分由薛兴国代笔 ⑦剑神一笑大部分由薛兴国代笔 萧十一郎又名《淑女与强盗》 火并萧十一郎《萧十一郎》后传 欢乐英雄 大人物 流星#8226;蝴蝶#8226;剑 七杀手 剑#8226;花#8226;烟雨#8226;江南 三少爷的剑“江湖人系列”之一 血鹦鹉又名《十万神魔十万血》。“惊魂六记”之一。古龙创意,后五记由黄鹰执笔。 白玉老虎 大地飞鹰 圆月弯刀大部分由司马紫烟代笔 碧血洗银枪 英雄无泪 七星龙王 风铃中的刀声结尾由于东楼代笔 猎鹰,赌局又名《短刀集》,最后遗作 ▲“大武侠时代”系列短篇 包括:①《猎鹰》②《群狐》 ③《赌局》④《狼牙》⑤《追杀》⑥《海神》等故事 ▲早期作品 苍穹神剑处*女作 月异星邪 剑气书香?/又名《历劫江湖》,大部分由墨余生代笔 剑气严霜《剑气书香》后传,大部分由墨余生代笔 湘妃剑又名《金剑残骨令》 剑毒梅香实为《河洛一剑》,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笔 孤星传 失魂引 游侠录 护花铃又名《诸神岛》 彩环曲 残金缺玉 飘香剑雨 神君别传?/《飘香剑雨》后传 剑玄录台版有续集,大部分由温玉代笔 剑客行又名《夺命青蚨镖》 ▲中期作品 浣花洗剑录又名《江海英雄》 情人箭又名《怒剑》 大旗英雄传又名《铁血大旗》 武林外史又名《风雪会中州》 名剑风流结尾部分由乔奇代笔 绝代双骄 ▲珠海版续补 菊花的刺大部分由晁翎代笔 铁剑红颜大部分由于东楼代笔 白玉雕龙《白玉老虎》后传,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笔 怒剑狂花大部分由丁情代笔,本书首开‘群侠传‘先例 那一剑的风情大部分由丁情代笔,‘群侠传‘体。 边城刀声大部分由丁情代笔,‘群侠传‘体。 风云时代版补遗 吸血蛾‘惊魂六记‘之二,大部分由黄鹰代笔 黑蜥蜴‘惊魂六记‘之三,实为黄鹰作品 罗刹女又名《粉骷髅》,‘惊魂六记‘之四,实为黄鹰作品 水晶人‘惊魂六记‘之五,实为黄鹰作品 无翼蝙蝠‘惊魂六记‘之六,实为黄鹰作品 天魔刀实为黄鹰作品,属沈胜衣系列 飞莺#8226;飞鹰?/无查 枪手#8226;枪手枪战小说,实为于东楼作品 黑雁?/枪战小说 ▲其他 绝不低头唯一的一部现代枪战动作小说 谁来跟我干杯包含《不是集》、《台北小吃》等,唯一的一部散文集 死狐?/未完遗作,《楚留香新传》故事 银雕?/未完遗作,《猎鹰,赌局》故事 白羽?/未完遗作,《猎鹰,赌局》故事 大秦英烈传?/已佚少作 从北国到南国?/已佚少作 【古龙的红颜】 古凤——小学同学,江湖传闻为古龙笔名来源 郑莉莉——舞女,古龙淡江大学毕业后携其隐居瑞芳镇 安娜——舞女,避开卧龙生,跟古龙躲到基隆 梅宝珠——高中生,三福公寓第一位女主人,后为古龙自杀 于秀莉——高中生,古龙死在医院时唯一身边陪伴的女人 赵姿菁——年轻女星中一人,和古龙牵出轰动一时的风流官司 范小佩——如果不是因为她,吟松阁事件中古龙不会流血 爱丽丝——上天让她带古龙回去,古龙得罪的仇家太多了 【浪漫情史】 古龙与许多女人有过缠绵的经历,或短暂或长久,最终都如过眼烟云,随风而去。 女人,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兽。 青春期的浪漫情怀,总是使一个女人成为神,成为童话,成为美、自由与爱等等一切的化身。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浪漫情怀转瞬即逝。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有时则是浪漫终身。 于是,他们的生活、创作与异性纠葛一起,密不可分。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文学语言: 永恒的女性引领着我们 在一刹那间,一个女人的目光即改变了我的旨趣,决心和思绪。 我只要一颗女人的心 恋爱是青年人的上帝 中国文人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说法;西方文人则有“灵感源泉”的说法。女性的美刺激,唤起了作家和艺术家的创造力。所以,罗丹、屠格涅夫、毕加索、莫泊桑、萧邦、乔治桑、海明威等人,一直到临终前仍在恋爱。 有岛武郎曾说: 我因为寂寞,所以创作。 我因为欲爱,所以创作。 我因为欲得爱,所以创作。 创作的冲动起于爱,起于寂寞。或者,可以这样说,因为寂寞才去爱,因为爱的空虚才去创作。 不断地追逐幻美,又不断地失望、沉沦。 没有一个女人能够永远美丽,也没有一个女人能够永远善解人意,能够永恒地承担艺术家赋予她的纯洁与希望。 所以,贝特丽亚只能生存于但丁的《神曲》中,却非实在的生活里。 当爱上一个女人,不只是简单的情欲,而包含了更多的征服野心,如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等等,到头来只能空叹人生的虚幻。 越是在得到之中,就越感到无常的悲凉。 因为凡是美的东西都是悲哀的,当然,悲哀的东西并不一定美。 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文人面对风尘女子的绮丽诗想,说白了,往往只是一厢情愿。 归根结底,女人偶尔是神,偶尔是兽,但更多的时候她只是人。 一部《红楼梦》,把男性对于女性的诗意想象写得淋漓尽致,也写得虚妄悲凉。 警幻仙姑对贾宝玉说:“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然而,意淫与普通之淫,正如“爱情”与“色*情”,只不过一字之差,原难区分。像诗人拜伦、雪莱等人,在常人看来,也只不过是放荡不羁,朝三暮四的浮浪之徒。难怪有评论家说:在他们美丽的诗篇背后,流淌着不知多少被他们糟踏的女子的眼泪。他的意思是说,那些纯洁的女孩子作了诗人的祭品。 大概,在常人眼中,古龙也只不过一介好色之徒。至于他内心的寂寞与忧愁,只有他的读者与朋友才能体会。 古龙在大学期间旷课大多,一度辍学。原因无他,为了一个女人。 他们相遇在台北的一个舞厅,一个嘈杂的晚间。一个是满怀理想与忧伤的青年才子,一个是楚楚动人的风尘少女。覆水难收。 在瑞芳镇的陋居,他们同居,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刻。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熊小龙,后改名郑小龙,,长大后成为台湾的柔道高手。 结局是注定的:分手。 古龙迷恋上另一位舞女,名叫叶雪,她的名字似乎暗示着她的清雅与洁净。 又一次相同的心路历程。同居。如胶似漆。爱的结晶—一个男孩。然后又是分手。 这时,一个女高中生闯进了他的视野。中学生自然与舞女大不相同,纯朴典雅,是古龙梦中的小天使。他一见倾情,难以自拔,而且第一次想到了归宿,想到了责任。于是,他以婚姻—最古老而又最神圣的爱情承诺—向她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这个女孩子就是古龙的第一任妻子梅宝珠。 她应当算得上理想中的妻子。她是古龙的崇拜者,绝对依顺自己的丈夫,生活上又是持家的能手。她性格沉稳、忍让。 然而,在她生下3个儿子以后,他们的婚姻开始产生裂痕。再贤慧的妻子也无法长久地忍受丈夫在外拈花惹草,或者总是与狐朋狗友鬼混而不回家。 【纵酒狂歌】 古龙的哲学里似乎没有浅斟细品这一套,他是要纵酒狂歌才会过瘾的人。 酒,一种奇特的饮料。 据说,几千年前的大禹时代,仪狄发明了酒。他献给大禹,大禹非常喜欢,但又隐隐忧虑。也许,大禹的喜欢与忧虑,意味着他感到了:酒能够使人趋于神,也能使人趋于魔;能够使人力量倍增,也能使人萎靡堕落。 这真是一种危险的物质。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醉唤起诗兴,唤起神奇的灵感。 正如尼采描述的:我们在这短促的一瞬间真的成了万物之源本身,感到它的热烈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感……纵使有恐惧与怜悯之情,我们毕竟是生灵,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众生一体,我们就同这大我的创造欢欣息息相通。 当一个人的生命力受到强烈刺激从而最高限度的调动起来的时候,才能最充分地感受生命。不管这种刺激本身是痛苦还是快乐,只要它有效地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就是享受。 英雄气概总是酒气相随。孔融在《难魏武帝酒禁书》中说得慷慨激昂:‘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斛,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卮鸿门,非彘肩卮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扬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法令……‘ 照他的说法,历代丰功伟业,都是借着酒劲而得以成就。 不过,中国历代的英雄,似乎都能豪饮。从《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曹操、张飞到《水游传》里的武松、林冲、鲁智深等等,数不胜数。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也是苦闷的象征,是绝望的遁逃蔽,是片刻的忘却。就如古龙小说中的人物。 所说:只有内心忧郁、愁苦的人才会不顾性命地喝酒。 古龙的好朋友倪匡说:有钱不花有什么意思,喝酒不醉有什么意思? 古龙也嗜酒,是一个真正的酒徒。他喝酒的时候,绝不绕舌,只是专注于大口大口喝。燕青对此有深刻印象: 与古龙相识,已有许多年了!初见古龙时,是陪一位香港出版家到台北去。由于这位出版家经常介绍台湾武侠小说家的版权,十几位武侠小说家联合作东道主,在梅子餐厅吃宵夜,我也忝陪末席。 在这一群武侠小说家中,有诸葛青云、卧龙生、萧逸、孙玉金、高庸、忆文、曹若冰、慕容美……等等。他们在席上谈笑风生,语惊四座,有一个人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必干,自得其乐。 一个沉默不作声的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长得五短身材,却是头大如斗。尤其是喝酒时。头一仰,便是一杯,那种豪迈酒量,使我看得暗暗心惊。 古龙家的客厅里有的是酒,据他自己说:“我的许多名酒,世界名酒事典里都还没有。” 古龙未成家前,喜欢出入酒坊;成家后,开始收藏形形色色的酒,既可畅饮,又可玩赏。 他收藏的酒造型独特,千奇百怪。仅马形的酒就有好几瓶,大炮三尊,还有马车形的、汽车形的、电话形的、大象形的、小鸟形的、金字塔形的、犀牛形的、字典形的…… 各形各类,让人叹为观止。 古龙认为,最平凡的就是最了不起的,所以,他的好酒全都用普通的酒瓶装着,深藏不露。 他说:“好看的酒不一定好喝。” 他说:“最好的酒样子都是最简单的。‘” 散文家林清玄曾以隽永的文字,记下了他与古龙豪饮的动人情景: 一个醉人的寒夜。 古龙与我在他家的酒台上醉眼相对…… 那时我们已经饮过了两瓶黑牌的强尼走路。 是凌晨两点—该走路的时候了。 我们都不能安稳的走路。 像是古龙小说中决战千里的侠客,在偶然间遇到了高手,双方蓄势待发不能发招,我终于悟到他小说中高手对招时的不拖泥带水,双方一亮剑,便已见真章。 那一日我最后败在古龙的酒下,口吐黄箭,不省人事。白日纵酒,夜里且放歌,古龙的酒和他的武侠,他的人一样,果然名不虚传。 古龙说:“你应能为你的对手骄做。”和古龙喝酒真是爽快的事,他的哲学里似乎没有浅斟细品这一套,他是要纵酒狂歌才会过瘾的人。 他说:“浅斟细品最大的通病是废话大多,枝节大多,人物大多,情节也大多。”他的酒可以印证他的武侠。 酒后有真言,古龙醉酒的时候告诉我,他的生命他的为人和他的武侠所追求的就是干净利落四个字。 如果我写一手好字,我倒想送一副对联给他: 酒醉南山猛虎, 侠惊北海蚊龙。 提到收藏的酒,就仿佛提到他笔下的武侠人物,古龙的眼中有一种神秘的光。 传闻中,古龙和酒似乎是分不开的,传闻总是有误。 古龙也用不着辩解。 含蓄的人,也许他的生活一直是平淡的,要到喝了酒后,血液才沸腾起来。 狂放的人不必喝酒,血液就已经沸腾。我们一趋近,他全身就是热气,这种热气非关酒色,而是本质。没有这种本质的人,以为那就是酒色了。 古龙之所以为古龙,这就是了。“我不是圣贤豪士,我只有一腔热血。”古龙说。 古龙写的也是一腔热血。 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一腔热血只卖给识货的人”那种抛头洒血无所顾情的意境。 朋友,要与有热血的人交;酒,要与有热火的人喝;恋爱,要与有热血的人谈;死,要为有热血的人死。 因为,有热血的人才是虎虎有生气的。 有热血的人才是不落俗套的。 有热血的人才是有冲突,有高潮的。 古龙喝酒,痛快淋漓,与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同出一辙。 还有英雄少不了的美女,古龙无愧于大侠的称号。 但是,古龙只会论“剑”,却并不会真正使剑,也不会拳脚功夫。 他笔下的主人公武艺高强,身手不凡,他自己却只是一介书生。 1970年,在台湾北投的一家餐馆,他遇上一伙无赖之徒,他们心怀叵测,硬是要为他敬酒,他断然回绝。不料,其中一个歹徒摸出一把扁钻向他扎来,他匆忙举手遮挡,扁钻直扎得虎口血喷。 不会武功,却勇气迫人。 他的臂上,他的掌上,一道道疤痕,是他空手抓武士刀留下的纪念。每当酒会时他会撩起袖子,展示给朋友们欣赏。 古龙的性格完全是侠士的性格,是一个真正的酒徒的性格。他正直、刚猛、健谈、豪爽,正如他自己一篇小说的标题:绝不低头。 对于生活在窘困之中的人们,特别是对那些病残孤儿,古龙总是怀着无限的恻隐之心。 古龙也有过流浪的经历。他童年时穷得没鞋子穿,多次发誓:来日有钱,一定要买双最好的鞋子穿。 当他首次存够了钱,足以买鞋时,突然发现路边一个断腿的孤儿。他是那样慨叹万分,放弃了自己的心愿,而把钱给了那个孤儿。 他生前曾默默地为孤儿院大量捐款。他死后,朋友们征得古龙妹妹同意,将他的著作收入绝大部分捐赠给慈善机构。 古龙交游广阔,十分好客重友情。中国人爱说:文人相轻。可是古龙与同行们友情甚笃,特别是与倪匡相交数年如一日,肝胆相照,传为文坛佳活。 丁情说:“古大侠虽然不能缺少女伴,可是他常常为了朋友,而舍弃他的心爱的女人。他总认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己却是难寻。” 古龙身边每天都有朋友。人们都说,与他在一起,听他那博学、独到、诙谐、机智的谈吐,是极大的快乐。 他性喜热闹,最怕孤寂,尤其是离婚后,他害怕逢年过节。这时,他总要提前打电话邀约远近朋友前来作客。单身汉是非去不可的;不是单身汉,许多人往往吃完饭再来古龙家欢聚过节。 豪放的古龙,热爱朋友,热爱美酒,热爱美女,也热爱生活。 【英年早逝】 离开尘世,返回本来 古龙成名很早,但死得也早。有人说他死于酒色,但他明知是慢性自杀,为何不加以节制呢?一个人如果沉溺于酒,必定有他伤心的事,而伤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 这是古龙自己的说法。 自古多情空遗恨。 明知无可奈何,却还要抓住不放,还要苦苦追求。 如同花朵,过于灿烂地开放,反而更迅速地凋谢。 也许古龙并不这样看。人生在世,该当痛快,如不痛快,活到一百岁又有何趣? 浪漫诗人拜伦说:“甘愿轰轰烈烈短命地死,不愿平平庸庸长久地活。” 古龙常年酗酒,过量的杯中物损害了他的肝脏。步入中年后,健康日益不佳,一方面由于他的纵情酒色,另一方面又因为几次家庭破裂,生活没有规律,终于导致肝硬化晚期发作。他住进医院后,在朋友的劝导下,戒了半年酒。但身体稍稍好转,便又恢复了过去的神勇,终因肝昏迷再次入院。 古龙平时以酒当水,成箱地购进‘xo‘白兰地,花在酒上的钱不计其数。酒来就干,头一仰就是一大杯。但在写作时是例外,却是滴酒不沾。就像楚留香与人比武时绝不沾酒。 他写作时喜欢抽烟。右手握笔,左手执烟,一根接一根,抽个不停。写一个通宵、可以抽掉两包香烟。 烟与酒一样,也能蚕食人的生命。 晚年的古龙,仿佛已经菲薄人生,悟透生死,将什么都已看得很淡。本来,他如果愿意动手术,也许还能多活几年,但他坚决不愿做手术。 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病情缓解,又耐不住寂寞,坚持要出院。而且,他再次酗酒,导致食道破裂。 1985年9月21日,古龙终于安详地闭上了他的双眼。 从此不再有欢乐,也不再有悲痛,从此永远安详而宁静。 他的朋友和学生丁情在《古大侠的最后一剑》中,记载了古龙临终前的情景:对于酒的执着,大概没有人能比得上古大侠、他三番两次的因酒而住院,换了别人,早已怕酒怕得要命了。可是我们的古大侠却照喝不误。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已中了酒毒? 还是不怕死? 抑或是他借酒来逃避什么? 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出来,就连和他走得最近的我,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我只能说:“古大侠的压力太大了,到了末期,他大概也已想通了,已大彻大悟了。” 这些长久堆积下来的压力,已不是他所能承担的,既然如此,他又何必一味的承受下去呢? 所以临死的前几天,他又开始纵情喝酒。醉了睡,醒了又喝,又醉,又睡,又喝…… 古大侠的独特豪性又见了。 在这几天之内,古大侠曾在一个夜深人静时,突然问了我一句话,问了一句他从来不会说的话! “小乌龟,你猜我死了,有没有人会为我落泪?‘”经不起他的又纵情喝,他的食道终于又破裂了,终于又大量出血了。 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有来看我呢?” 说完这句话,古大侠就昏迷了。一直昏迷了两天,到21日下午6点6分,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死后,生前友好为纪念这个“酒国烈士”,特意花了30万台市购买近50瓶‘XO‘白兰地,陪同古龙羽化到另一个世界。 他的好友倪匡,写了一篇备受称道的“讣告”,将古龙的一生,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将朋友们的怀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好朋友古龙,在今年九月二十一日傍晚,离开尘世,返回本来,在人间逗留了四十八年。 本名熊耀华的他,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他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三十年来,以他丰盛无比的创作力,写出了超过一百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开创武侠小说的新路,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笔下所有多姿多采的英雄人物的综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摆脱了一切羁绊,自此人欠欠人,一了百了,再无拘束,自由翱翔于我们无法了解的另一空间。他的作品留在人世,让世人知道曾有那么出色的一个人,写出那么好看之极的小说。 未能免俗,为他的遗体,举行一个他会喜欢的葬礼。时间:七十四年十月八日下午一时,地址:第一殡仪馆景行厅。 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请大家来参加。 他在人间只逗留了四十八年。 【古龙小说集】 恍然如梦,依稀犹见周星驰的兵器谱,王家卫的盲剑客,张艺谋的飞刀门。可惜世上再也没有出现邵氏这样的公司,楚原这样的导演,秋官这样的演员。郁闷,然后恶心。 古龙的武侠小说销量之多,流传之广,看来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即使是不看小说的人,也常会在银幕上和荧屏上,看到古龙的作品,若论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数量之多,也只有金庸堪与比较。一曲《小李飞刀》(由《多情剑客无情剑》改编的电视剧的主题曲)在香港与东南亚,唱到家喻户晓。有一个时期,歌星前往东南亚登台,若不唱这一首歌,观众便会大喝倒采。累得连台湾歌星也要连夜赶练,即使口音不正,也要唱出这一首粤语歌曲。 若论到创作数量,港台作家中恐怕只有倪匡能与古龙相比。古龙的小说总数可能在2000万字以上,香港桂冠图书公司的‘古龙小说专辑‘收80多种。1995年3月珠海出版社的古龙作品集,附有一张清单,列出已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古龙小说共68部。 1苍穹神剑2月异星邪3剑气书香4湘妃剑5剑毒梅香6孤星传7失魂引8游侠录9护花铃10残金缺玉11飘香剑雨 12剑玄录13剑客行14浣花洗剑录15情人剑16大旗英雄传17武林外史18名剑风流19绝代双骄20血海飘香21大沙漠 22画眉鸟23多情剑客无情剑24鬼恋侠情25蝙蝠传奇26欢乐英雄27大人物28桃花传奇29萧十一郎 30流星#8226;蝴蝶#8226;剑31九月鹰飞32长生剑33碧玉刀34孔雀翎35多情环36霸王枪37天涯#8226;明月#8226;刀38七杀手 39剑#8226;花#8226;烟雨#8226;江南40绝不低头41三少爷的剑42陆小凤传奇43绣花大盗44决战前后45火并萧十一郎46拳头 47边城浪子48血鹦鹉49白王老虎50大地飞鹰51银钩赌坊52幽灵山庄53圆月弯刀54飞刀#8226;又见飞刀 55碧血洗银枪56离别钩57凤舞九天58新月传奇59英雄无泪60七星龙王61午夜兰花62风铃中的刀声 63剑神一笑64白王雕龙65怒剑狂花66那一剑的风情67边城刀声68猎鹰,赌局 【古龙人生小札】 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一般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史坦贝克小说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学的影响启迪。(古龙自己也说过「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偷招』。」) 故能日新又新,后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 1937出生于江西南昌(或说1936从出身于香港) 1942随父母从香港迁居来台。 1946初恋。 1948失恋。 1949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属于纯文学创作) 1952父母离异。 1956第二次失恋。 1960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纲。 1961写《飘香剑雨》、《残金缺玉》、《月异星邪》等书,以诡异情节取胜,但基本走的还是传统路子,顶多加上几句文艺腔,并无特别过人之处。这一时期古龙写作态度迹近儿戏,新作随开随抛,不负责任,惟偶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实力,尚未激发;或以为武侠小说业经“定型”,不过如此而已。 1962发表《剑气书香》、《失魂引》等早期诸作,文情不俗,乃渐有起色然,基本上仍未能突破创新。 1963受到陆鱼《少年行》之启示,发现“新型武侠”大有可为,遂亦逐渐改变传统笔法,陆续作《孤星传》与《湘妃剑》等书试,图走出一条新路却,未成功。 1964完成他第一阶段的压卷之作《浣花洗剑录》,文情跌宕,饶有诗意令,人直觉地感到:古龙不耐烦在半新不旧的武侠传统里兜圈子讨生活了。他要浣花洗剑,自作主人!作为一个改革传统武侠小说的“急先锋”,古龙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宫本武藏》所彰显的“以剑道叁悟人生真谛”、战前气氛及一刀而决,会通了金庸《神雕侠侣》的“无剑胜有剑”之说,而发为“无招破有招”的无上剑道奥旨,析理精微之极。此一所谓“无招胜有招”,较金庸《笑傲江湖》写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之无上心法者足,足早了三年! 其次,他引进倭人“迎风一刀斩”的刀法,三招两式,人头落地,从此即不再写冗长的打斗场面————这是他突破武侠传统之处,也是他一切“简单化”的开端。 其三,由此书起,他竭力营造文艺气氛,藉平凡简洁的对话,点出哲理。并且运用许多饶有诗意的语言,刻画人性并,寓于生命哲理。 可惜《浣花洗剑录》伏笔太多,无法收束,终贻“虎头蛇尾”之讥,而减损了此书应有的艺术价值。 1985年9月21日去世。 【评价】 沧月(武侠、奇幻作家):回首少年时的江湖梦,怎么能少得了楚香帅的月下踏歌,陆小凤的灵犀一指,又怎么能忘得了边城里的那个浪子,和他手中漆黑的刀呢?古先生虽然溘然长逝,但他却在我们的精神里留下了他的基因片断。 西门吹水(古龙研究专家):古龙是一个妙人,他很勇敢地承认写作目的之一就是钱,当然还有就是给人带来快乐,这两点他都做到了。所以,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想着他。 金庸(武侠作家):古龙兄为人慷慨豪迈、跌荡自如,变化多端,文如其人,且复多奇气。惜英年早逝,余与古兄当年交好,且喜读其书,今既不见其人,又无新作可读,深自悼惜。 秦戈孤指(职业作家、电视编剧):去了。去的是一个人,一柄剑,一壶没喝完的酒。酒很香,很醇。很醉人,于是很多人都醉了,醉了二十年。都醉了。因为醒着的人都知道,他离去江湖二十年了。但醒着的人希望喝醉,蒙眬中他们还可以看见,那个人,那柄剑,大口地喝着酒,喊着:朋友、酒和女人。 咸柠七(爱情、武侠作家):没有了胡铁花,谁来和楚留香干杯?没有了花满楼,谁来和陆小凤干杯?没有了风四娘,谁来和萧十一郎干杯?没有了铁传甲,谁来和李寻欢干杯?……但最糟糕的还是没有了古龙,谁来陪我们干杯? 雷欣(影视演员):二十年前,当我还在孩提时代的时候,古龙远离了这个世界,从此以后,再无古龙。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出生之时,古龙尚未逝世。我和他总算在这样一片天空下共同生活了三年。岁月沧寂,人去人行。感叹那个八九十年代,是古龙制造了我的青春岁月。如果能出演古龙笔下的一个角色,那么我想不给钱我也愿意。古龙 燕歌(武侠作家):他的名字也许不是一座丰碑,但绝对是一座火山,时刻沸腾着侠义,正义,道义,大义的活火山。在这座火山里,人世间的情与仇,爱与恨,生与死,恩与怨全都交融在一起,最后喷涌而出,化成了他人生中最壮丽的风景。 王华(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后):其实武侠与科学一样,都是一种艺术,都需要旺盛的想象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古龙是一位武侠科学家。 小号鲨鱼(作家、美食家):古龙的江湖如刀,薄而犀利,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少的语句击入你的心。即便写了那么多的友情,古龙的江湖依旧是孤独的。无人懂得、无人了解、脆弱易逝。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江湖。是什么让这个倾一生赴一次欢宴的人有这样的孤独?举杯时有明月、有欢笑;酒醒后,清风吹木叶,早已不知人在何处。 【恐龙#8226;古龙】 archosaur 古龙亚纲(archosauria)的高等爬虫类,种类多,包括所有槽齿类、翼龙、恐龙、鸟类的祖先及至今尚存的一个目──鳄目(crocodilia)动物。 早期的古龙于三叠纪(2.45亿#8764;2.08亿年前)将开始时出现。可能起源于早期的双孔亚纲动物,并与原龙类、喙龙类和三棱龙类归为一个大类群──古龙形类(archosauromorpha)。这大类群的所有种类均以踝部特化著称,这有助于采用直立的姿势。大部分古龙后肢长,前肢短。几乎所有种类的眼睛上方的颅骨里都有两对开孔(顳窗),腭肌附著于此;眼前方的吻部又有一个大型开口(眶前窗),功能未明。早期的爬虫类牙齿排列于一个浅槽内,而古龙类与此不同,其牙齿排列于牙槽中。 古龙属(archosaurus)是从化石纪录中认识到的最早的古龙类,于晚二叠纪(2.58亿#8764;2.45亿年前)开始出现,其化石在俄罗斯发现。 沧月 档案: 原名:王洋 笔名:沧月 现职业:建筑设计师 籍贯:浙江台州 目前居于杭州 生日:5月15日 星座:金牛座 最喜欢的颜色:黑、紫 最喜欢听的歌:很多 最喜欢的电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最喜欢看的书:很多 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古龙、盛睿 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发呆、睡觉、码字 平时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早起、运动 对朋友的要求:忠诚 人生格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作品集: 听雪楼系列:《血薇》、《护花铃》、《荒原雪》、《指间砂》 镜系列:《镜·双城》,《镜·破军》,《镜·龙战》上、下,《镜·辟天》1、2。《镜·归墟》《镜·神寂》前传:《神之右手》、外传之一:《六合书·东风破》、外传之一:《六合书·讲武堂》、外传之二:《织梦者》 白螺系列悬念小说:《花镜》 武之魂系列(武侠散篇):《墨香·帝都赋》、《墨香·大漠荒颜》、《曼珠沙华》、《飞天》、《沧海》、《幻世》、《曼青》、《夕颜》、《乱世》、《星坠》、《仰望苍穹》、《剑歌》、《雷雨夜,乱坟岗》、《碧城》、《夜船吹笛雨潇潇》、《雪满天山》、《七夜雪》 长篇科幻:《星空》 言情散文:风花·雪月 《一只叫美狄亚的猫》 《夏日的白花》 新作:《夜船吹笛雨潇潇》 沧月其人,2001年底开始在网上发文,最初活跃于榕树下,后移居清韵书院,四月天以及晋江文学城,其他地方游荡颇广,但基本是潜水过客。先以武侠成名,后转涉奇幻写作,均取得好成绩,多本各个出版社编的2002,2003年度网络佳作选编均收入所写的文章。2003年入驻榕树下状元阁。 沧月个人简介: 沧月,女,原名王洋,79年生,浙江台州人。小学一年级偶尔在地摊上看见一套《七剑下天山》的连环画,开始了对武侠十几年的迷恋。于是在成长中有选择的看书和积累,为了将来能写出自己的武侠。后来,由于父母的劝告和学业的压力,而一度放弃了武侠写作。 就读于浙江大学后,在98年,为了欢迎金大侠就任本校人文学院院长,学校举行了“宝丽杯”武侠征文竞赛。被寝室里的姐妹怂恿,忍不住拿了一篇高中的旧稿《雪满天山》参赛,出乎意料,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从此,对于武侠写作的热情再次被激发出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2001年开始混迹于榕树下、清韵书院等各大武侠BBS,灌水,发文章,一年多来渐渐有了不少的网络读者。2001年,在《大侠与名探》杂志举办的网络新武侠征文中,以《血薇》一篇获得优胜奖,并陆续在《今古传奇》、《大侠与名探》、《热风武侠故事》等杂志上发表武侠中短篇。 2002年末,连续在台湾和大陆出版武侠作品《幻世》《沧海》《雪满天山》《听雪楼系列》等等,同时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在浙大开始建筑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深造。 先以武侠成名,后转涉奇幻写作,均取得好成绩,多本各个出版社编的2002、2003年度网络佳作选编均收入所写的文章。 2003年入驻榕树下状元阁,文章在网上流传广泛,拥有大量读者。 网络混熟了之后,以此为平台联系上了传统媒体,开始给《今古传奇·武侠》,《今古传奇·奇幻》、《科幻世界·奇幻》、《大侠与名探》、《白桦林》等杂志写文。从武侠板创刊时期就与其合作,三年后武侠板发行量到了一个月40多万册,是目前武侠奇幻期刊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写手之一,受到百万读者的喜爱。 2004年,获得今古传奇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武侠小说比赛第一名,同时获得温瑞安设立的首届“神州奇侠”奖。 2004年5月,在大屿山与黄易座谈。 国内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过,包括湖北电视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钱江晚报、青年时报等。 在大陆台湾出版多本武侠,包括: 大陆的 《幻世》-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4年底出版《听雪楼·血薇》-新世界出版社 2005年出版《镜·双城》和《花镜》。 在台湾出版:《沧月武侠作品集》-台湾狮鹫出版社。 《镜》系列最终卷“神寂”在《古今传奇·奇幻版》连载中。 2007年加入浙江作协。 2007年《镜·神寂》出版,百万字巨著终结。因之前出版商为暴利将《辟天》《归墟》拆分,此次更换为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自传: 写小说就成了发泄的途径。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写我第一个长篇的系列故事——《听雪楼》。 那个时候的读者,首先是同桌女生,然后是前后座,然后慢慢扩大到全班——不过借给男生看,我一向是很挑剔与谨慎的——我的写作,一开始就是针对女生,而不是男读者。 萧忆情和阿靖,成了同学们下课,吃饭时候聊天经常的话题。特别是女生们,在急不可待得时候,经常向我暴力“摧”稿,于是,只好将稿子撕成单张,在上课时候偷偷写,每节课写一些,然后下课了再交给同学们看。一页纸上,密密麻麻有三千个字! 现在那些稿子都已经是脆黄脆黄了,我翻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弄破了我最初的梦想……最初的萧忆情和阿靖的样子。 那两个人的形象渐渐在我心理活了起来,他们不再是我笔下的人物,而是有独立性格的人,我只能按塑造出的性格推断他们的行为,而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支配。这两个人物,一直到现在还活在我心里。 将近八年后,靠着《血薇》一文在网络上引起读者的注意,虽然只是短短一万字的文章,却包含着八年来的心血。 “阿月,你写的东西比现在书摊上出租的一些小说都好看!”高二以后,陆续听到有人这样鼓励,“投稿试试吧!”然而,一心学习不问窗外的人,哪里知道该向何处投稿? 家里订阅的杂志里面,也只有今古传奇上面刊登武侠而已。 那个时候看来,这种大刊物是高高在上,只有可望而不可及的…… 就这样,在写作的快乐与学业的煎熬中,度过了三年高中。老师中也渐渐传播开了“沧月会写小说”的消息,那个一向对我很好的语文老师几次要我把稿子给他看看,我都因为不好意思而拒绝了——实在逼得紧了,干脆交一些乱七八糟写的诗词上去,也够他看上一阵子消遣。:) 那个姓张的语文老师真的很好……后来我在课堂上公然写小说,他从来不干涉,也不对我妈告密——不过,那也是因为即使不听课,我的语文成绩也是让他满意的。可惜文理分科的时候,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选择了理科……叹息。 不过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如今。建筑设计同样给我另一种乐趣。或许,写东西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传奇,而生活在传奇之中,传奇就不成为传奇了。 那时候我陆续写了一些,比如听雪楼,比如雪满天山,还有很多网上没有发过的。因为偷偷摸摸的写作,还和母亲发生过多次激烈的争吵——(555,好多没收了的稿子,老妈居然现在都忘了丢哪里去了,痛心ing…..) 很幸运,高考的发挥比较好,能让我有余地挑选好的大学和好的专业。语文功底的扎实帮了我的忙,97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难度大幅度提高,平均分下降了10分左右,然而我仍然考了全市第一,其中古文部分,几乎全对。(哭,考试是一点也侥幸不得的,为了高考,我硬生生看完了《战国志》,《新唐书》等容易出题的古书……再哭,结果当年古文部分选取得偏偏是《资治通鉴》里面的片断……:^^:) 大学以后,如鸟儿出笼子,自由的一开始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玩的太多,居然一开始没有想起来要重操旧业,一直到大三开始,才陆续写一些,然而人已经有些懒了。同时看动漫看得入迷,对于武侠有些淡漠,笑…… 大三下学期买了自己的电脑后,摸着键盘,忽然有敲字的愿望——于是,文章一篇篇的出来了……或许因为好久没有好好写,脑子里面积累了太多的东西,一开始几乎是思路如泉涌,4天一篇文章的速度,都不会感到枯竭。 而几年来,对于动漫的迷恋,也让我的文风在三年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对比一下高中的东西,已经是风格迥异了……动漫化的武侠……至少是我自己想写的,不知道能否成功的结合。 在榕树下如今可以找到的第一篇是《曼青》,当时只有几十的点击率:( 慢慢地发文章,慢慢的拥有固定的读者和风格,也慢慢的认识更多的人。网络世界让我成长的速度加快了很多,信息的交流,眼界的开阔,思路的开拓……得益于网络很多。但是网络也教训过我,不过,总之……还是很幸运自己能生在网络时代,不然,哪里能认识大家呢?#61514; 最有意思的,是毕业的时候一边准备着考研,一边也在找工作。当然,找工作没有投入太大的精力——只递出了一份档案,然而,却很幸运的被录用了。唯一投出的那份档案是给上海华东设计研究院的——那一家号称全国最好三大设计院之一的。自己一个人跑到上海面试,一同来应试的有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毕业生,而我是第一个面试的。 推门进去的时候,发现圆桌那边有二十位设计院高层领导,另一边却只有偶一个人……啊,好紧张。翻着我个人简历和作品集,院长是例行公事般淡淡的问着,我紧张的一一回答——我没有想到写武侠这一时居然能帮上忙。 翻到简历上那一句:“特长:写作,并已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文章数万字。”,院长略微留意,抬头问:“你已经发表数万字论文了?不简单啊。”我晕,小声回答:“不,不是论文,是小说。” 圆桌那头的人群微微骚动,一直平板的脸上有些笑意。 院长略微有些意外,抬头带笑,饶有兴趣的问:“什么小说啊?”我更加忐忑,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是……是武侠小说。”话音方落,我听到对面人一脸的惊讶和轻轻的笑声,大家有些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然后僵硬的气氛开始松动活跃,问题接二连三的扔过来,我也镇定了,兵来将当的一一化解。 “我们研究决定后会通知你。”最后,人事部负责人对我们这一群应聘者说了一句。而我在几个月后,接到了录用电话。据说2002年浙大本科毕业生中,华东院只录用了唯一一个。 “我们对你的印象很深刻。”所长在电话里这么说,语音含笑——我也笑,大约,的确一个写武侠得女孩子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奇异的吧?呵呵。 然而,因为考上了公费研究生,我不得不遗憾的放弃了华东院这一建筑系学生羡慕的工作。 考研能成功,一大部分是因为运气的缘故。老妈看见我考上了,也无话可说了……而且最近的稿费汇款单也让她眉开眼笑呢。老是隔三岔五问:“怎么,好久没有稿费单子了啊?”^^ 靠着稿费和做设计,读研时期的生活费和住宿费已经完全能自理,第一次自立出来,感觉很不错呢。 韩寒 【个人档案】 姓名:韩寒 性别:男 身高:174cm生日:1982.9.23 星座:天秤座 国籍:中国 地域:中国大陆 学校:松江二中高一(10)班 喜爱的歌手:张国荣、黄磊、朴树、老狼 喜爱的mTV造型:《Rain》中的范晓萱 最想去的地方:拉萨、阿里 最爱看的报纸:《南方周末》、《青年报》 最爱吃的:很多、属杂食类 爱去的网站:新浪,爱去看新闻 长住城市:北京 喜欢的宠物:狗与一动不动的东西,比如螺丝 喜欢的赛车品牌:三菱、宝马、法拉利…… 电子信箱所在网:Kali 现所在车队:上海大众333车队 曾经所在车队:北京极速云南红河 韩寒的车:三菱LaNceReVOLUTIONV 常穿的衣服:休闲运动型,口袋要多 原因:口袋多,可以放许多吃的。例如他的一条多袋工装裤,他向我们介绍,上面两个口袋,一个放方便面,一个放面包;下面两个口袋,一个放饮料,另一个放吸管;身后的再放口香糖。 惨痛经历: 1、小时候家中一条小狗死了,痛苦数时。 2、换了两次寝室. 个人感情 韩寒一向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感情生活。据媒体和粉丝透露,韩寒现在的女友为歌手金莎。但韩寒与金莎双方均没有承认此段恋情。 【韩寒博客】 韩寒blog:http://blog.sina.com.cn/twocold 其博客稳居新浪博客总浏览量第二,根据新浪官方报道点击率于2007年9月14日突破一亿大关,详见新浪报道: http://tech.sina.com.cn/i/2007-09-14/20291741484.shtml 但据其粉丝称,其实韩寒博客在13日的晚23点左右已经突破一亿 最新点击量:114998521(截至2008年1月26日20:06) 此博客还先后制造了韩寒与徐静蕾的绯闻,以及韩白之争等。 新浪博客中亦有众多韩寒的博客圈,是喜欢韩寒的粉丝们的团结阵地 【媒体报道】 韩寒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07.09.10) 韩寒接受腾讯网专访(07.8.19): 韩寒做客凤凰卫视《非常道》(07.06.20) 韩寒:我的身价比章子怡贵(图)(07.02.05) 韩寒:徐志摩配不上大才子的称号(图)(青年周末)(06.11.10) 【出版书籍】 2000年5月《三重门》 2000年8月《零下一度》 2002年1月《像少年啦飞驰》 2002年10月《毒》 2003年9月《通稿2003》 2004年9月《长安乱》 2005年2月文集《韩寒五年》作品有法国,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日本版本。其中法国版本获得法国2004年10月法国最畅销图书。 2005年出版赛车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首印40万册。 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一座城池》,首印50万册。 2007年7月14日出版长篇小说《光荣日》(第一季) 第一次写情书的心情: 验算过很多遍,检查错别字,但到最后还是有错别字。后来明白了,其实把女孩子当作和自己出书的时候的责编一样,只要对方能看懂就好。 【创作生涯】 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并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 高一时(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首部发表的小说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学生生活的小说《三重门》。通过这部小说的发行,他进一步在中国其他地区成名。 留级后,最终在高一第二年休学。休学后,他一面继续从事写作,陆续发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长安乱》和《一座城池》等作品;另一方面,他爱上了赛车,现已成为一名职业车手。 他的经历和作品都颇受争议。因为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谈到社会中的各种现实,并透露出对某些现象的愤慨与讥讽,鲜明地体现独立的思想。 他的文学作品曾获得中国大陆许多奖项,并受到许多文学专家的关注,但他也因为其不佳的学习成绩和特立独行的作风而被遭许多非议。由韩寒引发的相关社会现象被媒体称为“韩寒现象”。 2006年,网络上韩寒和与作家白烨引发“韩白之争”,又成为一时之网络热点。 有说法称他为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但韩寒并不承认自己是80后作家,并评价“作为我本人,非常讨厌以年代划分作者,每个优秀作者都是个性鲜明的人,哪能分类。” 2007年8月韩寒因为个别媒体对其“携枪事件”的不实报道,将《上海青年报》和《广州日报》告上法庭。 以下是韩寒对“携枪事件”的自我说明,已经决定起诉两家媒体的公告: 《不属实新闻申明》 《决定起诉<上海青年报>和<广州日报>》 【韩寒自写时间表】 1995年初中不快乐地混日子发表文章 1999年高中进入市重点体育加分 1999年浮出海面获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1999年顽主写《三重门》一年 1999年看上去很美成绩单挂灯七盏留级 1999年过把瘾就死在《新民晚报》上抨击教育制度 2000年活着老子还没死老子跨世纪 2000年动物凶猛一部分无聊的讨论文章和讨论者 2000年猪骡鸡公园喧哗的平庸者们说偏科不可取 2000年一地鸡毛讨论盛况 2000年一个都不能少还是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2000年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2000年无知者无畏有人说我无知那些没有文化只有文凭的庸人 【整体时间表】 ◆文学类 1997年于《少儿文艺》等发表小说、散文 1999年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 2000年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累计发行130万册,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 2000年出版散文集《零下一度》,累计发行90万册,2001年全国图书排行榜文学类第一名。 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累计发行55万册,2002年全国图书排行榜文学类第一名。 2002年出版精选文集《毒》,累计发行30万册。 2003年出版杂文集《通稿2003》,累计发行40万册。 2004年出版小说《长安乱》,累计发行50万册,2004年全国图书排行榜文学类第一名。 2005年出版个人文集《韩寒五年文集》。 2005年出版赛车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首印40万册。 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一座城池》,首印50万册。 2006年出版文集和唱片《十八禁》 2007年韩寒博客精选辑《坛》(暂定名)因为官司问题推迟出版。长篇小说《光荣日》因写作未完成屡次跳票。《光荣日》7月份出版。 2007年7月14日韩寒新书《光荣日(第一季)》发布,浏览地址:haoblog123.com/wiki/doc.php?action=view;title=%e9%9F%a9%e5%aF%92%e5%8D%9a%e5%ae%a2 ◆赛车类 2003年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N组获得N组第六。 长春站获得N组第八。 北京站获得N组第六。 2004年上海站N组第七,国内第四。 2004年6月加入云南红河车队。 2004年获得亚洲宝马方程式资格赛冠军。获得宝马参赛奖学金五万美金。 参加年度亚洲宝马方程式。巴林站第七,新秀杯第一。 马来西亚站第八,新秀杯第二。 上海站第七,新秀杯第二。 日本站第六,新秀杯第一。 2005年加入上海大众333车队。 2005年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1.6L上海站第四,贵州站第四,六盘水站第四,昆明站第四。 2005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中国量产车1600cc组珠海站冠军,上海站亚军,北京站季军及收关站冠军,2005年度亚军。 2006年代表上海大众333车队参赛,获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1600cc组上海站季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亚军。 2007年7月13日在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六盘水战比赛在贵州举行,韩寒获得1600cc组亚军 2007年7月21-22日1600cc组别中,上海大众333车队在上海站大出风头,王睿、韩寒分别获得冠、亚军 2007年7月22日1600cc组比赛中,上海大众333车队包揽了冠亚军,名将王睿一路领先最终夺冠,韩寒名列第二, 2007年ccc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1600cc的比赛刚刚落下帷幕。经过33圈的争夺,上海大众333车队的韩寒最终夺取了冠军,而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 ◆音乐类 2005年底韩寒签约环球唱片·天韵文化 2006年1月起韩寒低调筹备唱片 2006年5月23日韩寒个人单曲《私奔》mV网络数字发行 2006年9月28日韩寒首张个人专辑《寒·十八禁》发行 2007年9月14日为纪念韩寒博客点击量过亿《寒·十八禁》被所属唱片公司重新包装、打造发行(2cD) 【首度回应作家排名超苏轼】 称李宇春能排第一 贝塔斯曼书友会与某门户网站读书频道联合举办“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全国总评选活动,喊出了“号召广大读者喊出真实心声——殿堂名家或草根写手,远古文豪或当代新锐,谁才是广大读者心中最爱?”的口号。在昨天公布的即时投票前20名中,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等青春文学写手的票数超过苏轼、李清照、朱自清、徐志摩等人,引起公众争论:他们凭什么超越古人?很多网友留言对排名表示不满,甚至称其为中国文学的悲哀;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即使韩寒拿第一也无可厚非。 多位文艺界人士亦对此事发表看法: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只代表部分人的趣味和见解;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认为,这个结果说明当下时尚文化占据主流;而悬疑小说作家蔡骏则表示,关健在作家不应该和古人一起比。 韩寒争议焦点人物之一、排名跻身前十的韩寒,于5月9日下午接受新民网的独家连线时表示,之前并不清楚这个评比活动,否认有份参与炒作和拉票:“真要炒作的话,我在博客上发一个帖子号召大家去投票,保证超过鲁迅。” 对于有网友提出的“凭什么”的质疑,韩寒表示:“凭什么这个超过那个,那个超过这个?不凭什么。这个排名不能说明任何事情。要是李宇春也参加评比的话,她还会排在第一名呢。” 当被问到是否介意被牵扯进商业炒作中,韩寒向新民网表示:“我就觉得这事挺好玩,看一看、笑一笑就可以了,要是把它当真,当作一个什么现象在炒,那就太傻了。” 韩寒向新民网表示,他同意不应该把现在的作家跟古人放在一起评比的观点:“因为古人已经死了,不能说话也不能拉票,现在的作家随便拉一拉票就可以超过古人很多。假设这个评选发生在几百一千年前,比如宋朝,苏轼李清照得票肯定会很高,排到前面去,那时候的人是不是就要说,苏轼李清照算什么东西,就写了点诗歌,凭什么超过老子庄子了——这在每个年代都是一样的道理。” 对于有评论认为这个排名反映了时下时尚文化占据主流,韩寒向新民网表示,这是很正常的:“在任何国家都是时尚文化占主流的,在我们这个国家,要是每个人都捧着四书五经,那这个国家还有前途吗?” 【音乐专辑】 专辑《寒·十八禁》 ⊙韩寒首张唱片《韩寒十八禁》上海发行 韩寒签约环球天韵,历时一年后,唱片终于诞生。在过去这一年中,韩寒与唱片公司经过沟通再沟通,选歌、填词、录音、拍摄,往返上海与北京,力邀国内最顶尖的制作人、乐手、摄影师,多方面最大限度地配合协调,mV拍摄经历了春寒、夏炎、秋凉,部分内容经历了“禁”字之后,终于问世。 9月28日,天韵文化在上海影城为韩寒举办了发片记者会,同时邀请近五百位歌迷到场,并现场签售。歌迷当天到了巨大的收获,因为参加唱片发布,更得到了签名唱片。 ⊙音乐、诗文、影像“全景”记录韩寒挑战音乐之路的全程体验 礼盒包装的韩寒个人专辑,有完整的cD。收录韩寒演绎的十首金曲,除了韩寒翻唱个人偏爱的《我》和《追梦人》之外,其余歌词均出自韩寒手笔,歌词切中要害,犀利独到,尝试的曲风也很宽泛,从慢版民谣到轻摇滚都有。 随赠的多媒体光盘还收录了韩寒所有七部mV以及韩寒的纪录片。设计概念由曾获法国电影短片大奖的林哲乐完成。 铜板纸的精美写真册,厚厚的128页,百幅私家照片,包括了首次公开的许多珍藏照,还收藏了韩寒手写的歌词;记载了韩寒制作这张唱片的心路历程,拍摄mV时的点滴趣闻。出版方除了送上韩寒巨幅海报,还贴心给男孩、女孩分别赠送了不同款式的神秘小礼物。 曲目列表: 01.最好的事情 02.私奔 03.偶像 04.春光 05.混世 06.空城计 07.最差的时光 08.无题 09.追梦人 10.我 【赛车参赛】 赛车生涯的第一个年度总冠军 10月21日,2007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比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上海大众333车队的王睿获得第一名。韩寒拿了第三,但仍是六场比赛总积分的第一名,拿下今年的个人年度总冠军,也是他个人职业赛车生涯的第一个车手年度冠军。 作为上海大众333车队的车手,韩寒去年就已经放言:今年的年度冠军非他莫属。这也是上海大众333车队继夺得年度总冠军之后的第二个年度冠军,333车队也因此成为2007场地赛的‘双冠‘。 梁羽生 人物简介 梁羽生是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後,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初入江湖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是新武侠小说之始。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退隐江湖 从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32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梁羽生与新派武侠小说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梁、金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佟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有影响。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说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有人为梁羽生作过一首诗: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乡蒙山附近。“侠影”是《萍踪侠影录》。“棋中意”说他善于写棋话。“竹外情”取自苏东坡“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说梁羽生爱吃肉,而且爱吃肥肉,“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说他准备写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说。另外,梁羽生在散文、杂文的创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诣,曾与金庸、陈墨合著《三剑楼随笔》。 梁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年表 书名发表时间连载报纸名(香港)又名 一、龙虎斗京华1954.1.20-1954.8.1新晚报.天方夜谭 二、草莽龙蛇传1954.8.11-1955.2.5新晚报.天方夜谭 三、七剑下天山1956.2.15-1957.3.31大公报.小说林 四、江湖三女侠1957.4.8-1958.12.10大公报.小说林 五、白发魔女传1957.8.5-1958.9.8新晚报.天方夜谭 六、塞外奇侠传约1957-1958之交周末报(飞红巾) 七、萍踪侠影录1959.1.1-1960.2.16大公报.小说林 八、冰川天女传1959.8.5-1960.12.18新晚报.天方夜谭 九、还剑奇情录1959.11-1960.5香港商报.谈风 十、散花女侠1960.2.23-1961.6.22大公报.小说林 十一、女帝奇英传1961.7.1-1962.8.6香港商报.谈风(唐宫恩怨录) 十二、联剑风云录1961.7.3-1962.11.25大公报.小说林 十三、云海玉弓缘1961.10.12-1963.8.9新晚报.天方夜谭 十四、冰魄寒光剑约1962初正午报(幽谷寒冰) 十五、大唐游侠传1963.1.1-1964.6.14大公报.小说林 十六、冰河洗剑录1963.8.24-1965.8.22新晚报.天方夜谭 十七、龙凤宝钗缘1964.6.25-1966.5.15大公报.小说林 十八、挑灯看剑录1964.7.1-1968.6.23香港商报.说月(狂侠.天骄.魔女) 十九、风雷震九州1965.9.22-1967.9.28新晚报.天方夜谭 二十、慧剑心魔1966.5.23-1968.3.14大公报.小说林 廿一、侠骨丹心1967.10.5-1969.6.20新晚报.天方夜谭 廿二、瀚海雄风1968.3.15-1970.1.21大公报.小说林 廿三、鸣镝风云录1968.6.24-1972.5.19香港商报.说月 廿四、游剑江湖1969.7.1-1972.2.4新晚报.天方夜谭(弹铗歌) 廿五、风云雷电1970.2.9-1971.12.31大公报.小说林 廿六、牧野流星1972.2.16-1975.1.13新晚报.天方夜谭(折戟沉沙录) 廿七、广陵剑1972.6.3-1976.7.31香港商报.说月 廿八、武林三绝1972.10.1-1976.8.16大公报.小说林 廿九、绝塞传烽录1975.2.12-1978.4.10新晚报.天方夜谭 三十、剑网尘丝待查正午报 卅一、幻剑灵旗待查正午报 卅二、飞凤擒龙1978.9修订新晚报.天方夜谭 卅三、弹指惊雷1977.5.1-1981.3.9周末报 卅四、武当一剑1980.5.9-1983.8.2大公报.小说林 卅五、武林天骄待查待查 风云时代梁羽生书目 梁羽生小说精选 1.萍踪侠影录(共二册) 2.七剑下天山(共二册) 3.江湖三女侠(共三册) 4.云海玉弓缘(共三册) 5.冰川天女传(共三册) 6.女帝奇英传(共二册) 7.大唐游侠传(共三册) 8.龙凤宝钗缘(共三册) 9.散花女侠(共二册) 10.广陵剑(共四册) 11.联剑风云录(共三册) 12.挑灯看剑录(共五册) 13.慧剑心魔(共三册) 14.还剑奇情录(全一册) 梁羽生作品全集 01萍踪侠影录(共二册) 02七剑下天山(共二册) 03江湖三女侠(共三册) 04云海玉弓缘(共三册) 05冰川天女传(共三册) 06女帝奇英传(共二册) 07大唐游侠传(共三册) 08龙凤宝钗缘(共三册) 09广陵剑(共四册) 10挑灯看剑录(共五册) 11鸣镝风云录(共五册) 12慧剑心魔(共三册) 13瀚海雄风(共四册) 14还剑奇情录(全一册) 15风云雷电(共五册) 16冰河洗剑录(共三册) 17风雷震九州(共三册) 18侠骨丹心(共三册) 19散花女侠传(共二册) 20联剑风云录(共三册) 梁羽生新作系列 1.白发魔女传(共二册) 2.武林天骄(共二册) 3.武当一剑(共三册) 4.游剑江湖(共四册) 5.牧野流星(共四册) 6.弹指惊雷(共三册) 7.绝塞传烽录(共二册) 8.剑网尘丝(共三册) 9.幻剑灵旗(共二册) 10.塞外奇侠传(全一册) 11.冰魄寒光剑(全一册) 12.飞凤潜龙(全一册) 13.龙虎斗京华(全一册) 14.草莽龙蛇传(全一册) 梁学研究系列 1.梁羽生武侠文学【柳苏】 2.三剑楼随笔【梁羽生、金庸、百剑堂主】 3.笔、剑、书【梁羽生】 梁羽生作品集故事系统表 1.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 2.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 1、2也可以合在一起,毕竟天山派的武学都是以张丹枫的武学为主 3.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 这几部很不错,而且把一些唐人传奇融进去了 4.狂侠.天骄.魔女—飞凤潜龙—鸣镝风云录—瀚海雄风—挑灯看剑录—风云雷电 挑灯看剑录是从风云雷电中间开始,风云雷电之後结束.(风云雷电中的龙象法王还没死,而挑灯看剑录最後他被宰了,但在风云雷电中耿电似乎还没有学成他的武艺)武林天骄,玉面妖狐可以算进4.此一系 5.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锋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 注:其他尚有:武林三绝、武当一剑、女帝奇英传、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未纳入本表 梁羽生武侠理念 首先,梁羽生对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价值给予明确肯定。他指出,作为一种小说流派,武侠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奇异的鲜花,“应当允许武侠小说存在”。 其次,他认为,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 再次,他认为,写好武侠小说,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古文底子,而且还要懂得中国武术的三招两式,才能期望成功。撰写者的创作态度应当端正。他在一九七七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己创作武侠小说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二是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他对武侠小说的态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 他曾对大陆一度兴起的盲目的泛滥的“武侠热”泼过冷水。 步非烟 【作者介绍】 笔名:步非烟(又名“平生不识帝释天”) 原名:辛晓娟 生日:198*年7月11日 星座:巨蟹座 血型:a型 籍贯:四川成都 现居:北京海淀 开口禅:非非妙境,独步天下。 个人主页:www.bufeiyan.cn步非烟,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起,在《今古传奇》、《武侠故事》、《新武侠》、《武侠小说》上发表作品数十篇上百万字。2005年中进入出版市场,现已出版作品10余部。其写作风格以武侠和魔幻色彩交相辉映为长,故事性与文学性兼重的写作特色以及学历背景,拥有以期刊读者为基础,但又广泛于期刊读者,因此在以初中~大学的青少年为主的读者群基础上,更受到大学以上的高学历人群追捧,是近年来最具实力和号召力的新锐青春偶像派实力作家。 2004年获温瑞安神州奇侠奖,全国大学生武侠小说征文比赛二等奖。2005、06年获黄易武侠文学奖。2005嵩山杯武侠征文一等奖。2004年任北大中文系诗社主编。2005年成为凤凰卫视《戈辉梦工厂》首期专访明星。国内一线网游《剑侠情缘2》新武侠代言人。06年大型武侠网游功夫online文化大使。#61656; 【作者自述】 8×年七月出生,幸运地成为时髦名词“80后”一员。小时候,在班级中秘密进行地下手抄文学的创作,用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文字蛊惑人心。结果是同学们纷纷传看手抄本,不再好好上晚自习。于是此人最终被老师定性为:霍乱人心的“问题文学少女”。可能是害人不害己的缘故,这个霍乱人心的问题少女终于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如愿以偿的学习古代文学。古代诗人中最喜欢李商隐,可惜硕士论文却被逼做了杜甫。喜欢猫,家里有数不清的猫咪玩具,以及三只真正的黑猫。喜欢逛街、睡大觉、购物、做梦,女孩的小毛病应有尽有。ph值微酸。 【作品集】 华音系列:《紫诏天音》、《风月连城》、《海之妖》、《曼荼罗》(附步非烟cOS写真集)、《天剑伦》(附外传《凤仪》)(本系列填坑中) 武林客栈系列:《武林客栈#8226;日曜卷》、《武林客栈#8226;月阕卷》、《武林客栈#8226;星涟卷》(本系列已全) 天舞纪系列:《天舞纪·摩云书院》、《天舞纪·龙御四极》(本系列填坑中) 六道系列:《人间六道#8226;修罗道》 九阙梦华系列:《解忧刀》《绝情蛊》(本系列已全) 其他作品:《剑侠情缘》、《玄武天工》 文集:《中国新武侠典藏书系#8226;步非烟专卷》 单行情况:(以系列及故事内在联系为序) 《华音流韶》系列 第一卷: 1、《华音流韶#8226;紫诏天音》2007年1月出版 2、《华音流韶#8226;风月连城》2007年7月出版 3、《华音流韶#8226;彼岸天都》2008年6月筹备出版(《华音流韶》系列第一卷正在出版中) 4、《华音流韶#8226;海之妖》2005年6月出版 5、《华音流韶#8226;曼荼罗》2005年10月出版 6、《华音流韶#8226;天剑伦》2005年12月出版(《华音流韶》系列第二卷出齐,该系列每本皆可独立,出版安排上第二卷早于第一卷出版,带来很多困惑,请读者见谅,详细请看:http://tieba.baidu.com/f?kz=207676209) ~~~~~~~~~~~~~~~~~~~~~~~~~~~~~~~~~~~~~~~~· 《武林客栈》系列: 7、《武林客栈#8226;日曜卷》2006年5月出版 8、《武林客栈#8226;月阙卷》2006年12月出版 9、《武林客栈#8226;星涟卷》2007年2月出版(《武林客栈》系列已出齐) ~~~~~~~~~~~~~~~~~~~~~~~~~~~~~~~~~~~~~~~~~~~~~~ 其他单册故事: 10、《剑侠情缘》2006年6月出版 11、《中国新武侠典藏书系#8226;步非烟专卷》2006年7月出版 12、《人间六道#8226;修罗道》2006年11月出版 13、《玄武天宫》2006年12月出版 ~~~~~~~~~~~~~~~~~~~~~~~~~~~~~~~~~~~~~~~~~~~~~~· 《天舞纪》系列: 14、《天舞纪#8226;摩云书院》(原妖气长安系列)2008年1月出版 15、《天舞纪#8226;龙御四极》2008年1月出版(本系列填坑中) ~~~~~~~~~~~~~~~~~~~~~~~~~~~~~~~~~~~~~~~~~~~~~~~~· 《九阙梦华》系列: 16、《九阙梦华#8226;解忧刀》(原九华春秋系列)2008年3月筹备出版 17、《九阙梦华#8226;绝情蛊》2008年4月筹备出版(本系列全) 单行情况(以出版时间为序) 1、《华音流韶#8226;海之妖》2005年6月出版 2、《华音流韶#8226;曼荼罗》2005年10月出版 3、《华音流韶#8226;天剑伦》2005年12月出版 4、《武林客栈#8226;日曜卷》2006年5月出版 5、《剑侠情缘》2006年6月出版 6、《中国新武侠典藏书系#8226;步非烟专卷》2006年7月出版 7、《人间六道#8226;修罗道》2006年11月出版 8、《武林客栈#8226;月阙卷》2006年12月出版 9、《玄武天宫》2006年12月出版 10、《华音流韶#8226;紫诏天音》2007年1月出版 11、《武林客栈#8226;星涟卷》2007年2月出版 12、《华音流韶#8226;风月连城》2007年7月出版 13、《天舞纪#8226;摩云书院》(原妖气长安系列)2008年1月出版 14、《天舞纪#8226;龙御四极》2008年1月出版 15、《九阙梦华#8226;解忧刀》(原九华春秋系列)2008年3月筹备出版 15、《九阙梦华#8226;绝情蛊》2008年4月筹备出版 15、《华音流韶#8226;彼岸天都》2008年6月筹备出版 期刊情况: 【武林客栈系列】 《武林客栈1#8226;青天寨》(《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4第4期) 《武林客栈2#8226;蛊神劫》(《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4第8期) 《武林客栈3#8226;沙月飞鹤》(《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4第11期) 《武林客栈4#8226;卷舞天下》(《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4第15期) 《武林客栈5#8226;飞龙引》(《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4第19期) 《武林客栈6#8226;摘叶飞花》(《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5第5期) 《武林客栈7#8226;月落洞庭》(《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6第11期) 《武林客栈外传#8226;天罗宝藏》(《民间文学#8226;否客》2005第3、4、5、6期) 【舞阳风云录系列】 《舞阳风云录1#8226;月出秋山》(《武侠故事》第9期) 《舞阳风云录2#8226;芙蓉华落》(《武侠故事》第10期) 《舞阳风云录3#8226;塞上秋风》(《武侠故事》第11期) 《舞阳风云录4#8226;梵天宝卷》(《武侠故事》第12期) 《舞阳风云录5#8226;长空剑诀》(《武侠故事》第13期) 《舞阳风云录6#8226;血令梅香》(《武侠故事》第14期) 【华音流韶系列】 《华音流韶#8226;紫诏天音》(《新武侠》2005年6月号) 《华音流韶#8226;海之妖》(《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5第8、9、10期) 《华音流韶#8226;曼荼罗》(《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5月末版第4期) 《华音流韶#8226;天剑伦》(《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5月末版第11期) 【人间六道系列】 《修罗道#8226;传奇》(《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6月第8、9、10期) 【剑侠情缘系列】 《剑侠情缘》(《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2006月7月月末版) 【奇幻昆仑传说系列》 《昆仑传说#8226;昆仑劫灰》(《今古传奇#8226;奇幻版》2004第11期b) 《昆仑传说#8226;月之暗面》(《今古传奇#8226;奇幻版》2005第9期a) 【妖气长安系列】(更名为《天舞纪》) 《妖气长安》(《幻想盟》07年1234期) 《云中漪兰》(《九州》06年) 【云烟知多少】 1、学生阶段简历 #61656;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61656;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61656;2003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06年获得硕士学位。 #61656;1999~2000三好学生细跃奖学金 #61656;2000~2001三好学生细跃奖学金全国古典文献奖学金 #61656;2001~2002三好学生玫琳凯奖学金 #61656;2002~2003学习单项奖 #61656;研究生阶段 #61656;2003~2004奔驰奖学金 #61656;北大第四届十佳演讲比赛十佳 #61656;北京大学国防演讲比赛二等奖 2、创作状况 2004年起,在武侠刊物《今古传奇#8226;武侠版》《今古传奇#8226;奇幻版》《武侠故事》《新武侠》上发表作品。短短一年间已总共发表作品上百万字,05年进入出版市场,至今已出版作品8部。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和追捧,是进来最具实力和号召力的新锐青春偶像作家。2005年凤凰卫视《戈辉梦工厂》首期专访明星。超人气网游《剑侠情缘》新武侠代言人。06年网游功夫online文化大使。 3、评论选录 第一部作品《青天寨》在武侠版刊登,被前今古传奇武侠版主编郑保纯誉为大陆唯一得古龙神髓作者。北大教授孔庆东称步非烟为:“大陆武侠作家中最具希望的新星。” 《海之妖》在天涯社区连载以来,被天涯推理、武侠、鬼话版联手强推,认为是继古龙后再次将武侠与推理结合的扛鼎之作,而又大力的加强了推理的专业性、严密性,被誉为中国的阿加沙#8226;克里斯蒂,武侠背景的《达芬奇密码》。《曼荼罗》深得还珠《蜀山剑侠传》风骨,加入宗教文化的高度关怀,呈现出神奇诡谲的风貌。被武侠资深评论家,韩云波教授称为新神话主义、大陆武侠奇幻界想象力的代表。郑保纯认为据此书,可称步非烟为中国的kj#8226;罗琳。最新作品《修罗道》被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枝羽教授评价为:“简直是一部武侠版的《达#8226;芬奇密码》,人性的《清明上河图》。” 周枝羽教授和郑保纯先生都认为,简单的说步非烟是金庸的继承者已经不能涵盖她的价值,步非烟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武侠的范畴,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人性价值。周枝羽甚至认为,步非烟的小说已经革掉了金庸们创造的传统武侠的命,是这个时代自己的武侠,是真正的新武侠。 读者中,步非烟以其作品大气磅礴,汪洋恣肆,想象力神奇诡谲,笔风变化万端,极大突破了女性写作的局限,开启武侠界中性主张的风气,得到了“百变天后”的美誉,人称新武侠宗师。 3、读者群: 由于步非烟故事性与文学性兼重的写作特色以及学历背景,拥有以期刊读者为基础,但又广泛于期刊读者,受到更多大学以上的高学历人群追捧。 主要以初中~大学本科阶段的青少年为主。目前更已囊括了广大游戏玩家。 【主要论坛博客】 步非烟官方网站: bufeiyan.cn/ 步非烟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bufeiyan 百度步非烟帖吧 http://post.baidu.com/f?kw=%B2%BD%B7%c7%D1%cc 21世纪侠客社区(今古传奇论坛)华音阁专区 21wuxia.com/index.asp?boardid=95 四月天的华音阁专区: http://bbs.4yt.net/list.asp?boardid=103 九界步非烟专栏 http://bbs.9jjz.com/index.asp?boardid=176 幻剑书盟专栏 http://hjsm.tom.com/html/book/26/504/index.htm 步非烟搜狐博客 <http://bufeiyan.blog.sohu.com/> 个人相册 <http://pp.sohu.com/user/110551> 帝释天的善见城 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idWriter=63027;;Key=384577284BlogName=filmy 搜狐的华音阁 http://bufeiyan.blog.sohu.com/ QQ上的华音阁 http://bufeiyan.qzone.qq.com/ 晋江的华音阁 http://bbs.jjwxc.net/board.php?board=197;;page=1 逍遥网的华音阁 http://blog.xoyo.com/bfy 读者自动建立的烟雨朦朦、独步天下等专属网站。 【唐传奇#8226;步非烟】 见于唐代皇甫枚所著《三水小牍》中《非烟传》一文,步非烟,临淮武公业之妾,因媒妁所欺嫁于武。咸通中,武公业任河南府(洛阳)功曹参军。公务繁忙,常常无暇及家。邻家子赵象因见非烟容貌纤丽,故以诗文相增,非烟也回赠诗文,如此一来二去,日久生情,终于私通。大约一年后,因非烟曾经以小过错鞭打过某婢女,婢女将私情全告诉武公业,武质问非烟,非烟坚决不说出实情,后非烟被武缚与柱上鞭打,非烟说:生得相亲,死亦何恨。最后被武打死。一个凄惨的爱情悲剧。 自古女子以贞节为重,偷情别恋者总会令人发指。而唐代女子步非烟不甘柔情空落,红杏出墙,偷恋邻家公子赵象,最终私情泄露,惨遭摧残而死的事情,虽也有人嗤之以鼻,但更多的是得到人们的悲悯和叹息。 步非烟是唐懿宗时期洛阳城中一位著名的美女,她的美不同于杨玉环的雍容丰腴,而以轻盈纤弱取胜,人们传说她形如柳丝,能随风飘拂,罗绮加身尚若不胜其重,是一个惹人怜爱、让人心痛的瘦美人。她生性娴雅、温柔多情。虽生长于小户人家,却才情横溢、教养颇深,喜好文墨、工于音律,尤其是能弹一手绝妙的琵琶,敲击一手好筑。筑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其音节与丝竹配合,颇能增加音乐的色彩,步非烟击筑之技,堪称当时一绝。 几度花开花落,步非烟转眼到了少女怀春的年龄,才貌俱佳的她一心盼望有一位才貌卓绝的多情公子与自己相伴终身。可在当时,她这种心愿既不能说与旁人知晓,也不可付诸行动去寻找自己的爱情。那时的婚姻完全取决于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在父母的操持下,正值豆蔻年华的步非烟嫁给了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为妻。武公业身为一方武将,长得虎背熊腰,五大三粗,性情耿直骠悍、粗犷躁烈。当时步非烟的美艳和才艺已经传遍了洛阳城中,武公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她,顿时一见倾心,千方百计托媒人说合,终于把可人儿娶进了府中。成婚后,武参军对步非烟爱如至宝,整天尽以呆望着她的清丽身影为快事,除在公府留值外,他与非烟几乎寸步不离。 感情一物偏就这样说不清楚,尽管武参军对步非烟一片痴情,爱得无以复加,多情善感的步非烟偏偏就对他没有半点漏*点。这个粗悍的夫君,既给不了她柔情蜜意,也不能与她诗词互答,甚至在她弹奏琵琶、精心击筑时,他只会傻瞧着她的脸,根本不懂得领略音乐声中她的心曲。这样的婚姻与她梦中幻想的意境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新婚的步非烟内心中充满了失望和郁闷。每当风吹庭竹、雨打芭蕉的夜晚,步非烟总是偷偷一人对窗落泪,落寞萧索的心情紧紧缠绕着这个被人深爱着的新婚娇娘。 武家的紧邻是府椽赵麟,他有个儿子名象,年方二十,美貌丰仪、神情秀朗,尚在家中攻读科举课业。一天,赵象在自家庭院中读书,读到兴头上,他一边绕庭漫步,一边朗声吟诵诗书。这时隔壁院中,步非烟正心不在焉地摘花玩赏,忽听得院墙那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语声激昂、抑扬有致,似乎颇得书中神韵。嫁入武府后,因武公业不好文墨,常也干扰步非烟读书,这时猛听到这样入神的读书声,不禁为之感慨心喜,直想去探个究竟。但立即又转念想到,自己身已有归属,不该再生非份之念,于是强加抑制,努力不去再想这事。然而,回到屋中之后,邻院的读书声仍久久萦绕在她的耳畔,弄得她心里痒滋滋的不安。 几天之后的一个清晨,东方乍白,晓雾迷蒙,赵象正在院中舞剑健身,转身腾跃中,不经意地从矮墙上望到邻家院中,只见一位纤秀的少*妇正独自一人在晨雾中赏花,那少*妇的容貌却已胜过春花几倍。舞剑的赵象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只是尽量伸长脖子,从墙头上偷看那位美艳的少*妇,越看越让他心荡神恰,只见她凝神立于花木丛中,柳眉微蹙,神情中略带几分萧索,与她精致小巧的模样配在一起,是那样地让人痛爱不已。赵象这时已完全被她迷住了,这般楚楚可人的女子如何落入了粗悍的武公业家中?赵象实在是不可思议,真怀疑是天上仙女误落凡间。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邻院的美人却已穿花拂柳飘进了屋中,她行动时的那份轻灵飘逸,又让赵象在院中怔了好半天。 自从那日惊鸿一瞥,赵象就再也忘不了那动人的女子,朝思暮想,辗转反侧,根本无法静下心来读书。于是,他暗中用重金收买武家的守门人,求他代为转达自己对步非烟的渴慕之情。看门人见他所爱的竟是自家主人的夫人,自然不敢惹这个是非,赶忙推脱不受,但又禁不住赵家公子的苦苦相求,再加上厚利的诱惑,他答应了帮赵象成就美事。 守门人回家对妻子说明了情况,让他妻子伺机向步非烟传达赵公子的心意。守门人的妻子趁午后人寂之际,眼看步非烟独坐廊下出神,于是装作修剪廊外的花木,靠近步非烟,搭讪之后,婉转述说了隔壁赵公子的倾慕之意。步非烟一听颇为惊异,待弄清所述之人后,一丝喜悦掠过心头;然而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她不便对下人表露什么,只是带着难以察觉的一丝微笑听完述说,未置可否,只叫守门人妻子退下。 守门人把事情经过详细禀报给赵象。赵象暗思:“她既然无拒绝之意,就可能有接纳之心,我不妨再试她一试。”于是取过诗笺,乘兴题下一首五言绝句: 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 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 赵象把这首充满挑逗意味的诗仔细封好,又通过守门人妻子的渠道,悄悄送到了步非烟的梳妆台上。步非烟读完诗,心底升起了重重柔情蜜意,她无奈地对守门人妻子说:“我也久慕赵公子雅才,但只恨自己命薄福浅,无缘与他共度此生了!”守门人妻子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她见步非烟芳心已动,只是碍于身份不敢妄动,那种幽怨之情却分明写在脸上,于是心中有了数。既然受人钱财.就得替人效劳,守门人妻子狡黠地进一步怂恿道:“赵公子一片诚心,夫人好歹有个回音才是啊!”如此,步非烟半推半就,摊开金凤笺,写下答诗一首: 绿惨双蛾不自持,只缘幽恨在新诗; 郎心应似琴心怨,脉脉春情更泥谁? 这时,赵象正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书房中踱来踱去,等待着回音。一直到落暮时分,才好不容易把武家守门人等来,他接过守门人送来的诗笺,急不可待地读下来,顿时欣喜万分,不禁喊了出来:“事情果然有眉目了!”于是再用剡溪玉叶纸写下一首七言诗,抒发感激和想思之情: 珍重佳人赠好音,彩笺方翰两情深; 薄于蝉翼难供恨,密似蝇头未写心。 疑见落花迷碧洞,只思轻雨洒幽襟; 百国消息千回梦,裁作长谣寄绿琴。 诗托守门人送出去后,赵象满以为很快便能得到佳人的回音,谁知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却音讯杳然。赵象冷了半截,不知究竟出了什么岔子,是否事机不密,走漏了风声呢?还是佳人后悔自己的孟浪,关闭了心扉呢?再不然就是自己的诗句在遣词用语上冒犯了佳人?他思来想去,不得要领。正值春花将谢的时候,他忧心忡忡,独坐庭院,呆望着满院的花儿,似乎朵朵都是邻院女子俏丽的脸庞,让他心痛欲碎,怅然赋诗道: 绿暗红藏起瞑烟,独将幽恨小庭前; 重重长夜与谁语,星隔银河月半天。 第二天清晨,辗转了一夜的赵象还昏沉沉的,却被一阵喜鹊的躁鸣吵醒了。他正生怨怒之际,武家守门人妻子喜滋滋地推门而入,悄悄传来了步非烟的口信:“郎君不必讶异,旬日来不通音讯,只因小女子偶染风寒,卧床难起。”说完,又从袖中掏出一只小巧的锦囊递给赵象,说是夫人所赠。赵象急急地打开锦囊,见里面装着一只玲珑的玉蝉和一副诗笺。赵象如获至宝,把王蝉紧紧攥在手中,顿感一股暖流从手中蒸腾而出,传遍了全身,令他飘飘欲仙。再展开诗笺细读: 无力严妆倚绣笼,暗题蝉锦思难穷; 近来赢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 赵象问过守门人妻子,得知步非烟的病情已有好转,稍稍放心了。却又深恐佳人幽思满怀,加重病情,于是写下一封短信: 春日迟迟,人心悄悄,自因窥觑,长萦梦魂,虽芳驾尘轻难以会合,而丹诚皎日誓以周旋;况又闻乘春多感,芳体违和,耗冰雪之妍姿,郁惠兰之佳气。忧抑之极,怅不翻飞,企望宽情,无至憔悴,莫孤短韵,宁爽后期,倘兄寸心,书岂能尽,兼持菲什,仰继华篇。 信后又附上一首诗: 见说伤情为见春,想封蝉锦绿娥困; 叩头与报烟卿这,第一风流最损人。 步非烟的病可以说半是身病、半是心病,见到赵象的信和诗,大为感动,病也几乎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她关上房门,垂下窗帏,回信道: 下妾不幸,垂髻而嫁,中间为婚妁所欺,遂匹舍于非类。每至清风明月,移玉桂以增怀;秋怅冬红,泛金微而寄恨。岂期公子,忽贻好音,发华缄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断。所恨洛川波隔,贾午墙高,联云不及于秦台,旧梦尚造于楚岫。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机,一拜清光,九殒无恨,兼题短什,用寄幽怀。 封末同样也附上诗一首: 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 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 当初赵象始启心扉,托人传情时,步非烟虽然春心暗动,但拘于自己的身份名节不敢轻举妄动,强压着膨胀的感情,终于酿成重病。现在赵象再三表明心意,大病初愈的她似乎也焕发了勇气,无法再压抑自己的感情,于是索性尽情倾诉心曲。 赵象见信和诗,明白了步非烟的一片芳心,自然是喜不自持,美滋滋地幻想着自己与步非烟才子佳人相配成双,心心相通,呢爱万干。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武家守门人妻子又悄悄来到赵象书房,告诉他说:“近日来武参军公务繁忙,今夜将在公府值宿,夜里只剩下夫人独守空房,公子可逾墙与佳人相会。”说罢就匆匆离去,只留下赵象心中激动得怦怦直跳。 好不容易等到更深人静,赵象悄悄搬了梯子,越墙来到武家院中,见步非烟默立在花丛中似已等候多时。两人一见如故,欣喜难言,牵着手悄悄潜入卧室,在幽幽的烛光中,两人无言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团烈焰同时点燃了两颗相待已久的心。两个人顿时溶为一体。这一夜的缠绵风韵,对两人来说,就象一股清泉流进了干涸已久的心田。 天晓临别时,步非烟紧紧拉住赵象的手,秀目含泪说道:“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望公子不要因为妾无玉洁松贞之志而轻薄待妾。妾本非风流放荡之人,以身相许,实是情之所致,愿公子深记!”赵象温柔地抚慰道:“小生非轻妄之徒,决不会逢场作戏。承蒙垂青,决不相负!”天已放亮,赵象不得不急忙跨墙而归。回到自己书房,心情仍沉浸在昨夜的激荡中,无法平静,乘兴又赋诗一首: 十洞三清虽路阻,有心还得傍瑶台; 瑞香风引思深夜,知是蕊宫仙驭来。 感情的闸门一旦开启,春心如泉就再也遏制不住了。自从有了那一夜巫山云雨后,凡是武公业留值公府的夜晚,就是赵象与步非烟欢会之时。两人情深意浓,心息相通,彼此一个眼神或一声轻呼,都能唤起对方微妙默契的感应。那种好日子毕竟不多有,大多数的日子,他们都只能隔墙相思,有时托守门人夫妇传递诗书,有时赵象在院中大声吟诵诗书,步非烟坐廊下轻抚琵琶,种种方式,都被用来传达彼此浓浓的恋情。就这种情形,步非烟用诗作了描述: 相思只怕不相识,相见还愁却别君; 愿得化为松上鹤,一双飞去入云行。 两颗相倾相爱的心,无论什么困难都无法阻隔,这恰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过了两年,两人却实在想不出可以插翅双飞的办法,也只能这样漫无结果地苦恋着。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无论他们两人怎样尽力地收买家中下人,隐蔽行迹,还是有一些风声传到了武公业耳中。武公业找来守门人妻子询句,守门人妻子开始矢口否认,武公业严加逼打,让她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象。武公业顿时火冒三丈,但他还是压住自己的火气,决心以眼见为实。他不动声色,第二天佯装留值公府,入夜时悄悄潜回家中,藏在院墙下守候。二更时分,看见墙上有人影晃动,性急的武公业奋力跃起抓住来人衣衫,只听得兹啦一声,衣衫被他撕下一大块,人却跌回邻院中。武公业心中有了数,他手持那片撕下的衣角,冲进自家卧室,向妆扮整齐的步非烟大吼道:“下贱女人,看你做的好事!”步非烟一见衣衫就知事已败露,望着暴跳如雷的丈夫,她反而显得十分平静,心想既然事已至此,也就无需抵赖了,淡淡地说:“生既相爱,死亦何恨。”武公业见妻子不但不否认、不惊恐,反而说出这样的话来,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转身到侧房取来马鞭,朝步非烟没头没脑地打去。皮鞭下处,步非烟霎时皮开肉绽,她却咬紧牙关,并不讨饶,武公业愤怒不已,皮鞭一阵紧似一阵,一朵鲜花猛遭狂风暴雨的摧折,转眼就已凋零。纤弱的步非烟在鞭打之下,很快就气绝身亡。武公业一阵抽打之后,发觉步非烟已不动弹,于是停下来走近一探,娇妻竟然已魂飞云外。他不由地吓傻了,又怕又急、又海又恨,一时不知所措。 为遮人耳目,武公业以妻子暴疾而亡之名把步非烟葬在北郊邙山。隔壁府椽赵麟心觉步非烟的死甚有蹊跷,本想立案追究,后来发觉此事有儿子赵象牵涉在中间,便不敢再过问,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事后,人们发现,每至薄暮之际,邙山步非烟墓上总有一位文弱的书生伏地而泣,似乎在与墓中人倾心相诉。 【步非烟作品集】 bufeiyan.cn/ 5xia.net/author/W/2121.aspx 琼瑶 【词语】琼瑶 qióngyáo 释义: 1、(本义)美玉。示例:“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木瓜》) 2、比喻雪。示例:“四郊铺缟素,万室甃琼瑶。”(白居易《西楼喜雪命宴》) 3、比喻别人赠送的诗文。示例:“书信来天外,琼瑶满匣中。”(刘禹锡《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 【作家】 档案 姓名:陈喆 笔名:琼瑶 英文名称:QiongYao 生日:1938年4月20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55公分 学历:高中毕业 婚姻状况:已婚 最喜爱的季节:秋季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嗜好:诗词、小说、电影 优点:感情细腻,文笔优美,诗词功底深 就职于:作家 籍贯:湖南省衡阳 个人经历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电影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中国台湾当代作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湖南衡阳人。她生逢战乱,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16岁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读高中时,先后发表200余篇文章。1963年自传式长篇小说《窗外》出版,一举成名。1963~1985年,共创作长篇小说《幸运草》、《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彩云飞》、《心有千千结》、《在水一方》、《月朦胧,鸟朦胧》、《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冰儿》等42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片。 年历事迹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台北师大历史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1959结婚;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1976成立巨星公司; 1979与平鑫涛结婚;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1988首度返回大陆;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写作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实上,自她的处*女作《窗外》在1963年发表后,便奠定了她在爱情小说的重要地位. 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霜晓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这部作品,内容和结构都类似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亦即是情节复杂,高潮迭起;情感表达方式强烈而夸张;人物关系则因家庭夙怨而纠缠不清;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导致种种终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谜底的揭晓,及战乱,分离和重逢,这一切无疑是通俗剧的‘基本元素‘. 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与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事实上,在五四时代,‘爱情‘这个概念是一种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中国父权制度的反叛和挑战,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评为女主角面目苍白的理由;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这亦是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 全部作品 《窗外》 《幸运草》 《六个梦》 《烟雨蒙蒙》 《菟丝花》1964年夏於台北 《几度夕阳红》1964年8月30日 《潮声》1964年底 《船》1965年7月15日於台北 《紫贝壳》1966年6月29日深夜 《寒烟翠》1966年3月18日於台北 《月满西楼》1966年暮秋 《剪剪风》1967年5月14日夜 《彩云飞》1968年3月9日黄昏於台北 《庭院深深》1969年3月25日黄昏於台北 《星河》1969年12月廿日晚初稿完稿/12月26日修正完毕 《水灵》1971年1月14日於台北 《白狐》1971年8月14日 《海鸥飞处》1972年3月20日午後於台北 《心有千千结》1972年12月29日夜初稿/1973年1月3日夜修正完毕 《一帘幽梦》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於台北/1973年5月8日午後修正完毕 《浪花》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於台北/1973年5月8日午後修正完毕 《碧云天》1974年1月9日夜初稿完稿/1974年1月29日修正完毕 《女朋友》1974年5月初稿完稿/1975年3月7日再稿完稿 《在水一方》1975年1月15日黄昏初稿完稿/1975年1月29日凌晨再稿完稿/1975年2月6日深夜三度修/1976年3月13日黄昏四度改定 《秋歌》1975年8月13日夜初稿完稿/1975年8月21日夜初度修正/1975年8月28日二度修正 《人在天涯》1976年3月5日夜 《我是一片云》1976年4月8日黄昏初稿完稿/1976年4月15日午後一度修正/1976年4月22日晚二度修正 《月朦胧鸟朦胧》1976年9月26日凌晨初稿完稿/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雁儿在林梢》1976年9月20初稿完稿/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一颗红豆》1977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1978年1月12日黄昏修正 《彩霞满天》1978年4月17日黄昏初稿完稿/1978年5月11日黄昏初度修正 《金盏花》1978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1979年1月17日初度修正/1979年2月16日二度修正 《梦的衣裳》1979年5月15日夜初稿完稿/1979年7月22日初度修正 《聚散两依依》1979年12月3日午後初稿完稿/1979年12月18日晚改写完稿/1980年4月24日最後修正 《却上心头》1980年8月11日夜初稿完稿於可园/1980年8月27日夜修正於可园 《问斜阳》1980年12月9日初稿完稿於可园/1981年2月23日黄昏修正於可园 《燃烧吧!火鸟》1981年5月12日黄昏初台北可园/1981年8月4日深夜修正於台北可园 《昨夜之灯》1981年11月30日夜初稿完稿於台北可园/1982年3月1日深夜初度修正於台北可园/1982年3月5日午後再度修正於台北可园 《匆匆,太匆匆》1982年9月16日午後写於台北可园 《失火的天堂》1983年6月14日凌晨初稿完成於台北可园/1983年8月28日深夜修正完成於台北可园/1983年10月4日夜再度修正於台北可园 《冰儿》1985年7月4日初稿完稿於台北可园/1985年8月17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剪不断的乡愁》1988年10月15日写於台北可园 《我的故事》1989年2月14日黄昏完稿於台北可园/1989年5月11日修正于长沙华天酒店 《雪珂》1990年10月15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0年11月5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望夫崖》1990年12月21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1年1月31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青青河边草》1992年1月8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2年1月17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梅花三弄系列》:《梅花烙》1993年7月26日於台北可园、《水云间》1993年8月26日於台北可园/1993年9月3日修正於台北可园(《鬼丈夫》由彭树君执笔改写) 《两个永恒系列》:《新月格格》1994年6月22日完稿于台北可园、《烟锁重楼》1994年8月10日完稿於台北可园 《两个天堂系列》:《还珠格格I》1997年7月19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7年7月30日修正於台北可园、《苍天有泪》1997年10月14日完稿於台北可园/1997年11月5日修正於台北可园 《还珠格格II》 《还珠格格III天上人间》 《又见一帘幽梦》 笔名由来 琼瑶出自诗经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琼琚: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蔡骏 档案 蔡骏,1978年12月生于上海,摩羯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起发表作品,同年获“贝塔斯曼#8226;人民文学”新人奖。2001年长篇小说《病毒》横空出世,至今已出版《地狱的第19层》(获2005新浪年度图书奖)《荒村公寓》《旋转门》等长篇小说12部。“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已申请注册商标保护。截至2007年1月,蔡骏作品在中国大陆累计发行达160万册,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原创悬疑类小说畅销纪录。 姓名:蔡骏 性别:男 生日:1978年12月23日 星座:摩羯座 血型:O型 出生地:上海 爱好:文学、历史 最喜欢的中国作家:鲁迅。 最喜欢的外国作家:司汤达。 最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 最喜欢的外国当代作家:大江健三郎。 最讨厌的作家:昆德拉。 作品:《病毒》、《猫眼》、《幽灵客栈》《荒村公寓》,《地狱的第19层》,《荒村归来》,《玛格丽特的秘密》《旋转门》,《天机》、《蝴蝶公墓》、《神在看着你》、《夜半笛声》等 人生格言: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小时梦想成为国家地理绘图员,后来又与美术学院擦肩而过。因为离不开母语的土壤,遂认定汉语是地球上最美的语言,誓言以汉语写出世界上最好的小说。自称“灵感的宠儿”,依靠上帝赐予的灵感吃饭,常常担心脑子被各种突如其来的灵感撑破。22岁即开始发表小说,同年获得全国性文学新人奖。2001年至今已出版《病毒》、《猫眼》、《幽灵客栈》等数部长篇小说,其中《诅咒》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魂断楼兰》。作者以其超人的才情、天马行空般的想像力、严密紧凑的逻辑思维,致力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心理悬疑小说,大有直追斯蒂芬金金希区柯克诸大师之势。《萌芽》选载其《地狱的第19层》《玛格丽特的秘密》,受到读者热烈欢迎。 主要经历 22岁即开始发表小说,同年获得“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杯文学新秀奖”。2001年长篇惊悚小说《病毒》横空出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翱翔于心理悬疑之天地,至今已出版《猫眼》、《幽灵客栈》、《荒村公寓》等数部长篇小说,其中《诅咒》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魂断楼兰》。 截止2007年1月,蔡骏作品在中国大陆累计发行达160万册,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原创悬疑类小说畅销纪录。 港台及海外出版:2003年起在台湾高谈文化出版公司、中时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爱人的头颅》、《地狱的第19层》、《荒村公寓》等中文繁体字作品共七本。2006年,俄文版《病毒》与《诅咒》由俄罗斯36.6俱乐部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蝴蝶公墓》繁体字版由台湾麦田出版公司出版,创造两岸三地携手同步出版纪录。 影视改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2004年,《诅咒》被拍摄为电视连续剧《魂断楼兰》。2006年,根据《荒村》改编的电影《荒村客栈》开机拍摄。《荒村公寓》、《地狱的第19层》、《绑架》等电影也即将开拍。 音乐:2007年1月,发行首张个人音乐专辑《蝴蝶美人》(本书附赠),共收入数首蔡骏作词的歌曲,并由蔡骏本人演唱录制,滚石唱片荣誉出品。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一览(截至2008年1月,除此之外署名“蔡骏”的均属盗版书或伪作) (PS:括号中为正版书的出版期/出版社/价目) 全部长篇小说: 《病毒》(2002.04/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诅咒》(2002.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猫眼》(2002.11/中国电影出版社) 《神在看着你》(2003.01/中国电影出版社) 《夜半笛声》(2003.08/中国电影出版社) 《幽灵客栈》(2004.03/云南人民出版社) 《荒村公寓》(2004.11/接力出版社/RmB19.8) 《地狱的第19层》(2005.01/接力出版社出版/RmB19.8) 《荒村归来》(2005.07/接力出版社/RmB19.8) 《玛格丽特的秘密》(2005.12/接力出版社/RmB19.8) 《旋转门》(2006.06/接力出版社/RmB19.8) 《蝴蝶公墓》(2007.01/作家出版社/RmB25) 《天机一·沉睡之城》(2007.08/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mB19.8) 《天机二·罗刹之国》(2007.11/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mB19.8) 中短篇小说集: 《爱人的头颅》(2003.06/中国电影出版社) 《圣婴》(午夜小说馆第四夜) 蔡骏午夜小说馆: 第一夜《病毒》(2006.01/接力出版社/RmB24) 第二夜《诅咒》(2006.01/接力出版社/RmB26) 第三夜《猫眼》(2006.01/接力出版社/RmB24) 第四夜《圣婴》(2006.01/接力出版社/RmB20) 翻译小说: 《沉没之鱼》,原著:谭恩美,译写:蔡骏(2006.09/北京出版社/RmB25) 杂志: 《南叶·悬疑志》主笔:蔡骏(RmB7.8) 音乐: 《蝴蝶美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 其他: 1.天宝大球场的陷落(第一次在网络上发表短篇小说) 2.绑架(短篇小说,“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二等奖,发表于《当代》杂志12月号) 3.飞翔(中篇小说,荣获第三届榕树下原创文学大奖赛小说奖。) 4.荒村(中篇小说,首发于《萌芽》杂志四月号。) 5.迷香(中篇小说,首发于《萌芽》杂志七月号。) 6.773恐怖系列丛书:神在看着你 7.773恐怖系列丛书:猫眼 8.773恐怖系列丛书:夜半笛声 9.肉香 10.蔡骏作品集 11.爱人的头颅 12.一个少年之死 13.圣婴 14.恋猫记 15.遗骸 16.疫 17.卷帘人 18.一封家书 19.拜占庭顶 20.十个月亮 21.赤兔马的回忆 22.杞人忧天 23.食草狼 24.祭 25.刻漏 26.芦苇荡 27.水雷 28.殉 29.小白马 30.黄包车夫与红头阿三 31.发生在荒村公寓的恐怖故事 小说年表 2000年 3月,开始登陆“榕树下”网站,第一次在网络上发表短篇小说《天宝大球场的陷落》。 4月,完成短篇小说《绑架》并投稿参加“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大赛。 8月,意外收到获奖通知书,并赴北京参加“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颁奖典礼,《绑架》获得二等奖。感谢潘燕小姐、吉涵斌小姐。 12月,《绑架》发表于《当代》杂志12月号。 12月,网络爆发“女鬼病毒”,关于《病毒》的大致构思首次在蔡骏脑海中形成。 12月21日,冬至前夜,第一主人公“我”登场亮相,《病毒》拉开序幕。 2001年 1~3月,蔡骏完成个人首部长篇小说《病毒》。 3~5月,在榕树下网站连载《病毒》,引起网友强烈关注,成为中文互联网首部长篇“悬恐”小说。 6月,正在创作中的一部长篇作品,因电脑病毒导致文件丢失。 9~11月,完成个人第二部长篇小说《诅咒》,从此不再于网络首发作品,开始直接联系出版。 2002年 1月,中篇小说《飞翔》荣获第三届榕树下原创文学大奖赛小说奖。 4月,《病毒》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是蔡骏个人首部图书,感谢张英先生的介绍,与出版界前辈严平先生。 6~8月,恰逢2002韩日世界杯期间,在看球过程中,完成了个人第三部长篇小说《猫眼》 9月,《诅咒》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9~11月,完成个人第四部长篇小说《神在看着你》。 11月,《猫眼》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感谢出版人花青老师的帮助。 2003年 1月,《神在看着你》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2~4月,完成个人第五部长篇小说《夜半笛声》,由于“非典”,本书的出版顺延了数月。 4月,出售《诅咒》电视连续剧改编权,感谢制片人张竹女士。 6月,蔡骏首部个人中短篇小说集《爱人的头颅》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感谢李异鸣先生的帮助。 6月,蔡骏作品的中文繁体字版首次在台湾出版,《爱人的头颅》与《天宝大球场的陷落》由台湾高谈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6~8月,蔡骏自认为最唯美的作品,也是第六部长篇小说《幽灵客栈》创作完成。 8月,《夜半笛声》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2月,有幸结实《萌芽》杂志傅星老师,并完成两万字的中篇小说《荒村》,欧阳小枝首度出场。 2004年 2月,蔡骏应著名音乐人萨顶顶之邀,开始个人歌词创作。 3月,《幽灵客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感谢李西闽大哥及程永新先生的帮助。 3月,中篇小说《荒村》首发于《萌芽》杂志四月号。 5~6月,完成蔡骏个人第七部长篇小说《荒村公寓》,春雨首度出场。 6月,中篇小说旧作《迷香》首发于《萌芽》杂志七月号。 9月,加入上海市作家协会。 9~10月,完成蔡骏个人第八部长篇小说《地狱的第19层》,高玄首度出场。 10月,根据《诅咒》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魂断楼兰》开始在各地方台播出,女主角宁静,这也是蔡骏首部被搬上荧屏的作品。 10~12月,完成蔡骏个人第九部长篇小说《玛格丽特的秘密》。 11月,《地狱的第19层》上半部分首发于《萌芽》增刊。 11月,《荒村公寓》由接力出版社出版,感谢《萌芽》杂志社赵长天老师、接力出版社白冰老师,及本书责任编辑朱娟娟小姐。 2005年 1月,《地狱的第19层》由接力出版社出版,创造国内原创同类小说单本销售纪录。 1月,《地狱的第19层》电影改编权售出。 2~4月,完成蔡骏个人第十部长篇小说《荒村归来》。 3月,《荒村公寓》电视剧改编权售出。 3~11月,《萌芽》杂志开始连载《玛格丽特的秘密》。 5月,《地狱的第19层》上半部分首发于《萌芽》增刊。 7月,《荒村归来》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9月,《地狱的第19层》、《荒村公寓》的中文繁体字版由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9月,申请注册“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商标。 10月~次年3月,完成蔡骏个人第十一部长篇小说《旋转门》。 11月,《荒村》电影改编权售出,感谢张备先生的帮助。 12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6年 1月,《玛格丽特的秘密》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1月,“蔡骏午夜小说馆”合集《病毒》、《诅咒》、《猫眼》、《圣婴》一套共四本书,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1月,《地狱的第19层》荣获新浪网2005年度图书奖。 3月,俄文版《病毒》由俄罗斯36.6俱乐部出版社出版。 6月,《旋转门》上半部分首发于《萌芽》增刊。 6月,在英国伦敦实地考察小说中的地点及相关历史背景。 6月,《旋转门》由接力出版社出版。至此,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的“蔡骏心理悬疑小说”已突破一百万册大关,创造中国原创悬疑小说畅销纪录。 6月,《荒村归来》中文繁体字版由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7月,根据基础翻译稿,修改润色美籍华人女作家长篇小说《沉没之鱼》。 8月,2000年获得“贝塔斯曼.人民文学”新人奖的短篇小说《绑架》的电影改编权于六年之后售出。 8月,《幽灵客栈》中文繁体字版由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9月,《沉没之鱼》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原著:谭恩美,译写:蔡骏。 9月,俄文版《诅咒》由俄罗斯36.6俱乐部出版社出版。 9~11月,完成蔡骏个人第十二部长篇小说《蝴蝶公墓》的创作。 12月,根据《荒村》改编的电影《荒村客栈》在安徽开机拍摄。 12月,完成蔡骏首张个人音乐专辑《蝴蝶美人》的录制。 2007年 1月,《蝴蝶公墓》由作家出版社、台湾麦田出版公司在海峡两岸同步推出,《蝴蝶美人》音乐专辑同时发行。此外,感谢贝塔斯曼直接集团、广州滚石移动娱乐公司。 6月,《南叶·悬疑志》第一期出版,这就是由蔡骏主编的新杂志。 8月,《天机一·沉睡之城》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 11月,《天机二·罗刹之国》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 相关连接 >>百度蔡骏吧 http://post.baidu.com/f?kw=%B2%cc%BF%a5>>蔡骏新浪博客 荒村:http://blog.sina.com.cn/m/caijun>>蔡骏的Qzone 蔡骏的荒村:http://caijun.qzone.qq.com/>>《蝴蝶公墓》官方网站 hudiegongmu.com/>>《蝴蝶公墓》官方网站BBS hudiegongmu.com/bbs/index.php>>《悬疑志》蔡骏主编的杂志(新浪BLOG) http://blog.sina.com.cn/xuanyizhi>>《天机》官方博客(新浪) http://blog.sina.com.cn/cjtj>>电影《地狱的第19层》官方网站 naraka19.com>>电影《地狱的第19层》官方Blog 古代篇 中国古代官职(简介:秦至明) 古代官职简介——自秦至明代(简介) 1、远古尧时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2、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3、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4、宋 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5、唐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 6、宋 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7、明 尚书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各部正官。 侍郎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布政使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 按察使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挥使一省之兵权掌握者。 殿阁大学士皇帝的顾问人员。以后逐渐权重,成为实际的宰相。 总督始于明代,凡用兵时派部院大臣总督军务,无定员,也无一定辖区,视军情所至,随时设置。 名马 周穆王八骏 《拾遗记》: 一名绝地,足不践土。 二名翻羽,行越飞禽。 三名奔宵,野行万里。 四名越影,逐日而行。 五名逾辉,毛色炳耀。 六名超光,一形十影。 七名腾雾,乘云而奔。 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 《穆天子传》:壬戍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 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 《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骦 《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 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九逸 《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 《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宛天马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 萧稍 《神异经》:大宛有良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萧稍。 象龙 《冯奉世转》:宣帝时至大宛,得名马象龙而还。 步景 《洞冥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状;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昼光,毛色随四时之变。西王母税此于芝田,因食芝田之草。东王公弃之清津,因其而返,绕日三匝,入汉关,马上睡眼不觉而至,名步景。 黄门四骏 《西域赞》: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注:孟康曰:“四骏马名”。 大骊 光武以所乘大骊赠孝忠。 赤兔 《曹操传》: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的卢 《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谓之的吻,凶。”俗云的卢非也。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曰:“岂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绝影 《后汉书》:曹公所乘马名绝影。 白鹤 《拾遗记》:曹洪与魏武所乘之马名曰白鹤。时人谚曰:“凭空虚跃,曹家白鹤。” 大宛紫骍 《魏志》陈思王表文帝曰:“臣于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教令习拜。 惊帆 《古今注》:曹今有名马名惊帆,言其驰骤烈风举帆之疾也。 扬武 《晋安帝纪》:司马休奔广,所乘骓马奔而驰之。后还荆州,加骓马扬武之号。 赭白 《载记》:慕容有骏马名赭白,有奇相逸力。比之于鲍氏骢,命铜铸以图其像,亲为铭赞,镌勒其傍,置之蓟城东掖门。 赤龙驹 梁武帝天监四年,禊饮华光殿,河南国献赤龙驹,能拜伏善舞。诏张率,周兴嗣为赋,帝以为工。 赤蛇 《灵鬼志》陈安为河间王颙给使,常乘骏马非常。后马死,双赤蛇出其鼻。 龙骧 《齐书》:齐太祖常乘所骑赤马入殿。及践祚号此马为龙骧将军。 闪电 《魏志》:突厥大畏长孙总管,见其马称为闪电。王曰:“将军威行域外,遂名其马为闪电。一何壮哉!” 青海骢 《隋书》:吐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动辄方牝马与其上,言其龙种。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日行千里,故世称青海驹。 狮子骢 《朝野佥载》: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其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忽雷驳 唐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于酒。每月于中试,能竖越三领地黑毡。及胡国公卒,嘶鸣不食而死。 决波瑜 《酉阳杂俎》:决波瑜善走,历门三限踬,太宗尤惜之。隋内库有交臂玉猿,特表其辔。 唐太宗十骥 《唐书》:骨利干遣使献良马十匹,唐太宗为之制名,号为十骥:一曰腾霜白、二曰皎雪骢、三曰凝骢、四曰悬光骢,五曰洪波瑜、六曰飞霞骠、七曰发电赤、八曰流星騧,九曰翔麟紫、十曰奔虹赤。 昭陵六骏 唐太宗平窦建德诸人及东郡,所乘六马曰青骓,曰什伐赤,曰特勒骠,曰飒露紫,曰拳毛騧,曰白蹄乌,乃琢石为象并赞可昭陵。 黄骢骠 《东志》:唐太宗破窦建德,乘马名黄骢骠。命乐工制《黄骢叠》,曲宫商也。 蹀马 《通典》:唐翔麟凤苑厮蹀马,俯仰腾跃皆合节,朝会用乐,则兼奏之。 太原异马 唐开元十二年,太原献异马驹,其耳如筒,左右各十六肋,肉尾无毛。 滑州龙子 唐开元二十九年,滑州刺史李邕献马一匹,肉鬃麟腮,嘶不类似马声,日行三百里,名曰龙子。 红玉、紫玉、平山、凌云‘飞香、百花辇 唐天宝年间,大宛进汗血马六匹,名红叱拨、紫叱拨、青叱拨、黄叱拨、丁香叱拨、桃花叱拨,上乃改名红玉、紫玉、平山、凌云‘飞香、百花辇,命图于瑶光殿。 唐舞马 《明皇杂录》:玄宗教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部,有名称曰某家骄,其曲曰《倾杯乐》。数十马皆衣以锦绣,络以金铎。每乐作,奋手鼓尾,纵横应节。 九花虬 《伽蓝记》:代宗时李怀仙贡名马,额高九尺,毛拳如麟,身被九花,故“九花虬”。帝以赠郭子仪曰“此马高大,称卿仪质,并紫玉鞭辔赠之”。 照夜白 杜甫《画马图歌》:曾观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宁远马 《续博物志》:千里马宁远所献。鬃拳紫色,状如八骏。乘者必衣裘帽絮,似胡儿抱持。初驶三十里,则皆旁侧难驯,又驶三十里外,乃驶然而去,唯闻耳旁风声如飞箭。唐肃宗时,令李沁乘之往按保定,早发扶风,辰达保定,申归奏事。 玉花骢 《万花谷》:玉花骢,唐德宗马名。杜甫诗:“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望云骓 《国史补》:德宗幸梁,唯御骓马,号曰望云骓。驾还,饲以一品料。暇日幸而视之,必常鸣四顾,若感恩之状。后老死飞龙厩中贵戚画为图。 黄骝 《五代史》:汉王刘旻与周世宗战北,乘黄骝驰归,以金银饰厩,食以三品,号自在将军。 玉逍遥 《闻见录》:仁宗御马名玉逍遥,色白,乘之如舆辇也。闱人云:“马行步有尺度,疾徐皆中节,御者行速,则以足阑之。”一日燕王借乘,即常鸣不行,王怒还之。帝以配南城马铺,久之复御,其行如初。帝升遐,从葬之陵下,悲鸣不食而死。 碧云霞 《闻见录》:梅圣俞序曰:“碧云霞者厩马也。”庄宪太后临朝,以赠荆王,王恶其旋毛。太后知之曰:“旋毛能害人耶?吾不信。”留以备上闲,遂为御马第一。以其吻肉色碧如霞片,故号之。 元佑三马 宋元佑初,禽鬼张青宜结,百官皆贺,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膺,虎脊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皆喑。父老从观,以为未始见也。三马者,西番骏马。 义瑜 《桯史》:宋开禧间,九江戍校王成见病瑜,收秣之。寇李元砺犯龙泉,成出战死,瑜屹立不去,悲鸣成侧。寇顾曰良马,取献之。元砺弟乗犯永新,瑜识我军旗帜驰归,元弟就擒,瑜病伤不秣。 飞越峰 《一统志》:“贵州养龙坑有灵物藏其下。当春初伊人立柳坑畔,择牝马系之,已而云雾晦冥,类有物与接,其产必有龙驹。洪武四年,于此荻正白色马为献,首高九尺,长丈余,不可控驭。诏典牧者囊沙使复行苑中,乃驯。时行夕月礼于清凉山,乘之如蹑云,一尘不动。赠名飞越峰且命绘成形藏焉。学士宋濂为赞。 西域马 《方周杂录》:先朝西域贡马,高九尺,颈与身等,昂举若凤。景泰末,西域进白马,高如之,颈亦类焉,后足胫节间有两距,毛中隐若鳞甲。天顺中,复见之御马监坊河道上,俱不受羁縻,不知日行几何也 十大名曲 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这十大古代名曲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伪托之作。 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曲名,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大路于音乐并非行家,虽偶尔聆听古曲,却椟珠难辨,反而对古曲背后的逸事掌故的兴趣更为浓厚。今日且以一篇拙贴,重点在于与众友共话古韵陈事之曲直长短,而不在于交流音乐,还望方家达人多多指正。此处权作小引。 一、友谊篇,千古佳话之――《高山流水》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8226;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 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拮愀次那僬摺?”《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并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也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虽然语近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二、刺客的高义,名士的绝响――《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史记#8226;卷八十六#8226;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 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根据索隐对《史记》的注解,聂荣显然误会了聂政的意图。聂政这么做的目的是保护严仲子,而聂荣以为是为了避免连累自己。但聂荣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以列其名”,以避免聂政成为无名刺客。 聂政刺杀侠累应该是当时非常有影响的政治事件。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此事后,赞赏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气概,又赞扬聂荣是烈女,一个弱女子,不惜“绝险千里”,从而使聂政得以名扬天下。同时又称赞严仲子“知人能得士”。偏偏无人对侠累的死表示惋惜和同情。 买凶杀人的严仲子,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谋。无论是《史记》还是《战国策》都很中立的提到严仲子与侠累之间的矛盾冲突。例如《史记#8226;卷八十六》里这样说,“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却”。《战国策#8226;韩策二》提到,“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可见当时两人已经水火不能相容。但孰是孰非,谁也不知。 以现代人的标准来看,刺杀一国政要是非常严重的罪行,聂政也许是最凶残的恐怖主义分子之一。根据《战国策#8226;韩策二》的记载,聂政当时还刺伤了正在侠累府中的韩国国君韩哀候。《史记#8226;表》中提到这一事件时,仅一句,“贼杀韩相侠累”。不提聂政的名字,而简略为“贼”,明显带有贬抑刺客行为的意思。然而太史公在刺客列传里则对聂政的事迹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正面的肯定态度。另外,《战国策#8226;唐睢不辱使命》中提到,唐睢称赞聂政是“士之怒”,气概丝毫不弱于秦王的“天子之怒”。唐睢还说:“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当时天现晴空彩虹的景象,弦外之音即是,聂政刺韩相是顺应天命。可见,聂政的行为在当时被看作是英雄义士的行径。 《广陵散》琴曲最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东汉后期。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这次刺杀变成了一则民间故事。在这则故事里,聂政杀的不是韩相,而是韩王。聂政也不是为严仲子而行刺,而是为父报仇。原来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聂政还掌握了异容术,变得无人认识自己。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说后立即召见了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这时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 剑,一举刺杀了韩王,为父亲报了仇。后来伏在聂政尸体上恸哭不止的不是聂荣,而是聂政的母亲。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广陵散》的曲情。虽然故事情节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聂政所在的时代大约过了六百多年,西晋一位才智超绝、旷迈不群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这个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士――嵇康。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边,对司马氏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 嵇康曾被钟会指责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他的独立不羁,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世说新语#8226;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即便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以为师”,司马昭也不允。为了铲除异己,司马氏早已族灭了曹爽、何晏等八家名门望族,如何会对嵇康这个名士下不了手呢? 《广陵散》虽“声调绝伦”,但历来有人批评《广陵散》“最不和平”,“愤怒躁急”,有所谓“臣凌君之象”。想必嵇康当时在刑场上以此曲来抒臆积郁于胸中的不平。曾著有《声无哀乐论》的嵇康,一向主张音声来源于自然的本质,而与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无关。嵇康临刑时,神气不变。但曲为心声。不知嵇康面对大辟之刑时如何在“怫郁慷慨”处,表现出“雷霆风雨”和“戈矛纵横”的气势,从而以此曲作为对强权的最后反抗? 千年后重听此曲,不能不念及聂政,不能不遥想嵇康。 三、逸士胸怀鸿鹄之志――《平沙落雁》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按说崇祯七年的时代,正是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时代。朱明王朝王祚将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时刊印《古音正宗》,也许作者另有深意。上面的解题文字意趣昂然,并无半点忧天悯地的情绪在内。也许“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两句,正是中心点题之句,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逸士即隐士,指隐居山林的读书人。孔子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易》曰:“天地闭,贤人隐。”从现实急流中退却下来的文人,在山林、田园中找到了最后的栖身之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中国历代文人及其作品,受中国隐逸文化影响甚深。逸士虽“处江湖之远”,但社会影响力有时并不弱于“居庙堂之高”者。 最早的隐士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商朝的伊尹曾隐于市肆,周朝的姜尚曾隐于山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隐士层出不穷。汉代以后,隐士的身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一般指那些不与朝廷合作而又具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人。三国魏晋时代是隐逸最盛行的时代,士人“以高隐为贵”,诸葛亮、陆机、王猛、谢安等历史名臣都曾有过隐逸的经历。 真正的隐士应该“只钓鲈鱼不钓名”,但是,渐渐地,自魏晋以降,隐逸却有极端化、世俗化的倾向。隐士中的一些人,他们不但“钓名”,而且“钓利”。他们把隐逸做为获取名誉和功利的手段。也有的当权者,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刻意逢迎隐逸山林的士人,有的甚至不惜以“假隐”充“高隐”。 《晋书#8226;列传第六十九》记载,隆安二年(399年),东晋权臣桓玄(桓温之子)发动叛乱,把持了东晋朝政。自魏晋以来历代都有隐士,偏偏当时却一个也没有。桓玄觉得很没面子。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他赶紧派人找来了西晋著名隐士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先让皇甫希之隐居山林,由桓玄资助各种费用。然后桓玄下召将皇甫希之征为著作郎,但又指使皇甫希之故意推辞不接受,然后桓玄下召封皇甫希之为“高士”。此事传为举世笑谈,时人戏称这种隐士为“充隐”。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见于唐代刘肃编的《大唐新语#8226;隐逸》。唐时的卢藏用考中进士后,特地隐居终南山中,但他身在山林,心在朝堂。与当时的朝士交往密切,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授官左拾遗,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另一个隐士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司马承祯慢慢道:“以在下看,这是仕官的捷径啊。”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终南捷径”。此时隐逸已成为一条做官捷径了。 士人的隐逸,根据其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儒之隐和道之隐。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儒之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而道之隐则无任何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对于那些既有从政经历又有隐逸经历的人来说,其隐逸分为仕前隐和仕后隐,即先隐后仕和先仕后隐。《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古代大多数的逸士,或为世情所困,或因言获罪,最终归隐山林,潜居幽庐,也许不过是为世人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他们表面上超脱,但内心里也许从未平静过。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四、桓伊横笛做三弄――《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8226;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8226;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与王徽之并不相识。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根据《晋书》的介绍,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也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的下心来精研音乐。《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后秦苻坚摔大军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苻坚于淝水(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而丞相谢安也因立下存晋之功而进官至太保。后来晋武帝之弟司马道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极尽诽谤。晋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桓伊为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诗》,诗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其“声节慷慨,俯仰可观”。使晋武帝甚有愧色。谢安也为之动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王徽之行为怪诞,故作超脱,有才而放荡不羁,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车骑将军桓冲手下的骑兵参军一职。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目?”桓冲又问:“近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的答复幽默诙谐,但都有来处。西汉时丞相府曾设马曹,但东晋时军中并无马曹一职,王徽之为显示自己率性超脱,不理俗务,故意说成马曹。后来,宋代陆游曾有“文辞博士书骡券,职事参军判马曹”的诗句,说的就是王徽之这一段典故。上述对话中“不问马”,来自《论语#8226;乡党》,原是说孔子的马厩失火,孔子“不问马”,只问伤了人没有。“不知生,焉知死?”一句,则来自《论语#8226;先进》,原文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王徽之答非所问,令人捧腹,但句句有来历。其应变之妙,学问之深,令人佩服。 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据说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梅花三弄》几乎成了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们的必修科目。桨声灯影里传来阵阵清笛声,为当时一佳景。秦淮河甚至诞生了“停艇听笛”、“邀笛步”等人文景观。 1972年作曲家王建中将古曲《梅花三弄》改变为钢琴曲,其表现主题为毛泽东的词《卜算子#8226;咏梅》,即“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姜玉恒演唱过一首流行歌曲《梅花三弄》,也是取自古曲,歌词这样唱道“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从通俗歌曲的角度来看,也算得上是一首佳作了。 然现代人玩古风,无论是表现政治品格,还是表现男女之情,毕竟少却了古人的高格雅意,品味高下自见分晓,毋需多言。 、力拔山兮,虞姬奈何兮――《十面埋伏》 《山海经#8226;卷七#8226;海外西经》中提到一个神话中的天神,“刑天与天帝争,帝断其首,艘匀槲浚俑善菀晕琛!?后人说,“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陶渊明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样的诗句。每当看到这些文字,总令人想起历史上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这个人也一样的“猛志常在”,有“力拔山兮气盖世”超凡气概,虽然最后失败,却在历史上留下耀眼的身影。这个人就是项羽。华夏如果有一个战神似的人物,项羽无疑应属第一人选。 项羽具有不可一世的胆识和气势,古今少有。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暴秦的终结者。诚如太史公所言,“(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做为暴秦的终结者,项羽创造了很多奇迹。例如巨鹿之战,面对秦军,诸侯皆惧。唯项羽率领楚军迎战强大的秦军。从秦二世三年十一月项羽任上将军渡河北上起,至这年七月章邯投降为止,历时九个月,先后全歼王离军,收降章邯军,使秦军的全部主力丧失殆尽,为推翻秦皇朝创造了条件。又如彭城之战,千里奇兵突进,以三万击败数十万刘邦联军。 然而,打碎了旧王朝后,他却不能建立一个新王朝。而刘邦,以一地位低微的亭长出身,与他的平民追随者们一道,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帝国,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勇猛之余,项羽残暴的一面也相当惊人。早年攻襄城之战中,由于秦军誓死不降,襄城被攻破后项羽将守城将士“皆坑之”。巨鹿之战后,项羽下令将秦将章邯手下二十万秦军将士全部坑杀。汉高祖二年,项羽还支使手下杀了“义帝”。手下谋士韩生劝项羽不成,说了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立即被项羽烹杀。项羽还烹杀了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等人。 然而,残暴并非项羽的致命伤。项羽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联盟。秦亡之后,天下纷争。项羽曾经自封西楚霸王,并以裂土分封、功臣为王的方式分封天下,但这次分封后,诸侯们并没有效忠自己。由于他的残暴和赏罚不明,使得他在诸侯间缺乏公信力。分封之后回到徐州不到才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反叛四起了。正如贾谊所说,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里的仁谊当然是一种政治手段。项羽显然不是一个具有政治智慧的人物。 刘邦最后与项羽决战时,和韩信、彭越相约合力伐楚,当时韩信、彭越没并有发兵。最终刘邦承诺把齐地封给韩信,梁地封给彭越,两人才引兵而来,这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分封臣子,而是以对等的资格结下了分地之盟。所以,与其说楚被汉灭,项羽败于刘邦之手,不如说项楚实际上为被诸侯的联盟军队所灭,汉高祖不过是联军领袖罢了。 两军阵前,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刘邦虽在气概上虽已略输一筹,但他不以为意,大笑着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那些更有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的人。 公元前202前,楚汉相争接近尾声,双方会战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三十万汉军围住了十万楚军。汉方为瓦解对方军心,就叫兵士们唱起了楚歌,楚兵大多离家已久,早已厌倦了连年征战。楚军中有人开始唱和,军心彻底动摇。一看大势已去,项羽已无计可施,对虞姬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则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便拔剑自刎而死。项羽后来逃到乌江边,面对滔滔的江水,仰天长叹道:“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拔剑自杀。 后人根据这一段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的前身是明代的琵琶曲《楚汉》。明朝王猷定为明代琵琶演奏家汤应曾写的《汤琵琶传》中生动的描述了这支曲子。此曲一开始便是两军决战垓下,一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金声、鼓声、剑努声、人马辟易声”此起彼伏,然后一阵沉寂。胜负已见分晓,一片哀怨的“楚歌声”响起,英雄末路的项羽发出“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后有“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等等。 《楚汉》后来演化为两个不同的版本,即《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虽然反映相同的历史题材,但两支曲子立意完全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和汉军,重点内容是“十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等,乐曲高昂激越、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和出军,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乐曲沉雄悲壮,又凄楚宛转,重在描述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与虞姬诀别的场面。前者是赞歌,后者则是挽歌。 杜牧《题乌江项羽庙》诗云:“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兒。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很为项羽惋惜,他认为胜败“不可期”,是兵家常事,假设项羽渡江,也许会象当年兴兵抗秦那样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反其意而行,他在《叠题乌江亭》中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与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为史家正论。但杜诗表现了一种死中求活的心志,读来更令人荡气回肠。 以上无论是琴曲还是诗,都有两种不同的立意。后世的观点中有的扬刘抑项,为刘邦唱赞歌;也有的抑刘扬项,为项羽献挽歌。这种对立,折射出两种不同的英雄史观。即对历史终结者和历史建构者所采取的不同态度。 事实上,“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过是文人的咏叹罢了。当年是天下人共反强秦,楚霸王几乎靠一己之力,打垮了秦帝国的军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如今,刘邦携天下之众,而自己众叛亲离。战乱日久,天下人心思定,势易时移,时局已非当年八百江东子弟起兵抗秦可比。项羽已经彻底丧失了争天下的资本。朱光潜說:“悲剧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坚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常常代表某种力量或理想,并以超人的坚決和毅力把它们坚持到底。”项羽至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也许这才是项羽。 在《十面埋伏》高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六、江月何年初照人――《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的曲情基本来自《春江花月夜》的诗情。《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在初唐算不上是著名诗人,甚至不入《旧唐书》人物列传。《旧唐书》只是在贺知章的列传里简略的提到了张若虚。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一起被誉为吴中四士。贺知章是初唐著名诗人,张旭是书法大家,两人都是杜甫“饮中八仙”诗中的绝顶人物。相比之下,张若虚的名气远远不及与贺知章和张旭。《全唐诗》里只有两首张若虚的诗,除《春江花月夜》外,另外一首为《代答孤梦远》。 张若虚虽不著名,但他拥有这首被后人称为“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在初唐至盛唐那个天才辈出的年代里占有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属乐府清商曲,据说此曲为陈后主叔宝所创,在隋唐时较为流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格调与境界远在同题的宫廷诗之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此诗一开始便立意高远,气势雄浑。从春江到海潮,从江树到花林,从月升到月落,从现实到梦境,张若虚给世人描绘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图景,苍茫深阔,静谧优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四句,历来被认为包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用闻一多的话来说,“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没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此诗结尾有游子思归、离愁别恨等情绪,虽略显感伤,仍不减大气。 奇怪的是,从唐、宋到明代前期,各家诗评很少关注此诗,自然也无人承认它是一篇旷世杰作了。自明代以后的唐诗选本里才开始收录这首诗。明代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道:“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中说此诗“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清末王闿运在《王志#8226;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评此诗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极高。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认为,该诗一脱宫廷空洞艳体之诗风,“清除了盛唐的路”,为雄奇壮美的一代盛唐诗风的到来,起到了重要的启承作用。因而,“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闻一多进而称之为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向盛唐过渡的标志性诗作,兼具初唐气度和盛唐气象。博大,进取,宽容,唯美,已经成为唐朝的一种“时代气质”。身处初唐与盛唐前期的张若虚,其作品不自觉流露出时代的“脉象”,这是很自然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盛世之一。近来“盛世”一词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正如本篇引言内指出,春节晚会舞台上的大对联中的“上下五千年,繁荣盛世庆今日”,即是一例。有人甚至撰文提出,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三个盛世,即汉初盛世、唐初盛世和康乾盛世,并暗示中国即将进入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盛世。 大路看来,康乾盛世是不可以和汉唐盛世相提并论的。汉朝和唐朝的盛世,中国领先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国家。而康乾时代,清朝虽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有值得称道的表现,老百姓的生活也较为丰足,但国家发展水平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另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唐朝灿烂的文化相比,康乾盛世却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黑暗的时代之一。遍观有清一代,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变得极为僵化而守旧,不见半点雄浑豪放的诗情,不见多少流传后世的大作。清朝的悲剧性结局难道与康乾盛世时的自我封闭、文字狱、思想禁锢毫无关联么? 《春江花月夜》只有一首,唐朝只有一个。《夕阳箫鼓》的琴声阵阵传来,绘声绘影,《春江花月夜》所描述的那种画韵诗境尽现于眼前,使人有如梦回唐朝,进而无限感怀大唐盛世之万千气象。 附: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渔樵问答》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萧鸾解题为:“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令人有山林之想”固然不假,但此话并非正解。虽然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购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那么,他们的对话中到底蕴藏了什么玄理呢?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北宋一部奇书《渔樵问对》。琴曲《渔樵问答》与《渔樵问对》也许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渔樵问对》的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渔父做为“圣者”与“道”的化身,由来已久。《庄子#8226;杂篇#8226;渔父》中曾记述了孔子和一个渔父的详细对话,对话中渔父对孔子大段阐述了道家的无为之境,孔子叹服,尊称渔父为“圣者”。 屈原所著《楚辞》中的《渔父》一章讲了这么一则故事,屈原被放逐后,游于江边,看起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问屈原为何流落于此。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而被放逐到这里。渔父劝屈原该看破世人世事,不必“深思高举“。屈原不听,执意欲“葬于江鱼之腹中”。渔父莞尔而笑,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歌子远去。渔父在这里已成为一个欲引屈原“悟道”的先知。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李太白曾有诗云“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便绘就一幅渔人秋江独钓的胜景。 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有人说“樵”有禅意,这种说法待考。 中国自古以来有渔樵耕读的说法。民间的屏风上常画有渔樵耕读四幅图。渔图和樵图画的分别是严子陵和朱买臣的故事。耕图和读图画的分别是舜教民众耕种的场景和战国时苏秦埋头苦读的情景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其中渔为首,樵次之。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 《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这种境界令人叹服,然古往今来几人能够?虽向往之,实不能也。 附:《渔樵问答》之对话内容 《渔樵问答》也是一首琴歌,由琴伴唱。这里录歌词如下: 渔问樵曰:“子何求?” 樵答渔曰:“数椽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 渔又诘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为薪,生长莫达!” 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伐之而后更夭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 渔乃笑曰:“因木求财,心多嗜欲;因财发身,心必恒辱。” 樵曰:“昔日朱买臣未遇富贵时,携书挟卷行读之,一且高车驷马驱驰,刍荛脱迹,于子岂有不知?我今执柯以伐柯,云龙风虎,终有会期;云龙风虎,终有会期。” 樵曰:“子亦何易?” 渔顾而答曰:“一竿一钓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得鱼贯柳而归,乐觥筹。” 樵曰:“人在世,行乐好太平,鱼在水,扬鳍鼓髡受不警;子垂陆具,过用许极心,伤生害命何深!?” 渔又曰:“不专取利抛纶饵,惟爱江山风景清。” 樵曰:“志不在渔垂直钓?心无贪利坐家吟;子今正是岩边獭,何道忘私弄月明?” 渔乃喜曰:“吕望当年渭水滨,丝纶半卷海霞清;有朝得遇文王日,载上安车赍阙京;嘉言谠论为时法,大展鹰扬敦太平。” 樵击担而对曰:“子在江兮我在山,计来两物一般般;息肩罢钓相逢话,莫把江山比等闲;我是子非休再辩,我非子是莫虚谈;不如得个红鳞鲤,灼火新蒸共笑颜”。 渔乃喜曰:“不惟萃老溪山;还期异日得志见龙颜,投却云峰烟水业,大旱施霖雨,巨川行舟楫,衣锦而还;叹人生能有几何欢。” 八、胡笳本自出胡中,响有余兮思无穷――《胡笳十八拍》 以文采武功来看,曹操应该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一个连魏武都欣赏倍至的人物,虽是女流,理应属绝顶人物。此人就是蔡琰。 做为通晓音律的天才,她给后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学方面,她留下了《东都赋》,《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杰作。郭沫若这样称赞《胡笳十八拍》,“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郭沫若还称《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而《悲愤诗》,近人以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可与建安七子的作品相提并论。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蔡琰之父蔡邕,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邕所著《琴操》一书,曾对《高山流水》、《广陵散》等名曲在后世的广为流传贡献甚巨。《后汉书#8226;列女传》称蔡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在父亲的熏陶下,蔡琰自幼爱好音乐,并有较深的造诣。《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惨。早年其父蔡邕因上书抨击朝政获罪而被流放。遇赦后,由于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担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阳。就这样,蔡琰随着父亲亡命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诛后,蔡邕由于t叹息董卓的命运,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杀。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天下大乱。战乱之中,蔡琰为匈奴所掳,身陷南匈奴,为匈奴左贤王妻达十二年之久,并生有两个小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早年的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蔡琰赎回,而两个年幼的儿子却不得不留在匈奴。这段史实,被后人称为“文姬归汉”。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如今虽然安定,母子却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在这种处境下,蔡琰写下了流传于世的《胡笳十八拍》。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琰后来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不久董祀犯了死罪。时值严冬,蔡琰“蓬首徒行”(即赤足),登门丞相府向曹操请罪。她言辞清辩而哀楚,当时满堂公卿名士,无不为之动容。曹操说:“我很同情你,可是判决文书已经发出,该如何是好?”蔡琰说:“明公有良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听了很受感动,派快马把判书追回,免了董祀的死罪。并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蔡琰换上。 后来曹操问蔡琰,“听说夫人家早年藏书甚多,战乱中都已丢失,不知还能回忆起来多少?”蔡琰答道:“早年先父留下的典籍有四千余卷,经过变乱,都已损失,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大概只有四百多卷了。”蔡琰回家后把能记起来的各卷书亲自写出来,送去与曹操的藏书核对,结果基本没有错误和遗漏。可见蔡琰才情之高。 同时代的丁廙写了篇《蔡伯喈女赋》,其中内容为: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正如赋中最后两句“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所述,蔡琰的晚年相对平和安定。曹丕曾为丁廙这篇赋作《蔡伯喈女赋序》,序中描述简略的提到了文姬归汉,“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都尉董祀。” 蔡琰生逢乱世,早年家门不幸,再加上自己一生三嫁,其命运甚为坎坷。也许苦难是产生伟大艺术作品的源泉,正是这些旁人不曾有过的经历,使得蔡琰给后人留下了传世杰作。她的成就,她的才情,丝毫不弱于建安七子。介于几千年男尊女卑的陋规,《后汉书》中蔡琰不被单独列传,这使得她无法与同期其他历史人物并列。她的事迹也不入《儒林》、《文苑》等列传,而是被列于《后汉书#8226;列女传》,篇名为“董祀妻”。《后汉书#8226;列女传》中关于蔡琰的文字不多,但评价极高,说她“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蔡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因而她通晓汉、胡音乐。《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根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而创作的乐曲。她在该曲中将汉、胡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胡箔十八拍》成为古代少有的中外结合的结晶。 南宋灭亡后,全中国的汉人都做了亡国奴。南宋遗民诗人汪元亮为身在狱中的文天祥弹奏《胡笳十八拍》,以抒山河破碎之“无穷之哀”。这一时期,《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旧臣逸民间很快流传开来。根据《琴书大全》的记载,此曲引起了空前的共鸣。有人说,“怊怅悲愤,思怨昵昵,多少情,尽寄《胡笳十八拍》。”并出现了如“拍拍《胡笳》中音节,燕山孤垒心石铁”和“蔡琰思归臂欲飞,援琴奏曲不胜悲”等感怀旧国的诗句。 《胡笳十八拍》只是一首琴曲,虽表达的是悲怨之情,但也是“浩然之怨”。宋亡后,也许正是有这类流传广泛的“不胜悲”、充满“浩然之怨”的曲子,才有了“心石铁”的坚持到底,从而使种族和文化的血脉不绝于缕,不断延续下去。八十多年后,当抗元的兵戈纵横于江南江北的时候,种族与文化终得以重生。 九、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本是一首琵琶曲,后改编为二胡曲。《汉宫秋月》虽列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汉宫秋月》很可能与《汉宫秋》有一定的关系。而《汉宫秋》是一出元末杂剧,作者是马致远。《汉宫秋》讲的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 汉初时开国元勋多为布衣出身,而后妃、宫女也多出身微贱。基于这一传统,汉朝的宫女与嫔妃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每一位宫女都心存梦想,即有朝一日能获得被皇帝宠幸的机会。然而王昭君在宫中深居数年,却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过。 葛洪的《京西杂记》中介绍了一则在后世广为流传的故事。宫廷画师毛延寿因向王昭君索贿不成,就在王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使王昭君的相貌显得比较普通。由于宫女太多,汉元帝只凭借画师呈上的画像上来选择宫女。这样一来,原本拥有惊人美貌的王昭君就淹没在众多的宫女里了。此为野史,不足为信。 据《后汉书#8226;南匈奴传》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王昭君之所以自愿远嫁匈奴,是由于“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与其在宫中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让青春年华年复一年的老去,不如远赴异域。所以听说和亲的机会后,王昭君果断的毛遂自荐。然而,皇宫内的生活虽然孤寂,倒也平静,匈奴所居之地是草原大漠,未来如何,谁也不知。李白有诗云:“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杜甫显然很同情王昭君,他写下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诗句。而做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却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他认为昭君出塞不是件坏事,写诗云,“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王昭君出塞时,是否充满了悲怨情绪,后人已无法得知。无论如何,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人生选择。虽然这是一次政治婚姻,但王昭君的想法也许并不复杂,并非抱有为“汉匈两族世代团结友好”的目的。这种说法显然是意识形态对历史的强行解读了。 后来昭君在匈奴生了两个儿子。呼韩邪单于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欲娶昭君。父死后,子可娶继母,兄死后,弟可娶其嫂,这本是胡俗,在匈奴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昭君觉得难以接受,于是上书汉成帝求归,成帝敕令其可以不尊汉习从胡俗,昭君后来只好服从。唐代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却说,昭君誓死不愿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于是,“昭君乃吞药而死”。难道历史上的“昭君怨”就是源自这等讹传? 昭君的结局还算圆满。前一段正在热播的《汉武大帝》汉朝和亲送去的宫女倩儿被匈奴烧死。虽然是虚构的情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宫女命运的悲惨。 宫女之怨是个传统话题。汉乐府中有不少关于宫女之怨的题材,如《玉阶怨》,《昭君怨》,《昭君悲》等。后来甚至形成了专门描述后宫的诗体,名为宫词。唐朝张祜的一首五言绝句《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即是描述宫女的佳作,写出宫女积郁难遣的深怨。唐朝诗人王建、五代时后蜀花蕊夫人都曾做过《宫词》百首。 宫女身居深宫,不得自由,日久自然生怨。另一方面,西汉辞赋家邹阳在《狱中上梁王书》中曾感叹:“女无美恶,入宫见妒。”三千嫔妃和宫女,整天想的事情是向皇帝一人争宠,怎能不妒。然《汉宫秋月》中的幽怨并非小家碧玉式的、弱不禁风的闺怨。汉代宫娥身材健硕,能陪皇帝骑马、打猎,宫内活动受到的限制也较后世皇宫为少。因而她们怨则怨矣,本身并不幽闷纤弱。 汉代宫女中也有不怨的。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讲汉代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她每天极为想念家里的父母姊妹。她的诚心感动了皇帝,以后每年正月十五,汉武帝批准家家户户做汤圆,点灯笼,允许娘娘宫女出宫与民同乐。那一天,元宵在自己的灯笼上写着“元宵”两字,带着自己做的汤圆出宫,与家人团圆。 且把遥远年代里的幽怨抛在一边,听《汉宫秋月》,品十五元宵,岂非快哉? 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8226;卷五#8226;乐律一》中指出,《宋玉答楚王问》中明明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即有客人在郢中唱歌。而不是郢人在唱歌,更不是郢人善唱歌。沈括认为,郢中为楚国旧都,“人物猥盛”,之所以和者寥寥,是由于不知道或没有听过这首歌曲。宋玉以此自况,未免有些不讲道理。以郢人不熟悉阳春白雪这样的曲子而指责他们,这不是很荒谬么?沈括还指出,阳春白雪典故中的一些细节后来被错误的解读和传播,例如,善歌者都被称为“郢人”,而原文的意思是郢人不善歌。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乐曲的艺术性越高,能欣赏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认,这种差异又和欣赏者的主观趣味有很大关系,有时很难得到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正如西晋葛洪在《广譬》一书中所指出的:“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对于听惯桑间濮上之曲、下里巴人之声的人,当然无法理解阳春白雪和黄钟大吕的高贵雅致。从这点来说,古今并无太大区别。今人欣赏音乐,大都是“入耳为佳,适心为快。”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是不能离开“雪唱”和“俗情”的。任何音乐似乎越通俗,支持者也越众。这和今天票房收入最好的往往是流行歌曲演唱会是一个道理。当然高雅的艺术自有其价值,时代愈久,愈弥足珍贵。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毛泽东试图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统一起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统一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在ji左的年代里阳春白雪成了受批判的对象,而下里巴人也成了政治的附庸。 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但不少资料对古曲《阳春白雪》解题时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很显然这是在“阳春白雪”四个字的字面上解题了。阳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阳春白雪》年代相隔太远,已无音乐上的关联。 《阳春白雪》曲倒是很有可能与元代的散曲有关。元代杨朝英的《阳春白雪》是一本著名元代散曲集。元曲在曲韵及格律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阳春白雪》中收录的白仁甫的《驻马听》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可见元代已有阳春白雪这支曲子。 至于元代令人“几断肠”的《阳春白雪》曲,如何演变为今日轻快流畅的乐曲,已非大路所能参透。言犹未尽,此处且做“留白”,与众友共赏析。 最强的军队 5岳家军 北宋末年,北宋最害怕的对手契丹人流传这么一句话:女真人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最后女真人统一了,重挫契丹人,积弱的宋人依然被契丹人羞辱,女真人南下的野心被激发了,他们一路打过了淮河,但是他们遇到了汉人最后的英雄——岳飞,岳飞并没有使用冷兵器时代对付游牧民族最好的武器:弓弩,他用了一个更危险的办法:砍马腿。只有最大的勇气和最强的纪律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女真人流传了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惜,在中国出现了几大汉*的同时,宋高宗也杀死了岳飞,他杀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英雄,他杀死了汉人的脊梁,或许这在他不厚道的祖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已经注定了一个不尚武的国家只能被欺压,此后百年间,汉人除了被羞辱还是被羞辱。 4。唐帝国初期的军队 汉人疆土最大的国家是唐朝,击溃突厥,吞并高丽,只是在一个不厚道的将军的带领下被阿拉伯帝国和西域国家合力击溃,再也无力进取,而李隆基也因为宠幸杨玉环而断送了盛唐气象。而大唐帝国这支军队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神奇的名字:李靖,那已接近传说;尉迟恭、秦叔宝千年以来成为了门神…… 3。汉武帝时期的大汉帝国军队 哪一句话可以称为中国最让人自豪得热血沸腾的话? 很难找得到比这么一句更好的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也许这句也不错: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很威风的御驾亲征,结果差点回不了家,他可能会想,如果是韩信带兵……不过他的后人很替他争气李广、卫青、霍去病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对匈奴主动出击,那时候的汉军和匈奴打,可以以一敌三!!!(当然是考虑了汉人兵器更好的缘故)联想后来被迫西迁的上帝之鞭们,这支部队绝对是当时世界第一。 不过后来汉武帝尊儒,汉人的战斗能力从此每况愈下。 2。蒙古帝国的骑兵 汉帝国的军队只在和匈奴人的战斗中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蒙古人跑到了多瑙河,路上他们击溃了阿拉伯帝国的军队,花喇子模的军队,东正教教徒的军队,最后和天主教徒见了一面,一袋袋的耳朵可以显示了这支军队的嗜血的习性,以战养战的破坏方式也和任何军队不一样。这是第一个控制整个中国的游牧民族,他们当得起任何人的畏惧。这支军队的步伐止步于日本海,毕竟海战超出这些草原上生活的人的想象,80多年的征战终于结束,而他们控制整个中国的时间也不过80多年罢,而日本人的军国主义之魂诞生了。 1。秦国统一征程的军队 他们和蒙古人一样残暴,当然他们并不是野蛮人,和屠城的蒙古人或者日本人不一样,他们屠杀的是和他们一样勇猛的战士,长平一战坑赵军40万呀! 他们并非游牧民族,他们可能不如蒙古人嗜血,但是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而且他们善骑射 我们没法判断单兵作战时蒙古人和秦人作战时哪一个会胜出,但是我相信蒙古人宁可遇到野兽 这支部队比蒙古人更强大的战斗力来源于它比蒙古人更优的特征: 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 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级。 更大的编制——一百万呀,蒙古人可曾面对过? 更优的武器生产线——不同时代的兵器有同样的尺寸,中国史上最强的弩兵,别忘了弓弩对付骑兵最有效,他们曾经一年之内把匈奴人赶到黄河北边 更好的后方——秦国守城也可以把只会破坏的蒙古人饿死 更强的为战争服务的国家机器——这其实就是上边优点的总结,500万人口可以支持60万军队在外常年征战,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说蒙古帝国征战了80多年,秦国从一个小国到一统江湖打了500多年的战争。这个国家任人唯贤,而且君主对军队的控制比它后来的朝代更加有效 更先进的生产力——(这点有些与时俱进啦)一千多年后的蒙古人除了后来有些火炮之外,它哪一点比得上秦国?千年历史其实都活在狗身上了 可以说是秦始皇毁掉了这支军队,他梦想着长生不老,没有立太子,一个白痴加上一个不完整的男人再加上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毁掉了这个帝国 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火枪出现前最强大的军队,它完全可以用来让一个孩子马上不哭。 中世纪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 中古前期独领风骚的北欧造船技术 中世纪时代,欧洲人的造船技术分为南北两种风格。中世纪前期,以北欧人的造船术最富特色。 北欧地区水域宽广,居民们很早就建造了船只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考古学家曾在丹麦发现了许多属于青铜时代的船只的图画。这些图画有的刻在岩石上,有的刻在武器上甚至男子的剃须刀上。画中船只船体较长,船首十分高大,类似天鹅颈状,上面还刻有各类动物头像,船只中央画着一株竖立起来的树木。在日德兰南部的约尔斯普林沼泽地区,发掘了一只大约建造于公元前后的船,与青铜时代的图画船颇为相似。船身细长,长达42英尺,结构精巧,宛如一艘竞赛快艇。每块船板都很窄,不用钉拢,而是合了缝之后再绑缚在骨架上。中世纪早期,北欧船又有一些新的发展。1863年,在丹麦的尼达姆地区发现了两艘大船。其中一艘现存石勒苏维格的一个博物馆里,船长60多英尺。此船已显示了北方船不同于南方船的三个特点: 1.船板“塔接”法(clinker—built),即船板相叠而成,而地中海船舶是“平接”(cravel—built),船板合缝拼平,所以表面光滑。 2.尼达姆船是“双头”,即船首和船尾都高昂,造型没有什么区别,而南方船只的头尾很不一样。 3.无甲板。船主要靠桨来推动,还没有桅和帆。此船略带圆形,只有一个粗糙的龙骨。 8世纪,维京人的船开始发展为帆船。在瑞典果特兰群岛上所留下的一系列这个时期的雕刻中,已发现帆不是一小块布,而是满面的方帆,帆面还涂有红蓝等条状色带,成为一种夺目标识。帆的下底系得很松,没有置一根横桁。从8世纪末开始,维京人驾驶着帆船向各个方向的海洋推进。他们迁徙的范围很广,是当时世界上优秀的航海民族。在英格兰他们被称为丹麦人,在法兰克、意大利他们被称为诺曼人,在罗斯、爱尔兰他们被称为瓦兰几亚人。他们还敢到远海去冒险,航迹往西达到了冰岛、格陵兰岛,公元1000年左右他们甚至到了北美洲的陆地上。毫无疑问,他们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是与具有先进的造船及航海技术相联系的。 已发现的一些船体很能说明维京船的特点。典型的是挪威的两艘船。一艘是1880年在挪威的戈斯塔德找到的。另一艘是1903年发现于挪威的奥塞伯格。两地都在奥斯陆附近。据鉴定,奥塞伯格船建造年代约800年左右,是一艘长型船,长21米,宽4米,船身只有1.5米高,因而是干舷低、吃水浅,适宜于在近海水域中航行。戈斯塔德船则是一艘典型的战船,宽度虽与奥塞伯格船同样,但长达24米左右,深2米左右。后来在丹麦哥本哈根北面的一河口处发现了5艘双艄船,年代约为10世纪,船上装满了石头等物,据分析是有意沉下封锁水道以防入侵者。虽为同一船型,但式样、体积及年代都各有不同。其中的大船肯定是帆船而非划船,吃水深,船舷较高,可能是运兵船。 根据各种船体材料分析,诺曼人的船只大约有如下特点。这些特点大多是在前述尼达姆船时代形成的,也有部分是在9至12世纪间进一步发展而新出现的。 1.船体为长船状,但中部要比南方地中海的长船宽得多,船的头尾接近对称,都呈尖翘状,离海面很高,称为双头船(double—ends)。整个地看船身,为平滑弯曲的线条,从高船首到中间的近乎圆形再到高船尾,曲线很优雅,头尾都似蛇龙昂头,遇到危险时还可将头尾去掉。 2.动力以扬帆为主,兼以划桨助推。“有一根或者最多两根张着纵帆的桅杆”,桅杆一般立在中心处,如戈斯塔德船桅杆就树立在中心处一块形状象鱼的坚硬石块上,并有支桅索。为了抗击北部海域上的大风,维京人船上设置的大方帆(单帆)一般都用皮革制成,或用加进了皮革条的布制成。船上还设计有帆脚索,可以牵动帆顶风的那一面,使船在横风的情况下仍能顺风航行。专门设有固定船桨的装置,如戈斯塔德船每侧均有16个桨洞,从船舷的上边穿下,形似锁孔,扬帆不用桨时,用滑动的形似梭状的木栓将桨孔盖住,以使水不进入。桨片上也置有盖板,划桨时将盖板撤走。 3.船底及外壳板的构造比较独特。船底有龙骨,肋骨横接其上时有平斜两种方式,因此出现了龙骨似乎看不见的平底船和龙骨凸出的尖底船两种船型。两种船各有用途。尖底船瘦削,耐波性好,这是北欧船优于地中海船之处,是诺曼人的主要船型。但平底船易于登沙滩,适合于诺曼人侵入别地时涉滩深入内河,故也很多见。外壳船板用塔接方法连成一体,如戈斯塔德船用的就是每块都有41厘米厚的橡木板。最下面的8块船板均用绑扎方法固定在肋骨上,而不是用铁钉闩钉,因此增加了弹性和灵活性,减少了船在海上所受到的压力。船仍无甲板,所以诺曼人的航行基本上是处在露天无遮拦的状况之下,据说1066年诺曼底的威廉征服英格兰时用的就是这一类船。前述哥本哈根5条船中一只大船船舱就是空敞的。 4.使用舵桨。舵桨很长,安装在船尾的右侧,一直伸到龙骨底部之下,可以保持稳定。舵桨靠摇动右舷上的舵柄来控制,故而导致了用“船舷”(steer—board)一词来表示船的右侧。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正是诺曼人的船只(主要应该是尖底船)给航海技术带来了一场全面的革命:“他们的船是一种稳定的、坚固的海船,龙骨凸起,两端尖削,他们在这种船上大都只使用帆,并且不怕在波涛汹涌的北海上受到风暴的突然袭击。……而诺曼人则乘这种船进行了海盗式的探险,东面到达了君士坦丁堡,西面到达了美洲。这种敢于横渡大西洋的船只的速成,在航海业中引起了全面的革命,因此还在中世纪结束以前,在欧洲所有沿海地区就都采用新式尖底海船了”。 12至14世纪里,以维京人船为代表的北方船又有一些新发展。首先是船尾舵的出现,取代了过去的舵桨。关于尾舵及连用舵柄的最早图画,发现于一个1200年的英国城市印章里,它表明最初的尾舵是弯曲的,以适应船尾曲线。后来船尾成了直线型,尾舵也随之改进,一个1242年的德国北部印章表明了这一点。尾舵使用有助于船向风行驶,加上船体加深,船在逆风情况下可以斜向航行了。其次是维京船的低干舷也在1100年后发生了变化,即在船头和船尾都建立了上层结构,称之为“堡”(castle)。“堡”原出于军事目的而建。那时海战船靠得很近,头尾堡可在敌人登上船腰时起一定的防卫作用。后也扩及到了商船。船上有这种高层建筑,给人一种外观“头重脚轻”之感。为此,船首甲板(forecastle)实际成了船头的“水手舱”。再次是北方商船的出现和演进。北方商船称为“诺尔”船(knorr),船身比长船宽、深,是北方最早能利用逆风的船。14世纪时,诺尔船发展为标准的商船,其型式统治了北欧达400年之久。北方闻名的“科格”船(cog)实际上也是其翻版。科格船有名副其实的船尾舵来控制方向,有一个长长的伸向前方的船首斜桅,挂方帆,船体特别坚固。1400年左右,在科格船的基础上,北方又出现了更大的“霍尔克”船(holk)。 南部欧洲的造船技术 欧洲南部的造船历史可溯源于接受过地中海东岸文明的克里特人。公元前2世纪中期的克里特帆船两端起翘,单桅,悬一方帆,这是以后几千年地中海的基本船型。差不多同时的希腊迈锡尼文明遗址中,也发现有带树木的船只图画。这种树木可能兼有桅和帆两重作用。在整个古希腊罗马时代,造船业无论是战舰还是商船,都在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技术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长船”(galley)和“圆船”(roundship)两种船式。 长船原是一种敞开甲板的船,长约30米,靠单层划桨共50只推进。到前480年希波战争中的萨拉米海战时,希腊战船长者达45米,舷外装有桨架,使船的宽度达6米。有2至3层长度不同的桨。再到后来,长形船发展为有完整的甲板和撞角的大笨船,称为“五力船”(quinquiremes),指船有5层桨片。长船上装有桅,但帆只在顺风时偶用。作战时划桨更重要,可控制速度、掌握方向,不受风力、风向所局限。长船长且狭,空间过小,不能储存水和食物,也不能载货,一般只用于军事。 圆船则大多作商业用途。圆船长宽之比约为5:2亦有稍长些的。吃水比长船深,尾高首低,上甲板两侧成格子状。起初它仅有一桅一帆,后到公元前后,船首另加一小桅小帆,有时还有二面三角形的小上顶帆。或有一大桁在船头斜伸前方成一陡角,上挂一小方帆用以控向。帆之升降索也成为桅杆的辅助性支柱,沿船两舷贴有一厚带来代替绑索。这种大船笨拙,主要用帆来推动,虽然不能顶风走,但能将帆转向而利用船尾45°角以内吹来的侧风。此外也须划桨助力,需用船尾两侧舵桨控向。圆船载物多,如罗马运谷物的船体积就较大,长有27米,宽为9米,运载能力载物为250吨,载人达300乘客。 中世纪时,南欧船既继承了古代地中海船型的传统,亦受到了同时代阿拉伯船只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船的外壳板合缝平接,并用铁钉钉在肋骨上,缝中填以沥青等物,船面光滑,船上有甲板。但各国各时代的船各有特点。 9世纪左右,拜占廷人建造的平滑船体的船,使用新式大三角帆装置(接受阿拉伯人技术),船能在风向的60°角内行驶。船的圆体形状、平滑表面均减少了船身同水的磨擦,使这些庞大的船有一个很好的航行质量。船在不太需要关心风向的情况下仍能基本按预定方向行驶。这类船在随后的二三个世纪里越来越大、越笨重,称为“内夫”(nef)船,有2至3桅,都采用大三角帆装置,排水量超过千吨。意大利船两头都有船楼。中世纪盛期,一种结合了长船和帆船特点的称为“泰里达”(tarida)的船舶广泛使用。之所以要结合长船特点,是因为商用帆船上还得对付海盗们的进攻。用水手,既能在无风的情况下行驶,也具有一定的战船功能。 12世纪中期,热那亚船有两层甲板,13世纪后期出现3层甲板。二桅,前桅略高、略大,挂三面大三角帆,后帆挂两面三角帆。最好的桅,用的是热那亚或马赛所产的硬质的棉或麻帆布。13世纪中期,有些地中海船只长达30米。控制方向的装置是侧舵。侧舵有一对,安装在船尾附近,两侧各一。14世纪时,地中海船只也开始用船尾舵。同时,北方式的科格船大约也在13世纪里开始出现在地中海上。14世纪初,意大利人已广泛造用这种单桅大船来装载远航货物了。 14世纪末以后,南北船特点开始混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大型船只“卡拉克”(carrack)船。此船后来成为西欧远洋航船的最初式样,也是西方世界在大帆船时代(16—18世纪)到来之前的最典型船只,既可军用更可商用。据说,南北特点的混合源于十字军时代,因为那时各国的十字军都有机会观看别人的的船型及其建造方法。北方的船上装置技术,如固定船舱、单面大帆,南方的船体构造技术,如甲板、平接船板技术,都被视为长处而结合在新型船只中。卡拉克船最先出现于威尼斯、热那亚和西班牙等地,船体既深且宽,有一个很高的船尾,巨大的前船楼凸出了船头,船身平滑,整个侧形颇似过去的北方船,有一条优雅的圆弧形线条。船舵已不再在一侧,而是安装在船体中心线上。 15世纪后,卡拉克船从一桅一帆演变成为三桅大船。三桅是前桅(foremast),较矮,主桅(mainmast),较高,以及后桅(mizzenmast)。最初,前桅挂一大三角帆。后来,在船首置一杆后送,上挂一方形斜杠帆,这就可使前桅后移并增加高度。后又增加了一些横桅索来做辅助用途,增加梯索(系于横桅索上)取代了以往用于攀缘桅杆的木梯。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感觉到驾驭大帆太累,结果导致了一系列小帆的使用。先是有些大船在主桅上挂三面帆,从下到上依次为主帆(course)、顶帆(topsail)和上桅帆(topgallant),后来船的每桅上一般都有三截帆。也出现了四桅船,前桅挂若干方形帆,后三桅则挂大三角帆。后来还发明了一些缩帆的方法。方帆不再象以往那样靠收帆来减小帆面,而是用一块块小旗似的帆布系上,不需时解开带子拿走就行。微风时如需增加帆的面积,也用一些窄布条系加在小块帆布上。15世纪时,装有帆桅装置的卡拉克船一般长度24至27米不等。三桅多帆的卡拉克船,奠定了16至18世纪大帆船时代船的桅帆装置的基本样式。 葡萄牙船则是轻便的“卡拉维尔”(cararel)船。它起源于一种叫“巴尔卡”(barca)的渔船,此种渔船仅有20至30吨。卡拉维尔船之深大约不如卡拉克船。它更多地使用前后三角帆,使船能行驶横风。这两种帆结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改变风向。一种装置方法是前桅、主桅用方帆,主帆上有一方形上顶帆,后桅上挂一高的大三角帆。挂方帆是为了顺风行驶,挂大三角帆则是为了抢风调向。还有一种卡拉维尔船,全都用大三角帆。航海家亨利五子晚年所用的帆船,是一种特殊的三桅杆带尖形体所谓斜帆装置的船只。帆为三角形,或者其上半部为三角形,一般都安装在与龙骨平行的位置上。葡萄牙船航速很快,顺风时每小时可达22公里。船轻巧且易于操纵。逆风时能向风曲线前进,一会把一侧船舷转向风,一会又把另一侧船舷转向风,走之字形路线。 卡拉克和卡拉维尔这两种新式船,虽然船型迥然相异,但都适宜航海,能去任何地方。哥伦布航海船队中的“品塔”号(Pinta)和“尼娜”号(Nina),就是轻型平底的卡拉维尔式船,而“圣玛丽亚”号(Santamaria)则是装置完善的卡拉克船。达·伽马1497至1499年开辟印度新航路的船只,在体积和形状上也与哥伦布船相差无几,基本上是这两种船型。 不过,不论是哪种船,中世纪欧洲船的吨位一船都不大,船体远小于中国船。北方船更小,南方地中海船稍大。1066年诺曼底人渡英吉利海峡所乘的船,每只载重不过30吨。14世纪初,英国船只平均载重为200吨,最大的船也不过300吨。而威尼斯在十字军东征时所提供的船只平均能载运500多吨。14世纪以后,威尼斯开始建造商船队。其船为长船形,吨位原为100吨,后达300吨。而15世纪时热那亚的卡拉克船中竟有达到甚至超过了1000吨的。14世纪初,一艘普通汉萨商船的吨位大约是75吨。1440年时,汉萨商船主要是霍尔克船,平均载重大约为150吨。三十年后,汉萨船队中出现了“卡维尔式”(carvel—type)快帆船,其平均吨位在300吨左右。在法英酒类贸易中,155世纪早期没有船能装载100吨以上的酒。但到这个世纪的中叶,来自波尔多的船只平均可载150吨,少数船还可装运500吨酒。在威尼斯,1450年左右,超过200吨的船被看成是大船了,但对随后的大多数科格船来说,400吨只能算是一个普通吨位。16世纪中叶,威尼斯的卡拉克船中很有些达到600吨甚至700吨。葡萄牙的船只在1450至1550年间,平均吨位至少翻了一番。从事波罗的海谷物贸易的荷兰人,15世纪里用的有几种船。没有龙骨、圆形船身的霍尔克船吨位从200吨到400吨不等。长型中底的快船吨位则从250吨到500吨左右。不能简单地以船的大小来判断船的航海能力,因为哥伦布和达·伽马他们在进行远洋航海时,各自所乘的旗舰也不过载重150吨左右。航船的耐波性和续航能力也非常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航海(主要是导航)技术。 中古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 从古代开始,欧洲船一般都是沿岸航行。这样一来,沿海水域就比较繁忙,而且沿岸海域暗礁浅滩等航行障碍物也比较多。为帮助船员辨认船位、航行顺畅,许多人造设施如灯塔、航标灯等航路标志便设立起来。在西班牙的拉科尔纽,至今还留有大约在三千年前建造的灯塔。 中世纪盛期,地中海各城市的商人船只大多还是沿岸航行。从西地中海沿岸出发的商船,一船都是沿意大利半岛南行,通过墨西拿海峡,再环绕希腊半岛,沿干地亚北岸驶向罗得岛和塞浦路斯,再直航到叙利亚海岸,尔后沿岸南行到达提尔和阿克尔等地。那些从西北欧来的船只,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后,也不是向东直航,而是沿着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的地中海海岸作迂回航行。总之,没有一个船主敢冒险出海到望不见陆地的洋面上去,因为他们认为,那碰到暗礁和浅滩的船难危险,总不如沉没在大海里的可怕。不敢穿洋直航,有三个原因:一是怕迷失方向;二是害怕远洋中的风暴;三是害怕遭到海盗袭击。但归根到底还是第一个原因。因为在导航技术进步了的后一时代,虽然仍有第二、三个原因的存在,但船只却敢作穿洋航行了。 因此,在远洋航行中,确定船只的方位是第一位的。这在西欧有许多经验型的作法。同阿拉伯的“卡玛尔”、中国人的牵星术一样,欧洲人很早也知道了测量天体角度来定位的原理。古代希腊人称之为“狄奥帕特拉”。中世纪早期北欧海盗通常也这样做。他们在航海中可以利用任何简陋的工具,哪怕是一只手臂、一个大姆指,或者一根分节的棍子都行,来使观察到的角度不变以保持航向。约在1342年左右,这一原理用到了地中海的航海中。这里的航海家使用一种很简单的仪器来测量天体角度,称之为“雅各竿”。观测者有两根竿子在顶端连接起来,底下一根与地平线平行,上面一根对准天体(星星或太阳),就能量出偏角。然后利用偏角差来计算纬度和航程。 比雅各竿要先进一些的是十字测角器(crossstaff),其应用大致是中世纪后期的事。观测者将竖杆的顶端放到眼前,然后拉动套在竖杆上的横杆(或横板,一般也有好几块),最后使横杆的一端对着太阳,另一端对着地平线,这样就得出了太阳的角度。另一个更先进的观测仪器是星盘(astrolade)。据说哥伦布航海时就带了这两种东西。星盘是一个金属圆盘,用铜制成,上面一小环用作悬挂用。圆盘上安一活动指针,称照准规(alidade),能够绕圆盘旋转。照准规两端各有一小孔,当圆盘垂直悬挂起来时,观测者须将照准规慢慢移动。到两端小孔都能看到阳光(或星光)时,照准规在圆盘上所指的角度也就是星体(或太阳)的角度。这种星盘虽然在中世纪后期才普遍应用,但实际上8世纪法兰克著名文学家圣路易就已在祈祷文中进行过描述。 确定纬度是比较成功的,但确定经度却非常困难。因此,“纬度航行”的方法在西欧也很普遍地采用。早期的北欧海盗虽然还没有纬度的概念,但也已懂得利用天体偏角原理,把自己置于与目的地相同的纬度线上,然后保持在这条线上航行,直到目的地。这一方法沿用至15世纪都没有多大改变。甚至连哥伦布的西航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他先南下到自认为与印度相同的纬度后,再直线往西航行。 除利用日月星辰等天体现象导航外,风向也是帮助确定航向的重要方向标志。在古希腊人那里,“风”与“方向”是一个同义词。他们为四个主要风向取了名(东、南、西、北),还标出了另外四个次要风向。现存于雅典的八角形风塔,建于公元前2世纪,今天仍能指出八个风向中每一个风向的生动特征。希腊人还懂得利用印度洋上的季风来进行航行。著名的印度洋上6至10月间的西南季风称为“希帕路斯风”,正是因为一个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航海家希帕路斯曾说明可利用这一季风驾船从红海到达印度沿岸。 指南针时代到来前,几乎全欧洲的航海者都认为“方向”就是“风向”。虽然日耳曼人并不很正规地只标出四个主要风向名称,但用标有4个、8个、甚至12个风向的“风向蔷薇”卡片来导航,却在西欧非常普遍。同样,对风的崇拜程度也不亚于东方,连圣母都成了“顺风圣母”。 欧洲北部的北海和波罗的海水域,则更多地利用地文导航。早期的北欧海盗在航行时,船长是十分熟悉海面和海中自然物的,如鸟类、鱼类、水流、浮木、海草、水色、冰原反光、云层、风势等。9世纪时,北欧著名航海家弗勒基,还曾从船上放出一头渡鸦,引导他到了冰岛。 西北欧沿海大陆架形成的浅海非常宽阔,海员们便主要通过了解海水深度及海底状况来找准航向。他们用铅和绳来探测海底,用一块涂上动物油的铅块放到海底来测水深,同时从海底取出沙泥样品。既使是指南针出现后,西北欧洲的海员们还没有抛弃这种传统测量方法。现存最古老的一本英国航海指南(15世纪中期),指导英国海员这样从西班牙返回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当你们离开菲尼斯特雷角(西班牙)时,可定东北航向。如果你们估计已完成了三分之二的航程,那么你们应该向北偏东航行,直到进入浅水处。如果你测出水深为90至100英寻,那么应继续北航,直到水深72英寻的淡灰色沙层为止。这就是克利尔角(爱尔兰)和锡利群岛间的海角。然后向北,直到测出淤泥,再向东北或东偏北航行”。 真正改变欧洲航海水平的还是指南针的应用。指南针约在12世纪里传入欧洲。李约瑟认为,中国的磁罗盘先由陆路传到西方,后来又由欧洲的航海家改造成“指北”方向。欧洲记载中第一次提到指南针,是巴黎大学的学者亚历山大·内克姆。他在1180年左右的一篇文章中说:“在阴沉的天气或晚上,当水手们不能看清太阳,也不知道船首驶向何方时,他们就把针放在磁石上,针便旋转到指向北方而停住”。但欧洲人最早使用指南针的时间,应该比这更早一些。一般认为大约在1150年左右,意大利人开始在海船上使用指南针。 欧洲最早的指南针是磁罗盘蔷薇,类似于以前的风向蔷薇,但标有16个或32个方向点。罗盘卡起初是圆形的,刻有风向蔷薇图案,平放在桌上。旁边放有装满水的碟子,一根简单的磁针放在一小木片上浮之于水面,领航员不断根据磁针所指而转动卡片。后来,又把针附在卡片之下,卡片随指针浮动而转动,这就能始终显示正确的方向。到1250年左右,航海磁罗盘已发展到能连续测量出所有的水平方向,精确度在3°以内。 但磁罗盘并不很快地为欧洲人所普遍接受。由于人们还无法科学地解释指针为什么能“找到”北方,因而很具有神秘色彩,一般的航海水手都不敢使用。那些大胆而又谨慎的船长也只敢暗暗地使用,把它装入一个小盒内,不让别人看到。因此,指南针在欧洲广泛使用,是13世纪后期的事情。 使用指南针前,地中海航行因为气候关系而大受局限。每年的5至10月是天气晴朗的季节,海上盛吹着北风和西北风,利于船只从西北的意大利向东南的埃及航行,但对从埃及返航的船只就很困难了。航船先要绕道到塞浦路斯,再折向西行。而在所谓“天气恶劣”季节,即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虽然仍有顺风,但海上阴沉多云,海员不容易辨别方向,航船只能停泊。意大利城市大量记载了冬季停航的情况。往地中海东部去的船队,一般每年只能往返一次。要么是在复活节前后离开威尼斯,在多云季节来临前的9月份赶回来。要么是在8月份离开威尼斯,9月份抵达目的地,然后在那里过冬,次年5月返回威尼斯。实际上,这些商船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停航。 指南针的使用,大大改变了地中海地区的航海形势。阴沉多云的天气虽然存在,但再也不是航海的障碍。全天候航行成为可能,越洋跨海的航行也成为可能。而且,有正确航向的越洋航行,也使航程大大缩短,节省了许多时间。到13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里,一艘船完全可在一年中绕地中海两次环行,甚至在冬天里也能开船。到1300年,意大利船只可一年四季都在海上航行了。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航海仪器也相继投入使用。如测量船体运动速度的“水钟”(waterclock)采用后,便可以计算航行的距离。有系统的航行方向记录,也有为航海而编制的三角函数表,还有将尾舵安置在船的中心线上以控制方向的新技术,等等,这就使航海家们特别是意大利商船能及时标出其所在的方位了。 15世纪,葡萄牙人在航海技术的提高方面又做了一些新贡献。1420年后,葡萄牙人开始在西非进行探险活动。相对以往的航海活动来说,葡萄牙人的这一航海活动面临着两个新的难题。一是中部和南部大西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海域。二是向南航行后,天体现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西洋洋流和磁场的变化,使航海家们经常搞错方向。对此,航海天文学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1450年起,他们用象限仪测量了一颗星体的中天高度。船只南行越过赤道、北极星已不可再见后,他们便测量太阳的子午线顶垂线,这样及时校核已计算出的南北方位。同时,水文部门也提供了航海图、仪器、星表、航行方位图等充足的资料供航海家们使用。这样,南航便能顺利地进行。 欧洲的航海者从很早起就注意搜集航海资料。大约在公元前6至5世纪时,有些海员就把地中海的一些路标、海岸特征,以及有用的经验记载下来。这种记录称为“环航”,后人称之为沿海领航。其中最早的一部是公元前6世纪西拉克斯所作。他在航行日记中详尽记述了地中海的各处危险海域和航道,记载每次航程在风向和天气良好时所需要的时间。譬如他记载道,“由海格立斯之柱(即直布罗陀)到塞尔内岛,全部沿海航程需要12天。塞尔内岛以外的海域内有浅滩、淤泥和海草,不再适合船只航行。这种海草有一手掌那么宽,顶端锐利刺人”。不过,这些古代的航海指南主要是文字记录。由于绘图技术还不发达,更由于航海者往往出于商业竞争需要,对航道要保守秘密,因此,直到14世纪以前,欧洲都没有一本航海图留传下来。 大约从1300年起,欧洲出现了“第一批真正的地图”即地中海沿岸航海图。这些海图在意大利常常被称为“港口指引”或“指南手册”,提供了许多详尽的航海资料。这些资料直到16世纪时还成为地图学家们的可靠资料来源,甚至还曾是荷兰航海人员的航行指南。 现存的这些14世纪地图中,最著名的是《加泰隆地图集》。这是一个叫亚伯拉罕·克雷斯克斯的犹太人为阿拉贡国王绘制的,现存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内。它将自东向西的世界中心地区(自印度至西班牙)绘成12幅地图,装订在木板上,可以折叠展开,基本上是一本沿海航行地图集,参照了世代航海家们所记录的无数资料,比较准确地绘出了黑海、地中海和西欧海岸。而且东边也第一次把印度当作一个巨大的半岛来表示,西边也显示了当时还不大为人所知的“西方海洋”(即大西洋),这确是一大进步。 中世纪欧洲较为典型精确的沿海航行图,其特点是表示了风向与气候关系的几何图形,形状恰似蔷薇花。海图上一般有一个中心点,周围有一个圈,圈内又有8至16个点,每个点都有不少线条向四处放射。这些射线既显示了风向,其中许多实际还标志着航线。这些海图在宏观上有实用价值,但难以确定船在航行过程中的具体方位。而且,这些图大多为手工绘制,没有一幅图是相同的。因此,到15世纪时,随着托勒密地理地图学说被欧洲人所重新认识,航海家们很快就采用纬线与子午线座标系来绘制海图了。加上印刷术的应用,标有方向线和距离的几何结构海图,开始在欧洲广泛流行。 主要参考书目: 1.《丹麦王国史》 2.《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经济和社会》 3.《世界探险史》 4.《黄金时代的安特卫普》 5.《发现者》 欧洲三大族系 欧洲的三大族系 一)日耳曼: 在部分国人的印象里,一说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单单指德国人,实际上,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了! a古罗马帝国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几大分支,如东哥特、西哥特、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等(当然还有些小支派)。 B东哥特人中的主体——伦巴底人后与罗马人融合成为现代的北部意大利人;西哥特人则构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渊源;法兰西民族、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是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凯尔特人(也即高卢人)融合的结果;另一部分法兰克人与大部萨克森人是今德国人、奥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兰人、比利时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的祖先;盎格鲁人、一部萨克森人(也即撒克逊人),还有朱特人到了英格兰;诺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诺曼人则汇入了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北部)、爱尔兰人、东斯拉夫人。 c至于汪达尔人,听说过汪达尔主义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坏之王!在当年的所谓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浪潮下,他们经西班牙攻入北非迦太基并建国,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占了万城之城——罗马,将其几乎烧个精光,比中国秦末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旁宫可出名多了,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大约一个世纪后,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汪达尔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般认为是同化于当地土著及后来的阿拉伯人了(汪达尔人他们总共才四五十万人)。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尔及利亚裔的齐达内身上就没一点汪达尔人的血统吗? 总之,汪达尔人算得上是光荣的日耳曼人中历史表现最差的一支了,一点建设性都没有。 以上关于日耳曼人和现今欧洲一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当然是在很概括的层面上谈的,实际的演变过程显然要比这复杂一些,因此血统上会更混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较而言,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岛人、荷兰人、英格兰人、德意志人,绝对是日耳曼人最纯粹的后裔。例如,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英格兰直到公元1066年,外敌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然后分别是维金人、丹麦人、诺曼人(后三者其实统称为诺曼人,属于日耳曼人的北支)。原住民凯尔特人与古不列颠人被驱逐到北部和西边,分别形成今天的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凯瑟琳·泽塔·琼斯就是威尔士人)。 日耳曼人的优秀是无庸置言了。其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契约观念以及勇武冒险精神等等这些卓越的种族禀性再加上伟大的基督教信仰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宝贵遗产,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日后西方文明必将大行于世界。 二)斯拉夫: 斯拉夫人分为以下三大支: a西斯拉夫人-——有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 拉丁天主教文明圈的重要成员,均为中欧国家(无论从历史、宗教、文化还是地理上讲,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都一直属于西方文明圈而非东欧范畴,把他们划入东欧,完全是冷战的产物,这原本就是一个误会)。波兰人、捷克人深受日耳曼德意志人的影响,特别是捷克人,长期受奥地利人统治;斯洛伐克人则被严重地马扎尔化即匈牙利化了。捷克人理性、温和,由于日耳曼化,更多个人主义传统,胡斯运动是一个标志,她也是斯拉夫人里第一个资本主义化的民族。波兰人具有宗教热忱,也颇富科学天赋。 B南斯拉夫人——有保加利亚人(突厥系的保加尔人与斯拉夫人融合而成)、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黑人。南部斯拉夫人居住的区域通常被称做“巴尔干”(这个词来自土耳其语),从15-19世纪土耳其人控制着巴尔干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则是幸运的,过去一直由奥地利统治,有点日耳曼化,拉丁天主教文明圈成员,与西斯拉夫人一样同属狭义上的西方文明圈(即不包括东正教国家在内)。大体上只有波黑人信伊斯兰教,这是土耳其人几百年**的结晶。南部斯拉夫人中,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最高,与西斯拉夫人相当,他们假如不是因为几十年的斯大林体制的统治,本来决不会比现欧盟15国差。事实上,一旦抛开片面的GDP产值,该五国就综合素质而言,是要领先于欧盟里的两个穷国——希腊和葡萄牙的。 c东斯拉夫人——分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早期的基辅罗斯公国是由内讧的东斯拉夫人邀请一帮北欧的日耳曼诺曼人前去做他们的统治者的罕见情况下建立的,因此,起初东斯拉夫人的上层阶级主要是由请来的异族人组成的!!!后来又去了一批诺曼人,进一步补充到东斯拉夫人里,所以,东斯拉夫人的血统中有一定的日耳曼人的成分,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里金发碧眼的人相比较其他斯拉夫人特别是南斯拉夫人多的多并且整体素质与历史成就也更高的原因。13-15世纪蒙古人的残暴统治就象其后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巴尔干一样,其后果完全是灾难性的,不仅打断了东斯拉夫人正常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而且导致原本统一的东斯拉夫人最终分裂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三个独立的民族。俄罗斯人的专制传统正是蒙古人影响的舶来品。 三)凯尔特人(即高卢人): 凯尔特人的外貌特征与日耳曼人差不多,特别是多红发,他们同样属于优秀种族。 a比较纯粹的凯尔特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其实他们也已融合进相当的日耳曼成分。 a.苏格兰人 苏格兰人很优秀,在近现代世界文明史上地位很突出。苏格兰裔是构成今日英、美、加、澳、新等国白人新教徒(多为加尔文宗)的重要力量,象休谟、亚当·斯密、瓦特、库克船长、麦克斯韦等都是苏格兰人,托尼·布莱尔也是。各个领域的大名人还很多,我一时想不起来了。1603-1640、1660-1703间英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就是由苏格兰人詹姆士继承绝嗣的都铎王朝而建立的(詹姆士是伊丽莎白一世的侄子)。 b.爱尔兰人 爱尔兰人也很优秀(更多体现为墙里开花墙外香),爱尔兰裔作为天主教徒,为罗马公教在英、美、加、澳、新等国的振兴和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难以估量。当然,也有部分爱尔兰裔改信新教的,如里根和克林顿;不过,象肯尼迪总统就是天主教徒。海外的爱尔兰裔总数约五千万左右,80%以上是天主教徒。 B此外,法兰西人、比利时的瓦隆人(讲法语)、卢森堡人的血液里来自于凯尔特人的分量相当多。 二、其他重要民族—— 1犹太人:其优秀自不必言。从中世纪起,已陆续有一部分人改信基督教。 2匈牙利人:也称为马扎尔人,,以公元9世纪从中北亚来到多瑙河平原定居的马扎尔游牧部落(近突厥系)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以及早先已经在此居住的匈奴人后裔,形成了匈牙利人。匈牙利人在欧洲的历史地位是很重要的,纪元1000年匈牙利人接受天主教以后,很快跻入欧洲的主流舞台,13世纪的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是由匈牙利国王领导的,15世纪在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艰险斗争中,匈牙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匈牙利人还在科技、文学、音乐、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类似于波兰人)。匈牙利是中欧国家,不是东欧国家。 3芬兰人:本是马扎尔人近亲,不过吸收了太多的日耳曼诺曼人,已严重日耳曼化,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与日耳曼人有什么区别。 4罗马尼亚:达契亚人同古罗马人长期融合的结果。信东正教。 5希腊人:早已不见古希腊人的精神与素质。2004年的奥运会能办好吗? 6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不错,都很优秀。其中立陶宛人信天主教,而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则主要信奉新教路德宗。 三、—— 1信奉伊斯兰教的波黑人。 2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和波黑人一样,这也是土耳其人几百年暴 政的结晶)。 3茨冈人(即吉普赛人)。 欧洲进入火枪时代大致战术流程 一:方阵对方阵,大家来到战场,面对面站好,然后你枪毙我,我枪毙你。战斗结束以后排在第一排的原则上都是死光的,好象叫方阵排枪战术。 这方面最强的是英国军队和普鲁士的军队,原因很简单,非常讲究纪律性。 二:还是方阵对方阵,不过在瑞典的查理十六世手里改良了一些,加入了二段射,就是第一排放好,第二排接着放,别小看了这个方阵二段排枪战术,查理十六靠这个横扫欧洲哦。 三:拿破仑出来了,拿破仑时代还是方阵战术,但不是指拿破仑哦,呵呵,他突破了方阵二段,使用的是链式阵形,就是散兵式阵形,我记得有过一个统计,一次和英国人作战,第一排枪放完,英国人死了三百八十几个,法国人只死了三十七个。 拿破仑对战场的把握度非常好,开战前先用大炮轰,是乱轰哦,方阵体现了纪律性但也暴露了他的密集性,乱轰是很有效的,然后排枪伺候,最多三轮排枪对射以后,马上又是一顿大炮,这时才是拿破仑有名的一点集中式,然后是龙骑兵突击,注意哦,欧洲的龙骑兵不是骑着飞龙哦,呵呵,就是轻装骑兵,一把火枪,一把刀或者矛,说说简单,其实发布命令的时机非常重要。 其实滑铁卢拿破仑未必输,他的龙骑兵上的也正是时候,可惜都翻沟里了。 链式阵形散兵作战原本只有民族性比较浪漫的法国人用的比较好,因为拿破仑,欧洲各国强制改革。统一采取了这个战术,不过这时候拿破仑时代已经终结,所以楼主没有说错,拿破仑时代的确还停留在方阵时代,当然我也没有说错,欧洲人的确有点死脑筋啊,呵呵。 四:链式对链式,排枪对排枪,大家噼里啪啦的乱打一气,英国人不干了,这什么世道啊?大家蹲着趴着还老拿枪子先冲军官招呼,一点绅士风度都没有,骑士精神更是荡然无存。 于是,一个英国愤青(冯。什么卡啊,忘了)爵士提出了马回转战术。 马回转战术很简单,清一色的龙骑兵端着火枪,冲到敌人面前开枪,然后优雅(优雅不是我说的,是那个战术操典里特意指出的,呵呵)的拨转马头,再等待第二发。周而复始。 拿破仑的链式阵形就这样被马回转转的一塌糊涂,全欧洲一副哈马风,国国都练马回转,不过说实话,这个战术在隋唐时候的李世民就用过了,刘武周就是让这个转来转去的战术给打蒙的,当然李世民用的是弩,欧洲用的是火枪,李世民也就是用他那两三千的玄甲骑兵玩玩,欧洲是已经发展到不用马回转就好象不是战斗一样,不过我觉得本质差不多,据说白起在长平的时候也用这个马回转战术迟滞过赵军的突围,不过无从考证了。 五:马回转真的很强吗?总之欧洲玩了很多年,据说打的顺畅的时候从高处看下去两只军队就象两个滚动的轮子,四只军队就象四个滚动的轮子,八只军队就象八个滚动的轮子……这种战争与其说是战争我怎么老觉得象世界杯开幕式的表演呢……没轮到我困惑,挪威人跳了起来。 挪威人不想现在那么温和,那时侯普遍野着呢,北欧海盗啊。 海盗有海盗的悲哀,他没那么多马加入马回转的欧洲大家庭,还有一个原因,他那边铁的产量非常丰富,可没火药或者说不会造火药,所以居然不装备火枪! 欧洲骑士们骑着马冲过来,“泊切Q”撩翻一个再拨转马头顺便扔下一句“没开化的蛮人”。 挪威人火了,蛮人就蛮人,我是蛮人我怕谁?他用了最蛮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加大手里的家伙,作成斩马刀那么大,反正他有的是铁,北欧人也有的是力气,打的时候端着大剑护着上半身冲上去。 让你开枪,光脚不怕你骑马的,你开枪啊,你倒是开枪啊,你居高临下,打中我拿刀的手算我倒霉,打中我脚算我倒大霉,打中我呼啦啦就上去了。预备队?没听说过。 完美的阵形输给了没有阵形,火枪输给了大砍刀,马回转战术就这样没落了,比例最悬殊的一次,三百多海盗把八百多骑兵都给剁翻了,海盗们居然只伤了四十几的说。 六:挪威人威风了一阵也就偃旗息鼓了,原因是后装枪出现了,欧洲于是回到方阵时代,不过这时候方阵的意义好象更多是以集结为目的了。毕竟,阵形其实已经退出舞台,接着的战争时代就进入了多发枪克单发枪,机关枪克多发枪,机关炮克机关枪,导弹克大炮……这样一个循环了。 火药发展的资料 (简介) 9世纪初中国人发明了黑火药。 火药的一个品种,属异质火药,因燃烧时有烟,故也称有烟火药,一般称黑药。 黑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初始主要用于医药目的,宋代已把火药用于军事,制出了火箭、突火枪、震天雷等火器,后来又出现了铜铁火炮等管形火器。 黑火药的出现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古代的管形火器就是现代枪炮的始祖。黑火药的化学反应是以爆燃或爆炸形式出现的。在密闭条件下点燃,除了能产生抛射作用外,有时也会出现爆裂的效应。古代对黑火药的应用极为广泛,既可用来燃烧纵火、发射铁砂和弹丸,也可作为爆破用药。在19世纪前,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炸药。13世纪黑火药经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并发展成为大型火炮的发射药和弹体炸药。17世纪开始用于工程爆破和矿山爆破,但爆破威力不大,而且安全性较差。19世纪后作为发射药为硝化棉系无烟火药所代替,作为弹体炸药为苦味酸所代替,作为爆破药为代那迈特炸药所代替,但仍作为传火药等。 组成: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和炭等组成的混合火药。它的成分配比从古到今变化不大,一般配比为:硝酸钾75%;炭15%;硫磺10%。10世纪中国《武经总要》所载三者配比为50:25:6.25(其他18.75);13世纪英国人R.培根的配比为37.5:31.25:31.25。但随黑火药的用途不同,组分也稍有改变,如延期火药所含硝酸钾的比例要小些。在这三种组分中,硝酸钾为氧化剂,在燃烧时分解出氧,用以氧化硫磺和炭而放出热量和气体产物。硝酸钾的含量要足够,才能使燃烧反应完全而释放出高热量。炭是可燃剂,与氧化合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但炭的来源是以含脂量少的木材经炭化而制成,其中的含碳量对黑火药的燃烧速度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碳量大时,炭的燃烧较完全。硫磺也是可燃剂,但还兼有胶粘剂作用,可使黑火药的药粒密实、成型好。硫磺着火温度比炭低,故使火药易于点燃。黑火药三种组分燃烧时的反应如下(按KNO374.8%、c13.4%、S11.8%的配比): 20KNO3+10S+30c ─→6K2cO3+K2SO3+3K2S3+14cO2+10cO+10N2 生产方法:黑火药的制造工艺大部分属机械加工过程。硝酸钾和炭的粉碎在装有青铜球的转鼓内进行,为了安全,硫的粉碎有时在内衬皮革的木制研磨机内进行。硫易产生静电,需注意接地。粉碎操作可采用两组分粉碎法,如硫磺和炭共同粉碎,硝酸钾和少量的炭共同粉碎;这样粉碎效果较好。而且可解决单一粉碎的不足,如硝酸钾的吸潮粘壁、硫磺因静电而粘结和炭尘太大易起火等问题,但决不可三组分在一起粉碎,这样容易造成起火事故。混合在内衬皮革的转鼓内进行,转鼓内装木球而不用金属球以保证安全。药料的压实操作可在轮碾机上进行,喷少许水后即可压成薄饼,称为冷压。这种产品密度小、易点燃、吸湿性大。另外,也有直接在热压机上一次压实,称为热压。后一方法的产品药体密实、强度大、吸湿性小,但均匀性差且难点火。压出的黑药饼经过带齿的铜辊粉碎成大小不等的药粒。经筛除药粉及不合格颗粒后,再进行光药,以除去药粒的棱角,使之光滑。再经干燥、筛选,按粒度大小分类。同一品号类别的药粒再进行混合,使质量保持均匀。最后分批、装箱。 应用:由于黑火药具有易被火焰、火花点燃,燃烧时又产生许多灼热的固体颗粒,而易于点燃其他火药的特点,在军事上广泛用作火药装药的点火药和传火药;在引信中用作延期药、扩焰药和时间药盘;还可用于照明弹、信号弹、燃烧弹和烟幕弹的抛射装药。在民用方面多用于爆竹、礼花,也可用于导火索、猎枪发射器以及某些矿山的爆破作业等。 缺点:黑火药做为唯一的火药和炸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1000多年。常见的黑火药为黑色药粉或颗粒,容易吸湿,撞击和摩擦感度大,用强起爆药起爆或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也会发生爆轰,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防潮和安全。由于其威力小,残渣多,烟雾大,自无烟火药出现以后,已不再用做一般枪炮弹丸的发射药了。 1771年由英国的P·沃尔夫首先合成苦味酸。 苦味酸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苦味酸是一种猛炸药,在19世纪末使用非常广泛。 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雷汞。 雷汞是一种起爆药,它用于配制火帽击发药和针刺药,也可用于装填爆破用的雷管。 1838年T·J·佩卢兹首先发现棉花浸于硝酸后可爆炸,发明硝化棉。 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因将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洗掉多余的酸液,发明出硝化纤维。 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勃莱洛发明硝化甘油(烈性炸药)。 硝化甘油,是将防水的甘油,渗透到浓缩硝酸和浓缩硫酸的冷混合体中制成,即把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两份浓硫酸混合液中而首次制得,分子式为c3H5O3(NO2)3。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称列爆炸,危险性大,不宜生产。 1855年在圣彼得堡时,两名俄国科学家,即阿尔弗里德·诺贝尔早先的化学教师尼古拉·津宁教授和药物学教授尤里·特拉普,都曾提醒伊曼纽尔·诺贝尔和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去注意那种异常猛烈的炸药物质——硝化甘油,说它可能成为引爆雷的材料。 1859年后瑞典的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和他的父亲及弟弟共同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方法。 1860年普鲁士军队的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 1862年伊曼纽尔·诺贝尔通过将百分之十的硝化甘油加到黑色炸药里,造出一种“强化炸药”,使用点火装置,可以不时将它引爆。 1862年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发明“诺贝尔专利雷管”。 这种雷管的最初构造形式是:将流体的硝化甘油炸药,装在一个金属管或其它密封的筒状物里;其中放进一个装着普通火药的小木管;从小木管的盖子上,塞进一条导火线。硝化甘油炸药的点火,是由于小木管里火药的爆炸引起的。为了提高效能,发明者曾几次改动雷管的装置方法。一八六五年的最后改进办法是,他将原来的小木管换成一个装着起爆水银(Hg(cNO)2)的金属管。通过这种所谓爆炸管的发明,“原始点火原理”被应用到爆炸物技术方面,这是后来在这方面一切发展的基础,正是这个原理,使得有效利用硝化甘油,以及后来作为独立爆炸物的其它烈性炸药成为可能;也正是这个原理,为研究各种炸药的爆炸特性提供了方便。 1863年J·威尔勃兰德发明梯恩梯(TNT)。 梯恩梯的化学成份为三硝基甲苯,这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它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逐渐取代了苦味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梯恩梯一直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炸药,被称为“炸药之王”。 1866年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发明达纳炸药。 19世纪60年代,诺贝尔在法国继续进行炸药的研究。在一次事故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受重伤。法国政府在陆地上进行试验。他只子租了一条驳船,在马拉伦湖上寻起了新的实验室。一次试验中,一只装有硝化甘油瓶破碎,流出的硝化甘油被瓶底下用来减少震动的惰性粉末硅土吸收。诺贝尔意外地发现,硝化甘油与硅土混合物不仅使炸药威力不减,而且生产、使用和搬运更加安全。后来,他用木桨代替了奎土,制成了新的烈性炸药──达纳炸药,“达纳”一词源于希腊文“威力”。 1866至1867年诺贝尔与其父研制成功了信号雷管和地雷。 1872年诺贝尔又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纤维,制得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1875年诺贝尔发明了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土混合的安全烈性炸药。 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最先发明无烟火药。 1845年由舍恩拜因发明的硝化纤维很不安定,曾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加入适量安定剂,使之成为胶质,再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便制成了第一种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或只发少量烟雾,却可使发射弹丸的射程,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的诞生提供了弹药方面的条件。马克沁发明的重机枪,正是由于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得以具备实用价值。 1885年法国用苦味酸填炮弹之后,苦味酸才在军事上得到应用。黄色炸药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1887年诺贝尔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将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又称“特强黄色火药”。 1899年德国人亨宁发明黑索今。在原子弹出现以前,它是威力最大的炸药,又被称为“旋风炸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取代了梯恩梯的“炸药之王”的宝座。 茶之道 (详介) 茶道,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现在所谓的日本茶道,公认为形成于15世纪下半叶,日本室町幕府后期。而日本人喝茶的历史,则可追溯到8世纪,时值平安时代,日本与唐帝国的交流正搞的火热,日本的饮茶活动与其当时全面仿效的‘唐风‘一样,完全是从大唐剽来的,815年,著名的空海和尚留下了日人饮茶的最早文字记录。 中国唐朝,出现了陆羽的《茶经》,这部茶文化的经典著作,极大的促进了日本从单纯的饮茶到茶文化的形成。810-824年,‘弘仁茶风‘是日本第一个茶文化高峰,此时的日本饮茶,从内容到形式完全照抄唐朝,而且只在宫廷和高级僧侣中流行。 12世纪,日本僧侣荣西从五台山带回了中国宋代‘末式冲茶法‘的诀窍,他献给当时镰仓幕府二代将军源实朝的《吃茶养生记》,带动了日本第二个茶文化高峰,该书极力鼓吹茶的药物作用,此后日本人视茶为包治百病的神药,而贫苦的百姓无钱买药治病,寺院僧侣就以茶为药进行救助,寺院茶的出现,奠定了茶向民间普及的基础。 14世纪,足利尊氏建立了新的武家政权——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时候,平灭国内政敌,达到极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那个小心眼、爱耍小聪明的将军,在历史上却是文治武功一流的名政治家。从文化上讲,他的治世,被称为‘北山文化‘,在这个时期,日本茶文化也与当时奢侈、华丽、虚荣的武士阶级生活相适应,由寺院茶演变成极度追求娱乐性的豪华的斗茶,这种以斗茶游戏为中心,辅之以大玩大闹大吃大喝的疯狂party,是武士们消耗热情,展示财富,另兼扩大交际的重要活动。令人苦笑不得的是,这种暴发户式的靡奢的日式斗茶的前身,却是极为恬淡高雅闲适的宋代文人斗茶。(斗茶,产生于宋代的一种猜茶名的游戏) 喧嚣终于要归于沉寂。室町后期,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治下,伴随着武家文化进入沉淀提炼的成熟期,茶事活动的内容也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 说起义政这个人,在军政上可以算是无能,由于他在继承人问题上的犹豫不定,直接引发了将日本分裂为东西两大势力的大动乱——‘应仁、文明之乱‘(1467-1477),战乱持续了10年,瓦解了室町政权的统治力,熟悉日本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然而,与中国历史上的某些帝王相似,义政虽然是平庸的统治者,却是高水平的文化人,这一点上,他倒可以与祖宗义满比一比。他在京都的东山建立了庞大的建筑群,以其中的著名建筑银阁寺为中心,展开了日本中世文化之代表的‘东山文化‘。茶事,在东山文化中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反斗茶的娱乐性质,东山时期的茶文化是宗教式的书院茶,这是一种封闭(在四张半榻榻米大小的封闭房间里进行,而斗茶会则在室外)、肃重(相对于斗茶会的喧闹)、简洁(相对于斗茶会的杂乱)的茶文化。可以说,茶道的雏形和主要要素此时已经完全具备了。 到书院茶为止,日本的茶文化历经700年的变迁,虽然形式和内容几经剧变,但始终仍然只是皇室、公卿、上层武士和僧侣中流行的一种高级文化活动,在这样狭窄的基础上,是不能产生真正有生命力的‘道‘的,这是重视阶级观念的日本民族性的局限所在。 粉碎一切秩序、阶层、世俗观念的战国乱世,为茶的民间化、民族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非常幸运的是,茶文化抓住了这个契机,从而迎来了其关键性的飞跃…… 茶道的形成 室町末期,相对于上面各种由皇室、贵族、武士、僧侣、富人垄断的主流的茶活动,由平民百姓组织的饮茶会‘云脚茶会‘也开始出现,在这些初期的平民茶会中,奈良的‘淋汗茶会‘是非常著名的,它采取的草庐式建筑后来成为茶道建筑的典范。 奈良流的代表人物,村田珠光(1423-1502),被后世称为茶道的‘开山之祖‘。生于奈良,幼年在净土宗寺院出家,因为违反寺规被轰了出来,此时,日本禅宗的重要人物,大名鼎鼎的‘聪明的一休‘——‘疯僧‘一休宗纯,正在京都的大德寺挂单,珠光闻名前去拜师参禅,这是茶道形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珠光经过修行,得到禅之教外别传,一休给他的印可证书是件国宝级的文物——圆悟克勤的墨迹,啥,圆悟是谁?乃是中土大宋年间一位了不起的禅僧,他的名著《碧岩录》是禅宗的重要典籍。他的手迹是怎么流失到日本人那里的,真该追究当时文物管理部门和海关的责任。而一休哥居然拿这个送人,也真够不同凡响。 珠光身为柰良茶会的名人,从一休那里吸取了禅宗的精华后,立刻开始用禅来改造自己的茶事活动,他将圆悟克勤的墨迹必恭必敬的挂在茶室壁龛中,那是茶室最为显著的位置,每个来参加茶事的客人都要先向圆悟的手迹行礼。从此这副墨迹不仅是禅门重宝,而且也成为茶道至高的圣物。它是珠光将禅宗与茶道相结合的见证。茶与禅的结合,是茶道形成的一大关键,从此,茶事活动有了深邃的思想内涵。珠光以后的历代茶人,几乎都参禅,而茶道也被认为是‘在家禅‘的一种,有‘茶禅一味‘(或‘茶禅一如‘)之说。 珠光开创的‘草庵茶‘乃是后世茶道的出发点。在他的晚年,经将军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的介绍,成为将军义政的茶道师范,在充分了解了东山‘书院茶‘并有机会接触到义政搜集的大量艺术文物珍品(‘东山御物‘)后,他的茶道思想有了进一步的飞跃,平民奈良流‘草庵茶‘与贵族‘书院茶‘的结合,完成了由茶文化到茶道升华的最为重要的一步。 茶的民间化、茶与禅的结合、贵族茶与民间茶的结合,是茶道形成的三大关键性工作,通过村田珠光的一生实践,机缘巧合的得以完成,这不能不说是茶道的幸运。 茶人列传 名对手——利休与秀吉 这两个人,前者是日本第一的大艺术家,后者是日本第一的传奇领袖,也是日本茶道发展中起过至关重要作用的两个人,同时,又是有着悲剧宿命的名对手…… 战国‘下克上‘的乱世,统治秩序瓦解,带来了市民文化的极大繁荣。界、博多这些大的商业町空前发达,两地商人垄断‘南蛮贸易‘(与中国明朝的贸易),聚集了巨大的财富。茶道自珠光以后,成为了市民阶层的时尚,南蛮货物的涌入,又为茶道具、茶饮食的丰富提供了新的源泉。另一方面,终日征战,不知有没有明日的武士们,也希望在融合了禅宗无常观的茶道中寻求精神寄托,在宁静的茶室里获得暂时的平静,抛开生死的烦恼,茶道从而成为武士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茶道已经成为了全民化的文化活动,诞生划时代伟大茶人的时机成熟了。 千利休(1522-1592),幼名四郎,法号宗易、利休,斋号抛筌,界町人。在《太合立志传》系列里,他是学习茶道技能的唯一途径,有着垄断地位,每回为了学他的茶道,木下藤吉郎都要拼了老命打工挣钱(茶具、学费都好贵),当时就心中立下志向,有朝一日一定要让这老家伙好看,比如让他当众剖腹…… 千利休出身于商人家庭,幼年开始学习茶道,18岁拜武野绍鸥为师。绍鸥是珠光的再传弟子,茶道史上承前启后的伟大茶匠。珠光茶道的内容和形式仍然有中国茶的明显印记,禅宗思想来自于中国,茶道具也以中国的古物(‘唐物‘)为主。绍鸥则通过把连歌道这一日本民族传统艺术引入茶道,完成了茶道的民族化(他本是一位有名的连歌师)。茶道的许多内容,都是由珠光开创,并由绍鸥加以完善的。然而,绍鸥最重要的贡献,还是他对大弟子利休的培养,利休正是站在绍鸥的肩膀上,完成了对茶道的全面革新。 1555年绍鸥去世后,利休已经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茶人,天正二年(1574年),已经制霸畿内,正在‘天下布武‘的征途上迈进的战国风云儿织田信长,聘请他做了自己的茶头(茶道师范)。与权力者结合,这是利休生命中的一大转折。 信长把茶道视为政治上的工具,用以对外宣示织田政权的威严,对内笼络重臣之心。开茶会的资格是他赐予臣下的一个极大的荣耀。羽柴秀吉,此时作为信长的重臣,也拥有这一资格,并在利休之下学习茶道,这是两人最初的接触。 天正十年(1582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行将实现一统日本的梦想的信长,在本能寺的熊熊烈火中消失了,秀吉以迅雷之势回军击败谋逆者明智光秀,接着又击败织田家内部的各势力,成为信长的继承者,他用了8年的时间完成了日本的统一。战国结束了,秀吉的治世开始,利休顺理成章的又做了秀吉的茶头。两人从此开始了差不多10年的合作与争斗,这10年,是茶道史上极其绚丽的一页。 如同《太合立志传》中所表现的那样,秀吉出身贫贱,传奇性的成为天下的统治者,在讲究名门渊源的日本古代,这是仅有的奇迹。秀吉统治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几乎完全依靠他个人的超凡能力。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正统化,秀吉伤透了脑筋。茶道在他看来,既是癖好,又是安抚天下的极好工具,同时也可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虚荣。 因此,秀吉非常需要通过利休这位天下闻名的茶人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对茶事活动的热衷到了痴迷的地步,而他那天才的想象力,也在这方面有不少的发挥。天正十三年(1585年),秀吉从天皇那里取得了‘关白‘的官位,这是公卿的最高官职,对于追求名正言顺的地位、级别的秀吉而言,其意义不言自明。为此,他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宫内茶会,利休是当然的主持人。茶会上,先由秀吉为天皇点茶,所用的茶道具是专门定做,完全崭新的一套,以示对天皇无暇神体的尊敬。再由利休为天皇点茶,使用的茶器是珍贵的唐物‘新田肩冲‘、‘初花肩冲‘和‘松花‘,其中的叶茶壶‘松花‘,据说价值40万石,相当于日本当时一国到两国的领地(日本共分66国),可谓价值连城。此次茶会,是利休一生级别最高的一次茶会,他也被天皇赐予‘利休‘的法号,在这之前,他一直被世人称为千宗易。 两年以后(1587)的北野大茶会,是秀吉与利休合作的最高峰,也是茶道史上仅见的大场面。秀吉发布文告:于10月1日至10日举行10天的大茶会。只要热爱茶道,无论武士、商人、农民百姓,只需携茶釜(茶具一种,煮水的壶)一只、水瓶一个、饮料一种,即可参加。没有茶,拿米粉糊代替也无妨。不必担心没有茶室,只需在松林中铺两三张榻榻米即可,没有榻榻米,用一般草席也可以,可以自由选择茶席的位置。除日本人外,爱好茶道的中国人也可出席。无论何人,只要光临秀吉的茶席的,均可以喝到秀吉亲自点的茶。这篇文告一出,应者云集,在茶会当天,茶席一个接一个,达到800之多。秀吉更是摆出了他曾经在天皇和明朝使节面前炫耀过的黄金茶室。完全用黄金为材料建造茶室,恐怕只有像秀吉这样的天才、怪才加心理扭曲的变态才会想的出来。 北野大茶会是茶道空前的盛典,可以看出当时茶风的昌盛,而这次盛会对于茶道普及的推动作用也是无庸置疑的,不管秀吉热衷茶道的动机如何,他对日本茶道发展的重大贡献不容抹杀。 利休侍奉秀吉的10年,是他茶道境界不断提升,艺术才华充分展现的黄金时期。他对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由于茶道本身就是融会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诸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因此,利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茶的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人们把利休喜爱的、体现了他的审美观的东西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样的例子就有‘利休栅栏‘、‘利休色‘、‘利休豆馅‘、‘利休馒头‘、‘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头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缎子‘等等许多,可以说,在整部日本的历史上,迄今为止,对其民族文化艺术影响最为深远的,非利休莫属。茶道从珠光开始有了‘道‘的地位,而在利休之后,更逐渐成为了日本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代表。利休,不愧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利休的茶道思想,继承珠光、绍鸥的衣钵,继续追求着‘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之境界。珠光已经基本荡涤了茶文化中娱乐性的因素,利休更彻底的斩断了旧式茶文化中与物质世界的种种联系。他把四张半榻榻米大小(约8.186平方米)的标准茶室进一步缩小为三张甚至两张半(4.5平方米)榻榻米,室内装饰也尽量简化,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任何的娱乐都是无法进行的,而主客举手投足如果不遵循一定的礼法,茶事就根本无法完成(一次茶事长达4小时),茶道成为了一种修行,任何物质上的欲念都不能存在在茶室之中。主客在极近的距离促膝而坐,面貌、动作可以历历印在对方的脑海里,从而达到以心传心,心心相映的境界。 利休将茶道回归到了淡泊自然的最初。他留下的一句话成为后世茶人的至理名言:‘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得适当,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利休心中丝毫不存在既有的规矩与陈念,从心所欲的不断创造出新的茶趣。与当时争相追求名贵茶道具的世风相反,他把日常生活用具随手用来作为茶具,用日本常见的竹器来替代高贵的金属器皿,终其一生没有用心收集任何的‘名器‘,却发现和创造‘名器‘无数。几乎每一件他挑选出来的茶道具,不论原来是农家的水碗也好,还是裂了的竹子也好,都成为后世茶人珍爱的至宝。 这里讲两个关于茶花(不是山茶花,是茶道中的插花)的小故事,可以体现出利休的艺术境界。利休宅内的院子里种满了牵牛花,一旦开放,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秀吉得知此事,就指示利休在宅内准备一次茶会,以欣赏满目的花景,品茶赏花,够风雅吧。结果,他兴致勃勃的来到利休宅,却发现所有的花都被利休剪掉了,秀吉当下大怒,气冲冲进茶室问罪,一进茶室,他不禁呆住了,在暗淡的壁龛的花瓶里插着一朵洁白的牵牛花,露水欲滴,生机无限。剪掉一片只留一朵,花的内在生命力却得到充分的表现,这就是利休的禅心。 另一次是春天,一次茶会,秀吉找来一个铁盘子,里面盛满水,然后拿了一大枝梅花,让利休当众表演插花。自古以来,花瓶(日本茶道称‘花入‘)都是筒状的,哪里有在盘子里插花的,秀吉就像《聪明的一休》里的将军,成心要出难题。结果一休,啊不,是利休,从容拿过梅花一把把揉碎,花瓣花苞纷纷飘落于水面,之后,将梅花枝斜搭在盘子上。秀吉和同座众人看了,一时间目瞪口呆,为利休创造的美所窒息。 人们常说,技能臻于极致就是‘道‘,达于‘道‘者,一举一动无不是技艺之巅,利休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越到晚年越趋于古拙稚朴。未曾料到,这却给他自己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前面提到过,秀吉是个喜欢大场面,喜欢铺张的人,可能这样才能使他忘记自己的下贱出身,感觉到身为‘天下人‘的尊严,他对名贵茶道具近乎贪婪的追求,对地位、财富、人生享受无止境的欲望,都与利休水火不容。虽然利休对秀吉的种种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满的表示,但他的内心却对此十分鄙视,以秀吉之聪明,不可能感受不到。而利休的茶名日盛一日,声望达于天下,隐然有压倒秀吉之势,也让秀吉越来越生忌念。如果秀吉和利休一样是个没权没势的文化人,那么两人分歧的最后,无非是分道扬镳,不相往来。然而,不幸的是,秀吉是个统治者,是个可以一言决断他人生死的大家伙,于是,利休危矣。 时为天正十九年(1591年),北野大茶会的仅仅4年之后,利休为京都大德寺捐献了一座山门——金毛阁,大德寺为了感谢施主,在金毛阁上安置了一座利休的木像,身穿袈裟,脚踏草鞋。结果这区区小事却激怒了秀吉,你利休什么东西,难道每个过山门的人都要从你的草鞋下通过吗?(其实翻译过来就是:难道俺秀吉也要从你的臭草鞋下通过吗?)于是,下令利休剖腹。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是这么一个荒唐的理由,一代名人的生命就不得不提前划上句号。是年2月28日,时年已70岁的利休,在3000名武士的守护下,用武士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涯(他并不是武士),临终前,他亲手制作了一把茶勺,传给爱徒古田织部,古田取名为‘泪‘,珍重保存,每逢利休忌日,都要举行茶事,使用这把茶勺,以示纪念。(谁想20几年后,他也步了利休后尘,此乃后话,按下不表先) 利休的绝世辞是: 人生七十力囲希咄 吾這宝剣祖仏共殺 祖佛共杀,这是《临济录》中的名言。利休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保持着勇猛无畏的禅者气概。他举刃自向之时,雷鸣电闪,冰雹突降,仿佛苍天有眼,在为这位有着金刚之勇的老者一壮行色。 利休死了,但是,他与秀吉的对立中,秀吉却不是胜利者,秀吉的这一暴行,几乎抵消了他为日本茶道发展做过的一切贡献,永为后世所唾骂。他很快就感到后悔,失去这么一位能够与他的思想波长相配合的好对手,他得到的,丝毫没有胜利的快感,只是深深的孤独和寂寞。 就在秀吉以近乎儿戏的理由杀害利休后的第7年,他也在侵朝战争失败的失意中去世。又过了16年,新的统治者德川家康用一个同样近似儿戏的理由挑起了对丰臣一族的战争,1614年,秀吉遗子秀赖向家康献上一口大钟,结果钟上两句十分普通的祝文‘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被家康硬是解释为是要腰斩‘家‘‘康‘,重立‘丰‘‘臣‘为‘君‘,于是发动大坂冬战和大坂夏战,丰臣家灭亡了,谁能说这不是秀吉当年杀害利休的恶报呢? 千利休的次子少庵,在利休死后次年得到秀吉宽恕,从流放地回到京都,其子宗旦继承祖业,成为一位杰出茶人。宗旦的四个儿子中,次子一翁宗守在京都的武者小路建立了茶室官休庵,开创武者小路千家流,三子江岑宗左继承他的茶室不审庵,开创表千家流,四子仙叟宗室继承他隐退时期的茶室今日庵,开创里千家流。三千家在江户时代分别侍奉地方大名,继续以茶道正宗的身份世代相继,直到今天,仍然是现代日本茶道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三大流派。 三千家将利休的茶道发扬光大,是对利休的最大慰籍,比起丰臣二代而亡,九泉之下的秀吉也该认输了吧。 利休七哲 利休的一生,门下弟子无数,有武士、也有平民百姓,其中最为著名的七个大弟子,被世人称为‘利休七哲‘。这利休七哲之中,可颇有几位在光荣游戏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呢。 按照茶道界惯常的说法,利休七哲是:蒲生氏郷、細川三斎、瀬田掃部、芝山監物、高山右近、牧村兵部和古田織部。看到这份名单,有的朋友可能会跳起来大叫,不对不对,光荣游戏中的资料不是这样的。确实,在光荣的《将星录》、《烈风传》的人物介绍以及其它一些资料中,利休七哲是这七个人:蒲生氏郷、高山重友、荒木村重、古田織部、細川忠興、織田有楽斎和金森长近。两份名单一比,细川三斋就是细川忠兴,高山右近就是高山重友。除此外,第二份名单多了荒木村重、织田有乐斋和金森长近,没有濑田、芝山和牧村。其实从介绍游戏中的茶人的角度,俺也更愿意用后一份名单,因为其上几乎都是有名的武将,但不得不说的是,第一份名单是来自里千家的资料,权威性显然更大。 首先当然是蒲生氏乡(1556-1595)蒲生氏乡,身为武将的名头比身为茶人要大的多。他是南近江国蒲生郡日野城豪族蒲生贤秀的嫡子,蒲生家依附于战国大名六角家,永禄十一年(1568),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挟尾张、美浓之众,开始了‘上洛‘的征伐,扼守琵琶湖南岸美浓通往山城(京都所在国)要道的六角家首当其冲,在压倒的织田势攻击下,瞬间崩坏。贤秀身为六角的重臣,劝说主公承祯向信长降伏,而依据战国时的惯例,他把嫡子鹤千代交到信长那里做人质。 聪明伶俐的鹤千代深得信长喜爱,亲自为他元服,取名忠三郎赋秀,后来还把女儿冬姬嫁给了他。忠三郎从此成为信长的爱将,自伊势初阵开始,几乎参加了信长‘天下布武‘的每一场战役,被称为‘信长的爱弟子‘。信长死后,他出仕秀吉,继续受到重用,秀吉成为关白时,将忠三郎的名字改为‘氏乡‘,后来又赐姓‘羽柴‘,并任命他为奥羽方面攻略的主帅。他的对手,就是数年间制霸奥州的战国名将‘独眼龙‘伊达政宗。 大概自己也畏惧氏乡的才略,秀吉将氏乡封到远离京都的会津,领地达92万石,从当年6万石的小小日野城,到92万石的大封,这就是氏乡的人生道路,如果他能够活到秀吉死后,大概也会是德川家康夺取天下所头疼的人物吧,甚至有德川幕府会被蒲生幕府所代替的说法,然而,遗憾的是,1595年,年仅40岁的他急病而死。由于死的突然,很快就传出了‘毒杀‘之传闻,而下毒者为谁,迄今为止有‘丰臣秀吉说‘‘石田三成、直江兼续共谋说‘‘德川家康说‘‘伊达政宗说‘等多种版本,光是听听这些嫌疑人的名号,就知道蒲生左近卫权少将氏乡生前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了。 蒲生氏乡是多才多艺的武将,他在织田家做人质时就师从歧阜町的高僧学习茶道,后来投师利休门下,成为利休七哲中的笔头(就是首徒)。他在茶道史上的一大贡献是在利休死后,保护了利休次子少庵,并巧妙的说服秀吉,使得少庵可以重回京都再兴千家茶道,作为感谢,少庵为氏乡在会津设计建造了茶室‘麟阁‘,是武家茶道的经典建筑,至今尚存。 第二位,细川三斋忠兴(1563-1845)。乳名熊千代,是战国有名的外交家细川藤孝(幽斋)的嫡男。细川藤孝是织田政权中文化修养最高的几人之一,忠兴受他的熏陶,也是一位风雅的武人。忠兴的妻子是明智光秀的女儿,但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后,细川父子看清形势,拒绝光秀加入本方的劝诱,投入羽柴秀吉的伞下,忠兴跟随秀吉转战九州、小田原,并参加过侵朝战争。秀吉死后,他作为‘武将派‘的一员,站到德川一边,作为主力之一参加了关原合战,战后受封丰前小仓39万9000石,以83岁的高龄寿终正寝,算是战国乱世中顺应潮流,活得十分聪明的一位。 忠兴可能是平生唯一的一次向主子表示不服从,也与利休有关,在秀吉已经对利休表示了明显的不满和恶意的情况下,他毫不避讳,专程护送老师利休回到界町,这位看透世事险恶,一生谨慎小心的武将,在对利休的感情上,却表现出忘我的高尚一面。 下一位,高山右近重友(1549-1615),是战国时期非常特殊的一位武士,在《将星录》和《烈风传》中,他的身份既是茶人,又是切支丹。切支丹是天主教的日译,自1549年传入日本,迅速在民间流行,九州、近畿的许多大名、武将也成了信徒。高山家位居摄津国,离界町不远,从重友父亲开始,就受到影响,信奉天主教,重友12岁即行洗礼。1573年他成为高槻城主,5年之间,该地25000居民中的18000人受洗为教徒。1578年,他随荒木村重谋反,被信长镇压后投降,随信长转战,此后又成为秀吉家臣,在秀吉击败明智光秀的山崎合战中担任先锋,参加过贱岳、小牧长久手、九州征伐等战役。1585年受封明石,直到此时,其生涯尚属平稳圆满。 然而,秀吉在九州征伐时看到天主教的传播之广,深感威胁,于是一改支持传教的政策,禁止天主教。禁令一出,重友身为切支丹,不肯改变立场,只好倒霉。1587年,秀吉发布伴天連追放令,没收了重友的领地。重友投靠前田利家,成为客将。他仍然不放弃传教工作,继续在前田领地金泽开办教会,结果1614年,德川幕府再次下达禁教令,把这个死硬分子驱逐出境,流放到国外。重友于是历经艰辛,到达菲律宾马尼拉,次年,因热病去世,当地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天主教葬礼,埋葬在当地教堂,这位命运坎坷,信仰坚定的信徒,客死异乡却终于得以回归主的怀抱,愿他的灵魂安息,阿门。 第四位,荒木摄津守村重(1534-1586)。荒木村重也是摄津人,因此近水楼台,成为利休的门人。他原是摄津三守护之一池田胜政的家臣,信长上洛之后,经细川藤孝介绍,成为信长属下,作为信长摄津攻略的主将,数年间消灭了池田、和田、伊丹这三守护的势力,成为摄津国主。天正六年(1578),信长在安土城举办茶会,家中重臣只有12人有资格参加,村重列名其中,与秀吉、光秀等同列。他在织田政权中与细川藤孝、明智光秀并称为三大文化人,可谓文武双全。 元龟元年(1570)开始,信长与石山本愿寺(在摄津)的一向宗势力进行了10年的石山战争。作为最前线的大将,村重当然参战,经过多年厮杀,顽强的一向宗徒令信长大感头疼,于是采取了封锁本愿寺的饥饿战术,终于迫使一向宗和谈。就在天正六年,村重代表信长与本愿寺进行了谈判,没有取得成果,而村重看到一向宗徒饿殍遍地的惨状,于情不忍,就赠送了100石左右的大米,结果传到多疑的信长那里,被怀疑有通敌行为,从此遭到疏远,而村重对于信长的残忍也感到厌恶。当年9月,村重终于举起了叛旗,结果在一个月内就被讨平。他抛下妻小,带着珍爱的茶道具‘小鼓‘逃亡。 失势后的村重,改名为道熏,作为茶人度过了下半生。秀吉掌权后将他招回,在许多次茶会的记录里都可以看到茶人道熏的名字,天正十四年(1586)4月的茶会是最后一次,是年5月,村重道熏在界病逝,时年52岁。是作为摄津守、织田叛将的前半生荣耀,还是作为茶人的后半生快乐?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他自己才会知道。 下一位,织田有乐斋长益(1547-1622)。织田长益是信长的幼弟,信长继承家督时他只有5岁。身为战国霸主的至亲,却对政治毫无兴趣,反而十分喜好茶道,成为利休的高徒。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变时,他也在二条城,结果信长、信长的长子信忠以及许多家臣都死难了,他却不知用什么方法逃了出来,因此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他也不以为意。后来秀吉和柴田胜家各自拥立信长的儿子争夺霸权,作为织田一族,他漠不关心,仿佛与己无关。等到秀吉胜利,他很自然的做了秀吉的侍臣,在秀吉的茶道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转眼秀吉也去世了,他身为秀吉遗子秀赖的叔父(秀赖的生母淀姬是信长的外甥女),留在丰臣的居城大坂。但在关原之战的时候,却参加了德川一方,事后,又像没事人一样回到大坂城,却把大坂方的情报源源不断的提供给家康。 在大坂城里,有乐斋继续保持着独善其身的沉默姿态,对丰臣旧臣大野、木村等人的强硬态度不置可否。到了1614年,家康发动大坂攻击战,有乐斋又在临阵之前从大坂城开溜。结果,在秀赖和他的重臣大野、木村、以及真田幸村、后藤又兵卫等人拼力死战,一个个死去的时候,他老人家却在京都悠闲的饮茶。以后在京都东山度过了悠闲的余生,得享75岁的高龄。两个儿子都是德川幕府下的大名,家族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虽然在光荣的游戏中当然会成为无能的武将,但是他却凭着这份无能,活过了战国乱世,许多比他优秀的多的武将却做不到这一点。 金森长近(1524-1608)也是织田丰臣系统的武将,是信长亲卫队‘赤母衣众‘的一员,立过不少战功,受封飛騨一国。长近是秀吉的茶头之一,他使用的名茶道具,根据《山上宗二记》的记载,叫做‘宗阳肩冲‘。长近的儿子可重、孙子宗和也都是著名的茶人,尤其是宗和。利休的门徒中很多都是武士,这些武士的茶道被称为‘武家茶风‘,一般认为,武家茶风的正宗是沿着利休-古田织部-小崛远州的顺序传承的,而武家茶道的另一个重要传承,就是金森可重-宗和-土屋宗俊。 上面介绍的六人,都是在《信长的野望》游戏中赫赫有名的武将,而第一份名单中列出的瀬田掃部、芝山監物、牧村兵部这三个人,却默然无名,茶道意义上利休的真正大弟子,是利休七哲中成就最高的一人,古田织部重然。 古田织部(1544-1615),是利休之后天下第一的大茶人,利休生前就曾经说过:能继承我的道统的,只有织部。他本人是出入战阵的武将,因此与内敛、纤弱的利休茶风不同,他的茶道风格是雄健、明亮和华美的。他继利休之后侍奉秀吉,秀吉让他把利休的平民式茶道改造为武家茶道,织部于是在仔细研究了老师的茶风后,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往往是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很难三言两语说完,比如在茶道具上,利休指导建造的乐窑生产出的茶碗,一般都形状匀整,表面光滑,色彩单一,体现了谦和、内向的风格。而织部指导修建的织部窑生产出的茶碗,却歪斜不一,表面疙疙瘩瘩,人称‘鞋型碗‘,而且数色并用,组成大胆奔放的图案,表现了自由、豁达的风格。可以说,利休的美是静态的,而织部的美是动态的。 织部在秀吉之后,侍奉德川幕府的二代将军秀忠,声望很高,被视为利休衣钵的传人。然而,未曾想到的是,他也继承了老师的悲剧宿命。 前面说过,1614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战役,欲致丰臣氏于死地。织部对于旧主秀吉的遗孤秀赖大概多少流露出一些同情,结果家康认定他里通丰臣势,命令他剖腹。此时,古田织部也已经71岁了,他与老师在22年前时一样,没有做任何的辩解,从容赴死。 如果说利休因为艺术观点上的歧见被有浪漫的艺术气质的秀吉命令剖腹,是一种艺术之死的话,织部被毫无风雅兴趣的家康命令剖腹,就是一种彻底的政治之死。艺术家死于政治,这是人类文化最大的悲哀之一,然而人类似乎总是不能避免这种悲哀。 战国时代的其他名茶人 除了利休七哲以外,在光荣游戏中出现过的名茶人还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利休七哲类似,是修习茶道有成的武将,如大友宗麟、有马丰氏、泷川一益、松永久秀等人。 另一类是商人,而且基本上是当时最富有的巨贾,界港的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就是武野流的代表茶人,与利休并称三大茶匠,共同侍奉秀吉。另外,界的住吉屋宗無;博多的神屋宗湛、島井宗室,京都的長谷川宗仁,都是豪商兼为茶人。这类商人茶人除了推广茶道方面卓有贡献外,由于他们把持南蛮贸易,因此直接控制了唐物名茶具的来源,在他们的哄抬之下,唐物茶具价值连城,成为大名、武将竞相追求的目标(其中以信长的‘名物狩‘最为有名),他们固然从中大捞了一笔,不过倒也从另一个侧面带动了茶道的繁荣。 限于篇幅,无法对以上的茶人做一一的介绍,不过下面在说到茶道具的时候,还会涉及他们的名字。 江户茶人 江户幕府时期,茶道仍然十分盛行,除了三千家的代代相承外。还有几位茶人,不可不提。 第一位是古田织部的弟子小堀遠州(1579-1647)。他是三代将军家光的茶道师范,本身也是一个大名。小堀遠州是日本历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日本庭园艺术的新格局——‘借景式庭园‘,即借助庭园之外的自然风光来映衬庭园的布局,其中最为经典的建筑是‘桂离宫‘,被称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代表。 片桐石州(1605-1673)是四代将军秀纲的茶道师范,他制定了武家茶道的规范《石州三百条》。石州流作为武门茶道的正统,严肃、庄严,在江户时代十分流行,茶人辈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哈哈,恐怕诸位打破头也想不到。提示一下,此人也在光荣游戏里出场过。 光荣以江户幕府时代为背景的游戏,大概只有《维新之岚》系列了。幕末开国,是日本历史上可与战国相并论的一段风云,其间涌现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有这么一位,出任幕府大老,顽固坚持护幕锁国,兴安政大狱,残酷迫害尊王攘夷志士,人称‘赤鬼‘,被尊攘志士视为头号死敌,后世史学家列为幕末头号反动派。哈哈,俺所说的石州流第一茶人就是他——凶名在外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1815-1860)。 在出任大老,走到历史前台之前,井伊直弼是作为传统武士的典范存在的,刀马娴熟,同时擅长茶道、连歌、汉学。曾经长时间隐居山中,专心参禅学茶,写下了茶道史上极为重要的经典《茶汤一会集》。书中提出了现代茶道的两个基本概念‘一期一会‘和‘独坐观念‘。 ‘一期一会‘就是指每次参加茶会,主客均须抱持此会今生不可再有的心情,尊重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从每一次茶事中获得生命的充实感。‘独坐观念‘指主人在客人走后,不应急于收拾,而应独自坐在茶室,追思今日种种,想到此日不会重演,心中泛起茫然之情,又涌起充实之感,这样茶事才算功德圆满。 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茶人,却在世俗的政治生涯中勘不透盛衰天数,对无药可救的德川幕府愚忠到底,成了历史前进的一大阻碍,最终被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吞没。安政六年(1860)3月3日,水户浪人、尊王志士关铁之助会合水户、萨摩浪人共18人,趁大雪漫天,一举将井伊大老刺杀于觐见途中,世称‘樱田门事变‘。这一惊天动地的大事变,极大的动摇了幕府的统治权威,振奋了倒幕志士的士气,司马辽太郎在小说〈幕末〉中也说:历史上暗杀这种行动从来没有过正面的作用,樱田门事变却是仅有的例外。 井伊的悲剧,是艺术家与政治沾边造成的另一种类型的悲剧。政治家的井伊直弼和茶人的井伊直弼,虽然同在1860年3月3日这一天在地球上消失,但那一个能够在人们的记忆中停留的更长远,恐怕又是一个难以作答的问题。 名物目录 在介绍完历史、游戏中出现过的灿若群星的茶人之后,俺要介绍一下游戏中花样繁多的‘家宝‘茶器。首先,要澄清一些基本的概念。 茶事中使用的茶道具经过400多年的演化,种类极其繁多,其中最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的,也是最多在游戏中出现的,主要有:茶釜、茶入和茶碗。 茶釜,就是茶事中烧水用的锅、壶,在茶人的手中,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珍品。日本的芦屋、天明、京都,是三大茶釜产地,游戏中有‘xx芦屋‘‘xx天明‘名字的茶器,就是产自这两个地方的名物。据说茶釜没有两个是完全重样的,全部是手工制作,和劳斯车一样。松永久秀的‘平蜘蛛‘就是非常名贵的茶釜。 茶入,是盛浓茶粉的小罐。茶事中要点两种茶:浓茶与薄茶,前者浓稠如粥,后者浓度近似咖啡(好家伙,比中国茶可酽多了),其中浓茶是茶事的关键。因此茶入也是最为重要的茶道具之一。茶入最早来自于中国,据说是中国人盛放火药的容器(!),也有说是中国人盛头油用的(有名的‘初花‘茶入据说就是杨贵妃用过的油盒,真是天晓得)。茶入分为‘唐物‘和‘和物‘,战国时期,主要还是使用从中国少量进口的‘唐物‘茶入,因此十分珍贵(有商人抬价嘛),拥有一定级别的名唐物茶入,是武将身份和权势的象征。即使到了江户幕府,茶入仍是地方大名与将军家关系疏近的证明物。盖只有德川一族或者谱代重臣,才有将军下赐的名贵茶入也。 茶碗,顾名思义,喝茶的碗也。这是茶道具中品种最多、价值最高、最为考究的一种,甚至被作为所有茶道具的代称。茶碗是陶制的,因此直接体现了日本陶器工艺的最高成就,非常著名的‘乐窑‘、‘织部窑‘、‘志野窑‘出产的茶碗,就是在名茶人的直接指导下,由能工巧匠生产出来的极品和物茶碗。除了和物茶碗外,茶碗的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是中国的天目山建安窑和高丽国。前者被称为‘天目茶碗‘,是茶道中最早使用的茶碗,十分名贵,但随着利休等人逐渐将茶道引向朴拙自然,天目茶碗不再流行,现在已经极少使用(价值却与日俱增)。而高丽茶碗实际上就是高丽民间的饭碗,十分简单粗糙,但在利休等大茶人眼里,却恰好体现茶道的本质,因此被大量的使用。高丽茶碗的代表是井户茶碗。 除了茶釜、茶入和茶碗外,茶道具还有: 壁龛用:挂轴、花入(插花瓶)、香盒 烧水用:风炉、地炉、炉灰(垫在炭下起炉底作用的草垫子) 添炭用:炭斗(乌府)、羽帚、釜环(可装卸的茶釜把)、火箸、釜垫(垫在釜下隔热用的)、灰器(盛灰的)。 点茶用:薄茶盒,茶勺,茶刷、清水罐,水注(就是带嘴儿的水壶),水勺、水勺筒、釜盖承、污水罐、茶巾、绢巾、茶具架等等 林林总总数十种,涉及陶器、漆器、瓷器、竹器、木器、金属器皿等等。可以说茶道具集中反映了日本手工业的总体成就。 下面说说茶器名中常常出现的‘肩冲‘和‘茄子‘,这两个指的是茶釜或者茶入的形状式样,‘肩冲‘是上宽下窄的样子,诸位想想范志毅的体形,知道为啥叫肩冲了吧。‘茄子‘,顾名思义,菜市场上的茄子诸位想必都是见过的,就是那个形状。茶釜、茶入的式样还有很多,如富士(富士山形)、六角、丸、鹤首、手取(带柄的)、文琳、芋头、内海、桥姬等等,前面提过的‘平蜘蛛‘,也是茶釜的一种式样。‘肩冲‘、‘茄子‘的样式简单,大概出现的年头比较早,所以名器就多一些,其它很多式样,到江户时代才创造出来。 所以一说‘xx茄子‘‘xx肩冲‘,不是茶釜就是茶入,绝对不会是茶碗。 茶道数百年来,创造和发现了无数茶道具的珍品,历代茶人爱惜茶道具之心,是非常虔诚和执着的,一个茶碗,往往伴随一个茶人终身,并且传之后代,上面的每道裂缝、每个凹凸、甚至是茶垢的痕迹,都会被茶人视为天然的赐物,不做修补清除,任其原样(哎呀,连茶垢都不擦,好不卫生呦!)。茶事中的一项内容,就是欣赏茶事中使用的茶道具,这是体现茶人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手捧古物,细细观赏它的色彩、纹路、历史风雨留下的点点斑迹,追思当年创造了它的巧匠名工、使用过它的前辈茶人,会感到茶具仿佛也有了生命和魂魄,在把往事沧桑娓娓道来。 如同国际珠宝界将知名的宝石登记造册一样,历代茶人也将珍宝茶具列出名录、详细记载一件名茶道具的由来、取名、使用者的传承、逸话等等。根据通常的惯例,一般将名茶道具做以下的划分: 大名物:是指足利义政时期搜集的名器,当时义政曾经将这些名器作过编录,称为‘东山御物‘,主要以唐物为主,此外,名物中的极珍贵者也可称为大名物。 名物:原指利休时代选定的名器,如利休从乐窑茶碗中选出的‘利休七品‘。后来也泛指大名物、中兴名物以外的名器。 中兴名物:指小堀遠州和石州流名茶人松平不昧选定的名器 光荣游戏中出现的茶器,都是战国时代即已被承认的名器,属于上述大名物或名物的范围,又以前者为主。下面就对其中的部分名品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九十九发茄子‘和‘平蜘蛛釜‘ 首先将这两件茶器放在一起介绍,一是因为它们都非常珍贵,是‘国宝‘级的极品,二是因为它们都与战国时候一位重要茶人有关。 松永弹正久秀(1510-1577),被称为战国第一的‘奸雄‘,阿波出身,原是京都西冈商人,后来出仕三好长庆,成为重臣。他使用阴谋手段毒杀长庆英武勇略的继承人义兴,又唆使长庆亲手杀害弟弟安宅冬康,立无能的义继为嗣,从而篡夺三好家的实权。他最大的恶行是唆使‘三好三人众‘杀害了将军足利义辉,被天下人视为大逆不道之人。 久秀虽然心如毒蝎,却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他收集了许多珍贵的茶器,并把它们用于政略。当信长以拥护足利将军的大义名分制霸畿内之时,本来要杀掉他以报将军义辉之仇,他却投信长所好,送上了两件极其名贵的宝物:茶入‘作物茄子‘(即‘九十九发茄子‘)和名刀‘天下一振吉光‘,从而保住了领地和性命。‘九十九发茄子‘是唐物中的极品,因珠光以99贯买入而得名,许多人都认为其为战国时代的第一名品。 虽然做了信长的下属,但久秀的野望始终在等待着勃发的良机,天正五年(1577),信长陷入毛利、本愿寺和上杉三大势力的夹击,尤其是‘军神‘上杉谦信的‘上洛‘锋芒几乎牵制了信长的全部精力。久秀终于按捺不住,在居城信贵山城扬旗谋反,结果,这次他失算了,信长军的潜力超出他的估计,信贵山城很快就陷入了被重重包围的绝境。信长此时又给了他一个生机,因为他手里还有一件信长梦寐以求的国宝,就是俺已多次提到的‘平蜘蛛‘茶釜。 非常意外的是,久秀这次却不知为何犯起了牛劲,宁死也不肯交出‘平蜘蛛‘,与他的一贯性格完全背道而驰,如果是往常的他自己来评价这个决定,大概也只有‘愚蠢‘二字吧。信长军攻进了山城,久秀做出了平生最后一个出人意料也非常不符合茶人身份的举动,他在‘平蜘蛛‘中装满了炸药,然后引爆,将这件国宝与自己一起炸得粉碎。信长小儿,你可以毁灭我的一切,但你永远得不到‘平蜘蛛‘啦,这种毒辣的报复方式倒是满符合久秀的风格的,但是,丝毫没有爱惜茶器之心,真是有辱茶人的身份。 ‘天下三名壶‘:‘松岛‘、‘松花‘和‘三日月‘ 叶茶壶是‘书院茶‘时代的重要茶道具,也是‘东山御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日月‘就是将军义政的秘藏之一,因表面有七枚大瘤,形似倾斜的蛋黄而得名,几经转手,终于落到信长的手里。‘松岛‘则是由今井宗久进献给信长的,因形似名胜‘松岛‘而得名,同时献上的还有‘绍鸥名物‘之一的茶入‘绍鸥茄子‘,也是名品。‘松花‘则是珠光的爱物,辗转为信长所得。‘三名壶‘齐聚于信长一人之手,正体现了信长气吞六合的威势。不料,本能寺的一场大火,不但毁掉了信长的梦想,也烧毁了‘三名壶‘中的两品‘三日月‘和‘松岛‘。只有号称价值四十万石的‘松花‘得以幸免,后来又为秀吉所继承,最后成为了江户时代尾张德川家的家宝。 战国时期有名的叶茶壶还有‘四十石‘,因义政家臣以四十石土地交换来而得名,秀吉曾评论它:‘三日月、松岛逝后,此物天下第一‘。(‘四十石‘压倒了四十万石) ‘天下三肩冲‘:‘新田‘、‘初花‘和‘楢柴‘ 这三件茶器均是唐物茶入,‘新田‘是珠光发现的名器,‘初花‘据说是杨贵妃的油壶,是‘东山御物‘中的一品,义政以其姿态高贵如初放之花而命名。秀吉在宫内茶会上就使用过这两件茶器。而‘楢柴‘是从博多町传入的,由岛井宗室转让给九州大名秋月种实,秀吉九州征伐时,秋月家靠进献这件家宝保住了家脉。 与‘初花‘相对应的,‘东山御物‘中还有一品‘迟樱肩冲‘,因其发现的比‘初花‘晚,义政就以《金叶集》中的名句为它命名。 ‘流传之茶器‘ 这是世人给九十九发茄子取的绰号,形容其转手次数之多。实际上,另外一件与九十九发茄子价值不相上下的大名物‘松本‘茶碗,更当的起这个绰号。 ‘松本‘是室町中期茶人松本珠报使用的茶碗,因而得名,自珠报之后,它转手的轨迹是这样的:松本珠报→阿河治部丞淡路盛胜康→大内义兴·义隆→藤田宗理→海贼遭难→大富善好→相良武住→相良义隆→相良义长→安宅冬康→天王寺屋宗柏(即津田宗柏)→住吉屋宗无→织田信长,短短几十年里,转手了十几次。 信长的‘名物狩‘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发现,最著名的茶器,往往落入织田信长的手中。这固然与信长制霸京畿的威权有关,但也是因为信长对于搜集名茶器有着超出寻常的爱好。在他征服天下的过程中,始终不遗余力的用尽种种手段搞到茶器,越是闻名、越是昂贵,他越是非弄到手不可,史家为他这种行为专门起了个名字‘名物狩‘。 信长对于名茶器、尤其是‘大名物‘的兴趣要远远凌驾于他对于茶道本身的兴趣之上,这其中的动机何在,是后世史家的难解之谜。有人认为他是通过重新搜集散落各地的‘东山御物‘的方式来宣示织田政权取代足利幕府、重新建立统治秩序的权威性和正统性,这倒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信长的疯狂收集取得了丰富的战果,根据统计,他总共搜罗到的名茶器达到220品之多。界町商人·茶人津田宗及记录信长为庆祝战胜本愿寺举行的一次茶会,提到这次茶会使用的名物有:挂轴‘烟寺晚钟‘、叶茶壶‘三日月‘、茶入‘九十九发茄子‘、茶碗‘白天目‘‘道三茶碗‘、茶釜‘乙御前‘、水指‘占切‘、香盒‘平手合子‘,无一不是稀世珍品。 信长的‘名物狩‘在乱世之中保护了不少文物精品,算是他对茶道的一个贡献,然而,他的非情之死,却使得他收藏的茶器遭到一场空前浩劫。在本能寺的熊熊烈火中消失的,除了前面提到的‘三日月‘、‘松岛‘外,还有‘白天目‘、‘势高肩冲‘、‘珠光小茄子‘、‘货狄‘等名品。其中的‘珠光小茄子‘是信长的至爱,由于舍不得将它赐给重臣泷川一益,甚至加封一益一国两郡的领地,可见此物在他心中的价值,这下倒好,一把火,烧个干净。 信长搜集的名物茶器,除了毁于本能寺的之外,还有相当部分保存在居城安土城。安土城落入明智光秀之手,由其婿秀满镇守。光秀山崎败死的消息传来后,秀满转移到明智居城近江坂本城、将安土焚毁,但所有的信长留下的珍品都被安全的护送到了坂本。坂本落城之前,秀满将这些宝物连同明智家传的茶具、名刀、书画等等一起,整理编录,移交给围城的秀吉部将堀秀政,然后焚城自杀。比起松永久秀的恶劣死法,秀满的这份爱茶之心成为后世的佳话,而信长的这部分收藏,也终于得以保全。 名物——‘利休七品‘ 前面提到过‘乐窑茶碗‘,乐窑,是在利休的指导下建造的日本第一个专门为生产茶道具而设计的陶窑。首代工匠长次郎是当时第一流的陶匠,从他开始,乐窑出产的茶碗一直是历代茶人最高的追求,现在乐窑已经传到了第十四代吉左卫门,其作品售价之高,一般人根本不敢问津。根据色彩的不同,乐窑茶碗又分为‘黑乐茶碗‘和‘赤乐茶碗‘。 在长次郎的作品中,有七件为利休所特别喜爱,被称为‘利休七品‘或‘长次郎七物‘,是乐窑茶碗的代表作。包括黑乐大黑、黑乐钵开、早船、宝舟等。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伊尹,为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 易牙,也名狄牙,为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 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刘娘子,为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传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王小余,清代乾隆时名厨,烹饪手艺高超,并有丰富的理论经验。袁枚《随园食单》有许多方面得力于王小余的见解。 东西厂与锦衣卫 (简介) 谈到明朝,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与东西厂,则更是大大的有名。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都不太清楚,在很多小说、电视剧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等随便地搬来搬去。其实东厂和锦衣卫是有较大区别的,而西厂更是前后只存在了不到十年。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这三大特务机构,力求给大家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一、锦衣卫。 按照时间顺序,先谈谈由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这些人虽名位“将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说白了,就是是在皇宫大殿上的桩子。当然,这些“桩子”也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不了解明廷底细的人有一定震慑作用。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 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也是它为什么能为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其实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大家对这个名词一定很熟悉)。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强烈欲望。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的扩大了。一般来讲,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一旦适逢一个野心大、心肠狠的指挥使掌权,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击异己,也可以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如成祖时的纪纲、英宗时的逯杲、武宗时的钱宁等,在他们掌权时,缇骑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会家破人亡,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臭名昭著的北镇抚司大牢中更是关满了各种各样无辜的人们,死于锦衣卫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计其数。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恐怖的氛围,与唐武则天时期的短期出现不同,终明一朝几乎是绵绵不绝,这种无节制的滥捕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使百官、民众、军队与皇帝离心离德,难怪有人说明朝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锦衣卫另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制度始自明朝,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在那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早已严阵以待。受刑者裹在一个大布里,随着一声“打”字,棍棒就如雨点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行刑者为锦衣卫校尉,他们都受过严格训练,技艺纯熟,能够准确根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地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这两人两脚象八字形张开,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条活命;反之,如果脚尖向内靠拢,则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杖完之后,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此时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条命。廷杖之刑对士大夫的肉体和心灵都是极大的损害,但明朝的皇帝却乐此不疲,锦衣卫将校对它也是情有独钟。 纵观有明一朝的锦衣卫,尽管也出过袁彬、牟斌这样比较正直的指挥使,但总的来说,其职能主要还是为明朝的极端专制制度充当帮凶。有了锦衣卫这样高效率的工具,明朝的皇帝压制起士大夫阶层、下层民众就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社会活力的极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明朝虽有200多年历史,但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上却无所进展甚至还有所倒退的主要原因。 二、东厂 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是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 东厂府衙的布置比较搞笑,大厅旁边的小厅,供着岳飞的雕像,厅右的影壁上,刻着胰式芏案的故事。历届东厂厂主的牌位,供奉在大厅西侧的祠堂里,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 可惜东厂人员的所作所为与他们这些偶像实在相差太远,东厂番子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搞的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 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三、西厂与内行厂。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不轨。虽然李子龙和他的党徒最终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但宪宗由此深感侦刺力量的不足。于是他身边机灵的小太监汪直被选中,派往宫外打探消息。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宪宗。宪宗认为这些消息很有价值,对汪直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要他继续做下去。 几个月后,宪宗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首领便是汪直。西厂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 在这种情况下,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学士商辂(就是那个连中三元的人才)为首的辅臣集体上书,向宪宗痛陈西厂之危害,并将汪直办下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一个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后,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后,更加严酷地办案,戴缙也得以升职。 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但俗话说:“物极必反”,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东厂也随之解散。几年以后,汪直在失意中死去。 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好笑的是,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直到五年后,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最后谈一个题外话:皇帝与宦官的关系。大家一定对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要重用宦官感到不解。其实从广义上讲,宦官这个群体也可以算作官僚机构的一部分,而且他具有很多士大夫阶层所不具备的优点: 首先,宦官是皇帝的家奴,身处内宫,和皇帝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也更揣摩皇帝的心事。 其次,宦官本身是阉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帝,所以他们在为皇帝办事的时候往往更忠心,更替皇帝着想,不象士大夫阶层,往往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有时不太买皇帝的帐。 第三,宦官并非目不识丁的粗人,相当数量的宦官文化水平并不抵,他们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完全可以胜任,也不会向一般文人那样有那么多异议。 最后,宦官是后妃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途径,后妃如果想对朝政施加影响,就必须与宦官联合。 总之,出于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而最为方便的就是宦官。所以,只要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存在一天,宦官们就有他们的用武之地,虽然他们经常给朝政制造混乱,但任何一个聪明的皇帝都不会轻易舍弃这个有力的工具,这就是为什么宦官能够区别于外戚,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原因。 明清两朝特务机构 明清两朝,是我国历史上距离我们最近的两个封建王朝,也是我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最重要的一段历史。在这两个朝代,封建君主的中央集权到了从所未有的一个程度,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明朝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西,内厂,统称为厂卫。厂卫的出现标志着皇帝对自己权力的控制度加强,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的一个必然。谈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说我国封建集权制度的发展史。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变法行动,使其初步形成。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和建立县制是两个关键。秦汉时期确立和巩固。就中央集权而言,秦代推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西汉推行“推恩令”、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有机结合。隋唐时期的革新。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职权、分工合作,相互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此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革新后的政治制度为历朝沿用。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太祖以“强干弱枝:内外相制”为宗旨,全面实行分权制,强化相互牵制,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军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收归了中央。但是以分权达到过分集权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元朝大一统局面形成后,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统治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使中央集权制有了新的发展,同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是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最大特色,明初废丞相,设三司,置五军都督府,实行特务制度,都是为了强化君权,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君主专制强化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弱的时期。 其实特务机构并不是明的首创,历朝历代都有,如汉武帝的直指绣衣使者,但权柄最重为祸最烈无疑是在有明一朝,始做俑者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锦衣卫”,专掌缉捕、刑狱和侍卫之事,直属皇帝指挥。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镇抚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五品,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太祖大杀功臣,许多案件就是通过锦衣卫执行的,“幽絷惨酷,害无甚于此者,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 锦衣卫的残酷和猖獗是不必说的,他们由于直接听命于皇帝,任何人都可以逮捕,皇帝要逮人,也通过锦衣卫去抓并且让他们审讯。锦衣卫还设立监狱,这就是锦衣狱或诏狱,特务机构的监狱与明代的司法机构的监狱比起来,当时的官员与百姓都把司法机构的监狱视为天堂,而把锦衣卫与东厂的监狱看成地狱,可见这两大机构监狱的残酷。由于锦衣卫的权力很大,在执行任务时就无所顾忌,无恶不做了。按明朝刑法规定:凡是抓人,必须人赃俱获,或者有确切的证据才能够去抓。但锦衣卫抓人多是扑风捉影,事实不清,有时仅仅是姓名差不多,锦衣卫就去抓人。锦衣卫抓人后,先不带回衙门,而是找一处空的庙宇,将人毒打一番,名曰“打桩”,被抓的人必须将自己的钱财贡献出来向他们行贿,钱少了,这些小特务自己留着,钱多了,小特务就与大特务平分。但是被抓的人钱财不多或者不能满足这些特务们的需要,即使花了钱也还是要被带回特务机构百般拷打,在屈打成招后,再送到司法机构。由于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深受皇帝重视,地方司法机构根本不敢对他们说不,所以明知许多人是被冤枉的,也不敢纠正。被冤屈的人最后落个人财两空,甚至还搭上无辜的性命。 ‘卫‘之后就是‘厂‘,东厂,官署名。明成祖时期为清除建文帝余党和体察民情,一方面恢复和加强锦衣卫,一方面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宦官提督但任。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宦官干政之端。西厂,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西缉事厂(简称西厂),由大宦官汪直提督厂事,其权势超过东厂。汪直以西厂为据点,勾结一些朝官结党,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威势倾天下。西厂特务侦缉各地,引起朝野反对,后被迫撤销。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又恢复西厂,后刘瑾倒台被凌迟后又被撤销。大内行厂,官署名。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乃设大内办事厂,即大内行厂,简称内厂,由其亲自统领,比东厂、西厂尤为酷烈。武宗以前,厂、卫分立,更迭用事。此时,东厂首领丘聚,西厂首党谷大用,锦衣卫指挥史石文义,皆刘瑾死党,以致厂、卫合势,特务遍天下,并创立重刑,令官吏军民谈虎色变,人们视宦官如虎狼。明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以谋反罪被杀,西厂、内行厂被撤销。 当时的天津城,总可以看到厂卫特务的身影。虽说是特务机构,但他们的服饰非常显眼,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东西厂均由一个提督负责(西厂设立过两次,但时间都不长),由宦官担任,主持东厂的太监被厂内的人称为“督主”或者“厂公”,他的底下设掌刑千户一名,理刑百户一名,这两个人都是从锦衣卫选拔过来的。再下面是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实际在外面侦察缉访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又叫“档头”,共有100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所以,当身穿东厂服装或锦衣卫服装的人出现时,老百姓与当地的地方官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这些人找茬抓起来。 明代宦官设有许多衙门,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总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的首席衙门,是明代特务机关最高指挥机关。东厂特务直接受皇帝指挥,派去主持东厂的宦官都是皇帝的亲信,颁发的关防(也就是工作证)比起其他宦官衙门也有权威的多,其他宦官的奉差关防都是“某处内官关防”几个字,惟独东厂的篆文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 东厂除侦察京师官民外,连锦衣卫也在侦察范围之内。由于东厂还要负责调查全国各地的情况,临时派遣的特务最为广泛,派出去的宦官或去监督军队,叫做监军;或去征收税赋,叫做税监;还有提督京营,监督仓场,采办货物等,遍于全国各地,全都负有侦缉的责任。 三厂的危害比起锦衣卫尤甚。首先,他们的职权在锦衣卫之上,权大为非作歹起来危害也就越大。再加上掌权的都是些身体和人格上都不健全的太监,行事之乖张酷烈也就可想而知。有人说太监阴毒是因为‘女性化‘,其实不是这样,这完全是中国数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流毒。太监阴毒是因为被人为的压制了本性,就是变态。男人女性化会变态,女人男性化又何尝不会?‘最毒妇人心‘的封建思想可以休矣。 ‘厂‘‘卫‘的出现,代表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权力更加全面的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厂‘‘卫‘自己拥有司法,审判,执行的权力,不受任何部门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令普通百姓和官员谈虎色变。从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皇帝对控制手下的官员已经失去了信心,靠正常方法已经无法达成目的,只好借助特务手段。而这一方法的弊病也显而易见,庞大的机构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直接控制,显然无法面面俱到。在忠实执行了皇帝下达的任务之外这些位高权重的特务的作为根本没有人可以制约,皇帝也不可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也就无法杜绝公报私仇以权谋私等等行为的产生。事实上明朝的皇帝对自己这些爪牙的胡作非为基本上是不闻不问的。好比有人养了一条恶狗,用的时候就让他看家护院或者去攻击对手,不用时候就放出去让他自己觅食,会不会乱咬人他是不管的,何况厂卫特务远远不是一条狗这么简单,堪比豺狼虎豹。屈死在厂卫手中的良善百姓和正直官员不计其数,厂卫特务制度已经成为了明朝政治形势昏暗残酷的一个象征。 然而皇帝为了控制自己的权力而建立的厂卫制度显然没有起到什么好效果,昏暗残忍的政治制度,加上连着几个皇帝的无稽荒唐,千创百孔的大明帝国终于走到了尽头。没有活路的百姓们忍无可忍起来造反,崇祯皇帝口中的‘流寇‘们攻入北京自己做了皇帝。可惜这些不想饿死而起来造反的‘流寇‘们一吃饱饭就忘了本,在北京城中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在根基未稳隐忧尚存之时就飘飘然准备要做皇帝做王爷好好享受一下了。一个女人成了导火索(陈圆圆之事是否是吴三桂降清的主要原因还有争议,但肯定是原因之一),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举军降清,引满清入关,山海关一片石一场大战,闯王大军全军覆没,这也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了。大顺王朝昙花一现,继元之后的另一个大一统少数民族政权——清登上了历史舞台。 清朝入关初期是相当血腥残忍的。野蛮落后的民族发现自己好象突然闯进了天堂,而且天堂里的一切好象都可以据为己有,烧杀掳掠的强盗行为也就不可避免(这在他们看来根本天经地义,关外的女真部落尚处在奴隶制社会,部落之间的战争一向如此),‘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惨绝人寰。但满清毕竟不是傻子,终于认识到了这样非长远之计,于是颁布剃发令压制汉族人民的抵抗意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当无数高贵的头颅带着汉族传统的发式纷纷落地的时候,满清的目的达到了,清朝统治开始了。 清朝最杰出的一个皇帝是康熙,这位皇帝未成年便登基,年纪轻轻便不动声色的剪除了把持朝政的权臣敖拜,显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才能。这位皇帝天资聪颖,是历朝历代很少见的多才多艺但又不误正事的一个皇帝。从敖拜事件中他意识到了权力集中的重要性,但高度集权的制度却又让他感到以一人之力操控百官的力不从心。怎么办呢?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特务机构是不可行的,前明的厂卫特务机构太臭名昭著,前车之鉴,绝不能冒天下之大不违。于是,这位皇帝搞了一个小发明,这就是清朝的‘密折奏事‘制度。 ‘《鹿鼎记》的故事中说到,康熙在韦小宝的部属中派有密探,所以知道了韦小宝的许多秘密行动。小说的故事有点夸张。清初政治相当清明,取消了明朝东厂、西厂、内厂、锦衣卫等特务制度,皇帝并没有私人特务。一直到清亡,始终没有特务系统。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原来的制度是朝廷有一个“通政使”机关,凡是京官奏本,地方官的本章、题本,都先交到通政司,经审阅后再行转呈。康熙觉得这方式会导致壅塞,泄露机密,所以命令特别亲信的臣子专折奏闻。专折不经通政司,直接呈给皇帝,密折的封面上并不写明奏事者的姓名,只写“南书房谨封”字样。奏事者亲自送到御书房,面交太监,等皇帝批复之后,又亲自到御书房领回。 后来这奏折制度的范围扩大。并不限亲信臣子才可密奏,一般地方督府、京中大员都可用折子向皇帝直接奏事。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这种方式扩大了皇帝的权力,同时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欺骗隐瞒。 从康熙朝的奏折中看来,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可见康熙最关心的是百姓的经济生活,以及治民的官员是否贪污。当然,各地的造反叛乱,他也是十分注意的。 康熙在奏折上用朱笔批示,大多数是写“知道了”三字,有时也有详细指示。从批示之中,可以见到康熙英明而谨慎,同时对待臣下和百姓都很宽仁。‘ 到了雍正即位,形势就很不一样了,同他的父亲不同,雍正是位苛察而御下极严的皇帝,大臣们在面对他的时候往往战战兢兢,生怕说错话,那是肯定要不留情面的斥责一顿的。雍正强化了‘密折奏事‘制度,允许官员‘风闻奏事‘,就是说可以不要证据只是听说就可以报告皇帝知道。这无疑方便了皇帝的耳目,但也有很大的弊端。‘风闻奏事‘给捕风捉影大开方便之门,一些官员莫名其妙被捕入狱,既不知道是谁告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很是制造了一些冤案。因为弊端太大,‘风闻奏事‘后来被禁止。 至于民间流传极广的‘血滴子‘,说它完全是胡编乱造也并不是事实,其实它是有原型的,血滴子的原型就是一个雍正早期的准特务机构——粘竿处。北京夏季知了很多,发出噪音扰人休息,粘竿处的任务顾名思义就是人手一根长竹竿把树上乱叫的知了‘粘‘下来消除‘噪音污染‘。但雍正给了这个机构一个额外的任务,就是出没于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听取民间议论回报朝廷,在雍正未登基前也肩负着收集其他皇子的情报为雍正争位做准备的任务。为什么说他是‘准‘特务机构呢?第一他只有情报收集权,没有任何行动和处置的权力,这点和明的厂卫系统不同。第二他的存在时间并不长,雍正登基不久就消失了,原因不明,也许是因为知道雍正太多早期争位时的秘密不宜保留。小说中对于‘血滴子‘的血腥描写就完全是艺术发挥了,雍正在位期间对官僚知识分子的管束极严,‘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又大大的触动了官僚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历史的书写权往往就掌握在他们手里,雍正就难免在他们口中成为一个残民以逞的暴君了。其实雍正的施政方针是很高明的,下层人民的生活也不错,只因为御下严厉就被称做‘暴君‘的确是有点冤枉。当然他的暴君名声还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臭名昭著的‘文字狱‘,这点和我们的话题无关,但的确是雍正的一大污点。 清朝一直没有设立严格意义上的特务机构,密折奏事制度客观上起到了一些特务机构的部分作用,但毕竟不是特务。有鉴于明朝几次宦官专权祸国,清朝皇帝对这方面也十分注意,对太监的管理是极其严格的,经常对犯规的太监动用‘非刑‘,也就是非常规手段处死。太监在清朝是十分没地位的,在宫中再红一些正直大臣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慈喜身边的大红人安德海在济南犯事,山东巡抚丁宝桢‘前门接旨后门杀人‘,连慈喜也救不了他的小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清朝宦官的地位。清朝皇帝在宫中立有铁牌:‘嫔妃太监妄言干政者杀无赦‘,可惜执行的并不彻底。先是一个孝庄皇太后,这个是个英明的女性政治家,为满清早期政权的稳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最后出了慈喜老佛爷,把中国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太监不可干政绝对正确,这些身体人格都不健全的人一但掌权必然祸国。但嫔妃不可干政有人觉得不公平,觉得是对女性的歧视。其实并不是这样。由于中国女性长期处于受压迫地位,受教育机会也少,即使有也不会有人去教育她们如何治国理民而是学习一些<女儿经>什么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古代女性中很难产生有眼光有能力的政治家。武则天等杰出的女性政治家的地位本身就是奋斗而来,能取得这个地位本身就证明了她们的能力,所以并不具有普遍性。这个和‘男女平等‘思想是两码事,规定嫔妃不准干政还是一个正确的政策。 客观的说,仅仅就特务机构来讲,清朝比明朝进步得多,直到清亡,一直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特务机构的设立(倒是民国后期蒋介石的统治下出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中统‘和‘军统)。有鉴于明朝的宦官祸国,清朝对太监的管制也非常严格,无论在宫中如何当红,想干预政事还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没有特务机构并不意味着言论和政治上的清明自由。为了压制汉族对异族统治的反感,清朝在禁锢思想方面不遗余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字狱‘等措施造就了一大批没有自主意识的顺民,对知识分子思想自由的禁锢导致了清代‘考据‘之风的兴盛。以思想学术界的成就而言,清不如明,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笔者以为,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明朝的厂卫和清朝的文字狱其实都是封建制度到达顶峰阶段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阻碍社会变革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对思想的压制言论的禁锢维护了封建社会统治的稳固政体的延续,但是也同样延缓了发展为中国近代的落后埋下了祸根。然而,蒙住自己的双眼并不等于世界就不存在了,故步自封的结果只能是被时代抛弃。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惊醒天朝上国的美梦,厂卫制度和文字狱也就必然被抛弃进历史的垃圾堆,写进人类文明的耻辱史。 中国历代服装大全(上古-清代) 从上古到清朝:中国历代服装大全 上古 时代背景 原始人类在漫长的黑暗中摸索,渐渐懂得利用火及兽皮取暖,为人类的文明带来了一线曙光。根据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晚前之前,原始人类就已经会使用骨针来缝制兽皮衣服。除了骨针的发现外,在这些遗址中也发现了相当大量的饰品,这些饰品包含各种穿孔的石珠、贝壳、兽牙等,明显是用来制作成串饰的。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进入畜牧、农耕的阶段,开始营造房屋,改变穴居野处的居住方式,男子负责狩猎、打制石器、琢玉,女子则负责采集、制陶、纺织等工作,人类生活正式进入分工合作的阶段。山顶洞人缝制皮衣之想象图 纺织衣料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衣料有麻布、葛布、蚕丝及毛织品,纺织技术已有平纹、斜纹、绞扭、缠绕等织法,在出土的实物中,有一些带着红色,估计是人们利用赤铁矿染出来的。中国是蚕桑丝绸的发源地,除了丝线、绢布等丝织品外、出土的遗迹中还有石蚕、陶蚕蛹、刻有蚕纹的陶器等,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山西曾发现一个半切割的蚕茧,距今约有4000多年。石蚕、陶蚕蛹等物是原始社会对蚕产生的巫术崇拜,到了后来历代都有王官祭祀蚕神的风俗。 服装款式 原始社会的服装配套包括冠帽、衣裳、套裤、护腿、斜靴、发式、首饰、纹彩等。由陶器、玉器等遗物,可以推测当时的服饰风貌。发型上古人类的发型除了披发之外,尚有辫发、梳髻以笄固定的形式,可知束发作髻是自古以来华夏服饰的特征。冠帽我国原始社会的冠帽有三种类型:1.用来表达身分地位或象征礼仪的,这类冠帽造型大多相当夸张,多数插有羽毛,这种羽冠和南美印地安人的羽毛帽极为相似。2.实用与美观结合,而以美观为主的。像平顶小帽、圆筒高帽等形式,甚至在今日也能见到类似的款式。3.在实用的前提下达到美观。良渚文化刻有戴羽冠神人的玉琮 衣裳上古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不多,仅能从彩陶上器物看见部分风貌。服饰纹样虽然已经懂得利用织法织出花纹,但大多数花纹是画在衣服上的。纹样可以说是由人们身上的刺青所演变而来的。 原始饰品 中华祖先从五万年前至六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利用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等创造串饰,之后进一步选用玛瑙、石英、墨曜石、碧玉等半透明有颜色的材料创造各种装饰品,这些装饰品除实用外,还渗透着与原始巫术图腾活动相关的观念性含义,展示了人类精神领域的扩大,审美能力的发展,新石器时代首饰品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饰1.笄,是用来固定头发的用具2.栉,也就是梳子,梳齿疏者称梳,梳齿密者称篦,古时会将梳子插在头上作为装饰。3.冠饰,装在冠帽正面作为冠帽的装饰,还可固定发髻。耳饰有玦、耳环、耳坠等形式,以石、玉、骨、贝、玛瑙等制成。颈饰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佩带饰品,其中颈饰是目前发现最多,制作最精美的饰品。佩饰佩饰是用绳子穿系其上的穿孔,挂于身上的装饰品,在出土的佩饰中有着精美的花纹。臂饰臂饰是套在腕间或臂上的饰品,出土的臂饰大多制作的相当精美,设计时还考虑到了实用性及方便性。 夏商周三代 时代背景 中国约在距今5000年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农业成为主要的社会劳动,手工业逐渐与农业分离而出现剩余商品的交换,形成私有制。夏商周三代就是此文化背景中的朝代,当时奴隶主阶级主要藉由「礼」来稳定内部秩序、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服饰文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服饰被赋予强烈的阶级内容。奴隶主把服饰功能提高到突出的地位,服饰被当作「昭名份、辨等威」的工具,所以各朝对服饰资源的生产、管理、分配、使用都极为重视。我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若从古典中寻找,总会将其归结于三皇五帝。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服饰史由原始社会以巫术象征过渡到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王权象征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根本对立,奴隶主阶级不仅垄断了服饰资源,而且为了稳定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秩序,规定了等级制度和相应的章服制度。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统帅称为「天子」,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便是以「天子」的冕服为中心,这种章服制度的形成,也是逐步发展和逐渐完备的。根据古典的记载,夏、商两代已有冕服,周代冕服则在继承夏、商制度下变革发展,影响后世各朝的章服制度。看看「帝王冕服各部分名称说明图」 服装制度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韨」,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男子礼服冕服:是礼服中最尊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大带、舄(礼鞋)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是玄(黑色)衣、纁(黄赤色)裳、冕冠,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冕冠上则有旒。天子在举行各种祭祀时,要根据典礼的轻重,分别穿六种不同格式的冕服,总称六冕,天子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十二章纹冕服,戴十二旒冕冠,冕服上的章纹数与冕冠上的旒数是相应的。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称为「舄」。十二章纹中,上衣六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用绘。下裳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用绣。所有章纹均有取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一种雉鸟),取其华丽;宗彝,一种祭祀礼器,后来在其中画上一虎、一长尾猴,虎取忠勇,猴取慎终追远;藻,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斧形),取其决断;黻(作「亚」字形),取其明辨。只有皇帝能用十二章,公爵能用九章,侯、伯只能用七章,以下递减,这就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女子礼服祎衣:为王后从王祭先王的奉祭服。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从夫助祭服。是青色衣,画褕翟(雉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阙翟:为王后从天子祭群小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缯的翟纹。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候之妻从夫祭宗庙的祭服。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君祭宗庙的祭服。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亦为士之妻从夫助祭的祭服。纯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一般服饰玄端:自天子至士皆可穿,为国家的法服,天子平时燕居之服,诸侯祭宗庙也穿玄端,大夫、士早上入朝、叩见父母也穿这种衣服。玄端,衣袂和衣长都正2.2尺,正幅正裁,玄色,无纹饰,以其端正,故名为玄端。深衣:一般用白布制作,深衣是上衣与下裳连成一起的长衣服,但儒家学者为了继承上代传统观念,按规矩在裁剪时仍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又逢接成长衣,以表示尊重祖先的法度,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袍:袍也是上衣与下裳连成一起的长衣服,但有夹层,夹层里装有御寒的棉絮,袍是一种生活便装,军队战士也穿袍。襦:是袍式之短者,如果是质料很粗陋之襦衣,则称为「褐」,是劳动人民的服装。军戎服商周时期的军队已用铜盔和革甲等作为防身的装备,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商代铜盔、周代青铜盔和青铜胸甲。穿甲的战士称甲士,甲衣外面还可以再披裹各种颜色的外衣,称为衷甲。由各种鲜明颜色的衣甲与旗帜,组成威严的军阵;色彩不但能助振军威、激励斗志,而且也便于识别兵种及官兵的身分,有利于军事指挥。此外,商周时的铜盔顶端往往留有插羽毛的铜管,古时往往插鹖鸟的羽毛来象征勇猛,因为鹖鸟凶猛好斗,至死不怯。商代铜盔 服饰遗迹 夏代纺织遗迹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晚期遗址中曾发现过一个被人工半切割过的蚕茧,之后又在另一新石器遗址发现一块染成朱红色的麻布,可知夏代已用丝绸、麻布做衣料,至于夏代服装款式,目前尚未发现形象资料。商代纺织遗迹由商代出土的纺织资料中可以发现已有回纹绮、雷纹绮的花纹的纺织品,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织花丝绸文物标本。周代纺织遗迹西周的高级服装材料,已用织锦和刺绣。出土的织锦残片,经线、纬线都已相当细密,并由多种色彩显现花纹。锦的价格贵重如金,故锦字从帛从金,织锦和一般绢绸价格相差了15倍。着装人物资料商代奴隶主贵族的男士服装领形,至少有交领、圆领、大翻领等多种形式。袖子一般均为窄袖形。衣长一般齐膝上下,下身有裤子或胫衣,脚履多圆头式。商代奴隶主贵族戴的帽子,有帽箍和加卷筒形装饰的帽箍,另外还有一种羽状高冠,在战争场合则戴青铜胄,胄顶上有铜管可以插饰羽毛。商代妇女服装目前资料不多,北京故宫有一件玉人佩,玉人的身部已做变形处理,故无法看出服装款式。但头部非常写实,头上戴帽箍,头发往后梳,并在头顶两侧梳发髻,其余鬓发自然下垂。这种ㄚ字形的发髻,自商周以后,一直都是未成年男女的发式。周代着装人物资料西周的冠帽已较商代复杂多样,造型华丽。至于服装款式,目前见到的以右衽,窄袖,长至脚踝,腰系束带的为多,也有长与坐齐的。因为形象资料发现的不多,难以做概括性的论述。 夏商饰品 首饰佩饰是商周服饰艺术的精华,我国在原始社会就有材质高贵、形式华美的首饰佩饰,除实用美化的目的外,已渗透着特定的精神内涵。商周时期随着阶级的分化,首饰佩饰除赋予宗教性的内涵之外,更赋予了阶级的内涵。当时的首饰佩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各种制品,其中以玉制品最为突出。周代奴隶主以玉衡量人的品德,所谓「君子比德于玉」,玉就成为奴隶主贵族道德人格的象征。1.发饰笄,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用笄来固定发髻,笄的用途除了固定发髻外,也用来固定冠帽,古时的帽大可以戴住头部,但冠小只能戴住发髻,所以戴冠必须用双笄从左右两侧插进发髻加以固定,固定冠帽的笄叫做「衡笄」。从周代起,女子年满15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到了20岁还没有嫁人,也要举行笄礼。男子到了20岁,举行的成年之礼,则是冠礼。梳,梳的形式到商周之时已很注意美观,商代梳的基本特点是梳背呈长方形,州代梳背则向弧形变化。2.冠饰冠饰据推测是垂挂于帽子后面的一种护颈饰品。3.耳饰商周时期的耳饰有玦、瑱、珰、环等。玦,除了圆环形带缺缝的形式外,也有将圆形转化成椭圆形或圆柱状的。瑱,是一种垂饰,从祭服冠帽左右两方的衡笄用丝线垂挂于两旁正当耳孔之处。珰,是直接穿挂于耳上的耳饰。4.颈饰5.臂饰6.佩璜佩璜是一种玩赏性的佩玉,与礼器上的璜无关,商代佩璜已由素面无纹演变为人纹璜、鸟纹璜、鱼形璜、兽纹璜等等。7.其它玉佩有象纹佩、牛纹佩、兔纹佩、龟纹佩、鹿纹佩、鸟纹佩等等,形式变化较自由。8.扳指是射箭时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拉弦的工具,用来保护手指。 秦汉时期 时代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汉取代秦朝(公元前206年)之后,对秦朝的各项制度多所承袭。随着杜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地主阶级统治地位业已巩固,追求奢靡生活的欲望日益强烈;加上与邻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交流的增强(如以丝绸为主的贸易商队曾两次出使西域),以及国内各民族间来往的加多,汉代的服饰也更为丰富多彩起来。到了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揉合秦制与三代古制,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与朝服制度,冕冠、衣裳、鞋履、佩缓等各有严格的等级差别,从此汉代服制得到了确立。 男子服饰 冠与帻汉代以冠帽作为区分等级的主要标志,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武冠、法冠、进贤冠等几种类型。按照规定,天子与公侯、卿大夫参加祭祀大典时,必须戴冕冠,穿冕服,并以冕梳多少与质地优劣以及服色与章纹的不同区分等级尊卑。长冠,原是一种用竹皮制作的礼冠,后用黑色丝织物缝制,因为是汉高租刘邦微贱时仿照楚冠创制的,又称「刘氏冠」。委貌冠,形制与皮弁相同,有些像翻倒的杯子,用帛绢制成。武冠,又名「鹖冠」。鹖,俗名野鸡,性好斗,至死不退。用做冠名,以表示英武,为各级武官朝会时所戴礼冠。皇帝侍从与宦官,也戴插着貂尾、饰有蝉纹金珰的武冠。法冠,又称「懈豸冠」。懈豸是神羊,相传能分辨曲直,性忠,故为执法者所戴。进贤冠,为儒士所戴。以冠上梁数分别等级贵贱。此外,还有通天冠、远游冠、建华冠、樊哙冠等冠式。秦朝时,巾帕只限于军士使用。到了西汉末年,据说因王莽本人秃头,怕人耻笑,特制巾帻(有些像便帽)包头,后来戴巾帻就成了风气。还有人认为用巾帻包头也与汉元帝有关。巾帻主要有介帻和平上帻两种形式。顶端隆起,形状像尖角屋顶的,叫介帻;顶端平平的,称平上帻。身分低微的官吏不能戴冠,只能用帻。达官贵人家居时,也可脱掉冠帽,头戴巾帻。秦汉男服秦汉时男子的常服为袍,这是一种源于先秦深衣的服装,原仅作为士大夫所着礼服的内衬或家居之服。士大夫外出或宴见宾客时,必须外加上衣下裳。到了东汉,袍才开始作为官员朝会和礼见时穿著的礼服。它多为大袖,袖口有明显收敛。袖身宽大的部分叫袂,袖口紧小的部分叫袪。衣领和袖口都饰有花边,领子以袒领为主。一般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里面衣裳。此外,还有大襟斜领,衣襟开得较低,领袖用花边装饰,袍服下面常打一排密襉,有时还裁成弯月式样。襌衣是一种单层的薄长袍,没有衬里,用布帛或薄丝绸制作。这时期袍服的样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裾,一是曲裾。曲裾就是战国时的深衣,这种样式不仅男子可穿,也是女装中最常见的式样。这种服装通身紧窄,下长拖地,衣服的下摆多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有窄,袖口多加镶边。衣领通常为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面衣裳。有时露出的衣领多达三重以上,故又称「三重衣」。直裾,又称詹褕,为东汉时一般男子所穿。它是襌衣的变式,不作为正式礼服,但适用于其它场合。秦汉时男子的短衣类服装主要有内衣和外衣两种。内衣的代表服装是衫和搏。衫,又称单襦,就是单内衣,它没有袖端。搏,是夹内衣,外形与衫相同,又称「短夹衫」。外衣的代表服装是襦和袭。襦是一种着棉絮的短上衣。因其长仅及膝,所以必须与有裆裤配穿。当时的显贵多用纨(细绢)做裤,故有「纨裤」之称。后来,这个词便逐渐演变成了浪荡公子的代名词。汉代也实行佩绶制度。达官显宦佩挂组绶。组,是一种用丝带编成的装饰品,可以用来束腰。绶,是用来系玉佩或系印纽的绦带,有红、绿、紫、青、黑、黄等色。它是汉代官员权力的象征,由朝廷发放。按照规定,官员外出,必须将官印装在腰间的鞶囊之内,将印绶垂在鞶囊外面。人们就可以根据官员所佩绶的尺寸、颜色及织法来判定他们身分的高低了。 军戎服秦朝士兵的铠甲,多用整片皮革或厚实的织棉制成。上面缀有金属或犀牛皮做的甲片。这从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的形象上可以清楚看到。另一种是用正方(或长方)形甲片编缀起来,穿时从上套下,再用带钩扣住,里面衬上战袍。前一种为指挥人员所穿;后一种为普通士兵所穿。甲衣的样式因穿著者所属兵种和身分的不同,结构繁简也不一样。到了汉代,铁制锁甲已开始普及,穿戴铁甲逐渐成为制度。这从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的武士俑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武士俑的锁甲都涂着黑色。它的形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扎甲,就是采用长方形片甲,将胸背两片甲在肩部用带系连,或另加披膊,这是普通士兵的装束;另一类是用鳞状的小型甲片编成,腰带以下和披膊等部位,仍用扎甲形式,以便活动,这可能是武将的装束。 女子服饰 汉代梳妆汉代妇女以梳高髻为美。妇女的髻式很多,有堆在头上的,有分向两边的,有拋到脑后的。发髻的编梳,一般是由头顶中分为二,然后将它们各自编成束,再从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种式样。名称有瑶台髻、迎春髻、垂云髻、盘桓髻、百合髻、同心髻等等。传说东汉贵戚梁冀之妻孙寿所梳的堕马髻,就是一种稍带倾斜的发髻。与她的「愁眉」、「啼妆」等装饰相配合,更能增加妩媚。此外,汉代妇女还有把发髻盘成各种式样,并在髻后垂一束头发,名「垂髾」或「分髾」。贵妇还常在头上插步摇作装饰,这是一种附在替钗之上的首饰,上面饰有金玉花兽,还有五彩珠玉下垂。因行走时随步摇动,故名步摇。也有头戴珠翠花钗,耳垂上插腰鼓形耳挡的。奴婢则多数用巾子裹头。汉代妇女敷施粉黛也已成为风气。面上敷粉,以求白皙;颊上施朱,以求红润,还有在胸臂上敷粉的。当时的男子也有「胡粉作貌,搔首弄姿」,以女性化为美的。秦汉女服汉代妇女的礼服,仍以深衣为主。只是这时的深衣已与战国流行的款式有所不同。显著的特点是,衣襟绕转层数加多,衣服的下摆增大。穿著这种衣服,腰身大多裹得很紧,且用一条绸带系扎腰间或臀部。还有一种服装叫「圭衣」,样式大体与深衣相似。因为在衣服底部由于衣襟绕转形成两个上宽下窄形状像刀圭的装饰,故名。此外,汉代妇女也穿襦裙。这种裙子大多用四幅素绢拼合而成,上窄下宽,不加边缘,因此得名「无缘裙」。另在裙腰两端缝上绢条,以便系结。这种糯裙是中国妇女服饰中最主要的形式。东汉以后穿著的人虽一度减少,但从魏晋开始重新流行后,历久不衰,一言沿袭到清代。汉代妇女也有穿裤的,但大多仅有两个裤管,上端用带子系扎。后来宫中女子有穿前后有裆的系带裤,逐渐为民间仿效。 织品纹样 汉代织绣技术相当高明,华美的纺织物成为西域诸国的最爱。刺绣在汉代是民间妇女普遍掌握的手工艺术,在服饰文化中不仅式装饰美化的手段,更是妇女们表达爱心和情感的最佳方式之一,在生活用品如香囊、手套,甚至靴底、袜子上都能够发现。 秦汉饰品 1.鞋履 汉代的履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皮革制成的,也叫鞜;一种是丝鞋,即锦履;一种是麻鞋,也叫「不借」。除单鞋外,还有覆底鞋,就是舄和屐。屐是用木头制成的,下面有两个齿,形状与今天日本的木屐相似。也有用帛做面的称做帛屐。屐比舄轻便,多用于走长路时穿。妇女出嫁,常穿绘有彩画、系有五彩丝带的屐。 2.发饰 有笄、簪、钗、步摇等,古代妇女一向用笄固定发髻,簪、钗、步摇都是由笄发展而来。步摇是在簪子上加珠玉垂饰,走起路来一步一摇,故名步摇。汉代妇女好高髻,常在真发之中加入假发制成的假髻,为了固定假髻还需戴上固定假髻之物。 3.耳饰 汉代耳饰形制沿袭前代,在耳墬的制作上尤显华美。 4.颈饰 5.臂饰 6.指环 7.带钩 8.佩玉 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由于战乱接连不断,王朝更替频繁,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严重影响,衣冠服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魏晋时期的服饰,基本上是承袭了秦汉旧制的。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则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种各民族间相互吸收、逐渐融合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执政者,受到汉族传统文化的熏染,热心提倡穿著汉族服装,以致形成「群臣皆服汉魏衣冠」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战祸连年,出现民族错居杂处的情况,形成一种民族间相互影响,生活习俗日渐融合的趋势。汉族男子开始穿起紧身窄袖短衣、蹀躞腰带和长裤皮靴的胡服;汉族妇女的服装样式也由褒衣博带、上长下短变成紧身适体、上俭下丰。从而出现了深衣形制在民间渐渐消失,胡服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的局面。 男子服饰 冠与帻用一块帛巾包头(即「幅巾束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首服。这在《竹林七贤图》、(北齐校书图》与《高逸图》等名画的人物形象上可以清楚看到。这些隐逸之士,每人头上裹的都是帛巾。冠帽的形制颇具特色。汉代的巾帻这一时期虽然还在流行,但已有变革。如将帻后加高,中呈平型,体积逐渐缩小至头顶之上,称「平上帻」或「小冠」。在小冠上加以笼巾(平顶,两边有耳下垂,下面用丝带系扎),则成为「笼冠」。因为它是用黑漆细纱制成的,又称「漆纱笼冠」。后世的乌纱帽就是由此演变而成。这种冠男女通用,是当时的主要冠式。此外,还有卷荷帽、突骑帽、白纱帽、合欢帽等形制,大多由北方传来。六朝男服这个时期男子的主要服装为衫。衫分单、夹两种式样,与秦汉时的袍服不同。它不受衣袂的约束,袖口宽大,为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普遍喜尚。这种大袖宽衫所以会风行一时,和当时的名士喜欢服用一种名为「五石散」的药有关,据说这种药中含有石硫黄等矿物质,有毒,吃下后皮肤会发烧,必须「散发」。因此,为了防止皮肤摩擦,非穿宽大的衣服不可。结果,「一般名人都吃药,穿的衣都宽大,于是不吃药的也跟著名人把衣服宽大起来了。」当时的名士,在魏晋玄学、佛教、道教思想影响下,还喜欢敞开衣领,袒胸露怀,以表示不受世俗礼教的约束。北方少数民族男子的服饰,主要则是裤褶和裲裆。裤褶是由战国时流行的一种胡服改革加工而成,汉魏之际主要用于军队。这时期虽还作为戎装,但已成为民间普遍穿著的便服,它由褶衣和缚裤两部分组成。褶衣紧而窄小,长仅及膝,有多种样式。至于衣襟,大多采用对襟形式。有的还把衣服的下摆裁成两个斜线,两襟相掩,在中部形成一个小小的燕尾,很是别致。裤褶的束腰,多用皮带,显贵者还镂以金银作为装饰。缚裤是用锦缎红带截为三尺一段,在膝盖处将裤管扎住,以便活动。北朝以后还出现过褶襉缚裤的形式。裲裆是一种只有胸背两片的服装,用布帛缝制而成。两片在肩部用皮制的搭襻连缀起来,腰间再用皮带扎束。这种服饰后世沿袭了很久。 洛神赋图,画中曹植戴远游冠穿大袖宽衫武士戴突骑帽,明光铠大口缚裤;文士穿长襦,大口缚裤 军戎服由于战事连年不断,篡夺政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人们对武器装备更加重视。加上炼铁技术的提高,钢开始用于武器,这一时期的甲胄也有很大发展进步。铠甲的形制主要有三种:一是筒袖铠。这是常用的铠甲,在东汉铠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用小块的鱼鳞纹甲片或者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筒形的身甲,前后连接,并在肩部配有护肩的筒袖,因此得名「筒袖铠」。穿筒袖铠的人,一般头上都戴有护耳的兜鍪。二是裲裆铠。这是南北朝时期通行的戎装,它的形制与当时流行的裲裆相近。所用材料,大多为坚硬的金属和皮革。锁甲的甲片有长条形与鱼鳞形两种,以鱼鳞形较为常见。穿这种甲的,一般裹面都衬有厚实的裲裆衫,头戴兜鍪,身着裤褶。三是明光铠。这是一种在胸背之处装有金属圆护的铠甲。圆护大多用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得很亮,就像镜子。穿著它在太阳光下作战,会反射出耀眼的「明光」,故而得名「明光铠」。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繁简不一。有的仅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配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配有数重护肩。身甲大都长至臀部,腰间系有革带。 女子服饰 六朝梳妆这一时期汉族妇女的发式,也很有特点。在一些贵族妇女中间,曾流行一种名叫「蔽髻」的发式,它实际上是一种在髻上镶有金银首饰的假髻。这种假髻大多很高,有时无法竖起,只好搭在眉鬓两旁。魏文皇后甄氏所梳「灵蛇髻」也曾名噪一时。当时的普通妇女除将头发挽成各种式样外,也有借用假髻来增加魅力的。有不少*妇女则模仿西域少数民族妇女,将头发挽成单鬟或双鬟髻式,高耸在头顶之上。还有梳丫髻或螺髻的。南朝时;受佛教人物服饰影响,妇女大多在发顶正中分出髻鬟,梳成上竖的环式,因而有「飞天髻」之称。此外,还有鬓边插鲜花、腕上带手锻以作装饰的。六朝女服汉族妇女的服饰,魏晋时期大体沿袭秦汉旧俗,有衫、裤、襦、裙等形制。南北朝以后逐渐有所变化。初期,妇女所着衣衫多为对襟,衣袖宽大,并在袖口缀有一块颜色不同的贴袖。所着长裙式样很多,有间色裙、纬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等。腰间有帛带系扎,有的还在腰间缠一条围裳,用来束腰。此外,在一些妇女中间,还有穿一种名杂裾垂髾的女服,这是深衣的一种变式。它的特点是在服装上饰有「襳髾」。所谓髾,是指在衣服下摆部位固定的一种饰物,它一般用丝织品制成,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重叠;所谓襳,是指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较长,走起路来牵动下摆的尖角,像燕子飞翔。北方少数民族妇女,除穿著衫、裙外,还有穿裲裆和裤褶的。只是妇女与男子有所不同,裲裆最初多穿在里面,后来才罩在衫袄之上。穿裤褶的妇女,头上多戴有笼冠。有的同时还身着裲裆,与当时的男子一样装束。 饰品纹样 织品纹样南北朝时期随着胡风盛行,服饰纹样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以中亚、西亚风格的纹样最有发展,如天王化身纹、宝相纹等;但这一时期的传统纹样制作技巧远不如东汉精美。六朝饰品1.鞋履这一时期的鞋履,与秦汉时大抵相同。但质料更加考究,有丝履、锦履、皮履等。贵妇还有穿「麝香履」的。履的颜色也有规定:士卒、百工用绿、青、白色;奴婢侍从用红、青色。屐则出现一种便于登山的,这就是传为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所创制的「谢公屐」。2.带具由于民族的交流,少数民族的革带广为流传,这种革带上有挂钩可以挂物,称作「蹀躞带」,自南北朝流行以来对中国服饰有很大的影响,唐代时无论男女都束这种革带,并流传到国外。3.发饰此时发式大致承袭汉代,妇女仍好高髻并在发上插步摇。4.金花饰片出土的北朝金花饰片镶有多种宝石,金花饰片可能是一种头饰。5.指环魏晋时期指环已成为普遍的饰品,其中以兽面式样最具特色。 隋唐时期 时代背景 从隋统一经唐到五代十国,随着政局的变动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衣着穿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隋代初建,服饰承袭前代。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继位,建立隋代服制,帝王官吏各着其服。隋炀帝黄袍加身,令百官百姓不得用黄色服装,于是黄袍成为隋代以后历代帝王专用服装,黄色也成了皇帝专用的服色,隋炀帝荒淫无度,在民间大选宫女。千百名宫女争奇斗艳,上有彩珠映鬓,下有锦缎裹身,以求得宠,形成服饰艳丽之风,并蔓延到民间,有些妇女纷纷效仿。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代。唐代国力强盛,政局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相当发达,又吸取了东西方的外来文明,衣冠服饰承上敢下,丰富多彩,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服饰的特点是:官服质地款式更加讲究,幞头形制富于变化;腰带有銙(带扣版);品色衣形成制度;女服艳丽多彩;注重梳妆打扮。五代十国时间较短,服饰大体沿用唐制。 男子服饰 官服唐代皇帝的服饰有大裘冕、衮冕、通天冠、武弁、平巾帻、白帢等。大裘冕是皇帝祭祀天地时穿的礼服,包括礼帽和礼服。礼帽两边悬着的黄绵对着双耳,以示不听无益之言。凡是郊祀、朝贺、宴会等,皇帝都戴通天冠,这种皇冠比以往的通天冠质地精良,有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加珠翠、金博山(山形饰物)。唐代群臣服饰:一品官服衮冕,二品官服鷩冕,三品官服毳冕,四品官服絺冕,五品官服玄冕,六品至九品祭祀时服爵弁,武将朝参时服武弁,文官九品服弁服。文官朝参时戴进贤冠。进贤冠以梁数多少表示品级高低: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及国官一梁。法冠,以铁为柱,饰珠两枚,成獬豸形,是御史大夫、中丞等司法官员戴的。幞头,包头软巾,也叫四脚、折上巾,有四条带,两带系于脑后下垂,两带反系头上,今其曲折附顶。它始于北周。唐代把四脚改成两脚。两脚左右伸出,叫「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两脚脑后交叉,叫「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皇帝用硬脚上曲,人臣用硬脚下垂。唐代中叶,二脚以铁丝做骨架,稍翘。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圆领袍衫是唐代官员平时穿的服装、它用织有暗花的料子制成,在袍服下部通常有一道襕,名为襕衫。武则天时出现一种新式服装,即在不同职别官员的袍上绣有不同的图案。文官袍上绣飞禽,武官袍上绣走兽。这可以说是明代补服的发端。唐代文武百官都着靴。当时不仅有皮靴,还有麻靴。到南唐时,便有了比较讲究的「银缎靴」。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反映出五代时的服饰风格 平民服饰麻衣即白袍,是唐代读书人尚末进入仕途时穿的服装。唐代新科进士也穿白袍。一般百姓的衣着是相当粗糙和简单的,勉强遮体御寒而已。唐代农民,戴笠子帽,穿本色麻布衣,如衫子,两旁开衩较高。唐代猎人,戴毡帽,圆领开衩齐膝衣,麻鞋。蓑衣,是用草或棕毛编织而成的雨衣。斗笠,是用竹蔑、竹叶编织而成的帽子。唐代船夫,戴斗笠,着小袖短衣,高高开衩的缺胯衫子,半臂,束腰带,长裤,草(或麻)鞋;江南盛产芒草,人们多用它编织草鞋,这种鞋轻便耐水。军戎服剑不仅是用于沙场的兵器,也是古人雅爱的佩饰。隋唐时代佩剑成风,当时的佩剑有金装剑、苍玉剑,有只佩、双佩等品级规定。皇帝佩「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皇太子佩「玉具剑,玉镖首」;侍臣佩剑相当普遍。朝廷上百官走动,佩剑铿锵作响,好不威风。还有一种剑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即上方宝剑,也作尚方宝剑。它是皇帝御用的宝剑,亲信大臣得到它,有权先斩后。唐代的戎服,「将军用袍,军士用袄」。延载(公元694年)以后,在将帅袍服上绣狮、虎、鹰等图纹,以示勇猛。当时军队一半以上配有铠甲。甲胄形制有明光甲、细麟甲、山文甲等十三种。最普遍的是穿明光甲,以十字形甲带系结在胸前,左右各有一块圆护和肩缀披膊。腰下部左右各有一块「膝裙」,小腿各加一只「吊腿」。唐高宗时,铠甲前身分左右两片,每片在胸口处装有圆形护镜,既可保护自已,又起晃眼作用。铠甲背部连成一片。前后两甲在肩部用带扣相连。两肩披膊作两重,上层作虎头状。 唐胄甲样式图敦煌莫高窟武士俑 女子服饰 隋唐梳妆唐代妇女发髻名目繁多,她们以各种金玉簪钗、犀角梳篦作装饰。到唐太宗时,妇女发髻渐高,发式变化多种多样。到晚唐五代,高髻上插有各种花卉,令人目不暇接。(发式-)(发式二)唐代妇女讲究面饰,有的脸上敷铅粉,有的涂胭脂。用丹脂涂脸颊,色如锦绣,叫绣颊。有的额上画有鸦黄,眼眉处用青黑色绘出各种式样,总称黛眉。唐妇女盛行阔眉,也称桂叶眉,用黛色淡散晕染,把眉毛画得又短又阔,略呈八字形。独具特色的花钿又叫五彩花子、媚子、花钗,一般用金箔、纸、鱼骨、鱼鳞、蜻蜓翅膀、茶油花饼等做成,做工精巧,色彩缤纷以红、黄、绿为主,有圆形、尖形、花形及各种对称形,把它贴在额间、鬓角、两颊、嘴角。唐代妇女面颊上用丹青、朱红等颜料绘出种种图形,有月形、钱形,这叫妆靥。有些妇女喜欢用浅绛的檀色来点唇,据考,我国古代甘肃祁连山盛产红蓝花,匈奴族称祁连山为焉支山。古人把焉支山上的花制成膏汁、粉类,用来化妆。五代十国南唐皇帝李后主有个宫女用帛缠足,足形弯如月牙儿。她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轻盈起舞,很受李后主的宠爱。此后,缠足之风愈演愈烈,「金莲」也便成了妇女小脚的代名词。但负担沉重体力劳动的妇女是不裹足的。 敦煌莫高窟壁画,供养人头戴桃形金凤冠,广插簪钗步摇,脸上贴着许多花钿 隋唐女服唐代女服主要有襦裙、衫、帔等。妇女们着小袖短襦,有的裙长曳地,衫的下摆裹在裙腰里面,肩上披着长围巾一样的帔帛。关于幂篱的形制,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大幅方巾,用轻薄透明纱罗制成,披体而下,遮蔽全身。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衣帽相连类似斗篷一类的装束。这种服制可能与阿拉伯服饰有关。由于西北风沙很大,人们远行时骑马用它围裹身体,障蔽风尘。有人认为,只有妇女远行时才着幂篱,以免男人窥视。有人认为,它是男女通服。开元年间,妇女普遍穿胡服戴浑脱帽。盛唐以后,女衫衣袖日趋宽大,衣领有圆的、方的、斜的、直的,还有鸡心领、袒领。袒领,即袒露胸脯。有些女服非常艳丽,纹饰变化很多。从敦煌莫高窟壁画晚唐供养人的形象上可以看到。妇女裙色有红、紫、黄、绿等,最流行的是红色裙。唐贵族妇女最流行的衣着还有百鸟裙、花笼裙、褶裙。百鸟裙,是用多种鸟的羽毛捻成线同丝一起织成面料,而制成的裙子。花笼裙,是用一种轻软细薄而半透明的丝织品单丝罗制成的花裙,上用金银线及各种彩线绣成花鸟图形,是罩在裙子外面的一种短裙,也叫衬裙。还有一种云肩,即披肩,形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唐代中上层妇女中流行过四合如意式大云肩。可以说,唐代女服的质、色、式都胜过以往各个朝代。胡服唐代内地汉人和西北各少数民族、西方各国人民交往频繁,各少数民族迁往内地的不少,于是胡服有了进一步扩散的机会。胡人服饰对唐代影响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来自西域、高昌、龟兹,间接受波斯影响,特点是头戴浑脱帽,身着圆领或翻领小袖衣衫,条纹卷口裤,透空软底锦靴,外出骑马多戴帷帽。浑脱帽,羊皮制成,高顶,尖而圆。浑脱,波斯语谓「苏慕遮」,即披巾之意。帷帽,从隋唐墓室壁画、敦煌壁画人物形象上看,它是一种高顶宽檐、檐下垂一丝网的帽子。高宗时流行的帷帽,帽下的垂网已由长变短,将面部浅露于外。后期则是「时世妆」,是受吐蕃的影响,特点是蛮鬟椎髻,眉作八字低颦,脸敷金粉,唇注乌膏。西北少数民族的回纥装也很受欢迎。唐代长安,胡乐、胡食、胡服都很盛行。如果说以往的服饰大交流是南北向的,而唐代服饰的大交流则是东西向的,别开生面,更具特色。 饰品纹样 织品纹样唐代的刺绣为美化女装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盛唐已有了镂空纸花版的使用,这对于提高织物(特别是纱织物)的印染质量是一项重大突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许多唐代丝织印染物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唐代流行的装饰是在绫罗上用金银两色刺绣和描花。从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实物来看,唐代刺绣还有锁绣、平针绣,图案多为花、树、禽兽,针法细腻,色彩华美。 唐代饰品唐朝人无论男女都非常爱美,因此唐代的饰品工艺比起过去各朝有空前的发展。唐朝时鞋子的款式非常的多,鞋子上的刺绣也非常精致。 宋朝时期 时代背景 宋代初年,朝廷参照前代规定了皇帝、皇太子、诸王及各级官吏的服制。宋代服饰与唐代服饰相比,不仅款式少有创新,而且色彩较为单调,趋向于质朴、洁净和自然。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宋王朝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国内争斗接连不断,加上辽、金相继南下,战争连绵。尤其南宋风雨飘摇,半壁江山,岁月难熬。权贵们只望苟延残喘,无意在服饰上用心。二是宋代程朱理学影响很大,主张「天理是至善的人,人欲是万恶的」,存天理,必须灭人欲。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很大的箝制。 男子服饰 宋代官服宋代皇帝服饰承唐制有大裘冕、衮冕、通天冠、绛纱袍、履袍、衫袍、窄袍。这是祀享、朝会、亲耕、视事、燕居的衣着。宋代通天冠与唐代通天冠又有不同,虽说也是二十四梁,加金博山,但它是用金或玳瑁制成蝉形嵌在冠上,冠高、宽均为一尺,表青里红。宋代吏冠主要有三种:一是进贤冠,用漆布制成,冠额上有镂金涂银的额花。冠后有「纳言」(帻巾),以示忠正。二是貂蝉冠,也叫笼巾,用藤丝织成,表面涂漆,正方形,左右用细藤丝编成蝉翼形状二片,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各有三只小蝉,衔玉鼻,左插貂尾。据说,貂取其「内劲而外温」之意,蝉取其「居高食洁」之意。三是獬豸冠,即法冠,冠上涂碧粉,梁数依品级而定。幞头是宋代官员的主要首服。上自皇帝下至官吏,在朝会、公座之间,常穿公服,戴幞头。这种朴头多用藤或草编织巾里,外面用纱,涂漆。宋代幞头和唐代幞头相比有所改进,以直脚为多,起初两脚左右平直展开,后来两脚伸展加长。宋代文人多以裹巾为雅观。东坡巾相传为宋代文豪苏东坡所戴。这种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稍窄小,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它则有角,介在两眉间。宋代文人以戴东坡巾为雅致。此外,还有「程子巾」、「山谷巾」、「逍遥巾」等等。百官朝服凡是六品以上的官吏,腰间都佩有一个金或银的鱼袋,表明等级差别。官吏的革带,标志着职位高低。皇帝、皇太子用玉带,大臣用金带。元丰(公元1078─1085年)官制,侍从、给事中以可以服金带,得金带又佩金鱼袋,谓之重金。到了南宋,士大夫的服装有所变化,主要有深衣、紫衫、凉衫、帽衫、襕衫等。淳熙年间朱熹提出祭祀、冠婚的服饰,得到了实施,这种服饰「设计方案」趋向质朴,符合理学「革尽人欲,复明天理」的主张。平民服饰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清明时节各阶层居民生活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风俗习惯。有的黎民,头戴巾,上穿袄,下穿裤,忙忙碌碌;有的百姓,头戴斗笠,上穿衫,下着裤,四处奔波。笔记《东京梦华录》也描述了北宋汴梁人的衣着:卖药、卖卦的,都具冠带,士、农、工、商各有本色。有的戴帽穿背子,有的穿衫来角带,有的不戴帽子,行业不同,穿著不一。宋代男子,上身以穿圆领袍衫为主,下身着裳,即穿裙。宋代文人多着直领上衣,长短至膝,下着黄裳,方履,礼宾时束大带。军戎服宋代军队作战时穿铠甲。铠甲上面缀有金属薄片,可以保护身体。全副铠甲分为披膊、甲身、腿裙、兜鍪、兜鍪帘等,由皮线穿联。一副铁铠甲,有的重达四十九斤左右。此外,皮制的战衣,叫皮笠子、皮甲,还有战袄、战袍等。宋代铠甲还有用极柔韧的纸做的,纸甲起于唐宣宗时,它是用一种极柔韧的纸加工锤制的,叠三寸厚,在方寸之间布以四个钉,雨水淋湿更为坚固,铳箭都难以穿透。僧道服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盛行于南北朝。到了唐代,佛、道二教并驾齐驱。宋代道教盛于佛教。据佛教章法规定,佛教僧侣的衣服限于三衣或五衣。三衣,有僧伽梨(九条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郁多罗僧(七条布缝成的上衣),安陀会(五条布缝成的下衣)。五衣,指三衣之外加上僧祇支(覆肩衣)、涅盘僧(裙子)。中国古代僧侣穿赤色袈裟。袈裟,是由许多长方形小块布拼缀而成的法衣。僧人为了表示苦行,常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布片洗净后加以拼缀,也称百纳衣。法衣,是道教法师举行仪式、戒期、斋坛时穿的,有霞衣、净衣等。道士常服为黄道袍,小叫大小衫,大多交领斜襟。他们经常系青结巾、皂绦,穿草履。宋代道士保持着古代上衣下裳和簪冠的形制。 《太平街景图》宋代平民的服装 女子服饰 宋代梳妆宋代妇女发式以高髻为尚。有的青年女子髻高逾尺,有的梳成朝天髻,有的用假发编成各种样式戴在头上,有的用金银珠翠制成各种花卉鸟类的簪钗梳篦,插在发髻上面,有的用漆纱、金、银、玉等制成两鬓垂肩的高冠。宋代贵族妇女用罗、绢、金、玉、玳瑁制成桃、杏、荷、菊、梅等花卉簪在发髻上。把一年四季的花卉合在一起嵌在冠上,时称「一年景」。据说当时朝廷官吏也受插花风气的影响,皇帝、大臣也有戴花的。宋代妇女喜欢戴真花,以牡丹、芍药为多。她们穿紫衣服簪白花,穿鹅黄衣服簪紫花,穿红衣服簪黄花。闹娥,是妇女的一种头饰,用乌金纸剪成蝶形,以朱粉点染。玉梅,是白绢制的梅花。雪柳,是用纸或绢制成的迎春花枝。还有一种「梅花妆」,据说,南北朝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卧于含章殿桧下时,梅花落在她额上,仕女们觉得非常美丽,争相效仿,在额上画梅,于是「梅花妆」流行开来,历经隋唐五代,到宋代仍然盛行。宋代女服宋代妇女冬穿袄,夏穿衫,衣着特点是上淡下艳。上衣服色一般是淡绿、粉紫、银灰、葱白等,以清秀为雅;下裙服色一般是青、碧、绿、蓝、白、杏黄等。妇女外出或成婚,头上戴盖头。盖头有两种,一种是在唐代风帽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另一种是一块大幅帛巾;多为红色,在结婚入洞房时用它遮面,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宋代青年男女离别时常以香囊、罗带互赠留念。香囊,是装有香料的小袋;罗带,即是丝带。 饰品纹样 织品纹样宋代服饰纹样受画院写生花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宋代的纹样风格与唐代截然不同,而对明清时期的影响非常明显,无论从题材到造型手法,几乎都形成了一种程序。宋代饰品宋代饰品出土实物,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情况来看,不如前代丰富。 辽金元时期 时代背景 辽、金、元(公元947─1368年)历经四百二十余年。这三个朝代由不同的少数民族执政,他们同汉族存在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服饰上互相影响。辽代初期地处我国北方,属契丹族。五代时,得后晋十六州,契丹服与汉服并行。金原为女真族,曾附属辽二百余年。金代服饰大体保持女真族形制,法定服饰承辽代样式。得宋北部领土后,参酌宋制,金代服饰具有女真、契丹、汉族三合一的综合特征。蒙古是中国北部一个部落集团,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声势浩大的质孙宴可以说是元代服饰的大展览;全国大量织造金光耀眼的金锦,令人目不暇接;妇女头戴姑姑冠,别出心裁。 辽代服饰 辽代服制辽太租在北方称帝时,上朝穿甲冑,甲冑就是朝服。得后晋领土以后,受汉族影响,创立衣冠服制,契丹族官吏着本民族服饰,汉族官吏仍穿汉服。干亨年间服制有所变化,三品以上的契丹族官吏在隆重典礼时也着汉服。日常官服分两种:皇帝及汉族臣僚着汉服,皇后及契丹族臣僚穿契丹服。辽兴宗重熙(公元1032年)以后,大礼都改着汉服。由于地处北方,气候寒冷,辽代君臣大都服貂裘。皇帝穿最名贵的银貂裘,大臣穿紫黑貂裘,下属穿沙狐裘等。皇帝公服为紫皂幅巾、紫窄袍、玉束带,或穿红袄。辽代规定,只有皇帝、大臣才可以戴帽及裹巾,中下级官吏、平民百姓私戴违法,这点和唐宋时期大不相同。辽代男子发式、妇女面饰辽代男子发式很有特点。依契丹族习俗多作髡发,头顶头发剃光,两鬓或前额留下少量头发作为装饰,有的额前留一排短发,有的耳边披散鬓发,有的把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成特殊形状,下垂至肩。辽代妇女常以金色涂面,叫佛妆。据说,是在冬月以括蒌(蒌蒿,花淡黄色)涂面,到第二年春天才把它洗掉。 《侍从荷伞图》穿左衽袍、护胸铠、长裤、革靴辽代人物图,辽代男子皆髡发 金代服饰 男子服饰金代男子的普通衣着是: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袍,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靴。金代服饰最大特点是采取环境保护色,即衣着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或相近。女真族以游牧为主,采取环境色,可以不被凶猛野兽发现,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又便于靠拢猎物。冬天,多穿白色皮袍,和冰天雪地化为一体;夏天,衣着多绣有鹘捕鹅、花卉、熊、鹿、山林等动植物图案。金人进入黄河流域之后,吸取了宋代服饰仪仗特点。有典礼时,都采取汉服制度,服衮冕,戴通天冠,着绛纱袍。公服有三种颜色:五品以上服紫色,六品、七品服绯色,八品、九品服绿色,公服下加襕。百官常服多为盘领、窄袖,胸间或肩袖饰以金饰花纹,有春水秋山景物,衣襟较短,便于骑马。金代官吏实行书袋制,官吏束带上悬书袋子,作为区别于士民的标志,书袋质料、颜色因品级高低而有区别。女子服饰金代女服以詹裙为主。它多为黑紫色,上面绣全枝花,周身有六个褶子。上衣为团衫,黑紫色或绀色,直领,左衽,前拂地,后曳地尺余,用红黄带,双垂在前。金代女服较为宽大,显得格外潇洒。贵妇人多戴羔皮帽,喜欢用金珠装饰。金代男女发式通常为辫发。男子辫发下垂两肩,女子辫发向上盘髻。年长妇女,用皂纱笼住发髻,散饰玉钿,称做「逍遥巾」。 金代砖雕吹笛童俑,戴瓦楞帽,穿窄袖袍金代仕女图,图中第一人穿褙子,后二人穿半臂,均内穿长裙 元代服饰 元代官服蒙古族入关之前,披发椎髻,冬戴帽,夏戴笠。他们的皮帽、皮袄、皮靴,多用貂鼠、羊皮制成。皮袄通常是右衽、方领。灭南宋之后,种族等级森严,全国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许多部门及地方官,大多由蒙古贵族充任,各种副职由色目人担当。由于种族有高低、贵贱之分,自然会在服饰上有所反映,蒙古贵族衣着华丽,色目人次之,汉人、南人大多衣着襕褛。蒙古族入关以后,除保持固有的衣冠之外,还引进了汉族朝祭服饰,如冕服、朝服、公服等。男子公服以长袍为主,以罗制成,大袖盘领,右衽。元代官吏实行佩牌制度,第一等贵臣佩虎斗金牌,次为素金牌,再次为银牌。元统一中国后地域空前辽阔,在交际过程中,服饰技术进一步交流。元代丝绸特点是缕金织物大量应用。纱、罗、绞、縠,无不加金。元人把这种金光闪闪的织金锦叫「纳石失」,意即波斯金锦,它是最华贵的衣料。质孙衣,又叫一色衣,上衣连下裳,衣式紧窄,下裳较短,有精粗之分。据说,元代统治者每年举行十三次大朝会,帝王、大臣、亲信穿同一色质孙衣,在大殿前用金杯按爵位、亲疏、辈分祝酒。元代衣着的用料,精粗相差悬殊。高官服装多用色彩鲜明的织金锦,以花朵大小表示品级高低。贵族男子夏季礼服,不可缺笠,其质地、造型、装饰都追求华美。元代北方人穿皮靴、毡靴的相当普遍。游牧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人都穿靴,它可以抗寒,又经久耐用。元人靴子种类繁多,质量比以往也有提高。有鹅顶靴、鹄嘴靴、云头靴、毡靴、皮靴、高丽氏靴、金刺花靴等……元代男子发式蒙古族的发式,上自皇帝下至百姓都「婆焦」,它像汉族儿童留的三搭头,即在头顶正中交叉剃出两条直线,然后把脑后四分之一头发剃去,正面四分之一剃去或剪成不同的样式,有尖角形、寿桃形,覆盖在前额,把左右两侧的头发编成辫子,披在肩上。元代妇女衣冠元代贵族妇女一般戴皮帽,穿貂皮袍。这种袍比较宽大上,多左衽,袖口较窄,袍长曳地。有的女袍,用大红织金、吉贝锦、蒙茸加工品成。元代最有特色的女帽是姑姑冠,也叫做故故、固罟,顾姑、固姑等,外形上宽下窄,像一个倒过来的瓷花瓶。它通常用铁丝和桦木制成骨架,外用皮、纸、绒、绢等裱糊,再加上金箔珠花各种饰物。这是皇后、妃子、大臣妻子戴的贵冠。 饰品纹样 织品纹样这一时期的织绣技术有很大的发展,辽、金、元三朝接受了汉族的传统吉祥图案,一方面是基于本身的吉祥意涵,另一方面则有政治上的考量。在政府的重视下,纺织工业日趋专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奠定了明清两朝织绣工业的基础。 辽代刺绣西夏穿枝莲纹缂丝 辽金元饰品和织绣技术一样,此一时期的饰品工艺也有很大的发展,从事工艺制作的匠人社会地位提高,专业化的制作也使饰品更加精美。这一时期的饰品风格相当细致,在造型上也更趋写实。 明时期 时代背景 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吸取元末农民起事的教训,对农民做出让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明王朝初期大力提倡种植棉花,由此带动了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至明代中叶以后,棉花和棉布已成为人们普遍制衣御寒的服装材料。以往人们所穿用旧丝麻絮装的「缊袍」,已为絮棉装的「胖袄」所代替,过去人们所说的「布衣」,也由麻布转指棉布了。与此同时,朱元璋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全国的集中统一,服饰制度的制定也是其中一项。朱元璋一做皇帝,即贯彻他「复汉官之威仪」的主张,下诏将元代遗留的辫发、椎髻、胡帽、男子的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的窄袖短衣、裙裳等一律禁止。又参照周汉,取法唐宋,对服饰制度做了大规模调整。这套服制先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直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才算基本确定。永乐、嘉靖时又做了些更改,使各项规定更加具体。明代首创的补子不但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织绣技术的高超 男子服饰 官服明代官服恢复唐制,但较唐代的「品色衣」等级差别更加明显。这与朱元璋获取政权后,大量接受儒家思想有关。官服中的冕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亲王等皇室成员于祭祀或朝会等大典时服用。明初冕服一如传统形制,洪武初至嘉靖年间,曾有几次变更,仅在质料、花纹位置上做些调整。历次改变,都使规定越加具体,制作也更为考究。皇室冠服,除冕服外,还有皮弁服、武弁服、通天冠服、常服、燕弁服等,用于不同的场合。几种冠服中用途最多的是常服,常服为折角向上的乌纱帽,盘领窄袖黄袍,袍的前后及双肩各绣金织盘龙,金、玉、琥珀束带。因乌纱帽折角向上加「善」字,后名「翼善冠」。与唐代相较,明代「翼善冠」要简化得多,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唯一实物,是万历帝朱翊钧的金制翼善冠。全冠用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上面镶嵌着两条金龙戏珠,姿态生动,制作精致,体现着皇帝的特殊地位。明代的文武官服,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朝服用于国家大典,戴梁冠,穿赤罗衣、裳,佩大带,以冠上的梁数及所佩的带、绶区分品级等差。公服用于早晚朝奏事、侍班、谢恩、见辞等,后改为常朝时穿便服,只在初一、十五穿公服。穿公服时,头上须戴幞头,笏板与朝服定制相同。常服用于常年理事,也是公服,形制比较简便,由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三部分组成。乌纱帽,样式前低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圆形,外表用黑绉纱,帽里为漆藤丝或麻,轻而牢固。明代开始以乌纱帽作为官帽。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定职官常服使用补子,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公、侯、伯及各品官各不相同。明代这一创制,延续至清代,成为区别官阶的又一显著标志。(看看官服补子的具体规定)。除规定外,还有葫芦、灯景、艾虎、鹊桥、菊花等品服之外的一些补子,多是内臣触景生情,自己置办的。明代在本色官服之外尚有赐服,大多由皇帝特别恩准,赐予有功勋的官员。 《明英宗像》戴翼善冠、穿十二章衮服金丝翼善冠武五品熊罴方补 一般男服明初规定平民结婚可以借穿九品官服。平时百姓服饰限制颇多。男女衣服不许用黄色,不得僭用金绣、锦绮、纻丝、绫罗。靴不得裁制花样,不得用金线装饰。饰物不得用金玉、珠翠。平民百姓的帽子不得用顶,帽珠只许用水晶、香木,不许用金玉等。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而商人只准用绢、布。对衣服的身长、袖的长、宽都规定了尺寸。这些限制,至明中、后期,多已禁而不止了。明代男子便服一般用袍衫,大襟、右衽、宽袖,下长过膝。平民百姓上身着袄,下身着裤,裹以布裙。儒士、生员、监生等读书人大多穿襕衫或直裰。直裰也叫「直身」,斜领大袖,因背之中缝直通下面,故名。此外,还有程子衣,以及褡护、罩甲的。褡护是一种比挂略长的短袖衣。罩甲有两种:一种是对襟的,为骑马者的服装,一般军民步卒不准穿;一种不是对襟的,士大夫都可服用。明代男女都束裙子。成化时流行一种马尾裙,据说来自朝鲜,裙式蓬大,京都人士都喜穿著。巾帽明代盘领大袖衫 明代巾帽形制繁多,胜于历代。最常用的是网巾,网巾编结如渔网,是一种系束发、髻的网罩,多以黑色细绳、马尾、棕丝编织而成。戴网巾,除约发外,又是男子成年的一个标志,一般衬在冠帽内,也可以单独使用,露在外面。另有儒巾和四方平定巾,是士人所戴。平顶巾,是皂隶、公使等下层小吏戴的。软巾也称唐巾,用软绢纱制作,有带缚于后,垂两旁,比较普及。此外,还有吏巾、汉巾、田字巾、卍字巾、诸葛巾等。帽有棕结草帽、遮阳大帽、圆帽、堂帽(在职官员朝堂戴的)、瓦楞棕帽,以及衙门中执役人戴的红黑高帽等。军戎服明代军戎服饰有两种:一种是将士所穿的盔甲、战袄、战衣或战袍;一种是仪卫与仪仗队所穿的服饰。明代军人的护身武装,包括铁盔、身甲、遮臂、下裙及卫足等几个部分。同宋、元大体相似,但比较先进,多数用钢铁制作。 女子服饰 明代梳妆明初妇女发式基本保持宋、元时样式。嘉靖后,花样日多。除小姑娘梳三小髻、婢女挽高顶髻、小婢挽双髻外,尚有其它多种样式。有将发髻梳成扁圆形,顶部簪宝石花朵的「挑心髻」;有仿汉代堕马髻而稍做变动,将侧垂梳成后垂状的,也有将发髻梳高,以金银丝挽结,顶上装点珠翠如纱帽般的高髻。此外,还有一种假髻,戴时罩在髻上,用簪挽住头发。到明末,发式更加繁多,有「罗汉髻」、「懒梳头」、「双飞燕」等等。妇女发上的饰物,当时盛行一种「额帕」,也叫「包头」,裹于额上,另有珠箍,也是明代妇女发上的特殊装饰。原是富贵人家妇女所戴,后来流行至一般妇女。年轻妇女还有带头箍的风尚,样式时有变化,开始较宽,以后又窄。到清初时只有一条窄边,系于额眉之上。用鲜花绕髻,也是明代妇女的时兴装饰。明代女服明代命妇冠服分礼服与常服两种。皇后礼服用于受册、谒庙、朝会等大典。皇后于大典时戴的帽子称凤冠。每顶凤冠上镶有珍珠五千多颗、宝石一百多块。据说当时有些宝石是从锡兰、印度买来的。皇后常服除凤冠外,尚有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永乐时,衣服改用黄色大衫,深青霞帔,上饰珠玉等各种饰物。另有袄子、鞠衣、缘裙等,颜色、质料、花纹等都有规定。明代授有封号官员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服饰也有严格规定。其礼服用于朝见君后、参与祭祀等大典。主要有凤冠、霞帔、大袖衫、褙子等。凤冠上的珠翟及各种珠翠饰物,依品级而有所增减。明代一般妇女的服装,基本沿袭唐、宋式样。恢复了汉族习俗,主要有袍衫、换、霞帔、褙子、比甲、裙子等。按照规定,民间妇女只能用紫色絁(一种类似于布的粗绸),不能用金绣。如穿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及浅淡颜色,不能用大红、鸦青、黄色。士庶妻所穿团衫,可以用纻丝、绫罗、绸绢,但须浅色。至明代后期,禁令废弛,民间富有者也穿红袍,甚或有穿百花袍的。褙子,是妇女的常用服饰,样式和宋代的相仿,以对襟为主,下长过膝,也可当做礼服穿用。比甲,是一种无领无袖的对襟马甲,较后来的马甲为长,据说产生于元代,是皇帝的服装,后来普及于民间,成为妇女们的服饰,直至清代仍盛行。另有一种水田衣,是用各色零星绸缎拼凑而成的,因各种色彩相互交错形同水田而得名,简单别致,深得当时妇女的喜爱。明代妇女一改过去的衣着朴素,而竞相追逐华丽、漂亮。至明代晚期,裙子花样繁多,裙幅有增至十幅的。腰间褶襉越密,有的每褶用一种颜色,色如月华,称「月华裙」;还有用绸缎裁成各式条子,上绣花纹的「凤尾裙」,以及用整幅缎料折成的「百褶裙」。各时都有不同的流行颜色。明初浅淡,明末多用素白加各种绣饰、花边。 饰品纹样 织品纹样明代贵族人家便服多用绸绢、织锦缎,上绣各种花纹。这些花纹大多含有吉祥之意,常见的是在团云和蝙蝠间嵌一圆形「寿」字,取意「五蝠捧寿」。另有一些牡丹、莲花等变形、夸张的图案,其间穿插一些枝叶、花苞,也很别致,深受时人喜爱。节日时也有许多应景花纹。 明代饰品出土的明代饰品做工都非常精细华丽,所得到的出土实物在数量上也比过去为多。 清朝 时代背景 公元1644年,原居我国东北的满族进入关内,占领北京,建立了清王朝。在清王朝统治的二百余年中,政治、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也给服饰冲击和影响。从服饰发展的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的变革最大,服饰的形制也最为庞杂繁缛。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下剃发令,军民人等限旬日尽行剃发,并俱依满洲服饰,不许用汉制衣冠,以此作为归顺与否的标志。从此,男子一改束发为削发垂辫,以箭衣小袖、深鞋紧袜,取代了明代的宽衣大袖与统袜浅鞋,传统法服被最后消灭。但从清代服饰中仍可看到对前代服饰某些方面的保留,如衮服、朝服的十二章纹;官服朝挂的补子;官员帽顶所用珠玉、珊瑚、宝石、金银的等差;以及以命妇朝冠所缀金凤、金翟数目多少区分等级的制度。清王朝后期,自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开始,至光绪时期,先后几次选派学生出国学习。留学生到国外,即剪掉了辫发,开始着西装。以后,清政府开办学堂,操练新军,采用了西式的操衣和军服。学生和军队的服饰也有了改变。 男子服饰 官服清代的官定冠服,上自皇帝,下至文武官员,以及进士、举人等,均按品级服用。冠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分冬夏两种,冬天所戴之冠称暖帽,夏天所戴叫凉帽。皇帝朝冠,暖帽为圆形,帽檐反折向上,上缀红色帽纬,顶有三层,用四条金龙相承,饰有东珠、珍珠等。凉帽则是前缀金佛,后缀舍林,亦缀红色帽纬,饰东珠,顶与暖帽相同。皇子、亲王、镇国公等,朝冠形制与皇帝大体相似,仅帽顶层数及东珠等饰物数目递减而已。文武官员的冠顶,上衔顶珠,其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顶珠之下,有一支两寸长短的翎管,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鵰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花翎为孔雀翎。尾端有如眼睛似的一圈,叫做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翎眼多者为贵。服饰有衮服、朝服、龙袍、常服袍、行袍、端罩、螃袍、补服、行挂等。衮服、朝服、龙袍是皇帝的礼服。衮服为祭祀先王、圜丘等大礼时服用。朝服用于殿廷朝会、重大军礼、外藩朝观等。龙袍,是次一等的礼服,明黄色,绣九条龙、十二章及五色云纹饰。龙袍下幅,斜向排列许多弯曲线条的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立有山石宝物等,寓「一统山河」绵延不断、「万世升平」等吉祥含义。龙袍的制作极为考究。清代龙袍,往往先由清宫第一流工师精心设计,经皇帝审定、认可后,才派专差送苏杭等地精工督造。常服袍,是日常处理政务时穿的服装,前后左右开衩,颜色花纹随意。除皇帝外,宗室成员都可以穿这种四开衩袍。行袍,为出巡、骑马时的服装,形制大体如常服袍,只是袍长略短。端罩,是皇帝的礼服挂,类似普通外挂,用紫貂、黑狐皮制作。职位较高和其它皇族近臣及侍卫等都可穿用。蟒袍是官员的礼服袍。皇子、亲王等亲贵以及一品至七品官俱有蟒袍,以服色及蟒的多少分别等差。礼服袖端做成马蹄形,俗称「马蹄袖」,男子及八旗妇女皆用。以常服代礼服穿时也需另做马蹄袖,用钮扣连于袖口,行礼时放下,礼毕解去,袍仍为常服。这是清代礼服衣袖的特点。凡官员参加三大节、出师、告捷等大礼必须穿蟒袍。官员礼服的另一种是补服,也叫补挂,是比袍短比挂长的一种长挂,对襟,胸、背各缀一块补子,是清代官服中主要的服装。挂罩在袍服外面,增减方便,是满族风习,也是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与顶戴同为品官级别的重要标志,(清代补子的具体规定),补挂为品官标志,不得混用。一般官员也有常服袍、挂,平时穿用,颜色、花纹不限。一般官员的行挂比常服挂短,袖长及肘,石青色,庶官、扈从都可以穿。清代还有一种黄马挂,是较为荣宠的官服。巡行肩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待卫什长,都例准穿黄马挂。有功大臣也特赐穿著。太平天国之后,文武勋臣得赐者较多。 清干隆皇帝冬朝服清皇帝大红暗花常服袍 一般男服一般男服有袍、挂、换、衫、裤等。马挂,一罩在袍衫之外,长仅及腰,原为军中服饰,因便于骑马,故称「马挂」。康熙末年,富家子弟开始穿著。雍正时,穿者日多。以后传至民间,不分贵贱,逐渐作为一种礼服。马挂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马甲,或叫坎肩,向例为王公贵族服用,至清后期人人可穿。长衫、袍挂是清代男子的主要礼服,官吏人士开两衩。不开衩的称「一裹圆」,为市民百姓服装。清代一般官吏士庶所戴之帽,最常见的是瓜皮帽,系沿袭明代六合帽式,作瓜棱形,圆顶,顶部有一红丝线编的结子。咸丰初,帽顶又作尖形。帽为软胎,可折旦放于怀中。一般市贩、农民所戴毡帽,亦沿袭前代。冬天人们多戴风帽,又称「观音兜」,因与观音大士所戴相似而得名。夏天则戴竺帽、凉帽等。军戎服清代早期的武士服装,也用马蹄袖。头盔有皮革和铁制两种。盔周围垂貂尾、獭尾、雕翎等装饰物,有垂于后面的护领。武将所穿锁甲,有明甲、暗甲、绵甲、铁甲,形式是上衣下裳,有护肩、护腋及护心镜。穿盔甲时,腰旁挂撒袋贮放弓矢。自火器发明后,这种盔甲已不大用了。另有藤牌营、绿营兵,戴虎帽,穿黄布虎纹衣。一般士兵穿短衣窄袖的紧身袄裤,加镶边背心。背心胸背各有一圆圈,内书兵、勇等标明所属的字样。水兵短衣窄袖,襟前也有标明某船的字样。 女子服饰 命妇冠服妇女服饰中的最高等级是命妇(包括皇后,皇太后,亲王、郡王福晋,贝勒、镇国公、辅国公夫人,公主、郡主,以及异姓的品官夫人等)冠服。它与男服大体类似,只是冠饰略有不同。冠有朝冠、吉服冠,分冬夏二种。皇太后、皇后朝冠,极其富丽。皇后之下命妇的冠饰,依次递减,有的将金凤改为金孔雀,也以数目多少区分等级。冠饰还有金约、耳环之类饰物。金约是戴在冠下用来约发的,上饰东珠、珍珠、珊瑚、绿松石等。服饰有朝挂、朝袍、朝裙、龙挂、龙袍、吉服挂、命妇蟒袍、彩帨、朝珠等。皇后朝挂,制有三式,俱用石青片金缘为饰。绣纹皆用龙,或正龙,或飞龙,下摆或用行龙,或用八宝平水及万福万寿等纹样。朝袍亦有三式,都用明黄色锦缎制作,上织龙纹。其它命妇与皇后的形制大体相似,只是颜色有明黄、金黄、香色、蓝色及石青色的区别。纹样有龙、正蟒、行蟒,以及五爪、四爪之分;数目有九团、八团、四团、二团、九蟒、八蟒、五蟒之异。 皇贵妃夏朝冠一品夫人仙鹤补霞帔 满族女服清代妇女服饰有满、汉两种。满族妇女一般穿长袍,或外罩坎肩;汉族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主,清中期以后也相互仿效。满族妇女的长袍,袖口平大,长可掩足。贵族妇女用团龙、团蟒,一般则用丝绣花纹。袖端、衣襟、衣裾等镶有各色花边。衣领较低,后渐加高。长袍初极宽大,后腰身渐小。外面往往加罩短的或长及腰间的坎肩,有对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各式。这种长袍以后演变为汉族妇女的主要服装─旗袍。满族妇女发式满族妇女大多以钿子作为发饰。钿子是以铁丝为骨,外面表以黑纱,上面饰有翠翟。普通满族妇女有梳如意头的,即在头顶左右横梳两个平髻,像如意横于脑后。大多数满族妇女梳「两把头」。后受汉髻影响,将发髻梳成扁平状,俗称「一字头」。清末,这种发髻越增越高,有如牌楼,名「大拉翅」。 晚清旗袍晚清琵琶襟坎肩 汉族女服汉族妇女服装较男服变化为少,一般穿披风、袄、裙。披风是外套,作用类似男挂,形制为对襟,大袖,下长及膝。披风装有低领,点缀着各式珠宝。里面为上袄下裙。裙子初期还保存明代的遗俗,有凤尾裙、月华裙等式样,后有在裙上装饰飘带的,有在裙幅底下系小铃的,也有在裙下端绣满水纹的,各式各样,颇为美观。清后期,又流行不束裙而着长裤,裤多为绸缎制作,上面绣有花纹。另外还有背心,长可及膝下,多镶滚边。冬季所穿皮衣,有的将里面的毳毛露出在外,叫「出锋」。清代中期以后,妇女冬季流行披斗篷,还有采自西式的大衣,也有沿用明代云肩的。汉族妇女发式汉族妇女的发髻首饰,清初大体沿用明代式样,以后逐渐增多。清中叶,模仿满族宫女发式,以高髻为尚。将发分为两把,俗称「叉子头」。又有的在脑后垂下一绺头发,修成两个尖角,名「燕尾式」。后来还流行过圆髻、平髻、如意髻等式样。此外,还有许多假髻,什么蝴蝶、双飞燕、八面观音等等。清末,又有苏州厥、巴巴头、连环髻、麻花等式样。年轻女孩多梳蚌珠头,或左右空心如两翅样的发式,或只梳辫垂于脑后。以后梳辫渐渐普及,成为中青年妇女的主要发式。头饰,北方妇女冬季多用「昭君套」,是用貂皮制作覆于额上的。江南一带还时兴戴勒子,上缀珠翠,或绣花朵,套于额上掩及耳间。髻上饰物还有簪,用金、银、珠玉、翡翠等制作,有的做成凤形而下垂珠翠,像古代的「步摇」。还有的做成各种花形,行走时轻微摇动,华丽而动人。 清代女裙云肩 饰品纹样 织品纹样清代的织绣技术承袭明代基础,有很高的水准。精致的图样可以从各类的纺织品中看出,龙袍、补子、旗袍、裙、靴鞋、荷包、香囊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花纹则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寓有深意。统治阶层专用的龙、蟒、凤、翟,威严而庄重。一般的福、禄、寿字,江山万代、富贵不斩,团鹤、团花、八宝、八吉祥,以及法轮、宝盖、宝剑、蝙蝠、意、卍字、云板、花篮、竹筒等,都寓有吉祥如意等我国民俗中的美好祝愿。清代后期,又出现许多近于写实的花纹,如寿桃、喜鹊、云鹤、牡丹、佛手、石榴、梅、苗、竹、菊等,甚至山水亭榭的风景,以及仕女人物也都织成各种纹样,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日趋求实的精神。清代饰品由于清代冠服制度的复杂,清代饰品的种类也相当繁多,有搭配冠服的冠服饰品,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饰品,大体说来清代饰品不但种类多制作也都相当精美。冠服饰品冠服之外的其它附件,有朝服的披领、颈间的硬领和领衣、朝珠,腰间的束带等。披领是文武官员及命妇穿大礼服时加在颈间披于肩上的,夏用纱罗,冬用貂鼠皮毛,形如菱,上绣蟒。清代礼服没有领,另在袍上加硬领。春秋时用湖色缎,夏天用纱,冬季用皮毛或绒。领衣是连结于硬领之下的,前后二长片,考究的用锦缎或绣花。朝珠是清代官员悬于胸前的饰物之一,形同念珠,由108颗珠串成,随官品而用不同质料,有珊瑚、金珀、蜜蜡、象牙、奇楠香之分。束带,亲王以下宗室成员都束金黄带,觉罗束红带。非上赐,带不得给予异姓。两种带色的区分也很严格,不能混用。 皇帝吉服带金嵌东珠珊瑚领约 鞋清代男子着便服时穿鞋,着公服时穿靴。靴多用黑缎制成,初尚方头,后流行尖头。着朝服仍用方头靴。另有牙缝靴,多为高级官员穿用。武弁、公差穿一种名「爬山虎」的快靴。鞋的式样有云头、扁头、镶嵌、双梁、单梁等多种。满族妇女的鞋极有特色。鞋底极高,一般为一寸多,高者达二寸,也有更高些的,上宽下圆,似一花盆,故名「花盆底」。鞋以木为底,中部凿成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底」。鞋底坚固,往往鞋已破毁,而底仍可再用。新妇及年轻妇女穿著较多,一般小姑娘至十三四岁时开始用高底。清后期,梳两把头,穿长袍花盆底鞋,已成为清宫中礼服。 高底鞋尖头小弓鞋 一般饰品发饰清朝满族妇女的发型相当特别,发饰自然也和过去不同,有花冠般的钿子,寒冷季节戴的遮眉勒,当然也有模仿汉族妇女的步摇钗。耳饰满族妇女传统习俗是一耳戴三件耳饰,后来有人学汉族妇女一耳只戴一只耳饰,随后即遭到禁止。遗留下来的耳饰有两大类:耳环及耳坠。这些耳饰在制作上也都极其精美。戒指、搬指清代的戒指非常华美,有单以金属制成的,也有镶嵌上多种珠宝的。戒指制作技术丝毫不逊于现代。搬指原本是用来保护手指的,到清代时也成为一种制作精美的饰品了。手镯清代高级衣物、饰品的制作特色是先设计画小样,经过审核后再正式开始制作,出土设计图与实物之间的差距非常小,显时工艺技术的高超。清代遗留下来的手镯实物何其它饰品一样作工都相当精细,所用的材质也相当多样。指甲套指甲套也是满族妇女特有的饰品之一,遗留下来的实物极为华丽,多在指甲套上镶上各种珠宝或以金银制成,光彩照人。佩饰清代无论男女都喜欢在身上挂些佩饰,除了传统的玉佩、香囊、荷包外,受到西方外来文化影响也开始挂起怀表,并且出现了烟袋、火鎌袋、眼镜袋等因东西文化交流而产生的饰品。钮扣清代华丽的服饰上往往配有华美的钮扣,这些钮扣不但可以固定衣物,还兼具装饰的作用。 世界十大未发掘的宝藏之谜 (1)洛豪德岛的海盗遗产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洛豪德的小岛,该岛并非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胜地,然而,“岛不在美,有宝则名”。相传岛上藏有无数财宝,周围海底也铺满耀眼炫目的宝石。 在17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威廉·菲波斯的人,在偶然中发现一张有关洛豪德岛的地图,图上标有西班牙商船“黄金”号的沉没地,他惊喜若狂,感觉到一个发财的机会到来了。原来,“黄金”号商船有一段神秘的故事,那是在16世纪50—70年代,西班牙人沿着哥伦布的航迹远征美洲,从印地安人手里掠夺了无数金银珠宝,然后载满船舱回国。 然而,他们的行动被海盗们觉察了。于是,海盗们疯狂袭击每一艘过往的商船,惨杀船员,抢夺了大量财宝。如山沉重的财宝,海盗们无法全部带走,于是将剩余部分埋藏在洛豪德岛,并绘制了藏宝图,海贼们发血誓表示严守秘密,以图永享这笔不义之财。哪知海盗们终归是海盗,哪有信用可言,一些阴谋者企图独吞宝藏,一时间血肉横飞,一场火并留下了具具尸体,胜利者携带藏宝图混迹天下,过着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生活,而藏金岛的传说也不胫而走,风靡世界。菲波斯怀揣这张不知真假的藏宝图,登上荒岛,四处勘察,然而一无所获。正当他徘徊海滩时,无意中脚陷入沙中,触及到一块异物,经发掘是一丛精美绝伦的大珊瑚,在珊瑚内竟又藏有一只精致木箱,箱中盛满金币、银币和珍奇宝物。菲波斯狂喜万分,他在岛上待了3个月,疯狂地寻觅,整整30吨金银珠宝装满了他的纵帆船,他实现了发财梦。 菲波斯发横财的消息像飓风一样传开去,一股寻金热席卷洛豪德岛以及附近海域,流浪汉、冒险家甚至王公贵族们都不远万里来到这个荒岛,人们认为菲波斯发现的财宝仅是海盗遗产中很少很少的部分,那么更多的宝藏又在哪里呢?一时间许多真真假假的“藏宝图”应运而生,充斥欧洲,高价出卖,不少发财狂们重金购买,不惜血本,结果呢?不少人或葬身海底,或暴死荒岛,或苦苦寻觅,久远踪影。海盗的遗产成了一个充满诱惑的谜团。 (2)下陵寝的宝藏 秘鲁政府近年宣布:对古印加奇姻王国首都废墟的地下国王陵墓加以严格保护,不允许人们随便破坏它,并且在严密防卫下,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秘鲁考古学家花费几年时间在此地挖掘。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在16世纪下叶,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险来到此地,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头人引路,穿过错综复杂、九曲十折的地下迷宫,来到这座地下的国王陵寝,瞬间,这位青年商人被金光灿烂的黄金珠宝照耀得不知所措,这座陵寝内摆设满珍奇珠宝,其中包括一些镶有翡翠眼睛并用黄金铸造的鱼,印第安头人平静地告诉面前这位惊恐万分的西班牙人,只要他协助建设当地的公共工程,这些黄金便全归他了。 无须犹豫,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古特尼茨拼命点头,于是,他如愿以偿以一个巨富的姿态返回西班牙. 至于古特尼茨捞得多少黄金可能永久成为未知数,但根据1576年的西班牙税收记录记载,古特尼茨不仅向国王密报了这处“小鱼”宝藏,而且慷慨地奉献了900磅黄金为税金,可见,他得到了多少财富。然而,在他之后的无数探宝者却没有这种运气,但总有人提供了激动人心的线索:在当地废墟下面,隐藏有一处“大鱼”宝藏,里面摆满更多陪葬的黄金物品。 此说真真假假,为陵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而揭开这层迷雾,则有待于那两位秘鲁考古学家的运气了。 (3)金银岛上埋藏的秘密 苏格兰作家斯蒂文森的著名小说《金银岛》讲述了个脸炙人口的探险故事,主要说以海盗和船长各自一帮人为争夺荒岛宝藏而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拼斗,在尾声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笔财宝隐藏在荒岛的某一处。 《金银岛》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岛为背景写作的,该岛位于距哥斯达黎加海岸300英里的海中,曾是17世纪海盗的休息站,海盗们将掠夺的财宝在此装装卸卸,埋埋藏藏,为这个无名小岛平添了神秘色彩,据说岛上至少埋有6处宝藏,其中,最吸引寻宝者的是秘鲁利马的宝藏。 1820年,利马市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当被称为“解放者”的秘鲁民族英雄玻利瓦尔所率领的革命军即将进攻利马,利马的西班牙总督仓皇出逃,他将多年搜刮的财宝,包括黄金烛台、金盘、真人般大小的圣母黄金铸像装上一艘“亲爱玛丽”号的帆船上逃走。不料到了海上,船长见财起意,杀死了西班牙总督,为了安全起见,船长将财宝藏进了可可岛上的一个神秘的洞穴内。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却又一直没有找到适当机会重返可可岛取走宝藏,直至1844年,船长离开人世,留下了一张难辨真伪的藏宝图。 这张图混杂在后来流传的形形色色的藏宝图中,诱惑着众多人前往可可岛,试图找到箕的藏宝。也许太神秘,也虚假,也许太隐蔽,这些传说中的宝藏仍然不见天日,它依旧使人着魔。 1978年,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使所有寻宝者目瞪口呆,哥斯达黎加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封闭了可可岛,严禁任何人挖掘。然而这之中又隐藏了一个怎样的新秘密呢?那“金银岛”的宝藏会永远被埋藏吗? (4)“圣荷西”号沉船的珍宝 1708年5月28日,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一艘西班牙大帆船“圣荷西”号缓缓从巴拿马启航,向西班牙领海驶去,这艘警备森严的船上载满着金条、银条、金币、金铸灯台、祭坛用品的珠宝,这批宝藏据估计至少值10亿美元。当时,西班牙正与英国、荷兰等国处于敌对状态,英国著名海军将领韦格正率领着一支强大的舰队在附近巡逻,危险会时时降临。然而“圣荷西”号船长费德兹全然不顾,一则他回国心切,二则他过于迷信偶然性的幸运,竟天真地认为:大海何其广大,难道会这么巧遇上敌舰吗? “圣荷西”号帆船平安行驶了几天,船长显得轻松自信了,直至6月8日,当人们惊恐地发现前面海域上一字排开的英国舰队时,全都傻了眼,猛然间,炮火密布,水柱冲天,几颗炮弹落在“圣荷西”号的甲板上,海水渐渐吞噬着这巨大的船体,“圣荷西”号连同600多名船员以及那无数珍宝沉往海底。 沉落地点经无数寻宝者的测定,终于有了一个大概的结果:它大约在距哥伦比亚海岸约16英里的加勒比海740英尺深的海底。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1983年,哥伦比亚公共部长西格维亚正式庄严宣布:“圣荷西”号是哥伦比亚国的国家财产,不属于那些贪得无厌的寻宝者。人们估计,哥国政府已经勘察出沉船的地点了,尽管打捞费用高达3000万美元,但它与这批宝藏相比就算不了什么。今年,打捞可能开始进行了。结果如何,仍是未知数 (5)沉睡海底的黄金船队 “圣荷西”号船的沉没,对西班牙人来说并非先例,早在1702年,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黄金船队”就在大西洋维哥湾被英国人击沉,从而留下探宝史上一大遗案。那时,西班牙财政困窘,一支由17艘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遵命载着从南美洲掠夺的金银珠宝火速运回西班牙,其间将经过一段最危险的海域,在6月的一天,正当“黄金船队”驶到亚速尔群岛海面时,突然一支英、荷联合舰队拦住去路,这支15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迫使“黄金船队”驶往维哥湾躲避。 面对强敌的包围,唯一而且最好的办法是从船上卸下财宝,从陆地运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但偏偏当局有个奇怪的规定:凡从南美运来的东西必须首先到塞维利亚市验收。显然不能违令从船上卸下珍宝,侥幸的是在皇后玛丽·德萨瓦的特别命令下,国王和皇后的金银珠宝被卸下,改从陆地运往马德里。 在被围困了一个月后,英、荷联军约3万人在鲁克海军上将指挥下对维哥湾发起猛攻,3115门重炮的轰击,摧毁了炮台和障碍栅,西班牙守军全线崩溃,由于联军被眼前无数珍宝所激奋,战斗进展迅速,港湾很快沦隐,此时“黄金船队”总司令贝拉斯科绝望了,他下令烧毁运载金银珠宝的船只,瞬时间,维哥湾成为一片火海,除几艘帆船被英、荷联军及时俘获外,绝大多数葬身海底。 这批财宝究竟有多少?据被俘的西班牙海军上将恰孔估计:约有4000-5000辆马车的黄金珠宝沉入了海底。尽管英国人冒险多次潜入海下,也仅捞上很少的战利品。于是,这批宝藏强烈吸引着无数寻宝者。从此,在近1000海里的海底,出现了一批批冒险家身影,他们有的捞起已空空如也的沉船,有的却得到了纯绿宝石、紫水晶、珍珠、黑琥珀等珠宝翡翠,有的仍用现代化技术和工具继续寻觅。随着岁月推移,风浪海潮已使宝藏蒙上厚厚泥沙,众多传闻又使宝藏增添了几分神秘,无疑给冒险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不幸的是那部分由陆地运往马德里的财宝,在途中有一部分被强盗抢走。这部分约1500辆马车的黄金,据说至今仍被埋藏在西班牙庞特维德拉山区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这显然又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梦想发财的人们。自从著名探险家哥伦布于1492年起四次远涉重洋,神游美洲寻宝探险以来,寻宝这一富有刺激冒险意味的活动成了一种时髦。“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被寻获,那价值连城的珠宝金银犹如热风,更掀起了空前的寻宝热潮。在当今世界上,至少有10处宝藏是寻宝者久寻不获的,它们神秘地隐藏在某一方,等待着幸运儿的寻觅、发现。 (6)亚马逊密林的黄金城 在古代,有一个以南美秘鲁为心的印加帝国,十分强盛,京城内所有的宫殿和神殿都是用大量金银装饰而成,金碧辉煌,灿烂无比。16世纪初,西班牙人推翻了印加帝国,掠夺了所有黄金宝石,西班牙统帅庇萨罗听说印加帝国的黄金全是从一个叫帕蒂的酋长统治的玛诺阿国运来的,而且那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庇萨罗立即组织探险队,开赴位于亚马逊密林深处的黄金城。然而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里,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恐惧和死亡,这里有猛兽毒蛇,有野蛮的食人部落,有迷失道路和威胁,一支支探险队或失望而归,或下落不明,使庇萨罗遥望这片森林只有以想象**了。 随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和德国人风闻黄金城的消息,谁都想一攫千金,于是蜂拥而至,深入亚马逊密林。其中,有位叫凯萨达的西班牙人率领约716名探险队员向黄金城进发,在付出550条性命的惨重代价后,终于在康迪那玛尔加平原发现了黄金城和传说中的黄金湖,找到了价值300万美元的翡翠宝石,然而这仅是黄金城难以估价的财宝中的微小部分。 传说中的黄金湖就是哥伦比亚的瓜达维达湖。在17世纪初时,一位印第安族最后一位国王的侄儿向人们描述了在黄金湖畔所举行的传统加冕仪式:当时,王位继承人全身被涂上金粉,如同黄金塑就,然后在湖中畅游,洗去金粉,他的臣民纷纷献上黄金、翡翠,堆在他的脚旁,这位新国王将所有黄金丢进湖中,作为对上帝的奉献,这种传统仪式举行过无数次,可见黄金湖的蕴藏量对人们的诱惑了。 从16世纪以来,对黄金湖的打捞一直没有停止过。1545年一支由西班牙人组织的寻宝队,在3个月时间内就从较浅的湖底捞起几百件黄金用品。1911年,英国一家公司挖了一条地道,将湖抽干了,但太阳很快地把厚厚的泥浆晒成干硬的泥板,当英国人再从英国运来钻探设备时,湖中再度充满湖水,这次代价巨昂的打捞归于失败。 1974年,哥伦比亚政府担心湖中宝藏落入他人之手,出动军队来保护这个黄金湖,从此再也无人能够接近这批宝藏。于是,神秘的黄金湖便成为一个无法揭开的谜底了。 (7)神秘失踪的第八奇观 在美国亚利桑纳州,有一个称为迷信山的山区,这里荒草丛生,怪石峥嵘,猛兽出没,到处是凶狠的响尾蛇。在山中的某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座被人们称为“迷失荷兰人金矿”吸引着无畏的探险者们。 1840年末,一位名叫伯拦塔的探险人深入山区,几经艰险,终于发现一处矿藏丰富的金矿,他仔细地作了标记,以便终生受用,从此很多探宝人一直想找出这处金矿,但很多人不幸葬身荒野,有些人则在途中惨遭印第安人们的伏击而身亡,在通往黄金通路上障碍重重,充满恐怖的气氛。 后来有一位德国探险者华兹终于找到苏獯鹂螅T谏缴洗狭饺欤缓笊衩氐厍被乩霞遥看巫芑嵘由霞复咂分实慕鹂蟆V勒飧鼋鹂蟮氐愕幕褂兴牧礁鐾椋撬┤蝗松衩氐厣焙α耍资质撬?不得而知,大概和这座金矿一样成为永久的秘密。 1891年,华兹死于肺炎,他在临终前画了一张地图,标明了这处金矿的位置。1931年,一位名叫鲁斯的男子通过种种途径弄到了这张不知真伪的地图,于是他携带地图,进入了迷信山山区,然而他却一去不返,6个月后,有人在山区发现了他的头颅,头上中了两枪,样子很惨,可以想象他一定被一种极为可怕的景象吓呆了,那么杀手又是何人呢?1959年,又有3位探险者在这处山区遇害,是谁杀了他们呢?无论怎样,凶手肯定是金矿的知情人,他们试图保留这不成为秘密的秘密,然而,这一切阻止不了倔强的寻宝人,因而,探险者的身影、枪声、腥血、响尾蛇、荒野的呼啸构成了亚利桑纳金矿恐怖的色调。笼罩在迷信山山区的迷雾更加使人混沌不安。 这些尚未出土的十大宝藏,是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已知或未知宝藏的一部分,它们是已经产生或未产生的惊险故事的线索,无疑,它给人以惊喜、疑虑、遗憾和悲伤。 (8)葬于海底的加州金矿 公元1849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一时间便掀起淘金热,西部和东部的冒险者云集此,为一寸矿地而争夺,火并、流血整整8年后,一群群人带着用血汗换来的黄金,准备回家,结束这种残酷危险的日子。一大群淘金者风尘仆仆,带着他们的妻子、孩子,辗转万里,开始了又一种恐惧的行程。他们从旧金山搭船到巴拿马,再搭骡车横越巴拿马地峡,最后乘船驶往纽约。 这群人离开巴拿马两天后,也就是1857年9月10日,所乘坐的“中美”号汽船遇上了意料不到的灾难,这艘小小的汽船有750余人,吃水太紧,加上遇到飓风,狂风暴雨的袭击使船舱破裂,海水漏了进来。 人们发现船帆被强风吹断,锅炉的火熄灭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使这群人感到绝望。他们组成自救队,妇女和儿童被送上救生艇,全部获救,但423名淘金汉连同那无法估量的黄金葬身海底。那些幸存者们个个已无法确定沉船的准确方位,这批加州黄金宝藏的下落成为一个谜团。 一位著名的寻宝专家名叫史宾赛,他曾有过寻获几艘在美国内战中沉没船只的成绩,对这艘载有黄金的“中美”号汽船表示了强烈兴趣,目前,他已花费了15年时间来寻找“中美”号,并深信已找到该船沉落的确切地点,并希望在两年内打捞出这批黄金。 史宾赛似乎为解开加州宝藏之谜带来一线光明。 (9)变化莫测的钱坑宝藏 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汤姆历险记》中描述说,海盗的宝藏都是装在破木箱里,埋在老枯树下,半夜时,这棵树的树枝阴影所落下的地方就是藏宝地,这类情景几乎就是“钱坑”宝藏的再版。 1795年10月,三位少年登上离加拿大仅3英里处的橡树岛旅游,他们发现朝海一面的大片红橡树林中突然出现空旷地,地中间独立长着一棵古橡树,树枝上似乎挂过一个古船的吊滑车,正下方有一个浅坑,根据迹象判断,这里可能埋有海盗的宝藏。 原来,橡树岛在17世纪时是海盗出没之地,有一个著名海盗叫威廉·基特,1701年他在伦敦被处决,临死前提出一个交换条件:若他能免一死,愿告诉一个埋宝地方。但他被遭到拒绝,连同那个宝藏一道被送进阴间。 那么,基特的宝藏是否就是埋在此地呢! 三位少年开始挖掘,发现那坑像个枯井,每融10英尺就碰到一块橡木板,最终毫无结果。 1803年,又一群人继续挖掘,当挖到90英尺深时,发现了一块刻有神秘符号的石板,经专家破译,意思是:在此下面40英尺埋藏了2000万英镑。人们欣喜若狂,他们一边抽水一边挖掘,在一天晚上用标杆探底时,在98英尺深处触及到类似箱子的硬物,当即大伙谈起了宝藏分配,可是第二天,人们惊讶地发现,坑内积水已达60英尺深,于是希望成为泡影。 仍不死心的掘宝者又陆续做过15次挖掘,耗资300万美元在1850年时,人们又有个奇怪的发现,退潮时,“钱坑”东面500英尺处海滩上不断冒出水,犹如吸满水的海绵不断受挤压一样,同时又发现了一套精巧复杂的通向“钱坑”的引水系统,它们使“钱坑”变成一个蓄水坑。 于是人们作出一个推论:海盗将钱坑挖得很深,然后从深处倒过来挖出斜向地现的侧井,宝藏可能离“钱坑”几百英尺远而埋在斜井尽头,离地面不过30英尺深,这使海盗们可以迷惑掘宝者而自己又能轻易挖出宝藏。 1897年人们又在155英尺深处挖出一件羊皮纸卷,上用鹅毛笔写着二封信,有的人还挖出了铁板,这些发现更使人相信:海盗们埋了一笔巨大财富,20世纪时人们估计有1000万美元,在60年代,便传说有1亿多美元了。 在“钱坑”挖掘时,曾有一个传说:必须死掉7个人才能揭开其秘密,到目前,已有6人在企图到达坑底途中丧生。看来,真正秘密的揭开已为期不远了。 现在,一个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联合公司正在对“钱坑”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发掘,在岛中心投资1000万美元钻了一口巨井,高达20层楼,并在其他地方钻了200个洞,有的达165英尺深,已接近岩层;钻头从地下带出了金属制品、瓷器、水泥等物,这家公司格外卖力,计划再挖一口直径为80英尺、深200英尺的大井,并预备了足够的抽水泵,看样子,他们准备将橡树岛翻个底朝天。原来,他们推测可能有几十亿美元埋在地下,这大概是力量和耐心的真正源泉。 “钱坑”之谜的揭晓为期不远了,它可能犹如埃及图特王陵墓一般举世震惊,它也可能是一个耗费巨资掘出的空洞。 (10)恐怖的亚利桑纳州金矿 在美国亚利桑纳州,有一个称为迷信山的山区,这里荒草丛生,怪石峥嵘,猛兽出没,到处是凶狠的响尾蛇。在山中的某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座被人们称为“迷失荷兰人金矿”吸引着无畏的探险者们。1840年末,一位名叫伯拦塔的探险人深入山区,几经艰险,终于发现一处矿藏丰富的金矿,他仔细地作了标记,以便终生受用, 从此很多探宝人一直想找出这处金矿,但很多人不幸葬身荒野,有些人则在途中惨遭印第安人们的伏击而身亡,在通往黄金通路上障碍重重,充满恐怖的气氛。 后来有一位德国探险者华兹终于找到了这处金矿,他经常在山上待上两三天,然后神秘地潜回老家,每次总会捎上几袋高品质的金矿。知道这个金矿地点的还有他的两个同伴,但是他俩全被人神秘地杀害了,凶手是谁?不得而知,大概和这座金矿一样成为永久的秘密。 1891年,华兹死于肺炎,他在临终前画了一张地图,标明了这处金矿的位置。1931年,一位名叫鲁斯的男子通过种种途径弄到了这张不知真伪的地图,于是他携带地图,进入了迷信山山区,然而他却一去不返,6个月后,有人在山区发现了他的头颅,头上中了两枪,样子很惨,可以想象他一定被一种极为可怕的景象吓呆了,那么杀手又是何人呢?1959年,又有3位探险者在这处山区遇害,是谁杀了他们呢?无论怎样,凶手肯定是金矿的知情人,他们试图保留这不成为秘密的秘密,然而,这一切阻止不了倔强的寻宝人,因而,探险者的身影、枪声、腥血、响尾蛇、荒野的呼啸构成了亚利桑纳金矿恐怖的色调。笼罩在迷信山山区的迷雾更加使人混沌不安。 古代风俗礼仪节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12 34 56 78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唐,宋,元,清女服大集粹! 一,隋唐 隋唐时,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隋代女子 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 、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唐代初 期的妇女还喜欢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 女服服饰: 大礼服: 褘衣:最隆重的大礼服。 褕翟:皇太子妃最降重的大礼服。 常礼服: 青衣:皇后礼见皇帝时穿着的。 朱衣:皇后宴见宾客时穿着的。 钿钗礼衣花钗礼衣:归嫁礼服。 宫中女官 贵妇 一般妇女 盛唐时期的女俑已由初唐的清秀型向丰腆型转变,反映出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随而妇女服装 的衫袖和长裙日渐加宽。由于纺织、刺绣和印染工艺的发展,服装的色彩、纹饰及做工也日益 精美华贵。至中晚唐时期,大袖宽衣、多褶阔裙成为时装。虽然数代皇帝多次下诏限制衫袖和 裙幅的宽度,却屡禁不止。 唐代妇女的发髻复杂多样,束发用具种类很多,特别是金银簪、钗更为华丽。除实用功能外 ,还注重装饰作用。簪、钗的质地有金、银、玉或铜,头部形式各异,上面镂刻花鸟纹,挂 垂饰,精美的嵌以宝石。这些银簪、银钗使唐代妇女别致的发髻更加多姿多彩。 女子着男装是唐朝,尤其是盛唐时期流行的习俗,无论尊卑,皆为时尚。其形象多为头戴幞头或 胡帽,身着圆领袖衫,足着乌皮六缝靴,腰系革带,看上去与男子无异。这件陶女俑出土于唐开 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的盛唐贵族墓葬,头梳双股高暑,着圆领袍服,腰柬带,脚穿靴。除未戴 幞头外,余皆男装。 此女穿袒胸窄袖衫,下着长裙,披肩绕肩而垂下,衣饰华丽,为唐代年轻贵妇形象。她坐于一细 腰圆凳上,反映了唐人由席地而坐转向垂足而坐。唐代凳子的形式主要有月牙形、细腰圆形和 长条形。椅子在唐初被称作‘绳床‘,主要在寺院中使用,四足着地,有靠背和两侧扶手,形制较 宽,便于僧人在上盘坐。‘绳床‘后来被称作‘倚床‘,至中唐以后,椅子的名称正式出现。 二,宋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 ,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女服服饰: 礼服: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长裙、霞帔为常服。 皇后 宫女 一般妇女 行人1 行人2 三,元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 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 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 便上马下马。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 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皇后 四,清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 ,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乾隆帝亦属好大喜功、浮慕好 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识到,是承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论,而不必是外观形式 ,方能传国长久。乾隆朝制定详细的冠服制度,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 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 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也 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女服服饰: 朝服:皇后的朝服则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为一整体。 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 满族妇女一般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袍,外面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肩;坎肩又叫马甲: 清朝妇女所穿的花盆式的高底鞋 清─暗花紫绸彩绣女褂 清─红绸百褶裙 清─蓝缎万字挑金龙袍 (嘿嘿``实在 忍不住``一定要放一件偶最喜欢的龙袍!!) 清─蓝浆织金九龙后袍: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海盗旗 这里是海盗旗帜的网址:http://211.158.6.6/~kidd/hdq.htm 这里是有关海盗的网站地址: http://211.158.6.6/~kidd/nereidh.htm 欢迎阅读其他类型小说《小寒资料集》,精彩小说尽在第九中文d9cn.com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概述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概述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宏伟壮丽的伟大城市,集中表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成就,在城市选址、城市供排水、城市交通、防火、城市绿化和风景区、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过卓越的成就和经验。 1、城市发展沿革:商周时期,城意味着国家,受封的诸侯国有权按爵位等级建造相应规模的城。到战国时期,周朝的条令不在起作用,各地按需要自行建城,城市规模和城市分布密度大大提高。秦统一全国后,取消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城市成为中央、府、县的统治机构所在地。以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一体制基本沿袭下来。 2、城市选址: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适中的地理位置,即择中原则;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即‘度地卜食,体国经野‘的原则;考虑自然景观及生态因素,提出‘国必依山川‘的原则;考虑设险防卫的需要;考虑水源及交通问题,往往选择水陆交通要冲。 3、城郭之制:从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阳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城郭之制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的城市建设制度。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府城有两道城墙:子城、罗城。 4、筑城方法:夏商时期已出现了版筑夯土城墙;唐以后,渐有用砖包夯土墙的例子;明代砖产量增加,砖包夯土墙才得到普及。城门门洞结构,早期用木过梁,元以后砖拱门洞逐渐推广。水乡城市依靠河道运输,均设水城门。此外为防御侵袭,有些城市还设有‘瓮城‘,‘马面‘,城垛,战棚、城楼等设施。 5、都城布局:中国古代有两种城市形式:一种为方格网式规则布局,多为新建城市,受礼制思想影响,如《考工记》中所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实例较多,如北魏、隋、唐的洛阳,隋、唐的长安,元大都与明、清北平;另一种为较为自由的不规则布局,多为地形复杂或由旧城改建的城市,受地形或现状影响较大,所谓‘凡立国都,因天材,穷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实例如汉长安,南朝建康。具体来讲有分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a、居住区:为加强对城内居民的控制,宋以前各朝均实行里坊制度,即把城内居住区分为许多里坊,内有街巷,四周用高墙围起,设里正、里卒把守,早启晚毕;北宋后由于城市发展而取消,代之以商业街和街巷的布置形式,并用‘厢坊‘或‘保甲‘等组织手段来控制城市居民。 b、市场:唐以前城内的市场集中在某几个里坊内,设有市楼或市署,由市令管理,和里坊一样按时启闭;在居民的里坊里有少量零星分布的小商店;在城外、郊野可自由设市,称为‘草市‘。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基本废除了击鼓而集的里坊式市场,形成了开放的商业街以及集中于庙宇内的市场贸易。 c、娱乐场所:从南北朝到唐代多依靠宗教寺院及风景区作为城市居民的娱乐场所。汉以后三月上已去郊外水边修禊以及九月重阳登高的风俗逐渐盛行,市民出城踏青、春游、秋游也渐多。如唐长安城南的曲江,宋东京郊外的名胜和一些私家园林,都是春游胜地。 6、道路系统:中国古代城市绝大多数采取以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置,这是由建筑物的南向布置延伸出来的。为适应各地不同的条件,在具体处理上也是因地制宜的。在地形完整的新建城市(如隋大兴)中,采用均齐方整的布置方式;而在有山川河流或改建城市(如南朝健康、汉长安)中,则根据地形随宜变通,不拘轮廓的方整和道路网的均齐。城市道路在宋以前都是土路,没有路面,宋以后砖石路面在南方城市得到广泛的应用。 7、都城绿化:中国古代对都城绿化都十分重视,历代帝都道路两侧都种植树木,北方以槐、榆为主,南方则柳、槐并用,由京兆尹(府)负责种植管理。对于都城中轴上御街的绿化布置,更为讲究:路中设御沟,引水灌注,沿沟植树。这种道边植树的做法,唐时传到了日本。 8、防火问题:宋东京城市发展很快,房屋密集,接栋连檐,常有火烛之灾,所以设立了消防队。城内每隔一里许设负责夜间巡逻的军巡捕,并在地势高处砖砌望火楼了望。南北朝以后,都城及州县城设鼓楼供报时或报警之用。从元大都开始,在城市居中地区建造高大的钟楼与鼓楼。 9、排水处理:汉长安已采用陶管和砖砌下水道;唐长安则在街道两侧挖土成明沟。宋东京有四条河道穿城而过,对用水、漕运、排水都大有好处。明时北京设有沟渠以供排泄雨水,并设有街道厅专司疏浚掏挖之职。清代北京沟渠疏浚由董姓包商世袭承揽,称为‘沟董‘,并绘有详尽的北京内城沟渠图。 10、城市规模:中国古代都城规模之大,在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是少有的。在世界古代城市面积比较中,中国古代都城占据了前七名。总的来说,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既在理论上的独特之处,又有大量的优秀实例。我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周礼制度,注重天、地、人相互关系的风水理论,对我国古代城市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著名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所有这些都是现代的中国规划师、建筑师们应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 水浒108将-人星对照表 水浒108将 三十六天罡星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天勇星大刀关胜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天满星美髯公朱仝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 天伤星行者武松 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天捷星没羽箭张清 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天佑星金枪手徐宁 天空星急先锋索超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 天杀星黑旋风李逵 天微星九纹龙史进 天究星没遮拦穆弘 天退星插翅虎雷横 天寿星混江龙李俊 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 天竟星船火儿张横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 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 天牢星病关索杨雄 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 天暴星两头蛇解珍 天哭星双尾蝎解宝 天巧星浪子燕青 七十二地煞星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地煞星镇三山黄信 地勇星病尉迟孙立 地杰星丑郡马宣赞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地威星百胜将韩滔 地英星天目将彭 地奇星圣水将单廷 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 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 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 地阔星摩云金翅欧鹏 地阖星火眼狻猊邓飞 地强星锦毛虎燕顺 地暗星锦豹子杨林 地轴星轰天雷凌振 地会星神算子蒋敬 地佐星小温侯吕方 地佑星赛仁贵郭盛 地灵星神医安道全 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 地微星矮脚虎王英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 地暴星丧门神鲍旭 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 地猖星毛头星孔明 地狂星独火星孔亮 地飞星八臂哪吒项充 地走星飞天大圣李衮 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 地明星铁笛仙马麟 地进星出洞蛟童威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地满星玉幡竿孟康 地遂星通臂猿侯健 地周星跳涧虎陈达 地隐星白花蛇杨春 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 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 地俊星铁扇子宋清 地乐星铁叫子乐和 地捷星花项虎龚旺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孙 地镇星小遮拦穆春 地嵇星操刀鬼曹正 地魔星云里金刚宋万 地妖星摸着天杜迁 地幽星病大虫薛永 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地僻星打虎将李忠 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地孤星金钱豹子汤隆 地全星鬼脸儿杜兴 地短星出林龙邹渊 地角星独角龙邹润 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贵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 地平星铁臂膊蔡福 地损星一枝花蔡庆 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青眼虎李云 地恶星没面目焦挺 地丑星石将军石勇 地数星小尉迟孙新 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 地刑星菜园子张青 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 地劣星活闪婆王定六 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 地耗星白日鼠白胜 地贼星鼓上蚤时迁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倭患与明朝(转) 倭患与明朝 一、明初的倭寇 明初,日本一些在国内失意的土豪与浪人,在中国沿海地区,武装走私,抢掠商民。当时称为“倭寇”。终明之世,一直存在倭寇问题,尤其是嘉靖年间,“倭患”成为举国震动的大事。但明前期和嘉靖时期的倭寇问题有着不同的特点,性质也有所不同。 明朝初年,从辽东经山东、浙江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在在出没”,甚至登岸剽掠。洪武二年(1369),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率领卫所士兵力剿倭寇,生擒数百人,但倭寇仍时出剽掠。于是明朝廷便大大加强海防,筑城列寨,增置卫所,添造战船。洪武朝先后在辽东到广东沿海设置五十余卫,计有士兵二十余万。每百户设一战船,千户所十船,每卫五所,共有船五十,每船旗军五十名。 永乐时,成祖一面与日本修好,同时仍加强沿海防御。永乐九年(1411)正月,命丰城侯李彬、平江伯陈瑄等率浙江、福建舟师剿捕海寇。十四年,命都督同知蔡福等率兵万人,于山东沿海巡捕倭寇。十七年,总兵刘荣(刘江)领导军民在辽东望海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抗倭战役。这年六月,倭寇分乘三十多艘船侵犯辽东,登岸后直奔望海埚。望海埚,位于金州卫金线岛西北,距金州城七十余里,是辽东沿海的要塞,地势高广,可驻兵千余。刘荣任辽东总兵后,筑石堡,置烟墩瞭望。一日,二千余倭寇乘船前来,刘荣自烟墩得报,命都指挥徐刚伏兵于山下,又派百户江隆率壮士“潜绕贼船,截其归路”。倭寇到埚下,刘荣举旗鸣炮,伏兵奋勇杀敌,倭寇大败,死者枕藉。望海埚之役,明军“生擒数百,斩首千余”。倭寇受此沉重打击,不再敢大规模侵扰。 二、倭患与明中叶抗倭战争 日本,古称倭奴国,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往来。至宋代以前,皆通中国,朝贡不绝。而元代则始终未相通。明兴元亡,倭寇不断入侵我国沿海地区,由此倭患频繁,危害不浅。洪武四年,明太祖以大国君王的风度,宣布日本等十五个邻国为“不征国”,希望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而日本则贡、寇相仍,时而遣使入贡,时而入境扰害。明太祖不得已被迫实行“禁海”。然而,倭患并没有结束,甚至愈演愈烈,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祸害。也是造成明代中日关系始终不稳定的主要障碍。迄嘉靖年间,由于倭患空前严重,于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倭战争。从而,又为明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增加了一个课题。 我国学者对明代倭患与抗倭战争的研究,历来比较重视,本世纪二十年代已有人问津。三四十年代著述益多,内中有李晋华《三百年前倭寇考》(上海国民外交委员会1933年版)、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哈佛燕京学社1934年版)、吴重翰《明代倭寇侵华史略》(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以及《倭寇事略》(上海神州国光社1946年版)等。从研究结论看,以往多数学者对“倭寇”与明中叶抗倭战争的性质并没有多大的意见分歧。八十年代初,有人撰文提出要“排除成见,用社会进步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重新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嘉靖“倭患”问题,才引发了关于这个问题一场新的争论。 1.“倭寇”的成分问题。 这是研究明代倭患由来与抗倭战争性质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各种意见分歧都与之有关。关于倭寇的成分,早在明代就有不同见解。目前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说。(1)日本海盗集团。认为“倭寇”是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和朝鲜沿海的日本海盗武装集团。(2)主体是日本海盗。认为明代的倭寇情况复杂,既有日本无业浪人、走私商人,又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从事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与破产农民参与其内,但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成分还是日本海盗。(3)主体是中国人。认为元末明初主要是日本海盗。而嘉靖以后,由于日本海盗与我国私人海上贸易商人相勾结,以及破产农民的大量涌入,倭寇的成分已经发生了变化,真倭(日本海盗)为数极少,且不居主导地位。从首领到基本群众,都是中国人,或者说大部分是中国人。所谓“倭船”,也大多数是“中国船只”。 2.倭患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种认为,主要来自日本封建势力。由元初迄明末之所以产生倭变,有元、明两朝政治、军事诸因素,也有流民、奸徒、势家大族为了生活或贪图财货,而与外来的日本倭寇互相勾结。但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乃是由于当时日本国内封建割据势力对倭寇的支持所引起的。从倭寇船只的规模、侵略计划、人员组织与训练等情况来看,更是明晰无疑。如果没有日本封建藩侯和大寺院的支持,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对此,坚持实事求是的日本学者,也无不承认。 另一种则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国内部原因造成的。他们说,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所引起的军卫制度的破坏、海防的废弛,是倭患蔓延扩大的原因之一。或者说,“主要原因不在日本,而在中国”。 3.抗倭战争的性质与作用。 这是直接关系到当时中日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广大人民群众反抗倭寇的一个重要问题。大体上有三种不同观点:(1)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根据是,倭寇的主要成分是日本海盗,他们又是由日本封建割据势力直接支持的。正是由于他们的侵扰,致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及农业、手工业、商业遭到严重损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抗击这种外来侵略劫掠活动,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2)中国内部的反封建斗争。认为嘉靖年间的所谓“抗倭战争”,压根就不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而是一场由中国沿海海商领导,有广大破产农民参加的反抗明朝政府海禁政策的斗争,是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代表资本主义萌芽的新兴力量反对封建保守势力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暂时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为“一条鞭”法的推行扫清了障碍。同时,迫使明朝政府部分放松海禁,促进了海上私人贸易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生产,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所以,明朝政府对这场斗争的镇压,只能说是历史的悲剧。(3)反对汪直海盗集团的国内战争。持此论者认为,挑起这场斗争的罪魁祸首是国内汪直海盗集团。因此,它实质上是由内祸引起的国内战争,但其性质不是资本主义萌芽与封建势力、新生势力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汪直一伙人,始终与日本等国的海盗相勾结,煽动并组织他们入侵我国东南沿海,进行劫掠活动,是历史的罪人。戚继光等爱国将领对他们进行镇压,是正义的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明末欧洲传教士东来的历史作用。明末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是中西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学者很早就从资料整理入手,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明史佛郎机吕宋和兰意大利四传注释》(张维华著,1934年版)、《欧人东渐前明代海外关系》(谭春霖著,1936年版)、《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徐宗泽著,1949年版)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研究结晶。五六十年代,着重就传教士东来的历史作用展开讨论。近十几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个问题深受重视,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论文。如: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江汉文《明清间在华的天主教耶稣会士》(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张维华《明清之际中西关系简史》(中编)(齐鲁书社1987年版);顾裕禄《中国天主教的过去和现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李亚宁《明清之际的科学、文化与社会——十七、十八世纪中西关系引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等。另外,还出版了一批译著。 欧洲耶稣会,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成立于意大利罗马,创始人为反对宗教改革的西班牙人罗耀拉。明万历十年(1582)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由印度到达澳门,次年至广东肇庆进行传教活动,万历二十九年(1601)到北京。继利玛窦之后,一批欧洲传教士相继来华。过去一般认为,利玛窦入广东肇庆之日为欧洲传教士在华传教之始。近年有人提出,在利玛窦到达澳门之前三十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租居澳门之时,当为具有近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汇的开始。有了欧洲传教士来华的活动,于是也就引出了如何评价他们的问题。 综观中国学者对耶稣会士传教活动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内,把握尺度多有不同。八十年代以前,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是基本肯定,一种是基本否定,一种是主张“一分为二”。 肯定者认为:耶稣会士本身虽是欧洲天主教反动势力的主要工具之一,但这一时期来华的传教士不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他们东来传教基本上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反映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宗教活动,符合当时中国新兴市民阶级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这些传教士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否定者说,当时侵入中国的耶稣会士,主要是以西方殖民主义为背景。他们的任务和目的是为了打开侵略中国的大门,实行“门户开放”。他们也不是散漫的个人宗教活动,而是依据殖民主义国家统治者的命令,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侵略活动。不是传播科学,而是传播宗教,为殖民主义者的经济侵略服务,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他们本身也不具备传教士和科学家双重资格。 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者认为,在揭露他们东来负有为欧洲反动势力效劳的同时,当肯定其所带来的西方科学文化,对于当时长期停滞不前的中国科学文化的苏醒、重新焕发青春所注入的积极因素。 八十年代以后,总的趋势是评价较高,而且有不断拔高的倾向。但意见交锋依然存在。 有人非常强调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进步作用。他们认为必须把明末清初的传教士同鸦片战争以后的传教士区别开。明清之际东来者,在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诸方面都没有对中国构成大的威胁。他们的主要活动是传播宗教,通过各种交往使中西方有了初步的文化交流与认识。交往的双方是平等的。有的还进而强调他们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介绍中华文明以及为中国造就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贡献。并说其时东来传教士大多数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一心传教、著书立说,在华数十年遵守中国法律,没有从事侵犯中国主权和有损于中国利益的活动。他们是进步守法的宗教人员。总之,他们在华的活动,都是无可非议的。正是由于他们的东来才造成了中国科学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不赞成这种看法。以为明清之交来华传教士具有政治上的反动性和科学上的保守性双重特点。指出耶稣会士是当时资本主义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西方殖民国家关系密切,利用宣传科学为殖民扩张服务,为入侵中国开辟道路。正是为了进入中国的大门,他们才被迫一再改变传统政策,其主观动机仍然是为了从思想上征服中国人,以帮助西方殖民主义为其主要目的。另一方面,利玛窦等人所代表的已经不是蔚为主流的近代科学与近代思想,对当时西方很多名著、名科学家的学说和理论,如哥白尼、培根、伽利略等,耶稣会士基本上没有向中国介绍。所以对西学东渐不能估计过高。有的还认为,当时中国处于闭关自守、对外妄自尊大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从整体上说,此时西方输入的科学文化,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此外,还有一些文章探讨了耶稣会士与中国士大夫的关系,以及他们向西方介绍中国物质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过程。 三、嘉靖时的“倭患” 倭寇对中国沿海的侵扰,到嘉靖时又猖獗起来。明朝中期以后,国势日益衰落,尤其到嘉靖时,海防废坏,倭寇“剽掠辄得志,益无所忌”,倭患日益严重。嘉靖二年(1523)四月,日本左京兆大夫内艺兴遣僧宗设,右京兆大夫高贡遣僧瑞佐及宋素卿先后至宁波。宋素卿原是宁波人,后来投奔日本。他贿赂明市舶太监,得先查阅瑞佐货物,市舶司设宴时也使瑞佐上坐。宗设不平,袭杀瑞佐,并俘获了明军的指挥官袁琏,都指挥刘锦亦战死海上。嘉靖帝闻讯大怒,听从了夏言的建议,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置之”。于是,撤销了市舶司,海禁更加严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巨商和海盗便和倭寇相勾结,亦商亦盗,兼行劫掠。这也是嘉靖时期倭患严重的主要原因和突出特点。 嘉靖二十六年(1547),明朝命巡抚赣南的右副都御史朱纨巡抚浙江,提督浙闽海防军务。朱纨到任后雷厉风行,着力整顿了海防,“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处死李光头等走私海商及海盗九十余人,震动一时。闽浙海商因而失去商利,遂群起攻击朱纨,朱纨愤而自杀。明朝也罢设提督海防军务的巡抚御史或巡视大臣。于是海防更加空虚,海盗与倭寇的活动也更加猖獗了。 面对倭寇的侵扰,明朝不得不再设巡视大臣。嘉靖三十一年(1552)以佥都御史王忬提督军务,巡视浙江及福、兴、漳、泉四府。王忬到任后,在浙、闽沿海地区逮捕沿海各地作为内线的猾民,倭寇因而“不复知中国虚实与所从向往”,其在海中的船只,也得不到菽粟和火药,往往自行遁走。王忬又巡视诸未筑墙的府、州、县,建城三十余处。但不久他便被调任大同巡抚。 嘉靖三十三年(1554)五月,明朝任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不解部务,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便宜行事”。同年秋,又改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专总督军务讨贼,解兵部事。张经是福建侯官人,曾总督两广军务,为当地少数民族拥戴。他受此重任,“亦慷慨自负。中外忻然,谓倭寇不足平”。 当时倭寇二万盘踞在华亭(松江)柘林川沙洼。张经选将练兵,筹划捣毁倭寇的巢穴。次年陆续调集两广土司兵,分配给总兵官俞大猷、参将汤克宽和游击邹继芳等,俟永顺、保靖苗兵到达后,即展开决战。可在此时,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又受命到浙江祭告海神,以镇倭寇,兼督察沿海军务,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赵文华来到东南,即催促张经出兵,张经自以为地位比文华高,“心轻之”,不予理会。赵文华极不满意,竟密疏诬告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欲俟倭饱飏,剿余寇报功,宜亟治”。世宗得疏大怒,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诏令逮治张经。 然而就在此时,永顺、保靖苗民已到,倭寇自柘林侵犯嘉兴,张经派参将卢镗从水陆两路进攻,大败倭寇于石塘湾。倭寇行至王江泾,张经又令永顺、保靖土兵夹击,斩首二千级,倭寇大败。余寇奔窜柘林,纵火焚巢,驾舟二百余艘出海而逃。张经指挥作战,取得王江泾大捷,一时称为自有倭患以来“为战功第一”。 王江泾大捷后,世宗命将张经逮解进京,这年十月,将张经斩首。与此同时,世宗以赵文华督察军务,赐铸关防。赵文华自此“出总督上,益恣行无忌”。张经死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得赵文华荐引,巡抚浙江,又晋为总督,以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十六年,胡宗宪虽然诱杀了海盗徐海、汪直等人,沿海屡获胜利,但“新倭复大至”,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 嘉靖三十五年(1556),戚继光受命任参将,守台州、金华、严州三郡,负责御倭事宜。戚继光到浙江后,请求在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夫,组织、训练新军,得到朝廷恩准。嘉靖三十八年秋,他亲自来到义乌,招募了三千人,制定纪律,严格训练。戚继光还创造了“鸳鸯阵”的战术,将盾牌、狼筅、长枪、叉、钯、棍、刀等长短武器联合使用,各尽所能,密切配合。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戚继光招募的这支军队就成为战斗力很强的精锐部队,开赴抗倭战场。由于这支队伍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掠浙东桃渚、圻头。戚继光率部急趋宁海,扼桃渚,在龙山大败倭寇。倭寇逃遁,乘虚袭击台州,戚继光回军与战,也大获全胜。戚继光先后九战九捷,俘馘一千余。此后,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一带大败倭寇,浙东的倭患遂告平息。 嘉靖四十一年(1562)福建成为倭患的中心,福建明军连连告急。戚继光被调入闽,在横屿、福清、兴化等地又获全胜,班师回浙。戚继光还浙后,又有大批新倭来福建。福建倭患再起,明廷急调俞大猷往剿,任命俞大猷为镇守福建总兵官,以戚继光为副,领兵剿倭。次年四月,戚继光至闽,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戚继光所率戚家军首先登上敌垒,刘、俞部相继突入,斩首二千二百,戚继光以军功升都督同知,世袭千户,并代俞大猷为总兵官。次年春,戚继光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同安王仓坪等地,斩获颇多,余倭掠渔舟出海去。福建倭患至此亦被平定。嘉靖四十三年(1564)广东总兵俞大猷在提督两广兼理巡抚吴桂芳的支持下,与其他将领先后击败倭寇于海丰等地,广东倭患也得到解除。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抗倭战争也使明王朝消耗很大。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犯台州等地起,“七八岁间,所破城十余,……官军吏民战及俘死者不下数十万”。为了御倭,明朝几乎帑藏空虚,不得不在江南实行加派,全国各地精兵良将也被调往东南沿海,因此有人指出:“由于倭寇的侵扰,明朝东南沿海富庶之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农工商业生产,都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通过这场战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放海禁的重要性。明朝廷也鉴于嘉靖时“倭乱”的教训,到隆庆时开始部分开放海禁。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 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 沿海登陆,分成许多小股,抢掠了几十个城市。沿海的官吏和兵士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 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 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 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 俞大猷(音yóu)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 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朝 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山东蓬莱人。他到了浙江,先检阅那儿的军队, 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另外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命令,马上 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 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发展到四千人。 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懂得兵士不经过严格训练是不能上阵的。他根据南方沼 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 战斗力特别强。“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过了几年,倭寇又袭击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戚继光率领新军赶到台州。倭寇在哪 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哪儿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 戚家军一次次都取得胜利。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 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 倭寇见到浙江防守严密,不敢再侵犯。第二年,他们又到福建沿海骚扰。一路倭寇从温 州往南,占据了宁德;另一路倭寇从广东往北,盘踞在牛田。两路敌人互相声援,声势很 大。福州的守将抵挡不了,向朝廷告急。朝廷又派戚继光援救。戚继光带了新军赶到宁德, 打听到敌人的巢穴在宁德城十里外的横屿岛。那儿四面是水,地形险要。倭寇在那儿扎了大 营盘踞,当地明军也不敢去攻打他们。 戚继光亲自调查了横屿岛的地形,知道那条水道既不宽,又不深。当天晚上潮落的时 候,戚继光命令兵士每人随身带一捆干草,到了横屿对岸,把干草扔在水里。几千捆干草扔 在一起,居然铺出了一条路来。戚家军兵士踏着干草铺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地插进倭寇大 营。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盘踞在岛上的二千多个倭寇全部被歼灭。 戚家军攻下横屿,立刻又进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继光传出命令,说:“远路进 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再说。” 这些话很快传到敌人那里。牛田的倭寇真的相信戚家军暂时停止进攻,防备也就松懈下 来。就在当天晚上,戚继光下令向牛田发起总攻击。倭兵毫无准备,匆促应战,禁不住戚家 军猛攻猛冲,纷纷败退。倭寇头目率领残兵逃到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击,一连攻下了 敌人六十多个营寨,消灭了溃逃的敌人。到天色发白的时候,戚家军开进兴化城。城里的百 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被戚家军消灭。大家兴高采烈,纷纷杀牛带酒,到军营来慰劳。 第二年,倭寇又侵犯福建,攻下兴化。这时候,俞大猷已经复职。朝廷派俞大猷为福建 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个抗倭名将一起,大败倭寇,收复兴化。公元1565年,俞、 戚两军再次配合,大败倭寇。到这时候,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 上帝永恒的召唤—中世纪音乐介绍 歌特音乐(Gothicmusic)这个词汇本身就和中世纪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而歌特音乐领域中的重要DaRKWaVe乐风中许多重要的乐队例如ataraxia,Qntal,estampie,camerata mediolanense,LoveIscoldThanDeath等或多或少的有着某种中世纪的情节,他们其中的乐队干脆被媒体称之为中世纪组合。他们从中世纪音乐中吸收氧份,涉取着某种神秘的元素。而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称之为黑暗时期,这更加看出和DaRKWaVe某种内在联系或是相通性,或许巧合,在这里不敢妄言。不过正如aRcaNa乐队的主脑PeterPetterson所说‘我们是中世纪的,我们的理想是做出中世纪的灵性音乐,这一切来源对我们对浪漫的追求。‘也许大家和我一样,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喜欢去溯源,那下面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中世纪的音乐吧。 中世纪的历史介乎于欧洲古代和近代之间的大约一千二百年的历史时期。中世纪开始时,欧洲政治和社会结构土崩瓦解,生活困苦,一派萧条,以后接踵而来的是漫长而迟缓的复苏。然而这个时期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却不容忽视。音乐遗产亦很重要,虽然其思维方式及认识特点与今天相去甚远,但在其它一些重要方面,当代音乐却从中世纪音乐中继承了大量财富。 ‘中世纪的‘(medieval)这一形容词与其英语的词和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词一样,都来源于拉丁名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人为,自古代文明衰落至十五世纪,文化,文学和艺术‘复活‘的整整一千年,仅仅是一首不值得称道的‘哥特人‘的黑暗插曲。历史学家虽然早已驳斥了这种偏见(可是这一观点由‘黑暗时代‘一词部分的保留下来)但是习惯上仍将这个慢长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通常公认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和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为这一时期的上下限。 ‘中世纪是从粗野原始状态下发展而来的,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罗马天主教会在思想意识上处于统治地位,在教会严密禁锢下,堕落到愚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深渊。圣经被认为是绝对权威的,是判断是非的威严标准,一切权威性的解释都是来自于上帝。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从思想言行到日常工作都是受到教会的影响和控制。中世纪的教会竭力鼓吹禁欲望主义和来世观念,宣扬原罪,来世抱应等教义。僧侣门获得了知识和教育的垄断地位,而教育本身也渗透着神学的性质。中世纪留下了一方面是封建主的暴力和寺院僧侣的宗教统治的遗迹,另一方面是诗歌,音乐,文学,,建筑和雕刻的艺术创造。音乐在艺术中当推首位。圣托玛。达坎(1225-1274天主教神学家,《神学概论》作者)称之为‘七大文艺之冠‘并把它看作‘最高尚的现代科学‘。它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在大学里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作为教授的科目。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制定了严格的音乐规则,并按照经院学派的精神,将音乐创作视为一种理性的成果,更甚于想象或感性的产物。但是这种有时被夸大了的理性结构的需要,这种代表中世纪音乐活动的特性在此却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因为它关系到这样的几个问题:澄清刚问世的复调音乐的混乱;确定节奏的小节,并找出一种表示音响时值和高度的记号。可是这种不顾一切地想忠于古代概念的愿望——这些概念往往被错误的理解——有时却搅乱了理论家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多少推迟了音乐技巧的发展。 早期音乐,教堂在此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正是宗教音乐,教堂音乐。在所有的音乐史中,从基督教到现在算起来有二千年的时间,可在这二千年的音乐史中,前面的以前年只占了很少一部分,以至于成为我们对西方音乐不能真正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了解音乐本身。史实不过是干巴巴的骨架,只有音乐才能赋予骨架以生命和意义。在研究素歌圣咏这种不太为人们熟悉的音乐时,尤其需要牢记这一点。 圣咏必须反复谛听和咏唱,直至习惯它们。可我们现在的困难比较大。只是到了二战以后,二十世纪西方的音乐学家开始注意中世纪音乐和古代音乐,这时才开始有一些学术成果。后来录了很多唱片,有一大部分是在天主教堂,各种教堂里面录的。音响效果很好,有一些回声很有意思。 听了那些以后,才会知道当时的音乐是怎样一种音乐。我们现在所将的中世纪教会音乐是从七世纪开始形成一直到1960年代的圣咏情况。圣咏的保留曲目及其所从属的礼拜仪式均系经过许多世纪的发展而得。即使有些仪式正臻稳定,圣咏仍不断的扩充和变化。大部分圣咏源自中世纪,自那以后不断咏唱,留存至今,往往讹误百出,所以说素歌圣咏是一种历史制度,是早期音乐会上演唱的曲目,也是现在仍在咏唱的仪典音乐。因此比较审慎的做法是通过近代所遵守的仪典常规来琢磨圣咏曲目,即使这样会模糊风格和实践的时间顺序。下面我们只好不顾古今之间的时间落差,按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恢复的模样,也是直到不久前还在广泛采用的模样。钻研这些曲目,至少可以领略中世纪僧侣俄人等的感受。 基督教音乐起源于犹太教音乐。后者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希伯来人的宗教音乐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组成。它很少沉思默想的意味,具有强烈的甚至粗暴的气息尤其显得响亮热烈,它完全适用于赞美诗篇中洋溢的漏*点。 最初的基督教徒很少唱歌或者根本不唱,由于遭受迫害,他们躲藏起来,而歌声会暴露他们,如果有时他们敢于哼几句旋律,那也总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此外他们的教义摈弃异教音乐中的情意主义,至少把半音阶和四分音阶看做过于颓废而加以否定。然而在东方则不总是这样,当地传统势力胜过任何对宗教的考虑。在基督教教堂歌曲中,后来彻底永久地取消了一切非自然音阶的调式,这应归功于圭多。达莱佐的影响(11世纪) 关于弥撒:埃赫里亚亲睹耶路撒冷第一次早祷的报道。‘随着第一声金鸡报晓,主教立刻下来,走进阿纳斯塔西斯窑洞(据说阿纳斯塔西斯是公元十世纪发现耶稣曾葬于其中并从中复活的基窑,后围绕基窑而建的圆形建筑——译注)。四门洞开,人群进入阿纳斯塔西斯,里面灯火通明。 当人们全部进入后,一位神父吟唱诗篇。全体会众应和,然后是祈祷。接着助祭中的一人唱诗篇,然后又是祈祷。有一神职人员唱第三首诗篇,继而以第三次祈祷和全体祝祷。三首诗篇唱毕,三次祈祷做毕,香炉拿近阿纳斯塔西斯窑洞,整个大堂内香气弥漫。此时主教站到栏杆后面,手捧福音书向大门走去,亲自诵读主的话。诵读一开始,人群中呻吟欷嘘,呼天抢地在铁石心肠也会因主耶稣为世人如此受苦而感动的潜然泪下。福音经文读毕主教离去,在赞美诗声中被引向十字架,由全体会众伴随,在那里又唱一首诗篇,做一次祈祷,然后主教为人们祝福,会众解散。主教出去时,人人走上前去吻他的手。‘——摘自《早期基督教文献中的音乐》中的《埃赫里亚游记》。 为死者而做的弥撒即‘安魂弥撒‘是特殊的弥撒,亦常配以复调音乐(但只在15世纪中叶以后)。‘安魂‘一词(Requiem)来自《进台经》唱词的第一句Requiemacternamdonaeisdomone(‘主,赐彼永恩‘)。安魂弥撒有其专用弥撒,不随节期而变化。 弥撒音乐(包括常规弥撒与专用弥撒)发表于礼仪曲集《升阶经歌集》中。另一曲集《通用本》则包含选自《日课交替合唱集》和《升阶经歌集》二书中的最常用的圣咏选粹。弥撒和日课的经文收在《弥撒书》和《每日祈祷书》中。 关于素歌:(圣咏)圣咏旋律保留在9世纪以来数以百计的手抄本中》这些手稿抄写的时间不一,地域十分辽阔,同一旋律每每见于许多不同手抄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手抄本所记录的同一旋律几乎一模一样。这一事实该如何解释?当然,一种可能是这些旋律抄自同一来源,是非常精确翔实地保留下来的,或是完全通过口授言传,或是通过某种现以无例可循的早期记谱。8至9世纪的一些作家所提出的解释基本属于这一类,同时他们还提出这‘同一来源‘即圣格里高里本人。 有一源自9世纪的传统,叙述教皇格里高里如何编篡全套素歌。鸽子在他耳边口授,他把这些圣咏唱出来,文士在屏风后记录。文士注意到乐句之间总是有着规律性的停顿(这就是鸽子口授的时候),决定要看个究竟。此处鸽子当然是象征圣灵,但有一个具体细节从历史观点来看令人难以置信。当时尚无恰当的记谱法可让文士采用。何况,把一整套圣叹归于一位作曲家笔下显然言过其实。格里高里甚至可能根本就不是作曲家。很难说他有何具体贡献。人们相信他至少负责编订过一本圣事书,即主教或神父在弥撒中所用的祷词书。 是有人把圣咏旋律系统的记录下来也好,还是把它们归诸圣灵(通过格里高里)启示也好,却于几代法兰克君主决心统一他们语言杂多的王国而进行的运动吻合。为达此目的,必须拥有一套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的统一的教会礼仪和音乐。在中世纪人心目中十分神圣的罗马是当然的典范。自8世纪末至9世纪,大量教仪和音乐‘使者‘奔波于罗马和北方诸邦之间,他们的一个有利的宣传武器就是关于格里高里的传说以及那得之于神示的圣咏。当然他们的努力遇到阻力,造成极大的混乱,虽然最终取得统一。要保证各地都唱同样的圣咏,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旋律记录下来。此时,对统一性的迫切要求仍然存在。音乐记谱法只是在即兴演唱的框架内以有很大程度统一性的条件下才出现的——起先属于‘提示‘性质,后来才记下精确的音程。简而言之,记谱法是那种统一性的结果,也是使以有的统一保持不变的手段。 每一首圣咏旋律都划分成一些乐句和手段,相应于歌词的片语和句子。在现代圣咏集中这些段落都以线谱中的纵线加以划分,纵线可长可短,视细分部分的重要性而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旋律线呈拱形;开始时较低,然后上行到较高的音,停留一些时间,至乐句结束处又下降。这一朴素自然的设计可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巧妙结合,例如,旋律的弧线可能跨越两个或更多乐句,在它下面还可能包含一些小弧线。当乐句以一个特别重要的字开始时,往往也会采用一种不常见的旋律设计,即从高音开始,然后逐渐下降到结束。 每一种形式的音乐都包含着当时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哲学的意味,也许中世纪的音乐给我们现在的人类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宗教的依附感和对神秘,对未知时代的向往。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坐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烹饪技艺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北京御膳饭店将满汉全席分为六种,并冠以不同的名字,现将其简介如下: ●满汉全席(一)蒙古亲潘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类钞*蒙人宴会之带福还家》一文中说:“年班蒙古亲王等入京,值颁赏食物,必之去,曰带福还家。若无器皿,则以外褂兜之,平金绣蟒,往往汤汁所沾需,淋漓尽,无所惜也。‘ 茶台茗叙:古乐伴奏-满汉侍女敬献白玉奶茶 到奉点心:茶食刀切杏仁佛手香酥苹果合意饼 攒盒一品:龙凤描金攒盒龙盘柱(随上乾果蜜饯八品) 四喜乾果虎皮花生怪味大扁奶白葡萄雪山梅 四甜蜜饯蜜饯苹果蜜饯桂圆蜜饯鲜桃蜜饯青梅 奉香上寿:古乐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龙凤呈祥洪字鸡丝黄瓜福字瓜烧里脊万字麻辣肚丝 年字口蘑发菜 饽饽四品:御膳豆黄芝麻卷金糕枣泥糕 酱菜四品:宫廷小黄瓜酱黑菜糖蒜腌水芥皮 敬奉环浆:音乐伴宴-满汉侍女敬奉贵州茅台 膳汤一品:龙井竹荪 御菜三品:凤尾鱼翅红梅珠香宫保野兔 饽饽二品:豆面饽饽奶汁角 御菜三品:祥龙双飞爆炒田鸡芫爆仔鸽 御菜三品:八宝野鸭佛手金卷炒墨鱼丝 饽饽二品:金丝酥雀如意卷 御菜三品:绣球乾贝炒珍珠鸡奶汁鱼片 御菜三品:干连福海参花菇鸭掌五彩牛柳 饽饽二品:肉未烧饼龙须面 烧烤二品:挂炉山鸡生烤狍肉随上荷叶卷葱段甜面酱 御菜三品:山珍刺龙芽莲蓬豆腐草菇西兰花 膳粥一品:红豆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信阳毛尖 ●满汉全席(二)廷臣宴 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是时由皇帝亲点大学士,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固兴宴者荣殊。宴所设于奉三无私殿,宴时循宗室宴之礼。皆用高椅,赋诗饮酒,每岁循例举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参加。皇帝籍此施恩来拢络属臣,而同时又是廷臣们功禄的一种像徵形式 丽人献茗:狮峰龙井 乾果四品:蜂蜜花生怪味腰果核桃粘苹果软糖 蜜饯四品:蜜饯银杏蜜饯樱桃蜜饯瓜条蜜饯金枣 饽饽四品:翠玉豆糕栗子糕双色豆糕豆沙卷 酱菜四品:甜酱萝葡五香熟芥甜酸乳瓜甜合锦 前菜七品:喜鹊登梅蝴蝶暇卷姜汁鱼片五香仔鸽糖醋荷藕 泡绿菜花辣白菜卷 膳汤一品:一品官燕 御菜五品:砂锅煨鹿筋鸡丝银耳桂花鱼条八宝兔丁玉笋蕨菜 饽饽二品:慈禧小窝头金丝烧麦 御菜五品:罗汉大虾串炸鲜贝葱爆牛柳蚝油仔鸡鲜蘑菜心 饽饽二品:喇嘛糕杏仁豆腐 御菜五品:白扒广肚菊花里脊山珍刺五加清炸鹌鹑红烧赤贝 饽饽二品:绒鸡待哺豆沙苹果 御菜三品:白扒鱼唇红烧鱼骨葱烧鲨鱼皮 烧烤二品:片皮乳猪维族烤羊肉随上薄饼葱段甜酱 膳粥一品:慧仁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珠兰大方 ●满汉全席(三)万寿宴 万寿宴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也是内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无不以进寿献寿礼为荣。其间名食美馔不可胜数。如遇大寿,则庆典更为隆重盛大,系派专人专司。衣物首饰,装潢陈设,乐舞宴饮一应俱全。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寿,于光绪十八年就颁布上谕,寿日前月余,筵宴即已开始。仅事前江西烧造的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吉祥喜庆图案的各种釉彩碗、碟、盘等瓷器,就达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余件。整个庆典耗费白银近一千万两,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丽人献茗:庐山云雾 乾果四品:奶白枣宝双色软糖糖炒大扁可可桃仁 蜜饯四品:蜜饯菠萝蜜饯红果蜜饯葡萄蜜饯马蹄 饽饽四品:金糕卷小豆糕莲子糕豌豆黄 酱菜四品:桂花辣酱芥紫香乾什香菜暇油黄瓜 攒盒一品:龙凤描金攒盒龙盘柱随上 五香酱鸡盐水里脊红油鸭子麻辣口条 桂花酱鸡蕃茄马蹄油焖草菇椒油银耳 前菜四品:万字珊瑚白菜寿字五香大虾无字盐水牛肉疆字红油百叶 膳汤一品:长春鹿鞭汤 御菜四品:玉掌献寿明珠豆腐首乌鸡丁百花鸭舌 饽饽二品:长寿龙须面百寿桃 御菜四品:参芪炖白凤龙抱凤蛋父子同欢山珍大叶芹 饽饽二品:长春卷菊花佛手酥 御菜四品:金腿烧圆鱼巧手烧雁鸢桃仁山鸡丁蟹肉双笋丝 饽饽二品:人参果核桃酪 御菜四品:松树猴头蘑墨鱼羹荷叶鸡牛柳炒白蘑 烧烤二品:挂炉沙板鸡麻仁鹿肉串 膳粥一品:稀珍黑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茉莉雀舌毫 ●满汉全席(四)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与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嘉庆元年正月再举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赋诗三千余首。后人称谓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丽人献茗:君山银针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水晶软糖五香腰果花生粘 蜜饯四品:蜜饯桔子蜜饯海棠蜜饯香蕉蜜饯李子 饽饽四品:花盏龙眼艾窝窝果酱金糕双色马蹄糕 酱菜四品:宫廷小萝葡蜜*汁辣黄瓜桂花大头菜酱桃仁 前菜七品:二龙戏珠陈皮兔肉怪味鸡条天香鲍鱼三丝瓜卷 虾籽冬笋椒油茭白 膳汤一品:罐焖鱼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琵琶大虾龙凤柔情香油膳糊肉丁黄瓜酱 饽饽二品:千层蒸糕什锦花篮 御菜五品:龙舟镢鱼滑溜贝球酱焖鹌鹑蚝油牛柳川汁鸭掌 饽饽二品:凤尾烧麦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三仙丸子金菇掐菜溜鸡脯香麻鹿肉饼 饽饽二品:玉兔白菜四喜饺 烧烤二品:御膳烤鸡烤鱼扇 野味火锅:随上围碟十二品 一品:鹿肉片飞龙脯狍子脊山鸡片 野猪肉野鸭脯鱿鱼卷鲜鱼肉 刺龙牙大叶芹刺五加鲜豆苗 膳粥一品:荷叶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杨河春绿 ●满汉全席(五)九白宴 九白宴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初定蒙古外萨克等四部落时,这些部落为表示投诚忠心,每年以九白为贡,即:白骆驼一匹、白马八匹。以此为信。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谓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后来道光皇帝曾为此作诗云:‘四偶银花一玉驼,西羌岁献帝京罗‘ 丽人献茗:熬乳茶 乾果四品:芝麻南糖冰糖核桃五香杏仁菠萝软糖 蜜饯四品:蜜饯龙眼蜜饯莱阳梨蜜饯菱角蜜饯槟子 饽饽四品:糯米凉糕芸豆卷鸽子玻璃糕奶油菠萝冻 酱菜四品:北京辣菜香辣黄瓜条甜辣乾雪里蕻 前菜七品:松鹤延年芥茉鸭掌麻辣鹌鹑芝麻鱼腰果芹心油焖鲜蘑蜜*汁蕃茄 膳汤一品:蛤什蟆汤 御菜一品:红烧麒麟面 热炒四品:鼓板龙蟹麻辣蹄筋乌龙吐珠三鲜龙凤球 饽饽二品:木犀糕玉面葫芦 御菜一品:金蟾玉鲍 热炒四品:山珍蕨菜盐煎肉香烹狍脊湖米茭白 饽饽二品:黄金角水晶梅花包 御菜一品:五彩炒驼峰 热炒四品:野鸭桃仁丁爆炒鱿鱼箱子豆腐酥炸金糕 饽饽二品:大救驾莲花卷 烧烤二品:持炉珍珠鸡烤鹿脯 膳粥一品:莲子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洞庭碧螺春 ●满汉全席(六)节令宴 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满族虽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又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规详尽。其食风又与民俗和地区有着很大的联系,故,腊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黄酒、重阳糕、乞巧饼、月饼等仪器在清宫中一应俱全。 丽人献茗:福建乌龙 乾果四品:奶白杏仁柿霜软糖酥炸腰果糖炒花生 蜜饯四品:蜜饯鸭梨蜜饯小枣蜜饯荔枝蜜饯哈蜜杏 饽饽四品:鞭蓉糕豆沙糕椰子盏鸳鸯卷 酱菜四品:麻辣乳瓜片酱小椒甜酱姜牙酱甘螺 前菜七品:凤凰展翅熊猫蟹肉虾籽冬笋五丝洋粉五香鳜鱼 酸辣黄瓜陈皮牛肉 膳汤一品:罐煨山鸡丝燕窝 御菜五品:原壳鲜鲍鱼烧鹧鸪芜爆散丹鸡丝豆苗珍珠鱼丸 饽饽二品:重阳花糕松子海罗干 御菜五品:猴头蘑扒鱼翅滑熘鸭脯素炒鳝丝腰果鹿丁扒鱼肚卷 饽饽二品:芙蓉香蕉卷月饼 御菜五品:清蒸时鲜炒时蔬酿冬菇盒荷叶鸡山东海参 饽饽二品:时令点心高汤水饺 烧烤二品:持炉烤鸭烤山鸡随上 薄饼甜面酱葱段瓜条 萝葡条白糖蒜泥 膳粥一品:腊八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杨河春绿 围城篇 围城篇 圍城可以構成引人入勝的文章,即使在歷史上,圍城多半是一種乏味、漫長的事件,不時穿插暴 力的插曲,最後則以撤退或血腥的突襲收場。 就字面而言,「圍城」(siege)這個字源自於法國,意思是「等候」,而且大部份的圍城戰都是 漫長、沈悶的消耗戰,往往對圍城者和被圍者而言都具毀滅性。本節描述圍城的過程,以及其它 用來攻佔城堡及防禦工事的方法。 通常人們利用攻擊或圍城的方式來佔領城堡。迅速攻擊並佔領城堡是最好的結果,特別是在出其 不意的情況下達成更好。相對地,一次成功的圍城行動可能要花上數週、數月,甚至數年的時 間,而且可能因為疾病、消耗、援軍的攻擊,或是城堡守軍的突擊,而使攻擊者遭受極大的損 失。 從最早的圍城戰開始,一直到十五世紀,攻佔防禦陣地的實際方法幾乎沒有改變,惟一的例外是 圍城武器漸漸地變得更具威力及破壞力。這種力量在火藥武器發展出來之時達到高峰,亦因此導 致傳統要塞的沒落。 事實上,在人類歷史很早的時候就出現過圍城戰。於八千多年前所建的耶利哥城也許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城市,其歷史中曾多次遭受圍城,甚至在約書亞繞行其城牆使之倒塌之前,就經歷過多次 的圍城戰。第一次長時間的複雜圍城戰至少可以回溯至西元前一千五百年,當時亞述人攻擊鄰近 的美索不達米亞城邦,還有亞利安人橫掃印度北部,並傾覆哈拉斑的泥磚要塞。 有些民族擅於攻城,其它的民族則否。舉例來說,羅馬人善於圍城戰,就可以選用一些被視為無 法攻陷的陣地,例如希律王建於馬撒達的那座可俯視死海的宮殿要塞(在現今的以色列)──當 然要花費可觀的費用及時間才能攻陷。即使擅長圍城戰的民族往往也必須付出沈重的代價才能獲 得成功。 傳統上,被圍城之城堡的防禦者可以無條件投降。如果不投降,最後要塞被攻陷之時,他們往往 成為被殺戮、強暴和奴役的對象。 對城牆的攻擊(最終導致攻佔城堡)通常是數個月、甚至數年的預備和活動的累積。這種攻擊對 人力和裝備而言是極大的負擔,而且會先嚐試較不亮眼、但是較有效果的技術。 圍城的第一步是包圍並完全隔絕城堡,防止被圍城者逃脫,或是被外來的部隊解救。因此,圍城 者本身往往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安情勢下。這種現象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凱撒大帝於西元前一世紀包 圍法國阿勒吉亞的高盧城鎮。正如凱撒被迫採取的方法,圍城者通常會興建土壘來保護自己,以 免遭受來自城堡或側翼的投射武器或攻擊。 攻擊者通常擁有遠比被圍城者更多的兵力。否則,被圍城者不會讓自己困在要塞之中。作者可以 假設圍城者的兵力至少是城堡內兵力的兩倍。 木造防禦工事比石頭結構更難以抵擋攻擊。火可以用來燒毀木牆,斧兵可以將之砍倒,類似投石 器和撞城木之類的武器在對付木造工事時也比較有效。另外也發展出許多其它突破城堡防禦的專 門方法。挖空法可以有效突破石造城堡。挖洞的士兵在牆上挖洞,用木材支撐住被挖空的區域。 當城牆或高塔的建材被挖空到一個地步時,士兵用可燃物塞滿挖空的區域(從十五世紀開始,亦 開始應用火藥),並且加以點燃。當木材燒掉時,城牆的這個區段就會倒塌,造成一個缺口,可 以由突擊隊攻入。 挖洞的士兵和斧兵都無法抵抗從上方投下的岩石、沸油和投射武器的攻擊。因此,在可能的情況 下,他們會在有輪的掩蔽道(gallery)的掩護下接近城堡,或是在壕溝下挖掘地道接近要塞。如 果無法使用上述的掩護法,部隊也會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在城堡牆下動作,但是往往會造成可怕 的傷亡。 圍板牆、稜堡及突堞口都是突出於城牆之外的防禦建築,主要就是為了幫助防禦者阻止破壞兵這 一類攻擊者所設計出來的。透過此類突出結構在地板上的開口,防禦者可以監視城牆的地基,否 則對於駐紮在垂直牆垣上的人而言,這些地點都是盲點。 挖地道是另外一種破壞城牆的方法。在城堡的視線外,通常是在防彈盾的後面,甚至從附近一棟 建築物的裡面開始,向下挖掘一道軸,然後漸漸向上挖向城牆(軸的角度可以預防防禦者以水淹 法反制)。 深的護城河或牆面陡峭的護城河使敵人難以接近城堡,尤其是裡面充滿水的時候。即使是一道裡 面空無一物的護城河,仍然是一個沒有掩護的區域,很容易成為攻擊部隊的殺戮之地。在部隊對 城牆發動攻擊,或是使用圍城塔、撞城木等器械之前,必須先解決護城河的問題。有一種讓器械 能夠渡過護城河的常用方法是在護城河裡塞滿岩石或成綑的木頭(稱為埽工);然後再以木板覆 蓋在填塞的區域上,讓有輪的器械能夠順利通過。可攜帶的船隻及浮橋都可以用來讓部隊通過。 登城戰,或是利用樓梯來攻擊,往往是攻佔城堡的最後一招,也是非常危險的方法。弓箭手、十 字弓手和砲兵器械攻擊牆上的守軍,步兵帶著高梯向前衝,爬向城垛,猛烈地戰鬥,企圖打敗他 們。防禦者則朝著攀爬的人射箭、投擲大岩石及傾倒沸油或融化的鉛。他們也會在攻擊的士兵爬 到梯子頂端之前,使用長竿武器將梯子推開。 若是可以的話,也可以用圍城塔(Siegetower)來攻擊城垛。圍城塔被移到城牆邊,在到達牆邊 之後,攻擊者將攻擊用的木板架在城垛上,讓部隊得以湧入,攻擊防禦者。 大部份城堡不會經常遭受攻擊,而是漸漸年久失修。木製架構(例如圍板牆或步橋)會漸漸腐 朽,而且往往要等到危機時刻才會維修,因為它們可以迅速更換。雖然大型的石製城堡可能要花 上數年的時間才能完工,但是木製的地面結構可以在數週之內進行擴建或更換。 除了更換木製結構之外,城堡往往必須用其它的方式來準備面對圍城攻擊,包括清理護城河中的 廢棄物;若是可行,可以引水充滿其中;以及修復任何倒塌的石造建築。盡可能清除大範圍的樹 木和植物也是手段之一,以避免敵人獲得抵禦射擊的掩蔽物,讓他們無法取得營火或野營所需的 木頭,並且防止他們興建圍城器械。 圍城器械是大型、笨重的裝備,多半很昂貴,而且很少由攻擊部隊運送,特別是因為在戰役中並 無法確知何時會發生圍城戰(畢竟任何一位領主都可能投降、結盟、訂約等等)。因此,部隊攜 帶興建圍城器械所需的工具及知識,並在圍城的地點進行興建。 諷刺的是,許多最大、最懾人、最昂貴的武器並不見得能夠如人所預期的一樣,成為贏得戰爭的 利器,反而表現欠佳。有一個好例子是被稱作「攻城者」的弩砲攻城塔──它是在西元前三百零 四年為了羅德斯圍城戰而建造。它有一百四十呎高,十二層,可以容納部隊及裝備,覆以鐵片, 裝備三十具各式各樣的投石器和弩砲,由兩百個人操作裝置在下方的巨大絞盤向前推進。另外還 有數百人同時推拉這部機器。儘管它的體積和外觀相當嚇人,羅德斯人卻打算破壞它,以致圍城 者將它撤出戰場,害怕這部昂貴的武器會遭遇可悲的下場。 作者在描述圍城戰的場景時,應該將魔法世界的本侃{入考量。舉例來說,一位事奉元素神祇的 祭司可能會在投石器的岩石投出之前,先對它祝福;住在地底的民族在挖掘地道或破壞城牆時的 速度會比尋常人類更快;可以利用大型的有翼生物將攻擊者運送過城牆。 圍城可以構成引人入勝的文章,即使在歷史上,圍城多半是一種乏味、漫長的事件,不時穿插暴 力的插曲,最後則以撤退或血腥的突襲收場。 就字面而言,「圍城」(siege)這個字源自於法國,意思是「等候」,而且大部份的圍城戰都是 漫長、沈悶的消耗戰,往往對圍城者和被圍者而言都具毀滅性。本節描述圍城的過程,以及其它 用來攻佔城堡及防禦工事的方法。 通常人們利用攻擊或圍城的方式來佔領城堡。迅速攻擊並佔領城堡是最好的結果,特別是在出其 不意的情況下達成更好。相對地,一次成功的圍城行動可能要花上數週、數月,甚至數年的時 間,而且可能因為疾病、消耗、援軍的攻擊,或是城堡守軍的突擊,而使攻擊者遭受極大的損 失。 從最早的圍城戰開始,一直到十五世紀,攻佔防禦陣地的實際方法幾乎沒有改變,惟一的例外是 圍城武器漸漸地變得更具威力及破壞力。這種力量在火藥武器發展出來之時達到高峰,亦因此導 致傳統要塞的沒落。 事實上,在人類歷史很早的時候就出現過圍城戰。於八千多年前所建的耶利哥城也許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城市,其歷史中曾多次遭受圍城,甚至在約書亞繞行其城牆使之倒塌之前,就經歷過多次 的圍城戰。第一次長時間的複雜圍城戰至少可以回溯至西元前一千五百年,當時亞述人攻擊鄰近 的美索不達米亞城邦,還有亞利安人橫掃印度北部,並傾覆哈拉斑的泥磚要塞。 有些民族擅於攻城,其它的民族則否。舉例來說,羅馬人善於圍城戰,就可以選用一些被視為無 法攻陷的陣地,例如希律王建於馬撒達的那座可俯視死海的宮殿要塞(在現今的以色列)──當 然要花費可觀的費用及時間才能攻陷。即使擅長圍城戰的民族往往也必須付出沈重的代價才能獲 得成功。 傳統上,被圍城之城堡的防禦者可以無條件投降。如果不投降,最後要塞被攻陷之時,他們往往 成為被殺戮、強暴和奴役的對象。 對城牆的攻擊(最終導致攻佔城堡)通常是數個月、甚至數年的預備和活動的累積。這種攻擊對 人力和裝備而言是極大的負擔,而且會先嚐試較不亮眼、但是較有效果的技術。 圍城的第一步是包圍並完全隔絕城堡,防止被圍城者逃脫,或是被外來的部隊解救。因此,圍城 者本身往往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安情勢下。這種現象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凱撒大帝於西元前一世紀包 圍法國阿勒吉亞的高盧城鎮。正如凱撒被迫採取的方法,圍城者通常會興建土壘來保護自己,以 免遭受來自城堡或側翼的投射武器或攻擊。 攻擊者通常擁有遠比被圍城者更多的兵力。否則,被圍城者不會讓自己困在要塞之中。作者可以 假設圍城者的兵力至少是城堡內兵力的兩倍。 木造防禦工事比石頭結構更難以抵擋攻擊。火可以用來燒毀木牆,斧兵可以將之砍倒,類似投石 器和撞城木之類的武器在對付木造工事時也比較有效。另外也發展出許多其它突破城堡防禦的專 門方法。挖空法可以有效突破石造城堡。挖洞的士兵在牆上挖洞,用木材支撐住被挖空的區域。 當城牆或高塔的建材被挖空到一個地步時,士兵用可燃物塞滿挖空的區域(從十五世紀開始,亦 開始應用火藥),並且加以點燃。當木材燒掉時,城牆的這個區段就會倒塌,造成一個缺口,可 以由突擊隊攻入。 挖洞的士兵和斧兵都無法抵抗從上方投下的岩石、沸油和投射武器的攻擊。因此,在可能的情況 下,他們會在有輪的掩蔽道(gallery)的掩護下接近城堡,或是在壕溝下挖掘地道接近要塞。如 果無法使用上述的掩護法,部隊也會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在城堡牆下動作,但是往往會造成可怕 的傷亡。 圍板牆、稜堡及突堞口都是突出於城牆之外的防禦建築,主要就是為了幫助防禦者阻止破壞兵這 一類攻擊者所設計出來的。透過此類突出結構在地板上的開口,防禦者可以監視城牆的地基,否 則對於駐紮在垂直牆垣上的人而言,這些地點都是盲點。 挖地道是另外一種破壞城牆的方法。在城堡的視線外,通常是在防彈盾的後面,甚至從附近一棟 建築物的裡面開始,向下挖掘一道軸,然後漸漸向上挖向城牆(軸的角度可以預防防禦者以水淹 法反制)。 深的護城河或牆面陡峭的護城河使敵人難以接近城堡,尤其是裡面充滿水的時候。即使是一道裡 面空無一物的護城河,仍然是一個沒有掩護的區域,很容易成為攻擊部隊的殺戮之地。在部隊對 城牆發動攻擊,或是使用圍城塔、撞城木等器械之前,必須先解決護城河的問題。有一種讓器械 能夠渡過護城河的常用方法是在護城河裡塞滿岩石或成綑的木頭(稱為埽工);然後再以木板覆 蓋在填塞的區域上,讓有輪的器械能夠順利通過。可攜帶的船隻及浮橋都可以用來讓部隊通過。 登城戰,或是利用樓梯來攻擊,往往是攻佔城堡的最後一招,也是非常危險的方法。弓箭手、十 字弓手和砲兵器械攻擊牆上的守軍,步兵帶著高梯向前衝,爬向城垛,猛烈地戰鬥,企圖打敗他 們。防禦者則朝著攀爬的人射箭、投擲大岩石及傾倒沸油或融化的鉛。他們也會在攻擊的士兵爬 到梯子頂端之前,使用長竿武器將梯子推開。 若是可以的話,也可以用圍城塔(Siegetower)來攻擊城垛。圍城塔被移到城牆邊,在到達牆邊 之後,攻擊者將攻擊用的木板架在城垛上,讓部隊得以湧入,攻擊防禦者。 大部份城堡不會經常遭受攻擊,而是漸漸年久失修。木製架構(例如圍板牆或步橋)會漸漸腐 朽,而且往往要等到危機時刻才會維修,因為它們可以迅速更換。雖然大型的石製城堡可能要花 上數年的時間才能完工,但是木製的地面結構可以在數週之內進行擴建或更換。 除了更換木製結構之外,城堡往往必須用其它的方式來準備面對圍城攻擊,包括清理護城河中的 廢棄物;若是可行,可以引水充滿其中;以及修復任何倒塌的石造建築。盡可能清除大範圍的樹 木和植物也是手段之一,以避免敵人獲得抵禦射擊的掩蔽物,讓他們無法取得營火或野營所需的 木頭,並且防止他們興建圍城器械。 圍城器械是大型、笨重的裝備,多半很昂貴,而且很少由攻擊部隊運送,特別是因為在戰役中並 無法確知何時會發生圍城戰(畢竟任何一位領主都可能投降、結盟、訂約等等)。因此,部隊攜 帶興建圍城器械所需的工具及知識,並在圍城的地點進行興建。 諷刺的是,許多最大、最懾人、最昂貴的武器並不見得能夠如人所預期的一樣,成為贏得戰爭的 利器,反而表現欠佳。有一個好例子是被稱作「攻城者」的弩砲攻城塔──它是在西元前三百零 四年為了羅德斯圍城戰而建造。它有一百四十呎高,十二層,可以容納部隊及裝備,覆以鐵片, 裝備三十具各式各樣的投石器和弩砲,由兩百個人操作裝置在下方的巨大絞盤向前推進。另外還 有數百人同時推拉這部機器。儘管它的體積和外觀相當嚇人,羅德斯人卻打算破壞它,以致圍城 者將它撤出戰場,害怕這部昂貴的武器會遭遇可悲的下場。 作者在描述圍城戰的場景時,應該將魔法世界的本侃{入考量。舉例來說,一位事奉元素神祇的 祭司可能會在投石器的岩石投出之前,先對它祝福;住在地底的民族在挖掘地道或破壞城牆時的 速度會比尋常人類更快;可以利用大型的有翼生物將攻擊者運送過城牆。 围城术语 弩砲(ballista): 形狀像巨大的十字弓,用來發射重型標槍,使用成束的皮索提供動力。弩砲的威力極大,只要一 發標槍就可以刺穿數人,而且幾乎可以刺穿任何護具。這類武器多半做為防禦武器,而不是圍城 者所用,因為它們在面對石頭時效率不高,而且需要的操作空間不像投石器那麼大。弩砲和投石 器一起出現在每一場重要的圍城戰中,至少有三百年之久。(希臘字oxybeles;拉丁文 ballista,scorpio,cheiroballistra) 撞城木(batteringram,或稱破城鎚)(o): 沈重的木樑,用來撞倒門或牆(後者速度較慢)。以最簡單的形式而言,它就是一根由十幾名士 兵攜帶的巨大木頭,用來擊穿小城堡的門。形態較為複雜的撞城木,則裝有楔形鐵頭,裝置在四 輪車上,讓它能夠有節奏地晃動,並可能由有輪的車保護,或裝置在圍城塔中。撞城木是最古 老、最原始的圍城器械。(拉丁文testudo) 有輪覆棚(cat): 一種有輪的棚子,在部隊移向防禦工事的時候提供保護。覆棚往往用來遮蔽撞城木或螺旋機,有 時候附在圍城塔的後面,讓更多部隊跟在它的後面。 投石器(catapult): 一種圍城器械,利用以大型絞索驅動的手臂來投擲岩石。若是要突破堅固的帷幕牆,或是破壞高 塔,必須集中發射這一類的投射武器,並且長時間攻擊;但是在除掉成群防禦者、破壞城垛或擊 毀木造結構(例如圍板牆)時,就會容易許多。就和弩砲一樣,投石器從西元前一千五百年開 始,就幾乎應用在所有的圍城戰中,直到西元一千五百年為止。(希臘字lithobolos;拉丁文 onager) 大釜(cauldron)(d): 裝置在火盆上的鑄鐵盆,用來燒油或融化鉛,然後可以倒在牆上或從屠口倒在攻擊者身上,造成 可怕的致命傷害(護具對此類攻擊沒有什麼防禦能力)。 鉤索(crow)(d): 一種由平衡的長竿和線組成的裝置,可以讓防禦者從城牆上垂下,用來鉤住圍城的士兵,將他拋 離地面或是把他丟進城堡裡。 埽工(fascine): 大綑的木棍(通常為五至六呎高,三至四呎寬),用途很多樣化,包括強化野戰防禦工事及填塞 護城河。 掩蔽道(gallery)(o): 有蓋的木製通道,為了保護圍城者而建造,通常會覆以生獸皮以抗火攻。掩蔽道用來讓攻擊者得 以接近城牆、挖掘圍城壕溝等,而且多半依階段建造,漸漸地變長,並且更加接近城堡。 加斯卓非特(gastrophetes): 意為「腹弓」,這是十字弓的早期形態,約在四百年前發展出來,顯然在古希臘被用來做為圍城 武器。亦稱為希隆之加斯卓非特(Heron‘sgastraphete)。 吊籃(Hoist)(o): 一個沈重的框架,裝置有一個巨大的平衡石及一個拉桿,其中一端裝設一個籃子,體積足可容納 數名攻擊者,可以將他們送到城牆的頂端。 圍城梯(siegeladder)(o): 高大的樓梯,靠在城牆上,圍城者用它來登牆。這類的樓梯大多由一根長木材為軸,上面加設橫 的短木。(希臘字sambuca;mughalnarduban,zeenahpae(寬梯子)) 防彈盾(mantlet)(o): 一面大型木製盾牌,將之架起,或裝設在輪子上,用來保護至少兩名圍城的士兵,通常是在裝填 慢速武器(例如十字弓)時需要掩護的士兵。防彈盾可以緩緩地移向城牆。 攻城炸藥箱(petard)(o): 一種粗製的爆炸裝置,透過吊籃來裝設,用來炸開牆上的縫隙。 縛木索(ramcatcher)(d): 在長木棍的一端裝上鉤子或叉子,防禦者將之放下,抓取用來攻擊城牆的撞城木或螺旋機,然後 迅速收起,將攻城的器械破壞掉或是使之移位。綁在繩索上的捕捉鉤也以同樣的方式運用。 臨時堡(redoubt,或稱據點): 小型的野戰要塞,通常興建於中立地區,或是高地的突起處,多半以土壘為主,再以柵欄或埽工 加強。圍城者通常會興建此類建築。(法文bastille) 螺旋機(screw)(o): 這種裝置靠在牆上,用來在牆上打洞。使用此類裝置的攻擊者通常需要掩蔽道的保護。(拉丁文 musculus) 圍城器械(siegeengine): 任何特別為了協助圍城戰進行的機械。有許多類型,但是大略可以分成投射型武器和非投射型武 器。精於製造此類武器的工程師是古代及中古軍隊非常重要的成員。另一方面,操作此類器械的 部隊通常是最不受重視的,而且地位往往只比勞役略高一點。這類器械使用大量的木材,而且體 積和重量皆極龐大,以致於多半在戰鬥地點進行建造(或者在較少見的情況下,會預先製好零 件,再運送到圍城地點)。 投射型武器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類型:弩砲、投石器、彈石器以及拋石機(皆分別討論)。在中古 時期,有許多術語用於指稱此類武器,不過這些術語多半可以套用於一種以上的武器,而且並非 技術的專門用語。作者可以善加運用這些名稱,包括beugle,blida,scorpion,onager, bricole,calabra,fronda,engin,espringale,fundibulu,manganum,martinet, matafunda,mategrifon,petrary,robinet,springald,tormentum以及tripantum。 大型或威力強大的武器通常會擁有適當的名稱(例如「戰爭之狼」,「神之鎚」),而且可能會 將名稱裝飾於器械之上。 非投射型圍城器械包括攻城塔、撞牆木、螺旋機及防彈盾(亦分別討論)。 彈射器(springnal): 一種圍城器械,使用可移動的支架來發射岩石或標槍。支架通常以數層薄木板組成,以絞車將之 彎曲至發射位置。在四種圍城器械的主要類型當中,彈射器是最簡單,也很可能是最古老的型 式。用來發射岩石的彈射器威力大多不及投石器(更不用提拋石機了),而用來發射標槍的彈射 器準確度亦遠遜於弩砲。但是,它絕對是一項可怕的武器。亦被稱為「彈射引擎」(spring engine)。 圍城塔(siegetower)(o): 圍城塔必須高於所要攻擊的城牆。因此,它們的高度也許只有三十呎高,但是據悉也有人用過更 高大的圍城塔。舉例來說,在一一四七年的里斯本圍城戰中,就使用過兩座分別為八十三呎和九 十五呎高的圍城塔。 由於圍城塔用來協助清理牆上的守軍,因此有時候被稱為「惡鄰」;亦有人稱之為「衝擊塔」 (belfry)。 圍城塔用公牛來拉動繩索及滑輪,拖向敵人的城牆。設置的方式是公牛朝著遠離城牆的方向移 動,透過裝設在圍城塔前方的滑輪,將圍城塔拉向前。另外一種較緩慢的方法是讓人坐在塔裡, 使用曲柄來向前轉動輪子。(法文beffroi,malvoisin;mughalseeba) 拋石機(trebuchet): 一種巨大的強力圍城器械,使用巨大的平衡石來拋動巨石,甚至也可能拋出死去的牛隻及馬匹; 標準的拋石機可以將三百磅的岩石投擲約三百碼遠。拋石機於十二世紀時開始使用,也是中古時 期惟一不是源自古代傳統的主要圍城器械。在所有未使用火藥的投射器械中,這是最巨大、最緩 慢、最具破壞力,也是最昂貴的器械。作者不可低估這些怪物的體積:它們可能高達六十呎,支 架長達六十呎,裝備一個重達兩萬磅,甚至三萬磅的平衡石,而且需要數十人甚至上百人來操 作。 堕落天使 【资料】关於堕天使路西法的典故 首先要声明的,是姑且不论上帝耶和华究竟是神还是外星人,敝人这一篇文章是将上帝定以神的 身分,再经由敝人对圣经及灵学的研究所提出的看法,并无抨击现今教会及圣经的立场,各读者 诸君就当闲聊看看吧! Lucifer(路西法)原文为Lucifinil(路西菲尔),是在欧美信仰天主的国家中所禁忌的 名字。 如果以Lucifer去查字典,会查到以下的内容: 〔名词〕 『诗』:晓星(Phosphor);(被当作晓星的)金星(Venus) 『圣经』:恶魔,撒旦(Satan)(as)proudas~极其傲慢。 【字源】源自拉丁文「运光者」之义。圣经旧约「以赛亚书」14章12节:‘Howartthou fallenfromheaven,OLucifer,Sonofthemorning.‘ (黎明的儿子,晓星,你如何竟从天上掉下来。)Lucifer原指没落的巴比伦(Babylon)之 王,後来被误解为由天使沦落的撒旦。 如果诸君相信,还自以为是的告诉别人或宣传,那诸君的罪过可大了。 上面的解释有一半是对,一半是不对的。原因在教庭。 一般而言,Lucifer就代表了撒旦,事实上他就是撒旦,只不过撒旦应该算是一种封号──地 狱之王的封号,就像有天使长、炽天使或是大天使,这种称号一样。 但在圣经中天使、恶魔或是撒旦是何时出现在世界的呢?圣经旧约创世纪中并没提到这一 点,不过似乎在人类被创造出来之前就有天使们的存在,而在人类出现後就有了撒旦的名讳。事 实上在创世纪之中,被隐藏了一段天使战争的过程,也因为有天使战争,才会有堕天使这个名词 出现。 天使战争的见证在圣经中经常可以见到,如启示录12章第7至9节:「在天上就有了战争,米 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并没有得胜。因此,天上再也没有他们的地 方。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到了地上。」以及彼得後 书第2章第4节:「即使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待审 判。」等。 不过这些都只流於片段,较为完整的经过都被当时中世纪教庭的教会制度给封印起来,称它 作里圣经、黑圣经或圣经原书〝apocrypha〞,(伪经;圣经旧约中因典据不明而被教庭删除的十 四篇。也就是这些章节是不能当作教典的,一旦当了教典,神的地位可能会引起质疑…)但确实 有里圣经的存在,日後的密尔顿(英国诗人,1608~1674)才得以有创作失乐园一书的依据。而 读者诸君也才会被教庭搞得一知半解的胡乱瞎掰路西法或是堕天使这专有名词。 在里圣经禧年书的部分(原圣经创世纪之完整版)神创造了天地之後,又创造了七个主要的 天使,为第一代的七创世天使,接着才开始「神的运行在水面上」的动作。这七位创世天使其总 和的灵质能接近或等於上帝耶和华这个神本身,其中又以第一件作品:代表及掌管光明与黑暗的 创世天使路西菲尔的灵质能最强,相当於神本身的七分之六左右,这种近乎神的力量使得路西菲 尔有点得意,但神也不会这麽愚昧的创造出与他能力相同的〝神〞,所以神与天使唯一的差别乃 天使全都没有物质化的体,也就是没有肉身,路西菲尔当然也不具有肉体,他只是拥有强大能量 的灵质,但已是很明显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天使长了。 目前圣经中的天使都是以米迦勒为天使长,其实这又是教廷修改圣经的杰作。原本的天使长 应当是鲁西菲尔,第二任的天使长才是米迦勒(因为第一任的叛变了啦~~)中世纪的教庭不但 自行以〝神的意志〞修改了天使的位阶,还刻意降低鲁西菲尔的能力,独尊一神论的教庭怎麽可 能允许有其他的〝物〞或〝天使〞其能力接近或等於神呢?其实神光以同时具有灵、魂、体三个 次元的灵格便足以傲视只有灵及魂的天使,教廷的行为根本是多此一举,但那个时代的人知识背 景也只能以为灵及魂才是伟大的,殊不知自我的肉体才是最伟大的能量蕴藏宝库,而神正因为有 了灵、魂、体三个灵格才显得完美。 然而纯粹的灵质能量如果要自行〝制造〞出肉体来,基本上是超级困难的事情,因为这牵涉 到物理学的熵理论。所以,拥有肉身对所有的天使来说都是极度奢侈的。也就因为这〝肉身〞的 因果,引起了最初天使路西菲尔对亚当及神的不满! 亚当,全名应该称为亚当.弥赛亚〝adammessiah〞(意思是神的第一个儿子);乃神所创 造的第一个人类也。 亚当拥有天使所没有的肉体,有完整的魂,甚至也有由肉体所延伸出的微灵质,几乎神有的 亚当全都有了,只是量能的大小不同而已。这当然令路西菲尔忌妒亚当的存在。亚当被创生後隔 了一段时间才有夏娃的创生,这其间的创生过程,其实就是天使战争的来龙去脉;所以这段章节 也很理所当然的被教庭略作修改,无条件的删除了这一整段的章节。 诸君去以Lilith去查字典,应该查出以下的内容: 『名』:莉莉丝(或作李丽丝);夜妖(夜魔)古代闪族传说中的女妖,常在夜间的荒野出现 袭击幼儿。 『希』:希伯来民间传说中亚当的第一任妻子。 莉莉丝究竟是谁?为何称作亚当的原妻?既有夏娃的存在,那莉莉丝是什麽时候和亚当搞上 一腿的?夏娃不成了外遇?圣经里没有解释。 莉莉丝其实是天使之一,不过现在只有於〝堕天使名录〞或〝妖怪图监──夜魔〞中可以找 到这个角色,每次女神转生系列作品绝对少不了她。 这和天使战争有什麽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她是导火线! 神在创造亚当後由米迦勒带领到第十至高天,并将天界其余九天的天使全部召集,宣布封亚 当为弥赛亚,要众天使对这位弥赛亚膜拜,并赐阿克天使莉莉丝(archangel)侍奉亚当。此时莉 莉丝因为没有形体而向全能的耶和华要求赐予肉身,但如果天使拥有了肉体,其灵格不就与神同 等?此以一要求当然被耶和华回绝了;於是浓厚的火药味就因为亚当.弥赛亚的出现而蔓延在天 界。 立在第九原动天的最前面,最初的天使,美丽又高贵的路西菲尔断然拒绝了向亚当参拜。因 为:「为何要逼我参拜他呢?我绝对不会参拜如此卑劣,比我晚出现的东西。在他形成之前,我 就已经存在了,他才应该要参拜我。」(里圣经亚当纪13至14节) 此一举动当然触怒了上帝;路西菲尔悻然离去。 天使战争一触即发。 路西菲尔开始觉得自己也可以当神,连同第二创世天使,代表及掌管活力、季节,天界的守 门者,原本的撒旦──贝尔其巴普(Beelzebub;圣经译作别西普,其原因见敝人〝K.K.音标的祸 害〞,於马太福音12章24节出现)等一群实力坚强的天使及赞同路西菲尔说法的天使群起叛变 (真是爽快的举动啊!要注意的是,其实此时这一群天使的〝魂〞的灵格已呈现逆转型态,已可 以叫堕天使了~~)。 炽天使中的炽天使,总天使长路西菲尔登高一呼,宣布抛弃天使〝菲尔〞的封号(或冠 名),带领着跟随叛变的天使,其人数将近有总天使群的三分之一左右,展开一场无天无日无月 无地的对决! 神命米迦勒迎战(也只有他才算够格与路西法单挑了)。 双方互K了半天,大部分的堕天使都在包抄围炉的手段下被打出天界,落至创界山下的奈落 界,但路西法的次元级数与米迦勒同等,量却比米迦勒高出许多、太多、非常多(用士郎正宗老 师的说法就是韵度相等,念度不同),反而是米迦勒渐渐不敌,神才藉着神子亚当的〝体〞出面 (教庭的教义是耶稣,但这是因一神论而修改圣经的杰作)带着〝神威〞击倒了路西法。(圣经 中的雷霆,作用原理和以太基础粒子有关~~基於这篇是讨论堕天使,有关灵学、物理学下次再 向各位讲解) 诸君有没有想到一点,就是神为什麽不自己出面,一次就把路西法打死呢?我也觉得奇怪。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是神因为依照混沌因果律(TheLowofcausalityinThechaos)来创 世,所以祂并不能介入此律之中,否则此律的结构将崩溃,因此神才会一直以代行者来控制或实 行神蹟(例如摩西),这样就可以避免律的无效化而产生物质界崩坏。但要摩西作作简单的大海 分开(重力场控制)还算简单,要灵质低的亚当破坏路西法的高灵质灵核却是超级难上加难(韵 度及念度都很难中和),因为路西法的灵质接近神本身啊。 好了;拉拉杂杂写了这麽多废话,不晓得读者诸君看懂没有? 不懂或是觉得我说错了可以来信讨论,你不问或是不指证我的话,我也没辄了。(下次碰到 有人自称路西法的话;问问看他懂不懂这堕天使的来龙去脉哦!) “恶魔和他的党羽从高高在上的天堂坠落。经过三天三夜,天使们从天堂坠入地狱;他们和那些 领头的(alltheLord原文)化身为魔鬼,因从他们口中所出的,手中所行的是不能被崇拜 的” 凯德蒙,创造:背叛天使的坠落(c.a.D.670) lucifer其人: 人子阿,你为推罗王作起哀歌,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无所不 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以西节28:12 因你贸易很多,就被强暴的事充满,以致犯罪,所以我因你亵渎 圣地,就从神的山驱逐你。遮掩约柜的基路伯阿,我已将你从发 光如火的宝石中除灭。你因美丽心中高傲,又因荣光败坏智慧, 我已将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们目睹眼 见。以西节28:16,17 各国民中,凡认识你的,都必为你惊奇。你令人惊恐,不再存留 于世,直到永远。以西节28:19 他们必使你下坑。你必死在海中,与被杀的人一样。在杀你的人 面前你还能说我是神吗?其实你在杀害你的人手中,不过是人, 并不是神。以西节28:8,9 季度作家度怀特(DwightPentecost)写到: ‘假使露西非尔要取悦耶和华,根本不必去学习如何演奏乐器.如果你高兴,他有与身具来的器 官露西非尔,因为它的美丽,能做到任何乐器在优秀的演奏家手中所能做到的露西非尔他 就是赞歌.‘它的名字‘serpent‘就是‘那发光的物体‘ 他的罪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阿,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 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 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 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 深之处-以赛亚书14:12-15 天堂中的战争: 在圣经中,并没罕有描述关于天使如何从耶和华的荣耀中坠落的篇章,这些仅有的文字告戒我们 必尊行经上所说,否则将招致神的惩罚,神的愤怒能带来的毁灭。 天使中的两派 1。露西非尔 2。古利格利 巫 一、姓氏 巫氏系承巫彭源起山东平阳 巫姓的人,正是医学传家的一个著名家族,上古的名医神巫,可以说都是他们最为出色的老祖宗。 《姓氏考略》上说:“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风俗通》记载说:“凡氏于事,巫、卜、匠、陶是也”;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说的:“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著养性经也”,都是最为确凿的证据。 除了济世活人的不朽事业之外,在另外的方面,巫氏也是自古以来就很有表现的。譬如,殷商时的巫贤,就是一位辅佐殷帝祖乙的历史名相;汉代时的巫都,也以著有《养性经》而名登经传。 源远流长,直溯上古的巫氏家族,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主要都是繁衍于平阳一带。历史上,名为平阳的地方有好些处,不过巫氏家族的繁荣温床平阳,指的则是现在山东省的邹县。这个地方,本来是周代初期邾国之地,后来变成了鲁国的一个邑。由此可知,长久以来巫姓人的老家,都是在山东的。 从山东而江苏而渡过辽阔的长江,巫氏先人是很早便到达南方的闽、粤一带开基的。这种情形,可以在明代的历史上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其中最为显著的可以说莫过于巫子秀和巫子肖两位名人的事迹。 巫子秀是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广东兴宁名士,以英勇绝人而著称。据说,他家居罗岗,跟贼穴很接近,而却独能保卫自己的家乡。有一次,他并且设下奇略擒到贼首,还亲自把强盗头子给杀了,把首级献给官府,然后请来官兵几乎把强盗剿尽。这么一来,那批强盗当然恨之入骨。有一天夜里竟把巫子秀一家统统杀光了,使得兴宁的老百姓迄今一谈起这件事就会扼腕痛惜不已。 巫子肖,则是明神宗万历年间一位出了名的好官,他是广东龙川人,于出知新喻县时,以孝友廉介而被老百姓誉为“青天”。巫氏的名气,也因而在南方各地响亮异常。 二、巫祝 巫为象形字。据甲骨文,巫字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指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巫的产生应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现象及人体本身现象的原始认识,它是人类为了证明人与其他人或外部世界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而创造出来的中间媒介。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曾有一段极为精辟的阐述:“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而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那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概念……”(见《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据此,人们认为不死的灵魂离开肉体后变成了鬼神而继续影响着人的生命活动。因此,鬼神为灵魂的存在提供了形式,而灵魂说则为鬼神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于是,灵魂化为主管自然气候、地理变化的神通广大的神(与天上固有的神,如雷公等共同)掌握人的生命活动的外部环境,并化为人间之鬼影响作用于生命人的思维及肉体。于是,自然灾害、气候地理的剧变带来的地震、旱灾等,以及人的疾痛、意识的丧失、各种痛苦等都被归属为鬼神的作用。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卫,肌肤不足以悍寒暑,筋骨不足以趋利辟害,勇敢不足以却猛悍。”(见《黄帝内经》)人们万般无奈,对于鬼神采取了两种态度:一是敬畏、崇拜鬼神,将客体神化,向其敬拜求告,乞求借助伸力,此即原始宗教,具有消极意味。其二则是幻想人也可以(当然指的是巫师)借助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控制和影响鬼神,从而控制客体。此即原始巫术,有着积极意义。但由于人们对鬼神的认识经常处于混乱的不稳定状态,因此时而崇拜鬼神,时而又想控制鬼神,或两者同时用之,因而巫术与原始宗教的界限绝难分开,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一些宗教也吸收了许多巫术的内容,两者相互渗透,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序上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灵魂不死的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例如在希腊人那里就是这样。到处引起这种个人不死的无聊臆想,并不是宗教上的安慰需要,而是普遍的局限性所产生的困境,不知道已经被认为存在的灵魂在肉体死后究竟怎么样了。同样,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随着宗教的向前发展,这些神愈来愈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三、巫与医及其它文化 巫出现在中国的历史是很久远的,在原始社会时,由于人类所认识的知识比较少,对这个社会中出现的某些状况不了解,把自然界的打雷、闪电、下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误以为是某个神仙在发怒,整天诚惶诚恐,怕天神一个不爽就降灾患于身上,就如同疾病、瘟疫等。 所以原始人类就把某些东西用来参拜,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是神的化身,神是由这些东西衍变而成的,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崇拜就有某些仪式,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向神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也表达了自己的某些愿望,比如生子、长寿、希望风调雨顺以求获得丰收等等愿望,而有仪式就得有个领头人,通过这种人,组织各种仪式,把众人的愿望传递给神,这类人就被称为“巫”。 巫的权力很大,因为他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能够知晓神的旨意,这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可以说如同神的化身了,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因此巫掌握着祭祀、医治、部族历史传承等权力。 巫与医是同源的,从汉字上看,医最初写作毉,下面是巫字。直到周朝时巫和医才分家。但直到当今一些偏远蒙昧的人们生病时仍会相信巫师可以通过巫术给人治病。 巫的实现要通过一定的仪式,因此产生了原始舞蹈。巫与舞也是同音同源的。 许负 许负 中国古代第一女神相──许负 ◆河内郡温城县令家的神奇女儿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大将军王翦之子王贲率灭燕、代之师攻齐,掳齐王建,迁之共,遂灭齐为郡,天下一并于秦。始皇帝大喜,令天下大庆。同时诏令各地官吏,广征神异祥瑞之事,上奏朝廷。 各地官员遂广征博采,纷纷以本地祥瑞之像上奏。时临兆郡守来报,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兆。始皇大悦,以为喜瑞,令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像之。这年秋,河内郡上奏,该郡温城县令许望之妻赵氏生一女,手握玉块,玉上有文王八卦图隐约可见。此女出生仅百日,即能言,实属神异。始皇闻讯,亦以为吉瑞之兆,令赐许望黄金百镒(一镒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以善养其女。 许望得到皇上赏赐,自然感激涕零。他已有三个儿子,正想再添个女儿,不想天随人愿,送子娘娘竟真的给他送了个女儿来。对此,他本已感到心满意足,谁料女儿一出世,便以其怪异之像惊动了皇帝,得到天大的赏赐,怎不令他大喜过望?为了表示对始皇帝的感激之情,他特为女儿取名为“莫负”,意为莫负圣上的隆恩。 许望的妻子生了个得到至高无上的始皇帝御赐的神异女儿,消息很快传遍天下,许多惯于猎奇的人甚至不远千里,专程前来看稀奇。尽管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如愿,但对于官阶比自己高的人,许望却无法将他们拒之门外。因此,许府门前,每天都是车水马龙,高官显贵络绎不绝,使许望陷于进退两难之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后,那些热衷于前来看稀奇和凑热闹的人才日渐少了起来。这种现象的出现,竟然同莫负的哭声和笑容有关。 原来,只要莫负未曾入睡,对前来看热闹的人只有两种反应,一是见到某些人后,便大哭不止;一是见到部份人则绽露甜蜜笑容,开始,人们并不以此为意,认为哭与笑,纯属襁褓中的婴儿本能的反应,并无甚么特殊含义。可是,经过一些时日,人们发现,凡是莫负对之大哭不止的人,过不了多久必然会厄运接踵而至,或陡生疾病,或屡遇祸端,或家庭频遭变故,或触犯律条而被判罪。而莫负对之笑容频频者,则喜事连连,不是招财进宝,便是官阶频升。于是,人们醒悟过来,这个女婴有一种天然本领,即可为人看相。凡对之哭者,必然是招灾罹祸之人;而对之笑者,则为吉星高照之人。有人甚至认为,这个神奇的女婴的哭声乃为诅咒之声,谁碰上了,必然灾难临头。为此,那些欲来看稀奇的人闻之无不为之色变,为了不让自己成为诅咒的对象,遂打消了前去看稀奇的念头。于是,许府也就慢慢变得清静起来。 许望为了不辜负始皇帝的期望,对女儿的养护自然不敢稍有疏忽。他见女儿的确是智力超常,便于女儿四岁时,请来一位学富五车的老先生教他识字读书。让教书先生惊奇的是,莫负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不到半年,便能认识四千余字,先生十分高兴,便让她背诵课文,她竟过目成诵,凡是教给她的课文,无一不能背诵。后来,先生见莫负经常拿着那片玉块把玩,并时常对着玉块上的文王八卦图发愣,于是,他便向其解释八卦的来历和含义。先生原以为她一定听不懂自己所讲述的一切,谁知她竟听得如醉如痴,兴趣盎然。先生还以为她只是出于好奇,故能集中精力听讲,并不一定理解自己所讲的一切。为了了解她是否听懂了自己讲述的内容,他便向她提了一个问题:“莫负,你听得懂吗?何为‘易’?何为‘八卦’?” 莫负点头道:“懂。易者,变化之理也。‘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在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象之上分别加一阳爻或阴爻所产生的新的八种符号。八卦就是三画卦,三画代表天、地、人三才,其中包含阴阳两种符号。阴阳两种符号的排列次序不同,便形成八个不同的三画卦……” 先生一听,大为惊诧,他万万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莫负,竟能用如此简洁的语言,将自己颇费口舌所讲述的内容概括出来。为此,他对许望感叹道:“令爱记性和悟性真乃旷古少见,可惜他不是男儿,否则,定为易学一代宗师!” 莫负听了先生的话,很不服气,对先生说道:“易有三易,曰:《连山》和《归藏》、《周易》。先生仅知《周易》,却不知《连山》和《归藏》。《连山》又称《艮坎》;《归藏》又称《坤干》。‘艮’为土,土育万物;‘坤’为女、为阴、为母。《连山》和《归藏》将‘艮’和‘坤’置于卦首,表明对“后土”和母性的重视。有土,乃有万物;有女方有人类。所以,先生说只有男性方可成为一代宗师,太过偏颇。从我们祖先的观念来看,女人未尝不能成为一代宗师。” 先生听罢莫负所言,大为惊诧,他万万没有料到,年仅十来岁的莫负竟然对《连山》和《归藏》亦有所知,而《连山》和《归藏》自己并没有向她讲述过,就是自己对其内容也所知甚少。这个神异的女童又是从哪里知道这一切呢?难道她真的是天神下凡? 教书先生自知能力有限,遂向许望提出辞呈。他对许望说道:“令爱具有天人之资,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教习之。望大人速为其聘任高人教导为要。当今堪称高人者,除了鬼谷先生之外,便是他的几位高足弟子,如徐福、卢傲、黄石公等。徐福、卢傲已出海为始皇帝寻长生不老之药,鬼谷先生因年事已高不再收徒,只有黄石公尚在颖川归谷山中。黄石公深谙神仙之道,精通三易之秘,擅长相人之术,令爱若能拜其为师,前程将不可限量。” 许望觉得教书先生说得有理,遂携女儿到颖川寻访黄石公。不料黄石公已离开归谷,云游四海去了,人皆不知其踪。父女无奈,只得返回温城,准备另外择师受教。 一日,莫负在大门外玩耍,有一白发老翁上前朝她看了一眼,对她说道:“小妹妹,我口干舌燥,能否给我一口水喝?” 莫负道:“你等着,我进去给你筛茶。”说罢,转身进屋倒茶。 可是,当她端着茶碗从屋里出来时,却不见白发老翁。正当她准备呼唤时,忽然发现门前的一尊石狮的底座上有一卷绢书,上压一石。她忙放下茶碗,拿起绢书看了起来。只见卦皮上写着“心器秘旨”几个大家,旁边写着几行小字:“天道暗,莫负谁?相人者,具慧眼。群雄起,天下乱。慎相之,助君贤。” 莫负连翻数页,全是有关相人之术的决窍。她知道,这位老人乃方外高人,他来讨茶只不过是幌子,目的是给自己赠送此书。他之所以匆匆离去,是不愿向自己暴露他的真实身份。她是个聪明人,意识到这位老翁很可能就是黄石公。为此,她十分感动,立即双膝跪地,对远方遥拜道:“师父,徒儿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得到《心器秘旨》后,莫负便潜心阅读,很快就对书中内容了如指掌,并能触类旁通,又将相人术与阴阳八卦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面相八卦、手相八卦。并开始为人看相。她根据白发老翁的指点,知道秦朝即将覆灭,为此,特将自己的名字由“莫负”改为单名“负”。 一次,许负的哥哥正与他的一位朋友在自家门前的一片树林中用弹弓打鸟,许负见了哥哥的这位朋友,朝他仔细打量了一番,说道:“你快回家去!你母亲在家突染重病,若能请医生及时诊治,或许还有救。 哥哥的这位朋友虽然不信,但知道她是个神异的女孩,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回家了。回到家里,果见母亲躺在床上,大汗淋漓,呻吟不止,遂立即背上母亲到一家郎中的药铺去诊治。由于诊治及时,终于使母亲转危为安。事后,他带着母亲到许府感谢许负的救命之恩。 此事很快传遍了温城全县。许负善相的本领由是广为人知,都夸她是活神仙。 自此之后,前来找她看相的人便络绎不绝,就连外县的人闻其名,也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找她看相。 ◆神目识真主,稚口泄天机 由于许负善相的名声大震,很快传到咸阳,始皇帝闻知,便令河内郡守送她到咸阳为其看相。许负仿佛早就知道始皇帝要来征召自己似的,事先便同父亲商量,以装病拒不赴召。 等到郡里官员来到温城传旨时,见许负躺在床上,看上去病得不轻,只好失望而回。 许望送走郡里官员后,问女儿道:“皇上前来征召,你为何不去?” 许负道:“天下将大乱,女儿去有何益?” 许望一听,大惊失色道:“你小小年纪,为何讲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许负只是笑了笑,并不作答。 许望怕她年幼,口无遮拦,遂不准她再为他人看相。 城头听声,城外观像,许负一见刘邦便知天下真主已到。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始皇第四次大巡狩,崩于沙丘。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串通左丞查李斯,伪造遗诏,逼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胡亥继位后,在赵高的操纵下,继续大修阿房宫和驰道,大规模出巡,赋税徭役更甚于始皇,终于激起民变。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陈胜和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连下数县,并于同年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事的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各地英雄豪杰纷纷举兵响应。一时之间,天下大乱。 面对这种现实,许望方寸大乱。一方面,他深受皇恩,现在,朝廷有难,他不能坐视不管;另一方面,温城乃区区小县,全县兵丁加起来不过千人,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他的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均在司职,老大许忻为县尉,老二许钦和老三许安皆为游徼(主徼巡盗贼之职)。他们都主张自树旗帜响应陈胜义军,与暴秦决裂。 许望却犹豫不决。他找来女儿许负,对她说道:“两年前,你就预言天下将乱,并将名字由莫负改为负。现在,天下果然大乱,你说为父该如何是好?” 许负回答道:“我基本上同意三个哥哥的意见,应与暴秦决裂。不过,在公开决裂之前应尽一切能力招募贤人志士,扩大部队数量,严加训练,以备应急之需。在此之前,不宜马上亮明旗帜。” 许望和三个儿子一听,均表示赞同,决定听从许负的话,扩大队伍,然后再视情况。由于形势紧张,许望父子十分谨慎,一日之内仅于早晚各开城门一次,即使在开门期间,进出人员亦须严格盘查。 翌年春,刘邦率部攻咸阳,路经温城,因听人说温城县令许望为政清廉,深孚人望,而且亦在广募贤能之士,有举兵反秦之意,很想去探个虚实。又听说其女善相,更增加了进城拜访许望一家的欲望。遂将部队驻扎于城外数里处,自己率萧何、周勃、曹参、陈平等人着便装,准备入城看个究竟。可是,当刘邦一行来一东门城楼时,城门已死死关闭。 周勃是个急性子,见城门紧闭,不由朝城楼上的守卫士卒大声叫喊道:“快开城,我们有事要进城--” 守门士卒回答道:“有事等下午开城时再来吧!” 陈平叫周勃不要再做声,然后对城楼上喊道:“听说县令大人正在招募人才,我们是来拜访许大人的,快开门吧!” 守城士卒说道:“这是许大人制定的规矩,我们不敢违抗,你们还是等到下午开城门时再进来吧。” 就在此时,许负陪同她的大哥许忻巡城来到东门城楼,听到叫喊声忙朝城下望去,见刘邦等五人个个气度非凡,不由大为惊异,遂对许忻说道:“这五个皆奇人。从适才喊话的两个人的声音来判断,皆有宰相之质,不可怠慢。” 许忻道:“你的意思是开城门让他们进来。?” 许负道:“这五个人绝非是前来应募的,极有可能是陈胜王派来的说客。这样吧,你先让守城士卒开城让我去会会他们,然后再视情况定夺。” 许忻深知妹妹的过人之处,现见她如此讲,自然也觉得这样处理较为妥当。遂命令士兵开门让妹妹进城。 许负出得城来,向刘邦等人自我介绍道:“小女乃温县县令许望之女许负,因父亲事务缠身,所以先让小女前来问问诸位大人所来何事。” 刘邦等人一听她就是那个传得沸沸扬扬的神奇女童,自然兴趣大增。刘邦便对她说道:“本人姓刘,名邦。”说罢,接着又将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人一一作了介绍,然后说道:“今天我们来到贵县,一是拜访许大人,二是慕名请小姐为我们看看相,不知小姐能不能给我们一个面子?” 许负听罢,朝刘邦和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各打量一番,露出惊诧的神色,迟迟没有言语。过了半天,才说道:“请诸位大人在此稍等片刻,待小女回城禀告父亲,让他亲自出城迎接诸位。若要看相,等到了城里,小女一定再为诸位大人效命。”刘帮听她如此讲,又想到她适才露出那种神色,不免心下忐忑不安,但她既然叫自己一行在城外等候。也只有如此了。陈平见到刘邦神情惆怅,遂安慰道:“主公不必烦恼,我看许负一定是已为我们都看过相了,知道主公贵不可言,所以才说要让她的父亲亲自出城来迎接我们。” 萧何、曹参和周勃一听陈平这样讲,也都应和道:“护军中尉言之有理!许负一定是觉得主公绝非平常之人……” 就在此时,城门忽然大开,只见许负后跟着一位年过四旬的人走出城来,他们的身后跟着三个全副戎装的年轻人。来到刘邦跟前,那个四十多岁的人拱手道:“许某不知是刘将军驾到,有失远迎,得罪!得罪!” 许望对刘邦等人道:“如蒙不弃,尚望刘将军到城里一叙。”说罢,又指着三个年轻人道:“这三位是犬子许忻、许钦和许安……” 许忻、许钦、许安立即单膝跪地,向刘邦行礼。刘邦忙将许氏三兄弟扶起,说道:刘某乃慕名而来,怎受得此等大礼?快快请起!” 许望领着刘邦等人进城后,径自来到县衙,让刘邦坐到上位,萧何、曹参、陈平、周勃依次入座。等大家坐定,许望突然拿出县令大印,然后让三个儿子和女儿许负,跪到刘邦跟前,自已双手托举着大印,单膝跪地对刘邦说道:“许望早有投奔义军的愿望,只是投报无门,故迟迟不决。今日刘将军前来,正遂许某夙愿,望刘将军接纳,我许氏父子跟随刘将军鞍前马后以尽绵薄”. 刘邦等人既惊且喜,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许望竟然会在初次见面便作出如此决定。刘邦知道,许望虽为一个小小的县令,但因其女出生时的祥瑞之兆而深受秦始皇的恩宠,现在竟然毫无顾虑地要归附自己,觉得于情于理有悖。为了进一步试探其是否属于心甘情愿,便佯作谦恭地对许望说道:“请许大人千万不要多心,我等此次来温县,一是慕名前来拜访;二是想请令爱为我们看看相,除此之外,另无他意。”说罢,他扶起许望,接着说道:“若许大人对我等心存疑虑,我等马上离去……” 许望说道:“刘将军多虑了,我许望虽为秦朝小吏,也曾仰受始皇帝隆恩,但自从始皇帝崩天后,胡亥在奸佞赵高操纵之下,弑兄篡逆,罪恶滔天。他继位之后,横征暴敛,枉杀忠良,令人发指。我许望虽然鲁钝,但两眼尚能辩别是非。我决定携子投奔刘将军,决非一时之冲动……” 刘邦听罢,知道他所言绝非假话,于是,他又问道:“现在天下大乱,英雄辈出,许大人何以独独看中刘某?” 许望笑道:“良禽择木而栖,我许望自然也要择主而事。至于为何独择将军,这还要从小女为各位看相说起了……” 刘邦一听,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看相?可是许小姐并未给我们看呀!?” 许负说道:“我和长兄在城楼巡视,忽听周勃将军和陈平将军的喊话声,知二公乃贵人也,其后必为辅政之人,遂出城拜会诸公。见过刘将军和萧、曹、陈、周四位大人,不由大惊。许负虽然年幼,但深得相人秘旨,见刘将军龙行虎步,日角插天,乃帝王之表;又见萧大人、曹大人、陈大人和周大人皆有位极人臣之像,知道贵人临幸我温城偏僻之地,真乃我们许家之幸也。故请家父亲自出迎。因我知父亲早蓄叛秦之志,故劝说父亲和兄长投奔刘将军……” 刘邦听罢许负之言,乃大喜。于是,对许望说道:“既然许大人抬爱,刘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从今以后,我们就同心协力,除暴秦,安万民!” 许望亦大喜,对刘邦说道:“我手下经过扩军,已有两千余众,悉交刘将军……” 萧何对刘邦说道:“温县虽小,但为通往咸阳的咽喉之地,我认为应仍由许大人留守,以为策应。” 刘邦点头表示赞同,遂对许望说道:“你暂时不要随军行动,仍留温县。可从两千兵丁中分出一千人,由贵公子许忻率领,随我去攻打咸阳。令爱乃巾帼英雄,暂时辅助你,待战事稍有些眉目,我自会前来征召。他日我刘某若真如令爱所言取得天下,再行封赏。” 吃过午饭后,刘邦便令许忻率领一千余众随自己一道返回行营。 ◆神相出山,助刘邦治天下 同年,陈胜败亡,刘邦成为反秦的主力之一。两年后,刘邦率部攻占咸阳,后被项羽封为汉王。随后便同项羽进行了长达数年的争夺皇位战争。终于于高祖五年(前202年)即皇帝位。 刘邦登基后,没有忘记许负和她的父兄,立即封许望为温城侯,封许负为鸣雌亭侯,她的三位兄长均封为将军。 汉高祖刘邦即位后,便诏令各分封国选送本地年满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娴淑端丽的未婚良家女子10-20名到咸阳集中,以备宫选,凡经宫廷官员和相师看中者,载还后宫,然后经皇帝、皇后挑选优秀者,视情况封为妃子、贵人。 刘邦和吕后都十分相信相人之术,因此,在挑选嫔妃时,集中了全国知名的大相师担任选官。许负自然成为高祖选秀的相师班子中的首席大相师。 吕后对刘邦选妃一事虽然心中别有一番醋意,但碍于宫廷礼仪和法度,自然不便反对,不过,她却另有谋划。她知道,皇帝选嫔妃和宫娥,既是供皇帝玩乐,又是寻找为皇帝生儿育女的工具,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被选上来的妃子和宫娥,都将是自己潜在的对手,她们所生的皇子都将对自己儿子的皇位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在无法阻止皇上选择嫔妃和宫娥的情况下,就只能寄希望所选的女子,特别是被选上的妃子和贵人,最好是自己的亲戚或死党的女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己的威胁。为此,她决定对参加挑选嫔妃和宫娥的几个大相师进行拉拢和控制,使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参加选秀的大相师共有四人,除许负外,其它三人在自己的恩赏利诱之下,已经表示要完全按照她的旨意办事。所以,她的重点便放在了许负的身上。 要想把许负拉入自己的死党范围,并非易事。因为她是高祖非常器重的人,虽然才十九岁,又是女性,却被封为鸣雌亭侯,要让她做有违高祖心愿之事,只怕很难。于是,她找来可以称得上是自己死党的审食其商量拉拢许负的办法。 审食其与刘邦同为沛县人,刘邦起事后,为刘邦舍人。在项刘争斗中,审食其和吕后同时被项羽俘虏,也许是患难见真情吧,自此之后,审食其便成为吕后的亲信,而吕后则将其视为心腹和智囊,每有难决之事,必与之相商。现在,吕后派人找他,审食其自然知道所为何事,因此,他来到后宫,不等吕后开口,便说道::“皇后传下官来,一定是皇上选秀之事……”吕后一听,说道:“辟阳侯真可谓是神机妙算。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的心事,想必早有良策了?” 审食其道:“选秀乃皇上既定的有关社稷的大政,是无法阻止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所选的嫔妃一定要是与皇后同心同德的人。据微臣所知,皇后吕氏家族中已选送了不少美女。如果所选的妃子和贵人是吕氏家族中人,皇后便可无忧了。” 吕后道:“这一切我均有所考虑,但能决定选谁与不选谁的,全在四个大相师。而首席相师是许负,我担心她不会按照我的意旨办事呀!” 审食其道:“那就想方设法将她争取过来为皇后千岁所用呀!” 吕后道:“我亦有此意,只是她年轻气盛,要想拉拢她,恐怕难以如愿呀!” 审食其道:“在四个大相师中,只有许负和吕复最年轻,而且两人均未婚配,吕复是吕后的人,若能让吕复和许负成婚,控制许负就不成问题了。所以,微臣认为,如果能通过皇上出面为二人赐婚,许负一定会感恩不尽。” 吕后听罢,高兴地说:“还是你脑子灵活好用,就按你的办!”当天,吕后便以请许负看相为由,将许负传到后宫。 许负行过跪拜礼之后,吕后便叫她坐到自己的身边,对她说道:“你为皇上及诸多大臣都看过相,皆奇验。今哀家传你来,就是想请你也给我看看相。” “虽然如此,但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哀家今年才三十九岁,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怎么会没有什么可说的呢?你就照直讲吧,哀家不会为难你的。” 许负问道:“不知娘娘欲问何事?” 吕后道:“比如说,哀家能活到多少岁数?会不会遭人暗算等等,你大胆讲,哀家不会怪罪于你的。” 许负说道:“皇上为天,皇后为地,娘娘虽小皇上十五岁,寿考却能与天齐。” 吕后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万一皇上崩天之后,我还有十五岁的寿?” 许负点头称是。 吕后又问道:“从今以后,我的吉凶又如何呢?”许负道:“娘娘乃龙凤之姿,吉凶自不言而喻。不过,娘娘阳刚之气太过,恐以后杀戮太多,有损娘娘后世懿名。” 吕后听罢,笑了笑,说道:“哀家乃后宫之主,怎么会杀戮太多……好了,你的这些话我记在心中便是,万万不可在外传播。” 许负道:“微臣乃胡说八道,怎会在外传播?娘娘请放心,许负谨遵教诲就是。” 吕后道:“你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有意中人吗?要不要我替你物色一个如意郎君?” 许负一惊,忙说道:“微臣尚不打算考虑此事,谢谢娘娘美意。” 吕后还以为她是害羞,说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好了,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以后常来后宫坐坐,你见多识广,哀家也需要有人陪着说说话。” 许负回答道:“只要娘娘高兴,微臣会随叫随到!” 经过这次会见,吕后深感许负是个难得的人才,更坚定了将许负拉入自己的小圈子之心。于是,送走许负之后,她便跑到刘邦那里,对他说道:“妾于今日让许负看相,言妾寿与皇上相同,不知准不准?若准,妾当为寡一十五年,想来也十分可悲。”刘邦道:“此女乃神异之人,所言必不谬。当初见朕和萧相国等人,即言吾必为天下主,数年后即应验其言。加之有劝其父兄助朕之功,故朕才破例封她为鸣雌亭侯,兼管天下方术之士。如果朕驾崩后,你还有十五年寿命,朕可以放心而去了。有你辅佐新帝,自然天下太平,虽寡,亦不足悲也。” 吕后说道:“皇上所言甚是,妾当铭记于心。”她说罢,望了望刘邦,见其满脸和悦之色,便将话题一转,说道:“鸣雌亭侯已经是近二十岁的人,女子到了这个年龄尚未许人,已不多见。皇上是不是应该关心关心?” 刘邦道:“你是不是想当媒人?” 吕后道:“许负善相,人人皆知,但奴婢之吕家祖传相法也是人所共知的。当初,妾父率领全家到沛县县令军避仇,见陛下天相奇特,认为将贵不可言,所以才将奴婢许以为妻……” 刘邦听了吕后的话,自然也回忆起当年之事,遂饶有兴趣地说道:“当年你父吕公到沛县令家,沛县所有官吏和士绅听说,纷纷前往拜贺,当时萧相国主掌宴会,规定贺礼不满一千钱的坐堂下。朕当是为泗水亭长,所积有限,岂能为坐党上而送千钱!但又不愿被安排到堂下,遂谎称送贺礼万钱,直入堂上。谁知与宴者多知朕为人小气,欲将朕拦住不准入内。就在此时,你父径直向我奔来,躬身礼迎,邀之上座。他说:‘你就是刘季吧?吾少好相人术,相人多矣,但无如季相者!’当时,沛县令曾托人欲聘你为妻,但你父却不顾你母亲的反对,偏将你许配于朕。从这件事看,岳父大人确系善相之人。” 吕后道:“现在,吕家得家父真传者惟吾兄吕禄之子吕复,对吕复的相技,皇上亦赞赏有加。吕复现在尚未婚配,臣妾的意思是,如果皇上同意,可将许负许配吕复为妻。” 刘邦听罢,大笑道:“这个主意倒不错,他们二人不但同为大相师,而且年龄也相当。只怕许负不会同意呀!” 吕后道:“只要皇上认为此事可为,何不为他们赐婚?许负对皇上忠心不二,只要是皇上出面,她岂有不同意之理?” 刘邦想了想,说道:“等朕同温城侯商量一下再说吧!”吕后回到后宫,立即将审食其召来,要他速到许府上说媒。 审食其到了许府,将皇上和皇后为吕复求聘许负的意思告诉许望,要他说服女儿许负,一定要同意婚事,不辜负皇上和皇后想玉成这桩美好姻缘的苦心。 许望夫妇本来就对女儿的婚姻大事倍感焦虑,现得知皇上和皇后欲将其许配给吕复,自然大喜过望。所以,当高祖皇帝提及此事时,他们便一口答应了。 高祖皇帝见许望夫妇一口应承,自然以为许负也会同意,遂颁诏为吕复和许负赐婚。 许负得知消息后,知道是吕后从中撮合,其意无非是要将自己拉进她那个用心良苦的小圈子里,达到利用自己的目的。为此,她决定去找高祖皇帝,谢绝这桩婚事。但是,没有等到她去见皇帝陛下,高祖赐婚的诏书便已下达了。于是,她只好上书,说自己已有意中人。此人亦为善相之人,且相技不在自己这下。如果皇上和皇后一定要自己嫁给吕复,吕复的相人之术必须超过此人方可。 刘邦接到呈表,虽然颇感意外,但因宫廷选秀在即,而许负又是选秀班子中的首席大相师,他也不愿意因许岁“抗旨”对其进行处罚,以免因小失大。同时,他也隐隐约约感到,吕后在这种时候突然对许负关心起来,而且想将许负许配给她的侄儿,不能说她不是别有用心。而且,许负之所以拒不遵旨,很可能就是因为她已经意识到吕后的这层用心。 为此,刘邦考虑再三,决定准许负奏请,让吕复同许负所说的自己的“意中人”比试相技。如此一来,既可不让吕后丢面子,又可借此考察一下许负的“意中人”相技到底如何。若许负的“意中人”确如她所说,相技不亚于她,朝廷岂不是又得一相人之良材! 吕后得知这一消息,大由大为震惊,她万万没有料到皇上竟然对许负的抗旨不责不罚,反而从其所请,同意让吕复与许负的“意中人”比试相技!但是,既然皇上主意已定,她自然不好表示反好了。而且,她不相信吕复会败在许负的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意中人”的手下。 刘邦见吕后没有对比试相技之事表示反对,便让萧何、陈平和审食其商定比试办法、时间等一系列问题。 刘邦吩咐,因各地美女已纷纷来咸阳集中,为了不影响选秀进程,吕复和许负的“意中人”的比试应尽快举行。为了公正起见,出题的主试官员确定比试项目后,便住在宫中,不得随意走动,以防作弊。 按照刘邦的旨意,比试定在未央宫。 这一天,早朝之后,刘邦将文武百官留下,又派人将吕后请来观看比试。当吕复和许负的“意中人”出现在皇宫时,人们才发现,许负的“意中人”原来就是鸣雌亭侯府上的一名簿记,姓裴名钺。 裴钺的父亲是秦朝的一名博士,虽然在“焚书坑儒”中幸免于难,但他已从中看到秦帝国必不能长久,遂携家小隐居商洛山中,潜心研究“姑布子卿术”和《周易》。 姑布子卿是春秋时期人,由于其相术高明,影响很大,后世相术士便将他奉为相人术之祖,相人术也就被后人称为姑布子卿术。 裴钺由于长年随父居于深山老林,尽管有父亲的精心传授和自己的潜心钻研,对占卜和相人之术深得其旨,但因实践不多,仍感到有所欠缺。后在父亲的支持下,决定走出商洛,一方面寻访英雄豪杰,一方面以相术广交朋友。当他听人说许负是当今神查,遂只身来到温县,以求许负为自己看相为由拜访许负。许负一见裴钺,便知他是身怀绝技的方外之人,与之竟谈终日,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裴钺经过与许负的畅谈,对其精湛的相术和高深的相理佩服得五体投地,坚决要拜许负为师。许负认为自己年龄比裴钺小好几岁,不同意以师徒相称。在征得父母双亲的同意后,许负与裴钺结拜为兄妹。许望见二人相处甚为融洽,且极有分寸,也并不在意,以为他们纯粹是出于对相人之术的痴迷而趣味相投呢! 刘邦、吕后以及萧何、陈平和审食其见许负所谓的意中人原来是一个二十四五岁的文弱书生,而且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自然都感到诧异,他的相技能与吕复同日而语吗?吕后和审食其见了裴钺,不由暗自欣喜,他们相信像裴钺这样一个无名之辈,绝对不是吕复的对手,因此,对吕复的胜算充满了信心。 刘邦对许负说道:“今天的比试可是你的主意,若是裴钺输了,你可就是吕复的媳妇了,到时可不能反悔呀!” 许负道:“绝不反悔!” 刘邦说道:“那好,今天朕便当一回裁判!”说罢,便对萧何、陈平和审食其示意道:那就开始吧!” 萧何便将比试的方式、原则予以宣布:比试分三场,一场相声;一场揣骨;一场射覆。以所试项目一一记分,分数高出者为胜。为了便于评判,相声、揣骨均只讲被试者的过去和现在,不测未来。比试的两人均须将两眼蒙住,以防作弊。 比试开始了,二人的眼睛均被黑布蒙住。第一场为相声。吕复先试。 只见一个太监从大殿后门走了进来,脚步轻缓,走到吕复和裴钺跟前后,突然叫了一声:“吕大相师,你好哇!” 太监退至一旁站立,吕复沉思片刻,说道:“此人年约二十五六岁,当为宫中太监。” 萧何见吕复不再讲话了,便对他问道:“还有什么要讲的吗?” 吕复摇头道:“就这些了。” 萧何遂对裴钺道:“请裴公子亦为此人相一相吧!” 裴钺道:“适才吕大人虽然道出此人为太监,但对年龄的判断却颇有误差。依我看,此人年龄当在二十岁又三个月。此人少小失怙,由寡母抚养并供其读书。一十八岁这一年,因欠债倍受豪家欺凌,遂愤而自宫,自荐于朝,始得入宫当奴。此人话语中卑恭有亢进之音,必受重用。” 裴钺说罢,知这个太监身世者都大为惊诧;不知者则将信将疑。萧何遂对这个太监问道:“裴公子所言属实否?“ 太监道:“一如所言,真是神了!” 萧何同陈平、审食其商议之后,说道:“第一场的比试继续进行!”说罢,便拍了拍巴掌,喊道:“下一个出场!” 只见一个年轻俊秀的侍卫走了出来,尽管他轻轻踏步而行,但脚步依然清脆有声。他走到裴钺面前,装着女人的腔调对裴钺说道:“裴公子,奴婢这厢有礼了!” 他说罢,便站到一旁,不再吭声。 裴钺未作过多的思考,开口说道:“此人虽然故作鹤步鼠行,但难掩其阳刚之履;虽作女腔自称奴婢,但阴柔之声却无法遮盖咄咄之阳气,因此,可以断定,此人必为男子,且系习武之人。现应是宫中侍卫,年不过二十七岁。此人生性诙谐,机敏过人,深为吾皇器重,当为五品官阶。其父必为开国功臣,故能少年得意。” 裴钺讲完后,萧何便让吕复再相。吕复沉思良久,说道:“此人之女腔绝非虚假,实乃变腔所致;其步履轻巧,亦非故作姿态,乃所司之职使然。故吾以为,此人虽为男子,但却无男人之根器,乃宫中公公也。此人年当三十岁以上,在宫中生活至少十年有余。故可断定,他在前朝即为太监。正因如此,所以在本朝行为尤为谨慎,实乃循规蹈矩之人。” 他话音落地,宫殿之内便发出哄堂大笑之声,就连高祖刘邦亦捧腹大笑。吕后听罢,不由变色骂了一声“蠢才”。 不言而喻,第一场比试,裴钺胜。 萧何评判道:“对于第一人,吕复虽然能道出此人为太监,但裴钺的补充不但正确,而且能道出此人具体年龄和身世,应在吕复之上;对于第二人,裴钺评判尤为精到。此人正是宫中卫尉,年龄正好是二十七岁。尤为奇特的是,他能讲出其匀为我朝开国功臣。他就是我朝太尉周勃大将军之子周亚夫。所以,这一场经纬度工,胜者为裴钺。” 接着便是第二场“揣骨”。 当萧何正准备传已准备好的被相之人进殿时,刘邦忽然示意不要传已作好准备的被相者,而是指令在当朝文武大臣中任选一人让吕复和裴钺揣骨以相。萧何明白刘邦的意思,便让人将吕复和裴钺扶到后殿,然后商量挑选谁作被相对象。经刘邦指定,决定让周勃充当这一角色,并规定,让二人同相周勃,揣骨相完毕后,不立即讲出,而是让各人写出各自结果,然后当众宣读。 商议停当,萧何命人将吕复和裴钺扶出,并将办法向他们讲明。二人点头同意,比试开始。 这次由裴钺先给周勃揣骨。他在已脱去官帽的周勃的“九骨”处揣摸一阵后,便站到一旁,让吕复给周勃相骨。吕复亦在周勃头面上揣摸一遍后,亦站立一旁。萧何立即示意周勃入班。吕复和裴钺取下蒙巾,各自在御赐的白绢上写将起来。写完后,都交给萧何。 萧何先朗读裴钺的笔谈:“本朝蒯通曾谓:‘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而骨法莫出于头、额、颧之骨,头、额之奇莫出于脑骨成枕者。头上有九骨,曰颧、曰驿马、曰将军、曰日角、曰月角、曰龙宫、曰伏犀、曰巨鳌、曰龙角。此公九骨皆严峻、圆而丰,主贵也。其将军骨丰隆齐耳,可以断定,此公必为武职;其龙宫骨圆起而丰隆,乃英雄豪杰之征也;其伏犀直起上耸脑顶,乃公卿之兆也。综而观之,此公年少时虽穷而少文,但凭其忠厚和武功,必为我大汉天朝的开国功臣,现在必为位居一品的太仆之位。“ 萧何读完,在场的文武百官情不自禁地惊呼道:“神!真是太神奇了!” 萧何又开始读吕复的笔谈:“此公年在五旬,官阶当为一品,所司当为武职。” 吕后和审食其一听,这才松了一口气。吕复语虽简,却说到点子上了。 刘邦听罢,龙颜大悦,说道:“你们二人所言都不错。这一场算是平手,再试射覆吧!” 萧何便令宫中侍卫将一张案几抬了出来。案几上,是一个覆盖着的陶缸。他指着陶缸对吕复和裴钺说道:“覆缸之中有一木匣,木匣中有一物,你们猜一猜匣中是何物?” 吕复即取出随出携带的蓍草起卦,得上郭下巽之鼎()卦。遂断曰:“鼎卦上离下巽,巽为风为木,离为火为丽。互卦为(),上兑下干,兑为泽为水,干为金为坚,故可以断定,陶缸中木匣内所藏必为不惧水、火的金饰之物。” 他讲罢,便摆出一副颇为自得的神情看着裴钺。 萧何便示意裴钺射覆。 裴钺道:“陶缸在上,木几在下,我就以物象起卦。陶缸色赤,赤色之物属离;下为木几,乃工巧之物,工巧之器属巽。上离下巽,亦为鼎卦()射覆主要看互之变卦。互为上兑下干,即为卦()。因陶缸吸一木匣,木属巽,故以互卦之九二爻为动,得变卦革()卦。卦下干上泽,水下之坚物也。革卦上兑下离,兑者泽水也,离者丽也。离初九和九二是阳爻,阳者坚也,两坚之中为阴爻,阴者柔也。故可以断言,陶缸下的木匣中之物必为龟鳖,而鳖则欠丽,故知必为龟也。此龟之纹有别于常龟,尤丽也,且龟之体呈金黄色。” 萧何遂令侍卫搬开陶缸,又打开木匣,果然是一只金黄色、纹路极为斑斓的小龟。 站列于两侧的文武大臣一见,竟雀跃欢呼起来,纷纷赞叹道:“真神!” 吕复一见果然如裴钺所言是一只金龟时,不由赧然无语。过了很久,方说道:“吕某无能甘愿认输!” 吕后见此,虽然满脸晦色,但亦无可奈何,刘邦遂宣布道:“比试结果证明,裴钺相技和射覆之术均高于吕复。朕特敕许负和裴钺结为伉俪,赐黄金千两,即日完婚!” 许负和裴钺跪地谢恩,群臣山呼“万岁”。 各地选送的美女陆续到达咸阳,吕后也抓紧时间对许负和裴钺进行诱劝,要他们在选秀时对齐和琅玡所送的美女高抬贵手,对吕姓美女尤应关照。她之所以对裴钺如此看重,一是因为他通过与吕复的比试后,深受高祖皇帝器重,被御封为太卜院大相师,晋佐雌侯;二是因为他是许负之夫,被增补为这次选秀的大相师。 吕后的拉拢使许负夫妇深感不安。他们深知吕后的用心,若从,有负圣上隆恩,若不从,今后的日子就难过了。为此,夫妻二人苦思良策,决定让裴钺以父亲病重为由告假回商洛山中,以筑狡兔之窟。他们十分清楚,吕后为人阴险刻毒,万一高祖驾崩,持国柄者必此人,若不留退路,定遭灭顶之灾。裴钺担心许负一人难以应付如此复杂的局面,于心不安。许负劝道:“妾虽年幼,但深得皇上宠信,在朝中与百官也有较深交往,只要高祖还在,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裴钺听她如此一说,才放下心来。于是,遂上书向刘邦告假。 刘邦见裴钺言词恳切,孝心可鉴,遂准假半年。裴钺上路后,刘邦又召见了许负,嘱其在选秀中一定要据实遴选,万不可屈从他人压力乱选、错选。许负听罢,知道刘邦已对吕后的幕后活动有所耳闻,遂说道:“请陛下放心,许负一定按照陛下旨意行事。不过,参加选秀的官员和相师人数不少,到时恐怕很难避免各执一词……” 刘邦道:“无妨,最后由你一人定夺就是了!” 许负又道:“选秀的官员和相师虽然都说要忠于陛下,但仍难避免有人或有意遗漏,或滥竽充数,如果这样,就算最后由臣定夺,恐真正够条件者早已落选了。” 刘邦一听,觉得确实有问题,遂问道:“照你的意思应该如何是好?” 许负道:“据臣所知,各地选送上来的秀女总共才750余人,不如将她们全部集中到皇宫,由陛下亲自挑选。” 刘邦道:“可是,朕并不懂相人之术呀,如何挑选?” 许负道:“看相自有臣等。只要是陛下满意的,都可进入后宫或为嫔娥或为奴婢,臣等可在陛下满意的人中再进行相面,能为妃者则为妃,能为贵人者则为贵人。当然,最后定夺还是陛下。有陛下在旁壮胆,臣等方敢直言不讳。” 刘邦一听,深以为然,决定按照许负说的办法办理。 这个办法,实际上是断了吕后的如意算盘就无法拨弄下去了,他深感焦虑。他想,如果高祖皇帝亲自出面,吕后的那几位侄女以及吕后圈子里的几个大臣的女儿或侄女恐怕很难入选为妃为嫔了。他决定串通几位御史和谏官奏请高祖不要屈尊亲自出面选秀,以免玷辱圣上威严。而选妃之事应由后宫操持为宜。 刘邦看过审食其和御史们的奏章后,也犹豫起来,他又找来许负,将这些奏折给她看,说道:“你看朕该如何办为好?” 许负道:“陛下,这次选秀的目的除了为后宫添置宫娥奴婢外,主要还是为陛下选择嫔妃,说得粗俗一点,就是为陛下挑选所爱之人,这可是关系到陛下生活的大事,为何不能亲自出面挑选?就是这些上奏折的大人们,他们都是三妻四妾,哪个不是亲自挑选的?为何陛下贵为一国之尊却不能有自己的主见?” 刘邦听罢,主意遂决,特将审食其等人的奏折驳回。并令丞相及各部首席大臣届时自己参与选秀。 这一天,700余名美女都集中在皇宫前殿门前场坪。时值阳春三月,场坪四周桃花绽放,和风习习。众美分排站立,服饰五彩斑斓,争相斗艳。一名太监手执名册点名张罗,交待注意事项。忽然,大殿守值太监高声喊道:“圣驾到。” 在场坪的太监、官员和美女们闻音后迅速跪地。不一会,高祖刘邦在众多官员和相师们的簇拥下,走出大殿。刘邦头戴通天冠,身着元衣绛裳,步履轻盈,笑容可掬。他见众多美女都低头跪地,遂大声说道:“平身!” 众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后,纷纷起身站立。站立的每个美女身上都挂着一个写着数字的小木牌,皇上选中者,只要取下木牌给办事太监登记即可。 刘邦虽然已是五旬开外之人,但见到这么多美女还是第一次,除了心花怒放,竟不知如何挑选,真恨不得将每个人都揽入怀中。 萧何见他不知所措的模样,凑上前对他说道:“陛下,不如先浏览一遍然后再定夺吧!” 刘邦觉得有理,遂面对一排排美女逐一看了一遍,感到许多人都可以入选。不过,当他第二次巡选时,仍只选了100余人。那些未被选中的美女们却发出一片痛哭之声。刘邦听到这片哀号声,对主管太监道:“你先将她们带回皇宫,并告诉大家,以后还有机会,这次只是初选。” 当太监们带着一大群落选的秀女从刘邦以及众大臣及大相师面前经过时,许负突然走上前去,对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秀女深深揖了一礼,然后将其拉出队伍,对刘邦说道:“此女当生天子!” 刘邦和众位大臣听了她的话,无不愕然。 刘邦遂仔细打量起此女,只见她,眉如卧蚕,眼如明珠,鼻如倒葱,唇红齿白,娇艳动人。她神态怡然,不悲不嗔,似喜非喜,让人看上去觉得非常舒服。刘邦深感诧异,如此端秀美女,为何两次都未曾入自己的双眼?或许是由于她常低头下视之故吧!刘邦想,若非许负慧眼,自己肯定会将此女遗漏,若果如此,当为终身憾事! 许负的“此女当生天子”的话不但让诸位大臣惊愕,也让刘邦深感不可理喻。虽然刘邦因初登皇帝位尚未立储,但是,谁都清楚,吕后已生有儿子,年已二十,不言而喻,将来必将为天子,而许负言此女“当生天子”,岂不是有僭越之嫌? 刘邦虽然对许负此言心有不悦,但深知其相人之术高深莫测,既然她敢如此讲,定有根据,而且,他也不好当着众大臣之面刨根问底。他问过此女的姓氏和名字,得知她姓薄,名羽苏后,又看了看羽衣饰上的牌号为陆拾捌,即令主管太监将其列入入选的名册之中。 事后,刘邦将许负召进宫中,问道:“你说薄氏女‘当生天子’有何依据?” 许负道:“此女不但形貌上佳,而且德行更佳。形者,人之材也;德者,人之器也。此女不急不暴,不乱不躁,宽能容物,若大海之洋洋;和能接物,类春风之习习;刚而能制,万态不足动其操;清而能洁,千尘不足污其色。实乃贵人心气。其有忠之德,孝亲之操,故知其不得阳赏,必为阴报,不在其身,而在子孙也。既事于君,报在子孙,其子岂非天子乎?” 刘邦又问:“你所言,是不是说朕的儿子辈中将有帝位之争?” 许负道:“陛下万岁后的第十六年,匡大汉社稷者必薄氏女所生之子,陛下毋忧也。” 刘邦听罢,遂决定将薄羽选为妃,赐号容德夫人。 文帝刘恒请义母许负为两臣子看相,许负端视良久,惊诧地说:“亚夫贵冠人臣,邓通富比王侯,然皆以饥饿身死,真是咄咄怪事。”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染病,自知不起,于卧榻前召许负征询自己死后朝廷官员的安排之事。许负垂泪道:“陛下,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必如此殚思竭虑?臣所顾虑者谁薄妃及五皇子的安危。为此,臣恭请陛下给臣下一道圣谕,让臣在陛下健在之时令薄妃及五皇子潜出宫去,以为大汉江山留下龙种,好待他日重振刘家天下之雄风。” 刘邦道:“你意是不是想说,朕驾崩之后有人欲谋反?此人是谁?朕马上下旨将这种逆臣贼子诛灭九族。” 许负道:“万万不可!可在人家反意未彰之时,这样做出师无名,若贸然行事只能适得其反。加之陛下目前身体状况,搞不好会出大事。” 刘邦道:“总不能眼看朕亲手打下的天下就此断送吧!” 许负道:“此乃天意,不可违也。但是,据臣观测天象,刘氏当有近四百年的天下,为了使刘家天下后继有人,所以臣才向陛下提出这个请求。而且,此事只能让极少数人知道才好。” 刘邦道:“那好,朕给你下旨!”说罢,便让贴身太监备绢帛和笔墨,用颤抖的手写下圣旨。写完后,对许负道:“鸣雌亭侯许负接旨!” 许负双膝跪地双手举过眉顶,接过圣旨,说道:“臣接旨!” 许负接旨后,刘邦说道:“此事重大,你虽为侯爵,但手无寸兵,你又如何能保护好薄妃和五皇子?” 许负道:“臣早说过,将来能安刘氏天下者必周勃大人和陈丞相,我一定会同他们取得联系!” 刘邦点头,说道:“朕同时给他们下一道圣旨,要他们好好保护薄妃和五皇子。” 许负道:“若能如此就更好了!不过,陛下给他们的圣旨,为了不惊动他人,只好由臣代为传达了。” 刘邦点头同意。 却说吕后得知刘邦病重,仿佛是压在自己心中的一块顽石终于就要被搬走似的,顿觉轻松起来。她是一个极有野了望的女人,工于心计,从青少年时代起,便不甘寂寞,时常带领一帮同年女子和一些愿意听从于她的男子,四处闯荡,被人称为奇女子,不少官宦子弟和富商巨贾都想将她纳为妻妾,就连与她父亲同年的当时的沛县县令都曾想将其纳为妻室。 在战事频繁的年代,她常以刘邦的军师自居,也曾为刘邦排过难、解过忧,她曾同审食其和萧何等人一道,乘刘邦不在之时,设计除掉了韩信等人。为此,她常在刘邦面前居功自傲,令刘邦十分不悦。刘邦称帝后,她的手伸得更长,不但干预朝政,而且还避开刘邦网罗亲信,结成死党。尽管刘邦念及夫妻之情,不曾对其进行公开处置,但却暗地设防,对其不亲不热,若即若离。特别是刘邦广招天下秀女充实内宫之后,对其更是冷淡至极。 为此,不论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还是从未来的前途着想,她在背后活动更为频繁。现在,比她大十五岁的刘邦沉□缠身,她自然不会自甘寂寞,必须为以后作好安排。她知道,刘邦一死,必然会出现皇位之争。她对刘邦十分宠信的戚夫人和薄妃尤为痛恨,她们不但与自己争宠,而且她们所生的儿子,更是对自己儿子的一大威胁。尤其是薄妃,当年入宫之时,许负便说她“当生天子”,若她的儿子当为天子,还会有自己母子二人的好日子过么!所以,当她从太医处得知刘邦已病入膏肓,便立即找来审食其商讨对策。 审食其说:“目前最最主要的是必须掌握皇上的一举一动,为此,皇后应摒弃前嫌,日夜守护在他的床前,监督其行动,不让其作出不利皇后和太子殿下的决定。只要皇上不废现太子,其余的事情有就好办了。像戚夫人和薄妃及其子等以后再收拾不迟。” 吕后认为他言之有理,遂不顾刘邦的反感和不满,日夜守护在他身边。凡有大臣求见,她均以陛下正在休息为由予以阻挡。刘邦对她的所作所为虽然极度不满,但因体力不支,却无可奈何! 数日后,高祖驾崩。 吕后立即让吕产带上亲兵包围薄妃住所,又命吕禄率所属部伍围攻鸣雌亭侯侯府。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薄妃及其子刘恒以及许负均不知所踪。吕后得悉此讯,不由大怒,她对戚夫人虽然痛恨不已,但对薄妃的痛恨尤甚。若不将薄妃及其子灭除,自己和儿子的统治就有可能受到威胁。她估计,薄妃及其子的失踪,肯定与许负有关,很有可能就是她早有预谋帮他们逃匿。她立即命令儿子惠帝下旨在全国范围内缉捕薄妃母子及许负夫妇。但是,折腾了很久,始终得不到半点消息。 吕后虽然名为太后,实际上大权完全掌握在她的手中,儿子惠帝只不过是一听命于她的傀儡。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大肆排斥前朝大臣,安排自己的亲信,将审食其任命为左丞相,控制朝中大权,又将自己的兄弟吕禄、吕产封为王侯。惠帝死后,她便企图以吕氏取代刘氏,建立新的王朝。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病死。正如许负所言,她的寿命同刘邦一样,皆为六十一岁。 吕后一死,诸吕图谋篡位,许负见时机已到,遂劝周勃、陈平等起后伐吕。 周勃、陈平等迎立薄妃之子刘恒为帝。是为文帝。 ◆天命完成,归隐山林,善终! 文帝即位后,作陈平、周勃为左、右丞相,立薄妃为太后。 文帝感念许负拯救自己和母亲的恩典,将其称之为义母,又将裴钺称为义父。赏赐颇丰。又封裴钺为洛商侯,秩两千石。 文帝九年,许负五十大寿时,文帝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贺仪式。在庆典仪式上,赐封其子裴洛为郎中令。就在这次庆典之后,许负请求致仕。文帝初不准,许负请之益坚,说道:“臣已年迈,难以供圣上驱使。而且,臣志在相人之学,虽颠簸连年,却无甚建树。现年已迈,意欲静下心来,潜心著述,或许能为后人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万望陛下恩准。” 文帝见其言词恳切,亦不愿看到她的相人之术失传,遂准其所请。 在许负离去之前,文帝特将她请到宫中,让她为自己的宠臣邓通和周亚夫看相。邓通时为黄头郎,深得文帝宠信。而周亚夫乃周勃之次子,时为河内使,亦为文帝信重。这次周亚夫是应召回京城,商讨防备匈奴进攻之事,正准备离京返回任所。文帝正要提拨二人,所以要许负为他们看看相,以帮助自己决断。 许负让二人近前,仔细审视一番之后,忽然叹道:“怪哉!二人本皆富贵之人,为何结局却如此相像!” 二人一听,皆愕然道:“到底怎么回事!请国太明讲无妨!” 许负对周亚夫说道:“将军三年后定然被封侯,卦侯之后再过八年,定为将相,持国柄,贵重一时,人臣中再无胜过将军者。不过,为相后再过九年而饿死。” 周亚夫一听,大笑道:“国太大概是开玩笑吧,吾之兄已代父亲为侯,又怎么会轮得上我呢?既然你说我贵重冠人臣,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指其口说道:“君有纵纹入口,此当为饿死之征也!如不信,且拭目以待!” 文帝听罢,亦感到不可理喻,遂对周亚夫道:“朕的义母乃说说而已,卿姑且听之,不必在意。”他说罢,又对邓通道:“爱卿也请朕的义母看看吧!” 邓通因刚才见许负的惊讶之状,遂问道:“国太是不是说邓通将来也会饿死?” 许负道:“不错,你将来也是饥饿而死!因为你也是纵纹入口,不过,你在饿死之前,亦官运亨通,受圣上封赏尤多,官可到上大夫。” 文帝听了许负对周亚夫和邓通的相评,认为她是在挖苦讽刺二人。他估计,一定是二人对她礼数不周,故而她以这种诅咒式的言语对二人进行责骂。 但是,谁又有料想得到,后来的事实竟完全如许负所言!三年后,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八年后,于景帝时,他任尉,因平定七王之乱有功,迁为丞相。后因其子私购御用物品,受牵连被下狱,竟绝食而死。而邓通,因受文帝宠幸,很快以黄头郎升为上大夫,前后受赏赐无数,乃至将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他,许以铸钱,邓氏钱遍于天下,他的名字遂成为富有的代名词。景帝即位,他被免官,不久家财尽被抄没。他只得寄食他人,以致穷困饿死! 许负离开京城后,隐居于夫家商洛山中,在潜心著述之余,以相夫教子为乐,直至去世,享年八十有四。 占星 人类开始对天空,星星产生好奇,并对此开始进行了记录,研究与思考. 渐渐地,人类也结合科学进行对天体的研究,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起初人们是将星体运动的变化与天气,人文活动等客观现象进行联系,并成为了一种新的占卜术—占星术. 后来人们把这一类知识,活动称为‘占星‘。 〖占星的基本术语〗 天象 天象是一个人诞生时的星图。从技术上来说,它代表行星在“黄道”(太阳系的平面,形状像一张平坦的饼)上的投射。诞生时的天象表示一个人在终身的变化中潜在的基础。它就像一张名片,伴随着他度过一生。它说明了他的基本性质,也就是这个具体化身的表达方式。如果从地球中心说(即从我们在地上的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这个人就被置于这张图的中心,即地球上。也有一种太阳中心说(以太阳为中心)的方法,不过很少使用,因为它不适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实际经验。 诞生的时辰 一天分成四个等份,根据诞生的时辰,太阳处在其中的一个等份里,同时处在当时的黄道宫里。因而出生日期就确定了太阳的宫,时辰就确定了运星的宫。它们对于这个人形成了一种决定性的组合,因为运星确定了太阳的宫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每个四分之一等份分为三个宫,每个宫都与一个专门的活动区域相对应。 运星(即命主星) 运星即诞生时东方地平线上的宫,是根据诞生时当地的时间来计算的。它说明了一个人和他的生命所代表的实体怎样被置于地球上,并且描绘了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下降星座(西方地平线上的星座)象征着与他人的关系。地平线把天空分成两个半圆,以天的中央(权力)为天顶,以天的底部(存在之源)为天底。 宫 与每个宫相对应的生命区域是根据它所包含的黄道星座来经历的。在每一种天象理,宫轮与黄道轮都以特有的方式互相重合: 宫的编号从星位开始,按逆行时针方向自1旋转到12。 第1宫 生存。有性格、气派、活力和健康。勇于面对世界。 第2宫 拥有。具有精力,金钱,报酬 第3宫 交流。思想(具体的精神生活),话语,变幻、相遇,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第4宫 根基。遗传,家族,祖先、家庭、文化的、社会的和情感的来源。 第5宫 创造。创造性的表达,生活的愉快和欢乐,作品,感情和爱情生活,孩子。 第6宫 管理。具体组织,工作,时间,规范,家庭生活,疾病。 第7宫 分担。与他人的关系,夫妇,婚姻,协会,对手或敌手。 第8宫 改变。危机,变化,性能力,与无意识的力量会合,死亡和再生。 第9宫 超越自己。发现最广阔的地平线,旅行,精神的,心灵的和宗教的生活(在他的精神方位)。 第10宫 实现。命运、社会表现,职业生涯,在社会上的权力。 第11宫 交际。友谊,介入社会、参加集体活动、理想。 第12宫 内心化。内心生活,神秘主义,秘密花园,超越自己,掩饰的痛苦。 太阳和行星的年运行周期 行星的数目有10个。太阳和月球(光体)。水星和金星是内行星(在地球轨道内侧),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可见的外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是“遥远的”和肉眼看不见的行星。行星的每种功能都受到它所在的星座的特性的影响,并且在它的宫的范围内产生作用。 太阳 能量的中心,它发出和热,并且把光线射出去,象征自我,清醒的个性、意志、至无上的(国王的)权力,属于男性。 月球 公转周期:27天。它像一面银色的镜子在守夜。象征敏感性、无意识、漏*点、感受性和复杂性、母性、属于女性。 水星 公转周期:88天,这是旋转最长的行星,旧称水银,始终靠太阳最近。象征力度,智慧和灵巧、思想、知性、神经系统、交流接触。 金星 公转周期:225天。头朝下转,被云层包围。象征情感性、审美意识,对和谐与适应的追求,女性美、和平与爱情。 火星 公转周期:差不多2年。是红色和干燥的行星,象征男性的战斗性、力量、行动和征服。 木星 公转周期:12年。是带有红斑的巨大行星。能量辐射极强。象征发展和扩张、成功、相互亲和、慷慨。 土星 公转周期:29年半。有光环围着的行星。象征苦行,意志,集中,结构,孤独,深沉。 天王星 公转周期:84年。轨道面与赤道面几乎垂直,象征个性、创造性、独创性、电能或电磁能,技术性。 海王星 公转周期:165年。充满气体和遥远的巨大行星。象征艺术灵感、感情相通、精神恋爱,招魂术、梦幻和神秘。 冥王星 公转周期:248年,极遥远的小行星。象征变化,毁灭和再生,体内炼丹术、核能。 黄道带和星辰的方位 黄道带,即“动物圈”,是天空的带或圆形的环,其中可以观察到行星的运动。从美索不达米亚人以来,它就被压迫分成12个都是30度角的等份,即由动物或者人物象征的十二个“宫”。每个宫都不得与行为的一组特征、性质和类型相关。在西方的占星术里,宫(与季节的自然周期相符)是根据与春季的分点相应的春分点,(白头号宫的0度)来确定的。 人们根据行星的不同方位,它们的相互作用以及这样确定的各点之间的变换,来制定对天象的解释。每个行星与它所控制的一个或两个宫联系在一起:例如火星与白羊宫和天蝎宫、金星与金牛宫和天秤宫、水星与双子宫和室女宫、月球与巨蟹宫、太阳与狮子宫、木星与人马宫和双鱼宫、土星与摩羯宫和宝瓶宫、天王星与宝瓶宫、海王星与双鱼宫、冥王星与天蝎宫。 十二宫 牧羊宫具有生气勃勃,积极果断的特征和男子气概,是一位领导者。 金牛宫接受能力强,具有耐心和创造性,有女性特征,是一位建设者。 双子宫善于发现,相遇和交流的开放性,他们是使者。 巨蟹宫敏感多情,是保护者和梦想者,是一位母亲。 狮子宫是创造者,容光焕发,自豪,有力,热情,是一位父亲。 室女宫善于组织,检查,配合和自我保护,进行监督。 天秤宫以与他人的关系来弄清自己的性格,是伙伴。 天蝎宫倔强,极端,强烈地体验自己的漏*点,与神秘的力量相通。 人马宫充满漏*点,在他所探索的世界里表现自己,是一位冒险家。 摩羯宫善于策划,追求雄心勃勃的目标和探索奥秘,是一位主宰者。 宝瓶宫分担和参与全人类的事情,是人道主义者。 双鱼宫神秘而富于诗意,全身心地追求与神的永恒一致。 方位(即相位) 方位是行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它们在黄道环内用一些横线条来表示,并且通过一些经度(衡量所观察的两颗星辰之间的角度或弧度)表现出来。在把某些宫和星座连接起来的同时,又被称为角位移的星辰方位能够显示行星影响的多种组合,由此说明一个人的不同特征之间的一切和谐的或内在冲突的关系。两颗行星的方位主要看合、冲、直角、三分之一对座和六分之一对座。其它方位都不大重要,合(0度)是两颗行星的能量混合,但并不与预断它们的能力会进行合作。三分之一对座(120度)和六分之一座(60度)使两颗行星互相支持。直角显示出两颗行星之间的紧张或冲突,而冲则表示它们的平衡和交替。半六分之一对座(30度)是一种减弱的六分之一对座,半直角(45度)和一倍半直角(135度)是两颗行星彼此都充满活力。十二分之五对座(150度)则截然相反,是一种需要超越的限制,不要忘了五分之一对座(72座)是一种闪耀着创造性的方位。月球的轨道和相位 作为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日夜是节律的,它在天象里起头和在自然界里同样重要的作用。环形方自右至左,月球从新月不断增大至满月,然后从满月不断减小至另一次新月。 太阴月 地球围绕太阳进行一年一度的公转,月球则围绕着地球转动(它每年大约公转13次)。由于在它的轨道上占据的方位不同,地球能看到它的或多或少是明亮的部分:新月时什么部看不到(见图)然后新月不断扩大,上弦月,凸月;满月(见图),可见的部分都全部照亮。太阴月的完整周期(在两次新月之间)为29天半。 月相 在人类诞生时的天象里,月相是这个人的心理倾向。 新月是一个神秘,沉默、构思和创造的时候。 上弦月逐渐释放能量并确定行动。 满月是计划取得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刻。 下弦月适合于人们的总结、得出的教训和对己有经验的利用。 太阳和月球的征兆 太阳(个性的自觉部分)和月球(生命的敏感部分)是两个光体,它们表示人的心理,阳和阴在同一个人的体内协调一致的方式。 变幻不定的月球 月球由于旋转周期的迅速而象征着心情的变化和日常的忧虑。在法语惯用语里可以发现某些表达方式,例如 ‘bienoumalluné’(指心情愉快或苦闷)、‘lunatique’(反覆无常的)等。 综合解释 为了对一种天象进行综合解释,在用途不同的记录中看到的同样的特征要多次介入。例如这里的月球(与土星相冲)表明了情感的敏锐性和家庭生活,因为它与行星、金星和木星联系在一起,双鱼宫里的火星与太阳(与冥王星相冲)和水星联系在一起。月球-土星这一对星座与天秤宫里的运星联系在一起,表示健康和背部的病痛。放在第6宫的方位上来考察,月球还涉及到职业的活动。 现代占星术并不寻求似乎与我们意愿无关的未来预言,而是通过对心理功能及其外部现实的影响的描述,以一种创造性的目光来考察实际的经验。它探索发展中的潜力,在分析各种困难的同时得出一些可能的,往往导致积极变化的解决办法。与决定论的思想相反,它所依据的观念是任何难题都可能转变成为对策。 太阳的公转(即太阳返照) 太阳的公转,或者诞辰的天象,是每年当中一个确定时刻的天象:太阳准确地重新回到最初的黄道方位上的确切时刻。不过这种相伴发生的时刻与诞生的时刻不同。由于所有的行星都在移动,诞辰的天象就显得与诞生时的天象不同,只有处于它的宫里的同一个位置上的太阳是个例外。 诞辰的天象可以分析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他的各种潜力和在未来的一年里所有事件的倾向。这种预测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天象,又可能作为对诞生时的天象里记录的某些能力的提示来加以解释。当这两者重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诞生时的天象上有哪些宫和哪些点被诞辰的天象所激活,以及在什么方向。例如处在诞生时的天象第10宫里太阳公转的诞辰运星,着重这个人的职业和在社会上的成功。如果诞辰运星在诞生时的第11宫,就更重视友谊和社会活动……依次类推。所以诞辰的每个宫是从诞生时的宫里汲取潜力的。太阳公转的所有行星的方位,考虑到出生者诞生时的一切潜力,表明了他在实践中的作用。 用占星术占卜 时辰占星术回答的是一个确切的问题,制定的是问题提出时的天象。尽管看起来看轻巧,解释也非常迅速,它在合理使用时候显得很有效。它适用于从最肤浅的到最微妙的或哲理性的、涉及形形色色的事件的一切类型的问题。 分点岁差 可以确定两条黄道带。第一条附属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的诞辰周期)、季节、人类的实际经验,称之为回归黄道带。第二条是不动的恒星黄道带(恒星彼此相比之下也是在移动的),涉及地球的年代。如果对人的生活感兴趣,回归黄道带能够对它作出一切评价,而恒星黄道带只涉及各种文明和主要的宗教。星座的界限是人为地确定的,所以当春分点改变恒星星座的时候就难以准确地了解了。但是在观察数千年来各民族的演变的时候,可以看到出现的一些总的倾向,以及一些合乎逻辑的灵性。公元前的4000年,春分点进入了金牛座,一些文明繁荣起来,例如崇拜哈托尔女神的埃及文明。在公元前的2000年里,战争和征服伴随着白羊宫时代,尤其在希腊人那里更是如此。然后是用双鱼宫的像征在他们之间彼此相认的基督教徒的时代。 <注解(将近公元0年的时候,春分点在白羊座),(将近2000年的时候,春分点在双鱼座)> 地球 地球绕轴旋转,它的轴与它的轨道平面成23度。这根轴的摆动形成了一个圆锥形,就像一个螺罗在外力的作用下自身旋转着在地面上很快地移动,又倾斜着围绕垂直线作较慢的运动。轴画成一个锥形要25,920年,因此相对于地球的轨道而言,与轴垂直的地球赤道平面同时也在空间里摆动。因为这一现象,这两个平面相交的线环绕地球的中心运转并将自己投射在宇宙的背景上。 春分点 当太阳经过与春分相应的春分点,并且开始显示出白羊座的时候,地球赤道在天空背景上的投影就在春分点上与黄道(年度移动在空间背上的投影)相交,回归黄道是由于与地球的轨道相连才得以确定的。它与轴同时移动,与地球的公转相比,它始终处于同一个位置。但是在25920年这个大年的周期里,相对于遥远的空间来说,这个整体(地球、轴、赤道和黄道)都在移动。春分点就投影在星座的遥远背景上,构成了边后退边绕圈的恒星黄道。它与白羊座的开端重合已有2000年;今天,它在恒星的地平线上大约移动了25度,靠近了宝瓶座。在这两千年里,它穿越了双鱼座。 数字命理学 从毕达哥拉斯以来,数字就被看成是富有普遍知识的像征。希伯来人的密教卡巴拉,把字母与一些数值,即对宇宙、人类和上帝的意义进行解释的巧妙计算联系在一起。后来发展到把字母表上的字母与阿拉伯数字联系起来,于是就产生了数字命理学,随之而来的丰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要研究一个人的数字命理学,就要把他的姓名的字母转变成数字并且相加。得出的和(加上结果的各个数字)要缩减至得到一个简单的数目,要么是11,要么是22。表现数目(姓和名的全部字母)表明我们的身份和为人。活跃数目(名的全部字母)揭示我们的个性。遗传数目(姓的全部字母)包括最初的知识。内心数目(姓和名的元音)与无意识和敏感性有关。实现数目(姓和名的辅音)涉及我们自己流露出来的想法和意图。 数字的像征: 1/主动:开始,活动,成就,肯定。 2/接受:二重性,寻求合作和谅解。 3/创造:自发性,交流,社交性。 4/实现:稳定,表现,勤奋和严肃。 5/改变:多变,自由,快乐,独立。 6/平衡:追求和谐,和平,美和家庭。 7/内心化:孤独,研究,分析和综合,灵性。 8/收获:正直,增长,知识和能力,实行或者丧失。 9/完成:总结、理想、同情、忠诚。 11/信息:精神控制、使命、利他主义。 12/崇高:理性和智慧(或者疯狂),声望。 评估表格或金星 按照数值1,然后数值2等等来统计姓和名里的字母数目,有一张3×3的表格来表示的结果,显示出一些占优势的、过多的或者不足的数目。这些最后的数目就是“因果报应的”数目,符合一种应该汲取的教训。 生命之路 它是根据出生日期得到的。它代表着命运的大致历程。 预测 个人的年份根据诞辰计算出来,指明了当年的各种倾向。个人的月份比个人的年份更与当月相符。 缺少的零和神圣的数目 0在数字命理学里没有位置;11和22是神圣的数目,它们代表的性格是如此卓越,以至於在大部分时间里,人们都宁愿把它们缩减成2和4。 黄道带人 在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到的黄道带人身上,宫从头部开始下降直到双脚。 插图黄道带人每个宫与身体上标明的部分、或者与一种位置不那么明确的功能是一致。这是医学占星术的基础,不过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已大为丰富。运星是“生命由此来到”并显示出健康潜力的点。与它对应的器官是最敏感的,它们良好的平衡能够确保生机,或者相反,在患病时受到损害。运星宫中行星的存在和接收的方位决定着精力会增强或削弱。太阳和月球对于确定疾病的形式和位置同样是有意义的。6宫和12宫了解疾病的次数、严重性和演变。遗传方面的知识由4宫描述。8宫指出各种事故和外科手术。医学占星术通常求助于所谓“温和的”或者能量的医学,例如植物疗法,顺势疗法、针刺疗法,水晶和金属的运用。 白羊宫:头 双子宫:胸廓上部,肺,双臂,双手 金牛宫:咽喉 巨蟹宫:胸部,胃 狮子宫:心脏 室女宫:肠 天秤宫:肾脏、身材 天蝎宫:内外生殖器官和肛门 人马宫:腰部、大腿、动脉循环 摩羯宫:膝部、骨骼、关节 宝瓶宫:脚踝、静脉循环 双鱼宫:双脚和体液交换 占星术与个人之外的心理学 将近20世纪50年代末期,捷克精神病学者斯塔尼斯拉夫·格罗夫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疗法(探测未知的心理区域)运用了一些其它的方法,其中有萨满、神秘术和超自然的实验等。从1965年开始,格罗夫运用他称之为“全回归呼吸”的超氧呼吸,在美国制定了一种接近于“转世”的方法。他也确定了一种意识的“地形图”,由四个主要的模子或者围产期子宫组成,他们本身又与子宫内的和诞生的生活情节有关,而且通过象征性的类推,还与海王星、土星、冥王星和天王星等行星联系在一起。他的研究为创立可以与占星图和诞生时刻相联系的个人之外的心理常任出了贡献。解读被这样提高了的天象伴有一种治疗方面的研究,如同对于个人的研究一样。知道了诞生调节着一个人的生活和个性,人们就拥有了一件进行巨大变革的工具。 〖与占星术相关的文献资料〗 占星术与科学 “把占星术与科学区分开来并非总是很容易的。毫不奇怪:他们从外表看起来有许多类似之处。例如天宫图,这种对一个既定时刻的天空的客观图解是毋庸置疑的。可以争论的只是占星术的解释。占星术以天体与人的行为之间的联系为前提,而这一点并非一开始就是反科学的。与数码学,占卜或者预知力(塔罗牌,水晶球,咖啡渣)相反,占星术并不求助于超自然现象或玄想。” 阿兰·奈格尔是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电子学教授,他写的是那些试图证明占星术的科学价值的人的问题。“一些旨在证明占星术的企图,放弃对天体的原因或者影响的研究,运用统计表来显示天空状态与人的行为之间的、由天宫图来象征的连带关系。他们曾经被一些理性主义的运动所利用,经常与一些占星术的协会合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得出的一些结果,都表明天体对个性或人类命运的影响是不存在的。在《持怀疑态度的调查者》里,可以读到对于大量这类试验的描述。……那些力求用科学来证明占星术的人,将使本世纪初贝特兰·罗素的信仰永世长存,即“只有科学的真理”。……占星术的真理是不可能用这些术语提出来的。对于思考自己的天象的人来说,在诞生时见到的宇宙的表现与他内心的“实际经验”之间当然是一致的。然而在涉及占星术的时候,问题在于只是宇宙的一种象征性的表现。没有一种象征性的解释体系是完全真是的。象征的特点是他的多义性,他的不断增多的含义。这是一种晦涩的语言,可以有无限的解释。与力求说明自然现象的科学语言相反,像占星术这样的象征性的语言需要被解释,并且把我们引入自己的内心之中。星图不是一种习惯的表现,而更是一条有一种隐秘的意义,需要重新找到统一性的道路,就是与我们的原型结构的统一性。” 行星的影响 人类和天空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现在在空间和时间里、而且在每个人的经历里都能发现它的痕迹。行星的影响为什么能够确定一类特定的性格呢? 光体 太阳和月球在占星术里被称为”光体“,被看成是行星。 太阳 太阳提示它所占据的黄道宫的特性。 月球 白羊宫:敏感的感情强烈而率直,富有朝气和热情。 金牛宫:一种转向单纯而健康的乐趣的肉欲,依恋性和独占性。 双子宫:爱好多变的关系,利益中心的多样性,在交际中自如而敏捷。 巨蟹宫:母亲的典型方位,她是养育者和保护者,不过也富于诗意的想象。 狮子宫:高傲和美的形象,在各个方面都要求优秀和完美。 处*女宫:谨慎,谦虚,以使更好地发挥作用,精于技巧和帮助别人。 天秤宫:审美,精致,一个适宜于艺术家,法学家或外交家的方位。 天蝎宫:在情感和理想主义的诺言中有强烈的漏*点。 人马宫:为了发现和探索世界而不顾一切的冒险家。 摩羯宫:货币于朴实无华,以便致力于一切稳定的价值。 宝瓶宫:精神上的理想主义和开放,以发现新的人际关系的方式。 双鱼宫:融洽,神秘和梦幻,超敏感性。 个人的行星 涉及思想,感情和行为。 水星 白羊宫:一种尖刻和直觉的、敏捷和有挑战性的心态,用以发现和革新。 金牛宫:逐渐掌握知识,形成一种生动而注重享乐的思想。 双子宫:生动活泼的进行交流。合理而具体的分析,兼收并蓄的精神。 巨蟹宫:充满诗意的思想来自回忆和情感,但并总是那么客观。 狮子宫:真理、综合性。 处*女座:至善论的和分析的精神,技术人员在驾驭问题时的严密性。 天平宫:热爱正义的律师,揭示一切微妙的差别。 天蝎宫:有倾向的论战者,力求弄清奥秘的、相信神秘术的人。 人马宫:确定知识体系和学问之间的桥梁的博学者。 魔羯宫:呆在神秘角落里的炼金术士或研究者,通过方法和研究来探索事物的奥秘。 水瓶宫:直觉的和富裕灵感的精神状态。试图把自己与一些普遍的原则联系起来,以便进行世界范围内的交流。 双鱼宫:通过同一化和一致性来获得知识,同时倾听思想观念的音乐性。 金星 白羊宫:富于诱惑性和征服力,热情和激烈的情感。 金牛宫:温柔,真诚和依恋于持久的爱情。 双子宫:在情感方面有点像个实验者,在爱情上需要精神上的交流。 巨蟹宫:把爱情视为情意、温柔和母性的融合。 狮子宫:一种高尚、排他和理想主义的爱情观。 处*女宫:典雅、胆怯和被保护的感觉不过赋予同情和真诚。 天平宫:交流的魅力和乐趣是情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天蝎宫:极端而狂热。 人马宫:这些像是熊熊烈火中顶发出来的爱情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 魔羯宫:情感是随着时间而形成的。 水瓶宫:以不墨守成规和挑战性的、杂有友谊与柔情的爱情而著称。 双鱼宫:伟大的爱情,能够达到崇高的境界和打动任何人。 火星[/b] 白羊宫:闪电般迅速的决定,只要第一步能够成功,就会立即采取一切的行动。 金牛宫:行动或者发怒都很缓慢,但是什么都不能使他停下来。 双子宫:分散,很少人攻击性,但说出的话也许是可怕的。 巨蟹宫:真正喜欢非暴力的人,不过也有脾气,而且让人感觉得到。 狮子宫:英雄的勇气和正直。 处*女宫:灵巧又细心,最谨慎的完成一些巨大的任务。 天平宫:除了为和平而战,他是一个理想的和平主义者。 天蝎宫:一口充满恶劣不可克制的漏*点的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人马宫:满怀着需要在不受限制的、无边的世界里消耗的漏*点。 摩羯宫: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沉着而坚定地达到他的目标。 宝瓶宫:富有创造性,对采取的步骤很有信心,在行动的方式上颇有想像力。 双鱼宫:因过分亲切而不可能凶恶,不过最温和的人有时也会反抗。 社会的行星 涉及社会行为。 木星 白羊宫:满怀信心和乐观地参与生活。 金牛宫:不断发展的生气勃勃的一面。 双子宫:永恒的青春。 巨蟹宫:善意而宽厚的家长的热情好客。 狮子宫:对成就和荣誉的关心可能促使他做得有点过分。 处*女宫:组织者和提问者,为了确定他的计划不会忽略任何东西。 天秤宫:善于交际直到参加公共生活。 天蝎宫:以处理问题的才华来支持他的决心。 人马宫:造就杰出的探索者和著名人物。 摩羯宫:进行研究和从事社会改革运动的雄心。 宝瓶宫:人道主义或博爱精神,一个无边的民主之梦。 双鱼宫:与创造的各个方面融洽一致,是富于同情心的典范。 土星 白羊宫:为达到目标而具有的应变能力和斗争性。 金牛宫:固执地拒绝放弃他的立场。 双子宫:理性至上,合理的思想和客观的话语。 巨蟹宫:对家庭起源的怀念引起回忆。 狮子宫:贵族式的高傲捉拿他掩饰自己。 处*女宫:以昆虫学家的细致方法来安排世界。 天秤宫:追求公正以达到更好的平衡。 天蝎宫:以不妥协的坦率来变换能量。 人马宫:用来形状意识的哲学精神。 摩羯宫:智者、政治领袖、精神大师、研究者…… 宝瓶宫:实用的乌手邦,用于一种集体的智慧。 双鱼宫:周期末的整理和总结。 个人之外的行星 表示个人(的精神,技能……)达到一种更高的或者集体的层次。 天王星 白羊宫:创造性的冲动和演变。 金牛宫:稳定下来进行创造。 双子宫:发现和交流。 巨蟹宫:传统情感结构的结束。 狮子宫:急于创造。 处*女宫:把日常生活作为灵感的基础。 天秤宫:当非正义变得不可容忍的时候。 天蝎宫:消灭一切影响发展的障碍。 人马宫:允许而且鼓励最狂热的梦想。 摩羯宫:集中能量以结束变化。 宝瓶宫:完成变化和唤醒意识。 双鱼宫:与宇宙的其他尺度直接对齐。 海王星 白羊宫:行动中的灵感和理想主义。 金牛宫:对爱情的感受性和艺术的敏感性。 双子宫:试图使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 巨蟹宫:梦想一个失去的,感情融洽的天堂。 狮子宫:心中神圣的爱情。 处*女宫:企图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理想。 天秤宫:20世纪60年代的和平与和谐的理想。 天蝎宫:在天体方面的洞察力和涉足。 人马宫:显示稳定的灵性。 摩羯宫:把理想赋予个人的责任心。 宝瓶宫:当直觉与它的根源直接说话的时候。 双鱼宫:回归实现的统一性。 冥王星 白羊宫:战士和军人的道路。 金牛宫:作为活力之源的生命本能。 双子宫:敢于说不可说的话和揭露禁忌。 巨蟹宫:以内在的活力来丰富敏感性。 狮子宫:否认权威以更加确立自己的威信。 处*女宫:在肉体的细胞熔炉里变换能量。 天秤宫:在所有的关系中面临着统治与协调之间的最后选择。 天蝎宫:释放包含在体内的能量。 人马宫:人的全部能量的扩张。 摩羯宫:用锤炼钻石的意志改变世界。 宝瓶宫:为追求一种全球性的政权进行真正的政治挑战。 双鱼宫:物质和精神震动频率的改变。 白道与黄道的交点、小行得、份和黑月 占星术把一此意义赋予太阳系的其它物体,例如小行星,而且也利用太空里的某些几何点,例如黑月和白道与黄道的交点。 白道与黄道的交点和食 所有的行星都有一些“交点”,也就是它们的轨道与黄道(地球轨道的平面)的交点,两者是相对的。西方占星术采用了“白道与黄道的交点”,这一术语最早是在印度的占星术里使用的,叫做“克图”和“拉乎”,意思是“龙头”和“龙尾”。相对于地球而言,这些几何点总的来说按照逆行的方向进行19年为一个周期的移动(由于一种被称为“章动”的天文学现象而有一些正向的小返回)。以业象征南方的交点,以法象征北方的交点,它们也被压迫腄因果报应的占星术。要研究是什么妨碍着一个人的发展,这些交点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们在尊重这个人天然的演变方向的同时,指明了这个要沿着什么方向才能够充分发展。当一次满月或者新月在 一个交点附近发生的时候,就会发生一次月食和日食。平均每年要发生四五次(偏食、环食、全食),不过它们只能从一个特定的点上才能看到。这些食在习惯上被说成是有害的,因为人们担心太阳(或月亮)会被吞噬后一去不返了。在现代占星术里,对一次食的分析要看它相关的交点(北方或南方),它所在的宫,甚至它产生时的度数,也要重视当时天空的总体特征。例如1999年8月11日的食,尽管它伴随着一个能够强烈地凝聚某些压力的行星的大直角,但是由于发生在北方的交点上,因此对于人的意识来说就是一种深刻演变的象征。与只注意事件的占星家们的看法相反,它表明了一个集体发展的时机,而没有预示任何灾难。 小行星 小行星凯龙(大概是一颗彗星的残余物)以著名的半人马为名,有一个50来年的公转周期。它的轨道偏离轴心而且延长,与土星的轨道相交,几乎达到了天王星的轨道。人们把凯龙看成是象征超越和现代性的遥远的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与象征人的机能的可见行星之间的联系。在天象里,凯龙同时代表指导者,传授者,教育者和解惑者。人们利用其他四颗小行星,即属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带”的维斯太(灶神),帕拉斯(智神),刻瑞斯(谷神)和朱诺(婚神),有着接近于室女座和水星的相近的象征体系。但是这些新成员的复杂性限制了它们的用途。 黑月 黑月与月球轨道的第二个中心(月食)相符,从地球中心说的观点来看与月球远地点重合。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九年。月球轨道的第一个中心是地球,黑月象征性地代表着我们这个行星的看不见的对称物。在天象里,它象征不能说的话,没有接受的经验,甚至在被压迫体验以前就在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情感。正因为如此,它才令人想起由于否认和否定而造成的意识的消失。它的方位(和它在同方位的行星)显示出一些有时会突然消失(个性的缺点)的功能或能力。黑月是被压迫存在抛弃的隐藏的一面,是阴影的象征,常常与创伤性的性经验联系在一起。作为表示因果报应的点,他与南方的交点一起指明了一些未经调节的境遇。在另一种方法里,它代表一代代相传的幽灵,直到其中一个使他们消失为止。 份 作为阿拉伯占星术的遗产,份是运星和某些行星的经度相加或相减计算出来的点。它指明了实现的手段。到现在还经常使用的命运份(一个被记录在一个周期里的叉号),是把运星和月球的经度相加,再减去太阳的经度而得到的。它的方位指出的不是命运,而是达到人间幸福的方式。其他的份则用得越来越少。 不同的潮流 据说有多少占星家就有多少种实施占星术的方式,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不过除了一切全国性的倾向之外,还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普遍的倾向,它们在某些方面互相吻合,但是在研究的问题、解释的方法和运用的技巧方面有所差别。 事件占星术 它试图遇见未来的时间。总的来说它是决定论的,不言而喻,它认为人面对他的命运无能为力,似乎命运于人无关。由于大众传媒的推广,实际上,它受到了反对者们对占星术的最激烈的批判。 精神分析占星术 一种可以说是法国特有的专业,即把占星术用于精神分析学的见解,尤其是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学说。安德烈·巴尔波特是这方面的推动者和在法国的代表。弗洛伊德学说的不同阶段、各种情结和癖性,都可以用来与行星和宫进行比较。 性格占星术 它接近于精神分析占星术,主要是根据诞生时的天象来分析人的性格和行为。往往在招聘人员时使用。 人道主义占星术 它源自美国的戴恩·鲁迪亚尔,强调人在一种具体的社会背景里的地位。在欧洲,亚历山大·吕佩蒂是它的出色的“使者”,现在接替他的是马里埃夫·卡维涅克。 医学占星术 运用这种方法的是自然疗法医生、动物磁气疗法施行者和江湖医生,它可以使医学更为全面,特别是在预防和选择疗法的层次上,受到了全体医务人员的反对。能量医学的专家埃里克·马里埃,研究过帕拉塞尔斯的炼金术医学。 科学占星术 它试图在统计学的基础上证明和检验占星术的依据,因此倍受科学家们的抨击。RamS(以科学方法研究占星术)小组和生物学家苏泽尔·菲佐-布里施(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名誉博士)领导着专门的、特别是对于与双子宫的研究工作。 宇宙生物学占星术 它以关于人的能量的见解为基础,是由雷恩尔德·埃贝坦发展起来的,强调遗传的、社会学的和环境的因素对于人的演变的重要性。 心灵占星术 它按照东方和西方的不同派别来掌握人的心灵尺度,有许多思潮是以它为参照的。在神智学者当中,阿里斯·巴伊雷在这方面写了大量的著作。 因果报应占星术 它经常与心灵占星术联系在一起,探索的是因果报应对现世生活的影响。它有丰富的内容来解释一种境遇的原因,但是由于只看过去而受到一些局限。它是由多罗泰·凯施兰·德·比兹蒙引入法国的。系谱占星术以同样的敏感性研究世代相传的家族经验对于个人的影响。 灵感占星术 它把占星术、心灵和/或鬼魂传话联系起来,把直觉与技巧结合起来制定天象。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一些人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 世界占星术 这种传统的方法关心的是世界的演变、战争之类的重大事件、灾难,也有革命、和平条约。在英国,查尔斯· 哈维和尼古拉·凯姆皮恩撰写了这方面的著作。 另附:国内优秀占星网站及BBS target=_blank>12sign.cn<U>[fontcolor=#0000cc]/?u=1923[/font]</U> http://bbs.12sign.cn/?u=1923 妖怪 远古的祖先,他们的生存空间必须面对野兽环伺、危机四伏的丛林和原野,每到了夜晚来临,无边无际的黑暗将他们吞没,即使是白天也不能得到安宁。他们对抗的是藏在自然界背后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这些外在条件下,孕育了妖怪传说滋长的环境。 你敢不敢独自一个人走进森林里?周围完全看不到任何光线的黑暗中,突然传来你所不知道的奇怪声响,相信这是喜爱登山野营的朋友都曾经有过的共同体验。在白天,也许毒蛇猛兽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根本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就像冒险电影或是无人岛的生存游戏那样,但你完全不知道会有什么威胁到自身的安全,说不定突然冒出一支原始部族对你攻击也说不定?这种充满着不晓得什么东西突然出现在你身边的危机意识就叫做もののけ(读音mononoke,物の怪),妖怪的语源就是来自もののけ,带有一种侵入、扰乱、来历不明的攻击等意涵。 还没摸清楚对方的底细,面对妖怪时,消极一点的作法,你会采取防御、退避的态度,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积极一点的作法,你会先发制人,以确保自身安全捍卫自己的家园,若真是妖魔作兴,必定要找出对策,斩妖除魔! 日本的妖怪博士-水木茂先生说:「妖怪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或许现在仍存在着妖怪,只是我们不知道妖怪躲在什么地方罢了。我曾经试着走访传说中『小豆洗い』(洗豆伯或是洗豆婆)曾经出没过的河谷,但是呢,这种妖怪不到夜晚是不会出现的,人类会经过的路上也不会出现,足见妖怪并不喜欢亲近人类……」躲在深山里,对妖怪来说才是最安全的场所。 在过去,日本的社会型态,是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从民间故事里就可以找寻这些先民生活的脉络,即使到了现代,日本还是有许多地方生产农作物,这些乡下地方,总会有虫叫蛙鸣,甚至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怪声音,有些人光听到虫叫的唧唧声,就感觉寒毛直竖,不敢再继续听下去,因为想像力会把人吸到很可怕的黑暗世界。 「听到那声音,就会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里……你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去幻想那东西是什么模样,虽然看不见,但你就是知道确实有什么东西在那里?来自个体遭受到监视或威胁的恐惧和直觉,妖怪就是这样诞生的。」 ──摘自《妖怪天国》水木茂着 究竟妖怪是会害人呢?还是会帮助人呢?应该是先民们最想知道的答案。但是自然界本来就同时拥有破坏和创造的力量,而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才会产生自然的崇拜心理,创造了诸神的形象,于是乎,会为害人间的魔物,人们必然当作是妖异必除之而后快,结果存在于自然界善的力量,加以具象化就变成了供人膜拜的神明;而存在于自然界恶的力量,就变成了妖魔鬼怪。 对于大自然未知力量的恐惧,产生敬畏之心,加上抱持着万物皆有灵魂的日本宗教观,造就了自古以来源源不绝口耳相传的妖怪素材。人们会尝试以各种妖怪的想像,来解读未知的事物,以满足求知的渴望,也藉由妖怪来安慰自己那些无法以常理判断或解释的现象其实只是调皮捣蛋的妖怪在作祟,把不可解的现象加以合理化,可以视为先民们对于世界观、宗教观的心灵模式。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妖怪成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桥梁,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介面,从这样的视角切入,就不难理解过去妖怪的传说为何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了。 百鬼 bǎiguǐ 1.众神。 2.各种鬼怪。 雪女、河童、天狗、二口女、座敷童子…… 雪女 传统的日式妖怪,妇孺皆知,在深山中居住,和人差不多,有着美丽的外表,常常把进入雪山的男人吸引到没人的地方,和他接吻,接吻的同时将其完全冰冻起来,取走其灵魂食用,雪女的孩子叫雪童,在日本认为雪童就是带来冬天第一场雪的妖怪。雪女皆为绝世美女,身穿白色和服,一头淡蓝色的长发,生性冷酷,是山神的属下,掌管冬季的雪。幼年的雪女对人无害,成年的雪女会将其喜爱的人类男性永远冰冻起来,带回居住的山洞中摆放起来,供其观赏。 传说—— 相传在日本民初,因为民智未开,老一辈的人民特别相信一些神只妖怪的传说,甚至於认为大自然的灾厄便是由神只鬼怪们负责掌控的,所以才有雪地里的雪女怪谈。 只要是有人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迷路,一定会遇到吸食人气维生的雪女,而且善恶莫测的妖怪雪女,会故意玩弄男人善变不忠贞的劣根性,她有时会故意留下一位饱受惊吓的人类男性, 威胁他,要想活命必须信守「承诺」,遵守魔界法则,不得告诉其他人有关她的存在与其和她相遇的这件事,否则被背叛的雪女必定会前去索夺男子的性命,以告诫妖怪法则。 然而想活命的男性必定会惊慌失措地求取雪女的信任,并承诺回去之后必定信守承诺,不告诉其他人有关雪女的种种行径,可是喜欢考验男子定性的恶女雪女, 接下来会伪装成平凡贤淑的人类女子,故意找上这位与她定下承诺的男子,博得男子的好感,并进一步与他结为连理,与她生下孩子,一辈子跟随在身旁,监视著男子是否能信守承诺, 和她平安无事相守一辈子到老,可是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惊险遭遇总是时时缠绕著男子疑惑又害怕的心,终於直到有一天,男子下定决心将与雪女相遇的真相告诉他身边最亲昵的太太, 希望她能分忧他的恶梦,可是男子万万没想到枕边人却是他午夜梦回中最害怕的梦魇,原来他长久日子以来是与敌人共枕,破坏了「承诺」,雪女只好含泪杀死与他共生小孩的男子,并伤心地带著孩子重回冰天雪地之中。 这个古老的雪女传说,最早是记载在日本妖怪小说,古典聊斋「小泉八云的怪谈」之中,它充分述说了妖怪冰冷不留情的特性并藉由这个背叛的故事反映男女之间亦亲亦离的婚姻以及属于女子纤细善感又敢爱敢恨的风情面貌,虽然这个古老传说既悲伤又冷酷。 河童 在日本稻河神社附近都有一个小湖,名救身湖,湖中常有河童出现,由于河童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所以有很多的说法,比较常见的是:鸟头人身着有龟壳,头顶有一碗状的凹镜,内有满水,如其生命,水无则死,双手相通可伸缩,能以屁的力量飞天。在《百鬼夜行》《百物志》《万鬼录》《妖怪物语》……常常见的民俗书籍中都有记载。 河童的传说,最早起源自中国黄河流域的上游,古时候叫做「水虎」又名「河伯」。战国时代初期,在魏国邺县这个地方。每年雨季一到,河水暴涨氾滥成灾,常常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当地的巫女以「河伯娶妻」为藉口串通官员大肆敛财,并且必须牺牲掉年轻女子取悦河伯。直到邺县来了一位名叫西门豹的新县令,才将「河伯娶妻」的迷信破除,后来提到「河伯娶妻」自然让人联想到以智取来抵抗暴政的故事典型。 「河伯」传到了日本之后,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河童」。据说有一位名叫九千坊的头目,带领著河童一族从中国辗转来到九州的球磨川云仙温泉一带的地方住了下来。他经常率领著部下出现在村庄里,惹出许多麻烦,由于他拥有能够将马拉到河边的怪力,所以村里的人都敌不过他。知道此事极为震怒的熊本城主加藤清正,利用河童最讨厌的猿将为害百姓的河童好好地教训了一番,从此以后河童只好乖乖地住在熊本县筑后川。后来成为水天宫的使者,其分社位在江户之赤羽河岸有马氏的宅邸,(久留米殿下)后来移到日本桥附近。 据说,加藤清正为了打败九千坊,将河童引到会喷出硫磺气的地狱谷去,不仅在河川里放毒,还把烧烫的石头往水池里丢,最后聚集了河童最讨厌的山猿,群起攻之,九千坊因为硫磺的热气,使得头上盘中的水逐渐消失,具有法力的他,总算束手就擒,只好求城主放他一马,答应从此不再为害地方,这就是河童的传说之一。 天狗(てんぐ) 天狗与河童、鬼可并称三大最知名的日本妖怪,其中天狗无疑是山林妖怪中最具震慑力的代表。 “天狗”一词同样来自中国。《山海经-西山经》有云:“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如文中所述,最初的天狗是可以御凶的吉兽,但后来演变成用来形容彗星和流星,古人将天空奔星视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变成了凶星的称谓。日本最早关于天狗的记载见于《日本书纪》,也是用来比喻彗星和流星。在日本,天狗因其形貌也被称作天狐,直到平安时代,日本的天狗也还是《山海经》中所述的形象。 中世纪开始,日本的天狗慢慢走上自己的演变之路。今天我们熟悉的天狗形象已经和其最初的形象相去甚远,一般认为《今昔物语集》中记载的一种能飞天、依附人身,被称作“鹰”的怪物和佛教中一种也被称作“天狗”的鸱形怪物可能是现代天狗的原型。最初天狗的形象是鸟喙人身,长着一对羽翼的“乌鸦天狗”形象。而鸟形天狗最著名的传说就是日本第一大魔王崇德上皇啦,保元之乱中兵败的他在流亡中含恨而死,临终发下毒誓“愿为日本之大魔,为皇戮民,为民弑皇,此国永为乱世”,并咬舌以血写下诅咒经文,其怨灵遂化作金色大鸢身姿的天狗为害人间。在认为天狗是怨灵作乱的传说中,崇德上皇向来是天狗首领。 而鼻高天狗形象的由来则应归因于佛教、修验道等宗教元素的融入。镰仓时代,天台宗僧人因其修为高深成为欲超越佛教权威者的众矢之的,当时的《是害坊绘卷》就描绘了天狗挑战天台僧却惨败的故事。传说当时中国来的天狗曾向日本天狗求助,但日本天狗表现傲慢,而傲慢即为“鼻高”,所以这个故事可说是鼻高天狗由来的源头。后来又慢慢出现了天狗为修行不够,无法放弃执著、妄念的修验道僧人死后所化的说法。这些修行者因其佛性免于堕入地狱、饿鬼、阿修罗、畜生四道,但又无道德心故而也无法升入天道,最终被放逐至六道轮回之外的天狗道。此时关于天狗是怨灵的说法已经势微,而因为修行者通常隐于深山灵峰,天狗的传说中又加入了山岳信仰的元素,天狗的形象也和山神在一定程度上重叠起来。再加上民众对修行者的敬畏之心,于是天狗们不仅鼻子高,武功也是绝顶。对于一些离奇事件或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往往算在天狗的头上,于是就有了“神隐”、“天狗倒”、“天狗笑”、“天狗砾”等等传说……在室町末期今天为我们所熟悉的鼻高天狗形象终于确立——红面高鼻,身生双翅,身着修验道行者服,手持金刚杖或太刀、羽毛团扇,脚穿单齿高木屐,随身带着隐匿身形用的蓑衣,生性傲慢身怀绝技,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二口女 《百鬼夜行》中记载:女子不检点,随地大小便、有夫偷人、淫*下流的被稻荷神发现,而附身的,家中死过孩童(不满2岁),杀死自己幼儿的,被其童附身,在后颈会出现一口,且不停的要吃东西,最终将被附身人吃死(也可以说是撑死的)是很危险的妖怪,就算是你住的地方附近有过死童也有可能被附身。 传说—— 千叶县有个男的在妻子死去后另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后母只疼爱自己所生的孩子,对前妻留下的孩子万般刻薄,甚至连饭也不给吃,最后某一天前妻的孩子就这样凄惨地饿死了。 在这个孩子死了后的第49天,砍柴回来的男人手里的斧头不小心碰伤了妻子的后头部,奇怪的是这个伤口怎么也治不好,到了后来竟然发现那伤口开始慢慢地形成一张嘴的模样,更令人吃惊的是连舌头和牙齿也出现了。 这个伤口常常疼的不得了,但奇怪的是只要把食物放进去就不疼了。而这个时候他妻子总是不自觉地对着空气喊着“对不起!对不起!”……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说是一个愚昧的农夫,他的择妻标准是“不吃饭”!!,结果这么变态的条件也有人满足了。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农夫发现他的妻子是没有吃饭,但厨房里的饭却每天都减少。感到奇怪的农夫某一天出去后立即偷偷地溜了回来,躲在天井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果,他看到了他妻子的后脑竟然出现了一张嘴,然后把头发变成蛇一样的触手去端饭喂后脑的嘴吃饭…… 如果说前面的那个是俳徊在人间的怨灵的话,那么后面这个简直就是妖怪了。 魅魍魉的传说在中国远古就有了—— 大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传到日本反而变有名了,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日本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飞头蛮(Hitouban),也就是传说中的长颈妖怪,或是「辘轳首」ろくろくび(rokurokubi),最早起源於干宝的《搜神记》,这是中国晋代著名的奇谭异闻录,其中提到的「落头氏」就是长颈妖怪。平时它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麼两样,可是一到了夜裏,等到众人都睡著了,妖怪的脖子开始伸长,甚至比长颈鹿的脖子还要长,然后头部从脖子的地方彻底和身体分离,曾有人亲眼看见身体还盖著棉被,好端端地睡在床上的人,她的头却连著脖子,一溜烟从窗外飞走了,直到鸡鸣时分才回到原来的身体,这时候头部和身体会重新结合在一起,醒来后就像正常人一样行动。本人往往不记得前一个晚上看到了什麼,或做过了什麼事?长颈妖怪在化身成*人形的时候,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就是长颈妖怪,所以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驱使,长颈妖怪在飞行的时候,会吃虫子,以耳朵代替翅膀。 烟罗 它轻轻的在空中飞来,缠著人的颈项,令人窒息至死,是一只颇可怕的妖怪,用刀之类加以物理攻击是不能把斩开的,但用黑铁浆染黑过的牙齿,就可以把它咬开,因此,一反木棉经常出现的地方,就算是男人也染黑铁浆,另外,一反木棉的同类在日本各地也存在,名称也各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爱知的布团披等。在有的叙述中一反木棉还有吸附人体精力`过度发泄精华的害处 桥姬 见于《明治妖记》,是一些痴情女子的怨气,由于痴爱他人又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就从桥上跳到水中自杀,如果晚上有男子过桥,就会出现,并把其引到水中溺死,如果有女子过桥,就会强行拉其入水,据说在日本女子不能轻易自杀,只能投河自杀,所以这种妖怪被称为比较可怜的妖怪。 日本语“桥姬”一词,除了特指桥头女神之外,还被用来指称江户时代,站在桥边的私娼以及位于桥场附近的“茶屋”里的私娼。 猫又, 据说猫有九条命,当猫养到9年后它就会长出一条尾巴,每9年长一条,一直会长9条,当有了9条的猫又过了9年就会化成*人形,这时猫才是真正有了9条命,在中国也叫九命猫妖。猫又位于鸟山石燕《百鬼夜行》之前篇阴之卷。是相当具有灵气的邪妖,也是在民间被认为最接近与现实的妖怪。一般的猫又都是具有10年岁数以上的老猫,最明显的特征是两尾分岔成二股,妖力越大,分岔越明显,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猫又其背中部在发光,极品的猫又则是纯粹的两尾猫了,碰见了他可不是好事,是非常凶残的,利用不逊色于丧犬的怜牙力齿,能将山中的其他妖兽撕裂得粉碎后吃掉,同时也会咬伤人类和家畜。此外还能像杂耍木偶戏一样用妖力招手操控尸体。不过猫妖也有恶搞的一面,那便是乔装于美女与老太婆来欺骗路人........不过这样的前提往往是其先已吃掉了所要变为对象的那个人,至于为什么要吃人的原因其实也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既然它具有了一定灵力,或感知人类内心的想法,那它就需要某些东西来维持他所具有的这种独特本领,那就是吃人。但若说到恐怖的一面,应该还是尸变,所以古人叮嘱的不要让猫类接近与坟的谨句还是流传了下来。 虽然猫又没列入日本三大国妖之类,但对于日本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入的,关于此的周边趣文也相当的多,比如有专门同好组建的猫又同盟,他们对猫又的研究之深令人汗颜,而他们的据点就包括日本有名的旅游胜地“猫又山”,(另称胜三山)位于猫又谷内,附近还有有名的金太郎温泉,另外两处分别是位于新泻县三岛郡三岛町的猫又大明神和黑部峡谷铁道的猫又站,之所以选择这些地方,据说这三处都是猫又出现比较频繁的地方,有兴趣有条件的朋友们不妨去探索探索。 入内雀 传说有一种鸟,会把蛋下在人的身上,这种鸟的蛋比人的毛孔还小,当它出生后就把人的内脏做食物,最后吃空才飞出人体,这就是入内雀。另外有钟说法是又人长成了雀,被以为是妖怪。 黑冢 明间传说一极端危险的妖怪,总是袭击单身女子,猎其头收藏,据说黑冢生前是一好色老头,调戏良家妇女被村人乱棒打死,死后怨念不灭,借一老妇的尸身化为厉鬼,专门报复女子,总之古时民间女子单独夜行时遇见黑冢会用黑炭图黑面部,让黑冢认不出自己是男是女或许能逃过一劫。 溺之女 温泉旅店经常出没的妖怪,如果看见浴池里泡这个美女,千万不要贸然靠近,也许她站起来,你就会发现她浸在水中的部分全是骸骨 姑获鸟 小孩死掉的孕妇所化,偷别人家的小孩来养,非常怕狗。 百目妖 在西欧传说中多以巨型怪兽居多的百目怪传到日本变成一全身上下都有眼睛的女妖,据说该女妖专门诱惑男人夺人双目为己用,如果被她夺满一百只眼睛就会变成无法收服的大魔头。 传说一法师去收复她时,她已有98只眼睛,98只眼睛发出的邪光令法师无法动弹,为了不被妖怪凑满百目,法师自毁双目,最后用佛香之灰封住了百目妖头上的两只主眼才将其收服。 般若 佛教的“般若”是指佛的智慧,而着这里是一个女鬼的面部,表示的是“愤怒的相”,其实更主要的是要表示女性的“嫉妒”。 又有一说这幅画最重要的是“眼睛下面的痣”,甚至还有“眼睛下面的痣的女孩子是不幸的”这种传言,真不知道为何会这么说;不过当看着一个女孩子变成了鬼,这肯定是不幸的吧。传说是地狱的守门大鬼怪 鵺 一种动物,据说有着乌鸦的外表,黑天鹅的翅膀,鹰的利爪,鳗鱼的尾巴,有着牛的力量,是非常有争议的一种妖怪,只要是它认定你是坏人,那你就不可能活过24个小时,而且它杀人的手法万分残忍,是不能用语言描述的,可是如果它认定你是好人,那你一生都会被他保护。所以也有人把它作为供奉的对象。 发鬼 百鬼夜行》有载:古有一女子为保持自己的美貌,杀死无数处*女,以其血沐浴,终身不老,死后依旧害人,因为只要外貌,所以以发为身,又名邪门姬。 垢舐鬼 住在像腐朽的房子和打扫不到的浴池的一些地方,偷偷的用长舌头舐吃着人的污垢的妖怪。无害。在文献里有所描绘。 小豆婆 这个还是一个有名的妖怪,还有一个名字叫{磨小豆}。在没有人烟的,可以听到溪流的声音的地方,可以听到磨小豆的声音。所谓声音怪物的一种,具体来说「小豆研ぎましょうか、人とって食いましょうか(磨小豆吧,吃人肉吧~~好像是哈~~格格看看)」,就是这样的声音。。。。这个是在东京青梅市独特的妖怪,可能是因为以磨小豆为主,所以就叫「小豆婆」。 油澄清 一般在山路上出现的妖怪,「以前呀!这边常有叫油澄清的妖怪出现呐!」「现在也常出现吧!」总以比恐怖还害怕为形式的民间传说登场的妖怪。油澄清的名字的由来是没有的~只是在油瓶的下面。 座敷童子(ざしきわらし/zashikiwarashi) 这次介绍的是稍稍有些日本风格的妖精。它会以小孩子的姿态附在家中,传说只要有座敷童子在,家族就会繁盛。如果在一起玩耍的伙伴中,你看到的明明都是熟悉的面孔,却总感觉比最开始时要多出一人,这时候多半就是它搞的鬼。座敷童子是个只能被小孩子看到身形的很老实的妖怪。 在座敷童子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日本东北地区,人们甚至还为童子们修建了很多“住所”(现在可成了当地名胜啦!)。虽说是“只能被小孩子看到”,可现在的孩子有不少事要做,看起来比大人还要忙,这种时代的小孩子真的还能看到座敷童子么?如果他们已经看不见了,那么座敷童子要和谁玩儿好呢?婴儿时期,小孩子们总是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某个空无一物的地方呢喃或傻笑,说不定那里就有个座敷童子吧。如果将能否看到座敷童子,作为区分大人和孩子的方法,那比起从前,人们可是越来越急、越来越早地结束童年,变成大人了呢。80年的人生中,能被叫做“孩子”的时代也不过短短的几年而已,想一想总觉得有些悲伤。话虽这么说,可像我这种感觉迟钝的人,不仅近在眼前也无法看到它,不留意的时候踢到或坐到它上面也有可能。可是,虽然看不到,确实是在心里想着“会不会在这儿呢?”的大人也还是有的,所以座敷童子,要打起精神来啊! 座敷童子:虽然只要有它守在家里就会家族繁盛这一点的确不错,可是却也有传说它离开的话家族就会衰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蛮恐怖的,说是妖怪,其实也可以作为一种神明吧。如果真是只能被小孩子看到的话……也无所谓啦,只是大家要多多留心,不要让座敷童子孤单呀! (这个是冰最喜欢的妖怪拉~觉得好可爱~(*^_^*) 另一种解说: 座敷童子,附在家中的游戏伙伴 这个稍稍有些日本风格的妖精。它会以小孩子的姿态附在家中,传说只要有座敷童子在,家族就会繁盛。如果在一起玩耍的伙伴中,你看到的明明都是熟悉的面孔,却总感觉比最开始时多出一人,这时候多半就是它搞的鬼。座敷童子是个只能被小孩子看到身形的很老实的妖怪。也因为如此,常常有一些自私的家庭会请法力高深的法师,以结界困住他们,控制他们的自由。传说千万不要若恼了座敷童子不然你会…… 青行灯 以古时捕获百鬼之名而出名的女鬼。 怪谈百物语。百物语中,点一百根腊烛,贴在蓝色的纸上,恐怖有故事一讲完,就灭掉一根蜡烛,到屋子里全黑的时候,妖怪就会来。就是这样的怪谈会。为了制造出恐怖的效果,讲鬼故事时蜡烛后面会出现蓝色的影子~ (鬼罂粟外卖:百人讲鬼故事人太多,一般是7个人在一个小学校什么的教室里来玩,一个人讲完后跑到别一间没人的教室灭掉蜡烛再跑回来,当第七个人讲完第七个鬼故事,会出来第八个人~~那个就是鬼~~ 骨女 生时被人侮辱、欺负、**的女子,愤恨而死后,化为厉鬼向人索命,因为只剩下一堆骨头,所以会用人皮伪装自己,在中国叫画皮鬼(出自《聊斋志异》)它所报复的对象多为男性,而且多是些品性不良者,在《百鬼夜行》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所以日本民俗学家一般都会用它来做研究对象。 鬼一口 在高桥叶介的学园怪谈里出场过,就像某种深海鱼类头前面那个发光的诱饵一样,美女是鬼首前面的诱饵,长在它的长舌头上,作出快被吞噬的惨状引诱人来救她,然后把人吃掉。 道成寺钟 一个寺庙的钟化为妖怪,专把人变成和尚,而且会忘记自己以前的事。 飞缘魔 吸取人精气的艳遇妖怪。 於菊虫 传说皿屋敷的菊虫是很大的,有怨念的虫子。像有有这样的恨的东西地方是已经经过了很多年的草木呀,鸟呀,虫子等等的化不开的怨气的。叫做於菊虫的虫子,样子是像蝴蝶的虫茧一样的。 黑牙鬼 只是让你看它的牙,然后惊笑,吓人的鬼,无害。 三味长老 在画図百器徒然袋可以看到它的样子。被名人所使用、然后舍弃的三味线妖怪。三味线一贴到人的和服上就出现一种读书的样子。典型的付衰神的一种。 白粉姥姥: 白粉姥姥多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现身於石川县能登半岛附近;传说白粉姥姥的的脸庞毫无血色,而出现时总是一身雪白的和服,且头顶大伞、手拿拐杖和酒壶。当没化妆的女性在路上不巧遇见白粉姥姥时,姥姥便会以酒壶中的化妆用白粉(白色蜜粉?)来涂满这名女性的脸。算是个贯彻女性爱美主义的「亲切」妖怪。 獭 好像报恩的和中国的仙鹤差不多 网剪 网前是手像螃蟹铗,身体像虾。这个妖怪在夏天,蚊账就好像一下子被尖锐的东西切开了。蚊怅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还有~把对鱼民很重要的渔网恶作剧的切断,这就是「网剪」的工作!!鸟山石燕以「网剪」为名记载下来,其他的书以「网切」为记载下来。 犬神 “犬神”本身指的是狗的幽灵,以四国为中心流传的犬神则是被“犬神使”作为“蛊毒”用来诅咒对手,让他们被付身的东西。蛊毒是一种由中国流传过去的使用昆虫或者动物的幽灵来诅咒别人的方法。被犬神所依附的人会丧失自我,会在昏迷的状态下做一些十分古怪的事情,或者莫名其妙的发高烧。象“狐凭”一样,由一些家族会世代继承犬神的操纵权,他们被称为“犬神筋”。普通人在继嗣犬神的时候一定要邀请犬神筋的人,如果对他们不尊敬的话,就会导致灾难的哦。 「白児(しらちご)」是服侍「犬神」的儿童身姿的妖怪。据说是被狗咬死了的孩子的魂。 金ん主 出没于城市,袭击有钱人,夺来的钱会分给贫穷的人,义贼妖怪(忘了那种行侠仗义给穷人钱的叫啥了~)。但是样子是危险的老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天井舐 就是屋子里的天棚消道夫。性质应该跟垢尝相似. 目鼻无 没有眼睛鼻子的一堆肉。这东西是什么呀!!(这不是偶说地,原文就这么写地)没有什么特别的伤害。就是在城市中晃晃忧忧的存在着。 滑瓢 「ぬらりひょん」<「ぬらりひょん」就是住在「ぬらりひょん」忙的店,啜着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见了,不是坏妖怪。但是为什么叫它妖怪之王呢!非常有知识的没有实感的谜一样的大妖怪。 涂り壁 记载在「妖怪谈义」里,筑前(现在的福冈县)的远贺郡的海岸出现。赶夜路时,有看不见的墙,哪都过不去。这就是涂壁的工作。 蛤女房 (女房:老婆,女人..的意思) 时候的传说中,变为女人和人结婚的蛤妖怪。物语自体有鹤的报恩这个典故。 唐伞怪谈+以前的故事(江户期间?)的故事里一定会出来的很好的,有名的妖怪。 像RO里的伞妖 吞酒童子 一个有着英俊少年外表的妖怪,专门勾引处*女,将她们的**割下来做食物..-=凸.....,在一些地方还有说是外表为变化的,是一个真正的处*女杀手。 传说 在平安时代中期,在大江山有个叫做酒吞童子的鬼带领着一群鬼居住在那里。吃人肉的酒吞童子令人害怕,这样的事情也传到了都城中。这时,池田中纳言的女儿失踪了。大阴阳师“安倍晴明”占卜的结果是被大江山的鬼捉去了。对事态发展十分忧虑的一条天皇命令当时十分有名的豪杰“源赖光”去征讨酒吞童子。去捉鬼王的人中除了源赖光和四天王(渡边纲、坂田公时、卜部季武和锥井贞光)以外还有藤原保昌,共六人。在出发与恶魔作战之前,他们去了清水八幡、住吉和熊野三处神社请求神的保护。 在途中有上千名的武者赶来相助,于是六个人说:“对手是魔物。如果去这么多人的话只会把它吓跑去别的国家,还是用计策取胜比较好”于是一行人继续前进,一直来到一个开满了樱花的山脚,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三个老人。“你们是去征讨酒吞童子的人吧?请带上这个神便鬼毒酒和星兜。但凡是鬼,都喜欢酒。它对人来说是妙药,而对鬼来说就是猛毒了。祝你们好运!”三个老人指点他们去鬼所在的石屋后就消失了,原来他们就是清水八幡、住吉和熊野三处神社的神。这件事使大家十分振奋,于是继续进发,终于到达了鬼所在的石屋。 当然鬼对他们的到来十分的怀疑,但是在赖光的巧舌和美酒的浓香下渐渐解除了戒备。(也有的故事中说他们为了解除鬼的疑心去吃姑娘的肉)赖光等一行人受到了盛大酒宴的招待,鬼们也在酒力下不知不觉睡着了。看到时机已到,赖光众人潜入酒吞童子的房间。在酒宴上化身做童子的酒吞童子此时现了原形,3米多长的身子,火红的头发,头上生有两支角,沉沉的睡着。不过它确实是鬼中的能者,在赖光拔刀的瞬间突然醒来,无奈在神酒的药力下无法动弹。“我就是赖光,你纳命来吧!”随着叫喊刀光一闪,酒吞童子的头颅被太刀斩断。但是鬼的头颅依然不死,飞舞在空中向赖光袭来。赖光利用星兜才逃脱大难。头领被杀的众鬼们想要攻击赖光一行,但是身体被神酒约束无法行动,最后也被一一解决了 李煜 【一.历史人物(南唐)】 【1.概述】 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次任性的出走,误结识敌友一段意外的邂逅,就此情深种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李后主李煜 (937-978)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没有年号,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2.生平】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因其“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3.艺术成就】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 书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词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 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又】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又】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又】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斛珠】 李煜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沙】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又】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又】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又】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三台令】 李煜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采桑子】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李煜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渔父】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又】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子夜歌】 李煜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又】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 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4.其他】 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红颜知己 南唐后主李煜在后人脑海里留着一个鲜明印象,就是他留给了我们不少香艳、柔情、悲哀的词。他的词,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除了作为曾经的国君,还被誉为“词中之帝”。 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学的成功,是不能忘记一个被他迷恋着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岁。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因为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而表现于文学的,周后之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当然她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 据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迷恋周后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托出来。请读他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写了出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以现代眼光看,固然不足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那就够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介绍了多情的周后给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人们身边的。当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其时,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 对后主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后来将她葬于懿陵,谥号昭惠,从下面词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时的心情。请看下面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该感谢她的。 自古文人与美人,是结着不解缘的;几多伟大文艺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为题材,为背景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十二副钗”都是绝代佳人。周后去世,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为皇后。 的确,美人的魔力,足以感应文人的心灵,而使之写出血和泪的文学来。后主不会做皇帝,而无意中做了词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们之上,谁说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窅娘李煜的宫嫔。据传为女子缠足的第一个人。陶宗仪《辍耕录·缠足》引《道山新闻》:“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5.部分诗词鉴赏】 相见欢#8226;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语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番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6.李煜大事年表】 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1岁 七月七日,李煜生. 后周显德元年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18岁 娶娥皇 后周显德五年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22岁 长子仲寓生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23岁 九月太子弘翼卒,李煜自郑王徙封吴王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25岁 二月,立为太子. 七月,继位于金陵.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皇后.遣使如宋表陈袭位. 次子仲宣生于此年.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26岁 三月,遣使赴宋朝贡. 六月,遣使赴宋朝贡. 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贡.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27岁 三月,宋平荆南,遣使犒师. 十一月,宋改元.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28岁 三月,始行铁钱. 十一,次子仲宣卒. 十一月,皇后娥皇卒,亲撰<昭慧周后诔>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29岁 正月,葬昭慧后于懿陵. 四月,宋灭蜀.贡银绢万计. 九月,母圣尊后钟氏卒.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30岁 奉诏匡胤命,约南汉俱宋事,未成.宋始决议伐南汉.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32岁 南唐大饥. 六月,遣弟从谦赴宋朝贡. 十一月,娶小周后并立为皇后.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33岁 校猎青龙山,录囚大理寺,诸郡普渡僧尼 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35岁 遣弟从谦入宋,贡珍宝数倍于前. 十月,遣弟从善入宋朝贡.上表请去南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 国主.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36岁 正月,贬损仪制,改诏为教,衣紫袍见宋. 闰二月,宋留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于汴梁建礼贤馆,待李煜降.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3年)37岁 上表愿受宋爵命,宋不许.杀名将林仁肇.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38岁 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39岁 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 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40岁 正月,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十一月,进封陇西公.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42岁 七月七日,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 十月,以王礼葬于北邙山.小周后亦卒于此年,于李煜同葬. 前主,李知诰,登基后改名李昪 中主,李景通,即位后改名李璟 后主,李从嘉,即位后改名李煜 【二.桂林市第四中学教师】 女,1963年7月生,198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随后进入桂林市第四中学担任化学教师,2000年被评为广西特级教师,2000年至2002年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班学习,获研究生学历。近年来,多次承担市级研究课或讲座;参与编写《高中化学全程精讲精练》等教学用书4本,有近30篇论文发表或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奖励。先后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培养对象培训,同时担任桂林市联系专家、桂林市21世纪园丁工程B、c类培养对象导师。曾先后被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广西优秀教师、桂林市劳动模范、桂林市教坛标兵等称号。 【三.风姿物语主要人物】 罗森所写网络小说《风姿物语》中主要人物 陆游五弟子,天才剑手 以花次郎身份出场,兰斯洛结拜兄弟,爱因斯坦口中的莫问 苏轼 【概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生平】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系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年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 1054年娶王弗 1057年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举家前往京都 1061年任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任职史馆 1065年妻丧 1066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娶王闰之 1069年返京;任职史馆 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任密州太守 1076年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谪居黄州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北宋亡 【苏轼妻儿】 苏轼的三个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苏轼的四个儿子 王弗为苏轼生了长子苏迈,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迨与三子苏过。这三个儿子都由王闰之一手抚养成*人。公元1083年秋,朝云生下了第四子苏遁,可惜不久就夭折了。 【苏轼轶闻】 1,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费衮《梁溪漫志》) 4,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5,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6,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7,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8,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生死一线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 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三人对必有我师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死了好 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 苏轼与高俅 《水浒传》第二回讲述太尉高俅的发迹史,说他原本是开封府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在临淮州住了几年后,经人介绍,来到京城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家,董将士不想留他,于是转荐他到“小苏学士”处,“小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绍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结识了当时为太子的宋徽宗,由于踢得一脚好球,平步青云,做了太尉。 读者诸君大概不清楚这位“小苏学士”究竟是何人,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面子,把一个卑微小吏推荐给当朝驸马爷。原来这位“小苏学士”是《水浒》的作者笔下之误,应该是鼎鼎大名的“大苏学士”,就是人人熟知的东坡居士苏轼。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对高俅的发迹言之较详,我们再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知道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府中的小吏,苏学士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苏轼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今河北省定州市)知府,便将他举荐给翰林学士承旨曾布,曾布府中属僚本已不少,所以没有接纳,苏轼又将高俅转而荐于驸马都尉王晋卿。高俅在王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端王。事有凑巧,一个月后,哲宗驾崩,端王即皇帝位为徽宗,高俅受到徽宗的“不次迁拜”,数年后官至节度使,渐升为枢密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高敦复升为节度使,兄高伸也借着高俅的势焰,位居显臣之列,其子弟皆为郎官,一门荣耀至极。 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元佑八年(1093),宣仁皇太后崩,哲宗亲政。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知道自己的政见为新政所不容,很识趣地自请外补为中山知府。不到一年,政局变得越来越坏,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朝臣弹劾他在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的制词中有讥谤先朝之语,被贬为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知州,还没到任,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惠州。这个所谓的“节度副使”,不过是皇帝给大臣留的一点面子,实际上他已是被监视居住的犯人了。这还不算,没过多久,他被再贬为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县)别驾,居住在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县西南),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艰难生活,直到徽宗即位(1101),才遇赦北归,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说,高俅飞黄腾达之日,正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此后二人之间尚有何联系呢?《挥麈后录》说: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奖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以周济其贫。由此看来,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厌恶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对他才干的欣赏。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闲录》说:“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子由(其弟苏辙,人称“小苏学士”)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苏轼和高俅在政治上见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径庭,可以说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当苏门子弟贫不能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反过来救了他们的命,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风,这或许正得益于苏轼一生“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谁都以诚相待,才使得政敌也为他的宽阔襟怀所感动。 这里顺便再交待一下高俅的晚年。靖康初,高俅护送徽宗南逃,到了临淮突然发病,不得不返回京城。当时大奸臣童贯、梁师成等人都由于民愤极大而被朝廷诛杀,蔡京被流放。惟独高俅免于此祸,后来病死于家中。这大概是由于他这一生对得起苏学士,阎王老子没有让他做刀下之鬼。 【主要词作】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换。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其一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诗四十七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 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 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 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 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 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 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 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 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薄命佳人】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吴 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述古闻之明日即来坐上复用前韵同赋】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露 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 【陌上花三首(并引)】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 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 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岁 恶诗人无好语,(公择来诗,皆道吴中饥苦之事。)夜长鳏守向谁亲。(贡父近 丧偶。)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磨 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京师哭任遵圣】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每闻耆旧亡,涕泫声 辄放。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吏能复所长,谈笑 万夫上。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哀哉命不偶,每 以才得谤。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退耕本就君, 时节相劳饷。此怀今不遂,归见累累葬。望哭国西门,落日衔千嶂。平生惟一子, 抱负珠在掌。见之龆龀中,已有食牛量。他年如入洛,生死一相访。惟有王浚冲, 心知中散状。 【答任师中家汉公(一题:奉和师中丈汉公兄见寄诗一首)】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佑初。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何尝疏小人,小人自 阔疏。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 白芙蕖。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矫矫任夫子,罢官还旧庐。是时里中儿,始 识长者车。烹鸡酌白酒,相对欢有余。有如庞德公,往还葛与徐。妻子走堂下, 主人竟谁欤。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岁月曾几何, 耆老逝不居。史侯最先没,孤坟拱桑樗。我亦涉万里,清血满襟祛。漂流二十年, 始悟万缘虚。独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鱼。威行乌白蛮,解辫请冠裾。方当入奏事, 清庙陈璠玙。胡为厌轩冕,归意不少纾。上蔡有良田,黄沙走清渠。罢亚百顷稻, 雍容十年储。闲随李丞相,搏射鹿与猪。苍鹰十斤重,猛犬如黄驴。岂比陶渊明, 穷苦自把锄。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彭城古名郡,乏人偶见除。头颅已可知, 几何不樵渔。会当相从去,芒鞋老菑畲。念子瘴江边,怀抱向谁摅。赖我同年友, 相欢出同舆。冰盘荐文鲔,(鲔,鮥也。戎、泸常有。)玉斝倾浮蛆。醉中忽 思我,清诗缀琼琚。知我少诙谐,教我时卷舒。世事日反覆,翩如风中旟。雀罗 吊廷尉,秋扇悲婕妤。升沉一何速,喜怒纷众狙。作诗谢二子,我师宁与蘧。 【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贤 友生。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会合亦何事,无言 对空枰。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无忧赖贤妇,藜 藿等大烹。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秋眠我东阁, 夜听风雨声。悬知不久别,妙理重细评。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归来北堂上, 古屋空峥嵘。退食悮相从,入门中自惊。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念当闭阁 坐,颓然寄聋盲。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次韵吕梁仲屯田】 雨叶风花日夜稀,一杯相属竟何时。空虚岂敢酬琼玉,枯朽犹能出菌芝。门 外吕梁从迅急,胸中云梦自逶迟。待君笔力追灵运,莫负南台九日期。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水 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元非真。知君被恼 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春菜】 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宿 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绘缕堆盘纤手抹。北方苦寒 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久抛菘葛犹细事, 苦笋江豚那忍说 【赠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赠钱道人】 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当时一快意,事过有 馀怍。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静观殊可喜,脚浅 犹容却。而况钱夫子,万事初不作。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 【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 吴越溪山兴未穷,又扶衰病过垂虹。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绝 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舟师不会留连意,拟看斜阳万顷红。 二子缘诗老更穷,人间无处吐长虹。平生睡足连江雨,尽日舟横擘岸风。人 笑年来三黜惯,天教我辈一樽同。知君欲写长想忆,更送银盘尾鬛红。 【次韵关令送鱼】 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传世名句】 苏轼的名句太多了,就随即来几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回首想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相逢一醉是前缘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轼书法】 苏轼的书法有: 《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 《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 《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醉翁亭记》《梅花诗帖》 《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 《一夜帖》《次辩才韵诗帖》《获见帖》《归去来辞卷》 《覆盆子帖》《归安丘园帖》《吏部陈公诗跋》《东坡苏公帖》 《桤木卷帖》《宝月帖》《啜茶帖》《治平帖》 【主要诗词作品表】 1.前赤壁赋[苏轼]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苏轼]5.春宵[苏轼]6.海棠[苏轼] 7.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8.和子由踏青[苏轼]9.花影[苏轼] 10.惠崇《春江晚景》[苏轼]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苏轼]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13.三月二十九日[苏轼]14.上元侍宴[苏轼]15.石苍舒醉墨堂[苏轼]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苏轼]17.题金山寺[苏轼]18.题西林壁[苏轼] 19.望海楼晚景[苏轼]20.雪后北台书壁[苏轼]2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2.有美堂暴雨[苏轼]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苏轼]24.赠刘景文[苏轼]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苏轼]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苏轼] 31.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苏轼]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34.洞仙歌(冰肌玉骨)[苏轼]35.洞仙歌(江南腊尽)[苏轼]36.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苏轼] 37.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苏轼]38.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苏轼]39.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苏轼] 40.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41.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苏轼]42.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苏轼] 43.浣溪沙(寓意)[苏轼]44.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苏轼]45.减字木兰花(春月)[苏轼] 46.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苏轼]47.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苏轼]48.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苏轼] 49.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50.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苏轼]5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5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53.满江红(江汉西来)[苏轼]54.满江红(清颍东流)[苏轼] 55.满庭芳(三十三年)[苏轼]56.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57.南歌子(雨暗初疑夜)[苏轼] 58.南乡子(寒雀满疏篱)[苏轼]59.南乡子(凉簟碧纱厨)[苏轼]60.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苏轼] 61.南乡子(送述古)[苏轼]6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3.沁园春(孤馆灯青)[苏轼] 64.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苏轼]65.阮郎归(初夏)[苏轼]66.少年游(去年相送)[苏轼] 67.哨遍(为米折腰)[苏轼]68.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6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70.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李清照 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齐州历城县人),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经典名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名言解说】人杰:出类拔萃的人物。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生在世,应当树立高洁远大的志向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因为:目标越远大,前进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义,越能体味“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勇和豪迈。 【生平简介】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的<<声声慢>>就创建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仇,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仇.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词集】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歹带]人娇後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後,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经历】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读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李清照(1085—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于历城西南之柳絮泉上。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作家,母亲也工文章。李清照十八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其后赵明诚出任莱州、淄州等地太守。夫妇除爱好诗词、时相唱和外,更酷好金石图书,收藏极富。金兵入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妇渡淮南奔。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在赴任途中中暑感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此后,李清照便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金华一带,过着难民的生活;她晚年的情况极为凄凉、困苦。 李清照不仅擅作诗词,散文也写得很好。《金石录后序》,就是一篇在叙事和抒情两方面都是极生动而优美的散文。他的文学著作,在南宋时已刊行了诗文集《李易安集》和词集《漱玉词》,可惜这些集子都久已失传;现行各种版本的《漱玉词》都是后人辑录的,共存词五十首左右。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这一派和“豪放派”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词风。《词论》代表了她婉约派的主张。她于论述词的音律的严格性和语言、风格等问题之外,也认为苏轼等人的词“皆句读葺之诗耳,又往往不谐音律”,而加以非议。她还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词别是一家”,要求跟诗划开严格的疆界。在词的艺术上说,婉约和豪放两派,各有成就,各有短长:但就内容的广阔这一点上说,则前者远不如后者。 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开头是: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索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怨言。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鸿雁传书,固然可以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他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和李煜《相见欢》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千古名作.通过描写秋季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 近时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能创意出奇如此! 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武陵春】赏析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李白 【诗人李白】 【生平概述】 李白(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另说见后)。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史书传记】 《新唐书·卷202·李白传》 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 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详细生平】 一、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的夫人是许氏,许氏死后续宗氏为妻。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生的。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女名:平阳;另一子名:颇黎李白有三个老婆,一个是许宰相的孙女,姓许。第二个,不详其姓。第三个宗宰相的孙女,姓宗。此外还有一个姓刘的。女儿李平阳,姓李。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不爽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性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为了使气氛更为轻松一点,我们可以想想一下这个女人的姿色和身材。李白带着这个女人曾经到安徽买了一套房子,但不久两人就分开了。 第二个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嫖娼取道河南商丘,并再此逗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寂寞的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当下便领了结婚证。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个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保洁员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洁员,不擦掉是会被扣工资的。无奈,宗氏实在是被这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唉,羡慕啊。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现在的这个妻子应该和李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学道德情操,应该算有记载的李白的第一次爱情,注意是爱情。但是,也是可能是信仰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有时候甚至会超过爱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邝山学道去了。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复再娶,男人要是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便视天下女人如无物了。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多次施救。得一此女为妻,足矣。 二、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以下便是《大鹏遇希有鸟赋》: 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南华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髣髴其形。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画,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2.洞庭葬友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狞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李白自然侍从同去,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歌颂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赏识。此时,玄宗宠爱杨玉环,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谱人新曲歌唱。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宠,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自己虽在长安,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人幕。李白人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诗歌】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漏*点,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李白个性】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 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襄阳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意谓游子一去如浮云飘泊无止,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缘情布景而不留凿痕。又如“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首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时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离别和远行。此外如“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等等。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主要作品】 《李太白全集》《李翰林集》《太白草堂集李白诗集》 下面是其代表作 卷162_1「远别离」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 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 竹上之泪乃可灭。 卷162_2「公无渡河」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卷162_3「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卷162_4「梁甫吟」李白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 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梁甫吟, 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zj屼当安之。 卷162_5「乌夜啼」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卷162_6「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卷162_7「战城南」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 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卷162_8「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卷162_9「行行游且猎篇」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 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鶬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儒生不及游侠人, 白首下帷复何益。 卷162_10「飞龙引二首」李白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 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 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卷162_11「天马歌」李白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 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 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 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 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 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 伏枥衔冤摧两眉。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卷162_12「行路难三首」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烂草, 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烈士李白】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孙道临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李侠的原形人物李白 李白:(公元1910~1948年),湖南浏阳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李白1910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失学,十三岁入染坊当学徒。 1925年中共湘区委员会在浏阳最早建立组织时,年仅十五岁的李白即入了党,随后秘密领导农民协会的工作。1930年秋,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到达浏阳,李白参军并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利用反“围剿”时缴获的国民党军电台,建立了无线电学习班,李白被挑去参加学习。他原来不识几个汉字,而这时不仅要用汉字还要学英文,掌握电讯技术对他来说真是难而又难。他们的老师是党中央从上海派来的一位精通专业的电讯人员,脾气急躁。开始,他对李白经常呵斥。李白想到革命工作第一,便采取忍耐态度,不仅日夜加班学习,还时常盯着老师模仿。后来,那位老师惊讶地发现,这位他原认为最笨的徒弟,在一些技术上已赶上自己。 1934年秋,他在长征途中任电台台长、政委。翌年秋过草地时,他所在电台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经历了三过草地和长居高寒地带的艰辛。当时有的战士生了病,他尽管食不果腹,也同大家一起抬着病号走。事过几十年后,当年的一些小鬼在回忆录中还深情缅怀这位“李政委”的救命之恩。 1937年秋,国共合作,李克农出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处长,将李白带去。李克农一开始便要李白隐蔽身份,八路军办事处撤退后又让他归上海地下党领导,成为党设在当地的三个秘密电台中的一部,随时同中央联络。 李白刚到上海时是单身汉,租房子容易引起怀疑,党组织便调绸厂女工出身的裘慧英与他扮作假夫妻。裘慧英出身苦大仇深的“包身工”,在斗争中入了党。她很快受到李白工作精神的感染,工作中逐渐产生了爱情。经党组织批准他们变成真正的夫妻,并有了孩子,他们的家庭也成为充满革命精神的秘密斗争之家。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了上海的西方租界区,加紧了对秘密电台的侦测搜捕。翌年9月,李白同妻子一同被捕。后经组织营救,他们被敌特认定是私人电台而获保释,处在监视下开糖果铺。后来国民党特务看中了他的电讯技术而秘密拉他,经组织同意,李白于1945年去浙江淳安县国民党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当报务员,并利用这一电台向共产党组织发报。不久,他因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被关押,因未暴露共产党员身份而获释。1946年李白回到上海,在地下党的秘密电台继续负责发报。 1948年12月29日,他在向中央电台拍发国民党绝密的江防计划时,被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1949年5月7日,解放军已渡江并接近上海,他因被赶来坐镇指挥的蒋中正亲批“坚不吐实,处以极刑”而遭特务秘密杀害。二十天后上海解放,党组织和裘慧英寻找到李白烈士的遗体,并于8月间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白居易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白居易生平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呢? 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反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也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文学创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如白朴、洪据《长恨歌》分别作《梧桐雨》、《长生殿》;马致远、蒋士铨据《琵琶行》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其《策林》75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自编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长庆集》),收诗文3800多篇,后散乱。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刻本,收诗文3600多篇(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明马元调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本与绍兴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诗集》仅收诗。今人顾学颉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近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较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 白居易的诗 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 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 二年戮李,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 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 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 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 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 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 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 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 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 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读张籍古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梦仙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 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车并)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 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题海图屏风元和己丑年作。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尸贝)(三贝)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羸骏 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踏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 废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今人:一作今日。 李都尉古剑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云居寺孤桐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 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京兆府新栽莲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月夜登阁避暑 旱久炎气甚,中[去声]人若燔烧。 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行行都门外,佛阁正(上山下)(山尧)。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 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回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 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意泰神飘飘:一作神泰意飘飘。 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久要:一作久处。 答友问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杂兴三首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 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 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 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 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峨眉。 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 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 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 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余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余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徘徊。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幸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霓上换鹿)。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柴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餐。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读《汉书》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箫望之、京房等]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赠樊著作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 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 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 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 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 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 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 折剑头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登乐游园望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顷有赠元九诗云:“有节秋竹竿。”故元感之,因重见寄。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 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怜君别我后,见竹常相忆。 常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 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感鹤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儇羽去亻)。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矢曾)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 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春雪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上林草尽没,曲江冰复结。 红干杏花死,绿冻杨枝折。 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 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 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 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高仆射 富贵人所爱,圣人去其泰。 所以致仕年,著在礼经内。 玄元亦有训,知止则不殆。 二疏独能行,遗迹东门外。 清风久销歇,迨此向千载。 斯人古亦稀,何况今之代。 遑遑名利客,白首千百辈。 惟有高仆射,七十悬车盖。 我年虽未老,岁月亦云迈。 预恐耄及时,贪荣不能退。 中心私自儆,何以为我戒。 故作仆射诗,书之于大带。 白牡丹和钱学士作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从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赠内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寄唐生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段太尉以笏击朱泚,颜尚书叱李希烈。]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陆大夫为乱兵所害,阳谏议左迁道州。]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瑟淡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动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伤唐衢二首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 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首,六义无差忒。 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得。 京洛:一作京索。 二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 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 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 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不知何处葬,欲问先嘘唏。 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 [陈、杜,谓子昂与甫也。此诗犹可贵,谓唐衢诗也。] 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艹亥)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沈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悲哉行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去声]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紫藤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余。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诫,铭之于座隅。 放鹰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燕诗示刘叟 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 如是。故作《燕诗》以谕之矣。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初入太行路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上声]。 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 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 邓鲂、张彻落第 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 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 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 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 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 怀哉二夫子,念此无自轻。 送王处士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待客礼步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施左换纟)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纳粟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薛中丞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 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 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 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每因匪躬节,知有匡时具。 张为坠网纲,倚作颓檐柱。 悠哉上天意,报施纷回互。 自古已冥茫,从今尤不谕。 岂与小人意,昏然同好恶。 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掀昨已夭,薛君今又去。 以我惜贤心,五年如旦暮。 况闻善人命,长短系运数。 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 秋池二首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坏。 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败。 默然有所感,可以从兹诫。 本不种松筠,早凋何足怪。 凿池贮秋水,中有苹与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泛泛者,附离权与贵。 一旦恩势移,相随共憔悴。 夏旱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 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烁,况兹禾与黍。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 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谕友 昨夜霜一降,杀君庭中槐。 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 怜君感节物,晨起步前阶。 临风踏叶立,半日颜色低。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 何人不欢乐,君独心悠哉。 白日头上走,朱颜镜中颓。 平生青云心,销化成死灰。 我今赠一言,胜饮酒千杯。 其言虽甚鄙,可破悒悒怀。 朱门有勋贤,陋巷有颜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 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 丘中有一士命首句为题二首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 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 每选隙地居,不踏要路行。 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 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 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 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 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 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薰如兰在林。 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沉吟。 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浪淘沙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杏园中枣树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照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虾蟆和张十六。 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 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 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 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 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 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 岂惟玉池上,污君清泠波。 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女亘)娥。 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 寄隐者 卖药向都城,行憩青门树。 道逢驰驿者,色有非常惧。 亲族走相送,欲别不敢住。 私怪问道旁,何人复何故? 云是右丞相,当国握枢务。 禄厚食万钱,恩深日三顾。 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 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 青青东郊草,中有归山路。 归去卧云人,谋身计非误。 文柏床 陵上有老柏,柯叶寒苍苍。 朝为风烟树,暮为宴寝床。 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 刮削露节目,拂拭生辉光。 玄斑状狸首,素质如截肪。 虽充悦目玩,终乏周身防。 华彩诚可爱,生理苦已伤。 方知自残者,为有好文章。 浔阳三题并序 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华,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虽宫囿省寺中,未必能尽有。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至有蒸爨其桂,剪弃其竹,白眼于莲花者。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之。 庐山桂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湓浦竹 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 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 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 谁肯湓浦头,回眼看修竹? 其有顾盼者,持刀斩且束。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 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 胡为取轻贱,生此西江曲? 东林寺白莲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竹枝二首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萋萋。 鸟一首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生平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早年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仕途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令狐楚的幕僚。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但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他曾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两入秘书省,但只是短期地担任过低级官职。李商隐也在基层政府做过小官(开成四年-五年:弘农县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同样短暂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6),其时他追随盐铁转运使柳仲郢,担任盐铁推官,当柳被调任兵部尚书时,他也随即失去工作。在回到家乡后不久即病故。 其晚年的丧偶和官场失意时他笃信起佛教。 社交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与仕途生计有关的人物。包括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互相酬和诗友。包括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包括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与令狐楚的交往 在父亲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隐陪同母亲回到河南故乡,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且相当艰苦的环境,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力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一个社交圈。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早在十六岁,他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自己的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许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来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令狐楚帮助李商隐进入士大夫的社会阶层,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现这种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另一方面,他们两人之间又有非常微妙的距离感。李商隐在一些场合称呼令狐楚为“四丈”,显得相当亲近,但他从不会放松到忘记时时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步。当然,与其说李商隐谨小慎微地保持了距离,倒不如说令狐楚的态度给定了双方交往的界限。 在与令狐楚交往的过程中,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这样的人对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乐、老师、长辈、上司、赞助者……简言之,他们会对其个人仕途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爱情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在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5]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诗歌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6]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7],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诗风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无题诗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7]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9])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诗与无题诗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10],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文章 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3]。 李商隐曾将其骈体文作品编订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的记载,李商隐的文集,除了自编两集,还有另外一些。但前述这些文集,都没有流传下来。目前可以看到的李商隐的文章,是朱鹤龄、徐炯、冯浩、钱振伦、钱振常、张采田、岑仲勉、刘学锴、余恕诚等人,先后从《全唐文》、《文苑英华》、《唐文粹》等书中搜辑、考证而得到的。最新的汇编文集《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2002)中收入了352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骈体文,也有少量被称为“古文”的散体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笺注 由于李商隐诗意比较隐晦,因此一些李商隐诗的爱好者尝试着为这些难懂的诗注解。宋代蔡绦《西清诗话》里提到刘克笺注李商隐诗;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里提到郑潜庵编《李商隐诗选》;明代唐觐《延州笔记》里提到张文亮注过李商隐诗。但这些注本或选本都没有流传下来。事实上,在明末之前,李商隐诗的笺注并不算多。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明朝末年的道源和尚,也曾为李诗作注,清朝初年,朱鹤龄在道源注本的基础上,删去了一小部分,又增补了很多,完成《李义山诗注》三卷。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李商隐诗歌的完整注本。此后又经过陆昆曾(《李义山诗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屈复(《玉溪生诗意》)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冯浩(《玉溪生诗详注》)等多人的注解考证,已经能够对李商隐诗中的典故大致了解,但是对于许多诗的涵义仍然没有定论。 在文章整理方面,李商隐曾自编《樊南甲集》、《樊南乙集》,今已不存。清朱鹤龄曾辑录《文苑英华》等书,编成《李义山文集》,但有明显的疏漏。清徐树榖、徐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两人分担了笺、注的工作,成书《李义山文集笺注》,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注本。之后,冯浩又对《李义山文集笺注》进行考订改编,著《樊南文集详注》。钱振论、钱振常兄弟从《全唐文》中找到徐注本、冯注本均未收入的佚文两百多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 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清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传说 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罢隐身而去。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儿子衮师出生,李商隐为他取小名叫“白老”。 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著名。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声。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诗的故事 觉得李商隐的《无题》诗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诗句,而且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人对于男女之情没有太多的约束,如果李商隐是和一般的歌女什么的来往,就可以像杜牧一样大大方方地说什么“楚腰纤细掌中轻”之类的话。联系到电影《花样年华》上那个周慕云最后也是一腔郁闷,想说又无处说,只好无奈地挖个树洞,把话说到树洞里,猜想李商隐多半是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而且这位有夫之妇的身份很不寻常,甚至可能是皇妃之类高贵的人,因为大家一会看下《碧城三首》那几首,暗喻了女主角的身份之高,恐怕只有皇室中人才够得上。在唐代,未婚男女间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们和风尘女子的私情都是比较能被社会容忍的,像《莺莺传》和《李娃传》什么的都是这样,但有夫之妇和人偷情也是很危险的,像《非烟传》上,步飞烟和书生陆象私通,就被她老公绑在柱上活活打死了。所以李商隐这些《无题》诗作只能认为就是和那位和李商隐有情的美眉来往的诗作,并非全无李商隐所写。之所以这样说,是觉得《无题》诗中有一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太像美眉的诗了,只有美眉才会这样细致地注意到镜中鬓改的细节(美眉们都爱惜容貌吗,哪个美眉一天不照上七八会镜子),唐朝还有位美眉诗人叫做薛媛,有首诗也不错,她诗就是这样写的:“欲下丹青笔,先拮宝镜寒。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倒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同一机杼 李商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见到了锦瑟美眉(我们无从知道这位美眉的名字,就称她为锦瑟吧),但是锦瑟美眉是一位皇室的王妃,李商隐一见之下,心魂早飞进了九重宫门,于是就在一宫扇上写诗托人带给锦瑟美眉: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诗比较含蓄,初次投石问路,李商隐也不敢说的太过啦,所以写了一篇这样的诗句,但青女素娥的冷寂孤单之情,却打动了锦瑟美眉的心,锦瑟美眉提笔在一方锦帕上写了首诗回给李商隐: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锦瑟美眉以嫦娥为喻,倾诉自己虽然身份高贵但孤单寂寞的心情。就像《贵妃醉酒》的戏剧中杨贵妃抱怨还不如嫁个庄稼汉一样。李商隐看了后,当然也是辗转反侧,赶快又写了《碧城三首》给她: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沈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这三首诗,历来解说纷纷,清代姚培谦认为是“君门难进之词”(《李义山诗集笺》);朱彝尊谓,第三首末联的“武皇”,唐人常用来指玄宗,当是讽刺唐明皇和杨贵妃;纪昀认为三首都是寓言,然所寓之意则不甚可知,明代胡震亨则认为:“此似咏唐时贵主事……”都是瞎猜一通,江湖夜雨觉得这是李商隐写给锦瑟美眉的情书,开始“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碧城者,《太平御览》:“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这里形容皇宫之类的地方,也就是锦瑟所居之处,李商隐用“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等劝诱锦瑟和他相会,阆苑来指深宫,附鹤,指传书递信,栖鸾,鸾凤合鸣常用来指男女合好。“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是说让锦瑟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以免天天还是“绣被焚香独自眠”。至于最后的那句 “武皇内传分明在”,江湖夜雨觉得这里的“武皇”不是玄宗,而是女皇武则天,用武则天大胆放纵之行为再次劝诱锦瑟。当然由于这是比较隐秘的事情,所以写的并不是太清楚,有点扑朔迷离,但这是首情诗是肯定的。 锦瑟美眉当然也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从李商隐这三首语焉不详的诗句里猜出了他的本意。所以找了一个机会,在后堂和李商隐私自见了一面,李商隐事后写下了这一首《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和锦瑟在“画楼西畔桂堂东”相见,当下就一见钟情,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不能身生双翅飞到一块儿,但是心中灵犀相通,结下难解之缘。但是时间仓促,李商隐要去上班“嗟余听鼓应官去”,这一面,见得实在是匆匆太匆匆。 锦瑟美眉回去后也是心潮难平,也写了无题回赠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锦瑟也是重叙了当时相见的情景:“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锦瑟羞涩地没有说上一句话,锦瑟盼李商隐再来相会,但又觉得不可能,“神女生涯元是梦”,神女指巫山神女,常喻男女私会,那句“小姑居处本无郎”更是说的哀婉,充满诱惑。但锦瑟又心下忐忑,还是犹豫不决,只好无奈地说“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读了这二首心下更是郁郁,时逢春雨绵绵,李商隐写下了《春雨》一诗捎给锦瑟: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只好隔着绵绵的雨幕无奈地望着锦瑟所居的遥远红楼,想捎去“玉铛缄札”为信物(这个可以参看元稹那篇中莺莺给他的玉环之类的东西),但又担心无法送到,在重重阻隔下送信给锦瑟,所以说成是“万里云罗一雁飞”(雁,指鸿雁传书之意)。 锦瑟终于收到李商隐的信札后,感动不已,就写了这首《无题》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锦瑟这首中提到两个偷情的美眉,像贾氏是晋朝大臣贾充的女儿,和美男韩寿偷情,而宓妃是指曹丕的皇后甄后,说她与曹植的爱情故事,但是锦瑟内心的矜持还是压倒了前面的充满诱惑的幻想(贾氏和甄后的故事),所以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但是,锦瑟内心中的感情就像雨季中汹涌而来的洪水,很快理智的闸门就堤防崩溃,锦瑟和李商隐终于私自相会共谐鱼水之欢了。事后,锦瑟难舍难分地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知道这一次冒险相会后,再相见就难了,所以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此后的日日夜夜,只好如春蚕吐丝、蜡烛滴泪一样至死相思不渝。最后的话是安稳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我们离的并不远,我会派侍女等人和你通音信的。 但是不久,李商隐由于要外出任职,不得不离开了京城,他悲伤地写下《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看这里的红泪典故,是说魏文帝时的宫中美人薛灵芸离别亲人时所泣之泪用玉壶所承,呈为红色,李商隐用此典也是有来历的,正是为宫中的锦瑟美眉所发。 锦瑟在宫中得知后,也是伤心不已,匆匆挥毫,写下这首《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再来相会已成了空言,原来所说聊以慰籍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情况也不存在了,怎能不让锦瑟痛断肝肠? 李商隐一去之后,羁旅西南,归日无期,李商隐有首《夜雨寄北》说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各本均作《夜雨寄北》,《万首唐人绝句》却作《夜雨寄内》,也就说是寄给“内人”(妻子)的,从内容来看,根本不像寄给朋友,说寄给妻子的倒还合适。但是江湖夜雨觉得既然各本都以《夜雨寄北》为名,那应该这个名字是对的,对于诗中的感情也好理解,因为北方还有那么一个让李商隐挂念的锦瑟美眉呀。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锦瑟美眉在思念中早早的故去了。李商隐来到陕西陈仓的圣女祠古迹前时,忍不住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水仙庵怀念金钏一样凭吊锦瑟,这就是那首《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看这首诗什么“尽日灵风不满旗”,分明有灵前伤悼之意,“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和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逝去的情人应该是相同的用意吧。 而这首《锦瑟》更是李商隐将平生的无穷怅恨,生离死别的痛楚都倾注在内的力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可能真的有一把锦瑟美眉送给他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也很让诗家费解,但说不定有个“沧海珠”是锦瑟送给李商隐的信物,“蓝田玉”是李商隐送给锦瑟的信物,现在锦瑟已不在人世,玉也随之烟灭,只剩下沧海珠伴他垂泪了。 李商隐诗选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赠刘司户[艹贲]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後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悼伤後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後主,岂宜重问後庭花。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首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红烛赏残花。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碧城三首(其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富平少候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候。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楚吟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板桥小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後,归飞体更轻。 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吴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史传论述 《新唐书·杜甫传》 作者:欧阳修宋祁摘自《新唐书艺文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旧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注:应为开元末)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注:应为右卫率府参军)。十五载,禄山馅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注:时未尝到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注:应为凤翔),拜右拾遗(注:应为左拾遗)。房〔王官〕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王官〕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王官〕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王官〕罢相。甫上疏言〔王官〕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王官〕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负薪采〔木吕〕,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注:公不赴功曹之命,系代宗广德元年居梓、阆间事)。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注:武凡两镇成都,其在上元二年,则以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兼除西川。至以黄门侍郎再帅剑南,乃代宗广德二年事),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注:此在严再镇后,非上元也)。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公之去蜀东行,以公诗证之,当在严武未卒之前)。 及郭英□(“刈”的左部)代武镇成都,英□武人,粗暴,无能刺谒,耐游东蜀,依高适(注:时适已官京朝,不在东蜀,公亦未依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杨子琳功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注:去蜀后居夔且二年,史漏),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注:其时江陵无警),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注:自衡往郴,舟泊耒阳耳,未尝寓居也)。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注:阻水不在岳庙),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注:当作大历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注:此说出于唐小说家,不可信,当以公诗正之),时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注:元氏撰墓系,无自耒阳之文),归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饭颗山头之嘲诮(注:唐《本事诗》云: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此诗太白集不载,不可信)。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国学宝典——杜甫 [又名:杜工部,诗圣]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年谱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0,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乾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乾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泝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于潭岳间的一条小船上,旅殡岳阳。 杜甫著作 秋兴八首 诸将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 登楼 题张氏隐居 玉台观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无题 漫兴 梅雨 题玄武禅师屋壁 小至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新秋 野望 白露 白丝行 赤霄行 冬狩行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莫相疑行 石笋行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醉时歌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负薪行 高都护骢马行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晦日寻崔戢李封 寄韩谏议 美陂行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清明二首 释闷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醉歌行 江南逢李龟年 绝句 夔州歌 三绝句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戏为六绝句 赠花卿 哀江头 哀王孙 兵车行 春望 春夜喜雨 石壕吏 新婚别 登高 水槛遣心 名作鉴赏 望岳 【题解】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兵车行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是年,唐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杜甫有感于此,作《兵车行》以抒其愤忿之意。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 【题解】 唐萧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往长安,次年春天才得脱身。在被迫留居长安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反映沦陷区生活的诗篇,或感时忧国,或思家念亲,《春望》就是作于此时的一篇代表作。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题解】 见《杜工部集》。为《三吏》之一,作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后,唐由盛变衰,国不成国,民无宁日。是年,作者经新安、石壕等地流离迁徒,目睹官吏征丁后有感而作。《三吏》,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题解】 杜甫“三列”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原文】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忽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白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婉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之感。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南逢李龟年 【题解】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名乐师。杜甫年青时在洛阳曾听过他的演唱。晚年飘泊江南后,杜甫竟与乐师异地重逢。这时候距“安史之乱”以前的“盛唐时期”已经十多年了,诗人和李龟年都是晚年了,在这样的境地相逢,有回忆,有伤感。于是,诗人用非常含蓄的语言,说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关评论 1、杜甫是个老乞丐 古今中外,文人当乞丐并不鲜见。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八期(1925年11月7日)的《闲话》里说:“有人游历西班牙,他的引导指了一个乞丐似的老人说,那就是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听者惊诧道:塞万提斯么?怎样你们的政府让他这样的穷困?引导者道:要是政府养了他,他就不写《堂吉诃德》那样的作品了。”为此,鲁迅两兄弟打起了笔墨仗。鲁迅在其《不是信》中说陈西滢是“道听途说”;周作人《塞文狄斯》中说“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是有趣,不禁发了一点考据癖的痴”,最终得出结论:“他的窘况确是历历如见,但似乎他那悬鹑百结的真相却终于没有人亲见,——自然他的亲戚朋友是看见的,不过不曾见诸记录。” 不管人家塞万提斯是否真的当过乞丐,杜甫当乞丐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唐冯贽《云仙杂记·惠一丝两丝》引《浣花旅地志》记曰:“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曰:‘如或相悯,惠我一丝两丝。’”《云仙杂记》是本小书,作者也名不见经传。它的真实性,我们从杜甫一生坎坷的经历可以看出来。 杜甫起初在长安的几年,由于得不到任用,后来加之父亲去世,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生活陷于困顿,他有个族孙杜济住在长安城南郊,为了叨扰一顿饭吃,他每每前去走动,但这位族孙生活也不宽绰,见长辈来了,心里老大的不乐,嘴上不好说什么,却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打井水淘米,使劲摆动水桶,把水搅得挺浑;到园中砍菜,放手乱砍一气。杜甫对此感慨万分,作《示从孙济》“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杳,且复寻诸孙。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具论。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便是遭遇“宗族”冷落后凄凉心境的表露。 当然也不乏好友相助。有一次杜甫闹疟疾,被折腾得面黄肌瘦,头白眼花,差点要了命。大病初愈,他拄着拐杖出门散心,不知不觉来到王倚家门口。王倚见杜甫这般模样,十分同情,买肉买酒,热情地招待了他。杜甫作诗《病后过王倚饮赠歌》表示感激:“但使残年饱饭,只愿无事长相见。” 其实从那时起,杜甫就有意无意地过起了到处乞讨的日子。其诗《投简咸华两县诸子》“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便是他这段长安生活的真实写照。《云仙杂记·夜飞蝉》引《放怀集》:“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韦侍御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妆饰。”丈夫穷困,老婆自然也是一幅寒酸相,杜甫自己还不觉得,倒是客人实在看不过眼,叫夫人送了一个头上装饰品过来。 后来杜甫被迫离开长安,流落到了到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杜甫自己有所记载:“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小儿饿得实在是扛不住了,也就顾不得父子之礼,冲着父亲一阵怒吼,叫他赶快到邻居那里去讨口饭回来吃。没有办法,当过几天小官的杜甫实在拉不下面子,只好硬着头皮,拉下面子,给老乡、彭州刺史高适发出求援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从百里之外背米来接济他,邻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免却了无米之炊的困苦。杜甫有诗为证:“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镇蜀的剑南节度使严武慕杜甫之名,举荐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就是这样来的。朋友尹裴冕还为他在浣花溪上游选择了一块风景不错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茅屋,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杜甫草堂。 公元765年,严武病故后一个月,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离开了成都。六年后,据《旧唐书·文苑本传》:“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大致情况是,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九天。当地县令用小船将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杜甫过着近似于乞丐生活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时运不济。那今天的俗话说,就是有些背时。杜甫年轻时,不大求上进,《唐才子传》说他“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公元747年,风流天子唐玄宗诏令天下才子到京师就选,颇有些诗名的三十五岁的杜甫才兴冲冲地前往应试。然而,天不遂愿,据说是奸相李林甫害怕贤才入选不利他把持朝政,于是从中作梗,搅了局,致使无一人及第,反而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而就在此时,杜甫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的父亲杜闲去世,断绝了生活的来源,迫于生计,他不得不沿街卖药,或寄食于朋友处。这段贫困的羁旅,被他自己写进了一首题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诗中:“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也是杜甫当乞丐的开始。尽管长安的日子苦是苦了些,但他依然舍不得放弃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不断向权贵投诗,以期引起他们的重视和任用。公元751年,他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受到赞许,却命其待制集贤院,结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最终还是没了下文。好不容易当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以为自己从此就要飞黄腾达了,不料仅仅一月之后,安禄山造反,打乱了他的计划。保命要紧,大家一窝蜂地逃出了长安。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兵收复了京师,杜甫随唐肃宗及其百官回到了长安。这一阶段,他总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偏偏要替在平乱期间老打败仗的宰相房绾说好话(因为房绾在平日里对他很关照),遂得罪了唐肃宗。公元758年5月,杜甫被降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之类的小事,以后就再也没爬上去过。 二是性格“褊躁傲诞”。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参与编纂《新唐书》的宋祁说的。宋祁认为杜甫的性格遗传自其爷爷杜审言,即“褊躁傲诞”。《唐才子传·杜审言》也说他“恃高才,傲世见疾”。杜审言是进士,也是诗人,还是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兄弟的座上宾。《新唐书·杜审言传》杜审言大言不惭地说过:“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杜甫比他爷爷来毫不逊色,宋王谠《唐语林》卷二有所记载,杜甫曾自夸:“使昭明再生,吾当出刘,曹,二谢上。”爷爷狂,人家还不得不买帐,杜甫狂,却狂得不是时候。《新唐书·文艺上》载述:“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甫)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由此可见杜甫对严武是却不大领情的。见到严武,他不戴头巾,也不打招呼。有一次喝多了,发起了酒疯,他居然站到严武的宝座上,瞪着眼睛怪模怪样地说:“严挺之竟有这样一个儿子啊!”人家严武是何许人也,堂堂封疆大吏,凶暴勇武,自然会心生怨恨。《新唐书·文艺上》载述:“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说来也怪,要不是严武出门准备去杀杜甫的时候冠被帘钩了三次,才有人趁机告诉了他的母亲救杜甫,杜甫十条命只怕也丢了。章彝就没那么好运。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严武对自己有所帮助,但杜甫从骨子里是看不起他的,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后来严武虽没杀他,但对他的接济自然也就少了,最终严武一死,杜甫也待不下去了。 三是自视清高,高不成低不就。《新唐诗》本传说杜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仕途上,杜甫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他自己耽误了。公元755年,四十四岁的杜甫忽然收到朝廷的一份委任状,要他去当河西县尉,主要任务是征收赋税,追捕盗贼,而且河西荒凉偏僻,杜甫觉得太苦,不肯上任。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帮了他的忙,进行了通融,朝廷转而让他当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虽然也是个芝麻官,但处于长安附近,容易交往,晋升的机会显然要多一些,于是他就接受了,总算走上了仕途。因房绾事件而降官后,本来嫌官小的他干脆不干了,拍屁股走人。当年的许多文人日子过不下去了,都可以开馆授徒靠束脩度日,杜甫不干,一心只想当官,却总不能如愿。 北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云:“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清钱谦益《〈冯定远诗〉序》亦云:“诗穷而后工。诗之必穷,而穷之必工,其理然也。”“穷而后工”成语字典中对它的解释是:旧时以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正因为有过乞丐一般的生活,杜甫才能够写出不少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来,最终被人称为诗圣,客观地看文人当乞丐真的不是一件坏事。 2、杜甫的诗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王安石 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政治家王安石 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唐玄宗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曾经指出:“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那些游手好闲者也回到生产第一线,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政权需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特别是由于变法的设计者王安石与变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其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政局的逆转,使王安石深感不安,当他听到免役法也被废除时,不禁悲愤地说:“亦罢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变法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启迪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得胜的旧党一下子失去了攻讦的对手,一党一派一条心的日子士大夫是过不下去的,于是内部又分裂为“洛党”“蜀党”和“朔党”三党,彼此之间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分歧互相谩骂,势同水火,比当初同新党的斗争还要激烈。 为了国家的富强,经济的昌盛,中国古代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和有为的政治家,无不变法图存,经历着辉煌与失败。这里面,有悲剧的英雄,有名标青史的能臣和帝王,也有曾经叨扰千古骂名的历史过客。王安石,便是这样一位历史的过客,留下了印迹,留下了身后的是是非非,却并没有留下辉煌。要说有辉煌的话,那也是文学,而非政绩。 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王安石入为三司度支判官,感于北宋积弱积贫的现状,遂向宋仁宗建言:要求变法以图强。乐于守成,而不思创举的赵祯并不以他的建言为意。直至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即神宗即位的第二年,王安石才被从小喜读韩非子,热衷于变法理财的赵顼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翌年升任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的主张。其均输、青苗、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利在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利在精兵简政,便利于民。王安石处于“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良好用心,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决心两度罢相,不避艰险,推行新法,结果,劳心费神,事倍功半,不但没有取得变法的成功,反而在众多大官僚的反对声中,在自己阵营不断的内讧和分裂中,在宋神宗的疑虑和以贤德著称的曹皇后(仁宗妻)、高皇后(英宗妻)、向皇后(神宗妻)的干预下宣告了变法的失败,并于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再度罢相,从此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后来,以蔡京为首的新党虽然打着王安石变法的旗号,继续推行已经变味,而成为新兴官僚集团敛财扰民的工具的新法,并设元佑党人碑迫害当时反对新法的一代名臣,却也因为贪污腐败,蝇营狗苟,为天下所不齿,最终成为断送北宋江山的乱臣贼子,自己遗臭万年,也累及王安石,遭逢了千年的骂名。 有良好的愿望和动机,并不一定就产生良好的结果。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可以作为这一论断的注脚。古来变法,实际上所要解决的就是四个字“理财、用人”。理财为了富国强兵,是变法最基本的需求;而用人则关系到财理到哪里去了,实际关系到变法的成败。王安石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用人的问题,因此,他的初衷很好,措施也不能说不得力的变法却没有收到应有的结果,反而成为新兴官僚集团搜刮地皮,扰民害民的工具,大悖于王安石的良苦用心,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不管当代的历史学界怎样诽谤反对新法的韩琦(前宰相)、富弼(知延州,抵御西夏,守护西北疆土的能臣,前宰相),司马光(伟大的史学家,个人品行无可挑剔者),文彦博(枢密使、一代诤臣),范纯仁(范仲淹子,得乃父真传),甚至苏轼兄弟,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几乎宋史上有名的一代名臣,他们在其他方面都堪称泰斗、干才,在个人品格上也足可以光照千秋,怎么不约而同地都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呢?后妃史上,贤德自守,不逾闺训半寸、无人可以企及的曹后、高后那样深明事理的女主,怎么也加入到本来有利于赵氏统治的变法的反对者之列呢?简单地用大地主、大官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联合反对重在抑制豪强兼并的新法,从而导致了新法的失败,这是不科学的,至少是违背了历史事实本身。 纵观王安变法的用人,基本贯彻着党同伐异的干部路线。只要是口头上坚决拥护新法,并且不惜矫枉过正地推行他所以为的新法的后进,不管其人品怎样,节操如何、是否有胸襟为了终极目标,就能虚怀若谷地博采众家之益言,忍辱负重地团结同人,目标一致地坚定地走到底,都是王安石信任重用的对象。而恰恰是这些人,大多处于政治投机的动机,并不真心拥护变法改革,只是借用这一终南捷径,来实现自己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目的而已。曾布是王安石推介为主管变法的司农寺的少卿,也是青苗,市易诸法的参与制定者,但在朝臣,后党一致反对下,神宗对变法有所动摇时,即联合另一个市易法的倡议人魏继宗攻讦实施此法的王安石的另一个得力助手吕嘉问,止此一点,可见曾布,魏继宗人品之一斑。首倡差役诸法害农的前三司使韩绛(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继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者)与王安石得力助手吕惠卿多有不和,王安石复相后,又于市易司用人与王安石意见相左,自请辞职外任知州。王安石荐用吕嘉问为市易司,又为吕惠卿所不满,双方时有芥蒂,为王安石子王雱所知,雱仅指示御史中丞邓纨上书弹劾吕惠卿在华亭县借富民家财置田产,由县吏收租,“交接贪污”,致使吕惠卿罢政,牵连同人章淳,使王安石又失两臂膀。这样一个临时拼凑的,貌合神离的变法集团,个人品行又可以时时为人添加攻讦、弹劾的理由,怎能不让王安石内外交困,陷于两难之境呢? 接任王安石宰相的枢密使吴充,是王安石的儿女亲家,却不心许新法,率先变更。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竟然与前宰相富弼女婿冯京联合支持言官郑侠上书攻击吕“惠卿朋党奸邪”。闲居洛阳四年的司马光上书言及新法弊端,一是青苗钱,使民负债,官无所得。二是免役敛钱,养浮浪之人。三是保甲扰民。至少是触到了新法在推行过程中,官吏变本加厉,使该法变质的实际。在外有强大政敌,内部又涣散离心离德的情况下,独木难支的王安石只有息政败北,哪里能有其他的选择?至此,新法便成了蔡京六贼(高俅、童贯、王黼、朱缅、李彦)揽财害民的工具,致使天下纷扰,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使王安石多少年蒙受了不白之冤! 假如王安石能开诚布公地与韩琦、富弼、范纯仁、司马光、文彦博这些当年的改革者、智者作倾心之谈,以国之根本打动他们,相信这些名臣大多数决不会抱残守缺,坚持腐朽之见,仅以利己来论国事。因为,他们毕竟不是贪赃枉法、利禄熏心的腐败官僚。王安石在建立改革的统一战线方面首先失之偏狭,以至树敌过多。假如王安石在用人上,听其言而观其行,坚持用人唯贤的路线,而不是党同伐异,至少,新法在实行过程中便不会变味,变着法儿来扰民,成为某些打着变法之名来营私舞弊,肥了私囊的新贵们翻云覆雨的工具。名臣们一致反对王安石变法,恐怕很大程度在他的用人上,他所任用的一些人,为名臣们所不齿,自然不屑与之为伍。而且,像苏轼兄弟也不是一概反对变法,否则便不会有“司马牛”的故事了。 不管怎样韩琦的道德无庸置疑,但他的能力就有些问题了,在北宋西夏国之间的战争他是定难战区的司令官。他有个特点,就是屡战屡败,纵观宋史研究,就会发现韩琦的智商有些问题。在他的那个著名的“七条例”中的内容实在令人精神恍惚。他认为放弃植树国防(当然指变法后),放弃于高丽通商,护城河随它淤塞,城墙随它倒塌,人民随它痛苦,就会使辽国欢欣,不再找北宋麻烦。赵顼远小人奸佞(王安市)亲正人君子(他与司马光)就会使天下太平。我们真搞不明白一个爱国者为何用这样的措辞。文彦博,这个人没有民本思想,赵顼曾经对他说“小民们支持变法”。文彦博说“陛下是靠小民治国还是靠士大夫治国“。目光短浅之本质暴露无遗,我们真搞不明白为什末一位孔孟之道的坚持者为什末会如此反对孟柯的思想。北宋大多是诤臣,原因很简单,在北宋胡说八道的最严厉惩罚不过是远离中央,贬为地方官。这更可能是一种奖励,不仅既得利益不受损,而且还得到正值等好名声。这点宋做的不如唐,因为在唐朝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在那个年代出现魏征才是值得中国人欣慰的事。范纯仁,(范仲淹子,得乃父真传)范仲淹的人品我一直有些怀疑,在语文书上范仲淹被描述成一个忠心爱国,敢于抗击西夏人的文戎双料英雄,其实这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说法。范仲淹在军事上是个外门汉,但对内宣传能力举世无双,他到定难战区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宣传“小范老子(他自己)胸中百万甲兵不似老范老子(范雍)可欺’ 结果在他与韩琦的带领下宋军大败。范仲淹执政颇为玲珑,他的新政不怎末成功就放弃了(为了避免人身攻击)它可比王安石差远了。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道德高尚并不代表能力强,而那些名臣的道德本身就有些迂腐。那些所谓的杰出的人不懂得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虽然他们的本意是好的单导致的结果很严重。如果不是王安石的变法,北宋可能连西夏都对付不了)后来在王安石的提拔下被送出了一位军事天才王韶,他是带领变法后的军队击败了西夏,收复了实现土番国200年的领土),更不用提女真了。 文学家王安石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政,无异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总观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 王安石词集 王安石诗词选 词:浣溪沙南乡子渔家傲菩萨蛮桂枝香千秋岁引菩萨蛮·集句 诗: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元日棋登飞来峰泊船瓜洲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春夜北山葛溪驿示长安君 ————————————————————————————————————————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春夜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革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钟山晚步》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谢公墩》 万事付鬼,耻辱何足论。 《岁晚》 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山行》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诗歌点评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作:“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图画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故居 在清溪路附近的半山亭,今南京海军军事学院内。 王安石(1020—1086)生在江西,却与金陵有着不解之缘。他在金陵度过青年时代后,又来此两度守孝、三任知府,前后生活了20孝、三任知府,前后生活了20年,逝世后葬于钟山脚下。 1076年,56岁的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不久,与保守派发生争端,遂于是年10月复求罢相,赵顼应允,给王安石一个“判江宁府”的官衔。回到金陵后,王一直没去衙门视事,第二年六月辞官,在城东门到钟山途中的白塔为自己建造了这所居室。因主塘距江宁城东门7里,距钟山主峰也是7里,所谓半途上处,故将居室命名为半山园。在园内,王安石结交了许多高逸之友,包括米芾、李公麟、欧阳修和苏东坡等。有一次苏东坡乘船经过金陵,王安石特地骑着驴子,穿着粗布服到江边去迎接。苏东坡也不冠而敬揖,日:“轼今日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说:“礼岂为我辈设哉!”既而两人说佛吟诗,王安石还邀请苏东坡同游钟山,并各自赋诗纪游。可见两个人政见虽不同,但私交和诗文之谊还是非常深厚的。王安石的文章峭拔深刻,卓然自成一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诗词,也“与众颇异。要之渊源风雅,洗削浮华,可谓无邪者也。”经粗略统计,他有关南京的诗词作品达三百首左右。 1084年,王安石得了一场大病,神宗派国医到江宁府给他治病。病好以后,他上书皇帝请求以自己的住宅改建寺院,神宗赐额“报宁排夺”,又称半山寺。 明代亮山国划入皇宫禁地范围内,清道光时两江总督陶澍在半山国故址重建半山寺。咸丰时被毁,同治九年(187年)重建,宣统时重修。 杜牧 杜牧 (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杜牧诗集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中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又专门为其举行一次赛船水戏,引得全城仕女都出来观看。杜牧却没有相中一名美女。后来,他遇到一老妪带的十来岁的小姑娘,认为将来必成绝色佳人。于是,给老妪一些财帛定聘,约定十年之内他必来当湖州刺史,再行迎娶。如十年不来,姑娘自可另嫁。 后来,杜牧果然当了湖州刺史,但时已过了14年。杜牧到任就寻找那姑娘,才知她三年前已嫁人,有了两个小孩。自己失约,徒叹奈何。于是作《怅诗》云: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生平 据《唐才子传》载,“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是,杜牧听出来了,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指日可待了。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为其里。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杜牧小传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他的《华清宫诗》:“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也和这诗后两句具有同样沉痛的心情。《早雁》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在回纥侵略**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诗中既表现了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仙掌”、“长门”,并非泛泛的修词设色,“岂逐春风”也不仅仅是写鸿雁秋来春返的自然现象。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现实背景,和白居易《缚戎人》、《西凉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 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中的两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诗里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他这种论史绝句的形式,后来颇为许多文人所仿效。 杜牧的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这些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可以看出他才气的俊爽与思致的活泼。前两首在写景中还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但他的诗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诗带有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想的光彩。而《遣怀》、《赠别》、《叹花》等诗,更是专写征歌狎妓的颓放糜烂生活。饮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风气,杜牧的这类诗更为后代无行的文人们所称道。这些作品无疑是他诗中的糟粕。 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古琴古音乐篇 练好古筝基本功的重要性 有些人学古筝感到越学越有意思,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即便遇到点困难,也越发的兴奋。而有些人学筝一开始感到很有意思,可越学越感到难,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不爱学,以至于半途而废、弃而不学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 什么是基础呢?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好难成大厦。如果对于古筝考级来说,初级曲目是中级曲目的基础,中级曲目是高级曲目的基础,指法是技巧的基础;基本指法勾、托、抹是其它指法的基础;传统曲子是现代曲目的基础;小曲子是大曲子的基础;简单技巧是高难技巧的基础,简单乐理知识是高深乐理知识的基础;弹曲子感动自己是感动别人的基础;简单的乐曲处理是高难乐曲处理的基础……,基础像是大厦的地基要扎扎实实、坚实有力,学筝要打好基础就要求稳求实,才能有高度的发展。 什么是基本功呢?就是弹古筝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分为两大块,即古筝内功和古筝外功。古筝内功与古筝外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甚至更有一说,功夫在筝外。我感觉练基本功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多方面形成的整体,才能有助于练好基本功。 古筝内的基本功有: 1:坐姿,手型。这关系到以后学习高难度的曲子时能否正确的弹弦,发出需要的音色,关系到能否快速运指,灵活运指。 巴队2:乐理知识的学习。音乐也是一门学问,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有其独自的理论,专门的学科、术语,像音的时值的划分,休止符、符点音符、反复记号、常用的速度、力度术语含义……应该由浅入深的学习。 3:乐感的培养。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力,能把握住乐曲的情感特征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不至于听到一段音乐在情感意境上无动于衷或者理解错误。 4:基本的指法、指序、技巧、技能。这些都是具体的散布在各个乐曲之中,不是学几首就能学全的,广泛的涉猎为好。 5:重视师承。有些指法技巧在乐谱上是无法标示出来的,靠看谱、听录音也是摸不着头绪的,这就要有正确的师传师承,这也是弹筝学筝的一个特点。 6:对音乐语言的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准、音高、韵味……音乐是由这些要素组成的,不了解这些内容的含义,无法对音乐进行正确的表现。 7:对音的正确辨识。知道哪些是乐音、噪音,进而能够区分出音色上的明、暗、亮、涩、净、噪、干、润、瘪、满、虚、实、僵、活、薄、厚……,这样音乐表演起来才能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层次。 8:左右手各自的功夫,相互协调配合的功夫。运指要流畅自然,具有爆发力,出指要干净利索、有线条感、颗粒感、做到轻、柔、缓、慢、快、急都能有效的控制和发挥。 9:听力的开发培养。由于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听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能够听出各种音乐语言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意思,用听力校正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让别人听好、自己首先要听好。 10:各种指法技法的练习曲。练好指法练习曲,有助于攻克曲子中的重点难点,使技法在演奏过程中更加娴熟自然。磨刀不误砍柴工,学好练习曲,对练好一首曲子是非常有意义的,不应该弃之而不为。 古筝外的基本功有: 1:良好的学习习惯,刨根问底的求知欲望,不惧怕困难的品质,严谨的学习作风、善于思考学习的大脑。 2:毅力、耐力、集中力等等性格因素的校正培养。 3:有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的能力、懂得音乐情感情绪的实质内容、能够区分出情感表露的音乐内容内涵。 4:有较为丰富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历史、诗词、戏剧、美术、书法等等都比较感兴趣和广泛地涉猎。 5:艺术源求于生活,高于生活,能在生活中体会生活,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从中悟到许多东西。……,总之,好多古筝以外的事都可以和学古筝联系起来,要善于提炼积累生活中的相关点,每个人都应把古筝外功这块续写下去的阿! 基础和基本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有其相近的具体内容,不可能是一个或几个概念就能包含了的事,他总在发展,总需要我们学习,并且需要综合的学习,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单独把什么什么算作基本功,认为会了这些就能弹好筝显然是不全面的。对基础、基本功要有一个动态的认识,这比静态的认识更为合适,更符合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发展过程。什么叫基本功?我的看法是每天都要练好的功就叫基本功。 怎样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 基本做法应是循序渐进,舍此没有它法更好。什么叫序?就是学习的顺序,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什么叫循?就是遵守的规律步骤,使之逐渐深入提高,这又叫程序。它是学习上的一种计划、安排,总是要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按程序去学,随心所欲的仅凭个人的意志去学往往事与愿违。针对古筝的学习程序,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都制订了相关的定级考试的参考曲目,可以说这就是业余学习的一种程序,有了这样的一个程序,就要按照程序去学,各种基础和基本功就散布在这些程序之中。学古筝过程中任意的跳级,像下跳棋似的找窍门、找路子是不可取的,要像登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那才会有真正的体会和收获。要本着今天是在给明天打基础,这首曲子是在给下首曲子打基础,这一阶段是在给下一阶段打基础,你就会立足今天,做好今天要做的事,那样还会愁没有明天么? 学古筝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的人学古筝,一个星期就能学一首曲子,隔着许多曲子蹭蹭往上跳,再甩掉一些不学的,几年就把古筝学完了,这不好。学古筝过程中要学好一首再去学另一首,而不要学的拌拌磕磕就换下一首学。要高标准、严要求,有曲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不要去过多的追求别人的夸奖表扬,而要追求不断的批评指正。在学筝上要有长远一点的目标,做到天长日久、时时勤奋,而不要希望几分钟热血,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弹筝。对于学古筝,不但要有兴趣,更要有意志,兴趣只解决一时的爱学不爱学,意志解决能不能学好的问题。不要图虚荣,要求收获,虚荣只解决表面问题,收获才解决长久性问题。弹古筝练曲不要听而不闻,要知道应听出什么来,要多思考、多琢磨,多在乐曲情感意境表现上下功夫,精益求精。 基本功练到什么层次才算好?这因每个人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有的要求能达到自娱自乐一般玩玩,有的要求顺利通过考绩获得证书,有的要求在不同级别比赛中拿得名次,有的要求达到演奏水平等等,这样就有了“好”的不同层次,不好划定这个“好”字,最好的办法就是画定你的学古筝层次多学多练。 古筝教学上,不要局限在考级给定的每级十首曲目上,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补充,把整体学习上的时间放宽加长一些,多学些曲子,把基础打好。即使是初级曲目的曲子,真要弹得非常好,说句实在话,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有的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采取每个级别里选学一两首后,就较大幅度的跨进式教学,导致基本功很不扎实,以至于越往中、高级曲目学,越感到吃力,同时也给学生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缺少认认真真的精神,贪多求快,不讲效果质量,出现学多少、忘多少,仅剩几首也是拌拌磕磕的难堪局面。其实初级阶段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几首考试晋级曲,还应同时把相关的知识加以灌输,让他们多知道一些、多学一些,知道如何去学、如何去练,练到什么程度算好。从小就有一种严格的标准,而不是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而是要提高心灵的境界、艺术的境界,把基础打好,把基本功练好,宁可在这上面多花点精力、多用点时间也要这样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越学越爱学、越学才越有发展。 古筝的颤音 在古筝的教学及演奏中,怎样做到音质、音色的纯净优美,身姿、动作的大方洒脱,曲思、感情的自然表露?这可以说是一门演奏美学。古筝音乐固然是一种听觉艺术,但其中又掺杂着视觉艺术因素和情绪感觉的因素。因此,从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门表演科学。本文通过个人在古筝教学与演奏实践中摸索到的几个要素――“度”,来初步阐述古筝的演奏美学。 一、角度:众所周知,古筝义甲触弦的角度直接影响到音质和音色。一般认为,夹弹法义甲弹弦的方向与筝弦平面构成向下45度左右的夹角,提弹法则构成向上45度左右的夹角。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夹弹法的向下45度夹角主要是对大、食、中三指的托、抹、勾而言,其反弹指法劈、挑、剔则通常是向上进行的。提弹法中大拇指由于受手形的限制,其义甲一般是斜戴的,因此实际托弦方向是往前向右上方斜向进行的(就右手而言,下同),既与筝平面构成向上45度夹角,又与纵切面构成向右前45度的夹角。否则,如果没有后一夹角,光是向正前上方弹奏,则音色刚硬缺乏柔美,也不便于快速弹奏。中指、食指、无名指勾、抹、打之正确方向则是向右后上方斜向进行,在与平面构成向上45度夹角的同时,还与纵切面构成向右后30度左右的夹角。摇指技巧中,义甲擦弦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食指摇与纵切面(也可看作是与前岳山)构成向左后右前30度左右的夹角,拇指摇则与前岳山构成小于30度的夹角比较合理。 二、深度:古筝左手的点按滑揉、右手义甲的入弦深度均应根据不同技巧的要求和曲情的需要来确定。一般来说,揉弦宜浅,以不明显改变原音音高为度,但对于某些地方风格强烈的乐曲,需要产生幅度较大的音波(吟揉)或略带紧张感的重颤(擞音)时,则左手揉弦应有一定的深度(有时可以揉按至上一级音高的深度)。 弹奏按音、滑音,要讲求准确的按压深度,这就涉及到音程问题。古筝采用不同的律制定弦,各音的音程大小是有所差别的:采用五度律(三分律)定弦的,大二度音程为204音分,小二度90音分(古代小半音)。采用纯律定弦的大二度中又有大全音和小全音之分,1~2、4~5、6~7属大全音,为204音分;2~3、5~6属小全音,182音分;小二度音程则大于五度律,为112音分(古代大半音)。所以按、滑音时两种律制的左手按压深度严格来说是不一样的。基础训练中,如何掌握按滑音准确度,尤为重要。应将具体要领对学生讲清楚,把弦按滑至上一级音高后,可与相邻的上一级本音进行比较,直至音高相等。 三、长度:左手按滑音的位置与筝码的适宜距离(长度),一般来说,是15~16cm左右。当然,这个位置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铜弦的松紧、码子的高低以及乐曲表达的需要而作适当的调整:如弦张得较紧,按弦吃力时,手可稍向左移;筝码(特别是高音区的小码子)偏低时,为保证音高的到位(特别是小三度滑音),手可稍向右移。:右手弹弦点与前梁的距离,对于初学者来说,应掌握在2~3cm左右。但乐曲的情绪往往对音色有刚柔、明暗、清浑的不同顶要,这就要求演奏者选择不同的位置弹弦,以丰富表现力。一般来说,越靠近前梁,发音越亮,音质较刚;越近中央,音色越暗,音质较柔。有时候需要改变位置作左右游移弹奏,以求音色变化。 四、弧度:在弹奏滑音,尤其是下滑音和回滑音时,左手的下按和上放过程不应是简单的直线,而应该是带有弧度的曲线,否则发出来的滑音不够柔美;下滑音时手指应先按至上一级音高,在下面后退一下再向上放回,呈●形;上回滑音时,手指先往前言按下,至上一级音高,再退后走弧线放回,呈●形;下回滑音时手指先下按至上一级音高,往后上方退回,再向前方按下,至上一级音高,呈●形。依照这样的运指线路奏出的滑音才有充分、完整的经过音,音韵优美动听,尤其是速度较慢时的滑音,效果最好。 演奏历音时,左右手所划过的线路也应该是曲线的:双手历音可成双曲线形●●;单手历音可作各种曲线形状,如●形、●形、●形、●形等等,千变万化;加花时宜作●形。这样,既能使双手动作优美洒脱,不拘一格,又能使出音如串珠落盘,似山河涧流泉。 五、密度:摇指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摇指的效果。一般来说,拇指摇的密度为每秒四到六次来回,亦即每秒振动8~12次;食指摇更为细密,每秒可振动10~16次。基础训练中,一是要强调放松,主要是手腕不能僵硬;二是义甲触弦要浅,来回运动速度要均匀一致。 左手揉弦的密度决定着音波的频率,直接关系到音色:以腕关节为轴心,利用掌指的自然重力和反弹力揉动的音波最为细密;其频率可达7~8Hz,具有轻柔的颤动感,因此有人称其为“颤弦”;以肘关节为轴心,借助手臂的自然重力作上下运动和肌腱振动,产生的音波在密度上较疏松,其频率一般为5~6Hz,稍具紧张、激烈的感觉,有人称之为“擞音”;以腕关节为轴心,与指、肘关节有机配合揉动而产生的音波最大,频率仅3~4Hz,具有圆润、柔美的起伏感,也可进行种种自如的变化,有人称之为“吟弦”。选用何种密度的揉弦方法,这要根据乐曲的风格和情绪需要而定,或颤或吟,或密或稀,富有变化。 六、感度:众所周知,艺术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文学家李渔就曾说过:“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之曲。”因此,在演奏筝曲时,必须讲求感情投入,做到移情入景,“以情带声,以声抒情”。使曲子能够引起观(听)众的情感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情感度的问题,分解开来就是演奏者的身姿,两手配合的默契程度,面部肌肉状态,五官神态以及与观众的目光交流等等,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要素。少年儿童在演奏过程中合着音乐的节拍适当地摆动身体,会显得有趣、生动。但又不能过分地摇头摆体(特别是下身更不能动),以免哗众取宠,让视觉形象盖过听觉效果,喧宾夺主。 学习古筝小知识 就弹古筝者在演奏中存在的紧张现象,我觉得应该重视正确弹奏方法的训练。 乐器演奏讲究方法,古筝也不例外,正确的弹奏不该存在紧张的现象。弹奏——即弹指的用力和放松的交替进行的过程。由于用力是瞬间,弹即松。所以演奏的过程,外在观感不会有紧张的感觉,要求演奏中内在和外在、心里和生理上都处于松驰自如的状态,只有掌握好用力和放松的关系,演奏乐曲中强弱变化及其它相应的技法,方能把握处理得当,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和音乐意境的要求。 在各地考级活动中,我看到很多弹古筝者,弹弦紧,就是弹指持续用力,当指力不能爆发于指尖时,就借用臂力和身体其它部位用力。致使发音死,音质噪,弹奏不能得心应手,影响音的强弱变化及细致的音乐处理。 有人提倡孩童的早期古筝教育,应看到这是抱着一颗为发展古筝事业的心,应予以肯定。但由于孩子小,他的直感接受能力强,而领悟能力差,一开始打基础,弹奏方法掌握又很重要,真是走错路,将会给他今后的古筝学习造成困难。如果能有办法启迪他的悟性,使其能够明白所讲的方法和道理,并能实际力行,早期教育何乐而不为。 古筝弹出韵味来,这是习筝者时刻追求的。古筝这件乐器所以能够传留至今并能发扬光大,就是他的鲜明民族风格和醇厚的音韵特色,如单是音的堆砌,毫无声色,毫无修饰,那能算作音乐吗?音乐是一种感情的表达,让音流动起来,表达出意境、情趣及各种丰富的感情变化,让人感动,引起共鸣,这是音乐要达到目的。所以囿于单纯的技术演练,会使筝的演奏误入歧途。 单纯技术观点的形成也是由于不理解音乐内容,缺少音乐修养所致。就是弹奏的简单小曲,它也有一定的旋法要求,搞音乐必须明白这些,懂得技法的安排如何恰当的表现音乐内容。至于大曲的弹奏,由于表现的音乐内涵深刻,音乐的深度广度,横向纵向的音乐变化关系,相对采用的表达音乐内容的技法也更加丰富了。表现音乐内容的技术没有高低之差,但通过技法表达的音乐内涵是有深浅不同的差异。让音乐感人,必须弹奏的细腻,做到细腻,必先对音乐内容的很好理解。 做为弹奏者,对所弹乐曲的结构层次,旋法的进行规律,要有明晰的理解,这样才能恰当的安排技法和运用技法。否则,随意的或是照猫画虎似的弹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将一大音连接起来,致使音乐乏味,无感染力。 初期的训练,为了打好基础,当以传统乐曲为教材,有人对此有异议。 提到“传统”,就会生起离我们很遥远的陌生之感,这种感觉会阻碍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接受。纵观古筝传统筝曲,也就是年代稍长一点,有些历史更接近于现代。传下来的筝曲,大部分是民间小调,戏曲的开场曲、过场曲、曲牌或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的单独器乐曲。他们是民间音乐作为筝曲形成保留下来,带有较强的地方特点,和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要说对传统音乐的诠释,也即是“规矩”的音乐,“规范化”了的音乐。是经过历代筝家对乐曲长期演奏并不断推敲、琢磨、加工使期更臻完美化了的音乐。传统筝曲技法突显出筝的特色。以传统筝曲为教材,更能准确的掌握古筝演奏要领,是筝艺探求的捷径。 有人把现代曲和传统曲,现代技法和传统技法割裂开来。其实二者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曲正是在传统曲的基础上进行技法的丰富和充实,现代曲的创作,也正是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技法发展是为了丰富音乐内容。难道表达的音乐内容的技术有高低之分吗,说传统的技法是落后的,现代的技法是先进的,能这样认识吗。其实,你不弹传统乐曲,你也是在走传统铺下的路,是在按照传统音乐的脉络在运行。因为传统是扎根在民族,失掉了民族的根,艺术生命将会终结。对于现代古筝曲的创新,如果脱开传统之路,独辟它径,可能取悦一时,终不能长久。 由于错误的认识,使我们误入歧途,走了弯路。看到有的演奏者弹着技术难度很大的曲子,累得满头是汗,然而,却没有一丝的美感和音乐的趣味,可怜的他还洋洋自得。其实他是在劳作,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当技术变成表达音乐的技巧时,音乐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唤发出感人的魅力。 学习古筝小知识 就弹古筝者在演奏中存在的紧张现象,我觉得应该重视正确弹奏方法的训练。 乐器演奏讲究方法,古筝也不例外,正确的弹奏不该存在紧张的现象。弹奏——即弹指的用力和放松的交替进行的过程。由于用力是瞬间,弹即松。所以演奏的过程,外在观感不会有紧张的感觉,要求演奏中内在和外在、心里和生理上都处于松驰自如的状态,只有掌握好用力和放松的关系,演奏乐曲中强弱变化及其它相应的技法,方能把握处理得当,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和音乐意境的要求。 在各地考级活动中,我看到很多弹古筝者,弹弦紧,就是弹指持续用力,当指力不能爆发于指尖时,就借用臂力和身体其它部位用力。致使发音死,音质噪,弹奏不能得心应手,影响音的强弱变化及细致的音乐处理。 有人提倡孩童的早期古筝教育,应看到这是抱着一颗为发展古筝事业的心,应予以肯定。但由于孩子小,他的直感接受能力强,而领悟能力差,一开始打基础,弹奏方法掌握又很重要,真是走错路,将会给他今后的古筝学习造成困难。如果能有办法启迪他的悟性,使其能够明白所讲的方法和道理,并能实际力行,早期教育何乐而不为。 古筝弹出韵味来,这是习筝者时刻追求的。古筝这件乐器所以能够传留至今并能发扬光大,就是他的鲜明民族风格和醇厚的音韵特色,如单是音的堆砌,毫无声色,毫无修饰,那能算作音乐吗?音乐是一种感情的表达,让音流动起来,表达出意境、情趣及各种丰富的感情变化,让人感动,引起共鸣,这是音乐要达到目的。所以囿于单纯的技术演练,会使筝的演奏误入歧途。 单纯技术观点的形成也是由于不理解音乐内容,缺少音乐修养所致。就是弹奏的简单小曲,它也有一定的旋法要求,搞音乐必须明白这些,懂得技法的安排如何恰当的表现音乐内容。至于大曲的弹奏,由于表现的音乐内涵深刻,音乐的深度广度,横向纵向的音乐变化关系,相对采用的表达音乐内容的技法也更加丰富了。表现音乐内容的技术没有高低之差,但通过技法表达的音乐内涵是有深浅不同的差异。让音乐感人,必须弹奏的细腻,做到细腻,必先对音乐内容的很好理解。 做为弹奏者,对所弹乐曲的结构层次,旋法的进行规律,要有明晰的理解,这样才能恰当的安排技法和运用技法。否则,随意的或是照猫画虎似的弹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将一大音连接起来,致使音乐乏味,无感染力。 初期的训练,为了打好基础,当以传统乐曲为教材,有人对此有异议。 提到“传统”,就会生起离我们很遥远的陌生之感,这种感觉会阻碍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接受。纵观古筝传统筝曲,也就是年代稍长一点,有些历史更接近于现代。传下来的筝曲,大部分是民间小调,戏曲的开场曲、过场曲、曲牌或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的单独器乐曲。他们是民间音乐作为筝曲形成保留下来,带有较强的地方特点,和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要说对传统音乐的诠释,也即是“规矩”的音乐,“规范化”了的音乐。是经过历代筝家对乐曲长期演奏并不断推敲、琢磨、加工使期更臻完美化了的音乐。传统筝曲技法突显出筝的特色。以传统筝曲为教材,更能准确的掌握古筝演奏要领,是筝艺探求的捷径。 有人把现代曲和传统曲,现代技法和传统技法割裂开来。其实二者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曲正是在传统曲的基础上进行技法的丰富和充实,现代曲的创作,也正是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技法发展是为了丰富音乐内容。难道表达的音乐内容的技术有高低之分吗,说传统的技法是落后的,现代的技法是先进的,能这样认识吗。其实,你不弹传统乐曲,你也是在走传统铺下的路,是在按照传统音乐的脉络在运行。因为传统是扎根在民族,失掉了民族的根,艺术生命将会终结。对于现代古筝曲的创新,如果脱开传统之路,独辟它径,可能取悦一时,终不能长久。 由于错误的认识,使我们误入歧途,走了弯路。看到有的演奏者弹着技术难度很大的曲子,累得满头是汗,然而,却没有一丝的美感和音乐的趣味,可怜的他还洋洋自得。其实他是在劳作,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当技术变成表达音乐的技巧时,音乐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唤发出感人的魅力。 古筝的演奏姿势及手型 和所有的乐器一样,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要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手型、运指技巧、节奏、基本功的练习。我下面分别论述。 手型:手型的好坏对于音色、以及以后弹奏高难度的曲子能否弹下来有影响。正确的手型是我们在走路时的手自然的形状。找不到感觉的家长或者学生,就走走路拉:) 易犯的错误: 1.弹琴的时候,四五两指蜷起来,向内缩。这样的手型是很不放松的手型,会影响以后弹奏的速度。家长做陪练的时候,可以温柔地在发现孩子有这种问题的倾向之前就提醒孩子:放松四五指。一定要注意说话时的态度要温幔海? 2.肘部、腕部抬得太高。基本上来讲,手腕和肘部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弹奏的时候,应该根据岳山的弧度作出相应的调整。发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家长帮助孩子调整一下即可。 运指: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说,音色的好坏,取决于运指的方法。在弹琴的时候,指尖关节要主动地去勾琴弦。很象老鹰抓小鸡十那一刹那间发力的感觉。弹完之后,放松到正常手型,为下一次弹弦做准备。 易犯的错误: 1.手指大关节用力过大,指尖关节不主动。 2.手指喜欢放在琴弦上之后去“拽”琴弦。正确的是离琴弦有3个毫米左右的距离地方去弹琴(个人认为这种音色比较好)。 3.弹奏八度音的时候,喜欢把用手往上拽琴弦。 4.完成一个动作之后,手指还是处于紧张状态。 节奏:初级阶段我个人建议让孩子先跟着节拍器练习。刚开始跟着节拍器练习的时候会有些困难,因为孩子不习惯节拍器打的拍子,会出现合不上拍子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可以把节拍器的速度调慢,同时用手划拍子跟着节拍器先唱几遍,等到熟练了再在琴上跟节拍器练习。熟练了比较慢的速度,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把速度提上去。尤其是对于小的孩子而言,跟节拍器练习尤为重要。这对于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一定不要觉得花这么多的时间在节奏上面很可惜。这是绝对值得的。(而且,国外的教师也建议用节拍器练习。) 古筝曲《渔舟唱晚》具体演奏方法 《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作曲的一首著名古筝独奏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的百花园中也占居一席之地,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有人曾说,会弹古筝的人,没有不会弹《渔舟唱晚》的。实际确实如此。此曲不仅深受筝家们的喜爱和重视,也颇受其他门类音乐家的青睐。它先后被改编成民乐合奏曲,古筝二胡重奏曲以及小提琴独奏曲1等。此曲在群众中影响极大,如同钢琴独奏曲《悲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等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曲根据《渔翁乐》曲调发展变化改编而成,引用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2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为标题。全曲始终贯穿着“工尺上”、“工尺上四合”3这一核心旋律,但在句式段落的结构安排上有很多新的变化,使此曲曲式简练严谨。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渔舟唱晚》曲调优美,如蓝天上的行云,似山涧中的流水;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强烈,音乐效果明显,表现力突出,音乐形象鲜明。乐曲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一曲过后,宛如一张美丽的泼墨山水图从音乐声中绘出。此曲慢板舒缓缠绵,如歌似唱,优美抒情,活画出一幅夕阳西下,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水上美景;快板急骤而有序,如波浪起伏,似破水飞舟,刻画出一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捕鱼的动感十足的图画。乐曲的高潮过后,更是别有洞天,含蓄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深远的意境中。晚霞映照着万顷碧波,天水相连,波光粼粼,老渔翁满载而归,晚霞把他那饱经风霜的脸,照得通红通红……我们好像可以从美妙的音乐声中看到这些,甚至更多的细节。 《渔舟唱晚》版本很多,几乎每个流派在处理这首乐曲时都会产生具有一定特色的版本,在这些不同的版本中,一些细部的弹奏方法亦各式各样,因人而异。本讲所讲的姹竞偷喾椒扔屑坛校钟蟹⒄勾葱拢谘葑嗍导惺艿交队? 《渔舟唱晚》这首乐曲虽然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标题,但是却没有非常具体的内容或者情节。比起那些具有严谨结构和明确故事情节的乐曲,它更像是一幅写意的山水画,浓淡相间,在朦胧中显现出意境。这样就给予受众足够的空间进行个人化的诠释。欣赏音乐是一个演奏者与受众互动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灌输。对《渔舟唱晚》或者其他乐曲的理解,很难得出一个精确的回答,树立一个严格的标准。欣赏乐曲、理解乐曲或者诠释乐曲是基于主观思维的高级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它不会像客观事物那样有极为严格和明确的规律可循。虽然艺术本身也存在规律,但只是一种一般性的规律,不具备绝对意义。在规律之外存在着很多例外,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欣赏乐曲时不同的心情,都会导致对乐曲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可以说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一个问题。本文中对乐曲情节内容做出的描述或者解释,只是一个参考。它只是给演奏者、欣赏者打开一扇窗子,提供一个线索,让人从一个还算合适的角度来更好地欣赏乐曲。如果能够启发引导读者从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那就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欣慰的事了。 《渔舟唱晚》可分为六个弹奏乐段。第一乐段由十四小节构成,第二乐段由十八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十三小节构成,第四乐段由二十二小节构成,第五乐段为散板乐段,第六乐段由八小节构成。 第一乐段为全曲的第一部分。此部分为慢板,八度抓轻柔地引出富于歌唱性的优美动听、悠扬悦耳的旋律,展现出诗情画意湖光山色的傍晚景象。乐曲一开始,浑厚深沉、具有空间感的八度和声好像揭开了覆盖在一幅古画上的薄纱,将这幅画由远至近推到人们的面前。这是一幅微微泛黄的古画,似乎已经由于年代的久远而褪色,但是它是一幅有魔力的画。在你凝神观看它的时候,它开始慢慢地旋转,并把你吸进画里去,使你和这幅画融为一体。中弹产生的浑厚声音,好像表示着你已经完全进入了这幅优美的风景画,眼前是一个神秘的、超凡脱俗的世界,如同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清风拂过,水面泛起波澜,登高远望,一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轻柔的花音一带而过,好像是蓝天上飞过的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几声后便消失在远方。它们好像带来了吵闹,但却反衬出幽静的存在,让人感受到恬静和安逸,再也没有精神上的紧张和局促。世俗生活带给人太多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紧张中渡过。物质生活的丰富,却是以牺牲人类精神世界为代价。再也见不到专心追求永恒真理的智者,也见不到淡泊名利的隐士。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变成了资本和机器的附庸,现代人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家园,给沙漠添加一块绿洲。若有若无的音乐,好似远处传来的一阵阵若隐若现的渔歌,将人们带入到一片心灵的净土之中。稍有跳动感的节奏,好像是微微的波浪在不断摇晃着小船。几处花音虽然不多,但是却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已经置身于渔船之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结合运用,如同一艘渔船摇摆而来,船头的渔夫甚至都清晰可见。眼前所见,心头所感,就是这朴素自然的渔民生活。 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活的是那样简单,但又是那样复杂。人生的一切道理,就在他们撒网和收网之间。相比之下,世俗的名利又算得什么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4这正好可以作为《渔舟唱晚》的注解,或者说,《渔舟唱晚》将这句充满哲理的话以音乐形式具体地表现出来。弹奏或者欣赏《渔舟唱晚》,应该借此曲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涤荡自己的心灵。第一乐段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一是八度抓加揉弦的弹奏。第一小节出现了两个八度抓弹奏:第一个八度抓属于长音抓,弹奏时拇指和中指的抓奏力度要一致,以产生的八度音协调为准。在抓奏时,应该充分发挥腕部的带动作用,起腕动作要明显。考虑到这里的速度较慢,所以可以适当加强动作的处理,以增强整体的艺术效果。抓弦结束后提腕可以稍高一些,腕部带动手部向左上方适当运动。运动停止时,手的位置不能越过身体中线,高度应该低于下颌。起腕时姿势要优美,动作应圆滑,不能出现僵硬现象。右手前臂和上臂应该随着手腕的运动而适当收缩,肘部不能上翘。抓弦完成后,左手应该揉弦,要采取腕动揉弦法,频率要大,这样才可以使整体的音乐感觉细腻柔和。第二个八度抓的弹奏,由于时值较短,后续音的弹奏稍快,所以起腕动作较第一个抓弦要小得多,提腕高度也比较低。抓弦的起腕动作和提腕高度,其他技术细节和第一个抓弦基本一致。 二是下滑弦的弹奏。要按照下滑弦5技巧的弹奏要领来弹奏,将起音、过渡音、止音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弹奏出标准规范的上滑音。这个上滑音比较规范,所以难度不大。滑弦动作要果断,应该一次到位,不要二次运指下按找音差,但也应该防止力度过大,将音滑过,在音高上出现不可弥补的失误。 三是按滑弦的弹奏。在第一小节中出现的按滑变音,应运用按滑弦弹奏技巧,按照按滑弦6的弹奏要领,右手拨弦一次奏出,弹奏出标准规范的按滑音。首先,应先在1音所在筝弦奏出按音2音,然后下滑至升1音,最后再上滑至2音,将其保持在2音上,结束弹奏。要注意节奏以及音高上的控制,将这个音处理得准确柔和,韵味纯正。 四是八度抓和抓后下滑弦的弹奏。第二小节出现了八度抓和抓后5音上滑音的弹奏,需要运用下滑弦技巧来完成,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同一小节,可参照。 五是第二小节八度抓上滑音的弹奏。要在注意八度抓弹奏要领的同时,还要注意下滑弦的弹奏要领。在抓奏时,需要考虑控制拇指和中指的力度,防止中指力度过大,影响滑音效果。要控制假甲的触弦角度,使抓音和声效果突出。滑弦要一次到位,并且定位,不能随意缓腕。 六是下滑弦后接上滑弦的弹奏。八度抓下滑弦后紧接着的3音上滑弦弹奏,是在同一根筝弦上来处理的,八度抓上滑音的止音,为3音下滑音的起音。在完成前一个上滑音之后,一定要继续保持按弦的状态,不能放开,也不能有习惯性的缓腕动作,否则必然会造成二次按弦,影响音乐效果。此外,后续的上滑弦7的技巧要点很容易被忽略,这主要体现在对起音、过渡音、止音三部分时值的控制上,一般来说过渡音容易处理得非常短,以至于造成下滑音效果不够突出。还要注意两个滑音间的衔接,衔接原则是自然流畅。 七是下滑弦弹奏后弹奏位置的变化。此处1音上的下滑弦技巧处理比较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注意弹奏要领,一次滑弦到位即可。在左手下滑弦的同时,右手指沿弦左移到中弹位置,也就是有效弦段的中点,然后按照曲谱的规定弹出后面的音。 第一小节弹奏指法为:抓抓托勾托;第二小节弹奏指法为:抓托抓托托勾托托。第一乐段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八度抓与抹的衔接和八度抓的揉弦处理。八度抓和食指抹均为“中弹”,在有效弦段的中点附近进行。要对弹奏力度加以适当控制,使其在音量和音色上与前面小节相衔接。抓弦后的抹弦要注意控制假甲的触弦角度,使音色与前面的八度和声音相统一。揉弦要细腻,按照揉弦的弹奏要领进行。 二是抹托技巧、连托技巧和劈托技巧的运用。连续抹托要采取提弹法弹奏,动作要自然优美,充分利用拇指和食指指间关节的活动能力,使其发挥主要的弹奏作用,突出旋律上的跳跃感。但是要注意,在保证节奏明快的同时,还要使抹托弹奏得扎实有力。连托要注意假甲的触弦角度,不要过度压弦,否则会使音干瘪,没有动感。要以连贯流畅,浑厚饱满为标准。劈托连续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劈弦时手指的运动方向,保证两者音色的统一。 三是下滑弦的弹奏。要注意弹奏要领,做到一次滑弦准确到位,滑音韵味要足。要注意此上滑音与第一小节上滑音的不同之处:第一小节的上滑音,起音、过渡音、止音各部分时值非常平均,而这里的上滑音起音的时值相对比较长,过渡音相对稍短一些。对于这样的细节,具有较高水平的演奏者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四是颤弦的弹奏。第四小节中的两个颤音均需用劈的指法来弹奏,首先要将音奏得饱满纯净,不能因为指法的不同而产生音质的变化。其次要保证颤弦弹奏技术细节的准确,从而保证颤音的效果。 第三小节弹奏指法为:抓抹抹托抹托勾托;第四小节弹奏指法为:抹托托托托抹托劈抹托劈。第一乐段第五小节至第七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一是连续抓弦的强弱对比。第五小节连续出现了三个八度抓弹奏,这里,除了要注意拇指和中指的弹奏力度一致、八度抓音饱满扎实、揉弦细腻柔和之外,还需要对这三个抓弦弹奏的强弱加以控制。这一小节具有一个部分完结的性质,所以在演奏时要注意表现出总结感。这三个抓弦在力度上应该依次渐强,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二是节奏颤弦的弹奏。第五小节中出现的节奏颤音,要按照节奏颤弦的弹奏要领来弹奏,前半拍不作处理,在后面的部分连续弹奏出三个每个时值为半拍的上滑音。整体弹奏应该轻松自如,滑音处理节奏感要鲜明。 三是两个八度抓上滑音与后面相邻花音的弹奏衔接。八度抓上滑音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已讲过,可参照。第七小节的两个花音均属于拇指连托下行占拍花音,占二分之一拍。要注意花指的弹奏要领,由弱到强,由慢到快。整体音乐效果以时值准确,连贯流畅,清脆明亮为标准。花指运指方向为右前方,但是要注意角度,不要偏大。第一个花音的起音为高音5,止音为3;第二个花音的起音为高音3,止音为2。 四是下滑弦的连接弹奏。第六小节中的最后一个滑音,由于被小节线所分割,所以在时值的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时值为一拍的上滑音,处理时按照滑弦的弹奏要领,注意滑音效果以及滑音中各部分时值的准确即可。 五是滑弦后颤弦的接续弹奏。第七小节中的颤音由于紧跟在上滑音之后,所以要注意颤弦与下滑弦的弹奏衔接。下滑弦弹奏结束后,左手不要急于完成下一个颤弦而过快抬起,应该在前面滑音余音消失的基础上,或者在下一个6音弹响之后再抬起左手。这里需要演奏者,尤其是经验不够丰富的演奏者控制一下习惯的弹奏方式。一般情况下,当左手有滑弦、颤弦、按弦等弹奏任务时,都是习惯先将左手放在相应筝弦上准备好,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但很多情况下会遇到左手技巧连续出现的情况,这就要求演奏者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活动,摆脱以前养成的惯性思维,在右手已经奏出相应音之后再开始左手技巧的运用。这个颤音属于一般性颤音,要注意把握住弹奏力度。 第六小节和第七小节的弹奏指法为:抓花勾托抓花勾托托抓抹抹托抹托勾托。第一乐段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是触弦位置。第八小节的音型与第四小节很相似,为了增强乐曲的艺术性,需要适当加以对比。演奏时,要适当*近筝码,大约在或者是有效发音弦段中点来弹奏,具体的位置应该根据所使用的古筝的音色、演奏者自身对乐曲的把握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在*近有效发音弦段中点弹奏会取得比较理想的音乐效果,这样弹奏出来的音浑厚优美,动听感人。尤其是滑音的过渡音部分,更是显得绵长细腻,能和前面形成对比,从而达到预期的音乐效果。 二是定时滑音的弹奏。定时滑音与一般的上滑音或者下滑音不同,它比较严格地限定了各部分的时值,不能随意处理。注意时值,注意音准,注意力度掌握,是处理此处定时滑音的关键。 古筝练习方法 古筝的练习方法首先是音准和节奏的训练,这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自然也是学习弹古筝的基础。学古筝就应从熟悉弦位、了解音高开始,从简单的节奏练习开始。要会弹,首先要会唱,音高唱准,节奏唱对,然后再用手在古筝弦上按指法弹奏。 弹奏练习曲之前,要了解技术要求,有目的地进行练习。练习中手型保持自然,克服紧张和急于求成的情绪。多次重复就是练习的过程,耐心、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是成功基础。 人的手指必须通过经常练习才能保持灵活性,古筝的技巧练习只有通过艰苦的训练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练习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求每天坚持不懈。练习的时间因人而异,专业练习每天四小时左右,业余练习每天一小时左右。练习的时间与过程应根据手的疲劳,有间隔地休息,切不可过度疲劳使手指肌肉劳损,练习中适当的短暂的休息是不可少的(一般练习三十分钟可休息十分钟)。练习时间是基本保证,但没有方向、没有控制的练习则是浪费时间。因此练习时必须精力集中,专心致志,这样成效才大。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追求优美的琴声是我们练习的目标。弹弦发音是否纯净优美与触弦的角度和用力是紧密相关的,要求练习时专心用耳去听,听音准,听音色,听音质,训练敏锐的耳力,用耳辨别声音的优劣,进而调整技术,这样才能有所提高。 节奏是音乐的精髓,节奏感是音乐的基本才能。因此,节奏感的培养是学古筝的基础课题。节奏训练是用心灵去感受,聆听不同的音乐节奏,感受和熟悉各种各样的节奏,然后进行不同节奏的练习,自如地掌握各种变化的节奏型,培养敏捷的节奏感。 学习的进度如同阶梯,顺级升高,循序渐进。应避免跳级和拔高的突进,否则容易养成不良习惯或造成坏毛病。 慢速练习是练习的基础。一首练习曲或乐曲在练习之前要先读谱,了解曲子的速度、节拍、节奏、强弱、指法、旋律的分句等等,然后放慢速度进行视奏,力求不弹错音,不弹错节奏,较准确地弹完全曲。其中如有难点,可以重点练习,一个难点解决后再把前后句连起来弹,通顺后再解决下个难点,直至练好全曲。慢练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熟练,达到规定的速度和技术要求,进一步达到音乐表现的要求,逐步较完美地弹奏全曲。 乐曲的表情变化常通过力度、节奏、强弱、重音、音色等的变化来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音响的变化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力度强弱的变化是音响变化的具体表现。要记住单调的音响最易损害乐曲的效果,使音乐失去生命力。因此,在练习中要分清更弱(pp)——弱(p)——中弱(mp)——中强(mf)——强(f)——更强(ff)的变化和区别,以及渐强和渐弱的表达过程,学会安排力度的高潮和表情上的高潮。 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最根本的方法是有目标的练习,始终不懈、全神贯注、精神集中的练习。同时,练习要讲质量、有成效。美妙的音乐是通过艰苦的练习来达到的。 古筝的左手指法 左手指法分为吟按指法和拨弹指法两大类,其中以吟按指法最有特色。左手指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左手吟按指法,一类是左手拨弹指法。 左手吟按指法,是古筝最富有特色的指法。古代弹古筝有只用吟按指法不用左手拨弹的。在筝曲中,表现出的细腻、委婉的情趣,与左手技法的巧妙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左手吟按指法的基本要求,左手在码子左侧弦段上润饰、美化和改变右手拨弦音的各种指法,称为左手吟按指法。使用吟按指法时,首先用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自然并拢,手指略有自然弯曲,以手指的顶端触弦,跟着右手拨弦音进行。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左手指尖触弦,中指用力较多,食指(或食名二指)用力次之。 2)左手指尖触弦部位在码子左侧16-19公分的地方,高音区弦长一些,低音区弦短一些。 3)左手手指略有自然弯曲(是在吟按指法进行时自然形成的)。手指与手背约成110度角。 4)吟按指法一般是随右手大指的拨弦音移动,偶尔也随中指按弦。某些和音或和弦音的按揉,则根据需要随食中二指按弦或每指吟揉一弦。左手随右手移动的方向,向外侧拨时,左手偏向左前方;向内侧拨弦时,左手移向靠近身体的方向。 5)吟按指法的用力是肩部顺臂自然传递到手,不可单纯用手或手腕的力量压弦,也不可单纯用指力拨弦,只有在一些个别的技法中,手腕或手指的用力可略多一点。 6)左手吟按的基本“图式”是以手指和肩部划一直线,以手和臂成弯弓形,各种指法是以这个弯弓形的摆动或摇动为基础而进行的。 7)左手大指和小指随手形自然放置,大指自然置于食指旁,小指置于各指旁,可有自然的分离,不可过翘起或垂下。 ———————————————————————————————————————— 古筝扫摇练习方法 对于使用小指札桩者来说,扫摇就和一般指法的姿势一样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个指法比较需要练习的地方是因为中指做扫的动作后,大指的托劈托没办法清楚,所以无法将主旋律清晰地呈现,只是不断地听到扫的声音,结果就变得很吵杂。练习方法如下: 1。为求旋律清楚,所以先练单纯的勾托劈托,其中托劈托三个动作是属于摇指的部份,因此弹这三个音时,可用食指轻捏大指,但弹中指勾时,食指则是保持开放的,整个手型仍是基本的八度撮音样子,所以摇指的角度是与琴弦略呈45度角,不似平常单弹摇指时是垂直的,最后练习时当然要注意音量的平均,而且切记 要“慢”。 2。弹清楚1。之后,慢慢加快速度,等到姿势确立且熟练中指与大指衔接的关系之后,中指再加上扫的动作,大概扫两三条弦,再加快速度,这样练习应该可以得到清楚好听的扫摇。 注:不使用食指一直捏着大指的原因是,保持食指开放,这样才能让整个手可动且放松,不会因食指捏着大指而限制中指的活动,因为我自己觉得一但限制住中指,就很难让手臂放松,这样的弹法,手臂手腕手掌都是松的,自然就很容易弹得轻松自在了! 要有计划和步骤,把一项技术拆成几部分来练。李萌老师说过扫摇首先要求摇指的技术。所以先自己依次检查一下摇指是否过关: 1。托劈在音色和力度上是否均匀,音质是否饱满 2。不扎桩摇,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4。相隔一个弦距换弦,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5。依次练习相隔2到5个弦距换弦,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6。在保持上述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速度(不需要太快,流畅就行了) 7。练到第6条满足了,就可以开始尝试扫摇了,开始可以让扫在次要地位,重点强调主旋律的清晰和均匀,然后,逐渐增加扫的力度,达到乐曲要求的满意效果。 其实扫摇之所以显的困难,是因为摇指的技术不够扎实,我觉得磨练摇指的技术,增加手腕,手臂的控制能力才是练习的关键。练习时一定要有步骤,按部就班一条一条的解决它们,这样反倒不觉的太难了。 要注意要用手腕去摇,手臂不动,经常做做空动作,让自己感觉这种姿势慢慢地熟悉,摇的时候要注意大拇指来回用力均匀,从慢练起,后来才渐渐加快,摇指是练习和时间的问题. 古筝入门教程 1、指甲的带法 (1)将胶布条一头短一头长地粘在假指甲下方。 (2)戴大指假指甲时,要将甲片稍微向大指外侧歪一点按好,再缠胶布。 (3)将假指甲竖着按在食指、中指、无名指手指肚上,缠好胶布。最长的一个戴在中指上,最短的一个戴在无名指上,剩下的一个戴在食指上就可以了。 2、凳子的坐法 (1)凳子不要坐太满,应略靠前坐点。坐的高度要适中,凳子不要偏高,更不要偏低,以避免垂着或举着胳膊弹,双臂容易疲劳。 (2)身体与筝身不要紧挨着,需要一拳距离(约十公分左右),这样弹奏起来身体方可前后自如运动。儿童可适当缩小距离。 (3)头要正,不要向右或向左歪。双肩要松弛,两肩要平。身体要挺拔,要保持一种自然的,既精神又不过分的姿态。 3、脚与腿的位置 (1)通常,右脚可放在古筝架腿旁边,左脚向左前方稍稍迈开一点。也可将右脚踩在古筝架下方横梁上(如古筝架腿分得太开,也可将右脚放在古筝架两腿里边),左脚仍向左前方稍稍迈开一点。个头小的儿童也可以将两只脚都踩在古筝架下方的横梁上。 (2)双腿应靠近一些,女孩子膝盖最好能挨着。男孩子不勉强,但也不要把两腿分得太开。 (3)双臂斜向上抬起使小臂基本与古筝面平行。 4、左右手手型 (1)腕部微微隆起,但不要高耸或者塌陷。右手呈松握拳状,轻轻摆在距离筝前岳山大约三公分处。 (2)左手同样呈松握拳状,如在高音区或中音区,左手可悬在前岳山与筝码二分之一处的弦上;如在低音区,左手可悬在前岳山与筝码二分之一略靠右边的弦上。 古筝如何克服杂音 古筝有时会发出某些杂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具体问题,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 1.支撑筝弦的码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时发出嘶哑之声。应把码子摆正,并经多次试验,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2.码子上小骨片的小槽过细过深,古筝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时发出沙沙的噪音。应对码子小槽加宽修整。 3.前岳山至古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暂时克服的办法:在短弦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4.古筝弦与后岳山的接触部位处于慢性接触状态,拨弦后,引起此部位的杂音。克服的办法有二:第一是放松琴弦,降低琴钉上的栓弦部位,再紧弦至原音高。用此办法增加弦对的岳山的压力,从而避免杂音;第二是在接触部位中放置少许绵软物品,减小弦的振动,避免杂音。 5.假指甲劈裂,拨弦时发出沙哑噪音。应修理或调换假指甲。 6.拨弦后,码外弦段(即码子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这时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码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古筝接触琴桌的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因定筝的两个角于琴桌上,亦可用螺丝拧上,消除筝的晃动。 8.琴桌接触地面的四个角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在琴桌右侧的两条腿底部做一横条,并在靠近身体的桌腿底部做踏板,必要时用脚踏横条或踏板。 古筝弹奏双手配合技法 1、轮抹:左右手用抹的指法快速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抹常用于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表现跳跃或急促的情绪。 2、三勾轮抹:这是一组双手配合拨弦的综合指法。共有四次拨弦的动作:第一次右手用三勾;第二次左手用抹;第三次右手用抹;第四次左手用抹。三勾轮抹常用于情绪热烈的乐曲中。 3、轮撮:左右手用撮的指法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撮常用于连续快速八度和音的演奏。 4、双手琶音:用双手配合弹奏琶音,演奏分解和弦,取得如流水效果。双手琶音的用力,一般要求每个手指力度要均衡,有时强调大指要稍多用力,以突出琶音中的旋律音。双手琶音应注意左右手的衔接要紧凑,时值要准确。 5、双手柱外刮奏:左右手交替进行柱外刮奏。它主要用于制造气氛,取得某种特殊色彩。双手配合拨弦的手法很多,以上讲的仅是双手配合的部分指法。双手配合的其他手法还有:a.左手弹伴奏音型,右手弹旋律b.左手弹历音,右手弹旋律c.左手弹旋律,在手弹历音d.左右手交替弹历音,激烈时如急风暴雨;缓慢时如潺潺流水e.左手弹分解和弦,右手弹旋律f.右手弹旋律,左手弹对位性旋律或副旋律g.右手弹旋律,左手弹某种效果(如打击乐、鸟鸣等)。 摇指的几种技法及弹奏要领 摇指——使用大指或食指连续的向里、向外快速弹弦,以达到音色连贯的一种古筝演奏技法。近年来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及乐曲表现力的要求,摇指这一指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并派生出以摇指为基础的多种演奏形式如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下面对几种摇指的技法及弹奏要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拇指摇] 拇指摇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摇指,是用大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拨弦。拇指摇也根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四种: 1、支腕摇——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的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2、扎桩摇——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弦,如托时也*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 3、悬腕摇——在前面两种摇指的基础上将指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悬腕摇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手腕的控制和力量来完成摇指,这种摇指摆脱了扎桩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码子之间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摇等。 4、快速托劈摇——*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在弹奏时不需食指挨着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松的,保持弹奏时的自然放松手型。这种摇法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时候一般采用扎桩(扎桩通常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可不用扎桩。快速托劈摇法在拇指摇中是比较难的一种,前三种拇指摇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这种摇是通过拇指关节的力量,如要弹奏的流畅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拇指摇在练习时,可分阶段练习,如开始在每根弦上摇四个音再逐步增加至八个音、十六个音直至可以连续、均匀、快速的弹奏摇指(除快速托劈摇外一般拇指摇以劈开头)。弹奏时指甲触弦的角度、深浅及是否正确发力都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食指摇] 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弹奏时要求大指轻捏在食指义甲底部第一关节处,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松,弹奏时无需小指或食指扎桩。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搭在前岳山外的筝头上,也可采用悬腕摇的方法,使力量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较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摇同拇指摇一样多用在旋律及长音的演奏上。 [双指摇]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手腕的力量带动。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双指摇也有少数人使用食指和中指来弹奏的。 [扣摇] 在右手用摇指弹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将弦轻捏住,并在前梁及码子之间根据乐曲的要求左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如乐曲《战台风》)。 [扫摇] 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扫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多指扫摇] 多指扫摇同我们平时弹奏的扫摇不同,它不是在悬腕摇的基础上(因为悬腕摇是用食指捏住拇指来控制和辅助完成的),多指扫摇是在快速托劈摇得基础上演奏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时也包括无名指轮流扫弦来与拇指的摇指相结合,这一指法非常难所以很少使用。 古筝曲《黔中赋》的具体演奏方法 《黔中赋》是徐晓林女士创作的一首热烈奔放、色彩鲜明的古筝独奏曲。此曲在创作上—突破了古筝五声音阶定弦法。根据乐曲创作需要,重新组合弦序排列,并采取了很多新的表现方法,提高了古筝的表现力,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此曲自问世以来,引起了筝界的极大关注,在实际演奏中,也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人《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并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人《古筝教学法》。 《黔中赋》的创作取材于贵州地方音乐,以贵州民歌素材为基础,并运用了很多现代创作手法。此曲突出了贵州民歌轻吟慢唱的韵味,表现了贵卅I地区特有的粗犷、奔放的舞姿及原始的山野风情,描绘了贵州地区的自然风貌。“黔”是贵州省的简称;“黔中”是贵州省的古称;“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载;“黔中赋”,即为贵州而赋,为贵州而作也。此曲极具诗情画意,通过对贵州景物习俗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c 《黔中赋》属于标题式乐曲,由“琵琶咏”、“木叶舞”、“黔水唱”三部分组成。在实际演奏练习时,完全可以将这三个部分视为三个大的弹奏乐段。第一乐段“琵琶咏”,要通过右手奔放的弹奏和左手细腻的按滑颤揉及句式的多变交替来突出乐曲的韵味,强化乐曲的地域特点。第二乐段“术叶舞”,通过全新的表现方法和多变的节奏形式来突出音乐形象,描绘“黔中”人的生活场面。第三乐段“黔水唱”,通过优美的旋律和与之配合的快拨弦等技法来塑造“黔中”的“形象”,描绘“黔中”那独具魅力的优美自然景象。 《黔中赋》的弹奏,总的要求是:粗犷奔放,又不失细腻;迅速敏捷,又不失韵味;突出创新技法,又不失继承传统;强化动作表情,又不失乐曲内容;细致描绘景物,又不失以物言志;区分段落层次,*不失全曲统一。 第一乐段第4,节至第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此几小节虽属于比慢拍范畴,但它的具体节奏是自由灵活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节奏基本相同,属于比较严格一些的慢拍;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节奏相对自由,处理时要灵活一些,要有渐快趋势,这种渐快趋势要体现在每小节的弹奏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小节中两个相连快琶弦的弹奏,不但渐快趋势明显,而且在渐快的弹奏中要加大弹奏力度。此几小节当中,其他几个快琶弦弹奏也要适当加大弹奏力度。左手的小抓弹奏要饱满,弹奏指要有爆发力,突出和声效果。快琶弦要连贯,音要明亮,陕琶弦的组成音要渐强弹奏。三连音、五连音的弹奏,时值要准确,音要流畅。拍节转换时,要注意把握强弱规律。此几小节的弹奏,要注意表情和动作的配合。通过表情与动作的配合,将人们引入到乐曲的意境中来,为表现乐曲内容和揭示音乐的主题服务。表情动作点应打在左手的小抓和右手快琶的弹奏上:小抓时要闭目、锁眉、点头,奏出神秘感;快琶时要闭目、锁眉、扬头,奏得激烈奔放。 第一乐段第五小节至第九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此五小节的节奏仍然是慢板,在具体演奏时仍然比较自由.尤其是第六小节和第七小节的弹奏,自由幅度要相对大一些。在此几小节中,上滑弦、下滑弦和颤弦技巧运用得比较频繁,运用好这几种技巧,是弹奏好此几小节的关键。弹奏时要注意弹奏要领,突出滑弦和颤弦的音乐效果,适当延长滑弦的过渡音,适当加大一些颤弦力度,提高颤弦频率。上滑弦租颤弦技法连用时,要切实在上滑弦结束后回到止音音位时进行颤弦,使两种技法截然分开。拍节转换时,要注意掌握强弱规律。此几小节中出现的三指快琶弦弹奏,虽然处在弱拍位置,但不要弱弹,要适当加大弹奏力度,以突出音乐效果。此几小节的弹奏,不要忽视情感动作的有力配合,强拍弹奏动作幅度要大,动作要有棱角;滑弦弹奏,要注意配以点头、摆头以及闭眼、锁眉等表情和动作。众所周知,“演”和“奏”是一个艺术整体,演奏者要在实际演奏中充分体现出这种一体性。 第一乐段第十小节至第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第十小节为四分之七拍,其他四小节为四分之三拍,既要注意拍节变化的强弱规律掌握,又要适当自由一~。在此几小节的弹奏中,掌握好滑弦、连滑弦、装饰滑弦、颤弦、快琶弦技巧要领是弹奏好此几小节的关键。此外,五连音、三连音的弹奏,在此几小节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滑弦的弹奏,主要应突出滑弦的音乐效果,适当延长滑弦过程中的过渡音,止音要稳定而明确。连滑弦的弹奏,除了注意滑弦弹奏要领突出过渡音之外,主要应注意突出连滑效果,第一个滑音稳定明确后,再进行第二个滑音的弹奏,以避免出现连滑过程中的回滑音。装饰滑弦指的是从前倚音滑至本音的滑弦。此滑弦比较特殊,它将前倚音作为滑弦的起音,将本音作为滑弦的止音。在弹奏时,既要突出前倚音的音乐效果,*要突出滑音的音乐效果;既要弹奏得短促明了,又要展示出过渡音的效果。颤弦弹奏中此几小节中虽然只有一处,但也不要忽视,要采取腕动颤弦法,弹奏出明显的颤音效果。此几小节中的快琶弦弹奏有两处,第一处琶弦需要适当强化弹奏,第二处琶弦需要适当弱化弹奏。关于五连音和三连音的弹奏方法和注意事项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在情感动作的配合方面,要注意发挥腰部和颈部的轴心作用,根据乐曲的内容和强弱节奏变化而变化弹奏情感和动作。一般来说,快琶弦的弹奏,要挺腰、摆头、闭眼,动作要突然,表情要严肃、神秘;滑弦的弹奏,要点头、摆头、微闭双眼等。 第一乐段第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此小节为四分之六拍,弹奏时既要按拍节自身的节奏规律把握,又要适当自由一些。此小节中出现了四处装饰滑弦弹奏,要运用好装饰滑弦技巧,弹出高质量的装饰滑音。此装饰滑弦与前几小节中的装饰滑弦有所不同,此小节中的四处装饰滑弦,前两处需要在高音区进行,后两处需要在低音区进行。在高音区弹奏时,需要适当加大弹奏力度,一方面是为了突出明亮清脆的音乐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强化滑音效果,追求滑音中过渡音的延长。在低音区弹奏时,要适当减小弹奏力度,一方面是为了形成前后对比,突出此小节整体音乐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追求优美含蓄的音乐色彩。此小节中出现了一处快琶弦弹奏,要适当加大弹奏力度,提高弹奏速度,以求得明亮清脆的快琶音效果,给人一种突然感。此几小节的弹奏情感动作与弹奏的配合问题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 第一乐段第十六小节至本乐段结束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此几小节的弹奏,一开始就要带着一种激动的演奏情绪,并将这种激动情绪延续到第十七小节。持续的激动情绪使弹奏变得加快,直至第十七小节的后半部分开始渐慢弹奏。此几小节的弹奏,把握好装饰滑弦仍然是弹好此几小节的关键。关于装饰滑弦的弹奏要求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述。此几小节中虽然只有一处颤弦弹奏,但很重要,弹奏时要适当加大力度.提高颤动频率,强化颤音效果,以示激动情绪的开始。此几小节中出现了下滑弦弹奏、上滑弦弹奏、下滑弦连奏和下上下滑弦连奏,要注意各种滑弦的弹奏要领和弹奏衔接。耍特别注意下上下滑弦的连接弹奏,弹奏时要在下滑弦的止音明确并稳定后,再进行上滑弦的弹奏;本音明确并稳定后,再进行下滑弦弹奏。第一处滑弦弹奏衔接,要注意消除回滑音。此几小节中的快琶弦弹奏,均要适当控制弹奏力度,追求优美纯净的琶音效果。此几小节的最后一小节的弹奏,要注意逐渐放慢弹奏速度,适当控制弹奏力度,注意追求滑弦音的绵长和小抓音的含蓄,给人一种余韵无穷之感,为下一乐段的展示做好铺垫。此几小节的弹奏情感动作的配合问题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 第二乐段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出现了压划弦弹奏。此技法是古筝演奏中的新创技法,具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力,使弹奏很有特色,音乐效果非常鲜明。压划弦分上压划弦和下压划弦两种:用左手轻压规定音域的筝码右侧弦,右手同时向上划弦,此技法为上压划弦;用左手轻压规定音域的筝码右侧弦,右手同时向下划弦,此技法为下压划弦。此两小节中出现的压划弦弹奏为上压划弦弹奏,按照上压划弦的弹奏要领弹奏即可。要注意压划的同时性。音域的准确性,用力的爆发性和音响的突然性。此两小节中出现了两处托劈托弹奏;弹奏时要充分发挥大指指关节的轴心作用和大指的独立弹奏功能,使所弹奏各音清晰明亮,并具有跳跃性。此几小节中的压划弦弹奏,表情要严肃、神秘,双臂的弹奏动作幅度要大,摆头要有棱角,上体要稍向前倾。 第二乐段第三小节至第十三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此十一小节中,出现了多处抹托抹弹奏和勾抹勾弹奏。弹奏时要充分发挥各弹奏手指小关节的轴心作用和各弹奏指的独立弹奏功能,注意各弹奏指弹奏力度的一致,使所弹各音干净利落,扎实明亮,具有相当的弹跳性。此十一小节中,出现了多处肉指弹奏。弹奏时要特别注意对音的质量的把握,以浑厚、扎实、圆滑、优美为准则。此十一小节的连续摇弦弹奏,要注意连贯流畅,密度要大且匀。此十一小节中出现的节奏变化,要注意体现,稍快后及时转入原速弹奏。此十一小节的弹奏,表情要愉悦,动作要活泼,腰部和颈部分别带动上体与头部,随着乐曲的进行和音乐结构速度的变化而自由、优美、有节奏地摆动,眼睛睁开,时而低头看弦,时而抬头平视,与观众交流情感。 第二乐段第十四小节至第二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此几小节中,从整体上说运用了三种弹奏技法:第一种是小抓的弹奏;第二种是花指的弹奏;第三种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的弹奏。小抓的弹奏任务完全由左手来承担,花指的弹奏和八度抓套同度按弦弹奏任务完全由右手来承担。小抓的弹奏,要注意双指弹奏的同时性.力度的一致性,音色的统一性。花指的弹奏,要注意音域确定的科学性,触弦位置的适应性,各音之间的连贯性,整体弹奏的流畅性。此处的弹奏,切忌随意性刮弦.避免花音的混淆.防止起音的突然等。此几小节中,出现四处八度抓套同度按弦弹奏,这几处弹奏均是在快速的节奏中进行的。弹奏时要注意弹奏力度的爆发性,三音的同时性,滑音的圆滑性,效果的突出性。要注意滑音的音准,注意前后弹奏的衔接。此几小节的弹奏,情感动作与弹奏的配合十分重要。与前几小节相比,此几小节的情感要更丰富一些,动作幅度要大一些。尤其是此小节中的八度抓套同度按弦弹奏,动作要明显加大,上体和头部的摆动幅度要大,以更好地营造欢快热烈活泼有序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二十一小节至第三十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一是连续摇弦弹奏,二是肉指弹奏,三是压划弦弹奏,四是小抓弹奏,五是抹托抹、勾抹勾弹奏,六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弹奏,七是花指弹奏,八是速度转换。这些问题在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此几小节的弹奏,要注意把握整体音乐效果:要一气呵成,连贯流畅;要衔接紧凑,浑然一体;要清晰明快,跳跃活泼;要音域准确,音色优美。此十二小节的弹奏情感动作问题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 第二乐段第三十三小节至本乐段结束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一是左手小抓弹奏,二是花指弹奏,三是八度抓套同度按音弹奏,四是肉指弹奏。这些问题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的弹奏,此八度抓套同度按弦不完全等同于前面出现的八度抓套同度按弦。此八度抓套同度按弦中的滑音本音为变音,它同止音为半音关系。弹奏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要尽量展示过渡音,又要注意音准。最后一小节的弹奏,要给人以乐段终结感。此几小节中的弹奏情感动作问题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 第三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此十小节主要运用了快速分指技法和持续摇技法。快速分指所弹的均为三连音音型,要注意各音时值的准确,注意各拍的强弱关系。要发挥各弹奏手指的独立弹奏功能,发挥各弹奏手指的小关节作用,所弹之音要清晰、连贯、流畅。持续摇弦采用大指摇和食指摇均可。如采用大指摇弦法,应扶腕,这样可以强化稳定性和持续性。在摇弦时,要尽量加大密度,使摇弦音连贯流畅成“一条线”。注意掌握节奏和强弱变化,注意音的起伏。换弦摇的过渡要平稳,杜绝换弦摇时的换弦痕迹。左右手的弹奏要密切配合,使持续摇弦弹奏和快速分指弹奏融为一体。此十小节的弹奏情感动作的配合问题,对整体演奏效果和演奏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十小节的弹奏情感动作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演奏者应闭眼、仰头、挺腰、收腹弹奏,以突出奔放舒畅的音乐效果。 第三乐段第十一小节至第十七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在此几小节中,右手的弹奏为重音单音弹奏和四指快琶弦弹奏,左手的弹奏为快速下行分指弹奏。在弹奏时,要注意突出单音弹奏的重音效果和三处快琶弦弹奏的渐强效果。快速下行分指弹奏,要注意各音的清晰利落,注意各音的连贯流畅和优美圆滑。双手的弹奏要注意配合,注意力度的协调统一,注意左手空拍、右手弹奏的插入和衔接的严密,使双手的弹奏融为一体。此几小节的弹奏,右手重音和快琶音弹奏动作幅度要大,左手分指弹奏动作要小。上体在摆动中弹奏,头部时低、时抬、时扬,眼睛时闭、时睁。第三乐段第十八小节至第三十一小节,主要运用了左手和右手快速分指弹奏技法,右手快琶弦技法,左手肉指弹奏技法等。关于这几种技法的弹奏要求和注意事项及情感动作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 第三乐段第三十二小节和第三十三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此两小节虽有明确的节拍标记,但在实际弹奏中应自由一些。第三十二小节的弹奏,要体现出渐强的趋势。第三十三小节中的连续下滑弦弹奏,要注意过渡音的延长,突出滑音的连续性。此小节中的最后一拍,可采取互划弦弹奏方法进行弹奏。弹奏时要注意双手划弦起音的同时性及双手刮弦止音的同时性。要注意速度的变化,由慢渐快,最后出弦定格。出弦定格动作要有棱角,动作要大并突然,头部随着互划弦的结束而上扬,眼睛微闭。交替上行刮的动作要优美自然,随着音的变高而后移上体。第三乐段第三十四小节至第四十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第四十八小节中的和弦摇弦弹奏,要注意将三音摇为一体,增大摇弦密度,增强摇弦力度,突出和弦效果,速度变化要明显,在渐慢的弹奏中适当弱化一些弹奏力度,但要注意做到弱而不虚。此十多小节的弹奏情感动作问题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第三乐段第四十九小节至第六十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弹奏技巧问题和情感动作问题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 第三乐段第六十三小节至全曲结束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此十几小节中的前四小节出现左手下行刮弦弹奏,要奏得连贯流畅,清晰明亮,避免刮弦音域过宽.以防止造成刮弦音混乱。接着的摇弦弹奏,要注意摇弦密度,使摇弦音连缀成“一条线”,还要注意音的延长及渐弱渐强的变化。此十几小节中,出现多处重音弹奏,要注意加大弹奏力度,弹奏出重音效果。此十几小节的突快弹奏,要及时转换弹奏速度,要弹奏得坚定有力,漏*点饱满。双手同时下行刮弦的弹奏,要注意双手起音的同时性和止音的同时性及力度的一致性,注意弹奏速度的复原,双手刮弦的各音要严格对位,结束刮奏时双手出弦并定格。最后一小节要放慢一些弹奏速度.要加大弹奏力度,弹奏出重音效果。此处的弹奏要坚定有力,并奏出全曲终止感。最后要注意全曲收势。此十几小节的弹奏情感动作问题,除了前面已讲解的,还要注意左手下行刮奏的甩手摆臂问题,甩手动作要大,要有棱角,摆臂动作要优美。结束小节的弹奏,要随着音乐节奏点头,同时要微闭双眼,最后定格,抬头、睁眼,手自然放下。 古筝曲《秦桑曲》难点解答与弹凑技巧 《秦桑曲》是陕西秦筝流派筝曲典型的代表作品传家宝一。曲作者周延甲和强增抗先生,根据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碗碗腔”音调创作而成。根据乐曲曲意,曲名出自李白一首唐诗,在这首《春思》中写到:“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取诗中“秦桑”二字为名,乐曲通过泳叹性的曲调,描述了一位妙龄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悠怀和长思。 《秦桑曲》的创作手法简洁精练,曲式结构严密紧凑,它是继承和沿用了戏曲板腔体的各种板式转换。全曲由“苏板”(引子部分)、“慢板”、“紧板”(快板)、“散板”等多种板式的变化创作而成。在不长的引子(八小节)音乐中,运用了多变的节奏转换,借以表现激越的思绪。慢板以其委婉、柔和的音调,深情地倾诉了思念远方亲人的悲切。快板部分音乐急骤转化,情绪激昂,节奏变紧,使思念的急切情感进入高潮。乐曲最后六小节的尾声是与快板一气呵成而结束全曲的,在节奏上散而不松,情绪上紧而激动。这首乐曲在旋法的格式上更接近于传统,比较美、感情真、韵味浓、地方音乐风格鲜明的四大特点。 乐曲演奏要点: 1)四级音⑷的音高介于(原位4)和(升4)之间;七级音(7)的音高介于(原位7)和(降7)之间,这些音可称为“中立音”,或“微升4”、“微降7”音。在筝曲记谱中,一般只作整体说明,不再标记这些“中立音”。“中立音”的游移性,通常是“4”音向“3”音倾向游移,“7”音向“6”音倾向游移。 2)右手大指双托加左手滑音时,左手的按滑要柔、缓,不要过快。 3)左手大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或交替按弦时注意音准、音与音之间的连贯。 4)右手大指触弦要讲求浓、厚、深的音色,切忌音色漂、浮。 5)在慢板与快板转接处出现了七度大跳音程,它具有“甩腔”的特点,左手的滑颤尤为重要。注意速度的掌握,慢板舒缓而不失深沉,快板迅疾而不暴躁。特别是在些由慢渐快的转折处,过渡一定要自然。 古筝演奏右手技法 古筝演奏右手技法 访问次数:44|[<<][>>] ———————————————————————————————————————— 传统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扎桩即无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内外,跟着四指的拨弦而移动。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鸡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应以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从大指弦距数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间,手不要过于垂直,以略偏向右侧为宜。 扎桩起着支撑的协助其他四指拨弦的作用。某些‘四指悬‘的拨弦指法中仍需用无名指的扎桩,以跟弦支撑用力。尤其大指的连续快速拨弦必用无名指的扎桩来支撑,才能用上劲。扎桩也不限于在前岳外进行,根据拨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内的弦上跟弦扎桩。随着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已很少使用扎桩了。 右手拨弹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筝弦过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 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 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 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 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状态。在某些长琶音中,有时用小指配合拨弦。 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约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古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习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爆发力的拨弦是学习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A.右手单指指法: 1.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2.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3.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4.挑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5.勾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6.剔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7.打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使得八度内不仅有食指的抹、还增加了中指的勾剔。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顺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8.摘演奏时无名指向外拨。 B、右手组合指法 1.撮类指法:a.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演奏时要求大中二指弹弦整齐,同出一声以及斜下方的触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弯曲而向上‘扣弦‘。撮在筝曲中广泛使用,有时演奏单个的八度和音,不时演奏连续出现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尔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撮是与撮相反的种指法。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紧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后面使用。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也称为‘撮指‘。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种指法。在河南筝演奏家曹东扶先创作或订谱的筝曲中经常可以遇到。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摇‘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劈撮极少使用。它有时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连续拨奏。在‘八度摇‘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着劈指的拨奏。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时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尔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后面使用。g.重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种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时使用。重撮常用于在八度内增加一个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于密集位置的三和弦的演奏。 2.摇类指法: a.食指摇: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触弦时要求大指轻轻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关节上,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松而略有抬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扎桩的动作;手掌根部轻轻搭于前岳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筝头上)。不时手掌不搭前岳山外而略有悬空,力量通过肩传至大臂再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甚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质量,以及触弦的角度深浅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关系。食指摇在筝曲的旋律演奏中广泛使用,尤其在长音的演奏上。 b.拇指摇:大指用托和劈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拨弦。拇指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其它小关节不要向里弯曲。大指与弦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拇指摇有时用扎桩有时不用扎桩,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符用扎桩(扎桩一般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不用扎桩。拇指摇除用大关节的拨弦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关节拨弦的。 在演奏时值较长的音符时,拇指摇常与三种指法相配合。即:1>用勾指法与低八度音相配合,称为‘勾拇指摇‘。2>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长音)上紧接着用拇指摇,称为‘撮拇指摇‘。3>先用历音,紧接用拇指摇,称为‘历音拇指摇‘。 拇指摇在旋律的演奏中广泛使用,即用于长音也用于短促音的演奏。由于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于与其它指法的变换和配合,在这一点上,拇指摇比食指摇要方便灵活。 c.八度摇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两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八度摇靠手腕演奏手指关节不动,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弯曲以适应这种指法的需要。八度摇仅用于连续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筝曲中使用比较少。 d.双指摇:食指和中指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 双指摇的动作与食指不同:1>食指摇用大指轻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拨弦;而双指摇的食指、中指都是独立进行拨弦。2>食指摇一般要用手掌根部轻按在前岳山外侧随拨弦音位的变化而前后移动;而双指摇是手腕略有悬空的拨弦。双指摇极少使用,它一般用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 3.其他组合指法 a.扫弦:手指向外快速拨奏相邻的几根弦(一般是低音弦),称为‘扫弦‘。扫弦,左右手都有,一般左手用的多。扫弦时,用中、名、小指或食、中、名小四指快速向外拨奏相邻的几根弦,出音如同一声。扫弦多用在急促、热烈或激动的气氛中。 b.剔挑:中指用剔,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它仅用于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c.勾抹:中指用勾,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勾抹很少使用,有时用于三度或三度接近的和音的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d.重勾:中指用勾的指法,向里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重勾不单独使用,它常用在拇指的前面,犹如拇指摇的‘装饰音‘,但并非一般轻巧的加花,而是强有力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音的烘托拨奏。在组合指法‘重勾劈托‘中也包含着重勾的用指方法。 e.重勾劈托:这是由四次拨弦组成的一组综合指法。该指法的四次拨弦是:第一次,劈和重勾同时拨弦,由劈拨奏旋律音的弦,由重勾拨奏旋律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的弦;第二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第三次:用劈拨奏旋律音的弦;第四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在这四次拨弦中,旋律音是用‘劈托劈托‘拨奏的,低八度及其邻近音是用‘重勾‘拨奏的,故称‘重勾劈托‘。 重勾劈托常用于十六分音符连续进行。还有一种‘重勾劈托‘的指法,它的四次拨弦动作是‘第一次用重勾拨弦;第二、三、四次用‘托劈托‘相继拨弦。‘托劈托‘拨奏弦律音。重勾劈托应用于四个十六分音符中第一个是低八度音,第二、三、四个音是旋律音的演奏。 f.历音:顺着弦序,用右手或左手自下而上(即自低音而高音)或自上而下(即自高音而低音)连续拨弦。也称‘刮奏‘。历音是筝演奏中最富用特色的技巧之一。在各种风格的传统筝曲和创作筝曲中,历音的运用广泛而又丰富多彩。它可以用于抒情的段落,也可用于强烈激昂或热烈欢快的旋律中。 C、右手其它指法 a.泛音: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泛音位置:筝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点在筝码右侧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为了准确地演奏泛音,可在发也泛音的琴弦对准的面板上作一标记,以使左手手指准确地虚按在泛音点上。 b.扣摇:右手用摇指拨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段上(紧扣弦),并由近码处逐渐向右移动,而后又由右逐渐向左移动(有时仅作由左向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可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 c.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 d.打圆:大指用托,中指用勾,托勾或勾托连续反复拨奏成八度的两个音弦。打圆是筝的一个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两个音揉合在一起,并延续下去。 e.近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托后勾或先勾后托,托与勾的间距时间甚短。近撮是一种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乐风格中。 f.滚:这是从其他弹拨乐器借鉴来的一种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连续拨奏,使音延续。与摇指作用类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滚指音色浑厚,摇指音色清晰。 g.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拨奏前岳山外或后岳山外的短弦(弦很短,发音无固定音),使之发出类似滴水声、鸟鸣声的奇异音响。 h.柱:左手食指轻按在筝柱上端的筝弦上,右手拨弦,使弦发出浑厚、含蓄如鼓鸣之声。这是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i.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无固定音高的码左侧弦段上,使用历音的手法进行拨弦。这种指法常用左手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j.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连续交替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拨奏时左手将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与另一弦相同的音高。捻是用于音的延续的技法之一,它虽与食指摇、拇指摇都是用于使单音延长的指法,但捻的音响效果又别具特色,使用时应避免碰击琴弦的声音。捻不如食指摇、拇指摇速度快,但捻的发音结实。 古筝的左手吟按指法 1、揉弦:右手拨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三指)在该弦码外弦段上,做轻快而有规则地连续颤动,使声音发出悦耳的音波。 揉弦是古筝的很富有特色的一种技法。它既不同于拉弦乐器的改变弦长的揉弦,也不同于某些弹拨乐器的小幅度单指揉弦。筝的揉弦,有它独特的手法,它通过左手一下一上均匀地揉动,使发音弦段改变着弦的张力,并使弦长有所改变,使发音弦段发生一张一弛、一短一长有规则的变化,使琴音优美、柔和而流畅。通过揉弦,加强了音乐感染力。不同的揉弦方法又适应了不同的艺术需要,有些地区的特有揉弦效果又表现出这些地区的地方风格。 古筝的揉弦幅度,一般控制在小二度至小三度之间。古筝的揉弦种类可细分为慢揉、快揉、轻揉、重揉等。慢揉和快揉是揉弦速度上的变化;轻揉和重揉是力度上的变化。这些揉弦法也可互相结合起来而产生慢而轻的揉弦指法;快而轻的揉弦指法;慢而重的揉弦指法和快而重的揉弦指法,都需要在练习中不断体会,才能熟练掌握。 2、颤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立即在该弦的码外弦段上作十分轻微的上下颤动,使声音圆润柔美。颤音与后面要讲到的揉弦是有区别的:颤音仅有轻微起伏的揉动,音波单纯,音高变化甚微;揉弦颤动起伏大(音高相应变化也大),揉动手法丰富多采。当掌握了颤音的规律性后,在演奏乐曲时,可自由运用。 3、按音:在右手拨弦的前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在该弦码外按音。 按时应注意:1)触弦动作要敏捷。要求按下去就是所要按的音高。在旋律进行中,按音的准备时间很短,就更要求按音动作必须迅速。2)按音时用力要自然放松。运用左手和左手臂的自然力量,肌肉放松并富有弹性的动作来完成的,按音往往容易紧张和僵持,从而影响了音高、音准。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双按音:左手两个手指在两根弦上同时按音。一般用中、食二指按弦。 5、滑音:筝的滑音很丰富,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连线滑音、上回转滑音和下回转滑音五种。分述如下:a.上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进行按弦,在按弦的过程中使音产生滑动,滑到一定的高度而停止(保持音高)。b.下滑音:左手先行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住,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动,将弦松回原位或松回到一定的音高。c.连线滑音:用加箭头的弧线把两个或几个音符象连线记号似的连接起来,表示从第一音符依次滑奏到最后一个音符。连线滑音并不特别强调某一个音,它所强调的是每个音的准确音高,准确时值和均衡音量。对连线滑音的要求是:滑而不乱,连而清晰,在音的滑动中把每个音符连贯而准确地演奏好。d.上回转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瞬间将本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再转回本音。e.下回转滑音:左手先行按弦,将弦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放回再按下,按至原按音音高。除了以上五种滑音外,在筝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滑音,如颤音滑音,压弦特殊滑音等。滑音的作用在增加音乐的色彩,使之生动地表达乐曲的内容,让乐曲更富于歌唱性。不同流派风格的筝使用着不同技法的各种滑音。 6、走:也称走揉,这是由揉弦派生出来的和种技法。演奏时,右手连续拨弦,左手边揉边向后岳山移动,左手在码外弦段上的动作带有一定的节奏性。“走”一般用在先按音,然手右手不断拨弦左手边“走”边使音恢复至原散音音高的曲调上来。它独特的揉弦效果,使音色有所变化,音乐具有新奇的色彩。走常用于不断下行的一串音符上。在河南地方风格的筝曲及河南曲剧音乐中用到它。 7、压:也称压揉,这也是揉派生出来的一种技法。在右手快速弹奏出级进的散音音阶时,左手掌边压边揉弦,使揉弦后的音高在整音与半音之间。压一般用在热烈、欢腾的乐曲中。 8、点:右手拨弦时,左手同时触弦,触弦要轻快而急速地一碰即离,如晴蜓点水一般。它的作用在于增强特色。点一般用在轻巧的乐曲中。 揉弦还常和按音结合起来使用,有按揉和揉按之分。“按揉”是先按后揉;“揉按”是先揉后按。 古筝的揉弦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些新的发展。如在一个和音或三和弦上的揉弦,可以仅揉旋律音,也可以对每个音都行揉弦。揉一个和音时,用两个手指进行;揉一个三和弦时,用三个手指进行。 古筝的双手配合拨弦指法 双手配合拨弦指法有轮抹、三勾轮抹、轮撮、双手琶音、双手柱外刮奏等。 1、轮抹:左右手用抹的指法快速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抹常用于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表现跳跃或急促的情绪。 2、三勾轮抹:这是一组双手配合拨弦的综合指法。共有四次拨弦的动作:第一次右手用三勾;第二次左手用抹;第三次右手用抹;第四次左手用抹。三勾轮抹常用于情绪热烈的乐曲中。 3、轮撮:左右手用撮的指法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撮常用于连续快速八度和音的演奏。 4、双手琶音:用双手配合弹奏琶音,演奏分解和弦,取得如流水效果。双手琶音的用力,一般要求每个手指力度要均衡,有时强调大指要稍多用力,以突出琶音中的旋律音。还应注意左右手的衔接要紧凑,时值要准确。 5、双手柱外刮奏:左右手交替进行柱外刮奏。它主要用于制造气氛,取得某种特殊色彩。 双手配合拨弦的手法很多,以上讲的仅是双手配合的部分指法。双手配合的其他手法还有:a、左手弹伴奏音型,右手弹旋律,b、左手弹历音,右手弹旋律c、左手弹旋律,在手弹历音d、左右手交替弹历音,激烈时如急风暴雨;缓慢时如潺潺流水e、左手弹分解和弦,右手弹旋律f、手弹旋律,左手弹对位性旋律或副旋律g、右手弹旋律,左手弹某种效果(如打击乐、鸟鸣等) 1、注意音色:音色处理不得当直接会导致刮奏乱的现象发生。首先看刮奏时力度是不是过大,过大会使音色显得燥;再次看指甲入弦是不是太深,太深音色则显得粗笨,尽量用指尖;看刮奏的位置是不是太靠左,太靠左音色显得空洞,余音浑浊。 2、注意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左手刮奏时右手通常是摇指,刮奏的力度与速度应与摇指相互呼应,尤其是较长、较自由的刮奏非常忌讳等时值、等力度的处理。力度变化通常是弱——强——弱,速度变化通常是慢——快——慢。另外,因刮奏所处乐曲段落及表现内容的不同,也应做以不同的变化。 以上回答不知是否满意,如有疑问请提出。刮奏是古筝表演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技法,不同的曲子,对刮奏的要求也不一样。我在参照了许多筝友的意见后,作了以下简单的总结,有不完善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对曲子谱面上的刮奏要有一个初步了解,是长刮还是短刮,占不占时值,有无特别的起止音要求等,这些对一首曲子的感情处理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如洞庭新歌中的5223561252216加左手刮奏的那一段,对左手刮奏的范围有标明,一是怕在刮奏时碰到右手弹奏的弦而有影响,二是对主旋律有个烘托,有种湖面上波光鳞鳞的感觉。而战台风中第二乐段(台风来袭)中左手柱外刮奏即码子左侧刮奏,虽然在谱面上有标明范围,但在实际演奏时却是比较自由的,注重强调刮奏由弱至强,由慢到快。因此,我们在处理曲子时应该根据曲子的感觉完成刮奏。 第二,要想刮奏好听,就要掌握好运用的力度、速度和触弦角度: 1、小关节要稍微立起来一些,手不要太塌,用甲片的尖部触弦,而不是指甲的面。同时指头需要一定的控制力,要求指头有独立意识,不可随意刮奏; 2、刮奏时手腕放松,由臂,腕配合带动弹奏,音色要均匀、流畅,上下行间的连接要连贯、自如,不能有中断的感觉; 3、在实际表演时,身体可配合刮奏的上行、下行微微前倾后仰,有种律动感。 潮州古筝的基本特点和技法概要 潮州古筝是“茫茫九派中国筝”中的重要一派,以柔美、细腻、擅受而著称,向来为古筝界同仁所喜爱,流传甚广。这几年,我参加了各地的古筝乐活动,在与筝友们的切磋、交流中发现,外地古筝友弹奏潮州古筝普遍存在生硬、少韵的毛病,甚则“咸句”,(不符合潮古筝造句特点和规律)或南古筝北调。这主要是外地古筝友缺少潮州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潮州古筝的特点和技法不了解、不熟悉。更有甚者,有些古筝友摆上潮州古筝谱,以其先入为主的音律,调式概念和自己熟知的技法弹潮古筝,如此轻者少韵、乐音生硬、调式不分;重者南古筝北弹,风韵全无。有,笔者不揣浅陋,将潮州古筝的基本特点和技法概述于下,期望对广大潮筝爱好者有所裨益并弹奏地道的潮州古筝曲。 一、潮州古筝基本特点: 1.二四谱:二四谱称之为“友谱”、“绝谱”,是潮州古筝、弦诗乐早期的记谱法。二四谱使用二——八(相等于简谱5——5)的中国数字符号,以潮州方言为唱名。它强调念唱,以音生韵,以韵带声,籍以理解乐曲意境,提高表达水平。二四谱有板无眼,只记基本乐音,不记花音,留给演奏者造句做韵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二四谱渐次被工尺谱、简谱取代,然二四谱的精髓——以音生韵,以韵带声的是当今潮古筝,弦诗乐的灵魂。 2.潮州方言:潮州位于粤东,比邻福建,有“省尾国角”之称。潮州方言很有特点。很多外地人乍到潮汕,耳闻潮语,恍如进入陌生的国度。固潮州方言有八个声调,是汉语方言最古老的一支,被誉为研究汉语的活化石。有人对潮州方言有很生动的比喻,称之为“鸟语蛇言”,指的是潮州话轻飘、甜美、多渭音,这与潮州古筝柔美、细腻、多韵的演奏风格可谓一脉相承。不了解、不熟悉潮州方言的特点。弄清楚潮州方言与潮州古筝的密切关系,加之指法不当,把柔美、流畅的潮州古筝弹成生硬、乏味的音符就不难理解了。 3.原调读谱,按音变调:潮州古筝有轻、重、反(含轻三重六)、活四大调,其特点是原调读谱,按音变调。各调可通过按音互为变化,有较大的灵活性。如轻六调《过江龙》通过按音,改变乐曲骨干音,即可衍生其它各调。潮州古筝调式变化,其奥妙在于按音变调。轻六调《过江龙》骨干音“3.6”易为“4.7”即为重六调;易“3”为“4”即成轻三重六调;突出“2.7”的色彩音避去“3”,即是活五调。 反线调由轻六调下移五度而来,有明显的转调痕迹,但不是对原旋律的严格移位。轻六调转反线调之后,仍以原调读谱,弹奏,要突出“4”的色彩音。若不明道理,按机械的“F调转bB调”来弹奏,不但“反线”若无,且“轻六”调式依然。 4.即兴发挥,自得其乐:这是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更是潮州古筝的特色所在。在不改变板拍,骨干音的前提下,演奏者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不同,对乐曲加工润饰,即兴发挥,自得其乐。纵观潮州筝高手,演奏曲目相同,版本各异,就是同一筝手,每次弹奏也会因气氛、情绪的改变而奏出效果迥异的古筝曲。听惯了国内流行的,根据郭鹰先生传谱整理的《寒鸦戏水》,再潮汕采风,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人各一谱,句逗不同、技法不一。这才是潮州古筝的魅力所在。即兴发挥在乐谱中找不着,学不到。重在多聆听,勤积累,自能融会贯通,知常达变。 5.不变的模式,多变的捱奏:潮州传统古筝曲,有比较刻板的演奏模式。套曲一般象“曲速三变”,即先“头板”(慢板)接“拷柏”(过渡乐章)终“三板”(快板)。节奏由慢到快至捱而后结束全曲。一般小曲也不离先慢后快,捱奏作结的模式。由于演奏程式化,往往给人以听罢一曲,即概其余之感。这是潮古筝特点,也是弊端。 捱奏由以花样奇特,手法繁多而著称。被誉为音乐百花园的灿烂一朵。潮乐的捱法多至数十种,但在古筝演奏中,则以“三点一”、“七点一”、“企六捱”、“过板捱”、“跑马捱”等最常运用。 潮州古筝还有一种变奏方式——采花。这是一种散板的变奏方式。如《重六#8226;柳青娘》“采花”,以每一乐段最后一个主音,顺音阶更换轮奏;《粉蝶采花》的“采花”,取一乐句,以排比方式,反复强调《黄鹂词》三板中连续的交替按滑,都属采花演奏法。 6.定弦和音域:传统潮古筝为十六弦制。1=F调,音域为三个八度,五声音阶排列。 二、潮州古筝演技特点概要 1.右手:(1)突出抹法在弹奏中的运用 抹是潮筝右手重要技法,也是反指序安排上与其它流派主要区别之处。潮州筝的“企六捱”、“攥”,就是以抹法弹板字(旋律主音)并成为潮古筝特有的右手技法。 ①企六捱。这是潮州古筝演奏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六”(工尺谱)等于“5”(简谱)。“企六”即每一拍子中保留一个板字,其余以“六”代之。企六捱有三种变奏手法。1)单企六。每拍一个板字,配一个“5”。如《重六#8226;柳青娘》2)双企六。每拍一个板字,配二个“5”。如《寒鸦戏水》3)三企六。每拍一个板字,配三个“5”。如《游子思归》 ②攥。这是在板字之前附加一个八度配音的装饰音。这一手法弹弦要快,务必紧紧伴随板字。如《黄鹂词》 (2)顺指弹筝,逢逆化顺:潮州古筝的指序有一定的规律,强调顺指。先低后高的起音运指称这为“顺指”,从高弦位起音运指则谓之“逆指”,应用“大撮化逆”、“勒弦化逆”、“抹弦化逆”使之化逆为顺。 ①大撮化逆。如何达到顺手易弹且能突出重音呢?若以大指单托各音则为逆指。应易以首音撮弦化逆弹奏方法。 ②勒弦化逆。如果上音“6”已用抹指,“5”用托指则为逆指,应易以勤弦化逆,大指从“6”的上音轻勒带,化逆为顺。 ③抹指化逆。若以“送三仔”指法,以大指开板起指明显构成运指关系上的“逆指”,抹指化逆,便较顺畅易弹了。 顺指弹古筝在合奏中十分实用。潮州弦诗乐进入三板后,速度渐次加,捱法叠出,尤其是“七点一”捱奏,音密,速度奇快,顺指弹古筝可从走指。若指法不顺,走指较慢,容易“跌跤”,此潮乐演奏之在忌。 (3)扎桩游指,阴阳相济:扎桩是潮筝重要技法之一。潮州老艺人喜用钢弦筝,其美音点在古筝梁旁开一寸左右。扎桩时,名指置于筝梁之上,大、食、中三指顺势旁开触弦。声音清亮而铿锵,一些特殊技法,如上述的“企六捱”,借助名指支撑重心,有利于运指发力。这种演奏姿势,如倒垂兰花,潮人称之为“兰花指”。 游指是根据乐曲需要,利用弦本身的振幅变化,采取由右而左,或由左而右的悬指拔弹方法。声音浮泛而浓浊。弹奏时扎桩辅以游指,阴阳相济,变化音色。必须指出的是,古筝弦需筝柱越近,振幅越大,弹快板时惭向筝柱游移,务必快触弦,快离弦,以免产生噪杂之音。 (4)煞音:这是使余音即止息的手法。演奏方法有二:①右手弹,左手捂。②弹弦后用该指或掌侧捂住弦音延留。煞音的指法符号为“▲”,它不同“○”,“▲”是把音止住不留余声,“○”是让弦音自然消失,这是两者的区别之处。 (5)八度轮:中指、大指快速交替弹弦,用于长音演奏法常用于乐曲结束句,由慢至快,最后以大撮作结。八度轮应蓄力于指尖,快触弦,快离弦务使声音清脆坚实。 2.左手: (1)换指按弦:换指按弦是潮州古筝特有技法之一。它强调大指按弦的自主性,灵活性。所谓换指按弦,即食、中指在下,大指在上。它可以按八度和弦,也可以上下入度轮按,更可食、中指共按一弦,大指游移于上面的古筝弦进行3─5度的轮按。大指还可单独连续按弦。在传统古筝流派中,秦筝也有大指按弦手法,但多为固定按音,而潮筝大指按弦更主动,更具变化。换指按弦有一定的运指规律,通常有二种情况: ①在乐曲进行中,需要连续按音的,在潮州古筝谱中经常有这样的乐句:(略)如果用单按的手法,势必影响乐音的准确及前后两弦音的衔接,换指按弦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 ②顺手为据 (2)细腻多变,一音多韵:潮州古筝擅变在于手法繁多,花样奇特的捱奏、采花等变奏手法,更体现在左手按音的细腻多变,一音多韵。这全赖演奏者的指下功夫。潮州古筝的按音技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变化: 1)按弦走向的变化。有横线(揉法)、弧线(老虎开牙)、直线(吟法、波法)、圆线(回滑)等。 2)按弦力度的变化。如“小短滑”的反复按纵;“老虎开牙”的大幅度按弦,有“双回滑”的指下瞬间变化等。 3)弹按时差的变化。如“空弦滑揉连音”的先弹空弦后按音做韵;“音后滑”的先弹按而后上滑,“随音滑”的弹滑四步等。 很多外地古筝友觉得潮州筝意味独特,但操弦演奏老是找不到感觉,乐音生硬少韵,或揉按太过,不能做到“稳、准、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缺少地方音乐文化的熏陶,对潮古筝的音律和变化规律不甚了了;二是以直上直下的按音手法代替潮筝错杂多变的按音技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潮州古筝一音多韵,除了按音技法繁复外,跟古筝器密切相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弹出柔美、细腻的潮州古筝,一定要选用张力较小的钢弦古筝。钢弦筝音色清亮,弹弦之后,余音渐次减弱,且古筝弦柔软,有利揉弦做韵,从而产生一音多韵,细腻柔美的音色。如《法五#8226;柳青娘》中“空弦滑揉连音”的技法,易以尼龙弦古筝是无法按出味道来的。 古筝的转调 古筝的转调一般是通过左手按弦,右手变换指法以及演奏中移动个别筝码来完成的。古筝的转调与定调、移调不同。定调指的是在定弦时所规定的调高; 移调指的是在演奏中根据需要而适当(不超过二度)地移动古筝码或改变弦的张力,将原调移高或移低;转调指的是在古筝曲的音乐进行中,由原来的调转入别的调。 古筝的转调一般是通过左手按弦,右手变换指法以及演奏中移动个别古筝码来完成的。例如:古筝的原调是D调,它可以转入下列三个调:下属关系的G调;属关系的A调;还有C调。转这三个调较为方便,转其它的调,因左手的按音增多,右手的指法更为复杂,难于演奏旋律,限制了音乐的表现。 在五声音阶定弦的古筝上,都有相应的关系转调。如A调可以转D调、E调和G调;C调可以转F调、G调和bB调;bE调可以转bA调、bB调和bD调等,依此类推。随着转调古筝的出现,为古筝曲的转调提供了方便的条件。这些转调古筝中大部分是通过改变弦长或改变弦的张力(张力式)使音高发生变化,从而进行转调的,转调后的散音仍基是五声音阶。当然,这里指的是五声音阶定弦的古筝,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率定弦的筝则是另一种情况. 如何装戴古筝假指甲 ①选择假指甲不宜太大或太小,它的大小、长短最好与手指的第一关节相近; ②假指甲如果两面都是平面,则无所谓反正;如有一面是弧形,那么需要将平面贴着指肚戴; ③胶布应缠在手指第一关节的中部,紧贴指肚,避免胶布粘在第一关节活动处,影响手指灵活度; ④大指的缠戴方法与其它指不同,右手假指甲与大指尖应相左成45度角,左手相反。 古筝的学习 这一课主要是介绍演奏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一.古筝的摆放及演奏者的坐姿。 1.古筝架的位置:古筝分别有高矮两个古筝架,高的古筝架紧挨着筝首下放的突出部位放置,矮的古筝架与古筝尾S形的底部重叠,同时注意古筝架要放正,以免古筝晃动而影响演奏。注:挑选古筝架时也要其检查制作是否合格,古筝架是否稳当。 2.演奏者的坐姿:演奏时,身子应正对着一弦的古筝码所放置的位置。上身放松地挺直,右腿紧挨古筝架,左腿稍放前一点,但不可太多。 二.古筝指甲的挑选及戴法。 1.指甲的挑选:古筝的指甲有多种,市面上主要有塑料、牛角、赛璐珞和玳瑁这几种材料的指甲。相比较而言,塑料的演奏音色较差,牛角由于其材料的原因,用不了多久材料容易“开花”,赛璐珞的音色则偏薄,但对于个别人或许适合,演奏力度过大者可以选用这种。玳瑁的使用则比较普遍,因为玳瑁音色厚实,相对其他来说音色较好。所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玳瑁指甲的挑选。挑选时首先要注意其厚度,过薄的指甲会使音色变薄或者变劈。其次要看指甲的光泽度。最后是弧度,要适中。指甲买回后,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指甲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如太大的话则要用砂纸将其磨小。砂纸需要一张粗砂和一张细砂,先用粗砂磨出形,再用细砂修得精致一些,最后用纱布蘸上牙膏,给磨了的地方打光。 2.指甲的戴法:指甲一般用胶布来粘在手上。胶布放在指甲的三分之二处,指甲放在指肚上,胶布缠绕时应覆盖住自己指甲的一半。大指应用有弯度的指甲戴上。注:若选用的指甲有平凸两面,则要将凸的一面朝外放置。三.古筝的调式及定弦。 1.传统的调式及定弦:众所周知,古筝是最典型的五声调式乐器,它的上行音阶依次为宫、商、角、止、羽,民乐的定弦也多以D调为基础(如琵琶、二胡等等),古筝也同样。所以它的基础定弦如下:De#FaB固定调remi#falaxi首调12356(1=D)D宫D商D角D止D羽 2.现代的调式及定弦:随着筝乐的不断发展,筝的演奏也渐渐出现一些简单变化音及七声调式,这时一般乐谱中都有说明,只要按其上面写的调出调式便可。 如何弹好古筝轮抹的技法? 因为“轮抹技法”是双手弹奏的基础练习,通过该联系,亦可完成其它相同技法的要求,所以,学会“轮抹”的弹奏方法是很关键的。 “轮抹”是指左右手指交替抹弦,他要求左右手在手型、节奏、力点和音色上尽量达到一致。〈1〉手型:手腕自然放平,不要拱腕,食指分别做独立运动,靠手指关节运动,而不要抖腕、抖臂。〈2〉节奏:左右手作交替运动是,注意节奏放稳,保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3〉力点:力点要均匀,特别要注意左手的音不要虚,因左手力度一般不如右手,所以可以考虑适当刻意加强左手的力度。〈4〉音色:注意一定是要用指甲平面触弦,一开始慢练并注意每一个音的饱满,不要虚。 另外,练习时先要放慢速度,认真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心去体会是不是达到了轮抹的要求。最后,用耳朵检测双手交替发音和单手弹奏在音色上是否有区别。 新古筝常见问题的处理 如发现某一弦的码子在用力弹弦后有柱底打面的声音,俗称“跳码”,这说明弦的张力不够或有效弦长太短,或码子高度不够。先检查一下是否按编号排码的,如果排列没有问题,可将这只码子向左移动一些再上紧琴弦即可。 如发现某一弦有沙音,俗称“狼音”,可能是琴柱上端牙骨的缺口将弦夹住影响了震动,只要用三角锉将缺口的两侧扩大一些就可避免。 如发现某弦不发音或发出沙音,用手捻一下此弦的外缠尼龙,如果捻的动,说明尼龙未缠紧,阻碍了弦的震动,则这根弦是次品,必须更换。 如果发现筝体不平,检查一下筝架摆放的地面是否平整,设法把古筝架放平,如古筝架腿有长短则用锯子锯掉长出的部分即可;如使用的是组合架,可在古筝体与组合架有空隙的地方钉上一块厚度相当的橡皮就可将古筝放平。 如拨动琴弦时古筝头处发出嗡嗡的声音,请检查一下古筝头琴盒盖是否关紧,如盒盖密合不好的话是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再者察看一下古筝头琴盒内的物品是否排放的不平或是触碰到盒内的琴钉,还有筝盒内不要放置太多的东西,如果放的东西较多或不平的话在弹琴的时候会引起盒内物品的共振,从而产生噪音。 古筝的八大流派 传统的古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 一、“真秦之声”的陕西古筝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 传统的古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正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古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陕西古筝:陕西地区是中国筝的发源地。但现在“真秦之声”的古筝乐却几乎近于绝响,这里有丰富多采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其间传统的惯用乐器均不为少,但唯独无古筝或极少用古筝;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古筝作为伴奏乐器,跟洋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著名秦古筝理论家、教育家曹正先生说,这就是“秦古筝的余绪”。古筝在榆林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榆林地处偏僻,文化比较落后,古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很少,这正是古筝的最早奏法。古筝在陕西地区已渐渐失传,其传谱传人都无资料可寻。 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古筝家提出了“秦古筝归秦”的口号,从理论研究到弹奏技艺,从伴奏地方戏曲到编制秦韵风格古筝曲,作了大量的工作,使陕西人民从新熟悉了古筝。1957年,榆林筝名家白葆金参加了全国的民间音乐调演和陕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并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古筝曲。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召开以及会议对陕西迷胡古筝曲的肯定,都对秦古筝在陕西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后来涌现了象《秦桑曲》、《姜女泪》、《香山射鼓》、《三秦欢歌》、《绣金匾》等优秀的陕西风格古筝曲。西安鼓乐,秦腔和迷胡清曲等史料中关于古筝的记载,给陕西古筝人以启示,又有古筝名家曹正、高自成、王省吾等人的巨大努力,众多古筝同仁的帮助,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陕西已渐渐地恢复古筝奏秦声。 陕西风格古筝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古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古筝曲的风格特点。 二、“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古筝 河南古筝: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古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在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汴梁(即今之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 名指扎桩四指悬, 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 按颤推揉自悠然。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划入微。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河南古筝的音阶特点,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但二变音高,亦非绝对不变,往往会更高按到近于宫和徵,真可谓“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了;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河南古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过去,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 牌子曲是由鼓子曲的曲牌演变而来,大多较短小,清新活泼,别具一格,如《剪剪花》、《满舟》、《叠落》等。但也有《码头》那样三百余板的大曲牌。 板头曲是以弦索演奏的合奏曲,同时又是筝、琵琶、三弦的独奏曲,这和汉魏相和乐的“但曲”非常相象。民间的表演方式,多是在鼓子曲演唱之前合奏或独弹一、二曲,调弦活指,称作开场或闹台;或在唱段之间,弹奏一曲,用以变换气氛。近半个世纪以来,大调曲子趋于衰落,板头曲常以独奏的形式出现了。 河南古筝的传统曲目中板头曲,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如《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等都是。在河南曲子中,一些短小的曲牌在流传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有角色分工,可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小调曲子”,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很著名的剧种“河南曲剧”。小调曲子原来比较简单,但后来,旋律发展了;筝在伴奏中地位重要,在演奏上也逐渐具备了它的个性,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它在音乐上独有的美。 河南古筝的谱集,卫辉府王黄石于民国九年(公元192O)刊有《中州鼓调》石印本,工尺谱,收有《天下同》即《高山流水》)“哭周’”、“叠落”等。二十年代魏子猷编有《中州古调》为工尺谱手稿,虽未经刊印,但传抄颇广,收谱有《天下大同》、《关睢》等十数首。王省吾于1958年出版《古筝独奏曲集》(刘家贵记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简谱本,收有板头曲三十七首,曲牌十四首。曹东扶传谱曾经人整理为《筝曲选集》,1981年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曹东扶筝曲集》(曹永安、李汴编)简谱本,收有板头曲二十二首和八首改编、创作曲。、曹正于1986年出版《中州古调筝曲选集》(《中国音乐》增刊)简谱、正谱对照本,收人牌子曲、板头曲共二十首。 三、“齐鲁大板”的山东古筝 山东古筝: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它的流传主要在包括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荷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被人们誉为“筝琴之乡”。出过不少民间说唱和戏曲,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这两个地区的古筝传授系统不同,曲目也不相同,但传统古曲大都是长度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无很大差异。聊城地区的古筝传人和古曲数量较少,它的传统筝曲主要是聊城地区临清县金郝庄的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传下来的。由于聊城地区的传统筝曲未能在山东和全国范围内流传,它的历史、传谱等尚待进一步整理、发掘,故人们对于“山东筝”的概念,习惯上只指荷泽地区的古筝。 山东古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橡《汉宫秋月》、《鸿雁捎书》等都是;在民间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形象,《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首小曲就是作为联缀演奏的套曲。五十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大标题并在全国流行。另外,也有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来的,如《凤翔歌》、《叠断桥》, 山东古筝过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边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里边是八根子弦,俗称“七老八少”。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四、“韩江丝竹”的潮州古筝 潮洲古筝: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音乐结构特殊,旋法别具一格。筝能自成一格而有别于其他乐器,至为重要的就是左手按滑音的变化,即所谓以韵补声,舍此,则很难言筝乐的流派和发展。在潮筝中,这一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到了十分绝妙的地步。实际上就是弹筝时通过左手按音的变化,以达到几种音阶和调式的组合形式。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潮洲筝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物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 潮洲古筝的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点。 在民间,用筝等拨弦乐器来演奏古乐“诗谱”称为弦诗乐。《柳青娘》是该诗乐中最为流行的一首乐曲,它虽不属大套曲,但它包括“轻六”、“重六”、“活五”和“轻三重六”四种调,曲调又优美,极具潮乐的特色,在潮乐中称之为“弦诗母”,意即乐曲之母。在学习潮筝时,《柳青娘》是必不可少的曲目。此外,像《寒鸦戏水》、《月儿高》、《锦上添花》等也都是潮筝中常用的曲目。 五、“汉皋古韵”的客家古筝 客家古筝:即广东汉乐古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它是在晋安帝九年(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随着中原一带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跟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或外江弦、儒家乐,多在广东东部地区包括梅县、惠阳、韶关等部分地区流行,此外在赣南、闽西南、潮汕、台湾以及国外有华裔的地方也很流行。 20世纪20年代,汕头报社的钱热储先生提议将“外江戏’‘改名为“汉剧”,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外江弦、儒家乐等称谓也相应易名为“汉调”或“汉乐”。汉调有锣鼓吹、和弦索、中军班这样合奏和吹打的形式。 传统的客家筝的形制,长度约1.2米左右,面板的弧度较大,桐木制成。上装16根弦,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弦质为金属(钢弦或铜弦)。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561235612356i235)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F调,D调或c调,很少使用。 客家古筝和潮州古筝长期在一个地区共处,自然会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它们有不少曲目都是相同的,所用筝的形制也一样。至于不同之处,例如,客家筝用的是工尺谱,潮州筝用的是二四谱;演奏时,客家筝多用中指,潮州筝则相对多用食指,而且,前者滑音的音程和起伏多大于后者,使筝声余音缭绕。在风格上,客家筝悠扬深长,古朴典雅,潮洲筝则流丽柔美。 广东汉乐的古筝演奏有久远的历史,它是以《汉皋旧谱》(即汉调音乐)为主要依据,受当地风格及方言影响而形了文静含蓄的风格。客家筝曲是由客家音乐中“丝弦音乐”的合奏形式(由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组合的小合奏),经过历代客家筝人的丰富、充实、发展、提炼而逐渐形成的独奏曲。 客家古筝曲目繁多,有“大调”、“串调”之分。大调严格为六十八板,这是和河南的板头曲一致的,其余为串调。 客家古筝曲以古朴优美、典雅大方见长,《出水莲》可以说是这一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串调板无定数,具有戏曲音乐的特点。为了便于乐曲调性的掌握、技法的运用以及乐曲内容的发挥,又将乐曲分类为“软套”、“硬套”和“反线”。传统的手抄工尺谱及印行本,大多记旋律骨干音的“调骨”,奏时由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对客家音乐的修养而编配指法和“变奏’”、“加花”。 目前国内流传的客家古筝谱,多为何育斋创作,由罗九香先生演奏并加以记录、整理而成。 六、“武林逸韵”的杭州古筝(即浙江筝) 浙江古筝:即武林筝,又称杭古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南京)了,至唐,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 传统的浙江古筝只有十五弦,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561235612356123;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现在则有所改变,筝的共鸣箱的长度增至1.65米左右。后岳山改为S型,弦数增至为21根(音域扩展成四个八度,音程由D—d3);弦的质地由丝弦改为钢丝外缠尼龙丝的粗细不同的系列筝弦。弹奏时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为胶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制成。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古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我们可以明显地从《将军令》和《月儿高》这两首浙江筝曲中看到,前者以“摇指”模拟了号角声声的长啸;后者则以“摇指”表现了连绵不断的歌声。 浙江古筝曲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从技巧的角度来看,在其他流派的筝乐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筝用得突出,明显的形成了一种演奏上的特点,并有了专称。“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这一手法。 浙江古筝曲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曲目有许多是相同的。江南丝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在浙江筝曲中,像《云庆》、《四合如意》等比较多的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有清香的泥土气息,“四点’”手法的运用也不少,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 浙江古筝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古曲,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如《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等等,“凡十三套,无一不能”。这些乐曲所表现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演奏手法和技巧也比较丰富,像双手抓筝的技巧,在1814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中,已记录了双手抓筝的手法,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先生和前辈蒋荫桩先生,在二十年代使用了这一手法; 浙江古筝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同时,又由于浙江筝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手法比较丰富,因而在风格表现上并未完全单一化。像《高山流水》一曲,各地流传很广,而最早流传于浙江一带,是浙江筝人在传授时的重要曲目。《高山流水》一曲是首绘景写意的作品,音韵铿锵古朴。借景抒情,可以和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相联系。 浙江古筝曲《高山流水》和古琴曲《高山流水》在曲调上毫无共同之处,只是同名异曲而已。在其他流派的筝曲中,如河南《南阳板头曲》有称之为《高山流水》的;山东的《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有称《四段曲》、《四段锦》的,亦有称《高山流水》的。 七、闽南地区的福建古筝 福建古筝: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习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古筝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历史上,中原人士几次大规模的南迁(公元四、五世纪),带去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使原本落后闽西南地区逐年繁华起来。中原古筝音乐也就随着中原人士的南迁,而传播到闽西南一带。唐垂拱二年(686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中原人士入闽南漳州;唐末河南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带兵入闽,后称闽王;南宋末年大批中原官僚奔离临安来闽。这些都和传播中原文化艺术有密切关系。另外,北方艺人,尤其是中原艺人来闽卖艺者历朝不断。这就极大的促进了闽文化(包括音乐)的发展。 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闽西南各县盛行着一种民间器乐合奏。诏安县称为“古乐合奏”,云霄县称为“合乐”,东山县称为“和乐”,闽西各地多称为“汉乐串’”。这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以古筝做为主奏乐器,领头定拍,尤其在诏安和云霄两县最为讲究。 清朝至民国初年,在诏安、云霄、漳浦、东山一带古乐演奏极为盛行。诏安城内有八街,街街都有古乐馆社,其影响最大的是“四也”乐馆和张永固先生组织的“留香”乐馆。乐馆以乐会友,夜临乐声四起,热闹非常。张永固先生自操古筝,还配有弦、竹弦、洞箫、小三弦、双清等乐器和合。演奏者七、八人,多至十多人。他们不奏潮乐,只崇古乐,有时还加入曲笛随唱昆腔助乐。云霄县和漳浦县“会乐”活动也非常领繁。民国年间至五十年代初期,云霄全县大多数乡社都有古乐组织和活动,但古筝在乡社的“合乐”中已不多见了。唯城内的“振德剧社”的古乐合奏。有陈友章先生主奏古筝,古朴淡雅,还保留着浓郁的传统韵味。 福建“古乐合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闽筝史,“古乐合奏”以古筝为主奏的演奏形式,相似于河南板头的“中州古乐”和“弦索雅乐”,可以说,闽南筝和河南筝、山东筝、客家筝、潮州筝,武林筝是同源分流,都可能是出始于古老的秦古筝。 八、内蒙草原“雅托葛“yatoke(蒙语)——蒙古古筝 蒙古古筝:即雅托葛,流行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带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其结构、定弦法、演奏风格均区别于汉族古筝。 雅托葛分有十二根弦和十根弦两种。主要在锡林郭勒盟和伊克昭盟一带流传,因其年代久远,所以在当地牧民中影响很大。一般十二根弦筝用于宫廷或庙堂,十根弦筝流传在民间,多半用来为民歌和牧歌伴奏。 雅托葛用的松特作。通长139cm;厚7om,宽28cm,梁内弦长96cm。弦为丝质。琴身以红、黄、蓝、绿、白色绘制成具有蒙古族风格特点的图案。弦码的高度为5om,形状古老。雅托葛有它自己独特的定弦法,虽然也是五声音阶定弦范畴(fa、si两个音在mi、la上按出),但是码子是由长短不同的两行排列而成。雅托葛有四种调,①查干调——(D调),2、哈格斯调——(G调),③黑勒调——(c调),④递格力木调——(F调)。这是雅托葛的演奏家们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演奏理论,是蒙古筝所固有的调名,其转调规律则跟汉族筝完全相同。 雅托葛主要是用右手的大指托、劈和食指勾、挑等技巧来演奏单声部乐曲。锡盟艺人则用大、食指八度、四度、五度应弦技巧之外,还用大指上下扫和弦;伊盟艺人则用大指和食指同时向同方向托、挑的技巧奏出八度五度和音,以达到加强力度、变换情绪、突出风格等效果。至于左手的指法大致和汉族筝的指法相同:主要是以按、揉、滑、颤弦为主,很显然,雅托葛的演奏法更为古老些。 雅托葛历来用于蒙古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因此,它的演奏风格和技巧有许多是从蒙古民歌的演唱中吸收进来的,当然也吸收了一些其它蒙族乐器(如:马头琴、四胡、三弦)的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地区特点。 锡盟一带的民歌特点是高昂、开阔、奔放。锡盟的弹筝艺人们除演奏一些当地的民歌之外,还演奏一些“阿斯尔”、“八音”之类的民间乐曲。据说:“阿斯尔”乐曲的形式最初(清朝初期)还是个民歌的前奏(间奏)曲,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套独奏乐曲(也叫宴乐)。 伊盟一带的民歌非常丰富,故有鄂尔多斯歌海美称。这个地区的民歌情绪欢快、节奏明朗、旋律音程的跳跃性大,载歌载舞是他们的主要特点。伊盟弹筝艺人主要以演奏伊盟民歌为主,但还演奏一些伊盟民歌联奏曲,在联奏徵调式民歌曲子之间有一支固定的前奏(间奏)曲,这便成为伊盟民间音乐的特点。 古筝的右手其它指法 一、泛音扣摇琵音打圆近撮 a.泛音: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泛音位置:筝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点在筝码右侧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为了准确地演奏泛音,可在发也泛音的琴弦对准的面板上作一标记,以使左手手指准确地虚按在泛音点上。 b.扣摇:右手用摇指拨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段上(紧扣弦),并由近码处逐渐向右移动,而后又由右逐渐向左移动(有时仅作由左向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可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 c.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 d.打圆:大指用托,中指用勾,托勾或勾托连续反复拨奏成八度的两个音弦。打圆是筝的一个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两个音揉合在一起,并延续下去。 e.近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托后勾或先勾后托,托与勾的间距时间甚短。近撮是一种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乐风格中。 二、滚短音柱柱外刮奏捻 f.滚:这是从其它弹拨乐器借鉴来的一种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连续拨奏,使音延续。与摇指作用类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滚指音色浑厚,摇指音色清晰。 g.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拨奏前岳山外或后岳山外的短弦(弦很短,发音无固定音),使之发出类似滴水声、鸟鸣声的奇异音响。 h.柱:左手食指轻按在筝柱上端的筝弦上,右手拨弦,使弦发出浑厚、含蓄如鼓鸣之声。这是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i.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无固定音高的码左侧弦段上,使用历音的手法进行拨弦。这种指法常用左手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j.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连续交替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拨奏时左手将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与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于音的延续的技法之一,它虽与食指摇、拇指摇都是用于使单音延长的指法,但捻的音响效果又别具特色,使用时应避免碰击琴弦的声音。捻不如食指摇、拇指摇速度快,但捻的发音结实。 古筝的右手组合指法 1.撮类指法 a.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演奏时要求大中二指弹弦整齐,同出一声以及斜下方的触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弯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筝曲中广泛使用,有时演奏单个的八度和音,不时演奏连续出现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尔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撮是与撮相反的种指法。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紧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后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也称为“撮指”。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种指法。在河南筝演奏家曹东扶先创作或订谱的筝曲中经常可以遇到。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摇”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劈撮极少使用。它有时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连续拨奏。在“八度摇”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着劈指的拨奏。 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时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尔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后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种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时使用。重撮常用于在八度内增加一个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于密集位置的三和弦的演奏。 2.摇类指法 a.食指摇: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触弦时要求大指轻轻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关节上,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松而略有抬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扎桩的动作;手掌根部轻轻搭于前岳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筝头上)。不时手掌不搭前岳山外而略有悬空,力量通过肩传至大臂再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甚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质量,以及触弦的角度深浅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关系。食指摇在筝曲的旋律演奏中广泛使用,尤其在长音的演奏上。 b.拇指摇:大指用托和劈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拨弦。拇指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其它小关节不要向里弯曲。大指与弦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拇指摇有时用扎桩有时不用扎桩,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符用扎桩(扎桩一般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不用扎桩。拇指摇除用大关节的拨弦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关节拨弦的。 在演奏时值较长的音符时,拇指摇常与三种指法相配合。即: 1>用勾指法与低八度音相配合,称为“勾拇指摇”。 2>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长音)上紧接着用拇指摇,称为“撮拇指摇”。 3>先用历音,紧接用拇指摇,称为“历音拇指摇”。拇指摇在旋律的演奏中广泛使用,即用于长音也用于短促音的演奏。由于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于与其它指法的变换和配合,在这一点上,拇指摇比食指摇要方便灵活。 c.八度摇: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两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八度摇靠手腕演奏手指关节不动,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弯曲以适应这种指法的需要。八度摇仅用于连续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筝曲中使用比较少。 d.双指摇:食指和中指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的动作与食指不同: 1>食指摇用大指轻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拨弦;而双指摇的食指、中指都是独立进行拨弦。 2>食指摇一般要用手掌根部轻按在前岳山外侧随拨弦音位的变化而前后移动;而双指摇是手腕略有悬空的拨弦。 双指摇极少使用,它一般用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 3.其他组合指法 a.扫弦:手指向外快速拨奏相邻的几根弦(一般是低音弦),称为“扫弦”。左右手都有扫弦,一般左手用的多。扫弦时,用中、名、小指或食、中、名小四指快速向外拨奏相邻的几根弦,出音如同一声。多用在急促、热烈或激动的气氛中。 b.剔挑:中指用剔,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它仅用于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c.勾抹:中指用勾,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勾抹很少使用,有时用于三度或三度接近的和音的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d.重勾:中指用勾的指法,向里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重勾不单独使用,它常用在拇指的前面,犹如拇指摇的“装饰音”,但并非一般轻巧的加花,而是强有力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音的烘托拨奏。在组合指法“重勾劈托”中也包含着重勾的用指方法。 e.重勾劈托:这是由四次拨弦组成的一组综合指法。该指法的四次拨弦是: 第一次,劈和重勾同时拨弦,由劈拨奏旋律音的弦,由重勾拨奏旋律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的弦; 第二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 第三次:用劈拨奏旋律音的弦; 第四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 在这四次拨弦中,旋律音是用“劈托劈托”拨奏的,低八度及其邻近音是用“重勾”拨奏的,故称“重勾劈托”。 重勾劈托常用于十六分音符连续进行。还有一种“重勾劈托”的指法,它的四次拨弦动作是“第一次用重勾拨弦;第二、三、四次用“托劈托”相继拨弦。“托劈托”拨奏弦律音。重勾劈托应用于四个十六分音符中第一个是低八度音,第二、三、四个音是旋律音的演奏。 f.历音:顺着弦序,用右手或左手自下而上(即自低音而高音)或自上而下(即自高音而低音)连续拨弦。也称“刮奏”。 历音是筝演奏中最富用特色的技巧之一。在各种风格的传统筝曲和创作筝曲中,历音的运用广泛而又丰富多彩。它可以用于抒情的段落,也可用于强烈激昂或热烈欢快的旋律中。 古筝的右手单指指法 1.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 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2.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3.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4.挑: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 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古筝的右手指法概述 一、关于扎桩:古筝的传统演奏方法,就是用右手拨弹古筝弦,演奏旋律,左手在码外弦段上以按颤揉推等手法装饰旋律的。累世相传的一首弹古筝诗,以口诀的形式记述了弹筝的技巧。 名指扎桩四指悬 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 按颤揉推自悠然 通常人们把右手指法分为单指指法和组合指法。单指指法,即用一个手指拨动琴弦的指法。这类指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和摘八种。 组合指法,即用两个以上单指指法配合拨弦的方法。在组合指法中还可分为撮类指法、摇类指法和其它组合指法。 传统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扎桩即无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内外,跟着四指的拨弦而移动。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鸡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应以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从大指弦距数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间,手不要过于垂直,以略偏向右侧为宜。 扎桩起着支撑的协助其他四指拨弦的作用。某些“四指悬”的拨弦指法中仍需用无名指的扎桩,以跟弦支撑用力。尤其大指的连续快速拨弦必用无名指的扎桩来支撑,才能用上劲。扎桩也不限于在前岳外进行,根据拨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内的弦上跟弦扎桩。随着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已很少使用扎桩了。 二、右手手指的拨弦方法 右手拨弹古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古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古筝弦过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 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 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 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 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古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状态。在某些长琶音中,有时用小指配合拨弦。 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约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古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习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爆发力的拨弦是学习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古筝的左手吟按指法 1、揉弦:右手拨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三指)在该弦码外弦段上,做轻快而有规则地连续颤动,使声音发出悦耳的音波。 揉弦是古筝的很富有特色的一种技法。它既不同于拉弦乐器的改变弦长的揉弦,也不同于某些弹拨乐器的小幅度单指揉弦。古筝的揉弦,有它独特的手法,它通过左手一下一上均匀地揉动,使发音弦段改变着弦的张力,并使弦长有所改变,使发音弦段发生一张一弛、一短一长有规则的变化,使琴音优美、柔和而流畅。通过揉弦,加强了音乐感染力。不同的揉弦方法又适应了不同的艺术需要,有些地区的特有揉弦效果又表现出这些地区的地方风格。 古筝的揉弦幅度,一般控制在小二度至小三度之间。 古筝的揉弦种类可细分为慢揉、快揉、轻揉、重揉等。慢揉和快揉是揉弦速度上的变化;轻揉和重揉是力度上的变化。这些揉弦法也可互相结合起来而产生慢而轻的揉弦指法;快而轻的揉弦指法;慢而重的揉弦指法和快而重的揉弦指法,都需要在练习中不断体会,才能熟练掌握。 2、颤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立即在该弦的码外弦段上作十分轻微的上下颤动,使声音圆润柔美。颤音与后面要讲到的揉弦是有区别的:颤音仅有轻微起伏的揉动,音波单纯,音高变化甚微;揉弦颤动起伏大(音高相应变化也大),揉动手法丰富多采。当掌握了颤音的规律性后,在演奏乐曲时,可自由运用。 3、按音:在右手拨弦的前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在该弦码外按音。 按时应注意: 1)触弦动作要敏捷。要求按下去就是所要按的音高。在旋律进行中,按音的准备时间很短,就更要求按音动作必须迅速。 2)按音时用力要自然放松。运用左手和左手臂的自然力量,肌肉放松并富有弹性的动作来完成的,按音往往容易紧张和僵持,从而影响了音高、音准。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双按音:左手两个手指在两根弦上同时按音。一般用中、食二指按弦。 5、滑音:筝的滑音很丰富,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连线滑音、上回转滑音和下回转滑音五种。分述如下: a.上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进行按弦,在按弦的过程中使音产生滑动,滑到一定的高度而停止(保持音高)。 b.下滑音:左手先行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住,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动,将弦松回原位或松回到一定的音高。 c.连线滑音:用加箭头的弧线把两个或几个音符象连线记号似的连接起来,表示从第一音符依次滑奏到最后一个音符。连线滑音并不特别强调某一个音,它所强调的是每个音的准确音高,准确时值和均衡音量。对连线滑音的要求是:滑而不乱,连而清晰,在音的滑动中把每个音符连贯而准确地演奏好。 d.上回转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瞬间将本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再转回本音。 e.下回转滑音:左手先行按弦,将弦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放回再按下,按至原按音音高。 除了以上五种滑音外,在筝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滑音,如颤音滑音,压弦特殊滑音等。 滑音的作用在增加音乐的色彩,使之生动地表达乐曲的内容,让乐曲更富于歌唱性。不同流派风格的筝使用着不同技法的各种滑音。 6、走:也称走揉,这是由揉弦派生出来的和种技法。演奏时,右手连续拨弦,左手边揉边向后岳山移动,左手在码外弦段上的动作带有一定的节奏性。 “走”一般用在先按音,然手右手不断拨弦左手边“走”边使音恢复至原散音音高的曲调上来。它独特的揉弦效果,使音色有所变化,音乐具有新奇的色彩。 走常用于不断下行的一串音符上。在河南地方风格的筝曲及河南曲剧音乐中用到它。 7、压:也称压揉,这也是揉派生出来的一种技法。在右手快速弹奏出级进的散音音阶时,左手掌边压边揉弦,使揉弦后的音高在整音与半音之间。压一般用在热烈、欢腾的乐曲中。 8、点:右手拨弦时,左手同时触弦,触弦要轻快而急速地一碰即离,如晴蜓点水一般。它的作用在于增强特色。点一般用在轻巧的乐曲中。 揉弦还常和按音结合起来使用,有按揉和揉按之分。“按揉”是先按后揉;“揉按”是先揉后按。 古筝的揉弦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些新的发展。如在一个和音或三和弦上的揉弦,可以仅揉旋律音,也可以对每个音都行揉弦。揉一个和音时,用两个手指进行;揉一个三和弦时,用三个手指进行。 古筝的左手指法概述 左手指法分为吟按指法和拨弹指法两大类,其中以吟按指法最有特色。 左手指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左手吟按指法,一类是左手拨弹指法。 左手吟按指法,是筝最富有特色的指法。古代弹筝有只用吟按指法不用左手拨弹的。在筝曲中,表现出的细腻、委婉的情趣,与左手技法的巧妙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左手吟按指法的基本要求,左手在码子左侧弦段上润饰、美化和改变右手拨弦音的各种指法,称为左手吟按指法。使用吟按指法时,首先用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自然并拢,手指略有自然弯曲,以手指的顶端触弦,跟着右手拨弦音进行。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左手指尖触弦,中指用力较多,食指(或食名二指)用力次之。 2)左手指尖触弦部位在码子左侧16-19公分的地方,高音区弦长一些,低音区弦短一些。 3)左手手指略有自然弯曲(是在吟按指法进行时自然形成的)。手指与手背约成110度角。 4)吟按指法一般是随右手大指的拨弦音移动,偶尔也随中指按弦。某些和音或和弦音的按揉,则根据需要随食中二指按弦或每指吟揉一弦。左手随右手移动的方向,向外侧拨时,左手偏向左前方;向内侧拨弦时,左手移向靠近身体的方向。 5)吟按指法的用力是肩部顺臂自然传递到手,不可单纯用手或手腕的力量压弦,也不可单纯用指力拨弦,只有在一些个别的技法中,手腕或手指的用力可略多一点。 古筝的左手指法概述 6)左手吟按的基本“图式”是以手指和肩部划一直线,以手和臂成弯弓形,各种指法是以这个弯弓形的摆动或摇动为基础而进行的。 7)左手大指和小指随手形自然放置,大指自然置于食指旁,小指置于各指旁,可有自然的分离,不可过翘起或垂下。 古筝的历史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形成流传于秦地(主要是陕西、甘肃一带),盛行于隋唐。随着历史的变迁,流传到全国及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对古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见解: 第一种认为:古筝渊源于瑟。唐赵磷《因话录》记述:“古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古筝之名自此始。宋代《集韵》中载有:“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古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二人争瑟,而产生了“筝”,仅是传说而已。 第二种认为:古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他对客卿们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话中,有两处谈到古筝,即“弹古筝博髀”和“退弹古筝而取韶虞”。这在时间上比蒙恬发迹之初早了十六年。所以蒙恬造古筝的说法是靠不住的。在《旧唐书.音乐志》中,对蒙恬造古筝也持否定的看法。至于蒙恬改革筝的说法倒是有可能的。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 第三种认为:早期第三种认为:早期古筝是五弦竹筝,筑身瑟弦。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云:“古筝五弦,筑身而瑟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古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从历史材料看,早期古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都是五弦。关于古筝的命名,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古筝,施弦高急,古筝筝然也。”这就说明古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古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古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古筝筑同源,古筝瑟并存。五弦竹制古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古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古筝”之称。古筝流行于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正如《战国策.齐策》中一段话所述:“临淄甚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又如西汉桑弘羊《盐铁论.散不足篇》中所述“...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古筝鼓缶而已。”可见古筝在民间流行的广泛性。古筝发展到汉代已出现了转调。候瑾《筝赋》中记有:“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是采用移动古筝柱来转调的。 十三弦古筝,在隋代就已流行,隋文帝开皇雅乐中首见载有十三弦古筝的使用。隋代古筝的演奏中也用了移柱转调的方法:“促调转移柱”(王台卿诗),“调宫商于促柱”(顾野王赋)。 古筝在唐代音乐中广泛使用,并东传日本。公元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日本遣唐使准判官藤原贞敏来我国从琵琶名家刘二郎学艺,二郎以女妻之,二郎之女是弹筝名手,6年后随藤原去日本。公元889年(唐昭宗龙纪元年),唐代曾派遣弹筝博士皇孟学,率62人乐队前往日本传授筝艺,在日本朝中掀起弹筝热,天皇和大臣也纷纷学习筝技。在此后的千余年里,筝逐渐成为日本邦乐的主要乐器,产生了许多演奏流派和筝曲。现在日本正仑院珍藏的一张经过修复的桐木筝,已成为世上罕见的唐制筝标本。 古筝在宋代也流行较广。宋陈炀《乐书.宋史.乐志》中记载:“本朝十三弦筝,然非雅部乐也。”明代已出现十五弦筝,但仍以十三弦筝流传最广。据明代《敦煌实录》云:“索函宗伯夷成善弹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周。” 清代的筝有了新的发展,值得重视的是,清代十四弦筝已用了七声音阶的定弦。在《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有:“筝似瑟而小,十四弦。...;各隋宫调设柱和弦以谐律吕,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这里说的“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即指七声音阶定弦。另据记载,清康熙年间,曾有人用筝等四种乐器在宫廷合奏了康熙根据琴曲改编的“平沙落雁”。当时还有人用筝独奏了变调“月风儿”。筝此时也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到了清末,筝发展为16弦。在广东,有人借鉴扬琴,将铜丝弦用于16弦筝上,替代使用了2000多年的丝弦,从而使筝的音色发生了鲜明的变化。这种几弦筝一直延用至今,本世纪30年代,筝才使用钢丝弦。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筝逐渐流传到全国不少地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地方流派,如河南筝、山东古筝、潮州古筝、客家古筝等。在延边朝鲜自治州,筝又演变发展为伽揶琴。古筝还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传统古筝曲据记载可查到汉代的《陌上桑》及民间流传的《天下大同》、《寒鸦戏水》、《高山流水》、《出水莲》、《锦上花》等。在民间流传的有手抄二四谱记录的筝曲,但是一直没有正式的筝谱出版,直到1930年,才有梁在平先生编著的《拟筝谱》一书出版。 古筝不仅用于独奏,还在传统民间器乐合奏和地方戏曲的伴奏占有重要位置。如《弦索十三套》、《河南板头曲》广东潮州音乐的传统合奏中都有筝。河南曲剧中筝是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之一。陕西《榆林小曲》也有筝伴奏。 近年来,古筝的演奏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古筝的改革也进行了多种实验,制作了多种优质精美的筝(如四川筝、上海筝、苏州筝);筝的转调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已经改革了几种转调筝(如营口张力转调筝,沈阳音乐学院移码转调筝,苏州截弦转调筝,上海音乐学院蝶式筝),这些转调筝扩大了筝的表现力,使筝更便于参加合奏和伴奏。 ———————————————————————————————————————— 古筝的结构 古筝的结构 访问次数:117|[<<][>>] ———————————————————————————————————————— 古筝是一种长方形的多弦多柱乐器,其组成部分有: 一、面板底板古筝头古筝边古筝尾 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古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古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古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 古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是一种二十一弦古筝的构造。 古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古筝头、古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古筝弦等部位组成。古筝的优劣取决于各部分材料质地及制作工艺的高低。 古筝的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古筝边组成。在共鸣体内有音桥,呈拱形,它除了共鸣效果的需要外,还起着支撑的作用。共鸣体的质量和结构对古筝的音响影响很大。 「面板」用放置多年、木质干而松的梧桐木来制作。也有人试用白松制作。蒙族古筝的面板用杨木制成。 「底板」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质木料制作。 「古筝边」也称边板,即古筝的侧帮。古筝有两个筝边,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内筝边,另一侧称为外古筝边。古筝边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红木或其他杂木制成。还有试用枫木制作。 「古筝头」用木、紫檀或其他较坚实的木料制成。筝头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来固定(也有的古筝的古筝头是固定琴钉的)。在古筝头的侧面有一个出音孔,也音孔上有一个音窗,供出音之用。古筝头因与共鸣体相通,这样就扩大了共鸣的范围(也有的古筝,古筝头与共鸣体是不相通的)。 「古筝尾」它主要用于安装琴钉。此处在造型上也起着与筝头对称平衡的作用。 二、岳山码子琴钉音孔筝弦 「岳山」也称木梁或山口。用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在古筝上有两个岳山:一个在面板与古筝头连接处,叫作前岳山;一个在面板与古筝尾连接处,叫作后岳山。岳山随面板的前后圆弧而自然成弯弧形,与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后岳山也有用S形的(缩短了高中音区的码处弦长。岳山起着载弦的作用,也起着某些传递声音的作用。岳山与码子高度的比例关系到音准以及音色,定调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用恰当的比例才能使古筝的发音有良好的效果。在前岳山上端镶有一条骨片或铜丝,以使发音悦耳。 「码子」也称柱,或称雁柱。它是古筝弦和面板的传振支柱。一般用木制作,也有用红木、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木的效果为佳。在桅木上还镶有一个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稳固古筝弦。每个码子支撑着一根弦,共有二十一个码子。在演奏时,弦的振动由码子传递到面扳,再通过共鸣体而发也音乐的效果。码子可左右移动,以调整音高。码子有时也稍作前后移动,以适当调整音质。 「琴钉」也称肖子。它用于上弦,调整弦的松紧,控制音的高低。古筝的琴钉也有用钢琴肖钉代替的,或用硬质木料制成弦轴上弦的。 「出音孔」古筝有三个出音孔(也有两个出音孔的),在古筝头侧面有一个,底板上有两个(一个在底板的中部,一个在底板接近古筝尾处)。出音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关系到音色、音量。 「弦」目前常用古筝共有二十一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古筝的最高音,在用弦上,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将铜丝弦、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以及其他种弦加以适当的配置。由于用途、风格和习惯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钢丝弦为主,适当配置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的;也有以尼龙缠弦为主,适当配置钢丝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龙缠弦或丝弦的。钢丝弦音色明亮,缠弦音色浑厚。 说明:在制弦专业上,把钢丝弦称为裸弦(裸弦是与缠弦相对而言的),把有外包缠皮的弦称为缠弦。缠弦的弦蕊,一般采用钢丝弦做蕊。 ———————————————————————————————————————— 古筝的其它流派伽倻琴 朝鲜古筝:即伽倻琴,朝鲜族弹拨乐器,从新罗时代流传,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汉古筝制成。形制与古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古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 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国嘉实王制十二弦琴。以象十二月之律。乃命于勒制其曲。”“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古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古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 伽倻国的乐士于勒携琴带着弟子尼文,到了新罗,受到了真兴王的欢迎和礼遇。真兴王把于勒安置在国原,乃派遣大奈麻注知、阶古、大舍万德等受业于勒门下,以传其业。伽倻琴到新罗以后得到发展,成为新罗大乐,为以后的宫廷乐奠定了巩固地位。到了八世纪左右(或更早些时间),伽倻琴从新罗国传到日本,日本奈良的正仓院至今还收藏着三台伽倻琴(即新罗琴)。因为,伽倻琴是从新罗传到日本,同时又用于新罗乐,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称之为新罗琴。 到十九世纪末,伽倻琴音乐出现了高峰,这是伽倻琴艺术的转折时期。音乐从缓慢的宫廷乐,逐渐转变为轻快而活泼的散调,原来流传的伽倻琴,因不适合演奏散调的快音而改制成散调伽倻琴,流传至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延边地区的伽倻琴音乐,有更新的发展,从民间流传,发展为专业人材的培养。 古代的伽倻琴,琴体是用独木刳成槽,琴尾呈羊角状,不加底板,因而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现在朝鲜族人民使用的伽倻琴,是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改进并吸收其他民族乐器的优点而制成的。由于有底板而形成共鸣箱,显著增强了音量和丰富了音色。 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构成。琴身长约152厘米、宽17~21厘米。琴框是长方形的边框,右为琴首,左为琴尾,上西蒙以呈拱形的薄水面板,采用长白山生长的纹细质松、易于振动的鱼鳞松或梧桐木制作,琴底有底板和琴脚,底板用栗木、琴框和琴柱使用红木或花梨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料制作琴首一端有凸起的岳山支弦,张有13条琴弦。琴柱安置在面板中部,排列呈雁行。每张一柱,可移动以调节育高。 新中国成立后,伽倻琴得到不断改革,已制成五声音阶18弦伽倻琴及七声音阶21弦伽倻琴。后者加大了共鸣箱,采用尼龙弦和尼龙钢丝弦,音响宏亮,音色优美动听。 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倻琴”(古制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1.古制伽倻琴:琴槽是用独木刳桐制做,不设底板,尾端有羊耳头状的装置,有十二弦(用粗细不等的丝弦),弦柱十二(人字型的雁柱)。此种伽倻琴到二十世纪初已很少见。2.散调伽倻琴:它是属于近代的伽倻琴,在形制上有较大的改进,如将尾端羊角木去掉,并将琴体加上栗水底板,有染尾,有十三弦(丝弦)。主要用于散调音乐。3.21弦伽倻琴:是现代用的改良伽倻琴。在形制上把尾端的染尾去掉。有21弦。弦有尼龙弦和金属钢丝缠尼龙弦两种;定弦有七声音阶定音法和五声音阶定音法两种。 演奏伽倻琴,右手除小指外均用于弹奏,技巧有弹、拔、滚、琶等,泛音特别清澈动听。左手技巧有按、颤、推、揉等,是表现伽倻琴独特风格的重要手段。伽倻琴也可演奏双音、和弦以及简单的复调音乐,演奏中一般不转调。伽倻琴有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手法,能表达出刚毅、柔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或奏出雄壮、激昂的宏伟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民间音乐作品。 现代的伽倻琴音乐,继承了散调的风格并发展为以民歌改编的器乐曲,以现代生活题材为素材而创作的器乐曲以及与管弦乐队合作的协奏曲。如:《道拉吉》(桔梗谣)、《哨所之春》、《沈清专》等等。 伽倻琴弹唱,是朝鲜族传统演唱形式,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器乐与声乐相结合的艺术。舞台演奏时,十来名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女子,将琴的尾端放在地上,首端置于右膝上,左手按弦,右手取音。表演者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交融,有时还加以长鼓伴奏,尤为亲切感人。 伽倻琴散调和流派: 《散调》:是器乐独奏的形式也是乐曲名称。它是以说唱音调为基础的。只用长鼓来伴奏,演奏时间为25-3O分钟。《伽倻琴散调》音乐的发展,严格地遵循着逐渐趋于紧张、到终曲达到最高潮的规律,它的发 展速度也是由缓慢逐渐加快的原则为特征。《伽倻琴散调》的乐章构成如下: 晋阳调18/8慢速 中莫里12/8中速 中中莫里12/8中速稍快 扎紧莫里12/8稍快 挥莫里2/4快速 散调是多乐章组曲,从慢板开始到快板结束,但现代演奏家们喜欢选章演奏,形成一种样式。 有关伽倻琴的流派,常以地域和名家们的不同风格来划分,音乐主要由散调音乐来划分。 《伽倻琴散调》产生于朝鲜南部地区,后来流传至朝鲜北部和我国延边地区。由于各地方的语言抑扬不同,音乐也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伽倻琴散调》是技巧性很高的器乐独奏曲,带有即兴性,因此,在演奏时感情的抒发、技术的运用和发挥,尤其是在左手弄弦的密度、速度、强度等技巧的发挥上,产生不同的风格特色,从而形成不同流派。 《伽倻琴散调》有很多流派,但主要有金昌祚流派和沈相健流派。金昌祚的弟子又分成金竹坡流派、安基玉流派、崔玉三流派等等,延边伽倻琴主要继承安基玉流派、崔玉三流派等。 ———————————————————————————————————————— 古筝的日常使用、保养常识 古筝的使用场合对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是湿度环境对古筝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相对温度在50-70%之间的空间内使用古筝对筝的振动和发音都比较有利。低于50%的湿度会引发筝体表面及筝的底版开裂,大于70%的湿度则易使面板吸潮,导致声音发闷,余饮减短,音色发暗。 建议大家在书房配备湿度计,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声音上来看,古筝存放环境除了对湿度有要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空气混响时间。空气混响时间过长,会美化古筝的音色,而过短则易使古筝声音发“干”。一般的空间混响时间应在1.2秒-1.7秒之间。 总之一句话,琴靠人养。经常使用并合理保养,使古筝处于良好的振动状态,会有利于古筝各结构之间的进一步调合。古筝面板上有结巴就一定不是好琴吗?否!天然的木材,有各种的疤痕是不可避免的,关键要区分好节疤的性质,节疤分死节疤和活节疤。死节疤的特征:边际和周围组织脱离,或部分脱离,那么一般情况只考虑做底版,如果这块面板质地非常优良,且修补技术无痕迹可见,那么用于面板也无可非议。活节疤的特征:虽然其“节”的轮廓明显,但和周围组织却紧密相连,中心与周边质地差异不是很大,只要“活节疤”直径不超过20*10cm,就完全符合行业标准,合理的使用也不影响古筝的音色。越是质量高的泡桐音板、越是松透的材质,越容易产生“节疤”,条状的外形酷似“节疤”的物质,实际上是一种囊状的俗称“石灰性”的变异组织,,和常规的节疤有本质的区别,这种疤痕不影响音板的传导和振动性能。 初学古筝,校音用什么方法解决? 一般新学员都没有音准概念,在短时间一时无法自己校音,建议使用如下方法: 1、购买校音器,一弦一音对照进行。 2、将21根弦的标准音高用录音机录下,后放音对照校音。 3、请老师帮助校音。 4、电话联系会校音的人士,让他在电话里边听边帮助你校音。 哪些部位容易导致古筝音色不纯? 1、筝码搁弦槽. 2、琴码和面板接触点. 3、琴弦本身. 4、岳山搁弦点. 5、校音翻盖。 6、校音翻盖卡口. 7、校音翻盖铰链. 8、胶合部件. 9、筝体、筝架结合处。 现存最早的古筝实物是在哪里发现的? 1979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崖墓群中发现了连件筝。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长166厘米、宽17.5厘米,尾宽15.5厘米,两端各有十三个弦孔。另一件筝尾残缺,残长174厘米,筝首弦孔为置木枘(弦轸)用,一弦一枘,栓弦于枘上,类似潮州筝的系弦法。这两见筝的形制、弦数和系弦法于后世古筝相似,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实物。 ———————————————————————————————————————— 古筝教学随谈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最早称之为“秦筝”。它之所以被奉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就是因其好听易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多年来,在众多筝家名流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华夏正声扬四海,古乐新韵播五洲”的可喜局面。使中国筝既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又为祖国的文化艺术向世界争得荣誉,逐步形成古筝“国际化”的趋向。 随着古筝队伍的日益扩大,随着人们对古筝不断增加的偏爱,随着它的广泛普及,古筝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的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为此,我就几年来自己在古筝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良种更需活土 一粒优良种子,没有适宜的土壤和条件,它不会茁壮地成长发芽。古筝学苗亦是如此,更是需要沃土。那么什么是适合筝苗健康成长的条件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专业水平要高。为师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高超的演奏技艺。不能按于现状,不思进取,总是按一套模式进行教学,而是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提高。教学相长,师生共勉,德与艺并重,形成一种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2.教学条件要好。要保证古筝教学的良好进行,要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充足的教学用琴,系统的教材、教法,完整的教学设备,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美”的环境中。 3.家庭环境,在筝苗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作用至为重要。古今中外许多优秀艺术家的成长过程都显示了父母的作用是巨大的。大提琴家雅诺斯·施塔克的母亲将抹上黄油的面包切成小块,放在她儿子的乐谱架旁,是为了使他不必因站起来取食而中断练琴。特别是在雅诺期·施塔克离开父母时,他妈还特别给他买了一只鹦鹉,并教会它一句话:练琴吧,雅诺斯!练琴吧,雅诺斯!”。母亲的良苦用心无疑为他日后成材起了积极作用。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无不凝聚着亲的人心血。 二、普及与提高并重 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没有提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提高需要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巴西之所以有众多的世界级的足球明星,韩国之所以有一批围棋顶尖高手,无不得益于他的国家中那些广泛而普及的基础。万里挑一总会强于十里挑一。古筝亦是这样,要想早出、多出优秀人才,必须要有雄厚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普及古筝,扩大其队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选出高精尖的人才,反过来这些优秀筝手又会带动更多的筝手齐头并进。因此我们古筝艺术团非常重视推广普及古筝的工作,我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宣传它。一方面经常让小筝手参加各种演出,一方面我们又举办古筝场音乐会,再一方面我们经常让筝手们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古筝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还让筝手们参加了全国民族管弦乐的考级,最高的已获取十级证书。这样我们用艺术实践深入了人心,得到了有关专家、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我们的古筝队伍日益扩大,我们推广普及古筝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理性与感性同步 古筝是感知的艺术、审美的艺术、传情的艺术,要想达到完美的境界,就要使其理性与感性同步,就是说古筝教学既要讲授音乐理论和古筝的弹奏理论,又要讲对古筝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我们教学中的顺序是先讲基本乐理的弹奏技巧,再讲曲目所表达的内容,最后应用到音乐实践上。对学员要求做到,学过的曲目要会背、会读、会弹,最终达到完全理解,正确演奏。我们的基本要求是:无论是一首什么曲目,除了尽可能地准确地弹奏外,还要尽可能地调动自己更多的艺术和情感丰富演奏,以神带心,以心带情,以情带声,以声带形,眼到手到,手停形住。既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又有要“绕梁三日”之余韵。做到雅俗共赏,既有熟练的技巧,又有丰富的情感,心手合一,情景交融,理性和感性同步。 对少儿学习古筝的几点心理分析 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少儿学习古筝的热情越来越高,学筝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对促进古筝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古筝教学的科学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影响了古筝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古筝艺术的发展。因此,迅速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对于促进古筝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学生是搞好教学的首要条件,要搞好古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了解和分析少儿在古筝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特征。那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少儿究竟有哪些心理活动和心理表现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一、学筝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倾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动机是一种很有效能的动力因素。它能促进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少儿学筝是一种学习的动机。从功能或作用来看,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动力,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都很有影响。一个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学筝愿望,那他对学筝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在学筝过程中,他会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同时,他也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少儿的学筝动机是推动他们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应把激发、培养少儿的学筝动机作为搞好古筝教学的首要工作。 少儿学筝,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小朋友觉得学筝很好玩才来学的;有的是为了自己掌握一种演奏乐器的本领来学的;有的是出于好胜心理,看到别的小朋友学筝,自己也要学筝;有的是在同学的劝说下和父母的启发要求而来学的;当然,也有的是被动地在家长的逼迫下来学的……。动机虽然多种多样,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学筝目的不够明确,更谈不上深刻。 在少儿古筝教学中,他们的学习动机并非都是单一的,而经常是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同时发生作用。比如,有的儿童可能有几种动机推动他学筝,如学个好本领,做个听家长话的好孩子,学有一技之长,将来考上大学,想当音乐家等等。在这些动机中,往往某个动机能起到主导的支配作用,而其它的动机则起到辅助作用。前者,我们称之主导性动机;而后者则是辅助性动机。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在学筝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往往也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主导性动机,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一般地讲,年龄较小的儿童学筝动机虽不很明确,但是,他们却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即对教师特别崇敬,许多小朋友学筝的主导性动机可能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所以,经常受到表扬的少儿学得都比较好,进步也比较的明显;反之,得不到表扬、甚至经常挨批评的少儿,其学习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反应也比较迟钝,而且总是学不进去或学不好。因此,在少儿的古筝教学中,教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多用表扬或肯定的态度对他们进行教学,尽量避免用训斥或否定的态度来教学。 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筝少儿来说,“受到老师的表扬”已不再是他们学筝的唯一动机或主导性动机了。他们这时学筝的主导性动机,往往与他们的未来的理想相联系,即学好古筝将来可以考大学,或当一名演员甚至成为古筝演奏家等等。因此,教师应针对少儿学筝动机的变化,更多地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起与未来理想相联系的正确的学筝动机。 总之,动机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少儿是否有正确的学筝动机,是他们学好筝的首要条件。作为教师以及家长,应当着重启发自觉,培养少儿对学筝的直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想学”,使少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筝动机。 二、学筝兴趣:兴趣与动机一样,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某项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如对文学有兴趣的人,就会爱好写作;对体育有兴趣的人,就喜欢打球、跑步等体育活动;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就喜欢吹、拉、弹、唱。兴趣对人从事某种活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它是推动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人成才的起点。 在古筝教学中,兴趣的作用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少儿对学习古筝都是有一定兴趣的,由于兴趣象一副积极的“催化剂”,使他们产生学筝的内在动力,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学筝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完成老师交给的每项练习任务。许多行家认为:儿童的最佳学筝状态,往往出现在他们对学筝过程最感兴趣的时刻,所以,兴趣在少儿古筝教学中的作用确实是不容低估的。 强制学琴是少儿古筝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它不顾儿童的兴趣,逼迫他们学琴,这给少儿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并使他们对学筝产生畏惧心理。弹筝本来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强制去学却成了儿童的一种精神负担。大家知道:兴趣的产生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少儿学筝时的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大大增强他们学筝的兴趣,而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降低学生的学筝兴趣。所以,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琴氛围,进行兴趣教学,以便在教学中保护和激发少儿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筝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选择。 兴趣是少儿学筝的内在动力。如果少儿对学筝过程感到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兴致勃勃地去学筝;否则,少儿就可能是不自觉地、勉强地学筝。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刻苦练琴,还应该进一步培养少儿喜爱学筝的兴趣。 三、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少儿在古筝教学中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它是一种不良的意志品质。依赖心理是指少儿在学习过程和练琴中对老师、对家长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这表现在:从调弦到视谱,从手指的用力到每一个指法,事事都要老师指点,都由教师包办,而学生自己根本不动脑筋,只有被动地、囫囵吞枣地、机械地接收。我们知道,弹奏古筝是一种视、听、运(动)等多种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结合,也就是说,乐曲需要经过大脑的智力加工,才能由手指弹出,所以,如果学生不通过思考和领会,是不可能掌握好古筝的弹奏技能。 依赖心理这种不良的意志品质,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儿童本身的天性,即儿童天生的对成*人有一种依赖;第二,是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忽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只灌输不启发,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善于动脑。在这种不良的教育影响下,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要克服少儿在学筝中的依赖心理,必须要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尽可能地启发少儿学筝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仅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古筝练习,而且能自觉检查练习中的技巧问题,如:手形是否规范;指法是否正确;乐曲处理是否得当等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对学生过分的“指点”、“帮助”甚至“包办”,逐步培养少儿能独立地、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弹筝,而不是依赖老师或家长等外力督促。 四、竞争心理:在古筝教学中,少儿还有一种明显的特征——竞争心理。即少儿在学筝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己要比其他小朋友弹得好,自己要把其他小朋友比下去的心理状态。 那么,少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竞争心理呢?一方面,是由于少儿的好胜和自尊在发生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少儿的虚荣心较强,自己如不比其他小朋友弹得好,就会得不到家长、特别是老师的表扬。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少儿喜欢竞争这一心理特征,创造竞争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少儿大多数喜欢群体活动,教师在组织少儿集体练琴时,让他们相互展开竞赛以激发学琴兴趣;另外,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竞赛方式,提高少儿学琴的效率。 运用少儿的竞争心理进行学习竞赛,固然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若用之不当,还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例如:少儿本来就有一定的虚荣心,如果让他们为竞赛而竞赛,就会使他们的虚荣心膨胀起来,这样反而给少儿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所以,老师在使用这一方法是,必须明确:竞争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儿童的演奏水平,决不能为竞赛而竞赛。另外,运用竞赛也必须适可而止,过多地采用这种方法,少儿会感到习以为常,竞赛效果也就被淡漠了。 综上所述,少儿学好弹筝的关键因素是他们学筝的积极性,这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认真地培养少儿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巧妙地、适当地运用少儿的竞争心理;并注意克服少儿在学筝时的依赖心理,才能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促进古筝艺术的繁荣发展。 古筝的泛音调弦法 常见到一些古筝演奏者调弦不得要领和马虎从事的现象。其结果是各弦八度之间调得很协和,而各音级之间的关系却显得混乱,使得演奏的音乐由于音不准而大为逊色。原因是古筝演奏者大都依仗自己的音准感觉来调试各弦音高,而没有一个以音律理论为依据的调弦方法。这里介绍的古筝泛音调弦法,是参照古琴的泛音调弦法而设计的。 乐器上各弦音高往往是由某一律制来匡定的。最常见的律制有三分损益律(以下简称“三分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三分律”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使用最多的律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这个律制的名称和生律方法的记载,数千年来的古筝演奏自然也是使用的这个律制。 纯律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至少在1400年之前的南朝时就开始使用了,但它仅在早期的古琴上使用。纯律是一种最为接近自然发音原理,人为因素较少的律制,它的音程最为自然、和谐。由于较少用它,对于听惯三分律的人来说,也会觉得有些地方不顺耳,它的四度音程la-le较宽,而五度音程le-la又较窄。 十二平均律是律学家发明的,是人为的律制。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转调方便,因而使用广泛。但十二平均律不仅调弦方法复杂困难,而且由于它的音高不符合物体振动自然发声的规律,所以它是这三种律制中各音高关系最不悦耳的律制。作为以五声音阶定弦的单一调性为主的古筝来说,应少用或不用十二平均律为好。古筝的调弦应主要采用三分律,有兴趣的演奏者也可以试用纯律。三分律的生律方法比较简单,参照古琴三分律的泛音定弦方法可以使筝弦调整得非常准确。以二十一弦古筝定成常用的D调(即D=do的调高)为例,其步骤如下: (一)首先将第六弦定成小字组d音。 (二)以六弦为准,再定九弦。用九弦1/2处的泛音a1与六弦2/3或1/3处的泛音a1定成同度. (三)以九弦为准,再定四弦。两弦定成八度a-a。 (四)以四弦为准,再定七弦。用七弦1/2处的泛音e1与四弦2/3或1/3处的泛音e1定成同度。 (五)以七弦为准,再定十弦。用十弦1/2处的泛音b1与七弦2/3或1/3处的泛音b1定成同度。 (六)以十弦为准,再定五弦。两弦定成八度b-B。 (七)以五弦为准,再定八弦。用八弦1/2处的泛音#f1与五弦2/3或1/3处的泛音#f1定成同度。 通过以上的顺序,在古筝低音区一个八度多一音的弦就已按三分律的生律方法调好了:调弦顺序:1-5-5-2-6-6-3 弦序:六九四七十五八已调好的三分律筝弦:5-6-1-2-3-5-6弦序:四五六七八九十剩下的十四根弦只要按已定好的弦高以八度关系调全即可。纯律音阶与三分律音阶的do、re、sol三音音高一样,所以仍以而二十一弦古筝定成常用的D调为例,调纯律筝弦时,其步骤(一)至(四)定do、sol、re三音的方法与定三分律筝弦的方法完全一样。以下(五)至(七)是定纯律mi、la两音的方法:(五)又以六弦为准,在六弦的4/5或1/5处奏出泛音#f2(这个泛音比空弦高两个八度加一个大三度)。(六)以六弦的这个泛音#f2为准,再定八弦。用八度1/2处的泛音#f1与六弦4/5或1/5处的泛音#f2定成八度。(七)以八弦为准,再定五弦。用八弦2/1处的泛音#f1与五弦的2/3或1/3处的泛音#f1定成同度。通过以上的顺序,在古筝低音区一个八度的弦就已按纯律的生律方法调好了:调弦顺序:1-5-5-2-1-3-6弦序:六九四七六八五已调好的纯律筝弦:5-6-1-2-3-5弦序:四五六七八九剩下的十五根弦只要按已定好的弦高以八度关系调全即成。在乐谱上是反映不出三分律和纯律的区别的,但上述两种调弦法调出各弦的实际音高,纯律mi、la、si音均比三分律的mi、la、si三个音稍低一点。 如果古筝定弦为G调,那么整个调弦步骤的第一音改从第八弦即G调的do音上开始,以上两种律制的调弦方法仍可使用,次序类推。 如何在弹奏“春苗”时掌握快板演奏 “春苗”第二部份快板欢快热烈。其中托劈的指法较多。慢弹时声音节奏方面还是较好。速度加快大指托劈时声音的力度和清淅度就比较混乱了。拖劈用大關節或小關節只是一種習慣,如,趙玉齋老師的山東派習慣小關節,曹桂芬老師的河南派習慣大關節。老江的台灣派,都用,呵呵。 彈琴不順,不僅僅是機械性的彈奏技巧,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心理有障礙。所以老江常說,不要忽視分句,唱譜的重要。您可以試著唱譜,不必唱出來,心中默念想像就可以,當樂曲速度在要求的快速度下,樂句和唱譜是否還能很清楚,輕鬆又自然?如果速度一快就感覺吃力,胸口燜,那麼建議跟著節拍器,由慢而快,先慢慢唱譜,先克服心理障礙。 其次是機械性技法,不要奢求一下子就能彈出快速度,跟著節拍器,由慢而快練習。比如,要求速度是120,那麼先用60跟看看,如果拍點跟的很好,甚至會覺得節拍器的速度太慢了,這時再把節拍器速度調昇四拍,跟看看,如果行了,再往上加速跟練,直到要求的速度以上。跟節拍器由慢而快的練習,不僅是老江一再提倡,網上也是老生常談。但許多人不願意去試,總想一次就用120速度練,結果是老卡在那裡。跟節拍器慢練,看似費時,實際上因為一次只加一點點的速度,60會了,64也很輕易,64會了,68也不難,它幾乎是無痛昇級,在不知不覺中,突然就可彈132啦。 再來是小技巧,雖然說是大指拖劈,但如果大指的力量一直上不來,老卡絃,除了再練習鍛練外,也可以用手腕來梢加帶動,如快板二第一小節的連續拖劈,就可以用手腕梢加帶動,有如短搖方式來彈奏。如果帶指片,食指和大指都向著掌心方向運動時,容易犯沖,這時可將大指拖的方像改由往外,避免和食指打架。指法順序也可以考慮,如快板二第一小節,譜上指法是勾拖劈抹拖,改用勾劈拖劈拖,或第一個勾用大撮。甚至,也可以用四個指頭,如41321 初学者古筝的调律方法 将D调的3音升高半个音成为4音后,这个4音就相当于G调中的1。G调:5大二度6小三度1大二度2大二度3小三度5.D调:1大二度2大二度3小三度5大二度6小三度1.这两行的对比,就是D调中的3升高半个音,到G调里就成了1。在D调里绿色的弦为5,而在G调里绿色的弦为2。D调中的1的音名为D,2的音名为e,3的音名为升F,5的音名为a,6的音名为B。G调中的1的音名为G,2的音名为a,3的音名为B,5的音名为D,6的音名为e。将D调的3音升高半个音成为4音后,这个4音就相当于G调中的1。将G调的3音升高半个音成为4音后,这个4音就相当于c调中的1。将c调的3音升高半个音成为4音后,这个4音就相当于F调中的1。将F调的3音升高半个音成为4音后,这个4音就相当于降B调中的1。将D调中的1降低半个音,这个降低后的音即为a调的3。将a调中的1降低半个音,这个降低后的音即为e调的3。将e调中的1降低半个音,这个降低后的音即为B调的3。将B调中的1降低半个音,这个降低后的音即为升F调的3。一般调音器只有D和G调有固定的模式。初学者就不知道其他调式该怎么调了。做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孔雀东南飞这曲子是F调,我们现在要调F调。将调音器打开,“自动/项目选择”:,有这一项吧,“自动”是D和G调时固定的模式,其他调式就用“项目选择”这一项,调到这里以后,有“手动”这一项,手动和自动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对吧?按一下“手动”,液晶显示就会出现“a”“B”“c”“D”“e”“F”“G”和“D#”“F#”“c#”“a#”“ab”等等符号。 现在开始调音了。按动“手动”项,当液晶显示为“D”的时候,调第一调弦,就是紧挨着自己的那根弦。当拨动第一根弦时调音器上的指针对准正中间为止。因为F调式最高音和最低音都是D这个频率的音。调完第一根弦,不要动校音器,直接调第六,第11,第16,第21根弦,这几根弦的音名都为D,即这几根弦在F调里都做唱名6。现在开始调第四,第9,第14,第19根弦。把校音器上的液晶显示转换为“G”,拨动这几根弦时发出的音都为“G”,即在F调里这几根弦都为唱名2。现在开始调第5,第10,第15,第20根弦。把校音器上的液晶显示转换为“F”,拨动这几根弦时发出的音都为“F”,即在F调里这几根弦都为唱名1。这样,F调就调好了。同理,按照这个方法,只要知道每个调式中每根弦是什么音名,就可以很容易地调出相应调式。 c调235612356123561235612DeGacD D调123561235612356123561De#FaBD G调561235612356123561235DeGaBD F调612356123561235612356 DFGacD bB调356123561235612356123 DFGbBcD a调356123561235612356123 #ce#FaB#F 传统筝曲“八板体”结构与艺术特点 “八板体”是一种节拍规范、结构严谨的曲式结构,存在于中国传统筝曲各地域的筝曲中,是传统筝曲的主要曲式结构。在流传于中国大江南北、音乐风格窘异的筝曲中,“八板体”也随地域的差异,板式结构发生着变化,并成为区别筝曲风格的一种标志。 中国筝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距今约仅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前,筝是依附于各地民间乐种、戏种、曲种生存发展。清末民初,筝逐渐与此分离开始独立发展。中国传统筝曲,是指筝在与民间音乐分离后,从民间音乐汲取音调成为独奏曲的这一时期的筝曲。 作为民间音乐地方乐种主奏乐器之一,筝在合奏音乐中与其他乐器一起,共同构建出风格多样的支声复调音乐,当筝脱离与此独立发展后,它的发展轨迹却是以单音音乐为特征的演奏形式。本文从“八板体”结构特点及运用,比较分析传统筝曲的发展特征,以及社会人文环境对传统筝曲发展的影响。 1、“八板体”的结构特征 要点:从“八板体”特征及文献记载,谈民间音乐的“八板体”变化情况。 2、筝曲“八板体”的运用与地域差异 要点:从山东、河南、潮州、客家、“雅托噶”(筝曲)的“八板体”运用特点,比较各地筝曲的结构差异与艺术特点,配以乐曲谱例说明。并列出图表提示。结语 中国传统筝曲特定的产生方式,使“八板体”成为传统筝曲的主要曲式结构。“八板体”来源于民间,并随地域的不同音乐结构发生着变化。从“八板体”和以此为依托的《八板》曲及其变体即可看出,筝曲分布不仅受地理环境、地方音乐背景的影响,还与音乐传播相互交织,使地方音乐风格、板式结构更加丰富。民族文化的迁徙、传播对筝曲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为独立的艺术品种存在,筝曲是在与民间音乐合奏乐种分离后,是沿着器乐化、独奏的形式而发展。由于“八板体”独特的结构形式,使其成为传统筝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演奏技巧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各地均出现大量可以表现地方性风格的独特技巧、以韵补声的吟揉技巧得到充分发挥。“八板体”的结构发展,不仅通过板式变化与乐曲连缀的手法扩展,还在调式、调域方面进行变化。 尽管中国传统筝在历史上早已进入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但发展状况极为缓慢。而筝在民间音乐的发展一直较为兴盛,是许多民间乐种的主奏乐器之一。由于民间音乐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以农为主的非职业音乐家,社会地位较为低下。筝曲演奏尚未形成职业化发展道路,多数艺人是以谋生糊口为业,筝曲发展也只是在原有的音乐品种基础上发展。由于,筝曲的生存背景是以民间音乐为主体,因此,中国传统筝曲的民间性、地域性特征,使筝曲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八板体”乐曲为主体、以独奏形式为宗旨的发展特征。20世纪是筝曲迈向专业化道路的重要时期,在中西音乐文化的碰撞下,中国这一古老的乐器奋力跃起焕发新生。 你知道古筝演奏技法的三次革命吗 古筝自见诸记载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古筝的演奏技法却发展缓慢。在汉代以前,古筝是用较长的拨子弹奏的,在古代诗词歌赋中,均把用这种演奏技法演奏古筝均叫做“弹筝”。由于用拨子弹奏,指法自然简单,故演奏技法只有“大兴小附、重拨轻随(大指与中指进行“托勾”的技巧)”,“无要妙之音、变羽之转(没有变化按音)”。至唐代,琵琶演奏家裴神符放弃了用拨子弹琵琶的方式(时称“弹琵琶”),改用自己的手指和指甲弹奏琵琶,将之叫做“搊(chou)琵琶”。由于手指弹奏指法变化多端,表现力强,故有人在演奏古筝时也放弃拨子,用自己的手指甲弹奏古筝,并将之叫做“搊筝”(今人叫做“抓筝”),从而丰富了演奏技法,增强了表现力,使古筝得到广泛的普及,出现了“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的盛况。 宋代以后,由于内乱外患,古筝流落到青楼勾栏,弹筝人地位低下,演奏技法发展比较缓慢。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古筝虽然形成了河南、山东、潮州、客家等几个主要流派,但演奏技法处左手的按滑揉弦技巧比较丰富外,右手的弹奏技巧只有“连弹”“花指”“四点”(勾托抹托)是最难的指法,河南、山东流派虽有“摇指”,但其长度多不超过一拍,甚至只是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刮奏也只是偶而使用,没有连续的刮奏乐段甚至乐句。古筝曲的内容一般都是各流派所在地区的曲艺、戏曲唱腔音乐。 第一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沈阳音乐学院的赵玉斋先生参考了钢琴的演奏手法,将左手的演奏任务从只负责在琴码左侧按、滑、揉弦,发展到也可以在琴码右侧与右手同时弹奏,开创了双手弹筝的先河。虽然在古代记载中已有双手弹筝的描述,近代也有演奏家偶尔使用左手拨奏单音,但赵玉斋的双手弹筝,是在其不知道古代有双手弹筝、并且双手弹筝已经失传的情况下开创的。在他的代表作品《庆丰年》中,不仅大量使用了双手弹筝技术,还出现了和弦、琶音、刮奏、模仿击鼓声等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的古筝的演奏技巧,扩张了古筝的表现力。在1956年全国音乐周会演时,在音乐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此后,他所教授的在中央极各地方专业团体工作的学生及再传弟子纷纷运用双手弹筝技术编写筝曲,编创了大量的作品,如:《瑶族舞曲》《春到田间》《春到拉萨》《大渡河》《盼红军》《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双手弹筝技术随后也被同代的演奏家们采用,如:《闹元宵》《幸福渠》等。 赵玉斋的双手弹筝技法,不仅扩展了古筝的表现力,改变了古筝右手司弹、左手司按的传统弹奏模式,而且改变了过去的古筝只演奏地方曲艺、戏曲曲牌音乐的单一模式,带来了筝曲创作的春天。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演奏家、作曲家在创作筝曲时,都要写作一些采用双手演奏的段落,甚至全曲的大部分都采用双手演奏。 第二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的王巽之先生借鉴了琵琶,古琴等乐器的演奏手法,开创了长摇、扫摇、快四点等新的演奏手法,并系统地开发了表达不同意境、效果的各种刮奏技巧,借鉴古琴手法采用双八度的双托大撮加上滑音技巧等,大大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技法,弥补了古筝缠绵有余、激烈不足的缺点,为古筝营造气势宏大、场面激烈的音乐场景奠定了基础。这些技法形成于50年代,推出于60年代,而在全国普及则是在70年代。这些演奏技法在他改编的作品《四和如意》《将军令》《林冲夜奔》《高山流水》《月儿高》《海青拿鹅》等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而在其学生、女儿王昌元的作品《战台风》中得到了极至的发挥,并通过《战台风》的传播影响全国。此后,他的学生和作曲家们运用这些技法创作了大量的筝曲,如:《东海渔歌》《草原小姐妹》《幸福渠水到俺村》《雪山春晓》《钢水奔流》《银河碧波》《洞庭新歌》等。 王巽之的技法革新不仅增强了古筝的表现力,丰富了筝曲写作手法,而且基本统一了各传统筝派的指甲戴法,使原来用真甲弹奏和将假甲戴在指背一侧弹奏的各流派继承者们,纷纷改为将假甲戴在指肚一侧进行弹奏。甚至使北派的名指扎桩摇法也被迫改为小指扎桩摇法。 第三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河南的赵曼琴先生借鉴钢琴、小提琴、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手法,创立了“快速指序技法体系”。该技法不仅仅是几种新的演奏手法,而是由几十种基本指序和许多种变体指序包括轮指、弹轮、弹摇所构成的一个技法体系。该技法改变了过去的只用三个手指对称弹奏的单一样式,采用四个手指进行顺序、循环弹奏,使古筝的指法组合形式呈几何数的增长,扩大了古筝的演奏领域,并且通过手指运动规律、演奏方法的研究,提高了手指的灵活性,使古筝能够自由地演奏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其代表作品有《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山丹丹颂》《晚会》《霍拉舞曲》等。由于赵曼琴没有在音乐学院教学,缺少推广其新技法的平台,因此快速指序技法虽然形成于70年代初期,并在1975年起开始向北京音乐界介绍,1978年起《井冈山上太阳红》被列入中央音乐学院大学教材、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0年赵曼琴应邀在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但经十余年时间,仍无条件通过出唱片、录像等权威方式在全国传播。1986年,赵曼琴携其高徒王中山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赵曼琴的论文《对称与惯性》和王中山演奏的《打虎上山》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使国内外古筝界专家学者第一次近距离地认识了快速指序技法。此后,随着几届快速指序训练班的举办,随着王中山的演奏足迹,随着赵曼琴的作品和演奏家、作曲家们运用快速指序技法创作的作品如《彝族舞曲》《春到湘江》《茉莉芬芳》《临安遗恨》《幻想曲》《西域随想》《溟山》等被相继列为考级和比赛指定曲目,快速指序技法逐渐在全国得到广泛的推广。 赵曼琴创立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彻底解决了古筝不能单手演奏快速旋律尤其是七声音阶快速旋律的缺陷,不仅为古筝摆脱在乐队中的色彩乐器地位、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古筝的指法科学化、演奏方法的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随着快速指序技法的普及,古筝界逐渐采用了双手戴八个假甲弹奏的方式,无扎桩的摇指方式也正逐步替代扎桩摇的方式。 古筝乐曲介绍《湘舞》 此曲作于1996年。作者通过预置的特殊定弦改变了古筝常规的五声音阶弦序,拓展了音乐的表现力,也使音乐的风格和色彩变化更加丰富。 乐曲以湖南花鼓戏音调作为素材,由E--B--E的调性变化和快--慢--快的速度变化将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开始以湘西土风舞的节奏律动从最低音区逐次至高音区反复快速奏出,引出第一主题旋律,这是一段明快、活泼的曲调,其中最具特色的特性音#5音的频繁出现并与#2音形成的呼应对比,构成了独特的调式风格。第二段是慢板,第二主题的调性转到下方四度关系调,音乐情绪抒情、开朗,流畅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地能够感受到俏皮和诙谐,这一段中较多地使用了邻弦同音的按音技法,同音变化的色彩对比以及特性音在音高上细微的游移使得旋律的韵味更加浓郁。第三段是第一段主题的变化再现,情绪较前更加热情奔放,旋律逐渐趋向密集,通过左手模仿打击乐节奏来烘托气氛,并使用以往古筝曲中较少出现的左手带动右手交替演奏旋律的手法将音乐逐渐推向最高潮,然后突慢之后以一句浓郁的、极具花鼓戏风格的音乐结束全曲,使听者回味无穷。 古筝乐曲介绍《东海渔歌》 这首乐曲是曲作者于1975年以东海之滨的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的。 乐曲开始,以连续左手上、下行刮奏衬托右手摇指奏出的号召性音调,展现了一幅大海汹涌澎湃的画面。在引子之后,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右手运用长摇技法奏出多以四度进行构成的开阔优美、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左手则先用琶音与按滑来润饰歌唱性的主题,使之更具有韵味;再以琶音和刮奏的交替出现烘托音乐,将渔歌伴着海浪传向远方的场面真切地展现在听众面前。此后由主题派生出欢快跳跃的对比性曲调,经多次反复演奏后,主题旋律用左手移低八度再现,右手用历音技法奏出颠簸激荡的音型作陪衬,表现了渔民愉快出海的情景。第二部分采用号子的音调,以鲜明的节奏,一领众和的对答式乐句,表现渔民的劳作场面。演奏时要准确把握好谱中的节奏重音,稳定节奏的律动。这里多次出现的渐强、渐弱力度变化,是渔民们在劳作时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的体现,弹奏时应明确地表达出来。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音乐宽广而富于漏*点。随着主题旋律在反复中力度层次逐渐减弱,我们仿佛看到船队在夕阳映照下,伴着歌声满载而归,渐渐远去的优美歌声表达了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古筝乐曲介绍《幻想曲》 这首乐曲以“幻想”标题,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例如“如歌的慢板”段,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在静谧的清晨,山寨中飘来少女的歌声,它是那么的悠扬柔美、富有韵味,使人禁不住驻足聆听;伴随着歌声的仿佛是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铜锣声,它低沉而富有律动的音响,衬托了优美动听的旋律。此处右手的摇指宜采用距岳山稍远的位置,发出较柔和的音色,似有朦胧感;左手不宜用假甲触弦,建议用手指直接触弦弹出浑厚的、近似铜锣的音响效果,与右手飘逸的旋律形成对比。 这一段中接下去的几个部分在音乐进行上是递进式的。歌声由远及近,由柔和转为明朗,力度变化由弱渐强,左手的伴奏音型由简单变得繁复,情绪由平静逐渐高涨。演奏这几个部分时,右手各种技法的触弦位置宜*近岳山,奏出较明亮的音色,与前面的柔和音色有对比。还要注意大量的摇指与其他指法频繁交替使用时,容易出现转换中在力度、音色的连接上不自然、生硬,影响音乐的流畅性。 乐曲的第二大段是“活泼的快板”,它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少数民族群众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从中我们可以听到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小三弦铿锵有力的音响、芦笙委婉动听的旋律以及各种击奏乐器的组合节奏;也能感受到三五成群的舞蹈场景和一人领众人和的宏大场面。这就要求演奏者在表现此段音乐时,要运用不同的演奏技法,使用多种触弦方法,模拟音乐中出现的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把它的特点之一--音色的多样和节奏的鲜明充分展示开来。这一大段的另一特点是调性的变化,D宫--D羽--B宫--D宫的调性布局使得音乐丰富多彩。它通过改变传统定弦而预设出来,在此并不需移动琴码来调整音高,这是古筝音乐创作中在调性变化上的一个范例。演奏此处时应对几次转调时弦位的变化而造成的弦距改变有准确的了解,并进行调整。 最后一段“激动的广板”是在前面音乐多次的酝酿、叠加后爆发出的全曲最高潮,是一曲对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颂歌。演奏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用双手,更要用全身的动作去展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应感到你的演奏就像是大乐队全奏时的音响效果。我个人认为,如果在此处只是弹奏得准确,却没有气势,充其量只能打60分;如果能够调动全身的动作表现出音乐应有的宏大气势,尽管出现了个别的错音,最低也要给85分。不知您是否认同? 古筝乐曲介绍《井冈山上太阳红》 乐曲是作者于1975年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歌曲的原型为广泛流传于江西地区的《采茶谣》。每年谷雨季节,采茶姑娘上山采茶时,总要唱起柔婉抒情的《采茶谣》,来抒发内心对收获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曲调为五声羽调式,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只在几处出现了四度跳进,给人以柔美流畅之感。 这首乐曲的主题由起承转合四个匀称的乐句组成,层次清楚,形象生动。第一、二、四句句尾呈逐渐下行模进,在起转接作用的第三句末,反复出现了向上的回返性音型,具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全曲除主题外,共有五次变奏与再现。曲作者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的运用,赋于各段变奏以迥异的性格特征。第一变奏在主题段基础上,加进了左手的多种作韵技法,旋律委婉细腻,韵味浓郁。第二变奏是在严格变奏思维指导下的自由变奏,乐思以散板的山歌风形式展开。第三变奏是3/4拍子,右手长摇奏出歌唱性的旋律,优美、明朗,犹如在诉说家乡的美景,内心充满无限的自豪感。在一段主题再现之后,音乐进入了最后的变奏,左手用八度音在低音区奏出主题的骨干音,坚定有力,果断而有精神,右手在保持原有结构完整的基础上,采用民间器乐曲中常有的“主题加花”手法在高音区进行变奏,加上快板的速度,有一种“无穷动”的音响效果。 古筝乐曲介绍《阿拉木*古丽巴拉》 乐曲根据同名器乐曲改编而成。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富有歌唱性的行板,表现了勤劳勇敢的维吾尔族小伙子面对倾心的姑娘,唱出内心的爱恋和赞美之情。第二部分是流畅的小快板,描绘出美丽的姑娘在琴声和手鼓伴奏下,为心上人跳起了热情欢快的舞蹈的场面。 此曲采用六声音阶定弦,不同于五声音阶定弦的弦位,弹奏时注意弦位改变后造成的手指触弦规律的变化。旋律在高低音区转换时要准确到位。轮指应弹出清晰的颗粒性以及灵巧、轻快的音色。小快板中有两处在右手弹奏旋律同时,左手移动琴码来改变音高,基本的要求是要快和准,不影响旋律的进行。分指弹奏指序要准确,各指发力要均匀。 ———————————————————————————————————————— 古筝乐曲介绍《洪湖人民心向党》 乐曲旋律素材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几个主要唱段。该剧音乐主要从湖北天沔花鼓戏和天沔一带的民间音乐素材中,汲取富于特色的乐汇创作而成,不仅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有鲜明的性格化音乐形象。 这首乐曲选自《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作为第一主题段,宽广的节奏、婉转悠扬的曲调,抒发了剧中女主人公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情感。演奏时左手的各种作韵技法要处理得富于变化,与右手的弹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优美抒情的音乐风格。第二主题段是坚定激昂的快板,急促的节奏,跳动的旋律,刻画出赤卫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性格和形象。演奏技法上应注意的是:⒈双抹应坚实而又流畅,连续弹奏时给人一往无前的感觉;⒉旋律重音,强调一种坚定的行进节奏;⒊四点和勾托的交替使用应转换自然,不露痕迹;⒋连续三连音,各个手指的力度要均匀,换音区时要连贯。 古筝乐曲介绍《揾英雄泪》 此曲是作者于1985年创作的。曲名取自宋代词人辛弃疾《水龙吟》中尾句。原词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乐曲意在抒写英雄一腔抱负无从实现的失意和感慨。演奏第一部分的慢速旋律时,应注意音乐中的内在张力。音乐汲取河南豫剧中的一些素材,并运用作曲手法进行了提炼。流畅的旋律犹如戏曲中的行腔贯穿其中,多次出现的七度下行跳进则表现了英雄的失落感。在快速的第二部分中,旋律多处在较低的音区,密集的音符、切分音和连续附点组成的飘忽不定的节奏律动,不时在高音区奏出的模仿戏曲中打击乐的音响,以及左手压弦发出的不和谐效果,形象地表现了英雄胸怀鸿鹄之志却又报国无门的焦虑和感触。 古筝乐曲介绍《小河淌水》 乐曲在同名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的基础上编创而成。原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主题分五个乐句,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且具云南地方风格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美丽聪慧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化作动人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古筝在定弦时将F调的高音3音生高为高音4音,这个高音区与下面几个音区形成两个调性的对置,演奏前请注意这种非常规定弦。演奏慢板段(第一主题)时,着重掌握好音色的变化和力度的控制,通过左右手协调运用,充分地将悠扬、抒情的曲调和委婉、柔美的情感表达出来。小快板(第二主题)要强调节奏的律动,旋律中的重音应突出。反复出现的对答式乐句,好像阿妹与阿哥在对歌,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情绪逐渐高涨,继而引出主题再现,宽广、漏*点的旋律将音乐推向高潮。 古筝音乐《汉宫秋月》介绍 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及演奏形式,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蒋风之整理并演奏的《汉宫秋月》,作了很大删节以避免冗长而影响演奏效果。其速度缓慢,弓法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的多次出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 江南丝竹《汉宫秋月》:采用的原为“乙字调”(A宫),由孙裕德传谱。原来沈其昌《瀛州古调》(1916年编)丝竹文曲合奏用“正宫调(G宫)。琵琶仍用乙字调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发了古代宫女细腻深远的哀怨苦闷之情。中段运用了配器之长,各声部互相发挥,相得益彰,给人以追求与向往。最后所有乐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现出中天皓月渐渐西沉,大地归于寂静的情景。 琵琶曲《汉宫秋月》:又名《陈隋》。以歌舞形象写后宫寂寥,更显清怨抑郁,有不同传谱。目前一般是据无锡吴畹卿(1847-1926)所传,但刘德海加上了许多音色变化及意向铺衍的指法,一吟三叹,情景兼备,很有感染力。 古筝曲艺术欣赏 作品简介 《春江花月夜》:此曲根据琵琶大曲《夕阳箫鼓》改编。最早刊见于清代光绪21年“李芳园琵琶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地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地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副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雅淡丽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剑门春意浓》:本曲主要描写四川剑门地区的风光,生动的表现出该地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一片欣欣向荣的繁闹景象。 《蕉窗夜雨》:筝独奏曲,中州古曲。软套(重三六)音阶。乐曲的标题可能取自宋词;“只知愁上眉,不知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逗晓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流连住。”主题的旋律幽雅,速度缓慢,常以滑音和颤音润饰,表现了一种静谧、安适的意境。全曲恰似一幅工笔精细,素色淡雅的水墨画,引人入胜。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首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上,与其它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已在欧、亚、美各大洲演出,并以其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香港艺术家们把它改编成高胡协奏曲,清唱及舞台剧,美国的舞蹈家还根据它改编成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八十年代初,彩蝶又飞过海峡,台湾唱片厂翻版出售<<梁祝>>,受到普遍欢迎,台湾刊物还发专论评介,引起各界人士很大的重视。香港唱片公司由于该片发行量超过一万张和两万张,曾奖给作者金唱片和白金唱片。如今<<梁祝>>已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了。 《临安遗恨》是我国第一部突破流行模式,在音乐中融合历史背景、人物剧情和舞蹈场面的故事性很强的古筝音乐电视作品。该作品从三个层面刻画了岳飞由立志报国、征战沙场到下狱临安、痛饮御赐毒酒的悲壮人生历程。 这是首及富民族特色,旋律优美的历史题利的现代筝曲。用筝乐演绎民族英雄岳飞,在临发(今杭州)大理寺狱中的一段感情经历:有人回忆金戈铁马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激昂壮烈;有怀念身处水火的黎民百姓、慈母妻儿的似水柔情;有对自己遭诬身陷囹囵的难平悲情...乐曲起伏变化,既有大开大阖氛围的渲染,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内心刻划。 它是由作家何占豪先生在1990年发表的中阮协奏曲,1992年将其改为古筝协奏曲。这首古筝协奏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 曲子在悲壮激昂的钢琴前奏中开始,由忧伤到悲壮,由轻缓到强烈,行曲采用大量的长摇、左手大幅度刮奏和大量激昂的华彩、重音和弦,配合对比鲜明的速度、力度变化,使全曲充溢着壮悲的基调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她对这个曲子完美的演绎将听众的思绪带会到那个亡国之前回光返照的混乱年代,民众迭起的抗金情绪也没能挽回颓败的南宋王朝,英雄亦逃不过,成为历史之潮的祭献品。结束句好似一声长叹,我们听到英雄在魂归末路的时候余恨未了的无奈引发出的感慨。 整个乐曲旋律独特、新颖动人,既刻划出如诗如画的意境,又演染出热烈恢宏的气势;既富于浓郁的民族韵味,又透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民乐与西洋乐较完美的结合,是作曲家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里的一次成功尝试和大胆突破,使人有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之感。 《竹楼情》:优美动听的旋律和音色,展示出一幅醉人的傣乡风情画卷,让人仿佛走入滇南那片热带丛林,领略到那湛蓝的天空、翠绿的蕉林、暮归的牛群、傣家的竹楼所透出的一片祥和与宁静,聆听到边疆儿女发白内心的欢歌笑语…… 《乡韵》:婉婉乡音、悠悠乡情,道不尽对故土的眷恋,诉不尽对故十的深情,这是一首极富韵昧的古筝协奏曲,作品以陕西地方音乐为素材,创作手法简练明畅,生动的旋律、浓郁的韵昧、跌宕的情绪、清晰的配器,使这首乐曲成为秦筝作品颇具特色的佳作。 儿童古筝教学心得 以趣漏*点引人入胜儿童古筝教学心得 古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形制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深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引导儿童学习古筝,对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充分感知中国筝文化的丰厚底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儿童正确地步入古筝艺术的殿堂?结合这几年古筝教学的实践,我总结成以下四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 以琴激趣,点燃孩子们的学琴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伊始,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古筝充满了极强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教师应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应抓住儿童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在教学时,可采用融技巧与乐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注意用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采用演奏和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举行一些汇报演出,让孩子们在准备练习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教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形象化,把枯涩的概念优美化,使知识性和趣味化相结合,教育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循序渐进,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古筝的学习,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过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才能水到渠成地让孩子们扎扎实实地掌握古筝演奏技巧。 循循善诱,培养孩子们的乐感与表现力。教师在培养儿童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习古曲《渔舟唱晚》时,笔者先把乐曲的意境作了形象的描述,然后再分段讲解此曲的演技处理:开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之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分析鉴定能力。 精益求精,增强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一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此,在乐曲教学过程中,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让学生成为复制品。当学生学完中级教程,识谱、演奏技能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就要注重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演奏之前,要大致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视角和情怀。而教师应积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创设易于产生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艺无止境,法无定则。要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古筝《清江放排》乐曲简析 此曲创作于1975年。乐曲以奔腾的清江流水和放排工的豪迈气概为主题,在气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引子之后,第一段主题采用鄂西民歌为素材反复变奏,旋律抒情悠扬,抒发了放排工沿江顺流而下时幸福、自豪的愉悦心情;第二段曲调深沉伤感,是放排工对昔日劳作在清江上放排的父兄苦难生活的回忆;最后一段是主题的再现和变奏,描绘了他们欢乐的劳动场面和在惊涛骇浪中闯险滩战激流的情景. 乐曲的曲谱在2001年之前出版的多个版本中,定调均记为1=C,中间转为1=G再转回1=C,这是曲作者在创作时根据当时转调筝的基本调高而定的。在绝大多数演奏者使用基本调高为D调的古筝来演奏此曲时,原来的定调就造成了需转换调高的不便,并给一些学习者带来了困惑。2001年初,古筝教育家许守诚先生整理了此前的曲谱,使之更加准确、详尽,并将整理后的曲谱提供给本书使用。乐曲第二段由D调转到A调时,只需把D调的中音do移低半音变成A调的中音mi即可,不必将每个音区都转调.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浅谈古筝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之美称,它曲目丰美,音韵古雅,风格多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古筝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其艺术价值如何,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优秀的古筝演奏往往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身临其境,情景交融,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作为学筝者,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笔者就自己在古筝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首先,熟练掌握和运用古筝弹奏技术,尤其是乐曲的基本弹奏技巧。学生对古筝艺术的深入学习和进一步掌握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没有它,完美的音乐表现力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各种指法的训练及练习曲的勤奋学习是完全必须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弹奏不同力度、速度、不同长度、难度的作品,才有可能传达作品的意境。古筝演奏讲究“以韵补声”,演奏者左手的“吟,揉,滑,按”等技法,对演奏的音乐表现力有着重要作用,这都需要在大量实践中才能掌握。在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如松弛自然的演奏姿势和状态,灵活而有控制的手法,良好的音准和优美的音色,以及对作品风格,韵味的正确把握等。 第二,增强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提高文化修养,做到理性和感性同步。既要教授音乐理论和古筝的弹奏理论,又要讲古筝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古筝演奏是感知、审美和传情的艺术,学习曲目就要反复读谱,背谱,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内含的感情及作品风格,特色、调式、和声、结构、力度、高潮等乐曲整体特点,在此情况下运用熟练的技巧,演奏出的乐曲才会富有感染力。这里强调一点,大量练习曲的训练,不能代替对乐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否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违背了音乐艺术美学中内容决定形式的重要原则。因此,要学生多了解作品的背景,时代特点,讲授文学、历史、美学、哲学诸方面知识,培养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的情感,提高驾驭艺术的表现能力,获得艺术的灵感,真正使作品得到艺术的表现,这也就是所谓“音由心间出,功夫在弦外”。 第三,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保证。演奏者的良好心理状态应当是临场发挥时能够沉着冷静而又热情大方,既能全神贯注地投入,情感又能得到自然的流露,甚至超水平地发挥。而紧张的心理状态往往引起演奏者动作僵硬,思维停顿,发生错误。教师应当在学生一开始学习古筝时就帮助其分析紧张的原因,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加演奏时感情的投入,仔细体会乐曲的美感。当然,扎实的基本功,对乐曲内容的充分把握有助于建立起演奏者的信心,但感情的投入同样必不可少。学会将生动的音乐发自内心自然地流露出来,才会感动听众。音乐表现不是将表演作为外在技巧的显示和夸耀,而是用与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和心态去体会和展示音乐艺术的魅力,达到忘我的程度,感动自己,并通过这种交流形式感动听众。 总之,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要求我们在演奏中尽可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努力挖掘作品的内涵,以神带心、以心带情、以情带声、以声带形、心手合一、情景交融。但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学习曲目,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状态和不良习惯;同时,也应当建议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练习,多听多看,丰富各方面知识和舞台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水平。 古筝曲《月照残荷》赏析 王君天一,夜观荷池。凛深秋之清气,见败荷于池中。秋月在天,其辉清冷;池内残荷,败叶枯茎;淤泥满池,污其残荷;天一心动,低回沉吟,吟而有叹,叹而赋曲。加之秋风,摇曳残荷,更增寒意;回顾夏荣,已无存矣。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1)”相较而恍如隔世。于是残叶干裂,残茎干瘪,浑身战栗,了无支撑。左偏右旋,宛若醉汉;时伏时起,恰如残灯;伏而复起,浑身泥泞;为秋风吸刮水分,为污泥污遍全身,为秋月照其尴尬,为世俗无暇顾盼,为愚夫落井下石而攀摘刀削。其情悲,4,7,其心颤,4,7;唯悲而泪止,唯颤而定神,继之以呻吟,呻吟而复振。缘于何也?缘于根也。其根未死,其身有望;来春始发,其下必茂;茂之不易,荣之惟艰。顾而叹之,自叹美则美矣,其如欧阳公为杨阗作“好学有文,累以进仕举,不得志(2)”之喟叹也。 此曲为三段体,前后呼应,哀动霄汉;中部激越,飙若奔马。此所谓郁积勃发,怨气喷射。直且真矣,宜乎处“魏征忠直,正因陛下是明主(3)”之势。曲意亢直,于亢直中见诚勇;曲意哀婉,于哀婉中抒郁闷;曲意无奈,于无奈中寻转机。七尺男儿,穷而不堕青云之志;行胜贾谊(4),悲而善保天赐之躯;曲成名就,终而幸逢知遇之人,幸也,宜也。此即王充所谓“学不宿习,不可以明名;学不宿著,不可以遇主”(5)者也。 残荷虽残,荣时为物所忌。其花之美,野草不较而拙。美恶既殊,难于共处。残荷虽枯,期于来年;大道所行,不顾细小。敬宗有言:“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而行者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而盗贼恶其光辉。是非且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绝。人身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6)。”心术不正之物,必毁有道之士;藤蔓荆棘之属,必谤荷花之美;屈原峨冠姣美,谄邪诬之“好淫”(7)。如此相妒,何世不然?残荷身陷淤泥,为秋风所损折,其如雄杰伟岸之士,当穷之时,庸人匹夫得而辱之;龙近旱岸,草芥虾蛤得而戏之。残荷为秋风所忌,损折之;为淤泥所妒,污墨之。宜也。荀卿有言:“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贼也(8)”。荷于众物,色过之,才亦过之,岂非正义直指,勇行大道而为物所谤者乎?古人有言:“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忌(9)”,而为异志者妒之、忌之、怨之、毁之、谤之、中伤之,宜也。若以贤者而论,恰如王充所言:“御者愿摧王良之手,弦者思折伯牙之指”(10),也即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者也。 观其曲,见其情。王君天一,如古人寄情于残荷而慨然有叹,此非欧阳公论梅圣俞“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颠水涯之外(11)”乎!而曲之委婉,情之抑郁,意之萦回,思之牵肠挂肚,以滑颤推揉手法形其内心之颤抖,此志之不申之忧思也。失侣者远望,形孤也;志之不伸,途穷也;其曲瑰丽,悲苦成精也。又岂非欧阳公所谓“愈穷则愈工(12)”者乎!曲成于笔,形成于著作,音闻于丝竹,道行与宇内,尚可聊以**,恰如“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辒英雄泪(13)”。自古至今,怀瑾握瑜者,皆发奋而为。史迁有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4)”,如王君天一,其是之谓乎?若似此,此即王君天一,以其郁郁,一发而不可止,宏篇大曲,乃于幽微发愤之作乎!虽为中伤,苦中功成,今生今世,可以无悔。荀卿曰:“事莫大于无悔(15)”,足矣!(作者:戈青) 注解: (1)见柳永《望海潮》。 (2)见《古文观止》欧阳修《送杨稹序》。 (3)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册120页。 (4)贾谊,西汉文帝时政论家,有王佐之才。因上疏欲变革陈旧,遭先朝大臣谗毁被贬为梁王太傅。梁王年轻,好游乐,堕马而死。贾谊哭泣岁余而死,年仅三十三岁。此即不善保身,志大而量小者也。 (5)见王充《论衡》。 (6)见《贞观政要》。 (7)见《楚辞·九歌》。 (8)见《荀子·君道》。 (9)(10)见王充《论衡》。 (11)(12)见《古文观止》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13)见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4)见司马迁《报任安书》。 (15)见《荀子·议兵》 从浙派古筝艺技法说起 摘要:通常被人们称为“浙派”的古筝流派,实际上是泛指历史上流传于浙江、江苏、上海一带的筝艺。分析浙派筝艺的技法,或许能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得到某些启示。 关键词:浙派古筝;演奏技法被人们通常称为浙派古筝的流派,实际上是泛指历史上流传于浙江、江苏、上海一带的筝艺,又称杭筝,武林筝,它是吴越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分支,也是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本文拟从分析浙派筝艺的技法入手,或许能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得到某些启示。 一、从《战台风》谈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筝曲《战台风》以既能弹出人与自然搏斗时众志成城的场景,弘扬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又能表现雨过天晴的优美清新,揭示人与自然最终和谐的追求,从而获得以富有“时代性”和技术创新见长的肯定。这一时期,为全国古筝各流派所推崇和盛传。尤其是用左手拇指、食指捻压弦,右手摇指的扣摇手法模拟的风声,自如地把快速点弹与扫摇手法中强有力的节奏进行了连接,使听众产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成功地表现了台风到来人们奋战时紧张激烈的场面,震撼肺腑,激动人心!同时把浙派筝艺的技法推向新的阶段,在曲目创新上形成一个飞跃。由于传统技法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为古筝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融入了现代气息。 水有源,树有根,当我们赞赏王昌元创作筝曲《战台风》成功时,自然要缅怀她的父亲王巽之这位天才的浙派传人。五十年代末,王巽之先生与他人合作就将古筝改良为二十一弦筝,有了较大的共鸣箱,创制了尼龙弦,使古筝具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1956年,王巽之先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学工作后,以他为主,协同一批当时的学生对浙派筝曲的曲谱和演奏技法开始了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由于他善于吸收,勇于创新,许多新的技法被使用于乐曲中,使之逐渐成熟而成为流派特色。在六十年代他与陆修棠先生合作的《林冲夜奔》就有了许多技法上的创新。此曲一开始,左手食指下型,大指上型的刮奏与低音区和弦配合,加上左手连接三下的点音技法,为林冲遭迫害出奔时百感交集的情景拉开了序幕,紧接由昆曲旋律为主线的大段长摇技法与左手揉吟按滑的配合,充分表现出林冲有家难回,有国难投的凄凉心绪,特别是在左手按出级进的半音反复与右手长摇的配合,对弹拨乐器古筝在点连成线的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使听众感受到了昆曲唱腔中表现哭喊的生动形象,以及林冲犹豫不决、恍惚矛盾的心态。由于长摇技法运用的成功为第三段《暴风雪》中表现人与暴风雪搏斗时的扫摇技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这段暴风雪的扫摇技法中,他首先用了反复记号和跨八度的音区交替以及双手轮流大刮奏,最后加入右手长摇左手大按颤的配合,为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表现展开了宽阔的空间,仿佛那一刻林冲所绽放的生命活力的能量,把整个大地都震撼了。这种摇指加左手传统技法的结合效果犹如撕裂灵魂的呐喊!最代表本质力量的律动,也是最自然最真实地从内心爆发出来的亮点.《林冲夜奔》这首筝曲,层次多变,气势宏大,情景交融,个性鲜明,感人至深。 二、专业教学中的科学训练:宋代诗人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哲理性很强,作者意在申明一个辩证的道理:主体与客体构成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人是主体,琴是客体,只有主体(手指)作用于客体,才能产生琴声。单单强调一个方面,就像在手指上听音乐、让琴在匣中响是不可能的。这也说明了科学的技法训练是何等重要。俗语说:分寸是能力,尺度是水平。七十至八十年代涌现的新人新作与高校设立古筝专业以及浙派筝艺技法教学的科学训练是分不开的。 浙派代表人物王巽之是层次较高的文化人,他不以弹筝为生,弹筝更多地是追求修养。他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古筝,很富于创新精神。他带领和发动学生们参与对浙派筝艺的曲谱和演奏技法进行较系统的整理研究。对《高山流水》、《月儿高》、《霸王卸甲》、《海青拿鹤》等乐曲进行研究,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在把握筝曲之魂的同时,各自都有发挥个人特点的演奏谱,形成了竞相争鸣的景象。充分展示了与时代相结合,与传统相衔接的千姿百态的艺术个性。从意境的表达、情操的陶冶、技法的灵活等各方面提倡创造性,尽管演奏谱不尽相同,却都各有自己的精彩。因而造就了一支既在传承关系之中又具有创造性的学科队伍。 另外如浙派的孙文妍老师,她从六十年代开始就在上海音乐学院从事古筝教学与研究。她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切入,从乐曲以及技法的另辟蹊径考虑,还是从专业教学角度来要求,都需要坚实的基本功来支撑。为了有助于学生对筝乐独特的美有细致的了解,她在讲解浙派筝艺的技术难点时,都力求认真分析,尽力提供信息真髓,循序渐进,如细致讲解弹拨“点子”的训练要领;戴义甲的基本要求;力点循环线路;各类技巧的手指活动程序;气息与器乐演奏的关系;乐音力度与重量的关系及掌心与弦、弦与手臂的距离在分寸和尺度上如何掌握等等,她总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特点,因材施教,以严谨的教学探索艺术表现的完美性。特别是借助于由点、线、面表现出来的筝艺技法对音乐达到整体的把握,达到既自由运行,又保持内在的平衡,不同的织体层次,形成山峦起伏、跌宕有致的生命运动,的形态,具有寓多样于统一的艺术效果。孙文妍老师也深深受益于其父琵琶演奏家孙裕德先生,对琵琶和三弦、扬琴以至西洋乐器的演奏都进行了剖析,取其精华。鼓励学生提高技法质量。她的代表性曲目《将军令》应该说是浙派筝艺演奏技法革新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此曲一开始是右手密集的强有力的长摇旋律与左手十六分音符的快四点技法的配合,弹奏出古代将士威风凛凛的气势和雄壮有力的号角声。这种双手配合的独特效果在当时应该说是只有浙派的训练才可以达到的。时至今日,为了增强演奏时的指力控制,采取这一种技法训练也是行之有效的。在保持传统韵味的第二部分,为了表现将军诙谐风趣,足智多谋,威武中不失文雅的风度,在中指弹奏时加快按音和乐句尾音加重按音,与第二乐句相连接,使徐缓的旋律中,委婉细腻,轻盈中时有提神的亮点,增强了音乐的连贯性,这一部分篇幅不长,但却给听众留下了传统的吟、揉、按、滑所形成的余音缭绕的深刻印象。从第三部分开始,是技巧的大发挥,在这后三部分中,将浙派的双手训练快四点、快点弹、点指、长摇、按弦、扫摇等等都运用得淋漓尽致。此曲的速度必须适应“行进”和“激战”内容的要求,是一路加快的,开始是一分种80个四分音符,最后达到每分种160个四分音符。演奏之难度可知。克服难关靠的就是严格而科学的基本训练。 令人欣喜的是,古筝技法是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走进二十一世纪的。就拿“摇指”这一技法来讲,上世纪末,长摇、短摇、扫摇、双摇等技法已经相当普及,在2002年8月的南京中国国际古筝研讨会上,我看到了三指、四指、甚至五个手指都可以摇指的表演,摇指的技法还应用在双手同时进行,右手能做到的,左手通过训练也照样可以做到。与此同时,其它一些技法如:快夹弹、快四点等,目前也都在原有的指序中得到了扩展,为新时代的演奏开辟了新的天地。 三、技法与观念:新的技法是一种现象,新技法在体现时代精神方面的确起到了巨大作用。可是,难道时代性就表现在技法方面吗?透过现象,我们需要探索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使新技法得以成功? 艺术作品传递的是人的信息,按照信息论美学的解释,其中是由语义学信息和美学信息这两个互相区别又互相渗透的部分组成的。我们把语义学信息理解为形象思维的语言,这意味着艺术作品在“说话”。美学信息也就是信息的形式美,这意味着艺术语言中包含着形式美的创造。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究竟传达了什么信息呢?说话的人是生存于一定的社会中的历史的人,他必然是传达着关于他与世界的关系的信息。其中包括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他的生存状态,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依照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时间性”的分析,过去、现在和将来从来不曾分开。过去即“曾在”,正是历史即“曾在”造就了现在,过去就积淀在现在之中,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就是由过去的历史原因所形成的。现在中包含了未来的可能性,未来可能如何,就是包含于现在之中的“能在”。他标志着主体对于未来的策划和向往。观念必然要表现在对时代精神的理解上。从这些艺术的创新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这些作者对于今天的时代精神的理解——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发图强!这就是我们的时代精神!高瞻远瞩,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中华民族经历了备受屈辱的一百年。对于这一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有人怪孔夫子,奇怪的是孔子在全世界受到尊重,而唯独在自己家中受到责难。咒骂自己的祖宗的极端表现是,有人说,中国人该换人种了,否则是没有希望的。这些奇谈怪论究竟只是一些病态的畸形的心理,绝不代表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是有志气的,一百年受列强压迫,没有灭亡,没有折断民族的脊梁,反而有了今天的神舟上天!爱国的中国人有着同样的志气。中华民族的音乐必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在有志气的音乐家身上看到的正是这种精神。当然,仅有一种良好的愿望,未必就能成功。 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话是富有启示意义的。“有二十分见识,便能成就得十分才”;“有二十分见识,便能发得十分胆”;“盖才胆实由识而济,故天下唯识为难。有其识,则虽四五分才与胆,皆可建立而成事也。然天下又有因才而生胆者,人因胆而发才者,又未可以一概也。”(《焚书,杂述》)前辈们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的见识和胆略! 见识首先就表现在如何看待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方面。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没有用了者有之。认为传统好得不得了,不可逾越者也有之。但是,盲目自卑和夜郎自大都不是真正的见识,而且二者都忘记了当代艺术家自己的责任。传统需要发展,而发展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为创新就必须彻底抛弃传统的观点是错误的。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就是因为人类有自己的文化历史的传承关系在,我们可以在前人停下来的地方继续前进。我们的起点就在前人已经到达了的地方,这对于我们来说恰恰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继承传统是创新的前提。有没有这个前提是大不相同的。古筝艺术的进步,头一条就是由于继承了传统。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筝艺传统没有整理和研究,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完成的必要的任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这就是前辈艺术家走过的路。 艺术是永恒的创造,尽管它是第二性的东西。我们的客观存在的时代才是第一性的东西。正是这一唯物主义的观念,使我们懂得,我们生为当代的中国筝人,就应当创造出无愧于今天的中国的新的筝艺,承前启后,与时俱进,为后代留下一份我们的棉薄之力。这就是前辈艺术家给我们的启示。 古筝曲《姜女泪》之演奏 《姜女泪》古筝独奏曲,亦名《长城调》,是陕西流派重要代表古曲,它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陕西流派风格而广受大家欢迎。1979年周延甲先生在编创此曲时,受景观“姜女庙”的影响,把曲名改为《姜女泪》。他认为这样更直接,更准确。也不会使人去想“长城谣”、“长城长”等以长城为题的别的作品。可以说,一千多年前的筝曲《长城苦》,在今天又通过《姜女泪》重新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作为地道的陕西传统筝曲,《姜女泪》基本上是秦声迷胡(也叫“眉户”)音乐中的《慢长城》、《快长城》、《长城间奏》等声腔和曲牌的连缀而成。全曲分为四部分:①引子,哀怨的散板,像戏曲中的滚白,由低音而高音的上下两句构成,警示了盂姜女悲戚苦痛生活的描述;②《慢长城》,悲苦的较慢的慢板,从26小节后,速度渐快,情绪渐趋激动。直到节奏快一倍的第50小节;③《哭长城》是哭诉的快板,像戏曲中的流水板;④《哭长城》旋律简化了,情绪更强烈了,是愤懑的快板,后边(即第147小节后)是《长城过门》的变奏,紧接主音(徵)和正(商)副(宫)支柱音的强调,把音乐推向高潮而结束。 在音乐材料上,《姜女泪》的第①部份的引子是作者加的。第②③部分,是乐曲的主体,来自《东路迷胡唱腔及伴奏》(张长兴编著)和《眉户教材》(乔荣堂传谱),其节奏和旋律基本保持了原貌。第④部分是第③部分旋律的简化,又用了扫摇技法,加上3/4节拍,和双手拨弹把音乐推向高潮。 《姜女泪》的音乐风格浓郁,弹好此曲,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音阶、调式和旋法进行。陕西筝曲的音阶,分燕乐音阶和清乐音阶燕乐音阶中的两个偏音,Fa要微升,ci要微降;清乐音阶中的Fa、ci两音是原位的。在演奏中,Fa、ci两个偏音上必须强调颤音,甚至重颤,在旋律进行中,上行时偏高,下行时偏低。旋法进行时,下行多级进,上行多跳进,两个偏音下行时,mi上带Fa,la上要带ci,燕乐音阶又叫苦(哭)音,清乐音阶又称欢(花)音。《姜女泪》全曲属苦音。在声腔体徵调式的旋法中主音上方强调小三度,下方强调大二度就是苦音调,反之,主音上方强调大二度,下方强调小三度,就是欢音调。 (二)、“秦筝多撮弦”,大指多按颤。撮弦是筝这个乐器的惯用手法,北方筝多用夹弹、利于左手滑颤效果的发挥。左手大指和食中名三指的交替频繁按颤揉滑,或八度、或四度、三度二度不等,是音乐连续的必然。旋律保持蜿蜒不断,这是陕西筝派的特点。 (三)、上下滑音要缓慢,使旋律悠扬连绵,奏出弓弦乐器上搂弦变音拖腔的效果,达到重韵轻声的目的。就像汉字的发音,声母韵母,相拼或快读,有声有韵,声韵结合。不可强调提弹的方法,颗粒性强的发音效果,不适合陕西的苦音乐曲。浙派名家王巽之先生生前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情”(1962年3月15日《文汇报》)。音乐评论家肖兴华先生说“陕西派多为抒情性的歌唱”(1982年9月《音乐生活》),都是这个意思。 (四)、陕西筝曲属声腔体旋法,乐曲中,旋律与间奏(过门)往往混为一体,都应视为音乐的组成部份。处理好力度、速度的变化,使音乐表现完整而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如第26小节起要弹得象一个渐强渐快的长音一样,自然地连接到下面强的乐句,形成一个小的高潮。 (五)、一切技法都要服从于调式色彩的要求。苦音调旋律下行时,要慢滑,像弦乐器上的慢“滑”。只强调按滑颤的那根弦,别的弦音只是个衬托。 回顾中国筝乐历史,唐代筝曲、筝技已发展到相当的高度,而相比之下,我们在中国传统的学习和研究上确实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姜女泪》只是在传统继承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希冀各方筝人能在继承传统上能获得更火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开拓,繁荣古筝事业。 弹古筝运指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手指是主要运动部位。如何控制手指呢? 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肌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肉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掌握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地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既不美观,又影响其他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地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弹古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要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练琴十记 1:如果节奏和基础动作有问题,那么其他方面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2:任何一个基础动作练习不好,都会导致将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手指到位不好、不够直立压弦,那么除了演奏把握性会受影响,圆滑音的质量也没有保证,然后所有关于圆滑音的装饰音也同样会有问题,左手独奏也会变的极难弹奏了。 3:为一首乐曲确立指法前非常谨慎,指法对弹奏的影响比一般习琴者认为的要重要的多。但是一旦确定了指法,那么在以后的练习里一定要严格做到,尽快的养成弹奏习惯。 4:不要随便的否定或接受书上其他演奏者的指法标注,一定要明白一个指法的含义以后再接受它或否定它。如有没有声部连接、音乐色彩、方便演奏等等的意义。 5:一个不好的指法常常包含了指法连用,安排指法时候要特别的注意。所谓指法连用就是右手的同一指接连的使用(除了p指),所以一定要交替使用;左手同样有这个问题:同一弦上的的同一指可以连用,但是不同弦之间的一定尽量避免。 6:每个阶段以至每次的练习都要有清晰的目的,如果练习的是音阶,那么可以考虑练习目的是音阶的起伏还是速度或是其他的目的,然后再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练习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练习才能算是高效率的练习。 7:如果练习时间不很多,但是又有几个练习类型要练习,那么应该一次就集中练习一个类型,下次再集中练习另一个类型,这样的效果要好于一次练习好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乐曲的练习。 8:慢速练习对于练习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注意在慢速的练习时,音乐的乐句呼吸和起伏同样也要做出来,不然到了乐曲正常的速度的时候,这些就会因为养成了习惯而做不出来了,而且因为慢速练习在练习里占很大的成分,如果不注意音乐表情,将会养成很不好的习惯,慢慢的音乐就会失去活力。 9:在不能准确的完成乐曲的每一乐句的节奏下,先不要做一些自由式的处理。任何一个演奏家对某一部分自由处理时,他也可以弹奏那个部分的准确节奏,在明白准确节奏的基础上做自由处理,才是有源之水。(p.s其实大部分的西方音乐可以做的自由处理并不是象一般琴友想象的那么多。 10:时常可以见到很多琴友问如何去选择练习曲或乐曲,没错“选择什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弹奏”,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练习或演奏;而最为重要的是“表达什么”,即使有很好的乐曲,有很好的技术去操纵它,但是如果忘记了要“表达什么”,这样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其实这种情况在器乐演奏相当的常见;由于器乐的演奏技巧具有相当的难度,为了完成好一个乐曲,我们会对很多技术或处理的细节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注意力:”谨毫发者失仪“,在对细节雕琢中,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演奏音乐了、、、、、也就是常说的:他在弹奏,但是他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所以,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弹奏的音乐要表达什么,如果实在无话可说,那么还不如保持沉默。 客家古筝曲《蕉窗夜雨》 《蕉窗夜雨》是我国广东客家古筝艺流派中的代表曲目之一。 客家古筝曲的形成,源于公元4世纪左右,当时中原地区人口南迁,“音乐随人”,于是中原的古筝艺术被带到了广东客家地区。经过历年来与当地人民的文化、语言、习俗等的融合,形成了既保留中州古乐庄严肃穆的余韵,又富有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的独特风格。《蕉窗夜雨》是以客家“丝弦音乐”的合奏形式(由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组成),经过历代客家筝人的发展、提炼而形成的古筝独奏曲。20世纪30年代,经过客家筝曲大家何育斋先生来上海传艺,以及50、60年代,被誉为客家筝派代表的罗九香先生(何育斋的高足)在北方艺术院校的进一步推广,使《蕉窗夜雨》成为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专业教学及国内外舞台上的重要独奏曲目。国内外出版的不少古筝独奏专辑录音合带以及唱片、激光唱片都选录了《蕉窗夜雨》一曲。 《蕉窗夜雨》古朴、典雅、流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酷如一副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充满着客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哲理。《蕉窗夜雨》的作者已无从考证。据传此曲源于宋代,是描述旅居他乡的伊人在万籁俱寂、夜色深沉中,聆听雨打芭蕉的淅沥声而引发的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全宋词》中所写的《浣溪沙》:“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沙窗外有芭蕉。”可说是此曲的最好的注释。 《蕉窗夜雨》全曲只有三十四小节。经过已故筝艺大家罗九香先生以对客家筝曲的精深研究,对调骨(旋律骨干音)加以变化,由抑、扬、顿、挫的最佳布局以及速度的徐疾转折的独特安排,将个曲反复五遍演奏,使其成为古筝曲目的一代绝响。《蕉窗夜雨》第一、第二遍采用较为自由的4/4拍的慢板。缓慢、平和而雅致,重在抒情。右手弹奏出的浑厚、多变的音色与左手吟、揉、滑、按等技巧的结合运用,精美而微妙,并以旋转骨干音“添字”和“延续滑音”的手法加以充实。精确地表现了“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的思乡之情,诱发听众联想的意境。 自第三遍起速度开始加快,转入2/4拍节奏。旋律下降到低音区,而旋律骨干音则连续采用切分节奏加以变奏。浑厚浓重、铿锵有力的主音、下属音和属音,配以勾指技法形成的和弦低音与富有动力的旋律浑然一体,有雷声阵阵之感。 第四遍旋律移向中音区。骨干音连续扫弦“加花”的技法来修饰。由于加花的音符不超过四个音,其古朴曲雅的音色与前两段的慢板保持了风格上的统一,完美地描绘了秋雨绵绵,“碧沙窗外有芭蕉”的诗情画意。 第五遍的旋律速度更快,旋律在高音区上弹奏。旋律骨干音发展到中指勾指技法起板,先勾后托的八度大跳进一步发展为有板无眼的“板后音”(切分)。突出了后半拍,使曲调洒脱飘逸,清丽明亮,旋律更加充实。虽然力度较三、四遍时为弱,但却将全曲推向高潮。雨打蕉叶声尤如珠落玉盘。特别是结尾的最后两个音以八度附点的大跳结束在商音上,给人以雨声停息,夜色朦胧的宁静之意,虽曲终而余韵悠然。 《蕉窗夜雨》充分利用了古筝较宽广的音区,巧妙地以旋法变奏等技法使旋律具有多声部的立体感,既发挥了古筝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点,又使旋律更加充实和丰满。罗九香先生以不张扬、不吵闹、不取宠的大师风采弹奏此曲,虽然全曲重复了五遍,但却没有重复、冗长的感觉。这正是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特点之一,也是《蕉窗夜雨》使人百听不厌的奥秘。 本质考察及审美细节把握 古筝乐表现的本质考察及审美细节把握 摘要:古筝乐表现的本质考察一是要对作品本身构型的阐释具备合理性;二是要对整个演奏动态过程(声音、节奏、速度等)的把握有所依据,并通过准确的理解定位、宏观的分析视角以及感性的方式予以实现。而在审美细节把握上则应注意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强而不燥、弱而不虚;忘象取意、得意忘形的分寸,以求筝乐的适度表现。 古筝乐表演自从获得独立的品格以来,演奏者们一直凭借音乐创作的物质留存———乐谱文本进行研读和恰当阐释。然而,作曲家通过乐谱所带给演奏者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解读乐曲之前对乐曲整体表达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过程,并遵循一种较为普遍的审美取向对乐曲表现进行再创造。如何在乐曲的表现上构建完整的创造思路?以及如何恰当把握具体的音乐审美处理?应该说是演奏者的共同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与感悟,从筝乐表现本质的考察和筝乐表现的审美细节把握两方面予以思考,不妥之处,请提出批评。 一、古筝乐表现的本质考察 古筝乐作品之所以能够呈现出神采各异的美,是通过筝的乐器属性和文化属性来实现的,并通过音乐表演这一运动过程来完成。如何做到在筝乐表现中抓住本质?一是要对作品本身构型的阐释具备合理性;二是对整个演奏动态过程(声音、节奏、速度等)的把握要有合理的依据。 首先,对一部作品的准确定位应来源于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说对作品的思想性、音乐性、画面感等准确的分析,决定后来对音色、力度、速度的选择以及情感投入的分寸。就拿绘画来说,当我们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中所透漏出的永恒魅力所折服时,岂不知达·芬奇除了绘画,还是一个造诣颇深的解剖学家、发明家和建筑学家。他的永恒不仅源于艺术灵感的闪现,还应该说源于理性的构图设计,比例上的严格把关,透视上的极致把握,以及色彩的分寸运用。那么,我们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如画家手下的笔,首先应仔细研读乐谱,了解作品的基本框架、曲式结构以及作曲家细微的术语标识,甚至作品的文化背景,作曲家试图表达的倾向与意图等,如此,才可能心中有数,并选择出合理的表现手段来体现。 以协奏曲《临安遗恨》为例,这是一首描写民族英雄岳飞的作品,充满了刚毅的阳性色彩。乐曲的主题旋律以变奏方式在全曲先后三次出现,构型简洁、明了。阐释作品的重点就在于如何体现三次主题的不同。主题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可以考虑演奏的肯定一些,犹如民族英雄的雕塑屹立在眼前,取肃穆、敬重之意。音色选择上要沉稳、凝重,似在缅怀。主题第二次出现时,仿佛岳飞在狱中对酒独斟,无奈无助。音色张力上要力求舒缓,力度作减弱处理,情感的投入成分更多一些。此部分的后半部应注意层次的推进,以表达壮志难酬的情感变化。到了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已是冤情难纠,突出展现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之势和昂首挺胸、藐视一切的气概。此时主题的四度调式转换B羽→e羽,音色上更显明亮,演奏时应取声音饱满、坚定,节奏沉稳之势,把全曲推向高潮。这期间速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不宜太快,倘若过快势必减弱甚至失去音乐中的庄严、大气之感。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上面例子做出的理性分析(即演奏者设计画面运动,或称作“意义的设定”)是前期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然而,在真正演奏开始时,这些预先的考虑或设计就会转化为声音的运动,并从头脑中消失了。 其次,是建立起宏观的理性分析视角。构筑这种宏观的理性分析视角的无疑是作品的结构布局,一是乐曲段落的认识,以下面几首作品的基本框架为例:《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散序—→中板舞曲—→快板舞曲—→尾声《黔中赋》:琵琶咏(散)—→木叶舞(中板)—→黔水唱(快板)《秦桑曲》:引子—→慢板—→快板—→尾声《长相思》:引子—→慢板(四个乐段)—→快板—→尾声 它们均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散、慢、中、快、散”的结构特征,吻合中国人特有的音乐思维逻辑演绎方式。二是对乐句划分的认识,乐句的表现常常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其形式多样、复杂,或陈述、承接,或转换、呼应等等不一而足。认识乐句的有效方法是在心中反复吟唱,在吟唱中体悟旋律的句逗感和气息的运行过程,并依照“声依咏”原则去展示它。地方性风格特征较强的乐曲,其特殊韵味更是增添了乐句的复杂性,如河南筝乐的四度大跳,音乐张力较大;陕西秦筝风格的级进下行、“si”、“fa”二音在级进中的下滑特征,更显“以韵补声”的功能特征,主导了“秦筝声最苦”的音乐意味。当然,有时乐句运动是规整的,有时是非规整的,尤其是一些乐段主句与补充句交替出现时,我们可以选择弦位的不同、音色张力的变化来加以区分,以利于层次的清晰。 另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理性的分析最终要由感性的方式予以实现。作为弹拨乐器族群中的筝乐演奏,其声音属性的基础是点状的,而音乐的表现形态却是立体和多层面的,既有点状又有线条。“点”展现的是活泼、跳跃,“线”则反映着悠扬与绵长,更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美。由单个乐音的运动连成如珍珠串般的环形,除借助相应的弹拨技术手段外,“气韵”更是贯穿其间的“锁线”。如《黔中赋》第三部分“黔水唱”,右手的歌唱性旋律,线型感很强,突出了贵州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具有豪放的情感。左手快速运动的旋律织体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形态,看似“点”状堆积,实为“线”态流动,可说是体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高山流水”。 当然,作曲家是音乐作品的最初构思者,经过精心创作的作品总是有其完整的、特定的艺术及逻辑结构的,一部成功的作品肯定包含一个完美的艺术想象构架,它属于一定的时代与风格范畴,在体裁形式与表现内涵上也都有其自身的规定性,筝乐作品也不例外。如南派清秀,北派质朴;秦筝豪放,板头曲雅涵等等。基于理解者(演奏者)的多面性,势必导致作品本身与意义之间构成的并非是“一对一”的结果,而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因为,演奏的阐释,实际上就是对意义的阐释,它以乐谱中包含的“可能含义的预先设计”(画面的或情绪的)为依据,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把握。在这里必须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忠实作品的基本精神,同时注重表演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完成音乐表演的艺术使命。 二、古筝乐表现的审美细节把握 在演奏的动态过程中始终包含着审美的趋向性。筝乐演奏如何显得更美?如何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审美细节处理应该说是关键。 1、动静相宜、刚柔相济 这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声音尤其如此。音乐的所有构想都必须付诸于基本的声音运动。声音是一个流动的、渐失的运动过程,既为运动就有平行运动、跳跃运动,渐次运动、递增递减运动等等。我们所要感知的是音乐的流动趋向所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应,并依据审美判断来构造自己的音乐画面。“其刚,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有相当的控制;其柔,却也并不一味女儿风韵,而有男儿一般韧力”。对音质的把握有两个切入点,一是脑海中所想象的音质特点,二是所采用的方法。 比如《香山射鼓》一曲,描绘的是陕西关中自古以来一年一度的传统“香会”活动。第一段的慢板,渲染出一幅山雾迷漫、古刹朦胧、万籁皆寂,惟闻钟磬鸣响的幽静画面,虔诚、超然。演奏中以“静”为主,求音色的纯净、气息的沉稳。此段末尾左手用上行的刮奏引出两个乐句的摇指,更显意境高远和空旷。左手稀稀落落的拨音,恰似“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音”。乐曲的快板段鼓乐阵阵、咏唱合鸣,朝山拜佛的人熙来攘往,音乐至此推向高潮,此段应以“动”为主。动与静不仅构筑了音乐运动的基本逻辑过程,也反映出音响动态的辩证关系,在一个音乐的段落中有动也有静,才会富于推动力。除此之外,所谓“相宜”指的则是分寸的把握,只有恰到好处,才可能使动与静的结合更加完美、谐和。 2、强而不燥、弱而不虚 这是指对声音的量级要求,不燥意味着声音的大小适度,不虚意味着声音的厚薄得当。我们目前进行音乐训练的辅助机械设施主要是节拍器,没有声音量级测试仪。倘若假设音量的基本阈值为1-10度的话,其中:1为ppp,10为fff,从1-10的对应过程是从ppp-pp-p,f-ff-fff的渐变,那么,筝的最佳音量阈值应该在3-9度之间,其运动幅度足以满足我们对作品的表述。音乐是在对比中展现的,在矛盾冲突中运行的,倘若处理成一惊一咋,则不免显得棱角过于分明,太虚则显得单薄,太亮则显得生硬。人们对声音的审美是有共识的,一般喜欢适度表现,重要的是表现者与受众者之间的心理承受契合。 比如在演奏《草原英雄小姐妹》时,与暴风雪抗争的一段,双手的刮奏应忙而不乱,扫摇技法进入时应是弱进,而后渐次提升,造成一种声势,且以摇为主、扫为辅,突出旋律时亦切忌一味夸大而不加控制。再如《临安遗恨》中主题第二次再现时,无奈悲苦之情需要做弱化处理,但如果音质过于单薄、轻柔则会显得软弱无力,就会与原曲强调的英雄本色背道而驰。对于这一点,该是演奏者作细心体悟之处。 3、忘象取意、得意忘形 中国人在形象思维上的抽象能力水平非常高,它不仅体现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上,亦表现在艺术创造上。于是乎,数千年来,“意象”过程成为中国传统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境界”则成了中国哲人们解释其思想体系的最高概念。在演奏艺术创造中,对“意向”和“境界”的注重,则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艺术表现的水平。 在此,“意”可理解成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意念;“象”是具体可感知的物象,即具体的物质依赖,如乐谱、弦位等。“意”与“象”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经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而“境界”则可以理解成比喻、体验式的有情有景、虚实结合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纯粹的洞观、感悟和体味,而并非逻辑范畴。 纵览传统或现代筝曲曲目,我们不难发现众多乐曲的“立象”之本,主要意义或是“情生于景、情景交融”,或是“景生于情,情景相生”,于是,通过自然景物来“立象”,以达到“尽意”地抒发个人之情感,这种手法最为常见,如《高山流水》、《建昌月》、《寒鸦戏水》、《平沙落雁》、《黔中赋》等作品均是如此。而以人文境界“立象”的亦不在少数,像《汉宫秋月》、《临安遗恨》、《长相思》、《幸福渠水》属于此类。有了“立象尽意”,就要求演奏者通过抽象的音响运动形式,发挥审美联想,展示内心的感受,演奏者对作品的诠释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得意忘形”的过程。 音乐作品中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传达出意象,要取决于演奏者对自己头脑中的意象把握程度以及传达这种意象的实际能力。但有一种情况则是显而易见的,演奏者头脑中的意象是丰富复杂的,有时候甚至是模糊的,他要在艺术作品中传达出这种意象,是与演奏者的艺术修养、艺术积累、感知力大小等有关。演奏者在表现音乐时不仅存在着手段上的局限,还存在着艺术语言媒介本身的局限。因此,作为一名演奏者如何做到“立象尽意”,达到“忘象取意,得意忘形”的境界,应是终极所求。有人曾说过,演奏有三大境界:有琴有谱;有琴无谱;无琴无谱。 三、结语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藉以抒情表意的一种载体,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旨趣。现今愈来愈多的人投身于对这一古老的乐器的学习和领悟之中,在获得一定的演奏技术之后,应该在关乎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处理上多下些功夫,否则,我们对单纯的筝的演奏技术的训练会有所缺失,更流于片面。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演奏基础之后,势必会使演奏者打消乐曲表现的技术障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演奏者对一部作品进行全面理解和诠释的过程,那么,对于作品的理性分析和感性把握则显得更加重要,上述两个侧面的认识应该说是为我们诠释作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音乐由于其特有的声响特征,常让人感到捉摸不定而茫然待之。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自身的运行规律,重要的是要找到这些规律,并以其准确、便捷的方式通过技术的层面、审美的层面予以展示。倘若本文所述的一些对乐曲的整体和局部的解读和把握方式,能对演奏者在进行乐曲表现处理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即达到了笔者写作此文的最终目的。 注意形式与意境的结合 古筝乐欣赏应注意形式与意境的结合 摘要:古筝音乐欣赏,是关于音乐的一个具体类别的欣赏。欣赏音乐不仅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所感知到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所表现出的艺术形象跟创造音乐的作曲家和再创造音乐的演奏家发生思想感情交流,才能开启音乐的大门,登堂入室,一窥音乐的妙奥。关键词:筝乐欣赏;形式;意境 欣赏古筝音乐,实际上是关于音乐的一个具体类别的欣赏,这就决定在怎样聆听、如何鉴赏的总的方面,与音乐欣赏的一般规律是一致的。正如音乐欣赏的初步为音乐的形式美感的获得,古筝音乐欣赏的第一步就是感受古筝音乐的形式美。事实上,对音乐的形式美的感悟,既是欣赏音乐的出发点,也可视为音乐欣赏的归宿。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常常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加以说明和阐释。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不是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因此,我发现,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像是说过了,但又好像说得都不令人满意。”[1]门德尔松所说的乐曲的“思想和意义”因为太丰富、太具体而超出了语言文字表达的极限。但是,不管这“思想和意义”有多么丰富、多么具体,都必须通过乐音的不同组合形式来承载,都一定融入每一个乐音,音乐最终是用音响“表情达意”。所以,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实际上已经感受到或已经某种程度地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内容和深邃内涵。由此看来,音乐欣赏,包括古筝音乐欣赏,的确没有什么艰深奥妙之处,循着古筝音乐形式美的玄关,即可步入美妙的筝乐殿堂。 具体而言,古筝音乐的形式美主要由下面的基本要素构成:1.筝乐富有特色的旋律(音高的上下流动)2.筝乐丰富多变的节奏音型(音的长短不同的组合)3.筝乐的织体(和声)4.筝乐的基本声音色彩及其变化(音色)5.筝乐音量的变化(力度)6.筝乐快慢的变化(速度) 以上前三项实际就是构成音乐的三要素:音高、节奏、和声;后三项音色、力度、速度,通常称作音乐表现的三要素。这六大要素孕育出千姿百态的筝乐筝曲。欣赏筝乐,就是要感悟这些要素的个性美和它们共同构建起的整体形式美。鉴于欣赏筝乐场景的不同,有时候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会超越上述六个方面。例如,欣赏环境若是在音乐会中,或是利用光碟和录像在电视荧光屏上欣赏,筝家的演奏姿势也自然成为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古筝因为采用坐姿或站姿演奏,身体不必承载琴体的负担,演奏者能够自由地运用身体参与演奏过程。与乐曲内容吻合的演奏姿势,或舒展大方,或优美雅致,常常令人赏心悦目。在那些唐人的咏筝名篇中,诗里关于演奏者奏姿的细致的审美描摹十分传神,读“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帏露纤指”的诗句,使人顿生亲临现场聆听之感,唐朝诗人真称得上赏乐高手、筝乐知音。 古筝的一些特色演奏技法所产生的特色音响效果,也是构成筝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例如:古筝刮奏的快速五声音阶琶音,和谐而流畅,引起人愉快的听觉感受;左手“按、颤、吟、揉”的装饰性技巧对筝乐风格特色的形成几乎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筝乐作品中击奏琴身发出的噪音音响,与弦音形成对比效果等等。另外,“六十八板”一类在相当长的艺术实践中定型的筝曲的传统结构形式,具有平衡、对称之美;有些流派的筝乐使用特殊的音阶调式,产生特色独具的音程组合,如潮州筝乐的“重三六调”(将五声音阶弦式中的la和mi重按获得稍降的si和fa)、“轻三重六调”(将五声音阶弦式中的la重按获得稍降的si)、“活五调式”(同上法获得稍降的si和稍高的re)等等。凡此种种,在欣赏筝乐时若能悉心体味,必定有助于获得筝乐的形式美感。 古筝的流派形成虽然往往有其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流派之间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那些构成筝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的差异,特别是左手“按、颤、吟、揉”的旋律装饰性手法的差异,如果在欣赏筝乐的时候,对形式美的感悟能深入到敏感地辨别这些差异的程度,便能体味出不同流派筝乐的不同风格、不同情趣。古筝音乐欣赏第二步是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 如果欣赏者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得筝乐的形式美感,期待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愉悦,这就需要在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上下点功夫。意境,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营造的意象之境界,是艺术家以敏感的心灵感受到的人生、社会、历史、自然等的艺术再现。对于欣赏者来说,意境不能直接获得,要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而得到。不过,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由于有诉诸视觉形象、直观可感的艺术品供欣赏,所以,欣赏者往往可以透过作品的具体内容较快感受到意境、内涵。但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仅仅是一些比较抽象的音响组合,这就需要欣赏者调动丰富的听觉联想,首先获得一定的音乐形象,进而进入音乐营造的意境,最终得以深刻理解作品的深邃内涵。 例如陕西筝曲《秦桑曲》是由陕西筝家周延甲教授创作的一首“秦风”浓郁的古筝独奏曲。筝曲取李白《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之诗意,用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位采桑陌上的妙龄秦女的形象,音乐优美动人,意境深邃悠远。全曲由引子,主体乐段和尾声构成。乐曲一开始以浓郁的秦声秦韵撩拨人心。八小节的引子节奏舒展而自由,具有陕西民间音乐音调特色的旋律在高音区流动,就像一曲醇厚的信天游,即该把人们带进春光明媚、生气勃勃的秦川大地。紧接引子,筝曲迅速进入主体乐段。由一个慢板部分和一个快板部分前后续接而成的主体乐段,兼有抒情性和叙事性。开始的慢板旋律,优美婉转而抒情,仿佛一个妙龄秦女在“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良辰美景中,思念着遥远的故乡,追忆着往日的亲情,思绪如潮,美好的情感伴有淡淡的忧伤。慢板的后半部分,音乐带有了叙事的风格;时而切切私语;时而声声呼唤;时而满怀希望;时而无限忧怨;……女儿家的绵绵情思,女儿家的深沉哀婉,刻画得惟妙惟肖。主体乐段的快板部分,音调突然以深情抒咏变为漏*点奔放,表现秦女在酣畅淋漓地诉说衷肠,由于旋律中大量运用了地方特色浓郁的“苦音”,即微降变宫↓7,忧怨的感情得到强化,音乐情绪也达到高潮,最后六小节的尾声与引子相呼应,采用主旋律的和弦音,产生乐已尽,意未终,令人遐思无限的意境。[2]欣赏筝乐若能完成这一过程,抵达进入意境、领悟内涵的层次,欣赏者会因与作曲家、演奏家(传统筝乐曲中创作与演奏常常为一人担任)的彻底沟通、理解而获得极大的审美快感,这种快感是仅仅满足于形式美感的欣赏者难以体味到的。 但这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境界,否则,音乐史上就不会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千古流传了。欣赏者首先应当对音乐的形式美有很高的感悟力,继而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作曲家、演奏家和乐曲的背景,最后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形式美的感悟力几乎是天赋的不同,意境和内涵的把握虽然难,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一般可得以实现。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3]在《人间词话》中论及艺术形象的创造时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艺术家(音乐家)感动于客观事物,然后以一定的艺术(音乐)形式来表现所感之物,但艺术家(音乐家)在作品中表现的事物,已经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即“著我之色彩”,艺术(音乐)作品营造的意境,也是倾注了艺术家(音乐家)个人情感、价值观念、道德判断的“有我之境”。举例来说,《春江花月夜》与《汉宫秋月》同为咏月名曲,前者描绘的是静谧温馨的春花江月,抒发对美好自然的无限眷恋;后者描摹的是凄清冰冷的怅然秋月,寄托着旧时宫女无限的凄凉、苦闷与惆怅。作品中的月亮既然已经带上浓浓的个人色彩,作品各自的意境和内涵便大不相同了,在中国的传统器乐中,咏月的作品还很多,如《月夜》、《月儿高》、《二泉映月》、《三潭印月》、《花好月圆》、《彩云追月》等等,各有独特的意境和内涵。如果对作曲家(演奏家)及乐曲背景一无所知,既便是能感受到形式美,欲领略各自独特的意境内涵却是非常困难的。关于作曲家(演奏家)的背景,应该关注的是他(她)所处的时代,有什么样的性格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经历等等。 关于乐曲的背景,对古筝音乐来说,主要应当关注是传统筝曲还是现代创作筝曲,如果是传统筝曲应当弄清楚所属流派及传承脉络,现代筝曲则应知道曲作者和创作该作品的相关背景。此外,包括筝曲在内的中国传统器乐大多为标题性的作品,这些标题(曲名)本身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或者含蓄地暗示主题,循着标题(曲名)听乐,常常能够较快地沟通作曲家(演奏家)的乐思,不失为一条赏乐的捷径。这样的作品有《战台风》、《彩云追月》、《月夜情歌》、《春光咏》等。但要注意区别有些意义明确的标题实际上与音乐作品本身无直接联系,此时拘泥于标题,便会茫然其间,不得要领。如阿炳的《二泉映月》便近似于一首无标题性的二胡独奏曲,是历尽坎坷的盲艺人在琴弦上抒发饱尝人间辛酸的感慨。 认真做了上述准备,欣赏者就一定能将对筝曲形式美的感知引向深入,进入作品的意境,理解作品的内涵。以上文字是对如何聆听、怎样欣赏古筝音乐所做的总体描述。再回过头来稍做归纳:欣赏古筝音乐的第一步,是用全身心感受作品的形式美,获取赏乐第一层次的审美愉悦。欣赏古筝音乐的第二步,是让自己进入作品的意境,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取赏乐第二层次,亦为全方位的审美愉悦。音乐形式美的感悟力,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不断地实践可以使这种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 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内涵的感悟力,即需要形式美的感悟力作基础,也需要于听乐、欣赏之前在相关方面多下功夫,如作曲家、演奏家的相关情况,作品的有关背景等等。平常还应当提高自身的学识,全面加强艺术修养。对古筝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流派系统等尤应尽可能多地了解,这对于提高筝乐鉴赏力有百利而无一害。总之,若能够感悟筝乐的形式美,再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进入筝乐作品的意境、理解作品的内涵,就可在欣赏筝乐时更得心应手了。 浅释古曲《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中国古典乐曲。早在1875年以前就已流传在民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宝库之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原名叫《夕阳箫鼓》(也称《浔阳琵琶》),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后来曾经改为合奏的形式,取名叫《浔阳月夜》(或《浔阳曲》),直到1930年由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乐曲内容是描写在夕阳西下、月上东山时分,春江的月夜幽静而安详,水面碧波荡漾,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上,恬静、醉人,从远处的一叶轻舟上隐约传来在船上演奏箫鼓的声音,飘渺、悠长,使人沉湎于这诗情画意之中…… 《春江花月夜》古色古香、柔婉动听,深得中外听众的赞赏。 全曲共分为十个小的段落,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标题: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水转》、《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浅谈古筝曲中的润腔演奏 古筝,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筝曲则是绵延两、三千年而仍具蓬勃生命力的民族乐坛上的一株“长生草”,这得归因于它不断得益于民歌、戏曲、曲艺等的滋润。在民歌中,除旋律之外,最能表现其地方、民族特点的,莫过于润腔,而在古筝由于其乐器的功能特点,恰恰是最善于表现润腔的乐器之一。所以,古筝与民歌,由于润腔在演奏中的润滑作用,使之成为了最完美的结合。我在多年的学习、演奏和教学中又深深体会到,熟悉民歌和戏曲中的润腔对准确地把握各个地方、各个流派特点的筝曲演奏,有很大助益。只有熟悉并掌握各地方的民歌、戏曲的润腔特点,才能正确地理解作品和筝曲的内涵。 润腔又称“加花”,是民间音乐中使曲调变化的一种手法,即在基本曲调上加花音,以增强曲调的华彩,它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体系中的所有润腔的源头。从研究民歌的润腔中,我们得知它是受地方语言(方言)、方音、语音习惯等影响,是为表达人的情感需要而形成的。 润腔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类:1、滑音型;2、波音型;3、回音型;4、颤音型。而古筝演奏法中,左手的吟、揉、按、颤等技法,恰恰是最擅长于表现这几种润腔,这真是天作之合。传统筝曲按区域特点划分为山东、河南、陕西、浙江、潮州、客家等几大流派,各个流派均特色鲜明,各具风采。在各派和各地方风格、民族风格的筝曲演奏中,都按照不同的需要,运用了不同的润腔手法,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或风格特征。以山东筝曲和《风摆翠竹》和《汉宫秋月》为例,其中多运用了润腔滑音型中的快速上、下滑音及颤音型中的大颤演奏方法。 比较而言,南方筝曲:以浙江、潮州筝曲为例,其中多运用了润腔滑音型中的慢速上、下滑音*颤音型中的微颤以及波音型中的后上波音的演奏方法。 越剧音乐中的筝曲也同样是多运用润腔滑音型的慢速上、下滑音,颤音型中的微颤及波音型中的后上波音的演奏方法,如平阳小百花越剧团编排的《拜月记》中的《酒店》一场的筝曲音乐,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淋漓尽致地描述了蒋世隆和王瑞兰这一对患难伴侣在互生爱慕之情,寄宿酒店,月儿高挂的深夜里,俩人欲相互表达各自的爱情,又碍于封建礼教、婚姻等陋习及蒋世隆身遭不幸不敢高攀的内心矛盾。 近几年随着演奏者技术的不断提高,筝曲新品也不断涌现,然而现代筝曲的创作也同样是从传统中吸取营养,还有很多作品的创作素材是取自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旋律,其中也不乏各种润腔的表现手法,现就部分筝曲谱例加以分析: 《彝族舞曲》的作者潘妙兴老师就是根据王惠然老师的琵琶曲改编的筝曲,他多次深入生活,收集民间乐曲的素材,了解民俗、民风,创作这首集民族器乐旋律和独特演奏技巧于一身的现代筝曲作品。如作品第一段作者运用古筝中的花指,上滑音、揉弦、琶音、括奏等润腔技巧,使人感到少数民族彝族某居住区山青水秀、景色如画的情景。 第二段落,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少数民族姑娘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喜悦心情。其中多用重颤和回滑音等手法。 第三段至第四段,节奏欢快而粗犷热烈,描绘了少数民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其中以左右手快速大撮和小撮等手法为主。 通过对部分乐曲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民歌(戏曲)中的润腔在筝曲演奏中的运用,不但突出了民族特点,而且丰富了古筝在演奏上的表现力。不但在演奏技法上有所突破,而且在作品创作思路上有所拓宽。作为古筝演奏人员应有较为丰富的民族音乐语言,除了学习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以外,民歌研究更是音乐语言精髓之研究。多方面增加音乐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开拓视野,面向生活,全面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这是我们每个古筝演奏员的必修课。 以上所述,仅仅是个人在多年的学习、演奏教学的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粗浅体会,实为抛砖引玉,旨在求得专家、同行们的批评指正,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对弹奏技能的启示 对称和惯性原理对弹奏技能的启示 在物理学中,一个能绕轴来回摆动的物体叫做摆”它由摆锤、摆绳及悬挂中心等份个部分所组成在器乐弹奏中,我们常以腕关节或肘、启关节为支点形成一个以此点为悬挂中心的绕轴来回摆动的摆,不同的是,这生理摆的摆锤不止一个,它由四个乎指所构成从乎的构造来讲,如果握起拳来,大指是处于其它四个乎指对面的,弹奏时的运动方向是互相矛后的,弹奏时以腕关节为支点做一来一回的摆动这种匀称地凋换乖心、来回运动的弹奏方式,我们称之为“对称”。 在传统的弹奏技术中,对称的因索是普遍存在和广泛使用的几乎所有的指法都是对称弹奏身内和身外弹的两种指法一来一回的交替弹奏为主构成的对称的弹法源远流长,汉代阮璃的《筝赋》中所讲的‘大兴小,乖拔轻随”,就是对这种弹法的描写。 在传统的弹法中,对称表现在大指与食指或中指的交替弹奏和一个乎指向两个方面交替弹奏上如:勾托、托勾、托抹、抹托、抹挑、劈托、托劈、踢勾等在快速指序弹奏艺术中,对称的表现相对复杂,主要有以下份种类刑: (一)交替弹奏的对称,即大指与其它份指中任何一指的交替弹奏,如上所举即是。 (二)弹奏方向的对称:大指与其它份指中任何两指顺序或交替弹奏,以及大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份指顺序弹奏或交替弹奏也就是说,把食指、中指或中指、无名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等组合的顺序弹奏当作一个倾向(因其弹奏方向相同,故趋势相同,即以一个乎指的弹奏来看待)这样,食指、中指、无名指份指的弹奏方向与大指相反,形成一来一往的对称弹奏女甲托勾、抹、托摘勾、托摘勾抹”等。 (三)均衡力毋的对称:在没有大指弹奏的情况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任何两指做交替弹奏或份指不移位作循环弹奏,由于只有向内没有向外的弹奏,很难进行弹奏。 在物理学中,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其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J补阻碍这种静止或运动状态发生任何变化的降质受这一原理启发,当旋律的进行需要我们以一种指序或以某种指序为主的循环方式向一个方向快速摸进弹奏时,如果我们采用对称的弹法,由于运动部位在支点—乎腕以下,运动质毋较大,要想改变其静止状态或运动方向就需要较大的力来作用它,加之摆绳较长,摆幅较大,摆动周期耗费时间较长,因此白接影响弹奏速度为了能够以较快速度弹奏,必须缩短摆绳长度,减少运动质毋,在弹奏时尽可能消除乎腕的摆动,使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从而使各弹奏乎指以其根部关节为支点,各自形成一个摆,使乎指因摆脱了腕的制约而获得最大的松弛降与灵活降,各乎指具有较大的独立降,以大臂之力毋推动小臂及乎沿旋律进行方向匀速推进,乎的运动必然出现一种向前的趋势,形成一种向前的冲击力,我们一些乎指的运动趋势就要服从其他手指的运动趋势,这种运动状态我们称之为‘惯性”从弹奏中乎的运动趋势来讲,惯性可理解为:在保持一种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完成多音、多指的弹奏。 对称与惯性是快速弹奏中的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称性具有分析的意味,惯降具有概括的意味对称要求对立、均衡和平衡,惯性则要求统一、连贯而具有倾向降;对称与惯降具有遏止作用,惯性对对称具有破坏作用,对称与惯性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指序组合之中,它们在性质上虽不相同,但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一般来说,在快速指序弹奏中的各种指序组合都同时包含对称和惯性两种因索,这两种因索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的,因为在对称中往往包含着惯性的因索,而惯性弹法本身就是组合的,是包含着对称因索的,这两种因索可以在弹奏中相互转换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把对称转换为惯性,将惯性转换为对称。 弹奏乐教学中,学生训练成功的关键因索是惯降与对称的转换,而不是两者的抵消这不仅是物理原理给弹拔乐的启示,而目也是给一切动作技能教学的启示。 古筝曲《伊犁河畔》的创作和演出 在新疆维吾尔民族中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歌舞――“赛乃姆”,内容大都是表现劳动生活的愉快、对纯真爱情的赞美、对幸福未来的向往……。因流行地区而异的种种“赛乃姆”都是两首歌曲以上的套曲,采用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节拍形式,曲目十分丰富并有着强烈的民族音乐风格。伴奏时除有像“弹布尔”、“热瓦甫”这样的弹拨乐器外,还有拉弦乐器“萨它尔”、“艾捷克”,管乐器笛子、唢呐等。乐器多少并不固定,而不可缺少的是一个不停拍击着的“达卜”――手鼓。模仿“赛乃姆”音乐风格写成的《伊犁河畔》却是用我国汉民族的古老乐器筝演奏的,笔者意在追寻汉唐历史上音乐文化交流的踪迹,以“中原”乐器和“西域”音乐的结合,描绘出今日伊犁河畔人们在美丽的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场景,企望这个在古筝上“汉化”了的维吾尔族音调在手鼓的伴奏下“溶合”成一种新奇的格调和色彩来。 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悠扬的歌声和优美徐缓的舞蹈;第二部分是矫健、欢快的群舞场面,音乐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后到达高潮,然后很快进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在速度和情绪上都减缓下来,像是人们对前面热烈欢快的舞蹈余兴未尽,继续缓缓的跳着,然后再进一步缓慢下来……,河畔上空回旋着几声全曲开始时的歌声――人们离去了,留下的是清澈的伊犁河水和洒遍绿洲的夕阳。就这样,乐曲在安谧、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全曲的速度是慢――快――慢结构,但音乐材料上却是aBc三个不同段落组成,可以看成不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形式。第一段a的主题乐段是全曲的基础,B段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与a有派生关系,第三段篇幅短小,依附与第二段。 在两小节的手鼓后,第一段的主题就缓缓地开始了: 主题共九小节,三个乐句,乐句长度分别为二、二、五小节,乐句句数及各句长度并不规整。这三个乐句相互间有不同程度的联系:b乐句有在a乐句落音re上作补充肯定的意义,c乐句的开头与b乐句一样,它是b乐句基础上的延伸。主题音乐以a为sol的“567123#45”音阶记谱,但实际上它更具有“12345671”音阶的意味(这是维吾尔族常用的调式音阶,即记谱的,更有5123434345―――的意味)。这样,主题音乐以a为sol或do的双重调式调性的游移和暧昧,大大丰富了旋律的色彩,同时也给以后的发展变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题后的4小节音阶上下音调像是对主题终结音的肯定补充,起着类似“过门”的作用,其中装饰音颤音的多次运用,模仿出维吾族弹拨乐器的演奏风味。 主题经过一次原样反复后引申出新的强烈的音调,刮奏和强烈和弦音的演奏掀起了第一段的高潮,这一高潮乐句三小节,a-sol调式感更加明显,下接的两个对应乐句却是力度轻柔的感情色彩很浓的抒情音调,在演奏手法上强调了古筝左手按滑音的运用,着意描绘女性昵昵细语的情态,这个引申发展部分分别由三、三、四小节的三个乐句组成,接着又出现变化了的“过门”、“过门”长度增为8小节,其中两次句尾出现的轻柔琶音和弦,使人联想到潺潺清流和歌舞者的倒影。“过门”的三次出现使第一段内部带有一定的“循环”感。 第一段的结构从整体上讲较为规整,各旋律句逗清晰、气息悠长、抒情性强,音乐形象也较统一、稳定,然而旋律调式调性的游移、各乐句长度的参差不齐和段落高潮的布局,以及高潮后强烈的形象对比,又使得段落整体的平衡包含着变化和乐思向前推进的动力。 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有三个节奏自由的过渡乐句,过渡乐句的材料来自第一段主题的第一乐句。 第二段整段是由一个7小节的乐句变化发展而来,前三小节为级进音调构成,材料与第一段的主题及“过门”有着不明显的派生关系,后四小节则以四度大跳为特征,这一乐句的内部结构已具有较为生动和丰富的形象意义。乐句开头即强调了“si”音,有意识地显露乐句的风格特征。这一乐句的原型及微变在第二段前半部分共出现三次,每次出现之后都紧跟着那个“过门”简化而成的音阶式音调。这是它们的第一次出现: 第二段的后半部分中单独的、无对应的乐句被改变成对答式乐句的陈述,办法是改变乐句主音终结音(sol)为主音上方二度音(la)终结而“制造”出一个上句,然后再奏出回到终结主音的下句,与此同时旋律结构、骨干音位置也有所变化。接下去是第二段的高潮部分(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右手的旋律扩展到高音区,长音摇指的同时左手在低音区连续“扫弦”,造成强烈的音响和热烈的气氛。高潮较为短小,随着音区、音量的递减,速度也在最后一句慢了下来,第三段的音乐在速度的转折后从容进入。 第三段的篇幅短小,它的位置和第二段衔接自然的节奏型,使人觉得它是第二段的依附部分,起着第二段高潮下落后的平衡作用,但它的新材料的陈述和结构上的相对完整,又有其独立和并置的性质,所以还是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新的段落。这一段是由一个短小的乐节“#456555”的移位、引申而成。在演奏手法上使用了古筝传统的“滑奏”和“勾搭”技法,再加上不时出现的相隔八度的对答句,表现了委婉细腻的语言声韵之美。不久音区也渐渐下降,速度减慢,第三段在调式主音sol音上结束。 最后的尾声是由第一段主题音乐的第一句简化成一小节,并两次下行摸进而成(也正好综合了第一段主题的头尾音调),它与乐曲开头遥相呼应,这种短小的、变化了的呼应,正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不同于欧洲再现原则的结构方式 以上是关于《伊犁河畔》的音乐风格及乐曲结构、旋律发展手法等方面的分析,下面将演奏的指法要点,速力度布局等技术性内容分段提示如下,供教、学这首筝曲的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第一段慢板:1.在认定这个慢速速度后,一定要把握住它,不要让它忽快忽慢,从手鼓开始到第一段快结束时的“手鼓停”处,乐曲的速度几乎是固定不变的。容易产生的毛病是在标有一个“f”的小高潮句时,往往会把速度加快起来,稳不住。2.“f”处的小高潮力度很大,每个音都有“>”记号,紧接着的呼应句却是突然地弱下来,mp。请注意,这是突然弱,不是渐弱。不仅是音量弱,音色上也要与前面强烈的乐句作对比,办法是右手触弦点可略向左移,这时音色会柔和得多(包括以下的过渡句),音量和音色的强烈对比,这里的音乐效果会相当丰富。还可以要做的是mp乐句共六次mi音的上滑音可以弹奏得略重一点,滑音的过程也可以稍慢一点。像是说话时在强调某一个重要的字,会产生很柔美的音韵趣味。 第二段小快板:1.这一段速度较快,但整段速度也是固定不变的,只是到最后一句才慢下来。2.前半段有许多突然的力度强弱对比,请注意强弱记号标座位置。后半段则有较多的渐弱记号,在这些“音阶式”的乐句上如果没有力度上的变化,音乐会很乏味的。3.此段几乎全用双音演奏,旋律音有时在上面,有时在下面,右手弹弦时应注意始终要把旋律音突出,稍重些弹。4.左手扫弦前的几个乐句中,都有休止符,这些休止符都要求右手迅速捂住琴弦的余音。 第三段慢中板:1.全段是对答式乐句,问句强奏,答句弱奏,并低一个八度作答,答句的右手触弦点可略向左移。每个乐句有连接线的地方都使用滑奏,这些滑奏可强调一些,犹如略有夸张的语言声调。2.这一段有许多fa音,有时是本位fa有时是升fa,切不可混淆弹错。无论是本位fa、升fa,左手应先按到位后,右手再弹弦。 附带提及:上海音乐学院王蔚灌制的唱片、盒带中,《伊犁河畔》三个段落的速度都把握得非常好,力度变化也很自然,演奏家的内心很有音乐。但乐曲中的许多本位fa和升fa音都混淆了,实际影响到调式音阶的构成,进而影响到乐曲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族风格;再是右手触弦位置变化较少,音色的刚柔变化稍嫌不够。 谈古筝作曲与古筝教学 孙文妍老师谈古筝作曲与古筝教学 孙老师说:近日我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弹拨乐组的招生考试工作。初试有1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筝考生,有十余架不同厂家制作的古筝,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古筝现阶段发展的动向,古筝发展的现状。 考生弹奏的大多是专业作曲家创作或改编的筝曲。古筝作曲领域里有专业作曲家的介入,是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专业作曲家,在技术方面不受传统束缚,在技巧方面富有创造性。他们写出的作品在表现的内容方面、思想方面,比起非专业作曲家的作品,表现的要深,要广。 大家都比较信赖专业作曲家,他们有着权威的地位。学生弹奏他们的曲目心里会比较踏实,在思想上也比较容易准确把握。作曲家个人的审美倾向、艺术思想,以及对古筝的看法及熟悉程度,实际上都对古筝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这次考试看到,很多专业作曲家写的东西好过非专业的很多。的确很可喜,比如拓展技巧、表现功能等等。但也有个问题要思考。比如古筝这个乐器,它是“仁智之器”,所谓“仁智之器”就是有德行的人来演奏古筝。所以象叶栋教授破译的唐代筝曲,他的这本曲集到日本去了,名字就叫做《仁智要录》,这个标题和我们过去的称呼“仁智之器”是相对应的。我想古筝的音乐应该是中正平和的。我们过去弹的一些传统的东西也是的,它比较细腻,音色比较淳厚,整个演奏者是心平气和的。我主张这样的审美。 古筝这个乐器,表现功能是比较多的。右手的弹拨加左手的吟按滑,可以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由于弦数及五声音阶的排列,通过扫弦、扫摇等新技法,在表现比较张扬的情绪方面也有它的特点。中阮、琵琶、古琴在表现力方面不及它。 我觉得现在有些作曲家,为突破传统美学作了很多探索和追求,有些新作品是比较张扬的。他们通过音阶里音程关系的变更,离开了汉族的调性、旋律,创作了新的语汇。这个呢,从老百姓方面来讲,从弹奏的普通人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甚至作曲时觉得弦不够了,还要敲击古筝,夸张的比较厉害了。这些,把古筝能张扬的部分,充分的表达出来了。 这次考试中,集中听了考生的演奏,也感到在古筝的制作方面,为了适应这些新曲子的需要,厂家把码子做的高高的,岳山做的高高的,声音一味求亮、求脆,甚至感觉到有点“炸”了。感觉古筝原来的、本质上的一些东西给湮没了,比如婉约、中和。我觉得古筝的整个性格现在在变化,这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要拓展古筝的表现功能,另一方面有些好的东西我们也要争取把它保留下来,包括作曲家在内的,都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 另外,在教学中,首先可喜的是学生有进步了,和我们当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准,那是大大提升了。我们当时(1965年)最高水平大概就是《战台风》了。现在一部分学生的水准的确是很高的。演奏技巧、技艺,方法、表现能力都大大提升了。 但是有些现象也不得不注意的。音乐几大要素:音高、音质、音色等,在现在的教学中,有些偏废了,特别在音色上的偏废是比较厉害的。有个别考生,完全是在用噪音弹,他的遥指全都是噪音。整首曲子一半以上的音是噪音,乐音都被掩盖了。还有,在音色上也是只求张扬的。不控制音色,不管音色的品位。而我觉得音色是灵魂。要控制好音色,是要有一整套的技法来学习掌握的。作为专业教师要注意这方面的研究。 现在的风气是,曲子要弹大,表现幅度要大。为了追求所谓的表现幅度。有些学生在音量方面不恰当的提的很大。还有是把乐句给拆开来了。听了觉得没有逻辑性了。就是因为想要幅度大,想要张扬。古筝美的方面,传统美学的东西都给丢掉了。要注意这些情况。 如何演奏好《林冲夜奔》 这首乐曲是陆修棠,王巽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采用昆曲曲牌《新水令》的旋律加以改变发展而成。乐曲表现了英雄好汉林冲因受奸臣欺压而奋起反抗后,风雪夜投奔梁山起义军的情景。 第一段的慢板节奏较自由,读谱时要认真看强弱记号的标记,注意高低音区乐句的情绪对比,音色上要弱而不虚,发音厚实,果断;第二段转入小快板,前半段多变的节奏模仿戏曲中锣鼓的场面,曲中长摇与短摇的交替弹奏是练习的重点,长摇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旋律线条,短摇一般为XXX(前面两个XX是双划线)的节奏型,此技法发音短促,音色饱满。后半段在左手固定低音的伴和下,右手在高音区弹奏出急促的旋律,情绪上要有一种紧迫的感觉。许多学生在弹奏这一段时,左手八度勾托的节奏相当不稳定,总是受右手强弱变化的影响时快时慢,此处练习时应多加注意,第三段是模拟风雪交加的场景,情绪的处理稍自由,从记谱上看,各种滚拂扫弦,重吟,摇双弦等技法写得很清楚,情绪上给演奏者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第四段尾声的旋律紧凑而坚定,表现了林冲最后突破重重险阻,充满信心地奔向梁山的决心。这一段的技术要求: 1,托劈技术要过关。 2,大指连奏发音连贯,节奏均匀。 3,在力度上尽量弹奏出厚,沉,深的音色。 《出水莲》·客家古筝浅析 南宋时期,中原河南、湖北一带的百姓,为避元兵的掳掠而大规模南下到粤东和闽西等地,被当地百姓称为“客家”。客家不仅带来了异乡的习俗,还带来了古老的中原音乐文化,带来了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gao)旧谱”,跟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或外江弦、儒家乐,多在广东大埔、梅县和汕头一带流行。二十年代,汕头报社的钱热储先生提议将“外江戏”改名为“汉剧”,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外江弦、儒家乐等称谓也相应易名为“汉调”或“汉乐”。汉调有锣鼓吹、和弦索、中军班这样合奏和吹打的形式,也有只用筝、琵琶和椰胡三件头来演奏的清乐,客家筝曲亦由此而来。客家筝曲具有独特风格,是国内传统古筝六大流派之一。《出水莲》就是其中一首最为大家熟悉和喜爱的代表曲目。 分析这首曲子,我想从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两个部分进行分析。从曲式结构来说,客家筝曲包括“大调”和“串调”两大类,《出水莲》就是一首“大调”曲子。什么叫“大调”曲子?就是乐曲是68板结构的“八板体”曲子。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有一首流行全国的曲目叫《八板》或《老八板》。我国传统音乐有把某个曲目作为基础进行种种变化的习惯,这个“母曲”的变化随着不同地区、不同乐种而演变成风格迥异、千姿百态的“子曲”。《八板》与其各种变体之间,就是这样一种“母曲”与“子曲”的关系。这些“子曲”往往被冠以较为文雅的曲名,如《雨打芭蕉》等多首广东音乐合奏曲,潮州音乐中《寒鸦戏水》、《昭君怨》等十套“弦诗乐”乐曲、客家音乐中《出水莲》、《崖山哀》等“大调”类乐曲等,它们被统称为“八板体”。这里的“体”是指曲体,它们都由八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为八拍,但在第五句上多出四拍。这样,八八六十四加上第五句多出的四拍总共是六十八拍,大多“八板体”器乐曲都遵循这样的结构模式,例外的只是少数。由于民间习惯把“拍”称作“板”,因而这种以六十八拍为长度的乐曲也叫“六八板”。同时,民间又把一个乐句称作一“大板”,因而这种八个乐句的曲牌就得了《八板》的曲名,由《八板》曲牌演化出来的各种乐曲,就被称之为“八板体”标题性器乐曲。 那么,“母曲”,也就是《八板》的原型是什么呢?在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编纂的《弦索备考》中,就有这首曲子: 由《八板》曲牌演化出来的标题性器乐曲,不但在结构上与《八板》原型大体上一致,有些曲目的旋律也和《八板》差不多的,如《西调》中板。但也有些“八板体”乐曲在全曲句数和总长度一致的情况下,变更部分乐句的长度和落音,以致很难听出《八板》原型曲调,它们在本质上仅是套用《八板》曲牌的曲式结构而已。《出水莲》就是这样的一首曲子。 除了“大调”,那些板数长短不一的曲目就叫“串调”。“串调”短的只有十几板,长的有七十多板。如《蕉窗夜雨》、《浪淘沙》等。 不论是“大调”或“串调”的曲目,又有“硬弦”、“软弦”和“反线”之分。“硬弦”的乐曲的旋律音阶由构成,乐曲中较少出现4、7,有时出现,也只是装饰性的经过音。这类乐曲的曲调大都比较明朗、欢快。“软弦”乐曲是由构成旋律音阶,是介于7与b7之间的微降的,是介于4和#4之间的微升的。在这类曲子中,有时也出现3、6两个音,但也多是装饰性的经过音。“软弦”乐曲的曲调深沉、含蓄,擅长表现哀怨、缠绵的情绪。《出水莲》就是属于“软弦”的曲目。“反线”是把曲调移高四度或五度,但它不是简单的转调或移调,而是一种民间的变奏手法、创作手法,这里不赘述。 “大调”曲子的曲式结构,有些由慢板和中板组成,有些只有慢板没有中板。《出水莲》就是一首只有慢板没有中板的曲目。但有时可以看到它后面又接有一段中板,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客家筝的演奏中,“硬弦”乐曲或“软弦”乐曲可以连起来演奏。如同是“硬弦”的《单点头》、《玉连环》、《乱插花》可以联奏,同是“软弦”曲子的《出水莲》可以接《崖山哀》、《昭君怨》、《薰风曲》。我们现在常见的《出水莲》的版本,一种是只有慢板的《出水莲》,一种是后面接奏《薰风曲》中板的《出水莲》。有人会问:《薰风曲》不是“硬弦”的曲目吗?怎么和“软弦”的《出水莲》接在一起了?这是因为客家筝在实际演奏中,有些约定俗成的演奏习惯。同一首乐曲既可以用“硬弦”演奏,也可以用“软弦”演奏。两者之间具有互相转换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软弦”的《出水莲》和“硬弦”的《薰风曲》中板不是简单地连接在一起了事,而是要把《薰风曲》中板进行“软弦”的处理,就是把原来曲子中的3、6处理成4、7。 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客家筝曲都可以进行“硬弦”和“软弦”间的转换,这种转换只在一部分乐曲中运用。我个人认为,民间音乐的演奏是鲜活、生动的,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演奏家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总体的理解、把握,用不同的演奏手法来对乐曲处理。如《柳叶金》可以用“反线调”进行处理,称为《柳叶金反》,对反线后的《柳叶金》还可以再进行“反线”处理,称为《柳叶金再反》。《出水莲》虽然是“软弦”乐曲,但潮州筝派的林毛根就曾经用潮州筝的“活五调”来演奏。处理后的乐曲如果得到大家的认可,慢慢就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弹奏方法。 在演奏上,客家筝曲具有很多特点,这里只简要介绍一些较典型的。 一、花指和其它流派的不同,往往只用若干个音,似有若无地对旋律进行修饰,使音乐听起来典雅古朴。我们可以在《出水莲》这首曲子中看到这个特点的体现。但演奏时不用太过拘泥,只要把握好这个特点的内涵就可以。 二、揉弦、滑音和回滑 客家筝左手揉弦一般较慢,和颤音有明显的区别。使筝曲具有高雅的情调和深邃的韵味。特别是“软弦”乐曲中一些重揉揉弦的时值都较长,令人有从容不迫、荡气回肠的感觉。 客家筝富于特点的滑音和回滑音,是表现客家音乐风格、音乐韵味重要的表现手法。 如滑音就有即时滑音、一般滑音、延时滑音等。这两种技巧的运用是千变万化的,是客家筝的个性所在,也是演奏者个性所在。但是这些滑音、回滑音在演奏中或是具体的某首筝曲中,都是不能固定化、技巧化或程式化的。那么,怎样掌握这些貌似繁杂的技巧呢?我认为,一个变化的音,都可以看成由固定音部分和变化音部分组成,在演奏中,通过在单位时间内(如一拍、半拍)控制这两个部分的比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或说种类。 客家筝和潮州筝有许多相同之处,其左手体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如上面说到的揉弦、滑音等,都与它们使用的钢丝弦筝有关。因为钢丝弦筝余韵较长,可以做到一音数韵。 三、旋律的高低翻变 就是将某段旋律进行八度的高低处理,如《蕉窗夜雨》后面几遍旋律的反复变奏,就采用了高低翻变的处理。 下面讲讲我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1994年广东钱热储先生主编《乐剧月刊》,在刊中特选一些清乐调乐曲,并为乐曲作了题解。《出水莲》的题解是这样写的:“题曰出水莲,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其艳嫩也。凡软弦诸调,均可用此调起板。”又云:“出水莲描写莲塘萧散,秋凉景色,富有睹物伤时之意。”中国的传统乐曲,除了极少数直抒胸怀的乐曲外,很多都是通过借物、借景抒情的,而且蕴含的感情还是多方面的。如浙江的《高山流水》,包含更多的是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山东的《高山流水》则是筝友相逢喜欢弹奏的曲子,既有对知音难求的感慨,又有对方尊为知音的意味。《出水莲》如果象题解所说的那样:“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其艳嫩也。”显然浅显了一些。即使“富有睹物伤时之意”,还是不足以表现乐曲的全部内涵。乐曲还表达了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高尚品格的赞颂,引申为对世俗的抨击,对不甘堕落,保持独立人格、高尚情操的人们的歌颂。还包含有把自己喻为莲花,被俗世孤立的寂寞和怀才不遇的情绪。这首乐曲,还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在人心不古、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下,是做象莲花一样纯洁高尚的人,还是做随波逐流、追腥逐臭的卑下者?选择前者,固守人格,等于选择了孤独、清贫。选择后者,可能活得滋润而又失去自我。何去何从?在乐曲的当中,还应该表现这种思考和挣扎。 下面以饶宁新先生弹奏的《出水莲》版本,对乐曲进行详细讲解。首先,先来了解乐曲的结构和层次。乐曲由(一)、(二)、(三)、(四)大段组成(见附录乐谱),第四段是《西调》(一名《薰风曲》)中板进行软弦化处理的。为什么要接奏《西调》中板?一是客家筝有联奏的传统,二是为了更好表达乐曲意境,下面会具体分析。 第一段可以分为三个乐句。第(1)句可以看做是乐曲的引子。《出水莲》全曲的感情是多层面的:有对世人皆爱牡丹而不识莲花的感慨;有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赞颂;有把自己比作莲花,但无人赏识的孤独和幽怨;有对世俗的抨击和愤慨……多种感情揉合在一起。所以第一句弹起来,应该给人感慨万千的感觉。弹奏时,速度宜慢,且第一拍力度要足够强,整句的力度是由强趋弱的。第三拍4的颤音可以强烈些,才能表达出思绪强烈的效果。另外,弹乐曲就象写文章一样,讲究“凤头、熊腰、虎尾”,意思是开头要华丽,中间要丰满,结尾要有力。第一句弹出来,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才能吸引听众,让其慢慢进入乐曲的意境。 第(2)句是第(1)句旋律的重复。但决不是简单的重复。如果把曲子看做是一个故事,第(1)句是交待故事背景的话,那第(2)句则是故事的开始。可以理解为对莲花的外在的描写。所以在旋律的处理上加了一些花,使其不会象第(1)句那么缓慢凝重,显得轻快、明亮一些。所以弹奏时,不但要弹得流畅,而且速度可以稍快一些。到第(2)句第四小节第四拍的时候,速度要恢复到原来的速度,力度趋弱。第(3)句的开头第一拍要弹得比第(2)句的结尾强一些,从技术上说,是拉开层次的需要,第二,则象一个观者,在看到莲花之后,触动了心事,开始了联想。到第六小节的地方,要弹得黯淡、柔弱一些,好像在问:莲花如此美好,为何却长在污泥之中?世间有几人识得莲花的高尚情操?到第九小节,力度和色彩又要有一个变化,即力度要强一些,色彩要明亮一些。第十小节第一拍的低音7在未上滑前,要加幅度较大的颤音。从第九小节开始,旋律逐渐走向低音,要弹得低沉黯淡一些,充满了对莲花的无限感叹,对世事万般无奈的情绪。 第(二)段第开头第(1)句,情绪又应该有一个转换,不能低沉黯淡,而要弹得稍为坚定、有力,一气呵成。有莲花冲破污泥,婷婷出水的意味。第五小节用南派指法快速勾托1代替摇指,力度要从弱到强再到弱,如莲花、莲叶迎风摇曳的姿态。 第(2)句是第(1)句和第(3)句的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子从第四小节开始加速,到第五小节的大撮2,力度应该强一些。蕴含对莲花的崇尚之情。 第(3)句,相似句式的反复的和由低转高、由高转低的旋律,仿佛表现了对莲花的叹惋和对人生如何抉择的思考。力度的变化,也应跟着旋律的高低走向响应进行强弱变化。 第(4)句的情绪显得深沉厚重。仿佛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徘徊后,对人生道路的毅然选择。所以从第六小节速度开始加快一些,力度饱满一些,以反映这种情绪。 第三段,开头要弹得清朗一些,仿佛是战胜自我的一种轻松和愉悦,象雨后的莲花般清新和美好。 第四段由《西调》中板反复三次组成,采用客家筝高低翻变的手法,在情绪上是越来越强的递进关系,一方面,表现了对莲花崇高品质的赞美。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以己为莲、摆脱世俗的决心和精神。开头宜慢、弱,再逐渐加强。但力度并不是一味的逐渐加强,而是要有起伏。 以上是我弹奏《出水莲》过程中产生的一点感受和想法。必须说明的是,这只是代表我个人在弹奏这首乐曲时的大概的体会。实际上,每个人在弹奏时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即使是同样的一个演奏家,由于受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次弹奏同一首乐曲,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感情。但我还是想把它写下来,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我在弹奏时是怎样根据情绪的变化来处理乐曲的,好给大家一个参照的镜子,即使这个镜子可能是哈哈镜……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怎样使乐曲弹得有韵味、感情,是一个令人头痛和讲不清楚的问题。我想,可以从“乐曲给了我什么样的感情?”和“怎样调动技巧来表达这种感情?”这两个问题入手。弹一首乐曲,熟记其旋律是基础。然后再通过用心去反复倾听、咏颂、弹奏,调动你的一切情感和想像,去体会乐段、乐句所能引起的某种感情,再根据你所表达的某种感情,选择恰当的技巧,通过反复的弹奏,不断加深这种感情的表达。 古筝《秦桑曲》的具体演奏方法 《秦桑曲》是周延甲根据李白的诗《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帏?”。的内容创作的古筝独奏曲。燕,古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秦,亦为古地名,大致位置在今陕西一带。燕地为征夫所在地,秦地为征夫家所在地。燕地寒冷,秦地温暖,燕草还像青丝一般,秦桑却已茂盛得低垂了。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是夫妇两^分处异地,虽然两处春天到来的早晚不同,但相思的真切却是易地皆然。妻子认为丈夫只要一触及春的气息,就会产生急切的思归心情。正是盼妇如此信任丈夫,希望丈夫像她一样,所以她连春风也不让吹八罗帏,因为她和春风素不相识。此诗的意思是说,你去的地方的草才像青丝一样刚刚冒绿长出来,我们家中的桑树却已茂盛得低垂了。当你看到碧草感到春的气息想念亲人盼望回家时,也正是我见到桑树想念你而断肠的时候。春风啊,我和你素不相识,你有什么事要进我的帘帐’。 作者借用了李白的诗句所表现的内容,运用古筝的传统技巧,融合当地的地方音乐,并加进创新的古筝表现手法,描述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深深怀念远方丈夫,盼望早日和丈夫团聚的急切心情。整个乐曲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即盼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形象的完整刻画来深化乐曲主题。《秦桑曲》的内容可用四甸诗来概括:“秦桑低垂苦思君,长夜难眠泪沾巾。春风飘入罗帏帐,疑是夫君拭泪痕。”此曲旋律优美,音乐形象鲜明,慢板如诉如泣,悲悲切切,催人泪下,快板紧张激烈,急急切切,充分表现出盼妇思夫盼望早日团聚的心情。“盼妇思夫伤悲切,一曲‘秦桑’泪万行”。此曲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具有较大的影响。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人《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并作为优秀占筝教学曲目,被选人《古筝教学法》。 演奏《秦桑曲》,首先需要了解掌握《秦桑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是弹好《秦桑曲》的前提条件。乐曲是表现、反映一定内容的,而内容和演奏者情感必须通过对乐曲的处理来表现。好的演奏者不是在弹曲,而是在弹情;不是在弹音符,而是在弹内容。演奏者要站在主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第156页,^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这首诗涉及到了古时候的徭役制度。徭役是古代国家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役.一般有力役’军役以及其 他杂役。这种制度在各国历史上都有存在。中国的徭役制度起源很早.《丰L记·王制冲已有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孟子》中则有“力役之征”的记载。秦汉更有更卒、正卒、戍卒等役。人公的角度去表现乐曲内容和思想情感,要带着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急切的盼望团聚的心情去启动手指急摇快刮,转入慢板,则应进人深深的思念之中,情到高潮,潸然泪下.一曲终了,泪痕红渑,真正做到“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如何演奏好《秦桑曲》,可用两首诗来概述。其一:“急刮密摇稳抓弦,轻托慢抹腕提弹,颤按推揉细品味,一弦一柱诉辛酸。”其二:“指动心呜咽,弦弦苦相思。曲到高潮处,人是断肠时。” 《秦桑曲》定调为D调,二十一弦古筝定弦为倍低音l至倍高音1。有的演奏家出于某种个人考虑,将D调改为F调,二十一弦古筝定弦为倍低音6至倍商音6。此种定弦法在某些乐句的演奏上比较方便,但高音音域不足,难以完全按照乐曲要求演奏,在处理某些乐句时,也会感到音乐的色彩不够丰富,缺乏个性。 《秦桑曲》分为三个弹奏段落。第一乐段由十六小节构成,第二乐段由五十一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六十小节构成。 第一乐段虽然存在明确的小节划分,但在节奏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演奏者可以根据乐曲情况自由发挥,视为散板处理。这主要是为了表现主人公那种杂乱的、感性化的思绪,是表达乐曲内容的需要。这一乐段要充分弹奏出急切感和一种思绪上的零乱感,左手的刮奏、节奏和反复次数是自由的,以充分表达乐曲内容为原则。此乐段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交替,右左手摇刮紧密配合,充分表达主人公思念丈夫盼望团聚的急切心情。第一小节是乐曲的开始,表现了主人公那种酝酿已久的如洪水决堤般奔涌而出的感情,所以刮奏及砸摇要有爆发力,将这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一小节的抓弦部分是对前一小节感情基调的总结,也是乐曲行进的一个动力。这一小节表现出了一定理性的成分,与第一小节的纯感性表露有所不同。这一小节也是乐曲向下进行的一个过渡。接下来的三小节为一自然乐句,运用下行刮奏开始,表现出一种委婉的感情波动,而食指的无限反复刮奏更是深化了那种悲凉的思绪。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理性的思考,而不再是那种完全的、不顾一切的情感宣泄,与开始的漏*点爆发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里要注意左手食指与拇指的配合,强弱要适当,不要过重,以免破坏这种对比,使音乐平淡。接下来的三小节可以看作是一个部分,第六小节的双手配合抓弦和第二小节在技巧上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处理时则大不相同。第二小节承接乐曲的开端,虽然表现出一点理性的内容,但是其基调还是以感性的表露为主。而第六小节所要表现的则是几近于纯理性的情感内容的总结,相对于第二小节来说更显得深沉。在处理时要对音色加以控制,触弦位置应该靠近筝弦的中点,假甲触弦时要正面接触,并且注意角度不能过大,这样所奏出的音将更为纯净。在节奏上,比较严密的节奏一般象征着严谨、庄严、逻辑等较为理性化的内容;比较放松随意的节奏则根据其快慢不同和旋律的走向而象征着放松、紧张、愉快、悲伤等不同的感情色彩。所以,第六小节在节奏上应处理得比较严格,基本上是按照节拍来处理,这也是与第二小节的一个很大不同之处。而在第二小节中,速度非常自由,几乎每一个音都可以非常自由地处理,不必过多考虑曲谱标记的限制。这样就突出地表现了感陛色彩,突出刻画了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后面两小节的摇弦所产生的连续音都需要左手进行颤弦,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辛酸苦闷。在中国传统音乐中,7音本身的色彩就是比较灰暗的,加以颤弦后以主音的地位出现,就更适台表现酸楚、哀怨的心情。在这里,7音的音准一定要控制好,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体的音乐效果。颤弦的密度一定要大,这样才能更好地描绘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第七和第八两小节中都存在颤弦,但其力度是不一样的。第七小节中,颤弦的力度要相对小一些,音的变化大概在二分之一全音左右,而第八小节的颤弦力度要大一些。音的变化大概在二分之一全音到一个全音左右,并且要随着音的不断进行来逐渐增大颤弦力度,表现了主人公思念之情的不断升华,更好地从侧面表现“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如果单纯从弹奏角度来考虑,这样处理也很必要。因为在第七小节中,摇弦是持续的,在这个音上的颤弦力度如果过大的话,就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滑音,影响整体的音乐效果。第八小节则不同,两拍之中只有一拍是摇弦,另一拍是休止。在摇弦的一拍中。颤弦处理与前一小节一致。在后一拍,摇弦已经停止,这样就避免了颤弦力度过大而出现滑音的情况。并且由于音的衰减,更需要加大颤弦力度来弥补听觉上的不足。第九小节至第十一小节在乐谱上没有明显的速度标记,但在实际处理时,在速度上要遵循“渐快一突慢”的规律,在强弱上要遵循“渐强一稍弱一突强”的规律。这样的处理,看似无规律无节奏,但实际上却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一种茫然、空虚的心理。不稳定的节奏,正适合表达这种情感,所以要注意把握这种看似没有节奏的处理方法。 第一乐段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起身弹和砸摇技法的运用。为了突出气势和丰富乐曲的表现力,第一小节中要采取起身弹和砸摇的全新技法进行弹奏。起身弹,严格地说应该是一种辅助性动作,并不完全算作古筝弹奏技法。它是指在弹奏时打破坐姿的弹奏方式,利用身体的较大动作来辅助弹奏技巧的实施,从而获得较大的力度,增强音乐效果。砸摇是新创的一种古筝弹奏技法,它是砸弦和摇弦相结合的一种弹奏技巧。砸摇的弹奏方法是:实砸摇前,右手食指捏住拇指指肚,成半握拳状;然后右手迅速扬起,大约与眉等高,再迅速下落,用拇指假甲尖砸响要摇奏的筝弦,紧接着进行摇弦弹奏。此处要将起身弹和砸摇结台起来,左手刮奏前起身,在身体复原过程中右手进行砸摇弹奏。起身动作要自然优美、大方得体,砸弦要稳准,力度要大,与摇弦的弹奏衔接要紧密,使整个弹奏融为一体。 二是后切入弹奏技法的运用。此处右手的弹奏属于后切入摇弦弹奏,这样左右手的弹奏就不能同步进行,而是左手的弹奏在前,右手的弹奏在后,在左手结束刮奏的同时右手摇弦c左手的刮奏采取拇指连劈的技法来进行,要刮得有气势,从弱到强,从慢到快。这里的由弱到强和以前强调的一般的刮奏不太一样。在一般的刮奏中,由弱到强的过渡是很平稳的,整体的音乐效果给人以恬静优美的感觉。而这里的刮奏则不同,强弱的变化较一般为快,整体给人一种情绪化的感觉,充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活动。左手刮奏前,食指指肚要捏住拇指假甲根部,保证拇指假甲的稳定,不至于在刮奏时产生角度的变化,影响刮奏音色的统一。手部运行时,腕部要带动手掌反向半翻手掌,即左手掌外翻。右手的砸摇要由强渐弱,快结束时再由弱渐强,结束在一个较强音上,不过这个音的强度还是小于起始的砸摇强度的。最开始时,一定要把弦砸响,产生的音要有爆发力,突出表现主人公那犹如黄河泛滥般的摩晴。最后摇弦结束时.应该果断坚决,不要迟疑不决。 三是节拍的变化。在第二小节,节拍发生了变化,由四分之四变为四分之二,要注意其强弱规律。这一小节要弹出急迫感,实际的弹奏速度比曲谱上标记的要快,而且几个音的时值并不是平均的,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来处理。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最后的音时值要长于这一小节中所有的音,最少要持续一拍,以与后面的刮奏分开。弹奏力度相对要大一些,突出强弱的对比,借以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四是双手抓奏的配合。第二小节的弹奏是以左右手同时的八度和声抓来完成的,注意双手抓奏力度要均衡,使两个声部音乐效果统一。左右手所抓奏之音要严格对位,不可出现错音现象。这一小节的弹奏动作要稍有棱角,第二小节结束时要有暂短停顿,姿势要优美。 第一乐段第三小节至第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左手下行刮弦弹奏。左手要先于右手的摇弦弹奏.左手刮弦经过右手摇弦音后,右手马上进入角色,进行摇弦弹奏。右手的摇弦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注意音色的柔和e强弱变化的规律大概是这样:弱起,渐强,再渐弱。二是左手下行刮奏后要立即转人自由反复拇指、食指交替刮奏。自由反复交替刮奏要注意强弱的对比,其力度、速度、次数要与右手的摇弦弹奏一致起来。三是摇弦的弹奏。右手的摇弦弹奏要逐渐加大弹奏力度和摇奏密度,尽量减轻换弦摇奏的痕迹。为了减少换弦的痕迹,应该注意指法的排列。前一个摇奏音应根据下一个音的高低来决定是结束在托上还是结束在劈上。如果下一个音比当前的摇奏音高,那么就应该调整摇弦速度,使音结束在劈上,这样手顺势下移,就可以接着摇奏下一个音而避免停顿。如果下一个音比当前音低,那么就应该使音结束在托上,这样手顺势上移,就可以接着摇奏下一个音而避免停顿。熟练掌握这种换弦技巧,可以在连摇时保持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流畅。四是弹奏与动作的配合。左右手弹奏,要与身体动作密切配台。动作要尽量大些,充分表现主人公的急切心情。需要强调的是,动作要尽可能以腰部为主要轴心运动,而不要以颈部为主要轴心来晃动头部。五是刮弦的弹奏。第五小节的摇前左手下行刮奏起音为倍高音l,止音为低音5;自由刮奏由起止音倍低音5至5和低音5至高音5组成;结束刮奏起音为倍高音l,止音为倍低音2。在此小节完成后,应停顿一拍左右再接着下一小节的弹奏。 第一乐段第六小节至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双手八度抓的弹奏。第六小节的双手八度抓弹奏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在上小节弹奏结束稍有停顿后再进行.这主要是为了体现人在较大的精神压力下思绪的不连贯性。第二,弹奏时要放慢弹奏速度,但不能减轻弹奏力度,要弹得扎实有力,稍稍缓慢而不拖泥带水:在这里,手指触弦的技巧很重要,假甲一定要与筝弦正面接触,保证音色的纯净。第三,左右手的抓奏要密切配合,力度要一致,所弹奏之音要严格对位。二是右手上行刮弦的弹奏。此处要弹奏得饱满扎实、连贯圆滑,刮奏速度不要过快,注意严格遵守起止音的限定。三是右手下行刮弦的弹奏。此处下行刮弦弹奏,要以清脆明亮、连贯流畅为基本原则.在弹奏位置上要稍靠近前岳山一些,以追求比较理想的音乐效果。同样,此处也要注意按照准确的起止音来处理。四是按摇颤的弹奏。按弦音要准,摇弦密度耍大,力度要适中,摇奏收指要敏捷灵活,颤弦要具有个性,颤出明显的颤音效果,尤其不能忽视摇弦结束后的余音颤。按、摇、颤三者要融为一体,充分表现出主人公的心情,给人一种急切感。五是刮奏与摇弦的结合。出于整体效果的考虑,第七和第八两小节的弹奏要注意刮奏与摇弦的结台。这里出现的摇弦不是一般的摇弦,而是在按音基础上的摇弦。所以,在刮奏时要严格按照起止音来进行,不能越过所按音刮奏,以免在拨响按音所在筝弦时出现滑音等影响音乐效果的杂音。在右手刮奏的同时,左手应该将筝弦按到所需音高,这样可以使刮奏结束后的摇弦与刮奏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按弦时出现滑音。为了使两种技法衔接紧凑,应该这样处理:在刮奏结束后,根据下行或上行的不同,顺势托响或劈响7音,然后接以摇奏。这样,刮奏和摇奏之间就不会产生停顿现象。 第一乐段第九小节至第十一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小节间连接的刮弦弹奏。此刮奏音可视为长装饰慢弹奏的装饰音,要采取食指连抹的技法弹奏。要靠近筝弦中点来弹奏,这样可以把此上行刮奏弹得饱满扎实,使刮奏音具有穿透力。在节奏上要由慢渐快,并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二是装饰刮奏音和本音的衔接弹奏。要将二者衔接好,使整个弹奏浑然一体,但同时也要注意突出主音,不可使主音与装饰性的刮奏音混淆难辨。三是抹托的弹奏。在抹托弹奏时,要充分发挥拇指和食指小关节的作用,由慢及快,由轻到重,再由快重到慢轻,利用此处的无限反复表达出主人公强烈急切的心情。 第一乐段第十二小节至第十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装饰性刮弦的弹奏。要稍靠近前岳山弹奏,整个刮弦要弹奏得连贯流畅,音色要清脆明亮,刮弦起止音要准确。二是按摇颤弦的弹奏。此处弹奏的基本要求是:按音要准确,颤音要明显,摇音要均匀。刮奏与摇弦的衔接要紧密,不能有停顿,在强弱对比中突出主音。也就是说在4音的摇奏上要加大力度,突出其与刮奏音的区别,防止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三是摇弦力度的控制。第十三小节和第十四小节的摇弦,力度要逐渐加强.密度逐渐加大,这样的音乐效果比较突出。四是换弦摇弦的掌握。在换弦摇弦时,要避免出现明显的换弦痕迹,防止在换弦时碰响其他弦而出现杂音。要将手部的活动控制住,移动幅度要适中。幅度过大,会影响整体的连贯性;幅度过小,碰响邻弦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五是自由反复刮弦的弹奏。左手拇指和食指交替自由反复刮弦弹奏,左手应先进行,在左手刮过右手摇弦音时,右手再进行摇弦。左手的刮奏由慢渐快,由弱渐强。再由快渐慢,由强渐弱,最后由慢速连抹结束自由反复刮奏。右手的弹奏,力度和密度均应逐渐加大.再由强变弱。要特别注意最后的摇奏和左手食指慢速连抹的有机配合,右手要先结束弹奏。结束时要明显提腕,双腕所提高度和姿势要协调一致。另外,自由反复拇指、食指交替刮奏的起止音应该基本按照曲谱的标记来处理,不要过于随意c 第二乐段是慢板乐段。此段应抒情地、深深思念地、回忆往事地进行弹奏,要充分地抒发出盼妇思夫的真挚情感。忆过去,相亲相爱;看眼前,帐内空空。盼妇出帐,见桑生情,不禁潸然泪下。此乐段是整个乐曲的感情基调所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乐段。这个乐段处理得好坏与否,是决定垒曲弹奏水平的重要标志。此乐段属于慢板,利用大量颤弦、滑弦等技巧,塑造了一个情深意重,对爱情执著专一的女性形象。要想把这一段落弹奏好,真正地把音乐形象塑造得饱满丰富,具有真实感和较强的感染力,必须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 在第二乐段中,出现了很多后起颤音。后起颤音是由后起颤弦技法产生的,这种颤弦和一般的颤弦不同。以第二乐段的第一个后起颤弦为例,它是在较长音上实施,音的前一半时值没有变化,仍然是单纯的自然音,在后一半时值上则要加以力度较大的颤弦。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后起颤音表达了悲切、思念、凄凉等感情,音乐效果相当独特,具有一般技巧所不能取代的特点。前半拍保持音的稳定,后半拍上起颤,这样产生的声音类似于人激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人在激动时,由于肾上腺素以及其他一些激素类物质的分秘,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控制。就运动系统而言,这将会使某些肌肉产生一种类似痉挛的现象,尤其是有关呼吸的肌肉会由于呼吸运动的外在性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些肌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由自主的振颤,而这种振颤使气流的强弱产生变化,从而使产生的声音具有一定的波动感。尤其是在人哭泣时,这种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哭泣时,膈肌的痉挛程度很大。由于受到神经系统的抑制,其痉挛是间歇性的,这样声音就会产生间歇性的颤动。而后起颤音颤动的节奏和哭泣时的声音极为相似,处理得当的后起颤音可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哭泣。在此曲中,后起颤音正是起到这样一个暗示的作用,使人联想到盼妇思夫,悲切难当,掩面而泣的情景。所以,此曲中的后起颤音要处理得到位,真正使人感到似乎隐约有一个哀怨的声音在哭诉。在颤音的前一半时值中,要保持音的平稳直白。这时不需要左手的任何活动。在后一半时值中,左手应该大力颤弦,力度应该由轻到重快速过渡。在音的变化幅度上,应该大于正常的颤音,幅度在一到两个全音之间。这样处理可以使后一部分的颤音较具突然性。如此处理的后起颤音,在效果上给人一种不稳定的震颤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突出地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二乐段第一小节出现的后起颤音,作为整个乐段的开始,其处理是非常关键的。它确定了整个乐曲的情感基调,引出下面的乐句。弹奏此音时,要注意触弦位置,保证音的纯净。触弦点在中点靠右一点比较合适,这样产生的音音色比较优美柔和,并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而且可以保证在颤弦时弦的震动衰减不至于过快。接下来的同度按音和颤音表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活动,在处理时要注意强弱对比。同度按音应该是这一小节中最强的部分,后面的颤音相对要弱一些。这样处理可以更好地反映感情的波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酸楚,使人听来有肝肠寸断的感觉。要注意按音的音准,按照前面所讲的要求来处理。后一小节中,存在一个基于摇弦技巧所产生的持续音之上的颤音。摇弦的最后四分之一拍左右不要持续摇奏.而是空出来施以颤弦。摇奏时要注意强弱的变化,不要简单地固定一个力度。富于变化的弹奏力度,可以使人联想到内心世界的复杂活动。在弹奏时值较长的摇弦时。可以利用呼吸来调节细微的强弱变化。在吸气时,手部的力度一般会增大一些;在呼气时,力度就会减小一些。如果能把握这种方法,那么在弹奏时的力度变化就会非常自然。在第三小节中,出现了下滑音和上下滑音,处理时要注意适当延长过渡音。这样可以使音乐更加婉转,符合表达乐曲内容的需要。第四小节的摇弦类似于第二小节的摇弦,主要是注意强弱的对比变化。接下来的四小节属于一个乐句,在这句中,音的行进方向较为复杂,但多数情况下以下行为主。这一句是前面内容的深化,更加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揭示了其内心的思维活动。在这里要注意的是4的上滑音,在处理这个上滑音时,应该先在原音位的基础上稍稍放低一些,再快速按回到原音位,然后施以下滑弦技巧。这样的处理就显得更加有地方特色。第九小节至第十六小节,可以发现音的不断波动,尤其是大量按颤音的使用,让人感到酸楚。这也可以理解为主^公开始逐渐进人一种回忆状态。除了曲谱上标记的大量颤音之外,还要注意揉弦的处理,“能揉则揉”这一原则在这里要有充分的体现。最后的刮奏表示一种思维状态的结束,也标志着乐曲进行到了下一个阶段。一直到第二十小节,所有的音都是利用摇弦技巧来完成的。细腻绵长的延续音给人的感觉是宛如梦幻,体现了思维的细密和连贯,已经进入了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时的思维活动是最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在此曲中,这一部分揭示了整个乐曲的情感线索。这里投有复杂的技巧,也没有华丽的和声配备,但却是不是高潮的高潮。在平常的技巧之间,却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对乐曲有深刻的理解,就会发现这里是最感人的部分,令人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天各一方,带给有情人的只是深深的无尽的思念和期盼,而这种期盼又是那么渺茫,那么遥不可及。除了含泪追思之外,再也投有其他的办法了。为了体现出这种感情,在处理时一定要注意音的连贯性,不可出现换弦痕迹甚至是触碰邻弦,否则苦心营造的意境便会被一点杂音破坏殆尽。如梦如幻的回想之后,主人公又回到了现实中来。面对着空空如也的房间,浓浓的悲凉*袭上心头,剩下的也只有无可奈何。失落、无奈、疑问应该是第二十一至第二十八小节的主导情绪基调,在这里要注意颤弦的运用,真正表现出一种失落的情绪。在第二十九小节.以刮赛为标志,感情又有了变化。主人公开始幻想丈夫回来家庭团聚后的幸福生活。左手的打抓以五度和声为主,极为紧密地配合了右手摇弦产生的旋律,形成了非常和谐的音乐效果。这里和前面形成了对比,更加突出了一种理想化的境界。但接下来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又重新向着趋向于现宴而发展。浓重的悲凉和无奈又开始取代了昙花一现般的希冀。这种意境一直持续到第四十二小节。第四十二小节最后的上行刮奏标志着另一种情感的出现。从第四十三小节开始,前面的旋律再次出现,深化了主题。但和前面不同的是,这里的感情有了变化。快节奏的大抓后接大抓套同度按弦使人感到了激动,在这里节奏也要适当变化,以符合激动感情的需要。这里可以理解成为主人公在经过一段往事的回忆之后,发现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有如太梦初醒一般,心里开始逐渐放松,情绪上也变得乐观起来,充满了对爱情的希望。所以在弹奏时要注意感情的把握,表现出乐曲的意境。此乐段最后两小节,属于向第三乐段发展的过渡。由于第三乐段是慢起渐快的,所以这两小节在节奏上应该放慢一些,以便与下面的乐段紧密衔接。稍慢一些的节奏,还可以带给观众悬念感,在主观上提起观众对后面乐曲的兴趣。但也不能过慢,那样就一定会给人以拖沓冗长之感。一般来说,这里的速度是前面正常速度的三分之二左右。当这一部分处理完之后,乐曲便进行到最后一乐段。 第二乐段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后起颤弦的弹奏。此处容易被忽视,只揉不颤,或弹成正常颤音。此音需要用后起颤技法弹出,一定要注意后起颤弦的弹奏要领,弹奏出明显的后起颤音效果。二是按变音颤弦的弹奏。此处弹奏有一定难度,因为这个按音并不是一个准确的降7。而是一个处于7与降7之间,较为靠近降7的音。所以,在处理时要把握音准。此曲中的所有降7,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话,都应该按照此要领弹奏。颤弦时的力度要适中,由于此音本身是一个按音,在颤弦时音的变化在二分之一全音即可。颤弦频率一定要高,不应该少于每秒钟6次。如此高的频率,只有采用典型的腕部颤弦法来弹奏,才能很好地完成弹奏任务。三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以及同度按弦的弹奏。在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同度按弦的弹奏技巧,右手弹奏与左手下按同时进行。四是上滑弦的弹奏。此处滑音是从降7音至6音的下滑音,不要弹成从7音到6音的下滑音。在这里.滑音过渡音时值应该长一些。要注意上滑弦弹奏要领,弹奏出标准规范的下滑音。 第五是摇后颤弦的弹奏。此处摇弦后要加颤弦弹奏,摇弦要由弱到强,颤弦应在摇弦尾音上进行。 第二乐段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上滑弦和按弦、按弦和下滑弦的弹奏衔接。此处连续使用的三个弹奏技巧均在一根筝弦上进行.即下滑音结束后马上在同一弦上弹奏按音,按音弹奏结束后,马上在同一弦上弹奏第二个下滑音。此处要特别注意的是两个下滑音中间的按音的弹奏,此按音是一般性按音,而不是按滑音、按颤音、按滑颤音,演奏者在弹奏中不要加滑弦或颤弦等其他技巧。此处弹奏要避免出现技巧更换的弹奏衔接痕迹,尤其是在音和音过渡时不要出现滑音痕迹。避免滑音出现的方法和避免同弦本音按音连弹出现滑音的方法是:在下一个音弹响之前,右手先扶住要弹的筝弦,阻止弦的继续振动,然后左手将音按到合适的高度,右手再继续弹奏。 二是按音和按滑音弹奏的衔接。要注意按音的音准,按音和按滑音衔接要自然严密,不要缓腕,误弹成从3音到5音的上滑音。 三是摇后颤弦的弹奏。摇后颤效果要明显,摇和颤要融为一体。第一拍的弹奏要注意处理好揉弦,这样,当后面的颤弦出现时,就不会显得突然。揉弦所产生的振动音在这里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为了保证音色的统一,避免换指弹奏的细微差别影响整体细腻的效果,第三小节各音应全部用托的指法来弹奏,这样做也符合指法的规范性。 第二乐段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两个连续同度按弦的弹奏。此两个同度按音紧密相连,弹奏这种类型的同度按音、除了要注意音准、为度和上滑音效果等同度按弦的技巧要领外,还要注意上滑音余音的终止,防止在同度按音连续弹奏过程中带出下滑音,以避免产生上下滑音效果。 二是按颤音的弹奏和下滑音弹奏的衔接。这里要注意音色的对比。按颤音4的前面一拍较强,为了突出音乐的波动性和人性化,这个4音要相对弱一些。为了体现出音色的对比,还应该中弹。此处还需要注意按音4的音准,按照一般的弹奏标准,此音按照正常的4音音高处理即可。但如果仔细研究的话.这个4音并不是一个完全符合十二平均律的4音,而是处在升4音和4音之间.较为靠近4的音。这种细微的差别,是不同音律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所造成的。在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中,其律制不一定完全一样。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十二平均律只是诸多律制中的一种,其他律制与十二平均律或多或少地会存在差距。为了更好地表现地方风格,在这种地方就要注意考虑到这种细微的差距并将其表现出来。前面所讲的降7的处理方法,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此处按颤音采取腕动按颤弦方法,颤弦应该在按弦的基础上进行,颤音要以按音为基础,颤动频率要高,颤音要柔和细腻,不要用手臂僵硬地去捅弦。腕部颤弦结束后,左手“三指”马上在原弦上下按至下滑音起音音位.按上滑弦要领进行滑弦,弹奏出标准规范的下滑音。按颤上滑音与下滑音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圆滑柔和,不要出现衔接痕迹。 三是按滑弦和按颤弦的弹奏。要注意按弦要领和滑弦颤弦要领,在准确的按变音音位上弹奏出标准规范的滑音和颤音。 四是八度抓后勾抹指法的运用。八度抓要适当加大力度,突出其音的重要性。勾抹要轻弹,但要清晰明了,有连贯性。 第五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勾托托托托托;第六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勾抹托托抹托抹。 第二乐段第七小节和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三个八度抓同度按音的连续弹奏。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二是按变颤音的弹奏。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三是上滑音和下滑音的弹奏。此两小节中的上滑音是附点音符,滑音时值要准确,下滑音要从按音降7音下滑至6音,而不是从7音下滑至6音。四是摇后颤弦的弹奏。要注意摇弦颤弦的弹奏质量,注意摇弦和颤弦的衔接,注意摇后颤的整体音乐效果。 第七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抓抓抓托托托托。 第二乐段第九小节和第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强弱对比的处理。第九小节的最后一拍和第十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八度抓和八度抓套同度按弦弹奏,要注意强弱的对比。简单来说,在各自的小节中,八度抓套同度按弦的力度要大于八度抓,而第十小节的第一拍总体要强于第九小节的最后一拍,不过第十小节的抓弦还是弱于第九小节的八度抓套同度按弦。二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的弹奏,三是按变音颤弦的弹奏,四是按变音颤弦后上滑弦的弹奏。这些问题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 第二乐段第十一小节和第十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按颤音的弹奏。弹奏方法和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二是八度抓后的连托弹奏。八度抓奏要饱满扎实,连托音要奏得连贯流畅。此连托音的起音为高音5,止音为6。要特别注意连托的起止音的准确,不可有随意性。三是上滑弦的弹奏。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四是摇弦和后起颤弦的弹奏。摇弦力度要渐强,密度要渐大,后起颤效果要明显。 第十一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抓连托托托托托。 第二乐段第十三小节和第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和上滑弦弹奏的衔接。要注意弹奏力度和音准,技巧转换时不要缓腕.避免出现二次运指现象。二是按颤弦和上滑弦的弹奏。注意按音要准,颤弦在按音音位上进行,颤音效果要明显。上滑弦的起音为5,而不是4。上滑弦时,要一次果断地按到起音音位,防止出现上滑音。有关的具体技术细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三是按变音颤弦下滑弦的弹奏。此技巧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第十三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托抓托托托托;第十四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抹。 第二乐段第十五小节和第十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音符时值的准确把握。第十五小节第一拍各音的时值要准确,尤其要注意的是附点音符的时值,不要随意处理。二是两个按变颤音的弹奏。第一个按变颤音和第二个按变颤音有所不同,第一个按变颤音是附点音符,要注意区别。按变颤音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三是下点滑弦的弹奏。此下点滑弦需要用左手拇指弹奏,拇指应按照左手正常揉弦按弦的基本手形,斜按在所按的筝弦上,与食指斜对,两指触弦点平行距离为二点五公分左右。点滑音起音止音要准确,此音的本音是4,而不是通常的5。在处理时,滑音效果要明显。四是下滑音的弹奏。此处6音的下滑音的起音为7,而不是7或l。此处要特别注意,不要误弹。五是左手拇指连劈刮弦的弹奏。此刮奏不是拍前装饰性刮奏,而是占拍刮奏,占半拍,后半拍起音。刮弦时要由慢渐快、由弱渐强,刮出气势,起止音要准确。 第十五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托托托托托。 第二乐段第十七小节至第二十小节需要用持续摇弦来弹奏。要弹奏好此四小节,必须有扎实的连续摇弦基本功。对于一般的练习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臂部肌肉易产生疲劳,从而导致摇弦不能持久。这样,摇弦所产生的持续音的密度、均衡的强弱以及音色的对比将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这种疲劳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自身的肌肉不够发达,不能满足高频率、长时间摇弦的需要,导致肌肉很快疲劳。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必须加强训练,使相关肌肉发达,以适应摇弦技巧的需要。二是不必要的肌肉紧张所造成的疲劳。摇弦的弹奏从理论上说只是前臂肌群参与运动。但实际上,摇弦需要一定的姿势保证,所以在前臂运动时,上臂的肱三头肌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三角肌由于肘部的外支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但这些肌肉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如果肌肉的控制能力不强,上臂最主要的几块肌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都会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很快就会导致上臂的疲劳。很多演奏者在长时间的摇弦后,最先感到疲劳的不是前臂而是上臂,原因就在于此。多数的摇弦疲劳问题是由第二种原因造成的,判断方法很简单,在演奏者进行摇弦时触碰其上臂,如果坚硬得像木头一样,那就一定是第二种原因。演奏者自身也可以通过感觉来判断。要想避免这种紧张,就需要加强对肌肉控制能力的训练,使主要的骨骼肌能够受到自己意识的控制。此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同题:一是对整体效果的处理。要弹奏出强弱关系+节奏感要鲜明。二是保证持续音的质量。摇奏密度要大,摇音要匀,要连贯、流畅、圆滑,不可出现暂短性中断现象。三是保证滑音起止音的准确。3音的下滑音的起音为5,而不是4。四是避免在换弦摇弦时出现杂音。换弦摇动作要快,不可出现换弦痕迹;过弦摇弦要注意手形的正确,不要碰响邻弦,以免出现杂音。五是按音与摇弦的配合。按音、变音的摇奏要准确,不要出现滑音的痕迹,颤音、下滑音和摇后颤音的弹奏效果要明显。第二乐段第二十一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小抓按颤弦和节奏颤弦的弹奏。此处弹奏,最重要的是注意音准和颤音效果。二是上滑弦和六连音的弹奏。此下滑音的起音为4,而不是5。此六连音属于花音性六连音,要奏得连贯流畅、清脆明亮,时值为四分之一拍。三是按变音颤弦的弹奏。要按先按后颤的原则进行弹奏,具体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四是花指同度按弦的弹奏。第二十三小节的花音属于拍前装饰性花音,注意时值和占拍定位。弹奏应该流畅圆润,遵循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原则。此处花音起音为高音5,止音为2。同度按弦要注意音准和同度和声效果。五是装饰摇的弹奏。此装饰摇音要先托出装饰音,然后从劈开始进入摇弦弹奏。 第二十一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小抓小抓小抓小抓;第二十二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小抓连托抹托抹;第二十三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花托抹托托。 第二乐段第二十五小节至第二十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八度抓后起颤弦的弹奏和按颤弦弹奏。要按照弹奏要领进行.不要随意处理。二是下滑弦和上滑弦的弹奏。具体的弹奏要求和技巧要领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要注意此处3音下滑音的起音为4,而不是5。三是右手摇弦中的左手刮弦弹奏。此刮奏应用拇指连劈刮奏法开始起刮奏音,这样音乐效果比较明显。 第二十五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托托;第二十六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第二十七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抹托托托。 第二乐段第二十九小节至第三十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摇弦重音的弹奏。此音要与前面的左手刮奏衔接好,摇出重音效果。具备相当基本功的演奏者可以采用砸摇技法来处理此音。二是按弦与同度按弦弹奏的衔接。按音要弹准弹实。按音弹奏完后,按弦指停在按音音位上向下滑弦,奏出同度按音。弹奏时不要缓腕,避免造成二次运指。三是下滑弦和上滑弦的衔接。在下滑弦到位后,手指要停在上滑音止音音位上,不能放松。紧接着,在上滑音止音音位上弹奏下滑音起音。弹奏时不要缓腕,避免造成二次运指。四是按颤弦弹奏和上滑弦弹奏的衔接。关于按颤弦的弹奏要领和上滑弦的弹奏要领前面均已讲过,不再赘述。此处要注意的是按颤音结束后,在按音4的音位上弹奏3音的下滑音,不要在5音音位上弹奏3音的下滑音。五是装饰音摇后颤弦的弹奏。要用托的指法弹奏装饰音,从劈切人摇弦。要把装饰音和本音明显区分开,弹奏出“装饰摇”的音乐效果。弹奏时要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在一个较弱音上结束摇弦的弹奏后进行颤弦。 第二十九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摇托;第三十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托托;第三十一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托托托托。 第二乐段第三十三小节和第三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注意拍节变化和强弱变化。在弹奏时,要把因拍节变化而引起的强弱关系变化明显地表现出来。 二是同度按弦弹奏、按颤弦弹奏、上滑弦弹奏的相互衔接。在弹奏时,具体技巧之间的转换、过渡要顺畅自然,无衔接痕迹。此处3音下滑音的弹奏是从4音下滑到3音,而不是从5音下滑到3音三是左手无名指打和小抓的弹奏。这两小节的左手无名指打和小抓的弹奏规律比较一致,可等同来处理。无名指的打弦音是起到铺垫作用,为以后的小抓打下一个基础,使其不至于显得过于突然。所以,在弹奏时要将这个音处理得稍弱一些。后面的小抓要渐强,突出和声效果。但在最后的小抓上要减弱力度,相对左手来说,右手的力度要稍大一些。这样处理,可以使音乐的层次非常分明。有一种鲜明的节奏感。无名指打音耍饱满扎实,不能因为音比较弱而弹奏不实。小抓要准确认弦,不能错位。最后一个小抓音非常重要,它是这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总结,要认真对待。左手的小抓和右手摇后托音要严格对位,不能出现“犬牙交错”的现象。 第三十三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托托摇托;第三十四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托托摇托。 第二乐段第三十五小节和第三十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八度抓同度按弦、按变音颤弦、上滑弦弹奏的衔接。第一个衔接过程不要出现滑音,要弹得果断坚定;第二个衔接要注意下滑音起音的准确,此下滑音是从降7音到6音的下滑音,而不是从7音到6音的下滑音。这里要注意.降7音应该稍低一些。二是摇弦按颤弦的弹奏。此音要适当加大弹奏力度,摇弦密度要大,颤弦要细腻,摇后托注意后起颤。三是八度抓的弹奏和抓后按变音颤弦、下滑弦的弹奏。八度抓弹奏力度要强,下滑音的起音为降7,而不是7。 第二乐段第三十七小节至第四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弹奏、按变音颤弦弹奏、上滑弦弹奏的衔接,二是后起颤弦和按变颤定时滑弦的弹奏,三是八度抓套同度按音、下滑音’按颤音的弹奏。这三个问题前面均已讲过,不再赘述。 第三十七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托托抹抓;第三十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托托托抹托抹抓;第三十九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托抓托托托托;第四十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抹。 第二乐段第四十一小节和第四十二小节的弹奏方法、弹奏要求和弹奏指法同本乐段第十五小节和第十六小节,可参阅。 第二乐段第四十三小节至第四十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按变音颤弦、上滑弦弹奏衔接。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要特别注意的是,按变额音后下滑音的起音是降7。二是八度抓后连续八度抓套同度按弦的弹奏。要注意八度抓和同度按弦弹奏要领,同度按弦过程中的上滑音不要拖,连续弹奏时不要出现明显的下滑音。音要准,力度要均匀,节奏感要强。三是按颤弦弹奏和上滑弦弹奏的衔接。衔接方法和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要特别注意的是,下滑音的起音是4。四是五连音的弹奏。此五连音属占拍花音性质的五连音,占四分之一拍。要弹奏得连贯流畅,止音和下拍的第一个音要衔接紧密、自然,无停顿痕迹。和五连音同一拍的按颤音要弹准,颤音效果要明显。八度抓力度要适当加大。五是按滑弦和勾抹相连的弹奏。弹奏方法和弹奏要领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第四十五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抓连托托托托托;第四十六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勾抹托托抹托抹。 第二乐段第四十七小节至第四十九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一是拍前装饰性花指的弹奏,二是同度按弦弹奏和上滑弦弹奏的衔接,三是按颤弦弹奏和上滑弦弹奏的衔接,四是按变颤下滑弦的弹奏。这四个问题前面均已讲过,不再赘述。 第四十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抹。 第二乐段第五十小节和第五十一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左手上行刮弦的弹奏。此刮弦应采取拇指连劈刮弦法进行刮奏,这种刮弦音清脆明亮,有气势,有利于乐曲内容的充分表现。二是右手持续摇弦的弹奏。要注意力度由强到弱、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最后的摇弦音在更弱音上结束。换弦摇弦时,要防止出现换弦痕迹,不要碰响邻弦,以免出现杂音。三是按变音的弹奏和下滑颤音的弹奏。按变音要准,下滑音从按变音运行至本音,颤音效果要明显。四是要注意延长和停顿。根据乐曲内容需要,此两小节不受拍节的严格约束,可相对自由一些。右手弹奏结束后,要提腕甩指左手颤弦,稍稍休息,做好弹奏下一乐段的准备。 第三乐段是高潮乐段。主人公经过了思念、回忆、幻想、期盼的几次反复之后,所有的情感汇集在一起,产生出第三乐段。前面的两小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属于过渡性的,要慢起,然后由慢到快。这样的处理暗示了主人公的思想变化是渐进的,有过程的,也突出了一定的理性色彩。这样的处理给后面的乐曲进行打下了基础。上下滑音的处理要细腻,表现出思考的痕迹,要有思维的具像化感觉。在具像化的理解方面,可以联想到一个女性伏案沉思,然后站起踱步,速度越来越快,表明此时她的思维活动已经到达了高潮。后面的反复是对主人公意识的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强化了音乐色彩。从第七小节至第二十一小节.是这一乐段的主题所在。在这一部分,主人公看到了希望,似乎爱情的彼岸触手可及。因为春天到了,这是一年的开始,所思念盼望的人应该就在返家的路上。但是,这位忠于爱情的女性在没有见到丈夫之前,还不能确定丈夫是否平安。也许他明天就回来,也许他永远都回不来了。所以,在兴奋之余,还透露出深深的担忧。为了更好地表达这种喜忧参半的感觉,就要在颤弦和揉弦上下功夫。颤弦和揉弦所产生的振动音自然会给人以细腻的感觉.再加上大量的固定按音和同度按音,尤其是同度按音所带来的小音程快节奏的滑音,的。虽然这里的弹奏速度较快,但颤音的完成一定要到位,揉弦一定要做到能揉则揉,不能马虎。很多基本功不够扎实的演奏者在处理快板时几乎没有揉弦,这种情况对于音乐形象的完整塑造是不利的。最后第二十一小节的两个抓弦表示一种思维状态的结束,在处理时要使音有质感,给人一种终结的印象和表示主人公思维停顿的暗示。接下来,从第二十二小节至第二十八小节,可以看成是主题的变奏,也可以理解成主题的发展。主人公的形象进一步丰满,同时也表明其担忧程度的加深。这可以从大量的按颤音体会到。这位忠于爱情的女性,在想到也许会有自己宁愿去死也不愿见到的事情发生时,心都在滴血颤抖。她彷徨、无助,只有向上天祈祷,保佑自己心爱的人平安归米。在弹奏时,这里的重点应该是按颤音4的处理。在这种快节奏的乐曲行进中,要注意按音的准确,颤弦的频率和力度的把握。接下来一直到第四十八小节,音乐的感情基调又产生了变化。较慢的节奏和后面较快的节奏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而大量按颤音和自然音的相对集中出现又使旋律分为两个部分。按颤音为主的旋律象征着绝望,自然音为主的旋律代表着对爱情的希望。两者的矛盾冲突在第四十八小节的强音左右手大抓及套抓上得到了解决。最终出现的是象征希望的一个包含有八度及五度的最为和谐的和声,这表明对爱情的希望终究战胜了绝望,爱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第四十九小节一直到全曲结束,这是乐曲的最终部分。在矛盾解决之后。紧接着就是一个响亮的摇弦刮奏配合,而且主音均为最具光明色彩的5,这无疑是强化了爱情的胜利。我们可以设想,在主人公为爱情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突然门开了,她朝思暮想的人出现在面前,这怎能不教她欣喜若狂!接下来的抓弦配合以及摇刮配合都充满了明亮的色彩,表现出有情人久别重逢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后面出现了一个4音上的摇后颤,但这个音表示的已经不再是悲观,而是喜极而泣的那种最高境界的喜悦。后面出现了右手摇弦伴奏,左手在低音区抓奏主旋配合,而且在每一拍上都有明显的停顿。这里左手低音部分象征着征夫,而高音区的摇弦象征着盼妇。在处理此处时,关键是要突出左手的节奏感,要表现出一字一顿的感觉,把久别重逢的那种感觉描绘出来。这里还应该注意节奏要渐快.以突出主人公情绪化的思维方式。最后两小节,是整个乐曲的收尾段落。这里应该处理得含蓄,让人有回味的余地,就像童话中那个著名的结尾——“后来,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给人的感觉一样。最后还要注意,整个乐曲结束时的收势动作不可过于死板僵硬,而是应该符合乐曲内容的要求,就像乐曲的结尾一样让人回昧无穷。这样,才可以算是全部完成了此曲的弹奏。 第三乐段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同题:一是由慢渐快和由弱渐强的弹奏。起音要缓慢,弹奏力度要小一些,弹奏之音要完全放开.随着速度的增快.力度要逐渐加大。二是托后下上滑弦和八度抓后下上滑弦的弹奏。注意本音音值和上下滑音音值的准确,滑音全部放开,不要囡急于弹奏下面的音而影响滑音效果。八度抓的力度可以适当加大.与前面形成对比。 第三乐段第三小节至第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弹奏速度的彻底改变。从第三小节开始到全曲结束基本上都是快节奏,大约每分钟230拍左右,而且还有大量的颤音、按音、按颤音需要准确处理。所以,这里的弹奏有一定的难度,对演奏者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演奏者要适应弹奏速度的突然改变,整体的清晰度要高,按弦颤弦等技巧要运用到位。二是弹奏情感的彻底转变。此处的弹奏,由第二段以思念、回忆为主的较为伤感的情感转变为较为复杂激烈的情感。从全身的弹奏动作到面部的表情,都要体现出乐曲内容的变化和主人公情感的变化。三是同度按弦弹奏和同度和声弹奏的衔接。同度按弦的弹奏完成后,马上转入同度和声弹奏,按音要准,弹奏力度要均匀,衔接要严密,不要出现个别音过强或过弱的现象。四是同度按弦、连续按弦、按滑弦、颤弦等技巧的过渡与衔接。诸多技法的连续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演奏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弹奏方法和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五是抹勾连用指法的运用。中指和食指要有独立性,要灵活有力,弹奏音要清晰明快,颗粒感突出。六是右手甩弹技法的运用。进人突快部分后,需要运用甩弹技巧来完成。甩弹的手形和一般技巧有所不同,甩弹时右手食指要捏住拇指假甲根部,五指成半握拳状,以正常的弹奏姿势开始,掌心顺时针旋转60度左右,手腕稍稍内收提起,做好弹奏准备,弹奏时甩动腕部,带动拇指在筝弦上前后来回拨动,拇指假甲尖运行方向为右前方左后方。甩弹时手腕要放松,手腕的甩动要轻松自如而有节奏,给人一种潇洒优美的感觉。 第三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劈托托; 第四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劈托托。 第三乐段第七小节和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一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的弹奏,二是连续按弦的弹奏,三是按滑弦的的弹奏,四是一般性颤弦的弹奏,五是甩弹技法的运用,六是切分音同度按弦的弹奏。前五个问题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第六个问题要注意弹奏力度的变化,明显加大同度按弦弹奏力度,弹奏出切分音音乐效果。 第七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托劈托托;第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托托。 第三乐段第九小节和第十小节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同本乐段第七小节和第八小节,可参阅。 第三乐段第十一小节至第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一是甩弹法的运用和同度按音的弹奏。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二是八度抓后花指的弹奏。第十三小节和第十四小节中出现了八度抓后花指的弹奏,八度抓要敏捷有力度,拇指下行花指弹奏要奏得清晰、连贯、流畅,衔接要自然无痕迹,注意花音的起音和止音。这两小节中的四个花音的起音均为高音6,止音均为高音L。在这里还要注意强弱的对比,应该按照渐强来处理。 第三乐段第十五小节至第十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两个重音八度抓的弹奏和两个八度抓套同度按音的弹奏。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二是花音后的连续颤弦的弹奏。要把每个音的颤音效果均弹奏出来,弹奏力度和颤动频率要一致。第十六小节花音的起音为高音5,止音为5。三是甩弹技法的运用。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第十六小节和第十七小节均用此法弹奏,弹奏指法为连续单托。 第三乐段第十九小节至第二十一小节的弹奏,前三拍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与第十三小节完全相同,其弹奏的起音为高音2,止音为3。十一连音弹奏要连贯、流畅、急切.各音的时值要一致,整个十一连音占一拍。此十一连音应采取右手食指连抹的弹奏方法来弹奏。第二十一小节要注意弹出连续的重音效果。 第三乐段第二十二小节至第二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甩弹技法的运用。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二是同度按弦的弹奏。要加大弹奏力度,弹出重音效果。由于弹奏速度较快,要注意保证具体的技术细节不出现偏差。三是连续按音的托劈弹奏。弹奏要准确,注意假甲的触弦角度,使产生的音扎实饱满。托劈产生的音应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不能因为指法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四是按弦、按颤弦、下滑弦的弹奏。要弹得细腻准确,韵味十足。此两小节除了同度按音和连续按音的弹奏外,其他各音均用连续单托指法来弹奏,不可采用劈托或托劈指法来弹奏。 第三乐段第二十六小节至第二十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三个相同大连托和一个轻抹的弹奏。连托应该稍靠近前岳山一些弹奏。要按照弹奏要领,将其弹奏得连贯流畅,清脆明亮,时值要准确,衔接要自然。三个连托结束后的2音,要采取食指轻抹法来弹奏,要弹得含蓄优美,柔和动听,轻而不虚。注意弹奏动作,抹后要提腕,做好弹奏下一个音的准备。 第三乐段第二十九小节至第三十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重音的弹奏效果,要弹奏得灵活、扎实、准确,要稍远离前岳山一些弹奏。此四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抹托托抹托抹。 第三乐段第三十三小节至第三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 一是重音的弹奏,二是同度按弦的弹奏,三是上滑弦和颤弦的弹奏。这三个问题的基本演奏方法前面均有论述,可参阅。 第三乐段第三十六小节至第四十三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 第三十六小节和第三十七小节要弹奏得灵活、轻松自如而急切,注意指法的运用。第三十六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勾抹托勾。第三十七小节的弹奏指法和第三十六小节的弹奏指法完全相同。第三十八小节至第四十三小节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同本乐段第十五小节至第十七小节,可参阅。第三十九小节中的花音起音为倍高音1,止音为高音1;第四十二小节中的花音起音为高音2,止音为5。 第三乐段第四十四小节至第四十七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 一是连续抹托的弹奏。耍弹得灵活有力,应该以渐强来处理。弹奏时要充分发挥拇指和食指小关节的作用,注意按照揉弦的弹奏要领进行揉弦,要遵循“能揉则揉”的原则。 二是连续八度抓的弹奏。要注意抓弦的技巧要领,注意假甲的触弦角度,保证音的纯净。八度音要奏得扎实饱满、清脆明亮,并带有急切感。同时,应该注意揉弦的运用。 第三乐段第四十八小节和第四十九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dvnews_page] 一是右手八度抓弹奏和左手套抓弹奏的配合。两手及两手各指的弹奏力度要一致,各音要在同时间内奏响,注意两手所弹音的严格对位。此处的弹奏力度要大,速度要稍稍减慢。二是右手摇弦和左手刮弦的配合。左手先上行刮,右手后切人密摇。左手上行刮奏结束后进行下行刮奏,然后转人自由反复拇指、食指快慢交替刮奏。拇指、食指第一组交替刮奏和最后一组交替刮奏速度较慢,中间交替刮奏速度较快。刮奏结束,出弦定格。出弦要优美,定位要准确。 第三乐段第五十小节至第五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与上一小节的衔接。第五十小节与上一小节的衔接处要稍稍休息,有明显停顿后再起奏。这种停顿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表示内容、情感上的某种转换。二是右手八度抓和左手套抓的配台。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同本乐段第四十八小节。三是右手摇前左手刮弦的弹奏。此刮奏为下行刮奏,注意刮奏技巧的要领,保证刮奏音的扎实饱满和连贯流畅。四是自由反复快慢交替刮弦和拇指、食指交替刮弦的弹奏。第五十二小节出现的自由反复快慢交替刮弦和拇指、食指交替刮弦,其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同本乐段第四十九小节。自由交替刮奏结束后,食指进行上行刮奏,起音为倍低音L,止音为倍高音1。五是按音轻摇的弹奏。第五十三小节的按音轻摇,按音要准确,技法要熟练,防止出现杂音。摇弦弹奏力度要均匀,要注意技巧要领,产生的持续音应该具有一定的穿透力.避免出现杂音。六是右手拇指下行刮与右手食指上行刮的配合及食指上行刮与拇指摇的配合。要刮得急切,摇得流畅,衔接严密,防止出现中断现象。注意整体音乐效果,表现出整体音乐感觉。 第三乐段第五十六小节至全曲结束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留出拍与拍之间衔接停顿时间。第五十六小节的弹奏,要注意留出与上一小节衔接停顿时间,做好弹奏准备。 演奏乐曲时如何做到神形兼备 宋代画家袁文在《瓮牖闲评》中说道:“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这是说绘画时形象容易表现而神韵却很难以把握。形是物体外在的表现,而神韵则是内心精神状态的体现。音乐更具抽象性,就音乐表现而言,单纯的乐曲演奏容易,而要较好的表现出音乐的内在精神与气质就很难了。这了演奏好一首乐曲,你必须知道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乐曲的思想内容,还必须查阅曲作者的创作特点与乐曲的音乐风格,从而在宏观上对乐曲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在对音乐的理解上,不妨给自己的内心以想象的窨,在内心使音乐具象化、情绪化并将自己的内心感悟通过音乐演奏传达给听众。即:由心生意、由意至技、心音交融从而达到“神形兼备”。 好乐曲旋律进行的缓急之分 如何处理好乐曲旋律进行的“缓急”之分 乐曲旋律和乐句的进行有“迟速”、“缓急”,亦如人说话有语调、语速之差别。严天池有诗云“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如果你的手指一触弦就只知道匆匆忙忙地弹下去,就会给人以躁动不安之感;反之,过于凝滞,也会令人索然无味。把握“迟速”、“缓急”的关键在于“速”与“急”时(如乐曲的快板)要连接紧密,节奏急促却不杂乱,既要有如骏马奔腾之势,又要有如平步青云之感。“迟”与“缓”时(如乐曲的慢板、散板)旋律要连绵而不拖沓,从容而不呆滞,既要有如碧水深潭般的沉静,又要有如闲庭信步般的从容。 《阿拉木#8226;古丽巴拉》演奏提示 ———————————————————————————————————————— 此曲根据同名新疆民歌改编而成,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特色。乐曲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富有歌唱性的行板,表现了勤劳的小伙子对心爱的姑娘唱出了深情的思念和赞美之情。第二部分是流畅的小快板,描绘出美丽的少女在手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由于乐曲是六声音阶的定弦,它打破了五声音阶的音位,因而需要高速手指的弦位和触弦的规律。 第一部分的演奏需注意以下几点:1.轮指的弹奏要清晰、灵巧,不拖节奏。2.左手需要按准变化音和等音,特别是原位”4”和升”4”的音高变化。3.特别注意乐谱中高低音区的大幅度跳动。4.要弹奏出悠扬、流畅、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在第二部分的快板中有两处是根据乐曲的需要,在右手弹奏旋律的同时,左手移动琴码来改变音高,因此需要把码子移稳、变音移准。指法方面,分指的指序可按照指法的标记来练习。最后,整首乐曲的强弱变化要明显、自然,把握情绪,弹奏出载歌载舞的欢快气氛。 《塔塔尔族舞曲》演奏提示 这是一首根据新疆塔塔尔族民间舞曲所编写的一首具有高难度技巧的乐曲,亦可称音乐会练习曲。乐曲的速度始终保持在132拍的同时,还有注重把握好力度和速度的均衡。 a段和c段是练习轮指的重点段落,弹奏者一定要按照乐谱所标明的指法和指序进行练习。弹奏轮指时,特别需要注意乐谱中有两种指序的指法标记:一种指法是由无名指开始,依次为中指、食指和大指的顺序弹奏;另一种指法是由大指开始,依次为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顺序弹奏。B段是练习快速勾托、勾托抹托的重点段。由于该估是由边疆的十六分音符组成,因而弹奏者需注意右手手指、手腕和手臂的松紧结合,指尖发音要有力点并富有弹性。左手八度按弦也是弹奏这首乐曲的难点,八度变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要加以注意、重点练习。最后,当你熟练地、一气呵成地弹奏该曲时,还要注意乐曲整体的强弱对比和旋律的流畅。 陕西古筝曲《三秦欢歌》赏析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古朴典雅的风格和独特的民族韵味,一直被人们视为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乐器。这篇文章将着重介绍真秦之声——陕西筝独奏曲《三秦欢歌》。 一、对秦古筝及乐曲的简单介绍 陕西古“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发源地,古筝因是秦人智慧的创造,所以有称之为“秦古筝”。这种称谓最早见于汉人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年)的《九叹#8226;忧苦》。这种称谓绵延了近两千年,“秦古筝”则成了筝的专有名词。筝发展至‘唐’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白居易《邓舫张彻落第诗》)的繁荣时代。可见筝在此时期发展之鼎盛。我们这篇文章所要赏析的筝独奏曲《三秦欢歌》就是一首地地道道的秦筝曲。 说它地道,原因很多。首先从标题来谈,乐曲曲名为周延甲先生所取,并为此曲写了简介:美丽富饶的陕西关中,历史上曾封为雍、塞、瞿三国,因此也称三秦。这首乐曲描绘的就是陕西关中的风土人情,这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秦声音乐包括秦腔、道情、迷胡、碗碗腔等陕西民间音乐,而此曲正是作者魏军教授融汇了这些民间音乐创作而成。 二、赏析筝独奏曲《三秦欢歌》 1、对乐曲创作动机、背景的分析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乐记》中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以怎样不同的形式和声音来表达出人们心中的喜、怒、哀、乐等心情。早在古希腊时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把音乐与人们的感情联系起来,认为音乐能够表现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相互对立的品质和性情。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感情的表现,认为只有感情才是音乐要占有的领域。那么,首先我们还是来听听曲作者魏军教授来谈谈他的创作动机。 在采访中魏教授谈到:“这首乐曲一直在我心中唱了许多年,直到1984年才把它写出来。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亲身体验。粉碎四人帮那天,整个咸阳地区从城市到乡村都融入庆祝人民的‘二次解放’的喜悦中。欢乐的锣鼓震天响,鼓手抡着粗大的鼓锤在两米大的大红鼓上尽情地敲打,晚霞映红着一个个喜悦的脸庞,‘跑旱船’的老爷子咧着嘴笑,唢呐哇哇地吹个不停……这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真切、最壮观的场景。随着那场面,我压抑了许多年的郁闷之心突然展开了,象大病痊愈,那欢庆的歌儿就一下子撞进了我的胸怀……”这就是创作动机,是为了表达粉碎四人帮后的那份喜悦,那份难以用言语表述的激动以及三秦人民欢乐喜庆的心情!这使我想到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永远都是人们在创作中要深刻认识的问题。艺术必然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从生活到成品,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地艺术变异过程。正如魏教授所讲“……直到1984年才把它写出来……”这就是一个从生活到艺术的酝酿的过程。当作曲家已经从现实生活体验中积聚起创作情绪并开始着手于创作时,他们总是先停留在内心的构想中,这种构想不带任何物质性的行为,它纯粹是由心灵在创造、在构建,这就是音乐家的精神创作○1。其实任何一首作品都反映出一定的生活特征,并带者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印记,真实地反映着生活,人们说“民歌是时代的镜子和回音壁”,古筝艺术也是如此,也是源于生活原形的“艺术变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真实地反映每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 2、乐曲曲式结构分析及演奏提示 全曲是一个复三部曲式,分为a、B、a1+尾声几个部分,a与a1段都是以欢快地节奏型构成,前28小节完全采用陕西关中民间鼓乐演奏的鼓点发展起来的旋律,有力地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弹奏时一定要奏出人心欢畅喜悦之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4、□5小节运用了连劈和连勾这两种在筝曲中使用的特殊指法,以表达快速有力的效果。接着,作者运用了大指双按这一陕西流派特有的技法,再加以连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使乐曲漏*点奔放,独具魅力。a段是主题旋律,演奏时应注意两方面:一开始用锣鼓点堆积起来的旋律简练明快,双手抓出的和弦要有力统一,抬手不要过高,以免影响后面的16分音符以上的急速弹奏。接下来的16分音要求用一种指法弹出,保证其连续性,□9—□12小节是难度最大的双按,要求准确、干净、利落,这是以往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a段中间□29—□47小节则是关中“跑旱船”与陕北唢呐小曲的结合,演奏时应注意情趣,按滑音不能一带而过,应注重风格的把握,要求演奏者有弹奏陕西筝曲的扎实功底。 乐曲主题在第二次变化出现时,做了一定程度的扩展,仿佛将人们的欢喜之情进一步释放出来。□80—□97小节在后部分双手同时演奏处,左手不间断的小和音是仿民间打击乐的小鼓小刹,右手简单的几个音连在一起的切分音,按指法符号的标记弹,就会出现一种戏剧样的效果,而转为高音的中间过度的6小节,特别是第一小节应弹奏得粗犷有力,才能把陕西风格中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B段)是抒情的慢板,旋律简单质朴又透出一丝明媚。如果说第一段是注重于场景描写的话,那么这一段就着重于人们内心世界的描写。它把人们获得“第二次”解放的那种内心藏不住的喜悦描写得细致入微。作者运用左右手互补加花变奏的手法,使旋律在高、中、低三个不同音位上变化,来表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在这里有白胡子老大爷、年轻的小伙、活泼的娃娃等,每一个描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主旋律两声部交替就像在对话,旋律□18小节的变化发展,其中旋律流动以自然的带有戏曲化风格的发展进入第三段快板。 第三部分(a1)是第一段的再现,除有第一段演奏要求外,更有一气呵成的气力完成。右手扫摇技巧与左手刮奏的结合运用仿佛将人们欢愉的情感推向顶点,乐曲在欢庆的锣鼓声和激动的欢呼声中完美结束。 3、乐曲音阶调式特点分析 陕西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的唱腔旋律是陕西筝曲素材的主要来源。秦声音乐包括其最具代表性的秦腔、迷胡和碗碗腔都是七声音阶的民族调式,分为“欢音”和“苦(哭)音”两种音阶。“欢音”又称“花音”、“硬音”,常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苦音”又称“哭音”、“软音”,常用于抒发苦闷、悲伤之情,其中它的两个特性即微升fa和微降si。 现代筝家根据民间音乐素材改变创作的大量陕西风格的筝曲,《三秦欢歌》是唯一一首全部使用欢音音阶构成的乐曲,这种音阶构成的曲调常用mi、la两音,但当它使用fa、si两音时,也不会改变其原有的调性色彩。“这是因为欢音腔和苦音腔的音阶不同:fa、si两音在不同的腔系内的实际音高不同,以至于引起某些音程关系、音列组合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欢音腔和苦音腔它们各自拥有一整套板腔和曲牌,以致构成秦腔的两大体系。”○2“当人们提及或接触到陕西筝曲时,很容易仅会用4、7这两个特性音去理解或弹奏,或将欢音、苦音去等同于潮州音乐的‘轻三六’、‘重三六’,将它们看作是同潮州筝曲同样具有演奏用调标志和含义的术语。这只能说是抓住了陕西筝曲的部分风格,但并没有也无法将陕西筝曲的所有风格特色概括在内。在实际演奏中,它的风格特色是个复杂的问题,而关键在于乐曲的调式和音阶。”○3秦筝是五声音阶调式定弦,音列与欢音音阶的主干音列相同,演奏欢音乐曲时多用定弦音。《三秦欢歌》以陕西筝曲的常用调G调定弦,也就是以欢音音阶为调式音阶,从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乐曲的情感。 4、秦古筝演奏技法、风格在乐曲中的运用 (1)左手大指与食指、中指、名指交替按弦 古筝是以韵补声的乐器,由于声韵、旋律的需要,左手需连续进行按弦,在弹奏陕西筝曲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音符上方有一个“大”字,这就表示左手须用大指按弦。这是陕西流派特有的技法,用于4、7或127这样的连续按弦,以便保持其风格和美感。更应该强调的是,在《三秦欢歌》中,作者更多地是使用双八度的快速按弦与上滑音相结合,这就比单音按弦更丰富,难度也更大,特别是与十六分音符以上的节奏相结合,在浩瀚的古筝曲中实属罕见。 (2)大指快速的托劈与单托 秦筝常使用大指托劈与单托,因为在古筝技法中,只有大指是最有力、最清脆、最方便快速的,连续的托劈正恰如其分地奏出秦声慷慨、豪爽的风格。 (3)撮、摇结合 为加强旋律的丰富性,延长音乐节拍数,使音乐流畅自如,在撮弦后紧接快速密摇形成独特风格,这样强调了音头,使句读分明,有跌宕起伏之感。 (4)摇指的运用 摇指在古筝艺术上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这个技法使‘点’成了‘线’,促使旋律更加流畅。从手指来区分并命名的有大指摇、食指摇和多指摇;其中大指摇又可分为扎桩摇和悬手摇;从节拍长短来说又可分为长摇和短摇,以及从音乐效果来区分的抒情性摇指、爆发性摇指和装饰性摇指等等。在《三秦欢歌》中作者采用的大多数是短摇,就我个人之见,这首乐曲使用大指扎桩摇比食指摇的音色更加亮丽清脆,更能表现出音乐内容和特色。 三、如何表现这首乐曲及笔者的几点建议 音乐的表现是通过演奏产生的,所以如何将这首乐曲演奏好以及演奏中要注意的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筝分南北两派,这也是筝乐来自南戏和北曲的缘故。《秦筝史话》中提到:“南曲以婉转为主,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多连,北曲多断”;“南曲工于秀婉芳妍,北曲多变宫变徽”。无庸置疑,《三秦欢歌》属于北曲,因此在弹奏中特别注意这些特征的把握。再则,弹奏时要充分体现“欢”的氛围,所以要求第一速度不能慢,第二力度不能弱,否则无法表达震天的锣鼓声和欢庆的场面,第三就是音色要富于变化,在首尾两段应在靠近岳山部分弹奏,使音色清脆干净,中间的抒情慢板段则应在琴的中间部位弹奏,这样的音色才柔美、浑厚,特别应注意的是在中段对不同人物描写的乐句,这里的音色也应富于变化,才能使人物更生动更形象。音乐演奏最忌讳的是平铺直竖、毫无声色,最提倡用‘心’弹奏,全身心的投入,有张有弛、有板有眼,简言之就是要使旋律呈现一条有起伏的波浪线而不是一条直线。要做到有起伏就要有层次感,高潮感,要引人入胜。乐曲中音的进行不外乎上行、下行、级进、跳进,如在这首乐曲中,上行因是伴随力量的增强,所以有渐强的要求,下行因同样的理由应逐渐转弱。任何单一的东西都是枯燥无味的,音乐的最微妙之处在于变化,变化就是美,它体现了演奏者的精髓、灵魂。 为了能使演奏者在弹奏时达到最佳效果,特在此提出几点建议,这几点建议是笔者在对魏军教授的采访以及在自己演奏过程中总结得来,在此提出,仅供参考。其一就是左手不带义甲效果更佳。原因在于方便左手快速按弦。其二是右手弹奏时尽可能多的使用大指,一是基于陕西筝的风格特点,二是出于对音色的要求。建议三是在左手连续十六分音符按弦的最后一个上滑音要强调突出,类似于左手点弦,达到“以韵补声”的效果。 四、结语 《三秦欢歌》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料,立足于民间音乐素材,在演奏手法上又结合运用了陕西筝的特色技巧,旋律活泼欢快,地方性色彩浓郁,特别是乐曲讴歌了新时代、新生活,是筝曲中难得的佳作。 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 一、关于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在古筝演奏中,肩、臂、腕、指是主要运动部位,本文将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缩原理,演奏姿式与演奏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肩部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2、上臂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45°角左右为宜。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3、肘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和伸肌(肱三头肌)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超过预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 4、前臂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5、手腕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一般手腕常见毛病有以下几种: (1)手腕过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紧张(即收缩)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紧张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则越大。前臂屈肌群的过分紧张,造成手腕过于屈曲,从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弹性,手指运动发生困难,影响弹奏。 (2)手腕过于后伸。这种错误姿势使上臂过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抬指和弹弦的困难,在臂力下达指尖过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手腕过于平板。由于手腕姿势过于平板,手指必然散开,因而在弹奏手中指动作加大。同时导致各指弹弦点和弹弦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4)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与前臂肌肉过分紧张,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不正确姿势,不但影响手指的弹弦方向和运指的灵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劳损。 (5)手腕僵死。控制手腕运动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处于紧张、僵持状态,使手腕屈伸发生困难。 上面列举的五种常见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况下和在中音区演奏位置上不应有的手形,由于受筝面板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应随着弹奏音区的变化而调整。在低音区,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区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弹奏旋律和“摇”奏法时;由于面板弧宽的变化和距上体过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时还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颤音技术,左臂和腕部紧张是常见的毛病,为了克服它,要象初学者那样,先学会左臂放松,然且再学颤音技术。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6、手指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内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的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即不美观,又影响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如果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的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二、关于古筝独奏曲的欣赏:民族器乐曲,是浩瀚如烟海,灿烂若繁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曲《古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1]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欣赏方法作如下解说: (一)乐曲源流: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国分段标以夕阳筲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筲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2] (二)意诗意趣:《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 引子部分,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抒情、优美、婉转如歌。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接头合尾”式的变奏,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也就是前变后同,故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发展。 (三)筝曲移植: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速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为演奏者提供发挥艺术才华的可塑性,使乐曲增加了色彩,丰富了表现力。在曲调的进行中,各种技巧的施展,往往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大有“你简我繁”,我简你繁”和向更高一层,深一层的“由简入繁,繁又简,简中尽是精华点”的艺术情趣发展,听起来“慢得情联而不绝,紧得意蓄而断。”做到取意干净利落“,绝无客声”(浊清),对比流畅而多变(滑、奇);节奏“急而不乱,缓而不断”(疾、徐);音质“响如金石”“,轻而不浮”(脆、轻),力求圆、润、甜、脆的美声,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优选弹点。运用刚柔虚实,脆中之力,明确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着意高洁雄美。在练习过程中百练知其妙趣(觉得好听),千练习得其趣妙,(理解它的用意)万练则忘其为古筝之声,(化为自己情感的再现)。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弹奏古筝时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运用跟基本功技法还有人的体力有关,所以在弹快节奏的曲子或是曲子中的快板部分可以先慢弹,或是单练一个手,随着弹的时间而逐渐加速度,不要急于几天或者几个星期就能达到跟VcD一样的速度,弹古筝包括学音乐弹的好坏与否并不是跟速度弹的快有关,而是跟音的穿透力有关,所以把每个音弹清楚,弹出颗粒感最为关键,然后再追求速度. 另外有些人觉得呼吸气息很乱是因为节奏还有对句子中的呼吸掌握的比较差,所以建议去体会唱歌的时候人的嘴巴鼻子等呼吸系统是怎样换气的,然后再把此方法拿到弹琴的手上来,在手弹一个新的乐句时可以抬手进行呼吸,而一个乐句未了,手一直在底下不要随便拿起或者左右乱晃弹奏,此所谓呼气.凡事讲究循序渐进,不要着急慢慢来,少则1年,多则数十载,终会有所成. 古筝独奏曲庆丰年演奏提示 古筝独奏曲《庆丰年》是由赵玉斋创作的一首欢快热烈火爆喜庆气氛浓厚的古筝独奏曲目,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乐曲运用很多全新的技巧,形象地展现出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万众同心,喜庆丰年的极为热烈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庆丰年》自一九五五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深受国内外筝家和广大群众的喜爱。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人《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古筝独奏曲庆丰年视频教学,请进入网站学习欣赏)古筝独奏曲《庆丰年》并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人《古筝教学法》。 《庆丰年》取材于山东传统的“老八板”音调,以山东套曲《小溪流水》的旋律为基础.吸收了民间锣鼓的节奏,在原曲调的基础上拓宽了创作思路,极大地丰富了乐曲内容。在古筝的弹奏技巧上,赵玉斋大胆创新,使用了很多以前所没有使用过的全新弹奏技巧,使左手同右手一样在筝码右侧进行复杂的弹奏,极大地强化了古筝的和声功能。在当时,这应该说是一种了不起的创举。由于加入了大量左手的弹奏技巧,使古筝的表现手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发掘了乐器本身所具有的潜力,使古筝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此曲创造性地运用了左手大抓、左手套抓、双手交替套抓、左手刮奏、和声刮等技巧,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也为以后的筝曲创作奠定了基础。 如同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历史一样,古筝独奏曲《庆丰年》的出现在当时也是颇具争议的。我国的艺术在历史上一向以追求达到某种意境为主要目的,即所谓的“诗情画意”。例如在我国绘画的历史上,很多作品都是追求一种意境,而相对忽视事物本来的客观面貌。在文学上,我们讲究“炼字”和“惜墨如金”,务必简洁,以一字传神,而相对忽视细节的描写和铺陈。在音乐上,我们也有类似的传统。相对于西方音乐,我们的传统音乐大多忽视和声的运用,追求以简洁的手法来表达意境。古筝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这种艺术思想,这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种认为在演奏古筝时左右手的分工应该明确的意见曾在一段时间里占有相当的地位。这种观点认为,古筝演奏左手居左额按推揉,右手居右勾抹劈托,二者泾渭分明,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是离经叛道。有的人甚至大声疾呼:“左手要是能弹筝,那脚也就能弹筝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筝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其强大的和声功能一直没有得到应用。而在音乐中和声的作用极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和声就没有现代丰富多彩的音乐。于是古筝艺术常常被人误解,有的人因此得出“古筝最简单”和“不值得为其耗费一生”的结论。古筝独奏曲《庆丰年》的出现,使古筝向着和声乐器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现在看起来,它运用到的和声技巧比较简单,弹奏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在当时却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从无到有,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具有重大的意义。乐曲问世后,也曾经遭到过一些否定和批判,但通过实践的检验,这首乐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性作品。 古筝独奏曲《庆丰年》的意义,并不仅仅体现在使用左手参与弹奏上。在《弦索十三套》中的《军令》一曲中,即有左手演奏的记载。在古筝独奏曲《庆丰年》之前的一些筝曲创作中,也出现过左手技巧的使用,但这些使用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最重要的是,这些技巧并没有真正以体现古筝的和声功能为主。而古筝独奏曲《庆丰年》一曲开始真正把左手弹奏部分当作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古筝所具有的和声功能。在编配上,可以看出作者花费了一定的功夫,力求创作出古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作品。这首乐曲打破了原来古筝左右手界限分明的戒律,开创了古筝双手系统弹奏的先河,也给后来的古筝曲目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将这首乐曲赋予划时代的意义,并不算溢美之词。古筝独奏曲《庆丰年》一改古筝形象,一展古筝风采,为古筝艺术园地增添了一枝馨香的花朵。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古筝独奏曲《庆丰年》的影响和推动下,一首首优秀古筝曲目相继推出。 古筝独奏曲《庆丰年》属D调曲目,应用D调来弹奏,二十一弦古筝定弦为倍低音1至倍高音l。但是使用G调来弹奏也具有可行性,有些版本的音像资料就是利用G调演奏的。古筝独奏曲《庆丰年》可大致分为十个弹奏乐段。第一乐段,也是整首乐曲的第一部分,为散板。第二乐段由十五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十三小节构成,第四乐段由二十小节构成,第五乐段由二十三小节构成,第六乐段由二十四小节构成。这五个乐段构成了乐曲的第二部分行板。第七乐段由三十九小节构成,第八乐段由三十一小节构成,第九乐段由二十四小节构成,第十乐段由十七小节构成。这四个乐段组成了乐曲的最后部分——快板。如果划分得更详细一些,还可以将第十乐段作为尾声部分独立出来。不过考虑到整体的速度、节奏着热烈,悠闲企盼着喜庆的感觉,为后面加快速度烘托气氛打下基础。二是套抓弹奏的力度。此乐段的套抓为左右手交替弹奏,要注意弹奏力度。总的要求是左右手的套抓均要奏得扎实饱满、坚定有力,两手的弹奏力度要一致+各个手指的具体弹奏细节也要一致.保证声音效果的统一。三是套抓速度。左右手快速套抓、交替弹奏是此乐段的弹奏难点,要弹奏得迅速敏捷,和弦准确,左右手交替无痕迹,浑然一体。快是由慢而来的,要想弹得快,声音质量高,首先得慢弹,把音位抓准抓熟,把腕部的启动功能和手指的抓奏功能训练出来,提高左右手配合弹奏水平。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加快弹奏速度,达到本曲要求的快弹速度。此处在弹奏过程中.要尽量放松两臂、两腕和手指,要靠腕部带动手指快速抓弦,而不是靠臂部带动手指弹奏。四是演奏动作和演奏情感。演奏动作和情感要与音乐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乐曲内容,展现喜庆丰年的热烈火爆、欢天喜地的场面。形同木偶,呆若木鸡,情曲相离,心手不一,是无论如何也弹不好此乐段的。 第一乐段进入正板后到此乐段结束,节奏为四分之二拍,基本上是连续的上行自然音阶弹奏,应该用连抹技巧来完成。应该注意此处的弹奏与一般刮奏有一定区别,不要混淆。从理论上来说,连抹的节奏限定很严格,其中?拿恳桓鲎槌梢舳加凶约旱奶囟ㄊ敝担匦敫堇制桌囱葑啵欢巫嘞喽宰杂桑渲械淖槌梢舨⒚挥屑右匝细竦氖敝迪薅ǎ梢愿菅葑嗾叨杂诶智睦斫夂褪导是榭鼋惺实贝怼4瞬糠值牡啵枰⒁庖韵录父鼍咛逦侍猓?lt;BR>一是与快速套抓弹奏的衔接。要在节奏上与前面保持一致,这样会有较好的一体感。另外,还应该注意拨弦时力度的掌握,不能与前面出现太大差异。衔接要严密自然,顺畅连贯,不要出现中断现象,尽量避免出现衔接痕迹。二是连抹的弹奏。此处连抹在时值上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弹奏时要注意稳定性,不要忙乱,突出每一个音的效果。整体的音乐感觉要好,应该连贯流畅。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应该将食指稍立起来一些.这样会使假甲与筝弦的角度适当增大,在发力的时候,就会使筝弦产生较为合理的振动,奏出圆滑优美、连贯流畅的音乐效果。不要挤压筝弦,避免干瘪嘶哑的效果和杂音的出现。三是左右手连抹弹奏的衔接。此衔接属于左手弹奏部分重复右手弹奏,右手弹奏又部分重复左手弹奏的交替衔接。要注意衔接时间的掌握,交替要自然,衔接要紧凑。同时,在认弦时要准确,避免发生错音现象。四是装饰琶音的弹奏。此乐段最后的装饰性琶音属于分解和弦,需要用左手来弹奏。要按快琶弦弹奏要领,将此琶音弹奏得明亮清脆。具有玻璃般的透明感。最后的5音为主音,在力度以及音色上要突出其主导地位。 第二乐段出现了真正具有实际内容的旋律。此曲后面的内容,基本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所以这一乐段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在演奏时要注意领会。 第二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弹奏速度。此几小节的弹奏速度纳人正常行板.要保证节奏的规范化,不可忽快忽慢。一般来说,一首乐曲的节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没有要求,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前面的速度要延续到后面,所以在开始弹奏确定速度时就要比较细心,防止过快或者过慢。如果过快,后面也许就会有些比较复杂的部分难以处理,影响乐曲的完成程度;如果过慢,就会使乐曲的内容表现得不够充分,让人感觉拖沓冗长。此部分的弹奏速度,控制在每分钟95拍至110拍比较合适。如果基本功过硬,可以适当加快速度,但不要超过每分钟120拍,否则会显得气氛太紧张,有悖于乐曲欢快的基调。二是下滑弦的弹奏。此几小节中有三个上滑音,要注意按照下滑弦的弹奏要领,把上滑音效果弹奏出来。特别要注意同小节中的同音连续上滑音的弹奏,这需要连续运用下滑弦技巧,滑音要到位而不要过。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避免出现回滑音性质的杂音。整体上手法要娴熟,韵味要突出,效果要明显。三是颤弦的弹奏。此几小节中有三个颤音,使用一般的颤弦技巧来处理即可。弹奏时要注意掌握颤弦力度和颤动频率,既要弹奏出明显的颤音效果,又不要因为颤弦力度过大而弹奏成重颤音。四是反复时的低八度弹奏。此处存在一个反复标记,在反复此段时要低八度弹奏。在低音区域的演奏应该注意保证音的质感,不要过于靠近中弹位置。 一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托托勾;第二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勾托;第三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第四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托托托托勾;第五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抹抹抹托勾;第六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勾。 第二乐段第七小节至第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连托的弹奏。第八小节中,第一拍音符需要使用连托技巧奏出,要注意力度的控制。此连托音应该圆滑连贯,考虑到后面存在重音,弹奏时要有一定的渐强趋势,以便与后面的衔接稳定自然。不过需要注意渐强趋势的把握,过渡要圆滑,不能突然。此种渐强在曲谱上并没有标注,与一般渐强还有距离,需要注意。二是重音的弹奏。第八小节连托之后有一个重音,此重音属于和弦音,需要使用套抓技巧奏出。参与抓弦的三指力度要一致,形成完美的和声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大力度,奏出重音。三是左手连抹和右手八度抓的配台弹奏。左手第一个连抹要稍靠近前岳山一些弹奏,以后的连抹要随着音的降低逐渐远离前岳山。连抹要弹奏得清脆明亮,连贯流畅,具有颗粒感,不要有粘滞的感觉。右手要弹奏得坚定有力,节奏感鲜明。左右手的弹奏要相互配合,衔接自然严密。四是强弱关系的掌握。此处一般的规律是左手的弹奏为强拍,右手的弹奏为弱拍。但是如果考虑到演奏者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在强弱上可以适当地加以调整,可以渐强渐弱交替出现,这样可以避免整体音乐过于直白。 第三乐段基本上是左右手交替抓奏,它和第四乐段一起起到一种烘托气氛的作用,要注意在技巧相对较单一的弹奏中营造氛围。 第三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是相当典型的简单左右手交替抓奏。此处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基本同第一乐段。对于水平较高的演奏者来说,还需要考虑整体音乐效果以及与后面部分的衔接问题。此几小节的弹奏要特别注意弹奏速度,一开始要慢起,然后逐渐加快。在反复之后,弹奏速度要更快,最后在第四小节将速度渐慢下来,恢复到正常的弹奏速度。要奏得坚定有力,保证音的质感,抓弦要准确,尤其是左手的套抓更需要注意.不能错弦。 第三乐段第五小节至第}‘二小节,各小节的音型和弹奏方法基本一致,只是在音高上有所变化。这几小节需要突出比较鲜明的节奏感,基本上完全由左手来掌握控制,所以左手的弹奏任务比较重,左手部分的曲谱在每一小节都为连续的同音反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力度上的逐渐变化来增强节奏感。第一个音要稍弱一些,然后渐强,这样的力度变化比较自然和谐。也可以把这种处理方法看作是一个规律,一般的同音反复弹奏都可以照此处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时候也会出现相反的处理方式,即第一个音相当强,然后渐弱下来。音乐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律,任何所谓规律均具有相对性,不具备绝对的意义。此部分右手的弹奏要具备一定力度,奏出适当的强音效果。这几小节的弹奏要有气势,节奏感要鲜明,和弦效果要明显。左右手配合要协调,动作要优美自然,不要机械模仿。 第三乐段第十三小节的弹奏,要特别注意与上一小节的弹奏衔接好。因为都是左手弹奏,在转换时也许会有一点不适应。尤其是对于基本功不够过硬的演奏者来说,这里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左手的连抹要稍远离前岳山一些弹奏,力度不要太大,具有渐强的趋势。右手的弹奏要注意和左手的弹奏衔接好,右手的自身弹奏也要注意配合,食指抹的弹奏和八度抓的弹奏要顺畅自然。 第四乐段第一小节至第五小节,各小节音型和弹奏方法基本一致。这几小节右手的弹奏均用套指方法进行,即每小节均用勾托劈加抹托指法来弹奏。左手除了正常揉弦外.有一处需要颤弦,要加以注意。这几小节的弹奏还要注意把握住乐曲正常的强弱关系.突出节奏感。第四乐段第六小节至第十小节,各小节的音型和弹奏方法完全一致。这几小节仍要注意体现强弱关系,形成一定对比来丰富乐曲内容。注意左手连抹弹奏和右手抹托弹奏的配合,右手弹奏的八分音符要和左手弹奏的两个十六分音符严格对位。此部分对左手连抹的要求比较高,连抹音应该清膪晚耳,具有跳动的节奏和明亮的音色。左手的手指在拨弦时应该适当加大触弦角度,发力要果断,不能犹豫。虽然是连抹,但不能过于拖沓,否则声音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缺乏金属般的质感。如果左手戴假甲,问题就相对比较容易解决c第四乐段第十一小节和第十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第十一小节需要右手用连抹指法来弹奏.要弹奏得连贯流畅圆滑优美,注意每个抹音的时值,特别注意不要把第一个抹音弹奏成附点音符。第十二小节右手的套抓要注意和左手套抓衔接。 第五乐段,乐曲的另一个主题出现了。此部分的和声应用较多,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前面的旋律比起来,此处的旋律具有语言般的效果,如同倾诉一般。第五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右手八度抓的弹奏。抓弦应该充分发挥腕部的弹奏功能,关节一定要灵活,利用关节自身的活动能力,减少对手臂的依赖。抓奏音除了具备一定的力度之外,还要有弹性,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感要明显,节奏感要强。另外注意附点音符时值的准确性,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 二是右手八度抓和左手套抓的配合弹奏。右手注意抓弦力度,弹奏出具有厚重感的八度和声音。左手注意所抓三音的准确性,突出和弦效果。左右手的弹奏要密切配台,衔接要自然紧凑。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细节是左手三个手指的弹奏力度:左手三指所弹的三个音构成一个典型的大三和弦,三指的力度要统一,保证和弦本身的色彩以及效果。如果适当强调一下此和弦中的三度音,整体上的效果会更出色一些。 三是右手的连托弹奏。要稍靠近岳山一些弹奏,以此在音色上与前面形成对比,获得颇具戏剧化的效果。连托要奏得清脆明亮。 四是上滑弦的弹奏。滑弦技巧的各个技术细节要处理准确,按弦要一次到位,要有较高的精确度。下滑音中起音、过渡音、止音各个部分的时值比例要合适,基本功不够扎实的演奏者往往容易忽视过渡音,使其过短,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第五乐段第五小节至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按弦的弹奏。第六小节中出现的一个按音,是利用按弦技巧奏出的原本存在的自然音。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一般这种做法是为了得到某种音色上的对比,或者是出于前后技巧衔接的考虑等。此按音要用劈的指法弹奏,要弹准弹实。在按弦过程中,不要出现明显的过渡音。二是下滑弦和上滑弦的接续弹奏。有关下滑弦和上滑弦的接续弹奏方法和要求前面已经有比较详细的讲解,可参阅。还需要强调的是腕部要稳,不要缓腕,以免造成二次按弦。三是颤弦的弹奏。要掌握好颤弦的度,注意颤音效果。此颤音在起颤时力度可以稍大一些,然后再进行一般颤弦,这样会比较有地方特色。四是连续托劈的弹奏。第八小节中的连续托劈力度要均匀统一,速度不要过快,应该考虑。这就需要注意弹奏触弦位置和假甲的触弦角度,使所弹之音具有较高的音质,保持个性。 第五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劈抹托勾托;第六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劈托托托勾;第七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托托托;第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劈托劈。 第五乐段第九小节至第十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两个按音的弹奏。此两个按音情况不同,前一个要在按音的基础上加颤音,属于按颤音+后一个不加颤音。前一个需要用按颤弦技巧来处理,相对具有一定难度,要保证颤弦过程中按音的音准。两个按音的弹奏均不要加带滑音。二是短音符的弹奏。此处短音符的弹奏,速度较快。可用连托指法来弹奏,触弦位置要稍靠近前岳山一些,音色要明亮,整体效果要连贯流畅,时值准确。此处也可以运用花指技巧来弹奏,如此弹奏会使节奏相对自由一些,比较活泼。三是左手连抹的弹奏。要稍远离前岳山一些弹奏,力度也不要过大。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已讲过,可参阅。四是左手装饰琶音的弹奏。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同第一乐段中的左手装饰琶音的弹奏。四指的力度要均匀,产生的音应该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不能出现过于有个性的音色。 第九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托托托托抹托。 第五乐段第十三小节至第十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连续八度抓的弹奏。此处所出现的抓弦音时值短,抓奏速度快,要用短音抓技法来弹奏,要注意整体的节奏感以及音色的纯净。弹奏要果断,运指要有弹性。要稍靠近前岳山一些弹奏,以求得清脆明亮的音乐效果。 二是连续颤弦的弹奏。第十六小节的所有组成音都需要进行颤弦弹奏,奏出连续颤音。这里的颤音要奏得重一些,快一些,颤音效果强烈一些。此处颤弦无论是从力度上还是从持续时间上,任务都重于一般的颤弦。如果腕部的力量不够,应采取臂动和腕动相结合的颤弦法,使臂、腕、指结合为一体,进行既有力又有弹性的颤动。此颤弦为连续的同弦音颤弦,在左手颤弦的时候,右手还要在同弦上拨弦,这就需要将颤弦的节奏加以调整,在左手拨弦时右手正好将音完全放开。三是八度抓揉弦的弹奏。要坚持能揉则揉原则,没有颤弦标记的八度抓弹,要注意进行揉弦处理。对于刚开始接触双手弹奏的演奏者来说,很容易在左手承担一定的弹奏任务后忽视揉弦技巧,这一点值得重视。 第五乐段第十七小节至第十九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八度抓下滑弦和按弦的接续弹奏。在第十七小节,出现了八度抓下滑弦和按弦的接续弹奏。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接续弹奏几乎不能避免杂音的产生。在此类情况下,避免或者更确切地说减少杂音的做法一般有两种,分别适用于速度较慢和速度较快的情况:当速度较慢时,可以等前一个滑音的余音消失后再放开手指,然后进行接续弹奏;当速度较快时,要在放开下按的手指之前,迅速果断地将正在振动的筝弦停止振动,然后马上放开左手,随即弹响下一个音。这种方法需要熟练地掌握才可以有比较好的效果,因为在制动筝弦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杂音。不过在较熟练的控制下,这种杂音不会非常明显。二是按弦的弹奏;三是颤弦的弹奏。这两个应注意的问题前面均已讲过,不再赘述。 第十七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抓抓抹;第十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托托托;第十九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劈勾托。 第五乐段第二十小节至第二十三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八度抓套同度按弦的弹奏和八度抓上滑弦的弹奏。要按照同度按弦的弹奏技巧要领进行弹奏,注意要同时弹响两根筝弦,音高要相同.在弹奏的同时左手下按。此处应该适当突出同度按音的效果,中指的力度可以适当减小一些。除此之外,还要稍靠近前岳山一些弹奏,以求得清脆明亮的音乐效果。 二是拇指小关节摇技巧的运用。此“小摇”所摇之音为按音六连音,首先将按音按准,中指、无名指扎桩,以拇指小关节为轴托劈弹奏。要注意六连音时值的平均和力度的一致,充分发挥拇指小关节的独立弹奏作用,将弦真正地摇动起来。摇弦不要把邻弦碰响,以免出现杂音。此处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六连音按音奏成六连音同度按音。 三是下滑弦和颤弦的弹奏。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已讲过,可参阅。 第二十二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抓托抹。 第六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按滑弦和按颤弦弹奏的衔接。此处按滑弦为按弦下滑弦,所产生的音为按音上滑音,按颤弦产生的音为按颤音。这两种技巧均为由按弦、滑弦、颤弦等基本技巧组合而成的组合技巧,弹奏要领及弹奏要求前面均已有讲解,不再赘述。此处要讲的是按音上滑音和按音颤音的弹奏衔接问题,按音上滑音结束后,左手按弦“三指”应马上退回到下滑弦前的按音音位上,在此音位上进行颤弦,尽量避免“回指”时出现下滑音,必要时可以采用前面讲过的方法强制筝弦停止振动。不能将上滑音弹奏成上下滑音或者回滑音。第一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托托;第三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托抹托。 第六乐段第五小节至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连续八度抓的弹奏。要稍靠近前岳山一些弹奏,要奏得坚定有力,节奏感要强,和声效果要突出。在强拍上,需要注意手指动作的控制,假甲的触弦时间要尽可能短,奏出具有爆破音性质的音。同时,应该防止力度过大产生噪音。 二是八度抓上滑音的弹奏和八度抓重音的弹奏。要注意弹奏要领,弹奏出八度抓上滑音效果和八度抓重音效果。 三是按弦的弹奏。弦要按准,音要弹实。 第七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抹托托托。 第六乐段第九小节和第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第九小节的音型、弹奏方法及右手弹奏指法同本乐段第一小节,可参阅。第十小节要采取提弹法弹奏,要弹奏得活泼扎实。要注意弱拍中后半拍重音抓弦的弹奏,此处要加大弹奏力度。其前方相邻各音要注意控制力度,防止喧宾夺主。 第十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抹托抓。一第六乐段第十一小节至第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 一是八度抓后半拍重音的弹奏。要调整好弹奏力度,既奏出重音效果,又不能因为力度过大产生杂音。同时,为了突出重音效果,前面的相邻音也要适当弱化。 二是连续自然音与按音的同弦弹奏。此处弹奏具有相当的难度,很容易在结束按弦技巧将按音放开到自然音时出现滑音。应尽量避免按弦弹奏过程中出现上精音,防止出现明显的滑弦痕迹,这就需要采用强行停止筝弦的振动使余音消失的方法。另外,此部分还要稍靠近前岳山一些弹奏,以求得清脆明亮的音乐效果。拇指的弹奏要采取“小摇”的奏法,将连续同弦按音弹准弹实,强化整体的节奏感。 第六乐段第十五小节至第十八小节的弹奏,要弹得轻松,弹得圆滑,切忌生硬,切忌力度过重。要充分注意音乐效果,突出音乐美感。要注意按音和上滑音的弹奏,注意音准和韵味,还要注意左手打音的饱满和余音的放开延长。 第十六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抹托抹托;第十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连抹。 第六乐段第十九小节至第二十三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八度抓的弹奏。八度抓要有力度,注意突出低音的厚重感。虽然一般来说要强调参与抓弦的手指力度一致,但这并不是说每个手指的力度都一样,“一致”和“一样”是有差别的。此处要适当突出低音,也就是要求中指稍稍加大力度,但不要掩盖拇指所弹的高音效果。 二是八度抓下滑弦和按颤弦的弹奏。要注意音准韵味和音乐效果。因为滑弦和按颤弦都是在高音上进行的,这时就要及时转变力度,适当突出这些经过装饰的音。关于滑弦以及按颤弦的具体技巧要领,可参阅前面有关的讲解。 三是同音连续八度抓的渐强弹奏。此处并无技巧性难点,只是需要演奏者注意曲谱渐强弹奏标记,不要马虎。 四是节奏处理。弹奏时,最后一小节在速度上是渐慢的,连抹音尾音的上滑音根据当时的速度来确定滑弦动作的快慢,滑音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时值比例要准确,突出上滑音音乐效果。最后一拍的自由反复要在渐慢的同时逐渐减轻弹奏力度,直至停止。 第七乐段可以看作是第二乐段主旋律的变奏乐段,节奏感更加鲜明,气氛也更加热烈,要注意把握。 第七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各小节的音型和弹奏方法完全相同,各小节均需用连抹和八度抓指法弹奏。此几小节在弹奏中要热情奔放,情绪激昂,速度逐渐加快。连抹要奏得连贯流畅,稍离开前岳山一些弹奏。连抹后和八度抓的衔接要严密紧凑,重音要加大弹奏力度,弹奏出明显的重音效果。 第七乐段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第五小节的连托弹奏.要奏得热烈奔放,连贯流畅,一气呵成。第六小节右手和左手的套抓要奏得短促有力,节奏感要强。双手所奏之音要严格对位,成为一个和声体。 第七乐段第七小节至第十小节的弹奏,主要应注意右手和左手弹奏的配合。此几小节的双手弹奏属于右手弹奏旋律,左手套抓伴奏型的双手复合拨弦。这种类型的双手复合拨弦好掌握的方面是双手同时同向运作,也就是说,右手和左手在每拍的开始同时弹奏,而且用力方向一致,比较顺手;不好掌握的方面是右手运指两次,左手运指一次,右手基本弹奏单音,左手弹奏和弦。所以,要弹奏好这几小节,关键是要解决双手弹妻对位问题,即右手弹奏两个音和左手套抓一个和弦相对应,不可有错位现象出现。没有经过专门双手复合拨弦训练的演奏者,在开始弹奏这里时可能不太习惯,甚至会影响到进度.这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把右手要弹的部分弹熟,再把左手要抓的音抓准,然后双手再合在一起弹奏.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一些。 第七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托托勾;第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托勾;第九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第十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连托抓。 第七乐段第十一小节至第十四小节的弹奏方法和弹奏指法与本乐段第七小节至第十小节基本相同,可参阅。 第七乐段第十五小节至第十九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套指的弹奏。此处的套指弹奏具有典型性,速度不快。在弹奏时,手指动作不应该过大.除了必须活动的手指和关节之外.其他部分不应该运动。 二是右手拇指连托的弹奏。要奏出重音,并且在重音奏出之后马上将力度减弱到一般的弹奏力度。整体连托要奏得连贯圆滑,优美流畅。 三是八度抓颤弦的弹奏。此颤弦需要以较大力度来弹奏,基本上接近重颤弦的弹奏力度,奏出明显的颤音效果。 第七乐段第二十小节至第二十五小节有个明显的特点,即每拍均用食指抹同度按音,拇指连托四个三十二分音符。弹奏此几小节应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 一是同度按弦的弹奏。要注意音准,注意力度,注意效果,按照同度按弦的技巧要领弹奏,注意前后的弹奏衔接。水平较高的演奏者还应该注意到,此处的同度按音比一般性的同度按音更具有滑音色彩,在处理时要适当把握。 二是短音符连托的弹奏。此处是四个三十二分音符连托的弹奏,弹奏时要迅速敏捷,通透性要好,应该充分发挥腕部的弹奏轴心作用,尽可能利用腕部的力量来弹奏。要奏得连贯流畅,清晰明亮,和同度按音的弹奏衔接要紧凑严密。 第七乐段第二十六小节至第三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右手套指指法的运用。要科学运用套指指法.抓后托劈要奏得扎实敏捷,抹托要奏得饱满灵活。 二是四个重音的弹奏。要加大八度抓弹奏力度,弹出重音效果。 三是左手四度小抓的弹奏。要抓得扎实有力,使余音延长,与右手的弹奏要协调起来。 第七乐段第三十一小节至三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右手快速劈托抹托弹奏。要稍靠近前岳山一些弹奏,音要饱满,并且具有明亮的色。 二是左手小抓的弹奏。要弹奏出重音效果,手指的动作要控制好,防止弹奏过程中手指之间产生碰撞,出现杂音。 三是左右手弹奏的配合。左右手的弹奏要协调,所奏之音要严格对应。 第七乐段第三十六小节至第四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重复弹奏。前三小节的重复弹奏要奏得扎实有力,双手配合要自如,余音要全部故开。 二是下行音阶型连托弹奏。要奏得连贯流畅,各音时值均等。 三是左手装饰音弹奏。要用连抹技巧,本音要用拇指托,连抹和托的衔接要自然严密,不要出现错弹现象。 第八乐段第一小节至第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右手托抹托指法的运用和抹托劈指法的运用。要根据乐曲要求,弹奏出强拍效果。要注意右手和左手的配合.右手的勾托,要与左手四音连抹两两相对位。也就是说,右手的勾与左手连抹中的前两音严格对位,右手的托与左手连抹中的后两音严格对位。此部分左手的弹奏全部是弱拍连抹,整体上的音量要小.但音的质量要高,不能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要运用左手腕部带动手指运动,体现出腕部的灵活性及其在弹奏中发挥的主动性。每一个连抹弹奏前,左手腕要带动手指稍稍扬起.然后再轻轻放下,使连抹筝弦有一种起伏的感觉。 第八乐段第六小节至第八小节的弹奏,右手食指连抹弹奏要注意与上一节左手连抹弹奏紧密衔接.要自然连贯,紧凑严密,没有痕迹。还要注意左手套抓与右手连抹的衔接以及右手套抓与左手套抓的衔接。 第八乐段第九小节至第十一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弱起渐强的弹奏。第九小节整体弹奏要弱起渐强,注意表现出由弱渐强的音乐效果。开始的弱起要弱而不虚,然后逐渐加大弹奏力度,突出明显的渐强音乐效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渐强的过程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演奏者要加以注意。 二是颤弦的弹奏。此几小节中有两处颤音,弹奏时要注意颤弦要领,弹奏出明显的颤音效果。 三是连托的弹奏。要弹奏得连贯流畅,富有深度,各音时值准确。 第八乐段第十二小节至第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右手的勾托弹奏。弹奏时要注意力度,音要弹得饱满。 二是左手的连抹弹奏。连抹音要连贯流畅,时值要准确,尾音力度要适中,防止余音过强。 三是弹奏的衔接。右手的弹奏与左手的弹奏衔接要严密.右手和左手的交替要自然。 第八乐段第十六小节至第十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 一是六连音的弹奏。此六连音用右手食指连抹的指法弹奏,时值为一拍。各音时值要平均,并要注意连贯性和流畅性,不能因为过多考虑连音的时值问题而失去一气呵成的效果。 二是针对拇指托音的揉弦。要坚持能揉则揉的弹奏原则,揉弦的处理要细腻。这样可以增加乐曲的柔和程度,突出音乐效果。 第十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勾托。 第八乐段第十九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是:第十九小节至第二十二小节的音型和弹奏方法及要求,与本乐段第十二小节至第十五小节完全相同,可参阅。第二十三小节和第二十四小节的弹奏要有力度,有气势.节奏感要鲜明。此两小节完全用食指连抹指法来弹奏。在弹奏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渐强倾向,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八乐段第二十五小节至第三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左手和右手八度抓的交替弹奏。双手弹奏力度要一致,双手抓弦位置距离要合适,不要过远。对于一般演奏者来说,距离两公分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演奏者年龄比较小.也可以根据手的大小适当调整两手的距离。 二是左右手拇指连托弹奏的配合。左右手连托要有力度,具有明亮的色彩,各音要严格对位,奏出和谐的效果。 三是左右手套抓的弹奏。抓弦要坚定有力,准确无误,左右手弹奏的衔接要严密紧凑。 第九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十九小节的各小节音型和弹奏方法完全相同,全部是右手小抓弹奏和柱音弹奏的结合。要注意小抓、三勾弹奏要领和柱音弹奏要领,注意弹奏出重音,注意小抓弹奏和柱音弹奏的紧密结合以及三勾弹奏和柱音弹奏的紧密结合,使整个弹奏融为一体. 第九乐段第二十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六连音和五连音的弹奏。要将各音时值弹准确,要弹得流畅自然,圆滑连贯,突出连音音乐效果。二是食指连抹和拇指连托、拇指连托和食指连抹弹奏的衔接。要衔接得严密、自然,无明显痕迹。三是左右手套抓的弹奏。要弹奏得坚定有力,时值节奏准确,相互衔接紧凑严密。 第十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是典型的右手连抹和左手连抹交替弹奏段落。弹奏时要由弱到强.弹弦位置由左及右。要弹奏得连贯流畅,衔接得严密自然。 第十乐段第五小节至第九小节是典型的双手套抓交替弹奏段落。弹奏时要注意左右手弹奏的配合,注意双手弹奏力度的一致,注意抓弦的准确,不要碰响邻弦,以免出现杂音。 第十乐段第十小节至全曲结束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两个五连音和两个六连音的弹奏。五连音、六连音及相连的重音均需用连抹指法弹奏。注意每个音时值的准确,注意和重音弹奏的衔接。二是和声六连音及和声七连音的弹奏。要注意双指弹奏力度的一致和双指弹奏的准确。注意各音时值的准确,双指所弹各音要严格对位,奏出和声效果。此和声六连音及和声七连音应采取连劈连勾的弹奏指法来弹奏,也可使用连劈连抹的弹奏指法来弹奏。采用连劈连勾指法,用食指捏住拇指假甲根部,拇指和中指同时连劈连勾。三是注意左右手套抓的配合弹奏。 教你学古筝泛音五度相生调弦法 古筝泛音五度相生调弦法: 一、古筝泛音:在岳山与琴码的1/2处是八度泛音,1/3处是五度泛音。方法是右手弹弦的同时,左手在泛音点处轻轻打一下。 二、古筝泛音五度相生调弦法:例:o55(泛音)(弦音)oo 1、在1(do)弦打泛音5(sol),然后参照这个泛音5(sol)再调上五度的弦音5(sol),调毕再调低八度的弦音5(下有一点) 即:5调弦音/|/|/|o/|1-----5|弦音打泛音|5.oo 2、古筝弦音5调准后,在5弦上打泛音2,然后参考此泛音2再调弦音2,调毕再调低八度的弦音2(下有一点)即:2/|/|/|调弦音o/|5------2|.古筝打泛音|古筝弦音|2.oo 3、古筝弦音2调政后,在2弦上打泛音6,参考泛音6再调弦音6,调毕再调低八度弦音6(下有一点)oo 4、古筝弦音6调准后,在6(6下有一点)弦上打泛音3,参考泛音3再调弦音3,调好后再调低八度弦音3(下有一点)若是调D调音阶,则把从高音弦数第十一根弦定为do弦音,调G调音阶时则将第九根弦定为do弦音。 为打泛音方便,调音时首选中音区,待中音区调准后再调高低音区。 古筝独奏曲汉宫秋月演奏提示 古筝视频教学古筝独奏曲汉宫秋月演奏提示 古筝独奏曲《汉宫秋月》是由黎连俊传谱的一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目。此古筝独奏曲目描写的内容是:在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下,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尸遍旷野,被禁锢在深宫大院中的宫女们,思念家乡,怀念亲人,为他们担忧,为他们祈祷,盼望能早日出宫与家人团聚。夜深人静,秋高气爽,明月高悬,宫女们以月当人,诉说自己在宫中的悲惨遭遇.发泄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不满。《汉宫秋月》此曲情思缠绵,伤感动人,悲愤凄凉,如诉如泣,充分地表达了宫女们的哀怨愤懑的心情。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人《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并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古筝独奏曲汉宫秋月视频欣赏,请进入网站。该古筝独奏曲被列为《古筝教学法》内容之一。 要想弹好古筝独奏曲《汉宫秋月》,首先得掌握乐曲所要表现的丰富内容和深刻主题。要带着真实感情进行弹奏,使华丽的宫殿、豪奢的宫廷生活和人民的疾苦、宫女们的遭遇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宫女们面对秋月诉说苦衷的情境。要恰到好处地运用颤按推揉技巧和砸扫技巧,使各种技巧充分地为表现乐曲内容服务。《汉宫秋月》谱本较多,弹法不一。本讲既保持原曲的风格,又有很多创新,包括对曲谱的正规化处理和砸扫弦等全新技巧的运用等等。此曲采用G调定弦,第二十一弦定为倍倍低音5,第一弦定为高音5。但出于记谱的方便,可以移高一个八度来记谱,定弦为倍低音5至倍高音5。古筝独奏曲《汉宫秋月》可分四个弹奏段落。第一乐段由十六小节构成,第二乐段由十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八小节构成,第四乐段由四小节构成。第一乐段的第小节至第四小节,虽然在记谱上拍节严格,但弹奏起来可以适当自由一些,尽量把韵味弹足,一开始就要把宫女们思乡的心情表现出来。此部分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六连音的弹奏。要稍靠近前岳山一些弹奏,奏出的六连音要清脆明亮,舒缓连贯.自然流畅,时值平均。二是下滑弦和上滑音止音音位上节奏颤弦的弹奏。此处的滑弦技巧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按照滑弦的弹奏要领处理即可,注意本音和滑音的时值。节奏颤弦是此处的弹奏重点,它在上滑音止音音位上进行,而不是在本音音位或本音和上滑音止音的中间音位上进行。对于音准的把握要到位。要注意上滑音和节奏颤音的柔和,重点在声音的质量上下功夫。三是上滑弦和颤弦的接续弹奏。要注意下滑音本音和滑音的时值,注意下滑音过渡音的柔和,注意颤音的细腻,特别要注意下滑音和颤音的接续弹奏,衔接要自然圆滑,各自的音乐效果要突出。四是定时滑弦的弹奏。要注意定时滑弦弹奏要领,滑音要圆滑柔和,时值要准确无误。右手要注意弹奏力度,左手要掌握好滑奏时间。五是长时值节奏颤弦的弹奏。此处的弹奏要自由一些,节奏颤音效果要明显,颤音力度要由强到弱。此处还要特别注意弹奏姿势,因为是在低音区进行时值较长的节奏颤音弹奏,这就要求弹奏者上身以腰为轴,较大幅度地向左倾斜,以保持左手颤弦的位置和筝码的正确距离,保证节奏颤音的音乐效果。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个子小胳膊短的演奏者来说,更需要注意这一点,不然很难按要求完成弹奏任务。第一小节弹奏指法为:连托勾托;第二小节弹奏指法为:托抹托托;第三小节弹奏指法为:勾托;第四小节弹奏指法为:抓托劈。 第一乐段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按弦节奏颤弦的弹奏。第五小节中出现了下滑弦和按弦节奏颤弦的弹奏,其中按弦节奏颤弦的弹奏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演奏者重视。首先要按照按弦技巧,先将按音弹准。其次在按音的基础上进行节奏颤弦,要注意颤弦是以按变音为本音,在变音的基础上颤弦。不要将音放回到按音的本音。二是八度撮和八度反撮的弹奏。撮弦是古筝弹奏技巧之一,实际上,撮弦是一种技巧总称,或者可以称作“技巧群”,包括大撮、大反撮、小撮、小反撮、套撮、套反撮等多种技巧。应该说,撮弦是一种历史性的技巧,现在已经慢慢退出了常用技巧的行列,只是在演奏一些古代乐曲及民间小调时使用。过去,撮弦基本上是唯一能处理和声的技巧。在古筝发展初期,古筝的弦数比较少,乐曲形式简单,很少有复杂的旋律,几乎没有和声参与,所以这就决定了演奏者的手部不需要太大幅度的运动。在技巧上,相对应的就是几乎所有技巧都采用扎桩法。因为扎桩法可以很好地保持手部稳定.给弹奏带来便利。由于当时的古筝弦数较少,音域较窄,使得复杂的和声不可能产生,更不可能在实际演奏中大量应用。受到这样的限制,适合和声弹奏的技巧也没有出现。在古代乐曲中出现的相对来说少量而且简单的和弦.用当时已有的技巧加以改进就已经可以满足弹奏需要。撮正是这样的一种技巧,它以扎柱法为基础,结合了勾、托、抹的特点,可以产生简单的和声效果。在扎桩扶弦法弹奏中,手指是不会离开弦的,每一个技巧的结束,都是以相应的弹奏手指搭在已奏响筝弦的上方或者下方的相邻筝弦上为标志。撮也正是这样。在处理个别简单的和弦时,撮弦还可以完成弹奏任务,但在古筝本身发展之后,处理大量复杂的和弦就成为了一种经常性的任务,这时,撮弦就显得不够实用,不能满足实际演奏的需要。于是,在撮弦基础之上产生了抓弦。现今的古筝技巧中,抓弦几乎已经全面取代了撮弦。八度撮即大撮,由勾和托构成。它是一种中指与拇指一起向掌心方向运动,勾与托同时弹奏,中指所勾音和拇指所托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为八度,所奏之音为八度和声音的复合技巧。弹奏结束后,中指和拇指同时按照运指方向扶到下一根筝弦上。八度反撮即太反撮,由剔劈构成。大反撮是和大撮相对而言的,这两种技巧构成一对互逆技巧。大反撮的弹奏方法与大撮正好相反,拇指劈和中指剔同时弹奏,也就是拇指和中指同时向远离掌心的方向运动。劈音和剔音为八度音程,所奏之音为八度和声音。弹奏结束后,中指和拇指重新恢复到未弹之前扶弦的状态,做好下一组音的弹奏准备。此处弹奏,要按八度撮和八度反撮的要领来进行,双指弹奏力度要一致,弹弦时间要一致,注意和声效果及音色。实际上,此曲中所有的撮弦弹奏均可用抓弦技法取代,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因为在抓弦技巧还没有产生时,所有的和声音都是用撮弦完成的。撮弦产生的音色具有一定特点,对于突出乐曲的风格有一定的帮助。抓弦的灵活性以及较优雅的演奏姿势.会降低乐曲的难度,增强乐曲的感染力。三是八度抓节奏颤弦的组合弹奏。八度抓要弹得饱满扎实,注意适当突出高音。因为节奏颤弦技巧针对拇指所奏高音,低音的音量过大会影响到节奏颤音的效果。 第五小节弹奏指法为:勾托勾托托托托;第六小节弹奏指法为:抓抓撮反撮抓。 第一乐段第七小节和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八度撮和八度反撮的弹奏。要注意撮弦要领,保证声音质量。具体注意事项前面已有论述,可参阅。二是八度抓下滑弦的弹奏。拇指和中指的力度要适中,注意下滑弦要领,突出滑音效果。三是八度抓节奏颤弦的弹奏。此节奏颤音要细腻绵长,滑音之间的转换要流畅,不能出现明显的转换痕迹。四是八度抓颤弦的弹奏。此处颤音与前面的节奏颤音形成了一个对比,要注意表现出二者之间的不同。此处颤弦的频率要高一些,音的变化幅度要适当增大。 第七小节弹奏指法为:撮反撮抓撮反撮抓;第八小节弹奏指法为:撮反撮抓抓抓。 第一乐段第九小节和第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连续八度抓的弹奏。要保持抓奏的连续性,并且注意避免在同弦抓奏中,后一个抓弦由于筝弦仍然保持振动而导致假甲与筝弦产生碰撞.出现杂音。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加快手指的运动速度,尽可能缩短假甲与筝弦的接触时间,这样杂音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二是八度抓后托劈的弹奏。要注意控制节奏,抓弦要扎实,托劈要敏捷迅速。三是上滑弦的弹奏。此下滑音要在前方相邻上滑音的止音音位l音上下滑,不要缓腕,防止造成二次滑弦。需要注意此下滑音的止音为按音7,而不是6音。四是颤弦的弹奏。此两小节中的颤音,均属一般性颤音,要注意掌握力度和颤弦频率。五是揉弦的运用。要注意揉弦技法的运用,揉弦要细腻,频率要高。揉弦技法运用到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乐曲的感染力。第九小节弹奏指法为:抓抓抓抓抓托劈勾托;第十小节弹奏指法为:托托托勾托。 第一乐段第十二小节至第二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六连音的弹奏。注意事项前面讲过,不再赘述。二是上滑按重颤弦技巧的弹奏。此技巧是上滑弦、按弦、重颤弦组合而成的综合技巧,具有一定难度。在弹奏时,要先将弦按到5音,作为下滑音的起音;然后再进行上滑弦,至止音4;最后在按音4的音位上进行重颤弦,奏出按音4的重颤音。要注意三种技巧的综合运用,注意衔接。三是重颤音相连的颤弦弹奏。此颤音要与前边的重颤音一轻一重形成鲜明对照,注意衔接时力度的减弱。在将4音放开时,注意防止出现滑音性质的杂音。四是按滑弦和上滑弦的弹奏。注意按弦下滑弦要领和上滑弦要领,注意两个滑音的衔接。特别是按音上滑音,要先将按音弹准,从按音音位上滑至5音,然后从5音直接下滑至3音。不要缓腕,防止造成二次按弦。 第一乐段第十三小节和第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八度抓额弦的弹奏。要注意弹奏要领,在和声效果突出的基础上,保证颤音效果的明显。防止低音过重,以免影响整体效果。二是基于按音的短时值滑弦的弹奏。此按音要求有一定的上滑音效果,要利用下滑弦技巧完成。但此上滑音又不同于一般的上滑音,弹奏时要控制下滑弦过程中上滑音的过渡音,加快下滑弦速度,奏出短促的滑音效果。此两小节从按滑音开始到结束,需要适当靠近筝码弹奏。要注意调整弹弦位置,注意整体音乐效果。三是下滑弦的弹奏。弹奏方法和要求前面讲过,可参阅。四是短时值音符的连续弹奏。此几小节中,出现了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连续弹奏。在弹奏时,力度要适当轻一些。要弹得连贯含蓄,为下一个按滑音的弹奏做好铺垫。 第十三小节弹奏指法为:抓勾托托抹;第十四小节弹奏指法为:托托抓托托托托。 第一乐段第十五小节和第十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按滑变音的弹奏。此按滑变音从1音所在筝弦上弹奏出本音2,然后下滑至变音升1.最后再滑回本音2。要注意按滑弦弹奏要领,注意韵味,要弹奏得细腻圆滑准确。要掌握好弹奏力度,做到弱而不虚。二是按滑弦的弹奏。弹奏方法和要求前面已经讲过,可参阅。三是上滑弦颤弦的弹奏。此技法是上滑弦技巧和颤弦技巧的结合。要先按上滑弦弹奏要领弹奏出下滑音,然后在下滑音的止音上进行颤弦,弹奏出下滑音后的颤音。在弹奏时,要注意两种技巧的衔接。四是连续按音的弹奏。注意按弦弹奏要领,第一个按音可以稍带上滑音痕迹,第二个按音则一定不要带有上滑音痕迹。注意不要缓腕,避免出现二次按滑弦。五是按弦下滑弦的弹奏。注意按音下滑弦弹奏要领,弹出标准规范的从4音到5音的上滑音。 第十五小节弹奏指法为:托抓抹托托抹;第十六小节弹奏指法为:抓抓托劈抹托勾托。 第二乐段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按滑弦的弹奏。此两小节中的两个按音上滑音的弹赛,除了按照按弦下滑弦的弹奏要求处理外,还要特别注意按音上滑音与下一个音的衔接。由于此按音上滑音的止音和下一个音的音高相同,所以要注意突出后一个音的个性,避免雷同。二是同度按音砸扫弦的弹奏。要严格按砸扫弦的弹奏要领弹奏,使提腕、翻掌、回掌、砸弦、扫弦成为一体,砸出按音的上滑音,扫出双弦同度和声音。这是一种全新的弹奏方法,音乐效果特别突出,视觉形象特别鲜明,一定要认真细心地进行练习。注意克服砸扫弦动作不连贯,砸弦位置不准,砸弦的上滑音不准,砸后扫弦力度不匀等容易出现的毛病。三是颤弦的弹奏。第二小节中的颤音,是在砸扫弦的基础上完成的。除了按照颤弦技巧要领完成之外,要消除前一个技巧的负面影响,避免杂音的产生。 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弹奏指法为:勾托劈托托托托劈抹砸扫托托勾托托劈。 第二乐段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一是下滑弦和颤弦的弹奏。这两处弹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照其弹奏要领处理即可。二是上滑按颤弦的弹奏。此技法是上滑弦、按弦、颤弦三种技巧的结合,产生的音为下滑按颤音。要先弹奏出按音7的下滑音.然后在按音位置上进行颤弦,弹奏出按音7的颤音。要弹奏出下滑音和颤音两种音乐效果,这种音乐效果是在按音上奏出的。要注意三种技巧的综合使用,注意弹奏技巧的衔接。第三小节弹奏指法为:托托勾托勾勾托;第四小节弹奏指法为:抓勾托劈托托。 第二乐段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问题前面均已讲过,不再赘述。 第五小节弹奏指法为:勾托勾托劈抹托;第六小节弹奏指法为:勾托托劈托托砸扫托。第二乐段第七小节和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两个上滑弦的弹奏。弹奏方法和要求前面均已讲过,可参阅。二是两个按滑弦的弹奏。此处的两个按滑弦为按弦下滑弦,要先进行按弦的弹奏,按准音位后进行下滑弦。下滑弦到位后,在上滑音的止音音位上弹奏相连的下一个音。要注意动作一体化,避免缓腕,防止造成二次按弦。三是两个颤弦的弹奏。弹奏方法和要求前面均已讲过,可参阅。 第七小节弹奏指法为:托托托托劈抹托托;第八小节弹奏指法为:托劈托抹托勾托。 第二乐段第九小节和第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弹奏指法前面均已讲过。可参。第三乐段的弹奏速度比较快,力度要适当加大,节奏感要强。此乐段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曲弹奏方法基本相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砸扫弦的弹奏。要适当靠近前岳山来弹奏,加大弹奏力度,使奏出的音坚实有力清脆明亮。此砸扫弦和前面讲过的砸扫弦有所不同,在砸扫结束后需要进一步进行颤弦。特别要注意的是,此颤弦需要在按音音位上进行,实际上是一个按颤弦,要奏出明显的颤音效果。二是砸扫弦后花音的弹奏。要注意和前面砸扫音的巧妙衔接,适当靠近前岳山弹奏.以求得清脆明亮的花音效果。三是按滑弦的弹奏。按音要准,滑音要迅速,要注意和砸扫弦弹奏的衔接。四是定时滑弦的弹奏。要保证音准,滑音时值要准确。 第三乐段第三小节至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小节间的衔接。第三小节要注意与第二小节的衔接,是依靠上滑音4连接的。要注意上滑音弹奏的时值,使其发挥作用。二是接弦下滑弦、六连音、按颤弦的弹奏。有关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都已讲过,可参阅。第三小节弹奏指法为:劈托托劈勾托;第四小节弹奏指法为:抹托抓托托;第六小节至第八小节的弹奏指法前面均已讲过,可参阅。第四乐段的弹奏速度要放慢,大反复第二遍弹奏时,此乐段需要低八度弹奏。第四乐段第一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上滑弦的弹奏。在低八度弹奏时,要注意适当增加滑音中过渡音的时值比例,以求获得一种古朴凄凉的音乐效果。二是按弦下滑弦的弹奏。此处在第一遍弹奏时,按照一般的处理方法来弹奏即可。在第二遍弹奏时.为了增强戏剧性的效果,可以在滑弦之前适当缓腕,产生一定的回滑音效果。不过.腕部的动作一定要快,回滑音的食指要短促,音乐效果要鲜明。三是花指的弹奏。此小节中的花指为占拍花指,要注意弹奏要领,由慢到快,由轻到重,发挥花指的过渡衔接作用。第一小节弹奏指法为:抹托托托抹托抹花。 第四乐段第二小节的弹奏,重点是按滑变音的弹奏。按滑变音的弹奏方法和要求前面已有较详细的讲解,可参阅。此处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按滑变音后的连音是靠滑弦奏出的,不要=次拨弦。第二小节弹奏指法为:托抓托劈勾托。第四乐段第三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下滑弦、按弦、按弦下滑弦等具体问题前面均已讲过,不再赘述。第三小节弹奏指法为:抓抓托托托抹托。 第四乐段第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速度的处理。此小节是乐曲的结束,要逐渐放慢弹奏速度,尤其是在第二次反复时,弹奏速度更要大幅度下降。还要注意第一遍弹奏之后的反复,与乐曲开始的衔接要严密流畅,避免出现中断感。 ———————————————————————————————————————— 学古筝学习方法很重要 学古筝学习方法很重要 访问次数:86|[<<][>>] ————————————————————————————————————————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现在简称南北派(下面流派可按南北两大方面分,而现代筝的派别主要分南北两派,大多为长江以南、长江以北),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因此,学古筝学习方法很重要。因为古筝有六大派系。各派系形成自我一套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分别如何针对各种风格不同派别来区别学习.各派系分为: 山东古筝;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潮洲古筝:流传于广东潮洲一带,音乐结构特殊,奏法别具一格,它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间的独有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色。 浙江古筝:即武林筝,流行在杭州一带。与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 对我而言,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易于入门,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热衷,古筝艺术从原先的凤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估量的渗入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之中。我认为要深入地学习这有着丰富表现力和艺术个性鲜明的乐器,应该把古筝分为“学古筝、练古筝、弹古筝、说古筝”的形式来完善它。 学古筝不是要说如何去学习弹奏古筝,而是在谈谈学习中古筝在全面提升素质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音乐的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人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能促进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以及自我心里控制的能力,如果学习乐器,还可以因为手指动作的反复训练,而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由于古筝的弦长、形状、木结构,大共鸣箱等器制决定了它发音典雅柔和,悦耳动听。所以在演奏古筝时,左右手手指勾、踢、托、劈、抹、挑等富有弹性的拨弦和左手揉、按、滑音间等变化无穷的按弦动作,同样可达到学习其它乐器所能产生的智力开发效果。在传统乐曲中包含很多历史故事。例:《渔舟唱晚》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作品,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为题,措绘了在夕阳西下时,渔人愉快的劳作和荡桨归舟,歌唱丰收的情致。它的风格传统,意韵悠长,证明了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例:《林冲夜奔》也是一首有故事情节的作品,它以:一、惨遭陷害回忆往事百感交急二、逼上梁山心急如焚乘夜疾驰三、狂风大作大雪纷飞千难万险四、冲破险阻信心百倍奔向梁山这四个情节贯穿全曲,表现力极强。现代作品《长安八景》取材于清代文人朱集义的诗画。描写长安周围名胜古迹,这样,既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又使学习者从中学会了众多的词语及应用。可见古筝艺术不但有着其它乐器的共同特征,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全面提升文化素质的内涵性。因此,我们学习古筝是为了全面提升文化素养。 “练古筝”我以为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要想学好任何一件乐器,学习者在练习中必须自己掌握和运用一套有效的学习方式,这对已学完了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就更为重要了。当然,学古筝不可缺少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以及有说服力的示范和激励手段,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都是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的。所以练习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自己能够教会自己。怎样是好的学习方式呢? 一、合理安排学习古筝时间,(这是学习古筝起步的关键)(1)按时定点:因为人的生理机能常常是受到生物钟控制的,所以按时定点训练可以养成定时对感受音乐的兴奋习惯。这样能够让练习者快速进入状态,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作用。(2)连续不断:连续不间断地上课和练习是始终保持学习进取心理状态的唯一方法。间断了的学习和练习再要断续时,都需要一个“热身”过程才能重新进入状态。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浪费了大量时间,并大大降低了学习乐器的效果和作用。 二、明确练习古筝的目的要想练习的既省时,又有效果,就必须明确练习目的。漫无目的地练了几个小时没有丝毫进展,不但会令你苦恼,并且会使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自信心。所以在练习前应先静静地思考一下:这次练习的技术难点是什么?要解决哪几点问题?上课时老师提示了哪些?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然后根据你的能力和这次所练习的时间,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这样练习才有价值。 三、在学古筝的过程中视谱训练与背谱训练相结合我们在学习一个乐段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反复奏了无数遍的乐段是否正确无误。错误的重复只能是养成了改不掉的坏习惯。视谱训练为的就是把每个音,每个节奏,都弹的准确无误。背谱训练为的是做到“胸有成竹”地把乐曲潇洒自若的表现出来。因此,在学习器乐演奏中视谱练习都不可少。初学某个乐曲时,在通过了练习前的默练后,就可以进行认真仔细地视谱练习。待视谱能完整的演奏该乐曲时,即可进行背谱练习了。为了确保其正确性,在能够背谱演奏后,应再次视谱练习,从中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四、学古筝应慢练与快练相结合对古筝乐曲速度快、技巧又较复杂的乐段、乐句,要把速度放慢一倍或二倍来慢练,在练习技巧并不复杂的乐曲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用慢练还是用正常速度来练习,如果长期用慢的方法来练习,也会丧失了正确的了解乐曲的能力,减弱对音乐表现的积极主动性和乐感。正确练习方法是慢练与原速演奏相结合,在学习一首新作品的初期,一旦完成了指法,节奏时,就得考虑正确的速度要求。再把一些技巧较复杂的乐句通过慢练,确定了指法的正确性和协调了左右手的动作后,就应该开始用原速进行练习。只有原速演奏,才能真正理解乐曲,才能真正发现所存在的不足和技巧的问题,也才能找到真正需要慢练的地方。要记住,练习时应困难点重点练,易错点仔细练,慢与快相结合练。 五、学古筝左手的按颤技巧练习学古筝训练左右手拨弦的发音作用是明显的,出现的错误也易被察觉,所以学古筝一般要把精力放在右手上,但千万不能忽略左手的按颤技巧。古筝演奏中,左手的“揉、按、滑音”正是它的“灵魂”所在,“以韵辅声、音韵相成”是古筝音乐的特色所在,左手按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古筝演奏者的艺术水准的高低,缺乏了左手的按颤运用,古筝乐就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因此,在练习中须认真仔细的琢磨左手按颤技法,不可忽略。 六、学习古筝不要轻视演奏技巧“简单”的乐曲或乐段在有的古筝乐作品中,一看乐谱就知道技巧很简单,因此容易被人忽视对它的练习,但往往这些看似简单的乐曲恰好是风格特点,韵味十足的曲目,所以才更要注意,由于这些乐曲一般速度比较慢,在练习时不但要把握好风格特点表现的左手按揉技法,还应该注意其节奏的准确,句法的呈现,音色的纯净,强弱的控制,所以在学习这类乐曲时,练习重点只是不同于那些快速度,大力度的技巧练习罢了,更多的是要多加强对乐曲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例:特别是古曲,如《出水莲》、《渔舟唱晚》等。 七、学习古筝要重视练习曲的训练在古筝的学习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弹几首曲子,而忽视了练习曲的训练。这个问题非常突出,我也存在这个问题。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断续续发展,弹奏的力度、速度、技巧和乐曲表现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练习曲的训练也必然成了我们提高演奏技巧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练习曲一般都具有针对性,通过反复、专门的某种单项练习,可以从中学会、巩固或改进某种弹奏技巧和方法。加上训练练习曲通常是纯技巧练习,没有旋律和乐曲表现方面的负担,就能更好的把握技术要求,效率也高。 八、学习古筝温故知新有助于不断提升很多学古筝的人,也包括我在内“猴子掰玉米”的现象非常严重,学了后一个曲子却丢了前一个曲子,这样的学习是得不偿失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复习一些经典的曲目作为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不但可以为我们积累大量的表演曲目,还能够训练和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可以在那些旧曲目中得到新的体会和认识,从而在演奏的技巧能力上,乐曲的理解能力上得到不断提高。 九、学习古筝调整心理状态学会漏*点练习练习的目的就是要演奏,而演奏和练习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在家自己练习时,错了可以反复的去改正,去练习,在舞台上演奏就完全不同了,根本是没有反悔的机会的。由于在舞台上演奏的人内心都会十分激动,心理上和肢体上都会比平常练习时紧张得多。平时已练习得滚瓜烂熟的乐曲,这时往往由于紧张错音百出,因此,我们在努力创造上台的表演机会之外,还应注意在平时练习完整的乐曲时调整心态,想象自己是在舞台上演奏,这样练习就能让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增加信心提高练习效果。 对我而言,在几年的古筝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都非常大。学生不能一味的去等老师教,并死板的学,这样只能对老师产生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学习被动等。应该听取老师意见的同时,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和增强自我感觉。还有就是弹奏技巧是学习乐器必不可少的能力。所以有了一定的弹奏基础后,应该回头去检查一下自己在弹奏技巧上还有哪些的不足处,重视以练习曲做针对性的训练,加以改进,还应该在学琴的同时认真学习乐理知识,熟悉各种记号、音乐术语、培养读谱习惯,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的心理感应能力。只有这样相结合的学习,才能在古筝上有所突破,才能不断进步。 ————————————————————————————————————————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演奏指点 古筝视频教学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演奏指点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之文句,“彭蠡”就是鄱阳湖。乐曲的旋律典雅,恬静,韵味悠长,(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示范教学演奏,全曲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慢板以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了一幅夕阳西照,碧波荡漾的画面。乐曲中出现了较多的上滑音和按音,这些左手揉,按,滑音的演奏柔美而坚实,使得旋律的泣饰更有韵味。右手的发音醇厚,细腻,旋律富有歌唱性。第一部分的尾部附点音符五声音阶的模进,右手略有跳动的顿音再加上左手的轻微揉颤,使得不曲更具动感。 在经过仅一个小节的过渡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勾画出了一幅渔翁满载而归的画卷。旋律处理由慢到快,由弱渐强,这个由慢渐快的过程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同时右后花指的连续使用,要注意大指划弦后和中指的连接要自然,流畅。 掌握古筝演奏的快速技巧 如何训练和掌握古筝演奏的快速技巧 筝,又名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远在公元前五至三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流行在当时的秦国境内(即现在的陕西一带)所以又叫秦筝。古筝最初的演奏方法,是用右手弹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在“雁柱”左侧,用按、滑、揉、吟来控制弦音变化,以美化音色,装饰旋律,表现风格。到了20世纪50年代,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到了六七十年代,王昌元老师创作了《战台风》,表现了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气势。《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人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使古筝这古老的乐器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战台风》中的技巧,只是一种技术多段的重复,是旋律进行当中快速技巧的演奏,还有待于新的发展。近些年来,在筝曲的创作中,快速技巧又成为一个突破重点,各大音乐学院在快速指法的训练当中,都有极大的发展。其中,赵曼琴老师总结了传统技法的原理,并把它系统化、规范化,形成独特的快速指序训练方法,从而解决了古筝旋律进行当中快速技巧的演奏难题。 在古筝演奏技巧迅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古筝专业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尽快扎实地掌握这些技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教学经验,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训练快速技巧的方法。 一、练习快速技巧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个要领一一放松,只有使肩、臂、肘、腕的肌肉,充分放松,才能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如果有任何一个部位紧张,那力量在送往指尖的过程中,就会减弱,同时牵制了手指的灵活性。就好象一股清泉从上而下,突然被半路截断一样。因此,我们应放松自己,不能使肌肉僵硬,这样手指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以臂为支点带动手腕,从而带动手指,使手臂、手腕、手指全都处于紧张状态,这不但影响了演奏速度,也影响音色及清晰度。所谓弹琴,就应用手指去弹,以指根为支点,指头运动的动作越小,速度越快;动作越大,速度越慢。 二、练习快速技巧时,不能急于求成。在最初的基本功训练中,应有意识地把速度放慢,把力度加大。例如:十六分音符弹成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弹成二分符,等到手指肌肉逐渐适应了这一过程再逐步加快速度,加大密度。另外,我们还可以做改变节奏的练习,如:把平均分配的音符中间加人符点,或把平均的两个音中间加入音符,改变原有的节奏,让手指适应各种复杂节奏的频繁变换。接下来是手指肌能的几种训练。 1.快四点练习:可以训练手指位置相对固定,弹奏中避免发生碰撞。尤其是大指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放在食指外侧,各行其道。 2.贴弦练习:手指不能扎桩,不能同时离开琴弦,训练手指主动的交替行走能力,为以后手指的滚动练习打好基础。此练习强调两点:一是力度;二是速度,不能随便弹。 3.手指指序滚动练习:一定要在打好贴弦练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此训练,否则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控制能力都达不到新的要求。通过这种训练方法,一定让手指积极主动,前一手指弹弦时,后一手指就要做好下落的准备,同时弹同时下落,手指弹弦不能间断。尤其是对四指和二指要着重训练,因为这两个手指的肌能相对比较弱,注意先慢后快,逐渐加速,保持力度,而且力度要均匀,弹出的音色要统一。经过这些系统训练才能让手指发挥它的主动性,使肌肉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在演奏快速技巧时才能快而不乱,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有的速度。 三、练习快速技巧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生理条件,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不能盲目地一把抓。有些人,手指肌能较差应通过对四个指头的开发,运用对称、‘质性的原理,使各弹奏手指以其根部关节为支点,摆脱腕的制约。最初,从慢速开始,把各指头的能力练平均,逐步掌握对称与惯性的规律(弹奏时以腕关节为支点,做一来一回的摆动,这种匀称地调换重心,来回运动的弹奏方式,称“对称”。而J惯性是在保持一种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完成多音、多指的弹奏),再进行对称与惯性的转换,使手随时能够调整重心及进行运动方向的转换。在不同弹奏方式进行转换时,无论是对称转换为惯性,还是惯性转换为对称,还是惯性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惯性,都应通过对称进行转换过渡。因为对称是传统弹奏技术中,普遍存在和使用的,只有以对称为基础,进行各种转换,才能在快速弹奏中,做到快而不乱,从而获得最大的松驰与灵活性,这样也就充分发挥了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弹奏传统筝曲时,运用快四点手法(就是通过中指、大指、食指勾、托、抹的快速交替,进行演奏),在现代曲目如《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可运用规定的指序手法,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订适合个人弹奏的指法。如:上海音乐学院的罗京,她在演奏《井冈山上太阳红》时,就没有按照曲目中原有的指法弹奏。在第一段中,大多只运用食指和大指快速交替的对称手法弹奏,同样也获得了清晰连贯的效果。只要能达到同一目的,至于运用哪种指法,可视个人条件,灵活掌握。分发挥了手指的灵活性,达到最佳效果。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弹奏传统筝曲时,运用快四点手法(就是通过中指、大指、食指勾、托、抹的快速交替,进行演奏),在现代曲目如《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可运用规定的指序手法,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订适合个人弹奏的指法。如:上海音乐学院的罗京,她在演奏《井冈山上太阳红》时,就没有按照曲目中原有的指法弹奏。在第一段中,大多只运用食指和大指快速交替的对称手法弹奏,同样也获得了清晰连贯的效果。只要能达到同一目的,至于运用哪种指法,可视个人条件,灵活掌握。 以上是我多年专业教学当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练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只要我们认真探求,总结经验教训,把握住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就一定能练好快速技巧,使自己早日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下国”。 教你演奏古筝独奏曲战台风 古筝视频教学教你演奏古筝独奏曲战台风 古筝视频教学古筝独奏战台风,此首乐曲是曲作者王昌元女士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事迹而创作。全曲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快速激烈的节奏,表现出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烈欢腾的劳动场景。在连续弹奏快速八分音符的时候,节奏上不要越弹越快,手指的发音应该坚实,有力;第二部分是描写台风袭击,这一乐段形象地描绘出了台风的剧烈,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的呼啸。在模仿台风的演奏时,要体会那种由远至近,由慢渐快的风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强而不燥的音色;第三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密,由简到繁的多种变奏手法,表现出了工人与台风激烈搏斗的场面。 稳定的节奏象征着坚定的信念,也是这一乐段情绪上突出性的渲染。扫摇段和双食点段有要有技术障碍,学习这首乐曲之前,必须先学会,练好扫摇和双食点这两种技法;第四部分以流畅的旋律,描绘了雨过三睛后工人们胜利的喜悦。弹奏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右手发音的松驰和乐句气息的划分,就像说话一起;第五部分描绘出欢腾码头的场景,这一段要求双手的弹奏在情绪和力度上更加激烈与突出。它再现了码头工人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 古筝教学及演奏中应把握六个度 在古筝的教学及演奏中,怎样做到音质、音色的纯净优美,身姿、动作的大方洒脱,曲思、感情的自然表露?这可以说是一门演奏美学。古筝音乐固然是一种听觉艺术,但其中又掺杂着视觉艺术因素和情绪感觉的因素。因此,从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门表演科学。本文通过个人在古筝教学与演奏实践中摸索到的几个要素——“度”,来初步阐述古筝的演奏美学。 一、角度:众所周知,古筝义甲触弦的角度直接影响到音质和音色。一般认为,夹弹法义甲弹弦的方向与筝弦平面构成向下45度左右的夹角,提弹法则构成向上45度左右的夹角。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夹弹法的向下45度夹角主要是对大、食、中三指的托、抹、勾而言,其反弹指法劈、挑、剔则通常是向上进行的。提弹法中大拇指由于受手形的限制,其义甲一般是斜戴的,因此实际托弦方向是往前向右上方斜向进行的(就右手而言,下同),既与筝平面构成向上45度夹角,又与纵切面构成向右前45度的夹角。否则,如果没有后一夹角,光是向正前上方弹奏,则音色刚硬缺乏柔美,也不便于快速弹奏。中指、食指、无名指勾、抹、打之正确方向则是向右后上方斜向进行,在与平面构成向上45度夹角的同时,还与纵切面构成向右后30度左右的夹角。摇指技巧中,义甲擦弦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食指摇与纵切面(也可看作是与前岳山)构成向左后右前30度左右的夹角,拇指摇则与前岳山构成小于30度的夹角比较合理。 二、深度:古筝左手的点按滑揉、右手义甲的入弦深度均应根据不同技巧的要求和曲情的需要来确定。一般来说,揉弦宜浅,以不明显改变原音音高为度,但对于某些地方风格强烈的乐曲,需要产生幅度较大的音波(吟揉)或略带紧张感的重颤(擞音)时,则左手揉弦应有一定的深度(有时可以揉按至上一级音高的深度)。 弹奏按音、滑音,要讲求准确的按压深度,这就涉及到音程问题。古筝采用不同的律制定弦,各音的音程大小是有所差别的:采用五度律(三分律)定弦的,大二度音程为204音分,小二度90音分(古代小半音)。采用纯律定弦的大二度中又有大全音和小全音之分,1~2、4~5、6~7属大全音,为204音分;2~3、5~6属小全音,182音分;小二度音程则大于五度律,为112音分(古代大半音)。所以按、滑音时两种律制的左手按压深度严格来说是不一样的。基础训练中,如何掌握按滑音准确度,尤为重要。应将具体要领对学生讲清楚,把弦按滑至上一级音高后,可与相邻的上一级本音进行比较,直至音高相等。 三、长度:左手按滑音的位置与筝码的适宜距离(长度),一般来说,是15~16cm左右。当然,这个位置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铜弦的松紧、码子的高低以及乐曲表达的需要而作适当的调整:如弦张得较紧,按弦吃力时,手可稍向左移;筝码(特别是高音区的小码子)偏低时,为保证音高的到位(特别是小三度滑音),手可稍向右移。右手弹弦点与前梁的距离,对于初学者来说,应掌握在2~3cm左右。但乐曲的情绪往往对音色有刚柔、明暗、清浑的不同顶要,这就要求演奏者选择不同的位置弹弦,以丰富表现力。一般来说,越靠近前梁,发音越亮,音质较刚;越近中央,音色越暗,音质较柔。有时候需要改变位置作左右游移弹奏,以求音色变化。 四、弧度:在弹奏滑音,尤其是下滑音和回滑音时,左手的下按和上放过程不应是简单的直线,而应该是带有弧度的曲线,否则发出来的滑音不够柔美;下滑音时手指应先按至上一级音高,在下面后退一下再向上放回,呈●形;上回滑音时,手指先往前言按下,至上一级音高,再退后走弧线放回,呈●形;下回滑音时手指先下按至上一级音高,往后上方退回,再向前方按下,至上一级音高,呈●形。依照这样的运指线路奏出的滑音才有充分、完整的经过音,音韵优美动听,尤其是速度较慢时的滑音,效果最好。演奏历音时,左右手所划过的线路也应该是曲线的:双手历音可成双曲线形●●;单手历音可作各种曲线形状,如●形、●形、●形、●形等等,千变万化;加花时宜作●形。这样,既能使双手动作优美洒脱,不拘一格,又能使出音如串珠落盘,似山河涧流泉。 五、密度:摇指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摇指的效果。一般来说,拇指摇的密度为每秒四到六次来回,亦即每秒振动8~12次;食指摇更为细密,每秒可振动10~16次。基础训练中,一是要强调放松,主要是手腕不能僵硬;二是义甲触弦要浅,来回运动速度要均匀一致。左手揉弦的密度决定着音波的频率,直接关系到音色:以腕关节为轴心,利用掌指的自然重力和反弹力揉动的音波最为细密;其频率可达7~8Hz,具有轻柔的颤动感,因此有人称其为“颤弦”;以肘关节为轴心,借助手臂的自然重力作上下运动和肌腱振动,产生的音波在密度上较疏松,其频率一般为5~6Hz,稍具紧张、激烈的感觉,有人称之为“擞音”;以腕关节为轴心,与指、肘关节有机配合揉动而产生的音波最大,频率仅3~4Hz,具有圆润、柔美的起伏感,也可进行种种自如的变化,有人称之为“吟弦”。选用何种密度的揉弦方法,这要根据乐曲的风格和情绪需要而定,或颤或吟,或密或稀,富有变化。 六、感度:众所周知,艺术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文学家李渔就曾说过:“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之曲。”因此,在演奏筝曲时,必须讲求感情投入,做到移情入景,“以情带声,以声抒情”。使曲子能够引起观(听)众的情感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情感度的问题,分解开来就是演奏者的身姿,两手配合的默契程度,面部肌肉状态,五官神态以及与观众的目光交流等等,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要素。少年儿童在演奏过程中合着音乐的节拍适当地摆动身体,会显得有趣、生动。但又不能过分地摇头摆体(特别是下身更不能动),以免哗众取宠,让视觉形象盖过听觉效果,喧宾夺主。 教你学会古筝如何消除杂音 古筝演奏时,有时会发出某些杂音,如果我们不学会古筝如何消除杂音,那我们演奏出来的乐曲就会变得很难听.如果录音下来效果就更加糟.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古筝如何消除杂音.产生古筝杂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具体问题,可以采用相应的克服办法。 1.支撑筝弦的码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时发出嘶哑之声。应把码子摆正,并经多次试验,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2.码子上小骨片的小槽过细过深,筝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时发出沙沙的噪音。应对码子小槽加宽修整。 3.前岳山至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暂时克服的办法:在短弦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4.筝弦与后岳山的接触部位处于慢性接触状态,拨弦后,引起此部位的杂音。克服的办法有二:第一是放松琴弦,降低琴钉上的栓弦部位,再紧弦至原音高。用此办法增加弦对的岳山的压力,从而避免杂音;第二是在接触部位中放置少许绵软物品,减小弦的振动,避免杂音。 5.假指甲劈裂,拨弦时发出沙哑噪音。应修理或调换假指甲。 6.拨弦后,码外弦段(即码子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这时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码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筝接触琴桌的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因定筝的两个角于琴桌上,亦可用螺丝拧上,消除筝的晃动。 8.琴桌接触地面的四个角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在琴桌右侧的两条腿底部做一横条,并在靠近身体的桌腿底部做踏板,必要时用脚踏横条或踏板,以求平稳。 如出现其它杂音,应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加以消除。 教你学古筝的保养方法 一,要使得古筝的声音流畅,音质柔美就必须要学会古筝的保养方法.平时要将古筝放置在通风的地方,勿受潮湿或暴晒,以免影响发音和音质(因为古筝是木制乐器,遇潮会脱胶变形;暴晒会引起面板开裂),在北方地区冬季不能靠近散热的暖气片; 二,古筝面板要保持洁净,不用时需蒙盖,以免落尘或引起古筝弦锈涩; 三,古筝乐器在使用后可用干软布抹去琴弦上的汗渍等,以防琴弦生锈; 四,古筝移动筝码时,要上提筝弦,以减少弦对古筝码的磨擦,力求减少对码首镶骨和古筝面板的磨损; 五,古筝调音紧弦时由同名音弦开始,在逐步进行,以保持古筝体受力的平衡; 六,古筝乐器应经常使用,这样有利于琴弦的张力稳定,琴体经常振动,能促进音色的稳定和完美; 七,定期对乐器古筝进行护理,可用软毛刷或软布等清理擦拭琴体,且不可用水淋洗; 如古筝需长途运输时,要将筝码取下防止碰断琴弦,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剧烈振动,以防损坏乐器。 教你学古筝的其他指法 教你学古筝的其他指法: 古筝扫弦——手指向外快速拨奏相邻的几根弦(一般是低音弦),称为“扫弦”。左右手都有扫弦,一般左手用的多。扫弦时,用中、名、小指或食、中、名小四指快速向外拨奏相邻的几根弦,出音如同一声。多用在急促、热烈或激动的气氛中。 古筝重勾——中指用勾的指法,向里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重勾不单独使用,它常用在拇指的前面,犹如拇指摇的“装饰音”,但并非一般轻巧的加花,而是强有力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音的烘托拨奏。在组合指法“重勾劈托”中也包含着重勾的用指方法。 古筝重勾托劈——这是由四次拨弦组成的一组综合指法。该指法的四次拨弦是:1、劈和重勾同时拨弦,由劈拨奏旋律音的弦,由重勾拨奏旋律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的弦;2、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3、用劈拨奏旋律音的弦;4、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 在这四次拨弦中,旋律音是用“劈托劈托”拨奏的,低八度及其邻近音是用“重勾”拨奏的,故称“重勾劈托”,也称“扫摇”。 古筝重勾劈托常用于十六分音符连续进行。还有一种“重勾劈托”的指法,它的四次拨弦动作是“第一次用重勾拨弦;第二、三、四次用“托劈托”相继拨弦。“托劈托”拨奏弦律音。重勾劈托应用于四个十六分音符中第一个是低八度音,第二、三、四个音是旋律音的演奏。 古筝刮奏——顺着弦序,用右手或左手自下而上(即自低音而高音)或自上而下(即自高音而低音)连续拨弦。也称“历音”。历音是筝演奏中最富用特色的技巧之一。在各种风格的传统古筝曲和创作筝曲中,历音的运用广泛而又丰富多彩。它可以用于抒情的段落,也可用于强烈激昂或热烈欢快的旋律中。 古筝泛音——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泛音位置:筝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点在筝码右侧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为了准确地演奏泛音,可在发也泛音的琴弦对准的面板上作一标记,以使左手手指准确地虚按在泛音点上。 古筝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古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 学古筝必须掌握的古筝摇类指法 学古筝必须掌握的古筝摇类指法,古筝的摇类指法分:拇指摇(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食指摇、双指摇、扣摇、多指扫摇、扫摇、支腕摇、扎桩摇、悬腕摇、快速托劈摇: 古筝摇指——使用大指或食指连续的向里、向外快速弹弦,以达到音色连贯的一种古筝演奏技法。近年来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及乐曲表现力的要求,摇指这一指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并派生出以摇指为基础的多种演奏形式如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 下面对几种摇指的技法及弹奏要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古筝拇指摇:拇指摇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摇指,是用大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拨弦。拇指摇也根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四种:1、支腕摇——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的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2、扎桩摇——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靠弦,如托时也靠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3、悬腕摇——在前面两种摇指的基础上将指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悬腕摇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来完成摇指,这种摇指摆脱了扎桩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码子之间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摇等。4、快速托劈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在弹奏时不需食指挨着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松的,保持弹奏时的自然放松手型。这种摇法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时候一般采用扎桩(扎桩通常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可不用扎桩。快速托劈摇法在拇指摇中是比较难的一种,前三种拇指摇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这种摇是通过拇指关节的力量,如要弹奏的流畅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古筝拇指摇在练习时,可分阶段练习,如开始在每根弦上摇四个音再逐步增加至八个音、十六个音直至可以连续、均匀、快速的弹奏摇指。弹奏时指甲触弦的角度、深浅及是否正确发力都会对摇指的音色、音量有直接的影响。 古筝食指摇: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弹奏时要求大指轻捏在食指义甲底部第一关节处,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松,弹奏时无需小指或食指扎桩。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搭在前岳山外的筝头上,也可采用悬腕摇的方法,使力量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较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摇同拇指摇一样多用在旋律及长音的演奏上。 古筝双指摇: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双指摇也有少数人使用食指和中指来弹奏的。 古筝扣摇:在右手用摇指弹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将弦轻捏住,并在前梁及码子之间根据乐曲的要求左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如乐曲《战台风》)。 古筝扫摇: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扫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古筝多指扫摇:多指扫摇同我们平时弹奏的扫摇不同,它不是在悬腕摇的基础上(因为悬腕摇是用食指捏住拇指来控制和辅助完成的),多指扫摇是在快速托劈摇得基础上演奏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时也包括无名指轮流扫弦来与拇指的摇指相结合. 学古筝古筝的撮类指法 学古筝古筝的撮类指法分:古筝大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演奏时要求大中二指弹弦整齐,同出一声以及斜下方的触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弯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筝曲中广泛使用,有时演奏单个的八度和音,不时演奏连续出现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尔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古筝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撮是与撮相反的种指法。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紧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后面使用。 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也称为“撮指”。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种指法。在河南筝演奏家曹东扶先创作或订谱的筝曲中经常可以遇到。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摇”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古筝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劈撮极少使用。它有时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连续拨奏。在“八度摇”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着劈指的拨奏。 古筝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时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古筝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尔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后面使用。 古筝重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种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时使用。重撮常用于在八度内增加一个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于密集位置的三和弦的演奏。 学古筝应该掌握的基本指法 学古筝应该掌握的基本指法:托、连托、劈、勾、剔、挑、抹、打。 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托——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勾——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剔——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挑——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打——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使得八度内不仅有食指的抹、还增加了中指的勾剔。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顺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学古筝先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 学古筝首先要知道古筝的音准,如果不知道古筝弦的音是什么音,因此音调不准就不能演奏好古筝乐曲.学古筝先学会古筝的调音是学好古筝的首要任务.古筝调音除了必须具备各个良好的音准概念外,还要掌握调音的技术,在训练中逐步做到把古筝音调得准,调得快和音质好。 古筝的调音方法:A.先定出第一个音:一般以先定第十四弦的标准音a’为好。用标准音叉或定音器定弦,并通过板子将音调准。B.再调出八度音:a’音调好后,再调的八度音是a音(第九弦),;A音(第四弦)和a‘音(第十九弦)。C.根据要定的调,运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调也其它音──如果定D调(这是一般用得较多的一个调),可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调也其它音来。 方法是:用a’音定出上五度的e‘音(第十六弦),用听纯五度和音的方法来定;a音定出e’;音(第十二弦),并用e’和e‘的八度和音来校音;A音定出e音(第七弦),并用e和e’的八度和音来校音;e音定出E音(第二弦)。依此类推,再定也e‘;上五度的B、b、b’各音以及其他音; 除了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外,有时也加入四度调音的方法,如a’调e‘后也可用a’来调e’(四度关系)。 另外也可按定调各弦音的弦序,先调出第一弦的音高,逐弦依次粗略调出各弦的音高,再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进行细致的调音。 教你学古筝的演奏方法 学古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学习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右手弹琴,用大、食、中、无名四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其技法主要以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四指的“托、劈、抹、挑、勾、剔、打、摘”八种基本技法为基础,并由这些单音单指技法组合成“花、撮、轮、摇、扫、琶、刮、拍”等综合技法。左手按弦,用食、中两指(或食、中、无名三指)按压古筝弦,控制音高和腔音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韵,左手按弦为其技法的主要特色,同时也要职弹,弹奏技法与右手相同。 学古筝强调弹古筝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的手型。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展示在静止的状态,也呈现于演奏的过程之中。 古筝弹弦位置——初学古筝者开始学古筝时右手的基本弹弦位置是在距前梁2—3公分处。而最佳触弦点,则是在发音弦段(前梁至筝柱)的八分之一处。此处正好是本音第三个八度的泛音位置,这个位置弹弦声音纯净响亮,为基本音质的最佳弹弦点。再者,演奏时也要根据乐曲所表达内容的需要和情绪的起伏来决定弹弦的位置,不能一概而定将弹弦位置僵化在一个点上。一般来讲靠近前梁弹奏音色清脆响亮,靠近码子则音色浑厚柔和。学古筝弹弦方法——古筝的基本弹弦方法有两种:夹弹法和提弹法。 夹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青厚实,音质饱满。弹奏时往往是无名指自然依放在古筝弦上,使手有所依托,保持手型自然松弛。夹弹法是初学弹古筝的基础弹法,也是传统技法的基本弹法。 提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发音清脆,音质干净。弹奏时往往是无依托,悬手弹。基础训练时切忌手型紧张,仍需保持手型的自然松弛状态。提弹法是快速练习的重要弹法。 除这两种基本弹弦方法外,触弦的深浅,触弦角度的调整,触弦速度与力度的不同都给古筝的发音带来极大的变化。在基础训练中要学会掌握不同的弹弦方法,学会调整触弦的角度、力度、速度,自如地运用到乐曲表现中去。 学古筝的按弦位置——左手按弦位置的恰当,对技巧的表现起决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码子左侧约10—16公分处,这是根据古筝弦的张力和左手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因为距古筝柱越近,琴弦的张力越大,弦紧按不下去;距筝柱越远,弦就越软,按弦的张力就小些。 学古筝的按弦方法——肩臂放松,自然曲肘,手腕与手背平行,食指、中指自然弯曲置古筝弦上,用指尖肉垫按抑古筝弦,按弦意念在食、中指指尖上,切忌下压手腕,左手按弦时要与琴弦有一定的角度。通过按抑古筝弦,控制古筝弦的张力和音高,变化右手弹弦后的余音,达到“按弦取韵”、“以韵补声”的目的。 学古筝教你如何上古筝弦 学古筝就要学会如何上古筝弦,古筝的上弦,有用肖钉(肖子)的,也有用木轴的。上弦的部位,有的在古筝头,有的在古筝尾。固定另一端琴弦的方法,有的挂在挂弦钉上,有的穿在穿弦孔中。这里介绍古筝尾用肖钉上弦,古筝头用穿弦孔固定古筝琴弦的上弦方法。上弦的顺序一般从第一弦开始,依次上到第二十一弦。这种按弦序由低至高的上弦方法,安放码子比较方便。 具体步骤如下: 古筝装弦的码子──将古筝弦带小疙瘩的一端穿在穿弦孔中,并拉直挂在古筝首,然后将弦拉至琴钉处,留出够在琴代上绕五六周的一段弦,其后把弦截断。将弦的这一端穿入琴钉的小孔中,用调音搬手将弦绕在琴钉上,上紧即成。然后,将码子按合适的位置安放在古筝弦下。上弦时应注意弦的两端要恰如其分地放在两岳山所指定的位置上,以保持弦与弦之间距离的均等。码子在筝上的排列犹如一字形大雁的排列飞翔,被称为‘古筝排雁柱‘。码子间的距离,低音间距宽,高音间距窄,整个雁柱间距是从低音至高音由宽到窄的过渡。在113公分长的筝面上,一般第一弦的码子距后岳山17公分左右;第二十一弦的码子距前岳山18公分左右。码子排列合适有助于弦的振动和方便按弦。码子应尽量放在两岳山置弦的两点所构成的‘直线‘上。否则,码子容易移动,弹奏低音区会也现码子碰撞筝面板的噪音。 还要注意古筝码子的角度。调整好码子在弦下的角度有助于发音,使音质好,杂音少。码子调整后。继续上弦,上到每根在岳山和码子上不松动,就算完成上弦的工序了。古筝的琴弦比较长,因此弦的张力小,比较松,因而古筝的调音较为困难。在调音时,必须反复校正弦的音高,才能取得音的准确和稳定。即使调好的音,在演奏中也常常会发生变化,仍需移动码子进行校音和微调。影响弦的音高还有其它因素。如琴钉松动形成慢性跑弦,码子与岳山高度比差过小,古筝码子容易移位形成古筝弦音不准等。这些就需要在乐器制作和维修时加以克服了。 学古筝从零开始 一:学古筝演奏姿势:学弹古筝的姿势,一般采用坐式,特殊场合采用站式。古代采用过盘式、跪式。由于流派的不同,筝的放置位置、筝架、琴凳也不同。有的用琴桌式筝架,有的用类似人字形的筝架,还有的就放在腿上演奏。我们采用琴桌式筝架比较稳因、牢靠,琴桌的面板有助于古筝弹奏的共鸣,以便于发音;琴桌的高低以适合放腿为宜。坐的高低位置,应以方便演奏为原则。如坐的位置过高,上身容易前倾;坐的位置过低,身体双手容易紧张。 演奏者坐的姿势应该是:两腿自然分开,上身端正,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态度自然。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既不要拘紧,也不要松垮。切忌摇头晃脑、脚找拍子等坏毛病。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右脚蹬在固定筝架的踏板上,头部略俯视,双手按乐曲开头的指法自然伸出,做好弹奏准备。 二:学古筝右手技法:古筝的指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和摘八种。在组合指法中还可分为撮类指法、摇类指法和其它组合指法。传统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扎桩即无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内外,跟着四指的拨弦而移动。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鸡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应以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从大指弦距数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间,手不要过于垂直,以略偏向右侧为宜。右手拨弹古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古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古筝弦过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古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小指在古筝演奏中要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状态。在某些长琶音中,有时用小指配合拨弦。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约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A.学古筝右手单指指法 1.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2.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3.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4.挑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 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5.勾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 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6.剔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7.打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 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使得八度内不仅有食指的抹、还增加了中指的勾剔。 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顺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8.摘演奏时无名指向外拨。 B、学古筝右手组合指法 1.撮类指法 a.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演奏时要求大中二指弹弦整齐,同出一声以及斜下方的触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弯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筝曲中广泛使用,有时演奏单个的八度和音,不时演奏连续出现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尔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撮是与撮相反的种指法。 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紧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后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也称为‘撮指‘。 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种指法。在河南筝演奏家曹东扶先创作或订谱的筝曲中经常可以遇到。 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摇‘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 劈撮极少使用。它有时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连续拨奏。在‘八度摇‘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着劈指的拨奏。 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 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时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 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尔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后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种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时使用。 重撮常用于在八度内增加一个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于密集位置的三和弦的演奏。 2.摇类指法 a.食指摇: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触弦时要求大指轻轻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关节上,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松而略有抬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扎桩的动作;手掌根部轻轻搭于前岳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筝头上)。不时手掌不搭前岳山外而略有悬空,力量通过肩传至大臂再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甚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质量,以及触弦的角度深浅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关系。食指摇在筝曲的旋律演奏中广泛使用,尤其在长音的演奏上。 b.拇指摇:大指用托和劈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拨弦。拇指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其它小关节不要向里弯曲。大指与弦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拇指摇有时用扎桩有时不用扎桩,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符用扎桩(扎桩一般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不用扎桩。拇指摇除用大关节的拨弦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关节拨弦的。 在演奏时值较长的音符时,拇指摇常与三种指法相配合。即: 1>用勾指法与低八度音相配合,称为‘勾拇指摇‘。 2>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长音)上紧接着用拇指摇,称为‘撮拇指摇‘。 3>先用历音,紧接用拇指摇,称为‘历音拇指摇‘。 拇指摇在旋律的演奏中广泛使用,即用于长音也用于短促音的演奏。由于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于与其它指法的变换和配合,在这一点上,拇指摇比食指摇要方便灵活。 c.八度摇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两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八度摇靠手腕演奏手指关节不动,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弯曲以适应这种指法的需要。八度摇仅用于连续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筝曲中使用比较少。 d.双指摇:食指和中指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 双指摇的动作与食指不同: 1>食指摇用大指轻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拨弦;而双指摇的食指、中指都是独立进行拨弦。 2>食指摇一般要用手掌根部轻按在前岳山外侧随拨弦音位的变化而前后移动;而双指摇是手腕略有悬空的拨弦。 双指摇极少使用,它一般用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 3.学古筝其他组合指法 a.扫弦:手指向外快速拨奏相邻的几根弦(一般是低音弦),称为‘扫弦‘。 扫弦,左右手都有,一般左手用的多。扫弦时,用中、名、小指或食、中、名小四指快速向外拨奏相邻的几根弦,出音如同一声。 扫弦多用在急促、热烈或激动的气氛中。 b.剔挑:中指用剔,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 它仅用于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c.勾抹:中指用勾,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 勾抹很少使用,有时用于三度或三度接近的和音的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d.重勾:中指用勾的指法,向里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 重勾不单独使用,它常用在拇指的前面,犹如拇指摇的‘装饰音‘,但并非一般轻巧的加花,而是强有力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音的烘托拨奏。在组合指法‘重勾劈托‘中也包含着重勾的用指方法。 e.重勾劈托:这是由四次拨弦组成的一组综合指法。该指法的四次拨弦是: 第一次,劈和重勾同时拨弦,由劈拨奏旋律音的弦,由重勾拨奏旋律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的弦; 第二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 第三次:用劈拨奏旋律音的弦; 第四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 在这四次拨弦中,旋律音是用‘劈托劈托‘拨奏的,低八度及其邻近音是用‘重勾‘拨奏的,故称‘重勾劈托‘。 重勾劈托常用于十六分音符连续进行。还有一种‘重勾劈托‘的指法,它的四次拨弦动作是‘第一次用重勾拨弦;第二、三、四次用‘托劈托‘相继拨弦。‘托劈托‘拨奏弦律音。重勾劈托应用于四个十六分音符中第一个是低八度音,第二、三、四个音是旋律音的演奏。 f.历音:顺着弦序,用右手或左手自下而上(即自低音而高音)或自上而下(即自高音而低音)连续拨弦。也称‘刮奏‘。 历音是筝演奏中最富用特色的技巧之一。在各种风格的传统筝曲和创作筝曲中,历音的运用广泛而又丰富多彩。它可以用于抒情的段落,也可用于强烈激昂或热烈欢快的旋律中。 C、学古筝右手其它指法 a.泛音: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 泛音位置:筝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点在筝码右侧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 为了准确地演奏泛音,可在发也泛音的琴弦对准的面板上作一标记,以使左手手指准确地虚按在泛音点上。 b.扣摇:右手用摇指拨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段上(紧扣弦),并由近码处逐渐向右移动,而后又由右逐渐向左移动(有时仅作由左向右移动)。 扣摇在乐曲中可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 c.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 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 d.打圆:大指用托,中指用勾,托勾或勾托连续反复拨奏成八度的两个音弦。打圆是筝的一个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两个音揉合在一起,并延续下去。 e.近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托后勾或先勾后托,托与勾的间距时间甚短。 近撮是一种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乐风格中。 f.滚:这是从其他弹拨乐器借鉴来的一种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连续拨奏,使音延续。与摇指作用类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滚指音色浑厚,摇指音色清晰。 g.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拨奏前岳山外或后岳山外的短弦(弦很短,发音无固定音),使之发出类似滴水声、鸟鸣声的奇异音响。 h.柱:左手食指轻按在筝柱上端的筝弦上,右手拨弦,使弦发出浑厚、含蓄如鼓鸣之声。这是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i.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无固定音高的码左侧弦段上,使用历音的手法进行拨弦。这种指法常用左手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j.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连续交替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拨奏时左手将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与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于音的延续的技法之一,它虽与食指摇、拇指摇都是用于使单音延长的指法,但捻的音响效果又别具特色,使用时应避免碰击琴弦的声音。捻不如食指摇、拇指摇速度快,但捻的发音结实。 三:学古筝左手技法 左手指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左手吟按指法,一类是左手拨弹指法。 左手吟按指法,是筝最富有特色的指法。古代弹筝有只用吟按指法不用左手拨弹的。在筝曲中,表现出的细腻、委婉的情趣,与左手技法的巧妙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左手吟按指法的基本要求,左手在码子左侧弦段上润饰、美化和改变右手拨弦音的各种指法,称为左手吟按指法。使用吟按指法时,首先用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自然并拢,手指略有自然弯曲,以手指的顶端触弦,跟着右手拨弦音进行。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左手指尖触弦,中指用力较多,食指(或食名二指)用力次之。 2)左手指尖触弦部位在码子左侧16-19公分的地方,高音区弦长一些,低音区弦短一些。 3)左手手指略有自然弯曲(是在吟按指法进行时自然形成的)。手指与手背约成110度角。 4)吟按指法一般是随右手大指的拨弦音移动,偶尔也随中指按弦。某些和音或和弦音的按揉,则根据需要随食中二指按弦或每指吟揉一弦。左手随右手移动的方向,向外侧拨时,左手偏向左前方;向内侧拨弦时,左手移向靠近身体的方向。 5)吟按指法的用力是肩部顺臂自然传递到手,不可单纯用手或手腕的力量压弦,也不可单纯用指力拨弦,只有在一些个别的技法中,手腕或手指的用力可略多一点,一般手腕是? 6)左手吟按的基本‘图式‘是以手指和肩部划一直线,以手和臂成弯弓形,各种指法是以这个弯弓形的摆动或摇动为基础而进行的。 7)左手大指和小指随手形自然放置,大指自然置于食指旁,小指置于各指旁,可有自然的分离,不可过翘起或垂下。 A、学古筝左手吟按指法 1、颤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立即在该弦的码外弦段上作十分轻微的上下颤动,使声音圆润柔美。颤音与后面要讲到的揉弦是有区别的:颤音仅有轻微起伏的揉动,音波单纯,音高变化甚微;揉弦颤动起伏大(音高相应变化也大),揉动手法丰富多采。当掌握了颤音的规律性后,在演奏乐曲时,可自由运用。 2、揉弦:右手拨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三指)在该弦码外弦段上,做轻快而有规则地连续颤动,使声音发出悦耳的音波。 揉弦是筝的很富有特色的一种技法。它既不同于拉弦乐器的改变弦长的揉弦,也不同于某些弹拨乐器的小幅度单指揉弦。筝的揉弦,有它独特的手法,它通过左手一下一上均匀地揉动,使发音弦段改变着弦的张力,并使弦长有所改变,使发音弦段发生一张一弛、一短一长有规则的变化,使琴音优美、柔和而流畅。通过揉弦,加强了音乐感染力。不同的揉弦方法又适应了不同的艺术需要,有些地区的特有揉弦效果又表现出这些地区的地方风格。 筝的揉弦幅度,一般控制在小二度至小三度之间。 筝的揉弦种类可细分为慢揉、快揉、轻揉、重揉等。慢揉和快揉是揉弦速度上的变化;轻揉和重揉是力度上的变化。这些揉弦法也可互相结合起来而产生慢而轻的揉弦指法;快而轻的揉弦指法;慢而重的揉弦指法和快而重的揉弦指法,都需要在练习中不断体会,才能熟练掌握。 揉弦还常和按音结合起来使用,有按揉和揉按之分。‘按揉‘是先按后揉;‘揉按‘是先揉后按。 筝的揉弦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些新的发展。如在一个和音或三和弦上的揉弦,可以仅揉旋律音,也可以对每个音都行揉弦。揉一个和音时,用两个手指进行;揉一个三和弦时,用三个手指进行。 3、按音:在右手拨弦的前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在该弦码外音‘。按时应注意: 1)触弦动作要敏捷。要求按下去就是所要按的音高。在旋律进行中,按音的准备时间很短,就更要求按音动作必须迅速。 2)按音时用力要自然放松。运用左手和左手臂的自然力量,肌肉放松并富有弹性的动作来完成的,按音往往容易紧张和僵持,从而影响了音高、音准。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滑音:筝的滑音很丰富,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连线滑音、上回转滑音和下回转滑音五种。分述如下: a.上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进行按弦,在按弦的过程中使音产生滑动,滑到一定的高度而停止(保持音高)。 b.下滑音:左手先行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住,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动,将弦松回原位或松回到一定的音高。 c.连线滑音:用加箭头的弧线把两个或几个音符象连线记号似的连接起来,表示从第一音符依次滑奏到最后一个音符。 连线滑音并不特别强调某一个音,它所强调的是每个音的准确音高,准确时值和均衡音量。对连线滑音的要求是:滑而不乱,连而清晰,在音的滑动中把每个音符连贯而准确地演奏好。 d.上回转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瞬间将本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再转回本音。 e.下回转滑音:左手先行按弦,将弦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放回再按下,按至原按音音高。 除了以上五种滑音外,在筝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滑音,如颤音滑音,压弦特殊滑音等。 滑音的作用在增加音乐的色彩,使之生动地表达乐曲的内容,让乐曲更富于歌唱性。不同流派风格的筝使用着不同技法的各种滑音。 5、走:也称走揉,这是由揉弦派生出来的和种技法。演奏时,右手连续拨弦,左手边揉边向后岳山移动,左手在码外弦段上的动作带有一定的节奏性。 ‘走‘一般用在先按音,然手右手不断拨弦左手边‘走‘边使音恢复至原散音音高的曲调上来。它独特的揉弦效果,使音色有所变化,音乐具有新奇的色彩。 走常用于不断下行的一串音符上。在河南地方风格的筝曲及河南曲剧音乐中用到它。 6、压:也称压揉,这也是揉派生出来的一种技法。在右手快速弹奏出级进的散音音阶时,左手掌边压边揉弦,使揉弦后的音高在整音与半音之间。 压一般用在热烈、欢腾的乐曲中。 7、双按音:左手两个手指在两根弦上同时按音。左手一般用中、食二指按弦。 8、点:右手拨弦时,左手同时触弦,触弦要轻快而急速地一碰即离,如晴蜓点水一般。它的作用在于增强特色。点一般用在轻巧的乐曲中。 B、学古筝左手拨弦指法 1、扇:左手大指以极快的速度顺弦序连续拨奏。 扇的作用在于渲染热烈的气氛。 2、扫:用左手食、中、名三指向外扫弹相邻的三四根弦,使出音如同一声。 扫指左右手均用,以左手用的较多。 3、扭:左手大指和食指捏紧一根筝弦用力扭放出声。 4、柱外刮奏:它常用左手来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四:学古筝双手配合技法 1、轮抹:左右手用抹的指法快速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抹常用于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表现跳跃或急促的情绪。 2、三勾轮抹:这是一组双手配合拨弦的综合指法。共有四次拨弦的动作: 第一次右手用三勾;第二次左手用抹;第三次右手用抹;第四次左手用抹。三勾轮抹常用于情绪热烈的乐曲中。 3、轮撮:左右手用撮的指法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 轮撮常用于连续快速八度和音的演奏。 4、双手琶音:用双手配合弹奏琶音,演奏分解和弦,取得如流水效果。 双手琶音的用力,一般要求每个手指力度要均衡,有时强调大指要稍多用力,以突出琶音中的旋律音。 双手琶音应注意左右手的衔接要紧凑,时值要准确。 5、双手柱外刮奏:左右手交替进行柱外刮奏。它主要用于制造气氛,取得某种特殊色彩。 双手配合拨弦的手法很多,以上讲的仅是双手配合的部分指法。双手配合的其他手法还有:a.左手弹伴奏音型,右手弹旋律b.左手弹历音,右手弹旋律c.左手弹旋律,在手弹历音d.左右手交替弹历音,激烈时如急风暴雨;缓慢时如潺潺流水e.左手弹分解和弦,右手弹旋律f.右手弹旋律,左手弹对位性旋律或副旋律g.右手弹旋律,左手弹某种效果(如打击乐、鸟鸣等) 五:学古筝和声与转调 在普通二十一弦筝上,有着丰富的和声效果,同时也能够适当进行转调。 古筝一般采用五声音阶的定弦,没有七声音阶的某些音,也没有各种变化半音,因而筝的转调不象其他一些民族乐器那样方便和丰富。 在五声音阶定弦的普通二十一弦筝上,我们可以通过左手的按弦和右手指法的变化,而演奏出七声音阶的所有音;还可以演奏出十二平均律的各种变化半音;还可以演奏出多种音程的和音和许多和弦;尤其是通过左手的按音和右手的指法变化也能转几个调(一般可转四、古五个调)。 古筝的和音:在音乐中,两个音同时发音,称为和音。 在古筝曲中,广泛运用着和音,从传统筝曲到现代筝曲都离不开和音的使用,这是筝演奏艺术的一个特色。例如,筝曲中,常常在旋律音的下方配一个低八度音,从而构成八度和音。这种八度和音广泛使用着,它使旋律音不仅在音量上感觉似有加强,而且在音响上也增强了深厚感,尤其在高音区更为明显除了使用八度和音外,还常使用五度和音(在旋律下方的纯五度配置一个音)、四度和音(在旋律音的下方的纯四度配置一个音)以及三度和音(在旋律音的下方的大三度或小三度配置一个音)等。另外,还常常在八度内附加一个音的音型。 筝的和弦:筝是多弦多音弹拨乐器,单手或双手演奏和弦较为方便,但受五声音阶定弦的限制,演奏和弦亦有一定局限。 在筝上可以用单手或双手演奏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七和弦等。演奏这些和弦时,有的和弦音是需要用左手按弦才能取得;有些和弦呈开放位置或在不同音区的同一类和弦,这需要通过双手配合拨弦才能取得;有些和弦是分解和弦或和音与和弦的配合使用,这也需要双手配合拨弦才能取得。 筝的转调:筝的转调与定调、移调不同。 定调指的是在定弦时所规定的调高; 移调指的是在演奏中根据需要而适当(不超过二度)地移动筝码或改变弦的张力,将原调移高或移低; 转调指的是在筝曲的音乐进行中,由原来的调转入别的调。 筝的转调一般是通过左手按弦,右手变换指法以及演奏中移动个别筝码来完成的。 例如: 筝的原调是D调,它可以转入下列三个调:下属关系的G调;属关系的A调;还有C调。转这三个调较为方便,转其它的调,因左手的按音增多,右手的指法更为复杂,难于演奏旋律,限制了音乐的表现。 在五声音阶定弦的筝上,都有相应的关系转调。如A调可以转D调、E调和G调;C调可以转F调、古G调和bB调;bE调可以转bA调、bB调和bD调。依此类推。 随着转调筝的出现,为古筝曲的转调提供了方便的条件。这些转调古筝中大部分是通过改变弦长或改变弦的张力(张力式)使音高发生变化,从而进行转调的,转调后的散音仍基是五声音阶。当然,这里指的是五声音阶定弦的古筝,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率定弦的古筝则是另一种情况了。 古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古筝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爆发力的拨弦是学古筝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学古筝必须掌握的音域与定弦 学古筝如果掌握不好音域与定弦,那么就会影响学习古筝的进展.如果你要学好古筝就必须掌握好古筝的音域与定弦. 1.古筝的音域:在古筝上,不加按音的空弦音,称为散音。二十一弦古筝的散音音域有四个八度。如果加上在最高散音上按音所发出的小三度,则实际音域为四个八度零小三度。十八弦古筝的散音音域有三个八零度纯四度。如果加上在最高散音上按音所发出的小三度,则实际音域为三个八度零小六度。十六弦古筝的散音音域有三个八度。如果加上在最高散音上按音所发出的小三度,实际音域为三个八零小三度。 2.古筝的定弦(D调):二十一弦古筝的定弦,一般把第一弦(最低音)定作D,其他各弦按五声音阶的顺序依次向上排列定弦,第二十一弦一般定作a‘’.具体说来就是:第一弦定作D,第一弦就是D调的‘1‘音,定弦时五声音阶的排列顺序必然是‘12356‘,于是第二弦则为‘2‘。 以上内容学古筝者必须要认真掌握,你的古筝技能就会有一个新的进展. 古筝拨弦工具假指甲 学古筝古筝假指甲的使用方法是古筝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学习古筝的拨弦工具:古筝的拨弦工具指甲:分假指甲与真指甲。目前学古筝者都是使用假指甲。因为真指甲拨弦,虽灵活方便,但缺点很多。如:真指甲的厚度不够,拨弦后音质单薄,尤其在低音区音质轻飘。拨弦角度受局限,难以修整出最佳角度,影响了音色和技术的发挥。容易断裂,练习无保障,演出不可靠。日常留指甲,不雅观,不卫生。 以上这些缺点,真指甲这种拨弦‘工具‘已被可以随意修整的假指甲所代替。 古筝以真指甲演奏,称为古筝;以假指甲演奏,称为弹筝。据记载,远在晋代就有:‘弹筝以骨爪寸余,以代指也‘。杜甫诗中也有‘银甲弹筝用‘的句子。 制作古筝假指甲的材料有多种:有用赛璐璐片的,有用弹性尼龙片的,也有用穿山甲片的,还有用塑料片、玳瑁片、铜片、铁片和骨片的。近来还有人用钢丝制作的。 固定假指甲的方法也有多种:有用氧化锌胶布缠在手指上的,有用皮套套在手指上的,也有将假指甲卡在真指甲上然后缠以胶布的。假指甲的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戴在手指外侧,有的戴在内侧。 所制作的假指甲形状也有所不同:有类似真指甲的,也有长而尖的。 戴假指甲的数量有多有少。可戴六个,即双手大、食、中指各一个,也可戴三个,即右手大、食、中指各一个;还可戴八个,即双手大、食、中无名指各一个;或戴九个,即双手大、食、中、无名各一个再加上右手小指一个。这些依各人的演奏习惯和需要而定。假指甲现在市场上都有卖,这里就不介绍制作方法了。 总之,初学古筝者必须掌握好古筝的弹弦工具以便在学古筝的过程中演奏古筝流畅的优美声音. 古筝基本指法 [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托]——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 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勾]——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剔]——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挑]——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打]——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使得八度内不仅有食指的抹、还增加了中指的勾剔。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顺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古筝摇指浅谈 摇指——使用大指或食指连续的向里、向外快速弹弦,以达到音色连贯的一种古筝演奏技法。近年来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及乐曲表现力的要求,摇指这一指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并派生出以摇指为基础的多种演奏形式如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 下面对几种摇指的技法及弹奏要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拇指摇] 拇指摇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摇指,是用大指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托和劈拨弦。拇指摇也根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奏要求及不同的学习阶段主要分为四种: 1、支腕摇——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的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2、扎桩摇——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靠弦,如托时也靠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 3、悬腕摇——在前面两种摇指的基础上将指法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悬腕摇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来完成摇指,这种摇指摆脱了扎桩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码子之间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摇等。 4、快速托劈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在弹奏时不需食指挨着大指,所有手指都是完全放松的,保持弹奏时的自然放松手型。这种摇法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时候一般采用扎桩(扎桩通常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可不用扎桩。快速托劈摇法在拇指摇中是比较难的一种,前三种拇指摇主要是用手腕的力量完成,而这种摇是通过拇指关节的力量,如要弹奏的流畅自如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 拇指摇在练习时,可分阶段练习,如开始在每根弦上摇四个音再逐步增加至八个音、十六个音直至可以连续、均匀、快速的弹奏摇指(除快速托劈摇外一般拇指摇以劈开头)。弹奏时指甲触弦的角度、深浅及是否正确发力都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食指摇] 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弹奏时要求大指轻捏在食指义甲底部第一关节处,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保持自然放松,弹奏时无需小指或食指扎桩。可用手掌根部轻轻搭在前岳山外的筝头上,也可采用悬腕摇的方法,使力量通过大臂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较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食指摇同拇指摇一样多用在旋律及长音的演奏上。 [双指摇] 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采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双指摇也有少数人使用食指和中指来弹奏的。 [扣摇] 在右手用摇指弹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将弦轻捏住,并在前梁及码子之间根据乐曲的要求左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主要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如乐曲《战台风》)。 [扫摇] 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扫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多指扫摇] 多指扫摇同我们平时弹奏的扫摇不同,它不是在悬腕摇的基础上(因为悬腕摇是用食指捏住拇指来控制和辅助完成的),多指扫摇是在快速托劈摇得基础上演奏的,他需要食指和中指有时也包括无名指轮流扫弦来与拇指的摇指相结合,这一指法非常难所以很少使用。 ———————————————————————————————————————— 古筝右手指法 关于扎桩 筝的传统演奏方法,就是用右手弹拨筝弦,演奏旋律,左手在码外弦段上以按、颤、揉、推等手法装饰旋律的。累世相传的一首弹筝诗,以口诀的形式记述的弹筝的技巧。 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揉推自悠然。 通常人们把右手指法分为单指指法和组合指法。单指指法,即用一个手指拨动琴弦的指法。这类指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打和摘八种。 组合指法,即用两个以上单指指法配合拨弦的方法。在组合指法中还可以分为撮类指法、摇类指法和其他组合指法。 传统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扎桩即无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内外,跟着四指的拨弦而移动。有人比作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作鸡抓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应以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从大指弦距数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间,手不要过与垂直,以略偏向右侧为宜。 扎桩起着支撑的协助其他四指拨弦的作用。某些“四悬指”的拨弦指法中仍需用无名指的扎桩,以跟弦支撑用力。尤其大指的连续快速拨弦必用无名指的扎桩来支撑,才能用上劲。扎桩也不限与在前岳外进行,根据拨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内的弦上跟弦扎桩。随着筝演奏技巧的发展,以很少使用扎桩了。 古筝右手手指的拨弦方法 右手拨弹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筝弦过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 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 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用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 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 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为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弦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习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暴发力的拨弦是学习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浅谈儿童古筝教学 一、以琴激趣,点燃孩子们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伊始,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古筝充满丁极强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这时如教师采取——味的强压、批评,其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而却应该分析:儿童的心理及生理正处在发展阶段,有时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意志不够坚定,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彻底,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我们应抓住儿童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即以音乐基础教育为主体,以兴趣培养为依托来进行古筝教学活动。事实证明,当学生对古筝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就会表现出来,这时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会有一种自发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热情。正是这种“热情”鼓舞着孩子们主动且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古筝是一种负担。所以,兴趣和热情是儿童学琴前进的动力,兴趣和热情是相辅相成的。 如:融技巧和乐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生第一个音符时,就应避免追求纯机械的手指运动,应注意用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初学琴时,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迫切求成之心,他们都想尽快在琴上弹出小曲来。这时我就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结合练习曲,教会学生演奏几首优美动听的小曲,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一开始就过多地让学生弹一些纯技术的练习曲,就会使他们感到十分枯燥,产生厌烦情绪,易导致半途而废。因此,在教学的启蒙阶段,应选用一些把技巧性融于旋律优美、形象鲜明、格调清晰、短小精悍的乐曲之中的教材,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和热情。 又如:演奏和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古筝基础教育中,为了让孩子们打下良好正规的专业基础,除了采取不同方式给予孩子们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举行一些汇报演出,让孩子们在准备练习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有了鼓励与表扬,有了成功的感受,孩子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以后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随着儿童对古筝的兴趣和热情的高涨,我们启蒙教学目的,“为他们步入音乐殿堂打开一条通道”也随之达到。“教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生动化,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形象化,把枯涩的概念优美化,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教育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循序渐进,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 古筝的学习,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当今考级的热潮之中,许多家长都认为不考级是白学了,有的家长攀比的心理特别严重,盲目攀高。如果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也急于求成,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只希望早日让他们弹奏乐曲,对学生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往往就会扼杀学生原有的兴趣。同时,学生也总希望教师能给予他们较多的肯定和鼓励,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时,自然而然的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因此,在初始阶段,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人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过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而扎扎实实地掌握古筝演奏技巧。 三、循循善诱,培养孩子们的乐感与表现力 儿童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艺术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而古筝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是抽象的。但是,每部作品却又是在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有表现欢快的,有表现忧伤的……所以,教师在培养他们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习古曲《渔舟唱晚》时,笔者先把乐曲的意境作了这样的描述: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若干艘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情绪,最后通过荡桨归舟于欸乃声中刻画出唱晚的情致。然后再分段讲解此曲的演技处理:开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意之感。如此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分析鉴定 能力。 四、精益求精,增强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而占筝演奏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其过程本身就是—个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但是,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发挥空间的作用,同一首乐曲对于不同的演奏者,由于各自的知识水平、音乐视角不同,他们的表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韵味。为此,在乐曲教学过程中,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让学生成为复制品。所以,当学生学完中级教程,证实学生的识谱、演奏技能已达到一定的水准,这时就要注重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每部作品,作者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作者应用了不同的技巧和音乐语言,去体现其内心那一片天空的独特灵感,表现作者创作意图和目的。所以,在学生演奏之前,要大致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触角。而教师应积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创设易于产生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弹乐曲《秦桑曲》时,乐曲的本意是描写妙龄女子思今远方夫君的激切心情。但儿童没有乐曲本意的体验,怎么办?我就这样设问:你有没有亲人在远方?你思念他吗?你怎样思念他?我的“引导”成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学生充发分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表述自己所理解的乐曲的意境和情绪。这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教师在古筝教学中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学生在学业上才会有所建树。 艺无止境,法无定则。各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特定时期有所突出。但我认为,古筝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占筝艺术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古筝演奏的右手技法 古筝的右手技法主要以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四指的“托、劈、抹、挑、勾、剔、打、摘”八种基本技法为基础,并由这些单音单指技法组合成“花、撮、轮、摇、扫、琶、刮、拍”等多音综合技法。 大指是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在基础训练中要重视大指的训练。大指弹奏使用根关节运动,第一关节保持灵活自如,强调指尖意识,即力点在指尖的意念,切忌大指根关节凹陷的指型。 食指、中指、无名指弹奏时要注意指型的自然弯曲,切忌僵直指型,弹奏的运动是以第二关节为主,保持第一关节的独立性,不能软弱无力。 古筝演奏的左手技法 古筝的左手技法主要介绍左手按弦技法,左手按弦是其主要技法之一。左手弹弦技法与右手一样,指法符号左右手相同,技术要求也相同,就不再介绍了。 筝的左手按弦技法大都在筝柱的左侧弦段上进行,并随右手大指弹弦运动而移位。左手按弦技法主要以食指、中指两指的“吟、颤、推、滑、揉、按、点、泛”为基本拄法。又可分成“颤弦”、“滑弦”、“揉弦”、“按弦”四大类别。 颤弦类 右手弹弦后,左手颤动筝弦,以美化余音。颤弦是在基准音高上的轻微上下颤动(基准音高是指筝五声音阶定弦后的弦序音高),这个颤动不改变弦的音高。颤弦分慢颤(吟弦)、颤弦(一般颤弦)、快颤(小颤、大颤)三种。慢颤,颤动的频率较缓,余音悠扬有韵。颤弦,中等频率的颤动,这是基础训练中应重视的基本颤弦。快颤,较快频率的颤动,余音紧张,常表现激动的情绪。 滑弦类 右手弹弦,左手下按筝弦,改变弦的张力,产生滑音的音响。滑弦分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又可细分为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上下滑音等等。 上滑音是先弹后按,按弦滑至上方弦的音高,上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上滑后的音高要保持住。 下滑音则是先按后弹,先按弦至上方弦的音高,弹弦后保持一半的时值,再下滑至本音,下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 其它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上下滑音都是在滑音的时值上作不同的变化。 古筝演奏的双手技法 双手技法就是右手左手配合弹奏的技法,常常是“成组指法”、“交替指法”的运用。弹弦次序往往是先右手后左手,—般又常用于快速交替之中,表现活跃、热烈、欢快、强烈的情绪。例如“轮抹”、“轮撮”、“重勾轮抹’等。 双手交替的刮奏常常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或波澜壮阔的情绪,运用时要注意触弦的角度和弹弦速度的不同变化。 双手琶音演奏分解和弦时,两手交替从低音区到高音区,或从高音区到低音区,表现幅度大,有流水般的效果。弹奏时用提弹法,每个手指力求力量均衡。 双手技法除“成组指法’、“交替技法”以外,双于的配合手法是很多的,如一手弹旋律,另一手配伴奏音型或弹和声,或弹副旋律,或奏音响效果等等。双手技法是表现音乐内容的技术手段,随着音乐表现内容的丰富,双手技法将更加多样。 关于古筝学习中的几点建议 当前古筝发展之快,弹筝者之多是空前的。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古筝作为音乐的载体还能保留多少纯粹的本色,也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的。 一、现在古筝艺术的发展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演奏者只重视技术和有限的音乐,忽视了自身修养的提高。不懂得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积中汲取营养,更不懂得从人类文明和存在的角度看待艺术。学习十几年的演奏,也只是琴匠而已,根本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本身。普及领域里老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每年只围着考级的几个曲子转,考级制度除了普及民族音乐教育之外,还能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这一切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理智地看待民族艺术。 二、中国的书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音乐演奏同样如此,作为艺术传达主题的演奏者需要通过气息的运用,将音乐思维深刻的表达出来。从而打动自己、打动观众。在音乐的行进过程中,我们不定向的把自己比做其他,或是挥毫泼墨、或是放声朗读、或是用眉宇间的抽*动表现出内心的颤抖,但我们也应作为一片落叶、一捧沙土、或是一滴甘露,在瞬间的凝固中体味生命、感悟苍生。 三、作为老师: 1、首先应提高学生的视奏、分辨音色、感受音乐等能力。切不可手把手的教一句,弹一句。 2、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音乐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能因为老师爱吃甜就要求爱吃酸的学生也爱吃甜,这样,学生除了痛苦的装出很爱吃的样子之外留下的就是对音乐的厌恶。 3、决不能把音乐教育和中国现有的落后的应试教育等同起来。考级不是学习音乐的唯一目的。一纸证书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所以老师的教学应该在从提高艺术修为,审美品位等方面着手。培养出音乐人才而不是考级人才。 4、要尊重原创。不要根据自己的演奏习惯改写原谱(乐谱印刷错误的情况除外),我们各式各样的演奏谱太多了。原因除了民间音乐搜集整理的不确定因素外,也说明我们还没有脱离民间老艺人各自为尊的习气。 四、作为学生: 1、一切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以锻炼自身能力。初期尤其要提高视奏能力,一个演奏者如果视奏能力差,如同朗诵者不认识字一样,可以说是失败到了极点。 2、多听多唱。音乐的最初形式就是用唱的方式表达的。不张嘴唱是不可能在脑海中形成音乐概念的。这如同聋必哑,哑必聋。 3、除了本专业外,要多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国的音乐大部分原于地方戏曲,而且与中国的文学和历史息息相关。所谓艺术修为,也就包含了文学,历史乃至哲学等学科的修为。 4、要善于观察思考。音乐家的思维是不同于一般人的。因为音乐是纯粹的情感艺术。音乐家也是情感极其丰富的,音乐所传达的是音乐家真实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思考,在音乐家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哪怕一片落叶,都会成为一部宏大的而富有漏*点的音乐作品。 5分钟学古筝校音 一、组装校音器: 1、取出校音器的包装,有三个部分组成:主机、电池、拾音器,将主机的后盖打开; 2、装好校音器,盖好后盖,注意区分电池的正负极; 3、将拾音器插在主机的右侧下方的插孔内。 二、设置校音器: 1、开关键的使用: 长按校音器的面板上的“启动”按纽,关闭校音器,再长按校音器的“启动”按纽,打开校音器,通过长按“启动”键来开关校音器; 2、认识校音模式: 控制面板的左上角有一个古筝的标志,左中部有一个音叉的标志,液晶显示器的左上角有一个三角箭头,指着古筝的位置; 3、选择古筝模式: 轻按模式按纽,三角箭头指向音叉的位置,代表当前的校音状态是十二平均律,再轻按一下模式按纽,三角箭头指向古筝的位置,表示当前的校音状态是古筝,这是我们所需要的状态,如果不是古筝校音器的状态就通过连续按动模式键切换; 4、选择调性: 液晶显示器的左下角有一个指针,在指针的上面有一个字母,一般是D,表示1=D,也就是我们初学的筝友所需要的调性D调。如果不是D,可以通过连续按动启动按纽来选择,该字母就会在cDeFGaB之间转换,达到我们所需要的调性。 5、手动校音,选择琴弦: 通过按动校音器上的向上和向下箭头就可以选择所需要校音的琴弦,连续按动向上按纽,仪表盘中间的数字就会从1至21之间逐渐增加,直至回到1,通过连续按动向下按纽,仪表盘中间的数字就会从21至1之间逐渐减小,直至回到21; 三、开始校音: 1、在不松琴弦的情况下,按照我们的标签位置,将筝码一一对应安装上去; 2、打开古筝的校音盒,就会看见里面有一排21根金属弦钉,将拾音器的夹子夹在第21弦(最粗的琴弦)所缠绕的金属弦钉上,夹在什么位置并不重要,只需要和古筝相连即可,根据我们的经验,夹子夹在弦钉上效果最佳,当调试第21弦的时候,可以将夹子夹在其他弦钉上; 3、选择第八弦:通过连续按动向上/下的按纽,将仪表盘中间的数字显示为8a(后面的字母代表音名,自动生成,无需设置); 4、用手指在8号筝码到岳山中间琴弦的位置轻轻的拨一下,力度不要太大,指针就会在仪表上左右摆动,当指针指向仪表盘中间0的位置,显示绿等的时候音就准了; a、在液晶显示器的左面有一个-50的数字,右边有一个+50的数字,中间有一个0,在我们拨弦的时候,指针就会在仪表盘之间转换,指针指在0至-50之间,红灯亮,表示当音偏低,当指针指在0至+50之间,红灯亮,表示音偏高,当指针指在中间0的位置,绿灯亮,表示音是标准的; b、音偏低就紧琴弦,顺时针是紧,音偏高就松琴弦,逆时针是松,紧弦的幅度不要太大,相当于手表上3分钟那么大的幅度即可; c、注意,前提是采取手动校音,仪表盘中间的数字和所拨弦的位置吻合。 5、8号弦调试准确后,开始调试9号弦,按一下主机上的向上按纽,显示为9F#(后面的字母代表音名,#代表升记号,b是降记号自动生成,无需设置);按照8号弦的方法,以此类推即可。 浅谈少儿的古筝教学 古筝,这一古雅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美、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进而日益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艺术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通过合理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同时,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并使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觉的、愉快的学习古筝。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少儿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 1.根据心理特点,强化兴趣、情感。要将启发、引导和发展少儿的学筝兴趣,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予以研究。在我的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学生开始学古筝时很高兴,但后来渐渐下降,甚至于坐在筝前愁眉苦脸。原因是虽然家长喜欢古筝艺术,很热情地送孩子来学习,但不考虑孩子心理,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总是责备。诚然,兴趣不能替代意志力的培养,更不能替代才能,但是有了兴趣,就可以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这样的学生,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先请程度深的学生表演几手曲子,例如《渔舟唱晚》、《战台风》等,并做乐曲介绍,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听着,羡慕得不得了。这时我就告诉他:音乐就像语言一样有其自己的文字,你必须会读会看,才能学懂。这样第一节课的乐理知识的教学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但是下课时,学生拉着我的衣角问:“老师,什么时候教我弹琴?”可见,学生对弹琴产生了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开始学琴,学生即高兴主动的积极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2.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孩子欣赏自己,从而更好的要求和教育学生。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一名“严师”固然回让学生因为畏惧而认真练琴,但也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抵触心理,相比较而言,耐心的讲解、和蔼的态度会让学生更乐意接受,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丝毫没有被强迫的感觉,着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同时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古筝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激励的过程。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课间与学生一段亲切的交谈都会激起学生学筝的热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体现出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对学生的赏识鼓励中尤其要学会接纳学生的失败和不足,只有这样,赏识和鼓励才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鼓励并不是不要批评,而是应将批评融于鼓励之中,批评过程中要充满着热情的期待,要让学生真切感觉到老师是他的知心朋友。 3.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在学古筝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手腕无法放松、按音不准或不完成作业等情况。这时候老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将他们一开始由于对古筝感到新鲜、好奇而产生的外在兴趣转变为稳定的内在兴趣。一味地训斥和责骂只会是学生丧失自信心,同时,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很有可能导致厌学。当然,仅仅靠语言引导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运用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教认音时可将倍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两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家两点;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一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一点;中音区12356比喻为不穿鞋不戴帽;高音区12356比喻为戴一顶帽子,即在音符上加一点;倍高音区1比喻为戴两顶帽子,即在1上家两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又如在练习音阶式勾拖练习时可想象爬楼梯,让学生比比哪一个又稳又好,这样就将枯燥的练习形象化,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因此我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了一些节奏歌谣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分析对比。例如:“二八”节奏像钟摆:“滴答滴答”;“四个十六”节奏像打机枪:“哒哒哒哒”;“后附点”节奏像喇叭响“笛笛”;“八十六”节奏像敲鼓“咚哒哒”;“十六八”节奏像母鸡叫“咯咯嗒”......这样利用平时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既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感,上课也显得深动有趣,而且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也是教师能否教好学生的关键所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开窍的早晚都是不一样的,所教师应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情况布置适量适度的作业,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加以肯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增强他们练筝的兴趣。 5.合理评价,相互切磋。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我们的学生要经常参加各种演出。通过观摩和交流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舞台经验,而且只要节目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誉,对孩子们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励,高涨的练琴兴趣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不断了解孩子、走近孩子、与孩子交朋友,才能探索出一套更为贴近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学筝的持久兴趣。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采用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减少孩子学筝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轻装上阵,从学习古筝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浅谈古筝的欣赏和学习方法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现在简称南北派(下面流派可按南北两大方面分,而现代筝的派别主要分南北两派,大多为长江以南、长江以北),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山东筝;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潮洲筝:流传于广东潮洲一带,音乐结构特殊,奏法别具一格,它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间的独有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色。浙江筝:即武林筝,流行在杭州一带。与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对我而言,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易于入门,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热衷,古筝艺术从原先的凤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估量的渗入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之中。我认为要深入地学习这有着丰富表现力和艺术个性鲜明的乐器,应该把古筝分为“学筝、练筝、弹筝、说筝”的形式来完善它。“学筝”不是要说如何去学习弹奏古筝,而是在谈谈学习中古筝在全面提升素质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音乐的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人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能促进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以及自我心里控制的能力,如果学习乐器,还可以因为手指动作的反复训练,而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由于古筝的弦长、形状、木结构,大共鸣箱等器制决定了它发音典雅柔和,悦耳动听。所以在演奏古筝时,左右手手指勾、踢、托、劈、抹、挑等富有弹性的拨弦和左手揉、按、滑音间等变化无穷的按弦动作,同样可达到学习其它乐器所能产生的智力开发效果。在传统乐曲中包含很多历史故事。例:《渔舟唱晚》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作品,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为题,措绘了在夕阳西下时,渔人愉快的劳作和荡桨归舟,歌唱丰收的情致。它的风格传统,意韵悠长,证明了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例:《林冲夜奔》也是一首有故事情节的作品,它以: 一、惨遭陷害回忆往事百感交急 二、逼上梁山心急如焚乘夜疾驰 三、狂风大作大雪纷飞千难万险四、冲破险阻信心百倍奔向梁山这四个情节贯穿全曲,表现力极强。现代作品《长安八景》取材于清代文人朱集义的诗画。描写长安周围名胜古迹,这样,既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又使学习者从中学会了众多的词语及应用。可见古筝艺术不但有着其它乐器的共同特征,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全面提升文化素质的内涵性。因此,我们学习古筝是为了全面提升文化素养。“练筝”我以为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要想学好任何一件乐器,学习者在练习中必须自己掌握和运用一套有效的学习方式,这对已学完了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就更为重要了。当然,学古筝不可缺少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以及有说服力的示范和激励手段,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都是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的。所以练习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自己能够教会自己。怎样是好的学习方式呢? 一、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是起步和关键)(1)按时定点:因为人的生理机能常常是受到生物钟控制的,所以按时定点训练可以养成定时对感受音乐的兴奋习惯。这样能够让练习者快速进入状态,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作用。(2)连续不断:连续不间断地上课和练习是始终保持学习进取心理状态的唯一方法。间断了的学习和练习再要断续时,都需要一个“热身”过程才能重新进入状态。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浪费了大量时间,并大大降低了学习乐器的效果和作用。 二、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想练习的既省时,又有效果,就必须明确练习目的。漫无目的地练了几个小时没有丝毫进展,不但会令你苦恼,并且会使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自信心。所以在练习前应先静静地思考一下:这次练习的技术难点是什么?要解决哪几点问题?上课时老师提示了哪些?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然后根据你的能力和这次所练习的时间,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这样练习才有价值。 三、视谱练习与背谱练习相结合我们在学习一个乐段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反复奏了无数遍的乐段是否正确无误。错误的重复只能是养成了改不掉的坏习惯。“视谱练习”为的就是把每个音,每个节奏,都弹的准确无误。“背谱练习”为的是做到“胸有成竹”地把乐曲潇洒自若的表现出来。因此,在学习器乐演奏中视谱练习都不可少。初学某个乐曲时,在通过了练习前的默练后,就可以进行认真仔细地视谱练习。待视谱能完整的演奏该乐曲时,即可进行背谱练习了。为了确保其正确性,在能够背谱演奏后,应再次视谱练习,从中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四、慢练与快练相结合在练习速度快、技巧又较复杂的乐段、乐句时,用把速度放慢一倍或二倍的慢练来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但是在练习技巧并不复杂的乐曲时,不根据具体情况而一味的运用慢练的方法那就太不合适了。因为长期这样,不仅会让练习者丧失了正确的了解乐曲的能力,而且还会逐步减弱他们对音乐表现的积极主动性和乐感。正确练习方法是慢练与原速演奏相结合,在学习一首新作品的初期,一旦完成了指法,节奏时,就得考虑正确的速度要求。再把一些技巧较复杂的乐句通过慢练,确定了指法的正确性和协调了左右手的动作后,就应该开始用原速进行练习。只有原速演奏,才能真正理解乐曲,才能真正发现所存在的不足和技巧的问题,也才能找到真正需要慢练的地方。要记住,练习时应困难点重点练,易错点仔细练,慢与快相结合练。 五、不可忽略的左手的按颤技巧练习在练习中左右手拨弦的发音作用是明显的,出现的错误也易被察觉,所以一般都把精力放在右手上,但千万不能忽略左手的按颤技巧。古筝演奏中,左手的“揉、按、滑音”正是它的“灵魂”所在,“以韵辅声、音韵相成”是古筝音乐的特色所在,左手按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古筝演奏者的艺术水准的高低,缺乏了左手的按颤运用,筝乐就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因此,在练习中须认真仔细的琢磨左手按颤技法,不可忽略。 六、不要轻视演奏技巧“简单”的乐曲或乐段在有的筝乐作品中,一看乐谱就知道技巧很简单,因此容易被人忽视对它的练习,但往往这些看似简单的乐曲恰好是风格特点,韵味十足的曲目,所以才更要注意,由于这些乐曲一般速度比较慢,在练习时不但要把握好风格特点表现的左手按揉技法,还应该注意其节奏的准确,句法的呈现,音色的纯净,强弱的控制,所以在学习这类乐曲时,练习重点只是不同于那些快速度,大力度的技巧练习罢了,更多的是要多加强对乐曲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例:特别是古曲,如《出水莲》、《渔舟唱晚》等。 七、重视练习曲的训练在古筝的学习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弹几首曲子,而忽视了练习曲的训练。这个问题非常突出,我也存在这个问题。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断续续发展,弹奏的力度、速度、技巧和乐曲表现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练习曲的训练也必然成了我们提高演奏技巧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练习曲一般都具有针对性,通过反复、专门的某种单项练习,可以从中学会、巩固或改进某种弹奏技巧和方法。加上训练练习曲通常是纯技巧练习,没有旋律和乐曲表现方面的负担,就能更好的把握技术要求,效率也高。 八、温故知新有助于不断提升很多学古筝的人,也包括我在内“猴子掰玉米”的现象非常严重,学了后一个曲子却丢了前一个曲子,这样的学习是得不偿失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复习一些经典的曲目作为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不但可以为我们积累大量的表演曲目,还能够训练和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可以在那些旧曲目中得到新的体会和认识,从而在演奏的技巧能力上,乐曲的理解能力上得到不断提高。 九、调整心理状态学会漏*点练习练习的目的就是要演奏,而演奏和练习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在家自己练习时,错了可以反复的去改正,去练习,在舞台上演奏就完全不同了,根本是没有反悔的机会的。由于在舞台上演奏的人内心都会十分激动,心理上和肢体上都会比平常练习时紧张得多。平时已练习得滚瓜烂熟的乐曲,这时往往由于紧张错音百出,因此,我们在努力创造上台的表演机会之外,还应注意在平时练习完整的乐曲时调整心态,想象自己是在舞台上演奏,这样练习就能让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增加信心提高练习效果。对我而言,在几年的古筝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都非常大。学生不能一味的去等老师教,并死板的学,这样只能对老师产生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学习被动等。应该听取老师意见的同时,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和增强自我感觉。还有就是弹奏技巧是学习乐器必不可少的能力。所以有了一定的弹奏基础后,应该回头去检查一下自己在弹奏技巧上还有哪些的不足处,重视以练习曲做针对性的训练,加以改进,还应该在学琴的同时认真学习乐理知识,熟悉各种记号、音乐术语、培养读谱习惯,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的心理感应能力。只有这样相结合的学习,才能在古筝上有所突破,才能不断进步。 古筝中颤音和揉弦的区别 颤音与揉弦有相似之处,一些古筝书籍上对颤音和揉弦区别的解释也不够详细。这导致很多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这两种相似的技法产生混淆,不能准确的理解颤音与揉弦的区别,在处理时也就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两种技法。实际上,虽然这两种技法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从本质上来说,颤音与揉弦所产生的音都属于振动音。两者产生的音的音高都是在本音的基础上有规律的呈“准——偏高——准——偏高——准”振动,音高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一条正弦曲线。揉弦和颤音的对象一般都是右手弹响的筝弦,这些都是颤音与揉弦的相同点。 颤音与揉弦的不同点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二者的目的不同。揉弦的目的是为了使音听起来更加柔和、圆润、细腻,让人产生甜美的感觉,强调“柔”,而不追求什么突出的声音效果。而颤音是为了表达某种情绪,强调音的颤动性和变化性,必须要突出“颤”的感觉以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二者的技术要求不同。由于颤音和揉弦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所以在技术要求上也就有了差异。以它们各自产生的音来比较,二者所产生的音在音高和频率上具有很大不同。揉弦技法所产生的音高变化不是很明显,只有四分之一全音左右,有时会更小一些。对于这样细微的变化,一般人如果不刻意分辨,是很难加以分析的。这也是使人产生甜美柔和感觉的原因。而颤弦产生的音在音高上有明显的变化,大都超过二分之一全音,接近一个全音。音高产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就感觉出的。可以看出,音高变化范围的不同是区别二者很重要的一点。揉弦由于其音高的变化较小,所以其所需的力度也小,可以保证较高的频率。而颤音的音高变化远较揉弦为大,其所必须的力度相对也较大,这就使颤弦的频率受到限制,不能过高。 再次,二者在乐曲中的地位不同。揉弦的原则是“能揉则揉”,只要有机会,一般就不要放弃对音的适当润色。所以,揉弦技法本身没有符号标示。如果单从曲谱来看,根本看不出揉弦的存在。而颤弦则要突出表现音的变化,所以有明确的符号标出。 最后,二者的在技法体系中的作用不同。颤音不但本身包括很多种技法,如重颤音、持续颤音等,还可以与其他辅助性技法搭配,而形成多种组合技法,如滑后颤音、颤后滑音等。而揉弦则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形式,我们一般所说的揉弦在理论上只有唯一的一种。揉弦也基本没有和其他技法组合的情况。 学古筝与练古筝 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易于入门,近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热衷。古筝艺术从原先的凤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估量的渗入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些人由于缺乏对这门艺术的基本认识,学了一段时间后,反而觉得异常的盲目,不知如何才能深入地学习这有着丰富表现力和艺术个性鲜明的乐器,甚至,当初为何选择学习古筝的目的都已是朦胧不清了。为了让更多的学习者和热衷者进一步认识、学习、掌握好这种优秀的艺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古筝演奏、教学上的体会,用杂谈“学筝、练筝、弹筝、说筝”的形式与大家共同讨论。 学古筝——全面提升素质的“仁智之器” 这里所谈的“学古筝”不是要说如何去学习弹奏古筝,而是在此谈谈学习古筝在全面提升素质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西晋的傅玄在《筝赋.序》中曰:“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月。设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也。”在这里傅玄描述了古筝的基本形制,同时还告诉人们古筝是集仁义道德和敏智聪慧之灵气的乐器——“仁智之器”。 众所周知,众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已予以证实:音乐的学习可潜移默化地使人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能促进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以及自我心理控制的能力。如果学习乐器,还可以因为手指动作的反复训练,而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能促进右脑潜能的开发和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可以认为:这对将是社会栋梁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为适应社会飞跃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投资”。 演奏古筝时,左右手手指勾、踢、托、劈、抹、挑等富有弹性的拨弦和左手吟、揉、按、滑等变化无穷的按弦动作,无庸置疑的可达到学习其它乐器所能产生的智力开发效果。古筝又由于弦长、形状、木结构、大共鸣箱等器制决定了它发声典雅柔和、悦耳动听。加之,古筝特有五声音阶弦序的排列和是一弦、一柱、一音的品位乐器,学弹容易,收效明显。 不但如此,还因为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古筝教学中,只要是教者有心,学者有意,定可从那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多的收获。这里我们用从学习古筝名曲《渔舟唱晚》(娄树华编曲)可学到华夏文学中的成语来举个例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作品,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为题,描绘了在夕阳西下时,渔人愉快的劳作和荡桨归舟,歌唱丰收的情致。根据乐曲的情绪发展可以用以下的文字来表述。 夕阳西下,登高远眺。 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碧波万顷,轻舟荡漾。 清风徐来,金波闪烁。 橹歌桨欢,悠然自得。 捕鱼捉蟹,满载而归。 千舟竞发,渔歌对答。 载歌载舞,急桨归舟。 渔歌唱晚,月兔东升。 风清月白,意韵无穷。 传统风格、意韵悠长的《渔舟唱晚》可以用这种形式来表现,有故事情节的《林冲夜奔》(陆修棠王巽之编曲)也可用这种形式来表现: <一>惨遭陷害回忆往事百感交加 <二>逼上梁山心急如焚乘夜疾驰 <三>狂风大作大雪纷飞千难万险 <四>冲破险阻信心百倍奔向梁山 现代作品也同样可以。这里我们再以《草原英雄小姐妹》(刘起超张燕曲)为例,根据其曲情的发展和情绪用文字词语呈现如下: <引子>广阔草原风景如画 <一>活泼可爱优美如歌 <二>狂风暴雪肆虐妄为 奋力搏斗英勇顽强 危在旦夕营救脱险 <三>雪过天晴气象万千 激动万分纵情歌唱 这样,既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又使学习者从中学会了众多的词语和词语的运用。还有的乐曲作者用精练的文笔来做小标题,让人读来意味深长。如:取材于清代文人朱集义的诗画,描写长安(今西安)周围名胜古迹的《长安八景》(杨洁明李婉芬曲)就是其中之一。 <一>雁塔晨钟(清.朱集义的原诗略,下同) <二>草堂烟雾 <三>灞柳风雪 <四>曲江流饮 <五>咸阳古渡 <六>华岳仙掌 <七>太白积雪 <八>骊山晚照 这三十二个字不但提示了乐曲的表现内容,还充分的体现了音乐的文学性的美学观点,同时又散发着旅游文化的浪漫气息。 再如:传统筝曲中的《风摆翠竹》、《夜静銮铃》、《清风弄竹》、《山鸣谷应》、《普天同庆》、《莺啭黄鹂》、《灯月交辉》、《天下大同》、《蕉窗夜雨》、《平沙落雁》、《锦上添花》等,创作筝曲中的《春涧流泉》(徐涤生曲)、《雪山春晓》(范上娥、格桑达吉曲)、《茉莉芬芳》(何占豪曲)等古筝乐曲名,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这些都是美妙无比的词藻。 仅此,就可见古筝艺术不但有着其它乐器的共同特性,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全面提升文化素质的内涵性。 说到这里不得不对古筝学童的家长们说几句:如果,您的孩子是一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并想让他在古筝艺术上有所发展和突破,请您无论如何在督促他完成演奏技术练习的同时,还应注重他(她)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建树人才打下必要的基础。否则,他永远只能是一个弹筝的机器而已。如果,您的孩子古筝弹的总是没有别人好,您也千万不要气馁和悲伤,常言道:“十个手指还分长短”,古人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人人各有长短”。这时您仔细地观察一下他学筝以后的状况:孤癖的他是否已开始变得活泼开朗了呢?内向的他是否有朋友的互相交往?好动的他是否上课时已能注意听讲?手指的活动是否使他学习能力有所加强?古筝艺术的底蕴是否对他产生了良性的影响?古筝的音韵是否让他增添了无限的想象呢?———-如果是的话,孩子这样的明显进步难道不比学会一两首曲子更有意义?!难道不能让家长们欣慰和欢畅吗?!您让他选择学习古筝没错,“仁智之器”会领他步入崇高的文化艺术殿堂。 因此,我们学习古筝不单是为了娱乐,不单是为了减轻学习和工作压力,而应同时是为了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天赋的古筝学习者来说,一定要记住:不要把眼睛总盯在弹会几首曲子上,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宽、更远、更理智。 练古筝——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要想学好任何一件乐器,学习者在练习中必须自己掌握和运用一套有效的学习方式,这对已学完了初、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就更是尤为重要了。当然,学古筝不可缺少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以及有说服力的示范和激励手段。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都是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的。因此,练习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练习者是否能够自己教会自己。 由于我们目前身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之中,大量的信息传播手段层出无穷,先是电影、广播,再后是电话、电视、电脑的普及,现在是网络、卫星等,在提供了人们更便利快捷的工作、学习、娱乐的同时,人们也因在运用它们、学习它们被它们所吸引,而也被它们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生活空间。还有,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工具的日益更新,交通业的发展,大大的增加了人们的工作、交往、旅游等活动范围和时间。另外,对学古筝的孩子来说,在重学习、重文凭的今天,父母、老师和外界环境的压力都是要抓紧文化课的学习,练古筝的时间只能是微乎其微了。因此,练习时间不足已成为所有学乐器者共同存在的问题,寻找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极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呢?现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是有效练习的起步和关键。 (1)按时定点:因为人的生理机能常常是受到生物钟控制的,所以按时定点训练可以养成定时对感受音乐的兴奋习惯。这样能够让练习者快速进入训练状态,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作用。不言而喻,所谓的抽空练习的效果就完全相反了。 (2)连续不断:连续不间断地上课和练习是始终保持学习进取心理状态的唯一方法。间断了的学习和练习再要继续时,都需要有一个“热身”过程才能重新进入状态。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大大的降低了学乐器的效果和作用。 因此,最节省时间的学古筝就是:工作再忙、学习再紧、生活再累,那怕是进度慢一些,练习时间少一点都应该做到“按时定点”,“连续不断”。常言道:“不怕慢,只怕站”,就是这个道理。 二、明确练习的目的 要想练习的既省时,又有效果,就必须明确练习目的。漫无目的地练了几个小时没有丝毫进展,不但会令你苦恼,并且会使你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自信心。 因此,在练习前应静静地思考一下:这次练习的技术难点是什么?要解决哪几点问题?上课时老师的提示是什么?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你的能力和这次所练习的时间,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这样的练习要比那种无目的地反复练习有价值得多。 三、学会默练 默练就是不用乐器进行练习。默练是依靠内心体验的练习方法,其作用是非常惊人的。由于默练时没有演奏技术上的负担,因此可以完全按照乐曲的速度、强弱、表情等细节在头脑中想象。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增强乐谱的记忆力和找出自己在练习中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加强对乐曲的理解和丰富音乐的感觉。 此外,默练不受地点、时间的局限,可以随时进行练习。默练可以使你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视谱练习与背谱练习相结合 我们在学习一个乐段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反复奏了无数遍的乐段是否正确无误。错误的重复只能是养成了改不掉的坏习惯。 “视谱练习”为的就是把每个音,每个节奏,都弹的准确无误。“背谱练习”为的是做到“胸有成竹”地把乐曲潇洒自若的表现出来。因此,在学习器乐演奏中视谱练习和背谱练习都不可少。 初学某个乐曲时,在通过了练习前的默练后,就可以进行认真仔细地视谱练习。待视谱能完整的演奏该乐曲时,即可进行背谱练习了。为了确保其正确性,在能够背谱演奏后,应再次视谱练习,从中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五、慢练与快练相结合 在练习到速度快,技巧又较复杂的乐段、乐句时,用把速度放慢一倍或二倍的慢练来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在练习技巧并不复杂的乐曲时,不根据具体情况而一味的运用慢练的方法,那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如果把一首乐曲放慢来演奏,这时它已经成了似是而非的另一首乐曲。长期如此,不仅会让练习者丧失了正确了解这首乐曲的能力,而且还会逐步减弱他们对音乐表现的积极主动性和乐感。 正确练习方法是慢练与原速演奏相结合。在学习一首新作品的初期,一旦完成了指法、节奏时,就得考虑正确的速度要求。再把一些技巧较复杂的乐句通过慢练,确定了指法的正确和协调了左右手动作后,就应该开始用原速进行练习。只有原速演奏,才能真正理解乐曲,才能真正发现所存在的不足和技巧的问题,也才能找到真正需要慢练的地方。要记住,练习时应该做到:困难点重点练,易错点仔细练,慢练与快练结合练。 六、不可忽略的左手的按颤技巧练习 在演奏中左右手拨弦发音的作用是明显的,出现的错误也容易被察觉的,因此人们往往在练习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左右手的拨弹上。这并没有什么错,但由此而忽略了左右手按颤技巧的练习那就大错特错了。 古筝演奏中,左手恰到好处的“吟、揉、按、滑”是筝乐表现力的“灵魂”所在。“以韵辅声,音韵相成”是古筝音乐的特色所在,左手按颤技巧运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古筝演奏者的艺术水准的高低。缺乏了左手的按颤运用,筝乐就淡而无味的失去了光彩。由于左手按颤技巧和表现手法不那么具体,又富于美学性质,要想练习好左手按颤技巧其实又是最困难的。因此,在练习中必须认真仔细的琢磨左手按颤技法,决不可忽略。 七、不要轻视演奏技巧“简单”的乐曲或乐段 有的筝乐作品,一看乐谱就知道其技巧比较简单,因此人们往往都会忽视对它的练习和细致地分析研究。 其实在古筝曲中,一些看上去演奏技巧很简单的乐曲恰恰是风格、特点、韵味十足的曲目,稍不注意就会弹得“驴头不对马列嘴”了。由于这些乐曲一般速度比较慢,在练习时不但要把握好风格特点表现的左手按揉技法,还应该注意其节奏的准确,句法的呈现,音色的纯净,强弱的控制。因此,在学习这类乐曲时,练习重点只是不同于那些快速度、大力度的技巧练习罢了,更多的是要多加强对乐曲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八、重视练习曲的训练 在古筝的学习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弹几首乐曲,而忽视了练习曲的训练。这是存在在学习古筝人群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而今,由于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弹奏的力度、速度、技巧和乐曲表现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曲代功”的练习方法已很难适应了,练习曲的训练也必然的成了我们提高演奏技巧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练习曲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反复的、专门的进行某种单项练习,可以从中学会、巩固、或改进某种弹奏技巧和方法。加之,训练练习曲时通常都是纯技巧的练习,没有旋律和乐曲表现方面的负担,就能有更多注意力放在准确的掌握触弦的角度、音色的追求、力度的控制等技术要求上,从而技术训练的成效就特别的高。所以说,只有通过专门的练习才能有效的克服高难度技巧的技术负担。 九、温故知新有助于不断提升 目前在众多的学筝族中“狗熊掰玉米”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都是学了后一个曲子,却丢了前一个曲子,无论是用价值观来分析,还是用学习效果来衡量,都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复习旧曲作为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复习旧曲不但可以为我们积累大量的表演曲目,还能够训练和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我们可以在那些旧曲目中得到新的体会和认识,从而在演奏的技术能力上、乐曲的理解能力上得到不断提高。 例如:即使是初学者都不会在意的山东板头曲《凤翔歌》,是一首仅有二十几个小节的小曲,可其中的上、下滑音就有近三十个。我们在初学时,通常只要能掌握好节奏和按滑音音准就很不错了,而有了一定基础后通过对它反复的温习,就可以从中体会到滑音有着不同的推进速度,怎样才能使滑音的滑动过程圆润等种种感受,并能真正的认识到这是一首绝好的滑音的练习曲。这种演奏能力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好的,只能是通过温故知新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十、调整心理状态学会漏*点练习 练习的目的就是要演奏,而演奏和练习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在家自己练习时,错了可以反复的去改正、去练习,在舞台上演奏则完全不一样了,根本是没有反悔的机会的。 由于舞台上演奏者的内心都会十分激动,心理上和肌体上都比平时练习时紧张得多。平时已练习得滚瓜烂熟的乐曲,这时往往由于紧张会使演奏者大脑一片空白,或错音百出。因此,我们在努力创造上台的表演机会之外,还应注意在平时练习完整的乐曲时调整心态,想象自己正在音乐厅的舞台上演奏,练习时使自己处于表演的兴奋状态。经常进行这样的精神性训练不仅能改善肌体的和心理的紧张状态,提高正式演出的效果,还能由于练习时精神集中的兴奋状态提高练习效果和增强信心,以及改进自我的意识。这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还要说明两点的是: (1)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人云亦云的死板学,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循规蹈矩是按部就班,但这并非是好事。过多的包办代替,只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学习被动等。还有的老师(或者是家长)为了让学生能在比赛中获奖,不遵循教学的规律,而一年半载的只给学生磨一个曲子。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给学生造成音乐情感的麻木,兴趣丧失等不良影响。这样的学习方法都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心理的成长和人格的树立。 (2)弹奏技巧是演奏乐器必不可少的能力。所以,有了一定的弹奏基础后,应该回头去检查一下自己在弹奏技巧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重视以练习曲做针对性的训练,脚踏实地进行改进、调整。 对于练那些长期只是“手把手”情况下的学习者,还应该回过头去认真学习乐理知识,熟悉各种记号、音乐术语,培养读谱习惯,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的心理感应能力等。只有这样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才是不断进步的唯一出路。对自己估计不足,拼命的想拨高,这种自我提升意识,挑战困难的行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违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的做法最终只能是事与愿违。因此,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学会自己教会自己和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做到形神兼备 演奏古筝时如何做到“形神兼备” 宋代画家袁文在《瓮牖闲评》中说道:“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这是说绘画时形象容易表现而神韵却很难以把握。形是物体外在的表现,而神韵则是内心精神状态的体现。音乐更具抽象性,就音乐表现而言,单纯的乐曲演奏容易,而要较好的表现出音乐的内在精神与气质就很难了。这了演奏好一首乐曲,你必须知道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乐曲的思想内容,还必须查阅曲作者的创作特点与乐曲的音乐风格,从而在宏观上对乐曲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在对音乐的理解上,不妨给自己的内心以想象的窨,在内心使音乐具象化、情绪化并将自己的内心感悟通过音乐演奏传达给听众。即:由心生意、由意至技、心音交融从而达到“神形兼备”。 如何处理古筝演奏的‘缓急”之分 乐曲旋律和乐句的进行有“迟速”、“缓急”,亦如人说话有语调、语速之差别。严天池有诗云“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如果你的手指一触弦就只知道匆匆忙忙地弹下去,就会给人以躁动不安之感;反之,过于凝滞,也会令人索然无味。把握“迟速”、“缓急”的关键在于“速”与“急”时(如乐曲的快板)要连接紧密,节奏急促却不杂乱,既要有如骏马奔腾之势,又要有如平步青云之感。“迟”与“缓”时(如乐曲的慢板、散板)旋律要连绵而不拖沓,从容而不呆滞,既要有如碧水深潭般的沉静,又要有如闲庭信步般的从容。 如何弹出古筝韵味 许多人都说,弹筝必须先弹到一个程度,才能讲求韵味,我的经验是如果一开始就不注意韵味,即使练到很高深的程度,往往也是弹不出韵味的。厨师学艺并不是等到学会全套料理方式才开始想办法煮出好吃的菜,而是一开始就要试着尽量煮得好吃好看。大菜有大菜好,小菜有小菜好,繁有繁好,简有简妙。古筝指法很多,曲子也很多,有难有易,并非愈难的就愈有味道,有时候简单的曲子也足以让人百听不厌。韵味这东西似乎很难掌握,其实也是容易不过。难,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学问、很多前人累积的音乐想像,易,因为美感就在你心中,不在别的地方。一首乐曲到底是好听还是不好听,你不需要问别人,不需要学问,问自己就可以。专家们都说某曲子很动听,但我不喜欢,对我而言,这曲子不好听是多麽真实、明了的事实,无须怀疑,无须勉强自己。相反的,大家都不喜欢的曲子,我听了偏偏很感动,毫无疑问,一定有它动人之处。我们对古筝音乐认识愈深、相关经验和知识愈丰富,我们的审美眼光也会改变,但无论在那一个阶段,那一种程度,我们都有相应的能力可以感受古筝之美。把我感受到的美,尽量表现出来,那就是我应能表现的韵味,每个人多少都有这种能力,跟技巧高低不一定成比例。妨害我们表现有几个重要因素:第一,我们根本不层试着去做,第二,每次试着去处理乐曲,总是不理想,踏出一小步又退回原处,第三,太相信别人的说法,不相信自己的感觉。要改善这种状况,得分两面着手。首先要建立心中的音乐,最有效的办法是唱谱,由於弹筝时既要注意音是否弹对,又要注意指法,总是无法行有余力去注意如何处理乐曲乐句,一首曲子哼上数十遍自然就有感觉。哼曲时无须太在意自己是否真的哼得好听,我们只是在想像和掌握曲子,并非在演唱。要以弹筝的方式去哼,把指法的效果也要哼出来,哼出实际弹奏时给你的感觉,拍子不好,还要边哼边打拍。如果哼不出来,就多听,听熟了再哼,开始时可以跟着cd哼,到後来一定要独自哼,哼时要尽量投入情感,并且注意强弱缓急吟揉按放拂等细微差异。心中对乐曲的每个地方都有了细微的掌握和想法,练筝时就有了方向,只要看到目标,往前走就一定能到达,不知道目标在那里,往往是原地打转,浪费许多练习时间。哼谱对初学者或有相当程度的人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诠释能力已不错,大部分乐曲,不必哼,心中已有数,或者可以直接用筝来思考,不过那是以後的事了。除了哼谱,另方面,常常在安静的地方弹筝,有时候根本不必弹曲子,不必太依循指法成规,随意乱弹,试试不同的弹法有什麽不同的感觉,或者在cd中听过某种感觉,不知道如何做出来的,试着揣测,找出方法去弹出那种感觉,这种练习不见得每次都有收获,但总能偶有所得,日积月累就成了属於你自己的表达系统。 古筝:练琴十记 1:如果节奏和基础动作有问题,那么其他方面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2:任何一个基础动作练习不好,都会导致将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手指到位不好、不够直立压弦,那么除了演奏把握性会受影响,圆滑音的质量也没有保证,然后所有关于圆滑音的装饰音也同样会有问题,左手独奏也会变的极难弹奏了。 3:为一首乐曲确立指法前非常谨慎,指法对弹奏的影响比一般习琴者认为的要重要的多。但是一旦确定了指法,那么在以后的练习里一定要严格做到,尽快的养成弹奏习惯。 4:不要随便的否定或接受书上其他演奏者的指法标注,一定要明白一个指法的含义以后再接受它或否定它。如有没有声部连接、音乐色彩、方便演奏等等的意义。 5:一个不好的指法常常包含了指法连用,安排指法时候要特别的注意。所谓指法连用就是右手的同一指接连的使用(除了p指),所以一定要交替使用;左手同样有这个问题:同一弦上的的同一指可以连用,但是不同弦之间的一定尽量避免。 6:每个阶段以至每次的练习都要有清晰的目的,如果练习的是音阶,那么可以考虑练习目的是音阶的起伏还是速度或是其他的目的,然后再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练习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练习才能算是高效率的练习。 7:如果练习时间不很多,但是又有几个练习类型要练习,那么应该一次就集中练习一个类型,下次再集中练习另一个类型,这样的效果要好于一次练习好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乐曲的练习。 8:慢速练习对于练习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注意在慢速的练习时,音乐的乐句呼吸和起伏同样也要做出来,不然到了乐曲正常的速度的时候,这些就会因为养成了习惯而做不出来了,而且因为慢速练习在练习里占很大的成分,如果不注意音乐表情,将会养成很不好的习惯,慢慢的音乐就会失去活力。 9:在不能准确的完成乐曲的每一乐句的节奏下,先不要做一些自由式的处理。任何一个演奏家对某一部分自由处理时,他也可以弹奏那个部分的准确节奏,在明白准确节奏的基础上做自由处理,才是有源之水。(p.s其实大部分的西方音乐可以做的自由处理并不是象一般琴友想象的那么多。 10:时常可以见到很多琴友问如何去选择练习曲或乐曲,没错“选择什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弹奏”,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练习或演奏;而最为重要的是“表达什么”,即使有很好的乐曲,有很好的技术去操纵它,但是如果忘记了要“表达什么”,这样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其实这种情况在器乐演奏相当的常见;由于器乐的演奏技巧具有相当的难度,为了完成好一个乐曲,我们会对很多技术或处理的细节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注意力:”谨毫发者失仪“,在对细节雕琢中,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演奏音乐了、、、、、也就是常说的:他在弹奏,但是他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所以,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弹奏的音乐要表达什么,如果实在无话可说,那么还不如保持沉默。 名家谈古筝左手技法 古筝的发展最为人瞩目,以快速指序技法技巧领引着古筝的发展,呈现出传统筝曲、流派筝曲、充满流派风格的现代筝曲、非常前卫的筝曲都同时并存发展的局面,同时充满左手技法技巧、韵味丰富的筝曲也越来越被人们喜爱和重视。这是因为古筝是以韵见长的一种乐器,如何体现这一特有魅力,许多古筝大家、名家(明家)、前辈,都对此颇有感悟,语重心长的指出要特别注重左手的演奏功夫。因此,我把在学习中积累的一些有关论述奉献给大家,供大家学习运用。 赵玉斋 左手是古筝的魂! 叶申龙 我们年轻时在学校和赵玉斋老师学筝的时候,赵老师经常讲:左手是古筝的魂!当时由于年龄的关系,对此还不太注意、也不太理解,后来才逐渐理解的越来越深刻,人们之所以喜爱古筝并有别于其他乐器,并不在于它的演奏速度上有多快,更重要的是在左手的韵味上,这是其他乐器所不能媲美的,所以应特别重视左手韵味技巧的学习。 阎莉 各地筝曲除了乐曲结构,调式各有不同之外,主要区别在左手的颤、揉、按、滑、揉技法,长期以来,各地区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左手技法,他给予乐曲以优美动听的音乐韵律,使之动人心弦,赋予乐曲以无比的生命力。 如果左手演奏技术掌握不好就演奏大型独奏曲,那么它的风格、韵味,是不会演奏出色的。 曹桂芬 根据我们几十年时间的实践的体会,总结了这样两句话:快功练流利、清脆;慢功练音色、韵味。这与戏剧、曲艺有相同之处。 弹筝右手看起来比左手忙,但曲子的风格韵味常出于左手。世界上凡是肉眼看得见的东西容易学,看不见的东西就难学。右手弹筝,手指按在那根弦上,看得明白;而左手按弦的深浅、颤音的掌握、收放的控制等等,更重要的是靠耳朵、靠感觉。韵味出于慢功。 焦金海 古筝左手的按、揉、画、颤、点等技巧常能使苦音惟妙惟肖地阐发人们内在的思绪,从而蕴含着深厚的华夏神韵。 傅明鉴 左手恰到好处的“吟、揉、按、滑”是筝乐表现力的“灵魂”所在。“以韵补声,声韵相成”是古筝音乐的特点所在,左手按颤技巧运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古筝演奏者的艺术水准的高低。缺乏了左手的按颤运用,筝乐就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高哲睿 古筝的特点是什么?在于其演奏中倚重的左手按音技巧的运用,及由此派生的特有韵味,筝乐风韵独特,个性鲜明,奠定了其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是其它固定(或半固定)音节乐器所不能取代的。 曹永安、李汴 对于传统的左手技巧,父亲(曹东扶)尤其重视,他认为这是古筝区别于其它弹弦乐器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处理板头曲,还是自己创作乐曲,他都很注意利用弦的余音来充分发挥左手揉、按、滑、颤等技巧,使乐曲的韵味无穷。 王中山 快是技巧,慢更是技巧,当前以快代替一切是错误的,传统筝应该得到重视。 高百坚 如果把右手弹弦喻为绿叶,那么左手按弦应是红花,故有三分弹、七分按之说。 袁莎 同样的谱子,同样的曲目,弹出的不同味道,是在细微之处,其微妙尽显在左手的按滑音上,轻拢慢拈抹拂挑中深藏人无我有之韵味。 从以上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要学好古筝,弹好筝曲,让筝曲富有音乐的表现力,必须重视左手功夫的学习,熟心体会、细心运用。切不可把左手的技巧看得太简单了,“不就是按、揉、滑、颤吗”。其实内涵多多,力度上的轻重缓急,刚柔缓慢,筝弦波动幅度的大小,时值的长短,其间的千变万化,运用的精准到位十分不容易,因为乐谱上这些也是没法标志出来的,要便靠心境、意境、情境去理解,靠手感去随机变化体现运用,不是只凭一般的理解就能学好的。 现在学古筝的不只是少年儿童,许多中、青年甚至老年也加入到了学筝的行列中,虽然起步稍晚了一些,但也具有其自然的优势,理解能力好,目标比较明确,具有热情性、稳定性,在方法上加以注意就更好了。所以中青老年的古筝爱好者应扬长避短,以短小适中、充满韵味的慢曲子为主,以快慢结合的曲子为辅,待心有余力也足的时候再去接触快的大的快的曲子更为合适,因此重视左手功夫的学习,选择一些韵味很浓的慢曲更切合实际一些,更适合中、青、老古筝爱好者的学习。 作者梁禹简介:世居奉天(沈阳),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出的vcd中收录了所弹参赛(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民族器乐独奏比赛青年组)曲目《四段锦》8岁始,师从叶申龙老师已有15年,深得教诲,获益匪浅,每日练筝不辍,累计已有2万小时以上,对各个流派进行了一些学习,先后参加过朝阳古筝艺术节、中国大风杯,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文化部艺术大赛,出演中国民管《桃李芬芳》音乐会及省、市的若干比赛。 ———————————————————————————————————————— 古筝的右手组合指法-摇类指法 古筝的右手组合指法-摇类指法:食指摇,拇指摇,八度摇,双指摇 a.食指摇: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触弦时要求大指轻轻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关节上,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松而略有抬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扎桩的动作;手掌根部轻轻搭于前岳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筝头上)。不时手掌不搭前岳山外而略有悬空,力量通过肩传至大臂再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甚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质量,以及触弦的角度深浅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关系。食指摇在筝曲的旋律演奏中广泛使用,尤其在长音的演奏上。 b.拇指摇:大指用托和劈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拨弦。拇指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其它小关节不要向里弯曲。大指与弦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拇指摇有时用扎桩有时不用扎桩,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符用扎桩(扎桩一般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不用扎桩。拇指摇除用大关节的拨弦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关节拨弦的。 在演奏时值较长的音符时,拇指摇常与三种指法相配合。即: 1>用勾指法与低八度音相配合,称为“勾拇指摇”。 2>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长音)上紧接着用拇指摇,称为“撮拇指摇”。 3>先用历音,紧接用拇指摇,称为“历音拇指摇”。拇指摇在旋律的演奏中广泛使用,即用于长音也用于短促音的演奏。由于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于与其它指法的变换和配合,在这一点上,拇指摇比食指摇要方便灵活。 c.八度摇: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两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八度摇靠手腕演奏手指关节不动,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弯曲以适应这种指法的需要。八度摇仅用于连续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筝曲中使用比较少。 d.双指摇:食指和中指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的动作与食指不同: 1>食指摇用大指轻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拨弦;而双指摇的食指、中指都是独立进行拨弦。 2>食指摇一般要用手掌根部轻按在前岳山外侧随拨弦音位的变化而前后移动;而双指摇是手腕略有悬空的拨弦。 双指摇极少使用,它一般用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 ———————————————————————————————————————— 古筝的右手组合指法 古筝的右手组合指法:扫弦,剔挑,勾抹,重勾,重勾劈托,历音 a.扫弦:手指向外快速拨奏相邻的几根弦(一般是低音弦),称为“扫弦”。左右手都有扫弦,一般左手用的多。扫弦时,用中、名、小指或食、中、名小四指快速向外拨奏相邻的几根弦,出音如同一声。多用在急促、热烈或激动的气氛中。 b.剔挑:中指用剔,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它仅用于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c.勾抹:中指用勾,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勾抹很少使用,有时用于三度或三度接近的和音的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d.重勾:中指用勾的指法,向里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重勾不单独使用,它常用在拇指的前面,犹如拇指摇的“装饰音”,但并非一般轻巧的加花,而是强有力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音的烘托拨奏。在组合指法“重勾劈托”中也包含着重勾的用指方法。 e.重勾劈托:这是由四次拨弦组成的一组综合指法。该指法的四次拨弦是: 第一次,劈和重勾同时拨弦,由劈拨奏旋律音的弦,由重勾拨奏旋律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的弦; 第二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 第三次:用劈拨奏旋律音的弦; 第四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 在这四次拨弦中,旋律音是用“劈托劈托”拨奏的,低八度及其邻近音是用“重勾”拨奏的,故称“重勾劈托”。 重勾劈托常用于十六分音符连续进行。还有一种“重勾劈托”的指法,它的四次拨弦动作是“第一次用重勾拨弦;第二、三、四次用“托劈托”相继拨弦。“托劈托”拨奏弦律音。重勾劈托应用于四个十六分音符中第一个是低八度音,第二、三、四个音是旋律音的演奏。 f.历音:顺着弦序,用右手或左手自下而上(即自低音而高音)或自上而下(即自高音而低音)连续拨弦。也称“刮奏”。 历音是筝演奏中最富用特色的技巧之一。在各种风格的传统筝曲和创作筝曲中,历音的运用广泛而又丰富多彩。它可以用于抒情的段落,也可用于强烈激昂或热烈欢快的旋律中。 手型、运指及节奏问题 古筝初学者的手型、运指及节奏问题 和所有的乐器一样,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要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手型、运指技巧、节奏、基本功的练习。我下面分别论述。 手型: 手型的好坏对于音色、以及以后弹奏高难度的曲子能否弹下来有影响。正确的手型是我们在走路时的手自然的形状。找不到感觉的家长或者学生,就走走路拉:) 易犯的错误: 1.弹琴的时候,四五两指蜷起来,向内缩。这样的手型是很不放松的手型,会影响以后弹奏的速度。家长做陪练的时候,可以温柔地在发现孩子有这种问题的倾向之前就提醒孩子:放松四五指。一定要注意说话时的态度要温柔:) 2.肘部、腕部抬得太高。基本上来讲,手腕和肘部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弹奏的时候,应该根据岳山的弧度作出相应的调整。发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家长帮助孩子调整一下即可。 运指: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说,音色的好坏,取决于运指的方法。在弹琴的时候,指尖关节要主动地去勾琴弦。很象老鹰抓小鸡十那一刹那间发力的感觉。弹完之后,放松到正常手型,为下一次弹弦做准备。 易犯的错误: 1.手指大关节用力过大,指尖关节不主动。 2.手指喜欢放在琴弦上之后去“拽”琴弦。正确的是离琴弦有3个毫米左右的距离地方去弹琴(个人认为这种音色比较好)。 3.弹奏八度音的时候,喜欢把用手往上拽琴弦。 4.完成一个动作之后,手指还是处于紧张状态。 节奏: 初级阶段我个人建议让孩子先跟着节拍器练习。刚开始跟着节拍器练习的时候会有些困难,因为孩子不习惯节拍器打的拍子,会出现合不上拍子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可以把节拍器的速度调慢,同时用手划拍子跟着节拍器先唱几遍,等到熟练了再在琴上跟节拍器练习。熟练了比较慢的速度,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把速度提上去。尤其是对于小的孩子而言,跟节拍器练习尤为重要。这对于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一定不要觉得花这么多的时间在节奏上面很可惜。这是绝对值得的。(而且,国外的教师也建议用节拍器练习。) ———————————————————————————————————————— 谈古筝的基本功练习(针对初学者) 有些人学古筝感到越学越有意思,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即便遇到点困难,也越发的兴奋。而有些人学筝一开始感到很有意思,可越学越感到难,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不爱学,以至于半途而废、弃而不学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 什么是基础呢?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好难成大厦。如果对于古筝考级来说,初级曲目是中级曲目的基础,中级曲目是高级曲目的基础,指法是技巧的基础;基本指法勾、托、抹是其它指法的基础;传统曲子是现代曲目的基础;小曲子是大曲子的基础;简单技巧是高难技巧的基础,简单乐理知识是高深乐理知识的基础;弹曲子感动自己是感动别人的基础;简单的乐曲处理是高难乐曲处理的基础……,基础像是大厦的地基要扎扎实实、坚实有力,学筝要打好基础就要求稳求实,才能有高度的发展。 什么是基本功呢?就是弹筝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分为两大块,即筝内功和筝外功。筝内功与筝外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甚至更有一说,功夫在筝外。我感觉练基本功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多方面形成的整体,才能有助于练好基本功。 古筝内的基本功有: 1:坐姿,手型。这关系到以后学习高难度的曲子时能否正确的弹弦,发出需要的音色,关系到能否快速运指,灵活运指。 2:乐理知识的学习。音乐也是一门学问,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有其独自的理论,专门的学科、术语,像音的时值的划分,休止符、符点音符、反复记号、常用的速度、力度术语含义……应该由浅入深的学习。 3:乐感的培养。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力,能把握住乐曲的情感特征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不至于听到一段音乐在情感意境上无动于衷或者理解错误。 4:基本的指法、指序、技巧、技能。这些都是具体的散布在各个乐曲之中,不是学几首就能学全的,广泛的涉猎为好。 5:重视师承。有些指法技巧在乐谱上是无法标示出来的,靠看谱、听录音也是摸不着头绪的,这就要有正确的师传师承,这也是弹筝学筝的一个特点。 6:对音乐语言的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准、音高、韵味……音乐是由这些要素组成的,不了解这些内容的含义,无法对音乐进行正确的表现。 7:对音的正确辨识。知道哪些是乐音、噪音,进而能够区分出音色上的明、暗、亮、涩、净、噪、干、润、瘪、满、虚、实、僵、活、薄、厚……,这样音乐表演起来才能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层次。 8:左右手各自的功夫,相互协调配合的功夫。运指要流畅自然,具有爆发力,出指要干净利索、有线条感、颗粒感、做到轻、柔、缓、慢、快、急都能有效的控制和发挥。 9:听力的开发培养。由于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听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能够听出各种音乐语言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意思,用听力校正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让别人听好、自己首先要听好。 10:各种指法技法的练习曲。练好指法练习曲,有助于攻克曲子中的重点难点,使技法在演奏过程中更加娴熟自然。磨刀不误砍柴工,学好练习曲,对练好一首曲子是非常有意义的,不应该弃之而不为。 古筝外的基本功有: 1:良好的学习习惯,刨根问底的求知欲望,不惧怕困难的品质,严谨的学习作风、善于思考学习的大脑。 2:毅力、耐力、集中力等等性格因素的校正培养。 3:有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的能力、懂得音乐情感情绪的实质内容、能够区分出情感表露的音乐内容内涵。 4:有较为丰富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历史、诗词、戏剧、美术、书法等等都比较感兴趣和广泛地涉猎。 5:艺术源求于生活,高于生活,能在生活中体会生活,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从中悟到许多东西。……,总之,好多筝以外的事都可以和学筝联系起来,要善于提炼积累生活中的相关点,每个人都应把筝外功这块续写下去的阿! 基础和基本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有其相近的具体内容,不可能是一个或几个概念就能包含了的事,他总在发展,总需要我们学习,并且需要综合的学习,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单独把什么什么算作基本功,认为会了这些就能弹好筝显然是不全面的。对基础、基本功要有一个动态的认识,这比静态的认识更为合适,更符合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发展过程。什么叫基本功?我的看法是每天都要练好的功就叫基本功。 怎样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 基本做法应是循序渐进,舍此没有它法更好。什么叫序?就是学习的顺序,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什么叫循?就是遵守的规律步骤,使之逐渐深入提高,这又叫程序。它是学习上的一种计划、安排,总是要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按程序去学,随心所欲的仅凭个人的意志去学往往事与愿违。针对古筝的学习程序,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都制订了相关的定级考试的参考曲目,可以说这就是业余学习的一种程序,有了这样的一个程序,就要按照程序去学,各种基础和基本功就散布在这些程序之中。学筝过程中任意的跳级,像下跳棋似的找窍门、找路子是不可取的,要像登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那才会有真正的体会和收获。要本着今天是在给明天打基础,这首曲子是在给下首曲子打基础,这一阶段是在给下一阶段打基础,你就会立足今天,做好今天要做的事,那样还会愁没有明天么? 学古筝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的人学筝,一个星期就能学一首曲子,隔着许多曲子蹭蹭往上跳,再甩掉一些不学的,几年就把古筝学完了,这不好。学筝过程中要学好一首再去学另一首,而不要学的拌拌磕磕就换下一首学。要高标准、严要求,有曲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不要去过多的追求别人的夸奖表扬,而要追求不断的批评指正。在学筝上要有长远一点的目标,做到天长日久、时时勤奋,而不要希望几分钟热血,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弹筝。对于学筝,不但要有兴趣,更要有意志,兴趣只解决一时的爱学不爱学,意志解决能不能学好的问题。不要图虚荣,要求收获,虚荣只解决表面问题,收获才解决长久性问题。弹筝练曲不要听而不闻,要知道应听出什么来,要多思考、多琢磨,多在乐曲情感意境表现上下功夫,精益求精。 基本功练到什么层次才算好?这因每个人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有的要求能达到自娱自乐一般玩玩,有的要求顺利通过考绩获得证书,有的要求在不同级别比赛中拿得名次,有的要求达到演奏水平等等,这样就有了“好”的不同层次,不好划定这个“好”字,最好的办法就是画定你的学筝层次多学多练。 古筝教学上,不要局限在考级给定的每级十首曲目上,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补充,把整体学习上的时间放宽加长一些,多学些曲子,把基础打好。即使是初级曲目的曲子,真要弹得非常好,说句实在话,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有的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采取每个级别里选学一两首后,就较大幅度的跨进式教学,导致基本功很不扎实,以至于越往中、高级曲目学,越感到吃力,同时也给学生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缺少认认真真的精神,贪多求快,不讲效果质量,出现学多少、忘多少,仅剩几首也是拌拌磕磕的难堪局面。其实初级阶段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几首考试晋级曲,还应同时把相关的知识加以灌输,让他们多知道一些、多学一些,知道如何去学、如何去练,练到什么程度算好。从小就有一种严格的标准,而不是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而是要提高心灵的境界、艺术的境界,把基础打好,把基本功练好,宁可在这上面多花点精力、多用点时间也要这样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越学越爱学、越学才越有发展. 古筝基础教程 古筝基础知识:弹前准备 古筝的选购与护理 古筝乐器质量的好坏要从音色、音质、音量、灵敏度、均衡度、工艺质量、外观造型等方面来进行衡量。 (1)音色:要柔美明朗、发音松透,高音清亮不单薄、低音淳厚而不浑浊。 (2)音质:要纯而不噪,无沙、哑之音。 (3)音量:在讲究音色、音质的前提下尽量要求其音量大,要求共鸣力强声音传得远。 (4)灵敏度:在各种演奏手法中各个音区发音都很敏感。 (5)均衡度:要求高、中、低音区的音量平衡,音色统一。 (6)外观造型:古筝既是一个横置乐器,又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所以在外观上要求制作精细、选材上乘、造型上以秀长、端庄为美。 我们在选择乐器时,应综合地考虑对乐器的要求。一张完美的古筝不但可使演奏者得心应手,还会给演奏者的艺术形象增色。初学者一般对古筝的性能和要求不懂,这种情况应请内行帮助挑选。 古筝是木质结构乐器,面、底板是由松软的桐木制成,所以它对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一张古筝护理得好可弹一辈子,并流传后世;护理得不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裂、脱(胶)、翘(变形)等,导致报废。 古筝的护理应注意:防止曝晒、受潮、碰撞。出门或不弹时,如没有盒子最好用布等物包裹--防晒、防雨淋、防尘。因古筝的内腔较大,并且木料裸露,特别是面板料松软,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在阴雨天或黄霉季节不弹筝时,最好把出音孔遮掩,以免板面受潮后影响发音,或因受潮胶合处上霉使胶着力过早地失效。 移动筝柱校音时,应用手先向上抵弦,减少弦对筝柱的压力后再移动,以免损伤(特别是尼龙钢丝弦)和擦伤面板。 弹奏前要将手擦干净,以防手指上的水、汗、油等粘在弦上,使弦被弄脏或生锈而缩短使用期。 古筝戴甲问题 问:该用何种尺寸的假指甲? 的确,手的大小千差万别,假指甲应配合手的大小。下面教大家一个量度手指,计算假指甲长度的方法。 以没有留长指甲的手指为准,从指甲尖开始量起,到第一关节处为止,如得出30mm,再把30mm减掉十分之一(3mm),得出的27mm即假指甲的长度。拇指不必量度,拇指假指甲的长度应比其它手指长十分之一。 问:应选用哪种材料制造的假指甲? 常用的材料包括:塑料、牛角和玳瑁。(当然玳瑁的最常用,也最好:) 好的假指甲有两个条件,一是坚硬,一是工艺。塑料的坚硬度比牛角和玳瑁差,但近年亦有改善,初学者可考虑使用。假指甲的工艺水平低是个普遍现象,想买高水平的假指甲非常困难。工艺要求首先是“薄”,厚度低于1mm。市面上出售的假指甲绝大部分都超出1mm。(太薄也不行,发音也不会明亮:)其二是指甲尖不能过宽。其三是拇指有足够的弧度。 拇指的戴法 1)拇指假指甲尖突出的地方,位于拇指真指甲左侧拐角处。 2)假指甲底部不能向下,应略为向右。 提起手来,让所有手指头向下。拇指由于结构不同,手指头不可能向下,但所戴的假指甲应与其它手指一样,垂直向下。 戴假指甲有几个基本原则要注意 1)假指甲戴在手指的第一个关节内,绝对不能碰到第一个关节,妨碍关节的活动。 2)假指甲尖突出指头5mm,拇指可长一些。 3)胶布应选有弹性的,不能用纸的。不应过阔过窄,以阔1公分最佳。 4)每条胶布全长12公分,一头留出2。5公分后贴上假指甲。 5)从假指甲尖向下量1。2公分,在此贴上胶布。所以假指甲底部与胶布之间有几mm的距离。 6)除拇指外,其余手指的假指甲都是直戴的,等于手指的延伸。 7)把贴好胶布的假指甲紧贴在指肚上,用胶布短的一头(2。5公分)固定位置。躔胶布时注意不要把假指甲的底部封住,胶布原阔1公分,整条胶布躔完后,仍然阔1公分。 8)以上是针对大部分人而言。手较大或较小的,要按比例增减。 弹琴坐姿 1)琴凳的平面要够大,钢琴的琴凳最理想,又可调整高度(可是好贵哦,恐怕没几个人去买吧:)。 2)不要坐得太深,只能坐琴凳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更不要往椅背上靠。 3)双脚踩地。小孩子踩不到地的话,要用小凳子垫脚。 4)身体(手不算)一定要到前岳山。 5)腹部与琴的边板之间,保持两拳距 古筝调音 乐器调音牵涉的范围非常广,大学本科亦设调音专业,可见这决不是几个课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本课的对象为非专业学生,以易学、简单、实用为方向。 音律 十二平均律,这十二个音,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明代朱载堉早在1581年以前发明,称《新法密率》。 音名 为甚么要学音名?因为调音器上用的是音名。 弹古筝多用简谱,1234567,唱DORemIFaSOLaSI,这是唱名。唱名只代表了相对音高,音名才看得出绝对音高。 调音就是要调绝对音高。 aBcDeFGa 音名与唱名都只有七个,何来十二个音? 升号#/降号b 升或降号与某一个音同用,便出现一个新音。例如A#,#与A结合,成了一个新的音。 全音/半音 半音是音与音之间最小的单位,2个半音等于1个全音。 下面每一个格子代表1个半音。 A___BC___D___EF___G___ 可见七个音名都填上了,仍余下5个空格。注意BC之间无空格,EF之间无空格。 aa#BcDD#eFF#GG# #代表上升1个半音。 aBbBcDbDEbEFGbGAb b代表下降1个半音。 练习 请加# BC___D___EF___G___A___ 请加b BC___D___EF___G___A___ 请加#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加b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谱/唱名与音名的关系 1=C cDeFGaB 1234567 drmfsls 1=D 右手单指指法 1.托 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 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2.劈 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 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3.抹 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4.挑 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 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5.勾 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 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6.剔 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7.打 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 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使得八度内不仅有食指的抹、还增加了中指的勾剔。 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顺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8.摘 演奏时无名指向外拨。 右手手指的拨弦方法 右手拨弹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筝弦过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 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 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 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 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状态。在某些长琶音中,有时用小指配合拨弦。 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约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习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爆发力的拨弦是学习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右手其它指法 a。泛音: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 泛音位置:筝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点在筝码右侧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 为了准确地演奏泛音,可在发也泛音的琴弦对准的面板上作一标记,以使左手手指准确地虚按在泛音点上。 b。扣摇:右手用摇指拨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段上(紧扣弦),并由近码处逐渐向右移动,而后又由右逐渐向左移动(有时仅作由左向右移动)。扣摇在乐曲中可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 c。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 d。打圆:大指用托,中指用勾,托勾或勾托连续反复拨奏成八度的两个音弦。打圆是筝的一个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两个音揉合在一起,并延续下去。 e。近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托后勾或先勾后托,托与勾的间距时间甚短。近撮是一种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乐风格中。 f。滚:这是从其它弹拨乐器借鉴来的一种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连续拨奏,使音延续。与摇指作用类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滚指音色浑厚,摇指音色清晰。 g。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拨奏前岳山外或后岳山外的短弦(弦很短,发音无固定音),使之发出类似滴水声、鸟鸣声的奇异音响。 h。柱:左手食指轻按在筝柱上端的筝弦上,右手拨弦,使弦发出浑厚、含蓄如鼓鸣之声。这是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i。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无固定音高的码左侧弦段上,使用历音的手法进行拨弦。这种指法常用左手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j。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连续交替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拨奏时左手将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与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于音的延续的技法之一,它虽与食指摇、拇指摇都是用于使单音延长的指法,但捻的音响效果又别具特色,使用时应避免碰击琴弦的声音。捻不如食指摇、拇指摇速度快,但捻的发音结实。 右手指法之其他组合指法 1.撮类指法 a。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演奏时要求大中二指弹弦整齐,同出一声以及斜下方的触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弯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筝曲中广泛使用,有时演奏单个的八度和音,不时演奏连续出现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尔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撮是与撮相反的种指法。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紧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后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也称为“撮指”。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种指法。在河南筝演奏家曹东扶先创作或订谱的筝曲中经常可以遇到。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摇”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劈撮极少使用。它有时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连续拨奏。在“八度摇”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着劈指的拨奏。 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时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尔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后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种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时使用。重撮常用于在八度内增加一个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于密集位置的三和弦的演奏。 2.摇类指法 a。食指摇: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触弦时要求大指轻轻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关节上,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松而略有抬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扎桩的动作;手掌根部轻轻搭于前岳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筝头上)。不时手掌不搭前岳山外而略有悬空,力量通过肩传至大臂再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甚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质量,以及触弦的角度深浅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关系。食指摇在筝曲的旋律演奏中广泛使用,尤其在长音的演奏上。 b。拇指摇:大指用托和劈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拨弦。拇指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其它小关节不要向里弯曲。大指与弦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拇指摇有时用扎桩有时不用扎桩,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符用扎桩(扎桩一般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不用扎桩。拇指摇除用大关节的拨弦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关节拨弦的。 在演奏时值较长的音符时,拇指摇常与三种指法相配合。即: 1>用勾指法与低八度音相配合,称为“勾拇指摇”。 2>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长音)上紧接着用拇指摇,称为“撮拇指摇”。 3>先用历音,紧接用拇指摇,称为“历音拇指摇”。拇指摇在旋律的演奏中广泛使用,即用于长音也用于短促音的演奏。由于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于与其它指法的变换和配合,在这一点上,拇指摇比食指摇要方便灵活。 c。八度摇: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两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八度摇靠手腕演奏手指关节不动,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弯曲以适应这种指法的需要。八度摇仅用于连续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筝曲中使用比较少。 d。双指摇:食指和中指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的动作与食指不同: 1>食指摇用大指轻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拨弦;而双指摇的食指、中指都是独立进行拨弦。 2>食指摇一般要用手掌根部轻按在前岳山外侧随拨弦音位的变化而前后移动;而双指摇是手腕略有悬空的拨弦。 双指摇极少使用,它一般用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 扫摇练习方法 对于使用小指札桩者来说,扫摇就和一般指法的姿势一样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个指法比较需要练习的地方是因为中指做扫的动作后,大指的托劈托没办法清楚,所以无法将主旋律清晰地呈现,只是不断地听到扫的声音,结果就变得很吵杂。练习方法如下: 1。为求旋律清楚,所以先练单纯的勾托劈托,其中托劈托三个动作是属于摇指的部份,因此弹这三个音时,可用食指轻捏大指,但弹中指勾时,食指则是保持开放的,整个手型仍是基本的八度撮音样子,所以摇指的角度是与琴弦略呈45度角,不似平常单弹摇指时是垂直的,最后练习时当然要注意音量的平均,而且切记 要“慢”。 2。弹清楚1。之后,慢慢加快速度,等到姿势确立且熟练中指与大指衔接的关系之后,中指再加上扫的动作,大概扫两三条弦,再加快速度,这样练习应该可以得到清楚好听的扫摇。 注:不使用食指一直捏着大指的原因是,保持食指开放,这样才能让整个手可动且放松,不会因食指捏着大指而限制中指的活动,因为我自己觉得一但限制住中指,就很难让手臂放松,这样的弹法,手臂手腕手掌都是松的,自然就很容易弹得轻松自在了! 要有计划和步骤,把一项技术拆成几部分来练。李萌老师说过扫摇首先要求摇指的技术。所以先自己依次检查一下摇指是否过关: 1。托劈在音色和力度上是否均匀,音质是否饱满 2。不扎桩摇,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4。相隔一个弦距换弦,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5。依次练习相隔2到5个弦距换弦,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6。在保持上述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速度(不需要太快,流畅就行了) 7。练到第6条满足了,就可以开始尝试扫摇了,开始可以让扫在次要地位,重点强调主旋律的清晰和均匀,然后,逐渐增加扫的力度,达到乐曲要求的满意效果。 其实扫摇之所以显的困难,是因为摇指的技术不够扎实,我觉得磨练摇指的技术,增加手腕,手臂的控制能力才是练习的关键。练习时一定要有步骤,按部就班一条一条的解决它们,这样反倒不觉的太难了。 要注意要用手腕去摇,手臂不动,经常做做空动作,让自己感觉这种姿势慢慢地熟悉,摇的时候要注意大拇指来回用力均匀,从慢练起,后来才渐渐加快,摇指是练习和时间的问题,练习得多了,就会渐渐得心应手了。 如何克服杂音 筝有时会发出杂音,针对于所发的杂音,应找出根源以便采取相应的办法克服。 筝有时会发出某些杂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具体问题,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 1.支撑筝弦的码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时发出嘶哑之声。应把码子摆正,并经多次试验,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2.码子上小骨片的小槽过细过深,筝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时发出沙沙的噪音。应对码子小槽加宽修整。 3.前岳山至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暂时克服的办法:在短弦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4.筝弦与后岳山的接触部位处于慢性接触状态,拨弦后,引起此部位的杂音。克服的办法有二:第一是放松琴弦,降低琴钉上的栓弦部位,再紧弦至原音高。用此办法增加弦对的岳山的压力,从而避免杂音;第二是在接触部位中放置少许绵软物品,减小弦的振动,避免杂音。 5.假指甲劈裂,拨弦时发出沙哑噪音。应修理或调换假指甲。 6.拨弦后,码外弦段(即码子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这时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码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筝接触琴桌的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因定筝的两个角于琴桌上,亦可用螺丝拧上,消除筝的晃动。 8.琴桌接触地面的四个角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在琴桌右侧的两条腿底部做一横条,并在靠近身体的桌腿底部做踏板,必要时用脚踏横条或踏板,以求平稳。 古筝的上弦与调音 上弦 古筝的上弦,有用肖钉(肖子)的,也有用木轴的。上弦的部位,有的在筝头,有的在筝尾。固定另一端琴弦的方法,有的挂在挂弦钉上,有的穿在穿弦孔中。这里介绍筝尾用肖钉上弦,筝头用穿弦孔固定琴弦的上弦方法。上弦的顺序一般从第一弦开始,依次上到第二十一弦。这种按弦序由低至高的上弦方法,安放码子比较方便。 具体步骤如下: 装弦的码子——将古筝弦带小疙瘩的一端穿在穿弦孔中,并拉直挂在筝首,然后将弦拉至琴钉处,留出够在琴代上绕五六周的一段弦,其后把弦截断。将弦的这一端穿入琴钉的小孔中,用搬子(调音搬手)将弦绕在琴钉上,上紧即成。然后,将码子按合适的位置安放在筝弦下。上弦时应注意弦的两端要恰如其分地放在两岳山所指定的位置上,以保持弦与弦之间距离的均等。码子在筝上的排列犹如一字形大雁的排列飞翔,被称为‘筝排雁柱‘。码子间的距离,低音间距宽,高音间距窄,整个雁柱间距是从低音至高音由宽到窄的过渡。在113公分长的筝面上,一般第一弦的码子距后岳山17公分左右;第二十一弦的码子距前岳山18公分左右。码子排列合适有助于弦的振动和方便按弦。码子应尽量放在两岳山置弦的两点所构成的‘直线‘上。否则,码子容易移动,弹奏低音区会也现码子碰撞古筝面板的噪音。 还要注意码子的角度。调整好码子在弦下的角度有助于发音,使音质好,杂音少。码子调整后。继续上弦,上到每根在岳山和码子上不松动,就算完成上弦的工序了。筝的琴弦比较长,因此弦的张力小,比较松,因而筝的调音较为困难。在调音时,必须反复校正弦的音高,才能取得音的准确和稳定。即使调好的音,在演奏中也常常会发生变化,仍需移动码子进行校音和微调。影响弦的音高还有其它因素。如琴钉松动形成慢性跑弦,码子与岳山高度比差过小,码子容易移位形成弦音不准等。这些就需要在乐器制作和维修时加以克服了。 调音 要把音调准,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乐感外,还要掌握调音的技术,;在训练中逐步做到调得准,调得快和音质好。 调音方法: A.先定出第一个音:一般以先定第十四弦的标准音a’为好。用标准音叉或定音器定弦,并通过板子将音调准。 B.再调出八度音:a’音调好后,再调的八度音是a音(第九弦),;A音(第四弦)和a‘音(第十九弦)。 C.根据要定的调,运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调也其它音——如果定D调(这是一般用得较多的一个调),可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调也其它音来。 方法是:用a’音定出上五度的e‘音(第十六弦),用听纯五度和音的方法来定;a音定出e’;音(第十二弦),并用e’和e‘的八度和音来校音;A音定出e音(第七弦),并用e和e’的八度和音来校音;e音定出E音(第二弦)。依此类推,再定也e‘;上五度的B、b、b’各音以及其他音; 除了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外,有时也加入四度调音的方法,如a’调e‘后也可用a’来调e’(四度关系)。 另外也可按定调各弦音的弦序,先调出第一弦的音高,逐弦依次粗略调出各弦的音高,再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进行细致的调音。 古筝的调弦技巧 古筝的调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把四条有色弦根据标准音叉调准。在21弦S型筝上,第四、第九、第十四、第十九等四条弦都是带色的,分别表示为a、a、a1、a2等四个音,也就是D调的5、5、5、5等四个音。第九弦的a音应与音叉上的标准音a相同,所以首先要把第九弦定成与音叉a一样的音高。这样就可以第九弦a音为标准,根据上下八度关系再顺序把a、a1、a2等音弦调准。 第二步:按照五声音阶先定好5—5这个音区内的各个音,再以这个音区为标准,根据八度关系从低到高把5—1音区内各个音调准,然后又从高到低把5—1这音区的各个音调准。最后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又从最高音到最低音顺着音阶往返检查一遍,直至感到声音全部正确和谐为止。 一般情况下,至此调弦工作就算已完成。但为确保调音更准确,还可以同时采取和音调弦法。其做法是:先以5为标准上行五度调好2,再从2下行四度调好6,从6上行五度调3,又从5上行八度调好5,再从5下行五度调好1。至此5—5一组音就全部调好了。最后以这组音为标准,根据八度关系把其他各组音全部调准。 如果古筝上定的音不是D调而是G调,此时第九弦a就是G调的2,调弦时仍用此音为基音下行五度定好5音,从5音上行八度定好5音,又从5音下行五度定好1音,再从2音下行四度定好6音,从6音上行五度定好3音。至此从5到5一组就全部调好了,再用这组音为标准按上下八度关系定好其他所以的音。 总之,调弦时先要根据音叉好aaa1a2等四条弦,再以第九弦a音为基音,按上下行四度、五度或八度定好其他各音,如此调弦就能做到又快又准。 王中山对弹古筝之力的分类 在敦煌琴的配套光盘<中国古筝>中,王中山谈到了弹筝之力的种类有: 1.手指小关节之力 2.手指中关节之力 3.手指根关节之力 4.手腕之力 5.手臂之力 6.全身之力(肩,腰等全身各部位之力都用上了) 这是他对弹筝之力所作的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分类,对学筝之人有极为重大的指导作用. 而李萌则在其<古筝基础教程>中,对‘托劈‘指法的力量作了分析.认为劈有小关节之托劈,大关节之托劈,手腕之托劈,手臂力量之托劈.并指出不同种类的托劈在音色上都会有不同的特点.这与王中山的力量分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个人觉得,似乎还可以加上两种力:一是手臂的重力;二是弹奏动作运动中的惯性力.而各种不同的力特点不同.比如单纯的指力,被用于指序弹法中,是取其发力动作小而轻巧,发音颗粒性强而且易于密集快速的优点;而全身之力,力道强大,用于演奏具有排山倒海的宏大气势之音,最为有利.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如果你想以单纯指力达到全身之力的效果,那除非你有项羽力拔河山的功力.同理,若用全身之力演奏高速密集的乐段,则几乎没有可能性. 我们弹筝时,即使不知道上述对力的理论分类,也会不自觉地自发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力量.此乃人的天性使然.但只有从理论上明确了力的种类及其不同特点,并在学筝中自觉地,有意识地,科学而又全面系统地锻炼各种不同的力量,力争能够收放自如地运用控制驾驭这些力道,并恰当地运用到乐曲演奏和各种不同情感的细腻表达中,才能使我们的筝艺更加容易获得质的飞跃. 弹古筝姿势和手形的自然松弛 弹古筝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基本演奏姿势的自然松弛,即手形、手臂、肩以及整个形体的自然松弛。人为造成的技术障碍和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自然的紧张现象,时间长了容易熟视无睹,另一方面,这种紧张状态又严重影响学生的技术发展,是造成肌肉疲劳、手疼、乃至职业病的潜在因素。 我们要求的是什么样的自然松弛呢?自然感觉与视觉感观的舒服自然。在基础训练中特别要注意松驰与紧张的交替循环,即弹弦时紧张后的松弛。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下面仅就基础训练中一些不良的演奏形态所引起的紧张现象,谈谈应该如何纠正。 1、高抬肘 高抬肘,民间称为“架着膀子弹筝”。手肘高抬大臂就会紧张,手臂也易僵化,这中姿势对学生的演奏影响极大。长期高抬肘,习惯成自然,错误也难察觉,待到技巧学习的深入进展,快速技巧使紧张度加大,过度的紧张就会引起肌肉的劳损,手臂疼痛的病状就会出现。 造成高抬肘的原因,不少是筝架和琴凳的高低不适所引起的......筝架和琴凳的高低是很容易被忽视,常常出现的现象是;筝架高、琴凳低。这样在演奏时为了触弦的方便,手肘就得上抬,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演奏中的高抬肘姿势......筝架低、琴凳高同样要应响演奏,也是不可取的。筝架低了,演奏者的腿不能伸展自如;琴凳高了,演奏者易弯腰驼背,都适很别扭的。 古筝架的高度:以坐着演奏为例,依演奏者的腿刚好能自如伸展于筝架内为合适。 琴凳的高度:坐着弹奏时,要求演奏者的手臂自然下垂,曲肘置手于筝弦上,高度以演奏者的腰与筝柱头平行为佳,这种高度手臂较自然无负担。 2、鹰爪手形是指手形僵硬,手腕高耸的手形状态 这种手形紧张,是不可取的。那么弹筝的手形什么状态才好呢?自然的手形、松弛的手形。 目前对于什么是自然手形,解释和理解各不相同,有要求手形如“鸡爪”、“倒垂莲花”,还要求“大中指为一线,与前梁平行,手肘自然抬起,微微向外”......其实这些要求都很难使手得以放松,相反倒使手更为紧张了。因为这些要求使手指直立、后腕高耸、手肘高抬,都处于紧张状态,手形怎么能自然松弛呢? 自然手形,就是放松状态得手形,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时得状态。根据演奏得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手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形,不仅展示在静止状态,也呈现在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的基本形态。 消除古筝弹奏过程中雁柱滑动的方法 古筝在弹奏过程中,琴弦不断地受到拨、按及揉弦的作用力后,由于张力产生变化,会引起雁柱(码子)滑动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音准和音色受到影响,使演奏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弹奏力度变化大的曲子和大型音乐作品时较为明显。以下三种方法,基本可以消除类似现象的出现。 一、雁柱按序排列 以21弦古筝为例。正规乐器厂家制造的古筝,雁柱从高音开始依次排列,均有各自的编号(即1—21)。新古筝在开箱装码或更换琴弦时,必须按其编号顺序,在规定的位置范围内安装雁柱,不要随意调换。古筝的面板(隐间)是个曲面体,因此每个雁柱支脚曲面的弧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雁柱是不宜互换的,否则两者的接触面就会不吻合,使雁柱的稳定性降低,导致雁柱滑动现象出现。这是首先要避免的问题。 二、修复雁柱支脚的曲面 古筝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再加上气候、干湿度变化及摆放位置等诸多因素,古筝面板和雁柱在不同程度会产生型变,使两者的接触面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使雁柱的稳定性降低,这是造成雁柱滑动的主要原因。消除的方法是修复雁柱支脚的曲面。 其方法及步骤是:松开琴弦,在雁柱与面板之间铺一张粒度为NO.300#砂布(不要用砂纸,因砂布比砂纸柔韧,容易与面板曲面吻合),并将砂面朝上,双手握紧雁柱,略加用力压稳,在其支点位置范围内沿琴弦安装方向,来回推拉移动打磨,磨削至雁柱曲面与面板接触吻合,手感稳定为止,便可定弦使用。 三、用松香粉 把松香碾成细粉(呈食用面粉状),在面板与雁柱支脚曲面之间均匀的撒上薄薄一层,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涩”度,就能控制雁柱的滑动。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最好是有机结合使用,即:雁柱正确按序排列安装;保证雁柱与面板接触稳定;使用松香粉加大两者之间的磨擦力。实践证明,这是最为理想的效果。 什么样的人可以学习古筝 古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源于秦而盛于唐,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由于筝的音色美妙动听,雅俗共赏。所以在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而希望了解它。这对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古筝在初学阶段非常容易上手,只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即一定的音准,节奏概念的人都可以学习它。通常,学习二,三个月以后就可以弹奏乐曲了。筝的学习也没有年龄限制,从三,四岁到六,七十岁都可以学习。小孩学古筝可以起到增强智利,培养耐心,开拓思维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升学就业等问题也能提供有利的帮助。成年人学习古筝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增加修养,缓解压力等作用。因此,古筝是一件老少皆宜的乐器。 古筝演奏姿势的重要性 演奏姿势的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初学者往往容易忽略它。然而错误的演奏姿势和方法,一旦成为习惯,会严重地影响技术训练和表演艺术的提高。因此初学者应时时刻刻注意演奏姿势和弹奏方法地正确性。 坐式是现代普遍采用的演奏姿势,一般坐凳的位置应在琴的右侧,与前梁延长线对齐,演奏者的身体应与筝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使身体上部能有前,后,左,右活动的余地。 筝架的高度大约为60厘米但是由于演奏者的身高不等,手臂长短不一,筝的厚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正确的位置是:筝的第一个码子头与演奏者的腰部成平型面,这时演奏者的手放在筝弦上的状态是最松弛的,反之,筝架过高或过低都易造成紧张。 演奏时注意身体放松,凡身体过分前曲,板直,端肩,头部过低等都会使身体有关部位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演奏的正常发挥。 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问题 关于古筝指法演奏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问题 关键词:古筝指法符号的起源;古筝演奏指法符号;古筝演奏艺术指法符号研究;古筝指法演奏符号准确、细致、醒目;古筝演奏指法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 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古筝指法演奏符号的建设统一,走过了百年的历史。它对筝乐的传承、传播、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丰富、繁荣了整个筝业的发展。古筝的指法符号,最早见于清蒙族文人荣斋所编《弦索备考》。分左右手十多种技法,这些符号多仿照古琴减字符号。早期的指法符号虽简陋,它起到了如下作用:(1)开始区分与其它乐谱的不同;(2)给弹筝人提供了识谱演奏的便利;(3)开创了筝乐谱之先河。1958年,北京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曹正先生编著的《古筝演奏法》一书,较全面系统地刊出了左右手20多种技法符号。 1961年8月,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一次古筝教材编选座谈会”在西安召开,汇集了当时的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郑州艺术学院、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北京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山西艺术学院的十三位老师、专家组成的队伍。除了统一编定筝教材外,对筝的指法符号的确定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编出了建国以来第一套统一的指法符号。这套指法符号,计右手指法符号二十二种、左手指法符号九种,并对筝简谱、五线谱中的指法符号书写格式做了说明。 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筝文化艺术教育逐步地兴起,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筝乐器开始步入音乐院校艺术殿堂,各音乐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古筝课,那一时期,聘请的老师多为是全国各地筝流派的代表人物,那些曾任各大院校的古筝老师,他们的艺术实践经验丰富,有精湛而娴熟的表演技术技巧,但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的甚至不会记谱,采取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在他们手中积累的筝谱多为手抄,老一点的甚至为工尺谱、二四谱,往往一首乐曲弹法上、运指上各有不同,相当地不规范。先生们弹奏的筝曲,多数为各地区民间流传的戏曲音乐、牌子曲、民间小调,只有少数经过改变的筝曲,指法也以各自流派(甚至各人)的弹奏确定各自指法。曹正先生58年出版的《古筝演奏法》中所提及的二十几种指法符号也就自然地成为当时会议研讨筝指法符号的一个基础。还吸纳了河南筝派代表人物王省吾先生的大指扎桩短摇技法、曹东扶先生的大中指剔撮技法;山东筝派高自成先生的大指快速劈托技法;潮州筝派罗九香、苏文贤先生的左手双按、勒弦的技法等。九大筝派的代表人物,汇集在一起,以极大的热情,交流了几十首筝曲,研讨确定统一了筝指法符号。这充分地说明当初筝指法符号的统一,是依据各家各派的弹奏技艺精选出的技术符号,它展示了六十年代以前我国筝业的发展概况,也为六十年代之后筝业的发展、筝乐的传播、交流、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0—65年间,我国各音乐院校筝专业教学工作开始有了新的起色,创作出《庆丰年》、《绣金匾》、《幸福渠》等好的筝曲新作。《庆丰年》中采用的左右手和弦弹奏技术符号(左、右手各用大、中、食指齐撮发出的和音或和弦音)、用左手指压在筝柱码上弹出的类似敲鼓的声音;《幸福渠》中运用左手连续在码子左侧刮奏的效果符号如图1(参阅文后《筝指法符号解释图》图1)以及在其它筝谱中出现的如图2这些新的指法符号标记。由于得益于筝指法符号的统一而在全国出现了各家各派筝曲相互学习交流的局面。可惜好景不长,十年浩劫将筝乐的发展陷入低潮。 86年“全国民族乐器调演”(武汉),筝曲《战台风》将筝演奏技术革新重新点燃。乐曲中快四点的运用<如图3>,以及派生出的扫摇<如图4>、扣摇<如图5>、在柱码左侧的刮奏<如图6>,新出现的指法符号也再次地说明筝乐的演奏技艺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 86年由文化部与扬州市政府在扬州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古筝学术交流会”,又涌现出大量的筝曲新作。筝曲的演奏技艺、手法的创新运用,又上了新台阶。82年由中国音协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筝曲选》1949—1979,收录了25首有代表性的优秀筝曲,将古筝的指法演奏符号左右手共计26种。代表了80年代以前较为统一的一组指法演奏符号。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61年在西安编定的符号称之为古筝指法符号,82年《筝曲选》提供了26种指法符号称之为古筝指法演奏符号。说明在筝文化演奏艺术中,更加完整地将弹奏与演奏完整地统一。 1991-1999年,由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上、中、下)三册中收录古筝指法符号注释计左右手共二十几种。收集各家各派及九十年代创作的筝曲二百七十一首。 2003年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古筝曲谱》(执行主编李萌)第一、二、三册。收录的现代筝曲目录将2000年前所创作的筝曲几乎全部收录之中,其中收录的“常用指法符号说明”,1、右手符号说明21种;2、左手符号说明9种。 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数量最多、最为广泛的一次筝乐曲的收集,有着十分重要的代表性。在本人收集的各地名家教授出版的百多种筝谱中,2000年由北京华乐出版社出版的邱大成先生《筝艺指南》中,对筝的演奏技法符号作了十分详细的说明、解释,其中右手指法演奏符号计64种、左手指法演奏符号17种、双手指法演奏符号13种,是目前最为详尽的指法演奏符号。本人通过对近年出版的各筝谱中有关指法符号的学习研究、相互对照,受启示、有收获,多了几分想法、思索。特别是近年来,一批有志于振兴筝乐的作曲家,写出了几十首优秀的筝乐作品,他们在创作手法上、旋律出新上注入筝乐一种全新的概念。在筝技、筝艺中全面地、根本性地改变了筝很长一段时期的筝曲创作手法,为着展示现代筝曲乐思内容,大胆地运用了几十种新的筝技手法,也就出现了几十种新的指法符号。本人把这种现象看做是新筝乐时代。同时也向我们从事筝艺术教育的同事们提出了问题,其中比较尖锐的,需要大家坐下来认真研讨的就是在进一步深化筝曲的创作中新的筝指法演奏符号运用、规范、统一问题。 新出现的指法演奏符号运用、规范、统一问题应本着准确、细致、醒目为前提。新出现的指法演奏符号大致分三类:一是实用型指法演奏符号,常为乐谱中作为两种技巧连续地(连贯地)有特殊定义的动作符号,如:图7拨弦后立刻止住余音,在有的筝曲中也叫煞弦;图8泛音加揉颤;图9极快的上行音阶装饰音;图10高音在1/4的音内波动(气流的变化);图11弹奏后音高慢慢升高1/4,然后还原;图12划琴码左侧无调弦等等。二是综合型指法演奏符号,主要指现代筝曲中技术性组合指法符号,如快四点组合、快速指序指法组合、扫摇、扣摇、扫轮等等。三是效果型指法演奏符号,如拍、打、敲、击、模仿等等,如图14、15。 一、筝指法演奏符号的定名、符号的写法从一开始就自然地承袭了我国(六书中)造字观念,即形、声、意、仿、借。如摇指<图16>等等,如果再加上摇指的派生指法以及其他流派版本中的写法,有十几种之多。本人曾试着将这些摇指符号归类,从中找出准确的表达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用前四种符号就能表达清楚,如图16-(1)出自浙江筝派技法中为大指无扎桩摇;图16-(3)为食指摇;图16-(2)这样的摇指符号出自北方传统筝曲,如果摇两根以上的弦,完全可用(四分音符以上)、(八分音符以上)+音名来表达,既简单又明了。如果在摇的过程中从一根过渡到两根三根弦,我想用图17-(1)的符号就可以。反之,从摇三根弦过渡到一根弦,用图17-(2)即可。如果摇三根弦,就在所摇的音位上标如图17-(3)即可。再就派生的扫摇符号如图4提出意见。即是扫,那么图4符号就可换成图18,以摇为主扫在其中,对扫弦所在音区可用图19-(1)(2)(3)表示;扣扫用图19-(4)表示。 二、关于指法符号中相混淆的问题。如《庆丰年》中,图7符号表示左手指压在柱码上弹奏的符号,邱氏《弹筝指南》将此符号为拍,庄氏《箜篌引》中,将此符号为煞弦。在高雁《阿拉木#8226;古丽巴拉》筝曲中成为止音符号,给人一种此符号多用途的感觉。笔者认为如果将止音煞弦符号用图20表示较好,与图7表示的功能有所区分。徐氏《山魅》用图21-(1)表示两手向相反方向滑弦,图21-(2)表示无调性划弦后再拍琴背板。请改用筝原先确定符号如图21-(3)表示。图12表示左手划奏无调弦,图21-(3)表示左右手交叉刮奏。在无调性(即码左侧刮奏)划弦后拍琴背板可以用图25-(7)(8)表示。用指甲尖叩击琴盖,我们把它归类到轮指范畴,五指轮如图22-(2)、四指轮如图22-(1)、三指轮如图22-(3)(如果是轮弹单音用如前面的符号,轮弹旋律用如图22-(4)符号)、左手快提两根无调弦,在X上面标上指法符号就准确了。王氏《幻想曲》有掌击琴板弦、握拳击琴板、拍击琴板、码左侧演奏、无固定音高、肘压琴弦(或掌压)、指尖敲击琴板,符号如图14(象这类的效果型指法符号的表示在其它筝曲中还有不同的表示符号,在此不举)。又如图23用掌左右自由地来回抹弦,笔者认为用图24符号表示为好。我们应该从符号的分类上来确定它,如上述符号多为敲、拍、打、压、抹,应定为效果型符号。依照这样的意识定出一套效果型指法符号去统一它非常必要。如图25-(1)为用手掌拍琴板符号、图25-(2)为用手指尖敲琴板符号、图25-(3)为用手掌后侧击琴板符号、图25-(4)为用掌击琴板符号、图25-(7)(8)为用手拍打筝板背面符号、图25-(5)为用右手拍击柱码右侧琴弦符号、图25-(6)为用左手拍击柱码左侧无调弦符号、图26-(1)(2)为用五指在琴板上轮奏符号,用这组符号来表示显得简洁明了统一。 三、关于左手的技法符号需要指出的是,新筝乐时代创作的乐曲,从音乐的表达观念上再不循规蹈矩,它绝不拘泥于传统流派的揉、吟、按、滑、颤符号,而是揉中有吟、揉颤结合、大幅度改变音位的按颤、按揉、滑颤、按颤等结合形式。那么以前单纯的吟、揉、按、滑、颤符号的传统法则则无法完整地表达新的乐思内涵,这恰恰是筝上最有风格、最有特色的左手奏法,也是目前我们无法用标准统一的符号加以说明。诸如此类,最好尊重作曲家的意图,尽可能使作曲家多多了解筝艺术特征,也让演奏家多多体会作曲家的良苦用心。 四、关于指法符号的统一规范问题。在我收集到的上百本有关各出版社出版的指法符号的规格,有它不完善的一面。要维护指法符号的一致性,出版单位在印刷过程中制作的符号应尽量规范化、规格化。新出现的指法演奏符号还要注意与原有的指法符号本身的可统一性和持续性。 五、关于五线谱中指法符号的运用问题,要和简谱中所用符号尽量统一、规范。指法符号在筝上的运用注意它本意所在,不能将其扩大到其它表现本意之外的效用。比如在筝曲中对乐曲内容的理解要求不能强求用筝指法符号去表达,而应注重筝指法符号与音乐表情术语符号正确结合应用,注重它运用的准确性。 六、关于古筝指法符号的正确运用问题,既是符号就相对有其本身的运用规则。它在筝曲中得到大家的共识,它应区别于某些筝谱中作曲家特意规定的弹奏要求。比如《意象》(横笛、二胡、筝三重奏)、《将仲子》(女高音与筝)中就有此类单独的写法要求,应不在筝指法技术符号的收录之中。 筝指法演奏符号的统一、完善影响着筝曲的创新,筝演奏方式的完善使演奏者自身的技术、技巧、技艺以及基础功力的训练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筝指法演奏符号的统一为筝艺术的发展、乐曲的创新拓宽了道路,为筝的文化艺术教育、为大专院校筝专业学科起到了研究、解释作用。对筝指法演奏符号的规范、统一的问题的论述实属一孔之见,有待于筝界各位专家共同探讨。 古筝演奏技法 弹筝的姿势: 弹筝者本身要平稳,肩膀以下各部位放松;筝与弹筝者距离约二个拳头远;弹筝者的心口正对古筝第1~3雁柱处。 运指的原则: 放松:身心放松,才能使手指自然运力。 均匀:各指力道要均匀,如摇指、捻指、轮指、琶音等。 稳定:触弦与手部移动必须平稳。所以手与弦的距离要适中。 灵活:手指是否灵活则表现在琶音上,左手的和弦以及正反琶音的熟练都是很重要的。 学习的要领: (1)指法的学习必须从练习曲的反复操练,才能学得扎实。 (2)学习指法除了练习曲的操练外,必须应用在曲子中才算学习完成。 (3)弹筝时最忌手腕僵硬。必须把重量放在指尖,指头自然弯曲保持弯度,手肘放自然。 (4)如何弹好一首曲子?首先必须熟练曲中的乐句与指法;再由欣赏名师的演奏来提升技法与改进缺点;最后进而去体会曲子的情境,以自己的感觉诠释曲子,才能弹出好的演奏来。 (5)当弹筝时能达到浑然忘我,忘记自己在弹筝,只觉得自己在筝的旋律中游走,这才算是真正体会到弹筝的乐趣。 右手技法 传统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扎桩即无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内外,跟着四指的拨弦而移动。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鸡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应以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从大指弦距数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间,手不要过于垂直,以略偏向右侧为宜。 扎桩起着支撑的协助其他四指拨弦的作用。某些‘四指悬‘的拨弦指法中仍需用无名指的扎桩,以跟弦支撑用力。尤其大指的连续快速拨弦必用无名指的扎桩来支撑,才能用上劲。扎桩也不限于在前岳外进行,根据拨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内的弦上跟弦扎桩。随着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已很少使用扎桩了。 右手拨弹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筝弦过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 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 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 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 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状态。在某些长琶音中,有时用小指配合拨弦。 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约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习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爆发力的拨弦是学习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A.右手单指指法 1.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2.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3.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4.挑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 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5.勾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 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6.剔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7.打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 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使得八度内不仅有食指的抹、还增加了中指的勾剔。 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顺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8.摘演奏时无名指向外拨。 B、右手组合指法 1.撮类指法 a.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演奏时要求大中二指弹弦整齐,同出一声以及斜下方的触弦角度。且忌大中二指弯曲而向上‘扣弦‘。 撮在筝曲中广泛使用,有时演奏单个的八度和音,不时演奏连续出现的八度和音。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偶尔也用于五度、六度、七度和音的演奏。 b.反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反撮是与撮相反的种指法。 反撮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紧跟在托、撮、勾、托或托勾的后面使用。 c.剔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剔,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也称为‘撮指‘。 剔撮是河南流派中特有的一种指法。在河南筝演奏家曹东扶先创作或订谱的筝曲中经常可以遇到。 剔撮主要用于八度和音的演奏。在‘八度摇‘指法中也包含有剔撮的成份。 d.劈撮:大指用劈,中指用勾,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 劈撮极少使用。它有时用于上行八度和音的快速连续拨奏。在‘八度摇‘指法和‘重勾劈托‘指法中都包含着劈指的拨奏。 e.小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 小撮主要用于演奏三度、四度和音,有时也用于演奏二度、五度和音。 f.反小撮:大指用劈,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反向拨弦。 反小撮用于小三度、四度(偶尔也用于二度)和音的演奏。它不单独使用,常跟在抹托、托抹或小撮的后面使用。 g.重撮:大指用托,食指用抹,中指用勾三种指法在三根弦上同时使用。 重撮常用于在八度内增加一个音符的音型中,也常用于密集位置的三和弦的演奏。 2.摇类指法 a.食指摇:食指用抹和挑连续交替向里向外快速拨弦。触弦时要求大指轻轻捏在食指近指尖第一关节上,这可以使食指稳固并增加辅助的力量;中、名、小三指自然放松而略有抬起,名指或小指不可有扎桩的动作;手掌根部轻轻搭于前岳外(但重心不要放在筝头上)。不时手掌不搭前岳山外而略有悬空,力量通过肩传至大臂再传到小臂,带动手腕的摇动,形成食指尖的密集拨弦。这时食指本身主动用力甚少,主要起着控制触弦深浅和角度的作用。假指甲的质量,以及触弦的角度深浅对摇指的音色、音量都有直接的关系。食指摇在筝曲的旋律演奏中广泛使用,尤其在长音的演奏上。 b.拇指摇:大指用托和劈连续交替向外向里快速拨弦。拇指摇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手掌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其它小关节不要向里弯曲。大指与弦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拇指摇有时用扎桩有时不用扎桩,在快速演奏长音或时值较长的符用扎桩(扎桩一般用无名指进行);在演奏不断变化的时值较短的一些音符时不用扎桩。拇指摇除用大关节的拨弦方法外,也有的人是用大指的小关节拨弦的。 在演奏时值较长的音符时,拇指摇常与三种指法相配合。即: 1>用勾指法与低八度音相配合,称为‘勾拇指摇‘。 2>用撮指法演奏出八度音,在高音(长音)上紧接着用拇指摇,称为‘撮拇指摇‘。 3>先用历音,紧接用拇指摇,称为‘历音拇指摇‘。 拇指摇在旋律的演奏中广泛使用,即用于长音也用于短促音的演奏。由于手形的便利,它在使用中更便于与其它指法的变换和配合,在这一点上,拇指摇比食指摇要方便灵活。 c.八度摇大指和中指在八度和音的两根弦上用劈撮和剔撮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八度摇靠手腕演奏手指关节不动,大中二指要保持八度的弦距,且手指略有弯曲以适应这种指法的需要。八度摇仅用于连续八度和音的演奏,它在筝曲中使用比较少。 d.双指摇:食指和中指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 双指摇的动作与食指不同: 1>食指摇用大指轻按在食指上,由食指拨弦;而双指摇的食指、中指都是独立进行拨弦。 2>食指摇一般要用手掌根部轻按在前岳山外侧随拨弦音位的变化而前后移动;而双指摇是手腕略有悬空的拨弦。 双指摇极少使用,它一般用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 3.其他组合指法 a.扫弦:手指向外快速拨奏相邻的几根弦(一般是低音弦),称为‘扫弦‘。 扫弦,左右手都有,一般左手用的多。扫弦时,用中、名、小指或食、中、名小四指快速向外拨奏相邻的几根弦,出音如同一声。 扫弦多用在急促、热烈或激动的气氛中。 b.剔挑:中指用剔,食指用挑,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外拨弦。 它仅用于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音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c.勾抹:中指用勾,食指用抹,两种指法在两根弦上同时向里拨弦。 勾抹很少使用,有时用于三度或三度接近的和音的演奏上。在双指摇中也包含着它的拨弦方法。 d.重勾:中指用勾的指法,向里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 重勾不单独使用,它常用在拇指的前面,犹如拇指摇的‘装饰音‘,但并非一般轻巧的加花,而是强有力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音的烘托拨奏。在组合指法‘重勾劈托‘中也包含着重勾的用指方法。 e.重勾劈托:这是由四次拨弦组成的一组综合指法。该指法的四次拨弦是: 第一次,劈和重勾同时拨弦,由劈拨奏旋律音的弦,由重勾拨奏旋律的低八度音及其邻近的弦; 第二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 第三次:用劈拨奏旋律音的弦; 第四次:用托拨奏旋律音的弦。 在这四次拨弦中,旋律音是用‘劈托劈托‘拨奏的,低八度及其邻近音是用‘重勾‘拨奏的,故称‘重勾劈托‘。 重勾劈托常用于十六分音符连续进行。还有一种‘重勾劈托‘的指法,它的四次拨弦动作是‘第一次用重勾拨弦;第二、三、四次用‘托劈托‘相继拨弦。‘托劈托‘拨奏弦律音。重勾劈托应用于四个十六分音符中第一个是低八度音,第二、三、四个音是旋律音的演奏。 f.历音:顺着弦序,用右手或左手自下而上(即自低音而高音)或自上而下(即自高音而低音)连续拨弦。也称‘刮奏‘。 历音是筝演奏中最富用特色的技巧之一。在各种风格的传统筝曲和创作筝曲中,历音的运用广泛而又丰富多彩。它可以用于抒情的段落,也可用于强烈激昂或热烈欢快的旋律中。 C、右手其它指法 a.泛音:演奏泛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左手食指虚按泛音点,右手食指或大指拨弦,右手拨弦时,左手碰弦并随即离去。另一种是单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侧虚按泛音点,大指与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触弦,手掌也同时碰弦并即离弦,以此产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来吟按琴弦。 泛音位置:筝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点在筝码右侧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处。 为了准确地演奏泛音,可在发也泛音的琴弦对准的面板上作一标记,以使左手手指准确地虚按在泛音点上。 b.扣摇:右手用摇指拨弦时,左手拇指紧压在发音弦段上(紧扣弦),并由近码处逐渐向右移动,而后又由右逐渐向左移动(有时仅作由左向右移动)。 扣摇在乐曲中可用作渲染气氛或模拟风声。 c.琶音: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筝演奏琶音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 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拨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拨奏,也有仅用三指拨奏。用五指拨弦,很少使用。 d.打圆:大指用托,中指用勾,托勾或勾托连续反复拨奏成八度的两个音弦。打圆是筝的一个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两个音揉合在一起,并延续下去。 e.近撮: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托后勾或先勾后托,托与勾的间距时间甚短。 近撮是一种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乐风格中。 f.滚:这是从其他弹拨乐器借鉴来的一种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连续拨奏,使音延续。与摇指作用类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滚指音色浑厚,摇指音色清晰。 g.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拨奏前岳山外或后岳山外的短弦(弦很短,发音无固定音),使之发出类似滴水声、鸟鸣声的奇异音响。 h.柱:左手食指轻按在筝柱上端的筝弦上,右手拨弦,使弦发出浑厚、含蓄如鼓鸣之声。这是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i.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无固定音高的码左侧弦段上,使用历音的手法进行拨弦。这种指法常用左手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j.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连续交替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拨奏时左手将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与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于音的延续的技法之一,它虽与食指摇、拇指摇都是用于使单音延长的指法,但捻的音响效果又别具特色,使用时应避免碰击琴弦的声音。捻不如食指摇、拇指摇速度快,但捻的发音结实。 左手技法 左手指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左手吟按指法,一类是左手拨弹指法。 左手吟按指法,是筝最富有特色的指法。古代弹筝有只用吟按指法不用左手拨弹的。在筝曲中,表现出的细腻、委婉的情趣,与左手技法的巧妙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左手吟按指法的基本要求,左手在码子左侧弦段上润饰、美化和改变右手拨弦音的各种指法,称为左手吟按指法。使用吟按指法时,首先用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自然并拢,手指略有自然弯曲,以手指的顶端触弦,跟着右手拨弦音进行。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左手指尖触弦,中指用力较多,食指(或食名二指)用力次之。 2)左手指尖触弦部位在码子左侧16-19公分的地方,高音区弦长一些,低音区弦短一些。 3)左手手指略有自然弯曲(是在吟按指法进行时自然形成的)。手指与手背约成110度角。 4)吟按指法一般是随右手大指的拨弦音移动,偶尔也随中指按弦。某些和音或和弦音的按揉,则根据需要随食中二指按弦或每指吟揉一弦。左手随右手移动的方向,向外侧拨时,左手偏向左前方;向内侧拨弦时,左手移向靠近身体的方向。 5)吟按指法的用力是肩部顺臂自然传递到手,不可单纯用手或手腕的力量压弦,也不可单纯用指力拨弦,只有在一些个别的技法中,手腕或手指的用力可略多一点,一般手腕是? 6)左手吟按的基本‘图式‘是以手指和肩部划一直线,以手和臂成弯弓形,各种指法是以这个弯弓形的摆动或摇动为基础而进行的。 7)左手大指和小指随手形自然放置,大指自然置于食指旁,小指置于各指旁,可有自然的分离,不可过翘起或垂下。 A、左手吟按指法 1、颤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立即在该弦的码外弦段上作十分轻微的上下颤动,使声音圆润柔美。颤音与后面要讲到的揉弦是有区别的:颤音仅有轻微起伏的揉动,音波单纯,音高变化甚微;揉弦颤动起伏大(音高相应变化也大),揉动手法丰富多采。当掌握了颤音的规律性后,在演奏乐曲时,可自由运用。 2、揉弦:右手拨弦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三指)在该弦码外弦段上,做轻快而有规则地连续颤动,使声音发出悦耳的音波。 揉弦是筝的很富有特色的一种技法。它既不同于拉弦乐器的改变弦长的揉弦,也不同于某些弹拨乐器的小幅度单指揉弦。筝的揉弦,有它独特的手法,它通过左手一下一上均匀地揉动,使发音弦段改变着弦的张力,并使弦长有所改变,使发音弦段发生一张一弛、一短一长有规则的变化,使琴音优美、柔和而流畅。通过揉弦,加强了音乐感染力。不同的揉弦方法又适应了不同的艺术需要,有些地区的特有揉弦效果又表现出这些地区的地方风格。 筝的揉弦幅度,一般控制在小二度至小三度之间。 筝的揉弦种类可细分为慢揉、快揉、轻揉、重揉等。慢揉和快揉是揉弦速度上的变化;轻揉和重揉是力度上的变化。这些揉弦法也可互相结合起来而产生慢而轻的揉弦指法;快而轻的揉弦指法;慢而重的揉弦指法和快而重的揉弦指法,都需要在练习中不断体会,才能熟练掌握。 揉弦还常和按音结合起来使用,有按揉和揉按之分。‘按揉‘是先按后揉;‘揉按‘是先揉后按。 筝的揉弦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些新的发展。如在一个和音或三和弦上的揉弦,可以仅揉旋律音,也可以对每个音都行揉弦。揉一个和音时,用两个手指进行;揉一个三和弦时,用三个手指进行。 3、按音:在右手拨弦的前后,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在该弦码外音‘。按时应注意: 1)触弦动作要敏捷。要求按下去就是所要按的音高。在旋律进行中,按音的准备时间很短,就更要求按音动作必须迅速。 2)按音时用力要自然放松。运用左手和左手臂的自然力量,肌肉放松并富有弹性的动作来完成的,按音往往容易紧张和僵持,从而影响了音高、音准。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滑音:筝的滑音很丰富,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连线滑音、上回转滑音和下回转滑音五种。分述如下: a.上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进行按弦,在按弦的过程中使音产生滑动,滑到一定的高度而停止(保持音高)。 b.下滑音:左手先行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住,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动,将弦松回原位或松回到一定的音高。 c.连线滑音:用加箭头的弧线把两个或几个音符象连线记号似的连接起来,表示从第一音符依次滑奏到最后一个音符。 连线滑音并不特别强调某一个音,它所强调的是每个音的准确音高,准确时值和均衡音量。对连线滑音的要求是:滑而不乱,连而清晰,在音的滑动中把每个音符连贯而准确地演奏好。 d.上回转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瞬间将本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再转回本音。 e.下回转滑音:左手先行按弦,将弦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放回再按下,按至原按音音高。 除了以上五种滑音外,在筝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滑音,如颤音滑音,压弦特殊滑音等。 滑音的作用在增加音乐的色彩,使之生动地表达乐曲的内容,让乐曲更富于歌唱性。不同流派风格的筝使用着不同技法的各种滑音。 5、走:也称走揉,这是由揉弦派生出来的和种技法。演奏时,右手连续拨弦,左手边揉边向后岳山移动,左手在码外弦段上的动作带有一定的节奏性。 ‘走‘一般用在先按音,然手右手不断拨弦左手边‘走‘边使音恢复至原散音音高的曲调上来。它独特的揉弦效果,使音色有所变化,音乐具有新奇的色彩。 走常用于不断下行的一串音符上。在河南地方风格的筝曲及河南曲剧音乐中用到它。 6、压:也称压揉,这也是揉派生出来的一种技法。在右手快速弹奏出级进的散音音阶时,左手掌边压边揉弦,使揉弦后的音高在整音与半音之间。 压一般用在热烈、欢腾的乐曲中。 7、双按音:左手两个手指在两根弦上同时按音。左手一般用中、食二指按弦。 8、点:右手拨弦时,左手同时触弦,触弦要轻快而急速地一碰即离,如晴蜓点水一般。它的作用在于增强特色。点一般用在轻巧的乐曲中。 B、左手拨弦指法 1、扇:左手大指以极快的速度顺弦序连续拨奏。 扇的作用在于渲染热烈的气氛。 2、扫:用左手食、中、名三指向外扫弹相邻的三四根弦,使出音如同一声。 扫指左右手均用,以左手用的较多。 3、扭:左手大指和食指捏紧一根筝弦用力扭放出声。 4、柱外刮奏:它常用左手来拨奏,有时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拨奏。 双手配合技法 1、轮抹:左右手用抹的指法快速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抹常用于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表现跳跃或急促的情绪。 2、三勾轮抹:这是一组双手配合拨弦的综合指法。共有四次拨弦的动作: 第一次右手用三勾; 第二次左手用抹; 第三次右手用抹; 第四次左手用抹。 三勾轮抹常用于情绪热烈的乐曲中。 3、轮撮:左右手用撮的指法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 轮撮常用于连续快速八度和音的演奏。 4、双手琶音:用双手配合弹奏琶音,演奏分解和弦,取得如流水效果。 双手琶音的用力,一般要求每个手指力度要均衡,有时强调大指要稍多用力,以突出琶音中的旋律音。 双手琶音应注意左右手的衔接要紧凑,时值要准确。 5、双手柱外刮奏:左右手交替进行柱外刮奏。它主要用于制造气氛,取得某种特殊色彩。 双手配合拨弦的手法很多,以上讲的仅是双手配合的部分指法。双手配合的其他手法还有: a.左手弹伴奏音型,右手弹旋律 b.左手弹历音,右手弹旋律 c.左手弹旋律,在手弹历音 d.左右手交替弹历音,激烈时如急风暴雨;缓慢时如潺潺流水 e.左手弹分解和弦,右手弹旋律 f.右手弹旋律,左手弹对位性旋律或副旋律 g.右手弹旋律,左手弹某种效果(如打击乐、鸟鸣等) 古筝弹奏--双手配合技法 1、轮抹:左右手用抹的指法快速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抹常用于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表现跳跃或急促的情绪。 2、三勾轮抹:这是一组双手配合拨弦的综合指法。共有四次拨弦的动作: 第一次右手用三勾; 第二次左手用抹; 第三次右手用抹; 第四次左手用抹。 三勾轮抹常用于情绪热烈的乐曲中。 3、轮撮:左右手用撮的指法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 轮撮常用于连续快速八度和音的演奏。 4、双手琶音:用双手配合弹奏琶音,演奏分解和弦,取得如流水效果。 双手琶音的用力,一般要求每个手指力度要均衡,有时强调大指要稍多用力,以突出琶音中的旋律音。 双手琶音应注意左右手的衔接要紧凑,时值要准确。 5、双手柱外刮奏:左右手交替进行柱外刮奏。它主要用于制造气氛,取得某种特殊色彩。 双手配合拨弦的手法很多,以上讲的仅是双手配合的部分指法。双手配合的其他手法还有: a.左手弹伴奏音型,右手弹旋律 b.左手弹历音,右手弹旋律 c.左手弹旋律,在手弹历音 d.左右手交替弹历音,激烈时如急风暴雨;缓慢时如潺潺流水 e.左手弹分解和弦,右手弹旋律 f.右手弹旋律,左手弹对位性旋律或副旋律 g.右手弹旋律,左手弹某种效果(如打击乐、鸟鸣等) 玄学 风水 什么叫风水】 “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风水的:‘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辞海》是这样定义的:‘风水是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 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上古及先秦时期】 伏羲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和人类的始祖,姓风,建都于陈(今河南开封东)。《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认为八卦乃伏羲所画。 神农亦称连山氏、烈山氏。一说即炎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为姜永(今湖北随县)人,相传伏羲氏所作之易,经十九传而至神农氏。神农氏扩大了易象的运用,运用阴阳升降消长之象和理数,奠定了中医之基础。相传其复演八卦而为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黄帝古史中说他本姓公孙,因居姬水,故改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又号归藏氏,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伏羲之易,至神农氏后又经八传而至黄帝。其治易,用途甚广,深致远,制器尚象,发明了文字、音律、乾支、五行、天文、历算、舟车、宫室、杵臼、方矢及棺椁衣衾,并据易而立礼制,兴礼乐治百官,济万民,开拓中华之文化,还曾作兵家八阵法以破蚩尤。黄帝之易,以坤为首位,认为坤象地而属土,而地面上的万物,均由坤土之功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作《归藏易》。 周文王商末周部落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故亦称伯昌。周武王之父,武王有天下,追尊为文王,故又称文昌。相传其被囚羑里时,曾取法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取象于乾,裳取象于坤),演易而穷究天人之理,演伏羲八卦而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姜尚姜尚,名望,又称姜子牙。其祖原居东方、与禹一起治水有功,对于吕,遂以吕为氏。因周文王曾封尚为专管军事的太师,故又称“师尚父”。传说,姜尚早年很穷,虽有才华,但怀才不遇,后听说文王求贤,遂到渭水支流钓鱼,果为文王所赏识。文王被囚羑里归国后,重用姜尚,参与策划伐商大计,后来扶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民间常称他为姜太公。传说古代兵书《六韬》为他所著。 周公西周杰出政治家。姓姬,名旦,亦称公旦,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史称周公。文王之子,武工之弟。相传他不仅精通易学,还曾作八卦爻辞。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姓老,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为谥号。楚国苦邑(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老子之学,宗黄帝《归藏易》之体系,首重坤柔。其守静、贵柔、尊阴、无为的思想,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和数字推测法,被认为是在《周易》的成卦程序以及易有两仪、四象、八卦的启示下衍生出来的。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五千余言。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作为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孔子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强调卦爻辞对道德修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善学《易》的人,不去占筮,认为《周易》的用处在于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不是卜问吉凶祸福。这种对《周易》的理解,对后来儒家学者解易产生很大的影响。后来儒家解易,注重卦爻辞的教育意义,不注重筮法。如荀子之言∶“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易传》更是充分反映了孔子重人道教育意义的治《易》倾向。使《周易》完成了由卜筮之书向哲学著作的过渡。至于传统上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则自宋代欧阳修《易童子传问》提出疑问以来就一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 卜商(前507-?)春秋末儒学家、政治家。名商,字子夏,以字行。孔子得意门生,易学著作相传有《子夏易传》十一卷,今人多认为此书为后人伪托。 荀子(前313?-前238)战国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学大师。受战国时期阴阳学说或以阴阳说解易的影响,他以阴阳为哲学范畴,说明事物的发展。并曾引用《周易》卦爻辞论证自己的观点。 邹衍(前305-前240?)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人。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其学说对象数派易学有一定影响。“五德终始”说后来成为西汉谶纬学说的基石。 蔡泽战国时辩士。燕国人。精研《周易》,其易说受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以阴阳消息说来解释《周易》中的义理。 鬼谷子相传为战国时楚人,纵横家之祖。姓名传说不一,因隐居于鬼谷而号称鬼谷子,后人或称鬼谷先生。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史记》载其为苏秦、张仪之师。其学源自《易》,论因变无常,从黄老“心术”论世御事,讲求内外损益之理,后来又演变为“反应”、“揣摩”之术,为纵横家所宗。首创多种“方术”“秘术”留传后世,今传《鬼谷子》一书,系后人伪托。 【汉代】 司马季主西汉术数名家。楚国人。曾游学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通经术,善占筮,通晓《周易》,认为筮之功德很大,不仅有利于国家,甚或可致臣忠子孝,病者以愈,死者复生。事具《史记日者列传》。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今文经学大师,汉代新儒学的奠基者。其哲学思想可谓天命论与阴阳五行说结合的产物。 张良(?-前186)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人。汉朝建立封留侯,他与萧何、韩信、陈平一起被誉为汉初四杰。他爱好《易经》,精通八卦,对奇门遁甲有所发展,也是被后人称颂的能掐会算的大预言家之一。姜太公的《乾坤预知歌》,有说是他批注的。 东方朔(154-前93)西汉文学家,术数家。传说很多,被视为“神仙”。世传其曾着术数书《灵棋经》二卷。 孔安国西汉经学家。认为八卦为伏羲所作,曾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尚书洪范传》 司马谈∶(?-前100)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之父。认为八卦为伏羲所作,重卦为文王所作,说《易》不以卜筮为非,亦不拘泥于卜筮。文有(论六家之要指)。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天文学家。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始作《史记》,因在朝廷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乃发愤著作《史记》,最后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对《周易》亦有研究,主张“伏羲之纯厚,作易八卦”(《史记太史公自序》),并认为文王拘于羑里时重卦而为六十四卦。 焦延寿西汉易学家。专治易学,曾从孟喜学易,自言得孟喜之专,后曾授易学与京房。长于以灾变说易,注重晚象,易于象数之中别有占候一派者,实自其始。撰成《易林》十六卷,然据近人余嘉锡考证,此书非焦延寿所撰,而为东汉易学家崔篆所作。 孟喜西汉今文经学家,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以阴阳说解说《周易》,以此推测气候的变化,判断人事的吉凶,为汉易中卦气说的倡导者。其《易章句》已失传,但其易说的一部分内容保存在唐僧一行的《卦议》中。其易学的特点是以《周易》卦象解说一年节气的变化,即以六十四卦配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此即所谓“卦气”。 费直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其易学初在民间流传,成为古文易学中民间易学的代表。 京房(前77-前37)西汉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曾学易于孟喜门人焦延寿,以通变说易,好讲灾异。他把《周易》看作是占算吉凶的典籍,从而创造了许多占算的体例,以讲占候之术而闻名。在占算体例的解释中,进一步发挥了孟喜的卦气说,并吸收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著作今存《京氏易传》三卷,其它皆已失传。 扬雄(前53-18)西汉著名学者、文学家。一作杨雄。由于受孟喜、京房易学的影响,曾模仿《周易》的结构而作《太玄》。视“玄”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揉合儒、道、阴阳三家学说,运用当时的天文历法知识,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提出了“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质乾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观点。认为事物均按九个阶段发展,甚至凡事均用九去硬套,认为天有“九天”地有“九地”,人有“九等”,家族有“九属”。另仿《论语》作《法言》、续《苍颉篇》为《训纂篇》,收集各地方言作《方言》,仿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等赋作《长杨赋》等。 樊英东汉易学家、术数名家。长期隐居,收徒讲学。习京氏易学,兼明五经,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着《易章句》,今不传。又传其曾为易学著作《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作过传注。 张衡(78-139)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对易学有较深的研究,认为《易纬》形成于汉哀帝和平帝之间,此说现已得到肯定。又认为《易纬乾凿度》、《乾坤凿度》中提出的九宫和卦气同为一类,为卦气的一种形式,亦为占术之一。并以《周易》之象而作天文著作《灵宪》。首次正确解释月食的成因,认识到行星运动速度的快慢与距离地球的远近有关。画出我国第一张有二千五百颗恒星的较完备的星图,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学者。曾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老子》、《淮南子》等。吸取孟、京卦气说,解释《周易》经传文。在注太极时,以卦气说解释大衍之数五十,以其一不用的为太极,以北级星解释太极,以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解释其用四十有九。 王符(85?-162)东汉哲学家。愤世嫉俗,终生不仕,隐居著书,高评时政。曾将易、老结合,提出“道者气之根”说,以《易纬》所说的太极元气,来解释《老子》所说的“道”,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是元气。还涉及卜筮、巫祝、看相、占梦等活动。 郎顗东汉经学家、占候家,推阴阳言灾异的重要人物之一。通晓京房易学,善风角星算,并精通群经。顺帝征之,占灾异,顗便引《周易》经传文陈述便宜七事,授郎中,后为孙礼所杀。 郑玄(27-20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易学大家。其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会贯通,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世称“郑学”。着有《易论》、《易赞》,并为《周易》、《周易乾凿度》(又称《易纬乾凿度》、《乾凿度》)、《周易乾坤凿度》(又称《乾坤凿度》)、《乾象历》等作注。 荀爽(128-190)东汉经学家。与郑玄、虞翻等本伏羲“十言之教”以立说,并称《易》学三家。受孟、京派易学影响,以八宫、飞伏解易,虽主卦气说,但不利用卦气说讲阴阳灾变。其解易,属于自己创见的是乾升坤降说。荀爽不仅以升降说解释卦爻辞和《彖》、《象》二传文,还用以解释《周易》的基本原理。成为汉易中象数学的内容之一。 宋衷东汉著名学者。精通《周易》,解易则取互体说。除解易外,还以注扬雄《太玄》闻名于当时。曾与刘表共定《五经章句》。著作有《易注》九卷。 刘表(142-208)东汉末官吏。汉献帝时,任荆州刺史,提倡经学,本人亦精通《周易》,其易学近于费氏易;注《易》时,义与郑玄为近,偶尔也有从京氏者。著作有《易章句》五卷。 徐从事《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东汉人,活动于公元二世纪中时。唐刘知古《日月玄枢篇》引∶“玄光先生曰∶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参同》上篇以传魏君,魏君为作中篇传于淳于叔通,叔通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容字号无名氏注本序云∶“凌阳子于崆峒山传与徐从事,徐从事传与淳于君……第三卷淳于君撰,重解上下二卷,疑于始传魏君。”托名阴长生注本序云∶“盖闻《参同契》者,昔是古《龙虎上经》,本徐真人。徐真人,青州从事,北海(今山东昌乐)人也。后因越土虞人魏伯阳,造《五相类》以解前篇,遂改为《参同契》。更有淳于叔通。补续其类……叔通亲事徐君,习此经。” 淳于叔通《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梁陶弘景《真浩稽神枢》云∶“定录府有典柄执法郎,是淳于斟,字叔显,主试有道者。斟,会稽上虞人,汉桓帝(147-167年在位)时作徐州县令……后入吴乌目山隐居,遇仙人慧车子,授以虹景丹经,修行得道。”(原注)∶《易参同契》)云∶桓帝时,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仰观乾象,以处灾异,数有效验。 【三国、两晋、南北朝】 虞翻(146-233)三国吴经学家,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精于易学,曾得家传西汉今文孟氏《易》而将八卦与天乾五行、方位相配合,推论象数。虞翻易学,可说是汉易中以象数解易的代表,发挥了荀爽的刚柔升降说,将卦气说引向卦变说,以卦变说解释《周易》经传,从而取代了京房易学和《易卦》中的阴阳灾变说。虞翻易学将汉易引向了极其复杂的解易之路。后世将郑玄、荀爽、虞翻并称为《易》学三家。着有《易注》九卷,已佚。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谥日忠武,琅琊阳都(今山东济南)人。足智多谋,通晓兵法,据传其知晓黄帝所作之兵家八阵法,并根据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和古代的兵法推演成八阵图。其军事思想、为将之道、用兵之计等,亦多与《易经》相通。著作有《诸葛亮集》。 陆绩(187-219)三国吴学者,天文学家,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通《周易》,曾为《京氏易传》作注,注文不拘。众家之说,从孟喜、荀爽、虞翻、郑玄、子夏等易家中择善而从,并将易学应用于星历算数之学。著作有《周易注》、《太玄经注》、《浑天仪说》等,今多亡佚。 王肃(195-256)三国魏经学大师,古文经学派的集大成者,义理派王弼易学的先导。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著作有《周易注》,宋时已佚。 管辂(208-256)三国魏术数名家。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人。明晓《周易》,尤善卜筮。八九岁时便喜仰视星辰,及成*人、风角、占相之道,无不精通,分蓍下卦,用思精妙。继承了汉易中神秘主义传统,以《周易》为占筮之术。认为阴阳之数乃神妙之物,只可心会,不能言传。 荀融三国魏学者,象数派易学家,字伯雅,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其易学继承了荀爽易学的传统,讲互体、卦气、卦变等,着有驳难王弼的《易大衍义》,已佚。 阮籍(210-263)三国魏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典籍,是所谓“往古之变经”,是圣王明君用来观察事物的变化,从而立政施教的教科书。他对各卦的解释,主要是采用取义说,有时也吸取了汉易中的八卦方位说和五行休王说。 王弼(226-249)三国魏玄学家,以老庄玄学解易的创始人,魏晋易学义理学派代表。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人。其易学源自费直,主张注《易》时须注重阐明《周易》所包含的义理,摒弃汉儒实异说,谶纬说,恢复先秦儒家说《易》的本旨,从而开创后世以义理说《易》的先河。(1)取义说。(2)一爻为主说。(3)爻灵说。(4)适时说。(5)辩位说。 何晏(?-249)三国时玄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字平叔,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曾着有《周易》注解,已佚,另着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和《论语集解》,今传著作唯有《论语集解》。 郭璞(276-324)西晋末东晋初著名学者、文学家、术数名家。字景纯,喜好经术,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研易理,并精通天文历算,五行卜筮之术。著作有记载筮验事的《洞林》,另有《新林》、《卜韵》、《玉管定真经》及《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穆天子传注》、《楚辞注》、《江赋》等数十万言,旧题郭璞所撰《葬书》,疑为他人伪托。著作原有之集已佚。 乾宝(286-336?)东晋史学家、经学家、象数学派易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新蔡)人。好阴阳术数、精通《周易》。易学著作颇丰,有《周易问难》二卷,《周易元品论》二卷,今皆散佚。 韩康伯(332-380)东晋玄学家、易学家。名伯,字康伯,以字行。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精研《周易》。王弼注《周易》时只注了《易经》和《易传》中的《文言》、《彖辞》、《象辞》,其余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部分则由韩康伯作注。发展了王弼易学,进一步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将《周易》的体例抽象化,追求象数背后的东西,以无形之理不仅是形而上学的,而且是超经验的。认为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卦爻辞具备天下之理。 萧衍(464-549)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玄学派易学的代表人物。其易学特点为揉合易佛,以虚无解释《周易》的最高原理,以《周易》解说佛教的教义。其解易著作有《周易大义》二十一卷,《周易系辞义疏》一卷,《周易讲疏》三十五卷等,均已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用其易解四条。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 【隋、唐、五代】 孔颍达(574-648)唐代经学家。字冲达(亦作仲达、冲远),谥号宪,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对《周易》有精深研究,易学观主要有∶(1)义象兼采。(2)易理备包有无。(3)乾坤二元论。认为六十四卦皆来自乾坤两卦。(4)太极说。围绕大衍义的问题解释了太极,以太极元气说否定了虚无实体说,抛弃了《易纬》中的太易说和大一神说。易学著作有《周易正义》、《周易正义序》。 一行(683?-727)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卒谥大慧禅师。巨鹿(今属河北)人为我国佛教密宗之祖。精通天文历法,并善于吸收汉易中的合理成分,引用卦气说来解说历法。曾推《周易》大衍之数,改撰《开元大衍历经》。开元十五年(727年),制成唐朝最好、亦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其著作有《一行易纂》,另有易学著作《卦议》及《大日经疏》、《大衍历》、《开元大衍历经》、《七政长历》、《心机算术》、《摄调伏藏》、《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星护摩法》等。 李淳风(602-670)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改订历法,后世称为“麟德历”。编写了《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和《律历志》,又为《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作过注释。李淳风又是当时出名的术士,与袁天罡齐名,深为唐太宗李世民所重用,传说《推背图》就是他和袁天罡合着的一本预测“天书”。 袁天罡据历代相传,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并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卧、一个写一个画,为后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袁天罡亦是唐代易学数术高人。只可惜具体生平事迹及生卒年月,实在无从查考。正史不见,野史亦无,确系易界一大憾事。 李鼎祚唐代经学家。资州盘石县(今属四川)人。以经述称名于当时,为唐代提倡汉易象数文学的代表。撰成继孔颍达《周易正义》后所出现的又一部总结两汉以来易学,意在纠正孔疏之偏的。著作-《周易集解》。另着有《连珠明镜式经》又名《连珠集》、《平湖论》等。 李通玄(633-730)唐朝佛学家。世称李长者,太原(今属山西)人。以《周易》解说佛教华严宗的教义。年九十六坐化。著作有《华严论》四十卷,《决疑论》四卷,《略释》一卷,《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及诸偈赞等,并传于世。 孙思邈(581-682)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注重医易关系,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著名论点,善用《周易》盈虚消息理论来阐述修身防病治病的道理。他的医学思想充满了易具医理、医为易用的观点。对后世医易学影响很大。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为中医重要著作。 崔憬唐代易学家。生活年代在孔颍达之后。崔憬易学可说是从汉易转向宋易之先驱。著作有《易控玄》,已佚。 彭晓五代时人,字秀川,号真一子。永康(今属浙江)人。撰注今存《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还丹内象金钥匙》(又称《黑铅水虎论》或《红铅火龙诀》),依据当时内外丹结合的传统,在此三书中解释了《周易》、黄老与内外丹三者一致的原理和功法细节。 李虚中(762-813)唐代易学家,宫到殿中侍御史,据传他总结了自西汉以来巫蛊、择日、禁忌、符应、杂祀等以物兴象借象应气卜筮方法,以阴阳五行及天乾地支为依据。配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来推测人的吉凶贵贱奠定了命理学的基础。 【宋代】 陈抟(约871-989)五代宋初道士和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今安徽人亳州)人。早年读诸子百家之言,有展翅青云之志。着《指玄篇》八十一章。其易学特征为以图式解易。所提出的易学图式,包括象和数两方面的内容,为宋代象数之学和图书学派的创始人。 徐子平五代宋初人,在唐代李虚中推命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完善了推命术的理论,发明了“四柱”预测术。即“子平术”。由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人生观以及朴素的辩证真理。浸透了华夏文化的基因,因此而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种放(956-1016)北宋易学家。字明逸(一作名逸),自号云溪醉候。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宋史朱震传》李之才的卦变说,刘牧的河洛之学,邵雍的先天学,均与种放有渊源关系,着有《退士传》。 穆修(979-1032)北宋文学家,易学家,字白长,蔡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徙居蔡州(今河南汝南)。据传,邵雍、周敦颐,与二程易学,均与穆修有师承关系。着有《穆参军集》。 许坚北宋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等地)人。有异术,精易学。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 李之才(?-1045年)宋初易学家。字挺之,宋史作青社人,属陈抟图书学派。其易学主卦变说,有变卦反对图、六十四卦相生图传后世。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易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易学观点以评论人事为主,认为其易学具有重人事而轻天道的倾向。对《周》经文个别文字的解释,对物极必反的论述,对《系辞》等传的质疑,在易学史上有其历史地位,对南宋功利学派和清代汉学家的易学都起了重要的影响。 刘牧北宋中期著名易学家。字先之。衢州(今浙江衢县)人。举进士第,调州军事推官,及范仲淹抚河东,举牧可治剧,为兖州观察推官,累官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治易以讲河图、洛书闻名。提出图九书十说,并对这两个图式作了理论的解说,是对陈抟龙图易的进一步发展,在宋易哲学史上影响颇大。其易学著作有《易数隐图》。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易学家,理学家的奠基者。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他爱庐山风景,购地筑室以居,取故乡“濂溪”命名,后人称为濂溪先生。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历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州桂阳与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永州通判、广南东路转运官、提点本路刑狱等,均有治绩。从政之余,“汲汲于传道授业”,程颢、程颐均为其弟子。善谈名理,深于易学。其太极图原图大半是以道教的先天太极图为蓝本,参照陈抟的无极图,并受禅宗虚无说的影响,将道家和道教的无极观念引入儒家的解易系统。其《太极图说》认为“无极”和“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万物变化无穷,但都是阴阳二气和五行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阴阳动静解释太极和两仪的关系是其《太极图说》为儒家宇宙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论天地万物的形成演变过程为“无极→太极→阴阳二气→五行之气→万物和人类。此说是对汉唐易学的宇宙论和李观的太极元气说的发展。《太极图说》有图有说,说是用来解释图的,属于象学系统。认为只有卦象才能表达义理,“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悉而得闻。” 邵雍(1011-1077)北宋著名易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谥康节。祖先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被后人称为百源先生,其学派被称为“百源学派”。屡被推荐为官,均坚辞不受,终生以研究《周易》为业。后居洛阳,与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从游甚密。勤奋好学,潜心学问。共城令李之才曾授以“物理性命之学”,即《周易》象数之学,往其探索,多所自得,在易学象数派中“自为一家”,以先天象数之学名于世,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学一反王弼以来的义理派风调,在汉代象数学派的基础上,把陈抟等道教的思想与易理相结合,为理学的命理作论证,使“易学”成为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易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故为北宋理学的重要人物。现存的著作有《皇极经世》(包括《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无名公传》和《伊川击壤集》二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陕西)人。以儒家中庸思想立说。认为∶“阴阳相违,非太极则不成,刚柔相戾,非中正则不行。摹仿扬雄《太玄》而撰《潜虚》。 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喜谈兵法,博览群书,研究儒家及道、佛学说,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其易学属义理学派,以阴阳二气变易法则作为易学的最高范畴,为气学派的代表。 程颢(1032-1085)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教育家,河南洛阳人。早年与弟颐学于周敦颐,同为理学奠基人,为北宋易学中义理学派的代表。 苏轼(1037-1101)北宋学家、思想家、书画家。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达曲譬之旨,而其说多切人事,文辞博辩,足资启发。治《易》是儒、佛、道三教合一。 程颐(1033-1107)北宋著名哲学家和易学家,理学创立者之一。从事讲学和著述达三十余年。他是北宋易学中义理学派代表。通过对卦爻辞的解释,提出卦变说、当位说、相应说、随时取义说,极有利于说明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联系,使取义说得到充分发挥。提出所以为阴阳者是道的命题。将“一阴一阳”解释为有阴有阳,又以理本论代替了玄学贵的无论,进一步发展了理学派的本体论。认为阴阳动静,无始无终,肯定了阴阳变化的永恒性。 陈灌(1057或1060-1124)北宋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字莹中,号了翁。以邵康节之学说《易》,讲解象数,兼取他家,以易数言天下治乱多验,于《易》确有所得,着有《了翁易说》、《四明尊尧集》等。 邵伯温(1057-1134)北宋易学家。字子文。邵雍之子。继承其父的象数学并加以阐释。 耿南仲(?-1129)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其《易》说推衍尼山无大过之旨。推衍奇偶晦蚀,可节取所长。着有《周易新讲义》。 朱震(1072-1138)南宋学者、易学家、易学史家。精于易学。对两汉以来的易学流派以及北宋以来易学的发展都进行了探讨。自谓其易学以《易传》为宗。继承了汉易取象说,并吸取了互体、卦变、纳甲、飞伏、五行、卦气等说。对筮法的解释,主张有气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独标象数之帜。《易》图之多,开创了后代许多易学家大画《易》图的先例。著作有《汉上易传》、《周易卦图》、《周易丛说》。 李光(1078-1159)南宋易学家。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又自号读易老人。主张解《易》不应拘泥于象数,而应明人事。其解《易》往往依经立义,因事抒忠。引史入易,以史证易,因反对秦桧和议,假借易学道出其政治观点。着有《读易详说》、《庄简集》。 程大昌(1123-1195)南宋经学家。尤精地理之学。论《易》发明刘牧的河洛之学。首论五十五之数,参以图书大衍为易之本原。易着有《易原》、《易志通言》。另有《禹贡山川地理图》、《考古篇》、《演繁露》、《雍录》等。 张行成南宋学者,易学家。字文饶。人称观物先生。精《易》,通术数之学,据邵雍《先天图》和《观物外篇》的“易卦”推衍,并结合扬雄《太玄》、司马光《潜虚》等易学衍义,以十年时间着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述衍》十八卷。为邵雍象数的继承者。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易学家。其《易》说属于义理学派。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教育家。博极群书,融会贯通,精于《易》,影响极大。集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北宋以来易学家之大成,独立发挥,形成自己的体系。其易学批判地吸取了各家的观点,以程氏易学为骨乾,融会各家的长处。提出“易本卜筮之书” 戴师愈南宋人,与朱熹同时。其论《易》,认为一卦之中凡具八卦,有正有伏,有互有旁。又称一变为七,七变为九,卦爻自一变至七,名作归魂。着《正易心法》。 张轼(1133-1180)南宋学者,和朱熹、吕祖廉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力主抗金,誓不言和,推崇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并以“太极”为最高范畴。认为“太极”流行天间,贯乎古今,通乎万物。着有《南轩易说》《南轩集》、《癸巳论语解》、《孟子说》等。 薛季宣(1134-1173)南宋学者。主张河图洛书实为古代地图,乃“辩物象而旋地政”(《浪语集河图洛书辩》)之宝器,此说为考古史之一在创见。于后人研究河洛影响极大。推崇《周易》,认为“六经之道,易为之宗。”论《易》有《书古文周易后》、《河图洛书辩》、《答陈同甫书》、《复张人杰学谕书》等。 蔡元定(1135-1198)南宋律学家、易学家。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理、历数、兵陈之说,继承了汉易和宋易中象数学传统。与朱熹合着《易学启蒙》。易着《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是对邵雍象数学的阐发,另着有《洪范解》、《大衍详说》、《燕乐原辩》等。 王湜南宋同州(今陕西大荔)人。说《易》首论太极、两仪、八卦,以夜半日中,心肾升降之气阐明。又杂以道家之说潜心邵雍之学,其先天之学,出于炉火。着成《易学》,又知《皇极经世》一书,不尽出于邵雍,其言可谓皎然不欺,有先儒笃实之遗风。 【元代】 吴澄(1249-1333)宋元之际易学哲学家。究心于理学,尤精于易学,被称为“经学之师”着《易纂言》复倡象数之学。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为程颐、朱熹所不及。阐明古义非元、明诸儒空谈妙语者可比。着有《易纂言》、《易纂言外翼》、《书纂言》、《草庐精言》、《道德经注》等。 俞琰(1258?-1314)琰一作琬。宋元之际易学家、道教学者。精于《易》学,后研求经文,创发新义,自为一家之言。于《易》苦思力索,积平生之力,达三四十年之久,冥心独造,其论往往超过前人。着《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外别传》、《易图纂要》。曾精研道家学说,着有《阴符经注》、《周易参同契发挥释疑》、《玄学正宗》等。 保巴(?-1311)元哲学家,易学家。字公孟,号普庵。蒙古人。少好学,精易理。在其着《易源奥义》中创立了自己的先天图式说。其学术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曾奉诏为皇太子讲“易学”。著作有《易源奥义》、《周易原旨》、《系辞》,统名《易体用》、《周易尚古》(已佚),及《进太子笺》。 萧汉中元代泰和(今属江西省)人。字景元。《易》说出自邵雍之学,推阐卦序,颇具精理。着《读易考源》。明朱升作《周易旁注》,采录其文,附于末卷,因以得存。 陈应润元天名(今属浙江省)人。说《易》认为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自宋以后,毅然首破陈抟之学。着有《周易爻变义蕴》。其书在宋元人《易》解中,翘然独秀。 陈致虚元代内丹家,《周易参同契》重要注家之一。字观吾,号上阳子。全真道教南北宗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全真北宗实际创教人王晶号重阳的七传弟子。着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金丹大要》、《度人上品妙经注解》等。 【明代】 朱升(1299-1370)元末明初学者。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章克徽州。召见问时务,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为朱元章所采纳。精于经学,着《周易旁注图说》。 梁寅(1309-1390)元末明初学者。学者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说《易》以程颐《伊川易传》主理,以朱熹《周易本义》主条,稍有异同,即融会参酌,合以为一,又旁采诸儒之说而阐发之。其诠释经义,以示进退得失之机,故简切详明,与他家迥异。有《周易参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石门集》等。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年间举进士,为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浙儒学副提举。至正六年(1346年)任浙江元师府都事,因反对招安方国珍,弃宜归乡。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应朱元璋的邀聘,赴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为谋士。用易学数术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灭掉元朝,建立明朝。乃一代实用易学大师。 万民英字育吾,明大宁都司人,嘉靖进士,历官河南道御史,出为福建布政司古参议。除着有《三命通会》外还有《星学大成》等命理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 张楠号曰神峰子。命号著作《神峰通考》命理正宗。研命立论推崇“盖头说”、“病药说”、“雕枯旺弱生长”、“五害正谬说”、“子平诸格正谬说”、“动静”、“六亲”等八法,其命学理论对后人颇有影响。 来知德(1525-1604)明代易学家。其学以致知为本,尽伦为要,尤精于《易》学,主张“理、气、象、数”四者的统一。其易学著作有《周易来注来瞿唐先生圆图》《周易来注易学启蒙》等。 张介宾(1563-1640年)明代医学家。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原籍四川绵竹,后徙居浙江会稽(今绍兴)。自幼聪颖,素性端静。后在京师从名医金英(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又曾从戎,游于北方,因成就不丰而弃戎就医,悉心钻研,尤其对《素问》、《灵枢》有深入精研,经三十载而着成《类经》三十二卷,将《内经》加以分门别类,详加阐释,亦多所发明,后代医家誉之。又为增补不足,再撰《类经图翼》。至晚年,又将其毕生医疗经验撰成《景岳全书》,其它著作亦不少。其医理多与易学相通,主张医易同源,疗病思想以“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为中心,认为“人体虚多实少”,强调命门在人体中之重要性,治疗则主张补真阴元阳,创立左归、右归之法,常重用熟地,故人有“张熟地”之称。是为温补学派之主要代表人物,于后世有重大影响,人多赞誉其说,虽则亦有反对其见解者。 陆梦龙明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论《易》颇融会宋儒诸说,参以史事,推寻文句。惟不取河图、洛书之说,颇有卓见。着有《易》《梃击始末》。 卓尔康明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附会河洛,推衍奇偶,著作有《易学残本》、《诗学》、《春秋辨义》等。 喻国人明代易学家。字春山,郴州(今属湖南)人。著作有《周易辨正》、《河洛定议赞》、《全易十有八变成卦定议》、《周易对卦数变合参》、《河洛真传》、《周易先生真传》等。 【清代】 连斗山清代颍州(今安徽阜阳县)人。其《易》说专主卦画立意。着有《周易辨画》。 黄宗义(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易学家。浙江余姚人。精象数详九宫持论皆有据,据理不空谈。着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行朝录》等。 方以智(1611-1671)明清之际哲学家、易学家、科学家。安徽桐城人。学识渊博,群经史子略能背诵,博涉多奇……凡天文、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卜、下逮琴剑,技勇,无不析其旨趣。 沈孝瞻清乾隆年间进士,精研命学。命理著作有《穷通宝鉴》和《子平真诠》流传于世。并被后来研习命学者视为经典。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昆山(今属江苏)人。晚年治经侧重考证,赞成“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的学说,反对空谈“心、理、性、命”,主张“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撰《易音》古卷。着有《音学五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陈梦雷清代学者,易学家。阊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易说大旨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而参以诸家之说。着有《周易浅述》及《松鹤山房集》、《天一道人集》,主修《古今图书集成》,声名远播。 魏荔彤清代柏乡(今属河北)人。论画卦,认为唯与河图、洛书义理相通,不信先儒扶阳抑阴之说,而予以反复辩论。认为阴阳二者,一理一气,调济刚柔损益过不及,务期如天地运化均平之时。其辩甚健,着有《大易通解》、《怀舫集》。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易学家。学识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这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易学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周易稗疏》、《周易考异》、《周易大象解》等。 董说(1620-1686)明末清初学者。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工于古文。闻名江左。明亡。皈依佛门,退隐丰草庵,精研经史,尤专注方言、地志、星法、星经、律法、释老之书。其论《易》专主数学,兼取焦循、京房、陈抟、邵雍之法,参互为一,并以己意推阐。着《易发》另有《七国考》、《董雨若诗文集》等。 毛奇龄(1623-1716)清代经学家、易学家。淹贯群书,诗文称冠一世,而自负者在经学,尤精于《易》。其易着主要有《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太极图说遗议》、《河图洛书原舛编》。 钱大晰(1728-1804)清代著名学者。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习。其论《易》先后天之说,其说多散见于《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中。另着有《二十二史考异》、《元诗纪事》、《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恒言录》等三十多种。 王琬清代渭南(今属陕西人)。积一生之力,研究易学。说易大旨围绕图学,但所说均自出新意。着有《周易集注》、《图说》。 张惠言(1761-1802)清代经学家、著名易学家、文学家。平生治经最重《易》,其易说,海内推为绝学。认为解《易》者惟虞翻之说较为详备,故独宗虞氏,穷探力索,专攻虞说,被誉为虞氏易专家。易着有《周易虞氏义》、《周易虞氏消息》、《虞氏易礼》、《虞氏易候》、《虞氏易言》、《虞氏易事》、《周易郑氏注》、《周易荀氏九家》、《周易郑荀义》、《易义别录》、《易纬略义》、《易图条辨》。 端木国瑚(1773-1837)清代易学家。字子彝,又字井伯,号鹤田,晚号太鹤山人,浙江青田人。嘉庆举人,道光进士,《易》学则承自家学,通天卜之奥理,旁及阴阳术数,尤深于《易》。治易以象数为宗,欲包罗汉、宋、焦、京、陈、邵之学,融合为一。易学著作颇丰,有《易例》一卷,《周易葬说》三卷等。 许桂林(1778-1821)清代经学家。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江苏海州(今连运港人)。嘉庆举人。认为“《易》皆乾所生”。易道有三,一曰造化,二曰学术,三曰治道。故易着中图书、象数、占筮、律历、算术、声音、训诂、心身、性命、人事、治道,无不综贯。易着有《易确》。 苏秉国清代南清河(今属上海崇明)人。易说不信汉学爻辰、卦气,也不信宋学河洛、先天,只信朱熹之说。 黄式三(1788-1862)清代易学家。字薇香。定海(今属浙江省)人。着《易释》。 朱骏声(1788-1858)清代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博学多通,尤遂于《易》,精天算。曾综核汉、宋以来各家之易说,详论其短长。精研郑氏爻辰,古今占象征验,阴阳术数,又增订卦辞古韵等。易学著作颇丰,有《易郑氏爻辰文义》二卷、《易互卦扈言》一卷,《易章句异同》一卷、《易消息升降图》二卷、《易答记》四卷、《六十四卦经解》(又名)《周易汇通》八卷。 马国翰(1794-1857)清代学者。平生辑有多部《易》学著作,如《周易丁氏传》等,均保存在其所著《玉函山房辑佚书经部易类》中。 唐宗海(1846-1897)晚清医学家。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普于将易学、中医学、西方医学融于一炉,运用易学和西方医学解释中医理论,强调医易相通,认为易是医之源,医为易之绪,重视《周易》“交易”和人身八卦理论,所著《医易通说》二卷是论术医易关系的专著。还着有(中西汇能医书五种),其中《血证论》以阴阳水火论气血,对血证的认识和诊治颇具特色,影响亦大。 任铁礁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命理学家,精研五行生克文理《五行大义》一书。对《滴天髓》一书的增注阐微,分篇诠释,深富哲理,堪称中华命理学的大成之作。 【近代】 张锡纯(1860-1933)近代名医。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对医学主张衷中参西,溯源《易经》、《内经》异典。尝谓“中华‘苞符’之秘启自三坟,伏羲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是也。”其理“至精至奥”,“余蕴犹多”,指出医学的真正渊源非此莫属。着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十卷。 叶德辉(1864-1927)近代学者。湖南湘潭人。对星命颇有研究,善采前人四柱之说,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乾支相生,盛衰死亡相基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生平藏书甚富。著作有《星命真原》、《藏书十约》、《书林清话》、《观古堂藏书》、《自园读书志》等。 魏元旷近代学者。原名焕奎。江西南昌人。光绪进士,著作有《易独断》一卷。 韦千里近代命理学家,所命书《千里命稿》流传至今,颇具影响。 徐乐吾生于1836年,近代著名的命理学家。著作颇丰其代表力作《子平真诠评注》颇享盛名。与任铁礁评注《滴天髓》称姊妹篇而交相辉映。(又名徐东海,两江派之一)。 袁树珊江苏镇江人,生于1881年,清末著名文人,命理学家,其代表作《命谱》及《命理探源》。被后人视为命学经典。 金士麟清末江苏武进人。字仁甫。说易原旨以来知德为宗,兼综象数与义理,为宋元易说支流。着有《易义来源》。 张步骞清末易学家。字乘搓,湖南益阳人。终身玩易,认为阴阳之理蕴于河图,羲之画卦本于河图。说易者必溯源于河图而后可。并曾历论西汉以来诸易家之短长,著作有《易解经传证》、《易理寻源》等。 黄元炳近代易学家。字景若,江苏无锡人。善治易学,其易兼主汉宋,旁搜博征,探究易学之本源,并融易、数、理于一炉,即体即用,说多所阐发。著作有《易学探原》包括《易学入门》、《河图像说》、《经传解》、《卦气集解》四种。凡六十余万言,并附插图百余幅。 杭辛斋(1869-1924)近代易学大家。名慎修,字一苇,浙江省海宁县人。以天下之重自任,觉世牖民,锄奸去恶,声震海内,曾被袁世凯逮捕入狱,在狱中得异人传授易学真传,出狱后乃搜集古今论《易》之书而精研之。易学著作甚丰,有《学易笔谈》、《易楔》、《愚一录易说订》,并辑有《沈氏改正揲蓍法》等。 章炳麟(1869-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哲学家。号太炎,浙江省余杭县人。视《周易》为古史,认为《周易》为历史之结晶,即今之社会学。并从音韵、训诂的角度为八卦释名。一生著作颇丰,易学论文有《与吴检斋先生论易书》、《八卦释名》等。 吴承仕(1881-1939)近代经学家。字检斋(亦称见斋),安徽歙县人。章炳麟弟子。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在对《周易》的研究中,认为易本卜筮之书,名物为象数所依,象理为义理而设,“象数”与“义理”当相互参用,才能明辨《周易》大旨。作有《见斋周易提要》、《与章太炎先生论易书》、《经说二首》。 尚秉和(1870-1950)近代易学大家。字节之,自号石烟道人,又号慈济老人。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中年以后方习《易》学。针对前人之误解重新注释《周易》,创立了“周易尚氏学”。著作宏富,有《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筮考》、《(左传)、(国语)易象释》一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焦氏易诂》十二卷、《周易时训卦气图易象考》一卷,《连山归藏卦名卦象考》一卷、《易注》二十二卷、《易林评议》十二卷、《读易偶得录》二卷、《太玄筮法正误》一卷、《洞林筮案》、《郭璞洞林注》、《易卦杂说》、《易筮卦验集存》、《周易导略论》等。 胡朴安(1878-1947)近代历史学家。认为《易经》一书,所言虽天道,实则以天道明人事。将《易》之简易、变易、不易用之于政治。著作有《周易古史观》、《易经之政治思想》、《易制器尚象说》、《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庄子章义》等。 潘谷神(1883-1946)近代易学家。原名潘善庆,字竹孙,号祖彝(后改祖诒),又号谷公,笔名谷神,福建省崇安县人。早年留学日本,通晓日、英、法、德文及世界语。抗战期间,曾任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教务长、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等职。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并攻治《易》学。受罗素数理哲学影响,其易学研究亦由“易数”贯通“易理”及“易象”。其易学自成独特理论体系,称为“中国辩证法”或“易论理学”。易学著作有《易论理学》、《自然辩证与易经》、《易经》之现代观。 刘师培(1884-1920)近代学者、经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博通古文经学,精于文字训诂。认为《易经》为数学所从生,上古之时,数学未明,即以卦爻代数学之用。其还曾考证《连山》、《归藏》、阐述司马迁述《周易》义。著作有近人南桂馨辑为《刘中叔先生遗书》,凡七十四种。 熊十力(1884-1968)现代哲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抗战期间讲学于四川复性书院。解放后,继续往北京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晚年由佛归儒,合佛归《易》。一生著作颇丰,有《新唯识论》、《破“破新唯识论”》、《十力论学语要》、《佛家名相通释》、《体用论》、《明心篇》、《乾坤衍》、《原儒》等。 钱玄同(1887-1939)近代语言文字学家。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国语统一筹备会常委,《中国大辞典》编辑主任。对《周易》亦有研究,有《周易》中阴阳两爻为男女生殖器之说,并曾探讨汉代今文《易》的篇数之真相与变迁问题、《文学字音篇》等。 蒋伯潜现代经学家。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特约编审、大夏大学国文系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文学系教授等职。自幼熟读《十三经》,尤精《周易》。认为《周易》对“易”与“象”作阐发者,则在乎“辞”,今人读《易》,须藉辞以明“易”、“象”之理,然又不可执着文辞以求有得。易着有《周易概论》即《十三经概论》文第一编。 李镜池现代易学家。曾分别注释《易经》六十四卦之卦辞、爻辞。易学著作有《周易通义》、《周易探源》等。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爱、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学识渊博,对甲骨文字,中国古代史和儒家学说均有较深刻研究。曾对《周易》和《易传》的作者和创作年代进行考证。一生著作宏富,涉及史学、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方面,易学方面则主要有《周易之制作时代》收入《青铜时代》,另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奴隶制时代》等。 颐颉刚(1893-1980)现代史学家、疑古派史学代表。主要论文有《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西周的王朝》等。 范文澜(1893-1969)现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亦对《周易》作过深入探讨。认为《易经》是卜筮书,然它包含有丰富的历史资料。著作有《易经概论》为其所著《群经概论》的一种,《中国经学史的演变》、《经学讲演录》、《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中国近代史》上编等,并主编《中国通史简编》等。 冯友兰(1895-1990)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新理学体系创立者。曾深入探讨《易传》、《易经》中的哲学思想,认识它们是中国哲学史中的重要著作,对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广泛的影响。认为《易经》是一种占卦之书。易学著作主要有《易传的哲学思想》载《哲学研究》1960年第七、八期,《易传的哲学思想》原载《文汇报》、《周易学术讨论会代祝词》载《周易纵横录》。 闻一多(1899-1946)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易学方面,认为《周易》阴阳爻代表男女生殖器;认为《周易》卦名同卦爻辞的内容(即所占问之事)有联系;考证出乾卦中的“龙”乃龙星,其出没标志四时节气的变化。著作有《周易义证类纂》。 八卦 【八卦基本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八卦符号解析】 八卦符号: 乾:乾三连坤:坤六断震:震仰盂艮:艮覆碗 ▅▅▅▅▅▅▅▅▅▅▅▅▅▅▅▅▅▅ ▅▅▅▅▅▅▅▅▅▅▅▅▅▅▅▅▅ ▅▅▅▅▅▅▅▅▅▅▅▅▅▅▅▅▅▅ 离:离中虚坎:坎中满兑:兑上缺巽:巽下断 ▅▅▅▅▅▅▅▅▅▅▅▅▅▅▅▅▅▅ ▅▅▅▅▅▅▅▅▅▅▅▅▅▅▅▅▅▅▅ ▅▅▅▅▅▅▅▅▅▅▅▅▅▅▅▅▅▅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 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太极八卦】 提起太极八卦图,许多人都感到很神秘,至于其中的奥妙,则很少有人能说出几分道理来。 卦者,挂也。是一种现象挂在我们的眼前,故而称其为卦。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能够观察到的宇宙的现象,将之归纳成八大类,画成八卦,这岂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学,我们看到京戏中孔明出场,身穿阴阳八卦袍,就是说明高度的智慧,太极图就是一个圆,里面画着阴阳鱼;八卦图是一个正八边形,每条边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符号(如题图)。有两条原因妨碍着人们去探讨和认识太极八卦图:一是神秘化观点,认为太极八卦图的道理深不可测,非一般人所敢于问津;二是迷信观点,认为太极八卦图是卜卦算命的迷信东西,必须严加禁止。相传太极八卦图,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在“五经”的“周易”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它原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是朴素的唯物论;但是,后来的一些学者,牵强附会,图谶预测,宣扬万物天定的宿命论观点,使太极八卦掺杂进了唯心主义的内容,涂抹上了迷信的色彩,失去了本来的科学意义。 太极八卦图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科学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文明的结晶。它不但在古代为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就是在现代也做出极重大的贡献。1930年一月美国天文学家汤保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枣冥王星。旋即有人提出,太阳系有没有第十颗行星呢?由于冥王星发现不久,观测数据还不精确,预测第十颗行星的努力接连遭到了失败。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只有二十七岁的中国人刘子华,下定决心要别开生面,不依靠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去预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刘子华并不是凭空设想,他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他依据这个关系,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证明出每一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值。经过反复运算,刘子华终于第一个算出了这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二公里,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424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按照希腊神话命名原则,在冥王星后面的叫做“木王星”。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了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的论文,交给了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论文获得了一致的赞赏,1938年正式授予刘子华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现代运用太极八卦图,做出的震动世界的伟大贡献。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现代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制的创始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正是在中国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才触动灵机,一举成功的。 1667年莱布尼茨在法国巴黎参观博物馆,看到了帕斯卡尔的一台加法机,引起他要创造一台乘法机的兴趣。1701年秋末,正当五十四岁的莱布尼兹为创造乘法机冥思苦索、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间收到了他的法国传教士朋友从北京寄给他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莱布尼兹从这两张图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居然发现,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雏形,由坤卦经艮、坎、巽、震、离、兑到乾卦,正是由零数到七,这样八个自然数所组成的完整的二进位制层数形。八卦中的“一”叫做阳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1”,而八卦中的“—”叫做阴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六四十卦正是从0到63这六十四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制数形。在数学中八卦属于八阶矩阵。可见,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电子计算机这门现代科学,是有其历史性的贡献的。 1973年戈德伯格提出了生物控制的“阴阳假说”,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他恰恰就是受了太极八卦图的启发,才提出这一假说的。原来,1957年苏特兰德发现了环腺一磷,1963年普赖斯发现了环鸟一磷,二者在生命活动及疾病过程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当时戈德伯格从一本朝鲜出版的汉医学中看到太极八卦图,从中得到了很大启发,认为环腺一磷和环鸟一磷,就是体内两种对立的调节系统,与东方医学中的“阴阳”相似,很可能是“阴阳”的物质基础,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阴阳假说”。1981年戈德伯格来华访问讲学,对他的假说,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中国独有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确实有着很宏奥的哲理,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今天的人说来,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太极八卦图究竟是受了什么启发怎么创造出来的?太极八卦图有那些作用?创造出它来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好多问题,至今只有传说和不确切的猜想,而无确凿之实证。古老的太极八卦图,正在叩击现代科学殿堂的大门。 【太极八卦图简介】 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表示万物相互关系。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表述空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任何一组矛盾加中心,就构成为三才。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进一层,又增加了阳明、厥阳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八卦图解】 THeeIGHTDIaGRamS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5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兑(duì)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科学太极八卦图与技能互相转化原理】 科学太极八卦图,描绘了《易经》阴阳理论中阴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质能互相转化原理阐述了能量平衡创生物质的原理。二者经过比照辉映确是惊人的契合乃至完全一致,也充分证明了同是真理必然产生殊途同归的结果。在这里,将《易经》中的阴阳两仪与质能转化原理中的基本高低能位相比较,可以这样认为:阴仪即是基本低能位,阳仪即是基本高能位,二者通称为一个阶能位。单一阴仪和阳仪的结合形式是少阳与少阴,也就是单个的基本高低能位只能构成基本能量系统,平衡后创生了基本物质粒子—质量子。因平衡旋向有正反,导致质量子有两种形式,就是极性不同的正反质量子,如若视少阳为正质量子,少阴就是反质量子,它们是最简单的第一层次物质,称谓一重物质。假若宇宙间只有一阶能位和一重物质,那么宇宙的具体模式将是少阴和少阳构成的两仪整体结构,上下为少阳,右左为少阴。 阴仪和阳仪的二重结合有四种形式,即《易经》中的四象。老阴和老阳不是物质是二阶能位,少阴和少阳是一重物质。四象整体是二阶能位一重物质的混合系统,平衡后创生了第二层次物质系统,称谓二重物质系统。假若宇宙只有二重物质所构成,宇宙的具体模式图象将是四象的整体结构图示。 阴仪和阳仪的三重结合有八种形式,即《易经》中的八卦,八卦的整体图示如前所描绘的科学八卦图5所示。其中的乾和坤分别是三阶高低能位,其余六卦是具有三阶能位一重物质的离子态物质,兑、离、巽是三种形式的三阶一重阳离子,震、坎、艮是三阶一重阴离子,其中兑与巽都是阳离子,震与艮都是阴离子,但它们的爻位不同互为同性反向的离子。八个卦对称比较,乾和坤不是物质是两种异性无形的三阶能位,兑与艮,震与巽,离与坎都是异性反向的等离子。八卦的整体是十二块阴和十二块阳的三重结合,构成了三阶能量系统,平衡后创生了第三层次物质系统,称谓三重物质系统,如若构成宇宙,其具体模式将如科学八卦图所示。当然,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等等,都可以与质能互相转化原理一一对应,并且高层次物质系统是低层次物质系统经过高层次能位作用达到平衡而创生。例如太阳系就是太阳本身与行星系统之间的能位差构成了太阳系级的能量系统,它们的高低能位互相作用达到平衡创生了太阳系物质系统。 从两仪、四象到八卦,其中的阴仪、阳仪、老阴、老阳、乾、坤都是不同阶次的高低能位,分别可以构成由低阶到高阶的能量系统;少阴、少阳、整体两仪、整体四象、整体八卦是由简至繁的物质系统;兑、离、震、巽、坎、艮都是能量和物质相混合的阴阳离子态所构成。科学太极八卦图,图示了质能互相转化原理,可以概括神秘玄奥科学太极图图示了质能互相转化原理,是自然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图谱,是描绘微观至宏观所有物质创生的大统一模型。 前边引言中提到,现代科学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还未完全整合和统一,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在探讨大统一论、大统一力,大统一模型,以此求得适合两者的统一答案,但时至今日还没有最终的理想结果。笔者认为易经阴阳理论与质能转化原理的融合体现了上述问题的统一性。 质能互相转化原理中,能量平衡创生物质、物质失衡转化为能量,这是《易经》中无极生太极、太极还无极的过程。特别是各阶能量系统的平衡,创生了质量子到宇宙的所有系列的物质系统,这一过程密切符合了太极生万物的道理。这种创生物质的阴阳论和能量平衡论,是创生微观至宏观所有物质的大统一论。两种理论的结合更加完善了这一理论。 在科学太极八卦图中,将阴仪视为基本低能位、阳仪视为基本高能位,因此阴阳鱼描绘了能量平衡创生万事万物的总法则,八卦象则描绘了,能量平衡创生物质的具体结构的总规律,所以科学太极八卦图是描绘微观至宏观所有物质创生的大统一模型。 关于四种基本力,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和万有引力。这四种力在科学太极八卦图中的具体表现是:除乾坤之外其余六卦中都有一阴一阳组成的少阴或少阳。少阴或少阳都是单一的基本高低能位间的平衡力结合而成,这种基本平衡力,因平衡方向有正反,故而有极性,所以它是有极性的电磁力。八卦图相邻卦之间如乾兑、兑震、坎坤、坤艮、艮巽、离乾六对卦间都有单一的阴阳结合力,这个力是构成同一物质相邻离子间的平衡力,因平衡范围小,作用力度不大,应是弱作用力。弱作用力与电磁力都是单纯的阴阳之间或者说基本高低能位之间的基本结合力,故性质相同,现代科学也已证明二者是统一的电弱作用力。八卦象中对称卦间,如乾坤、兑艮、震巽、坎离四对卦之间,还有四阴卦与四阳卦之间,四阴仪卦与四阳仪卦之间,都是互有阴阳全部对应紧密结合的合力,或者说是构成物质正反离子间互有的全部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这个力平衡范围较大,因是全部基本力的合力,力度强大应是强作用力。强作用力因是离子间互有阴阳的合力,故不显示极性。另外两仪整体物质之间,四象整体物质之间,八卦整体物质之间,还有两仪、四象、八卦各层次物质之间都互有阴阳的结合力,这种自成系统相互独立的所有物质间基本高低能位平衡的合力应是万有引力。这个力的作用强度和作用范围随着物质增多而增大,又是物质间互有阴阳结合的合力,故而是长程的无极性的力。 以上四种基本力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或者说是阴阳结合力,因此四种基本力的统一力应是高低能位的平衡力,归根结底是不同形式的基本高低能位相互作用的平衡力。 当然,阴阳理论和质能互相转化原理还可以解释更多的科学难题以及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不明现象,例如测不准原理为什么是自然法则;光速在物质世界中为什么不可超越;黑洞是什么;何为时空;宇宙的有限与无限等难题。还有人体特异功能、气功、飞碟等不明现象。但由于篇幅所限也不是本文涉及及范围,故不在此赘述。 【太极八卦与自然科学的相关论述】 “太极”是由红黄蓝三种基本粒子组成的统一场,是万物所从一而出的“众妙之门”,是终极的宇宙本源。虽内涵阴阳能量子,但总的本体、本质、本理是“○”。为了表示其“○”中涵阴阳正负能量,亦用“○”表示“○”,谓之“无极而太极”。 “八卦”是由红黄蓝粒子组成的太阳光子(即红、橙、黄、绿、蓝、靛、紫、绀八色光子),太阳光是八卦光。八卦光是组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天体、人体的直接能量子。由八卦光组成的宇宙万物皆分八卦。八卦光是八卦能量子。八卦能量和宇宙万物通过e=mc2公式互相转代。 太极生八卦,八卦归太极。宇宙就是这样一个物质化、生命化、阴阳化、辩证化是太极八卦图。 八色光子是太极八卦图,由此组成的电子、原子、天体、人体是太极八卦图。男女是太极八卦图,人体之左右两半是太极八卦图,地球之东西两半球和人体之左右两半一样,是一个典型而美丽的太极八卦图。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的联系】 男女的生理、心理、功能是相反的、互补的,地球东西两半球的人类,其生理、心理、功能及由此产生的棈神文化亦是相反的、互补的。二者如同人的两半身、两半脑一样,相反相成,缺一不可。 现代科学是西方科学。西方科学和东方文化一样,都是局部的、地区性的、片面的、狭隘的、残缺不全的半球文化,二者皆未包括对方,都不是包罗东西古今全部文化要素的地球文化、世界文化。 现代西方科学仅是西半球的地区文化、乡土文化,是一种偏枯不全的局部真理。虽然这种文化以实验的、数理逻辑的、技术的“科技型”面目出现,全身挂满了“科学”的标签,但是由於她具有严重的片面性、局限性和残缺性,先天不足,因而,她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内在的、巨大的危机。 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 一、基本物理学 光学不知道光的本质是什么,错误地把光的“阴阳八卦”本质解释成了“波粒二象性”。“波粒”仅是外徵并非本质。 电学不知道电是什么,不知道电的起源和本质,更不知道电为什么分阴阳,会斥同引异。 热学不知道热是什么,低温物理学不知道寒是什么,更不知道热与寒的相反性。寒热即阴阳二氧,它们是宇宙间最大量、最普遍的现象。 力学不知道力是什么,不知道力的起源和本质,更不知道四种力、天体动力、生命力、意念力是什么。 粒子物理学不知道最简单的基本粒子是什么,不是把目标选在光子上,而是把精力钱财白耗在“夸克”假说上。殊不知,即是“夸克”存在,正反“夸克”相遇,还是湮灭转化成了纯能量--光子,只有光子才是最接近的终极粒子,而由光子分解而来的红黄蓝粒子才是真正的基本粒子。 原子物理学不知道原子的色、香、味、温、力等各种属性和本质是什么,把组成万物和人体的有血有肉的原子描述成了一堆抽象的数学公式,对原子的实质一无所知。 二、理论物理学 相对论的e=mc2公式把物质转化成了能量,量子论的e=n2公式则立即把能量转化成了频率。世界万物最终归于频率。从相对论和量子论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频率创造世界(万物和人)。这等於承认:音乐创造乐器。这是由现代最先进的“科学”得出的总结论。这里,宇宙间的一切物质的、生命的、精神的、社会的现象,都由振动频率创造出来。至于“频率”是什么,它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它怎样创造了万物和人类,就不得而知了。 物理学主要是研究能量的科学,而至今不知道能量(热、寒、光、电)的阴阳八卦本质,不知道负能量、负质量、负引力的存在,只讲123,不分+0-,这种所谓的“精密科学”、“成熟科学”,其精密性、成熟性从何证明呢? 由于基本的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对基本粒子、能量、力、电子、原子这些简单的基本物理现象一个也未弄清楚,其理论是糊涂帐,完全钻了牛角,因而,由此决定了宇宙学既不能解决宇宙的起源与本质问题,也不能解决宇宙的运动与演化问题,对空间和时间的实质,对宇宙的代表--人,更无基於真理的解释。 三、化学、生物学及其他 物质由能量聚集而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物理学不知道“能量”是什么,化学必然不知道“物质”是什么。现代化学只知道原子、分子的名称和符号,并不知道原子、分子的属性、本质、机制是什么,既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 生物学并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不知道生命的起源、本质和演化,更不知道生物为什么分雌雄,有老少,人有感情,有思想,能创造,人这种物质为什么有如此功能。 对中医、气功、心灵、人体特异功能,用现代生物学及任何理论均无法解释,这是因为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存在著根本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的问题是全面的、根本的,其危机是深刻的、巨大的。 理论上的危机,导致了技术上的危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资源枯竭,沙漠扩大,森林速减,粮食短缺,战争威胁,等等,正在把人类推向绝境。长此下去,人类必将从地球上消失。 人类至今不能控制自然,自主生命,不仅造不出一只小小的蚂蚁,连人类自身的许多疾病也治不了。各自然界本身的技术相比,人类的技术不仅十分落后,而且孕育著灭绝人类的极大危险性。 要解决人类的危机,必须首先解决技术上的危机;要解决技术上的危机,必须首先解决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理论上的危机,这是根本。 现代科学的根本问题不在实验和定量描述方面,而在对本源的思考和定性分析方面。只要解决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质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中国文化的最高结晶--太极八卦图,正好描述了宇宙的本源和本质,可解决现代科学的根本危机。 只有东方的太极八卦图,才能解决西方科学的危机;只有东方文化,才能解决西方文化的危机;只有东西古今文化科学的大交流、大渗透、大综合、大统一、大集中,才能解决人类的根本危机,从现在的低级文明走向更先进、更健全、更高级的文明。 原子核和电子不结合,则不能生成原子万物;一旦结合,则可生成完美的原子,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 男女达到成熟,不结合则各呈危机,无出路;一旦结合,危机皆消,美满幸福,繁衍万代,前途无量。 东西文化各有片面,成熟后则各呈危机,二者交感、融合,则可消除各自的短处和危机,生成更高层次的新文化,造成新文明。 东方文化为|||,西方科学为:::。 |||:::--不交--危机,否,凶,地狱; :::|||--交感--出路,泰,吉,天堂。 现代科学的危机在|||:::,在东西古今文化科学彼此隔离、彼此分割,阴阳不交,由此必然使人类陷入否、凶之困境,走向地狱。 现代科学的出路在:::|||,在东西古今文化科学彼此渗透、彼此融合,阴阳交感,由此必然使人类走向泰、吉之顺境,走向更新更高的第三文明--人间天堂。 桓仁县城形似“太极八卦图”是中国唯一八卦城。 在辽宁东部的山水之间,一个形似“太极八卦图”的古老县城引起人们的兴趣。这就是辽宁的桓仁县城。 桓仁县城是中国唯一的“八卦城”,这在全世界也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桓仁县决定用二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把现在的桓仁县城建设成新的“八卦城”,目前“八卦城”的西门“朝京门”、南门“迎薰门”已经开始修建。 史料记载,一八七七年,辽东垦荒发展使得桓仁地方人口大为增加,当地的土匪又经常骚扰百姓、掠夺财物,清政府终于批准在桓仁建县(当时称怀仁)。 那么县城建在哪里呢?负责修建的河南人章樾发现哈达河与浑江交汇处两条河水形成了一个“S”走向的天然太极图形,于是决定将县城建在浑江东岸天然太极图的阳极中(阴阳鱼的阳鱼眼睛上),并按照八卦图形施工建设。 当时清政府拨款四万两白银建城,一八八二年怀仁县城建成,城墙外形八角八面似八卦,城北依山,东、西、南分设“宾阳门”、“朝京门”和“迎薰门”。在当时的条件下,修建县城有效地提高了当地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对土匪袭击的防御能力。然而,一百二十多年的风雨过后,桓仁古八卦城只剩下了西南处一段二十多米长的城墙。 二000年春天,北京大学考古专家王恩涌、吴必虎到桓仁考察时发现桓仁县城是一个“八卦城”,并把这一发现公布于众。两位学者称,桓仁古城旧址虽然已经被建为马路或民宅,但其格局却依然保持着八卦的形状,航空照片上可以看到完整的八卦图形,县城内几条独有的斜巷也都是八卦城的产物。 据桓仁城乡建设规划局副局长韩秀烈介绍,新“八卦城”将定位为旅游城。现在新“八卦城”的规划设计和风貌设计已经完毕,新“八卦城”将既保留历史文脉的价值,又具有现今的旅游功能,城外设有护城河;城的出入口则以中国传统的牌楼古建筑风格为主,城内的所有建筑都将采用晚清民居风格。 按照规划图,桓仁八卦城与周围太极形状的浑江水构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太极八卦城。 八卦图有“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和“文王后天八卦方位图”及《乾坤谱》中新发现的“团正八卦立体坐标图”三种最具有代表性,如上图: 《乾坤谱》作者:团正,已将《周易》推向立体研究阶段。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分别是: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谱解释了周易中的数学原理,证明了周易中蕴涵了一定的科学性。 在武术中,八卦古代拳家用《周易》中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图形来表示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动作。还用“八卦”为八卦掌命名。 【八卦的中医解释】 ①古代《易经》中用“—”(阳)和“—”(阴)两种基本符号组成的八种图形。即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各代表自然界一定的事物或方位,它们是:乾(天、西北)、坤(地、西南)、巽(风、东南)、震(雷、东)、坎(水、北)、离(火、南)、艮(山、东北)、兑(泽、西)。 ②推拿穴位名。见《针灸大成》卷十。又称内八卦。即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用之。” 【八卦的引申意义(娱乐意义)】 在娱乐圈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的隐私等(由gossip:闲话,聊天;流言蜚语引申而来)。 一说: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搬弄是非、饶舌。娱乐新闻和狗仔队为了吸引读者,到处挖掘明星的隐私广而告之,所以,这样挖出来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 另一说好像追溯得更远,更能体现八卦精神:“八卦杂志”的称号由来是早年香港黄色书刊发行时,封面上极其清凉养眼的照片会在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类似马赛克效果,这类报道明星私生活内容的杂志由此得名,“八卦”一词,甚至从名词衍生出形容词和动词。 为什么要叫八卦呢? 1、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杂志。 2、台湾演艺圈以“八卦”表示外国的gossip一词,应该是由台湾艺人曹启泰开始当时他用这个词应该是“八婆”一词的演变。 3、八卦这词的由来也蛮好玩的,据说是当年香港gossip杂志有露点照片时就拿个八卦小图案在那个“点”上(台湾好像是用星星还是爱心的样子)。久而久之就把八卦当gossip的代名词了。 十二命宫 面相的十二宫,是以不同的宫位,表徵人生的成败吉凶。虽然各家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还是差不多的。 命宫命宫的位置在双眉之间,山根之上,也就是印堂的位置是命运总开关的所在。也是吉凶气色的聚合处,如果光明如镜,一生便多顺遂,倘是陷落而不平坦,被眉头侵犯而显得狭窄,或因有皱眉头的习惯而形成皱纹,或因受伤而留下疤痕,这都会影响命运的起伏,而发生负面的遭遇。 财帛宫指的是鼻子,也有将前额眉尾上方的左右天仓,下巴两旁的左右地库包括在内,也有单指鼻准头,代表的是财富与事业。鼻子高隆丰厚,圆而挺直的,不但身体健康,积极努力,也必事业有成,财富聚积,生活裕如。如果鼻子歪,斜,弯,钓,尖,薄,侧,反,露骨,露孔,都是缺点,不但是性格上的缺失,也影响事业与财富。鼻子如布满红丝,或气色青暗,都是疾病或破财的徵兆,鼻现红赤,专名‘火伤中堂‘,更是灾祸临头的警报,切忌轻举妄动,宜忍耐以消弭灾祸的程度。 兄弟宫一般是指眉毛,也有包括龙虎角及额角,毛与荷尔蒙分泌有著关联,所以从前的相法以眉毛看父母遗传的体质,推断其同胞兄弟姐妹有多少。现代实施节育,所以已无必要,不过眉毛仍然可以表彰其感情与情绪,不妨扩大解释为与朋友同事的相处感情,以及情绪的变化,再旁及作事的勇气与胆色。眉头上方为交友部位,象征交友的损益,故不宜有不好的纹及疤。 田宅宫从前的相书,多以眼睛为田宅宫,左眼为太阳,右眼为太阴,也有将前额左右的山林部位及下巴,都包括于田宅宫,顾名思义,田为田地,宅为房屋,都是固定资产。眼睛象徵智慧,精神,性情,如要拥有固定资产,必须具备这些优秀的条件,如果眼睛失陷,无神,性急无智,或眼白布满红丝,置产难,家园破败,而赤脉贯穿眼瞳,更会遭横祸凶险。现代相法,改以眉眼之间的上眼睑,从前称为精舍,光殿,田宅,家续等名称为田宅宫,田宅宫以广宽丰盈为佳,不但有利於置产,而且有良好的人缘,如果田宅宫有陷窄薄,性急燥,缺乏公共关系,很可能成为无壳蜗牛。 儿女宫这是指眼下的泪堂位,像卧蚕似的下眼睑,须要丰厚,不宜空陷,这部位与小脑的关系很密切,如果有缺陷,薄弱无力,或有恶痣斜纹,影响小脑乱动,性欲不易正常,即使怀孕生育,将来孩子的成长,在健康或个性方面,也可能有缺点。 奴仆宫在下巴的两旁,称为悬壁的部位,也有以下巴为奴仆宫,这是过去的旧名称,现在概括部属,同僚,晚辈,以及选举投票的群众,应以颏圆颐丰为佳,也就是说下巴宜丰满,如果尖陷,偏斜,窄削,就他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拥戴。而且晚景寂寞。 妻妾宫在眼睛的尾部,称为鱼尾,奸门的部位,现代厉行一夫一妻制,不允许重婚纳妾,应该扬弃‘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观念。避免外遇问题。所以眼尾妻妾宫部位要丰隆平满,如果妻妾宫有缺点,深陷纹多疤痕,都容易导致婚姻不正常,甚至发生问题。 迁移宫在前额左右眉尾上方的靠著发的部位,包括驿马,边地,有的认为应包括山林部位,如有缺点,就影响交通,乔迁,旅游,调动,以及做进出口国际贸易。如果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移民,就要留意迁移宫了。 疾厄宫双眼中间的山根部位,有的要包括鼻梁的年寿部位,是象徵祖上根基,遗产,健康,疾病的抵抗力,以及灾难应变力,所以要求丰满润泽,如果断裂和有陷,痣疤破败,都很不好。鼻年寿部位如有痣痕,表示胃肠消化力差,且容易患痔疮,便秘等疾病,山根断裂横纹,表示要远离故乡去外地求发展,且会遭遇挫败的打击。 官禄官或称事业宫,位居印堂之上,前额正中部,包括天中,天,司空,中正,同样的需要丰隆平满,光润开宽,如有纵骨耸起,和鼻骨相连,通过山根,印堂一气呵成,直达额顶发际,称为伏犀贯顶,事业成功的机会很大,社会的地位很高,神相‘铁关刀‘一书以鼻为官,以口为禄,命宫为印,额为贵人,都纳入官禄宫作综合的论断。 福德宫在前额左右眉毛的上方,称为天仓,福堂的部位。福堂又分为内福堂,外福堂,有的将福德宫包含前额的天仓和下巴的地库在内,以观察福气和财气,所谓‘天地目临‘就是形容前额的天庭和下巴的地阔相朝,而又丰满无缺,前额左右的天仓和下巴左右的地库相朝,也是同样的丰满无缺,这个人的一生,五福俱备,寿长健康,财富丰盈,生活康宁,爱好道德,将来还能寿终正寝,死得很安详,我们中国人认为‘德备五福‘是很了不起的。 父母宫前额天左右的日月角,须要高圆明净,也就是微微的隆起而无偏斜,而气色要明润洁净,表示亲康宁,遗传良好,所谓头角峥嵘,应该是指日月角轩昂,父母的教育成功,所以他早岁就能出人地,也有些相书并不将父母宫列入,而以五狱三停整体为‘相貌宫‘,以为总括的论断。 方颡 fāngsǎng 方形的额头。古人认为富贵之相。 例句:“是岁,北汉以郭无为为谏议大夫,参议中书事。无为,安乐人。方颡鸟喙,杂学多闻,善谈辩。”(《续资治通鉴》) 丰额 fēngé 宽大的额头。旧时视为聪敏之相。 观眉知人术 观眉知人术 古相书论眉言:“眉为两目这华盖,实为一面威仪,乃日月之英华,主贤愚之辨别。”眉之重要性,亦不容忽视。眉,宜宽广清秀平长力上,对于粗浓逆乱凸出的眉,不是给人好印象的眉。眉毛疏而秀、平而阔、秀而长者性聪明;凸垂或低悬的眉毛遮盖着眼睛的,领悟力强,观察深刻,眉平直率,重实际;眉弯曲的人,敏感,爱美;眉毛粗浓的人,雄健、果敢、逞强;粗而浓,逆而乱者,性凶顽;眉中间相距极近的人,性暴躁、乘戾、心地狂莽狭窄;眉尾下者,性懦弱而悲观;眉尾朝上者,性格豪放而刚强。 古人曾将眉毛分力清秀眉、新月眉……等类,现将主要的、常见的分述如下: 1.清秀眉:配上丹凤眼,贵不可言。具有文才,爱情专一,是女孩择偶的好对象。 2.柳叶眉:这种人骨肉情疏,但对朋友却很情笃。 3.新月眉:纯情明朗快活,女人见有这种眉,温柔多情,是男土追求好对象。 4.八字眉:爱陷于悲观,且是个爱情不专的人。相法谓:“眉分八字,贪花柳。” 5.一字眉:这种人固执、独断、自尊心极强。 6.虎眉:性野,勇而无谋,果敢逞强。 7.鬼眉:眉毛粗而阔,人面兽心,占有欲特强。 8、间断眉:兄弟无缘,薄情,这是凶相。 9.交叉眉:眉毛交叉相错,贫贱伶丁之相,一定是倾家荡产的败家子。 10.旋螺眉:多智多疑,虚荣心强,易中途受挫。 太清神鉴 《太清神鉴》刘伯温编整 太清神鉴为明朝年间广为人知的一部相书,后为历代宫廷密藏。皇帝禁令不可外传,是各色相人高士梦寐以求的相学宝典。皇上钦点,断人贵贱,也以此书原理作为重要佐证。鉴从手纹、面相、骨骼等方面都加以详细分析。还有其它相书所没有涉及到的如:姿态、眼神、气血、语气、音调、卧姿和脚步的急缓等内容。 六卷(永乐大典本) 旧本题后周王朴撰。乃专论相法之书也。考朴事周世宗为枢密使。世宗用兵,所向克捷,朴之筹划为多。欧阳修《新五代史》,称朴为人明敏,多材质,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法,莫不通焉。薛居正《旧五代史》,亦渭朴多所该综,星纬声律,奠不毕殚。然皆不言其善于相法。且此书前有自序,称离林屋洞下山三载,编搜古今,集成此书。考朴家世东平,入仕中朝,游迹未尝一至江左,安得有隐居林屋山事?其为依托无疑。盖补以精通术数知名,故世所传奇异诡怪之事,往往皆归之于朴。如《玉铚默记》所载,朴与周世宗微行,中夜至五丈河旁,见火轮小儿,知来将代周,其事绝诞妄不可信。而小说家顾乐道之,宜作此书者亦假朴名以行矣。然其间所引各书篇目,大都皆宋以前本。其综核数理,剖析义蕴,亦多微中,疑亦出宋人,非后来术士之妄谈也。其书《宋史·艺文志》不载,诸家书目亦罕著录,惟《永乐大典》颇散见其文。虽间有缺脱,而掇拾排比,犹可得十之七八。谨裒辑成编,厘为六卷。朴之名则削而不题,以法其伪焉。 ——出《四库总目提要》 原序 至神无体妙,万物以为体。至道无方鼓,万物以为用。故浑沦未判,一气湛然,太极才分,三才备位,是以阴阳无私,顺万物之理以生之。天地无为辅,万物之性以成之。夫人生居天地之中,虽禀五行之英,为万物之秀者,其形未兆,其体未分,即夙具其美恶,蕴其吉凶。故其生也天地,岂容巧于其间哉。莫非顺其世,循其理,辅其自然而已。故夙积其善,则赋其形,美而福禄也。素积其恶,则流其质,凶而处夭贱,此其灼然可知,其确然不易也。是以古之贤圣,察其人,则观其形,观其形,则知其性,知其性,则尽知其心,则知其道,观形则善恶分,识性则吉凶显著。且伏羲日角,黄帝龙颜,舜目重曈,文王四乳,斯皆古之瑞相。见之间降之圣人也。其诸贤愚修短,犹岂得逃乎。故相论形神之术,自此而兴焉,其来极多,其论至冗,许负袁天纲,陶隐居李,淳风之後,不可胜计。然皆穷幽探颐得之,至妙其或紊乱,所说或异或同,至使学者不能贯於一致。余自稚岁,潜心於此,考古验今,无不徵效。遂特离林屋洞下山三载,偏搜古今,考之极玄者,集成一家之书,目之曰太清神鉴,以其至大至明,形无不鉴,至清至莹,象无不分,然未足夺天地赋形之机,亦可尽人之性形耳,谨序。 目录 原序提要太清神鉴六卷 原序 太清神鉴卷一说歌又歌相法妙诀神秘论成和子统论 大清神鉴卷二杂说上篇杂说中篇杂说下篇全书宝印上篇全书宝印下篇面部一百二十位二仪相应五岳四渎五官六府五行所生五脏所出五表所属之方五行相生歌五行相克歌四学堂位三辅学堂 太清神鉴卷三心术论论德死生论论神论神有馀论神不足论气大畜秘神气歌紫堂灵应补气歌气色法诀气色形状六神气色玄灵宝文色论四季气色形状青色出没青色吉凶歌黄色出没黄色吉凶歌赤色出没赤色吉凶歌白色出没白色吉凶歌黑色出没黑色吉凶歌紫色出没紫色吉凶歌论气色定生死诀 太清神鉴卷四形类五形论看形神体像论形不足论形有馀五音行部五短之形论声 太清神鉴卷五论骨肉论额部论头部枕头部论面部论眉部论眼部腰背法论论腰论背论腹论脐论四肢论手相掌纹手背纹爪部论足 太清神鉴卷六黑痣部男儿贵格两府格两制格正郎格员郎格男豪富三停五大八大五小八小六贱六极六恶男克子孙相无兄弟孤独无妻带杀格辨美恶有二十女子相女人九善女人九恶女人贤贵部女人贱恶部女富贵女贫贱妇人孤独 内文选示: 《太清神鉴》曰 眼露睛,唇皮蹇,男忧贼盗,女忧产难。若去寺观及出家,免得一身见八难。青色者,言唇气青黑,亦主弧贫 《太清神鉴》曰 六神气色: 一、青龙色:两眼黑白分明,神光红黄有彩射人,主升迁、进财、喜庆之事。 二、朱雀色:面上赤如檄丹,绕如?焰,昏如病惨。主有官非、口舌、惊扰之事。 三、腾蛇色:面上绵绵如灰土,精神昏浊,主忧惊、怪梦、家宅不安、不祥之事。 四、勾陈色:眼色混浊黑白不分。神光昏暗,眼下青晦,主负累、牵连之事。 五、白虎色:眼下白气闪闪,动而有白光,主丧亡、孝服之事。 六、玄武色:唇黑口黯,口旁左右黑气拂拂,主异性和小人相扰、失败和损财之事。 痣的学问 面相断吉凶是於每个人的眉、眼、耳、口、鼻。再配合其五行所属而可以论相,但部分人士的面上会生出痣,这样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现把面相分为25宫来研究痣的玄机。 天庭位:生痣是主为人清高,不过刑克老长辈。 中正位:痣主妨异性伴侣,但少年及晚年得志。 月角位:生痣是刑克母亲,体弱多病。 日角位:生痣是刑克父亲。 驿马位:见生痣,主可异乡发达,有利外出发展,但要小心交通安危或死於异地。 痣生於眉之上的福堂是主衣禄丰足,有长辈提携。 印堂位:的命宫生痣,是为宗教痣,对信仰有助,思想超脱,不过运程则受阻滞。 眉心中见痣是为犯火或水灾,且要小心手症及兄弟间刑克。 两眉头下都有痣是为官非,诉讼,牢狱受困之痣。天仓位见生痣,是为富豪痣,福寿。 奸门位生痣,是主夫运坏,婚姻难完美,伴侣多病痛。 泪堂位眼前头处见生痣,是为哭丧痣,主刑克伴侣兼子女。 痣生於眼下肚正中位是男女偷情标记,兼克儿女。 权骨生痣,主好争夺权,且会主事业破败。 山根位如有痣是主凶险,平日则多消化系统之症。 痣生於鼻头左右的鼻翼上是主破财贫穷,支出大。 眉与上眼睑间的田宅生痣,是为兴家创业,田园富足。 鼻梁位的年寿见痣,是身体衰弱,收益有阻,体力不足。 准头则鼻头处见有痣是名利双收,心怀大志。 鼻翼下的仙库生痣,也具有长寿之兆,衣食不错,但晚年疾病缠扰。 法令位生痣,近口两边线纹,主小心脚痛之症。 命门位生痣,是为意外之灾,但又为金榜题名,对功名利禄有助。 人中见痣是主子女见贵,不过与子女缘分会差。 水星旁边口角位生痣,是为好弄是非,但却有酒食缘。 上下唇生痣是食禄痣,多享受及美食之福。 承浆位见生痣是主对酒有品味,只要不犯水危,也可见长寿,优点主能担大任。 痣生於地库位主衣食丰厚,为人亦主聪明能干。 下巴的地阁位生痣,小心田产不安宁,且有心疾之危。 耳上见生痣,无论於轮或廓上,皆主是寿痣,聪明,果断。 耳珠见痣是长寿,安享富贵,心软,仁慈。 补充日期:2005-01-1609:58:27 眉毛上方会因受亲友连累而吃亏,财运不佳。 眉中有墨主聪明,才艺超群,富贵,且具有财运。但不论左右皆犯水险;男的手女的脚易受伤。眉中痣不宜露,露则破败。 山根有墨主短命,且可能犯罪,易犯火险,克夫,一生运气反覆。 奸门有墨色难之相,易犯官非,会经常腰痛。 鱼尾有墨色难之相,性生活随便,易犯官非。 年寿有墨会易患痔疮,痔瘤等。亦主兵死。 泪堂有墨会克夫克子,为子女\.\.\.(系统过滤)心辛劳或无缘,及眼浅容易流泪。 准头有墨主有色难,且须防突发事故。财运反覆,慎防刀死,通常下体亦会有。 命门有墨容易被火烧伤。 耳内有墨主寿,贤而多贵,男女皆吉。 耳珠有墨会离乡别井出外谋生,左边子缘好右边女缘好。亦主孝顺。 法令有墨不论左右都易犯水险,左克父右克母,男性的脚女性的手容易受伤。 人中有墨子孙运薄弱,或难有子女;女性生产时有困难。 鼻柱有墨主经济困苦,且须防色难。容易有腰骨痛病,女性有妇科病。背脊骨亦会有墨。 唇上有墨主多酒食,但须注意色难及饮食难。 唇边有墨虽有食神,但会招来与饮食有关的灾厄。下体亦会有。 官禄有墨跟双亲,上司及长辈皆无法和睦相处。 印堂有墨思考力差,生活无安定一生运程反覆。 田宅有墨家宅不安定,或经常搬屋。家庭不和,是属於破财之相。 地阁有墨居住经常变动,晚景生活不安定,少田产。 颧骨有墨恐怕会丧失社会的名誉及多破财,容易有车祸。 驿马有墨长期在外国或旅行时,须特别注意经常阻滞。 边城有墨长期在外国或旅行时,会遭遇灾难之相,有险遇。 承浆有墨会因饮食中毒而身亡。 补充日期:2005-01-1609:59:20 相学上,对于眉的演绎意象是谓为:山川之秀气,即是一种灵性的表征。例如左眉头谓“凌云”,右眉头称“紫气”是也。而古之圣贤亦藉由此种有形的显现,以及无形的灵动来绎意推演吾人的吉凶祸福之象意。 另外,眉毛中黑子(即“痣”)的论述,由于是属于“痣相”的范围,有其专有的理论与断验法则,在此仅就其大概言之。 《相理衡真》卷八: 黑痣总论 “夫痣者,苟山之生林木,地之出堆阜也。山有美质,则生善木,以头其季。地积污土,则长恶草,以禾其浊。又如璧玉之有瑕玷,是以吉者常少,恶者常多。故万物之理无所不然,人之质美则生痣奇异,以彰其善质;浊则生痣恶构,以表秉贱。” 凡黑痣生于头处者,多凶;生于隐处者,多吉;生于因者,皆不利也。痣炎黑者,其色黑如漆;痣之红者,其色红如朱,善痣也。带赤色者,主口舌,争竟;带白色者,主夏惊,刑厄;带黄色者,主遗亡,失脱。此义理之辨也。 大凡面部黑痣者,七星、五星,左富右贵;左眉主财,右眉主寿。诵堂、听堂、主聪明;子宫五、六七三台者,主贵子;其他皆不为贵也。自发际至地阁十三部位,并不宜有,若具纹痣,行跟至此,必大灾,破财,甚至死亡;如男女宫有,则损男女;夫妻宫有,则损夫妻;又仆宫有,则不得奴仆力,俱详载于后,宜熟玩之。 <痣斑纲提> “痣生得奇,反成洁玉之美。 斑出不异,且是白玉之瑕。 极目细谰,辨五色这有异。 用心番察,取一痣之独奇。” <痣诗五首> 之一: “面无恶志古人言,一句能评福祸门:果见频频生岳渎,不消魂处也消魂。” 之二: “面如璧玉痣如瑕,璧玉瑕生自不嘉;得得奇瑕成实物,痣圆妙处色朱砂。” 之三: “痣嫌露面最藏,露面无灾有祸殃;点点身中多吉兆,珠圆玉润不寻常。” 之四: “痣如黑漆并珠红,此子面间运亦通;最怕焦黄微白色,无拘男女害其中。” 之五: “恶痣生成不可医,纵然选得带微疵;劝群广积阴功好,玉洁冰清岂有亏。” 以上仅为有关痣斑论断资料这大概,至于深入的理论法则,待日后有缘容笔者别着专书专门来探讨这个问题。 再者,有关面部流年的论述,笔者于后有另辟章节专门讨论,所以对于关的部分内容,一并延入于后,还望请读者诸君见谅如是。——摘录《公笃相法》之相关资料—— 男女面痣图说 公笃曰。经云。面无善痣。一语已概括其大致矣。而紧要部位。亦不可不知也。然贵少钱多。凡痣宜隐藏则吉。露出则凶。古有额横七星。虽帝王亦凶危而奔驰。此创业者流也。其他不足言矣。黑红而高者为痣。红而平者为记。黑平者为斑。少年生活者为雀斑。则疾苦而夭。老年生者为寿斑。则福禄而寿。 或言关圣额有七星。其后亦遭凶亡。其不吉可知。未有言创业者。臆度耶。亦有实险耶。俟后查之。右识。 男女身痣图说 公笃曰。全身之痣。惟结喉一痣最凶。男女皆不得正命而死。或刀枪死。或恶疾死。或自缢产难而殒。富贵贫贱皆然。腰贤痣亦不好。男主弱疾夭寿。富贵之妇女。主私淫。常人则为娼妓奴仆等类。痣佳者。惟足心生正方贵。次则阴上。又次则脐之上下。又次则膝乳螺骨。其他则鲜验。 上应下口诀 额应膝上胸面前。耳应股肱轮肘边。目后须知乳兴腋。两颧多应少肋间眉头项上两相应。颏底生痣足下全。唇应阴囊或股际。印堂偏应心窝前。手应螺骨曲膝内。腮应足肚足指间。人中脐部或脐内。鼻应玉茎真果然。 补充日期:2005-01-1610:00:19 古人说:“面无善痣,方为贵”不是真的? 其实古人说,面上没有痣是个好相,但大多数人天生都有痣,痣黑色素,而是指突出的、长毛的痣,痣有分善恶,不同位置有不同影响! 长在不见光位置如耳垂、耳背、眼眉下、鼻头下缘、五官旁边,如眼袋、鼻两边、眉心、嘴唇下大小大如一粒米细细粒、鬼鬼祟祟颜色纯黑、全红(朱砂色)咖啡色、灰褐色、褐色。如果形状美观不规则,有碍观瞻,是不好的痣相。 1.大吉痣 痣又大又黑,非常好,无论男女,事业运佳,有财富,不愁衣食,不过要注意女性切忌事业心过强,可能会影婚姻。 2.是非痣 如果痣在眉上,近太阳穴位置有痣,表示多小人,易若是非,容易招惹口舌之争! 3.忌水痣 眼肚位置有痣,就是说你忌水,容易浸亲,游泳又难学得会!房屋更常受水患,即漏水、滴水困扰,另外因为位于子女宫,所以常要为子女\.\.\.(系统过滤)心(痣在眼头指长子女,眼尾为小儿女)。 4.劳碌痣 如果不幸有颗痣生在眼角垂直线及人中横线之相交点,表示会多劳苦、辛苦命、福荫较薄,而且脚易生病及遇水灾,不宜积福。 5.中毒痣 在下唇之下的阴暗位有痣,代表你容易受阴湿的损伤,尤其是容易中毒,所以不要太贪口福、痣的四周也不要乱贴东西! 6.魅力痣 很像玛丽莲梦露、辛迪克劳馥、巩俐的魅力痣,表示有福之余还非常妩媚,容易吸引异性,不过小心惹桃花。 7.泪痣 很多人都知道眼角下有痣不好,代表情绪化,感情用事,容易因此影事业,到时感情、事业两失落! 8.克妻痣 如果你老公两眼之间有痣,表示会影响妻子命运,尤其是身体,如果女人有,则指要忌水,不宜作水上活动,易有凶险! 9.旅行要小心痣 眼眉尾有痣,你旅行就要小心,因为有这粒痣代表你去旅行易有灾祸,不要忘记买重旅行保险! 不过,“凡事勿以一断之”,要视乎整体而定,如果痣真得很不顺眼,可以用化妆遮盖或找医生脱掉! 秦国 水银保尸身不腐 水银保尸身不腐秦始皇遗体至今保存完好? 10月初,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举行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我国秦汉史专家郭志坤对秦陵地宫内牵动亿万人神经的千古疑案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秦始皇遗体可能保存完好的观点。 秦始皇死后,初采降温之法,寻得水银之后再将遗体“洁身” 秦始皇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但有关秦始皇的传奇并没有随着他的离去而消失。2200年来骊山脚下那庞大的地下宫殿始终无人敢轻易打开,人们只能根据《史书》和科学常识对这位传奇人物作出主观的猜想。 郭志坤认为,从地点来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这里的七月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不像今人所想象的那么酷热难熬。从乘舆的设备来说,秦始皇的遗体放在輼凉车里,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冷藏车。另外秦王朝的核心高官胡亥、李斯、赵高当时个个都在场。郭志坤推测,秦始皇暴病而亡,他们会竭尽全力保存好遗体,以免失孝。而始皇身边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医术高超的御医夏无且,面对突发事件,他自会运用当时所掌握的杀菌防腐知识。 郭志坤认为,秦始皇死后,初采降温之法,寻得水银之后再将遗体“洁身”,以多层丝绸包扎起来,再浸泡在水银棺之中。从有关记载来看,水银是那个时代常用的防腐剂。炼丹术所生成的水银,是金属物质却呈液体状态,圆转流动,容易挥发,显得与寻常物质相异,怪异现象使得古人感到神奇。由于水银有杀毒灭菌之效,所以炼丹家认为服用水银这样“不败朽”的东西,可以使人的血肉之躯也同样“不败朽”。 二十世纪末,中国考古专家曾在秦陵地宫表面检测出大片强汞区域,其结论是,秦始皇陵地宫里隐藏着大量的水银。同时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有这样一段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推论,地宫中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所描绘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的估计至少有100吨的水银。郭志坤认为,在陵墓中使用水银,目的不仅是营造恢弘的气象,更有保护秦始皇遗体的意图,甚至可以利用硫化汞的有毒气体防止盗墓贼入侵。 赵高、胡亥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但是持不同看法的专家认为:秦陵地宫虽然没有被盗空,但是秦始皇也许只剩下一把尸骨了。其理由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正值酷暑,遗体不易保护;当时“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臭味,为了防止臭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这些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棺载輼凉车中……会暑,上輼车上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段清波认为“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司马迁的《史记》的真实性在历史上也是有定论的。所以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相关记载来看,秦始皇的遗体恐怕无法保存完好。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马王堆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2200多年前,100吨水银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同时,很多专家认为秦陵地宫中的山河湖海只是模型,并不会注入大量的水银。长期关注、研究兵马俑的建筑学家陈景元指出,水银的产量历来都是不高的,目前我国水银年产量不足千吨,2200多年前,100吨水银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如果存在大量水银,这里无疑是一个特大的汞污染源,历史上必然要有汞污染引起的病史资料,但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我们并没有发现相关线索。另外,秦陵地宫表面检测到的汞区域不排除周边汞排放污染的影响。这些污染源包括曾经紧挨着秦陵的陕西省缝纫机厂电镀车间的含汞废水、废气,附近农田使用的含汞农药,在骊山进行开山作业工程爆破中使用过的含汞起爆剂。 另外,从今天了解的中国汞矿分布看,以重庆南部及黔东北、湘西,即乌江附近地区,如酉阳、秀山、务川、铜仁、万山、新晃、凤凰等地最为集中。而当时川渝地区与关中地区交通并不方便,即使生产出大量的水银,长途运输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秦始皇33个子女下落不明 秦始皇33个子女下落不明 秦始皇有多少子女,秦始皇死后这些子女下落如何,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说清楚,见于史书有名可考的秦始皇子女只有长子扶苏,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四人。有史书说秦始皇有12个儿子,史书中还有秦始皇第10个女儿被杀的记载,这样看来,秦始皇至少有儿女二三十人。据专家考证,秦始皇共有子女33人。 秦始皇的33位子女,除胡亥在赵高、李斯合谋下篡得皇位,做了秦二世,其余32人皆死于非命。长子扶苏被篡改的遗诏赐死,胡复称帝后,怕其兄长不满而残酷杀戮他们,史书记载的有,将‘六公子戮死于杜‘,将十二公子杀戮于咸阳市。公子高准备逃跑,又恐家属被族,只好上书,请求为秦始皇殉葬,胡亥准其请求,公子将闾昆弟3人,被迫‘拔剑自则,胡亥不仅处死了他所有的哥哥,对其姐妹也不放过,史书记载:胡亥将‘十公主戮死于杜‘。就这样,胡亥为保住自己的皇垃,残酷地杀害了自己众多的兄长姐妹。 近年来,秦陵考古的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线索。1976午10月,在秦陵东侧上焦村附近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共17座,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其中8座,8座墓中各有一棺一停;其中7座墓中各有人骨一具,五男二女。一座墓中,棺内只有一把青铜剑,未有人骨。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棺中尸骨非常零乱,有的躯体与四肢相分离,有的头骨与躯干相分离,有的头骨上有箭头,这些现象表明墓主系非正常死亡。但同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墓中的随葬品非常丰富,计有金、银、铜、铁、陶、玉、蚌、贝、骨、漆器及丝绸残片二百余件,这种规格说明墓主人是有一定身份的。这些有一定身份而又遭到残酷杀害的墓主都葬在陵园附近,说明他们必然与陵园陪葬有关。这使人联想到被残酷杀害的秦始皇子女。 在发掘过程中,人们在墓坑里还发现了挖墓人烤火的遗迹。这说明当时天气很冷,这与胡亥诛杀诸公子的时令相吻合。因此,专家分析,这些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女,在发掘中还发现了两枚私印,一枚“荣禄”,出土于男性墓中;一枚印文为“阳滋”,出土于女姓墓中。如果惟断正确,则“荣禄”是秦始皇儿子的名字,“阳滋”是秦始皇女儿的名字。随着挖掘深人,人们将取得更多的证据,到时秦始皇子女下落之谜有可能被彻底解开。 地址:qinla.com/article/qinwenxian/239.html 秦始皇陵布局之谜 “文官俑”身上的尘埃尚未散尽,青铜仙鹤已翩然临世……屡有奇迹出现的秦始皇帝陵在7000多件兵马俑的“护卫”下,已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最新的考古勘探与研究表明,这个困扰人们多年的中国第一个帝王陵园的布局之谜已经解开。 专家认为,秦始皇陵园就象是一座设计规整建筑宏伟的都城,面积约2.13平方公里,整个陵园布局一目了然,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各各主次分明。 据新华网消息,早在40年前,考古工作者就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考古勘探,弄清了内外城的构造等,获得了一些基本数据。自上世纪70年代秦兵马俑发现以来,几代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园内外陆续勘探发掘了数百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址,600余处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墓,发掘出5万多件各类文物。但这个规模空前的陵园仍留下许多谜团。 “40年来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现在秦始皇陵园的布局基本清楚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秦陵考古专家袁仲一说。袁是1974年参加秦兵马俑考古发掘的第一代考古工作者,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秦陵考古研究工作。 他对记者说:‘秦始皇陵园,又名骊山园,南高北低,南北落差达85米,是一座南北大于东西的长方形陵园,陵园的城垣由内外两重构成,两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回’字型,其城墙总长约12公里,与西安的明代城墙长度相近。‘ 他说,陵园核心的核心是地宫。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对此,《史记》记载其‘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情虽然不清,但地宫之上确实存在一超出正常值数倍的强汞异常区。 其次是内城。内城是秦陵园的重点建设区,内城垣内的地面地下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的南半部较为密集。地下宫城、寝殿及车马仪仗、仓储等众多的陪葬坑均在内城的南半部。内城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附属建筑区,东区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这种布局清晰地说明:内城南部为重点区,北部为附属区。而南北两部设施的内涵,均属于宫廷的范围。 再次是外城,即内外城垣之间的外廓城部分。根据考古资料,其西区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曲尺形大型马厩坑、31座珍禽异兽坑、48座后宫人员的陪葬墓、三组四合院式的园寺吏舍建筑基址。东区的南部有一大型陪葬坑,试掘方内出土了大批石铠甲及少数车马器,而‘百戏?quot;坑则在其南侧不远处。其南、北两区目前尚未发现遗迹、遗物。这种布局说明外廓城的西区是重点区,其内涵为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其与内城相比,则显然居于附属地位。 最后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区。其东边除了众所周知的秦兵马俑坑外,还有98座小型马厩坑及众多陪葬墓。其西边则有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砖瓦窑址和打石场等。其北边发现有藏有禽兽肢体及鳖的仓储坑、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及郦邑建筑遗址。其南边靠近骊山则有一宽约40米的防洪堤。 秦陵考古勘探队队长段清波说:‘经过两千余年的历史风雨,除了封土和南部的内城垣仍有局部残留之外,秦始皇陵园的建筑几近荡然无存。经对东边的内外城门及其附属遗址和其它几处城门基址、城垣等进行勘探发掘,发现东西两边的内外城门皆为院落式建筑,并伴有三出阙式建筑。而尤其重要的是,陵园的内城垣是内外两面皆有回廊的回廊式城垣,其四角也各有角楼?quot; 由于秦始皇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秦始皇陵的过渡性与复杂性常常出人意料。秦始皇陵不仅在中国陵寝史上首设陵邑、建寝殿便殿,并首开大规模修建陪葬坑之风气。同时,秦始皇陵也与秦国历代王陵的建制有所不同,而且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发现皇后陵。 对此,袁仲一认为,按照‘事死如事生‘观念、陵城‘若都邑‘旧制和‘皇权至高无上‘新规建设的秦始皇陵园,‘其陵园布局已基本清楚,虽然考古勘探与发掘往往让人惊奇不已,但又在意料之中‘。(李勇冯国) 秦始皇地宫被盗的传说 秦始皇陵的收尾工程尚在进行之际,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关东各地纷纷响应。由周文率领的一支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不久便打到戏水附近,(戏水位于陵园东北的新丰镇附近)距陵园不足10华里。这时数十万修陵人员只好遵命放弃未完成的陵园工程,跟着少府令章邯阻击起义军,摇摇欲坠的秦王朝在掐扎中维持了不足一年的时间便告覆灭。随着秦王朝的覆灭,秦始皇陵的厄运也就降临了。 最早光顾秦始皇陵园的是楚霸王项羽。关于项羽盗掘秦陵的情节和盗掘程度史书记载不尽相同,甚至前后出入较大。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掘始皇陵一事是极其严谨的。在他所有涉及陵园的记载中只字未提项羽近代陵一事。只是在刘邦与项羽在战前对骂时,刘邦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其中一条就是‘掘始皇帝冢‘。此话出自项羽的对手刘邦之口,是否确有其事连司马迁撰写《史记》时也无法断言,只好客观地永远了刘邦的原话。后来班固在《汉书》记载此事时也是比较慎重的,‘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大师至其下矣。项籍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球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紧闭之祸,岂不哀哉‘。班固这段话同样也不是他本人的发明,这段话出自汉成帝的大臣刘向安下心来的上谏书中。当年汉成帝营造延陵,不久又改变计划营造昌陵,‘营起昌陵,数年不成,复还归延陵,制度泰奢。‘面对成几次改变陵址,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刘向劝谏成帝应当薄葬,反对厚葬。他在谏书中既列举了薄葬典型又谈到厚葬的恶果,其中秦始皇就是他着重叙述的一个厚葬的例子。作为一篇论说文的谏书,作者的主观动机及感情色彩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例未毕完全确切。即使如此作者对项羽盗掘始皇陵的记述也是有分寸的。项羽只是‘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数年之间,外项籍之为,内离牧之祝。‘可见刘向的谏书中谈到项羽焚烧地面上的宫宇宫室,并没有断言项羽盗掘秦陵。总之从《史记》、《汉书》这些原始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结论:项羽带兵挖过始皇陵。总之从《史记》、《汉书》这些原始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结论:项羽光顾始皇陵,纵火焚烧了陵的园的‘宫室营宇‘,但无法断言项羽带兵挖过始皇陵。然而到了北魏时期郦道元作《水经注·渭水》时,他的记载与《史记》、《汉书》就不大相同了。他这样写道:‘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作物不能窜,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其实这段记载的内容一部分来自《汉书》,始牧羊人寻羊烧之;而另一部分则空无一人不同于《汉书》,如‘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显然郦道元的记载做了人为的发挥,字里行间充满了虚张色彩。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距秦亡一百多年,《汉书》作者班固别具匠心秦亡二百年,郦道元具秦亡四百多年,按理具秦朝时间愈近记载应当愈细。可是司马迁只是通过刘邦之口,以‘掘始皇帝冢‘一笔带过;班固也是通过刘向之口,说项羽‘焚其宫室、营宇‘。可见这两位史学大师对于项羽是否盗掘秦陵一事,态度十分慎重,未置可否。然而后来的记载则肯定的说:‘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这里连挖墓的人数、挖出的东西运了多少天都记载的一清二楚。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郦道元的依据何在?另外,《汉书》及《水经注》中牧儿烧其地宫的说法恐怕也不足为信。 秦始皇接见过外星人? 《拾遗记》卷四一记载道:“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他们还掌握着惊人的高效能源,若用于夜间照明,只需“状如粟”的一粒,便能“辉映一堂”。倘丢于小河溪之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这些“宛渠之民”究竟是何许人?秦始皇认为:“此神人也”。那么,天地间真有神人吗?古往今来,众多的学者对这一记载百思不得其解。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用外星来客的观点对这一记载进行了解释: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来到地球并安下基地,称为宛渠国,对地球进行科学考察。这群外星人活动于占地表面积2/3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论波舟”作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日行万里。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飞碟(UFO)。这些人“两目如电,耳出于项间,颜如童稚。”他们注意观察人类世界,一有新的动向.哪怕“去10万里”也要“奔而往视之”。他们对洪荒时代的地球“了如亲睹”。对“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之类事情甚为关心,曾赶到现场考察,结果看见“三鼎已成”。他们对中国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生产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视”。万里长城上也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身影。 外星人光临地球的传说,中外都有记载。而《拾遗记》尤为独特,记载了外星人与当时地球上称雄一方的秦始皇进行友好接触的情况,留下了比较古老的原始记录。有些学者对这种解释提出异议,表示难以接受。目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解释尚无定论。秦始皇接见的是谁呢?这个问题已成为一个学术界的谜。 兵马俑因何酷似今人? 兵马俑囊括所有中国人的脸? 最近一家杂志在制作陕西兵马俑专辑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雕刻于两千年前的兵马俑的“长相”,居然和今天的许多影视明星惊人的相似。 据该杂志人士说,“我们开始只想拍一些和秦俑脸相像的现代人的脸,因此我们拍摄了大量秦俑的头像和陕西人的脸,后来我们发现,我们编辑部中很多人都很像这些秦俑头像,甚至只要你眼力够好,你就可以从中找寻到一些明星的脸,让人惊叹秦俑雕刻的生动和精湛。” 这些兵马俑当中,有的脸型狭长,凝神沉思,很像是陕西籍演员马跃;有的浓眉大眼,粗犷豪放,简直就是电视剧《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的扮演者赵小锐的“翻版”;而有的则小眉小眼,活像演员刘亚津;有的则神清气朗,英气逼人,眉宇之间神似演员陈道明(见配图)。 这真是个有趣的发现!人们仔细寻找果然发现:几乎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容貌,都能在古老的兵马俑当中找到“模子”。 难道说两千年前秦朝的能工巧匠能掐会算,早早为中华后人绘制好了百变不离其宗的“脸谱”?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是否真的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之大概,不外八格。 就这个有趣的发现,记者随即采访了著名兵马俑研究专家袁仲一先生。 袁仲一先生1963年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曾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现任该馆名誉馆长、秦俑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对兵马俑的研究十分深入,著有《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等多部学术著作。 “这个发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体现了老祖宗伟大的艺术观察力、概括能力,以及高超的表现手法。”袁仲一说,“兵马俑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其中,为我们公认的是,兵马俑造型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基本涵盖了中国人脸型的基本特征。虽然细节各不相同,但是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用一句文言概括就是,相之大概,不外八格。” 作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文物考古者对兵马俑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兵马俑的面型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研究人员总结出兵马俑造型特别是脸型总共有八种类型。分别是: “国”字型。面庞长方形,阔额宽腮,高颧骨,下巴浑厚。 “用”字型。和“国”字型近似。面庞亦为长方形,但面颊及下巴较国字形脸宽扁。 “田”字型。近似方形的圆形脸。 “目”字型。脸形窄长,五官较小。 “甲”字形。上宽下窄,面形轮廓像是“甲”字形。一般称为瓜子脸。“申”字形。颧骨部分比较宽,脸的上下两部比较窄狭。圆润的额头,丰硕的面颊,高高的颧骨,尖长的下巴。 “由”字形。面庞较长,窄额,宽腮,下巴肥硕。此外还有“蛋”字形脸。 地址:qinla.com/article/qinlvyou/231.html 秦始皇陵发现地下“国库” 负责秦始皇陵考古工作的科学家们说,中国第一代封建君王秦始皇可能与其地下“国库”被埋葬在一起。 考古专家在对秦始皇陵进行核磁扫描后发现,在秦始皇尚未被开启的墓穴中存有大量古钱币。 位于中国古都西安附近的秦始皇陵,因为在1976年出土了8,000件近乎真人大小的陶制兵马俑而闻名于世。 据信,这位于公元前221-210年在位的古代中国帝王,可能在他生前的几十年间就开始动工为自己修建规模空前的巨型墓穴。 沉睡千年 由于担心挖掘工作会破坏埋藏在墓穴内的宝藏,考古学家们目前尚未启动开掘工作。 据中国官方消息报道,通过对墓葬区域的核磁扫描,中德双方的考古学家不但清楚地掌握了墓穴的结构,还发现了被埋藏在地下的大量古钱币。 报道援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佩策特的话说,这些被埋藏在墓穴里的古币很有可能是秦始皇时期的地下“国库”。这一时期的古钱币大部分可能是铜币,但也会有少部分银币。 但佩策特同时指出,在考古学家没有发现古币保护的理想方法之前,不应进行发掘工作。 他说,“有些时候,挖掘就意味着毁坏。我们不应出于好奇就开棺掘墓,如果这些宝藏在地下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就让我们先不要去惊扰它们的千年沉睡吧。” 陵墓内果真有飞雁吗? 秦地宫内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千百年来由此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地宫飞雁就是一个十分迷人的传说。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日月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这个神奇的传说有没有历史依据?近年来有的学者著文指出:‘这虽然是个传说故事,但说明秦陵内的文物曾经流失于外,并且远达云南以南。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飞翔,直飞到宋国的城上。几百年后,秦国的工匠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是可信的。”(武伯纶、张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么,这个传说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 在中国这个历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国度内,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在中国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然而,金属飞雁的可信程度确实令国人捏把汗。假若你仔细推敲一番,立即就会看出这个传说的破绽之处。试想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并不象放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后者由于质量轻,它借助于自然界的风力就可以在空中飞翔,然而对于一个金属物体来说,它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的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这个基本的难题也无法解决。2200年前的中国何以能解决金属物体的飞行动力问题呢?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当项羽打开地宫的墓道时,这个自动飞翔的金雁又沿着地宫的墓道顺利地飞出地面,然后又越过秦陵南侧数千米高的山峰飞往遥远的南方。如果这个奇闻不是闲聊文人编造出来的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说秦陵金属飞雁的传说没有丝毫的可能性,具有现代科技意识的中国人切勿轻信这个传说了。 金雁传说的辨误问题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进一步来说古代文人编造的这个传说故事在历史文献上有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呢?笔者查阅了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发现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一句:‘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又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地宫被盗的传说 秦始皇陵的收尾工程尚在进行之际,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关东各地纷纷响应。由周文率领的一支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不久便打到戏水附近,(戏水位于陵园东北的新丰镇附近)距陵园不足10华里。这时数十万修陵人员只好遵命放弃未完成的陵园工程,跟着少府令章邯阻击起义军,摇摇欲坠的秦王朝在掐扎中维持了不足一年的时间便告覆灭。随着秦王朝的覆灭,秦始皇陵的厄运也就降临了。 最早光顾秦始皇陵园的是楚霸王项羽。关于项羽盗掘秦陵的情节和盗掘程度史书记载不尽相同,甚至前后出入较大。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掘始皇陵一事是极其严谨的。在他所有涉及陵园的记载中只字未提项羽近代陵一事。只是在刘邦与项羽在战前对骂时,刘邦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其中一条就是‘掘始皇帝冢‘。此话出自项羽的对手刘邦之口,是否确有其事连司马迁撰写《史记》时也无法断言,只好客观地永远了刘邦的原话。后来班固在《汉书》记载此事时也是比较慎重的,‘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大师至其下矣。项籍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球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紧闭之祸,岂不哀哉‘。班固这段话同样也不是他本人的发明,这段话出自汉成帝的大臣刘向安下心来的上谏书中。当年汉成帝营造延陵,不久又改变计划营造昌陵,‘营起昌陵,数年不成,复还归延陵,制度泰奢。‘面对成几次改变陵址,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刘向劝谏成帝应当薄葬,反对厚葬。他在谏书中既列举了薄葬典型又谈到厚葬的恶果,其中秦始皇就是他着重叙述的一个厚葬的例子。作为一篇论说文的谏书,作者的主观动机及感情色彩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例未毕完全确切。即使如此作者对项羽盗掘始皇陵的记述也是有分寸的。项羽只是‘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数年之间,外项籍之为,内离牧之祝。‘可见刘向的谏书中谈到项羽焚烧地面上的宫宇宫室,并没有断言项羽盗掘秦陵。总之从《史记》、《汉书》这些原始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结论:项羽带兵挖过始皇陵。总之从《史记》、《汉书》这些原始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结论:项羽光顾始皇陵,纵火焚烧了陵的园的‘宫室营宇‘,但无法断言项羽带兵挖过始皇陵。然而到了北魏时期郦道元作《水经注·渭水》时,他的记载与《史记》、《汉书》就不大相同了。他这样写道:‘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作物不能窜,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其实这段记载的内容一部分来自《汉书》,始牧羊人寻羊烧之;而另一部分则空无一人不同于《汉书》,如‘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显然郦道元的记载做了人为的发挥,字里行间充满了虚张色彩。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距秦亡一百多年,《汉书》作者班固别具匠心秦亡二百年,郦道元具秦亡四百多年,按理具秦朝时间愈近记载应当愈细。可是司马迁只是通过刘邦之口,以‘掘始皇帝冢‘一笔带过;班固也是通过刘向之口,说项羽‘焚其宫室、营宇‘。可见这两位史学大师对于项羽是否盗掘秦陵一事,态度十分慎重,未置可否。然而后来的记载则肯定的说:‘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这里连挖墓的人数、挖出的东西运了多少天都记载的一清二楚。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郦道元的依据何在?另外,《汉书》及《水经注》中牧儿烧其地宫的说法恐怕也不足为信。 秦始皇身形猥琐,还是高大威猛? 待解之谜:秦始皇身形猥琐,还是高大威猛? “塌鼻梁、鸡胸、气管炎、身患软骨病。”在中国史学鼻祖西汉人司马迁的笔下,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皇朝的大帝秦始皇就是这副模样;中央电视台投资1800万元拍摄历史剧《秦始皇》将于今年2月封镜,剧中始皇帝由硬派小生张丰毅担纲。在剧作者眼里,历史人物永远可以“戏说”,但在研究者眼里,历史毕竟真实发生过,用科学的推理方法逼近真相,会让我们获得许多意外的发现。 秦始皇是英武潇洒还是身形猥琐 在《秦始皇本纪》中尉缭说,“秦王为人,峰准,长目,挚鸟膺,挚,豺声”郭沫若据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准就是马鞍鼻,挚鸟膺就是现代医学的“鸡胸”,豺声表明气管炎;其胸形、鼻形变异与气管炎常发显示他是个软骨病患者。影片《荆轲刺秦》中由李雪健扮演的秦始皇给观众留下了一个身形猥琐、身体孱弱的形象,但很多观众都不认可。史学界大部分专家认为秦始皇是一个英武潇洒,相貌堂堂的人。翦伯赞先生曾推断,秦始皇的相貌应是相当漂亮的。清华大学工艺美院杜老师告诉记者,秦始皇出生在秦地属西北人,应是典型的西北大汉,高大魁梧,相貌堂堂。那么,秦始皇到底是英武潇洒还是身形猥琐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凯教授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看到的秦始皇像是现代人根据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推演出来的。当记者问及,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画了从西汉到隋朝的十三位帝王的画像,有开国帝王,也有亡国之君,却惟独没有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画像时,杜老师说,自西汉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各朝代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秦始皇在历史上焚书坑儒,极端反对儒家思想,历代一直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这可能是阎立本没有画秦始皇像的原因。 那么后人推演秦始皇的画像有什么依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介绍,《历代帝王图》中凡开国之君都被画得威武刚毅,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后人也难以跑出这个模式。很有可能根据晋武帝司马炎的画像推演出秦始皇挺腰站立,嘴角紧闭,双目有神的样子。 杜教授还告诉记者,把历代开国帝王都画成方脸、高鼻、垂耳,生来一副帝王相,这带有迷信色彩。画像只是一件艺术的真实,而并不是还一个人的真实面目。特别是帝王像,包含了画像者的个人想象力和艺术概括力,还反映出一个时代对这个帝王的褒贬评价。 特定的情感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像秦始皇这样有非凡帝王经历的人,不论身材威武还是身形猥琐,在五官表情上肯定有他的特殊之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晁福林认为,伟人也并非全是潇洒之人,关于秦始皇的相貌记载不多,这给文学作品和影视创作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铭洽说,秦始皇今天谁也没有见过,影视作品塑造人物更要注意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其内在性格的外化。根据秦始皇的种种性格分析,我想秦始皇的相貌应该是身材瘦一点,眼睛深一点,眉毛长一点,鼻梁高一点,腮帮突出一点。 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家洲认为,尉缭当时这么说秦始皇不是纯客观的,带有恶意的夸张。因此郭沫若推断秦始皇有生理缺陷是不可靠的。 司马迁真的私改历史吗? 众所周知,秦始皇姓赵,史学界有关专家认为,秦始皇生于正月,故起名为正,古代通政,因此写作政。至于为什么姓赵,有人指出秦始皇出生在赵国,古代有以出生地为姓的习俗。晁福林教授说,古代的姓氏很复杂,姓和氏不一样。秦始皇为什么会姓赵,是因为赵姓与嬴姓是同一宗,赵姓是嬴姓的一个分支。 秦始皇不仅有赵姓之说,还有人认为他姓吕。秦始皇又怎么会姓吕?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牵连到秦始皇的身世问题。 据《史记》记载,嬴政的父亲子楚在赵国做人质时,当时赵国的政治投机商吕不韦钻了秦国宫廷的大空子。吕不韦与子楚密谋,由吕上下活动,竭力促成子楚成为秦国的太子。并想方设法让子楚与怀有自己骨肉的歌舞女赵姬结合。赵姬生下嬴政后自然成了子楚夫人。子楚坐了3年王位,便死掉了。 北师大历史系教授晁福林说,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尽管有许多人对《史记》中的记载产生过质疑,但没有强有力的论据可以推翻司马迁的说法。所以,我们不得不同意司马迁的观点。 孙家洲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史记》虽然具有文学色彩,但它并不移花接木。《史记》记载,(赵姬)至大期时,生子政。期,古音为ji,即一周年。就是说子楚娶了赵姬一年后,赵姬才生嬴政。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样的话,嬴政是子楚所生,还有什么问题。 秦始皇果真是私生子?由于年代久远,事实已无法查实,但也有专家对《史记》关于始皇的记录提出质疑。在这部史书中,秦始皇的形象始终不怎么样。司马迁因祸遭到残酷的宫刑,在他的笔下,历代酷吏、暴君多少被涂上不良的墨迹,“也不能排除,司马迁在记录秦始皇时,因反感而夸大其辞。”这位专家说。 秦始皇与他身边的女人 据悉,中央电视台正在拍摄的“全本”《秦始皇》,与秦始皇有情感关系的4个女子分别是赵姬、黎姜、阿若、敏代。秦始皇嬴政是否真是一个铁胆柔情男儿汉? 据历史记载,赵姬,秦始皇的母亲,是与秦嬴政联系最为紧密的女人。她与吕不韦生下了嬴政,并瞒过了子楚。嬴政即位后,赵姬成为太后,吕不韦拜为相国,继续淫,乱不止。后来,她又与他人通,奸,并生有二子。嬴政得知此事后,无情地将母亲赶出家门。秦国大臣纷纷劝谏,可他根本听不进去。并下一道骇人的命令凡就此事劝谏者格杀勿论!但群臣仍继续进谏,秦王连声喊杀,前后共杀27名大臣,尸体高垒于城门之下。 但自从茅焦冒死进谏之后,得知将母后驱出家门有百害而无一利时,秦始皇亲自将太后迎回咸阳。可赵姬却变本加厉地放纵情欲,给嬴政带来无地自容的耻辱。他恨他的母亲,以至他会毫不顾忌母子亲情,又将其逐出家门,幽禁宫中。由此秦王对淫有一种特殊的憎恶感。他曾竭力表彰巴蜀寡妇轻富贵而不,淫的贞洁操守。这种女性才是他理想的母亲形象。 在电影《荆轲刺秦王》中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就是由巩俐扮演的赵女。赵女儿时,与在秦国做人质的嬴政青梅竹马。后来随嬴政回到秦国。不料为了给嬴政攻打燕国找借口,到燕国寻找刺客,却爱上荆轲。电视剧《秦始皇与阿房女》中也演绎了一段嬴政与阿房女的生死恋。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故事虽然美丽,但都是虚构的。史料并没有诸如此类的记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彭卫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六国的妃嫔全押送到秦国。除此之外,并没有详细的后宫记载,关于秦始皇的个人感情就没有了。 秦始皇仅仅是一个暴君吗 历代,一直都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弑父驱母”、“焚书坑儒”都是揭露秦始皇“凶狠残暴”的有力证据。难道秦始皇真的那么残暴吗? 孙家洲教授告诉记者,跟每个人一样,秦始皇的性格也是复杂的。他的残暴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当时封建专制的需要。但是生性残暴是秦始皇最大的缺点,这跟他年幼时的经历、身世有关。 晁福林认为,秦始皇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残暴。有些事情的确另有隐情。“弑父驱母”,并非出自他的本意。顾惜骨肉亲情,就只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胁。在这件事情上恰恰表现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始皇是一个很记仇的人。当年,年幼的秦始皇与其母在赵国为了躲避追杀,东躲西藏,寄人篱下,食居不安,受人欺侮,被人轻视,忍气吞声地过日子。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成了秦王。在赵国受气的经历是其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报仇的心理压抑了20多年,就变得无以复加了。当秦始皇攻灭赵国,再次回到邯郸,把曾经同其母亲家有仇的人统统抓起来,全部活埋,以此来泄当年之恨。让赵国人看看以前的小逃犯是怎样成为他们今日的命运的主宰者,这似乎也通常理。 但据史学家证实,嬴政攻打赵国邯郸时确实活埋了一些当年在赵国结下仇怨的人,但大规模地活埋儿童的残忍场面有些夸大了。“这不能说明秦始皇心胸狭隘,要说心胸狭隘,当年项羽攻到咸阳杀人数十万,火烧阿房宫,也有报复心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彭卫生如此解释。 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 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朝的创立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设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近五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体系。其政治实践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盛赞为“千古英雄”、“千古一帝”。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独创体制的封建君主,统一天下后却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寻神仙、求仙药的活动中。为此,他巡游全国、北击匈奴、坑杀儒士、兴建宫室,不惜一切手段企图长生不死,以至最后死在了巡游求 仙的途中。秦始皇的求仙活动对秦王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为什么会对成仙不死之道如此虔诚、神往、至死不悟呢?毫无疑问,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多种原因,其中既包括社会的、政治的,也包括个人的因素。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解开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千古之谜。 一、社会因素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地铭刻着时代的烙印。秦始皇的求仙活动自然也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的影响,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1.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神仙思想起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西方的羌族很早就有了肉体毁尽、灵魂永生的观念。后来这一思想东渐并流寓于齐地,与齐地的肉体不死、灵肉并生的观念相结合,演变成纯粹的肉体不死的神仙思想。神仙的老家在西方,今甘肃、新疆一带,正是古代羌族的居地。西北黄土高原的人民在远古时期就有神仙住在昆仑山上的传说。《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记载着传说中西方的不死民、不死树、不死药等。周穆王西游,见到过西王母,竟流连忘返。可见在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的神仙学说是有着广泛影响的。 秦国虽然起源于东夷,“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但是他们长期居住在西北,在羌的包围之中成长和强大起来,因此他们已相当羌戎化了。传说中秦的先人造父曾经在周穆王西游时为之驾车,自然,穆王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也会在秦地广为流传,对秦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斯维至先生认为,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中,很多方面反映了羌人灵魂不灭的思想及其他羌戎文化的特点。据《史记》的记载,秦国历代国王也都有迷信神灵、祭祀神鬼的传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秦始皇,自然会在内心深处受到神仙学说的影响。 2.方士文化的推波助澜。 在战国秦朝时期,鼓吹神仙学说最积极的阶层是方士。他们大力宣扬海外有三神山,上有黄金、白银砌成的宫殿和纯白色的禽兽,仙人们就居住在那里。他们有不死之药,因而可以永远逍遥自在。仙人不与普通人往来,方士们自称他们掌握着神奇的办法——方术,利用方术就可以见到神仙,并从神仙那里求得不死之药。方士们还宣扬他们收藏着一些秘方,用这些秘方可以炼成仙丹,常人无论是吃了仙药还是仙丹,都可以成为仙人。 成了仙人就可以使天生肉体的生命无限延长,并永享快乐,因此这一学说对世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那些饱尝荣华富贵之乐的王侯,更是被方士们的神仙学说迷住了心窍。《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去寻找不死之药,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但统治者们仍乐此不疲。秦始皇征服六国后,自己也很快被神仙学说所征服。方士们对仙山、仙境活灵活现的描述,对仙人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而又长生不死的生活的深情赞美,都令秦始皇心慕神往、沉迷于此而深信不疑。几次巡游全国,秦始皇所到之处,方士们无不闻风而动,云起雾和,使他进一步处于方士文化的笼罩之中。秦始皇笃信方术,反过来又刺激了神仙学说的发展,使求仙之风愈演愈炽,蔚为高潮,成为秦始皇苦苦追求成仙之道的社会基础。 3.海市蜃楼的诱惑。 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治时代,神仙学说由西方向东方迁移,燕齐滨海之地成为方士文化的中心,这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琅琊、芝罘等地濒临渤海,波涛拍岸,景色壮观,常有海市蜃楼出现。方士们盛传:“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引风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这种美妙异常的景观,显然就是对海市蜃楼现象的生动描绘。由于大批方士对三神山的一再渲染,无疑会使秦始皇信以为真。为求仙药,他几次亲自到琅琊、芝罘等地巡游,并曾长时间停留,想必应该亲眼看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对海市蜃楼那可望而不可及、神奇莫测的变幻,云气缭绕、宫室辉煌的景观,在当时科学文化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下,只能解释成神山仙境。这自然更使秦始皇对神仙学说信之如神,更加激发了他求取仙药的决心和热情。 二、政治因素 秦始皇信奉神仙学说,除了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及人们认识水平的影响外,还与他所处的政治地位、政治环境有极大关系。 1.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产物。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他以气吞山河的气魄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由于秦始皇的权力是登峰造极、无所限制的,群臣们对他的任何想法只能是迎合,很难提出异议。因此,他渴望成仙的愿望也在不断受到周围的支持和赞同。没有当头棒喝,自然很难迷途知返。由于陶醉于战争的胜利、统一的成功、无限的权威,使在臣僚们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中的秦始皇更加忘乎所以。既然自己所取得的功业是“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的”,那么自己的寿命也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别人没有达到的求仙愿望,自己当然也应该达到。在专制主义的文化背景下,秦始皇自我陶醉、惟我独尊、惟我独是,什么历史经验、自然规律、生命周期,他都完全抛置脑后,很容易做起了权威无限、生命无限的美梦。 2.安邦定国的需要。 秦皇朝的建立,使秦始皇获得了政治上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功。同时,秦朝政权也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压力。由于统一后,秦始皇没有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反而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挥霍无度,搞得天下怨声载道。特别是到秦始皇晚年,人民的各种反抗活动此伏彼起,接连不断;六国旧贵族也乘势而动,企图东山再起。秦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而作为一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专制君主,秦始皇认为自己有能力统一天下,就有能力和责任治理好天下。他不相信别人能把秦帝国从动荡中稳定下来,更不情愿把一个危机四伏的秦帝国交给后人。为了治理好国家,他需要时间,需要长寿甚至长生,而求仙活动恰恰能虚幻地满足他的这种政治和心理需要,因此,他对求仙活动的热情和执着也就不难理解了。 3.接班人的困扰。 秦始皇晚年在醉心于求仙之道的同时,思想始终处于矛盾之中。求仙活动的一次次失败,使他不得不想到了死。而在接班人的选定上,又始终难作取舍。尽管希望“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无穷。”但选谁为二世,却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秦始皇有子20余人,史书中记载较多的只有长子扶苏和少子胡亥,这两人也当是秦始皇诸子中最有能力、最有地位、最有可能的皇位继承者。扶苏身为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百姓闻之贤”。但是他在治国方略上却与其父有很大的不同。秦始皇专断严酷,主张以法治国;而扶苏却对儒家学说情有独钟,主张以仁德治国。秦始皇坑杀儒生,扶苏直言劝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惟上察之。”秦始皇大为恼怒,把他赶出首都,“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以扶苏的地位、能力、威望来说,都应该是最佳的皇位继承人,对此,秦始皇也非常清楚。但他并不希望把权位传给一个与自己的治国之道并不相同的人。因此,传位扶苏,似乎是大势所趋,秦始皇却并不心甘情愿。 少子胡亥最得秦始皇喜爱,但这种喜爱更多的是老年人固有的疼爱幼子的心理作用。胡亥“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也曾跟赵高学习法律。他表面木讷而内心狠毒,在秦帝国无尺寸之功。让胡亥少年继位,群臣未必畏服。传位于他,自然也难使秦始皇放心。对有才干、得人心的长子和钟爱的幼子尚且如此,其他诸子自不待言。找不到一位让自己放心满意的继承者,而秦朝的一系列暴政又搅得天下不安,社会危机十分严重,秦始皇为其接班人面临的严峻局面而忧心忡忡。以秦始皇的性格,他决不甘心把一个动荡的江山传到一个不满意的接班人手中。为了使国家基础坚如磐石,他深感必须长寿。这样看来,无休止地寻求不死之药,不仅是一种个人愿望,而且已经成了秦帝国的政治需要了。 三、个性因素 秦始皇的求仙活动,除了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外,还与他贪婪自负的个性息息相关。统一全国后,他“意得欲从”,人力所能做到的好事他都有了。正如丘琼山所说:“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惟不可必得志者,寿耳。”特殊的经历、自负的性格和无限的欲望,都导致他对求仙的兴趣超出了常人。 1.身体状况、复杂经历的缘故。 对于秦始皇的身体状况,尉缭有一段描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有学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蜂准、挚鸟膺,豺声’都是生理的缺陷,特别是‘挚鸟鹰’,即今医学上所说的鸡胸,是软骨病的一种特征。‘蜂准’应该是马鞍鼻,‘豺声’表明有气管炎。”可见,秦始皇从少年时起就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身体素质极差。登上王位后,为了实现统一大业,他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统一天下后,又骄奢淫逸,纵欲无度,使多病的身体过早地衰落下来。可以说,由于疾病缠身和无节制地消耗,秦始皇的身体非常虚弱,使他不得不经常面对和思考生死问题,力图寻求摆脱死亡威胁的途径,这也是他长期迷恋和相信神仙学说的基础。 秦始皇13岁登上王位,面对的却是大权旁落的局面。丞相“仲父”吕不韦把持朝政,生母又与假宦官私通,秦始皇与他们有着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矛盾。经过激烈斗争,铲除了吕不韦、假宦官的势力,才把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但他仍然面对六国残余势力和敌对势力的暗杀活动。荆轲刺秦王、张良博浪锥击,逢盗兰池……面对政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行为,更激起了秦始皇的好胜之心,坚定了他一定要找到一种生长不死办法的思想,而求仙活动恰恰迎合了这一心理,自然使他紧抓不放。 2.私欲的无限膨胀。 为了夺取天下,统一六国,早年的秦始皇积极进取,礼贤下士,办事谨慎,生活节制。为笼络尉缭,他“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对国家大事,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决断。统一中国后,由于陶醉于战争的胜利、统一的成功、至高无上的皇权和臣僚们的歌功颂德,秦始皇开始忘乎所以,贪婪暴虐的本性逐渐显露,无限的私欲恶性膨胀。在咸阳,他大兴土木,模仿建造六国的宫殿,“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由于享乐的欲望越来越强,又开始嫌“先王之宫廷小”,动手兴建富丽堂皇、规模空前的巨型宫殿——阿房宫。方士劝诫他:“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他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在尽情享受华宫美女之乐的同时,又带着豪华的仪仗队及庞大的车队到全国不断巡察,游山玩水,寻欢作乐。在政治上称皇帝、建郡县、击匈奴、徙民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是“自古莫及己”。就在他的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荣华富贵无人能敌之时,身体也在不断衰弱,死亡日渐逼近。对欲壑难填的秦始皇来说,只有成仙才能长生,才能保住自己所享有的一切,才能使自己的欲望无限度地伸张。所以,他对求仙活动也就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 3.个性的自负。 特殊的经历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造就了秦始皇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的性格。“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他贪图权势,对待他人“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统一后更加忘乎所以,惟我独尊,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诸生因批评秦的政策而遭焚书之祸;李斯勿攻匈奴的建议被他拒绝,长子扶苏因对坑儒有不同意见,被发配到边疆监军。这样的性格,自然使他对任何人都心存疑虑,不放心把政事交给别人处理,只好“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更不甘心死后把政权交给别人,对他来说,最佳的选择只能是得道成仙、永生不死了。 在求仙的过程中,秦始皇的思想始终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尽管他听信方士之言,求神仙、炼不死之药,但事实却一次又一次令人失望,于是大规模营造骊山墓,希望把生前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搬到地下。求仙与建墓,同样是秦始皇个人私欲无限膨胀的产物。但是直到躺在陵墓里,他仍然固执地追寻着成仙之路,从兵马俑的发掘可以看出这一点。古代帝王讲究面南坐北,而兵马俑却是面向东方。据勘测,躺在地下的秦始皇也是头西脚东,秦人称为面东。面东表现了他向往东方、入海求仙之梦。可见,未能长寿成仙,成了秦始皇死不瞑目的遗憾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秦始皇接受神仙学说,求不死之药,既反映了剥削者共有的追求享乐,不愿放弃骄奢淫逸生活的贪欲,也有自身经历、身体状况的因素;既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又有个人性格爱好的影响;既有科学文化水平与认识能力低下的局限,又有现实的政治需要。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个性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才使得秦始皇对求仙活动表现出始终如一的坚定和异乎寻常的热情,也使得神仙学说对秦始皇的晚年生活及秦朝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心平气和地谈谈秦始皇 心平气和地谈谈秦始皇 始皇帝是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的伟大人物,如果当时的中国不在铁血中被统一,中华民族是否能够存在下去都是有疑问的,因为即便是统一、文明、富强的中国也经常不是来自北方民族的对手,甚至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如果我们关注一下诸如印度、巴比伦和埃及的覆灭——现在谈论谁是古印度人的后代,巴比伦人的后代在哪儿,古埃及人演变成了什么都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了!就此,我们就知道相对先进的文明什么都保证不了,只有那些能够经受住战争洗礼的民族才能确保不灭种(也许会亡国)。和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只有它无论在民族上还是文化上都延续了下了,而这种延续下来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幸运地在始皇帝时代就统一了起来,从而为同一文化下种族的繁衍创造了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经历汉代的发展,从人口上和文化上已经具备了即便亡国也不可能被灭种的条件——中国人在民族和文化上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就是大一统条件下人口的繁衍,其数量之多,力量之强大,就如同浩瀚的海洋,无论什么东西都最终被稀释并成为它的一部分,再野蛮的征服者也无法将其杀光。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它不仅征服了六国,更在于他创造了如何将已经在分裂的局面中习惯性地生活了数百年(也许上千年)的中国人(这里的中国人不具有确定的含义)统一在一起的制度基础。我们设想中国一直无法统一,那么时间的推移就会使文明在相对独立基础上继续各自发展,统一的民族性就根本无从谈起——如果我们考虑到两岸相对隔绝已经引起的严重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方面的问题和令人忧虑的趋势,我们就能够理解秦始皇和铁血统一中国的历史价值,而当时的交通条件决定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要比现在落后百倍。这种价值不能从它在当时引起的东西去理解,而应当从“创造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基础”和“开创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延续下来的历史基础”这样角度去理解。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上述统一,中华民族就无法形成;如果没有上述统一,那么中国人的主体民族汉族在历史上能否形成并延续下来便会成为严重的疑问,至于其文明的延续就更成问题了。正因为如此,即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荒淫……的皇帝(还好他不是),但是与在分裂的持续发展会使中国人和中国失去历史基础的情况下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相比,那都算不了什么(在当时的中国,将荆轲、屈原之类看成是爱国英雄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中国和中国人都还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是进行中的事情,而绝不是完成了的事情)。秦始皇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父,民族之父——在此意义上,我认为对秦始皇陵应当永久保护,绝不能挖掘。因为子孙们出于对历史的好奇而挖开祖坟无论如何也是和中国人的基本道德相悖的。 秦始皇因为坑杀了一些列国的遗老遗少们(也许从当时历史角度来看,他们是坚决的爱国者),烧了书生们喜欢的书籍,所以文人们出于“自我保护和自我肯定”的需要,是恨透了秦始皇的,尽管没有秦始皇,他们和他们的国家的历史基础就不存在。这些人的着眼点是对秦始皇那个人的具体行为感情方面的评价和某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值评价,而绝不是真正客观地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对秦始皇的客观的评价也许应该站在敌人的角度上进行——站在一个一直试图灭亡中国但始终未能如愿的民族或者国家的角度上,反思一下这个民族的形成和延续的历史根源,才能真正理 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即“创造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基础”和“开创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延续下来的基础”。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我们想当然地把当时列国的人都看成中国人,把他们理解为一个民族中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否则屈原就是分裂分子了。呵呵!)。中国人或者说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历史是非常复杂曲折的,它是不计其数的多民族长期融和的产物——而这样一种融合的历史基础就是被强权整合在统一的国家里,在书同文之类的规范下经历漫长的演变。不了解这一点,已完成了的民族观去看待形成中的民族历史,就会陷入到混乱中——前一阵子关于岳飞的讨论就是这种混乱的产物。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理解秦始皇作为中华民族的缔造者的历史功绩,就会知道为什么他是民族之父了——在此意义上,他的功绩是不可超越的——也许即便是中国再出一个能够统一全人类的伟大人物也是如此。 秦陵考古世纪回眸 秦陵考古世纪回眸 “文官俑”身上的尘埃尚未散尽,青铜仙鹤们已经翩然临世……屡有奇迹出现的秦始皇帝陵在近八千秦兵马俑“军团”的浩浩声势下,其形象似乎有些迷离了。然而,四十年科学的考古与研究工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图画。 陵园布局基本清楚了 在一九六二年对秦陵园进行第一次全面考古勘探的基础上,秦兵马俑发现以来的二十多年里,考古工作者在陵园内外陆续勘探发掘了数百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址,六百余处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墓,发掘出五万多件各类文物。尤其值得称道是整个陵园的布局基本清楚了。 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秦始皇帝陵考古著名专家袁仲一先生认为,整个陵园布局可分为四个层次: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余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主次分明。 位于骊山北麓冲积扇上的秦始皇帝陵园(又名骊山园),南高北低,南北落差达八十五米,是一座南北大于东西的长方形陵园,陵园的城垣由内外两重构成,两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回”字型,而陵墓(上覆封土下筑地宫)则位于内城的南半部。 陵墓周围的地上和地下共有三重城垣,这是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地下的一重为地宫城垣,地面的两重则一为内城垣一为外廓城垣,就象是一座设计规整建筑宏伟的都城。 陵墓封土下的地宫位于宫城内,是整个陵园的核心。对此,《史记》记载其“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情虽然不清,但地宫之上确实存在一超出正常值数倍的强汞异常区。而地宫城垣南侧,尚有一条深近四十米的东西向沟渠,其西侧也有一条Z字型的排水渠。 内城垣内的地面地下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的南半部较为密集。地下宫城、寝殿及车马仪仗、仓储等众多的陪葬坑均在内城的南半部。内城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附属建筑区,东区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这种布局清晰地说明:内城南部为重点区,北部为附属区。而南北两部设施的内涵,均属于宫廷的范围。 内外城垣之间的外廓城部分,根据考古资料,西区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曲尺形大型马厩坑、三十一座珍禽异兽坑、四十八座后宫人员的陪葬墓、三组四合院式的园寺吏舍建筑基址。东区的南部有一大型陪葬坑,试掘方内出土了大批石铠甲及少数车马器,而“百戏俑”坑则在其南侧不远处。南、北两区目前尚未发现遗迹、遗物。这种布局说明外廓城的西区是重点区,其内涵为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其与内城相比,则显然居于附属地位。 外城垣之外的地区:东边有秦兵马俑坑、九八座小型马厩坑及众多陪葬墓。西边有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砖瓦窑址、打石场。北边发现有藏有禽兽肢体及鳖的仓储坑、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及郦邑建筑遗址。南边靠近骊山有一宽约四十米的防洪堤。 由于历经过两千余年的风雨,除了封土和南内城垣仍有局部残留之外,秦始皇陵园的建筑迹近荡然无存。经对东内外城门及其附属遗址和其它几处城门基址、城垣等进行勘探发掘,发现东西内外城门皆为院落式建筑,并伴有三出阙式建筑。而尤其称奇的是,其内城垣是内外两面皆有回廊的回廊式城垣,其四角也各有角楼。 此外,秦始皇陵还在中国陵寝史上首设陵邑建寝殿便殿,并首开大规模修建陪葬坑之风气。而与秦王朝前后历代王陵的建制有所不同者,则是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帝后陵。 由于秦始皇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秦始皇陵的过渡性与复杂性常常出人意料。对此,袁仲一认为,按照事死如事生观念、陵城“若都邑”旧制和“皇权至高无上”新规建设的秦始皇陵园,“其勘探发掘往往让人惊奇不已,但实又在意料之中”。 兵马俑保护问题基本解决了 穿越两千余年的时空,色彩斑驳的秦兵马俑以“粉身碎骨”式的执着来到了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复活的军团”在给予人类以震撼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文物保护的世纪难题。 针对通体彩绘的秦兵马俑原来彩色已经大部分脱落,仅存留下局部的颜色残迹,而出土后这些颜色残迹对环境行为十分敏感极易起翘、剥落的情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秦俑博物馆一直将秦兵马俑彩绘保护的工作拿到与考古发掘并重的地位,并积极与中外科研单位及其文物保护专家开展合作,从而使秦兵马俑彩绘保护问题基本解决了。 秦兵马俑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主任、秦俑保护专家张志军先生认为,秦兵马俑的保护主要是彩绘保护,俑表面的彩绘保护最为迫切,也最重要。现在已取得了兵马俑二号坑跪射俑彩绘保护多年稳定的好成绩,在几件百戏俑上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因秦兵马俑坑曾被人为破坏过、坑体进过水、长期埋在地下受到地下环境影响等因素,秦兵马俑出土时大多数俑已没有彩绘,极少数俑上保存较好;在出土过程中,有的彩绘还直接脱离了俑体,而与土块粘连在一起;最后剩下来与俑体仍连为一体的彩绘,如保护措施不到位,仍会很快发生卷起、龟裂、起泡、脱落等现象。 为此,文物保护人员调查了秦俑彩绘的层次结构,即在烧烤的俑体上涂上一层生漆,后在生漆层上涂矿物质颜料,其中有些是人造的,如铅白、铅旦等铅系颜料;分析出了颜料的物质组成,确定了底层的主要成分为中国生漆;并进一步查明了彩绘损坏的主要原因:颜料颗粒之间及彩绘和层次之间粘附力很微弱,特别是底层(生漆)对失水非常敏感,在干燥过程中底层剧烈收缩,引起底层起翘卷曲,造成整个彩绘层脱离陶体。 在清楚了彩绘层次、颜料组成和损坏原因的基础上,文物保护人员开始了如何使彩绘层不再继续脱落陶体的研究工作。 在运用过多种物理干燥方法与物理加固方法而彩绘层的保护效果仍不甚理想之后,文物专家们提出了新的保护思路:彩绘保护的关键是稳定漆层,因此其保护方法必须包含搞皱缩和加固两个方面;同时,要使加固剂在漆层和陶体之间生效,必须进行单体渗透、然后引发聚合这种新方法的试验。 于是,彩绘保护工作在两个方面同时展开:一是通过对二十余种加固剂和十九种抗皱缩剂的模拟实验和对比评估,筛选出效果较好的加固剂;二是在二十多种单体进行聚合后性质的模拟实验后,选出适用的单体。 功夫不负有心人。文保人员利用现代科技,终在两个方面全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找到了有效的彩绘保护法:一为PEG200和聚氨酯乳液联合处理法,一是单体材料渗透、电子束固化的保护方法。 单体材料的分子量小,容易渗入陶体表面,而且没有粘性,但用电子束照射聚合后,形成高分子材料,其保护效果最好。而利用PEG200和聚氨酯乳液联合处理法,则能防止生漆层收缩,并改善生漆层的性能,如同用来抹手的甘油一般,对俑的‘皮肤’起到柔化作用,并减慢其干燥速度,使俑的彩绘易于保护,二号坑的彩绘俑即用其处理后,效果很好。 彩绘保护的成功标志着秦兵马俑保护的最重要问题解决了,同时,在兵马俑的防霉、防风化与修复、秦俑“小气候”研究与环境监测以及土遗址的保护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绩。 对此,张志军认为,文物保护是补救性的,“尽管十年来秦俑保护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保护是一项长期事业,秦俑保护工作中还有许多新情况、新材料正在研究或等待研究。譬如,如何使脱落的彩绘‘重返’俑体的研究就在进行之中。” 世界性的秦文化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 昔日荒芜的土地到处都是勃张的红红石榴园,风华般的少年亦是初染白霜;一件件陶土做就的兵马俑不断折射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如今已是世界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的专场演讲…… 秦兵马俑博物馆不仅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更是饮誉全球的研究秦俑、秦文化的学术中心和基地。这是大学教授对秦俑馆二十余年科研水平的评判,也是秦俑馆人一代代不懈奋斗的结晶。 一号坑大厅一开放,秦俑馆便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计划,收集信息,编印资料。翌年就编印出版了《秦俑馆开馆三年文集》,其中主要是研究秦陵秦俑的论文,为科研工作的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九八四年秦俑馆成立职工夜校,对馆内人员进行基础培养。几年下来,夜校成为各大学的“预科”,而当年夜校的中坚学员,现已成为秦俑馆的业务骨干。现任秦俑馆研究室主任徐卫民,这位陕西师范大学的博士就是在这儿“出道”的。 在一九八四年创立《秦兵马俑博物馆年鉴》的基础上,一九八五年又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室,一九八六年创立了《秦陵秦俑研究动态》(一九九0年起为季刊)。 专职机构的设立和刊物的创立为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活动提供了宽阔舞台:二十年来,秦俑馆业务人员先后参加了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行秦史学会的历届年会,并参加许多有关学会组织的学术研究会,开阔视野,交流心得;邀请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文博单位的秦汉史及博物馆学专家来秦俑馆做学术报告,以提高治学方法、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他们还先后组织召开了五届秦俑研究学术研讨会,深化了秦兵马俑研究,由秦俑而秦陵再延伸到秦文化。 二十余载书香氤氲,秦俑人不仅以宽阔的胸怀广交海内外学友,而且以崇高的创业精神编辑出版了《秦陵秦俑研究动态》、《秦文化论丛》、《秦俑、秦文化丛书》、《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辞典》、《秦始皇评传》、《博物馆研究丛书》等一批专著、工具书及普及读物。并建立了秦俑研究会、秦文化研究会,以及容纳图书资料近六万册的资料室,多次举办由众多海内外学者参加的秦俑、秦文化学术讨论会,从而带动了海内外秦俑秦文化以至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 在建立了约六万册的图书资料室基本满足业务需要的基础上,秦俑博物馆还自一九九一年始和世界上三十多个博物馆和科研单位定期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料交换。这种长期的学术联系,使秦俑博物馆七八十名业务骨干逐渐成为各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受到国内外文博界与秦汉史研究同行的好评,被称为现代“秦人”史学家,一支新型的不可忽视的“秦军”。 一座陵园中几个陪葬坑的发现导致了一门学问的诞生。“秦俑学”的拓展与深化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艺术、科技、经济等学科历史的内容,并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着持久的影响力与震憾力。秦始皇帝陵处于承前启后的文化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转折点,把其纳入中国乃至人类文化史的视野中去研究,其魅力更为迷人,而秦俑博物馆的“秦文化”研究中心地位亦隐然形成。 秦陵风水的传说 秦陵风水的传说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主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这样秦始皇很快生长了一身的烂疮。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呢?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不过笔者曾著文提出过异议。在笔者看来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见拙作《秦始陵园渊源试探》、《文博》1990年第5期。)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见《大汉原陵秘葬经》)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笔者曾以为秦始皇陵是依山造陵的典范,现在看来这个结论不够全面,也不甚确切。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在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依山环水‘的建陵思想。 陵墓内果真有飞雁吗? 秦地宫内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千百年来由此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地宫飞雁就是一个十分迷人的传说。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日月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这个神奇的传说有没有历史依据?近年来有的学者著文指出:‘这虽然是个传说故事,但说明秦陵内的文物曾经流失于外,并且远达云南以南。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飞翔,直飞到宋国的城上。几百年后,秦国的工匠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是可信的。”(武伯纶、张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么,这个传说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 在中国这个历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国度内,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在中国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然而,金属飞雁的可信程度确实令国人捏把汗。假若你仔细推敲一番,立即就会看出这个传说的破绽之处。试想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并不象放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后者由于质量轻,它借助于自然界的风力就可以在空中飞翔,然而对于一个金属物体来说,它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的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这个基本的难题也无法解决。2200年前的中国何以能解决金属物体的飞行动力问题呢?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当项羽打开地宫的墓道时,这个自动飞翔的金雁又沿着地宫的墓道顺利地飞出地面,然后又越过秦陵南侧数千米高的山峰飞往遥远的南方。如果这个奇闻不是闲聊文人编造出来的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说秦陵金属飞雁的传说没有丝毫的可能性,具有现代科技意识的中国人切勿轻信这个传说了。 金雁传说的辨误问题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进一步来说古代文人编造的这个传说故事在历史文献上有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呢?笔者查阅了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发现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一句:‘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又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谁是陵园工程的主持者 谁是陵园工程的主持者 始皇陵园工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费时之久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而这项巨大土木工程的督造者是谁呢? 《史记》明文记载的只有李斯一人,始皇三十七年,李斯向始皇帝汇报陵园工程时声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将隶徒七十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可见李斯曾以丞相身份主持过陵园这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大约自战国晚期由主持国王陵墓工程营造已成为惯例,如中山国王陵墓的主持者就是由相邦主管。秦国丞相李斯主持秦始皇陵园工程无疑也是继承了这一制度。然而李斯任丞相已是始皇三十五年的事了,别具匠心秦始皇死只有3年。那么在此之前陵园工程的主持者是谁呢?有人认为?quot;吕不韦被罢官之后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段时间秦国的相邦由谁担任,史无记载,最高负责人,我们也无从查考,但从秦始皇陵园出土的陶文可知,这段时间由左、右司空具体负责‘。其实根据当时丞相主持陵墓工程的制度,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在李斯之前的几位无疑也主持过陵园工程,其中有丞相状、丞相王绾、丞相隗林和相邦吕不韦,还有右丞相冯去疾。这些人先后都以丞相身份主持过陵园工程。不过在主持陵园工程中作用较大的两位承相还要数吕不韦和李斯了。 吕不韦是秦始皇时代的第一位相邦。当秦始皇年幼时,仅处于名义执政阶段,而吕不韦已是历任两朝的相邦,又号称始皇帝仲父“委国事大臣”。所以,当时的吕不韦已成为秦国的实际执政者。虽然他名义上是相邦,而事实上他的权力已达到集相邦与国王于一身。始皇陵园工程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从陵园位置的选择到陵园的整体规划,从调配人力、物力到陵园的施工,作为陵园工程的第一位主持者吕不韦无疑起了关键的作用。在他任相邦的9年时间内,为整个陵园工程的营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斯是继隗林之后升任丞相的,那时陵园工程正什大规模营造时间。而李斯作为客卿、廷尉一直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赏识。早在吕不韦被罢免、秦始皇亲政时‘朝廷中李斯用事‘。全国统一后,李斯以廷尉的身份参与了秦始皇建立和巩固封建帝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在他任丞相之前及参与了陵园工程的主持。当他接任丞相后就正式主持了这项工程,在整个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和扩建方面,李斯先后作为陵园工程参与主持和主持者身份,无疑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史书唯独记录了李斯为陵园工程的主持者,尽管这与李斯后来一直处于受宠的位置有关,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李斯在陵园工程后期阶段所起的重要作用。 秦代丞相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丞相主管陵园工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陵园工程的高度重视。由丞相主持陵园工程既可以直接把皇帝的意图及时地落实到工程之中,也便于从全国抽调人力、物力,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在最高督造者丞相之下还有许多官署组成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机构,具体实施陵园工程的组织管理。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否秦始皇精心策划的阴谋诡计 焚书、坑儒二事,是阴谋,抑或并非阴谋?似乎很少有人究问。一般笼统的看法,当然认为至高无上的秦始皇,说焚就焚,说坑就坑,何需搞什么阴谋?但若细读有关史料,会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焚书,可以肯定不是阴谋。这从《史记》、《资治通鉴》等记载中可以明显看出。焚书方案是李斯策划的,方案拟成后正式上奏秦始皇,秦始皇批准后,正式颁焚书令,天下8月,三星与您漏*点奥运星迹争霸漏*点竞技海纳百川候车亭媒体无限下载mP3你作K王遂大张旗鼓烧书。由此可见,焚书一事,从焚书令的形成,到焚书令的实行,都绝对不是阴谋。 但坑儒一事,史书的有关记载就值得研究一下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坑儒的记载是这样的:“(方士侯生、卢生潜逃后,秦始皇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御史是刑狱之官,诸生即儒者。御史把诸生捉来审问,诸生互相告密,秦始皇便亲自圈了犯禁者460余人,把他们活埋了。活埋以后,又告知天下,以示儆诫。从这段记载看,坑儒应该说也不是阴谋。因为所记御史问案,一则是奉旨行事;二则与一般的官府办案无甚差别,不像是秘密行为,不像是阴谋。坑儒之后,又告知天下,更显出不是阴谋。 但且慢。史书中还有另外一种记载,所记的坑儒一事则完全是阴谋。这一记载见于《史记·儒林列传》之张守节“正义”: 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云:“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诏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记载的大意是,秦始皇焚书以后,为镇服天下而对儒生进行了屠杀,其具体办法是先以官职引诱儒生,再以种瓜之计诳骗儒生,最后将儒生坑杀。这段记载中的坑儒过程,完全是经过精心策划的阴谋诡计。 从《秦始皇本纪》看,坑儒不像是阴谋;从《诏定古文尚书序》看,坑儒又是阴谋。那么哪个记载可信呢?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有可信度,不宜以一种说法轻易地否定另一种说法。理由是:第一,不能只重视司马迁的记载,不重视卫宏的记载。卫宏是东汉人,《后汉书·儒林列传》中有传;从时代上说,他是晚于司马迁的,但不能因其晚,就说他的记载肯定不可靠。其实他的记载与司马迁的记载一样,其史源都是对前代史料的继承,尽管有可能他的记载的传闻因素重一些。第二,从秦始皇本人的特点看,他是个为了需要什么谋略都搞的君主。他贵为天子,口含天宪,所以杀起人来一般采取的是“明火执仗”的办法。此非阴谋。但他又深受韩非之“术”的影响,有很重的秘密主义的倾向,所以杀起人来也会根据实际需要而采用“密裁”的方式。此为阴谋。第三,从《秦始皇本纪》看,所记载的坑杀过程很简单,只四个字——“坑之咸阳”,而《诏定古文尚书序》所记,则是坑杀的具体过程,因此,有可能两书所记的实际同为一事,后书是对前书所坑杀事件的具体记述(尽管某些细节未必准确)。也就是说,两书所记并不矛盾。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秦始皇坑儒,可以说就是使用了阴阳二谋。第四,两书所记可能实际上反映的是前后两事,也就是说,秦始皇坑儒可能不止一次。因此,两种说法都是真实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秦始皇坑儒,可能一次是阴谋,一次不是阴谋。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其焚、坑的具体操作过程,不论是阴谋,抑或其他方法,都是非正义的、反文化的歹毒之谋。可以这样说,在焚书坑儒这一点上,秦始皇是理应背负万载骂名的。 沙丘疑案秦始皇死亡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沙丘疑案秦始皇死亡真相是什么 围绕着秦始皇的历史疑案确实太多了,秦始皇是病死还是被害就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志满意骄,凶暴残忍,酷法严刑。无休无止地征调赋税和夫役,修长城、建宫殿、筑陵寝、开边戍守使刚刚脱离战乱之苦的广大农民,又陷于疲于奔命的劳役之中。内外远近,事如山积。秦始皇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用称量竹简),每天有一定数量,处理不完规定的数量不休息。工作8月,三星与您漏*点奥运星迹争霸漏*点竞技海纳百川候车亭媒体无限下载mP3你作K王极度疲劳。 为了兴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秦始皇从全国各地共征发了七十多万民工,耗费了无数的钱财物资,因而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到公元前211年,在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就发生了一起咒骂秦始皇的严重事件。那一年,有颗陨石落到了东郡。有人因为痛恨秦始皇,就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件事传到京城,可把秦始皇气坏了。他马上派御史大夫到东郡去,追查是谁在陨石上刻的字。御史大夫在那里追查了许多天,始终没有查到一点儿线索。秦始皇非常生气,索性下令把陨石附近的老百姓全都抓起来杀了。 秦始皇本来就迷信,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就更加疑神疑鬼,整天是坐卧不安。后来,他找来卜筮令,给自己算了一卦,卜筮令对他说:“陛下今年犯了点儿灾星,不太吉利,只有搬家或者到外边去巡游,才能消灾免祸。”秦始皇听了卜筮令的话,就决定到东方去巡游。秦始皇大规模的巡游一共有五次,这也是最后一次。 秦王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癸丑,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随从,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很想外出游玩,请求随行,得到始皇允许。十一月,巡游到云梦,朝九疑山望祭了舜帝。由长江浮舟东下,观览籍柯,渡过江渚。经过丹阳,到达钱塘,登上会稽山,祭祀了大禹。又朝南海立碑刻石,歌颂秦国的功德…… 返回时经过吴县,由江乘渡过长江,沿海边北上到达琅邪,第二年7月到达平原津,车行沙漠中,旅途劳顿,身体疲惫加上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始皇在途中生病了,但是否秦始皇就因此在途中一命呜呼,尚令人怀疑。有的学者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秦始皇身边的随从赵高。赵高是个宦官,他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一说是秦统一战争中灭赵时的俘虏。赵父受秦宫刑,母亲是官奴婢。赵母在秦宫中生下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而为奴。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身强力壮,懂点“狱法”,提拔他作中车府令,是专管宫廷乘舆车与印信、墨书的宦官头儿。秦始皇还命令赵高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在秦始皇这次出巡中,自然少不了中车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即职掌传达皇帝命令和调兵的凭证“符”和“玺”。赵高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后的种种表现,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秦始皇这次出巡,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括的亲弟弟,为皇帝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还祷山川”。这可能是赵高的计谋。因蒙括当时正领兵三十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上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发誓要灭掉蒙氏一族。赵高遣走蒙毅,也为自己后来计谋的实施清掉了一个绊脚石。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就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指责蒙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消息以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秦始皇之死,实质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的导演者就是赵高。李斯、胡亥是随从,扶苏、蒙括、蒙毅都是政变的牺牲品。赵高的最终目的是要坐在皇帝的宝座上,而他不能像后来支配秦二世那样支配活的秦始皇。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对他来说天赐良机,只有在秦始皇死后,他才能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的计谋。秦始皇是病死还是被害,目前尚无定论,如果是被害,赵高又是如何使秦始皇致死的?这些都是历史上的缺页。所以,“沙丘疑案”是一个未解之谜。 本文节选自《皇朝密史》一书,由博集亮点文化公司特别提供内容授权。 秦始皇第一个走遍中国的旅行家 秦始皇第一个走遍中国的旅行家 秦统一六国,秦王赢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始皇帝,然而您可曾知,在创立中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制王朝的同时,他还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大旅行家。 秦始皇在一统天下的第2年(公元前220年)便离开都城咸阳,外出巡游。从此以后直到去世,先后出门远游5次。他的足迹西到秦国西陲甘肃陇西一带,东达秦国的最东头山东半岛海边,北行至东起辽宁、西到内蒙九原的长城边境线上,南低长江中下游南部的广大地区。到公元前210年第5次出游时,病死在河北沙丘的旅途中,结束了他生命最后十年的全国之旅。 方便出行,完善旅游要素 出门长途旅行,最重要的是道路状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马上下令修建从咸阳辐射全国的“驰道”。其目的当然是为了便于统治被灭的六国,驰援边塞。不过,为自己此后四处巡游提供方便,也是重要因素。 出门远行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交通工具。秦始皇乘坐的车辆历史文献未见详细记载,但陕西考古工作者于1980年底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发掘出两乘铜车马,经考证是按原物缩小一半仿真制作的。前面的叫高车,是开道车。后面的叫安车,是秦始皇乘坐的“高级卧车”,设置精美豪华,可坐可卧,安稳舒适。车厢有一门三窗,门在车尾,前窗可上下启闭,左右两窗板镶在两个凹槽之间,可以来回拉动,象现在汽车上的推拉玻璃窗,既便于观览沿途景色,又可通气采光,“闭之则温,启之则凉”,可说是秦代的“空调”车。 出门旅行还有一个重要条件,便是下榻的住所。秦始皇先在咸阳周围及关中地区,广建离宫园囿百余处,统一全国后,又在关中之外的各地修建了大批行宫别馆400余所,均仿照关中宫殿建筑格局。 史书记载,秦始皇外出巡游时前呼后拥,文武重臣随行护驾作陪,大小车辆达80多辆,浩浩荡荡,煞是威风。 秦统一六国,秦王赢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始皇帝,然而您可曾知,在创立中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制王朝的同时,他还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大旅 五次巡游,次次精选路线 秦始皇从22岁(公元前238年)开始亲政掌握大权,此后的近20年间忙于宫庭政治斗争和征伐六国,十分紧张繁忙,根本没有充足时间到各地巡游观光。到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定天下后的第2年他40岁时,从从容容地开始了第一次长途出行。他去的是西部,从咸阳出发,沿经河西北行,经彬县折向北进入甘肃宁县、合水到庆阳,再向西到宁夏南部,越过鸡头山,又折向南进入甘肃静宁、定西、临洮,再折向东,经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西垂(天水),然后翻过陇山到陕西陇县,在歧洲离宫回中宫休整几天,经武功回到咸阳。这条环行路线包括了秦始皇祖先创业发祥地区,可以说是寻根之旅。 第2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出潼关东行,经洛阳、开封,折向东北山东济宁,然后先上邹县峰山,再登泰山,在两山上勒石刻碑,歌颂自己的功德。下泰山突遇暴风雨,他到树下避雨,故封这些树为“五大夫”。然后东行,直抵秦国海岸线的最东端??荣成成山头,接着又去烟台,再向南到胶南。后来沿海南下江苏海洲、折向西到彭城(徐州),向南入安徽渡淮河,过凤阳,又转向西,经河南南阳,南下入湖北汉阳,过长江到湖南岳阳、湘阴、长沙等地,归途经沙市、江陵、襄阳,过武关,入陕西商县,回到咸阳。这次巡游路线很长,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第3年,秦始皇走北线第二次去山东半岛沿海游览,刻石留念,返回途中经河南原阳县博浪沙遇刺,韩国公子张良倾家产千金,雇一壮士以120斤铁锥行刺,因车辆过多,难以辨认,误中副车,秦始皇死里逃生,下令搜捕十日未抓到人,泱泱不乐的败兴而返。 博浪沙遇刺使他巡游计划中断了2年,到公元前215年才恢复出行,从潼关北之大荔过黄河入山西永济,到河北邯郸,折向北到诼县,再向东抵秦皇岛海滨小住,然后出山海关,到辽宁绥中海滨游览,秦始皇从这里返回时巡视了长城线上的河北蓟县、密云、怀来,进入山西过代郡、雁门,度黄河,经过陕北榆林、延安,回到咸阳。 秦始皇的第5次出巡在公元前210年10月动身,11月到达湖北、湖南,遥祭虞、舜,在长江乘船东下,经安徽、江苏折入浙江杭州,东去绍兴,登会稽山,祭大禹,刻石颂其功德,然后向北再次到山东,又登泰山、铎山,下山去曲阜,此后便感身体不适,到7月行至河北广宗县沙丘时病情加重,终至身亡。随行的赵高与胡亥、李斯共谋,秘不发丧,匆匆起程,在尸体旁放置臭鱼,以掩盖尸体臭味,一到咸阳便发动宫廷政变,逼太子扶苏自杀, 寻仙求药,首创保健之旅 作为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始皇在初定天下后的10年间,之所以不辞辛苦地频繁外出旅行巡游,仍有其政治目的,那就是要臣服被灭的东方六国,树立自己的威望,巩固其统治,故到处树石树碑刻文,批判周以来的旧制度,宣扬秦之新秩序,对六国遗民进行示威和安抚。 除此之外,他出巡还有个重要的个人目的,那就是寻访仙人(或者是能和神仙打交道的人),取得长生不老的灵药。从特种旅游角度看,似乎可以称之为保健养生旅游,这也是他多次到山东半岛海滨的原因。像他第一次东行时,为什么在琅琊台一住3个月,原来这里有个方士徐福,上书秦始皇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3座仙山,上有长生之药,他信以为真,让徐福去寻访,徐福没法交差,便编造出是海中鲛鱼在捣乱,故而去不成。于是他亲自携弩去海上寻杀鲛鱼,从琅琊到荣成都未找到,到了芝罘才射杀一条。后来他又让徐福率领五百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徐福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据说是到了日本。 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到了辽宁绥中,找到了方士卢生,又让他去找仙寻药,后来卢生一伙没法,便走了。秦始皇发现受骗,使众多儒生受到株连,发生了“坑儒”事件,这些使他身心受到伤害,只活到50岁便病死旅途。他妄求长生而进行的访仙求药之旅以失败告终。 2200多年前的秦始皇在晚年马不停蹄的进行了5次远游,累计行走的旅程之长,行经地域之广,耗费时间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不仅大大超过了后来的隋炀帝、乾隆等皇帝,与民间旅行家徐霞客相比也毫不逊色,不愧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大旅行家。 (载自《陕西旅游》王兆麟) 为建华宫触国殇,只因秦王念阿房 为建华宫触国殇,只因秦王念阿房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在历史上,阿房宫几乎是秦朝所有罪恶的整体象征。当西楚霸王的一场大火,让阿房宫永远停在了历史的遥想里时,那座辉煌雄伟的宫殿,是否如同它的主人一样,有着深深的叹息? 它的主人洒尽自己的鲜血,没能换回始皇一统六国的决心。而始皇为了纪念它的主人所修建的阿房宫,更是成为世人苍生痛苦的深渊。六国的怒火烧掉了大秦帝国的阿房宫,也烧掉了那段战火烽烟中的爱情传奇…… 阿房宫,它是因为前殿建在一个名叫阿房的地方而得名,还是因为始皇帝心中那个惟一爱过的女子而存在? 我选择后者。 尽管翻遍正史也不见有关她的只言片语,找遍野史也只有零星数字,但我愿意相信正史上并无始皇皇后名姓的记载是因为她,我愿意相信偌大的秦始皇陵无皇后陵寝的存在也是因为她。 因为她,我对秦朝总是充满幻想;因为她,我对始皇总是充满叹惜;因为她,我对西安总是充满好奇。 2003年夏,当我终于站在咸阳故都土地上,我怯步了。 我不敢去面对那满地的焦土,我不愿意相信这个善良薄命的女子,居然命薄至此,生前薄命,死后亦然;她和始皇的爱情不仅不见容于秦亦不见容于世;她的名字,不该如此单薄;她的故事,不该消逝得如此干净…… 秦始皇,一个伟大的君王,千古一帝...... 夏玉房,一个平凡的采药女,温柔善良...... 遥远的战国小木匠在邯郸的街头遇见了一个采药女 单纯的快乐两情相悦的甜美 可是谁知道 小木匠转眼变成了大秦的国君 开国以来最年轻最有抱负的君主 他以为自己贵为国君就可以让心爱的女人幸福 他不知道君主的威严正是牺牲了感情的代价 他没有权利挑选自己的皇后 他没有机会寻找自己心爱的女人 如果他是一个单纯的小木匠 她一定会嫁给他 可是他偏偏是一国的君主 而且是灭了自己国家的秦之君 赵人利用她接近他把她当成了玩偶 秦人千方百计要除去她不许立她为后 可怜的她念念不忘的想着大牢里面的小木匠 痴情的他独自坐在忘忧坡上思念思念 她为了逃避追杀四处漂泊憔悴伤感 他为了躲避宫廷的暗箭伤痕累累身心疲惫 也许是上苍注定了他们的劫难 有缘相识无缘相守 当她再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已经远非当年的小木匠 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文子了 秦的君主命中注定要一统天下的 她的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她是赵的的臣民 尽管她是他的阿房 秦王还是修建了阿房宫为了他今生唯一爱过的女子 当他再度怀念起那支邯郸逐客送君去十年一觉漂泊梦的时候 他的脸上就会浮现出淡淡的笑容怀念忧伤 一个历史的传说一个动人的传说 宁愿它是真的为了一个女子而存在的 那样 至少人间还有过真爱 在那个烽火遍地的战国时代 芝姐的剧集,结局一如既往的悲伤。 犹记得阿房自杀时,我是那样的惊愕,万没想到那么多人想置她于死地她都活了下来,最后却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血路之上尸骨累累,多我一个又何妨”,血光闪过,我如同阿政一样,措手不及。 你走得那样决绝,不给爱你的人丝毫退路。你的鲜血没能牵住始皇的百万大军。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同年,阿房宫兴建。 为建华宫触国殇,只因秦王念阿房 PS:偷了下懒,中间部分直接摘录的剧情介绍.汗~~~ 博客首页歌曲换成该剧主题曲《难为男儿汉》 风把漫长来时路吹断 再回首情还在人已散 我恨苍天无语总闭上眼睛 不听不问不看 任凭深情任凭真心 随风离散让我痴狂让她伤感 日夜背负着相思的重担 让英雄气短就唯有爱 假如半生奔走最后留不住红颜知己为伴 就算手握无边江山也有憾 逞好强纵有泪不轻弹 酒一干满怀苦心已酸 世间最难为铁胆柔情男儿汉 难为男儿汉 陵墓内果真有飞雁吗? 陵墓内果真有飞雁吗? 秦地宫内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千百年来由此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地宫飞雁就是一个十分迷人的传说。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日月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这个神奇的传说有没有历史依据?近年来有的学者著文指出:‘这虽然是个传说故事,但说明秦陵内的文物曾经流失于外,并且远达云南以南。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飞翔,直飞到宋国的城上。几百年后,秦国的工匠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是可信的。”(武伯纶、张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么,这个传说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 在中国这个历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国度内,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在中国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然而,金属飞雁的可信程度确实令国人捏把汗。假若你仔细推敲一番,立即就会看出这个传说的破绽之处。试想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并不象放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后者由于质量轻,它借助于自然界的风力就可以在空中飞翔,然而对于一个金属物体来说,它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的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这个基本的难题也无法解决。2200年前的中国何以能解决金属物体的飞行动力问题呢?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当项羽打开地宫的墓道时,这个自动飞翔的金雁又沿着地宫的墓道顺利地飞出地面,然后又越过秦陵南侧数千米高的山峰飞往遥远的南方。如果这个奇闻不是闲聊文人编造出来的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说秦陵金属飞雁的传说没有丝毫的可能性,具有现代科技意识的中国人切勿轻信这个传说了。 金雁传说的辨误问题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进一步来说古代文人编造的这个传说故事在历史文献上有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呢?笔者查阅了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发现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一句:‘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又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秦陵第二大墓极可能是子婴墓 秦陵“第二大墓”极可能是子婴墓 近日,考古专家对秦陵考古发掘又有了新的发现,在秦始皇陵园旁新发现的“秦陵第二大墓”,其主人很有可能是秦第三代皇帝也就是末代皇帝——子婴。而之前关于秦末代皇帝子婴的葬地一直是考古界的谜团。 秦陵旁发现“第二大墓” 袁仲一是被誉为“秦兵马俑之父”的考古学家,在他最近关于秦陵的考古中发现,在秦始皇陵园旁新发现了“秦陵第二大墓”。这是一座相对独立的陪葬墓园,这座拥有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是秦始皇陵考古队2003年在秦始皇陵园外围进行勘探时发现的。与其近邻的还有5座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它们位于秦始皇陵园外城墙西侧500米处,勘探时伴有漆皮、锈铜、纺织品等秦代遗物出土。专家意外地发现,它们竟然都属于秦墓。 秦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袁仲一说:“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秦始皇陵园的布局和墓葬类型已基本清楚。这座意外‘现身’的‘中’字形大墓,其南北墓道长约109米,墓室东西宽26米,深约15.5米,它无疑是秦始皇陵园迄今发现的等级仅次于秦始皇陵的第二大墓。” 据袁仲一指出,这座墓园是一座附属于秦始皇陵园的陪葬墓园,这在秦始皇陵考古史上无疑属首次发现。这座大墓充满了谜团,譬如未见封土,墓道为南北向,尤其是墓主人的身份引人遐想。 坐西面东的秦始皇陵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多年考古表明,众多的陪葬墓均位于城垣内与城垣的东侧,陵园的西侧则是修陵人员墓葬区、窑址区、石料加工场及堆放砖瓦等建材区,严格说来是陵园外围的附属地区。 但是,这座大墓的等级很高,墓主的身份至少为君王级,墓园又独立地处在秦始皇陵区的西边缘(比起兵马俑的距离来要近得多),说明墓主人与秦始皇的关系必然密切。 袁仲一说,这座相对独立的小型墓园,与兵马俑坑一样不在始皇陵园的主要部位,但都属于始皇陵的陵区,是秦始皇陵的重要附葬部分,如不是秦始皇的宗亲,那么又会是谁能埋葬在这里呢? 亡国之君带来的谜团 秦人的陵墓多位于国都附近。自迁都咸阳后,秦国君的陵墓多分布于咸阳、芷阳及骊山北麓。惠文王、悼武王葬于咸阳,昭襄王和悼太子、庄襄王葬于芷阳,孝文王葬于西安东郊、秦始皇葬骊山、秦二世胡亥葬西安南郊,唯有秦朝末代皇帝——子婴的葬地不详。 袁仲一认为,子婴是秦二世之兄、秦始皇之子,被杀后埋于始皇陵园附近,是符合古代的丧葬礼制和一般常理的。因此,墓主最大的可能性只有一种,就是秦朝的末代皇帝——子婴。 袁仲一说:“秦始皇陵园只有外城的西北隅较空旷,把子婴墓放在西北隅也是迫不得已。子婴是亡国之君,在位的时间仅46天,仓促选址埋葬,致使墓上没堆筑封土,没筑城垣,连墓的方向都有违传统,遂致其葬地长期不明。”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骊山陵园后,陵园内的一切设施已成固定的格局。城垣内及外城的东侧已分布有大批的陪葬坑、陪葬墓,陵园的南侧紧靠骊山,陵园的外城北侧除有陪葬坑及大片宫殿建筑所占据的地面外,其余是地势低洼积水成池的池水。 在秦始皇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秦始皇陵不仅在中国陵寝史上首设陵邑、建筑寝殿便殿,还首开大规模修建陪葬坑之风气。秦始皇陵的过度性与复杂性常常出人意料。 这表明,生前希望传位万世而不灭的秦始皇嬴政在去世三年后,就与秦末代皇帝在地下“相伴而眠”,迄今已长达2200多年。这对于人们研究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等具有重要意义。 章邯 中国秦末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将:章邯 邯(?~公元前205)中国秦末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战争爆发,九月,陈胜部将周文率起义军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至戏(今陕西临潼东北),危及咸阳,秦廷震恐。章邯受命为将,率数十万获赦的骊山刑徒和私家奴隶,从关中转战中原,相继击败周文、吴广诸部,镇压了陈胜起义军。次年六月,引兵北进,将反秦旧贵族魏王咎围于临济(今河南陈留西北),大败齐、楚援军,攻克临济。九月,再败楚军主力于定陶(今属山东),杀楚将项梁。继又北攻旧赵地,大败赵军,围赵王歇于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西南)。后被项羽击败,于三年七月率军降楚,被项羽封为雍王,据咸阳以西地。楚汉战争中,章邯助项羽钳制汉军。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六月,被刘邦败于废丘(今陕西兴平南),自杀。 太子扶苏:儒与法的缠绵 太子扶苏:儒与法的缠绵 倘若扶苏不死,而顺利地登上皇帝位,秦朝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史料未记载任何关于扶苏理政的才能,可在当时的大秦帝国,宽厚仁义就是最大的治国方法。而扶苏,骨子里就有这种方法! 其实,他的名字就注定了他的结局,那么悲伤而零落,让人还没有品赏完他的名字就开始对他的结局伤感了。秦朝之灭,无数的人有无数的看法,并且有理有据。这其中的看法里,却有一种假设,如果是扶苏当国,秦朝会不会按照始皇帝的意图二世三世万万世地走下去?答案似乎不那么确定,因为关于这位封建帝国的第一位太子的资料太少了。我们只能从有限的文字中来探悉出他的“仁德”,我们不需要再探悉出“治术”,因为在当时的秦朝,“仁德”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治术”。 扶苏何以死?因为一纸假诏!但从其与秦始皇的言谈中,我们看到的是,凭他的智慧不可能辨识不出诏书的真假。那么,他为什么一定要死呢?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是秦始皇。 当刚做了七个月的皇帝胡亥在寝宫里肆意妄为之时,远在大泽乡的一群贫苦农民却是愁眉不展。他们本是奉朝廷之命去戍守咸阳,但连日大雨耽误了行程,按照当时律法,误期者当斩立决。两个带队队长陈胜和吴广在一起商量说,误期是肯定的了。逃跑是死,起来反抗也是死,同样是死,还是后者有点意义。 这一年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离秦朝灭亡还有三年。 其中一个队长陈胜在决定要造反后又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以谁的名义来造反。他不可能就这样跑出去跟那九百名农民叫喊造反了,农民一定把他当成是疯子。虽然,他当初说自己是鸿鹄,还讥笑那些不知鸿鹄之志的农民燕雀们,但老实说,他自己也不知道鸿鹄的志向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他自知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来影响那些农民兄弟们。 在这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两个人抱着脑袋想到了两股风。第一股风是楚国的项燕,两人的理由是,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总之这个人的去向是神秘的。 但这理由因为出自两个农民之口,所以就流于表面了。细细推敲之,他们之所以选择项燕,最深层的原因很可能是在秦统一过程中,楚国是受秦国军事打击最重,损失最惨重的国家。所以,楚国的抗秦、反秦之火就烧得特别旺。特别是楚国末期的名将项燕,被秦朝大将王翦灭掉后,项燕之名忽然比先前升高了数倍。而且还有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言在社会上流行,正是众人备为推崇的“天人合一”境界。 另一股风在现在看来是极端可笑的,且看他们的理由: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诫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我们借他的名义来反对小胡亥。 但从字面意义上来看,陈胜是想举着敌人哥哥的旗帜来反对敌人。再看他的话,就有“弟弟不仁夺位,哥哥现在来要了”的意思在里面了。我们不得而知,陈胜和吴广当时是否想到这一点,但其淳朴而直接的这两个理由却是让他们乘风而起的可靠保证。 举项燕,可以让更多苦秦已久的人加入到自己的战团中来;举扶苏,让人对胡亥产生更大的愤怒。当陈胜、吴广举事而成后就再也没有提到这两个人,不提项燕,因为势力已雄厚;不提扶苏,因为不想让扶苏仁义之光遮盖住自己的叛乱之名。 而有幸为这一论述作证据的则是西汉贾谊的和宋朝的苏洵,倘若将两个人的观点糅合到一起,就是这样的:秦在挺进中原与六国混战时,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而获胜只是其中一个小因素。最大的因素是当时六国也是“仁义不施”,和秦国相比,大家半斤八两。六国国内之所以没有人起来造反,是因为养客之风盛行,天下人才都被国家或者是国家的代言人养着呢,普通老百姓根本搅不起大风浪来。但是,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命令杀名士,把大批的击剑抗鼎之徒都赶进了民间,所以,才出现了无数的刺客。陈胜以一农民而掀起灭秦大浪,无非是因为秦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公元前209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匈奴冒顿即位为单于,开始统一蒙古草原。为后来西汉在北方的疲于奔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中原,陈胜、吴广打着扶苏与项燕的旗帜开始反秦。陈吴反秦一事让我们看到了并应该反思的一个事实:扶苏已死近一年,他的仁德还可以被人拿出来当令箭。那么,若他仍活着,而他的仁德能沐浴人民,天下该是什么样呢?! 扶苏太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太子之位来得快(秦始皇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立他为太子),去得也快(秦始皇尸骨恐怕未寒,他就死了)。 历史对这位太子的记载并不公道,司马迁在《史记》中只是寥寥数笔,却还是侧写旁描。所以,我们想要完整地了解这位扶苏太子,在今天的确是一件难事。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因不满一些儒生的复古言论,在李斯的煽动下,于咸阳坑杀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扶苏知道后,劝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秦始皇大怒,将其赶出宫廷去北边给守卫北方的蒙恬作监军。蒙恬,《史记》记载,“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扫六合后,“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蒙恬还建造了秦直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秦始皇为什么要大怒,除了他性格残暴刚愎自用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扶苏所言乃“柔慈”之语,在这位祖龙眼里,这位长子与自己的行事路线格格不入。细思扶苏的劝谏之言,可谓中规中矩,合情合理。 第一,天下虽然已定,但远地的百姓还四散各处,这样坑杀儒生只会惹来他们的恐慌;第二,儒生们又没有犯什么大错,父亲这样做未免太残酷了些。 如果可以结合所有有关扶苏的历史记载,我们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扶苏并不是只这一次上谏秦始皇的。 《李斯列传》记载:扶苏以数直谏上;农民陈胜也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赵高伪造的将扶苏赐死的诏书中,也称扶苏“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 这一切记载都说明了一件事:扶苏经常会对秦始皇的一些所为劝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由此可知,他们的父子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扶苏被派往蒙恬处作监军是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的事,直到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扶苏被矫杀,两年时间里,秦始皇从未过问过扶苏。 但就在秦始皇临死之前,却“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上写‘与丧会咸阳而葬’”。不管父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秦始皇在死之前还是很清醒的。他二十多个儿子中也只有扶苏堪当大任,况且又是长子,遵古制,自然会立他为太子。将玉玺赐给他,并让他赶回咸阳参加自己的葬礼。 可惜的是,这“玉玺”和“书”并没有到扶苏手里。被当时的赵高与一直跟随秦始皇巡游的小儿子胡亥拆开了。几个在秦始皇身边的人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赐给扶苏的诏书,用皇帝的玉玺把诏书封好。诏书大意如下: 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作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作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据《史记》记载:当胡亥的门客捧着诏书到上郡见到扶苏,打开诏书念毕,扶苏就哭起来,进入内室想自杀。蒙恬阻止他道:“皇上在外,没有立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使者连连催促。扶苏为人仁爱,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立刻自杀而死。使者回来汇报,胡亥、李斯、赵高都非常高兴。到咸阳后发布丧事,太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任命赵高担任郎中令,常在宫中服侍皇帝,掌握大权。 后人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赵高有十足的把握扶苏真能自杀呢?只是因为赵高对扶苏太了解了。《史记·赵高列传》中记载:赵高说,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也正是有对扶苏这样的认识,所以赵高与胡亥的奸计才得逞。不知这是赵高之狡诈还是扶苏之愚蠢。后人对扶苏的评价颇多,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关于他的评价是“故其子如扶苏之仁,则宁死而不请”。明朝首辅张居正说:“扶苏仁懦。” 苏轼评价扶苏之死,认为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才算是孝。而张居正却认为,扶苏虽然“仁”,却是愚蠢之仁,愚蠢之孝,不足为后世效法。 苏轼与张居正一个肯定扶苏,一个否定扶苏,或许是真心实意的,或许只不过是当时所处形势需要他这样来讲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无论怎样,扶苏还是自杀了。按他的话来讲,“父亲命儿子死去,还需要请示吗?!”这句话绝不能用一个“孝”字就能解释得了的。 扶苏是孝,但孝并不意味着唯命是从。如果用百依百顺来解释孝,那扶苏堪称不孝。他总和父亲有分歧,有分歧自然就免不了争吵。有争吵就是不顺不依,不顺不依就是不孝了。 可当他听到父亲赐自己死的假诏时,何以即刻拔剑而自裁?一切都是因为秦始皇所受的法家教育,而最致命的就是,扶苏太了解有着法家思想的父亲了。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扶苏被派往上郡(今天的陕西绥德)做大将蒙恬的监军。其实,蒙恬根本就不用任何监军,他对秦帝国的忠诚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的,也没有任何人怀疑的,包括秦始皇在内。 从繁华的咸阳来到荒凉的上郡,扶苏似乎一点也没感觉出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认为这是父亲把自己放逐了,远在四方巡视的秦始皇也想不到扶苏会这样想。在这位千古一帝的父亲看来,儿子太“软弱”,太“妇人之仁”。 一个用法家思想从脚跟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从臣子到布衣早已经习惯了严刑峻法。而扶苏却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自己弃法从儒,这非但不可能,简直就是荒唐可笑。 所以,他看到了在眼前站着的扶苏,忽然感觉到了一阵恐慌。大秦从祖宗孝公时就以商鞅的法家思想立国,到他这里已经六世,祖宗成法不可变!也变不了! 他想,绝不能再让这个扶苏在政治权力中心晃荡了,他迟早会把自己和祖宗经营多年的国家毁于一旦。他真想把扶苏踢趴下去,然后指着帝国的版图告诉扶苏:这一切都是用杀戮得来的,如果单靠仁义道德能让我拥有这么大的版图吗?! 摆在他面前的处置扶苏的路有两条,第一,让他参政,用他的方法来治理这个刁民四起的帝国;第二,杀掉他,免得以后他改祖宗成法。 经过了深思熟虑,他选择了第三条路:既不杀他也不用他,而是要他到蒙恬处去体验一下生活,要这位儒生看看,凭道德礼仪这些虚的东西能否使天下臣服。 蒙恬在上郡到底干什么呢?他用秦帝国的主力主要在做两件事:尽可能地击败匈奴、修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击匈奴就要战争就要死人,这俨然违反了儒家的“以德服人”的宗旨。修万里长城就要用大批农民,也要死人。这又违反了儒家的“以仁治国”的思想。 总之,在今天看来,扶苏在上郡所见所闻的痛苦比之他在咸阳见父亲所作所为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如今陕西的绥德有这样两处景点:扶苏望月台与扶苏呜咽泉。从名字上来看,这两处景点都充满了悲哀之情绪。望月是想家,呜咽或许还是想家,更或许是见到生灵涂炭而伤心难过。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他或许是想父亲了,父亲已年迈,时常有病,那个寻找多次的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迟迟没有结果。父亲身边的人都以杀戮刑罚为能事,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为父皇担心。 当公元前212年,希腊人阿基米得被攻入叙拉古城的罗马士兵杀死的时候,那个士兵并不知道自己亲手扼杀了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也是公元前212年,扶苏被流放到上郡去体验生活,秦始皇也不知道自己亲手扼杀了自己的大秦帝国。 秦始皇的本意是想要扶苏跟蒙恬处理好关系,这对他以后亲临大秦帝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蒙恬是大秦帝国的顶梁柱,秦朝主力都在这位蒙大将军手里。他想把扶苏交给蒙恬,虽然他没有直接告诉蒙恬,好好培养扶苏。可他想,蒙恬又不是傻子,定会了解他的良苦用心的。 但秦始皇显然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到三十七年(前210年)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作为一介武夫的蒙恬和崇尚“仁者才可无敌”的扶苏根本就不可能有共同语言。况且,作为长子的扶苏并没有正式被确定为太子,而且由于秦始皇对手下将领的法治严酷,蒙恬不可能和扶苏走得太近。 蒙恬是什么人?亲眼看着战争、政治斗争成长起来的一只老狐狸,当扶苏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秦始皇还在人间的时候,他不可能和扶苏走得太近,他要避嫌。老实说,秦始皇到了晚年,喜怒无常,任何人似乎都无法真正了解他,即使在他身边的赵高有时候都会犯嘀咕,老皇上到底在想什么呢?远在千里之外的蒙恬怎么会知道他把扶苏安排在自己身边到底有什么企图呢? 老皇帝是想监视自己,还是因为扶苏总是忤他意,想借刀杀人呢? 由上可以看出,秦始皇之错就错在没有马上立扶苏为太子,而导致了与蒙恬的关系并不像后人所说的那样融洽的地步。 扶苏在上郡的两年除了望月就是呜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在那里生活得并不开心。眼所见之事、心所想之意都与蒙恬格格不入,怎么可能开心呢?他那一套儒家思想在安定的朝堂之上都没有市场,到了战火硝烟的边疆更是屠龙之技了。 扶苏在上郡的两年从史料上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他的思想对蒙恬的所为起过影响。从始皇三十五年到三十七年,蒙恬的主要任务就是修长城,他手中秦国的主力军却不用,而征农民修长城。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当时的“监军”职责所在,但可以肯定的是,权力并不大。不然,一向鼓吹仁义的扶苏不可能不对蒙恬的大征百姓修长城而置之不理。 他的老父亲正在四处巡游,以示千古一帝的风范,而他自己却在上郡见人死人悲,却毫无办法。这仅仅是扶苏一个人的悲哀吗?五年后,我们知道了这是大秦帝国的悲哀。而这种悲哀的产生,仅仅因为秦始皇把扶苏调到了上郡,却不给他任何他应该有的名分,也不给蒙恬明确的指示,使得扶苏在上郡的两年不过是浪费了七百多天的光阴。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秦始皇死时,扶苏在都城,事情肯定会是另一个样子。不过,这种假设实属于徒劳,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扶苏自裁的那一幕。这一切的发生不过是因为有了一个嬴政。 嬴政就是秦始皇,习惯地称他为千古一帝。因为是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帝国。生于公元前259年,终于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在位,公元前238年亲政。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等,同时还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并派人去寻找不老长生药。其治国思想为法家思想,在他去世的前几年里,身后左右除了女人就是法家的人。 这可以算是秦始皇的简历,但我们并不是要讨论他的简历,而要说的是,为什么秦朝会有这样一个皇帝,脑袋里总装着法家的“刑名”之学? 想要知道这点,就必须从商鞅说起。诸多学者都讲,秦朝之亡实亡于商鞅,此种论断是对是错,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历史上对商鞅之功绩的传颂大都集中在他的改革促进了秦国的强大方面,从而能让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侵吞六国。我们不得不承认,商鞅之变法的确促成了秦朝的强大,但同时,他也把法家思想彻底地灌输给了秦国,使得后来的秦国君主无不以“刑名”为治国之策。 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个诸候国或许其他东西少之又少,但人才却是相当的多。因为当时没有户籍制度,所以这些人才可以四处奔走希望能将自己所学卖于赏识自己的国君。巧的是,商鞅就在这个时候来到了秦国,把自己的“刑名”之学倾情授于秦孝公。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对秦国实施大手术。 在政治上,商鞅彻底废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第一,制定二十级爵。制定二十级爵的做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做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首级”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另外,还规定,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做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第二,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他把秦国分为四十一县,县设令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度。 第三,实行什伍制度。秦国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到了商鞅这里,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近似于后来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其政治方面的措施有利处,但也有不利处,就是刑罚的严酷。 在经济方面,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他的确在这方面开创了一个先例。因为在当时的各国,没有一个国家敢于用国家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第一,废井田,开阡陌。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买卖田地。此后秦国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第二,重农抑商政策。秦国当时“据崤函,拥广雍州之地”,占尽了地利。所以,他必须要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 第三,统一度量衡。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如有违犯要重罚。 在社会方面,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为:凡一户有两个儿子以上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现在谈商鞅的这一系列改革似乎很轻松,也很有漏*点。其改革方案头头是道,让人不得不佩服商鞅的治术,但这一系列改革却是在血与泪中完成的。 “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是当时秦国社会一现象,没有人不怕死,商鞅在变法中酷用严刑,甚至把脏东西倒在路上都要受刑罚,他后来的死也就不言而明了。 贾谊说,“商鞅遗礼义,弃仁恩,一心于进取”,两年后,秦国的社会风俗便败坏了。本来秦国就是一蛮夷,因为礼仪关系而不被中原各国认可,商鞅的大变革更是雪上加霜。而同时,因为商鞅的变法让六国感觉到了危机。他们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只是对秦国嗤之以鼻了,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向秦国进攻。 历史往往是这样,当所有人都把礼仪当回事,并坚持礼仪的时候,一个不坚持礼仪、不把礼仪当回事的人就能把这些人击败。 秦国即是如此,野蛮的国家往往会取得暂时的大胜利,因为它一门心思只在进取上。至于仁恩礼仪,与它毫无关系。 或许也正是屡屡挫败六国的胜利现象,让秦国从秦孝公以后的各个君主都认为仁义纯粹是扯淡。只要有强大的土地、人民和军队做后盾就可以了,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就让它尘封吧。 从秦始皇灭六国开始,秦国君主的思维里仍旧存留着这种思想。秦始皇用法家代表人李斯,时时处处听他的意见并采纳之就是明证。 在开创时期,用法家之术当然是明智之举。可当帝国已成,犹不知礼义廉耻为何物,犹不知仁义之厚,还相信“民之畏死,当以死惧之”的荒唐理论,岂不哀哉? 后人评价说,秦孝公“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商鞅的确谋了上述之功绩,但他同时也为秦国谋划了“以刑治国,一千年不变”的治国思想。 秦之亡,实亡于商鞅,难道没有道理吗?如果不是他,秦始皇怎么可能容不了欣赏儒家的儿子?如果不是他,扶苏何以会因为有那样一个刻薄寡恩的父亲而自杀?扶苏不死,大秦不灭,还需要证明吗? 直接毁了扶苏的就是这三个人:李斯、赵高、胡亥。三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结成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杀人组织的确让人惊讶不已,因为在始皇帝生前,这三个人对始皇帝毕恭毕敬,几乎不敢多走一步路,生怕被夺了性命去。可当始皇帝一死,他们人性里最肮脏的一面就立刻暴露出来了。 如果单纯地将这三个人的丑行归罪于法家的不施教化,实在是太冤枉法家了。不过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这三个人的确是用了最卑鄙的手段把扶苏送上了黄泉路。 始皇帝的第五次巡游可以看作是死亡旅行,当他的尸体还没有发臭时,李斯、赵高和胡亥已经达成了杀掉扶苏的共识。 在今天看来,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怎么会和阉人赵高走到一起呢。李斯,楚国上蔡人。生性聪颖,幼年苦读诗书。年少时,曾当过一个小吏。后来与韩非一起跟荀卿学“帝王之术”。当学成时,他放眼天下,发现六国皆无一前途,包括自己的祖国楚国。于是,他去了秦国。先是在吕不韦门下充当了一个舍人,吕不韦见其有奇才,便经常把他留在自己身边。这样,他则有机会见到秦王。他把思想融进了自己的第一篇奏章《论统一书》中,力劝秦王趁六国皆弱之机,对之“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始皇大加赞赏,从此视他为心腹,每事与他议决,又拜他为案卿。 公元前231年,秦王忽然下令驱逐外地人口,很文明地下了一道《逐客令》。李斯便向秦王献上《谏逐客书》。他写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得……”总之,大概意思是说,驱逐外地人口并不是好事,这些外地人为秦国作了很多贡献,如果将他们驱逐,秦国就无法成为泰山、无法变成江海。 秦王看后点头称是,立即下令废除《逐客令》,留下所有愿为秦国效力的人,并专门派人把踏上离秦之途的李斯请回,官复原职。此后,秦始皇对李斯更是刮目相看,言听计从。利用李斯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大政方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仅十年时间秦王就消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李斯由廷尉晋升为丞相。 在其丞相生涯中,他辅助秦始皇开疆扩土,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天下为三十六郡,中央任免各级官吏,运全国于掌握之中。同时,统一法律政令,使举国法令一致;统一度量衡,便于全国公平交易;车同轨,修直道,便于交通往来和战争之急需。可以这样说,秦代的典章制度都是出于李斯之手,后来各个朝代的政教法制也多从这里继承。 写得一手好字的李斯怎么看也看不出能和赵高那样的人为伍,但他的的确确参与了杀扶苏的计划。扶苏死后两年,李斯也被赵高杀死。在临赴刑场时,他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想再与你一起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还能做得到吗?”这和他年少时看着茅厕里的老鼠叹息“做老鼠也要做仓中鼠”的话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两句话里便看出李斯对权力的渴望之情,越是渴望的东西当失去时才会顿然醒悟:我真该牵着狗去追兔子;做老鼠也可,即使在厕所里也可。 赵高后来被子婴杀掉的时候,什么感叹语也没有。这个把秦朝折腾得只剩下一个“大秦帝国”空名的人在当初何以会有违反秦始皇诏书的行为呢? 暂且不管他的身世,这个人的真正的出现似乎就是在他矫诏杀死扶苏拥立胡亥继位后。他想立胡亥,不过是因为跟胡亥太熟的缘故,胡亥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秦始皇命他授胡亥秦朝律法等事。况且在他眼里,胡亥就是一个笨蛋。拥立这样一个笨蛋皇帝可以左右之,另外,扶苏万一登基,自己的前途堪忧啊。 他也是这样劝李斯的。 “万一扶苏登基,你说丞相的位置会给谁?” 李斯茫然,难道还能出现废丞相之事? “肯定会给蒙恬,因为他们两个熟啊。” 李斯害怕了,我该如何是好? “立胡亥吧。” 李斯还是害怕,我跟他也不熟啊。 “我熟啊!”赵高笑靥如花,但他怕李斯误会,又收起笑容,补充道:“小皇帝说了,如果你肯参加这个计划,您还是丞相。” 当然,上面这段话给人恶搞历史的感觉。但当时的情况很可能就是这样,史书往往在记录一些本不该正经的事情时非常正经。 在说服李斯前,赵高早就说服了胡亥。这个未来的秦二世根本就没有主见,或者说自己根本就没有当皇帝的想法。 赵高:皇帝驾崩,遗诏单独赐予长子扶苏,对其他诸子完全没有提及。扶苏奉遗诏到咸阳,马上立为皇帝,贵有天下,公子同为皇子,却无尺寸之地的封赏,您就不觉得有点…… 胡亥:父皇的做法是理所当然。您也知道父皇向来是说一不二的,我作为儿子又能怎样。 赵高说:我觉得不是这么回事!皇帝已经去世,天下的权力位势,悬而未定,以臣下之见,其取舍定夺在于公子、在下高以及丞相三人手中,望公子计虑图取。 胡亥:你不懂规矩吗?扶苏是长子,理应由他来继承,我算什么。 赵高(恨铁不成钢):少废话,你必须答应做这个皇帝! 胡亥:好,好。 由此可知,整个矫杀扶苏事件完全是赵高一人筹划,李斯与胡亥是客串而已。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玩弄胡亥杀胡亥,玩弄李斯杀李斯。 李斯完全是个权力迷,他不想轻易地丢了手中的权力;胡亥从小就跟随赵高,一言一行都看赵高眼色。而赵高自己的目的再明显不过:挟天子以成己私。 李斯和胡亥当时肯定疑虑过万一事情不成,蒙恬率大军杀回咸阳来,该如何收场。而赵高却是信心十足,他在秦始皇身边多年,对于扶苏的性格和秦始皇的性格了如指掌。以秦始皇的名义来杀扶苏,扶苏就是待宰的羔羊,这一点毫无悬念可言。 三个人的地位也是成功的基础,赵高,宫内最大级别;李斯,朝堂之上独一人;胡亥,皇帝的儿子。 法家思想最突出的就是“以力兼人者也”。就是说用武力来得到天下。这其实并不为过,自古就有“打天下用申韩”的思想。但是,法家最大一个弊端就是守天下时却认为,“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把天下的人都当作“奸民”来治,完全符合了法家的“人性本恶”论。“民勇则赏之以其所欲”是好事,但“民怯则杀之以其所恶”就有些太残忍了。想用这种方法达到“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的目的或许在某一时间内起作用,但长此以往多是弊有余而利不足。 秦始皇之所以能吞灭六国,是和国家强盛分不开的。但同时也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在历史上,历史往往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而改变方向。秦始皇无论是对六国还是对手下臣民都是以“严酷”闻名的。 后人多对当初刺杀秦始皇的刺客荆轲报以同情,原因就在这里,秦始皇的残忍所为的确该杀。他想要把这种性格让全天下人知道而因此不敢反对自己,他就必须要让身边的人也明白自己的奢杀性格,扶苏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扶苏的“仁懦”不知师从何人,当初,帝国未成时,秦国上下都在杀人放火;帝国初成时,又大兴各种各样浩大的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帝国未来太子的扶苏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学习儒家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呢? 在秦朝“法家”铺天盖地的气氛中,怎么会有人敢对崇尚法家的老头子秦始皇的儿子进行儒家教育?我们持着这种怀疑不妨来读一下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谈到的扶苏,暂将其原文引下: 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假令扶苏不死继立,必取始皇之法纷更之,以求复三代之旧,至于国势微弱,强宗复起,亦必乱亡。后世儒者,苟见扶苏之谏焚书坑儒,遂以为贤,而不知乱秦者扶苏也。高皇帝以神武定天下,其治主于威强,前代繁文苛礼,乱政弊习,刬削殆尽,其所芟除夷灭,秦法不严于此矣。又浑沌之再辟也。懿文仁柔,建文误用齐、黄诸人,踵衰宋之陋习,日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亦秦之扶苏也。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张居正认为扶苏就是受儒家教育多年的一个准太子,还指出,如果扶苏上台,他一定会将秦朝的治国之思想改变,从而使秦朝加速灭亡。如果分析一下当时张居正所面临的情况就不难得知,因为他想改革,所以借了这个“仁懦”的扶苏来阐释想要变法,必须要向“申韩”取经,而不是什么仁义道德。 儒与法的斗争到秦朝时已经不算是斗争了,只能看作是法家这个卤莽少年在欺负着儒家这个小孩。秦始皇可以随便杀书生,把所有他认为该烧的书都烧掉。而作为长子的扶苏只能看着,大不了说上几句话。 儒家的学说从古至今都像是一个穿着厚重的盔甲站在那里的柔弱妇女,人们来往中向她看去,果然非同凡响。可是一旦有个混蛋上前把她推倒,她就很难站起来。而法家则像一个赤条条地拿着斧头的汉子,看着就已经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是他开始抡斧子了呢!但也正如老子所言,砍人的人迟早被人砍。 法家的思想看上去永远都是那么充满活力,因为它是“禁于已然之后”的,所以,效果显著,不像儒家“禁于将然之前”那样藏头露尾,不被人注意。 秦始皇无疑就是那个赤条条的汉子,拿着斧头砍完了六国又开始砍那个早就被他推倒的柔弱妇人。事实上,扶苏师从何人学儒家思想已经不重要,他在当时的秦朝因为性格仁慈就俨然一个儒家的代言人了。 当初,假诏到他面前时,他几乎没有加以考虑就挥剑自裁。因为,他太了解父亲了。父亲对他的主张从来都是大肆反对的,所以父亲让自己死在他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也没有听蒙恬的建议去找父亲问一问,为何要赐自己死。用他的话来讲,父亲让儿子死难道儿子不死吗? 其实,这句话的背后应该就是,在那个到处都是杀伐的时代,在那个强者生存的时代,他的柔弱已经显得格格不入了。他在上郡的两年因为眼所见,耳所闻,已经对当时的世界失去了信心。而这种信心的失去正是他父亲的“刚猛治国”造成的。 有一个传说是关于扶苏名字的,据说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可惜后来,秦始皇亲手砍了这棵树。 胡亥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死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当然也有没有被他弄死的,但终究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朝廷大权都掌握在赵高手里,于是有了“指鹿为马”这一成语,有了李斯去遛狗的想法。 倘若扶苏不死,而顺利地登上皇帝位,秦朝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史料没有记载任何关于扶苏理政的才能,可在当时的大秦帝国,宽厚仁义就是最大的治国方法。而扶苏,骨子里就有这种方法! 项羽烧秦俑坑遭质疑 项羽烧秦俑坑遭质疑楚霸王“犯罪”缺证据 新华网西安8月2日电(记者李勇冯国)“从考古学的立场出发,所谓项羽焚烧秦俑坑只是一种猜测,目前的考古学证据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秦俑坑焚烧之因至今仍是迷雾团团,让楚霸王背黑锅实在有点冤。”在此间举行的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上,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以洋洋万言的论文,要还项羽一个清白。 刘占成研究员说,由于20多年来参加兵马俑考古发掘和研究的缘故,他一直对几乎8月,三星与您漏*点奥运星迹争霸漏*点竞技海纳百川候车亭媒体无限下载mP3你作K王众口一词的“项羽焚烧秦俑坑”之说存疑于心,尽管此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史记》、《水经注》等一些文献中记载有“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项羽在秦陵“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不少学者由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推断他掘秦俑坑、烧秦俑坑,刘占成认为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些记载并无确凿的直接证据,不能作为最终结论,而且历史的记载是否等同于历史,永远需要我们去探索。”据刘占成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大规模的地面勘察和考古钻探,在陵区留下了几十万个探孔。通过调查勘探,发现秦始皇陵墓上的封土土层没有被掘扰破坏的现象,而且封土上也仅发现了两个直径不足1米、深不到9米的小盗洞,这就从考古角度否定了项羽大军大规模揭顶开挖的可能性。此外,在秦始皇陵封土中发现有一个范围约1200平方米的的强汞异常区,这不但证实了《史记》中秦陵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也是对项羽盗掘秦始皇陵的科学否定,因为汞的挥发性特强,如陵墓内遭项羽破坏,墓内的汞早年就已经挥发散尽。 在对兵马俑坑的发掘过程中,刘占成发现种种迹象并未表明俑坑是项羽烧的,原因有6点:一是没有发现项羽大军的入坑口;二是没有发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即没有破坏者造成的陶俑一个压一个的叠压现象,只有坑顶下塌造成的东倒西歪的兵马俑;三是没有发现兵马俑身上被打砸后留下的打击点;四是没有发现破坏者的足迹;五是坑内文物的移位和缺失并没有那么严重;六是完整的棚木木炭遗迹不好解释。 “其它被烧过的从葬坑,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与兵马俑坑相同的悬疑现象。”刘占成说,由此可以说,项羽作为焚烧秦俑坑的“嫌疑人”显然“证据不足”。(完) 专家推论称“兵马俑”杀死项羽 秦俑研究:专家推论称“兵马俑”杀死项羽 新华网西安8月2日电(记者李勇冯国)曾经击垮了秦帝国的楚霸王项羽,最后却死于“兵马俑”之手。作出这一推论的日本就实大学教授李开元在“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关于兵马俑与项羽之死的论文,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在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李开元教授说,作为两千年前秦始皇兵马俑军团原型的秦京师军(中央军),在秦末之乱的动荡历史中下落如何?这个问题,不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新浪搜索联盟不一样让眼镜成为历史户外用品全场1元拍仅涉及到兵马俑军团的性质,也涉及到秦楚汉间整个帝国秦军的动向,甚至牵涉到秦帝国的灭亡、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汉帝国的胜利等复杂的历史问题。他在研究考证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最后楚汉决胜垓下时斩杀项羽的5位骑兵将士,都是关中地区出身的秦人,也都是旧秦军的将士。更加意味深长的是,这5位将士的从起官职,也就是他们由秦军加入汉军时的官职,竟然都合于秦京师军的官职。“历史是选择性的记录。”李开元说,垓下之战,汉军60万,吕马童、杨喜、杨武、吕胜、王翳这5名骑士能够留下名字来,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偶然。不过,以十二万分之一的几率脱颖而出的5人,却是百分之百的旧秦军的将士,而且官职都合于秦京师军的官职,就决非偶然了。李开元认为,这5位骑士的身上,或许隐藏着秦京师军在秦末之乱中的踪迹,原型兵马俑军团去向的历史之谜也可能由此得到破译。 李开元说,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秦京师军为原型塑造的,秦京师军的去向,就是原型兵马俑军团的去向。根据他的研究考证,在秦末之乱中,秦京师军加入了汉军,其中的骑兵将士被编入了汉军的灌婴骑军。垓下之战后,灌婴骑军奉命追击,在乌江岸边斩杀了项羽的5位骑士,都是原来秦京师军的骑兵将士,也就是秦兵马俑的原型。这位学者表示,古代史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推理,往往要基于很少的史料,依靠考证勾沉、推测联想。他说,由出土的兵马俑到其原型秦京师军,再到汉军中的旧秦军将士,最后到斩杀项羽的秦人骑士,“史事的锁链一环紧扣一环,最后竟然在项羽之死和兵马俑之间找到历史的接点,引出‘兵马俑’杀死了项羽的结论来,使人感到历史的深沉和神奇。” 兵马俑军阵是以实在的秦京师军为原型塑造的,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同。但也有一些考古专家认为,组成兵马俑军阵的原型很复杂,不能肯定就都是京师军,其中还应包括别的“兵种”。(完) 大秦帝国的艰难生存 从弼马温到称霸西戎大秦帝国的艰难生存 秦国是周王朝弼马温非子的封国,首府在雍城。非子是周孝王时期的养马大王,他把孝王的马喂的膘肥体壮,油光发亮。周孝王很高兴,于是把他作为专业拔尖技术人才来看待,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号称秦嬴(就像现在把人称作劳模一样)。秦嬴非子虽然有了封地(其实就是一个村),但是没有爵位,所以还算不上诸侯。到了周平王时迁都时,村长秦襄公(这位英雄村长的名字已不可考)带着几百号村民联防队员一路护驾,忠心耿耿,周平王一高兴,便赐给了襄公爵位,“秦始列为诸侯”。后来周王顺水做人情,把被犬戎侵占的岐山之地分封给他,表示任由其讨伐。秦襄公回村后,拉起一支民兵武装,从此战斗在陕西的黄山黄水间,慢慢的开辟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秦国。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赢任好即位,穆公即位当年,便“自将伐茅津,胜之。”回国后,人们都称赞穆公英明神武,风流倜傥……(下略三百字)。其实穆公心里也是有苦衷的,那就是秦国当时缺乏人才,所以自己才“自将”。“要是能找到像样的人才,我还用的着自己发飙吗?”赢小伙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样说着梦话。的确,秦国和其他称霸的大国比起来,的确有很多先天不足,最大问题在于,秦国的祖先地位太低,立国太晚,所以号召力不强。在其他大国中,齐国是开国元勋的封国,宋国是前朝殷商的领地,晋国是王室宗亲的强藩,随便哪一个国家拉出自己的祖先来,都比秦国的弼马温老爷爷强千百倍。再加上秦国处于少数民族的包围中,中原诸国经常老眼昏花,不加辨别的对其“以夷狄视之”,周天子也没兴趣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所以秦国慢慢的成了春秋时国际社会的非洲地区,虽然发了无数竹简的招聘广告,人才的影子却还是没见着一个。 不过秦穆公在郁闷了五年后,终于碰上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从一群奴隶中抢救性的挖掘出了70多岁的老年才俊——百里奚。百里奚原本是虞国的老干部,后来虞国被晋献公毫不讲理的给吞并了,于是百里大爷也就被开除出了公务员队伍,成了任人宰割的奴隶,被送往楚国参加人口买卖大会。在楚国广交会上,年老体弱的百里奚肯定属于打三折或者买二送一那个“一”之类的商品。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自己竟然会被神秘买家用五张羊皮买下,并坐着华丽的大马车日夜兼程的被送往秦国。百里奚到了秦国见了两眼喷火,求贤若渴的秦穆公才知道,原来有人向这位秦国国君推荐了自己。老年人通常比较狡猾,一见面,百里奚首先对穆公说:“臣亡国之臣,何足问!”(先把这事情说开,免得以后不高兴时,你拿它对我进行人身攻击。)穆公陪笑道:“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给你戴顶高帽先。)百里奚高兴起来,于是坐下来对穆公打开了话匣子:“我给你说啊,那个……”,这一说不要紧,整整说了三天三夜,“语三日,缪公大悦,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奚顺利的通过了面试,直接坐上了秦国二号人物的位置。(比二千五百多年后的王洪文同志厉害多了。) 百里奚当了五羖大夫后,又向穆公推荐了自己的死党,另一个老头子蹇叔,穆公问,蹇叔有什么本事?百里奚很智慧的答道:“他水平高不高我不知道,但他是我指路的明灯和崇拜的偶像。”(蹇叔贤而世莫知,……吾用其言,得不诛,……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百里奚说完,问道:“要不要请他来面试?”穆公心想,您就能说三天三夜,那您的指路明灯还不得说一千零一夜啊,于是婉言谢绝了面试的请求,不久“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秦国的核心领导层挂牌成立了。 据《左传》记载,两位外来从政人员是对穆公这样说的:“国君啊,你们秦国,哦不,是我们秦国,群山众多,起伏不平,这样可以攻守自如啊。”穆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想穷山恶水的环境经他们说出来,倒成了旅游胜地一样。两位老人说完理论,又接着说实践:“从前周文王就在这里发家,所以此地风水极佳啊。”穆公听了前任房东的奋斗事迹,顿时觉得热血沸腾起来。老头们趁热打铁,对年轻人提出了要求:“您只要安抚人民,让百姓们多生孩子少种树,然后聚集起粮食来,先向西攻打犬戎,把犬戎人民从水深火热的原始社会中拯救出来。这样当解放战争打完后,我们就可以守住东边,关起门来独霸西垂。”他们看着目瞪口呆的穆公,继续描述美好的前景:“如此一来,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一旦中原诸侯衰微,那秦国长驱东进,则霸业可成矣!”这一段话说完,穆公听得早已留下了幸福的哈喇子,于是从此以后,穆公就整天在宫里听这俩狼狈为忠的老头的治国之道,流的不亦乐乎。(几百年后,孟子总结“百里奚举于市”这个现象,写出了传世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逝,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晋献公在外流浪的儿子姬夷吾要求他大舅子秦穆公辅助他即位(夷吾的姐姐嫁给了穆公),并许诺事成之后割让河西五城。秦穆公于是派主战兵车护送姬夷吾回国。夷吾如愿以偿的当了老大后,秦大舅欢天喜地的派使节去接收土地,使节到了晋都,拜见了夷吾,提出了此事。健忘的姬夷吾一听此事,笑了起来,他对大臣们说:“有这么一回事吗?”众大臣头摇的像波浪鼓,其中一个大臣说道:“这事即使是真的,也不能算数,因为当时国君您不是咱们晋国的法人代表,怎么可以私自变卖本国的资产呢?”(“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秦国使节碰了一鼻子灰,在晋国君臣的偷笑中垂头丧气的回国了。不久,晋国发生了灾荒,夷吾厚颜无耻的要求秦穆公救济,穆公觉得:“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就像我们今天对待日本一样,认为广大日本人民良心大大的好。)于是开仓赈济。说来也巧,过了一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穆公依葫芦画瓢的派人去晋国搞慈善募捐。姬夷吾抹着油光发亮的嘴说:“我们也没粮食啊。”不但不给粮食,反而乘机派兵挑起边境摩擦。秦国广大干部群众无不义愤填膺,甚至连晋国人民也觉得国君做的太过分了。 公元前645年,憋着一肚子气的秦穆公率军讨伐晋国,生俘了在战场上骑着宠物马指挥作战的姬夷吾。后来夷吾在其姐姐的搭救求情下,留下太子姬圉做人质,才被释放回国。秦穆公对姬圉其是很不错,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过了几年,姬夷吾病重,姬圉怕国内的其他兄弟抢班夺权,招呼也不打一声,甩下老婆就秘密回到了晋国即位。秦穆公被夷吾父子接连开涮,忍无可忍,干脆去楚国接回了国际知名流浪人士——晋献公的二儿子姬重耳,派兵护送他回国,打败姬圉即位,造就了春秋第三位霸主——晋文公。 秦穆公前半生之所以一直积极的干涉晋国的内政,拥立新君,并与其结为“秦晋之好”,其实是想通过晋国来插手中原事务。不过晋文公即位后的表现令秦穆公大跌眼镜,晋国不但在他的治理下成为霸主,而且百年来国力一直在顶峰遥遥不坠,晋国反而成为秦国称霸中原的主要障碍。于是秦晋两者的矛盾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几次大规模战争,互有胜败(其中肴之战还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但是总起来说,秦国综合国力不强,基本上处于战略劣势,无力冲破晋国的封锁,于是秦穆公只能转而向西发展,拿少数民族开刀去了。(看来穆公这时候才完全相信了二位老大爷的话) 当时秦国周围的少数民族众多,最盛的一支当属绵诸(甘肃天水附近),他们这个部落首领已经强大到称王的地步。有一天,正在吃肉的绵诸王听人说秦穆公比较有本事,国内的肉比他的还多,不禁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意思,便派大臣由余去秦国打探一下。由余到了秦国后,穆公向他炫耀的展示了首都雍城的市政建设、道路规划和积聚的吃不完的粮油茶蛋。由余看完后笑了,说道:“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说白了啊,您这都是一些扰民的形象工程罢了。)秦穆公吃了一惊,问到:“我们中国礼法完备,还经常闹内乱,你们绵诸是怎么发展的啊。”由余得意的说道:“(夷狄)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大概类似于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穆公更加惊讶了,没想到少数民族中也有见识如此的人才(尤其还这么年轻。) 第二天,秦穆公不误忧虑的对内史廖说:“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咱们邻国有强人啊,我都睡不着觉了。)内史廖问明情况后说:“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您别被他吓唬住,绵诸王的无为而治,说得好听,其实是因为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等咱们对其进行先进文化入侵,既送玩物又送美女,他尝到甜头后,就不会听由余的鬼话了。)穆公大喜,于是照办。果然过了不久,由余同志就被沉迷酒色的绵诸王炒了鱿鱼,回家待岗去了。穆公提着礼物去高薪聘请他,“由余遂去降秦”。 秦穆公得到了由余后,“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公元前623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周天子听说后,派人送金鼓给穆公,实际上承认了秦国在西方的霸权,春秋时期第四位霸主正式诞生了。 不过秦穆公建立的也是短期霸业,因为在他死后,许多高级人才都被野蛮的殉葬(共177人,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车家三良),导致秦国四十年人才积累一夜而空。(“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再者就地缘政治来说,秦国西面北面是高山荒漠,东面被超级大国晋国封锁(连函谷关都在晋人手里),南面又被另一超级大国楚国所压制,所以已经没有了发展的有利空间。而秦国的第二次兴起,要一直等到战国中期以后,另一位外国高级人才商鞅的到来才能实现。 秦朝的服饰 秦朝的服饰 秦代國祚甚短,只有十五年,除了秦始皇按陰陽五行思想規定的服色外,一般服色仍是沿襲戰國的習慣。秦國本處西陲,向來不如中原的繁文縟節,服裝樣式較簡單,而且開始將古代做為常服的袍,正式穿著。在軍事上,也效法趙武靈王的胡服,即揚棄周制的上衣下裳之韋弁服,改為上襦下褲便於騎射的形式。 男服服饰 秦始皇在冠服制度上,廢除六冕,只採用一種祭祀禮服。 《後漢書輿服志》載:「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減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因此秦始皇規定的大禮服是上衣下裳同為黑色的祭服,原因是他相信秦代屬水德之故。 始皇廿六年,規定衣色以黑色為最上。又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穿綠袍,一般庶人穿白袍。官員頭戴冠,身穿寬袍大袖,腰配書刀,手執笏板(上朝用的記事工具),耳簪白筆。當時的男子多以袍服為貴,袍服的樣式以大袖收口為多,一般都有花邊。百姓、勞動者或束髮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領長衫,窄袖。 女服服飾 秦始皇對於妃嬪服色,是以迎合他個人喜好為主,不過,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的支配。因此秦代妃嬪夏天穿「淺黃藂羅衫」、披‘淺黃銀泥雲披‘,而配以芙蓉冠、五色花羅裙、五色羅小扇、泥金鞋,以襯托它。 內衣外穿 秦代的袍服是一種有絮棉的夾層內衣,穿著時在袍服的外面要罩一件外衣。這種穿著習慣到了漢代產生了變化,袍服除了作為內衣,很多婦女時興把袍服當外衣穿,令袍服逐步演變為外衣,成為一種十分流行的服飾。 李斯悲剧析源 李斯悲剧析源 安公 李斯,佐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焚书坑儒,明法度,定律令,同文字,可谓秦朝之栋梁,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之人物。其下场却极其悲惨,不但自己成了秦二世的刀下鬼,而且祸及三族,家人皆遭杀身之祸。这固然是昏君秦二世听从赵高“灭大臣而远骨肉,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所致,然李斯本身也负有摆脱不了的责任。 李斯是楚国人,他年少当郡小吏时,曾见厕中钻屎堆之鼠,遇人则惊恐万状,又见粮仓中食粟之鼠,整天高枕无忧,遂由此想到人的地位高低,叹道:“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话竟成了他一生的处世哲学。 于是李斯跋涉远道而至秦,屈尊以求进。先当吕不韦的舍人,通过吕不韦,被秦王拜为客卿。 揣摩君王之心,阿其意,顺其志,是李斯仕途腾达的秘诀之一。秦王曾因郑国间秦一事而下逐客令,人皆受撵,唯李斯紧紧抓住秦王欲兼并天下之野心,慷慨陈词: “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结果,“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李斯因祸得福,从此青云直上。 争取与皇族通婚,则是李斯以血缘关系巩固其地位的另一妙法。“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一“皆”一“悉”,道出了李斯的良苦用心。 秦始皇崩于沙丘,李斯意欲立公子扶苏。赵高问:“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答:“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赵高又说:“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在国事与家事的权衡上,李斯终于抛国家前程于不顾,而以个人祸福为念,“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于是“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李斯如不听赵高之言而立得民心有才干的公子扶苏,以他当时的地位、权力,是完全可以办到的,无奈利欲熏心,遂种下亡国害民之祸根,铸成千古大错! 李斯明知二世胡亥是昏君,却奉之为圣主。二世曾对他说:“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李斯“重爵禄”,竟阿从二世之意,书成附和之文,为虎添翼,纵虎为患。结果,“书奏,二世悦。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 赵高借二世威名,指鹿为马,无恶不作,弄得民不聊生,李斯却熟视无睹。而当他发觉赵高串通二世欲加害于他时,才力陈赵高之罪,劝二世除之。无奈“二世已前信赵高”,反把李斯的话告诉赵高。赵高先下手为强,把李斯拘捕入狱,最后“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而夷三族”。 李斯的一生终于以不堪设想的悲剧而告终! 司马迁肯定了李斯辅佐秦王统一中国,“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建郡县,促进社会发展之功,然也尖锐批评道:“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醋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凡事皆以己之利害为准绳,而后国家之急,此乃李斯悲剧之根源所在。正象培根在《论自私》中所说的:“那种只知自爱却不知爱人的人,最终总是没有好结局的。“ 《史记》秦二世朝史实窥谜 《史记》秦二世朝史实窥谜 仅就秦王朝历史而言,司马迁的《史记》无疑最具权威性。由于历史本身的极其错综复杂,即使司马迁去秦不远,其掌握材料最多,其记载中自相矛盾之处亦复不少。现试就秦二世一朝之记载失准而前人论述绝少者择述如下: 秦二世诛诸公子大臣究竟是主动倡议还是被动附议 据《秦始皇本纪》:“(二世)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在这种情况下,赵高献计,遍诛大臣诸公子。又据《李斯列传》:“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谓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于是,赵高提出杀戮主张,二世然其言而予以落实。虽然两处记载中都以赵高之谋为主,但其间二世的角色出入甚大:一为处心积虑欲掀腥风,一为经人提醒陡生杀机。应该说,这两种可能都存在。从二世葬始皇大量宫人从死,封工匠于墓道之中的事情可以看出其残暴,其倡议杀戮不足为怪。但考虑到行为的延续性及性格发展过程,二世经人提醒而为非作歹的可能性更大。如沙丘之谋时,胡亥对由自己代扶苏而立,尚有些许不忍之心,及“已闻扶苏死,既欲释蒙恬”(《蒙恬列传》)。这些或可表明,至少到那时,二世还没有发展到歹毒的程度。扶苏已死,又安葬了始皇,胡亥有松一口气、纵情享乐之想也很自然。应该看到,杀戮诸公子大臣既是巩固政权的需要,也是沙丘阴谋的继续。以阴谋开创的事业,理当为阴谋为后继。赵高作为沙丘之谋的主谋,他在杀戮事件中再次成为主谋,也是理之必然的事。 诛诸公子大臣时,秦二世身在何处 《秦始皇本纪》载,二世元年春,二世东巡,四月还至咸阳,杀戮之事便在此期间发生。同本纪,赵高为二世计曰:“……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这些记载至少表明了两种可能:一为二世东巡时授意郡守诛大臣公子,二为二世东行前将杀戮付诸实施。从字面上看,赵高和二世的本意是想趁自己离开咸阳期间,将潜在的政治隐患除掉。从理论上说,这个计划的真实含义是要二世不在犯罪现场,一切罪名不妨推给郡县守尉。但据《李斯列传》载,公子高自请为始皇殉葬;《蒙恬列传》载,子婴进谏不诛蒙氏(此事甚至提示事件发生在三十七年九月)、二世遣使诛蒙氏兄弟,均表明二世当时身在咸阳朝廷,否则无法处理这些事情。承前一条问题,杀戮主张的提出从步调上来看,应紧接于二世即位之后、东巡之前。很难设想,二世及赵高有如此之大的担心,事又涉及如此之多的大臣公子,他们能放心东巡,而期盼郡县守尉将这些棘手问题处理妥贴。除非二世留有圣旨,而这样一来,他在场与否又没有分别,也就没有必要提什么时机问题了(赵高语)。综合观之,诛大臣公子时,秦二世应该身在咸阳朝廷,此或为东巡之前的事情。 二世大兴杀戮时,子婴、蒙毅对二世的称谓可疑 考之《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二世即位初即自称“朕”,赵高称其为“上”或“陛下”公子高称其为“上”。而《蒙恬列传》载子婴谏二世不诛蒙氏,言称二世为“主”;蒙毅自辨词称二世为太子;蒙恬自辨词称二世为“陛下”;二世责蒙毅言亦自称“朕”。《蒙恬列传》涉及到的称谓均为口语对话,或许司马迁为了记载之生动而以口语体的历史记录。然称谓一道,事关名份,不该有如此悬殊差别。如二世名份已定,称“主”已见不伦,称“太子”更是大谬。是否因为事发时,二世的名份还未最终确定,事涉杀戮时间问题,这种称谓歧象值得深究。如果二世名份确实未定,这次杀戮的开始时间甚至可以推前到秦始皇下葬之前。 二世为太子人选之谜 根据《蒙恬列传》,赵高言蒙毅阻胡亥为太子,二世也以此为由给蒙毅定罪,看来,秦始皇生前至少有一度曾打算立胡亥为太子。蒙毅之自辩辞也称:“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按这番说辞,二世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如果这样的话,历史公认的二世之立,能否定性为篡位就成了疑问。秦始皇对胡亥有偏爱,令其独从、周游天下是一证;让赵高教习胡亥又是一证。《蒙恬列传》载:“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不能排除有过为胡亥谋立太子的活动的可能。但秦始皇未立太子又是事实,《李斯列传》载,“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日后,汉儒也将此事作为历史教训告诫人主。《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叔孙通谏刘邦不得易太子曰:“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叔孙通为秦始皇朝博士,刘邦也是历史的见证人,此事一定不假。那么,二世是否真为始皇属意,就成了历史之谜。 蒙氏兄弟受诛之疑点 《史记》中以蒙氏受诛疑点为最多,其内容大略如下:①据《蒙恬列传》,蒙氏兄弟死难,蒙毅在前,蒙恬在后;②《李斯列传》载赵高言:“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③据《蒙恬列传》,诛蒙氏由赵高策划,而胡亥使者对蒙毅传达旨意又说是丞相定罪;④《蒙恬列传》中,蒙毅口口声声称胡亥为太子,本传中还多次提到胡亥之名而不称“上”或“二世”;⑤《李斯列传》载,沙丘之谋,阴谋者伪造始皇书,以不忠之名赐蒙恬死;⑥《蒙恬列传》中,二世以蒙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行法于蒙恬。综而言之,蒙氏兄弟死难谁先谁后很难确定,以囚禁时间推算,当是蒙恬在前囚于阳周,蒙毅随后囚于代,随时都有可能死于非命。而蒙恬自辩称自己“身虽囚繋,其势足以倍畔”之说恐与实际情况不符。以秦律之苛,不可能允许一个囚徒有发号施令之便,如蒙恬有此想法,只会加速他的死亡。还有一种可以考虑的可能是,蒙氏兄弟之诛属于秦二世的同一时间之决定,其死亡先后或可依二世命令颁布之地距二人囚禁之地的距离远近所决定。据沙丘之谋推断,丞相李斯对蒙氏有敌意,为了防止蒙氏在政治上东山再起,李斯对蒙氏之诛推波助澜也属正常。据《蒙恬列传》,蒙毅被囚为葬秦始皇之前的事,故不存在赵高所谓“蒙毅将兵居外”的问题。蒙毅称胡亥为太子,应视为二世未即位或即位未久,表明蒙氏之诛在二世即位之前或之初,与日后的大规模杀戮不是同一起事件。蒙恬死罪之名有二,其有前后轻重之分,理推为前重后轻,前罪属身犯,后罪属株连。蒙恬未死于重罪而死于轻罪即是一疑;二世及赵高均为刑律行家,竟在此问题上自相矛盾又是一疑;重拟罪名无异于坦认前次定罪为伪,在此情况下,蒙恬如何肯甘心自尽,这更是疑问。总之,蒙氏之诛的史料贯穿渗透于秦二世早期杀戮的全过程,其事实、时间相互出入、矛盾错杂,辨不胜辨,定不胜定,应属历史重大难题。 何人诮让李斯 《李斯列传》载:“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群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章邯以逐破广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书对曰(略)”这段文字夹置于二世对“李斯数欲请间谏”的责问及李斯惶恐作答之间。从文意上看,因李由未能在三川拦截住吴广所部的西进,而使李斯受到诮让。李斯在秦廷群臣中官阶最高,能对其诮让者,只能是秦二世。据上文意,似乎李斯在被诮让之馀为保爵禄而曲意逢迎,上了一本推崇苛政独裁的奏章(即被笔者略去的一大段文字),遂了二世之意。但此奏章内容与受诮让毫不相关,即使其能为二世的独夫心态提供理论依据,也不能平息二世对李由失职的迁怒之情。因而此奏有无的放矢、文不对题之嫌。于是,这里显然存在一个是谁诮让了李斯的疑问。据《秦始皇本纪》,李斯因进谏而获罪,与《李斯列传》有出入,但列传中,李斯获罪之由多少也与进谏有关。如果是二世诮让李斯,则李斯从此便有一重大把柄为秦二世掌握,很难设想,李斯日后还会在劝谏一道上欲有所作为。再者,李斯子李由最终战死于雍丘,即现在的河南杞县,当时属砀郡,三川即今洛阳,为三川郡治所,两地相距好几百里。是否可以认为李由受到贬黜,没能死在三川守任上。如果是二世诮让李斯,恐怕李斯难逃株连之灾。按上文提及的尚不能定论的蒙恬死于蒙毅株连之成例,李斯的地位极可能下降,但事实上没有,否则,赵高就没有必要处心积虑欲除之而后快了。另外,如果是二世诮让李斯,就算他无心重处李斯,赵高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赵高一定会利用二世的怒气置李斯于死地,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日后赵高陷害李斯的罪名竟然还是以李由失职为由头。显而易见,秦二世不是诮让李斯之人。那么,是何人诮让李斯的呢?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前线将领派人带回前方的战况,使得朝廷上对李由失职有点风言风语,并没有谁真正去诮让李斯。 传国玉玺漫谈 民族所邸永君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于得报此仇。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缨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后携太子元德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 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祐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其实徽宗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大金国掠走,其后便销声匿迹。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伯颜曾将元朝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蒙元朝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被称作“传国玉玺”。而乾隆时,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深究者。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由是,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最终湮没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皇帝亦淡出中国历史,更无所谓“白版”不“白版”矣。 六个朝代皆短命怪不得秦始皇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在南京定都。但奇怪的是,只要是在金陵定都的政权,无一例外的“短命”(明朝后迁都例外)。长期以来,解释这种现象并影响巨大的一个传说称,当年秦始皇东巡浙江经过此地,觉得金陵地形有王者之气,他怕后世有人来跟他的子孙争夺江山,便叫人掘断连冈,泄掉金陵王气。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说法在南京民间流传甚广。近日,南京古代史研究学者刘宗意表示,这个传说纯属讹传,南京的地形完全是天然形成的。 秦始皇泄王气的真相 古代风水术认为,掘断山脉改变地形,就能达到泄“气”的目的。刘宗意介绍说,唐《元和郡县志》说:“秦凿金陵以断其势,方山石垝是所断之处也。”唐《建康实录》说:“因凿钟阜,断金陵长垄以通流,至今呼为秦淮。”此说法在古代就有人曾提出质疑。 根据记载,在两百万年前,秦淮河就已经流经南京,并留下40米厚的泥沙沉积,非秦始皇所开。秦始皇“断方山”开秦淮泄王气之说是站不住脚的。 风水缺口早就存在 史书中所说的凿“钟阜”、堑“北山”、掘“连冈”、断“长垄”四个泄王气的地点究竟在哪里?刘宗意研究发现,其实,上述四处说的都是一处。金陵王气地形是从钟山到石头山(今清凉山)的山冈,这是古金陵的风水线。但是这里有一个过水缺口,玄武湖水从这里南下入秦淮,按风水理论,“王气”应该是从这个山冈缺口泄走的。不过,地质勘探表明,这是一个天然缺口,在几百万年前的地质时期就存在了。且古人早有名言在先:“兴亡是人事,山川空地形”,兴亡与否完全是人为因素决定的,跟地形无关,看来即使做了再大的手脚,秦始皇泄金陵王气之作为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 秦朝时皇帝名号的由来及制度 “皇帝”这一名号,创始于秦始皇,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日:‘……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由此可见,皇帝名号的确立,乃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 为适应对全国实行强有力的统治的需要,除制订旷古以来最崇高的名号以外,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名位制度,以突出皇帝崇高的地位,保证皇帝权力的行使。所以,汉代因秦之名号,又作出许多修订和补充。在名号上“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在名位制度上又规定了许多新的内容,“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由于皇帝至尊地位的确定,凡与皇帝有亲属关系的人也有了特定的尊号,如皇帝父母称“太上皇”、“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妻妾称“皇后”、“夫人”、“妃嫔”;子称“皇太子”、“皇子”:姑称“大长公主”,姐称“长公主”,女称“公主”;孙称“皇孙”等,形成了一整套专用的名号,并长期固定下来。 皇帝的名号制度还包括死后的谥号、庙号、陵寝号等,旨在维护皇帝尊严,突出正统并加以神化。 谥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干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早在西周时,谥号就已在贵族中普遍实行。秦始皇为突出帝王的尊严,不允许群臣和后人对自己有所指摘,下令废去皇帝之溢。西汉吕后当权时才加以恢复,规定帝王溢号由礼官议定,群臣上奏,报请新皇帝裁决。从西汉至隋,帝王的谥号基本上是按古礼所载而定。如西汉孝惠皇帝,据《谥法》:“柔质慈民曰惠”,而“孝子善述人之志,故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也”。当时的溢号基本上反映了帝王的一生功过,只是用词比较隐讳,字数也在一二字之间,不像唐以后那样多用推崇和恭敬的词语,字数也越来越多。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待起的名号。秦始皇自以为其统治可传万世,因此以世系为庙号。汉代恢复古札,以“祖”或“宗”为庙号,虽然还是按世系排定,但是,“祖有功而宗有德”,自称功德是建立庙号的标准,因此“汉之子孙,以为功莫盛于高帝,故为帝者太祖之庙;德莫盛于文帝,故为帝者太宗之庙”。西汉12帝,称祖或宗者仅5人,东汉13帝,称祖或宗者7人;两晋15帝,称祖或宗者7人。这种制度为后世因循,“自唐以来,诸帝庙号莫不称宗,而此义混矣”。 陵寝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的。开国皇帝之陵一般都称为“长陵”,而以后的皇陵则要依其生前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茂、义、康、显节、高平等陵。皇陵也有以地处命名的,如汉文帝的霸陵,魏文帝的首阳陵,孙权的蒋陵等,但这种情况很少见。为皇帝建陵以后,还要在“陵旁起邑,置令、丞、尉奉守”,有时还要迁徙人民去居住,陵寝所在地逐渐变为县治,陵寝号变为县名,而其原有的意义则逐渐为人淡忘。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至高无上,帝王和王室大臣们极力要保持最高的尊荣,极力要对此最高一人的生前死后给予美化神化,其目的是为了使天下臣民闻而敬畏、望而生畏。名号制度则被用来作为加强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特定手段。 五大夫松 山东泰山东岳庙的五大夫松。五大夫松位于云步桥北侧的五松亭旁,又称“秦松”。据《史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松树下,因大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 地址:qinla.com/article/qintuku/609.html 秦鎏金银盘 秦鎏金银盘 口径37厘米、高5.5厘米,1979年山东省淄博市窝托村出土。口沿背面所刻铭文“卅三年”,是指秦始皇三十三年,该盘可能是咸阳宫用器。 地址:qinla.com/article/qintuku/176.html 秦朝武士图 秦朝武士图 地址:qinla.com/article/qintuku/171.html 扶苏墓 扶苏墓位于绥德县城疏属山。扶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长子。贤良明达,颇得众望,始皇三士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在咸阳坑杀儒生460多人,引起扶苏犹虑,及时进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以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贬谪扶苏于上郡监蒙恬军。 扶苏墓呈长方形,长约30米,宽6米,高约8米,墓旁有扶苏祠,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扶苏墓门票:10元 秦二世墓 一日,我有幸来到古城西安,经高人指点,游过华清池,看完兵马俑,便直奔曲江,当一路走马观花来到秦二世墓前时,我不禁徘徊良久…… 秦二世墓只不过是一个长着些许杂草和荆棘的土堆而已,高4米,周长10米,其形状与规模都让我联想到儿时所见散布在农田的乡间坟包,几个垂髫小童只消略费力气,便能蹒跚登顶,这与“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秦始皇陵相比,何啻有天壤之别! 秦始皇主政30余年间一直在为自己修建陵墓,最多时一举征调了70万役工,是古埃及王国修筑胡夫金字塔所动用10万人力的7倍;秦二世在位3年,绝大部分时间也在为其父的陵墓大兴土木。依此,业内方家多预言有78个故宫大的秦始皇陵将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相形之下,秦二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农民义军刚刚兵临城下,“指鹿为马”的赵高便派亲信将之鸩杀,24岁即死于非命的秦二世险些无葬身之地。 秦二世的身后事,《史记》中只一笔代过:“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也幸亏有史家这句话,后人才知道这座与“村野匹夫”下葬处并无二致的坟墓就是秦二世陵———秦二世形只影单地蜷卧在曲江村南半塬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墓碑还是大清乾隆年间一位陕西巡抚所立,而墓周边几间既不堂皇又不伦不类的房子,则无疑是应景的产物。 我稍稍感到一丝遗憾,甚至几乎动了几分恻隐。不管是非功过如何,秦二世终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比戏曲与演义中“彩球招婿”、“花园赠金”的王宝钏要真实、重要得多,如今,距此数百米之外的王宝钏寒窑成了“热窑”,一片女歌男笑,而秦二世陵前何以门可罗雀、难觅鞍马? 一副用寻常红纸写成的对联进入我的视线:“百余年相如哀其过,两千载人民论是非”。对联显然贴上不久,但在风雨剥蚀下已纸破色褪,疑是某乡间学究匆匆而就,文词欠精,对仗欠工,再稍假思索,对联的内容也有破绽。秦二世死去一百余年后,伴驾汉武帝的御用文人司马相如路过此地固然曾作《哀二世赋》数其罪过,然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世人分明已对谈论秦二世了无兴趣,或许只是当看到京剧《宇宙锋》里那个依依牙牙不停哀哭的小生时,才有可能想起历史上还有秦二世这号人物。 常言道:千秋功罪,后人评说,但这只能发生在有功有罪的前提下。秦二世没有秦始皇横扫六合、并吞八荒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却将乃父的凶残暴虐及自己的昏庸无能发挥到极致,这样一个角色,对于社会进步无尺寸之功可言,后人当然也就不会再有臧否的意愿。 我蓦然明白了:秦二世陵墓与王宝钏寒窑的冷热反差源自百姓的好恶、取舍,大与小、轻与重,原来只存在于人们心中。 兵马俑是就地取材烧制 科学方法破解千古谜团:兵马俑是就地取材烧制 闻名中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原料取自秦陵附近土层,并极可能是就地烧制。这是我国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等多家单位十几位科研人员,精心选取100多个相关样本,采用仪器中子活化(INaa)方法,经过三年研究得出的结果。专家表示,此次研究找出了兵马俑的原料产地,是解开秦陵兵马俑烧造之谜过程中的一大突破,具有重大考古学价值。 据科学时报报道,1999年起,在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和中科院核技术重点实验室资助下,研究人员选取秦陵兵马俑样品83个,秦陵附近不同地址、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2个。然后对它们进行INaa分析,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元素,特别是不能人工控制、基本不受工艺过程影响的La、Lu、co等2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再将所有样品元素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探讨其相互关系。 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大致分为一、二号坑,三号坑,垆土层,垆土黄土混合层以及耀州瓷胎等五类;一、二、三号坑兵马俑的原料并不完全相同,产地各具相对独立性;三号坑兵马俑原料产地很集中,一号坑相对分散一些,二号坑则更为分散;兵马俑原料与秦陵附近的垆土层关系密切,而与该处黄土层关系稍远,与耀州瓷胎更远。合理的推断是:兵马俑的烧制窑址应该就在秦陵附近。 秦始皇祖母陵“现身记” 秦始皇祖母陵“现身记” 7月30日的西安,因为考古发现再次为世人瞩目:一座占地约260亩的大型战国秦陵园露出了全貌,经考古学家推定为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一时间,关于陵墓如何被发掘、身份如何被确定等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墓室曾被盗劫与焚烧 2005年春季,西安财经学院的基建工地传来消息――有墓葬出现!于是,考古专家赶紧上报主管部门,随后展开了大规模调查勘探,终于发现了这座布局规整的大型陵园。 该陵园位于西安南郊的财经学院新校区,占地约260亩,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战国秦时期单人陵园。一条隔墙将陵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有大墓及13座陪葬坑;南区,则发现守陵者的房屋建筑和灰坑的遗迹。经过一年多的发掘,目前已清理出墓道填土和墓室坍塌的土方量有2万多立方米。在大墓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墓室墙壁大部分已被烧成赤红色,底部留有黑色的炭灰遗迹。 “太可惜了,代表墓主人高贵身份的木质棺椁已被完全烧毁,众多珍贵的文物也几乎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参与考古发掘的有关专家说,就规模而言,该陵墓只比20多年前挖掘的秦景公墓小,称得上是迄今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 “天子驾六”帮助拨开迷雾 考古人员在墓道填土内发现了秦半两铜钱、泥质灰陶钵、夹沙红陶釜残片等残损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加上陵园沟墙的规范齐整,基本否定了为西周王陵的可能性,而应与战国时期的秦国有关。 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考古人员又发现了由立柱、棚木等构成的类似长廊的空间,其间摆放有陪葬的车马。经清理,出土错金银铜转珠、鎏金铜泡、银带扣、青铜马镳及银饰片等车马具,以及安车一辆、挽马骨架6具,即著名的“天子驾六”。这是陕西省首次、中国第二次发现这种“国宝”文物。 古代礼仪制度有乘车级别的规定,只有天子级人物才能使用6匹马拉的车,谓之“天子驾六”。正常情况下,享受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墓主不是皇帝就是相当级别的人。而且据探测,该陵园至少还有4具车,气派之大,非同一般。据此推断,该墓的主人极有可能是秦国当时地位极其显赫的皇室成员。 刻字“私官”成为有力证据 随后,考古学家们把这个地区从战国秦到汉早期的有关人物来了个彻底搜查。夏太后等进入了专家们的视野。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夏太后为庄襄王之母,秦始皇之祖母,“夏太后独别葬杜东”。据考证,“杜东”的“杜”,正是如今西安市长安区的郭杜,与发现大墓的地点十分吻合。但是,多数专家仍在等待直接的实物证明。 不久,在一条现存长达8米的盗洞洞口处,考古人员发现几十块用于礼制或装饰的玉饼等玉器,残损的大型茧形壶等陶器上有刻字“私官”。“私官”是管理太后、皇后与太子事务的官员。这二字的出现,有力地支持了墓主人是秦始皇祖母的论断。 赵国大将军:李牧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 赵国在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下令国中“胡服骑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李牧常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赢得士兵们的爱戴。他的措施是:首先,任用自己认为能干的人为官,同时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其次,每日宰杀数头牛采犒赏将士,优待士兵。第三,加紧练习骑马射箭,重视警报系统,增设侦察人员。在军事上,严明法规:“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史记·李牧列传》)。所以匈奴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战。使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多年来在人员、物资上没有多少损失,为以后的伺机反击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这是胆怯,就连赵国边境上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是胆小害怕。赵王因此而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我行我素。终于激怒了赵王,把他召回,另派将领替代他。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都命令部队出战,往往受挫失利,损失伤亡惨重。使边境地区不能按时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恳请,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史记·李牧列传》)。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再次到边境后,仍按原来的规约行事。几年当中,匈奴来犯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不敢出战。戍边的将士日日受到犒赏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请求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准了时机,准备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获赏百金的勇士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并大纵牲畜,让人民满山遍野地放牧。 匈奴见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战后,李牧佯败,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单于闻之,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起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前246年以后。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两年后悼襄王继位。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年)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拔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秦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臣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 赵王迁三年(前233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所败,丧师十万。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赶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二十里)大破秦军,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此战给秦国以沉重打击,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复攻赵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县南),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但赵国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良将。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点评: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贸》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人(今陕西铜川)。生卒年不详,始皇帝时期将领。少年时喜好兵法,后来奉事秦始皇帝。其子王贲,继承父亲之志,也是始皇帝统一六国时的一名著名将领。秦二世时,父子均卒。王翦孙王离继承爵位,后被项羽所擒。王翦及以下三世均为秦将。 最早记载王翦的战役是发生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当时,王翦率军攻打赵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了。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无法得胜,情况很不乐观。于是秦军用反间计,使庸王赵迁杀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东阳,俘虏赵王迁,使赵国投降。虽然公子嘉逃到北面的代,自称代王。但是实际赵国已经亡了。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太子丹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取了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王翦在攻取了燕国都城蓟后,称病告老还乡了。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楚,大败楚兵。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魏被灭后,三晋之地已尽数入秦了。东北面的燕国名存实亡。南面的强敌楚国已经数次败给秦军了,王翦之子王贲也攻取了楚的好几座城邑。秦准备尽早灭楚,但是楚国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王在灭楚大战需要多少兵力的这个问题上拿不准主意,于是征求众将的建议。秦王问年轻将领李信需要多少兵力可以灭楚,李信回答最多不过二十万人。这个李信,年少英勇,雄壮威武。曾率数千军马追击燕太子丹,最后使燕太子丹被迫自杀。秦王政因此非常欣赏李信能力和勇猛。所以秦王政一开始就询问他。在问完李信后,秦王政又问王翦,王翦却回答说没有六十万人马是万万不行地。秦王政听后对王翦说:“王将军你已经老了,连胆子也变小了。李将军果敢威武,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派李信及蒙恬率军二十万伐楚。王翦已自己的话不被采用,便称病回到家乡频阳。 李信与蒙恬分别从平与、寝邑两路发兵,其间曾大败楚军。李信接着又将鄢、郢都攻下,于是向西前进,准备与蒙恬在城父会师(今安徽亳县)。李信年少英勇,不免有些心高气傲,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这个时候项燕率领的楚军已经悄然地在李信军后面跟踪,接连三天三夜马不停蹄,李信却丝毫没有注意楚军的动静。也有可能是李信根本无屑楚军动静。结果楚军找到一个大好的机会,向李信的部队发动突击,攻破了秦军两座营垒,杀了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楚军在打败李信军后,还一直向西进军,大有反攻秦国的势头。秦王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于是亲自赶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请王翦出来率领大军攻楚。王翦起先假意推辞,说自已年老体弱,又有病在身,疲乏无力,实在不能担当重任,请秦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又再次向王翦道歉,并执意要王翦为将。王翦说:“如果大王一定要任用我为大将,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立即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听从王翦的谋划。 王翦率领秦国六十万大军准备出发了,秦王政亲自到灞上为王翦送行。王翦临行时,请求秦王先行赏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为国作战,以后有的是赏赐,还用得着害怕家里会穷困?”王翦说:“作为大王的将军,有功劳才可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顾念我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向大王请求赏赐一些产业来留给子孙后代。”秦王听后大笑。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在这期间,连续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请求赏赐良田。有人觉得王翦索取无度,应该适可而止,就对王翦说:“将军连续请求赐予家业,太过分了吧。”王翦说:“不对。秦王暴魇疑人,现在这支六十万的大军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军力,如果我不多次请求赏赐来表示自已的意志,秦王不会怀疑我吗?” 王翦代替李信为将攻楚国的消息被楚王负刍得知后。楚王就尽数调集全国的军力来抗击秦军。王翦的军队在赶赴战场后,就构筑坚固营垒只守不攻。楚军每每挑战,王翦始终不应战。王翦与士兵每日照常休息沐浴,并与士兵一起进食。这样两军对持稍久的一段日子后,王翦派人问军中士卒平常在玩些什么?军中士卒回答说:“正在比赛投石和跳远。”王翦看到士兵的精力都很充沛,于是说:“士卒可上战场作战了。”这时由于秦军的拒战不出,楚军以为秦军只是防守边境,于是开始向东撤军。王翦趁这个楚撤军时机,率军追击楚军,楚军失利后撤。秦军就一路乘胜追击到蕲南,击杀了楚国的将军项燕,大将一死,楚兵终于全面溃散。秦军一路拿下楚国的各城邑。一年后,王翦攻破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尽收楚地入秦,设为郡县。 在灭楚后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而此时,王翦之子王贲,他与李信也攻取了辽东,俘虏燕王喜,燕亡。又攻代,俘虏代王嘉。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攻入齐都临淄,虏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齐亡后,秦统一了中国。 秦二世的时候,王翦与子王贲已死,蒙氏被灭族。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秦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围困赵歇和张耳在钜鹿城中。当时,有两种议论。一种说王离是秦的名将。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新建的赵国,必定能胜利。另一种议论说:不对,三代作为大将的必定要失败。他家祖上杀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后代就要招受不祥的报应。如今王离就是第三代将领。没多久,项羽救赵,攻击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于是投降了诸侯军。 龙语: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体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势。这当中,王翦父子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 王翦灭赵、楚,降伏百越。王贲灭魏、燕、代、齐,秦统一后,王贲受封通武侯。除了韩之外其他六国全是他们父子俩搞定的。这样的功劳在中国历史的千百年中也属难得的。 称王翦一门为将门的确实至名归。王翦之孙王离,虽然吃了大败仗。但是终究也是秦之名将。提到王离想起史记中说王翦三世杀人太多,王离要招受不祥的报应。在我看来,实在是无稽之谈。王离是人,只要是人就有失败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王离有失败是正常现象。绝非什么杀生太多所招致的报应。 提到杀生的报应,不由得想起佛教中,将王翦轮回了饿鬼道。高僧传记载:唐朝道英法师,于咸亨年中,住在京兆法海寺时,寺主慧简法师,早晨看见两个人,走路凭空不著地,忽然进入道英法师的院中隐没,才知道是两个鬼。据道英法师说,那两个鬼,是秦庄襄王派来的使者,因为秦王在饿鬼道中饿了很久,请求施食,并且还有从者三百多人,一同来求食。道英法师答应了秦王的要求,隔了一天,备了饭菜,作法施食,秦王果然带了一批侍从,同来进食,对道英法师说:“****生前罪恶太重,堕落恶鬼道,已八十年未进饮食。”并且指著在座的饿鬼说:“这是白起,那是王翦,都是因为生前杀人太多,一同在饿鬼道中受苦。”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是武成王庙中的六十四将之一。王翦的性格与十哲白起有很大的区别,王翦智而不暴,白起嗜杀成性,如果将王翦和白起一同轮为饿鬼道,王翦泉下有知,可能要喊冤了。王翦毕生的代表一战就是用六十万大军对楚的大战。这一战成了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这一计的典型战役。以逸待劳讲究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已,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王翦给人的映象是一员智将,在伐楚之时,用请求赏赐田地来消除秦王的疑心,并成为一个典故,王翦请田由来而来。王翦请田也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词。从王剪率六十万秦军伐楚攻百越直到班师回朝,秦王都不曾表示过怀疑。实属难得。王翦的安逸终老与白起的不得善终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翦虽智,但不能助秦建德。是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太史公曾说王翦虽被秦王尊为师,但是不能辅佐秦的统治者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的统治。最后其孙王离兵败,也和王翦的过错的是不能分隔的。 蒙恬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 蒙恬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负成王上朝,曾断指起誓忠心为主,终于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长大,却听信谣言,周公旦被诬逃往楚国。后来成王终于反悟,杀了进谗言的人,请回了周公旦。所以《周书》上说:‘君王办事要反复考虑,’我蒙氏一家对君王忠心无二而反遭斩杀,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谋乱,内部倾轧的缘故。周成王犯了错误而能改过自新,终于使周朝昌盛;夏桀诛杀关龙逢,商纣诛杀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身死国亡。所以我认为犯了过错可以改正,听从劝谏可以觉醒。反复考虑是圣君治国的法则。我的这些话,并不是求得免罪,而是准备为忠谏而牺牲,希望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考虑遵从正确的治道。”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喟然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啦,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张良 张良(?—前186),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城父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时,韩国国都为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其祖父张开地是韩厘侯、韩威侯、韩襄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桓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韩之后,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所有家产来收买刺客,为韩报仇。 张良曾经在淮阳(今河南淮阳)学习礼制,到东方会见了当时的一位贤者仓海君。寻找到了一位大力士,给他特意制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巡游东方,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暗中埋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了随行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刺客。为此,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 张家赜谙纶?今江苏省睢宁北)时,曾经到下邳的桥上随意散步,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走到张良面前,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感到惊讶,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气,把鞋子拾起来。老者又说:“履我!”张良更是气愤,但想到既已给他拾来了鞋子,便跪下给他穿鞋,老者以足受之,含笑而去。分开后张良特别惊讶,随着老者的去向注视他。老者离开约莫一里路光景,又返回,说道:“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很感惊异,跪下怔怔地答应了个“是”。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老者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与老人期,后,何也?”便离开,并说:“后五日早会。”(《史记·留侯世家》)又过了五天,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老者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后,何也?”离开时嘱他:“后五日复早来。”(《史记·留侯世家》)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老者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随即拿出一编书,说道:“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史记·留侯世家》)于是一言不发而去。从此张良再也没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看那编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因为觉得它不寻常,便经常读诵。 张良住在下邳时,以抑强扶弱为己任,后来项伯曾经杀人,跟随张良一起藏匿。 十后年,陈胜、吴广起义,张良也聚集百余青年起事,当时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张良想投靠他,却在下邳西面与已被推为沛公的刘邦相遇,便归附了他。刘邦攻下下邳后,拜张良为厩将。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刘邦献策,刘邦很赏识,常采用他的计策,而张良对别人讲《太公兵法》,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殆天授。”从此便一直跟随刘邦。 刘邦在薛邑(今山东滕县南)与项梁会见时,项梁拥立楚怀王,张良趁机劝说项梁立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为韩王,张良作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游击于颍川(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地区。 刘邦、项羽奉楚怀王之命分兵南北两路进军关中。刘邦从雒阳(河南洛阳)南出圜辕,张良率兵跟随刘邦,攻下韩国十余城,击杨熊军。于是刘邦令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与张良南下攻宛(河南南阳),西入武关。刘邦想用两万兵力进击秦蛲关(今陕西省商县西北)下的军队,张良献计说:“秦军尚强,不可轻视。我听说那里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市哙之人,很容易用钱财打动他,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营垒,派人先行一步,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并多多张挂旗帜于各个山头上,作为疑兵,同时派郦食其携带贵重财宝收买秦将。”秦将果然背叛秦朝,愿意跟刘邦联合一道进击咸阳。刘邦打算听从秦将的要求。张良说:“现在只是秦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不一定服从,士卒不服从必然给我们带来危害,不如乘着敌人麻痹时袭击他们。”刘邦于是率军攻击,大败秦军,追到蓝田,再次交战,秦军崩溃,沛公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 刘邦进入秦的宫廷,看到宫室,帷帐、狗马以及贵重宝物,美色宫女以千计,他“好酒及色”的老毛病又犯了,想留下。樊哙进谏,刘邦不听。张良又说:“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史记·留侯世家》)沛公这才领军队回到霸上。 刘邦顺利入关的时候,项羽正与秦将章邯的军队在巨鹿作战,等到项羽消灭秦军主力要入关时,刘邦已经派人距守函谷关,项羽闻之大怒,即派英布等攻打关口,很快破关进至戏西(今陕西临潼县东),又听刘邦叛将曹无伤报告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更大为震怒,决定第二天一早就犒赏士卒,奋全力攻击刘邦军。 这时,项羽的叔父,楚左尹项伯为报张良之恩,连夜奔往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把张良拉走,不让他别跟刘邦一起死。张良心向刘邦,认为现在事有急难,自己就这样偷偷逃走是不义气的,于是便把项伯的话仔仔细细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大惊,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问:“您果真想背叛项羽吗?”刘邦说:“短小愚陋教我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说这样可以在关中称王,所以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张良问:“您自己估量能有力量抵挡项羽吗?”刘邦沉默良久,说道:“本来就不能够,如今该怎么办?”张良知道这时项羽有兵四十万,而刘邦不过十万,力量对比悬殊,就出主意让他采取以屈求伸的策略,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于是张良坚决邀请项伯会见刘邦,刘邦把项伯当兄长接待,举酒向项伯祝福,又攀结婚姻,让项伯在项羽面前详细地说明沛公不敢背叛他,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强盗。项伯嘱沛公“明天早些来亲自对项王道歉。”等到刘邦到鸿门会见项羽,婉言卑辞对项羽表示臣服,表示忠心,项羽设宴招待,范增授意项庄舞剑,想趁机杀掉刘邦,也赖项伯“以身翼蔽”脱险。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王主持分封,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属巴、蜀、汉中地区。赏赐张良金百溢,珠二斗,张良把这些都给了项伯。在汉王要到封国去的时候,张良送到褒中,刘邦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劝告刘邦说烧掉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您没有东返的意图,用以稳定项王,免去他的疑心。刘邦乃依计而行,一边行进一边就把所经过的栈道统统烧掉了。 张良到了韩国,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缘故,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自己一道东归。张良告诉项王:“汉王烧绝了栈道,已经没有东归的心意了。”张良又把齐王田荣反叛的文告报告给项王,项王由此没有担忧西边汉王之心,而起兵北上攻击齐国。正是因此,刘邦才得以乘隙回夺三秦(即关中地区,因项羽三分秦故地给章邯、司马欣、董翳,故名。)。项王终竟不肯派韩王成到封国去,改封成为侯,又把他杀死在彭城。张良逃走,抄小路投奔汉王,刘邦这时已经派韩信平定三秦了。 张良归汉后,刘邦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跟随自己东进攻打楚国。到了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而回,行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刘邦下马靠着马鞍问道:“我愿意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作为封赏,看谁可以与我共建功业?”张良进言说:“九江王英布,楚枭将,与项王有蜔;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史记·留侯世家》)刘邦于是派隋何游说英布,派另外的人去联合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便派韩信带兵去攻打魏王,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之地。这样,张良实际上就为汉王制定了取天下的基本方略。而汉最后打败楚国,正是靠了英布、彭越、韩信这三个人的力量。 汉王三年(前204年),楚军把汉王紧紧地包围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刘邦忧恐,和郦食其一起谋划削弱楚国力量的办法。郦食其献计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的子孙于杞国;周武王伐商纣,封商朝的子孙于宋国。如今秦丧失德性,抛弃道义,侵伐诸侯各国,灭掉六国之后,使他们的后代没有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够重新立起六国后代,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各国的君臣百姓一定会感戴陛下的恩德,钦慕陛下的德义,而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随着德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南面而称霸天下,楚王也会毕恭毕敬地前来朝拜的。”刘邦听了很高兴,说:“好极了,赶快去刻印,先生就可以带着它们出发了。” 郦食其还没起程,恰好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刘邦正在吃饭,招呼说:“子房!你靠前边点来。有个客人为我出了个削弱楚国力量的主意。”接着把郦食其的话全告诉了张良,然后问:“子房,你看怎样?”张良说:“谁替您筹划这个计策的?您的大事完了!”汉王问:“为什么?”张良说:“我请借您面前的筷子,替您筹算这件事。”张良其说出八条不可的理由。“臣请借前箸以筹之。昔汤、武伐桀、纣封其后者,度能制其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死命乎?其不可一矣。武王入殷,表商容闾,式箕子门,封比干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矣。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同赐贫穷,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矣。殷事以毕,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不复用,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矣。休马华山之阳,示无所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矣。息牛桃林之野,天下不复输积,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矣。且夫天下游士,离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者,但日夜望咫尺之地。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游士各归事其主,从亲戚,反故旧,陛下谁与取天下乎?其不可七矣。且楚唯毋强,六国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矣。诚用此谋,陛下事去矣。”(《汉书·张良传》)刘邦饭也不吃了,吐出嘴里的食物,骂道:“这个书呆子,几乎坏了老子的大事!”立即销毁那些刻好的印信。张良这一筹计,使刘邦避免了授人以柄,踏人复辟老路的危险。 汉王四年(前203年),韩信降服和平定了整个齐国,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靠近楚国,如果不设立一个代理国王来治理它,那局势就不会稳定,我希望代理齐王,这会对形势有利。”当时,楚军正把汉王重重包围在荥阳,韩信的使节来了,刘邦打开书信,大发雷霆,骂道:“我被围困在这里,日夜盼望你来辅助我,你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忙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正处在不利的形势,怎么能够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好好对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这样,就可能发生变乱。”刘邦也醒悟过来,转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干什么做代理国王!”于是派张良前去齐国,带着齐王的印信,就地封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前去攻打楚军。由此,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大局得以稳定下来。 楚汉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项羽引兵解而东归,以为可以太太平平当他的霸王了。刘邦也想西行回国,张良、陈平建议说:“汉国已经有了大半个天下,诸侯又都归附。楚军兵疲粮尽,这是上天灭亡楚国的绝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应当趁此机会径直夺取楚地。如今放走项羽不攻,这就叫‘养虎自遣患’!”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汉王五年(前202年)冬,刘邦追击项王到达阳夏(今河南太康)把军队驻扎下来,和韩信、彭越约期合击楚军。到达固陵(村落名,在今河南太康县南),而韩信、彭越的军队没来会合。刘邦对张良说:“诸侯不遵守约言,怎么办呢?”张良回答说:“楚军将被粉碎,而韩信、彭越没有确定的领地,他们不来是当然的。君王如果能够与他们共分天下,现在立即可以把他们招来。如果不能,事态就难以预料了。君王如果能够把陈县以东直到海滨的地区全给韩信,把从睢阳以北到毂城的地区给彭越,让他们各为自己的利益而战,那楚国就容易打败了。”刘邦依计而行,韩信、彭越等诸侯兵很快地会师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经过垓下之战,全歼楚军,结束了楚汉战争,取得了争天下的最终胜利。 汉王六年(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因张良没有作战之功,刘邦说:“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张良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汉书·张良传》)于是刘邦封张良为留侯。 已经封过二十多位大功臣之后,其余日夜争功不决。许多将领常三三两两坐在沙地议论。因为依军吏计算,整个天下的地盘不够全部封赏,因而他们担心皇帝不能够给每一个有功的人都封赏。高帝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建议刘邦把他平生所憎恨,君臣也都知道的雍齿先行封为什方侯。这一来担心的人们高兴了。说:“雍齿尚且封侯,我们这些人不必担忧了。” 天下统一后,刘邦与大臣商议国都应建在何处。刘敬建议建都在关中。而跟随高帝的左右大臣都是山东人,多数劝皇上都洛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背河乡雒,其固亦足恃。”(《汉书·张良传》)刘邦犹豫不决。张良说:“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是也。”于是刘邦当天动身,往西定都关中(长安)。 刘邦称帝后,一直觉得吕后所生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惠帝)生性懦弱,不像自己,而喜爱戚姬所生赵王如意,因此屡次想废掉太子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在封建社会太子韵废立往往关系政权的稳定,所以当时的大臣叔孙通、周昌等都犯颜强谏,但都没得到高帝的肯定。吕后很恐惶,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见效,最后逼张良给出主意。张良认为,这不是以口舌争所能解决的问题,建议让太子刘盈“卑辞安车”去迎请高帝很想招致但总也没请到的四位很有名望的贤人,须发皆白的四位老者——四皓,让他们跟随太子入朝,使高帝见到,表明太子刘盈得到民众拥护。这一着果然见效,高帝见到四皓跟随太子,看到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就放弃了废立的主意。 此后张良多数时间称病不出,自言:“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汉书·张良传》)于是学道,不问政事。刘邦去逝后,吕后感激张良,令其强食其邑,并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汉书·张良传》)张良不得已,强食其邑。 赵高 高(?─前207),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汉名相:陈平 平(?─前178),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好黄老之术。秦末反秦起义中,先事魏王、项羽,最后跟随刘邦。他曾为刘邦屡出奇计,功勋卓著。汉惠帝时,任丞相。吕后称制,他伪装纵情酒色,不理政事。吕后死,他与周勃一起诛杀吕氏诸王,迎立文帝即位,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贡献极大。 萧何 何(?~公元前193)西汉初年大臣。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同刘邦起兵,为沛丞。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刘邦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刘邦被封为汉王后,萧何劝说刘邦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然后还定三秦,再与项羽争夺天下,并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萧何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他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屡遭挫败,失军亡众,军无现粮,萧何及时调遣关中兵卒驰援,并转漕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兵员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机。因此,刘邦称帝后,以萧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悉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刘邦又以原订的三章约法不足以“御奸”,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萧何采摭秦法,酌加新律,作为《九章律》。高帝十一年(前196),因助吕后定计收捕淮阴侯韩信,被拜为相国。 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他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卒于孝惠二年。 樊哙 哙(kuài)(?—前189年),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大将,汉高祖刘邦的心腹,封舞阳侯,谥武侯,以勇著称。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他与刘邦的交往甚密,曾与刘邦一起隐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与萧何、曹参共同推戴刘邦起兵反秦。待刘邦做了沛公,便让樊哙做了他的随从副官。跟随刘邦征战,先是攻打胡陵、方与,在丰县一带打败了泅水郡监和郡守的军队,后又平定了沛县。在与司马橺在砀东作战时,表现英勇,斩十五首级,打退了敌人,被封为国大夫。抵抗章邯军队时,樊哙率先登城,斩二十三人首级,被赐爵为列大夫。此后经常跟随刘邦出征,常立战功。攻城阳,下户牖,破李由(李斯之子)军,共斩首十六级,被赐上间爵。在围攻东郡守尉的战斗中,打退敌人,斩首十四级,俘获十一人,得封赐五大夫。之后又破秦河间守军,赵贲、杨熊等的军队。屡次先登陷阵,捕斩有功,被赐爵为卿,被赐贤成君的封号。后又多有斩获而再加封赐。攻武关至霸上,樊哙率军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俘获一百四十人,降二千九百人。 刘邦率军入关,灭秦封关自守,欲依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旧约,称王于关中。这引起了项羽的不满,派当阳君英布等攻下函谷关,项羽入关后,驻军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北新丰镇东南戏水西岸)西,欲击灭刘邦军。樊哙早在刘邦人咸阳后,就力劝刘邦还军霸上(今西安东南),勿贪秦宫奢丽的亨受。 待项羽兵临城下,刘邦自度势单力薄,乃与张良率一百多随从赴鸿门谢罪,樊哙随往。项羽在鸿门设宴,酒酣之时,亚父范增预谋杀害刘邦,授意项庄拔剑在席上献舞,想趁机刺杀沛公。此时,席间只有刘邦和张良在坐,身在营外的樊哙听说情况紧急,不顾卫士阻止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项羽用眼盯着他问:“此人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欣赏道:“是位壮士”于是赐酒一杯和一条猪腿。樊哙一饮而尽,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项羽问:“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面斥项羽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项羽沉默不语。这时刘邦借故去厕所,把樊哙召了去,出了营帐,刘邦独骑一匹马,樊哙等四人步行护驾,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营中。而让张良向项羽谢罪。项羽因为已经顺心遂意也就没有诛杀刘邦的念头了。当时,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的事业几乎失败。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赐樊哙为列侯,号武侯,升为郎中,随汉王刘邦入汉中。 刘邦在汉中站稳脚跟后,用名将韩信指挥了还定三秦之战,从而拉开了的楚汉战争序幕。在战争中,樊哙或者单独,或者跟随汉王与西县县丞、雍王章邯、章邯的儿子章平,以及赵贲等人的军队作战,英勇异常,常率先登城陷阵,斩杀、俘虏敌军,因功被升为郎中骑将、封为将军,赐杜陵的樊乡为他的食邑。随后又参加对楚作战,屠煮枣,在外黄击破王武及程处军,攻取邹、鲁、瑕丘、薛等地。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后,樊哙屯守荥阳的户武,增加二千户为他的食邑。一年后,又随高祖追击项羽,取阳夏,虏获楚将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把项羽包围在陈县,大胜而归。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因樊哙坚守作战有功再增加食邑八百户。汉初,异姓诸侯王反叛不断,樊哙成为征讨叛军的主将。先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楚王韩信反,樊哙随高帝到陈,活捉楚王韩信,平定楚地。更赐爵为列侯。以舞阳为食邑,号舞阳侯;又以将军名义跟随高帝讨伐了韩王信,斩韩王信,与绛侯周勃等共同平定了代地,因功再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因击退陈稀、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先登,收取赵地清河﹑常山等共二十七县,被提升为左丞相。所部败陈稀的胡人骑兵于横谷,斩将军赵既,虏获代丞相冯梁、郡守孙奋、大将王黄等十人。与诸将共同平定代地乡邑七十三个。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又以相国职率兵击燕王卢绾,平定燕地十八县,五十一个乡邑。高帝把他的封邑增至五千四百户。总计樊哙战功:跟随高祖作战,斩首一百七十六个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单独领兵作战,打败七支军队,攻下五个城邑,平定六个郡,五十二县。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樊哙成为汉朝从创立到稳定的重要将领。 樊哙一直跟随刘邦左右,是刘邦的爱将。后娶吕后妹吕须为妻,生有一子樊伉,因此与皇帝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可是他因是吕后妹夫,也险些被诛。 当初英布造反时,高祖病重,讨厌见人,诏令守宫侍卫,不准大臣人见,群臣中就连周勃、灌婴都不敢人内。十几天后,樊哙终于忍不住,带领群臣“排闼直入”——推门径直闯进宫中。高祖这时正枕着一个宦官睡卧。樊哙见到高帝痛哭流涕地说:“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说得高祖笑着起来了。 不久,卢绾反叛,高祖派樊哙攻打卢绾。这时高祖病重,有人诋毁樊哙是吕氏的党羽,皇上如哪天驾崩,樊哙就会举兵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些人。高祖听到这话大怒,派陈平乘车送绛侯周勃替代樊哙统帅军队,还要求在军中就把樊哙就地正法。陈平惧怕吕后,所以决定把樊哙押解长安让高祖亲自处决。陈平、樊哙到长安时,高祖已死,吕后就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樊伉代舞阳侯,樊伉母吕须为临光侯。吕后时听政后,独揽朝政,大臣无不畏惧。九年后,吕后卒。陈平、周勃率众大臣诛杀诸吕、吕须婘属,因此将樊伉诛杀。汉文帝即位后,又封樊哙庶子樊市人为舞阳侯,复故爵邑。樊市人立二十九年而死,被谥为荒侯。其子樊他广代舞阳侯。六年,其舍人得罪他广,舍人上书说:“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他广实非荒侯子,不当代后。”诏下吏。景帝中元六年,樊他广被贬为庶人,国除。平帝元始二年,平帝封樊哙玄孙之子樊章为舞阳侯,邑千户。 樊哙也是一个地名,全名樊哙店,据说是樊哙当年入川为汉王刘邦招兵买马,走得最远的地方。它属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距县城一百多公里。至今是全县最贫困的山区之一。但风景美丽,民风淳朴。 项羽的叔父:项梁 梁(?─前208),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到吴中。在吴中威信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客及子弟。陈胜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胜秦军。陈胜死后,他听从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他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灌婴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灌婴 婴(?~公元前176)中国秦末汉初名将。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原为商贩。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参加刘邦军,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今江苏徐州);参加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穷追楚军,攻取江淮数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受封颍阴侯。后以车骑将军相继参加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英布叛汉的作战。吕后死,因与周勃等拥立文帝有功,升为太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继周勃为相,次年卒。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周勃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周勃 您现在的位置:秦始皇网>>秦史文献>>文章正文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周勃 阅读次数:21时间:2007-11-1320:00:20 勃(?~公元前169)中国秦末汉初名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少时家贫。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跟随刘邦起兵,三年后,被赐威武侯,继升将军。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打赵贲,击败章平,围困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是留镇□关(今陕西商县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周勃率军攻取泗水、东海两郡(约今安徽、江苏北部)。次年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王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后又率军击叛汉的赵相陈□、燕王卢绾,先后平定长城以南百余县。刘邦病危时嘱告吕后:“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史记·高祖本纪》)。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智夺吕氏兵权,诛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汉文帝十一年卒。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英布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英布 布(?~公元前195)中国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秦时为布衣,因犯法黥面,故称黥布。被罚往骊山始皇陵工地服劳役,后聚众抗官,逃亡至长江下游。陈胜起义,英布举兵响应。后投项梁,继属项羽。巨鹿之战,英布受命率2万人为前锋,先渡漳水,截断秦军粮道,为项羽大军随后渡河围歼秦军作出重要贡献。汉王元年(公元前206)二月,因军功卓著,被项羽封为九江王。楚汉成皋之战中,被刘邦拉拢举兵叛楚,从南面钳制项羽。后跟随刘邦作战,因功封淮南王。汉高祖五年,英布率旧部与刘邦、韩信、彭越会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十一年七月,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英布心怀疑惧,举兵反汉。次年十月,战败被杀于番阳(今江西景德镇西南)。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彭越 中国秦末汉初名将:彭越 越(?~公元前196)中国秦末汉初名将。字仲,昌邑(今山东巨野南)人。原在巨野泽中打渔为生,曾聚众抗拒官府,后响应陈胜起义。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四月率兵附汉。成皋之战期间,彭越一直领兵游动作战于梁、楚之地,袭扰楚军后方,断其粮道,两次迫使项羽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回兵救援,有效地配合了汉军在成皋主要战场的作战。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汉军转入反攻后,彭越接连攻下昌邑周围20余城,得谷10余万斛,供应汉军。继率部南下,与刘邦、韩信、英布会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刘邦称帝后,封为梁王。十一年,以谋反罪名被捕,贬为庶人,于徙蜀途中被吕后截回,杀于洛阳。 中国汉初名将:韩信 中国汉初名将:韩信 信(?~公元前196)中国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家贫。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王元年(公元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见韩信破魏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潍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参与整理兵家著作,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均已失传。 起义章邯 中国秦末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将:章邯 邯(?~公元前205)中国秦末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战争爆发,九月,陈胜部将周文率起义军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至戏(今陕西临潼东北),危及咸阳,秦廷震恐。章邯受命为将,率数十万获赦的骊山刑徒和私家奴隶,从关中转战中原,相继击败周文、吴广诸部,镇压了陈胜起义军。次年六月,引兵北进,将反秦旧贵族魏王咎围于临济(今河南陈留西北),大败齐、楚援军,攻克临济。九月,再败楚军主力于定陶(今属山东),杀楚将项梁。继又北攻旧赵地,大败赵军,围赵王歇于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西南)。后被项羽击败,于三年七月率军降楚,被项羽封为雍王,据咸阳以西地。楚汉战争中,章邯助项羽钳制汉军。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六月,被刘邦败于废丘(今陕西兴平南),自杀。 楚霸王—项羽 楚霸王—项羽 国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殷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二年三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汙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二年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项梁 中国秦末反秦起义军的重要首领:项梁 梁(?─前208年),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的后代,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在反秦起义的战争中为秦将章邯所败,战死。项梁的父亲项燕是楚国名将,在秦灭楚的战争中自杀,其祖先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早期项梁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至吴中。项梁在吴中威信颇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子弟。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上柱国,原楚国置,是统领军队的最高将领),渡江西进,屡胜秦军。陈胜死后,项梁听从军师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怀王封项梁为武信君。项梁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项羽谋士:范增 公元前277一前204)秦末著名政治家。居巢(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人。《史记·项羽本纪》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索居家,好奇计。‘曾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公元前207年,秦军围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他为末将。后归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曾屡劝项羽杀刘邦;羽不听,反中刘邦反间汁;削其权力,愤而离去,病死于途中。刘邦尝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秦朝末年,刘邦先入函谷关,想据守关中称王,f项羽破关而入,与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相会,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在刀光剑影、杀气腾腾的作鸿门宴‘上,好用奇计‘的范增,定下暗杀之计,要把项羽的敌手刘邦奈掉,以绝后漶。在·举杯祝酒声申,范增多次向项羽递眼色,并接连三次举起他佩带的玉硖,暗示项羽,要项羽下决心趁此机会杀掉刘邦。可是项羽讲义气,不忍心下毒手。此刻范增非常着急,连忙抽身离席把项羽的堂弟项庄找来,面授机宜,要他到宴会上去敬酒,以舞剑助乐为名,趁机刺杀刘邦。由于项羽的叔父项伯和刘邦部下的猛将樊哙的阻拦、救护,刘邦才得以脱身逃走,保全性命。‘鸿门宴‘暗杀阴谋未遂,范增勃然大怒,拨出所佩宝剑,劈碎刘邦赠给他的一双玉斗(玉制的酒器),明斥项庄暗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后来,刘邦的谋臣陈平用离间计,项羽夺其权,范增:‘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饵‘。未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命呜呼。“空余孤冢在湖濡‘。 范增死后二年,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韩信、彭越的联军:击败,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不久,项羽逃到和县-乌江,自刎而死。刘邦以‘楚汉战争‘的胜利者,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汉朝。刘邦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陈余 您现在的位置:秦始皇网>>秦史文献>>文章正文 陈余 阅读次数:20时间:2007-11-1319:59:58 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地名士。陈胜起义,陈余与至交张耳同往谒陈胜,建议以奇兵略赵地。陈胜同意,派武臣为将军,以陈、张为校尉,率兵三千前往略地。武臣听从蒯彻计谋,不战而得三十余城。至邯郸,与张耳拥立武臣为赵王,自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武臣后为其部下李良所杀,陈余击败李良,李良投奔秦将章邯。章邯攻破邯郸,张耳与新立之赵王歇走入钜鹿城被秦军围困;陈余收常山兵数万人屯兵钜鹿北。钜鹿城内食尽兵少,张耳好几次派使者请陈余进兵,陈余自忖兵少,不敢进。后项羽救赵败秦,钜鹿解围,而陈、张两人也因此交恶,陈余之兵为张耳所收,仅与部下数百人出走。项羽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大封诸侯,以陈余未随自己入关,仅封他南皮三县,而以张耳为常山王。陈余遂联合齐王田荣败张耳,张耳投汉。汉高帝三年(前204年),遣韩信、张耳伐赵,斩陈余于水上。 项伯 缠,字伯,是项羽的叔父,年轻时曾在下邳杀人,跟从张良一起隐匿。秦末项伯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项羽屯兵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时,项伯已官至左尹,得知范增建议项羽击灭刘邦的消息,就在晚上私自前往刘邦的军营,告知张良,劝张良与他一同逃走,张良不允,并转告刘邦。刘邦见项伯,约为婚姻,并声称自己日夜盼望项羽来咸阳,岂敢反叛。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羽,劝他善待刘邦。第二天刘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使他得脱危难。在成皋之战时,又劝阻项羽不杀刘邦之父太公。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阳侯。 田横 国末年齐国君主田氏的族人。秦末,与从兄田儋、兄田荣等杀死狄县令,起兵反秦。田儋死后,立其子田市为齐王,平齐地。项羽攻齐,田荣、田市皆败死,又立田荣子田广为王,自任丞相掌实权。汉三年(前203年)刘邦派郦食其使齐,约田广叛楚和汉共击项羽,不意汉将韩信用蒯彻计袭破齐,田广、田横以为被郦出卖,杀之。齐军不敌,战败。此后齐王死,田横遂自立为王。不久齐地尽为韩信所有,田横逃至梁地,归附彭越。 刘邦灭楚称帝,封彭越为梁王。田横怕被杀,就与他的宾客、部下逃入海岛。汉高祖知道后,以为田横兄弟本是初定齐地之人,齐地的贤者多附会他,如今逃入海岛而不加收抚,必为后患,于是派使者前去赦免田横,召他来洛阳,田横不奉诏。高祖再遣使持节对田横说:「你如来,可封王封侯,如不来,派兵攻杀。」田横乃与宾客两人赴洛阳,距洛阳三十里,自刎,命宾客将头送给高祖,高祖以王礼葬田横。既安葬,同行的两宾客自尽于冢旁。消息傅到海岛,田横的宾客、部下全都自杀。 王翦之子:王贲 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名将,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将兵代楚。次年率兵攻魏,引黄河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大梁城毁,魏王投降,尽取魏地。秦王政二十五年,率兵攻燕国辽东地,俘虏燕王喜,灭燕。又回师攻代国,俘代王嘉。秦王政二十六年,又率军从燕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遂灭齐,统一中国。因功被封为通武侯,曾随秦始皇东巡琅邪。 中国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 中国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 不韦(?~前235)中国战国末期秦相。濮阳人。《史记》称不韦为“阳翟大贾”,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秦昭王末年,昭王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立爱姬华阳夫人为正夫人。公子子楚为安国君之中子,为秦质子居于赵,因无内援而甚不得志。不韦贾于邯郸而见子,以为“奇货可居”,乃劝说子楚去结交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若借其力可以成为安国君之继承者。不韦资助子楚千金,使其归秦,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与华阳夫人。后来华阳夫人果然劝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嗣。昭王卒,安国君立,是为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子楚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吕不韦“招致天下游士”,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不韦使其门客每人著其所闻,写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书名《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秦王政(见秦始皇)立,因不韦为前朝元勋而尊之为相国,号称仲父。时秦王年少,“委国事于大臣”。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不韦常与太后私通,后又物色到嫪毐其人,使其伪装成宦者而进献给太后,毐甚得太后宠信,获得很大权势。秦王政九年(前238),已成年的秦王对吕、嫪专断国政不满,先诛嫪毐,并放逐其门客党羽。次年,吕不韦以“坐嫪毐免”。一年后,秦王恐不韦东山再起,下令将不韦与其家属迁蜀,不韦饮鸩而死。 三世皇帝·嬴子婴 高逼迫胡亥于公元前207年8月自刎后,原想自己称帝,但见人心不服,只得于同月立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子婴为王,取消帝号。同时,派人去刘邦军中谈判,策划再次大杀秦宗室。 子婴得知赵高要大杀宗室,决定先下手除去赵高。即位那天,一切礼仪都准备就绪,子婴却推说有病不去。赵高急了,亲自前去催促。子婴乘机捕住赵高,将他处死。然后派兵5万去驻守蛲关(今陕西省商县北),阻挡刘邦大军。刘邦军用疑兵之汁绕过蛲关,从东南侧杀入,歼灭守军,进驻灞上。 子婴见大势已去,于公元前206年10月,率领群臣,手捧国玺、兵符、节仗.俯身站在咸阳城门外,投降刘邦。秦朝灭亡。刘邦将子婴监管在咸阳城内。 同年12月,子婴于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后被杀。 二世皇帝·嬴胡亥 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夏巡游途中病死,尸体运回咸阳后,赵高、李斯才将死讯宣告天下,并假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于同年7月袭位,为秦“二世皇帝”,史称“秦二世”。 胡亥即位后,在赵高唆使下,杀死兄和姐妹22人及大将蒙恬、蒙毅兄弟和许多大臣。第二年,又以谋反的罪名腰斩李斯,灭其三族,以防止篡位的事泄露出去。 胡亥在位期间,由赵高专权,继续推行秦始皇时的暴政,征调二、三百万民夫,续修阿房宫,驰道,骊山陵和服兵役,其赋税的繁重,刑罚的苛暴,比秦始皇统治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致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终于在公元前209年7月激起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项羽、刘邦领导起义军继续反秦。 公元前207年,秦主力军在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投降,咸阳城内人心惶惶。时大权全部由赵高垄断,赵高对胡亥封锁消息,只让他在宫中花天洒地。 有一天,赵高为了考验朝中谁服他,谁不服他,牵了一只鹿上朝,对胡亥说:“我弄到一匹马,特来进献陛下。”胡亥说:“这明明是头鹿,怎么是马呢?丞相在开玩笑吧!”赵高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是马,请大家认吧。”许多大臣惧怕赵高,就附和着说是马,只有几个忠厚的大臣如实地指出这是鹿。几天后,这几个大臣就被赵高处死了。这就是历史上“指鹿为马”的故事。自此,更没有人敢向胡亥奏告真实的情况。 不久,刘邦军攻破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逼近咸阳。胡亥终于知道了这消息,惊恐万状,慌忙派人催赵高发兵抵御。赵高见形势危急,难以为继,决定杀死昏愦无能的胡亥,和刘邦谈判。 8月的一天夜间,赵高派女婿、咸阳令阎乐,率领党羽1千余人,假称皇宫内将有变乱,杀入胡亥所在的望夷宫。赵高弟、郎中令赵盛则作为内应,将阎乐引进内殿。阎乐为了示威,向殿内射箭,箭矢射入了胡亥的坐帐,吓得胡亥大声呼叫侍卫。但侍卫见有兵变,都纷纷逃散了。胡亥只好转身逃入卧室。他回头见有一个太监跟随在身后,就厉声责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将臣下要谋反的先兆早些奏告。”太监回答说:“如果我早奏告陛下的话,我就活不到今天了。” 这时,阎乐追进卧室,指着胡亥大声斥责说:“你骄恣无道,滥杀无辜,天下人都背弃你了,你赶快自寻归宿吧!”胡亥问道:“谁派你来的?”阎乐回答说:“丞相。”胡亥要求面见赵高,阎乐不许。胡亥叹了口气说:“看来,丞相是要我退位。我愿意退位作一郡之王,不再称皇帝。”阎乐也不准。胡亥央求说:“那么,就让我做个万民侯吧!”阎乐还是不准。胡亥这才着了慌,哭着哀求说:“愿丞相放我一条生路,我只要和妻子同做平民就行了。”阎乐不耐烦,瞪眼呵斥说:“我奉丞相之命,来杀你这昏君。你再求也没用,我不敢回报。”说完喝令兵士动手。胡亥只好拔剑门刎而死。 评说秦朝五个重要人物 评说秦朝五个重要人物 1:一代明相吕不韦在古代和近代中,以民,农,工,商为下等中的下等.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而从一代大商人中,不仅仅能改变自己的一生命运,又能改变中华历史,那又有几人,只有他———吕不韦.明代的沈万三,虽然家财万贯,但他没有改变历史的时机,他个人,也下落不明,成了千古之谜.可是吕不韦,他敢作,敢为,不会放弃一丝的希望,在赵国,他听到茶馆中人说秦国的嬴异人在赵国作人质,他回家问父亲,如果能立一个国家会如何?父亲回答说,可以百万,千万,以至身份的转变,他用家财见到战国四公子之首的平原君赵胜(他也是赵国丞相)让他带领自己去见异人,独居慧眼,一眼就知道异人‘奇获可居‘他用尽心思,使太后赵姬与其子嬴政反回了秦国(注,秦皇不可能是吕不韦之子,历史表明,他初见赵姬时,赵姬已经是异人之妻,始皇也已经五岁多了)而后,他得知秦昭王太子安国君嬴柱之妻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时时思念家乡,他让异人着楚服与华阳夫人相见,自己又以万金相筹,最后,功夫不负有苦心人,华阳夫人收了异人为子,改名‘子楚‘.不久,秦昭王死,安国君在位三天后也死了,嬴子楚继位,成了大秦的庄襄王,而吕不韦也成了秦国丞相.大家想想,吕不韦他敢作,不被万难所压倒,不怕艰苦,细心外交好友,从赵到秦一路奔波,他一个渺小的商人,在那时是没有地位的,但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我国的历史,也就是说,没有吕不韦,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帝,也只能在赵国,一辈子做人质,所以,吕不韦,我是敬佩的,大家不能因为他用阴谋,行诡计,不能因为他是商人对他功业不顾.想一想,他敢作敢为,不因为事太难做,或成功机会小,而后退.向人生目标前进,从而改变命运,改变历史的精神,何人可比?评说秦朝人物2:大愚才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历代历朝称荆轲为壮士,唐代骆宾王也以不能推倒武氏,而咏荆轲之气,大家称他为壮士,英雄,可我视其为愚笨之人,不自量力.当然,我所说的就是刺秦.先从自己人身安全来说吧.就算他成功了,金碧辉煌的\秦咸阳宫内,大多是高手,成功了又会如何?还不是要命归西天?何况,秦皇何人也?他有很高很强的感应力,是不能成功的,果然,他行刺不成,反被秦皇所杀.再从国家命运来说,他就算成功了,,只能阻止于一时,当时韩,赵已经灭亡了,没了秦始皇,就能救国吗?何况,他行刺不成,还加快了燕国灭亡的步伐.他作为樊于期和太子丹的朋友,而却因冲动害了好友的性命,他那不必要的牺牲,值得吗?所以,不论他成功不成功,一断了历史的前进和国家的命运,二伤害了朋友的性命,一个国家与好友都护不了的人,可称为壮士,英雄吗评说秦朝人物3:一代“奸相”李斯我给于李斯的是一个“奸”字,大家一定不解,为何我这样说呢?一:关于焚书坑儒。秦皇一统后,曾对一些以以古论今的文人,不满,但苦于阻止不了天下悠悠众口。李斯则建议,将古代先贤们的书全部烧毁,医书,算卜的可以不毁。秦皇十分同意,而坑儒则是秦皇性格残暴的一面了,如果没有李斯的焚书建议,就无坑儒一事了。二:关于半百之岁。一统天下后,李斯曾提意,因为人数和农业,工业等等问题,应该将全国所有五十岁以上的人杀死,不问男女,秦皇同意,这个“方策”实行一几年(多少年我不清楚,想必是全国大爆动,多少无辜人命归,李斯真毒辣)三:曾极力赞同秦皇修长城,求仙术,建陵墓。但他是臣子,这一点我作为历史评说者,可以原谅。四:千古之谜上写,李斯可能参于赵高谋杀秦皇,也可能知道了此事,而没公布,扶苏公子和蒙恬将军也是他下令所杀。以上四点,可说明我不喜欢此人的原因,但有一点,他帮秦皇一统天下,功劳也很大。评说秦朝人物4:大奸臣赵高刚刚我给于李斯一个“奸”字,我想,有的朋友一定不同意,但说到赵高,大家一定赞同。他本是秦王政(始皇)身边的宦官,最后因诡术成了“总管”,在千古之谜中已经表明,他在秦皇病危时,谋害了他。又假传诏书,杀扶苏公子和蒙恬将军。立秦皇次子胡亥,又曾杀李斯(千古之谜上说,也许李斯同他一同杀了秦皇,或知道此事),当了丞相,因为出身,他怕大臣不服,就演出了一场“指鹿为马”而后,他又杀秦二世,立嬴子婴。最后被机灵的子婴骗入后殿,结束了罪恶的一生评说秦朝人物5:生不逢时的嬴子婴子婴为秦二世之子,在赵高杀害二世不久,他想自立为帝,心腹则对赵高说,现在不是时机,怕人非议。最后,赵高决定立子婴,于他登位时杀害他,自己当皇帝。但子婴何等聪明,发现了赵高的意图。在登位大典将到时,就说自己有病,将大典迟延,赵高心急如焚,自已大殿后去找他,被子婴安排的将士所杀。他知道大秦天下的情况,去帝号,改为王(随机应变,聪明)三个月后,刘邦入咸阳,他与众臣稍作商议后,迎刘邦入城,(审时度势,机灵)最后为项羽所杀。(可惜啊)在此,我提一个自己的关点,如果他是二世天子,则可能变大局,将秦王朝代入中兴;如果不是天下大乱,刘邦入城,以他之才,可以加长秦朝的‘寿命’,只是生不逢时,有才德,聪明,又有何用?大家以为呢? 兵马俑伉的修建 兵马俑伉的修建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之一,象征秦始皇的无敌大军。 关于兵马俑修建的时间,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20多年来,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些带有纪年的兵器和一些刻有文字的铺地砖。从这些线索来看,兵马俑工程的修建应始于秦统一中国后。 而兵马俑的四号坑尚未峻工,当是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被迫停工。这样看来,兵马俑坑的修建前后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 秦始皇兵马俑出土兵器 秦始皇兵马俑出土兵器 地址:qinla.com/article/qinwenxian/349.html 评估腐蚀机理 秦兵马俑接受大气污染监测评估腐蚀机理 人民网西安3月31日电记者王乐文今天从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获悉:一项名为“秦兵马俑博物馆内大气污染特征”的研究项目日前已在西安启动。默默站立了两千多年的秦兵马俑迎来了一批朝夕相处的“伴侣”———从美国进口的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有害气体监测仪。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它们将日夜监测秦兵马俑馆内的大气污染情况,并随时给科研人员提供信息。 据介绍,“秦兵马俑博物馆内大气污染特征”研究项目由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与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牵头,香港理工大学和美国沙漠研究所参加,集中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文物保护专家,共投入人民币200万元。该项目将从现在起至2007年2月结束,主要内容是对秦俑博物馆室内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连续观测,旨在深入研究腐蚀性气体、大气气溶胶(酸性、矿物和碳)和降尘的变化规律及其化学反应机制,全面评估污染物对文物的腐蚀机理,以便科学有效地保护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博物馆文物保护专家赵昆向记者介绍,室内大气对文物存在的潜在破坏缓慢而不易察觉。随着城市中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害气体对文物的不利影响也就日趋突出。室内有害气体或粉尘颗粒会与彩绘颜料反应,加速修复材料老化,造成文物风化,影响考古遗迹的再发现。秦兵马俑博物馆2号坑在发掘之初就曾经发生过泥土上生长出霉菌的事情,文物保护专家用了一个夏天进行人工喷药才将霉菌完全消除。因此,必须在科学化掌握文物保存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治理对策,最终从目前的抢救性保护转变成预防性保护。 据介绍,通过项目研究,还将在秦俑博物馆培养一支专门从事文物环境研究的专业队伍、建立起能独立运行的文物环境实验室;建立室内微气候、腐蚀性气体、大气气溶胶以及降尘等综合数据库;获得秦俑博物馆室内大气污染的综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污染控制积累优势,从而为抢救性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预防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并将为我国开展博物馆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先导性样例,为将来出台国家博物馆大气污染控制法提供科学咨询与借鉴。 探寻秦人祖先起源地 专家联手发掘先秦遗址探寻秦人祖先起源地 新华网西安4月7日电(庞世栋、呼延思正)秦人祖先起源何地?日前,由北京及陕西、甘肃等地考古界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古调查组抵达甘肃礼县,对当地早期秦文化遗存进行全方位联合考古调查。这次联合考古调查,将会进一步揭示秦人早期诸多文化之谜,并有可能解决秦人起源问题。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秦人起源持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秦人自东方辗转而来;二是认8月,三星与您漏*点奥运星迹争霸漏*点竞技海纳百川候车亭媒体无限下载mP3你作K王为秦人的祖先就在西部,更有观点认为秦人的祖先就是古羌人。据考证,秦国共有四大陵园区,第二、三、四陵园区的位置在1987年前已陆续确定,即陕西的雍城陵区(西陵)、芷阳陵区(东陵)和秦始皇陵园,但第一陵园区在何处一直是困扰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千古之谜。 1993年,在距甘肃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兴乡大堡子山一带发现了秦贵族和秦公两大墓葬区,经国内外考古、史学专家研究考证,确认其为秦四大陵园区中的第一大陵园,即“秦西垂陵园”。墓群范围总面积18平方公里,目前已清理出墓葬14座、车马坑2座、出土文物300多件,内有大量青铜器和金器、玉器等。发掘的两座“中”字形和“目”字形墓规模宏大,总长度分别为88米和115米,其中有“秦公作铸用鼎”和“秦公作铸用簋”字样的青铜器。 专家认为秦西垂陵园的发掘是“二十世纪继敦煌藏经洞和秦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先秦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冶炼铸造、礼制、陵寝制度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填补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缺。 近年来,大堡子山遗址备受关注,围绕遗址的研究保护活动不断。1997年甘肃省政府将大堡子山墓地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墓地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受礼县委托,完成了遗址保护的综合规划,去年经陕、甘两省专家组论证通过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此次考古界联合启动的秦早期文化考古工程计划5年时间,考察已于3月底全面展开。参加考古调查的人员由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所、甘肃省考古所5家单位的10名专家和礼县当地的专业人士组成。(完) 扶苏之名来源 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秦始皇长子,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玉玺考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 历史前移,我们从春秋时代说起。春秋时的楚国有个采石的人叫卞和,一天他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采石,看见一只风凰栖落在一块青石上。“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认定这块石头是个宝贝,便将它献给楚厉王。 但是玉工没有识辨出来,就以为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被认成是普通的石头,又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脚。 再往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做了国君,卞和还想去献宝,可他失去双脚无法行走,于是抱玉大哭,哭宝玉不为人识。文王派人去问他,他说:“我并不为失去双脚而伤心,我伤心的是明明是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明明是忠诚的臣民却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便命人将石头剖开,果然是一块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由良工雕琢成璧。因此璧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更神奇的是这块宝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据记载,这和氏璧置于暗处,自然发光;置于座间,冬月则暖,可以代炉;夏月则凉,蚊蝇不入;还能却尘埃、辟邪魅。 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 和氏璧的第一次失踪是在四百年后。楚威王将此璧赏赐给了有功的相国昭阳。昭阳某日请客时,出璧让各宾客观赏,席散时却不翼而飞,虽经多方搜查也毫无下落。楚相昭阳因宴会偶失此璧,怀疑为张仪所偷,把张仪打了个半死,张仪因此入秦,凭三寸不烂之舌瓦解了六国的“连横”,玩六国于股掌之间,为日后强横大秦的铁骑踏平六国扫平了障碍。其实昭阳实在是冤枉了张仪。 五十多年后,这和氏璧不知怎么的竟流到了赵国,出现在赵国太监缨贤的手中,赵惠文王便据为己有。此时,秦国势力已十分强大,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便说要用十五城来交换璧。赵王孱弱,只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上演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氏璧自然也就归秦始皇所有了。李斯《谏逐客书》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的句子,“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物,说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秦王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良工将此玉琢为玺,玉工孙寿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 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船至洞庭湖,忽然风浪大作,有人献策丢宝镇浪,便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说来也怪,洞庭湖竟立即风平浪静。 八年后,秦始皇巡狩到华阴,有人持玺挡道,奉还秦始皇曰:“持此还祖龙。”(皇帝称“真龙天子”,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而称“祖龙”)始皇帝使人收下玉玺,该人即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不久,秦始皇东巡时病倒于途中,据《史记·秦本记》,秦始皇“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即以此玺为天子之权的象征传给扶苏。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玉玺传给二世胡亥。 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把璧献给刘邦。刘邦入咸阴,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和氏璧成了天下的象征,类于“九鼎”。 刘邦建立汉朝,并把秦玉玺作为汉朝的国印,从他起,将玉玺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自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时的皇帝刘婴仅两岁,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命大臣王舜向孝元太后索取传国玉玺,孝元太后身为汉朝的皇太后倒心向着汉室,被逼不过,一怒之下将此镇国之宝掷于地上(《汉书·元后传》),据说摔坏了玺纽的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东汉光武帝刘秀打败了王莽,夺回传国玉玺,此玺又成了汉家天下的象征。 到了东汉末年,战乱纷起,群雄逐鹿,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此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已不知去向。不久,董卓之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见城南甄官井中隐隐冒五色彩光,使人下井打捞。捞起一宫女服装的尸体,显见那尸体已经有很长时间,却未腐烂,尸首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打开里面有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意外地得到玉玺,《三国演义》有“匿玉玺孙坚背盟”一回即此谓。孙送给袁术,袁败后归汉献帝。 然后曹丕废汉自立,从汉献帝手中接过了传国玺,并自作聪明地在玉玺一侧刻了一行小字:“魏受汉传国之玺”。 只过了四十五年,这颗玉玺又传到了司马炎的手中。司马炎倒没有再在上面刻上什么“晋受魏传国之玺”的字样。要是都像曹丕这么刻下去,后来抢得皇位的皇帝们恐怕就没地方去刻字了。 五胡乱华,玉玺由南朝承袭。 不过,后来的皇帝们不管这颗玉玺上有没有地方供他们刻字,以纪念抢了人家的江山,都得再去另刻一颗玺了,因为这颗用和氏璧刻的传国玉玺传传传丢了! 这颗玉玺由魏、西晋相传,经前赵、后赵,又落入前秦苻坚之手。后苻坚为其部将姚苌俘获,姚要他交出玉玺,苻坚说已送给东晋了,玉玺在这时可能已经丢了。 姚自己要当皇帝,觉得不能没有传国玺,于是在他建立后秦国时,就伪造了一颗“传国玺”。他这一招启发了所有想当皇帝的朋友,与此同时,后燕慕容垂也伪造了一颗。东晋司马家族素以正统自居,见此情形,也连忙伪造一颗,却把文字刻错了,成了“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他们还顺便编造了一则故事,称这颗假玉玺是冉闵的部将蒋干送来的。 后秦的那颗“传国玺”在刘裕灭后秦后被带回了建康(今南京),东晋王朝知道它是假的,就销毁了它。东晋的那颗后来流入北齐。因为后燕的那颗在亡国后已辗转落入北周,北周灭北齐后,又将东晋假造的那颗“皇帝寿昌”玺毁了。于是,三颗假玺只剩当初后燕慕容垂制的那颗,假到此时也就算是真的了。 这颗玉玺经北周、隋,隋灭,隋炀帝杨广皇后萧氏携玺及部分皇室人员流亡突厥。唐贞观四年,萧后携玺归唐。 唐末,玉玺为后梁朱温所得,传于后唐。一直传到五代的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石敬瑭围困自焚后,这颗玉玺也下落不明了。 后晋时北辽大举入侵,多次抢掠,传国玉玺至此不见载于文献。 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古往今来,对秦始皇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评论:一是借秦始皇来表达某种政治见解或主张,这可叫作史政论.史政论不属历史科学,但从性质上讲,即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一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进行历史评价. ‘四人帮‘评论秦始皇是典型的反革命的史政论,谬论百出,荒诞不经.然而他们却凭借手中掌握的舆论大权,使这股妖风一度弥漫整个思想界,冒充研究历史,控制了史坛,取消了人们把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权力.我们这篇文章,旨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秦始皇作一番自由的,实事求是的讨论. 一,关于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问题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王朝,秦始皇又是这个王朝的‘始皇帝‘,因些如何看待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把秦始皇置于什么基础之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人们曾经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过探讨.但对秦朝统一的主要原因,大家的看法却很不一致.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见解是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一来,秦始皇的形象就顿时高大起来了. 果真人们有美好的愿望,就必定会得到甜蜜的果子吗人们要求什么,社会之神就一定恩赐什么吗事实证明,历史并不是这样.严格地说,历史不是按照人们的愿望前进的.在阶级社会里,像人们所占物质资料的差异悬殊一样,人们的愿望也极不一样.究竟按谁的愿望走即使说人们都希望统一,那么到底由谁来统一呢单单为争统一本身就会引起一场殊死的搏斗.退一步讲,在当时情况下就是有统一的愿望,要求,也只能处于自发的和分散的状态.这种自发的分散的愿望和要求,不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在任何重大的历史变动中都不可能起什么重大作用.就事实而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处于无权地位的人民有过什么为争取统一而联合起来的实际行动;恰恰相反,在战国的史籍中,到处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厌战,避战,逃战等等反对兼并战争的事实.因此,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顺应了人民的要求,愿望等等,只不过是一种推想罢了.至于说秦始皇统一是为了巩固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则更是令人难于信服.如果此说可以成立,岂不是说地主阶级已经进入自觉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从事创造历史的自由王国!很显然,这种把秦始皇现代化的做作,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 究竟什么是秦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呢我们认为,这只能从封建生产方式的经济运动中去寻找. 西周奴隶制时代,土地所有权与分封制相联系,表现为奴隶主阶级的多极占有,而周天子拥有实际上或名义上的最高所有权.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便是西周松散的统一的基础.进入春秋以后,周天子式微了,也失去了土地最高所有者的资格,诸侯以及卿大夫们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与此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刺激,诸侯与卿大夫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打红了眼,正像楚子反所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争夺之激烈,竟至‘疆场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的地步.郑攻陈,陈告郑于晋(晋为霸主),晋责问郑:‘何故侵小‘郑反驳说:‘昔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国一同(方百里),自是以衰.今大国多几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把晋问得无言答对.大国吞并小国就是这一运动最明显的结果.据历史记载,齐灭掉三十五个小国及一些部落,楚灭掉四十余国和一些部落,晋灭掉二十余国,征服四十余国,秦益国二十,开地千里.诸侯对以周天子为轴心的统一来说是分裂割据,而各诸侯国灭掉许多小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是地区性的统一.春秋初期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兼并和伴随着地主阶级夺权,形成了七个大国,大国中间还夹存着十几个小国.这些诸侯在他们所管辖的范围内,不仅占有众多的土地,而且对全部土地拥有最高支配权.诸侯们把多数的土地通过授田制分配给农民耕种;一部分分封给亲戚功臣,形成封建的多极所有.还有一部分赏赐给功臣,武卒,这部分逐渐变成个人的私产.所以在当时的土地运转中,诸侯(封建国家)处于枢纽的地位.土地和人民既是国君财政的渊薮,又是用来进行政治活动,调动臣民为自己所用的 资本.正如韩非所说:‘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夫陈善田利宅所以战士卒也.‘《管子》也有类似记载:‘良田不在战士,三年而兵弱.‘土地既是财源,又是换取臣民力量的交换物,所以诸侯视地为宝,‘地者,人主所甚爱也‘.孟子也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对君主来说,为臣的责任就是要‘尽力竭智,欲以为王广土取尊名‘.所以,‘尊主,广地,强兵‘,这三者就像连环套一样循环不已.战国时期犹如飞轮转动式的战争,都是围绕着争夺土地和人口展开的,强者如果不把弱者吞并掉是决不罢休的.当时的君主及一些思想家和游说之士曾不断谈到统一问题,用他们语言来说,叫作‘霸王‘,‘霸王之业‘,‘帝‘,‘一天下‘,‘定于一‘,‘天子‘,‘兼天下‘,‘尽亡天下‘,‘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跨海内制诸侯‘,‘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天下为一‘等等.这些不同的称呼反映着一个问题:各诸侯争为天下之主.诸侯们争吞天下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之外,不可能有别的目的. 秦始皇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他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在这同样的轨道上都跑得快.顿弱说:‘皇帝,即以天下恭养.‘战国末年其他说客们也都很明白,秦‘非尽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内之民,必不休矣‘.尉缭甚至在秦国也直言不讳地说:如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在统一以后,秦始皇自己也说得很明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些话同统一前别人对他的分析是完全一致的. 经济上的兼并运动决定着统一,这在战国各国君主那里是如此.那么为什么秦始皇能够完成统一,而东方六国国王们统一的美梦却破灭了呢这仍然需要从秦内部的经济运动中去寻找原因.我们认为,秦能够统一的因素很多,但它能严格地按照军功爵和公爵进行赏罚,是诸种因素的基础.秦自商鞅以来一直贯彻执行的军功爵制度,使全国上下军民都纳入了战争的轨道,而且这种多等级制吸引着每一个人来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这种制度之所以有威力,关键在于它是由国家不断进行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基本形式,各级爵位的实际利益是落实在土地,赋税,徭役的分配以及个人身份升降等等之上的.这正如荀卿所说:‘秦人其生民也狭厄,其使民地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厄,忸(习惯)之以庆赏,(制裁)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厄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秦的统治者是怎样利用土地,租税,爵位等等调动臣民的战斗力,‘使天下之民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田‘的.用经济手段调动了臣民的力量,打了胜仗又使秦国获取了更大的利益,如此循环,这就是秦强和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基本原因,并吞诸侯的秘密基础. 既然秦的封建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是封建经济运动的产物,因此统一中央集权更有利于地主阶级,特别是便于君主对农民的掠夺与压迫.在农民未联合起来以前,封建统一的中央集权越强大,就愈有利于地主阶级宰割那些分散的个体的农民,这是封建统一中央集权的最本质的一般表现. 从我国历史上看,封建统一所直接继承的历史条件,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经过长期的封建割据与兼并而形成的统一;二是在民族政权分立的基础上,互相兼并而形成的统一;三是农民大起义推翻了前王朝,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势力之后,由地主阶级再建的封建统一.这种历史背景的差异,对统一后统治者所实行的政策是有直接影响的.秦的统一是属于第一种情况.这种统一所形成的过程,一般地说,没有削弱地主阶级的势力,相反,是在地主阶级势力竞争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在统一之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与剥削往往表现得更为残暴和肆无忌惮.秦统一后,秦始皇所做所为就是最好的说明.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功是卓著的,但认为秦始皇统一代表了人民的要求,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等观点,则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认为,秦始皇统一后所实行的政策,从本质上与主流看,是他争取统一过程中实行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且看秦统一后的事实是怎样反驳上述观点的吧. 二,从社会实际效果来检验秦始皇政策,措施的意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实行了一系列与这种统一相辅相成或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策,措施.例如,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收天下兵‘;‘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二十七年,‘治驰道‘.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实田‘.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五年,‘坑儒‘.与此同时,北征匈奴,筑长城,南戍五岭,五次巡游等等,显赫的事件排满了秦始皇的日程表. 有相当多的历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和讲堂上,几乎众口一词,无不称赞秦始皇的这些政策,措施,认为它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但是人们常常向历史学家们提出,赫赫的秦朝何以短祚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表现在哪里秦始皇既然作了那么多顺应历史发展的事业,为什么在他活着的时候发生了农民暴动,而死后不到一年就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这风云突变,如何解释我们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去分析秦始皇的政策与活动呢 我们认为,评论历史上一种政策,措施及其制定者的功过时,主要应根据当时的历史实践进行综合考察. 应该说,秦始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些是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然而是什么原因没有能够使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作用,成为维系秦王朝长治久安的纽带,反而被淹没在愤怒的声浪中呢这就说明,一种好的政策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政策予以保证.如果有一些与之相反的政策或举动,双方不仅会有抵消作用,而且力量大的一方势必压倒另一方.任凭错误的政策和行为无限度泛滥,好的政策,措施就会黯淡无光,甚至根本失灵. 车同轨,修驰道,统一度量衡等等措施,照理讲应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秦始皇用强大的中央集权和严密的队伍组织控制人民的迁徙自由,奉行比重农抑商更为严峻的‘除末‘政策,谪发贾人戍边,压制商业,使驰道不是通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的康庄大道,而主要成为秦始皇吸吮人民血汗的大动脉和调兵遣将,运输军需,押送囚徒的干道. ‘书同文字‘,这无论如何评价,它本身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但文字毕竟只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内容却要广泛的多.秦始皇奉行‘以吏为师‘的政策,要人们只学法律,这就不是发展文化,而是窒息文化了.书同文变成了秦始皇推行封建文化专制的工具. ‘使黔首自实田‘,‘上农‘政策和徙民垦荒等,对进一步巩固封建私有制和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本应有积极意义,但秦始皇却滥用民力,头会箕敛,使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完全遭到破坏. ‘焚书‘‘坑儒‘,十几年来几乎都说是秦始皇反复古,反分裂,坚持改革,维护统一的一项重大措施.评价更高者则认为是一次具有反复辟性质的政治思想革命.事情果真是这样吗还是对事情的过程与效果进行一番考察吧. 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进颂说:‘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听了喜形于色.没料到博士淳于越迎头泼了一瓢冷水.他建议应分封子弟功臣为枝辅以防大臣篡权,警告:‘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又指出周青臣‘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秦始皇让群臣讨论淳于越的意见.随之,李斯发表了著名的‘焚书‘议,当即得到秦始皇的准许,付诸实行. 就李斯提倡‘师今‘,反对淳于越‘师古‘而论,无疑是对的.但考察一下事件的全部就会发现,出发点是对的,而落脚点却大谬.从焚书内容看,把非秦纪的史书和‘诗书百家语‘统统烧掉,显然过了头.那种认为焚书是为了统一,把百家争鸣同统一看成是格格不入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法家主张统一,儒家如孟轲,荀卿等又何尝不主张统一淳于越的建议尽管迂腐,其心还是向着秦始皇的.‘统一‘不应是‘统死‘,特别在思想上更不能‘统死‘.禁绝百家,以吏为师,从根本上窒息了人们的思想,堵塞了对事物进行探讨之路,扼杀了文化的发展.‘焚书‘的直接结果,是把秦始皇的极权推向了更高峰.焚书之时已是秦始皇统治的晚年,当时社会危机已明显暴露出来.在这样的时刻,就是从秦朝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也应该让臣下七嘴八舌,寻求对策.可是焚书却完全堵塞了言路.对统治者来说,没有不同意见,就没有比较和选择,也就失去了应变的能力.秦朝只好沿着秦始皇那些极端政策更迅速地向覆亡滑去.所以‘焚书‘决不是秦始皇政治棋盘中的一步好棋. 关于‘坑儒‘,我们许多同志把它看作是‘焚书‘的继续或镇压反革命之举.为了分析这一历史公案,不妨把‘招祸‘那段文字摘引出来,弄个水落石出.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畏,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首先分析一下‘坑儒‘是不是‘焚书‘的继续.从卢生,侯生的议论看,与‘焚书‘事件无关.相反,他们是在焚书之后更加受到重用.秦始皇曾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接着便讲如何器重方术之士等等.事情是这样的乖戾,受青睐的方土也起来批评秦始皇了!秦始皇火冒三丈,勒令追查,结果把那些心怀不满的儒生一并拿来问罪,很显然,儒生是被株连受冤的. 其次,就事件的性质而论,卢生侯生等方士求仙药是荒唐的,而他们不正是投秦始皇之所好吗如果秦始皇能够翻然悔悟,不再迷信鬼神,杀了这些方土也算有些道理.然而他并没有迈出这一步.试问,有权的迷信家杀掉无权的迷信家能算是革命家吗再则,就其内容来讲,侯生,卢生对秦始皇的批评基本上是切中要害的,没有言过其实的诬罔谩骂之语.而秦始皇却以‘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为借口,搞了一场‘坑儒‘奇案.从社会效果看,如果坑儒之后带来了文化的新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评价秦始皇的这一粗暴行为.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秦始皇以反复古为名走到了极端的文化专制,一怒之下又杀了那么多人,这难道能称得起是革命吗 综上所述,秦始皇所采取的某些政策,措施,就单项推论,似乎无可非议;然而却被另外一些政策,措施所抵消,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或起点不误,落脚点却走到了起点的反面.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任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都必须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的各个阶级,阶层,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人民,能够进行起码的正常的生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悼文中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想从事任何其他活动都是根本不可能的.秦始皇恰恰从总体上无情地破坏了这样的基础.他的破坏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秦始皇好大喜功,他超越战后秦朝物资匮乏,人丁稀疏的现实,不惜动用大量民力财力,进行一系列浩大的工程.古长城,如龙腾蛇伏,绵延万里,巍巍壮观.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无穷智慧,仍为今天的人们所叹服.然而,这却又是秦始皇不顾‘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谬‘的现实,不顾百姓之急,不养老存孤,一意‘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的罪证.‘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呕哎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唐人杜牧的这篇名作《阿房宫赋》,自然带有艺术的夸张.但为修阿房宫和骊山墓,动用‘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那是司马迁清清楚楚写在《史记》中的.新近发掘出来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浩大的规模,威武的气派,也足证史记之不误,杜牧之合理.始皇二十八年,‘为驰道于天下,东穷 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这驰道,路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树以青松,坦坦荡荡,这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古代,也算得上是空前的交通设施了.然而这又耗费了多少民力!另外,‘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这又耗费多少的民力!还有戍五岭,击匈奴,又是百万之众. 不论上述这些工程,活动的性质如何,是它们的总和把人民淹没在大规模徭役,兵役的苦海里.试想,一个连简单的再生产都不能维持的朝代,无论怎样用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或某项事业有什么伟大意义来为它辩解,它也是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的. 其次,秦始皇是一个少见的暴君,他‘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刑罚之严使人没有伸屈之地,真是跋前后,动辄得咎.我们一触及秦代的历史材料,成千上万的刑徒,罪人便映眼而来.刑徙,隐宫者,黥首者,被谪者,各种各样的‘罪人‘,无处不有,无时不见,平均一,二十人中就有一名罪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绝非虚言.整个秦王朝简直成了一个大囚场.范阳令‘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范阳令这种人物的出现,恰恰是秦始皇行苛法的必然结果. 就这样,秦始皇统治下的秦王朝成了一个刀光剑影,随时都可能身首异处的恐怖世界,这哪里还谈得上去贯彻推行那些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呢 宫廷的狂欢作乐遮盖不住挣扎在死亡线上千百万人民的呻吟;周青臣之流的颂扬遮盖不住众生的愤怒!面对着‘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惨景,纵然用玫瑰的颜色来描绘秦始皇的这些政策,措施,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在分析秦始皇的政策,措施时,我们还应当充分估计到秦末农民提出的‘天下苦秦久矣‘这个口号的意义. ‘苦秦久矣‘这个‘久‘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四人帮‘及其御用史学家认为,秦始皇统治时期,‘黔首安宁‘,‘黔首是富‘,老百姓像生活在天堂里,根本无苦,苦只是到了秦二世时才出现的.这显然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胡说八道. 有一些好心的同志也觉得秦始皇统一中国功劳大,把这个‘苦‘字算到秦始皇的头上,似乎感到有点与心不忍;如果把它从秦始皇账上一笔抹掉,又感到是严重地歪曲历史,于是乎就采取了一种轻重笔法,把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农民之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到秦二世和赵高时期就尽量说重.这种好心,当然也不能准确地解释历史.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过:‘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筈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的偏见我们暂且不论,但陈涉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只能是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苦久‘的大爆发. 陈胜,刘邦关于‘天下苦秦久矣‘这个口号的提出,能使我们从阶级斗争的总和中去认识秦始皇的统治,去更深刻地分析秦始皇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意义. 我们这样来分析秦始皇的政策,措施,是不是要全部否定呢当然不是.我们评价历史,不仅要从当时历史的总和进行考察,而且还要从历史的总过程来考察.秦始皇的一些举动,尽管使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失去了影响当时社会的机会,但这些好的政策,措施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因为秦始皇的某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客观过程的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之树所结的果实是不会因为秦朝的灭亡而消失的.只要这种历史必然性还在起作用,秦始皇的某些政策,措施就会作为历史遗产而影响后世和启发来者的头脑.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由于是集中地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尽管被秦末农民起义及以后的农民起义多次打乱,但封建统治者一旦得势,总是千方百计把它恢复和健全起来.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文化交往的工具和经济文化发展所要求,所以这些措施便作为历史遗产为后来的人们所继承和应用.长城在以后民族斗争中,作为防御工事还起过作用.戍五岭是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的历史一环.当然,这种影响和作用不是秦始皇的政策,措施原生形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基础上,作为历史的因素起作用. 总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其活动,有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有的则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后者力量大于前者,破坏了推行那些正确政策,措施的社会基础,造成那样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严峻形势,对此秦始皇是要负责的. 在以往的著述中,几乎总是说秦的统一有利经济文化发展,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等等.这种把统一说成是绝对好的观点是不符历史事实的.在阶级社会里,统一总是同一定的政治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封建的统一比封建的战乱有可能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封建的统一的中央集权也可能为统治者胡作非为,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封建的统一同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逻辑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比扰扰嚷嚷的战国是个进步,但统一之后,由于秦始皇统得过死,凭借极权强行搞了那么多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超越当时人民负担能力的活动,反而窒息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广大农民丧失了起码的生活条件.因此,对统一要进行具体分析. 三,从英雄到孤家寡人 秦王朝从胜利到走向灭亡的历史,也就是秦始皇从英雄转变成孤家寡人的历史.对于秦始皇的这种转变,要从历史客观现实的变化和他本人品质的结合上来说明. 秦始皇是个幸远儿,他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这里我们先引几段当时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 长平之战后,国子劝齐合纵抗秦时说道:‘秦伐魏取安邑,伐赵取晋阳,伐楚取鄢郢矣.逼三国之君,兼二周之地,举韩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今又劫赵魏,疏中国,封卫之东野,兼魏之河南,绝赵之东阳,则赵魏亦危矣.‘ 一说客对韩王说:‘秦之欲并天下而王之也,不与古同,事之虽如子之事父,犹将亡之地;行虽如伯夷,犹将亡之也;行虽如桀纣,犹将亡之也.虽善事之,无益也.不可以为存,适足以自令亟亡也.‘ 李斯入秦后,第一次与秦王政谈话也说到:‘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到,统一航船的桅杆已经露出地平线,已为人们的目力所及了.但是,秦对东方六国战争的艰难性所造成的严酷的现实,使那些与上述论调持相反态度的游说之士,仍有活动的场所.例如,秦王政十年,齐王建入秦称臣,就遭到即墨大夫的反对,主张联合三晋及楚,‘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即使在秦灭亡六国的前夕,顿弱在向秦王政献离间六国之计时也还说:‘天下未尝无事也,非纵即横也.横成则秦帝,纵成即楚王.‘事实上,东方六国也常常在重大战役上战胜秦军,使秦始终不敢等闲视之.例如,魏安厘王三十年,即秦王政即位的前一年,无忌回到魏国,率领五国兵攻秦,大败秦军于河外,秦大将蒙骜退走.秦王政即位的第六年,韩,赵,魏,卫,楚共击秦,取寿陵.赵王迁三年,即秦王政十四年,赵国大将李牧在肥垒(今河北藁城一带)大败秦军;第二年,李牧又打败秦军于番吾(今河北灵寿县南).至于秦始皇对楚国的战争,就更加艰苦. 你看,果子已经成熟了,然而想摘取它又是这样的艰难.这就说明,秦始皇必须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方能争取战争上胜利.否则,稍有大意,就会招致失败,甚至前功尽弃.现实就是这样的矛盾.而恰恰是这种不时有漩涡出现的历史潮流,成为造就秦始皇这个英雄人物的基础. 人们常常说,‘时势造英雄‘.那么是什么样的时势才能造英雄呢一般地说,要具备这样两个特点:即宜人之势和逼人之势.秦始皇善于在这样的风浪中游泳,他在宜人的形势中善采其‘宜‘,在逼人的形势下善克其‘逼‘,表现了一个英雄人物的品格. 第一,他敢于作出灭亡六国的战略决策.当时,秦始皇面临着两种抉择:有人建议他勿灭六国,免盛极而败;有的则建议他一鼓作气,统一天下.他自己也提出过‘山东之建国,可兼与‘的疑问.历史上常常有成熟的时机而被决策人物放走的事例,造成历史性的错误,人们为此而长叹.例如长平之战后,秦本可以一举而灭赵,白起就曾这样主张过,但是由于秦昭王的犹豫,这个时机悄悄从秦国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身旁溜走了.秦始皇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即像李斯所说的那样:‘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我们决不能把李斯的话视为危言耸听之论,因为当时的确是胜负未卜的.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处于决策地位的人物决而不决或决而不当,常会使历史走一段或长或短的曲折之路,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秦始皇在进行统一这个问题上英明果断,当决而决,正表现了他的雄才 大略. 第二,军事进攻与政治上的分化瓦解配合得巧妙得当.我们纵观秦灭六国的过程,秦始皇采取了远交近攻,集中兵力,先易后难,中间突破,后扫两翼,最后灭齐的方针,在执行中又及时抓住可乘之机.灵活机动地变通主攻方向,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配合以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两者结合,得心应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第三,善于和敢于竭尽全力进行决战.秦灭韩,赵,魏,燕,有过艰苦的战斗,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总的说来,秦军是一种势如破竹的格局.可是在秦楚战场上,情况就迥然不同了.秦始皇在灭掉韩,赵,魏,燕之后,想一口吞下楚国这块肥肉,召集满朝文武,计议灭楚大计.他认为王翦所说灭楚需要六十万人的主张,是人老怯敌之论,而轻信了那位年轻后生李信自吹自擂的话,让李信只带着二十万人去打楚国,结果几乎全军覆没.之后,秦始皇亲躬王翦乡里,请老将出征,并答应王翦提出的全部条件.在这两强决战的关键时刻,秦始皇信任部将压倒了猜忌,全力以赴的决心取代了侥幸取胜的心理,毅然倾全秦之兵交由王翦指挥,进行了这场非胜即亡的战争.老实说,没有气吞海内的气概,是不敢作出这种决断的. 第四,善于用人,博采众议,从谏如流,落落大方.在统一期间,秦始皇身上这种杰出人物的品质表现得相当突出,他之对李斯,尉缭,姚贾等人的态度就是明证. 李斯到秦国,为秦始皇所赏识,拜为客卿的时候,正遇上韩国派郑国到秦国搞间谍活动案被发觉,秦始皇听从了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了一道逐客令,驱逐包括李斯在内的全部‘诸侯人来事秦者‘.对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以秦国历史发展的事实,批评了秦始皇准备实行的锁国政策.这时,秦始皇能以理智代替感情,毅然决然除去逐客令,派人追回李斯,官复原职. 尉缭在与秦始皇交谈之后,辱骂过秦始皇,说:‘秦王为人,隆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可是,秦始皇依然觉得尉缭是一个人材,在当时的形势下,尉缭的计策,对于秦国之必要,如同一个人对于衣服和食物那样不可缺少,所以秦始皇不但没有因此而恼怒,反而拜他为国尉,委以重任. 总之,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秦始皇能认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朝廷上,亦能允许大臣们对问题进行反复议论,达到了这个英雄人物的最高峰. 但是,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战争的胜利,统一的成功,至高无上的皇权,使他陶醉了,迅速从英雄的宝座上跌落下来,向孤家寡人的境地涌去. 在新的形势下,秦始皇对防止六国贵族死灰复燃,倒是颇有警觉性.但是形势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刚刚脱离战国之苦的人民,嗷嗷待哺,极需休养生息这一点,秦始皇非但没有觉察到,反而是作了完全相反的估计.他到处吹嘘‘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功盖五帝,泽及牛马‘,‘黎庶无徭,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用这种虚伪的文字来掩盖男离田亩,红女赴戍的惨景.在秦始皇看来,他已泽及牛马,何况人乎人民的一切都是他给予的,所以他也就有权向人民索取一切,不给就是负恩,负恩是应该受到惩罚的.横征暴敛与严刑苛法相佐,形成了恶性循环.人民对他所抱的一切希望都统统破灭了,秦始皇的存在完全成了那个时代和人民的对立物. 在皇权神圣的封建时代,王本来就是超群而独立,称孤道寡的.秦始皇做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当然就更加神气和威风.有一帮大臣不断制造神化秦始皇的舆论,这点只要看看议帝号那场戏和刻石上的肉麻的颂词,就一目了然了.而秦始皇本人也欣然接受了这样的恭维.当然,造成这样一个绝对权威对统治人民是有用的,但对统治集团来讲并不总是一件好事情.战国时期那种君臣相对性消失了,秦始皇在一片神化声浪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神圣不可侵犯,当年允许臣下亢礼的风度,深听异见的作风完全消失了,再也听不进不同意见,更容不得批评.李斯曾建议他勿攻匈奴,他拒不采纳.‘坑儒‘之后,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对他的做法提出异议,认为‘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颂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扶苏的劝告,根本无顶撞无冒犯之词,而秦始皇却勃然大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实际上就是施以流放罪.《吕氏春秋·骄恣篇》在总结亡国经验时指出:‘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雍塞.‘秦始皇晚年不正是这样一位把秦国推到亡国边缘的君主吗 问题还不止如此.他为了能永居帝位,幻想成神成仙.最初他想皇帝的宝座由他一家独坐,要‘传之万世‘,但传之万世还不如他自己坐万世更惬意,于是他便迷信成仙,妄想长生不死.始皇二十八年,他东巡琅邪,齐人徐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上面住着仙人.秦始皇居然信以为真,派徐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到碣石,又派燕人卢生寻找仙子羡门,高誓.茫茫天穹,仙人何在就在这一年,秦始皇觉得即使求得仙人,自己毕竟还不是仙人,于是‘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他要亲自尝一尝不食人间烟火,做一个仙人的滋味了.不久,燕人卢生入海回来,献上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五个大字的图书,胡诌了一通鬼神的事.仙迷心窍的秦始皇误认为‘亡秦‘的‘胡‘是胡人匈奴,因而便大事进攻匈奴.更为可怜的是,从此以后,秦始皇对迷信占卜更加深信不疑.始皇三十六年,发生了一件所谓鬼神的事.秦始皇求人占卜,‘卦得游徙吉‘,于是他便迁北河榆中三万家,翌年十月遵卦出游.这一年,秦始皇再至琅邪,方士徐根本没有找到神仙的影子,十年光阴不算短,仙人未得,耗资巨万,秦始皇应该清醒了.可是,他却继续执迷不悟,被徐编造的另一套神话所欺骗. 秦始皇晚年,疑神疑鬼,怀疑一切,只相信自己,结果自我禁锢,与世隔绝,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韩非说过:‘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秦始皇又是这一思想的实践者.始皇三十五年,卢生求仙人不得,对秦始皇胡编了一套谎言,说什么‘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大约是方士们摸透了秦始皇贵独的心理,所以就步步紧逼,结果在秦始皇身上,神仙学和法家‘贵独‘达到了高度结合.他自称‘真人‘,连‘朕‘也不称了.命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到丞相李斯车骑甚众,大有自惭形秽之感.有人将此告诉了李斯,李斯便减少了随从人马.秦始皇大怒,认为是犯了他的禁忌,把在场的人全部杀死.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迹了.韩非主张‘贞信之士不盈于十‘,秦始皇到了晚年所相信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始皇三十七年十月最后一次出游,重要的随从人员也只有‘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出游不似深居皇宫,该是君臣朝夕相处,然而秦始皇病死沙丘,除了上面那几个人以外,其余群臣竟然一无所知.可见即便在出巡的情况下,能接近秦始皇的人也是很少很少的了. 历史事实表明,君主越是神秘,权力越是集中,这个君主就越是容易被人愚弄和操纵,他的权力也就越是容易被奸臣所篡夺.《吕氏春秋·君守篇》在评述奸臣的产生时指出:‘凡奸邪险陂之人必有因也.何因哉因主之为.人主好以己为,则守职者舍职而阿主之为矣.阿主之为有过,则主无以责之,则人主日侵,而人臣日得,是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尊之为卑,卑之为尊,从此生矣.此国之所以衰,而敌之所以攻之者也.‘奸臣一类人物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毒蘑菇能否冒出来,关键是‘人主所为‘.赵高这个毒蘑菇应该说是由秦始皇培育出来的. 四,法家与秦胜秦亡的关系 秦始皇是终生信奉法家的,统一后尽管他还崇尚五德终始说与神学迷信,可是这两种理论在秦始皇那里都巧妙地成了尊法的一种补充.五德终始证明他代周的必然性和行苛法的合理性,秦为水德,水德主阴,阴在政治上就表现为残酷的刑罚.神仙迷信同法家的‘贵独‘相衔接,更加神化了皇权.秦始皇对儒家总起来说不感兴趣,但对其中的封禅说,把皇帝和上帝联系在一起,他还是感到津津有味的.他是第一个搞封禅的帝王. 法家思想在秦始皇统一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但秦亡同法家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曾有人说秦亡于尊法黜儒.可是,在‘四人帮‘横行时,此说被定为大禁,他们规定秦只能亡于儒.可是谁都知道,儒家在秦朝连个合法的地位都没保住,又何谈秦亡于儒呢此说纯粹是‘四人帮‘为篡党夺权,搞影射的产物. 关于秦亡于尊法黜儒,最早是由陆贾的《新语》,特别是贾谊的鸿篇《过秦论》中提出来的.两千年来,人们陈陈相因,在封建社会几乎成为定论,对今天的史学界也有相当深的影响.这种说法对吗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像秦朝灭亡这样重大历史事变的终极原因,不应当从思想中去寻找,而应当从经济条件中去寻找.从这个意义上讲,秦亡于法的提法也是不对的.至于说秦亡于尊法黜儒,则包含着很大的扬儒抑法的成分在内,当然错误更多.但是,一种思想,特别是把它作为一个王朝的统治思想的时候,对加快或者迟缓社会发展的速度和王朝存在的长短是有重大作用的.秦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农民和地主之间矛盾的激化,是农民起义推翻的.但秦朝何以速亡这同秦始皇所奉行的法家思想有重大关系. 为什么帮助秦始皇取得胜利的法家思想又迅速地把他引向失败我们可以从统一前后历史条件变化的对比中寻找答案. 法家是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和耕战的.在统一之后,秦始皇所采取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十分明显,是他争取实现统一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例如在行分封还是行郡县这个问题上,他讲得很清楚:‘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征匈奴,戍五岭,从本质与主流上看,应该说是他兼并六国政策的继续.不过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这个行动所带来的后果与除灭六国有明显的不同.六国均属富饶之地,对六国用兵虽然花去许多许多军资,但可以做到以战养战,获得不可胜数的战利品.但征匈奴与戍五岭,非但不能以战养战,反而蚀了不少老本.这一点李斯当时就指出过.汉初晁错批评秦始皇‘贪戾而欲广大‘,‘功未立而天下乱‘,是有一定根据的.其后主父偃,严安等又详论了得不偿失,引起天下大叛的经验教训. 在处理君臣关系上,法家的主张本来就很成问题.他只讲君,不讲臣,主张主尊臣卑,把君臣关系完全对立起来.韩非就赤裸裸地宣称:‘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又说:‘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还说:‘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一句话,‘上法而不上贤‘.在统一之前,由于形势所迫,秦始皇采取了招揽人才,虚心纳谏的态度,可是,在统一之后,秦始皇就死死按照韩非这些主张行事了.侯生,卢生说的‘丞相诸大臣皆多成事,倚办于上‘,是基本上符合事实的.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不察民情,不知实底,不听异见,闭目塞听,完全陷入了昏昏然,蒙蒙然的状态;然而他又要说一不二,这种有令无议的紧张局面大大削弱了秦朝进行统治的能力. 在处理君民关系上,法家,特别是韩非,完全不理睬当时有关‘贵民‘,‘爱民‘,‘为民‘,民水君舟等思想,在他们看来,民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供君主役使.韩非公开讲:‘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用其力.‘在统一之前,由于秦与六国相争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又可以在同六国的交锋中做到以战养战,用‘良田大宅‘,‘爵禄‘等实际利益来‘易民死命‘.但统一之后,这种条件基本上消失了.正如晁错所指出的,‘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也‘.而秦始皇要用民戍边,用民大兴土木,用民作奴隶,总之,要无偿地‘用其力‘.怎么办秦始皇还是那一套,苛法在其前,刀剑随其后,法家的残酷性得到空前的发挥. 本来,如贾谊《过秦论》所说,春秋以后,‘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疲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然而,秦始皇却‘怀含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故其亡可立而待‘.我们仔细推敲贾谊的议论,某些具体情节或许不当,但从总体上讲,实在是一番入木三分的总结.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不但不改弦更张,而是变本加厉,所以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显赫一时的秦王朝随之崩溃了. ‘四人帮‘及其御用史学家说什么秦亡于儒,企图为秦始皇的罪恶辩护,那是徒劳的. 秦始皇依靠法家所取得的胜利,决不能代替地依靠法家的所犯下的罪恶!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错.怎样在复杂的矛盾变化中陈述他的功过是非,是我们远未解决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正因为复杂,对他的评价历来差距悬殊,甚至大相径庭,其中蕴含的理论分歧也较多.再加上‘四人帮‘借吹捧秦始皇宣扬封建专制主义,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对秦始皇进行再评价,对促进历史研究,批判封建专制主义,都是有意义的. 附言: 我在1973年底写过一篇《论秦始皇》,当时遭禁,后来刊登在《南开大学学报》1977年第5期上.这次我同王连升同志合写的本文,许多观点有变化,这可作为自我批判吧. 刘泽华附笔1979年1月 (原载《历史研究》1979年第2期) 本文与王连升合写. 《左传》成公十二年. 《左传》昭公元年. 《左传》襄公二五年. 《荀子·仲尼》. 《吕氏春秋·直谏》. 《吕氏春秋·贵直》. 《史记·李斯列传》. 《韩非子·显学》. 《韩非子·诡使》. 《管子·八观》. 《战国策·秦策三》. 《孟子·尽心下》. 《战国策·魏策二》. 《战国策·赵策二》. 《荀子·王制》. 《战略策·秦策四》. 《战国策·魏策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 《荀子·议兵》.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参阅顾颉刚:《秦汉的方土与儒生》,群联出版社,195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4页. 《汉书·贾山传》. 《汉书·贾山传》.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朝罪犯仅见于史籍的不下一百多万.秦朝人口估算约二千万左右,所以不到二十人就有一名罪犯. 《史记·张耳列传》. 《汉书·主父偃传》. 《汉书·严安传》. 《战国策·齐策三》. 《战国策·韩策三》. 《史记·李斯列传》. 《战国策·齐策六》. 《战国策·秦策四》. 《战国策·秦策四》. 《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以上引文均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韩非子·备内》.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 《韩非子·五蠹》. 《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秦始皇本纪》. 《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扬权》. 《韩非子·八说》. 《韩非子·忠孝》. 《韩非子·六反》. 《汉书·晁错传》 孟姜女哭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从秦式玉器看秦文化的特质 (一) 从秦式玉器看秦文化的特质(一) 一、玉器研究对于秦文化研究的意义 由于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版图的大一统,而且在短短的十五年内制定的一系列封建典章制度为百代所宗,所以史学家对秦的历史文化一向给予较多的关注。尤其是25年前秦始皇陵园内兵马俑等一系列珍贵文物的出土,一改秦实物研究资料匮乏的局面,使得有关秦文化的讨论异常热烈,称得上如火如茶,但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结论性的答案。比如对秦俑艺术主题的评价,就有沉郁压抑和朝气蓬勃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对于秦始皇的大造宫室、修筑长城、焚书坑儒等等活动也都评说不一。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都在用现代人的思想和眼光来看待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不免感到吃力。如果我们切换一个角度,试着先去研究古代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性格特质,然后以古人的眼光观察历史事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对秦俑主题的理解,从民族特质方面去分析可能远比从政治、经济方面去分析更能得到贴近历史真实的结论,因为众多的考古资料都表明丧葬方式对象是最能体现民族传统的。本文试图从玉器入手,对秦民族的特质进行探讨。选择玉器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玉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极独特的地位,它几乎毫无实用价值,却具有趋自然的力量,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是一种较为纯粹的文化符号。从原始社会后期开始,我们的祖先赋予玉以特定的性质和特殊的社会功能,玉器从此与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社会道德和政治思想等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具有神秘色彩的艺术瑰宝。先秦时期的各诸候国在继承商周玉器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玉器艺术风格,其潮流是将商周时代较为粗朴的祭天礼地的符号化玉器,转而为可以佩挂把玩修养性情的饰物,工艺趋于精雕细琢,线条变得潇洒流畅。同时以玉比赋个人品质的儒家思想也在此时成熟,其核心内容为“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其表现形式为“君予无故,玉不去身。”与此相比,秦国玉器似乎置身大潮之外,春秋早期为继承西周风格基础上的发展,形式拙扑,线条细密规矩,与山东诸国有相似之处,但其后秦式玉器并未摆脱这一风格。当战国中晚期玉器艺术达到新的高峰之时,秦国玉器却日见式微,秦人对玉的认识也从未向儒家的“仁”归附,仅视之为“宝”而已。这与秦人“杂处戎狄之间”的文化根源有关,更与秦人在扫平六合过程中兴刑名、贬儒术的政治思想;奖励耕战、抑制旧贵族的治国策略;以及崇尚质朴,讲求实用、追求宏大悲壮的审美观念有关。从玉器这种观念化很深的器物上,我们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秦文化的特征。 特征是在对比中凸显的,为研究秦式玉器的特征就有必要将其它文化的玉器拿来进行比较。春秋战国是地域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有的学者详细地划分出9个文化圈,这样进行比较研究就很困难。林剑鸣先生认为“实际除岭南、西南、长城以外三个少数民族文化圈外,其余只剩关东与关中两大文化圈”,这是非常具有概括性的论断[1]。从玉文化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作为主流的齐鲁和中原诸国,还是开一新风的吴、楚,其艺术风格、发展脉络和对玉的文化解释都具有较大的共性,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秦的玉文化进行比较。所以本文列出的对比的双方为秦玉文化和山东诸国玉文化,比较的方面有考古发现、发展脉络、艺术风格和玉文化观念。限于学识,笔者无意使本文成为秦式玉器的专论,只是想通过比较考古学的方法,对秦人玉文化的特征作探讨,以期引起秦文化研究者对秦人玉文化遣物的关注。 二、秦式玉器的发现情况与发展脉铬 秦人的玉器遗物发现的数量比较有限,其面貌特征不很鲜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玉器与山东诸国玉器,秦代玉器与战国、汉初玉器都难以清楚地区分,这在玉器研究界是有共识的。所以本文选取的秦式玉器标本,春秋战国时代的仅限于秦国范围内墓葬、遗址中的出土品,秦代的则选取几件特征鲜明,基本上得到公认的秦人玉器,其它的不予涉及。 2从秦式玉器看秦文化的特质(一) 秦人早期活动于汧水、陇山之间。西周末叶,平王迫于诸戎的压力而东迁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其后秦人经过艰苦的战斗,至穆公时创造了“益国十二、辟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局面。此间虽坚持不懈地向东发展,但终为晋、楚所阻[2]。所以春秋时代秦人的活动重心在关中西部,玉器发现也集中在宝鸡、陇县及凤翔雍城一带。重要发现有以下几批[3]: 1.1986年11月,陇县边家在5号墓。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配享5鼎4簋,是春秋早期秦国大夫级贵族的墓葬。玉石器计有玉泡2,玉圭11,石圭4,石管2,石璧1,石条形饰5,石贝290件。串饰两组,一串在颈部,由玉玦2件、玉牌7件、玉鱼1件、玛瑙珠80粒和若干绿松石组成。另一串置于胸前,由70粒玛瑙珠组成。 2.1974年户县宋村3号墓。时代为春秋早期,有墓内殉人及附葬坑,随葬5鼎4簋,也是大夫级的贵族。属于墓主人的玉器有玉圭1,玉戈1,玉管1,玉牌2,头部发现饰一串,由一个穿圆孔的方玉片,三个鳞形玉牌,九枚绿松石管及74颗鸡血色石珠组成。墓中有殉人4,其中3号殉人口合玉玦2;1号殉人口含石玦1;2、4号殉人各合玉、蚌琀1。 3.1963年10月,宝鸡阳平镇秦家沟春秋早期秦墓,出玉圭1,玉玦4,玉凿2,玉鱼3,玉玦两块合在口中,两块置于耳部。 4.1976年凤翔八旗屯春秋早期秦墓,Bm27出玉璧2,玉玦1,石璧1。Bm102的殉人随葬有玉琀、玉珠、玉璧、石圭。 5.1959—1960年宝鸡福临堡东北地发掘10座秦墓,时代属春秋早期偏晚。墓中出土玉石器有石圭、玉鱼、玉蚕、石玦等。石玦皆置于耳部,石圭各墓数量不等,少者2件多者27件。1号墓出有串饰一组,置于胸前。 6.1981—1984年,凤翔雍城中部偏东马家庄秦秋中晚期宗庙遗址和祭祀坑中出玉器一批,计有玉壁81件,玉玦21件,石圭34件,煤精环2件,玉璜21件,大多器形较小,制作粗糙。 7.1973看到至1974年在凤翔姚家岗发掘的春秋秦国凌阴遗址中,出土玉壁、玉玦、玉圭多件。 8.1976—1986年发掘的凤翔南指挥乡秦公一号大墓,墓主为春秋晚期的秦国君主秦景公,该墓虽经多次盗掘,仍出土各类随葬品3000多件,玉器有璧、璜、圭玦、白玉戈、璋、石鱼、透雕蟠螭纹玉佩、煤精玉饰、青石马头等。 9.1977年,凤翔南部高在墓地,出土玉璜90件,白玉玦2件,蓝色玉璧一件,玉襟钩1件,串饰11件,时代属春秋晚期。 10.1992年,宝鸡益门秦墓,其中2号墓时代为春秋晚期偏早,随葬品丰厚,尤以金柄铁剑最为引人注目。墓中玉器计有壁10件,环7件,璜24件,虎形佩1件,长方形佩9件,突齿长方形佩4件,璋形佩6件、觿13件,竹节形饰3件,斧形饰1件,鸭首形饰1件,带钩1件,亚字形饰49件,另有玛瑙饰1件,绿松石串饰1,料串饰2[4]。 11.1972—1975年雍城附近出土的几批玉器,共计4件,有玉璧、踪、觿、璜等,花纹均为阴刻的勾连纹或云雷纹。从艺术风格判断,其制作年代当为春秋早期至晚期,是秦式玉器 从秦式玉器看秦文化的特质(二) 从秦式玉器看秦文化的特质(二) 战国时代秦人玉器发现极少,这与战国秦墓发掘较少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玉工艺在秦国的衰退。 1.1954—1957年在西安半坡发掘战国墓112座,其中只有五座墓出土小件玉石器,有石壁、石环、玉珠、玉饰等。 2.长安县韦曲南战国墓,出玉带环饰器,为仿青铜节约的形制[5]。 3.西安吴家坟出土玉夔龙佩,身体作S形[6]。 4.1978年户县战国墓,出土夔龙佩2件,形制、尺寸实全相同[7]。 5.1978年秋,户县战国墓出土小玉件一组,计有玉鱼2件,玉昆虫1件、玉蝉1件、玉蚕若干,玉勒5件。另有串饰1,由429粒玛瑙、绿松石管、珠组成[8]。 6.1998年淳化县胡家庙乡出土战国时代铜釜1件,中有串饰一组,由若干粒玛瑙、白石管珠与一片海贝组成[9]。 秦代享国日短,出土的秦代玉器数量有限,主要出土于陕西、湖南、河北、河南等省秦墓中,其中秦文化风格鲜明的只有两组: 1.1971年西安北部联志村秦代窖藏,出土玉人、圭、璋、璧、璜、觿、虎等85件,均为碧玉,大部分素面,少数有粗糙的阴刻线花纹。 2.1975年山东烟台芝罘岛阳主庙遗址出土两组玉器、每组都为:圭1、壁1、觿2。研究者认为这些玉器当是秦始皇东游海上登芝罘祀阳主神时所瘗埋的,为秦式玉器无疑。 从出土情况看,春秋时代秦国玉器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与关东诸国玉器发现情况有很大的共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玉器主要出自墓葬和祭祀遗址中,其主要用途为佩带、敛尸、祭祀天地诸神。秦在继承西周文化,学习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与关东诸国相近的玉文化观念。 2.玉器主要出土地点都靠近大的都邑,如秦国的雍城、陈仓、东周洛阳王城、郑国新郑故城、晋国的新田等。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是王侯贵族进行礼聘、祭祀、盟誓等政治活动的中心,他们的墓葬亦多在城市附近;另一方面,城市的兴起使官、私手工业形成规模,产品数量、质量大幅提高,经济交流也多在城市进行。这显示出春秋时代的秦人虽仍与戎狄共处,但通过对中原文化的努力吸收,已经有了与关东相当的城市文化,所以由余才会有“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的感叹。 3.玉器的使用比较普遍,不仅较大型的贵族墓中有玉,而且小型墓的墓主和大型墓中身份较低的殉葬奴婢也都有玉随葬品,虽然在玉器的质量和数量上有差别,但反映出秦人与关东人都有较广泛的佩玉人群,爱玉佩玉的华夏文化对秦国的普通人也有较深的影响。 当然,秦与关东诸国就春秋玉器的发现来看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秦高等级墓葬发现太少,至今可与河南上村岭虢国墓地m1052,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墓m251这类随葬丰厚的大墓相比的春秋秦墓仅益门二号墓一例而已,这使得二者玉器的对比显得不够对等,有待于更新的考古发现来反映春秋秦玉的全貌。 2.没有发现象洛阳中州路、浙川下寺上村岭这样规模较大、沿用时间较长的春秋秦贵族墓地,所以其玉器的器型、组合、随葬方式等的发展脉络不如中原地区那样容易理清。 3.玉敛葬的形式较关东诸国简单,一般的都是口中有玦,耳部置玦,高级别的则有颈部和胸部两副串饰,并在脚箱内埋圭、戈之类,没有发现玉质瞑目和脚部的葬玉,手中有囗(王屋)仅见于1977年凤翔高庄m1一号殉人这一例。可以说,秦人殉葬玉的形式与生前佩带玉的方式基本是一致的,专为丧葬的目的而制作的玉器类型较少,反映了“事死如生”这一朴素的丧葬观念。而且秦人平常佩带的玉饰也较为简单。 关东诸国殉葬玉器的方式就显得较为复杂。洛阳中州路东周墓,死者面部多有玉片组成的瞑目,耳有玦、颈有串饰、腹部有佩饰、手中有琀,还要在头顶置壁、脚部放玉片,而且基本上都是专为随葬而制作的石质明器。虢国墓地所见者则更为复杂,仅串饰在一墓中就有很多,不同质地,不同串法,分别置于棺盖上,棺椁之间,死者的颈部、耳部、头部、腕部、胸部、腹部和腿部。最完备的例子是该墓地的m1820,其中玉石器的放置情况:外椁盏放石戈、石壁,内外柳间放一组串饰,棺盖上有串饰若干组,耳部有玦、口中玦17件,颈部串饰一组,胸部至腹中悬佩一组更为复杂的串饰,腹部再放置一组串饰,两手各有一圆柱形囗(王屋)。如此复杂的玉敛葬式所反映出来的是繁琐的礼仪、严密的宗法制度和以礼为本的政治思想。秦与关东的简、繁之别显示出春秋时代秦人尽管在努力华化,但很多学的是表面的东西,象严格的宗法制度、以礼为本的统治方略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并没有真正融汇到他们的文化中,而是保留了本民族较为原始、质朴的“戎化”的一面,这为后来秦国置郡县、兴刑名、行霸道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这也是战国时期秦玉衰落的根本原因。 4.祭祀瘗埋的玉器较多,如凤翔南河屯的两件玉璧,马家庄一号建筑基址和祭祀坑中所出璧、璜、圭、玦等器,姚家岗凌阴遗扯中的璧、玦圭等,这些玉器制作较粗,埋于建筑物地面下或祭祀坑中,是明显的祭器。这么大量的祭祀用玉在关东诸国没有发现,可与之相比的是晋故都新田附近秦村的春秋晚期盟誓坎中的玉盟书等器,但二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大量的祭祀用玉是秦人多神崇拜的反映,这将在后文论述。 战国秦的玉器友现量小,工艺精美的更不多见,无法与关东诸国的战国玉器相比。就有限的发现来说,能反映以下几个问题: 1.比之春秋时代,秦国墓中葬玉大为减少。1954-1957年西安半坡发掘战国墓112座,出玉器的仅5座。朝邑发掘战国秦墓676座,不见玉器出上。可见佩玉人群大不如春秋时代,与关东诸国佩玉的普及方向相反。 2.既使有玉随葬的墓,玉器也数量少,体量小,品种单一,工艺粗陋,显示出玉工艺在秦国的衰退,与关东战国时代蓬勃发展的玉器艺术形成鲜明对照。 3.战国时代秦国玉器的随葬方式和艺术风格都没有自身的特色,这反映出秦与关东交流的频繁,也反映出当时秦人对玉器艺术较少着意。 春秋战国秦人玉器虽然发现量还比较有限,时代环节也不够完整,但大致的脉络还是有的。秦人以戎狄之族,春秋初在继承周人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华夏以玉器为物质表现的礼仪文化,在玉器艺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取得了一定成就。至战国时法家刑名之说占据统治地位,以宗法为载体,以仁为口号的礼仪文化遭到排斥,玉器亦随之衰落。统一之后的十五年中,秦人在玉器艺术上没有什么新的创造,从前文所述的两批秦代玉器看,比春秋秦玉没有明显的进步 秦朝的帝王丧葬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秦始皇开创的陵寝制度对以 后历代帝王陵园建筑影响是最大的。秦始皇时,陵园的布局既继承了秦国的陵寝制度, 同时又吸收了东方六国陵寝的一些作法,规模更加宏大,设施更加完备。总体上仿照都 城宫殿的规划布置,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秦朝开始的陵区附近设置城邑,并以陵号来命名。比如秦始皇所建的丽邑。同时,秦延 续了建造用于祭祀的建筑的作法。秦始皇生前就在渭水南面为自己建立了宗庙,设立了 神主,并且在陵侧建立寝宫,摆设设衣冠用具以便就近接受日常祭祀。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在今天陕西临潼县城东的骊山北麓,是保存至今的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八十年代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统 一了六国,对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即位以后就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中国 之后,他又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几十万人参加建陵工程。秦二世时又继续修建,前后费时 将近有四十年,并且一直到秦灭亡,陵园还没有全部峻工。工程之浩大,在历史上是罕 见的。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墓内建筑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的奇珍异宝,以人鱼膏 为灯烛、水银为江海,还装置有许多弓弩,以便射杀入墓的人。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时 ,下令始皇宫内没有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参加修建墓葬的工匠都被活 埋在墓里。秦灭亡之后,项羽入关,动用了几十万士兵发掘陵墓,随葬品被洗劫一空, 宝物运了一个月还没有运完。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筑也被大火烧尽。传说后来有一个牧羊 人寻羊,进入墓室,因为持火照明,引起了地宫失火,延烧三个月都没有熄灭。唐代末 年,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也曾经发掘秦始皇陵。五代时军阀温韬又以筹军饷为名, 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秦始皇陵园地 面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巨大的坟丘。 据历史学家考证,秦始皇陵区位于骊山北麓的前部,范围相当广。陵园在陵区的中部, 有内外两重城垣,从平面图上看像一个南北长的回字形。内城的四个角上都建有角棱。 陵墓在内城南部,陵墓的地宫接近方形,周围有砖坯砌成的墙。从秦始皇开始帝王的陵 园专门设寝,寝殿离坟丘不远,中间有石子路相通。 在陵区里发现了大量分布的陪葬坑、殉葬墓和从葬坑。从陪葬坑里发掘了珍禽异兽坑和 铜车马坑,通体彩绘并装饰有大量的金银,制作相当华丽精美。殉葬墓里的殉葬者有男 有女,是被杀戮后一齐掩埋的。从葬坑排列密集有序,坑里埋有跪坐的陶俑和马骨,大 约是宫廷的马厩和养马的仆役。 秦始皇陵园里最壮观、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兵马俑了。兵马俑军队象征了秦始皇东征六 国的军队和出行的仪仗队,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扫六合的雄壮景象。据学者介绍,这些 兵马俑的制作一般是先按不同的部位分别用陶模翻出胎型,然后进行粘合,再细细雕塑 外部,涂上鲜艳的彩色。这些俑外表的色彩经过几千年的剥蚀大部分已脱落,经过修复 还原后,这些色彩显得十分壮丽和谐。俑的造型因出身、地位、经历的不同而显出不同 的特征和表情。它们不仅装束服饰不同,而且神态各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堪称 中国古代艺术的典范。 秦二世陵 秦二世皇帝胡亥墓,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的曲江池南岸,大雁塔东南。 胡亥是秦始皇少子。他随父出游时,中途秦始皇去世,丞相李斯和赵高假造圣旨,杀死 太子扶苏,胡亥被立为帝。他在位期间,赵高专权残杀公子、公女和大臣,加重了对农 民的剥削和压迫,使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后来,赵高为了篡位,逼胡亥服药自杀。埋葬 在宜春苑。 秦二世的墓呈半圆形,封土卑低,与它东南面的杜陵和少陵那种高耸的封土相比,显得 备荒乞怜。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曾在墓旁立有石碑一通。 论秦之亡 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王朝的秦王朝,从始皇嬴政平灭六国(公元前二二一年)立国至三任帝嬴婴投降刘邦(公元前二零六年)国灭,立国仅十五年。而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兵(公元前二零九年)至秦王朝覆没,居然只用了两年。这对于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王朝而言,其灭亡之迅速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那么,秦王朝的迅速灭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正如野鬼在前面的几篇介绍秦王朝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嬴政所开创的秦王朝实际上是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王朝的一块试验田,不论后世对嬴政及其王朝进行什么样批评与谩骂,嬴政及其王朝所作出的每一项措施都为后世统治者所效仿、借鉴。而后世谈及秦王朝的速灭时,所提出的原因不外乎:不行分封、严刑酷法、不修仁义,最终导致人民不堪暴政而起义反抗,而且矛头直指秦王朝的创始人嬴政大帝。那么,秦王朝真的是因此而亡的吗?笔者认为并不尽然。 郡县与分封 郡县制,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行政管理制度,在秦国由来已久。它在秦统一天下的战争中逐渐成熟,并且呈现出其优越性的一面。也可以说,郡县制的实施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王朝之后,旧的世袭的世卿世禄制很快地被官僚制度取代,地方行政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成为必然趋势。嬴政将春秋战国时已出现的郡县制度普遍化和扩大化,又将被击败的其他六国置于郡县制度之下。对于分封制之弊端,李斯认为:分封不利于政权统一,只会造成仇恨。周王朝当初所封子弟甚多,可是后来他们像仇敌一样相互攻击。目前幸赖嬴政领导统一战争获得胜利,设置了郡县,才避免了此种情况的出现。《史记·嬴政本记》载廷尉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嬴政也清醒的看到分封容易兴兵致乱,他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于是秦遂不取分封,“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然后无攻伐之患。” 而事实正如嬴政、李斯所指出的,与郡县制相比,分封制是一种相对落后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中央集权而言,分封制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离心力、不安定因素。不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而言,中央政府与诸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即使是相安无事,双方也是猜疑不断。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而取秦代之的西汉王朝。西汉王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用的双轨制,应当说西汉的双轨制是楚汉相争的必然产物,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当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也很清醒的认识到分封的弊端,因此他不择手段的进行了剪除异姓诸侯的行动。至刘邦晚年时,汉初所封的九个异姓诸侯只余下了长沙王吴芮和闽粤王无诸,其他七个诸侯王都被铲除。为了防止皇权旁落,刘邦还煞费苦心的搞了个白马之盟,可见其重视程度之一斑。但是,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的同时又广封同姓王,使这一切的努力又付之东流。至刘邦死时,西汉王朝的地方行政单位共二零六个,其中:郡五十四个,同姓诸侯王九个,同姓诸侯王三个,功臣候一三七个,王子侯三个,外戚恩泽侯三个。政治上的诸侯分裂及其复杂。终于至刘恒时有刘兴居、刘长之叛,刘启时更是爆发了七国之乱,大汉江山险些断送。而西晋王朝更是应为八王之乱而倾覆,缩水为晋王国,把中国人托进了水深火热的五胡乱华、南北朝的人间地狱二零七年。 因此,实行郡县制是没有任何错误的,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是这并不是说,秦王朝的郡县制没有问题。恰恰相反,秦王朝的郡县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秦王朝的郡县制有很多的缺陷,最大的缺陷在于:绝对的中央集权化。秦王朝郡县制是每郡置郡守掌管全部事务,为最高行政长官。郡守之外,置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指派监御史,监察郡县官员的行政、司法。郡内再分县,万户以上的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统管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设县尉管理全县军务。设县丞作管理司法审判工作。县内再分乡、里。而郡县的官员同中央一样,皆由皇帝直接任免,概不世袭。于是皇帝的统治,在郡县制下,从中央自然延伸和渗透到地方政权之中,由此而建立了从中央到郡县集中统一的政权。 2论秦之亡 我们可以看到,秦王朝的郡县基本上是缩小了的“中央”,从体制到人员设置完全由皇帝控制。中央与地方几乎是一体的。当然这有利于在幅员辽阔、交通通讯落后的大地上统一国家,但又很容易使中央的矛盾传染给地方。于是,中央咳嗽,地方感冒,地方出了问题又归咎于中央。它所造成的情况就是郡县没有或只有极小的自主权,一切权力都集中于中央,而中央的权力又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几乎所有的权力都由中央权力派生。但是,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统治者个人手中,于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变成了皇帝个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使整个秦王朝的政府变成了统治者的私人秘书处。人们对地方贪官污吏的反抗就容易转化成对中央政权的反抗,进而变成对统治者个人的反抗,中间没有任何缓冲带,缺乏必要的政治张力。 所以,秦王朝的郡县制的不完善之处,的确是秦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绝不是主要原因,更不是由于不行分封而亡的。 祸在秦律? 秦自公元前三五九年起,经商鞅两次变法,改法为律,制定了秦国的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等六篇刑律,创立了“什伍连坐”制。至嬴政统一中国前,秦国己经有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完备的法规。嬴政继位之后,继承并发展了秦国原有的法律制度,陆续制定了许多的法律、法令,如“使黔首自实田”等。特别是在统一六国之后,嬴政坚决的实施了“一法律”、“定刑名”、“法令出一”的政策,使《秦律》通行于全国,有效的巩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定刑名”,在统一全国法律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我们目前看到的秦律只是秦律的部分,分律、令、法律问答、制、诏、例等。其罪名近二百种,刑种在八十种以上,分为生命刑十九种、肉刑十五种、使役刑三十二种、财产刑九种(含赎刑三种)。每一种刑罚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三种结合使用,如:耐为隶臣,刑为鬼新,黥为城旦,劓为城旦等。刑罚适用原则主要有:依犯罪人的身份等级定罪;区分共同犯罪与非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集团犯罪从重,教唆青少罪犯罪从重;区分故意和过失关,故意从重,过失从轻;区分既遂、未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区分态度好坏,累犯从重,自首从轻,消除犯罪后果减免。此外,还规定了刑事犯罪的责任年龄。 另外,《秦律》还规定了有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法规。秦律在农业方面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种子数量、庄稼生长和旱涝虫灾的报告等作了具体规定;在手工业方面对生产管理、劳动力调配、徒工训练和产品规格、质量的检验等作了具体规定;在商业方面对商品标价、货币流通、外商经营登记等作了具体规定。 为了保证法律的贯彻执行,《秦律》还规定了一套诉讼制质。审判机关为中央、郡、县三级,行政与司法不分。地方行政长官主管所辖郡、县的司法。诉讼可以由受害人提起,也可以由国家官吏提起。限制子女、奴婢的诉讼权利。审讯时一般不主张刑讯逼供,如行刑必须记录在案。重视现场勘验和搜集证据,实行“爰书”报告制度,判决后准许上诉等。 应当说,秦律从其条文细节来看,是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而且大体上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的。但是,秦法也有着其不足之处,如:法律条文繁杂,有些罪名就事论事,不够规范化,刑罚手段残酷等。特别是由于李斯主张“深督轻罪”和所谓轻罪重判可以使“民不敢犯”的理论,使秦代晚期对于法律的执行和实施日益僵化,陈胜、吴广自度毫无生机后铤而走险就是很好的证明。 但秦真的是亡于秦律吗?似乎也不尽然。秦自公元前三五九年商鞅变法确立法治路线以来,至公元前二一零年嬴政逝世,秦王国并未因此而爆发农民起义。为了说明问题,下面我们依然以取秦代之的西汉王朝为例,进行一下比较。 西汉王朝统一全国后,立感“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制定了西汉的主要法典——《九章律》。《九章律》是萧何根据秦律制定,律有九篇,为盗、贼、囚、捕、杂、具、兴、厩、户。前六篇沿袭秦律的旧体例,内容以刑法为主,杂有审判、禁囚等规定。后三篇为萧何所创,是有关徭役、户籍、赋税和畜牧车马等事项的法规,亦称“事律”。而后为“正君臣之位”,刘邦命叔孙通及其弟子定有关朝廷制度的法规,刘盈时叔孙通又定宗庙议礼的法规。这就是《汉仪》,为维护朝廷、宗庙尊严,树立皇帝权威而立的一种有关礼仪的法规。又称“礼仪”、“仪品”、“仪法”。即《晋书·刑法志》载:“叔孙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另外还有《金布律》(有关财政制度的法规)、《田律》(维护乡间社会秩序,管理农事、征收田赋的法律)、《钱律》(关于货币管理制度的法律),以及种类极其繁多的令、科、比等。这些法令条文构成了汉初的法律体系。 从数目上来看,比秦律可谓是半斤八两,而从内容上来看,实是不分伯仲。特别是萧何所定的《九章律》,大多参考于秦律,只是对于某些不合时宜的条文进行了适当的删除,而秦律的法律原则、指导思想及其科罪定刑的标准并未更改。被汉朝士大夫视为秦之苛法的挟书、参夷、妖言诽谤、收孥相坐等律令更是岿然不动。 刘恒、刘启时,虽在法制方面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改革,如除肉刑、定箠令、除收帑相坐律令、及规定徒刑刑期等。但这些改革并未触及汉法根本,且收帑律不久即复,相坐律更是名亡实存。至刘彻当政时,董仲舒提倡“引经决狱”即以《春秋》经义附会汉法,进行叛案量刑的刑法制度。实际上就是以宗法伦理道德为准绳,抛开汉律,以儒家思想作为审理案件的指导思想。用柏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说不准学”、“自由心证”。其名为法比,实为乱法。刘彻时先后制定的还有张汤所著《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所定《朝律》六篇及《沈命法》等。 纵观西汉律令共三五九章,共一八八二项,仅死刑就有四零九条,《死罪决事比》一三四七二事。而更有《晋书·刑法志》所载,东汉“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 秦将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人(今陕西铜川)。生卒年不详,始皇帝时期将领。少年时喜好兵法,后来奉事秦始皇帝。其子王贲,继承父亲之志,也是始皇帝统一六国时的一名著名将领。秦二世时,父子均卒。王翦孙王离继承爵位,后被项羽所擒。王翦及以下三世均为秦将。 最早记载王翦的战役是发生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当时,王翦率军攻打赵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了。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无法得胜,情况很不乐观。于是秦军用反间计,使庸王赵迁杀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东阳,俘虏赵王迁,使赵国投降。虽然公子嘉逃到北面的代,自称代王。但是实际赵国已经亡了。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太子丹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取了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王翦在攻取了燕国都城蓟后,称病告老还乡了。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楚,大败楚兵。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魏被灭后,三晋之地已尽数入秦了。东北面的燕国名存实亡。南面的强敌楚国已经数次败给秦军了,王翦之子王贲也攻取了楚的好几座城邑。秦准备尽早灭楚,但是楚国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王在灭楚大战需要多少兵力的这个问题上拿不准主意,于是征求众将的建议。秦王问年轻将领李信需要多少兵力可以灭楚,李信回答最多不过二十万人。这个李信,年少英勇,雄壮威武。曾率数千军马追击燕太子丹,最后使燕太子丹被迫自杀。秦王政因此非常欣赏李信能力和勇猛。所以秦王政一开始就询问他。在问完李信后,秦王政又问王翦,王翦却回答说没有六十万人马是万万不行地。秦王政听后对王翦说:“王将军你已经老了,连胆子也变小了。李将军果敢威武,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派李信及蒙恬率军二十万伐楚。王翦已自己的话不被采用,便称病回到家乡频阳。 李信与蒙恬分别从平与、寝邑两路发兵,其间曾大败楚军。李信接着又将鄢、郢都攻下,于是向西前进,准备与蒙恬在城父会师(今安徽亳县)。李信年少英勇,不免有些心高气傲,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这个时候项燕率领的楚军已经悄然地在李信军后面跟踪,接连三天三夜马不停蹄,李信却丝毫没有注意楚军的动静。也有可能是李信根本无屑楚军动静。结果楚军找到一个大好的机会,向李信的部队发动突击,攻破了秦军两座营垒,杀了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楚军在打败李信军后,还一直向西进军,大有反攻秦国的势头。秦王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于是亲自赶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请王翦出来率领大军攻楚。王翦起先假意推辞,说自已年老体弱,又有病在身,疲乏无力,实在不能担当重任,请秦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又再次向王翦道歉,并执意要王翦为将。王翦说:“如果大王一定要任用我为大将,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立即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听从王翦的谋划。 王翦率领秦国六十万大军准备出发了,秦王政亲自到灞上为王翦送行。王翦临行时,请求秦王先行赏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为国作战,以后有的是赏赐,还用得着害怕家里会穷困?”王翦说:“作为大王的将军,有功劳才可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顾念我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向大王请求赏赐一些产业来留给子孙后代。”秦王听后大笑。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在这期间,连续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请求赏赐良田。有人觉得王翦索取无度,应该适可而止,就对王翦说:“将军连续请求赐予家业,太过分了吧。”王翦说:“不对。秦王暴魇疑人,现在这支六十万的大军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军力,如果我不多次请求赏赐来表示自已的意志,秦王不会怀疑我吗?” 王翦代替李信为将攻楚国的消息被楚王负刍得知后。楚王就尽数调集全国的军力来抗击秦军。王翦的军队在赶赴战场后,就构筑坚固营垒只守不攻。楚军每每挑战,王翦始终不应战。王翦与士兵每日照常休息沐浴,并与士兵一起进食。这样两军对持稍久的一段日子后,王翦派人问军中士卒平常在玩些什么?军中士卒回答说:“正在比赛投石和跳远。”王翦看到士兵的精力都很充沛,于是说:“士卒可上战场作战了。”这时由于秦军的拒战不出,楚军以为秦军只是防守边境,于是开始向东撤军。王翦趁这个楚撤军时机,率军追击楚军,楚军失利后撤。秦军就一路乘胜追击到蕲南,击杀了楚国的将军项燕,大将一死,楚兵终于全面溃散。秦军一路拿下楚国的各城邑。一年后,王翦攻破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尽收楚地入秦,设为郡县。 在灭楚后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而此时,王翦之子王贲,他与李信也攻取了辽东,俘虏燕王喜,燕亡。又攻代,俘虏代王嘉。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攻入齐都临淄,虏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齐亡后,秦统一了中国。 秦二世的时候,王翦与子王贲已死,蒙氏被灭族。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秦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围困赵歇和张耳在钜鹿城中。当时,有两种议论。一种说王离是秦的名将。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新建的赵国,必定能胜利。另一种议论说:不对,三代作为大将的必定要失败。他家祖上杀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后代就要招受不祥的报应。如今王离就是第三代将领。没多久,项羽救赵,攻击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于是投降了诸侯军。 龙语: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体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势。这当中,王翦父子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 王翦灭赵、楚,降伏百越。王贲灭魏、燕、代、齐,秦统一后,王贲受封通武侯。除了韩之外其他六国全是他们父子俩搞定的。这样的功劳在中国历史的千百年中也属难得的。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是武成王庙中的六十四将之一。王翦的性格与十哲白起有很大的区别,王翦智而不暴,白起嗜杀成性,如果将王翦和白起一同轮为饿鬼道,王翦泉下有知,可能要喊冤了。 王翦毕生的代表一战就是用六十万大军对楚的大战。这一战成了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这一计的典型战役。以逸待劳讲究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已,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王翦给人的映象是一员智将,在伐楚之时,用请求赏赐田地来消除秦王的疑心,并成为一个典故,王翦请田由来而来。王翦请田也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词。从王剪率六十万秦军伐楚攻百越直到班师回朝,秦王都不曾表示过怀疑。实属难得。王翦的安逸终老与白起的不得善终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翦虽智,但不能助秦建德。是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太史公曾说王翦虽被秦王尊为师,但是不能辅佐秦的统治者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的统治。最后其孙王离兵败,也和王翦的过错的是不能分隔的。 皇帝制度的特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皇帝制度从初创到逐步完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秦统一六国,始皇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自此,五行相克的学说便成为新王朝取代旧王朝的理论依据,“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圣而又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的结合,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原则。侮君轻君即等于侮神轻神,是理应受到诛灭的。所以,当时一般社会意识,总认为皇帝就是真龙天子,是秉承天命的圣哲,皇帝本人更大力宣扬,凡登上皇帝宝座,便是“奉天承运”,成为皇天上帝授权处理人间政事的最高代表。“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这些帝王总是有“龙德在田,奇表见异”,他们夺得皇帝宝座又是“斯乃非止人谋,抑亦天之所赞也”等等。这一切说教都是为了论证皇帝权力理应独尊无二,皇帝理应成为天下的“至尊”,皇帝之上除了有一个虚无飘渺而又人格化的“天”以外,再不容许有敢于超越或干扰其权力的任何事物存在了。 第二,为维护皇帝的尊严,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秦统一后,一些儒生劝说秦始皇用古礼,“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黜儒生”,他“焚书坑儒”,禁止民间私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的方针是简化古礼,强调法制,他仅采纳了一些简便易行之礼,并以严刑峻法作为主要的统治手段。秦不旋蹱而覆亡,一度出现法灭礼坏的混乱局面。至刘邦称帝时,“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刘邦亦无可奈何。他逐渐意识到礼仪秩序对于巩固本身统治的重要意义,于是令著名儒生叔孙通率其诸弟子共定朝仪,“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公元前200年,值长乐宫新建成,诸侯群臣朝贺之际,开始实行朝贺大礼。“先平明,谒者洽礼,以次引人殿门,陈东、西乡。卫官挟陛及罗立廷中,皆执兵,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在庄严肃穆的大礼下,刘邦深有感触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自此以后,统治者大力加强礼的建设,使礼成为维持社会和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以礼入政、入法,提倡“礼本刑辅”,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他们还推行儒家礼治的理论,宣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卑上下等级关系,使之成为指导立法、司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第三,皇权是在排除来自各方面的侵扰之后得以巩固的,它经历了与各方面政治势力的较量和斗争。首先,宗法血缘关系一度仍被作为维护皇权的主要支柱。秦始皇罢封建设郡县,削弱宗族势力,西汉初,却从反面接受教训,“惩秦孤立而亡,欲大封同姓以填抚天下”。这种以皇帝的叔伯兄弟子侄封王封侯,以宗法关系维护和支持中央皇权的方法,一度又得到恢复。但实践证明,这些刘氏侯王并未以宗法为重,他们一旦裂土封疆,随着封地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膨胀,有人便居然觊觎帝位,企图染指皇位和皇权,甚至兴兵作乱,诸王互相火并、告状的现象,更是相继发生。这不仅直接威胁到皇权,而且也给社会带来动乱。因此,皇帝只得再一次以郡县制代替宗藩制。其次,由皇后妃嫔的兄弟子侄们构成的外戚以及由皇帝左右近幸侍从和宦官组成的集团,也往往乘隙窃据权柄。尤其是在皇帝幼小、昏庸,女主当权时,更易于得逞。他们专横跋扈,视皇帝为傀儡,专制弄权,直接威胁到皇权的存在,也给社会带来动乱。当矛盾激化到不可能调和时,皇帝或者是利用其他政治势力将他们铲除,或者是屈辱俯伏于他们的权威之下。再者,帮助皇帝打天下和治天下的功勋集团,已经上升为统治集团的中坚。其成员身居显位,掌有实权,往往又是累世公卿,有很大的政治潜在势力。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大量土地财产,形成世族豪强势力。皇帝不得不依靠他们,同时又必须时刻防备他们对皇权的侵犯。秦汉至魏晋,皇权与勋贵集团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戒备,有时激发为诛戮功臣或兵变政变。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大都是由于这些勋贵世族势力的颠覆而造成的。 皇帝制度中一切规定和程序都是为了保证皇帝畅行无阻地行使权力。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的法律。皇帝个人的才智素质,有时能够决定一代政局是否稳定。因此,研究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绝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形势以及个人的特点。 秦汉时期的道路 中国全国陆上交通网的形成,始于秦朝。早在秦国出兵扫灭六国的同时,秦王就在着手平毁各地私筑的高墙壁垒,拆除妨碍交通运输的关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现了“车同轨”。全国车辆使用同一宽度的轨距,就意味着车上的主要零部件都有统一标准,更换迅速方便。这种“标准化”的要求和方法是很先进的,它适应了秦朝全国土木工程和战争等方面长途运输的需要,对道路修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根据“车同轨”的要求,秦朝在把过去错杂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连接的基础上,又耗费了难以数计的人力和物力,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这项费时10年的工程,规模十分浩大,它以京师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将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联通起来。 秦朝驰道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路面幅宽为50步,约合70米;路基要高出两侧地面,以利排水,并要用铁锤把路面夯实;每隔三丈种一株青松,以为行道树;除路中央三丈为皇帝专用外,两边还开辟了人行旁道;每隔10里建一亭,作为区段的治安管理所、行人招呼站和邮传交接处。我们还是以北通九原的北方直道的国防工程为例看看秦朝驰道的实际状况。据古书记载,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长约1400公里的直道,命蒙恬、扶苏率20万大军,边驻守边关,边修直道。这条大道沿途经过陕甘等省,穿过14个县,直至九原郡(今内蒙自治区包头市),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修筑完毕。建成后的直道宽度一般都在60米左右,可并排行驶10—12辆大卡车。最宽处甚至可以当作现代化中型飞机起飞降落的跑道。其沿途各支线星罗棋布,每条支线都有容纳并排行驶两辆卡车到四辆卡车的宽度。这条直道正式使用以后,秦始皇的骑兵从他的军事指挥中心——云阳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梁武帝村)出发,三天三夜即可驰抵阴山脚下,出击匈奴。据考古发现,至今,内蒙东胜县境内仍有90里长的直道遗迹明显可见。汉朝时期在秦原有道路上继续扩建延伸,构成了以京城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如自西汉京城长安而东,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经洛阳、至定陶,以达临淄,为东路干线;自长安而北,直达九原郡(包头市),为北路干线;自长安向西,抵达陇西郡(今甘肃临洮),为西北干线。自公元前2世纪开通河西、西域后,这条干线可经由河西走廊,延长到西域诸国。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自蒲津(今山西永济西)渡黄河,经平阳(今临汾西北)、晋阳(今太原市南),以通平城(今大同市东),为河东干线;自长安向西南经汉中,以达成都,并远至云南,为西南干线;自长安向东南出武关,经南阳,以达江陵,并继续南进,为南路干线。此外,还有一些支线和水运干线通向全国。 秦代的中枢官制 秦代的官制,部分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但是,秦统一六国后,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政务与事务间的关系,君主与臣下间的关系等等,都不可避免地有所更张,出现了一套严密的新制度。 秦代中枢政权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战国时期,七雄并峙,都抱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但是中国最终为西方的戎族——秦所统一。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强化君权,抑制宗室贵族特权。这个制度是在世卿世禄制度被破坏后,地主经济得到发展的过程中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为了行使权力,秦始皇确立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组织。这个机构除丞相(或称相国、相邦、中丞相)外,还有国尉、御史大夫及九卿等,以掌管全国的政治和军事。 丞相是承天子之命,督率百官、执行政务,事实上相当于幕僚长的地位。《通典·职官二》云:“秦省司徒,置丞相”。这是说秦的丞相,相当于战国时的司徒。《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之名,始于战国。《战国策·魏策二》记载苏代说梁王:“莫如太子之自相,是三人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皆将务以其国事魏,而欲置丞相之玺。”秦国官制多仿三晋,惠王十年始有张仪相秦,武王二年设左、右丞相,才有丞相的名称。昭王三十二年,以穰侯为相国,始皇为秦王时,称丞相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同时有丞相昌平君。统一六国后,李斯由廷尉升为丞相,二世诛李斯后,拜赵高为中丞相(因为他是宦官,故称中丞相),事无大小皆由其裁决。战国时期,各国丞相均封侯,秦国也是如此,如昭王时,封魏冉为穰侯,范雎为应侯,蔡泽为刚成君。庄襄王时,封吕不韦为文信侯,秦始王也曾封李斯为通侯,秦二世封赵高为安武侯。 国尉是武官之首,掌管武官的任命黜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通考·职官考一》云“主五兵”。《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十年以尉缭为秦国尉。国尉也是六国时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云:“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信君,以许历为国尉。”又《新序·杂事篇》云:“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也可’。”也有称国尉为元尉的,《国语·晋语》载:“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使为元尉。”秦时的国尉、元尉相当于汉时的太尉。但汉时太尉是三公,而秦的国尉、元尉不是三公。白起于昭王三十四年自左更升为国尉,十五年又升大良造。大良造是十六等爵,国尉还在大良造之下,由此可见,秦代的国尉不如汉代太尉地位之尊崇。 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丞相之佐贰。这个官称秦始设置。《通典·职官典二》云:“秦无司空,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云“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官称始创于战国,但其职能与秦的御史大夫不同。战国的御史是记事之职,秦的御史大夫是管纠察的。始皇时有御史大夫冯劫,二世时有御史大夫德。在御史大夫之下有二丞,一个叫御史丞,是御史大夫的助理,一叫御史中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可见御史中丞掌握了相当重要的权力,御史大夫之所以能成为最高的监察官,就是因为御史中丞在其属下。 在丞相以下的中央高级官吏是卿。卿分掌国家一部分事务,从其职务的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为皇帝服务的,如管祭祀礼仪的“奉常”,管守卫宫殿门户的“郎中令”,管宫外警卫的“卫尉”,管车马的“太仆”,管皇帝私产的“少府”。此外,还有一些侍从官或宫官;一类是管理国家事务的,如掌管财政的“治粟内史”,掌管司法的“廷尉”,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掌管宫室陵寝建筑的“将作少府”,掌管爵禄升降的“主爵中尉”,掌管少数部族的有“典属国”。 2秦代的中枢官制 奉常,《通典·职官七》云:“奉常,周为春官宗伯,掌邦礼,秦改奉常。”《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从这些记载得知,奉常职掌宗庙祭祀礼仪。其属官有太乐,掌乐舞;太祝,主持祠庙,掌祭祀;太宰,掌撰具;太医,掌巫医;太史,掌天时星象,兼司记事;太卜,掌卜筮。这些属官都设有令、丞。此外,还有秘祝、占梦、望气等职。古代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一切政治运动均集中于宗宙,所以巫者居很重要的地位,所谓朝廷也就是庙廷。乐、祝、医、史、卜以及巫觋(X0音习)等,均掌守宗庙,以充当神权政治的各种角色。后来国家机构不断改革,朝廷与庙廷逐渐分离,但奉常的属官仍然掌管祭祀的各种礼仪。 郎中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云:“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秦会要》引《通典·职官七》云:“及主诸郎之在殿中侍卫,故曰郎中令。”战国时六国均设置郎中。《战国策·韩策三》云: 段产谓新城君曰:“夫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已。今臣处郎中,能无议君于王,而不能令人毋议臣于君。” 《战国策·楚策四》记载朱英对春申君说:“君先仕臣为郎中,君王崩,李园先入,臣请为君■其胸杀之。”又《赵策三》载赵王谓魏牟曰:“郎中不知为冠。”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齐桓公弗衣紫,郎中莫衣紫”。这些记载都说明郎中不是秦专置的官称。秦二世元年,赵高为郎中令。郎中令的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另外,期门、羽林等都在郎中令属下。 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大夫掌议论,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初学记》十二引《齐职仪》:“秦置谏议大夫,掌议论,无常员,多至数十人,属郎中令。”中大夫在六国时就已经有了,《吕氏春秋·知度篇》有赵襄子以胆胥已为中大夫的记载,《韩非子·外储说下》也有“齐中大夫有夷射者,王诛杀之”的记载。秦在始皇时有中大夫令,为中大夫主官。 郎,《汉书·百官公卿表》云:“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初学记》十一载:“秦初置郎中令,其属官有三署,署中有郎中、侍郎,无员,多至千人,分隶三署,主持戟,侍宫殿,出则充车。”《始皇本纪》有二世“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的记载,所谓“三郎”就是指三署郎。 谒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云:“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秩比千石。《史记·范雎列传》载:“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又说:“(穰侯)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除秦外,六国也有谒者,《吕氏春秋·爱士篇》云:“赵简子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这说明赵有谒者。《战国策·齐策一》云:“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元为客通。”这说明齐也有谒者。《战国策·楚策四》云:“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这说明楚国亦有谒者。又《韩策一》云:“颜率见公仲,公仲不见,颜率谓公仲之谒者。”说明韩国同样有谒者。 仆射(y8音夜),《汉书·百官公卿表》说:“仆射,秦官,自待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初学记》十一云:“秩比六百石。”《御览》卷201引《齐职议》:“秦汉之世,委政公卿,尚书之职,掌封奏,令赞文书,仆射主开闭,令不在,则仆射奏下其事。”《秦会要补》引章炳麟语云:“古有仆人射人,为君近臣,秦时谒者、尚书、博士、侍中,皆有仆射以领之,由是二官之名,始合为一。”卫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古代凡兵狱之官,皆名为尉。《通典·职官七》云:“卫尉多以博士议郎为之”。属官有:公车司马令,《通典·职官七》云:“掌殿司马门,秦属卫尉”。凡吏民上章、贡献及征诣公车者,都必须通过公车司马。又有卫令,即卫士令,主宫门卫士,《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世三年,赵高遣阎乐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 3秦代的中枢官制 太仆,《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太仆,周官,秦因之,掌舆马,有丞,两人。”其属官可考者有中车府令。据《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始皇曾以赵高任此职。 廷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廷尉秦置,掌刑辟,有正监,秩皆千石。”颜师古注:“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秦会要补》云:“周寿昌曰:《韩诗外传》,晋文公使李■为理,《吕氏春秋》,齐宏章为大理,《说苑》,楚廷理,《新序》石奢为大理。”由此可见,战国时各国都名为理,大理或廷理,只有秦国称廷尉。 典客,《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通典·职官七》云:“典客,秦置,掌诸侯及归义蛮夷,有丞。”即掌管诸侯及各部族首领朝觐事并典其仪礼,各地上计诸吏,也由典客接待。其属官有行人,以为临时派遣出使者。宗正,《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初学记》引《宋百官春秋》说:“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关于这个官称的创置时期,两书记载不同。《秦会要》从《初学记》,定为周官,比较可信。下设丞一人,掌君主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序九族、别嫡庶。如有罪,则除其属籍。 治粟内史,《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治粟内史,秦官,掌榖货,有两丞。”全国的赋税都得上报治粟内史,据《通典·职官八》记载,属官有太仓令丞,主管谷藏。此外,还有平准令,丞,掌物价,主管染色。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治粟内史掌军国之用;少府供君主私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世二年,有少府章邯。 少府除掌管皇帝私产外,凡负责供应皇帝生活之需的诸官吏,大都是少府的属官。其事务非常繁杂,机构也非常庞大。其属官有御府令丞,《秦会要》引《始皇本纪》和《通典·职官八》云:“秦有御府令丞,掌供御服,而属少府。”;尚书令丞,《通典·职官四》云:“秦置尚书丞一人,属少府。”又云:“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又《通典·职官八》云:“秦置六尚,谓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太官令丞,主御膳食;宦者令,主管宦官;中书谒者令丞,以宦官充任,掌内廷事务;太医令丞,《通典·职官七》云:“秦有太医令丞,亦主医药,属少府。”都水长丞,《通典·职官九》云:“秦汉又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自太常少府及三辅等,皆有其官。”乐府令丞,主音律乐章;永巷令,掌管宫人。此外,中央官还有: 客卿,这个官称战国时六国皆有设置。秦设客卿以招徕策士贤人,位在丞相之下,入秦为客卿者,往往擢升为丞相。如秦惠王以张仪为客卿,后至相位。秦昭王以寿烛为客卿,继为丞相。范雎、蔡泽皆先为客卿后任丞相。秦始皇时,李斯也曾任过客卿。中尉,秦官,掌京师治安、防备水火盗贼之事。其属官据《秦会要》云:“有两丞、侯、司马、千人。”又有武库令丞,掌军器;有静室令,为乘舆前驱,以清道路。《秦会要补》引王先谦云:“《华阳国志》有秦中尉田真黄,又赵烈候官荀欣为中尉。则是官不独秦有也。” 将作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侯。”其属官有石室,东园主章以及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中校署掌舟车杂兵仗厩牧。此外又有主章长丞,掌大木。典属国,《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其属官有九泽令,典客丞。 主爵中尉,原于周时宰爵,郑玄注《周官》云:“宰,主也。”掌诸侯封赠及宾客祭祀飨食牺牲之牢数。其属官有掌畜令丞。 中常侍,秦置,银珰左貂,给事殿省。《后汉书·宦者列传序》云:“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通典·职官三》云:“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并乘舆,后中常侍得入禁中,皆无员。”散骑跟随皇帝车后,献可否、备顾问。中常侍可出入宫禁,常侍皇帝左右。至魏文帝时,始合为一官,称散骑常侍。给事中,《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仪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黄门有给事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给事中每日上朝,平议尚书奏事,因为在殿内供职,故称给事中。 4秦代的中枢官制 宫官有如下几种: 詹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秦置,掌皇后太子家,有丞,秩二千石。”其属官有: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掌知漏刻;卫率,中庶子,《通典·职官十二》云:“古者天子有庶子之官,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员。”据《战国策·燕策三》载:“荆轲使秦,因中庶子蒙嘉而见始皇。”可见当时确实有这种官。《战国策·韩策二》载:“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谓太子……”《新序·辨物篇》载:“赵太子暴疾而死,扁鹊造宫门,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又《史记·商君列传》载:“卫鞅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可见这种官不是秦国仅有。太子舍人,《通典·职官十二》云:“秦官”;太子门大夫,《通典·职官十二》云:“秦置”;洗马,本作先马,勾践曾为夫差先马。太子洗马,太子出行则先驱;少庶子,秦官。六国也有设置,《韩非子·内储说》云:“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同书还记载了宋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魏济阳君有少庶子,卜皮使少庶子佯爱其妾等事。太子仆,秦置,掌车马。将行,秦置,皇后之卿。又有皇后卫尉、皇后少府、皇后少仆等。 以上为中央官僚机构的文职官。下面再介绍武职官: 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护军都尉,秦官”。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皆掌禁兵,典选武将,胡亥以李斯等人为护军,监视蒙恬军队。 将军,《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秦昭王时,才设将军以为统兵将帅。如以魏冉为将军,保卫咸阳。以戎为将军,领兵攻楚。但又往往以其他官职统兵出征,如《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可见蒙恬以内史身分统兵出征,将军之上有上将军,如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以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始皇时,任过秦将军的有王翦、王贲、蒙骜、王贲、麃公、冯劫等人。将军之下有裨将军。如秦昭王四十七年,以王龁为尉裨将。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以蒙武为裨将军。又以王离为蒙恬裨将。裨将就是偏将,为将军之副职。 周时的所谓前后左右将军,秦皆因袭其号,都是镇抚边境的将领,地位很高。他们都是常设的将军,其下均置长史,如《项羽本纪》载:“章邯使长史欣”;还设中下级武职官,如骑长,《史记·傅靳蒯成列传》载靳歙“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集解引张晏注:“骑之长。”又有校,如《白起列传》载:“王陵攻赵邯郸,亡五校。”《陈陟世家》载:“黥布击秦左右校。”尉,《国策·秦策二》云:“秦之右将有尉。”又《白起列传》载,长平之战,王龁为尉。司马,《曹相国世家》云:“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车司马,主管官车,《傅靳蒯成列传》载靳歙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侯各四人。” 秦朝书法——秦小篆 概论: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 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残存,石权始皇廿六年诏则最能见其真相。 发展:周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O年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后,五百余年,经历了诸侯兼并的春秋时期和七国争霸的战国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宝”的写法,就有194种形态。 “眉”字的写法有104种,“寿”字的写法,也有百种以上。有的字体柔婉流动、疏密夸张,有的体势纵长,有的结构狂怪。 这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对思想交流带来了不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有利于统治,在文字上进行了改革,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秦文是沿袭西周的文化传统,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峄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峰山(山东峄县境)时刻立的第一块石刻。《泰山刻石》,是在此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刻立。《琅琊刻石》(山东胶南)、《芝罘刻石》,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于芝罘山(山东烟台市西北)刻立。 《碣石颂》,是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东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所立。《会稽刻石》,是始皇三十六年(前210年)第五次巡行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所刻。这些刻石都是标准的小篆书体,相传为丞相李斯所写。 《峄山刻石》是秦篆(即小篆)的代表之作。字的点划均为线条,粗细一致,圆起圆收。字体端庄严谨,有实有虚,疏密得当,从容平和且劲健有力。有人评之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这种整齐化一的风格与秦朝政治理想是一致的。秦刻石在总体上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 殷商人的甲骨文刻辞,企图用以沟通人与神的信息,获得神秘世界的心理感应。商周人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在于祭祀神灵,记录事件或显示富有或权威。秦始皇刻石,将其立于名山之巅,则是用以炫耀他统一六国的功业,作为帝王的威严、自信与长治天下的意愿。然而在秦刻石这一精神目的实现的过程中,同时也创立了一种可以使书法更长久留存的形式,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中国书法艺术的两大系统,一为碑系,一为帖系。秦刻石则是在此前石鼓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碑系开山之作。 《峄山刻石》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在李斯之后,五代徐铉、唐代李阳冰、清代邓石如,近人吴昌硕等都以篆书为长。 秦王朝征战史 公元前457年,秦厉共公率军和绵诸交战. 公元前451年,秦国左庶长在南郑筑城. 公元前444年,秦讨伐义渠,俘虏了它的王. 公元前441年,南郑反叛. 公元前430年,义渠侵入秦国,一直达到渭南. 公元前416年,秦军进攻西戎的一支大荔,夺取了大荔的王城. 公元前393年,秦讨伐繇诸. 公元前387年,蜀攻取了南郑.同年秦南下攻蜀,夺回南郑. 公元前366年,魏国在武都筑城,为秦军击败.接着又在洛阴大败魏韩联军. 公元前364年,秦军攻入河东,在石门大败魏军,斩首6万.挂名天子周显王为此祝贺秦国. 公元前363年,秦军又进攻魏国少梁,魏国依靠赵国的援兵,才使秦军撤退. 公元前362年,秦国派庶长进攻魏国少梁,大败魏军,俘虏了魏相公叔痤,攻取了庞城. 公元前359年,旧贵族甘龙等人起来反对变法,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则提出‘治世不一道,遍国不法古‘,反驳了旧势力.公元前356年,经过了三年的准备,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主要是: 一,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二,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爵位.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公元前358年,秦军在西山大败韩军. 公元前354年,又在元里大败魏国,攻取了河西的少梁. 公元前352年,有攻入了魏国河东,并且一度攻下安邑. 公元前350年,卫鞅第二次变法: 一,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 二,普通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两次变法后,大大的削弱了秦国旧势力的权利,壮大了秦国. 公元前351年,秦军包围了魏国固阳,迫使其投降. 公元前340年,秦国卫鞅率军设计生擒魏公子昂,大破魏军,夺回河西一带. 公元前338年,秦又进攻魏国的岸门,俘虏了魏将魏错. 公元前332年,秦将大造良公孙衍大举攻魏,整个战争历时两年,攻取了魏国上郡的雕阴,俘虏了魏将龙贾,斩首8万.龙贾是魏国西边边界主将,建造了魏国中原长城.苏代说:‘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其生者皆死者孤也.‘这一战,使得魏国上郡,河西郡主力被一举歼灭. 公元前331年,秦又出军向东,攻取了曲沃,焦.同时义渠发生内乱,秦庶长操带兵平定.义渠王称臣. 公元前329年,秦又从河西越过黄河,攻取了汾阴,皮氏. 公元前328年,秦公子华和张仪一起进攻魏的蒲阳,又打败赵国,夺得蔺. 公元前320年,秦军伐义渠,攻取郁郅. 公元前318年,五国伐秦,秦出兵反击,五国退兵. 公元前317年,秦派庶长疾乘胜追击,一直进攻到韩的修鱼,俘虏韩将申差,打败赵公子渴,韩太子,斩首八万二千.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司马错,都尉墨等人从汉中经过石牛道伐蜀,蜀王亲自领兵迎击,失败后逃到武阳,被秦军杀死.接着,司马错等人又灭了巴国等小国,把巴王抓了回去.并且在西南实行优待征收赋税制度,规定巴蜀可以用土产的布和鸡羽纳赋. 公元前315年,秦向韩的中原地区进攻,战于浊泽,韩王起先想与秦国和解.但由于楚国陈轸的计谋,韩王又反悔和解,惹得秦军大怒,派大军进攻,交战一年,楚国救兵不到.秦大败韩军于岸门,斩首万余.韩国太子仓入质于秦. 公元前314年,秦大举进攻义渠,攻取25个城,扩大了在西北地区的势力.同时秦军又攻取了赵的蔺,俘虏赵将赵庄. 公元前313年,秦已经占领了中原的两个重要进攻基地,一是函谷关东北的曲沃,另一个是武关以东的‘商於之地‘.当时形成了两大联盟,就是秦魏韩对齐楚,就在这年,楚军在齐军的帮助下,攻下了曲沃,并包围了商於一带.但是秦国不但要夺回失地,还要攻下楚的汉中,于是派张仪游说楚王,让楚于齐断交,就献上商於六百里地区.但楚国断交后,张仪说只有6里地区,楚王大怒,起全国军力进攻秦国,秦也率军迎击,这是一场关系到两国盛衰的战争.到了 2秦王朝征战史 公元前312年,楚大军攻到秦韩,派屈丐攻打商於,又使上柱国景翠围攻韩的 雍氏.当时齐楚联盟虽然破裂,但是齐国在关键时刻,没有退缩,依然联合宋国进攻魏国的煮枣.秦军以三路反击,东路从函谷关进入韩国三川地区,和韩军联合进攻景翠,并进行反包围;中路由庶长魏章,从蓝田出发,经武关,到商於反击楚军;西路甘茂率领从南郑出发,向东进攻楚国汉水流域,配合魏章一起进攻汉中.不久,中路首先在丹阳大破楚军斩首8万,俘虏楚将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接着魏章与甘茂会合,攻取了楚汉中六百里,设置汉中郡.之后,东路军又大败楚将景翠,又击败围攻魏国的齐宋军队,齐将声子战死.之后,楚王因为丢失汉中,又发全国军队攻秦,并一度打到蓝田,结果又大败. 公元前311年,秦进一步攻取了楚的召陵.又在濮上击败齐军.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和庶长向寿进攻韩国宜阳,到公元前307年攻克,斩首6万.之后立即北渡黄河,占领武遂,控制了韩南北的要道. 公元前301年,秦伐楚,斩首2万,攻取了新城,又进攻韩国的穰. 公元秦300年,秦又伐楚,斩首3万,攻取襄城,杀楚将景缺. 公元前294年,秦分兵两路攻韩,庶长向寿攻取了武始. 公元前293年,白起代替向寿进攻韩新城,当时魏韩联军多秦军一倍多,但白起出其不意,集中力量击破魏主力,擒杀了魏将有师武之称的名将公孙喜.魏军一败,韩军也跟着溃败,白起乘胜追击,斩首二十四万,连拔5城.从此,魏韩力量大大削弱了. 公元前292年,秦乘胜派白起继续进攻魏韩.次年,司马错攻取韩的宛,魏的邓和轵. 公元秦290年,秦攻克魏的蒲阪,皮氏等地,迫使魏国献上河东四百里地区.之后司马错攻魏的河雍,冲决河雍和孟津的黄河浮桥,攻克河雍后,又连续攻克河内大小六十一个城邑.同年,韩献上武遂到平阳这条通道附近二百里地区. 公元前288年,秦乘赵进攻宋国的机会,夺取了赵的梗阳. 公元前287年,秦两路攻魏,一路攻取了魏国旧都安邑,一路攻魏河内,拔取了曲阳等地. 公元前285年,秦与四国决定伐齐,秦为了‘先出声于天下‘,派兵越过魏,韩,开始进攻齐的河东,攻取了9城,改为秦的九县.这次伐齐,也就是乐毅伐齐,大破齐国70余城,后来田单虽然复国,但齐国在也不能和秦国争霸了.同时,秦蜀郡守攻取了金沙江江南一带. 公元前283年,秦开始进攻魏国都大梁,为了连接山东的领地,也想灭了魏国.秦军声势浩大,占领了魏长城附近的城邑,后来魏国在燕赵援军的救援下才使秦军撤退. 公元前282年,秦派白起攻赵的兹氏和祁. 公元前281年,白起又攻取了蔺和离石,迫使赵派公子郚入秦为质.紧接着,秦派白起开始第二次攻大梁,但被赵燕魏联军围困在林中,迫使讲和. 公元前280年,秦派白起攻取了赵的代和光狼,斩首3万.同时派司马错率军10万,大船1万艘,攻取了楚商於一带,并迫使楚割让上庸汉北一带. 公元前279年,秦看到楚国内乱,乘机派白起攻打楚国鄢,楚以主力防守,白起引水灌城,楚国军民死者数十万,国都陷落.接着连克鄢,郢,邓,蓝田5城.继而分兵三路,向西攻到夷陵,烧了楚国先王的陵墓,还烧了祭祀的宗庙;向南攻到洞庭,五渚,江南;向东攻到竟陵,再向东一百里攻到了安陵.楚国迁都到陈,力量更加削弱. 公元前276年,秦派白起攻取魏两城. 公元前275年,秦相亲率军围魏都,韩派军来救,被秦击败,斩首4万,韩军退守启封,秦追击到启封,魏献温求和. 公元前274年,秦将越过韩攻取魏的卷,蔡,中阳,长社等地. 公元前273年,魏赵联合进攻韩的华阳,韩向秦求救,秦相率白起,胡阳前来解救,大破赵魏,斩首13万,并追击沉杀赵将贾偃所部2万人于黄河中.秦军于是乘胜进入北宅,包围大梁.后魏国献上南阳,秦退兵. 公元前272年,秦引诱义渠王入甘泉宫杀之,并起兵灭其地,设置陇西,北地,上郡. 公元前268年,秦昭王派五官大夫攻魏的怀. 公元前266年,秦攻魏的邢丘,迫使魏服从于秦. 公元前265年,秦攻取了韩的少曲和高平. 公元前264年,秦将白起又攻取了韩的弪城等9城,斩首5万,夺得了太行山重要的山口. 作者:一生的秘密2005-6-1810:01回复此发言 ———————————————————————————————————————— 3秦王朝征战史 公元前263年,白起又攻取了韩太行山东南的南阳. 公元前262年,白起又攻取了韩的野王,使得韩的上党郡于本土断绝.上党投向赵国.同年秦将王龁攻赵长平,斩赵裨将茄,六月秦攻取赵二障四尉,七月赵将廉颇坚守,秦又攻其垒,取二尉.当时赵秦两强,集结了近百万大军,沿着长平左右50多里的山地筑营,东西对垒.由于廉颇的坚守,双方坚守了3年,不分胜负. 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赵括代替廉颇.秦派白起为上将,主持这场大决战.公元前260年7月,赵括一到前线,就下令大举进攻.白起采用迂回的运动战,先在正面诈败撤退,另外布置了两支奇兵,以便切断赵军后路.赵括一直攻到秦营前,不能攻入,而秦的一支奇兵25000人已经断绝了赵军后路.另一支奇兵5000人又切断赵的壁垒,把赵军切成两段.赵军战斗不利,筑壁垒坚守以待后援.秦昭王亲自赶到河内,征发15岁以上的百姓支援长平,断绝赵的粮道.9月,赵军被围困了46天,饥饿乏食.分为四队轮番突围不成,最后赵括亲自代兵冲突,被秦军射杀.于是赵军大败,全军40多万全部被俘,除了240个年幼士兵,其余全部活埋.这一战役,赵军前后死亡45万人,从此失去强国实力. 公元前259年,由于长平之战,秦分兵两路攻赵,司马梗被上平定太原郡,并全部占有上党郡;王龁先攻皮牢,继而东进,攻取武安,兵围邯郸.最后,赵孝成王入朝秦,割6城.9月,秦将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失利,损失5校,秦王派白起出兵,白起屡次推托.于是派王龁代替王陵,到了8,9月,仍不能攻下.秦王再请白起,白起仍不肯去,于是派郑安平为主帅.到了公元257年,邯郸被围3年,楚魏带兵救援,秦作战失利,秦王又请白起,白起还是推托,被免官,赐剑自杀.最后,围攻邯郸的秦军被三国内外夹击大败,郑安平在被围中率2万投降,王龁所部也在夹击中溃退,其中一部在张唐的率领下夺取了魏的宁新中,保证了后路,会合了后备军.王龁所部在2月,溃退中击败魏楚联军,斩首6000.公元前256年,秦又进攻韩,攻取阳城等地,斩首4万.之后,又灭了西周.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任用吕不韦为相国,继续实行兼并战争,灭亡了东周.同时,攻取了韩2城,设立三川郡. 公元前244年,秦攻取韩13城,以及魏的2城. 公元前242年,秦兵分南北两路进攻魏国,攻取了酸枣,燕,虚,桃人,山阳和雍丘,长平等20城.继而又攻取了魏国兼并的卫地,之后设置为东郡. 公元前241年,秦又攻取了魏的朝歌. 公元前238年,秦又攻取了魏的蒲,衍氏等,迫使魏屈服.之后又大举入侵魏国东部,攻取了仁,平丘,小黄,济阳等.接着攻到濮水,历山以北.使秦的东郡东北于燕国相接,东于齐接境,北面包围赵国,南面包围韩,魏两国.从而‘断齐,赵之腰,绝楚,魏之脊‘,使得东方六国隔断,不敢再合纵攻秦. 公元前237年,秦使计谋使赵攻燕,乘机攻赵.秦派王翦,杨端等带了两支部队夹击赵.秦将王翦楚上党攻取了2城,之后杨端,桓龁又攻取了赵河间6个城,接着又占领了邺,安阳.等到赵军回师救援时,漳水流域已经完全被秦国占领,河间各城也全部易手了. 公元前234年,秦大举攻赵,将取得的赵地,设置为雁门郡和云中郡.还派桓龁 进攻赵的平阳,武城,大败赵军,斩杀赵将,斩首十万. 公元前232年,秦派两支军队攻赵的番吾. 公元前231年,魏被迫献出部分土地,同年9月秦发兵接收韩的南阳. 公元前230年,秦派内使腾攻韩,尽得韩地,俘虏韩王安.设立颖川郡. 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王翦率上党军,杨端率河内军包围邯郸.同时李信率兵攻太原,云中.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带兵抵御,后来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撤了李牧,司马尚,以赵葱和颜聚领兵,之后还杀死李牧. 次年,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葱,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率宗族数百人逃到代郡,自立为代王.接着,秦兵临易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 公元前227年,秦派王翦,辛胜攻燕,燕,代联合抵抗,在易水之西为秦军击败.次年,秦大举攻燕,攻下燕国都.燕王喜迁都辽东郡.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杀了太子丹求和. 公元前225年,秦派王贲攻魏,包围了大梁,引黄河,大沟的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灭亡,秦军一直攻到历山,设立郡县. 公元前226年,韩的旧都新郑发动叛乱,不久被平定,韩王安也被杀. 公元前225年,秦派李信,蒙武带兵20万攻楚,起初胜利,之后被项燕反击失败,秦又派以告老还乡的王翦率军60万攻楚,大破楚军,迫使项燕自杀,接着攻入寿春,俘虏楚王负当. 公元前222年,王翦乘胜南下,平定了楚的江南,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接着又南征百越,设闽中郡.同时派王贲攻燕辽东,俘虏燕王喜.灭亡燕国后,又回师攻代,俘获代王嘉.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把最后一个诸侯国齐灭亡了,俘虏齐王建.秦国统一全国. 公元前215年,秦派军夺回了被匈奴占领的九原和河南一带,设置34县,建成九原郡.随后,又派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攻打越族,设置了海南,桂林,象三郡. 秦国的历史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社会经济 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发明了铬盐氧化处理兵器的新工艺;建筑材料颇具特色,瓦当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葬仪 秦国国君陵园在雍城陵区发现13座,芷阳陵区发现4座,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已发掘到近千座,国君称王前使用“中”字形诸侯级墓制,称王后使用“亚”字形王级墓制,广泛使用人殉,殉葬物品丰富,规模宏大。 军事 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秦襄公 (?--公元前766年)非自第五代孙,居犬丘。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内乱,犬戎族乘机攻破周都镐京,西周灭亡。时秦襄公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秦襄公作为东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诸侯,原周王室直辖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赐于秦作为领地。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秦文公 秦襄公之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716年。前762年“东猎”至“千渭之会”,即千河与渭河交会处一带建邑,前753年初设史官记事,前750年收编周朝遗民,领地扩展到岐山。在位50年。 秦宪公 长男,为太子,公元前六九七年至前六七八年在位。 秦出子 5岁即位,在位6年被杀。秦出子是秦宁公小儿子 秦武公 3年(公元前695年),武公把那些害死小弟弟的乱臣贼子杀了. 前678年,秦武公死了. 秦武公是秦出子的大哥。 秦德公 秦德公是秦出子的二哥。 秦宣公 秦德公的大子。 秦成公 秦德公的二子。 秦穆公 秦德公的三子。 秦穆公嬴任好(?-前前621) 秦僻处西陲,周初为附庸小国,春秋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并承平王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後定都於雍(今陕西凤翔南)。到了秦穆公(前六五九年—前六二一年执政)时,国势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名任好,赢姓,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秦国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肃张家川)周围的一个赢姓部落。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见周幽王)有功,封为诸侯,赐给歧以西地,正式建国。经文、宁、武、德、宣诸公,秦的疆土不断东移,到穆公继位时,已占有大半个关中。 秦穆公继位当年(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讨伐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秦穆公娶晋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为妻。穆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就将他们作为穆姬的媵人(随嫁的人)陪嫁到秦国。百里奚不愿忍受奴隶的生活,逃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人捉去。 秦穆公胸怀大志,却苦於无贤才辅佐。有人告诉他,穆姬媵人百里奚是不可多得的人材,他喜出望外,急忙去请,却得知百里奚已经逃到楚国。秦穆公愿以重金赎回百里奚,又怕楚人不给。於是派使者到楚,说:「中国的媵奴百里奚逃到贵国,请允许我方用五张公羊皮将他赎回。」楚国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钱,也就答应了秦的要求。当七十馀岁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与他商谈国事。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裏值得君公垂询!」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坚持向百里奚讨教,两人一直谈了三天,穆公十分高兴,以百里奚为国相。由於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大夫」。百里奚辞让道:「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不为世人了解。当年我在外漫游受困於齐,不得已向别人乞讨,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因此想到齐君无知那儿做事,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幸免与无知一起被杀。我到周地,见王子颓喜欢牛,就以养牛去接近他。後来,王子颓想用我,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免於被诛。我到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阻止我。我也知道虞君不会信用我,只是为了那一份俸禄和爵位,暂时留下来,想不到就当了俘虏。从这三件事,我深知蹇叔的贤能。」秦穆公於是用很重的礼品,将蹇叔请来秦国,任命他为上大夫。 秦国要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其东邻晋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辅佐下,秦穆公将注意力集中於晋。晋献公晚年,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和夷吾出逃。穆公九年(前651年)晋献公死,驴姬子奚齐继位,旋即被其臣里克杀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为晋惠公。夷吾事先答应将河西八城割给秦作为谢礼,但继位後却毁约。晋臣丕豹逃到秦国,受到穆公重用。十二年(前648年)晋国旱灾,秦穆公运了大量粟米给晋。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乘机出兵,於次年攻秦。双方在韩原大战,秦军最终生俘晋惠公。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後,将其放回。晋惠公送太子圉到秦国为质子,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二十三年(前637年),晋惠公死,其子子圉逃回国继位,为怀公,继续迫害逃亡的公子重耳。秦穆公於是将重耳从楚国迎来,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将女儿文嬴及四位宗女嫁其为妻,然後於次年送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杀死子圉,在秦的参与下,尊王攘夷,败楚城濮,成为霸主。三十年(前630年),秦又出兵帮助晋文公围郑。郑老臣烛之武夜裏从围城中绳出,见秦穆公说:「郑国灭亡,於秦不利。晋人这次开拓了东边的领土,下次就会向西边的秦国用兵。大君何必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共帮助晋国呢?」秦穆公於是与郑结盟,留杞子、逢孙、杨孙戍守,罢兵而还。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晋文公死。这时,杞子从郑国派人送信回国,说:「郑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如果悄悄地派军队来,郑国就能得到。」秦穆公问蹇叔和百里奚,两人回答道:「经过几个国家几千里路去袭击别人,很少有成功的。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不能去!」秦穆公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俩不必再说。」於是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三将带兵出发。百里奚和蹇叔哭著为军队送行,秦穆公很生气,说:「我出兵,你们却哭著沮丧我军的士气,这是为什麼?」二老答道:「我们并不敢沮丧士气。只是我们年纪大了,儿子要出征,怕以後再也见不看了!」二老对其儿子说:「你们的军队一定会吃败仗,晋人将在崤山阻击。」三十三年(前627年)春,秦军东去,经过成周北门时,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看了以後说:「秦军轻挑而无礼,一定会失败!」秦军经过滑国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贩了牛准备到周去卖,见秦军,就将所带的十二头牛全部迭给秦军,说:「听说大国将要诛灭郑,郑君已经作好迎战的准备,派我先迭十二头牛犒劳贵军士卒。」秦军三位将军商量道:「郑国已经知道我军要去袭击,去了也没有用。」於是灭了滑国,往回撤兵。滑是晋国的同姓之国。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丧父,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於是,将丧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击,大败秦军,将三位秦将全部俘获。 晋文公的夫人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对襄公说:「这三人挑拨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穆公对三人恨入骨髓。你何必自己去杀他们呢?不如放他们回去,让穆公去将他们煮死!」晋襄公同意了。秦穆公穿了素服,哭看到郊外迎接孟明视等人,说:「我不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位遭受耻辱,你们有什麼错?你们要专心谋划报仇雪耻,不可懈怠!」恢复了三人的官职,对他们更加信任了。三十四年(前62前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於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两次较量,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 当峙,在今陕甘宁一带,生活著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如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陆浑之戎。他们生产落後,披发衣皮,各有君长,不相统一。他们常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给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难。秦穆公向西发展,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後弱,次第征服。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义渠(在今甘肃宁县北)和大荔(今陕西大荔东)。其中,绵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正好,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了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又用内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时,给绵诸王送去女乐二八。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他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国内大批牛马死亡,也不加过问。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秦穆公这才让由余回国。由余的劝谏,受到戎王的拒绝。在秦人的规劝下,由余终於归向秦国。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 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後,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不敢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後回国。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後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麼将这麼善良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一百条命将他们换回来! 秦康公 秦穆公之子。 当年秦康公送他 的舅舅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云:“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 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秦桓公 秦桓公与晋厉公订盟,但后来秦桓公急欲向东发展而背约,与狄合力攻晋。公元前578年(桓公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大败,退至泾。 秦哀公 申包胥痛哭七天七夜,秦哀公出兵救楚。 秦惠公 秦简公的儿子,秦惠公做了十三年国君,死了。 秦悼公 秦悼公在位十四年去世。 秦厉共公 春秋末期秦国君主。秦悼公之子。 公元前476~前443年在位。秦厉共公在位期间,蜀人、楚人、义渠之戎 都曾朝贡献礼。前476年,派兵拔魏城。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 同年,以兵2万伐大荔之戎(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取其城。前457年, 他率师与绵竹之戎(今甘肃天水东)战。前451年,筑南 郑(今陕西汉中)城,置县。前444年,他派兵攻义渠之戎,执义渠王。 秦厉共公执政期间的这些举措,为秦国的富国强兵作了一定准备。 秦怀公 秦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庶长晁等包围秦怀公自杀。 秦献公 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 秦孝公 秦孝公嬴渠梁(前381-前338) 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他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开始富强起来.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它取消世袭的特权,规定按军公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使秦国国富民强,为後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 秦惠文王 战国时秦国君主。名嬴驷。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行法,曾黥其师傅公子虔。故孝公一死,他将商鞅车 裂。然而他并未废除商鞅之法。在位期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任用贤能,推行法治,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孝公时期的变法,经惠文王继续推行,确立了秦封建制度。 完壁归赵就是秦昭襄王。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在位时间短暂,政绩平庸,是 秦国历史上一位无足轻重的君王 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是战国末期的秦王,本名异人,后为华阳夫人子,故另赐名子楚,前249年至前246年在位。秦始皇之父。相传他尚在赵国为质子之时,为吕不韦相中,并加以栽培,成功得到秦王的地位。由于他突如其来的早逝,有人认为是因为他撞破了吕不韦与赵姬的奸情而被吕不韦所杀。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先秦诸子百家——法家 长期以来,理论界都将韩非当做法家。笔者认为,这一看法欠妥。韩非从其学术性质上来看,应为法家。本文就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新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一、先秦百家争鸣存在一个法家 理论界之所以将韩非当成法家,首要原因是不承认先秦百家争鸣存在过一个法家,既然先秦不存在法家,韩非就无可争议地是法家了。这是值得商榷的。 应当指出,在先秦百家争鸣中,申不害曾第一个打出了术的旗号,倡导并实践了以术治国的思想。如《韩非子·定法》说:“今申不害言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史记·韩世家》亦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从韩非和司马迁的记述来看,术是申不害思想的核心。 申不害的“术治”是一种怎样的学说呢?《申子》二篇已不可尽见,我们只能从《群书治要》之《大体》残篇来窥其一斑,他说:“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为人臣者,操契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纲,圣人之符。张天地之纲,用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无所逃之矣。故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疏(迹),示天下无为。”就是说,君主首先要绝对集权,抓“本”对臣下“契名责实”,表面“无为”,实际“无不为”。这就是术治的最基本要求。 那么什么是“术”呢?“术”,今天来讲,就是策略、权术、阴谋,“以术治国”实际上就是将策略思想升华为政治思想,即有思想、有理论、有体系的阴谋政治,或权术政治。这便是法家的思相本质。 因此,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确曾过存在过一个法家,申不害就是其创始人。过去,理论界有人将申子当做了法家,这是不对的。申子虽也说过应当“以法治国”,但法在他思想中不占主导地位,并是前人的思想理论,而术才是他拓天荒的发明。 二、秦汉时期对韩非思想所属的朦胧划分 在先秦,《韩非子》产生较迟,略晚于《吕氏春秋》,早于秦统一。所以,关于韩非学术性质的问题,先秦文献都未记载,我们只能从史记来窥其一斑。我们知道,秦是以韩非学说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始皇在废除《吕氏春秋》后,“人或传其书(指《韩非子》)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自此,秦便以《韩非子》治国了。秦统一后,“焚书”、“坑儒”的理论根据就出自《韩非子》。二世在责备右相冯去疾等人时,开口就说:“吾闻之韩子曰”(1);在责备李斯时,亦先讲“吾有私议而有所闻于韩子也”(2)。后来,李斯在向二世上的《大督责书》中,也反复说“故申子曰”;“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殉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是故,韩子曰”;“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鞅之法,虽申、韩复生,不能加也。”(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秦虽以《韩非子》治国,但也包括《申子》,李斯在文中三次称申、韩,还有商鞅。就是说,在先秦人们是将申、商、韩并为一个体系来看待的。过去,理论界只笼统地说“秦以法家思想治国”不科学,应明确为申、韩思想。因为在先秦,法家还包括《经法》、《慎子》等,这些著作秦人并不喜欢。 汉初亦然。《史记·儒林列传》说:“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所谓“刑名”,就是汉初对先秦所有谈法、术等文献的总称。然而,文帝所好的“刑名”是什么呢?我们今天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献可知:主要是《经法》、《十大经》。这两部著作的哲学思想虽是道,但其政治思想都是法,即真真正正的法家。这里不包括申、商、韩的“形名”。景帝也好“刑名”(4),但景帝所好的“刑名”与文帝不同,即对韩有所偏重,他重用晁错就是一例。司马迁说过:“晁错明申、商。”(5)不过,后来景帝很快就发现是个错误,便毅然诛了晁错,又回到文帝所好的“刑名”上来了。武帝继位,为避免“黄老之治”中的“刑名”与申、商、韩“刑名”相混,果断地采纳了卫绾的建议:“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之言,乱国政,请皆罢。”(6)正式罢黜了“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刑名”,这里不包括《经法》、《十大经》之“刑名”,后来《经法》、《十大经》之“刑名”是武帝六年田蚡绌抑的。 2先秦诸子百家——法家 从以上分析可知,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对古代之“刑名”学说自然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经法》、《十大经》等之“刑名”,另一派是申、商、韩等之“刑名”。如果说《申子》是法家的话,那么在古人眼里,韩非毫无疑问也是法家。 三、韩非为法家之质疑 传统上,理论界将韩非当做法家,主要根据是:韩非赞同“以法治国”,这是值得商榷的。 诚然,韩非赞同“以法治国”。如《韩非子·有度》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知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但应当指出:韩非除赞同“以法治国”,外还赞同“以术治国”,不要忽视了术在韩非时代,也是一种治国思想,而且是最先产生于韩国的治国思想身为韩国贵族的韩非,自然会受这种思想熏陶。如其《定法》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就是说,在韩非这里,术与法都是治国思想。因此,怎能片面地说韩非是法家呢?这里必须要认真分析:韩非思想的主要方面到底是“法”还是“术”? 我们知道,韩非曾认为:法与术不可分。其《定法》说:“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法与术不可分,是否意味着在韩非那里二者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呢?过去,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称韩非为“法术”家,就给人以某种等同的感觉。其实不妥。在一个人的思想中,若有两个相等的学术范畴,其中必有一个起主要作用,另一个起辅助作用,两个平起平坐是不可能的。正如哲学上的二元论,貌似公允,最后不倒入唯物主义就倒入唯心主义。韩非的法与术亦如此。 只要我们细读《韩非子》,就不难发现二者的差别。如:关于法,《韩非子·难三》谓:“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说疑》言:“法者,官之所师也。”这就告诉我们,法就等于罚,是具体刑罚或律条,主要针对人民群众,由各级官员所掌握施行。而术,《韩非子·难三》说:“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又说:“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可见,术为君主所执,是国君治国之最重要的思想。如其《定法》所说:“主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一个为君主所执,一个为臣下所师;一个是君主御臣的工具,一个是臣下牧民的规章,术大法大不就不言而喻了吗! 而且,法与术不相容。侧重以法治国,就要排斥术;侧重以术治国,就要排斥法,二者只能以一个为基础。因为法治的要求是公平与公开,公开才能保证公平,公平才敢公开,术治的基本特点是隐秘性,即“藏之于胸”、“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不得满室”等,隐秘就不敢公开,不敢公开,就难以保证公平。这样,韩非的法与术不可分,并要求要“以术擅法”,实际就等于掏空了法治,最后倒入术治,本质仍为术。 由此可见,韩非思想的基本倾向是术,不是法,韩非应为法家。 四、如何正确理解韩非的“势” 过去,理论界都说韩非是法、术、势相结合,即以法为主,吸取了申子的术与慎到的势。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韩非思想基本倾向是术,那么如何理解其势呢? 应当指出,“势”作为一个学术范畴,不是慎到正式提出来的。请看《慎子·威德》:“毛嫱、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倛,则见者皆走;易之以元緆,则行者皆止。由是观之,则元緆色之助也,姣者辞之,则色厌矣。走背跋〔足龠〕,穷谷野,走十里,药也,走背辞药则足废。故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也。故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故无名而断者,权重也;弩弱而矰高者,乘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故举重越高者,不慢于药;爱赤子者,不慢于保;绝险历远者,不慢于御。此得助则成,释助则废矣。”这里,慎到先是列举了几个具体事例,然后试图从每一个事例中引出一个道理,如毛嫱,引出个“助”;走背,引出个“药”;腾蛇,引出个“乘”;贤与不肖,引出个“势位”等。慎到这里用的词是“势位”,不是“势”,“势位”与“助”、“药”、“乘”是并列的,都是很具体的道理,最后选定的一般概念是“助”,既不是“势位”,也不是单独的“势”字。就是说,慎到只是有某些“势位”思想,没有正式提出“势”的范畴。 4先秦诸子百家——法家 再次,韩非从吴起那里吸取的仍是术。在《韩非子》中,他具体向吴起吸取的主要是国家的政体思想。如其《和氏》说:“昔吴起教楚掉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捐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这里,吴起主张加强君权,消灭封君,进而取缔分封制。他的这一做法经韩非鼓吹,后来成了秦“废分封,行郡县”搞绝对统一中央集权制的理论基础。笔者曾撰文指出:郡县制是法家的政体主张,法家一直是坚持分封制的。(8) 复次,韩非还对《慎子》及《管子》中的法家思想进行了批评。如上所述,慎到的“势位”本属法家思想,韩非将其改造成了法家理论。《管子》中有部分法家思想,韩非亦对此进行了清理和批评。如其《难三》说:“《管子》曰:‘言于室,满于室;言于堂,满于堂,是谓天下王。’或曰:管仲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欢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堂。而《管子》犹曰‘言于室满室,言于堂满堂’,非法术之言也。”韩非认为,必须用术来改造《管子》! 由此可见,韩非总的来讲,应是法家集大成者。 六、韩非是法家“义理”学派的创始人 传统上,理论界只将韩非当成法家和法、术、势相结合以及法家集大成者,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体系。应当说,这种看法不只是对韩非学说的定性不准,而且贬低了韩非学说的理论价值。笔者认为,韩非不只是法家,也不只是法家集大成者,而且还创立了法家的一个新派别——义理学说,将法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我们先看“义”。《韩非子》之《解老》说:“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贱敬贵宜,知交朋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外宜,谓其宜也,宜而为之。”韩非首次将“义”释为“宜”。“宜”之第一位的表现,就是“君臣上下之事”,即人与人的政治关系。后面所有的其他之“宜”,都要以“君臣上下之宜”为准则。由此,韩非的“义”就是一种新的政治思想,即治国理论。应当指出,“义”在中国古代最先属伦理道德范畴,是一种不图私利,讲求立公或公而忘私的美德,后来墨子将其发展成了一个政治范畴。不过,墨子的“义”与韩非的“义”有质的不同。墨子的“义”,产生于经济领域,包含一定的经济内容,即物质利益。如《墨子·经上》说:“义,利也。”韩非的“义”,则纯产生于政治领域,不只没有经济内容,相反却完全排斥物质利益。如其《说疑》曾说:“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吴王孙頟,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义。”韩非提出“义”,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术作为一种阴谋政治,整人哲学,太赤裸裸了,还是伪装些好;二是术本身玄机太深,君难测,臣亦难测,不好把握,还是将其具体化、模式化才好便于操作。应当说,韩非将术发展成“义”,其内涵更加明确透彻,外表也更加冠冕堂皇了。 再看“理”。“理”是韩非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在中国古代最早当动词用,如《诗经·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东南其亩。”后来在《经法》、《荀子》等文献中,被概括为哲学范畴,指与“道”相关的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或法则。如《经法·论》说:“物各(合其道者),谓之理。理之所在谓之道。物有不合于道者,谓之失理。失理之所在谓之逆。”理始终是个小范畴,道是大范畴,道制约着理。韩非是怎样将理升华为其哲学之核心的呢?第一,将理首先做为其哲学的非常重要和基本的范畴。如其《解老》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这里,韩非虽把道仍做为理的根本和最高范畴,但理具体统摄万事万物的观点是明确的,理在其哲学中的地位也是显著的。第二,提高理在认识论中的绝对作用,摆脱道的羁绊。其《解老》说:“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认识了理,就认识了道,不认识理,就不能认识道。这与《经法》等文献中“求理于道”,“得道才能成理”则完全相反。第三,突出理在改造世界中的独立作用,使道成为可有可无的躯壳。其《解老》说:“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理定而物易割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就是说,在实践上只要“缘理”或“循理”办事即可,而不象《经法》等文献那样,非得从道出发才行。第四,把“道理”并列。其《解老》说:“啬之谓术也,先于道理。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圣人,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5先秦诸子百家——法家 ”把“道理”并列,亦是韩非破天荒之发明。 这说明,他已把理升华成了一个与道具有同等地位的最高哲学范畴,道被彻底掏空了,理成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第五,单独用理来说明问题,并贬低道。在《解老》中,他多次讲:“动弃理,则无成功”;“今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举动理,则少祸害”;“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等等。这是将理独立于道的表现,《解老》还说:“所谓‘有国之母’:母者,道也;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韩非认为:道生于术。显然,道在他那里已没有什么价值了。韩非的哲学便完全成了理哲学。韩非的理哲学到底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应当说,这个问题很复杂,还需做深入分析。不过,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因素都有;二是从唯心论上说偏重于主观唯心主义。如《解老》说:“夫能自全也而尽随于万物之理者,必且有天生。天生也者,生心也,故天下之道尽之生也。” 韩非的“义理”学说在治国上的具体运用,有四点值得重视:一是义后来被他概括成了三纲的前身——“三顺”理论,其《忠孝》说:“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二是义与利发生冲突时,不要“思小利而忘法义”。三是理在实践上被他概括成了“任理去欲”。如其《南面》说:“人主欲为事,不能通其端末,而以明其欲,有为之者,其不得利,必以害反。知此者,任理去欲。”四是“任理去欲”的深化,便是“诛心说”。其《说疑》说:“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诛心说的最高境界是不让人去想! 七、韩非不是法家的学术及历史意义 ...... 正确认识韩非的学术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能使我们进一步认清《公羊春秋》不是儒学,董仲舒也非儒家。我们知道,《公羊春秋》的思想核心是义,董仲舒《春秋繁露》的思想核心也是义,这两个义都出自《韩非子》,是韩非的义之借尸还魂。《公羊春秋》发展的“诛心说”,《春秋繁露》发展的“三纲”理论,亦都出自《韩非子》,即其始作俑者都是韩非。所以,《公羊春秋》本质上为法家文献,董仲舒属法家。 其次,能使我们对《韩非子》增进了认识。过去,理论界将韩非当作法家,无法发现《韩非子》的真谛,只有还其法家的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了解《韩非子》,发现其义理学说。只有发现其义理学说,才能正确评价韩非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后来整个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刑名”学说,及法家与法家的联系与区别。 再次,使我们能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过去,理论界都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作传统文化反思的基点。笔者早就指出,这是子虚乌有。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才是反思的科学基点。应当指出,《公羊春秋》与《春秋繁露》在汉代的存在,就是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有力回击,也是对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之百家合流的中心——“儒术合流”基点说的最好证明。儒术合流在本质上就是韩非法家之义理学说与儒学的合流。我们只有正确认识《韩非子》才能对百家合流作出科学的揭示,进而推动传统文化反思向深层次发展。 注: (1)(2)(3)(4)(5)《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李斯列传》;《儒林列传》;《袁盎晁错列传》。 (6)《汉书》:《武帝纪》 (7)《韩非子》:《定法》 (8)(11)拙作:《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的科学基点》,载《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9)拙作:《董仲舒非儒家论》,载《江海学刊》1995年第4期。 (10)拙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虚乌有》,载《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于南京“困陋斋” (载《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秦代简史 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的十五年。 秦始皇统一后,没有再用分封制,而是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确立了郡县制,使地方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这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的局面,避免出现周朝分封导致的春秋战国的大乱格局。最初设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中央政治制度则以三公九卿为核心,综合战国时期的官僚体制,使之系统化,对官吏的考核则用“上计”制,类似于现在的年度述职。此外,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但秦朝的统一思想和焚书坑儒则极大地破坏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消失,一统江山、一统思想和惩罚思想犯罪成了此后帝王的重要任务,这对古代思想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为防卫匈奴,秦在秦、燕、赵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成了著名的万里长城,这比现存的明长城更往北,距离也更长。 秦的灭亡主要在于残酷的法律制度为主的严酷统治,农民起义一爆发就势不可挡地让秦朝匆匆谢了历史之幕。中央集权制度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 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等。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 以上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在封建国家中享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中央政府 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但统一后太尉实际却虚设,以便皇帝直接控制军队。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 三公之间相互制约,便于皇帝集权于一身。 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 太仆,管理宫廷车马; 卫尉,掌管皇宫保卫; 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 廷尉,负责司法; 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 宗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 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地方行政机构 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制度,将战国后期已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秦末增至四十余郡,京畿内不设郡,设内史管辖,以别于其他诸郡。 郡设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郡守之下,设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又设监御史,负责监察。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和治安情况。一郡之内辖若干县,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足万户的设县长,统治全县人民。县令、县长之下设县尉,管全县军事,设县丞,助理县令、县长,并负责司法裁判。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负责征收租税和征发徭役;游徼负责地方治安。乡之下有亭、里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 法律制度 战国时期,商鞅根据李悝的《法经》,“改法为律”,成为秦国最早的成文法。 自孝公时起,《秦律》经过多次补充、修改,到秦统一六国后,已形成一部较完整的封建法典。 《秦律》早已佚失,它的具体内容,史书中只有零星记载。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秦代竹简一千余支,内容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及文书,为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残酷剥削 从云梦秦简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秦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秦简律文中,也反映了秦王朝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这些律文规定是十分严苛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以保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从秦简中还可以看出,秦的刑法是极为残醋的。仅刑法的名称就有赀、笞、迁(流放)、耐(剃去须鬓)、髡(剃去头发)、黥(在面上刺字)、劓(割鼻子)、鋈(断足)、斩左趾(砍左脚)、宫或腐(男子阉割,女子幽闭)、戮、磔(分裂肢体)、弃市,等等。《秦律》中有不少条文是针对“隶臣”的,可见由犯罪而沦为奴隶的人是非常多的。 国家机器 秦王朝的国家机器充分反映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比起封建割据状态,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封建的国家机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工具。因此,秦王朝的建立,意味着对劳动人民的统治更加严酷。 扩大军队 秦王朝建立后,保留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有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帅戍守边疆,并驻守京师。地方军由郡尉掌管。秦王朝戍边的军队有八十多万人,全国军队数目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土地私有的确认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 秦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自实田”,即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根据数额征收田租。 这意味着私有土地受到封建政权的保护,意味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正式得到确认。这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 统一文字 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在统一六国之前,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均有不同,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之后采取了许多统一的措施。 在秦统一之前,文字的形体非常紊乱,同一个字所采用的声符、形符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因此,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 后来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书体——隶书,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证明秦朝的官方文书已经使用隶书。先秦古字经过这次整理后,字体结构得到简化和定形,这对推行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其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特别是价值不等,换算困难。 秦灭六国后,实行统一货币措施:货币分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这就克服了过去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 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秦统一后,把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到全国,并专门颁发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把它铭刻在官定的度量衡器上,发到全国,作为标准器具。 现存咸阳出土的“大良造商鞅量”底面,即补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同时,还继续执行度量衡定期检查制度,每年二月对全国度量衡器进行鉴定,以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和统一。 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目的在于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但它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也起了重要作用。 修筑驰道 秦统一后,立即下令拆毁以往各国修筑的关塞、堡垒等障碍物。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于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主要干线有两条:一条向东直通燕齐,一条向南直达吴楚。 这些驰道宽五十步,道旁每隔三丈栽青松一株。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全长1800余里,这条“直道”的遗迹现在尚可辨识。 另外,还在今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又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保证车辆畅通无阻。 确立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当秦统一的事业刚完成时,就在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体制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 以宰相王绾为首的一部分官吏,主张实行郡国并行制。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诸侯所造成的。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焚书”事件 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又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丞相李斯加以反驳。他指出,时代不同,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儒生们“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统一可能遭到破坏。因此他建议: 一、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逾期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作城旦(旦即早晨,是清晨就开始筑城的一种苦役); 二、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 三、严禁私学,“以吏为师”。 秦始皇支持了李斯的建议。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事件。 坑儒”事件 公元前212年,一些方士和儒生对秦始皇进行议论、诽谤。于是秦始皇下令追查,共逮捕了460人,全部坑杀在咸阳。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两种政治思想斗争激化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不可谓不必要。 但是,焚书坑儒的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特别是焚书毁灭了许多古代的文化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而坑儒则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了知识群体。 匈奴威胁 匈奴族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长期以来活动于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之间,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战国后期,匈奴已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利用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经常深入中原,对以农业为主的内地各族进行袭扰和掠夺。当时,秦、赵、燕与匈奴为邻,经常发生战争。由于各国忙于内战,一般对匈奴都采取守势,在北边修长城并派军队戍守。 秦统一后,匈奴族对秦的威胁仍然很大。大规模移民 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秦始皇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向河套(即所谓“河南地”)征伐。战斗进行得很顺利,公元前215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里的统治,秦始皇于公元前211年迁三万多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垦田生产,开拓边疆。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无论在经济上、军事上均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力地制止了匈奴的抢掠,而且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修筑长城 在同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斗争中,秦朝又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长城。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秦朝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一条从临洮(甘肃岷县)一直到辽东碣石的万里长城。这条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长城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南服“百越” 在我国南部和东南部是越族人民的居住地区。这些越族通称为“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及两广地区,各自独立,互不相属。 秦始皇在灭楚之后,很快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建置会稽郡。接着于公元前221年,分别征服了居住在今温州一带的东瓯和今福建境内的闽越,设置闽中郡。秦始皇命令尉屠睢指挥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对居住在今两广地区的南越和西瓯进行大规模的战争。秦军遭到越族的抵抗,相持达三年之久。 秦始皇为了支援前线的战争,命令监御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开凿了一条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桂江支流漓江之间的交通,解决了运输粮饷的困难,才将越族打败。 公元前214年,越族乘秦军不备,大败秦军,杀死尉屠睢。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次年,又迁徙了五十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从而加速了民族融合和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疆域辽阔 秦始皇统一南方和东南,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如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 在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空前辽阔,东达大海,西至临洮,“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秦统一历史地位 秦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由秦代开创的各种制度以及辽阔的疆域、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古代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欧洲人至今仍称中国为china,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日本侵华期间此称呼是种蔑称,为避嫌,现在一般日本人忌称此名),就是由“秦”演变来的。 作为秦朝创始者的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制的搜刮徭役,则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被压迫阶级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秦始皇在位时期,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是非常残酷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 田租是按土地数量征收的土地税,不论耕种与否,都要征收地租。这实际上是使已经失掉土地和无力耕种土地的农民增加了负担,而使大地主得以逃避国家的租税。赋是按人头征收的人口税。徭役和兵役是造成*人民痛苦和灾难的重要原因。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秦始皇修建阿房宫 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秦始皇就派人将各国宫殿图样描绘下来,动用大批劳力在咸阳照样修建。统一的次年,即在渭水南岸修建信宫和甘泉前殿。 公元前212年,又在渭南的上林苑建筑规模宏大的朝宫,其前殿称阿房宫。据记载,仅阿房宫的面积,东西就有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容一万人,下面可竖立五丈的大旗。 当时兴建的离宫别馆达七百余所,遍布函谷关内外及渭水南北两岸。 修建骊山陵 秦始皇还为其死后准备了同样豪华的陵墓,这便是与阿房宫齐名的骊山陵。在未统一之前,他就在骊山北麓(陕西临潼县城东)给自己修建坟墓。 骊山陵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多,内筑各式宫殿,陈列着各色珍奇珠宝,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是极其惊人的。据记载,仅修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再加上防备匈奴的30万人,戍守五岭的50万人,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而当时全国不过有2000万人口。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力役比以往多20倍。大量劳力脱离生产,人民负担又如此沉重,这就加速了农民的破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当时,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遭到残酷的镇压。这便使全国变成一个巨大的监狱,到处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恐怖景象。 秦二世的昏庸统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秋,秦始皇巡行到沙丘(河北平乡县东北)途中病死。宦官赵高拉拢李斯,伪造诏书,废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其残暴程度超过秦始皇。他在埋葬秦始皇时,竟下令把后宫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又怕泄露陵墓内的秘密,把修陵的工匠也活埋了。 秦二世豢养了大量的狗马禽兽,供其游猎之用。咸阳粮草不够用,便令各郡县官吏逼迫人民征送。运输粮草的人,要自带干粮,不许吃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将农民推入了死亡的绝境。 秦二世刑罚 秦始皇时的刑罚已经非常苛重,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二世更变本加厉,以“杀人众者为忠臣”,各级官吏都是奉行这种刑法的刽子手。如范阳令杀人如麻,造成了“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的惨状。 在阶级矛盾激化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十分尖锐。秦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仅杀蒙恬、冯去疾等大臣,而且杀害了他的兄弟姐妹二十多人,以致人心浮动。 原本已经尖锐的阶级矛盾,此时更达到极点,酝酿已久的农民大起义便终于爆发了。 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秦二世下令征调淮河一带贫苦农民九百人到渔阳(北京密云)戍守。陈胜、吴广也在被征之列,并指定为屯长。 在秦尉的监督下,这九百名戍卒行至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西寺坡乡刘村集),适值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指定地点。按秦法,戍卒误期要处斩。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陈胜、吴广密谋起义。他们杀掉秦尉,发动戍卒起义,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戍卒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旗帜。 张楚政权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攻下陈县(河南淮阳)之后,在大家拥戴下,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打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鼓舞了全国的反抗斗争。于是,在全国范围内,人民纷纷参加起义。此时,项梁、项羽也起义于吴县(江苏苏州市),刘邦则起义于沛县(江苏沛县东),其余“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史记·秦始皇本纪》) 农民军以陈县为起义中心,向秦王朝发动总攻。当时兵分三路,目标是秦王朝的国都咸阳:一路由吴广率领进攻荥阳(河南荥阳),以便打开通去咸阳的大道;一路由宋留率领,迂回南阳(河南南阳),攻武关;另一路由周文率领,进攻关中,直取咸阳。 西路军失败 各路大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横扫中原广大地区。尤其是周文的大军,在西征的途中,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群众争先恐后参加起义军。起义大军跃过函谷关,直插关中,一直打到距咸阳只有几十里的戏(陕西临潼县东),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 周文大军至戏的消息,使秦二世恐慌万状。他采用章邯的建议,大赦天下,释放并武装骊山刑徒和奴产子,由章邯率领三十多万大军,向起义军猛扑过来。同时从北方调回王离军队作为援军。周文大军由于孤军深入,后援不继,先后失利,周文自杀。西路军失败。 起义失败 章邯击败周文后,率军向荥阳反扑,吴广失利,被部下所杀。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和王离的边防军也共同进攻陈县。 陈胜军只得放弃陈县,向东南退却。当陈胜退到下城父(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时被其车夫庄贾杀害。陈胜、吴广牺牲后,由他们点燃的反秦斗争的烈火并没有熄灭。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前后只有六个月时间,但是他们所领导的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创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英雄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腐朽统治,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项羽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反秦斗争暂受挫折,但斗争的新高潮很快兴起。继续领导农民进行反秦斗争的是项羽和刘邦。 项梁、项羽出身于楚国旧贵族,项氏世代为楚将,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著名的大将项燕。项梁因犯罪,带着侄子项羽逃到吴县(江苏苏州)。 公元前209年九月,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吴县时,项梁、项羽二人杀死会稽郡守,响应起义,得精兵八千人,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羽为裨将。 刘邦起义 公元前208年二月,项梁军渡江后,陈婴领导的二万起义军前来会合,英布、蒲将军两支起义军也归附项梁,起义军的队伍迅速扩大。不久,吕臣和刘邦所率领的起义军也前来会合。刘邦做过泗水(江苏沛县东)亭长。公元前209年,他在沛县县吏萧何、曹参等支持下,聚众二三千人,在沛地起义。 陈胜遇害后,项梁等拥立前楚怀王的孙子心为王,仍号楚怀王,都于盱眙(今江苏盱眙县),项梁自号武信君,陈婴为上柱国。 诸军集结 章邯率领的秦军在镇压了陈胜起义军后,移军东进,破魏,攻齐。同年七月,项梁与齐田荣军一起,在东阿(山东阳谷县东阿镇)给章邯军以迎头痛击。 项羽、刘邦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攻占城阳(河南范县濮城东南)。接着项、刘又率军大破秦军,杀三川郡守李由。这时,项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九月,章邯指挥秦军,乘虚夜袭,在定陶大破项梁军,项梁战死。 项羽、刘邦听到项梁牺牲的消息后,从陈留前线撤回,与诸军集结于彭城,楚怀王也自盱眙迁至彭城。各支起义军互相呼应,等待时机,继续战斗。 巨鹿围困 章邯破项梁军后,渡河向张耳、陈余所率领的赵军进攻。此时,张耳、陈余拥立赵国旧贵族赵歇为王。章邯入邯郸,迁其民于河内。赵王歇、张耳退至巨鹿城(河北平乡),又被秦军王离部围困,乃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 起义军在彭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分兵二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主力北上救赵;另一路则由刘邦率军向西挺进,直攻关中。会上决定两路大军谁先进关,就立为关中王。 救赵的大军至安阳(山东曹县东南)后,宋义畏敌如虎,裹足不前。项羽杀死宋义,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归项羽指挥。 九战九捷 公元前208年,项羽遣英布和蒲将军率二万人渡漳河,援救巨鹿。这时巨鹿城中粮尽兵少,异常危急。于是项羽率领全军渡河,“破釜沉舟”。渡漳水后,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与秦军接连激战,九战九捷,终于大败秦军,杀苏角,俘王离。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次大战。由于起义军的浴血奋战,击垮了秦朝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起义军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于是,项羽被推举为“诸侯上将军”。从此,项羽成为反秦斗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和领袖。 巨鹿解围后,章邯退至棘原(巨鹿南),项羽军驻漳水之南,两军对峙。秦军的连续失利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异常恐惧。在项羽的沉重打击下,章邯不得不于公元前207年七月向项羽投降。 起义军壮大 公元前208年秋天,刘邦率领起义军向咸阳进军。他在途中注意收编、联合各路反秦武装,使起义军队伍日益壮大。 次年二月,刘邦率军向西进发,过高阳(河南杞县西),采纳小吏郦食其的献策,一举攻克陈留,取得大量储粮,为西进提供了物质条件。三月,起义军继续向西挺进,在白马(河南滑县南)以东,大破秦军。在攻洛阳失利后,又转而向南,迫使南阳郡守投降。 从此,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关中。 子婴投降 起义军的胜利,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赵高惧怕秦二世追究军事失败的罪责,派女婿阎乐(任咸阳令)、弟赵成(任郎中令)杀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去帝号,称秦王。 子婴又杀赵高等,企图阻止义军西进。刘邦用张良计,设疑兵,威胁秦军,乘其不备,大破秦军,接着乘胜进攻。 公元前207年一月,刘邦率义军至灞上(陕西西安市东南)。仅仅当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只好以绳系颈,乘素车白马,捧着御玺符节,在咸阳的朝道旁,向起义军投降,盛极一时的秦王朝灭亡。 乌江败亡又起疑 死于秦俑? 楚霸王纵火之冤待雪乌江败亡又起疑死于秦俑? 去年年初,秦始皇陵考古队在发掘曾遭到严重破坏的秦陵7号坑时,出土了46件青铜水禽和15件“姿态怪异”、却没人认识的陶俑,还同时出土了一件银器和几十件打磨精细的骨器,也不知其用途。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介绍说:“问题的解决得益于音乐界人士的积极介入。他们将这些俑跟同时出土的一件银器和几十件形态各异、打磨精致的骨器结合起来研究,确认了银器和骨器是古代演奏乐器的重要构件,那陶俑便是当时的乐手了。” 段清波说:“1974年秦兵马俑面世以来,跽坐俑、百戏俑、文官俑等众多类型秦俑相继出土,组成了庞大的‘秦俑家族’。如今,‘秦俑家族’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乐手俑。” 根据已修复过的7件陶俑分析,乐手俑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陶俑的姿势是,双腿并列平伸坐在地上,双脚无鞋着袜,同时双手伸向双脚,置于脚背与小腿之间,其中右手下握而左手上握,似抓一物;另一种陶俑则跪坐于地,一手贴身自然下垂,一手高举至头,有的似握一物,有的似在挥手。二者皆置于陶板之上,其中前者4件,后者3件。 陕西师大艺术学院教授陈四海说:“这些陶俑肯定是乐手俑,但其手里拿的是什么乐器,现在已经难以明了。虽然理论上他们应该是一个秦朝乐队,但是囿于资料太缺乏,连其名称都不能推测得知。但是那件银器是弹奏筝瑟等弦乐的‘义甲’(套在指甲上的假指甲)是准确无疑的,那些打磨细致的骨器也应是古琴等弦乐器上的辅助构件。” 中国古代乐器已有8000年历史。各时期都有管理音乐的机构,陈四海说:“秦代的音乐机构叫乐府(乐府并非始于汉武帝),它是秦统一六国后为吸纳六国音乐和乐人而设立的机构。这已得到考古证实:1975年秦陵发现乐府编钟一枚,前几年还发现了秦代带有‘乐府丞印’的封泥。乐府编钟的出土,佐证了秦陵在祭祀时必须奏乐助祭的事实;而乐手俑的出现,则进一步体现了秦陵‘事死如事生’的建筑理念,即秦始皇在地下仍要享受音乐。” 秦始皇缘何不立皇后 中国古代帝王均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制遂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成为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演了一幕幕的政治活剧。 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经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善,秦统一中国后更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定出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母亲为皇太后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始终没有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这成为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 秦兵马俑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敏说,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中间有9年的太平天子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3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9年都未立后。22岁到39岁的17年是秦始皇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国事繁忙,但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从39岁到50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仪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所以“秦朝虽短,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时间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皇后,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愿意,更非其母亲不操心,也非大臣不尽职。” 张敏说,秦始皇在有机会立皇后的时间内未立皇后有许多原因,除他性格多疑恐皇后掣肘外,还跟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和后宫美女过多有关。秦始皇曾4次巡视六国故地,其中3次都会见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长生不死之药,甚至派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赴东海神山求药。“正是有长生不死的厚望和六国佳丽充斥着后宫,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秦始皇立后的进程。” 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行为失谨,秽乱后宫,并生了两个儿子。这使秦始皇在思想上受害甚深,可谓是终生难忘的伤痛。为此,他把母亲赶出了首都咸阳,后来虽有悔过,但至死未让她再住咸阳。张敏说:“由怨母而仇视女人的心理阴影,使秦始皇长大后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发展。宫中众多女人,仅仅是为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亲行为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也是秦始皇迟迟未立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敏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方六国的佳丽尽充后宫,要选出一个名门之后的贤淑女子也是一个难题。何况秦始皇自认功德超过了古代的圣王——三皇五帝,皇后的标准难定,选定皇后就更难了。 6点依据为项羽“申冤” “从考古学的立场出发,所谓项羽焚烧秦俑坑只是一种猜测,目前的考古学证据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要还项羽一个清白”。 刘占成研究员说,他一直对“项羽焚烧秦俑坑”之说存疑于心,尽管此说并不是空穴来风。据《史记》、《水经注》等一些文献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项羽在秦陵“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不少学者由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推断他掘秦俑坑、烧秦俑坑,刘占成认为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些记载并无确凿的直接证据,不能作为最终结论。” 刘占成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大规模的地面勘察和考古钻探,发现秦始皇陵墓上的封土土层没有被掘扰破坏的现象,封土上仅发现两个直径不足1米、深不到9米的小盗洞,这就从考古角度否定了项羽大规模揭顶开挖的可能性。此外,在秦始皇陵封土中发现有一个范围约1200平方米的强汞异常区,这不但证实了《史记》中秦陵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也是对项羽盗掘秦始皇陵的科学否定,因为汞的挥发性特强,如陵墓遭破坏,汞早年就已挥发散尽。 刘占成说,文献记载项羽盗掘秦始皇陵墓是值得怀疑的悬案,也就是说,在项羽焚烧秦俑坑的研究中,得出这一结论的文献记载的前提本身不一定成立,那么由此提出的结论就不可靠了。不久前,秦阿房宫考古队否定了阿房宫前殿被火烧的可能,并对项羽火烧阿房宫也提出了质疑。 刘占成发现种种迹象并未表明俑坑是项羽烧的,原因有六:一是没有发现项羽大军的入坑口;二是没有发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即没有破坏者造成的陶俑一个压一个的叠压现象只有坑顶下塌造成的东倒西歪的兵马俑;三是没有发现兵马俑身上被打砸后留下的打击点;四是没有发现破坏者的足迹;五是坑内文物的移位和缺失并没有那么严重;六是俑坑的棚木痕迹保留完整,没有发现零乱或折断的现象。 “其它怀疑被烧过的陪葬坑,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相同的悬疑现象。”刘占成说,由此可以说,项羽作为焚烧秦俑坑的“嫌疑人”显然“证据不足”。 “兵马俑”原型杀死了项羽﹖ 曾击垮了秦帝国的楚霸王项羽,最后却死于“兵马俑”原型之手。日本就实大学教授李开元的这个大胆推测一提出,便受到了秦俑学专家的广泛关注。 李开元说,作为两千年前秦始皇兵马俑军团原型的秦京师军,在秦末之乱的动荡历史中下落如何,他们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兵马俑军团的性质,也涉及到秦楚汉间整个帝国秦军的动向,甚至牵涉到秦帝国的灭亡、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汉帝国的胜利等复杂的历史问题。他在研究考证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最后楚汉决胜垓下时斩杀项羽的5位骑兵将士,都是关中地区出身的秦人,也都是旧秦军的将士。更加意味深长的是,这5位将士的从起官职,也就是他们由秦军加入汉军时的官职,竟然都合于秦京师军的官职。 “历史是选择性的记录。”李开元说,垓下之战,汉军60万,而吕马童、杨喜、杨武、吕胜、王翳这5名骑士能够留下名字,是偶然中的偶然。不过,以十二万分之一的几率脱颖而出的5人,却是百分之百的旧秦军的将士,而且官职都合于秦京师军的官职,就决非偶然了。李开元认为,这5位骑士的身上,或许隐藏着秦京师军在秦末之乱中的踪迹,原型兵马俑军团去向的历史之谜也可能由此得到破译。 李开元说,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秦京师军为原型塑造的,秦京师军的去向,就是原型兵马俑军团的去向。根据他的研究考证,在秦末之乱中,秦京师军加入了汉军,其中的骑兵将士被编入了汉军的灌婴骑军。垓下之战后,灌婴骑军奉命追击,在乌江岸边斩杀了项羽的5位骑士,都是原来秦京师军的骑兵将士,也就是秦兵马俑的原型。 这位学者说,由出土的兵马俑到其原型秦京师军,再到汉军中的旧秦军将士,最后到斩杀项羽的秦人骑士,“史事的锁链一环紧扣一环,最后竟然在项羽之死和兵马俑之间找到历史的接点,引出兵马俑杀死了项羽的结论来,使人感到历史的深沉和神奇”。 兵马俑军阵是以实在的秦京师军为原型塑造的,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同。 秦俑学可望成为第五大显学 在台湾首开秦俑学课程的南台科技大学傅荣柯教授在研讨会上指出:“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过,近百年来中国历史文化有四大显学,就是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清代内阁大库档案。现在,我认为秦俑学可望成为第五大显学。” 秦俑学源于1974年春,秦始皇陵园农民打井时偶然挖出兵马俑残片,引起文物部门高度重视,同年夏考古队进行勘察和发掘,探出陵冢东侧地下有3座陪葬坑,内藏约8000件真人般大小的巨型陶质兵马,举世为之震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个“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不仅引发了中外人士的旅游参观热,更使广大考古工作者和历史研究者对秦俑坑丰富的文化内涵产生极大兴趣。秦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迄今,先后召开了六次学术研讨会,并于1980年由文博、学校、科研等几十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发起成立了秦俑学研究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 据秦俑学研究会统计,秦兵马俑出土30年来,学术界累计发表各种论文1600多篇,出版学术专项19部,考古发掘、文物修复报告4部,《秦俑秦文化论丛》和《博物馆学研究丛书》17部,《秦陵秦俑研究动态》季刊66期,共计2000多万字。这样的成绩在新兴学科中是十分难得的。 秦始皇陵出土石铠甲石材产地确定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出土石铠甲石材产地确定 秦始皇陵出土石铠甲显示了秦代高超的加工技术,而制作精细的石铠甲的石材来自什么地点?近日,地质工作者与文物保护人员结合,以自然科学方法断定石铠甲材料的产地在渭河以北的富平漫丁一带。 自1997年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石铠甲陪葬坑后,大量石铠甲的材料来源之地成为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最近,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钟堂和秦俑博物馆郭宝发等人,依据秦时的政要活动范围,选择渭河以北的富平宫里凤凰山、富平漫丁、蒲城丰山、耀县药王山以及渭河以南的蓝田辋川、柞水石瓮子等地的多种灰岩样品,与石铠甲各种类型样品详细对比分析鉴定,采用光学显微镜、中子活化分析对样品进行岩石矿物鉴定、稀土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最终选定了富平漫丁。 据专家介绍,富平漫丁样品无论在岩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稀土及微量元素分配特征上,均与石铠甲相近,而且该地灰岩发育的薄层平行层理特征,更便于沿着层理面将岩石打制成为适合制作石铠甲薄片的材料,其结构致密、质地细腻,易于打磨、穿孔而不致损破。由此断定,石铠甲的原始灰岩材料主要来源于北山富平漫丁一带,凤凰山与漫丁相距不远,部分材料也可能取自凤凰山。考古专家难断的问题,在自然科学工作者的手中迎刃而解。 我国发现秦始皇祖先的坟墓 经过八年发掘和研究论证,中国考古专家在甘肃礼县发现了秦始皇祖先的坟墓。 “这意味着秦朝虽然定都陕西咸阳,但甘肃礼县才是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甘肃省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说,中国考古界已就此形成共识。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在中国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秦始皇祖先坟墓所在地和秦文化发祥地一直是困扰世人的谜。 至今,两大谜团终于大白于世。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称“这一发现填补了先秦文化的研究空白”。 据悉,此次发现的秦始皇祖墓共有中字形大墓四座,瓦刀形车马坑三座。此外,附近山上还有规律地分布着200余座中小型墓葬。陵园中已发掘出300多件惊世文物,包括大量的青铜器和金、玉器,其中一组9件套的秦编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套9件一体的秦青铜编钟。 这个名为秦西垂陵园的秦始皇祖陵,已被历史尘封约2800多年,是1993年被意外发现的。至于墓主人,考古专家认为“可能是秦庄公、襄公或文公”。 据历史文献证实,秦人共有四大陵园。1974年,中国发现始皇陵园;1987年又发现了秦人第二、第三陵园──雍城陵园、芷阳陵园。此次发现的秦始皇第一祖陵,坐西向东,墓主头西脚东,与前三大陵园完全一样。专家称,长达一百多米的中字形墓葬,显示出秦人喜好建造巨陵大墓的特点;从地理位置看,陵园“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地势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园“风水”取向。 由于秦人四大陵园中三座都在陕西被发现,此次秦始皇第一祖陵却在甘肃被发现,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秦文化研究专家石兴邦称,秦始皇第一祖陵的发现,不仅为研究秦早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阳的发祥直至统一全国的渊源流变也得到了系统可靠的解释。 目前,为再现秦始皇第一祖陵昔日的原始风貌,当地政府正在着手秦西垂陵区的保护与开发,遗址的规划已经进入审批过程之中。(完) 从秦王政之母谈起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秦始皇本纪》  关于秦王政之母的家世,《史记》的记载表面上似有矛盾之处。 《吕不韦列传》中先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则秦王政之母似乎是出身卑微的娼家,但同传后来又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这样一来,秦王政之母似又变成了可以躲避官方诛杀的“豪家女”。 而从《秦始皇本纪》载灭赵后秦王政立即“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来看,应该与“豪家女”的说法相符,毕竟一个区区“诸姬绝好善舞者”不太可能在邯郸城里有很多仇家。 其实,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也许并不矛盾。我们看《扁鹊列传》中透漏的战国时代各地风俗: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兒,即为小兒医:随俗为变。 可见,“贵妇人”是当时赵国一种显著的社会风气。 再看《货殖列传》中关于赵地民风的描写: 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馀民,……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後宫,遍诸侯。 甚至有的文献还记载有燕赵之地丈夫以妻子侍寝来招待客人的民俗。所以,这里可能的解释就是,当时赵国上层女子能歌善舞、并与向吕不韦这样的富商大贾发生交往、同居为妾至少是被允许的,甚至是被鼓励的。秦王政之母赵姬,既出身豪族大家(大概是赵国王族远支),又兼有了某种倡家女的色彩。早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赵姬,到了中年以后作了秦国王太后,于是“淫不止”,终于因与嫪毐通奸而导致政变,自然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作为赵国“豪家女”,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入秦为后家,像从前几代秦王后家一样,秦政的母家不免也给秦国政坛带来了某种复杂的影响。比如赵高。 从赵高的身世来看, 《蒙恬列传》: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这里虽然史无明文,但似乎也可以推测赵高是属于随同秦王政母子从赵国来的一批奴仆中的一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考虑到赵高与秦政母子早年的渊源关系,其大罪遇赦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有趣的是,后来始皇死于沙丘宫,而赵高也正是在这座从前赵国的旧宫中定策立储成功,从而由此成为秦帝国的主宰者的。) 现在我们所知的,从邯郸倡女一跃而升为王后、且深刻的影响了国家政局的女子,秦政之母赵姬却并不是唯一一个,另一个就是赵国的悼襄王后。 《赵世家》:赵王迁,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废適子嘉而立迁。 又刘向《列女传·孽嬖传》:倡后者,邯郸之倡,赵悼襄王之后也。前日而乱一宗之族。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李牧谏曰:“不可。女之不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乱一宗,大王不畏乎?”王曰:“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遂娶之。初,悼襄王后生子嘉为太子。倡后既入为姬,生子迁。倡后既嬖幸于王,阴谮后及太子于王,使人犯太子而陷之于罪,王遂废嘉而立迁,黜后而立倡姬为后。及悼襄王薨,迁立,是为幽闵王。倡后淫佚不正,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其后秦兵径入,莫能距迁,遂见虏于秦,赵亡。大夫怨倡后之谮太子及杀李牧,乃杀倡后而灭其家,共立嘉于代,七年,不能胜秦,赵遂灭为郡。诗云:“人而无礼,不死胡俟?”此之谓也。 这位悼襄后对于赵国灭亡所起的作用,也许不亚于李牧之死,不过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秦军的军衔制度 2000多年前,秦国云梦县一位兢兢业业的法官喜为人们探索这个谜提供了一个线索。喜曾经三次从军,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邢丘时发生的两起案件。 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 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了争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秦军在战场上为敌人的一个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 秦统一中国前135年,改革家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法律制度,从此,整个秦国都严格地按照这套法律运转,它影响了六代秦人,直到秦始皇。 按照商鞅的理论,就是要把老百姓塑造成只知道耕田和打仗的机器,其他事情都不要问,作为一个老百姓,要么就是生产,多打粮食,要么就是到前方去拼杀,多杀敌人。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规定,你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那么你的整个生活都跟打仗挂钩了。你只要参加战争生活就会改变,秦人也由此而变得更加急功近利。 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2000多年后,喜抄写的竹简让人们得以看到这一制度的大量细节。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两三千年前,那是一个按出身和血统的贵贱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时代。像秦人的军功授爵这样给平民甚至奴隶向上攀升的机会,明目张胆地鼓励国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律,在当时,似乎只有秦人能够接受。 人们发现早期秦人贵族使用的餐具,其精致程度,至今令人叹为观止。与贵族餐具相比,普通秦人的生活用品显得简单寒酸,可以看出加官进爵对于一个士兵意味着什么。喜的竹简上说: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位的簪袅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二级爵位的上造只能吃粗米一斗,也有菜羹一盘,并供应盐二十二分之二升。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由军功而划分的等级森严,也让普通士兵产生了无止境的求爵欲望。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士兵们争抢敌人首级就可以理解了。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 《战国策》上说,秦国的老百姓听说要打仗,就好像饿狼碰见食物一样。对于秦人来说战争意味着美味、豪宅,甚至是娇妻。 在兵马俑坑里有这样一些士兵,手持白刃格斗的刺杀兵器,却不穿一丝铠甲。在整个地下军团中,他们显得十分特殊。这队士兵究竟是什么身份?研究人员一直不清楚。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战斗中有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时,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的,重赏之下,这些完全不考虑生死的人站了出来。在商鞅的著作中,军功授爵制度对一支特殊部队制定了最为丰厚的奖赏,这些人很可能就是商鞅所谓的“陷队之士”。 2000多年前的秦国,想必是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国度,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人的文化和秉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很可能跟他们的历史有关。 秦人出身于大西北的草莽之间,与游牧民族混居。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国家眼里,他们是落后野蛮的民族,虽然秦人努力学习中原文明,但他们从未真正接受过中原文明优雅精致、中庸谦让的伦理道德。在秦人看来,尚武、为利益而竞争是天经地义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记录了自己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 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在说客绘声绘色的叙述当中,可怕的秦军令人不寒而栗。 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大碗的酒使血流加快,使神经亢奋。作战命令已经下达,战争即将开始。要么战死疆场,要么加官进爵。在这种时刻,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秦军士兵的腹部都微微鼓起,这大概与长期喝酒有直接关系。 再来看那些不戴头盔、护甲不多的秦军将士,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不顾性命的行为:因为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进爵。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 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却不注重装甲,这或许是全军的规定,也可能是士兵的自觉行为,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人们还只能进行推测。 秦人的军功爵位等级的规定是战国列强中最复杂的,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整整有20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军衔。军衔是军人荣誉的象征,使用军衔是军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军队等级管理制度的形成。2000多年前的秦军是否已经实行了严格的军衔制呢? 军衔必须是可以识别的,仔细观察这支2000多年前的军队,他们的发式、帽子和装束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跟军衔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考古学家们在寻找合理的解释。 军团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一些身穿铠甲的步兵却将头发梳成发辫,贴在脑后,大量的步兵则戴着那种麻布做的尖顶圆帽。从他们的位置和排列来看,士兵装束和发式的不同,并不是生活习惯差异所致,应该是爵位级别的标志。 专家推测,这些梳椎髻、穿便装的弩兵,很可能拥有一级爵位,他们是爵位最低的公士。身穿铠甲、梳着发辫或戴着圆帽的步兵应该是二级爵,他们的名称是上造。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公士和上造占了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普通士兵构成了秦军的主体。 在两道隔墙之间,是一个独立的纵队,那个胳膊前伸,手握缰绳的是驾御战车的御手。在兵马俑坑,所有的御手无一例外都戴着板状的牛皮帽子,铠甲也比普通战士的精致。在战场上,御手直接主宰一辆战车的安全,他们的位置很关键。 兵马俑坑发现以后,考古学家袁仲一曾提出了一个想法,一辆战车的指挥官,应该是御手,而不是像过去说的车左或车右。 参照史书记载,御手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他们很可能就是秦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御手的权力是主管一辆战车。仅仅一辆战车还无法构成一个作战单位,统领整个纵队的指挥官又是哪一个呢? 在陶俑群中一个军官双手按剑、气势威严,帽子的形状十分独特。他的铠甲是所有陶俑中最精致的,甲片细小而规整。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这种花结的作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军官的肩章。专家考证,这样的军官应该是都尉,爵位大致在七、八级左右,他至少掌管一个纵队。 介于都尉和御手之间的还有一种军官,他戴的也是板帽,但板帽的中间有一条棱。可能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 关于秦军的内部编制,兵马俑揭开的谜团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至今仍然无从知晓。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它的组织和管理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军队了。这种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体制使秦军的作战效率要远高于其它诸侯国的军队。 有专家认为,兵马俑是按照秦京师军的原型制作的,他们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士兵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按照道理,这里应该有一个最高指挥官,可考古人员发现:俑坑中级别最高的军官只是一个都尉,都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团长。象征着秦国军队的这个军团怎么会没有统帅呢?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接掌秦国的大权。在庄严的咸阳宫中,为他举行了加冕的典礼。嬴政在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但由于年龄太小,国家大事一直控制在太后手里。加冕典礼是一种权力交接的仪式,从此,秦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了这个年轻人的手里。 在皇宫外面,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却乘机开始了。一个叫嫪毐的人带着自己的人马,冲进咸阳宫。他想铤而走险,夺取权力。 阴谋并没有得逞,叛乱以失败而告终,嫪毐被处以极刑。司马迁记载:这次武装反叛仅仅斩首了几百人。图谋造反的嫪毐没有取得军队的支持,参加叛乱的只是几千个亲信而已,他们很快就被一网打尽。 嫪毐的权势仅次于国君,位居20级爵位的顶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秦国大大小小的事务一度都由嫪毐决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无法调动军队,嫪毐企图用国君和太后的印章去策反军队,但印章根本不管用。在秦国,军队的调动大权归谁呢? 当时调动军队必须要用虎符作为凭证。虎符传说是西周时期的姜太公所发明的,是君主授予臣属兵权、调动军队的凭证,其外形呈虎的形状,所以称为“虎符”,也被称作“兵符”。 1973年在陕西西安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青铜虎符被称为“杜虎符”,是左半个虎符,符有错金铭文40个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 战国晚期秦的新郪虎符,其错金铭文也是40个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也)。” 这两个虎符的出土证实,史书中关于秦国法律的记载是可信的。秦律规定:除了战争时期,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必须持有虎符。根据杜虎符的铭文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军情非常紧急,发出烽火的警讯,统兵的将领不必等待符的两半相合,可以立即调兵采取军事行动。虎符被分成两半,左边的归统兵之将,右边的由国君掌管,两半合拢才能征调一支军队。虎符是军队指挥权的标志,它使所有的秦军都控制在国君一人手里。 根据合理的推测,秦国国君应该有无数个虎符。得知叛乱的消息,秦始皇迅速调集了大批的御林军,干净利落地镇压了反叛。由于无法窃取虎符,谋反的嫪毐就根本得不到军队的支持,失败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作为秦国军队的象征,兵马俑只能有一个最高统帅,那个人就是秦始皇。离兵马俑坑1公里左右,伟大的秦始皇就安葬在那个巨大的土堆下。 强大的秦军仅听命于一个人的调遣,这是秦军的幸运,秦军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了中国。或许,这又是秦军的不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出巡的路上,在他死后不到三年的时间,这支伟大的军队就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秦的军用高速公路 秦帝国灭亡后100年,史学家司马迁游历到了中国的北疆。这个伟大的学者被一条铺设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大路深深地震撼了。他在《史记》中这样描述:直道通衢,堑山堙谷。司马迁看到的是一条开山填谷的笔直大道。 这就是秦始皇的彻底解决方案:秦直道——2000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 在今天陕西省北部的大山中,直道的遗迹依旧清晰可见。 从都城咸阳到北部边疆,过去没有多少道路,只有在两地之间取其捷径,才能使军队和粮草在战时快速地抵达北部边疆,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利条件。 直道所过之处,地势险恶,至今人迹罕至。但它劈山填谷,甚至越过海拔1800米的子午岭而不回避。2000多年后,凄凄黄草下时隐时现的古道,仍旧让人感受到秦人的意志。 这条道路实际上就是在山上用黄土夯筑的,夯得非常结实。让现代人也着实为之惊叹。 由于夯筑得十分结实,直道的上树木至今也无法成活,只有那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能够在表面生长,在某些地段,汽车仍然可以行驶。 为了证明史书对直道的描述,历史学家对道路遗迹做了勘测。 最终勘测出来的结果证明,这条道路基本上是正南正北的,与历史记载相符。 从帝国的都城咸阳开始,直道绵延向北,通到大漠深处的九原,全长700多公里。它令人惊讶的程度绝不亚于长城。 在内蒙古包头市的西边,这座古城遗址就是直道最北端的终点——秦九原城。当年的九原是帝国北疆的军事重镇。军需物资从这里再分发到帝国北部修建和守卫长城的军民手中。 700多公里长的直道,为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北部边疆一旦有警,专家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中央政府在一周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直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军用高速公路,2000多年前,这是只有秦人才能修造的军事工程。 秦帝国统一中国后,第一次拥有了前人无法想像的巨大动员能力,但如果没有掌握精确的大地测绘技术,仍旧无法在如此辽阔复杂的地域内完成这些工程。2000多年前,秦人真的有了精确测绘技术吗? 1986年,在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一片原始森林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墓葬。墓葬中出土了七块沾满泥土的木板,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些奇怪的木板是什么东西。 考古人员将上面的泥土洗掉以后,发现这些木板上有字和线条,仔细观察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木板竟然是地图。 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木版地图。专家认定这是秦国一个县的行政区划图。如果秦人有一定的大地测绘技术,这些地图至少要符合定量制图学的六个标准。 这些地图除了没有比例尺以外,其它五个标准都具备,地形的起伏高下,河流的曲直,距离的远近方位等,描绘得都很清楚。 考古发现,这些地图属于一个军马场场长所有。地图在古代中国常常属于国家机密,一个军马场场长不可能拥有与帝国的军事工程有关的地图。从这些地图上,我们仍旧无法推断秦人是如何进行工程测绘的。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秦人必定拥有一批超越时代的工程人才。 在那么一个复杂的地理环境当中,在那么一个艰苦的条件之下,在这个现在都还非常荒凉的地方,要把这么一条路修成,是很不容易的。司马迁当时顺着直道走的时候,就发出了“轻民力”的感慨,感慨统治者对老百姓看得太轻了。 2000多年过去了,直道已经废弃了很久,偶尔有一些儿童在当年的路面上跑过。事实上,直道只是秦帝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的一环。 秦的总体战 总体战理论是现代人的发明,德国人埃里希·鲁登道夫集其毕生经验于1935年写成《总体战》一书。他把现代战争看作是全民族的战争,把战争看作是民族存亡、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战争的影响,并且置身其中。战争不仅仅是政府与军队单方面的责任,战争是包括军事、民事、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混合物。战争的胜负与一国经济实力密切相关。 根据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思想,总体战是消耗战、持久战。总体战的指导思想就是把尽量多的人送上战场,年满20岁的男子就应入伍,接受军事技能的训练,编入正规部队或后备役部队,直到规定期满之后方可退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实行“辅助勤务法”,把17岁到60岁的男子都作为战争的动员对象纳入到总体战体制中。举国参战成为战胜敌人的有效保障。总体战在战术上强调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在局部形成优势,并且要动员强大的后备役部队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随地加入战局。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类似总体战的战略早已在各诸侯国中实行了。每个诸侯国都动员全国一切资源为它们的命运作最后的一搏。秦国是如此,其它六国也是如此,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把能参与战争的一切人都推到了战争前线。 传说为姜太公所著的《六韬》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认为“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把种田、养畜、纺织看作是富国强兵之道,实现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就是那个时代的总体战构想。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另一位伟大军事家孙武写了一本兵法,后世称之为《孙子兵法》,在这部2000多年后仍然为人们所重视的书中讲到了战争的全方位性。他从五个方面总结举国之战的成败,即“道”、“天”、“地”、“将”、“法”,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天时、地利、人和、将领才干和法令制度,他把敌我双方幅员大小、物产多少、兵员的多寡、力量对比的强弱、基于双方实际情况的胜负判断等五个要素视为一个国家进行总体战胜负的关键。 孙子说:“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就是说一定的土地面积,可以出一定的物质资源,而一定的物质资源,可以出一定的军队,一定的军队就构成了实力的对比,那么实力的对比决定了战争胜负的最后归属,从这点上看,秦国对土地的贪婪就是使它成为霸主的必由之路。 为了消灭对方的实力,争霸各国是不择手段的。古代就已经有了春秋无义战的说法,在交战的各方中没有普通平民百姓与军人的区别,小战杀人“盈城”,大战杀人“盈野”,每一方都以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与战争潜力为目标。秦赵长平之战,秦军俘虏赵军40万人,尽数坑杀,一方面是消灭赵国的作战勇气,更主要的就是使赵国丧失再战的能力。 战国末期,秦国尽起全国60万大军由王翦率领伐楚,楚国也尽发全国之兵,与秦军对峙,楚军的失败不是由于士兵不勇敢,更不是统兵将领无谋略,然而楚军却在这场决定自己命运的战争中非常令人不解地失利了。 从当时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发现楚军的失利,竟是由于楚军动员人数过多,造成后勤供给发生困难,军粮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难以支撑下去,才被迫东走,为秦军趁机击破的。秦国的强大不仅仅是军队本身缔造的,秦国全民的总体战体制使秦军的军粮、武器等军队必需品的供给得到了与其它六国相比更为有效的保证。 西方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有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不过在秦国那里并不适用。秦国所做的一切更像是鲁登道夫所讲的,只不过是为战争服务。从今天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秦国实行总体战最为彻底,在十年统一战争期间,以500万人口却动员100万的军队,在正常情况下,按照秦国的人口是不可能动员如此多的军队的。为了与六国作战的需要,秦国不断扩张军力。根据《商君书·兵守》的记载,秦国三军分别为“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实际上秦国除了招募壮年男子从军外,还大量招募了女子、老弱为兵负责守城,担任运输、养马、做饭、救护等后勤补给工作,以便把尽量多的精壮男子送上前线。 在一统天下之后,秦国并没有停息下来,而是继续保持其战争时期行之有效的国家总体战战略部署,继续扩充军队,中央政府掌握的军队一度达到160万人之众,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负责皇室安全的禁卫军,以及由各地材官统率的各郡国兵。 秦国以西垂一小国在春秋之际就敢于东出与晋、楚等传统意义上的强国一争短长,进入战国以后更是不断东进,陆续击败东方华夏诸强国,不能不说其全民动员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诸多史家认为的那样,秦虽无道,而秦国的确开了此后2000多年来连绵不绝的典章制度的先河。 长城千万里 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中国北部的匈奴,占有今内外蒙古、宁夏一带的广大草原地区。当时,借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之机,匈奴不断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 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对中原文明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秦军在南方奋战的时候,匈奴人越过了阴山脚下的黄河,直接威胁秦帝国的都城咸阳。 平定了南方之后,匈奴人就成了秦军最后一个对手。 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挥师北上,秉承秦始皇的旨意,去解决匈奴问题。但是,30万强悍的秦军并没有立即与匈奴骑兵决战,而是停在了年久失修的长城边上。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匈奴人的侵犯,北方的秦、赵、燕三国都陆续在边界上修筑过长城。在今天甘肃省的临洮县,这段古长城就是由秦始皇之前100多年的秦昭王所修。 从秦长城向北,就是已经灭亡的赵国曾经经营了几百年的长城。这条长城时断时续,早已破败不堪。 到达北部边疆以后,30万秦军的任务就是维修、改造破旧的长城。 秦军和匈奴人周旋了几百年,蒙恬家族几代人都是秦国的战将,他应该非常了解与匈奴作战的艰难。 匈奴是游牧部落,他们居无定所,往来如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聚集成一支凶狠的军队,转瞬间,又变成散落天边的牧民。匈奴人是游击战的高手,如果秦军仓促出击,匈奴骑兵会避开锋芒,绕到别处大肆抢掠,甚至凶猛攻击秦军的后方。秦军劳师远征,寻求决战而不得,旷日持久,将无法忍受。 在这种情况下,蒙恬选择了长城战略。秦军修建的长城,并不只是一堵墙而已。长城不仅用于防御,蒙恬改造过的长城是一个可以进攻的体系。 长城的首要作用是预警。那些最高处的烽火台就是瞭望哨,为了提前预警,有些烽火台甚至远远突出于长城之外。 在长城沿线,秦军修建了许多由坚固城墙围起的小城,这里是戍边军民的居所,也是长城工事上的战斗支撑点。 在离开长城有一定距离的后方,秦军又修筑了屯军要塞,这些要塞既能够容纳众多的军队,又可以囤积大量后勤物资。在出击匈奴时,就成了大部队的前进基地,也是长城防线的战略纵深。有了这套体系,部队就避免了无依无靠的野战。 一年多以后,蒙恬大军基本上完成了长城的维修和改造,与匈奴骑兵开战的时机到了。 以长城为依托,装备先进的秦军只用了一年,就打败了匈奴铁骑,匈奴人暂时退到了大漠深处。在此后的很久一段时间,胡人都不敢南下牧马,士兵也不敢弯弓抱怨。 深切体会到长城战略价值的秦始皇,从此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秦帝国从内地征发了100万人,沿着几千公里长的北部边疆,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防工程。施工多在蛮荒偏远之地,《史记》记载:民夫的尸骨填平了沟壑。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一条万余里的长城横贯帝国的北方,秦人缔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军事工程。 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尽管有长城的依托,秦人仍然在后勤保障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专家推测:平定南方的战事耗尽了巴蜀的粮仓,而关中平原保障都城的粮食是不能调用的,因此,供应北方军队的粮草主要来自于山东半岛。从那里到北方草原,直线距离1000多公里,运粮的队伍要两次穿越太行山、至少三次渡过黄河。 史书上记载: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平均每消耗192石粮食,却只能剩下一石供应军队。 192石剩下1石,途中的消耗率是99.5%,就是说99.5%的粮食都在运粮途中消耗了,到了战场就很少了,可以看出,古代的粮食运输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向前线输送粮草,成千上万的民夫死在了路上。然而,草原深处的匈奴人并没有消失,他们随时可能会再次南下。攻打匈奴的战争,后勤运输之艰难,很可能令秦始皇彻夜难眠。作为帝国的决策者,他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秦赵长平决战 根据兵马俑的布局来推测:2000多年前的长平战场,赵军首先面对的是秦弩兵,紧接着就是秦步兵的冲击。他们是秦军真正的主力部队。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两军初次交锋,赵军损失惨重。深知秦军厉害的赵军统帅廉颇,立即改变策略,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秦军久攻不下,又远离国土,战局反而开始对秦军不利。 《史记》中写到: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以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部署,向秦军主动进攻。而秦王也秘密换上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白起为秦军总指挥。 当赵军大举进攻的时候,白起认为战胜对手的机会已经来临。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秦军主力开始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的部队依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 赵括果然中计,率领赵军主力离开大本营,进入了秦军的口袋阵。 在夜幕的掩护下,两支背负使命的秦军悄悄地离开了营垒。一支2.5万人去断赵括的后路,另外一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两支部队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彻底改变相持局面。 今天,这条将整个长平谷地一分为二的河流仍在流淌,当年包抄赵军的秦军,就穿过了这条河流。 然而,军事专家对这两支秦军部队一直心存疑惑。2.5万名奇兵属于哪一个兵种?5000名秦国骑兵究竟如何作战,这一切都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2000多年后,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人员发现了秦军的战马。专家测量了100多匹陶土战马的身高,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133厘米。史书上说,秦军选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厘米。秦律规定如果发现马匹不堪使用,或者在奔驰、羁系时不听指挥,县司马、县令、丞都要处罚。已经挑选的马匹,送到军中之后还要再次进行考核,如果马被评为下等,县司马、县令、丞同样也要受处罚。看来,秦人对战马的选择十分严格。 据史书记载,秦马“探前蹶后,蹄间二寻者不可胜数也”。就是说秦马奔跑时前蹄子往前一趴(探前),后蹄子往后一蹬(蹶后),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可达一丈六之远,这样的马多得很,数都数不清。充分说明了秦马的优良。 秦国对骑士的挑选也相当严格,要有良好体质和才智的人才能被选中,秦军的骑兵在战国时期非常著名,在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秦国骑兵俑,平均身高在1.80米以上,体型匀称,神态机敏。精心的选择造就了一支无往而不利的秦军骑兵。 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赵国是创建中国骑兵的第一个国家。但是,这个仓促的结论忽略了秦人的一段历史。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组建骑兵时,要比秦国晚了300多年。 3000年前,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肃东部的高原,那里草场肥沃,最适宜养马,秦人就是以养马而起家。 早期秦人与游牧部落杂居,为了对抗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骑兵部队。秦襄公利用这支骑兵吞并掉西北的广大地区,把许多骑马的游牧部落纳入到秦国的管辖范围。据《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曾发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帮助晋文公重耳返回晋国,这里的畴骑,即指骑兵。但是,秦国的骑士在哪里呢? 在那个仍然覆盖着黄土的大坑下面,就肃立着一支完整的秦国骑兵部队。 这就是秦国的骑士:他们身材修长、装束简洁,独特的皮帽紧紧地勒在下颚上。专家发现,和赵国早期的骑兵相比,秦军的马鞍先进了许多,它的两头微翘,已经有了现代马鞍的雏形。但是,一个最关键的发现是:秦骑兵仍然没有马镫。 事实上,最早的骑士,都是骑裸背马,既无马鞍,也无马镫。后来,原始的马鞍开始出现,就是在马背上放一块坐垫而已。在兵马俑坑,我们发现,马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两边微微翘起的低桥鞍开始出现了,这可以说是今天马鞍的雏形。高桥鞍的出现和完善又花费了很多年,一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在形状上已经与今天的马鞍基本相同了。 对于骑兵而言,马镫甚至比马鞍更为重要。考古证实,俑坑中的战马并没有马镫,秦军的骑兵是没有马镫的。由此可以断定骑兵们在上马时,是按着马背跳上去的。由于没有马镫,骑士的两脚悬空,没有着力点,无法用小腿来控制战马,双手也就不能完全腾出来全力挥舞兵器作战。 没有马镫的秦骑兵究竟如何作战呢? 从考古挖掘看,专家们在骑兵纵队中没有找到适于马背作战的长矛和战刀,却找到了箭头、弩这样的远射兵器,秦军骑兵竟然是用弩在马背上作战,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骑兵处在发展阶段时的形象。 可以相信,在长平战场上,直扑赵军大本营的5000骑兵还无法像后来的骑兵一样,挥刀舞枪冲击敌人。他们的任务很可能是监视赵军大本营的动静,袭击赵军运送粮草的后勤部队。这种以弓弩为武器的骑兵部队,非常机动灵活,可散可集,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实现长途奔袭,对敌人进行突然地远距离攻击,常常以出奇制胜的方式完成统帅的战术意图。 秦人同时也深知骑兵作战中配合协同的重要性,在厚厚的黄土下面,这支秦国的骑兵部队井然有序。他们四骑一组,三组一列,八列共108名组成一个纵队。骑兵的行动贵在迅速,但又必须保持严整的队形,不然就会变成乌合之众。考古证实:秦骑兵已经具有非常严密的组织,这是迄今人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骑兵编队。 由于有复杂的编队,秦骑兵的整体攻击力要超过散兵作战的北方少数民族;由于深厚的养马、训马和骑兵传统,秦人的骑兵比起东方各国,同样具有很多优势。在统一战争的交响乐中,这支骑兵部队无疑是一支最有杀伤力的先锋部队。 战国时代,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骑兵部队在秦军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攻击力量。长平之战,5000秦骑兵最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为彻底包围对手发挥了关键作用。 山西省的高平县,有个村庄叫三军村。2000多年前,赵军的统帅部就设在这里。赵军被围后,立即建筑工事,等待救援。这时,司马迁写到,秦军统帅白起并不马上发起总攻,而是围而不打,只出动轻兵反复袭击、折磨被围的赵军,他准备用更加残酷的办法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 围困持续了46天,在那悲惨的日日夜夜里,在成群饥饿疲惫的赵军士兵中反复冲杀的秦军轻兵,究竟是什么部队呢? 在众多的陶土战士中,有这样一群,他们没有任何防护铠甲。在冷兵器时代枪林箭雨的战场上,这种装束的战士不是连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格斗技术,就是拥有非凡的勇气。一些军事专家认为,这些战士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谓的“轻兵”。但是,其它专家有不同的看法。 在第二个俑坑,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战车的残迹,当探测结果全部出来的时候,专家们却颇感意外。 在秦的时代,车步配合是最典型的作战方式。在庞大的战车后面,总有步兵跟随,进攻时车步总是一齐向前推进。车驰卒奔的作战方式曾经风行1000多年。 但是,这里的探测结果却完全不同,在厚厚的黄土下,埋着一支纯粹由64辆战车组成的部队,他们的后面没有步兵跟随。 这些战车车体窄小,仍旧由四匹马拉动。可以推想,由于没有步兵跟随,他们完全可以跟上骑兵的速度。战车上的士兵配备着戈、矛等刺杀兵器,正好弥补骑兵无法近身攻击的缺憾。 一些专家认为,袭击被困赵军的轻兵,应该就是这种独立战车,将赵军一分为二的2.5万名士兵很可能就有这种独立战车部队。 赵军主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到咸阳,忐忑不安的秦昭王喜出望外,他立即亲自赶赴前线,将15岁以上的男子悉数征召,组成一支大军。这支临时拼凑的秦军从战场的两翼,一直插到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赵军的后路。 赵军统帅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他把部队分为四队,拼死突围。司马迁没有提赵括是向哪个方向突围,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向赵军的大本营方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军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2.5万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合的铁门。 可以想像,在整个包围圈上,这里曾经发生过最为惨烈的战斗。这支“绝赵军后”的秦军部队,如果没能顶住赵军的拼死突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被改写。此时,除了士兵的勇敢,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 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000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至今还埋在地下,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而且这三排弩兵排成横队,其中有一排面朝后,它的这种布置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背后的袭击。 在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另外一列面墙而立。在左翼,也有一列士兵面目向外,虎视眈眈。这样布置是提防大军的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面壁的士兵正是整个军团两翼的护卫队。 它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在四面围绕之下,中间是一个庞大的军阵的主体。 这是由38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和战车相互交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它是个囤居聚的阵势,兵书上有记载,当阵形没展开的时候,坚若磐石,一旦展开,如万弧挺刃,好像一把刀,一下子挺开了。 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军阵范例,它进可以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在这样的军阵前,赵军难逃厄运。 附近有个村庄叫白起堡,传说是当年秦军统帅白起的指挥部,作为最高统帅,白起怎样指挥他那庞大的军阵呢?秦军投入到长平的总兵力在50万以上,即使在一个局部战斗中,恐怕也有成千上万的士兵。 古代兵书上说,军队是靠擂鼓和鸣金来指挥作战的,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军阵的指挥车上果然发现了指挥工具。可惜,革制的鼓早已腐烂,但这个青铜铎留了下来。2000多年前的秦军战士,就是听着它的声音从战场撤回。鸣金是收兵,而击鼓则是前进。各级军官根据旌旗的指示改变击鼓的节奏,士兵们根据节奏行动,这样,在指挥官的意志下,成千上万的士兵作为一个整体进退攻守,互相配合。 在长平战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40万赵军被秦军死死围住,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已经40多天,伤兵的惨叫和哭声弥漫四野,活着的人把伤者杀死吃掉,秦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惊恐不安。绝望像瘟疫一样蔓延。这,正是白起所期望的。 在高平的谷地,有一个围城村,当年赵国的士兵很可能被秦军围困在这一带,绝望中的赵括挑选了精锐的战士,准备做最后一搏。 合理的推测应该是,当年亡命突围的赵军,正是撞在了秦军无坚不摧的军阵前,这是一架真正的战争机器。 万弩齐发,赵军一个个倒下。统帅赵括就是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的。残余的士兵惊魂未定时,青铜戈矛组成的方阵已经像一座座山一般压了过来。绝望中赵军的战斗意志最终被秦军彻底摧毁。 20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激战早已化为司马迁笔下简约的描述。 40万受尽折磨后向秦军投降的赵军,除去240名幼小的士卒外,其余都被白起下令活埋。 在古战场的遗址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成堆的白骨。尸骨的边上还遗留着士兵们的兵器和随身携带的钱币。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 这场前无古人的大战,震惊了山东六国。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其它诸侯国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秦统一中国的脚步。 长平之战结束的那一年,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那个即将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 秦军兵器的种类 在消灭了中原六国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成了秦军主要的对手。在秦军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匈奴骑兵乘机南下,侵占了黄河以南大面积的土地。在帝国的都城咸阳,如何对付剽悍的匈奴骑兵就摆到了秦始皇面前。 当匈奴骑手高速冲锋的时候,传统的步兵很难抵挡。从历史记录来看,一种叫弩的远射兵器很可能在秦军击溃匈奴的战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最后一次出巡东方,曾经亲自在东海上射杀巨鱼。巨鱼据学者推断应当是一种鲸鱼。司马迁记载:在这场格杀中,秦始皇和他的卫队使用了一种叫连弩的兵器。连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如果能够致鲸鱼于死地的话,这种武器的杀伤力必然令人心寒!秦始皇陵墓道门上曾装有能自动发射的暗弩,暗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弩是由弓发展而来的一种远射武器,跟现在的步枪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由于增加了发射用的机栝,因而可以从容瞄准,待机而发。除了像弓一样可以使用臂力以外,还可以利用脚力或者机械力,弩的威力因此大大增加。据考证,弩有可能是楚人发明的。战国时期,楚国面积广阔,国力强盛,楚军是秦军的主要对手之一。在楚人的旧地,考古人员发现了不少战国末年楚国的弩。可秦弩在哪里呢? 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秦弩在沉睡了2000多年后,重新出现在阳光下。与楚国的弩相比,秦弩的弩弓和弩臂加大了许多,大大地提高了射程,威慑力也因而更强。瞄准用的望山也增高了,从而提高了远距离射击的准确性。有一种劲弩竟然在弩臂上重叠了一根木条,还夹有青铜饰件,显然这些装置都是为了增强弩臂的承受强度,使弩的射程更远。《史记》上说,战国时期,韩国以弩而著称,韩弩的射程超过了800米,而俑坑中出土的秦弩与之相比毫不逊色。 俑坑中的秦弩,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的木制部分已经腐烂,但完整的遗迹仍然可以复原当初的秦弩。据此复原的秦弩,有着惊人的力量。 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而秦国劲弩的射程更远,极限可能在900-1000米之间,现代步枪的射程是在1500米左右。青铜剑在战场上主要用于防身和近距离格斗,而战国至秦期间,远射兵器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是当时的主导兵器之一。 在秦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青铜制作的小机械。这些小小的青铜构件就是弩用来发射的扳机。它的设计非常精巧。令人不解的是,秦人为什么不把它做得更简单一些呢? 假设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射手完全靠手指的力量把勒得很紧的弓弦推出勾牙,这就要用很大的力气,在击发瞬间,弩肯定会抖动。今天的射击训练,击发瞬间连呼吸调整不好都可能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 弩机上的望山,在上弦时可以自动地把扳机重新调整到击发的位置。但它还有另一个不可思议的功能! 可以推想,在与匈奴骑兵厮杀的战场上秦军弩兵射击的情形。当瞄准远处的目标时,射手参照望山估算弩抬高的角度,弩箭沿抛物线轨迹就可以准确命中敌人。望山很可能是步兵武器最原始的瞄准系统。 在冷兵器时代,弩可以说是最为先进的武器。一直到了近代,随着枪炮的出现,弩才逐渐退出了战争的舞台。2000多年前,秦人就已经大量地用弩来装备正规军了。而一直到15世纪,欧洲的战场上也没有出现过弩这种武器,射程最远的大弓也只能射到200米之外。史书记载,北宋的床子弩射程可达1500米,如果属实的话,射程已经与今天的步枪相当了。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戎弩一次可以射出十支箭,嬴政射杀鲸鱼的连弩也应该是可以连发的,究竟一次能射几支已不得而知。不过毫无疑问,强弓劲弩在中国的战争史中肯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由于在坑中没有发现弓,考古人员认为,那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 战国时代,箭头的种类繁多,这些箭头上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阵阵杀气。而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这种三棱箭头呢? 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易受风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 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 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专家们搞过风洞试验,就看箭怎么飞,这样的箭头出去以后,它上下左右的气流是平等的,所以才能保证这支箭沿着预定的轨迹前进。 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特大型号的铜镞,每支重量达100克,比其它铜镞长一倍有余。迄今为止,这是古代兵器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铜镞。强弩配以精良硕大的铜镞,无与伦比的杀伤力足以令人心寒。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很可能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秦人在铜镞制造方面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 公元前214年,秦军发动了针对匈奴骑兵的全面战争。仅仅一年的时间,30万匈奴骑兵就被彻底击溃,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新回归秦国。 秦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弩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设想,在匈奴骑兵还没冲到眼前时,强劲的秦弩就密集准确地击中战马和骑手。持弩的秦骑兵射击的准确程度是匈奴人的弓无法相比的,匈奴人的皮甲也抵挡不住弩箭强大的穿透力。 对马背上的匈奴骑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中国兵书经典《武经七书讲义》中说:弩是对付古代游牧部落袭击最为有效的武器。青铜弩机的设计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对于匈奴人而言,这种机械装置太复杂了,他们很难装配或者仿制。 从兵马俑遗址中发现了秦国其它种类繁多的兵器,戈、戟、矛、铍等兵器与秦弩、秦剑组成了一个完美的青铜武器库。然而据专家考证,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六个强国,也同样以青铜兵器为主。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六国之后,担心六国的残余势力重新发动反秦战争,把天下的兵器都收集到都城咸阳,铸成十二个金人(即铜人),可见战国时期青铜兵器的应用之广泛。如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兵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 以楚国为例,从兵器质料上可分为铁、铜、木、竹、皮等制品。铁兵器主要有剑、戈、矛、匕首、镞等;铜兵器主要有剑、戈、戟、矛、匕首、镞、弩机等;木兵器有盾、甲、弓等;竹兵器有弓、箭杆等;皮兵器有甲、胄等。 在楚国故都纪南城四周三四十公里范围之内,分布着数以千计的楚墓,1975年开始先后抢救性地发掘了其中的554座,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兵器的数量最引人注目,有各种兵器达571件,计青铜剑172把、铜戈150件、铜戟7件、青铜矛15件、竹弓25张、木盾17件,另有数量众多的箭簇。 楚国青铜剑的制造久负盛名,在楚国灭掉越国之后,越国的名剑与干将、莫邪等铸剑名师尽收于楚,使楚国的铸剑工艺精美,居于六国前列。 然而,考古学家发现秦国青铜兵器与六国的兵器相比更为齐整划一,同类的兵器大小、形状几乎完全一样。那么100余万南征北战的秦军将士手中所持的兵器究竟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秦与秦军的诞生 回望秦军统一中国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里,什么时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史记·秦本纪》中给了我们一种解答,司马迁使用了神话式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秦人的起源: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赐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一个叫做女修的姑娘在纺织时,一只黑燕子从天上经过,落下了一只鸟蛋,女修拾起来,吃了下去,因此而怀孕,生子大业,即为嬴姓的始祖。这个传说让人想起了那个有名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大概人们都愿意将自己的祖先附以上天的旨意。 秦人在夏、商时,曾先后臣服于夏、商统治者。到了商朝末年,商纣王昏庸无道,杀掉许多忠心的大臣,又不断发动对东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使得民不聊生。在商朝控制之下的周边地区也纷纷反叛。周武王趁机发动灭商战争,一举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史称西周。 西周建立不久,周武王就死了,周成王继位。成王年幼,国政交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执掌。这引起武王的另两个弟弟管叔、蔡叔的不满,他们联合东方以商纣王子武庚为首的商朝遗民发动了叛乱,包括“嬴”姓氏族在内的一大批氏族部落都参加了这次叛乱。 周公亲自率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了叛军。平叛后,为惩罚参与叛乱的人们,周公将他们赶离故土,逐到遥远而荒僻的地方。秦人就是在这时从黄河中下游被赶往西北荒凉的黄土高原的。 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秦人主要活动在被称为“西垂”的地方,这是相对中原王朝而言的地理概念,从今陕西一直到甘肃天水一带。 秦人善于养马和驾御,传说那位曾见过西王母的周穆王到西方巡游,驾车的就是秦人“造父”,他能日行千里,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 在周孝王时,秦人沦为为周王养马的奴隶。也许是出于拉拢秦人的目的,周王把秦地(今甘肃天水附近),分封给秦人首领“非子”(另一说分封给其异母弟),让他们作为一个附庸,接续嬴姓血统,称作“嬴秦”。“秦”这一称呼由此而来。 在西周的大多数时候,秦人默默无闻地游牧于西北高原上,不为人所知晓,仿佛已被世人遗忘。要不是公元前771年发生的那次震惊华夏的事件,秦人也许会永久地沉默下去了。 公元前771年,一直强大的周王朝被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犬戎,攻陷了都城镐京,周幽王也为犬戎所杀。周王朝被迫迁都。 在周天子向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秦人出兵护送。秦人的首领秦襄公率领秦兵一路护驾,把周平王平安地护送到东都洛邑。 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领为诸侯,并把周人早年的聚居地“丰”(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沣河以西)、“岐”(岐山,今陕西岐山)封给秦,秦人就这样拥有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刚刚立国的秦人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处境。当时,周天子封赐秦人的土地都是在游牧部落的控制之下,要立国首先面对的是强悍的游牧部落。而西北高原一直是游牧部落的天下,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极其凶猛,他们经常对秦人进行攻击和屠杀。史书记载,秦人几代先王都战死在疆场,刚刚诞生的秦军血流成河。然而,这支顽强的军队开始在逆境中成长。经过200多年的浴血奋战,秦军彻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 在西部站稳了脚跟之后,秦人的眼光转向了东方。这时,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已经完全丧失,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之后,弱小的国家一个个都消失了,出现在秦人眼前的是六个强大的对手。秦人发现:对手的实力远远超过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向东扩张的梦想一时很难实现。 魏国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史书记载:魏国军队身穿重装铠甲,以强悍而闻名。魏文侯是战国初期的英明君主,他任用善于用兵的吴起为将,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年),魏军攻取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次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合阳(今合阳东南),尽占秦国的河西之地(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 尤其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魏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军队,大破十倍于己的秦军。秦国东进的梦想破灭了,秦人开始气馁起来,不得不停下迈得过快的脚步。东进的失利使秦人忿恨不已,他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使秦国强大起来的方式。 使秦国历史发生转折的是在公元前356年,那一年,一个叫商鞅的人开始在秦国推行改革。 为使秦国强盛起来,可以与东方六个强国相抗衡,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商鞅主要通过几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秦国的富强。编制户籍,每五家为“伍”,每十家为“什”;实行连坐法,告奸者赏,不告奸者腰斩,匿奸与降敌同罪;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级爵位制,依军功大小受爵,凡斩敌首一个,则赐爵一级;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免除赋役;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实行县制,把全国划分为41个县;统一度量衡等。保存至今的“商鞅方升”就是当时改革的见证。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农战”与“法治”两个方面,这些改革措施使秦国一步步走向了强盛。商鞅变法之后,秦军开始迅猛地向东推进。 秦始皇生父杂谈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秦本纪》说;“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可是,《史记-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舞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 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足月后生下嬴政,子楚遂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此说为班固所接受,于是《汉书》径称嬴政为吕政。 明代王世贞《读书后记》怀疑《吕不韦列传》这段记载的真实性,提出两条理由:一是吕不韦为使自己长保富贵,故意编造自己是秦始皇的父亲的故事;二是吕不韦的门客骂秦始皇是私生子以泄愤,而编造此说。郭沫若《十批判书》也怀疑吕不韦为秦王政生父之事,指出三个疑点:第一,仅见《史记》而为《国策》所不载,没有其他的旁证;第二,和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如同一个刻板印出的文章,情节大类小说;第三,《吕不韦列传》又有“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之说,显然与上述故事自相矛盾。 郭志坤《秦始皇大传》对郭沫若的三点质疑,作了针锋相对的批评。他以为,第一,《史记》的记载有不少为《战国策》所不载,没有旁证,照样保持《史记》的真实性;第二,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出于《战国策·楚策》。《史记》所载的故事与此相类似,并不能否定《史记》记载的真实性,只能说明这种斗争手段,在当时是被不少政治上的风云人物所运用的;第三,并没有自相矛盾。司马迁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献于子楚,此“姬”即为“赵豪家女”,完全说得通。 郭志坤进一步引证班固称秦始皇为“吕政”之说。裴驷《史记集解》:“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出襄而生始皇,故云吕政。”郭志坤还指出:“说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不影响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形象。”并举例说孔子、耶稣都是私生子,但并不因此损害他们的形象。 即便如此,秦始皇的生父问题,恐怕还会争论下去。 中国历史上的秦军(上) (1) 王者之师 4000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家夏 诞生了。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又以武力征服了天下。由于王位 只能传给一个儿子,其他的儿子们就要得到封地。这样一代代分封下去,周天子脚下就出现 了几十个国中之国。从此,这些属国之间就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战争。 直到公元前230年,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在10年的时间里,他们吞并 了所有的国家,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就是这支军队,最终结束了500多年的战乱,在中国第 一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 这是一支创造了历史的军队。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它真实的形象 一直模糊不清。秦军强大的根源在哪儿?它靠什么建立了空前的丰功伟业? 回望秦军统一中国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 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儿,什么时 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公元前771年,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攻陷了都城镐京,周王朝被迫迁都。在周天子向 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秦人出兵护送。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领为诸侯。 秦人就这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刚刚立国的秦人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处境。当时,西北高原是游牧部落的天下,这 些马背上的民族极其凶猛,他们经常对秦人进行攻击和屠杀。史书记载,秦人几代先王都战 死在疆场,刚刚诞生的秦军血流成河。然而,这支顽强的军队开始在逆境中成长。经过200 多年的浴血奋战,秦军彻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 在西部站稳了脚跟之后,秦人的眼光转向了东方。此时,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已经完全丧 失,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之后,弱小的国家 一个个都消失了,出现在秦人眼前的是六个强大的对手。秦人发现:对手的实力远远超过了 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向东扩张的梦想一时很难实现。 转折发生在公元前356年,那一年,一个叫商鞅的人开始在秦国推行改革。商鞅变法之 后,秦军开始迅猛地向东推进。 魏国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史书记载:魏国军队身穿重装铠甲,以强悍而闻名。然 而,强悍的魏军成了秦军的第一个牺牲品。公元前293年,秦军斩首魏军24万,魏国从此衰 落。 楚一直是南方的大国,实力雄厚,楚人制造的青铜剑直到今天都赫赫有名。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经营了几百年的都城郢,楚国一蹶不振。 赵国位于北方。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赵人民风剽悍,十分善战。但是, 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消灭了整整45万赵军精锐。赵国元气大伤。 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 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 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 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 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从崛起于西北高原到一统中国,这支伟大的军队经历了550多年的奋战。 在今天陕西省的咸阳市附近,这个平台曾经是秦帝国的心脏:咸阳宫。就在这个地方, 秦王嬴政发号施令、指挥秦军一统天下。2000多年过去了,咸阳宫变成了黄土堆,帝国的军 队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在秦帝国之后100年,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诞生了。他的经典巨著《史记》记录了几百 年间秦军发动的一次次战争,但对于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细节,司马迁却很少提到。一场 涉及几十万军队、持续几个月的战争,往往只是简略的几十个字、甚至几个字而已。秦军使 用什么武器、如何装备、用什么方法攻击对手,司马迁似乎并不关注。 长平之战是《史记》中惟一一场记载比较详细的战役。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自己最强 大的对手赵军在长平决战,战争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 司马迁写到,当双方僵持,久攻不下的时候,秦军出动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奇兵”, 将赵军一分为二。这支出奇制胜的部队到底是如何作战的,司马迁却没有更多的说明。 在赵军被分隔的同时,秦军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切断了赵军的粮道。秦国的骑 兵部队又是什么样的呢? 秦军合围之后,立即派出一支轻兵部队冲击赵军。这支令人费解的“轻兵”,应该有超 乎寻常的攻击力,这个“轻”字又做何解释呢? 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一带就是当年秦赵交战的地方。岁月流逝,古战场上建起了村庄。 县博物馆的馆长定期来村里收集文物,因为村民经常能够捡到箭头之类的古兵器。这些箭头 曾经深埋地下,上面似乎还散发着血腥。秦赵长平大战是秦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最为关键一 场战役,它的结局对秦帝国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场战役去了解秦军,应该是 一个很好的思路。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就在这个山谷,秦军曾经投入了60万左右的兵力。长平离秦国的都 城咸阳将近500公里。2000多年前,60万的一支秦国军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 !这是一个令今天的军事专家们迷惑不解的地方,以当时的条件,秦军的后勤供应几乎是一 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48年的冬天,淮海战役爆发,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宽阔的战场 上,紧随在解放军身后的是一支支由农民组成的运输队,他们用自家的小车、耕牛连续不断 地向前线输送粮食和弹药。在整个战役中,解放军投入了60万的兵力,这个数量与长平之战 中的秦军大致相当。但是,在60万解放军身后,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的有整整543万农民。 平均9个农民供应一个战士!2000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500万而已,60万秦军的后 勤保障是怎样实现的呢? 在一个铁制农具和牛耕刚刚开始使用的时代,秦国用什么供养这支5、60万人的军队进 行经年累月的战争?对于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来说,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消耗是惊人的。秦国 的国力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消耗? 所有这些问题,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提供答案。相反,司马迁却记录了秦军极其 黑暗的一面。长平之战,赵军战败投降。投降后的赵国士兵除了240名年龄较小的被释放之 外,40万俘虏全部被活埋,整个战役赵军45万人死在长平。 在山西高平的这个山谷,考古人员的发现证实了这个惨烈的结局。在方圆10公里左右的 地方,到处都是掩埋尸骨的大坑。仅仅在一个坑里边,他们就发现了100多具赵国士兵的尸 体。 在司马迁的笔下,秦军是残暴的化身。在另一部历史文献《战国策》中,当时一个谋士 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挂着人头,追杀逃跑的对手。史书中的 秦军离野蛮只有一步之遥。难道是残暴和野蛮造就了这些强悍的士兵吗? 秦军,这支曾经最强大的军队,包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千百年来,它只是在人们 的想象中存在。直到有一天,几个陕西农民的意外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 1974年,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扬村。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够拯救他们枯萎 的庄稼。几个村民将打井的地点选在一片石榴树林里的。三月份的一个黄昏,井水并没有看 到,从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却挖出了一个真人一样的陶土人头。发现陶俑的消息很快就传开 了,考古工作者取代了当地的农民,就在这个打井的地方,专业的发掘开始了。 小小的井口被挖成了巨大的土坑,但是,真人一般的陶俑仍旧不断地在土层中出现。在 现场的考古学家袁仲一和同事们断定,这是一个古代的陪葬坑,但谁也没有料到,他们几十 天的挖掘,只是冰山一角。 最终的探测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空前巨大的陪葬坑。它的面积完全超过了人们的想象。19 74年,由几个打井的农民开始,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就此拉开了序幕。 陪葬坑中这些武士模样的雕塑当初都是站立的姿势。很明显,它们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破 坏。1974年,展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的,是一具具倒塌的身体。残破的头颅,断裂的手臂,在 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到处都是,在整个考古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数量如此之多的陶俑。 残破的兵马俑开始接受精心的修补,它们当初的面貌开始恢复。一个、两个、三个、一 个个陶俑重新站了起来。他们的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样,清一色都是战士的装束,身着铠甲和 战袍,象军队一般,排列得整整齐齐,肃立在一道道隔墙之间。 陪葬坑中还挺立着几百匹战马,它们昂首嘶鸣的状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雷霆万钧的战场。 在战马的边上,古代战车的痕迹清晰可辨,木制的战车完全朽烂了,车体的轮廓却保留了下 来。 几十辆战车,几百匹战马、几千名战士,在二十世纪70年代,排列在考古专家面前的俨 然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 关于这个俑坑的存在,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也没有任何传说透露过一丝线索。他们是 谁的军队,这个陪葬坑的主人又是谁呢?关中平原是秦汉至唐代的帝王谷,在俑坑西边的地 平线上,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土堆,那是秦帝国的创建者秦始皇的陵墓。 这样壮观的陪葬坑似乎也只能是气度非凡的始皇帝的作品。对于考古学家而言,推断最 终是否成立还需要更为直接的证据。挖掘在进行,考古人员从泥土中又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兵 器。仔细清理以后,兵器表面上显露出一些文字。 在这只矛上刻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非常相似,念作“寺工”。史书记载,寺工正是秦 始皇设立的、主管兵器生产的国家机构。在这只戈上,专家们找到了更加确凿的证据,戈上 右边的文字是:“五年相邦吕不韦造”。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丞相,他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秦 国的兵器生产。 兵器上面的这些纪年标志着它们准确的生产日期。毫无疑问,这些兵器都是在秦始皇时 期铸造,在秦始皇死后作为陪葬品被埋入地下。站在袁仲一和他的同事面前的,竟然是那支 被历史的迷雾笼罩、消失了2000多年的无敌军队。突然间,司马迁笔下模糊的秦军形象,一 下子就变得具体、清晰起来,兵马俑给人们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1975年,整个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秦始皇兵马俑身上。许多媒体都把发现兵马俑的消息 登在头版。各国元首和政要纷纷来到陕西,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古代中国军队的面目。无一 例外,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越过太平洋,秦俑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国家地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中国 第一个皇帝的军队:不可思议的大发现。但是,对于秦军的认识,美国人的注意力又一次集 中在残暴和野蛮上面。 真相需要真正的学者用科学的态度一点一点去揭示。兵马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袁仲一的 生活。发现的惊喜和激动很快就过去了。研究工作一开始,袁仲一就意识到这些活生生的雕 塑带来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谜团。 这些战士不但一人一个模样,他们的装束也明显不同。有的士兵戴着小帽,有的士兵却 仅仅梳着发髻,这种差异意味着什么呢?这些戴着板状帽子的似乎是军官,可他们究竟属于 哪个级别?难道两千年前的秦军就已经有了严格的军衔制度? 观察整个俑坑,6000名将士井然有序。他们的排列方法是随意而为还是有什么含义?这 些陶土战士能否揭示古代中国谜一样的阵法和战法?一连串的问题都没有答案。 继第一个俑坑之后,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陪葬坑,它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黄 土。研究人员制作了由上千张照片拼凑而成的俯视图,通过电脑模拟,可以看到地下的壮观 景象。 坑的东北角是弩兵。弩是古代战场上最为精准的武器。长平之战,赵军统帅就是被秦弩 兵所杀。秦弩兵的威力能从这儿得到揭示吗? 坑的南边是一支独立的战车部队,这是一个从不为人所知的兵种,长平战场上秦军神秘 的轻兵会不会就是这些车兵呢? 紧着车兵的是骑兵,他们四骑一组,井然有序。这就是司马迁笔下,劫断赵军粮道的秦 骑兵吗? 这些战士的动作表明,他们曾紧握着各自的兵器。由于年代久远,兵器的木制部分经腐 烂,金属部分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兵马俑坑总共出土了4万多件 根据常识,铁兵器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青铜兵器。装备着落后的青铜兵器的秦军怎么可 能战无不胜呢? 在人类历史上,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并不罕见。秦军,这支曾经创造了历史的军队, 难道真的是装备落后,仅仅靠残暴和野蛮统一了中国吗?真相将随着兵马俑的发现得到一步 一步的揭示。 血色青铜 两千多年前,秦人的军队将中华文明推进到一个史无前例的转折点上。然而,在史学家 司马迁的笔下,这支军队秦军摧城拔地、杀人如麻。秦军,这支令人生畏的军队,果真是依 靠残暴和野蛮统一了中国吗? 1974年,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现了大量的兵器,对这些兵器的研究让人们逐渐看到了 秦军鲜为人知的一面,司马迁未曾记录的那一面。 在河南省的西平县,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炼铁的遗迹。两千多年前,这一带是韩 国的冶铁中心,铁器的生产在当时已经有一定规模。 在河北易县出土的这把燕国铁剑,锋刃部分已经达到了今天高炭钢的硬度!春秋战国的 几百年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令人费解的是,处于同一时期的秦人,似乎没有跟上时代。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四万件兵 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 准备消灭燕国的时候,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的地图来到秦国。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 谋,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皇是荆轲真正的目的。 史记上这样描述: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 竟然不出。 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 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因为青铜材料容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 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 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对于司马迁的 这个解释,历史学家一直很困惑。 1974年,在兵马俑坑的黄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吃惊的 是,这把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秦人能够制造如此之长的青铜剑! 可以推测,当年秦始皇佩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刺客紧逼的奔跑当中, 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司马迁记载:在一个宫廷医生的提醒下,秦始皇握主 晃动不已的剑鞘,最终才拔出了配剑。 专家很迷惑: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1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 逼近对手。古罗马军团在血战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以相同的力量,刺比砍更致命,刺死砍伤。 比对手的剑长出大约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 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 剑硬,但容易折断。 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但秦剑更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它的外形。袁仲一教授仔细地研究了秦剑奇特的形状变化。 这种设计使秦剑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又不会过于沉重。 或许,秦剑加长暗示着秦军对格斗技巧的认识有了某种重大的突破。 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 能也因此大大增加。司马迁记载:秦始皇只一击就使刺客荆轲倒地不起,燕国也随后灭亡。 两千多年前,在消灭了中原六国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就成了秦军主要的对手。 在秦军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匈奴骑兵乘机南下,侵占了黄河以南大面积的土地。在帝国地 都城咸阳,如何对付剽悍的匈奴骑兵就摆到了秦始皇面前。 当匈奴骑手高速冲锋的时候,传统的步兵很难抵挡。从历史记录来看,一种叫弩的远射 兵器很可能在秦军击溃匈奴的战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兵马俑坑,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的木制部分已经朽烂,但完整的遗迹仍然可以复原 当初的秦弩。据此复原的秦弩,有着惊人的力量。 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 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 在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青铜制作的小机械。这些小小的青铜构件就 是弩用来发射的扳机。它的设计得非常精巧。令人不解的是,秦人为什么不把它做得更简单 一些呢? 假设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射手完全靠手指的力量把勒得 很紧的弓弦推出勾牙,就要用很大的力气,在击发瞬间,弩肯定会抖动。今天的射击训练, 击发瞬间连呼吸调整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 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 弩机上的望山,在上弦时可以自动地把扳机重新调整到击发的位置。但它还有另一个不 可思议的功能! 可以推想,在与匈奴骑兵厮杀的战场上,秦军弩兵射击的情形。当瞄准远处的目标时, 射手参照望山估算弩抬高的角度,弩箭沿抛物线轨迹就可以准确命中敌人。望山,很可能是 步兵武器最原始的瞄准系统。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由于在坑中没有发现弓,考古人员认为,这 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 战国时代,箭头的种类繁多,这些箭头上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阵阵杀气。而在兵马俑 坑中发现的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这种三棱箭头呢? 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 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地 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 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 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 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 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很可能是技术含量最高的 武器,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 公元前214年,秦军发动了针对匈奴骑兵的全面战争。仅仅一年的时间,30万匈奴骑兵 就被彻底击溃,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新回归秦国。 秦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弩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设想,在匈奴骑兵还没冲到眼前时,强 劲的秦弩就密集准确地击中战马和骑手。持弩的秦骑兵射击的准确程度是匈奴人的弓无法相 比的,匈奴人的皮甲也抵挡不住弩箭强大的穿透力。 对马背上的匈奴骑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中国兵书经典《武经讲义》中说:弩是 对付古代游牧部落袭击最为有效的武器。青铜弩机的设计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对于匈奴人而 言,这种机械装置太复杂了,他们很难装配或仿制。 当专家们对秦军兵器的研究逐步深入时,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铍是一种起源于短剑的长柄兵器,它的形式曾经五花八门。但是,在俑坑中发现的铍, 尽管生产日期相隔十几年,造型和尺寸却完全一致。 这两件戈也不是同年生产的,但它们也是一模一样。 湖北鄂洲是楚国的旧地,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把秦剑。细长的秦剑和当年楚国的青 铜剑完全不同。但是,它的造型跟陕西兵马俑坑中的秦剑却完全相同。 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三棱箭头有4万多支,但它们都制作得极其规整,箭头底边宽度的 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 北京理工大学的冶金专家对秦军箭头做了金相分析,结果发现它们的金属配比基本相同, 数以万计的箭头竟然是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铸造出来的。这就是说,不论是在北方草原,还 是在南方丛林的各个战场,秦军射向对手的所有箭头,都具有同样的作战质量。难道,地处 秦国各地的兵器作坊都在有意识地,甚至是强制性地按照某个固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兵器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秦人就远远地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标准化生产使不同的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组装在一起, 也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在两千年前农业文明刚刚开始成熟的时代,假如秦人真的有过 标准化的兵器生产,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秦军使用的弩机,由于制作的十分标准,它的部件应该是可以互换的。在战场上,秦军 士兵可以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使用。秦军的其他兵器虽然也可以互换, 但对于大多数古代兵器来说,互换性要求的精确度并不很高。专家推测:秦人的标准化应该 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兵马俑坑中发现的各种兵器,在战场上应该有优异的表现。很可能是秦军从几百年的战 争实践中优选出来的。专家推测,秦人很可能将优选兵器的技术标准固定,国家再通过法令 将这些技术标准发放到所有的兵工厂。 尽管按今天的工业标准看,这些兵器的标准化仍旧是比较粗糙和初步的,但是,在两千 多年前,秦人执著于统一标准,肯定是为了保证所有秦军战士使用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兵器。 秦军的兵器制作得相当精致。在青铜剑上有三条90多厘米长的棱线,将细长的剑身分成 八个面,手工要完成这样的表面加工有很大的难度。 戈的圆弧部分加工得十分规整,箭头上三个流线型的表面也完全对称。 让专家迷惑的是,某些天才的工匠制造出几件这样的兵器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兵 马俑坑中几万件兵器几乎都是同样的质量。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军的数量超过了100万。不仅如此,这支军队高度专业化,装备 极其复杂的武器系统。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的欧洲,亚历山大的军队是5万人左右,最为强盛 时的罗马军团也不过几十万人。 为一支100万的军队提供兵器,是一个可怕的任务,在十年统一战争的岁月里,秦国的 兵器作坊肯定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地方,他们必须开足马力,日以继夜。问题在于,怎样才能 既保证标准,又大批量生产呢? 仔细观察这只戈的圆弧处,打磨的痕迹还清晰可见,手工打磨,会有交错的磨痕,那是 锉刀往返摩擦造成的。奇怪的是,这些磨痕没有交错的痕迹。专家推测,秦军青铜兵器的表 面加工很可能是用砂轮实现的。两千多年前是否有砂轮还有待考古证据,即便是用砂轮,靠 手的感觉来完成这些弧形表面的加工,要让成千上万件兵器达到同一个标准也是不可能的。 在兵马俑坑中的兵器上面,刻着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和今天的汉字很相像。研究人员发 现,它们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人是“相邦吕不韦”。 吕氏春秋是秦国最重要的一本历史文献,它的编撰者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当时秦国的 丞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总理。吕氏春秋上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 的名字刻在上面。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是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机密。吕不韦作 为内阁总理,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监制这只 戈的厂长叫“蕺”。 在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 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 专家由此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 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我们已经无法知道管理的 细节,但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常严酷的,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透过这些冰冷的青铜铭文,我们或许还能看到那个遥远年代中一些普通人的命运。 这个叫Zhe的人做了好多年兵工厂的厂长,ZHe每天都要检查兵器生产,他得向丞相吕不 韦负责。如果兵器质量有问题,按照秦国的法律,厂长首先遭受处罚。为了自己和一家老小, 他必须尽职尽责。 处在这个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最底层的,是数量庞大的工匠。专家在铭文中一共发现了 16个工匠的名字。 在秦国的手工工场,工人一般都是终身制。无论如何,这个叫DIaO的工匠一生都得在工 场度过了。16年的劳作,“?”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的坎坷。就是这些像“?”一样的普通 人,制造出了留到今天的这些精良兵器,从一丝不苟的加工痕迹上,我们至今还能感受到他 们粗糙的双手和专注的目光。 秦国众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大批量地制作高质量的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 理制度是根本保证。当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然被荒蛮和蒙昧包围的时候,而秦人就以他们独 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最初的那个问题了:在秦的时代,人们还不能象处理青铜一样熟 练地用铁,铁的冶炼和铸造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仍旧 是青铜铸就的。 2000多年前,秦人将青铜的性能发展到了极致,在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中,这些青铜兵 器曾经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然而,秦军战士怎样使用青铜兵器,强大的秦军究竟是如何作战 的呢?这支从远古走来的军团,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 中国历史上的秦军(中) 您现在的位置:秦始皇网>>秦史文献>>文章正文 中国历史上的秦军(中) 阅读次数:16时间:2007-10-2921:16:02 死生之地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反而将土地送给了 赵国。战火在秦赵两国之间就此被点燃。 在赵国一个叫长平的地方,两国集结了100多万人的军队,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是古 代战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将决定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长平在今天山西省的高平县,战争就发生在这个山谷。即将投入战斗的秦军,一直是古 代史学家几笔带过的模糊形象。而今天,军事专家已经可以根据秦兵马俑去推测那支令人生 畏的军队如何作战了。 长平之战,秦军主力在面对象波涛一样翻滚而来的赵军时,怎样发起攻击?他们的战斗 队形是什么样的?这些一动不动的陶土战士,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在兵马俑主力部队的最前边,站着三排战士,可以设想,在长平谷地的秦军军阵中,他 们最先与赵军接战。考古发现,他们曾经装备的武器一律是远射用的弩。这些弩兵分为三排, 直面成千上万汹涌而来的赵军。 弓弩的射击有一条规律,因为临敌不过三发,敌人往前冲了,这一支箭装上去以后射出 去,你再装一次,敌人还往前冲,三次箭射出去以后,敌人就冲到面前来了。时空关系就是 这样,所以古代射击的时候一定要轮番射击。 这是人们第一次亲眼看到秦军弩兵的作战队形。专家认为,他们站成三排是有道理的。 可以推测,当第一排射击的时候,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 密集的杀伤力最为致命。 在兵马俑博物馆,这是第二个被发现的俑坑,它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黄土。但是,电 脑技术可以帮助考古人员模拟地下的壮观景象。 黄土下站立着一支独立的弩兵部队。前排的士兵正在射击,后排的蹲着准备,一起一伏, 配合默契。这显然是秦弩兵作战的一个瞬间。在秦军之后将近2000年,欧洲人还用类似的方 法组织火枪手,秦军很有可能开创了这种经典的连续射击方式。 在长平谷地,赵军首先遭遇的就是秦弩兵。万弩齐发,赵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 代价。然而,这只是秦军的第一道攻击波。 从1974年发现兵马俑以来,考古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在这只矛头附近,考古人员发现 了一条6.3米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完整的长矛接近7米。这种长度的刺杀兵器,端平都 十分吃力,秦军是怎样用来作战的呢? 如果用来单兵作战,7米的长矛根本无法自由格斗。但是,在古代希腊,亚历山大的军 队就以7米2的长矛而闻名,由长矛组成的方阵曾经使他们战无不胜。专家推测,秦步兵中应 当有类似的长矛方阵,长矛的威力在于集体的力量。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 阵不变。可以想象: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严 格的训练。 从武器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 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在兵马俑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另外两种长柄刺杀兵器。 戟的长度在2米80左右,它实际上是在戈的前边加装了矛头,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 与长矛手不同,持戟的士兵可以做单兵格斗,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自由搏击的技巧和发挥个 人才华是最关键的。 考古人员发现的第三种长柄兵器叫铍。它很像插在长杆上的短剑,长度界于戟和长矛之 间,在3米5左右,持铍的士兵很可能也是靠某种队形去冲击对手。 从不同的杀伤距离来看,长矛、铍和戟长短之间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 但是,这些兵器之间究竟如何配合使用,今天已经很难了解。兵马俑坑曾被人盗毁,士 兵手中的兵器大都遗失了,仅存的一些也散落在黄土中,原始的位置已经很难判断。 在兵马俑坑,军事专家还是发现了一种配合作战的范例。在轻装的弩兵中,这个身穿铠 甲的士兵十分特殊,他手中是长矛一类的刺杀兵器。在射击部队中编制这样的长矛手,是为 了保护射击手免遭冲到跟前的敌人伤害。从这些细节来看,秦步兵在专业化和协同作战方面, 很可能已经相当成熟。 根据兵马俑的布局来推测:两千多年前的长平战场,赵军首先面对的是秦弩兵,紧接着 就是秦步兵的冲击。他们是秦军真正的主力部队。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两军初次交锋,赵军损失惨重。深知秦军厉害的赵军统帅廉 颇,立即改变策略,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秦军久攻不下,又远离国土, 战局反而开始对秦军不利。 《史记》中写到: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以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赵括到达前线 后,立即改变部署,向秦军主动进攻。而秦王也秘密换上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白起为 秦军总指挥。 当赵军大举进攻的时候,白起认为战胜对手的机会已经来临。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 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秦军主力开始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的部 队依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 赵括果然中计,率领赵军主力离开大本营,进入了秦军的口袋阵。 在夜幕的掩盖下,两支背负使命的秦军悄悄地离开了营垒。一支25000人去断赵括的后 路。另外一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两支部队要么全军覆没, 要么彻底改变相持局面。 今天,这条将整个长平谷地一分为二的河流仍在流淌,当年包抄赵军的秦军,就穿过了 这条河流。 然而,军事专家对这两支秦军部队一直迷惑不解。25000名奇兵属于哪一个兵种?5000 名秦国骑兵究竟如何作战,这一切都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2000多年后,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人员发现了秦军的战马。专家测量了100多匹陶 土战马的身高,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133厘米。史书上说:秦军选择战马 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厘米。看来,秦人对战 马的选择十分严格。 书上也有所记载,说秦马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说:“探前蹶后”。前蹄子往前一拔就 是探前,后蹄子往后一蹬,就是蹶后,“探前蹶后,蹄间二寻者不可胜数也”就是前蹄子和 后蹄子之间,一纵一丈六,一纵一丈六,这样的马多得很,数都数不清。 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赵国是创建中国骑兵的第一个国家。但是,这个仓促地结论 忽略了秦人的一段历史。 三千年前,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肃东部的高原,那儿草场肥沃,最适宜养马,秦人 就是以养马而起家。 早期秦人与游牧部落杂居,为了对抗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这很可 能是中国最早的骑兵部队。但是,秦国的骑士在哪里呢? 在这个仍然覆盖着黄土的大坑下面,就肃立着一支完整的秦国骑兵部队。 这就是秦国的骑士:他们身材修长、装束简洁,独特的皮帽紧紧地勒在下颚上。专家发 现,和赵国早期的骑兵相比,秦军的马鞍先进了许多,它的两头微翘,已经有了现代马鞍的 雏形。但是,一个最关键的发现是:秦骑兵仍然没有马镫。 在没有马镫的战马上,骑士无依无凭,要全力保持平衡。马镫使骑士可以腾出双手,用 来攻击敌人。但没有马镫的秦骑兵究竟如何作战呢? 从考古挖掘看,专家们在骑兵纵队中没有找到适于马背作战的长矛和战刀,却找到了箭 头、弩这样的远射兵器,秦军骑兵竟然是用弩在马背上作战,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展现在人 们面前的,正是骑兵处在发展阶段时的形象。 可以相信,在长平战场上,直扑赵军大本营的五千骑兵还无法像后来的骑兵一样,挥刀 舞枪冲击敌人。他们的任务很可能是监视赵军大本营的动静,袭击赵军运送粮草的后勤部队。 然而,秦人深知作战中配合协同的重要性,在厚厚的黄土下面,这支秦国的骑兵部队井 然有序。他们四骑一组,三组一列,八列共108名组成一个纵队。考古证实:秦骑兵已经具 有非常严密的组织,这是迄今人们所知道,中国最早的骑兵编队。 战国时代,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骑兵部队在秦军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 的攻击力量。长平之战,5000秦骑兵最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为彻底包围对手发挥了关键作 用。 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个村庄叫三军村。两千多年前,赵军的统帅部就设在这里。赵军被 围后,立即建筑工事,等待救援。这时,司马迁写到,秦军统帅白起并不马上发起总攻,他 准备用更加残酷的办法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白起围而不打,只出动轻兵反复袭击、折磨被 围的赵军。 围困持续了46天,在那悲惨的日日夜夜里,在成群饥饿疲惫的赵军士兵中反复冲杀的秦 军轻兵,究竟是什么部队呢? 在众多的陶土战士中,有这样一群,他们手执戈矛,没有任何防护铠甲,是典型的轻装。 在冷兵器时代枪林箭雨的战场上,这种装束的战士不是炼就了一身高超的格斗技术,就是拥 有非凡的勇气。一些军事专家认为,这些战士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谓的“轻兵”。但是,其 它专家有不同的看法。 在第二个俑坑,骑兵部队的边上,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战车的残迹,但是,当探测结果 全部出来的时候,专家们却颇感意外。 在秦的时代,车步配合是最典型的作战方式。在庞大的战车后面,总有步兵跟随,进攻 时车步总是一齐向前推进。车弛卒奔的作战方式曾经风行一千多年。 但是,这儿的探测结果却完全不同,在厚厚的黄土下,埋着一支纯粹由64辆战车组成的 部队。 这些战车车体窄小,仍旧由四匹马拉动。可以推想,由于没有步兵跟随,他们完全可以 跟上骑兵的速度。战车上的士兵配备着戈、矛等刺杀兵器,正好弥补骑兵无法近身攻击的缺 憾。 一些专家认为,袭击被困赵军的轻兵,应该就是这种独立战车,将赵军一分为二的2500 0名奇兵很可能就有这种独立战车部队。 赵军主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到咸阳,忐忑不安的秦昭王喜出望外,他立即亲自赶赴前 线,将15岁以上的男子悉数征召,组成一支大军。这支临时拼凑的秦军从战场的两翼,一直 插到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全部赵军的后路。 赵军统帅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他把部队分为四队,拼死突围。司马迁 没有提赵括是向哪个方向突围,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向赵军的大本营方向,如果真是这 样的话,赵军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两万五千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 合的铁门。 可以想象,在整个包围圈上,这里曾经发生过最为惨烈的战斗。这“绝赵军后”的秦军 部队,如果没能顶住赵军的拼死突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改写。此时,除了士兵的勇敢, 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 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000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 前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至今还埋在地 下,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 军阵的最后边有三列横队,其中有一列是面朝后的,为什么要这样布置呢,它防止敌人 从背后袭击。 在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另外一列面墙而立。在左翼,也有一列士兵面 目向外,虎视眈眈。这样布置是提防大军的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面壁的士兵 正是整个军团两翼的护卫队。 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在这四面的围绕之下,中间是个庞大的军阵的主体。 这是由38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和战车相间交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它是个屯聚的阵势,他没张开,兵书上曾经讲了,说这个坚若磐石,一旦展开,如万弧 挺刃,好像一个刀一样一下挺开来了。 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军阵范例,它进可以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 在这样的军阵前,赵军难逃厄运。 这个村庄叫白起堡,传说是当年秦军统帅白起的指挥部,作为最高统帅,白起怎样指挥 他那庞大的军阵呢?秦军投入到长平的总兵力在五十万以上,即使在一个局部战斗中,恐怕 也有成千上万的士兵。 古代兵书上说,军队是靠擂鼓和鸣金来指挥作战的,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军阵的指挥车上 果然发现了指挥工具。可惜,革制的鼓早已腐烂,但这个青铜铎留了下来。两千多年前的秦 军战士,就是听着它的声音从战场撤回。鸣金是收兵,而击鼓,则是前进。各级军官根据旌 旗的指示改变击鼓的节奏,士兵们根据节奏行动,这样,在指挥官的意志下,成千上万的士 兵作为一个整体进退攻守,互相配合。 在长平战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死死围住,四次突围 均告失败,断粮已将近四十多天,伤兵的惨叫和哭声弥漫四野,活着的人把伤者杀死吃掉, 秦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惊恐不安。绝望象瘟疫一样蔓延。这,正是白起所期望的。 在高平的谷地,有一个围城村,当年赵国的士兵很可能被秦军围困在这一带,绝望中的 赵括挑选了精锐的战士,准备做最后一博。 可以想象:当年亡命突围的赵军,正是撞在了秦军无坚不摧的军阵前,这是一架真正的 战争机器。 万弩齐发,赵军一个个倒下。统帅赵括就是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残余的士兵惊魂 未定时,青铜戈矛组成的方阵已经像一座座城一般压了过来。绝望的赵军最终被秦军彻底摧 毁。 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激战早已化为司马迁笔下简约的描述。 40万受尽折磨后向秦军投降的赵军,被白起全体活埋。 在古战场的遗址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成堆的白骨。尸骨的边上还遗留着士兵们的兵器 和随身携带的钱币。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 这场前无古人的大战,震惊了山东六国。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其它诸侯也没有任何力量 能够阻挡秦统一中国的脚步。 长平之战结束后的那一年,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的秦军(下) 关山飞渡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为什么许多最伟大的军事工程都出现在秦始皇的时代?而且, 集中在秦统一中国前后短短的十几年当中?或许,只有追随秦始皇那支无敌军队的足迹,才 能找到答案。 公元前219年,在遥远的南方,今天广西的桂林一带,一支秦国军队正在这里驻扎。 在指挥部的营帐里,秦军统帅屠睢给远在咸阳的秦始皇写信:皇帝陛下,战事进展顺利, 岭南之地不日即可归附,天下即将一统…… 两年前,中原六国相继灭亡,黄河和长江一带已经并入秦国的版图。但是,南方珠江流 域的大片土地仍然飘摇在外。秦始皇一声令下,50万秦军起程南下,大军没有遇到抵抗就迅 速推进到桂林。 然而,战争的进展开始超出屠睢的意料。顽强的土著人神出鬼没,他们白天躲藏,晚上 出来偷袭秦军。加上丛林中瘴气弥漫,毒虫遍地,远征的秦军将士疲惫不堪,经常在昏睡中 被突然出现的对手杀死。战争久拖不决。 最为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军中粮食即将枯竭,饥饿不仅在蚕食秦军的战斗意志,也 在摧毁帝国征服南方的野心。 从北方的粮仓到南方前线,秦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陆路运输,然而,丛林茂密、山高 水远,未开发的南方令秦军的后勤保障变成一场噩梦。 在越人的一次偷袭中,最高统帅屠睢也被杀死,整个秦军陷入恐慌当中。 史记记载,秦始皇焦虑万分,他亲自赶往南方,一直到了湘江一带。秦始皇明白:要结 束南方的战争,就必须解决军粮运输问题。 在今天广西的兴安县,有一条看起来十分普通的河流。2000年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在 河上行船、用河水灌溉。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条叫做灵渠的人工运河,是北方船队由长 江进入岭南的惟一通道。 在那场旷日持久的丛林战之前,长江和珠江之间没有河流相通,50万秦军的粮草只能依 靠陆路运输,军粮根本就无法保障。当秦始皇心急如焚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 的建议。 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船队从巴蜀一带的粮仓出发,进入 长江的支流湘江,再通过这条运河到达珠江的支流漓江,后勤物资就完全可以用水路送到战 争前线。 这是一个惊人的创意。当时长江和黄河已经沟通,这意味着,从帝国的都城咸阳上船, 就可以直达广州。但是,秦人面临着巨大的工程难题。 湘江和漓江之间直线距离仅4.8公里,但两江高低相差几百米,运河开通,渠水将狂奔 而下,根本无法行船。 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灵渠最初的设想如何产生,也没有人清楚秦人如何用两年左右的 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工程。然而,它确实是一个奇迹.2000多年前,这条33公里长的运河开通 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内河运输网。 灵渠建成后,粮食运输畅通无阻。第二年,秦军就平定了土著人的反抗,帝国的疆域一 直拓展到了南海之边。 平定了南方之后,匈奴人就成了秦军最后一个对手。北方草原上的这个游牧民族对中原 文明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秦军在南方奋战的时候,匈奴人越过了阴山脚下的黄河,直 接威胁秦帝国的都城咸阳。 公元前215年,大将军蒙恬挥师北上,秉承秦始皇的旨意,去解决匈奴问题。但是,30 万强悍的秦军并没有立即与匈奴骑兵决战,而是停在了年久失修的长城边上。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匈奴人的侵犯,北方的秦、赵、燕三国都陆续在边界上修筑过 长城。在今天甘肃省的临洮县,这段古长城就是在秦始皇之前100多年的秦昭王所修。从秦 长城向东北,经过一大片未设防的黄土沟壑后,就是已经灭亡的赵国曾经经营了几百年的长 城。这条长城时断时续,早已破败不堪。达北部边疆以后,三十万秦军的任务就是维修、改 造破旧的长城。 秦军和匈奴人周旋了几百年,蒙恬家族几代人都是秦国的战将,他应该非常了解与匈奴 作战的艰难。 匈奴是游牧部落,他们居无定所,往来如风。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聚集成一支凶狠的 军队,转瞬间,又变成散落天边的牧民。匈奴人是游击战的高手,如果秦军仓促出击,匈奴 骑兵会避开锋芒,绕到别处大肆抢掠,甚至凶猛攻击秦军的后方。而秦军劳师远征,寻求决 战而不得,旷日持久将无法忍受。 在这种情况下,蒙恬选择了长城战略。秦军修建的长城,并不只是一堵墙而已。长城不 仅用于防御,蒙恬改造过的长城是一个可以进攻的体系。 长城的首要作用是预警。这些最高处的烽火台就是了望哨,为了提前预警,有些烽火台 甚至远远突出于长城之外。 在长城沿线,秦军修建了许多由坚固城墙围起的小城,这里是戍边军民的居所,也是长 城工事上的战斗支撑点。 在离开长城有一定距离的后方,秦军又修筑了屯军要塞,这些要塞既能够容纳众多的军 队,又可以囤积大量后勤物资。在出击匈奴时,就成了大部队的前进基地,也是长城防线的 战略纵深。有了这套体系,部队就避免了无依无靠的野战。 一年多以后,蒙恬大军基本上完成了长城的维修和改造,与匈奴骑兵开战的时机到了。 以长城为依托,装备先进的秦军只用了一年,就打败了匈奴铁骑,匈奴人退到了大漠深 处。 深切体会到长城战略价值的秦始皇,从此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秦帝国从内地征发了 100万人,沿着5000公里长的北部边疆,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防工程。施工多在蛮慌偏远之 地,《史记》记载:民夫的尸骨填平了沟壑。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一条万余里的长城横贯帝国的北方,秦人缔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 为巨大的军事工程。 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尽管有长城的依托,秦人仍然在后勤保障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专家推测:平定南方的战事耗尽了巴蜀的粮仓,而关中平原保障都城的粮食是不能调用的, 因此,供应北方军队的粮草主要来自于山东半岛。从那里到北方草原,直线距离1000多公里, 运粮的队伍要两次穿越太行山、至少三次渡过黄河。 史书上记载: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平均每消耗192石粮食才能剩下一石供应军队。 为了向前线输送粮草,成千上万的民夫死在了路上。然而,草原深处的匈奴人并没有消 失,他们随时可能会再次南下。攻打匈奴的战争,后勤运输之艰难,很可能令秦始皇印象深 刻。作为帝国的决策者,他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秦帝国灭亡后100年,史学家司马迁游历到了中国的北疆。这个伟大的学者被一条铺设 在崇山峻岭之上的大路深深地震撼了。他在史记中这样描述:直道通衢,堑山堙谷。司马迁 看到的是一条开山填谷的笔直大道。 这就是秦始皇的彻底解决方案:秦直道: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 在今天陕西省北部的大山中,直道的遗迹依旧清晰可见。 直道所过之处,地势险恶、人迹至今罕至。但它劈山填谷,甚至越过海拔1800米的子午 岭而不回避。2000多年后,凄凄黄草下时隐时现的古道,仍旧让人感受到秦人的意志。 道路的修筑实际上就是在山上夯筑的,用黄土夯筑,夯的非常结实。现代人都难以想象。 由于夯筑得十分结实,直道上树木至今也无法成活,只有这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能够在 表面生长,在某些地段,汽车仍然可以行驶。 为了证明史书对直道的描述,历史学家对道路遗迹做了勘测。 从帝国的都城咸阳开始,直道绵延向北,一直通到大漠深处的九原,全长700多公里。 它令人惊讶的程度绝不亚于长城。 在内蒙古包头市的西边,这座古城遗址就是直道最北端的终点,秦九原城。当年的九原 是帝国北疆的军事重镇。军需物资从这里再分发到帝国北部修建和守卫长城的军民手中。 700多公里长的直道,为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 北部边疆一旦有事,专家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中央政府在一周 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直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军 用高速公路,2000多年前,这是只有秦人才能修造的军事工程。 秦帝国统一中国后,第一次拥有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动员能力,但如果没有掌握精确 的大地测绘技术,仍旧无法在如此辽阔复杂的地域内完成这些工程。2000多年前,秦人真的 有了精确测绘技术吗? 1986年,在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一片原始森林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古代的墓葬。 墓葬中出土了七块沾满泥土的木板,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些奇怪的木板是什么东西。 这是中国发现最造的木版地图。专家认定这是秦国一个县的行政区划图。如果秦人有一 定的大地测绘技术,这些地图至少要符合定量制图学的六个标准。 考古发现,这些地图属于一个军马场场长所有。地图在古代中国常常属于国家机密,一 个军马场场长不可能拥有与帝国的军事工程有关的地图。从这些地图上,我们仍旧无法推断 秦人是如何进行工程测绘的。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秦人必定拥有一批超越时代的工程人才。 2000多年过去了,直道已经废弃了很久,偶尔有一些儿童在当年的路面上跑过。事实上, 直道只是秦帝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中的一环。 陕西省南部,高大的秦岭横亘在秦帝国的心脏地区和四川盆地之间,在今天陕西通往四 川的国道两侧,岩石上这些规则的小洞十分醒目。两千多年前,这些洞里插着圆木或石条, 上边凌空铺着木板,这就是著名的秦栈道。修造在绝壁上的栈道,曾经穿越几百公里的秦岭 山脉。 秦人有修路的传统,但秦始皇是集大成者。在秦帝国统一前后,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秦 人建立了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网络。这个新兴的大帝国控制的领土面积,是它的前 人做梦都想不到的。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为南征北战的秦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毫无疑问,秦人是修路的天才。道路和车辆是互相依存的,当年,奔驰在这些道路上的, 除了赶赴前线的部队,就是运送后勤给养的车辆,秦人的车辆制造技术又如何呢?可惜,秦 始皇兵马俑坑中的木制战车已经朽烂,无法告诉我们更多的技术细节。 1980年,在兵马俑面世四年之后,考古工作者又有了惊人的发现。在秦始皇陵的边上, 发现了一个七八米深的大坑,其中有8匹破裂的铜马和大量车辆附件,两名驾车的驭手栩栩 如生。这是两辆曾经十分完整的青铜车。经过考古人员的辛勤努力,残破的铜车马终于恢复 了原貌。 这两辆青铜车是根据秦始皇生前的御用车辆仿制的,除了大小是真车的一半之外,它们 在结构和形制上跟真车一模一样。青铜车的车轮做得十分考究,30根密集的辐条,分散了车 身重量对轮圈的压力,使得轮子既轻快又结实。 从侧面看,辐条靠近车毂的地方明显加宽,为的是加强轮子横向受力的强度,很像今天 的自行车轮。 车毂的加工复杂性令人印象深刻,它只有两端和车轴接触,而中间却是一个鼓腹的空腔。 秦车的系驾方式令人惊讶,在西方,一直到公元8世纪,皮带都勒在马的喉部。高速奔 跑的马经常窒息而死。秦车的系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 实验显示:用西方的系驾方式,两匹马只能拉0.5吨的重量;用中国的系驾方式,两匹 可以拉1.5吨。 从这两辆青铜车来看,秦国的车辆设计和制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车辆制造技术的完善 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秦人为什么在这个领域会遥遥领先呢? 秦人的祖先居住在西北的黄土高原。1993年,在甘肃省的礼县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葬, 墓主人是秦国早期的一个贵族。 坟墓里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但青铜的车马器令人印象深刻。复杂的系驾绳索套管,精 致的马头饰,车轮锁和制动装置。然而,在所有的陪葬品中,这个车辆模型最令人惊讶,这 是已知中国有四轮车的最早证据,将近3000年了,它仍旧能够行驶自如。 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双辕车模型,也是在秦人墓葬中出土的。与人类文明早期的单辕车相 比,双辕车只需一个牲口驾辕,系驾大为简化,也更容易驾驭,双辕车是车辆制造史上的一 次革命。由于这个双辕车模型的主人是一个普通秦人,专家推断,双辕车很可能已经在秦国 普及。 秦人是一个对车辆极度迷恋的民族。不管是贵族或者平民,活着的时候以驾车为乐,死 了也要带上车辆陪葬。这或许可以解释,秦军的后勤运输为什么表现出众。 世界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时代、极少数的人有机会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创造历史。 秦人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工程、覆盖全国的道路网络、制作精良的车辆,这些辉煌的成就共同 塑造了一支强大的秦军,而秦军,创造了历史。 (6) 这是早期秦人贵族使用的餐具,两、三千年前,那是一个按出身和血统的贵贱分配权力 和财富的时代。像秦人的军功授爵这样给平民甚至奴隶向上攀升的机会,明目张胆地鼓励国 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律,在当时,似乎只有秦人能够接受。 与贵族餐具相比,普通秦人的生活用品显得简单寒酸,可以看出加官晋爵对于一个士兵 意味着什么。喜的竹简上说: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 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 就不错了。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士兵们挣抢敌人首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 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 两千年前的秦国,想必是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国度,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 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 在中国历史上,秦人的文化和秉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很可能跟秦人的历史有关。秦人出 身于大西北的草莽之间,与游牧民族混居。在当时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国家眼里,他们是落 后野蛮的民族,虽然秦人努力学习中原文明,但他们从未真正接受过中原文明优雅精致、中 庸谦让的伦理道德。在秦人看来,尚武、为利益而竞争是天经地义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记录了自己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秦人听说要打仗, 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 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 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 … 在说客绘声绘色的叙述当中,可怕的秦军令人不寒而罹。 在商鞅的著作中,军功授爵制度对一支特殊部队规定了丰厚的奖赏,商鞅称其为“陷队 之士”。 在兵马俑坑,有一队士兵很特别。他们手持白刃格斗的刺杀类兵器;却完全不穿铠甲。 在整个地下军团中,他们的形象显得十分特殊。这队士兵究竟是干什么的呢?研究人员一直 不清楚。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战斗中有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基本上是有去无回,重赏之下, 这些完全不考虑生死的人站了出来。这些士兵很可能就是敢死队式的陷队之士。 “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大碗的酒使血流加快 、使神经亢奋。作战命令已经下达,战争即将开始。要么战死疆场、要么加官晋爵。在这种 时刻,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秦军士兵的腹部都微微鼓起,这大概与长 期喝酒有直接关系。 再来看这些不戴头盔,护甲不多的秦军将士,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不顾性命 的行为,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晋爵。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 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却不注重装甲,这是全军的规定呢 ?还是士兵的自觉行为?或许是来自秦人好战本性的一种上下共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 人们还只能进行推测。 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军衔。使用军衔是人 类军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军队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的形成。军衔也是军人 荣誉的标志。那么,两千多年前的秦军实行军衔制了吗? 军衔必须是可以识别的,仔细观察这支2000多年前的军队,他们的发式、帽子和装束都 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跟军衔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考古学家袁仲一和他的同行们在寻找 合理的解释。 军团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一些身着铠甲的步 兵却将头发梳成发辫,贴在脑后;大量的步兵则戴着这种麻布做的尖顶圆帽。从他们的位置 和排列来看,士兵装束和发式的不同,并不是生活习惯差异所致,而是爵位级别的标志。 专家推测,这些梳椎髻、穿便装的弩兵,很可能拥有一级爵位,他们是爵位最低的公士。 身穿铠甲、梳着发辫或戴着圆帽的步兵应该是二级爵,他们的名称是上造。在这个巨大的俑 坑中,公士和上造占了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普通士兵构成了秦军的主体。秦军军官又是如何 划分级别的呢? 在这些纵队里,胳膊前伸、手握缰绳的是驾驶战车的驭手。他们无一例外都戴着这种版 状的帽子,铠甲也比普通战士的精致。驭手的身份很关键,直接决定一辆战车的安全,他们 会是军官吗? 从兵马俑坑发现以后,我就提出了一个想法,一个车的驾首,头儿,是谁呢?是驭手, 而不是像过去说的车左或车右。 参照史书记载,驭手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这是秦军中最基层的军官,他们的权利是 主管一辆战车。仅仅一辆战车还无法构成一个作战单位,统领整个纵队的指挥官又是哪一个 呢? 这个军官双手按剑、气势威严,帽子的形状十分独特。他的铠甲是所有陶俑中最精致的 、甲片细小而规整。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这种花结的作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军官的肩 章。专家考证,这样的军官应该是都尉,爵位大致在七八级左右,他至少掌管一个纵队。 界于都尉和驭手之间的是这些军官,他们戴的也是板帽,但板帽的中间有一条棱。可能 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 关于秦军的内部编制,兵马俑揭开的谜团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至今仍然无从知晓。 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它的组织和管理已经很接近 今天的军队了。这种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体制使秦军的作战效率要远高于其他诸侯国的军 队。 这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士兵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按照道理,这儿应该有一 个最高指挥官,可考古人员发现:俑坑中级别最高的军官只是一个都尉,都尉大致相当于今 天的团长。象征着秦国军队的这个军团怎么会没有统帅呢?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接掌秦国的大权。嬴政在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 但由于年龄太小,国家大事一直控制在太后手里。在庄严的咸阳宫中,为他加冕的典礼正在 进行。这是一种权力交接的仪式,从此,秦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年轻人手里。 在皇宫外面,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却乘机开始了。一个叫的人带着自己的人马,冲进 咸阳宫。他想铤而走险,夺取权利。 阴谋并没有得逞,叛乱以失败而告终,被处以极刑。司马迁记载:这次武装反叛仅仅 斩首了几百人。图谋造反的没有取得军队的支持,参加叛乱的只是几千个亲信而已,他们 很快就被一网打尽。 的权势仅次于国君,位居二十级爵位的顶峰。司马迁的描述让我们知道,秦国大大小小的 事都由决定。但是,他始终也没有办法成功地调动军队,他甚至企图用国王和太后的印章 去策反军队,但印章根本不管用。在秦国,军队的调动大权归谁呢? 这个东西叫虎符。秦国法律规定:除了战争时期,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必须持有虎符。 虎符被分成两半,左边的归统兵之将,右边的由国君掌管,两半合拢才能征调一支军队。虎 符是军队指挥权的标志,它使所有的秦军都控制在国君一人手里。 可以想象,秦国国君必定有无数个虎符。得知叛乱的消息,秦始皇迅速调集了大批的御 林军,干净利落地镇压了反叛。由于无法窃取虎符,谋反的就根本得不到军队得支持,失 败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作为秦国军队的象征,兵马俑只能有一个最高统帅,那个人就是秦始皇。离兵马俑坑一 公里左右,伟大的秦始皇就安葬在这个巨大的土堆下。 强大的秦军仅听命于一个人的调遣,这是秦军的幸运,秦军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了中国。 或许,这又是秦军的不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出巡的路上,在他死后不到三年的 时间,这支伟大的军队就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但也是秦灭亡的起点。秦帝国仅仅维持了15年。 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军队就随着帝国大厦的倒塌而灰飞烟灭。在大厦将倾的时候,秦军战斗 过,但它的战斗力与15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秦军最后的日子起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知的那段历史。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90 0名征集去戍边的壮丁,因为大雨耽误了行期,按照秦法,误期当斩,于是,他们揭竿而起, 各地民众立即响应,起义如干柴烈火蔓延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在起义者即将踏进咸阳的时候,奋起抵挡的并不是帝国的正规军,而是一支由囚犯拼凑 而成的部队。在秦始皇下葬以后,规模浩大的地下陵墓仍然没有完工,几十万囚犯一直在忙 碌善后。刻在这些陶片上的人名,就是他们曾经劳作的见证。 当起义军离秦始皇陵不到10里的时候,即位的秦二世赦免了这些囚犯,命令他们拿起武 器,镇压反叛。问题在于,秦军的主力部队在哪儿呢? 秦统一以后,军队有过两次最大的集结。这是广西桂林附近一个叫严关的要塞,50万秦 军曾从这里南下,与土著人作战。当起义突然爆发的时候,这部分秦军正在戍守刚刚平定的 南部疆土。在帝国存亡的关头,他们选择了沉默。司马迁记载,当地的最高长官下令,堵塞 南北之间所有的通道,军队严禁北上作战。南部秦军就这样彻底抛弃了自己亲手创建的大帝 国。 秦军的另一支主力在帝国的北疆。打败了匈奴骑兵以后,30万精锐并没有南撤,而是镇 守在长城沿线。当都城告急的时候,这支秦军开始南下。但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的行 动为什么异常缓慢。 保卫都城的任务只能托付给那支由囚犯临时组成的秦军。出人意料的是,这支军队体现 出了异乎寻常的战斗力,他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击溃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满目创痍的帝国 似乎看到了希望。然而,一个来自于楚地的贵族改变了一切,这个人叫项羽。 在今天河北省一个叫巨鹿的地方,最后的两支秦军终于会合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会 合就是他们的结局。秦军与项羽的军队在巨鹿决战,在楚人难以置信的勇气面前,几十万秦 军在战场上倒下,剩下的全部投降,秦军至此彻底覆灭。 历史学家推测,焚烧和毁坏这些兵马俑的人很有可能也是项羽。 一支伟大军队的结局竟然如此令人沮丧,历经500年没有衰竭过的战斗意志转瞬间土崩 瓦解,这样的事实仍旧令人难以置信。 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这 个深藏不露的力量同样决定了这支军队的沉浮。 在中国历史上,秦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秦人功利实用、满怀开拓和进取精神。他们崇拜 规则和秩序,相信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或许,这种文化传统在秦人发迹之前就决定了日 后的崛起,同时也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是秦始皇将这支军队带到了辉煌的顶峰。但是,这个帝王超越了时代的野心耗尽了帝国 的国力。无论如何,一支军队的命运是紧紧依附在它的国家之上的。在秦军最后的日子里, 帝国的秩序已经崩溃。当士兵们在前方拼杀时,他们的家已经无人来养活,覆灭的命运不可 逆转。 让我们再一次凝视这些两千多年前的军人,他们曾经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 也造就了我们的历史。今天,我们使用着的文字来自于秦人,我们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 续,我们统一的中华民族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2000多年前的那个大帝国,仍然和我们血 脉相连。 卓越的制造工艺 两乘铜车马由近7000个零部件组成,出土时虽然被砸得破烂不堪,但经过精心修复,已恢复原貌。这两乘车是按当时实用车的二分之一缩小制作的,如果把车马放大一倍,就如同真车真马一样。 铜马和铜俑的铸造采取空腔造型。内范是泥质的,其中含有小型砂粒、植物纤维和谷壳等物,之所以掺杂这些东西,一则为了热传导均匀,二则也可以防止范模膨胀爆裂。使用大型内范可以减轻马体重量,节省许多金属。 俑的外范采用的是多合范法,成功地把握了曲面多变的躯干、胳臂以及二者交叉形成的复杂的形体。俑头和手是单独铸造的预制件,最后焊接在俑的体腔和袖管内。俑头上戴的鹖冠比较复杂,采用先行铸出,再焊接铸在俑头上。 车舆是车体中最大的铸造部件,由舆底、两、车耳及其他附件组成,铸造面积达数平方米。尤其是2号车,不仅铸造面积大,且形体复杂,有些部分是笔直的平面,有些地方则是折曲的交角,更有许多弧曲。如此巨大复杂的铸件,不仅要求有高超准确的分型技术,而且要有相应的铸造工艺。匠人采用了多种手法和高超的铸造工艺,从而创造了古代铸造史上的奇迹。 2号车舆上的镂空窗非常精致逼真。窗板为镂空的菱花纹图案,模仿纱窗形状,厚度只有0.12厘米至0.2厘米。这种带有镂空的窗板用双合范铸成,在一片范的内侧雕出凸起的菱纹图案,再与另一片范相合。在只有0.12~0.2厘米距离的两范之间,其铸造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铸造的关键是铜液的温度和流速要控制得当。温度过高、流速过快都可能把模型冲毁;而温度过低又会造成铜液流动不畅,影响铸件成型质量。同样采用这种高难度制造工艺的还有铜车的车盖。2号车伞盖直径122厘米,厚0.2~0.4厘米。2号车伞盖长178厘米,宽129.5厘米,均呈拱形。经检测,发现其采用了铸锻结合的工艺。即先铸出一圆形铜片,拱曲部分采用加热锻打而成,这一新工艺为考古史上首次发现。 对于如此大型的青铜器,铜、锡、铅的配比要求是严格的。经过用光谱和化学分析法测定,铜车马的主要金属成分为铜、锡、铅,另有铁、铝、硅、钛、钙、镁等十多种金属元素。2号车上四匹铜马与铜车所含金属元素种类相同,但所占比例有较大的区别。如四匹马中铜占90%,锡占6~9%,铅占0.7~1%;而车的比例则为铜82%~86%,锡8~13%,铅0.12~3.76%。经鉴定,证明铜车在铸造时已根据各个部位的不同性能采用了不同的合金比例。在铜锡合金中锡的含量相对增高,熔点就会降低,硬度就增强。而含锡量低,熔点就会升高,铸器相对变粗,韧性强。铜车的车、车辐需要强度大,因此含锡量在13%以上。车舆上的其他部位既需要一定的强度,又要求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其含锡量一般在10%左右。而缰、辔、、尾束等部位主要由短节组成,要求具有较好的韧性,其含锡量6%左右。铜车撑需要的硬度最大,因此它的含锡量最高,达20%。这反映出两千多年前人们在金属配比上的卓越成就。 关于青铜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有明确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里的金即铜,反映出对不同的青铜制品采用不同的铜锡配比。铜车马的合金比例中锡的含量一般较这种六齐所列举的合金比例为低,这是固为铜车马铸件对韧度的要求较高,有大量的薄壁铸件,许多部件在铸好后又需进行加工,要求有较好的塑性,因此含锡量较低。 铜车马的几千个零部件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不可拆卸冶铸连接和可拆卸机械连接。不可拆卸连接方法有铸焊、钎焊等。铸焊是铜车马铸造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熔化铸焊法、铸接法、铸补法。熔化焊接的典型铸件是2号车车轼与车厢板的连接,其焊缝长达72厘米。铸接也是铜车马中采用较多的装配法,凡是不能一次完成的复杂铸件,都需用铸接法。铸补是用来修补铜车马的铸造缺陷。钎焊使用在铜车马的两侧窗户上,小型零部件常常用这种焊接技术。铜车上方壶的铜链是用很细的铜丝弯曲组成的双曲链环,非常精美,是用直径只有0.5~1毫米的环形铜丝对接钎焊成的。焊接点小得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出,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 可拆卸机械连接也是铜车马连接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方法。其中有子母扣加销钉连接、活铰连接、纽环扣接、亚腰形转轴连接、锥度配合连接、铆结、弯钉连接、套接、卡接等。子母扣加销钉连接是1、2号铜车马的具上用得最广泛的连接方法,如、辔、缰、、、胁驱、颈、勒等,都是用一节节铜质或金银质的构件,采用子母扣加销钉的连接组成的链条。其方法是把小节装饰件都加工成一端呈凸榫、一端呈凹口的标准形状,连接时每节的凸榫套入另一节凹口,再贯以销钉式的活轴使二者连接起来。这样一节节连系起来,便成为一条曲展自如的活动链索。更使人惊叹的是,同属子母扣连接,古代匠师却能通过改变节的大小、子母扣的形状,从而改变结节的活动方向,制造出许多满足特定要求的链条。有的链条只能上下活动,有的链条只能左右活动,而有的链条则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活动。 活铰连接主要用于2号铜车车门的门扉与门框的连接,车后舆前窗的窗板与窗框的连接,铜方壶的盖与体的连接。活铰在秦都咸阳遗址也多有发现,其结构与现代用的活页基本相同,说明活铰在秦代的使用已较普遍。 纽环连接是对被连接的两个构件之间设置环形纽用以套连。如1、2号车左右骖马颈部系结的缰索,其最后一段是用79节金银管,采用金丝制成的纽环相套扣接成链条。此外还有衔六个带刺铜球之间的连接,颈的两端与轭的双脚之间的连接等。这种连接方法,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活动自如。 亚腰形转轴连接,见于1、2号铜车左右骖马的靳环。靳环两股条带的连接,都是用两端带钉帽的亚腰形转轴连接。连接后的条带可以作360度转动,便于环套张大或缩小。 锥度配合连接见于1号车上的铜伞的22根弓与银质盖弓帽、2号车盖36根弓与银质盖弓帽的连接。二者配合紧密牢固,出土时基本上原位不动,弓末和帽的内侧均带有一定的锥度,套在一起。 弯钉连接用于1号车铜伞的伞盖与弓的连接,是利用盖弓帽上的倒钩钩住其边沿的小孔,以防滑脱。其工艺过程是先在伞盖和篷盖的近边沿处钻孔,把盖弓帽上的小钉插入孔内,然后将钉打弯形成向上的倒钩,从而把伞盖和篷盖固结于弓上。套接用在1、2号车上右骖马与马头的连接,马头上有一茵状的基座,将下端的一半球形中空的底座套接于基座上,再用销钉固定。 通过以上这些金属连接方法,把近7000个零部件组成了两乘铜车马,其精美的程度,使现代人看后也不禁翘起大拇指,盛赞两千多年前高超的连接工艺。 铜车马的零部件很多,有长有短、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空有实、有圆有方,因此对制作工艺的要求很高,《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一器而群工致巧者,车最多。”《周礼·考工记》也云:“一器而工聚焉者车最多。”看了秦陵出土的铜车马后,证明古人所言不虚。铜车马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多种多样: 1.铜丝的制作:铜车马上有许多地方使用了铜丝,直径一般在0.25~0.8毫米之间,最细的要算铜马上的缨络和右骖马上的,其直径仅0.25~0.3毫米。怎样把铜丝制作得如此之细,委实令人难以想象。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发现其制作工艺是:先铸成铜板,经锤打成零点几毫米的薄板,然后裁切再经加工而成。 2.锉磨抛光:铜车马和御手俑经铸造成型后,通过抛光过程使其表面光洁。有许多零部件上的锉磨痕迹仍十分清晰。 3.钻孔:铜车马上采用钻孔的部件不少,如8匹马的缨络的根部都是插在钻有很多小孔的铜球上,孔径约1毫米。在孔径内插接或贯穿三四根长度不等的扭曲波折的铜丝,并加铜楔防止铜丝脱落。马的辔、、颈等具都采用了钻孔再贯销钉连接的工艺。 4.金银镶嵌:主要用在一些装饰图案中。铜车马右骖马上座是一个半球形体,上面除绘有菱格式的图案花纹外,还镶嵌了16颗明亮的金珠。在1号车的伞杆上,也有错金银的图案,非常精美。 秦代的青铜冶铸工艺是对商周青铜铸造艺术的继承,但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冶铸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个集大成期。无论在青铜冶铸技术上,还是在焊接、金属冷加工和装配技术上都已达到令人无比惊叹的程度,表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秦始皇佩剑铸造之谜 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青铜材料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对于这个解释,历史学家一直很困惑。 1974年,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吃惊的是,这把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可以推测,当年秦始皇佩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青铜剑。在刺客紧逼奔跑中,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专家很迷惑: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1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逼近对手。比对手的剑长出约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在消灭了中原六国之后,如何对付剽悍的匈奴骑兵就摆到了秦始皇面前。 当匈奴骑手高速冲锋时,传统的步兵很难抵挡。从历史记录来看,一种叫弩的远射兵器很可能在当时的战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兵马俑坑,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的木制部分已经朽烂,但完整的遗迹仍可以复原当初的秦弩。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 在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青铜制作的小机械,这些小小的青铜构件就是弩用来发射的扳机。它的设计得非常精巧,令人不解的是,秦人为什么不把它做得更简单一些呢? 假设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射手完全靠手指的力量把勒得很紧的弓弦推出勾牙,就要用很大的力气,在击发瞬间,弩肯定会抖动。今天的射击训练,击发瞬间连呼吸调整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而这些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这种三棱箭头呢?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 俑坑中的4万多个三棱箭头,制作极其规整,数以万计的箭头竟是按相同标准铸造的? 秦军使用的弩机,由于制作十分标准,它的部件应该可以互换。在战场上,秦军士兵可以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使用。但专家推测:秦人的标准化应该还有更重要的目的。秦人很可能将优选兵器的技术标准固定,国家再通过法令将这些技术标准发放到所有兵工厂。 您现在的位置:秦始皇网>>秦始皇>>文章正文 秦始皇佩剑铸造之谜(图) 阅读次数:145时间:2007-10-2921:08:36 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青铜材料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厘米。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对于这个解释,历史学家一直很困惑。 1974年,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吃惊的是,这把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可以推测,当年秦始皇佩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青铜剑。在刺客紧逼奔跑中,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专家很迷惑: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1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逼近对手。比对手的剑长出约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在消灭了中原六国之后,如何对付剽悍的匈奴骑兵就摆到了秦始皇面前。 当匈奴骑手高速冲锋时,传统的步兵很难抵挡。从历史记录来看,一种叫弩的远射兵器很可能在当时的战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兵马俑坑,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的木制部分已经朽烂,但完整的遗迹仍可以复原当初的秦弩。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 在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青铜制作的小机械,这些小小的青铜构件就是弩用来发射的扳机。它的设计得非常精巧,令人不解的是,秦人为什么不把它做得更简单一些呢? 假设一种最简单的方案,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射手完全靠手指的力量把勒得很紧的弓弦推出勾牙,就要用很大的力气,在击发瞬间,弩肯定会抖动。今天的射击训练,击发瞬间连呼吸调整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而这些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这种三棱箭头呢?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 俑坑中的4万多个三棱箭头,制作极其规整,数以万计的箭头竟是按相同标准铸造的? 秦军使用的弩机,由于制作十分标准,它的部件应该可以互换。在战场上,秦军士兵可以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使用。但专家推测:秦人的标准化应该还有更重要的目的。秦人很可能将优选兵器的技术标准固定,国家再通过法令将这些技术标准发放到所有兵工厂。 秦军兵器制作相当精致,在青铜剑上有三条90多厘米长的棱线,将细长的剑身分成八个面,手工完成这样的表面加工有很大难度。戈的圆弧部分加工得十分规整,箭头上三个流线型表面也完全对称。 让专家迷惑的是,某些天才工匠制造出几件这样的兵器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兵马俑坑中的几万件兵器几乎都是同样质量。怎样才能既保证标准,又大批量生产呢? 研究人员发现,在兵器上刻着一些文字,它们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相邦吕不韦”。吕氏春秋是秦国最重要的一本历史文献,它的编撰者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当时秦国的丞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总理。吕氏春秋上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是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机密。吕不韦作为内阁总理,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监制这只戈的厂长叫“蕺”。在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专家由此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 秦国众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标准大批量制作高质量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当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被荒蛮和蒙昧包围时,秦人就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地址:qinla.com/article/qinshihuang/33.html 国宝系列 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 ___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___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金瓯”寓意国家政权,取名“金瓯永固”则反映永远巩固地保持政权的一种愿望。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元旦子时,皇帝在养心殿,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倒入屠苏酒,亲燃蜡烛,提起毛笔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___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___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___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___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___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___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 ___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___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___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___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不料日寇大举侵华,张伯驹携家人避祸到陕西,随身将《平复帖》缝入随身衣被,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___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___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 ___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___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___青铜之宝酗亚方樽___ 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传世的亚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15件。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其中一座还是有四个墓道的大墓。加上众多的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再从本器铭文看,能祭祀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会是一般的部族。此外,早年间苏埠屯还曾出土过一些“亚器”,也有学者就此推测苏埠屯是亚族的墓葬区 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296908704bl=jrzt_p07 被法老诅咒的五大稀世珍宝 被法老诅咒的五大稀世珍宝:创世者之眼(组图) 愿望杯,这个杯子发现在墓室的前厅,有可能是盗墓者丢弃在此的。杯壁的外沿刻着一句咒语:如果你愿意把你的脸朝向北风,数年之后你将会看到幸福。 在埃及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诞生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也孕育太多的神奇传说。法老的墓室更是吸金纳银的大宝库。然而与之相伴的是法老的诅咒,千年难破解的谜团,忠实地守卫着法老陵寝的安宁,同时给奢望与法老分享财富的人们以惩罚。这些稀世珍品,在墓穴开启之后,仍被神秘的氤氲笼罩。 图特卡蒙(Tutankhamun)——第18位埃及法老王,公元前1336至1327年统治埃及。图特卡蒙并不是在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却是在今天最为文明的埃及法老王,他的黄金面具已经成为了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这一切要归功于图特卡蒙墓葬的两位发现者——霍华德·卡特和卡尔纳冯伯爵。 图特卡蒙墓葬的发现是埃及考古的一个顶峰,但更让很多人好奇的是,传说中法老王的诅咒自从发现图特卡蒙墓葬后不断得到应验。 图特卡蒙墓葬被开启的同时,卡特宠爱的金丝雀被一只蟒蛇吃掉。卡特的合作者卡尔纳冯伯爵1933年4月23日于由蚊子叮咬而传染的不知名疾病。在墓葬发掘的十几年间共有20多位与墓葬发掘有关的人因疾病甚至是精神错乱崩溃而死。到底这些蹊跷的死亡是否与法老王的诅咒有关谁也不敢断言。 彩绘的盒子,卡特认为这个盒子是墓葬中最伟大的艺术品之一。盒子上绘制着一些列图特卡蒙国王的英雄事迹,征战努比亚人的战争场景,盒的盖子描绘的是猎狮和一些沙漠游戏。 这枚圣甲虫形珠宝饰物从图坦卡蒙的墓中被盗出后,最初在埃及流传。后来一名南非海员从赌桌上赢得了它,并将它带到了南非。当这名海员将这个饰物交给自己的女儿后不久,他就在一次出海中死亡。在这名海员的尸体被冲上海岸后数天,他的女儿也死于白血病。 在悲痛之中,这名南非妇女开始上网搜索有关图坦卡蒙的信息,最后她认为,将这枚“圣甲虫”饰物归还埃及政府,也许是打破“法老诅咒”的惟一方法。于是她向埃及文化部写出了那封求助信。 在古埃及文化中,护身符被认为对佩戴他的主人有神奇的保护力量。死者和生者一样都佩戴护身符造型的首饰。因为死后的世界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护身符首饰当然可以带到墓中,继续在来生佩戴。但是专为葬礼所佩戴的护身符有特殊的目的,为了前往来世的旅途上的平安。圣金龟(粪金龟)因为是太阳神的化身,所以是配饰、印章或护身符常见的造型。葬仪中的圣甲虫常常结合鹰的翅膀。另外还有一种“心脏圣金龟”(heartscarab)更是是否能得到永生的关键。在最后审判时,心脏要放在天平的一边,接受“玛特”(maat)的检验。很多人担心自己过不了这一关,于是用石雕的圣金龟来代替自己的心,放在木乃伊内。 对古埃及人而言,以釉锈陶器或半宝石所作之护身符,不论在生前或往生,都可产生排拒一切危险的魔力;人们告诉自己,只要戴上护身符,就能拥有健康,就能大病得愈,就能得到神的庇佑远离痛苦与环境的危险,即使死亡之后,护身符也会伴随着死者前往冥界。而唯一会随着古埃及的经文说明了护身符的形状和用途。由于复活和欧塞里斯(Osiris)、艾西丝(Isis)以及荷鲁斯(Horus)的神话息息相关,所以他们一家人是护身符最常见的主题。 一颗举世罕见且深具份量的黑钻石,21日起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据传凡是持有过这颗黑钻石的人都遭到不测,包括两名俄国公主和一名纽约交易商,因此这颗钻石也被称为“受诅咒的钻石”。 这颗名为【创世者之眼】(TheeyeofBrahma)的黑钻石,相传原来是印度朋迪榭里的印度教神像“梵天”(Brahma,创造之神)的眼睛,被一名僧侣摘除后流落在外。据说从此之后,持有这颗黑钻的人被便下诅咒,三名前任持有人最后都跳楼自杀。这三人分别是18世纪俄国公主纳迪亚(NadiaVyegin-Orlov)和李奥妮拉(LeonilaGalitzine-Bariatinsky),据传两人在1947年自杀;而将这颗钻石进口到美国的纽约珠宝商帕里斯,也在黑钻卖出后不久跳楼自杀。 【创世者之眼】又称为“黑色奥洛夫”,传闻虽然不可考,但是已经因为这样的传奇性让她成为珠宝界中一颗名钻。 【创世者之眼】从神像上摘除时原重195克拉,为了破除传说中的诅咒力量,被分割成三块,辗转被民间收藏家收藏,直到1990年才在纽约的拍卖会重现。 据称黑钻分成三块之后的拥有者都躲过了诅咒。目前的拥有者佩帝梅萨斯说,“20世纪中期,媒体称它是‘邪恶死亡宝石’,但是我从不觉得拥有‘黑色奥洛夫’有什么好紧张的。”他说,过去一年他尽力找出有关这颗宝石的历史和传说,“我很有信心,诅咒已经被破除了。” 这次伦敦展示的是其中一部份,重量为67.5克拉。展览主办者说,“黑色奥洛夫”带来的传说,突显了千年来钻石吸引人们想象力的力量,这颗宝石的美丽和邪恶都增添这场展览的可看性。 公元前40年,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王冠。 尽管一些浮雕和绘画描述了埃及艳后的皇后们戴着类似的帽子,但是无法确认克利奥帕特拉戴过这种王冠。这个王冠上装饰有埃及人崇敬的动物形象。在重大的仪式中,法老王一般戴着代表上埃及的白色王冠和代表下埃及的红色王冠组成的双层王冠。 有图片的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187834808bl=jrzt_p06 中华传世珍宝荟萃隋唐玉狮 中华传世珍宝荟萃:晶莹润滑的隋唐玉狮 隋唐玉狮 玉狮,唐,长6cm,宽4.5cm,高1.5cm。清宫旧藏。狮白玉制,略有绺裂。狮圆雕卧式披发,发呈多绺的螺旋状,环眼,阔嘴,四肢伏于地,肘部带有螺旋纹,尾自身后上冲,亦带有螺旋纹。陕西西安法门寺地宫中出土有与此兽形象相同的唐代三彩作品,足证此作品为唐代所制。此作品可使我们了解唐代玉兽造型中肘部饰螺旋纹的状况。 贴子相关图片: 玉花卉纹梳背 玉花卉纹梳背,唐,长13.8cm,宽4.8cm,厚0.2cm。梳背白玉制,片状,两面饰纹相同。每面边框内凸起浅浮雕图案,中部为3朵花,花朵旁衬托多层叶片,叶宽厚,边沿饰细阴线。此种梳背是嵌于梳上的装饰。唐代妇女所用梳具十分精致,质地多样,或银,或木,梳上往往嵌有饰件。目前发现的玉梳背多为唐代作品。此件梳背上所饰花叶造型奇异,花心大如苞蕾,花朵下的侧形叶端部回卷,是受中亚造型艺术影响的表现。 玉花鸟纹梳 玉花鸟纹梳,唐,长10.5cm,宽3.5cm,厚0.4cm。梳玉色白中略青,半圆形,薄片状。外弧饰镂空花鸟纹,中部为3朵花,两侧各有一鸟。梳齿集于下弦,齿密而间距细小,底端平齐。唐代妇女往往在头部插梳以为装饰,此件玉梳器薄、齿短,恐非用以梳理头发,而应是置于头部的饰物。唐至五代,用于头部的玉饰品一般都较薄,且玉质精良,表面少起伏变化,刻画图案多用阴线,线条直而密,这些特点在此玉梳上有明显的体现。 玉饮酒胡人纹带板 玉饮酒胡人纹带板,唐,长4.5cm,宽4.1cm,厚0.8cm。带板为白玉制,近似正方形,略厚,四边呈坡状。中部琢一胡人坐于毯上,项下缀饰物,左手扶膝,右手举杯,一长帛在脑后飘舞,两端从腋下穿过。带板背面无花纹,四角各有一对穿孔,并有阴镌“十一六”3字。此作品为成组玉带饰中的一件,所雕胡人大眼高鼻,卷发后披,窄衣细袖。唐时,中亚地区的波斯人大量进入内地,他们信奉祅教,把中亚的宗教及生活习俗带入我国。此件带板上的图案表现了当时大唐与异域文化的交融。 白玉天鸡三耳罐 白玉天鸡三耳罐,唐,高6.4cm,口径4.9cm,腹径7.5cm。罐由白玉制成,圆口,鼓腹,圈足,足壁镂雕3个方形孔。器表等距饰有3天鸡,作展翅直立状,圆雕头部,翅膀与爪浮雕于器身,以阴线刻出羽毛纹理,线条简洁流畅。清代的天鸡外形特点为前有卷须,后有垂凤尾。此器上的天鸡图案造型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形象,除双翅着意刻画外,凤尾、卷须尚未出现。如此形状的唐代天鸡作品非常少见。 宋玉云龙纹炉 玉云龙纹炉,宋,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工”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丁。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 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 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宋,高7.5cm,外口径11-11.4cm,足径4.5cm。清宫旧藏。杯白玉制,圆形,口微外撇,壁较厚。内壁凸雕32朵云纹,外壁饰礼乐图,凸雕10人,或持笙、笛、排箫、琵琶等乐器演奏,或歌唱。杯两侧各雕一立人为耳,其人手扶杯口,足踏云朵。安徽的宋墓中曾出土过银质礼乐杯,与此杯类似。此杯之造型在宋、元时期极为流行。这件玉杯进入清代宫廷时间较早,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在清宫遗存玉器中有乾隆时期的仿制品。 玉环托花叶带饰 玉环托花叶带饰,宋,直径6.5cm。清宫旧藏。作品为白玉制作,表面有褐色斑。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似为百合,中部两朵花交错,周围饰叶、花,叶上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出花叶的筋、脉,图案简练紧凑。左侧近环处露一孔,以备穿带。此带饰的图案为典型的宋代花卉图案,主要特点为花叶简练紧密,花及叶的数量不多,用大花、大叶填满空间,图案表面少起伏,叶脉以细长的阴线表现,在透雕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图案的深浅变化而无明显的层次区分。 玉鱼莲坠 玉鱼莲坠,宋,长6.2cm,宽4cm,厚0.6cm。清宫旧藏。玉色白,表面有赭黄色斑。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此风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吉祥图案的一种。 玉孔雀衔花饰 玉孔雀衔花饰,宋,长7.6cm,宽3.8cm。清宫旧藏。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北京房山石棺墓出土有孔雀形玉发饰,孔雀之尾端带有半月状透空孔洞,同此件作品孔雀尾部的表现相同。此件作品较一般宋代花鸟玉佩更为精致,据其形状,可能是一种嵌饰。 玉举莲花童子 玉举莲花童子,宋,高7.2cm,宽2.8cm,厚1.1cm。清宫旧藏。玉呈暗白色,雕一童子,著细袖衫、肥裤,外罩一长马甲,马甲上刻方格“米”字纹。童子头向左侧,露右耳,双手举莲花一枝,花朵置于头顶。作品为宋代玉童子的典型形象,五官表现简单,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纹。衣、裤、马甲等装束在同类作品中多有出现。唐代时,器物中已有荷莲童子图案,宋以后,这类玉雕童子日多,作品有“连生贵子”的含义,寓意吉祥。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宋,长10.5cm,高9cm,厚4.5cm。清宫旧藏。玉质青白色,含有较重的赭、褐色斑。随玉料外形雕山林景色,正面山林中,松树下,一老人坐于石上,衣带似解,左手扶膝,右侧置一葫芦,一侍童立于身旁,双手捧杯。一小溪顺势而下,上游一鹿俯首而立。山子背面雕大叶柞树。作品中山石用孔洞透空之法雕出,小溪则以集束折线表示,人物衣纹简单,为宋、元时期玉器风格。观松下之人,非农非儒,闲散洒脱,作品表现的是一种富裕的山林生活。 玉荷鹭纹炉顶 玉荷鹭纹炉顶,宋或金,高5cm,底径4.3-4.7cm。清宫旧藏。炉顶玉质白色而局部为黑色,整体近似圆柱形,顶部略细,镂雕荷叶、芦草缠绕状,荷叶巨大而张开。一张荷叶上有黑色乌龟爬行,口吐烟云,其旁有荷花,荷、芦中可见5只鹭鸶隐现其间。器底部有一平板以示水面,其上有孔,可穿绳结系。荷叶、水草、水鸟、龟等图案在宋、金玉器中非常流行。四川广汉南宋窖藏出土有龟巢荷叶带饰,北京丰台金代涡古沦墓出土有龟巢荷叶玉饰,与此作品应属同类题材。此外,上海地区的元代墓葬中也曾出土类似的饰荷叶、鹭鸶图案的炉顶。这表明此类作品的使用地域广泛,流行时间长,对后世玉器有很大影响。 青玉双鹤佩 青玉双鹤佩,宋,长6.8cm,宽4.3cm。清宫旧藏。质似白玉,微带青色,鹤头相对,双鹤翅爪相接,作展翅欲飞状。上部有孔备穿系,知是佩饰。这件寓意祥瑞的双鹤佩的制作,受道教影响,并反映出宋代道教的发展。宋代道教影响的扩大同某些帝王崇尚道教有关。史书记载宋徽宗好道教,并把鹤作为祥瑞之物。玉雕中对称动物布局渊自唐代,但这种双鹤题材却是自宋代逐渐增多的。 金玉海东青啄雁饰 玉海东青啄雁饰,金,直径7cm,厚2.1cm。清宫旧藏。此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上部雕海东青啄雁及荷叶图案。海东青体小而敏捷,腾空回首,雁于海东青身下,回首与其对视,欲逃不能,身傍荷叶,一荷叶束而未张,一荷叶张而卷边,表明大雁已被迫降至荷塘,难寻生路。此玉饰两侧各有一椭圆形隧孔,可穿带或套入钩头,表明此物是一种用于人身的带饰。 元白玉龙钮押 白玉龙钮押,元,长5.8cm,宽5cm,高4cm。玉押方形,略厚,底面有凸起的阳文图记,上部为龙形纽,龙身短而似兽身,头上有角,披发,四肢粗壮,肘部饰上扬的火焰纹,三岐尾,中一岐长,上冲与头顶发相接。押是一种符号,签画于文书,表示个人的许诺,后为使用简便而刻之。元代陶宗仪《缀耕录》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据此可知元代用玉押者较用象牙、木刻类押者身份等级要高。 玉双螭纹臂搁 玉双螭纹臂搁,元,长10cm,宽3.4cm,厚1cm。臂搁玉色青白,有赭色斑,片状,长方形,两端呈“S”状,两侧下卷,正面凸雕双螭衔灵芝图案,背面饰云纹。此件作品为已知的早期玉臂搁。宋以后,玉器中大量使用螭纹装饰,但螭的形象已无汉代螭纹的特点,更似爬虫。双螭灵芝图案在元代玉器上较为多见,据此作品的样式、螭纹及灵芝的特点可确定为元代所制造。 明玉人物龙纹磬 玉人物龙纹磬,明中期,长20.4cm,宽20.1cm,厚0.9cm。清宫旧藏。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双夔龙纹横梁,横梁两侧悬挂铜镀金链,其下挂磬。磬正面为云纹地,雕双龙戏火珠纹,两龙一仰一俯,分别占据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寿、禄三星像,又有松树、鹿、鹤、灵芝并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磬是古代乐器,一般为多件成组,按音阶排列使用。这件玉磬为单件,是由乐器演化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陈设品。双龙戏珠纹是明代宫廷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图案。 玉谷纹圭 玉谷纹圭,明,高21.3cm,宽6.3cm,厚0.9cm。清宫旧藏。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圭的木座为清代宫廷所制。 玉组佩 玉组佩,明晚期,通长53.6cm。清宫旧藏。组佩由53件玉饰串成。上部以一件寿星骑鹤式玉纽总揽组佩,其下有金质横梁,横梁两端为龙头。横梁下悬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组构成,横向相对。上4组玉饰每串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玉镂件,玉镂件分别为“卍”字、“寿”字、凤、双鱼、双桃、华盖、麒麟等,第5组均为单个玉文臣。这类成组玉饰产生的年代很早,与《诗经》中所言“杂佩”类似,按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称为“珩”、“琚”、“瑀”、“冲牙”,佩戴于人身,行走时玉件相触而有声。明代墓葬中出土有成组玉佩多套,如定陵中即有与此件类似的组佩。这组玉佩所用白玉质地优良,加工精致,是宫廷玉器中的精品。 玉谷纹圭 玉谷纹圭,明,高21.3cm,宽6.3cm,厚0.9cm。清宫旧藏。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圭的木座为清代宫廷所制。 玉九螭璧 玉九螭璧,明,直径20.4cm,孔径5.8cm,厚2cm。清宫旧藏。玉璧为暗青色,有黄斑,圆形,一面饰谷纹,一面浮雕9条螭纹。璧中央孔中1条螭纹为龙首、兽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条螭纹,皆小头独角,团团围住中孔之螭。璧边缘处有3条螭,后肢与尾在璧的背面。古人认为螭是龙的一种。宋、元以后,多以螭龙纹装饰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际的广阔,以九螭表示皇族的兴旺,应是明代宫廷用品。 玉螭纹笔 玉螭纹笔,明,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清宫旧藏。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线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一般毛笔应由笔管、笔毫、笔帽三部分组成。一些笔因毫较多,需另配笔斗以固定笔毫,谓之斗笔。此笔因年代久远,笔毫已失。 玉卧兽形砚滴 玉卧兽形砚滴,明,长12.7cm,宽6.5cm,高5.1cm。清宫旧藏。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略仿汉代辟邪样式,但有较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口衔小羽觞,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砚滴为文房用品,一般配有滴注,可用滴注将所蓄之水吸出,滴于砚。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鸠凤等多种样式的玉质砚滴,常为后代所模仿。这种砚滴在明代又被称为“水中丞”,除用于蓄水外还是文房内的陈设品。 玉双管式笔插 玉双管式笔插,明,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清宫旧藏。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玉兽面纹匜杯 玉兽面纹匜杯,明,高9.2cm,口长13.2cm,口宽7.5cm。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而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匜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样式仿古匜而有所变化,装饰图案也与古器不同,凤纹的使用更具时代特色。此匜杯杯体方正,图案古朴,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高8.3cm,口径5.8cm。杯为双筒相连式,外饰两周绳纹,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面雕双螭,并于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凸起的篆文诗句,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识,杯身铭文为“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另一侧杯口沿琢“合卺杯”,杯身铭文为“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此杯署“子刚制”款,陆子刚为明晚期治玉名家,与祝允明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多为后人所仿冒。 玉寿鹿山子 玉寿鹿山子,明,高14.8cm,宽9cm。清宫旧藏。山子玉料青绿色,雕立体山林景致。作品下部为山石,其上高树成荫,并结有桃实,树下一老人当风而立,著长袍短褂,左手轻抚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衔灵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人。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现吉祥长寿的主题。加工时采用了镂雕技法,作品中保留着较多的镂雕孔洞以表现山石的风化与穿孔,树木枝叶处精雕细琢,因势就形,边角处打磨圆润,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艺术的造型风格。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 玉八出戟方觚 玉八出戟方觚,明,高22.7cm,口径8.1-8.5cm,足径4.9-6cm。清宫旧藏。作品为方柱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撇口,粗颈,其外饰阴线琢出的变形蝉纹及双夔纹,四面花纹相同。中部为觚腹,四面微外凸,饰变形蝉纹,花纹与觚颈纹饰相呼应。下部与上部对称但稍短,上饰变形蝉纹。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线,戟线分成多节,每一节上有阴线图案。觚的四角饰有镂雕的卷草形装饰,这类装饰称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称为“八出戟”。明朝时多用觚作为室内陈设,觚内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挂件。 玉条纹兽耳簋 玉条纹兽耳簋,明,高8.8cm,口径13.2cm,足径9.4cm。清宫旧藏。簋玉色暗青,圆形,敞口,颈部微内收。簋两侧各有一个兽吞式耳,形为兽头口吞夔形柱。器身两面图案相同,每面各有两个用以装饰的凸戟,中部为凸雕片状兽首,兽首两侧各有一阴线夔纹。簋的腹部排列纵向条纹,其下有圆形圈足。簋为商、周时流行的食器,这件作品为仿古器,造型较商、周古器有所变化。明代,这类仿古簋可用于室内陈设,也可用于燃香。此簋的木盖为清宫所配,紫檀木质,上雕仿古云纹及镂空卷草纹,盖钮为元代玉件。从木盖的形式上看,此物在清代宫廷中曾作为贮放香料的香薰。 详细地址内有图:http://tieba.baidu.com/f?kz=296395422bl=jrzt_p03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明代的神秘大青花瓷缸 一只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明代青花瓷缸,昨日现身中拍国际拍卖公司,并将于本月20日拍卖。这只珍贵的大缸,缸体暗藏神秘佛像纹饰,此前曾在猪圈旁存放数载。 这只大缸近1米高,直径有六七十厘米,缸身有五爪金龙和云纹花饰。据该公司负责人鲁智勇介绍,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明代青花瓷缸。景德镇龙珠阁博物馆存有一件类似的宣德大缸,可惜是用残破的瓷片拼成的,而且比即将拍卖的这只小。鲁智勇透露,这只大缸原本保存在景德镇附近某明代王府的老宅中,8年前,一位武汉的收藏家,以极低的价格买下这只大缸。谁知,那位藏家将大缸运回武汉后,却因缸体太大,无法进门,只得存放在郊区农村的一所柴房中。鲁智勇见到这只大缸时,只见柴房不远处就是一处猪圈,大缸蒙着一块白布,放在角落里。 这只巨缸周身有一圈接痕锔钉,看上去似乎曾破损过。鲁智勇解释,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难以制作如此巨大的陶土坯,所以这种巨缸都是烧制成两部分,然后锔接起来的。康熙年间后,随着瓷器技术发展,这种巨缸的锔钉打到了缸内,但明代都是在缸体外。 前几天,中拍国际拍卖公司为这只巨缸拍摄了照片,在照片上突然发现,其缸口花饰的图案中,竟然藏有数个佛像的暗纹。工作人员再到缸体上细看,却根本看不出佛像的暗纹来。反复实验之下,发现这种暗纹只能在照片上体现,缸体上看不出任何痕迹。这种现象令专家和工作人员惊讶不已。到底是当年的工匠采用了某种神秘技艺,故意留下的暗纹,还是一种巧合?目前尚不得而知。 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296390000bl=jrzt_p08 勾践剑的千古不锈之谜 铸剑师、湖北郢都青铜艺术研究所所长许光国17日在介绍仿真越王勾践剑的铸造工艺。 高级仿真越王勾践剑17日在国家博物馆问世 新华网31日讯据科技日报报道众所周知,越王勾践剑自从出土之日起,就引起文物界的极大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历史悠久,还因为它带有太多谜团。一个研究越王勾践剑仅十几年的钟表匠,真的破解了这些谜团?他仿制的越王勾践剑与真正的千年古剑是否完全一致?这把剑是采用现代高科技,还是一些失传的古代铸造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高仿越王勾践剑”的制作者许光国。 一把古剑 今年60岁的许光国出生于工艺世家,从小喜欢绘画和书法,对工艺品更是喜爱有加。越王勾践剑出土后,作为荆州市民间工艺师的他是仰慕者之一。 “说仿制剑,不得不说仿制剑的真品———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说起真的越王勾践剑,许光国的语气中充满了文学色彩。 “2400多年前,杰出的铸剑能手欧冶子望着手中的青铜宝剑,就像是捧着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嘴角带着一丝微笑,眼中却有闪闪泪光,这把剑就是越王勾践剑。你想啊,一个古人制造出如此精美的东西,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许光国对这把剑的历史熟记于心。 许光国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就是提着这把剑起兵灭吴,迫使夫差自刎。一代霸主越王勾践一雪前耻。1965年冬,湖北省荆州地区荆门市漳河水库渠。挖掘出一柄寒光闪闪的青铜剑,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20余层纸一划而破。这把剑还是越王勾践剑。 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埋藏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越王勾践剑一经出土,就引起众多工艺品厂家的注意力,他们都想仿制出高质量的越王勾践剑,满足文物爱好者的收藏需要,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这把千年古剑。但是仿制越王勾践剑需攻克许多难题。 五项难解 2004年,一双布满伤痕的手,颤巍巍地将一颗“作旧”的琉璃安于剑柄,高仿越王勾践剑问世。对于在文物界尚未定论的极大谜题,许光国用自己的方法将它们一一破解。 此时的许光国对越王勾践剑的研究、仿制已经经历了14年的时间,及上千次的失败。他收集了古代青铜器残片、断件和相关资料,数次跑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湖北省博物馆看越王勾践剑实物,对其外形、色泽、花纹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他悉心研读青铜器专著,特别是对《周礼·考工记》等古人有关青铜器制作的典籍进行深入学习。曾做过工艺厂工人和修表匠的许光国,攻克了越王剑“精密铸造、防锈、防腐、错金”等四大工艺难关。仿制出了一把“越王勾践剑”。 难题一:不同成分的配比在同一剑上是怎样铸制? 这把利器上的铜锡配比,特别是剑锋与剑身上的配比不同,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精确的量化数据,这直接关系到宝剑的色泽、气味等。许光国事后告诉记者,难度其实并不算太大,但需要反复实验,与真剑对比,“很费时间,没人愿意干”。 难题二: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如何铸造? 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有极其规整的11个同心圆刻纹,间隔只有0.2毫米,圆圈中间还有细绳纹,这是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春秋时代先人是如何能掌握此技术的? 在过去的很多年中,这项技术一直被仿制者们用车床工艺代替着,许光国说“现代气息太浓了”,他的同心圆间隔最小的只有0.1毫米,这都是凭双手制造出来的,几十次、上百次地改变方法和模具,终于修成正果。精修钟表时打下的功底帮了他很大的忙。 难题三:剑身蛇鳞一样精美的菱形暗格如何制作? 越王剑上的菱形花纹,是多年以来人们在想方设法攻破的谜,有专家怀疑是化学外镀技术,而化学外镀技术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难道当时的古人就已掌握?菱形花纹除了装饰外,还有别的意义吗? 许光国在一次研讨会上得知这门工艺是一种化学反应时,独创出了“硫化工艺”,攻下这一难关。 作者:凤舞咸阳2007-12-1421:19回复此发言 ———————————————————————————————————————— 3回复:一把古剑五个谜团勾践剑的千古不锈之谜(图) 难题四:如何让仿制剑耐腐及外观上更神似? 虽然已经在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出了剑的合金比例,如何让仿剑在外表色彩上与真剑相同?许光国用了最近5年的时间,制造出了一种“包浆”为高仿越王剑穿上了一层2000多年的“衣服”,很好地解决防腐问题。“包浆”具体为何物?许光国只是透露主要成分是化学元素“铬”,具体研制过程,他以保密为由拒绝了。 难题五:八个金丝鸟篆铭文是如何制作? 越王剑上刻有“越王勾践/制造用剑”八个金丝字,这八个字是在多年前被郭沫若先生破译的。许光国结合“失蜡法”,“失蜡法”是古代一种铸造工艺,可以使铸造达到精密化。许光国把纯金拉成金丝,用尖针精细刻画,做好范模,用手工嵌进去。终于完成这一任务。 对于记者的追问,许光国显得很为难。他承认“不愿意透露机密”,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是命”。 两个疑问 疑问一:是否采用了现代技术? “这把剑采用的是现代高科技,还是古代的铸造工艺呢?” “我采用的主要技术是战国的‘失蜡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精细,也是为了神似,用车床加工出来的太粗糙,而且也不逼真。” 疑问二:此剑是否与真正的越王勾践剑完全一致呢? “不完全一样。”许光国的回答出乎记者意料。 “真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而仿剑长和宽分别是56.2厘米和5.1厘米。”“把难解的谜题都解决了,为什么对于这个细节不追求一致呢?”记者有点疑惑。 “首先是对于古代铸剑工匠的尊敬,在2000多年前,他们制作出如此精美的东西,我只是仿制,一定不能完全雷同,要尊重他们的心血;其次呢,是为了更好地鉴别真伪,以防被不法分子瞄上,拿它去坑蒙拐骗。”许光国这样回答。 新闻缘起 三月十七日上午,由国家博物馆监制的高级仿真越王勾践剑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首发式,限量编号发行一千把。仿真越王勾践剑每把价格人民币一万九千八百元。宝剑长五十六点二厘米,宽五点一厘米,剑身下方有两行金丝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作自用”。剑盒呈古琴盒状,取材均为出土的古代金丝楠木。郢都青铜艺术研究所所长许光国历经十四年研究最终攻克了仿制宝剑的难关。(据三月十八日《北京晚报》)(何燕) ■新闻背景 勾践剑千古不锈之谜 越王勾践剑虽已深埋地下2400多年,但出土时依旧光洁如新,寒气逼人,锋利无比。为解开勾践剑千古不锈之谜,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及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冶金史》编写组的学者们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得出了剑身青铜合金分配比的准确数据表。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因剑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铜和锡的比例不一。 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越王勾践剑青铜合金配比刃部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非常锋利;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 此外,越王勾践剑出土时紧插于黑漆木制剑鞘内,在剑鞘的保护下,又处于含氧量甚少的中性土层中;并且它所处的环境与外界基本隔绝,这也是它没有生锈的重要原因。 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297722981bl=jrzt_p11 溥仪曾经收藏的奇珍异宝 溥仪喜爱的珐琅珍珠怀表 色彩斑斓的勋章项链、表壳镶着100多颗一品珍珠的珐琅珍珠怀表都是溥仪的遗物,这些遗物一露脸,便引起了阵阵惊叹声。珐琅珍珠怀表设计精巧,通体镀金,十分华丽。其表壳镶着100多颗一品珍珠,大小一样,圆润通透。勋章项链为悬挂式,在开金镂雕盘肠纹的饰件间镶嵌了珐琅八宝吉祥图案。色彩斑斓,给人以华贵之感。 七宝烧瓶 七宝烧是日语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已有500年的历史,日本人认为这种工艺品非常美丽华贵,恰如佛经中提到的七种珍宝,故以“七宝”名之。日本七宝烧,以明灿莹润的釉色和精致美妙的图案著称于世。七宝烧种类很多,一般分作有线、无线、盛上、罩釉、省胎七宝等,其制作方法与我国的景泰蓝相似,分设计、制胎、描图、制丝、镶丝、填釉和焙烧(这两项需反复数次)、磨光、口足装箍等步骤。与中国景泰蓝纹样装饰习惯相比,日本七宝烧图纹装饰大多在器物正面,主题突出,底子一般不再作繁缛的细纹。 日本天皇赠七宝烧瓶 这是溥仪第一次献的宝,是用一整块石头雕刻的田黄石印章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奉天(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虏,然后押往苏联赤塔市。上机时,溥仪的仆人带着两个大皮箱,显得很沉重。苏军士兵原以为里面装的是皇帝的龙袍等物品,经打开验查,在场的人都哗然了,箱内满装五光十色的金银珠宝。其中有重量分别为218.3克和596克的两个金盘;用重量为34.8克拉的174颗钻石和两颗红宝石装饰制成的23K金昆虫形怀表;镶有石榴石和装饰表的23K金首饰合、红珊瑚手镯、纯金项链、纯金发针、珍珠饰品、青金石雕像等大小几百件名贵宝物。溥仪的这两箱珠玉全是从清宫带出的,以备破落时享用,没想到在苏联的哈巴罗夫斯克被没收了。 第二次向苏联献宝部分 1946年4月,苏联专家对这两箱珠宝进行了估价,约为478000卢布,显然是被人为地压低了价格。同年5月,溥仪被接到哈巴罗夫斯克的政府招待所赴宴。当地内务局的一名上校问溥仪:“溥仪先生,你打算怎样处理你的珠宝?我们苏联政府现为恢复国民经济发行公债,假如您同意把你的财物损献给苏联政府,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溥仪明白此番话的意思,马上说:“我自己一直想提这个问题,若于没有机会,既然上校开口了,我很愿意把全部珍宝捐献给苏联政府,支持国家建设。”说罢,立即就有人摆上了纸笔,溥仪即在纸上写了一段话:恳求苏联政府接受我的珠宝以利战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苏方签字的是古得利亚夫佐夫上校。从此,这两箱价值连城的珠宝被运往莫斯科,转交苏联国家保管局存放。 国宝 词义解析 guóbǎo [nationaltreasure;treasureofthecountry;natioualheirloom]∶国家的宝物 [specialcontributortothecountry;besttalentsofanation]∶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的赞誉 成就卓著的老科学家被国人誉为国宝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有的是稀有动物,有的是名贵植物;有的是古代文物,有的是古代建筑;有的是珠宝艺术品,也有的竟然是文学大师……。这些国宝受到所在国家的特别保护,它(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 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 独角犀牛 山国尼泊尔南部的皇家奇特旺国家公园,盛产世界上的稀有动物——独角犀牛。犀牛是陆地上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动物,在国际市场上,一头独角黑犀牛的价值3亿元人民币。它的身价之所以高,主要是因为其角、齿、骨和血在医学上均有较高的价值,被东方医学者视为珍品。犀牛角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一只售价就达数10万元。据说,用犀角制成的高脚杯,还能鉴别酒中是否有毒。尼泊尔政府一向把这种稀有的珍贵动物视为国宝,严禁捕猎,并把犀牛角等列为国家禁止出口的药材,违者将受到极刑的处罚。 柚木 位于中南半岛西部的缅甸,蕴藏着世界75%以上的柚木资源。这种木材质地坚实,具有抗震动、收缩率小的特点,是造船和建筑业的上等材料。又因为柚木木质细腻,花纹优美。常用于制造上等家具和雕刻工艺。缅甸古都曼德勒宏伟豪华的皇宫城楼、金碧辉煌的庙宇、古朴典雅的佛塔林以及造型生动、千资百态的佛像,都是以柚木为原料做成的。因此,早在1752年,柚木就被缅王宣布为“皇家树木”,历代政府视柚木为国宝;严禁滥砍乱伐,并明文规定:凡胸径在1.22米以上的柚木,均剥皮挂号,按标记进行砍伐和起运。 海底椰子 印度洋上的岛国塞舌尔由92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一个风景奇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保持原始生态的地方之一,在塞舌尔群岛的第二大岛——普拉斯兰岛,有一种世界独一无二的原始椰林,当地人称之为海底椰子。这种椰子是椰子中的珍品,它生长缓慢,但生命力极强,一株椰树能活千余年。一般25岁开始结果,能连续结果850年以上。一株椰树一次可结果几十个,每个果实重达30公斤。海底椰树雌雄异株,雄椰树的果实呈略微弯曲的长棒型,长达1米多;雌椰树的果实则如女人骨盆状,大如面盆。在塞舌尔旅行,常可见到公厕门上分别画着雌雄椰子果,以示区别男女厕所。目前,普拉斯兰鸟上有4000多株海底椰树,有的高达30多米,树龄都超过几百年,有的甚至已达千年,仍然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据植物学家研究,海底椰子犹如中国的水杉,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其果核又是名贵的工艺品原料。物以稀为贵,一个海底椰子果价值二三百美元。塞舌尔政府已正式规定海底椰子为国宝,普拉斯兰岛划为自然保护区,禁止任何人采摘,严禁私运出国。 吴哥古迹 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吴哥古迹,被柬埔寨人民视做国家一宝,吴哥寺是柬埔寨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古寺,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名刹。它建于公元12~13世纪,共有各式建筑物600多座。据说,建筑吴哥寺时,先后被征召的民工有1500万之多。建筑材料中使用的石块最重的达8吨,但它竟没有采用任何粘合物。在柬埔寨的国旗上,吴哥窟是特别明显的图案。 “津巴布韦鸟” 在津巴布韦索尔兹伯里的博物馆中,陈列着象征津巴布韦民族文化的5只“津巴布韦鸟”,它是用软质皂石雕刻而成。这些鸟身高20~30厘米不等,站在1~2米长的皂石柱上,各具神韵,反映了当时非洲人的宗教信仰。这些鸟是津巴布韦的国宝,在该国的国旗和货币上,也者有这种岛的标记。 唐三彩 中国的唐三彩釉陶制品,因创始于唐代,以黄、绿、白或红、绿、白三色釉为主而得名。叙利亚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国宝,就是一个公元9世纪的唐三彩陶俑。陶俑右手握剑,右手执盾,一身蒙古骑兵装束。陶俑造型生动别致,彩饰新颖细腻,釉色莹润鲜亮,反映了中国古代陶次艺术的高度水平。叙利亚把这个国宝印成邮票,制成明信片并拍成彩色照片大量发售。叙利亚政府为何重视这件艺术珍品?这是因为它是大马士革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的见证。据当地历史记载,公元115年前后,中国的丝绸和陶瓷器先传到大马士革,再运往罗马。 金刚石 非洲大陆南端的“南非”,因独特的造山运动和地理特点,孕育了罕见的金刚石矿藏。自1866年一个南非女童在拮河拾到一颗净重21.5克拉的金钢石后,立即出现了一股金钢石热。人们云集拮河两岸,到处挖掘。1935年,发现了自挖掘金刚石以来最大的一颗巨型金刚石,净重竟达3025克拉。从此人们把它视为国宝。 钻石 文明古国伊朗素以稀世瑰宝荟萃著称。世界上5颗最大已琢磨过的钻石之一“光海”,就是伊朗最著名的宝石,也是伊朗的国宝。“光海”宝石在世界宝石界资格甚老,与“光山”是一对姊妹钻石,老家在印度。1739年被波斯的纳狄尔作为战利品,从印度带到波斯。后来,“光山”又落入英国人之后,成为英王皇冠上的宝石。而“光海”在1902年也成为穆士法尔·乌德——但丁国王特制皇冠上的宝石。它重182克拉,沉睡在德黑兰中央地下宝的珠宝馆中。 ‘科莱特‘ 别具一格的要数法国的国宝了。法国的国宝不是物,而是一位名叫科莱特的女作家。科莱特的小说《克芬婷在学校》一问世,立即轰动了巴黎,小说一版再版,“克芬婷”的名字家喻户晓,后来,科莱特又写出了《克芬婷在巴黎》等数十部作品,献给了法国人民和世界,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崇敬。1954年,科莱特逝世,政府破例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并把她称之为“法兰西的国宝”。 其它 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也有国宝,如葡萄牙的软木、泰国的大象、英国的英王皇冠、希腊的维纳斯、加纳的金凳子、埃及的金字塔、日本的鉴真大和尚塑像,中国的永乐大钟……等等。另外,许多国家的国宝也并非只有一种,如缅甸的国宝除了柚木外,还有塔城甘蒲。 艺术作品也是国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的国宝就有闻名遐迩的美杜莎胸像雕塑。它是十七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齐凡尼·洛伦佐·贝尼尼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蛇发女妖美杜莎的传说。在神话中,美杜莎魔力无穷,能让所有看到她的人变成石头,贝尼尼的雕塑表现出了人物的力量和神秘。美杜莎表情忧郁,蛇发生动。整座雕塑由白色大理石雕成,色泽晶莹。 ▂▂▂▂▂▂▂▂▂▂▂▂▂▂▂▂▂▂▂▂▂▂▂▂▂▂▂▂▂▂▂▂▂▂▂▂▂▂▂▂▂▂▂▂▂▂▂▂▂▂▂ 《国宝》 1983年10月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重要、规模最宏大的博物馆。其所藏的历代文物艺术品之富之精,世所共知。故宫的藏品,大部分为明、清两代宫中原藏的历代珍品;不少是流传有绪,可上溯至北宋宫中旧藏。千年蓄积,非同凡响。另外小部分则为近几十年所征集,都是文物艺术品中的精粹。北京故宫博物院,实在是中国历代文物艺术的宝库。 近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多次在海外公开展出和在出版物中介绍,这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物艺术的认识和兴趣大大提高。但是人们能亲睹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宝物的机会毕竟不多,所见也极有限。至于出版物,虽然不乏介绍故宫博物院藏品的画册,但以书、画或陶瓷等专题画册居多,且以收藏家和专家为主要对象。对于广大的读者,或过于专深,或过于精简,皆不能满足要求。为补此不足,本馆遂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编辑出版了这本名为《国宝》的大型画册。 《国宝》是由北京故宫专家编撰,具权威性。画册内所介绍的百件历代文物艺术珍品,是从故宫九十一万件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内中,首次印制公诸于世的有十一件;首次以彩版印制的有十九件;其中且有至今尚未公开展出过的。其它虽曾印制面世,而或用不同的角度、或就过去尚未公开的部位,或加局部特写等进行摄制,一新耳目。所有照片皆由故宫摄影师精心拍摄。为保证印刷质量,特邀请制版和印刷师傅亲赴故宫,用底片逐一校对原物,校正色调,体会原物的艺术感受,以求印刷效果逼真,能发挥原物的艺术感染力。 《国宝》的内容和编排,力求学术价值与普及性的欣赏价值兼顾,雅俗共赏。内分青铜器、书画、瓷器、工艺美术和织绣五大类。每类除有专文论述外,每件文物艺术品随图版都有数百到千余字的说明。目的在使人认识这百件国宝;对中国传统文物艺术的发展和特色,有概略的了解;掌握赏析各时期各类型文物艺术的方法和知识。图版则尽可能以全图、部分、局部等多种角度作立体而全面的表现。 世界各国国宝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有的是稀有动物,有的是名贵植物;有的是古代文物,有的是古代建筑;有的是珠宝艺术品,也有的竟然是文学大师……。这些国宝受到所在国家的特别保护,它(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 山国尼泊尔南部的皇家奇特旺国家公园,盛产世界上的稀有动物——独角犀牛。犀牛是陆地上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动物,在国际市场上,一头独角黑犀牛的价值3亿元人民币。它的身价之所以高,主要是因为其角、齿、骨和血在医学上均有较高的价值,被东方医学者视为珍品。犀牛角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一只售价就达数10万元。据说,用犀角制成的高脚杯,还能鉴别酒中是否有毒。尼泊尔政府一向把这种稀有的珍贵动物视为国宝,严禁捕猎,并把犀牛角等列为国家禁止出口的药材,违者将受到极刑的处罚。 位于中南半岛西部的缅甸,蕴藏着世界75%以上的柚木资源。这种木材质地坚实,具有抗震动、收缩率小的特点,是造船和建筑业的上等材料。又因为柚木木质细腻,花纹优美。常用于制造上等家具和雕刻工艺。缅甸古都曼德勒宏伟豪华的皇宫城楼、金碧辉煌的庙宇、古朴典雅的佛塔林以及造型生动、千资百态的佛像,都是以柚木为原料做成的。因此,早在1752年,柚木就被缅王宣布为“皇家树木”,历代政府视柚木为国宝;严禁滥砍乱伐,并明文规定:凡胸径在1.22米以上的柚木,均剥皮挂号,按标记进行砍伐和起运。 印度洋上的岛国塞舌尔由92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一个风景奇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保持原始生态的地方之一,在塞舌尔群岛的第二大岛——普拉斯兰岛,有一种世界独一无二的原始椰林,当地人称之为海底椰子。这种椰子是椰子中的珍品,它生长缓慢,但生命力极强,一株椰树能活千余年。一般25岁开始结果,能连续结果850年以上。一株椰树一次可结果几十个,每个果实重达30公斤。海底椰树雌雄异株,雄椰树的果实呈略微弯曲的长棒型,长达1米多;雌椰树的果实则如女人骨盆状,大如面盆。在塞舌尔旅行,常可见到公厕门上分别画着雌雄椰子果,以示区别男女厕所。目前,普拉斯兰鸟上有4000多株海底椰树,有的高达30多米,树龄都超过几百年,有的甚至已达千年,仍然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据植物学家研究,海底椰子犹如中国的水杉,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其果核又是名贵的工艺品原料。物以稀为贵,一个海底椰子果价值二三百美元。塞舌尔政府已正式规定海底椰子为国宝,普拉斯兰岛划为自然保护区,禁止任何人采摘,严禁私运出国。 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吴哥古迹,被柬埔寨人民视做国家一宝,吴哥寺是柬埔寨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古寺,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名刹。它建于公元12~13世纪,共有各式建筑物600多座。据说,建筑吴哥寺时,先后被征召的民工有1500万之多。建筑材料中使用的石块最重的达8吨,但它竟没有采用任何粘合物。在柬埔寨的国旗上,吴哥窟是特别明显的图案。 在津巴布韦索尔兹伯里的博物馆中,陈列着象征津巴布韦民族文化的5只“津巴布韦岛”,它是用软质皂石雕刻而成。这些鸟身高20~30厘米不等,站在1~2米长的皂石柱上,各具神韵,反映了当时非洲人的宗教信仰。这些鸟是津巴布韦的国宝,在该国的国旗和货币上,也者有这种岛的标记。 中国的唐三彩釉陶制品,因创始于唐代,以黄、绿、白或红、绿、白三色釉为主而得名。叙利亚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国宝,就是一个公元9世纪的唐三彩陶俑。陶俑右手握剑,右手执盾,一身蒙古骑兵装束。陶俑造型生动别致,彩饰新颖细腻,釉色莹润鲜亮,反映了中国古代陶次艺术的高度水平。叙利亚把这个国宝印成邮票,制成明信片并拍成彩色照片大量发售。叙利亚政府为何重视这件艺术珍品?这是因为它是大马士革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的见证。据当地历史记载,公元115年前后,中国的丝绸和陶瓷器先传到大马士革,再运往罗马。 非洲大陆南端的“南非”,因独特的造山运动和地理特点,孕育了罕见的金刚石矿藏。自1866年一个南非女童在拮河拾到一颗净重21.5克拉的金钢石后,立即出现了一股金钢石热。人们云集拮河两岸,到处挖掘。1935年,发现了自挖掘金刚石以来最大的一颗巨型金刚石,净重竟达3025克拉。从此人们把它视为国宝。 文明古国伊朗素以稀世瑰宝荟萃著称。世界上5颗最大已琢磨过的钻石之一“光海”,就是伊朗最著名的宝石,也是伊朗的国宝。“光海”宝石在世界宝石界资格甚老,与“光山”是一对姊妹钻石,老家在印度。1739年被波斯的纳狄尔作为战利品,从印度带到波斯。后来,“光山”又落入英国人之后,成为英王皇冠上的宝石。而“光海”在1902年也成为穆士法尔·乌德——但丁国王特制皇冠上的宝石。它重182克拉,沉睡在德黑兰中央地下宝的珠宝馆中。 别具一格的要数法国的国宝了。法国的国宝不是物,而是一位名叫科莱特的女作家。科莱特的小说《克芬婷在学校》一问世,立即轰动了巴黎,小说一版再版,“克芬婷”的名字家喻户晓,后来,科莱特又写出了《克芬婷在巴黎》等数十部作品,献给了法国人民和世界,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崇敬。1954年,科莱特逝世,政府破例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并把她称之为“法兰西的国宝”。 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也有国宝,如葡萄牙的软木、泰国的大象、英国的英王皇冠、希腊的维纳斯、加纳的金凳子、埃及的金字塔、日本的鉴真大和尚塑像,中国的永乐大钟……等等。另外,许多国家的国宝也并非只有一种,如缅甸的国宝除了柚木外,还有塔城甘蒲。 中国古代国宝 南宋艳艳女史绘的《花鸟草虫图卷》, 纸本,洒金笺,用墨骨法画鼠、瓜、紫茄、莱菔、鹊翎、秋荷,蜻蜓、睡莲等杂以各种野花、野草、螽斯、豆娘、飞蝶等草虫。布置巧妙,手法灵活,直以色彩描绘。粗细结合,线面结合,色彩鲜艳协调。 具体观看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6/04/06/0000097566.html 《花鸟草虫图卷》《清明上河图》铜奔马,大克鼎,大盂鼎,朝袍,《富春山居图》,虢季子白盘,龙耳虎足方壶,《芙蓉锦鸡图》 大云寺佛舍利套函,晋祠圣母殿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洛阳唐三彩 晋祠唐碑,蓝釉灯 汉光武帝陵,三希宝帖 《八十七神仙图》,卢舍那大佛 十咏图,玫瑰紫釉葵花花盆 郑成功弈棋图洛阳安菩墓 洛阳明堂,山陕甘会馆 天子驾六车马坑,,鹊华秋色图 卜千秋壁画墓,关林 茹茹公主墓,清定东陵 清裕陵妃园寝,清昭西陵 ,铜雀台,清东陵 ,青铜马,北朝墓群之兰陵王墓 ,娲皇宫国宝档案:桥头题诗枕 ,鸭形盉,永乐大钟 ,禾大人面纹方鼎,定窑孩儿枕 腊梅山禽图,匽侯盂 通天神树,玉大带 苕溪诗卷,王建石像 颐和园长廊,开宝寺琉璃塔 人物御龙帛画,千里江山图 颐和园大戏楼,毛公鼎 颐和园铜牛,虎噬鹿器座 ,《国宝盛宴》,万树园赐宴图 北海铁影壁,渎山大玉海 北海九龙壁,大禹治水,玉山, 铜仙承露盘,四羊方尊, 皇后之玺,司母戊鼎, 雪景寒林图,曾侯乙编钟 溪山行旅图,散氏盘, 维摩诘所说经,殷墟甲骨片, 莲鹤方壶,汉白玉彩绘武士浮雕像 合卺杯,铜奔马,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大克鼎 石鼓,大盂鼎, 芙蓉锦鸡图, 何尊,法门寺, 青铜立人像,繁塔,富春山居图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465812.html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奇书网(QiShu99.Com)的用户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